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0|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夏莲的讲记敬摘点滴20228211545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夏莲的讲记敬摘点滴
...种称呼。第二个意思,是从修行功夫上比照他方世界。像我们初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都还没有断,所以从修行断证上来讲,等于他方世界的人天。如果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有破,就等于他方世界的声闻。说为人天、声闻是这个意思。
其实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菩萨,不但是菩萨,我在讲席中常常跟诸位说,是‘普贤菩萨’。因为西方世界的大众,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与《华严经》上所讲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完全相应。所以彭际清居士称本经为中本《华严》,是有道理的,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西方世界每个人都修十大愿王,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那个地方是普贤大士的法界。我们再看看《华严经》,佛在《华严经》上明白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所以菩萨最后要想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修普贤行,所以我们可以说,西方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菩萨五十二个阶级,从初信位菩萨(当然都是圆教,西方极乐世界是圆顿大教)、二信位、三信位,直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都是普贤菩萨,实在是非常希有难逢。
魏源居士将《普贤行愿品》附在净土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很有道理,这是真知灼见。印光大师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尤其不可思议。如果他没有把这章经文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我们读《楞严》,往往把《大势至圆通章》含糊笼统念过去,没有留意,看不出它奇妙之处。印光大师把它附在后面,使我对于这一章经就特别留意,这才发现它是净土宗的‘心经’。《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六百卷《大般若》的精华。《大势至圆通章》是净宗的心经,不但是净宗的心经,可以说是整个《大藏经》的心经,比《般若心经》超过太多太多了。印祖这样一拈出来,使我们体会到了。净宗经论至此究竟圆满了,还要不要再加?到此为止,真的没得加了。
“诸天人民及蜎蠕类”。蜎蠕类是畜生。六道里讲了三道,其余的三道不必说,都包括在其中。“来生我国,悉作菩萨”。
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法藏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请教,我立的这个愿超过一切诸佛。法藏在因地所发的大愿,从“欲令我作佛时”一直到“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未曾发过这样的愿。这样的大愿能不能圆满?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愿必成,怕的是你没发愿。不是其他的诸佛做不到,是其他诸佛没有动这个念头,没有发这个愿。他发的这个愿超过一切诸佛。
愿是发了,怎样修学,怎样达到,这是非常大的问题。说实在话,我们读这部经就是要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那里?阿弥陀佛就在这部经上。我们只要发心认真的去学,佛就是经,经就是佛,佛就在我们面前,经本一展开,阿弥陀佛就在面前。你不发心学,展开这个经本,阿弥陀佛不在,没有感应。要学他的发心,学他的发愿,学他的修行。问题提出来了,老师怎样回答他,怎样教他?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前面说过,法藏比丘向佛请教,如何修行才能很快的证得无上菩提?唯有成佛,才能真正帮助十方世界一切苦难的众生,他无限的悲愿才能得到圆满。佛遇到这样的学生,当然非常珍惜,绝对不会让学生失望。我们来看看佛是怎样教导他。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说经的时间长,当然不能把世间自在王佛所说的一切经详细的叙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经四十九年,世间自在王如来住世四十二劫,你想想看,他要说多少经!此处先设一个比喻,肯定了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必定能圆满,这非常重要。他的愿,前面说得很清楚,他要成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第二大愿就是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生到他的国土都成菩萨。这一愿比成佛超越诸佛的愿还要难,还要细微,究竟能不能做得到?佛在此地说一个比喻:“譬如大海一人斗量”。一个人用斗来量海水,如果“经历劫数”,这是讲无限长久的时间,他不断的量,海水还是可以量得尽的,“尚可穷底”。海水可以用斗量,这个比喻就是说,只要你真正有决心、毅力,精进不懈,决定可以成就。下面是正说。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这一句最重要的就是‘至心’。‘至心’就是真心。我们今天求道,道业不能成就;不但道业不能成就,就是来听经,听了之后不懂,往往把意思错解,确实是有,而且是多数,不是少数。原因在没有至心。‘至心’这两个字怎么讲?事实上,夏莲居居士会集这一品经文,品题用‘至心精进’,就是经文这两句。‘至心’是真诚心。什么是真诚心?若有一个妄念,这个心就不诚,当然更谈不上‘至’。所以,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心才是至心。若用一个妄念都没有的心来听经,会开悟的;即使讲经的人没有开悟,听经的人也会开悟。‘至诚感通’,会开悟的,所以古人常说‘会讲不如会听’,会听很重要。
