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38|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雪庐老人(李炳南老居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8-27 13:30: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敬摘自《雪庐老人(李炳南老居士)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




雪庐老人(李炳南老居士)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集)

今年開始為什麼不講經?先發這個表、解釋這個表是什麼用意?這我跟諸位說一句。什麼用意?譬如我們講的這個《華嚴經》是《八十華嚴》,那麼我們印的這個本子是十六本,講了十二年還是十三年,我記不得了,才六本,還沒講完。六本,沒講完還有十本。還有十本,諸位想想,講經的這個人九十多歲了,一年講一本的話,還有十本,還得再講十年。說個十年,不但說十年,十天誰敢保險?所以說我們先不講經,不講經幹什麼?把這經上,我們講《華嚴經》的用意在什麼地方,把它綜合起來,簡單扼要的說說。好能以聽懂了的,懂得這個表的用意了,再講這個經,長講也好、短講也好,有所得,有所得就好辦了。這是講這個表的用意,這是一。

還有二,二是什麼?就是這都是因緣。原來淨土宗自古以來,不論哪一宗的人,禪宗、密、律、教等等,沒有一個敢多說話的。現在忽然間有人出來要改經,把這個經一改,改的大家弄得,全台灣的差不多,不光台灣的,台灣以外,凡是學佛修淨土的,都起了疑惑、都攪亂了,這是自古以來沒有的事情。因著這個樣子,所以我們這個講《華嚴經》的功夫,從前是講個大意,叫他們這一鬧,不講了,選出來講《華嚴經》的功夫,一句一句的講,這個大家還記得。所以每一次講,講個十句八句就很多了,當然就講得慢了。

那麼早有聲明,只要諸位對這個教理明瞭了,把《華嚴經》後來講的十迴向,證入迴向以後,微細智。微細智,不聽《華嚴》的一點不懂得。講這個微細智就可以說了,為什麼?除了佛叫「世間解」,除證佛以外,連等覺菩薩也不懂得,這給諸位說。所以說只要介紹出淨土宗的要義來,今年再講,再三的聲明,不能那麼一句一句的講,還是大意的講講完了。這些話諸位當然還都記得,不得不交代交代。

但是,一,這個表是一共三段,講了兩段,剩下第三段。這三段意思皆不一樣;皆不一樣,雖不一樣,它是連串著有關係。隔了時間這麼久,前邊那個怕你忘了,不說、不解釋,突然間講這個第三段,聽不明白,這是麻煩處,這是沒法子處。這怎麼樣?這必須得把前邊這兩段多少的說個大意給大家,再說說,說說這才連起這個頭緒來,有線索,這個事情是必要的。經書、文章,不通文理怎麼能講經?經解釋文理,解釋這個經的文理,上幾次也給諸位說過多少,中國這些大文學家自古來,不說現在,能翻譯佛經的人,找不出幾個人來,翻譯的文字也並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給諸位說明白吧,好不容易的。所以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要沒有人在那裡按著祖師說的話給大家解釋,大家多麼大的學問,看也看不懂。本人說的話沒有自己的,解都是古人書上現有的。可是不得不把前邊這個再給諸位介紹介紹,這才能連起線索來。

得先懂名相,名相就是文理,先懂了這個才能講意義。連字還不認得,文理還不懂得,講什麼經?再說一句重要的話,這一張表,果然能這三段都聽明白了,聽明白了怎麼樣?可以說,大家只要聽明白了,整個的佛經就算是這個道大家得到了,說這麼句話,就勝聽十年。為什麼這樣講?十年八年就把它集合到這個樣,集合這麼個樣不是容易的,不是哪個人一看就能寫出來的,沒這種道理。事非經過不知難,不自己動過手的人不明白這個情形。諸位要明白這三段文了,對於佛的教理,對於淨土宗的教理,不能說全懂,可也懂個十分之六七,對於佛法各宗的這些善巧方便也就明白一些,這就說得很廣了。

我們在這交代,不能不交代這麼些話,先看這個表。什麼呢?上頭那個開頭,注意,這都是佛理,這幾個字不要看不起它,哪個字要一講都麻煩,粗枝大葉的囫圇吞棗講過去,怎麼知道性,真講那就麻煩了。大家看這個題吧,「世出世法,本立道生」,這八個字,這是開頭。這個題目這個開頭就不甚懂,什麼呢?不是不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不懂那沒有什麼,學佛的人就講不通。那麼一想通了,這八個字就不得了。這八個字跟諸位說,就是三層意思。三層意思跟諸位說了,先懂得這個。先講這個「世」,頭一個字,這個「世」是什麼?跟下頭連著,世就是說的世間法,這是一條。就光講這頭一個字就行了,什麼叫世間法?這句話就麻煩了,世間法跟諸位說,世間法就是凡學過佛的才能以聽,才能以給他講,不學過佛的就不能講。怎麼不能講?就是這個淺薄的這一套,要不學過十年八年的佛,這個也聽不懂。

什麼叫世間法?這個就麻煩了。世間法跟諸位說,在佛經上叫人天小果。什麼叫人天小果?萬物,有動物、有植物、有礦物,單指這個動物,動物,一切有性情的都叫動物,最小的一隻螞蟻、蚊子,這也叫動物;最高,在一切動物裡頭,人嘛,人為這一切動物的萬物之靈,人為萬物之靈,這個大家都曉得。這就說人是動物裡頭的一個,得了一個小果位。怎麼叫小果位?怎麼個小法?還分大小嗎?這個小是代表很短促的時間就完了。諸位這個人,咱們這裡說以台灣而論,短促,短促是個什麼樣子?各地球上皆不一樣,我們這個地球上有活得年紀大的,也就是一百多歲。所謂一百多歲,按古人說,一百二十歲這是上壽,一百歲以內這是中等壽,七十歲就算下等壽,不到七十歲,談不道上,不算有壽。給諸位啟蒙的,這是書上的學問。那麼就說,咱也不說下,也不說上,這個中等的,活八九十歲的人也不甚多。不說台灣,有數的,你要不信你算算,台灣一共有多少人,活九十歲的有多少人,你算算,也就是個千分之一。這個小果,這就是說短短的就過去了。這是人天小果之一。

還有,人天小果,人是小果,怎麼加個天呢?天的壽限長。怎麼個長法?聽過佛經的才能以講,不聽過佛經的,你講給他聽他也不信。這個大家知道,頭頂上是四王天,一共二十八層,一層高起一層,壽限一層多起一層。四王天壽限就是五百歲,咱們連一百歲活不上,人家活五百歲。人家那個五百歲可跟這裡又不一樣,算法不一樣,那裡的一天一夜是這裡的五十年,你算算這是多少年?這都很長的,很長的比起人來長,再往上比還是短。還又說起來,人天小果短短的時間就完了。這個人天小果,大家要明白這個。

這個字講了以後,咱粗細簡單,再講第二個,第二個出世法。出世法是什麼?出世這個世是世間法,世間二十八層天以內,出世間,超出這個二十八層天以外,不在這個世間裡頭,這就出了世。出了世怎麼樣?出了世那就壽限了不得。咱們不必說,咱們沒有一個出世的現在,都在世間。什麼人出世?出世就不算世間法了,出世間法了,到出世間法也分大小,最小的是羅漢果。羅漢果怎麼樣?怎麼個說法?人間天上七番生死,你想是多少年,這才超出這個世間去。出了世間,出了世間沒有輪迴了。你講個輪迴,這就來了麻煩。什麼叫輪迴?我可不能再講了,這個。為什麼?咱們聽經在這裡聽了幾十年,都是佛教徒,都懂得輪迴;要給不學佛的人,你講這個他就不懂了。什麼叫輪迴?那就得解釋,那一解釋又麻煩了,講這個六道輪迴,那講起來種種之不同,那就好麻煩的,也給他們不能說,說他也不懂,你看這個難了吧。

所以說出世了,成羅漢果了,羅漢果是出世法的小果位,大果位呢?大果位就是得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現在咱們都說「發菩提心,行菩提道」。菩提道怎麼講?上一次,講這個以前,跟諸位解釋過,菩提就是菩薩簡單的解釋。怎麼呢?菩薩是四個字的名字,菩提薩埵,中國人喜歡簡單的說,菩提薩埵去兩個字,菩薩。菩薩怎麼樣?什麼叫菩薩、什麼叫羅漢?菩薩跟羅漢不一樣處,這個羅漢是自己出去三界,不在六道裡頭轉了,他就算是入了涅槃。

我一提涅槃兩個字又麻煩,什麼叫涅槃?今天在這個道場我不能再解釋,在外頭跟沒學佛的人可以解釋給他聽,講話都難了,內行人跟內行人講話才省事,跟外行人講話沒法講。

菩提就是道。菩提就是道,菩薩就是道,羅漢就不是道嗎?羅漢那個道不能算菩提道,這羅漢,人家是菩提薩埵道。菩薩怎麼樣?菩薩必得自己解脫自己,把自己這些方法,解脫的這些方法、了生死的這些方法再教給大家,自己度自己,再度他人,這叫大乘法,這才叫菩薩。這個大家聽明白了吧?這個要明白,這個出世法也不一樣。

但是這個菩薩,說菩薩了,菩薩又不一樣,愈講愈複雜。怎麼不一樣?這個菩薩,咱們講了《華嚴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階級以後,等覺、妙覺,五十二個階級,這五十二個階級又不一樣。五十二個階級怎麼不一樣?在這十地開始,到咱講的十迴向為止,這一段算是菩薩裡頭的賢人。賢人怎麼講?也是得跟內行講。不是有聖人、有賢人嗎?他還不算聖人,十迴向還不算聖人,還是賢人。現在學了佛也不曉得幾天,也受了菩薩戒,名字是菩薩戒,菩薩怎麼講他也不知道,他就自己稱了聖人,這是自己造罪業的一件事情,妄自尊大在這裡造罪業,不但沒好處,並且造了罪業。

地前菩薩稱之為賢人,過去十迴向,登地菩薩,一登地了,那就敢叫聖人了,那才稱聖人。雖然是聖人,到哪裡?到第八地,一地到第八地,雖然是聖人,還有個比方,這個聖人也不一樣,有全部的聖人,有半個的聖人。怎麼還有全個的聖人,還有半個的聖人?這個又得念中國書才能給你講,不念中國書,說出來也不懂。怎麼?念中國書,這書上都有,「柳下惠,聖之和者也」;「伯夷,聖之清者也」,聖人都不一樣。「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這個聖跟他們那個聖就不一樣,「孔子之謂集大成」,聖人也不一樣。這個不但是跟不學佛的給他講他不懂得,跟沒念中國書的講也不能講,都不能開口。現在光念,那就嘴上積點陰德吧,說說不好聽的話,念的是不中不西、不南不北,五大洲哪一國的文字咱也不懂得,寫出文章來現在我都看不懂,查字典都查不出來,那有什麼法子?就不能講。

這是到了等覺以後,到了妙覺;再往後,到了妙覺,這才成佛,說是三大阿僧祇劫。這就很長了這一段,翻譯了之後再說,一次講得很長了,翻譯也好麻煩。成了佛以後,這是後頭本立道生,這個道,又講這個道字了,這才證了道,不到佛不算道。咱們大家在這裡是修道,不是證道,在這裡修,你多大成功還不一定。

道是什麼東西?不懂佛經的是不懂,不懂佛經的沒念過中國書的又不懂,這個道就難了。這個只要念過佛經的,光會說,講不明白;不念過佛經的,念過中國書的,雖然念,懂得的也不多。跟諸位說,什麼呢?這個道,道就是本性。咱成天講經,佛講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見了性。見了性,這個性不是一天見的。好比這個月亮,初一、初二、初三,一直到十五,不一樣,你看見有什麼用處?見了性是整個的圓了。整個的圓了,唯佛一人是圓了,其餘的都是一半。這是本性,這算證了道。

這麼說,佛的性跟我們不一樣了?一樣。性在哪裡來的?這又得念過書,「天命之謂性」。我說這個,沒念過中國書的也不懂得,你再叫我用我的言語講,我不會。「率性之謂道」,這個性不叫它變樣子,這是說俗話,好懂,沒變樣子就叫道。連性咱還不懂,怎麼變樣子不變樣子更不懂,那怎麼會知道這個道字?

就沒有見過道的嗎?這個我跟大家說,這就得把這段翻譯了,這是三個字都講完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道,就是叫大家證道,本立道生。本立道生怎麼講?本立道生這得念過中國書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哪個都是聖人書裡說的話。現在都是洋聖人了,這些話他都不懂得,那就難死人了。那麼就講這個本立道生,把這個翻譯了以後,我把這個道字給諸位講講。

這不是起開首這些字都跟諸位簡單的介紹出來了,介紹出來為什麼又標出來三段?前面都說過的,頭一段專說的世間法,在這六道裡頭輪迴,說的世間法,第二段是出世法,都講過了,剩下第三段。就是頭一段,那你就光講後頭這一段不行嗎?何必還得有前邊那個?那可不行,有連帶關係。什麼關係?不是求道嗎?大家上這裡來,你是來聽的文字、講的文章,你是跟我來求的道?我給諸位說說,我問你這句話,諸位要是來這裡聽文章,講的這些文章你會講了,你還是不了生死,還是在輪迴裡頭去轉悠去,什麼用處也沒。學了佛就了生死,學佛的人多了,一千個學佛的挑不出一個成就的來,千分之一找不出來,怎麼呢?都是退轉,退轉的原因太多,都是退轉了。

所以說今年一開頭先教大家注重這個道字。注重這個道,這個道是說的什麼?道,頭先說過,修道,然後才證道。道你不修它就證嗎?就跟這個扇子似的,你得拿些東西來做扇子才成扇子,不做扇子就成扇子?它不是天然就來個扇子。古人的話人人都知道,公修公得,婆修就婆得,不修就不得,全在個人修。古人的話,師父領進門,領進門來了,修行在個人,領進你來,你修不修那全在你自己。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太多了,並不是人人證了果,這個還不懂嗎?既然這樣說起來,講這個道了,就是求大家修道。

修道容易修嗎?也容易修,也不容易修。這話怎麼講,說的這話糊裡糊塗。我說得很明白,說容易有容易之法,說難就有難之法。第二段就是難之法,必須按照第二段走,這才能一步一步走上道了,可又很難。很難有多少人做到?很難,自古以來,現在這個全球上的人口是多少?我也不知道這個數字,合起來現在找不出一個成佛的來。這不是難嗎?不但不成佛,成個人都不容易。現在成個人都不容易,諸位聽明白。現在明明是哪一國的大總統,大總統是赤身裸體光著腚下的生,死了以後還是光著腚走,去輪迴去,變豬、變狗、變什麼,還是它這一套,逃不過輪迴去。光看眼前不行,愈往這個愈倒霉。

那這個怎麼講呢?這個我跟諸位說吧,先說說,只要是眾生皆有性,這個性怎麼說?這個性,就是本性,迷了就是六道眾生,覺悟了就是佛,就是一個覺、一個迷。迷者,全部的迷;覺者,覺一半的有,全個的覺了的很少。那怎麼辦?為了你自己覺不了,這才有第三個辦法。第三個辦法是什麼?叫「二力」,兩個力量,你的一半力量,佛的一半力量。

果要好吃。身子呢?沒什麼,身子可以做材料。身子以下是根,根在土裡埋著看不見。誰要樹根了?都把根本捨掉了。捨本務末,大家聽明白了嗎?不要根,就跟這瓶子裡的花一樣,好看,好看三天、兩天就完了。所以說今天跟大家講的這個表,在根本上入手,先培養根,根深就茂盛,就是樹幹就好,樹幹好了才開花,開花以後才結果。所以說大家聽了這個就可以自己修,力量不濟,力量不濟有幫你忙的,除了淨土宗沒有幫忙的,是二力的關係。

二力,大家在講淨土宗的也講不明白,給諸位說了,我見這些註子我見得不少,把這個二力轉轉悠悠說得都太囉嗦,簡要詳明的簡單說出來,沒有這麼句話,愈說愈讓人不明白,講一些理,之乎者也的轉上一大套,愈轉愈不明白。我說一個簡單的,一個二力,二力,譬如,這是個比方,就是比方,沒有真實。我這一個人在這裡一下子劈開,只有一半身子,一半,一半一條腿、一隻手,這是一半,說話也不行,什麼都不中用,走路也不行,一半嘛;再把他也劈開,跟我一樣,這兩個合起來,兩隻手兩個都行了,這叫二力。你說的這個,哪有這種事情?人沒有這種事情,河裡的魚有比目魚,有比翼鳥,你見得少那有什麼法子?他兩個人合起來就行。這裡頭,所以說幹什麼必得多讀書、多看、多學,除了學以外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是二力,兩個人的,一個人一半,打差哪一半也不成功,就這麼樣子解釋吧。

所以說第一步,咱們台中先學著提倡念孔子書,在人道上走。人什麼呢?佛法怎麼講?人身難得,天比人,人很重要。那麼天不更好嗎?天比人享福,享福是天上的福最大,享福的人不能做事情,修道難。富貴人修道難,有錢的人勸他修道好難,這得有個人的心願。人道是也有苦也有樂,這才能修行。所以說中國這些聖人,中國的聖人,你要看他是念書的聖人,就算念書的聖人;你看他是佛菩薩來應身,就是佛菩薩來應身。何以呢?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該什麼身度他就變什麼身,也變男的,也變女的,也變老的,也變少的,也變文的,也變武的,隨著變化。中國這些聖人也都是佛菩薩變化的,叫應身,來幫我們的忙。

我們在這裡是自己不覺,這個孔子的書上都有,有什麼?「誰能出不由戶」,比方說這個道,大家都修道,道是什麼?哪一個人走路在這個屋裡不得走門,在這個門戶出去?任何人出去,你得在門裡出去,沒門在牆裡往外出是不行;第二個就是「何莫由斯道也」,什麼事情能離開道?離開道不能走。這是孔聖人教人的話。那麼這個道又得說起來,他修他的道,我們修的我們的道,道一樣嗎?道一樣。怎麼道一樣呢?這個性哪有兩樣?性就是只一個性,真正有學問的人,他就是性是一個;那些念書念得糊裡糊塗的,他才有兩個性、三個性、五個性、一籃子性,那就是胡說八道的一套,那他才不懂得,性只一個。性只一個,不過雖然一個,方面太多,譬如這一個表,大家都叫它一個表,有前有後、有左有右、有上有下、有裡有外,這一些方面,各處都不同,你見的是哪一方面。總而言之,合起來才是個表,不是一個東西叫表。這是一,這是方面,你眼睛見的。

再你求道的功夫,有入得深、入得淺,入得淺的在皮膚上,就入得淺,再往裡入是皮裡肉外,再往裡入是肉,肉再往裡頭入是筋,筋以後是骨,骨以後是骨髓,愈入愈深,有深淺之別。深淺之別,這個深辦不到,為這深辦不到才有兩種力量,那個到第三次講。這是今天題也講完了,把前面那個第一段說出來,必在人上著手,根本,把人道修好了,這才能學佛,這個玩意早先,不是今天說的。曹操,也沒有曹操佛,也沒有秦檜佛,這個你都知道,自古以來壞人有嗎?先把人格做好了,扎住根本,這就成功了。

今天到這裡算一個段落,再講要接著一個段落,所以又得耗費時間,咱今天少講一點,請大家原諒。這個表都保存著它,下一次帶來。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2集)

把這個表統統找出來。上一次跟諸位說過了(繼續把表找出來)。這個表原來是三段,三段上一次雖然是講過兩段,從前講的那個也怕不記得了;再就是記得,再講前面那個,你說是那太重覆了?雖然這樣講,但是我們把前面的多少的還得介紹介紹。但是這個介紹給諸位講明白,介紹一次是一個樣子,介紹一百次是一百個樣子。這話怎麼講?這個佛法給諸位說,非得佛一個人才能了解一切,除佛以外,不過是知道個一面、兩面、三面就完了,不能全部的知道;若要全部的知道,講這一句可以講上一大阿僧祇劫也講不完,這話都是經上的話。所以說,成佛說容易就容易、說難就難。

上一個星期三是講的世間法。世間法是什麼?世間法是求道的根本,必須先在根本上扎根再講,這個大家都記得,講過了。那麼扎住根,這個當中間的就跟樹幹一樣,到了最後開花結果,結果那是到了圓滿處。大家光看見開花結果,不知道開花結果是在哪裡來的。開花結果在樹幹上,樹幹是在樹根上,根扎不住什麼也辦不到,所以這一次請大家注重求道求根本。

我們求道是志在結果。志在結果,結果是什麼?結果得講出世法。今天講出世法,請諸位今天特別的注意聽聽。為什麼說這個話?也許講完了,也許講不完,看情形。因為什麼?我們是要求結果,求結果就是出世法,出世法咱們大家問問,哪一位有把握?哪一位,不要說得到道了,能聞到道了嗎?聞思修,聽見這個道是什麼了嗎?要聽見,懂得這個道,聽得懂了,孔聖人說的話,「朝聞道,夕死可矣」,上午聽見,到下午壽命就完了,也不算空來一趟,聞見道了,聞見道就好了,聞道就不容易!現在,不論是出世法這個道大家是亂講一套,這個世間法也講得亂七八糟。為什麼?道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上一次都說過,有深與淺之別。一講出世間法,請諸位先明白,別走錯路,這是很要緊處,所以說把這個話先請諸位注意一點。

出世就是不在三界裡頭,不入輪迴了,這個不很要緊嗎?這叫出世,出了這個世間。出這個世間也很麻煩,最低限度也得有六種,大家聽明白,不是說說就懂的。什麼六種?有普通辦法,這是一種,有特別辦法,有小乘法,有大乘法,有賢人的賢法,有聖人的聖法,就說這六種。這六種不過是六個節目,這六種一分,那簡直是六萬也不止。不必說多,先懂這六個名目,給諸位多少的說說,大家是走的哪個路子。這個要緊了吧!(問:這個六個一分開來不止六個?答:這六個,通別、大小、聖賢,六個。問:一分開來不止六個?答:一個就分若干,六個分起來無量無邊。)

說出六條來也一聽就麻煩,還愈分愈多,那再來幾萬也分不清楚。這個話是不是誇大?大家嘴裡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是經上有的,大家光會說不會講。什麼?大家知道「佛法無邊」,這句話人人會說。要是有了一定的數字就叫有邊,佛法無邊,無邊,那你說出六種來,六萬種也不止,你說六十億種,六十億還有邊,佛法無邊就講不止。那這個「佛法無邊」是哪部書上的?我給諸位說,咱們講的《華嚴經》,這《華嚴經》上有「無盡藏」,這個大家聽了不止一次了。「無盡」怎麼講?盡藏是到了頭,無盡,沒有頭。《華嚴經》可聽了?大家要知道這個樣子的。

要這麼著這個佛不能修嗎?給諸位說,前邊說的這六種,一種是特別,那五種不論,那五種簡直是,修那就麻煩了。特別怎麼講?特別,很簡單就成功,那叫特別。那你先講講這個特別吧,特別今天不能講,我講不出來,我沒這麼大的學問。先把普通的這五種講了,你自然就知道那個特別的,那個特別的跟這五種皆不一樣,把這個話先交代了。

這樣的說起來,要給諸位先說,讓大家心裡有個底。有個什麼底?這特別的就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這個淨土宗是特別,除了這個都普通。這個怎麼個特別法?就不能講了,等講完了這個,到第三條上,自然跟諸位介紹,給你說個大概。老師你說明白不好嗎,為什麼說個大概?等覺菩薩也說不明白,給諸位說吧,唯佛一人能說明白,除佛沒第二位能講,我也只介紹介紹就是了,把這個話先說出來。

這樣講雖然說特別,但是這裡頭特別之中又不特別。怎麼特別之中又不特別?在家裡坐著特別,什麼也不幹,那不特別嗎?什麼也不成,必得自己動作動作。動作動作什麼呢?就是凡不信佛的人不必談論,只要信佛的,信佛的名字跟諸位說,佛的這些名詞,出了家的是比丘、比丘尼這麼些名字;在家的也有名字,就是優婆塞、優婆夷。這些話人家聽了也聽不懂,聽不懂就不說也行。可是不說是不說,還有一句話,什麼叫做優婆塞、優婆夷?多數時候不必講出個理,意思就是這樣子的,男子當居士,受了三皈,有修行的法則,叫優婆塞,女子皈依了叫優婆夷。沒皈依的,他講也信佛;信佛,佛的道理懂了嗎?不懂得。不懂得怎麼算個佛教徒?也不能算優婆塞,也不能算優婆夷。大家聽明白,叫什麼?在中國的名字叫做「信士」。信,信佛的有這麼個人就是的了,不反對佛,叫信士。你看進廟的一些人,男的、女的燒香、磕頭,佛理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知道,那個他叫個信士,他不能稱居士,這個要明白的。所以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得把名字定明白。

既是這樣說,你說這個幹什麼,說這個居士跟信士在這上頭?是個居士,得有一定的條件。什麼條件?不問你普通,不問你特別,必得要幹。信士不幹,你只要是佛教徒就得幹。幹什麼事情?幹什麼事情?一個得了解事情,了解,我對這個事情了解;第二,得有實行。解與行,諸位聽明白了嗎?這兩個字要緊不?必得了解這什麼事情,得有實行的功夫,這兩條是任何哪一派,不問普通、不問特別,統統得有,這個大家注意注意。

講的這個諸位聽聽,即使當居士了,想著證道,必得解、必得行,這兩個字。不過即使解得也淺、行得也淺,這是特別的,就能成功,跟普通的不一樣。把這個解與行先跟諸位說出來,任何人,不論修哪一宗的,是離不了這兩個字的。

這是先講這兩條,這兩條,別的宗咱不管,咱先不談,統統得修,咱們大家修淨土的,修淨土的,我們得說說。諸位修淨土,哪個必須解?哪個必須行?大家知道不知道?這是問題。也不懂得,也不懂得不要緊,也不懂得後來就得不到結果,這不是一定的嗎?這個重要不重要?把這個話交代了,我介紹給大家,一介紹大家都知道。都知道,都知道跟不知道是一樣,怎麼呢?沒照這個去做去,就等於不知道;得照著這個做,算你知道了。

先講這個解,後講行。解,跟諸位說,大家現在我們是凡夫不是凡夫?先問這句話。我們是凡夫,我們也是有了功夫的人,這個可不是自己吹大氣的,要真明白才行。解什麼?我給諸位說一句,凡是學佛,你問問,不論什麼課本上,開頭,只要是佛教徒,先學「四念住」,任何人都得學四念住,四條。這個有知道的、能講明白的,有;有,可是不能實行的太多了,這個到時候又結什麼果?把這個四念住,大家不討厭的工夫,我給大家講講。凡是學佛的,你們諸位都在這裡三十多年了,可懂得「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助道品,那個道都在三十七條上。三十七條一開頭是四念住,一開頭就是四念住,四念住了才四正勤,再四神足,這三四一十二。

這個三四一十二,大家記不得的功夫,這個四念住是必須得要知道的。為什麼?我要跟諸位說一句,《彌陀經》上講得明白,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那眾鳥演法,演的什麼東西?在那裡演法,演法是演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你得看看經上,五根、五力前頭這十二條沒說。為什麼沒說?這裡頭含著意思,沒說是沒上西方極樂世界去,前邊那個你得先知道,你不知道去不了。給諸位說吧,要緊不要緊?掛上一個居士的招牌,我受什麼戒了,虛名字,這有什麼用處?(那你翻譯這個,把這個四念住給諸位說出來,也不能細講,四念住講起來也就得講一年,簡單的給諸位說說。)

大家在修淨土,你們諸位都念過《彌陀經》,我問問《彌陀經》上一句話:念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記不得《彌陀經》,我講這個也叫白講,你得記得才行),到臨命終這工夫,心不顛倒,大家聽明白,有這麼一句,「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心不顛倒,看見佛了,一心不亂,佛就來了。心不顛倒這才往生,心一顛倒就完了,去不了了,這個經上有吧?這句話很要緊!

什麼叫顛倒?給諸位說,咱們這些凡夫人人有顛倒病,沒有一個沒有顛倒病的。因為有顛倒病,到臨命終的工夫控制不住才顛倒,顛倒就完了。你要早事前懂得,會了解這四個字,那就好辦了。怎麼個好辦法?講長了不好翻譯,這個顛倒給諸位說說。一般多少人都有顛倒,顛倒什麼?這個事情原來辦不到,沒這麼回事情,他偏認為就有,這叫顛倒。譬如這把扇子,這個燭滅了,你再點這個蠟燭,卻拿著這個扇子點蠟燭,你點得著點不著?點不著。你點不著,你認為這個扇子是火,就過去點燭,這就是顛倒。沒這麼回事情,你偏認為是這個樣子,這就不行了。

何以,什麼事情?這大家都知道,佛經上常說,你們諸位也都會說,經上說「萬法無常」。無常,哪一個能心存著無常?不論什麼身,長久,誰長久?連這個地球、連天地還不長久,怎麼會長久?存著這個常見,萬事都是在這裡受罪受苦,大家認為是在這裡享福、是快樂。哪一個不是成天找快樂,幹這幹那,幹一些傷天理的事情、損人利己的事情,都是求自己的快樂。原沒快樂,求的皆是造罪的事情,這是人人皆有的。

這個再說一句大家都知道,一般人又不懂了。原來沒有我,我是做主的一個東西,它做主嗎?這是四大假合,五蘊非有,誰給誰做主?它能給你做主?我就在這裡講經,是這個手講經,是我這個眼講經、是嘴講經?誰做主?哪一個是我本人?是雜湊起來的一個東西。原來這個東西是什麼?大家都知道,一個臭皮囊。這個不必細講,這講起來,天天活著就骯髒得不得了,死了更不必說,沒下生就骯髒,一直也沒乾淨。可是大家都存著「常、樂、我、淨」這四個字,常、樂、我、淨就叫四顛倒。我這講得很簡單,詳細講那就不得了。詳細講,大家都知道,四念住是什麼?四念住頭一個是觀身,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是觀察,你這個身上骯髒得不得了,絕對的沒乾淨,連你吃的東西也不乾淨。吃的東西現在有了農藥,你在那裡吃毒藥;沒毒藥的東西上頭都長蟲子,蟲子裡頭也是有大糞也有尿,你在那裡連蟲子吃了、連大糞都吃了,你怎麼乾淨?你受的哪一條?蟲子死了在你肚子裡,你在裡頭當牠的墳墓。這是不覺悟。無我,我找不出哪個誰做主的來。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心無常怎麼著?我有心,這個心,心是起念頭打妄想,一彈指幾百個念頭,幾百個念頭幾百個生死種子。這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就這四條。這四條名字叫四顛倒,諸位你聽明白。怎麼叫四顛倒?因為這四條沒有,任何人,你說他,你拿著這四條你跟他說,他不高興,他認為常、樂、我、淨他都有,這就是顛倒。

這個病不除,到臨命終的工夫,這上頭說得明白,心不顛倒才往生,心一顛倒就完了。這不是很要緊的嗎?給諸位說,記住這條,你們諸位了解這個不?不了解得念念,這是三十七助道品才學,什麼時間把四念住了解明白,到時候你把這個病自己把它去了,先把這四條去了,這才能有往生的希望;你要把這四條帶著,你心裡常存著這個,那你就不必往生,那不算個修行的。這翻譯了,這很簡單的,你講不完,光這個講起來,再講多少時間也講不完。觀身不淨,光那一條,自打入胎一直到出胎等等,那講起來沒頭。淨就是潔淨、乾淨,觀身不淨,身體沒下生就不乾淨,一直到死了還是不乾淨,細講起來那講不完。

這個今天講的也已囉嗦了,為什麼?沒法子,雖然囉嗦,還是萬分之一也沒講明白。可以諸位回去查查佛學字典,查查「四念住」那一項它的解釋,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可以的嗎?你要記住這一條,這個很要緊。為什麼?修淨土的人,你在這裡不能打破「四念住」,到臨命終的工夫,佛來了,可聽明白,佛不來是談不上,來了,你還有顛倒,佛就立時走了,你也不能往生。這個話很重要,這個是今天大家修行的重要的話。

了解這一條了,了解了還不行,還得什麼?還得有解有行。行,修行,你不修你不得。這個大家聽明白了,光了解,了解怎麼樣?修行什麼?這真實說,簡單的,修行什麼?善根、福德,修行這個。修行這個幹什麼?咱們是修淨土的,不修淨土的都得修,修淨土的離開也不行。怎麼還得講這個嗎?也得講,《彌陀經》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要是善根少、福德少了,也不能往生。大家聽明白沒有?不但是多少的少,現在他沒有,談不到多少,那怎麼樣?修。

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善根,跟諸位說,就是道的根本。道的根本是什麼?就是心性,明心見性的這個性,這是根本。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有佛性怎麼樣?佛他也有本性,咱也有本性,佛那個性跟天上的月亮似的,是光明的;咱這個性是三十的月亮,一團黑,黑糰子一個,那怎麼一樣?沒見性。眾生皆有佛性,但是咱糊裡糊塗,這是要緊的。修行就是教你修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很不容易。很不容易,普通法門不容易,得斷惑;特別法門有佛的力量,好麻煩了講起來,很容易,為什麼?你修行的功夫,這叫正功夫。正功夫是什麼?就是必須下種子、扎根,這是本性,這是正功,善根,種上善根了。種上善根,還得有助,得有幫助,叫助緣。正助雙修,這一個詞。助緣是什麼?必得有空氣、澆水、下肥料,等等這些東西,它才能往上長。這是比方法,實在是幹什麼?實在你得做種種的善事、做種種的功德。種種的善事、種種的功德就好比澆水、空氣、施肥料,跟那個一樣,這叫正助雙修。這個佛經上有比喻,叫什麼?比方這個鳥,一個翅子不能飛,再一個翅子,兩個翅子,一正一助,這才能往前飛,必得要正助雙修。話只能講到這裡,不能再細講,細講那就很麻煩了,缺一也不行。

這是這個,那麼也提出來,善根你得,譬如修淨土的,你念阿彌陀佛,這個善根大了,這個種子大了,阿彌陀佛當種子,這還不可以嗎?福德呢?福德最低限度你得受五戒,除了五戒得十善業。十善業跟五戒,人天小果修的。咱不能修六度萬行,修那個咱辦不到,辦不到,五戒十善業可必得要修,不修這個,扎上根沒澆水,不成功。聽明白了吧?

大家對於五戒怎麼樣?大家對於十善業怎麼樣?今天誰知道要緊不要緊?解與行,這個《彌陀經》上都這樣講,修特別法門尚且都得如此,修普通法門非做到才行,做不到談不上,普通法門離開這個就不行。既這個樣子,就是了解這個就很不容易。怎麼不容易?譬如這五戒十善,上一次說過,人天小果修的,修這個也不過得個人天小果,不究竟的。受五戒,到下一輩子得個人身;十善可以生天,但是分幾種,天有二十八層,不是那麼簡單的。可是沒有這個就不行。但是五戒,人人大概一說,懂個千分之一,講也講不明白。十善業,這個連名字都叫不上來,不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這是總名字,你記住,看看你表上有沒有。十善業,有業、有道,十善、十道,有道、有業。怎麼道跟業還兩樣?道跟業是兩樣。業是什麼?業是造業。造什麼業?不問你造善業,不問你造惡業,不問你無記業,一切一切都叫業,這業力,這個業是你造作。那麼造吧,我們才上來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好了,造善業。道呢?道可不是這個,這不是道,道是什麼?道是你明心見性。十善業,你都諸惡莫作了,再進一步,咱這個都沒講,學過禪的都知道,「不思惡」,不思惡很好,也「不思善」,聽見了嗎?也沒善也沒惡,沒業,這才是道。這個你要一說,大家聽不懂。聽懂了的很好,聽不懂的咱修淨土的不要緊,懂得正助雙修也就可以了。這個十善業,業是業、道是道,總要弄明白。

這是把出世法的大概很簡單說說,還有說佛法很難明白,學個幾十年,一樣是一個字還不會講。這話怎麼說?這就是佛法無邊。我跟諸位說,這個解很難,說淨土宗必須用這個特別法門二力的成就。你要懂得這個普通法門,諸位都知道,淨土宗是信、願、行三個字,這三個字咱不會講,這是特別的,別的宗也要信、願、行嗎?不。大概什麼呢?你看那個經上都是:信、解、行、證。信、解、行、證,這是對了!這四條,信解行證。信解行證怎麼講?我跟諸位說一句,到鐘點了,這個名字叫「四滿成佛」,信解行證一個字就成佛!信滿了也成佛、解滿了也成佛,行、證是不用說了,最徹底是那個證。這個佛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給諸位講過藏、通、別、圓,這個得看《四十二章經》看看。這一個字就能成佛,大家對四滿成佛懂得的有幾個?

這個信還不會講了。這個信,我只講講這一個字,這個解不用說了,那得破塵沙惑,就是解了。這個信怎麼?信大家聽,總的這一切佛法,原來是不生不滅,真正佛法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怎麼樣?不生不滅,懂得這個理了才行,萬法不生,萬法不生就不滅。所以那個偈子上,有四句,才上來,很長的那個話。佛沒成佛的工夫,天變了一個夜叉,就說這個,「諸行無常」,這些法都不長,不長久,「是生滅法」,有生有滅。有生有滅怎麼長?生了滅、滅了生,來回這麼著。佛聽了這個話覺悟了,趕緊求他,是懂得,怎麼個辦法?這得說個道理來了。「那不能講,我餓了,我沒力氣講。」「你餓了怎麼辦?」「餓了我得吃人肉。」佛一想怎麼辦?「好,你說出來,你吃我,我願意捨身。你說出來,咱倆講好條件,我蘸著我的血我就寫上,你吃肉,我寫上。」「好,我吃你,你講好了條件」,「生滅滅已」,生跟滅這兩條都沒有了,「寂滅為樂」,這才真正樂了。這個《涅槃經》上的,這個大家去查去。所以信得先懂得這個道理,諸法無生、諸法無滅,也不是自然,也不是什麼樣的力量造成的。這裡頭的理很難講,我只講這一條。

這個解那就更不必說了,必得要了解,了解實相,這個分藏、通、別、圓,哪一條滿了都能成佛。可見大家學了一輩子佛,連個信解行證都不懂得。我說這個是說誰?說那個改佛經的人,他要懂這個他就不敢改佛經了。

把這個說完了,趁著這個時間我再說一句就到鐘點了。在這先交代幾句話吧,為什麼你在說那個常樂我淨、四顛倒,這幹什麼?也有關係。他翻譯了前面這個,我才把那四個字,佛法難講處就在這些地處。我為什麼講常樂我淨?四顛倒,大家聽明白四顛倒。四顛倒在未成佛以前,常樂我淨這四個字是叫做四顛倒;要到成了佛就不叫四顛倒了,叫什麼?叫四淨德,這是一種道德,最好的,你看它又反過來了。你要是到了八地菩薩以上,他在那裡說是沒常樂我淨,那就是說夢話了,這個人是連佛法也不懂得,漸漸的有了常樂我淨。聽見了嗎?你看這佛法。常樂我淨是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這才漸漸的有,到了佛才圓滿這四個字,就有常樂我淨,成了佛,也常、也樂、也我、也淨。

這麼著你在頭前說這個幹什麼?你查佛學字典去。極樂世界叫「四德樂邦」,記住這個,你查字典,極樂世界就是常樂我淨這四個字。「彼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到那就常樂我淨了。你再說到這極樂世界,苦,「極樂」,到那是真極樂了,這個跟諸位介紹出來。到極樂世界就行了,就極樂樂邦了。

這佛法難講。下次還帶這個表來。《彌陀經》哪一句都難講,所以是好不容易講,都含著若干意思。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3集)

前天那個表,還是講前天那個表,但是今天又有發的表。今天發這個表給諸位先解釋解釋,是什麼事情?是講這一段(後頭這段)非常的麻煩;非常的麻煩,就按著這個表這麼往下講,講出來的話,怕的是諸位聽不明白、記不清楚,所以今天印的這個表就是講演詞,這個樣子的。有這個講演詞,那你在這裡講何必用講演詞呢?就說的話,大概今天有一些都是佛學上的理論,看著,寫出來也怕得有弄不明白的,不寫出來,聽是很難懂。把這個話先交代明白。

先找出舊表來,這舊表的號數是什麼東西?是第幾號?「丙,特別帶業往生」,就是講這個。前邊講的那一段雖然不甚詳細,也就不必再講了,再講就很麻煩。從這裡起可得詳細講,著重就在後頭這一段上。

跟諸位說到這裡,大家看那個表,表是甲乙丙丁那個「丙」字,這個不必講,這是符號,甲乙丙。丙說的是什麼?就是帶業往生這一段。咱們淨土宗,與華嚴當然是有密切關係,那麼說帶業往生,別的法門,就佛家的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普通法門,前邊講的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普通法門,必須按部就班,就是那個辦法,一定的。今天講的丙這一條是什麼?你們看這個帶業往生,好難講。旁邊加了一個字,叫「別」。諸位看看,就光先講這個別字,這個諸位看看。別怎麼講?別就是特別,跟別的皆不一樣,特別了。別這一個字講起來空空洞洞,怎麼個特別法?這也得把它歸納歸納。這個淨土宗不能詳細講,詳細講並不是我這個學問可以講的。什麼樣的學問可以講?到了八地菩薩以上可以來講,除了八地菩薩,任何人都講不了,給諸位說,不論什麼樣的大法師,什麼樣的祖師,皆講不了,也就是一知半解而已。所以說,這裡說一個簡單的「三別」。大家看見了嗎?這個別只說三種,不能詳細說。

這個今天講,講多也好、講少也好,講的時候無妨慢一點,諸位仔細聽。看著容易,修了多少年的淨土,看著容易,實實在在的難,很難懂,要不懂得全藏的佛理,聽這個聽不進去,先把這個話給諸位交代交代。要能把這個知道個大概再看經,大家也不會有改經的,不敢動手了,就明白裡頭哪一句話含了些什麼意思,這學問才能進步。

這個特別處,第一條,第一條是什麼?「先離輪迴而後證果」。這話講不通。我跟諸位說,輪迴是一種事情,證果是一種事情。什麼叫輪迴?輪迴是死了生、生了死,死死生生永遠不斷,在這個六道裡頭來回的轉,這叫輪迴。太苦了,太苦了。太苦了你叫他不苦行了不?不苦行。不苦怎麼?不輪迴就不苦了。怎麼這個不輪迴法?你得證了果位。證了什麼?這個佛法裡頭最低的是羅漢,再就是緣覺,聲聞、緣覺,這個沒問題,這是小乘、中乘。再往上就是菩薩,菩薩可就麻煩了,菩薩若干種,那一層層的那就很麻煩,這個證果那就好不容易了。證了果,自然而然的就不輪迴了,不證果是非輪迴不可。先明白這一條。大家沒證果,今日之下,沒證果前途就渺茫極了,就不得了。

淨土宗的特別處是先離開輪迴,而後才去證果去。這便宜不?特別不特別?你們諸位想想。除淨土宗,你把三藏十二部你去查去,沒有一個這個辦法。沒證果位,先離開輪迴,這個誰也不信,愈學佛的愈不信,難信之法,沒這個道理。這等於什麼?等於吃了飯才飽,這是先飽了後吃飯,這個道理怎麼講得通?不吃飯先飽了,沒這個理。這個就是不吃飯先飽。

那麼說的這個第一條,第一條的講解,還是諸位看今天發的這個表,就講這三條,這是一、二、三,列出來的。這個講了,也看得明白、也記得清楚。大家看表。

這個頭一條,看了嗎?「輪迴即是業」。在這個六道裡頭輪迴,為什麼輪迴,生了死、死了生,為什麼?為的你造作的業力。這個業咱當時還不能講,為什麼?這一個字講起來又得幾點鐘,咱先寄存到這裡,慢慢的來,我一個口說不出兩種話來。就是造的業,這個業不問你善業、不問你惡業、不問你無記業,這個業有若干種類,什麼業結什麼果,什麼業結什麼果,你造了什麼業,就入什麼輪迴。這個大家可聽明白?這不說,輪迴就是業力。咱們大家造業?沒有一個人不造業的。誰不造業?連佛都造業。你在這裡胡說八道,沒聽說過佛還造業。沒聽說,咱講完了,我把佛經上的證據,不能瞎空口說,得拿經來叫大家看。經上只要有,你敢改經,我可沒這個能力,我也沒這個膽量,經上有什麼我就說什麼。註子?註子不可靠,祖師的註子也不行。怎麼呢?他沒到佛的境界,佛的事情他不明白,也就是註個大概而已,把話說明白。這是解釋業力的關係,你要明白這一條,這是頭一句。

第二句再看看,這是說那個業說完了,「不生就是果」。不生怎麼講?不生是無論什麼不生,不生長,不生出來也就不消滅,不生還消滅什麼?你們諸位想想,不生還消滅什麼?沒得消滅。不生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好事,不生不滅就不入輪迴了。為什麼不入輪迴了?不輪迴了,他得了果位。得了什麼果位?才講完了,最小也得成個羅漢果,這個羅漢果是小乘,也就不生不滅,不生不滅這也算有了果位,所以說那就是得了果位。

證了羅漢果為什麼就不生不滅?這也得說說,這不敢詳細講,詳細講沒法講,太麻煩了。不證果就是在世間,世間法,世間法就在三界裡頭。三界,大家學了這些年的佛,可以講,三界是什麼?三界就是這二十八層天,叫三界。上去是六層,六欲天,這是欲界,有男女飲食等等的這一套;上去這個六欲天,上去十八層天叫四禪天,凡夫斷了飲食男女。大家聽聽,凡夫,天上的凡夫跟我們普通凡夫就不一樣,飲食男女就沒有了。現在大家都說生天,生哪天?也弄不出來。你生的什麼天?天有多少層?生天也在這個六欲天,況且也不是容易去的。這個四禪天,四禪天上頭還有四層,叫四空天。四禪天沒有男女飲食,還有形相,還看出有形相來,四空天形相也沒有了,光有什麼?光第八識。這句話就我不能再細講了,你說什麼叫第八識?我再講這個那就沒法講了。就是咱這個阿賴耶識,就是美國這個大佛學家也不懂得這個,連個阿賴耶識都不懂,這是根本事情,他說你講的這個是風馬牛,與佛沒關係,第八識成了風馬牛。萬法就在這個第八識上,你說怎麼沒關係?別人作文章跟他辯論,我一個字也不能跟他辯論。我怎麼說?我沒法跟他說,他根本不了解,我說這個幹什麼?

