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識陰魔境
這個識陰魔境,就是指第八意識,非常的微細,在《楞伽經》講:非二乘人所能覺知,也就是說:證阿羅漢果,或者是證辟支佛果,仍然無法窮盡第八意識的微細意識。
所以,它對凡夫來講,可以說是幾乎覺察不到,證阿羅漢果都沒辦法,何況凡夫?
一、識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經文,「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沈細綱紐,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因為第八意識接近涅槃,所以叫做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祕,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翻過來,2458頁,因為這個第八意識非常微細,大家對它很陌生,所以,這個註釋全部都要看。
「行陰盡者」:謂行者若在想陰盡,行陰顯現之後,開始修斷行陰,為什麼要叫做斷呢?因為生滅就是苦,只要是生滅,它就是會敗壞,就無樂可言。於此修斷過程中,若能始終不起狂解,或一有妄念生起,便能覺知不為所惑,常住於圓定,因此終能達到行陰盡的地步。
所以,修行的關鍵就是:你在生滅的法當中,起了一念貪瞋癡、嫉妒;或者其他的煩惱;或者是我慢的煩惱的心起來的時候,趕快覺察,就同時放下,那麼,這樣是真正修行人。慢慢慢慢把萬法回歸到當下,不要被境界和煩惱拖著走,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如果我們的覺察,沒有辦法達到這個微細,來釜底抽薪的解決人生、宇宙所發生的種種痛苦和煩惱,那麼,就會離佛遙遠。要是會用功,就在現前當下這一念;不會用功,就會變成百千萬億劫,因為佛在哪裡,一直找不到。對不對?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已經很清楚的告訴你了:自性就是佛。「諸世間性」:指世間之生滅性。萬法都是這樣子,你發射太空艙到外太空;你住哪一個星球,其實,答案都是一樣的,生生滅滅,緣起緣滅,萬法空無自性,都是這樣子的。
所以,大悟的人,沒有什麼叫做稀奇古怪的東西;只有無知的人、無明的人,世間才有稀奇的東西,沒有的!「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同分」,叫做眾同分。眾同分,這樣你們看不太懂,要用大家聽得懂的名詞,就是:共業所感的世間。譬如說:虛空,或者是我們大家所看到的山河大地,人類看的,可以看到虛空,是無色的;可以看到山河大地,這個是人類共業所感的一個世間,是眾同分。但是,如果是以一隻螞蟻來講的話,你把一隻螞蟻放到森林裡面,牠不知道那個叫做森林,因為牠的境界不夠;牠在一棵樹上爬來爬去‥‥‥牠怎麼知道,那個是一棵樹呢?所以,就人類的角度,能看到山河大地、虛空;就一隻螞蟻的角度來講,牠的眾同分跟我們不一樣。所以,人類的共業所感,看出來的世間;跟居住在地球的眾生,看出來的世界完全不一樣。譬如說:魚生長在大海裡面,牠看出來的世界,跟我們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世間。雖然說:同處在這個地球;可是,這個眾同分,就是共業所感的,看出去的相不一樣,不一樣。
「生機」,生滅之機。「機」,同基,動之始也。此句謂幽隱輕清、而擾動不息、眾同分的生滅之機。所以,我們共業所感的,答案就是:只要是相,統統是生滅的;既然是生滅,就會敗壞,所以,執著也沒有用。所以,你執著會痛苦,與其你執著過日子,不如放下。但是,記得!要守住因果的法則,等到惡業開始來纏住了,才要說:我怎麼活得這麼痛苦?來不及了!因為你的惡因已經造了,惡果就一定要受報,來不及了!
