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736|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8-16 21:4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6 22:06 编辑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編前序

  
  二十一世紀對人們來說,這個世界将愈來愈好,或是愈來愈讓人失望?人類生存以系的地球,可能走入世界光明的盡頭呢?還是迎向世界盡頭的光明?
  
  「現代化」的意義
  
  「世界盡頭的光明」(Lightat the Edge of the World),原是國家地理頻道在二○○七年五月推出的系列節目主題,由加拿大籍人類學家,也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十三位探險家之一——維德·戴維斯(Wade Davis)博士,實地探訪仿若與世隔絕的四種古老文明:伊努特文化、尼泊爾佛教文化、泛安地斯山文化與玻裏尼西亞文化,實際記錄古文明的存在困境。爲了追索古文明尚存的餘息,戴維斯博士攝影小組開拔到南太平洋的複活島、大溪地、北極的格陵蘭島、南亞的尼泊爾,以及南美洲的秘魯,以鏡頭真實呈現古文明在二十一世紀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以及置身極地氣候的生存震撼。
  
  在拍攝系列影片之後,戴維斯博士成爲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的採訪爲他開啓了生命皈依的因緣。爲了宣傳影片,他再度重返亞洲。在介紹影片的同時,他更關切的是「現代化」的意義——人類世世代代夢想追求進步、追求一個更便捷的時代,而二十一世紀仿佛是人類夢想的實現,但這就是我們要的進步嗎?戴維斯以人類學家、記錄者和節目主持人等多重身分交織發問,他把這個疑惑,一并拋給同樣關心世界的人們;二○○七年四月下旬的臺北之行,他也試問了此地的觀衆。
  
  戴維斯博士在旅經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之後,于四月二十七日首度抵達臺北。臺北的多元文化樣貌,從白天的市景到入夜的風貌,都讓他興緻昂然。然而此趟行程,最初並不在既定的規畫之中;那是出自「國家地理頻道」臺灣區工作人員的建議而意外促成的行旅。不過,就在戴維斯博士確定訪臺後,另一個讓工作人員驚喜的是:他們擬定一場座談會,試着邀請法鼓山創辦人,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禅師的聖嚴法師擔任座談貴賓,在心存期待卻又不敢期盼的寄望之下,法師同意出席的好消息傳來了!這讓國家地理頻道的工作人員幾乎不敢置信,不知如何表達既興奮又感激的心情,於是,「感恩」成爲他們唯一的言語。
  
  因此,聖嚴法師與戴維斯博士的對話,便成爲「世界盡頭的光明」亞洲巡回期間,唯一的一場座談會。
  
  願世界的光明永遠常在

  四月二十八日中午,就在座談會開始的前兩個小時,聖嚴法師與戴維斯博士首度晤面。面對眼前這位名聞遐迩的人類學家,聖嚴法師知道他與佛教是親近的。戴維斯博士在尼泊爾采訪藏傳佛教期間,因爲親近僧侶與禅修的體驗,當下皈依成爲佛教徒:那一刻,淚水濕潤了他的眼眶。
  
  「我在影片中看到你流淚了,我看了也想流淚。通常第一次接觸佛法、聽到佛法的開示,或者參與修行時,凡是用心投入者,都會有這種流淚的反應。」聖嚴法師這樣說起。
  
  戴維斯博士的表情,似乎有些腼腆,他可能從沒想過與聖嚴法師首度晤面的第一個話題,竟是眼淚。而他接受了這個話題,並且進一步分享:在喧嚣、忙亂的塵世之中,忽然遇得一種靜心的佛法,特别感動,所以淚流。
  
  聖嚴法師娓娓說道,佛教雖有藏傳、南傳與漢傳等傳承的不同,在修行方式上有所差别,但佛法的基本精神與原則都是一致的。對於午後的座談,則提議以「心靈的體會」爲聚焦,聖嚴法師說,自己是一名中國佛教的禅師,很願意分享中國禅宗對于「心的修持」的見解。譬如這次活動主題:「世界盡頭的光明」,其中關鍵,不在自然環境的好壞,而在於人心的觀念。法師指出:「只要人的想法、觀念是正確的,就能有世界盡頭的光明;只要有一個人、一群人,乃至更多更多的人,願意用慈悲與智慧的佛法來自助助人,這個世界的光明就會永遠常在。」全程專注聆聽的戴維斯博士表示,他非常期待午後的座談,對于聖嚴法師開示的禅法,他願洗耳恭聽。
  
