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2|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起居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7302155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起居的讲记敬摘点滴
...领导方式一样,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保持国富民安与社会和乐。」
国王将政事交代好以后,在摩迦罗果园的精舍潜心修行;由于他非常的用功、精进,很快地就把一切烦恼完全断除,他觉得这种清净无欲、心无烦恼的出家生活,让人轻安自在,因此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出家。
故事说到此,佛陀对弟子们说:「当时的摩迦王就是现在的我。人生因为不断地追求荣华富贵、追求欲念,才会有争斗;有了争斗,就会为人间带来苦患,这是凡夫的迷惘。」
※ ※ ※
生从何来?死往何方?为什么要来人间?人生的终点是什么?终点之后又是什么?贪生惧死、庸碌烦恼、虚度时光,这些都是凡夫的迷;忧烦、恐惧无常,也都是凡夫的得失心。
我们应时时关照本心,由迷转悟;反省自己有无贪名、贪利、贪图享受?有没有因人我是非而烦恼?是否能为别人的成就衷心欢喜?
如果我们能随遇而安,与人相处无是非,欢喜见人成就,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充分使用人身的生命价值,这样就是尽了佛陀教导我们为众生付出的责任,就不必担心人生的终点为何。
佛陀放弃江山、家庭,一切都放弃了!他的任务是关怀普天下众生,以普天下为家;所以,《赞佛偈》里称颂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的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的差别,但同属迷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去处;所以,佛教修行者以跳出三界为目的。「四生」是胎生,如人;卵生,如鸟;湿生,如虫;化生,如诸天、地狱的众生。
出家是荷担如来家业,是放掉私我、扩展大我,所以佛弟子要负起责任,不只是任劳任怨,还要能轻安自在。请大家多用心!标签:的 是 天下第一 故事 欲望
囍[娑婆人生]生气对身体的危害
时间:2012-6-22 13:27:29 作者: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456 评论: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发怒说成“生气”,从小到大一直用这个名词。学了中医之后才晓得原来人一发怒,真的会在体内产生“气”,严格说来“生气”根本就是一个中医的名词。
不单是人会生气,多数的动物都会生气,动物生气之后接下去就是打斗,因此,生气是打斗之前身体的准备动作。身体透过生气调整内分泌,使身体达到打斗时的最佳状态。
动物的生气有点像一个国家的备战一样,当一个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会立即进行备战,将大量的资源投入战争的准备中。一旦战争威胁消失,这些投入的资源多数成为废物。就像前苏联解体之后,必需花费很大力气销毁各种洲际飞弹和坦克一样。
动物生气时,身体将许多资源进行调整,让身体的配置进入战斗的预备状态,准备应付接下来的战斗。一旦状况消失,这些调整的资源就成了废物,必需排出体外。因此,生气就像国家的战争一样,会大量消耗资源,非常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
“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对疾病的原因有一段说明:“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生气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不但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更是造成人体各种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和多数的疾病一样,长期生气会在人的身上留下痕迹。从外表看长期火爆脾气,经常处于发怒状态的人,多数会造成秃顶。严重的还会使头顶的形状改变,头顶中线拱起形成尖顶的头形。生气的程度轻一点的,则会在额头两侧形成双尖的M字形的微秃,这种人脾气一定急燥。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发脾气时,气会往上冲,直冲头顶,所以会造成头顶发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秃顶。严重的暴怒,有时会造成肝内出血,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吐血,吐出来的是肝里的血,程度轻一点的,则出血留在肝内,一段时间就形成血瘤。这些听起来很可怕,可是却是真实的情形。
所谓的生气并不单指发出来的脾气,有些闷在心里的生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闷气会使得气在胸腹腔中形成中医所谓“横逆”的气滞。妇女的小叶增生和乳癌很可能都是生闷气的结果。
