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5|回復: 0
|
六祖坛经(第四集)1986/11美国达拉斯档名:09-005-0004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净公上人六祖坛经讲记二十一集讲于美国达拉斯》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六祖坛经 (第四集) 1986/11 美国达拉斯 档名:09-005-0004
第七面第七行第二句,我们念一段经文,对对地方:
【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遯。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
这是说六祖从离开黄梅之后,就到四会县猎人队里面去避难,这一避就是十五年。有一天他自己想一想,弘法的机缘成熟了,不应该再躲躲藏藏的。这就离开了猎人队到广州,广州有个法性寺,这个寺庙到现在还在。『值』就是遇到,遇到印宗法师在法性寺讲《涅盘经》。在此地我们对于古来的大德,他们修学的态度,必须有一个认识。佛法是世尊当年在世,所谓是应机而说的。佛灭度之后,留下来这么多经典,后来的学人必须要有所选择。你要是会选择,最好的就是专攻一部经。这专攻一部,并不说其它的经论我们不可以看、不可以接触,不是的,可以看,凡是与这部经有关系的经论,都可以涉及,可是功力一定要用在一部经上。『印宗法师』他一生就是专攻《涅盘经》,所以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一位大法师,在岭南可以说是第一位大法师,《涅盘经》讲得非常之好。这个也是一部相当有分量的经典,这部经有两种译本,一个本子是四十卷,一个本子是三十六卷,可见得这个经文都相当之长。我们看到《楞严经》只有十卷,《法华经》只有七卷,《涅盘经》差不多是有四倍的《楞严》,《法华》跟《楞严》分量差不多。所以也是一部相当大的经典。
【时有风吹幡动。】
讲堂外面有旗杆,旗杆上悬的是『幡』。旗杆上悬「幡」,这就是告诉外面人,今天寺院里面有讲经法会。从前不通知的,也没有广告,也没有报纸,也没有像我们现在发通知单,在从前没有,以前没有邮政。如何告诉大家我们此地讲经?就是旗杆上悬幡。所以它不是挂国旗,挂幡。外面人一看,旗杆上今天悬幡,就晓得今天有法师讲经,大家就来听经了。所以幡、幢都是信号,旗帜一类,它属于信号。幡悬上去之后,正好有风,风吹着幡在那里动,里面就有两个出家人看到,在抬杠了:
【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
这两个人就起了争执。
【议论不已。】
谁也不服谁,两个人在辩论,辩论听起来好像各人说的都有道理,争论不休。这个时候正好惠能大师到那个地方。
【能进曰。】
惠能就走进讲堂,听到他们在争论,他就在当中打了个闲岔,告诉他们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个『仁者』就是称呼他们两位。在我看,幡也没动,风也没动,你们的心动了。两个争论不休,要吵起来,就是心动了。这个话说得是一点没错,把他们的争执解开了。
【一众骇然。】
『一众』就是当时在会的大众,听到他这几句话都吃了一惊,这个见地实在是高明,确实是高明,不是普通人能够说得出的。
【印宗延至上席。】
『印宗』法师,『延』是延请,请他到『上席』,把他当作贵宾来招待。
【征诘奥义。】
『征』就是征求的意思,就是向他请教;『诘』就是问,提出问题向他请教;『奥义』是一切大乘经里面甚深的义理,来请教他。能大师这是有问即答,不用思惟,也不用考虑,随问就随答。
【见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言语很简单,而且把道理说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一个高明之人。诸位如果在参学的时候,一定会遇到这种情形,你提出一个问题,他给你说了老半天,最后还没有结论,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个就是本身没有能真正通达。真正通达的人,你提出问题,他只几句话就给你解决了,惠能就是这样的人。这个时候印宗法师就想到了: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
『行者』,在当时就是称一般修行人,我们现在习惯对在家称居士,他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剃头,还是在家相。
【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所以印宗就怀疑了,『黄梅』是五祖,五祖传法给惠能,这个事情在十六年之前,就是惠能究竟到哪里去了谁也找不到。他说,今天听你这一番议论,莫非就是你?
【能曰。不敢。】
这个就是承认。虽然是他,称他是得祖师传法,他很谦虚,我不敢当,确实衣钵在这边。
【宗于是执弟子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这个印宗实实在在是了不起,这是当年岭南一带第一位大法师,也是名满天下的。几句话,这一问答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立刻就『执弟子礼』,就把能大师当作老师,自己是学生,这个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所以莲池大师曾经说,大家都知道六祖,把印宗给忘掉了。他说,印宗跟六祖是同一类的人物,如果不是同一类,决定做不到。这个说法非常有道理。于是就要求把衣钵展示出来让大家看看,这个是信物,大家看到衣钵,这就知道他的的确确是五祖的传人,就是禅宗第六代的祖师。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这就请教,五祖传衣钵给你,有没有什么嘱咐你的?他传给你的,有没有什么指示?大家都想知道。五祖传法给你,传什么法给你?我们都想知道一下,给你说了些什么?
