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0|回復: 17
|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锦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锦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观经》一开始就教我们打基础,修三种福,第一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真正做到,念没用处的。第二种「受持三皈」,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众戒,我们在家,实在讲现在出家也一样,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五戒也是具足戒;「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我们守礼。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三种净业十一句。这十一句要统统把它做到,要不能统统做到,你将来往生都有障碍。如果你条条统统做到,我敢说你必定预知时至,你临走的时候一定没有病苦,为什么?你有福。这三种福是大福报!福报修成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多住几年干什么?劝进行者,就是为这个理由。”“这个「劝进行者」就是我们要做表率,要做模范给人看,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怎样孝顺父母,我要做给人看;怎样奉事师长,我也要做给人看。这是劝进行者,劝导社会大众,让社会大众看了之后,也能够觉悟。劝进行者就是弘法利生。我们要把这个方法劝别人、告诉别人,自行化他,这叫菩萨行。”“于诸福田悉得修立,修是修学,立是建立,哪些福田?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对父母能尽孝道,这是福田的基础,福田的根本,种福田头一个是对父母。第二个是对师长,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这首先要报的。然后再报国家的恩德,没有国家你就没有保障,你的社会就不安全。所以国家带给我们就是安稳,社会的安定、社会的秩序,这些都是福田。对于人民,人民对于我们都有恩德,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哪个行业对我们都有贡献,少一样我们就感觉得不方便。所以各行各业对我们这一生来讲,统统都有恩德,知恩报恩,这叫广种福田。”“怎样报恩?得用至诚心对自己。为什么?父母、老师,父母希望我好,老师也希望我好。所以,人一定知道自爱,至诚心对自己就是自爱,你才真正能爱父母、爱老师。然后再一扩大,能爱一切众生,你起心动念一定会为一切,特别是苦难众生去着想,如何帮助他们,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心常存,尽心尽力就是圆满。这个正是《唐译》当中所说的「住大乘者」,心住在大乘。”“十身,我们也依照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所说的,第一个身「菩提身」,十身就是十种佛,「菩提身,即正觉佛,又云无著佛」,就是不执著,你看这很好。什么叫正觉?什么叫菩提?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叫正觉,就叫菩提,这个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到今天完全明了,佛告诉我们,你能够把执着放下,你就成正觉,证阿罗汉果;你能把分别放下,你就能成正等正觉,你就做了菩萨;你能够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成佛了,这真的。所以你只要放下,你自己自性里头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样样都无量,全现前了。所以佛法修学不在听得多少,学得多少,是在你放下多少,这个重要。听得再多,一样放不下,博地凡夫,佛法真正的德用、好处你一点都没尝到,你依旧生活在六道,所谓烦恼跟痛苦的世间,你没有得到法喜,法乐没有得到。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世法“为学日益”,学的这个知识天天增加,为道不一样,“为道日损”,天天放,天天放,统统都放下,没有了,全部现前了。”“这些我们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国的时候,我就把它总结出来二十个字,学真诚、学清净、学平等、学正觉、学慈悲,心要用这个心,念念不违背,这就叫发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违背这个,你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不慈悲,没有正觉,没有智慧,念佛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念佛往生,《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三辈九品往生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你们去查经,上辈往生是这个条件,中辈还是这个条件,下辈也是这个条件;修其他法门,将功德回向往生净土,还是这个条件,这太重要。所以四十八愿,十八愿是一向专念,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连在一起,发心多重要。尤其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是发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往生是发心为第一,不能不知道,我们要谨记在心头,要认真的去干。”“我这么多年讲菩提心,我讲得很简单,我讲真诚心,就是《观经》里面的至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就是深心。要觉悟,觉悟自己是凡夫,觉悟自己错了,觉悟自己起心动念都在搞轮回,这是对自己的觉悟。要觉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为度我而发的,觉悟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建立西方世界,是提供给我修行证果而建立的。弥陀对我有大恩大德,我们要知恩报恩。怎么报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极乐世界,亲近弥陀,证究竟佛果,这就是报弥陀之恩。能报弥陀之恩,所有一切恩统统都报了,父母之恩、祖宗之恩、国家之恩、众生之恩统统都报了。《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点都不错!”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讲演中关于“正觉”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26日
...时候,你们看到哪些人,你还记得吗?你听到街上的人在说话,你记得他说什麽?不落印象,所落的印象全是好的印象,这不是心想异故吗?「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环境裡面她也记得好的环境,绝对没有看到恶劣的环境。她这种理念、见解、行为,岂不是蕅益大师所讲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跟外面物质,说实在话没有好坏,没有善恶,也没有是非;所有一切是非、善恶、好坏,是从自己心裡头生起来的。自己心是纯善,我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自己心不善,极乐世界也是浊恶世界。所以佛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果报就不同。
诸佛菩萨这是真正大修行人,心地「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所以他的境界是美好的。美好的境界要自己去求、自己去修,不是别人给你的,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今天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世间芸芸众生,众生心想不善。怎麽不善?专门看别人的缺点,专门记别人的过失,这个糟糕了,「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世间没有一桩是好事」,堕落在这个裡面,人间的恶道。
为什麽今天离婚率这麽高?诸位要晓得离婚率高,社会就动乱。整个社会的结构是什麽?家庭。你看看儒家讲的,儒家讲的是大道理,不能变更的,是真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天下得到公平、得到和平,是这个意思。「平天下」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世界和平。世界...(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二集) 2000/06/0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2》)
...跟诸佛平等,下跟地狱平等。平等,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障碍都没有了。平等是佛法界。佛法界,清凉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理没有障碍,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的是大圆满、大自在。
《十善业道经》,这部经很浅显,这一段很深,这一段是讲理,理要不明、不透彻,这十善教你,你不肯做。为什麽?劝你,你也知道善是好,不善是不好,可是善偏偏做不到;贪瞋痴慢是烦恼,常常欺骗别人不是好事情,天天还干。什麽原因?这个道理没有透彻。真正透彻了,决定不再做恶事。别人骗我,我不骗他,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受他的陷害,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我们还是诚心诚意一片善心对待他,这是你真正觉悟。为什麽不报复恶人?这是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他很可怜,他煳涂,他不知道事实真相,你不可以责备他。正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他的环境不好,没有遇到好人,「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有人教他;「殊无怪也」,不应该责怪他。他对我再恶劣的行为是对的,是应该的,我们了解他,他不了解我们,我们要原谅他,决定没有一念报复的念头,依旧是诚心诚意对待别人。纵然生命被他害死了,害死了很好,害死了我们正好生天,我们早一点生天,感谢他都来不及了,你怎麽可以怪他?所以你不了解这个道理,你才有怨恨心,了解这个道理就没有。他把我害死是让我早一天生天,换好环境。只有真正透彻明白的人,他才懂得,不了解...(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五集) 2000/06/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5》)
...功夫。真正有功夫的人,这种难闻的气味,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澹,一月比一月澹,这是证明我们自己功夫有了进步。一个星期不洗澡,身上虽然有污垢,但是它不难闻,真有功夫的人并不染着。这都是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要认真努力修学,绝对不是给人看的,是自受用。真正得自受用,才能够利益别人。自己都得不到受用,如何谈到他受用?他受用必定是先自受用。
诸佛菩萨教诲我们一句话,「要真干」!这些年来,我们将佛法做了一个总归结,归结二十个字,我们写了一副对联,大家都熟知,都能记得很清楚,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我们修什麽?修真诚心,真就不假,诚就不虚伪;清淨就不污染,平等就没有高下,正觉就不迷,慈悲就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这是佛心,这是菩提心,我们要如是存心。落实在生活,要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麽?一切通达明瞭,这叫看破;放下是一尘不染,丝毫不染着。表现在外面,就是此地讲的「光明显曜,蔽诸大众」,是什麽?自在、随缘。末后结归到念佛,前面九句十八个字统统是念佛,以念佛做归结裡面的总归结,这个样子我们一生当中就圆满成就。起心动念都要如是修、如是学,自自然然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念念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
下面这是假设的话,为我们做个比喻,假设『无量亿自在梵王』,这不是一个,无量亿,这是多。大自在天王坐在佛的会下,他们的福德光明都不能现前。好比是什麽?我们从另外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九集) 2000/06/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9》)
...们讲佛的「广长舌相」,是生生世世不妄语的果报。佛说一个人如果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三世不妄语。我们今天舌头伸出来舔不到,就说明我们还是常常打妄语。佛的示现,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说明生生世世不妄语。由此可知,虽然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讲这麽多,它的基础都是十善业。如果真正把十善业道修好了,「妙色严淨」是自自然然现前。
「庄严清淨」这四个字裡面,最重要是「淨」,淨是清淨心。诸位要晓得,说一个「淨」,我们归纳佛陀的教诲,真诚,你要不真诚决定不会清淨;你要不平等,你也不会清淨;你要迷惑、没有智慧,你也不会清淨;你心地不慈悲,你也不会清淨。所以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有一条必定五个都具足,大家要懂这个道理。任何一条,你说真诚,心很真诚但不清淨,不清淨决定不真诚,不平等决定不真诚,不慈悲决定不真诚。任何一条,有一条必定是五条圆满具足,所以色相才庄严。
色相称之为「妙」,妙在哪裡?妙在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妙了。换句话说,着相就不妙了。再说得清楚明白一点,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就不妙了。诸佛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人家的本事就在这裡。他们能够做得到,我们为什麽做不到?见色闻声为什麽会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当然是你受外面境界的引诱。合自己意思的,实在讲什麽叫「合自己意思」?随顺自己...(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集) 2000/06/1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0》)
...行、往生、证果有决定性的关係。
世间人心、想法非常的複杂,确实跟前面所说的,经上讲用比喻来说,大海中所有的众生形色不同,无不是从心想生。我们看看社会大众,他想什麽?他说些什麽?他做了些什麽?仔细观察,弘法利生才能契机。如果不知道众生的根性,不知道当前的需要,这个法白说了,所谓是契理不契机,古德讲这是废话、是戏论。契机不契理是魔说,魔讲的东西契机。现在的根机是什麽?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魔就专讲这些,大家一听喜欢得不得了,这些说法诱导你堕地狱,所以是魔说。佛说法如果不契机,他契理,虽然不害人,但是众生听了不得利益,这个说法等于白说。
我们学佛通过这麽多年探讨、学习,真正觉悟到死生事大,如果没有这个警觉,我们这一生学佛叫白学了,这一生必定是空过。有没有成就,善导大师说得好:「总在遇缘不同。」缘裡面最重要的是善知识,《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一句话就教导我们要求明师。古人亲近善知识的标准,自己没有开悟,这个开悟是讲明心见性,决定不能够离开老师。你们去看《禅宗语录》、《五灯会元》,或者大家读过的《六祖坛经》。为什麽?没有明心见性,等于走路我不认识路,我往哪裡走?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在前面走,我们跟他走,不会走错。大彻大悟之后,就可以独立,不必跟别人,你走的路决定不会错误。教下在大开圆解。
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不但说是小有成就,甚至于根本就没有成就,自己就要去...(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五集) 2000/06/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5》)
...生,「当知」。
『菩萨有一法』,「菩萨」是什麽意思?觉悟的人,觉悟的众生就叫菩萨。玄奘大师翻译菩萨为「觉有情」,我们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讲六道凡夫,十法界的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几时觉悟了,这个人叫菩萨。所以菩萨的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我们一般凡夫是迷惑的有情众生。这个人开始觉悟了,什麽叫做觉悟?想离苦得乐,这个人觉悟了。我们世间人哪一个不想离苦得乐?人人都想离苦得乐,但是他想错了,把苦当作乐,把乐当作苦,他搞颠倒了,这叫愚痴,这叫迷惑。世间人以为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乐,他不知道这是苦的根源,决定不是乐,这个东西享受结果是在三途苦报,佛经上常常用「刀口舐蜜」来做比喻,这个人没有觉悟。人真正觉悟了,一定跟着佛菩萨走,这人觉悟了,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过的是什麽生活?第一个自私自利放下了,起心动念为众生、为社会、为正法久住,这个人觉悟了,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这个人叫菩萨。
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菩萨有一个办法,有一个方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诸恶道」不仅是指三途六道,把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三途之苦,佛在经典裡面说得很多,诸位纵然读经不多,《地藏菩萨本愿经》我相信大家都念过,《地藏菩萨本愿经》裡面讲三途的苦就讲得不少,常常念、常常警觉自己,我们要不真正好好的干,要不求觉悟,《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的那些果报,就是我们将来必定要受的。我们怕不怕?决定不能够避免的,因为我们今天...(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六集) 2000/06/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6》)
...』是念头,起心动念,念头善。『观察』是行为,言语造作,「身语意」无有不善,这个才行。心裡面还有自私自利,心不善,这是根本不善。你为什麽会造罪业?你为什麽会造十恶?无非是为了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个错是根本的错误。菩萨觉悟了。由此可知,我们凡夫迷,迷就是念念自私自利,这是迷。
佛在《金刚经》上讲了几句话,可以跟这个拿来对照。《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菩萨;后半部说得尤其好,「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见」是什麽?见是起心动念,见解,我们今天讲,你还有这个想法、这个看法,你就不是菩萨,你就是迷,你就不悟了。真正觉悟的人「无我」,这个人就觉悟了。「无我」,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比较容易懂的,没有自私自利,这个人觉悟;还有自私自利,这个人迷惑,没有觉悟。凡夫有的时候听经闻法,兴起一念光明,这一下觉悟了,可是第二个念头又迷了,这个觉悟不能保持,不能延续。我们在讲堂听经,好像是明白了,出去之后就迷惑了,禁不起外面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诱惑,立刻就退转了。所以昼夜不能间断,你才是菩萨。偶尔放个光,像个闪电一样,不起作用。虽不起作用,相当可贵,为什麽?无始劫来从来没有放过光的,虽然放光很短暂,一刹那也挺可贵。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心善,要学念头善,要学行为善。从哪裡学起?从十善业道学起,决定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念...(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六集) 2000/06/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6》)
...功,她明白这个道理,她一生总是责备自己、检讨自己,绝对没有说对方有过失,这是她成功之道。
「见和同解」怎麽修法?我有私心,我的见解就不同。「见和同解」,跟谁同?不是跟对方、跟别人同,那你就搞错了;跟佛同、跟菩萨同、跟真如本性同,是这个意思。佛没有私心,菩萨没有私心,心现依正庄严没有私心,是跟这个同。「戒和同修」,这是随缘,就是「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讲的事。「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这三条落实在十善业道。凡是不能跟大众相处的,你决定在造十恶业,不是修十善。你修十善业,哪一个人不欢迎你?哪一个人不尊敬你?哪一个人不喜欢亲近你?十善是行门的基础,是行门的根本。最后,「利和同均」。真正觉悟的人,捨己为人,一切利养总是别人多一点,自己可以减少一分,自己欢喜过最低的物质生活,欢喜!释迦牟尼佛日中一食,三衣一钵,过最低的生活,欢喜!利养给别人。看到别人物质生活过得很好,快乐!绝不是嫉妒,是快乐。
三学,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这是戒定慧三学。戒学是清淨,淨而不染;定学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慧学是觉而不迷,这是三学。六度十愿都要落实在生活当中,都要落实在起心动念之处。淨宗法门是这样修法的,然后念佛求生淨土,决定得生。这五个科目,我们常常放在心上,常常落实在行为上,这就是断恶修善,跟这裡讲的就相应。
「思惟善法」是念头善,起心动念我们就思惟这五个科目,...(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七集) 2000/06/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7》)
...环境,说得那麽详细,我们将来要到那裡去。极乐世界的环境,佛在淨土三经裡面那是专门介绍。偶尔在讲经提到的,片面不是完整的,有几百部经,都提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哪裡是假的?西方极乐世界是至善圆满,所以我们决定要修善法,要有这个认识。下面经文告诉我们: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到这儿是一段。『善法』是什麽?这儿说出来了,这个善法在六道裡面,你得『人天身』,人天是因善法而得的。『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这是圣人所修的。声闻是阿罗汉,为什麽称「声闻」?他是因为听佛讲经而觉悟的,所以叫声闻。「菩提」就是正觉。这些人不是凡夫,前面人天是六道裡面的善道。阿修罗不算善道,阿修罗虽然修善,夹杂严重的贪瞋痴慢。阿修罗所享受的福报,在世间是第一等的殊胜,但是福报享完之后,没有不堕地狱的。什麽原因?福报大,造业就重,造业也大。我们平常人没有福报,杀一个人就要去抵命,就要判死刑。有大福报的人,杀几千人、几万人、几亿人,人家还恭维他、还讚歎他,他伟大,他不会被判死刑。但是世间法律不能制裁他,因果会制裁他,为什麽?杀人、害人决定是恶业,他将来果报决定堕三途,这是迷而不觉。那麽从声闻觉悟了,独觉觉悟了,菩萨觉悟了,声闻、独觉、菩萨的菩提法,觉悟的方法,都是从善法成就的,没有善法他永远不会觉悟。
我们今天...(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八集) 2000/06/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8》)
...前面人天是六道裡面的善道。阿修罗不算善道,阿修罗虽然修善,夹杂严重的贪瞋痴慢。阿修罗所享受的福报,在世间是第一等的殊胜,但是福报享完之后,没有不堕地狱的。什麽原因?福报大,造业就重,造业也大。我们平常人没有福报,杀一个人就要去抵命,就要判死刑。有大福报的人,杀几千人、几万人、几亿人,人家还恭维他、还讚歎他,他伟大,他不会被判死刑。但是世间法律不能制裁他,因果会制裁他,为什麽?杀人、害人决定是恶业,他将来果报决定堕三途,这是迷而不觉。那麽从声闻觉悟了,独觉觉悟了,菩萨觉悟了,声闻、独觉、菩萨的菩提法,觉悟的方法,都是从善法成就的,没有善法他永远不会觉悟。
我们今天学佛求什麽?求觉悟,求正觉,求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在此地佛告诉我们,觉悟是从善法做起的。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说:「福至心灵」,福是福报,善的果报,善的果报现前,心也就开窍了,也就灵了,聪明起来了,智慧现前。所以佛教我们「福慧双修」,把福放在前头,没有把慧放在前面,不是说慧福双修,而说福慧双修。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善,一定要行善修福。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九集) 2000/6/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9
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早晨辽宁本溪的崔居士打个电话来,他们正在打佛七,佛七非常殊胜,要求我给大家讲几句话。我告诉她我们今天早晨九点到九点半的时...(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八集) 2000/06/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8》)
...说『得八种天所讚法』,「天」是天人,天人、天神讚歎你。第一、「口常清淨,优钵华香」。「优钵华」翻成中文是青莲花,你口中出香气。这一点我们也常常要警惕到,我们口裡出的气味是什麽味道?如果这个气味很难闻,对修行人来讲不是坏事,为什麽?警策自己,「我口业不清淨,应当努力修学」,所以这是好事情。跟大众相处,有的时候距离近,说话就闻到别人很不好的气味,你也不要嫌弃,你嫌弃他就错了,心裡要知道他口业很重。这个口业,就是此地讲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古人有所谓四十岁以前,我们的果报还受过去业报的影响,残馀的果报;四十岁之后,自己这一生所造的业逐渐逐渐现前了。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过去生中造的恶业不怕,只要真正觉悟,真正回头,断恶修善。
我们在《了凡四训》裡面看到,像袁了凡这样的人,在中国过去乃至于现代很多,都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佛陀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改造命运。断恶修善是改造命运,破迷开悟是转凡成圣。我们想改造自己命运,就要好好的跟着佛学,佛对我们慈悲到极处,佛是完全义务的。说实在话,我们得到佛的教诲,我们没有东西可以报答他,他什麽都不要,在世的时候不过是三衣一钵,你给他什麽,他都不要,何况佛陀现在不住世。我们为了纪念他、尊敬他,不忘恩德,造佛像来供养。他是不是有意要我们造像来供养纪念他?没有这个念头,这是出于我们报恩的心,他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字字句句都是真实...(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集) 2000/07/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0》)
...个事情揭露。但是又想想,这个事情可能破坏佛教的形象,让许多学佛的人退了心,这个因果怎麽办?他还不错,还能相信因果。所以我就跟他讲,我说你自己好好的去衡量,最好还是不要管,他是他的事情,我是我的事情。他为非作歹将来堕三途,我如果要揭穿,要让许许多多信众对佛教丧失了信心,我要堕阿鼻地狱,这裡头业因果报、利害得失要明瞭。
在这个时代,南北朝昙鸾法师注解《往生论》,裡面就有预言,说我们末法时期,修罗、罗刹当家,跟世尊在《愣严经》的悬记完全相同。《愣严经》裡面佛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恆河沙」,我们要有智慧抉择,更重要的要有智慧保护自己,要护法。保护自己护什麽?护自己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心,护自己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的菩萨行。
昨天晚上我跟印度驻新加坡大使在一起吃饭,他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也谈到这一方面,护法最重要的是护持自己的佛性,护持自己的善心,决定不被外境影响,这是禅定。他昨天问我「三摩地」,印度教也修三摩地,《愣严经》裡面讲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这三种都是禅定的名词。奢摩他偏重在止,我们中国人讲止观,偏重在止;禅那是止、观都重视。止就是不受外境影响,人事的环境、物质的环境,不受它的影响。你听到了,你见到了,你有智慧拣别,在这裡面断恶修善。
恶怎麽断?看到恶人,看到恶事,绝不放在心上,恶就断了,是这样断法的。怎麽修善?看到善人,看到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三集) 2000/07/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3》)
...来所累积的业习种子,善、恶都是无量无边。所以成佛,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也遇到很多悖逆之事。那是什麽?过去生中的不善业因现行。现行,佛很清楚、很明白。不像我们,我们遇到挫折,不知道原因是什麽。他们遇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这是什麽时候的一笔帐,好,现在勾掉了,销了,报掉了。所以不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修行人应该怎样做?从今之后不再造恶业了,这是真正回头,转恶修善。顺境裡面,绝不生贪恋之心;逆境裡头,决定没有瞋恚的心;顺、逆境缘,都要以平常心,以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来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对了。挫折、冤枉决定是有,不要说没有,释迦牟尼佛都有,「佛中之王」阿弥陀佛也有。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对于因果非常慎重。我们从这个道理省悟过来,我们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就转变了,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入佛知见」,佛是圆满大觉。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人与事、人与物,再发展到家与家、国与国、族群与族群,不要竞争,竞争不好,要合作。要和睦、要合作。合作大家都有福,竞争到最后就变成斗争。竞争的发展,不可能不斗争,斗争是非常悽惨的,这是极重的罪业。所以真正觉悟了,就跟冤家债主,我们那种怨恨,也要把它化解。他对我们不和睦,我们对他一定是和睦的,他对我们的心不平,我们对他的心是平等的,时间久了,自然就能感化了,化开了。这个绝不是一时,是长时间的。所以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世尊、弥陀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一直到现在,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人毁谤,你才晓得这个业因果报非常严重。我们要在起心动念上去改过,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应当和睦相处,都应当互助合作。我们看到一朵花,看到一棵小草,被别的枝条妨碍了、压抑了,我们把它解开,让两面生长都很活泼。对物都应该如此,何况对人?
世出世间圣贤常常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跟人结怨,有冤结要把它化解。这是...(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五集) 2000/7/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5》)
...子广学多闻,尤其是出家,肩负起教化众生的使命,对于众生的机宜不能够不知道,你弘法利生才真正能做到契机契理。
好在这一次我们邀请每个宗教来传道,这是个长期性的,不是短期的。每一次我们都留着有录像带,英语的部分,希望我们这边能够用中文做成字幕,我们要很用心的来学习。在不同宗教裡面找到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大家所公认的真理。佛陀的本意是智慧、是觉悟;他们说真理、说大能,跟佛家讲的大智大觉是同一个意义、同一个道理。可是宗教教育,宗教如何真正利益世人?必须将这个真理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
真理所表现在外面的就是仁慈博爱。我们今天将佛法的中心理念拈出来,五句十个字: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不仅是佛法的精义,也可以说是世间所有宗教的精华之所在。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佛菩萨大慈大悲。佛、菩萨、神、上帝是什麽?在哪裡?就是当人自性本具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它的大用就是慈悲,就是博爱;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仁民爱物。不但要爱人,一般宗教裡面只是说爱人,佛经讲的范围就更大了,《华严》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说明连植物、矿物,我们对它都充满了爱心善意,何况对有情众生?如果我们自己果然对于情与无情充满了真诚、清淨、平等的善意与爱心,这个人在佛法裡面就称之为「佛陀」、称之为「菩萨」。如果还夹杂着不善,夹杂着恶意。什麽叫「恶意」?不善就是恶。佛跟我们说的标准,十善业道;犹太教的标准,摩西十诫。十诫的内容跟十善是相同的,所以十善业道是所有宗教典籍裡面都是明文教诫,信徒们一定要知道遵守。离开这个基本教学,我们就不善了,就造作恶业,变现出三途...(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三集) 2000/08/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3》)
...业道是所有宗教典籍裡面都是明文教诫,信徒们一定要知道遵守。离开这个基本教学,我们就不善了,就造作恶业,变现出三途苦报。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学佛从哪裡学?从根本修。根本是什麽?念头;念头要善,念头要清淨,念头要平等。我在大众当中,觉得我自己身分特殊,觉得我地位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不善,这不是善。我们看看世出世间的圣哲,中国人是讲世间法,重视世间法,孔老夫子是个代表。夫子一生的行谊,处世待人的态度是自卑而尊人,圣人给我们做出的模样。我觉得比别人高一等,你是凡夫。这比人高一等的念头、行为,在佛法裡面讲,深重的业障习气。谁知道?佛晓得。做佛的弟子,就要把佛法裡面所讲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做出来给大家看,这是教化众生。你自己真正做到了,这是你的自受用,给别人看是化他。要认真去做,努力的去做。
各个宗教的信徒,也跟佛法一样,要通达、深明经典的「义趣」;义是道理、义理;趣是方向、目标。明瞭之后,要把这些大道理落实,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为社会造福,给众生做好样子,远离名闻利养,捨弃五欲六尘;一般宗教裡头说,这个人才得救。谁救你?自己救自己;大乘佛法裡面,自己度自己。诸佛菩萨、一切神圣给你做自救、自度的增上缘,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人生苦短!昨天中国有个同修打电话告诉我,他说他到美国去了一趟,去了一两个月回来了。朋友当中,很好的朋友,...(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三集) 2000/08/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3》)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卷
...,所以和平的希望太淼茫了。为什麽会有这些不幸的现象?
中国古代的圣贤,虽然也祈求上苍、祈求神祇,但并不完全依靠,而是依靠圣贤人的教诲。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在中国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鼎立。可是讲「教」,并不是现在人观念当中的宗教,而是教学、教育。换句话说,这是三大学派,各有千秋。就如同雍正皇帝在《十善业道经》前面的上谕所说的一样,「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这三种教育都是教导人民觉悟的,「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雍正皇帝的话不错,完全正确。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宗教,可以说理都是出于一源。什麽理?真诚、清淨、平等、慈悲。我们现在总结佛的教诲,就是十个字:「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道」是什麽?爱人。新加坡的许哲居士,李木源居士问她:「什麽是宗教?」她说:「宗教就是爱。」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说「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佛教裡面说佛菩萨一片慈悲。此地大多数人民信仰伊斯兰教,邻近的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也都是回教国家。回教的经典展开,每一段的头一句话就是「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他们称上帝为「阿拉」)。所以世间宗教再多,它的根本是一个,都是真诚、清淨、平等,智慧、仁慈、博爱,这是根本。宗教教学的目标也相同,教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它不分国家、不分族类。任何宗教在传教的时候,都没有限制一定要同一国家、同一族...(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四集) 2000/8/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4》)
...?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你能享几天?纵然让你活上一百岁,就让你享受一百年,一百年跟无量劫不能比。这麽短的时间的享受,堕落三途,无量劫都不能翻身。这个人傻了、迷惑了,真正不懂得利害。我们能够捨弃,捨弃一切恶业,「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以清淨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这个条件就是亲近阿弥陀佛的条件,我们为什麽不干?
所以克服自己烦恼习气,是我们当前的急务。今天修学佛法不必懂得太多,佛的教诲抓到几句,终身奉行,我们就成功了。我在讲台上讲经四十一年了,我归纳大乘佛法的精髓,写了二十个字,我们真正把这二十个字做到,你就决定往生淨土。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菩提心。说「菩提心」大家不好懂,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对所有一切的人,对至亲好友真诚,对冤家债主也真诚。陷害我、杀害我的人,我只有一个真诚心对他,永恆不变,我走的是佛道。生命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诚心永远不能够变更,一变更马上就下坠。六道众生用虚伪的心,不是真诚的;染污的,不是清淨的;高下,不是平等的;愚痴,不是觉悟的;自私自利,不是慈悲的。所以从烦恼习气翻转过来,就是大菩提心。
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怎样过这一生?看破、放下。看破是样样都明瞭、样样都清楚,佛法的名词讲,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说你多自在。在这个世间「于人无争...(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九集) 2000/8/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9》)
...养,这个佛像跟这尊佛像是一个模式的。
供佛最重要的意义,是提醒自己向佛陀学习。中国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看到贤人我们就要生起一个念头,要像他一样。佛是圣贤当中至圣至贤,确确实实是天上人间至善之人,没有丝毫的缺陷,是值得九法界众生所学习的,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最好的示范。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学当中,虽然讲了许许多多,我们用一句话将它总结,他四十九年讲些什麽?《般若经》上一句话就说明白了,「诸法实相」,他所告诉我们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这就是佛家宗门裡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之后,他的心思、行为自然端正。端正的心就是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端正的心,佛心。
诸位要晓得,佛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变成不真、不诚、不清、不淨,这是错误的。这个错误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自性本具的,是迷惑颠倒、妄想习气所造成。我们要学佛就要知道,把自己妄想习气薰成的妄心捨掉、永远离开,恢复到我们的真心,恢复到我们的自性。真心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佛这个说法,儒、道,乃至于其他宗教的神圣,确实是异口同音,都是这个说法,我们一定要相信。
儒家教人,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把它总结,实在就是《大学》裡头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七集) 2000/09/0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7》)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过程。
反过来看看现代的社会。为什麽社会这麽动乱,人心不安?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太多倍了,为什麽生活得这麽痛苦?就是他不知止。换句话说,他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方向,像一隻船航行在大海裡面,不知道方向,不晓得要到哪裡去,他当然就不安。今天社会状况确实是如此。怎样帮助自己、帮助众生,来消除这一个困惑、这个迷障?现代世界上也有一些真正有学问、有见识的志士仁人,他们喊出来了:「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们想想不错。
孔孟的学说教我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乘佛法教导我们「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十八个字,末后总结到念佛,这大圆满,决定不落空。所以儒佛这一个指导,确确实实使我们在苦海裡面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目标,不再徬徨、不再迷惑了,这是佛家讲的离苦得乐。儒佛讲的大纲领,我们应当接受,依教奉行。这两家的典籍都非常丰富,那是细节、是细目,我们学到多少,就得多少受用。学得少,得小受用;学得多,得大受用;学得彻底,得究竟圆满的受用。儒佛如是,其他各家各派、各个不同的宗教,无一不如是,我们清楚、我们明白。
我们今天确确实实可以肯定,所有宗教都是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各教各派、各个宗教所讲的确实是一桩事情,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不过他们...(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七集) 2000/09/0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7》)
...确实实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过去已经造了不少罪业,养成深重的烦恼习气,这个没法子了。遇到佛法,遇到圣人的指点、教诲,我们觉悟了。觉悟之后,就要知道改过自新。觉悟之后,就不会为这一世着想,你的眼光开了,你有前后眼了。所谓「前后眼」就是你见到过去,你也看到未来,这个前后眼是智眼、是慧眼,我们怎样为来世着眼,这个就对了。
这一世非常短暂,纵然活上一百岁,也是一弹指就过去了。聪明人在这个短暂时间当中,如何求出离道,怎样走出六道轮迴?儒家讲得好,「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后面讲,「知止而后有定」,止什麽?止于至善。至善,佛法裡面讲得清楚,至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至善;我们要把心定在这个目标上,这叫知止。我们什麽都不求,世出世间法一样都不沾染,宗门裡面的话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什麽?这就是万缘放下了,一心就向无上菩提。
昨天晚上,会长跟我在一起谈下一届培训班的问题,也谈到现前佛教界出家人一些概况。佛法要想成就,不能不放下世法,世法跟佛法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佛法是正觉,世法是迷情。佛门裡面的事情如果不觉悟,也是世法;世法裡面的事情如果觉悟了,也叫佛法。佛法、世法在哪裡分?在觉、迷上分。所以佛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态度是自在随缘,恆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攀缘就是世法,随缘是佛法。换句话说,让我们一切不自在,这是世法;得大自在,那就是佛法。我们要怎样才能够得到?我想许多同修都希求的,要想得到自在,要想真正做到随缘,十恶一定要捨掉,离开贪瞋痴慢就自在了。内无烦恼,外面境界就没有办法诱惑你。外境还能够诱惑你,是你的烦恼没有断。它诱惑你什麽?诱惑你烦恼,让你的烦恼起现行。所以我们内裡面把烦恼断了,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外面的境界再多、再巧,也无动于心,这样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九集) 2000/9/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9》)
...争财、争利,如果是佛菩萨:「你要的全部给你。你受用跟我受用有什麽两样?一样的。你觉得这个对你有用处,都可以让你。」佛菩萨给我们的表现,自己一定过最低水平的物质生活。这是教什麽?教人无诤。而天天为社会、为众生,修福、培福、造福,福报让大家享。社会安定和谐、繁荣兴旺,这是诸佛菩萨的享受;看到大家都好,他看到欢喜,这是他的享受。
整个社会动乱不安,一切众生相处不和谐,佛菩萨看到难过、忧虑。就如同慈父看到他的子孙,年岁大了,八十、九十了,这个时候对他来讲,什麽是最高的享受?一家人和睦,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助合作,老人心裡欢喜,他绝不讲求物质的供养受用,他不求这些,什麽都不要了。诸佛菩萨、真正觉悟的人就是这样的心态,我们没有觉悟就很难理解、想像不到,到你觉悟之后你就明白了。正如同年轻人没有办法理解老人的理念、老人的想法看法,到他自己老了,八十、九十了,他明瞭了,从前老人为什麽是这样的对待后代,他就明白了。纵然自己这一生当中造了许多错误,谚语说得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什麽?知道错了,希望后一代不要犯错,勉励后代的句句都是真实话。
诸佛菩萨对我们来讲是老人。释迦牟尼佛灭度已经三千年了,一生真正是勇勐精进,求学教人,为我们所做的示现。佛已经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但是他做出的样子,好学不倦。印度在那个时候可以说学术相当发达,跟我们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那个时代大致相彷彿。经...(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0集) 2000/09/0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0》)
...互相的尊敬。诸佛如来尚且尊敬,九法界众生哪有不尊敬的道理?我们仔细去思惟、去体会,诸佛如来的尊敬是真诚、究竟、圆满的。
九法界裡面觉悟的众生都知道尊敬,只有迷惑颠倒不知道尊敬,不了解事实真相,他的尊敬心生不起来,他被烦恼盖覆住了。可是在究竟觉悟的人,这个「究竟觉悟」,我们如果把这个标准降低一点,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真的觉悟了,这个时候他们跟诸佛如来一样,尊敬六道众生;六道众生不尊敬他,他尊敬六道众生。为什麽?他觉悟了,道理就在此地;觉悟必定尊敬,必定是无条件的帮助照顾,这是觉悟的样子。我们细细观察体会能明瞭。他还有分别、还有执着,决定没有觉悟,佛法裡面讲的「正觉」他没有。所以佛法的修学、圣贤的教导,怎样能够契入?决定不是记问之学,记问之学对于我们只是一个影像而已,让我们在迷惑颠倒之中听说有这麽一桩事情,不能入境界。要入境界一定要真干。这个「真干」,佛在本经上指导我们,就是断十恶、修十善,必须教自己心裡面丝毫瞋恚心都没有,贪瞋痴要捨尽。
我们看到一个小朋友能够爱护小动物、爱护蚂蚁,我们受到启示。杀死蚂蚁,太平常的事情了。小朋友会反问一句:「如果你是蚂蚁,你愿不愿意别人杀你?」这是智慧,这是智慧的方法。古圣先贤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相信这个小朋友这两句话没有念过,他也不懂这个道理,但是他做到了。他为什麽会做到?天性;天性就是自己...(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一集) 2000/09/0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1》)
...学佛的人,受过三皈五戒,所做的事情,做一些恶事,社会大众看到:「不能学佛了,你看看学佛的人是这个样子。」我们造地狱罪,把佛法的形象破坏掉了。造这种罪业的人很多,自己并不知道,「我没有造五逆罪」!不知道这就是五逆罪。
佛法的形象是什麽?最简单、最明显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我们今天不能修善,天天还造恶业,让社会大众看到佛教徒就骂释迦牟尼佛、就贬低佛教,我们在破坏佛教形象。所以学佛、为佛弟子,在一切场合当中都要小心谨慎,要给大众做一个好榜样,不能做坏样子。我们做了坏样子,怎麽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如何能对得起阿弥陀佛?念念要与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行行要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相应,这叫「拥护佛法」,这叫做「礼敬诸佛」。我们所表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所以造作许许多多罪业,自己并不知道,将来堕落到阴曹地府,阎罗王跟你算帐,一笔一笔跟你说出,那个时候已经太迟,后悔莫及了。
第五条叫「破和合僧」,破坏僧团,特别是破坏弘法的机缘、闻法的机缘。法师讲经说法,你把这个道场破坏;众生有机缘听佛法,你去障碍他,不让他听法;这叫破和合僧。这五条罪都是阿鼻地狱,极深极重。我们造这种罪业,那还得了吗?《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得详细,业因果报都讲得细,我们常常读诵,要常常记住,一定要回头,要断恶修善,一定要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菩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六集) 2000/9/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6》)
...因;上品十善,生天的业因。我们果然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我们自己将来往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要想修福、要想修慧,今天总算是搞得更清楚、更明白了,决定不能够违背。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这一条殊胜的利益,不必解释我们就能够清楚了。十恶是邪道、是三恶道,跟诸位说,不是人道。我们起心动念要落在十恶裡面,你就是行邪道;你也修道,修三恶道,三恶道很容易修成就,果报在三途。你要不愿意堕三途,不愿意去当饿鬼、地狱、畜生,你就行正道;远离邪道,行圣人之道。诸佛菩萨都是走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道,十善业道是菩萨道、是圣人之道,我们要走这条路。走这条路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回头的人,回头是岸。从哪裡做?要从起心动念处做,这是你真做。
起心动念,一般凡夫、凡人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在自私自利裡面生了一个根,根就是贪瞋痴慢,还有一个疑,这五种叫思惑;思是思想,你的思想见解迷惑了。疑是什麽?怀疑圣道、怀疑圣人,这才起贡高我慢,轻慢圣贤、轻慢圣道。十善业道是圣道,没有放在眼裡,没有放在心上,轻慢,所以果报在三途。三途果报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人天福报、三乘圣果,也都是自己造作、自己享受。虚空法界裡面谁作主?自己作主。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也不作主;阎罗王跟上帝,也不给我们作主;都是自己造作,自己受报。这个道理佛讲得清楚,在世出世间一切圣教当...(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七集) 2000/09/2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7》)
...是佛菩萨,赶紧拜三拜;那个是饿鬼,讨厌得不得了,就起妄想分别执着。着相不见性,你心裡头生好丑、生分别,这就是过失。
诸佛菩萨帮助我们,终极的目的在哪裡?最终的目的,是教我们也要见性不着相;我们心就清淨,心就平等,心裡头一个念头都不生,善恶念头都不生。晓得什麽?晓得这个佛像跟饿鬼像、跟地狱像是平等的,一丝毫的差别都没有。金是真的,像是假的,我们不喜欢这个像,我们把像鎔化之后,可以再做别的像,这就是讲性永远不变,相会变;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
诸位从这个比喻裡头细细去体会,一切众生,在有情众生说佛性,无情众生说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所以诸位要从性上看,你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自然就生出来了,这是性德。如果落在分别执着上,你就迷失了自性,性德透不出来;生起是非、邪正、善恶,起这些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是妄想分别执着。
佛在此地教导我们,如何能『不起身见,捨诸恶业』。这一条跟大家说,最低限度的地位是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小乘须陀洹果,初果,「不起身见」。我们要不在这上真正用功夫怎麽行?然后才体会到十善业对我们多麽重要!必须认真修十善业道,念佛才能往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你的功夫才得力。如果捨弃十善业道,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不得力,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十善业道是基础,一定要知道。「捨诸恶业」,是要修十善业道,你才能够捨诸恶业;不修十善业道,你这个恶...(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八集) 2000/9/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8》)
...过去一生、过去二生、过去三生。这种事情现在人称为「特异功能」,一般人叫「神通」。
神通是从禅定裡面得来的。佛的定功深,佛的禅定圆满,所以无量劫前的事情,他都能够回忆到。这个我们现在所说的,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太多了。我们这短短几十年所学的东西,实实在在不可靠,这是我们一定要理解的,绝对不是自卑,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从小所学的,学的是什麽?是在这个现实社会随波逐流。今天这个社会又是什麽状况?佛在《愣严经》讲:「邪师说法,如恆河沙。」我们所接触的都是邪知邪见。非常不幸,自以为是,所谓是「积非成是」,大家都错了,我们跟着也错了,好像都是对的。
是非善恶的标准在哪裡?在圣贤人的心行。真正觉悟的人,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那才是标准。我们学佛,释迦牟尼佛的心行是绝对的标准。在世间法裡面,过去中国人崇奉孔老夫子的心行为标准,孔老夫子的心行在《论语》裡面。宋朝朱熹朱夫子编订一套《四书》,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7 09:10:16
|
只看該作者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东西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四书》是中国人是非善恶的标准,《四书》是中国人人生价值观的标准,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可是现代人不念了,把自己几千年来的民族价值观捨掉,随顺现前这个时代的邪知邪见。所以世间才有动乱,才有天灾人祸。这个灾难实在说是才开始,不是结束。往后还有更大的灾难,也许我们都能遇得到。如何能够消除灾难?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告诉我们:从人心...(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九集) 2000/09/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9》)
...学会 档名:19-14-08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倒数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这是说离邪见,不但是成就十种殊胜的功德法,如果能够迴向无上菩提,这一段经文,我们在上来总共十个小段裡面,每一段都是以这个为结语,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总结。什麽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古时候翻经,在体例裡面有五种不翻,这一句是可以翻的,在五不翻裡面属于「尊重不翻」;也就是学佛终极的目标是什麽?我们最后希求达到的、得到的是些什麽?就是这一句。这一句的意思,翻译成华文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印度称「三」,中国「正」的意思,「藐」是「等」,「菩提」是「觉」。为了尊重,保持音译。在这一句中,它有三个层次,就是「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学佛人所希求的。
如果得到正觉了,在佛法裡面就称之为证阿罗汉果,小乘阿罗汉、辟支佛都是得到正觉。佛跟我们说,世间人天也有很聪明的人,他对于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但是不称「正」,这个「正」字招牌很难取得。佛家讲「正」的标准是什麽?必须是我执破了才叫做正。要用《金刚经》的话来讲,大家这个概念就很清楚,「无我相」才称之为正觉。世间天人很聪明,我们知道现在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他还有「我」,还有我执、还有法执,这个虽然称「觉」,不能称为「正觉」;一定要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叫「正觉」。
四相虽然破了,并没有彻底破尽,这个四相是有差等的。譬如说我相百分之百的破了、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还没有破尽。为什麽?我相是属于我执,就是执着,执着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属于分别,是属于妄想,所以这个没有断尽。因此,佛家觉悟分三个阶段。分别断尽了,妄想还没有尽,这个阶层叫做「正等正觉」。「等」,等于佛,诸位要晓得,「等于佛」他不是佛,只是等于而已。必须分别、妄想都断了,这个时...(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中国「正」的意思,「藐」是「等」,「菩提」是「觉」。为了尊重,保持音译。在这一句中,它有三个层次,就是「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学佛人所希求的。
如果得到正觉了,在佛法裡面就称之为证阿罗汉果,小乘阿罗汉、辟支佛都是得到正觉。佛跟我们说,世间人天也有很聪明的人,他对于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但是不称「正」,这个「正」字招牌很难取得。佛家讲「正」的标准是什麽?必须是我执破了才叫做正。要用《金刚经》的话来讲,大家这个概念就很清楚,「无我相」才称之为正觉。世间天人很聪明,我们知道现在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他还有「我」,还有我执、还有法执,这个虽然称「觉」,不能称为「正觉」;一定要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叫「正觉」。
四相虽然破了,并没有彻底破尽,这个四相是有差等的。譬如说我相百分之百的破了、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还没有破尽。为什麽?我相是属于我执,就是执着,执着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属于分别,是属于妄想,所以这个没有断尽。因此,佛家觉悟分三个阶段。分别断尽了,妄想还没有尽,这个阶层叫做「正等正觉」。「等」,等于佛,诸位要晓得,「等于佛」他不是佛,只是等于而已。必须分别、妄想都断了,这个时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圆教裡面圆满的佛果,等觉菩萨以下都属于正等正觉。但是诸位要知道,正等正觉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初住菩萨。由此可知,四圣法界裡面,总而言之都是属于正觉,虽然他们的层次也有高下不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个「佛」就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属于正觉,不能称为正等正觉。在天台大师「六即佛」判教的,他们是「相似即佛」,就是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
离开了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是分证即佛,才称之为正等正觉。所以诸位必须要有很清楚的概念,正等正觉是称法身菩萨,没有证得法身的不在这裡面,这是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我们学佛目标在此地,不是求别的,是求对于宇宙人生究竟彻底圆满的觉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卷
...
