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1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正藏第52册No.2115镡津文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7-14 14:0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大正藏第 52 册 No. 2115 镡津文集》

大正藏第 52 册 No. 2115 镡津文集


  No. 2115

  镡津文集目录卷首行业记(此即序)(陈舜俞撰)卷一辅教篇上原教劝书(并序共四篇)卷二辅教篇中广原教(并序共二十六篇)卷三辅教篇下孝论(并序共一十三篇)坛经赞真谛无圣论卷四皇极论中庸解(五篇)卷五论原(共四十篇)礼乐大政至政赏罚教化刑法公私论信说命皇问卷六论原问兵评让问霸巽说人文性德存心福解评隐喻用物宜善恶性情九流四端卷七论原中正明分察势刑势君子知人品论解讥风俗仁孝问经问交师道道德治心(论原毕)杂着(六篇)记复古文说议旱对夷惠辩唐太宗述易术解卷八杂着(六篇)逍遥篇西山移文哀屠龙文记龙鸣寂子解寂子解傲书万言书上
仁宗皇帝卷九书再上
仁宗皇帝书启(共十三封)上韩相公(四封)上富相公上张端明上田枢密上曾参政上赵内翰上吕内翰上欧阳侍郎上曾相公谢李太尉卷十书启状与关彦长秘书答茹秘校书与章表民秘书与章潘二秘书与马著作书与周感之员外答王正仲秘书受佛日山请先状上蔡君谟侍郎与通判而下众官与诸山尊宿僧官与诸檀越书赴佛日山请起程申状接杭州知府观文胡侍郎先状接钱塘知县先状接大觉禅师先书谢王侍读侍郎谢沈司封提刑谢王密谏知府惠诗与瀛州李给事与广西王提刑与陈令举贤良与润州王给事与王提刑学士与陆推官与张国博知县谢钱塘方少府谢仁和赵少府谢沈少卿见访与祖龙图罢任杭州送诗与杨公济还章监簿门状与石门月禅师与黄龙南禅师(别幅)答黄龙山南禅师(次幅)与圆通禅师又与圆通禅师答圆通禅师让院答万寿长老与万寿长老谢杭州宝月僧正退金山茶筵回答与东林知事与楚上人发供养主与檀那卷十一叙(共二十三篇)传法正宗定祖图叙(与祖图上进)六祖法宝记叙明州良和尚语录叙武陵集叙原宗集叙移石诗叙法云十咏叙法喜堂诗叙山茨堂叙趣轩叙山游唱和诗集叙山游诗后序与月上人更字叙周感之更字叙送浔阳姚驾部叙送郭公甫朝奉诗叙送王仲宁歌叙送周感之诗叙送周公济诗叙送周感之秘书南还叙送林野夫秀才归潮阳叙送梵才吉师还天台歌叙送真法师归庐山叙卷十二志记铭碑(共一十二篇)武林山志游南屏记解独秀石名无为军崇寿禅院转轮大藏记漳州崇福院千佛阁记泐潭双阁铭清轩铭南轩铭旧研铭题荷香亭壁文中子碑天竺慈云法师曲记卷十三碑记铭表辞(七篇)秀州资圣勤禅师塔志铭秀州资圣暹和尚影堂记故杭州灵隐普慈大师塔铭石壁山保圣寺故绍大德塔表致政侍郎中山公哀辞李晦叔推官哀辞周叔智哀辞述题书赞传评(共十二篇)秀州精严寺行道舍利述庐山远公影堂题梅福传后书文中子传后书李翰林集后书诸葛武候传书范睢传后段太尉传赞好善赞陆蟾传韩旷传评北山清公书卷十四非韩上第一(并叙)卷十五非韩中第二至第十三卷十六非韩下第十四之三十卷十七古律诗(共六十首)卷十八与杨公济晤冲晦山游唱和诗(共六十九首)卷十九附录诸师著述御溪东郊草堂释怀悟序又序莹道温作石门惠洪礼嵩禅师塔诗(三十一韵)楞伽山守端吊嵩禅师诗(一百韵又引)龙舒天柱山修静赞(并引)灵源臾题明教大师手帖后(二首)天台松雨斋原旭撰(并叙)疏语嘉兴都纲天宁弘宗指南序杭州径山住持文琇序

