查看: 772|回復: 0
|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八六集)
[複製鏈接]
|
|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六集) 2011/7/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8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四面第三行当中:
从「《文句》曰」,这里看起,这是《法华经文句》,「显善权曲巧,明观行精微。上句明觉他,善能观机逗教,行权方便。下句明自觉,于观行善入精微」。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修学能有悟处,这就是精微。「如是自觉乃能方便觉他,随机应缘,故曰善巧」。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文句》里面讲得非常好,如果自己不能自觉,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你就不可能随机应缘,这句话意思很深很广。如何能够自觉?心地一定要清净。自觉是生智慧,无论在什么境界当中,我们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生智慧,他不生烦恼。如果在顺境、善缘,你生贪爱、贪恋,这就错了,这是凡夫,这不是修行人;在逆境、恶缘,你有瞋恚,这也是不清净。所以修行人在哪里修?就在境界上,特别是在人事环境,最能够磨炼清净心。我们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大善知识,顺境多,逆境少,有没有?有,有逆境,也有恶缘,善缘恶缘都有。我们细心去观察,善财童子如何应对,如何在这些不同境界当中成就自己。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是磨炼自己的,你在这个经教里学习的,你不通过磨炼那不叫修行。
清凉判《华严》信解行证,你能信,你能够解,你不能行,修行就是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练什么?练随缘不着相,不着相就是妙用,就随缘妙用。不着相,你的清净平等觉现前;一着相,烦恼现前,怨恨现前,不平现前,这个东西现前。这些东西现前,使你往下堕落,你的信跟解到此地完全瓦解,完全堕落到六道里头去,所以还是个轮回心。修行没别的,如何把轮回心转变为菩提心。世尊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地方转不过来,这修行功夫不但是不得力,完全垮掉了。前面跟我们讲的,菩萨以金刚智慧,金刚什么意思?绝不会改变,绝不会动摇,绝不会为外境所转,这是真功夫。凡是禁不起环境考验,风吹草动自己心就稳不住,这个难,这一生不能成就,做再多的好事都是人天福报,念佛不能往生。往生,诸位一定要记住,一个最高永远不变的一句话,那就是「心净则佛土净」。《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三个标准,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后头那个觉,觉是大彻大悟生实报庄严土,标准都在经题上。我们平等跟觉达不到,一定要做到清净,如何清净?放下,放下便是。放下里面最重要的是情执,情执是最难放下的,情执能放下,还有什么放不下!
现在我们居住这个环境,对真正修行人是有好处的,让你觉悟这个世间可以离开,应该离开。但是佛法不是消极,佛法是积极,古人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意思就是,我有一天这个生命,我这一天要尽职、要负责。尽什么职?负什么责?护持正法久住,帮助有缘众生,就做这两桩事情。用什么手段?自己读经教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他老人家当年在世,什么境界他都经历过,比我们现在更苦,我们现在这个环境跟他相比,我们是天堂的生活。佛在世要想到,他每天居无定所,树下一宿,世尊自己规定,树下只能住一晚上,不能住两晚上,第二天要搬到别的树下。为什么?怕你对这个树下起贪恋,这个树大,树荫大,坐在底下很舒服,明天还到这里来,贪心起来了。所以佛这个戒律是这么定法的,让你每天换新地方,不要在旧地方,让你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贪恋,没有丝毫牵挂。我们今天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功夫不够,体力不够。人家天天在树底下,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他不怕,所谓是金刚不坏身,身体好。我们在野外如果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到加护病房,这找麻烦。但是佛为我们所示现的这种精神,我们永远记住,常常念着,感佛陀的恩,讲经教学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他是彻悟,字字句句都是从自性流出,所以他也不需要准备,他也没有讲义,连个大纲也没有。四十九年,不容易!
