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9|回復: 0
|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第七十六集)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净公上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七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76
请掀开经本一百七十七面,第四行,经文第一百二十三节,约诸法明如。这一大段都是说明诸法如义,在前面我们读过,就名字上来显如,从名号上、从果德上,今天这一段是从诸法。下面这个小科,明即一切法。请看经文:
经【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金刚经》上下两半部的义趣,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前半部佛是从体上为我们说,所以说一切法皆非;后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要深,也讲得透彻圆满,为我们说出法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这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为我们说出来了。我们看注解,注解的第一段:
【诸法缘生而无实,同一如实而无虚。所以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由诸法如义,开出无实无虚。即以无实无虚,显明一切皆是,证成诸法一如。展转相生、相释、相成,其实皆明一义,应无所住是也。】
这个深义,我们从经的开端一直讲到此地,同学们纵然不能够完全领悟,我相信多少能得到一点消息,果然透彻一句、两句,我们的一生受用无穷;换句话说,享受不尽。正如大经上常讲的,「惠予真实利益」,佛给我们真实的利益,都在这些大乘了义经论之中。一切法缘生,用现代的话来说,条件。《华严经》上讲,任何一法,小而微尘,这是在诸法里头最小的是微尘,都是无量因缘而生的。无量因缘我们现在的话讲条件,许许多多的条件,无量的条件,显现这个一法。既然是许许多多条件成就的,诸位要晓得,这里面含藏著什么意思?它里头真正的义趣就是告诉我们,法不是实在的,是许多条件凑合而显现的,那么它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所以叫无实。无实的意思,无限的深广,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因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给我们不要执著,执著就错了。
佛与大菩萨们跟我们众生差别在哪里?这个我们要知道。佛在经上常常责备我们,我们六道里面众生用的是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所以无量劫来生死轮回,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我们要问什么叫做轮回心?用《金刚经》的说法,那就太明显了。《金刚经》上讲的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就是轮回心。什么是轮回业?《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叫轮回业。经上讲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标准订在此地。四相破了,不造轮回业,四见破了,转轮回心为大菩提心。这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说明,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罗嗦。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无实无虚。无实是因为它是缘生之法,无有自性,也就是无有自体,了不可得,无实。为什么说无虚?它有相,并不是没有相,同一如实而无虚。因此,佛给我们说了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的真相,一语道破,「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你要会了,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不会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也不是佛法,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什么叫佛法?佛是觉悟的意思,所以佛法就是一切法你都能够觉了,都能够觉悟彻底明了,哪一法不是佛法!我们佛门常讲佛法无边,确确实实没有边际。无实无虚是《金刚经》上非常重要的纲领。
「由诸法如义,开出无实无虚。」无实无虚从哪里来的?从诸法如义里面开出来的。这一大段都说这桩事情,无有一法不如。你真正明了一切法无实无虚,你就懂得佛在此地所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意思,你听了之后会点头、会同意,佛这个说法没错。本经一开端,世尊示现到舍卫大城乞食,著衣持钵,哪一样不是佛法?著衣是佛法,持钵是佛法,吃饭是佛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诸位要记住,你要懂得什么叫佛法,觉悟了,穿衣觉悟了,吃饭觉悟了,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觉悟了,生活是佛法,工作是佛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样样都觉悟。这个话还是难懂!什么叫觉悟?什么叫不觉?你晓得样样都是无实无虚就觉悟了,知道样样无实无虚,是空有两边都不执著。因为它无实,你不执著有;因为它无虚,你不执著空。空有两边都不执著,这个人觉悟了。凡夫著有,样样计较、样样执著,所以我们读经读了几十年,听经听了几十年,不开悟!不开悟当然它有障碍,障碍是什么?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障碍,世尊把它归纳成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你有烦恼,烦恼是什么?执著,你有分别执著;另外一个是所知障,所知障是什么?妄想。世尊在《华严经》上说我们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是所知障的根源,执著是烦恼障的根本,你二障不除,你怎么能觉悟?读经、听经还是被二障障住,苦在这里。