  镡津文集目录毕

  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石刻本在杭灵隐山)

  尚书屯田员外郎陈舜俞撰

  宋熙宁五年六月初四日。有大沙门明教大师。示化于杭州之灵隐寺。世寿六十有六。僧腊五十有三。是月八日。以其法茶毗。敛其骨得六根之不坏者三。顶骨出舍利。红白晶洁。状若大菽者三及常所持木数珠亦不坏。于是邦人僧士。更相传告。骇叹顶礼。越月四日。合诸不坏者。葬于故居永安院之左。其存也。尝与其交居士陈舜。俞极谈死生之际而已。属其后事。兹用不能无述也。师讳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藤州镡津人。姓李。母钟氏。七岁而出家。十三得度落发。明年受具戒。十九而游方。下江湘陟衡庐。首常戴观音之像。而诵其号日十万声。于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得法于筠州洞山之聪公。庆历间入吴中。至钱塘。乐其湖山。始税驾焉。当是时天下之士学为古文。慕韩退之排佛而尊孔子。东南有章表民。黄聱隅。李泰伯。尤为雄杰。学者宗之。仲灵独居。作原教孝论十余篇。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其说。诸君读之。既爱其文。又畏其理之胜而莫之能夺也。因与之游。遇士大夫之恶佛者。仲灵无不恳恳为言之。由是排者浸止。而后有好之甚者。仲灵唱之也。所居一室。萧然无长物。与人清谈。靡靡至于终日。客非修洁行谊之士。不可造也。时二卿郎公引年谢归。最为物外之友。尝欲同游径山有行色矣公亦风邑豪预焉。冀其见仲灵而有以尊养之。仲灵知之不肯行。使人谢公曰。从吾所好何必求富而执鞭哉。凡其洁清类如此。皇祐间去居越之南衡山。未几罢归。复着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仲灵之作是书也。慨然悯禅门之陵迟。因大考经典。以佛后摩诃迦叶独得大法眼藏为初祖。推而下之。至于达磨。为二十八祖。皆密相付嘱。不立文字谓之教外别传者。居无何观察李公谨得其书。且钦其高名。奏赐紫方袍。仲灵复念。幸生天子大臣护道达法之年。乃抱其书以游京师。府尹龙图王仲义果。奏上之。仁宗览之。诏付传法院编次。以示褒宠。仍赐明教之号。仲灵再表辞。不许。朝中自韩丞相而下。莫不延见而尊重之。留居悯贤寺不受请还东南。已而浮图之讲解者。恶其有别传之语而耻其所宗不在。所谓二十八人者。乃相与造说以非之。仲灵闻之攘袂切齿。又益著书。博引圣贤经论古人集录为证几至数万言。士有贤而好佛者。往往诣而诉其冤久之。虽平生厚于仲灵者。犹恨其不能与众人相忘于是非之间。及其亡也。三寸之舌所以论议是是非非者。卒与数物不坏以明之。呜呼使其与夺之不公辩说之不契乎。道则何以臻此哉。虽然仲灵之所以自得而乐诸己者。盖不预于此。岂可为浅见寡闻者道耶。仲灵在东南最后密学。蔡君谟之帅杭也。延置佛日山礼甚厚居数年。然言高而行卓。不少假学者。人莫之能从也。有弟子曰慈愈洞清洞光。所著书自定祖图而下。谓之嘉祐集。又有治平集凡百余卷。总六十有余万言。其甥沙门法灯克奉藏之以信后世云。熙宁八年十二月五日记。