所以說羅漢一層一層一層,到了色界天的淨居天,叫「不還」,不必再回來,人間天上來回七番生死,各經說的不一樣,大家要聽明白。我這說的什麼?你看《四十二章經》,大乘跟小乘說法都不一樣,這好麻煩,要講起這個來就麻煩了。最短的、快的是三次生死,慢的還要六大劫,那你想多麻煩。證個羅漢果,到了那裡,這算是出了六道輪迴,這叫出世法,離開六道輪迴了。離開六道輪迴,三界以外沒有六道輪迴,到空界上就沒六道輪迴了,那麼他還六道什麼?他還轉悠什麼?就沒有了。所以說羅漢可以出三界了,出了三界算有個果位,有個果位這個業還有嗎?業還有,佛還有業,況且羅漢。業不是頭先說了嗎,這裡不能講,慢慢的講到後頭,咱再看看就明白。

再看這一條下頭有兩句話,總括的,大家修淨土宗的,上西方極樂世界,上那裡幹什麼?「往生」。大家聽見了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人說「證果西方極樂世界」,有說是證果西方,有沒有?其實不說證果說往生,生者就是有生就有滅,這是往生。光聽「往生」這兩個字,就是帶著業,這還用說嗎?「帶業往生」還有第二個講法嗎?至於頭前說的佛還帶業,那是後來的話,那個更深,講起來更不是一般人所能懂得的。佛還帶業,那還用說嗎,凡夫還不帶業的?所以叫往生。懂得中國字、懂得經義,一看這個名字就會講,就不會造謠言的。往生西方,沒有說證果西方的。

那麼大家有疑惑,到西方沒證果嗎?到西方帶業往生,生到那裡,在蓮花苞裡去斷惑去,在那以後才證果,不是不證果,到那裡不入輪迴的證果。這講起來麻煩透了,人信不信那就很難。你往生西方跟諸位說,《彌陀經》你要會講,那就不得了了。可以在那個蓮苞裡住多少時間?下品下生的十二大劫,在那個蓮苞裡不出來,十二大劫,十二大劫你算算多麼長。阿彌陀佛成佛多少年了?《彌陀經》上有,「於今十劫」。阿彌陀佛成佛才十劫,他在裡頭十二劫。十二劫太苦了在裡頭,太悶得慌;雖然悶得慌,可不入輪迴了,不變狗變畜生來回的,不受罪了,也就很便宜。這話誰看見了?誰也沒看見,信與不信由你,說不說由佛,那有什麼辦法?好了,這是第一條。

給諸位說一句,在這個蓮苞裡頭也很痛苦。雖然是在還沒開的蓮苞在裡頭,不怎麼苦,怎麼著呢?他自己不曉得,這個蓮苞裡頭也是很好的世界。問我,「你去看過嗎?」我還沒有看過,按經上說。但是什麼?就是經上說裡頭很莊嚴,後頭說,譬如佛,證了果的人乘願再來的,入了女子的胎胞裡,在裡頭一樣開道場,講經說法,這個經上有的,你查經。在凡夫界上在這個女子胎胞裡都能開道場,況且極樂世界那個蓮花裡頭就不能開道場嗎?這是一層。就算是不開道場,在裡頭算是處胎中,這個小孩子坐胎,在他娘肚子裡頭坐胎的時候,沒啥知覺,也不苦,比在六道裡頭輪迴好得多。這是一說。再一說,說是十二大劫,你在裡頭,外頭的這些六塵不來勾牽你、不來勾引你,現在咱這外頭盡勾引的,勾引你這個心就跑出去了,到那裡沒勾引的。沒勾引的,你這個心就不亂跑,不亂跑就清淨,清淨自然有快慢,就是有鈍有利,你不到十二大劫也可以就早出來,不一定,凡事都不一定的,要知道這一層。

第二條還沒講,下頭這個就是。在蓮苞裡頭,這不是十二大劫嗎?有時候不十二大劫。小孩子,這不是說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乘願再來的,到這個世間來的,就住在普通人的胎胞裡,有修行人在裡頭開道場,這個經上都有的。凡是我講的話都是經上的,沒有我自己的一句,我自己顧不上講,這實在話。

再看這個第二條,特別的第二條,第二是「不經次第,橫超三界」。不經次第,先講這個次第,次第是什麼?二十八層天,要想出三界,脫離生死,得一層一層一層,按著層次。在欲界,欲界譬如在娑婆世界,在人間,上去四王天,就是一層一層的上去,這叫次第。次第,那麼出去,一步步的非這樣子走不行。就好比告訴大家,這個大家都懂的,講過不知道多少次了,好比一根竹竿,一節一節一節,你得鑽到頭頂,這才能鑽得出去,這叫豎出,你得到了頭才出來了,出了三界。這太麻煩了,有一個法子簡單,不必經過二十八層天,為什麼?那麼豎的你出不去,橫著出去。這一個竹子,就在這個最底下,在這裡鑽一個洞就出來了。只一層,你又何必找那二十八層?這叫橫出。橫出,人人都橫出?不行。橫出得有兩種力量,修淨土的才能橫出,不修淨土的不能橫出,橫著出不來,自己不曉得。要知道這個,這是第二條,不經次第,橫超三界,這個二十八層不必經,橫著就出去了。這個多少年來在這裡講過,講了不止一次,說過比方。這不能再講了,講太耽誤時間,這個一說就明白。這是知道這一句了,你看這個本文,再看這個解說的話。

這個題上有超,大家說超升,超過了,超有兩種,超有升之義,往上升。往上升怎麼往上升法?這個經上都有。譬如,我們這個普通人,沒聽過佛法的,忽然聽了佛法,光聽了佛法,佛法難聞,聽了,怎麼個講法什麼也不知道,就是聽了,他心裡恭敬它,就可以得三摩地,可以得定。這個定種種之類也不一樣,這叫升。這個要是再修行,修行五戒十善是世間法,修十善可以生天,生哪個天?偈子上有,可以高超六欲天。三界第一界是六欲天,有男女飲食等等的這一套。這些外道也有天道,天道是六欲天裡的。只要修十善業,十善業裡頭有戒律,就是有不殺生等等的戒律,有這些東西就可以生天生到四禪天,這叫升。

升上去固然是很好,可出不了三界,高升了,這你看了,這是超有升之義。當時得一點小小的安穩,這就是說的話,這佛經裡頭也有比喻,這就是「頭出頭沒」。這個我給諸位解釋解釋,也說過。譬如人在這三界裡頭,叫頭出頭沒。三界好比一片大海,怎麼頭出頭沒?這個人掉到海裡了,在這個三界裡頭,在這裡頭,忽然來一個波浪,一下子一沖他,一下子,波浪來了那個力量很大,頭一下子下去了,這是頭沒。這是比方什麼?比方在這個三界裡頭,到了下三道裡,畜生、地獄、餓鬼,這就頭沒了。雖然在這個三道裡,回頭再來個波浪一沖,又一下子沖上來了,頭上了這個水皮上來了,身子在水裡,他就很高興了,又喘氣、又看見天等等的。可是身子在水裡,身子在水裡不究竟,短短的時間再來個波浪又下去了,頭出頭沒。要明白是這個情形,諸位就是做善事,不發菩提心,也不過是頭出頭沒而已,就是這麼個樣子。這是超升之義。

看第二行,超有「出」之意,有「超升」、有「超出」。「出」是出了這個三界,也是超,就是出來的意思。所以說出這個三界,三界有多層。這個不必細講,這個大家都知道,所以說有二十八層,二十八層,你看看這個「未盡曰升,已盡曰出」。未盡是什麼?這個二十八層,一層一層,你到了二十七層,二十八層天二十七層了,還有一層,這一層沒超出去,還是頭出頭沒。這個二十七層不曉得得多麼長的時間了,這好麻煩。已盡曰出,「盡」是完了,一層就完了,沒有第二層了,阻擋力只有一層。障礙,二十八層有二十八個障礙,修行別的法門的,得一層一層一層一層的經過,多少年那不曉得。

「橫超」不好嗎?橫超除了修淨土,別的皆不能橫超,怎麼的?這個也得說說,不說說不行,不說講不通。兩種力量,為什麼?這一根竹子,這一個蟲在這個竹子裡頭,橫超,橫超皮子很厚,一層皮,咬破這個力量也不到。這個外頭有一個石頭,或是有一個什麼東西,風搖著在外頭磨,磨那個竹子。牠一聽外頭磨,外頭那個東西磨竹子,竹子外頭磨洞頭,裡頭再啃,兩下裡外夾攻,一下子破了。外頭比方是什麼?外頭是彌陀的力量。彌陀,誰修淨土念佛,他就來接引,他就橫著叫你出去,沒怎麼閒工夫,那個樣子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23-8-27 13:32:54 | 只看該作者




這叫「橫超」。除了淨土宗沒有橫超,這個又叫人不信。沒有彌陀、沒有二種力量,橫超很難,就這麼句話。必有兩種力量,外頭也幫忙,這才能超出去。這是第二條,給大家解釋完了。

再看第三條,第三條是什麼?「不能自去,如來接引」。看著很簡單,問問這個理可就麻煩了。如來,咱先說,如來就是佛,人天之師,這個地位太高了,比人間大總統地位高得不曉得多少。咱就不說很高的,就說矮的,咱們就在台灣,總統今天來,到這裡來,派上花車來迎接你去當總統府什麼樣的高級官,親自來,這個事情不錯吧?那很榮耀、很好。總統府在哪裡,我不認得,他有車來接我,拉我就去了,這很便宜了,這種事情很少。現在雖然是民國了,總統親自上你家裡去接你,也很少。這是「人天之師」,什麼樣的地位,跑到我們家裡來,來接我們,我們在那裡坐著等著,他來迎接我們,我們這個架子不小,這個可以吧?所以說,你要曉得,「不能自去」,不認得路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固然是好,好,十萬億佛土以外,路咱也不認得,咱認得嗎?認得路嗎?坐飛機,飛機也飛不去,你去不了。這是兩種力量,他來接你,這很不容易了。這個事情大家想想,不是容易的,來接這是。

要是自己去呢?也行,自己去與彌陀沒有關係,那是獨力,你自己的力量。怎麼自己的力量?譬如證羅漢果,無論證什麼果位,一層一層一層,皆是自己的力量。就是出了二十八層天,也是自己的力量。出了二十八層天,就離開輪迴了。離開輪迴怎麼樣?離開輪迴他會有了神通。這個又加麻煩,為什麼?他自是一步步的往上超,得先學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自然有了神通,有了神通,他到外頭,他就什麼都能辦了,可以行了。其實這樣子我們這個往生的容易,我們往生的,就說現在咱們台灣這些同修們,說今年往生的,往生這個時候,有神通沒神通?有神通,在這裡先表現表現看看,這個不能造謠言。一些的說,哪一個佛七,滿屋又放金光了,那些念佛的人都在地上都起來了,那是他在那裡作夢,我沒聽到沒看見。欺騙人不行,凡事都得拿出現實來,得兌現,沒有這麼回事情。就算是有九界往生,蚊子、螞蟻也往生,九界眾生畜生,螞蟻也有神通、蚊子也有神通,那會都一樣,那個是講不通的話。所以是接引,接引光接引人嗎?要是九界往生,那些小動物往生的工夫怎麼樣?人都不認得路,小動物怎麼會認得路?佛也接引。這又是難信之法。為什麼?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一律平等,皆接。皆接這就是二力了,沒兩種力量是辦不到的,你不認得路也去得了,自然接引你去。

你到了的我要問,諸位你們都念過《彌陀經》,《彌陀經》上,每天早晨天上落下花來,你拿著衣裓盛著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那個十萬億佛也來接引嗎?你們念《彌陀經》,你答覆我。這個知道不知道?來接不接?就是你自己供了十萬億佛,沒說十萬億佛都來接引。到那裡怎麼都不接引了?這什麼理由?這個大家說說。我會講《彌陀經》,你會講你講講這一條。那裡沒聽他接,這裡接。你講講吧,我這不能講,這個得自參自悟,光講了,都解釋,愈解釋愈糊塗,咱們不必說了。

二力,你要懂這個二力,這個二力這不是講了,一個是獨力,一個是二力。這個自力是普通法,不論修什麼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皆是自力。彌陀法、淨土法不是八萬四千法門以內嗎?不是,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法門,特別嘛!這個給諸位說,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特別法門,不普通,這是特別的。為什麼?有兩種力量。這個兩種力量可不能仔細講。什麼是兩種力量?你在這裡去也是兩種力量,到那裡聞法也是兩種力量,開花也是兩種力量,一切一切皆是兩種力量。這個報有正報、依報,依報就是你所處之地,所處之地是成了佛的人他自己有修的淨土。你沒有那種功夫,你住的那個地處,你寄託到什麼上?那些東西完全都是阿彌陀佛造的,阿彌陀佛就是工程師,造了那些伺候你的。便宜不便宜?預備好了伺候我們,給我們預備的,我們在那裡坐享其成,這是個特別處。

這個二力再看看,種種,這個二力就是阿彌陀佛有二力,別的佛沒二力嗎?別的佛,凡是佛皆有神通、皆有願力,不一樣。什麼不一樣?發的願力不一樣。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別的佛沒有這麼些,跟阿彌陀佛的願不一樣。別的佛也沒講造房子,也沒講給你這些,可是也有大用處。什麼大用處?譬如我們這個眾生,佛終日念眾生。佛終日念眾生,佛是什麼名字我們不曉得,你不曉得就跟他不感應,他雖然有慈悲力量,你不感應,他也沒辦法。譬如這個世界上,大家都知道觀世音菩薩有感應,人人心裡有個觀世音菩薩,你心裡念觀世音菩薩他才感應。你不知道的佛名字太多了,有什麼感應?你跟他毫無關係,所以不感應。就是偶爾有感應,他也只能去救苦救難,你有了災難,他救你這個災難,救災難是臨時的消災免難。至於了生死,各佛辦不到。怎麼辦不到?沒有第二個極樂世界安置你,沒造第二個極樂世界。這跟諸位說,有第二個極樂世界,他來接你,可以,沒有第二個,這個大家都得明白這些情形。

現在大家修淨土的,心裡都是亂七八糟,嘴裡念彌陀,心裡想銀元,不感應。就是不想銀元,嘴裡念阿彌陀佛,心裡又想這佛那菩薩,亂七八糟。亂七八糟那就是念萬佛經,念萬佛經腳踩萬隻船,腳踩兩隻船,船一開都掉進去,是哪個也不成功。這個給諸位說,成功全在一心,所以是二力。別的佛雖有神通,只能有大有小,救苦救難辦得到,至於說是了生死,除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法子再了生死。這報告了第三條的特別。

今天講這一段只講了這個「別」字,這一個字講了這些話,這些話很要緊。講了這個別字,還沒講正題,正題大家看看,是「帶業往生」。這個帶業往生今天不能講了,到鐘點了。下一次把新表、舊表都帶來,帶來再聽「帶業往生」,帶業往生裡頭可就複雜了。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4集)

這兩張表都找出來,講還是講第一表那個舊表,發的新表是講那個表的一些言語、註解,要把這個弄清楚。

上一次講這個舊表,講到甲、乙、丙,這個丙是講的什麼事情?專講淨土宗的事情。佛教裡頭有個淨土宗,淨土宗是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特別法門。怎麼個特別法?說起來很麻煩,並不是學人能講明白的,這個說過不止一次了。那麼我介紹個大概,說個大概,這個「別」就大概只說三種,這個諸位知道。上一次就光解表上講解的特別那個「別」字的三種解釋法,就講了那麼兩點鐘,可見是麻煩,又不詳細,說個大概就是了。

上一次講到那個「別」字,講了那一個字,今天講「帶業往生」這四個字,這個題上,諸位看看。「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我給諸位說,這四個字我可不曉得你們諸位,我學佛,我給諸位說過,年歲不多,也不過是才九十年,沒脫節。那麼九十年,到老年了,到現在快死的人了,這四個字才懂得是少一個字也不行,要少一個字便不是大乘法門。這個諸位都曉得,淨土宗是大乘法門。為什麼叫大乘法門?得說出個道理來,連個理(佛理)也說不出來,那還學什麼淨土宗?不但是學淨土宗,佛教裡頭就沒有這一號人,什麼也不懂得,把這話先交代一下。

今天就講這四個字,能講個大概,大家聽明白了,就算不錯了,我講的就算不錯了。至於講到什麼程度,我自己也不敢說,太複雜了。說到這裡,翻譯了以後,找出那個表來,解釋這四個字的意思給諸位講。

特別的給諸位說一說,請大家注意,為什麼?講這一次就是講這一次。這話怎麼講?這個機會到這裡了,講過《華嚴經》,講那個解脫,這個大家都知道還沒講完,現在才講了九種解脫,還差一種沒講。前邊講了一百真如,然後才講解脫,講微細智,這個前面聽過的都懂得,一直講到這些地處,對於這個事情才多少的明白一點。所以我們講,給諸位說的,一個字一個字的講。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可不至於聽不懂了。那不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呢?不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就聽不懂。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就夠懂得的,要不如實講法也不行。可但是以前有聲明,為的這幾年佛教裡頭出來一些人胡鬧,上來鬧一次談戀愛,說佛教裡頭談戀愛,連個十二因緣都不懂得;第二次,講消業往生、改佛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鬧個天翻地覆,這個事情咱也不必管它,幹什麼呢?謗法,這是無間地獄的罪業,自然到時候到業熟,一定得要結果的,那個我們管不了。他結果我們也救不了,不結果我們也更好,那個事情很難辦,不是任何人能做得到的。

所以說這裡頭有很深的佛理,請諸位仔細聽,聽了就是懂佛理了。把這個表講完了以後,再換《華嚴經》,正式的把第十迴向給大家講到結束。為什麼?再講的工夫,以前有聲明,絕不能這個講法,絕不能一個字一個字的講。怎麼個講法?我曉得。現在十六本才講了不到六本,還有十本。這個六本講了多長時間?講了將近十五、六年了。六本十五、六年,那還得不再二十多年才講完?那麼我這個壽命也就到頭了,現在也已超過了,所以說趕緊介紹介紹,重要的地方給諸位談談,不重要的就把它念過去,稍微的解釋解釋就完了。

諸位把這個第二表拿出來,第二表完全就是註解,就是那個頭一表的註解。那第二表是什麼?原來這個第一表上,頭一句是帶業往生,第二句是乘願再來。這題是兩句,咱先講帶業往生這一句,這一句就夠講的了,請諸位注意聽聽,聽了這一句,這個佛理就明白個大概。

那麼咱們就開講了。你看這個新表上,那個題是「帶業往生」釋題。「帶業往生」那四個字,這是前邊那個表的一個題目,題目的一句,這下頭這一段就是講這四個字,解釋解釋,就是解釋這個題的這四個字怎麼講法。這四個字我給諸位說,我就得一個字一個字的給諸位講,非這個講法不行。那麼翻譯了,咱把手續弄明白再講。

諸位看這個表,我先把這個表列的樣子給大家看看。大家看這個樣子,列的這個樣子就麻煩。你看了嗎?頭一個是「業」,業之釋義。帶業往生先講這個業字。先講這個「業」字什麼意思?講東西有在哪裡講,在頭上講的,有在中間講的,有在底下講的,末了合起來的,講法不一個講法。為什麼講法不一個講法?先怎麼大家聽懂了怎麼講,沒有一定的法子。講不能講錯了,方法得活動。這裡頭頭一個是業之釋義,這個「業」怎麼講?這重要的,先不解釋這個字;第二還是個業,業有多少種類;第三不是了,第三是惑的種類。怎麼加上一個惑?這就麻煩了。這裡頭給諸位說,這個「業」在哪裡來?原來萬事無始無終,這不得不講個有始有終,有始有終好懂,無始無終不好懂。

先講「業」這個字。這個「業」什麼東西?怎麼個講法,什麼叫做業?把這個字講了再說別的話,這與惑業苦三個字都有關係。我說惑業苦大家就聽不懂,這一個業字還沒弄明白,什麼惑業苦?那都要給諸位講,一個嘴說不出兩種話來,只可以先講這第一條,業的講法,大家注意聽。

這個「業」,跟諸位說,開頭就麻煩。怎麼就麻煩?這個業在佛經上,這裡跟諸位說一句,每一樁事情、每一個字都有若干講法,絕不是呆板板的,一個字一個講法、一個字一個念法,沒這麼呆板,千變萬化,這就麻煩了。這個「業」還有什麼千變萬化?業,說千變萬化這是少,變得不曉得變得個什麼樣子,不知道。咱先不說這個,就講這個業怎麼講。佛教,諸位聽著,這就麻煩了,自己講也不一個講法,佛教裡頭,百門裡頭,佛教裡頭也不一個講法,佛教以外的更不一樣,明白了?佛教裡頭怎麼還不一樣?大家聽著,佛教有小乘佛教、有大乘佛教,這個諸位都知道,這個聽說過。聽說過,聽的說過些名,就問叫大家說,什麼叫小乘?什麼叫大乘?這就答覆不上來了,答覆上來的,可以說是很少;就是能答覆,也是囫圇吞棗,也說不清楚。

那在這裡可以先分分,你看這頭一條,「身口意三動作」,看見這頭一條了嗎?這個「業」的講解是咱這個身體、嘴、意識,這個我看大家都懂得的。既是佛教徒,懂《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後頭有身業、口業,身三、口四、意三,這不十條嗎?這個大家都知道。身口意怎麼樣?身口意原來給諸位說沒有,空的,後來由空就變成有。變成「有」,其實這樣講,就是空者是真、真空,這個還得懂科學,有是「假有」,凡是「有」都是湊合起來的,這是身口意。這個身口意它原來是沒有,有了也是安定的,很安定。很安定的功夫,跟諸位說一句,不能詳細講,就是咱所謂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叫如如不動之本性,本性的樣子。本性的樣子不定了,一不安定,就動作。動作怎麼樣?動作就叫業。大家這個聽明白了嗎?動作就是業。我們大家上學修業,修業完成是畢業,那不也是業嗎?你做農工商法,不論幹什麼,什麼也有業,這個大家都知道吧?你是幹什麼就是,你只要動作就叫「業」。這個明白了嗎?這是業字的講解。先把這一句翻譯了。這個我跟諸位說,都是經上有的,身口意三業,動作就有業;不動作,什麼名字也沒有,這是這個業字的解釋,真正解釋,經上的解釋。我在這裡講經是個錄音帶,經上沒有的、佛學辭典上沒有的,我再不講。

身口意是這個動物上,沒動物哪裡來的身口意?

咱講的時候給諸位交代一句,講什麼你先聽什麼,別一講這個,你那個心先往別處想,為什麼?譬如這裡只講「業」字,動作是業,諸位在那想是善的是惡的、不善不惡的?這些話先少想,那就麻煩了。只講業,那個後說,才有次序。先聽明白一段再說一段,這一段還沒聽明白,別說別的,一步步的來。

頭一句,就是這個動作,一動作,給諸位說一句,一動作諸位都懂得,光說因果,現在就是不懂得佛家講的因果,孔聖人講的因果也不懂得。現在人好打官司,人人沒有不打官司的,打官司就有判決書,原因,有理由、有結果,這個可懂得。其實懂得這個,給諸位說,這一個造作,你這一造作就是事的開頭,譬如我拿著這把扇子,一往手裡拿,這就造作了,沒拿的工夫不造作。一拿這就是動了,拿著這就叫動作,你不管善不管惡,這是有動作了。動作就是因;動作你不能永遠在那動作,怎麼呢?這又停止了,有時動有時停止,停止的工夫就是個結果,這叫有因有果。普通人是這樣講法,在佛學上惟恐大家聽不明白,所以舉出些比方來。比方什麼?凡是這個動作都叫做下種子,並不是真下了什麼種子,這比方的話。下上種子怎麼呢?下上種子有種子了,種子必得生長,生長必得結果,所以才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個大家都聽說過。你種豆子這是因,後來你種的豆子自然結果,長出來是得個豆子的結果。你要種瓜,種上瓜後來結果還是瓜,絕不能種上豆子長出瓜來,種上瓜長豆子,沒那種道理。這個好懂,這是比喻話,大家聽明白,這是為這個因果怕聽不明白,拿這個做比喻。

講到這,「身口意三動作」就算解釋完了。

再看第二行,「動作又分實假」。動作就動作完了,還又在一個動作裡頭又分兩種,你看複雜吧。分兩種,分哪兩種?一個是實在的,一個是假的、假定的。什麼叫實在的?什麼叫假定的?實在的就是可以,不是前頭講因果嗎?實在的算是那個原因,這是實在,它不錯。再有個假,假設,不算原因。這就分這個,分真假,又分這個。分這個諸位聽著,聽了不大好懂,就說一個,哪個算個因,哪個不算個因,有了因才結果,因果。你種的這個因不結果,這就叫假;種的因能結果,就叫實在。這個好懂了吧?就分這麼兩層。

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這兩個,諸位聽明白,這就難懂一點。這兩個當中有特別的一個界限,什麼界限?小乘佛法講唯識學,唯識學識有六個。這六個一說大家都明白,大家聽著,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大家都看見了吧?這五個都有神識,識就很難懂,那就勉強著吧,都有一種靈識,它很活潑。第六是意識,這個意大家都看見了嗎?意看不見。看不見,小乘學只學到第六識,這個意識。所以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就是裡頭一個,外頭五個。大家聽著,裡頭一個,外頭五個,好懂了吧?雖然好懂,這個話說得真實還是不真實?我說的這個話就不真實,跟諸位說。你們諸位在這裡常聽經的,一些懂得的;不常聽經,偶爾聽的,不懂這個。你說種善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個大家都知道。這個六根你都看見了吧,這六根?意根沒看見。根是什麼?根就是這一棵樹比方的,有樹根、樹身、樹梢、開花,根,有內有外。光這個好懂?好懂。好懂,意根看不見,外頭眼、耳、鼻、舌、身看得見。沒這話,大家聽明白,凡是這些講經的,滿嘴裡說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就是自己念書也不懂,佛經也看不明白,在這裡妄作聰明,是胡說八道,跟諸位說。(先翻譯以後再說。)

所以這個講東西很難講,就是擺出來這個次序就難講。為什麼?講到這,你接著講就是的,不行,講不下去,跟諸位說明白。講不下去就不講了嗎?得講,想個法子得講下去。怎麼想個法子講下去?這裡忽然間說八識、六識,識這一字咱今天還沒講,諸位在這停下來。沒講,什麼叫做識?這不得問嗎?這個話重要吧,你說八識,又說六識,識是什麼東西?這得打個岔,先解釋這個識字。解釋這個字,也解釋不明白,為什麼?有一部叫《唯識學》,這個你們大家凡是學佛的都懂得,相宗裡這一套,這個東西麻煩透了,你在這裡講這識,我講兩年也講不完。怎麼辦?咱就在這個短時間幾句話給解,大家勉強著信就是的了。我這口才不好,只好勉強著信,我解釋解釋這個識給大家聽。

大家既是學佛,可懂得一句話,「眾生皆有佛性」,這句話大家都懂得,對吧?這個性是什麼東西?大家也沒看見過,即使沒看見過,可相信眾生皆有佛性,咱就說這個性。其實眾生皆有佛性,就是動物就叫眾生,動物皆有佛性。皆有佛性,這個佛性迷了,迷了就是惑,迷了的時候這個佛性就看不見了,大家聽明白,迷了就叫做識。識這還是佛學名詞,佛學名詞以外還有名詞沒有?有,有世俗名詞。世俗還有什麼名詞?世俗名詞說出來大家懂得,世間法懂得什麼?「靈魂」。大家都懂靈魂了吧?說個靈魂不就明白了嘛。靈魂是胡說八道,怎麼呢?說胡說八道,大家對對對;說真的了,不懂不懂。這怎麼辦?這個諸位都聽明白了吧?咱今天講的皆是經上有的,經上以外的我講,你在那裡打嘴巴。這個東西,我不敢造那種罪業,經上沒有的,在這裡妄作聰明,這是墮無間地獄的罪業。咱假定就算靈魂吧,這個靈魂,也有一個字可以採取,採取什麼?採取這個「靈」字。人為萬物之靈,這個性也可以叫靈性,靈山,採取這個字。那個「魂」字不能採取,這個大家聽明白。迷了就叫「識」,悟了就叫智慧的那個「智」,所以學佛的人得轉識成智。「轉識成智」這句話大家記住,我不能細講,轉識成智了,這就算成功了,無非學的是轉識成智。(你翻譯了之後再說吧,你看麻煩不。)

這麼講起來咱就可以講這個「識」了,這個識也很靈,他們叫靈魂嘛,我們叫做靈字,靈者就是神靈,叫人不可思議,就是這麼個靈法。這個靈是什麼?它有一種很靈的能力,這個識。很靈的這種能力,大家看見那個能力了嗎?能力看不見。能力既看不見,這個識你就看不見。識就是那個本性,迷了叫做識,也是看不見。看不見,那麼給諸位說明白,眼、耳、鼻、舌、身這五條都有一種靈明之氣,它都有靈明的一種感覺。有靈明的這種感覺怎麼樣?在哪裡呢?你說不就在眼裡嗎?沒這話。這個眼睛,諸位睜開眼看見了嗎?看見了。看見是你眼球看見的?你要說你眼球看見的,耳朵,耳朵有耳郭,我聽聲用耳郭聽的,人死後,那就看不到了。人活著,不也能看、也能聽嗎?人活著睡了覺,把眼給他扒開,他看見了嗎?外頭有事情他也聽不見了,這不明擺著嗎?把眼睛給他扒開,打個麻痺劑,他也看不見、也聽不見了。那個神識不在這上頭,說的這個對吧?既這個對,在哪裡呢?在哪裡?我跟諸位說,我要講起來那就很麻煩了。麻煩你也得說說,好,我說說。我要是看經上我會說,不看經我就不會說,經上我是當這個錄音帶,我這麼說。誰能說?到了大乘佛法,聽《華嚴經》,就會說。這不是八識嗎?那麼要這麼說,這個佛法裡頭有羅漢、菩薩等等這些,羅漢不懂得,我跟諸位說一句。

你們諸位種善根,根在哪裡?咱沒看見,根也沒看見,這個識也沒看見。不但沒看見,跟諸位說,什麼叫根、什麼叫神識你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什麼種境界你什麼都不知道?我跟你說,這個經上有,《八識規矩頌》你找出來:「愚者難分識與根」。愚人,愚痴之人,根是什麼東西,識是什麼東西,這兩個他都分不清楚。愚人分不清楚,俺們也是愚人了?咱們可配不上愚人,我跟諸位說吧,咱們要成了愚人,了不得了。為什麼成了愚人還了不得?《八識規矩頌》這個「愚人」你們查去,愚人是證了羅漢果的人叫愚人。聽明白了吧?你們大家證羅漢果了嗎?羅漢果還得七番生死才證了果,咱一品惑也沒斷,咱證的什麼果?那既是這樣說了,我們連個愚人也夠不上,愚人是指的羅漢。羅漢是小乘法,他只能懂得個第六識,到第六識為止,後頭那兩個第七、第八他就不懂,連這個六識「根」與「識」他也弄不清楚。諸位聽明白了嗎?他都弄不清楚了,我是什麼果位也沒有,這個你大家都信,我沒有弄清楚,我只有能當個錄音帶,我給介紹出來。我們就永遠這樣嗎?不,你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一下子就明白了。你不信的工夫,你快往生。(翻譯之後再往下講,你看麻煩不。)

再給諸位說,學佛,按理說,不是學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特別的,除了淨土法門這個特別的以外,凡普通學佛,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是根柢,一切學理在小乘上很多。大家都聽說這個十八處,必須要知道的,什麼呢?哪十八處?六根、六識、六塵。六塵大家這個都常說,六塵,這個識,六根是根,裡頭的根本,什麼是根本?我都不懂得,只是說一下而已。六識咱先不談,為什麼不談?這個六識空空洞洞的,本性迷覺,從前說過。這個時候裡頭有六根,外邊有六塵,六塵跟六根它兩一接觸就發生六識。就好比這手,單隻也並不熱,兩隻手一合一搓就出來熱氣。熱氣有嗎?沒有,這哪有熱氣?沒有,它們兩個一搓它就生,就是這個樣子的。愈講愈麻煩了,這是六根、六識、六塵。這麼說,這些東西叫什麼名字?眼、耳、鼻什麼,你們諸位學佛的再講,可千萬別拿著這個當六根講,當六識講也糟糕,這叫六塵,在唯識學上叫扶根塵,護著你仿佛六根、六識,這麼一件東西。六根、六識連羅漢都不懂的,咱怎麼懂得?這叫扶根塵,這是唯識的名詞。

諸位再看,再看什麼?小乘跟大乘說這個因果,說這個因不一樣,大家聽明白。小乘身、口、意只說身跟口,種因,只說身、口,不談意識,你只要外邊這個身體不去實行幹、嘴裡不說,就不種因,大家聽明白,就沒因了。大乘可不這麼講法,大乘專說意,這是不衝突,意是原因,身、口是假的。這是大乘、小乘不一樣處,這個咱是凡學佛了,得要懂得。往後你們諸位只要是講經,別拿這個眼根、耳根,別找這種麻煩。這個我講了,你回去查佛學辭典,哪裡不對,再回見面你來打嘴巴,打嘴巴我謝謝你。為什麼?你看,小乘是以身、口做因,有了因才有果;這個身、口不做,光在內裡頭,還沒有拿出來,不結果,這是小乘的說法。小乘對小乘人講的,並不是小乘說的不對,大乘說的對,都是佛法,不能這麼個講法。

佛法,諸位你聽明白,「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對什麼根器講什麼話。譬如,你講唯識學,講後頭七識、八識,你跟一些才開頭的人講這個,那叫一點用處也沒有,說廢話,不契機,這個諸位要明白。只可以,你在外頭表現不出來,身口只要不做就好。大乘可不行,大乘專注意識,不管你,就是口不說、身不動,身不動、口不說他造什麼罪?造什麼罪?意識你只要有,你在心裡打主意,就是原因,就結果。這個理不對,這個理不對,我給諸位說說,咱得看多了才行,看不多不行。所以是這個一知半解的人,不但是難以給他講經,連跟他辯論也不行,他不懂,聽不進去,更惹起他的煩惱來,莫如不說。我就把這個意識的重要給諸位說說,也是這上預備好了的,經上有的。大家記住,經上沒有的,我再不在這裡講。

諸位聽到這可不要再發生誤會,怕發生誤會。發生什麼誤會?小乘的經就是小乘講法,大乘的經是大乘講法,不一樣;要這麼的講,那就有錯了,也有一樣的時候,也有不一樣的時候,不一定,麻煩在這上頭。怎麼還不一定呢?大乘跟小乘,承認小乘的地方很多,小乘對於大乘採取的也不少,單看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這是麻煩出在這裡。我就舉例子,譬如說小乘,它只說六識,六識採取這個:比方是五個人在外頭做生意,雖然做生意,這五個人都不會做,個人做個人的,做蠟燭的不會做茶碗,做茶碗的不會做扇子,各有一條。第六識那個意,這個意識是在後頭的一個全才,它指揮這五個,它在家裡出主意。所以說咱們眼耳鼻舌身的動作,都是意識做主,它叫你幹什麼你幹什麼,這個對不對?要不動意識,那個它不動。這一層,大乘佛法也採取。為什麼?講八識就有這個,比方兄弟八人就是八識,一個痴,八個人裡頭,這是說大乘,裡頭一個傻子,其中一個最伶俐,一個伶俐的,這兩個不談它,五個人前做生意,一個在家出主意。這不大乘也採取嗎?凡是你總要記住,通好難。通,差不多的叫做通,到了佛叫做達,哪一個我們夠得上?總而言之這個說出來了,既是這個樣子,大家不要發生誤會,我這就可以說了。(可以說,你解釋了。)

咱就說,小乘大家聽個大概了,大乘添上七識、八識。七識、八識怎麼講?七識也是意識。怎麼七識也叫意識?前面第六識這個意就是個意,就好比一棵樹似的,一棵樹,後頭那個第七識也是個意是什麼?是樹根,這是沒法子這種比附,一個樹、一個樹根,它倆有連帶關係。連帶關係,各有各的能力,前面那個六識,第六識那個意,在那裡亂出主意,終日造罪,都是它在那裡鬧;第七識它不幹這一套,什麼也不幹。什麼也不幹這不很好嗎?所以是它光執持四個字,終日抓這四個字。什麼字?大家聽著,我!我!我!這個我,這個第七識就是認定一個「我」字,有這一個我字,有我相,別人都完了,生我見;我見、我愛,這個愛字就出在這個第七識上;我慢,貢高我慢,這都是它的;我痴,最愚痴的這一個,其中一個是愚痴的一個,這四個字在它身上。那個第六識沒有嗎?也有,也有它倆不同處在哪裡?前面那個第六識雖然出主意。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5集)

把兩張表都找出來,找出來今天加定一下子,頭一個表就是正文,第二個表是解釋,就是小註,就把這兩個表寫上一個前表、後表,到時候說話的工夫,有個名字好辦事,必得是名正言順,名相少不了的。

再給諸位交代一句話,這個表要仔細聽。為什麼?裡頭完全是佛理,給諸位說明白。怎麼完全是佛理?這是正當講經的辦法,學經就是知道佛理;學經亂講,除了造罪過,一點好處也沒有。所以說講必得要解釋佛理,解釋佛理給諸位說,佛理可不是個容易的。咱們跟諸位說過,解釋的工夫不囫圇吞棗,一個字一個字的講給諸位聽,這可以了吧?一個字一個字的講,我們把這個表講完了,大家的佛理也就可以差不多了,再看經、再聽經不至於上當了。怎麼還上當呢聽經?他講經的胡造謠言,不按照經理說,那不是上當嗎?這個話先交代下。難懂,為什麼?講普通法門還容易,淨土法門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咱怎麼夠得上?當然難懂。難懂,我們也得要求。

這樣說起來,佛的境界,淨土宗是佛的境界。淨土宗是佛的境界,哪一宗不是佛的境界?怎麼單單的淨土宗是佛的境界?別的宗,給諸位說,是你獨力的境界,普通法門就是你自己按著佛法去做去,這是普通法門。這不是特別法門嘛,特別到什麼樣子?特別到佛的境界,跟別的佛的境界不一樣,別的佛的境界是按著佛的道理做,淨土宗不光按佛的道理,還怎麼樣?藉佛的力量。這就快了,兩個力量,這叫「二力法門」。所以是一般人第一先不信,修行全在個人嘛,「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佛怎麼幫上忙?張三喊餓,叫李四替你吃飯,哪有這種道理?大家不信,這個就不信了。不信是當然的,這個不信,把這個理講出來可就很麻煩了,所以叫做「難信之法」,大家先明白這一步。

這個講的人是講究取簡單,言語怕繁雜了,這是很麻煩了。所以凡是講淨土宗的,要提出兩個條件;雖然講兩個條件,人人知道,可人人不曉得裡頭的妙義。什麼妙義?就是這要緊的條件,這個大家聽明白,要把這兩條忘了,淨土宗就不必講了,第一句就是「帶業往生」,這是天然的;第二,大家聽說了,是「乘願再來」。這個人人,凡是修淨土宗的都懂得這個,帶業往生,乘願再來。這兩句不是這麼就完了的,現在這裡列的這個帶業往生、乘願再來,列了這兩條。列了這兩條,這是人家講經的也是這麼簡單。這麼簡單,光講「帶業往生」這四個字,上一次就講了這個「業」字,一個字。今天慢慢的那個業還沒講完,再那三個字都得講出來,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大家聽的工夫,一個字一個字的聽。你懂得這二力法門,就不至於說外行話了。在這兩個以外,還有什麼簡單?這兩句簡單,實實在在還有,那就嫌麻煩了。怎麼還有?這個二力,諸位聽著,帶業往生以前,還有一樁事情,大家知道嗎?修淨土宗的,別的宗皆沒有,就是淨土宗獨獨的有,奇怪吧?修淨土宗的就叫不上來,什麼呢?大家,我這個可說過,修淨土宗你要想著明瞭,把三藏十二部完全都懂得了,不用講,一回頭就明白,一知半解不中用。(翻譯吧。)這是大問題,誰會講?