我们今天学习不离开经本,不离开经本就是不离开世尊的教诲。学习要懂得善巧方便,学习的善巧方便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能不知道。佛所说的一切经不是为我说,是为一切不同根性众生说的,我只要在一切经里面选一部契合自己根性的,然后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成功了。要多长时间?至少十年。在现前这个环境,我们敢说还有十年吗?不敢讲,许许多多危机都在眼前,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今天的修学,是分秒必争,每一分钟都不能空过。怎么修法?念佛,老实念佛,心里面除了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对自己的要求,决定往生净土,决定见阿弥陀佛。其它不是我们要的,我们想要也要不到,从因果上讲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福分。要什么?无论什么环境,身心都安稳,这就很了不起。一切都不要计较,什么日子都可以过。只要我这句佛号没丢掉,我这一天的光阴就没有白过。经教的深入,这个地方说「观行精微」,极其精微是增长我们坚定的信心。从这个地方也出生随机应缘的善巧方便,我们在这个地方得法喜,像菩萨一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修学一天比一天坚定,无论是信心、愿心、解行,天天都在增长,能保持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下面念老举《华严经》上十种善巧,他把它都抄在此地,「《华严经》明十种善巧智」,你看,善巧方便的基础是智慧,不是烦恼、不是知识。知识里头没有善巧方便,纵有方便不能加善巧;智慧里头有善巧方便,所以善巧后头加个智。第一个「了达甚深佛法善巧智」,头一个认识,这是我们修学的目标,你要明了、要通达,佛法甚深,因为它没有止境。就是一部小部经,文字不多,《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义理、境界甚深,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尽。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说这部经我圆满了?至少要八地菩萨。我们前面学过的,十地,十种真如,十地,就这二百四十四个字。如果自己没有证得八地,那个意思你不能够究竟圆满的理解,这一定要懂。懂得这个道理,一部经、四句偈,我们可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长时是长年累劫,因为就这一部经,从初发心就能证到究竟果,因为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最少的,还有没有?有,最少的是一句佛号,四个字阿弥陀佛,你就用这四个字,从初发心也是证到如来地。这四个字的究竟义深广无尽,也得到八地才能知道,没有到八地不能尽其义,此地讲善入精微,八地才真正善入精微。因为阿弥陀佛四个字包括了全部的佛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之法,这四个字包括尽了,它是总纲领。所以对于信解行能够生起喜乐,这法喜,这才真正有受用;喜乐不能生起来的时候,没有入境界。就吃东西没尝到滋味,吃下去囫囵吞枣什么味道不知道,这不行。这是第一个。
第二「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从甚深然后广大,这就说明佛法深广没有边际。什么是佛法?先说法字,法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法这个字的意思要懂,法是宇宙,我们通常讲,一切理事、性相、因果,这六个字就都代表,都包括了,法是一个总代名词,一个字,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性相、理事、因果。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佛是通达明了,没有错误,正觉。就是说你对于宇宙万事万物,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你全明了,这叫佛法。这个不容易,这个太难!可是佛有善巧方便,告诉你什么?在一切法里头你就选一法,你就从一法里面去专修,就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法我们通常指经典,把意思尽量缩小,缩到经典,经典里面缩小到一部经。这是古大德他们所用的方法,我们不能例外,也用这个方法,我学一部经,一生就专学一部经,在这一部经里面得三昧,这头一个。三昧是什么?就得清净心,你心里只有一桩,其它都没有了,容易得清净。三昧得到之后,不放弃,依旧勇猛精进,他就开智慧。智慧一开,不但你这一经通,所有一切法全通了;如果一切法没通,你智慧没开;智慧开了,肯定一切法全通。