底下,這個叫做「倏然隳裂」:「倏然」,就是突然。「隳」,就是毀。「裂」,就是破裂。「補特伽羅」:梵語,義為數取趣。這個不念數 ㄕㄨˋ這個要念 ㄕㄨㄛˋ「數」,就是數數,一次又一次‥‥‥數數就是多之義。「取」,就是得也。「趣」,就是六趣。數取趣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投胎,去六道輪迴。謂數數不斷地由取而得六趣之果報。叫做數取趣亦即是眾生。換句話說:你只要執著的心不斷,輪迴就跳不出來。要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不把緣起緣滅的這個假相的世間看得很開,念佛也是不得力,力道不大。
所以,萬緣放下,一念提起,就是這個道理;你一直執著也沒有用,因為它會毀滅的。但是,你不珍惜它也不行,你沒有借重這個色身,也沒辦法修行。所以,修行是有點麻煩,太愛惜這個色身,變成著相;你不愛惜它,放棄,你不能成佛,沒有這個假相,你怎麼成佛呢?所以,要拿捏得剛剛好,不可以讓它太享受;但是,也不可以像外道,吃盡苦頭!是不是?那個無益的苦行,那個也沒有意義,太糟蹋了自己!有的人動不動就跑去自殺;有的人動不動就跳樓;有的人動不動就喝農藥,這個對佛法來講是不行的。因為這個色身雖是假相,可是,它可以讓我們修行;可以讓我們做功德,變成一個工具,可以發揮。同樣一個人的人身,但是,大悟,可以救無量無邊眾生。
底下說:「酬業深脈」:「酬業」,就是酬答宿業,即受宿業之報。所以,認命比算命更重要,認命,接受這個事實,結婚了,夫妻再怎麼樣苦,儘量不要離婚,除非不得已啦!因為這個業已經造成了。
「深脈」,深潛之脈絡,即指行陰。「感應懸絕」:「感應」,即因果感應。為什麼因果的感應會懸絕呢?因為第八意識就像一個倉庫,前七識是在造善業跟惡業,統統搬來第八意識放著,變成種子。是不是?所以,你前七識行陰突破了,因果就斷了,所以,叫做因果的感應,「懸」,就是遠。「絕」,就是斷絕、絕跡。謂行陰為能感應因果者,而今行陰已盡,因果之深潛脈絡便斷,就是生死了……因喪果亡,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還沒有造這個惡業,就好好的警惕自己;眾生是等到受到痛苦的果報,他才發現:啊!我不應該這麼做!來不及了!故不復受生,因此說感應因果之行陰已斷絕懸遠,亦即是說行陰已經遠離。
「將大明悟」:即天亮,得大醒覺(大覺悟)。「精色」:精明之色;天將亮之時,天上雖有精明之色,但未大明。這用以象徵於性天之中,行陰已盡,識陰顯現,故於性天中現有精明之曙色,但仍未放大光明。
「內外湛明」:內六根、外六塵湛然明徹,什麼叫做湛然明徹呢?就是清楚透徹,不被迷惑。根塵化為一味,為什麼?都是同一個本性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就是這個道理,內四大、外四大,本來就是同一個本體;地、水、火、風,本來也是同一個本體。是不是?歸於一體,而無復內外相隔之相。我們受於業力,我們變成分內四大、外四大,還執著得不得了!為了這個假相,貪瞋癡、造無量無邊的惡業,臨命終,雙手一撒手西歸,遵循著業力的因果法則,繼續去輪迴。所以,眾生沒有聽到佛法,就很笨,用這個色身拼死命的造業,卻帶不走;拼死命的貪錢,財、色、名、食、睡,卻不能擁有。是不是?而今安在哉?赤壁賦裡面講的:而今安在哉?
「受命元由」:「受命」,即受生。受生之根由即是第八識。受命元由。「觀由執元」:「由」,就是根由,即識陰。「執」,就是計執。「元」,就是本元真心。謂此行者觀自己受命之元由(識陰),便計執它是本元真心。
「諸類不召」:「諸類」,就是指十二類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或化生、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等等。「召」,就是召引。謂十二類生皆不能召引他再去受生,因為他的行陰已盡故。
翻過來,2460頁,「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獲」,就是得,得證。「同」,就是同一識性。因為萬法唯心所造嘛!謂已證得十方界皆是同一識性,亦即同是唯識變現。「精色不沈」:其識精元明之色不再沈溺而復現黯冥。「發現幽秘」:「發現」,就是開發顯現。「幽秘」,幽暗隱秘之處,即識陰之體。以行陰既滅,識陰即顯現,故有如開發顯現出幽暗隱秘之處。慢慢的開發微細的第八意識顯現出來。
義貫「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以修斷行陰、但一向不起狂解,狂解就是如外道的狂解,就是錯覺。因而得達「行陰盡者」,因而得達「行陰盡者」,其「諸世間」生滅「性,幽」隱輕「清擾動」不息,眾「同分」之「生」滅「機」樞「倏然隳」壞破「裂」,深「沈」微「細」之大「綱」樞「紐」,亦即一切「補特伽羅」(眾生)「酬」答宿「業深」潛之「脈」絡(行陰)已斷,故因果「感應」之根本便已「懸」遠斷「絕」。當此之時,行者「於涅槃」之性「天,將大明悟」因為第八意識接近清淨心。(天將亮),「如雞」於微明之「後鳴」啼,早上起來,天空顯現這個魚肚白色,雞就叫了。此時「瞻顧東方,已有精」明之「色」出現,但仍未大明。是時「六根」皆不受外塵故一片「虛靜」,其心「無復」奔「馳」散「逸」,是故「內」六根與「外」六塵皆「湛」然「明」徹,湛然明徹有什麼好處?就不再被迷惑了。