我也是講《華嚴經》講到微細智,這個大家還都記得?正碰到這個機會,這裡鬧得天下大亂,胡說八道的這麼鬧,是消業往生,不是帶業往生,這一句,攪亂的天下不安。正講到這裡,所以說引的說出這個來,正是機會;要不是講《華嚴》講到這裡,跟大家講也聽不懂。再交代這句話,這就是機緣,我們這裡的機緣。

還有一樁事情特別重要,比這兩句還重要。自打第一步,一直一步一步到成佛為止,未成佛以前,還得用這一句,大家曉得嗎?這很重要的一句,修淨土宗的連這個不知道,那他講什麼淨土宗?這個就奇怪了,我說一句,自打一開頭就得有這麼一樁事情,一直到了等覺菩薩成佛還離不了。這個修淨土的不知道,不修淨土的更不必說,這個事要說起來,當該人人皆知,偏不知。是哪一樁事情,你們諸位想想。問一問,問一問再講,不然講出來,看著太便宜了。

學佛,不問你修哪宗哪一派,總而言之有兩句話很要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是必須的。學佛的人都諸惡莫作嗎、都眾善奉行嗎?這個大家想想,佛教徒都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了,那天下太平了;不如此。要知道這一層了,真正信,真正想著往生極樂世界,就得做這兩句。這兩句怎麼個做法?得換心理。換什麼心我問大家,有一樁要緊的事情,除了淨土宗別的沒有,什麼?臨終助念。明白這一句嗎?「臨終」,臨命終的時候請助念的。助念的,凡是修淨土的人,有些老法師什麼的臨終的工夫,不修淨土不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都得請助念的。助念是助念什麼?怕他不會念阿彌陀佛,別人幫助他念,叫助念。他忘了念,迷迷糊糊的,別人替他,兩個力量。大家想想,也是兩個力量。知道這個怎麼著?平素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結下法緣,到臨命終的工夫,人家才給你去助念去;你平素行為不端,臨命終時的工夫沒助念的。我也念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念著念著就念糊塗了,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鈔票鈔票鈔票、銀元銀元,那就顛倒了。這是必須得注意,大家這個知道了嗎?這是二力。

這一個就是,臨命終是這個樣子的,就是他一次一次的乘願再來,再入胎,再九界往生,到了等覺菩薩,他還沒成佛,他要乘願再來,乘願再來就是下生,有生就有死,這還用說嗎?臨死的工夫也得助念。這有證據嗎?有證據,《華嚴經》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臨命終的時候,都得「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也是佛來接他,也是兩種力量。這個經上有的,你可不能說經上有我看不懂,看不懂那是你看不懂,那不干別人事。自始至終這一句話離不了,大家就忘了這個助念。在這裡不幹一點好事,臨命終的工夫有人給你助念去,當然也生障礙,這跟大家說了。這是兩句以前的話。

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才能去。

彌陀接引往生。

把話交代完了,咱講就是講「帶業往生」這四個字,看第二個表,諸位找出第二個表來,咱講了這個業上,業上才講了一次,今天把這四個字講完了就好。

剛才跟諸位說這一句,講「帶業往生」,這個「業」字列了,業,上面是業什麼?這個業它的解釋。上一個星期就講的業的開示,簡單的開示,不能詳細講,講過去了,今天講業的三際。業三際怎麼講?先跟諸位說說,這個業三個時候,它分時候。可是雖然講今天這個,與前邊那個有關係,聯絡著,都有些聯絡,所以難講在這上頭。

這是學理了,諸位聽著。什麼三個時候?就是過去(咱先說這個)、現在、未來,這不是三個時候嗎?過去了,一個時候;咱們今天這是現在,這又是個時候;咱們隨時,我在這講拿著這個扇子在這裡敲,這個時候,扇子不敲了,現在又沒了,隨時這三個字往下轉。過去、現在、未來,這三個時候。這三個時候有長時候、有短時候,不一定,先記住有這三個時候就是的。

先講過去,業以前是什麼東西?因為隨時變,業以前跟諸位說,就是咱是凡學佛的都懂的,要是這個再仔細講,那沒法講了,後來也能解釋,叫迷惑顛倒。原來咱這個本性,就是本性,這個本性覺悟了就光明、就是佛,迷了就是眾生;覺悟了就知道哪個是善惡,不覺悟,善惡也不懂得,叫迷惑,迷惑顛倒。迷惑顛倒,一迷惑顛倒這個好麻煩,就是上一次說過,這個業怎麼講?業是身口意這三業一動,不正常,一動,一動就造作,這叫「起惑」,迷惑發動了,一動就是迷惑顛倒。為什麼?這我說個比喻,光這麼講聽不明白。譬如這一盆水,安定的時候,不動它的工夫,你看著很明亮,這大家知道,水也不動;你過去看時你把手一撩那個盆,它裡頭一晃動,就起些水紋,變樣子了,看不清楚了。這個都懂,那就是起了迷惑顛倒,這是第一步「惑」。起了惑怎麼樣?起了惑是過去起了惑,過去起了惑,有了惑,現在呢?現在的動作,現在的動作叫「造業」,造業屬於當時。譬如我今天講經拿這個扇子弄些動作,這都是業。這個業不論它是善業、惡業,先不講那個,可是造業了。這個造業不光是造惡業,也造惡、也造善、也造不善不惡、也造無記,種種的名詞,好麻煩了,這個造作叫造業。這可以看看,造業現在什麼造業呢?就是身、口、意,上次講過了,這三個東西造業,三次動作了。

造了業以後怎麼樣?將來呢?將來,這將來是分長短,也許下一點鐘也是將來,一年以後也是將來,那都不一定,咱就說這個,將來就是結果,結果就是受報應。凡是「受」,接受的,大家聽明白,受報應,凡是接受的,只要懂得佛學的,這一個「受」字大家就明白。怎麼樣?「觀受是苦」,所有一切的享受皆是痛苦,沒好事。沒學佛的,你跟他講這個,他聽不懂。怎麼就一點好事沒有嗎?一點好事也沒有。這必得聽了多年佛的,有點覺悟,觀受是苦,他就聽明白了。說一句話不好聽,說別的苦不懂,苦太多了,生死苦,這個大家可懂得,都怕死,不怕死的人很少,這是個苦。你怕死也得死,不怕死也得死,這個躲不過去的,這就是苦。還能不死嗎?能!不生就不死,就是不生不滅。這個那得什麼?明心見性就不生不滅了,這不是二、三句話說明白的。講到這,這三個字先介紹出來。

請諸位都注意,聽懂了,我是這個講法,聽不懂也沒法子。譬如要聽懂了,頭先說到這一句,不生就不滅;「帶業往生」,往生就是有生了,有生就有滅,這還不明白嗎?上西方,還是到那裡去生死去啊,怎麼不說到那裡證果說往生呢?懂了教理,一看這四個字,就不至於嘴裡胡說八道。先解釋這句,這一句請諸位要注意聽,再聽第二次好難,我可以把話說出來,很複雜。

這是介紹出這三個字來了,這三個字在佛學上有個名詞。我先再給諸位說一句,我講經,給諸位說,皆都有經本可查。上次說過了,要是經本上沒有,我嘴裡隨便胡說八道,你見了我打嘴巴可以打,我該要打,這我上一次說過的。把這個佛學名詞講作什麼?這三個,「惑業苦」。總名字叫做什麼?叫做「三障」。惑、業、苦,三種障。障是什麼?障當作障礙講,有了障礙。譬如我這個眼看這個,一看就看見了。還看見了嗎?看不見了,為什麼?有了障礙,就看不見了,有了障礙。障礙有這三種,障礙什麼事情?大家你要問問吧,障礙了什麼?障礙太多了,只簡簡單單的說兩條,大家聽聽。你看重要吧?障礙,一種叫所知,所知障;一種,咱不再講學理了,就是涅槃障。

什麼叫所知障?你對這事情明明白白你可以知道,一看你就悟了、知道了。有了這三種,你那個本能,本能是什麼?這個還得念過中國書的,不念過中國書的不懂得。中國書是什麼?中國大家都念王陽明那一套,叫「良知良能」,這個大家知道。「良知良能」也不是王陽明說的,他不是,他擴充的,實在是孟子說的。這個良在天性就知道,叫良知;你這個能力,也是在天性裡你就有這個能力,不是別人給你的,叫「良知良能」。舉凡有這種,可以覺悟,覺悟是你自己有佛性、有覺性,它就障住你的覺性,有這三條,你就該明白的不明白了。往後大家看什麼東西聽不明白,不必發脾氣,怨自己,總得要懺悔。這是一。

第二,涅槃,咱說簡單話,就是不生不死。不生不死是好事,那就沒有痛苦了。不能證涅槃,辦不到你,你不能結果。這種障礙就不得了,這不是大障礙嗎?別的咱不說,就說這個。這個惑業苦這三個,這三種名字叫三障。

跟諸位再說一句,不要誤會了,並不是淨土宗說這三條謂之三障,受障礙,全部的佛教,這一切各宗有了這三條皆是障礙,所知也不知,涅槃也不證,這三條是全部的。

這不是三條介紹出來,倒過來再一條條的再講。怎麼還倒過來再講呢?那三條講了,接著往下講下去聽不明白,這得講一段說一段,回來再說。譬如惑業苦介紹出來了,大家要可以再提這個。分三際:過去、現在、未來。這個「惑」從哪裡發生的?什麼惑?誰惑,誰迷惑顛倒?這個話可以問了吧?這個諸位要說了,你迷惑顛倒,我不迷惑顛倒,這麼個講法,那學理上講不通了。《金剛經》上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皆沒有,哪有人我?這個事情跟外行不能講,難死了,講的人跟我這個似的,又沒學問、又沒辯才、口才又拙,怎麼能講好?

我這要給諸位說一句,這就得打岔了,打什麼岔?人人皆有本性,大家聽明白了吧?學佛得講這個性字,眾生皆有佛性,這不這句話要緊嗎?眾生皆有佛性是動物,人、連螞蟻、蚊子都有佛性。都有佛性,他有個性。他有個性,大家聽明白,這個性,人的性大,蚊子的性小,諸位是這麼講是吧?這又很難。不這麼講怎麼講?性沒有大小。給諸位說,這個大家信不信,我不能詳細講,你叫我講得大家都信了,我可沒這個能力。不要說我,佛來在這裡講也沒辦法。佛要有辦法,何必說這個?「不可思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知道,佛都如此了,我有什麼法?咱就勉強著說這個性,性無大小。

性打哪裡來的?這個性,要講佛教,非因緣非自然,這話就很懂了,絕不是因緣所生法,也不是自然的,這很難講了,咱就不說,就是有這麼個性就是的了。要在中國的儒家,儒家講性還有點形跡可以尋找。為什麼有形跡可以尋找?儒家講世間法,孔子這個出世間法說什麼?《中庸》上「天命之謂性」,大家聽明白這個。哪書上的?念過中國書的都懂得,「天命之謂性」是什麼?這個天並不是天老爺,也不是耶和華,也不是那些,這個「天」是天然,沒法說,諸位別說這個。天然,天然的一種有的東西,這叫做「性」。那麼大家不明白,不明白,「率性之謂道」,這一個「率性」怎麼講?就是這個性不動,你順著這個性你不動,安安定定的,這就是道理。這個說得淺一點好明白,跟佛講的是一樣,佛家講得深一點,他這個講的世間法,淺一點。盡虛空遍法界這個本性,佛教這麼講。怎麼講?說盡虛空遍法界這個天很大吧,要跟這個性要是比,好比這個性算是這一個天,你所知道的等等這一切什麼,也不過天上的這麼一片雲彩,太渺乎小矣了。那個比較就難懂一點。這個性沒限度,後來也多少的把這性講到哪裡我再給諸位說,這個只說是本性,咱們學佛不懂這個,勉強的信,有個本性,人人都有本性。有本性,就給大家說一句,本性在什麼地處?你們大家聽明白,盡虛空遍法界皆是本性。那個天你看大,在這個本性裡頭也不過是一片雲彩,那就沒法比喻了。既是這個樣子的這個本性,大家聽著,這個性,大乘法、小乘法都是一樣,但是說的時候,教學生教這個學的可兩種教法。說到這,說了以後再講。性是一個,大乘、小乘兩個說法。(換句話叫「法爾如是」,那這句話就麻煩了。這個性好比這個天,這個天就好比天上一片雲彩,天這麼小。)

小乘佛法講的功夫,跟大乘分兩種。分哪兩種?這就又得打岔了。普通的佛法,禪家很要緊,它講究明心見性,性跟心它是一個講法,它不囉嗦,講得簡單。禪家以外還有個特別的法門,叫唯識宗,這個大家可聽說過,現在學唯識的也很多。唯識怎麼講?唯識不講這個,它講識,講神識。神識是什麼?神識分了八個,咱今天講唯識好懂一點。八個怎麼樣?這個大家都懂得,常聽,前邊眼、耳、鼻、舌、身跟意,這是六種,到這裡這是一部分。這一部分,小乘只給他講到第六識,講到這個意為止。到後頭還有第七識、第八識,第八識這個大家都知道,就是講法上很麻煩,有末那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大家都知道。那兩識是最後,到了講大乘法門才講那兩識,這個大家應該知道的。應該知道的,這個淨土宗呢?淨土宗是八識統講。怎麼的呢?你看淨土宗的修法,連唯識的修法,它講的轉識成智,轉這八識成為四智。這就很麻煩了,不能再講,小乘的就不能講了。其實八識大家可記住,第八識是阿賴耶識,咱講阿賴耶識管著幹什麼,第七識管著幹什麼。前邊那六個上一次說過了,一個在家裡出主意,五個在外頭在那裡造作,眼耳鼻舌身在外頭造作,這個意識拿主意在那裡指揮。這是小乘,這個好懂。到了八識,這個我痴、我愛、我慢、我見,這個第七識,它就是永遠不斷思量,日久天長,永遠不斷,出來四種毛病,它抓著第八識,這得細講,好麻煩了,拿著第八識當它,種了相。這個第八識它本身管什麼?給諸位說,這個記住,那總得要,我說簡單的,它的名字叫本識,就跟本性一樣,根本識,它是根本;再一個叫含藏識。含藏是什麼?什麼什麼,它就跟倉庫似的,它都收起來,都收裡頭。這兩條大家先知道,知道了才能再往下講;不知道這個,講的什麼樣的能力也沒法講了。

咱就講這第八識,為什麼叫根本識?這個八識有規矩頌,有書,上頭說到的第八識是這個樣子的,「先來後去做主翁」。這個人下生的工夫,有一個東西來投胎,先來了,哪一個來了?這個八識,那個阿賴耶識它先來,這個得看過唯識宗的才懂得。後去呢?人到臨死的工夫,前邊這七識都走了,第八識到最後它才走,所以它是個主人翁。這個第八識看明白了嗎?其實第八識是主人翁,這個大家聽明白了,這又得講這個含藏識。怎麼含藏呢?前邊這個七識造的這一切事情,善事、惡事等等這一些,在哪兒?存到哪裡?它跟倉庫一樣,都存到第八識裡,大家聽明白,叫含藏識,它都收起來了。這兩句話可重要。這個小乘不懂,這是大乘才懂的。(把這兩句翻了吧,這才好往下講。)

其實這個第八識大家知道,一個是主人翁,既是主人翁,這不是講這個惑嗎?惑打哪裡來的?惑,起惑造業,起惑,就是那個第八識它迷惑顛倒,惑在第八識。這個聽明白了嗎?這是惑的來源。業,咱今天就是講的業,造業了,造業,造的這些業不論善業、惡業,造的這些業收到哪裡?含藏識,都藏到第八識裡。這聽明白了嗎?起惑是它,收藏也是它。這兩句重要不重要?既重要,不懂得第八識怎麼行?懂得這個了,起惑造業與第八識都有關係。所以說,懂得這個了,帶業往生。業是由惑起的,惑是第八識,那個業都藏到第八識裡,也是第八識。咱們往生,給諸位說,是第八識往生,並不是這個肉體往生,大家要知道,主人翁往生,主人翁是第八識,這個大家今天可要聽明白這一句。這是起惑造業跟這個第八識有密切的關係。(你翻譯了吧,翻譯了就後頭那一個「受」了。投胎也是第八識。)

這第三,既是起了惑、造了業,就得受,受報應就得苦,苦不能再細講了,就是「觀受是苦」,就享受了,所有享受皆是痛苦的事情,頭前說過了。這一個太複雜,那沒法講。怎麼的?大家知道的,這個講起來沒完沒了,三苦、八苦,這個人人都知道的;一百零八苦,這個打鐘一百零八聲就是為了去百八煩惱;八萬四千苦,那說起來多了,麻煩了,苦無量無邊,這是從前的話。從前是中國苦,現在又帶上洋苦,總而言之說不盡了。那麼誰受呢?身、口、意這三處都得受。意也得受,就是心也得受。一切事情,觀心無常,這變化無常,這個阿賴耶識,生了死、死了生都是它,它不苦怎麼樣呢?無不是苦。

今天講到這裡,第二個業這個三際就沒法再講了,為什麼?鐘點到了,我們守鐘點。急急的講了,大家聽不明白也不好,聽一回不容易,就講到這個地處為止,下頭還有四行,還有一條,那得下個星期再講。這個「帶」字,這個可以給諸位再說一說。帶業,可以行了,帶業往生,今天講了業又講個「帶」字。帶是什麼?連帶。怎麼連帶?藏到第八識裡,第八識投胎,這不連帶著嗎?帶業,帶業往生,這還有什麼話講?帶業,這業是些什麼樣?等覺菩薩還有無明惑,這業種類太多,那只可以到下星期再接著講。表保存著,下次帶來。

這個大家記住,沒有第八識藏著這些業力,這就不帶業往生,這個還不明白嗎?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6集)

「別」怎麼講?就是這樣子給諸位說,前邊講過,這不妨再說一遍。佛法無邊,說無邊,可也有個名詞,也算有個數字,八萬四千法門,那個就很多的了。八萬四千法門皆是一個樣子,怎麼一個樣子?千變萬化的不說,修行總得要斷惑,這跟諸位說,沒有不斷惑就成功的,這是八萬四千法門的通理。這個「別」怎麼講?別就是有個普通的,還有個特別的,特別的在這八萬四千法門以外,一個是特別的。特別的是什麼法門?就是淨土法門。只這一個,在這八萬四千法門以外,這個特別的。這個特別的是無一而不特別,所以說學佛的人,要是不修淨土,修其他的法門,對於淨土皆不能談,它一切都跟別人不一樣。

唯有,這個給諸位說過,特別法門反而有特別法門的好處,普通法門有普通法門的不好處。特別法門好處在哪裡?特別法門特別,三根普被,上等根器的人也能修,中等的也能修,一個字不認識的人、沒學問的人也能修,這就更特別了。普通法門可不行,普通法門無論怎麼樣得懂得佛理,這才能懂得什麼叫惑,那才斷惑,那就難了。這把這個說出來。說出來了,這一個特別法門兩句話,包括起來,這裡頭必要的條件,離開這兩句不行,離開一個字都不行。什麼呢?頭一句是「帶業往生」。人都不信這一套,什麼叫帶業往生?第二句,「乘願再來」。你在那裡講講,不能講,一個帶業往生,上一次光講那一句還沒講完,怎麼還能講第二句?先把第一句講明白了再說第二句。

還得再給諸位交代,把這特別的這一回講了,講過去我們就接著講經了,就不能再這麼講了,早先聲明過的,不這麼細講了,咱現在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講給諸位聽。為什麼這個樣子?這個法門既是難懂,必得要字字講明白。講經的人並不是有這種學問,是按著那個經文字字講出來,裡頭的真理這個講經的人不懂得。那麼講經的人不懂得就講嗎?別說這個講經的人是個凡夫,就是到了大菩薩,大菩薩什麼?地前地後,地前的菩薩也是菩薩,地上的菩薩那是大菩薩了,連地上的菩薩也不懂,給諸位說明白。不懂怎麼辦?能修不能懂。這更叫人不信,不懂得修什麼?不懂得的還好辦,就怕一知半解,那就沒有不糟糕的,那就講錯了。我也是講《華嚴經》,講到一百真如以後,接著講微細智,到了這個時候,這才字字講,這才讓大家能聽。從前怎麼不這樣?為的這是機緣到了。所以現在就是我們講的不是文字,給諸位說,雖然一個字一個字的講,這個再三的說,是教大家證道,我們談的道。諸位你要證了道,就算這幾年沒白來了;沒證道,你在這裡學上二百年,一點用處也沒有。為什麼?還在輪迴裡頭轉悠,你學了佛法都沒用,頭出頭沒,等於不學,這麼說吧。你只今天得了道,這說的話,必得,為什麼佛法在中國生,全球上並不發生在中國,發生在印度,唯獨到了中國這個佛法才發揚光大,而印度反而消滅了,什麼原因?這個大家能答覆上來嗎?怕的是答覆不上來。什麼?佛法的重要點,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必得懂得世間法才能修出世間法。世間法,孔聖人這一套,大家就光念孔聖人的文字,孔聖人的道在哪裡,大家知道的甚少甚少,給諸位說吧,可憐死了。

所以咱這個台中道場,蓮社裡講《論語》,這裡講佛學,它倆一配合就成功了。大家可要記住這句話,大家不得道,你們諸位哪一位我看著,打今天起你們哪一個人也不能再活一百年,我敢保險。沒有活一百年的,這個一百年三萬六千天,跟揭那個日曆似的,很快就完了。完了怎麼樣?完了就上下三道裡去了,再回來好不容易,回來也未必再念孔子書。現在就不念孔子書了,再念佛學更談不上,那就沒機會了,機會就在今天。(好了,翻譯這一段,必得道。)

話交代完了,帶業往生這四個字看第二個新表,新表是解釋。本人講的這話怕大家聽了記不住,你筆記也很麻煩,所以第二個表完全是解釋這些話,也難懂。為什麼?淨土法門原是難信之法,當然是難,叫人明白就得講講。講的什麼?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大家看看,帶業往生四個字才講了個「業」字,上一次,這一個業字還沒講完就到鐘點了。這個「業」講多少天,我給諸位說,咱今天把這個業字交代完了,要再講多少天?這個業你要按照佛經上講,講一百年也講不完,跟諸位說。什麼叫帶業,什麼叫什麼,那沒法講了。不講也能成功,你愈講,講不明白,愈講愈糊塗,大家聽明白,可是今天咱就是揀著那重要的介紹給諸位。

講經的說錯數字了,這個「業」講了兩次了,頭一次是業怎麼個講法,講了一次;上一個星期是第二次,講這個業有幾個時候,三際,跟諸位說沒講完。大家不要忘了這個三際,三際是什麼?過去、現在、未來,分這三個時候。分這三個時候下頭是什麼?這上頭有,過去、現在、未來,大家都看見了。這三個時候,過去叫做「惑」,現在叫做「業」,將來呢?將來就叫做「苦」。這個也給大家上一個星期講過了。講過了,這個意思還得再說說,好明白叫大家。什麼?萬事不離因果,這個因果好難講。譬如三際,這個大家聽著,這都是佛學。惑、業、苦,這三條事情,大家講三條事情的時候,這就是糊裡糊塗,講得不明白。怎麼不明白?惑、業、苦,惑跟業是因果裡頭那個因,苦是後來的結果,這是因果。因果說出來了,還不完全,愈分愈細。什麼?因分兩種因。什麼兩種因?有遠因、有近因,怎麼一樣!「起惑」,這個表上有,起惑是遠因。什麼時候起的惑?不一定。造業呢?造業是現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23-8-27 13:34:27 | 只看該作者
是近因。這都是兩個因,這兩個因要在佛學上有一個名詞,比方名詞,叫種子。這佛學裡頭說種子,種子怎麼講?並不是真有個種子,這是比方,這個因比方個種子。種子幹什麼?不論什麼種子下在地上,下了種,下了種才能長枝、長葉、結果。這個對不對?這叫種子,好明白。種子就不是一個了,遠因不曉得多少,自打塵點劫以來到了現在,死死生生多少次,心裡有念頭,起一個念頭一個種子,起一個念頭不是一個種子,起一個念頭百數種子,百數個生死,一直到現在有多少種子?那麼近處呢?近處在現在,這是近處,現在大家還造因了嗎?還起念頭了嗎?人人還是起念頭。起念頭就是造因,一個念頭一個生死,若干,百數個生死種子。前邊的那些不算,現在還造一些這個。

你看這個表上,業有「舊業新殃」,舊業是過去造的,新殃是現在造的,現在大家都在這裡還在造。都造,不論是他們沒學過佛,難怪他不懂得,學佛的也是既有舊業是又造新殃。怎麼的呢?學佛,多半是學的表面。什麼是學表面?把這個經什麼名詞、什麼名詞我會講,也不知道真會講假會講,在那裡造謠言一套,總而言之簡直是惑亂人心。惑亂人心就是造業,一動就是造業。這個樣子就是新業、舊業全都有。既全都有,後頭那個苦也有個時間性。什麼時間性?這顆種子下上,我跟諸位說,你下個瓜種,半個月就長出來了,就可以吃瓜;你要種個李子、桃子,當年種上還能吃嗎?時間長,不一樣,那叫異熟果,得有一段。這就是因果兩個字。

大家,這說痛快話,咱也不說諸位,說諸位得罪人,誰也不願意聽,我說我自己,我自己跟大家差不多。你自己怎麼樣?我自己古人有話,學了佛,「隨緣消舊業」,隨著這個因緣把舊業消了,「更不造新殃」,不要再造新的。祖師說這話很好,現在我是隨緣也沒消舊業,我的舊業都存在那裡,反而造新殃,我天天造新殃,這要倒霉了。後來呢?後來那就不用說了,大家看不見。誰造業誰倒霉,這個我奉勸諸位,誰也看不見,譬如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造了,自作自受自遭殃,別人管不了,親父母也管不了,親兒女、孝子賢孫也管不了,自作自受。今天就是教諸位得了道,誰也不求,自己解脫,這是重要點。

再一個,這不是下頭四行,講了舊業新殃,咱接著講下去,「流轉不斷」。下上種子,有因就結果,果裡頭又有因。果裡頭有因,這個諸位,佛學,佛學是什麼樣的學問都包在裡頭。學科學的也懂得,譬如給諸位說吧,你今天拿著一個桃核,桃核知道吧?你種到地裡頭,這是個種子,這是種的因;種的因長出來結桃、結果;結了果,完沒完呢?你們諸位說。桃裡頭還有桃核,有桃核就是種子。你沒種過桃,可種過瓜?那瓜種子很小,種上一顆,長出來了,長出來結了瓜了,瓜裡頭還有多少種子?這個懂得不懂得?因中有果,果中有因,綿連不斷,可怕吧!這是什麼?這是說的事實,就是你下上那個種子,你就得後來得結果;結了果這個時候,在這個結果裡頭又造了因,又種上了,永遠不斷。所以說生生死死到現在,不光到現在,永遠下去,所以說流轉不斷。

這怎麼辦呢?這要問這句話了。可是為什麼它這個樣子?這要問了,為什麼下種子,為什麼這一套這樣子呢?這不下種子不行嗎?行!很好了,不下種子。

看那個第三行,這些種子,這些業,惑業在哪裡來的?「幻化萬象」。幻化,把這個幻化給諸位講講。幻,就跟這個玩魔術的、變戲法的一樣,皆是假的,造出來的。大家也見過玩魔術的,哪有真的?叫障眼法。再不懂得的話,說一個現在的比喻。現在大家眼前什麼也沒有吧?很乾淨,空空洞洞的,這空空洞洞的原是真空,什麼也沒有,可以眼前五花八門都叫你看見。那怎麼能看見?你要不信,你們大家只要聽我的話,叫你當時就看見。說你有神通啊?我沒神通,鬼通我也沒有,你要不信我叫你看看。你各人拿著這個拳頭,拳頭太重了我說,先用手掌,照著你這兩個眼上,用上力的啪啪拍上二、三掌,你睜開眼睛,你把眼睜開看,你看眼前,眼前還這麼乾淨了嗎?紅的綠的什麼都有,都出來了。你要不信咱當場試驗,你的眼長了毛病我可不負責任,我是光講這個理給大家聽,大家試一試。沒有的事,就是在你亂七八糟,這一亂了就出亂象。你試試吧。這是說的什麼?眼比方你的心,心你要是一心不亂,什麼也沒有,乾乾淨淨;心裡一亂,就出這些個千奇百怪,都是你心裡變的。唯識學,整個的就是唯識學「萬法唯識」,這一切東西都是你的神識在這裡虛妄分別造的。把這段說出來,你不信當場試驗,你眼花了跟心亂了是一個道理。

唯識家叫「萬法唯識」,禪宗叫「萬法唯心」,這是一個理。你要不學佛便罷,學了佛,你連禪宗的話你也不信,唯識宗的也不信,一性一相,這兩大學問你都不信,學的什麼佛?那就談不上了。

所以說後來「生滅不已」,你這個心亂,唯識在那裡虛妄分別,它就生出來了,生出現象來了。《金剛經》上也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有現象,皆是假的。這不是經上都有嗎?並不是人嘴裡說的。所以說生生滅滅、生生滅滅,永遠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也是你自己造成的,也是你唯心所變,你不叫它有,心裡一淨了,它就都沒了,就這麼句話。

這個經上有,看得少也不會講,那也沒話說。說什麼都是自己造的?夢裡,這是比方話,不是作夢,就是人迷了,不懂得佛理,就算是作夢,人生一場大夢,人生如夢,「夢裡明明有六趣」,你在不覺悟的時候,明明的六道輪迴都在那裡擺著,你自己造的,「覺後」,一下子覺悟了,「空空無大千」,一覺悟了,什麼也沒有了,空空的,空空如也,三千大千世界皆沒有。聽明白了嗎?世間這一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沒有的,也是人心造的。這可不是我說,你們回去查經去。人家那一個說「消業往生」的都查了經,他不認字,又不會講。一個字若干義,若干講法。最淺的,凡是上過學的學生都懂得個六書通,一個字就有六種變化,哪有一個字就一個義的?一種什麼的?他連字還不認得呢!(這個學校裡都懂的,就是現在這個六書。)

說到這跟諸位說,修淨土都是說出一句話來,聽著很簡單,簡單就很難講,可離了這一句又不行。淨土宗重要的是三種經,三種經三種辦法,文理也是三種,也都不一樣。最難懂的一種是什麼?《阿彌陀經》。那麼《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經》這不也都很難講嗎?不難講,比起《阿彌陀經》來不難講。《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中國這「無量壽」一說都懂得,這個「阿彌陀」怎麼講倒是?咱也不說別的,光說這個名字,這不就麻煩了嗎?單單的取這麼個名字。這個名字是什麼?這個名字是祕密不翻。裡頭最要緊的一句話,凡是修過淨土宗的沒有不念《阿彌陀經》的,什麼?「一心不亂」,這個大家都知道。不必這麼看那麼看的,太麻煩了,只要一心不亂就能往生,臨命終時就能往生。這句大家都知道吧?連這一句都不知道那就完了,離開經了。最要緊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不是很好講嗎?很難講!為了這個一心不亂,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我念了多少年還沒念到一心不亂,你要念到一心不亂了,那可了不得了。念到一心不亂,斷了惑就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那裡頭那些分別多了。什麼分別?只可以簡單的給諸位說說,詳細講我也講不了,講不了這是什麼?也講不完。譬如《無量壽經》,這都不得了。《觀無量壽經》,用眼觀,觀成了,閉起眼來都在眼前,閉起眼來也在眼前,睜開眼也在眼前,那個是力量很大的。力量很大很好,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到了後來,你看看這個九品往生以後,十三以後,什麼?末了沒這功夫,無量壽佛改成念阿彌陀佛,一本經兩種辦法,大家就信了。那得跟懂佛理的來研究,不懂佛理的就不能談。這得是三種經都熟,這才能解釋這個理,給諸位說吧。我可以說,各宗我都學過,我原來我的老師都是有名的老師,就是我這麼一個壞孩子,糊裡糊塗,什麼也不成功。什麼也不成功,而淨土宗,自打十幾歲一直到這沒斷過,不能說是多吧,也有八十五年的工夫了,我今年九十五,也有八十五年的工夫,這個「一心不亂」才模模糊糊的會說個一句半句的。整個說不行嗎?我夠不上,地上菩薩都夠不上說,我怎麼能夠得上說?所以大家明白這個,無論如何要恭敬、要謙恭,這很要緊的。這一個無知才妄作,一點知識沒有,他才敢妄作非為。我就把這個簡單的「一心不亂」給大家講講。大家聽聽,這個注意了。

諸位可特別注意,為什麼?諸位修行得不合法。為什麼?看的經既少,又聽了這麼些邪說橫行,那就擾亂得不成樣子了。今天我把這個,學淨土宗的也有利益,不學淨土宗的也有利益。為什麼?這是一種普通的辦法,斷惑,這個給諸位說,人人都信。可是這個淨土宗不斷惑,現在不斷惑,後來還是得斷惑,另有一個辦法,這特別處。我講這個「一心不亂」,那個表上大家沒有,先不去寫了,大家留心聽著,我說得淺一點,這大家好懂。

大家可把這句記住,我們沒念過《阿彌陀經》的就不能知,《阿彌陀經》上沒有說別的,就是教你「一心不亂」就往生,沒有說斷惑就往生,沒有說消業就往生,都沒講這個。《阿彌陀經》上沒有,你查查看看,《阿彌陀經》裡頭只說到一個「一心不亂」。怎麼叫一心不亂?諸位聽著,你只要「一心不亂」就行。這個一心不亂,上一次講身口意三業有假有真,這個表上有。有假有真,大家要是記不住這兩個字的話,有實、有權,實實在在就是這個樣子,權是一種方便法,一個真實的、一個方便的。這個一心也有真一心、也有假一心。大家聽明白,有真一心、假一心。有真一心、假一心,這《彌陀經》上沒有說真一心就往生,也沒有說假一心就往生,都沒說出來。在經文裡頭可找出來了,怎麼的呢?念到一心不亂了,臨命終時心一顛倒,佛來到跟前,心一顛倒就完了,那就不中用了。這個《彌陀經》上都有,這個我跟你說,諸位聽了,今天我在這裡頭講經,絕不賣錢。咱先說明白,要是把我這個經拿出去賣錢去,這個罪業可就大了,倒法賣法,這個罪太大了。

你是真一心,假一心就行。你說出真一心、假一心來吧。真一心,斷了惑自然而然就一心,迷惑顛倒沒了,心裡乾淨了,那還什麼二心三心呢?這個不是很好懂嗎?假一心呢?假一心,假一心叫伏惑。我這個常跟大家說。怎麼叫伏惑?大家聽著,這一句記住,這一個心亂,心亂是什麼?起念頭就叫亂,大家可記住這一句,這個記住。起了念頭,你看這個真如本性是不動,如如不動,一起,這個在《華嚴經》上叫性起,《法華經》上是性具,性起,這個得講學理了,這難懂處。一起念頭,這就是動了,這就是造業了。念頭不起,念頭不起是對的。念頭不起怎麼樣?才上來學,這個不起念頭好難啊!古人有一個方便法,大家聽著,「不怕念起」,不怕你起念頭,「就怕覺遲」,就怕你覺悟得太慢。這一句普通法門很適用,淨土宗也適用,並不反對這個法子。這個法怎麼講?我跟你說,不起念頭,不起念頭很好,不起念頭,忽然間,禪家,諸位學禪的也有,什麼念頭沒有,忽然間這個念頭一起,就動了、起了念頭,起了念頭這裡頭亂了,不要緊,就怕你不覺悟,一覺悟它起念頭也不怕。那什麼不怕?它一起了念頭,你參禪的,你就觀察這個念頭,你全副的精神——它為什麼動?它怎麼起來的?它上哪裡走?就跟一個刑警隊追賊一樣,跟著它走。大家聽明白,它上哪裡去跟著它走,這麼轉,轉轉轉到後來找它找不到了,沒了。沒了,那就用不著再追了,就停下。這叫什麼名字?這有個名字,叫做起現行,那個種子現在發動了,頭先說的種子。種子一發動了,它就往外長了。你要一覺悟了呢?它一動,跟著它追,追著追著這種子不動了,又伏下了,不起現行。大家聽明白,不起現行了。不起現行是只起惑不造業,這叫不起現行。起了念頭,還沒造業,就把它壓住了,這叫伏惑。這個大家,講到這裡我稍微的停上兩秒鐘,大家悟一悟,這叫伏惑。(好吧,你翻譯了,請。)

不是不是,起念頭不叫起現行,造業才叫起現行,起了念頭就造業,那叫起現行。它才上來,一覺悟,壓住它,不叫它起現行,這叫伏惑。

這樣跟諸位說,這個叫什麼名字?叫「斷惑證果」,普通法門,斷了惑證了果位。為什麼?伏惑證不到果位。伏惑,第一步先學伏惑,伏惑伏的時候久了,不起現行、不起現行,由伏惑再到斷惑。大家聽明白,先伏惑後斷惑,先不起現行,後來這個念頭也不起了,念頭不起了才叫斷惑,這是斷惑證果。

這個理多少的跟大家說說,伏惑,譬如這一盆水,一拿過來它裡頭不乾淨,怎麼辦?灑上白礬,這個大家都懂得,攪一攪,待半天,這個水就清了,那些雜質都上下頭去了,這叫伏惑。伏惑也放了光明,這個懂得嗎?雖放了光明,可是假乾淨。怎麼假乾淨?那雜質都在底下呢。時間久了,萬法都變化,時間久了,它也變化了,下頭那些不乾淨的東西也都變了,變了就是斷了種子,那叫「斷惑」。那是時間問題,它也得先伏惑後斷惑,先明白這一步,斷惑證果。

淨土宗不叫斷惑證果,不叫這個,叫什麼?叫「帶業往生」。這不明擺著嗎?帶業,業是起現行。起現行,他不一心,不一心也是這個樣子的,不怕念起,就怕覺遲,覺遲就是伏惑,淨土宗只要伏惑就行。怎麼個伏惑法?大家聽著,淨土宗照理的叫「淨念相繼」,三經皆是這一個辦法。《彌陀經》叫你七天不斷,有念一個月不斷的,叫佛立三昧,聲音不斷,聲音不斷怎麼呢?不斷念頭。怕你不起念頭,你儘管起,這個念頭別斷。什麼念頭?念佛,念佛也是念頭,念佛也是念頭,這不也是念嗎?這個念可特別了,佛種子,這是特別處。「淨念相繼」,這一個「淨念相繼」,三經都是這一個講法。這一個提倡消業往生的,他做那本子上還作了一首詩,那就頭一句是不通不通又不通,我在這裡不能夠再講,頭一句是「從今不必念彌陀」,這一句話就糟糕了,這怎麼說?從此這不必念彌陀了,為什麼呢?彌陀終日念他,倒過來了,彌陀念他,他不念彌陀,是一力是二力呢?這一句有多麼不通!光看這一句吧,所以說我說他不認字。

你們諸位就學著伏惑,一伏住惑,那些雜質還都有。還都有怎麼樣?臨命終時的工夫,只要乾乾淨淨就往生,就不顛倒,伏住惑了,不起現行了,就往生。往生以後怎麼?往生以後上蓮苞裡去,到那裡去斷惑。大家想想,為什麼到那裡有幾天就開花的,有一個月,有多少年,還有一大阿僧祇劫,都不一樣呢?到裡頭去幹什麼去?到裡頭去斷惑去。為什麼斷惑?外頭,心本不生因境有,在外頭,心原來不動,外頭的六塵來勾引你,一勾引你就動了心;到蓮苞裡頭,沒來勾引你的,它不起現行。這得念得多才能講得上來,一知半解就敢改佛經,這怎麼講?好了,說到這,因為鐘點差不多了,還有要緊的一句話,你趕緊翻譯了吧,我再講了,翻譯不出來了,下一次再說。(念念不斷,就叫你起念頭,你看這個特別吧?)

還有什麼還沒說?沒說的多了,還有要緊的話沒說,你怎麼知道念起?怎麼知道覺遲?怎麼知道念、怎麼知道覺?為什麼知道的?這句話可重要,這個下一次給諸位說。下次表仍然請諸位都帶來。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7集)

把前、後兩表統統找出來。頭一張表就是第三項,那個「丙」,是專講淨土法門,特別法門。特別法門那就惟恐大家聽不明白,所以印了一張表,講的那些話在這個表上有;有可並不全,沒法全,講一百張表也不全,也就講個大概,懂得一點就好,這是應當知道的一條。講到,那四個字是頭,頭一句是「帶業往生」,第二句「乘願再來」。帶業往生這一句還沒講完,只把那個業才講了兩個,起惑造業,第三個雖然也說了,說了還不說得詳細;說得不詳細,今天,就是上一次臨結束給諸位說的什麼話,在那裡開頭起。

諸位聽著,帶業往生這一樁事情,除了淨土宗,這佛門裡頭,八萬四千法門裡頭,都用不著、用不上,先明白這一點,這專門是淨土宗的話,這句話這麼重要,特別處這是。別的宗是什麼?別的沒這個說法,別的大家聽明白,可不是帶業往生,是斷惑證果,大家聽明白。普通法門,凡是學佛的、修行的,斷惑,把迷惑顛倒先斷了,自然就證了果位,就是羅漢、聲聞、緣覺、菩薩、等覺、佛,沒有不斷惑證果。要把這兩條先弄明白。其實這兩條弄明白了,普通法門是斷惑證果,三經上沒有斷惑證果,淨土三經,翻翻上頭,查查有這個法嗎?沒有。沒有這也是特別的。特別的,特別的所以是難信之法,這個大家都知道。難信不但是不學佛的人不懂得,這句話怎麼講弄不明白,學佛的人隔行如隔山,他也不信這一套,這是難信處。這兩條是清清楚楚兩個界限。

斷惑證果跟帶業往生它的結果什麼不一樣處?斷惑證果得了果位,最小的果位得個羅漢,這還得天上人間七番生死,這是證個小果。證這個小果,依現在這個娑婆世界的年月算,差不多也得將近萬年。這個很難的,證了果位固然很好。淨土宗當生就成就,不用這麼長,這一生你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去不了就麻煩了,那就不曉得何年月日了。怎麼的呢?一品惑你也沒斷,還迷惑,一死了有隔陰之迷,前生的事情你就模模糊糊了,有好處、有壞處。這所以說跟普通宗又不一樣,這兩條必須要明白。

但是修哪一種法門皆都有一定的方法,你錯用了就不行。我說個比喻,譬如你要當裁縫,縫紉拿著一把刀,有用處沒用處?這個當裁縫的拿著一把大刀在那裡割布,這怎麼給人做衣服啊?必得用剪子。你看哪個當裁縫的不用剪子、不用尺子?可是一層,要當料理、當廚子,做菜切雞肉肘,你不用刀,拿過一把剪子來,你在這裡,各料理館子裡拿著剪子剪菜啊?沒有這道理,工具不對。所以說幹哪一行就有哪一行的方法,這個得要知道。上一次只講到今天要講的這個地方為止,這個方法怎麼個用法?那天到鐘點就不能說了,今天把這個方法給諸位說說。不如法,空修,叫盲修瞎練,白用功夫,沒用處。

這個以後咱們就談了,這是到這裡為止,開頭。我們求道、求證果,證了果是個什麼樣子,大家得要懂這條事情,這句話很要緊。不管成世間的聖人、成出世間的聖人,只要證果位,很簡單,諸位誰能做得到,誰當時就成就。這個大家知道嗎?這個從前在學佛的、在念書的都說,現在是不說了,統統不講這套了。很簡單,我說出來吧,就是什麼?「不打妄想」,心裡不起念頭。大家聽明白了嗎?就是一個不起念頭就成了功,沒別的竅門。這不很簡單嗎?咱們大家誰不起念頭?誰能當時不起念頭就成功了,什麼也不必學了,這是實在話。要是我這句話說錯了,在佛前頭,那我就造大罪業了。諸位要是沒了念頭,一念不起了,這個說起來,世間法得懂得孔子的話就知道了;學佛的人那更不必說,咱們淨土宗,你問除淨土宗以外,禪家這條最要緊,禪家是「一念不起」。大家沒學過禪,可聽過《壇經》上的話,就是什麼?「不思善、不思惡」,就成功了。惡事不想它,很好了,善事也不想它,什麼也不想,不打妄想,這不是很簡單的嗎?

