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65|回復: 9
|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
[複製鏈接]
|
|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
我們上一次談的是生死的問題,今天我們講的是《六祖壇經》的般若品第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本性上的東西,這個是修行的精華。你不了解我們本性上的東西,要談修行那就非常的非常的困難。
我們舉一句佛教常用名詞:「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一句話乍聽之下,誤解會很多,而且佛教徒也沒有幾個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一個基督徒他就說, 「釋迦老子講了這句話,當時我沒有在旁邊,要不然就宰了他,這麼狂!」他就一直認為我們大慈大悲的佛陀很狂。所以其他的宗教,凡是不是正信的佛教,沒有透徹的去研究經典都會依文解義,也會產生很大的誤會。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那個「獨」。這個「獨」字的意義很深,今天你來到人間,單獨來的,沒有人跟你來啊,獨來;你下地獄也是獨往;你上天堂也是獨去;你到人間做牛做馬也是獨往,沒有任何一個人牽制的。這個是站在意識型態的迷糊點來告訴這個「獨」字,就是你什麼事情都必須自己來。
人家問趙州和尚說:「請問禪師!什麼是禪?怎樣修行才能成佛?」 趙州和尚馬上跑到廁所去,不講一句話,然後又回來。
「我問你,你怎麼不回答呢?」
「我已經告訴你了,連上廁所這麼小的事情都要自己來了,成佛有辦法替代嗎?」
連上個廁所也是獨來獨往。你們上個廁所有沒有兩個一起去的呀?有啊?哎呦!那是有問題哦!我們都是單獨來單獨去的,那小便是不是我這裡小,那邊跑出來呢?也是單獨來的,這一根水柱也是自己來的。所以說的獨來獨往,這個「獨」字是站在意識的角度講的。那麼我們現在這個「獨」字,那就不是這樣講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就是本性,「獨」不是指最的意思,因為沒有辦法去形容,只有講「最」,「唯我獨尊」就是只有本性最尊、最貴的。
這種解釋很膚淺,會產生一種意識型態的看法不一樣,所以佛教裡面講的就是絕對的意思,這個「獨」就是絕對的意思。而什麼叫做絕對呢?本性是絕對的。今天我們的心,剎那之間在分別、執著,書讀的愈多的人,就執著的愈深,執著什麼?名啊、利啊、色啊,執著自己的事業啊、成就啊、聲望啊。他把內在的心態架構在一種執著、意識的分別、剛強的自我主義之上,並且希望長遠的保護這種自我意識。由於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對一切環境的存在就會產生一種意識型態的分裂。意識型態的分裂,就是我們對任何一件事情沒有統一性的看法,所謂統一性的看法,就是內心無所著、無所住,一切因緣所生的這一念,用觀照的力量馬上就突破它,知道緣起自性本空。
我們因為不了解人生宇宙的道理,官當的再大,錢賺的再多,再有聲望的人,都是生活在意識的分裂狀態之下,什麼叫做意識的分裂狀態呢?就是我們內在不能統一,總是偏計所執,執著在某種假相上。所以「獨」字就是進入絕對的狀態。譬如說,一是怎麼來的?一是跟零比較來的。二是怎麼來的?二是跟一比較來的。這個零一二三四五六,是由某一種假設,然後由某一種假設去推論某些符號的存在,我們這個「獨」不是一二三四的「一」,你把這個「獨」當做是一二三四的「一」那就錯。也不是零,所以不能用符號去比較。這個符號的假設,是由某一些意識的觀念,去主觀的產生執著、去定位,有零,所以產生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分裂的這種 mark (符號)出來。
絕對的狀態不是這樣子,絕對的狀態是不經過任何的比較,當下超越任何的執著,進入寧靜的狀態,即所謂的安詳、解脫、自在,它觀因緣本空,當下無所著,那就是這個東西。所以修行只有一個字:空;兩個字:放下;三個字:無所著,就是那麼簡單!但是要練到這樣子的功夫、意境,畢竟不是簡單的,因為我們的感情太重,所以中國有一句話:情生智隔,感情生出來智慧就隔,感情太重的人,智慧就發揮不出來了,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談戀愛的人,他就暈頭轉向的了,看他是個身份的好一點,馬上拼老命的自己送上去了,然後發生一些事情啦。後來又要分開了,很痛苦的分開了,就迷迷糊糊的,感情一衝刺起來,所有的理性啊,所有的智慧啊,所有的能力啊,全部都忘掉了,因為他條件太好了,是不是?
所以,我們內在要進入統一的狀態,我們必須要有悟,要去覺悟。我們眾生所謂的「悟」,大致上都是在意識裡面打轉。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眾生對這很容易迷惑:怎麼無念又能夠念呢?念了又為什麼講它是無念呢?因為他沒有悟入自性,所以他對這個名詞就很陌生,縱然我告訴他很多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的道理,可是對他來講又陌生,然後他就用意識去揣測,無念而念是什麼意思,念而無念又是什麼意思,這樣就搞錯了。所以在《圓覺經》裡面講:未見自性的人,他揣測這個自性啊,就像這個旋火輪一樣的。什麼叫旋火輪呢?這個手拿了一把火把它旋轉,這個火實在是只有一把,眾生一看起來就是圓圈圈。意思就是說,用意識型態去認識這個本性,會誤解我們真正的本性。
我們一定要了解,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我們必須要站在聖者的角度,還要站在凡夫的角度。如果站在聖人的角度,說:念而無念,就是說所有的每一念都是自性,而沒有貪嗔痴這些念頭,叫做雖念而無凡夫俗子之念,就是念而無念。自性本具有念,念念消退自性,所以念本身就具足了自性的功夫。那麼無念而念,對聖人來講的話,雖然他沒有一切具足貪嗔痴,可是他本性有具足有念,所以是無念而念。所以說在聖人的角度來講的話,是念而無念,或者是無念而念,統統是一如的。
那麼凡夫的角度就是不是這樣子的啦?凡夫的角度就是你念或者是無念統統是有念,為什麼?他是用意識的觀念說無念而念,他就想到:無念就是什麼都沒有,像死人一樣的,這叫無念而念,他是以為說我們這個思想上要把這個念頭斬掉、除掉,沒有這個念頭就無念。那麼就是變成說,我們只要把這個念頭除掉,沒有這個念頭,就象一個無知的眾生一樣的,無念——而念,所產生的那個觀念也是執著。那麼在凡夫的角度來講的話呢?無念而念,他以為沒有念頭就可以自己自然產生念頭,所以在凡夫的角度,他認為無念是清淨的,那麼那個「無念」也是意識型態的執著,只是進入一種混沌狀態,無所知的那個無念,他並不是自性的一種無念,是凡夫意識型態的無念,那叫無念而念,所以凡夫角度來講,他是無念也好,是有念也好,這統統是意識型態的東西。換句話說,凡夫的意識,他都是一種強烈的分別,在分別的裡面,就把我們的本性切割成無量的對立,所以就算我們個人想要進入修行,而去了解本性,他用意識型態去對入本性,那麼本性就變成意識型態。
你們到底聽得懂不懂啊?怎麼兩眼無神啊?眼睛一直看著我,聽不懂的舉手,真的聽不懂的舉手,(眾舉手)哇!完了完了完了,講了老半天聽不懂,好了!我們講淺一點的好了,解釋這個都讓你聽的懂的,最好是講故事啦!這個般若思想很重要,很重要!修行不懂這個,那真的是沒有辦法。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2-3-23 17:2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般若品第二】
【次日, 韋使 君請益。師升坐,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復雲:‘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第二天,韋刺史(就是一個當官的)來請教六祖。六祖就升座講法對大眾說:要用清淨心,來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又說:善知識,菩提就是覺悟的自性,就是我們內在所蘊育的無量智慧,每一個人統統有。只因為我們自己心迷誤了,不能自悟。要藉著大善知識的開示引導方能見性。你們應當知道愚人與智人,佛性都是一樣的,無毫纖之差,只是因為迷與悟有所不同,所以就出現了愚智差別相。我現在為你們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你們能智慧顯現。你們要好好的諦聽。
「摩訶」那就是大,大般若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善知識就意思就是稱呼大家,我說“諸位菩薩”,也是這意思啦。
古來高僧大德講: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個就是自性的功夫,我們今天不能觀無常,所以在每一個動點上,都會被牽制。什麼意思呢?譬如說布好看不好看?就會產生強烈的一種分別觀念,如果我們的本性、我們內在裡面有大智慧,當下無所著的話,布本身就有生滅法,就沒有實體可言,你執著這一塊布的好跟不好,那就是我們心態的問題。所以但無心於萬物,就是對於千萬的圍繞在四周圍的萬物,當下無心,就是無念,何妨萬物常圍繞,你不妨,一樣的過這種的日子,也是一樣過得很好的人。
外境的東西本來就是不能左右我們的,是我們心自己迷了,自己起心動念去攀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有錢的人來,「歡迎光臨,請裡面坐。」有錢的來就那樣子的泡好茶、請上座,又是對待他那麼好。一個殘廢的來、殘障的來:「你來這裡做什麼?出去!你不知道這裡很貴嗎?一小時要好幾百元!」欸!這些眾生啊,每一個個體上,他都是生滅的東西,生滅就是無常,自性本空,奈何你對它的好跟壞起爭執跟分別呢?我們自己生一念的執著,把我們的本性分裂了,這就不是我們的本性了。
我們的本性是看到任何東西都很歡喜,沒有因為他的有錢、沒有錢,也不會說這是是、這是非,而產生強烈的一種牽制意識,所謂牽制,實在是沒有。所以說本來我們可以過的很快樂,這句話很有學問的哦,你不要看這個很平淡,本來我們可以過得很快樂,可是我們卻過得很痛苦。為什麼?就是沒有智慧,當我們有智慧,透視的智慧的時候,任何事情到我們的面前,縱然別人無中生有的攻擊你,你都會很歡喜的,你知道他來誹謗,當下就是無常法,這種漫罵有一天他會消失的,這只是短暫的一種不同的境界現前而已。所以我們一個大修行人,他是 contrlhismind (控制)他整個意志,不讓他動念,久而久之就會無念,然後本性就會因為不動念,而顯現出一種智慧,就變成無念而念,自然產生智慧之念。所以我們今天如果不先控制住我們的心態,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本性是什麼。
諸位!我教你們做一天的佛陀,很簡單!用控制的,施以方便語,記住!要無所著,任何事情要「放下」兩個字,假如說你肯聽我的話,你明天可以用這種方法試試看,那種日子跟佛一樣的,沒有什麼兩樣。佛子安住於無所著,即是佛受用。如果求佛道的眾生,安住在無所著那個意境,就是佛受用,就是佛安住的地方。
所以說強制、強烈的,用意識上去控制某一種事情,這個意識,後面又有敵對意識,有一天控制不住的時候,他就會發瘋。所以我們講忍耐忍耐忍耐,如果你忍耐,沒有了解我們本性的時候,這種忍耐就完了!碰到什麼事情,一生氣起來:我要忍耐!一生氣起來:我要忍耐!那這種起伏作用,你說要搞到幾時才罷休?要什麼時候才不會忍耐呢?他有一天忍不下去、壓不下去了, broken (爆發)出來,你完了!我們這種修行是不對的!要用什麼?要用觀照的。忍耐的當下,就沒有所謂的忍耐,今天他來侮我 ,這個人本身是無知,我們不要管他就好嘛,他有權利批評我、侮辱我、攻擊我、無中生有的誹謗我,我有權利不要聽,你為什麼不享受你的權利呢?講到這個地方你怎麼不鼓掌呢?(師笑)笨笨的、反應那麼慢。(眾鼓掌)所以說你要記住,他有權利讓我們來生氣,我們有權利不要看,不要生氣, why ?你為什麼不享受你的權利?就無所著,就放下,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啊。
人家說;「哎呀師父啊!你這麼很忙,很辛苦!」
「哦,不辛苦,不忙,不忙!」
「忙」是怎麼寫啊?心亡了,心沒有叫做忙!我說:我很閒啊!一天到晚都閒著沒事啊。師父會不會很煩?我不曉得要煩什麼,不知道啊?我即沒有老婆,也沒有兒子,也不需要去標會,擔心被人倒會,又沒有在做股票,你說要煩什麼?我不知道啊!要煩什麼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啊!那你說我要修行,修行我自己知道的,意境是什麼嘛,當然我很清楚啊。那煩什麼?那道場,道場就隨緣嘛,能蓋我們就一直蓋起來嘛,雖然花了一億多,我們還是很順利的蓋起來嘛,可見慧律法師還是有一點點的福報嘛,是不是?我們花了一億兩千萬蓋了一個文殊講堂,一樓一樓加起來大概兩千坪左右。 所以說痛苦來自於無知,無知來自於無明,無知的眾生他就活得很痛苦。 所以說不要說你當醫生,你今天就是念了十個博士、一百個博士都沒有用的,這個智慧是抵不過出家人的,希望你相信啦。真的!