學佛有什麼好處?學佛就是:凡是所有相,都騙不過他。且根塵化為一味、一體,無復內外之相,故「入無所入」。從而「深達十方」世界「十二種類」眾生投胎「受命」之根本「元由」,由是第八識便顯現。行者雖得「觀」見此元「由」(識陰之體),然而卻「執」此為其本「元」之真心,錯認了!是故仍不能破之;雖不能破識陰,但由於行陰已破,故「諸」十二「類」生皆「不」能「召」引他再去受生,因他「於十方界已獲」證「其同」一識性,即十方同是唯識變現。其識「精」元明之妙「色不」復「沈」溺汩沒於無明。
因為一切痛苦來自於無知,無知就是無明。佛陀講的:一切痛苦來自於無知。什麼叫無知?就是無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因為我們沒有智慧。又,以其行陰已盡,識陰顯現,故有如開「發」顯「現幽」暗隱「秘」之處一般,亦如脫下外衣,然猶無法破之,「此則名為」本心被「識陰區」拘於其狹「宇」中之相。這個是識陰的初相。
二、識陰盡相識陰盡了,就快成佛了!(定中末相)
經文,「若於羣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瑠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命濁就是命根,所以,第八識一般通稱為靈魂,靈魂,佛教講第八意識,世間講靈魂。所以,靈魂在佛教的解釋是:迷了清淨的妄動的微細意識,就是靈魂。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註釋「若於羣召已獲同中」: 「羣」,就是眾也,指十二類生。「召」,就是召感,果報之牽召。「獲」,就是得,證。「同」,就是同一唯識性。「中」,境界之中。謂於十二類生之果報召感,已證得其同一之唯識性。「銷磨六門」:這「銷磨」,就是銷鎔。因為我們眾生是隔閡的嘛;他把六根統統融為一性。所以,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就是這個道理。隨緣顯現,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統統在六根顯現。「六門」,六根。謂六根隔別之相已經銷鎔,六根便得融通為一性。因為本來就是同一個清淨自性。「合開成就」:「合」,合為一。「開」,開為六。謂不論是令六根合而為一,或開而為六,此行者皆已得自在成就。六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見、聞通鄰」:「見、聞」,此係攝「見、聞、覺、知、嚐、嗅」當然也是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等六用。「通鄰」,不隔,指六用不隔。「互用清淨」:謂六根之互通而共用,共用一個清淨自性,統統是清淨。而全無浮塵與勝義之隔障。
浮塵就是我們所講的肉,肉,就是肉眼,耳,耳朵也是肉做成的。勝義就是我們所講的類似,類似神經系統,叫做勝義根。一個叫做浮塵根;一個叫做勝義根。注意!浮塵根就是我們眼睛的肉眼;而勝義根是類似神經系統;但它卻不是神經系統,是意識。所以,媒介通靈的人,大部分都是透過神經系統,來跟我們有形的人類講話,因為靈界跟人無法相通,所以,必須透過靈媒;那麼,這個靈媒,大部分都透過神經系統來作為媒介。譬如說:一個人被附身,神經系統被控制住了,都是從神經系統。
所以,記得!如果你家有人著魔,著魔,喃喃自語,不能克制,好像鬼魂附身,鬼魂怕什麼呢?怕鎮定, 怕鎮定。所以,這個時候,你晚上睡覺,用一點安眠藥給他吃,這是不得已的,因為他長期以來被鬼附身嘛!偶爾去打一下鎮定劑,鬼附不起來,因為他控制你的神經系統。然後,用大悲咒水給他喝,大悲咒水給他喝,大悲咒水給他喝,也要佛力,也要人力。因此,如果你受到鬼魅所纏,晚上不能睡覺,用這個方法,一點點安眠藥讓他休息,鬼跳不起來,他一定要透過你的神經系統。
「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瑠璃」:「十方世界」,指外器世界。「身心」,為有情世間;即依報與正報。「吠瑠璃」,即瑠璃, 又作琉璃、毘瑠璃,意為青色寶,為七寶之一。其寶青色「瑩徹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慧琳音義》)。據經典中說:虛空之色(青色)即是由須彌山南方之瑠璃寶所映現者。(《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隨寶威德色現於空,故贍部洲空似吠琉璃色。」)
「識陰盡」:識陰盡時即得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故生滅和合之相俱滅。一念不生,就是十方諸佛所宣說的共同道理,一切法無生;所謂生是妄念生。我們庸庸碌碌的過一生,從來不覺悟、冷靜下來,剖析一下人生和宇宙的真理,停不下來。拼命的衝,想要追到什麼快樂,抓到的東西又很快消失,從希望當中,得到一點點希望;得到一點希望以後,後來毀滅,又變成絕望,到最後,人在絕望當中,交出我們的生命。你所貪染的東西帶不走,可是,那個惡業,卻會繼續作為下輩子的種子,沒有學佛就是很悲哀。