  在尼泊爾採訪期間,曾聽聞「四聖谛」的戴維斯博士,在晤談尾聲,從聖嚴法師手中接下好幾本法師的英文著作,當中一本恰是關於「四聖谛」的講述。聖嚴法師如是說:「就請你看看藏傳佛教的四聖谛,跟我講的四聖谛有何異同。」戴維斯接過贈書,直呼不可思議!他說這次來臺灣之前曾有一個疑惑,雖然很高興要來臺灣,可是始終覺得理由不充足;除了首訪,除了影片的宣傳,應該還有一個更深的因緣,他這麽想。直到這一刻與聖嚴法師晤面,他說:「現在我完全明白了。」


文章出處: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1287&open=_blank&tj=0&hot=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2-8-16 21:53: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6 22:07 编辑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世界盡頭的光明-心靈的體會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世界盡頭的光明

  
  —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的對話
  
  時間: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地點: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
  
  主持人:陳文茜女士(知名媒體評論工作者)
  
  與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文教禅修體系創辦人)
  
  維德·戴維斯博士(Wade Davis,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駐會探險家)
  
  心靈的體會
  
  陳文茜: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座談會的兩位主角:一位是在臺灣大家最敬重的宗教家之一——聖嚴法師,法師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提出很簡單的兩、三句話,就把許多人花了許多時間都參不透的道理告訴我們。我想宗教之所以成爲許多人的心靈寄托,是因爲許多從事宗教探索的人,他們對于心靈的了解比大多數人來得深刻。另外一位,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駐會探險家維德·戴維斯(Wade Davis)博士。其實,人類學家與宗教家的角色有一點類似,他們透過不斷地探讨各種文明的存在與消失,及其演變的過程,從中去思考人性思惟裏最深刻的部分。
  
  首先請教聖嚴法師,在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什麽原因讓您出席今天的座談?
  
  聖嚴法師:主持人好。維德·戴維斯博士是全球知名的探險家、旅行家和作家,在他拜訪尼泊爾以後,我認爲他也是一位大修行者。我自己雖 然也修行了六十年,但是懂得的佛法仍然有限,我隻知道自己是一名中國禅宗的佛教徒,同時我們有一個團體叫做「法鼓山」,而我們這個團體,就是用禅佛教的方法和觀念,來幫助參與修行的人和各界人士。
  
  在這十年之間,我也經常在全世界各地,跟不同宗教、民族、文化和地區的人接觸,分享法鼓山的觀念和方法,我發現許多人都很能夠認同,也很願意接受,我用的一個名詞是「心靈環保」。如果我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互動,不時地談起佛教,那會讓對方感覺是在傳教,而不歡迎我了。因此,我跟他們互動時很少提到佛學名詞,而是用「心靈環保」來溝通、來分享。
  
  這個世間,地球一天天受到破壞,是誰破壞的呢?是受到人類的破壞。由于人爲破壞,所以地球逐漸暖化、變熱,而地球的資源日益短少。盡管大家都有共識 ——「地球隻有一個」,也都主張地球資源需要保護,但是說要保護地球資源的人,往往就是地球資源的破壞者。因此,我們必須從觀念的調整開始,練習從我們的内心來體會自己、體會他人,體會這個世上所有的一切。
  
  戴維斯博士是人類學家,同時兼具生物學、植物學的研究專長,大凡與這個世界相關的知識領域,可說都在他的研究範疇之中,尤其是他到了尼泊爾之後,因爲接觸藏傳佛教而成爲佛教徒,内心也有一些深刻的體驗。因此,今天這場座談主題也可定爲「心靈的體會」,我們不去申論彼此專長的領域,而是針對心靈的體會,彼此交換意見。戴維斯博士的想法,如果能與法鼓山「心靈環保」的理念相呼應、相結合,應當會産生一些影響力,這是我非常期待的。
  
  維德·戴維斯:我只想說,在聖嚴法師面前,我不敢造次,只想聽他開示。或許我可以做的,就是從我先前的演講中整理出一些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大家共有的疑惑,來向法師請益。
  
  我想請教的是:當人們來到亞洲,在這處佛陀與佛教的誕生之地,譬如新加坡、吉隆坡、臺北,會發現處處充滿驚人的能量與蓬勃的經濟。我很好奇,佛教的修行如何在現代社會找到定位?在環境保護這件事情上,佛教所扮演的角色爲何?
  
