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3|回復: 0
|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二七集)
[複製鏈接]
|
|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七集) 2010/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2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八十面,倒数第三行,经文看起: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这一句是第二十八愿,「国无不善愿」。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这是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这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末后这一句: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是「不贪计身愿」。这一章里面有四愿。「从右章」,右面这一章,「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八愿」,应念受供,「为摄彼土众生愿」,都是阿弥陀佛摄受极乐世界的众生。在这几愿当中,我们能看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的居民他们的生活状况,「表极乐国中众生之功德受用」。「右章」,前面一章一共具有四愿,刚才我们念过了,这个地方我们重复一遍,「国中无不善名,是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住于定聚以上,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犹如漏尽比丘以上,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最后,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是第三十一不贪计身愿」。「不取正觉」是四愿的总结,这四愿要不成就,阿弥陀佛就不取正觉,正觉就是我们讲他不成佛。现在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换句话说,上面这四愿他都实现了,没有一愿是空愿。
下面黄念老为我们介绍,每一愿给我们介绍。「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极乐国中尚无不善之名,何况有不善之实耶?」这一句是总说,在极乐世界听不到不善的名字。譬如我们这个世间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都是不善名;贪婪、嫉妒、怨恨,这也是不善的名,极乐世界连这些名言都听不到,当然更没有不善的事情发生。而且他能够维持到十劫,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十劫了,后面会不会变质?会不会像我们这个世界,譬如中国历史上所讲的三代,夏商周,开国的这些帝王多好,人民生活也非常好,社会安定。可是到了末代、末期之后,由于教学疏忽了,人民贪图享受,逐渐风气就变坏,最后到亡国。商汤六百多年亡国,周朝八百多年也亡国。极乐世界会不会有这一天?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永远没有衰退的这一天。什么原因?我们想想,应该能够理解,应该能够接受。
那个地方是诸佛如来教学的场所,教学没有一天中断。那个地方称之为极乐,乐在哪里?乐的是什么?我们这个世间所乐的是五欲六尘的享受,恰好那个世界五欲六尘完全没有;不但没有这个事情,五欲六尘的名称也没有,名字都没有,那都是不善名。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那个地方的乐就像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这个乐是学而时习,大乘经里面所说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那是没有须臾之间离开法,这是佛法,没有须臾离开道。我们这个世间,虽然有法、有道,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它不能够相续不断。又何况法性土里面的众生,法性土是实报庄严土,个个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人,在我们这个世界讲都成佛了,哪里会有过失!四圣法界里面已经没有恶念,何况实报土;又何况极乐世界的同居方便土,得弥陀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个个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虽然自己没有证得,但是佛力加持,阿惟越致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往生的人个个具足,连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不例外。我们明白了,我们体会到了,这是名符其实,真正叫极乐世界,这个极乐是法喜充满,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