【能曰。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你看他讲话实实在在是简单。有没有什么指示、传授?没有。怎么传法的?『唯论见性』。诸位要晓得,见性就是佛,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如果你要见性,你就不会再有生死轮回,换句话说,如果修行不见性,决定免不了生死轮回,没有法子出离六道。这是非常非常要紧的话。这就说回来了,必得修净土,不修净土,任何一个法门没有法子出三界。『禅定解脱』,这在佛法里非常非常重要的,而黄梅(就是五祖)跟他不谈这个问题,只谈见性。如果不见性,古德说念佛、诵经、持斋、持戒都没有真正的利益。这真正利益是什么?真正利益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你要没有见性,你这种修持都是世间有漏福报,不过是三善道受生而已。所以这个不是真正的利益。三善道享福,享福的人没有不造业,福享尽了恶业又现前,还是免不了要堕三恶道。这个事实我们要认清楚、要相信。印宗就说: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底下这就说明禅宗的宗旨,禅宗的宗旨就是见性。
【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今天有没有入佛法?没有。为什么没有?我们这个心里头不止二法,千头万绪,一天到晚在胡思乱想,这哪是佛法?所以念佛法门里面,一再提示我们,叫一心称念。一心称念是佛法,二心就不是佛法。这不是佛法,好像与我们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你要这么想法就错了,佛法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佛法,所谓心就是性、性就是佛、佛就是法,这是一体的。不是我们心性之外还有一个佛法,那真的就有二法。所以『佛法是不二之法』,这是禅宗至高无上的说法。我们在《顿悟要门论》里面也见到,什么叫顿、什么叫悟?所谓顿就是顿除妄念,悟就是悟无所得。一是无所得,有所得就是二。有所得,实在讲是有所不得,你得不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如果你什么时候到无所得,那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你统统得到了,为什么?没有一法不是自己,这个是大彻大悟。这是指示我们修学的总纲领,要以这个为我们修学的目标。印宗听了之后,于是乎他就生起疑问,这种疑问说实在话,也是利乐有情问。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什么叫『不二法』?
【能曰。法师讲涅盘经。】
这是他一到法性寺就听到印宗法师在讲《涅盘经》。六祖不认识字,但是他对《涅盘经》很熟,这个到后面「参请机缘」里面我们会看到。六祖接黄梅之法之后,第一个得度的就是惠明,第二个得度的是个比丘尼,就是无尽藏比丘尼,那也是他在逃难的时候遇到的。就是在曹侯村他住了九个月,在那个地方避难住了九个月,曹侯村遇到一个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也就是专门念《涅盘经》,虽然念,她意思不懂。所以正好碰到能大师来避难,常常向他请教,于是乎他在那里就讲了一部《涅盘经》。他对《涅盘经》很熟,无尽藏比丘尼念给他听,他就跟她讲,从头到尾统统讲过,所以他对《涅盘经》很熟。碰到这个印宗法师也是个讲《涅盘经》的,这很有缘分,所以他就讲『法师讲涅盘经』。
【经明见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涅盘经》里也有这个说法。
【如涅盘经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这就是他引用《涅盘经》里面一段经文,来给印宗法师解释『佛法是不二之法』。这样解释就非常之亲切,因为印宗法师是专学《涅盘经》的。六祖给无尽藏比丘尼讲这个经是在十五年之前,这个事情已经过了十五年,他还能记得这么清清楚楚,这个不是普通人,如果不是见性的人做不到。要以世俗眼光来说,六祖虽然没念过书,不识字,聪明绝顶,记忆力之强,也不是平常人能够跟他相比的,这是我们以世俗眼光来看。他过去也不过听一遍而已,就能够记得,就能够把经文都记得这么清楚。我们天天念经的人,都未必能把经文记得清楚。他一向也不念经,他手上大概也没有《涅盘经》。像这些地方,的确使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贵德王菩萨』,这一品是在《涅盘经》第二十一卷到第二十六卷,可见得这一品经相当之长。这一品经里面有这么一段,「高贵德王菩萨」,请教释迦牟尼佛。他说,『犯四重禁』,这就是破戒,破了什么?重戒,杀盗淫妄,我们在一般戒律里面讲,这个是不通忏悔的,这个四重戒不通忏悔的。『作五逆罪』,「五逆罪」是堕阿鼻地狱。所以说「犯四重禁,作五逆罪」,果报都在阿鼻地狱。五逆,一般讲就是杀父亲、杀母亲、害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五种。这五种,前面三种不容易犯,毕竟杀父、杀母,这种人不多;杀阿罗汉,阿罗汉在哪里,你找也找不到,所以这一条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后面这两条就有可能,出佛身血就是对于佛教存了一个恶意,等于是谤佛,毁谤佛法,恶心毁谤佛法等于出佛身血,这是五逆罪;最后就是破坏僧团,这个罪业也是非常之重的。
