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2|回復: 0
|
黄念祖老居士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黄念祖老居士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黄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讲于北京居士林
(本记据黄老居士录音带整理成文后,复经黄老居士亲自校订)
诸位大德,我们共同研究华严念佛三昧论,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
缘,一切法是从因缘生,不离因缘。此中有殊胜因缘,可分五方面来说:
一、我们都知道,华严是经中之海。「海」表示广大无边,无穷无尽。
华严是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华严在佛法中又称为经中之王,最尊
贵、最高深。华严讲四种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
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只有华严讲得最清楚透澈。华严的特点是
事事无碍法界。华严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论」名为「华严念
佛三昧论」。「华严」二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此
名太长,故取「华严」二字代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圆教,乃
最高之法。在华严中讲了种种三昧,无量无边无穷的三昧,「念佛
三昧」是其中之一。但是,念佛三昧是《华严经》中所有一切三昧
之「王」。此论单讲华严念佛三昧,「经」是经中之王,所提倡的
「三昧」又是三昧之王。很自然的,此「论」是王中之王、殊胜中
的殊胜、尊贵中的尊贵。因此,称为法殊胜。
二、讲此论要有书可读。圆德法师印《龙舒净土文》,将此论附印出来。
有书是另一殊胜。若无书空谈、没有文字可看,讲完就完了。譬如
受「灌顶」,灌顶时很有收获,过了几天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有了
书本,此为另一殊胜因缘。
三、现有这么多人来听。「居士林」的诸位大居士、「通教寺」的受戒
大德,想深入研究。有这样一些发大心的信众,是讲经条件。否则
,像生公对著石头讲:「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此为特例,不希
望成此特例。这么多人在座,又是一个缘。在家、出家、大德、大
居士顶风冒雨来参加,共成一个殊胜的法会。
四、「居士林」的提出,理事长吕老居士再三提出要谈此论。此即有因
有缘,我才来向大家汇报。
五、我大病不死,得讲此论,此为另一因缘。
有这些因缘,所以人人应当生出殷重心,难遭难遇之想。另外要提
一提,当年佛在说华严的时候,在座的都是阿罗汉,智慧第二的舍利弗
,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连他们都不懂,其馀更不用说了。这些阿罗汉
们如聋如盲,好像跟聋子一样,好像跟瞎子一样,参与了法会。但对法
会殊胜的内容,殊胜的言教,听了,与没听一样,此为如聋;看到,与
没看一样,此为如盲。因此,今天的内容,碰到一些道理,自己一时想
不通,不要灰心,不要不满意。就连大目犍连、舍利弗都还吃不消。至
於不明白,听了有什么好处?这因一经於耳,功德就不可思议。这里许
多文句来自《华严经》,今天的研究等於研究《华严经》,研究《华严
经》三昧中的王,亦即经王中的三昧中的王。是如此重要的论,大家应
有庆幸之心,说者、听者都生难遇之想。
若说佛教经、论,在开始研究之前,要应当先知道这部经、论的纲
要。心中先有一个轮廓,再去看经、看论,收获就大。所以,天台宗经
典,一开始先讲五重玄义。华严宗更多,十门分列。第十门讲经文,讲
经文之前有九门,此九门都是经文之外,是总结提出的。我的大经解,
就是用华严十门。这次按天台的五重玄义,较简。五重玄义为:
一、释名。解释论的名字。研究经论,先要把名字弄清楚。日本到处都
是南无妙法莲华经,石头上都是,有些大德临终就请人念经题。所
以说,名字很重要。名字把一部经论的特点包括进去了。因此,先
讲经名,大家看其他经论也应注意此点。
二、辨体。经以什么为体,本体是什么?经中说了很多文字到底以什么
为本体。言说是形相,是文字相。这些相是从什么体里显现出来的?
知道体,才知道根本。所以,我们看一部书,要能抓住它的根本,
知道体是什么。
三、明宗。宗旨是什么。上次《净土资粮》就讲了一个《阿弥陀经》的
宗,即藕益大师指出的「信、愿、持名」四字。全部的内容,全部
的理论,全部的修行方法,都在其中。《阿弥陀经》就是要「信」,
发愿往生。难信之法,要信。发愿,愿生彼国。还要念。一经宗旨
就是「信、愿、持名」。四个字把一部经就概括了。就是要好好信、
好好发愿,好好持名。
四、论用。作用,讲此论的作用。
五、教相。讲此论属於哪一教。小乘教、大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
教、圆教。不同的教就是为了不同的对象。佛是随机说法的,说的
内容就有分别。小乘就不谈成佛;始教羼提不能成佛;终教羼提也
能成佛,但要三大阿僧祗劫;顿教一刹那可以成佛。所以,先要知
道是属於那一教。一刹那成佛或三大阿僧祗劫成佛,都是佛说的,
但对象不同,所说便不同了。再说,时间是由於大家的妄念,说一
刹那、说三大阿僧祗劫,都是平等的。要知「依了义教,不依不了
义教」,要知此论是了义的,还是不了义的。两种说法不一样的时
候,应该依了义教。所以要知道它的教相。
以上就是五重玄义。有时看书、看论,不看注解倒容易,一看注解,
「拦路虎」,就拦住了,因为它讲五重玄义。我们现在是「解剖麻雀」
的性质,虽只是十五页的短论,仍分析到其中的五重玄义。
壹、释名
「华严念佛三昧论」。华严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大方
广佛华严经》虽然只有七个字,这个经题是最全面的经题。经题往往包
含三个内容:人、法、喻。《佛说阿弥陀经》只有「人」。「佛」是人
,是本土的佛,「阿弥陀」是彼土的佛。此方的佛说彼方的佛。《金刚
般若波罗蜜多经》,没有人,「金刚」是喻,「般若波罗密多」是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
七字中人、法、喻具足。「大方广」有二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大」讲「体」,以常遍为意。体是大,是常,无生无
灭,竖无初际,无始,找不到开头,未来也没有头,此就时间来讲。空