愚痴的人,或者是大智慧的人,佛性本來沒有差別。所以四肢健全的人,長的漂亮的人,不一定比那個殘廢的人會修行,因為修行不是用腳,也不是用手,是用心去悟啦。少一只腿、少一隻手,但是確實沒有少那個心,心還是存在,有心就有本性,有了本性,我們有一天就會開悟。所以說: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佛性是平等的。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12-3-23 17:3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善知識,我們世間人每天都在念般若,卻不識自性本然的大智慧,就好像說食不飽,只是口裡說空,萬劫也不能見性,結果還是毫無意義。善知識,‘般若波羅蜜,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大智慧到彼岸。這必須是落實於心念,與空說無關,如果只有嘴巴念,心不去悟道,那麼就如如如化,如露如電,無實際意義。我們嘴巴念,心裡也去做,叫做心口相應。我們的本性當下就是佛,離開了這個本性,就沒有其他的佛。
我們每天都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眼,無耳,咦?統統有,怎麼講無呢?無眼、耳、鼻、舌,統統有,他講沒有。糟糕了!他念到那個地方,他念到:眼睛,咦?有啊!無耳?也有啊!統統有啊,怎麼沒有呢?念了《般若心經》念了幾十年,他搞不清楚,書念的再好,沒有師父講,他也不能開悟。所以,我講的那一套《般若心經》希望你們買回去聽,你就知道那個功夫之深啊,真的!我是講本性啦,不是指我啦,佛陀的那個法,那實在是太好了!
你不了解我們的本性,這個般若,就像說食不飽,整天講那個多好吃,那個多好吃,可是你吃不到啊。我們嘴巴裡面講的,這個空,那個空,但是對空他根本不了解,所以說萬劫不得見性,對空的思想沒有辦法了解,那當然就沒有辦法,看不清楚我們的本性,一點益處都沒有。
我們需要用心下去觀照,不是在口念,所以一個人有沒有修行,可以在他的行為當中看得出來。我現在告訴你,你注意聽,很簡單可以判斷一個出家人有沒有修行,如果有一個出家人,他告訴你他有神通,他能夠給你消災解難,可是他碰到事情脾氣發的很大,我告訴你保證沒有開悟,保證的!開悟的聖者他絕對不會生氣的。開悟的聖者會生氣,只有一種情形,就是在教導徒弟的時候,知道這個根器夠,他才會用生氣的去教導徒弟,要不然一個開悟的人,他用生氣的來教導徒弟,那笑死人了!最簡單的,我告訴你很容易的分辨一個人開悟與否,如果你去的時候,他一直告訴你他有神通,他持什麼符咒可以加持你,馬上得到什麼解脫,來了摩個頂,馬上不會拉肚子,那是神經病!
我們台灣啊很不幸,來了一個清海,又跑出一個盧聖彥,很不幸!佛教的不幸,眾生就無知的跑去灌頂,結果股票大輸特輸,不但沒有消災還破財。有正知正見,開悟的人,他哪裡是這樣子的,自己顯什麼神通啊,你們聽我這麼多錄音帶,我有告訴你我有神通嘛?我有沒有告訴你,我很會修行?有沒有告訴你說我很了不起,不得了的一個聖者啊?沒有啊!開悟的聖人他也不會講的,開悟的聖人,他處理事情的方式以圓滿為主,絕對沒有仇視,如果真的沒有辦法解決他就認了。
譬如說我的講堂,假設說被人家佔據了土地,我用種種的管道,用在家人跟他去控告,如果沒有辦法要回,那麼就是我們三寶的業障,我們不會廝殺的,不會請槍手砰!砰!不會用這種方式。
所以說我們懂得智慧,懂得認命,所以我們眼睛裡面,從來不恨那一個眾生,這個眾生縱然怎麼樣子攻擊我、誹謗,乃至是說要讓我們死,我們也不會去跟他計較,為什麼?因為我們有永恆的忍辱,不會是像世間人: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沒有的,我告訴你,聖人沒有忍耐,因為叫做無生法忍,沒有所謂的忍,因為根本自性就本空,你忍個什麼東西呢?對不對?他來欺負我們的時候,他的手,他的腳,你分析他的全身都是無常法,他的全身本來就是空的,沒有所謂的侮辱不侮辱的。
所謂的侮辱,是我們內心裡面產生一種觀念,他牽制著我們,我們被他所牽制,所以他侮辱我。所以說我們本身修養不夠,就會說人家侮辱我。如果說是釋迦牟尼佛話,你拿刀子殺他,他都不會動到一個念頭,他那裡有什麼侮辱不侮辱的,就是我們的業障,認了!就是這樣子,就是那麼單純,就是這種智慧嘛!所以我們當醫生的人、當護士的人,就是很簡單了是不是?
當醫生的人,我們就內心裡面常常這樣觀照自己,他今天有病苦(就像我自己這樣子的)我們心很難過我們要一直好好的照顧他,你做醫生的人不能煩。你若煩了的話,就完了!那麼多的病患,做醫生的人沒有幾個不煩的,因為我也當過醫生,你們當過那個是打針醫生,我是當心理醫生。
我舉個例子給你聽,有一個老公老告訴我,他的老婆對他很好,老婆死亡時也留下很多錢給他,這個老公很高興,但老婆去世後一天,他發現老婆外面討客兄(紅杏出牆)。他老婆死了,他一直恨在心裡面:我對我老婆這麼好,她對我這麼不忠貞,恨、恨!恨到有一天要爆發了,找到我:“師父啊,你慈悲慈悲跟我開示一下,我對老婆是忠貞不二的,她竟然移情別戀愛上別人,到她死以前我沒有發現,死了以後我發現了,我是一直氣憤她、我一直憤怒她。”我說:“死了多久?”“三年。”“哎呀!死了三年了,這一塊石頭還放不下。”然後我就問他:“那你現在能夠如何?”他說:“我不知道,我很痛苦!”我說:“你有權利不要痛苦啊,你為什麼不要享受你的權利?”他說:“咦?對對對!”
你怎麼不享受你這個權利 —— 寧靜的內在、安詳的內在呢。你不需要忍耐,我說:有什麼好忍的?死了就剩下一堆骨頭,你恨她,恨什麼?恨骨頭、恨鼻子、恨頭啊,恨她什麼啊?她現在已經爛了,屍體都爛了,你恨她什麼啊?這就是無知,就是如同我們剛剛講的那一句「情生智隔」。情生,智慧就顯現不出來,就被關在牢籠裡面了。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要用感情,要用理性。理性必須建立在智性之上,智性必須建立在空性之上。
我們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是嚴重的錯誤,講起話來:餵!你要理性一點!你講他要理性,他講:你也要理性一點啊。民進黨的就告訴國民黨的:餵!你講話理性一點。國民黨的就告訴民進黨的:餵!你講話理性一點。理性的標準是什麼?!理性既然沒有一個標準就幹起來了。所以理性要建立在智性,要建立在大智慧裡面,他才有理性可談,沒有智慧你談什麼理性呢?騙人的!那麼大智慧要建立在什麼?建立在空性,空性就是任何事情平等!這個時候你就要鼓掌了,上下才會熱起來嘛,對不對?(法師笑)單單我唱獨角戲,熱不起來。(眾笑)
所以你要了解,感性要建立在理性,理性要建立在這個智性,智性要建立在空性。換句話說,空性支配著智性,智性支配著理性,理性支配著感性,感性必須與空性一切符合,這是一個 circle 一個循環。有感性的人啊,必須要有智性,有智性的人必須要有理性,統統具足。所以我們要用大智慧,心要好好的去觀照,不是口在念的,單單用一只嘴巴在念念念,那沒有什麼意思的。
我們的本性當下就是佛,離開了這個本性,就沒有其他的佛。所以說三皈依是什麼意思啊?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佛在哪裡?拜了老半天的佛卻看不到,拜了阿彌陀佛在前面,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前面,一天到晚拜拜拜。拜了以後還是照樣生氣,那這個拜佛有拜跟沒有拜是差不多的,佛像是讓你觀照你的內在,佛在前面是叫你見賢思齊,不是叫你拜他,是說你拜他是向他學習,我們內在裡面一定要昇華,這個拜佛才有意義嘛!
所以有人問師父:念哪一部經才會消災啊?我說:常常生氣、愚痴、無知啊,念什麼經都不會消災。要是誠心的念,擁有大智慧,念哪一部經都是消災。所以說: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皈依法,什麼是法呢?自性本自具足,本來我們擁有大智慧,智慧之法叫做真理嘛。所以說:離性無別佛,離開了我們的本性,就沒有其他的所謂的佛,離開了我們心中的這個法,就沒有所謂的真理,所有的真理都必須建立在自性裡面去悟。釋迦牟尼佛講無常,你不去觀照無常的時候,你去菜市場買菜,為了五塊錢就會幹起來的。如果開悟聖人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以前啊,我很喜歡看這個選美大會,(眾笑)真的嘛!不要笑我了,真的!尤其是穿泳裝,哦!這很迷人。而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就是你的三圍多少,你多少跟我沒有什麼關係,你長的很漂亮,我也不認識你,認識你也沒有關係,也沒有什麼作用,她漂亮,漂亮她的,我開悟見性是我的事情,就是這樣子。那個學佛的意境,沒有學佛以前那種對美女的欣賞的角度,到現在就有一百八十度的不一樣,現在就是你什麼世界美女在前面也是這樣,不是沒有感覺,有感覺,沒有什麼作用,很漂亮,很漂亮又能如何呢?所以我們變成自己產生一種內在的執著、欣賞,然後很喜歡的跟她講話,產生了自我意識的紛亂,就控制不了內在,所以說庸人自擾,真的!所以說世界只有佛法是最可貴的,離開佛法沒有在真正的生命,找不到真正的生命,佛法是我們真在正的生命。當你發現這個小姐很漂亮的時候,你最好跑到開刀房去看一看,一剖開時所有的五臟六腑密密麻麻的連在一起,那就知道這個身體是什麼樣子的啦,是不是?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12-3-23 17:33: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3-23 17:39 编辑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什麼叫做摩訶啊?摩訶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就像虛空一樣,無止境的,也沒有方圓大小,青黃赤白,上下長短,無嗔也無喜,無對也無錯,無善也無惡,也沒有頭尾。諸佛剎土,都同虛空一樣。世人的妙真佛性本來就空,沒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也是這樣。
大智慧就是具足這一些,意思就是進入絕對狀態,你有長就一定有短:有是就一定有非:有瞋就一定有喜:有善就一定有惡:有頭一定有尾,我覺得這個釋迦牟尼佛這個老夫子,實在不得了!