另外一种有气无处发的窝囊气,这种人外表修养很好,好象从来不发脾气,其实心里经常处于生气或着急的状态。这种人很容易形成横逆的气滞,造成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严重的会造成胃出血。这样的人,额头特别高,也就是额头上方呈半圆形的前秃,是最大的特征。
血气较差的人气会往下沉,形成腹部胀痛,经常以为是肠胃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是生气造成的。
从中医的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太盛时会使脾脏也跟着旺起来,如果血气很旺盛的年轻人,这时会产生许多白血球,去处理肠胃的问题,很可能一些年轻白血病患者的真正病因根本就是来自生气。
生气会造成肝热,相反的肝热也会让人很容易生气。从中医的观点,怒伤肝,肝伤了更容易发怒,两者会互为因果而形成恶性循环。
当人体长期透支体力,使血气下降到阴虚火重的水平,由于这时的人体使用的能量是透支的“火”,肝必定比较热,肝火也比较旺,人就很容易生气。因此,调养血气,使血气上升超越阴虚的水平,也会使人的脾气变得比较平和。
爆怒造成肝热,继而使肺也跟着热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失眠,我们曾经遇到一个五天五夜无法成眠的人,就是生气造成的。
在医院中身体虚弱的病人,有时候一生气就会造成生命的危险。例如,痰比较多的病人,一旦生气,会使痰上涌,造成严重的气喘,一不小心就窒息死了。
由于生气会使身体造成许多问题,因此,日常保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不生气”。所谓的不生气并不是把气闷住,而是修养身心,开阔心胸,或者寻求一种宗教信仰,使得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能有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根本没有生气的念头。如果生活或工作的环境让人无法不生气,那只有转换环境一途。
生气是一个人内发的因素造成的,再好的医生也无法防止病人生气,因此这个问题只有病人自己修养才有机会克服。
医生只能在病人生气之后设法将生气造成的伤害减到最低。做法是按摩或用针...(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极为需要的。因果报应,命自我立,是真是假,我们不妨亲自试验,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标签:命运 的 宿命论 毛毛雨
囍[地藏法门]净公上人:地藏十斋日
时间:2012-6-22 12:57:22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1373 评论:0
佛门当中讲的十斋日,出自本经。亡人过世作七,也是出自地藏经。可知,地藏经里所说的,对我们日常生活讲得很多,而且都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法门以及地藏菩萨利益众生具体的事实。我们细心去读诵、体会,在生活中才知道应该怎么做法。十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什么叫斋?斋是斋心,就是清净心的意思。斋与素食没有关系。佛陀在世时僧团的生活方式是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现在泰国、斯里兰卡的出家人还是托钵,他们不吃素,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的佛教徒吃素。除中国之外,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是吃三净肉 — 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是佛在戒律里说的。
中国佛教徒吃素起源,是梁武帝读楞伽经「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吃众生肉」,他很受感动,发心吃长素。他是佛门的大护法,希望出家人响应,演变成中国佛教素食的特色。我们到国外,别人盛情招待,煮素食给我们吃,不要嫌人家锅子刚煮过肉不乾净,这就太过分了。斋是过中不食,不能讲过午不食,因为午时指十一点至一点,斋是过了日中不能再吃。在家同修守八关斋戒,着重在斋,斋是修清净心。人要保养身体,身体好才能精进修行。
自古以来修行证果多半是年轻人,年老气力衰,打个佛七都累的不得了,他怎么得一心不乱?年轻人七天七夜不睡觉,精神饱满,他可以得一心不乱。六祖大师得五祖衣钵时才二十四岁,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修行证果,多半是四十岁以前,有体力有精神,所以修行要趁年少,珍惜自己的光阴。中国人常讲,早饭要吃得好,要有营养;中午要吃得饱,也不能过饱;晚上吃得少,睡眠会好,晚上如果念佛打坐,也会帮助得定。所以斋日过中不吃是非常有道理的。若认为一餐不吃,会营养不够,是错误的观念。人身体是个机器,机器是活动的,需要能量,饮食就是能量的来源,可以推动机器(身体)不断运转。每一个人体质不同,有特别消耗能源的,你就吃得多,补充得多;省油的,加一点点就够,运作也很正常。能源到底消耗在哪里?我跟诸位同修说,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妄念少,需要的能量就少,所以心地清净者,一天吃一餐就足够。一天到晚妄念纷飞,三餐不够,还要吃点心,才能补充能源。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十斋日修定,食物的需要量就减少,摄取的养分仍然足够。若妄念多,去学持午,那是自讨苦吃,因为每天消耗多,补充不足,结果就生病,把身体搞坏。
