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1|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理解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33856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理解的讲记敬摘点滴
...的小屋子,作龛用土、用石头、用竹、用木都可以。现代中国人对于龛室不太讲求,日本人很讲究,日本人无论大的佛像、小的佛像一定有个龛室,他在拜的时候他把小龛室的门打开,拜完之后他把门关起来,这很有道理。日本人实在讲从隋唐时代学去,一直保存到今天,他没有改变,日本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效法,不轻易改变古圣先贤的教诲。“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龛室里面供养菩萨形像,形像画的也行,塑的菩萨像也行,无论用的是什么质料,底下举了几个例子,金银铜铁是金属,木雕的也行,泥塑的也行,都好。
你能够供养,“烧香供养,瞻礼赞叹”,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意义何在,这一定要懂得。第一是让我们生起礼敬之心,普贤菩萨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修行十个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见到佛菩萨的像礼敬的心就生起来,我们要将礼敬佛菩萨的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如是礼敬,对一切事也如是礼敬,敬事就是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这个事情做圆满,这对事的礼敬。对物亦复如是,像桌椅板凳我们对它礼敬,不是对它礼拜,是把它放得很整齐、擦得很干净,这是礼敬;如果摆得歪歪斜斜,里面又有灰尘肮脏没有去处理,这就是不敬。所以是对人、对事、对物,只有一个真诚恭敬的心,这是供养佛菩萨形像第一个意思,我们真正得受用。第二个意思见贤思齐,佛菩萨也是从凡夫修成的,他今天成菩萨、成佛,我为什么还作凡夫,所我应当效法菩萨,向菩萨学习,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要作佛、作菩萨,激发自己高尚的志趣,这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是见到佛菩萨的形像,就想起佛菩萨的教训,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就想起世尊,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说的教训,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要深解义趣,依教奉行。所以供养佛菩萨形像有这三种意义在,不是迷信,外面一般人说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是供养拜偶像,错了,他完全误会。由此可知,佛家供养佛菩萨形像意思很深很广,归纳起来它是教学,没有离开教育,何况这里面还有返本报始报恩的意思在。我们做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遇到有些人有疑惑,我们应当给他说明,让他了解供养佛菩萨形像真正的好处利益;这个利益是切身的利益,现前的好处,哪里是迷信?‘瞻礼赞叹’,赞叹就是说明,为人演说;自己依教奉行是赞叹,为人演说也是赞叹。请看底下经文:
【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下面说十种利益。
【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这十种利益就是供养佛菩萨形像的好处,哪一个不想得到?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刚才讲供养佛像三个意义,如果你不懂得,这十种利益得不到,你供养佛菩萨的形像实在讲是迷信,你怎么会得到经上讲的利益?这是你供养的不如法、不如理,你只有形式上的供养,没有实质。这是你能不能得利益,你能得利益多少,都在你的用心,你的心行与佛的教诲相应你就得利益,相应的程度愈高你得的利益就愈大。怎么样相应?总不外乎‘信愿行’这三个字,对于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能相信、能理解,能发愿、能奉行。这一部经典里面,文字看起来好像并不很深,似乎都是一些故事,可是理很深很广。我们这一次跟诸位报告介绍,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没能够细讲,只是略说而已,将来如果有因缘,我愿意仔细的把它讲一遍。尤其是青莲法师的注解,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注解的内容非常丰富。