过去在台北有一位老居士,叫赵默林老居士,他也过世了。这个人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在佛门里面资格很老。有一天请我吃饭就特别提出这个问题,讲破和合僧,这是五逆重罪,堕阿鼻地狱的。他讲到现在出家人彼此毁谤,他说这怎么得了,心里头很难过,提出来问我,告诉我。我就跟他说,我说你老人家不必难过,我说他没那么重的罪。为什么?我说,你看过和合僧吗?我没看到过。他一想有道理。这个世界上哪有和合僧团?没有!和合僧团,我们在此地曾经讲过,至少四个人要守六和合,这个才叫做和合僧团。四个人他是修一个法门,譬如我们念佛法门,我们四个人统统修念佛法门,这叫理合。另外就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要守这个戒条。还有一个,大小事情是要做羯磨,羯磨就是开会,僧团里面任何一个人不能够自作主张。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是如此,佛要办什么事也是开会,向大众宣布,如果同意的就不说话,就是默然,叫默认;如果不赞成的,不赞成,你就说话。这样才成为一个僧团。
我就问他老人家,我说你一生这么大的年纪(他那个时候七十多岁),你曾经看过僧团吗?他一想,没有。我说,那怎么能破和合僧?现在这个世间已经没有和合僧团了。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和合僧团,四个人在一块共修,确实照这样做的,那你要破坏它,果报在阿鼻地狱。所以我常常勉励同修,你们能够真正发心,真正是建立一个僧团,供养一个僧团,这个福报无量无边,除佛之外,没有人知道你的福报多大。可是找四个人在一块同修不容易,相当之难,两个人在一块都要打架,都要闹意见,何况四个人。所以,四个人在一块,真正能够和睦相处,能够守住这个条件,那真是这个世间人就有福报了。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护持,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灾难都免除了。所以修行确实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真正是自利利他。这是讲五逆之罪。
『及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翻作不信,就是对于佛法完全不能接受,也翻作一个没有善根的人,叫一阐提。实在讲,没有善根,就是对于佛法没有一丝毫的尊敬心。所以高贵德王向释迦牟尼佛提出来,他说像这些人,『当断善根佛性否?』这个地方问了两个问题,一个「善根」,一个「佛性」。佛,答复得好。佛说,『善根有二』,有两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可是,佛性里面没有常,也没有无常。由此可知,善根是有断、有续的,佛性不断。所以说『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另外一种说法,一个是善,一个是不善,这个也是相对的。凡是相对的就叫二法,佛法是不二法,就说明佛法不是相对的。所以『佛性非善非不善』,说不上善与不善,『是名不二』。
知道这个原则了,我们再把这个原则应用在一切法上面。『蕴之与界』,「蕴」是五蕴,「界」是十法界,说五蕴、说十法界就是说世间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归纳不外乎五蕴与十法界。五蕴与十法界,凡夫眼睛里面看到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智者」就是一个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他能够通达一切法,他晓得五蕴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五蕴是一不是二。为什么?归纳起来讲五蕴,展开来就是十法界。所以十法界跟五蕴的确是一不是二,从相上讲固然品类繁多,从体性上讲是一不是二。《华严》说得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你自性变现出来的。『无二之性,即是佛性』,这句诸位要牢牢的记住,「佛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性,也就是自己的真心。六祖悟什么?就是悟的这个。诸佛、菩萨证的什么?也就是证的这个。你要是悟入,你要是证得了,你就叫佛、就叫菩萨,你什么问题统统解决了。
学佛修行就是修的这桩事情。这部经到后面一直都是讨论这个问题,以这个问题为主,可以说全经都是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成就,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要想证得一心不乱,明心见性,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道理,你才真正发现念佛法门修学的真正好处,因为念佛这个法门是直接修不二法门,直接修见性之法。六祖这个法门,确实上上根能得受用,中下根没有法子,不得其门而入。可是净土法门用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下下根也能够成就上上的智慧,这个法门妙极了。一天到晚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就是「无二之性」,这个就是不二法门。所以,只要起心动念,马上换成阿弥陀佛。所以念佛修什么?念佛修上上禅,这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楞严经》里面所说的是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定是如来果地上的名称,不是菩萨的定,是佛果上的定。修这种定,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念佛也是其中之一,大势至菩萨就是代表用这个方法修楞严大定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是用一句阿弥陀佛修首楞严大定。所以一般人把念佛法门看轻了,那是他无知,那是他真正没有善根、没有福报。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