有的人持午,把三餐饭的分量在一餐里吃完,不用几天就得胃病,这是不知如何养生。佛法最重视的是养生,它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真正会达到长寿,达到不老不病。可惜我们疏忽,不懂得它的精神用意之所在。素食虽然不是佛提倡的(是梁武帝提倡),但是素食在今天被医学证明,确实有好处。所以,外国素食餐厅一年比一年多,外国人吃素是为了健康。学佛人吃素,身体必定健康;如果身体不健康,是妄念太多。所有疾病的根源是妄想,妄念少,病则容易好。心是主宰,心理健康则身体的健康很容易得到。外国没有农历,不容易修十斋日,我告诉外国的同修,每星期修星期六、星期日两天的斋,不一定选固定的日子。只要一个月中有几天修清净心,对於养生、修行,有很大的帮助。这才是十斋日真正的用意所在。标签:的 是 斯里兰卡 生活方式 全世界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饮酒有十过
时间:2012-6-20 15:10:29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254 评论:0
「《资持记》明酒有十过」,饮酒十种过失,这些也都是常见的,只是我们粗心大意没重视。「记云」,第一「颜色恶」,酒喝了之后,脸很难看,尤其是喝醉,别人看到的时候厌恶,无礼。
第二「少力」,酒醉之后东倒西歪,站都站不稳,这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眼视不明」,眼花了,看不清楚。
第四,「现瞋恚相」,为什么?情绪不能控制,这个时候怨恨心很容易生起。他有抱怨的,酒喝了,醉了,不能控制,自己神智不清。有所谓酒后出真言,讲真话,没有法子隐瞒,全都泄漏出来,这瞋。
第五「坏业资生」,对你的事业有伤害,特别是经商,实际上任何事业。为什么?酒醉的时候不正常,酒醉的时候说谈生意、谈判,很容易出麻烦。不正常状况之下,这言语能作数吗?如果真的签了约、签了字,后悔莫及。
第六个「增疾病」,有过度的饮酒,有急性的病、有慢性病。如果是常常好酒的话,身体怎么可能会好?
第七「益斗讼」,我们讲打斗,怨恨发作,叫瞋毒,这时候会爆发,不饮酒的时候他能控制,饮酒之后不能控制。
第八「无名称」,名称是别人赞叹的,常常醉酒,没人赞叹他。
第九「智慧少」,这就是愚痴。
第十,「命终堕三恶道」。前面这九种是痛,你现前受的,死了以后这叫烧,堕三恶道去了。「其中第四第七即瞋,第九即痴。」标签:的 是
囍[净土法门]律航法师:怎样才能求生净土
时间:2012-6-20 15:03:22 作者:律航法师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619 评论:1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曰《阿弥陀经》;一论即《往生净土论》。三经以《无量寿经》为根本,《观经》为演绎此经之观想行,小本乃此经之缩写,《往生论》系集此经之精华。净宗行人,于此大经宜谛观审思,决志修持,必定“万修万人去”。然而今世“念佛人如牛毛,往生者如麟角”,此何故?未读此经,不知弥陀因地愿行,果地成就,及其摄引十方众生往生彼...(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02 评论:0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的玄理,更谈不上进入“道”的境界。有些人对《妙法莲华经》的“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都难以理解,其实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佛教的道理,进而细心体察人生,品味生活,都会意外地发现原来道不仅仅在高山深处,亦不单单在寺院道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中,大至大千世界,小至一花一草,同样能体会到“道”的妙谛和意境,正所谓“佛法遍一切处,无处不是道”。
中国禅宗的特色亦是提倡搬柴运水都是道。为什么搬柴运水都是道呢?道,其实只是心中并无杂念,亦不起妄念,这个时候,无论你搬柴运水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你都是在道中。否则,搬柴运水时妄念纷飞,例如搬柴运水时一直埋怨好重啊、埋怨路不好走,这样,搬柴运水只是搬柴运水,并不是道。
马祖道一禅师看到了这一点,便倡导“平常心是道”,他常常开示弟子们说:“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要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
马祖的“平常心”是要远离虚假造作,没有是与非,没有取与舍,当然亦没有凡圣和善恶的分别。这种不落于任何一边,而契合中道的意境不是是非不明,善恶不辨,而是不受这些相对的观念来染污本有的佛性。
究竟什么是平常心呢?曾经有人问过景岑招贤禅师如何是平常心,他轻描淡写的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但这个人还不明白,更问:“学人不会,意旨如何?”他亳不厌烦的回答:“热即取凉,寒即向火。”另外,又有人问文钦禅师如何是平常心合乎于道,他说:“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每天只是吃茶吃饭看水看山度日,这种无欲无求的生活,那里还有束缚,这正是解脱,岂不自在!