你能信能解、能愿能行就得这个利益,利益无边归纳为十类。头一个“土地丰壤”,第二个“家宅永安”,这两句现在人讲风水,风水好。为什么你会得到这么好风水?心好,正是境随心转,你何必去看风水?用不著。只要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心善行善居住的环境,生活环境自然就转好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跟自然环境就是世俗人讲的风水。佛家常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处处是好处’,处处讲环境,哪有不好的?佛菩萨居住的一切都好,没有不好的,这个道理《楞严经》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来就是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处。为什么?如来能转境界,凡夫不能转境界,反而被境界所转,麻烦就大了。你要求好日、好时、好处到哪里求?一生都遇不到,到处找也找不到。找到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不错,很好,在这里建个房子来住,哪里晓得旁边有妖魔鬼怪,有很多野兽,搞得你居住不安,这什么原因?心邪、心迷,你就转不了境界,你就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是凡夫,能转境界的人是圣人。什么叫圣人?我们前面也解释过,大家别忘掉,圣人是明白事理之人,我们中国人称圣人,在印度称佛菩萨;佛菩萨是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明了真相,在中国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就称他作圣人。
所以这十种利益,第一个土地转了。我们看看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大环境地球,地球现在变成什么样子?几乎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自然生态被破坏了,这些年来年年灾变无穷,次数一年比一年多,范围一次比一次扩大,一次比一次严重,这怎么得了!地球上自然生态怎么破坏的?人的思想言行与性德相违背,世间人不明了,以为这些自然灾害与我们人类不相干,人类的思想行为不相关,错了。佛知道得清楚,经上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地球是依报,正报是人心。人心善,土地丰壤,家宅平安;人心不善,灾难重重。人为灾难是战争,自然的灾害现在愈来愈多,水灾、火灾、地震,现在还有温差的变化,甚至于保护地球大气层的臭氧破裂了,最近报纸上登这消息,现在破裂是愈来愈严重,原来的面积不算太大,现在听说面积几乎有美国全国那么大的范围,这个麻烦。臭氧层保护地球,吸收太阳光里面的紫外线,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太阳紫外线直接照到地球,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大概有三分之二不能生存,所以臭氧的作用很大了。
科学家们的研究,如果臭氧层再恢复原状,至少要好几百年,这是科学家根据数字来统计;我们知道不需要,只要人心向善。它怎么破坏的?人心,这是第一个因素。如果你要说是地球上排的这些废气污染,那应该是全面都污染,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排废气,为什么单单跑到南极?难道全世界排废气全部都集中到南极去,哪有这回事情?人心。现在是自然生态的破坏愈来愈严重,人为灾害危机也愈来愈显著,所以这十种利益怎么...(●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证圆教如来果地上的大涅槃乐。
【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么一个原因,所以得这些诸佛如来护念,天王、天神拥护。我们要问我们能不能做到?当然能,如果不能,这些话佛就不会跟我们讲,佛所说的我们做不到,这不叫开玩笑,佛来吊口胃,那佛就有过失。佛所说的都是我们可以做到,问题你肯不肯做,如果你肯做,没有做不到的,转变就在一念之间。圆顿大教之中,只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舍掉,你就能做到。只要你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一切不是这一个地区,不只这一个国家,也不只这一个世界,也不是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你才真正做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境界就转过来,就入诸佛如来的境界,你就得诸佛如来的护念加持,智慧就开了,烦恼就断了。烦恼怎么断?你要晓得烦恼的根是什么?根就是我执,自私自利,这是烦恼的根。你今天自私的念头没有,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念念为虚空法界,你的烦恼根本就没有,哪里要断?不断自然就没有;烦恼没有了,自性般若智慧就现前。
你们天天求智慧,不肯发心为一切众生,智慧从哪里来?怎么会现前?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这是大障碍。不但十法界你不能超越,六道都不能超越,不但六道不能超越,欲界都不能超越,你说你生活里头空间多小?你活得多辛苦!你活得多可怜!什么原因?坚固的我执,分别执著,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受这个害、吃这个亏,自己一定要晓得、一定要明白,放下分别执著,放下自私自利,你前途一片光明,大自在、大福德就现前。我们也曾在经典里面听佛这个说法,这部经好,一开端佛放光明云,世尊为我们说出十种光明云,那是自性的流露,这里面有大福德、大吉祥、大圆满,只要一念私心舍掉,你就全都得到。诸佛菩萨得到,他没有私心,他没有私欲,我们凡夫得不到,就被私欲障碍住。佛经里面常讲二障、三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欲望,自私自利,所知障就是成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障住你的性德不能现前,你说多可惜!