  聖嚴法師:我不敢說我的回答就是代表整體佛教的立場,因爲佛教發展至今,已形成各種不同的宗派,也有不同地域、文化的傳承,而我僅是代表法鼓山所傳承的漢傳禅佛教立場,來回答佛法如何幫助這個社會。
  
  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在追求快樂、追求富足、追求平安,甚或追求一個倚靠;這些期望,如果是向内心以外的物質世界、人群或者社會去追求、争取,很可能得到的是一種虛幻——虛幻的快樂、虛幻的富足、虛幻的平安,就連倚靠也是虛幻的。
  
  但是,從佛法的立場來講,世事的虛幻是正常的。要知道,所有的事物,無論是得到的、失去的,都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虛幻不是「沒有」,而是暫時的「有」,但這並不實在,也不可靠。如何才叫做可靠呢?那就是我們的心要能夠安定,無論生活條件富有或者貧乏,我們的心都能不受外在的環境影響,經常處于安定、甯靜的狀态之中,這才是真正可靠的。
  
  某些開發中或者未開發的國家,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非常低,可是他們過得很快樂;我在西藏、印度,看到當地的窮人生活很苦,可是他們的臉上經常有笑容。而我自己從小也在貧困的環境裏成長,那時並不覺得有什麽欠缺,也不覺得哪裏不好;反而是在富裕的現代社會裏,人們擁有充裕的物質條件,可是不快樂的人卻很多。不快樂的原因,主要是不知足、貪求無厭。至於佛法如何在現代社會幫助大家修行?主要是從觀念上來調整,并且提供方法的練習,來幫助我們安定、健全身心。
  
  戴維斯博士拍攝這一系列影片時,也到了尼泊爾,跟着藏傳喇嘛一起修行,和醫師友人一起打坐。在打坐時,他有一些體驗,讓他很震撼,也很感動,這就是他的内心有所轉變。當一個人的内心轉變以後,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會更懂得反省、知足惜福,而經常覺得自己與身邊的人,和社會、自然環境是息息相關的融合體,因此他對物質的需求、對自然世界的破壞可能會少一些。這也是法鼓山正在推動的工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2-8-16 21:55: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6 22:09 编辑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知足常樂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知足常樂



  
  陳文茜:戴維斯博士在尼泊爾山上,遇到一位法國籍的藏傳佛教喇嘛,這位喇嘛原來出身于法國名門之後,是一位科學家,他的社交環境經常可與各界名士接觸,例如一流的音樂家、藝術家和人類學家等等。但是在這樣的環境裏,他同時也看穿了一個人的财富、名望、地位和快樂,不可能同時兼得。因此,後來他成爲一位藏傳佛教的信仰者,甚至出家成爲喇嘛。



  戴維斯博士提了一個問題,也是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一個法國人到了尼泊爾,去尋找他在現代文明中的名望家族中所不可能得到的快樂!可是我們大家都生活在這裏,如果我們想要在現代文明社會裏得到一點點快樂,那麽我們需要的佛法修行,跟在尼泊爾山上的有哪些差别?是不是想要有一點參透或修行,就一定得到尼泊爾山上,或者離開現實的世界?