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最好的榜样,他年岁并不大,二十四岁开悟的。他在黄梅八个月,五祖叫他舂米破柴,这八个月他修什么,你能体会到吗?他八个月在修定。别人修定是在禅堂里面壁打坐,他修定是行住坐卧都是定,这是高级的禅定。动中有不动,身在动,心没动,真禅定,所以你在形式上看不到,看不出来,这叫妙用。一般修定的人,你能说神秀禅师没功夫吗?他天天打坐,天天修定,为什么没开悟?身不动,心在动。心在动有时候自己并不知道,定的功夫不够,所以不开悟。惠能大师一天到晚工作,努力的工作,因为他个子小,个子小舂米,舂米是踏碓,舂米力量不够,怎么办?找个大石头绑在腰里让身体重量增加。那个石头现在还在,你们到韶关南华寺,还看得到,那东西还都在,当年绑在身上舂米的。他身在动,心不动,他的心确确实实就是这经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人家修了八个月,清净平等觉,别人看不出来。老和尚看出来,老和尚为什么看出来?老和尚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他什么不知道!学过的知道,不学过的也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小乘二果这个地位都知道,二果斯陀含他的能力恢复四个,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六种神通他有四种,他心就是别人的境界、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五祖怎么能不知道?哪有这个道理。
定从哪里来?放下来的,真放下了。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是什么境界?不但是一切境缘当中不分别、不执着,他决定还有不起心、不动念,他才能大彻大悟。如果只是不分别、不执着,是一般权教菩萨的境界,十法界里面佛菩萨是那个境界,那个不行。肯定他在境缘当中已经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也就是说,他纯熟了,差的是什么?差的是祖师给他印证,就好像最后这个考试,差这个考试。五祖忍和尚把最后这个课程给他补进去,他就功德圆满。这个修行人,凡夫不认识,五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传法为什么不选别人选他!所以佛法,也就是一切法,它的性相、理事、因果深广无际,为什么?因为它的体是自性,自性深广没有边际,自性所现的一切法当然也是深广无际,你怎么能小看?你怎么可以轻视它?现在这一个时期,明心见性的这些大德没有了,为什么没有?我们得要想想。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他没有意思,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怎么来到这个世间来?感应。现在这个世间没有感的人,佛菩萨不来了。用什么感?这过去李老师教我,用诚,诚要真诚到极处叫至诚,所以老师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这他教我的。你有至诚,自然你就跟佛菩萨有感应道交。现在这个社会上找不到至诚的人。
至诚从哪来的?至诚从真信来的。现在人不相信自己,现在人怀疑,对什么都怀疑,对自己怀疑,对一切有情众生都怀疑,对父母怀疑,对老师也怀疑,对祖宗怀疑,祖宗留下这些东西都怀疑,对佛菩萨怀疑。疑,糟糕了,疑这一个字把所有一切的性德全破坏,疑之害超过贪瞋痴慢。因为疑,全盘毁掉了,因为疑,大地松散,地都不坚牢了,所以地会沉到海底,山会倒塌下来。佛陀给我们这些开示,我们细心去揣摩,细心去思惟、去体会,他句句话都是真的,没有一句是假话。今天众生大多数人,贪瞋痴慢疑五毒具足,所以佛来也没法子教他。那佛来不来?佛慈悲还是来,为什么?这种现象就是感,这是不善的相,那是感,佛菩萨是另一种方式来示现,这个示现是灾难。灾难的目的在哪里?是教你觉悟,是教你回头,你看看,顺境逆境都能帮助你,都能成就你,全是善缘。在今天我们就要真正觉悟,对一切众生要生出真正感恩的心,顺境逆境要感恩,善人恶人都要感恩,没有一个不是来启发我的,没有一个不是来成就我的,我们念头一转,境界就不一样。记住佛在经上一句话「境随心转」,凡夫没有觉悟的人是心随境转,觉悟的人是境随心转,这不一样。《楞严经》上佛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转境你就是佛菩萨,你就是正确的;你被环境转了,你错了,那我们的佛就白学了。
