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心佛的讲记敬摘点滴
...这是很大的误会。吃斋念佛是修行的样子,他是不是在修还不知道。
6.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斋念佛。佛家的法门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念佛只是其一,不用这个方法用别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一门深入,这才叫真精进。
7.所以诸位就明了,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一个真修行人,诸佛护念。诸佛如来五眼圆明,前面跟诸位讲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看不到的,没有听不到的。真正发心修行,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连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还有妖魔鬼怪来扰乱,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么功夫?连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债主也不敢惹你,这些事理我们都不难懂。
●[净土社区]佛度有心人---修心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37672.html
内容提要: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修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心安: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我们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安适.一个人内心迷惆、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修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心安: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我们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安适.一个人内心迷惆、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岐途.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你内心安适,就会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二是心慈: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要发慈悲心,帮助一切生命,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摒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三是心正: 若一念心起,则有天堂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己,一个人做到公正无私,就是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就会努力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社会和世界。
四是心明: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对内心世界的陌生,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谓无知无明,是为一种罪过.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才没有救.认识自己,就会战胜烦恼,就会拥有自信,不再悲观委靡,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乃至于珍惜生命.而且,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我们还能影响别人。
五是心定: 最伟大的事业,最需要坚定的心力,急,只会退步;执,只会错误,佛经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如果我们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付出的就会有收获,有好的结果,人生就会圆满。
六是心诚: 一辩心香,至虔至诚,即心即佛,心佛相印.在这个世界上,真诚是一缕阳光,照亮一个人的心灵.以诚待人,不存欺诈之心,则威信自立,获取他人的信任与拥戴,从而成就大业.不欺诈,不妄语,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有良好信用的人,才能求得他人的支持,立足于世。
七是心宽: 要有欢喜心,欢喜心即是一副良药,佛家常讲"欢喜充满",这个"欢喜"就是能量、精力充沛的现象.大乘经上常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要有宽容心,我们就会健康长寿,就会宽容他人,就会获得从容、自信和超然,达到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
八是心谦: 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谦虚的人获得成功、赢得别人尊重;骄傲的人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谦虚的人善于谋求外人的助力,你谦虚时显得对方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谦虚的人得人心、合人意,极易获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谦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圣的美德都从那里萌生。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禅心.六祖坛经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觉是圣人."圣人与凡夫就是一念之转呀,一个觉,一个迷.生命不觉醒,成长的过程就是迷失的过程.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彻底的救赎、解脱,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药医不死病,佛度有心人."以佛疗心,心灵获得解脱,人格得到美化,智慧得以产生,力量得到强化,不为物牵,不为烦扰,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成功,就在身边,人生自如达观,生命超脱自在."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净土社区]印光大師开示:【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37671.html
印光大師开示:【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至诚礼请虚空法界众生,同修师兄共沾法喜!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而亵渎之罪.当先受之。堕落三途。经若干劫。其罪毕已。当承此善因。又复闻法修道。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若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
●[净土社区]命可以算吗?——圣严法师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37670.html
命可以算吗?——圣严法师
站在佛教的立场,并不否定算命看相、星象、地理、风水的原则,这些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也就是命有命理、地有地理、天有天理。 大致上来讲,一个人的命运在生下来时已经确定了。一个人的个体和宇宙的运行、磁场的强弱都有连带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老是在同一个地方,他的命大致已经确定,很难再改了;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到处跑,但他终究离不开地球;地球在天体上只占一个小位置,所以,他的小问题可能有点改变,但是大命运还是改不了。在我们看来,人跑来跑去,好象没有规则,其实是有规则的。 有的人说,你某一年驿马星动。什么是驿马星?就是磁场运行到这一年就叫你动,不动也不行;可能是阴错阳差、可能是鬼使神差,就是叫你动。
有的人说,你某一年红鸾星动,那可能会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一下子突然就结婚了。 算命的用处是协助你了解大方向,使你明了自己适合从事的行业。例如自己的数学不好,却想当数学家;唱歌象破锣嗓子,想当歌唱家;长相平凡,想要参加选美,这些都是自讨没趣,何必呢?
如果找对自己能走的路,认定一个和自己个性及心向相契合的方向,努力再努力,最后终究能走出一条路,算命或可以做个参考。但是,迷信算命就会给你带来麻烦了。...(●[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谈:「一闻千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尽管自己享乐吗?