你看看這個基督教的思想,七千年前耶和華創造天地萬物,他是有頭就有尾啦,七千零一年前是什麼?七萬年前是什麼?七億年前是什麼?這在 logic (邏輯)裡面你就講不通了。釋迦牟尼佛講:沒有開始。所有的開始是意識的觀念所訂定出來的標準。太厲害了,這佛陀很厲害!沒有開始,因為世間是一種虛幻的東西。
時間是我們給它訂定起來二十四個小時,然後就一個有形的時鐘答答答……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你睡到幾點,那我們白天睡醒的時間,看表,哦,現在六點半了。有一個具體的觀念。所以說時間是意識的具體觀念,是意識裡面把它列出一個時間的觀念出來,所以我們執著。因此我們了解,開始的本身就是錯誤,那麼再悟到深入的話,連那個時間的觀念統統沒有。
所以人家說:開悟的人到哪裡去?往生到哪裡去?開悟的人不必到哪裡啊。這個宇宙就是他的家,他去哪裡?他也不必往生極樂世界,由這個娑婆世界然後到往生極樂世界,那是沒有開悟的眾生才有來有去啊,從這個地方到這個極樂世界,證悟的話,哪裡都是極樂世界,為什麼?所有的空間都是他的本性,所有的本性都是清淨的,當然就沒有所謂的污染的東西,所以我們講自性彌陀嘛,本性就是阿彌陀佛嘛,佛佛道同嘛。每一尊佛證悟的境界統統是一樣的,猶如虛空,擁有大智慧嘛。
我們要修行,記住!不能有所執著,要去掉方圓大小的觀念;要去掉青黃赤白的觀念;要去掉上下長短的觀念;要去掉瞋、要去掉喜。這個喜就是說得到的時候歡喜,失去的時候發脾氣,那個瞋跟喜,跟法喜不一樣,法喜是悟道,是沒有執著的歡喜,那是不一樣的。所以說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善惡;本性要去點頭尾;開始跟結束統統要去掉。
世人妙性本空,就是一切相都無所著,無有一法可得,如果有法可得就不是自性了,自性就是放下、放下、放下……捨掉、捨掉、捨掉一切的內在的執著,達到絕對的心理狀態。所謂絕對的心理狀態就是說,無相、無念、無住,無相就是一切相在他的眼中是無常的,無念就是他不會動到一個念頭去執著外在的境界,那無住就是對一切事情無所著,讓它像水一樣的流暢,內在裡面無所著,什麼事情到他面前裡面,多麼的灑脫,多麼的自在,那一種大智慧,永遠充塞在我們的本性,用我們的本性永遠不會迷惑,就是那麼的安詳、快樂,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無有一法可得,若有法可得,即非自性,如果有任何一法可得,就不是我們的本性。
【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
善知識,千萬不要聽到我說空,就執著這空,第一,千萬不要執著空是什麼都沒有,坐在那個地方什麼都不想,這樣就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廣大無邊,所有物象都含乎其中, 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都在其中。世人本性空寂,也是這樣。
坐在那個地方什麼東西都不想,那個叫做迷迷糊糊,在易經裡面講就是混沌未開,陰陽兩極未分的時候,那就是無極狀態,那就是無明。就像老莊哲學思想裡面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也不知道。落入一種無始無明的無分裂的狀態,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也沒有執著、也沒有想,像什麼呢?像死人一樣的,這哪是佛?你看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子的嘛?像死人一樣的?不是。記住!無念是沒有一切世俗的塵念,具足有大智慧,自性本具有大智慧。
我們要修行的時候,第一:莫著空,千萬不要執著:我們現在在觀空。你現在在觀空的那一念,還是妄想,這個空的思想後面意識:我在觀空、我在觀空,那還是一個幻想。一個無我,這個我是夾帶無我,這個無我這個意識,也是知道有一個無我。所以說我們凡夫不懂自性,就一層一層的執著,空在前面,我在觀想,我知道這是無我,無我那個也是我。就一直用累積的關念裡面,想要了解這個本性,是嚴重的錯誤!所以我告訴你,什麼是本性,記住!我在觀空,空當下無所著,連空都不可以執著,這就是我們的本性。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我們的本性可以含有一切的法,一切的善法、色法、是非長短,色生香味觸法,六根、六塵,一切都會歸到自性,不離我們的自性。如果看到一切人的惡跟善,我們都不取不舍,也不被其所染著,心量如虛實這樣可以稱之為大,所以稱這‘摩訶'。善知識,迷惑的人只是口中宣說,智慧人落實心行,又有迷人,空無所思,閉目靜坐,自稱為大,這一類人,不可同其講話,因為他們邪知邪見。
所以我們說:萬法唯心照,就是指迷了的眾生。萬法唯心照,世間的一切山河大地,世間的一切是是非非、長短,含有攻擊性的東西,是非、長短等等,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所去照的。所以心是一個很籠統的名詞,如果心上面加一個貪,叫做貪心,瞋心、愚癡心、嫉妒心、煩惱心,分別心,執著心、堅固心、臆測心、懷疑心、憤怒心,這也是心,如果我們改一個名詞:喜心、歡喜心、安詳心、慈悲心、菩提心、布施心、忍辱心、精進心、般若心,這也是心,可是這個心卻是清淨的。所以心是一個很籠統的觀念,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來講心,所以你講心是什麼?這心不是什麼。心的過濾就是我們的本性,但是要記住!你一定要記住, 用惡的一面來襯托出善的,善的一面也是執著。 所以說本性善跟惡全部要放下,包容、存在。
有的人就不了解了,那師父!那你對那些殺人、放火的事情,你認為呢?你說善跟惡無所著嘛。他把這個無所著當作是放棄,他把這個無所著當作是不管,錯了!什麼時候是這樣講本性的呢?這個不是本性啊。就是說他是壞人,我一定要把他抓起來,然後用對治的法律去對治他,這個就是慈悲,我們為了要救他,懲治他。所以說善跟惡是分別得很清楚,但是沒有分別的執著性,叫做雖分別而無分別性,是名本性,我們一定要記住,雖然分別一切事情,我們善惡很清楚,雖分別而不做分別想,不可以有分別這個念頭,想就錯了,想的話就是執著。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這幾個字你今天你把它寫下來的話,那今天這一趟就值回票價了,雖然計程車坐了一百多塊,沒有關係!這一句話就值一百塊以上的,你注意聽啊!看到一切人的惡跟善,不可以有取、有舍。
取是什麼意思?這個惡的話,我要去做那就不好,善的話,我做善事的話,我要去取、去執著,我今天布施給文殊講堂一百萬,你看看,我偉不偉大?你看!這個柱子上都沒有寫我的名字。這個「取」就是做善的執著,就是取。善之與惡不取,不舍,也不可以舍離啊,你今天你做善事,也不可以舍離這個善事啊,不執著這個善事,但是也不可以舍離善事,善事我們還是要做。意思就是做善事無所執著。
但是做善事我們也要查清楚啊,你譬如說現在的很多假的出家人,到處化緣,我們也搞不清楚他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是確實是真正的出家人,我們供養那沒有話講。所以說還有很多的寺廟,或者是很多的什麼什麼堂,派人化緣,你也搞不清楚那是真的是假的,還有那些殘障的,在地上專門拖著賣東西的,據說那個有集團。世界上最可惡的事情,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斂財,這是最可惡的人,他明明知道我們會同情這些殘障的人,然後來利用殘障的人斂財,這種人罪過無量,當下十九層!
又有這個迷惑的人、眾生,空心靜坐,什麼叫空心靜坐呢?什麼事都不去想它,就是愣頭愣腦的坐在那裡,坐著,百無所思,什麼都不去想,就問人家:你看我像不像觀世音?你看我像不像地藏王?哎呀!真是客家話講的:神經病!不懂佛法然後自己亂修行,然後搞的糊裡糊塗的,也摸不清楚那到底是什麼,也弄不清楚。像這樣子的人啊,傻呼呼的坐在那個地方,以為說空出一切的妄想,坐在那裡百無所思,像死人一樣不去想它,這一種人,不可以跟他講話,意思就是沒有用,那是完全誤解我們的佛性,因為他們邪知邪見。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我們胸量很大,遍周法界,所有的盡虛空界、遍法界,都有我們清淨的內在。當我們有所作用,就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都自在,心不會停滯在任何一點上,這就是般若。
這好比說,我跑到榮總來,我有清淨的內在,我跑到高雄去,也有一樣盡虛空界,遍法界那種胸量,跑到台北來也有,跑到那裡統統有盡虛空界,遍法界那種胸量。
如果你記住師父幾原則,哇!那你今生今世你用不完,比你賺一百萬、一千萬,都值得,只有幾個原則:
第一、永遠不生氣。你說:這不可能!不可能才叫做修行啊,那可能的話你修什麼行?我們明天學習做佛菩薩,做了三天忍耐不住,我要爆發了,三天而已。千萬記住!不要生氣,這是很重要的,我講這一句話是警告我自己,不是警告你們,因為我這個人脾氣很壞,所以我警告大家,就是警告我自己:不要生氣。
第二、絕對尊重眾生,縱然他有缺點,我們不要看他,如果需要的話,我們警告他,善意的勸告。如果你做得到這第二點,那就沒有紛爭。
第三、交換立場。當你看到一件事情很煩惱的時候,你交換立場,你不是他,他不是你,你不要替人家擔憂,你不要主觀意識的批判人家,因為你不是他,他不是你,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交換立場。
第四、秒秒保持觀照。你知道你在說什麼,清清楚楚,這最難的!你在想什麼,你二十四個小時,你都很清楚的,你在想什麼,你在做什麼,我這句話出去有沒有傷害到別人。我告訴你,我的特別的優點,你們做不到的,我胸量很大,真的,我這個人胸量很大,可以包容一切。這個要好好的學習,我這個不是自吹自擂的,這是真的做到這樣子的,所以我自己一個人 designed (設計)那個文殊講堂,每天早上花費多少的時間去監工,應付多少的帳目,我從來沒有動到一個念頭,去對那個工人生氣的,絕對不會的。那些工人做到今天他一直說;哎呀!我們做了一生一世的工,沒有看過一個這麼有修養的師父,不曾看過這麼有修養的老闆。
這很簡單!為什麼?他罵我們一句的時候,我們也罵一句,他說:跟你走(台語三字經諧音——罵人的話)你也:跟你走!一來一往互相叫罵,這樣有什麼意思呢?這個不能講的很直啊,這個點到為止啊,台灣的三字大明咒嘛!他動不動就:跟你走,我也:跟他走,這樣就吃力了!二個人就對罵起來了,知道意思就行了。這是沒什麼意思,但是這像狗一樣的,他沒有修身養性,他跟你咬一口,你也趴下去跟他咬一口,那這像什麼,不可以這樣子。
他們說:這個慧律法師哦,這個給他在世間做事業,哦!一級棒,嘎嘎叫!因為我們是出家,我們了解修養進退尺度,知道怎麼樣做,我們絕對不會像世間人,工作很認真,要領錢,開六個月的票,我不會這樣子的,你認真的做,多少錢馬上開給你,一毛錢都不會少,工人就很有起勁了,要不就是他們工作很勞累的時候,買維士比請他們,只要認真的工作就好了,就這樣子。所以說應付這個工人真的還是要有一套的,很難!
所以說我們今天啊,用既了了分明,我們要清清楚楚,每一分、沒一秒,都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在想什麼,我這樣有沒有傷害到眾生,那這樣的話,你永遠不會去得罪別人。
第五、沉默是金。這是最簡單的,一般人啊造口業、散亂心啊,就是由這個嘴巴來的,尤其是女人這一只嘴巴,那個三十歲到四十歲、四十歲到四十五歲,你說她懂嘛,她懂得不少,嫁了人又生三、四個小孩,你說她不懂,她又懂得一些。你說她都懂嘛,她又一樣也不懂,她就是像那種半調子的五專生,五專就是即不像大學也不像高中,像不上不下的五專生,這很慘的!所以我碰到三十五歲以上到四十五歲的女人,哼哼哼!哦!都很注意。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年輕的,年輕的男同學、女同學,他很年輕,他很單純,學生嘛。
我們要了解,我們能夠鞏固這幾點,哎呀!那真是生生世世是享用不盡,這個才是我們無量的財富啊,裝在這個心裡面,隨時掏起來,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說,錢是身外之物,那不是永恆的財富,智慧才是永恆的財富,恭喜大家!