四相虽然破了,并没有彻底破尽,这个四相是有差等的。譬如说我相百分之百的破了、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还没有破尽。为什麽?我相是属于我执,就是执着,执着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属于分别,是属于妄想,所以这个没有断尽。因此,佛家觉悟分三个阶段。分别断尽了,妄想还没有尽,这个阶层叫做「正等正觉」。「等」,等于佛,诸位要晓得,「等于佛」他不是佛,只是等于而已。必须分别、妄想都断了,这个时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圆教裡面圆满的佛果,等觉菩萨以下都属于正等正觉。但是诸位要知道,正等正觉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初住菩萨。由此可知,四圣法界裡面,总而言之都是属于正觉,虽然他们的层次也有高下不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个「佛」就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属于正觉,不能称为正等正觉。在天台大师「六即佛」判教的,他们是「相似即佛」,就是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
离开了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是分证即佛,才称之为正等正觉。所以诸位必须要有很清楚的概念,正等正觉是称法身菩萨,没有证得法身的不在这裡面,这是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我们学佛目标在此地,不是求别的,是求对于宇宙人生究竟彻底圆满的觉悟,那就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怎麽求得?你看看此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佛将一切善恶归纳为十条,十善反面就是十恶,离十恶就是十善。由此可知,善恶体是一个,是一个体性,只是迷悟不同而已。
六道裡面,迷的人多,觉悟的人少。尤其是现代的社会,不但迷的人多,而且迷得非常严重,对于圣教、对于善言不能接纳,这在佛法裡面说,业障习气太重了,虽然天天在修学,都没有办法入境界;这个境界,我们通常讲佛门,没有办法入佛门。我们今天都在佛门之外,没有进去。什麽人进去?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就好像念书一样,十信是小学,初信位是一年级,你已经上了一年级了。一年级的条件是什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这个时候证得小乘初果位;如...(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对于世出世间一切现象通达明瞭。这是我们不能跟佛菩萨比的,人家看得清楚,我们迷惑颠倒。
世间人在迷,绝不承认自己迷,他承认自己有高度的智慧,他看古圣先贤是迷信。这个错误观念,要怎样把它纠正过来,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首先我们自己要通过修学,证实佛的话真实;如果不通过认真的修学,这个境界达不到,永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知见,决定不肯相信佛的话。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告诉六道凡夫,「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决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麽?为什麽证得阿罗汉之后,就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道理在哪裡?阿罗汉已经断了见思烦恼,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了,佛说这个阶层的人物称之为「正觉」,他的觉悟没有错误,也就是说他的看法、想法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如果你见思烦恼没有断,「见思烦恼」不好懂,这是佛学名词;换句话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没有断,你的知见就不正。你学的东西再多,甚至于你能够把《大藏经》从头到尾背下来,讲得天花乱坠,你还不是正见。唯有具足正见的人,知道佛菩萨的慈悲心,大慈大悲。世间人没有到这个境界,如果他能够尊师重道,能够顺从圣贤的教诲,依教奉行,这种人有福了;这个不是他的智慧,这是他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他有福,他能接受,他能够相信,他能够奉行,他得福。
经文从以下这一大段,是讲十善业落实在菩萨行门之中。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十善业...(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一集) 2000/09/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1》)
...用。他处事待人接物是真实智慧,决定不是感情;还有情,这是业报身,随业流转。佛家法相宗的「转识成智」,「识」就是情识。所以说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菩提,这是乘愿再来人;没有能够把心心所转变成四智菩提,他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福报再大,做到摩醯首罗天王,福享尽了,还要往下堕落;换句话说,决定逃不出轮迴。
所以我们冷静的观察,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虽然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决定脱离六道轮迴,诸天天王没有办法超越轮迴。我们修行在哪裡修?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裡面,如何把情识转变成菩提,四智菩提转阿赖耶为大圆镜。「大圆镜」是什麽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把佛陀的教诲总结成这十句: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大圆镜。真诚心包太虚、遍法界,清淨心包太虚、周法界,乃至于自在包太虚、周法界,随缘也是包太虚、周法界,这是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个「智」的量都是包太虚、周法界。
我们在什麽地方转?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做一个大转变,决定不起自私自利;顺境决定不起贪爱,逆境决定不起瞋恚,我们就止于至善。与一切众生接触,起心动念无不是善,决定跟十善业相应,果报是称性的,所以『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称性的财宝什麽人能够侵犯,什麽人能够夺取?人家要来要,都给他了,这裡去了,那裡就来了,...(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二集) 2000/09/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2》)
...希望我们的同修,过去我们的思想行为不正,那已经是过去了,不必再提了,应当忏悔。怎麽个忏悔法?我过去就这个问题,曾经请教过章嘉大师,「是不是要拜几部忏,祈求佛菩萨原谅?」章嘉大师摇头,「不是这样的。」我问他:「怎麽忏悔法?」真正忏悔是改往修来、改过自新,知道这是错了,把错误的改掉,从今天起,我不再犯这个错误,这叫真忏悔。所以真正的善知识他们明理,重实质而不重形式。形式有什麽作用?大师也跟我说得很明白,形式就跟唱戏一样的,是做给别人看的。希望社会大众看了这个形式,能生忏悔心,是这个意思。我们才明瞭,佛家所有的仪规是演戏。那是什麽?接引众生的,是属于四摄法。
自己修行不在形式,是在内心裡真正觉悟;内心不觉悟、不回头,形式做得再好看没有用处,无济于事,转不了业报。所以从内心裡面要发愿做一个好人。什麽是好人?具足十善业的,这个人是好人、善人。如果心裡念念还是搞十恶,对待一切众生还有怨恨的意思,还有伤害的念头,你不善;还想佔别人的便宜,这是盗心,你不善;还有淫欲的念头起来,你不善;你要想得好果报,到哪裡去得到?不但是六道,十法界都没有例外的,业因果报都是自己造作,自己去承受。你造善业必定得善果,经上所讲的是好的果报,你一定得到;你造作不善,经上虽然没有说,后面蕅益大师《节要》裡面附说十恶的果报。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我们自己能够想像得到的,可是蕅益大师还是很慈悲,明显的跟我们提醒。底下...(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三集) 2000/9/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3》)
...是不觉悟,依旧不能回头,原因在哪裡?妄想分别执着太严重了。什麽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所结成的就是自私自利,你把自私自利一分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自私自利是妄想分别执着的总集合,变成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要不解冻、要不能化解,佛菩萨再慈悲也没有办法把你唤醒;你天天听佛讲经说法,听四十九年,你也不会回头,你也不会觉悟,道理在此地。
可是佛说,一切众生一定有回头觉悟的一天,但那一天是哪一天?就难说了,也许在无量劫又无量劫之后。六道裡面地狱、饿鬼、畜生,佛都讲了,那个时劫之长,都是天文数字。受尽这些苦头,也许你会觉悟、会回头。觉悟的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为我们示现,身心世界万缘放下,这是真正觉悟;你还有丝毫放不下,你没有觉悟。彻底放下,放下之后必定如诸佛菩萨一样,以大慈悲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永无休止的教化众生。
佛家常说:「佛氏门中,不捨一人。」这一句话大家都熟知,可是有一些人对这句话理解得不够透彻,还产生疑惑:「既然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佛菩萨为什麽捨弃我?为什麽不度我?」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现在还没有得度,你为什麽成佛?」这是错解了。你今天能听到佛的名号,见到佛的形像,佛就没有捨弃你。你自己不能得度,原因在哪裡?你不听话,你没有能依教奉行。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佛都是教我们修十善业道,十善业是共同课程、基本的课程,你...(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四集) 2000/10/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4》)
...习之」,我们今天学十善业道,「时习」,时时刻刻把十善业落实在我们生活上就是时习,这个欢喜心就能够生得起来。心量广大,慈悲喜捨对待一切众生,不仅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包括在其中。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七集) 2000/10/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面,倒数第二行:
【捨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我们看这一段,这是四无量心最后的一段。菩萨修行十善业道落实在捨心上,他得的殊胜功德利益是『于顺违境,无爱恚心』,我们念了这一句就应当要想到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些要领说起来容易,为什麽我们做不到?就是没有修捨心。如果真正能修慈、悲、喜、捨,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性德自然就现前。慈悲喜捨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裡头本来具足,王阳明所讲的「良知良能」,不是从外面来的,但是六道凡夫从久远劫来就迷失了,我们要听清楚,是「迷失」,并不是真的失去,迷失而已,如果我们要真的觉悟了,性德立刻就恢复。捨是放下,为什麽放不下?放不下是因为没有看破。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就教我这两句话,「看破」、「放下」。这两句话从哪裡做起?实在讲,从「捨」做起。他教我从「布施」下手,布施就是捨。而这个地方,「捨」更有它精奥的义趣,就是于顺境、逆境,「违」是逆境,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七集) 2000/10/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7》)
...》第十五面最后一行: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照前面经文完整的句子来念:「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这样句子就完整了。世间法,出世间法我们不谈,出世间法最低限度是讲四圣法界,严格的讲是一真法界,这个层次太高了,我们只讲六道。六道裡面一切人与事,最困难的是人与人的相处。如果人与人的关係搞好,能相处,六道的境界跟诸佛如来的一真法界,实在讲就没有差别了。由此可知,人与人相处,是六道裡面第一桩大事情。古圣先贤的教学,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种种教化,无不以此为第一桩大事情,也就是教学裡面第一个宗旨。何以四圣以上的法界,这些问题都没有?他们是真正觉悟了。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所证得的果位是正觉,他们是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没有真正觉悟,六道,包括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们接受圣贤教育所为何事?无非是学得圣贤人他怎样跟大众相处,我们学这桩事情,这在世间称之为大学问。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其他都不成问题了。
佛教导我们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这一句,『四摄』。「摄」是摄受的意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接近、亲近。佛在这个地方跟我们讲了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用这四种方法摄受一切众生。摄受裡面最重要的是教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欢喜、顺从教化,这就叫摄受。在世间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夫妻两个要是懂得四摄法,修行四摄法,这个夫妻真的是百年好合,我们世间人讲恩爱夫妻,从这个方法上建立。落实在一家,家...(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八集) 2000/10/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8》)
...在分别执着;分别执着都放下了,见解哪有不同的道理?自然就相同,「佛佛道同」就是这个道理。法身菩萨见解几乎都相同,他们当中没有差异;我们知道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都是由于不同的分别执着所生起来的。
分别执着决定虚妄,决定错误,所以佛在经典裡面告诉我们大众,决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是错误的。到什麽时候才能相信自己?佛说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你可以相信你自己。佛这个话是方便说,不是究竟说,究竟说怎麽样?破了无明之后,你可以完全相信自己。你破了执着才是离开六道轮迴;换句话说,轮迴知见没有了,轮迴知见是绝对错误的知见,这个没有了。你没有出十法界,所以你的思想见解,佛说正觉,这个正觉比六道凡夫,你的思想见解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在四圣法界裡面学习、修学,四圣法界的知见还不是纯真,天台大师「六即佛」位裡面的「相似即佛」,相似即佛就是正觉。从相似即佛再把分别断掉,世出世间法一切都不分别了,这个心清淨,这个时候你的心入三摩地,破一品无明就是正等正觉。
诸位要晓得,正等正觉是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正等正觉。十法界裡面的菩萨、佛,都是正觉,而不是正等正觉,你就晓得这个问题多难!究竟觉只有一位,正等正觉有四十一个位次。他们能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这些人决定没有执着。权教菩萨就是四圣法界裡面的圣者,他们的分别心愈来愈澹薄,到初住位完全没有了,这个分别完全没有了,这才能与九法界一切众生和光同事。
和光同事是什麽意义?是什麽样子?佛在经典裡面跟我们说的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它的样子就是随类化身,它的意义就是随机说法。由此可知,一切为众生,不是为自己。阿罗汉已经破了我执,哪裡还会有自己?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以上的,我执、法执都破了,确确实实跟《金刚经》上所讲的离四相、离四见完全相应,确确实实「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四相没有了,四见这个念头都没有,这样才能够圆满的同事。不能与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一集) 2000/10/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1》)
...,《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同一个性、同一个阿赖耶识。知道同是一个,慈悲心就生出来了,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什麽叫慈悲?念念为别人想就是慈悲,就是爱,不要为自己想。我为一切人想,一切人为我想,这才和睦相处。我只知道为我想,不肯替别人想,总想自己佔一点便宜,让别人吃一点亏,世界会大乱,到最后怎麽样?最后毁灭自己,这是愚人。
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爱人才是真正爱自己,敬人才是真正敬自己,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帮助自己,为什麽?虚空法界是一体。佛家尤其是大乘的教学,就是讲这个道理,就是讲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一定要用真诚的慈悲、清淨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慈悲就是爱,爱裡面有真诚清淨平等正觉,就称它作慈悲。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来生活,用这个心来工作,这是把这个心完全导向最正确的方向,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方向,佛家称之为大菩提心。人能有这个心,自然能放下,自然能看破,看破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瞭通达,放下是绝对不为自私自利,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服务,这种服务自在随缘。
所以我们四念处读到这一段,我们要深深去反省,妄心是无常的,刹那不住,念头生灭就像洪水一样,要知道如何去防范、如何去疏导。彻底解决的方法,那是高级的佛法。让我们捨弃妄心,常住真心,这是究竟彻底正本清源的方法,佛法裡头有。契入这个境界,大乘经裡面讲法身大士,契入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圆...(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五集) 2000/1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5》)
...?到饿鬼、地狱、畜生去了。所以人能保住人身,来生还得人身,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才能保住人身。
要想超越轮迴、超越十法界,你就想一想释迦牟尼佛他过的是什麽样的生活。他那一种的行仪,就是佛菩萨的行仪,那是诸佛如来的生活,对这个世间一切法一尘不染。人家生活简单,他不是得不到名闻利养,他生下来就得到。他生下来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修行,他将来作国王,继承他父亲的位子,古人所谓的「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什麽都得到,人家放弃、捨掉,做给我们看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释迦牟尼佛真的放下了,表演给我们看,不是假的。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他做出来了,那个人是真正觉悟的人,那个人叫佛陀,那种人叫菩萨,那种人不在十法界裡面,何况六道?这是我们要学的,这叫真学佛。
断恶,要如世尊那样的断法;修善,也要如世尊那样的修法。世尊一生修什麽善?三种布施。财布施,世尊没有钱财,用身体;身体是内财,用身体为社会服务,这是属于财布施。用身体、用体力,每一天到处讲学,教化众生,这是内财布施。教学的内容是帮助人开悟,帮助人、教导别人断恶修善,教导别人破迷开悟,法布施。慰问一些苦难众生,跟他们生活融成一片,让他们生欢喜心,无畏布施。释迦牟尼佛一生做的事业,他教菩萨六度四摄,他圆圆满满做到。一生当中表现的是敬业,他的事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从示现成佛到离去这个世间...(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八集) 2000/11/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8》)
...知道为什麽来的,日子不知道怎麽过,你说这个多可怜!多麽可悲!
佛教我们,我们要求什麽?我们要求觉悟,这是真的。诸佛菩萨念念当中求觉悟,求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们决定不求名闻利养,决定不求五欲六尘的享受,生活往往过最低水平的生活。最低水平的生活,殊不知是人生最幸福、最美满、最究竟的生活,这个道理没有人懂!今天说起来,也没有人相信。可是要深深去思惟,冷静去观察,你才能看到,世间所有一切都是累赘。到最后你想到,连这个身体都是个累赘。身外之物愈多,你的负担愈重,你的日子过得愈辛苦。想想佛菩萨、祖师他们所示现的,仔细去想想,冷静去观察,我们就觉悟了,就明瞭了。
什麽都要放下,一心只求正觉,一生为别人不为自己,这是最快乐的人。中国先贤常讲「助人为快乐之本」,我们念小学的时候,老师常常这样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自己体会到了,助人是真快乐,帮助别人是真快乐。自己贪图一切的名利、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是真正痛苦。苦乐没有一定标准,什麽是真正的苦?什麽是真正的乐?懂得的人不多。真正懂得,通达明瞭,才晓得佛在经上常常说的「离苦得乐」,这个精义我们才能体会到。
我们现前在修学佛法,有许多必须要的东西,我们还是要蒐集,拿来做参考。在物质生活上,我们一定要满足。为了教化众生,有许多权巧方便,不能不懂,佛教我们的「四摄法」,我们在前面讲过,四摄法是接引众生的原理原则,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一集) 2000/12/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1》)
...,一个是菩萨。那是我们的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跟《华严》真的是无二无别。
朱夫子接触过佛教,在经典裡面下过功夫。所以在我想像当中,他编《四书》,很可能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启示。孔、孟教导人,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佛菩萨。他的总纲领、总原则就一句话,「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一开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整个儒学的总纲领,千言万语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佛的教学总纲领、总原则,经论裡面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总纲领。这一句话的意思跟「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完全相同,说法不一样,意义没有两样。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话,是「无上正等正觉」。诸位细细想想,跟《大学》裡头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有什麽两样?都是从圆满性德裡面流露出来的。我们懂得这一个纲领、原则,然后才能够真正明瞭,儒、佛的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永远没有间断的。无量劫来,往后是无量劫后,生生世世都在学习。学习没有止境,学习没有间断,成了佛,做了大圣人,还是在学习。为什麽?教化一切众生,自己做个榜样,做一个学习的榜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做父母的人,天天在学习,做给儿女看,让儿女照着这个样子学;老师也天天在学习,做这个样子给学生看。不仅如是,无论在哪个行业,无论在哪个身分,同一个道理。长官天天在学习,做给他的部属看;老闆天天在学习,做给他的员工看...(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七集) 2001/1/1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7》)
...够将禅发扬光大。如果六祖得不到印宗,他的成就充其量跟五祖忍和尚差不多。所以弘法跟护法要能密切配合,佛法才能发扬光大。这裡面都要有真实智慧,弘法的人有智慧,护法的人也是有智慧。护法人没有智慧,不识货、不认识人。
能大师谦虚。凡是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不管世间出世间,你从哪裡看?谦敬;对任何人都谦虚、恭敬,这才真正是有德行、有学问。态度傲慢的人,《论语》裡头孔老夫子都说,假如这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的美,「使骄且吝,其馀则不足观也!」看看他,这个人傲慢、骄傲、吝啬,那就算了,其他不要谈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我学佛将近五十年,这五十年总结,「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真正有成就的人,必定是这个现象。中国人讲「气象」,也有人讲「气氛」,你跟他接触,你能够仔细观察到。所以亲近善知识很重要!接受善知识这种气氛的薰陶,对我们自己的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
要相信中国的学术外国人望尘莫及,这是实话。我们没有接触外国,所以崇洋,崇洋心理;我们到外国去走一遍,在外国住了几十年,对它们彻底了解,比起中国东西,相差太远了。但是今天中国不如它的是什麽?它是洋鎗大炮、高科技这东西超过我们;就是手上拿着有毁灭世界的武器,这样东西我们不如它,除此之外,它没有一样能比得上中国东西。现在它也知道这个路走不通,现在要学中国东西。在美国,着名的大学裡面都有汉学系,非常认...(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一集) 2001/1/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1》)
...说明相当不容易断,这样才在教下下功夫。教下下功夫也要懂得方法,不懂方法你这一生功夫也就白费,你不能契入。
前几天我在澳洲,香港同修打电话告诉我,说香港有一位律师,年轻的律师,在香港讲《无量寿经》已经讲一年了。这个事情我都不知道。听众都是律师,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他讲得很成功。他们约好,我这一次到香港去,他们来跟我见面。我听说,他们将我过去讲《无量寿经》的讲记印出来,一共有精装四册,他从头到尾念过六遍。他的讲演完全依照讲义来讲解,再加上他自己修学的心得,非常受欢迎。同修告诉我这个事情,他说看起来香港人还是有福。他要不断这样讲下去,能有个三年、五年,社会风气会改善,这是可以肯定的。要有真正觉悟的人!我听说这位律师很感慨的跟大家说,说他自己修学心得。他也学佛多年,过去亲近许多法师,也学过许许多多经论法门,他说他听我讲经,只听到一句话,得到最大的受用。他今天有这个成就,是听了我一句话。我说:「什麽话?」「一门深入。」从前学,学乱了,学得太多、学得太杂,学了许多年还是蒙查查(煳裡煳涂,香港人讲蒙查查)。听我讲之后,统统捨掉了,一门深入,专攻《无量寿经》,他成就了。这就是学教的方法,一定要懂得在一门上下功夫。
我们现在虽然也开讲《无量寿经》、《华严经》,早餐在此地讲《十善业道经》,诸位一定要晓得,哪是正修、哪是助修。我们是以《无量寿经》为正修、正课,其他所讲是助修。助修有机...(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六集) 2001/2/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6》)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四卷
...这是智慧,能断烦恼。执着是烦恼,见思烦恼;分别是烦恼,尘沙烦恼;妄想是烦恼,叫无明烦恼。功夫成片,破了第一层,这是「观照」;到「照住」就破第二层,到「照见」就破第三层。所以佛家常讲「观」,诸位要记住,「观」不用心意识,也就是不用妄想、分别、执着,这叫做「观」。
末后在第十七页第一行、第二行讲到「止观」,这个意思还要往深处讲。「止」是定,「观」是慧。由此可知,烦恼要是不断,不是圣人。说「圣人」,我们的概念又很模煳,我们还是搞不清楚,要换句话来说:烦恼要是不断,你就不是个明白人。诸位要晓得,「圣」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明瞭,正确的明瞭,没有丝毫疑惑,这叫圣。在佛法裡面讲「觉悟的人」,就是佛家讲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都称为圣人。正觉是小圣,正等正觉是大圣,这个说法大家就好懂了。
众生在迷,迷而不觉;诸佛菩萨不迷,觉而不迷。他为什麽觉?他用「观」,他不用「想」。我们什麽事,「你想想」,用思、用想,思想是错误的,思想是虚妄的。中国人造的字非常有智慧,圣人就用一个心,这个心是真心;我们凡夫就不会用这个心,用思想。「思」是什麽?分别、执着。你看看「思」,心裡头起了界限,那个「田」字是界限,心本来是广大无边的,现在划成很多格子,这个就坏了,不是真心;真心裡头没有相,「想」就起了个相,就有个现相,那个相是幻相。所以圣人不用思想,他没有思想。
永嘉大师说得妙:「分别亦非意。」你说他有没有分别?他有分别。有没有执着?他有执着。「我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八集) 2001/2/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8》)
...私自利;这是就我们现前状况来讲,最严重的染污在此地。所以我常常劝导大家,要把自私自利放弃。为什麽?希望诸位同修在这一生当中都能圆成佛道,众生才有救!大家都成为诸佛如来的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干什麽?救苦救难!这个世界的众生,尤其是现前这个社会,迷得太深,迷惑太严重,需要有人来救他。谁救他?诸佛菩萨应化身来救他。诸佛菩萨应化身在哪裡?我们自己要承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大乘经上讲的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是如如佛。
现在难在哪裡?难在你不肯放下。这一桩事情别人帮不上忙,诸佛如来帮不上忙,上帝神明也帮不上忙,为什麽?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你要真正觉悟,你才肯放下。为什麽不肯放下?没有彻底觉悟,也就是眼前利害得失看得太重,不知道这是假的。所以《般若经》好,讲得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我们的身体,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我们起心动念要保养这个身体也是个错误观念。虚妄的东西何必要保养?不理它,顺其自然,它就好了,就正常了。愈想保养,麻烦大了,愈有故障。为什麽会有这种状况?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讲「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这一切现象的变化是从心想生的,是识变的。所以我们能够保持正常,所谓正常,不加丝毫意见在裡面,这是正常;加一点点意思在裡头,就不正常。
这个道理我们懂得,我们听了很多,可是境界现...(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六集) 2001/3/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6》)
...量无边的善业统统都跟着起来了,纯善无恶,我们要在这裡学习。所以《十善业道经》裡头最重要的一句话,我们常常跟同学们提起,就是佛教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没有一样不善;这裡面如果有执着,如果有追忆,这就不善,那就迷了。「善能觉了」,觉了是善,不觉就迷,不可能在觉与不觉当中,不可能的,不是觉就是迷,不可能走在当中的,所以一定要善觉,明瞭取捨虚伪。
由此可知,什麽时候取,什麽时候捨,取捨都是利益众生,取捨都是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帮助众生觉悟。取能帮助众生觉悟,我们就用取;捨能帮助众生觉悟,我们就用捨;活活泼泼,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所以要懂这个道理,这才叫做「善能觉了」。真正觉悟的人他才懂得,他做得非常非常自然,没有一法不是利益众生的,这个道理要懂、要学。好,这一条我们就讲到此地,这是「觉支庄严故,善能觉悟一切诸法」,这是一句总结。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0集) 2001/3/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最后一行:
【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三十七道品到这一条就圆满了,这是最后一科「八正道」,八正道的总纲是『得正智慧』。这八条,第一个是正见,第二个是正思惟,第三是正语,第四是正业,第五是正精进,后面是正定、正念、正命...(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九集) 2001/3/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9》)
...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最后一行:
【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三十七道品到这一条就圆满了,这是最后一科「八正道」,八正道的总纲是『得正智慧』。这八条,第一个是正见,第二个是正思惟,第三是正语,第四是正业,第五是正精进,后面是正定、正念、正命。我们一条一条来做简单的介绍。这八条都叫「正」,正的标准到底在哪裡?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的。佛法裡面有一个永恆不变的标准,那就是「自性」。正智慧现前,真正是正智慧现前是什麽人?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完全用真心,真心就是正,妄心就是邪。十法界裡面,四圣法界都没有见性,还是用妄心,但是他们的妄心是以正为标准,所以佛说四圣法界是「正觉」。何以他们能够得到正?显而易见,他们能够随顺圣教,能够放弃自己的成见;也就是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以经教为标准,虽然没有见性,他的知见也正,随顺佛陀的教诲。
佛陀的经论完全是从自性裡头流露出来的,绝对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绝对没有说「我要这样想法,我要这样说法」,没有,决定没有;不但四相没有,四见也没有了,所以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怎麽流露出来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是从感应裡面流露出来的。如果众生没有感,佛的境界是清淨寂灭;《仁王经》上讲「住寂灭忍」,他住这个境界,确实是一念不生。这个「一念不生」不是一时的,是永恆的一念不生。有感始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如来果地上如是,法身大士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0集) 2001/3/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0》)
...逐渐在形成,你说多可怕!
杀生的行业不可以做,偷盗的行业不可以做,邪淫的行业不可以做,这都属于邪命,不是正命。正命的标准,一定要随顺圣教。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我们遵照佛陀的教诲,选择谋生的行业。最殊胜的正命,往往我们世间人所讲的「清高」,清是清贫,所以讲知足;清贫知足,我们才能真正的断贪瞋痴。如果不能够甘心忍耐贫苦,人会增长贪心,从贪心连带起来的,贪瞋痴慢全都起来了。贪是根,所有烦恼的根本,唯有知足才能把贪心伏住。人只要没有贪心,瞋痴慢都容易控制,你才能伏得住烦恼,确确实实能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所以,健康第一个因素是心清淨。我们今天总结佛法修学的纲领,「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如果诸位能这样用心,决定健康长寿,不必向外求,一切都从内心裡头去做起;佛法是「内学」,内学就是决定不向外求。物质生活非常简单,心清淨了,我们所需要摄受的养分就少,这个道理我是很早就发现了。我在作学生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我学他的生活,他老人家日中一食,我也学他;我学他日中一食,我做了五年。我好像是在第八个月的时候,我才把这个事情向他老人家报告,我说:「我现在学您吃一餐。」他说:「多久了?」我说:「八个月了」他说:「你感觉怎麽样?」我说:「感觉一切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远这样做下去。」为什麽?生活简单,可以不要求人,「人到无求品自高」,生活简单容易。我跟他提出一个理论上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七集) 2001/3/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7》)
...佛法常讲的破立同时,没有先后。好,时间到了。
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七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7
诸位同学,大家好!十八不共法第七条以下六个科目:「欲、念、精进、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无减,这六种都圆满具足,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是自性的果德。但是前面一个字「欲」,如来果地上还有欲吗?这个字跟一般凡夫裡面的「爱欲」,名词相同,意义完全不一样。如来果地上离念,没有念,前面说过,他心裡头没有念。由此可知,这裡面所说的都是果德的究竟圆满。这个「欲」是什麽?实在讲,是愿一切众生圆成佛道。如果说如来有什麽愿望,如来只有这一个愿望,愿一切众生速成正觉。他应化在十法界,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就是这麽一个单纯的目标,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从这个地方看,这是凡夫、二乘、菩萨统统都没有的;没有,就是都不圆满,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只有如来果地上才是究竟圆满。
后面有三条,就是「身、口、意三业」。业是造作。前面讲身、口、意无失,决定没有过失;这个地方讲的身、口、意三业,是讲他的应化。他应化在十法界,他也现身,他也说法,他也有种种造作,可是应化身「随智慧行」,跟我们凡夫不一样;我们凡夫身、语、意是随烦恼习气,随妄想分别执着,造种种业,人家不是。这一个例子,就是《华严经》上的五十三参。《华严经》上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究竟圆满佛果示现的,他们示...(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六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6》)
...是真的,不是假的,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事情。所以古人有句话说,“世味(世间五欲六尘这种味道)哪有法味浓”,这必须是唯证方知,你没有契入境界,这个味道你尝不到,你享受不到。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没有白来,特别是读了《妄尽还源观》,晓得应该怎样修、怎么样去学。前面介绍我想到此就可以,不必再细说,连《华严经》的经题我也把它省略,因为在《华严经》的光碟里面诸位可以听到。现在我们看贤首国师的这篇文章,开头: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睹纤毫以齐彰。】
我们看这两句话。开头这四个字就很不容易,谁敢讲?‘满教’,什么人敢讲?满是圆满,佛经里面所讲的无上菩提,佛经里的术语叫无上正等正觉,梵语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才叫“满教”。什么人敢讲,你所学的东西圆满了,再没有了。我们中国古人常常告诉我们,“智无穷,学不厌”,“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学不完的!谁敢讲学完了、学圆满了?真的没有人敢讲。这个话释迦牟尼佛敢讲,什么时候讲的?三十岁讲的。惠能大师敢讲,什么时候讲的?二十四岁的时候讲的。
我们看这个文章的题目,“妄尽还源”,能大师当年在世常常给人讲这个问题,这桩事情,就是明心见性,与学、不学没关系。他这个话我们可以从释迦牟尼佛跟他两个人证悟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学,学了十二年,怎么开悟的?放下开悟的。他要是不放下,那十二年所学的就变成叫所知障,放下了,所知障就没...(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 2008/11/1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1》)
...美。如果你写一个“讨厌”,写个“我不喜欢你”,它反应的结晶就很丑陋,这是说明水有见闻觉知,水它有感受。不但水有,有精神,所有一切物质在佛法里面讲统统都有,只要是物质,它里面就有精神,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有见闻觉知、受想行识,它必定有色法,就是有物质。物质有我们肉眼能见的,有不能见的,这些近代科学也都证实了。
所以佛在经里面讲,一微尘、一毛端里面,你能够看到整个宇宙的讯息,这是科学没有说过的,科学今天只说到佛经上讲的类似的微尘,但是微尘里面有遍法界的信息,科学没讲到。所以《华严》的科学就超过现代,它不需要用仪器,它教你修清净心。佛教导我们,只要我们把执着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就成正觉;再能把分别放下,你就证正等正觉,菩萨果位。最后再把妄想放下,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接触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之为佛陀。要有人问你这世界是怎么来的,你把它详详细细说一遍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真的不可思议!你看,两句话就说完、就说尽了。古人的教学,首先把所要教你的和盘托出,一丝毫隐瞒都没有。我们再看下面:
【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
前面是跟我们讲宇宙本体,现在给我们讲宇宙的现象,讲它的作用。‘用就体分’,当然有许许多多的差别,像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从用上说的,是本体里面的一分,不能够离开体,体是一个,作用那就无量无边。‘事依理显’,事里头有理,我们现在看到事,没有看到理。事是相,理是什么?理就是性,理就是体,哲学里面讲的宇宙的本体,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 2008/11/1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1》)
...干?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就这个法门。如果对于世出世间法还有留恋,留恋就是你放不下,那你就去不了。去不了怎么办?等来生后世,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再继续再干。这个话是真的,为什么?我们现前这些同学们就是这种人。《华严》我们过去有没有缘?有缘,没有缘这一生遇不到。你能遇到一次听一、二个小时,都是与《华严》有缘。缘从哪里结的?缘是前生结的,宿世结的。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没能放下,所以在六道里头轮回。轮回到今天很幸运,这一次又得人身又遇到,就这么回事情。这一生如果还放不下,那好!再等下一次的机会,无量劫中总有几次机会,这就慢慢来了。但是这很苦,要知道这个世间很苦!所以真正觉悟到人生苦,你才会真放下,希望这一生当中能成功,决定成功。天天读经能不能开悟?天天念佛能不能开悟?天天持咒能不能开悟?都能。《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佛讲的诸法就是方法,断烦恼的方法、学法门的方法、成佛道的方法,就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换句话说,都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的。你总要记住这个总的原则,你修学就不成问题。所以心通则法通,这句我们就学到此地。
‘引虚空而示遍’,“引”是引用,引用虚空来暗示我们,“虚空”是遍法界的,比喻什么?比喻通。我们心像虚空一样,法也像虚空一样,因为心不是真的,法也不是真的,所以决定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集) 2008/11/15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2》)
...是比喻的话,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宗门祖师大德,常常测验学生,问他:“你会么!”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用意很深。会,一生一定可以契入华严境界,不会就难,会不会还是一句老话,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会,不肯放下就不会;放下就明白,不肯放下就糊涂愚昧;放下就会,不肯放下那就违背宗旨。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佛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放下起心动念你成佛,放下分别你成菩萨,放下执着你成阿罗汉。佛没有东西教人,智慧是现成的,你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是现成的,技艺是现成的,相好、福报没有一样不是现成的,你跟诸佛菩萨去比,一样都不缺。问题就是你自己找了这一大堆的烦恼,在六道里面过这么痛苦的生活,这冤枉。所以希望我们真正觉悟、真正明白,醒过来了,这一生当中契入华严境界,往生弥陀实报庄严土,我们就功德圆满。我们对得起佛陀,对得起菩萨,对得起贤首国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集) 2008/11/16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妄尽还源观》。昨天我们学到贤首国师教导我们“会旨”,契入境界就很容易,就山岳易移,要不会呢?再微细也没有办法契入。这个意思很深,会的人,他的态度是真诚、清净、正觉、慈悲,所以他才能够领悟;不会的人,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心浮气躁,所以他体会不到佛所讲的诸法实相。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在一生当中都能契入华严境界,契入华严境界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不能没有这个希求,但是有这个希求,又不可以分别执着,分别执着这是障碍,我们的希求会落空,必须要遵守佛菩萨、祖师大德教给我们的方法。下面这个文接着就说:
【辄以旋披往诰。缅觌旧章。备三藏之玄文。凭五乘之妙旨。繁辞必削。缺义复全。虽则创集无疑。况乃先规有据。】
我们先看这几句。这个地方一开头,这就是对我们一般上中下这三种人,你不能不依靠典籍。‘往诰’,“诰”是古德前辈一些告诫后人...(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集) 2008/11/15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2》)
...后就没有再大的。所以心量愈大你就往上升等级愈高,心量愈小你就往下堕落。
第四个是“大用自在”,这个大用,诸佛菩萨特别是在十法界,在六道、在三途,阿鼻地狱他去,不是不去,地藏菩萨常常在地狱里度众生。什么叫地藏菩萨?到地狱就叫地藏菩萨,释迦牟尼佛到地狱去教化众生也叫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到地狱度众生也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通号,不是某一个人他的名字,不是的,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所以地藏这两个字意思很深,讲法很多。下面给我们说了六句,有“六观”,这个六观都是属于看破。第一个:
【一者摄境归心真空观。】
境是境界,境界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在佛法里面讲还得加一种,有智正觉的环境。如果我们讲物质环境、精神环境,这是讲六道;讲智正觉,那就是四圣的环境,还得再加上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的环境,就全包了,叫智正觉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是物质环境,有情世间是人事环境,统统包了。这些是什么?这些都是假相,‘摄境归心’,心现的。这个不好懂,我们还用电视做比喻,大家好懂,境是什么?境就是电视里面频道显示出来的音声、色相,这是境。心是什么?心是屏幕。诸位想想,如果没有这个屏幕,它就现不出来,必须有这屏幕它才能现相,屏幕没有了就现不出来。你从这里看,屏幕跟色相是一体,你要真正从色相里面看到什么?屏幕没有动,屏幕一点染污都没有,屏幕是清净心,所有一切现相离不开屏幕,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还是清净心,清净心并没有被色相、音声所染污。这个例子很好,常常看电视,天天要如是观的话,我想看个几年他就成佛,他就大彻大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2009/2/7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7》)
...那一道的缘统统断掉。贪瞋痴是三恶道的缘,我能够于一切法,总的来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面对着这些不贪、不瞋、不痴。不痴就是对于它的事实真相了解,佛说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再给你讲得清楚一点,“当相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我们在现实环境里面不起贪瞋痴。不起贪瞋痴,反过来是起什么?起戒定慧。戒是什么?好德是戒,定是好清净,慧是通达明了。戒定慧跟贪瞋痴是相对的,贪瞋痴放下,戒定慧就现前。由此可知,任何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甚至于生生世世,一切染净苦乐自己负责任,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是很大的过失,那是错误的。为什么?天没有给你主宰,人也没有给你妨碍,完全是自作自受。所以,自己对自己要负责任,这是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聪明的人,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古德讲“自求多福”,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这是一句真话,不骗人,自求多福,不造罪业。杀生要偿命,欠债要还钱,因果通三世,不是这一世就完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 2009/2/9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本文第一段,我们先念几句:
【一、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
我们在这一段里面看到一个佛法专有名词,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7 09:11:27
|
只看該作者
那就...(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集) 2009/2/8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8》)
...看诸佛菩萨他们是怎么样的生活、怎样工作。我们能契入他的境界就完全正确,如果都放下,佛每天所做的事情,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为什么要做?我们这个世间人工作是为什么?为报酬。没有报酬你肯不肯去做?你不肯去做,总是为名为利,总有个原因。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教化一切众生,他不要报酬,他也不要名闻利养,他凭什么?给诸位说,就是那个慈悲。他知道整个宇宙一切诸法跟自己是一体,他自自然然很用心的来做,做得尽善尽美不要报酬。为什么?一体,还谈什么报酬!我左手这里有痛痒,右手去摸摸它、安慰它,右手要不要报酬?为什么它不要报酬?一体!我们现在只知道身体四肢、五官是一体,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不晓得这个。所以真正觉悟契入佛境界,他知道整个宇宙跟我们是一体。
他怎么会有这个认知?这篇文章你看先讲体,一体,然后讲二用。二用是什么?二用是产生变化。就像中国道家所讲的太极,一体是太极,二用就有阴阳,就起变卦,太极生二仪,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中国道家讲的。这篇文章也差不多,但是讲得非常的精彩,从一体起二用,二用里面有三种周遍,它的特性,这是其他地方没讲到的,这是佛法讲的,讲得太好了,把我们许许多多的疑惑都断掉了。所以我们肯定大乘佛法是高等哲学、是高等科学,今天哲学跟科学上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全在佛经里头。可是佛经真的是难信之法,不容易相信,信的条件是有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深厚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 2009/2/10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0》)
...本以为,家人、朋友都跟他说,你不跟对手竞争,你这生意怎么做?他自己跟家人、朋友说,我做一年试验试验看,这一年赔掉我都没有关系,我来做试验。结果没想到这些订单超过去年,跟我说佛法真管用,佛法用在商业上会发财。你说是真的吗?真的。为什么?你做这个生意,你里头德行加进去,怎么会不发财!你不懂这个道理,天天跟人争,破坏别人,你这个生意里头加上罪恶进去。你争与不争都是你命里有的,加上罪恶肯定是减损,加上功德肯定是往上升,这是佛法用在商业上,无论用在哪个行业上,都会带给你想不到的利益。所以佛就是教人不争,教人守本分,教人累积功德,累积功德不但里面有智慧,里面同样有财富,无所不有!所以学佛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
不空如来藏里头,给我们解释这个原理原则,我们清净的功德具足,不清净的染污烦恼也具足,问题是我们怎么用法?染污那边我不用它,清净这边我用它,这就对了,这就没错。所以就称为不空如来藏。这是法性之体,法性能生法相,法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诸佛实报庄严土,那都是属于相分,性相是一不是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次因为澳洲总理的邀约,我明天就得离开,因为这次我们预订的没讲完,我想我澳洲回来的时候继续讲。谢谢大家,祝福大家过年好。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一集) 2009/3/23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 2009/2/10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0》)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五卷
...这在佛法里讲是误会,灵魂不是自己。但是灵魂比身体存在的时间是要长,我们这个身体用个几十年就不好使用,但是灵魂只要没有离开六道,它就存在。要是离开六道,它就不存在,它就换个名字,不叫灵魂,叫什么?叫灵性。脱离六道之后,它叫灵性,灵性就永恒不灭。所以灵魂还有一次变易生死,它会转变成灵性。也就是说,灵性是觉悟的,灵魂是迷惑的,灵魂要不迷,它怎么会到三恶道去!它会到三恶道去,说明它糊涂,它迷惑。由此可知,灵性跟灵魂的差别,实在讲是一桩事情,迷的时候叫灵魂,觉悟的时候叫灵性,它在六道里面迷惑,它脱离六道就不迷,它就觉了。脱离六道在佛法里有个名称叫阿罗汉,阿罗汉你看他在修行层次上,他得的是什么位次?得的是正觉,你看他觉悟了,他不叫灵魂,他正觉了。正是正确,是真正,他不是假的,他不是邪觉,他不是偏的觉悟,他是正觉,这是说灵性,所以名称叫阿罗汉。阿罗汉是梵语,古印度的言语,意思是无学,无学是六道里面东西没有了,毕业了,无学就是念毕业了,在六道里毕业,毕业就离开六道,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毕业你就离开学校。
所以要知道,我们在六道,在六道里为的是什么,这个要懂得,生生世世在六道里,你干什么?在六道里要学习,要认真的学习,首先要学断恶修善,要学这个。为什么?恶的念头、恶的言行是三恶道的业因,饿鬼、地狱、畜生,这是不善的行业造成的现象。这现象不是外头有的,实际上它本来都没有,是你不善的思想、言语、行为变现的境界,是这么回事情。我们断恶,三恶道就没有了,三恶道没有,我们出现在哪里?出现在三善道,我们的思想...(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一集) 2009/3/23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1》)
...妄想是起心动念,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性清净圆明体完全现出来。随流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在,你随顺它,它染污,它看不清楚,但是我们的眼睛没有被染污,只是隔了这么一层。对里面来讲,没有染污本性;对外面来讲,它也没有染污法相。所以要晓得,我们的麻烦就是当中隔的这一层,与自性不相干,与万法也不相干,万法是法相,这要搞清楚。不妨碍自性,也不妨碍法相,换句话说,它完全是虚妄的。我们这个比喻还有个形相,你能看得见,现在这个东西在我们面前,我们看不见,我们也听不到,我们手也摸不着,它真存在。所以它什么都不是,它是虚妄的,你要搞清楚,只要你肯放下,效果就出来了。所以你放下执着,红色放下就是阿罗汉,正觉;再把蓝色放下,就是分别放下,你就是正等正觉;最后把黄色,起心动念放下,那你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三个名词是佛法修学的三个阶段,我常常把它比喻作像我们学校读书的三个学位,阿罗汉是学士学位,菩萨是硕士学位佛,佛陀是博士学位,这都是我们统统具足的,我们本来有的。现在真叫是无缘无故发生这么一桩事情,很不幸,随流加染,就是你不觉,与法性、法相毫无干涉,我们自己可以放心。
【返流除染而不净。】
那是讲修行人,现在学佛的,‘返’是回头,我们不随着流,我们要把染除去,像我们现在这三个都放下了,我们眼有没有清净?没有,为什么?它不能染污我,它也不能清净我,对法性如此,对法相亦如此。这桩事情,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它产生的障碍,体会得之后,我们对于在染污的人会不会轻视?不敢轻视,那就是诸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一集) 2009/3/23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1》)
...达到这个境界,都能够超越六道,都能够超越十法界,都能够明心见性,关键是你会不会!我相信在早期,每个宗教创教的时候,创教的这个人都有相当的功夫,就是定功,他们都亲证了境界。这个证得浅深不相同,有些宗教确实他见到天道他就很满足,我们大乘教里面常讲得少为足,看到这地方非常美好就安住在那里,这生天。天层次很多,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这都没有出六道轮回。
更聪明一点的人,定功更深的人他突破六道,阿罗汉,我们在楞严会上,佛所讲的九次第定。你看世间到八定,再往上提升一等,第九定,就超越无色界的最高层非想非非想处天,他超越了。超越就超越六道,他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去,这才真正称为正觉。佛家修行梵语音译的终极的目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得到正觉。六道里没有正觉,纵然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佛也没有说他是正觉,正觉是阿罗汉。阿罗汉再往上去是辟支佛,辟支佛再往上面去是菩萨,菩萨再上面是佛,十法界的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师的六即佛说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的,什么原因?因为佛的标准是用真心不再用妄心。十法界里面的佛还是用阿赖耶,也就是说没有能够真正的转八识成四智,没转得过来,所以这是十法界里的佛。如果转识成智,转八识,八识没有了,变成四智菩提,十法界就没有了,他到哪里去?他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往生极乐世界他是生阿弥陀佛的实报土,如果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他肯定是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华严经》上说圆教,华严是圆教,初住菩萨就到这个境界。十信圆满就出了十法界,就回归到一真法界,那是诸佛如来的净土。所...(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二集) 2009/3/2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2》)
...经》里面讲三因佛性,第一个是“正因佛性”,简单的说,什么叫正因佛性?佛在经上讲“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中是中道,中是不偏不邪叫做中,叫中正真如,真如就是自性,正因佛性就是自性,“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你看这个有生因,有生因之所生。你怎么证得法身?是因为你离一切邪非,邪非是什么?“邪”,给诸位说,就是《华严经》上常讲的分别执着,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邪。“非”是什么?非是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中正真如就现前,中正真如就是我们此地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现前了。所以大乘教讲得真好,简单明了。
我们一般讲佛法学什么?我们所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怎么样得到?你看佛教给我们多好,你能把执着放下,执着是邪,只放下执着你就得到正觉,你就超越六道。你就晓得,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从执着来的,只要你有执着就有六道。什么是执着?你要记住,一念,一念是多长时间?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那么短的时间,你起了个一念的时候相就出来,就是六道的现象,那你也在六道之中。如果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这个念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像个梦一样醒了,没有了。没有的时候,梦里面境界还能想得起来、记得起来,那叫习气,习气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习气到四圣法界再去断,习气断掉就叫辟支佛。在辟支佛的位次上,习气虽然没有了,可是有分别,分别也是邪,自性里头没分别,都叫邪念。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四圣法界里面下面的两个声闻缘觉就没有了,剩下的是菩萨、佛,小...(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二集) 2009/3/2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2》)
...是什么?智海就是“还源”,妄要尽才能还得了源,你自己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可以现前。那个相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美好到极处,找不到一点遗憾,缺点遗憾找不到。关键就是我们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我们知道应该要放下。没有办法像释迦牟尼、像六祖能大师,那么样的干脆,那么样的彻底一下就放下,这在佛法里面讲顿悟、顿舍,没有次第的,一下就放下,彻底放下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十二个字他在一念之中就舍掉。这十二个字舍掉,海印三昧现前,海印三昧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而且这种知是正知,佛门里面的术语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每个人都有。
证得海印三昧之后,他会不会轻慢一个众生?不会的。为什么?他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呢?现在还是佛,那为什么还搞成六道三途?他迷惑了,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就好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偶然也遇到朋友喝酒,酒喝醉了发酒疯。你说那个人是不是个好人?是个好人,但是发酒疯的时候胡言乱语,他酒喝醉了。你不能说酒喝醉了就不是好人,他还是好人,清醒的人看他是个好人。佛就是清醒的人,佛看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佛,所以对每一个众生,他都那么样的尊重,都那么样的敬爱,一丝毫等差都没有,他心清净的,清净心则平等的。我们凡夫因为有分别、有执着,所以平等就不见了。不平等是假的,平等是真的,你统统把...(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五集) 2009/3/27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5》)
...》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真如本觉就是如来智慧,个个都有,为什么?个个都是如来,个个本来都是佛。现在没有了,佛说得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一句话道破,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了?我们现在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真如本觉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这是什么?有障碍障住。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三重烦恼把它障碍住,所以真如本觉不现前。实在讲,真如本觉还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我们现在是妄念,忧虑烦恼就是的,它变质了,它被妄想分别执着染污了,变质了。所以底下讲“妄尽心澄”,妄是什么?就这三大类的烦恼。我们只要能够把执着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再执着,正觉就现前。正觉不现前的时候,我们也有觉,佛法里面叫邪觉,邪知邪见,我们自以为聪明就是邪知邪见。执着没有了,就是见思烦恼没有了,才是正觉,正觉是阿罗汉。然后再把分别放下,分别是尘沙烦恼,这一放下,你就是菩萨,正等正觉。最后把起心动念也放下,那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你就还源,妄尽心澄了。这个心澄是用水来做比喻,你的心水干净了,没有染污了,不动了,没有一丝毫波浪。你的心水在这种状况之下,万象齐现,万象齐现是什么?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照在里面。妄尽心澄是般若无知,万象齐现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的基础是般若无知,所以般若无知叫根本智。那你晓得了,妄尽心澄是根本智,它起作用,万象齐现是无所不知。这是解释海印,海印就是万象齐现。下面大师用比喻来给我们说:
【犹如大海。】
这个‘大海’就是我们的性海,法性,性海。
【因风起浪。】
这个‘风’是什么?叫境界风动。这个风就是念头,大乘经上常说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无明就...(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 2009/3/29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7》)
...佛见性之后,他做了一个详细报告,这个报告是什么?现在我们所学习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是细说,能大师是略说,要知道内容不增不减。由此可知,《华严经》如果把它归纳起来,就是能大师讲的五句话;能大师五句话把它展开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不增不减。说得好!世尊为我们示现的,他是学了十二年,真的叫广学多闻;而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没学过。这两种表演就是告诉我们,这桩事情与学不学不相干,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放下。我们学佛,学佛到底求什么?佛经里有一句话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什么不翻,还用原来的音然后再加注解?这叫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而且很容易翻,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译经大德们对这个尊重,为什么?学佛就求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佛说这三种烦恼,三种烦恼是讲烦恼障,三种,妄想、分别、执着,所知障也离不开这三种,障碍了自性。像世尊、像能大师,他们很厉害,他们说放就统统放下,这在佛法叫上上根人,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是真的。不是上上根人,纵然你明白了,我们学佛学了将近一甲子,我学佛到今年五十八年,再差两年就一甲子,没开悟!虽没开悟,天天受经教的薰习,我们古大德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什么?这是上中下根人所走的路子,不是顿悟,不是彻悟。顿悟、彻悟好像上这个大楼,坐电梯一下就上来,那是顿悟。渐悟是什么?渐悟我们没有能力,没电梯只好爬楼梯,爬楼梯一阶一阶往上升。我们从渐悟当中把这个事...(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八集) 2009/4/5 台湾高雄 档名:12-47-18》)
...普贤十愿要是一相应、一圆融,那就是“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那叫修普贤行。所以普贤行十愿里面,每一愿里面都有十波罗蜜。这一定要懂得。
后面我们再看一段,《华严经探玄记》里面所说的,《探玄记》第十七就是第十七卷。它先说“释名”,解释这个名相,“以因行华严成果相,令显著故”,显是明显,因地上是修《华严》,华严三昧,前面所说的成佛的果相。第二讲体性,“体性者,法界行门心海为体,以等持广大无限量故”。这里头几句话很重要,一切行总名称都叫法界行门,为什么?你没有离开法界。像我们这些年来,特别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都是法界行门,怎样修?你得用真心,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正觉心、用慈悲心去修。如果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与法界就不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用这个心去修,修布施、修礼敬、修持戒、修赞叹,你把文殊的十行,这十个行门的纲领,普贤菩萨的十愿,你把它合起来,愿里头有行,行里头有愿,都是圆满的。这个一心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五种,五种就叫一心,真诚,真诚里面就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慈悲心里面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样修才如法。以等持广大无限量故,等是平等,持是永续,大行大愿,与自性的性体、性德圆满的相应。
第三跟我们讲业用,“业用者有二:一依此显说华严法,故无量寿经叹菩萨德中,言得佛华严三昧宣说诸佛经典”。这是起用,你看看,依体起用就有这样殊胜的德用。《华严》在中国,可以说所有宗派里面都肯定、都承认,这部经是一切经的根本,叫根本珐輪,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本,一切经是枝叶,都离不开《华严》。《华严》的确太大,讲一遍不容易,历代祖师大德讲经,历史上没有记载,唯独讲《华严》,那要大书特书。由此可知,世世代代人对这部经都非常尊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 2009/4/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0》)
...接受,能够不怀疑,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依教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过去对宇宙、对万物,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现在我们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在我们凡夫,如何知道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读经,用经论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用戒律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日常言语造作,看看《戒经》,与《戒经》相应的,正确;与《戒经》相违背的是错误,错误的一定要修正过来,正确的要好好的保持,这叫修行。行,行门无量无边称为万行,这个字要念去声,念“恨”,行是动词,就是真干。“称理成德”,就是与自性相应的这是德。
‘普周法界而证菩提’,“菩提”是大觉,就是自性本觉,《起信论》上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是正觉,这是大觉,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成佛,成正觉就是成佛。这里头关键的四个字就是“普周法界”,我们修布施的心,那个心要普周法界,你的心要平等,事不平等,心平等。我们持戒,事上也不平等,但是心平等,都是普周法界,念念想到,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华严经》最殊胜的教诲就在此地,是一不是二,为什么?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里面所变现出来的,无二无别。所以,什么是自己?遍法界虚空界哪一个不是自己!你要不懂,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譬如作梦,你梦醒了之后,梦中所有境界哪一个是我?梦是自己心变现的,梦里头有自己,所有一切人还是自己,所有一切万物也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什么也没有。梦醒了知道,现在我们慢慢觉悟,知道遍法界虚空界就跟梦中境界一样,全是...(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 2009/4/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0》)
...统统放下,不但分别执着没有了,分别执着的习气也没有了。功夫再往上提升,无明就断了,无始无明就断了。无始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于一切法当中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一真法界现前,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土现前,这时候才叫行成果满。
‘契理称真’,理跟真都是讲自性,所谓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行成果满。我们要常常想到,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烦恼,自性里头没有的。我们现在修行在哪里修?在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先从放下执着做起,于一切世出世间法不再执着。果真把执着放下了,执着真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了。超越六道到哪里去?到声闻法界去,就到四圣,你已经转凡成圣,小圣,阿罗汉,你证得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你开始证得第一个位次正觉。然后再把分别放下,阿罗汉没有执着,有执着的习气,执着的习气断掉他就升级,他是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执着的习气没有,他有分别,他在这个位次当中,他把分别放下,于一切世出世间法不再分别,他马上升级,他升到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有分别的习气,习气难断,在菩萨果位上把分别习气也断了,他又升级了,他就升到佛,四圣法界最高的法界,他就升到佛。但是佛怎么样?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始无明,他还有这个东西在。在这个位置上加功用行,能于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行了,不起心不动念,无始无明破了,十法界没有了,永远脱离十法界,这叫成佛,这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那个佛是相似即佛,因为他还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一集) 2009/4/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1》)
...晓得,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重要!我讨厌别人是讨厌自己,我爱别人是爱自己,我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我糟蹋别人是糟蹋自己,这里头是讲什么?讲因果的现象。这个现象也是从宇宙一发生的时候,就是你一念不觉的时候这个现象就有,所以自性、物质、精神、因果同时发生的。我们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染了很多不好的习气,这些不好的习气自己要是不肯放下,你永远就不能回头。你看看,贤首国师这篇文章的题目,“妄尽”,那个妄要把它断尽,妄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都是妄,无量无边的虚妄总离不开这三大类。
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明白,你只要能把世出世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就成正觉,正觉就是阿罗汉,六道没有了,你到四圣法界去。如果你再能够把分别也断掉,我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那就恭喜你,你升级了,你证得正等正觉,你成菩萨,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如果你再能把起心动念都放下,不起心、不动念,给诸位说,我在这段前面讲过,因为你起心(就是妄想,起心动念是妄想),宇宙就发现了;动念,自己就发现了。起心动念是同时的,虽然有先后,速度太快了,没有办法分别。你要晓得,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个生灭,你怎么能觉察得出来?每一个生灭里面有成住坏空四相,那么短的里面它还有四个现象:成住坏空。这在理上是高等哲学,在事上讲是高等科学,科学跟哲学都讲到登峰造极,都讲到究竟圆满。所以世尊用华严来做比喻,华就是花,用植物来比喻花是因,花开得好,果实一定结得好;用严来代表果,严是庄严美好。这就是说明因果,因果跟宇宙起源是同时发生的,好因...(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二集) 2009/4/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2》)
...