  镡津文集卷第一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辅教编上

  原教

  万物有性情。古今有死生。然而死生性情。未始不相因而有之。死固因于生。生固因于情。情固因于性。使万物而浮沉于生死者。情为其累也。有圣人者大观。乃推其因于生之前。示其所以来也。指其成于死之后。教其所以修也。故以其道导天下。排情伪于方今。资必成乎将来。夫生也。既有前后而以今相与不亦为三世乎。以将来之善成。由今之所以修。则方今穷通。由其已往之所习。断可见矣。情也者发于性。皆情也。苟情习有善恶。方其化也则冥然。与其类相感而成。其所成情习有薄者焉。有笃者焉。机器有大者焉。有小者焉。圣人宜之。故陈其法为五乘者。为三藏者。别乎五乘又岐出。其繁然殆不可胜数。上极成其圣道。下极世俗之为农者啇者技者医者百工之鄙事。皆示其所以然。然与五乘者皆统之于三藏。举其大者则五乘首之。其一曰人乘。次二曰天乘。次三曰声闻乘。次四曰缘觉乘。次五曰菩萨乘。后之三乘云者。盖导其徒超然之出世者也。使其大洁清污直趣乎真际。神而通之。世不可得而窥之。前之二乘云者。以世情胶甚而其欲不可辄去。就其情而制之。曰人乘者五戒之谓也。一曰不杀。谓当爱生不可以己辄暴一物。不止不食其肉也。二曰不盗。谓不义不取。不止不攘他物也。三曰不邪淫。谓不乱非其匹偶也。四曰不妄语。谓不以言欺人。五曰不饮酒。谓不以醉乱其修心。曰天乘者。广于五戒谓之十善也。一曰不杀。二曰不盗。三曰不邪淫。四曰不妄语。是四者其义与五戒同也。五曰不绮语。谓不为饰非言。六曰不两舌。谓语人不背面。七曰不恶口。谓不骂亦曰不道不义。八曰不嫉。谓无所妒忌。九曰不恚。谓不以忿恨宿于心。十曰不痴。谓不昧善恶。然谓兼修其十者。报之所以生天也。修前五者。资之所以为人也。脱天下皆以此各修。假令非生天而人人足成善。人人皆善而世不治未之有也。昔宋文帝谓其臣何尚之曰。适见颜延之宗炳著论。发明佛法甚为明理。并是开奖人意。若使率土之滨皆感此化。朕则垂拱坐致太平矣。夫复何事。尚之因进曰。夫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即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编户亿千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则陛下之言坐致太平是也。斯言得之矣。以儒校之。则与其所谓五常仁义者。异号而一体耳。夫仁义者先王一世之治迹也。以迹议之。而未始不异也。以理推之。而未始不同也。迹出于理。而理祖乎迹。迹末也理本也。君子求本而措末可也。语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孟子曰。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谓事必揣量其本而齐等其未而后语之。苟以其一世之迹而责其三世之谓。何异乎以十步之履而诘其百步之履曰而何其迹之纷纷也曷不为我之鲜乎。是岂知其所适之远近所步之多少也。然圣人为教而恢张异宜。言乎一世也。则当顺其人情为治其形生之间。言乎三世也。则当正其人神指缘业乎死生之外。神农志百药虽异。而同于疗病也。后稷标百谷虽殊。而同于膳人也。圣人为教不同。而同于为善也。曰佛之道其治三世。非耳目之所接。子何以而明之。曰吾谓人死而其神不死。此其验矣。神之在人犹火之在薪也。前薪虽与火相烬。今所以火者曷尝烬乎。曰神理冥眇。其形既谢。而孰能御其所适。果为人邪。果为飞潜异类乎。曰斯可通也。苟以其情习之业推之。则其报也不差。子岂不闻洪范五福六极之谓乎。五福者。谓人以其心合乎皇极。而天用是五者应以向劝之。六极者。谓人不以其心合乎皇极。而天用是六者应以威沮之。夫其形存而善恶之应已然。其神往则善恶之报岂不然乎。佛经曰。一切诸法以意生形。此之谓也。曰谓佛道绝情而所为也如此。岂非情乎。佛亦有情邪。曰形象者举有情。佛独无情邪。佛行情而不情耳。曰佛之为者既类夫仁义而仁义乌得不谓之情乎。曰仁者何。惠爱之谓也。义者何。适宜之谓也。宜与爱皆起于性而形乎用。非情何乎。就其情而言之。则仁义乃情之善者也。情而为之而其势近权。不情而为之而其势近理。性相同也情相异也。异焉而天下鲜不竞。同焉而天下鲜不安。圣人欲引之其所安。所以推性而同群生。圣人欲息之其所竞。所以推怀而在万物。谓物也。无昆虫无动植。佛皆概而惠之。