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控制你的意識,不讓它落入煩惱,不讓它落入憤怒,我們設身處地的替人家想,我們沉默,我們秒秒保持清淨的心態,用的時候就知道一切。那一起即一,所以的一切都會歸到我們的本性,就是「一」。一是絕對的意思,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當我們自性本空一切的時候,一切的法都包括在我們的自性裡面。
「去來自由,心體無滯。」這是開悟的必須條件。讓我們的心來跟去統統沒有執著,就是沒有停止,就像臭水溝的水不通,不可以。記住!心去來自由,什麼叫去來自由?來者自來,去者自去,但無心於萬物,就是這個意思。去來自由,來不要煩惱它來,去你也不要煩惱它去,不要煩惱它,有一天生命總是會結束的,你就會悟到世間總是無常的,所以說心體無滯,我們心的這個體,它是沒有這個阻礙的,「滯」就是阻礙的意思,這個就是我們的般若。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12-3-23 17:4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
諸善人,一切的大智慧都從自性而生,從你自己本身的自性生出來,不是從外而來的,切莫用錯了意,這才是真正的本性自用。一念悟到真,一切都是真的。心量廣大不落支節。千萬不要只是口裡說空,心中卻修此行;這就好像,自稱國王,但終究什麼也不是,這樣的人非吾弟子。
曾有一小姐來師父那裡,她講:師父!給我摸摸頭開智慧。我說:摸頭幹什麼?她說:開智慧。我說:那摸別的地方呢?摸頭會開智慧,那摸別的呢?如果說摸頭會開智慧的話,那摸屁股呢?恩?智慧哪裡是用摸頭的呢?摸頭的意思不是這樣,摸頭的意思是說師父有修行,師父的身上產生一種電力,電力就是佛光,摸頭是說灌頂,跟你結一個善緣。如果說摸個頭就開智慧,那這就到龍發堂去,來!馬上就跳起來了,如果摸個頭就可以解決,那麼榮民總醫院馬上關掉,到 operate room (開刀房)去,躺著,頭一摸站起來了,馬上就解決了,是不是?所以這個騙人的啦,只是說給師父摸摸頭是說結個善緣,佛光普照給你,讓你平安,只是個祈福一個儀式。
因為沒有正知正見,佛法講課沒人要來,如果說灌頂會消災,哇!就來了一卡車人,整間榮民總醫院會擠進好幾萬人。頂怎麼灌?來了弄一點水,摸摸個頭,幾萬個人這樣摸摸摸,乾脆摸屁股比較快啦,摸頭幹什麼?來來來!怎麼用這種方式來誘騙眾生呢?這本性是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嘛,就好像電燈跑,裡面的鎢絲斷了,你說電燈有沒有辦法點啊?你用外面的光線,你能不能點燃這個電燈泡啊?沒有辦法嘛。這個燈光燈管裡面的燈芯一定要好的。我們從裡面通電,裡面通電就是產生大智慧,它才會亮。燈管你外面一直照射,它會不會亮啊?沒有用的,加持就是這樣子,你開悟沒有啊?就是那麼簡單嘛!所以說有正知正見的,大智慧的人,他那裡是說隨隨便便給法師一騙,就騙走了,給那個什麼李俊男,亂聽那個什麼,這樣就馬上來解厄,真是嚴重、嚴重!所以說我今天來救救這些醫生跟護士、醫生、護士是專門救人家的,可是法師是專門救醫生的。
沒有開悟跟開悟的人,欣賞這個大地是不一樣的。沒有開悟的人,當他心裡很煩的時候,他的老婆跑掉了,到陽明山去,山上花開放得很漂亮,他就會說:哎呀!人家在譏笑我,笑我的老婆跑掉了。如果花落下來的時候,他就會想:哎呀!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就像我現在的遭遇,我老婆丟掉了!像花落了一樣。開悟不會,開悟的人他欣賞在個樹,它多漂亮!縱然那一棵樹瘦得瘦巴巴的沒有水,他會說:屹立不搖。這個花開得很漂亮,就像這個春天一樣的,綻放出無量的光明,他說:哎呀!佛性本具足光明。當他看到這個花凋落的時候,他就說:這個就是無常,無常就是真理。開悟的人,是看每一種東西統統是那麼的歡喜、那麼的自在、那麼的灑脫。
開悟的人,心量大的不得了,他不會走偏的路。所以有的人講:師父!我今天誠心的求你,你告訴我,你看三藏十二部經典,看了兩遍,現在看第三遍,你真的告訴我,用哪一個法門、那一種事情是最快的,最快最快的,是穩當的,一定往生極樂世界的。我現在告訴你:看了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不可能離開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一句,第一點。第二、希望你持大悲咒、往生咒,你每天就是這樣拜佛、念佛用功,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有空多念一點觀世音,真的!你好好的念,念了,哦!有效,真的!
開悟的人他不會講:我是有什麼神通,我是多麼了不起。開悟的人他就跟你一樣,他就在你的面前,也在講話、也在走路,他沒有什麼分別的,可是他所做出來的,他就是那麼的安詳,你看他的行為,他就是那麼的靜,靜的讓你感覺好敬佩、好敬佩,他從來沒有浮躁,一切動態裡面統統是自性,一切靜態裡面迴光返照,統統是我們的本性,動靜一如。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什麼叫做‘般若'呢?般若翻成中文就是智慧的意思。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愚昧,都是大智慧當前,這就是般若行。若是一念愚愚痴,般若就與你絕緣,一念有大智慧,那麼般若就生起來,產生。世間人愚痴、迷惑,嘴巴裡面講智慧、智慧,可是心中常常是愚痴。常常自稱在修行般若智慧,每一念他都是說空,但他根本不了解是真空。般若無形象,智慧心就是我們的般若。若能如此行,就是般若智。
太好了!太好了!六祖真是不得了的菩薩,真是古佛再來。這一句實在是秒不可言。常行智慧,所作所為統統是符合智慧,既是般若行。你看!多了不起,一切的時空交會點,都具足智慧的意思,真是了不起的聖者啊,了不起!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 這六個字就是代表整本的《六祖壇經》。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什麼叫做波羅蜜?波羅蜜是西方的講法,中文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就是離開這個生滅的心,放下因緣聚會的假相。如果你執著這個境界,生滅心就起來,好比說看見水有波浪,這就是此岸;離境就無生滅,好比水永遠這樣流,這就是彼岸,可以稱為‘波羅蜜'。
剎那剎那之間的生滅就是無常,我們一定要放下。我們解義就會離生滅,我們了解,就可以透視它,離開這個生滅的執著,生滅的虛幻的人生之間,所產生的這個執著。著境生滅起,你執著這個境界的話,生滅就起來了。意思就是所有的煩惱統統具足有自性,但你悟到這個波浪就是水的時候,煩惱當下就可以覺悟到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解脫。就像水永遠這樣流,沒有停滯,既名為彼岸,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沒有開悟的眾生,每一念都有妄念與是非。若是每一念會歸空性,這就稱為真性。悟這個法的人,是般若大智慧之法;修此行的人是般若行;不修這種法的人就是是凡夫,這一念修行,本身就是佛。
善知識是對大家一種尊稱。迷人是指沒有開悟的眾生。迷惑的眾生嘴巴在念的時候,用理、用這個意識去體會到這個般若,是永遠體會不出來。念念若行,你每一念都真正的無所著,若行就是真正的、貼切的、肯定的放下,是名真性,簡單二個字:放下、放下。可是他一定會跟你講:師父!放下很難啊。他們夫妻吵架啦、兒女不會讀書,放下!要好好的照顧你自己,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哎呀!這老公放不下、兒子也放不下,你要叫他放下,他一直解釋,他多困難、他的立場有多難,這種人啊我告訴你,一輩子甭修行,免修行了!你叫他放下,他就解釋一大堆理由,你叫他放下、無所著,他就執著,生滅都執著,這怎麼修呢?我們勸他,他就一定要執著,那你說呢?這談起來,外省人講的:有啥意思呢?沒什麼意思啦。
你不修這個般若就是凡夫。所以我告訴諸位,我體悟到今天,禪、淨、律、密,禪是最厲害的,它單刀直入,直入我們的本性當中。這真是了不起!我們很多眾生修行,每天只有念佛,他很認真念佛,沒有錯!可是他沒有禪的定力,他沒有禪的智慧,他會執著,他會跟人家計較,他沒有辦法觀空,觀無常,他不能悟入自性,那難了!所以雖念佛,一定要有禪的那種灑脫自在,臨命中的時候,斷氣馬上就往生了,放得下嘛。我們臨命終就是要修放得下,那麼修放下、不要執著,最大的強有力是什麼?就是《六祖壇經》那就是禪,就是禪、般若的思想,你具足了般若思想,臨命中一斷氣,馬上就往生極樂世界。
很多持戒律的人,今天持戒律就會笑這個人持戒不清淨、那個人持戒不清淨,這個破戒、那個持戒,這個是怎麼樣······是是非非的。我告訴你持戒這個完全錯誤,持戒是持自己的。什麼叫戒?心清淨名為戒,心不清淨,你那算是持戒的人呢?今天我們沒有吃,我們就說:那些不持午的人統統不如法,那些不持午的人,是多麼的爛啊、多麼沒有修行,哪有是這樣子?那六祖呢?那印光大師呢?印光大師晚上有吃呢,吃了饅頭還吃稀飯,他念佛還燒出一千七百多顆舍利子,你有嗎?你半顆都沒有!所以說修行這是定力的問題嘛,是禪、智慧的問題嘛。所以菩提心既是戒,清淨心既是戒,那真是一針見血之語,當下就是。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
善知識,凡夫即是佛,煩惱即是菩提。前一念迷惑,就是凡夫;後一念悟,即是佛。前一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煩惱即菩提。」對!沒有錯!這一句話是正確的,意思就是說,凡夫的這個裡面無量無邊的煩惱,當你悟道的時候,就是菩提。可是啊如果說:菩提即煩惱,這是不對,不對!這句話就是變成說,佛的話煩惱就無量無邊,就變成眾生了。可以講煩惱即菩提,但是不能講菩提既煩惱,講菩提既煩惱要是什麼?要在聖者的角度。像釋迦牟尼佛啊,這個煩惱眾生不修行,菩薩煩惱眾生不修行、憐憫眾生不修行,我們可以講:菩提既煩惱,就是開悟的聖者、覺悟的聖者,他煩惱這些眾生不修行,菩提既煩惱,就是這個樣子。
前面迷既凡夫,我現在講的,以前的迷的,你這一念嶄斷,不貪、不瞠、不痴,尊重人家,當下具足無量智慧,後念悟既佛,這一念就是後念。前念迷既是凡夫,意思就是前念,以前的種種錯誤、迷惑,都沒有關係,嶄斷!後念悟既佛,你當下這一念放得下,你現在就是佛,這個太厲害了,這個實在是太厲害 ! 所以說六祖啊真是,那一天到大陸去跟他老人家磕頭一下,作這一本書實在太了不起了!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哇!你看多漂亮,這句話多漂亮!前面這一念,著境,執著這個境界既煩惱,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離境,離境就是心不動念,離開這個境界的執著,離境既是菩提,你看!太棒了!
未完待續.....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12-3-23 19:59: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3-23 20:05 编辑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最尊最上最第一,無所住著也無來去,三世一切諸佛都從其中出。我們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塵勞。這樣子修行一定能成佛道,三毒轉化為戒定慧。
這太棒了!無住,就是當我們具足大智慧的時候,沒有所住,也沒有所謂的去,也沒有所謂的來,無住就是無所著,無往就是沒有去,無來就是沒有來,所以無住無往亦無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用大智慧,諸位!當下就是,你們就好好的去參。
我們講國語,不講台語,聽不懂就結個善緣,聽得懂是最好的,因為這個是精華,我們是針對醫生講的,不是針對老太婆講的,你要弄清楚。《六祖壇經》是講見性的問題。世間人他不開悟的時候,他就不了解本性。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這就是不開悟才會講這樣子講,難道說我不思就不存在?中國人講:念茲在茲,那麼如果不念呢?你在不在啊?這個統統是我們意識上的型態,所產生的一種世間人的看法。
說我思故我在,當我思惟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就會注意到它,我們講:念茲在茲,我想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就會特別的注意它, attention or be careful 。佛法就不是這樣講了,佛陀他是講:我覺故我在。我二十四個小時都是自己,都是存在的。他們是我思,那麼思就是意識上的推論,他是一種透過我法二執裡面的意識狀態講出來的,所以世間的任何一門學問,都沒有辦法跟佛法比較,沒有辦法!