  聖嚴法師:事實上,我也曾經有過六年住山閉關的經驗。那段期間我每天只吃一餐,經常只吃番薯葉。當時我沒有什麽物質的需求,即便是要換洗衣服沒有肥皂,要漱口沒有牙刷、牙膏,卻依然過得很快樂,因爲我的物質需求很低,也沒什麽物質的刺激來誘惑我。往後這三十多年以來,我和大家一樣,都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之中,也到許多國家和大都市,跟許多的人互動,但是我的需求依然很少,因爲大衆需要的東西我不一定需要,對多數人具誘惑性的事物,對我來說則可能是絕緣的。但是多數人都認爲需要的東西,我也不好反對,隻有勉勵大家:「知足常樂!」不知足的人,永遠貪得無厭,心有恐懼,始終覺得不足,這樣的人是很痛苦的。



  在我的弟子之中,有企業的負責人,也有在工商業具影響力的人士,我總是勉勵他們,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上,也要考慮到對社會、人心與自然環境可能産生的影響,切勿因爲追求企業的利益,而導致環境的破壞、惡化,讓社會大衆承受苦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12-8-16 21:57: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8-16 22:08 编辑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面對死亡的智慧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面對死亡的智慧

  
  維德·戴維斯:以一個西方佛教徒的經驗,我發現佛教徒竭盡一生所迎接的,恰是多數西方人終其一生所刻意忽視的,那就是「死亡的到來」。在西方,人們有時會把知識誤解爲智慧,認爲知識可以用物質和财富來彰顯,也就是知識具有一種形貌,或者說知識就等同于寫了許多書、獲得多重學位的知識分子或學者。
  
  記得我在哈佛大學的教授,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仍戮力埋首于生平第四百九十七次的科學報告,可是在他輝煌的科學家生涯之中,卻從不曾探觸有關智慧的議題。在西方,人們對于晚年總是不舒坦,他們會憤怒地說:「且慢!我可是通用汽車的董事長;我拿了三座諾貝爾獎;我是擁有四十五本着作的大作家;我在好萊塢人人皆知⋯⋯而你卻說我終将一死,這像是人話嗎!」但是對我來說,能夠體認知識與智慧的不同,真是太好了!
  
  有一次,我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搭計程車,駕駛是一位老伯,他看起來已經有點年紀,因此我說:「先生,很抱歉,你看起來有些年長,似乎不適合再開車了。」他說:「孩子,你認爲我有多少呢?」我說:「看不出來,應該有七十幾了吧!」然後,他轉過頭來說:「我九十七了。」我說:「真看不出來!你的氣色真好,有什麽養生秘訣嗎?」然後他轉過身去,說了一句我不太想轉述的粗話,他說:「孩子,我可不擔心這種『該死』的事!」在我看來,那不是知識,也不是智慧,或許他從未受過教育。對我來說,佛法這門殊勝之課,一旦開啓,永不嫌遲。每個人最終都将踏上這段旅程,因爲在生命臨終的一刻,我們都必須面對那奧妙和令人期待的一刻——内心的轉換,而它确實是可能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6 21:5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學習不傷害的「進步」

  
  維德·戴維斯:到底什麽才是「進步」呢?這次亞洲巡回之行,許多媒體記者都聽過我談論對于文化的觀點,最終總是回歸到「進步」的焦點上。有誰不想進步呢?但是我想問的是:究竟你對「進步」的定義是什麽?是以經濟體制來妥協環保生活嗎?是把一切奉獻給物質享受的人生嗎?
  
  我想,此刻法鼓山所緻力的,就是使佛法人間化,讓全世界知道,學佛修行并不是與人間脫節的,而修行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承諾,那就是讓人們體認:我們必須學習不去傷害。不傷害乃是佛法的主軸,其中也包括不傷害地球。
  
  當然,相較于四十年前,人們對環保的認知隻是不從車窗丢出垃圾,卻無人談起「生物圈」(Biosphere)或「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等名詞,但是現在,這些已是一般學童習以爲常的語言了。從這點來看,我們當然值得驕傲與自信。這當中的關鍵點,就是一九六八年神奇的聖誕之夜,當美國「阿波羅號」太空人首次登陸幽黯的月球表面,在那裏,既沒有日出,也不見月升,卻是人類史上首度見識地球的升起。這也是第一次讓人們感受彼此間的緊密相系,不是因爲同處一個無垠的宇宙,而是爲了同屬無垠宇宙裏,一個漂流的星球而動容。漂浮在太空裏的一隻藍色孤星,這個景象喚醒了對地球的夢想。可是在佛教來講,這是一向既有的認知。也因此,人們把佛陀稱爲「大醫王」,比喻佛法是藥方,而把修行視爲療愈之路。
  