听了六祖这一番开示之后。这一番开示的要义归纳起来,就是《心经》上所讲的「照见五蕴皆空」,不二之性就是佛性。所以我们要想见性,你常常心里头有个念头就不行,这就不能见性,有念就二,所以说有念就落在二、三。「二」就是讲的分别执着,二意。「三」是讲三心,三心就是心意识,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你一动念就落到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迷、不觉,求觉的人二六时中就是要修一心。一心在哪里修?在极不平静的时候,这个时候真正见到你功夫,譬如生气,很生气的时候,这个时候能够提起阿弥陀佛,把它压住,这功夫。这是举一个例子。很欢喜的时候,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功夫。如果你心随着外头境界转,纵然念佛修行功夫不得力,太危险了,临命终时必定被外面境界牵跑了,你做不了主。甚至于极度危险的时候、极愤怒的时候、很喜欢的时候,在这些环境当中你能够做得了主宰,你有把握。所以功夫考验在哪里?在这些地方考验。如果像这小小境界,风一动,自己都做不了主宰,一定要提高警觉。万一在这个时候,走的时候,怎么办?必定随业流转,三途有分。世间可怕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可怕。说实在话,在这个世间饿死、冻死,甚至于人家拿着刀一片一片的割死,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来生堕三恶道,这个可怕!所以大家把最可怕的事情忘掉、疏忽掉了,把现在眼前鸡毛蒜皮的事情,认为是大的不得了的事情,这颠倒错乱,这样学佛怎么能成就?我们继续再往底下看,印宗大师说:
【某甲讲经。】
『某甲』是他自称,说他自己讲经:
【犹如瓦砾。】
像砖头、瓦块不值钱。
【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仁者』是称六祖,「仁者」是敬称。你看在经典里面常称菩萨称仁者,称善知识称为仁者。
【于是为能剃发。愿事为师。】
这个了不起,真正了不起。印宗给他剃头,就是叫他出家,剃头。给他剃了头之后,反过来再拜他做老师。刚才说过,印宗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法师,六祖这个时候才剃度,要算起来他是先辈、长辈,如果稍微还有一点贡高我慢,做不到,还有一点胜负的心存在,他也做不到,可见得印宗也是真正道行成熟,心平气和,尊贤重道,舍己为人,了不起!所以印宗跟六祖他们程度是平等的,不是平等的决定做不到,这是圣贤聚会,绝对不偶然。也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佛出世,千佛拥护」,绝对不是凡人。凡人怎么样?必有嫉妒心,虽然给你剃度,「好,剃度,你做我的徒弟」,他收了个高明徒弟,不肯倒过来去拜他做老师。他这样一做的时候,把六祖整个捧起来了。否则的话,六祖要是在那里示现出家,要是弘法利生的话,要达到他那个知名度、那种声望的话,至少也得要用十几年的功夫去培养,大家才知道。这印宗法师一倒过头来拜他做老师,他一下就水涨船高,一下就提升上去,这是印宗法师的老师,这还得了!印宗是何许人物,一下就把他捧上来了。所以六祖省了十几年的功夫。六祖度的那些人,岂不是就是印宗度的吗?六祖一生所修的这些功德,也就是印宗的功德。换句话说,没有印宗,六祖不容易起来,不容易立刻就受到人家尊重。他剃度这一年是公元六百七十六年,今年是一九八六年,这是六七六年。再看下面经文:
【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这个里面有一段故事,就是广州光孝寺的『菩提树』,这棵「菩提树」是过去在梁朝的时候(就是梁武帝那个时候),西域有一个法师,印度人,叫智药三藏,他种的。而且这个菩提树是从印度带来的,种在这个地方,种了之后,他曾经有个预言,他说将来以后,有肉身菩萨在这个地方受戒,弘法利生,这就是预言的六祖。这个菩提树结的子,就是我们现在诸位念佛星月菩提的数珠,就是这个树上结的。所以它这个种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叫星月菩提,念珠里头常常用这个。而且这个星月菩提的念珠,它之所以能够名贵,就是愈久愈好看,时间愈久,光色愈好。『东山法门』,这是讲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之后,一代一代的承传,四祖、五祖都是住在东山,六祖就是在东山得法的,他这个道统是这么来的。所以在广州,他也就是继续了这个道统,称之为「东山法门」。这就是禅宗,达摩祖师传过来的这一个宗派。
【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因。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说到此地,祖师也非常感慨的说,他从黄梅得法之后,的确吃尽了苦头。当时嫉妒、障碍的人那么多,要夺取他这个衣钵,他是东躲西藏,真是『命似悬丝』,朝不保夕。今天有这个缘分『与史君』,「史君」就是刺史,以及当时地方的这些官吏,『僧尼道俗』就是开头我们所看到的一千多人,在这个地方聚会,这是有很大的因缘,不是偶然的;『莫非累劫之因』,多生多劫的因缘,同时也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他把他从黄梅得法经过的情形,为大家这样叙说。真正讲到得法,就在净心除疑,这底下几句话很要紧:
【教是先圣所传。】
『教』是教学、是方法,像这些经典方法,这是从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不是惠能自智。】
不是他自己编造的。
【愿闻先圣教者。】
如果你发心愿意要听佛菩萨的正法。
【各令净心。】
这一句话很重要、很重要。我们闻法不能够悟入,就是心不清净,心有染污。我们在前面看到这个例子,惠明在五祖会下那么多年,之所以不能开悟,就是心不清净。他去追六祖,追到了,到拿衣钵的时候拿不动,这才真正生了惭愧心,向六祖求法。六祖就首先告诉他,要「屏息诸缘」,身心放下,「勿生一念」,你要真正能做到这个就行,就可以传法,你就可以真正得法了。他在很短的时间做到了,他做到了,他就能得法。我们一般人就是放不下,所以虽然看经、虽然听经也没有办法悟入,为的是心不清净。
【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世圣人无别。】
『除疑』就是断疑,断疑就是见性,真正能够断疑见性,那你跟过去的这些佛菩萨没有两样。我们要是反省反省,我们现在的疑虑,实实在在太多了,这个是修学上重大的障碍。「除疑」两个方法,一个是真正把这些事理贯通,这个讲研教,在教下来说,事理贯通,可以断疑生信;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至诚恭敬能断疑。所以佛法的修学,我们在讲席当中时时讨论到,修学的纲领就是三皈依,觉正净。觉正净虽然讲三,讲三宝,要晓得它是一而三、三而一,一样得到了,那两样必定得到。譬如说觉悟的人,觉悟的人他会邪知邪见吗?他心还不清净吗?不可能的。他有邪知见,他心不清净,他决定不觉,决定是迷惑颠倒。所以只要有觉,一定有正,一定有净。如果这个人正知正见,我们一定能想象,他一定觉,他一定清净。正知正见的人如果说他还迷,他还染污,那他一定是邪知见,他不能算正知见。同样一个道理,如果心地清净的人,必定是觉悟,必定是正知正见。
佛法修学就是修这个东西,千经万论,无量法门,那是方法、手段,所修的、所证的就是觉正净。好像一个房子三个门,觉正净是三个门,不管从哪个门进来都一样,进来全都得到了。可是你要晓得,这三个门进来有难、有易。从觉这个门进来,这个就是禅宗,六祖这个法门就是从觉这个门,从觉门入门的,登堂入室的,这要真正上根利智。我们一般人不觉,他没法子,想从这个门进来,不容易。第二个从正,正知正见这个门,教下都是从正知正见,像天台宗、贤首宗、法相宗、三论宗,这些全是从经典里面培养正知正见入进来的。这个时间要长,要去深入经藏,修正自己邪知邪见,从这个门入,这也不容易,但是中上的根性都可以,这就是从教下手,从这个门入。念佛人跟持戒的人,就是律宗跟净土宗,它是从净这个门进去的,它不是从觉,也不是从正,它是从净。所以从这个门入比前面两个门,确实是要方便一些,你不通教理也行,你没有那么高的悟性也行,只要你念佛念到心地清净。所以,你如果真正把这些道理都搞明白了,你再仔细去想一想,这些法门里面哪一个法门最适合于我们自己来修学,而且我们决定有把握修学成就的。实在讲,念佛法门。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这《华严》是经中之王,是佛所讲的第一部经,就提倡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念《华严经》不能不懂这个道理。如果《华严经》读了,这个诀窍、门道没有看出来,《华严经》就算白读了。实在讲,一部《华严经》要是真正把这个秘密发现了,《华严经》不读也等于完全读了。你果然死心塌地,相信一句佛号从初发心到无上道,绝不改变,那《华严经》不必读了。为什么?《华严经》讲的就是这个事情。因为你有疑,所以才用这么大部的经来说,这个大部的经教你除疑。疑除掉了,我何必找这么多麻烦?用不着了。其实《华严》到最后还是要念佛,真正在《华严》上觉悟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所以我们今天这个莲社用「华藏莲社」,就是从《华严》走到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这条路。李老师的成就,也是晚年二十年的时间讲《华严经》,他真正得力,得力在《华严》,就是很遗憾的,他《华严经》没讲圆满。所以真正通《华严经》没有不念佛的,它是把所有宗派、所有法门都给你做一个很详尽的分析,让你自己去发现哪一个法门是最究竟、最圆满、最可靠的。我们继续再看底下这一段,这一段开示我们见性的方法。
【师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上也说,般若智慧不是心外所生的,般若智慧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佛就本来具足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可惜的,就底下讲的:
【只缘心迷。不能自悟。】
这个就是转佛菩萨变成了凡夫,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走的这个路子,『心迷』。「迷」什么?就是迷了自性般若,就是迷了这个,所以你『不能自悟』。而且这个迷,迷得深,愈迷愈深,因此我们在六道里头堕落也是每况愈下。下面他教给我们:
【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