「超越命濁」:前面經中釋命濁云:「汝等見聞元無異性(即一性也),(然)眾塵(令之)隔越,無狀(無端)異(相)生(起,成為六用)。(此六用之)性中(本)相知,(但於)用中(卻)相背,(其)同(與)異失(去一)準,相織妄成,名為命濁。」現在由於合開皆已成就,一六俱亡,也不著一個一的清淨自性;也不著六根。所以,無復相織,故能超越。所以,要超越,就是相一定要看得破,
就是這個。2464頁,「觀其所由」:「觀」,就是返觀,回觀。謂識陰破後,返觀識陰之所由來。「罔象虛無」:「罔」,就是無。謂識陰本無相,其體本自空寂。所以,萬境本閒,庸人自擾,就是這個道理。萬法本來就空,我們從畢竟空,因為妄動,變成畢竟有,拼老命的就是要執著它,造了無量無邊的惡業,繼續輪迴。
「顛倒妄想以為其本」:謂識之體本空寂無相,但以顛倒妄想而令無相而現相,就是分別心。識陰乃得於中生起,此為識陰生起之本。義貫修三昧者「若於羣」生果報之牽「召, 已獲」證「同」一唯識性之境界「中」,以諸法一性故,即得「銷」鎔「磨」盡「六門」之差別相與用,於「合」而為一及「開」而為六兩方面皆得自在「成就」,故其「見、聞」等六用便能「通鄰」而不隔障,六根「互」通共「用清淨」而無所染著。
外器界之「十方世界及與」內「身心」有情界,一切依報正報,皆「如吠瑠璃寶,內外明徹」, 換句話說:什麼叫做佛?佛就是能透視這個四大的假合,能透視一切萬象都是緣起,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能了悟一切相總是因緣和合的,它不實在的東西。所以,萬法無有真,離假一切真,就是這個道理。說:吠瑠璃寶; 簡單講:內外明徹,意思就是說:佛有貫穿相的能力,能穿越一切相都是假相,他知道執著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會變成心靈、清淨心的絆腳石;變成生命內在世界的壓力。所以,我們簡單講:就是拿一塊大石頭壓住自己,不肯放捨那些不必要的觀念和爭執,我們把自己壓得死死的,是佛所同情的。我們把神經系統緊繃著,斤斤計較,晚上連睡覺都睡不著。為什麼?何苦來哉呢?正因為我們沒有悟,不知道說,執也要過日子;放下也要過日子,當然就是放下的日子比較快樂囉!是不是?
通同如一,無有隔礙,此「名識陰盡」之相。以識陰盡故,「是人則能超越命濁」;既超越已,反「觀其」識陰之「所由」來,乃知全是以非有之「罔象」、體性空寂之「虛無」等「顛倒」的「妄想」,換句話說:一切眾生,都是因為執著、分別、顛倒、妄想,繼續造業,繼續輪迴,而輪迴得很悲哀、很可憐,就是多此一舉,本來就空,沒有輪迴。但是,我們對這個虛無的假相看不破,就拼死命的以為有一種東西可以追求,因此妄想不斷、顛倒不斷、執著不斷、爭執不斷,吵吵鬧鬧過一生。致令非有而現有,「以為其」生起之「本」。「以為其」生起之「本」。2465頁,那麼,前面這二段是初相跟末相,師父講得就比較詳細,因為識陰對大家來講很難,因為它很微細,連二乘人都無法窮究,何況我們凡夫?
三、識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如果弄不清楚,就會墮入外道種。
(1)墮「因所因」之邪執──生外道種
經文,「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行」就是行陰,行陰空,因為現在是進入識陰。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涾-水+勿〕,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諸位!迷佛菩提,亡失知見,就是本來已經快接近成佛了,卻搞錯了,第八意識這一關沒通過,變成外道,所以叫做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所以,建立這個佛的正知正見,有多麼的重要!你是學佛?還是學外道?要冷靜一下。不是披著袈裟,就一定叫做佛門,有時候,自己搞一搞,搞到外道去,自己不知道!不是現居士身,受五戒、菩薩戒,就說:我就是佛弟子!那可不一定,你有沒有佛的正見呢?正知正見,不是那個「證件」,不是通過海關那個「證件」,是正知正見。
一個為佛弟子,有沒有正知正見呢?是不是?沒有,沒有就是摸不出方向。解如目,行如足,解這個經文,就像眼睛一樣,一個眼睛瞎掉的人,說:我要從高雄走到台北!行得通嗎?解如目,行如足。所以,自稱為佛弟子,就應當要解這個佛義,要擁有正知正見,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要不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變成外道,自己都不知道。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很悲哀!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那麼,我們前面已經用了一點時間了,我們時間要控制一下。
2468頁,義貫