不散损之。谓生也。无贵贱无贤鄙。佛皆一而导之。使自求之推其性而自同群生。岂不谓大诚乎。推其怀而尽在万物。岂不谓大慈乎。大慈故其感人也。深大诚故其化物也。易故夫中国之内四夷八蛮之外。其人闻佛。之言为善有福为恶有罪。而鲜不测然收其恶心欢然举其善意。守其说拳拳不敢失之。若向之所谓五戒十善云者。里巷何尝不相化而为之。自乡之邑。自邑之州。自州之国。朝廷之士 天子之宫掖。其修之至也。不杀必仁。不盗必廉。不淫必正。不妄必信。不醉不乱。不绮语必诚。不两舌不谗不恶口不辱。不恚不仇。不嫉不争。不痴不昧。有一于此足以诚于身而加于人。况五戒十善之全也。岂有为人弟者而不悌其兄。为人子者而不孝其亲。为人室者而不敬其夫。为人友者而不以善相致。为人臣者而不忠其君。为人君者而不仁其民。是天下之无有也。为之者唯恐其过与不及为癖耳。佛岂苟癖于人焉。如此者佛之道岂一人之私为乎。抑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邪。岂妨人所生养之道邪。但其所出不自吏而张之。亦其化之理隐而难见。故世不得而尽信。易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孟子曰。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岂不然乎。人之惑于情久矣。情之甚几至乎敝薄。古圣人忧之。为其法交相为治。谓之帝。谓之王。虽其道多方。而犹不暇救。以仁恩之。以义教之。赏欲进其善。罚欲沮其恶。虽罚日益劳赏日益费。而世俗益薄。苟闻有不以赏罚而得民迁善而远恶。虽圣如尧舜必欢然喜而致之。岂曰斯人不因吾道而为善吾不取其善。必吾道而为善乃可善之。若是是圣人私其道也。安有圣人之道而私哉。夫游龙振于江海而云气油然四起。暴虎声于山林而飙风飂飂而来。盖其类自相应也。故善人非亲而善人同之。恶人非恩而恶人容之。舜好问而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及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海沛然莫之能御也。禹闻善言则拜。孔子尝谓。善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有常者其可矣。又曰。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其改之。颜子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不敢失之。孟子谓。好善优于天下。又谓。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此五君子者。古之大乐善人也。以其善类固类于佛。苟其不死见乎吾道之传。是必泯然从而推之。噫亦后世之不幸。不得其相遇而相证。尚使两家之徒犹豫而不相信。噫人情莫不专己而略人是此而非彼。非过则争。专过则拘。君子通而已矣。何必苟专。君子当而已矣。何必苟非。饮食男女人皆能知贵。而君子不贵。君子之所贵。贵其能知道而识理也。今有大道远理若是。而余不知识。余愧于人多矣。尝试论曰。夫欲人心服而自修莫若感其内。欲人言顺而貌从莫若制其外。制其外者。非以人道设教则不能果致也。感其内者。非以神道设教则不能必化也。故佛之为道也。先乎神而次乎人。盖亦感内而制外之谓也。神也者。人之精神之谓也。非谓鬼神淫惑之事者也。谓人修其精神善其履行。生也则福应。死也则其神清升。精神不修履行邪妄。生也则非庆。死也则其神受诛。故天下闻之其心感动。恶者沮而善者如之。如此默化而何代无有。然其教之作于中国也。必有以世数相宜而来应人心相感而至。不然何人以其法修之。天地应之鬼神效之。苟其宜之数之未尽。相感之理未穷。又安可以爱之而苟存。恶之而苟去。方之人事若王者霸者。其顺时应人而为之。岂不然哉。况其有妙道冥权。又至于人事者邪。夫妙道也者。清净寂灭之谓也。谓其灭尽众累纯其清净本然者也。非谓死其生取乎空荒灭绝之谓也。以此至之则成乎圣神以超出其世。冥权也者。以道起乎不用之用之谓也。谓其拯拔群生而出乎情溺者也。考其化物自化则皇道几之。考其权用应世则无所不至。言其化也。固后世不能臻之。言其权也默而体之则无世不得。昔者圣人之将化也。以其法付之王付之臣付之长者有力之人。非其私己而苟尊于人也。盖欲因其道而为道。因其善而为善。