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1|回復: 2
|
自然保守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这连着说了五个自然,自然就称性,不称性就不自然,不自然就造业,恶业三恶道,善业三善道,就是出不了六道轮回。要出六道轮回,要学自然,不要有丝毫勉强。所以一开头这两句,这显性的妙用,性就是自然。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讲到修行,首先给我们提出四德,修行四个条件,也是妄尽还源四戒,四个戒条。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就是自然,妙用就是圆寂,福慧圆满,清净寂灭,妙用。「威仪有则」,真正是佛弟子,继承如来大法,把它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威仪有则,我们要做出榜样给人看,要做出好样子。好样子是什么?三皈,有没有把佛法僧,就是觉正净,六祖惠能大师的解释,《坛经》上说三皈依,没有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说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用觉正净三个字。后面再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怕我们产生误会。说觉正净,不说佛法僧,这是说明在他那个时候,皈依三宝已经有很多人错解了,他把它纠正过来。
传授三皈一定要讲清楚,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某一个人,错了。皈依佛也不是皈依释迦佛,皈依某一个佛。三皈皈什么?皈依自性。自性觉是佛宝,自性正是法宝,自性清净是僧宝,这皈依自性三宝。外面那是住持三宝,是形式的,要尊重它。为什么?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见到佛像,自性觉;看到书本,不管它是不是佛书,只看到书本,就把它当作经本,自性正;看到出家人,自性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对我就有利益。这三宝是我的老师,时时刻刻提醒我,不提醒忘掉了,是这么个意思。不讲清楚,含糊笼统,让人家产生错误。皈依佛,泥塑木雕的,自身不保,它怎么会保佑我?哪有这个道理!皈依法,这是经典,又不肯学它,又不肯去读它、研究它,统搞成误会。出家人,既然发心出家,就要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事业。释迦牟尼佛的事业是教育,开悟之后一生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经上没有说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放假,其它的宗教工作六天,还有一天放假,佛法里头没有。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也没有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天放一次假,没有,找不到。只看到佛教导我们,诸佛如来无一不是「今现在说法」,好像没中断。我们要从这些地方体会到。
我们现在再看黄念老的批注,『自然保守,真真洁白』。「自然保守,即宗门所称之保任」,宗门是禅宗,禅宗里面所说的保任。保任是什么意思?下面有解释,「要行便行,要坐便坐」,你想什么,你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然。自然里头要保住,「保者念念不异」。用我们念佛来说,你就很容易懂,爱坐就坐,爱行就行,把这一句佛号保持住。行,心里念阿弥陀佛,坐也念阿弥陀佛,无论干什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看到一个人,一生就看到一个,章嘉大师。这个人好像是一天到晚他念咒没有间断过,即使跟我们谈话,他谈话,咒就停,话讲完,他就接着念。他用金刚持,嘴唇动,没有声音,无论在什么时候你去看他。这就是自然保守,他真做到了。他的境界我们不知道,但是他的磁场非常柔和,你跟他坐在一起,不想离开他,他有这种摄受的力量。跟他坐在一起是一种享受,宁静、平安,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我这一生也遇到这么一个人。看到经典里面保任、自然,印象就很深刻,就会马上想到他。「保者念念不异。自然即任运之义,故任运保守即是保任」。任运就是随缘,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可以随,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但是这一句佛号放在心上默念,外面没有人知道,自己清清楚楚。一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没有动摇,这个人他怎么会不往生?决定得生净土。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
有人问,现在我们在提倡、倡导建学校,建汉学院,有没有操心?我一点都不操心,根本就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我告诉他们,我等你们建好,什么事情都不要问我,我不是搞建筑,不通建筑,你来跟我谈,对牛弹琴。我是个牛,不懂,你跟我讲这些干什么?学校盖好了,我当教员,我教一门功课《大乘无量寿经》,我就教这门课,其它的我都不懂,我万缘放下,你们另找高明。我就这部经,现在讲就这四本书,两本参考数据,两本《科注》。汉学院建好了,我也是去讲这部经,我就讲一次,时间一年,希望带三、四个学生,这三、四个学生专学《无量寿经》。
我学海仁老和尚,我跟老和尚见过一次面,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老和尚还在,那个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是香港的首楞严王。因为我来的时候,四个月讲《楞严经》,每天晚上一堂课,两个小时。前面两个月要翻广东话,换句话说,每天晚上只讲一个小时;后面两个月大家要求,法师你说话我听得懂,不要翻译。他说话我也听得懂,我说话他也听得懂,我们可以用自己言语交谈。后面两个月在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前面两个月是倓虚老和尚的道场,那时候倓老往生了,畅怀法师住持,所以我跟他在那认识,他陪了我两个月。
海仁老和尚的规矩,他一生只有六个学生,他的条件,他是专攻《楞严》的,学生必须背《楞严经》,还要背批注,《楞严经》跟批注不能全部背出来,他不收。那我们的条件也是,要真正想学这部经,《无量寿经》一定要能背诵,分量比《楞严》少很多,《楞严》十卷,这个经跟《楞严》比只有一卷,《楞严经》长。念老的批注分量很大,我不要求大家背批注,我要求大家背经。经也不是以背为目的,一天至少念十部,时间愈长愈好,希望一生都不改变。每天念十遍,念熟透了,能背诵,不需要看经本,随时随地都可以去读经,读经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不定什么因缘触动,开悟了,目的在此地。但是念老的批注至少要从头到尾看三十遍,才管用,或者是听我讲经。我讲经一天四个小时,讲满三百天,一千二百个小时,这一部经讲完。至少你要听十遍,一天听八个小时,要听五年。为什么?你对于净宗才真正相信,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下这个功夫,你半信半疑,虽然念佛,往生未必可靠。真正这样干,保证你决定得生,你来弘扬净土,大家对你相信。功夫成就,表现在外面自然相应,一丝毫勉强造作都没有,你是真正的弥陀弟子,在这个世间弘扬净宗。
所以,这两个学校搞成之后,我去讲一部经,去教学。所以学生只能有四个人,最好,为什么?我讲完他要复讲,复小座。复小座,一个人一天一个小时,四个小时。所以我的功课是八个小时,再多,再多我精神体力不够。这样一年能培养四个人,不会在我之下,可能在我之上,比我讲得更好、更透彻、更清楚,净宗就能够传下去。两年,斯里兰卡一年,马来西亚一年,我可以照顾八个学生。有意来学习的,现在就先下手,读经、看批注,把这个预备工作做好。学校建成,你要来学这门功课,我们有个简单的考试,通过之后你就能够来学习。
我们再往下看,「真者」,真真洁白,真什么意思?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真如本性」是常寂光土,「妙明真心」,真心之理体就是本经真实之际当中的真。这个真实之际是常寂光,是自性的本体,它是真的,一真法界是它所现出来的,也算是真。为什么?它没有变化,它不是生灭法,它不生不灭,没有变易。所以跟十法界对比,十法界是生灭法,有生有灭,实报土没有生灭的现象,所以称为一真。「真真者,表非对妄而说之真」,这个真不是真妄的真,真真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本性。中国古人知道,佛教没传到中国之前,中国典籍里头就有人性本善,这个人性本善就是真真。所以要晓得人有真心,真心是真善,真心没有不善,不善是习性、是妄心。妄心里头有善恶的善,真心里头善恶都没有。
菩萨行里面有婴儿行,我也常常跟大家讲,「人生百日,体露真常」,婴儿从出世一百天,他是真的,真真,没有掺杂丝毫的虚妄在里头。他那个真,不是真假的真,不是相对的真,这个婴孩没有受染污,还不认生,不知道谁是他的父母。等到他认识谁是他的爸爸、谁是他的妈妈,他已经有分别心,他已经被染污了,他用妄心,不用真心。可见得人到人间来用真心,以后没有人教他,被周边环境染污,变成用妄心。用真心的是佛菩萨,如何让我们回到婴儿的时代,完全用真心?现在人害怕,完全用真心不是吃亏、不是上当了吗?别人都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心对人,变成怎样?不敢,怕吃亏。全是妄想。怎么知道?诸佛菩萨表演给我们看,不吃亏。我们有理由相信,古时候真正修行人,五戒十善决定做到。五戒里头有不妄语,十善里头讲得更清楚,不但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他不骗人,他没吃亏,比一般人活得更自在、更幸福、更美满。何必去欺骗人?何必用妄心?用妄心造轮回业,无论行善行恶都是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用真心出轮回。所以用真心念佛,用真心待人接物,决定得生。妄心念佛未必能往生,但是也未必不能往生,那完全要看你的运气,临终最后一念是念阿弥陀佛,这证明你生净土。所以这里真真是绝对之真,真中之真。
『洁白』,「洁」没有染污,「无垢」;「白者,无染」,就是能大师所说的「本自清净」,真真洁白。这底下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亦即百丈禅语」,百丈大师,「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跟六祖能大师说的完全相同,这是见性的人。「所保任者,正是此无染本净之绝待真心」。行住坐卧自然保守,保住这个真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这叫真学佛,佛就是这个样子。决定不欺骗人,至死也不改变,那就是什么?决定不堕恶道。尤其是念佛人,把生死看得很淡,不重视这个问题,重视真心,重视信愿持名,决定得生净土,这就对了。
「无上者,《往生论注》」,这个注是昙鸾法师的,注子里头说,「无上者,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无上这个道,道是方法、是门路,这个方法、这个门路,《往生论》是指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个道路是无上。为什么?穷理尽性,没有超过它的。理是万物的理体,有事必定有个道理。尽性,性是法性、是自性、是本性。穷理尽性,对于本性彻底觉悟,彻底明白,没有丝毫迷惑,这是什么人?法身菩萨以上的。没有见性的入不了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的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对于整个宇宙一切性相、理事、因果无不通达明了。