现在我再举几则为人熟悉关于平常心的禅门公案:
有一次,源律禅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要用功吗?”大珠答:“当然用功啦。”源律问:“如何用功?”大珠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源律说:“一切人都是如此,与大师是否一样的用功呢?”大珠答:“不同。”源律道:“为什么不同?”大珠答:“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却百般要求;睡觉时又不肯睡觉,却千般计较。所以,他们与我的用功不同。”源律禅师无话可说了。虽然两个人用功在做同一件平常事,一个用功在挑剔计较、永不知足,这是一份执着,贪瞋妄想便很容易随之而起,结果弄得心无宁日;另一个用功在万般放下、知足常乐,既然无执着,贪瞋妄想便无从生起,自然能够进入心无所住的禅定。
有一年夏末,沩山灵佑禅师问候徒弟仰山慧寂禅师之后,说:“整个夏天不见你上山来,在下面做什么?”仰山答:“我在山下锄得一片田,还播得了一箩的种子。”他反过来却问师父沩山:“但未知和尚你整个夏天又做了些什么呢?”沩山答:“日中一食,夜后一寝。”仰山说:“和尚今夏亦不虚过。”除了日常必须的起居饮食之外,沩山禅师别无所求,最难得的,是徒弟也明白了,所以后来,徒承师业,两位禅师的教法,被誉为禅门中别树一格的沩仰宗。
石头希迁禅师和庞居士都是当代誉满天下的两大禅门高手。在庞居士初参石头禅师时,有一天,石头问庞居士:“自从你见到老僧以来,你日用事是怎样的呢?”庞居士答:“你若问我日用的事情,即无开口处。”石头说:“明知你会这么样,我才问你的。”于是庞居士呈上一偈,头两句是:“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石头禅师同意他的见地。日用事并无他,只不过是我与自己相伴和谐而矣,所以,那有开口的地方,若有开口处,只是自己对自己讲,岂不多余!
白云守端禅师说释迦牟尼佛讲的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而称法华亦有其四弘誓愿,就是:“饥来即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这番话虽然带点幽默和别具创意,但亦言之有理。
黄龙无门慧开禅师更加明显的道出了除了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之平常事外,只要心头无事,便是好。有偈为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以上的公案,明眼人一看便知道祖师们都是心无杂念,常常心自清净,便自然安住于干粗活、大自然,甚至任何境界,这便是不谋而合的与“道”相应。
我们若能以无得无失的平常心来为人处事,定能得心应手,广结善缘,做出更大的事业。因为无得无失的心态,对人布施就能修行三轮体空,因为无得无失的心情,做事就没有忧虑与束缚,更能发挥每个人本有的才华。
由此可见平常心能让一个人更加镇定、沉着,充分表现自己,亦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没有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可以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自在洒脱的人生境界。
这就是平常心是道,总括来说,所谓道,就是每个人现前的不分别心。但现在的不分别心,却有妄想杂念、人我是非,那就不是平常心了。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遇缘而不改变我们当下的不分别心,亦不改变不分别心去随缘,才是我们的平常心,才是佛法修成的道路。标签:的 都 佛教 中国 特色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细心观察必然毛骨悚然
时间:2012-6-8 13:19:12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981 评论:0
我们今天看这个世间的人,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生理的染污,哪里像个正常的人?
生在末法时期,我们现在的障碍、染污,可以说到了最严重的地步。一般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们自己所造的业,哪是善、哪是恶,我们自己都没有能力去辨别,这叫愚痴。不能辨别善恶、是非、真妄、邪正,甚至于连利害都不能辨别,这真正的愚痴!