佛之经固亦多方矣。后世之徒不能以宜而授人。致其信者过信。令君有佞善辄欲捐国为奴隶之下。俗有浅悟遽欲弃业专胜僧之高。此非谓用佛心而为道也。经岂不曰。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故为佛者不止缁其服剪其发而已矣。然佛之为心也。如此岂小通哉。此有欲以如杨墨而讥之。夫杨墨者。滞一而拘俗。以之方佛。不亦甚乎。世不探佛理而详之。徒讻讻然诞佛谓其说之不典。佛之见出于人远矣。乌可以己不见而方人之见。谓佛之言多劫也诞耶。世固有积月而成岁积岁而成世。又安知其积世而不成劫耶。苟以其事远耳目不接。而谓之不然。则六艺所道上世之事。今非承其传。而孰亲视之。此可谓诞乎。谓佛言大也诞邪。世固有游心凌空而往。虽四隅上下窅然。曷尝有涯方之佛谓其世界无穷。何不然乎。谓佛言化也诞邪。世固有梦中而梦者。方其梦时。而其所遇事与身世与适梦。或其同或其异莫不类之。梦之中既梦。又安知其死之中不有化邪。佛之见既远而其知物亦多。故圣人广其教以教多类。欲其无所适而不化也。今曰佛西方圣人也。其法宜夷而不宜中国。斯亦先儒未之思也。圣人者。盖大有道者之称也。岂有大有道而不得曰圣人。亦安有圣人之道而所至不可行乎。苟以其人所出于夷而然也。若舜东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而其道相接绍行于中国。可夷其人而拒其道乎。况佛之所出非夷也。或曰。佛止言性。性则易与中庸云矣。而无用佛为。是又不然。如吾佛之言性。与世书一也。是圣人同其性矣。同者却之而异者何以处之。水多得其同则深为河海。土多得其同则积为山岳。大人多得其同则广为道德。呜呼余乌能多得其同人。同诚其心同斋戒其身同推德于人。以福吾亲以资吾君之康天下也。曰而何甚不厌邪。子辈杂然盈乎天下不籍四民。徒张其布施报应以衣食于人。不为困天下亦已幸矣。又何能补治其世而致福于君亲乎。曰固哉居吾语汝。汝亦知先王之门论德义而不计工力邪。夫先王之制民也。恐世敝民混而易乱。遂为之防。故四其民使各属其属。岂谓禁民不得以利而与人为惠。若今佛者默则诚语则善。所至则以其道劝人。舍恶而趋善。其一衣食待人之余非黩也。苟不能然自其人之罪。岂佛之法谬乎。孟子曰。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儒岂不然邪。尧舜已前其民未四。当此其人岂尽农且工。未闻其食用之不足。周平之世。井田之制尚举。而民已匮且敝。及秦废王制而天下益扰。当是时也佛老皆未之作。岂亦其教加于四民而为疠然邪。人生天地中。其食用恐素有分。子亦为世之忧太过。为人之计太约。报应者。儒言休证咎说。积善有庆积恶有殃。亦已明矣。若布施之云者。佛以其人欲有所施惠必出于善心。心之果善方乎休证则可不应之。孰为虚张邪。夫舍惠诚人情之难能也。斯苟能其难能。其为善也不亦至乎。语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盖言圣人难之。亦恐其未能为也。佛必以是而劝之者。意亦释人食吝而廓其善心耳。世宜视其与人为施者公私如何哉。不当傲其所以为施也。礼将有事于天地鬼神。虽一日祭必数日斋。盖欲人诚其心而洁其身也。所以祈必有福于世。今佛者其为心则长诚。斋戒则终身。比其修斋戒之数日。福亦至矣。岂尽无所资乎。曰男有室女有家。全其发肤以奉父母之遗体。人伦之道也。而子辈反此自为其修。超然欲高天下。然修之又几何哉。混然何足辨之。曰为佛者斋戒修心。义利不取虽名亦忘。至之遂通于神明。其为德也抑亦至矣。推其道于人则无物不欲善之。其为道抑亦大矣。以道报恩何恩不报。以德嗣德何德不嗣。已虽不娶而以其德资父母。形虽外毁而以其道济乎。亲泰伯岂不亏形邪。而圣人德之。伯夷叔齐岂不不娶长往于山林乎。而圣人贤之。孟子则推之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不闻以亏形不娶而少之。子独过吾徒邪。夫世之不轨道久矣。虽贤父兄如尧舜周公。尚不能必制其子弟。今去佛世愈远。教亦将季。乌得无邪人寄我以偷安邪。虽法将如之何。大林中固有不材之木。大亩中固有不实之苗。直之可也。不可以人废道。曰而言而之教若详。诚可尚也。然则辨教之说皆张于方今。较之孰为优乎。曰叟愚也。若然者皆圣人之教。小子何敢辄议。然佛吾道也。儒亦窃尝闻之。若老氏则予颇存意。不已而言之。诸教也亦犹同水以涉而厉揭有深浅。儒者圣人之治世者也。佛者圣人之治出世者也。