间则遍满十方一切处。此「体」就是如此,无生无灭、无始无终,遍满
一切处。所以,大即常与遍。「方」是以轨持为意。法是持其自相,一
切法都有它本身的相。桃树的桃花就是那样子,保持它自己的相。李树
的花、叶、果子又有自己的相,自己的形式。法就是如此,一为「持」
,各个法各有其表示的形式。再有「令人生解」,提之则知其含义,轨
持为意,此为「方」。「广」言「用」,以包博为意。包是包含一切,
博是广博无边。
第二种说法,「方」是相大,「广」是用大,第一「大」字代表体
大。体是离开言与思的,体是什么?用语言,思想都不能解。是法非语
言分别之所能解。语言就是言,分别就是思,一思就是分别。那么,此
体大是什么?离言思,就是说现前自己一念介尔之心,介尔之心就是极
微小的一念之心。永远没有变异而包摄一切。(底下还要细说),此部
论,此点说得很精彩。「大」就是言一念之心,瞥尔一刹那一念之心,
而这一心就是永远没有变异,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一切法都从此体生
。从体流出相,流出用。一切法都从体生,体就是你的一念之心。「方
」是相大,也是离言思,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就是介尔之心,就是大
智慧光明,就是清净自在、常乐我净,无量无边的功德。方的含义如此
,此相大,一切殊胜之德皆此相。用就横具十界因果。十界的一切因果
都不出於此。「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佛法界。「广度众生」就是
菩萨法界。「自觉」就是罗汉法界,一切因果,以四谛十二因缘为因,
就得声闻缘觉的果。以六度万行为因,就得菩萨的果。以大方广为因,
就得佛果。我们一般说大,都是一个对待的大,桌子比相机大,房子又
比桌子大,还有比房子大的东西。总之,某物是大,也是小,此为对待
的大。华严之说,是没有对待的,绝对的。有二才有对待,到了无二,
还有什么对待?所以维摩诘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是什么?离开了二。
谁要能离开二,就入不二法门。不要等别人给你证明入了不二法门。离
开了一切分别,就入不二法门了。以上解释大方广,大方广是所证的法,
修行证到什么?证到大方广。
佛是觉者,佛是最平等的,是觉悟的人。是觉圆果满,觉都圆了,
圆觉;果都满了,果头的佛,最尊!觉满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三觉圆满。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觉行也圆满,所以,成了佛。据
《华严经》,佛有十涵意:
一、具一切智。
二、具一切种智。
三、离烦恼障。
四、离所知障。所知障,知识分子确实要注意。都知道烦恼障----贪嗔痴
不好,而不知道本来不懂的,现在懂了,懂了很多很多,这些所知,
可能就成障。不成障就是智慧;成障,就是所知障。所知障非常麻
烦,所谓事障易遣,理障难除。所知成障,就有一固定的成见,承
认这个,不承认那个。要闹派系,这宗说那宗,这一派说那派。固
执一宗一家之说,不能圆融。这些都是理障,以为就是自己这个意,
其实呢,不见得。四十二章经:「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偏偏要信自己这个意,这个意就是所知障。所知都成障碍,佛就离
开这个障。
五、於一切法,能自开觉。
六、能让他开觉。
七、於一切种相,能自开觉。
八、於一切种相,能让他开觉。
九、如睡梦觉,佛就是睡醒的人。我们就是在梦中的人,佛就是这么平
等。佛醒了,我们在作梦。作佛也是在梦中,大作梦中佛事。是个
好梦,但是还是究竟没醒。要知道它是梦。我们作梦都有此经验,
梦里头,「啊!我这是作梦嘛!」,这就要醒了。我们知道这是梦,
那就要觉。佛就是睡梦中觉醒了。
十、如莲花开,莲花开了是极其自然的。每一个花苞都要开,佛开了,
我们还没开。
佛就是这十个涵义。到华严,什么都是十。此其特点。此为第四个
字---「佛」,是「人」。
「华严」是「喻」,比喻。「华」就是开花的花。比喻修因得果,
果就是庄严法报化身。「芬馥万行,荣耀众德」。花又香又好看,表示
万行所结的果,是一切众德所形成的。花喻此。一切神通,一切妙相,
来作为庄严,此「华严」之意。花也有十个涵义。花不仅仅是草木之花
,也包含了珍珠、金、银、作装饰者。如密宗的佛像的璎珞,是宝所成
的,这也算花。耳环、钏镯也都是庄严之具。飘幡,身上披的飘幡为衣
、绸缎的重裙,这一切庄严之具。珠玉金宝也可以严身,也是花。花有
二种,一种是草木的花,一种是金玉所成的花。都可庄严其身。花有十
种涵义:
一、含实。花能结果结籽。
二、种子表示含有性德。一切都是性德之所流现,由性德再出现修德。
三、光净。表示本性本来是很明显的,花很光莹、很洁净、很微妙。
四、适悦。谁看了花都很高兴。「顺物之机」,应一切众生的机,大家
欢喜。
五、引果。能结出果子。
六、端正。
七、无染。
八、巧成。花开的形相很好,很美。
九、芬馥。花味香美。
十、开敷。心开。「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开悟、开解。心被捆上了,
又放开了。开敷为意,从此点看,有很深的涵义。
这十种里,有的是通於二种花的,有的只限通於草木花的。
「严」是庄严之意。万德、万行都圆满了,拿来装饰佛的十身。所
以「佛华严」是「喻」与「人」放在一起。佛是觉悟的人,万德圆满之
所庄严。这个代表「人」,能证的人。此人证了「大方广」,大方广是
所证的法。也可以说大方广也是体、是性德。从大方广起修,修是事,
事就是佛华严。有一点觉悟,便有一点庄严。最后,又证得大方广,是
修德。所修又全在性中,这就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以上,经题
七字中,解释了六字,此为别名。
「经」是通名,一般解是「贯、摄、常、法」。到了华严又是有十
个涵义。
一、涌泉。像泉水涌出来。
二、出生。经里能辗转出生殊胜的妙意。
三、显示。显示佛的知见。
四、绳墨。木匠用带墨的绳子在木上弹出一条墨线,然后完全依照这墨
线来施工。表示经中指示,应依教奉行。等等。
智者看到经题就能知道经的全部意思。忙人见经题亦能得利益。华
严是经中之海、经中之王。这个经题只能很粗浅的做一介绍。
「念佛三昧」。此三昧在《华严经》内,所以才叫华严念佛三昧。
华严里讲了种种三昧,什么叫「三昧」?三昧的含义就是正定、正受。
正定:戒定慧,禅定。定有种种的定,正定,相对的还有邪定。很要知
道有邪定,一入邪法,不符合圣言量的法,入了定,是邪定。正受,受
是受用,定中就有受用。正定有正受用,邪定就有邪受用。所以,有很
多人很快的就出现了许多奇异的事;不是佛教的法,都称为邪法。大家
知道向上很难,趋於下流是很容易的。不是走正路,就是走邪路,是走
下流,往下跑,就很容易,就容易入邪定。所以,有的人修行说:「你
这不好,你开了鬼眼,通了鬼脉」。就跟鬼打通了。所以,看到许多阴
间的情形,看到许多死人,他自己也出现鬼的特点。妖魔鬼怪都有通,