世間再深的學問,就算我們的易經,兩極、四象、八卦,無極,太極生無極,太極,兩極、四象、八卦,那無極是什麼?陰陽、兩極,那無極是什麼?混沌未開,那是什麼?那也沒辦法解釋啊。老子的老莊哲學思想,因為有長就有短,他用茶壺,茶壺空間愈大,裝的量就愈多,房間愈大,裝的量就愈多。老莊的這個比喻,它並不是本性的東西,老莊的比喻只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一個人的胸量放大,就像茶壺愈大,裝的東西愈大,那麼這個房子就愈大,就是容納的人就更多,我們的心量愈大,容納的人更大,是沒有錯!但我問你 :你要大到時候什麼啊?你無量無止境的虛空,你沒有辦法用比喻的,所以佛講這本來就沒有,一下子就進入絕對的狀態,這本來就沒有的,無是最大的,你說榮總多大?很大很大就是表示還有人比它更大,就不能進入絕對狀態了,榮總已經很大了,很大就是從比較才叫大,有小醫院才有大醫院的啊,所以在這個大跟小裡面,只要有任何比較的對立法,永遠會推論當中,它一定要落入哲學上的是嚴重錯誤觀念的。我們人就是用這種意識觀念在生活,所以我們一直被拘縛。
當醫生的人,不錯!條件很好,那換句話說,意思就是還有比醫生更好的。永遠不能進入絕對的心靈狀態,那永遠不能夠開悟,永遠不能夠解脫,絕對沒有辦法!不經過任何比較的東西,存在於絕對的東西,不經過任何思維的,當下就是,那個就是我們的本性,沒有任何的比較。因為所有的比較都是對立,所有的對立都是束縛,所有的束縛都是變成我們的牢獄。
因此我們就生活在一種二元論的對立存在性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超越。釋迦牟尼佛他就告訴我們,我們要悟到本性的時候,眼耳鼻舌身意所見的當下,證悟無生,那就不來也不去,沒有所謂的這個意識的執著,沒有所謂的名言:沒有所謂的界線:沒有所謂的時間跟空間,當下就進入絕對的狀態,那最大了。所以我們的意識領域啊,如果要昇華到最高超的境界,必須要悟,一定要悟。
悟到什麼?悟到空,空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本性,本性就是什麼?擁有大智慧,大智慧能夠支配我們的理性,理性支配我們的感性。唯有從這個空性下手,證悟到無常,無自性,緣起無自性,這是我們真正的東西,學佛就是要找這個東西。學佛學佛你找不到這個東西,‘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不了解這個本性的東西,你學三十年,不要說三十年,你學了一百年都沒有什麼用,你學了三十輩子,千百萬億劫都不可能開悟、不可能成佛,為什麼?你要找得到關卡,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不了解本心,就是我們的本性,不了解我們本性的東西,你學什麼佛法?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我們的本性嘛,就是我們進入絕對狀態的領域嘛,是最重要的嘛。
所以說:我思故我在,這個不開悟的人講的話。要講:我覺故我在,我們覺悟了、悟道了,所以我永遠存在。你動跟不動,或者是意識、無意識狀態,統統是清清楚楚的。
好了!我們應當用我們的大智慧,來打破五蘊煩惱塵勞。什麼叫做五蘊?「蘊」就是聚積的意思,集合在一起的意思。我們這個身體是集合五種東西構成的,集合那五種東西呢?色,色法,就是我們這個色身。這個色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的四大,我們的四大,地、水、火、風,地、水、火、風就是這個色法。那麼這個身體,你除了找到這個固體的東西、液體的東西、氣體的東西,還有溫度以外,那就找不到第五種東西。
所以「色」,五蘊的第一個,蘊就是色蘊。受,就是我們的感受,英文叫 feeling 感覺、感受,我們的感受往往一種錯覺,跟嚴重的錯覺,好的我們接受,不好的我們就憤怒,而且不好的我們就排拒,在內在裡面產生一種自我的這個牢獄,我們強烈的分別。變成一種——好的我們貪執,不好的我們就排斥,就變成說內在裡面永遠不平衡,那麼內在裡面永遠不平衡,就會產生一種煩惱。所以說釋迦牟尼佛講:修行要用柔軟心,這個講得太好了!柔軟心就是對眾生要慈悲,慈悲是十方三世諸佛度眾生的根本,慈悲的根本就是柔軟心,就是把我們放柔和一點,殺氣、攻擊性不要太重,所以我們對一切事情的感受就會比較美好一點,這個感受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們學佛應該正受,正知正受,就是對某一件事情,我們正確的來接受,可是我們現在都是不正確的接受,不正確的接受就是說,我們對某一種事情,產生透過主觀意識,列定一個標準,與我們標準不相同的,馬上產生攻擊性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有辦法突破這個主觀意識的強烈對立的,沒有辦法!所以他這個感受就是特別的自私,縱然有一點點大公無私的感覺,可是我們冥冥當中還存在著一個我執。為什麼?由我們這個國家就可以看得出來,每一個國家都可以看得出來,我愛我的國家、我愛我的民族,就是愛我的國家、愛我的民族,那其他的民族呢?那其他的民族怎麼辦?所以國家與國家的戰爭。
國家只是一個大的自私的範圍,社會是小型的自私,家庭就更小型的自私,每一個人叫單位自私,這統統是自私的分身,沒有什麼好談的。世界本來就沒有公理了,談什麼公理啊?這都是一樣的啦,只是一個自私的範圍,個人自私範圍小,家庭的自私擴大, society 就更大, country 這個就更大,為什麼?它建立的觀念就是一個「我」,這個「我」你說你大公無私,對不對?一樣的道理嘛,你就是建立一個全世界的人,那外星球來打仗,你還是一個大我,還是一個國家、一個全世界一個「我」啊,你這個「我」還是突不破的。所以我告訴諸位,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是最偉大的,那就開悟的人,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這種開悟的內在裡面的安詳,對世間的感受,這種感受,統統是那麼美好,統統是那麼安詳,統統是那麼自在的,永遠是那麼的慈悲,就是超越一切的國籍。有一次有一個乞丐來,他是不是佛菩薩化身的我們不知道啊,他身體很臟啊,跑到雷音寺來的時候跌倒了,來的時候,我就走過去給他抱起來了,他那個唾液啊,這個整個嘴巴流出來的膿啊,口水沾得滿身,很惡臭,其他人都跑得沒有半個,不敢去碰他,不敢去碰他,他太髒了嘛,只有我們這個人,我們這個人笨笨的,我覺得他也是人,我們也是人,衝過去就把他扶起來,那口水就流流流整個袈裟,回去的時候還拿錢給他,等一下一出去找,找不到這個人,不嘵得是誰來的,也不知道啊。所以我常常想這個,是不是阿彌陀佛化身來測驗我們的道心的。所以我常常想:哦!連上廁所都要注意,也許阿彌陀佛化身來小便也不一定,真的啊!你怎麼知道他是不是阿彌陀佛來的?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哪一道來的。
所以我勸告你們,你把每一個患者,都當作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來試探我們的道念的,那你會對他很恭敬的,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啊?這阿彌陀佛來化緣,來到這個地方,假裝一個胃腸病,或者是頭痛,你給他治療治療,哎呀!醫生啊, 林醫師!我的頭痛得不得了,你煩都煩死了!他本來要接你往生的,來試試看,考試不及格!完了!這考試不及格,那本來這個 esamination 這個考試要 pass 過去了,來試試看我們林醫師的慈悲,哎呀你看!他只對慧律法師恭敬,你看!我阿彌陀佛現前他都不知道,不能往生,完了!這下子就完了、慘了!
所以說我們務必要把每一個眾生都當作是阿彌陀佛來。真的,我這個人就是有這一點比較了不起的地方,我這個人不敢看不起人家,我很怕他是觀世音啊,萬一有一天我要往生了,那慘了!所以我把訓練到什麼?訓練到每一個都是菩薩,都是菩薩。有雷音寺那一次經驗,我跑到山下去再拿錢給他,他怎麼衝的那麼快呢?不見了!速度怎麼會那麼快呢?也不知道他是那一道來的,可是再怎麼找,找不到,再去山下問,說沒有這個老年人從這裡走過,沒有一個看到,那麼多人沒有一個看到,那就不曉得是什麼的,也許是高等動物啦。
所以我一直勸告諸位,務必要恭敬每一個眾生 ,身體發臭的、爛的,你都不能看看不起他,那一天考試不及格了,糟糕了!往生就有問題了。所以說這個感受,我們一定要慈悲,受、「想」的話,我們要正確的知見,正確的知見,「想」要正確的知見,色、受、想,就是我們的這個思想 idea 我們講理想、理想那個「想」,那我們這個「想」這個很重要!我們對一個人,如果長時間的懷疑的時候,我們會產生一種偏頗,判斷錯誤,我們人很容易受影響的,真的!我沒有騙你的。
今天啊假設我們講經講到一半的時候,有一個挺個大肚子的來,衝上來就:慧老!你真是沒有良心,看看我的肚子!哼哼哼!好了!那你們會怎麼想?我們這個「想」很容易被這個世間的假相,很容易錯覺。那你就想:這不可能啦!對不對?第二天啊,她又挺個大肚子來,同樣一個人,她敢死隊,她不怕英國(因果),她只怕美國跟蘇聯啊。挺個肚子來:慧老!你做何感想,你有什麼打算啊?第二天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再震動就會想說:真的會有這種事嗎?第三天她再來的話,你就會說:在肯定 ! 人啊,這個知覺很容易受騙的,很容易受騙的。所以謊話說一百遍,就可以反白為黑的,眾生就是這樣子。
他一個開悟的人他就不會,不會這樣,一個開悟的人,你講一千遍,他恭敬一切眾生都是一樣的,我們就是沒有這種功夫,所以我們的想有毛病,我們這個思想上有毛病,為什麼思想上有毛病?容易受騙,所以諸位!你們都是受騙者,就是這樣子。這個怎麼還不鼓掌呢?笨笨的坐在那個地方。(眾鼓掌)所以大家都被騙過,都被假相騙過,然後產生一種自我主觀的意識,然後做一個嚴重的批判性,殊不知你已經落入錯誤的觀念。
有一天,我收到清海這個女人的徒弟寫來的信,寄信給我,清海的徒弟寄了封信給我,把我罵的很慘啊,那封信我沒有留給你們看,說我是嫉妒清海啦,她是什麼正知正見啦,你慧律是算老幾啊?然後她是具足正知正見的大慈大悲的師父,她是怎麼樣好……所以你看!學佛的也沒有智慧,很少說走出象牙塔來,然後有用客觀的意識、客觀的心態,然後去面對這個事實,沒有!我這個人啊,有一點很好、了不起的,你們一定做不到的,我這個人,你來我面前講是非,你放心!講一百遍的是非,我不會去講那個人怎麼樣,然後去說這個人,不可能,為什麼?因為講是非都有主觀的意識,都有是非的主觀意識,不會準的,不會準的。你來講你老婆怎麼怎麼壞,怎麼樣壞,啊啊啊 ... 我就這樣子,有一天你去查了,哎呀!他在外面保養了三個女人,竟然說他老婆,你看!這人就是不要臉,不要臉!所以思想上的嚴重錯誤
再行,行,行就是我們走路那個「行」 。色、受、想、行,「行」就是付諸行動,就是我們這個想沒有正知正見的話,我們付諸行動就嚴重的偏頗。那這裡就「識」就是第八意識,第八意識就是我們的生命的主體,就是俗稱靈魂。把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落入第八意識裡面的 idea 這個觀念裡面,那麼這個第八意識,第八意識那就是什麼呢?就是嚴重的,而且深入的一種習慣性,證阿羅漢果也有習慣性的,沒有斷習氣的。
這個習慣性是什麼呢?我現在比喻,你一定要聽,我告訴你,我用杯子來比喻,你就注意聽!我們的本性是最底下的,那我們上面一層,這上面一層就是第八意識,我們所有的接受的東西,白天所接受的東西,我們打開眼睛就接受進去,耳朵就接受進去,舌頭就接受任何的這個味道,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就放進去,然後慢慢慢慢的沉澱,沉澱久了就變成什麼?潛意識,潛意識就是無意識狀態會做成某一種習慣性意識的動作,你懂我的意思吧?潛意識就是沒有經過意識的分別,它自然會產生某一種慣性的動作。
譬如說這個人,一坐起來他腳就會發動,有一種人是沒什麼儀態的,一坐下來腳就抖個不停,阿彌陀佛 ... 那一種的就是沒有儀態,坐沒坐相。他在抖他也不知道呢!他也不知道啊,有一種人講話就很誇張的,今天買個西瓜就這樣:我今天買個西瓜這樣子!反正他的手勢都比得很大啦,那一種誇張型的,就是潛意識裡面他也沒有發現,所以這個欺騙人家欺騙習慣的人,永遠不會說真話的。
好了,再來、再來,等到我們晚上啊,這個意識啊、意識啊,控制住的時候,控制住的時候啊,它就不接收了,那就慢慢的浮上來的,就深入的潛意識裡面很微細的,所以我們在夢境裡面,都是我們的白天裡面的造作,所存留的影子,同時又存留前世的影像,存留前世的影像。所以他有預感,他有預感。譬如說你看到一棟大樓:這個大樓早在幾年前我就在夢境過了。不是這樣,你前世就在這裡住過,知道嗎?你前世就在這裡住過了,所以你看很熟。有的人,他在晚上做夢的時候,他很煩惱,然後夢見慧律法師,夢見慧律法師的時候,他來,他來的時候一看,哎呀!怎麼跟夢境一模一樣呢?她感動得掉眼淚,女人的武器就是這樣,感動的掉眼淚,然後你就過去摸摸頭、摸摸頭,也只能摸那裡嘛,摸摸頭,加持一下,就表示了,她感動得哭泣了,前世的因緣,所以我們這個意識裡面,有接收到無量無邊的種子,所以你今天你出去外面,看一切眾生的時候,有時候看很歡喜,有時候看這個很不歡喜啊,為什麼?他前世就是你殺父之仇人,你看到他怎麼會歡喜呢?