这四愿里面,首先给我们讲,这个世界听不到不善的名字,然后再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人都是「住正定聚」,这个正定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们的乐,「乐如漏尽」,这个漏尽不是阿罗汉,阿罗汉是小乘漏尽。大乘阿罗汉是谁?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是大乘阿罗汉。那个快乐都像十地菩萨的享受,这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末后这是勉励我们,这一愿「不贪计身」。我们这个地方六道凡夫,最难破的这一关就是身见,起心动念都是为这个身来着想,这就叫造业。极乐世界的人把这个身忘得干干净净,这一点我们很清楚。在我们这个世界,小乘身见就破了,开始破,小乘初果;究竟破,再不会生这个念头、有「我」这个念头,阿罗汉。如果我们用《金刚经》的境界来说,《金刚经》的前半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初破,须陀洹的境界;《金刚经》的后半部,破四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阿罗汉以上的境界。这也告诉我们,真正修行从哪里修?从破身见。这一愿是提醒我们,极乐世界不可能有一个人有身见,所以它永远没有不善名,道理在此地。在极乐世界找不到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没有这种人,他们的心就跟经题上所讲的,都是清净平等觉,圆满具足,法云地的境界。
我们看底下这段批注,第二十八,我们接着看,「龙树大士曰,彼尊佛剎」,彼尊佛剎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无恶名」,你听不到恶名,「亦无女人」,你在那里面所看到,每一个人身相跟佛完全相同,经上所说的皆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祖师在批注里告诉我们,这是世尊当年在世,在印度,随顺世谛所说。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为什么?如果是十地菩萨的境界,那当然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报身如来,一般大乘经上讲得很多。没有恶道,恶道听不到,像是畜生道、修罗、罗剎,这些名词在那里都没有,听不到,饿鬼、地狱更听不到。「乃至无有诸趣恶知识」,恶知识是不善的人,六道里头,每一道里面都有不善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没听说过。「盖表极乐无有不善也」,名尚且没有,当然没有事实,这是一个纯善纯净的世界。纯净纯善,诸位想想,这是多大的福报!人不但没有病痛,轻微的烦恼都没有,人离苦了。国土,山河大地,我们这个世间常听到有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海啸,极乐世界没有,这些名字你永远听不到。我们要知道,我们要不修福,怎么能到这么大的福地去?这是大福报的人,才能生到这个地方。中国古老的谚语告诉我们,「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福报。第一等福报是什么人?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真信、真愿、真念佛,这种人就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福报的人,就是纯净纯善的人。
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在理上讲佛佛道同,在事上讲还有小小的差别,真正到一丝毫缺陷都找不到的,只有极乐世界。所以,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这经上有,赞叹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这不是假的。摆在我们眼前,这样的一个生活环境,我们想不想去?想去,要真干!在总的原理原则上说,《华严经》佛讲得好,遍法界虚空界,包括极乐世界,也包括我们这个世界,从哪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给我们讲理,理上讲得通,事上我们就相信。所以,极乐世界是自己清净心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的清净心变出来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清净心变出来的。我们迷失自性久了,现在知道这桩事情,但是怎样恢复清净,自己没办法。阿弥陀佛给我们做增上缘,帮助我们恢复清净,他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就是四十八愿,具体的方法。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所以这个愿文里头每一个我,「我作佛时」,那个「我」是阿弥陀佛自称,不是别人。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我们才知道。理明白,我们信心就建立,我们真的有信心能往生极乐世界,能回到自己的法性土,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这都是给我们讲原理。