性德我们后面还会讲到,有四种大德大能,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是自性的四性德,所以它一定是庄严净土。而且怎么样?‘供养如来’,此地讲的供养如来,“如来”是广义的,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哪个不是如来?这里头有觉悟的如来,有妄尽还源的如来,还有妄没尽,还没有还源,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众生。用“供养”,这是普贤菩萨修的,普贤菩萨跟一般菩萨不一样的地方,智慧圆满了,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所以对一切众生他不讲布施,他讲供养,这样的尊重,与性德圆满的相应。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供养?这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太多,《华严经》尤其讲得多,“法供养为最”。真正觉悟的人要知道,我们落在十法界,特别是堕落在六道轮回,出不去,佛菩萨要不要帮忙?佛菩萨没有不帮忙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他怎么会不帮忙?问题在哪里?帮不上,那就是众生迷得太深、迷得太重,所以世尊常常感叹说“可怜悯者”,他不肯回头。善根厚的人,知道在十法界里面哪样事情最重要,觉悟最重要。因为你觉悟,你就还源,你就回归自性,迷了之后再回来,不再随着外面境界转,这个重要。尤其是净宗法门,《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只要一到极乐世界,你就真的还源,无论你在极乐世界是哪一土,凡圣同居土也好,方便有余土也好,下下品往生也好,你决定还源,你这一生当中就成就了。能生净土的人就决定成佛,这跟其他...(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三集) 2009/5/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3》)
...,再找也找不到。她家有个小佛堂,到小佛堂里面去,看到老太太穿着海青,手上拿着念珠,面对着佛像,站在那里。叫了不答应,仔细去看她,她往生了,她站着走的。这个工人跟我们讲,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亲眼看到的。我记得我有一年,在高雄中山大学,校长请我去做一次讲演,我提到这桩事情,还有几个同学举手跟我讲他知道,他们知道这个事情,真的,不是假的。
你看看老太婆三年,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又没有生病,没有丝毫痛苦,说走就走了。这个才是我们十法界里面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第一桩大事,别的是小事;说老实话,弘法利生都是小事。弘法利生,如果我们自己这一生不能往生,那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不如坚勇求正觉”。无论你做多少好事,都不如你在这一生成佛,你要知道你成佛之后你度多少众生。我从一九七七年到香港讲经,听到许多念佛人,倓虚老法师常常讲,香港人都很熟悉。他讲他一个同学,谛闲法师的徒弟,他是谛闲法师的学生,所以也算是师兄弟。有个锅漏匠,也是站着往生的,念佛三年,预知时至,往生还站了三天,让谛闲法师去替他办后事。谛闲法师佩服到极处,常常用他来做个好榜样,劝大家念佛。念佛没有别的,真正念佛,三年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里头只有一个秘诀,就是万缘放下。凡是念佛不能成就的,都是放不下,所以放不下害惨了你,害你搞六道轮回,害你堕三恶道,这个不能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再去堕三恶道?说实在话,若不坚勇求正觉(那就是死心塌地念佛),三恶道的因天天造,三恶道的果怎么能不受?
我们就在此地知道了,用什么来供养一切诸如来?具体肯定的来讲,就是用念佛法门。自己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也劝别人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经教学不学没有关系。经教的作用是什么?是劝我们、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作用在此地,断疑生信。如果我们有善根,对于净宗法门相信,对于阿弥陀佛相信,就不必经教了。不相信,那才研究经教,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信心建立了,经教的作用在此地。真正相信,你还搞经教,那就发生障碍,经教变成什么?所知障。所以《金刚经》上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什么?佛法,佛法你都要把它丢掉。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三集) 2009/5/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3》)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六卷
...没有了。佛的这些经典变成学术,变成佛学,是世间一种学问去研究,与我们自己的生活、言行不相关,佛法就灭了。灭了不是没有佛经,是没有人依教奉行,没有人持戒,佛法就没有了。礼要是没有了,儒就没有了,儒代表我们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文化。儒书有没有?有!现在在台湾,尤其这些年来,商务印书馆印的《四库全书》,世界书局印的《四库荟要》,《大藏经》在台湾也很流行,印过很多次,都有。也是把它当作学问去研究,学校去研究这个东西,与我们日常思想、言行没有关系,脱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没有了,拔掉了,所以造成社会动乱,造成无量无边无数的冲突,根本的原因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觉悟,我们明白了,真正明了,真正觉悟,就要立志,就要发心,续佛慧命,这是真正护持如来正法。别人不做,从我做,我要真干。从哪里干起?从根本干起。根本是什么?佛的根本就是《十善业道》,先落实十善。十善就是刚才所讲的,戒律前面七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是真干。我们要继承祖宗传统的教诲,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我们必须要去学礼,学礼仪。礼仪从哪里学?《弟子规》,《弟子规》是基本的礼仪。这两样东西要真正学好,真正把它学了得受用,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太上感应篇》,或者用《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什么?因果教育。如果不能够深信因果,十善业道跟《弟子规》,境界现前恐怕守...(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三集) 2009/5/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3》)
...佛身血。你要是这样子看法,你就晓得,他的罪在《戒经》里面就列入阿鼻地狱。如果反过来的话,与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相应,这是真正的佛弟子,这个人真正在学习。你看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虽然还没有证果,可是在信解行的方面总有点基础,特别是在信解。佛法的开悟两种,一个是解悟,一个是证悟,证悟是通过行,那管用,真得受用。我们也算是不容易,这么多年来,在解悟上确实有成绩可言,我们明白,我们知道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也了解佛法,佛法修学的秘诀、要道是什么?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贪瞋痴,从这里开始。世尊在一切经教里面教给我们,放下对于世出世法的执着,执着什么?贪瞋痴是执着,是见思烦恼里面的思烦恼,这个放下你就成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恭喜你,你成正觉,正觉是阿罗汉,超越六道。你就要晓得,你要不放下贪瞋痴,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放下贪瞋痴,六道就没有了。六道轮回从哪来的?原来是从贪瞋痴来的,贪瞋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
所以阿罗汉不住在六道里,他比我们高一个层次,他住在四圣法界。十法界上面的四层,声闻法界这是阿罗汉,缘觉法界,这两类,声闻跟缘觉都是属于正觉。缘觉比声闻高,两个都是放下贪瞋痴,阿罗汉放下了贪瞋痴,但是有贪瞋痴的习气,习气没断。习气断掉那就是辟支佛,所以辟支佛不但没有贪瞋痴,连习气都没有。虽没有贪瞋痴的习气,但是他有分别,他要把分别放下,辟支佛分别放下了,不分别,他升级了,往上再升一层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升一层!分别没有可是怎么样?他有分别习气,所以菩萨有分别习气。分别习气要是放下,他又升一级,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所以成佛,佛有很多种佛,你得知道他成哪一种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还不行,出不了十法界,超越六道了,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他分别执着放下,分别执着习气都没有,这十法界的佛,他有起心动念,这是妄想,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五集) 2009/5/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5》)
...,恭喜你,你成正觉,正觉是阿罗汉,超越六道。你就要晓得,你要不放下贪瞋痴,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放下贪瞋痴,六道就没有了。六道轮回从哪来的?原来是从贪瞋痴来的,贪瞋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
所以阿罗汉不住在六道里,他比我们高一个层次,他住在四圣法界。十法界上面的四层,声闻法界这是阿罗汉,缘觉法界,这两类,声闻跟缘觉都是属于正觉。缘觉比声闻高,两个都是放下贪瞋痴,阿罗汉放下了贪瞋痴,但是有贪瞋痴的习气,习气没断。习气断掉那就是辟支佛,所以辟支佛不但没有贪瞋痴,连习气都没有。虽没有贪瞋痴的习气,但是他有分别,他要把分别放下,辟支佛分别放下了,不分别,他升级了,往上再升一层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升一层!分别没有可是怎么样?他有分别习气,所以菩萨有分别习气。分别习气要是放下,他又升一级,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所以成佛,佛有很多种佛,你得知道他成哪一种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还不行,出不了十法界,超越六道了,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他分别执着放下,分别执着习气都没有,这十法界的佛,他有起心动念,这是妄想,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不起心、不动念,在世出世法里头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出离十法界。出离十法界才叫真的成佛,到一真法界去,也就是生实报庄严土。这个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六道是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十法界,这个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不起心、不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五集) 2009/5/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5》)
...、不动念,他就提升到实报庄严土。一切诸佛都有四土,到实报庄严土了。
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他们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都没有了,放下了,真精进,可是还有什么?还有无明的习气,无始无明的习气,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所以他有实报庄严土。这个我们学习《华严经》,我们确实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如果起心动念都没有,给诸位说,实报庄严土也没有,就那起心动念的习气,我讲习气没有了,实报庄严土没有了。最后剩下来是什么?叫常寂光土,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是什么?常寂光是我们自己的自性,就是贤首国师这篇文章的第一段,“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东西出现,这叫真如本性。明心见性见什么?就见这个,那叫无上正等正觉。在实报土里面,这是放下了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可是起心动念的习气很不容易断,虽然都是在实报土里面,所以实报土也有三辈九品,这是我们净土宗讲的。在《华严经》讲,实报庄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些位次怎么来的?是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一样,从这上说的。而且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法子断,诸位想想,怎么个断法?你想断,不又起心动念了吗?他不起心、不动念,他用什么方法断?所以在这个状况之下,大乘法里面常常讲的“无功用道”。宗门里也有句话说“此处着不得力”,因为你一着力就有分别执着,你就往下堕落。此处着不得力,让它自自然然就断了,时间久了就断。
所以古人用酒...(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五集) 2009/5/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5》)
...,你必须亲证,你才能得到受用。怎么证法?放下。知道一切法皆不可得,你就得把一切法放下,放下就证得了。完全放下了,也就是讲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了,好,你成佛了,你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如果不能完全放下,放下一部分,三大类障碍,起心动念这是根本,这个东西一放下,当然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一切都放下了。分别执着都是从起心动念生的,根没有了,它怎么会存在?起心动念有,没放下,分别执着放下了,还有起心动念,这什么?这是菩萨。再次一等的,妄想,诸位要知道,说妄想就是起心动念,非常微细,妄想、分别没放下,执着放下了,行,能把执着放下,这个人叫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了。所以阿罗汉证得的,这是讲证得,这是讲科学,证得正觉;菩萨证得的是正等正觉,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不是名闻利养,不是升官发财,是真实智慧,不从外来,人人都有,我们跟一切诸佛平等平等,没有丝毫差别。佛在《华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讲得多清楚、多明白。所以在诸佛如来的眼目当中,我们每个众生都是佛,他承认,为什么?智慧德相一点都不差,一样的。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是有障碍。虽有障碍,你的性德智慧不能现前,不是没有,有。再告诉你,它也现前,变质了,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变成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那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你只要放下起心动念,所有烦恼都变成无量无边的智慧。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断了智慧...(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七集) 2009/5/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7》)
...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就现前,这是根本智,真实智慧。后得智是什么?后得智就有一点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这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
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化众生,岂不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吗?对的,是没有两样。虽没有两样也确实有两样,这两样是什么?觉、迷。凡夫不觉,真有分别执着;菩萨、阿罗汉他们觉悟了,虽然表演的有分别执着,实际上他心里没有,这就不一样。表面上有,像什么?像舞台表演一样,舞台表演根据什么?根据剧本。剧本这里写让你笑,到时候你就得笑,让你哭,到时候就得哭,那不是真的是假的,装样子的,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就是在舞台表演。咱们凡夫,凡夫就把表演当真,真有分别、真有执着,不同地方在此地。这一点真正觉悟的人他看得出来,他很清楚;我们凡夫看不出来,龙蛇混杂。佛菩萨跟凡夫和光同尘,我们没有这个智慧看不出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开悟之后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在中国,诸佛菩萨示现为祖师大德、为比丘、为比丘尼、为长者居士,做出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他的身分不暴露,我们不知道!身分一暴露他就走了,他绝不留在世间。在历朝历代修行人当中,我们在典籍里面所看到的,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天台山国清寺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再来,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身分暴露他就走了。宋朝,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的时代,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是自己宣布,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说完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八集) 2009/5/1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8》)
...,同时圆满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证得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一般讲,你修行证果成佛,你成佛了。你成佛了,换句话说,大地所有一切众生全成佛了,那叫佛法界,不是说我成佛,他还没有成佛,没这个道理。
这么一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我们为什么没成佛?这问题提出来了,我们也没有看到山河大地成佛。其实佛讲的话是正确的,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是错误的。佛成佛了,看到整个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现象真的是成佛了,成佛是什么?回归本觉。你看妄尽还源,他还源了,真的还源,所有一切无情众生也都还源。你要问为什么?法尔如是,法是一切法,尔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而是我们迷了,把这现象看错了、看扭曲了,没有见到真相。真正觉悟之后你就看到真相,真相是什么?自他不二。我们迷的时候,自他是二,千差万别,我不是你,你不是我。觉悟了,觉悟自他是一,佛经上讲生佛不二,生是众生,这个众生意思广,包括有情无情都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一旦觉悟之后,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这很难懂,这真叫归源。
这个现象是什么现象?回归到宇宙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整个宇宙、生命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这是一念,都归在那一念。这一念极其微细的振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振动的微细、时间的短促,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我们根据他说的,一弹指顷,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现在人习惯时间用秒做单位,那是几秒?几分之一秒,它比秒的时间还短。...(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 2009/5/13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9》)
...的速度,整个宇宙就在这个速度里头出现,同时出现。《楞严经》上佛说了两句话,“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出生马上就灭尽,就在一念里头。一念里面又有生住异灭,又有四个现象,一千二百八十兆再要乘四,成住坏空,所以这个念头太微细了,弥勒菩萨说“不可执持”,你没办法执着。实在讲这种速度,我们眼睛见不到,耳朵也听不到,手也摸不到,心里也想不到,你心里才动一个想就不知道多少念头了。佛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以上就知道,八地叫不动地,那个心清净到极处,所以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感受得到,现在讲感应,他都能感应到。这是自性,一个自性,全是自性变现的,同体,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同一个体,同一个源起,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的人,他绝对没有分别,绝对没有执着,绝对没有起心动念。
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为我们示现,这是以八相成道,也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分别?有!有没有执着?有!经论里面讲的这些东西,讲染净、讲十法界、讲善恶、讲果报,这不都是在分别执着吗?所以佛在最后讲经一口否定,四十九年一句话没说,谁要说佛讲经,这个人叫谤佛,这讲真话。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讲经教学,那叫什么?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怎么恒顺法?众生起心动念,佛菩萨也起心动念,众生有分别,佛菩萨也有分别,众生有执着,佛菩萨也有执着,这叫恒顺众生,这叫随缘。相上完全随缘,这就是讲方便愿力智统统随缘,随缘里头有妙用,妙用是什么?他如如不动,他...(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 2009/5/13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9》)
...了,而且看到危机。所以说我们想办班,到哪里去找老师?今天几个好老师,叫凤毛麟角,到哪里去找?每次他们办“幸福人生讲座”,还能找到七、八个老师,不容易!我觉得这是三宝加持。是不是佛菩萨应化的不敢讲,但是在理上说是有可能。这些老师那么热心,不辞辛劳来跟大家讲课,讲得那么样感动人,谈何容易?我们看到很欢喜,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这些老师如果说不退心,认真学习古圣先贤,他们将来的成就不可思议。这也得要大众有求好的心,才能得到佛菩萨的感应,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真正的好事,我们要怎样培养下一代优秀的老师,儒释道都缺老师。谁来干?劝人不如劝自己,自己真正觉悟,真正回头发心,这个事情没人干,我来干。真干,真能成就,得守住两个条件,这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最后留下来的遗教,第一个是“以戒为师”,第二个是“以苦为师”,你得具备这两个条件,你就能成就。什么是戒?《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那是戒律的根本。世尊在世,没有《感应篇》,没有《弟子规》,世尊的教学是从小乘开始,在鹿野苑讲《阿含经》十二年。《弟子规》的教义,《感应篇》的教义,在《阿含》里面,《阿含》分量太大,散在《阿含经》里面。《感应篇》跟《弟子规》是在中国古圣先贤教诲里面,把它抄在一起,集合在一起,这个很难得。所以世尊教学,教导后人,要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不先学小乘就学大乘,佛不承认,非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 2009/5/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0》)
...年也常常去,跟他们的关系也都不错,我了解他们都有意愿来做。
所以马来西亚这个头带得好,我们看出来这个世界有前途,这个世界不会像外国人讲的末日,他们看不准。人心不断在趋向善,中国大陆也不例外,中国大陆你看看十七大,胡锦涛主席也提倡、重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庐江中心在恢复做,可见得中国人讲的不是口号,也是脚踏实地真正去做。因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维系了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我常常做报告的时候都说,中国人有教学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好的理念、有殊胜的效果,这是非常难得,不能疏忽。有这个基础我们再学佛,佛是帮助我们向上再提升一层,提升到回归自性,那就叫做圆满成佛。自性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自性本具的,只要把烦恼习气放下,烦恼习气是障碍,放下就是。
我们对“请转珐輪、请佛住世”这个意思真正的明白,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有使命的,这个使命是什么?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一生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提升到清净不染、纯善纯净。最难得、最殊胜的是遇到净土,这个确实是真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的话一点都不假,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个因缘,我们遇到了。遇到要知道珍惜,遇到最重要是你要认识,你要知道不容易遇到,要好好的抓住,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那就是要认真修忏悔法,断恶修善,天天读经。当然我们修净宗的人,《弥陀经》常念的,《无量寿经》常念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二集) 2009/5/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2》)
...一定要一门深入,你选择的太多不行。尤其选择这些大乘经,这大乘经很深,深度,没有真正善知识来指导,自己想入门那是有一定的难度。世尊在大经《华严经》,大论是《大智度论》,在这些经论里面都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是佛法没有善知识指导,这个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他没有办法教导你,为什么?世间聪明智慧的人没有放下分别执着,他对于经教就有一定的障碍,这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我们完全明白,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他就成佛,一切经教他不必学,自然就贯通。
今天到哪里去找一个人,他把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了?这找不到。别说三种障碍都放下你找不到,放下一种都找不到,一种是执着,执着放下了这个人是阿罗汉,这个人成了正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都找不到。别说阿罗汉,再降低一点,降到最低的须陀洹,须陀洹是小乘初果,在《华严经》里面是初信位的菩萨,找得到找不到?找不到。为什么?须陀洹,《金刚经》讲的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到哪里去找?如果还有我相,执着这个身是我,我的想法、我的看法,那是凡夫,那不是须陀洹;须陀洹决定没有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没有。须陀洹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身见破了,不再跟一切人事物对立,内心里把这个放下了,不与一切众生对立,与一切众生矛盾没有了、冲突没有了。你去找,到哪里去找一个这样的人?所以人贵自知,要有自知之明。我常常跟诸位在讲席里头报告,我讲的是真话,我的根性是中下根性...(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四集) 2009/5/1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4》)
...中国古籍里面所传的,宇宙的开端称为混沌,“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幼学琼林》一开端就用这几句话。这几句话形容的,很像印度人讲的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状况,很像那个状况,误以为那就是宇宙的起源。这叫感!感应,众生跟佛菩萨感应道交,这就是感,佛就来应。这个感是自己修行的功夫达到这个境界,看到这个境界误以为是宇宙起源,这个念头感动佛。佛要出现到这个世间来,这些叫根熟众生,他们有这个程度,要告诉他们这是错误,你的定功不够,必须再向上提升。他才到第八,定功层次到第八个层次,叫世间禅定,没有出六道轮回;这定功再提升就第九定,九次第定这出了三界。有没有找到宇宙的起源?没有,还差得远!第九定超越六道轮回,得到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在什么时候?也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跟佛是正等正觉,阿罗汉跟辟支佛是正觉。必须要明心见性超越十法界,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实报土现前,才是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佛,成佛了。
中国禅宗里面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见性成佛是超越十法界,这个时候才见到宇宙的源头,虽见到,给诸位说,模模糊糊不清楚。他怎么见到的?他已经把起心动念放下了,你看这个定功深!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他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分别执着当然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有,这是六道凡夫,六道纵然到四禅八定,修到第八定,他没放下,只是控制住,没放下,暂时控制住。控制什么?控制住执着,起心动念、分别还是很严重,所以他见不到,没法子见性。见性必须要把起心动念放下,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才叫大定,这才叫自性本定。你看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时候,他对于忍和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七集) 2009/5/2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7》)
...惯。习性不是这一生的,生生世世在六道里面,迷于六道。而且在六道里头,最麻烦的事情是恩恩怨怨,执着、分别,这个恩恩怨怨造成六道轮回;没有这些恩怨的话,你就很容易超越六道。
所以很多宗教里面讲,六道里头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话说得不无道理。什么时候你真的能放下,这些怨恨统统放下,知道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为什么放不下?你以为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人对我不好,我非要报复,我恨他、我怨他,麻烦就来了。死了以后换个身体还要报复,你报他,他又报你,就没完没了,你这个事情多麻烦。聪明的人、觉悟的人不干傻事了,这一生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知道过去我对他不好,算了,我不再报复,这帐就了了。不要再结怨,这真正觉悟的人。如果还是放在心上,还是有怨恨,这问题就严重,佛能不能帮助你?没法子。佛帮助人,诸位要知道,佛是老师,老师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教给我们解决的方法,我们自己要真听话、要理解、要真干。为什么?麻烦是自己找来的,不是佛给我们的。这个宇宙,一个人是一个宇宙,所以你不要去怪别人。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话说得好,无论什么问题,大事小事解决都靠自己,绝不在外面。自己问题解决,外面问题同时解决,刘善人说病也运用这个道理。确实,除自己之外,外头没有事,所有事故都在里头。所以我们要知道,彼此是一不是二,这就好了。不但跟一切人,这问题化解了,跟一切事、跟一切万物、跟花草树木、跟山河大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集) 2009/6/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0》)
...了解事实真相,再不跟人对立,人、事、物都不对立,这个世间灾难就可以化解。
三世间,世这个字的意思是讲时间,你看这个字在中国写法,三个十,中国人讲三十年叫一世,三十年是一世;间跟界的意思相同,讲世界、世间是一个意思,它是讲的空间,一个时间,一个空间,我们六道众生离不开时间跟空间。佛给我们讲有三种世间,哪三种?第一种叫“有情世间”,那说到我们本人,我们有情,有很显著的精神现象,现在讲的是动物,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7 09:12:37
|
只看該作者
包括所有的动物是有情世间。第二种叫“器世间”,器世间是物质的世间,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再往外面扩展,太阳系、银河系、无量无边恒河沙数的诸佛刹土,这都叫器世间,物质的世间,那是我们的依报。第三种叫“智正觉世间”,智正觉世间不在六道,也不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才叫智正觉世间。在《华严经》上讲,智正觉世间是指谁?初住以上,用中国禅宗的话来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叫智正觉世间,没有见性的不算,见性就算。在《华严经》上初住菩萨明心见性,往上去四十二个阶级都叫智正觉世间,这是佛把三种世间说出来。所以在《华严经》里面讲“融三世间十身”。
我们看这段文上所讲的,“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三种世间,以为十身”。这一看我们就明了,佛说这三种世间是为了应化方便而建立的。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这话是给谁说的?是对我们凡夫说的、是对我们世间人所讲的,世间人有感,佛就有应,这些法身菩萨他都有应,感应道交。这些众生有感,他有分别、有执着,佛菩萨来应,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分别、没执着,怎么应法?他应是自然的,我们无法想像。可是我们从江本博士水实验里面就得到很大的启示,你看水是矿...(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二集) 2009/6/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2》)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七卷
...要知道,无量无边的罪业从哪里生起?就从自私自利生起。自私自利从哪里生起?从认为这个身是我生起的。这是佛教给我们,从根本改过。身真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像衣服,衣服是我所,家里住的房子是我所,不是我,我所有的,要分清楚。人真能放下身见,自私自利就没有、就断掉,与性德就相应。我,什么是我?自性是我,我们通常叫它做灵性,灵性是我,灵魂还不是。灵魂是怎么回事情?灵魂是自性迷惑了叫灵魂,也就是说自性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那个时候叫灵魂。如果自性里面妄想分别还有,执着没有了,可以说它就不叫灵魂,它叫灵性,灵性还带着染污,为什么?它出离六道,再也不会到六道轮回来。他所成的,在佛法里面叫正觉。学佛要记住,学佛希望得个什么?佛学的名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可以翻的,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这就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希望得到这个。翻成华语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不能翻。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正等正觉叫菩萨,正觉是阿罗汉,阿罗汉、辟支佛都称之为正觉,都是自己本有的。所以头一个你要认识、要看破,这个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过分去执着,不要让它去造罪业,借假修真,不能借假造业。我们在没有听到佛陀教诲之前,我们都用这个假身去造业,这就错了。闻到世尊经法之后才明了,我们终于回过头来,我们要用这个假身体来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造业!这是头一个要认知、要回头。
第二种叫“边见”,二边叫边见。说边见,一般人不好懂,所以我常常换一个名词来说,对立,大家好懂。对立就是边见,这是错误的,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对立,找不到对立。对立尚且没有,哪来的矛盾!哪里来的冲突!统统没有。所以你要晓得,自性是和谐的,我们中国老祖宗知道,所以提倡和为贵。一对立,一对...(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三集) 2009/6/1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3》)
...是自性清净心,这篇文章第一段所讲“自性清净圆明体”,那就是究竟佛果,它会应。这里面第一句就是“有情所证菩萨身也。菩萨随彼心之所乐,即以自身现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它当中省了一句,我们在前面读过,当中是什么?器界身,器世间,乃至虚空身。虚空身是讲自然现象,器界身是讲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是器世间,统统能现。事实上,现前的是什么样的身没有一定,真的是大乘教里常讲佛没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身相。现什么样的现象,现什么样的善巧方便,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众生心想不同而异,确实不可思议!这是讲的融三世里面现菩萨身。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第七“如来身”,“如来身者,谓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为如来身也”。如来这两个字意思很深,“如”是说真如,就是自性,这个字是从体上讲的,“来”是从相上讲的,有体有用。来,现相出来,相从哪里来的?相从真如来的,没有真如,哪来的现象?从真起妄,妄不离真,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变现出来的。《华严》说“唯心所现”,心就是真如。这个心我们凡夫不懂,在中国文字是一个写法,也是一个念法,意思不一样。古大德跟我们讲,这个心叫真心,我们现在的心呢?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着,这叫妄心。妄心不能现境界,但是妄心能变,能让境界产生变化,它不能现,它能变。所以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妄心,妄想分别执着都叫识,妄想是阿赖耶识,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末那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 2009/6/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4》)
...一张进去,看到一张,立刻关上,再打开就看到第二张,一秒钟二十四次开关,放二十四张,我们就觉得它是动的,就被它欺骗,好像它是动的。现在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这个宇宙这些景观一秒钟多少张?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张,所以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以为它是真的。电影二十四张已经就被它欺骗,以为它是真的,现在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前的状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张,张张都是静的,没有动的。
你要是真正了解这个事相,你才知道佛法里常说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生灭不二,要用我们这个经文是“即生即灭”,生灭不二,这是真相。了解真相之后,你会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那就恭喜你,你就还源了,妄尽还源。这一还源,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成佛,还源就成佛,成佛就还源,就这么回事情。我们这一生不容易,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闻到《华严》这样殊胜的法,把宇宙的奥秘都给我们说破。问题是你相不相信,你如果用现在科学家的方法,怀疑、求证,那就完了,佛法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你这一生就没指望。如果你相信圣教,佛对我们决定没有妄语,绝不欺骗我们,我们相信佛的话是真的。晓得真,佛家讲“万法皆空”就说这个道理,它不存在,所有现象是幻相,如梦幻泡影。我们麻烦在哪里?我们把它当真,以为它真有,亏吃大了。以为它真有,就想控制它、想占有它,控制、占有显出自私自利,那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就像佛在《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阎浮提是我们这个地球...(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 2009/6/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4》)
...佛跟古佛没有两样。为什么?古佛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他成佛了,妄尽还源;今佛,他今天才成佛的,他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他也妄尽还源。没有先后,没有古今,没有大小,真的如古佛之再来,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意思讲得深,如来的意思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如是体,来是现相,说如来者,诸法如义,万事万物的体都是真如自性,没有一法是例外的,这个意思深。这个意思说明一桩什么事实?说明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在这句话上觉悟、肯定了,那就是大乘教里面你证得法身,大乘教里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后面会讲到。如来两个字的意思我就简单讲到此地。
底下说,“谓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如实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一体、二用,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动念就两种现象出现,第一个是依报出现,第二个是正报出现。我们说话,没有办法把依报、正报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同时出现的。我们说总说一个先后,依报出现、正报出现,或者说正报出现、依报出现,都可以,同时出现。这就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为如来身也”,这就是成佛,我们一般讲成佛证果。“菩萨随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如来身作自身”,我们只讲到这一句。这是什么人?释迦牟尼佛就现这个身,三千年前他在印度示现成佛。在这之前,他是净饭王的儿子,长子,十九岁离开宫廷出去求学到三十岁,在外面求学十二年。十二年,把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他都参访过,就去跟他们学习。这个人好学,记性好,悟性高,所以十二年以后就没有地方学了,再找不到老师。可是他的问题没解决,于是他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入更深的禅定,这一入定,他的疑惑解决了。这个疑惑我们现在一般人也都有,特别是科学家、哲学家,乃至于神学家都有,宇宙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中国禅宗古时候有个话头叫“...(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 2009/6/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4》)
...会讲,能把你讲开悟,什么原因?他有智慧。所以无尽藏比丘尼拿着《大涅槃经》去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无尽藏比丘尼就很奇怪,就问他:你不认识字,怎么会道理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事情与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懂吗?这个事情,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所以我们学,这个要知道,我们学叫知识,不是智慧。知识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纵然解决问题,还带着很多后遗症;智慧能解决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
佛法求的是什么?佛法求的就是智慧,你看大乘佛法所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阿耨多罗多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印度梵文音译的,可以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这叫尊重不翻,因为是学佛的人共同的目标,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翻的,六个字,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究竟圆满智慧的名号。什么是智慧圆明?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再上的,到顶头了,那就圆满了。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能够决断,都能够明了,自性本具,不要向外学。什么时候现前?心清净就现前,心不清净不会现前,心不清净现的是烦恼,心清净现的是智慧。佛在经上常常用水做比喻,把水比作心,你看水在清净的时候,干净没有染污,没有风浪,水平的,它像一面镜子,外面所有的境界统统照在里面,你看得清清楚楚,叫清净心生智慧。如果这个水混浊、不干净、染污,又有风浪,它也照,照外面零零碎碎,那叫烦恼。由此可知,什么叫修行,怎样行证,我们就晓得了。生活上修清净心,工作里修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统统修清净心,清净心好用,全是智慧。我们一受外面,外面叫风浪,听到人话、看到外面...(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 2009/6/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4》)
...的是佛,他漏到下面去了;下面是六道,下面是轮回,下面的下面是三恶道,最下面是阿鼻地狱,就漏到下面去了,用这个来做比喻。实际上可以代表迷惑造业受报,三途苦报。无漏就好了,无漏是自性,就是我们《还源观》里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无漏。什么时候你证得了,这个证得在禅宗里面称它作“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你证得无漏法界的本体。在教下,名词不一样,境界相同,教下说“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我们一般讲看破,若不能彻底放下,你怎么能够大开圆解。
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些话多说,说个千遍万遍都是应该的,为什么?没做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放下执着就是阿罗汉,成正觉;放下分别,你是菩萨,你成就正等正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成佛了,那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没看破?对于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没看破,完全看错了、想错了。看错了叫见惑,就是你的见解迷惑了,你看错了;想错了叫思惑,就是你的思想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悖。有见思惑,必定有分别、有妄想,所以你在哪里?你在六道,见思烦恼不能断掉,你就超越不了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不是靠别的,放下见思二惑你就出六道,六道就没有了,现出来的是四圣法界;六道是凡圣同居土,没有了,你超越了,你不是凡人,你成圣,超凡入圣。虽是小圣,功德也不可思议,尔后只有向上提升,不会再向下堕落。因为你已经证得三不退里面第一种不退,位不退,你永远不会退落到凡夫位,这地位保住。然后再学着...(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五集) 2009/6/1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5》)
...而起的,它没有离开真;离开真,这个现象不能够生起。
这是我们常常在一起学习,我们都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这个诸位好懂。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主要是用卫星电视、用网际网路,所以我们学习几乎都离不开屏幕。我们把屏幕比喻作性,它是体、它是性,屏幕里面的现象这是事,这有界限、有分别。无论什么样的画面现前,都离不开屏幕;如果没有屏幕,这个画面就不能够显现。所以画面不是真的,它是刹那生灭的,屏幕好像它没有生灭现象,我们用这比喻大家就好懂,从比喻里面去体会。可是我们的性,无论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我们前面讲的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器世间就是我们讲的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这属于我们的器世间;还有智正觉世间,智正觉世间包括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还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因为它有相,这些都属于智正觉世间。三种世间都是属于事,都是属于事法,所以它有界限,称之为法界。但是界另外一个意思,它是从体上讲,体永恒不变。体,这就难讲了,为什么?我们六根接触不到。屏幕,我们做这个比喻,我们能见得到,可是我们眼前万事万法的真如本体那就见不到。为什么?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我们也想不到。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说一句话,“不可思议”,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你不能够去想,你不能够说,为什么?你一想就错,一说也错。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动念你想,你想不到,你说不出,这就是自性,这就是理法界。这是讲法界有这么两个意思。为什么会变成事法界?性跟分别互相交络,它就变成‘理事无碍’的法界;以理来融事,样样都融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六集) 2009/6/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6》)
...所有宗教也都说明这个问题。一般人讲“生死事大”,那是真大,为什么?死了以后你到哪里去?这是个大事。佛法里面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你就晓得生死事大是什么意思。身在这个世间,这是一个很短促的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过程?佛告诉我们这是业力变现。你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佛回答就四个字,“人生酬业”,你到这个世间来是受果报的,你前世做的善业,你来享福的,善业有善报;你前世做不善业的,你来受罪、你来受苦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经教里面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最可贵的是什么?是闻佛法。闻佛法,理明白了,把事情搞清楚了,搞清楚我就知道我们这一生该做什么。真正觉悟的人,我这一生一定要好好的断恶修善,把来生的灵性要向上提升,那你就完全对了。当然这个提升的标准,在佛法里面讲,最低限度你要超越六道轮回,你算没有白来。如果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在轮回里面起起落落,麻烦可大了。
我这一生尽干好事,没干坏事,我前生有没有做坏事?再前生有没有做坏事?一般人讲“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过去生中有没有作恶?肯定有!这一生为什么没有做?闻佛法,接受圣贤教诲明白了,人不应该做坏事情。善恶的标准,佛法里讲得很清楚,也很简单,十善、十恶。杀生是恶,杀生里面包含叫别人受苦受难、叫别人生烦恼,这都包括在杀生里面,为什么?伤害别人,这是对别人身心的伤害。偷盗,起心动念要占...(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九集) 2009/6/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9》)
...佛法的殊胜没有得到。天天拜佛,天天烧香,天天精进用功,所得来的不过是名闻利养,你就求这个。有几个人真学佛是求清净平等觉?如果真的是把这个当作我们学习的目标,那他的果报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他会得这个果报。这就晓得我们搞错了,我们贪着是小利,太小太小,拿一块大黄金去买个糖吃,这傻小孩干的。我们现在就犯这种错误,不知道这个无比殊胜的大法,我们的果报是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怎么能要眼前这种小利?我们要寿命,我们要无量寿,我们不要在这个世间活个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愈是到老,老活在这个世间是受罪,哪有享受!年轻人还可以,还能讲得过去,中年以上,多活一天是多受一天罪,多活一天是多受一天苦,这要觉悟。你真正觉悟到这一点你智慧就开了,为什么?你就愿意放下,放下就成功了,那你就是经上讲的聪慧人。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念佛是筌蹄,是一种手段。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善的、是恶的,是世法的、还是佛法的,佛法也要舍,何况世间法!这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要舍。我们舍不掉,这个妄念舍掉了,又一个妄念起来,这是我们痛苦的地方。所以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统统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念头才起来,第一个是妄念,第二个念头不让它相续,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取代所有的妄念,让妄念不能够相续,让妄念不能够占有我们的心地,心里应当...(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一集) 2009/6/1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1》)