『假』就是要藉,我们要藉一个『大善知识』来指导我们,来指示、来诱导我们见性。一般这个就是讲的教学,教学在佛法里可以说大致上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神通,示现神通,你一见到就明心见性,这是真的;如果示现神通诱惑你,神志恍惚,这是邪门歪道,这个决定是魔,不是佛。佛菩萨要示现神通给你看,你一定会开悟。如果示现对方不开悟,这个神通示现叫白示现,没产生效果;换句话说,你没有到开悟这个机缘,佛菩萨来不用这个。这是诸位要晓得的,因为妖魔鬼怪都有小通。第二种是记说示导,第三种是教诫示导。记说,也是缘成熟了,给你授记,给你说法。而第三种是用得最为普遍,教诫初学、中下根性的人,就是佛讲经说法来开导我们。所以这个三类,最常用的就是第三类,前面两类不常用,在这个世间教学不常用。可是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像佛教化那些大菩萨常用,常用授记,常用神通,你看《华严经》上佛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个不一样。但是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迷惑颠倒的人,那两样东西都没用处,对我们都没用处,我们接触不能开悟、不能理解。反而引起烦恼,引起分别执着,把那些东西当作无上道,而将正法轻视,这就是罪业,这就是愚痴。再看底下经文: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
一切众生智慧德能没有两样,确确实实十法界的差别就是迷悟。彻悟的人就是佛菩萨,悟而不彻的人就是声闻、缘觉,六道是迷,迷得最深的是三恶道。由此可知,十法界这个差别从哪来的?迷悟而来的。
【所以有愚有智。】
换句话说,迷得重的人就愚,迷得轻的人智慧就多一点,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
下面是六祖要正式的为我们开示,传授我们『般若波罗蜜』的修学方法。要紧的一句话,就是『志心谛听』,这四个字很不容易做到,「志心」就是一心,这的的确确不容易做到,专心一意相当之难。我们今天讲很用心的听、很专心的听,都不是志心谛听,志心谛听能够悟入。我们讲专心、用心,只能够得一个彷佛,不能够亲切悟入。我们看大师怎么给我们开示的:
【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
像念《金刚经》、念《心经》,这是『念般若』,除这个之外,只要是佛经统统是般若,就是泛指每一天做早晚功课、念经念佛之人。「口念般若」,怎么样?
【不识自性般若。】
所以你念,念而不解其义,不行。不解其义是什么?你没有办法应用在生活上。换句话说,你念的那些经文,你修行的那些方法,与你自己实际生活脱节了。如果与实际生活脱节,这不叫修行,那真是叫盲修瞎练,所以就是你『不识自性般若』。
【犹如说食不饱。】
肚子饿了,说了好多菜名,说了好多饭的名字,一口也没吃到,还是在挨饿。这个意思是说,你天天念经、天天念咒、天天拜佛、天天念佛,到后来还是生死轮回,没能出三界,就比喻这个意思。
【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
只晓得说般若空,自己没有见到空性。
【终无有益。】
没益处,这种修行就是盲修瞎练。下面就是正教,教给我们什么?前面这个毛病,我们想一想,如果自己有,一定要改过来,这是一般修行人的通病。下面大师为我们解释般若的意思。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
『此言』是中国话,要是翻成中国意思就是:
【大智慧到彼岸。】
『摩诃』翻作『大』,『般若』翻作『智慧』,『波罗蜜』翻作『到彼岸』。
【此须心行。不在口念。】
佛法特别重视这一点,学佛要从心地上去改变,不是光在口头上念一念,那不行。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
这四个比喻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口念心要行。
【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念了要汇到自性里面去,要汇到自性。
【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求佛就是要求见性,换句话说,我们这个念佛法门,跟它这个禅家没有两样,禅家讲见性,念佛人讲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见性,所以说换个名称而已。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这就是把般若给我们解释清楚了。般若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大心,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从哪里学?从『心量广大』上学,从「心量广大」上下手,你参禅能开悟,你念佛能得一心。你心量要不广大,你念一辈子佛不会到一心不乱,参一辈子禅不会明心见性,所以一定要把心量扩大。『犹如虚空』,这是个比喻。实际上,《起信论》上马鸣菩萨也说得好,「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念是什么?妄念,所有的妄念统统息掉。正是六祖前头偈子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心里头有念头,你就是有一物。那一物是什么东西?那一物是染污,你的心不清净,你就不能到一心,那一物就是障碍,障碍你智慧不能现前。所以你想得一心,你想智慧现前,一定要求一心不乱;要求一心不乱,先要把心量扩大,要能够包容,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没有一样不包容。底下这说得好,心量没有边际,也没有『方圆大小』。「方圆大小」是什么?是形状,没有形状。『青黄赤白』是颜色,也没有色彩。『亦无上下长短』,「上下长短」是表相,这是讲的,我们拿现在的话叫自然现象,也是无所不包。