「又《往生论》云,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过是过失,「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有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上论中」,就是《往生论》中所说的「讥嫌名」,就是这个愿文里面讲的「不善名」,不善名没有。我们在这边讲二乘,讲三乘、五乘佛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乘,就像《法华经》上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二乘、讲三乘,方便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间有,极乐世界没有,只有一乘法,一乘法就是一佛乘,各个人都成佛。这逐渐逐渐让我们对极乐世界认识、熟悉了。「又《疏钞》曰,由耳之所闻,唯是诸佛如来万德洪名,菩萨、声闻及诸天善人种种嘉号,曾无三恶名字历耳根故。耳中不闻恶名,故曰无不善名也。」在西方极乐世界得耳根清净,你每天所听到的都是你欢喜的,都是清净平等觉,与清净平等觉相违背的,你想听都听不到,都没有,这个世界多好。
下面又说,「又如《阿弥陀经》曰: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这句话是讲的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也没有罗剎,也没有阿修罗,这些不善的名统统听不到,何况有实。但是极乐世界有众鸟说法,众鸟从哪来的?「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些众鸟是阿弥陀佛变化的玩具,不是真的。阿弥陀佛是谁?众鸟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变个鸟来给你说法,你喜欢鸟,逗着玩,他就变这个来给你说法,他不是真的畜生道,他是佛。这里面,蕅益大师说得好!「灵峰大师」,就是蕅益大师,「于此更有妙解」,这个妙解我也体会到。「《弥陀要解》曰,问」,用问答的方式,「白鹤等,非恶道名耶?」这是问,「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这个地方讲善名、恶名,它从什么地方看?这个我们可以一转过来,对于六道一切众生的看法。众生跟佛的差别在迷悟,觉悟之后他就是佛,迷了是众生。这个白鹤,迷的时候牠是白鹤,畜生道的,牠觉悟了,牠成佛了,牠成佛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佛怎么现个白鹤身呢?佛没有身相,永远是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白鹤,他就现白鹤相给你说法;喜欢人天相,就现人天相给你说法。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没有一定的身相,所以能现无量相。我们不能现无量相,问题在哪里?我们执着这个身是我,如果你不执着身是我,你也能现无量相。你一定这个样子是我,变个样子就不是我了,那你就没有办法现,道理在此地。你从这个地方要是能体会,契入进去,然后你就晓得,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哪一个不是究竟法身相,这一点都不奇怪。
我们往下面看,上面引用的这是《要解》的文字,蕅益大师的著作,下面是念老为我们解释。「其意如下,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这是《弥陀经》上的,举了这几个例子,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故或问曰」,真的有一些人初学的,没有契入境界,他会问,极乐世界既然有这些鸟,这些鸟不都是恶报、不都是畜生道吗?会起这个疑惑,会以为这是畜生道。「《要解》答曰,经云: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牠不是畜生道,牠不是罪报所生的。「白鹤等」,等就是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这是经上所举的这几种,包括所有的畜生道,牠不是罪报所生的,那牠是假名,牠就不是恶名。「是诸鸟等皆如来性德所显」,所以牠的名字「乃表如来性德」,那就变成「美号,焉可视为恶名」。都是在当人一念,一念迷,你有分别、有执着;一念觉,分别执着没有了。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读的佛经疑惑很多,到极乐世界这些疑惑全没有了,为什么?因为你到极乐世界,你的妄想分别执着也没有了。并没有断,它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你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德的加持。一加持你,你就变成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如果你还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不是在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不可能有这种现象。阿惟越致,在我们这个世间讲,禅宗里面所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是天台大师所讲的分证即佛,《华严经》上说的圆教初住菩萨。从初住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在哪里修行?在实报土,他们证得的身是法性身,他们居住的土是法性土。如来性德所显,这个要知道。所以你六根接触到的全是自性,这叫见性。