学佛要从哪里学起?四弘誓愿就是佛教给我们学佛的一条正路、成佛之道,四弘誓愿。第一个教你发心,发什么心?菩提心。《金刚经》上一开端就教我们发心,「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一开端就教你发心。什么叫菩提心?舍己为人是菩提心。为什么菩提心一定要舍己为人?你要知道,我们之所以变成凡夫,所以不能成佛,原因在哪里?我执、我相、我见,你这个东西不破,那你就是凡夫。佛教给我们把自己忘掉,念念都想一切众生,点点滴滴都不要想自己,这是破我见、破我相的妙法,我们要真的肯做。不但是念念念众生,念念想众生,我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为一切众生,决定不要为自己。为自己增长我见,增长我相,增长我见就是增长所知障,增长我执就是增长烦恼障。佛法是教你破二障,怎么容许叫你增长二障,这是我们学佛能不能成就的一个关口。不但是学佛,我相信我们同修听这么多年的经,都应当了解、应当明白,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美满,这也是一个关键。你真的觉悟了,你会感觉这一生生命非常充实,一天都没白过,真正得到快乐,真正得到法喜充满。所以要从破我执下手。
这次讲《金刚经》跟大家说得很清楚,为什么讲《金刚经》?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看不破、放不下,你怎么会得力?学佛学得好辛苦,日子过得好苦,这是你学佛功夫不得力;如果得力,你学佛会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年比一年快乐,这是你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真正得到的好处。学佛要学得那么辛苦,我们何必学它?佛法里面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学得很苦,没有得到乐;你要想到头一句,你的迷没有破,你没有悟。苦从哪里来的?迷来的。什么是迷?四相、四见就是迷,破四相、破四见就是觉,觉了就快乐,迷了就辛苦。佛不欺骗我们,句句话都有很深的意思。所以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悟了一切皆是,迷了一切皆非。苦乐、生佛,众生跟佛,就是一念迷悟之间而已。我们迷得太久,无量劫来都迷,把这一切现象、一切假东西误以为是真实的,我们错在这里。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无实无虚,我们把它坐实了,以为这是实实在在的,大错特错!佛实在是难得,不能不叫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你看在般若 会上,金刚般若 会上,这个经文不多,用这样简洁的开示,把这样深广的道理、事实真相都给我们说出来,不容易!
「证成诸法一如」,如果我们能够契入,能够体会到诸法一如,那就恭喜大家,你不是凡夫;不但不是凡夫,你不是二乘,你也不是权教菩萨,你是法身大士。契入诸法一如那个境界,不但转六道,连十法界都转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华严经》上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入了这一流。但是大家要晓得,你要不从四相、四见上下手,不但是十法界出不去,六道都出不去。破了烦恼障出六道,破了所知障出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前面讲得很清楚,你有妄想就有十法界,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这个事情要真干,真干要你自己干,任何一个人都帮不上忙。诸佛菩萨加持我们、保佑我们,那是什么?是教诲。把道理说清楚了、事实真相说清楚了,这就是诸佛菩萨的教诲,后面的事情我们自己要干。开示悟入,佛能够帮助我们的是开示,我们自己要悟入,悟入不能靠人,佛菩萨帮不上忙。你要觉悟,你要能够契入一如的境界,一如就是一真。
「展转相生」,这个展转的意思广大没有边际,用佛法的术语来讲,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展转相生的,怎么展转相生法?诸位记住前面佛的开示,「无住生心」,因为无实所以叫你无住,因为无虚所以叫你生心,你要是能生一如之心,你就成佛、成菩萨、法身大士。如果你要是生六度心,你是菩萨,不是法身大士,这个要知道。你要是生四谛心,你就当阿罗汉。由此可知,你要是生贪瞋痴的心,就变三恶道,贪心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佛是苦口婆心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劝我们要把无始劫来的习气烦恼、贪瞋痴拔掉,三恶道的因没有了,自然没有三恶道的果报。贪心我说得很多,不仅是世间的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包括佛法。我世间都不贪了,贪佛法,照样堕饿鬼道。佛是教你断贪心,不是教你换对象的,换对象没有用处,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了,你就觉悟,你就不迷惑了。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展转相生,就是大家的念头。相宗所讲的「唯心所现」,所有一切的现象从哪里来的?心现的。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六道从哪里来的?识变的,「唯识所变」。因为是唯心所现,所以你不能住,教给你应无所住;因为是唯识所变,所以教你生心。你要是生菩提心,现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不但污秽的境界舍离了,清净境界也舍离了,染净两边都舍掉,真净!与性德圆满的相应。你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小注里面所讲相生、相释、相成,你才懂得,其实皆明一义。