說出來了,這麼容易嗎?這麼簡單嗎?就這麼簡單!這麼簡單,全球上的人找這麼一個簡單的就找不出來,你看怪極了。你說他也不信、他也不聽。咱不管聽不聽,咱至少在這裡講。這個講經的人也學過禪,年數也不多,也學了八年,學了八年,老師說,你不行!我這個承認跟大家說,我不行我就改。這個可得知道,禪宗怎麼個辦法,我今天跟大家說說,你看看你能做得到就好。

上一次說過了,不是打妄想嗎?打妄想這就不成。不怕,聽見了嗎?不怕他打妄想。打妄想,咱問你本人,你曉得不曉得?這句話聽見了嗎?曉得怎麼樣?不曉得怎麼樣?曉得的人也是一萬人裡找不出一個來,打妄想而自己不曉得打妄想。這修禪的就是要自己曉得,不怕打妄想,就怕你感覺、覺悟太慢,就不行了。感覺快了怎麼樣?感覺快有個方法,大家聽著,這個可以做參考。一打妄想,跟咱似的,沒有一個曉得的,你只要曉得了,從前這名字叫「觀心」,觀當作察講,考察。一起念頭他就明白了,我起念頭了。你起個什麼念頭?你這個心就在這個念頭上,看你起的什麼念頭,你這個念頭起來往哪裡走、往哪裡動,跟著它,它往那裡想,你就跟著它,心不想別的,就專想你打的這個妄念。就這樣的直追,追到最後,這個念頭就沒了,光剩下你在那裡追它了,光剩下覺了,沒有妄念了,這就是行了。「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你只覺知,一感覺,你一追它,追著追著找不著它了。就跟門外頭來了一個賊,來了個賊他上這裡邊想偷東西,想幹壞事,你們諸位不留他的心,他就把東西偷走了;你要大家都感覺,他一來了,來賊了,你兩個眼睛看著他,他往哪裡你就往哪裡走,那個賊也就沒有辦法了。這個你能明白吧?所以說,這是普通法門就是這一個方法,這個必得自己實行用功,才相信這一套;不實行用功的人,說他也聽不進去。

這個樣子就成了功嗎?這個樣子當時成不了功,可是成功的一個初步。怎麼成功的一個初步?凡是學佛的都懂得,這個惑,得斷惑。這個樣子斷了惑嗎?看著是斷了惑,這不叫斷惑,這叫伏惑。起念頭、打妄想這是惑,這是迷惑,你觀察它,跟著它追,你是感覺,感覺找不著它了。找不著它,這一點鐘找不著它,下一點鐘它還來嗎?下一點鐘它還來。還來就是什麼緣故?就是他起了念頭,這叫起惑,大家聽明白,起了惑以後他就造業了,這個前天都講過。造業就是受苦了,惑業苦,你這一壓住它,一追它,找不著它了。找不著它的這個時候,這個惑藏起來了,沒得轉了。藏起來這叫伏惑,伏惑,今天伏惑、明天伏惑,伏惑伏的時間長了,它永遠不起來迷惑,不等它造業你就覺悟了,它就不造業了,能管住不造業了,這是一個實驗。能不造業了就成功了?他就成功了嗎?怎麼就不造業了?你一覺悟它就不去造業去,你要不覺悟它就造業,這個叫時候久了,練熟了,伏惑練熟了,天天練練、天天練練,終日伏惑,時候久了,它裡頭就爛了根,萬事無常,它起了變化,那個惑就沒了,那才叫斷惑,斷了惑就證果了,這本心不打妄想了,不必追它就不打妄想了,就這麼樣子。大家做了嗎?你要做了就是大禪師。

這個話背一背,這都可以做參考。為什麼打妄想?這個話可以問了嗎?為什麼打妄想大家曉得嗎?這裡翻這一句,再往下。這個凡是學佛的也能懂得,聽這兩個字聽了多少年,白聽。什麼事情我們不曉得?曉得。什麼?著相。淨土宗不說這個,禪宗最怕著相。你們諸位雖然經有不會講,可是沒有不聽過的,這個《金剛經》,你們諸位任何人不能說沒聽過《金剛經》,《金剛經》上就是「凡所有相」,只要是有現相,「皆是虛妄」,皆是假的,這個大家都知道。所以是開頭《金剛經》上,沒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你要是執著著有個相,那你就上當了,就是叫外頭這個現象一勾引你,你就打妄想,你這個妄想就叫外頭那個假相來勾你,就這麼句話。你能修行得常這個樣子,它來勾勾不上,裡頭的也不往外跑,在當中間斷了截,就叫斷惑。這個明白吧?經上有「心本不生」,心生的妄念,念頭,原來不打妄念。原來不打妄念怎麼終日打妄念呢?因境有,因為外頭有外界色聲香味觸,有這些法,這些東西來勾你,一勾你就把你引得起來了;沒有來勾引你的,這就好了。這不很明白嗎?

說到這裡,這是普通修行,這個樣子給大家說明白了,先伏惑後斷惑,就成功了。為什麼這個惑起?就是外頭勾引你的,這都說的,也就是這樣就可以了,再講那就好麻煩了。返回來再說淨土宗,一看就跟它不一樣。怎麼淨土宗不一樣法?淨土宗怕你不著相。大家聽明白了吧?不著相倒糟糕。這個佛法不是顛倒了嗎?佛法法門沒有一定,你把第一表,諸位看看,早晚得講,這裡先找出來,你看看第三項那個丙上頭,那是專講帶業往生的第二條,有這條,我跟大家講講,這就是你看看。

第二條,我念兩遍大家看看,看看我再講。「立相住心」,大家看到了吧?立相住心,看明白了嗎?

立相是什麼?原來沒相,凡所有相皆是假的,這個淨土宗故意的找出一個現相來,安在那裡,這個立就是設立在那裡,設立在那裡一個相。設這個相幹什麼?設立這個相叫你著相,著是執著,執著這個相,怕你不著相,你說奇怪吧?教你著相去,著相怎麼樣?下頭住心,你這個心就是打妄想,老往外面跑,你往哪裡跑不一定,大家不知道。一念,給諸位說,這得看的經多才懂得,你這一個念頭,《法華經》上「一念三千」,三千境界,聽見了吧?一個念頭起三千境界。說三千境界,那這太多了,這個得要知道的,終日我們在那裡打多少念頭?這是《法華經》一念三千。(一個念頭有三千境界。)

這是什麼樣?安上這個相,叫你這個心就著相,著它安的這個相。安這個相就全副的念頭都在這個相上,不往別處跑;不但是一念三千,哪也不去,就在這一個相上,這就叫這個方法。看見了吧?安上一個相,叫你這個心就在這一個相上,就是這個辦法,這是淨土宗的特別法子。

這一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家聽明白,皆是假的,給你安上個真相。大家聽明白這話,我也不能講得一遍一遍的,說煩了也不行。你都是著的假相,教你著真相,假相就是亂七八糟,真相是實實在在,叫實相。

什麼是實相?什麼是真、什麼是實?佛是真的是假的?是乾淨的是污穢的?你們大家想。阿彌陀佛,給你安上一個「阿彌陀佛」,叫你那個心,凡是修淨土宗的,一切都拽開,心就在「阿彌陀佛」上。你著這個阿彌陀佛相,就是心即是佛,佛就是心,佛是真的,心也是真的;佛是乾淨的、清淨的,心也是清淨的,著這個相。你看這個法奇怪吧!雖然奇怪,有多少人相信這一套?就是修淨土宗的,他心也不在阿彌陀佛上,我們台中修淨土宗,幾個人的心在阿彌陀佛上?咱要憑良心問問自己,這個事成功不成功怨誰?安上相,叫你著相,你偏不著,你偏得亂七八糟。(佛就是我這個心,我這個心就是阿彌陀佛,沒兩樣。)

所以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凡是淨土宗這三經,三種經典,除了這三種經典,其他的與淨土宗有關係的經,講究這個念頭是正念、實相。譬如念佛大家懂得,持名、觀想、觀像、實相,這個大家聽說。「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就是到了最高處。大家光會說這兩個字,什麼叫實相念佛不懂得,今天我說的就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了,你只要是這個樣子了,必須,大家聽著這個,各經上都在講「淨念相繼」。大家聽明白,這個念是清淨的,也是真的。真的,你叫這個心永遠不斷,接接續續、接接續續接連著,一斷了就不成功了。大家聽明白,你查查各經典,就說別的經你沒用過功,《阿彌陀經》可念過,若一日、若二日,這七天是不斷。連著七天七夜不斷,有幾個人?這不說的這個嗎?叫做「淨念相繼」。即使淨念相繼了,你要是不念了,不念了什麼呢?不念了也有個佛學上的名詞,在煩惱裡頭,二十個隨煩惱裡頭,叫做「失念」,把你的念頭沒了、失掉了,這是大煩惱。這個平時沒聽過吧?

這個樣子大家聽明白了嗎?所以是到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了,這《彌陀經》上,心不顛倒才能往生,心要顛倒就不能往生。所以淨土宗才有助念團,大家聽明白,才助念。助念怎麼講?助念就怕你臨命終的工夫,身體一長病、一糊塗,淨念斷了,別人在旁邊念,念了你只要聽見,心裡頭有,心裡頭不斷,就行、就成功。除了淨土宗,沒有這個助念的再有方法,助念都是念阿彌陀佛,沒叫你待在那裡念這經、念那經,敲敲打打的,不弄這一套,外行才弄這套,那就沒法講了。佛法就是講的講,會聽的聽,你聽了不懂也在你,聽懂了你不信也在你,那沒法子,各盡其道。

那麼這助念很好,很好,臨命終的工夫才請人助念,淨念相繼;不臨命終的工夫,你能天天請些人來,來你家裡給你助念嗎?有這個辦法沒有?沒有,不能天天來給你助念,這個大家要曉得。那麼不能天天助念,這個念頭斷了怎麼辦?斷了那就叫失念了,這是錯誤。怎麼叫它不失念?這是那一天到了鐘點沒交代的話,今天交代給大家。

所以話不能長講,愈講愈麻煩。中國的佛學跟別的國的佛學不一樣,中國歷代有聖人,凡是念過《論語》的都懂這句話,「內省不疚,何憂何懼」。內省兩個字,內是你心裡,省,察考自己。大家聽明白了嗎?內省這叫。察考自己怎麼樣?察考自己不疚。疚是有毛病、有錯誤。察考自己,裡頭一點錯誤也沒有,一點摻雜也沒有,你的心是清淨的、乾淨的,這個樣子。這樣子怎麼呢?下頭有一句,那就是咱說「何憂何懼」,有什麼事情你憂愁、有什麼事情你還害怕?這是孔子書上的。現在孔子書大家也不念了,講這個那就白講。所以說我們蓮社裡有《論語》班,這是世間法,孔子就是乘願再來的佛我給你說。只可以這麼說,這個不用錄音,要是一錄音,現在有門戶之見就直接罵了。「內省不疚,何憂何懼」,就是今天你們同仁們,平素怎麼知道你失念,怎麼知道你淨念相繼?你得要省察自己,常常省察自己就行了。所以說到這裡我再舉例子,《論語》上,成功的人,孔聖人的天道、性命,顏回都懂得,一句話也不說,他就懂得了。第二就是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一天省察,拿這三條問問,辦錯了嗎?所以說孔子之道,曾子,「吾道一以貫之」,他得真傳。這個在書上都擺著的,不是我在這裡說空話。你們諸位就這麼著,臨終的工夫請人給你助念;沒到臨終的工夫,你內省。看看,察察你的念頭,起的什麼念頭,你要起「阿彌陀佛」,很好;阿彌陀佛以外,那就是亂七八糟。(還一個曾子,吾道,對於孔子的道一以貫之,徹上徹下。)

這段講到這,這又是一樁事。講到這,這不是帶業往生嘛。帶業往生前邊講過了,業以前是起惑,一動了壞念頭,不說好念頭、壞念頭,一動它就造業,造業叫起現行。這是法相宗的什麼,現在的事情叫動作了,叫起現行。你只用這一句壓住它,當時不叫它起現行,這就叫伏惑,不起現行。可是這樣子的,《彌陀經》經上,這個三經沒叫你斷惑上西方,你查查有沒有?沒有。皆都是什麼?皆都是一心就行。一心,就是心還有個念頭,這心沒有第二個念頭。沒有第二個念頭就不錯了,就是立相住心了,就住在阿彌陀佛上,就成功了。這就不得了了。但是雖然這麼說,這個淨土宗是大乘法門,不是中乘,也不是小乘。不是中乘、不是小乘,這個淨土宗必須懂得八識。這個大家都知道吧?這個聽了多少年了,不會講,可知道有八識?八識,給諸位說,小乘裡頭不談八識,這聽明白,只談到第六識,身口意,只談到這個意就不談了。為什麼不談了?小乘是初步才學。學東西有次第,不能勉強,不能跟著好幾層就上電梯,上電梯,當中間的這空間也沒剩下,咱也不懂得這個。小乘只懂第六識,羅漢還不懂第八識,七、八兩識他不曉得,所以說不能講。淨土宗三根普被,不認字的也學,這個七、八兩識得講吧?七、八兩識你懂得更好,不懂得,慢慢的你也懂得了。怎麼慢慢的懂得?帶業往生。帶業,業在哪裡?帶是連帶,咱們造的業在哪裡?可以說這個吧?知道的人也不多,不多也往生,你知道了也往生,你只要實行就中用。給諸位說吧,要緊就是七識、八識,在這兩個東西身上。今天看鐘點怎麼樣,我先講一個七識,再講個八識,能講完了這兩個也很好,講不完,講到哪裡聽到哪裡,只要叫大家真正明白就可以。(不單八識,七識、八識都得講,小乘法只講到第六識,第七、第八都不講。)

為什麼小乘只講到第六識就不講了,大乘必須得講這個七、八識?上一次跟諸位也講過話,也講兩次了,大家聽過去就是了,不理它,那就悟不開,那就沒法子了;要再悟開,我提提大家想想。小乘跟大乘為的造業有真的、假的,這前面的表上都有,小乘的是只講身口,在它的表上有。身口是什麼?你身造業、口造業,在外頭,大家人人都懂得,只到這裡為止,這就算是。但是這個在大乘上叫假的,是個方便法,不是真實法。真實法是什麼?真實法得大乘。大乘講意業,這個前頭有。你身口雖然還沒在造業,身也沒造、口也沒造,意識起壞主意,還沒拿出來,起了壞主意叫「內法塵」,裡頭就薰染,這個上一次有。為什麼不說出來?說出來大家聽不懂,所以就不說,咱修成羅漢果,再慢慢的你再學。說到這,先說,七、八識不講,把羅漢果懂得了再講七識,懂了七識也就懂八識了,它倆有連帶關係。

第七識這個大家不懂得,我知道這個很難懂,到了這個時候不能不講了。那名字,都有個名字,譬如眼識、耳識,什麼識什麼識,這個第七識叫什麼名字?第六識是意識,第七識叫末那識。大家聽明白,末那,這是第七識。末那沒翻譯,別的都翻譯了,不翻譯。為什麼不翻譯?就是翻譯了小乘也不懂得,就沒翻譯中國名詞。這個末那怎麼講?末那翻譯這個意思就是染污,這個東西染上了、玷污了,叫染污,染污就是不乾淨了。這個第七識什麼呢?第七識是第六識的根本,也是個意識,也是個意。它倆不一樣處就是第六識是在外頭,也不是在身子外頭,跟這個第七識比方,第七識這個末那識是樹根,第六識是樹幹,這是根本。根本怎麼樣?大家聽著,那就很難。染污,譬如就是咱的這個扇子,染污是外頭的灰塵在染污,知道吧?你把它藏起來它不染污,染污就是染污外頭的境界,這個好懂。第七識不是染污外頭的境界,是自己染自己,怪奇吧?這個很不好懂了,它自己染污它自己。怎麼染污它自己?染污的什麼?上一次講過,就是我痴、我愛、我慢、我見這四個字,這叫四種煩惱。這四種煩惱不是在外頭來的,是第七識自己發生的,自己發生,自己害自己。前面那個外頭染的可以間斷,一根當時停止停止;自己在那裡打妄想是不停住,這又是特別處,自下生一直到死它不停住,這個第七識,終日在那裡染,叫內法塵,這個東西壞透了。我就在那坐著,什麼也沒幹。沒幹也造了無限罪,你意識一動就造了無限罪,這是第七識的關係。它怎麼的呢?頭一個就是我字,我痴、我愛、我慢、我見,這四個字都在這個我上。這第七識「我、我、我」,它不說是「你怎麼樣、你怎麼樣」,它就往它身上染。這可了不得,最壞的這個東西。它起了這麼些妄念,這些壞種子藏在哪裡?後頭那個第八識(今天咱只講第七識),都藏到第八識裡,第八識什麼它都要,它是個倉庫。咱就講到這裡,光講第七識,先明白這一條。害人就在這個第七識上,所以是他們說不明白的,說打七,結七念佛那個打七,打到第七識,好容易打到第七識。什麼叫第七識?就這麼著。

今天發的新表講不著了,也是解釋,為的什麼?嘴裡講出來聽不明白,所以也是一種解釋表,請這三種表下一次都帶來,咱再講。只要叫大家懂得這些理了就好,雖然聽不懂,你這個時候聽的皆是清淨音,音可是清淨的,這就很大的功德了。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8集)

諸位找出第二張表來。第二張表講到這個題,這個題是什麼?就是第一表的那個「帶業往生」,兩句,「乘願再來」,講頭一句還沒有講完。諸位就看那天講的這個表,「帶業往生」這一段。帶業往生也講了個差不多,帶業就是惑,講到哪個地方,講那個(一),頭一段,業之釋義;第二段是業之三際,上次業之三際講了個差不多;第三單講那個惑,惑的種類,先看明白了咱再說。

雖然是這樣講,講得還是很簡單。因為什麼?因為這一種皆是學理,對於其他的學理(性宗、相宗)沒有研究的,當然聽不大明白,這個費一點事。費一點事可有好處,什麼呢?可以知道些學理。

不論佛學哪一宗,離不了這些事情,這並不是淨土宗自己有這個,皆離不了這個。這是什麼?惑、業、苦,大家聽清,這三個字是三種障礙。咱們大家在沒修行以前,統統有這三種障礙。這三種障礙,譬如我們這普通人就不懂得。什麼叫普通人?就是我們這個雖然學佛,還沒入門,一知半解,這叫普通人。什麼叫不普通人?就是他已經入了門,懂得佛理,就是進了悟門,叫入流,這內行了。內行這是第一步,這是初步,他也只能給他講三分之一,也不能講三分之二,三分之二聽不懂。為什麼講三分之一?他就是第一步是證羅漢,四果羅漢,四果羅漢才是四分之一,斷了見惑,才進了門,才能聽這個,後頭那個他就聽不懂。這個大家要記住的,沒有次第不能行。

上一次我記得五住煩惱講過了。沒有講過嗎?《論語》班講了,那不行,上回沒有講,這樣一說了也聽不懂。見思惑,我跟諸位說,咱們見思惑都沒斷,這個五住煩惱,有五個地處,我們現在都在這個煩惱地。第一步先斷見惑,把見惑斷了就算是入了門,就算入流,算多少是內行了。懂得這個以後,這才能給他講後頭這一步步的辦法;要不懂得斷見惑,思惑就不能談。所以這是極麻煩的,今天我們介紹介紹就是這些,我說完了,不列出表來聽不明白。

咱們什麼樣的能力,你叫我這一次兩次講明白,我是辦不到的,任何人也辦不到,這個非常麻煩,只可以簡單的,大家要記得住就好,就是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帶、業都講過了,講過了是不錯,大家可不要忘了,不忘了我就接著講;要忘了,連這兩個字也不會講。這個帶業,上一次跟諸位說的大家要記得住,業就是惑、業、苦。這個「業」在哪裡來的?業在迷惑顛倒裡來的。迷惑顛倒他就造業,造了業就得苦果,這是惑、業、苦三種。這三種先得說這個「業」。為什麼說這個業?你說這個惑不好懂;說得那個果,苦果,苦果在哪裡來的?也不好懂。先把這個業,比較容易懂一點,先記住這個造業。造業是前邊你迷惑顛倒,不明白才造業,明白了就不造業。這不是很明白嗎?造了業怎麼樣?造了業,造了善業得善報,造了惡業得惡報,這一定的因果。這是善報、惡報,是對於俗人說。善報還不好嗎?善報一般俗人叫好,他聽了很高興。得什麼善報?再得個人身,再讓你生天堂,這不好嗎、高興了嗎?你們諸位聽佛法不是一年了,生了天堂跟在地獄裡頭是一樣,不長久,頭出頭沒,那還是苦。這個天也死嘛,死了也六道輪迴來回轉嘛,凡夫可不懂這個。所以說先講這個「業」字,懂了這個業了大家。這個業極麻煩講起來,講起來,那天就講了這個業。那個帶字是這個業在哪裡?(翻譯吧,說多了不行。)

把這個業那天都說一個大概了,不能細講,講這個業複雜極了,就是曉得這個業是在迷惑顛倒裡來的,大家知道這個樣子的。知道這個樣子的,不迷惑顛倒就不造業了;一迷惑顛倒,這個迷惑顛倒,怎麼知道迷惑顛倒?把這個惑字,大家要注意這個,今天講。前面講的不能再重敘了,重說講不完了。什麼呢?你看第二段,「惑類三種」。迷惑顛倒有三種,把這三種給諸位介紹出來。明白這個惑,自然你就知道必造業,不造業是不行的,這個惑造業。先把這個惑字給諸位說出了三種來,表上有,大家看看。

這講經的只可以介紹一個大概,詳細講可辦不到。譬如什麼?這個表上惑列三種,頭一種是見思,見惑總共五個,思惑也是五個。這不很簡單嗎?見惑是五個,思惑也是五個,可是一個裡頭包含著若干,合起來一百多品。一百多品一條一條的在這裡講,講五天也講不完,那不很麻煩嗎?只可以今天說個大概給大家聽聽,大家知道,回去,這個並不是我要偷懶,因為這個時間不允許,各位凡是咱們這個學人都有《佛學辭典》,你查查《佛學辭典》上,見惑多少、思惑多少。大概你不會查的工夫,你找一個懂得的人跟你說。他什麼?他說出那個數字來,它有四諦、十二因緣,都有些連帶關係,愈說愈複雜,不是很容易明白的,可是你找出那個來有個根據,並不是隨便說的。我把見惑、思惑給諸位說說。

見惑有五種就是,講那個四諦法的人講過,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講過吧?這個也怕記不住。就是你自己的見解,你一種心理,一種明明的,說個比喻,明明的這是一支蠟燭,你偏說這是把扇子。它並不是個扇子,你就認為是個扇子,這是你的見解的一種錯誤。我們的見解就是這個樣子,這是見惑,有五種。這五種一下子分開就很多很多。誰有這五種?這五種在六道裡頭,連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統統有,沒有一個不有這個見惑的,這是一種認識的錯誤。

思惑,這好明白,一念大家都聽懂了,可是很難講。心理的作用,有五個字,貪、瞋、痴、慢、疑,這個大家都知道。貪瞋痴慢疑是在你根本帶生,你帶下來的。這十個合起來,那就是這三界裡頭一百多品。你要想著不在六道裡頭轉悠了,把見思惑都斷了,你就成羅漢果,出了三界。要斷了得多少時間?這個常說,最低限度,咱說吧,一萬年。人活不到一萬年,你死了再投生人,再修行,你去幹去吧。那要不變個人呢?不變個人就算了,那就很難了。這是見惑、思惑。

大家看,凡夫三惑往生,咱先不講下頭,光講這個名字吧。見思惑懂得了,第二,這個見思惑要斷了以後,不斷那不能談。聽明白啊,不斷見思惑,你就是個純粹的凡夫,在六道裡頭。那麼斷了見思惑,有了果位,不在六道裡頭了。不在六道裡頭並不是解脫了,聽明白這句話,沒解脫。斷了見思惑成羅漢,羅漢還沒解脫?沒解脫。還有什麼?第二你再看,塵沙,第二是塵沙惑,這就難懂了。咱就說,只要大家聽懂了就完了,這不能太解釋。就是對於這一切的這些個佛法、世間這一切道理你懂不懂?要都懂得佛法,這一切道理也都懂得。有多少呢?太多了,有塵沙,地下那土沙能算過數字來嗎?算不過來。算不過來就是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你太多太多還是糊塗,證了羅漢果還是糊塗,還是個愚人。那得行菩薩道才覺悟了,對一切的佛法懂得了,對一切的事情也懂得了,這叫破,塵沙惑沒有了。這是證羅漢果以後的話,這得修菩薩道,才做到這一步。這個你叫我舉出多少來?沒法數,沒數。這第二種。

再看第三,先把這三個名目講明白了它再細說,叫無明。這個無明怎麼講?無明也就是惑。這個惑為什麼叫無明?根本的惑。前邊那個還不算根本,這個無明叫根本無明,原來就有。這個事情麻煩了,怎麼來的不知道,這叫根本無明。這一種說不出來。說不出來,我給諸位說,這三種惑,看表還能明白一點,不看表聽不懂。諸位你看表,你看那表上下頭寫的,「見思惑」,一道下來,「凡夫三惑往生」。當然咱們都是凡夫,咱們有幾種惑?給諸位說,見思惑、塵沙惑、根本無明,我們凡夫這三種惑都有。這就了不得了。這不是上頭有嘛,凡夫三惑往生,三惑。

第二塵沙惑,聲聞跟緣覺,證了羅漢果,證了辟支佛,斷了見思惑,只有塵沙惑、根本無明,還有這兩個,他還有兩種惑。有兩種惑,他也證不了果,他也得求著往生以後才能斷。這是上頭寫得明白,有兩種。那這見思、塵沙斷了以後呢?斷了以後就成菩薩了,咱講《華嚴經》正講的菩薩道。菩薩呢?菩薩雖然斷了塵沙惑,根本無明沒斷,他自己還不曉得。我給諸位說,這個就難講了。什麼呢?菩薩分兩種,這個講經大家都知道,才上來,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地前菩薩。這可了不得了,咱現在講到十迴向,《華嚴經》。這些菩薩,這根本無明他不懂,大家聽明白,根本無明他還不知道呢。必得到了地上菩薩,地前、地後,到了登地菩薩,這就了不得了,成聖人了。聖人,前邊這個叫賢人,到了十地菩薩是聖人了,根本無明還不懂,大家聽聽吧。等到了第五地,十地到了第五地,過去這一關,這個什麼名字大家記不住,這一關過去,才模模糊糊的認識一點;到了第八地,他才得點自由;還是不行,到了等覺菩薩,看這個月亮似的,這裡頭隔著雲彩,還弄不清楚;得咱成了佛,這個根本無明才沒了。大家說吧,所以說成佛難在這上頭,那就叫根本無明。菩薩修,修根本無明。這三惑大家都看明白了嗎?咱們這三惑都有,聲聞、羅漢有兩惑,到了菩薩有一惑。剩一惑怎麼的?有惑就造業,把這話聽著啊,有惑就造業,造業就受苦。十地菩薩還帶業,大家聽明白,我們凡夫怎麼不帶業?(問:菩薩是到第五地,第五地是一關?答:登地菩薩以後,到了第五地,這是一個大關口,也都有名字,很難懂。過去那一關,這才就好一點了。過了一關還不行,到了第八地這才得自在,觀自在菩薩。)

講到這,諸位光看這個也聽不明白,我們談談話,我解釋解釋這個理給諸位聽聽。

成佛,大家都曉得三大阿僧祇劫,這個都知道,這個不用再說了,這麼長的時間。為什麼這麼長?就是斷這些惑,這麼個麻煩法。斷這個惑這些麻煩,為什麼他不早斷?他不認識。咱們今天在場的人,咱們有見思惑,見惑、思惑都有,咱們有見思惑誰知道?你問他什麼叫見惑、什麼叫思惑,你知道嗎?你還不知道,怎麼個斷法?這話明白嗎?你得先知道了才行,就譬如你想搧扇子,你得知扇子在什麼地方,你認得它,你才去拿過來,這才能搧;扇子你還沒看見,幹什麼要搧扇子了,這不是胡說八道嘛。咱們在場的人,自己有什麼毛病誰曉得?你不曉得你有毛病你怎麼個改法?就是說這個話,自以為是,我就不錯了。這是你倒霉。你自己得先知道自己的錯處,這才能改,自己不知道個人的錯處怎麼個改法?這個明白嗎?這話可很要緊,這幾句話。

諸位再聽著,這個很要緊,我說的這些話。你問這個講經的人,這三種惑你曉得嗎?根本無明我不懂,我一點也不懂得,塵沙惑那也是不懂得。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必說別的,咱這個講堂裡頭的東西我都叫不上名字來,我都認不出來。就說到見思惑上,我可跟諸位說,我可能把這一百多條,我都能一條一條的,我都能說出來了。你不錯,你說出來。說出來是說出來,說出來了,能斷不能斷呢?譬如頭一條,我跟諸位說,見思惑頭一條身見,身體這個身,身,這個大家都學過,多少給大家說過,必得要才上來「觀身不淨」,考察你這個身子,沒有一個地方是乾淨的,皆是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湊起來的,這是第一步。我也會講,會講,你能斷了吧?我會講,我可不能斷,我跟諸位說明白,我辦不到,這說實在話。辦不到怎麼樣?辦不到是知道也白知道。知道了,就譬如這把扇子,扇子幹什麼的?扇子有風。扇子有風,這個扇子在那裡放著,它不能有風,你不會用它。人人看見了,扇子它自己起風嗎?你得會用它才行。我跟諸位說,這個知道了叫白知道,沒用處,你得想法子把它斷除。這個事情,我跟諸位說吧,這個頭一品身見,孔聖人也說「毋我」,道家老子「吾有大患,唯吾有身」,我有最大的一個禍患,就是有這個身子,佛家更不用說,都這一個講法,書上都這麼講,皆不懂。頭一品這個惑就斷不了,還求什麼果?(你把這個翻譯了我再說。)

諸位聽著,要是聽明白了就能斷,何用三大阿僧祇劫?今天斷、明天斷,你看斷了,那也就是當生就斷完了?就是斷不了,所以才三大阿僧祇劫。為著斷不了,跟各位說明白,這句話記住,咱們這個佛法說得多麼好,救不了人。怎麼的呢?大家辦不到。這才有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給諸位,你聽明白,不必斷惑!叫你一心不亂,帶業往生,沒叫你斷惑往生。要斷惑往生,用不著淨土法門了,這個聽明白了嗎?

阿彌陀佛造出個極樂世界來,就是為著大家不用斷惑,叫你帶著惑上我這裡來,也不是證果,也不是了生死。還沒了生死,怎麼的呢?還有變易生死,這個就又難懂了。不在六道輪迴裡頭了,是這個樣子的,這叫變易生死。一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兩種生死都沒了,也沒有六道輪迴了,也沒有變易生死了。這個便宜吧?這個得多少時間?多少時間?七天就行,便宜不便宜?可是得懂得,所以叫「難信之法」。要不是這個要淨土宗幹什麼?大家聽不懂。把這個再說說它,這是要緊處。(問:到了西方沒有變易生死?答:他不變易生死了,怎麼呢?不有一生補處嗎?你看那個經上說的這個,一生就行了。)

今天說的這幾句非常重要。再跟諸位說,《彌陀經》我跟諸位說過,哪一句都難講,沒法講,模模糊糊的講都行,你要一問理那就都講不上來了。為什麼?佛的境界。你要一個字不認識,你只要真信就成功,愈講愈糊塗,皆不行,講得不對那沒用處。所以說上智能往生,下愚也能往生,就是那個不高不低,在當中間叮噹的這個,這個沒用處,大家記住這個。諸位要是不懂得這個佛理,你只要真正是把這六個字,古人說過嘛,「不必三祇修福慧」,不必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修這麼些,「但憑六字出乾坤」,憑這六個字就能了生死。大家不信,就是修淨土的,也是摻雜上一些亂七八糟,那個沒用處,太傻。

再說,諸位聽著,大家知道一點好,有人說只有帶惑往生,現在的人說,沒有說帶業往生。這句話就算糊塗到萬分了!怎麼呢?惑、業、苦這三個字連著,帶惑,惑就造業,斷了惑他還造什麼業?這不是說糊塗話嗎?帶苦往生、帶惑往生跟帶業往生是一樣,這三種是一樣的東西,這麼糊塗。

這個大家都要聽進去,這個註經的,不能註這麼詳細,說個大概就是了,惑、業、苦連著的,三障。

再聽,這上頭沒寫上,我得說出來,極樂世界安的位次,諸位聽著,名字叫四土,這個大家都知道,凡聖同居土,這是第一步;最後第四常寂光淨土,這個大家也知道;還有一個,五個。最高的到了常寂光淨土就成佛了,最低的凡聖同居土。咱就先說這個最低的,凡聖同居土是什麼?譬如說這個人、天,要是修淨土法門生過去,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凡夫,還沒證果,人、天這個不算證果;地上這個螞蟻、蠅子牠也能往生,九界往生。怎麼九界?只要是動物能懂得嘴裡念佛,都能往生。既是說到這上頭,大家聽聽,要是得斷惑斷什麼往生,螞蟻跟蚊子牠知道什麼叫惑?怎麼個斷惑法?怎麼個斷業法?這都是做不到的,怎麼得個一心呢?這個大家想想就想明白了。

這些都往生,還有什麼?不能上這個四土裡去,念佛你還不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才往生,《阿彌陀經》上。那個心半信半疑的這個也能往生;也能往生可不在這個四土裡,邊界上,極樂世界還有邊界,不在四土裡頭,這算五個地處。邊界上,上一次給諸位說過,在那也比這個地球上、比天堂還好,這是邊界。在那裡頭,在這個花裡可就麻煩了,得十二大劫才能花開、才能出來。怎麼這麼長?到極樂世界斷惑,帶著惑、帶著業到那裡去斷去,在那裡頭,外頭的不來勾引你,在那裡頭斷。帶業往生,業、惑、苦都在那裡,都在蓮花裡頭斷,這就不懂這個。這個經上有嗎?我給諸位介紹。法相《相宗綱要》,十地菩薩第一地菩薩斷多少惑,第二地到第十地,連普賢菩薩跟文殊菩薩惑還沒斷完,去查查那經上。那經上不是我說的,他看不懂,他不認字,這有什麼辦法?這個諸位回去查去,《相宗綱要》,到了地上菩薩,成聖人了,第一地、第二地斷了多少惑,說得明明白白的。他還斷不了,我們九界這個蒼蠅、蚊子就在這裡斷了惑?簡直是不通到所以然處了簡直是。(雖沒果位,可是不入輪迴了,這就便宜了。)

把這些話講了,這才能講下頭這個;要不把這些話交代了,講下頭這個講不通。諸位可以看,在見思下頭這三條往下看看,這個我給諸位說,不交代了聽都聽不懂。

看見思這一條先,下頭是什麼?「凡夫三惑往生」。咱們這個凡夫,什麼宗也不懂得的這個,這三種惑全在身上都有,往生的工夫帶著三種惑往生,這個就好明白了吧。往生的工夫,這還包括什麼?包括九界,九界就是,十界是加上佛,除了佛以外,聲聞、緣覺、菩薩跟六道,這是九界,九界都能往生,這便宜了吧?佛不用往生了,佛都成佛了,他還要什麼往生?這是這一條,大家看明白了嗎?帶著這三種惑往生。(一條條翻吧)

再看第二行,塵沙。塵沙是「聲緣二惑往生」,就是羅漢、聲聞、辟支佛,這是中乘。佛教裡是小乘、中乘、大乘,這兩種這是證了羅漢果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23-8-27 13:36:54 | 只看該作者
他們兩個人還什麼?二惑往生。二惑是什麼?塵沙惑、根本無明,帶著這兩種惑往生,不是帶著三種惑了,他斷了前面那個。

所以這個講東西不是簡單的,說著說著就又麻煩,這不說兩種了嗎?見思、塵沙,下頭還有一個什麼呢?有異熟識,看見這四個字了吧?諸位表上都有吧?這句話怎麼講?我跟諸位說說,所以這個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異熟」怎麼講?起惑、造業、受苦,這不三條事嗎?三條事,譬如起惑這是下種子;種上種子了,比方,種上種子它就往外冒芽;冒了芽怎麼著?冒了芽就開花、結果,這是算有因有果。有因有果,這因果兩個字並不是你今天拿一個桃來,拿個桃核子來,你放到地下,立時就長出桃來。有這個事嗎?沒有,要隔個時間。這個「異熟」,異熟怎麼講?異是隔一個時候它才熟了。隔一個什麼時候?那不一定。下這個種子,它得有因有緣,你得澆水,又陽光好,它就長芽子了,長芽子再不斷的增上緣,它就開花結果了,這是異熟,得等過一個時候它才長成了。它就不一樣了,譬如種個瓜,很短的時間就能吃瓜;你種棵桃,那可得三年才能吃桃,它不一樣。所以異熟也有長短,這要懂得這個,要明白。這是說句實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要不報,它是時辰不到,還沒到時候,到了時候沒有不報的。(把這個翻譯了)

這個三種惑講了兩種,這是簡單的,不能詳細講。後頭這一種,根本無明,這個就麻煩了,諸位注意聽聽。這上頭都寫著,不說這就聽不懂。什麼呢?菩薩,登地菩薩,這得過了第五地以後,過去這一關,這才做得到。什麼?一惑往生,只帶著根本無明,他往生了,到了地上菩薩,只有斷根本無明了,就這一種惑,前面那個沒有了。可是在這個地處可又來了麻煩,諸位注意聽著,這個不大好懂,先交代交代我這裡。

咱們先慢慢的講,我也不求快講,快講大家聽不明白,我也找麻煩。這個很複雜,後頭這一個又不一樣了,都是太麻煩。怎麼不一樣?下面大家先不要看,我先說說。後頭的說根本無明是地上菩薩,前面講的這個就是聲聞、緣覺、凡夫,這個給它講的工夫,講這個唯識學,前面這個跟大家說過多少次了,只能講六種。哪六種?外頭有六塵,內裡頭有六根,六根六塵,眼、耳、鼻、舌、身、意,這不是六根嗎?外頭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說這個只可以給小乘、給凡夫講。後頭這個呢?後頭這個不是了。後頭什麼?後頭這個大乘佛法講八識。這不六識嗎?還有個第七識、第八識。七識、八識這個給諸位說過多少次了,羅漢、聲聞都不懂,講佛法不給他講這個,所以羅漢叫「愚人」。大家聽明白這個,證了羅漢果,他還不懂得有第七識、第八識。這裡講第八識,這就麻煩了(你說這個,講第七識、第八識了,麻煩一點了。)

今天也講不明白,介紹個大概,你可以看看。菩薩一惑往生也是四土安養,凡聖同居土也一樣,可是那個惑上頭有個這個,「同時三相體用不離」。有嗎?你們注意表上。這幾個字大家注意,我只能解釋解釋這個,到鐘點了,得下次再說,大家聽著。惑、業、苦這三個字,起惑、造業它兩個人也得隔一個時間,結果又隔一個時間,這叫「異熟識」,得隔一個時候才能成就。這一個到第八識,大家都知道,阿賴耶識,名字。這一個奇怪,奇怪到什麼?大家不到第五地菩薩,連這個第八識都不明白,光知道這個名字,我也知道這個名字,但第八識在什麼地處講不清楚。這個得看《楞嚴經》、看《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上大家找找,很要緊的話,《大乘起信論》,三大,第八識。這個第八識開頭叫「三細」,大家聽說過嗎?「三細六粗」,這個你查字典去。什麼叫三細?咱別講那個六粗,那還談不到,咱說這個三細。三細是別的識一動作、一起惑,隔一個時間它就要造業,隔個造業再結果,一段段這麼隔,這個第八識很奇怪,咱學佛……(我說的這段你先翻譯了,講起來聽不明白,好難。)

心一動就要起惑,起惑再造業,慢慢的,這是起惑,這個第八識不是這個樣子。

本性是靜的,安安靜靜的,一動,大家聽明白,它這一動,這就叫造作,這一動。一動有什麼要緊的?一動它接著這個動裡頭有能力,大家查這個佛學裡頭,有能力,有能有所。能所大家也聽過,能是什麼?我能,我能幹什麼,能什麼,我能看;看得有個對象,有個相;我能看,它被我所看,這是三條。這上頭大家看看,同時三相,這三種現象,有體有用,它三個,一動這三個都出來,並不分開,一動就帶著,連能、加所、加動,這三個就是一下子都有了,這太奇怪了。所以說很微細,不知道,一動就三個。這個東西太麻煩了,記住這一句。

都出來怎麼樣?都出來那就一動就麻煩,跟前邊那個有異熟不異熟,當時同時結果,這是大麻煩處。怎麼個麻煩法?這鐘點到了,咱得守規矩,下一次再接著說。這個大家聽明白了,諸位自己看經,不受人欺騙,就好辦了,就可以學東西了。

咱就講到這裡為止,下回諸位把表統統帶來。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9集)

找出第二張表,解釋表,那天講到三種惑,惑的種類有三種,講到那一段。講到那一段,我們就打見思惑在這裡開始說說,好懂。

這是學佛的通理。通理怎麼講?只要學佛,就是想著得解脫,證一個果位。證一個果位怎麼個證法?必得斷惑,把迷惑顛倒打破了,就成功,不斷惑沒有成功的,大家要明白這個教理。既是這個樣子,咱們今年我也是講《華嚴經》正講到微細智,在這裡正趕上全世界上出佛教波折,都爭在那裡胡說八道的改佛經,大家改得是迷惑顛倒。