鬼有鬼的通,墙壁挡不住鬼,地也挡不住鬼。人就不行,不能从墙过去,
从地下出来。得鬼通是进步是退步?这问题要好好想一想。许多佛教徒
对这些事,还不能很明白。有人自己可以坚持,但不能够劝动别人。这
些东西要有分别。无分别中还有分别,有分别中还无分别。此处是正定、
正受,分别於邪定。
三昧是正定、正受。念佛三昧,持名也好,观想佛也好,实相念佛
也好,用这个去修,这个是在修的因地上所谓的「念佛三昧」,修这个
三昧。当修行有所成就的时候,得了定,生了智慧,入了一心,见了种
种瑞相,此为果上三昧。当然,三昧有深有浅,得到了受用,得到了成
就,就是果上三昧。念佛三昧也是华严讲的。
妙叶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中说:念佛三昧是三昧中最上的三昧。
无量法门,唯念佛一门,圆摄无外。圆满摄了一切法门,没有不包的。
一切法、什么禅定、什么密法都包括在内。这就是华严的道理。懂得华
严之后,就是圆人。一法就摄一切法,不然就忙了:今天生病,赶紧念
药师;有人死了,赶紧念地藏;没有钱用,赶紧修财神法;有点恐怖,
赶紧修观音。有人说念阿弥陀佛只为往生。不知道任何一法都能包括一
切法,都有无量无边的妙用,不是那么机械。有的人就忙乱不堪。念佛
一门,圆摄无外,悉皆具足。此念佛三昧,如大海吞纳众流,悉无分别
。如如意珠,能出生无量无边的宝,以满众生愿,故称如意之宝。能满
一切的愿,它也没有什么减少。要什么给你什么,但如意珠是不是损失
了什么?也不是。故又名为王三昧,念佛三昧又叫王三昧,此妙叶大师
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里说的。
藕益大师说:「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宝,如摩尼珠,
出生一切诸三昧宝」。不是世间所要的宝、要饮食、要汤药要卧具。而
是,能给你一切无量无边的三昧之宝。所以,一个念佛三昧包括这么多
。「如转轮王」,转轮胜王统摄四天下,统摄一切诸三昧之王。「盖是
至圆至顿之法门也」,最圆最顿,顿是顿然成就,一生成办。要修三大
阿僧祗劫就不是顿法,顿法是刹那成就,至圆满至顿之法。以上是二位
净土宗大德所论。
大智度论说:「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所以念佛一声
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话大家要好好想一想、算一算帐,劫是极
长的时间,没法说了。亿劫:万万劫,数字大的不得了,计算机都表示
不出来。那么多生死重罪,一句佛号就能消。想一想才知道念佛的殊胜.
「论」里说本来一个人就具足了法身、报身、化身,本来是佛,一
念能相应,就名为念佛三昧。「入此三昧门,即能遍摄一切诸三昧门」。
入了念佛三昧,就摄一切三昧。所以,此即「念佛三昧」的解释以及念
佛三昧何以称为宝王三昧。
华严是经中之王,念佛法门是法门中王,念佛三昧是三昧之宝。所
以念佛三昧是王中之王、宝中之宝,称为宝王三昧。这是一个极殊胜的
因缘,能遇能闻都不偶然,「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暂闻亦不能」。若
不是往世多劫修了福,修了慧,听到一点都不可能。这是给我们证明。
大家能闻,证明往劫修了很多福,修了很多慧。我常劝大家,多生辛苦
到了今天,我们今天要叫它有个决断,叫它成功,不要跟过去一样,下
回再来,要有个决断。
「论」就是优婆提舍。指佛涅盘以后,佛的弟子对於佛的教义,做
了一些解释,设了一些问答,这些著作称为「论」。
以上说明了「华严念佛三昧论」的论题。下面介绍作者。他是受过
菩萨戒的大居士彭际清,字绍升,号二林居士,是乾隆年间大居士。世
代宗儒。此论有篇自序。《居士传》是他做的,《居士传》最后:有自
撰的「知归子传」很简单。只说:为儒,父亲都以文字官於朝。年未冠
(不到二十岁),就以儒言取科第。就我所知,他父亲是尚书,他本人
是进士。后为官,最后都放弃了,专研佛教,著作很多。第一部著作是
「无量寿经起信论」,对《无量寿经》做了一些删节。
王龙舒著有《龙舒净土文》。他把四本《无量寿经》会集成一本,
称为「大阿弥陀经」。作了第六种《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共九
种。净宗学会把九种合印,很好。(一)汉译、(二)曹魏译、(三)吴译共三
本。(晋译了五、六次,都未传下来。)唐《大宝积经》中有一会,是
无量寿如来会,是第四本,唐译本。第五种宋译。存世者,即此五种。
王龙舒居士取四种原译会集成「大阿弥陀经」。流行很广,大德引用多
采此本。王是站着往生的,是宋朝进士。此本缺点是会集本中有用自己
的语言写的内容。此点有毛病,后人若用自己的语言作为佛说的,便是
大妄语,这个例开的很不好。彭二林就想补救,但没有会集,他把魏译
本加以删改简化,成第七种。丁福保的《无量寿经笺注》,注的就是彭
二林的本子。第八本是魏承贯,清咸丰年间人,用五种原译会集,想尽
量不要犯王龙舒的毛病,可是不知不觉还是犯了。仍有些文句不是经中
原有的。所以,夏老才著第九种,公认完善了,圆满了。此事就完成了,
此事到一九四五年以后才完成。
《无量寿经》出现了善本,是现代人的福报。现国外大量印刷,我
的大经解国外也在印,在讲,录音复制。此经大放光。
彭二林删节了一种,成了第七种,而且还作了「无量寿经起信论」
。另外,他有「观无量寿经略论」、「阿弥陀经略论」、「华严念佛三
昧论」、「一乘绝疑论」、「居士传」。还有「二林居士集」。他是一
位深入禅宗、深入净土的大居士,不可多得。跟莲池大师的风格很近,
禅与净土密切结合。
贰、辨体
本论之「体」,就是一真法界。华严宗说一真法界,就是天台宗所
常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与一真法界实际是一回事。法界就是统
摄一切万法,所以叫法界。怎么说一真法界呢?体是绝待的,没有对待
,不是二,称为一。是真实无妄,所以叫真。不二,离妄,统摄万法,
就称为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之另一解释,「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这比
统摄万法又深了一步。一切互相「彻」,你能「彻」我,我能「彻」你,
此交彻也。融摄:互相融,互相摄。互相融、互相摄、互相交、互相彻,
可以拿屋里的灯光作比方。烛台有光,顶上的灯各个有光。屋子里的光
亮,是由於烛台与全部电灯所发的光。谁能分别这室内哪一块是烛台的
光?那一块是顶上的灯光?不可分。所有的光,每一个光都遍满全室。
每一处都有各各发的光。这就是交彻、交融、相摄之意。你摄了我、我
摄了你,你融到我里头,我融到你里头,交彻融摄。以我们的譬喻推广
到一切法,一切法无不如是。
这样的一个不二不妄一真的法界是什么?就是诸佛平等的法身。佛
的法身是平等的。《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身还有