第三「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这是教学,讲经教学,你有能力宣说。你要不是真正深入甚深法藏,你没有办法宣说;自己深入之后,你这个善巧智慧就生起来,你能够教人,能够把每桩事情讲清楚、讲透彻。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帮助他建立信心,他没有信心,要帮助他建立信心,要帮助他建立愿心,这个愿在净土就是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要是真能接受,要是真干,这个人就得度,就成就了。你要是让他真正发心真干,你自己要不做出榜样,他的信愿是露水道心,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这就说他信心刚刚发很猛,几天之后又被外头环境所转,又堕落,这种人太多太多了,不能怪他。李老师早年告诉我,有几个人听一次经就开悟,听一部经就证果,没有,所以才提出长时熏修。你想帮助别人,你一定还要做个好样子给他看,他看到你真干,他相信,他信心才不退。所以这个好榜样太重要,特别是在现代,你不做出个好样子,你跟人家讲,不相信你,做出来,他相信。对老祖宗没有信心,就是对传统文化没有信心,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够。要是真认识,他会真干,他会真做到,为什么?他乐此不疲,他这个里头有法喜,有真乐,他才干。干了没有乐趣,谁干它?佛法亦如是,你在这个里头没有尝到法味,你肯定退心,你没法子继续。尝到法味要善根,善根过去世修的,这一世要再接着干。过去世没有,这一世很难建立;过去世有,你得好好去栽培他,帮助他成长,帮助他坚定不逆,他就会成就。所以说法,说法的善巧智。
第四「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这条那是功夫,你自己没有证入平等,你决定不能帮助他证入平等。解容易,你说法他懂了,他明白了,这个容易;证不容易,证是真功夫,是真实的享受。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一般人所讲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幸福美满不是有地位、不是有财富,这个东西与财富、地位不相干,这是什么?有真的法喜,有真的快乐。你没有真的通达理事、性相,这个快乐生不起来,这是自性的性德流露出来的法喜充满。
第五个,「明了差别佛法善巧智」,先得的是平等,平等之后就是差别智。平等智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就是平等心,在我们净宗叫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定慧等持。从根本智发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没有根,哪来的枝叶花果?枝叶花果是差别智。像个植物一样那个根本,那是平等智,这个大树所有的枝叶花果都从它生的。差别智是了达一切法差别相跟差别的作用,这就是佛法讲的无所不知。平等智呢?是般若无知,无知是平等,差别就不平等,平等是根,差别是枝叶。差别智对谁?教化众生用的。根本智是自受用,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千经万论是他受用,帮助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不相同,所以教化不是一个方法,无量法门,明了差别。
第六,这更深入,前头是明了,后面是「悟解无差别佛法善巧智」。前面是差别,这个地方是无差别,差别当中的无差别,这才圆满。差别是什么?假相,无差别是实相,差别是幻相,无差别是真相。无差别在哪里?无差别就在差别当中。古人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看到器是差别,你看金是无差别,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器是一不是二。这个你要是通达就圆满了,在一切诸法里头你不会起心动念了,当然分别执着决定不会生起,你才回归到自性本定。
第七「深入庄严佛法善巧智」,庄严佛法是自他两种受用都具足。这个庄严是般若智能里头成就的,自然成就的,要不要去设计?要不要去施工、去经营、去建造?不需要。我们现在明白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成就的,没有人设计,没有人建造,没有人施工,自然成就的。我们一般人很难相信,在我们这个世界有自然成就,你要是了解这桩事情,对极乐世界的成就就不怀疑了。我们人间种种庄严,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是从我们幻想当中生的。我们心想,然后再设计画图,再来经营打造,从这儿来的。连穿一件衣服都是的,叫设计;吃一餐饭也是都想想,菜怎么做法、怎么调味,都在设计。