這給諸位說一句,這個學佛,說到學淨土宗上,這有規矩的。佛在世的時候,提出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完全守戒律,就成就了;第二個時期,頭一個時期叫正法時期,第二個時期叫像法時期,相似法,正法就沒有了,這個戒律大家就守不了了,所以是禪成就,這是經上有的;再經過一個時期,到了現在叫末法時期。末法時期,大家聽這個名字,是不是這個太陽落下去了?落了太陽。落了太陽不黑天嗎?落了太陽不黑天,落了太陽那個陽光還反上來,看著還亮,還有個太陽。給諸位說明白,你看的那個太陽不是真太陽,是那個太陽的影子。大家要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弄上一碗水,你放在這裡,這個碗裡頭放上一個錢;碗裡不放水,光放一個錢,你在那裡看看得見,再遠了再看就看不見了,它是沒有水看不見了,看不見了那個錢還在裡頭;你可以倒上水,倒上水,你在看不見那個地處,那個錢看得清清楚楚的,看見了,你看見的不是那個真錢,看的是那個錢的反光,這個諸位回去試驗試驗。末法時期就是太陽落下去了,你看見一個假光。這個時候怎麼樣?這個時候就難辦了。怎麼難辦了?對於戒是不能守了,對於學理也弄不清楚了,學理很難懂。那怎麼的?就是淨土宗成就,這個經上有的。現在是末法時期了,修淨土。

淨土法門跟別的法門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大家聽明白這個。怎麼不一樣法?凡是佛法,大家聽明白,皆都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完全得自己幹去,你自己不幹,沒一個成功。那這個淨土宗還例外嗎?例外!大家聽明白這個,必得懂教理,淨土宗是二力法門,兩個力量,這一句很要緊。怎麼還兩個力量?不光你自己的力量,還有什麼力量?還有佛的力量。別的宗沒有佛的力量嗎?別的宗沒有佛的力量,佛把經留在這裡,你看懂了就懂,看不懂就算了,佛幫不上忙。唯有淨土宗,完全都是佛幫一半、你自己一半,叫二力法門,記住,這是淨土宗的特別處。要不懂得這個二力法門,趁早這個淨土宗就不能學,那完全是外行了。

還有兩句話,淨土宗,這個大家必得要記住,別的宗皆用不上,淨土宗有的。淨土宗有什麼?淨土宗不是小乘法是大乘法?諸位說說,什麼叫小乘、什麼叫大乘?小乘是光管自己,自己成功就不管別人了,他那個心量小,羅漢、聲聞、緣覺這就是小果。淨土宗是大乘法,什麼大乘法?大乘法有大乘法的條件。什麼條件?大乘法必得廣度眾生,不度眾生是小乘的,這個大家明白吧?這淨土宗度眾生,教理不懂得,怎麼個度眾生法?所以說有兩句話,開頭不叫證果,叫往生,帶業往生,這是頭一句;往生以後,第二句是乘願再來,淨土宗這兩句是離不了的。乘願再來怎麼樣?得有一個願力回來度眾生,永遠回來度眾生,大乘了吧?這回來度眾生怎麼樣?沒得說,不往生你來這裡度眾生,你看我現在在這裡,沒往生,我就是在這裡當錄音帶,談不到個度眾生,自己還糊塗,什麼也不懂得;乘願再來,往生以後開了智慧,到那裡斷惑開智慧再回來,永遠度眾生。這兩句要緊了吧。

這個帶業往生才講了一半,那個乘願再來還沒講。要不曉得那一句,這個淨土宗就不能修了,那不是淨土宗的宗義了。淨土宗是二力法門,必須頭一步是帶業往生。斷了業往生不行嗎?斷了沒有這個道理,等覺菩薩還斷不了,那些不懂教理的說外行話,糊裡糊塗都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有惑。所以說有惑就有業,惑、業、苦,就有生死,有生死就是苦,不了生死,這個你查佛學辭典。所以說必須要乘願再來,永久來度眾生。那個度眾生跟現在就不一樣了,那就什麼也明白了,那可以說拿著這個度眾生遊戲人間。先明白這個條件,咱們慢慢的大家知道了,知道了,先懂了教理才算個學佛的;教理是一點也不懂,不懂也行,這淨土宗可以說是你不懂得也行,信、願、行;別的宗是信、解、行、證,淨土宗沒講解,你光信就行。這個信,一萬人裡找不出一個真信的來,好難的這個信。咱們這個信不可靠,怎麼的呢?信上幾天就退轉,不退轉的很少很少的。(翻譯吧,翻了這個咱就今天可以開始講了。)

要不是很少,《彌陀經》很難講,看著哪一句都講不上來,《彌陀經》上有個「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退轉了,別的經上沒有。我再給諸位說一句,這個大家也聽懂了,聽不懂是很正常的。為什麼你聽懂了?咱這個人,眾生有個正報、有個依報,這個是凡學佛的都要懂得。什麼叫做正報?正報就是得著一個什麼身體,六道眾生得個什麼身體,這是正報。依報,有了身體,這個身體得依靠著什麼東西,依靠著,生活,你就說是不吃飯吧,你也得靠在個什麼上,你或者在地上,或者在山上,依靠個什麼,這是依報,跟這個東西在一起。跟諸位說,雖然是二力法門,佛的力量佔個十分之八,自己的力量也不佔個十分之二。為什麼說這個話?所有正報,這是什麼?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皆是化生,胎卵濕化,一律都是化生。化生怎麼個化生法?就是你那個第八識往生去了,到那個地方化生,到那就住到蓮胎裡給你斷惑。住在蓮胎裡頭斷惑,不是到那裡一去了就看見佛,沒這個道理。這個正報,這完全是佛的力量。依報,所有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阿彌陀佛用他的法力製造的,你可以查《無量壽經》,一切一切都是阿彌陀佛變化的,你這個依報完全也都是阿彌陀佛的力量。正報、依報都是阿彌陀佛的,大家是不懂這個,念了經叫白念。譬如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樓閣等等的,眾鳥演法,皆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上頭說得明明白白,大家不理這個,還去東跑西跑。擺在這裡清清楚楚的,把阿彌陀佛的力量他不要了,他就胡亂去跑去,這個沒一點用處,不是佛不要他,是他不要佛。大家記住這句話,今天這都是很重要的話。為什麼今天才說這個?不講《華嚴經》,不講到一百多個真如,一百多個真如過去講微細智。大家聽明白了嗎?講微細智了,再才能講到這上頭;要不講微細智,怎麼會講?譬如今天講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大乘起信論》叫「三細六粗」,怎麼個細法?大家講講三細六粗怎麼講?大家聽著,懂佛理的這個懂得,細者就是微細智,沒有微細智,對於這個阿賴耶識一點也不懂,所以叫「三細」。這個是容易懂得的?咱正講微細智。

這裡我補充一句,為什麼在那裡頭斷惑?在這裡斷惑,這個眼睛看六塵,叫這個六塵一勾,這個心都跑了;到那個蓮胎,外頭沒有勾的。這還不明白嗎?在裡頭咱斷了惑,花才開開。

就像那個偈子上,「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得無生法忍了這才。

這些話都很重要,這是學理這都是,這裡可以大家看。那天講到三種惑,這裡簡簡單單的說說,見思惑,咱們大家現在住到什麼地方?住到這個娑婆世界的五住煩惱上。這個我們今天不能講了,那天我說我在蓮社裡講過,這個回去諸位查辭典,《佛學辭典》,「五住煩惱」。五住煩惱第一步,你把三界的見惑都斷了,這是第一步。斷了這三界的見惑,這就算是入了門,思惑還沒斷,一斷了見惑就不變畜生了,在六道裡頭,這就了不得了,這就叫做入流,這是四果羅漢的第一果。這再斷思惑,斷了思惑,這五住煩惱就離開了。這是見思惑一百多品,大概總得,要是不按淨土宗的修法,按照規矩修,也差不多得萬數年,或是幾千年的,這才能做得到。

證了羅漢果是小乘,羅漢果上一次跟大家說過了,羅漢果只能懂到第六識,七識、八識不談,他不懂得,這個跟諸位說過多少。連六根、六塵,什麼叫根、什麼叫塵,羅漢還弄不清楚了,你看多麻煩吧;至於這個微細智,他更弄不明白,七識、八識他也不懂得。到了緣覺,羅漢斷了見思惑,斷了見思惑,還有見思惑的習氣。有這個習氣就不行,有這個習氣什麼?看見就動心,這叫習氣。動心還是要動,斷了這個習氣才叫中乘,才是辟支佛。這是見思惑的話。

這樣子度眾生那不行,你光知道你自己這一套了,外頭這些狀況不懂,不懂,連眾生的心理你也不懂,你怎麼個度眾生法?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叫塵沙惑。就是這個世間的這一切事情,一提起什麼來你講不上來。譬如現在學佛的,我跟諸位說,大家現在學過科學的多少還好一點,科學在佛學裡頭雞毛蒜皮這是,可是你不懂得不行。譬如大家都知道我們是南贍部洲,你們大家都知道吧?我們是南贍部洲人,南贍部洲在須彌山南面。他們講經的說這喜馬拉雅山就是須彌山,這講經的這樣說。須彌山,你們諸位學過科學的,喜馬拉雅山是在中國南邊是在中國北邊?這個大家知道吧?你打開地圖看看,那喜馬拉雅山往西南看,咱們在東北,在東北怎麼叫南贍部洲?就憑著這一條,還講什麼?古人,也不必說是佛學,佛學就很難了,你就是讀過中國書的,中國書不這樣子的。中國書是什麼?對不對另當別論了,可是比現在講的好,崑崙山。怎麼呢?常說「日落崑崙」,這崑崙山怎麼樣?咱們在崑崙山南,東西南北還錯不了。為什麼說這個崑崙山?崑崙山,亞洲咱們這裡都是東流水,往東流。水不往東流,水往四下裡流,有往南流的、往東流的、有往西流的、還有往北流的。這古人書上的,念過中國書也比現在這些假充佛學的,也比這些人高明。崑崙山固然是不對,這是中國的一部分,方向還沒有變,這我跟諸位說。所以是書也沒念過,字也不認得,在這裡敢改佛經,真是無知妄作。

問:東流水怎麼講?答:這個水,這個亞洲的水是往東流,當然都是東流水,往東流。你到印度,印度洋是往南流,這還用說嗎?也有往西流的,你到美洲,往太平洋裡邊的水它往西流;北邊,還有往北流的,怎麼樣?北極,到那個頂了,再往南走又下來了。連個普通常識都不懂得。

這講不完了,趕緊的說吧。見思惑、塵沙惑,第三個叫無明,皆是無明。皆是無明怎麼的?為什麼後頭這個叫無明?它這才有分別,免得人亂了,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是根本無明。根本無明我跟諸位說,根本無明在哪?就在第七識、第八識,就是阿賴耶識,這個大家常聽,淨土宗離不開阿賴耶識。就是為什麼說這個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前頭《大乘起信論》上開頭才有「三細六粗」。三細怎麼講?什麼細?三細是說的那個懂得第八識的,他有這種微細智,微細的智慧。並不是說的第八識是微細智,是說開了微細智才懂得第八識。太微細了,咱《華嚴經》這不講到一百多個真如,後頭正講微細智,正碰到這裡了,講解脫。為什麼講微細智?這個第八識怎麼個三細法?它跟前頭這一些迷惑不一樣。怎麼迷惑不一樣我跟諸位說過,你一有惑,惑是個種子,有了惑再造業,造了業再隔上一段才受苦,叫「異熟」。異熟是隔一段時期,上一次跟諸位講過,譬如種個瓜,你幾天可以吃瓜;你種個桃子,幾天幾個月可不行,那頂少得三年,異熟就過一些時間。這個第八識裡頭有一層,這個就得講本性了,第八識是什麼東西?第八識就是本性,咱們這個本性。本性明心見性,這個性安定的時候什麼惑談不到,它只要一動,這一動,一動怎麼樣?一動,在別的那些惑,動了然後造業,造了業再隔一段才受苦;這一個第八識沒那麼囉嗦,這一動,隨著這一動之中就有能,它有它的能力,有能力它就找個對象,就找個所,能所,一動就是動、能、所,這三個不分,一動是三個,這就麻煩了。這種情形誰曉得?必得開了微細智的人才能懂得;不開微細智的連知道也不知道,就跟咱們似的,連見思惑咱都不知道。見思惑它是什麼?咱自己都不知道,那就永遠糊塗起來。這個大家明白了嗎?這是三種惑。第八識這個惑是最討厭,怎麼樣?不到八地菩薩以後他不懂得,他的動,他沒這種微細智,他體驗不出來。咱就更不用說了,八地菩薩以前都不懂得。(翻這個吧,這是學理。)

這三種惑跟諸位說了,這是粗說,細講那就來不及,這好麻煩的。這個「附說」大家看看。淨土宗只講信願行,為什麼說這個?為的這些話很難懂,愈講愈細、愈講愈細,這麼細,這個淨土宗不能學了,所以說淨土宗特別處就是什麼?你什麼也不知道,你只光信就行,信、願、行,你看看,這就妙了。為什麼?《彌陀經》上沒叫你斷惑,沒叫你把業消盡了再往生,沒有這麼講。修淨土宗的,你什麼也不懂得,你懂個一心不亂就行。一心不亂怎麼講?你斷了惑才一心。斷不了惑呢?斷不了惑,你伏住惑也能一心。大家聽明白,上次講過,什麼叫伏惑?伏惑,先伏惑,後斷惑。譬如我們知道,懂得這個惑了,知道了,知道了的工夫,我們控制著它,它一起惑我們控制它,趕緊念一句「阿彌陀佛」,不必讓這個心又出去追它,這一句「阿彌陀佛」打消它,這就是佛的力量。有這一個法子,這個法子就是惑它不起現行了,它不造業了。它怎麼不造業了?你在那裡一味的念佛念佛念佛,念佛還造業嗎?有業也是善業。所以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不怕,所以修淨土的人講究「淨念相繼」,接接續續的不要叫它斷,這是很要緊的話。

既是這個樣子的,咱講經正講到微細智,這才正碰巧了,這才講這個;要不是講《華嚴經》講到微細智上,多少年了我不講,愈講多你愈不懂得。所以《彌陀經》只能說一心就好。不亂呢?不亂跟一心又不一樣了。怎麼著呢?念到一心了,不亂呢?不亂更難,不亂怎麼呢?外頭來勾引你,就是八風吹不動,來勾引你勾引不動了,那叫不亂了;一勾引你還動,那不行。到了臨命終的工夫,你不能一心,到那裡阿彌陀佛來了,你心再一顛倒,又完了。你看這個事情重要吧?還是得二力,一切都是二力,這個大家要記住。

再講這個一心不亂,現在你們諸位只要一心不亂,《阿彌陀經》說的這個,就行。怎麼著呢?我們還是個人,不論你聽懂了、聽不懂,還能懂得什麼叫一心。這一心裡頭講起來有事一心、有理一心。畜生什麼叫一心牠就不懂得,什麼叫事一心,什麼叫理一心,你跟畜生講去,牠聽懂了?牠也能往生,牠只要眼裡看見,聽見說,牠那個心不往別處跑,定在這上頭,就能成功,所以淨土宗叫「九界往生」。九界是什麼?除了佛以外。等覺菩薩,你成等覺菩薩很麻煩,得多少年;你要是求往生呢?求往生,當生就成就。九界往生,四土安養。四土安養,實在是五土。四土怎麼還五土呢?四土,《觀經》上只說四土,後來連這個下品下生也辦不到了,那怎麼辦?還有一個邊,邊界,在四土以外的一個。邊界這個跟諸位講過,邊,邊地就是,在邊地上,邊地上不是化生,是胎生,十二大劫花才開,可也斷了惑。這個邊地也比天堂好,這個大家也得懂這情形。

所以說《彌陀經》上只叫你一心不亂,也沒跟你說是斷惑,花開見佛才悟無生,說得很明白,大家不懂得。學佛連佛理也不懂得,不懂佛理你就信,那也好,你又不安分,又不信,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是自己害自己。要不帶業往生,不帶業往生怎麼還有凡聖同居土呢?都斷了惑、斷了業,還有什麼凡夫呢?講不上來了。連字都不認得,文理都不會講,你在這講什麼話?

有這個機會,大家懂懂佛理也有好處,怎麼樣?講到這裡了這個《華嚴經》,正碰到這個事情,我們才說說;講不到這裡,講這個沒一點用處,聽不懂。這多少的懂點教理,以後有這麼個印象,再碰見這些胡說八道的、這些妄作聰明的人,不至於被他勾著你跳火坑,那就萬幸了!就這麼點好處。這也不能跟大家講得很細了,今天印的也有一段新的,那天發過了。這段新的幹什麼?為的這個惑,就問這句話了,苦打造業裡來的;造業打哪裡來?造業打惑裡來的;惑在哪裡來的?這得追根求源,惑,惑在本性裡來的。

這個我說,要不講《華嚴經》,我也不多這個事,這得有學理上我跟諸位說。全部的經有兩種大經:一種是《華嚴經》,是經中之王;一種是《法華經》,成佛最要緊的一部經,這兩部經可不得了。這兩部經裡頭各有,都講「本性」,這一些說的,都是方便說法,唯有這兩種經是徹底的說。徹底的說,大家懂得不懂得要聽聽,聽聽以後,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功夫在大家自己用;不用,你只要真心信也能成功。把這個,那天印的這個大家找出來,跟大家說說,講講這個「本性」,明心見性,講到這裡了不能不說。

諸位找出來,這是什麼?「惑起於性」,這個惑在哪裡出來的?在本性裡出來的。「應略述性」,應該略微的把這個「性」講講給大家聽。這個很麻煩了,很難懂了,可是很重要。明心見性,性就是第八識,這就是本性。

諸位看看,第一是「萬法靈明之體曰性」。這個「性」是什麼東西?這個性就是完全一切的這些事情,都是在這個性裡發生的。為什麼在性裡發生?大家聽明白,這個性要是安定了、明了,這個念過孔聖人的書也懂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也是明心見性。念《論語》,開頭「學而時習之」,也是明心,明心見性。大家中國書也沒念明白,佛經更看不懂,那這有什麼法子?跟諸位說,本性,有這個性,它要是,大家聽著,明了,就是前面講過,跟諸位說過,覺後就覺悟了,「空空無大千」,一覺悟了,什麼都沒有。「凡所有相」,《金剛經》上,「皆是虛妄」,皆是虛假的,這不是很明白嗎?既是這個樣子,這個性,這是那個本來。迷了呢,這個性?一迷了,一迷了就是「識」,唯識學這個識字,就是虛妄分別;虛妄分別,什麼都出來了。上次比方過,這個眼前頭很清亮,你要叫它看東西,打上兩拳,什麼都有,都出來了。一個迷了,一個覺悟了的關係。所以說萬法靈明的性,這一切事情都是這個本性裡發生出來的,性只明了,什麼也沒有了;性沒有,性只一迷,什麼都出來了,咱們看的這些,就在這裡迷惑顛倒。給大家說吧,這是一條。這是本性。

再有「不改義」,這個性,《金剛經》上這個也說過,為什麼叫「金剛」?金是明亮,剛是不被破壞,它能破壞一切,就是這個本性,明了性,能破壞這一切虛假,一切虛假破壞不了它,這是金剛之義。不能改,咱們說的俗話:「山難改,性難移」,這個性不能變。說到這,下頭有,哪裡說的?《大乘義章》上有,這經上都有,都註出來,並不是我在這裡造謠言,都舉出來,諸位去查去。真實法,「萬法唯心」,這一切法都是你心裡變出來的,這是大家要知道的,這個是《大乘義章》上有的。先懂這一條,皆是你自己造的。

再講一條咱就不講了。第二,「性自有」,惑是在性裡出來的,性在哪裡出來的?這一步步的找。佛經上有「因緣所生法」,一切都是因緣。這個性,說的非因緣,絕不是因緣所生法,奇怪吧?不是因緣所生,也不是自然有,非自然、非因緣,這奇怪了,這是什麼呢?性自有。不曉得怎麼回事情,它就是有這麼個性,不能再說,再說就不懂得了。有個性,你能叫大家知道嗎?不能叫大家知道,古人有話,譬如飲水,冷暖自知。我這碗水是冷是熱?你們諸位說。你說冷也不對,說熱也不對,怎麼的呢?冷熱你得自己嘗嘗,或冷或熱你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就是你自己覺悟,這個覺字在自己。所以是自有的,並不是因緣所生法。這在哪裡?《智度論》上,大家回去查去,都有經典。講到這裡翻譯了,往後那幾條就不大好懂,那個咱下一個星期再講,先把這兩條先介紹出來,後頭得講理了。

請諸位把表保存著,第二次拿來我給大家講。說的這些話怎麼翻來覆去?翻來覆去是我們中國的書念得少,現在又念一些不曉得是什麼東西。怎麼知道念得少?你要是念過中國書,也不如此。顏回讚歎孔子,你聽聽這個吧,「仰之」,往上頭看,愈看愈高,「鑽之」,不鑽還好辦,愈鑽愈鑽不動,這個還好講,「瞻之在前」,一看,你在我臉前頭了,「忽焉在後」,你猜錯了,他在你身子後頭呢。你看,你說這孔聖人是在前是在後,在哪裡呢?這個不一定,在這個事情上沒有一定的法,你要能測算,那你比聖人還高了這是。這個你看的東西少、聽的東西少,就在這裡模模糊糊的,這個到哪裡胡亂攪一套,後來自己上了當,那就沒法子了,那是自己害自己,就這樣子。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0集)

最後印的那一張找出來,那一個表先把那個文念一念,諸位看看。上頭開頭,「惑起於性,應略述性」這兩句,這是那個表。這兩句怎麼講?那一次都說過了,今天也不妨再說說。為的講惑、業、苦,這個苦是業裡來的,業是惑裡來的,惑從哪裡來的,這不應該要問的嗎?這個惑發起到本性上,這一句重要,記住!這個本性,我先跟諸位說一句,凡是學佛的,不論你學哪一宗,就連明心見性,這個是很主要的問題。連個性都不懂得,那就算白白的學了回佛,什麼用處也沒有。這是很重要的。這個字雖很重要,講起來可就麻煩了,光這一個字講兩千年也講不完,給諸位說,這麼麻煩。何以呢?要能兩千年,我們講的都在兩千年以前,要是有人有個三分之一能懂得,現在明白人就不少了,現在明心見性的有幾人呢?這是大問題。諸位可以自己聽聽。那麼我本人,你能講這個「性」嗎?我講不了。怎麼講不了?我沒明心見性,我只是講的這個文字,這是說實在話,不要在這裡吹大氣。這個樣子講文字沒用處,嘴裡說的話也不是「性」,寫的文字也不是「性」,這個「性」沒法拿過來看看,這個很麻煩的吧?所以是難講。要再悟了,還是得自己悟。自己悟了,誰也不曉得,你自己曉得。

我們雖然講的是《華嚴經》,修的,來到台中,我們這個道場沒講別的法門,一來到台中就是講的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大家學了這些年,淨土法門就三個字:信、願、行,沒談到性上,這個大家都知道。這個性這麼重要,沒談到性上,這怎麼辦?信願行,你只把那個信字站得住,不講這個性也能成功,這是淨土宗的特別處。可是這樣說起來,那為什麼要講這個性?為的要懂得這個性,你修淨土宗就不搖動了,難信之法你就不搖動了,也不受欺騙了。因為你不懂得這個,不懂得,我信也行,你又不信,又不信這個淨土法門。大家又說,我們怎麼不信,多少年了。我跟諸位說,你們那個信跟我一樣。跟我怎麼一樣?我信,這個信之中我不過是萬分之一,我跟諸位說。諸位對於淨土宗的信,也就是萬分之一,跟我一樣。不過或許還不如我,我是自從來到這裡,三十多年我沒有改,你們諸位東改西改改了多少次。為什麼改?你就是信不及它,這麼六個字,有什麼用處?你不信!那你跟我怎麼能比。這個我跟你說了。

說了的功夫,我今天不能再把前面的講了,我講兩條了,好懂,那天講兩條。要是再接著講,光這個咱得講到過年,我想咱也講不完。這個信大家站不住,夠不上那個信,又不懂這個性,這就叫胡鬧一套完了,那有什麼法子?那你怎麼不早說?我早說晚說,我就在這裡給諸位說,再說十年也怕沒用處。為什麼沒用處?根本你只生障礙,那有什麼用處?先講了「性」字才能講別的,我隨緣就是了。

就說普通教理,現在我們大家有幾個人懂得?這個教理,要緊一個性、一個相宗,這兩門一點都不懂得,幹什麼?怎麼不懂得?那你不往裡頭求。往裡頭求,誠心正意的,大家光知道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聽法也是一心不亂,跟你諸位說吧,你聽法兩個心,跟白聽一樣,什麼用處呢?把這個心、精神,諦聽!諦聽!你要在這裡聽,放下一切,這個心都在這個經上。哪一位能做到這個樣子?那個諦聽的,一聽他悟了;不諦聽的,飄飄浮浮的,什麼用處呢?還不是自己嘛。

我就講第三條了,講第三條的功夫,你把那個第一、第二看一看,與那個可有連帶關係,把那兩條完了,這第三也講不明白。

大家看這個第三條,「性具善惡」。大家聽著,我再這說一句,凡是我講的這些,下頭都有註解。什麼註解?出到哪經上的,都是有經上的根據。沒經上的根據,自己隨便說不行。這個大家要明白,我再三的跟諸位講,我講了你回去查哪一個佛學辭典、你查哪部經,上頭沒有的時候,你見了我來打嘴巴,我不給你諸位都說過嗎?這都是有根據的。我在這裡,你講這個我聽不懂。你聽不懂那也沒法子,我也沒法子叫你懂了,我只管盡我的心。那你懂了,你只聽經的工夫諦聽,一心不亂,你就懂。就這麼句話,我們就講這個第三條了。

「性具善惡」怎麼講?這個本性,具,它全有,全有什麼?也有善也有惡,本性裡頭都這個樣子的。這一句話,學佛的人就若干人不承認。再說現在我們蓮社給學生講《論語》,把中國的文化講講,孔聖人也是這樣講,孔聖人沒說性善,那個《三字經》上「人之初,性本善」那一句話不對。性本善,有惡沒惡呢?孔聖人說什麼?孔聖人說的「性相近也」,這個「性」大家差不多。你說差不多,這個話說得這麼含蓄。你只要有了習染、沾染,大家聽明白,「習相遠也」,染上善的你就善,染上惡的你就惡,孔聖人也是這樣講。世間聖人、出世間聖人一樣的,可惜一般人都模糊過去了。「性相近,習相遠」是孔子說的,這話跟佛說的都相當。佛家這個「性具」是什麼經說的?成佛是《法華經》,《法華經》上主張性具。性具怎麼講?大家聽著,「具」是全有,也有善也有惡。要是有善沒惡,也不算全;有惡沒善,也不算全。這個大家可聽懂了?(把這個先翻翻吧,這個好懂。)

學佛聽經什麼的都是自相矛盾,自己說了的自己反對,這個經原來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千變萬化,可是這個講的不會。說到這我說一句,常說「萬法唯心」,凡是學佛的都懂,這一切法、這一切事情在哪裡出來的?都是這個「心」裡變出來的。上一個星期講過,「夢裡明明有六趣」,迷惑顛倒的時候,也有六道輪迴,也有天堂地獄;「覺後」,一下子覺悟了,「空空無大千」,三千大千世界也沒有,也是你心造的。這個不也給大家說過嗎?既是說過,那麼咱就問了,大家學佛都學了多少年了,可懂得個十法界?十法界要再不懂得,我再說一遍,這個就俗了。什麼十法界?四聖六凡,四聖:佛、菩薩、聲聞、緣覺,這是學了佛的,這是四聖;六凡:天、人、阿修羅、畜生、地獄、餓鬼,這是十法界,這個大家都知道。這十法界在哪裡出來的?都是在心裡造出來的,「心外無法」,心以外沒有。既是心有十法界,還不是有善有惡嗎?大家想想。四聖這是善,六凡皆是惡,這不明明是性具嗎?性具,什麼都是性變的。這個不能說聽不懂,聽不懂,我講得又很淺很好懂。

這兩句是把這個事實先說出來,事實還能不懂得嗎?下頭介紹這個理,大家看下頭這兩句。為什麼這個樣子?有兩種理,第一種是什麼?「約情智說」。情智是什麼?情是這個人情識。咱們都是有情的,眾生都是有情。這個字大家,我給你說吧,譬如一般人就難懂了。怎麼難懂?這個要是念過中國書的,從前的,你跟他講,他還懂得,他信中國的文學,四書五經,他信並不是真信,也是模模糊糊的。《學庸.禮記》上說的:「喜怒哀樂」,喜怒哀樂是七情,喜怒哀樂這是不正常的態度,「之未發」,還沒到發作出來,大家聽聽,念過書的都懂得,「謂之中」,這個時候叫做中。「發而皆中節」,發作出來了,喜怒哀樂皆發作出來,發作出來,你得控制它,到一個一定的節度,到這裡止住,不能再往下發展,「謂之和」,雖然發作了,還算和平,中和之道。念過中國文化的,從前不論誰都能夠懂這兩句。這就是情,這個情,就咱們說的話,感情。這個東西,人有感情不好嗎?壞到這個感情上,學佛才懂得這個。怎麼的呢?講究智慧,現在人常說:「別動感情,站在理智上說話,在智慧上說話」。這個大家常這麼說,光嘴裡說,他不懂得,在佛學上名字就叫轉識成智。感情這個東西是壞的,智慧這是真的,你學佛,八識,這個常聽,八識永遠在輪迴裡頭,得改了,轉成四種智,轉識成智,這就成功了,就是智與情的這兩種關係。

情怎麼有的?智怎麼有的?這又得問了。這兩句下頭有解說,「二約迷悟說」。感情是迷惑了,跟大家說吧,迷惑顛倒了才出七情。那一個智慧呢?智慧是覺悟了,你就有了智慧,這兩句這是解釋上頭。「覺後空空無大千」,迷了就跟作夢一樣,「夢裡明明有六趣」。大家要是學了這些年,連這麼兩句都不懂得,那什麼用處?可是這樣子的,諸位別說我們這個道場的人不懂,我們這個道場的還算懂一半,就這兩句懂一半。其他的道場聞所未聞,那就沒法講了,那就是糊塗到死,在輪迴裡轉悠,永遠的在這裡頭這麼糊塗。那有什麼法子?悟是他自己覺悟,我點到這裡,他聽進去,悟了;他聽不進去,怎麼個悟法?這是講了四句,大家仔細看看,這個得研究。

我在這裡頭打個岔,正的還講不完,還打什麼岔?這個岔是必得打。為什麼必得打?咱今天講的這個,諸位今天聽的這個,是你聽《華嚴》講到「微細智」上了,說這個。過去這一段有另一個講法,難處就在這上頭。你認為就這一個講法,那就錯了。我跟諸位,你要說這個你不信,我說說。轉識成智,你們哪一位沒念過《心經》?《心經》都念過吧?《心經》上「無智亦無得」,這個智也是沒有的。《心經》上有說過,你要拿著《心經》來反對這個?《心經》是《心經》的說法,《法華》是《法華》的說法,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不是這麼簡單的,這我打這個岔。學佛,平心靜氣的,我們有學問,就繼續研究;學問不到,就是按著信願行,聖言量,經上說什麼你就照什麼做,就成功。經上說你拿著什麼?金磚,你千萬別說這是塊木頭,這就壞了,他說金磚你就叫金磚,你只要有這種信力就成功,萬法皆是假的。這些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這個學問。要果然念過中國的文化,念過孔子的書,你就知道這些變化了。這裡打這個岔也很要緊,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成佛果。

這個四句講完了,後頭這括弧裡頭是出在什麼經上,有證明。大家看一看,出在什麼經上?「天台發之」。中國講這個經,中國,咱不說別的國家,《法華經》,講《法華經》的是天台派,這一些研究教理的都是研究天台教理,這是「天台發之」,天台宗。固然是這個樣子的,「荊溪、四明皆述」,這是禪宗裡的人,他也主張這個。不但他主張這個,《華嚴經》上也主張,《華嚴經》上也有一部分主張這個,都有,經上寫得都有,不過註的不多,都主張這個性具,這不止一本經,這個有工夫查。

知道這個了幹什麼?知道這個了我給諸位說,這個用處大了。怎麼用處大了?天台講《法華經》,「一念」,這個大家也聽說過,我是不會講就是了,「一念十法界」。大家會說這個的有多少人?怎麼叫「一念十法界」?你在這裡坐著,起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仔細分起來,這個十法界這一個念頭裡頭都有。所以又說「一念三千」,這個你得查《佛學辭典》去了。「一念十法界」,十法界又變出三千,這一個念頭短短的時間有三千變化。人人都知道這個,但是不會講。這個東西就重要了,為什麼?你這一個念頭十法界都有,你這個念頭抓住那個佛就是佛,抓住地獄就是地獄。哪個你也抓不住,它就十個在那裡變化,愈變愈多、愈變愈多,你這起一個念頭,你就入十法界。可怕吧?這個修行容易吧?專心念彌陀,還不能叫它一念不十法界,一念一法界。一念一法界就好了,也不一念三千,也好了。哪一個辦得到?況且在外頭亂跑,聽了張三一套,又聽李四這一套,也不知道他講的哪上頭的,我也不懂。我要懂的工夫,這幾年裡不能談這個愛,打了兩年的官司。是個學佛的,就懂得個五住煩惱。五住煩惱,頭一個是見惑,三界見惑,最後是無明,當中思惑。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有三個愛字,五住煩惱裡頭就佔住三種愛,這三種愛就行了,就不必出來了。

這一條就到這裡為止,再講第四條,講完了合起來給諸位再說說。看第四條,「性起」。看見這兩個字了嗎?這兩個字,「性起」怎麼講?跟那個「性具」不一個講法,「具」是全有,本性裡全有,「性起」不是這麼講。給大家說,這個本性是不動、不變的,這個前面說過,不改變了這個性,「山難改,性難移」,不變的,也是安定的、不動的。既是不動的,叫個「起」,起就是動了,就是什麼?發起,發起個什麼事情,動了,這是性起。這兩個字大家知道了,這個性子動了,譬如這一碗水,不搖動的工夫清清楚楚,一動、一搖動就亂七八糟了,這是「性起」。怎麼個亂七八糟?下頭講。

怎麼講?「謂緣起」,就是緣起。什麼叫緣起?就是「真妄和合」,咱講這一句。這一句難懂一點,只要大家一心不亂聽就懂得,粗心浮氣就不懂得,就這麼個話。

咱們聽《華嚴經》也聽了十幾年,常跟大家說「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兩句大家念得都很熟。很熟怎麼講?這可就麻煩了。這個我跟大家說,這個「緣起」咱聽一聽。外頭的因緣,有了因緣,現在作文章,發起個什麼事情,就是「緣起」兩個字,這都是跟日本人學的,日本人專拿佛經去,修改法律去,用的這些名詞,這是緣起。緣起怎麼講?緣起是「真妄和合」。真是什麼?大家聽著,這個難懂了,真是說的真如本性。妄呢?妄是這些迷惑顛倒,這些虛假事情,和這些現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如本性跟外頭的現象這是兩回事情,大家聽明白了嗎?既是聽明白了,並不反對,這個可以自己悟。這就是《華嚴經》特別的主張。大家不懂得「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連這個都不懂得,聽什麼《華嚴經》?上頭這六個字,大家要聽不明白的話,我再說一遍。

因緣和合。

常說著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大家聽著,「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個常說,它倆可不一個講法。有兩個講法?那一句就行了,何必兩句呢?大家聽著,要不說出真實真如來,這個妄是現這些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這兩種,這兩種是有真的、有假的。真的、假的怎麼樣?真的假的我們是求真,不要假,這個話對了吧?怎麼個求真法?怎麼個不要假法?這個「不變隨緣」,我先講這一句,就是真如本性一點都不變化。不變化怎麼樣?不變化,你不變化是你自己的好處,於眾生有什麼好處?沒有好處。眾生有好處怎麼著呢?眾生有好處,你得給他講佛法度他。講佛法他不聽這一套,他不定他信些什麼,這是弘法照例的得四攝法,四攝法愛語等等的,有同事,度不了他,他喜歡喝酒,你就陪著他喝酒;他喜歡賭博,你就陪著他賭博,這叫「隨緣」。「不變隨緣」,不變,你本性一點沒變樣,你去隨他的緣去。這叫不變可以隨緣,諸位哪一位能做得到?

懂得這句了,「隨緣不變」怎麼講?隨緣不變是先隨緣,隨了緣你這個性也不變樣。「不變隨緣」是先不變,「隨緣不變」是先隨緣,分先後。可是這個分先後,大家可聽明白,這一動,先後分不出來。譬如看見事情了,你在這裡要想隨緣了,你本性變沒變?你隨緣了,你先隨緣不變,這個前後之間這兩條就很難分別。所以是必須得了微細智,才懂這些話,這不是容易的。我在這裡講,我說著說著自己也說不明白,得到了相當時候,你自己悟。這可是《華嚴經》上最要緊的,你看見事情了,隨緣,就先隨緣,隨緣的工夫不變,真如本性不變。不變隨緣,是叫你心裡不動,看到外頭的事情了,你要去隨緣,這是不變隨緣。你看看,我說的這個,我自己說著很明白、很清楚,而在聽的,能聽清楚、聽不清楚,我可就不曉得了。那就等於講第八識這個三細六粗是一樣,同時,性起,同時起,誰在前誰在後?所以是佛學不能光講文字,必得有相當的功夫,你自己練到這裡,你才明白;沒練到這裡,怎麼講也不行,就譬如飲水,冷暖自知。你問我這個水是熱的是冷的,我說是熱的,熱到個什麼程度你懂了嗎?我說冷,冷到個什麼程度你懂了嗎?你自己要喝一口,冷暖你自己知道,你給我說,我又不懂了。這個東西不是這麼簡單的,要是都這麼簡單、這麼容易,都成佛了。現在也成了,成了束縛的那個佛了,弄這些亂七八糟,束縛在身上。誰叫你束縛?(把這條說說。)

最後是同事,最後同事,同事是最後,他幹什麼我們跟著幹什麼。

先隨緣後不變。

真妄和合,和合兩個字,和合是誰在前頭,誰和誰?

真如來和合妄相,妄相去和合真如?

這些地處,諸位能聽懂了,我們就照著說說;聽不懂,萬別亂講。怎麼的呢?大家可都懂得這個,一個「不落因果」,一個「不昧因果」,一個字墮野狐身五百年。大家願意造罪去,那就沒法子了,但是我這個講經的,我是處處的小心,範圍以外的我不敢說。

這兩個比較,還能比較好了解的。這是它倆比較都不好解,比較起來,《華嚴》,這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比那個《法華》好懂一點。咱們就能這樣子的,懂得四攝法,你看見眾生你想法子度,不問是真如在前,也不問是因緣在前,一概不管它,你就這個樣子的,你只不變就行了。先隨緣不變,行;先不變後隨緣,也行,弄不清楚也不要緊。總而言之,眾生必得想法子度,千萬可別說錯話。這一個是比較,有個四攝法,那不擺著嗎?能學個不變就要緊,這一個。

頭一個這得要有問題,頭一個是什麼?第五解釋那個「性具」,這個大家看看,可以開開智慧。

看這第五條,「性具善惡」,這個性原來是不改的,前面第一條就說過。不改的,闡提不斷,這是沒翻譯,闡提是什麼?「闡提」是不信佛法的人,咱不必講這個,叫一闡提,這個不信佛法的。不信佛法的這種人,他既是性具,他的本性裡也有善,這個大家聽明白了吧?他既是性具,性裡也有善也有惡,他這個人向來不信佛。向來不信佛,他這個性善還有沒有?這不得要問嗎?這提出問題來了,有善怎麼不信佛?既是這個樣子的,還能令修善起否?他既是不信佛的人,不信這些善惡因果,他本性裡有善,有善性,既有善性,你引導著他做善事,行不行?提出這個問題來。不信因果的很多,你叫他學佛、叫他信因果,他信還是不信?這是大問題了,本性裡有善,怎麼他不幹?這是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既是性有善有惡,佛不斷性惡,成了佛了,他還有惡,大家聽明白了嗎?性具,這個問題提得大,還能以修惡起否?佛既還有惡性,還沒有去,能叫他再學惡,佛還能變成惡人了嗎?這是第二個問題。大家想想吧,這問題要緊。

這個我得先給諸位又得打個岔,解釋解釋。解釋什麼?薰染習氣,佛家講這個東西,你怎麼薰染它怎麼變化。薰染的時候,時候一久,你就懂得哪個,你那個心就安穩;不懂得哪個,你就不安穩,心安理得。既是理得了就心安了,他就是對於哪一種事情他了解,知道這個事在,他就很明白。這句話大家可聽明白。他明白,明白是說,這個咱俗話裡有的話,明白人好說話,糊塗人難講理。明白人你給他講講,他才行;糊塗人你給他講理,愈講愈糊塗。這一個明白這就很什麼的,佛家用個智字,知道這個智字。

大家看,答覆了,先答覆頭一個問題。「闡提不達性善」,不信佛的、不信因果的那種人,他不明達哪個是善、哪個是惡,這善惡兩個字他弄不明白,他糊塗,這糊塗人難說話。這是記住這個,現在說個不好聽的話,現在不要緊了,現在當兵,這個徵兵的都是學生;從前這個兵是在外頭招募,他也沒念過書,什麼也不懂得,也有句俗話,我想台灣也有,秀才,秀才是念書的人,秀才念書懂這些道理,「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台灣有這個話嗎?那就好說話了。秀才很明白,遇見兵,從前的兵,什麼呢?有理講不清,你愈講他愈糊塗。那就行了,他不懂,他不明白。這個明白,就是真如實性了解,他知道,這是很要緊的一個問題。

這就可以答這個問題了,頭一個,那個不信佛、不信因果的,他雖然有善性,「還為善染」,他既有善性,他對於善惡他不了解,不了解,你引導著他往善上走,他還幹,他不知道我這是做善事了,他不知道是善,所以他幹了,幹了是幹的善事,他不知道他幹的是善事,糊塗,所以還能做善事。聽明白了吧?