答:我们成佛,为的普度众生,所以见佛闻法,顿开佛慧,威德具足,神通自在,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度化现生,以及多生的父母眷属和法界众生,同生净土,离苦得乐。
第四讲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我本意劝人专门念佛,前次第一二三讲,为什么先讲三皈、五戒、十善业道以及四摄、六度,然后才讲念佛的道理呢?因为念佛法门,本师释迦牟尼佛亲口说过,是‘易行难信之法’。若不把佛教常识,大略讲解明白,陡然讲说念佛往生的道理,不容易令人生起信仰,并且要知道,念佛法门,除了念佛之外,如在能力许可时,还须研究佛教的道理。现在我要讲念佛往生法门,很觉得佛法如大海的水,只好先就一点一滴来说起,假定‘持名念佛要义十则’。这个题目,本是我前在新竹佛学院连讲十次才讲完。今天把他照写出来,是文言的,自然有些不懂,但演讲时用白话解说,又每则下加以略解,也就可以明白了。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偈颂
稽首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土遍十方,极乐国第一。竖穷与横遍,不离我心体。佛恩多加被,畅演十要义。
(略解)偈颂的意思,是作者不敢自专,先求佛力加被,仗佛的力量,来说明一切。持名者,是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为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又名无量光,为横遍十方(四方四维上下)。我们真如本性的心体,亦复如是,所以叫做不离我心体。
一、念佛往生须备三资粮
信、愿、行、三往生资粮,资粮具备,遨游乐邦。
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己本灵,本具佛性。信佛大愿,临终接引。信法殊胜,希有难遇。
乙、生死苦海,愿为渡船,愿生极乐,见佛闻法,愿来娑婆,广度含识,不愿自求,人天福报。
丙、信愿如目,力行如足。念佛正行,譬如煮饭,猛火烧开,细火煨烂,勇猛精进,专修无间。
(略解)我们由某地到某地,虽然很近的路,也须带些路费,况想往十万亿刹的极乐国,岂可不准备资粮吗?但要准备的,并不是黄金、美钞,只需要信、愿、行三样。怎样准备呢?文内甲、乙、丙三项说的很明白。你们需要深信、切愿、力行,才算充实准备。否则浅信浮愿,悠悠泛泛的念佛,那不过种种善根。如果资粮充足,则十万亿程,去此不远,刹那之顷,即可到达。所以说,遨游乐邦。
二、念佛往生须修三福
世出世间,修福为先,净业正因,功不唐捐。
1、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殷勤修行。
(略解)古德云: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我们今生得了人身,又得闻佛法,皆是前生修福所致。念佛是修慧,更须修福。积功累德,福慧双修,才能到了两足尊的佛位。怎样修福呢?如文中第一项,孝顺父母等,为世间福,是做人的根本。第二三两项,为出世间福,是净业正因。念佛的人必须努力修习,才与佛心相应,才能蒙佛接引。至于三皈、五戒、十善业道、菩提心等,前次业经讲过,不再赘说。
三、念佛往生须知四遍行
念佛法门,遍行一切,人、法、时、处,无不赅摄。
1、遍一切人:老幼男女,贫富贵贱,法界有情,皆可念佛。
2、遍一切法:律教禅密,统为摄心,一句弥陀,万法归宗。
3、遍一切时:忙闲寒暑,苦乐无记,二六时中,都可念佛。
4、遍一切处:行往坐卧,僻静热闹,出声默持,随身法宝。
(略解)我劝人念佛,尝把念佛的道理,很详细的讲给人家听,得到的回答,都说您讲的念佛的道理,很好;但是,或说太老,太少,太贫,太贱,没有资格去念佛;或说学教,学律、学禅、学密,又何必去念佛;或说太寒、太热、太苦、太忙,没有工夫去念佛;或说住的地方、环境,不适宜于念佛。究其实际,皆是错误的观念。怎样讲呢?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法门,最为方便中的方便,殊胜中的殊胜。真是人人可以念佛,法法可以念佛,时时可以念佛,处处可以念佛。‘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天下还有这样便宜的事吗?’(夏莲居居士语)
四、念佛往生须知生死的道理
心佛众生,三名一体。吾人自性,本不生灭。一念不觉,方有生死;欲了生死,须断妄念;欲断妄念,莫如念佛。行人念佛,系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伐染念,日久功纯,就有念而达无念。所谓‘无念而念,念而无念’是也。念既无,云何妄?妄念既断,生死自了。
(略解)佛经有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就是三名一体的意思;但是我们众生的心,与佛的心,为什么一迷一悟,相悬天渊呢?只因真如不守自性,一动妄念,便成无明。所以生死轮回,永无穷期。本师世尊成道之后,发现众生,皆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在说法四十九年中,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净土法门,针对众生妄念,叫他念佛。又利用众生的执著,叫他执持名号,这是对症发药,就路回家的办法。所以说:‘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而伐染念;就有念而达无念’,诚为方便中第一方便,捷径内特别捷径。这真是我们众生出生死轮回的要道呀!
五、念佛往生须知心佛的关系
佛生于心,心随佛现,念念相续,声声相应,出口入耳,复归于心循环无间,万修万去。
(略解)心外有佛吗?全佛就是心;佛外有心吗?全他就是自。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叫做心佛不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何以言之?十万亿程之莲邦,不离吾人当前之一念。无量光寿之宏名,本显横遍竖穷之心体。刻实论之,心佛一体,念佛便是念心,如是心想佛、口念佛、耳听佛,好像一个铁环,周而复始,循环不断。永明延寿禅师说:‘万修万人去’,是保证决定往生。
六、念佛十法须融通应用
念佛之法虽多,持名最为简便;持名之法虽多。记数尤为稳当。广说方便,都为百种,兹约十法可以融通:
1、高声念。2、低声念。3、追顶念。4、金刚念。5、默境念。6、痛切念。7、出入息念。8、四字念。9、六字念。10、晨昏十念。
(略解)念佛本分为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四种。惟以持名念佛,最为简便。又持名念佛的方法也很多;但初学念佛的人,以拈珠记数最为稳当,每天或数千声,或数万声。到了功夫纯熟,不记数也可,至于念佛的方法,在续藏内,有念佛百法一篇,讲的最详细,我现在约为十法,可以融通应用,不必拘定那一种,这文内十种方法,大多一看就可明白;但实行时候,必须先经法师指导,且互相薰习,才能如法呀!
七、念佛入门须先摄意根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首重意根,知妄即离,如何摄意,四要须知。
念佛四要
┌一、要虔诚,最忌欺伪。
│二、要痛切,最忌虚浮。
┤
│三、要恒久,最忌间断。
└四、要专一,最忌夹杂。
(略解)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念佛的时候,必须把握著这六根,不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牵引,方能净念相继,但这六根里头,最难把握的,就是意根,所以表内四要,都是摄意根的法子,你们如能把意根摄住,其他五根,都伏首听命了。
八、念佛四诀须时时检点
念字从‘心’不仅用口,‘今’为现在,莫管过未(过去、未来)欲知其诀,口、耳、声、意,一向专念,自得心开。
念佛四诀┌口须念的清清楚楚,不可夹杂闲字。
│耳须听的明明白白,不可糢糊放过。
┤
│声须调的匀匀净净,不可忽高忽低。
└意须养的绵绵密密,不可倏续倏断。
(略解)诀者是口诀,叫人口中常念,易于注意,大家不可以为这四诀,浅近易知,可是实行起来,真不容易,古德说:他念佛一百声,而真正一心清净,落在佛的上面,不过三五声,所以对于口、耳、声、意四项,必须时时检点,是否如法?我惭愧念佛已竟十二年,到现在少分还没有做到,如文中莫管过未四个字,就是很难做到的,通常念佛的时候,不是思前,便是想后,夏莲居老居士有两句诗云:‘莫管过去与未来,念准当前这一句’,当时行人体会诗意,便得著受用的很多。
九、念佛往生须具欣厌二行
爱不重,不堕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如何轻爱?努力一念,往生津梁,须具欣厌。
1、厌离行:娑婆秽境,众苦共集,生老病死,怨会爱离,所求不得,忧悲烦恼,富贵荣华,缘尽谁保?