「如宗门」,宗门是禅宗里面,《宝镜三昧》,我们参考数据里头有。还有「任运」,任运就是自然的意思,「任法之自运动,而不加人之造作之义」。这个说法很好,没有人为的造作,自然的。《行事钞》里头,这是律宗的,戒律的,「人所至处任运界起,故曰自然」。跟《资持记》里面所说,「不假造作故曰任运。」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六根在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任运。这是谁修的?法身菩萨修的。因为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破了;无明没有破,他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要高度警觉,为什么还用这个东西?有这些东西,烦恼没有断干净,所修的世间善法。读经是世间善法,不能开悟、不能得定,世间的善因。比一切不善的好,它的果报在人天,不能证果,小乘须陀洹果也没分。这个不能不知道。不假造作这叫任运,就是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都要守住这个原则,不分别、不执着,我们从这入门。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太微细了。不但我们做不到,阿罗汉、辟支佛,别教三贤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都做不到。别教要十地,圆教要初住以上。所以,我们能够做到不分别、不执着就很不错了,对于往生净土有很大很大帮助。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五集) 2013/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一页,第五行最后一句:
『无上』者,「《往生论注》曰:无上者,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上面我们学到此地,接着往下看。「如宗门《宝镜三昧》曰」,《宝镜三昧》是书名,这里面说,「潜行密用,如愚如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这禅宗的,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深。潜行密用,什么人?大智若愚,确确实实在禅宗里面是大智,真正是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师在黄梅八个月,碓坊里头舂米破柴,那是上上根人,如同没有知识一样。在净土法门里头有,净土法门里一般人讲是下愚。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他不变。这两种人如果是进入佛门,最容易成就,为什么?他们一个法他真的就止于一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真做到了。
净宗念佛,我们看到阿公阿婆,甚至于他不认识字,你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阿弥陀佛不间断。坐在小板凳上,拐拐角角,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跟他讲话,他笑咪咪对着你,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跟他讲再多的话,回答你都是阿弥陀佛。你听懂了没有?阿弥陀佛;有没有听懂?阿弥陀佛,他就这么一句话回你。这样的人可不能轻慢,大多数人都轻慢他、瞧不起他,那是真念佛人。这种人在净宗里说下愚,禅宗里面像木头人一样痴痴呆呆,上智,那会开悟。净土宗里面这样念佛人虽然是下愚,他将来往生一定是上品上生,我们这个经里讲上辈往生,他用心用得专,他没有第二个念头。
李老师当年在世告诉我们,他说上智他不行,没有那个条件,想学下愚学不像,也不容易。我们偶尔遇到了,恭敬心生起来。开利法师到香港来看我,我把这个事情说给他听,我说你们那个寺庙周围有没有这样人?他说有。我说有多少?有三、四个。我说有这样的念佛人,这个地区佛菩萨保佑,不遭难。我们都比不上,真念佛,真的是弥陀弟子。不要小看他,他在的那一方,那一方风调雨顺。所以我就告诉他,要恭敬他,对他要礼敬、要赞叹。这是潜行密用,他在用功,外头人看不出来,不知道。看这个人像个愚痴人,像个傻子一样,可是他的可贵处就是相续,他念念相续,念念是正念。
名主中主,主中之主,我们参考数据里头有,「四宾主」,曹洞宗的。他用宾主来做比喻,比喻体用,体就是主,用就是宾,用宾主来代表体用,说了四句。第一句「主中宾」,就是「体中之用」。我举个比喻给大家说,体就是自性,圆满的自性。自性是什么样子?我们用《坛经》能大师的话来说最容易体会到,体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染污,自性。第二,不生不灭。第三,虽然它什么都没有,它具足万法。我常常用电视屏幕做比喻,大家好懂,天天看电视。我把这个体用屏幕来做比喻,电视的屏幕什么都没有,可是你不能说它没有,你按开按钮开关,它就现相,它什么都有;你不按,它什么都没有,那个现相就是它的作用,它这只有体,它没有宾。我们看到电视屏幕,没有按频道,那就是体;按频道,频道上的画面是主中宾,它起作用了。作用森罗万象,就是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宾。四个都是讲体,清净是体,不生不灭是体,本自具足是体,没有动摇是体,体是定的,没有动的,本不动摇,作用是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整个宇宙。
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科学没有办法解释,宇宙从哪来的?说大爆炸来的。怎么爆炸?怎么讲也讲不清楚。爆炸这个想法是什么?是看到宇宙在膨胀,在天文望远镜看到这个现象,太空当中许许多多的星球都是往远处飞、往四处飞,像个膨胀的样子。这膨胀是什么现象?应该是,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我觉得那是欲望的膨胀。体不会膨胀的,体它本无动摇,它怎么会有膨胀这种现象?这个膨胀现象显然就是欲望、贪瞋痴慢,这个东西在膨胀,让我们看到许多星球好像是膨胀这个样子在远飞,不是别的。
佛法确确实实是高等科学,科学还没有发现到这个,没有发现到本体。本体不是用仪器能观察到的,不是用数学能推演得出来的。什么都不用,把心里面所有的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自然见到了,你就明白、你就体会到了,那才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的本体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许许多多人有他的看法、说法,都不究竟。东方的哲学,像道家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说的。道是什么?很抽象,说不出来。下面说得不错,下面说有形相了,那个道是什么讲不清楚。佛都讲得清楚,它那个道应该就是佛法讲的自性。在中国最古老的《易经》讲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那太极是什么?后来的人把太极里头再加一个无极,无极生太极。无极是什么?都没有佛法讲得清楚、讲得究竟。
曹洞宗讲的宾主也是很有味道,第一个主中宾,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是主,万法是宾,体中之用。第二种,「宾中主,用中之体」。禅宗常说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指给我看看。老师考学生,学生确实随拈一物。所有一切法的体是共同的,就是自性。一指禅,人家问体是什么,用指头比一下,老和尚点头,同意了。小沙弥在旁边也装模作样,也伸出一个指头,老和尚拿个戒刀,一下把指头砍掉,这小和尚开悟了。依照这个比划,不是真开悟,不行,那装模作样、依样画葫芦,不是真的。用中有体,好比我们看电视看这个屏幕,屏幕里头的音声、色相,屏幕在哪里?任何一个现相就是屏幕,屏幕跟现相合在一起,不能分。任何一个都是性,性在哪里?随便指什么都是。无有一法不是,法法皆如,这是宾中主,万法里头的主就是自性。
还有「宾中宾」,这是作用里头起作用。这底下批注上,「于头上安头也。(头上安头:禅林用语。比喻事之重复多遍而无必要。)」。头上安头是什么?十法界。什么人安的?阿赖耶。阿赖耶能够把自性变现出来的法界,一真法界,把它变成十法界、把它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这是宾中之宾。最后一个「主中主」,主是什么?「体中之体,物我双亡,人法俱泯」。纯粹讲本体,纯粹说个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什么都没有。物是指万物,就是能大师说的能生万法。万法跟我全没有,这个亡是什么?念头都没有,没有我与万法的分别,没有我与万法的执着,乃至于没有我与万法的念头。念头都没有,这是主中之主。
无上是主中主。要知道这种人高明,一般人看不出,他是密行,你看不出来。潜修密行,样子如愚如鲁,他能相续,我们学他学不像。「此正不堕法身数中」,有没有法身?有法身,法身这个名字是假名。它有没有名?它没有名,名字是人安上去的,人安上去是假的,叫假名。老子说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两句话就是佛家讲的「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这真的。动一念就堕在法身数中,法身是假名,事实没有名称。
「毘卢顶上行走」,毘卢也是名字,名字都是假的。毘卢遮那是法身佛,我们通常讲的法身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应化身。佛有三身,佛有的我们都有,我们也有三身。我们的三身,我们的法身跟佛的法身是相同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法身相同。我们有没有报身?当然有,有法身哪能没有报身?不过现在报身不起作用。报身在哪里?惠能大师讲的本自具足,在那里头,有,不起作用。我们的报土有没有极乐世界?有,也不起作用。我们现在这个身跟居住的环境是扭曲的现象,为什么扭曲?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些念头,不善的念头,把我们原来的相扭曲了。我们原来是报身,现在变成这样的身;我们原来居住的是报土,实报庄严土,现在变成六道轮回,这扭曲的。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身相是假的,万法是假的,居住环境,这报土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统统是念头变现的。
念头是能变,外面的环境是所变,这就是近代物理学家都在探讨念力的能量,这最近发现的。新兴的科学,叫前卫科学,还没有被科学家完全承认,要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实这个发现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是地球上科学革命性的发现,我们错误的观念会被纠正,正确的观念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美满、智慧福报,正确的观念。我们现在观念错了,全错了。科学家跟我们说,这个发现显示出过去四百年科学的发展,走上一个错误的轨道,这个错误的道路就是二分法。科学家把一切法,宇宙之间一切法分成两分,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所以大学里头开的有物理学、有心理学,把它分两个,这是绝大错误。物理跟心理不能分,它是一不是二,而且物质是假的,心理是真的。物从哪里来的?是心生的。这个在佛经上有,佛经上很多,「相由心生」、「色由心生」,心就是念头,说相、说色都是物质现象。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不管是物质现象、是心理现象、是自然现象,统统是从心想生的。那心想从哪里来的?心想从自性来的,自性里本自具足的。能大师发现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样样具足,它变现出来的是宇宙,所以它没有一样欠缺。
宇宙,大宇宙我们还没有能力见到,我们只看到宇宙的一角,非常非常小的范围。大一点的,整个太阳系我们见不到,银河系我们晓得,这大星系我们也见不到。我们有本能,本能就是我们有天眼、有法眼、有慧眼、有佛眼。如果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这个能力就恢复,我们的眼能看到什么?远看能看到整个宇宙,近看能看到极微细的微尘。佛经上讲的极微色、邻虚尘我们都能看见,不要用显微镜,不要用望远镜,本能。很不幸的,就是我们现在起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么多的烦恼障碍了自性性德,让我们的能力失掉了。眼的能力隔一张纸就看不见,能看近,远一点的看不见,六根能力大幅度的减少了。本能我们跟诸佛没有两样,本能有,现在是暂时没有,有障碍,只要把障碍除掉就能够恢复了,这个道理佛经上讲得很多。