這個問題就算解決了。第二個問題說佛,佛不斷性惡,成了佛,他那個本性,性具,他還有惡。還有惡是不錯,「能達於惡」,他對於哪個是善很通達,哪個是惡他也通達,他都明白哪個是善、哪個是惡,懂得了他就「於惡自在,不為所染」,遇見那個惡事情,一看他就明白這是惡事情,他明白,明白他就不幹,這個惡事他就不幹了,染不上他了,「修惡不起」,有惡,引導著他修惡,這個惡發生不起來,他心裡幹不下去。我舉個例子,咱們大家,在家人不許看出家人的戒律,這個大家都知道吧?這個聽見說過嗎?出家人這個戒律是個什麼東西?大家沒看過,不知道這個。我跟你說吧,律儀,你聽著,「律」就是一條一條不准幹什麼、不准幹什麼,「儀」那是些禮貌,都得學。咱不說那個禮貌,那些不重要。這個禮貌也得學,連個禮貌也不懂得,這算個什麼出家人?他要懂得了,他的一舉一動都合規矩。至於那個戒律上,我跟諸位說,犯的那些罪,我只能說到這裡,我不能詳細跟你講,你想不到的一些罪,給你說吧。你想不到,你這些沒受過戒律的人,你拿過來那個看,你反而學上壞。想不到的這些壞事是誰說的?都是佛說的,哪個壞哪個壞,那上頭說得明明白白的,奇奇怪怪的,比現在這些亂七八糟這個,比這個還甚的有的是上頭。佛在戒律上寫上,他不准別人做,當然他不做,這個還不明白嗎?他不做了,就是他知道惡他不做,他都說出來,咱們不能看。

不但不做,還禁止,定在戒律上,不叫人做,這不是……解釋,「廣用惡法度化眾生」,譬如地獄,入什麼地獄造的什麼罪,入什麼地獄造的什麼罪,那不是一看造的那個罪,他就改了。我從前我這個性情也很強硬,下油鼎、上油鍋我皆不怕,就是什麼?有那一個熱屎地獄,我一想,這個熱屎地獄受不了,又熱又那個糞,又那些蛆都在鼻子、在眼睛裡鑽,受不了了,我這才……我信這個,一個人怕一條。裡頭大家想吧。

性情剛硬,上油鍋、上磨子我不在乎!(熱屎地獄,熱糞。)

好,鐘點也已到了。一表、二表還是帶來。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1集)

一個新說明,先講這個新說明。為什麼講這個新說明?先給諸位要聲明一句,為的今天將「帶業往生」是講完了,就是帶業往生上那個解釋,開頭就是五條,諸位看看那第二表,就是一是「隨眠無明」,二是「立相住心」,這個五條,要講這個。講這個以前,要緊就是講第一條這個「隨眠無明」,把這個「愚者」,今天印的這個說明,給諸位解釋解釋。

既是這個樣子,咱這都是完全是講佛理了,講過這個去以後,我再三的,兩年以前我就聲明過,絕不這個講法,這個講法得再講十年也講不完,咱就摘要講演,不能這麼麻煩了。這是為的,經過佛教裡頭生了兩種大波折,我們又不犯跟他談論,跟他談論,光用筆墨看不懂,必得言論,言論,誰這麼大閒工夫跟他談?還講不通,只可以不說。那就是「可為智者言,難為俗人道」,沒法子,這個佛法不是這麼容易的。今天為什麼?解釋這一段是什麼?怕的大家發生誤會。發生什麼誤會?他翻譯了以後說。大家也就隨著這兩個字,你不懂得怎麼個講法,你就在這裡講什麼叫「愚人」,這個東西可造罪了。把這個「愚人」,我給諸位講講聽聽,我們可夠不上個「愚人」,就是這麼個重要處。你們諸位拿著這個,凡是沒證果的人都叫愚人,證了羅漢果也算愚人,那叫造罪業了,一知半解,連個半解都談不上,那簡直叫胡說八道。

這個諸位仔細聽,幾天以前,就是常常的講到唯識上,這是普通佛法,小乘跟大乘講小乘。小乘只講六識、六塵、六根,大家凡是學過半年佛的人,都懂得六根、六塵、六識,三六一十八界。這個就是我說的這三條,大家講就講不明白。你說這個話,這麼些年還有講不明白的嗎?講不明白,連個普通講法都講不出來。

我給諸位說,六根是咱這個人身上眼、耳、鼻、舌、身、意它的根本,這是本身上長的。這個根本誰都知道。誰都不知道!根在哪裡?這不是眼嗎?這又錯了,沒這麼講過,佛經上要這麼講那就糟糕了,人人都會。外頭這也不是眼根,這也不是耳根,也不是鼻根,這皆都不是,這是一個工具,它是個工具,那根不是它。這個大家要不懂,我說比喻,這很難的事情。譬如這個鼓,大家都看見了。鼓的根本是哪裡?你看見個鼓,鼓就是根?這是鼓的根,這個懂了吧?這個鼓是全在一敲,嘣,哪個東西?這一敲,這一敲是敲的什麼東西?敲的那個地處是根,發出來那個聲音是識,這是若干講法了。那麼著你要說是這個好懂,這個鼓那個皮子就是根。皮子就是根,把這個鼓四下那個邊子去了,拿過那塊皮再放在這裡,你敲敲,它響了嗎?你不說根嗎這是,它響不響?這個大家可懂得?這個在佛學上得說內行話,這個根是裡頭的那個原動力,無形,看不見,原動力。有了原動力,譬如光提眼這一條吧,眼的原動力,外頭這是什麼?眼球等等這些,這都是附屬品。大家聽明白,你要講經,眼球就是眼根,這就完全說外行話。這一個根子,這是一條。這個眼管著幹什麼?管著讓你看。看是什麼看?看,這個看就是裡頭那個神識,那個眼神,眼神,這個眼球也不是神,眼皮也不是,皆不是。你要不信,咱跟你說,這個人睡了覺,你把他眼皮扒開,他也看不見;人才死了,還沒壞,把眼弄開,也看不見,那怎麼會有什麼神?這個東西,這不這兩個字就很難的嗎?這個學佛的人,得要學就說個明白,不學就不學,佛經說什麼你就遵照什麼,你萬別妄作聰明。這個根跟這個識,外頭這些現象叫「塵」。這個現象在哪裡來的?現象,你眼睛這個眼識,這個神識變的,萬法唯識,萬法唯心。光這三個字就麻煩了,要再細講起來,那就更麻煩了。

我先把這個真正講法給諸位說了。看佛經,總而言之,光拿過來看看,連字還不認得。中國這一個字,若干音、若干個變化。大家先記住這一條,把這三個字弄明白了。這是給小乘人說法,只說這六條,眼、耳、鼻、舌、身、意。怎麼只說這六條?這六條他就弄不清楚,眼前就弄不清楚了,證了羅漢果還弄不清楚,你再給他說後頭那兩個,更不懂。那有什麼法子?就不說那兩個,只說前面這六個。大家要知道,大小乘之不同處就在這一點上。

咱也得簡單的講,仔細講,光這個就講個一個星期、二個星期,天天講就聽不明白。

證了羅漢果,怎麼叫證羅漢果?這個大家都知道,什麼方法看就不懂了,我們沒那個工夫,只可以說就是斷了見思惑。這裡稱他是斷惑,這個以前我都說了,頭一步斷見思惑,第二步斷塵沙惑,第三斷根本無明。這三個,嘴裡說倒說得很容易;講,種種之不同,那可就麻煩了。光這個六條就講不明白,你再講這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23-8-27 13:38:31 | 只看該作者
講不明白。我這個可以給諸位說,小乘到羅漢,斷了見思惑,了了生死,不入六道輪迴了,他不過是到這個樣子,幹大事幹不了。幹什麼大事?佛講究度化眾生,自己懂得,得叫人家也得明白,人家明白的人才得度。你自己糊裡糊塗,自己都弄不明白,你度化眾生,糊塗人教糊塗人,大家是一塌糊塗,糊塗團體。在家裡糊塗就是了,何必聚起來,大家在這裡胡鬧?這個大家要仔細想想。在家裡還不造罪業,出來滿嘴裡胡說八道害人,造罪業!這個可以說,既是證了羅漢果,不能度化眾生,他沒那種學問,他對於這個事情不了解。這得為講《華嚴》,講到這裡,這才給大家說。怎麼呢?《華嚴經》是大乘法門,這個淨土法門就發生到《華嚴經》上。

既是大乘法門,這個大家都知道,得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就叫度化眾生。隨緣怎麼個隨緣法?你來問我樁事情,問問佛法,我得給你答覆。我答覆的是驢唇不對馬嘴,我不是害你?是害你不是害你?這不明擺著嗎?不聽你這一套,他中不了邪毒;聽了你這套,中了邪,邪知邪見,走了下坡路,造罪業了。你要說,你這樣講,你講的就都對嗎?我這常給諸位說,我講的都對!你這個學問也不小?我一點學問也沒有。一點學問沒有,你怎麼講的都對?我講的都是按照經上怎麼解釋,我考察好了,我按照那些祖師講的辦法,我當個錄音帶,給大家翻譯出來。講錯了我不負責任,大家聽明白了吧?我常說這個,有負責任的,那是祖師講錯了,他去負責任去。他負什麼責任?他去下地獄去,與我沒關係。這不很明白的嗎?我可不願意下地獄,說痛快話。既是這樣的,咱就說了,把這一段翻譯了。

這個羅漢沒大用處,得學菩薩、學大乘。學大乘得懂得這些道理,懂得這些道理,當菩薩了。當菩薩,《華嚴經》也講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再就是十地,登地了。這還沒講到登地,這也就差不多了。要不懂這十地,那就不能講了。咱這裡光是有十地的話,必得給諸位解釋解釋。

再補充一句,不是祖師的註解我不看,什麼經我也不看,我沒這些閒工夫。

講《華嚴》說了多少次的,三賢十聖,三賢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就成了賢人;一登地,成了聖人,這兩句話可要緊。賢人程度還不夠,不夠什麼?還不夠了解的,大家聽明白,行菩薩道了,對於這些道理還不了解,還有塵沙惑。這個登地菩薩,成了聖人。雖然登地菩薩,一地跟十地,步步皆不一樣。皆都不一樣,那好麻煩。就說第一地是歡喜地,這個你看《華嚴經》上,還有歡喜心。有歡喜心這不好嗎?這都還有,菩薩叫覺有情,歡喜,喜怒哀樂還是有情,不中用。可也就不得了了,怎麼不得了?他到登地菩薩,就可以不算愚人了。大家聽明白,到了登地,登地菩薩,一地菩薩就不算愚人了,二地菩薩又不算愚人了,一直登到十地菩薩,這才不叫個愚人。不光羅漢叫愚人,菩薩還帶著愚。為什麼帶著愚?大家看這個說明,我給諸位解釋。

你看說話麻煩不麻煩?要說,一講這個說明,有的說上幾句話才能聽明白,不說都不行。為什麼?學佛千言萬語,是得不起惑、不造業、不受果(不受惡果),惑業苦,這個大家都挺熟了。你只要有惑業苦,起惑、造業、受苦,有什麼解脫?還是倒霉,還有生死,這些菩薩都有生死,都有變易生死。說到這裡就給諸位說,惑業苦,有了惑業苦,就是裡頭有愚痴,貪瞋痴慢疑的那個愚痴,很微細,大家不覺,就這麼句話。還有貪瞋痴,還得起惑造業,去受苦。大家可聽明白了,起惑、造業、受苦,起惑、造業、受苦,你這還說這個幹什麼?可帶業往生,消業往生,大家想想吧。懂得教理了,十地菩薩還有業,還帶業,還造業,起惑造業了。一品惑沒斷的,弄上四、五個小孩子,年輕的,在那裡查三藏經典,幾個月都查完了,那真的是豈有此理,真是。這個懂了吧?你給大家聽聽。惑業苦,起惑、造業、受苦。

大家看那個表,「愚者」,這愚怎麼講?指的地前菩薩,地前菩薩統有貪瞋痴慢疑的那個愚痴。有什麼?「種種之二愚」。先講「二愚」兩個字,愚有兩條愚,兩種愚,這個愚痴。這兩種是什麼地位有什麼的兩種,這個兩種都不一樣,所以就很複雜了。很複雜你要講,那麼把這個十地菩薩,一共那就是二十種愚痴,那就什麼也不必講了,那太麻煩,聽也聽不明白。只可以把這不是「有種種之二愚」嗎?「分十地斷之」,在這個十地,一地斷二品、一地斷二品,一直到了第十地,這二十種愚痴才斷乾淨。這個回去諸位查唯識宗,查《相宗綱要》就行,看看有沒有,看不明白不要緊,看不明白多看幾遍,不能隨便造謠。這不是有種種,「甚為複雜」,很麻煩。「茲僅舉初地,可推想其餘」,咱今天光講初地菩薩斷的是什麼東西,這兩種愚是什麼,懂得那個了,其餘的類推就是的,知道有這麼回事情。不能隨便就說這個「愚」,大家也就愚痴。這麼簡單?愚痴,什麼叫愚痴?你得說明了。

好了,大家聽這個,看第二,「初地所斷之二愚」。登地菩薩就是歡喜地,他斷了這兩種愚痴,是什麼?羅漢是本有,菩薩還有了,他這是才斷一條,斷的什麼?「執著我法愚」。這個大家都懂得,有我執,原來沒個我,這我字還沒打破,還有這個執著,還有法執。這個萬法,雖然是立出些法來,這大家聽明白,這個佛法是給眾生,度化眾生的,好比眾生有病,就給他藥吃,對不對?對。病治好了,大家聽明白,病治好了,病治好了他還吃藥,怎麼樣?現在的人就是什麼?病好了也得吃藥,保養藥。不是保養藥是中毒,自找倒霉。病好了就完了,就沒事了;你病好了再吃藥,就是中毒。對於這個法,你也執著這個佛法,萬法皆空,這個佛法是一種藥,給眾生治病的,治好了病就完了,大家聽明白這個。現在我們有病沒病?現在我們大家可人人都有病,現在你可斷不得藥,你別說我這就不吃藥了,我把佛法都不要了。你現在一身病,還不是跟你說的,就怕誤會。這一個這是第一,很難。

第二條大家看,「惡趣雜染愚」。惡趣就是六道輪迴這些眾生,它這個範圍皆不好,皆是惡趣,皆不清淨,六道眾生連天說著,皆不清淨,他都有執著。這種情形你受他的傳染。傳染怎麼樣?你看見你只動心,這就受傳染了。大家聽明白了吧?這個東西,所以說就是惡趣諸業,惡趣裡頭怎麼諸業?他心一壞,要是不動心,那你看不出來,必得他心裡一動,一動就叫業,你就明白了。沒有好事情,這個就一定得惡果。這個我給諸位說,這一條這是打了括弧裡頭解釋這個情形,諸位有功夫的人才能懂得;沒功夫的人,也怕聽不進去。我說一個情形給大家聽。

咱們現在大家都聽懺悔,懺悔怎麼個懺悔法?念出這個偈子來,大家差不多知道的很多,知道可是做不到,那就枉然了。真正懺悔是這樣的,大家聽著:「罪從心起」,你這個起,昨天講了,講這個起字,發起了。起什麼?就心動了。你這個心動,你知道這是一種錯誤,罪,你想著幹什麼壞事,心裡一動,這個罪一起,「將心懺」。你要懺悔的工夫,這裡磕頭、那裡磕頭,這叫多事,沒用處。怎麼辦?將心懺,把你動的那個心你懺悔它。怎麼個懺悔它法?你不是動了心嗎?動了心,你叫這個心不動了,你想的那一條,立時打消了它,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這個心沒了,不動心了;不動心了,那個罪也沒了,你那個罪跟你那個心跟著,大家聽明白這個。你懂得這個了,你懂得你念佛,就是那個佛就是你的心;你不念佛,你那個心就不是佛。這不是很重要嗎?心若滅時罪亦亡,罪就沒了,「心亡罪滅」,心也消滅了,罪也沒有了,「兩俱空」,這兩條都沒有了。「是則名為真懺悔」,這是真正懺悔。大家做得到吧?做到,這是真好了,業也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

這個可是很有關係,我說一個。一個老和尚,一切都放下了,沒有罣礙了。咱念的那經都是白念了,哪一句也沒照著做,《心經》上「無罣礙故」,才真得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罣礙就不行。一切都放下了,就是他心裡喜歡一個花瓶,他心裡還有這點掛牽。到了他壽命終的時候,他的功夫還有掛牽。他終日在那裡打坐,倒很好的。閻王叫小鬼去找他去,他那裡一入定,小鬼找不到了。他心裡不動,人人看不見,萬法皆空。小鬼在那裡沒有法子了,怎麼著也找不到他,怕過了鐘點不得了,這個小鬼擔負不了。去的這兩鬼,有一個鬼很聰明,說看看這個屋裡什麼都沒有,就是還有一個花瓶,他大概捨不得,他還有這點掛牽,給他打這個花瓶,拿起來一摔。這和尚一聽,瓷一破,動了心,掛牽在那上頭了。行了,現出來在那裡了,走吧走吧走吧。這公案上有這一條。

這個講出來,大家聽懂了聽不懂。講公案還聽不懂?講公案也聽不懂,他沒自己練習過,那有什麼法子?所以說你雜染惡趣,在這個環境裡頭,在所不免的。一雜染惡趣,這就完了,這就是貪瞋痴慢疑的那個愚痴,到初地菩薩才斷這兩條。

看後頭這解釋,「諸業、諸果」,這些業跟這個果等等的這些東西,這個不提它了,這個它並不是愚痴,它並沒愚痴,這些空的,「然而業是愚所起」,為什麼造業?因為你有愚痴才造業,大家聽明白。有愚痴就造業,這都是唯識學上的,這是經上的。為的有愚痴,這個業是愚痴所發起的。造業了就要受結果,這個結果是你造了業,它有一種感應。造了業就得有感應、就得有結果,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是這裡提明了,這一個法執跟這一個惡趣,雜染惡趣,這都是叫做愚痴。你看到了登地菩薩,聖人了,還這個樣子。以後不能說羅漢都是愚痴人,可不是這麼講,羅漢這個愚痴是沒斷這兩條,你不能給他加個罪名,他什麼愚痴法,得說清楚。

把這個解釋了,可以講這個頭一條了。諸位看這頭一條,「帶業往生」。這解釋,帶業往生的這個條裡頭寫了五條,第一條是「隨眠無明」,大家看看頭一條。

這個當時講很難講,咱不按著書講,我先在這裡跟諸位隨便講講,大家聽聽,聽個差不多,再一念這個文就好懂了,變方法。

上一次跟諸位講《法華經》叫「性具」,與上次都有關係,要不的何必胡扯?《華嚴經》叫「性起」。性具是善惡全有,性起是這個性一動的工夫,連善帶惡同時起,是這個樣子的。上次跟諸位說過,這些東西可都要緊。那麼著,起在哪裡發動?它在哪裡起來?這個大家聽明白。性具在哪裡全部都有,在什麼地處收藏著?性起在哪裡發起的?我們得要問了吧。

諸位聽明白,這是很複雜的,斷惑先斷見思惑,後斷塵沙惑,最後是根本無明,這個諸位都聽說了。根本無明,頭天講的這六種,沒講到根本無明上。根本無明在哪裡?根本無明跟你說,這不得不講了。八識嗎不是?前邊那六識談不上,它也不懂得。第七識、第八識,這兩個識很重要。為什麼?前邊那個六識,不論怎麼鬧,有時候休息,有時候停止了,等等的這些它往哪裡收藏,大家都不知道。就是第七識有一個毛病,永遠不斷思量,沒有停止的時候,第七識。前邊那一些,前邊那六識造了一切的事情,不問善不問惡,一切一切等等,都給這個第七識造的,我,我!我!我!我!我!給了它,它往哪裡放?大家聽明白,它送到第八識裡去。第八識就如倉庫一樣,什麼它都收藏著,收藏到那裡頭,根本無明就收藏在第八識裡,這個大家不得不說了。

一說「帶業往往」,往生誰帶業?這個前面跟諸位講過,這個第八識是「先來後去作主翁」,咱們坐胎的時候,頭一下子來投胎是第八識先來;死了的工夫,前邊那個七識都走了,它還不走,最後它才走,它走了才死,它不走不死。一切東西都藏到第八識裡,第八識帶著收藏的那一些,沒叫乾淨,沒叫把它洗乾淨,帶著帶到西方去了,第八識投到那個蓮花裡。這個明白吧?這叫做帶業,帶業往生。(你翻譯這個,我講這個本文)

看這個表上,「隨眠無明」。這個名字叫隨眠無明,隨眠無明怎麼講?「無明」就是根本無明;「隨眠」怎麼講?下頭解釋,無明,無明就是煩惱,有無明他就是愚痴,愚痴就造業,它這一切東西在哪裡?眠,就跟睡大覺一樣,就在那個第八識裡,藏在裡頭睡大覺,哪也不去。這一個「伏」,就是在裡頭埋伏下來。這個很好懂,到第八識都藏到裡頭了。既藏到裡頭,這個第八識重要不重要?假如是,譬如你要不修淨土法門,你在這裡三大阿僧祇劫斷惑叫轉識成智,第八識裡藏的這些東西,大家聽明白,都斷盡了,乾乾淨淨,變成智慧,變成大圓鏡智。你聽這個名字,第八識轉大圓鏡智,就跟很圓的一個鏡子,圓圓的,四下有光明,那叫常寂光淨土,就成功了。那個名字叫三大阿僧祇劫,咱大概是十大阿僧祇劫也辦不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多麼省事?這個東西到了蓮花裡頭,藏到裡頭了,在裡頭斷惑。這不很好明白的嗎?

第二,「立相住心」,這是方便法,大家看。為什麼?上頭這一條很難辦。很難的,這一條可是完全是淨土宗的辦法,淨土宗以外沒有這個辦法。怎麼?皆都是叫它真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大家都知道的。皆是虛妄,立相,這個相皆是假的,淨土宗找出一個現象來。別人講究不著相,淨土宗第一步叫你著相。這個相就是立住了,哪個你都不管,你就是《十六觀經》,叫你看太陽,落日如懸鼓,也是叫你著相。一切都是立上一個現象,叫你那個心不往四下裡跑,光往這一個地處走,立上這個相。「住心」怎麼講?這個心哪裡也不去住去,就住到立的這個相上,你住到這上頭,就成功。才上來勉強,時候久了,習慣成自然,就成自然了。譬如《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今天講不到了,「乘願再來」就離不開大勢至菩薩這一套,習慣長了,你一切都得,心裡不動沒事,一動就是這樁事情,不怕念起,就怕覺遲,那是功夫的問題。所以是「立相住心」這四個字。後頭我再跟大家說說。

看下頭有解釋,「取報土、報身、忻厭等」。這幾句話那就很難講,大家聽著。立住這個相,住心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單立出相叫你著相,這是一種善巧法門。善巧法門是不錯,可得會用。怎麼會用法?這個佛,大家聽著,有法身、報身、化身,身是如此。地點呢?叫地土,法也是法地土、報地土、化地土,也是這麼三種。這麼三種,大家聽著,學佛一律平等,不許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這是不好的,在別的宗,這兩個都是大毛病,禪宗裡就不許這樣子,不許欣厭,唯獨淨土宗叫你欣厭,這是不同處。欣是什麼?欣,你那個心喜歡,哪個也不喜歡,專喜歡西方極樂世界;厭是討厭,討厭哪?討厭這個娑婆世界。咱們在娑婆世界,是這樣講;要不在娑婆世界,討厭他那另一個世界。用這個欣厭之法,這樣這個心才往一處走,大家聽明白,這都是善巧方便。

化土跟報土,跟大家說,法身、報身,報化土,報化土是佛菩薩自己享受的,咱們一切人去不了,大家聽明白,那是他得的享受。變化土是預備接引我們的,經上是這樣講。經上這樣講,那麼你不這樣講嗎?不這樣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經上說的;我們就不這個講法,淨土宗就又變了,這個也是變了。變什麼?看見化土,咱也認不出來哪是化土哪是報土、哪是法身哪是化身,也認不出來,你一律都拿著當,就是化土,也拿著法性土存心;你要拿著當成假的,那就錯了,那就失了意義,這個話聽明白了吧?譬如說個比喻,咱這佛像,有泥的、有木頭的,你拿著它當木頭、當泥的這麼思想,它也不靈感,這個大家懂得吧?你看它是木頭、泥胎,你看見,拿它當真的,就是法身,就有感應。「萬法唯心」,這裡頭一些奇怪事情,聽明白了嗎?這是第二條。咱這掛這張紙,佛像,那就是佛就在這裡,必得有這種存心才行,心即是佛,全在你的心。

第三條,看後頭這個,這個比較好講一點了。可是鐘點到了,下一次再帶來,帶來還有那個「乘願再來」,給諸位再解釋解釋。能下一次把它講完了,結束這個,咱就看看怎麼樣。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2集)

找出第二表來。第二表是什麼?題目是「帶業往生,乘願再來」。帶業往生跟乘願再來,原來下頭這五行是對這兩項談的。對這兩項談的,帶業往生那天看了一個差不多,下頭這五條也已講過兩條。講過兩條,今天講第三條,可單是一層給諸位說,為什麼?原來下邊這個五層是對那兩樁事說的話,單講一種就不免偏。為什麼?那也沒辦法,一個人這嘴裡說不出兩種話來,沒這個能力,只可以給諸位就說「立相住心」這一條上,那天說的這個,把這一句講講,接著往下講,立相住心。

給諸位交代,把這個表講出去,可以說是全部的教理,佛家全部的教理,就能懂個大概。為什麼?為的這個問題,這是《華嚴經》上講到十迴向,十迴向就不得了了,再就是登地,三賢十聖,這種境界就是一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大家想想,這很不容易的。這個樣子的,講經的這個嘴講的也不過是個萬分之一,不能詳細講,詳細講愈聽愈聽不明白。其實也不能講,一講就牽扯著其他的經典。因著我們講到十迴向上,講一百真如,真如法懂得一百了。真如法以後,正講什麼?講解脫,不著相解脫。這個事情逼到這裡了,沒法子。懂了這個,這才能聽這一套;要不懂這個,聽不懂。什麼人聽不懂?任何人聽不懂。

這話不是什麼的,為什麼?譬如法相宗的祖師,大家知道,祖師是誰?法相宗的祖師是玄奘法師。玄奘法師他怎麼學的,那苦不堪言,這就不必說了,人的精力充足,念的書也多,不是我們這種普通人做得到的。回來傳人,找了尉遲恭的那個武將的侄子,在外頭是風花雪月,不幹正事,他看了看,就是挑了這個人,叫窺基大師。這兩人講了條件,「你叫我學佛,這不是開玩笑嗎?我怎麼還學佛啊?」「非你不行。」學佛也可以,講條件,「我得吃喝玩樂,一概都聽我的,我就行。」說:「那好啊!都聽你的。」你一聽什麼個人。「咱可得講明白了的,一切這些風花雪月的事情,你幹你的,我不管,我這個你可得接受。」都說話有據的了,接受,接受下來了;到了後來,也算成功了,吐了血。大家想想,用一番功夫,這麼容易的啊!

就憑現在連個中國字都不認得,就敢在這裡講《華嚴》上的,淨土宗是《華嚴》上的,就敢在那裡講,能用二、三個月,一幫小孩子,都把三藏十二部都查得清清楚楚的了,那真正是造無限的罪業,在那裡吹大氣,連字你尚且不認得。那罷了,你自己造罪業別人管不了,但是你一個人提倡,大家擾亂了,台灣、美國,連南洋都被他擾亂,都弄不清楚這一套。說不到正道上去,他連《華嚴經》的一百真如他都沒看過,他怎麼會懂得這個?

說到這裡,這個經這一句在這個地處是一個講法,換一換地處又變了,千變萬化,沒有呆板板的這種事情。大家要明白這個,難處就在這上頭。怎麼呢?譬如大家《金剛經》都念過,講究不著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只要有現象,沒有一條真的,皆都是你的意識虛妄分別造出來的。這個事情人人皆知的,你要是什麼相也沒有了,看見真空了,這是見到了。要以三十二相見如來,「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家《金剛經》念過。既這個樣子的,這不是跟《金剛經》反對的嗎?怎麼反對?「立相住心」。別的說不著相,淨土宗特別,找個相來安在這裡,要立相,原來沒有這麼一個相,沒有這麼一個現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這麼個東西安在這裡。安在這裡幹什麼?叫你這個心,不安這一個假相,你這個心是四下裡跑,不曉得跑哪裡去。你知道嗎?不知道。跟諸位說,咱們是一切不知道,自己這個心成天亂七八糟,並不知道。立上相,安在這裡,你的心要離開這個,你的心是亂了;不離開這個就對了,這就守得住了。所以說立上這麼個假相,住心,叫你這個心不四下裡跑,就安到這裡了,這就成功了。沒有一定的事情,咱們這些凡夫不懂這一套。(這四個字,你翻譯了,大家聽明白了咱再講。)

這樣講起來,那就得解釋給諸位聽,都有關係。這是什麼?平素大家聽的這經,都是模模糊糊的一套。怎麼著呢?那個講的模糊,聽的自然就聽不進去。很難講的一些話,譬如大家都知道念:「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佛無數億幹什麼?給諸位聽聽,「化菩薩眾亦無邊」,幹什麼?這我給大家說,有這兩句,這一些只是身,大家聽明白,身寄託在一個土上,有身就有土。阿彌陀佛法身是常寂光淨土,報身是什麼?化身是什麼?怎麼講?大家聽人講過嗎?要是聽人講過,很好;沒有聽人講過,我說說給大家聽聽。

法身是常寂光淨土,佛他自己得的報身,什麼?他受的,修有結果,結果就是報身,報身有報土。報土是什麼?報土大家聽著,名字叫自受用土。佛不現相則已,現相自己在那裡享受,自己享受的土,大家聽明白,任何人去不了。你認著我們一去就佛常寂光淨土?連報土你也去不了。能到報土的,那都得十地菩薩,可以到報土。普通人呢?普通人就是到化土,化土是他受用土,專叫我們這普通人你們享受的。這麼說來,這一些都是假的了?有些人就主張,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的,皆是假的。這個講經法,《華嚴經》上還沒有如此說,各經上也沒有如此說,就是這些無知妄作的人這樣講,這個聽明白,我們萬不可說這個。

化土,上次給諸位說過了,叫他受用。他受用,譬如我跟你說吧,今天圖書館這個房子,今天是誰受用?是大家在受用。既是大家受用,這個房子原來有嗎?沒有,也是人心造出來的,只要叫你得利益就對了。所以說,阿彌陀佛,在這一個地處不動,化身、報身普遍世界,度九界眾生。大家要知道這個。人人得度,你只要拿它當真的就行。上一次跟諸位說過,這裡這個佛,木雕泥塑的,你們諸位來了拿著當真佛待,你就有感應;你拿著他當木雕泥塑,他就是木雕泥塑,你是你,他是他,你兩個人是毫無關係!就是這麼句話,全在自己,萬法唯心,你心裡感應。你心裡感應是怎麼話講?你心裡一感應,佛現相就是你的心,就成了功,要知道這一條。

再給諸位講,佛經不錯很深,很深不離因果,無論多麼深,離不開因果。這是一定的道理,因者,就是一個事的一個原因、一個開頭,有個開頭必有個結束,得有個結果,這是平常事情,沒奇怪處。沒奇怪處怎麼著呢?就是因果,大家聽明白,還有應注意的,因與果,因不能當時種因結果,必得有緣,因緣果,萬法因緣生,有緣這才結果。結果以後並不是就完了,結果以後,果裡頭又含因,果中又含因,這個只要結了果,果裡頭又有原因了。這個要不懂得,不問什麼桃子,不問什麼杏、瓜,成熟了,裡頭有種子,這個種子就又是因,這個好懂了吧?因緣果,果以後又是因,又是因緣果,永遠不斷,大家要明白這個。壞事情也是因緣果,好事情也是因緣果,但看你是走哪個路子,就是這麼一句話。

既曉得這個了,咱不再往深處講,往深處講就什麼了?說了深處,學佛講究不生不滅,那是到了最好處,也不生也不滅,那就什麼?但是我們都在這個生滅法裡,生滅法裡沒一點好事,什麼事也沒有好處。就是我們學佛,也是得開頭下種子,學佛也有因果,你下什麼種子,你要曉得。我們什麼種子也不要。照你這個說法,講不通。怎麼講不通?我跟你說,我們要佛種子。大家聽明白了吧?這個佛就是不生又不滅,有佛種子。有什麼佛種子?有阿彌陀佛就是種子,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以佛為種,也不要因,也不要緣,這個聽懂了嗎?以佛為種。以佛為種,這就是不生不滅之法。

再給諸位說明白,我說起話來很高興。要緊的話,到了時候該說必得說。這不是這條懂得了,還有一條是什麼?「蓮胎斷惑,當生成就登岸」,這個當生成就大家要懂得,這個表上都有。什麼事情?這是淨土宗的特別處。特別在什麼處?就是在,不是斷惑嗎?這個大家都聽過,上一次也給諸位說過,十地菩薩還得分著斷惑,普通九界往生,一隻螞蟻、一隻蒼蠅、蚊子,一隻小鳥,牠要往生,就成了等覺菩薩?這講不通,牠斷了惑?我們學了這麼些年佛,我說我自己,一品惑我還沒斷。那麼著怎麼樣?斷惑是一定的,這個是原則,凡是學佛,必得斷了惑才成證果。

這要給諸位說,「蓮胎斷惑」,凡是九界往生都是入蓮苞,這個大家知道,凡是會念佛的,七寶池裡就長出一枝蓮花來;念得成熟了,就入了這個蓮苞來;到了蓮苞裡頭,大家可聽見說過,也有幾天開花的,也有多少年、多少大劫開,都不一樣。不一樣幹什麼,在這個蓮胎裡頭?在裡頭,在胎胞裡,就跟人在他母親肚子裡,什麼事情也不能辦,包在裡頭了。包在裡頭,在那裡頭,跟外界上這些壞事情不接觸了。「心本不生因境有」,心原來不往外跑,因著外頭這個境界勾引你。到這個蓮胎裡頭,沒有勾引你的,在蓮胎裡頭斷惑。大家聽明白。再給大家說吧,這個我說不是今天碰著這種機會都講不到。

這一句大家要覺悟覺悟,哪一句也得覺悟,這不是簡單的。覺悟什麼?蓮苞裡頭斷惑,上這個蓮苞裡頭去是帶著惑去的,惑業苦,這不是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清清楚楚嘛,這是經上清清楚楚,怎麼連這個都不懂得?這個注意注意,大家,你聽明白了吧?

後頭這條必得講,講了大家注意聽,哪一句也得注意聽,現在講的這些,句句都重要。什麼?「二力橫超」。橫超好講,先講橫超。二力不好講,二力為什麼不好講?就是兩種力量。那沒有這麼簡單的話。這個橫超,我跟諸位說,咱們這些人,在這娑婆世界上,六欲天、四禪天、四空天這麼直著往上升,到了四空天就麻煩了,就沒法治了。不到四空天的時候,在淨居天,在那裡可以超凡入聖,證羅漢果。這複雜極了,這是豎超,這得多少年。這是一,這是豎超。

橫超呢?這給大家說,譬如這一棵竹子,裡頭一節一節的,你在這裡咬破一層、咬破一層,往上走,相當麻煩。咱何必找這個麻煩?在這旁邊一下子咬破,咬一個洞洞,出來了,用不著這麼麻煩,這叫橫超。這給諸位常講,先把這個話。怎麼知道能出得去?外頭有塊石頭,有個竹子被風吹著,相磨擦,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在外頭磨擦,你裡頭懂得了,你聽人說了,你在這裡就下嘴啃;你不懂得,那就枉然,你去出一些傻力氣你做這個去。這橫超,這個人人凡是學淨土的都懂得,這是除淨土宗橫超出來沒處去,上哪裡去?一橫超了,阿彌陀佛來接你,接走了,這是橫超的力量。

再講「二力」兩個字,二力我給諸位說吧,可就麻煩了。大家修淨土宗,修了多少年了,你懂得二力法門了嗎?還有一些連這個二力法門都不懂的。別的法門是獨力法門,個人的力量,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這是獨力。唯有淨土宗是二力法門!二力法門,大家會說,阿彌陀佛的力量,自己的力量,這話對了。對了,阿彌陀佛什麼力量?你自己什麼力量?這得把這個說明了吧?他有他的一個力量,我有我的力量,這個力量是什麼東西,得說出來,這個要緊不要緊?大家有知道的沒知道的?要知道的,就懂得二力法門;不懂得的,就空過了,沒用處。怎麼沒用處?信願行,信願行是三資糧,路上的資糧。大家聽明白,不是因,也不是果,這個好好的大家記住吧。我說了,你去查去,害怕的是你還查不到。(翻二力給大家聽,接引我們,二力。)

諸位注意,修了多少年,連自己還不懂得因,修的因還不曉得,修的果更,沒有因怎麼結果?這個事情很危險。這樣講起來,有一句好講的,二力,阿彌陀佛的力量好講。怎麼著呢?一說大家都信,四十八願,就是這個願字,他老人家四十八願,這是佛的力量。一切一切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切變化,等等這一些,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力量,造製的這一些,這全是佛的力量,這個都懂了吧?「皆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佛的力量,這是一條,好懂這個。

大家要曉得,千言萬語,萬法歸一。萬法歸一是什麼?佛法到底是什麼東西?這一句大家懂得?佛法是什麼?能說得上來吧?萬法歸一嘛,佛法就找其原本是什麼東西?(先問一下再說吧。)

就說到印度佛在世的工夫,大家都知道,正法時期。什麼正法?戒,戒律的戒,這個大家聽說過。戒,咱們淨土宗的,大家持戒的有幾個人?受過戒的罷了,模模糊糊的,沒受過戒的是更不用說。這一個戒字站不住,就談不上了。因為什麼?佛學學過三學,大家聽明白,就是三種,這三種之外沒有了。三種什麼?戒、定、慧,就是三無漏學。這個大家知道,還能不知道嗎?三無漏學不是很普通的嗎?很普通。很普通的,任何哪一宗都得學這三條。大家聽明白,我今天說的這個話可很要緊,不問你學哪一宗,顯宗、密宗、什麼宗什麼宗,皆離不開戒定慧三無漏學。既是這個樣子的,我們修淨土的,光懂得信願行,信願行是道上的行糧,沒種因,不結果。大家聽明白,我給大家說明白。大家既沒因,又沒果,模模糊糊的,這麼糊塗過去了。(先解釋了,大家仔細聽聽。我講完了這一段。)

正法過去,像法就是禪,禪定,你看這三個字。

請諸位要注意,自打今天,業已修三無漏學的,那很好;沒有的,這是基本條件,以此為因,這才能結果,沒有因,不結果,大家聽明白。沒有因怎麼會結果?不結果怎麼辦?不結果就空修一套,光信願行,光這個路上有資糧吃,不得結果。這個重要不重要?