所以說我們要了解,色、受、想、行、識,就是五蘊,五蘊,意思就是打破五蘊煩惱塵勞,那麼打破五蘊煩惱塵勞要用什麼?空,空掉這個色身:空掉這個感受的善惡的感受:是非的感受:空掉那個分別心的想:空掉那個執著的行:空掉所有潛意識的識,知道嗎?這個叫做打破五蘊煩惱塵勞。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12-3-23 20:13:36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
善知識,我講的這個法門,一般若可以生出八萬四千智慧。為什麼呢?因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假若沒有塵勞的話就會智慧常現,始終不離自性。這個法就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 誑妄,用自真如性,用智慧觀照;對於任何一切法,都不取不舍。這就是見性成佛道。
你看!所以只要開悟,什麼都解決。當然不開悟也可以解決,用什麼方法?用不要生氣,任何事情寬恕眾生,一心念佛,一心念佛,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我們臨命終要伏惑,因為我們平常就有剛直的個性,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突破這種瞋,因此我們發一個願:永遠不生氣,碰到什麼事情,冷靜,稍微冷靜一下,可以慢慢的使我們的錯覺跟習氣平復下來,做什麼事情你一定要查清楚。要誹謗人家,先跟我們的良心商量,商量可不可以這樣講,我們這樣講有沒有良心,有沒有根據、有沒有依據。所以廣欽老和尚:要講人家的壞話,先跟你的這裡(內心)商量商量。要講人家的壞話,先跟我們的良心商量商量。所以我這個人口業是絕對清淨的,真的!我這麼會講話是因為口業清淨。不好意思啦,有時候要吹噓一、二句,不然沒什麼趣味,要吹噓一下。
你看!修行你說難嗎?很簡單的!很簡單的!怎麼很簡單呢?用我們的真如本性,無所著的本性。我昨天不是講嘛,用一個字的話,就是用「空」,這個真如性。二個字的話呢?是什麼?「放下」對了!三個字,「無所著」。四個字——昨天忘記講,「保持安詳」。
這個就是開悟的意境,保持內在的安詳,不為一切境界所動,善於控制自己的心緒,保持安詳,這個就接近自性,就接近開悟了。所以說用自性真如本性,以智慧觀照,用我們大智慧來觀照,於一切法,底下兩個字真是了不起,中文真是不得了!不「取」不「舍」,真是形容得太妙了!不取,就是不執著,不舍,就是不可以放棄善事,他怕人家不取,什麼都放棄就變成消極了。不舍,什麼都不舍,就變成執著了,你看!祖師真是了不起!他怕你取、舍,也怕你不取、不舍,所以當下就是一切法不取不舍,不可以執著,也不可以放棄。
就像我們今天,我要無量無邊的度眾生就是不舍,可是我不能取,當下就是會歸中道。所以啊中道沒有字,沒有!儒家的中道跟佛教講的思想絕對不一樣,你一定要了解,儒家講的中庸,跟佛教講的中道那是兩碼事,儒家講的中庸,過與不及,不得中庸,他還有一個中間,過、不及,一個中庸。佛教不是,中道是個名詞,是破除左右兩邊:破除是非兩邊:破除善惡兩邊,沒有辦法形容的,進入絕對狀態,所以中道意思就是空的意思,根本沒有中道。佛教講的這個中道,沒有中道,儒家講的思想的中庸,也落入意識的觀念,儒家講的這個中庸,就是前面也沒有、後面也沒有,所以過也不行、不及也不行,還有一個中間,他承認有一個中間,叫做中道,錯!沒有,沒有!所以儒家講採取適合的東西,是一種中庸,但是我告訴你,釋迦牟尼佛講,採取適合的東西,那也是一種執著,人類共識的執著,要悟到空性,不能絕對的平等。所以儒家的中庸思想,跟佛教的中道就完全不一樣,是alldifferent 完全不一樣。既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需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贊嘆,莫能具說。 】
你想要深入的這個法界,法界就是無相,你想要入於無相法,想要進入這個空的領域,及般若三昧,就是大智慧的定,三昧就是定,三昧不是一二三的三,三昧是印度語,是正定的意思,是正確的心態,保持穩定,叫般若三昧,就是大智慧的穩定。你需要修般若行,修這個大智慧。
所以《金剛經》很重要,在《金剛經》裡面很贊嘆,為什麼?因為唯有這樣子才可以解脫生死,唯有具足大智慧,才可以解脫生死。
【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于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
這個法門是最上乘,直入佛陀的本懷嘛,直接通達到本性的東西,當然是最上乘的。可是我們看世間人講那個《金剛經》那嚴重的錯誤,這講到經題就好了,經題就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有的註解都是寫:他的智慧像金剛,能壞一切,不為一切所壞,然後產生大智慧,金剛般若波羅蜜。然後大智慧到彼岸。這那裡是這樣?你看看《金剛經》是這樣子講的嗎?《金剛經》一直破相嘛?
「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一直破相。所以「金剛」二個字,它並不是什麼能壞一切,不為一切所壞,空你就沒辦法壞了,你壞什麼空?你金剛就有辦法壞空嗎?金剛能壞一切,真的嗎?金剛能壞空嗎?所以註解的也是這樣子,講經的法師也是這樣子,他連動個腦筋都沒有。
金剛不是這個意思,金剛是煩惱的意思,是煩惱的見思二惑,煩惱猶如執著,像金剛難以突破,然後用般若的智慧去觀照。這個《金剛經》就講的很清楚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有煩惱然後破、有煩惱然後破,「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作如是觀也是觀照的破。所以「金剛」兩個字,以我個人的淺見,不是什麼金剛能壞一切,不是這個意思。是我們的我見思二惑,煩惱的執著猶如金剛沒有辦法壞,然後我們用般若的智慧去觀照它、去突破它。看你接受那一個,你願意接受那種註解,就接受那種註解,你願意接受我這種看法,就接受我老人家這種看法。我也沒有勉強諸位說一定接受什麼,反正佛法是圓融的,他怎麼解釋都可以的。
古來高僧大德講:不開悟的法師講經說法,就像瞎子摸大象,他沒有見性,他也不知道本性是什麼東西啊,像瞎子摸象,摸到大腿,咦?這一根怎麼柱子?修學唯識的人又一直贊嘆唯識,修習天台的人就一直贊嘆天台,天台宗的問題很大呢,他講四十二品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我問你:“要證到什麼時候?啊?證到什麼時候?”所以說我們中國人,就是喜歡尊重古時候人的註解跟思想,他從來沒動過腦筋的。天台家的思想,四十二品無明,證四十二品法身,我告訴諸位,無始無明一斷,就像頭斬斷一樣的,那個開悟的人是頭一斷掉就馬上見自性的,沒有什麼煩惱分分的破,法身分分的顯,法身怎麼分分的顯?笑死人了!一悟就是當下既至佛地的,沒有什麼煩惱分分的破。然後法身怎麼分分的顯?法身是無相,無相、空,就是一空一切空嘛,證什麼法身,慢慢的破、慢慢的顯呢?
我這個比較怪人哦,講經跟人家不一樣。我告訴諸位不可以依文解義,不可以只看祖師的經典,而且你自己本身也搞不清楚那是講什麼,一定要真正的開悟,自己去參、去開悟,然後你了解本性是什麼東西,本性這種東西一悟就是佛,他為什麼不能稱佛呢?你怎麼不叫六祖佛啊?慧能佛啊?不是這樣,是因為在一個娑婆世界裡面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其他就不能成佛,所以他不能講佛,境界一樣也不可以講佛。就像這個學校你只能叫一個校長,其他的境界一樣的老師,只能講老師、訓導主任,不可以講校長,為什麼?校長不一定讀書讀的怎麼樣,比 那些 老師更多,但是在一個學校只能稱一個校長,你懂我的意思吧?所以成佛就是這樣子,成佛只能講他是釋迦牟尼佛,再底下成那麼多佛,就一頭霧水了,所以只能講祖師啦、菩薩啦,只能這樣講。
所以說我們應該了解禪宗是最厲害的,我看到那些註解,華嚴啦,澄觀大師的,我覺得那個問題也是很大。看看天台的思想,我覺得那個問題也是很大,只有禪宗的《六祖壇經》這一本,那是真的沒有話講了,釋迦牟尼佛修行了四十九年,就是開悟,然後講經講了四十九年,就是沒有一句佛法可以離開這一本的,沒有的,絕對沒有的!欲得開悟,徹夜讀《壇經》你想要開悟,就要通宵達旦的讀這本《壇經》,沒有讀《壇經》的人他講話,就是上台弘法的法師,他絕對會偏的,沒有騙你的,我們不敢講啦,講了造口業,有修養的人不敢講,知道就好。所以這個親近法師看個人的因緣福報,有沒有這個因緣。
所以說這個法門是最上乘的,是大智慧的人說的,是為有大智慧的人,他才跟他這樣講的,為上根人說的,所以小根小智人聽到,他根本不相信的,為什麼?譬如說我們天龍八部下這個雨,在這個地球上,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就像漂這個草葉,若下到大海就不增不減。意思就是說,釋迦牟尼佛這個大法,這個頓悟的法門,我今天講的這個頓悟的法門。譬如說天龍下雨于閻浮提,譬如說這個下這個大雨,落在閻浮提的話,糟糕了!雨勢太大的話,所以的聚落啊、所有的城邑啊,全部都漂了,漂走了,是不是?就像漂草葉一樣。譬如說,若雨大海就是如果漂到這個大海去,就不增不減。意思就是胸量大的,有大跟器的人,他就不增不減。意思就是諸位,有大根器才有辦法聽大法。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在座諸位!今天都是大乘根器的人,講一講大家都沒走嘛,我看大家都很乖,你看!沒有一個走的,就是大乘根器的人,你們將來成佛要來度我哦!聽了很好笑,現在都一頭霧水了,還想度慧老?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聽到這個《金剛經》心開悟解,你開悟了所以故知道本性自有般若之智,我們的本性當下就有般若的大智慧。
【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
記住!不假文字,這雖然是很簡單的。可是我們都是借重於文字,所以在文字裡面就含有意識的執著。所以我告訴諸位,教育產生兩種極端,一個可以令人家開悟,一種是長時間的累積的嚴重錯誤的思想,讀書讀愈多的人,符號記得愈多,他的執著就愈重。讀書讀愈多的人,他智慧愈高,開悟也愈快,這兩種極端。所以說大學生一學佛就不得了,可是大學生一誹謗三寶也不得了!就是兩種極端。那老太婆她反而不會誹謗。阿婆、阿媽!你要念佛。好!你念佛的話,做股票明天就漲停板。好!馬上念佛。你孫子讀書會很厲害。好!那老太婆你不必跟她講道理講很多。大學生呢?你跟他講了老半天,他也不會念佛啊,所以說他因為讀的書多,符號也就記得更多,累積的就顯現不出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是不用文字的。
佛佛道同,佛的心跟佛的心都是一模一樣,不必用語言的,最高超的語言就是沒有語言,所有的語言只是一種假相,只是一種暫時的,你去罵美國人:跟你走!(台灣三字經諧音)他還聽不懂。你罵日本人,你家死人啊!他還很疑惑:啊?啊?他也搞不清楚,你罵日本人:巴格野魯(日文)那你就該死了,你就無處可逃了,他聽得懂嘛。你罵美國人: You are indeed animal 你這個畜生!那完了!宰掉你!
我們眼睛看不到,我們看到的下雨是天氣陰雲聚集,事實上在天龍八部裡面。佛經講有龍興雨。所以說有這個感應的,有一年我們在台中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長久沒有下雨,我們又是吃山上的水,山上佛學院的同學有三十幾個,沒有水吃,那完了!我們這個廣化老和尚他很慈悲,他就祈雨,在這個禪門日誦裡面有一個祈雨的咒,我們就在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就供奉起來,開始唱一個贊以後就開始持那個咒,那個感應啊,沒有信佛的人你就不敢相信的,那真是嚇死人!持咒前天空晴朗無一片雲,開始持咒的時候,不曉得從那裡來的烏雲開始就聚集。念完了休息一下,哇!就下大雨。不過這個念還是要有道高僧啦,如果你們念的話。哼、哼!若是缺雨時請你們這些人來念,只怕把雲都念跑掉了,真的!所以這個念還是要看道力的,不是說你們來念就有雨的,沒有辦法,不能講,昨天講的那三個字,你們自己去參,開悟之後再來告訴我,看那三個字是什麼大明咒?
所以說: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曾跟邪見重的一貫道說:走出象牙塔,來看看佛法,對則接受,不相信佛法所講,你依舊再學習自己的內容,我不反對你信一貫道。但他們就是不要,‘這樣子我背叛我的祖師'。他們這個觀念就是,離開一貫道出來就是叛教。在座諸位我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種法,講的比釋迦牟尼佛、講得比《六祖壇經》更深入、更徹底的,我照樣叛教,我馬上還俗。真理之前沒有老師,沒有什麼叛教不叛教的!講得比這個佛陀更好的我就是要出來嘛,你這個真理不究竟,怎麼我出來就叫做叛教呢?那你的信仰叫做感性嘛,你完全沒有理性跟智性嘛,你信他就永遠信他,你怎麼不分別看看啊?!