世间苦难众生多!只要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都是苦难众生。苦难众生没有正知正见,起心动念都是随顺烦恼习气,换句话说,都是随顺自私自利、都是随顺贪嗔痴慢。随顺自私自利、随顺贪嗔痴慢,这个起心动念当然是业、...(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气候开始变干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摄入不够,就容易上火,口腔里也会跟着出现溃疡、发炎等问题。
菠菜中丰富的核黄素是有效预防口角溃疡、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营养素。
番茄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胃热口苦、牙龈出血、口疮、口苦等。
推荐吃法:番茄菠菜汁
做法:500克番茄洗净,用热水烫后,将皮去掉,然后捣烂挤汁,取汁150毫升600克菠菜洗净,并切碎,用榨汁机榨汁,取汁150毫升两汁混合搅匀,煮熟,即可服用。
降压安神:芹菜、百合
夏秋交替的时节,温差较大,早晚凉,中午热,对于体质较敏感的老年人来说,身体很难马上适应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而且还特容易失眠。
芹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镇定神志的作用。
百合,润肺补气,止咳防燥,养心安神。是药食兼优的佳品,老幼皆宜。因其鳞茎瓣片紧抱,“数十片相摞”,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人们常将百合看作团结友好、和睦合作的象征。更因为“百年好合”的吉祥寓意,甚至成为婚宴中绝对不可缺少的菜肴,民间每逢喜庆节日,有互赠百合的习俗,或将百合烹制成美味的菜肴,其色白、清香、入味、形若莲花瓣,因此无论何种烹制,均可堪称美食佳肴的典范之一。
推荐吃法:西芹百合
做法:
1,西芹洗净,斜切成小段。锅里水煮开,放入西芹焯水一分钟左右,捞出冲凉水沥干。
2,百合掰成小片,洗净沥干。或使用百合干泡水至鲜百合状。
3,锅中水沸后百合氽烫一下,过凉水并沥干;
4,锅中油热后,爆香葱花,放入西芹,中大火翻炒片刻,再放入百合翻炒两分钟,加盐、鸡精调味,快速翻炒入味,看到百合边缘变透明马上关火出锅。水淀粉勾芡即可。标签:预防 感冒病毒 维生素C 黄豆芽 常见病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怎样孝养父母才如法
时间:2012-5-10 10:20:32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522 评论:0
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现在人知道的不多。我们也可以说学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点,为什么?现在社会教育已经不讲孝道,孝道、师道都不讲了。常常听佛经,这佛经里面还是常常讲孝道、师道,常常劝我们修学,所以学佛的同修对于这方面比较有一点印象。虽有印象,这印象不深刻,何以说不深刻?你的修行没有进步,从这个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会勇猛精进,为什么?出家了。
有很多人问我,出家怎样孝养父母?你们想想看出家怎样孝养父母?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有修好,你没有开悟,你没有证果,你对你父母对不起,叫大不孝。所以这个孝养里头,包括的范围就非常之广。我们不但要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身体我们要照顾到,生活起居要照顾到,这是物质生活;除物质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乐。物质上样样都照顾了,父母心里有忧虑,不快乐,这个不孝。
怎样能叫父母快乐?那里面这个因素就很多。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欢喜;兄弟不和,父母伤心、忧虑;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头痛。换句话说,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欢喜、才开心,这是你家里没有问题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里,你总要踏进社会去工作。你踏进社会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板两个不合作,这父母又伤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们不能和睦相处,这又麻烦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天下要太平,这父母高兴。我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尽心尽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这个孝不是单纯我们父母照顾到就行,哪有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这是从事相上说,使父母在这一些事相上面忧虑没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进?你的学术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不进则退。退,父母就又牵挂,就又有忧虑。这些统统都在孝道里头。然后才知道这一个孝道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虚空法界、过去未来,这才是全部,真的!