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很重要,我们把它念一念,第四十五面倒数第三行,从第四个字看起,这是讲‘毕竟出离苦海’,苦海是什么意思?‘今指业海,苦有万端’,此地说的苦海是业海,业海就大了,你造业,你造善业有善报,造恶业有恶报,善报、恶报都不自在。如果就六道里面来说,大家常常听说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天、人、修罗三善道,六道是业海。如果再扩大,四圣法界是善业,六道里面都是恶业,还是业海,十法界是大的业海,六道是大海当中一个小的,最苦的地方;出离业海,出离十法界。注解底下说‘既由礼读’,瞻礼、转读,‘出离无难’,你每天瞻礼地藏菩萨像,仰慕地藏菩萨,尊重地藏菩萨,效法地藏菩萨,学习地藏菩萨,又能读经,依教奉行,你脱离业海就不难了。‘言自然’,自然毕竟;说自然,‘则不加勉强。说毕竟,则到底不虚’,这些字都非常重要。
所以修行一定要修清净心,修平等、觉,你就一切自然。有愿无求,愿生西方净土,这是愿,没有求。愿是真心,求是妄心,这里面的差别要懂得,愿是随缘,求是攀缘。我举个例子来说大家容易理解,我们希求有一个好的念佛堂,这个希求是愿,什么时候我希求的?你们看看我笔记本里面写的,一九六一年,我就在求。这是求愿,我没有去攀缘,没有到处跟人讲赶快来化缘、来建,没有,三十多年来随其自然。到这边来,说说,他们就真干起来,这叫随缘。李木源居士,这边同修他们真干,当真来搞,我们不过打个妄想而已,打了三十多年妄想,并没有希求我一生当中真正会去建这个道场,没有这个念头,念头都没有。他们听了我这个说法就很认真去做,好事情,我就顺水推舟。从这个地方诸位体会,愿跟求不一样,随顺自然成就,没有丝毫勉强,你就自在。如果天天求,希望赶快能成功,那不就累死了,苦死了,你这个负担多重,有愿无求是一丝毫负担都没有。众生有福,诸佛善神拥护,它自然就出现;众生没有福报,我们怎么勉强也搞不成功。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个求是愿,愿是随缘,不是世间人那种求,那个求是攀缘。攀缘纵然成就,麻烦很多,它不是自然成的,它是很勉强成就,后面的后果一定不如意、不理想。我们从自古至今许许多多大德,他们示现度化众生的行谊之中可以看到,没有勉强。
我在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有个念头去建个道场,没有,为什么?自己的福很薄,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开口向人化过缘,这是我的天性,问人家伸手讨钱,总觉得很难为情。为我自己我都不肯做,我还为别人做,哪有这个道理?所以只有在讲台上有的时候说说而已,我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他们真干,真干好!你们去干,我也不反对、也不阻止。台北景美的华藏图书馆,是这么成就的,那个图书馆的成就很多人不晓得,是听众一发脾气发出来的。有一年在仁王法会,那时候华藏法施会,韩馆长带头,那时候还有道安老法师,我们租借台北中国佛教会的道场,借这个道场来讲《仁王经》二十天。佛教会里面这些法师、大德们给我们为难,想尽种种方法阻止我们讲经的圆满,因为这个讲经是祝福国家,我们要坚持一定要讲圆满,闹得很不愉快,但是总算勉强把经讲完。讲完之后,佛教会就说他的道场永远不租借任何人讲经;我们听众听到这个事情,才一发脾气,你不借,我们自己搞个道场,大家凑钱买景美图书馆;我没有叫他买,他们大家自己发心,所以景美图书馆是听众发脾气发出来的。也不错,提供我们在那边讲了二十多年经,奠定了我们弘法的基础,自然随缘而成就。
台湾第二个道场—佛陀教育基金会,不是我找他,他找我的,那是简丰文居士的财产,他建这个大楼,发心要送一层给我做讲堂;我跟他也不认识,平常没有往来,突然来了要送一层楼给我,那一层楼不少钱。他这个说,我就很怀疑,姑妄听之,你送也好,不送也好,根本就不理会;他知道我对他没信心。过了两个星期,他写了一个文字来,表示他诚心诚意来供养这个道场,那个文字在法律上没效果,算是表达他的诚意,我们也很欢喜接受,好,赞叹几句,算了,去吧!以后我到美国去弘法,在美国拿永久居留,所以在美国好像住了十个月,那一次在美国住的时间最长。回来之后,他这个大楼盖好了,他到机场去接我,把所有权状交给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才算是真的。我就问他,我说:你捐献出来,以后...(●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说是饿鬼道,可以把它做为饿鬼的业因来说,饿鬼的业因是贪。‘虽久埋恶趣,而佛性不失’,我们可以肯定一切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皆有佛性,这佛在经上常讲。一切众生无量劫来都学过佛,都曾经闻法,都曾经亲近诸佛如来,只是不听教诲,随顺自己的习气,依旧搞六道轮回,不幸而堕三途。在无量劫来薰习的种子多,善根还相当深厚,纵堕三途,遇到佛缘,善根会现前。尤其是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鬼畜往生也会见到金色光明,也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不过这些道,三恶道业障重,很难觉悟,果然觉悟,不输给人道。阿弥陀佛度众生是度九法界众生,我们在经上都看得很清楚,所以说是三恶道里头,如果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注照,也是金色。下面第十九:
【庆云毫相光。】