毘卢顶上行就是个比喻的话,毘卢遮那是法身佛,毘卢遮那什么意思?遍一切处,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时。在哪里?就在当下。我们有六根,六根对它没有丝毫感觉,这就是六根麻木了,起不了作用。必须把它的障碍除掉,它的能力就恢复,它能力并没有丧失,一丝毫都没有丧失,只是这个东西障碍了。自性里头没有这个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所以佛法修行的枢纽就是禅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为什么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量的法门都做一桩事情,什么事情?修定。每个法门都是修定的,所以它得的结果是一样,统统得定,定开慧。哪有差别?必须懂得修,那就是在一切现象里头学怎么样?学不起心。事可以干,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着,就对了,三昧就现前。我们今天用念佛方法,成功了叫念佛三昧;依《华严经》方法去修,叫华严三昧;依《法华经》方法修,叫法华三昧。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如果依《古兰经》的方法去修,得的是古兰三昧。名称不一样,三昧相同,得定了,定开智能。
所以,无论用哪个方法,诀窍就是在真诚心、恭敬心,印光大师讲诚敬二字,真诚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利益是什么?利益就是三昧。定的功夫浅深不相等,与你真诚诚敬、恭敬心成正比例,十分诚敬、十分恭敬,你就得十分的三昧;百分恭敬、百分诚敬的话,你就得百分的三昧。所以定功有浅深不相同,大乘菩萨的定功分为五十二个阶级,一个比一个深。这五十二个阶级,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十个,上面等觉、妙觉,这三昧浅深不一样。不可以得少为足,那就错了,我得了一点小小定,以为很了不起,圆满了,你不能再往上提升。永远是不足,永远是不够,永远是谦虚,一直到如来地。
中国人有句谚语说「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有学问的人、真有德行的人心平气和,没有一点傲慢。对人肯定是谦虚,处处看到他的谦让,决定不会跟人相争。佛确实如是,释迦牟尼佛对乞丐都恭敬。乞丐见到佛,他也懂得、也听说供养佛有大福报,他讨得一点饭,自己舍不得吃,拿来供养佛;或者是他吃了一半,看到佛了,还有一半,把一半来送给佛。佛当他面吃完,替他祝福,绝没有嫌弃的,佛心平等。因为他清净平等,他大彻大悟,他确实有能力,一切法随心转,他的心好,再不好的东西到他嘴里变成最美的味。为什么?他转了,无上的妙味。所以他不用分别、不用执着,酸甜苦辣咸平等对待。
毘卢顶上行是比喻没有再高的,达到最高境界了,「禅宗极则事」。净宗的,常寂光上上品也,净土宗的极则就是寂光净土上上品。四土三辈九品,实报土有三辈九品,方便土、同居土有三辈九品,寂光是一片常寂光,平等的,没有三辈也没有九品,它是光。像我们这间房间,确实有十几盏灯,亮度不一样,譬如说有一百烛光的、有二百烛光的、有五十烛光的,但是光跟光融在一起平等,虽有,不见了。光与光在一起你没有办法分辨这是你的光、那是他的光,分不出来,融在一起了。所以,《华严经》上有句话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到如来,常寂光平等了,万法一如,一切法如如,平等。这无上,「以此为志愿,故云无上」。我们念佛人要得到无上这个头衔,我们的目标锁定在常寂光净土。我往生到极乐世界,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希望回归常寂光,那就是无上的。
『净定』,「其心清净,寂然不动」,这叫净定。清净心不动摇,清净心是真心,动就不是真心。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你看他所说的,第一句是清净,第四句是定,自性本定。我们修定,功夫浅深不同,最高的功夫是跟自性本定融入了,我们禅定的境界跟自性本定融成一片。这就是无上,自然不动了。
『安乐』,「安然自在,任运常乐」。安是安住,安住在大自在当中,这个大自在就是常寂光。常寂光里头乐,常寂光什么现象都没有,那乐是什么意思?没有苦就是乐,常寂光里头找不到苦,无苦就是乐,常乐。任运常乐了不起,任运里头有体、有用,甚至于用中之用。他现报身、现报土是体中起用,从报土再现身,变化身,化身、应身,到十法界、到六道、到三途,这叫任运。无论他现什么身,度什么样众生,他都是如如没动,也就是事情照办,但是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常乐。释迦佛当年在世他所示现的,日常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教学都在树下,学生围着圈坐,佛讲经说法给他们听,任运,没有苦。我们今天业障重,身体不如他。佛说法的音量,不要扩音器,几千人在一起,每个人听得清清楚楚。靠近他,没有听到他大声,远处听他的声音没有说是小声,声音是一样的,他有这种能力。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欢喜,任运常乐。
下面是『一旦』,「指之某一剎那际」。我们现在讲一念,不知道是在哪一念。「因此无上是行不到处,故无行程可计,即无期限可言」,没有限期。这是什么?无上就是开悟,开悟有没有时间期限限制?没有,不定是什么时候一下碰上了,好像我们开保险柜,号码对准了,一拉就开,没有期限的。「只是在无心三昧中」,这是根据高峰禅师的话,要在什么地方?无心三昧中,无心是无妄心,只是在不再用妄心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今天学佛学得这么辛苦,原因就是妄心,不知道真心。
「无心三昧」,我们参考数据里头有,有无心三昧这一条,这一条还很长。开头第一句话说,「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不是没有真心,无妄心,就是妄念,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在哪里?在六根对六尘境界,眼对色,看得清楚是智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定功,是用真心。真心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妄心,这是妄心最轻的,菩萨有。不是法身菩萨,是三贤菩萨,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们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连起心动念都没有,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别教是地上菩萨,别教登地,他们不起心不动念。地前,初地以前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只是把执着断掉了,他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所以离妄念离多少?三大类的妄念统统离掉,谓之无心。无心是无妄心,妄心是阿赖耶。在相宗讲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此地讲的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妄念没有了,不是说连心识都没有。
「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这也叫无心,无心有很多种讲法。虽然有心识,心识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定功,定有能力把烦恼伏住,不能断。怎样才断?智慧开了就断了,所以定功要深。修行人定功一天比一天深,所以他能伏住。伏不住的时候用看破,《金刚经》方法很好,只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伏住了,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的。伏什么?伏贪心,不贪恋它。逆境现前生了瞋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瞋恚心伏住了。伏不住,没有定,伏住是定功,让自己的贪瞋痴慢疑都不起来。六根在六尘境界,看得清楚、听得清楚、闻得清楚、尝得也清楚,样样都清楚,智慧,如如不动。不动是不动心,没有贪瞋痴慢疑,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得失的念头,干干净净。这叫无心三昧。知道妄心像幻影,不可得,自性,自性不是物质,没有念头,不可得。有没有?有,就在当前,六根缘不到。所以要放下,有念头都是妄念。
「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也叫无心。人在一时闷绝的时候,心识不起作用,但这个时间是短暂的。好像昏迷状态,不用心识,什么都不知道,他很平静,但是过几个小时他又醒过来,又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也叫无心,时间短。「如五位无心是也」,这个五位底下讲了,括号里讲了,「无心睡眠位」,睡眠无心,没有作梦,作梦有心,睡眠的时候没有作梦是无心。「无心闷绝位」,不定什么时候受了什么昏过去了,这不是睡眠,昏过去了。这是无心,妄想分别执着全没有,等他醒过来之后他又有了。后面是「无想定位」,修无想定。「无想报位」,四禅天。修无想定的,修成功了,到哪里去了?到第四禅的无想天。最后的「灭尽定」,灭尽定是阿罗汉修成的,这个在世间法里面最高的了。得灭尽定,脱离六道轮回,六道就不见了,灭尽就是六道没有了,超越六道轮回了。
《宗镜录》第四十五卷说,「《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射箭,「久习则巧」,熟能生巧,巧的时候不必瞄准,百发百中。「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他不需要用念头,他的箭发出去一定中。为什么?他熟了,熟透了,都靠长久时间去练习。「我亦如是」,文殊菩萨讲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处」。初学不思议,不想,不思是不想,不议是不说,不说话,也没有思想,修这种定。系心一处,把心放在一个地方。「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这就无想定修成了。长久的学习,以后一切时一切处他跟定相应;换句话说,妄想、杂念都没有了。这是说的无心三昧。
我们再往下面看,「先德云」,先人、古大德说的,「一念妄心仅动,即具世间诸苦」。具是具足,世间的三苦八苦统统具足。苦从哪里来的?一念妄心,真心失掉了,这就有苦难了。「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则刺不伤」,四面都是荆棘,你不动,它刺不到你。「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三苦八苦,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八苦是三苦当中的一个,就是苦苦,苦苦说了八个: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
五阴炽盛,用现在浅显的话来说,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这些东西构成我们的身体、身心。色是地水火风,地是物质现象,可以看得见的,可以摸得到的,这是地大;火是温度,水是湿度,现在讲带电,火是阳电,水是阴电;后面是个风大,风是动,它不是静止的。我们今天晓得,一个小小的原子,里头有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在转,动的,找不到一样东西是静的,全是动的。我们的细胞是原子组成的,细胞形状不相同,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的,构成我们不同的器官。新陈代谢很快,全是动的,动就有烦恼、就有生死,身体哪里堵塞不通就生病了。治病没有别的,不通的地方打通了,就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健康。这些都是带给你烦恼,五阴炽盛,没有一样不苦,细胞的新陈代谢就是五阴炽盛。科学家告诉我们,每天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细胞有多少?有七千亿。七千亿个细胞死了,排泄出去,一部分从汗,流汗排出去,大小便排出去,新生的取而代之,每天要换七千亿。全身的细胞他说六十兆,每天新陈代谢是七千亿,单位是亿,这怎么不苦!五阴炽盛用这种方法来解释就更清楚,更容易体会,新陈代谢。