...面,头一个就是喜,喜、乐、哀(悲哀),这都属于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统统是烦恼。连欢喜这个现象都没有,你的心才是真乐。所以有真乐、真净,常乐我净四净德真有,这个地方讲依真起用,真有。
身不是我,身是会有生灭的,常乐我净都是不生不灭。净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能大师讲的清净,不生不灭是涅槃,“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真常、真乐、真净。真我,要知道,有,永恒的。身是假我,这个不是真我,这个在世间很短暂,真的像昙花一现。众生,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哪一个不是把身看作我?这就迷了,不知道真我,把假我误会以为是真我,搞错了,在这里面起心动念,错了。佛是真正觉悟,大彻大悟,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见到前面讲的一体、二用、三遍,三种周遍,这真相看到了。众生有感,如来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这都属于因果。所以,因果也是跟宇宙依正同时发生的。
修行人真的要想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走妄尽还源这一条路,妄就是烦恼,虚妄的,妄想分别执着,《华严经》讲的三大类,大乘教里面讲的三种烦恼。妄想是无始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说的是一桩事情,《华严》跟大乘教里面名相上不同,意思是一样的,是指一桩事情。这三样东西障碍了我们的真常,我们四净德都不见了,不能够现前,不是没有,只是有了障碍,不能现前。我们如果真的想回头、想还源,还源就是回归自性,回归...(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三集) 2009/6/2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3》)
...行,不拘形式,就是章嘉大师讲的,一个看破,一个放下。看破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放下是什么?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对了。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个人出来做代表,这五十三个人你仔细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整个社会各个都是,就在他本位上入华严境界。所以前面讲“法无分齐,起必同时”,没有分别。无论哪个行业,会了,会了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不会,你到哪里找都找不到,问题是你会不会。
下面这个比喻也好,‘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曦光”是早晨刚刚出来的太阳,遍照十方世界。要怎样遍照?“无心”才能遍照,没有分别。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众生。我们常讲,“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无心,它就是。无心是什么?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这个爱心就是遍宇宙。如果有分别就不行,就有障碍,有执着就更小。我们中国的文字,老祖宗发明的智慧的符号,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这个字你不认识,你也不知道它怎么念法,看它那个样子,你懂得它的意思,妙!所以它是智慧的符号。你看思想,这讲到思想,思是什么?你的心上有了分别,你看田字一格一格的,不是分别吗?有了分别就是思。想是什么?想,你心里头已经着相,着相是执着。心里头有个相。心里头你能够把相拿掉,把那个格子拿掉,那就是没有思、没有想,那叫真心,...(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四集) 2009/6/2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4》)
...家修四谛;示现菩萨,他修六度,哪一个不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要是这么一个心态来观察,对一切众生自然就生起恭敬心,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才能做到,很自然的做到。广修供养,我并没有拿什么钱、东西去供养,我依教奉行就是供养,真供养,这不是假的。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道理我明白、我懂了,我就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我做到了,这叫法供养。一切供养当中第一,“依教修行供养”。我们所得到的真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毁谤我的人是菩萨,侮辱我的人是菩萨,陷害我的人是佛菩萨,天天找我麻烦的人也是佛菩萨,我用什么心对待他?感恩的心对待他,处处在学,天天在学,不断在学,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境界。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天天增长,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愈做愈欢喜。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没有了,所有一切不善的行为没有了,不善的念头是贪瞋痴慢,念头没有了,行为自然就纠正过来。
第六是“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中国意思是觉悟。我们在没接触到大乘佛法之前,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念念为自己,为自己就会伤害别人,真的是损人利己。菩提心跟这个相反,他真正觉悟,能舍己为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人我是一体,这个道理深。《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大乘教里面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从这个地方我们认知整个宇宙是一体。为别人才是真正为自己,要是为自己那真正是害自己,为什么?增长我执。为什么会有六道?因为你执着有我,就有六道,哪天不再执着身是我,六道就超越了。只要有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身见”,执着身是我,错了,身不是我。我有没有?有,大乘教上讲,诸佛如来有四净德“常、乐、我、净”,有真我。真我,真我不生不灭,这个身有生有灭。身是什么?佛法里讲得好,它不是我,它是我所,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九集) 2009/7/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9》)
...业会受报,因果不空。妄尽还源,因果也不可得,全都没有。没有见性,那你就有因果,见性之后才归零。虽然归零,诸佛菩萨非常慈悲,示现在十法界不离因果,为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人没觉悟,没觉悟当然要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转凡成圣,这里头统统讲因果,所以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道理就在此地。
知道罪性无依,你就能转,“以此翻破无明昏闇之心”,这一句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说得容易,真正做很难。从这段文字里面,我们真正要把它的重点抓住,理上明白,在事上决定要放下。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了,你能随缘,什么都好。若不再分别,那你就是菩萨,你证得正等正觉。果然能够达到不起心、不动念,那你是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的佛果你证得了。明了这些事情,我们深深体会到应该放下,应当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这篇文字我们就学到此地。随顺烦恼的决定不能做,随顺烦恼的你要是去做,造轮回业。我们想出离轮回,天天造轮回业,那怎么能出离?当然不能出离。
逆流十心,我们一定要学,而且经文里面摆出这个次序,我们要重视。我们怎么能回头?还得按部就班,首先要深信因果,从深信因果,你才能生起惭愧心。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一切众生,生惭愧心。我们修行不够好,我们修行没有认真干,然后生起大的恐怖,为什么?不真正干,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必堕三途。现在虽然是有福...(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集) 2009/7/23 台湾 档名:12-47-60》)
...章嘉大师告诉我,忏悔不在于形式,在于实质,实质是什么?就是后不再造。儒家讲的不贰过,犯过只有一次,下次不会犯同样的过失,这就是佛家真正忏悔的意思。
我们懂得之后要真干,真正忏悔,不贰过就是断一切不善的相续心。善念、善行要相续,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决定不能让它相续。我们修净土的人,念念相续就是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要想就得想《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世尊为我们介绍的,阿弥陀佛的大德、大慈、大悲、大行。我们想这个好,想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我们应当要效法、要学习,这个相续就好。有这种纯净纯善的相续心,就应当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完全觉悟,觉悟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真正觉悟。觉悟之后会跟佛菩萨一样,会把我们这个身,我们现在在这世间,我们变了一个人,彻底转变,以前是自私自利,现在把这个身心奉献给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把佛陀教导我们的,我们认真去做到,点点滴滴做到,为什么?给这些众生做样子,让他们看,做好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们勤学,天天在学习,为什么学习?做榜样。我们学佛、学菩萨,学地藏菩萨、学观音菩萨、学文殊菩萨、学普贤菩萨、学弥勒菩萨,做出样子来给人看。为世间人做好样子,个人是人的好样子,家庭是全世界家庭的好样子。如果你做生意买卖,你的公司行号是全世界公司行号的好样子,都是菩萨、都是佛,哪个行业都是佛菩萨,男女老少全是佛菩萨。上...(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集) 2009/7/23 台湾 档名:12-47-60》)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八卷
...是创作、不是发明,不是制作这些教条牵着我们鼻子走,不是的,我们这样想,我们就全错了。特别是佛门里面,这些大师、大德都已经做到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怎么会牵着我们鼻子走?他怎么会干涉我们的行为?这些戒律、这些规矩,我们必须肯定、必须能体会到,它是我们自性性德的自然流露,你能体会到这个层次,你就欢喜接受,你就会依教奉行,天天拿这个标准来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罪过?戒律是标准,一展开都符合,欢喜,我今天做得不错。展开一看,许多应该做的没做,不应该做的都做了,违背性德,错了,自己要认错,要忏悔,忏悔是什么?改过,后不再造。无上菩提是佛证得的,正等正觉是菩萨证得的,正觉是阿罗汉证得的。菩萨以上可以称菩提,可是世尊在经典上,有的时候阿罗汉证得的也称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我们要懂得这些意思,没有一个是不从持戒上修成的。
凡夫迷失自性太久,佛菩萨、祖师大德常讲,无量劫我们在轮回里面循环打转,迷失自性太久太深,所以养成烦恼习气。这种烦恼习气,世间有些圣贤把它称之为禀性,也有道理。而在佛法里面,它不称禀性,它称为俱生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是你前世带来的。俱生跟着你出生一起带来,过去生中的烦恼习气愈染愈深。要知道本性里头没有,习性里头有,这是属于过去生中的习性,贪瞋痴慢疑恶见是俱生烦恼。现前的烦恼,根尘相接触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顺着自己的意思就生欢喜...(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一集) 2009/7/24 台湾 档名:12-47-61》)
...修戒定慧就是对付贪瞋痴,不是别人,自己的事情。贪瞋痴是无量劫来习染的恶习气,必须认真努力去修戒定慧,养成一个与自性性德相应的善法,把这些妄心里面不善的恶习气,把它淘汰得干干净净,这就成功了。
‘应当具足持净戒’,“应当”是劝勉我们,“具足”是圆满的,不是做一半,做到位还不行,得圆满到位,这个很重要。戒律清净了,心就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生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能帮助自己提升灵性。诸位要记住,提升灵性要靠智慧,不再造罪业。没有智慧的人,你用的是妄心,也就是说烦恼习气当家做主,它叫你做恶业,不是叫你做善业。再看看下面一句,大师引用《梵网经》上的话:
【梵网经云。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
这个‘是’就是戒律,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修菩萨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个地方用‘微尘’来形容,“微尘”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由此可知,佛菩萨多,太多太多了,他们能成菩萨、能成佛果,靠什么?靠戒律。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靠《弟子规》,靠《感应篇》,靠《十善业》,我们决定不能轻视。大家在一块共修修什么?就修这个,生活在一起,天天在一起,历事炼心。特别在人事环境里面,大家在一块相处,修清净心,学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总纲领。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十善业一展开,你看看前面大师告诉我们,“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小乘人讲三千威仪,大乘...(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一集) 2009/7/24 台湾 档名:12-47-61》)
...一个,手上拿着一张纸,那张纸上写的是九流,九流是学派,三教九流是ㄧ家。现在人讲多元文化,在中国这是证据,一千四百年前,前人就提倡,真的是ㄧ家。
特别是《华严经》里面说的,《华严经》给我们讲整个宇宙是一体,比一家还要亲密,是ㄧ个自己,自体。宇宙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我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自性是ㄧ个。所以佛经里面常常把它比喻作大海,叫性海,芸芸众生是什么?海水里面起的泡沫。泡沫一个一个的,有没有离开大海?没离开大海。破了原来就是大海,没有破的时候还是大海,因为你分别执着,你迷了,你忘了,以为你跟大海是两桩事情,实际上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所以多元文化是正确的。现在这个社会,也有不少人真正觉悟,要想化解冲突,恢复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有地球村的观念,世界文化是ㄧ家的概念。我们最近十年都在宣扬这个理念,也收到很好的效果,还得要普及。我们还特地编一本书,《世界宗教是ㄧ家》,比“三教九流混元图”更进了一步。我们把许多宗教的经典,里面一些经文,有关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这些部分把它抄在一起,读经一起读。才看到许许多多宗教典籍里面,他们的教主教他们的信徒,教一切众生几乎都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读自己的经典也读其他宗教经典。我们对释迦牟尼佛尊敬,对所有宗教的创教人都同样的尊敬,他们的教诲,我们同样的学习。这样一来,宗教、宗教之间矛盾化解,对立化解,宗教与宗教都能做到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一集) 2009/7/24 台湾 档名:12-47-61》)
...教诲能够恢复信心,依教奉行,这个社会能回头。我们在汤池做了三年,肯定了两桩事情,第一个,肯定了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人性本善。第二个,让我们肯定了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问题就看你怎么教法,是可以教得好的。现在我们这个机构交给政府,希望政府能够继续推动,帮助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世法、出世间法都必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才能成长,发扬光大,如果社会动乱,没有法子成就,我们希望社会安定和平。帮助整个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不能不靠宗教,所以宗教团结是必要的,宗教互相学习是可贵的。从哪里下手?从自己下手,一切法从心想生,从自己的心想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大乘教里面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真正觉悟,自觉而后觉他。
贤首大师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四种性德,第一个是“随缘妙用”,第二是“威仪有则”,我们现在在学习。威仪有则最重要的就是戒律,《弟子规》是戒律。《弟子规》是什么?是落实孝亲尊师。“净业三福”头一条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怎么做法?《弟子规》里面所说的,就是详详细细教导我们,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是讲因果,《太上感应篇》,经文不长,也只是一千六、七百字。你真要学会了,在我们儒家讲道德仁义礼,《弟子规》是礼、是义,你看五个,道德仁义礼,《弟子规》是占两个;慈心不杀是仁,提升了,向上提升,跟道德接近了。佛法,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帮你走向道上去。由...(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二集) 2009/7/25 台湾 档名:12-47-62》)
...它伏住,分别暂时放下,起心动念也放下,这是我们在大乘法里面明了的,所以它不是究竟法。
佛放下十二年所学的,入更深的禅定是什么?不但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连起心动念都放下了。我们知道这就是妄尽还源,回归自性,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现前了。就像惠能大师一样,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旦开悟之后,就是放下了,放下就开悟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你念给他听,他全懂。我们会念,不懂,他给我们讲解,我们也能开悟。这就是说什么?真实智慧不一定要从书本上得来,书本是一个方便法;真实法,真实法在自性,必须把自性的障碍除掉,这教你放下。所以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成正觉,称你作阿罗汉,六道就没有了,你超越六道。你再能把分别放下,也就是说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你就成正等正觉,称你作菩萨。如果你再能够真正做到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人家称你作佛陀。就像能大师说的,这个与认不认识字、与学不学经教不相干,这叫教外别传。
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是一念之间,哪有什么时间,只要你肯放下。所以我这一生很感谢我的老师章嘉大师,这桩事情是他老人家早年教给我的,“看破、放下”。可是怎么样?我不懂,我把他的意思体会到是最浅的,不知道这里头有密义。可是通过这五十八年,我学佛五十八年,五十八年年年不断从经教里头提升,现在才搞清楚、搞明白,这叫解悟。搞清楚、搞明白,我还不能入这个境界,什么原因?没有彻底放下,是放下很多,没有彻底,还是不干不净。现在要做的功夫?做的功夫是要彻底放下,还得要求生净土。彻底放下还要求生净土,才真正能保得住,要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三集) 2009/7/26 台湾 档名:12-47-63》)
...,源头要是找到,大小、显密、宗教你都能够通达。我们是带这么一个头,也是应同参好友的启请。我讲《华严》的方法很活泼,我遵循《华严经》里面的教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什么?这一堂课两个小时,一切是全部圆满的《华严经》。一堂课里头,每一堂课可以连起来,每一堂课都可以独立,经大、经太长,所以便利于纵然听一堂的,他都有受用。我们才能够真正的顾到广大的群众、广大的同修,都能够得《华严》利益。《华严》跟大乘不相同地方,心量大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个心量是包法界虚空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与自性圆满的相应。
过去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提出一个简单的修学纲领,我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存心,要存这个心。学佛是这个心,弘法是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是这个心,日常生活也是这个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力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遵守佛菩萨、老师的教诲。看破是明了,真正功夫是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你不放下你就有烦恼,你就不自在。为什么要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不要放下?放下身心世界,身是幻色,心是妄想,妄想分别执着,妄心不是真心,所以身心世界统统都要放下,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四句偈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相说出来。它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如露是讲它的相续相,如电就是讲它的生灭相,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比闪电还要快,闪电的频率...(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湾 档名:12-47-64》)
...真性,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能相好,大般涅槃。法身、般若、解脱统统现前,你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形象就是学佛最好的样子,就能够摄受一切众生。
涅槃八味,八种法味,我们在初学的阶段当中,虽然没有契入境界,这八种要是常常能想到、能读诵、能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遇着境缘,无论是顺、是逆、是善、是恶,统统都能得自在,自在随缘。就会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好样子是守本分,安分守己,安于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的岗位。我是什么身分,我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好样子,身分随时在变,无论怎么变法,好样子不变,好样子是什么?好样子的标准德行。我们学佛,如果依照我这几十年来,我守住的原则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个原则。在一般我们的老祖宗教导我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不变的!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守住某一种的本分,原理原则决定不变,这性德。关系很清楚,关系是五伦,处理关系是五常、八德,在中国这个社会,老祖宗千万年的教诲没变过,是真理。为什么?它是自性里面本有的德能,正是佛所讲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表演出来在这个事相里头,这是现相,德相,那你就是把这些德行做出来了。
佛法里面一般讲三皈、五戒、十善,我们净宗还加上六和、六度、普贤十愿,我们要把它做出来,做出来人家看那个德相,跟这个相应,所以佛法不复杂。...(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湾 档名:12-47-64》)
...就是分证即佛,这对他们讲的。我们要学习,全心全力去学习。“大智照真”,这叫质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我们只能这个说法,不用情绪,用智慧,这就对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理就跟智相应,智跟理相应。在事上,像前面所说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够跟《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相应,不相违背,这就是质直,这是真修行,真干。下面‘大悲救物故曰柔和’,这句就是讲慈悲。最近二十多年来,我提出自己修学的纲领,是在美国。早年有同学问我,他说:净公上人,你平常修行是怎样用功?我答覆他二十个字,我说我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守住这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用心,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待人接物。这十个字就是菩提心,真诚心是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这是讲存心,我们要存个什么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老师教导我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当时就提出这二十个字,以后这二十个字流通得很广。我们怎样存心?怎么样生活待人接物?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都说清楚了。下面我们再看:
【又质直者。约本性不迁。柔和者。约随流不滞。柔则伏灭烦恼。和则顺理修行。用兹调和之法以摄众生也。】
大师给我们所说的文字不多,义理深广没有边际,我们要记住。‘质直’,我们讲真诚,真诚从哪里讲?是就‘本性不迁’,不迁也是不变的意思。‘柔和’是随缘,我们用经典上两句老话,“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我把这两句,这在早年,还在美国之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里面学什么?学不变,就像善财表演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我们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都能随缘,他都跟他们接触。在里面学什么?明显的学不变。你看他参访,真的五十三个善知识,代表的是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童子,童男童女,有老人,各种不同的行业他全都接触,向他们请教。他没有改变,没有改变什么?他自己修行的法门。
他修什么?你看第一个善知识,我们要想到,他在没有参访之前,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会上,文殊菩萨那个地方成就了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就是一般人讲的得三昧,他得三昧了,他开智慧了,所以他照真。他真诚心得到了,用真诚心。五十三参是深心,成就他自己的清净、平等、正觉。他去参访无量法门,那真的是四弘誓愿讲“法门无量誓愿学”,广学多闻,样样接触,样样明了。明了怎么样?他并不学,我明了,不学你。他学什么?学是专一,就是念佛。文殊、普贤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你看善财是文殊的得意门生,当然传老师之法,老师是什么法?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他出去参访,第一个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修什么?般舟三昧。般舟三昧也叫做佛立三昧,它是以九十天为一期。我们现在打佛七是七天为一期,般舟三昧是九十天为一期,这个要苦行。九十天,所以它叫佛立三昧,人站着可以,只能够站着,走动可以,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睡觉。你要晓得,这个法门是九十天不睡觉的,得要年轻有体力,你才能修这个法门,专念阿弥陀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十九年。我们要在这里面去体会,然后就知道佛应该是怎么学法。你要是真会了,你就恍然大悟,原来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道场,无一个众生不是如来、不是菩萨,全都是!凡夫呢?凡夫是我自己一个人。你能契入这个境界,你能如是修学,你的成就肯定在一生圆满,不必等第二生,一生圆满,跟善财童子一样,善财童子就是这么学的。这是讲本性不迁。
柔和是就‘随流不滞’,“随流”是恒顺众生,“不滞”是没有一丝毫障碍。《华严经》上讲的,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柔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恒顺、随喜里成就无量功德,那是什么?成就自己的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慈悲心、智慧心,我们常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在恒顺、随缘里面成就这个。你不接触你怎么能成就?顺境里面没有贪染,逆境里面不生瞋恚。善心善行的人是菩萨,恶念恶作的人也是菩萨,凡夫各有因缘,各有因果,各有报应。对一个真正修行的菩萨来说,成就菩萨真实智慧,菩萨在这当中彻底明了、觉悟,宇宙里面像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的道理,他觉悟了,他明白了,这在佛学名词里面讲成就菩萨的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
方东美先生早年教我的时候,他老人家说,他对于佛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法里面讲的智慧,是通过科学的验证,不是凭空想出来,这叫真实智慧。五十三参一推广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的不同维次空间,他统统都去干过,没有一样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七集) 2009/7/30 台湾 档名:12-47-67》)
...尽。贤首大师在此地为我们拈出四条,这四条就是性具无量德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条目少,容易记,如果我们记不得,就不能帮助我们修持,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要提得起。古圣先贤都懂得这个道理,简单扼要的教我们记住,教我们时时刻刻提起观照,不离开这个原则,功夫自然就得力。
这是第四条,‘普代众生受苦德’,我们平常用四个字,代众生苦、代众受苦都行。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第三个“柔和质直”,第四个“代众生苦”,这四条太重要了。第一跟第四是说我们的觉悟、用心,当中第二、第三是表现在事相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从事上具体表现出来。理事不二,性相一如,如果没有真正觉悟,代众生受苦做不到。现在这个社会所说的价值观,以人为本,人是个人,以人为本,他要是不觉悟,必定是自私自利,跟我们中国古代不一样。中国五千年来不是以人为本,是以家为本,中国传统的家。现在家没有了,所以人非常可怜,小的时候没有依靠,没有人教你。在古时候,小时候有依靠,家族教你,父母不能教没有关系,家族会教你。老年人可怜,儿女不养老,年老的时候事事需要依赖别人帮助;在从前有依靠,家族养老,大家庭。这一个大家族五代同堂,不分家,所以家里面老人很多,你的父母、叔叔、伯伯、姑姑、阿姨、舅舅很多,都照顾你,都帮助你,只要你肯学,你不会失学的。年岁大了,儿孙多,侄孙、侄孙女,外甥、外甥女,人多得很,晚辈...(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 2009/8/2 台湾 档名:12-47-68》)
...,其实佛没有出世之前印度人早就做到了。古老的婆罗门他们修禅定,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定功愈深你突破的空间愈大。古印度的宗教、学派都非常重视禅定,四禅八定是他们修的,也就是说他们将禅定分八个阶段,八个等级,最高的是第八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得到这个禅定,人在四空天里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六道里面这是天顶,再上去那就突破六道,六道就没有了,这是个关卡,突破,永远脱离轮回。可是他们不行,他们到这个地方就不往上再提升,这是个错觉,以为就是世俗一般讲的大般涅槃,宇宙的源头,生命的起源,以为就到这里了,这是很大的一个误会。阿罗汉比他们聪明,阿罗汉不舍弃,再深入更深的禅定,佛法叫第九定,超越了,超越才称正觉,他证得位不退,不会再退到六道。
大师在此地也给我们写出来,‘菩萨教令修止观两门’,止观就是禅定,不修这个不行,出不去。科学可以探索,用机械的方式来帮忙,但是它的成就有限度,它能够帮助我们探索物质的世界,没有办法探索心灵的世界。科学技术跟我们解释物质的世界解释个仿佛,相似,不真实,如果能够解释心灵的世界,那对于物质世界解释就更透彻了。解释心灵要靠智慧,西方人科技用的是知识,知识是有范围的、有界限的,智慧没有。这些道理大乘经教里面讲得多,讲得透彻。科学家确实肯定宇宙之间有很多不同维次的空间。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是学科学的,在大学里面教科学的):近代科学家以科学的方法证实,至少...(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 2009/8/11 台湾 档名:12-47-71》)
...会,推门进去,问这个念经的人你在念什么。里面这个念经人看到,这也是个年轻人,二十几岁,听他讲的听得很有味道,很难得,很稀有,介绍他到黄梅去见五祖。在黄梅住八个月,五祖分配的工作,他是砍柴的,到厨房去,去砍柴、去舂米,干了八个月,没有进过讲堂,没有进过禅堂,去做义工,传法的时候居然衣钵传给他了。他听经只听一个晚上,十二点钟进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寮,在我们想像当中顶多讲两个小时。他不认识字,给他讲《金刚经》大意,他就开悟了,就见性了。这一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你拿经书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讲得一点不错。
所以这东西要不要念?不要。我们到今天完全明了,佛告诉我们,你能够把执着放下,你就成正觉,证阿罗汉果;你能把分别放下,你就能成正等正觉,你就做了菩萨;你能够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成佛了,这真的。所以你只要放下,你自己自性里头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样样都无量,全现前了。所以佛法修学不在听得多少,学得多少,是在你放下多少,这个重要。听得再多,一样放不下,博地凡夫,佛法真正的德用、好处你一点都没尝到,你依旧生活在六道,所谓烦恼跟痛苦的世间,你没有得到法喜,法乐没有得到。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世法“为学日益”,学的这个知识天天增加,为道不一样,“为道日损”,天天放,天天放,统统都放下,没有了,全部现前了。
东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知识,知识跟智慧不一样。像前年我在剑桥大学、在伦敦大学跟汉学系的这些研究生跟他们教授交流所说的,学佛跟佛学两码事。那些学生我...(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 2009/8/11 台湾 档名:12-47-71》)
...放下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是你自己看到的,亲眼所见,那还能有错吗?现在这个世间大家知道,数学为科学之母,佛不用数学,数学有的时候计算有差误,禅定里头没有误失,妙绝!知道宇宙的真相,出现了一桩事情,什么事情?原来整个宇宙是一体,现在讲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体是什么?就是自性。自性是一,自性奥妙无穷,唯证方知,这个话说得好,你听讲,听佛来给你讲,听多了你也知道,听老师说的自己没见到,在佛法里自己没见到都不算成就;必须是你自己亲证,佛门的学位你才能拿得到。佛门的学位,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这些名词是佛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要什么样的资格才能拿到?阿罗汉好比是学士学位,最低的正觉;菩萨的学位,正等正觉;最高的,佛的学位是无上正等正觉,有!讲得很清楚。
底下这句话说“心无暂替,因果丧亡”,因果没有了。佛门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真的因果不空。因果什么时候空?宇宙没有了、万物没有了,因果就没有了。要知道因果是跟宇宙、是跟万物、是跟我同时出现的,这就说明有宇宙就有因果,有万物就有因果,有我就有因果。宇宙万物的生起,第一个因,第一个因它没有因,所以说妄,它不是真的;如果第一个因它真的有因,那就不能叫妄。佛家讲“一念不觉”,这个第一念,第一念的不觉没有因。佛在经上讲的比喻,讲得最多的是“梦幻泡影”,我们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作梦第一个因是什么?没有,所以梦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有因,有果就真的,这在佛法里面讲得很微细。确...(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二集) 2009/8/12 台湾 档名:12-47-72》)
...菩萨还高,法身菩萨还离不开因果,必须圆满的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
‘苦业无由得生’,这是了解因果,你看它是个“苦业”,有苦就有乐,这是讲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因为你深信因果,你知道善业决定有善果,恶业决定有恶报,你不愿意受恶报,你就不会造恶业,你对于因果的道理、现象、利害,太清楚、太明白。所以佛教凡夫,教六道众生,在六道里要把因果摆在第一,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7 09:13:57
|
只看該作者
才真正能够收到教学的效果。在六道里首先要帮助众生不堕三恶道,这靠什么教育?就是靠因果教育。以因果教育为主,以伦理道德为辅助,六道里确确实实是这样的。到什么时候才以伦理道德为最重要的,因果可以不必再谈?阿罗汉以上,四圣法界里可以不必谈因果。为什么?他们都正觉以上。你看看,声闻缘觉他们证到的正觉,往上去的菩萨、佛是正等正觉,他们会不会造恶?不会造恶,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小学最重要的课程是因果教育,中学、大学这个课程教完,他已经学得很好,已经养成习惯。所以他要往上提升,这个基础东西不要教,他已经学得很好,这些理不能不知道。
底下这个总结,‘名为普代众生受苦德’,现在这个世间众生都受苦,你细心观察,富贵都苦,穷人苦,富人也不乐。我见过很多富人,拥有亿万财产乐不乐?不乐,天天吃安眠药,不吃安眠药不能睡觉,依然患得患失,过得很苦。贵人,贵是有地位的,我也认识很多国王、总统、总理,这样身分人我也认识很多,乐不乐?不乐,非常辛苦。由此可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贵贱贫富统统苦,这怎么得...(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二集) 2009/8/12 台湾 档名:12-47-72》)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九卷
...是现在怎么样?‘深住于颠倒’,我们迷失了法性,错看到法相,我们把法相看错了,以为这些现象是真实的,不知道现象是刹那生灭的,于自性的体相用一无所知,这叫“深住于颠倒”,是六道众生。现在佛菩萨教给我们‘离烦恼所恼’,你才能‘得最上菩提’。“离烦恼”,“所恼”,这是两桩事情,离烦恼、离所恼,所恼的是什么?外面的环境。烦恼我们今天讲心里的,你内心里面什么东西?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烦恼。外面所恼的,五欲六尘、是非人我是外面的,内外都要离。不坚是外面的,坚觉是法性、是自己,你真的能这样做,你才能得最上菩提。换句话说,最上菩提无所得证明了,无所得,你得的是什么?你得的是自性,明心见性。最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真正是这部论典里面妄尽还源,还源就是得最上菩提,要“离烦恼所恼”。身心世界,身心是烦恼,世界是所恼,你要舍得干干净净。
舍,要注意,是心舍,不是事舍,事要是舍掉,释迦牟尼佛何必要辛辛苦苦教化众生四十九年?天天给人讲经说法,不是事吗?事没舍,心里面,心里没有,给人家讲经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就对了,不着相!为什么要这样做?为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菩提心,这是大慈大悲。绝对不是为自己;换句话说,在自己分上是舍得干干净净。真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大乘教里面讲“三轮体空”。无论哪一桩事情,佛菩萨示现做得圆圆满满,一点欠缺都没有,高明高在这里,圆满是圆满在这里,不是什么...(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二集) 2009/8/12 台湾 档名:12-47-72》)
...容,欢欢喜喜,跟一切人接触,真的平等心,喜悦相,他就布施这个。示现这个教别人心量要大,对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曾经有人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法?他笑笑,把布袋放下,两个手一比一伸,别人看懂了,佛法就教人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拿起来,扛在肩膀上走了,理都不理。这表什么意思?放下之后你能提得起,放下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东西要放下;提起是什么?广度众生,表这个意思,不说一句话,这是菩萨示现。
止观这里面的精神我们就能掌握到,止是什么?总的来说,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三个放下,我们就晓得,成佛了。大乘教里面佛教给我们,放下情执你就成阿罗汉,佛门里面第一个学位你拿到了,你证阿罗汉果,你成正觉。再说得细一点,我执放下,对立放下,不跟一切人对立,成见放下了,我想怎样怎样、我以为怎样怎样,没有了,这个念头没有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弥勒菩萨。贪瞋痴慢疑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会有一个贪恋,顺境里不会起一个贪恋。逆境里面不会起一个瞋恚的念头,不会,怨恨的念头都不会起来,瞋没有了。痴没有了,痴没有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诸法真相你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点都不迷惑。所以,你是智慧用事,你不是分别执着,是智慧。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是事是理、是因是果、是性是相,通达明了,没有疑惑,这个人是什么?阿罗汉。更进一步,于一切法连分别都没有,阿罗汉虽没有执着,有分别,分别都没有,他就提升,拿到佛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三集) 2009/8/13 台湾 档名:12-47-73》)
...执放下,对立放下,不跟一切人对立,成见放下了,我想怎样怎样、我以为怎样怎样,没有了,这个念头没有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弥勒菩萨。贪瞋痴慢疑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会有一个贪恋,顺境里不会起一个贪恋。逆境里面不会起一个瞋恚的念头,不会,怨恨的念头都不会起来,瞋没有了。痴没有了,痴没有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诸法真相你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点都不迷惑。所以,你是智慧用事,你不是分别执着,是智慧。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是事是理、是因是果、是性是相,通达明了,没有疑惑,这个人是什么?阿罗汉。更进一步,于一切法连分别都没有,阿罗汉虽没有执着,有分别,分别都没有,他就提升,拿到佛门第二个学位,菩萨,正等正觉。他的知见等于佛,当然不是佛,等于。到最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成佛了,十法界没有了。
这是什么?放下!首先你得放下情执、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可是起心动念,我们虽然说放下,其实放不下,为什么?太微细。起心动念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怎么能放下它?你必须看到了,你才有方法下手。这个难!佛告诉我们,到什么阶层你才能看到你起心动念?大乘教里佛常讲八地菩萨。八地菩萨是不动地,你说那个心多清净,他才发现起心动念,所以他才能转识成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八地菩萨。我们只听说有个阿赖耶,阿赖耶什么样子?佛经上怎么说的我们也套着说,实际上没见到,阿赖耶业相没见到,转相也没见到,境界相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三集) 2009/8/13 台湾 档名:12-47-73》)
...来”,不用佛了,用“如来”,从性上讲的,你一定要懂。礼敬是就事论事,是从相上,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本来是佛。为什么现在你不是佛?你迷了,还是佛,迷惑颠倒的佛,不能说不是佛,因为你没有离开自性。相,相从性现的,性能现,相是所现,所现的相不离能现的性,性相永远分不开。这个事理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凡是有相的,我们都要生起恭敬心,对佛我们要礼敬,对人要礼敬,对一切动物要礼敬,对天地鬼神要礼敬,对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要礼敬。为什么?礼敬是性德,性德周遍法界、含容空有、出生无尽。普贤第一愿的礼敬不可思议,谁做到?法身菩萨做到了。我们礼敬还有差别,这就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如果真正觉悟的人不是。所以你就晓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对我们恭不恭敬?恭敬,我们对他不恭敬,他对我们恭敬。为什么?他知道我们跟他是一样的,是佛,迷惑颠倒的佛,他是觉悟的佛,所以他对我们恭敬,我们对他不恭敬。我们对小动物当然更不知道恭敬,所以要学,要养成习惯,看到小动物都能合掌称菩萨,给它念三皈依,“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念三遍,念阿弥陀佛教它求生净土,永远脱离畜生身,这有缘。佛菩萨看待这些小动物如是,我们要学。你对待小动物都这样爱护,你对人能不爱护?对善人爱护,对恶人一样爱护。平等心、清净心,心地清净平等就是真诚,就是诚明,这个诚明就能感动那些恶人,帮助恶人回头是岸。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四集) 2009/8/14 台湾 档名:12-47-74》)
...
为什么叫我们把缘放下?下面说出来,‘谓真谛之法本性空寂’。佛依二谛而说法,一个是真谛,一个是俗谛。真谛是什么?讲诸法、一切法的真相,这叫真谛。真谛是谁见的?是诸佛菩萨亲证的,他们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们见到了。六道众生没见到,迷了,迷了本性。四圣法界也没有见到,为什么?他不是用真心。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依旧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跟六道没有两样,都是用妄心。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六道众生愈迷愈深,四圣法界是真佛弟子,不是假的,真正是入了门的弟子。我们中国人习惯讲入门、登堂、入室,入室是传法弟子,那是传人,继承人。在佛法里面,阿罗汉是入门,你看见思烦恼,他把见惑、思惑统统放下,证阿罗汉果,成正觉。
学佛所求的是什么一定要晓得,你把目标方向搞错,你这一生学佛是白学,佛法你得不到。所以学佛的人,你学的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法所修学。通常经典上用梵语,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翻的,没有翻,还是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叫尊重不翻。这是所有学佛人,他学什么?就是求这个终极的目标。这句话里,三个阶段,无上正等正觉,第一个是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三个阶段。阿罗汉得正觉,六道凡夫有觉,不正,为什么不正?他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所以那个觉就不正,不能称为正觉。说得严重一点,那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的标准是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这佛经里面常说的“三界九地”。见烦恼,见惑,你的见解错误,有八十八品,八十八品见惑。思惑是你想错了,你思想错了,有八十一品。见惑八十八品断尽,才证得小乘须洹陀,大乘,《华严经》里面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你入门了,正式入学,是佛的学生,还没成就。佛的小学,小学没毕业,才一年级。小学要念几年?十年级,你看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十信,十信是小学毕业,这是小学,这个我们要知道。小乘初果,这都是真正的、正式的佛弟子。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还没入门。我们晓得,你走到佛的大门口,没有进去,大门口就不错了。
...(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名食睡摆在面前,色声香味触法围绕着你,你不会动心,为什么?你清楚、你明了。可是如果有自私自利,你就不能不动心,你肯定还是被外头境界转,你这一生念佛念得再好,也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真正想往生,这个世缘要放下,娑婆世界一样都带不走。这里跟我们讲得更清楚,样样都是假的。我们要学佛菩萨,学得不像,学好多就做好多,一定要学,认真努力去做。学什么?学佛的行谊,就是前面讲的四德里行为世则第二条,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心态工作,怎样待人接物,学这个。
这些我们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国的时候,我就把它总结出来二十个字,学真诚、学清净、学平等、学正觉、学慈悲,心要用这个心,念念不违背,这就叫发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违背这个,你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不慈悲,没有正觉,没有智慧,念佛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念佛往生,《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三辈九品往生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你们去查经,上辈往生是这个条件,中辈还是这个条件,下辈也是这个条件;修其他法门,将功德回向往生净土,还是这个条件,这太重要。所以四十八愿,十八愿是一向专念,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连在一起,发心多重要。尤其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是发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往生是发心为第一,不能不知道,我们要谨记在心头,要认真的去干。
佛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种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不清净、不平等、不慈悲,没有正觉,没有智慧,念佛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念佛往生,《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三辈九品往生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你们去查经,上辈往生是这个条件,中辈还是这个条件,下辈也是这个条件;修其他法门,将功德回向往生净土,还是这个条件,这太重要。所以四十八愿,十八愿是一向专念,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连在一起,发心多重要。尤其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是发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往生是发心为第一,不能不知道,我们要谨记在心头,要认真的去干。
佛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种心在日常生活当中锻炼。我们无始劫以来用的是妄心,妄是虚伪,我们对人、对事是不是用真心?真诚心是永恒不变。我们的心常常变化,今天高兴,对你很好,喜欢你;明天讨厌你,赶快把你赶走,妄心,真诚心不是。清净心不受染污,外面的境界,我们六根接触,见到那个人行善,欢喜;见到那个人作恶,讨厌,这是什么?这是你的心不清净,你被染污。清净心怎么样?见人行善,见人作恶,如如不动。古人有个比喻好,“用心如镜”,像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行善的,镜子照到;造恶的,镜子照到,镜子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没有执着。诸佛菩萨用心就像镜子,他照见。我们凡夫用心就不像镜子,像照相机的底片,...(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那个麻烦大了,为什么?你跟他结了怨。结怨,他会报复,他会恨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错了。佛菩萨永远不跟人结怨,而处处帮助众生解怨,不一定是跟我结的,跟别人结的,都要劝他看破放下,不要结怨,自己才真正能成就自己的道业。如果还有一个怨,有一个敌对的,我们的道业就不能成就,它是障碍,这要知道,那对我们伤害太大了。所以菩萨没有怨怼。诸位也许常常听到,我也常讲“仁者无敌”,仁者是佛门里面对菩萨的敬称,菩萨是仁者,大慈大悲,所以他没有对立的,没有怨怼,无是没有,没有敌对的,这个人就是菩萨。有对立的,记住,不是菩萨,菩萨哪里会跟人对立!