2、欣乐行:求生净土,为度众生,七宝庄严,微妙清净,金地琼林,莲花化生,神通自在,所求皆应。
(略解)我们念佛修行,必须对于于身、家、花花世界,一概觉得虚妄不实,污秽不净,生一种厌离的心,又须对于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生一种忻往的想,念佛的工夫,越加紧,则欣厌的心想越炽盛,果能到了欣往和厌离的极处,自然功纯,业净、妄消、真显,决定往生西方。倘对于身家眷属,名利恩怨,有一丝一毫放不下,便不能往生。
十、念佛往生须一向专念万行回向
1、一句弥陀,作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松。
2、一向专念,念兹在兹,一切杂事,都不想思。
3、劝人念佛,无上法施,行住坐卧,不忘生西。
4、大小万行,回向西方,愿共众生,同往乐邦。
(略解)一向专念,万行回向八个字,是持名念佛的纲宗,关于净土宗的千经万论,教人怎样怎样用功,皆不出这八个字的范围,所以本讲,也以此作为结论。至于一向专念,前次业已讲过了。万行回向者,就是说念佛的人,须要扩大心量,以佛心为心,愿人人皆往生净土,不可作自了汉,所有一言、一动、一饮、一啄,即说一句好话,行一件小善,无不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若遇顺逆喜怒,一切烦恼境界,心不安时,就将这一句佛,提起一拶,即见当下消灭,以念念烦恼,是生死...(●[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谈:「一闻千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的君子,再能众善奉行进一步为佛教徒,那你真正够资格身为大居士——菩萨大居士。
我们有了佛教的观念,那就要进一步知道佛陀说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不是讲一个地球而已,是包含无量的星球;地球在欲界内,欲界之上有色界,色界之上有无色界,这叫做三界。三界之内六道循环轮转没有了期,这就是轮回六道;人生在里头实在是苦不可言,如同在火宅之中。那我们怎么寻求出离这个火宅?这里就以人间法的名词——移民来说明,所以今晚的讲题叫做:‘佛教移民学’。
所谓‘佛教移民学’,大家注意!这是佛教的移民学,不可混为人间的移民学。世间人怎样移民当然大家都清楚,比如你们要移民到加拿大、美国、欧洲、澳洲,人各有因缘、各有所好不同;外国人移民到我们这边来,我们也移民到外国去,这是人间的移民。
佛教移民学又怎样呢?要知道!人间的移民是有条件的,佛教的移民当然也有它的原则、缘起,缘起也就是因缘法、因果法;佛法、世间法,万事不离一个因果原则。
既然三界无安,那我们佛教徒移民到那里去?简单直接了当的说,到一个最安静、快乐的地方,那就叫做佛国。佛教徒移民当然是向佛国移,否则在这浊恶的世界你能移到那里?那里是真安乐之地?你今天看它是安乐,明天不见得。在这个世界移民到那里都好难安住;最保险、令你得到真正清净安乐的,就是要向佛国移民。佛国无量,我们又向那一佛国移民呢?
当然佛教徒有佛教的观念、有大智慧,不要向不安乐的地方移,要移向最安乐、吉祥的地方。刚才说过,世法、佛法都不离一个因果法,那我们要凭什么因来感什么果呢?人间的移民首先你要取得护照。有了护照就可以去了吗?还要有盘缠及生活安居费,乃至你到外国是否能工作得好,这些都是应具足的最基本条件。
移民佛国也是有条件,在佛法来讲就是因果法、缘生法;世出世间法皆在因果以内,佛法讲的缘生法概括十方三世,所以离不开缘生、离不开因果。我们要拳拳服膺,好好地修因才能感果,才能令你应愿所求、达到目的地。
十方有无量佛国,究竟我们要移民到那一国?本师释迦牟尼佛早在三千年前已对我们说好了,并不是像现代人到现在才知道移民。其实六百年前,我们根本都还不知道有新大陆,那里有什么移民美国的?佛陀老早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太苦了,大家要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那边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为什么讲‘西方’极乐世界,不讲东方、南方?因为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之西,所以叫它西方。离这边有多远?十万亿个佛国土。假如我们这个地球在十万亿个佛国土以西,那极乐世界就不在我们西方,而在我们东方,我们要转求生东方了。方无定位,看你站在何处而说。
‘那我们可以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吗?’当然可以!比我们在世间移民还要便利——万分的便利。这怎样说呢?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实实在在说,那是回我们自己的老家;要回自己的家,多么容易!最怕的就是你忘记了家,不想回去!
为什么容易?我们是依靠弥陀慈父去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慈父,我们就是阿弥陀佛心中之子,父子同一体性。什么性?心也。什么是心?佛即是心。什么是佛?心即是佛。心、佛、众生原来是一体。正因为是一体,所以回西方就是回自己的家,见慈父就是见我们真正的亲身慈父——法身之慈父。
我们现在的父母是生我们肉身的父母,父母是因情感而有;见阿弥陀佛慈父,这尊慈父是从智慧而有,由智慧造福德,有了福德因缘,自然能感果成佛道,这不是一件难事啊!难,怎么有人能做到?我们为什么没做到?主要是不知;现在知道了,只要能依照条件实行,一人实行一人生西,千万人实行千万人生西,没有一个不会去的。回自己的家,见本性的慈父,这有什么难?说难,是不懂道理、是无知,‘知难行易’嘛!