所以,「一念妄心纔动,即被诸有刺伤」。这个诸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我们现在这三种有,有就是有因,有因就有果,没有因就没有果。诸佛菩萨现身在世间,跟我们和光同尘,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也是父母所生,他来投胎,也母亲十个月怀孕,出生之下慢慢长成。十九岁离开家庭,舍弃王位,去学习去了。示现是一个标准的,用现在的话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好学,出门去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印度所有宗教学派统统涉猎过,不满意,到菩提树下入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成佛。表演给我们看的。十二年到外面去参学,都不能满人意,那是什么?世间的知识,知识是有局限性,知识还有后遗症,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万缘放下,放下就是大定,把一念妄心放下了。
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在鹿野苑教五比丘,以后学生愈来愈多。他教,分了五个阶段,好像教学生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循序渐进。第一个,十二年,阿含,佛教的小学,现在南传的这一派,巴利文这一派。向上再提升,方等,方等就是大乘,南洋就没有了,中国有,八年。这就二十年,换句话说,佛陀教育的根基是二十年,奠定基础。再向上提升,大学,大学讲什么?讲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讲了二十二年。佛说法四十九年,般若二十二年,几乎占一半;换句话说,佛主要要说的就是这个。最后八年,像研究所一样,法华、涅盘。所以古人有所谓成佛的《法华经》,开智慧的《楞严经》。《法华经》上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叫成佛的《法华》。没有一个众生没有佛性,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成佛,究竟圆满。一阐提是印度话,意思是没有善根。过去讲没有善根的人不能成佛,法华会上讲,没有善根的人也能成佛。为什么?他本性,他自性是佛,他本来是佛。《法华》跟《华严》是通的,《华严》,大乘承认,小乘不承认,因为《华严》不是在人间讲的,是佛在定中讲的。就是在菩提树下入定开悟,开悟没有出定,在定中讲的,小乘人不承认。按部就班,慢慢把你带起来。
《华严》是圆满教,跟惠能大师完全相同。能大师明心见性了,性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大方广佛华严》,细说他所契入的境界,把整个宇宙怎么来的统统说清楚了。「华藏世界品」说大宇宙,「世界成就品」,这世界怎么来的,宇宙怎么来的,这就今天讲的科学。不是大爆炸,真的是从一念不觉变现出来的,惠能大师说「能生万法」。这是从禅定的手段而见到的,亲自证得的,不是假的。佛的境界,要到什么程度才能够证得?真正证得,圆满证得,八地以上。五十二个阶级最高的五个阶级,最高峰的五个阶级,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种人完全证得。佛这个话说得好,这五种人很多,不是佛的专利。世尊没有说只有我证得,别的人都没有证得。太多了,八地以上的菩萨全证得,全都看到了,七地还差一点。
下面,「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这两句话重要。我们要想离苦,得无心才行,无心就乐,有心就苦。这个心是什么?妄心,妄心头一个,自私自利,这是众苦的根源。把起心动念认为是自己的心,起心动念是什么?阿赖耶的见分,或者说阿赖耶的第六识、第七识。第六分别,第七执着,我们把这个当作是自己的心,把阿赖耶的相分当作自己的身。相分是物质现象,所有物质现象都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在这么大相分里头,执着这一点点这叫我的身,错了,完全错了。所以佛法的入门,佛教的小学,初信位的菩萨怎么证得?真正明白身是假的,不再执着身是我,才能证得初信位,你才入门。你还执着这个肉身是自己,没有入门,在门外。这一关就很难,有几个人能做到?入门,条件是破五种见惑,五大类。第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边见就是对立,二边。有我有你,这是二边,对立的。我跟一切人对立,我跟一切事对立,我跟一切物对立,对立错误的,这个要放下。第三个要放下成见,自以为是。成见有两种,一种是因上的成见,一种是果上的成见,全错了。最后一个,邪见。这五种错误的看法统统放下,你才能入门。
真放下、假放下有方法检验出来,怎么知道真放下了?真放下有两种能量现前,这两种能量,第一个天眼,第二个天耳。天眼通,一般人看不到的你能看到。墙壁能看穿,我们在三楼,下面两层人干什么,你看得很清楚,没障碍。这是什么?初入门,一年级的学生。天耳通,不要用手机了,再远的朋友说话听得见。不但听见,他在那里一举一动你看见。所以这就是检验是不是真放下了,真放下有这两种能力,没有这两种能力,不是真放下。所以,有心、无心这个要知道,有心就苦,有牵挂、有顾虑、有烦恼;无心,样样都没有了。
「同八十三曰」,八十三卷,「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这个都是《宗镜录》里头说的,永明延寿的著作。如果要想知道佛教的大意,《大藏经》分量那么多,没有时间去看,永明大师慈悲,把整个《大藏经》里面的精华节录出来,就像我们现在编《群书治要360》,节录下来,这个节录的就是《宗镜录》。所以《宗镜录》古人称它为小藏经,只有一百卷,把释迦牟尼佛一切经教统统节录在里头。可以把它当作佛教常识来阅读,修行不行,它太杂了、太多了。修行要记住,一门深入,不能这么多,不能这么杂,做常识可以。
若不起妄心,不执着、不分别,则能顺觉,这个觉就是清净平等觉,觉是智慧。妄心少一分,智慧就透一分;妄心少十分,智慧就透十分。智慧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是妄心它障碍,所以妄心放下,智慧自然透出来。这个道理很深,这是真理,决定不是假的。所以我们今天要培养弘法人才,弘法要智能,知识不行。现在搞佛学的全是知识,大学里面开佛经哲学,是知识,不是智能。为什么?讲的人用妄心,学的人也是起妄心,与正觉不顺,所以他得的是知识。不但佛法如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都不能用妄心,可见中国古圣先贤是开悟的人。悟有彻悟、有大悟、有小悟,像佛那样彻悟,中国没有,大悟有,像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大悟,那是真实智慧,管用。这些大悟的人读彻悟人的这些经典,他能读得懂,他能了解里面真正的意思;没有到达这个境界,看不懂。
所以,佛的经有深有浅,我们的学习要懂得选择。没有能力选择,最好选净土宗,净土宗是个普通法门,无论什么样根性统统适合,好就好在这里。经的意思,深的人看到深,浅的人看到浅,统统都能得利益,这妙极了!跟《金刚经》不一样,《金刚经》确实要程度很高的人才能看出来,中下根性的人不懂。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一个台湾大学教授,也小有名气,严一萍教授。他告诉我,他看了《金刚经》,没什么,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反反复覆,看了一遍不想再看了。那是什么?完全看不懂,大学教授。我们现在明了,他心不定,名利心很重,贪瞋痴慢疑五种烦恼具足,他怎么能看《金刚经》?
「《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金刚经》上有名的三句话,三心不可得。《传心法要》下卷有这么一句话,「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这话说得好,真是传心法要。宗门,禅宗上,真传学什么?学无心,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于读不读书没有关系,只要你无心,没有妄心。没有人我心,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没有好高骛远的心,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把这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顿息诸缘,善缘逆缘、顺境逆境全放下,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没有执着、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有胜负。像这样许许多多的妄想统统放下,真心就现前。性就是真心,怎么会现前?性本来清净,你把这些障碍、染污全部去掉了,这心就浮出来,真心现前。这就是修行菩提法身。
宗门传的是上上根人,为什么?他一听就懂,一懂就放下,一念之间。所以上根人一听到这个话,豁然大悟,见性成佛,几句话当中醒悟过来。我们在《坛经》上看到这个例子,惠明法师。惠能大师逃难的时候,许许多多人四面八方去找他,他真的被惠明找到了。惠明没有出家之前是四品将军,被他追到了。六祖知道,他们来是来抢衣钵的,这个时候没有法子,把衣钵放在路旁边一块石头上,他躲起来。惠明看到衣钵在这里,手去提,拿不动。四品将军,衣钵一个小包袱居然提不起来,他马上就知道,护法神守住。立刻念头就转变,请他出来:我不是为衣钵来的,我是为求法来的。念头一转,把妄心息掉,真心现前。惠能出来,坐在石头上,几句话把他点醒了,他就开悟了。悟了之后问他,还有没有秘密的?他说了:「密在汝边。」密在哪里?密在你自己。惠明就把六祖放了,告诉后面追的人,这条路没有,我统统走过。他平安逃走了。问题就是把所有妄想一下放下,他是那个时候一下看到包袱提不动,肯定护法神守住,否则的话哪有这种事情?就肯定五祖没有看错人,他是真正有资格传承禅宗,他们所想的、所看的全都错了。这个念头一正,几句话他就能开悟。这是无心三昧。
我们看批注,「据高峰禅师语,突然触着碰着」,很突然,不是有意的,忽然碰着了,「摸着向上关捩子,剎那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故云『一旦开达明彻』。「开者心开。达者了达」,明了通达了,「明者,明白」,一点障碍都没有,这就明心见性。什么时候突然摸着关捩子,关捩子是关键,就是这一关。向上这一关,你要是碰着了,好像开保险柜,这一拉刚刚好号码对上,一拉就开了,这是很难得的;你不知道,怎么拉也拉都拉不开。有心,决定拉不开,无心就开了。
「关捩子」,参考数据里头有,接着看。比喻事物的紧要处,「能转动的机械装置,比喻事物的紧要处」。好像保险柜的号码锁一样,无意对准了,不是有意的,无意的,一拉就开了。《传灯录》第九卷有这么一句话说,「横说竖说,未知向上关捩子」,说得再多没用,不开悟。我们今天怎么办?我们的关捩子是大家都知道的,没有秘密,谁都能够打开。这个关捩子是南无阿弥陀佛,净宗就一句名号。真正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真正发愿,我想求生净土,我想亲近阿弥陀佛,做弥陀弟子,这一声佛号绵绵密密一直念下去。我常劝大家要分秒必争,一秒钟可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秒钟没有念佛就空过了,多可惜!把握着每一秒钟,这句佛号就是宗门讲的关捩子,你决定得生净土。生到净土你决定一生成佛,不是假的,是真的,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6:12:06
|
只看該作者
希望我们不要疏忽。没有碰到这个法门,肯定一生不能成就,只是种善根而已。无论哪个法门都是种善根,跟佛结个缘,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能不能得人身,得人身能不能遇佛法,都是未知数。所以才晓得,这一生遇到净宗法门何等的幸运!要不是多生多世的善根福德因缘,怎么可能遇到?