「相生、相释、相成」这六个字,我再跟诸位说得清楚一点、明白一点,现在话讲,我们落实在生活里面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相生、相释、相成。一切经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从我们的起心动念,讲到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业因果报刹那相续,这六个字,你才晓得含义是多么的深、多么的广。佛讲一真法界你才明了,并不仅限於一部《华严经》,一切经皆是;不但一切经皆是,一切众生的生活行为,哪一样不是?晓得这个道理,才知道佛给我们讲无住生心的真实义,我们应当要遵守。无住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清净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实相般若 ,真实智慧,信心清净生真智慧。信心不清净所生的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不能解决问题。再看底下这一段:
【「如来说」三字最要,明其是约性而说。】
经文里头有些地方「佛说」,有些地方「如来说」,如来跟佛不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凡是讲如来都是从心性上说的,讲佛是从事相上说的,用这个字样来区别。所以这三个字非常要紧,说明这句话是约性而说的。
【离相观性,则头头是道。《楞严》云:五蕴、六入,乃至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
《楞严经》上这句话,是如来说,是从性上说的。怎样见性?离四相就见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说我们把相不要,去找一个地方躲起来,那不行!即相离相。所以离相,诸位要记住,不是离外面境界相,是离你心里面执著的那个相,只要你心里头不执著。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要离那个相。中国的文字高明到极处,你看妄想,想,「想」是心上有个相。佛教我们离相,离什么相?心上那个相离掉,真心就现前,妄相就没有了,那个相是妄相。所以叫你离相,不是离外面那个相,离心里头那个相,把那个相离掉。你看看我们中国的文字,离一切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思。思划上格子,心上划了格子,有分别了;把那些格子去掉,不要分别,留下来是真心。思跟想就糟糕了,想是妄想,刚才讲了,所知障;思是你有分别执著,烦恼障。你能把思想那个心上的田拿掉、相拿掉,真心就恢复了。我们现代人说,人没有思想还得了,人没有思想就不是人了;一点都没错,人要没有思想就成佛了,因为你有思想,所以你才堕在六道,你才搞六道轮回。你问问佛菩萨有没有思想?佛菩萨没有。你问问阿罗汉有没有思想?不但阿罗汉没有,《金刚经》上连须陀洹都没有,人家成圣人。我怎么样想?我怎么样思?坏了!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觉悟,然后你才明白大乘经上所讲的义趣,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五蕴、六入、乃至十八界」,这几句话就把尽虚空遍法界有情无情的众生全部包括了。「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就跟前面讲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意思完全相同,说的话不一样,意思是一个意思。
【古德言:窗外黄花,莫非般若 。庭前翠竹,尽是真如。】
这是禅宗祖师大德们所说的,都是悟了以后,从相上见到性,这是见性的话。从性上讲一切皆如,无有一法不如。一切皆是佛法,无有一法不是佛法。
【是之谓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以生活怎么不幸福?怎么没有趣味?怎么不快乐?法喜充满,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心清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永远保持一个清净心,这是觉悟人的生活。觉悟的人就是佛菩萨,佛菩萨的生活。必须要知道,所有一切忧虑牵挂都是妄想。我们同修当中,有不少是经商的,现在所谓商场如战场,一天到晚在动脑筋,怎么去赚钱,生活过的苦得不得了。跑来问我,我说:自讨苦吃!假如你动这些脑筋真的会赚到钱,诸佛菩萨都拜你做老师。佛菩萨做不到!你所有那些妄想全是妄想,你命里面有财富,该来的照来,不该来的动什么样的脑筋也得不来。小偷命里该发财他偷得到,要不然他偷不到。我去偷怎么偷不到?佛跟我们讲得清楚,财从哪里来?财布施来的。布施是因,财富是果报;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人能够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得的果报就是财用绝不缺乏,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这么得来的。你不肯修,你怎么会得来?以为打妄想就能够得来,这是自欺欺人,没有这回事情,在佛法讲无有是处,这都是迷惑颠倒。念念为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你利益众生大,就是利益自己大。如果反过来,念念为利益自己,而不肯利益众生,你的福报很有限,享完就没有了。你没有继续再修,你所享的福是过去生中所修的,是余福。后面这一条说得好,说得很清楚。