我信佛,出家了,我的房間還掛耶穌基督的相片,你不敢相信的,為什麼放這耶穌基督的相片呢?因為這太了不起了!這沒有幾個有辦法像他這樣犧牲,代眾生。耶穌基督這種大慈悲的這個菩薩,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做得到的。所以我敬佩他的精神,可是不敬佩他的道理,他講的沒什麼道理的,他講的什麼?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耶和華創造天地萬物,信我得永生,那反叛我怎麼辦?反叛我的話就喀喀喀,格殺勿論,下地獄!佛法不是,你信佛就有緣,就沒有緣嘛,那有說宰掉的呢?不相信我就宰掉了,相信我就上天堂,沒有這個道理的。所以我這個人信真理,是很理性的,耶穌的精神我相信,他講的道理我不相信,不是全部不相信,他講叫我們做善事也是很多的,尤其是舊約,上帝殺了無量無邊的人,我打開三藏十二部經典,看了幾遍,還沒有看釋迦牟尼佛宰掉人,沒有宰掉一個人家的長子啊。摩西到西奈山上面去的時候,這個上帝發怒,那個火光就冒出來,靠近我的人就格殺勿論,離必須要 三百公尺 ,要離開那個西奈山多少公里以外的,要不然靠近西奈山的就格殺勿論,你聽過釋迦牟尼佛靠近他幾公尺要殺掉嗎?沒有的!所以當一個人啊,我們冷靜的去遍看一切全世界的宗教,好好的去冷靜、去研究,我告訴你,沒有一個宗教有辦法跟佛陀比的,沒有!絕對沒有,有的話你來找我算帳。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生。猶如大雲覆蓋于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
小根性的人,聞這種頓悟法門,就好像草木一樣,因根小,若遇大雨必定會被衝倒,並不能有所增長。小根性的人也是這樣。原本有的般若智慧與大智慧的人沒有任何差別。但為什麼不能開悟呢?因為其邪見重,煩惱重。不識本心,於外覓佛,不了解自性,這就是小根的人;若是開悟的頓教,則不會執著於外在的修行,但於自心于自心見,煩惱塵勞不能污染,即是見性。善知識,不住內外,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常行此行的人,即是與《般若經》無差別。
意思就是我們的本心被我們的煩惱障住了,就像烏雲蓋住這個眼光。般若不是什麼大、什麼小的,它是無相的,是悟空的,我們一切眾生,自己的內心裡面迷了跟悟了不同,迷我們的心,外面有所見。意思就是認為心外有法,找佛、找佛,叫做迷心外覓,就是從心外想要求得法,不知道從內在裡面去悟道,從內在裡面去悟到這個本性,所以說修行覓佛、找佛,你從那裡找佛呢?要找到我們的本性,找不到本性啊,那你找不到佛,所以未悟自性,既是小根。
諸位!「但於自心常起正見」,這一句極為重要。我昨天告訴你們,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怎麼樣?都要清清楚楚!這個就是但於自心,常起正見,常起正見就是沒有間斷。煩惱塵勞常不能染。昨天我不是講過一句話嗎?記住嗎?本來我們可以過得很快樂!煩惱塵勞常不能染。既是見性,就是看到我們的本性。
「去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這一句太了不起了!內外不住,你的內心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意識的觀念;都是分別心的產物;都是執著的影像,你外在的境界是無常法,是本性自然空的,不住,不住就是不執著的,住就是執著。內也不執著、外也不執著,你看!內外不住,去來自由,所以廣欽老和尚說:不來亦不去,沒有事。我們則是來來去去,一大堆事,每天都是一大堆事,搞的焦頭爛額。我們去跟來有沒有自由?沒有自由!看到你老婆比較漂亮一點,你老婆跟一個年輕的人講幾句話,妒火上升,拿刀子就要宰掉人家,你看!事情也沒有查清楚,也沒有問清楚,是不是?所以我覺得眾生愚痴的多得不得了,書讀的再多的,在社會上有地位的,官做到很大的,社會上很有地位的,一樣的,所過的日子就是痛苦、煩惱、鬥爭、分別,你不相信 ? 希望你同意吧!所以在座諸位,今天很幸運啦,能夠聽這個頓教法啦。你看!來也自由、去也自由,去來自由就是能除執心,可以除掉我們內在裡面的執著。通達無礙,可以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來就沒有差別。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為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把筆拿起來,修多羅就是經典的意思,翻譯成中文叫做貫,貫、攝、常、法,修多羅就是一切經典。「及諸文字」以及一切的文字,「大小二乘」大乘跟小乘,「十二部經」十二部經不是十二本經,是分成十二類,十二部就是十二類經。十二類,「部」就是種類,十二種種類的經典,不是十二本,你不要弄錯了。
「皆因人置,」那都是因為人啊,就是因為有人需要什麼法,他才寫了三藏十二部。 「因智慧性,方能建立。」因為有智慧性,他才有辦法建立。 「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如果這世間沒有這個人類,也就沒有這個法。 「故知萬法,本自人興。」所以知道萬法是因為有人存在,它才興起來的。
「一切經書,因人說有。」一切經典是因為人才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因為我們的人這當中,緣其人中就是:就因為,這個「緣」就是因為。因為這個人的當中,有的有愚痴的,有的是智慧的人,那麼「愚為小人,」愚痴的人是小人,「智為大人。」智慧的人是大人。
「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痴的人就問這個智慧的人,智慧的人就對愚痴的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這個愚痴的人就忽然悟道,他心悟道了,「既與智人無別。」就跟大智慧的人沒有什麼差別。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12-3-23 20:22: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3-23 20:25 编辑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他說諸位菩薩!我們沒有開悟的時候,本性是佛,但是也是眾生,本性是佛,就變為眾生,為什麼?不悟啊,不開悟嘛,我們有佛性,我們現在變成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一念開悟的時候,眾生當下就是佛,在座諸位!就是這樣子。所以說做人很難,學佛、拜佛也難:能夠聽到頓教法就更難了,所以說在這個全世界裡面五十幾億人口,在台灣啊,大陸那佛法就免談了。台灣的人口將近二千萬,二千萬裡面的正信教徒有多少?正信佛教徒真正修行有多少?有正信的有多少?大部分都是神教徒。有真正修行的人,又能聽到頓教法門,那就更難了,更難了!所以我們悟道啊,今天在座諸位能夠聽法,是難能可貴,回去要好好的用功。
「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這句話要劃起來,所以知道我們這個萬法統統在我們的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剎那之間就可以成佛。
「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雲:」《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菩薩戒經》裡面這樣講: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如果了解我們自心的本性,都可以成佛道,《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維摩詰經》就是這樣講;「既時豁然。還得本心。」那一剎那。豁然就是開悟,還得本心,恢復到本來的清淨的本性,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開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需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你看這個六祖真是不得了!於五祖弘忍大師和尚處,一聽到馬上就開悟了,你想想看,這個有多了不起啊!我們啊,磨菇了幾十年啊,枉費了我們的修行,磨了老半天啊,一樣沒有辦法開悟,煩惱一樣、脾氣一樣,阿姨啊,老來脾氣大,學道的人學得愈老脾氣愈大。所以有的人:佛教界的長老,對!愈長愈老,年紀愈來愈老,長老、長老,長老有二種解釋嘛,一種是愈長愈老,我也是長老,為什麼?因為我愈來愈老,也是長老是不是?那麼一種是有德高望重的叫長老。
「頓見真如本性。」就馬上可以看到我們的真如本性。 「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你看!各自觀心,要把這個頓教法,令學道者頓悟菩提,頓悟我們的悟性。各自觀心,就是你要二十四個小時觀照你的內在,就算是我們念佛,我們也要念的清清楚楚,就是印光大師講的:嘴巴念的清清楚楚,耳朵聽的得清清楚楚,意識觀想的清清楚楚。各自觀心,你看!講來講去都是這個心。自見本性,我們看到我們的本性。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如果你自己沒有辦法悟,那麼一定要求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 「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是善知識,什麼叫善知識?就是這些祖師大德們、這些開悟的聖者,有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正見。
「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所以啊我一直再三的奉勸諸位,親近善知識很重要!就是再三再三再三的一直一直這樣子。那有的人講:如何了解他是不是善知識?
第一個、這個人不貪名;這個人不貪財;這個人從來不講神通,這個人謙虛,謙沖自牧,那這個人你聽他講話,所以的每一句話都符合經典,這個是善知識,我已經告訴你什麼是善知識了。第一、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不貪財,不貪名,不講神通,謙沖自牧,所講的與經典全部吻合,沒有自己的意思,這是善知識,就算他沒有開悟也是了不起的人!沒有像今天,那個跑出來一個什麼西方的活佛出來,那個跑個什麼化身出來,自己稱什麼童子、什麼菩薩,哪一個善知識是這樣講的啊,不怕下地獄啊!所以說不要這樣子,不要好高鶩遠,追求神通,弄到最後神經兮兮的,找慧律法師加持,來的話一棒打死!一棒開悟啦,不是打死啦,打死是打死那個念頭,你不要誤會啊,一棒打死是一棒叫他開悟。我告訴你,我要賞你兩個耳光,還得要看人,真的!我們這樣打的話,還要代受人家的業力,師父打你還要看人啊,那個根本不必打,讓他爛,那個人本來就爛了,還打做什麼?沒有救了還打,我們這隻手那麼漂亮,打什麼?才不隨便打人呢!這一巴掌下去,不曉得滅多少罪業啊,然後明天我就嘔吐了,打人啊,打了香板自己會卡到業障。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你看,所有的真理都在我們的本性,所以與其說你慧律法師很行,不如說你們比較行,我再行也不能令你們開悟啊,你們要開悟還是要靠自己啊,所以你們比較行啊,真的!將來你們成佛不要忘記來度我。
「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要假借善知識,要指示才能得到我們的本性,「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如果自己悟道的話,就不必借重著外面。
「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這一句講的太好了,我看到這一句馬上開悟 ,小悟啦!小悟。你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你不可以往外求,往外求。我們佛教徒一天到晚,那邊是開光啦、那邊是破土啦、那邊是法會啦,搞的暈頭轉向,然後他就對外面人講:“哎呀!要是無寺廟,窮人不能拜佛。”人家問:“為什麼?”“每間都要錢。”我什麼時候要你的錢啊?錢在你口袋裡,我們若是沒有兩把刷子,你肯拿出來嗎?是啊!我們沒有兩把刷子你要把錢拿出來嗎?那不是這樣子的啦,錢在你的口袋裡面,你可以不要拿出來嘛,我沒有叫你拿出來嘛,師父我沒有錢。你沒有錢也可以拜懺,你可以跟在後面拜啊,沒有說一定要錢的呀,錢錢錢,多現實啊!對不對?我們文殊講堂不會這樣子的。
我們今天就是跑道場跑得太多,我告訴你,聰明的人不會這樣,他知道這是個善知識,他就盯住了,逃不掉的!跟你一世,跟你一輩子,就這樣子,人家跟善知識是這樣跟的啦,不是像我們現在學道的人,來到師父的面前:“師父你幫我剃度。”我問:“幹什麼?圖涼快嗎?”來了我也不知道你是何方人物,那也不知道你這個人是什麼根器的,對不對?你能不能忍耐,突得破這個慾望的束縛,會不會這個到半途而廢,是不是?還有的人說:“師父!人家說師父你很有修行,我這個孩子才剛五歲,很適合從小就做小沙彌,讓你來教他。”我說:“那太辛苦了!我還得買電動玩具給他打。那太辛苦了、太辛苦了!”“師父!要跟你出家有什麼條件?”“很簡單!第一、當兵回來。第二、三十五歲以下;第三個、高中畢業,高中以上的程度,高中以下的免談。”
有人說:“師父你有分別心。”不是分別心,因為我不是廣欽老和尚,學歷高的我教起來比較不會費力,對不對?我還要從,我還要從 b p m f d t n l 跟他教起。慘了慘了!那怎麼有辦法呢?高中以上畢業的,再有就是四肢健全。頭腦不可以簡單,頭腦簡單就完了,頭腦太簡單他不能修行了,是不是?智商,智商也不能要求太高啦,智商像我這個一百五十四的,大概很難找到這個,也不能栽培。智商應該九十就可以了,九十就可以了,預官考得上都可以啦,預官考是九十啦,這是跟我們出家的。再來的話,我講一你不能二,必須要按照我的方法,然後我尊重你的發揮,我尊重這個人的根器,但是要按照我的方法,一天上課幾個鐘頭,在這裡自修,不可以在寮房自修。
我們去懺雲法師那邊修行,你要去寮房自修,慘了!懺公就叫你來大殿打瞌睡都沒有關係,睡覺就要在大殿,就是不准你到房間去。我說:“師父你為什麼不准我們到房間去?”他說啊:“到房間去啊,我們看得太清楚了,到房間去本來是趴著休息,後來一醒過來在床鋪上了!”這個眾生啊,就是劣根性太重,你做師父的人不盯他,他在房間久了,看了二十分鐘就;哈、哈 ... 明天再補吧。明天再補吧,每天都在補你知道嗎?我說懺公真的很厲害,這個人性弱點他抓得很清楚,我以前被他磨練得很亮啊,我現在啊很會磨人了,我現在有一套了,從懺公那邊出來的,磨徒弟是很有辦法的,來的人都要叫他不亮也光,不要成就就別來,要就來到我這個地方。有沒有男眾要出家的舉手,要跟慧律法師出家的舉手,業障!沒有一個,慘了慘了慘了,這真是很慘了!佛教沒希望了,到我這一代斷絕了。可見出家有多難,所以你們要恭敬出家人就是這樣子。