我们这个世间什么人不需要设计?给诸位说,欲界第五层天就没有了,第五层天叫化乐天,他所需要一切受用是心想事成,他心里想,东西就现前。这什么个道理?佛讲过,经上有,哪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他为什么能够想成,我们想不成?我们的心散乱,散乱心没有这个力量。他们的心集中,集中是什么?他心是定的。就好像我们今天看的光,我们灯光散乱的,四面八方都照到。科学家懂得,把这个光束成一条线,那个力量就大了,叫激光,那个光集中让它对一个点,这个光能够穿透钢板,还是这一束光,他把它集中,集中这个力量太大了。我们的念头也能够集中,不散乱,集中这就是定。第五天化乐天的定功就能够随心所欲,心想事成,就有这个能力了。第六天更高,到第七天真的成就了,初禅,真得禅定,禅定那个意念力量就太大,这是色界。欲界、色界都有这种能力,何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定功,比欲界第六天,比色界天、无色界天,高明太多了,不能比!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自然现前的,世尊为我们介绍,《无量寿经》上所说的,这说得最多,说得最详细,都没有人设计。没有人设计,为什么会这么好?是在他修学功夫没有成就之前,他是比丘的身分,刚出家的人,法藏比丘,那个时候想得很多,五劫修行修什么?修定、修慧。不管是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修戒定慧,修的是十波罗蜜,这是佛法里面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修这个成就的。六度跟十度是一不是二,十度不过是把般若波罗蜜再展开,说它的种种善巧方便的使用,展开,六度它是归纳在一起,一个般若波罗蜜里都讲清楚,智慧有体、有相、有用,十度则分开来都讲清楚,所谓十不多,六不少,它同样的,菩萨就修这个。修多久?五劫的时间,这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五劫修成了四十八愿。什么叫成就?四十八愿自然现前,愿愿都现前,现出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是阿弥陀佛心想生,依正庄严无与伦比,十方诸佛世界没有法子跟它比,因地的念头,果地上自然现前,这不可思议。我们学了几十年,对这个问题才稍稍有些体会,不怀疑了。以前虽然学这些东西,总是有疑心,心不踏实,没搞清楚,总是有怀疑。通过六十年,六十年天天在琢磨,天天在学习,还在生活当中去练,慢慢的体会到。体会到,好处在哪里?断疑生信,不再怀疑,对这个事情能接受了,对自己修学就有帮助,境界自然向上提升。
下面,第八「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第八,一个方便就行了,不要多。《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不少,多也不能算多,还是一方便,多不方便,特别对于初学,所以学东西一定先是一门深入。佛法常常用植物来做比喻,是很有道理的,像一棵大树,大树的长成,它先是根,从根生一个本,主干是本,叫根本。根本是一,从根本里面生干,从干里面再生枝,枝里头再生条,干、枝、条、花果都不离根本,都是从根本生的。懂得这个道理,你先一门深入,用一部经做你的根,用一个法门做你的本,你在这个上面学,一直下去。等到什么时候开花结果?三昧现前就开花,智慧开了就结果。守住这一个原则,这叫持戒,戒就是守规矩,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戒律。普通人,我们讲普通人是古时候普通人,现在很难讲。因为古时候从小都受过家庭教育,也就是说,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大概都在十五岁之前扎根,从小学。这么长时间熏修扎根了,他对这个深信不疑,他能做到。所以他的心是定的,他不会心浮气躁,他很懂事,很能明理。这样的人有三、四年一门深入,三、四年的熏修会得定。
在佛法,譬如我们学《无量寿经》,一心专注,其它统统放下,世出世法全放下,三、四年就得念佛三昧,六、七年就可能开智慧,不能大彻大悟他有大悟。大彻大悟是全明白了,我们这前面也学过,没有到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是佛,大悟是菩萨,一般讲开悟那是阿罗汉。所以他有等级的,不能到大彻大悟,确实能到大悟。菩萨五十一个等级,你要不断的往上提升,精进不懈,到大彻大悟,与佛愈来愈接近。所以一方便入佛法,这是善巧智。这个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在中国古大德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印度释迦牟尼佛所传,这些弟子们也是学了一段很长时间,都有效果,这个方法不能改,改就错了。现在我们能看出来了,以前我们不相信,认为学东西要广学多闻,所谓多才多艺,一般人很羡慕多才多艺,广学多闻,他什么都通。殊不知那个通不管用,出了问题不能解决,今天社会出了问题,没有人能解决。今天地球出了问题,今天有同修拿给我看一份计算机上下载的数据,最近这个月的灾难,这个月才几天?才八天,今天是八号,我看到差不多将近有五十个灾难,四十多个,接近,四十七、八个,那还有二十多天,这一个月绝不会少过一百五十条,不能解决。这就说明,广学多闻不如一门专精,可是一门真正到了精微,善入精微,恭喜你,你什么就一切通达,你就能解决问题。唯有一门深入才能达到精微,精微是明心见性,像水一样把源头找到,这才能解决问题。