昨晚讲到人性之高贵,只要你行人道,就与天地并称为三才;不行人道,那是自暴自弃、自己冤枉。我们众生与佛同一体,这体是贵中之贵——超世间之贵。假如我们不求生西方,或想生西方而不念佛,那还是不行,缘起嘛!生西方要有什么条件?就是信、愿、行——念佛,这三个字你办好了,这比到外国的护照还要保险——万分的保险,这点要牢记呀!
二、心佛一体信自他
先讲信,怎么样信?‘我们不是都信仰佛教吗?’这样的信当然要!你有善根又遇到善缘,或者听到善友之话信了佛教、皈依佛教,成了佛教徒,还应进一步深入堂奥,在理上明白、深信。明白什么理?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那个阿弥陀佛呢?阿弥陀佛本来是我们心中之佛——心即是佛。什么是佛?佛即是心。心、佛名字虽然有两个,却是同一个理体。这你要智信,否则怎么去西方?凭这个肉身能生西方吗?不可能!是要凭这智信之理体——人性、佛性同一本原!
我们信阿弥陀佛是我们心中之佛,但同时要知道我们是佛心中之众生;这样才是心佛一体,所以佛法讲理事一如。因为有它的原理在、有这个功能,所以你修行念佛就能成佛;没有原理你怎么会有成就?不要把我们人看轻了!你造恶业,就失去人的本位;你造善业、修佛道,就是无上的大善人。成佛不是成心以外的佛,是成自心、自性中之佛,这有什么难呢?
佛是我们心中之佛,我们是佛心中之众生,这原理明白了,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家——真真实实是我们的老家。而你现在住的地方是不是你自己的家?告诉你!那不是你的家!你不要梦错了!那只是临时暂住的宾馆。如果是你的家应该可以久住,但你能住多久?那不是真正你的家,这要明白!
我们终有一天是要回家的,但是你回家不要见阎王喔!见阎王,那也不是自己的老家,还是在这娑婆世界打转,千劫万劫苦永远受不完,那就是苦恼众生。这些地方人人要警觉!不管你是富贵或贫贱,富贵、贫贱各是善、恶业之所招感,在娑婆世界你仍是辗转受苦永无休息,所以我们要究竟回到一个安静的归宿处——要回真正的西方老家;可怜,你今天才知!
我们现前这个家是什么家?前人都说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有没有说错?没错!但是那个境界太狭小,应该说全地球的人都是同住,就像同林鸟暂时住一下,不要到大限来时才飞哟!‘大限来时’就是你的命已经完了!到那时候各自飞,就看各人造什么业,分别飞向不同的地方了。你是善人,最高嘛!也不过飞到无顶的天堂;你是恶人,那死了不下地狱到那里去?因果天网恢恢喔!你能逃得了吗?
我们要这样明白、要这样信。不信就糊涂,信才有智慧;你不信,说自己怎么好,那是愚痴,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佛法讲,世智辩聪是最可怜的;能知道佛法真、世事假才有智慧。
以上是讲‘信’字:要‘信自己’——我们是佛心中之众生,好像是父子嘛!要这样信己!还要‘信他’,‘他’是什么?就是指阿弥陀佛。有西方、有阿弥陀佛,是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说的,否则我们怎么知道十万亿个国土外有阿弥陀佛、有西方?不可能知道的!我们的眼睛是肉眼,一张纸隔著就看不见了。佛陀有佛眼,何止看十万亿个国土?无量的世界皆能看得清楚,佛眼就有如此大功能,你不可以瞎眼比佛眼啊!
我们人的肉眼若是远视就能看的远,几十里路外的情形都能看到;有人是近视眼,看书鼻子要触到书本才看见。大家同是人,为什么眼睛各有不同?佛陀无量劫来修功德圆满,他心中没有尘垢烦恼,就像镜子上没有灰尘,所以能显现光明。佛眼圆明的道理,详细的情形,以后有因缘再告诉你们。
信他亦是信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证明释迦世尊说的话不错,确实有阿弥陀佛这个清净的佛国土——西方极乐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话靠得住吗?’你把佛陀当成凡人吗?佛陀是真语、实语者,不说虚诳之话。我们一定要诚信本师释迦世尊的教导,世尊是我们亲教师,相信他介绍的一定对!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真有这位阿弥陀佛!你们听了要奉行、要求生西方,这就是移民!应如是知。
三、无量光寿因果来
释迦牟尼佛所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是对我们娑婆世界而言。那么极乐世界是怎样乐?又是谁创造的?阿弥陀佛为什么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话怎么说呢?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还有慈悲无量、国土摄受众生亦无限量等等。这叫做多含义不翻,这是翻译的规则,所以保持梵语。阿弥陀佛为什么叫做无量寿、无量光?注意谛听!你明白了,念佛才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有道理、愈念愈增长福慧,同时消灭业障、增长善根。
为什么佛有无量寿,我们就是短命鬼?为什么佛有智慧光明,我们就这样愚痴黑暗?无量光,光者智慧义,智慧很重要:‘一切功德海,皆从智慧生’;愚痴要不得:‘一切罪障海,皆从愚痴生’。凡夫造一切的罪障,就是因为愚蠢,不愚蠢怎么会造罪障?我们想要有大智慧,那就要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就像多种维他命,吃多种维他命,你身上缺了那一种营养就能补上去;所以想要消罪障、增福慧,就是念这一句圣号。一句圣号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趋向’。
这事你不学、不做,还说:‘念佛求生西方是...(●[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谈:「一闻千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见佛闻法。
二、受持方便:其他法门,必须时处许可,面对佛前,始可礼拜诵念;或在清净寂静的环境中,安顿身心,然后可以修习禅定。但念佛法门,行住坐卧,忙碌安闲,迎宾送客,办公做事,甚至舟车劳动,皆可以心念佛号,非常方便。