這就可以了,今天這一條,就算特別而又特別的,就跟諸位說了。把這個表下一次帶來,帶來我們可以想法子講「乘願再來」,乘願再來也不怎麼簡單。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3集)

把今天發的這個表找出來,今天發過,要是沒有的,跟他們要。

這個表是什麼?還是講的上一次兩句話。兩句話是什麼?就是淨土宗裡頭的條件,開首,一開頭怎麼了呢?是這個「帶業往生」,這句話大家要記住;第二句是「乘願再來」,這是淨土宗的兩大宗旨。但是這兩大宗旨,經文上不是這樣說。為什麼?大家要聽明白,經是「依義不依語」,記住這句話,求學理。依義不依語怎麼講?看過《法華經》的都懂得,沒看過的就不懂得,你給他說也不懂得。經義,本身這個經的經文,經文是這樣說,這樣說大家不懂得,經文文理不懂得,裡頭藏著有意義,意義就是什麼?裡頭藏著道理。這個講的光講本文聽不懂,必得講裡頭的道理,大家才聽明白了。可是道理跟經文,文跟義意思一樣,言語不一樣,大家要明瞭這一層。

大家要明白,淨土宗它根本,什麼經是它的根本?這個諸位務必要懂得,淨土宗根本就是《華嚴經》,這個大家得要知道的,學理。為什麼是《華嚴經》?《華嚴經》說到了登地菩薩以上,到了第八地這個時候,算是經文差不多了,注意,接著就是《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的主人就是普賢菩薩,發生到普賢菩薩,你要把普賢菩薩撇開,這就像一棵樹一樣,根本刨了,講什麼《華嚴經》?這個大家要知道的,這是《華嚴經》的根據。而前人有講到十迴向就為止,登地菩薩就不講了,就講《普賢行願品》,那麼著全部的就都包括了,這個大家要曉得的。

給諸位補充一句,上幾次講的可都特別重要。上一次講的帶業往生,大家別忘了。帶業往生給諸位說了,帶業往生要懂得經文,把那個經義一演,帶業往生不必講,這個業怎麼的?業一直到普賢菩薩,這到了最高地位了吧,還有業!上一次給諸位說過,十地菩薩斷惑業,十地菩薩十個斷法。這佛理懂得的,還用講?這個業到了普賢菩薩還有業,怎麼是消業往生,把業都消盡了再往生?消盡了業,消盡了業上哪裡去?就何必往生,那就,那就證了果。這是一,這個大家要記住。

就是「乘願再來」沒有反對的,沒有反對的,要是不帶業往生,乘願再來怎麼個再來法?這個大家不懂得了。來是帶著惑業才能來,惑業沒了,就不能來了。這個誰知道?所謂是「潤生」,必得,潤生是什麼?你的煩惱種子還存在著,滋潤滋潤它,叫它起現行,這才能再轉生。給諸位說,愈講愈麻煩,沒法講。凡是到各世界上來的,譬如佛,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八千多次,八千多次皆是化身。這個大家知道嗎?不是他的法身。所以是「光中化佛無數億」,遍地皆是阿彌陀佛,皆是化身,大家要知道這個。化身更不用說了,怎麼著呢?再記住,到了化身來這裡,你八相成道,再成佛,八相,成佛的時候得「重入玄門」。大家前面都有,要看看。怎麼重入玄門?你再成佛的工夫,自打你怎麼修行,一直到你怎麼證果,怎麼破魔,一切一切都得經過一遍。大家聽明白了吧?經過這一遍,是否是業,惑業苦,是否是這個?懂佛理的人,一看就明白;不懂佛理的人,就是連字他也不認得,他一個字他都不會講。

上一次,重要點給諸位都說過了,信願行是三資糧,不是根本教義。根本教義跟諸位說了,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以戒定慧為因,後來以戒定慧為果,沒因也不得果,上一次都說過,這很重要的話,不要忘了。今天帶業往生不再重述了,沒法講,只可以講「乘願再來」。大家仔細留心聽聽,一聽就知道,不帶著業,不但是不能往生,也不能回來,那就什麼也辦不了了。

大家看,「乘願再來」,先講「乘願」兩個字。乘願旁邊括著「潤生」,大家看明白。這就麻煩,這個諸位靜靜的聽聽,這都是佛學學理。「帶業往生」,經上不是這麼講,意思可是如此;「乘願再來」經上也沒有,沒有,可是意義上就是如此,這個給外行就不能講了。為什麼乘願就是如此?這個願,大家要記住,凡是修大乘佛法,大家聽明白,我可不能夠一遍遍的重述。凡是大乘佛法,皆都有願力,發一個大願。要是不為度眾生,發什麼願?凡是修菩薩道的,連佛加菩薩,必須有一個願。這個願是什麼?願有十種名字,你聽聽吧。咱簡單的說,不必提這個,裡頭有一種,叫做「願輪」。輪是車轂輪子,車轂輪子是比喻話,並不是真有個車轂輪子,這個輪子是隨走隨轉、隨走隨轉,沒有停止的時候。大家聽明白,這十個願裡頭有個願輪。譬如,說別的不懂得,我跟諸位說地藏菩薩,人家都成佛,他不會成佛的。他怎麼功夫不到嗎?功夫早到了。他的願力,那個願輪度化眾生不休息;一沒願了,就不用度眾生了。這叫願輪,先明白這兩個字。

明白了這個,乘願旁邊有「潤生」兩個字,這是學理的問題。跟諸位解釋解釋,知道這個了以後,講過這個去,再講《華嚴經》絕不這個講法了。那大家自己用功去,這個講法沒法講,愈講愈複雜。潤生兩個字我給諸位說說。生怎麼講?生是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滅,生滅法,這不就明白了嗎?生滅法是永遠停不住。潤生,潤是怎麼樣?生是說的生死種子。什麼是生死種子,諸位?就是惑業苦的這個惑字,這一切的煩惱皆是生死種子。生死種子,這個種子在地裡是乾巴的、乾的,沒有空氣、沒有陽光,它不生長;必得有環境,有陽光、空氣,有水分,這種子它才破開,才長芽,這個大家都懂得。所以說必得潤,滋潤它,滋潤這個種子。滋潤這個種子幹什麼?滋潤這個種子讓它生長。生長什麼?生長就生到六道裡來。你不滋潤,六道它去不了,它一個乾巴種子去不了,必得(它離開六道了!)一潤就上六道裡去了。怎麼個潤法?潤他八識田裡頭藏的那個煩惱。

這個聽明白了吧?這個很要緊的。所以是潤生,只要有生就有死,在這個六道裡頭。這是行菩薩道的度眾生,必得什麼?度什麼樣的眾生,他得變化什麼樣的形相,他才好談話,這才能通達。要是一個人,譬如這麼說吧,我們是人現在,現在是個人,你要對一隻雞、一隻蠅子、一隻蚊子,你給牠說法,牠聽懂了吧?有聽懂的時候或可,那很難了,那你得有神通,沒神通很難;你要變成蚊子,你兩個是同類的,牠一動、你一動,都明白。大家要知道這個,為的度眾生,是一定得轉願輪。

雖然化身來了,並不是度眾生一度他就聽、他就懂得,不這麼容易。譬如今天,這個大家聽聽,咱們都是人,人與人說話怎麼樣?人與人說話能度了對方嗎?譬如咱這一個場子裡,有五百人來聽經,聽懂了的有五十個人?聽懂了的,他信不信?要是一聽就懂、就信,那就好,那了不得。有這個道理嗎?要是這樣子的,你就是乘願再來也沒用處?有用處,大家聽著,有什麼用處?翻譯了以後我給大家說。

再看後頭那個「代受」,代受那兩個字。那個代,替他,我代替他;受,一切所享受的他替他受。這個得懂佛理,「觀受是苦」,凡有所受,皆是痛苦的,替眾生受苦。這個聽明白,這個可不是吹大氣的,就跟耶穌教裡釘到十字架上,代眾生受苦,這個我們代眾生受苦。看那兩個字了吧?大家看看。怎麼個代法,我跟諸位再說。

因為著觀受是苦,這才乘願再來。願力,甘心來的,來替大家受苦,大家接受不了,有什麼痛苦,他替他受。怎麼個替法?大家記住,下頭這五條,這是往生的五條。

這個大家注意聽著,皆是經上有的,經上沒有不能隨便說。皆可是生,往生。第一是「息苦生」,這五條裡頭頭一條。怎麼叫息苦生?譬如天災人禍,沒得吃了,《阿含經》上有,佛就變魚,變成魚。大家沒得吃了,這年景不好,就拿魚吃,魚這一切東西都是佛變的。這是為著救他的痛苦,沒得吃了,佛變成魚叫大家吃。要這麼說起來,大家要聽明白了,這個樣子我們辦不到,我實在辦不到,咱沒這神通,有神通那就無量無邊的沒有關係,都是變化,「皆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要懂,得會講這一句,他變化的。這救災,為的出了災難,佛出來投生,這是一條。

再看第二條,第二條是「隨類生」。隨類怎麼著呢?雖說是六道,一道裡頭都若干種,胎、卵、濕、化,等等的太多了,就是這個水裡,水族裡頭有多少小動物,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為廣度眾生,化身,永遠法輪轉、永遠投胎、永遠度眾生,不停住,第二個條件,必須乘願再來。

再看第三條,第三條「大勢生」。大勢怎麼講?很大的勢力,就是富貴比一切人都高。這個幹什麼用?差不多的眾生都是希圖富貴,靠一個有能力的人靠著他。所以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家要注意,阿彌陀佛兩邊,一個是觀世音菩薩,主張慈悲,大悲觀世音菩薩;一個是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主張什麼?發動智慧。大家聽明白,智悲雙運,發動智慧。發動了智慧,那又怎麼樣?這個更重要了,這個你看《十六觀經》上,淨土三經上,說得很明白,大家不注意。什麼?《觀經》,大家看,《十六觀經》上對於大勢至菩薩幾句話,大家注意注意。

觀世音菩薩的外號叫「萬億紫金身」,這句話大家記住,是觀世音菩薩的身分外號。大勢至菩薩的外號是什麼?「無邊光熾身」。光明無量無邊,這是大勢至菩薩的身,無邊光熾身,這個大家修淨土宗要知道。

說了「無邊光熾身」,這再說《十六觀經》上:「以智慧光普照一切」,無邊光熾身,大勢至菩薩的智慧,普遍的全世界,他那個光明加被到我們身上,我們的罪業就消,就能開智慧。開智慧怎麼樣?開智慧能離三途,得無上力,叫你離開三途,三途,六道裡頭。所以說《彌陀經》上有人、天兩道,無三惡道,大勢至菩薩的光明加到身上,我們被了這個光,就不墮三途,有這樣的能力。

再給諸位說,淨土宗裡頭,把《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特別的選出來。「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這圓通章介紹出來以後,我再給諸位講講。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大家可都見過,見過可不會講,這是說痛快話。怎麼不會講?看著簡單,很麻煩。要再講,給諸位說,必得講《普賢行願品》,講《二十五圓通》,這才能聽明白了。怎麼著二十五圓通?我給諸位說說,將這個「圓通」兩個字,我先給諸位解釋。

「圓」是圓滿,外頭各方面皆是圓的,裡外各方圓滿了,這是圓。大家學東西圓滿了,要緊不要緊?圓滿了還不行,「通」,通是通達,這裡也看見那裡了,那裡也看見這裡了,一點障礙沒有,這才圓通。學佛有《楞嚴經》,得了圓通,那就是佛果的地位,才是圓通。(把這個給翻了)

《華嚴經》上有個善財童子,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怎麼樣?學佛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這很要緊的,不能隨便到處找聖人,這是糊塗蟲,找他幹什麼?愈弄愈糊塗。

所以說二十五位圓通菩薩。這二十五位,才上來,這不能說了,一個法子一個法子,我從哪一條我得的圓通?有在耳裡得的圓通、眼裡得的圓通,等等一些。到了最後,最後是觀世音菩薩。到了最後,觀世音菩薩當然是高於一切了,還用說。可是觀世音菩薩以前是誰?二十五圓通,第二十四圓通是誰?二十四圓通就是《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別的人二十五圓通都採取了觀音菩薩,唯有淨土宗採取第二十四圓通,就是採取大勢至菩薩的圓通。(你給大家說吧)

大勢至菩薩的圓通什麼特別處?這個大家都有,《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這個書,這很難講,大家不明白,就是要緊的一句話,這佛法大家知道,「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大家聽明白這兩句話,歸元沒有第二個辦法,沒有兩條路,可是方便,八萬四千法門都有些方便法。《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沒有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用不著方便,連方便法也不要緊,直接著辦。怎麼直接著辦?念佛憶佛,什麼也不要,就是在「念佛憶佛」四個字上。大家念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了多少年了,有什麼用處?你對阿彌陀佛也沒加念,也沒加憶,所以是漂漂浮浮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就是除了佛,除了念佛號,什麼也不要。這個有成功嗎?這才成功,你不信那就沒法子。這是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的重要點,「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恍然大悟了,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自己開悟自己,用不著方便。

那上是這樣說嘛,心,《十六觀經》裡這樣講的,「心即是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這是一樁事情。佛就是心憶佛,以心作佛,拿這個心作佛,拿著佛作心,這還不是歸本嗎?(這個你給他說說。)

講《普賢行願品》,中國台宗裡的祖師,就是諦閑老法師,這是全中國都佩服的人,他的註解最詳細,有機會看看諦閑法師講的那個,跟這些人就不一樣,那得看機會了。(台宗的、法華宗的祖師。)

今天必須把這個講出來,剩下很費事。第四條叫「增上生」,大家看,不講怎麼也不懂得。「增上」,先講這兩個字,是你的力量到了,夠到力量了,力量夠了,再增加上力量,有力量,另外再增加,叫增上緣。為著修行的、行菩薩道的人功夫到了,功夫到了還得用上增上的力量。(這麼說吧。)

看下頭註解,「十地為王」。登地菩薩還得有人說法,說法的有法王。大家這個聽明白,誰說法就是法王。十地菩薩都有給他說法的,十地菩薩了不得,什麼人給他說法?那個法王是誰?法王就是乘願再來的,增加他的力量,他再入十地去當法王去,教十地菩薩。不光教十地菩薩,譬如娑婆世界這個法王,釋迦牟尼佛化身,這也是法王,這也是到這裡來為法王。(把這個介紹一下。)

除了世間法,譬如中國堯舜禹湯這些王子,古代這些王子,也都是些修行的,他必須上這裡來,他治理天下,做一番功德,他才成功,這叫增上緣。

這個聽明白,說中國自古以來出這些聖人,跟別的國不一樣,別的國裡沒有這種福氣!

看著,第五,「最後生」。怎麼最後生?最後到了成佛,大圓鏡智,這是成佛圓滿了,最後的一場了。必得你一步一步幹到最後,全始全終,這才完了。不能半途而廢,到了等覺菩薩不幹了,也不是最後,這句話要記住,必得完全大圓鏡智圓滿了,這算是最後的一場,《華嚴經》上就叫妙覺,等覺以後就妙覺,這是最後的,妙覺以後就是佛了。

還有一句要緊的話,大家注意,你看了嗎?什麼生、什麼生、什麼生,皆是「生」,有生就是生滅法,就不是無生法忍,這個要懂得。既是這個樣子,諸位要明白。明白什麼?明白你要證果,不問你大果小果,你就得一個果位,諸位聽著,得一個果位就是你現在生前得一個果位,生前不得果位就完了。這句話可聽明白,證果全在生前!有的人「我死了就證果了」。死了還證了果?一棵樹,活著它才結果,開花結果,樹死了還結什麼果?這很要緊的。跟大家說,凡是證果皆在生前!大家聽明白吧。「我等死了以後吧」,你死了以後就入三途了。這很要緊的話!

證果全在生前!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4集)

又發的新表,諸位領到的很好,沒領到的跟他們要。這個新表是什麼?新表還是解釋上一次的話,很難懂,記出來比較的還清楚一點;不記,聽過去,聽懂了比較的困難一點。

上一次是講到往生,五種往生,大家還都記得,可很重要的話。這五種往生講完了,其實講得並不詳細,就是粗枝大葉的給諸位講講,可但是一層,粗枝大葉就難懂。為什麼?講哪一句,它與淨土宗,與全部的三藏經典都有關係,你要說這一句,就引起許多的事情來,不然聽不明白,把這個話先給諸位交代交代。

今天講,上一次那個表又有附說,大家看一看。附說是什麼?就是淨宗為難信之法,這個人人都曉得,凡是學淨土的都懂得,難信之法。別的法門聽了還相信,唯有這個淨土法門信很少。大家想想,為什麼不信?這是大問題!你得說出個理由來。不信這就是說的那個理大家都不懂,哪有這種便宜事情?不相信。不相信又不信,這叫難信之法。既是這樣,這個難信之法給諸位解釋解釋。今天就講這個難信的狀況,大家聽聽,仔細聽聽,對於佛理多少的明白一點,後來就可以不至於隨便說毀謗經典的話,不至於造罪業。

下頭大家看看,難信之法,「唯佛為世間解」。佛有十個名號,世間解這是佛的一個名號。世間,大家聽明白,有器世間、有情世間,還有別的世間,那個就更麻煩了,就先說這兩條。什麼叫做器世間?就是一切物質,山河大地這一些,這叫器世間。為什麼叫做世間?有過去、有現在、未來,隨生隨滅,這叫器世間。有情世間是動物,動物不限於人,連小的螞蟻、蚊子都算數,也叫世間,它也有過去、現在、未來。這個東西大家想想,誰能都曉得?除佛一個人,大家聽明白,才稱世間解;就是到了十地菩薩,也不能稱世間解,也夠不上。那十地菩薩都夠不上,我們這些博地凡夫,什麼也不懂得,我們怎麼會曉得?大家想想。那不曉得,講給你聽,聽也聽不懂,太複雜了,大家要知道這一句。所以說,我也是講到《華嚴》,講到這個迴向,講到微細智上,最後停止,講微細智的工夫,講了一百個真如,真如本性那個真如,一百個講法。懂得這一百個真如了,這才懂得微細智。你這個智慧得非常微細,你才能聽進去、入進去;你沒有這種智慧,講的工夫,不但我們不懂,連這些十地菩薩都聽不懂,給諸位說吧。十地菩薩都聽不懂,我們怎麼能聽懂了呢?我們把三藏十二部都精通了,自然就懂得,不能精通就不懂得,就是這麼個理。

這個話不說出來了,要再講起來可就很長了,太麻煩了,它只能舉出三個條件來,給諸位解釋解釋,這三個條件還能聽清楚了,這三個條件以外就不用再談了。那就解釋這三個條件,今天這個表就是專解釋這三個條件。這個是完全講學理,諸位再聽怕聽不到,那你要聽到了,你得把前邊這些都補上,你才能聽這個;前邊的沒聽過就聽這個,也是聽不懂。

在講這三個條件以前,先有點給諸位聲明。聲明什麼?上一次講的時候,這個講經的人嘴裡有說錯了的話,給大家改正改正。這是第一條,先改正。大家聽著,改正什麼?原來說到大勢至菩薩那一段裡,大勢至菩薩是《楞嚴經》上的二十五圓通,《楞嚴經》,那一個沒有問題。但是除那個以外還有什麼?《華嚴經》上還有五十三參,這段與五十三參沒關係,講經的說錯了,就把五十三參說上了一句,說什麼?說諦閑法師註的五十三參,這是這句話說錯了,要聲明。諦閑法師註的不是那個五十三參,註的是什麼?《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有什麼關係?《普賢行願品》與《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頭有連帶關係,這個講經的嘴講成了五十三參,這是說錯了的話,要聲明,給大家解釋。(五十三參。問:哪一段說錯了?答:不是諦閑法師講的,諦閑法師講的是《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上與二十五圓通有連帶的關係。)

這是一條。還有講完了,大家,我也不提名字,大家注意,很難,很難!聽淨土大家也在這裡聽了三十年了,一講這個,有人提出來,什麼呢?上一次我說,證果必須在生前,大家聽明白這句了嗎?生前證果,並不是死了證果。有同仁提出來,生前證果我們這個果怎麼個證法?問這個問題。大家注意,這個問題要問的什麼?你問這個,你是修的證果的法門,你是修的往生的法門?大家聽明白,往生是往生,有生就有滅,生滅問題;證果,證了果位的問題,這是兩樁事情,你把它混二為一講,這怎麼能成?沒說你往生西方是證了果才往生西方,證了果往生西方是現在美國這個華僑在那裡胡造謠言,消業往生,什麼業沒有了,往生了,這是大背經義,連字他都不認得。大家聽明白,往生沒說你證果,這個大家要聽明白。

那這麼說,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證果?可聽明白,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證果。在那裡證果是什麼?在那裡往生,往西方極樂世界去生去,有生有滅,到了那裡才再證果,才不生不滅了,這是兩段。這個大家聽清楚了吧?這個聽不清楚可不行,你是往生,並沒到那裡,你在這裡不生不滅了再上那裡去,不生不滅了才叫證果,這一條得弄明白。我們要在這裡證了果再上西方極樂世界,那叫多事了。你證了果,那還不願意怎麼辦就怎麼辦嗎?這是錯誤。只有你在這裡往生,生還有生滅,到那裡再修才沒了生滅。到那裡再修還不是帶業往生嗎?這個必得參悟,不懂的這個。這樣聽明白了嗎?

這交代完了,就講這三個條件給諸位。第一,《仁王護國經》上有這麼一句話,「三賢十聖忍中行」,看這個新表,「唯佛一人能盡原」。這兩句大家聽著,這兩句那就好麻煩了,諸位用心聽吧,這是完全學理了。今天講了這個,能講完了,下一次就不用講了,我們繼續講《華嚴經》了,那個也就哪裡要緊解釋幾句,不要緊的就過去。要這麼一句一句的講,那得講二十年,誰活二十年?我現在,誰給保險?我這就九十六了,還活二十年哩,活兩年誰敢保險?那就不必了,大家仔細聽著吧。

諸位注意聽著,這可是學理。這有經典的,《仁王護國經》上的,三賢,說的修菩薩道的,什麼叫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原來的十信跟十住是合併起來,那是第一步就複雜,這才十行、十迴向,原來是四十位,這三十位,叫三賢。三賢實在是四賢,四十個位置,只說三十個位置,這是成了賢人。賢人就不是普通人,不是凡人了,這個好懂。到了十迴向以上就是登地菩薩,有十地,這個十地登地菩薩,這個境界就高了,就成了聖人,這叫十聖。十聖一直到哪呢?到法雲地,第十地的最後名字叫法雲地。這是三個賢人的地位,這是十個聖人的地位,這是把這位置給大家說明白。這些人怎麼樣?這些人還在修,要緊一個字離不開,哪個字離不開?這個「忍」字。他翻譯,翻譯了以後講這個忍給諸位聽。

這個字請諸位仔細聽,聽不懂我也沒辦法,我這口才不好;聽懂了,那大家得細心的悟,粗心浮氣不懂這個字,講這個「忍」。(你先解釋解釋,請大家注意。)

這個忍,凡是學佛的、學大乘的,最低限度懂個六波羅蜜,六度,六波羅蜜,這個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其他的經上呢?有十波羅蜜,咱先不講那十波羅蜜,光六波羅蜜就夠受的、夠麻煩的了。這個六波羅蜜頭一個是布施,不能再細講,那就麻煩了,這是一切都得要放下,這個布施就是。這一步大家想想誰做得到?這是第一步。放下這個布施,第二總得守戒律。佛法,有佛,以佛為師;沒了佛,以戒為師,戒就是佛,這是很重要的,全部的佛法就是一個戒字。有了這兩個字,第三就是忍,後頭才精進、禪定、開智慧。這個忍字,我解釋這個忍字給諸位聽。

忍這一字也不能細講,只講個大概。為什麼?這個忍有若干種,一直到十忍,各忍有忍的講法,咱今天講個簡單的講法:一個是「生忍」,一個是「法忍」,先懂這兩個要緊。什麼叫生忍?生這是對於一般眾生,我們在人群之中相處,跟眾生相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23-8-27 13:40:02 | 只看該作者




眾生皆與我們有侵犯的關係。大家聽明白,有什麼侵犯的關係?譬如凡是這個修行的,我說這個你好懂得,你看神仙,唱戲的佛,都拿著個拂子,大家看見了嗎?拿著這個幹什麼?就是環境裡這些小動物、大動物找他的麻煩,他不能殺生,他下這個拂子把牠轟跑了完了,這個好懂了嗎?沒有這個拂子呢?沒有這個拂子也就得忍受著,不問待你什麼樣,你都得要忍受下來,不能加害於眾生。大家能做得到嗎?不但是不加害牠,不能反抗牠,不能為了你的利益而消滅牠。這個跟國家辦事可兩路了,國家譬如去蟑螂、拿老鼠,為的牠於人有害處。可是於人有害處是不錯,你站在人的立場上是私心;你要站到老鼠的立場上,人是害物,要沒人,那老鼠活得很自由。到底以誰為主呢?大家要聽明白這個。所以是必得忍受,這叫生忍,不能詳細講,先懂得這條。

大家聽著,第二叫法忍。法忍怎麼講?你不是修行人嘛,修行得有法門。修的什麼法門?什麼法門也是把你這個心不叫它往外跑,一下子收起來,安到這一個地處不動。大家聽明白,把這個心收回來安在這裡不動,不要動。這個動之一字,這是大毛病。安住不動這個東西不是容易的,大家沒修行的、沒功夫的,不知道這個難處;有修過功夫的就難了,這個心安在那裡,就在那裡不動了。譬如咱們諸位修彌陀法,六方佛給你出證明,東方佛頭一個叫阿閦鞞佛,阿閦鞞就是不動,這是第一要緊的。這個事好麻煩,這叫法忍,怎麼著你不能離開,不能離開這個。說到這裡我給諸位說,不光佛家如此,只要真正修道就是如此,念孔子書的人,諸位大家講中國文化念過,念的孔子書叫白念了。怎麼白念了?孔子書上這個道,「道也者」那個道,「不可須臾離也」,不可很短的一點時間離開它;「可離非道也」,你要是說很短的時間跟它一脫離開,就不是道了,這個道是一點都不能放鬆。這是孔子。這個念孔子書的這麼講的有幾個?這還罷了,說到這裡,譬如再說孔子的書,咱簡直是太胡鬧了。怎麼太胡鬧了?連講都不會講。怎麼不會講法?我舉例子給大家聽聽,你看看,大家悟悟。

孔子他本人那就不必說了,他們這三千弟子,大家都知道,誰最好?顏回,這個大家都知道的了。顏回跟別人、一般人,別人比不了處是什麼?顏回什麼?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非禮勿聽。不合乎這個的,也不看、也不聽,一切什麼的,就是走這個忍字。大家聽明白了嗎?這是顏回,凡是不合禮的事,也不看、也不聽、也不動、也不說。這不是很好了嗎?對了吧?

那這麼著,這個忍那不是很好的一個字嗎?大家聽聽,這很好吧?孔子呢?孔子不如此。孔子怎麼不如此?孔子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一切聽之自然,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跟顏回又不一樣。大家聽明白,顏回還離不開這個忍字,孔子這個字都沒有了。沒有怎麼樣?沒有就是完全歸了自然。懂這個境界嗎?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都歸了自然,顏回不到這個自然。這個大家聽明白了嗎?這是顏回不如孔子的地處。

這樣講起來,就是《仁王護國經》上說這個忍字。這個忍字一直跟大家說,在這個不入門、外行談不上,懂得了這個字,為什麼忍?因著他沒斷惑。大家聽明白,沒斷惑,惑業苦,有惑就造業,有造業就有痛苦。有這個忍字,就是叫伏惑。大家聽聽,伏惑,有斷惑、有伏惑,這不是給諸位常說嘛,並不是斷了,斷了什麼不再惑了,硬硬的壓住它,這名字叫伏惑。這個伏惑,一直到十地菩薩都有惑,分著這十地漸漸的斷,不歸自然,所以是忍中行。他要是不能忍,那個惑就起來了,大家聽明白了嗎這個?不歸自然。

這個諸位聽明白了嗎?要聽明白了,這個經上帶業往生,十地菩薩還帶業哩,這還用講嗎?這明擺著的嘛。

下頭,「唯佛一人能盡原」,三賢十聖都有惑,唯有成了佛以後才能把那個本原。本原就是根本無明也沒了,到了佛的境界才能得到源頭,得到根本,其餘的人都辦不到。這是經上的話。

這個事情這是一。第二,要是看過《大乘起信論》也還罷了,《大乘起信論》,你聽這個名字,起信論,叫個大乘起信論,不是小乘法,小乘法只講六識,不講七識、八識。不講七識、八識,為什麼不講呢?聽不懂。到了大乘,那不講不行了。不講不行,為什麼?必得這個修行的人,對於微細智,《華嚴》講到十迴向以後才講微細智,大家知道這個,他開了智慧,他開的智慧跟普通人的智慧不一樣。別人的智慧,譬如這把扇子,拿著這把扇子,這是開開了,這不開開了嗎?這個懂的人,一拿這個扇子,你這個心一動想開,還沒打開,你這個心裡想開,他早就知道了,「至誠之道,可以先知」,知道那個動機,這就很難了。所以是微細智,怎麼個微細智法?這個他翻譯以後咱慢慢的說,大家聽了可以參考,這上都有,在什麼書上什麼書上,你回去查去。

我先講比喻,後講這一段。《大乘起信論》這個開頭叫三細,三細怎麼講?就是第八識,這個阿賴耶識,它的動作很微細。它的那個微細誰懂得?有微細智的人才懂得,沒有微細智的人不懂得。人人皆有,皆有第八識,人人皆不認識自己,這個大家可知道?你有多少惑你曉得嗎?你別說細的了,粗的我們都不懂。

說個比喻,光這麼講很難懂。譬如很安靜的一盆水,什麼雜質也沒有,這個水不動的時候,大家看看是光明的,這個大家聽懂了吧?光明的。光明,你這裡一動它,一動它那個水就動了,一動了那個水就不光明了。跟個鏡子似的,照得很清楚,一動就看不清楚了。看不清楚,看不清楚這個時候有些什麼東西?就有些現象。什麼現象?不一定,一動同時就有了無明,就不光明了;不光明,隨之就現相;有現相就有能有所。這個水不動是光明的,一動不光明了;不光明起些皺紋,這個大家懂得,能見。起這些皺紋,起這些皺紋相,同時,一個時間這三種合著起,除了阿賴耶識,其餘的不如此,先無明,而後能見,能見才有所見,才有能、才有所,它這是同時,無明、能、所一時出,這就很麻煩了。

再看第三行,這是阿賴耶的名字,有若干名字。什麼若干名字?在哪裡呢這些名字?唯識論的《了義燈》,在這個書上都記載著,那不能詳細講,就是指出地處來。什麼呢?一種叫「種子識」,一種叫「根本識」,先講這兩句,這簡單的。先講這個「識」字,這個識是什麼?識是虛妄分別叫做識,大家先懂這個字,識是虛妄分別,它這個識,俗名叫靈魂。這個識怎麼樣?到了修行的好,轉識成智,成了智就沒了識,識就是智,靜了就是智慧,亂了就叫神識。所以第八識叫種子識,這一切的種子都藏到裡頭。這個阿賴耶識,你看壞不壞?再這個「根本識」,怎麼根本識?這個書上是這樣,咱們投胎的工夫,投胎頭一個是阿賴耶識先去,先去投胎,這叫先去;到我們死了,前面這個七識都走了,它最後走,叫「先來後去作主翁」,它當主人,這都是經上的。這個阿賴耶種子不乾淨,永遠在輪迴裡頭,不會了脫的。

講到這裡給諸位再交代一句話,這個經講是講,講到哪裡怎麼個變化法不一樣,《心經》上無智亦無得,這個智也沒有。大家都念過《心經》,你存得有個智字,這又是著了相,又不行。你看看,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不一定,難處就在這上頭,千變萬化。

這樣說起來,講經是不容易,聽經也不容易。怎麼說?譬如,既是這樣,這個忍字,大家可聽明白了,這個字不好,是嗎?這不是不好嗎?還不到家,還不歸自然。我們功夫不到就得吃藥,就得吃藥,這是個藥;要是沒了病再吃藥,藥就是病。就是這麼個理,先說這兩句。

既是這樣講,這《彌陀經》大家聽明白,難講處在這上頭,咱們大家是往生,不是證果。往生是幹什麼?到那裡去上學。聽明白了嗎?我們的功夫不到,在這裡學不成,上那裡去求學去,生到那裡求學,到那就不入輪迴了,就在這個不入輪迴裡頭升學。(翻了再說,講多了不行。)

到那裡以後,我給諸位說,《彌陀經》上是九界往生,譬如畜生,這些蚊子、蒼蠅牠們,九界往生嘛,牠們也往生,牠往生了到那裡,一往生就是菩薩,就這麼個理嘛。牠什麼也不懂得,糊裡糊塗的,這些理牠一點不懂得,牠就是光聞見一句彌陀聖號,牠願意深信,怎麼個講法牠也不懂得。既是不懂得,牠這個心跟在這裡一樣,什麼用處?到那裡去上學收住心。收住心怎麼個收法?所以說,到那裡眾鳥演法以後,才懂得念三寶,那個心才歸到一處。懂得念三寶了,可見你在這個世界上你不懂得三寶,你那個心收不起來;懂得三寶了,這才出了那個四念住,那又不講。如是等法,再一聽那個樹上風一吹,跟作樂似的,這在《彌陀經》上有。作樂是什麼?作樂,古人的註子,有三種忍,十種忍有三種忍,才有忍力。忍力怎麼講?就是法忍,那個心就定在、安在這個上頭不動了,你一聽那個音樂,你就捨不開它了,所以是這很重要。樹上演的什麼樂?演的無非都是這些法音。所以這個國家,孔子講究禮樂,這個學校裡唱這些黃色音樂,這也是忍,把那個心安到黃色音樂上,他怎麼會學好呢?不讀過書的人不懂這些道理。

所以說那個樹一響,這叫音響忍,頭一條就是。一聽見,你那個心都安到那個音樂上了。安到那上頭怎麼的呢?聽了他得心柔順、柔和,都平平安安的,得這一忍。得了這兩個了,這再無生法忍,這是種無生法。譬如,這個大家我這麼講不行,譬如你今天什麼?到外頭電影院裡聽了那一套,那一套黃色的那種跳舞的,你是個什麼心理?你那個心裡一定不忘它,不忘它就是忍,安到那上頭了。譬如你到廟裡,真正規矩廟裡,在那裡規規矩矩念一個佛讚子,這個聲音跟那個不一樣,你又變了心理。那麼得了音響忍,可以得後頭這兩種忍,得這兩種忍力,安到那裡了,這才後頭《彌陀經》上「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才得這個自然兩個字,自然,不勉強了。不勉強了還忍不忍呢?可以不忍了,不忍,自然而然了。你想想,這個難講吧?(他那個眾鳥演的法說明白了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在這裡聽不懂。)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5集)

上一次發的那個表諸位給找出來,講這個表。講這個表,又得給諸位有個交代。什麼事情?上一次講這個表上寫的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先頭講了四點。第四這條是什麼東西?是說的「三忍」。同仁們裡邊有人嫌講得太快,聽不明白。這本身完全是教理的話,聽不明白,今天把這三忍跟諸位再解釋解釋,以聽明白為原則。

諸位曉得,說「忍」的種類太多,太多為什麼這裡單提三忍?因為這個三忍與我們講淨土宗有密切的關係,必得要懂得這個三忍;別的都懂得那更好了,不懂的那個也沒法治,太麻煩了,就把三忍的原因給諸位講一講。這個三忍,重要點在淨土三經上,在《無量壽經》上特別的先把這個指出來,特別的有註解。註解什麼?註解《無量壽經》裡頭,要不懂得這個三忍就講不下去。這三經有關係,《無量壽經》上既這樣說,《阿彌陀經》上也是如此,不懂得這個講不通,這是大麻煩的一條,所以說必得跟諸位說說。

既是這個樣子,上一次講的雖然不清楚,這一回講那就比較麻煩一點。別忘了,別忘了什麼?別忘了注重的這個忍字。既是注重的這個忍字,咱就先講這個忍字。是什麼意思?大家經過這一個星期,還不至於忘了。今天把這個忍跟諸位先解釋解釋這個字的重要。

「忍」的講法,咱說簡單講法,好懂的。一種講法,這個事情我們很麻煩、很作難,作難就不好辦了,得忍耐,忍耐著怎麼著也得辦,這是一個講法。這個話要聽明白,上一次解釋過。第二個講法,這個忍是安到這裡,安住了它,不准再搖動了,就安到這裡,這是第二個講法。講法雖然多,這兩個講法是很重要。

上一次跟諸位說過,舉例子,舉什麼?舉中國的文化,孔子跟顏回。顏回這是不得了的人物,他不得了什麼?四書上說過,「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不合乎禮的事情我皆不幹。這是很不得了,可是這個樣子不自然,勉強的意思。孔子,大家得念過中國書才能懂得,「耳順」,順字,順是沒有聽不懂的事情,都能原諒、都能了解;到了七十,「從心所欲」,一切隨便,沒有這個忍字,用不到了,完全歸了自然,孔子的境界那就另一個樣了。這個講四書的、講《論語》的,懂這個的就不多。並不是我懂得,我這裡說,我也是看註解看了不是一種,我看到古人有這種講法,真正求道的人有這種講法,我才一看,是這樣子。把這個忍字說明白,忍這一個字固然是好字,上一次跟諸位說過,忍還是不自然,還算有小毛病,歸了自然,這個忍字就用不到了,要明白這個字。

這愈說愈麻煩了。咱們這個世界,這個娑婆世界,各世界的人有各世界人的長處,有長處、有短處,我們娑婆世界這人有什麼長處?人,在這個人身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一切裡頭最靈敏的,這個娑婆世界是耳根,最靈敏,比別的都靈敏,別的世界上另當別論。所以說,這個世界上講二十五圓通,觀世音菩薩就是在最後,注重這耳音。這個大家要知道的,這是第二個解釋。

「圓通」,圓就是這個事情不講一面,整個的,通是各處都通達了,圓通兩個字不能再細講,很麻煩了,可得圓通。要這麼講,圓通了幹什麼?圓通就是對一切的事情他都能得個圓滿,都能得個通達,那就是大開智慧,不至於偏離一面。這個聽懂了嗎?這個圓通很重要。那麼能圓通了,什麼樣的事情就能自己開悟,這才能懂得一切的佛法。

這個字,再講第三個講法,「音響忍」。音響怎麼講?響,大家想想,這個東西響了,響了才有聲音。響了有聲音,不響有聲音了沒有呢?不響,我們不懂得有聲音。說到這個,大家又得悟了,這個萬事,是一切的事,全部的說,是有是沒有?這個佛法,只要是個學佛的,日子淺也懂得,懂得什麼?空、假、中這三個字。這三個字不懂得,懂什麼事實?倒是這一切的事情是空、是假、是中?這得問了吧。這就得問,「音響」愈講愈不明白。這就拿出這個音響來,給這個娑婆世界的人說,因為他的耳根比較明白,他的記憶力,聽一遍抵看十遍的,耳根的力量很大,所以用音響給他當藥。

這個聲音,咱不拍桌子了,我這有聲音了嗎?你們諸位說,這哪有聲音?沒有聲音。這一隻手也沒聲音。兩隻手呢?咱中國說的俗話:「一個巴掌拍不響」,這俗語就是聖言量,兩個巴掌就行了。怎麼兩個巴掌?沒聲音了吧?空、假、中這三個字是一個字,到什麼時候一剎那一剎那之間,就看過它又沒了?沒有,沒有聲音了吧?無中生有;一離開,有中又生無,又沒了。這個大家懂了吧?要空假中這三個字都不懂,什麼都不能講了。這是無中生有,有中又沒了,又有又沒,這個理微妙極了。所以是用這個法子,娑婆世界上,教大家開悟,這個還不懂嗎?沒有,沒有音;這不又有了嘛,一有了,隨著響隨著就沒了。這個還再要不懂,那就難講了。這三個字講到這裡,這是為止。講到這裡為止,為什麼講這個?這得又再說說了。

我們大家不是學佛嗎?這話聽著,學佛我要問諸位,有佛是沒佛?你大家說吧。我問的這句明白了嗎?有佛是沒佛?你說這裡有佛,佛也是個聲音,他沒響;你說沒佛,這不響了嗎?響了,那佛在哪裡?佛又沒有了。我們就是為的這個,所以這一般人學佛的,倒是有佛是沒佛?經上,《華嚴經》是這樣的,心、佛、眾生這三條是一個事情。怎麼一個事情?心是做主,覺悟了,心覺悟了就是佛,迷了就是眾生。這三條就是佛、法、僧,有是沒有?何必問人?固然這些話,這說,「要這麼講這不很麻煩嗎?」誰說不麻煩?為著麻煩聽不懂,才這個淨土宗把文字都藏起來,光教你去辦去,你不必求解,所以是難信之法。這是教你開悟的辦法。你不開悟呢?不開悟也能成功。為什麼不開悟也能成功?九界往生,上中下,一隻螞蟻、一隻蚊子,牠能聽音聲牠懂得,聽得有佛法僧,聽著,牠安到上頭也能成就。怎麼牠能成就?牠那個心,迷惑顛倒那個事情牠改了,牠完全那個心安在這上頭了,牠就可以得假一心不亂,就成功。你跟我這個似的,我念的經、看的經,比螞蟻、比蚊子,比牠看得多,這是實在話。我還不如牠,牠能一心不亂,我還到不了一心不亂。這個大家能悟吧?你叫我怎麼樣的發揮,我也沒這個口才。

說到這裡我就再說了,咱們大家修淨土宗的都念佛,大家沒有一個不念佛的,你念了這幾十年的佛,這麼著《彌陀經》上你往生以後,聽見眾鳥演法,才皆悉,大家才懂得念三寶;你沒往生,你在這裡念了多少年,那算沒念嗎?等於沒念。到了那裡聽見眾鳥演法,這才懂得,這是一條。還不歸自然,到了那裡,怎麼不歸自然?到了那裡眾鳥演法的工夫,指出來三十七助道品,眾鳥演的都是佛法,你聽進去了。聽進去以後還不歸自然,可懂了佛法。第二個,聽那個樹一響,譬如百千種樂,一聽一響,這才「音響忍」,這才悟開非有非無。最後那一句是皆得自然念佛念法念僧,才歸了自然。這個看《彌陀經》的,誰留心這個了呢?《彌陀經》白看了,所以是難講,我給大家說,大家不信,「這個誰不會講?」誰也不會講,這跟諸位說吧。

這還沒說完,因著這一個音響忍,給諸位說個大概了,大家都聽那個樹一響,得了這個音響忍,這音響忍影響其他的事情,那又麻煩了吧。你有後頭那兩個幹什麼?音響忍就音響忍完了,後頭還有什麼?還有「柔順忍」,還有「無生法忍」,還有那兩個。

給諸位說,咱們大家心裡絕不柔和,任何人,算是修養得很好,也一肚子牢騷,柔和心沒有,自己不覺,誰柔和?「順」,這個字可就難講了,「順」在佛法上,跟孔子的「耳順」是一樣,對於這個什麼理論,這些理論,空、假、中,懂得空叫真理、真空,懂得有是假有,又有真的又有假的,真假合起來才叫中。這個中道好難,中道叫實相,這是佛學名詞。一般人成天講實相,什麼叫實相?實相怎麼講?實實在在就是這個樣子,非有非空,這是個中道。學佛不懂得中道,光懂得空也沒用處,光懂得唯識假有也沒用處,得得了中道,這麻煩了吧?這個中道就很難了,這個實相。那怎麼辦?那就得說這一套了。你得了中道就是,你會了空,你不會反對有;會了有,你不會反對空。現在學佛的,參禪的反對唯識宗,唯識宗反對參禪的、反空,這個都不中用,連個實相之理都不懂得。所以說「柔順忍」,得了心中柔和,萬事都能順從,得了這個。得了這個,這個智慧這才真開了,看看重要吧!

咱們學《彌陀經》,咱們有幾個人懂實相的?得了實相,並不是學問到家了、學問不錯了,還無生法忍。無生怎麼著?以前是有生有滅,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有生,有生就有滅;不生了呢?不生就不滅了。《心經》你沒念過嗎?「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它還滅什麼?所以是他得了無生法,才懂得這個真正的不生不滅。得了不生不滅,還得加個忍字,還是上來有點勉強,那就不得了了。

這是三忍,給諸位說明白,不能再細講,再講那就沒法治了。所以是講到這裡你打開《彌陀經》看看,再一翻過來不講了。講什麼?講何故叫阿彌陀,阿彌陀佛為什麼叫阿彌陀佛?問這個。才也以為這三條都懂得了。給諸位說吧,這個我給諸位說,要不曉得念多少書,念上千卷萬卷,才能對於這個佛理,這文字才能懂一點。不是弄上三、四個小孩子,三個月把《藏經》都看完了。他看完了,我也會,一個星期我就看完了,我那個字認得不認得,一個字一個字的你認下去。笑話!跟諸位說大言不慚,說大話,不知道羞恥!

這又再說了,這個學佛的,先開口說上三個字,學佛的,你要說這話幹什麼?我說這話,不學佛的在外,單說這學佛的。什麼事情?後頭這第五項,六即佛,大家聽明白這三個字,這個大家得要知道點。讀書,無論幹什麼,一知半解,一知半解就不如不解。為什麼一知半解不如不解?不解還不走邪路、不走錯路;一解就走邪路、走岔路,那更糟糕。那麼著你說的這個,什麼叫六即佛?那個「六」是個數目字,不必講它;「即」當個「就是」講,就是,這就是扇子,這就是塊響木,當個就是講。那麼講「就是佛」,講個「就是佛」給大家聽。

諸位這個得注意聽著,這個不講《華嚴經》沒機會這麼講。街上有隻狗,大家聽著,大家都知道,你們諸位大家都知道,眾生,狗是眾生,皆有佛性。既是眾生皆有佛性,這個狗是佛不是佛?只要大家說出來,只要經典上有,你就可以說;經典上沒有,你自己在那裡造謠言可不行。我說個狗,牠是佛不是佛?這句話誰答覆上來了?