「阿難當知,是」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行陰)而達於「空,於」八「識」返本「還元」,於是識陰顯現;他雖「已滅」七識遷流「生滅」之相,然「而」彼「於」識陰之「寂滅」之性、真「精妙」明,尚「未圓」滿,仍為識陰所覆。「覆」就是蓋住了。此時他已「能令己身」六「根」之間的「隔」礙銷鎔,而達到六根「合開」自在之用。「亦與十方諸」十二「類」生「通」一見聞「覺」知;見聞「覺知」等六用既已「通」同「〔涾-水+勿〕」合,此人即「能入」於「圓」滿根「元」(識陰)。他「若於所歸」之圓元不達乃是識陰,而妄「立」之為「真常因」,還在第八意識而已,他就立為:這個就是永恆!且「生」殊「勝」之「解者」就是把微細的第八意識弄不清楚,(以為那是究竟極果),「是人則墮」於外道的「因所因」之「執」(能依所依之執),於是入於「娑毗迦羅」(黃髮外道)「所歸」之「冥諦」而「成其伴侶」(即學佛反成外道),「迷佛」果「菩提,亡失」佛「知見」。「是名」於定中識陰所現之「第一」境,此為由能令身根開合,而「立」有「所得」之識「心,成」立其為「所歸果。成」立其為「所歸果,違」悖「遠」離「圓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當「生」於「外道」之「種」類。很可怕,知見搞錯了,本來佛道就變成外道。
2469頁,
(2)墮「能非能」之邪執──生我徧圓種
經文,「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徧圓種。」
翻過來,
2471頁,義貫「阿難,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行陰)之相以達於「空,已滅」第七識遷流「生滅」之相;行陰(七識)既盡之後,識陰(八識)即顯現,然「而」彼「於」識陰「寂滅」之性,其真「精妙」明則尚「未圓」滿,仍為識陰所覆。此行者「若於所歸」托之圓滿根元(識心)「覽為自體」,把第八意識執著為自體。遂見「盡虛空界十二類」生「內」之「所有眾生,皆」是從「我身中一類流出」者;若於此而妄「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於我「能」生彼,而彼「非能」生我之計「執」;於是感得色界天魔王「摩醯首羅」天為之「現無邊身」以攝化之;彼於是為自在天魔所攝,而「成其伴侶」(與天魔同一類),自計能生,而不信眾生之生滅非彼所主。以此計執,
2472頁,而「迷」失「佛」果「菩提」,並且「亡失」正「知見」。「是名」於定中識陰所現之「第二」境,「立能」生眾生之識陰「為」因「心,成」就「能」生眾生之「事果」,「違」悖「遠」離「圓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當「生」於「大慢天」(色界魔天),而計「我徧」一切處,能「圓」攝一切「種」性之眾生。
(3)墮「常非常」之邪執──生倒圓種
「倒」就是顛倒;「圓」就是圓滿,生顛倒圓滿之種性。
經文,「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就是行陰已經空了。已滅生滅,已經滅掉生滅了。而於究竟的寂滅精妙未圓。不圓滿,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提早認為那個是真常,叫做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
翻過來,2474頁,倒數第二行,「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陰相,已達於「空,已滅」七識遷流「生滅」而盡了行陰;行陰(七識)既盡之後,識陰(八識)即顯現,然「而」彼「於」識陰(八識)「寂滅」之性,其真「精妙」明則尚「未圓」滿,仍為識陰所覆。此行者「若於所歸」之圓滿根元(識陰),覺為「有所歸依」處,且「自疑」我之「身心」乃「從彼」識心「流出」者,甚至「十方虛空」中一切依正「咸」為「其」所「生起」者,「即於」能「都起」一切法「所宣流」之「地」就是(識元),當「作」是「真常」之「身」,而起「無生滅」之「解」。如是即是「在生滅」法「中」過「早計」之為「常住」,如此「既惑」於真「不生」之性,「亦迷」於現前「生滅」之法,而「安」心「住」著於「沈」墮「迷」惑之法,不以為咎,反而「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於以識陰為「常」我及以萬物為「非常」之計「執」,且「計自在天」為萬物之生因,因而「成其伴侶」,與魔一類。以此計執,不但「迷」失「佛」果「菩提」,而且「亡失」正「知見」。「是名」於定中識陰所現之「第三」境,「立」識能生我身心為「因」及識是我歸「依」處之「心」,因此「成」就「妄計」之「果,違」悖「遠」離「圓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當「生」於顛「倒圓」滿之「種」類。
2476頁,
(4)墮「知無知」之邪執──生倒知種「知」就是知覺,顛倒的知覺。
經文,「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徧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徧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把一切十方的草木都認為是有情的,不知道佛義、佛理。翻過來,2480頁,將來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再徹底的分析,限於時間,我們瀏覽一遍。