  劝书第一

  余五书出未逾月。客有踵门而谓曰。仆粗闻大道。适视若广原教。可谓涉道之深矣。劝书者盖其警世之渐也。大凡学者必先浅而后深。欲其不烦而易就也。若今先广教而后劝书。仆不识其何谓也。曰此吾无他义例。第以兹原教广原教相因而作。故以其相次而例之耳。客曰。仆固欲公擢劝书于前而排广教于后。使夫观之者。先后有序沿浅而及奥。不亦善乎。余然之矣。而客又请之曰。若五书虽各有其目也。未若统而名之俾其流百世而不相离。不亦益善乎。余从而谢其客曰。今夫缙绅先生厌吾道者殷矣。而子独好以助之。子可谓笃道而公于为善矣。即为其命工移易乎二说增为三帙。总五书而名之曰辅教编。

  潜子为劝书。或曰。何以劝乎。曰劝夫君子者自信其心。然后事其名为然也。古之圣人有曰佛者。先得乎人心之至正者。乃欲推此与天下同之。而天下学者反不能自信其心之然。遂毅然相与排佛之说。以务其名。吾尝为其悲之。夫人生名孰诚于心。今忽其诚说而狥乎区区之名。惑亦甚矣。夫心也者圣人道义之本也。名也者圣人劝善之权也。务其权而其本不审。其为善果善乎。其为道义果义乎。今学者以适义为理。以行义为道。此但外事中节之道理也。未预乎圣人之大道也大理也。夫大理也者固常道之主也。凡物不自其主而为为之果当乎。汉人有号牟子者。尝著书以谕佛道曰。道之为物也。居家可以事亲。宰国可以治民。独立可以治身。履而行之则充乎天地。此盖言乎世道者资佛道而为其根本者也。夫君子治世之书颇尝知其心之然乎。知之而苟排之。是乃自欺其心也。然此不直人心之然也。天地之心亦然。鬼神异类之心皆然。而天地鬼神益不可以此而欺之也。然此虽概见百家之书。而百家者未始尽之。佛乃穷深极微。以究乎死生之变。以通乎神明之往来。乃至于大妙。故世俗以其法事于天地而天地应之。以其书要于鬼神而鬼神顺之。至乎四海之人以其说而舍恶从善者。不待爵赏之劝。斐然趋以自化。此无他也。盖推其大诚与天地万物同。而天人鬼神自然相感而然也。曰此吾知之矣。姑从吾名教乃尔也。曰夫欲其名劝之。但诚于为善。则为圣人之徒固已至矣。何必资斥佛乃贤邪。今有人日为善物于此。为之既专及寝则梦其所为宛然。当尔则其人以名梦乎。以魂梦邪。是必以魂而梦之也。如此则善恶常与心相亲。柰何徒以名夸世俗而不顾其心魄乎。君子自重轻果如何哉。昔韩子以佛法独盛。而恶时俗奉之不以其方。虽以书抑之。至其道本而韩亦颇推之。故其送高闲序曰。今闲师浮图氏。一死生解外胶。是其心必泊然无于所起。其于世必澹然无于所嗜。称乎大颠则曰。颇聪明识道理。又曰。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韩氏之心于佛亦有所善乎。而大颠禅书亦谓。韩子尝相问其法。此必然也。逮其为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乃曰。司徒公之薨也。刺臂出血书佛经千余言。期以报德。又曰。其居丧有过人行。又曰。掇其大者为行状。托立言之君子而图其不朽焉。是岂尽非乎为佛之事者邪。韩子贤人也。临事制变。当自有权道。方其让老氏则曰。其见小也。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罪也。又曰。圣人无常师。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亦谓孔子而师老聃也。与夫曾子问司马迁所谓孔子问礼于老聃类也。然老子固薄礼者也。岂专言礼乎。是亦存其道也。验太史公之书。则孔子闻道于老子详矣。昔孟子故摈夫为杨墨者。而韩子则与墨曰。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儒者不尚说乎死生鬼神之事。而韩子原鬼称乎罗池柳子厚之神奇而不疑。韩子何尝胶于一端而不自通邪。韩谓圣贤也。岂其是非不定而言之反覆。盖鉴在其心。抑之扬之。或时而然也。后世当求之韩心不必随其语也。曰吾于吾儒之书见其心亦久矣。及见李氏复性之说益自发明。无取于佛也。止渴不必柬井而饮。充饥不必择庖而食。得子审其心为善不乱可也。岂抑人必从于我不然也。他书虽见乎性命之说大较。恐亦有所未尽者也。吾视本朝所撰高僧传。谓李习之尝闻法于道人惟俨。及取李之书详之。其微旨诚若得于佛经。但其文字与援引为异耳。然佛亦稍资诸君之发明乎。曰虽然子盍尽子之道欤。曰于此吾且欲诸君之易晓耳。遽尽吾道则恐世诞吾言而益不信也。勿已幸视吾书曰广原教者可详也。