所以說咱講的這些,《華嚴經》因為扯上這個了,不得不說,譬如禪家,大家咱們這裡的同仁有看過的,沒看過的不論,看過的,趙州和尚,有人問他,不但是狗是佛不是佛,「狗有佛性嗎?」問這個。趙州和尚:「狗有佛性。」又有人來問,「狗有佛性嗎?」「狗沒佛性。」那麼就有人問他,你這個人怎麼顛顛倒倒的,又說狗有佛性?狗有佛性,他就解釋了這個狗有佛性的理;那個說狗沒佛性,他又把那個狗沒佛性的又解釋了一套理。你可以看《五燈會元》,怎麼說都行。沒根據可不能行,咱就不提咱們看的書少,咱就光問頭前說的這個話,狗有佛性嗎?不但狗沒佛性,人也沒佛性。這句話講什麼?人沒佛性,我們這個場子的人有佛性嗎?我們這個場子的人皆有佛性。在你這個場子的人皆有佛性,不在你這個場子上的人呢?不在我們這個場子裡頭那不一定,也有有的,也有沒有的,那就不一定了。這話怎麼講?這話怎麼講,我就講講給大家聽聽。

大家聽著,既這樣講,「六即佛」,有這六條就是有佛性,大家聽明白;這六條一條也沒有,就沒有佛性。

看說明,講的記不住的看說明,這說明都是什麼經上都有的。

那就是講第一條,「理即佛」,頭一條,這六條裡頭。什麼叫理即佛?大家看看下頭的註解,「唯具佛性者」。大家看見這條了嗎?就是說他有佛性。有佛性,有佛性是什麼?他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他懂得這麼一句話。懂得這麼一句話,也沒有修行,光懂得這個,這也就算是有佛性了。他知道是一個眾生就有一種佛性,他自己知道,他心裡有佛,有這個佛影子。有這個佛影子怎麼樣?不過是空理,所以叫「理即佛」。懂得這個空理也就算一分子,連這個空理也不懂的人除外、開除。譬如外頭,這些人,你說是「人人都有佛性」,「什麼叫佛性?我不聽這個」,這個人很多,這個就沒佛性,他自己就不知道,就跟那個狗一樣,大家聽明白,他連這個理,連這個空理他都不懂。空理有用處嗎?沒用處,沒用處這點理他都不懂得,你看看這一些很闊綽的,也有錢,也有勢力,沒佛性的有多少?這是記住,這都有註解。

第二叫「名字即」。怎麼叫名字即?知道佛這個名字。知道佛的名字,一些知道的,知道的他信?不信,不信有個佛字,他認為這是迷信話,他不聽這個。這一個他知道有佛,佛,覺悟了就是佛;不覺悟了,就是我們這些平常人,他懂得這個,懂得佛的名字,比頭一個就進步了。他就相信有佛,到底佛是怎麼回事情,他並弄不清楚,但知道佛有好處,到這個樣子,這是第二步。這兩種人,跟大家說,你看下頭,叫「外凡」。看看小註上,這六種裡頭這前兩種,是佛門以外的一些凡夫。雖然知道,完全是純粹的凡夫,門外漢,這個不假吧?這個門外漢就不得了,門外漢就不得了,你看看,這各廟裡,他不知道佛,也沒看過佛經,知道有佛,到廟裡也燒燒香、也拜拜佛,佛有好處,模模糊糊的,什麼好處他不知道,這不是很多嗎?這就叫名字即佛。這兩條門外的凡夫,這就不得了了。

外凡,他不反對佛法,他就算種了善根。這也就不錯了,這就有機會一步一步的可以往前走,有這種機會了。

第三,跟諸位說,大家要注意了。注意什麼?「觀行即」。「觀行」這兩個字怎麼講?觀,佛法裡頭皆有止觀法。止觀怎麼講?「止」是把心裡那些亂七八糟停住,這叫止;「觀」,做一種觀想,心定到觀想上,這叫觀。行,就是觀不是你隨便觀,止也不是你隨便止,書上有止觀法,有小止觀法、大止觀法,都有一定的規矩,你該怎麼個止法、該怎麼一個觀法,都有一定的規矩,按這個規矩,這叫行。走這個路子,走這個路子就可以了。走這個路子可以,古人有嗎?觀想是想一種境界,譬如《十六觀經》就是觀一種境界。

諸位對於這個,這個必得懂得的,你不修淨土也得要懂得,修淨土也得要懂得。這一個,古人有這麼一個人,誰?就是智者大師。智者大師是《法華經》天台派的,天台宗的祖師。天台宗的祖師修《法華經》,修《法華經》,大家聽明白,自古以來的這些祖師,不問你是禪宗,不問你是唯識宗、各宗,他都多半兼修淨土。智者大師就是兼修淨土,兼修淨土度眾也很多。到了後來臨涅槃的工夫,問他:「您這一生得的什麼境界?」智者大師說:「我位到五品」,我得了五品的這種能力。為什麼?「為著我在這裡度眾生終日忙,這一忙不能再進步了,只到了這個五種境界。」五種境界你得看《法華經》,你看《佛學辭典》也行。得了這五種境界,大家想想,叫咱看著很平常。得了這五種境界可是一層,他是往生西方,就不平常;要不往生西方,那麼這就平常。(你把這個先說了。)

大家看這個,咱先不講這五種,先講下頭。這個五品弟子他是什麼?這個地位是什麼?外品。品是說的那些功夫,他得的這五種功夫不是內裡的,還是外皮,大家聽明白這個。這不是外皮嗎?還沒到實相,沒到實相可是一層,還是凡夫。大家注意這個,還是凡夫,這個凡夫是內凡,就跟我們這個似的,是外凡,門外漢的凡夫,智者大師是門內的凡夫,看看吧。

諸位你看看這個,這個五品都是什麼事情?(鐘點,我看我講不完了,那就好麻煩了。)我就這麼說說,怕的大家聽不明白,下一次把這五品印出來,給大家挨著說說。這五品我們做到就不錯了,怎麼不錯了?咱說這個話,到西方極樂世界,跟不修淨土的不一樣。不修淨土的,你修到五品還得再投胎,這六道裡頭不定投到哪裡去,再另修行。再另修行,入什麼樣的境界,那就不可靠了,這很麻煩。但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樣?你們諸位,《彌陀經》上有一句話,《彌陀經》很難講,什麼?《彌陀經》上「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西方極樂世界,你不生則已,生到那裡去,皆不退轉。在這裡去西方極樂世界是橫著往外走,不必這樣;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也不必這麼走,也是橫著超,一生不必經過羅漢、緣覺、聲聞、菩薩,不必這個樣子的,你就到了第八地的地位,就這種便宜,給大家說。

下一次把這個表還帶來,再印新的儘管印新的,各歸各。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6集)

把這個表找出來,「六即佛」,找出那一個來。

既講「六即佛」,上一次講到第三,講到「觀行即」。今天有印的新表,按這個表上的話,可以看著,好懂;要不看這個表,光這麼講,聽不清楚。

上一次講「六即佛」,這個「即」字,「即」就當個「這就算」,這就算這麼回事情。要不到這個「即」字的話,談不上個信佛的,就在六即以外的,六即以外的純粹是門外漢,門外頭的。門外漢給諸位說,上一次跟諸位說過,也就很不錯了。怎麼不錯了呢?他佔著一個「即」字,就算,有這麼一個話。這就是什麼?就是眾生皆有佛性,他自己對於眾生皆有佛性這一樁事情他只要相信,他自己成功不成功莫論,他只要相信,這就算數了,這就算門外漢了。但是不相信的人,上一次給諸位說過,太多太多了,他自己有本性他都不曉得,這一點不假的。所以是能夠到一個他知道有本性了,這就不錯了。

第二步,比這個又進一步了,「名字即」。名字即就是他懂得這個佛,怎麼著?佛有什麼樣的好處,為什麼叫做佛,多少的懂這麼一句半句的,所以叫做名字,比前面那個比較的深一步了。這兩個都算是門外漢的算一分了,這就不容易了。

到第三,「觀行即」。我交代給諸位說,本身今天講,上一次也說過,講也不過講個大概情形;講個詳細,哪一條也相當的麻煩,大家不要把它看輕了。為什麼?大家要不信的話,這六即佛,這個辦法是發生於《妙法蓮華經》,諸位哪一位把《妙法蓮華經》徹上徹下的看一個大概,才能懂得這幾句話,這都在《法華經》上,可見其難了。所以是成尊佛得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難!只可以簡單介紹,今天講這個「觀行即」。

先把這個「觀行」兩個字給諸位再解釋解釋。佛法不論是哪一派、哪一宗,皆有觀想,這個諸位要聽明白,這是學理。普通法門是這個樣子,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也有觀想嗎?沒有觀想,有《十六觀經》,指明了是觀想,怎麼不叫觀想?不過是特別處在哪裡?你懂得觀想,生的功夫,品級高一點;不懂的,品級低一點,有這種情形。也離不了這個觀,離不了觀想。這個大家既是學佛,三經裡頭《十六觀經》,這是觀想。「行」呢?行就是你修行的哪一種法門,種類不一樣,你那個心就不上別處去,就安到你修的這個法門上,一舉一動不往別處跑,專往你自己修的這門上走,這就叫行。行原來就是個動態,既是動態,你今天上東,明天上西、上南、上北,這個樣子一點也沒用處。怎麼呢?這一個觀者,帶著有止觀,止觀法門,凡是佛法離不開這兩個字,沒有這個止字不能入定。這個大家要知道的。所以說這叫觀行即。到了第三步的觀行即,得用功夫了。觀想,你修的什麼法門,你這個心就定到什麼法門上,不能往別處跑。這個要記得住,這個可很重要。諸位修淨土,譬如說在這裡,三十年了不成功,就在不能照這個辦。

諸位聽明白,並不是跟諸位講了,請你們諸位就做觀行即,可不是如此,大家不要發生誤會。為什麼?你能做得到的那很好,做不到的也不能勉強。怎麼呢?能聽明白了那就是萬幸了,怕的連聽明白也聽不明白。這為什麼說?不說,是一輩子也不曉得;怎麼說?總而言之,一百句懂得一句,懂得一句就不得了,就得一句的利益。這個話不就容易嗎?就算一句說的話,內行話,內行了,這就很不容易的。這與往生大有關係,這一條裡頭。譬如給諸位說,上一次我給諸位說過,九界往生,人觀行還做不到,螞蟻、蚊子這些小動物,牠怎麼個往生法?牠懂得什麼叫觀、什麼叫行?這個大家要知道,牠也能往生。牠那個往生就只要得一心,一心就是常跟諸位講的,叫伏惑,當時那個心只要不亂,並沒有真一心,假一心,把它壓伏住了,臨命終的工夫,牠那個心第八識一走,不往別處跑,就能往生,在蓮苞裡再去修去。這是一定的道理,要懂得這個,你要會了,可以到那裡,譬如,你們諸位一生到那裡去就是聲聞果,就是羅漢,那些蒼蠅、小螞蟻辦不到。辦不到怎麼呢?咱說那裡沒三惡道,可以得個人身。這個《阿彌陀經》上講的是明明白白,一般人看不懂。這個《彌陀經》好難講處就是,它裡頭一句話藏著若干意思,這個大家要知道的。你做到幾分你做幾分,就今天講這個觀行即。

這個五品怎麼講?《法華經》裡頭一共是二十幾品,一品一品的,那裡頭含著有這五種,並不是《法華經》裡頭大題目有這五種,不是大題,小題,大題裡頭包含著這個小題。什麼叫大題、小題?譬如一朵花,不論什麼花,一朵荷花,這一朵荷花就是個荷花,這是整個的,荷花當中有蓮胎,蓮胎周外有些蓮鬚,蓮胎裡頭含有蓮子,蓮子裡頭含有蓮心,裡頭範圍太複雜了。這個五品也就是內裡的五個條件,這五個條件大家能做到一分、二分就不得了,就算是內行了。內行是什麼?還是凡夫,是門內的凡夫,辦不到這個是門外的凡夫。你看那個表上不是這個樣子嗎?這就是內凡,門內的凡夫,門內的凡夫就不得了了。

看今天發的這個新表,這個五品就是五個條件,大家看。

這就是一朵花裡頭的一部分,諸位要聽明白。聽了這個,我們才不說外行話。咱們成天說隨喜,這大家常說。咱隨喜的什麼?喜的什麼?隨順的什麼?這糊裡糊塗的話。你看這裡開頭就是「隨喜品」。怎麼叫隨喜品?這不能隨便囫圇吞棗的講,得明白這個道理。你看看這個本文上,「聞實相法」。聽這一句,懂得佛學裡頭這個實相法門,這一句,大家咱們在場的人,誰懂得實相?常說,常說不知道。你看這是第一步,我只可簡單的給諸位說,這就很難。佛學裡頭分析這個萬法,一種法是三種看法,大家聽明白,一種法三種看法。既是一種法三種看法,是一是三呢?三就是一,一就是三。這話怎麼這麼糊塗?一點也不糊塗,我就解釋這個一即三、三即一給諸位聽。

才學佛,學佛了。學佛先學真,有真的、有假的、有不真不假的。什麼是真的?諸位想想,「萬法皆空」,這個空是真的,萬法皆空這是真的。先懂得這個真的,這個大家要記住,這叫懂得真了。這不就很好了嗎?不中用,只可以你自己得好處,絕不能弘揚佛法,絕不能叫大家得利益。怎麼辦?這得懂得假。假怎麼講?假就是《金剛經》上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一種現相,有形相,凡是有形相,這個形相皆都是眾緣和合聚起來的,這是個假的。要這樣說,學了真的,還得知道那個假的;知道假的,光知道假,假的都是虛妄,沒用處。這得怎麼?最後假就是真,真就是假,這兩項要合起來叫做中道,當中的中,也不真也不假,取其中,這個中道是實相,大家聽明白。這個我只能講到這裡,要是你明白這個中道,明白這個中字,那你自己諸位得參悟參悟。得了羅漢果以後,還不懂得這個中道,就今天晚上說說,大家就懂得中道了,沒這個道理。中道叫做實相,實實在在真假就是這中間這一個,佛的中道。這個大家不能說外行話,懂得這個了,我說個事情給你聽。

五十年前,我也不提什麼人了,叫我給他作了首詩。我就三諦三觀,諦是真理,說了這個話是皆中諦,當中這個中,中諦。有這個文學家看見,文學家他也懂得一星半點的,不懂得理,光看這字,看了說:「詩作得還不錯,我給你改個字。」改什麼字?把那個「中」諦改成真假的「真」,說所有法皆是真諦,那不比中諦好嗎?他把這個中看成是上中下的中。改上這一個字,大家聽聽完了吧!就是個初學佛的,才懂個真諦,中諦他也不懂。這是五十年前。這不是門外漢在那裡看看本子就能講的,不是那麼回事情。佛經,不懂得唯識宗、不懂得性宗,不懂得這兩個就不能講話。

這聞實相法,實相就是中諦,空假中那個中,實實在在的這種現相,就是這個辦法,所以稱實相。一聽的這個,那就得懂這個理。懂了這個理,聽了這個實相法才相信,是這樣,才了解了。這怎麼樣?就是悟了,這一條就悟了,悟這一條就不得了。悟了以後怎麼樣?悟了以後他才相信。大家聽明白這個字,怎麼悟了才相信?凡是這個人,「什麼我不相信這個」,你不相信,就是你不懂得,你懂得了就相信。你要不信,譬如我說個比喻,一個人就是富家子弟了,終日他也不懂得,光有一些財產地土,他下面給他種田的這些農人,看著這個大少爺這個樣子的,他不懂得世故人情,這一天跟他開玩笑說:「你知不知道種田的苦處啊?你光在家裡享福。」「我享的什麼福啊?沒有什麼福享啊!」「沒福享,你家裡有多少地你知道嗎?」「我家裡有十頃地。」「十頃地在哪裡呢?」「我領著你看看」,領著他,到了這裡,「這不是!這不是!這不是!這不是!……」打早晨一直轉到十二點,「這不是」這個意思是這不就是嗎?這個不是是就是,這不就是嗎?他很高興,胡亂指一套。到了十二點以後再說,「我不能聽了,我長病了。」「你長什麼病?」「沒病,我再跟你說吧,怎麼著也不行,我實在得吃藥了。」「你吃藥,我會治病。」「你還會治病?」「你到我家裡去坐一坐,我給你治好了病再看。」「那好。」到了家裡,拿出來的稀飯、窩窩頭,「這就是藥,你吃吧!這個藥不苦,你吃吧。」吃了以後真好病了。他一輩子他就沒挨過餓,他連喊餓他都不懂得,你想這個人到了這個樣子。這個理就是大家要明白,明明人人不吃東西就餓,他連個餓都不懂。你早先跟他說,說了白說,「什麼叫餓我不懂得」,不懂得,不懂得你實驗實驗就懂得了。(問:農夫給他吃粥?肚子餓了給他吃稀飯?答:嗯,吃東西。)

隨喜就是跟著去辦去了。

問:種田的指給他看?答:胡亂指,這不就是嗎?

相信了然後才隨喜,隨喜再遇見了事情他就去幹去了,才叫隨喜。這是一條,這條,先懂實相法,這個諸位把這條悟悟吧,這就很難的。再說第二條,這個大家都聽著,這五條並不是你全部的做到,做到一條有一條的好處,都做到有都做到的好處。

第二條是什麼?叫「讀誦品」。讀誦品怎麼講?這個《法華經》,這是《法華經》上的。對於這個《法華經》,大家聽明白,你得念,讀,嘴裡不出聲可以讀;誦,必得念出字來,發聲音,這個事情大家可注意。他這裡說的《法華經》是如此,你們諸位凡是學什麼功課,必得默讀加上念誦,這個少不了的。為什麼少不了?每一種學問,自古以來都講究念誦。念誦什麼?念誦的功夫,你自己念出來,自己聽,念的時候清清楚楚,聽的時候清清楚楚,口念耳聽,這個功夫大了。出諸於口,在心裡出,在口裡出來,自己的耳朵聽,一根線,不往外頭跑,這明白不明白?

《三字經》大家都念過:「口而誦,心而惟」,自古以來中國人必得經過這一套。經過這一邊念,「而助觀解」。有什麼好處?觀,觀想,觀想是止觀,止住這個心不動,觀看著你止的這個東西,你這裡觀解,幫助你止觀。幫助你止觀,解怎麼講?解是你念的這一句理解,不看註子就會講。這話怎麼講?跟諸位說,這個古人說過,大家都不信,也沒老師跟你說過。「書讀千遍」,這個書不懂得,不懂得不管它,你就念,接著念,「書讀千遍」,念上一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書的意思自己就透出來。聽見過嗎?它怎麼著呢?這個心裡止住,就跟水似的,不搖動了止住,止住就是靜的,就能了解。「書讀千遍,其義自見」,這是中國的讀書法。現在譬如這個學校裡頭,念古人的書,前人的,不許念,教授編的那講義,不知通不通的念講義。講義編的這個,通是不通?念了有什麼用處?所以是自己作出來那文章是不中不西、不南不北,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這個沒經驗是不行的,沒經驗是無師之徒。無師之徒現在不在乎了,在從前無論幹哪一行皆有老師,無師之徒到哪裡人皆不要,大家聽聽吧。(把這個給大家說說吧。)

這一個我給諸位說,現在我們的程度,就在這個誦讀上。現在怎麼?這就是第一步,這個你都聽過,你不注意。什麼事?才上來就「口念耳聽」,我們現在正在口念耳聽的時候。口念耳聽熟了,第二步才「心念心聽」。今天要跟大家講心念心聽,大家不懂,那又深一層了。什麼時候懂?那得再增點功夫,口念耳聽熟了再心念心聽。

這個是一步深去一步,這個五條也有次序的。第三,「說法品」。說法了,大家聽明白。說法說什麼?你學的前邊讀誦的那一套,你隨喜的那一套,前邊那兩條,那兩條怎麼樣?「自說內解」。那兩條先講內解給大家聽,「內」是你心裡了解、懂得了。你怎麼懂得的?讀誦跟解實相,懂得那兩條了,內裡懂得這個了。懂得這個了,你說的功夫我們辦不到,那要破塵沙惑,而導利他人。把自己了解的這個,你懂得多少給別人說多少,知道的多你講得多,知道的少你講得少,萬別不知道的妄作聰明,在這裡造謠言。別造出消業往生來,與經上,與三藏十二部上一律都不合。說「帶業往生」,不光印光祖師,在這些祖師就說,蕅益祖師念了多少書那不用說,痛痛快快的常說,按著經理講。他不懂,他連字都不認得,這是實在話。所以內解以後而導利他人,知道幾分說幾分,說不出毛病來。我知道一就講個一,知道二我就講個二,萬別知道一、知道二了,這個三呢?一二合起就是三,不能這樣子亂推。三有什麼根據?沒根據不行,那你自己造謠一加上二就是三,那可不行。給諸位說,就是這麼個辦法,萬不能自己類推!

我再舉例子給大家聽,譬如這個,別人也有舉的例子,跟我舉的例子不一樣。你舉的例子什麼樣子的?世間法,孔子你們諸位都知道,孔子是聖人,在衛靈公那裡,大家要是中國書不念也不行,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問孔子上陣擺陣的法子。孔子說:「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祭祀俎豆這些事情我學過,「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我沒學過。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孔子,這個大家知道吧?孔子是聖人,他沒接著再說,可是註疏的有這個講法,說是俎豆就是戰爭,戰爭就是俎豆,那是他給孔子往臉上貼金,愈貼金愈侮辱孔子。孔子怎麼著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再不這麼妄作聰明。這不給大家說出來了嗎?不知道,萬別妄作聰明。

再看這個第四,「兼行六度品」。這個六度最後這一度,咱不說這個十度,最後是般若。這般若就是中道,即空、即假、即中,這是般若,並不是偏於空,也不偏於有,合乎中道,這是最後的一條子。但是這一條子什麼做成的?什麼做成的?開始從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一切,這頭一步,在那裡開始,放下一切,持戒,再忍,再精進,精進了就可以得定了,得了定,定就是安定了,自然般若就現出來。這是追本求源,這個六度都得要挨著把它歷一遍,歷一遍怎麼?幫助這個心叫它求定。

問:六度要經歷一遍?要經歷?答:開頭先把施度放下。

這個智慧是什麼東西?智慧就是真如本性,咱們說明心見性,學佛要念佛見佛。見佛,怎麼叫見佛?見的什麼佛?《金剛經》上:若以三十二相求如來,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以三十二相去觀佛相,這是行邪道,見不著如來。那是什麼?《華嚴經》、《法華經》都說什麼?心即是佛,佛就是眾生,三無差別,心、佛、眾生是一樁事情,心迷了就是眾生,心覺悟了就是佛,這是一樁事。所以是到這裡這才能明心見性,不三十二相求如來,到這裡這就不得了了,幫助著叫你見本性。

最後,「正行六度品」。兼行跟正行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兼行者,你修哪一種,譬如修一種,在一種為主,再修一種是為助、幫助,這叫兼行。正行,正行是六度合成一塊,拿著這六度作一度看。這就麻煩了,怎麼樣?正行六度我就正行,而自行化他,注重什麼?你自己行六度,拿這六度當一度辦,你這樣的辦,你就自己照這樣的辦,自行,自己行你再勸化別人,也就把你這六度合一,你再勸化他人。這就不簡單了吧?這不是容易的。怎麼合一?「事理具足,觀行轉勝」,這個是簡單的話,佛法有事、有理、有體、有相、有用,各方面的一切分解,這個大家都聽過,這不用仔細講。事理具足,就是體、相、用、空、假、中這一些。譬如這什麼叫事理?大家念,念這個一心不亂,不是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大乘起信論》就有三大:體大、相大、用大,這都是分開說。怎麼說是分開說?譬如這一隻手,我說的這五條,這一隻手,體、相、用、空、假、中都有了。這是總說,分解就不一樣了,分解,這是大指、二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就皆不一樣,一個一個說法。這五指不一個用法嗎?不一個用法。你拿武器、寫字,這五個指頭五個用法,拿武器是這個樣子的,大家沒這種經驗。所以是到這裡事理都具足,五就是一,一就是五,就是圓融無礙,這個時候你所有的觀想、所有的行動,一條條的就發展到極處了。

大家看,講完這五條了,你看這六即表上,六即表上到了觀行即的時候,他還沒講見性,心還沒明出來,還沒明出來,這些功夫還都是外品,還不是心內的,還不是內法,還是外邊的法。雖然是外邊的法,你看外品,可是,那當然沒有明心見性,是凡夫,雖然是凡夫,可是一層,什麼?內凡,門內的凡夫,不是跟我們似的,我們是門外的凡夫。大家要知道這個樣子的,看看這表上。

講到這裡,鐘點到了,後頭還有三條,三條只可以給諸位說說保存起來,下一次再講。因為什麼?譬如十信,開頭十信住,到了十行、十迴向,那裡才算是內部的功夫,大家聽明白。

這就不得了,這以後就不至於上當了。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7集)

找出昨天那個表來,沒講完的那個表。今天又發的新表,這個新表還是講的昨天那一個。為什麼?為了也是講出來的話不好懂,光嘴裡說,聽不明白是什麼東西,所以印出來,還是講的那裡頭的話,一對照明白,就為這個。

假若今天把這個表要是能講出來的話,下次我們就照常講經。不光這個講法麻煩,一句一句的講太麻煩了。講不出來沒法子,總而言之得快把它講出來,大家要明白,講出來不能這個講法了。

最好給諸位說,講的工夫,這一次必須要用心聽,於大家這個幫助,有很重要的一些地方,過去這個機會,不問這個講經的人還能講或是不能講,再聽是不容易的。誰這麼大部頭的講《八十華嚴》?辦不到的,錯了這個機會就辦不到。這個機會說起來還算是外國人、外國華僑幫大家的忙,他胡在這裡造了回謠言,這才逼出來的這一套。

給諸位說一句,每逢一句,這是我的口才不好,一句講一年,一句就講一年也講不清楚,但是在我嘴裡講不了這麼些,沒這個口才,知道的方面也不多。大家一留心,譬如今天,講觀行即,觀行即那個五品,那個五品可相當的麻煩了,能聽明白就不得了了。智者大師,這是《法華經》的得算是祖師,這麼了不得,後來的結果才得個五品,才得個這個樣子的。還是個什麼?五品還是個凡夫,可想了。不過只說到這裡為止,要再說,他虧了是修淨土,要不修淨土,到這個五品那可就不得了了,那也得幾千年,這是因為他修淨土才得個五品。咱們對於這個五品談不到,一品也得不到,這個諸位要知道。既是這個,講到這五品上,咱再接著這五品講,大家翻譯聽明白,講這五品就得看這個新表,新表還是講的舊表的話。

新的表沒有的趕緊跟他們要,我們這就開講了。

這個新的表你看六即一,這個六即表。咱不是講的六即佛嗎?在這裡給諸位先分析分析,這個六即分三種,先明白這個,把它分得清清楚楚的。怎麼分三種?才上來兩種:理即、名字即,這完全是凡夫,完全是門外的凡夫,先認識這一條。可是大家別瞧不起這個,這個階段就不容易得到。這個都不容易得到,這個得到的有多少人?可以給說,譬如這些外國的大總統,大家知道不得了,他連這個外凡,連這個他也得不到,他就是凡夫之凡夫,不夠資格往這裡頭撂,大家要知道這一層。

第二,觀行即跟相似即,這個難講,為什麼?這個是半內半外,這就麻煩了。半內半外大家聽聽,你就講半內半外就是了,半內半外也有些不一樣處,太複雜了。咱今天就講這個半內半外了,半內半外這個觀行即就講那個五品了,半內半外。

還有今天得懂得這個「相似即」。相似即大家可聽明白,先講這三個字給諸位聽。這三個字也是相似法,也是凡夫。也是凡夫,可是門內的凡夫。怎麼個門內的凡夫,給諸位說一說,譬如諸位聽經,你可別怪我,你聽了二十年、三十年,不說不講看不懂。我給諸位說吧,看懂了很難,講出來也是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這個佛經要不講就罷,講的工夫就得誠誠懇懇的,知道多少講出多少來,叫人家聽得明白;聽得囫圇吞棗聽不明白,就不如不講。跟《彌陀經》上似的,大家講的就是字模模糊糊的,囫圇吞棗的講。你要是不囫圇吞棗的講,這個《彌陀經》哪一句都不能講,你提哪一句,裡頭就包括了無限的意思,給諸位說吧,就這麼麻煩。

咱今天就講這個相似即。「相似」大家聽明白,「相似」昨天比喻過,不是真正的理。怎麼不是真正的理?跟大家那個理相似,譬如,我舉這個比喻大家別忘了。譬如你看著這個太陽,你透過窗戶看見這個太陽不是真太陽,相似的太陽。我看得清清楚楚的,你怎麼說相似?我講過譬喻,一個茶碗裡,你拿一個碗放上一個錢,你離開,離著離著遠得看不到了;看不到,這個錢就看不到了,距離有多少,你往裡頭倒水,倒上水以後,你在這裡不動,它也不動,那個錢就都看見了。這個大家可以回去實驗,你看的是什麼?不是那個錢,那個錢的影子,水上反出來的這個影,這叫相似法,佛法裡頭有相似法。可雖是相似法是不錯,可是那個影子是真的,譬如我們照的這個相,照的這個相是真人嗎?不是真人,不是真人是真人的影子,也能起作用。(問:經過窗戶看太陽是嗎?答:看的太陽是相似法。)

下頭就好難了,諸位聽著,講到這裡咱得停一停,提出一個問題來大家想想。經上說的菩薩的次第,大家知道什麼吧?「三賢十聖」,這個諸位不常聽說嗎?什麼叫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大家聽過,這就是三賢。十聖是十地,第一地到第十地。這一共四十位。這四十位裡頭哪裡有十信?這個問問大家,十信是怎麼回事情?這是問題了吧?多少的知道的,知道什麼?這是研究過經典的,十信加到十住裡,既是加到十住,為什麼不叫五十個地位?三賢十聖,為什麼不說四賢十聖?這個問題可以問了吧?為什麼十信不提上?這就叫一般人答覆吧,這可不能造謠言,這得有證據,說得明明白白的。諸位,不簡單吧?你怎麼說?我也不會說,我光知道按照經上怎麼說的我給大家解釋。經上你沒看見,你沒看見,沒看見是擺著的清清楚楚,你是看不懂。為什麼看不懂?連字也不認得,那怎麼會看懂了?就跟那個美國華僑似的,他不認字,中國的字一個字有二十多個音,講法也若干,他就是一個字是一個講法,一個音,這就不用說了,那就不能談話了,他光會洋文。譬如我姓李,這個李是一里、二里?或者是吃的李子?是吃的梨呢?這是若干變化,是講的道理呢?中國沒這麼糊塗,那個字寫出的樣子也不一樣,一里、二里那個里大家也會寫;吃的李子這個李,我這姓李的李是個木子李,那怎麼會一樣?吃的那個梨,那個梨也不是木子了;講道理的那個理,是一個真玉,又不是了。樣子也不是、音也不是、講法也不是,哪裡有這麼糊塗的?從前怎麼沒這麼糊塗?從前人都是有老師,幹哪一行都有老師,最不好那個行當最低他也有師,無師之徒什麼都不能幹;今日之下不如此,會一條萬條都會了,一塌糊塗,給諸位說吧。這是我說出這個來。說出這個來,你把這個翻了,今天就「相似即」,這個十信我給諸位講講。

這個看表不講也叫枉然,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不是妄作聰明就能行的,在這裡我給諸位就交代這個。凡是修過佛法的,都知道只有修十住,沒有修十信,這句話大家可聽明白。沒有十信,那就是三賢十聖,這不是就行了嗎?那麼著為什麼有個十信呢?凡是學過佛的、聽過法師講經的,皆都知道,講十住的工夫,學十住了,十住你看看後頭那個表上,分證即,聖因聖果了,都是內行了。一講那個,那是正因,那怎麼辦?那就是開頭先講十住。開頭先講十住,頭一住是什麼住,我跟大家說,叫「發心住」。怎麼是發心住?這個住跟別的住可不一個講法,大家得聽明白,你要拿著它一個講法又錯了。這個住是什麼?這個住是對於佛法的中道都了解一些,發心,一發心就要修菩薩道,修十住了。住怎麼講?住是發起菩提心來,住這是第一步。有第一步就完了嗎?不完,光這個住就有十條,就有十住,你得一步步的往下進步。

這一住修不完就完了,這一住還不住那就完了。這怎麼辦?安不住,這個大家沒功夫不知道,這個心安不到這個道上。安不到這個道上怎麼個辦法?安不到這個道上,這個發心住就辦不到,這得有一個方便法。方便法是什麼?方便法是十信,這是十住的一種方便法,也叫方便法。這個時候修十信,一修十信,把十信修成了,發心住這個「住」字就成了,就不搖動了,大家聽明白。聽不明白總是要回去,有的是書參考,你查去。你把十信學好了,學十信還是為的發心住,十信一成了功,你這發心住也安住了,就可以往第二步上走。往什麼走?才上來這是因,就可以往果上走,這是一個緣。大家聽明白了吧?聽明白了,這就你再看這個表上,這個十信裡頭這個方便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23-8-27 13:41:34 | 只看該作者
你看那個舊表,六即佛,十信住是六根清淨位。這是修十信的辦法,修十信得六根清淨。六根清淨怎麼講?這可就麻煩了,這就麻煩了。你翻了這個,先把六根清淨給諸位再說,說明白了六根清淨,這才可以回來再說這個住字,你看複雜吧。

諸位聽明白,這是大乘法門。這一句你不是說廢話嗎?絕對可不是廢話。為什麼?大乘法門講八識,這個給大家說過,小乘法門只講六識,不講第七識、第八識,這個其實交代過。為什麼小乘不講這個?講這個七、八識他不懂得,愚者難分根與塵,證了羅漢果還是個愚人,給大家也解釋過,也打印過表,那個愚人。大乘法非講這兩個不行,不講第八識講不下去。這個根,我先給諸位說,這不看法相學不懂的,根跟大家說明白,上一次也說過,譬如這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六根,這六根看見的幾根?大家知道這根是什麼東西?先說眼、耳、鼻、舌、身,意識看不見,看不見,這五個也不懂得。根是什麼東西?眼,這個眼球可不是根,耳鼓也不是根,這個上一次都說過。誰講經講了眼球是眼根、耳鼓是耳根,這是完全毀謗經典。說六根,這六根在哪裡出?六根,你讀了六根了就得講識,八識那個識字。這個識,識就是主分別,跟外頭的六塵它倆一結合上,上一次給大家比喻過,它就發生;它倆不接觸,不發生。外頭這個,在佛學名詞上叫浮根塵,這是塵,不是根,耳鼓也是塵,幫助根的一種器具,這給大家講講。你要不信,人睡了覺,人才死了,把那個眼扒開,眼球還沒壞,他看不見,根有什麼用處?那不是個死的嗎?這個給羅漢講,他不懂得。懂了七、八識,識主分別,萬法唯識,都是這個分別造出來的。所以普通人修行講究什麼?講究,你們諸位是沒學過禪,講究根跟塵它倆不接觸,一接觸就染塵,染了六塵;不接觸就是不染塵,不染塵就是叫清淨。這種東西沒染上塵土,不是就清淨嗎?撒上塵土就染了塵,這不是好明白嗎?就是不染塵,不染塵才叫個清淨。大家哪一位現在練的清淨了?咱這得憑良心說,心裡不清淨,一心的塵,那怎麼會有清淨呢?這個好懂了吧。

我給諸位說,六根清淨,禪宗的,或者講過《金剛經》的都懂得,懂得怎麼說,做到做不到是另當別論。什麼?不著相,這句話大家都懂得。相是什麼?色、聲、香、味,這都是我說的相。眼不著相,什麼看的這個也不是這個,看著蠟燭不叫蠟燭,蠟燭這是造的,這是假相,這叫著相。耳朵聽聲音,你聽的這聲音那聲音,這都是攪亂。這麼說這個六根就不會清淨的,不會清淨才成功、才清淨。怎麼叫做清淨?這個六根都跟外頭的塵叫它不接觸。我先給大家說一句,不著相了,「凡所有相」,《金剛經》上,「皆是虛妄」,這大家不知道嗎?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著相了就見佛。這個大家做不到。這一些,最要緊的,這一些先不管它,要緊是第六識這個意識。所以是我講「十四表」,他聽他的,一樣,領略不進去,叫「防意如城」,這是中國人人人皆知道的這句話。「防意如城」什麼呢?意識防守著它,拿這個意識當個城一樣,城關上城門,不許裡頭的往外走,也不許外頭的上裡來,城是這樣子的,它倆隔開了。防意如城,防意識跟城牆防敵似的,這就意識清淨了。光說這一條,這一條大家誰做得到?做不到你們諸位到時候不能往生,那可不要怨別人。你那個心終日染塵,你做好罷,做壞也罷,那個終日勸你是不聽,你真正是為了求道,那是你害自己,那有什麼辦法?終日染塵。

「守口如瓶」,瓶你看這個花瓶,很大的肚子,很小的個嘴,裡頭一肚子的東西,瓶口一窄,那個都出不來了。現在沒有一個人不好多說話,這個常說,說一句說了不懂。「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沒有這個道理,沒聽這一套的。「打得念頭死,許爾法身活」,白說,相應不理,這有什麼法子?耳朵也是這個樣子的,你聽這些,皆是阿彌陀佛在那裡說法,你會抽象,那就行了,一變化就成功了。這不能詳細講。

所以學十信,信字的要緊就是六根清淨,這是算信。咱們學的這信,有哪一根清淨了,可以咱自己問自己,這怎麼會成功?

那有什麼辦法?什麼辦法跟諸位說,經上都說,凡是學淨土的,「淨念相繼」,乾淨念頭繼續不斷。什麼叫乾淨念頭?什麼也不想,這個很難。就是換上一句佛號,佛種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就是心,心就是佛,這一個佛字你只不斷,就能行。這不是怎麼說也做不到嗎?這不怨別人了,都是怨自己。「淨念相繼」也有時間的,我跟大家說,才上來必須要出聲,「口念耳聽」,口念,念得清清楚楚,你的口裡想著念得清清楚楚,你這口就沒閒工夫說別的話,耳朵再聽得清清楚楚,耳跟聲音它倆連成一塊,就不往外頭跑了。講得很清楚,就是大家相應不理,這有什麼辦法?哪經上也是「淨念相繼」,不過別的難,淨土宗容易,這是這個樣子的。

話要這樣講起來那就麻煩了,那不曉得講到多少時間,有成見的人是更不能講。所以是只可以你把十信的信字,你要抓住這個字,先叫它六根清淨,你算十信裡頭那是十條,我說的這一條,十信裡頭之一。六根清淨是十信之一,那九信還沒說呢。做到這一條了吧?今天這個十信六根清淨就講到這裡為止,再往後講,這麼講起來,那講到明年也講不完。

既把這個講了,看這個新表,這才能講這個新表,好明白,大家看這個新表。「住為菩提初」,十住就是後頭聖因聖果之聖因,成聖道的一個原因,這個住是,要緊不要緊?必得安住。安住以後怎麼?後來才得聖的果位。這不很重要嗎、很明白嗎?這是必須經過的一層,你看這個第一步。(這麼短也翻吧,短話咱就短翻,長話長翻。)

看第二條,「無十信」,沒有這十信的功夫,沒有十信的功夫怎麼樣?「難以安住」,你這個心叫它安住不動,辦不到。這給諸位說吧,這個十信,你不修十信,不先得六根清淨,你不得六根清淨安不住心。就這麼簡單,不必講得很詳細了。

這是第一步,給大家說了「口念耳聽」,很難。第二步就容易了,可得做得到。六根清淨了,不必先嘴念,「心念心聽」。在這裡坐著,坐著沒關係,也喝茶,也搧扇子,這是幹什麼?念佛。這叫念佛嗎?對,這叫念佛,心念心聽。這說著很容易吧!大家能做到這個心念心聽就不錯了,幹什麼都行,都有法子的。現在你問我,我說一句妄誕的話,這不是自誇,我現在也學著「心念心聽」,多少的懂得一點。

到了第三點,心念心聽也用不著,叫「神念神聽」,連心都不想。那諸位是讀過《論語》的,到了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那個講起來大家不懂得,到什麼時候你功夫到了那裡,才能講得再進一步;功夫不到,說的叫說廢話。你就先從十信這功夫,第三,十信的功夫成了功。你聽明白,十信修滿了,十信修滿了就是發心住這第一住這個住字就算是成功了。大家聽明白了嗎?十住發心住成了功,成了什麼功?第二住、第三住,一直到第十住都能做到了。發心住是因,那個九住皆是果,就這麼個情形。(這還這麼翻。)

諸位聽著,這十住這不很重要的嗎?十住很重要的,十住是成佛初步的因,有因才有果,沒因怎麼會結果?這個十住有這麼重要。十住你看看這個舊表上,十住不是相似法,大家看看舊表,十住在「分證即」裡,把那個真道理分了三賢十聖分開講,真正道理,這叫分證即,這是聖因。

說了這個,你修了這個,你們只要做到六根清淨,做到這一條,十信之一條就不錯了。為什麼?你是修的淨土法門,只要六根清淨就可以的。為什麼?九界往生,蒼蠅、蚊子牠懂得什麼六根清淨?牠就能往生,牠一往生就是人天小果。這個《彌陀經》上擺著的,清清楚楚,他看不明白,那就不管他了,不管他懂不懂,可就是這麼個辦法。就說第一住修成了,到了第二住是什麼,第十住是什麼,我簡簡單單的舉出名字來,諸位聽聽,你看看。

並不是說說好聽,大家就明白它什麼意思。這個十信得了六根清淨,六根清淨裡頭乾淨了,這一乾淨,第二叫「治地住」。「治地住」這才你這個心地乾淨了,乾淨這才能該種什麼種子,該幹什麼幹什麼,這才能調理。譬如地上,你種園也好、種糧食也好,把裡頭的砂子、石頭都淘汰乾淨了,你才能種;這些東西帶著,種上不行,這才是治地,這才能調理裡頭這個地,這才能下種子等等,這才能這個樣子的。這個這不是重要嗎?為這治地住。要不經過這個六根清淨,不能調理這塊地,不能種東西。這是第二「治地住」。

第二步做得到,最後那一個叫「灌頂住」,第十住。「灌頂」是什麼?這個咱中國不興,你到印度,國王,佛教都這個樣子的,功夫到了給他灌頂,行灌頂禮,行了灌頂禮就跟登記似的,給受了灌頂,某年某月你該成功,就跟登記一樣。中國雖然不興,中國古書上有,可不是這個講法,你去到《禮記》上,多麼大年紀給他叫加冠戴帽子,這個男子,多麼大年紀結婚,都有一定的規矩。現在不講了,現在我不懂,怎麼了呢?現在我沒這麼大的學問,光中國學問我就學不會,現在也有歐洲學問、也有非洲學問,是亂七八糟一套,我沒這麼些,我弄不明白。我是個中國人,我只可以按著孔聖人的東西學學,都有。把這個「灌頂住」給諸位說,到什麼年齡該幹什麼,古來都有一定的規矩。這個你查書去,你查《禮記》去,要是沒有,你可以質問我,在那上頭,我可以給大家介紹。這個「灌頂住」,灌頂住就是灌了頂,就是登記了,某年某月你成功。(把這個先說)

這不是十住就證果嗎?登了記跟證了果一樣嘛,你看這十住就這麼重要,所以十住在「分證即」,就在這個聖因上。聖因這麼講起來這是普通的講,淨土宗九品往生,《無量壽經》有、《十六觀經》也有,《阿彌陀經》怎麼沒有?九品往生《阿彌陀經》上大家找到了嗎?有人說《阿彌陀經》上沒有。《阿彌陀經》上清清楚楚,沒有聽怎麼會什麼?我看著有,看得清清楚楚。大家再不這麼辦,那有什麼辦法?這個十住、十行、十迴向,三賢十聖,十地,這不四十位嗎?四十位,《彌陀經》上,我問問大家,四色蓮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這是多少位子?這個怎麼講?大家再不講那有什麼辦法?這個青色青光一直到白色白光,最初級、最低的、最矮的就是白色,白的在後頭,這個十住就是看了嗎?小白花位子,就是白色白光。這一個往生那就不是普通人天了,那就另當別論了,這多麼清楚。受了灌頂記,就得了果位,就是那個白色白光的小白花。九品蓮花為父母,這麼著大家不是看了《彌陀經》也叫白看嗎?這個我今天給大家舉出來了,淨土宗的便宜。

這個表算是講完了,鐘點也到了,正好。下一次咱就不講這個了,咱就找出原經來,再研究著,選擇著講經。可是這個東西得好好的保存著,以備著參考。

雪庐老人遗教三篇——新元讲席贡言(第17集完)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釋法平法師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16 12:55 , Processed in 0.2703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