【世出世法,皆是缘生。】
这句话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的,出世法,不要认为世间法是缘生,出世法也是缘生,所以佛才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金刚经》前面读过,法就是佛法,佛所说的一切法也不能够执著,执著就错了。法有用处,我们有智慧去用它、去受用它,决定不能够执著它,决定不能够占有它。为什么不能占有?因为一切法无实,你怎么能占有?为什么说可以受用?因为一切法无虚,可以受用。不可以占有,不能据为己有,要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人就觉悟,这个人就有福报了,我有福与一切众生共享。所以,世法、出世法都是缘生。佛菩萨出现在世间,示现在世间,像世尊八相成道是缘生,四十九年说法也是缘生。
【观其不异之性,不变之体,则一切皆是,诸法一如矣。】
所以你从性上去看,从体上去看,那就皆是佛法。
【否则住法发心,住法修行,则佛法亦非佛法,何况一切法。】
这两句同修们要记住,牢牢的记住。我们今天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犯了这毛病,「住法发心,住法修行」,这八个字。无论在家、出家,你们学得这么苦,学得这么可怜,原因在哪里?八个字说得清清楚楚。你不懂得无住的道理,你不懂得无住的事实。住是什么?执著。发心了,发度众生的心,执著发度众生的心,修行执著修行。所以修得再好,你所得到的果报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我断恶修善、舍己为人,我著相。什么人做的?我做的,我修行,我度众生,我发大心,「我」没有忘掉,我见、我相十足,这就是住法。什么时候能把我忘掉,你与金刚般若 就相应,念念还是我在,就不相应,与金刚般若 完全相违背。这两句话要牢牢的记住,住法发心,住法修行,你搞的不是佛法。你学佛都不是佛法,那何况一切法?这才体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的重要性,这是纲领。
无住,要用现代的话,说得明白一点是无条件,我帮助一切众生绝对没有条件的。有条件是凡夫,无条件的这是学佛、是佛菩萨。佛用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哪有条件?世间人起心动念都是要谈条件。谈条件,那你学佛、念佛、修行,都是住法修行、住法发心,告诉你,凡夫一个。这个话我们听多了,也看多了,可是走出讲堂还是住法,什么原因?习气老毛病改不掉。在这里听了,看到你们点头,好像有点觉悟,出了门就忘掉了,老毛病又发了,这个就不行。所以世尊讲经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天天叫你薰习,希望把你老毛病生疏,把佛所讲的、你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慢慢把它变熟,生疏的变成熟的,熟的变成生疏的,你就成功了,一定要自己认真努力。现在比过去的人的确有福得多,过去人要听经得有法师讲经,他才能天天听,没有法师讲经他到哪儿听?现在没有法师也行,听录音带,看录相带,你可以每天都不间断的薰修。这是说明读经跟听经的重要性,每天至少需要用两个小时,没有法师讲经,回家去听录音带,去看录相带。三天不听,你的老毛病全出来了。每天听两个小时,要听多久?可能要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慢慢会觉悟,会转过来。这个事情不能著急,欲速则不达,病根太深了,无量劫来的病根习气哪有一下能转过来,没那么简单!这是希望同修们,要细心去体会,牢牢的记住,依教奉行。
【广而言之】
这是把这个推广,实在讲就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凡行世间法,慈悲为本。皆为利他,不存利己。一一不违佛法,则世法即佛法。】
你慈悲,慈悲从哪里表现?慈悲表现在你生活行为当中,全是利他的,点点滴滴都为他,自己的生活愈简单愈好。我学佛以后,这么多年来,我的生活随缘,如果我不跟你们大家在一块生活,我一个人过日子,自在快乐,我一天只要吃一餐。你们看到我的生活,一点营养都没有,我快乐极了。点点滴滴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多快乐!你们每天讲营养、讲保养、讲进补,补了一身的病。我什么都不要,身体健康,自在快乐,精神愈用愈饱满。由此可知,身心的健康从哪来的?清净心来的。你们怎么进补,怎么保养,为什么还一身毛病?心不干净,心里面有贪瞋痴三毒,心里面有三毒,你怎么能健康得了!心里头没有毒了,一片慈悲,一片清净,一点饮食都不要,都健康快乐。你要懂得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所以你们叫我吃饭,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干这些把戏!所以要紧,这个地方要真学,皆为利他,不存利己。
所以我们学佛,老师非常重要,真正的善知识。我这些基本道理、修学方法,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才一个月,就认识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佛法从哪里入门,他告诉我:看破、放下。我问他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我听话,老师怎么教,我就真干,我得的好处就是这一点。我对老师尊敬,老师讲的话我依从,我相信老师不骗我,老师对我是真实的,依教奉行,真得利益了。这是我们修行的大根大本,如果还有念头为自己不为别人,诸佛菩萨来教导你,也没有用处。所以佛法要从这个地方下手,念念念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去做,功德就是圆满。