不但菩萨没有对立,说老实话,阿罗汉都没有对立,因为他觉悟,正觉。还有对立是凡夫,天天在学经教,还没有契入,经教里所讲的这些道理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真要搞清楚了,所有一切对立全放下,没有对立。没有对立,身心自在,业障真的就消除了。还有对立,你还有业障;还有执着,你有业障;还有分别,你也有业障,轻一点。说轻一点,方便说,实在说,还是严重,为什么?障碍你见性。你看麻烦不麻烦?执着放下了,你证阿罗汉果,你还有分别。分别不能放下,永远不能作菩萨,那一级升不上去,必须把分别放下,你就提升。再往上去,不起心、不动念,那恭喜你成佛了,你圆满了。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心地干净,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法身菩萨应...(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身心放下,你才能够把障碍去掉,自性现前,止就是放下。知道身是假相,四大假合;心是妄想,受想行识。你看看《心经》里面教我们,《心经》是什么?就教我们放下身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讲身。然后跟你讲“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亦复如是”,也是这样的。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也是如此,想即是空,空即是想,照前面句子套进去念,你就明白了。到后面那个识是阿赖耶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教我们彻底放下。放下之后,还是这里讲的真谛现前,也就是说明,宇宙万有的真相现前,你就见到了。这个境界不是小乘,小乘没这个智慧。这个境界是大乘菩萨的境界,正等正觉。所以这叫“照法清虚离缘止”,因缘俱离。我们从经典里面得到这个信息,知道,问题我们自己要怎样去学习?放下执着,得大自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八集) 2009/8/20 台湾 档名:12-47-7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六面第二行,我们将文念一遍:
【二者。观人寂泊绝欲止。谓五蕴无主名曰寂泊。空寂无求名为绝欲。故云观人寂泊绝欲止也。】
这个文是五种止里面的第二种,前面第一种“照法清虚离缘止”,讲的是放下对立、放下能所、放下二谛、放下身心。这是说我们要想入华严境界,这讲...(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错综交杂。就好像我们讲堂里面的灯一样,一个灯好比是一个人,灯的光它是互相交摄的。我们讲堂这么明亮,这么多灯光,各个灯光是各人的,你把那个灯光熄掉,它的光没有了,它的光不存在了,别的灯光存在。你从这里头就想到,它放光的时候跟别人的光交融在一起,这是共业;它熄掉的时候,你就看到共业里头有别业。在共业的时候,我光里头有他的光,他光里头有我的光,彼此交融,你分不出。虽分不出,各受各的,真的一点不相干。你把开关按钮关上,灯熄掉,你完全明白了,真的不相关。这个现象,就是我们自己与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现象,无论是生,无论是灭,都是一体,不离自性。
真正明白、觉悟了,人的平等心就生起来,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生起来了。真诚是体,是自性的本体,没有形相,我们不但六根接触不到,我们想像也想不到,它真有,它不生不灭。我们讲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它的德用,它的本能,这个容易体会。真诚在哪里?真诚在清净里面,真诚在平等里面,真诚在觉悟里面,真诚在慈悲里面,从起用的时候它表现出来,你要细心体会,这是精神,它不是物质,所以六根不能接触。佛法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它真有,它不是没有,从这个地方认识,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是自己。就好像我们今天有个身体,身体就是整个宇宙,法界虚空界。身上每个细胞,细胞再分析,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基本粒子,那就是大千世界里面的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在一身,这个身体叫法身。自性是一个,不是两个,法身也是一个,不是两个。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法身,在法身里面取一点点,执着那是我,这就错了。好像我...(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集) 2009/8/22 台湾 档名:12-47-80》)
...要想去帮助他,你细心观察,缘成不成熟,你得用什么方法?用善巧方便,方法不对,人家不接受。那个执着很严重,业障重的凡夫,不但他执着,反而他记恨,那你就跟人结了恶缘,那就错了。恶缘,出不了六道轮回,会有报应,真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教众生,决定避免这桩事情。
你迷得很重,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你不能够把执着放下,你做不到。佛怎么教你?教你断恶修善,在六道里头,你能断一切恶,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瞋痴慢,放不尽,总要试试,多少放一些,你不会堕三恶道,希望你来生还在人天两道,这是佛帮助众生第一个阶段。教众生断恶修善,有善根的,善根相当深厚的,能接受佛菩萨教诲的,他就提升了。教你破迷开悟,真正觉悟了,就出了六道,生到四圣法界,就是从凡圣同居土帮助你提升到方便有余土。根熟的众生,所谓根熟是什么?一闻千悟,依教奉行的,真干的,你就帮助他出离十法界。出离十法界最容易的办法,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纵然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超越十法界,妙绝了。《华严经》也不例外,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给我们做出最好的一个榜样,真的出离十法界了,根熟众生。当然也不是偶然的,他能够接受,他真能放下,真能依教奉行,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积得很厚,这一生又遇到缘,出离了。如果过去生中没有修,说是突然的,没这回事情,因果通三世,我们一定要知道。
所以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集) 2009/8/22 台湾 档名:12-47-80》)
...台湾的社会风气好,台湾同胞很纯朴。我到台湾,是从广州坐船到高雄下船,住在台南旭町营房,人民淳厚。我们到这边来人地生疏,出去看个朋友问问路,那时候人真好,做小买卖的,他能把摊子放下来带着我去走,怕我迷路带着我去,感激!现在没有了。所以十年十年来看,现在受西方文化的染污非常严重,西方的价值观取代我们中国老祖宗几千年对我们的教训,我们对于祖宗的东西逐渐远离,产生严重的误会。西方的价值观,西方人生活的方式、思惟的方式给我们带来灾难,这不能不知道,我们要认真去反思。西方东西好不好?过去我们都说好,现在西方人自己发生问题,他们要到中国来寻宝,到印度去寻宝,找化解冲突、恢复社会安定和平的方法。他们还没有能真正觉悟,什么叫真正觉悟?现在社会上所谓自然灾害,在中国、在古印度能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现在还不相信,他们相信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不是究竟圆满的,如果没有智慧,没有伦理道德,科学会带给人类极大的灾难,甚至带给世界末日。外国人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一点?如果说是十年二十年这个时间之内他看不出,可能世界走向毁灭了,到那个时候觉悟来不及。西方不是没有聪明人,有,少数,也是极力在呼吁,这一般人听不进去。这在佛法里讲是众生的共业,我们不能不晓得。
我们这一生当中可以说是非常的幸运,佛法里面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最可贵的就是闻佛法,你真的听懂,真的听明白,依教修行至少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所谓是...(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一集) 2009/8/23 台湾 档名:12-47-81》)
...不尤人,知道这是我们过去造不善业的回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在恶报里面欢喜接受,只要没有怨恨,不怨天不尤人,能够随顺,普贤菩萨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只要能随喜,就成就自己的功德,因为这是功夫。逆境恶缘,恶缘是不善的人,逆境是不好的环境,遇到了,能够反省、能够改过,这是我过去生中所造不善业所感的,决定不能怪别人。
凡是遇到侮辱我的、羞辱我的、毁谤我的、陷害我的,都应当生感谢的心,消除业障。如果我们不能接受,不服气,还要据理力争,这就错了。不管有理无理,接受就好,才能消业障。否则的话你又造业障,你有怨恨,你又起报复,那来生还要来,你的课程没学完,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几个人真正觉悟?现在这个社会,真正觉悟别人还笑话你,笑你什么?懦弱、无能。你怕不怕许多人用这种态度对你?你知道你自己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业障消除,提升了。如果你害怕这些舆论加给你,你不敢依照圣贤教诲去做,认为什么?人家打我,我得打回去,人家骂我,也得骂回去,这才像是一个人,这社会一般人迷惑颠倒,鼓励你造业,这错了。你真有这个勇气,人家说我懦弱,我就懦弱,人家说我无能,我就无能,我这一生度过之后,我提升了,那些有能的人,不甘示弱的人,他要往下堕落。你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你就很乐意接受。千万不要听到说,我们人肉身死,灵魂不死,来生还会来,你听了就高兴,你迷了,真的迷了,你不知道六道之外有更美好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面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三集) 2009/8/25 台湾 档名:12-47-83》)
...它就是这样。不仅是诸佛菩萨,世间圣人,你看孔子、孟子、老庄,这中国圣人,再往前面看,尧舜文武周公,他见哪个人不恭敬?见哪个人敢怠慢?为什么?他性德自然流露,不是做作的,不是勉强的,是自然的,好像他生来就是这样。这些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不离当下,没有离开生活,没有离开工作,没有离开处事待人接物。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是,一切众生心里向往的真实究竟圆满幸福的人生,浅而言之,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嫉妒、没有怨恨,圆满的和谐。对自己家里亲人如是,对冤家对头、敌人亦如是,化了,真正融化了。这就说明你真的觉悟了,在这个世间,对自己来说,提升灵性,提升到佛菩萨;对法界虚空界来讲,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跟整个法界虚空界融成一体。法界是什么?法界是真诚,法界是清净,法界是平等,法界是正觉,法界是慈悲,法界就是自己,法界就是一切众生,确实融成一体了。这个境界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永远不会再犯错误了。错误是什么?有我、有你、有他,这错了,这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佛菩萨在哪里?悟了就是。众生在哪里?迷了就是。迷悟不同,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不同。性相同,相相同,理事、因果都相同,只有迷悟不同。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建立教化,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下面还有一段:
【若有众生。入此大止妙观门中。无思无虑任运成事。如彼宝珠远近齐照。分明显现廓彻虚空。不为二乘外道尘雾烟云之所障蔽。故曰定光显现无念止也。】
下面说‘若有众生’,这个众生是有缘众生、根熟的众生。为什...(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三集) 2009/8/25 台湾 档名:12-47-83》)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〇卷
...,不是它没有,它就在当下,就在现前,你体会不到。真体会到的人,就是开悟的人,他跟我们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我们听得耳熟,听多了,可是实际上境界我们没见到,他见到,他说什么?“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两句话我们听久了,我们也会说,这个道、这个源都是讲的理,都是讲的性,理在哪里?性在哪里?随捏一法无非是理性。就好像我们走进金饰的展览室,黄金做的这些装饰,这个展览室里面有将近两万种不同的金器,黄金做的两万种都不同。黄金在哪里?这就好像在问,理在哪里?性在哪里?随便捏一个就是,就是黄金!如果迷的人他到里面去,黄金在哪里他完全没看到,他所看到的什么?这是炼条、这是手镯、这是戒指,黄金不晓得在哪里,这是迷。真正觉悟的人,悟了之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事是什么?十法界依报的庄严,物是什么?十法界里面的正报,佛也好,菩萨也好,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众生全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论依报、正报随捏一个就是自性。就跟金器展览馆里面,随便捏一个东西就是黄金!哪里有错?没错,真契入。
我们今天在大乘经上读到,在祖师大德语录上看了很多,我们很熟悉,我们也会讲,我们随便捏一物是不是?不是。为什么?这是学别人的样子,人家真得受用,我不得受用。得受用的是什么?戒定慧圆满具足,三明六通它现前!我们是一样都不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烦恼习气当家,天天还在造业,那怎么行?那个头头是道、左右逢源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四集) 2009/8/26 台湾 档名:12-47-84》)
...事是什么?十法界依报的庄严,物是什么?十法界里面的正报,佛也好,菩萨也好,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众生全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论依报、正报随捏一个就是自性。就跟金器展览馆里面,随便捏一个东西就是黄金!哪里有错?没错,真契入。
我们今天在大乘经上读到,在祖师大德语录上看了很多,我们很熟悉,我们也会讲,我们随便捏一物是不是?不是。为什么?这是学别人的样子,人家真得受用,我不得受用。得受用的是什么?戒定慧圆满具足,三明六通它现前!我们是一样都不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烦恼习气当家,天天还在造业,那怎么行?那个头头是道、左右逢源的人他不造业,他心地确确实实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圆满了。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承受业报,我们这个身是业报身,业是谁造的?自己造。过去生中造的善业,这一生享受的是善果;过去生中造的是恶业,这一生受的是恶报,这是业报身。可是诸佛菩萨不是,他不是业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不是业报身。我们看到的好像释迦佛苦行,一生苦行,一天福也没享过,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全部财产三衣一钵,游化在世间居无定所,一生也没个家,畜生还有个窝,释迦牟尼佛连个窝也没有。他老人家提倡的树下一宿,今天晚上打个盹,在树下打坐就一次,明天不在这个树下,换别的树下,树下就一宿。为什么?为我们示现不要生贪心,这个树大,树荫的范围广,坐在这里很舒服,起贪心!一宿是随缘,树下住两...(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四集) 2009/8/26 台湾 档名:12-47-84》)
...到哪里?你超越六道轮回,你生到声闻法界、缘觉法界,不要再来了。如果你见思烦恼没有了(音“了”)、没有断,你还得来,来干什么?原来在六道里头就是要断见思烦恼的。见思烦恼可不是性德,它是障碍性德,最不好的、最根本的就是我执,总执着有个我,这是六道里的根。你什么时候真的觉悟没有我,这身是假的不是真的。可是他们外国这些医生认为灵魂是我,出不了六道。比我们一般凡夫高一点,也就是他知道断恶修善,他知道要往上提升不要堕落,这点他知道,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他认为灵魂是我。灵魂是不是我?不能说是我也不能说不是我。
灵魂是怎么回事情?在佛法里面称为阿赖耶,迷了就叫灵魂,觉悟了叫神识,佛法叫神识。真正觉悟、圆满的觉悟叫灵性,就是自性,那就好了,十法界没有了。所以神识离不开十法界,灵魂就离不开六道;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自我的提升,六道里面叫灵魂。我们中国古时候老祖宗不称为灵魂,叫游魂,“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讲得好,跟佛法讲的很相应。这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你们产生误会,这误会障碍可大了,不是小事。我们要是不接触到佛法,大概我们知见就到灵魂为止,不知道灵魂还是错误,灵魂有执着、有分别,所以它脱离不了六道。人道修好了生天道,天有二十八层,佛讲得清楚,你是到哪一层天?跟佛菩萨的距离远之远矣,太远了。佛法讲得好、讲得清楚,我们要记住,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关系是什么?佛在经上说不二!是...(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四集) 2009/8/26 台湾 档名:12-47-84》)
...不着相,不但所现、所生、所变的一切万相不执着,心地里连痕迹都不沾。能变、能现、能生的性、理,也没有丝毫分别,这个心才叫清净心。在自己悲愿智慧双融,外面境界,整个宇宙和睦、和谐,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处事待人接物,就能够像诸佛菩萨、像法身大士一样,经上形容说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讲的四无碍的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诸位要记住,本来无碍!谁障碍你?我们今天处处都有碍,只要接触就有碍,从哪来的?从分别执着来。分别执着从哪里来?从起心动念。所以第一个错就是起心动念,你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佛,你本来是佛。起心动念能生万法,虚幻的事相就发生;这个时候你能保持正觉,决定不起分别执着,这是佛法界。大乘教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就在这个时候它就现前,没分别。如果在这里面起了一念分别,实报土就不见,可见得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一分别就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还不错。如果从分别里面又起了执着,那就麻烦,这一切执着什么?四圣法界不见,四圣法界变质,变成六道轮回。所以要知道六道从哪里来?执着,不执着没六道。
十法界六道里面,这些众生、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哪里来的?我们自己心里变现出来。我们心有善念,现的善法;心有不善念,现那些不善法。法没有善恶,就跟江本博士水实验,水没有善恶,水示现的善恶是人心。所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四集) 2009/8/26 台湾 档名:12-47-84》)
...悲。扩大到(这是大乘佛法)对所有的动物、对花草树木、对山河大地、对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唯一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这是我们的功课,我们能够学到这一点,毕业了,这个毕业不是小学毕业,不是中学毕业,这是博士班毕业;换句话说,一生当中,大乘教的博士你就拿到了。博士是什么?法身菩萨,分证即佛,我们要干这个。在环境里面随缘,顺境随顺缘,善人随善缘,逆境随逆缘,恶人随恶缘,处处顺,顺这个字不得了!所以中国人讲孝,什么叫孝?顺就孝,没有反抗,没有回避。面对着境界,人事的境界、物质环境的境界,用智慧决定不用烦恼。
我们喜欢简单,我提出来的最简单,“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无上菩提心。这个心怎么能生得起来?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教孝悌忠信,古人没有不爱父母的,没有不敬老师的,你能把所有一切人都看作是我的父母、是我的老师,用这个心来对待,真诚心生起来,恭敬心生起来,古时候中国教育。现在麻烦了,我们的传统教育丢掉将近一百年,忘得干干净净,现在学西方人,小孩不知道孝顺父母,这个就难,太难太难!真诚心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从前父母能把你的真诚心引发出来,因为父子那种亲爱那是真的,没有掺丝毫假,纯真无妄。现在做父母的念念不忘他的儿女,可是儿女不孝父母。做父母的人修行比儿女容易,为什么?你能把常常心里念着儿女的那种心,给你说那种心是真心,儿女不孝你,还是挂念他,...(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台湾 档名:12-47-85》)
...可是儿女不孝父母。做父母的人修行比儿女容易,为什么?你能把常常心里念着儿女的那种心,给你说那种心是真心,儿女不孝你,还是挂念他,还是常常想他,能够把你的真诚心引出来,你的性德。可是现在年轻人难了,因为他不孝父母。他爱妻子吗?不爱。为什么?一不高兴就离婚,他对妻子的爱那叫情,情爱,不是真爱;情会变的,是无常的,性德真常。他爱自己吗?他不爱自己,作贱自己的身体。这个是现在人修行难,太难太难!染上社会上不好的风气,每天接触电视、网路,社会的风气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在这里面天天增长什么?自大、自私自利、傲慢、贪婪、瞋恚、耍脾气、狂妄,全都是负面的,都是跟性德完全相违背的。所以在这个世间,真正学,真正觉悟,快,快速!也就是你能禁得起考验,快速的成长,快速的成就。如果敌不过环境的诱惑,禁不起环境的折磨,你就被淘汰,淘汰得也很快。这是地球这个学校现前的状况。
在佛法里面讲,善根福德深厚的,遇到这个环境一生可能成就,一生就圆满。根性劣的,禁不起考验的,也很好,马上淘汰,淘汰也是学习,再来!你要不经过折磨,你回不了头。阿鼻地狱是什么?阿鼻地狱也是在那里学习,把你的这些恶业、恶业习气在那里面消除,消掉了你就离开。你不造地狱的业,没有地狱现前;你造地狱业,它就会现这种果报。所以,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好,世间所有一切法都不是真的,幻化。为什么幻化?业力幻化的,你没有这个业就不会有这个境界出现。你...(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台湾 档名:12-47-85》)
...?心在变,它跟着心变,心善你看到善境界,心不善你看到是恶境界。外面有没有境界?没有!佛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既然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为什么不想极乐世界?想极乐世界就现极乐世界。现在极乐世界为什么不能现前?我们想六道轮回想得多,想极乐世界想得少,所以极乐世界不能现前,六道还在面前,对这个想太多了。一百个念头里面,九十九个想六道,只有一个念头去想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不现前。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如果把所有的念头统统想极乐世界,你就成佛去了。
在现在,这个世间灾难很多,好不好?对修行人来讲好,为什么?逼着你不能不多想极乐世界,你要不多想极乐世界,这个世间灾难你得受。真正觉悟,我现在把这个世间放下,过去念佛堂堂主口头禅,天天都要说的,在念佛堂劝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向专念”,这是堂主的口头禅,时时刻刻提醒大家。你念佛功夫不成就,什么原因?这个世间没放下,世间一切人事物你常常念着,口里没有念着,心里念着,心上真有!虽念佛,佛生疏,心上没有真有,佛会常常忘掉;如果心上真有,他就忘不掉。诸位想想看,贪财的人他什么时候把财忘掉?没有忘掉。情执很深的人,讲从前,妈妈忘不掉,遇到大灾难、大危险的时候,他口里第一个叫什么?他叫妈。你就晓得心里真有,平常没念,到急难的时候他会叫妈。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急难的时候,一开口阿弥陀佛,这行,你心上真有,叫念佛。念,你看中国...(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台湾 档名:12-47-85》)
...子救。佛知道业因果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神仙都不能救。这桩事情、这些开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决定不能跟人结冤仇。你看世尊在鱼头上敲了三下,好玩,小孩嘛,敲三下,头痛三天。我们知道这是释迦族的大灾难,有逃出来的人,逃到西藏,后藏,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逃出来的这些人以后就没有再回去,在后藏就落户,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一族后代在中国的后藏。跟人结怨,不要说有行动,心里起这个念头就不好,都要受果报,何况还有行为。佛菩萨非常慈悲,常常提醒我们,随缘消旧业,我们对那个人欢喜,一见面就有缘,对另外一个人一见面就讨厌,统统过去生中有缘。这一生当中遇到了,旧业,旧业不要复发,旧业要懂得把它化解,这是智慧,这是真正觉醒。不知道化解旧业,依旧还要造新业,那个麻烦大了,这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他是你冤亲债主,你走的时候他来障碍,他要报复。
我们现在学佛同学都知道,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要给他供牌位,要来化解,眼前为什么不知道?眼前冤亲债主更要化解,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我学到了,这一生当中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感激,我给他们立长生牌位。你到我讲经的摄影棚去看,我给他们统统立长生牌位。为什么?感谢他,他造业障,替我消业障,我怎么能不感激?他毁谤我、侮辱我是替我消业障,他造业。我们将讲经、念佛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造的业障能够减轻、能够化解,我们用这种心对他。时间久了,总有一天他知道,他知道...(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台湾 档名:12-47-85》)
...四德里面的随缘妙用。我再说得白一点、说得浅一点,随缘妙用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自己,有自己就错了。这个身体跟性德是完全相应,身体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为苦难众生,没有自己!像《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没有了,不但四相没有,四见也没有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没有,这个境界是随缘妙用。所以他底下全具足,只要这条有,自自然然“威仪有则”。这用我们凡夫眼光来看,看这个人起心动念,看这个人言语造作,全是社会上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榜样是什么?十善。我们所常常讲的《感应篇》、《弟子规》,他全做到,那就是他的生活,这叫威仪有则。“质直柔和”,对待任何人一片慈悲,心地真诚,真诚是质直,慈悲是柔和。“代众生苦”,这是真正觉悟自然现的相,没有一点点勉强,为什么?性德流露。
下面‘论云’,这是大师举《唯识论》,来证明前面的两句话,由心不起,外境本空,‘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外境本空,这个外境是心外之境,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外境,心外之境。为什么外境本空?《唯识论》里讲得好,一切法不离唯识;唯是唯独,识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从哪里来的?心动,起心动念自性清净圆明体就变成阿赖耶。好像什么?这个地方后面可能有,好像水跟波一样。水是不动的,你看那池塘没有风的时候,风平浪静,那是真的你看到水,水本来就是这样。那一动,一动就有波浪,识就是波,就变成有波浪的水。识是不是真心?是的。但是真心通常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2009/9/3 台湾 档名:12-47-92》)
...大德加进去的也不过是五经一论,认真依照这个典籍去修学,发愿求生净土,念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晓得境界是假的,没有自性,“境本无体,真空义成”。境界没有自体,是心现识变,心没有现相,一念不觉这才出现相。出现相,你不能说它有;不现相的时候,不能说它无。不现相的时候,六祖能大师说得很好,“本自具足”,不能说它无,本自具足;现相的时候“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于是你才能随缘,你才能放下,放下是妙用,你不会再执着、不会再分别。不但你不执着、不分别,你起心动念都没有,那个境界里面的生活是诸佛如来的生活,我们用人间的话来形容,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幸福美满,达到了极处。谁追求这个境界?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追求这个境界。人天福报他不在乎,世间人迷在这里面,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这是假的,昙花一现。所以人天福报,真正修行人看什么?他没有把它看成当真,他心里丝毫不着。偶尔有缘可以欣赏,心里决定不落印象,这叫不变随缘,这叫随缘妙用。
‘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这个意思更深,尘是什么?是物质。现代科学它不讲尘,它讲基本粒子,佛法叫做尘,所有一切物质都是由它组织起来。由基本粒子组成电子,由电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由分子组成物质现象。万物,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分到最后,在佛法里就是一个尘,尘从哪里来?识变的,这个要知道。佛法大乘教里面说尘,实际上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有“三十二...(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2009/9/3 台湾 档名:12-47-92》)
...空也是、时间也是?《百法明门论》里面,归纳世出世间一切法为一百类,里面有一类叫不相应行法。为什么叫不相应?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有这么样东西。这个东西跟前面三个都有关系,但是不能属于哪一法,特别立一个不相应行法。时间、空间都在里面,它总共有二十四个,里头有时分,就是时间,方分就是空间。所以时间、空间也是唯识所变,也是心现识变的,心在哪里?无法不是!
可是我们今天能够认识这一层,不简单,这是诸法实相,那我们也算是开悟,这开悟叫解悟。你凭什么解悟?听经典上所说,听佛菩萨所说,你明白。实际上你有没有得受用?没有。为什么?我们还是受这些烦恼习气的控制,就没有觉悟。真正觉悟,觉悟是烦恼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告诉诸位,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那得受用。得受用得给你加个名称,你不是凡人,你是什么?你是佛,你是法身大士,你得受用。得受用的人彻底放下,他知道全是假的,所以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不再执着,甚至于到最后不再起心动念,得受用!我们就晓得,我们现在要修学的修什么?就是修这功夫。别的功夫是假的不是真的,所谓真功夫是放下,为什么放下?不是真的。你一定要记住,一切诸法空无所有,头一个讲身体,身体无所有。常常想弥勒菩萨的教诲,这教诲实在讲什么?他告诉我们,宇宙的现象就跟电影、电视一样。在电影里面是特别看得明显,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画面,念念成形,一个画面。我们这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2009/9/3 台湾 档名:12-47-92》)
...有,事实呢?事实全是自己。我是我的心变现的,你也是我心变现的,他也是我心变现的,树木花草是我心变现的,山河大地也是我心变现的,是一不是二,你怎么会去害他?不可能,害他不就是害自己吗?就像我们身体上器官一样,眼睛是自己,耳朵也是自己,鼻子也是自己,手足也是自己,你能去害眼睛吗?你能去害手足吗?那是害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没有别人,除了心,除了阿赖耶之外,没有万物。真正知道‘诸法唯心’,你才能放下外面的尘相,其实尘相就是自己。这个地方讲舍,舍就是放下,不执着了,不再分别,不再执着。尘相有没有?有!怎么会没有?不执着了,知道内外是一不是二。‘由此息分别’,分别的念头没有了,永远断掉了,这入菩萨境界,正等正觉,‘悟平等真空’,性真空,相也是真空,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性相不二,理事一如。下面举个比喻:
【如世有医王。】
这个世间有好大夫,医王。
【以妙药救病。诸佛亦如是。】
这个比喻好懂。在经上也常常称佛为大医王,众生都有病,要求医王来治疗。医王‘以妙药救病,诸佛亦如是’,佛的妙药是什么?
【为物说唯心。以此方知。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
真的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是《华严》的奥秘,深奥、奥妙、深密,一般人没法子理解。医王以妙药治病,真正的妙药是没有药,教你什么?教你调养身体,你的身、心、境能够完全和谐统一,你...(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三集) 2009/9/4 台湾 档名:12-47-93》)
...这个样子。给我们后世的佛弟子做出最好的榜样,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教我们放下,他真放下。他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平等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么大的差距?一语道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说出来了。我们今天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不能证得;换句话说,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是如如佛,你的智慧德相跟一切诸佛没有两样,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是大教育家,是世间真正的好人,起心动念是为一切苦难众生着想,从来没有替自己想过。教导我们“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我们一生当中所学的是什么?我学了几十年,总结佛菩萨的教诲,我把它总结十桩事情。佛陀教我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项是存心,我们要存这样的心。这个心就是佛经上讲的大菩提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诚则不是虚妄,清净,没有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没有这些东西,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染污。平等心没有傲慢,大乘教讲“生佛平等”,你看他用的字,先说众生后说佛,众生跟佛平等,没有哪个人比哪个人高,没有哪个人不如哪个人,没有,样样平等!现在现象实实在在是不平等,不平等怎么造成的?佛说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平等境界就出现。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是平等的,华藏世界是平等的,于是我们就明白,一切诸佛如来的报土统统是平等。又何况这些诸佛如来是我们自性...(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四集) 2009/9/5 台湾 档名:12-47-94》)
...神足是变化,诸位看小说《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那叫神足通,飞行自在,能够分身。最后一种叫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在小乘讲,见思烦恼统统断尽,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大乘佛果上,三明六通,还是这六种,他的能力、作用阿罗汉不能跟他比,差太远了。
要知道,这是我们的本能。学佛呢?学佛要恢复我们的本能。所以佛法真的是重在实质,就是真干、真修,修什么?我们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国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问我,法师,你这么多年来研究佛法,能不能把佛法很简单扼要给我们提出来?当时我写了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我修学的心得。前面十个字是讲存心,我们要存好心,后面十个字是行好事。前面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从哪来的?菩提心来的。大乘教里常常讲的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我们依照经论、祖师大德来解释、来讲解,听的人听不懂。经论都讲三心,我讲了五个,比较好懂。真诚心就是《大乘起信论》讲的“直心”、《观经》讲的“至诚心”,我们用真诚,这是菩提心的体。下面是作用,“深心”是自受用,也就是真诚心对自己是什么样子。什么才叫真诚?我取《无量寿经》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因为都用两个字,觉上加上个正觉,自受用。我做到清净平等觉,我对自己真诚,我对别人慈悲,真诚心用在对别人是慈悲,大慈大悲。所以这十个字是菩提心,要知道怎么对自己、怎么对别人,这个讲法好懂。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利是清净平等觉,才是真正的自利,世出世间什么样的利益都不能跟它比。清净平等觉,你六种本能恢复了,这哪能比得上?对待别人一片慈悲,慈悲就是爱,智慧的爱,不是感情的,感情的爱问题很多,那出麻烦,智慧。这是存心。
行事呢?我初学佛,老师教我看破、放下,真的。看破就是我们这个论文里面的六观,观是看破,放下就是前面讲的五止;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我初接触佛法还不到两个月,懵懵懂懂的,遇到章嘉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教,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六集) 2009/9/7 台湾 档名:12-47-96》)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一卷
...心态处事待人接物?“自在、随缘”,末后结归到“念佛”。我跟大家讲,我一生学佛就学到这个,其他的我都不会,我就这二十个字。八万四千法门,只有念佛这个法门我可以做得到,别的法门我想想太难了,那要断惑证真,我没把握,做不到。念佛这个法门带业往生,它不要断惑,你能够把烦恼伏住就行。用什么伏?用这一句佛号,念兹在兹。这一句佛号就是清净平等觉,心里常常有佛,外面的事情什么都好,好的很好,不好的也好,你的心就自在。不糊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同修们当中有真想修的,真正知道这个世间苦,有强烈的出离心,我们就跟他讲真话。真话是什么?这二十个字是真话,你认真去干。如果是心里面真的常常存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能够“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决定得生净土,这跟你讲真话。你不认真念佛,还舍不得这个世间,我跟你讲什么?我也给你讲这二十个字,真的是这二十个字,假的也是这二十个字,就看你会不会听,你会不会体会,会不会活学活用。不欺骗人,对待一切人没有高下,样样都平等。那个高下是你体会的高下不一样,你看诸佛菩萨给我们讲经说法,哪有高下的?《金刚经》上讲得最清楚,“诸法平等,无有高下”。这句话很重要,帮助我们恢复平等心,如果有高下,平等就不见了,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7 09:15:12
|
只看該作者
找不到平等了。佛对我们要求的,是希望我们恢复平等心,佛怎么能用高下法来对待我们?众生根性不相同,领悟力不一样,佛说法是决定平等的。这是诸佛菩...(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六集) 2009/9/7 台湾 档名:12-47-96》)
...分,再分就没有了,佛家讲邻虚尘,极微之微,最小的。虽然这么小的一个物质,在正报里面佛常讲什么?毛端,我们这个汗毛,毛端,毛孔,这正报,依报就是讲微尘,这最小的,一大一小。在自性里面没有大小,这一粒小微尘里面有遍法界虚空界的现象、能量跟信息,圆满的。这个事情不可思议,就是一粒微尘里面有大千世界,有多少个大千世界?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太不可思议了。《华严经》上说,普贤菩萨能进去。我们讲尘中有刹,刹中又有尘,尘中又有刹,刹中又有尘,真的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这什么?这是性德。自性不可思议,法尔如是。
卢舍那佛在哪里?一切刹里头都有,一切尘里头都有,现法界身云,起无边业用,无处不现身。如果真正觉悟的人,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都存真诚感恩的心。为什么?《华严经》告诉你,理事都在表法,那时候我们初学的人就像善财童子一样,凡夫、学生就我一个人,除我一个人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恭敬心圆满生起来了。恭敬心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圆满生起来,恭喜你,你觉悟了,你障碍没有了。恭敬心生不起来是什么?是你有业障,这佛说的,为什么你生不起来?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因为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大乘教里面讲,你有无明烦恼、你有尘沙烦恼、你有见思烦恼,所以你自性的性德不能现前。障碍去掉,性德完全现前,现身、说法,起用就是说法。
所以佛家讲的,佛不度无缘众生,佛度有缘人,...(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三集) 台湾 2009/9/14 档名:12-47-103》)
...无与伦比的功德,很少人认识、很少人能坚持把他培养成人。所以我感激老师,老师指我的路,指示我的方向,要不然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迷失了正道,就走上邪道去。感激护法,不是三十年的照顾,我们在正法里头不能生存。所以今天的成就,我常常讲不是我的成就,是我的老师、护法他们的成就。我明白这个道理,我亲身走过来,所以在这个晚年我发心护法。现在想来想去澳洲这个环境不错,澳洲图文巴这个城市佛教只有我们一家,一家就是没有嫉妒障碍,这最重要,就是我们一家,所以在那个地方可以延续经教。我希望我们净宗学院,无论是常住,或者临时在那边学习,至少每个人都会讲一部经,都知道怎么个修行方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一生当中成就清净、平等、正觉,念佛求生净土,这叫大圆满。在今天世界上灾难很多,我们是真正佛弟子,不能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那就是时时刻刻要为国家、民族、人类,特别是造作恶业的,为他们回向、为他们祈福,化解冲突、化解灾凶,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这就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2009/9/16 台湾 档名:12-47-1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一面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
【经云。或以自身。作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如是十身。随举一身摄余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镜...(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四集) 2009/9/15 台湾 档名:12-47-104》)
...向、为他们祈福,化解冲突、化解灾凶,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这就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2009/9/16 台湾 档名:12-47-1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一面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
【经云。或以自身。作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如是十身。随举一身摄余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镜像观。】
这个地方讲到《华严经》里面所说的“融三世间十身”。融是融通,“融者,通也、会也”。三世间,第一个是“有情世间”,第二是“器世间”,第三是“智正觉世间”。有情世间,我们现代人讲动物,有感情的,很明显能够看得出来。器世间,我们现在叫它做植物、矿物,这是器世间。现代人把世间分为三类,如果我们称四类就更清楚,动物界、植物、矿物、自然界,自然现象,就全都包括了。在佛法里面,它只用两个,一个有情世间,一个器世间。智正觉世间是诸佛菩萨,不在六道,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以上的,证得阿罗汉果以上的,叫智正觉世间。这个意思是说“菩萨知诸众生心”,知一切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三种世间以为十身”。这个地方讲的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权教,权教没有这个能力,至少也是破无明、证得法身,在《华严经》上初住以上,天台大师称为分证即佛,他们才有这个能力。知道众生心,就是知道众生的念头、众生的思想。乐是爱好,《楞严经》上讲了两句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众生心有感,众生心里动念头就有感,诸佛如来与这些法身大士他就有应。应会现身,现什么身?现三世间的身,能示现跟我们凡夫一样的,所谓是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三十二应里头说,应以国王身得度就现国王身,应以宰官身得度就现宰官身,应以比丘、...(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2009/9/16 台湾 档名:12-47-105》)
...明、证得法身,在《华严经》上初住以上,天台大师称为分证即佛,他们才有这个能力。知道众生心,就是知道众生的念头、众生的思想。乐是爱好,《楞严经》上讲了两句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众生心有感,众生心里动念头就有感,诸佛如来与这些法身大士他就有应。应会现身,现什么身?现三世间的身,能示现跟我们凡夫一样的,所谓是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三十二应里头说,应以国王身得度就现国王身,应以宰官身得度就现宰官身,应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就现比丘、比丘尼,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即现童男童女身。经上讲了三十二应,这个都属于有情世间。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应以佛身得度即现佛身,那是智正觉世间。他还能现花草树木,能现山河大地,那就是器世间。一切众生念头不一样,念头又常常在变化,所以感应也是不断在变化,随着众生的念头起灭。
随现一身,里面统统都含摄十身,十不是数字,代表圆满。由此可知,我们举个例子说,这个世间有几百种宗教,大的宗教,世界性的,诸位晓得。地区性里面的小宗教,很多我们都不知道,美国政府注册的宗教就差不多将近两百个。那也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不但是人的念头感动佛菩萨,实在说,六道里面的有情众生,我们要问,《华严经》上念到的山神、海神、江神、树神,是不是有情众生?他们也有代表参加世尊在定中所开的华严法会,我们在《华严经》序品里面看到。在《华严经》里面看,...(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2009/9/16 台湾 档名:12-47-105》)
...人心里存着邪恶,特别是邪淫,这个世界就不好,什么灾难都会出来。诸位想想,今天我们地球是不是邪淫充满?我们六根所接触的都是在引诱你邪淫,这还得了吗?什么样灾难都会现前。细心在这个地方观看你就晓得,灾难能不能化解?很难。如果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都是孝悌忠信,没有贪瞋痴慢,这个世界就会好了。所以,十是代表无量,诸佛菩萨以无量的身,分身、化身帮助十法界,特别是六道中苦难众生。所以“融会三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三世间十身也”。
这个地方还有个简单的解释,很好,我们念一念。什么叫世?“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智正觉世间,即佛世间。以其一一隔别间差,故通称为世间。”佛世间也有差别,有佛、有菩萨、有缘觉、有声闻,所以它也称世间。“递互相作”,是说“菩萨如以众生身作自身,亦作国土身,乃至虚空身之类,此之十身,与菩萨自身,一一递互相作融通无碍也”。这个意思简单的说,是说菩萨在十法界里面现身,无论现什么样的身分,他的能量、他的信息都是不可思议的,随着众生心念,心之所乐,各个感受不相同。譬如普陀山有个潮音洞,我没去过,我在书上看过。香港圣一法师在八0年代的时候,大陆好像刚刚开放,他带了几个人到大陆去朝山,到普陀山。在梵音洞里面,传说只要诚心诚意在那个地方祈祷,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会现身。他们这三个法师,...(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2009/9/16 台湾 档名:12-47-105》)
...人,印宗是其中之一。明心见性就是《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他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六祖会下超越十法界就是四十三个,四十三个法身大士,这在佛教史上空前绝后,过去没有,六祖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心量要大,我觉得印宗也是菩萨再来的,来示现的,一般人做不到。印宗在当时广东这一带,叫岭南,是第一大德,非常受人尊敬的。结果他拜惠能做老师,水涨船高,惠能一下变成印宗法师的师父,这还得了吗?所以这一举也等于说,惠能如果当时出来讲经弘法,他也需要十五年的功夫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印宗这一拜,就把他这十五年补起来,水涨船高,一下就抬举上来,这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可是后来没有这种智慧的人,这个对佛教贡献就非常大。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为不为自己?不为自己,为正法久住,为普度众生,这是菩萨。“谓菩萨于有情众生之中,既自觉悟,亦能觉他,有情所证菩萨身也。菩萨随彼心之所乐,即以自身现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
第七,“如来身。谓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为如来身也。”这是什么人?这惠能,惠能大师就示现这个身。这个根性很少,可是在惠能大师这一生法会里面显得太殊胜,他怎么会有四十三个这么多?这个佛法之殊胜,真是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后没有一个人有这么殊胜的现象,就在印度的这些祖师当中,祖祖相传,都不能跟能大师相比,太殊胜了。“菩萨随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如来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惠能大师一生的示现就是这一条。在其他宗派里,创教的始祖几乎都是法身菩萨来示现的,这是真的。可是学生里头明心见性不多,三、五个,六、七个,恐怕十个都不到。在教下叫大开圆解,在净土叫理一心不乱,虽然代代都有,人太少了,唯独能大师的殊胜,到现在没有人能超过。
...(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2009/9/16 台湾 档名:12-47-105》)
...是无色界,确实这叫虚空身。“菩萨随彼心之所乐,即以虚空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法身也。”但是在无色界里面,通常他们不需要修行,他们也没有妄念,身心清净,得大自在,寿命也很长,这是经上给我们介绍的,这是虚空身。所以经上所讲的有,不是没有。
我们看论文,‘如是十身,随举一身摄余九身’,这句话很重要,“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身里头能现其他的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镜像观’,镜子里面现的像,镜像是两面镜子对照,里面的现相就非常之多,看不尽的,这种镜像。告诉你,相有、体没有,事有、理没有。所以这个现相,你可以欣赏,你不能执着,你不可以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错了,分别执着就更错了。你要像菩萨一样,真正觉悟,不起心、不动念,而受用这种微妙不思议的境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六集) 2009/9/17 台湾 档名:12-47-1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二页,第二行,我们从第一句看起:
【如是十身。随举一身摄余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镜像观。如一身有十身互作。一一毛孔。一一身分。一一支节中。皆有十身互作。】
这个地方要注意的,就是‘多身入一’的境界。这个境界微细到什么程度?在正报,完全从我们身上讲,每一个‘毛孔’、每一个‘身分’、每一个‘支节’统统都有,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如...(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2009/9/16 台湾 档名:12-47-105》)
...自己,不是别人。《华严经》从头到尾统统讲的是自己,真正把《华严》念通了,你才知道自己是无比殊胜,现在落成这种样子,这不是自己本来面目。
佛教导我们用意何在?希望我们恢复本来面目。他恢复了,他明白了;我们迷惑,不知道回头,我们回头了跟他一样,融入一个性海。佛把这个自性比喻作大海,这个大海真的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所有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这个大海变现出来的。你就晓得,原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量的这些菩萨跟我是一体,他觉悟了,我现在迷惑颠倒。我们从体上讲,丝毫差别都没有,他能回头,我们能不能回头?能,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回头。不觉悟在轮回里面再转几圈,什么时候真的觉悟就回头。所以我们如果能真正觉察到,搞六道轮回是耻辱,我们本来跟诸佛如来是一样的,今天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我们能不能在这一生成就?在理论上讲没有问题,决定能成就,关键就是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成就了,就回归性德。所以懂得《华严经》里面表法的意思,真正明了表法,你才知道你从早到晚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不在别的地方,当下即是。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此明善财童子依此华严法界之理修行。位极顿证法界也。此举一楼阁为主。一切楼阁为伴也。故云主伴互现帝网观。亦是事事无碍观也。】
善财童子就是依‘华严法界之理’,根据这个理论来生活、来工作、来处事待人接物,这叫修行。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错误的行为统统修...(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六集) 2009/9/17 台湾 档名:12-47-106》)
...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除尽,任何一法里头圆满显现出一切法,是这么个道理。这是自性的性德,本来就是这样。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还有一点时间,我在此地先跟诸位介绍《华严经》上所说,“佛十种教化不失时”。为什么要说这个?我们学经教,深深感佛的恩德太大,你不知道恩德,就不知道报恩;你知道这恩德之大,你才会发起报恩的心。报恩的心是孝心、是慈心、是爱心,江本博士实验水结晶呈现最美的图案,就是“爱、感恩”。让我们想到,老祖宗千万年前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报恩,世出世间的圣贤、诸佛菩萨、科学家都给它证实。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诸佛菩萨对我们无尽的恩德。这十种,第一种“成等正觉化不失时”,我们要从源头上来说,佛教我们,他要示现成佛,让我们亲眼看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岁为我们示现成等正觉,这个等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不示现这个相,我们这个世间就没有佛教。这个示现就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称他为本师,佛陀教学的根本老师。你看我们自己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要搞清楚,我们是师生关系。所以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宗教里头哪有这种关系的?诸佛菩萨、阿罗汉也是佛的学生,跟我们什么关系?同学的关系,同个老师!他在我前,我们今天在后,他是我们的老学长,这是属于伦理,伦理是讲关系。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世间人虽然都说佛教是宗教,我知道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我们称老师,本师。
你看我们,就是现在,寺院里面住持方丈,他称什么?印度人称叫和尚。诸位要晓得,和尚是梵语音译的,意思是什么?叫亲教师。亲教师...(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2009/9/18 台湾 档名:12-47-107》)
...。不能称和尚,和尚只有一个,阿阇梨就很多,在这个寺院里担任教学的统统是阿阇梨,称阿阇梨。关系搞清楚就明白了,这是职称,这个机构里职务的称呼。这里面有首座,首座就是主管教务的;维那是主管秩序的,我们现在讲训导;监院是主管总务的。名称不一样,跟现在大学里面学校的组织、分工完全相同。中国过去佛教的丛林就是大学,丛林里面的主席就是和尚,称大和尚是校长。所以佛教要真正再兴旺起来,一定要恢复它的教学,而不是现在这个经忏法会,不是这个,这个不能兴教,要把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的这种精神恢复起来。
下面说“谓如来出现世间,成佛道已,随机应感”,机是众生,众生有感,佛就来应,“适彼时缘,而起化导,是为成等正觉化不失时”。释迦牟尼佛慈悲为我们示现做这个样子。为什么说示现?因为他本来早就成佛,为我们表演八相成道。怎么知道他早就成佛?他老人家自己讲的,在《梵网经》里面,他把这个信息透给我们,这一次他到这个世界上来示现成佛,第八千次,常来。现在怎么不来?时节因缘,佛到这个世间是度人成佛的。换句话说,缘成熟,一接受佛的教诲,就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他就来;如果佛菩萨来,我们这烦恼习气还是放不下,他不来。由此可知,当年他为什么出现在印度,不出现在中国?印度的缘成熟。真的,印度人在那个时候修学比我们高明,不要说别的,单单讲禅定,我们中国学术造诣也确实是了不起,但是没有从禅定这门下功夫。印度的宗教修禅...(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2009/9/18 台湾 档名:12-47-107》)
...糟糕的。隐私是什么?自己造作很多罪恶不跟人说,那就是什么?那就是你的病根,不但现在是你身体的病根,而且是三途业报的病根。你将来到哪里去?地狱、饿鬼、畜生你有分,修再多的福报,你到恶道里面去享福,不在人间,不是在天上,这不能不知道。这要不是深入经藏的老同修,他不晓得,他还在迷惑颠倒。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八集) 2009/9/19 台湾 档名:12-47-1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四页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善财一生皆全证故。卷舒无碍。隐显同时。一际绝其始终。出入亡于表里。初心正觉。摄多生于刹那。十信道圆。一念该于佛地。致使地前菩萨触事生疑。五百声闻玄鉴绝分。融通无碍一多交参。圆证相应名为佛地。】
到这里是一段。在这段文里面,这是这部论文的总结。善财,在前面跟诸位介绍了,他是一个修学大乘人的榜样。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自己,你真正发菩提心修学大乘,你的名字就叫善财,善是善根,财是福德,你已经具足善根、福德。《弥陀经》上世尊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叫善财;善根少了,福德少了,因缘少了,都不能往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弥陀经》上写得这么清楚,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一生成就。《华严经》善财童子为我们示现的,一生圆满,...(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八集) 2009/9/19 台湾 档名:12-47-108》)
...了的时候你都落空,唯独念佛,这个不空。念到功夫成片,你就生凡圣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乱,你就到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你就到实报庄严土,这绝对不是假的。生实报土,那就是法身大士,是分证位佛。‘出入亡于表里’,有没有出?没有出,也没有入。这边教给我们要入六观,修五止、入六观,有没有入?没有。为什么没有入?遍法界虚空界跟法性是一体,一体里头哪有出入!这出入是什么意思?入是你证得叫入,你豁然开悟了叫入,迷了叫出。出入是个代名词,迷悟的代名词。迷悟是一不是二,所以外表内里,外表是法相,里面是法性,跟前面讲的性相一个意思,相是外表,性是里,里外是一不是二,你找不到里在哪里、外在哪里。
‘初心正觉,摄多生于刹那’,这个初心是初信位,《华严经》上讲的十信菩萨初信位,他断证的功夫跟小乘须陀洹是一样的,都是断八十八品见惑。确实他证得圣位,但是他并没有出离六道,要到七信菩萨才出六道,七信菩萨断烦恼的层次跟阿罗汉相等,证得阿罗汉果,六道轮回就没有了。这在《华严经》里面,七信位的菩萨就脱离六道,六道没有了,他生到四圣法界。七、八、九、十,这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你就很清楚,十法界里头的,七信位是声闻,八信是缘觉,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这个修行时间很长,“摄多生于刹那”,多生,多生多劫,无量劫前,没悟的时候有;悟了,无量劫是一刹那,全在迷悟。佛法里头,迷悟两个字把所有一切都包括了,说得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八集) 2009/9/19 台湾 档名:12-47-108》)
...我把我安适的环境放弃、舍掉,不怕苦、不怕难去服务大众,这才是伟人,称为大人物;在佛法里面称为大英雄,佛的殿称为「大雄宝殿」就是这个意思。他能吃人所不能吃的苦头,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苦难,要为人之所不能为,这是大人物。所以这些地方我们不能轻易的看过,这就是儒家所谓「安安而能迁」。
生在王宫里是为了教学方便,意义很深。所以佛示现在人间都以太子身分出现。世间人所求的什么?富贵荣华、名闻利养。他一生下来就得到,生为太子身分,父王过世他就是国王,我们世间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在人间富贵到了极处。他修行,他来弘法利生,不是求荣华富贵,而是教我们舍荣华富贵,能舍。
演【出家苦行六年,成等正觉者。】
印度当时的宗教非常之多,所谓是九十六种外道。这些外道多数都是出家修行,修净行。他们的苦行多半都是三年,出家人一定要修三年苦行。佛陀示现,「你们修三年,我修六年」,时间比一般宗教长,所受的苦比一般宗教徒要多,所以佛以后出来弘法能降伏外道,外道没有话说。外道所读的经论,佛都读过;外道所修的行门,佛都修过。然后佛下个结论:你们那些都不究竟。他可以说,他是过来人!如果没有涉猎过,外道瞧不起你,无法摄受,「我的东西你没学过、你没看过,你懂得什么?」佛是九十六家的外道经典都读过、都修过。所以外道最高究竟的境界,佛都晓得,这就能摄受外道,降伏外道。多少外道跟著佛出家修行,道理在此地。诸位想...(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1》)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二卷
...究竟。他可以说,他是过来人!如果没有涉猎过,外道瞧不起你,无法摄受,「我的东西你没学过、你没看过,你懂得什么?」佛是九十六家的外道经典都读过、都修过。所以外道最高究竟的境界,佛都晓得,这就能摄受外道,降伏外道。多少外道跟著佛出家修行,道理在此地。诸位想想,用心之苦,真正是慈悲到极处,这是我们应当要效法、要学习。我们今天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放不下,怕吃苦。我们再跟释迦牟尼佛比一比,他什么身分,我们什么身分,他连世间一等的荣华富贵都舍掉,跑到雪山吃那些苦头,他能办得到,我们为什么办不到?他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想一想就明了。这几行是说明佛陀给我们的示现,这是身教,用意非常的深刻。
『成等正觉者』。这几个字要特别注意,没有说「成无上正等正觉」。成等正觉者,等正觉是菩萨,正等正觉。因为世尊所示现的在四教里是藏教佛,藏教佛是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只有圆教佛才能称,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个。等正觉的佛,别教的佛、通教的佛、藏教的佛都称等正觉,就是平常经论上所讲三大阿僧只劫所成的佛。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示现的,因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劣应身,这是等正觉。如果是示现无上正等正觉,那就像我们赞佛偈里面所念「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那个佛的身相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肉眼凡夫见都见不到,太大了。这是要晓得的,这些字样都不能轻易看过。
演【若释其义。】
我们如果解释佛这个字的含义。
演【则佛字是梵语。】
「佛」是佛陀耶的略称。
演【此翻觉者。】
『此』是我们中国。佛,在中国文字的意义是『觉』的意思。底下再加以解释:
演【谓觉了性相之者。】
『性』,用现代哲学术语来说,是宇宙万有的本体;『相』是宇宙万有的现象。佛法里面说,性是法性、真如本性;相是法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就是。换句话说,对於...(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1》)
...希望这个光明与日俱增,不要减少。由始觉,慢慢的就变成本觉,这有开始,慢慢希望能契入;始觉是能证,本觉是所证。
演【二、本觉,即所证理。】
本觉是所证之理,本觉是我们本有的般若智慧,换句话说,人人都有本觉。本觉迷了,变成不觉,凡夫不觉。因为我们有本觉,本觉是佛,所以佛在《华严经》、《圆觉经》会上,明白的开示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本来成佛?因为一切众生各个具足圆满的本觉,当然是佛。可是现在,我们是迷惑颠倒的佛,佛是觉悟自在的佛,受用就不一样。佛看我们迷惑颠倒,他以种种方便来诱导我们、开启我们,希望我们豁然觉悟又恢复到本觉,这就是佛度众生。可是我们自己的恢复,靠佛力量在诱导,真正觉悟是自己,自己一味不觉,单靠佛的诱导那是不会成功,所以自己一定要觉悟。你要觉悟,处处注意佛菩萨、善知识,真是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启发我们。刚才讲,释迦从兜率天降生王宫,示现出家苦行六年,乃至於说法利生,都给我们启示、都给我们做榜样,希望我们自己能大彻大悟。我们能看出这个意思这就是始觉,与本觉理体上的作用就暗暗的相合。
演【三、究竟觉,即智与理冥,始本不二。】
能证之智,所证之理,是一不是二,这就是究竟觉,这就是成佛。所谓成佛就是成就究竟觉,真正觉悟。我们今天是不得其门而入,问题在哪里?我们没能统一,能证之智跟所证之理是二不是一,能所是二不是一,是二就不得其门而入。诸位在此处要特别注意,《坛经》里印宗法师,是了不起的法师。他是一位讲经法师,遇到六祖时,曾经向六祖请教黄梅宗旨。祖师告诉他之后,他又提出问题,他说:「黄梅有没有说解脱、禅定?」六祖当时就点醒他说:「禅定、解脱不是佛法。」你们听了很奇怪,大经大论里面一天到晚讲禅定、解脱,怎么禅定、解脱不是佛法?他的用意在底下一句,「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换句话说,能证之智,所证之理,如果是二法,就不是佛法。理智一如,理智不二,这是佛法。佛法是觉法,不是佛法就是迷法了。...(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1》)
...教初住菩萨在大乘法里是见道位,你从这天开始见道。见到什么道?见到万法皆如,见到性相不二。这要是用在念佛上,给诸位说,你是初证理一心不乱,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花开见佛。我们非常殷切希望诸位同修,好好的利用这三年达到这个目标,不但是释迦、弥陀对我们殷切期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是这样对我们期望,我们如果真正做到,那是真实报佛恩,这才是真正报恩者。
演【今经所云佛者,乃是三觉俱圆,释迦世尊也。】
这句话点的跟前面味道就不一样。前面所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是藏教佛,为什么?成正等觉,那是从迹上说,这一句是从本上讲。从本上说,释迦牟尼佛老早就三觉俱圆,他是圆教的无上正等正觉,从本地上来看;从示现的样子上来看,是等正觉。就跟智者大师一样,他老人家示现五品位往生,这是从迹象上讲。从本上讲,最低限度也是等正觉;不是等正觉,《法华经文句》决定说不出来。
演【又佛地论,说佛有其十义。天台六即,华严十身,详具后文。】
《佛地论》里面说佛有十个意思。一般讲佛字有三个意思,三觉,《起信论》里也是三个意思。智者大师讲六即佛,《华严经》讲十身,这些都是开合不同。这是经题里面第一个字「佛」的意思。
演【说者,以宣演得名。】
『宣』是宣扬,口说;『演』是表演,动作。一举一动,我们面部种种表情,都叫「演」。诸位要晓得,听经现场得受用,把它录成录影带用电视播放打对折,虽然也看到形相,味道不一样。如果再用录音带,又要打个对折,不及现场。那是什么?实在不得已,才用这些方法。现场要是有这个因缘决定不能放弃,舍弃了...(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1》)
...法是事,理无碍,事无碍。言词无碍,你有很好的言语,有表达的能力,将你自己所证、所见、所闻能够说得清清楚楚,使别人能理解,这是词无碍。第四个是「乐说无碍」,乐是爱好、喜欢,喜欢讲。如果他前面三个都具足,他不高兴、他不喜欢讲,那也没有办法。他喜欢讲,喜欢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供养别人,利益众生,这是大悲。前面三条是大智,末后这一条是大悲,大悲是动力,喜欢说,喜欢帮助人。
演【畅则畅出世之本怀。】
你想想看,佛为什么从兜率降生到王宫,为什么舍离王位出家苦行,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为什么要这个样子,为的是什么?这就讲到本怀,为了度众生。示现这个样子就是告诉你,你要想真正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你要把这个世间一切舍得干干净净,才有资格办到。还有一丝毫的牵挂,这是障碍,别说障你正等正觉,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都被它障碍住,这个事情麻烦。所以一定要舍,佛如果自己不舍,怎么能叫别人舍?自己不舍得干净,别人听了他的话就不相信。他自己真的舍得干干净净,当时之人见到他,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读佛书的人也没有不敬他。真能舍,就没有障碍。你有障碍,你要反省,你没放下,你没舍得干净,你才有障碍。这是说出佛出世的本怀,他能达到帮助众生的目标,这是非常的舒畅,所以畅是对自己。
演【悦则悦众生之获益。】
佛一出现在世间,众生得到利益。根熟的众生得度,未熟的众生帮助他成熟,未种善根的众生帮他种善根,已种善根的众生帮他增长。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没有不得利益,这是佛喜欢。这是通途的说法,...(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1》)
...说出佛出世的本怀,他能达到帮助众生的目标,这是非常的舒畅,所以畅是对自己。
演【悦则悦众生之获益。】
佛一出现在世间,众生得到利益。根熟的众生得度,未熟的众生帮助他成熟,未种善根的众生帮他种善根,已种善根的众生帮他增长。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没有不得利益,这是佛喜欢。这是通途的说法,一般的讲法。本经又有它特别的意义,比这个味道更深、更浓,底下说:
演【今以如来久修久证念佛三昧。】
这是本经的说法。我们注意「久」字,『久修久证』,这个字样只能用在圆教佛,藏、通、别都不能用这个字。「久修久证」,《梵网经》说,释迦牟尼佛成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已经八千次。他老人家实在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要觉悟,他证到最究竟、最圆满,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无上的法门就是念佛三昧,就是西方净土。你要是把千经万论读遍,真读通,你就晓得这个经是一切经里面第一经,持名念佛是无量法门里面第一法门,我们今天这个道场在十方法界里面是第一道场。诸位参加在里头,诸上善人当之无愧,一定要珍惜自己,不要离开这个道场又下去了,这个道场是上善,一离开道场就变成下善,就往下走,这个要不得,要保持、要精进。这是我学佛三十多年,在讲席上二十五年,才发现佛教里面这个秘密,在过去当面错过,没有认清,现在真正发现了。佛说出这部经,说出这个法门,那痛快极了。
演【蕴之在怀,适得机宜,随以四辩宣演,畅悦本怀,令随机获益,故云...(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1》)
...依这个轨道。「法」就是轨道的意思、规则的意思,像火车行驶一定要在轨道上,不能脱离轨道,这个轨道就是法。这个法的意思是狭义不是广义,指什么?指佛的经律论三藏经典。四圣六凡,他们得到自在解脱都要依这个方法,离开这个方法他是得不到,一定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四圣』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是指六道凡夫: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我们看这一句,如果是细心的人恐怕就有问题出来,「菩萨要得解脱还可以说,佛还要吗?」佛到究竟果位,佛怎么还要有解脱?佛也要。为什么?佛有很多种,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还要依经律论三藏来修行。为什么?他所证的佛果不是究竟佛位。他那个佛是分证佛位,他证的是正等正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别教的佛,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地破十品无明,等觉破十一品无明,佛不过是破十二品无明而已,无明有四十一品,他才破十二品。他要不依经律论三藏来修行,他不能证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那是圆教的佛。十界里面包括佛法界,佛法界不包括圆教佛,包括的是藏、通、别三教的佛。不依照这个法门不行,没办法证无上菩提,这是讲三藏经典。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意思,专指这部经,常、法、贯、摄就是指这部《阿弥陀经 》,这《阿弥陀经 》的分量可就重了。
演【贯者,贯穿所应知义。若无文字,无以贯穿义理,焕然可观故云贯。】
『贯』,言语、文字,我们今天所讲章法、结构、组织有条不紊,这就是「贯」的意思。言语、文字里面含的有道理,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所谓是一种精严或者细密的思想,这是用世间意思来说。其实佛法里面它是离心意识,它不属於思想,但是它这个道理确实是有层次、有脉络,一点都不紊乱,理事都是如此。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2》)
...贪图佛法、贪图善业,贪瞋痴没断,果报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要出六道一定要断贪瞋痴,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沙门」这个名称到中国来之后,变成佛教出家人的通称,其他中国这些外教不称沙门。沙门,这是谦虚,是在学地上的称呼,就好像作学生的称呼。经里面讲沙门有四种不同,此地说出来:
演【有胜道、说道、活道、污道四种不同。】
出家人可以分为这四类。
演【胜即佛菩萨等。】
胜道沙门,「胜」是殊胜,最为殊胜的沙门,就是戒定慧圆圆满满,贪瞋痴消灭得干干净净。胜道沙门,这是佛、菩萨。诸位看到这个地方会觉得奇怪,佛怎么在学地?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都是学生,都不圆满,因为他们是正等正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这三教的佛也可以称为沙门,只有圆教的佛不称,圆教佛真正是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等觉菩萨他还要修,他还没圆满,还是学生,圆教佛才真正是毕业、圆满。
演【说谓说正法者。】
说道沙门,就是讲经说法的法师。这些法师他没有成无上道,他也是在学地,将他自己所修、所学、所证得的境界,提供给初学同修来做参考,帮助他们修学,这是说正法者,说道沙门。
演【活谓修善品者。】
活道沙门,「谓修善品者」,就是依照佛经的理论、方法真正修行的人。
演【污谓诸邪行者。】
污道沙门,这一类的沙门虽然他出家,他不懂得佛法的道理,也不晓得修行的方法,反而是邪知邪见,落在名闻利养里面。
我们不要去看别人,问题是我们自己属於哪一类。无论是出家、在家,要想成就要真修。这...(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3》)
...