義貫「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行陰)已達於「空,已滅」七識遷流「生滅」之相;行陰(七識)既盡,識陰(八識)即顯現,然「而」彼「於」識陰「寂滅」之性,其真「精妙」明尚「未圓」滿,仍為識陰所覆。此時行者「若於所」觀「知」之識陰,而計此「知」係普「徧圓」滿一切法「故」,他便會「因」此遍一切之「知」而「立」邪「解」,他認為,謂「十方」之「草木皆」得「稱」為「有情,與人無異」;且「草木」死後得「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有情與無情互為輪轉,「無」有揀「擇」意思就是:(並無差別),一切情器(有情、無情)普「徧」皆有覺「知」;於此謬理而「生」殊「勝」之「解者」(覺得很殊勝),「是人則墮」於有「知」與「無知」相混淆之邪計「執」,外道師「婆吒」及「霰尼」計「執一切」物皆有知「覺」,便會「成其伴侶」,與其同類。以此計執,行者不但「迷」失「佛」果「菩提」,並且「亡失」如來正「知見」,而墮為外道(即學佛成外道)。「是名」於定中識陰顯現之「第四」境,「計圓」徧一切「知」為本修「心,成虛」妄「謬」誤之「果,違」悖「遠」離「圓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當「生」於顛「倒知」覺之「種」類(成為外道種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師父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
(5)墮「生無生」之邪執──生顛化種
經文,「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2482頁,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羣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並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五,計者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
2484頁,義貫「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陰相,已達於「空,已滅」七識遷流「生滅」,而盡行陰;行陰(七識)既盡已,識陰(八識)即顯現,然「而」此人「於」識陰「寂滅」之性,其真「精妙」明尚「未圓」滿,仍為識陰所覆。此時行者「若於圓」滿「融」通六「根互用」之「中」,雖未自在無礙,但「已得隨順,便於圓」融之「化」理、「一切」諸法之「發生」(諸法之源起)妄計為四大之功,於是向外尋逐,或「求」於「火」大之「光明」性,或「樂」於「水」大之「清淨」性,或「愛風」大之「周流」性,或「觀塵」(地大)之能與「成就」性;此人即於此四大「各各」皆予尊「崇事」奉,且「以此羣塵」
(四大),就是外面的地、水、火、風,為一切「發」生造「作」之「本因」,而「立」能生、能造之四大為「常住」不生滅之理「解」,意思就是:不在心法下手,卻在外面地水火風緣起的假相下手,剛好錯用心,顛倒,佛法是心法,他卻把塵來當作是覺悟的地方。然而卻計四大的一切所造皆屬無常;如此,「是人則墮」於外道之「生無生執」意思就是:(執四大為能生,而自體乃無生)。以此計執故墮於「諸迦葉波」等外道師,「並婆羅門」之境界,「勤」勞其「心,役」使其「身」,以奉「事」於「火」、就是拜火教。尊「崇」於「水」,拜水。並以此等崇事而欲「求出」離「生死」,如是外道即「成其伴侶」,從而不但「迷」失「佛菩提」,並且「亡失」如來正「知見」,墮於邪知、邪見、邪行。「是名」於定中識陰所現的「第五」境,以「計」無情(四大種)為常住之邪惑「者」及「崇」奉四大之愚「事,迷」於真「心」以「從物,立妄」論以「求」真「因」,追「求妄」因而「冀」得真「果,違」悖「遠」離「圓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
當「生」於「顛」倒「化」理之外道「種」性中。
我們現在也是迷惑顛倒到極點,你看這個新聞報導就知道,像過年,門一開,大家都要搶頭香,搶頭香。搶頭香,搶到二個人打架、吵架,說:只要農曆年這個廟門一開,跑第一的插頭香,就會消災,今年就會過得很順利!這個就是迷惑顛倒,迷惑顛倒。是不是?還沒有消災,在廟裡面已經打起來了!今年都還沒開始,還沒消到災,就幹起來了,怎麼能消災呢?所以,只要我們沒有學佛,說實在話,我們的生命是很悲哀的!
我很慶幸,在大學就聽到佛法,小時候,我媽媽也是這樣子啊,拿幾顆水果就去拜那個神,我們小時候也不知道,我媽媽就盯著神,然後,拿香看著神,這樣念念有詞;我不是,我是盯著水果看,看什麼時候會拜好?反正對象盯的不太一樣。如果說:沒有佛法,你想想看,我們今生今世怎麼辦呢?也是一樣啊,拜神,我說:媽媽!你拜什麼呢?她說:我不知道啊!就上面統統拜啊!我說:喔!上面這麼多神,你才只有買這四顆水果,你沒有切,神怎麼分呢?哎呀!小孩子閉嘴啦!就叫說:小孩子要靜靜的,你不要亂叫!要拜神!是不是?我記得最清楚的,每年初九,一定要拜天公,拜玉皇大帝,那時候也沒學佛,每年都在等那個蔴粩、米粩,還有那個椪柑。她起來拜,她就說:你怎麼這麼早起來?當然囉,等嘛!等玉皇大帝吃過了,就換我囉!還沒有等,拜完了就差不多了,沒辦法!讀到大學了,就知道:萬法唯心現量,悲哀啊、可憐啊!