什么高下,不但佛与佛的法身无有高下,一切都不二,还有什么高下,
大平等之法。从本以来就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
唯一真实不可思议。都没有,那不就是断灭了?不,唯一真实。唯一真
实,那你说是不是有?你要想!告诉你不可思议。刚一要想,禅宗多少
捧打下来,赶出去。所以称为一真法界。
一尘一毛无不是一真法界。不但广大无边的是一真法界,极微细的
电子、比电子小多少万倍的中微子,都是一真法界。到了华严境界,小
就包括大,「毛端刹海」。一个毛端就能容纳刹海,小中可以包括大。
咱们的常情大包括小,多包括一,但华严一多相即。一万包括一包括二
,一跟二包括一万。又华严延促同时,一秒钟和一万年是一样的时间。
艾雷斯艾,爱因斯坦,懂此道理。他的一个朋友死了。他说:「你死了
,不久我也就会来了。」他又说这都是错话,时间是人的错觉,物质也
是错觉。错觉与妄想正好相似。错似妄,觉似想。我们说妄想,他们说
错觉。时间就是错觉。现在时间、空间、物质,这些概念都在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佛教前途光明。要知道不是指现在,信佛的人多了,交供养
的人多了,有大光明在前头。科学家非常惊讶释迦牟尼的大智慧,现在
如此努力,才以实验做出来,可是两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早已了知了。
为什么念佛三昧论,以一真法界为本体?因为清凉大师把华严的一
真法界,分为四: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
,种种事相,大地山河,男女老少,有凡、有圣、有因、有果,都是事
,这是一个法界。理法界,都是本体。离言思、离名相,本来就不生不
灭,这也是一个法界。一切空寂而不妨示现种种的大地山河,理跟事不
相妨碍,叫理事无碍法界。还有事事无碍法界,是华严所独有的。小跟
大,本来有碍,它无碍。大的可以包括小的,小的包括大的。多与一,
人们是有碍,多包括一,十包括一。三包括十,一个手指头包括十个手
指头,常情就不好懂了。它无碍,事事无碍。一秒钟包括十万年。华严
分为四法界,《起信论》云:「念佛完全可以入四法界。」所以我们说,
以一真法界为体,是有所依据的。
彭际清(二林居士)如此说:「一心念佛,不杂余业,就入事法界
」。修持是事。要一心念佛不参杂别的。不是念佛之外,还练气功,那
就不是一心。一心念佛,不杂余业,就入了事法界。「心佛双泯,一真
独脱,入理法界」。念著念著,心与佛在自己心中都没有了;本有的一
真独然透露,就这一句佛号明明朗朗。就入理法界。寂然不动,生佛俱
泯,这些事相都没有了。「即心即佛、大用齐彰、入理事无碍法界」。
这个心就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从体起用,从性起修,全修在性,
大用齐彰。一人念佛,光明遍满全法界。小说一人念佛有四十里光明,
此对凡夫说的。要是圆人,遍满一切,大用齐彰,理事无碍。所以不起
于座,分身尘刹,广度无边众生。一人念佛之功遍满一切处,此大用也。
「非心非佛、神妙无测、入事事无碍法界」。非心非佛就离开一切了。
神妙不测,此境界非凡夫所能知,事事无碍。
所以念佛就入四法界,四法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华严念佛三昧论
以一真法界为体,以诸法实相为体。净修捷要:「无量光寿是我本觉」
。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生起
念佛之心才是开始觉悟,故名始觉。念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本
觉,始觉就合本觉,「始觉合本」,此最重要。始觉合本觉才称为觉悟
。「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就到究竟觉。由於一真法界为体,所以你
本心就是佛,起心来念,念什么?念佛。佛是什么?佛就是你自己,无
量光寿就是你的本体。
叁、明宗
我个人体会本论以「华藏入名字,持名入华藏」为宗。整个华藏世
界就是毗卢遮那说的法。说华严经时四处在天上说、三处在人间说。七
处八会、或九会,由於两种译本不同。华藏世界讲十方一切佛、一切菩
萨、一切庄严,持名就入华藏,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持名往生,就
入了华藏。再加上一句「华藏入名字」,如果能够信、能够理解,这个
名字有这样殊胜的功德,信解就深入了。信解深入了,就是往生的主要
因素。
为什么说「华藏入名字」?根据此论所言:「弥陀全体遮那,极乐
不离华藏」。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切一切就是华藏世界。「华藏依
正悉入弥陀名字」。华藏世界一切依报,就是一切佛土庄严,一切正报
,就是一切佛菩萨;都入在阿弥陀佛名字里面。所以说「华藏入名字」
「持名入华藏」,彭二林又说:「持一佛名入全法界」。持一佛名
,全法界的功德都在里面。论云:「名字即法身」,「名字不异报化」。
一个名字,法身、报身、化身全在里面。
又云:「此土行人(即娑婆世界之人),以专念力,修诸功德,回
向西方,惑业未断,(大多数人是此情况,还起惑,有疑惑)生同居土
」。西方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
这种惑业未断,但专念、修功德、回向的人生到凡圣同居土。
第二种人「欣厌既切」,欣慕极乐的心,厌离娑婆的心都很切。厌
离的心很要紧,很多人厌离的心没有生出来,对娑婆世界还是很留恋,
那就欣愿不切。「粗漏渐除」,惑业即漏,所谓见惑、思惑。见惑有十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贪、嗔、痴、慢、疑,断了见
惑成初果。思惑就是贪、嗔、痴、慢,细的。一直到无色界的贪嗔痴慢
都断了,证阿罗汉。现在不去证小乘极果。但欣厌很切,粗漏渐渐消除
。粗漏指粗的邪见、身见、边见、粗的贪嗔痴慢渐渐消除。并且「闻法
增进」,这样念佛求生,可以生方便有馀土。比凡圣同居土高。
「若修圆教为因」。我们所讲的华严是圆教,以圆教作因,从这里
发心。「深达实相」,很深的了达实相。「以普贤行愿」,以普贤十大
愿王作自己的愿,「回向西方」,就生实报庄严土。「亲承佛记、分证
寂光」。
所以,此论不但希望大家持名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还希望大家以
圆教为因,可以上升到实报庄严土。生实报庄严土,就是大菩萨,一生
大成就。上品上生,分身到无量佛国去闻法、去受记,到无量的世界说
法广度众生,分身无量无边。净土宗的成就是如此的成就,但须以圆教
为因。若没有圆教为因,那只是前面同居土、方便土的成就。此即造论
的意思。把「华藏入名号」,华藏的一切都入名号之中,如此念,深达