由此可知,我们真正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我们六根在现前境界里头,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成佛了。佛家有一句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么?屠刀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为什么叫屠刀?屠刀是造恶业的工具,屠杀众生,吃众生肉,这是屠刀。厨房里面切肉的刀,那就是屠刀,用这个来做比喻,那是犯罪的工具。我们在六道里犯罪,什么犯罪?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这个在犯罪,这个东西一放下,不就成佛了吗?再不吃众生肉了,不但不吃众生肉,连吃众生肉的念头都没有,这是我们学佛人能做到。如果你吃素食吃四、五十年,你不会再想了,闻到这个味道都觉得恶心,都赶快离开,不会起这个念头,这就慢慢养成习惯了。
西方极乐世界人,你想想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这些疑问都是我们现在这些凡夫,初学佛、初学净土,免不了有这种妄念、妄想。但是这个妄念要解释清楚,不解释清楚障碍他,障碍他的信心,障碍他的智慧,障碍他往生。所以经教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这是我们现前境界;功夫成就的时候,经教为我们做证明,我们证得这个境界是真的还是假的,经教做证明。你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见到阿弥陀佛,如果跟《无量寿经》上讲的是一样的,真的,一点不假;如果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跟经上讲的不一样,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早年我在香港讲经,大概总有三十年前,畅怀法师拿一本书给我看,《极乐世界游记》,是个出家人写的,他到极乐世界去参观、去游玩,他说极乐世界有女人。畅怀法师拿这个书问我,他说这个不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他怎么会看到有女人?他来问我。我说他去的不是真的极乐世界,是假的。为什么?经是证明,经典两种作用,没开悟的人是帮助我们破迷起悟,已经开悟的时候帮助你证果,你所证入的境界跟经讲的相应就是真的,那就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如果你入的那个境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对,极乐世界有女人,你走错了地方,那不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不可以不知道的。
在极乐世界,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统统叫见性,离一切相就见一切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不是说相没有了才见性,不是这个意思。相是缘生缘灭,因缘生法,性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在生灭当中,你要在生灭当中见不生不灭,就对了;离开生灭去找个不生不灭,找不到,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你要会。我们这么多年讲经,因为用网络、用电视,所以我们常常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用电视的屏幕比喻法性,屏幕当中现的现象,音声、色相,这就是自性所变的万法,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要知道,屏幕里面的人物跟屏幕是一不是二,你如何能够在这个人物里面见到屏幕?见到屏幕就是见到自性。如果迷在人物这些画面上、音声上,你把屏幕忘掉了,那就是迷。所以这同一个境界。电视不是坏东西,如果真会看的话,懂得这个道理,会看的话,他明心见性,他成佛,看电视也能成佛;迷在电视里面,那你就要堕三途。你真正觉悟,不迷,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懂了。
你从这个地方觉悟,然后在现实生活当中,现实生活就是色相,就是法相,生灭的法相。屏幕在哪里?屏幕没有离开,屏幕是永恒不灭,它不叫虚空,虚空也是形相,也是从自性变的。你一下在这个地方悟到,恭喜你,你见性,你成佛了。电视屏幕这是个引子,引导你入境界,引导你入佛境界。这不是二乘、不是菩萨,是一佛乘,知道什么?知道屏幕里面的色相是假的。我们把频道一关,它就没有了,屏幕在;频道打开,它就有了。现在有很多电视有一百多个频道,你可以随便去换,那就像我们讲的十法界一样,讲的六道轮回一样,上面二十八层天,下面饿鬼、畜生、地狱,那不晓得有多少道,那都是生灭法。但是自性永远不生不灭,它是能现,妄想分别执着能变,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这个现相就不变,实报庄严土里头不变。他虽然不变,他同时能恒顺众生,能随喜功德,能以三十二种应身,不同的应身,同时同处、同时异处、异时同处能现无量无边色相,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