  陳文茜:戴維斯博士曾經到海地,調查當地民間制造僵屍的方法,這段經曆促使他寫下《黑暗之路》(Passage of Darkness)和《穿越陰陽路》(The Serpent and the Rainbow)兩本聞名的暢銷書。而他個人除了是人類學家,也是探險家、領有執照的河川導遊,以及在加拿大著名的藝術工作機構擔任監事;他的演說經曆,包括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America Museum of Nature History)、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加州科學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等。
  
  我想在座很多人都很關心一個問題,也是戴維斯博士這一系列影片的主題之一:關于格陵蘭冰原氣候變遷的問題。先請教聖嚴法師,您剛剛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現在談論全球氣候變遷最多的人和國家,可能也是造成氣候劇烈變遷的最主要來源。這個問題,其實從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去年拍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在全世界播出後,引發了熱烈的讨論,他也變成像是傳道家一樣到處去演講。請教聖嚴法師您的看法。
  
  聖嚴法師:這個問題我是關心的,但是沒有研究。從一個佛教徒和宗教師的立場,我首先能夠做的就是祈禱。其次,是透過各種管道去呼籲那些有權、有勢、有資源者,能夠對大自然「手下留情」。
  
  其實,地球的暖化、溫室效應這類問題,人類已讨論了二、三十年,但是問題并沒有改善,反而破壞得更嚴重;過去的破壞是人工的,而現代則是機械的,所以破壞的速度更快,而且情況更劇烈。此外,不論水底或者陸地的生态,也都面臨物種大量消失的嚴重問題。
  
  造成這些破壞的主因,不是未開發的貧窮國家,而是已開發的富饒之邦。另一方面,提出地球生态危機的議論者,也是那些已開發文明國家的專家、學者和政治人物。隻是他們嘴上這麽講,可是實際上做了什麽呢?有的人很關切自己國内的環保問題,但是對于其他國家環境的破壞,卻無動于衷。這些都是隻考量商業利益,以及自己國家、族群的利益,而使地球環境的惡化更加嚴重。
  
  我所能夠做的,就是透過各種管道來呼籲,提醒大衆一起來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我想戴維斯博士現在做的也是相同的工作。其實,不隻是對待自然環境,在人與人、族群與族群、文化與文化之間也是如此,在維護自己的權益之時,也應尊重他人擁有相同的權利。可惜就如戴維斯博士所言,現在地球上存在的六千種語言,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消失;而戴維斯博士呼籲以後,語言卻還是照樣地消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6 22:0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留給子孫美好家園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留給子孫美好家園

  
  陳文茜:我想再請教戴維斯博士。前幾天報上有一則科學報導,在距離地球兩萬五千光年的地方可能有另一個地球。如果撇開兩萬五千光年的距離不談,我很好奇,身爲一名探險家,您會不會想去另一個星球探險?
  
  維德·戴維斯:我想這是一段極其漫長的迢迢之路,恐怕在我有生之年是難以抵達的。這讓我有所感觸,人們論及太空遷徙,往往忘了其間遙遠的距離,除非我們能有一種新的方式,以現在人們無法想像的速度往前推進。可是,要在人類有限的生命裏抵達另一個星球,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到另一個星球去探險的想法確實不錯,也許有朝一日也能成真,但是如果人們将其做爲逃避照顧地球家園的藉口,那就相當不可取了。
  
  在太空這個議題上,只要想到人類記憶的善變與健忘,而能泰然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真是使人震驚。看看我們這個世界,即使在空氣嚴重污染的環境,人們依然成家、依然過日子、依然竭盡所能,處處把人類的本能發揮到極緻。問題是我們能夠改變氣候的變遷嗎?我們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爲嗎?或者幹脆接受、适應呢?這是個大問題,就目前來講,也許兩者都需要。
  