中国这个"孝"字,这个字就造得好。在我们中国这个造字,造字是有六个原则,叫六书,它这个属于会意,叫你看到这个符号,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现在世间人讲,现在有所谓代沟,代沟是什么?代沟就是不孝,孝没有了。这个字没有代沟,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才叫尽孝。所以这个孝字真正做到圆满、做到究竟,给诸位说,只有一个人,成佛才能做到。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尽,那就是孝道还有一个缺陷,还不能圆满。所以这个孝道做到圆圆满满是成佛。
所以我们出家了,在家学佛也是一样的,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何况俗语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么个道理?是因为他的儿孙当中有一个作佛的。他儿孙作佛,他作不了佛,为什么?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这个功德不能分给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给你,佛有福报。一听说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还得了,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这个便宜。所以纵然堕落在恶道,这恶道里头阎罗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恶道,请他到天上去享福去。这个天到哪一层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么?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没有功夫,你只有福报。只有福报,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刚才讲的未到定,他虽然定没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较上要清净,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没有功夫,凭福报是到忉利天。这我们俗话讲沾光。是这么一回事情。可见得我们世法里头人情关系,在六道里头都有,六道里头都有人情关系。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星象、图谶及各种道术,无不通达熟练。他的三位好友都是天资聪颖者,在一次谈话中讨论到:‘对于天地间种种义理,我们皆已知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娱乐?’又说:‘世间以追求美色、纵情欲乐,为一生最极快乐之事。’其中一人言:‘若不用妙策,此乐无法达成。我们应求隐身之药,此愿方可达成。’其余三人皆表赞同,于是前往一术师家求隐身之法。
术师心想:‘这四位梵志都是聪明有才能者,骄纵高傲,看不起他人,今日只是为学习隐身之术,才屈身求教于我。若倾囊相授,待其学会后,我将不再被他们看重。姑且先给其他药,等到药用完后,他们必然会再向我求教,这样就可延长教导的时间。’因此,术师交给他们每人一颗青药丸,并且告诉他们要将药丸和水磨细,涂在眼睑的地方,即可隐身。这四人即遵照术师所教导的方法去做。
四人当中,龙树菩萨闻其药味即能辨识当中的各类药草,他不仅知道药丸内含有七十种药,连药名及所占的铢两都分毫不差。术师听了非常惊讶,问他如何得知?龙树菩萨回答:‘每一种药都有其特殊的气味,因此知道这件事有何奇怪?’术师闻言,深为赞叹,心想:‘要听闻有此种人尚且不易,何况我今日亲自见到,怎可吝啬而不教他隐身之术?’便将法术传授予四人。
四人依术师所教导的方法隐身,并且自在游走于后宫,侵犯宫女。百日之后,不少宫女因而怀孕,于是向国王禀告此事,请求恕罪。国王听了甚为不悦,不知为何有此不祥之事,便召集群臣商议。有一大臣告诉国王:‘发生这样的事,有二种可能:不是鬼魅所作,就是采用道术,国王可命人在各出入口铺上细沙,并派人守卫,不让人随意出入。如果是道术,必然会显露踪迹;如果是鬼魅所为,则不会留下痕迹。如果是人为因素,可以用兵刃除之;如果是鬼魅,可以用咒术除之。’国王听信臣子的建议,果然发现有人从门而入,即命数百位士兵向空中挥刀,结果斩落了其中三人的人头。龙树菩萨因知刀兵不得靠近国王周围七尺,所以紧临王身站立,才躲过此祸;也因此了悟色欲为诸苦之本,败坏德行,危害自身,且污梵行,于是立誓:‘若能脱离此难,即前往沙门处求出家。’后来龙树菩萨真的免除此难,于是舍离欲爱,出家修行。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缘传·卷五》
省思:
《四十二章经》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财、色、名、食、睡五欲境界的快乐,看似真实,却不能恒久。然,人们往往因为一时的迷惑而无法自拔,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宝贵的生命,后悔莫及。是故,诸佛菩萨示诸世人安身立命之方,唯有少欲;避世险道,只此佛智。标签:菩萨 三
囍[六道因果]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时间:2012-4-18 13:50:56 作者:妙音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407 评论:0