“庆云”,我们中国也叫它做‘景云’。注解里面说‘此表离五住烦恼,显五分法身之祥征’。庆云也是彩云,像我们早晨跟晚上看到彩霞一样,这是属于庆云。它有很多颜色,表五住烦恼,离五住烦恼。什么叫做五住烦恼?这是佛学的名相,也是普通的常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通常我们把烦恼分成三类。说五住还是这三类开出来,见思烦恼,见烦恼叫一住,见惑,佛法里面叫‘见一切处住地’,它是从分别生的,它不是俱生;见为一住。思惑里面就有三住,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思惑,三界统称为‘爱住地’,这个烦恼是俱生的,无始劫来的习气。思惑是什么?贪、嗔、痴、慢、疑、恶见,生生世世累积的习气,俱生烦恼。合起来这是四住,见叫一住,思里面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四住了,合起来是烦恼障,通常我们也称为见思烦恼。下面再一类就是尘沙、无明,尘沙跟无明合起来叫一住,‘无明住地’,这样就变成五住。无明住地是根本,是属于所知障,前面四住是烦恼障,后面尘沙、无明合起来叫所知障,也叫做五住无明,亦称为五住烦恼。由此可知,五住要破尽,就是如来果地。阿罗汉只破了四地,欲界、色界、无色界,超越了,尘沙、无明没破,无明住地没破,所以他不能够出三界。尘沙破了,尘沙是比喻多,无明这是根本;根本无明破一品,超越十法界,所知障开始破了。在此地用庆云毫相光来表法,离五住烦恼,显五分法身,这个境界《华严经》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入这个境界。第二十一:
【千轮毫光。】
意思跟前面不一样,前面所说的光它不是轮相,注解里面讲散光,轮相的光比散光圆满得多,它代表说圆法,利益圆顿根性的众生。一切众生学佛的根性,最难得、最可贵的是圆顿根性,那我们是不是这种根性?不是的,如果要是圆顿根性,修学就没有这么困难,一接触就开悟,所谓‘一闻千悟’,很容易契入佛的境界。一切根性当中圆顿根性的人少,这种根性也就是《坛经》里面所讲的上上乘人,比大乘还要难得。我们听了心里头非常羡慕,有没有方法培养我们自己成为圆顿根性?有,不是没有方法,问题你肯不肯接受,你肯不肯依教奉行,什么方法?薰习,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性都是薰习来的,佛法也不例外,佛法因缘生。怎样薰习?常常读诵大乘圆顿的经典,你常常读诵,不知不觉你就变成圆顿根性。读诵要理解,解了之后要依教修行,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完全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你就不知不觉变成圆顿根性。那就跟这上面讲,‘说圆法,被圆根,入圆门,获圆益’,佛家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说法如此;闻法也是如此,‘圆人闻法,无法不圆’,‘圆人修法,无法不圆’。
关键要在善学,你会学才行,你不会学摆在你面前你学不到。什么法是圆法?给诸位说,法法皆是圆法,不但是佛所说的一切法是圆法,世间所有一切法也是圆法,一圆一切圆。你要认为这部经是圆教大乘,那一部经是别教,那你错了,你没有圆得过来。怎样才圆?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就圆了。圆是真的,也就是我们常讲‘事实真相’,‘真实之际’,显密教里头所讲的大圆满,这是圆法。把圆法分别不圆了,是我们自己搞成的,绝对不是说法有偏、圆,法没有;你说法有浅、深,这都错误;法有高、下,你全都搞错了。法是平等的,法决定没有偏圆、决定没有高下、决定没有浅深,所以《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住菩萨所证的浅,等觉菩萨所证的深,浅深不二;初住菩萨里面所证的有等觉法,等觉菩萨所修的有初住法,那才叫圆。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一定要在生活当中真干,真的去炼,炼什么?离一切妄想、执著。“千轮毫光”,轮相。小注里面讲‘千辐之轮。表六道一念千如,至此显著,圆转无碍也’,无碍是《华严经》的境界。‘弥纶周匝’,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这才是大圆满,这才是轮相的毫光。往后都是说轮相里面的差别殊胜相。第二十三:
【宝轮毫光。】
“宝轮”跟千轮是一个意思,这里面加一个宝字,这句著重在‘宝’,表法里面‘表五道具圆根者’,取这个意思。可见得圆顿根性是宝,为什么说他是宝?他接触佛法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一般大众一生当中,接触到佛法未必能成就,原因在哪里?根性不相同,缘分不一样。自己具足圆顿根性,遇到好的缘分,决定成就。这个地方的缘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缘无比的殊胜。能够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修学,就能够成佛作祖,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大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能行。不是这种根性接触之后,有的时候他不相信,或者是信了他不了解,了解之后不肯做;即使做的时候,疑虑重重,做得不痛快,依旧堕在妄想执著里头,他得的果报,当然就不一样。在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到,圆顿根性的人是什么样子?他看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做事痛快淋漓,利益众生,自己清净无为,丝毫不染,是这么一个态度。第二十五:
【日轮毫光。】