第九「无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一门深入,大彻大悟,无量方便就现前。为什么?到这个时候你不用学,所谓是无师智、自然智全都现前。只要明心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你的明德就大放光明,你自己自度了,你就能度人。所以无量方便入佛法。
最后一条,「知无边佛法无差别善巧智」,你为什么会一切都知道?因为一切法无差别,你只要知道它的性,它的现象、它的作用你全明了了。这在教下叫大开圆解,在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在净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同样的境界,这从教下讲大开圆解,这是什么智慧?佛经上常说的,一切种智。一切智,知法总相;道种智,知法别相,就差别相。这些法什么道理,种是种种法,种种法什么道理会生起,生起什么道理,起什么作用,这全知道了。
「故知十种善巧智,皆源于深入精微」,这精微是什么?明心见性。「彻尽心源,从根本智而差别智,故能了达出生、宣说、证入等等诸善巧智也」。后面这几句念老说得好,话不多,很清楚,交代得清楚明了。所以十种善巧智都渊源于深入精微,深入精微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对一个法门没有入精微,没有彻尽心源,不算成就。佛法像一个球一样,我们用球来做比喻,球外面周圆上一个点是一法,无数的点,你一个圆球上无数的点,每一个点都通圆心。圆心是什么?圆心就是彻尽心源,就是深入精微,你只要从这一个点你深入下去,正确的方向通到中心、圆心,你就全都明了,为什么?所有点都不离圆心。没有达到圆心,你只知道这一点,其它的不知道;到了圆心,全知道了,就这么个道理。万法的心是什么?是自性。只要你见性,你什么不知道!哪有这种道理。八万四千法门是这个圆上的点,所以说法门平等没有高下,为什么?任何一点都能够到圆心,必定到圆心,你只要把圆心找到,问题就解决。
我们再往下看,从根本智而生差别智,我刚才用树做比喻。「故能了达、出生」,这讲万法。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出生是说这个。宣说,你能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不但能讲清楚、讲明白,你还能证入,「等等诸善巧智」,你全都得到了。所以古人这个方法决定不能轻视,千万不要有一个错误念头:古人智慧不如今人。你有这个念头你就完了,那你得自作自受,你要受罪。而佛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智慧是平等的,古人不比我们差,我们也不会比古人优越,是平等的。你看《华严经》上讲得多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平等的,问题就在迷跟悟。我们今天迷了,迷得很严重,古人比我们觉悟,所以古人东西要跟我们现在相比,他比我们好,我们不如他。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现在人的科学技术超越古人,你这个话跟我讲,我不承认。我为什么不承认?这些科学技术古人都知道,他不愿意发展,你问为什么?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不过三百年,今天看到了,要付出代价,这代价是什么?社会的动乱,地球的灾变。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武战争、生化战争,这个战争一爆发,地球上至少要死一半的人数。现在地球是七十亿人,一半差不多要死三十多亿、四十亿,这就是你付出的代价。所以老祖宗有智慧,不干这个傻事。