赞分享按钮
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威德具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事,关照僧众的饮食起居,佛称赞其‘营事第一’。
当时,在僧团中有一位福德浅薄的弥多比丘,几乎每次都拿到粗糙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对驼骠比丘产生成见,认为对方是故意分给他不好的东西。后来,弥多比丘公然中伤驼骠比丘,并联合他已出家的姊姊,于比丘尼僧团中诽谤驼骠比丘。驼骠比丘为避免众人因毁谤罗汉而造恶业,只好选择离开,于是显现十八神变,灰身泯智,入火光三昧。
僧团中的比丘们对于驼骠比丘何以被诽谤?何以力大无穷?何以证得阿罗汉果?均感到疑惑且好奇,请示佛陀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迦叶佛住世时,有一位年少比丘,长得眉清目秀,相好端严。一日外出乞食,在城中遇到一名少妇,少妇见其相好庄严,心生贪恋,于是目不转睛地直盯着他瞧。当时的驼骠比丘是一名监督膳食制作的官员,看见这位少妇紧跟着年少比丘,于是不明就里到处传言:‘年少比丘和少妇私通!’因为造作不实的诽谤,以此因缘堕落三恶道中受苦。又因过去在迦叶佛时出家学道,所以今生得证阿罗汉果。在其出家修行的期间,于僧团中料理僧事,某次极力挽救陷于深泥中、驮着米面的驴,以此缘故得力大无穷之果报。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二》
省思:
人一生中的造化,皆与因果业报息息相关。儒家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又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切众生皆是自作其业,自受其报。如何逢凶化吉、远离灾祸?先须明因识果。凡事从因上努力,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断一切恶,无恶不断,常怀慈悲心、清净心,时时觉察、返照,使自心能清楚作主,以正念面对顺逆境界,不逃避、能承担,才是远离轮回桎梏的正确途径。标签:多 果 阿罗汉 比丘尼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戒定慧之重要
时间:2012-4-18 13:47:14 作者:净公上人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293 评论:0
我们以真诚心学佛,得佛力加持,才能真正做到精进不退;如果没有佛力加持,要想不退转,不容易!可是要知道,自己如果不具足戒定慧,佛力纵然加持,还是一样会退转。我们发真诚心的时候,得佛力加持;这个心退了的时候,佛加持的力量也不见了。我们自己有一分的功德,佛就加持一分;我们有十分的功德,佛就加持十分;什么时候我们的功德消失了,佛力的加持也同时消失。
功德相当不容易保持,佛在经上多次给我们警惕,“火烧功德林”。功德不同福德,福德能保得住,功德很不容易保住。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你破戒,你造业,戒就没有了;你心一散乱,定就没有了;一迷惑、愚痴,慧就没有了。
福德能保得住,三善道可以享福,三恶道里,除了地狱道之外,饿鬼道、畜生道里还是能享福。但是要记住,福德不能帮助你超越三界,不能帮助你修行证果。
所以我们修行人,锁定的目标是“戒定慧”三学。戒学是什么?守法、守规矩。《无量寿经》翻开,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字字句句都是世尊对我们的教诫,我们能信能解能行,就...(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这个罪太重了。所以,总是要把手续做清楚,他自己的意愿,他家人的意愿,这样处理也是合情合法。标签:都 医生 现代人 天气
囍[慧律法师]佛教四威仪与身体健康
时间:2012-2-26 13:14:51 作者:恒强法师 来源:佛弟子文库 查看:356 评论:0
现代职业人士及年青人常见的身体疾病有颈椎病、腰椎病、胃病、脂肪肝、眼病、前列腺炎、痔疮等,而这些疾病大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则主要表现在行、立、坐、卧四个方面,即佛教所说的四威仪。四威仪首先是指我们身体的行、立、坐、卧四种形态,其次要求这四种身体形态要具足一些仪态,及由此体现出相应的威德,故名四威仪。如中国古德所说的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即是说四种威仪的姿势要求与精神状态。另外,《长阿含·九·众集经》中说四威仪为“可行知行,可住知住,可坐知坐,可卧知卧”,这说的是四威仪更高的层面,即在日常四威仪中培养利益正知与适宜正知。利益正知是正知言行的利益与过患,偏向于世间人的智商;适宜正知是正知言行在时间、场合、方式上是否适宜,偏向于世间人的情商。对于世间人,这两种正知不仅可以成就、圆满生活智慧,还可以修身、养生,避免由不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所引发的种种身体疾病。
日常生活中的四威仪若损害到身体健康,通常是因为过劳损与习惯性的不良姿势。对于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有益之四威仪,即使没人要求我们做,我们自己也当主动去做;对于不必要的有害之四威仪,即使有人要求我们去做,我们自己也不应当去做。
一、行威仪