佛教他‘修行要用真心’,也就是本经经题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正净’,用这个心是至心。用至心生活,你的生活就快乐,真正离苦得乐。我们今天生活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有那么多痛苦?心不清净、不平等,迷而不觉,所以生活才有痛苦。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苦从那里来?苦就是从不平等、不清净、迷惑颠倒来的。乐从那里?快乐是从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来的。
佛法的教学就是在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目的就是教我们离苦得乐。现在就离苦,不是将来。如果离不开现前的苦,能离开将来的苦,没有人会相信。所以,佛法学了马上就管用,立刻就见效,这是真正的佛法。我们学佛,学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不见效?你虽然学佛,你的心不诚,不是真心来学佛,所得的效果不如预期的理想。
‘精进’,决定能成就,而且能快速的成就。因为法藏比丘希望他速成无上正等正觉,要速成,那就要精进。精是精纯、简洁,不多、不杂、不乱。如果你学的太多、太杂、太乱,你想快速成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佛法教学是教我们精纯的进步,一门深入。如是契入之后,于其他无量无边的法门,一接触就贯通,就是触类旁通。可惜的是现代人不相信,认为修学一定要读很多很多的经论,才能真正透彻的理解佛法。殊不知,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佛法绝对不是多闻可以得来的,佛法是从开悟得来的。怎么能开悟?是修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明心见性,大澈大悟。净宗讲‘理一心不乱’,跟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是同一桩事。只是宗门教下用的名词不相同,境界是一样的,这才能通达一切法门。
过去、现在、未来的菩萨、祖师大德,没有一个不是从这个途径成就的,这是诸位必要知道的。悟后起修,那时候才博学多闻,没有开悟之前是没有资格博学多闻,这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讲的。没有开悟,烦恼没有断,多闻都变成了邪见。他讲‘有解无行’,解就是看得很多、听得很多;无行,妄想、烦恼没有断,没有修行,‘增长邪见’。你所学的都变成邪知邪见,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道场里的一些同修,展开经典、注解,叫他讲一段给我听听,讲的都是邪知邪见,为什么?用他自己意识来讲,把佛经讲成凡夫之经,佛知佛见变成凡夫知见。清凉大师讲的话没错!如果‘有行无解’,真正修行,但是不读经典,清凉大师说‘增长无明’,那也不行。因此,祖师大德才教我们一门深入,解行并进。
读经,我就读一本。读一本,我心里有行又有解,我既不是邪见,也不堕无明,无明邪见两边双破。这个方法好,所以初学教你一门深入。读经的目的是修定,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我们选择《无量寿经》,一切经里最殊胜的经典,依这部经修行,能精进不止,就是此地讲的“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佛道一定能成就,特别是指这一部经,万修万人去!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
佛不告诉他,反过来问他,你自己去想一想,要怎样修,才能成就佛国土的庄严?
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这里佛讲了三个‘自’。佛道怎么成就的?是你自悟、自修、自证,不是别人给你的。这三个‘自’字都是直指人心,当人自性,所以这一段经文跟禅宗教学的仪式、义趣完全相同,禅宗里称‘机锋’。一切法不离自性,经上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一个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发起至心。至心就是‘是佛之心,作佛之心’,这是真心。真心里一定含有胜果,花果同时!佛门用莲花表法,莲花就是花果同时,果是莲子。不像其他的花,先开花后结果,花果不同时。因里有果,果里有因,所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此,只要你用真心精进,永远保持真诚心,这才是精进。
如果我们听起来还是很难体会,我们用经题,清净心、平等心。你能永远保持心地清净不染、平等不杂,这是真清净。心里起一念就染污。什么染污?贪、嗔、痴、慢染污。是非人我不平,就退转,这就不是精进。换句话说,怎样保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就是此地讲的‘至心’。这个心是因,这个心也是果,因果都是一个心,真正保持而不失,就是功夫。
佛跟我们凡夫不相同的,就是佛的心清净、平等、觉,凡夫为什么变成凡夫?心不清净、不平等、不觉,就是凡夫。所以,你...(●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话来讲,它不属于精神,也不属于物质,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这些抽象概念,佛法的名词称之为‘妄想’。二十四类的第一类就是‘得’。你得到了,你那里得到?你什么也得不到。你说你得到了,不过是打妄想。时间、空间,时分、方分都是妄想。那来的时空?想想看,它既不属于精神,也不属于物质,非精神,非物质,但有没有这些事?确实有!只是这些事纯粹是假的,是虚妄的。依他起已经是虚妄,遍计所执更是虚妄,这些虚妄全要远离。
远离,不是说不要,要知道它的真相。你不要它,事就行不通。譬如台湾的选举,你得多少票?没有得,这不成话!确实有得、有失。得失是什么,我们要清楚,这是抽象概念,是妄想。世间人以为是真的,生活在妄想之中。我们要理解他,他打妄想,我们也要用妄想来跟他往来,否则就不能沟通。虽然往来,他执著,我不执著,这是‘远离’。不但‘遍计执’与‘依他起’要远离,就是心法、八识王、五十一心所也不执著,乃至佛法、世出世法一切不执著的时候,就能称性起用。这就是佛经常讲的,佛菩萨在世间游戏神通。