我们中国人有这么多人在佛法里头成就,说实在的话,得力於《楞严》占的比例非常大,他晓得舍妄用真。交光大师在《正脉》里面说的「舍识用根」,舍妄心用常住真心,这一生必定能成无上道。如果我们用《楞严经》这个理论方法来念佛,一生当中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你要是学其他法门,到明心见性、大开圆解不容易。而把那个理论运用在念佛方法上,得理一心,确实是我们一生当中可以做得到。也许诸位要问,多久才能做到?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看你是不是真做?是不是不间断的做?如果你是真修、不间断的去修学,跟诸位说,到理一心不乱,三年。古人有例子,这个真正不得了!
理一心不乱,在天台家所讲「六即佛」里是「分证佛位」,正等正觉。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不肯舍识用根。识是分别心、执著心,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你要用这个心就不行。《楞严经》教我们舍第六意识用妙观察,舍第七识用平等性,这叫做「舍识用根」。能够舍六、七,那你眼见色是见性见色性,这就叫明心见性。见性就是明心,你见到外面的色性那叫见性;闻性闻声性,闻性也是明心,闻声性也叫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真的不难,成佛真的不需要很长时间,关键就是你明不明了、你肯不肯干。你要是不懂,盲修瞎练,没法子。这个东西不是盲修瞎练能够修得出来的,是要如理、如教、如法的修学,功夫不间断,很短时间就成就。古人所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这个不能成就。
我们想一想,...(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4》)
...还自受」,自作自受!所以造业要谨慎,为什么?业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决定不会忘掉,不会失掉。阿赖耶的仓库是世出世间第一保险的地方,怎么也不会丢掉的。千万不要以为,我造了,大概没什么!第六意识想不起来,忘掉了,可是阿赖耶仓库里头给你藏得好好的,一点也没给你损坏。什么时候因缘凑合,果报就现前。所以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一切的造作不得不小心。
『又云,佛十力中,业力甚深』。佛的十力,是讲如来在究竟果上有十种非常特殊的能力,这十种能力是菩萨所没有的。这十种能力都是依智慧生起的,所以佛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他有这么大的能力。而这十种能力当中,是以业力最深。也许我们听了这个话会有疑问,成了佛,成了无上正等正觉,他还有业力吗?如果有业力,怎么能成佛?现在人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得要消业,带业带一分消一分,到了究竟果地还业力甚深,这个事情叫我们大惑不解。其实我们在十力里头常常谈到,十力当中「业力甚深」,是佛知道一切众生业力甚深,他自己的业力转了,转烦恼为菩提。他把他自己甚深业力转变为菩提,转变为功德,这个是佛,所谓是转八识成四智。佛知道一切众生的业力,所以佛教化众生才真正契机契理,遇到佛没有不成就的。
『又云,十方诸国土,皆以业力生』,这一句很要紧,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而我们感觉这个虚妄的相,似乎是实在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又是什么一回事?这...(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5》)
...执著一点,认为那是自己,那很可怜!《楞严经》上有个比喻,它把大海比喻作我们真心,把大海里面水泡比喻作迷惑颠倒的人,他执著那个水泡是大海,而把整个大海忘掉,这叫迷人,这叫凡夫。觉悟的人晓得整个大海是自己,那个水泡也是自己,水泡没离大海。由此可知,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就是分别、执著、妄想造成的。离开分别、执著、妄想,每一个人智慧德相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华严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时候,就很感慨的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话说得多清楚,又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的过失,他的错误,就是在一切法里面起了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
因此,佛法自始至终都是叫我们打破执著。破了我执,就是正觉,佛法里面称为正觉;破了法执,就是正等正觉;我、法两种执著断尽,叫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阿罗汉,正等正觉是菩萨,无上正等正觉是佛。佛菩萨与凡夫的差别,就是一个有执著,一个没有执著。没有执著的人就叫菩萨,有执著的人就叫凡夫。没有执著的人,心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执著,心就小了。执著的心是妄心、是无明,没有执著的心是真心、是本明。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明了,要在境界里面锻炼,把自己的心量拓开。
演【即事即理,即理即事。】
『理』与『事』是一个。「理」是真心,能现能变的心,「事」是所变所显的现象,理事一如,理事不二。
演【大师恐狂愚错认,故首明也。】
『大师』,莲池大师。唯恐一类狂妄之人、愚迷之人错认、错解,所以首先说明。这一段的说明,文字在上卷第一页,到时候我们再来研究。我们再看「通序大意」第...(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6》)
...好!佛所说的一切经,都叫方便说。真实的法说不出!《法华经》是圆教一乘经,里面最重要的一品「方便品」,给你明白的说出来了。凡是能说出来的都叫做方便法,佛的主意是叫你藉方便悟入真实。真实法要靠自己悟入的。譬如前面讲,「托彼名号,显我自心」,托彼名号是方便法,显我自心是真实法。你用这一句名号真正把你的心性显露出来,那是你自己的功夫,别人帮不上忙的。
所以一切经统统是方便法,都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这个经是一切方便法里头第一方便法,你就晓得这个经的价值。我们学经,能够抓到这一部,把那一大藏经统统舍掉,你决定成功,你这一生决定能成就。如果选择其他的经典,还要用这个经典来帮忙,否则的话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我说这个话,不是随便讲的,不是随便把这个法门抬高,是有事实根据的。根据什么?《华严经》,也是一乘圆教。《华严经》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他是代表无量的法门,换句话说,就是代表一切经。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学哪一部经,到最后还得要跟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要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能够圆满菩提,换句话说,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华严经》里面给我们显示的。
由此可知,本经是《华严经》的结论,是《华严经》的结果。可惜真正认识这部经的不多,课诵,人人都读,人人没发觉它是一切经里面第一经,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法门,他没发现。虽然天天念,没重视它,没把它看在眼里面,结果都是当面错过,太可惜了!所以这个经不能不学。我常常说,《华严经》可以不要听,这个经不能不听。为什么?如果想一生成就,这个经太重要了。《华严经》说老实话,你这一生不会成就的,这是事实。尤其是《疏钞》,把这部经的经义这样详尽的发明,实实在在太难得了。
演【是十方诸佛同所赞叹故。】
如果不是第一经,不是第一方便,怎么会有十方诸佛大家都来赞叹?我们...(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6》)
...八十岁,说法四十九年,这不都是有事吗?佛也常常说「我、你、他」,不也这么讲法吗?佛是不是三心二意?佛不是的。佛自受用一心,三心二意是给他受用的,对别人说的。权巧方便为他说法,一心是真实,方便是从真实里面生的,所以方便就是真实,真实就是方便,真妄不二,性相一如,这才叫大觉。这才是底下所讲的『圆常大觉』,「圆」是圆满,「常」是永恒,圆常大觉之体!我们今天不明了这个道理,我们迷在什么地方?就是迷在圆常大觉,迷在原本性相一如,我们把性相打开分成两段,性不是相、相不是性,真不是妄、妄不是真,这就叫迷,迷就是迷在这个地方。如果晓得一切法真实相,那就叫觉悟。你的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统统没有,都消除了,这才叫正觉。大觉是讲的正等正觉,圆常大觉是无上正等正觉。
演【此经所谈行法,正为显此之觉体。】
『行法』是修行的方法,那就是信、愿、行。信愿行三资粮,持名念佛,就是彰显这个圆常大觉本体。由此可知这部经的重要性,这部经的不可思议!不是其他经典、其他修行方法能够跟它相比的。拿《华严》、《法华》来较量,《弥陀经》是《华严》、《法华》的精髓,真正是妙不可言。可惜一般学佛的人当面错过,没有把《弥陀经》看在眼里,在一生当中遇到了等於没有遇到,如果真正能认识,我们这一生决定成佛。
疏【称彼名号,名号可彰,托彼名号,观于心性,心性易发也。】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因为本经三资粮当中,执持名号是主修的法门。可是执持名号,一定要依於信愿,这是一而...(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7》)
...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没有一个是例外。我们要是相信,才叫真正信佛;如果对这个不相信,不叫信佛。
演【问:全彰自性,乃属华严,降此以还,何得有此?答:华严乃诸经王,诸经皆华严眷属,今经以华严性海为宗,既宗华严,何妨约性。又诸经从法华开显之后,不论何经,总皆玄妙,皆可称性故。】
这一段相当重要,能够帮助我们破疑起信。严格的讲,修行要把「修行」两个字的定义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行为有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什么是正?与自性相应的,这是正。自性照、自性寂、自性悲、自性智、自性真、自性俗,与这些相应,这是正,心行都正。与这个相违背就是邪,要把邪修成正,这叫修行。邪迷叫凡夫,正觉叫菩萨,修行是讲的这么一桩事情。修行如果不把这些理论完全贯彻洞了(音「了」),可以说在修行上免不了要有障碍。要真正把它建立一个体系,完整的体系,破除一切迷障,使我们菩萨道上一帆风顺,最好的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没法子讲,太长,《华严经》说听的因缘,总得要诸位将来退休之后,有时间没事情做。听这个经一天听八个钟点,一年圆满,那是最理想。如果一天听四个钟点,两年一部经圆满,也行。如果一个礼拜讲三个钟点,恐怕要十几、二十年。李老师在台中一个星期讲一个钟点,我算一算总要五十年。寿命短的就不行,没法子。经太长,这部经至少要二千五百个小时到三千个小时才能讲完,那真是把自性完全说出来,理论、现相、作用...(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8》)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三卷
...什么两样?把一大藏经都变成戏论。所以佛说法是意在言外,你要懂得弦外之音,你才算是一个知音的人。佛的知音,那只有佛、只有菩萨。这是佛法的难处,这是佛法修学最不容易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向此地体会,向这个地方下手,那就不难了。所以,佛法是难在放下。
今天有一个居士到我这里来,他最近常常去一个小庙,这地方听说很偏僻,我没去过,很少人到那边去,他想把这个庙建起来再发展。我就跟他摇头:没有必要。这个庙里只有一个法师,是个比丘尼,年岁很大了,她要在那里建念佛堂。我说:何必呢?广钦法师剃度的,广老是一个有道的高僧,今年过了年九十四岁,住世的时间不长,为什么不去亲近他老人家?自己要离开去搞一个小庙。她要是真正觉悟到法身慧命要紧,那个小庙赶快丢掉。老法师在南部现在建了一个念佛堂,听说有六、七十个人在那里共修,到那里去多好。你自己搞个小庙,庙里柴米油盐样样都要操心。你到那里跟大众念佛,什么心也不要操,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笃定往生,这才是聪明人!他摇摇头,放不下。放不下,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分。死了之后,那个地方,山上没人去的地方,也没有老百姓住在那个地方,再一转世投胎,山上有松鼠,老鼠、蛇一类的,房子里有蟑螂,只好投胎做这些东西,为什么?舍不得这个地方。可怜,真正可怜!
虚云老和尚一生到处盖庙、修庙,他一修好,马上看看哪些年轻人没地方住的,他召来给他了,他老人家走了。只要盖好就丢掉,再不过问,...(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0》)
...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成就了。不但是净与禅,你不取相,如如不动,乃至於外道,乃至於一切法,六根接触样样明了,是智慧;如如不动是定,是禅定;这里面没有取、没有舍,就是戒律。於一切法没有取舍,戒律成就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定慧成就了。那怎么不是修行?这就是禅宗古德所讲的:「红炉点雪,立即消融」,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你要是不会,哪一法是佛法呢?《大方广佛华严经》、《弥陀经疏钞演义》都不是佛法,药渣,不是药!人家丢了不要的,不能用的!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是在修戒定慧,统统是在修闻思修,统统都是在修一心不乱,都是在修明心见性,都是在修无上正等正觉,这叫修行。
如果要是不会,那麻烦大了!学东西先入为主,主是什么?成见。成见是什么东西?见取见、戒取见。你学佛学的什么?我学了一大堆的见取见跟戒取见。「戒取见」是因地的成见,修因的成见;「见取见」是得果的成见。你学佛学什么?成天到晚在这里学,学了一大堆的见取见、戒取见。学了些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五种见是要破掉的,怎么能增长?天天在干这个、天天在修这个东西,唯恐不多,这不糟糕吗?这样念佛,不要说念几十年,念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都不能功夫成片。一定要觉悟,我们生生世世修念佛法门,错就错在这个地方,现在再不明了,再不改过自新,这一生又空过了。
学佛先要去五种见惑,五...(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1》)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听、都可以看,不管什么事都可以接触。你在接触里面,因为你能够不取相、如如不动,你的见闻觉知都帮助你三学、三慧,成就你三学、三慧,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是修学的第二个阶段:参学。参学的本钱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才够资格参学,不然的话,你会被境界转!你学的是「有」,人家讲的是「空」,你就不高兴,你马上起烦恼,你被境界转了。你学的显教,他跟你讲的是密,不能相容,又生烦恼,你会随境界转。到你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是转境界了,那是《楞严》上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转境界了,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7 09:16:36
|
只看該作者
你不为境界所转。把境界转变成什么?转变成自己的戒定慧,转变成自己的三慧,转变成就自己的无上正等正觉。这高明!
经中显示这些道理,这些道理我们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如何来修学,成就自己三学、三慧、三资粮,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西方净土,品位还不低,时间也不长,就能得到了,当生成就的佛法。诸位能把我今天教给你的秘诀,好好记住,你能够体会在心,在生活里头、待人接物之间能够用得上,你一定成佛,决定往生。底下一首偈子,是赞叹也是发明:
演【所谓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也。】
这首偈就是描写一真法界,就是描写一心不乱的境界。境界就是一心,一心就是境界,心境一如,理事不二,这个才叫一。
演【体该相用名之为体者。】
因为体、相、用,它是一而三,三而一;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1》)
...严经》称为大不思议经,《维摩经》称为小不思议经,本经也称不思议经,我们就明了这原来是同一类的。所以本经是《华严经》的总归结,你看末后最后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出来,善财童子是一个真正修行人,就是我刚才讲的,他懂得理论,懂得方法,他六根接触六尘,行住坐卧统统是修行,全是功夫。他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的境界就提升一层,他去参访初住菩萨,他自己本身就到初住;他参访初地菩萨,他本身就到初地;他参访文殊、普贤,他本身就到等觉了。等觉再上去,那就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善财童子每参访善知识,他有三句非常重要的话,第一个是叙说他发了大心、大愿,一定要满足我的大愿,大愿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菩提心),要求无上正等正觉。只有圆教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是正等正觉,不能称无上。文殊、普贤都是正等正觉,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要成无上正等正觉,必须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读这个经要觉悟,如果要成就最究竟圆满的智慧,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圆满。如果不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愚痴之人、没福报之人。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无上正等正觉的分。这是我们要觉悟!读《华严经》,如果连这个明显的意思都看不出来,这个经白读了。能把这个意思看清楚,读《华严经》没有不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的。《楞严经》上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佛不欺骗我们。不假方便,不需要藉任何一法来帮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从初发心念到无上正等正觉;不需要藉禅、密来帮忙,用不著,什么都用不著。你要是修其他法门,那真的要用念佛法门来帮忙,你才能成就。念佛法门不必用任何法门来帮助,虽然说正助双修,正是念佛,助还是念佛,这是诸位读蕅益大师念佛法门的开示应当明了。『故用此四字总赞前文』,这个文是大师在此地所作的序文,用「不可思议」来赞前面所说的。不可思议就是「至理极名」。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2》)
...别教佛都是正等正觉,不能称无上。文殊、普贤都是正等正觉,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要成无上正等正觉,必须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读这个经要觉悟,如果要成就最究竟圆满的智慧,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圆满。如果不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愚痴之人、没福报之人。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无上正等正觉的分。这是我们要觉悟!读《华严经》,如果连这个明显的意思都看不出来,这个经白读了。能把这个意思看清楚,读《华严经》没有不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的。《楞严经》上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佛不欺骗我们。不假方便,不需要藉任何一法来帮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从初发心念到无上正等正觉;不需要藉禅、密来帮忙,用不著,什么都用不著。你要是修其他法门,那真的要用念佛法门来帮忙,你才能成就。念佛法门不必用任何法门来帮助,虽然说正助双修,正是念佛,助还是念佛,这是诸位读蕅益大师念佛法门的开示应当明了。『故用此四字总赞前文』,这个文是大师在此地所作的序文,用「不可思议」来赞前面所说的。不可思议就是「至理极名」。什么是至理极名?《演义》里面有注解。
演【至理极名者。】
理达到了极处,名也到了极处。
演【如名真如,则可以不妄不变思议。】
前面这个『如』是假如。假如我们给它立个名字叫「真如」,则可以不妄不变思议。「真」是不妄,「如」是不变,永远是这个样子,那么这...(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2》)
...。
演【法性佛性者。】
这是解释这两个名词。
演【智度论云。】
举《大智度论》上这个话来说。《大智度论》是《摩诃般若经》的注解。
演【佛名曰觉,法名不觉。】
这是两个意思很显明的区别出来了。
演【是乃以智为佛,以理为法。贤首据此,故云:无情无知觉,指其性为法性;有情有知觉,指其性为佛性。然二性虽分属情与无情,法性亦可通有情,以众生乃诸法中之一法故。】
『佛性』跟『法性』,要晓得「法性」的范围大,包括觉性,因为觉性也是一法,有情也是一法。从体用这两面来看,法性是体,本体、理体,佛性是作用。法性起用就是觉,理起作用了就是觉。所以,什么叫成佛?无上正等正觉,是『智』,就是无上菩提、无上智慧,是能证。能证什么?能证『理』,就是法性。法性是本体、是法身。智慧是般若,般若是能证;法身是所证;能所不二,理智一如,它是一不是二。所以大经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演【故曰:兼无情分中谓之法性。】
有情包括了无情叫做「法性」,不包括无情就叫做「佛性」。
演【佛性唯局有情,不通无情,以木石等无知觉故。故曰:独有情分中谓之佛性。】
我们拣别佛性与法性,可以用《大智度论》这一段文来说明。
演【且指佛性而言者。】
这个自性,本来包括了佛性与法性,大师在此地所说的,偏在佛性上说,『且指佛性而言』,暂时不谈法性,就佛性这一边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2》)
... 『二种』就是佛性与法性。
演【如华严云: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同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
这是《华严经》上的偈子,这首偈的意思非常好。如果我们常常读诵,换句话说,常常提醒自己,时时处处念念都作如是观,这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把你心量拓开了,把你分别、执著化掉了,自然就没有了,换句话说,你也不知不觉就入了一真法界。「真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若人」,这什么人?菩萨,不是普通的人;普通人不想求无上菩提,菩萨才有这个念头。诸位到讲堂来,或者到寺院去,你是不是去求无上菩提?没这个念头!到那儿去解闷的,或者是有疑惑,到那个地方是希望把疑惑解除,求的是这些。你不是来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你得不到。
我们读《六祖坛经》,对六祖不能不佩服,为什么?人家一见五祖,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我来求作佛,不求别的。这不得了!所以看《华严经》,对善财童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善财童子参访是求无上正等正觉,比六祖还高明。六祖说「我来作佛的」,那个作佛意思很含糊,因为藏通别圆四教都有佛,你要作哪一个佛?没说明白。善财说「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圆教佛,人家是为这个来的。我们为什么来的?你是为听经而来的,错了!你要是为作佛而来的,就对了,那你听经意思就不相同了,你所得到的也不一样。你听经来的,经是什么?胡说八道,胡造谣言。凡有言说都是戏论,佛这些经典是不是戏论?当然是戏论。为什么是戏论?因为你著了言说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缘相。你到这儿来,是专门来干著相的,你怎么会有成就?你怎么能够断烦恼?
『若人欲识真空理』,「欲」就是一心一意,「识」就是明了,菩萨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2》)
...非自然」。
佛所说的一切法,句句都不可以执著。所以马鸣菩萨教你「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听才有受用,才有悟处,听了之后才能够解悟;如果在解悟里头立刻就能转境界,那就是证悟。如果说是讲席里头听经不叫做修行,这是绝大的错误!你们看《楞严经》,摩登伽女是个凡夫,她听了一半居然就证三果,不修行能证果吗?诸位要晓得,一听就理解,理解就解悟,解了之后境界马上就转变,证悟!转变境界叫修行。如果把这当作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执著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那就是说食数宝,那个没用处!真正能做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听经能开悟、能证果,听经能成无上菩提。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无上正等正觉怎么成就的?到处去听这些善友们给他说法,他一听就转境界。他那个法门是渐修法门,一层一层往上提升。我们现在《华严》讲到二十二卷,六地菩萨,善财童子现在是六地菩萨了。我们这些听经的人有没有跟进?他是六地,我现在几地?要能跟进!一部《华严经》念完,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了,这个考试才得满分。一部《华严》听完,自己能证到圆教初住,才算是及格。念佛人,《华严经》听完之后,念佛功夫到理一心不乱算是及格。如何能够跟得上进度,这里面是真正有乐,这个法味、法喜是说不出的,没法子形容的。佛法里头要是没有这么乐,谁会去学它?学佛的人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
有些人执著一切法是自然有的,有些执著是因缘有的,有些执著是『虚空』的。执著空,也是错误的。哪些人执著是空的?四空天就是执著空的,著了空相。『天与』,很多人以为这一切是天给他的、上帝给他的、神给他的,这是错误的观念。『不一而足』,邪知邪见太多太多了。诸位要晓得,佛法是教你恢复自己本能。六祖成就...(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3》)
...天降,不属地生,亦非人与。】
妙性天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生的。说老实话,天与地都是自己妙性变现之物,不是别的,正是自己。「亦非人与」,与别人、与佛菩萨、与一切鬼神统统不相干。
演【乃当人自己不属於他故,此自己之自也。】
这个一定要好好的记住。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觉悟了,这叫正知正见,这叫认识自己了。这个意思要是参不透,你就想一想你作梦,梦里有大地、有天、有一切人物,也有山河、树木花草,全是你自心变现之物。你一下醒了,想想对不对?对!整个梦境是我自心变现的。你在梦中也是一样迷惑颠倒,也是要求别人,那就是为物所转。迷己为物所转,「己」是什么?整个境界就是自己。几时你真正觉悟了,肯定了,承认了,尽虚空遍法界原来就是我自己,给诸位说,这就叫证得法身。好像在梦中一下觉悟了,整个梦都是我心变现的,整个梦境就是我自己,这就是佛法讲的证得清净法身。心清净,所有境界没有不清净的。清净法身摆在面前,自己不认识,迷惑颠倒。连老子都有这个觉悟,「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都透出这个消息,都观察到。佛法是真正亲证这个境界,确实是自己,不是他。
底下说它为什么有好多好多的名词,这许许多多名词都是说的一桩事情。这是解释『自性,盖有多名,亦名本心』。
演【对万法曰本心。】
『本』是根本,『心』是能现,根本的能现;万法是所现,『万法』是相。我们再拿梦境来比喻,「万...(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3》)
...。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在六即里面,非分证位佛;你要说是相似位、观行位、名字位,可以说。
我们今天受了菩萨戒都可以说是菩萨,什么地位的菩萨?名字位的菩萨,有名无实,挂名的菩萨,不是真的。真正的菩萨,始觉位算是真的,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是真的。换句话讲,始觉以前叫权教,始觉以后叫实教,真实的。始觉位以前,有,不是没有,圆教十信位,就相当了不起。圆教初信破八十八品见惑,等於小乘的须陀洹;七信位等於阿罗汉,八十一品思惑也断尽,这个时候叫相似即菩萨。只断见惑未断思惑,观行位的菩萨;见思烦恼统统断尽,相似位的菩萨;见一分真性,分证位的菩萨。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统统叫分证位的菩萨,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再上面,那就是究竟佛,那叫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要晓得始觉的标准,我们要努力,要向这个方向去精进。用什么方法?一句佛号。用什么心?一心念佛求愿往生,用这个心,方法就是一句佛号。观行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声声把自己从境界里面叫回来。我们迷了境,为境界所转,唤回来,就是三皈依。於一切境界里,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这是佛法。如果你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心动念,迷惑、邪见、染污,告诉你,你是念念在那里造业障,造极大的罪业,你不晓得!你说你不怕地狱,不在乎,「我堕地狱也无所谓」,那你就狂妄,你没受过那个苦,到那时候受到苦头,后悔都来不及了。人真是迷惑颠倒!如果还有这种想法,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没有善根,没救了,这是最可怜的人。...(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3》)
...法界是指十法界,指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与十法界统统是唯心所造,这个造就是现的意思,「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什么会现种种不一样?识在当中起变化,唯识所变。心是真心,唯识是带了一层无明的真心,我们称为「阿赖耶识」,称「妄心」。它能生,也正是六祖开悟时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是没想到,没想到我自性能变现出这一切万法。他一开悟,一见到这个真相,说出这么一句很感慨的话。
演【今此灵明无所不照。】
本性里面的般若光明,无所不照。
演【即是能生一切世出世善因果也。】
从这一句,我们非常明确的体会到,一切善因善果是从智慧里面生的。灵明觉照是本性的智慧,难怪佛法所标榜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本性里面有体、有相、有用,无上正等正觉是讲作用,不是讲体。我们讲「佛」这个字是觉的意思、智的意思,还是讲的作用;如果讲体,应当讲寂,讲清净寂灭才对。所以讲「涅盘」是从体上讲,涅盘是寂静、寂灭的意思,讲「佛」是从用上讲,佛是智慧、是觉的意思。涅盘跟佛是一个意思,一个从体上说,一个从作用上说。用当然有体,体一定有用。这就了解,善因善果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不行。
演【相大者,谓众生心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这句著重在德相上。释迦佛成佛的时候,才看到一切法的真实相,诸法实相,他老人家说出来了,「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可惜你有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他老人家有这么一个很感慨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如果去掉分别、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4》)
...是阿弥陀佛,绝不为它所动,这就看出你的功夫,你这个功夫已经到八风吹不动,这是好境界。一看一听就起分别执著、就动摇,虽然你天天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小小境界风一吹,你的一心失掉了。
所以在境界当中历事炼心,炼什么心?就是炼一心称名。修的是「一心」,方法是「称名」,就用这个方法,决定不改。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所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开悟,大彻大悟。不需要借任何方式来帮助,不必参究,也不必持咒,什么都不需要加,就是这一句名号念到底。一心称念,念到一心,你的功夫成就了。还有一句话非常要紧的,念念要求生西方,『求愿往生』,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无上道。你看看《华严经》,正等正觉,修任何法门可以得到,但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一定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说明求愿往生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千万不能疏忽!诸位把这个经跟《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起来看,你才真正明了、真正觉悟,发现佛门里面的秘诀,也可以说这是佛门的秘密。
『必於宝刹』,宝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速证无生』,「无生」是无生法忍。速证无生,这是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直入圣阶』,「圣阶」是十地菩萨,一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教的地上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三贤,圣阶是十地。『度生亦广』,自己成就高,度化众生也非常的广大。『所谓先悟毗卢法界』,「毗卢」就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的法界,就是前面讲的四种无碍法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真法界」、「不思议解脱境界」。『后修普贤行门』,普贤行门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念佛。
演【设使不明性体,罔意造修,纵得往生,只成末品。先明自性意在斯乎。】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5》)
...是当生成就的佛法!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就,理论没透彻,方法没搞清楚,自己误了自己。如果真正懂得理论、方法,一生当中可以达到这样的成就。窥基大师在《弥陀经》注解里面把它判作顿教,顿超的意思。所以这个经是一切经里面的第一经,没有能够更超胜的。学佛所有的经不读不听没有关系,你只要把《弥陀经疏钞》、《演义》、《要解》这几样东西搞透、搞通了,你这一生决定往生,问题就解决了。《西方公据》,这本书是最简要的,从这一本书下手,当作课本天天看几页,不要中断。
演【僧只者,无数劫也。】
这个我们暂时不理会它,这是有好几种算法,最精确的算法在《华严经》。下面这是假设问答:
演【问:三只行满,即坐道场成正觉。】
三大阿僧只劫修行圆满,成佛了。
演【今念佛者,纵得往生尚未得佛,何乃便越三只耶。】
这是听到前面的话也许会有这个问题。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没成佛!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没有三恶道,它有人天两道,还是凡夫!为什么说超越三大阿僧只劫?这个话说得有没有过分?底下为我们解答:
演【答:今三只是约信解。以三昧功成之人,虽功行未满,而法身已明,三只极果已解了故,亦可言超也。此约解言,不论功行。】
前面所讲三大阿僧只劫修行圆满,那是讲的功夫,成佛了。此地讲的越三只於一念,是从「信解」上说的,不是从「行证」上说的。诸位要晓得,信解非常之难,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三昧功成」,...(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6》)
...个事情?分别执著。要晓得,真心里头原来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分别执著,这是「不知真如法一」。诸佛菩萨绝对不打架,决没有争执,为什么?他晓得「真如法一」。一切众生得乐受,他自己很快乐,就是自己的乐;一切众生有苦,他也很苦,就是自己受苦。这个了不起!这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因为是一体。
诸位每天睡觉都会作梦,好好的想一想那个梦境,能作梦的是我的心,所做的那个梦,梦里头哪一个人不是自己?都是自己变出来的。梦到一个亲爱的人,是你自己心变现出来的,不是那个人从外面跑到你梦里面去,不是的;梦到讨厌的人,那个人也是你自己心变现出来的,并不是讨厌的人跑到你梦里面去。你才真正觉悟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梦里面有情无情、山河大地统统是自己,岂不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梦境的时间短,你一下醒过来,能想得通这个道理。所有的境界是一,是一个心所现的,都是自家所现的。可是你醒过来之后,其实还是在作梦,做一场大梦,这个大梦你就没办法觉悟了,你不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真性不觉而有其念,现的这个境界。
真如本性是什么样子?现前依正庄严就是真如本性的样子。如果是梦中,你梦中那个心是什么样子?梦中境界就是心的样子。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全梦是心,全心是梦,心跟梦是一不是二。十法界依正庄严,跟我们的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如果诸位真正能从这个地方体认,你就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7》)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四卷
...论、方法、境界我都懂得。密也不外行,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我亲近他三年,密宗里面那一套我也知道很多,都不能够骗我。所以你们说从那个法门进去可以成就,我不相信;念佛法门能成就,我深信不疑,决定能成功。现在时间到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0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第二十二页:
疏【用从体相而出,故止言妙用也。】
『用』是作用,必定是依理体现相而产生。
演【用从体相而出者。佛证平等真如恒沙性德。】
这一句是说体。此地所说的『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特别讲的是圆教之佛,也就是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平等真如』。『恒沙性德』,恒沙这两个字在此地是形容无量无边,形容本性的德用,就是它的作用。这些作用是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在这一句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平等」。我们今天修学,不能证果、不能开悟,是因为心不平等,这是大问题!心为什么不平等?坚固的执著,我执、法执。真正学佛,真正修行,必得要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古人常说「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永远不变的真理。心平等了,平等心就是真心,平等相就是如如,平等心相的作用就是「恒沙性德」。我们要在这上面努力,在二六时中,心才有不平等(才发现不平等),就要提起佛号。佛号是把我们迷心唤醒、把我们不平等的心恢复到平等。平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0》)
...相,即一切法,那个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的本质相见到了,诸法实相见到了,是这个意思。到这个时候,才能真正悟入性修不二、万法一如。
演【又旧云:性净障尽,互融不二者。】
『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就是自性清净;『障』就是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也就是见思、尘沙、无明,障也尽了。这个时候,不但理事圆融,又如《华严经》上说「事事圆融」,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互融不二。
演【以全性起修时,破全性之无明,断全性之生死,终日本体,终日工夫,性净即障尽也。】
这是究竟即佛的境界。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断,障没有断干净,性没有全净;要到「性净障尽」才是我们学佛目标圆满达到,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不是正等正觉,这是理一心功夫达到极处。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就是理一心不乱。同样是证得理一心,功夫浅深差别很大,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都叫做理一心。大师在此地给我们提示这个原则,换句话说,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成就理一心不乱,成就无上菩提,那就是障要尽,性圆满的清净。
这一句佛号,最要紧的就是提起这个认知:要觉悟!这一觉,烦恼就没有了,无明也没有了。无明跟烦恼从哪里来的?不觉心动而有无明。从无明如果继续再迷,愈迷愈深才出三细相,出六粗相。我们在境界里愈迷愈深,这一句阿弥陀佛提醒我们觉悟,觉而不迷。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翻成中文是「皈依无量觉」。这一句佛号,不但与西方导师阿弥陀佛心心相印,那是取得他力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1》)
...有执著,还有人我是非,你所获得的当然有限。
演【更锡殊恩者,殊恩言异常之恩,因上有如是至妙之用,故於一代时教中复出此经也。】
「殊」是特殊,「恩」是恩德。『更锡殊恩』就是指的本经。这是明显的说出,《阿弥陀经 》在《华严》、《法华》之上。《华严》、《法华》是「等颁珍赐」,《阿弥陀经 》是「更锡殊恩」到了无以复加,赞经把这个经捧到尖端,再没有超越的。诸位要记住,这决不是莲池大师与古德法师「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你要是用这种态度看大师这个疏注,那就错了,无上的珍宝你当面错过!
这个注解流通得很广,看的人很多,几个人看到能真正受到感动,一心一意去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动?当面错过!如果真正觉悟到,看出佛祖这种苦口婆心,没有不受感动的,而将世缘放下,一切经论、一切法门统统放下,专修这个法门。为什么?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第一法门,在《华严》、《法华》之上,能帮助你一生证得无上菩提;只有这个法门,除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达不到。这算你真正认识,看清楚了。这部经花四年时间把它讲一遍,值得!用四年功夫听这部经,不长!今天时间到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二集) 199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2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第二十四页:
疏【承上,此经具有如是不可思议功德,故佛说此经,良有以也。乍者暂也,暂时之说,非究竟也。三乘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1》)
...门统统放下,专修这个法门。为什么?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第一法门,在《华严》、《法华》之上,能帮助你一生证得无上菩提;只有这个法门,除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达不到。这算你真正认识,看清楚了。这部经花四年时间把它讲一遍,值得!用四年功夫听这部经,不长!今天时间到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二集) 199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2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第二十四页:
疏【承上,此经具有如是不可思议功德,故佛说此经,良有以也。乍者暂也,暂时之说,非究竟也。三乘者,乘本无三,权说有三,谓声闻缘觉菩萨也。终者对乍而言,实者对权而言。言世尊始成正觉,演大华严,大教难投,随众生根,说三乘法,后乃会权归实,悉与大车,故曰等颁珍赐。此如来一代时教之大致也。】
这是莲池大师自己解释序文的大意。大师实在是慈悲之至,文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怕我们不能体会文中的含义,或者虽然能够看出来,而看不透彻,未得究竟,所以不厌其烦,自己加以注解。『承上』,这就是序文里面「故」这个字,前面是总赞,承总赞。又为我们说明,这部《阿弥陀经 》『具有如是不可思议功德』,这是总结前面我们在总赞这一段所读到的。『故佛说此经,良有以也』,这是说出佛度众生的本愿本怀如是。如果不说《阿弥陀经 》,佛度众生的本意就没能够尽,佛度众生的事业就不能圆满,可见得此经是不能不说。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二集) 199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2》)
...法门,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清楚。下面解释三乘:
演【乘本无三者,如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权说有三者,如经云: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於众生。】
这些经文都是《法华经》上的。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真实的佛法叫『一乘法』,一佛乘。一乘法的经,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当中只有两部,《华严》与《法华》,其他经典都是属於三乘法。这部《阿弥陀经 》是一乘法的总归宿,然后才晓得这个经在一代时教它所占的地位。二乘与三乘统统是『方便说』,其目的都是诱导众生契入一乘,这才是佛出世的本怀。
底下解释「终归一实」,终是最后,最后决定是归趋於一乘真实法。『言世尊始成正觉,演大华严』,这句是给我们说明佛最初出现在世间所说的根本大法。
演【始成正觉演大华严者,谓如来於菩提场成等正觉,与四十二位法身大士,及宿世善根成熟天龙八部等,如云笼月,为说圆满修多罗,菩萨万行因华,庄严一乘果海。】
这一段就是《华严经》的简介,这里面字字句句都要注意。『如来』是佛果德上名号之一,它的意思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所以称作「如来」,这是从事上说;《金刚经》上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从理上说;此地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於菩提场』,佛示现成等正觉的场所,就叫做菩提场。「菩提」是觉的意思,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这个地方就叫菩提场。他坐在树下,那棵树就叫做菩提树,名称是这么来的。『成等正觉』,不是讲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句千万不能笼统的念过。「等正觉」是指圆教以下的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称为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指圆教的佛。圆教佛不会示现八相成道,释迦牟尼佛表现的是八相成道;而八相成道,一般都是藏教佛。当然世尊久远劫以前就已经成佛,已经圆满菩提,可是这一次在我们这个世界所表演的身分不高,是藏教佛。就好像观世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等觉菩萨,在楞严会上表演的身分是初住菩萨,这是示现。
『与四十二位法身大士』。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二集) 199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2》)
...说明佛最初出现在世间所说的根本大法。
演【始成正觉演大华严者,谓如来於菩提场成等正觉,与四十二位法身大士,及宿世善根成熟天龙八部等,如云笼月,为说圆满修多罗,菩萨万行因华,庄严一乘果海。】
这一段就是《华严经》的简介,这里面字字句句都要注意。『如来』是佛果德上名号之一,它的意思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所以称作「如来」,这是从事上说;《金刚经》上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从理上说;此地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於菩提场』,佛示现成等正觉的场所,就叫做菩提场。「菩提」是觉的意思,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这个地方就叫菩提场。他坐在树下,那棵树就叫做菩提树,名称是这么来的。『成等正觉』,不是讲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句千万不能笼统的念过。「等正觉」是指圆教以下的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称为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指圆教的佛。圆教佛不会示现八相成道,释迦牟尼佛表现的是八相成道;而八相成道,一般都是藏教佛。当然世尊久远劫以前就已经成佛,已经圆满菩提,可是这一次在我们这个世界所表演的身分不高,是藏教佛。就好像观世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等觉菩萨,在楞严会上表演的身分是初住菩萨,这是示现。
『与四十二位法身大士』。佛在菩提场初成正觉的时候,就是最初示现成佛,这一示现成佛一定要讲经说法。他是在定中讲的,我们凡夫看不到,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树下打坐,哪里晓得他定中在那里讲《华严经》。四十二位法身大士,经上说四十一位,这里讲四十二位,四十二位就包括妙觉位。给这些法身大士说他自己所证得的境界,所以对象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才有资格参加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这一会。
除这些菩萨之外,还有许多诸天以及八部鬼神参加这个法会。我们读《华严经》的时候往往怀疑,既然佛是为法身大士说『圆满修多罗』,怎么会有『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凡夫,他有什么资格参加这个法会?前面这一句不能把它漏掉,『宿世善根成熟』,这一句怎么讲?原来这些天龙八部鬼神们也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二集) 199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2》)
...世本怀,是如来教学的本愿。「此如来一代时教之大致也」。下面讲到念佛法门,讲到特别法门。
疏【而於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乃会之归实。但往生者,即得不退,喻如不次之擢、廕序之官,恩出非常,名殊恩也。】
这一段文是解释末后这一句,比喻念佛法门。『而於其中』,就是於三乘一实之中,也就是一代时教之中。『复出念佛一门』,「复」是又的意思,又给我们讲出念佛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特别了,前面三乘、一乘,那是有大根、小根的,小根只能够学小乘法、中乘法,大乘才能够学菩萨法,可是念佛这个法门就不需要。我们看《演义》里面注解:
演【不论大根小根三句,对上始成正觉,演大华严说。谓华严纯接上根,下根绝分。】
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没有破无明证法身的人,没分,所以说下根绝分。
演【今则上自不退菩萨,下及悠悠凡夫,三根普利故。】
这是讲念佛法门。『上自不退菩萨』,不退菩萨就是法身大士。从上面来说,把《华严经》这里面的当机者统统包括了,同时又能够包含所有的『凡夫』,六道凡夫,这个法门就不可思议!『三根普利』,他的对象非常的广泛,上根、中根、下根无所不包,统统都能够得到利益,这叫普利。这就是《疏》里面讲的「但念佛者,即得往生」,这八个字非常重要。可是这个念佛,你得要会念,一定要如理如法,那真是万修万人去!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二集) 199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2》)
...不对,应该听哪一种说法?这就是知见不统一,没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这是佛法的衰相,灭法之相!