好!底下,「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無有是處。」我們希望從外面得到解脫,無有是處,根本不可能!為什麼?「自心內有知識自悟。」我們自心裡面有善知識,自己去悟,你的本性就是你的善知識,你要去悟,所以說希望從外面得到,那不是辦法,我們內心裡面就是善知識。
「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這一句話就是一言道盡我們修行人的通病,若起邪迷,我們一天到晚只找師父要加持,只找金剛上師要依靠,說這台灣省有一個女子出家,她說她眼睛一看,馬上可以成佛,可以超度他幾代的祖先,你看她是不是神經病!成佛不可以從外而得來的,那裡是眼睛一瞄馬上成佛,又不是斜視,眼睛一瞄就行了?所以這個邪知邪見是肯定的。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如果你了解我們的本性,你一開悟馬上就到佛的境界。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我們用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裡面沒有煩惱、外面不執著,內外清清楚楚!如果你了解本性,當下就擁有無量智慧,當下就無所著,當下就是悟空,當下就了解無常,你就會解脫。就馬上得到大智慧正定,這個大智慧這個正定就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就是沒有任何妄想,無念就是聖者來講,沒有凡夫的念頭,無念就是沒有凡夫的念頭。用就遍一切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也不執著一切處。只要你清淨我們的本性,把我們的心放於絕對的清淨,使我們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出於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統統無所著,就沒有雜亂。來去自由,完全無所障礙,那就是般舟、般若三昧。自在解脫,這叫做無念行。
底下一句就是修行的錯誤,「若百物不思」就是什麼都不想,像死人一樣的,把這個念頭除掉除掉 ... 這就是法的束縛。這句話你一定要弄清楚,意思就是說,百物不思是什麼都不想,那就變成外道了,當令念絕,就是變成無想的外道了。意思就是說,我們雖有想,但是念念都是自性,我們是無想,是因為我們沒有凡夫的想,我們雖有想,但是我們所有想都是本性。所以若百物不思。什麼都不想,當令念絕,當令我們的念除掉,既是法縛,這個就是法的束縛,就落入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們,于同見同行,發愿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善知識,吾有一無向頌,各須頌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當你悟道無念,就是一切無所著,一切無所住,一切都是空,一切是無常,當下頓悟空性。神通自在、智慧自在,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
「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你悟到這個無念,你馬上見到諸佛的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我們後代啊,我們現在就是唐朝以後的後代。後代得到這個頓教法門,通見就是看法相同的,通行就是修行相同的,發愿受持,要好好的誦《六祖壇經》所以我告訴諸位,你們回去,要把《六祖壇經》這一部經典,從頭到尾看得懂、看不懂不管,不懂的要好好的看註解。最好不要看註解,每天都誦、每天都誦、每天都誦、 .. 誦一品、二品、三品、四品 ... 你這個本性啊:你沒有聽過古來高僧大德講過一句話嗎?誦《壇經》百遍,雖不悟亦得受用。就是你誦《六祖壇經》一百遍,你不會開悟也很受用,也在人世間你就活得很灑脫,修行也活得很灑脫。
「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就像事奉佛啦,你終身用這樣子不退,不退轉,就是要有志氣啦,定入聖位,一定是成聖成賢。
「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從上以來,從以前到現在,必須要吩咐下去,什麼是頓悟法門,不得隱其正法,不得隱其正法,就是隱藏啦。
「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如果他是看法不同、所作所為不同,在別法中,譬如說修天台、修華嚴的啦,就不要傳付這個,那麼損彼前人就是說對前人不恭敬,因為前人是講頓悟法門,你把這個傳給傳天台的,根本牛頭不對馬尾嘛,他根本不想修禪這個方面的嘛。一點好處都沒有。
「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恐怕愚痴的人不了解,誹謗這個頓教、頓悟的法門,百千萬劫斷佛的種性。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意思就是要修、要悟,但如果不修、不悟,只有記他的話,沒有什麼益處的。
【聽吾頌曰: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鬚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師復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 時韋使 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嘆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說通就是我們用語言去說,去悟,而通達本性。以及心通,就是用本心就去悟的,他不是用說的,是用心去悟的,或是用說,說而悟的,所以用語言去悟、或者用心去悟。統統就像太陽處在虛空,放出無量的光明,就像本性放出無量的光明。為傳見性法,我們這個頓教法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破這個邪知邪見的。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這個法沒有所謂的頓、沒有所謂的漸,頓漸是因為根器不同。迷了的眾生就遲,悟了就比較快,有遲有疾。單單這個見性的頓悟法門,愚痴的人是沒有辦法了解的,「悉」就是了解。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闇宅中,常鬚生慧日。」說來說去,六根、六塵、六識、八萬四千法門等等,合理把它歸納起來。還是一,就是本性。我們這個煩惱暗宅中,我們的心中就像一個宅地,那麼這個煩惱充塞其間就黑暗了,我們現在常鬚生慧日,智慧日住在我們的心中,這個黑暗之宅馬上就除掉。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我們邪見來的話,煩惱就到了,所以說邪知邪見,煩惱就到了。你正見來,煩惱就除,邪跟正統統除掉,俱不用就是統統除掉,剛剛我不是講嗎,儒家的中庸之道跟佛家的中道是不所以樣,佛家的中道,中道只是一個名相,意思是絕對的觀念。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還有一個中庸可行,佛教沒有中庸可行,當下是頓悟本性之空,是無常,沒有所謂的中庸。所以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清淨到達沒有一切煩惱,破除一切妄見。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我們的菩提本性動一個念頭就是虛妄,所以我們不要動一個念頭,動一個念頭就是虛妄。我們的清淨心放在我們的虛妄當中,那麼你就可以把這個惑、業、苦三障,惑、業、苦就除掉了。但正無三障,你只要把它糾正過來,把它用正的,正確的清淨的心,安在那個妄想中,那麼就沒有所謂的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世間人任何一個人修行,在那裡都不妨礙。所以有的人認為,修行會妨礙什麼做生意啦、或是做什麼,統統不會妨礙,悟道二十四個小時誰在你的心中。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這句話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你看!這個聖人就是每天看自己的過錯,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那麼就跟道相應,相當就是相應。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就是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我們各互相不要妨礙別人,你不符合我的法,你離開;符合我的法,你進來。你離開了這個正確的頓悟法門,你另外去找到這個心,心外找到這個道,你永遠找不到道,道就在你的心中。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波波就是虛度啦,所以有的人問:哎呀!請問慧律法師,你老人家今年貴庚?欸!慚愧、慚愧!虛度三十七呀。就是告訴人家我們很慚愧,虛度了三十七年,叫做虛度三十七。你的所做所為正了,就是道。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自己沒有道心,所做所為都是黑暗的,都不能符合真理,那就你見不到道了。如果一個真正修行的人,絕對不看世間的過錯,這一句話更了不起了!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如果你看到他人的不對,而你去批評他,自非就是你去批評他、誹謗他。上面這兩個字意義不一樣,若見他人非,如果看到他人的過錯,自非這個「非」是誹謗的意思;上面的「非」是錯誤的意思,如果看到他人的錯誤,自非就誹謗這個「非」是誹謗,卻是左,左就是左派,就是不好的啦,就是錯的意思啦。
別人錯誤,你去誹謗別人,自己也不對。但是要記住,善意的勸告是應該的,你不要認為到最後你統統不管人家的生死了,也不要去勸告別人,那不對啦,善意的勸告是應該的。你看!聖人多了不起,他錯誤,我不錯誤,對不對啊?我非自有過,我如果錯誤的話,我當然有我的過錯,我去誹謗別人。我當然有我的過錯啊,是不是啊?我看到《六祖壇經》這個真是掉眼淚啊,聖人真是不得了!聖人他為什麼能夠講出這麼了不起的話,我們這世間人,沒有幾個能夠講出這種話來:「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這二十個字,你把它寫起來,用毛筆啊,寫起來貼在你的牆壁上,每天就看這一句,那種修養之高超的,就慢慢就會了。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我們只要把它除掉這個是非心,把他的煩惱除掉。「不關心」不是不關心,是放下的意思。昨天一直教示你們,憎就是恨,要放下,愛恨要放下,記住!
我底下講一句座右銘,你一定要記起來,這句話你用錢買不到,要不要聽?要!要哦!恨愛交織可以毀掉一個人,可以把一個人毀掉。名言呢!你多少錢要供養啊?所以有的人:“師父你給我說法我供養你。”我說:“你多少錢要買我的法啊?”你說啊?是不是?這一句就值多少錢?多少?無價嘛!所以你紅包再多也不夠看啊。你相不相信,你所有的財富,你身上所有的財富,不及我慧老的一點點智慧,你相不相信啊?這「慧老」是我們這個佛學院的那個法師,他看我們這個講經有那麼多聽法的人,三十三歲就叫我慧老,每天碰到:“餵!慧老!”我說:“會死!不只會老還會死。”
就是我們把愛、恨放下,長伸兩腳臥,知道意思的舉手,什麼叫做長伸兩腳臥?看電視嗎?哎呀!不是啦,怎麼往生呢?快啊! 林 醫師你會不會啊?長伸兩腳臥什麼意思啊?對!醫生就是不簡單啊,自在嘛,哎呀!我們給他鼓掌,醫生的 IQ 畢竟是不一樣,進階動物,進階哺乳類動物,我也是啊,你們不是動物嗎?還是植物?長伸兩腳臥就是自在的意思,放下、輕鬆,那麼自在!什麼往生呢?胡說!你會下地獄啊哦,亂講!趕快糾正過來。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破有疑,即是自性現。」你想要度化他人,你必須要有種種的方便。千萬不要讓他有任何的懷疑,當下本性就會看到。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佛法,在這個世間,絕對不可以離開這個世間有所覺悟。所以世間,就是有為法,不離有為法,才能產生無為法。,離開這個世間找尋這個覺悟,就是離世覓無為法,恰如覓兔角,就像找兔子上面的角,找不到的。佛法在世間,不可以離開世間的種種這個覺悟,離開這個世間就找不到覺悟,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本身就沒有角啦。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正知正見這是出世間,邪知邪見這個是世間法。「卻」就是除掉,全部都除掉。你看!這個多漂亮的文字造詣啊!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邪見除掉、正見除掉,全部都除掉,因為邪是對正講的,正是對邪講的,離開這兩邊。連正都不執著,當下悟入自性空,一樣清清楚楚,宛然就是清清楚楚,就是那麼的灑脫,那麼的自在,那麼的清淨自在,菩提性,本性就是那麼的灑脫,宛然就是那麼的自在、清淨。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這個頌是頓教。也是大法船。迷的話,那就經過累劫不得見性,所以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悟則剎那間,開悟,當下就是。
「師復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這個六祖就這樣講了:昨天在大梵寺講經說法這個頓教,希望法界的眾生言下見性成佛,聽到這個法,這是開悟成佛。
「時韋使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嘆善哉!」就是韋刺史這些個官,與這其他的官僚道俗,聽到六祖說法,馬上就覺悟了。大家都是頂禮、頂禮。
「何期嶺南有佛出世」,「嶺南」就是廣東,有佛出世,有這個真正的佛。所以我們為什麼不稱個六祖惠能佛?為什麼?因為這個規定就是這樣子,不能有二尊佛。我們今天啊不要問,不要問。謝謝大家!老夫子要回去休息了,好了!
|
|
|
|
|
|
|
|
9#
樓主 |
發表於 2012-4-7 20:27:03
|
只看該作者
|
|
|
|
|
|
|
讚美 佛教菩薩發心!
"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
感恩賜教! 阿彌陀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