游戏神通就是称性起用,非常活泼、非常自在,一点也不执著,心地确实清净寂静,得大自在。这是我们修学的最高纲领。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个。这个学会了,真自在、真快乐、真幸福!从今而后,所有一切烦恼苦厄都断了。
“依真谛门”。‘真谛’就是真理,‘谛’是谛实、真实的意思,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实面。我们自己要依真实,待人处世也是从真谛里起用,随俗,随缘。表面上,与一切凡夫完全没有两样,没有差别,实际上,完全不一样。凡夫迷于妄念之中,诸佛菩萨把妄想、执著扫得干干净净。恒顺众生是以真谛恒顺众生,是以真性恒顺众生,不是用妄心。
“植众德本”,所以‘远离虚妄,依真谛门’。这两句经文即离相,离一切虚妄相之意。接著是教我们修善。一切善的根‘本’是什么,也就是说一切善法都是从这个根‘本’生出来的。佛在一般经论上说,世间一切善法是由三善根而生。三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反过来说,世间所有一切罪业则是从三毒烦恼而生的。贪、嗔、痴即三毒;贪、嗔、痴反过来就是三善根。这是学佛同修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注意的。修行从那里修?就是修这个。如果我贪、嗔、痴的念头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淡薄,这就是功夫得力。三毒淡,善根就增长,这是一体的两面。好比黑暗减少,光明就增多;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这是自然的道理。
自己仔细想一想,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贪、嗔、痴的念头,跟没有学佛之前是否差不多,甚至于更厉害?如果是,那就完了,就颠倒了。你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修三恶道。将来你的果报是地狱、饿鬼、畜生,你到那里去证果。大乘佛法的善根是‘精进’。我们不但不精进,还成天胡思乱想,学得很多,既杂又乱,这都是没有善根,道业不会进步的。
佛法修学有三个层次,入门要‘专’,到了相当程度之后,在教下,是大开圆解;在宗门,是明心见性;在念佛法门,就是一心不乱。修到一心不乱,就晋升到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博’,广学多闻,可以‘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专是第一个阶段。专的目标何在?烦恼无尽誓愿断,是为了断烦恼,也就是断贪、嗔、痴。‘专’才能断烦恼,‘博’断不了。‘博’不如法,则易增长贪心,所以断不了烦恼。要‘专’到极处才‘博’;‘博’之后再‘精’。这是修学佛法的三个阶段,这三个层次是不能颠倒的。今天许多年轻人把次序搞乱了,一开头就要博,所以一生都不能成就。烦恼不能断,法门也就修不成,生死不能了,来生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这很可惜。
所以修学的次第,第一个阶段一定要‘专’,古人订的期限是五年。古德用五年的时间,够了,因为古代社会单纯,六根接触外面的范围不大,五年时间确实能定得下来。现在则不行,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比古人不晓得要大多少万倍。打开电视机、无线电,全世界的事,你都知道。从前人或深山里的修行人,山下发生什么事情,可能要半个月、一个月才听说,才知道。当时消息不灵通,没有人从山下上来讲,山上的人就不晓得。那像现在,不管世界那个地方发生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个没好处,对修道人来讲,是很大的妨碍。为什么?心不清净。所以要知道‘精进’,也就是要知道‘专一’。
就本宗来讲,‘德本’就是弥陀名号。‘阿弥陀佛’名号具足万德,佛门常说‘万德洪名’。‘万’不是数字,万是代表无量无边之义。确实,无量无边的德能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这一句名号功德乃真实的德本,所以我们要“植众德本”。‘植’是培植;‘众’是众多。众多的德本要如何培植?‘老实念佛就是植众德本’,这是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的一句话。说起来实在很简单,所以相信的人少,总怕一句佛号不够,还要搞许多经、许多咒,搞世间许多慈善事业,以为这样修行才能植众德本,其实搞错了。那些作法,是把德跟福两者混在一起,只可以说是植众福本,不是植众德本,得的是人天福报。
‘福’跟‘德’,一定要辨别得很清楚,决定不能混为一谈。德中有福,福中不见得有德。功德里一定有福德;福德里没有功德,诸位要认识清楚。‘植众德本’是修善的纲领,下文具体说明其纲要和原则。
第一要“不计众苦”。‘计’是计较。在生活中物资短缺、衣食不足,这是苦。天然的灾害,我们也要受苦。这几年,全世界天灾很频繁,像大陆这一次非常严重的水灾,有些地区有风灾、地震、火灾,这都是天然的灾害。还有人为的灾害,中东战争,这是人祸。天灾、人祸带给我们精神生活的苦难。修行人要能看破,换言之,要能忍受,‘不计众苦’,不要去计较这些。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要若无其事,不放在心上,要修清净心,行寂静行,这才是真正修道人。修道人对自己,没有别的,就是修心地清净。有妄念,心就不清净。想过去,想未来,都是妄想。过去已经过去了,还想它干什么?未来的还没来,又何必去想。梦境更是虚妄,有人胡乱作梦,作了梦,还来跟我说,我又不能不听他打妄想。所以,一切众苦不去计较,心就安。
“少欲知足”。‘欲’是欲望,无论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都要减少,愈少愈好。‘好事不如无事’,这是庞居士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古德常道,‘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庞居士更深入一层,‘好事不如无事’,心里才真正清净无事。我们要做好事,虽做好事心里还是无事,这就对了。无事,不是说我什么事都不要做,那是小乘自了汉。大乘菩萨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怎么说‘无作’?心里若无其事,一念不生,这是无作。怎么说‘作’?为大众服务,尽心尽力,精进不懈,手脚勤快,谓之‘作’。心地清净,是‘无作’。遇事手脚勤快,尽心尽力的做,作跟无作是同时,不是分开的。并非作的时候就作,不作的时候就不作,不是的。‘作’跟‘不作’是一,不是二,我们要这样学法。‘少欲’则不取于相;‘知足’则如如不动。