何况念佛法门,具诸功德,但念一句弥陀,就得总摄六度万行。例如:一心念佛,万缘俱舍,就是布施;一心念佛,不作恶业,就是持戒;一心念佛,心自柔和,不嗔不暴,就是忍辱;一心念佛,净念相继,永不退堕,就是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就是禅定;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就是般若。修一行,即具足众行,在受持方面,是非常的方便。
三、解脱方便:修持其他法门,必须断尽见思烦恼,业障消除,才可以解脱生死,超出轮回;念佛法门,但能专心精进念佛,即蒙阿弥陀佛慈悲摄受,带业往生;一生彼国,即横出三界,超越轮回,解脱生死。
四、成道方便:佛道遥远,非一生一世可能成就,特别是在娑婆世界修行,进难退易,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勤苦修持,方证菩提;念佛法门,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往生彼国,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得不退转,一生补佛之处,疾成菩提。
综上可知极乐世界,是何等的美妙,助道因缘,又是何等的殊胜!我们无论是为了投靠乡祖父老的荫庇,或是为了远离众苦,享受依正庄严的快乐,抑或是为了见佛闻法,在助道因缘特别殊胜的环境中,修行办道,速证无生,疾成佛道,都应该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二、往生极乐的条件求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必需要具备正行与助行。(一)念佛正行
念佛法门的正行,可分为往生的资粮,念佛的类别,以及念佛的方法,三点来说明。
(1)往生的资粮
往生的资粮,是信、愿、行。求生极乐世界,必须具备深信,切愿,实行三种资粮,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1.信:信是信受,佛法大海,非信莫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特别是念佛法门,更要深信。
深信十方诸佛,所称赞的极乐国土,真实存在,并非假设,应当发愿,求生彼国。
深信一心念佛,决定可以往生;虽然极乐国土,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但凭佛力慈悲摄受,一称佛号,发愿求生,佛必来迎,接引往生。
深信往生极乐国土,即得不退转,因为极乐国土,环境特别,助缘殊胜,不止常得见佛闻法,而且水鸟行树,皆宣法音,昼夜六时,耳濡目染,无非佛法;恒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互相策励,唯进无退,加以寿命又长,一生即可以成办佛事,蒙佛授记,补佛之处。
2.愿:愿是志愿、发愿、愿力,信心既深,还要立志发愿,无愿不生。释尊在阿弥陀经中,再三劝导我们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愿贵在志诚恳切,更要坚固。悟彻大师说:‘修习净业,信贵深,愿贵切,以信深愿切,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因此,念佛求生极乐国土的人,一定要发愿深切。愿离娑婆世界,愿生极乐国土;愿临命终时,自知时至,身无病苦;愿佛慈悲摄受,亲来接引;愿生净土,即得见佛闻法,悟无生忍;愿再来娑婆,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灵峰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可见深信切愿,对于求生净土,是非常的重要!
3.行:行是实行,既深信佛语,决意发愿,求生净土,就要继之以实行,一心念佛。念佛可以分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及实相念佛等四种。
持名念佛:一定要三业清净,口念佛号,心止散乱,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日夜无间。如是心口相应,净念相继,必得一心不乱。
观像念佛:是用恭敬志诚的身心,面对佛像,口称佛号,眼观佛像,意想佛的相好庄严,功德殊胜;如是三业专精,称念不已,日久功深,亦得一心不乱。
观想念佛:是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修十六种观,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以及九品往生,种种胜境,令心专注坚住观中,想念不移,开眼闭目,胜境不失,即得一心不乱,决定往生。
实相念佛:是心口相应,念念无间,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如是即心即佛,心佛一如,心佛无二。由于称性起念,深知能念之心,自性本空,所念的佛,亦不可得,而不执著有;但能念之心,灵明觉照,所念的佛,历历分明,亦不落于空;空有都不著,能所两相亡。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可以由事相一心不乱,进入理性一心不乱,是名实相念佛,此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修的念佛三昧。
至于念佛的方法很多,综合而言,大概有以下十种:
一高声念:持名念佛,可以高声唱念佛号。业报差别经说: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除睡障,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声不入,六心不散乱,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但高声唱念,会导致喉痛喑哑,不宜久持。
二低声念:当精力疲倦,或人地有障碍时,可以改用低声念,但必须口念清楚,耳听明白,心意至诚恳切,念念无间,持之以恒,亦可以达到一心不乱。