下面这几句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在心地上真正要下功夫,『无瞋无喜』。极恶的境界,冤家对头在你面前,决定没有一念瞋恚心,你这样才行;你还有一念瞋恚心,自己找麻烦,这个要记住。顺境里面不生欢喜心,要晓得喜怒哀乐统统是烦恼,七情五欲都是烦恼,你只要有这些东西在,你的心就被染污,心被染污必定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所以六祖前头说,口谈般若,心没有行般若。心怎么行般若?心里面离开瞋恚,怨亲平等。这是你自己的功夫,你自己这一生能出三界,能成佛作祖。你要不从这个地方改过自新,想出三界达不到,换句话说,你来生还是六道轮回,你还要受生死苦报。换句话说,你最亲爱的人,对你最有恩德的人,你也帮不上忙,害自己,也害别人。如果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从心地上真正忏悔,舍离七情五欲,你成佛了。你成佛了,你那个亲爱的人统统沾光、统统得度,要套一个外头宗教的人那个话来说,「统统得救了」。佛门常说,「一子成佛,九祖生天。」成佛,福报大!你也许听了这个话,那要成佛才行,我往生没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你要记住!纵然是下品下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生成佛,所以他等于就成佛了。换句话说,你家里有一个人往生,你一家人都有福。怕的是你自己不能往生,你一往生成佛了,别的那些鬼神、天神,一看到你的爸爸,这是佛的父亲、是佛的母亲,他怎么不尊重!这个就是所谓九祖生天,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定要觉悟,一定要从这个地方修起。
修心从哪里修?把自己的瞋恚心修掉,把你欢喜心修掉,把你是非心修掉,把你善恶心修掉。不是这个世间没有是非,不是没有善恶,有是非、有善恶,我心里头没有是非、善恶,你的心才清净。如果你看到这个人是,那个人不是,你的心不清净,你念佛一心达不到;换句话说,不但一心达不到,功夫成片也不可能。世间一切法随缘不攀缘,缘成了,众生的福报;缘不成,对自己没有妨碍,心地清净。缘成也清净,不成也清净,为什么?没有期望。有期望就有失望,有希望、有失望心怎么会平静?不能平静。所以菩萨有愿不能有心,什么心?攀缘心,不能有攀缘心,要有宏愿。
譬如我们这一次,明天晚上在此地开会,我们希望如果把这个弥陀村搞成功,人数不在乎多少。我说了,十户、二十户都可以,都不算少。真正搞成功了,大福报,无量无边的福报。我们试试看。我们对它有没有期望?没有期望。如果有期望,一旦标售不到,变成失望,那就错了。事情我们进行,看缘分,看这个地方有没有福报,看美国有没有福报。因为这个地方真正能建立弥陀村,不但达拉斯的福报,整个美国的福报,再扩大就是整个世界的福报。因为这个要形成之后,必定将来许多地方都要模仿,都要来学。这个就是什么?我们过去丛林的现代化。所以在唐朝时候,就是六祖的徒孙,我们后面会念到,怀让法师的徒弟马祖,就是道一和尚。中国丛林是道一和尚发起建立,跟百丈他们两个人,两个人发起的。两个人发起建立丛林,就是大家在一块共修,就提倡共修。六祖这个时候还不是共修,你看寺庙里虽然是有几千人住,不共修的。什么时候共?讲经说法大家来听,听完之后各人修各人的。不是共修的,没有早晚课的,所以诸位要记住这个,是各人修各人的。大家在一起共修、有早晚课的,是从马祖、百丈禅师开始,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所以那时候以个人为单位的,每个人来丛林,大家在一块共修。现在我们提倡就是说(那个丛林现在没有办法再恢复了),我们要建立新丛林,新丛林不是每一个人做单位的,是每一家做单位的,是希望大家每一个家庭我们聚集在一起,这一个村庄是多少家庭,家家都学佛的,用这个方式,不是个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所以这个实在讲是一种新丛林的一个制度。这一个小区里面,有佛堂,从前寺庙是藏经楼,我们现在有图书馆、有活动中心。这个是现代化的佛教新丛林。如果这个制度能够兴起来,佛教就能复兴,不照这样做的话,佛教没有办法复兴。为什么?因为学佛的人,你必得要天天听经,你三天不听经,你满脑袋胡思乱想,你的佛法统统忘没有了。所以过去李老师办大专讲座,很辛苦!你看学生暑期的时候到这参加讲座两个星期,两个星期结业的时候很象样子,是两个星期训练,训练得不错。可是出去看一场电影,整个完蛋了,没有法子,所以敌不过社会上那种熏修的力量大。我们今天建立这么一个小的,从这个小的来做起,这种小丛林方式,你每一天来听经,如果没有时间,我们讲经那个闭路电视牵到你家里头去,因为就住在一块。每一家里面我们线牵过去,你不能来的话,你在家里打开电视机,你在家里听经。你有时间,到佛堂来;没有时间,你在家里听。甚至于再没有时间听,你家里再装上一个录放机的话,你录一个带子,什么时候有空你再听,这个方便。念佛,我们用录音带,我们播放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你家里装一个小的扩音器专门来听。扩音器最好能够调节声音大小,声音大小你自己可以控制,你愿意听你就打开,不愿意听你就关起来。