从前出家人有出家的资格,弘法有弘法的标准,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讲经的,也不是随便都可以出家的,所以他有相当高的水准。今天国家真正要能够注意这个事情,弘法的人才要集中要训练。如果见解不相同,关著门自己家里可以辩论,但是对外面来讲的时候,一定是一种讲法,不要叫人听了有疑惑、有怀疑,这样才行!讲经的法师要经常在一块聚会,在一块研究讨论,交换心得,可以常常开辩论会,对内不对外的。这样子大家无论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个人修持上,一定会有进步。不管说哪一部经,大致上都不会出错误,总是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或者在行门里面,一个最高的原则:三皈依。这是我们指导原则,皈依佛,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正知正见,不是邪知邪见;皈依僧是净而不染,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大原则不错,佛法就能够兴旺。
演【不次之擢者,言此土修行,渐渐断惑,方出生死,如授官者,必循资格次第升授。】
这个意思刚才讲过。
演【今念佛法门,不必渐渐断惑,但得往生即超生死,喻如不循次第,顿授高官也。廕序之官者,言此土修行,功圆行满,方成圣果。】
这是指一般的修行。
演【如得官者,必明经中式。】
从前考试考四书五经,必须对这些经论通达明了,这是文官。
演【或汗马成功。】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二集) 199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2》)
...愿行都到了极处。
疏【上赞净土法门之胜。今於净土,先出余经,然后较量此经更为殊胜。】
意义很深,方法很巧妙。因为四十八愿是讲的《无量寿经》,一十六观是讲《观无量寿佛经》,然后再显示《弥陀经》持名念佛,你看很妙!这是净土三经。就三经来较量,「然后较量此经更为殊胜」,此经就是《弥陀经》,更胜,比前面两种还要殊胜。
疏【愿门,观法,具在二经。】
二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所以这段话说其余的两部经。
疏【言从初愿以至愿终,无非尽摄众生同生净土。】
这是《无量寿经》的宗旨。
疏【自初观以至观末,悉是空假中道圆极一心,繇此一心,出生大愿而成正觉。】
这是《十六观经》的宗旨。
疏【即以本愿还度众生,而归一心净土法门。二经大较,意盖如此。】
「大」是大致,大致上比较,意思是如此,这是说三经的其余两种。「悉是空假中道圆极一心」,这个道理能够帮助我们持名念佛。
演【悉是空假中道圆极一心者,观法有二,有事有理。事观者,且如日观,行人面西正坐。】
行人是修行人,太阳下山的时候往西面看。
演【观日欲落,状如悬鼓,闭目开目,日相现前,名为事观。】
这是把这个事真的观成了。刚才跟诸位说了,事观成了没什么希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今天有个学生问我:「我在不久之前碰到一个西藏的喇嘛,他有神通,...(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3》)
... 演【次第三观者。】
理观,先讲次第三观。这里举一个例子,什么叫次第三观?
演【先观此日,由想所成,全体性空,无有自性为空观。】
你观成之后,睁开眼睛太阳在你面前,闭著眼睛太阳还在你面前,真在你面前。确实有这个现象,这现象从哪来的?是你自己想成的,并不是真有个太阳。真有这个形相,这个形相是你想成的,想念得太深了,结成这个相。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才真正体会到阿赖耶识的三细相。相分从哪来的?相分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见分就是观想,这个想真能够变成相分,所以相是假的,相是见分变现出来的。从这上面真正能够悟入《唯识》里面讲的三细相,晓得性相同源,性相不二,你对这个更清楚、更明白了。也真正觉悟到《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没有自性,没有自体,这就是空观。理上讲,这是空观;事上讲,确实事相是存在的。
演【复有观想因缘,成此日相,则不坏假相为假观。】
这个假相在不在?在。假相是怎么成就?是依照佛所讲的方法,依照这个方法来观想的时候变现出来的。确实有这个假相存在,但是这个假相当体即空。
演【以此二观为方便,次观假处全空,空处全假,非空非假为中观。是乃先空次假后中,为次第三观也。】
这是举出一个例子。如果诸位会用的话,我们在现前,无论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身所接触乃至心里所想像,都可以用这种公式、用这个例子,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3》)
...,这个不叫持名,不叫作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念佛就是念觉,念念觉而不迷,这叫念佛。你是念念迷而不觉,那哪里能叫念佛?这就说明这四个字不容易,无怪乎现在人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那个念佛是念名字佛,不是念观行佛,念观行佛就有办法了。只念名字,连名字什么意思都不晓得,迷惑颠倒,这种念佛怎么能成功?念观行佛,就是念念自己提高警觉。我们在境界里面才起一念分别执著,那就叫迷,那就叫做无明,无明继续不断往下发展,那就变成见思烦恼,那就得造业受报。所以这一句佛号,是把你从迷里面给拉回来。「南无」就是皈依,从迷里面回过头来,回归!依觉悟、依觉心,觉心是清净的、觉心是平等的、觉心是广大的,这样才能成功。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晓得人生苦短,何必去造业!几十年光阴一弹指就过了,广造罪业实在不值得,真正是愚痴迷惑颠倒。更应当觉悟,古人常讲:黄泉路上无老少。不要以为我现在还年轻,来日方长,你有没有跟阎罗王订下合同?看看许多寺庙骨灰塔里,多少年轻人!这是我们要特别提高警觉的。
觉心之体,就是真如本性的本体,经上常常以「湛寂虚灵」来形容它,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这都是讲本体、性体,它的相是清净、平等,它的作用是大慈大悲。所以我们要依这四个字,把自己真性的体相用给念出来。真性体相用就是自家本人,禅宗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大经里面所讲的「本有家珍」、「如如之佛」,《华严》、《圆觉》讲的「本来成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四集) 198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4》)
...前大本观经,较而论之。】
即前就是指前面他这段序文,大本是《无量寿经》,《观经》是《十六观经》,就净土三经合起来看,比较比较来说。
疏【知持名尤为要约也。】
这样才真正发现持名尤其是简单,尤其是要紧、简约。
疏【广大者,以四十八愿,帡包幽显,统括圣凡,广大恢宏,茫无畔岸,入之必有繇渐,故贵知先。】
这几句话是说《无量寿经》,是讲大经。大经里面,我们能够看出阿弥陀佛的伟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不能比,这个道理非常的显然。我们在一切经论里面读得很多,所谓成佛,无论从事上讲、从理上讲,无非是破尽二执,我执断尽,法执也断尽,见思、尘沙、无明统统断尽,三德圆证,这就叫无上正等正觉。八万四千法门是修证的手段而已,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能成无上道。六波罗蜜,随便用一条都可以!譬如用布施,舍,我把我执舍尽、法执舍尽,见思、尘沙、无明统统舍掉,就成佛了。哪个法门都行!法门平等,殊途同归。成佛之后是佛佛道同,智慧德相并没有两样。
可是,一切诸佛在因地发心各个不相同。我们现在发这个心太小了,不但不能说是菩提心,我们发的是功利心。我们为什么学佛?希望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功利心。我现在太苦了,我希望日子过得舒服一点,希望学佛能够发财,希望学佛能够长寿,希望学佛我的家人都能够平平安安,为这个。换句话说,从来没有发过了生死出三界的心,没有!口是心非,口里说我要出三界,心里才不想出三界...(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四集) 198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4》)
...得。这里面有例子,有出家人死了以后被阎罗王拖去审问,他自己想想没有罪过,结果被阎罗王一条一条挑出来的时候全是罪过。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大师说得对,头一个要发大愿,这个法门信愿行是为三资粮。头一个就是要把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能真正发这样大的心,你跟阿弥陀佛愿力就差不多了。功夫不如他,我心量不比他小!真的不是假的。能容人、能够包涵人,这种人有福。
『先后』,先发愿,后持名。发愿就是你真心现前,持名是念念唤起你的真心,阿弥陀佛是无量觉心,觉是真心,迷是妄心。要晓得先后,这就近道了。孔老夫子这句话是一个原则性的,无论用在什么地方都适当,用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这个道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菩提大道。
疏【深玄者。】
从这个地方起,这是用《观经》来比较。
疏【以门分十六。】
《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分成十六种观法。
疏【事匪一端,而复妙观精微,初心靡及,操之必得其要,故应守约。】
演【初心靡及者,妙宗钞云:观虽深妙,本被初心,若能进功,何忧不就。】
这是智者大师《观经》注解里面所讲的话。前面说过,观法有次第三观、一心三观,观法虽然深妙,依照理来说,初发心的人也能够做得到。本来他也是对初发心说的,按部就班来,由浅而深。『若能进功』,进是精进,功是功夫。果然能精进,『何忧不就』,就是成就,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演【而大师如此说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四集) 1984/12 台湾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4》)
...识,你还没有用分别执著妄想,都没起来,眼睛一睁开见到外面境界,这就见性见,这是一心。可是速度太快,比电流不知道要快多少亿万倍,第二念就迷了,就起了分别执著。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始终能够保持第一个见,保持它不变,这就叫诸佛如来。第二念就变了,这叫凡夫。你要问,无明从哪里起来的?你自己应该知道,无明无始,没有开始,而是你念念在迷,不是说过去起的无明把现在境界迷住了,不是的,念念迷。诸佛菩萨念念觉,不同的就在这个地方。
演【方始出缠曰始觉。】
『始觉』就是讲修行的位次,菩萨的地位,从初发心到成佛统统叫始觉。为什么?每天都有新的觉悟。所以佛在示现成佛的时候,你看《大方广佛华严经》上讲的「始成正觉」。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始成正觉,到成佛还叫始觉,他开始成佛。譬如初住菩萨,他开始证得初住;到二住,他开始证得二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都是开始。好像念书,每个学期上第一课,开始,我这个学期才开始。你再细细想想,每个月呢?每个月第一天,这一天才开始。每一天呢?我今天早晨才开始。念念都在开始!
如果将五住地无明破尽,那时候本觉跟始觉这个名字都没有了,因为本觉跟始觉是相对建立的。到了如来果位上,这些名相全都没有了。再要有这些名相,那就退转,又迷惑了。迷人才要建立这些名相,悟的人没有。所以说:名可名,非常名。要记住!佛菩萨为什么教我们离名字相的道理,希望用这些名字相帮助你觉悟,可不能执著,一执著就变成悟门的障碍。
『方始出...(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五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5》)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五卷
...是开始。好像念书,每个学期上第一课,开始,我这个学期才开始。你再细细想想,每个月呢?每个月第一天,这一天才开始。每一天呢?我今天早晨才开始。念念都在开始!
如果将五住地无明破尽,那时候本觉跟始觉这个名字都没有了,因为本觉跟始觉是相对建立的。到了如来果位上,这些名相全都没有了。再要有这些名相,那就退转,又迷惑了。迷人才要建立这些名相,悟的人没有。所以说:名可名,非常名。要记住!佛菩萨为什么教我们离名字相的道理,希望用这些名字相帮助你觉悟,可不能执著,一执著就变成悟门的障碍。
『方始出缠』,缠就是无明烦恼,超出了,这叫始觉。可是超出一定要与本觉相应,才叫始觉;否则的话这里头有邪觉,不是正觉。很多的外道,他们也修行,甚至於很多功夫不错。譬如前天有个同学跟我说,他接触一些外道,许多外道功夫学得不错,修到灵魂可以离开身体。灵魂离开身体,他可以接触到古人,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人,他都能见到。他问我,以佛法来讲,这个功夫到什么境界?朱镜宙老居士写的《八大人觉经讲义》,你们看看就会觉悟。他写了一段故事,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是民国初年国学大师,他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相当秘书长一样,管五个省。晚上他到阴曹地府上班,见到唐朝时候的人、汉朝时候的人,他读书读得多,历史上那些人都还在,还常常见面。他自己是个学者,跟他们在一块讨论文章,他就能够见到古人。这证明佛经里面讲得不错,鬼寿命长...(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五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5》)
...法一定要觉,不能迷。
演【不妄不变曰真如。】
妄是假的。它不是假的,而且决定不改变,永远是这个样子,才叫做『真如』。体是真如,相也是真如,作用还是真如,诸位细细在这个当中去体会。
演【离过绝非曰佛性。】
『过』是过失,无明、邪见、烦恼,一切的染污,他统统没有。『非』是一切错误,全都离绝了,这叫『佛性』。「佛」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字是觉,佛性就是觉性,觉性里面正如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就是比喻过非,没有过非。
演【诸佛所得之智曰菩提。】
『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是「觉」的意思,也就是经上常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将它翻译作「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诸佛所得的智慧。
演【诸佛所证之理曰涅盘。】
证什么理?一切法不生不灭。无有一法不圆满,法法圆融,不但是圆满的相,而且法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这叫涅盘。我们先看底下这一段注解,然后回过头来再看文:
演【四谛者。】
这都是最简要的小注,注得非常好。
演【苦集灭道也,苦为逼迫相,集为招感相。】
「相」就是样子。什么是『苦』?身心受到逼迫,心有忧愁,身有痛苦,这是逼迫之相,这个叫苦。『集』是招感相,招集什么?有烦恼,便起惑造业,业有招感性。惑是什么?对於自己、对於境界,真相不能明了,这是迷惑,迷惑之后就妄动,这就能招集感应种种业报,这种相就是招感相。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五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5》)
...分。大家听了这个话,心里如果羡慕,那你就得要放下,就得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你才能够圆满的得到。
演【莲花化生者。】
『莲花化生』是什么意思?首先要明白「莲」它代表的意思,佛法里面常常用莲花来表法。莲生在污泥之中,花开在水的上面,佛用这个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莲花开在上面,四圣六凡他都放下了,都舍了,这叫真清净。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
演【从悟而迷,是为胎藏受生。】
凡是胎生、卵生、湿生的,化生里面是一部分,决定是迷不是悟,所以六凡境界里面,这个生态有四大类:胎、卵、湿、化。觉悟之后,这个悟是大彻大悟,是真正的觉悟了。真正觉悟,最起码要把见思烦恼放下,确实舍掉了。见思烦恼通常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见惑,一类是思惑。见惑里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真放下了,确实没有了。思惑里面,悭贪、瞋恚、愚痴、傲慢、对於圣教的怀疑,就是对於佛法所讲的这些理论方法怀疑,这些也统统放下了。见思烦恼统统放下了,这个时候才叫正觉,觉悟了,所以佛法里头「悟」的标准是在此地。
说某人开悟了,开悟,他还有贪心,他还有瞋恚心,这个决定没有开悟。悟了的人,决定没有贪瞋痴,悟了的人,心一定是清净的、平等的、慈悲的。所以从清净、平等、慈悲,能够检查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开悟?如果还有人我的界限,没开悟,为什么?我执还在,没有断掉。如果还有高下之分,没有开悟,决定是迷,没悟!悟了的人,他的心是清净、平等、大慈大悲。
骗人是造罪业,骗自己那是最愚痴之人。如果是自欺欺人,这样的人果报是在三途,他怎么能成佛作祖?哪一个佛菩萨是自欺欺人的呢?没这回事情。别人怎么做法,不管他,要紧的是自己应该怎么修法。所以佛法,经典是教训我们自己一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8》)
...四种生态里面,觉悟的人只有一种:化生,决定没有胎、卵、湿,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7 09:18:04
|
只看該作者
除非他故意装那个样子示现,那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方便,不是真实的。
演【时时者,即经中所谓,常在於其中,经行及坐卧也。】
这是讲『时时』,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这个境界是顺境还是逆境,身心总是清净,决不为外境所干扰,这就是时时莲蕊化生。我们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来锻炼自己,这叫真修行。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我们求的是什么?身心清净,一尘不染。那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是莲花化生?当然是莲花化生,那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从果上能够看出我们现在如何来修因。
演【禽鸟指有情,堂院指无情,举此二种,见情与无情,同成正觉也。偕音并彩,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处。】
显示这个意思。「珍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像《弥陀经》里面所讲的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一类的,那些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庶鸟」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禽鸟,那是畜生道。「琼院」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七宝宫殿,殊胜庄严。「茆堂」是茅蓬,是最简陋的居住所在。从前出家人在山林之中,自己砍树盖一间小茅蓬,都是自己动手。四面围墙多半都是用木材,也有用竹篱笆编成的,能够避避风雨就如此而已,那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茅蓬。这两种是讲无情。
『同成正觉』,这是《华严经》的境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大乘经上也常常说,诸佛如来初成道的时候,那个境界是一切世间「情与无情,同成正觉」。正觉是什么?正觉就是《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讲的「本觉」。马鸣菩萨说得很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自性本具的德用。为什么见到情与无情同成正觉?是因为他见性了,这一见性,真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一切有情众生是自性变现的,是自性的相分,一切无情的众生还是自性的相分,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就如同金与器一样,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试问问哪一个不是自性?哪一个不是种智?哪一个不是正觉?所以这个时候才真正显示出,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也正是《法华》里面所讲的「百界千如」。这是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8》)
...音并彩,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处。】
显示这个意思。「珍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像《弥陀经》里面所讲的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一类的,那些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庶鸟」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禽鸟,那是畜生道。「琼院」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七宝宫殿,殊胜庄严。「茆堂」是茅蓬,是最简陋的居住所在。从前出家人在山林之中,自己砍树盖一间小茅蓬,都是自己动手。四面围墙多半都是用木材,也有用竹篱笆编成的,能够避避风雨就如此而已,那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茅蓬。这两种是讲无情。
『同成正觉』,这是《华严经》的境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大乘经上也常常说,诸佛如来初成道的时候,那个境界是一切世间「情与无情,同成正觉」。正觉是什么?正觉就是《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讲的「本觉」。马鸣菩萨说得很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自性本具的德用。为什么见到情与无情同成正觉?是因为他见性了,这一见性,真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一切有情众生是自性变现的,是自性的相分,一切无情的众生还是自性的相分,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就如同金与器一样,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试问问哪一个不是自性?哪一个不是种智?哪一个不是正觉?所以这个时候才真正显示出,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也正是《法华》里面所讲的「百界千如」。这是一真法界里面的真相,也是西方实报土的真实相。
诸位如果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就现前了。西方极乐世界如是,我们眼前的世界绝不例外,也如是。现在这个真实境界不能现前,是我们业障太重,迷惑颠倒!所以整个境界,我们见不到它的真实相。我们见的是虚妄相,虚妄相里面是不平等的,是有高下的;真实相,没有高下,决定平等。真实相要用真实心才能见到。我们这个虚妄的心想见真实相,那是见不到的;一定要用真心,才能见到真相。所以你要是得一心,就见到一真法界了。一心是能证,一真法界是所证;一心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所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8》)
...经》跟《华严经》是一不是二,《华严》里面讲一真法界,这个经讲一心不乱,得一心就得一真。
我们要想得到《大方广佛华严经》,你把这一句弥陀念好,就得到了,真得到了,不但《大方广佛华严经》你理解了,你入了那个境界。由此可知,小本《弥陀经》它的价值,在一切经里面,我在讲席里面告诉诸位,这是一切经中第一经,诸位要相信!我决不是故意高抬这个经的身分,不是的,而是事实如此。不读《华严》,你体会不到,读《华严》之后,才发现这个经是第一经,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经》的结论。仔细再去看,原来善财童子就是修这个法门,一门深入,一生成佛。我们看修其他的法门,没说看到一生成佛的,修这个法门,一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今天台中有个人打电话给我,问我:闭关怎样修行法,是要念楞严咒,念许多经论吗?我跟他讲:你统统去掉,既然是闭关,要以了生死为第一。课诵怎么做?我告诉他:一支香,一卷《弥陀经》,七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拜一百拜阿弥陀佛,就这样做法,你闭关,关里头没有事情,随你的体力,你一天做得愈多愈好。我告诉他:一天决定不能少过四支香,最好能够达到六支香到七支香的标准,换句话说,每天七遍《弥陀经》,七千声佛号,拜七百拜佛,这是闭关起码的标准。我说:你就这么一直做下去,其他的经论、咒语统统把它放下,全不要理会,这才能成就。
听说楞严咒能够降伏魔障,阿弥陀佛不能降魔?我...(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8》)
...,轮回比凡夫的确是可怕多了。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可以说都是在轮回生死知见里面打转。
『念空』,空什么?就是要把生死知见给念掉,念掉之后,真念就现前了。『真念』就是真心、就是本体,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真正的自己,佛法里面常讲开悟,或者讲证果,悟的什么?证的什么?就是这个东西。六祖大师在黄梅悟道了,证得了,所以他说了几句话:「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真如本体,就是自家本人。我们现在在迷,迷什么?迷就是迷的这个,悟也是悟的这个。再跟诸位说明白,真如自性上没有迷悟,从自性理体上,迷悟都不可得!所以成佛的时候,他必然见到大地众生同成正觉,这一定的道理。说迷是虚妄的,那么说悟难道是真实的吗?悟是从迷相对建立的假名。如果迷破了,悟还存在,那个悟就是根本无明,并没有真正的开悟,连悟也不可得!所以这个地方说,『念到极处,和念脱落』,这是讲念佛功夫达到极处,能念所念俱不可得。
『顿离念相,谓之念空』。到这个境界,我们要问,他还有没有念?千万不要误会了,到这个时候不念佛了,没念了,那你就堕到空里面去了,那就大错特错!到这个时候,六字洪名依然是相续不断,正是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不是没有念。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他还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没断!这才是一个真正念佛人。他那个一句佛号跟我们一样,一天到晚我们拿著念珠,也许他...(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九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9》)
...不尽的好处。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再归纳起来,真念就是用真心念佛,这是最简单的讲法,不可以用妄心念佛,要用真心念佛。上一次把境界说出来了,那一段文非常非常重要,我也特别提示给同修,我们念佛用真心,我们待人接物呢?念佛这个时候觉了,待人接物又迷了,那不行,那个没用处的。念佛的时候把真心念出来,念出来干什么?念出来要生活,使我们整个日常生活统统用真心,那才是处处都见佛了,时时都见佛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最要紧的就是把你唤醒,要把你的觉心唤醒,把你觉心念出来。觉心是真心,把妄心念掉,把真心念起来,就是这么回事情。真心用事,真心当家,真心作主,就叫做成佛,就叫做正等正觉。
由此可知,念佛不是没有用处,念佛并没有与我们生活脱节,念佛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今天政府提倡,要提高生活品质,从哪里提起?念佛才是唯一真正提高了生活的品质,使你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可是诸位要记住,如果你用假心、杂心、妄心,你怎么念,这种好处利益你得不到,充其量只是阿赖耶识里面种一点念佛的种子,这一生得不到受用。如果这一句佛号把真心念出来,那个受用真正是不可思议,真正是大自在!世间人常讲快乐无比,那是喊口号,实际上他很苦,嘴皮上说说而已。只有真心念佛的人才真正快乐,真正自在。所以,真善美慧唯有真心念佛的人他才具足。
大师说「盖繇念空真念」,这句话就说明了念佛的真实功夫,功夫...(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九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9》)
...众生及心』,同样也是假名,叫你从这三个假名里面悟入实相。实相是一,原来是一桩事情,不得已,为了演说方便起见,给它建立个名字叫「心」;迷了这个心,给他取个名字叫「众生」;悟了这个心,给他取个名字叫「佛」,其实是一桩事情。你把它会通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悟入之后,离了一切名与相,就是古人所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前面跟我们说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是实相现前。
演【假名无实,全体即真。】
理与事是真的,名相是虚妄的。
演【故三法相即,无有差别。】
是一而三、三而一,没有差别,这是真理。正因为真实的理事如是,所以当你成佛的时候,你一定见到大地众生同成正觉,这是事实真相。如果你觉得自己成佛了,别的人还有好多可怜的众生,那么证明你自己决定没有成佛。成佛就是平等心现前,你还有生佛的差别,你是凡夫、是众生。你几时到三无差别,无差别就平等了,你就叫佛,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常常在日常生活当中勘验自己,我们功夫有没有进步?我们的境界有没有提升?那就是说,在一切不平等的境界里面,我们这个心是不是逐渐接近平等?逐渐把差别拉近?这就叫功夫得力。如果这个差距愈来愈大,那就坏了,那就颠倒了。这是经里头这么一段意思。
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发明,『盖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诸佛心内众生,念众生心中诸佛』。这个意思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1》)
...,什么叫佛的意思?叫你一心不乱,叫你离开一切分别妄想,舍离一切五欲六尘,以大慈悲心服务一切众生,这是佛的意思,这是佛的教诫。
你们《弥陀经》也听不少遍了,《要解》也刚刚读过,整个《大藏经》都比不上这一部《弥陀经》。《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经典,这个经题原来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们想想,这是什么题目?你们查一查,哪部经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漏掉。《华严》称为经中之王,《弥陀经》是王上之王,《华严经》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常说,《弥陀经》是第一经,这句阿弥陀佛是第一法门。奈何大家不相信,那有什么法子!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单刀直入,入什么?入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我在此地宣告,我印经专印《弥陀经》,其他经不印。我们专修这个法门,弘扬推广这个法门。全心全力就流通一种经,一心一意就在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个念头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梵网经》、《四十华严》供给我们做参考,主修的就是《弥陀经》这部经。我们如果有这个信念、有这个认识,这就是般若灵根,这一生当中必定能够悟入,悟是现前的受用,大彻大悟,能够把一切法门都舍下、都舍掉,专修这个法门,这是大彻大悟。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他做不到!入,决定往生净土,一点怀疑都没有。
底下一段解释『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前面讲的是上根利智,是大彻大悟之人,那么对於初学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如何呢?也行!修...(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2》)
...在这个身不是我,身里面没有我,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在。「边见」,边见也是分别执著。凡是相对的,都是边见。有大就有小,有我就有人,有是就有非,有正就有邪,这都叫边见。「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我们一般人叫成见,某人成见很深。在修因、修行方面的成见,叫做戒取见;在果报上的成见,叫做见取见。「邪见」,不属於上面四大类,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叫邪见。阿罗汉这五大类错误的见解没有了,心真正清净了。
思惑有五大类:贪瞋痴慢疑。贪爱、瞋恚、愚痴,愚痴就是邪正、是非、真妄不能辨别,慢是贡高我慢,疑是对佛法、正法怀疑。这五种错误的思想,阿罗汉也没有了。可见得他的心这个时候真正到了清净,佛学上有个名词加给他,叫正觉。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叫出世净法,阿罗汉上面是辟支佛、菩萨、佛,那当然更不必说了。
演【染净虽殊。】
『殊』是不一样。
演【不离自心。】
『染』是自心变现的,『净』也是自心变现的。自心净就变四圣法界,自心染就变六凡法界,全是一心变出来的。
演【以离心无六道,离心无三乘故。】
『三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
演【净土依正,皆是本觉者。】
根据本经以及《无量寿经》、《观经》里面所讲的:
演【依即宝池行树等,正即佛及菩萨三辈九品等。】
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人,都是属於『正』。
演【如后文所明。宝池即自性之汪洋冲融,行树即自性之出生众善。】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2》)
...上。】
『四十一位』是《华严经》上的,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华藏海会的诸菩萨,四十一位是从初住起,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每一位里面的人数是没办法算得尽的,不知道有多少初住菩萨、二住菩萨、等觉菩萨,数量太多了。总而言之,不出这四十一类。统统生西方净土,这是《华严经》上所看到的,他们是生寂光土,而寂光土跟实报土是同时证得,生实报土就生寂光土,寂光是理,实报是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华严境界,但不是无上。
演【唯妙觉一位,乃为无上果也。】
『妙觉一位』,这是『无上果』,无上果是佛果,妙觉就是佛,是圆教的佛,没有在他之上,他到顶头了,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学佛到这个地方才算是真正圆满,等觉菩萨还不是真正圆满,一定要到妙觉位才是圆满。这是注子里面把这段「请加」的文,给我们简单的说出来。下面大师自己有一段注解:
疏【归命,如波罗密例,倒语法也。】
这个句法是颠倒的。因为这个经文是从外国文翻成中国文,里面用的名词术语有许多是梵文所译的句子,有很多倒装句还是保留著梵文的形式,但这种情形不太多。
疏【归义有二:一者归投义,言世人至重者身命。】
世间人大多数都把身命看作最重,没有比这个更重的。如果把身命看轻了,把其他看重了,这种人不多,那是少数,绝大多数是把自己身命看得最重。
疏【举身命而归依,诚敬之至,无二心也。】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4》)
...念头,起阿弥陀佛,不动念则已,动念马上转过来阿弥陀佛就好。阿弥陀佛也是一念,用这一念止住一切妄念;因为这一念与觉相应,妄念与迷相应。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这一念与觉相应,其余的念头与迷相应,会愈迷愈深。立刻把妄念转成阿弥陀佛,保持你的觉心,觉而不迷,我们的功夫要这个用法。所以佛号你要会念,就是说你学了之后你要会用,什么时候用?当你昏沈、迷惑、有邪思邪知见的时候要用,就是起心动念时要用,迷惑颠倒时要用,用这一句佛号使自己不迷不邪,这就叫你会念了,会念佛了,你就会用它了,在日常生活中对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离小曰大』,小是小乘,这是讲大乘,所以它是菩萨法,它不是小觉。阿罗汉的觉是小觉,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称之为大觉。虽大还没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断,统统断完这才叫圆满。圆满大觉,这也只有一个人,就是圆教的佛。他一个人以下的,可以称大觉,不能称圆满大觉。
演【更无过者,天台云:无上士者,如十五日月,圆满具足,众星中王,最上最胜,威德特尊,更无过者,是也。】
在这个位次,再没有比他高的,他到了顶头。下面用比喻来说,好像月亮十五满月,任何时候的月光都不能跟它相比,它是圆满的,没有欠缺的。这个比喻圆教的佛果,他到了顶头。『无上士』,士,通常称读书人、知识分子,有学问、有道德之人。在学问道德当中没有比他更高的,他的道德到了极处,他的学问也到了极处,竟究圆满是这么个意思。
演【一切...(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6》)
...严经》、《圆觉经》上讲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不是你将来成佛,不是你现在成佛,你本来成佛!本来成佛,换句话说,你本来就没有烦恼,你本来就富足,你本来就不愚痴!你现在是愚痴、烦恼、生死、业障重重,都是你迷了自己的本性,才现出这个幻相。所以说,『众生本具为因』。虽有这个因,如果没有佛的开示,我们自己不认识,所以一定要佛为我们开示,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才能入得进去。佛的教化对我们来说是增上缘,一切都是自己本来具足的。
演【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者。】
这八个字非常重要。
演【三智圆显曰佛知,五眼圆明曰佛见。】
你看这个知见,岂不就成了佛!『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正觉,道种智是正等正觉,一切种智是无上正等正觉。三智圆满,而且起作用显露出来,这叫『佛知』。这个佛是自性佛,就是自己。我们现在要问:每个人都具足这三智而且都圆满,为什么我们现在显不出来?因为我们有无明烦恼,我们的一切种智迷失了,显不出来;因为我们有尘沙烦恼,我们的道种智被遮盖,也显不出来;因为我们有见思烦恼,我们的一切智也显不出来。被这三种烦恼给障碍住、遮盖住,虽有,不显,虽然圆满具足,不起作用。就好像太阳虽然很亮,但是被厚厚的云彩遮住,我们看不到太阳,看到外面还是一片黑暗,被云彩遮住,不是太阳不放光。换句话说,并不是你没有佛知,是你有这三种烦恼,把你这个佛知遮盖了。你要把智慧透出来,必须要断烦恼。见思烦恼有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一共有十类...(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7》)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六卷
...为什么?他一心,他心清净没有妄念,所以念久了会开悟,会得定,这个叫事持。事持也能念到事一心、理一心,并不比理持差。
什么叫理持?对於这个道理,净土法门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通达,真正了解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他晓得这个道理,这是明理。念不念佛?也念,跟事持的人一样的念,这叫真正的理持。如果晓得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念就是不念,不念就是念,我一天到晚不念,不念就是念,那就大错特错了。结果必定落空,这是恶取空,那就是误会了。诸位一定要记住,理持不离事持,事持不见得明理。这两种方法,只要一心去做都能入佛知见,入佛知见是证果。
演【入佛知见,乃最后寂光无上果。】
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圆满的『佛知见』。如果讲部分的佛知见,你从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就入佛知见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入一分佛知佛见,那是分证。此地讲的,这是圆满,是无上正等正觉。
演【即此事理二持,皆从有念而起。】
两种持名都是从『有念』开始,所以这个法门好处就在此地。这个理明不明了没有关系,明了很好,不明了也行,这跟其他的法门不一样。其他的法门一定要先明理而后修行,它的过程是信解行证,一般法门统统是依照这个程序。这个法门则不然,它可以不要解,它就有行,行后面就有解有证,或者我们讲它行与解可以同时,不分先后;八万四千法门,其他的法门都是先解后行。净土法门特别容易、特别简单,道理就在此地。
可是你要记住,要专一才行,不专一没用处。说老实话,无论是钝根或者是利根,真正要这一生当中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别的诀窍,唯一的就是一心。我不看一切经,不是那个经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8》)
...,代表这些东西。五十三位善知识,有学佛的,也有外道的,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里面出家比丘只有五个,在家居士占大多数,外道也不少,这就是种种的诱惑,你看到了、听到了,你不动心,这就叫五十三参。你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决定不受动摇,这叫做五十三参。
所以到末后,普贤菩萨表演了一套,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但带善财到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带整个华藏世界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求生西方净土,你们想想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告诉我们,你修行想成阿罗汉,成辟支佛、成菩萨,他方世界都做得到。你想成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也行,他方世界都可以。你要想成圆教的佛,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一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华严经》看到这一桩殊胜的事,不可思议之事!才晓得念佛法门是第一法门,就是十方如来教化众生无量无边法门里面第一殊胜方便法门。
我是读《华严经》才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在没有把《华严经》搞通之前,我也跟你们差不多,今天想看这个经,明天想看那个经。我讲经讲了二十七年,过去讲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因为禁不起诱惑。如果我一学佛,一开始讲经,就讲一部经,就讲这部《弥陀经疏钞》,讲二十七年,你们今天看到我,连广钦法师看到我,也喊我阿弥陀佛,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法门贵专一,专一就成功。搞太多太杂,一样都不精,既不能利人又不能自利,这就太可惜了。我们读这个经,看...(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9》)
...现在世间,圣贤人很多,所以称之为贤劫。一个大劫它有四个中劫,就是成住坏空。成、坏、空里面没有佛出世,住劫才会有佛出世。在住劫这个中劫里面有二十个小劫,现在这个时候是在住劫的第九个小劫,一个小劫里面就有千佛出世,所以称之为贤劫。这是很难得的一桩盛事。在这个小劫,过去已经有四尊佛出世。
演【劫初八万岁,减至六万岁。】
第九小劫里面,人寿在八万岁的时候,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六万岁的时候,这时有一尊佛出世:
演【拘留孙佛出。】
『拘留孙』是印度梵语音译,意思是:应该断的,他都断了。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这是应该要断的,他统统都断了。还有一个意思是「成就美妙」,这当然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演【减至四万岁,拘那含佛出。】
人寿再减到四万岁的时候。『拘那含』也是印度梵语音译的,意思是「金、寂」。「金」是七宝之首,这是比喻。譬如《般若经》,用金刚来做比喻,金刚般若。这尊佛也是有金刚这个比喻的意思在。「寂」是清净寂灭。拘那含有这两个意思,一个是宝贵的意思,一个是寂灭的意思。
演【减至二万岁,迦叶佛出。】
再减至二万岁的时候,这就已经入劫浊,刚刚入劫浊,第三尊佛迦叶佛出世。『迦叶』,中国意思是饮光,他的光明特别殊胜,只要他在,其他的光明都看不见了。譬如晚上的灯烛感觉很明亮,如果白天在太阳光底下,点上电灯、燃上蜡烛,就不觉得它有光明,因为阳光太强,把它的光明...(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1》)
... 小教里面菩萨所修的,你也圆满了。小教里面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没有事一心得来这么方便;大乘法里菩萨所修的理六度万行,不及念佛人的理一心不乱得来的容易。不但理上的六度万行要无量劫才能修成,小教里面事六度万行,经上讲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成佛,是藏教的佛,他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圆满,念佛人到事一心就圆满了。像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信!修行要特别著重在一心,我们用一心去念佛,用念佛求一心,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不一心念佛,你就得不到念佛一心。
疏【如大本法藏愿云。】
『大本』是《无量寿经》,法藏比丘在因地里面发四十八愿。
疏【若我成佛,国中有情,不获神通自在波罗密多,不取正觉。】
这是阿弥陀佛因地里面曾经发过这样的弘愿。这是说他自己成佛之后,在他的国土里面,在他的教化区里面,『有情』是有情众生,如果没有获得『神通自在波罗密多』,就是没有获得究竟圆满的神通、究竟圆满的自在,他就『不取正觉』,他决不以佛的身分示现在世间,他以菩萨的身分。换句话说,他今天是以佛的身分出现在西方世界,那么他这个愿一定是满了,一定都兑现了。
所以你不生西方世界则已,你一生到西方世界必定获得究竟圆满的神通自在。这就是经上一再给你说的,「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十方诸佛世界当中,确确实实我们查遍一切经没有这个说法,《华严经》上也没有这个说法。《华严经》到末后还要求生净土,他才能得到究竟圆满。《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能说他神通自在没有吗?有,但是没圆满。圆满是到什么地位?是要到成佛,究竟佛果才是圆满。
所以那个三不退,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要特别注意到圆证三不退。皆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4》)
...所以佛的慈悲,叫做同体大悲。尤其《华严》讲得明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有情众生是同一体,无情众生还是同一体,我们从梦境当中能体会到这个事实。我们第六意识在睡觉的时候变现出梦境,我们的真心迷了之后,就变现出宇宙、星球、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的众生,原本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自己变现,自己可以受用。觉悟了,那有清净的受用;如果迷惑,那有很苦的受用。譬如地狱、饿鬼、畜生也是自己变现的,变现到那里面去受苦,这是迷得极重的受用。佛菩萨,尤其我们看到《华严经》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那是觉悟的受用。这是两种不同的受用,说不同的受用,还是我们凡夫境界里面所看到的。
真正觉悟的人,天堂跟地狱的受用一样自在,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晓得,自己知道,所以他的受用是平等的,在一切境界里面决定没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是迷的人才有,悟的人没有。所以悟的人这个受叫正受,佛经里面称之为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受就是在一切境界里头没有苦乐忧喜舍,这个受才叫做正受。所以他这个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这是讲平等法界,是平等法门。
平等法跟谁说呢?要跟法身大士说,这是统统都见了性,跟他们讲他才能理解,因为是他们的境界。没有明心见性的,我们也只是听说有这么一说而已,毕竟不是我们自己境界,我们没法子达到。这就说出为什么经典里面要讲苦乐,要讲这两个世界不相同,叫我们厌离娑...(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6》)
...果晓得在哪里,好办!现在外科手术很发达,哪个细胞里有贪心,把它拿掉,你贪就没有了。找不到,没有!
可是我们一般人有几个人回光返照,去找找自己这些烦恼究竟在什么地方?觅贪了不可得!譬如我们在境界里起了贪心,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贪心起来不要紧,贪心一起来,马上回过头来找,贪心在哪里?你去找,这一找贪心就没有了,这就叫做观照。不会观照的,用一句佛号来代替。因为观照的心要很微细,粗心大意的人不行,做这功夫很难成就。实实在在了不可得!所以六道轮回这叫冤枉,没有这些东西,自己以为有,以为有是不是真有呢?不是真有,假有。这是我们必须要觉悟的。
小乘人到这个时候,他算是觉悟了,他证得正觉。正觉是晓得人我空,晓得见思烦恼都是空的,他才能把它断得了;如果不知道这是空的,就断不了。他知道见思烦恼是抽象的,是了不可得的,只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而已,其实哪有这些事情?现在他入了这个境界:
演【轮回乍息。】
超越六道轮回,得自在了。二乘人得半个解脱,没有究竟解脱,他是超越六道轮回,不再到三界受生。如果他再到三界来,那是乘愿再来,不是业力来的,是愿力来的。凡是愿力来的,那都已经回小向大,他要不回小向大,他不肯来的,为什么?他来就是来教化众生,否则的话,他来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不回小向大,他就不会再回来。
演【味著偏空涅盘之乐。】
所以禅里面有味,那是享受。『味』是代表享受,至高...(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7》)
...已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怎么还有障碍、还有烦恼呢?那是变现的,是叫我们警惕的。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也有头痛,这是业报。佛的福报太大了,他还有三个月马麦之报,托钵没人供养,人家喂马吃的那个东西供养他,他也就吃了。孔老夫子在陈绝粮,圣人!佛是福慧二足尊,福报圆满,托不到钵,没东西吃,那是示现病行,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恶业最好不要造,你造了恶业,成了佛还要遭受果报。
如果讲成佛受果报,这个话也讲得通,为什么?佛有四种,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这个佛,在四种佛里面是最低的一种,叫藏教佛。八相成道,藏教佛。真正福慧二足尊,圆圆满满的,是圆教佛。藏教佛还没见性,在十信菩萨位;通教佛、别教佛是正等正觉,十住菩萨位、十行菩萨位,十回向还没到,十地更不用谈了。成佛,藏、通、别、圆,他是哪一类的佛,这个我们要搞清楚。释迦牟尼佛表演的是藏教佛,你明白这个意思,他所示现的,你就晓得这是佛菩萨示现病行,是来警策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要是造了恶业,尤其是定业,成佛成菩萨还要受果报,所以决定不可以造恶业。所以佛菩萨有的时候示现造作恶业,示现受这个恶报,给我们看的,我们要懂这个意思。
增上缘有两类,有顺缘、有逆缘,一切合情合理的这是顺增上缘,一切烦恼恶劣的是逆增上缘;两类都会运用,你在菩萨道上就会一帆风顺,两类要是只会用一类,那你必定有障碍。譬如,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诸位都知道,我们历史上...(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8》)
...』。我们跟初心菩萨,没有两样!
玄义【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
我们这个肉身得之於父母,我们法身从哪里来?得之於念佛。
疏【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益,首云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
华严十一经,就是华严第十一卷。这是说大威光童子,莲池大师引用这段经文来证明初心菩萨应当亲近如来。
疏【疏谓,以念佛三昧,菩萨之父,故首明之。】
这个『疏』就是清凉大师的《华严经疏钞》。念佛是菩萨之父,莲池大师说这个话,是根据清凉大师《华严经疏钞》,不是自己随便造的,确实是有依据的。
演【睹相获益者,华严云:大威光太子,睹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成正觉。】
他见到佛示现成等正觉,见到就得十种利益。十种利益里面第一种:
演【首自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终至得智光明,名一切佛法清净藏。】
此地举一个开端、一个末后,当中八条省略。
演【以世人观德人之容尚能意消,况见佛妙相,宁不得益也。】
世间人看到有道德、有修持人的威仪风采,我们内心都有所感触,何况见佛!我们看到人的相好,见到好的威仪,自自然然就肃然起敬,妄念都消掉了。世间一个道德之人尚且有这种力量,何况诸佛如来?所以威光童子见佛就能得利益,这个我们可以相信。这个地方特别值得一提的,「念佛三昧,菩萨之父」,清凉大师依据《华严经》来给我们发明这个意义。菩萨要成佛,在无量行门里面,实在说念佛是最为捷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60》)
...』就是观照、观察,『彼佛真如法身』,不是观报身,不是观应化身,是叫我们观佛的法身,为什么?法身跟我们自己是一体的,比报身、应化身更容易体会,更有一种亲切之感。他是从本体上来观察,不是从现相,现相有别,本体没有差别,法身是本体。『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修习就是修这个观察,像《十六观经》,他观佛的相好光明,这样一定能够得生。观久了也得定,『入正定故』,像前面所讲的入正定聚。
疏【天如谓:汝若悟心,则净土往生,万牛不能挽矣。】
天如大师,他是从禅宗大彻大悟回过头来专修净土的人。他这几句话非常之好,能给我们一个求生净土最坚定的信愿。除非你迷了自性,你才不肯往生,你对净土法门才怀疑。你要是真正觉悟了,『汝若悟心』,你那个心如果真的是觉而不迷,那你求生净土这个信愿,什么力量也挡不住,『万牛不能挽』。从前拉车都靠牛,这车多少牛来拉?一万只牛拉都拉不动,这是说明你的信愿坚固,决定不动摇。你要是迷,不知道净土的好,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不知道这个功德利益。如果你要是悟,你知道这个法门殊胜,知道它的功德利益,换句话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来比较,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比得上这个法门,这是真的。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那是真的,法门是平等,每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可是修学,有容易、有艰难,这个法门容易!有稳当、有不稳当,因为靠不住!靠不住怎么样?魔障很多,这是相当不容易辨别的,也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克...(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61》)
...得。心都没有,哪里还有罪?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换句话说,你有心就有罪,你无心就无罪,这是大乘法,这就是维摩长者呵斥优波离尊者的地方。
因为优波离尊者有心,小乘人用第六意识,没有离心意识,所以一定要照律藏来结罪。大乘人离心意识,觅心都了不可得,觅罪,罪在哪里?这样才能超越。有这种思想,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世界,你才决定有把握。常常有罪障环绕在自己心中,这叫自做障碍,自找麻烦,你怎么能得清净心?心净则土净,你的清净心得不到!