所以,師父願意把我的一生一世奉獻給佛陀,把我的生命貢獻給人類,死而無憾,就算犧牲生命,吾願已足,夫復而求?生命的意義就是這樣子,一切眾生都是吃下去,經過腸子消化,大、小便,如果沒有聽到佛法,他就跟機器一樣,跟樹木一樣,跟樹木一樣,樹木就是灌了水,樹木慢慢的長大,開花、結果。人就是這樣子,出生、受教育、讀書、結婚、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再來就變成阿公阿婆、爺爺奶奶;再來就牽二條豬,現在就流行小豬,到公園走一走‥‥‥再來就死了、走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生死一瞬間,覺悟一瞬間,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我們出家、在家,能為三寶做點事,是不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其實也是對自己好,犧牲不是不好,反而是更好;吃虧不是不好,有時候反而更好,因為更接近佛的菩提,能夠容忍,能夠退讓。是不是?當我們跟眾生相處在一起,我們就會發現,有時候不是容忍跟退讓,就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沒有辦法的!是不是?這個世間,它就是這樣子的,眾生吃定你的時候,他還看不起你呢,說你是弱者呢!所以,我們在講堂講的這一套,記得!總原則是退、讓、忍;但是,大原則是智慧,智慧,該硬的時候就是要硬,看什麼時間跟空間,要拿捏得準,就是這樣子。
徒弟也是這樣子,我總是秉持一個:不要太過分就好,能夠出家,太不簡單了,師父珍惜這個因緣。我們能夠和合在一起,流通處、大家,我就像一個家長,你們就像我的兒孫子;嗯!不是,兒女,說孫輩,哪那麼年輕?大家都快五十了!就像我自己的兒女一樣的。所以說:大家有因緣住在一起,為什麼不珍惜呢?是不是?為了一點小知見這樣吵,不好!所以,學佛以後,有了大智慧以後,該硬的時候就要硬;該軟的時候就要放軟,軟硬當中要保持一個平衡,必須讓人感覺你有慈悲心,但是,有原則性;你的原則性,不失慈悲的發心,這樣軟硬兼施,能夠成就菩提之道。你說:哎呀!我什麼統統退讓!世間不信你這一套的,他把你的財產吃掉,他還瞧不起你、還罵你、還毀謗你呢!真的就是這樣子。所以,佛教的這一套,不一定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用得著,沒辦法的!眾生那種可惡,那是可惡到極點的。是不是?
2486頁,一講到憤怒的時候,就忘記了。好!
(6)墮「歸無歸」之邪執──生斷滅種就是外道斷滅之種性。
經文,「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羣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想天中諸舜若多舜若多就是虛空,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2488頁,義貫
「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陰之相而達於「空,已滅」七識遷流「生滅」,而破行陰;行陰(七識)既盡已,識陰(八識)即得顯現,然「而」此人「於」識陰「寂滅」之性、真「精妙」明則尚「未圓」滿。此時行者「若於」已顯露的識陰之「圓」徧湛「明」之相,不知仍為罔象,「罔象」就是虛無的,它是緣起的。而「計」執此圓「明」相「中」之「虛」無體性為究竟地,轉而欲「非」毀「滅」盡一切「羣」塵所「化」之身土, 欲達灰身泯智,甚且「以永滅」羣化所「依」之頑空,「為」其「所」究竟「歸依」之處。若更於此計著「生」殊「勝」之「解者」(覺得此解十分殊勝),「是人則墮」而「歸」於「無」所「歸」的灰泯頑空之計「執」,如是來世即感得外道「無想天中諸」趣頑空之「舜若多」天眾,「成」為「其伴侶」,與其同類。如此即是以虛無為因,而「迷」失「佛菩提」,並且「亡失」如來正「知見」,墮入邪知、邪見、邪行。「是名」於定中識陰所現之「第六」境,乃於「圓」明中以「虛無」之「心,成」就住著頑「空,
亡」失菩提智「果,違」悖「遠」離「圓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當「生」於外道「斷滅」之「種」性中。
(7)墮「貪非貪」之邪執──生妄延種
這個「妄」就是妄冀,「冀」就是一個北,再一個田,再一個共,妄冀;「延」就是延生,我們說:延生堂,延生堂。意思就是說:生妄延種就是希望活長一點。「妄」就是妄冀,這個「冀」就是希望;「延」就是延生,希望長壽的意思。可是,我們這個色身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謂的永恆,那是如來藏性叫做永恆。我們這個色身是一定會毀滅的,提早做心理準備,免得死得那麼痛苦!