“专求白法”。‘白法’就是善法。古印度有些术语,跟中国人说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中国人讲‘善恶’,印度人说‘黑白’。恶,他称之黑业,用黑来代表;善,用白来代表。善业、善法就是白法。‘专求善法’,利己利人是善法。白法在那里?到那里去求?这一部《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就是第一标准的白法,向这本经去求,你全都求到。本经从头到尾所说的,全是善法,是第一善法。这是我们所要求的,务必牢牢记住。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照做,决定得利益,所得的是想像不到的真实利益。
“惠利群生”。‘惠’是恩惠、布施。我们把自己所修善法的利益,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这是佛教我们的作法,这是‘作’。对自己,则“少欲知足,不计众苦”。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志’是无上的大愿,与诸佛如来的宏愿相同,无尽的志愿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忍力成就’就是前文所说的‘不计众苦,少欲知足’。诸佛如来示现世间,无论什么样的身分,对自己都是‘不计众苦,少欲知足’。这两句话道尽了佛对社会一般大众,对一切众生,确实是‘惠利群生,志愿无倦’。
看近代的大德,净宗的印光大师是一个好榜样,禅宗的虚云老和尚是个好榜样。他们一生不是没有供养,他们的供养太多了,享受不尽,可是他们一生所穿的,都是很多补钉的衣服。难道他买不起一件新衣服吗?他不需要,单是信徒供养的新衣服,就不晓得有多少。新衣服送来,他就送人。看到初出家的,没有人供养的,他就转供养,自己还是穿破的。为什么不穿新的,把破的、旧的自己受用?教人离欲知足。更深一层去想其中道理,是为我们作榜样,作模范的。
示现居士身分的,大家看到台中李炳南老居士。现在台中莲社还单独辟了房间,展览李炳南老居士生前用过的东西。你去看他穿的衣服、袜子,补了再补。他是现代人,他不缺物资。有没有人送他好东西?有,我就得到不少。人家送给他的好衣服,他送给我,他自己穿破的,我穿新的。我们眼前见得到的名闻利养,他一样都不要。李老师在台中创办不少事业,最初创办,他是创办人、董事长。创办起来,一届完了之后,他马上就交给别人,由别人接著办。绝对没有我要掌权,我要抓权,我要做到底的意念。随创办,随就交给别人。
再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他老人家一生建庙,修庙。他的声望高,募化很容易,看到这个庙宇破旧了,外面一宣扬,大家都送钱来。庙一修好,...(●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我们这个世间有恶的果报,有三途、有六道,因为人心有善恶。一念善心感应三善道,一念恶心感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里只有‘阿弥陀佛’,皆是‘净业’。他们心里不思善、不思恶,所以心地清净。我们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不重视这一点。
因此,我极力劝勉同学,对现前世间一切善恶念头不要有,不要去想这些;要想弥陀本愿功德,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要求净业,决定不要想是非人我,不要想世间善恶。你想善,生三善道;想恶,堕三恶道。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的。你心里想什么,就变现什么,邪念非常可怕。所以,起心动念不可以不谨慎,就念阿弥陀佛、这一部经就够了。一定要相信,古来多少祖师大德,一生一部经,他就圆满成就。还有许多大成就的人,连一部经都不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倓虚法师在佛七中讲的录音带,我曾经跟同学们介绍很多次。他讲一个故事,是真的事。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有一个徒弟,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做粗活,生活苦得不得了。以后跟谛闲法师出家,谛闲法师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太笨,什么都不会,就教他这六个字。对他讲,你就老实念,一天到晚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死了以后站三天,没听说过,希有!
我们一般看著人家站著往生,也不过是一、二个小时,马上就给他处理后事了。他站了三天,就依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连经都没有念过,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教我们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能站三天,不是上上品也是上中品,不会在这以下。他一个字不认识,出了家,五堂功课不会,笨到这个样子,不能看不起他。他的善根深厚,就是经上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以他对老师的话能相信,他真正做到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我们这些人业障深重。业障深重从那里看?就是怀疑、间断、夹杂。所以我们跟他比,差太多了。人家这句佛号,一天到晚不间断。在美国的黄永仁居士告诉我,他听到我讲这个事的时候,非常感动,一句佛号都能上上品往生,何况受持一部《无量寿经》,那有不能成就的道理!不能再搞多、搞乱、搞杂,那是最可怕的。所以这一生,我们依一部经修行,以一个法门,死心塌地,决定成就。这一部经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明书,介绍理事、性相、因果,样样具足。你只要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教训去做,这一生当中上品往生,确实不难。问题就是我们肯不肯做。有很多人问我,学佛要从那里学起?尤其是初学的人,佛教的宗派这么多,法门这么多,我们如何抉择?