这个地方也有几句话说得好,说菩萨‘从初发心,为度众生,无有懈息。出于世间,住五神通,处于虚空,放智慧光明,灭邪见戏论’,这几句话都是从境界上来说,他跟一般凡夫确实不相同。心地愈清净,智慧就圆满,对于世出世间万事万法、业因果报都看得清楚,虽然看得清楚,菩萨应世依旧是随缘,正是普贤行愿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喜欢怎么做那你就怎么做,善因感善果,恶因得恶报,因缘果报决定相应、决定不爽。诸佛菩萨对一...(●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说了一句话,他忏悔,晚年学佛,‘年轻时候无知搞革命错了’,他跟我说错了。我说:错在哪里?民主制度下面没有人才;这话我听懂了。你想看看在中国过去帝王专制的时候,人才怎么出来?求,刘备找诸葛亮三顾茅庐。现在人怎么讲?马上就出来,要你求?我好,选我,我比哪个都能干,哪个人都不如我。真正有学问、有能力的人退一步,不会跟人争。所以民主制度底下人才到哪里去?人才都隐匿、都藏起来,决定不肯参加竞选,不可能的;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会干这个事情。为社会、为众生,贡献服务方法很多,他不会走这个途径,所以隐居隐到哪里去?隐于商、隐于工、隐于农,以这些行业来贡献社会,服务人民。所以隐居不一定是隐居在山林,隐居在山林也有,隐于工商里头很多,当然服务的面就比较小。所以赵老先生到晚年学佛的时候渐渐觉悟,明白这些大道理。
这种大道理几个人觉悟?几个人懂得?我们今天纵然明白也不敢反对,为什么?民主自由是潮流,你反对潮流还得了吗?所以佛菩萨顺其自然,你民主顺你民主,你自由顺你自由,到你走尽头的时候你也会觉悟,你也会回头。所以这桩事情,孙中山先生他的智慧值得人尊敬,可惜寿命太短,也是众生福薄,他走得太早了。他的观察是把中国古时候传统集合西方的优点,他倡导革命,提倡一党专政,所以他不是民主自由开放,他不是这样,他是一党专政。是以全国的人才集合起来,组成一个团体来管理国家,代替帝王,帝王是一家人,他一家人来管理这一国;现在是我们一国人有智慧的集合起来,管理这个国家,这个方法好,所以他不是多党制。多党制就争,一争就乱,孟子说得很好,‘上下交征利’,国家就危险。他读书还是读得多,他懂得这个道理,怎样真正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让大众得到真实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是大智大仁;这样人物在历史上也是不可多见。这是说到‘照理鉴机’。第二十九:
【宫殿毫光。】
“宫殿”,要用在现在的话来讲高大的建筑物,古时候宫殿在一般建筑是最高的,现在我们不能够看到宫殿就想到古时候宫殿,不行,那个意思表达不出来,现在我们看到一定要想到现代都市里面高楼大厦。在此地‘表三途超出人天,显五道同归佛果,故现高显之相’,三途层次最低,从三途出来生到人天两道,这高处。但是这还不算高,五道实际上就是六道,五道是讲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道。‘五道同归佛果’只有净土,真是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能令地狱众生一生成佛。这在佛法里头,无量无边的法门,只有这一个法门最殊胜。要用这个意思来说,那是一切法门里面净土法门最高,净土法门最胜,愈是最殊胜的法门,诸位要记住愈是简单,所以净宗的经论最少,五经一论,少才好学。
五经一论我们是不是要全部来接受?不一定,这六种东西任何一种都能成就。这五种东西从分量来说有大小的差别,《无量寿经》大,文字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小,文字少,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可是里面所讲的理论原则、境界成就,决定没有差别;只要能依一种,都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是这个法门真正殊胜之处,一切众生遇到之后得大利益。纵然是这一生他不能完全相信、不能完全理解,没有认真修行,那个真实利益还是存在;他来生、后生,再遇到这个法门,善根起现行,必定成就。这个状况跟我们一样,我们也不是这一生才接触,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接触过,接触过为什么今天还落到这个地步?那个时候接触信不深、解不透、行不力,依旧随顺烦恼,还在六道打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又遇到,过去世的善根起现行,生生世世一遍一遍的薰修,到哪一生接触真的明白、真的觉悟,决定不怀疑,下定决心这一生依教修行,那他就出离六道,就成功了。所以这一生当中能信能解、能愿能行,还是禀承过去世的善根,这是闻法修学的习气,这在习气里面好的,能随顺这个好的就行!末后这一条:
【海云毫光。】
‘表生佛一如,依正不二,染净同源,苦乐无异。如海莫测边涯,如云原无分别。故知情生分别,法法条然。智入一无,事事平等。终于海云,良有以也’。这是讲佛放光这一段经文,始从白毫归结到海云,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细去体会。这个地方这一句它所表,前面放光里面大圆满光明云,在第一品里头是把这一句摆在最先,在这段放光的时候把这个意思摆在最后,其中的味道大家细细去体会,无尽的深广,这才真正契入一真法界。显示五道同归净土,入净土就入了平等法,就入一真法界,一真就不二,样样都不二。所以我们现在供佛像,我们供三尊完全相同的阿弥陀佛像,有人问我:法师,你这个供是什么意思?我说:西方三圣;他说:统统是阿弥陀佛?我说:你说是阿弥陀佛,我说不是。我说:当中阿弥陀佛,这一边观音菩萨,那边大势至菩萨;那完全一样?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没有差别,你供的像有差别,是你们凡夫供的,分别心;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他的相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你们不是在《无量寿经》上念过?