遇到之后半信半疑,那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不足。不是不信,善根不深;不是不想去,这个世间放不下。怎么办?这部经、这个批注就能帮助你,把你过去生中修不足的地方全部把它补出来,大恩大德。《无量寿经》一共有九种版本,我们都看过,我还把它印成一本,便利大家做参考。五种本子都看过,你才晓得这个本子好,我选择这一本。九种本子任何一本,依教奉行统统能往生,这个本子讲得最详细、讲得最清楚。特别是这个批注,黄念老对我们帮了大忙,我们要感恩。怎样感恩?往生极乐世界见了面就是感恩。大幅度的增长我们的信心、愿心,把我们的疑惑断干净了,我们才真正肯放下,对这个世间再没有留恋。
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要一味,千万不要我念佛用真心,我待人接物用妄心,错了,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不怕别人欺骗我,就怕我欺骗别人。心量要拓开,包含这个地球心量太小了。诸佛如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什么?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一切众生各各都有。为什么变成这么小?甚至于小到连自己都不能包容,一个人还要发脾气。心量愈小,没有福德,小到极处,一个人都容不下,将来往生到哪里去?到地狱去,无间地狱。量大福大,欲界天人的心量比我们大,色界天人的心量比欲界天大,无色界天的更大。但是再大,没有出六道轮回,不能跟阿罗汉比,阿罗汉心量世间里头第一大。
我们要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的心包含全宇宙,遍法界虚空界。起心动念要想着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六道众生,我们要帮助他。佛在帮助他,法身菩萨在帮助他,我们跟他发同样的愿,我们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就有能力帮助他们,就真干。凡是往生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个阿惟越致,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再加上他无量劫修行功德加持我们,让我们得到。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不退转,三种不退圆满了叫阿惟越致。第一个是位不退,他是圣人,决定不会退到凡夫,六道是凡夫,不会退到凡夫。第二个是行不退,他是菩萨,念念度众生,他不会厌倦、不会烦恼,退到小乘,他不退。第三个,这些菩萨念念回归常寂光,念念成就无上道。三种不退叫阿惟越致,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这个位次,沾阿弥陀佛的光。我们在这个世界修,无论修哪个法门,修到这个境界要无量劫,很辛苦,到极乐世界就这一生。
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多久的时间?三年,三年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不难。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易行,很容易成就,不用多长的时间,一般三年足够了,为什么不干?这就难信。真正干了,在我们眼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前几年,深圳一个很年轻的居士,三十才出头,听到我讲经,三年成就,他做实验,他说我来试试看,三年能不能成功。闭关,向小莉护关,护持他、照顾他。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往生了,预知时至,真的不是假的。这样的例子,在最近半个世纪里头我看到五、六个,一点都不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六集) 2013/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3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一页倒数第六行,从当中看起,从当中「一旦者」,从这看起:
这是经文,『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解释这段经文的。「一旦」是指「某一剎那际」,也是我们常讲一念间,这某一剎那际就是一念。这个一念不容易体会,是世尊跟弥勒菩萨谈话,世尊问弥勒菩萨,说凡夫心有所念,起了个念头,这一个念头当中有几个细念,微细的念头,这就是此地讲的某一剎那际,这个微细念头里面某一个念头。「因此无上」,这个无上是经上讲的,「志愿无上,净定安乐」,这个无上「是行不到处」。无上指什么?就是一念,确确实实是行不到,所以无行程可计,无期限可言,什么时候?一旦。在哪个地方这一念出现,没有一定。「只是在无心三昧中」,我们常讲,多次提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这一念。这一念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不定什么时候、不定什么时间,这一念现前就觉悟了、就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间。
我们的麻烦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微细,不知道。实际上粗念,分别执着其实也不知道,分别执着是粗念,那个里头不知道有多少细念。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我们现在科学对时间定的单位是秒,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相信年轻人有体力,弹得很快,至少可以弹五次。一弹指里面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一百个千,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就是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换句话说,一弹指里头有多少次的起心动念?有三百二十兆次的起心动念,一秒钟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钟,这样微细的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
这种微细的念头,一念觉悟了,「开达明彻」,开达明彻是不迷了。开达明彻的反面,就是起心动念。怎么知道起心动念?在我们感官里头有这个宇宙,有十法界,这就是起心动念,要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起心动念太微细了。这桩事情古人听了怎么能接受?所以佛经、大乘经,佛说这些话,我们听了不能没有疑惑,有疑惑是正常的。没有疑惑那都是非常人,佛菩萨再来的、阿罗汉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不疑惑的道理?我们今天算是不疑惑了,我们不疑惑要感谢科学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面,用最先进的仪器观察,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一千兆分之一秒,捕捉到。照弥勒菩萨讲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他已经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非常难得了。我们从这个科学报告,对佛的话不能不相信,科学可以把它证明到。
科学家用仪器捕捉到,它还是生灭法。微细的念头,前念灭了后念又生,相似相续不断。这是我们最初听科学家的报告,我就有这个认识,相似相续,绝对不是真正相续,真正相续是完全相同。我们看整个地球,每一秒钟地球上发生的东西就不一样,所以它不是真正相续。前面一秒所现的,惠能大师的话,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一念,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一念,它生万法,就是整个宇宙,是那个宇宙。第二个念头跟前面不一样,我们看到好像是一样的,其实在我们身上就不一样。我们身上一天,我们的细胞新陈代谢,一天二十四小时,新陈代谢了多少?七千亿。我们身体每秒钟都不一样,前一秒钟跟后一秒不相同,新陈代谢就这么多,它怎么会一样?所以相似相续。整个宇宙这种相似相续就是这经上讲的八个自然,「自然中自然相」。可是自然里头有根本,根本是什么?根本是法性,能现的法性。现象是法性所现的现象,现象千变万化自然的,没有理由。所以底下形容的,「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把整个宇宙你看看,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讲得这么清楚,这就是今天科学研究的东西。科学全部把它搞清楚了,他就承认佛经是了不起的高等科学、圆满的科学。科学不能解决的,科学不知道的东西,佛经上全有。不能不学,不学不能断疑;疑不断,不能完全相信;不能完全相信,你没有办法放下。
我前天看到一份资料,十岁女孩念佛三年,预知时至,她往生了。念佛,爸爸教的,她小,六、七岁的小朋友,爸爸给她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愈说她愈听愈欢喜,这么好的地方,所以她也要念佛,当然爸爸喜欢。十岁,预知时至。这一天女儿突然跟爸爸说,她说爸爸我要回家了,时间讲得很清楚,是哪一天的上午十点钟,具体的时间我记不起来了。她还要求爸爸,邀集一些亲朋好友来送她,给大家作证。到时候真往生了,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引她,她坐上莲花了,走了。就一个理由,极乐世界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去?来给我们作证转的,给我们做证明,证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大家都看到了,小女孩站在莲花上,立刻女转男相,现金色身,向西方去了,来送她的人大家看到。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夏莲老的会集本、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将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详细做出了报告,我们看到了没有不生欢喜心的。想不想去?早一点去不要拖,要把这个世间统统放下,不值得留恋,走的时候干干净净、欢欢喜喜。什么叫干干净净?所有一切怨亲一笔勾消,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菩萨,对我有恩的感恩他,对我有怨恨的不再放在心上,心地清净善良。知道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将来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先去,他们往生的时候,我跟弥陀一起来欢迎他。为什么?凡夫造作种种恶业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纯净纯善没有丝毫恶意,没有恶念,善恶念都没有,都不起心不动念了,真心。所以全是阿赖耶,全是迷惑颠倒妄心所生的,妄心是虚妄的,他执着那就有果报,果报就是六道三途。总有一天他会觉悟,这一天也许就是明天,也许就是明年,也许在无量劫之后,各人因缘不一样。我们今天明白了,看清楚了,统统放下,一尘不染,用真诚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个小女孩十岁往生,为我们示现的,这是最近的例子,我们要向她学习,六、七岁就知道念佛,十岁往生,人间天上没有丝毫贪恋。我们果然发心,真诚相信,一丝毫怀疑没有,大乘经上世尊常说「境随心转」,我们肯定得到这个效果。这个效果第一个,身心健康,念头转了整个身体细胞统统转了。第二个,这个效果就是预知时至。这两种效果不能产生,我们心里头有疑惑。这种效果的产生连美国修.蓝博士都知道,现在量子力学家知道的人很多,所以提出来「以心控物」,以我们的念头来控制物质现象,控制自己身体的物质现象,控制我们生活环境里头的物质现象,在念头。这是最新的科学,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不到三十年,最新的科学概念,就称为量子力学。
所以此地这个「一旦」两个字非常重要,学佛无论是修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一旦就是豁然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无上是行不到处」,行不到就是功夫达不到,不管你用什么功都达不到。为什么?这是放下。用某一种功夫你的念头没放下,还是有起心动念,必须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豁然开悟了。那念佛,念佛实在就是用功,必须念到什么时候?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个时候就很有可能一旦就明白了。要记住佛在《金刚经》上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要计较、不要贪图,自己选定一门守住绝不改变。为什么?一切平等。一门就有一旦这个机缘出现,学多了一旦不能出现,没有一旦这一天,没有一旦这一剎那,我们不能不知道。「只是在无心三昧中」,三昧是定,定到什么程度?无心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心是什么样子?心在定中。我们还是依惠能大师的话,「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摇摆过,所以自性本定,修定要回归到自性本定就开悟了。世间的禅定,色界、无色界。色界十八层天,意思就是说禅定功夫有十八个等级,一个比一个高,再向上去四空天,四个等级,加起来二十二,世间禅定,他有修。换句话说,他是有为法,他还是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太微细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四禅八定不知道,分别他知道、执着他知道,他能把这个伏住,但是起心动念不知道,太细了。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在眼前可以帮助我们的就是万缘放下。放下要知道,心放下,事放下心没有放下,没用处,财色名食睡我都放下了,心里头还有念头,没放下。必须心里头痕迹都没有了,干干净净,这个念头不生,事上有没有没关系,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跟没有划上等号了,统统归零。现在科学家也用零,叫零极限,我看到不少科学报告,说得很好,零极限什么都没有。但是他还有个零,那不行,他还有个零,那个零也要拔掉,零都没有,那就一旦豁然开悟了,还有个零不行。所以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心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没有这个念头,世间法更不必说,世出世间统统没有。世间出世间是对立产生的,因为世间所以佛说个出世间,对立的。对立的这边没有,那边也没有。