三默念:如果环境上高声低声都不适宜,或在不净之处,唯有心中默念。默念佛时,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口移,声不出口,但音声历然,耳根内闻,句句分明,日久功深,自然证得念佛三昧。
四定时念:念佛最好是日夜无间,终身称念。但在家佛弟子,每为事业家务困身,未能万念放下,一心念佛,唯有自己安排在早晚定时念佛,作为日常必修的功课。慈云忏主,曾为国王大臣,立十念法门。至于佛教道场,为接引大众,或自己求生净土的大德们,每定时举行佛七念佛,于七日中,或于七七四十九日,行般舟三昧,希望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够做到一心不乱。
五闭关念:为了克期取证,可以谢绝应酬,万缘放下,闭关念佛;但时间长短,要视各人发心及其因缘环境而定。在关中应该不舍早晚课诵,尤其是楞严咒与十小咒,其余时间,行住坐卧,皆以佛号是念,心不外驰,念念与佛相应,决定证得念佛三昧。
六摄心念:心念佛号,字字分明,即摄意根;口称佛号,句句清楚,即摄舌根;耳闻佛号,明明白白,即摄耳根;眼不东张西望,即摄眼根;鼻不扳缘香尘,即摄鼻根;身不懈怠放逸,即摄身根;如是六根都摄,不舍昼夜,精进念佛,必得一心不乱。
七随时念:随时随地,不择时间,不拘埸地,不问净秽,行住坐卧,悉皆念佛;迎宾送客,开会集众,运动跑步,开车坐船,乘搭飞机,出入作息,甚至穿衣吃饭,大小二便,无不念佛。如是二六时中,念念弥陀,声声佛号,朝朝暮暮,无时或忘,必与自性弥陀相应,即心即佛。
八记数念:为了提起正念,不忘佛号,可以手执念珠,口称圣号,念一句佛,手过一粒珠,念得分明,记得清楚,借珠束心,提防妄念侵入。现在,不仅香港流行手带佛珠,连美国各大公司,都有各式各样的手珠出售,而外国人,亦喜欢手带一串或两串手珠,作为装饰品。其实佩带念珠,是有功德的,更可以辟邪,但只限于菩提珠。
在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说:若用菩提子为数珠,用作诵经念佛记数,或但手持,其福无量,…。原来过去有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当时有一外道,儿子被鬼神害死,自己心想,我因邪见不敌鬼神,不知佛有何神力?佛既然在此树下成道,若圣树有灵,当救我儿。于是抱其儿子的尸体,放在菩提树下,一心念佛。七日后,其儿子生还,外道欢喜,赞佛威德神力不可思议,自此舍邪归正,学佛修行,而此菩提树,亦被名延命树,此树所结的菩提子,及其树根,用来制造念珠,能却邪降魔,功德最胜。
九调息念:将一句佛号,系於呼吸间,吸气时念南无阿,呼气时念弥陀佛,一呼一吸,念佛无间,心不外缘尘境,六识不起,自然三业清净,日久功深,必得念佛三昧。当知人不可能没有呼吸,平时随著呼吸念佛,习惯了,即使将来病危命终,有呼吸时仍然念佛,直至最后一口气,也在念佛,实在太好,太美妙了!
十临终念:求生净土的人,能否如愿往生,关键在乎临命终时,能否万缘放下,提起正念,一心念佛。若是平日深信、切愿、实行念佛,出入作息,行住坐卧,都不离佛号,则临命终时,一定自知时至,不忘念佛。不然,人之将死,种种业境现前,即使平常精进念佛的人,亦难免被业力所牵,迷失正念。何况平常疏懒念佛,或不懂念佛的人?往往为病苦所逼,为业障所缠,以至随业受报,堕落轮回。所以在临命终时,能够提起正念,是人生最后的重要大事。身为眷属,诚应该设法提起亲人...(●[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谈:「一闻千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由于好奇心驱使,用力一拉,太子的手指被拉开,现出‘天爷无眼’四个字,正是自己的笔迹!原来哑子由于宿生恶业,应该一生受哑报,一生受雷殛,今因事母至孝,故一生受尽苦报,即生帝王之家享福,至此,杨博士始肯相信因果报应,善恶分明。
又福慧寺的高僧,在十字路口,坐地化缘,修建佛寺,但一直都没有人肯施舍一分钱。正想离去,刚巧有个卖点心的年青人经过,看见老和尚空钵离去,顿生同情怜悯之心,毫不考虑,就将当天做小贩所得的钱,都投入老和尚的钵中,老和尚道:青年人呀!你的善心一定是有善报的,将来如果你有需要帮助,来福慧寺找我好了。
原来这是个穷苦无依的青年人,每天全靠代人卖点心,换取食宿;当天因为将钱布施给老和尚了,回到食物店,不能将卖点心的钱交出来,竟被老板开除,自此无家可归,沦为乞丐。由于缺乏饮食营养,又流离失所,环境污染,最后眼睛肓了,才想到要去福慧寺找老和尚。
当天早上,老和尚己经吩咐知客师说:‘今天有一位大施主会来找我,请即带他入来相见。’可是自早至晚,都不见知客师出现,老和尚唯有亲自往客堂一次。知客师说:今天没有大施主求见老和尚,只是傍晚时分,有个盲眼的小乞儿来求见,因为您正在做晚课,所以没有带他入内相见。老和尚急问:现在呢?答:他已经走了,不过在临走前,曾经问厕所在那里?老和尚说:快去看看!回人报告:盲眼的小乞儿,已经倒在粪池中溺毙了。
老和尚告诉众人,因果实在不可思议,这穷苦的青年人,由于前生恶业所追,今生要沦落为乞丐,来生要受盲眼之报,再生还要在粪池淹死,今生只因一念之善,借用老板的钱布施,一生同时受报,现在恶业己经受尽,生天享福去了。
可知因果报应,通于三世,有人即生现报,有人来生或多生受报,所以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念佛的人,更加要深信因果,自作自受,除了念佛为正行外,还要力行众善为助行。
九读诵大乘:大乘经典,诠实相理,开佛知见;时常读诵,一定善根增长,智慧明了。特别是念佛人, 读诵大乘经典,可以激发菩提心,修二利行,助长净业,莲开上品。
十劝进行者:自己念佛,求生净土,同时也要劝导他人,精进念佛,共修净业,同生佛国。大品般若经说:‘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唐朝有一老翁,姓房名翕,一日突然暴死,到阴府见阎罗王,王说;‘根据簿记,你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你承此福,亦得往生,故召来相见。翕曰:我曾许愿,诵金刚经一万卷,及朝礼五台山,未想往生。王言:诵经朝山,固然是好事,不如早生净土,但愿亦不可违,仍然放他回人间。所以念佛的人,也应该劝导他人念佛,以念佛法门,自利兼他,以助长自己的功德。