  劝书第二

  天下之教化者善而已矣。佛之法非善乎。而诸君必排之。是必以其与己教不同而然也。此岂非庄子所谓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吾欲诸君为公而不为矜也。语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又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圣人抑亦酌其善而取之。何尝以与己不同而弃人之善也。自三代其政既衰而世俗之恶滋甚。礼义将不暇独治。而佛之法乃播于诸夏。遂与儒并劝。而世亦翕然化之。其迁善远罪者有矣。自得以正乎性命者有矣。而民至于今赖之。故吾谓佛教者乃相资而善世也。但在冥数自然。人不可得而辄见。以理而阴校之无不然也。故佛之法为益于天下。抑亦至矣。今曰。佛为害于中国。斯言甚矣。君子何未之思也。大凡害事无大小者。不诛于人必诛于天。鲜得久存于世也。今佛法入中国垂千年矣。果为害则天人安能久容之如此也。若其三废于中国而三益起之。是亦可疑其必有大合乎天人者也。君子谓其废天常而不近人情而恶之。然其遗情当绝有阴德乎君亲者也。而其意甚远不可遽说。且以天道而与子质之。父子夫妇天常也。今佛导人割常情而务其修洁者。盖反常而合道也。夫大道亦恐其有所至于常情耳。不然则天厌之久矣。若古之圣贤之人事于佛而相赞之者繁乎。此不可悉数。姑以唐而明其大略。夫为天下而至于王道者孰与太宗。当玄奘出其众经。而太宗父子文之曰大唐圣教序。相天下而最贤者孰与房杜姚宋邪。若房梁公玄龄则相与玄奘译经。杜莱公如晦则以法尊于京兆玄琬。逮其垂薨乃命琬为世世之师。宋丞相璟则以佛法师于昙一。裴晋公勋业于唐为高。丞相崔群德重当时。天下服其为人。而天下孰贤于二公。裴则执弟子礼于径山法钦。崔则师于道人如会惟俨。抱大节忠于国家天下死而不变者。孰与颜鲁公。鲁公尝以戒称弟子于湖州慧明。问道于江西严峻。纯孝而清正孰与于鲁山元紫芝。紫芝以母丧则刺血写佛之经像(已上之事见于刘煦唐书及本朝所撰高僧传)自太宗逮乎元德秀者。皆其君臣之甚圣贤者也。借使佛之法不正而善惑。亦乌能必惑乎如此之圣贤邪。至乃儒者文者。若隋之文中子。若唐之元结李华梁肃。若权文公。若裴相国休。若柳子厚李元宾。此八君子者但不诟佛为不贤耳。不可谓其尽不知古今治乱成败与其邪正之是非也。而八君子亦未始谓佛为非是而不推之。如此诸君益宜思之。今吾人之所以为人者。特资乎神明而然也。神明之传于人。亦犹人之移易其屋庐耳。旧说羊祜前为李氏之子。崔咸乃卢老后身。若斯之类古今颇有。诸君故亦尝闻之也。以此而推之。则诸君之贤豪出当治世。是亦乘昔之神明而致然也。又乌知其昔不以佛之法而治乎神明邪。于此吾益欲诸君审其形始而姑求其中。不必徒以外物而自缪。今为书而必欲劝之者。非直为其法也。重与诸君皆禀灵为人殊贵于万物之中。而万物变化芒乎纷纶。唯人为难得。诸君人杰愈难得也。然此亦死生鬼神之惚恍。不足擅以为谕。请即以人事而言之。幸诸君少取焉。夫立言者所以劝善而沮恶也。及其善之恶之当与不当。则损益归乎阴德。今闾巷之人欲以言而辱人。必亦思之曰。彼福德人也。不可辱之。辱则折吾福矣。然佛纵不足预世圣贤。岂不若其闾巷之福德人邪。今诋诃一出则后生末学百世效之。其损益阴德亦少宜慎思之。昔韩退之不肯为史。盖惧其褒贬不当而损乎阴德也。故与书乎刘生曰。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又曰。若有鬼神将不福人。彼史氏之褒贬但在乎世人耳。若佛者其道德神奇。恐不啻于世之人也。此又未可多贬也。列御寇称孔子尝曰。丘闻西方之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使列子妄言即已。如其称诚则圣人固不可侮也。