实相,不但往生,而且品位很高。此即「宗」,「华藏入名字,持名入
华藏。」华藏就是极乐世界。
肆、论用
「用」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极乐,一生成办」为用。
首先叫你发菩提心,三辈往生要发菩提心。论如此细说,就是要你发菩
提心。菩提心浅说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此是最粗浅的
说法。以大智慧来说,此论所表达的就是大智慧。发起此心,一向专念,
是《无量寿经》所说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如此可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办」,过去多少生没有成功的事,现在
这一生成功了。
我还可以抖胆的向大家说,修什么法门,如果不求生净土,一生成
办就没有可能。纵然是有,那是极少的。密法,统计下来,从解放到现
在,有六个人化光。中国有十亿人口,解放以来四十年。四十年来,十
亿人之中,只有六个。一亿人也摊不到一个,一万万摊零点六,经过四
十年。北京才一千多万人口,离一万万还远啦。总之,此百分数看来,
是很不容易的。
论上说:「行者诚能决定信解,知一切佛不离自性」。如果真正能
够有决定的信、决定的解,知道一切佛不离开自性。「起勇猛心,起担
荷心」,要觉他,既要觉他,先要自觉。「便与本师初发心时等无有异
」。劝人发菩提心,如果信心有了,决定的信心,知道一切佛不离自性
,起了勇猛心、担荷心,就跟释迦牟尼佛初发菩提心的时候一样。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就是华严的道理,因果同时。都是「超情离
见」。如果大家都在情见之中,对於这些事就是怀疑,这怎么行?咱们
的情见都是错觉。爱因斯坦说都是错觉,佛早就告诉你是妄想出来的。
而且《无量寿经》说如果对於佛的不可称智、无等无伦智、最上胜
智,不能明了的话,就是往生,也在边地。若对於佛的智慧能明了,但
对於自己的善根不能生信,不能相信自己具有佛性,不能相信自己的本
性就是法身,跟法身佛平等平等,无所欠少,你也只能生边地。所以造
论者的用心即在此。不但希望大家往生,还希望往生的品位高一点。此
即造论的苦心。我们今天有这个共成会聚,也就是希望在这个地方提高
一点。这个提高一步,往生之后,你到那边大大的提高一步。如是因,
如是果啊!
第四个就是「用」,就是劝你发菩提心,你这样发菩提心,就跟释
迦牟尼佛当年发菩提心是一样的。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样往生,不会
落到边地疑城里,多少年不见佛,只有菩萨来跟你说法。为什么?佛跟
你说,你也不懂,华严会上的阿罗汉们都如聋如盲。
伍、教相
至於属於什么教呢?教里分三藏:经藏、律藏、论藏。此属论藏。
律藏是戒藏,经藏是定藏,论藏是慧藏,戒定慧。所以论很重要。有的
时候光读经,草草的念过去。论给你一解释、一分析,大家就深入了,
此为慧藏。
在大乘、小乘中,此为大乘教,而且是一乘教。
判教里,天台判四教:藏、通、别、圆。藏是小乘,通是通於大小
乘,别是大乘。此论为圆教。
华严判为五教:小、始、终、顿、圆。此论属於圆顿教。这是最高
的、最圆顿的,最殊胜。
把这个染入心神,这么去念佛,品位必高。还有,若真正圆解能开
,就是圆人。圆人和不圆人的分别,修行是日劫相倍。圆人修一天,等
於不圆的人修一劫。这是件了不起的事。大家要知道,开圆解也不是勉
强的。要好好的发心,好好的修,见解一天天圆起来,别人望尘莫及,
日劫相倍。以上就是论的五重玄义。名、体、宗、用和判教。底下解释
论文。
【念佛法门,诸经广赞。约其总贯,略有二途:一普念、一专念。】
二途:二个方面。普念:普念一切佛,如南无佛,密宗的南无布达
亚。专念:专念某一尊佛叫专念。
【如观佛相海经、佛不思议境界经等,但明普念。】
此二经等都是讲普念的。刚才所说的南无佛,南无布达亚都是普念。
【药师琉璃光如来经、阿閦佛经、无量寿经等,特明专念。】
阿弥陀经是专念阿弥陀佛。
【今此华严,一多相入。】
华严经一多相入,一入多,多也入一。
【主伴交融。】
一切世界有主。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主,观音、势至、诸大菩萨都是
伴。主伴交融。说主,则伴在其中。说伴,则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
二。
【即自即他。】
一切佛。阿弥陀佛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毗卢遮那佛。从阿弥陀佛看,阿
弥陀佛是自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是他佛;他佛就是自佛。
【亦专亦普。】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说是专,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议之处。
【略标五义以贯全经。】
以下提出五个胜义来贯彻华严全部经,来总摄、来总结华严全经八十卷。
【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
念佛的法身,就是直指众生的自性。此论的殊胜功德,在此很突出。从法
身流出报身、化身。念佛最后是证法身。佛是凡夫所仰望最高的。而佛最高的
是法身。「念佛法身」就是「直指众生自性」。在学人分上,这十个字,前四
个字与后六个字连不到一块。连不到一块,是众生见。能融会,是佛知见。
【二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门。】
佛来显现这一切佛刹、一切国土,显现种种的佛身。这是佛的殊胜功德,
佛的功德之所庄严、之所成就。为了摄受众生,念佛的功德。佛因为有这种功
德,所以才能流现出这些国土,这些法门。而佛能够流现这些国土,这些法门,
正是佛的殊胜功德。
【三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门。】
法身,报化身怎么念呢?念名字就够了。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彭居士
是大智慧,用的字不多。这五条大家若能吃得消,大家就大大的向圆人的路上
迈进了一大步。最胜方便门:最殊胜的方便门。大家有时候往往总是不满意,
盼望哪一天得个什么法、灌个什么顶,现在彭居士在此处告诉你,念佛名字这
就是「最胜方便」。
【四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门。】
华严是毗卢遮那佛说的。毗卢遮那佛即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顿入华严法界
门:一下就入了华严法界,十玄四无碍。四法界:理、事、理事无碍、事事无