将来我们弥陀村建立,我跟李居士说过,念佛堂圆形的念佛堂,念佛堂的四周统统供阿弥陀佛的像;其实我们现在讲阿弥陀佛你才懂,不讲阿弥陀佛你不懂,那是什么人?莲池海会,每一个往生的人相貌跟阿弥陀佛一样,一个相,一个相是平等相,没有差别;相貌一样、音声一样、体质一样,皆是紫磨真金色身,这才如法。所以你所见到那是莲池海会的大众,十方世界往生的这些圣者,我们经上讲‘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这个意思。不懂得,这里都是阿弥陀佛,只有明白的人点头,莲池海会。
这是属于境界上的问题,用这个方式引导我们逐渐契入境界,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整段的经文。这里面所讲的光色种种不同,其实一个光,一个光现这么多色,现这么多相,你要晓得这里头事实真相是什么?光从哪里来?从实智,真实智慧。实智,《般若》里头所说‘般若无知’,无知之智是实智,实智是遍虚空法界,像什么?像大海,海水一样,遍满大海,水是实智。光是什么东西?光是波动,现在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光是波动的现象,音声是波动的现象,电是波动的现象,波是作用。诸位想想如果没有水,哪来的波?水上波浪是依水而有的。诸佛菩萨放光依什么而有?他要没有依的话,水波要没有水的话,波怎么形成?决定没有波。诸位要知波是权智,权智是依实智,依实智起光波,如来所发出来音声是音...(●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说是饿鬼道,可以把它做为饿鬼的业因来说,饿鬼的业因是贪。‘虽久埋恶趣,而佛性不失’,我们可以肯定一切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皆有佛性,这佛在经上常讲。一切众生无量劫来都学过佛,都曾经闻法,都曾经亲近诸佛如来,只是不听教诲,随顺自己的习气,依旧搞六道轮回,不幸而堕三途。在无量劫来薰习的种子多,善根还相当深厚,纵堕三途,遇到佛缘,善根会现前。尤其是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鬼畜往生也会见到金色光明,也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不过这些道,三恶道业障重,很难觉悟,果然觉悟,不输给人道。阿弥陀佛度众生是度九法界众生,我们在经上都看得很清楚,所以说是三恶道里头,如果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注照,也是金色。下面第十九:
【庆云毫相光。】
“庆云”,我们中国也叫它做‘景云’。注解里面说‘此表离五住烦恼,显五分法身之祥征’。庆云也是彩云,像我们早晨跟晚上看到彩霞一样,这是属于庆云。它有很多颜色,表五住烦恼,离五住烦恼。什么叫做五住烦恼?这是佛学的名相,也是普通的常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通常我们把烦恼分成三类。说五住还是这三类开出来,见思烦恼,见烦恼叫一住,见惑,佛法里面叫‘见一切处住地’,它是从分别生的,它不是俱生;见为一住。思惑里面就有三住,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思惑,三界统称为‘爱住地’,这个烦恼是俱生的,无始劫来的习气。思惑是什么?贪、嗔、痴、慢、疑、恶见,生生世世累积的习气,俱生烦恼。合起来这是四住,见叫一住,思里面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四住了,合起来是烦恼障,通常我们也称为见思烦恼。下面再一类就是尘沙、无明,尘沙跟无明合起来叫一住,‘无明住地’,这样就变成五住。无明住地是根本,是属于所知障,前面四住是烦恼障,后面尘沙、无明合起来叫所知障,也叫做五住无明,亦称为五住烦恼。由此可知,五住要破尽,就是如来果地。阿罗汉只破了四地,欲界、色界、无色界,超越了,尘沙、无明没破,无明住地没破,所以他不能够出三界。尘沙破了,尘沙是比喻多,无明这是根本;根本无明破一品,超越十法界,所知障开始破了。在此地用庆云毫相光来表法,离五住烦恼,显五分法身,这个境界《华严经》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入这个境界。第二十一:
【千轮毫光。】
意思跟前面不一样,前面所说的光它不是轮相,注解里面讲散光,轮相的光比散光圆满得多,它代表说圆法,利益圆顿根性的众生。一切众生学佛的根性,最难得、最可贵的是圆顿根性,那我们是不是这种根性?不是的,如果要是圆顿根性,修学就没有这么困难,一接触就开悟,所谓‘一闻千悟’,很容易契入佛的境界。一切根性当中圆顿根性的人少,这种根性也就是《坛经》里面所讲的上上乘人,比大乘还要难得。我们听了心里头非常羡慕,有没有方法培养我们自己成为圆顿根性?有,不是没有方法,问题你肯不肯接受,你肯不肯依教奉行,什么方法?薰习,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性都是薰习来的,佛法也不例外,佛法因缘生。怎样薰习?常常读诵大乘圆顿的经典,你常常读诵,不知不觉你就变成圆顿根性。读诵要理解,解了之后要依教修行,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完全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你就不知不觉变成圆顿根性。那就跟这上面讲,‘说圆法,被圆根,入圆门,获圆益’,佛家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说法如此;闻法也是如此,‘圆人闻法,无法不圆’,‘圆人修法,无法不圆’。