  讓我驚訝的是,人類對於自己加諸于地球的各種行徑,居然遺忘得如此徹底!我曾到過美國中部的一處田野,那裏不久前才發生一樁悲慘的事—一種活躍於十九世紀的鳥類,從此消失了。在我們曾祖父生活的年代裏,北美曾有一種爲數繁多的鳥類,其數量占全部鳥類的百分之四十,稱爲「旅鴿」。當爲數二、三十億隻的旅鴿成群結隊飛抵美洲中西部時,天空幾乎完全被遮蔽了;當它們栖息林間,即使旅鴿的重量極爲輕盈,支撐的枝頭卻還是應聲折斷,而它們大量排出的糞便,能使盛夏的光景仿佛殘冬一樣。然而這種鳥類,從群數的頂峰到完全滅絕,隻在一個世代之間。
  
  另一個相近的例子,是北美洲的野牛,在一八七一年,北美洲的野牛數量曾經比人類還多,但是現在,就在野牛生存過的地方,它們已經徹底消失,并且被人們遺忘了,人們現在已經無法想象,野牛的存在,其實就與上一代的父祖輩同一時期。
  
  人類是如此健忘,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控制氣候的變遷,我們就必須改變。我們必須記住地球此刻的容貌,並且傳承給下一代。這樣他們就會問,爲什麽祖父留下的環境,到了我們這一代就變糟了?不論任何一個世代,有誰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們就是有權利,可以把上一代交付的家園弄糟以後,再留給子孫?我想這是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6 22:05:48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現場問答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現場問答

  
  問:二○○三年起,蘇丹境内的達佛開始出現種族屠殺,災難持續至今,請問聖嚴法師,遠在臺灣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麽?當然我們會記得祈禱。
  
  聖嚴法師:假如你有意願的話,可以直接到蘇丹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以當地的年輕人爲着力點,宣導和平的訊息。達佛目前所面臨的種族屠殺問題,是兩個回教族群的對立,一個是黑人的回教徒,另一個是阿拉伯人的回教徒;而交織在這兩個族群之間的仇恨,主要是世仇,不是一時之間發生的。因此,我們可以做的是告訴他們:怨怨相報無法解決問題,而要用慈悲來療傷止痛。
  
  最近,法鼓山在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召開爲期一周的「蘇丹青年和平論壇」(Sudan Youth Peace Dialogue),由于蘇丹國内不允許這樣的活動,所以移至肯亞舉行,并且邀請蘇丹的青年領袖們參與互動、對話。我相信,蘇丹青年參加這個活動以後,回到自己國内将會産生一些力量,原來是激烈對立的,或許可轉爲平和地握手。這是我們可以做的事,但是這樣的工作,如果多一些團體一起來做,力量将會更大。
  
  問:我們都知道要保存文化、保護地球資源,但是真正掌握實權者不一定這麽做。在這種情況下,像我們一般沒有權力、沒有資源的人該怎麽辦?
  
  聖嚴法師:我們這些升斗小民、平凡的百姓,人微言輕,要想做大人物該做而不做的事,怎麽辦?很簡單,就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凡是破壞資源的東西,你不要用;凡是破壞資源或破壞地球環境的活動,你不要參加;凡是製造種族、族群衝突的事情,你不要參與,同時,適度地向身邊的人,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宣導這樣的觀念。如此一來,至少你自己不會破壞環境,也能影響一些人不去破壞環境。由此一人影響十人,十人影響百人,力量就會慢慢出現。一直以來,法鼓山推動的就是人心淨化的工作,只有人心淨化,才能帶動社會的淨化,從而破壞環境的速度會慢一些。因此我相信,世界盡頭的光明是可以期待的。
  
  維德·戴維斯:我的一點結論,也是我要重申的,當你聽聞佛法之後,信與不信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你。唯有人心的轉變,才能帶動社會的改變。不過,很可能會有一種情況:當人們對某一想法認同之際,卻不認爲這種想法足以改變世界。偉大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無庸置疑,少數人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事實上,從人類的歷史來看,能讓世界改變的,從來都是少數人,而政府與大型組織,則往往缺乏改變現況的適應性、見識和動力。」
  
  改變,始於一個個人的心靈,試想甘地、佛陀,或者史上偉大的名人,無不是從個人的一個理念開始,從而帶動世界的風潮。因此,我不認爲悲觀是有用的,在許多方面,悲觀只是一種放任,特别是對爲人父母者。除了攜手邁向更美好的未來,我們别無選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3 22:27 , Processed in 0.1881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