碍。十玄重重无尽。这表示尊师重师。修行人不能忘本、本师啊。就是要尊师
之教。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佛。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是佛说的。佛教我们念
佛,应当发愿往生,听佛的话,才是尊师。不只是上供嗑头。上供嗑头是纯皮
毛的表现。根本是从内心中接受佛的教化、听佛的指示,依教奉行,这才是尊
师。
【五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门。】
此处点到主题了。念名字,念谁的名字?最后,就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圆满普贤大愿门」,这样就圆满了普贤的十大愿。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最近台湾来了一位法师,他在国外非常受人景仰,在美国、在加拿大、在台
湾、在香港、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他这个人本来是念哲学的,后来学了佛
,讲这讲那、讲楞严、讲华严,后来从华严上醒悟了,念佛了。华严不离念佛
,说来说去,导归极乐。他现在变得是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专弘无量寿经,而
且就是夏老师这一本。圆满普贤大愿,他就从普贤大愿,转向净土。导归极乐
世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最后还是从华严的总结。
【别申问答,豁破群疑,普与见闻,同归一乘云尔。】
除了上述五条之外,又提了几个问答。破解群疑,愿一切见闻者,都同归
到一乘之法,都得成佛。
【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者。】
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是什么呢?
【吾人固有之性,湛寂光明,遍周尘刹。】
每一个人本有的性,(固有即本有),很坚固、不生不灭、不会什么时候
没有。此本性「湛寂光明、遍周尘刹」。寂:寂净。而且用「湛」字形容,清
湛极了。寂是寂净。湛寂指一点灰尘、一点渣子、一点污垢都没有。本性就是
这么样的湛寂光明。而且是遍周尘刹,尘尘刹刹无量无边的世界。现在可以知
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的一员。再往上不知多少银河系、星
云。再大是什么?还不知道,无量无边。有的天体的光到我们这里要多少亿年
。以光的速度到我们这里还要万万年,这个世界有多远。这还是肉眼的世界,
科学所了达的。实际上是远远超过科学的水平。科学所能知道的就是这一小块
。虽然说比从前的一小块大多了,但还是一小块。自己的自性是湛寂光明,而
且是遍周尘尘刹刹。现在科学所不能及的地方,以及将来也不能及的地方,可
是你的自性都遍达该处,都包括在内了。
【诸佛别无所证,全证众生自性耳。】
诸佛成了佛,证了佛。信解行证,开始要信、信了之后如实的解,解了之
后就实行,行了之后,最后是证。诸佛证什么?别无所证,全是证的「众生的
自性」。佛所证实到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本性。在座的任何一
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佛证的是什么?成了佛,证了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就
是众生每一个的本性。底下引华严。
【如来出现品云:「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
诸大菩萨你要知道你们的自心,自心之中,念念之中,在你心念之中,有
佛成功了。
【「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
诸佛如来就不离众生之心,而成佛呀。
【「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如是」。】
每一个人有自心,一切众生也都是如此。
【「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无穷无尽的佛,随时随时在那里成佛。而且此心广大周
遍,无处不有,永远是不离不断、无有休息。(此为一段,下第二段就是释迦
牟尼佛成佛时,看见星星,大觉大悟,成佛了。)
【又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
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如来的智慧。「具有」,表示已经有了。在座的人,每
一个人,承认这句话吗?这是佛说的,佛成佛时所证明的。成佛就是因为证实
到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有如来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大精进,要大惭愧。我们有
如来的智慧,可是我们就堕落成这个样了。这是事实,但是我们要懂,我们并
不是很难,只要把这些虚妄都去掉,恢复本有就是了。不是变个什么、得个什
么、修成个什么。气功是讲究从头上出了个小人(元神),小人再修,又再出
个小人。佛法不如此,此为心外取法,佛教不是这样。众生有佛一样的智慧,
但就是因有妄想、有颠倒执著。想的都是错的,还执著,还把错的抓住不放。
这不好办了,所以不能证得。
【「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就是这样。这一段十分殊胜。这一段论文,十方诸佛都放光;一切佛世界
都天雨妙花;一切魔宫都震动。就像我们地球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九级,魔宫
都倒塌,魔王都昏倒在地,不可思议。
所以,一切神通,现在的奇异功能,均无法相比。神通太渺小了。阿罗汉
的神通,能把太阳和月亮换个位。阿罗汉还是小神通,菩萨神通更大。直指人
心,见性成佛,是佛神通。能直指凡夫的心。让凡夫见了自己的本性,就成佛
,这是佛的神通。佛现大神通,直指:念法身佛,念的就是自己的自性。这和
净土宗是结合的。观经的话:「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在解放前夕,江西有个比丘尼,逝世之后火化,顶骨不坏,上面有四个字
:「心作心是」。圆彻法师已经有了此拓片。此是很殊胜的事。心作心是。是
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现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你作佛这个心就是佛。