  劝书第三

  余尝见本朝杨文公之书。其意自谓少时锐于仕进。望望常若有物碍于胸中。及学释氏之法。其物??然破散无复蔽碍。而其心泰然。故杨文公资此终为良臣孝子。而天下谓其有大节。抑又闻谢大夫泌与查道待制甚通吾道。故其为人能仁贤。其为政尚清静。而所治皆有名迹。及谢大夫之亡也。沐浴俨其衣冠。无疾正坐而尽。昔尹待制师鲁死于南阳。其神不乱。士君子皆善师鲁死得其正。吾亦然之也。及会朱从事炎于钱唐。闻其所以然。益详朱君善方脉。当师鲁疾革而范资政命朱夜往候之。尹待制即谓朱曰。吾死生如何朱君也。脉不可也。而师鲁亦谓朱曰。吾亦自知吾命已矣。因说其素学佛于禅师法昭者。吾乃今资此也。及其夕三鼓屏人遂隐几而终。余晚见尹氏退说与其送回光之序。验朱从事之言是也。然佛之法益人之生也若彼。益人之死也如此。孰谓佛无益于天下乎。而天下人人默自得之。若此四君子者何限。至乃以其五戒十善阴自修者。而父益其善子益其孝。夫妇兄弟益其和。抑亦众矣。余昔见浔阳之民曰周怀义者。举家稍以十善慈孝仁惠称于邻里。乡人无相害之意。虽街童市竖见周氏父子。必曰此善人也。皆不。忍欺之。吾尝谓使天下皆如周氏之家。岂不为至德之世乎。夫先儒不甚推性命于世者。盖以其幽奥非众人之易及者也。未可以救民之弊。姑以礼义统乎人情而制之。若其性与神道。恐独待乎贤者耳。语曰。回也庶几乎屡空。不其然乎。今曰。三代时人未有夫佛法之说。岂不以其心而为人乎。曰何必三代。如三皇时未有夫孔氏老子之言。其人岂不以心而为君臣父子夫妇乎。夫君子于道。当精粗浅深之。不宜如此之混说也。佛岂直为世不以其心而为人邪。盖欲其愈至而愈正也。泰山有鸟。巢于曾崖木末。而弋者不及。千仞之渊。有鱼潜于深泉幽穴。而筌者不得。盖其所托愈高而所栖愈安。所潜愈深而所生逾适。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此言谕道至矣。吾昔与人论此。而其人以名矜以气抗。虽心然之而语不即从。夫抗与矜人情。而心固至妙。乌可任人情而忽乎至妙之心。其亦昧矣。诸君贤达无为彼已昧者也。

  镡津文集卷第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2-23 12:11 , Processed in 0.1824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