选择法门,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修学起来方便,不会感觉到困难,要选择这一种法门。选择容易修学的法门,你才会成就。这是选择的时候,应该要晓得的一些条件。抉择之后,像我们现在选择《无量寿经》,选择念佛法门,要怎么样修法?先要读诵,要把它念熟。
一个人在世间,一天到晚所接触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面对境界,应该用什么心,应该怎么作法?马上就想到,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所以,经要‘熟读’。不熟,你怎么想得起来?一定先要把它念熟,随时随地能想起佛教我们怎么作法。我要依教奉行,那些是佛教我要做,那些佛教我不应该做,这就是我们修学的标准。所以,第一要‘熟’。
第二要‘解义’。佛在经典上讲的话都要明了,要真正懂得,要会活用。同样是一句经文,我在对人、对事、对物,就有三种不同的作法,所以要圆解,不能死在句子里。古人常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一切诸佛都喊冤枉,你把经义解错了。佛经的意义是活的,这是很难懂的。最不容易的,它是教你要开智慧,知道对什么样的人、对什么样的事,该如何处理会处理得圆圆满满,这是佛法。
第三要‘行’。要把经典的道理教训,完全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就是《无量寿经》,就是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就是自己见解、思想、心行的说明书,这是‘依教奉行’。
真正依教奉行,是弥陀弟子,才是佛的好学生。这样的人,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如果我们口是心非,背师叛道,那是阿弥陀佛的冒牌学生。冒充的学生,有罪过。世间人冒牌,警察都要抓去判罪。你冒阿弥陀佛的招牌,罪过就大,那个罪就判得重,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我们今天皈依阿弥陀佛,皈依佛是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是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是皈依观音、势至、普贤、弥勒菩萨;这些人都是专修净土的、专弘净土的,特别是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提倡专修、专弘,他是第一人。所以,夏莲居居士称他为净宗初祖,是法界初祖。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初祖。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第一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提倡净宗的第一人,是娑婆初祖。
佛教传到中国,《无量寿经》传到中国,是在东晋鸠摩罗什大师那个时代,中国庐山东林慧远大师,就是依《无量寿经》。那时,《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无量寿经》最早到中国,最早翻译。他就依这部经创办东林念佛堂,专修净业。他是我们中国净宗的初祖。
我们皈依僧,要皈依这三位初祖,他们是我们的最佳榜样。所以,学这个法门,三皈依都落实了。有了真实的依靠,那有不成就的!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这些问题在我们当前的社会,可以说是每一位同修都能感受的苦难。‘众苦’,所谓八苦煎熬。生老病死,任何一个人不能免除,没有一个人能逃避。可是诸位要晓得,只有真正念佛修净土的人,没有老苦、死苦与病苦;生苦已经过去,现在都忘了。我们要想不老、不病、不死,就老实念佛。真正老实念佛的人,心清净。日常生活中断恶修善属于事修,心里不但恶念没有,善念也没有,你说多清净!心净,身就清净,没有疾病。心里常常胡思乱想的人一定有病,虽然现在他还健康,再过几年他的病苦就现出来了。为什么?心理不健康,身体怎么会健康。今天很多医生都懂得心理卫生比生理重要,所以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身体纵然有病苦,恢复很快、很容易。心理不健康,有很多忧虑、烦恼,不容易治,医药没有办法治这种病。
沈大夫讲的话很有道理。他说,‘药’都是毒药,药怎么能治病,病不是药治好的。我们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这个人很有善根,很了不起,听到我讲经的录音带,他现在什么都放下。他说,他要老实念经,念二年以后再来看我,再来听经。这是我教他的方法,要先念,要把它念熟。他就依教奉行,真难得,一点都不怀疑。这许多年跟我接触的人中,我还没有见到一个。我劝他们,他们不相信;这位医生,我没有劝他,他相信。他现在什么都放下,认真的把这部经去念两年。这是有善根的人,一听就懂,就明了,就能接受。所以,他说药都是毒药,药不能治病,这不是普通医生能说得出来的。什么东西能治病?‘信心’能治百病,‘愿心’能治病。你只要真正具足信、愿,什么病都没有,才能消除业障,才能免众苦。
我在每一个地方常常讲,我讲的是真话,只有真正念佛的人不老、不病、不死;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病苦,不生病。我们看到这么多人都不生病,清清楚楚,像李济华,讲一个半钟点的开示才走,多自在,多潇洒!是活著走的,不是死著走的,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跟他去的,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确实“永无众苦”,我们现在就做到,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更不必说了,‘诸难’,一切的灾难都能避免。‘众苦’,刚才只讲生、老、病、死,可以免除。
其次有‘求不得苦’。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一心念佛,什么都不求,这个苦没有了。我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什么都不求;明天没饭吃,我也不求。为什么?老实念一天佛;三天没得吃,念三天;七天没得吃,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求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什么都不求。你要有这种决心,‘求不得苦’,我们丢掉,放下了。
‘怨憎会苦’,能不能避免?能避免。冤家对头来整我,来陷害我,来障碍我;只能障碍形体,不能障碍内心。你打我也好,骂我也好,我心里念阿弥陀佛,我心里的佛号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我的功夫没有间断。所以‘怨憎会苦’也障碍不了你。假如别人一障碍你,你就生气,那就上当了。你要晓得,‘障碍’是魔障。魔来扰你,自己的功夫愈要坚定,愈要清净,不要受他的干扰。我们功夫道业能成就,自然有护法神去对治魔王。我们不要起嗔恨心、不要起分别心、不要起执著心,一定要知道‘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有他的果报,我有我的果报。我的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果报在三途地狱,我们走的路不同,不能勉强。你能把事实真相真正明白,魔也害不了你,你怕什么?众难可以避免!
“恶趣”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业因很复杂,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贪、嗔、痴、慢,四种恶业。一切的罪恶都是从贪、嗔、痴、慢发生的。我们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这个世间一切顺境、逆境,我都放下了。把贪、嗔、痴、慢、嫉妒、谄媚,这些念头都放下,一心念佛,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大慈大悲心。所以这些“恶趣、魔恼”,全都可以离开。现...(●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我们这个世间有恶的果报,有三途、有六道,因为人心有善恶。一念善心感应三善道,一念恶心感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里只有‘阿弥陀佛’,皆是‘净业’。他们心里不思善、不思恶,所以心地清净。我们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不重视这一点。
因此,我极力劝勉同学,对现前世间一切善恶念头不要有,不要去想这些;要想弥陀本愿功德,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要求净业,决定不要想是非人我,不要想世间善恶。你想善,生三善道;想恶,堕三恶道。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的。你心里想什么,就变现什么,邪念非常可怕。所以,起心动念不可以不谨慎,就念阿弥陀佛、这一部经就够了。一定要相信,古来多少祖师大德,一生一部经,他就圆满成就。还有许多大成就的人,连一部经都不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倓虚法师在佛七中讲的录音带,我曾经跟同学们介绍很多次。他讲一个故事,是真的事。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有一个徒弟,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做粗活,生活苦得不得了。以后跟谛闲法师出家,谛闲法师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太笨,什么都不会,就教他这六个字。对他讲,你就老实念,一天到晚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死了以后站三天,没听说过,希有!