如果我们把现实生活都看成是电视里面的画面,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法。电视画面我们知道,可以欣赏,不能得到,你没有办法得到它。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现实的生活可以受用,可以受用、可以欣赏,不可以控制、不可以占有,它得不到。剎那生灭,你怎么能得到?所以,要把人生在世看成电视里的画面,假的,不是真的。什么都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只要你不执着,不分别、不执着,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没有一个不是好事。他在那里表演、演戏,演正面的,好戏,演得好,演反面的,演阿鼻地狱,也演得好,演得很像。你就跳出它的范围作壁上观,你做个看戏的,你不是演戏的。迷了怎么?迷了跑到里头去演戏,那就很苦;觉悟了,觉悟就变成看戏的,不是演戏的。所以,诸佛菩萨是在旁边看戏的,六道众生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天天看电视,要懂得这样看,那你就会了!祖师大德常讲,会么!你看电视你会么?会,会就开悟,不会就迷了。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同样的道理,你会么!会做人的成佛,不会做人的搞轮回,搞六道轮回,这就错了。关键就在觉迷,不在别的。
我们看下面老居士所引用的,「又《观经》曰: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这是《观无量寿佛经》上一段话,西方极乐世界有。「可见极乐依正」,依报是环境,正报是菩萨,是佛菩萨,「悉是如来果觉之所庄严」,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是诸众鸟,皆是弥陀变化所作,彼土一色一香,一尘一名,无非中道」,这个中道是自性,「皆是不可思议法界之全体大用」。这个要知道。阿弥陀佛为什么要作这些变化?因为极乐世界的菩萨是来自十方世界,来自六道轮回,六道里头每一道都有,天道有、人道有、修罗道有、罗剎道有、畜生道有、饿鬼道有、地狱道有,哪一道都有。这些人到极乐世界习气没断,烦恼为什么不能生起?因为极乐世界没有恶缘,他阿赖耶里面恶心所、恶的种子不能起现行。我们知道,种子必须要有缘才能现行,它没有缘,所以它不起作用。但是习气,怎样帮助他把习气化解?所以就有这许许多多变化所作。这些种种变化,每个人接触到之后感触不一样,就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我们游览山水,十个人同在一处观光旅游,每个人的感受不相同。在佛法说,他根性不一样,烦恼习气不相同;在我们人间,也说他素质不一样,文化程度不一样,每个人爱好不一样,感受不相同,这就所谓是灵感。特别是艺术家,可是艺术家的灵感,十个艺术家他们每个人灵感也都不一样。在极乐世界也很自然的显示出来,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我们要知道的,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我们去了,也接受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阿弥陀佛怎么变?就是四十八愿在变。四十八愿虽然只说了四十八条,照我们这个经,实在讲二十四愿,可是二十四愿一展开,无量无边!像佛法里面常说的,声闻三千威仪,从哪来的?十善业道来的,十善业道十条,一展开,三千条。菩萨更多,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从哪里来的?也是十善,大乘菩萨把十善展开为八万四千细行。我们就晓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好、二十四愿也好,在极乐世界展开是无量无边的细行,这就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就是阿弥陀佛加持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疑惑就断除了,它有道理在!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用现在话,它有科学根据,它符合逻辑的概念,一点都不乱。所以是不可思议法界之全体大用,这个法界就是自性,自性性德全体德用。
「是故彼国一一名字,皆显如来性德」,如来性德跟自己的性德是一不是二,「如来证穷法界,照彻心源,功德究竟」,表现在「以一真一切真故,一究竟一切究竟」。「又以假名诠显实法,故彼土一一名字悉皆究竟」,究竟就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所变现的那就是性德的起用。古大德有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黄金塑一尊佛像,金佛,你看它是佛,我再用这个黄金塑一个白鹤,佛变成白鹤了。体没有变,相变了,体没有变,体还是黄金。黄金代表究竟,塑佛像,究竟佛像、究竟佛;塑白鹤,究竟白鹤;我给它塑个宝塔,究竟宝塔;我给它塑一棵树,究竟树,这一棵树。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一切万法,没有一样不究竟,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还不止,应该说遍法界虚空界,一法不漏,全是自性变现的。「共命之鸟是究竟共命之鸟,是诸众鸟皆如来性德之所显,故其假名亦皆是性德之美称,而非恶名矣」,不是恶名。这个意思好!