关键要在善学,你会学才行,你不会学摆在你面前你学不到。什么法是圆法?给诸位说,法法皆是圆法,不但是佛所说的一切法是圆法,世间所有一切法也是圆法,一圆一切圆。你要认为这部经是圆教大乘,那一部经是别教,那你错了,你没有圆得过来。怎样才圆?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就圆了。圆是真的,也就是我们常讲‘事实真相’,‘真实之际’,显密教里头所讲的大圆满,这是圆法。把圆法分别不圆了,是我们自己搞成的,绝对不是说法有偏、圆,法没有;你说法有浅、深,这都错误;法有高、下,你全都搞错了。法是平等的,法决定没有偏圆、决定没有高下、决定没有浅深,所以《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住菩萨所证的浅,等觉菩萨所证的深,浅深不二;初住菩萨里面所证的有等觉法,等觉菩萨所修的有初住法,那才叫圆。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一定要在生活当中真干,真的去炼,炼什么?离一切妄想、执著。“千轮毫光”,轮相。小注里面讲‘千辐之轮。表六道一念千如,至此显著,圆转无碍也’,无碍是《华严经》的境界。‘弥纶周匝’,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这才是大圆满,这才是轮相的毫光。往后都是说轮相里面的差别殊胜相。第二十三:
【宝轮毫光。】
“宝轮”跟千轮是一个意思,这里面加一个宝字,这句著重在‘宝’,表法里面‘表五道具圆根者’,取这个意思。可见得圆顿根性是宝,为什么说他是宝?他接触佛法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一般大众一生当中,接触到佛法未必能成就,原因在哪里?根性不相同,缘分不一样。自己具足圆顿根性,遇到好的缘分,决定成就。这个地方的缘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缘无比的殊胜。能够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修学,就能够成佛作祖,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大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能行。不是这种根性接触之后,有的时候他不相信,或者是信了他不了解,了解之后不肯做;即使做的时候,疑虑重重,做得不痛快,依旧堕在妄想执著里头,他得的果报,当然就不一样。在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到,圆顿根性的人是什么样子?他看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做事痛快淋漓,利益众生,自己清净无为,丝毫不染,是这么一个态度。第二十五:
【日轮毫光。】
这个地方也有几句话说得好,说菩萨‘从初发心,为度众生,无有懈息。出于世间,住五神通,处于虚空,放智慧光明,灭邪见戏论’,这几句话都是从境界上来说,他跟一般凡夫确实不相同。心地愈清净,智慧就圆满,对于世出世间万事万法、业因果报都看得清楚,虽然看得清楚,菩萨应世依旧是随缘,正是普贤行愿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喜欢怎么做那你就怎么做,善因感善果,恶因得恶报,因缘果报决定相应、决定不爽。诸佛菩萨对一...(●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说了一句话,他忏悔,晚年学佛,‘年轻时候无知搞革命错了’,他跟我说错了。我说:错在哪里?民主制度下面没有人才;这话我听懂了。你想看看在中国过去帝王专制的时候,人才怎么出来?求,刘备找诸葛亮三顾茅庐。现在人怎么讲?马上就出来,要你求?我好,选我,我比哪个都能干,哪个人都不如我。真正有学问、有能力的人退一步,不会跟人争。所以民主制度底下人才到哪里去?人才都隐匿、都藏起来,决定不肯参加竞选,不可能的;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会干这个事情。为社会、为众生,贡献服务方法很多,他不会走这个途径,所以隐居隐到哪里去?隐于商、隐于工、隐于农,以这些行业来贡献社会,服务人民。所以隐居不一定是隐居在山林,隐居在山林也有,隐于工商里头很多,当然服务的面就比较小。所以赵老先生到晚年学佛的时候渐渐觉悟,明白这些大道理。
这种大道理几个人觉悟?几个人懂得?我们今天纵然明白也不敢反对,为什么?民主自由是潮流,你反对潮流还得了吗?所以佛菩萨顺其自然,你民主顺你民主,你自由顺你自由,到你走尽头的时候你也会觉悟,你也会回头。所以这桩事情,孙中山先生他的智慧值得人尊敬,可惜寿命太短,也是众生福薄,他走得太早了。他的观察是把中国古时候传统集合西方的优点,他倡导革命,提倡一党专政,所以他不是民主自由开放,他不是这样,他是一党专政。是以全国的人才集合起来,组成一个团体来管理国家,代替帝王,帝王是一家人,他一家人来管理这一国;现在是我们一国人有智慧的集合起来,管理这个国家,这个方法好,所以他不是多党制。多党制就争,一争就乱,孟子说得很好,‘上下交征利’,国家就危险。他读书还是读得多,他懂得这个道理,怎样真正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让大众得到真实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是大智大仁;这样人物在历史上也是不可多见。这是说到‘照理鉴机’。第二十九:
【宫殿毫光。】
“宫殿”,要用在现在的话来讲高大的建筑物,古时候宫殿在一般建筑是最高的,现在我们不能够看到宫殿就想到古时候宫殿,不行,那个意思表达不出来,现在我们看到一定要想到现代都市里面高楼大厦。在此地‘表三途超出人天,显五道同归佛果,故现高显之相’,三途层次最低,从三途出来生到人天两道,这高处。但是这还不算高,五道实际上就是六道,五道是讲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道。‘五道同归佛果’只有净土,真是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能令地狱众生一生成佛。这在佛法里头,无量无边的法门,只有这一个法门最殊胜。要用这个意思来说,那是一切法门里面净土法门最高,净土法门最胜,愈是最殊胜的法门,诸位要记住愈是简单,所以净宗的经论最少,五经一论,少才好学。
五经一论我们是不是要全部来接受?不一定,这六种东西任何一种都能成就。这五种东西从分量来说有大小的差别,《无量寿经》大,文字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小,文字少,只有两百四十四个字,可是里面所讲的理论原则、境界成就,决定没有差别;只要能依一种,都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是这个法门真正殊胜之处,一切众生遇到之后得大利益。纵然是这一生他不能完全相信、不能完全理解,没有认真修行,那个真实利益还是存在;他来生、后生,再遇到这个法门,善根起现行,必定成就。这个状况跟我们一样,我们也不是这一生才接触,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接触过,接触过为什么今天还落到这个地步?那个时候接触信不深、解不透、行不力,依旧随顺烦恼,还在六道打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又遇到,过去世的善根起现行,生生世世一遍一遍的薰修,到哪一生接触真的明白、真的觉悟,决定不怀疑,下定决心这一生依教修行,那他就出离六道,就成功了。所以这一生当中能信能解、能愿能行,还是禀承过去世的善根,这是闻法修学的习气,这在习气里面好的,能随顺这个好的就行!末后这一条:
【海云毫光。】
‘表生佛一如,依正不二,染净同源,苦乐无异。如海莫测边涯,如云原无分别。故知情生分别,法法条然。智入一无,事事平等。终于海云,良有以也’。这是讲佛放光这一段经文,始从白毫归结到海云,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细去体会。这个地方这一句它所表,前面放光里面大圆满光明云,在第一品里头是把这一句摆在最先,在这段放光的时候把这个意思摆在最后,其中的味道大家细细去体会,无尽的深广,这才真正契入一真法界。显示五道同归净土,入净土就入了平等法,就入一真法界,一真就不二,样样都不二。所以我们现在供佛像,我们供三尊完全相同的阿弥陀佛像,有人问我:法师,你这个供是什么意思?我说:西方三圣;他说:统统是阿弥陀佛?我说:你说是阿弥陀佛,我说不是。我说:当中阿弥陀佛,这一边观音菩萨,那边大势至菩萨;那完全一样?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没有差别,你供的像有差别,是你们凡夫供的,分别心;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他的相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你们不是在《无量寿经》上念过?
将来我们弥陀村建立,我跟李居士说过,念佛堂圆形的念佛堂,念佛堂的四周统统供阿弥陀佛的像;其实我们现在讲阿弥陀佛你才懂,不讲阿弥陀佛你不懂,那是什么人?莲池海会,每一个往生的人相貌跟阿弥陀佛一样,一个相,一个相是平等相,没有差别;相貌一样、音声一样、体质一样,皆是紫磨真金色身,这才如法。所以你所见到那是莲池海会的大众,十方世界往生的这些圣者,我们经上讲‘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这个意思。不懂得,这里都是阿弥陀佛,只有明白的人点头,莲池海会。
这是属于境界上的问题,用这个方式引导我们逐渐契入境界,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整段的经文。这里面所讲的光色种种不同,其实一个光,一个光现这么多色,现这么多相,你要晓得这里头事实真相是什么?光从哪里来?从实智,真实智慧。实智,《般若》里头所说‘般若无知’,无知之智是实智,实智是遍虚空法界,像什么?像大海,海水一样,遍满大海,水是实智。光是什么东西?光是波动,现在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光是波动的现象,音声是波动的现象,电是波动的现象,波是作用。诸位想想如果没有水,哪来的波?水上波浪是依水而有的。诸佛菩萨放光依什么而有?他要没有依的话,水波要没有水的话,波怎么形成?决定没有波。诸位要知波是权智,权智是依实智,依实智起光波,如来所发出来音声是音...(●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