此就与彭二林完全一致了。实际说,夏老师说,《华严经》、《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三部经是一部经。华严是大本、无量寿是中本、阿弥陀是小本。
三本是一部经。
《弥陀疏钞》也是一上来就说:「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常明,是灵
明。非常彻,是洞彻。非常寂,是湛寂。恒就是常,又用常来形容恒,绝对的
恒。「非清非浊、无向无背」。没有清浊之分,也没有向背之别。「大哉真体
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个真体,不可思议的,就是每一位的自性。
所以弥陀疏钞、观经的宗旨和此论是一样的。这是「根本」:「体」和「本」。
彭二林居士是造诣很深的居士,很稀有。其论非常透彻,斩钉截铁,不允
许你模棱两可。我们知道念佛有四种,念佛法身,此处指实相念佛。法身就是
实相。念佛法身是直指众生自性。什么叫念佛法身?不是要念一个什么咒?或
一个什么?就是告诉你,众生自己的本性,你要是认识你的本性,你就是见到
了佛的法身。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念佛法身。这就是直指:直接、究竟、最殊
胜的成就。所谓成佛,就是成的这个。「诸佛别无所证」,诸佛证得什么?另
外没有什么证的,「全证众生自性」,他所证的全部就是众生自性。此说直接
了当,斩钉截铁。说证得什么?别的没有,就是在座每一个人的本性。佛证,
就是证这个,成就这个。
自性是湛寂光明。清湛极了,一点尘渣都没有,清净极了。光明无量,遍
周尘刹,此光明遍周一切刹土,一切虚空、世界,这也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
,为什么说我们众生是迷呢?就是迷了这个本性。自己有了这个本性,不能认
识,迷了这个本性,这就是迷。觉悟了,证到了,就是佛。所以这个事情就是
这么简单明了。一切法门,就都是为这一件事。底下引据经文来做证明。说这
些话是根据圣言量,是佛说的,是诸大菩萨说的,这就有根有据了;就可以为
人演说了,可以告诉别人了。把自己个人的见解随便拿来和人谈,时下很多人
有此毛病。这是谤法。
引了华严两段,一段是如来出现品,「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一切大菩
萨应当知道你们自己的心,佛教导菩萨第一句话就是此话。今天在座诸位也是
菩萨摩诃萨,应当怎么样呢?应当「知自心」。自心之中,念念之中,常有佛
成正觉。诸佛菩萨在哪成正觉?就在众生的心念之中,我们不知道,所以是凡
夫在迷。何以故?因为「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一切如来都是不离这
个心成正觉。佛的成就,就是知自心,如自心,证自心。当时华严会上诸菩萨
摩诃萨的心是如此,一切众生心亦如是,那就包括今天在座的人了,每一个人
都包括在内了。一切众生心,都是这样,「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在你心念之
中,都有如来在心念之中成佛、成就正觉。你的心是「广大周遍,无处不有,
不离不断、无有休息」。我们的自心,没有断灭,没有停止的时候,在念念中
常有诸佛成正觉。这是在华严会上释迦牟尼教导诸大菩萨的。当时说华严的时
候,称为毗卢遮那佛,称为卢舍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
另一段话也是我常常引的,「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没有一
个众生没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大家听到点奇异的功能,就羡慕得不得了。我
修了多少年,还没有什么,他一下就有神通,很奇异,很羡慕他。其实这算什
么!咱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有如来全部的智慧,如来的全部的功德。什么奇异的
功能,九牛一毛,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既有与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相,为
什么不显现呢?为什么还在迷呢?为什么还胜不过烦恼?烦恼来了,例如有个
老居士与街坊闹气,后来得病种种,烦恼还是胜不过。为什么呢?现指出这个
原因:「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有妄想,就颠倒,你就错了,
不知道是非。执著:碰到什么事就抓住了,沾著。这是我的亲人,那是我的仇
人,我所讨厌的人,我怎么也不让他好。执著的非常厉害,不能平等。那么,
就不能证得,就不能显现。「若离妄想」,离开了妄想,一切智、自然的智慧
、没有障碍的智慧,就现前。事情就是这样。此为前次所讲,很重要,所以今
天再重复一次。
上次我说,说这段话时,十方诸佛都欢喜、放光,一切天女都散花,魔宫
都震动,因为此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最殊胜的一件大事。佛以一
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这就是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
佛的知见;这不是众生的知见,也不是任何学者的知见,也不是任何宗教教主
的知见,他们都没有。佛的知见,最平等,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但是妄想执著
,不能证得。问题就这么一点点。到这里大家自然会问:「这个妄想执著,我
们怎么去啊!」,问题矛盾在这,焦点在这。我们跟佛一样,但是现在不能证
得,不能证得,就是为了妄想执著。这个妄想我们怎么去啊?
【云何离于妄想。】
怎么离妄想呢?底下的话,大家要注意,就是彭居士极殊胜之言,是净土
宗登峰造极的话,也是禅宗的登峰造极的话,也是密宗登峰造极的话。从密宗
看,今天能听到这个话,等於毗卢遮那如来给大家做大圆满灌顶。怎么去这个
妄想?
【须知一切众生颠倒执著,全是诸佛法身。何以故。】
此话易懂,但其意十分难懂。颠倒执著是什么?就是诸佛的法身。你不知
道这个,因此,颠倒执著就把你妨碍了,不能证得佛的智慧,你认识了这点,
那成佛就是时间问题了。时间也是虚妄。至於何以颠倒执著就是佛的法身?因
为:
【颠倒执著常自寂灭故。】
这些颠倒,其常恒的本身就是寂灭,(涅??就叫寂灭)。妄想,大家想一
想,我这一念妄想从哪来?你能找得着妄想的来处?从哪来?你说我听听,从
外面来的?从里面来的?从什么地方来的?从美国来呢?从广济寺这出来的?