我们一般看著人家站著往生,也不过是一、二个小时,马上就给他处理后事了。他站了三天,就依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连经都没有念过,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教我们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能站三天,不是上上品也是上中品,不会在这以下。他一个字不认识,出了家,五堂功课不会,笨到这个样子,不能看不起他。他的善根深厚,就是经上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以他对老师的话能相信,他真正做到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我们这些人业障深重。业障深重从那里看?就是怀疑、间断、夹杂。所以我们跟他比,差太多了。人家这句佛号,一天到晚不间断。在美国的黄永仁居士告诉我,他听到我讲这个事的时候,非常感动,一句佛号都能上上品往生,何况受持一部《无量寿经》,那有不能成就的道理!不能再搞多、搞乱、搞杂,那是最可怕的。所以这一生,我们依一部经修行,以一个法门,死心塌地,决定成就。这一部经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明书,介绍理事、性相、因果,样样具足。你只要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教训去做,这一生当中上品往生,确实不难。问题就是我们肯不肯做。有很多人问我,学佛要从那里学起?尤其是初学的人,佛教的宗派这么多,法门这么多,我们如何抉择?
选择法门,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修学起来方便,不会感觉到困难,要选择这一种法门。选择容易修学的法门,你才会成就。这是选择的时候,应该要晓得的一些条件。抉择之后,像我们现在选择《无量寿经》,选择念佛法门,要怎么样修法?先要读诵,要把它念熟。
一个人在世间,一天到晚所接触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面对境界,应该用什么心,应该怎么作法?马上就想到,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所以,经要‘熟读’。不熟,你怎么想得起来?一定先要把它念熟,随时随地能想起佛教我们怎么作法。我要依教奉行,那些是佛教我要做,那些佛教我不应该做,这就是我们修学的标准。所以,第一要‘熟’。
第二要‘解义’。佛在经典上讲的话都要明了,要真正懂得,要会活用。同样是一句经文,我在对人、对事、对物,就有三种不同的作法,所以要圆解,不能死在句子里。古人常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一切诸佛都喊冤枉,你把经义解错了。佛经的意义是活的,这是很难懂的。最不容易的,它是教你要开智慧,知道对什么样的人、对什么样的事,该如何处理会处理得圆圆满满,这是佛法。
第三要‘行’。要把经典的道理教训,完全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就是《无量寿经》,就是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就是自己见解、思想、心行的说明书,这是‘依教奉行’。
真正依教奉行,是弥陀弟子,才是佛的好学生。这样的人,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如果我们口是心非,背师叛道,那是阿弥陀佛的冒牌学生。冒充的学生,有罪过。世间人冒牌,警察都要抓去判罪。你冒阿弥陀佛的招牌,罪过就大,那个罪就判得重,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我们今天皈依阿弥陀佛,皈依佛是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是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是皈依观音、势至、普贤、弥勒菩萨;这些人都是专修净土的、专弘净土的,特别是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提倡专修、专弘,他是第一人。所以,夏莲居居士称他为净宗初祖,是法界初祖。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初祖。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第一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提倡净宗的第一人,是娑婆初祖。
佛教传到中国,《无量寿经》传到中国,是在东晋鸠摩罗什大师那个时代,中国庐山东林慧远大师,就是依《无量寿经》。那时,《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无量寿经》最早到中国,最早翻译。他就依这部经创办东林念佛堂,专修净业。他是我们中国净宗的初祖。
我们皈依僧,要皈依这三位初祖,他们是我们的最佳榜样。所以,学这个法门,三皈依都落实了。有了真实的依靠,那有不成就的!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这些问题在我们当前的社会,可以说是每一位同修都能感受的苦难。‘众苦’,所谓八苦煎熬。生老病死,任何一个人不能免除,没有一个人能逃避。可是诸位要晓得,只有真正念佛修净土的人,没有老苦、死苦与病苦;生苦已经过去,现在都忘了。我们要想不老、不病、不死,就老实念佛。真正老实念佛的人,心清净。日常生活中断恶修善属于事修,心里不但恶念没有,善念也没有,你说多清净!心净,身就清净,没有疾病。心里常常胡思乱想的人一定有病,虽然现在他还健康,再过几年他的病苦就现出来了。为什么?心理不健康,身体怎么会健康。今天很多医生都懂得心理卫生比生理重要,所以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身体纵然有病苦,恢复很快、很容易。心理不健康,有很多忧虑、烦恼,不容易治,医药没有办法治这种病。
沈大夫讲的话很有道理。他说,‘药’都是毒药,药怎么能治病,病不是药治好的。我们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这个人很有善根,很了不起,听到我讲经的录音带,他现在什么都放下。他说,他要老实念经,念二年以后再来看我,再来听经。这是我教他的方法,要先念,要把它念熟。他就依教奉行,真难得,一点都不怀疑。这许多年跟我接触的人中,我还没有见到一个。我劝他们,他们不相信;这位医生,我没有劝他,他相信。他现在什么都放下,认真的把这部经去念两年。这是有善根的人,一听就懂,就明了,就能接受。所以,他说药都是毒药,药不能治病,这不是普通医生能说得出来的。什么东西能治病?‘信心’能治百病,‘愿心’能治病。你只要真正具足信、愿,什么病都没有,才能消除业障,才能免众苦。