我们明了了,是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见到?不一定,我们在现前见到,就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把我们的心念调整过来就行。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说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我们心态一调整,要调整到怎样我们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到哪一天,我们看到的,六根所看到所有一切景观全是阿弥陀佛,恭喜你,你就到极乐世界了。你看到一切人,阿弥陀佛变化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看到一切动物、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现象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我们恭敬礼拜、称赞感恩,你真见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在眼前。所以,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有了妄想分别执着,刚才讲了,这个东西是造业的,有这个东西你怎么不造业?起心动念造业,分别是造业,执着是造业,全都在造业,造什么业?造六道轮回业。不执着了,不造轮回业,你造四圣法界的业,还有四圣法界,不造轮回业,还是造业。不分别了,功夫高了,菩萨,不分别了,住在十法界上面两层,十法界里面的佛跟菩萨,见不了性,出不了十法界。虽然是佛,天台大师叫你相似即佛,虽然是菩萨,大乘教里面说你是权教菩萨,为什么?你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你是真佛,你不是假的了。这个时候实报庄严土现前,你在现前就见到极乐世界,你在现前就见到阿弥陀佛。
大势至菩萨说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用这个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忆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口里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善,纯净纯善;心、口纯净纯善,你的身之所行当然是纯净纯善。这桩事情没人能障碍,这诸位同修要知道,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妖魔鬼怪障碍不了,冤亲债主也障碍不了。妖魔鬼怪、冤亲债主能障碍谁?障碍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人,他障碍他,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他对你没法子障碍。所有一切障碍,你仔细想想全是世缘,六道里头的,把这个东西放下之后,你自己没有罣碍了,一切障碍、业障自然就消除。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你见性了,自性里头没有。所以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可是你要是认假为真,它就真有,它就真惹麻烦,就像作恶梦一样,就真有;真的觉悟、醒悟过来,没有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之后就是实报土,觉了之后就是诸佛境界。这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在现前给我最深刻所感的,是现代人心浮气躁,不定!学佛的同学常常写东西给我看,写问题来问我,字都很潦草,这是在我们这一代年轻时候没有看到的。换句话说,不说时间久,五十年前,四十年、五十年前,我们在社会上跟人家往来,写几个字都很规矩,通常我们看到行楷,叫行书,不是完全草字。现在我们看到人写字的时候潦草,这说明什么?他心不定,他妄念多,他烦恼重,就从这里看到。说话多,妄念多,心不定,这是很大障碍。有这种障碍的人,书念不好,书没有念进去。所以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念书,目的是在什么地方?目的在考试,应付考试,只要考试及格,毕业文凭拿到就行了。文凭拿到了,没有学到东西。老师教什么样的学生?老师不教学生了,为什么?你要教学生,跟学生结冤仇,说不定学生把你杀了,不敢得罪学生,学生不听话。老师要的是什么?老师要的是薪水,要过日子。各取所好,学生混文凭,老师混钟点费,各有所需,所以大家都不负责任。
我在出家之后也教了几年书,我在学校教过五年,真是这样子。但是那个时候比现在还好多了,那时候学生做作业的话,写的字还都规矩。你真写得潦草,像现在这样,老师可以不改你的作业,退回去重写,写得不规矩,不看。现在变成这么普遍,这个社会怎么能不乱!我跟方老师学哲学的时候,六十年前,那个时候方老师告诉我,他说现在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我那个时候给他写信,写一篇文章送给他老人家看,目的是想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他把学校的状况告诉我,他说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这个话什么意思?难道方老师在学校上课,我去听也会很失望吗?很可能。现在那更不必说了。我现在还是澳洲昆士兰大学的教授,荣誉教授,偶尔有一次到学校去的时候,学校给我安排一堂课程,给同学讲一堂课。安排这个老教授告诉我,他说法师,你要知道现在学生上课,耐心只有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就没有耐心了,心不在焉。可以讲讲故事、说说笑话,大家在一块同乐,现在是这么个情形。到课堂一看果然没错,十分钟以后,你看学生心不在焉,眼睛不看老师,看窗外面,耳朵听外面声音。我们就晓得世风日下,教学的水平一落千丈,这怎么教?这才真正是忧虑。