从心里头出来,你心在哪?找个地方我看看。你说不出来,无所从来。再看这
一念妄想过去了,哪去了?它到哪去了?亦无所去,去处你也找不来。所以,
一个妄想,就是一尊佛出现,如来啊,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这跟楞严的道理相通了。楞严应该读作「首楞严」,此三个字是专名词,
没有翻译,跟「般若」一样,没有翻译。「首楞严」的意思是什么?一切事究
竟坚固。所以,楞严是经中之王,最难读的一部经,最深入了。一切事究竟坚
固。这个坚固,就是不生不灭,都是常恒的,离开生灭的,究竟的,是坚固的
。一切事,就包括我们所谓的善事和恶事等等。楞严这个道理,跟这可以相通。
《圆觉经》:「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跟这里也相通。你虽然颠倒执著,
可是你本来成佛。因为,这里说:颠倒执著也是佛的法身,而且《圆觉经》说:
「淫怒痴,戒定慧具是梵行」。杀盗淫三毒,戒定慧三无漏业,它们平等啊。
所以《维摩诘经》指示不二法门。一切相不二,把这个体会了,就入不二
法门了。一切颠倒执著,都是佛的法身。一切事都是佛的法身,所以「一切事
究竟坚固」。你在这里还有什么分别对待?还有什么叫「二」?当然入不二法
门很难,但可以由此向不二法门趋近。若真正能够信、承担,就入不二法门了。
这个道理很难懂,引经据典,经上是这么说的,但是怎么去体会呢?密教
大圆满里说:如我们在水上,拿个手指头在水上写字,在水上画画。(大家回
去拿个脸盆,可以试一试。)脸盆中是水,譬如咱们的本心,清净的心。你在
水面上写个字,就出了字形,这是事相。这个事相是水上画出来的,就同水上
生波一样。波代表妄想,水代表本心。但是波不是另外一件东西,波就是水里
出来的。所以,波就是水。波不是水,是什么?虽有波之形相,但它就是「水
」。所以,《资粮》讲这个讲得很深入,大家可以参考。但是,若是水很静的
时候,可以照见月亮及一些形相。水乱动,这会什么都不能反映了。但是,它
还是水,不是别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它还是水。有波,波就是水。波代
表妄,水代表真。妄就是真,就是真,就是法身。在水上写字,这说明什么呢?
随处出生,随处消灭。写的时候,出一道,写过之后,这一道就没了。没有形
迹,只是净水。
【于此信入,诸佛法身,无处不现。】
你要在这个地方能够相信、能够入门,那么,诸佛的法身没有一处不实现
。所以,咱们有很多修四臂观音法的,四臂观音法大圆满偈:「所见一切皆法
身」。修这个法的人,今天听见了此论,可以增加信心,与此论是一致的。看
见所有这一切都是法身了。禅宗有此话:「青青竹叶,尽是法身;郁郁黄花,
无非般若」。青青的竹叶,一片一片的,那是什么?不是什么植物的叶子,都
是佛的法身。一朵朵的黄花、菊花,都是般若,都是大智慧。所以,大居士庞
婆说:「百草头上祖师意」。各种草的头上,都是祖师的心意。祖师的心意,
都在百草的头上。这些话都是同一鼻孔通气的。这些是无上醍醐。但是,一个
不小心,它就变成「毒药」。既然都平等了,持戒跟犯戒平等了。那我就专犯
戒吧!淫怒痴、戒定慧具是梵行,那我的淫怒痴就不用息灭了。这就成为毒药
了。应知:
【清净圆满,中不容他。】
一切事究竟坚固,都是清净、都是圆满,其中没有另外的东西了。你说另
外有一个东西,不是佛的法身,那佛的法身中就缺一块。佛的法身遍一切,说
这个不是佛的法身,那佛的法身不就缺这么一块了。无处不是,而且是清净圆
满,这里头不能有其他的东西夹杂。
【念念不迷,心心无所。】
实相念佛也好,念佛法身也好,是个什么境界?就是念念自心都不迷。你
知道这一切,知道颠倒执著就是佛的法身,是消灭颠倒执著的最好的方法。就
是这样,比你要去压它、消除它、抵制它,种种的办法,来的直接。所以念念
不迷、心心无所。一心和一心之间是相续的,没有「所」。这个「所」字很重
要。什么叫心心无所?我们坏就坏在「所」字上。所以《楞严经》说:「所立
照性亡」。你建了一个「所」,你能照见五蕴本空的本性,就丧失了。就坏在
这个「所」字。「因明立所,生汝妄能」,《楞严经》是说:因为看见了,觉
得明净,有一个感觉,就有了对方,就成了「所」,有所感觉了。同时也出生
了一个能感觉的,就对立了,就矛盾了。所以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就是消灭
这个「所」。
观音耳根圆通第一句「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能成观音菩萨,是耳根圆
通。他耳根圆通不是去听声音,他反闻自性,他就入流,入法性之流,忘了「
所」。此「所」是所闻。众生一切都有所。所就指你所闻、所见、所知、所证
、所恨、所爱,都是所。入流,不听声音就忘了声音这个所,一步一步的深入
------还有个所觉,有个所觉,就有能觉,还得除去。於是,空之,就有一个所
空和能空,又是能所,对立了。还得消灭,空也得灭。灭,生灭都灭完了,寂
灭就现前了,就忽然出生二种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
一悲仰,二种殊胜。忘所,这就是心心无所。现在许许多多修练,练这个练那
个,得到一些境界,都在「所」里头,他不知道,这不可能究竟的。有「所」
感觉,「所」感受,所谓的进步,所谓的境界,皆是「所」。
【从此起行。】
所以修行应是这样的修行,《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四
字是「念念无所」,下四字是「而生其心」。而且这样,心心不迷,念念无所,
从此起行。
【具足大悲,究竟大慈。】
很自然的,大慈大悲的心就起来了。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境界就如此。第一句,对於这个身,不去取著它、不去保护它、不去留恋
它。众生就是迷惑。最初的迷惑就是见惑,见惑中头一件就是「身见」。所以
有个练气功的人,去见明真长老。明真长老头一句话告诉他,你要去身见。练
气功的人都为身啦,修的是「身」,身体怎么怎么样,什么脉通了,什么什么
周天了,什么什么又头上出了小孩了。都是身啦!
「于修无所著」,对於所修法,无所执著。阿罗汉不究竟,只证人空,没
有证法空。觉得确实有烦恼可断、有涅??可证。只证得有馀涅??。但法执还不
空,对於修证有所执。「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此「法」不是指修法的
法,法是一切事。这两句就是《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念一念相继,但是「于身无所取」,第一步从这做起。你老爱恋这个身
体,老想它活一千年,这就是执著,就是贪恋,就是有我。「于修无所著、于
法无所住」。到了无住生心,就是地上菩萨的地位了。
【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不离当念,因果圆成。】
通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圆教四十二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四十个位次,十一地是等觉,再上去妙觉,就是佛。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十一地,「不离当念,因果圆成」,这又很难懂。顿教,是不离当念,就是这
一念之心,刹那间可以成佛,哪里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不离当念,因果圆满;
所修的因也圆了,所证的果也圆了。所以,至圆至顿。
怎么说不离当念就能证得这么些次第呢?从初住到十住,从初行到十行,
从初向到十向,从初地到十地,四十个位次。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再
破一分无明,就成佛了。举一个例子,一摩天楼,一百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