一一不违佛法,佛法是什么?《金刚经》上所讲的是总纲领,「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布施,前面讲过,大家还记住,布施包括我们全部的生活,不要看布施两个字,我出一点钱叫布施,错了!是全部的生活。从我们起心动念,到我们日常生活一切行为,是布施两个字,就是在这里面叫你放下、舍掉。舍什么?舍四相、舍四见,把这个布施掉,你就一一的不违佛法,都如法了。世间法统统是佛法,穿衣、吃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佛法。反过来说:
【若行佛法,而存名利恭敬之心,则佛法亦成世法。】
你看那个念头一转又迷了。我是个讲经的法师,我要大家对我恭敬,要对我供养,有这个念头完了,错了,大错特错了!我们明理,明白人,我们求法,磕头作揖向善知识请教,我们要用真诚心、恭敬心去求。我们弘扬佛法,把佛法送给别人,要用什么态度?也要用恭敬心、真诚心,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人。不能说我磕头作揖求得来的,你也要磕头作揖我才给你。你要是有这个念头,你念念这几句话,菩萨里头有常不轻菩萨,你们念《弥陀经》大家念得很熟,干陀诃提菩萨、不休息菩萨,我们也要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别人,我们真的这样做法。他肯接受,缘成熟,不肯接受,缘没有成熟,无论缘熟与不熟,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这样才没有亏欠。不能说缘不熟,我们就不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缘不熟要跟他结缘,缘成熟要促进他成就。所以佛是普度众生,缘没成熟的人多。
我们现在在国外,现在几乎是全世界,衬衫上印的那些画,印的那些相,你仔细一看,都是妖魔鬼怪。我看到这个现象,我也想到,我们印阿弥陀佛,印佛经的句子。走在街上,人家看到念一声,看一眼,阿赖耶识落了种子,我们跟他结法缘,我们跟人家结佛缘。无论认识不认识,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只希望众生得佛法真实利益,我们对众生一无所求,连恭敬供养都不要,有了这些东西麻烦!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这一段是说明离一切相。
【一切法,知其即非,而不著相,则是佛法而非一切法矣。】
前面讲一切法皆是佛法,问题是著不著相,不著相皆是佛法。什么叫佛法?佛法是诸法一如、无实无虚,这是佛法。一执著了,不是落在实这一边,就是落在虚那一边,就不是佛法。以六道来说,欲界、色界著有,落在有这一边;无色界执著在空那一边,都不能出六道。六道太苦了,轮回六道,佛在大经上讲生死疲劳,搞这个事情。我们常在经上看到,佛感叹:可怜悯者,真可怜!迷得太深,看不破、放不下,干这个事情。看破了,就是你真正看到一切法无实无虚,你看破了。你了解事实真相,自自然然放下,不执著了,那个日子过得多快乐!佛菩萨在经典上讲游戏神通,快乐!到这世间来干什么?游戏。游戏怎么会累,怎么会有苦?游戏就快乐。知道一切法皆非,就不著相,一切法无实。
【知是假名幻相,而归於性。虽名一切法,皆是佛法。】
这是前面古大德所说的翠竹、黄花,从相上见到性,从事上见到理,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一如,没有一法不是佛法。
【即非、是名,合而言之。】
在《金刚经》这种句子很多,它的意思是什么?「以明无实无虚、空有同时之义。」这个要晓得,这样讲法才不至於偏在一边,把真相讲得圆圆满满。我们从这里面体会,你就得真实的受用,你才能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看得透彻、看得清楚。一切法确确实实是同时的,无实无虚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理事是同时的,生佛是同时的,无有一法不同时。同时,我们为什么见不到佛菩萨?这个不是佛菩萨、十法界、一真法界跟我们不是同时同处,不是这个意思,是我们自己有业障见不到。我们在五楼讲经,底下四楼、三楼、二楼跟我们同不同时?同时同处,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底下一层?业障,所以你见不到。要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讲,佛告诉我们,无尽的时空是同时的。但是我们今天,三度空间的众生见不到四度空间,四度空间众生见不到五度空间,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的空间。从理论上讲,时空的维次是无限度的,科学家说这些话,我们听了点头,没错。原本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变成无数度的时空?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十法界、无量无边法界从哪里来的?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离开妄想执著,同时!妄想执著叫业障,你为什么不肯把妄想执著放下?放下就同时了。你读《华严》、读《法华》、读《无量寿经》,你看看那些天人大众,他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随心所欲,变化自如,他那个能力从哪里来的?那个能力是我们的本能。离开了障碍,本能就恢复。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叫我们看破,叫我们放下,都是这些。