所以念佛、讲经都送到每一个人家里去,要这样不断的熏习,你才能有成就。所以这样大家在一块,能住上个三年,你在佛法上的进步,比在台湾修三十年的功夫都不止。为什么?你天天听,天天听佛号,天天跟着,不念佛,你听久了,自自然然就念佛。康国泰在此地,他晓得,在佛堂他住过。庄传宗在此地也住过几天。我们这个佛号,晚上睡觉的时候停了,关起来了,可是到半夜起来的时候,清清楚楚的佛号在佛堂里。有的时候我觉得怎么没有关好,开个门看,的确是关了。但是确实佛堂里有佛号,那个佛号就跟这个声音完全一样,就是声音小一点,清清楚楚,绝对不是自己念的。自己什么念头都没有,就注意听,清清楚楚。所以这种佛号要叫你常来听上三年的时候,不管走到哪里佛号都在。不但我在此地听这个佛号,我在旧金山讲经的时候,旧金山我住在甘居士家,我半夜的时候醒过来也听到佛号,就这个佛号;他家里没有放,这个佛号跟着走。所以这种熏习会有很大的力量。诸位能够有这么一个缘,要是真正搞成功的话,这是像六祖讲,多生多劫的因缘,也是累劫在诸佛菩萨那个地方种的善根。否则的话,不容易,这实实在在不容易,大因缘!绝对不是一个小事情,大福报,大因缘。
『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为什么?也是自性清净心变现出来的。这个两句话主要的是教你,对于诸佛剎土也不能执着。诸佛剎土都不执着了,现在这些妖魔鬼怪变个把戏,你还会执着吗?当然不会执着。「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今天我们看到哪个是得道有留个肉身相,哪个人留了多少舍利,那也是尽同虚空。这些现象有没有?有。有,决定不能执着。为什么?执着,你心里面就染污,你心里面就有障碍,问题在这个地方。不是说没有,样样都有。唯有自己心地清净,那是真的,那你真的就得道。身心不清净,一切万有都不是你自己的,与你自己不相干。而且这些境界,你都是迷在里面,愈迷愈深,对你自己没有好处。所以,佛法教给我们,教给我们求的,就是求心清净,要知道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可得。《心经》到末后的结论,「无智亦无得。」此地也说,『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虽然「无有一法可得」,可是我们性空当中能变现无量无边的法相。六祖前头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能现万法。这个事情实在讲,就跟作梦一样。我们心里头有没有梦?心里头没有梦。如果心里有梦,那应该天天作梦,天天作一样的梦,你心里才有梦。心里面没有梦,虽没有梦,它能够变现梦境。虽变现梦境,你在梦境里面可以享受,可是你梦境里头,什么你也得不到。我们今天现前这个世间就是如此,我们的心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在依正庄严里面我们有受用;虽有受用什么?是一法都得不到,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得到的。所以佛教给我们,在一切法当中是离分别、离执着、离一切妄想,这样你才能真正得到了一切法。你想得到这一点,你必定丧失许许多多;你一样都不要的话,你统统得到是完整的,没有一样没有得到。所以世间人迷惑颠倒,他是得少失大。佛菩萨他是要得大的,他小的不要,这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再看底下这一段,底下这一段很重要,前面跟你说,怕你又执着空,执着空是大病。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
刚才叫你一切都不要执着,有,不能执着;空,更不能执着。
【第一莫着空。】
着有,是病;『着空』,病更大。着有,还能救;「着空」,没法子救。着有,怎么样?着有,你念佛,行,你一样可以成佛。着空的人,不念佛,没救。所以着有有救,着空不能救。
【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这就错了。『空心静坐』是什么?他在那里打坐,他什么念头都不想,这个错了。这个如果真的把定修成了,这叫无想定,无想定的果报在四禅无想天。你看还在三界里头,还是没有出三界,变成外道了。所以佛家里面讲「静坐」,静坐它有观,有觉、有观,它不是死定,它是活定,这一点特别要记住。如果要是误会,以为我什么都不想,我这个心很清净,以为这个是究竟,实际上这是着了空相。这是着了什么?什么都不想,他着了这个。这个不是究竟的,这是一种断灭法,这个非常非常危险,这就是一般讲的恶取空,他误解了佛法。所以佛法里面讲,世间的四禅八定里头有慈悲喜舍,修四禅这个叫四无量心,才能生到四禅天、四空天。说一切都不想,这个不可以的。我们念佛的人,念念有阿弥陀佛,念念有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所以它有境界,它不是什么都没有。
参禅的人也是如此,禅里头它有觉、有观,它不是死定,它是活定。所以是活活泼泼,到下面「教受坐禅」的时候,大师讲得非常详细。六祖所传的这个禅宗,真是活活泼泼,行住坐卧统统是禅,绝对不是讲天天盘腿面壁,不是的。行住坐卧统统是禅,所谓禅就是不着相,定就是不动心。不管在什么时候,我对于一切相不执着,不分别、不执着,里面不动心,不动心就是不生烦恼、不起憎爱、不起是非、不起善恶,这个叫不动心。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样修法。念佛它妙,妙在哪里?就是用一句佛号全都代替了,心里头常常有这句佛号,的确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外着相,你佛号一定断了;内动心,你佛号也断了。所以就叫你抓住这一句佛号,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在里头,样样具足,一个也不缺少。所以这个法子真是妙极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