我们这一代社会乱,下一代会更乱,怎么个挽救法?想不出方法。想来想去,唯有宗教教育可以救社会。这么多年来我讲得很多,到处都在宣扬,真正听懂的人不多。有,不是没有,真有听懂的人很少数。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这个地区恢复正常的安定、和谐、繁荣、幸福,不依赖宗教是肯定做不到的。所以今天团结宗教重要,鼓励宗教要回归到教育,要知道宗教本来都是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的,它不是迷信;宗教要忽略了教育,完全做宗教仪式,那就被人认为是迷信。所以宗教要回归教育。特别是佛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那时候没有宗教仪式,只是拜老师的时候行个三皈依的仪式,非常简单,几分钟,简单隆重。我们看所有宗教经典里面,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因果,再向上提升那就是哲学跟科学,这五个科目实在讲都讲到尽善尽美。如果每个宗教都能大力提倡,社会可以回归安定和谐、繁荣兴旺,这是我们所期望的。那我们想想,看到这个经本上讲的极乐世界,这是我们所向往的,这个世界多好!向往就要发心去。怎么个去法?依教修行。关键全在能放得下,真正放得下,你的问题就解决了。去的条件就很简单,真信,一丝毫怀疑没有,知道什么?心现识变的,这不是假的。真正发愿,一心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功。善导大师说得好,「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的,问题你想不想去,是真的是假的?真想去他就去成了。
我们看二十九愿,『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这是经文。注意这第一句话,「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这意思是不管他从哪一道,从人道往生的、天道往生的、畜生道往生的、饿鬼道往生的、地狱道往生的,修罗、罗剎往生的,不管哪一类人到极乐世界。没到极乐世界不是一心,一个人一条心。所以六道很复杂,心不同,念头不同,行为不一样。可是到极乐世界「皆同一心」,这一心是真心,妄心没有了。为什么?执着心没有了,分别心没有了,起心动念没有了,不就一心了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这个世间,有贪瞋痴慢疑,到极乐世界,贪瞋痴慢疑完全没有了,那是见思烦恼,统统都断掉了。这个断,是伏断,不是灭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西方极乐世界再没有恶缘,所以你有恶习气、恶种子决定不现行,就是它不起作用。现前的是什么?现前的是一心现前,真心现前,他不是妄心,他用真心,真心就是没执着、没有分别。我们经题上讲的,没有执着,清净心现前,清净是真心,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清净心现前。分别放下了,平等心现前,比清净高一层了。阿罗汉、辟支佛证得的是清净心,他见思烦恼断了;菩萨证得的是平等心,他分别心没有了,就是尘沙烦恼断了,不再分别,他得平等心;最后能把妄想断掉,妄想是起心动念,就成佛了,你才能脱离十法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人全都脱离十法界了,他不但是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没有。
「由于第五无差别愿」,前面我们念过的,「生彼国者」,所有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形是身体,身体没有差别,一样的,貌是相貌,也没有差别,「悉同一类」,跟阿弥陀佛的相完全一样。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人画极乐世界变相图,画得不像,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像画得特别大,菩萨小一点,往生的人更小一点,不像,跟经上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供西方三圣,是怎么供法?诸位在这里看到我们的佛堂供西方三圣,一个相,观音、势至跟阿弥陀佛一样,分不出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也是一个相,也分不出来。凡夫分不出来,他们分别得出来,决定不会把人认错。他们有智慧,他没有烦恼,心地清净,他心灵有感应、有感通,不会认错人。「形既相类,心亦同然。心皆同一,住于定聚」,他怎么能不定?这叫极乐。极乐世界从哪来?就从这儿来的。这个道理我们不但要懂,要真懂,要深深的体会得,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得受用。
我们渐渐把这个世界看清楚了,看清楚以后怎样?看清楚不要再计较,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我们就真的会在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能办事吗?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学了,能办事吗?能,什么事都能办。为什么?阿弥陀佛智慧、神通、德能就加持你了,你就不会把事情做坏。你得相信,你不相信不行。这个相信是有理论依据,不是随便相信的,这个经上对这些道理讲得很清楚。你能够与性德相应,你还会做错事情吗?与自性不相应,再聪明都会做错事情,为什么?那是妄心,那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很复杂,真心不复杂,一心。所以我们把心归到阿弥陀佛也是一心,虽不是真的真心,跟真心很贴近,往生就能证得。