高峰禅师的话,无心三昧。「无心三昧」,我们这里有参考数据,前面学过,后面这几句话,我们把它再念一遍。参考数据第六页第三行,我们从第二句念起。「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这个话谁知道?佛菩萨知道、大阿罗汉知道,这是真理。有心就是有念头,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这个心在此地讲就是念头。无论什么念头,恶念苦,善念也苦,善念感三善道的果报,六道都苦,苦苦、坏苦、行苦统统具足。无色界天连身体都不要了,身为苦本,这种人很聪明,连身不要了。但是念头在,有念头还有苦,身苦没有了,念头苦,所以念头要断,不能有念头。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把念头断掉,净宗的法门用阿弥陀佛代替。净宗法门不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用念佛法门可以达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是净宗真正的目的是求往生,心里面只要有阿弥陀佛,其它杂念没有了,决定得生。什么时候往生?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丝毫罣碍都没有。我们起心动念阿弥陀佛知道,我们真想去障碍没有了,佛肯定现前来接引,纵然我们有罪孽真正忏悔,佛也来接引。
宋朝莹珂法师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破戒的比丘、作恶的比丘,真正忏悔。因为他知道,根据戒律所说的,他的行业必定堕地狱,想到地狱苦害怕了,真忏悔,真求往生,他求的是现在就去,要离开世间。为什么?他没有能力抗拒世间的诱惑,多活一天多造一天罪业,这个道理他想通了,我离开我就不造罪业,这是智慧、这是福报,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所以,一心想阿弥陀佛带他去。阿弥陀佛很慈悲,让他表法给大家看,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带他走的,三天,三天之后我来带你去。这三天就是让他表法,让他把他的事情向大众宣告,大家都晓得这是破戒比丘,不守清规的、无恶不作的,三天之后佛来接引他往生,大家都呆了。好在三天很近,看看你是真的是假的,到第三天果然往生。他的名字写在《往生传》上,一点都不假。他做了大功德,大功德就是这个表演,现身说法,告诉大家造作极重的罪,地狱罪业,往生都有指望、都有希望,也证明了善导大师所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善导大师说什么话?对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的解释。十八愿佛说,临终的时候,十念必生,那临终十念。下头一句,唯除五逆十恶,毁谤佛法,这一段文古德有争议,有人认为这真的,五逆十恶、毁谤佛法的人,决定不能往生。有人说,如果他们不能往生,忏悔不能往生,那阿弥陀佛的慈悲不圆满,认为临终真正忏悔,佛一定也接他往生。这个争论大概也争了很长,几百年的时间。唐朝善导大师,我们净宗第二代祖师,他老人家解释得非常好,他说:佛为什么说这句话?世间最严重的恶业,就是五逆十恶、毁谤佛法,这堕无间地狱,不希望众生造这样重的业,所以才这么说法,不是真的不能往生。既然造了怎么办?造了,认错、忏悔,后不再造,临终十念,佛还是来接引他。这才真正体验到阿弥陀佛圆满的慈悲、圆满的愿力,是这个意思。莹珂法师证明了,证明善导大师这个解释是真的不是假的。历史上也有传说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阿弥陀佛再来,那善导的话等于阿弥陀佛亲口告诉我们,我们应当要相信。无论造作恶业是有意是无意,还是既往还是现前,只要你能够改过,你能回头,没有一个不得救,要相信佛大慈大悲。何况佛说得非常好,为什么佛能度你?实际上是你自己度自己。你所造的罪业全是妄心,你今天一念归真,真正忏悔,这是真心,这就是谚语所说的邪不胜正,邪心造一万桩错事,真心造一桩善事,就能把那一万桩的罪业消掉,真心可贵。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怕吃亏,有什么亏可以吃的?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了,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不怕人毁谤我、不怕人障碍我,也不怕人陷害我,我一心一意就求生净土,除此一念别无二念,好!用真心的人可以成佛,用妄心的人继续搞六道轮回,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不要被六道依正欺骗了。
下面我们都念过的,这《宗镜录》里头说的,「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在我们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道,清净平等觉里头没有妄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要知道是六道轮回。这个地方无心是道,是成佛之道,跟六道之道不一样,都是道,道路不相同、方向不一样、目的地不一样。「《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三心都是妄心,妄心不可得。所以阿弥陀佛来度你,妄心要是真的,佛就度不了你,妄心是假的。你生生世世,这一辈子也不例外,全是妄心做主、妄心造业,这一回头,用真心不用妄心。譬如说看到某人干坏事,你起个念,这个人你看又干坏事了,你造业没有?造了,造什么业?造恶业,什么恶业?你为什么又起心动念、又分别执着?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心里头没有动,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那是什么?是正定,你看定慧等学。清楚是慧,不动是定,这个不动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自性本定,用真心,不是用妄心。从早到晚念念都是落在妄心上,这是我们现前要最重最高的警觉性来看待,不能再干这个事情,要收心,把妄心收回来,把真心展现出去,真心是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
《传心法要》里头说,「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这几句话重要!我们念佛人要是学会了,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真正学到了是个什么样子?它说「无人无我」。什么叫无人无我?在人我之间没有分别。怎么没有分别?人我是怎么回事情?真相是什么?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人我是自然中自然相,平等一如。「无贪瞋」,人遇到顺境起贪恋,遇到逆境生瞋恚,没有瞋恚、没有贪瞋,顺逆也是自然中自然相,回归自然,回归本性。「无憎爱,无胜负」,憎爱等于零,都不是真的,清净平等心里头没有,没有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妄想太多了,从早到晚,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性自本来清净」。惠能大师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心,真心;平等心,真心。这就是「修行菩提法佛」,法身佛,菩提是智慧,菩提是觉悟。
黄念祖老居士,重要的大经大论里头、祖师注疏里面重要的开示,全都抄在这个地方,让我们读这个批注都能看到,这都是我们修行的学处,常常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它是药,为什么?我们现在烦恼习气很多、妄念很多,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就要用这些东西来对治;到我们是非人我没有了,贪瞋痴慢没有了,这些佛法也没有了,你要再有这些佛法,又病了。所以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到这个时候法也舍掉,你成佛了。你这一旦得到了,这一剎那得到,成就了。
「突然触着碰着,摸着」,这就是豁然大悟,「向上关捩子」,关捩子是什么?我们现在讲的关键,像门的这个开关一样,一下打开了,「剎那相应」,这就是明心见性。前面没有放下,你永远碰不到。前面,是非人我一切万缘都要放下,决定不能放在心上,你有开悟的一天,有一桩事情放不下,这个关捩子就不见了。好像我们今天开门,门上有个把手,一转门就打开了,这关捩子。「剎那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理一心是净土宗所说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宗门教下跟净土宗,名词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同一个境界。「故云一旦开达明彻」,这一旦就是一剎那,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微细的那一念。这一念放下,长久的放下,就会遇到。为什么?心在定中,不被外面境界干扰,这个很重要。为什么?世尊教诫弟子,居住的环境一定要取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意思是寂静处,清净的地方没有干扰,要住在这个地方,所以寺庙丛林建到深山。为什么?人不容易进去,不方便,意思就是不希望你上来、不希望你干扰。现在这些寺庙开放做观光旅游,不但公路开上去了,还有很多地方有吊车、有缆车上去,这个道场不能修行了。
早年我到北京访问,第一次跟赵朴老见面,我们很有缘分,头一次见面就谈了四个半小时,破例了。赵朴老在那个时候,会客不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谈得很投缘,谈了四个半钟点。我那个时候就提出来,现在寺院丛林完全开放观光旅游,也替国家带来收入。为什么?不能修行了,人太多了,出家人从早到晚接待宾客,已经忙得精疲力倦,还有什么时间用功?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专门做为接引大众跟一切观光客结法缘,这个好,机会教育。这个里头接待宾客的法师不需要懂得多,浅显的佛法懂得一些就可以了,一遍一遍的讲给他们听,来介绍的,好!也是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真正修行要重新建道场,怎么建?不能有人去,建大规模的丛林。现在交通方便跟以前不一样,找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建大学城,像外国的大学,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城市。这个里面分成两个部门,一个是修行的,可以采取夏莲居老居士的建议,用学会,学会是修行的道场,净土宗,净宗学会,华严,华严学会,法华学会,或者天台学会,贤首学会,都可以,那是修行的道场。研究教理的、培养弘护人才的用学院,我们叫净宗学院,学院是培养人才,所以这一个城两个部分。修行的人到这来修行,十方都接待,研究的人这有学院,分成两个部门,在一起。八个宗派建八个城,这个城不用建宫殿式的,用现在完全学校的方式来建造。佛法讲求的是现代化、本土化,所以中国的佛教所有的设施跟南洋不一样、跟印度不一样,本土化,现代化。朴老当时听到非常欢喜,可惜我们相见恨晚,我见他,年岁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将来中国佛教要复兴,还是要走这条路。佛学院里头要开这个课程,这是做培训导游,佛教寺院庵堂培训导游,要让他们怎么样接待、怎么样正确的把佛法介绍给观众、介绍给大家。
下面为我们说开达明彻,「开者,心开。达者,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明者,明白」,不再迷惑了,明心见性。如《信心铭》里头所说的,「洞然明白」。洞是彻底,深度的,不是浅度的,深度,彻底明白,毫无障碍的明白了。这个里头含着有玄机、有奥秘,这个奥秘是什么?自性本具的智慧。《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诸佛如来所知的这智慧,你有,跟诸佛如来没有差别。佛是一切知,你也是一切知,只是佛觉了,你现在迷了,不一样在这里。佛有大德大能,大德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清净平等慈悲对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大德;大能,没有一样东西难倒他,他什么都会;第三个,相好。相好,我们可以从现在人能理解的,健康长寿,这大家要的,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长生不老,佛菩萨可以做到,这都属于相好。这三样东西我们想不想得到?在此地要得到,必须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就得到了,不难。佛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叫凡夫,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就成佛了。佛的智慧、德能、相好,你全都有,不用学的、不用修的,那是性德,性德是本有的,全都透出来了。我们如果真正对这个道理搞懂、搞明白了,信心就十足。没有老师教,我有这部经能不能通达?像此地所说的洞然明白、开达明彻,能不能?能。老祖宗慈悲,老祖宗不吝法都教给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从哪里下手?「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所以不能有贪心,贪多嚼不烂。贪多那个贪心是烦恼,严重的烦恼,用烦恼来学佛法,你怎么会开悟?不可能。要用真诚、要用信愿、要用恭敬,你有这三个法宝,你就能打开大乘之门。大乘教里常说的大般涅盘,大般涅盘的门你就找到了,你就有能力把它打开。
下面解释彻,「彻者,透彻,亦指彻悟。所悟者何」,悟的是什么?「只是自然中自然相」,妙极了!为什么?你对自然中自然相完全明白了,不再怀疑。诸佛如来实报土,实报庄严土,自然中自然相。十法界、六道二十八层天三途的这些因果,没有一样不是自然中自然相。这里头有一真,真如,如如。这里头有染净,这里头有因果,这里头有苦乐,千变万化,无一不是自然中自然相。你契入这个境界心不动了,回归自性本定。自然中自然相,也就是惠能大师最后说的这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念老下面举,「《首楞严经》狂人迷失本头」。我们参考数据里头节录下来,「狂人迷失本头」,这是富楼那尊者提问,迷悟这桩事情。怎么迷的?为什么会迷?这是根本的大问,自性本觉,为什么会迷?什么时候迷的?这个问题是问到根源了。佛告诉大家,所谓迷,不是真的,所谓自性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心要是会迷,那就不能叫真了,它还有遗憾,它不是圆满的。自性是圆满的、是究竟的,它怎么会迷?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佛就举出演若达多,这是个人,也是佛的弟子。参考数据里头,「演若多之头」,这是个故事,「室罗城有一狂人,曰演若达多」。我们讲经的时候常常提到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有这么一天,用镜子照面,「于镜中得见头中眉目而喜。还观己,不得见己头中眉目,因大瞋恨,谓是魑魅所作而狂走」,魑魅这是讲鬼怪。「此以自己之本头譬真性」,镜子里面照的这是个妄相。「喜见镜内之头有眉目者,以比认妄相为真,坚执不舍。不见自己之本头有眉目者,以比真性无一切之诸相」。这个讲的还是不好懂。