四威仪中的行,其狭义为行走,广义则包括身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任何方式的移动。佛教中行威仪所要求的“行如风”,是说行走时如风行水上、无有滞碍,即不急不躁、从容自在,避免左顾右盼、摇头晃肩、扭腰摆臀。另外经典中说的“可行知行”,是说可行则行、当行能善行,避免不善巧的有害之行与时间、场合上不必要之行。
很多从业者需要通过一定的行走来完成工作,如农民的耕地施肥、搬运工的肩扛背驼、投递员的穿街走巷、业务人员的出差应酬等,他们都要付出相当的体力。还有生活中的散步、溜狗、旅游、运动等休闲活动,也是不同方式的行走。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量大、加班加点而透支体力,这会导致身疲力乏或身体局部劳损;如果长年累月的透支体力,则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身体损害。
农村妇女与城市中体力劳动者的腰椎都容易劳损,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现代投递员、邮递员、送货员及其他经常上门服务的人员,容易患三大职业病:一、关节痛,是由长时间上下楼、蹬自行车造成的;二、前列腺炎,是由长时间骑自行车、摩托车造成的;三、肠胃病,是由长时间饮食不规律造成的。
有些工作既需要体力又需要脑力,如长期需要奔走的律师、记者、公关员、销售员及其他业务型人员,多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可能会造成神经紧张和过早衰老。同时,他们的饮食起居极不规律,多数易患失眠和胃病。经常出差的人更容易便秘或腹泻。业务繁忙的白领阶层通常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最容易得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他们又经常觥筹交错、劝酒拼酒而伤身,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另外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晚上夜生活丰富,这些都会造成睡眠障碍。
当长期外出、觉得疲劳时,此时则适宜暂缓工作,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经。如在坐车时可全身放松、闭目养神,步行累了可找个公园坐下休息,口渴了可找个茶馆、咖啡厅边消渴边听听音乐,肚子饿了可找个中意的菜馆尝尝可口菜肴。工作繁忙者,更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睡眠习惯。有胃病的更应当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吃饭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要偏食,尽量不抽烟、少喝酒,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努力避免暴饮暴食。好的睡眠习惯在卧威仪中会讲到。
有不少人误认为在工作之余可通过大量的运动来增强体质、调节身心,他们却不知道过量的运动会使体内耗氧量急剧增加,并产生大量“活性氧”,更使人易感疲劳、过早衰老;此外剧烈的运动也会加剧身体一些组织器官的劳损、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甚至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损。对于工作繁忙者,则要多多提倡适宜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舞蹈、瑜伽、太极拳、伸展运动等,会很好的调节身心并促进健康。
二、立威仪
立,经典中又作“住”,即是站立、住立。佛教中立威仪所要求的“立如松”,是说站立时要头项正直、全身挺拔,避免耷拉着头、含腹垮腰。另外经典中所说的“可住知住”,是说可立则立、当立能善立,避免不善巧的有害之立与时间、场合上不必要之立。
如因工作,需要长期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并致下肢常感酸胀、乏力,踝部、足背可出现水肿,从事服务行业者最为常见。为避免下肢静脉曲张,感觉疲劳时可两条腿轮换支撑全身重量,也可以踮起脚后跟一起一落地活动一下,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或做腿部按摩。另外游泳是防治静脉曲张的最佳运动方式之一。
长期站立者更不宜常穿高跟鞋。女人穿上高跟鞋以后身体会前倾,全身的重量基本落在脚掌上。加上鞋前部紧窄、脚趾受力不均匀,长期穿高跟鞋者不仅容易造成脚趾长水泡、前脚掌起茧、脚掌或脚跟长“鸡眼”、脚部酸痛、踝部易扭伤,还往往导致足部变形、足拇囊炎、跖骨骨折、膝关节痛及腰酸背痛等症状。
如果工作确实需要穿高跟鞋,鞋跟不宜太细,最好不超过5厘米,而鞋头宜稍宽松,让脚趾有舒展的空间。平时穿高跟鞋时可在脚前掌做个软鞋垫,缓冲脚掌所承受的压力。下班之后则换穿一双舒适的平底鞋,回家后同样用温热水至少泡脚5分钟,每天注意脚踝与足部按摩。
另外青春期女性不适宜穿高跟鞋,实在爱美要穿的就穿坡跟鞋及鞋跟不超过3公分的鞋子。因为15-16岁的女性足骨正值发育成熟时,过早穿高跟鞋会使足骨按高根鞋角度来完成骨化过程,易发生畸形;并使未定型的骨盆负荷加重,导致骨盆口狭窄,因此直接影响成人后的分娩。
三、坐威仪
...(囍[净公上人]净公上人:心里念念有弥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