修以上十种净业,亦即是修三福。观无量寿经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但我们欲想上品上生,还要发三心。三心是:一至诚心,二深心,三回向发愿心。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诚心;即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亦即专心念佛。积聚无量功德,是名深心;即广修六度万行,下化众生,亦即以念佛法门,劝进行者。宏愿无尽,名回向发愿心;即以上求下化的功德,回向发愿,愿与众生,同登极乐。故观无量寿佛经言:‘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综上可知,念佛法门,说难不难,上智下愚,忙碌清闲,僧俗皆可,老少咸宜;说易不易,必须具足信愿行三种资粮的正行外,还要持戒修善,发三心,修三福,作为助行。具足正助二行之外,更要发愿回向,然后可以决定往生。
所以,我们无论是打佛七,或是平常念佛,最后一定要回向。甚么是回向呢?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自己的志愿与目的,就是回向。回向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回事向理,二是回因向果,三是回自向他。
无论是持名念佛,或是观像、或是观想念佛,都是有能念的我,以及所念的佛,在事相上有所表现。至于实相念佛,则能所双亡,内外空寂,心佛一如。念佛的人,若能由事相念佛,至一心不乱,进而证入理性一心不乱,就是回事向理。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由一心称念佛号之因,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证不退转,得一生补佛之处,终证佛果菩。念佛人将因中持戒念佛,正助二行的功德,回向佛果菩提,是回因向果。
将自己持戒,念佛,修福的功德,普施法界有情,共生极乐。如往生论说:‘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是回自向他。
我们能够将正助二行所有功德,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发愿与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同证佛道。临命终时,决定得生净土。三、求生极乐的利益(一)灭罪生福却病延年
人生多病或短命,都是由个人宿世恶业所招致;现在既然能止恶行善,改往修来,又发心念佛,三业清净,与佛相应,自然可以灭罪生福。悟彻大师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善导和尚,每念一句佛号,即有一道光明自口中飞出。又如少康大师,每唱念一声佛号,就有一尊佛像从口中出,念佛十声,就有十尊佛从口中出。念佛至此,何止心口相应,简直是‘心佛不二’,佛在心中,则自己八识田中,所有无明障蔽,以及恶业种子,皆被佛光销融,例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照。’同样道理,我们无边罪业,佛光能销。
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我本师阿弥陀佛,常须供养,尊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得福就是增福寿,灭罪就是消灾障;增福寿,消灾障,当然可以灭罪生福,却病延年。
民国初年,中国杭州有一姓邵的青年人,不幸患了绝症,在上海宝隆医院诊治,但医药罔效,唯有躺在病床等死。一晚,他忽见一队牛头马面的鬼卒,向他奔来,他心想,既然有鬼,一定有佛,立刻大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正在向他奔来的小鬼队,突然被他念佛的声音,吓退了几步,停在那里,不敢走近。他觉得念佛能够驱鬼,很有功效,所以继续大声念佛,小鬼始终不敢前来捉他,后来阎罗王也出现了,身穿绿袍,头戴平顶冠,长相十分威严,也被佛号档驾,不能近他。
青年人见佛力不可思议,更大声念佛,医生认为他的声浪太大,妨碍别的病人休息,劝他不要再念;但他正在生死关头,怎肯停止?院方唯有将他迁往另一间空房,由他继续大声念佛。如是持续七天,他突然看见一团金光,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小至大,顷刻间光明遍照病房,一尊金佛,在光中出现,身放毫光,足踏彩云,左手持念珠,右手当胸,慈祥和蔼的对他微笑。这时,他才想起是阿弥陀佛,再看看四周,小鬼队不见了,阎罗王老爷也不见了,再回过头来,佛也不见了,而自己的病却好了,第二天就出院,医生与护士们,都感觉莫明其妙,但这就是念佛,能够却病延年的事实。
(二)横出三界离苦得乐
我们的世界,往往是苦多于乐,但在佛眼看来,娑婆世界的众生,简直是纯苦无乐。因为人除了本身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冤憎会,五阴炽盛等八苦交煎外,还要承受人事界的打击,以及自然界寒暑风雪的逼害,所谓:‘天灾人祸’苦上加苦。又世事无常,好景不永,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月不常明。’当财物散失,或乐极生悲时,就是坏苦。此外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当时过境迁,不堪回首话当年时,就是行苦。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但学佛的人,却有离苦得乐的方法,那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戒定慧的力量,消灭贪嗔痴等烦恼的苦因,令生老病死等苦果不生,而证得纯真无妄,纯乐无苦的真理生命。是以佛教的人生观,是由知苦而灭苦,由消极走向积极,是充满进取的信心,绝对不是悲观或厌世。
不过末法时代,众生福簿障重,往往未能戒行清净,又怎能生定发慧,断烦恼,了生死?