我学《楞严》,讲这段故事的时候,讲完之后,我用一个现代的事实来讲,大家就很容易懂。我们生在抗战时候,中日战争八年,战争爆发那一年我十一岁,我十九岁战争结束。因为抗战期间是个非常时期,学生都要在学校接受军训的这门课程,小学中年级以上的,一、二年级没有,三年级以上的都有军训课程。军训里头最常常天天要演习的,紧急集合。紧急集合的时候,教官哨子一吹,三分钟就要到操场把队伍排得整整齐齐,服装整齐,帽子戴好。就会有人帽子戴到头上忘掉了,在紧张气氛之下到处找帽子,问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我的帽子在哪里?急得不得了。人家说你不是在头上戴着吗?就跟这故事一样的,没有原因、没有理由。在这个状况之下发生这种情形,这大家很好懂。因为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可能我们自己都有过,叫迷头认影。
《楞严经》第四卷,就是释迦牟尼佛跟大家解释这桩事情,说「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这是一天早晨,「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他看到了,「嗔责己头」,他自己没有看到他自己面孔,他眼睛只看外不看内的,「不见面目」,以为这是鬼怪,「无状狂走。于意云何」,大家看到,你们以为怎么样?「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第四卷为富楼那解释,富楼那也是大阿罗汉,问的问题,为什么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念不觉几时产生的?什么理由产生的?佛给他做这个详细解答,最后举演若达多的例子。这是佛门里头的大问,也是今天科学、哲学里头没有法子解决的问题。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什么原因而来的?都这些问题,不能解答。楞严会上解答得很清楚。一念不觉,无始无明。佛用的这个词用得好,无始。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以为这两个字是形容时间很久很远没有办法说出来,它叫无始,其实错了,我们把字看错了。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没有开始,那说的什么?就是假的。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有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我们紧急集合的时候,慌慌张张,帽子戴到头上,自己到处找帽子,没有开始、没有理由。佛这个无始两个字用得太好了,烦恼的根源是无始无明,无始两个字用得太妙了!一下懂得真正的无始,疑问马上就化解、就觉悟了。所以佛用的这个字句,有的时候意思很深很深,真正觉悟了立刻你就明白了。
我们今天这个宇宙有没有开始?说老实话,没有开始。我们看这个现象,每一个念头都没有开始,它这一闪马上就没有了,无始无终,了不可得。这说什么?这说真相。这个相是什么?从现象,能现现相的真如,它是不生不灭,所产生的这些现象是无始无终,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开始,哪有终了,告诉我们什么?这全是幻,虚幻的。我们用现代话说,是从错觉里头产生的,它是觉,但是它是错觉,它不是正觉,正觉里头没有,错觉里头有,错觉不是真的,没事。这个东西妨不妨碍自性?不妨碍,自性妨不妨碍它?也不妨碍。它是依自性而变现的,自性是它的本体,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法法皆是自性变的,自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哪一法不是自己、哪一法跟自己没关系?找不到。所以法法皆是,法法皆如。
末后《楞严经》第十卷有这么几句话,「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就是我们念头,我们起心动念。「斯元」,它本来是,「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这是世尊为我们说明整个宇宙一切万法的真相。你要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就放下了,不再放在心上,没事了。有人这一转,他就大彻大悟,有人放下,若干岁月不定,一、二年开悟的,三、五年开悟的,十几年开悟的,二十几年开悟的,三十几年开悟的,都有,各人的根性、机缘不相同,总有大彻大悟的一天。
我们看中国的佛教史,禅宗的《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这些里面记载的,我们估计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一直到清朝末年,真正入这个境界的,我们最保守的估计有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成佛了,明心见性,还有教下的,天台、贤首、法相的,达到这个境界的,叫大开圆解,教下跟宗门合起来几千人。净土宗就不必说了,凡是念佛往生的都成佛了,我们相信不止十万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这一块宝土不会有大灾难,虽然这一百多年来,大家把祖宗忘掉了,数典忘宗,大不孝、大不敬,要受一点惩罚,这个惩罚就是祖先对我们的惩罚,不孝,绝对不会把子孙消灭掉。所以我在国外,许多人问我哪个地方最安全?我说中国最安全。哪个地方最不安全?我说美国最不安全,我在那里住过十几年,我了解。祖宗之德!你再看历史,中国五千年,老祖宗以什么教众生、教后人?伦理道德。满清末年衰了,虽然对道德(伦理道德)不太重视,但是还讲,表面上还不敢违背,实际上已经不能落实了。到民国,讲的人都没有了,甚至于到文化大革命禁止,不准讲,造成今天的苦难。我们相信现在慢慢又兴起来了,谈论传统文化的人愈来愈多了。
佛教是我们老祖宗从印度请过来的,不是他传来的,请过来的,国家派了特使迎请过来。摩腾、竺法兰到中国就称为国师,皇上、大臣(文武百官)常常向他们请教。元明清三代,历代的帝王把三教统用上了。我是在《蒙古大藏经》序文里头看到的,有这个记载。这些帝王以儒治国,像现在我们提倡的《群书治要》以这个治国;以佛教民,教化人民是用佛教;用道祭祀祖宗、天地、鬼神,用道家的仪规,全用上了。好!看看全世界,以伦理道德、儒释道三教教化人民治理国家的,只有中华这一块大地。我们看祖宗祖德,才能看到将来的前途。
这一段我们就学到此地。我们把这一句念下来,「如《首楞严经》狂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头宛在」,好像紧急集合,一下醒过来、觉悟过来,帽子在头顶上,早就戴在头顶上了,所以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问题就是要我们如何在现象里头看到自然。「又如古德悟时曰」,开悟了,开悟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原来师姑」,师姑就是比丘尼,「是女人做的」。这话意思是什么?就是自然中自然相,何等自然,让我们在话里头明了这个意思。「又如: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这些都是禅宗开悟的时候说出来。「比丘尼是女人,灯即是火,均自然中自然之相」。「又如未悟者」,没有开悟,「谓山是山,水是水」;悟入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者则山仍是山,水仍是水。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祇是仍旧,何等自然。再者自然相,即自性本然之实相」。像前面所说的,「山水、男女、今时、旧时」,就是现在、过去,「等等,一一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这是真正彻悟。境界有没有改变?没有改变,现象没有改变,可是对于现象的体悟、对于现象的认知,完全不一样。迷的时候对于现象非常执着,坚固的执着,执着假名、执着假相,以为是真的。在这个里头分别执着、起心动念,真的叫造无量的业,不觉悟,这个业会感果,会有果报现前。彻底通达明了之后,万缘放下,现象还是老样子,有没有障碍?没有了,业障习气一扫而清。
所以这个时候,「一一皆是清净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根本者」,根本就是本体、就是自性。「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这是能生能现。自体没有形相,能现一切现象,能现是自然中自然相,前面这个自然就是本体,后面这个自然相就是现象。今天科学家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指的念头)、自然现象,都是从自然中,就是自性里头所生所现。怎么生、怎么现?都用自然两个字。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这个有是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出来的;说它是无,这个无也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那要怎样才能见到真实?一念不生,完全通达明了,一念不生,所以如佛的大道。怎样才能证得?回归自然就证得了。演若达多不自然,那不自然什么意思?起心动念,不自然;分别,不自然;执着,更不自然,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跟自然相应了。自然是性德,与性德相应,与自性智慧相应,与自性德能相应,与自性相好相应。真的是就路回家了,然后你眼睛看到的、耳听的、六根所接触的一切境界,一一皆是清净本然,你真看到了,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就大彻大悟了。这个时候万缘真正放下。
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你没有懂得自然。这段经文说了八个自然,用意很深。自然,多活泼、多自在;不自然,是多痛苦、多烦恼。所以根本,自然之有根本,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妄中有真,真中没有妄,认真不认妄,问题就解决了。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才能得其用。只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看一切事,不要起心动念,是什么?自然中自然相,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接触,意分别执着,它起作用。前面五根容易懂,眼耳鼻舌身,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尽管看、尽管听,知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就不会在那里生烦恼,你要认为它是有,就不自然了。只要起心动念,自然就失掉了,就不自然了;不起心不动念,自然而然,佛知佛见,跟佛的知见完全相同。
根本,就是指的自性。自性真有,无法想象,古人说的「动念即乖,开口便错」,说不出、想不到,它真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要是没有,相就没有了。我们的相,面对的这些形相,是永远不间断的,身体死亡了,死亡是又一个形相出来,这个我们不会怀疑。为什么?每天晚上睡觉作梦,梦中就现相,梦中相从哪来的?也是自然中自然相。轮回在六道,每一道有不一样的相。佛再具体告诉我们,自然中自然相是佛见的、是法身菩萨所见的。我们所见的,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变相,识变的,我们的心善,变善相;心不善,就变恶相。相由心生,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很重要的开示,我们要记住。我们常常存好心,作梦,天天做好梦不会做恶梦;心行不善,有贪瞋痴慢、有嫉妒障碍,他会做恶梦,常常做恶梦,从梦中惊吓醒过来,醒过来知道是假的。我们哪一天大彻大悟,就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假的。但是假的怎么样?假的也很欢喜,你已经契入自然中自然相,那就一点障碍都没有了。在这个境界里面提升自己,那就是参访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供养修福,闻法修慧,这是上求。同时下化,一切诸佛剎土里面都有我们自己无量劫来的有缘人,有恩有怨,但是在这个境界里,恩怨都化解了,都变成有缘人。有缘人你自自然然会帮助他,他要有苦有难,你会救他,你去救他的时候,也是自然中自然相,妙极了!可是你遇到的时候,真的你就欢喜帮助他,没有任何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流露出来了,无一不是自然中自然相。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七集) 2013/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3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二页,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
「根本者,本体。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大日经》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此正明根本之义」。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是包括一切万法,宇宙之间没有一法不在其中,全都包括了,等于我们现在说全宇宙,一个都不漏掉,这是自然的意思。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指一切法,一切法从哪里来的?能生一切法的,能现一切法的,这叫根本,这就是自性。所以根本者,本体,一切法的根本自体。《大日经》上说,「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全是自性现的,统统都入本体,离开本体就没有一切法。但是这个本体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六根都缘不到它,它在,在哪里?就在当下。为什么说在当下?我们见闻觉知所接触的,不就在当下吗?这是它所现所生的,阿赖耶所变的,我们六根能缘得到的,它有体,它要没有体,它就不能存在。这个体,因为它不是物质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它也没有念头,我们第六识、第七识缘不到,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都缘不到,它不是自然现象,阿赖耶的见分也缘不到;但是,包括阿赖耶,也是它现的,没有它,阿赖耶从哪来?