經文,「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於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七,執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
諸位!這個「阿斯陀」很重要,跟佛陀有關係的,2491頁,看第二行,「阿斯陀」:這個阿斯陀跟佛陀有關係的,所以,我們要看。阿斯陀仙,即長壽仙人,又作阿私陀。為中印度迦毘羅衛國之仙人。釋尊降誕時,阿斯陀曾為之占相,並預言其將成佛。依《佛本行經》卷七至卷十所載,此仙人具足五神通,常自在出入三十三天集會之所;曾於南印度增長林中觀釋迦菩薩托胎之瑞相,後聞太子誕生,遂與其侍者那羅陀至淨飯王宮,為太子占相,見有大丈夫之相好,預言其出家必成正覺,可得菩提,轉無上最妙法輪。又自顧已老,知不及太子成道,就是來不及了,來不及等到他成道了,受其教化,而悲歎號泣,就是哭了,聽不到佛陀的開示。後令侍者那羅陀出家,以待太子成道。由此可知,即使長壽仙,其命亦有盡期;且長壽仙只得有漏之長壽報,不能成就無漏勝福,故他便與如來出世擦身而過,哎呀!很可惜,差那麼一點點!菩提涅槃失之交臂,滋可惜也。
我也是,我為了做這個法寶,國語、台語的花了十幾億!是不是?我告訴你:當我發心‥‥‥
因為麥老師跟我講說:很多人打電話來,中國大陸佛弟子,還有台灣的佛弟子,很多人都希望聽師父講《楞嚴經》,師父如果身體健康,應該講一講《楞嚴經》。因為麥老師她老人家很慈悲,好!就答應了!你知道嗎?當天晚上夢到什麼?夢到一尊觀世音菩薩,十幾層樓高,而且他不是畫像,是立體的,這個立體的,而且非常的活,是真的一樣,而且他是玉做的,所有的線條的微細‥‥‥那個玉是這個世間稀有之寶,你絕對找不到!十幾層樓的玉,觀音現身。我說:哇!觀世音菩薩怎麼會這麼大、這麼高呢!就發一個大願,要講《楞嚴經》,瑞相就顯現了!
當然,因為我們看過《楞嚴經》,知道五十種陰魔,我們不會被他騙走。我們知道,我們發這一念,想要利益眾生,其實是利益到自己,利益到自己。你今天支持正法,其實,也是支持你的法身慧命。今天你犧牲時間,來為講堂做義工,其實,最後的果報,是你自己得到。是不是?所以,來這裡當義工,要這樣子的觀念:我感謝恩師給我這樣的因緣!要不然,你哪兒修福報呢?是不是?要感謝我給你這個因緣才對,不要一直老是覺得說:我來跟師父幫忙的啊!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來這裡是種福田,是為自己好,將來果報是你自己收回去的。所以,你要感謝師父建立這個文殊講堂,給大家這個因緣,觀念要正確。所以,來到這個地方,就當作自己的地方,發大心清掃:這個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是文殊講堂!要有這樣子的認同度,當作是一體的,這樣你再做得怎麼苦,你就不感覺累,而且是法喜充滿。記得!都是為自己的道業。
我有一次,那時候剛出家,不太懂事,就去參訪廣欽老和尚,參訪廣欽老和尚,就去問他,去跟老和尚頂禮,老和尚不太理我,然後,跟他頂禮說:請示老和尚開示!他問我說:你為什麼要出家?我就跟他講說:替佛做做事情啊,為佛教做做事情啊,替佛菩薩做一點事啊!他就說:啊?替佛菩薩做一點事喔,佛要你泡茶嗎?還是掃地?為你自己做的!意思就是:搞不清楚狀況,喔!我聽了:嗯!真的是大悟的人,就是不太一樣,每一句話都是一針見血的告訴你:萬法回歸自性,原來我們出家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眾生;我們所付出去的,原來獲得到的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我們自己。所以,諸位義工要有很清楚的觀念,來這裡要有感恩的心,所有的付出,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道業,果報,你還是自己得到。
2492頁,義貫
「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陰之相已達於「空,已滅」七識遷流「生滅」,而盡行陰;行陰(七識)既盡已,識陰(八識)即得顯現。然「而」此人「於」識陰「寂滅」之性、真「精妙」明則尚「未圓」滿,仍為識陰所覆。此時行者「若於」識體所現湛然之相計為「圓」滿「常」住,又觀見識陰能持身令不散壞,因而欲以種種方法來堅「固」此無常之「身」,令得「常住」不壞,令「同於精」湛「圓」明之識陰,恆久「長」生而「不傾逝」,成為長生不死之長壽仙人。若於此計著而「生」殊「勝」之理「解者」(覺得非常殊勝),「是人則墮」於「貪非」可「貪」之計「執」。如是來世即感得「諸」長壽仙如「阿斯陀」等,「求長命」不死「者成其伴侶」,與其同類;以此計著而「迷」失「佛菩提」,並「亡失」正「知見」,入邪知、邪見、邪行。「是名」於定中識陰所現之「第七」境,係「執著」識陰為受「命」之根「元,立」視若堅「固」,實乃幻「妄」之色身,記得!這個色身是幻化出來的假相,貪著不得,一定要死的!以及顯現圓常相之識陰為「因」心,於是「趣」向「長」戀塵「勞」之「果」報,「違」悖「遠」離「圓通」正道,「背涅槃城」而行,當「生」於「妄」冀「延」長無量壽命之凡外「種」性。我們休息十五分。
*******中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