现在飞越地球,绕地球一周一天的时间就够了,人情味没有了。你说在古时候,不要那么远,一千里路,骑个小马车,马车快,一天能走一百里。一千里路,我以台湾来说,台湾从南到北一千里,十天才到达,稀客!那个人情味多浓厚,走了十天才到。现在呢?一、二个小时就到,人情味没有了。这就是什么?时间是缩短了,人情味没有了,这是你付出的代价。你有没有能觉察得到?古人生活在诗情画意的世间,这个境界我们永远无法体会,感受不到,这真善美的感受没有了。现在的感受是烦恼,然后你就想到还是古人高明,还是古人聪明,不发展,社会永远是安定和谐,人民生活真快乐、真幸福。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就好像生活在兵荒马乱之间,没有安全感。人生在世间没有归宿,在从前有老家,现在哪里有老家?老家是一个人的根,无论你遭遇到什么苦难,老家支持你,老家是你一生的保障,现在没有了。从前老家是大家庭,每一家都有祠堂,知道祭祀祖先,一年有好几次祭祖,不忘根本,现在人没有根本,真的是孤苦伶仃,苦不堪言。什么造成的?科学技术造成的。科学技术在什么时候,它有完全是正面的利益,没有负面的?跟诸位说,你到极乐世界就看到了。极乐世界的科学登峰造极,只有正面,没有负面,带给人决定是健康的,带给社会是和谐的,带给山河大地是坚牢的、坚固的,不一样。佛法里头有科学,尖端的科学,佛法里头有最好的哲学。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决定」,什么是决定?「事之定而无移改者也」,这叫决定。「又《胜鬘宝窟》曰:决定谓信也。」这句话说得好,信心是决定。现在人信心没有了,所以他心是浮动的,他没有决定,一切时一切处见异思迁,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办,所以他没有随机应缘的能力。「故善巧者随机应缘,决定者真实不变」。这两句话可以解决我们现前的社会问题,就是善巧决定,随缘善巧,真实不变,可见都在一念之间。灾难现前,布莱登说得好,因为布莱登有信心、有决定,他说只要我们地球上的居民能够觉悟过来,大家一起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问题就解决了,社会马上就安定,地球上灾难立刻就化解。这美国人讲的,真的,不是假的!我看过他一本书《解读末世预言》,这本书是他写的,讲得好,他看的东西是很多,古今中外这些预言,他看得很多,他的结论很正确。我听说美国拍的那个片子,「2012」里面有他的镜头,我看「2012」大家指给我看,好像有四次,出现四次。所以信心能解决问题,那正好现在人没有信心,麻烦就在此地。对古圣先贤不相信,对历史经验不相信,对自己也不相信,那怎么办?没有法子了,真的是佛菩萨神仙来也没办法,这才是真正严重问题。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论法无厌,求法不倦者,上句觉他,下句自觉」。自觉觉他要同时进行,为什么?教学相长,这是中国古老祖宗们教导我们的,他们一定是从经验当中得来的。我们只管学,求自觉,不教别人,他有局限性,很多问题不能突破。如果肯教学,喜欢讲给别人听,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欢喜跟别人分享,也不障碍别人学习,也能帮助别人成长,这个心量好,善良,他一定会成就。自己好学,嫉妒别人,这个学问是假的不是真的,孔子讲得好,《论语》上有一句话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真了不起,有道德学问,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大圣人,「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这人傲慢、吝啬,吝啬是指什么?不肯成就别人,怕别人超过自己,这个吝啬是讲这一点,不是指别的。换句话说,就是嫉妒心,希望自己是世界第一,不愿意别人超过,孔子说其余则不足观也,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真善,自己成就,希望别人都超过我,为什么?聪明,别人都超过我,他们在造福,我在享福。别人都不如我,我好辛苦,我造福他们享,你说谁聪明?
所以古人,你看看中国从前做官戴的乌纱帽,那乌纱帽像楼梯一样,前面一层低,后头一层高,它是表法的。你做了官,这是为人民服务,你要记住,希望什么?前面是自己,后头是后人,后人要超过我。常常存这个心,希望别人都超过我,我这个水平是最低的,都超过我,这社会多美好。如果我是第一,别人都不如我,这社会完了,我今天做到最高峰,真可怜。怎么办?提拔下一代,培养下一代,全心全力把这个事情做好,第一功德。没有比这个功德更殊胜,没有比这个功德更大的,真实功德,最伟大的事业。释迦牟尼佛不做官,释迦牟尼佛不经商,说明他不要地位,他不要财富,他要的是什么?提拔后人,栽培后人,成就后人,大德!所以大富大贵不如他,大富大贵,人谁知道?千万年之后没人知道。他做的这桩事情,千万年后,人都记念他,都还崇拜他。人有没有真智慧从这里看,所以人在这个世间要学谦虚、要学恭敬。一定要学圣人怎么样成就底下一代,全心全力帮助下一代,这样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我们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虽然没有爵位、没有财富,他真有价值、真有意义,他这一生没有白过。这是圣贤人表演给我们看的。