「定聚者,指正定聚,乃三聚之一」,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聚就是三类。我们看底下批注,「三聚包括一切众生,聚是聚类之义」,也就是一切众生分为三类,佛经上叫三聚。「三聚之说通于大小乘,其义不一」,第一种说法,「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这一类的人心地清净,一定会开悟,一定会证果,他能够把妄想执着能放下,他学佛进步就非常快。学习,我们中国古人教学很重视这一点,「教之道,贵以专」,从小孩教起。中国古时候,扎根的教育是母亲负责,母亲恩德大,不但有生育之恩,你的根是她帮你扎的。就是三岁之前,母亲是儿女的榜样,她要做出好样子给小孩看,这不是言教,是身教。做母亲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如理如法,小孩将来长大就好教。七岁上学,老师给他做榜样。学的东西,一样一样学,不可以同时学两样,这就是「教之道,贵以专」。为什么?教一样,他心是定的,他就想那一样,他学得很轻松、很快乐,没有压力。你说同时叫他学几门课,他就分心了,他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那就不是一心,他就很善于分别执着,搞这些了。这东西不是好东西,要把它放弃的,现在不但不放弃,还要增强,希望你多分别、多执着,你说这不麻烦事情大了!所以现在教学跟古时候相反。
现在人批评古人,说古时候封建制度,剥削人民。他没有念过古书,念古书你就晓得,晓得什么?制度是死的,它不是活的,制度是法律,法令规章。如果人是好人,什么样的制度他都做好事;人不是好人,再好的制度他一样干坏事。所以中国古人他是先把人教好,人只要教好了,什么制度都是好制度。人心要坏了,贪瞋痴慢、损人利己,再好的制度到他手上,他就用那个制度干自私自利。中国古人讲,法是治之本也,管理大众的事情,法是个根本;人是法之源也,人是法的源头,源头要不好,那个本也没用处。所以,中国人重视人,有人才有法,没有人,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现在教育跟古时候是完全相违背,现在人说得很好,「以人为本」,但是教育没有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那才好。人要自私自利,那也是他为本,谚语所谓的「人不自私,天诛地灭」。
我是早年在香港,何守信来访问我,他是亚视电视台的主持人,给我提出这个话。我当时就告诉他,我说这句话是错的,不是正的。他说怎么是错的?我说孔老夫子没有自私,天也没诛他,地也没灭他;释迦牟尼佛没有自私,念念都是为别人,老天没有诛他,地也不灭他。我再说,我的一生也没有自私,天也没有诛我,地也没有灭我,还给我添福添寿。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圣贤的教育,起心动念要教我们替别人想,不要替自己想,这样的心就是世界和谐、家庭和睦的中心理念。人都为了自私、为了自己,你的家就不和。每个人都为自己,家庭怎么能和合?现在问题真严重,夫妻两个都有隐私权,先生有多少钱妻子不知道,妻子有多少钱先生都不知道,这家庭还能和吗?利害当前,两个人就分手了,不和!夫妻还有私心,你说有什么法子?这个问题很严重,都是出在教育上。现在能讲一点真话、做一点好事,还都是在宗教里头,你看世间人认为宗教是迷信。所以这个社会怎么能不动乱,要化解这个动乱是多么困难!动乱就是人心不定,人心定了,这动乱自然化解。
第二种,「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他也有定,但是他的目标、方向是为自私自利,他不是为大众,他怎么有定?他是为一个利益的集团,那就是邪定聚。古时候这些帝王,如果他是正定聚,他的国家一定兴旺、一定强大。为什么?国王天天为人民着想,天天想到帮助人民解除痛苦,帮助他离苦得乐,这种君王一定得人民的爱戴,所以他的国家一定强盛。末代的帝王,完全讲个人的享受,不顾人民的死活,人民一定起义把他推翻掉,他就国破家亡,叫邪定聚。这个例子很明显,很容易体会。第三种,「不定聚」,有缘就证悟,无缘他就不证悟,这是不定聚者,不定聚占多数。他遇到善缘他就是善人,他遇到恶缘他就变成恶人,所谓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如果这个社会教化的风气好,有圣贤教育,这些不定聚全都变成好人;如果教化不当,这个社会全都变成坏人。现在的社会教育谁在做?媒体在做。所以你要了解这个社会,你看看电视演的是什么,网络播的是什么,报章杂志所报导的是什么,你就全都了解了。
台湾早年提倡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有人请教方老师从哪里做起?方老师告诉这些人,首先要把电视跟无线电的广播统统停掉,报纸要关门,杂志要封闭。人家说这不行,这做不到。方老师笑笑说,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传统文化,只要有这些东西在,传统文化不可能复兴。他说得真好!我们学传统文化还能得到一点利益,什么原因?他们有权开放,我们有权不接受。你电视天天播,我不看,我几十年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也几十年不看报纸、不看杂志,我有权不看。你天天看这个东西,你能不受影响吗?古人讲一句话讲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你天天看这个,你怎么会不生烦恼?你怎么能得正定聚?统统拒绝不看,我天天看佛经,除了佛经之外不看别的,这心才能定下来,没有受感染。如果天天去看这个、接触这个,那早就乱掉,不但不能往生,连经典教义都不懂,看都看不懂。为什么?人心一乱,恭敬心没有了,没有恭敬心,虽然听讲、虽然读经,都很难得利益,他心不在焉,他不能吸收。纵然是念佛,这一串念珠一百零八声佛号他都念不下去,他念了几声忘掉了,又想别的东西去了;一串都念不成,一天怎么能念几万声?黄念祖老居士往生的时候,那个半年,他告诉我,他每天念佛号十四万声,那是什么?正定聚,追顶念佛,把那些杂念都念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