所以释尊特别教导我们,念佛法门,称念佛号,就可以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横出三界,带业往生极乐。一生佛国,即无十月胎狱苦,但受莲花化生乐;无形骸衰老苦,但受相好圆满乐;无内外诸科病苦,但受身命坚固乐;无四大分离死苦,但受寿命无量乐;无恩爱别离苦,
但受海会相聚乐;无怨憎会遇苦,但受与善人俱会乐;无所求不得苦,但受自然如意乐;无五阴烦恼炽盛苦,但受观照空寂乐。还有,一生极乐,即一生永生,不再退堕三恶道,即得永离轮回苦,横超三界乐。所以释尊告诉我们:‘众生生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见佛说阿弥陀经)
(三)决定往生莲开九品
持名念佛,但得十念专精,一心不乱,便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品莲华化生,经二十小劫(下下品),或经六小劫(下中品),或经七七日(下上品),莲华开敷,闻法欢喜,即发菩提心。
如屠夫张和,以杀生为业,临终见牛群来索命,作人语:‘你杀我。’张和恐怖,对妻子说:‘快请大僧来救我’。僧至,为说念佛法门,张见地狱相现,左手持火,右手拈香,面向西方,恳切专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未及十念,即见佛来。自言:佛来迎我,即含笑而逝。
持名、观像、或观想念佛,若得一心不乱,兼持戒修福,即可往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中品莲华化生,七日华开,闻法欢喜,得无生忍,即证阿罗汉道。
若然念佛,至一心不乱,又能兼发菩提心,广修六度四摄等大乘法门,以此功德,回向发愿,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品莲华化生,见佛...(●[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谈:「一闻千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杀害众生,供我口腹,自然不肯取非分财物,供我挥霍,自然不肯贪爱美色,起邪淫心,因为我们已觉悟到鸡鸭鱼肉与我非二体,货财美色亦非心外别有,能贪所贪,两不可得,而众生杀盗淫者,总之曰:‘愚痴’而已。又如我们明白这慈悲理论后,对于观世音菩萨的许多感应事迹,也不会认为迷信,斥为妄诞,因为我们已知道菩萨法身与我们的本性是平等一体,惟是因为一体,所以我有所感,彼有所应,但必须是至诚恳切心,否则被贪欲烦恼所障,则与本体不易相应矣。
做任何事要时时想到因果
相信因果是佛法中一个基本的理论,人在没有成佛之前,是没法跳出因果圈子的。有这样的因,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果,丝毫不能勉强。有的人做了坏事,硬说不相信因果,这种人只是自己骗自己,其实他心中毫无把握,只是口硬心里慌。一旦恶果成熟亦无人能替他受。
为什么许多人都不相信有因果呢?因为人类的智慧,只能及到今生今世,过去世怎样的?未来世又是怎样?都是我们知识领域以外的事。可是据佛法言,今世的因,并不一定在今世成熟,这要看这种因的性质,及轻重而定。有的因可能要来世或几世之后方才成熟。今世的果更不一定是由于今生所种的因,而可能是前世或几多世前所种的因,强烈的因是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如即在今世)结果的。但这只是指非常强的大善或大恶业而言,方能在今世见到现果。
还有,一个人种的因,并不一定全是善因,或是全是恶因,往往是多种善恶的因都有;有的果,也可能由于缘的不足而消沉,因此单看某个人某件作业(因),就很难说他一定会得如何的果。
明白了上面所讲的道理之后,看到世界上往往有许多害人利己的人,终身享乐。而不少忍让乐善的人,却常常吃亏,就不会有因果无信的感慨,更不必恨人生无是非,无果报,而生悲观彷徨的断见。
佛法说任何因,不论大小,一定会产生它应有的果。法华经上明明讲,任何微小的功德,如向佛像低头稍稍致敬,如小声唱念一、二句经句或佛号,这种小因都会渐渐成熟,最后得成佛道。所以我们倘若能随时随地想到因果,就自然而然的会种下多种善因,无论其大小,至少也可以少种点恶因,此种随时随地想著因果的习惯,一旦养成,力量是很大的。各位不妨从今天起,尝试试看,在做任何事时,都想想此事的可能因果如何,即是一种极有力量的修法。
恒心,毅力
我们都应该知道,世界上尽管有明显的确切的因果现象,然而这种因果现象的产生,却绝对不是呆板固定毫无弹性的一种机械作用,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相当自由的意志,都可以在相当的范围内随心所欲从事‘作为’或‘不为’的能力,这种‘想为’与‘不想为’所造成的‘因’便往往使后来命运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变异,例如童话故事中,乌龟与兔子赛跑的结果便是最好的说明。我们知道乌龟虽然笨拙,完全不是兔子的对手,然而勤能补拙,锲而不舍的结果,最后竟能击败骄傲自满、聪明自误的兔子。‘愚公移山’寓言中的愚公也以最大的恒心和毅力终于铲平了一座挡路的大山,而造福了无数的村民与后代的子孙。前往西域取经的玄奘,更是事在人为,有志竟成的最佳范例。
因此一个人只要有抱负、有信心、有毅力,不断克服目前的困境,并多做一些有益社会人群的事,那么在自助与天助的配合下必是可以开拓光明的前程。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便以‘天意如此’‘命中注定’或‘因果使然’来自我安慰,那么这种‘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宿命论所造成的‘因’当然只好任凭命运的摆布。因此千万不要误会因果完全是不可抗力的,是无可改变的作用,而应该多多注意‘人定可以胜天’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倒海之难亦有成功之日,这种积极乐观的一面。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命运摆布下的可怜虫。
佛教的平等观。
世间所谓平等的意义,是狭小的,枝末的,仅仅只讲到政治地位的平等,经济地位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而不讲究彻底的平等,人生来就有很多的差别,论家世、论相貌、论品行、论智慧、论体格,就有贵贱、美丑、刚柔、智愚、强弱之分,根本就不能平等,但就佛教的教义说,这不过是假相的差别,论其理体,实是彻底的平等,所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平等。’佛教所以说平等,不是局部的,乃是全面的平等,不单说人与人平等,佛与佛平等,人与动物,人与天神鬼狱都是平等的;不单说有情平等,一切心法,一切色法,心法与色法,因法与果法,无不平等,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众生本性,起颠倒邪见,遂妄见种种差别,实则各各本性依然平等,未尝改变,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全部教义皆从此流出。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而有些人却毫无作用,根本没有善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乃是一般公认的现象,并没有错。问题乃是在一个人所做所为是不是真正的善,或真正的恶,必须分辨清楚,才能正确的定论。例如一个法官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毫不接受罪嫌家属的关说,做事绝不徇私。又如一位老师在监考时非常严厉,一发现违规即照章处罚,这种‘恶’便不是真正的‘恶’。反之一位法官如果对任何人都很随和,对罪犯的判决和处罚也非常具有‘人情味’,处处予以通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