周公有地位、有财富,他的哥哥是武王,帝王,他也是王子,文王的儿子。可是这个人谦虚,这个人接纳别人的意见,什么人去见他,他都平等对待,给他提出意见,不管是好是坏他都接受,他有智慧判断可用、不可用,所以人人都愿意亲近他。念念为国家培养人才,辅佐成王,他的职位是太傅,成王的老师,他教什么课程?教伦理道德。皇帝有三个老师,第一个是太保,太保教的是什么?卫生保健,教这个;第二个老师是太傅,教你伦理道德;第三个老师叫太师,教你怎样治国,齐家治国,教你这些学术,三个老师,三门课程。成王的太师,就是教他治国,治家治国的是姜太公,教伦理道德是周公,教卫生保健是召公,也是他的叔叔,小叔。周有成康之治,汉有文景,唐有贞观、开元,这都是中国历史上天下最安定,人民最幸福,社会和谐,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净影疏》曰: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利方便。」人要有这样的志气,要真正好学,专乐求法,这乐是爱好,念去声做动词讲,爱好,专爱好求法,求世间法、求佛法。世间法是什么?圣人之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法。也就是要求伦理、要求道德、要求因果、要求圣教,圣贤人的教诲,求法的心没有厌、没有足,学无止境。人生在世能活一百年的不多,时间很短促,要知道爱惜光阴,什么最宝贵?光阴最宝贵。现在人也看重光阴,但是方向错了,分秒必争去争钱、赚钱,去争地位,都是名利。好学的人分秒必争求学问,自利方便,求自利,方是方法,便是适宜,适当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求学。「常欲广说,志无疲等,正明利他」。论法无厌是利他,也就是说,自己学得的,喜欢跟别人分享。在古时候师道有尊严,要请法!所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亲近善知识向他求教,他欢喜给你讲;你要是说,我家环境比你好,你到我这里来教我,他不来。为什么不来?恭敬心不够,诚敬不足,诚敬不足去了没用处,你学不到。这个不是老师要摆架子,不是的,那你完全错会意思。老师看学生,你能够学多少,你能得多少,不在老师,在你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佛菩萨来教你都没用处,你什么都得不到。所以老师教人,是看学生的诚敬,看学生的禀赋他能学多少,我们今天讲看学生的程度,老师从这儿决定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遭遇是非常的苦难,一个人到台湾,在台湾无亲无故,生活非常艰难,自己也没有学历,有能力没有学历,今天这个社会是需要学历的,我的学历初中毕业,人家会给我什么工作?最低层的工作给我,多苦、多可怜!我遇到的三个老师都是我意想不到的,他们教我特别照顾。凭什么?我没有给老师送一块钱,没有钱,老师教我的时候是义务,不收学费而且特别教。你看章嘉大师跟方东美先生,上课在哪里?在他家里,一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星期天。凭什么?我自己那个时候感到很幸运,十多年之后我才想到,就凭我那一点尊师重道的心,诚敬。我还有那么几分诚敬心,这个对老师的诚敬是小时候父母教的,这一生就占了这个便宜。没有诚敬,老师不教你。
我们本来不敢求老师这个教法,只是求老师准许我旁听他学校的课程,他在台湾大学教书,我们想去旁听他的课程就心满意足。没有想到他自己开口,不要我到学校去,告诉我:现在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你会一无所得。我当时听了凉水浇头,这老师不要了,所以我的表情当然很沮丧、很难过,他看到了。我们这样坐了大概有五分钟,他老人家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这到哪里求?作梦也想不到,我跟方老师学哲学是这样学法的。虽然我们的学历程度只有初中毕业,以后方老师的学生知道老师这么对我,所以他对我们也就特别另眼相看。跟章嘉大师也是如此,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两个小时,三年如一日,凭什么?就是印祖所说的诚敬,还有几分诚敬心,大概老师一生遇到学生,有这点诚敬心的不多。所以心量大,可以教的不能放过,要好好的帮助他、成就他。我们感激老师的恩,我们今天对年轻人可以教的,有诚敬心的,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过去老师帮助我,这才能够让正法久住,世世代代有人才继续干,续佛慧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