《楞严经》上佛讲得很清楚,它在哪里?在眼叫见,能见的见性是真性,能见的见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能听的闻性,能嗅的香性,舌头能尝的味性,它都有个性,性就是体。我们意识分别,分别也有体,执着也有体,体是真性。体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它能起一切作用,起作用是性德。虽起作用,对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瞭,它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动荡过。所以科学什么样的仪器都探测不到,科学能探测到的,它要动才行,它不动探测不到。唯证乃知,用什么证?清净心,就是定功,定功到一定的程度,你完全明白了。所以它是固有的性德,它本来就有,现有,不现它还是有。
「又有根本之有字,至关切要」。为什么?这有是本有,不是修来的,本有。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无量的智慧是自己本有。六祖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智慧、具足德、具足能、具足相,统统是本有,不是从外面来的。本有的现在还是有,只是变质了,不能说没有;如果说没有,那虚空法界都没有,变态了。为什么会变,这就讲到阿赖耶的能变,自性能生能现,它不变。所以我们在经上看到,极乐世界的人长寿,无量寿,没有生老病死,没有变化。我们这边有变化,剎那剎那在变,我们自己不觉得,我们只知道一年比一年老了,其实不是一年一年,是一念比一念老。前念灭了后念接着生,前念跟后念不是一个念头,差别很大。这桩事情我们现在有很清楚的概念,确确实实是不相同的。但是它大同小异,大同小异是对我们凡夫讲的,真讲的呢?大同大异,不是小异,每个念头不一样。我们看的范围很小,我们只看到一个地球,只看到一个太阳系,只看到一个银河系,我们以为前念跟后念差不多,如果看到整个宇宙,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只看到一角,这一角好像变化不大,全体的范围变化就大了。这就知道念念不相同,绝对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念头。
江本博士做水实验,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十年,他告诉我,十年当中几十万次的实验,没有一次两个图案是完全相同的,他问我为什么?我就告诉他,因为我们念头,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同样是一个念头,里面程度,譬如说我们欢喜,同样是个欢喜心,欢喜心的程度不相同。好像它有度数的,你有十分欢喜,有一百分欢喜,有一百零一分的欢喜,它刻的有度数,不会两个完全相同,所以图案自然就不会有相同的。在本经我们读的这个经文,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有,我们肯定有,就是有自性、有佛性、有法性,凭法性证无上菩提。我们既然有,我们当然可以证得,只要我们用真诚心,我们尽量避免不要用阿赖耶。阿赖耶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就叫阿赖耶。妄想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末那识,六道轮回的众生统统受它主宰。我们的自然中自然相,虽是有自然的,但是它不做主,阿赖耶做主。如果自然之有根本做得了主,那是什么人?法身菩萨,都称你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不是凡夫,你在六道里头是应化,是来度众生的,不是来受果报的。凡夫在这个六道里头,受果报来的。他来干什么?他造的有业因,他受报。法身菩萨他没有造业,他的业都转了,转烦恼为菩提,那个烦恼就是业,统统转过来了,他没有业了,菩提是智慧,全变成智慧。他来干什么?来度众生的,来为众生做样子的。贤首《还源观》上所说的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功德是妙用,恒顺众生。随缘是什么?随缘是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这是随缘。妙用,不起心、不分别、不执着,妙!完全契入自然的境界。谁能看得清楚?大乘菩萨,看得清清楚楚。凡夫不知道,凡夫以为跟他一样,跟他差不多,不知道完全不相同。
下面解释这个有字,「有者,如狂人之有本头,决定是有,不从外得。」我们在此也相信,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我们今天讲道德、德行,能力,多才多艺,相好,绝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经上给我们说了真话,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本有,我们要承认我们本有。现在呢?现在还是本有,没有丢掉,不起作用是我们迷失了,没用它,它就在面前。我们今天用的是心意识,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能现前,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它就统统现前。明白这个道理,大乘教里头、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如何把自己的本性本有找回来,用什么方法?用戒定慧就能找到,用戒定慧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帮助我们转凡成圣。戒就是规矩,这个规矩总的来说,总原则、总纲领,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手段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自字重要!需不需要人教?不需要。为什么不需要教?因为是你本有的。你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外面学来的是知识,这是智能,得相信才行。所以决定是有,不从外得,智慧、才艺、德能、相好都是不从外得。
「傅大士《心王铭》」当中有几句话,这几句话很有味道。他先从比喻上说,「水中盐味」,水里头有盐,舌头舔一舔,咸的。盐在哪里?看不到,但是不能说它没有,它有,水中盐味。「色里胶清」,这个色是什么?画画用的彩笔、用的颜料,颜料里头有胶清,如果没有胶清,这个颜料画不上去,里头有胶清,画上去不褪色。真正好的颜料,几千年都不会褪色。胶清在哪里你看不见,它跟颜料融成一体,我们只看到颜料,看不到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融在一体,你看不到它。「心王亦尔,身内居停」。这个心王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在哪里?在身体里头。「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它在哪里?它跟八识五十一心所融在一起,八识五十一心所就好比水、好比色,心王就好比盐、好比胶清,真的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应物随情,这是讲它起作用,自在无碍。我们就是迷了,没有觉悟,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真心在哪里?在妄心里头,真心跟妄心和合在一起,妄心起作用,真心不起作用。诸佛菩萨真心、妄心在一起,他真心起作用,妄心不起作用,就这点差别。真心叫见闻觉知,真的。妄心叫什么?叫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从哪里来的?从见闻觉知来的,见闻觉知是它的根本,受想行识是妄心,变质了,变成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加个色,叫五蕴。《心经》大家常常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什么不空?见闻觉知不空。原来受想行识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受想行识里头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我们要把它搞清楚。「自在无碍,所作皆成」,没有不成就的。
「其中决定是有四字,道破诸佛密藏」。诸佛的密藏决定是有,有智慧、有德、有能、有相好,而且是平等的,没有胜劣,没有说哪个好一点、哪个差一点,没有,完全平等。「盖谓人之心王,决定是有,如水中之盐味,其味确有」,舌识知道,舌头一舔它就晓得,「但此味之形状,则不可得。」眼识看不到,舌识知道它存在。
「又曹山(曹洞宗祖师)」,他说,「祇要知有便是」,这里头重要就是知有两个字,只要你知道有就是。「无论当烦恼无明之时」,即使你现在烦恼无明之时,你不知道有,你要知道有,问题就解决了。就是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知道我有佛性,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我有弥陀的智慧德相,你要真正肯定。你有了方向,你有了目标,你一天到晚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你决定成就。决定不能错想了,佛才有,我凡夫,罪业深重,我怎么会有?这样永远没希望,你在六道里头不知道要过多少劫。什么时候自己肯定我有,承认我有,深深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我真有,你就得度了,你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的缘就成熟了。大乘经里头常讲,根熟的众生,什么叫根熟?他知道有。曹山祖师说的,只要你知道有,你现在受什么样的烦恼,受什么样的灾难,受什么样的痛苦,不相干,只要知道有就行。「故此有字,万不可放过」,这个太重要了。
『自然之有根本』,这里含两个意思,「一者,万象森罗」,这就是全宇宙,整个宇宙非常复杂,不管复杂到什么程度,「体性无二」,它的本体,它的自性,一个。我们跟阿弥陀佛同一个自性,我们跟释迦如来同一个自性,我们跟毘卢遮那同一个自性,上面跟一切诸佛同一个自性,下面跟蜎飞蠕动乃至于细菌同一个自性,跟树木花草同一个自性,跟山河大地同一个自性,跟虚空、微尘同一个自性,无二无别。这个要承认。承认什么?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自然是森罗万象,根本就是自性,根本是一。整个宇宙怎么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而且是一念。一个念头变一个境界,第二个念头接着又变一个境界,这个境界真的大同大异,不是大同小异。所以万象森罗,体性无二,「千波皆水」,波是波浪,你看大海,波浪不止一千,那么多波浪,波浪不一样,全是水,水是波浪的本体,没有水就没有波浪。「众器唯金」,这再一个比喻,金器,黄金所做的这些器皿,也是花样多。早年我在美国,我们同学当中有一个做首饰的,我去看过他们的展览馆。他做出来的成品,展览馆里头没有两个是相同的。有多少?大概将近一万多。都是喜欢戴着的,手上戴着、身上挂的。便宜,他做的假首饰,镀金的,不是真金,所以价廉物美,丢了不心痛。比真金还漂亮,真好看。他也是卖到全世界的,一个月,我问他,你这个工厂里头每个月需要用多少黄金(那是真的黄金)?他说五公斤,每个月要用五公斤黄金做镀金。我们去玩的时候,十几个同学,我就告诉大家,你看经上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现在你们看到了,在展览室看到了,每一样都是金。众器唯金,这么多的品种,一万多种,用一个字就说尽了,金,它全是金的。「自然之中,自有本体,此之本体,即是根本」。我们这个本体就是变现出宇宙,变现出万物,变现出我们自己,这个本体非物质、非精神,我们讲精神是讲念头,它不是念头,非自然。所以我们对它,虽然是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它都存在,它如如不动,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也想不到,它真的是本体,真的是根本。这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自然之有根本是「不由造作」,凡是造作的就不自然,没有造作。「一念顿悟,故云自然」。决定是一念就顿悟,我们今天一念做不到。这一句话,我们净宗同学常常听经,你有概念。为什么?我们没有一念,我们有很多念头,很多念头组成一个很粗的念头,我们能感觉到,真正一念我们感觉不到,但是要一念才能顿悟。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迷,迷得太深。要记得弥勒菩萨一句话,一弹指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念就顿悟,三十二亿百千念,还悟什么?迷惑颠倒,一念就悟。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妄念。一念就悟了,二念就迷了,三百二十兆个念头,迷到所以然处。菩萨有本事,他把妄念全部统统放下,一念现前,他就悟了,这叫自然。一念肯定悟,多少念头混在一起他就不悟。
下面念老解释得很好,「了知」,要明了,要知道,「万法」,就是一切法,「尽在自心」,离开自心没有一法可得。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梦醒的时候想一想梦中的境界,你梦到有人,梦到有事,梦到有山河大地,醒过来之后梦没有了,想一想梦中境界全是自心变现的,没有人到你梦中去,梦中所有的人,不同的人,你喜欢的人、你不喜欢的人,都是你心变现的。把这个境界来比我们眼前的境界,我们眼前所见所闻,看到这个地球,看到这个宇宙,你能不能了知,尽在自心。「顿见真如自性」,顿是一念,完全明白了,这是我自性变现,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心自性即是根本」,从根本修就是从自心自性修。怎么修法?用真心,用自性、用自心,用自心生活、穿衣吃饭,用自心工作,用自心应酬。用自心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就是用自心自性。诸佛如来用自心自性,法身菩萨用自心自性。「故云自然之有根本」,他全落实了,全用上了。
「《净名经》曰」,《维摩诘经》,「实时豁然,还得本心」。豁然是什么?「即一旦开达明彻」,豁然就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还得本心。他悟个什么?悟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6:14:02
|
只看該作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