我在每一个地方常常讲,我讲的是真话,只有真正念佛的人不老、不病、不死;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病苦,不生病。我们看到这么多人都不生病,清清楚楚,像李济华,讲一个半钟点的开示才走,多自在,多潇洒!是活著走的,不是死著走的,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跟他去的,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确实“永无众苦”,我们现在就做到,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更不必说了,‘诸难’,一切的灾难都能避免。‘众苦’,刚才只讲生、老、病、死,可以免除。
其次有‘求不得苦’。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一心念佛,什么都不求,这个苦没有了。我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什么都不求;明天没饭吃,我也不求。为什么?老实念一天佛;三天没得吃,念三天;七天没得吃,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求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什么都不求。你要有这种决心,‘求不得苦’,我们丢掉,放下了。
‘怨憎会苦’,能不能避免?能避免。冤家对头来整我,来陷害我,来障碍我;只能障碍形体,不能障碍内心。你打我也好,骂我也好,我心里念阿弥陀佛,我心里的佛号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我的功夫没有间断。所以‘怨憎会苦’也障碍不了你。假如别人一障碍你,你就生气,那就上当了。你要晓得,‘障碍’是魔障。魔来扰你,自己的功夫愈要坚定,愈要清净,不要受他的干扰。我们功夫道业能成就,自然有护法神去对治魔王。我们不要起嗔恨心、不要起分别心、不要起执著心,一定要知道‘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有他的果报,我有我的果报。我的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果报在三途地狱,我们走的路不同,不能勉强。你能把事实真相真正明白,魔也害不了你,你怕什么?众难可以避免!
“恶趣”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业因很复杂,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贪、嗔、痴、慢,四种恶业。一切的罪恶都是从贪、嗔、痴、慢发生的。我们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这个世间一切顺境、逆境,我都放下了。把贪、嗔、痴、慢、嫉妒、谄媚,这些念头都放下,一心念佛,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大慈大悲心。所以这些“恶趣、魔恼”,全都可以离开。现...(●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就变老;想病就真的有病。‘一切法从心想生’,明明有病,但心理很健康,决定没有病;那个病不要医疗,过几天就好了。这就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么多妄想,为什么不转过来想佛,想莲花?想佛就成佛!天天想佛,将来相貌就变得跟佛一样。念佛成佛,也是心想生的。
一个人常常存善念,相貌就慈悲;常常有恶念,相貌就凶狠。‘相随心转’,整个体质也是从心转变的。现代人时髦的术语是‘改变体质’,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间人讲改变体质,用运动、药物。药都是‘毒药’。真正改变体质就是念头,善念、恶念、净念,最殊胜的是‘净念’。大家要想改变体质,只要‘净念相继’,体质在一年到三年的时间,全部都改过来,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是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改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成果。
“亦无取舍分别”,这句话就是永离四相、四见,达到心境一如。四相、四见都是《金刚经》上说的。《金刚经》前半部讲‘四相’,‘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有不少同修受菩萨戒,是不是菩萨?用《金刚经》的标准对照对照,是不是菩萨?《金刚经》的标准,是诸佛肯定承认的菩萨。达不到这个标准,自己称菩萨,佛菩萨不承认。后半部的境界提升了,讲‘四见’。‘相’是讲外表;‘见’是讲内在。如果还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不是菩萨。由此可知,最低的标准是破四相,不能著相。
‘亦无取舍分别’,内心跟外境一如,对于一切境界,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诸位听懂了,从现在起不分别、不执著,人家叫我名字,我也不答应,因为我不分别;这样学佛岂非学得呆头呆脑,变成佛呆子。所以,佛法很难讲,怕发生误会。教你不执著,实际上还是执著,执著「一切都不执著了’。佛是教我们不执著,不能执著一个‘不执著’,把执著的对象换了,还是执著。错了!不解如来所说义。真正到一切不执著,解脱自在,得大自在,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得到真正的快乐。在内心里确实没有分别、执著,可是跟大众在一起,随著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著众生的执著而执著。如是随缘不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譬如你问我,现在几点钟?是你的时间几点钟,我成全你,而我自己没有时间观念,年、月、日、时都没有。你的观念里,今天是几月几日,现在是几点钟;我随缘不攀缘,也说某月某日某时,但是自己内心里确实没有。这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破坏你们的执著。你们的执著、分别,我随顺,而不执著。我自己确实没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与大众和光同尘,快乐无比。一切苦难从那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有分别、执著,就有苦难,有得受了。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一切苦厄都没有,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众苦。真正念佛人应当学!