假名幻相,名有,假的,相也有,假的,都不是真的。相,前面跟诸位讲过,刹那九百业因果报的生灭现象,法相宗讲得最清楚最明白,确确实实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楞严》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个当处,刹那,非常非常短时间,我们心太粗,体会不到。佛给我们讲一弹指,这一弹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九百个生灭。我们现在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大概不成问题,他有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讲十法界森罗万象是随心应量变现出来,因为这个所以才教你生心;因为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不是真的,所以教你无住。佛教给我们无住生心,一点都不错。为什么要住法?为什么要著相?你要想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你从这里下手,你才能真正得到,佛法不欺骗人。
【世尊说此,是教行人於行住坐卧二六时中,对境随缘,皆应作如是观。则处处皆是道场,事事增长菩提。】
没错!龙树菩萨过去在龙宫,见到大龙菩萨收藏的大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什么?就是十法界一切众生随缘对境,就是这个东西。我们起心动念,生活行为点点滴滴,哪一样不是《大方广佛华严》!你要会了,你才知道头头是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个什么?许多人念《华严经》,对善财童子羡慕得不得了,他的命好,遇到那么多善知识,我一生一个也没有遇到。其实,善知识一天到晚围在你的周边,你不认识。善财童子认得,除了自己一个人之外,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你要不相信,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头讲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就是善财童子。我们今天看这个人有毛病,那个事又不顺眼,你到哪里找善知识?你到哪里找佛菩萨?所以必须要晓得,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要离开相看性,都是诸佛菩萨。要是对於一切现象都不执著,你看他的生活、看他的一切所作所为,统统增长智慧,哪里不是道场?所以《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生活之间。《金刚经》跟我们讲出总原则、总纲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再展开,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间,看出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无实无虚,教我们过一个正常的生活,正常生活是三昧、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诸佛菩萨的生活是正常的享受。我们今天有苦乐忧喜舍,不正常!离开苦乐忧喜舍,那个生活是正常的。
所以要晓得,「处处皆是道场,事事增长菩提」,增长菩提是增长智慧。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想到惠能大师当年见五祖忍和尚,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看到好羡慕。我们心里面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读到这里晓得,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他看到一切法无实无虚,所以他常生智慧。他看到一切法皆是佛法,看到一切人皆是善人。必须要知道境随心转,我们是佛心,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你要问,我什么时候成佛?你到哪一天看到大地众生个个都是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要是看到这一切众生都是恶众生,你自己本身就是恶众生。为什么?相随心转。你心善,一切境界都善。我善,他明明恶嘛!你再仔细观察,他不恶,把自己的烦恼心所、恶心所降伏住,你再看,他就不恶了。你能够在恶法里头看到善,染法里面看到净,为什么?染净不二,善恶也不二,一如,法法皆如!我们今天做不到,没入这个境界,不知道一切法无实无虚;换句话说,不晓得一切法的真相,迷在这个里面。所以念念增长烦恼,不生智慧,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下面一段说:
【清净觉性,既非虚而又无实法,正好借一切法以历事练心,尽空诸相,又何必於一切法外别觅菩提。】
佛在经典里这样教训我们,历代的祖师大德,也常常用这句话来开导我们。我们要觉悟,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我们修行在哪里修行?历事炼心,事就是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事!在这个事里面去炼心,炼什么心?我刚才讲的那个话,你们想想,很有味道!把心上的相拿掉,把心上的格子拿掉,就炼这个。你果然把那些东西拿掉了,你的心就生智慧。无论穿衣吃饭,念念都生智慧,处事待人接物,眼睛见的,耳朵听的,身体接触的,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生智慧。生智慧才快乐,不生智慧就烦恼了,这叫学佛,学佛学跟佛一模一样。我常讲佛是什么心,我们要学佛的存心;佛是什么愿,我们要学佛的愿;佛是什么样的生活行为,我们要学佛的生活行为,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但是诸位要记住,我唯恐诸位住法发心,又住法修行,那就糟了!不能住,不能执著。佛跟我们不一样,他不执著,我们执著。执著是凡夫,不执著是佛菩萨,决定不能执著。如果我们用这个道理,来拣别真佛、假佛很容易。现在这个社会假的太多,冒牌的太多,假冒佛法也多得不得了。你仔细观察看他执不执著,执著就是假的,不执著是真的。我这个佛法好,他那个不好,这一听,他也未必好,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他可以赞叹自己好,他决定不会毁谤别人,那是真的。
你们最近听过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礼敬、称赞,你看善财童子在华严会上给我们做的榜样,礼敬决定是平等的,对於妖魔鬼怪都礼敬、都平等。为什么?他有佛性。你离这个相看他的性,他是佛,他不是别人。为什么不赞叹他?他那个相不顺性。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他对於胜热婆罗门没有赞叹,甘露火王没有赞叹,伐苏蜜多女没有赞叹,这三位善知识他表的相是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恶。但是他对这三个人有礼敬,没有赞叹。你们仔细去看《华严经》,你就晓得,参访每一位善知识,礼敬之后都有赞叹,然后再请法;唯独这三个人有礼敬,后头接著请法,当中没有赞叹。赞叹顺性,我们常讲隐恶扬善,正面的、善的,我们要赞叹,恶的不说就好了,不用去毁谤。所以不赞叹,我们就了解,他那个不如法。佛教我们这样做人,这样处世,才能够维系社会的平安,社会的安全,共存共荣,才能够转移风俗,只赞叹人正面,不毁谤人负面。在这里头炼心,炼清净心,炼平等心,炼觉心,觉而不迷。「尽空诸相」,把你心里面那些妄相,统统要把它舍弃掉,那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真心,是心的本能,真心有觉性,菩提是觉。
【《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岂非无上菩提,宛然在望乎。】
无上菩提在哪里?无上菩提一分一秒没有离开你。宗门的话常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世尊在楞严会上也讲得很透彻、很明白,就是六根的根性。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教我们「舍识用根」,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可是很难,我们的识舍不掉。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我们没有能力,舍不掉。用根是用六根的根性,性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著。他教给我们用眼的见性,用见性见外面色是见色性,就不是色尘了。所以你要是用眼识见外面是色尘,耳识听外面是声尘,尘染污心性,你要能够用见性见外面是色性,用闻性闻外面是声性。明心见性,那真的叫一尘不染。这个理我们懂得,事实上我们今天做不到,这才不得不回过头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仗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无量劫的烦恼习气能伏得住,真正能够符合《楞严》上的标准「舍识用根」。所以我们要晓得,觉性、无上菩提,没有离开我们一分一寸,没有离开我们一分一秒,就看我们能不能回头,能不能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佛实在是苦口婆心,真正是大慈大悲,这种恩德世出世间再也遇不到了。这样的教诲,要紧是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能不能够接受,能不能够依教奉行。
【佛法如家常饭,自应饱餐,当注重消化。】
这一句的比喻,重点就在后面这四个字,要注重消化,我们佛门常讲要消归自性,就是此地注重消化的意思。如果不能消归自性,佛法学了没有用处。一定要消归自性,你才得真正的养分,才得真实的受用。
【若能惺惺常觉,不即不离。则随时随地,皆可得真实受用。】
这句话一点都不错,随时随地,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无论什么环境,你都得真实利益。什么叫真实利益?你得清净心,你的心里头常生智慧,这就是真实利益。你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如法,如法是戒;换句话说,真实利益就是戒定慧。穿衣吃饭,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无论什么环境,顺境里面成就戒定慧,逆境里头也成就戒定慧;关键就在你能不能把佛法消化。这个讲法实在讲很难讲,讲都很难了,你听懂了,那相当不容易。所以要不抓住经文,你真的没有依靠。佛法,佛法是什么?无住生心,无实无虚,舍己为人,离四相,离四见,利益一切众生;佛教导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还没有念到,还在后面,这些就是佛法。就一般而说,戒定慧是佛法,觉正净是佛法,这个意思无尽的深广,单单看表面看不出来。六度是佛法,十愿是佛法,你要真正能够体会到,真正把它应用在生活上,你就得受用。
惺惺常觉,惺惺是清醒、不迷惑。诸位要记住,动一念为我就迷了。所以一切众生常在迷惑之中,他为自己。为自己,增长我见,增长我相,这个事情是个麻烦。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他不能把自己舍掉。舍从哪里舍起?这是过去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先从我所舍起,这有一个下手的地方。我所是我所有的,我们讲身外之物,从这里舍起。我所有的很多,这很多当中从哪里舍起?你最执著的,最放不下的,从这里舍起。譬如有人说他财看得很重,其他的都能舍,财不能舍,佛教你就从舍财下手。要从你的嗜好,你最喜欢的、最执著的,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能舍,其他就容易了。就跟治病一样,最严重的病先治,然后其他的小毛病就容易了,有一个下手之处。最放不下的就是最坚固的烦恼执著,先从身外,外面能舍弃掉,然后这个身也不在乎了,真的身心世界一切都舍。舍了身,这个身不是我的,身不是我的。身不是我的,好处多,为什么?他不生病,他不衰老,他也不死;有我,我病,我老了,我死了。他有我,他才有这个东西;我没有了,哪来的生老病死?统统没有了。舍好!不舍就糟糕,舍好!佛教我们舍,舍了身,身体在,身确实还在,还挺健康的,要知道身不是我的,身是佛法的,身是一切众生的,为一切众生工作,这才叫做「皆为利他,不存利己」,你要懂得这个意思。