《无量寿经》里,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学得内心清净,确实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随缘不攀缘。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心净则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条件。念佛念得再多,不见得能往生。古人讲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打妄想,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往生,因为心不清净。口里念佛,心里还是人我是非,还是贪、嗔、痴、慢,这种人不能往生。真正往生的是‘心地清净’。心地清净的人,早晚十念都决定往生。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往生的基本条件是真信、真愿,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信愿有这么大的能力吗?有!《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信愿的标准是《金刚经》上的标准,不是普通的。自以为很相信,这话不可靠。今天这里有念佛会,那一边告诉你,到那里去立刻发财,就拿到一百万;保证你一定去,今天这一堂佛不念没有关系,去拿一百万。这信心是假的,不是真的。换言之,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没有放下,这个信心就不清净。
信愿不是普通的标准。真信真愿的人决定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念得多的品位高;念得少的品位低。什么是功夫?心地清净。一天念十声、二十声佛号,心清净,这是功夫。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不清净,没有功夫。你才晓得信、愿、持名,这三桩事都有标准;不是我们想像中错误的概念,否则就误了自己的一生。佛没有说错,是自己误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这一段文是四十八愿之二十九愿、十二愿的成就。二十九愿是‘住正定聚’;十二愿是‘定成正觉’,所以这品的标题(夏莲居居士拟的)是‘决证极果’。‘决’是决定。决定证到极果。‘极果’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是圆教的佛果。换言之,跟阿弥陀佛决定是平等的,如佛所证,无二无别。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要特别留意‘善’。怎样才能称善,怎样是不善,在佛法诸经之中的标准也不一样。本经的标准,必须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就称为善男子、善女人。这三个条件不具,就是男子、女人,善字就讲不上。我们要晓得,具足这三条件决定往生。
“若已生”,过去具足的已经往生了。“若当生”,现在具足的(指我们)。如果我们具足这些条件,这一生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住于正定之聚”。‘聚’就是一类。佛将一切众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正定聚;第二类是邪定聚;第三类是不定聚。用这三大类把一切众生包括尽了。
第一、‘正定聚’。简单的说,是修行的理论、方法正确,决定证果。不管修学那个法门,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正确,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参禅也好、学教也好,念佛、持咒等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有理论、方法。理论方法正确没有错误,依照理论方法修行一定证果,不问证果大小。证阿罗汉果的或证须陀洹果的,菩萨果的,成佛果的,是果位大小不一样,决定证果,这是正定聚。
第二、‘邪定聚’。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是错误的。虽然修行非常勇猛、精进、认真,决定不能证果。这是邪定聚。
第三、‘不定聚’。这一类众生要是亲近正定聚的,跟著修行,就变成正定聚;要是跟邪定聚的人在一起修学,就变成邪定聚。故称为不定聚。
西方世界是‘正定中的正定’,因为他的果报不是阿罗汉、辟支佛,也不是菩萨,亦不是法身大士;他成的是圆满的佛果。没有比这更高的,所以是正定中的正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如此,因此能“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是梵语,译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样的智慧才究竟圆满,才是学佛最高的目的。
诸位想想,自己现在是正定聚,还是邪定聚?要认识一切经里,只有这一部经,确实能教我们在一生中证得无上菩提。其他的经论,理论、方法固然不错,但修行有困难,不是我们的程度、我们的根性能学的。
以《金刚经》来讲,‘四相’空不了。《金刚经》的理论方法不错,能做得到吗?真做不到。我们连见思烦恼都不能断,小乘须陀洹的果位,我们这一生都证不到。须陀洹跟无上菩提比,差太远,不能比。‘须陀洹’好比是幼稚园小小班;‘无上菩提’是博士学位,怎么能比!
这就说明,‘断惑证真’绝对不是凡夫在一生中办得到的。念佛法门为什么‘十方佛赞’?因为理论、方法达到了极处,完全没有障碍,不要断惑,也能证真。因此这个法门就变成‘难信之法’。最容易修,最难相信。谁相信?十方诸佛相信,所以十方诸佛赞叹。菩萨中相信的就不多。我们在经上看到,相信念佛法门也不过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华藏世界的文殊、普贤相信;我们娑婆世界的弥勒菩萨相信。其余相信这个法门,提倡这个法门,以这个法门劝导一切众生修学的,就很少。玄奘大师说极难信法,不是假难。
末后这个结论好。“何以故”即为什么?“若邪定聚,及不定聚”这两类人,“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彼因’是带业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奇妙的因果,邪定聚,及不定聚的人不知道。我们依据这一部经典,依照这一个方法,决定往生,不退成佛。‘三辈往生品’说的方法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实在太简单了。
我们想想谛闲老法师当年有个徒弟,谛老就是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一直念下去,将来一定有好处’。那个徒弟很笨,也不晓得有什么好处。但是他老实,老师怎么教,他就奉行,就真的照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念了三年,他站著往生。这本事大!若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读《无量寿经》就了解。他虽没念过这部经,也没有听过这部经,而他用的方法就是《无量寿经》讲的方法,‘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他不懂理论,但依据的方法正确,能念到预知时至,没有病苦,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师父替他办后事。
理论,他懂不懂?懂。怎么懂得?念到心地清净,一心不乱,理论自然贯通,豁然大悟,一切通达。为什么不多住几年,到处讲经说法度化众生?讲经说法要有法缘。跟众生没有缘,讲得再好,也没有人听。那个时候他智慧开了,也是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看看这个世界没有法缘,是第一个原因。没念过书,理,他能讲;经上文字,不认得,是第二个原因。出生微贱,与一般人接触,大家瞧不起他...(●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