利他了,「我做多少事情利益别人」,你是住法发心、住法修行。换句话说,生老病死你还是不能超越。必须在念头上转,「我」没有了,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范围多大?尽虚空遍法界。不是为「你是我的亲属,你跟我有关系,你是我的同乡」,这个观念没有!尽虚空遍法界,那个我才没有了。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的同事,你这个「我」破不掉,你没有舍己,舍己是舍我,你没有舍掉。所以你无论做多少好事,依旧是住法发心,无论怎么样修,修六度万行,住法修行,所以你不会开悟,当然更不可以证果;也就是说,你二障非常严重,你障没有去掉。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
【佛所说法,说理便摄有事,说性便摄有修。】
我们先讲这一小段。这是你一定要懂得的,你要不懂,你就不会看经,你在佛经里面就看不出味道。佛所说法字字句句都是圆融,都是圆满的,所以讲事,里头有理。譬如我们平常大家常常读的经,《地藏经》讲事,《弥陀经》展开也都讲事,事里头有很深的理在,理要不透彻,那个经怎么能叫人相信。说理的经,《金刚经》讲理,理里头有事,理要是没有事,这些道理都落空,那就变成谈玄说妙,无济於事。理里头有事,事里面有理,你才能看出味道。《金刚经》讲的是性,性里头有修,性修不二,理事一如。这些道理事实明白了,再回过头来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那就真正得到自在圆满。
【此一大段,皆说自觉圣智,令学人依之起观照。必须离相离念,方能契入。】
末后这一句好!这一大段的经文,讲一切皆如,无有一法不如;末后结归到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如来与大菩萨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说自觉圣智,不是凡夫的境界。说到这个地方,是希望帮助我们,依照这一段的经文起观照。这个观照,前面也说过,观是观念,把我们错误的观念换过来,用正观照见世出世间一切法,那就是佛知佛见。可是下面有个条件,必须离相离念,离相是离四相,离念是离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是念,你才能够契入。如果四相、四见破不了,这一段话只是听听而已,得不到受用。不但得不到受用,真正的义趣也很难体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修行,修行这两个字要认清楚,「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范围无量无边,佛法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身、语、意。身体的一举一动,身业的行为;言语,口业的行为;起心动念,我们今天讲的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用身、语、意,就全部都包括了。身语意错误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两个字的定义要搞清楚,修正我们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不正当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
修正的标准是多层次的,像我们平常讲的十法界,那就十个不同的标准。标准虽然很多,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绝对的标准就是《金刚经》上说的总原则、总纲领,「无住生心,无实无虚」,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因此,我们无论学哪一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不能够违背总原则、总纲领,违背总原则、总纲领的,那就错了,那就不是佛法。由此可知,《金刚经》的重要,在一切经里头非常非常重要。《金刚经》在修行上的纲领原则,就是要离四相、离四见,这是讲修德上的原理原则;不离四相,不离四见,你就不得其门而入。这一部经是大乘经,是大乘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大乘圆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所以佛在经上讲,「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那个菩萨不是圆初住以上的菩萨。他是不是菩萨?他也可以说是菩萨,他是权教菩萨,权小菩萨,他不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一定是破四相、破四见,《金刚经》的标准在此地。如果说是《金刚经》所讲的道理,所讲的原理原则,要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两部经是一部,一个讲性,一个讲修。《华严》在事修上讲得详细,你懂、通达《金刚经》了,再看《华严》趣味无穷。你不懂金刚般若 ,《华严》就难读,特别是前面十一卷半的经文,你怎么读得下去?那讲就更没法子。你懂金刚般若 ,字字句句其味无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