所以维摩长者教诫学人,这个法子高明!破一切疑障,这一生就能圆证菩提。他直截了当谈『罪性本空』,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正如同《楞严经》七处觅心了不可得,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迷的人不行,迷的人他有内、有外、有中间,那就难了。所以佛法处处都是教我们破迷开悟,开悟之后才能真正得到自在。下面一段与这地方有连带关系,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所说的:
疏【永嘉拟之萤光,谓不能开其迷暗,而反增益之也。】
这就是讲教学不契机,不如法,不但不能叫人破迷开悟,反而叫人愈迷愈深,弊病在此地。
演【拟之萤光者,证道歌云: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消霜雪是也。】
这是《维摩诘经》所说的,有二比丘犯根本戒。优波离尊者按照戒律给他判罪,使他愈迷愈深。维摩大士一句话就把这个迷团打破了。《证道歌》引用这一段公案。这段公案,我们千万...(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62》)
...外道。佛门外面的外道,你容易晓得,佛门里面的外道你不容易觉察到,看到是佛,其实是外道。如何辨别?凡是与自己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不相应的,都是外道,学佛也是外道,这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一切都能与三心相应的,这就是佛道。诸位能记住这个原则,你就不会堕落到外道,堕落在门内外,自己变成外道,自己不晓得,还骂别人是外道,还说别人不如法,其实自己错了。这些地方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辨别。因为我们的光景不多,来日不长!你看看世局,看看这个世界的人心,会有大灾难来,真正不得了!所以要赶紧把握有限的命光,不能再糟蹋光阴了,要认真的学习。
佛法叫内学,佛法的修学修觉正净,佛法所求是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总要记住。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修的觉正净,就是求的无上正等正觉。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要发心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去干什么?文殊、普贤是圆教等觉,他去干什么?他去求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觉正净。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平等心,我对一切人阿弥陀佛,对一切事阿弥陀佛,平等!一句阿弥陀佛,是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所以念这句佛号,三心圆发了。几个人知道这句佛号的功德?几个人会念?天天念来唱歌,那不叫会念!会念的,决定与自性功德相应。
『一切见病』,「见」就是见解。说个老实话,只要有见解就是错误的,只要有思想都叫做妄想。清净心里头没有思想,也没有见解,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我们的本性,那是我们的真心。把你一切的思想、一切的见解统统变成阿弥陀佛,就行了,你这个思想见解都正确了。别人骂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63》)
...的,这种心量不得了,真正是做到大公无私,为佛法为众生,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所以《通赞疏》给我们在净土经论、净土修行法门做了一个铁证,《弥陀经》决定是真实的,不是假的,经过玄奘、窥基给我们做了个证明。因此不管什么人要是说这是假的,那都是魔,都是胡造谣言,都是想来灭法,我们决定不上他的当。我们确实有铁证,证明这个是真实不是虚妄。
疏【今专念佛,发愿往生,生彼国已,华开见佛,识自本心,本自不生,生亦何碍。所谓炽然求生,而不乖於无生之理,终日生而未尝生者,乃所以为真无生也。】
这是讲到我们学这个法门的人,我们今天是专念佛号,全凭这四个字超越三界六道轮回,全凭这四个字证无生法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贵的是『发愿往生』,发愿往生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发无上菩提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华开见佛』,那个上品上生的,一生到西方就花开见佛,中品以下的,时间长短不相同。你要问:到那里去,要多久才花开见佛?每个人的情形都不相同,关键在於自己的勤惰。你要是精进不懈,那你很快就花开见佛;你要是懈怠懒惰,你的时间就会延缓。所以时间的早晚是要问自己,不要问别人。
到花开见佛的时候,就是悟无生法忍。通常讲什么时候花开见佛?初地花开见佛。那个时候虽然悟无生,是无生法忍的明相而已,还要修到第八地才真正证得无生。但是初地菩萨无生法忍的消息就透了,消息就得到了。所以说『识自本心,本自不生』,既然本自不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66》)
...圆成,一生取办。】
『弹指』是讲快,一弹指之间成就,不但成就,圆满的成就。古人说「弹指圆成八万门」,八万四千法门,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包括了,一个也不漏,「一生取办僧只果」。经上说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我们不用,我们一往生就把三大阿僧只劫的事情统统办完。宋朝莹珂法师,他三天就办好了,别人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办得了。在我们这个世间,三年办好的太多了,念佛三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圆瑛法师《弥陀经》注解里面引举衡州的王打铁,这是一个真的事情。在湖南衡阳有一个铁匠打铁的,一家四口,他有一个太太,有两个小孩,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生活非常苦,天天要做苦工赚一点钱来过日子,他自己晓得苦,自己真正觉悟了。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从他门口过,他看了很欢喜,就请出家人到铁匠铺子坐一坐。向他请教,说:我生活太苦了,有没有办法救我?而且还提出条件,他说:我想学佛,我没有钱布施供养,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停顿,不能浪费我的时间又不能叫我花钱,你怎样来救我?
这位法师告诉他:只要念佛求生净土就行了,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不要花钱的,也不要到外面去跑庙,不耽误你时间。他听了之后很欢喜,就照办。每天打铁,铁槌打下去念阿弥陀佛,拿上来阿弥陀佛,风箱推进去阿弥陀佛,拉出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他太太在旁边说:你打铁已经很辛苦很累了,口里还念阿弥陀佛不是更累吗?他说:我从前真的累,现在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1》)
...功夫成片带业往生也是属於顿教。所以,这个法门是决定有成就的。
疏【五法者,谓:一名,二相,三妄想,四正智,五如如。】
《楞伽经》上,把一切法分做五大类,这五大类一展开就是一切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包括,总不出这五个项目。第一个是『名』,名称,凡是物体、现象都有一个名字。第二是『相』,现象,只要是物体一定有现象。前面这两种是物质,宇宙之间所有的物质不外乎一个名、一个相,将所有的物质都包括了。第三是『妄想』,妄想是心理现象;凡夫一天到晚想东想西、想过去想未来,全是打妄想。后面两种是圣人的境界,『正智』。什么人才有正智?阿罗汉以上的,阿罗汉以上的人没有妄想,他的智慧现前了。阿罗汉称为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如如』就是真如本性,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前面四法的本体就是如如,也叫真如、自性、本性。
疏【三自性者。】
「性」就是性质,从性质上来讲可以分为三种。
疏【名、相,是妄计性;妄想,是缘起性;正智、如如,是圆成性。】
第一种是虚妄的计较,不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完全是从抽象概念当中所产生的,所谓是遍计所执性。譬如『名』,名是个假名,中国圣人说「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名字不是真实的。你要是真正觉悟到名字是虚妄、虚假的,这一关就看破了。「名」是人假设的,不是真的。假如现在有人指著我,骂我:「你是个狗,你不是人。」我们听了会生气,这就是被名相圈住了。如果老祖宗把我们这个样子取个名字叫「狗」,那我们今天大家听到「狗」,你也就高兴了;最初造字就是这么造法的。这是假设的,不是真的,你怎么可以把它当真?是为了说话、交换意见方便起见,假设的这些名相,所以名是假的,不是真的。
「相」是现象,它属於妄计性,也属於缘起性,缘起性就是依他起性,它是种种条件集合而生起这个现象。譬如毛巾,这是个「相」,它是许多条件才生这个相,这就叫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性。为什么也说它遍计性?同样一条毛巾放在这个地方,我们...(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1》)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七卷
...超十地,这个不可思议,超十地之阶,圆成佛道。所以《华严经》不但是圆,也是顿。本经,《观无量寿佛经》说得很清楚,饿鬼、地狱、畜生,『但念佛者,悉往生故』,比起《华严经》还要来得快。所以《华严》上有,本经也有。
我们现在虽然没堕地狱,如果你很冷静的去想想,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在地狱挂号注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仔细拿经文对照自己的思想行为,就明了自己是不是已经造了地狱的业因。造了地狱的业因,就等於在地狱已经注册挂号,时间到就得要去报到。这个时候,如果觉悟,来得及!像宋朝莹珂法师,出家人,他觉察到自己已经在地狱注册,没法子了,所以死心塌地念佛,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他往生了,这个人了不起!真正回头、真正觉悟。这就是恶道众生造作种种恶业,肯回过头来念佛,还是能得救。带业往生,这个教义《华严》有,《弥陀经》也有。
疏【六、华严一即一切,故如来能於一身现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一一头出尔所舌,一一舌出尔所音声,乃至文字句义,充满法界。】
这是《华严经》上不思议的境界,不思议的神通。
疏【此则如大本云。】
『此』是我们这个经。小本《弥陀经》上没有,《无量寿经》上有。
疏【彼国无量宝华,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明,一一光明,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普为十方说一切法故。】
这个教义与《华严》也相同,这是不思议的神力。到什么时候就有这样广大的神通?给诸位说,藏教佛就有了,何况...(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3》)
...的!自己要觉悟,决定不能贪著。有福报好,有福报可以利益众生,有福报让众生共同来享受,这是菩萨。这个福报只有自己享,不肯分享给别人,这种人成不了佛。不但成不了佛,连阿罗汉也成不了,何以故?他还有我所有的,既然有「我所有」,当然就有「我」。我、我所有不能打破,就是我执不破,不能出三界。阿罗汉「我、我所」没有了,他还有。所以一定要能看破、要能放下。看破、放下的功夫从哪里做起?名闻利养要舍,要能让给别人,自己修行常常要使自己身心清净,这样就好。
演【六、求佛种智於一切时无忘失心。】
求佛一切种智这个意念,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环境里面都不会忘掉,也就是念大菩提,这是道心,一心一意求无上正等正觉。
演【七、於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对一切众生都要存恭敬心,决定不可以轻慢。诸位要知道,对人生轻慢心就是自己造业障。往往我们自己造业,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怎么会造业?业障重的人,换句话说,他变成一种习惯,这是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念佛虽然讲带业往生,祖师大德给我们说得很多,只带旧业不带新业。旧业是什么?你过去已经造了,这个可以带去的。新业是什么?我继续不断还在造,这个不行。所以大家要明了,不是说每一个念佛的人他都往生了。在理论上讲,「万修万人去」,谁念佛谁往生。为什么念佛人不能往生?他不断的在造业,这个没办法。真正警觉过来,我从前造业,从今以后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7》)
...么?你每想一遍就又造一次,你怕你自己造的罪业不够多吗?每想一次阿赖耶里面那个印象又深一层,又加一次,这怎么得了!这不是忏悔,忏悔是能把业障消除掉,你这是天天把那个业障再增加,唯恐它力量不大,唯恐它不厚,这怎么得了!这个学佛学颠倒了。
佛法,决定不懊悔过去,过去事情做了就算了,不要再去想它。忏悔法门就是:我做错事情,我向大家表白,从今以后不再做这个错事情,这叫真正忏悔。决定不去想它!你有那个想,为什么不想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去念你那些罪过,这个真是糟糕。你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你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天天想那个罪过,念那个罪过,哪有不堕地狱的道理?那是修地狱法门。要觉悟,要真正觉悟。所以千万不要把佛经里头那些名词术语意思搞错了,那就麻烦了。
经上讲说,必须把自己这心地里面的污秽洗刷得干干净净。这个忏悔就是洗刷的方法,把心地洗得干干净净,这样才成为一个法器,才能够承受甘露法味。甘露法味也有比喻,这个时候心地真正清净之后,这一闻法,一接触佛法,他就会开悟,就法喜充满。你接触佛法不会开悟,是你心不清净,清净心没有不开悟的。所以诸位千万不要后悔,不要想从前那些罪业的事情。因为你愈想,你的心决定不得清净。我们念佛是要求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成天胡思乱想,怎么能得成片?功夫不会成片,也得不到一心。
疏【又复世人虽行众善,於彼佛土,无信行愿,亦名非器。】
这就讲...(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8》)
...个寺庙的外面见面。你想想看,比现在活佛转世高明多了!这个转世,他什么都不晓得,一塌糊涂,这个清清楚楚,而且跟老朋友约好十二年之后,咱们在哪里再见面,真不简单!所以转世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希奇。你们想想,哪个不是转世来的?没有一个不是转世来的,一个就是转世他清清楚楚,一个转世不清楚就是了。
圆泽禅师这样的能力,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还免不了三界受苦。功夫比他更高的,也不过就是到四禅天享天福而已,要想出三界了生死不容易。三生石这个故事是真的,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也提到这桩事情,勉励我们一定要发愿求生净土。不求生净土,即使修得像圆泽禅师一样,还是要轮回,这是因缘果报。这些我们都要明了,要真正觉悟,要发心。
这就说明修其他宗,显教也好、密教也好,不信西方净土,不愿意往生,统统是非器。下面说,善人,修行得很好的,都不行。
疏【虽有诸过,於彼佛土有信行愿,亦名为器。】
这一点诸位特别要留意,你造了什么样的罪业呢?《观无量寿佛经》说的,你造五逆十恶要堕阿鼻地狱的罪业,都不怕,你遇到这个法门了,「我相信,我发愿,我念佛」,你还是一样往生。所以你做那点小小的过失,又怕什么?何必一天到晚耿耿於怀,不肯放弃呢?这个糟了。你虽然造罪业,没造五逆十恶, |
|
|
|
|
|
|
|
9#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7 09:19:43
|
只看該作者
没有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咱们没干这种坏事,没有这么大恶!这种大恶的人,念佛都能带业往生,何况其余小小的罪过,那算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8》)
...的道理,不能死在言语文字里面。言语文字是工具,目的是要我们去悟里面的理,这才真正能得受用。
第五是「摄境唯心」,境是境界,音声、言语文字都属於境界,这些境界从什么地方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换句话说,逐渐就能发现到它的本体,本体是真心、本性,佛说的经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逐渐逐渐就像《华严》里面所讲的,深入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到究竟圆满的时候,心性完全恢复到明净,就是光明洁净,一尘不染的时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理你完全就见到了,就像《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世出世间一切事理出不了五蕴,小,我们这个身是五蕴之身,大,整个世界是五蕴的世界,有情世间如是,智正觉世间也不能例外。我们娑婆世界是五蕴组合的,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五蕴组合的。我们这里五蕴叫染,他那个地方五蕴叫净。实际上五蕴哪有染净?染净在人心,诸位要明了,你心迷就染了,你心清净就净了。
佛在《华严》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里?众生有分别执著妄想,佛没有分别执著妄想,就这么回事情。《华严》「出现品」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跟众生没有两样,差别就这么一点点。一切众生只要肯把分别执著妄想舍掉,你就叫佛,就叫成佛,成佛实在讲就这么简单。理你明白了,分别执著放不下,这个无可奈何!肯放下的,就行了。不肯放下的,佛也救不了你,也帮不上忙。所以修行修什么?就是把分别执著妄想舍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八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80》)
...自己,这是平等性生起来了,自他不二,万法一如,跟诸位说,这叫做法身。所以有同学问:到底是什么法身?这就是法身。我们现在有没有?现在有,你不承认。我们眼前山河大地这个太虚空都是我们自己心识变现的,但是我们不承认,就是不承认自己的法身。不是没有,摆在面前。
诸佛如来承认,承认就是什么?就像在做梦一样,整个宇宙、整个地球,一切众生都是自己心识变现之物,除了心识之外什么都没有。你真正能承认,真正能肯定,你就是证得清净法身。证得清净法身的人决定没有烦恼,为什么?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决定没有这个。迷了才有,才有我人、才有界限、才有分别,悟了的没有;悟了,情与无情跟自己一体,一体无二体。真正觉悟了,无有一法不是自己。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真正觉悟的人。还有我、还有人、还有是非,还有贪瞋痴慢,这是迷没有悟,悟了决定没有。所以悟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
我们自己可以反省反省,自己到底是悟了还是没有悟?悟了的心一念不生,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悟;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还有妄想,自己要知道,我决定是迷没有悟,这是自己一定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在迷,有救!自己迷了不知道迷,还自己以为开悟了,这没救了。就好像一个人身体有病,他知道自己有病他有救,为什么?他去求医。自己一身病,认为很健康,「我没有病」,他根本不找医生,那就等死了,没救了。
知道自己迷惑颠倒,跟诸位说,那叫「始觉」,他觉悟了,他觉悟什么?知道自己迷惑颠倒,这就是觉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八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81》)
...本,本影不分。不知道如来还不要紧,更重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佛说一切法,是教我们认识自己,是教我们自己真性显露,是要我们认识自己的如来,不是认识他,这是佛的真实义。我们今天把方向目标搞错了,一味去追求释迦牟尼佛这个如来,只考据他这些经典,而不晓得回过头来去找自己心性里面的如来,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一切经典,这是把方向搞错了。所以佛在大经大论上明白的开示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流的聪明智慧没有办法理解佛法,道理就在此地,方向搞错了。岂不闻经上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他是要你在心里面去找法。从法里面要会归到自心,从心里面去觅法,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所以说,无上正觉。
世间人没有方法体会,为什么没法子体会?简单说一句,他心不清净,他心里头要搞名闻利养,他心里头有是非人我,所以他没有办法体会到这一层,他不会回头。要能把名闻利养、是非人我统统丢掉,恢复到自性清净心,你就体会到了,你一展开经典立刻就明了佛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要如何来受持,要怎样来接受。小乘圣者,小乘人著相,虽然破我执,没有破法执,比我们凡夫毕竟还是要高一层,他能成就九次第定,他不能开智慧,换句话说,不能见性。为什么不能见性?病根就是把影当成本,这就是法执,认为如来实有法说。小乘人他不能体会虚空法界是唯识所变,不知道三界唯心,所以他执著心外有境。像一些愚痴的人,把影像当作真实,以为...(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八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81》)
...宙森罗万象,佛法里面讲,就变十法界了,这叫「流转门」。如果一下觉悟了,从六粗回到三细,从三细归到一真法界,这就还原了,还原的时候叫「还灭门」。
迷的时候,「妄生真灭」。实在讲这个妄生不难懂,你要是坐在这里坐一会儿,向内去观照,你就会发觉到你有很多的妄想,止都止不住,这就是妄生,迷的时候妄生,生妄想,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所以真的就见不到,只见到妄想,妄念纷飞,这是迷。悟的时候,这个现象反过来,真生妄灭,这里头境界很微细。有的人什么妄想也没有,没有妄想怎么样呢?打瞌睡,睡著了。这是不是觉悟?不是的,给诸位说,这叫无明。凡夫麻烦,他不是堕落在妄想里就是掉在无明里,这都是不觉,都是生灭。
真正觉悟的人,他没有妄想,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精神饱满,不打瞌睡。再跟诸位说,他不要睡觉。经上说「财色名食睡」,这是五盖,五种烦恼,本性里头没有的。真正觉悟的人,他不要吃饭,他不要睡觉,他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这是真正觉悟人。我们今天还要吃饭、还要睡觉,就是没觉悟。阿罗汉七天吃一餐,他就够了,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功夫愈高的人吃的愈少,一天吃好几餐,一餐吃好多,这不行,没功夫。可是诸位要记住,你听了这个话说,我尽量少吃,表示自己有功夫。到不了半个月、一个月,身体出毛病,那就糟了,这是大错特错。没有功夫,你这个体力需要消耗那么多,你就要补充那么多。像现在开车一样,有省油的车、耗油的车,耗油的车,你不加满,它跑不动了。那个有功夫的人就好比省油的车,觉悟的;迷惑颠倒的好比耗油的车,你非加油不可,这是不可以勉强的。这些事情,我这两天在看季圣一居士《四十二章经》注解,他说了很多话,真是合情合理。我们现在这一代许多修行人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八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83》)
...,事上有染净,体上没有染净,体上没有来去。诸位好好去想这个道理,你能够通达佛经里面甚深的义理。
六道轮回是什么在轮回?事、境、心在轮回;理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不轮回。可是我们不觉的人,看到真如本性好像也在轮回,好像是这个样子,其实不是的。迷的时候把整个真如看成了生灭,这在佛法里面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不变随缘」,理体不变,它能随六道之缘。觉悟了,虽然在六道,自在、不染,游戏神通!哪里都可以去,他不染。什么是染?苦乐享受是染污,他在天堂,他没有乐受,他不染那个乐;堕到地狱,他不染苦,他心是清净的。换句话说,苦乐忧喜舍种种这些感受他都没有,他心地清净、平等、自在,这就是佛菩萨,这就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所以,理不碍事境心。
六道轮回,六道是缘起的,善业就三善道受报,恶业就三恶道受苦,是善恶业力牵引著你去六道轮回,你要到哪一道是善恶业在主宰。诸位要晓得,不是佛菩萨主宰,也不是阎罗王主宰,与上帝鬼神更不相干。谁主宰你?自己主宰自己。所以学佛的人,他要学觉悟!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这些鬼神、阎罗王有没有?有。就好像我们国家有刑警,你不犯法,他不敢动你。他要抓你,他犯罪!你犯了罪,他才来抓你。阎罗王、小鬼也是如此,你作恶多端,到时候他来找你麻烦。你行善不作恶,他见到你恭敬都来不及,他不敢碰你,不敢惹你的。可见得自己作主宰,不是别人作主宰,这个道理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八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83》)
...念佛求生净土。自古以来四众弟子对这个法门称赞,『为论为文』,有论有文,倓虚法师的《念佛论》就属於这一类的文字。印光法师《文钞》里面,称赞西方净土之论有六、七篇,文有几百篇。『为集为录,为传为偈』,有《净土集》、《净土圣贤录》、《往生传》。有偈颂、有赋、有诗,像白云法师的《净土词》就做得非常之美,我们上一次印了三千张,那是宋朝末年赵孟俯写的字,相当有艺术价值,词也好,字也好。
『交赞互扬』,交互的赞叹,宣扬这个法门。『其丽不亿』,亿就是无尽的意思。『莫不叮咛恳告』,恳切的告诫当世之人,告诫后世的学者,劝大家要认真的修学这个法门。『感慨悲歌,普劝迷流,同归觉路』,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正的觉路,正觉之路。其他的法门虽然都是佛说的,都好,可惜不契机。我们依照别的法门,还是迷而不觉,怎么迷?迷在法门里面。学贤首的迷在《华严经》里面,学天台的迷在《法华经》里面,学唯识的迷在《成唯识论》里面,没有一个不迷。跟诸位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不迷,你要能迷在一句阿弥陀佛也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迷。所以这个不一样,别的法门迷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念佛这个法门迷,可以带业往生,好处在此地。所以真正正觉之路,说老实话只有这一条。末后这两句是大师特别叮咛嘱咐,『一曾过目』,就是你曾经遇到这个法门,曾经见到过,读到过这个文字,听到过别人劝告,你应当要刻骨铭心,不能忘记。
疏【上文专指注释此经。】
前面一段是讲的注解,这部经自古以来的注解。
疏【今谓其余赞咏净土。】
其余赞叹歌咏净土。
疏【所有言辞不可胜纪。】
没法子统计,太多太多了。
疏【为论,如十疑宝王等。】
《十疑论》是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所作,《念佛三昧宝王论》是飞锡法师所作,完全是赞扬净土的,蕅益大师把这两本都收进《净土十要》。这是讲『论』,举出两个例子。
疏【为文,如龙舒无尽等。】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八十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89》)
...法不要学就一切通达了。你说,我们还要学那些干什么?禅家讲,三藏十二部都叫葛藤,那是对愚人说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找自己麻烦,佛才跟他讲三藏十二部,佛也不嫌麻烦,他也不怕麻烦。我们不干这个事情,我们要直截了当。我这样讲法,诸位很容易听得懂,这个讲法一点都不错。
钞【盖始则全觉全迷,中则觉而未尽,末乃无所不觉。今称佛者,指究竟也。】
这是六即总结。理即佛是『全觉』,名字即佛是『全迷』,所以开始是全觉全迷。当中从观行到分证,虽然觉,不彻底,『觉而未尽』就是没有圆满。末后一个究竟觉,那是成佛了,那是『无所不觉』。
钞【十身者。】
十身,这是《华严经》上所讲的。
钞【一正觉佛,至十随乐佛,详具离世间品。】
《华严经》一共三十九品,《离世间品》是第三十八品,这品经相当长,一共有五卷经文,完全是讲修行的法门。清凉大师把这部经分为四大科,就是四大段:信、解、行、证,《离世间品》就是行,专门讲修行,里面讲两千多个法门,所以经文相当长。
钞【此十身佛,唯华严有之。然约其大要,不出觉满之义,故曰十身初满,正觉始成,名圆满佛也。】
第一是「正觉佛」,第二是「愿佛」,第三是「业报佛」,第四是「住持佛」,第五是「涅盘佛」,第六是「法身佛」,第七是「心佛」,第八是「三昧佛」,第九是「本性佛」,第十是「随乐佛」,这是《华严经》里面讲的『十身佛』。这个成佛,天台贤首都说,我们在《普门品》里面,大家看到观世音菩萨随类化身,「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换句话说,观世音菩萨可以成佛了。所以要晓得,这个成佛,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现佛身,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现佛身。
从初住往等觉一共是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人都可以现佛身。十住到初行,这十一个位次可以现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可以用这种身分来教化众生。第二行以上一直到等觉,他可以现别教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4》)
...所毕业的?毕业都一样,程度不一样!藏教的佛程度最低,通教高一点,别教又高一点,圆教才是究竟圆满的真佛。
从净土法门仔细来观察,或者诸位细读《华严》就会晓得,我们修行可以到他方世界,在他方世界修行可以证得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很难成圆教佛,为什么?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劝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法身大士,刚才讲了,包括藏通别佛都在里面,这些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他要不是去成圆教的佛果,那就没有意义!那到西方极乐世界讲不通,没有理由,为什么要去?我们才恍然大悟,要想成最究竟圆满的佛,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部经是《华严》、《法华》的归宿。要真正觉悟!搞其他一切的法门都是枝叶,这是根本。根本真正找到,深信不疑了,所有枝枝叶叶应该统统放下,不要再搞了。
所以今天我印经就印《阿弥陀经 》,印《无量寿经》,除这个之外,我什么经都不印了,为什么?我认清楚了,这两部经就是一切诸佛所讲经法的精华。我们要印最好的东西,就是以最殊胜的利益供养众生。印这个经的功德比《法华》、《华严》的功德还要大,没有任何一部经能比得上《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我自己学佛三十多年深深的体验,所以我今天一切都放下了,专门修行这个法门。我自己非常有把握我能往生,我这个身在娑婆世界是最后身,来生如果再来,那是乘愿再来,不会受这个果报了。你要问我,凭什么?就凭这一句阿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4》)
...这是根本。根本真正找到,深信不疑了,所有枝枝叶叶应该统统放下,不要再搞了。
所以今天我印经就印《阿弥陀经 》,印《无量寿经》,除这个之外,我什么经都不印了,为什么?我认清楚了,这两部经就是一切诸佛所讲经法的精华。我们要印最好的东西,就是以最殊胜的利益供养众生。印这个经的功德比《法华》、《华严》的功德还要大,没有任何一部经能比得上《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我自己学佛三十多年深深的体验,所以我今天一切都放下了,专门修行这个法门。我自己非常有把握我能往生,我这个身在娑婆世界是最后身,来生如果再来,那是乘愿再来,不会受这个果报了。你要问我,凭什么?就凭这一句阿弥陀佛,凭这句成功!
第一是「正觉佛」,就是示现成正觉。这里头有藏教、通教、别教。像观世音菩萨,这些大菩萨们,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示现正觉身。正觉身是我们一般讲的佛身。
第二是「愿佛」,随愿现身。佛有广大慈悲的愿力,众生想见什么样的身,他就现什么样的身,佛有能力现。我们有没有缘分看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三是「业报佛」,菩萨万行所感。譬如,我上次跟诸位讲到,香港有几个同修到普陀山朝拜梵音洞,去拜观音菩萨,三个人去,三个人都看到观音菩萨,回来大家一说,三个人见的像不一样。菩萨能现的是他的愿身,众生所见的是菩萨的业感。有人见菩萨是金色身,有人见的是比丘相,有人见到像老太婆一样,每个人见到的像都不相同,也有见到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是个人业感不相同,菩萨所应的也不相同,不是菩萨故意现这个身给你看,现那个身给他看,不是的,菩萨...(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4》)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八卷
...注解我介绍给大家,注解要多看,看的遍数愈多愈好,看多了,看熟了,这个境界常常在你脑海里面,《楞严》上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看多了,熟了,你常常想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常常想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这叫「忆佛」,我们口里「念佛」,完全符合净土宗修行的宗趣,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第十是「随乐佛」。念ㄧㄠˋ,乐就是爱好,随著众生的欢喜心,他来示现。
这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十种身。底下这几句话,是把它综合起来做个结论。『然约其大要』,归纳出最重要的,『不出觉满之义』,觉满,就是天台家所讲的究竟佛。为什么?不到究竟,怎么能现十身!能够自自在在示现十身,确实要到究竟觉满。『故曰十身初满,正觉始成,名圆满佛也』。正觉始成,是《华严经》上讲的正觉。《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就是第一品,你展开,「佛始成正觉」,那成的是圆满正觉,不是藏教的正觉,因为他的境界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做他的当机者。
钞【天中天者。】
这是对佛的称赞。我们对佛实在是无法赞叹,所以赞他为『天中天』,天中之天。
钞【天有四:一、世间天,诸国王是。】
佛经里面讲四种天。第一种也叫名天,就是名字天,有名无实,就是『世间天』。『诸国王是』,像我们中国古时候皇帝称为天子,实际上他是人,他不是天。日本国王称天皇,他也是人,他也不是天。这都是有名无实,这叫世间天,世间人尊称他,不是真正的天。
钞【二、生天,欲色无色诸天是。】
『生天』,真的天上了。佛法讲,天有二十八层。『欲界』有六层天,有男女饮食之欲。天界愈往上去,欲望愈淡薄。再往上去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4》)
...生天』,真的天上了。佛法讲,天有二十八层。『欲界』有六层天,有男女饮食之欲。天界愈往上去,欲望愈淡薄。再往上去是『色界』,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层天。这十八层天,财色名食睡、五欲都没有了。学禅的同修,你自己好好的去反省一下,你还有没有欲望,财色名食睡还动不动心?事上没有,那个不相干,要紧是心上,心里面还有动心,我保证你到不了色界,你还是在欲界。由此可知,修禅不容易!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真不动心,才能到四禅天,不简单!那是相当功夫。我们心里头稍微动个念头,就不行,那个欲还没断,还是欲界。
色界再往上去是『无色界』,就是四空天,这是我们娑婆世界最高的地方,他真正觉悟身是累赘,他连身都不要了;这四层天,实在讲就是精神的世界,他没有物质,没有身体这个身相,我们俗话说灵魂,那是灵魂所住的境界。能够生到这二十八层天,这叫生天,真正生到天上去了。
钞【三、净天,四果支佛是。】
『净天』,净是清净,不是普通的天人,是学佛的人,他烦恼还没断尽,但是他不到欲界来了,这些人叫三果罗汉,小乘的三果,他们住在四禅天。四禅天,一共有九层。其实四禅,平常只有三层,加上一个外道天,这个外道叫无想天;他什么都不想,无想定修成了,修到四禅的外道天。这四种天都是凡夫,都不是圣人。除这四种之外,还有五层,叫五不还天,这是小乘三果人修行的地方,我们佛经里面也称为净居天,净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4》)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5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七三页:
钞【圣中圣者,声闻缘觉菩萨,入圣域而未优,惟佛居极果,是圣而又圣也。】
在佛的教学里面,首先我们要明了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有许许多多的地方与我们现代的教学,就是教育上非常的类似,只是名称不相同,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佛法里面分大乘小乘,就像我们现在教育分小学、中学、大学,声闻是小学,缘觉等於中学,菩萨等於大学,分这三个阶段。但是它这个小学毕业,程度就相当高。
佛法所追求的是最高最圆满的智慧,在佛经里面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里面也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正觉,得到正觉的人就是小乘修学满了,这叫证得阿罗汉的地位。阿罗汉有一个意思叫无学,无学就是他所学的东西毕业了,没得再学了,课程学完他就毕业,就无学了。佛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证得正觉就是阿罗汉。佛法里面承认我们世间众生有觉,不能说没有觉悟,我们世间今天的科学家、哲学家,这些宗教家们,他们对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虽然有觉不能算正,不能算是正觉。佛法里这个正觉的标准,第一个条件是要对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第二个条件是要你断烦恼,你确确实实能把贪瞋痴慢这些缘断掉,真正符合觉正净的标准才称之为正觉。所以阿罗汉达到这个目标了。
佛给我们讲的宇宙之间有许多现象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还有许多现象是我们现在的能力还达不到,甚至於我们的思想、学术、科技都达不到,但是不能说它不存在。譬如印度人所讲的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是佛教里面的东西,古印度婆罗门教、数论、瑜伽,外道都讲这些,换句话说,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印度人就讲六道轮回了。而且许多宗教他们修行的能力确实可以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六道里面的情形,印度那些高级的宗教他们了解得很清楚,这些事实他们知道得很清楚。可是这个事情究竟怎么发生的?人能不能超越六道?他们就没有办法了。所谓「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释迦牟尼佛才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六道轮...(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5》)
...理解的,还有许多现象是我们现在的能力还达不到,甚至於我们的思想、学术、科技都达不到,但是不能说它不存在。譬如印度人所讲的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是佛教里面的东西,古印度婆罗门教、数论、瑜伽,外道都讲这些,换句话说,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印度人就讲六道轮回了。而且许多宗教他们修行的能力确实可以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六道里面的情形,印度那些高级的宗教他们了解得很清楚,这些事实他们知道得很清楚。可是这个事情究竟怎么发生的?人能不能超越六道?他们就没有办法了。所谓「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释迦牟尼佛才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迷失了自己,才会有这个现象。迷什么?就是迷失了自己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每个人都有的。换句话说,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才艺,是一切众生都平等的。今天你为什么丧失?是你迷失了自己。佛法不是说你迷在外面,而是你迷在你的自性,才把这个现象变成六道轮回的现象。如果你真正觉悟了,觅轮回了不可得,哪里还有什么六道?这就是迷觉的问题。迷了,就好像我们作梦,古人也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你醒过来了,哪里还有梦?找也找不到!我们迷的时候就像作梦,有六道轮回,有这个事,不是没有,真的有;虽然有,它不是真的,就好像我们作梦一样,但是你在梦中不知道作梦,你以为那个梦境是真的,你不知道那是假的、是虚妄的,到你清醒过来,你才晓得那都是假的。如果在梦中晓得自己在作梦,那梦一定很有趣味,一定很自在。所以佛法讲佛菩萨在世间是游戏神通,为什么?他晓得他在作梦。我们在作梦不知道作梦,他是知道他在作梦,所以我们的心情境界完全不相同。
这是说第一个阶段是正觉。可以说阿罗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5》)
...现象。如果你真正觉悟了,觅轮回了不可得,哪里还有什么六道?这就是迷觉的问题。迷了,就好像我们作梦,古人也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你醒过来了,哪里还有梦?找也找不到!我们迷的时候就像作梦,有六道轮回,有这个事,不是没有,真的有;虽然有,它不是真的,就好像我们作梦一样,但是你在梦中不知道作梦,你以为那个梦境是真的,你不知道那是假的、是虚妄的,到你清醒过来,你才晓得那都是假的。如果在梦中晓得自己在作梦,那梦一定很有趣味,一定很自在。所以佛法讲佛菩萨在世间是游戏神通,为什么?他晓得他在作梦。我们在作梦不知道作梦,他是知道他在作梦,所以我们的心情境界完全不相同。
这是说第一个阶段是正觉。可以说阿罗汉就是正觉的人一个学位的名称,好像我们现在讲的学士、硕士、博士。菩萨就好比是硕士,佛就好比是博士,最高的学位。正等正觉,这是菩萨,等是等於佛,但是还不是佛,换句话说,接近圆满,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圆满。到究竟圆满,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完全不迷了,这叫佛。这三个称号,就等於是三个学位的称号一样。
所以佛跟我们讲,人人可以成佛,而且说得很明白,像《华严》、《圆觉》里面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本来的的确确是佛,只要你不迷,你就是佛!你虽然迷了,迷了还是佛。因为迷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个觉是真的。既然是真的,真的永远不会失掉,假的,假的决定可以摆脱。所以首先我们要在这上面建立信心,自己决定能成就。佛法跟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佛法讲信,第一个是信自己,建立自己坚强的信心、理性的信心。自信而后再信他,再相信佛、相信菩萨、相信老师,他才能帮得上忙。如果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佛菩萨神通再大、智慧再高,也帮不上忙。佛菩萨能帮...(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5》)
...没有第二个意思,这种文章好写,大家都会写;要写出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文章就不好写了。这是第二种的词无碍,我们的确可以学得到,我们努力能学得到的,就是『以世智差别说』。
钞【乐说无碍智。】
『乐』,念ㄧㄠˋ,就是乐好、爱好。『乐说』,我们今天讲喜欢说,不怕麻烦,不怕疲劳。喜欢为人来说,这叫『乐说无碍智』。
钞【以第一义智善巧说,不言义法者,后后兼於前前,词及乐说,摄义法故。】
「义、法、词、乐」这四个字次序不能颠倒,为什么?后面能包括前面,前面不一定能包括后面。到欢喜说,当然前面这三个意思全都包括在其中。『第一义智』,这是真实的智慧,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无上正等正觉,这才叫做第一义智。『善巧』,这是应用在行为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教化众生上,非常巧妙。巧妙还不说,用这个太好了,「善」是好,非常好的一种巧妙的方式,能够叫人很容易接受,很容易明了,很容易达到教学的效果,这才称之为善巧。
钞【十二部等,指所说也。】
『十二部』,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佛说法有十二种不同的方式;拿现在的文章讲,体裁,它有十二种不同的体裁,可以用散文的体裁,可以用诗歌的体裁。我们展开经本,经本里面有长行,长行就是散文,像《弥陀经》这部经完全是散文。有一些经里面有偈颂,偈颂就是诗歌,散文后面有诗歌,还有一些经典后面有咒语,这都是运用的体裁不相同。体裁一共十二种,但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5》)
...这一生就往生,往生就成佛,这个人不叫上上根,谁叫上上根?那个通宗通教的,他还要搞六道轮回,他一生还不能出三界,他算什么上上根?所以想想古德讲的话是有道理,不是没道理。然后我们想想,许许多多老太婆一生念佛往生,真是上上根人。我们自以为聪明才智不得了,比不上那些人,人家一生能作佛,我们搞一辈子还六道轮回。这是讲法身即是般若解脱。依照这个理推,般若也就是法身解脱,解脱也就是法身般若,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乃至行通理教,教通理行』,这个「教」是文字,文字性空,那就是实相,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知道它是虚妄,那就是实相。到这个时候就可以跟你讲,实相跟虚妄是一不是二,你真正觉悟到。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拿这个比喻,大家容易懂,器是虚妄的,金是真实的,器是不是金?器就是金,虚妄的器跟真实的金是一不是二。宇宙之间一切万物就是器,有形有相,有形有相的东西就是虚妄之相,虚妄之相它的体就是真空。真空就是本性的别号,讲真空、讲本性是一样东西。所以讲文字性空就是实相、就是真如本性。所以『教通理』。
正因为教跟理是一不是二,因此我们不能执著文字相,你不要执著它,你执著它就错了;你不执著它,你就通达,你就在文字里面得自在,得般若、得解脱。你要是执著它,那就迷了,就迷在文字里面,教也不通了,智慧也没有了,解脱也没有了,自在、智慧都没有了,那是死在文句之下,不晓得文...(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7》)
...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不仅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道理就很深很深。「阿弥陀佛」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你想想,一切诸佛是不是都是无量觉,他要不叫无量觉,他怎么成佛?所以,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共同的名号,他要不成无量觉,他就不能成佛。所以他要念他自性阿弥陀,念他自性无量觉,证得自性无量觉,他就圆满成佛了。所以才晓得,诸佛是念阿弥陀佛而成佛的。
同时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是圆教的等觉菩萨,在华严会上还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要成佛。成什么佛?成圆教的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无量觉。不仅他自己发愿往生,而且是以十大愿王普遍的劝导华藏海会那些明心见性的菩萨们统统求生西方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次,就是十住,十个位次;十行,十个位次;十回向,十个位次;十地,十个位次;四十个,加上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的菩萨。每一个位次里头人数就不晓得有多少?没法子计算的。统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到那边去成圆教的佛果。
还有哪一个法会比这个法会更殊胜更庄严的?我们找不到。所以说《华严经》是《弥陀经》、《无量寿经》的序分,一点都不为过。所以一部《华严》到最后归到净土,就归到这个经,一切诸佛所护、所念的经。护法,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你不识货,你不爱惜它;你真正识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8》)
...叫『称理』?修行人所谓「称性起修」,称性起修是怎么回事情?就是称理。你明白这一段,真正把这一段变成自己的观念,变成自己的见解,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就叫做称性起修。称性起修不是普通人,这个人是菩萨,我们就称他是真正的菩萨,名副其实的菩萨。《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为什么?因为他不称性。称性起修的人,必定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称性,那是真真实实的菩萨。
『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纲领就是这两句话。法界虽然广大,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方三世,哪里来的?自己一心,一心变现之物。一心就是自己的一心,所以『依报正报,何非自性』,哪一样不是自性?真正觉悟了,心量就大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觉悟是如此。没有觉悟的时候,心量很小,不能容人。觉悟的人是佛菩萨,他真正知道事实的真相;不觉悟的人,他不明了事实真相。所以觉是彻底明白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一心所现、所变。
《华严》讲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能现相,所现的这个相,我们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这是心所现的。识所变,识就是迷了,迷了才有心意识,才有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识。因为有分别执著,所以才变现十法界。如果没有分别执著,给诸位说,法界本来是一,这一才叫真,《华严经》讲一真法界,法界原来是一真,不是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是你分别执著才有的。你要是不分别执著,哪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9》)
...《净名经》就是《维摩经》。前面所讲,『理』跟『事』是分不开的,有事一定有理,有个道理;有那个道理,它一定有事相,所以理事是分不开的。『事依理成』,我们今天这娑婆世界,我们看到这个现象,这里头必然有个道理。大的事它有理,小事也有理,所谓是大而世界,小而微尘,它都有个理在。我们的情绪也是刹那刹那在变化,变化那是事、现象,喜怒哀乐这是心理的现象,它有个理。没有理,哪有事?物质上的变化,我们讲物,它的确有个理。所以,有物之理,有心之理。但是物的理跟心的理,理是一个,所以真理只有一个。称理,我们主要就是找到这个理。
此地引用《净名经》说的,『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就以这个理来看。这个道理是说,真正觉悟唯心净土,正是所依之理;佛土清净,感得依正庄严,正是所成之事。既然依理成事,所以事一定称理。根据这个道理,我们来观察我们眼前的环境,我们也应该要觉悟。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动乱,动乱到不可收拾,这里头有个理在,什么理?人心没有归宿。中国在过去,历代可以说都有相当长的期间长治久安,虽然有动乱,动乱的时间都不长,所谓是一乱一治,治世比乱世时间长,那是什么原因?就是大家的思想见解有一个标准。纵然离开这个标准,他也离得不太远,所以人心有归宿。这个归宿是什么?一个是儒家,孔孟学说的道统,一个是大乘佛法。中国人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思想见解都以儒佛为标准,所以才能长治久安。
现在人心没有皈依了,无所依...(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9》)
...那才真有;灯一开,黑暗就没有了,可见得黑暗是妄的,不是真的。所以这个迷,就是你不悟;你一觉悟,迷就没有了。破迷开悟,一觉悟,迷就没有了;因此迷的时间再长久,我们不怕。古德有个比喻,「千年暗室」,这个暗室已经有一千年了,这时间很长,可是你点一盏灯,它就明亮,黑暗就没有了。我们无始劫以来到今天都在迷惑,不怕,你今天只要一悟,无量劫的迷情统统都没有了,都消失,就怕你不悟。
这个理,可以说不难懂,但是事情可没那么容易。也有同修来告诉我:我念佛的时候也不错,读经的时候这境界也很好,可是一碰到事,烦恼又起来了,怎么办?烦恼起来就是迷惑,就是你迷情又起来。因此,我们就明白了,觉的功夫是在什么时候你是真正觉悟呢?是在遇到事的时候,换句话说,处事待人接物,你心清净,不被外境所转,这就是你真正觉悟了。你还会被外境转,被外境所动,你虽然念佛,一天念得再多,那你还是不觉。所以这个觉要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考验,去考验你是不是真的觉悟。
由此可知,我们平常念佛就是培养觉性,我们常常在迷、不觉,薰习始觉的气分,临事你就不迷了,这就管用。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的意思,「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文是「无量觉」。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念觉而不迷,是这个意思,无量觉的意思。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是顺逆境界,我统统要觉而不迷;觉而不迷,就是保持这个清净心不动。我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样样都清楚明白,这是智慧;虽然样样清楚,心里头如如不动,不动是什么?不起贪瞋...(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0》)
...,样样都清楚明白,这是智慧;虽然样样清楚,心里头如如不动,不动是什么?不起贪瞋痴慢疑,不动这个。顺境里面不起贪爱的心,没有这个念头;逆境里头没有瞋恚的心;心境平等,没有贡高我慢的心;样样清楚,决定没有疑惑的心。贪瞋痴慢疑邪见,心里统统都没有,这叫做如如不动,外面又清清楚楚,这时候这个心是真正叫觉悟了,这叫始觉。
这个始觉,念念都是始觉。譬如你修行证果了,你证道了,我们拿圆教来说,初信位的菩萨,始觉,你初信位了;初信到二信还是始觉,二信的始觉;二信到三信还是始觉,三信的始觉;一直到等觉菩萨,你还是始觉。所以这个始觉,天天都在始觉,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成佛了,释迦牟尼佛还是始成正觉。由此可知,始本不二,就是这个意思。念念都是始觉,始觉跟本觉是一不是二。所以要晓得,无明不是真的,但是无明有没有?有,虽有不真,不是真的,因为它是生灭法,它有生有灭,所以它不是真的。本觉是真的,因为本觉它是不生不灭法,它不生不灭,所以它是真的。
『今方破惑证智为始』,我们学佛的人比起不懂佛法的人,那就是始觉。虽然我们无明烦恼一品还没破,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有佛性,我们知道念佛可以往生净土,别人还不晓得,这个就是始觉。而且告诉诸位,这是真正的始觉,究竟的始觉,比其他一切大乘法门,那个作用不相同。因为一切法门,这一生当中想了生死、想圆证菩提,实在说是不可能的事情。唯独念佛这个法门,我们在一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0》)
...集经典态度非常谨严,这是因为要取信於后代,后代人对这经典才尊重才相信。这个也是息诤论的意思,所以这经典流通,大家都没有异议。底下就分开来研究,一句一句来探讨。
疏【如是者,信成就也。】
六种成就,它是属於信成就。
疏【如智论中说。】
《钞》引用《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有一百卷,是龙树菩萨著作的。这部论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我们通常称它作《大般若经》,一共有三十卷。龙树菩萨作的注解有多少?梵文本是一千卷,一千卷注解,解释三十卷的经文,解释得非常详细。「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在《大智度论》里大概是三卷半到四卷的样子,就解释这四个字。我最初读经的时候看《大智度论》,才真正觉得佛经这义味无有穷尽,四个字居然解释将近四卷经文。
这个《论》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来翻译的。因为中国人喜欢简单,如果一千卷翻译出来,恐怕没人看,一看那么多,就不要看了。因此他把它浓缩,翻成一百卷,换句话说,是十分之一。怎么翻法?前面第一分是完全照原来的论翻过来,一共翻了三十四卷,初分。后面每一分都翻大意,提要,就不是完全的。所以你要看龙树菩萨原来的注解,就是前面三十四卷,那是初分的注解。由此可知,佛经的注疏要详细的注解,义趣说不尽的。这是引用《大智度论》里面几句话来说,最重要的几句话就是信成就。
疏【又二字复为二义,有多种解。若以宗拣定,约当宗,则一心不乱曰如,唯此无非曰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3》)
...!因是一样的,这个话讲的才真正是有道理。所以我们要重视缘。
缘不外乎三个条件:第一个善知识,第二个同参道友,第三个道场。什么叫真正善知识?对这个法门真正认识清楚,没有认错,那我们跟他就不会走错路了。同参道友在一块修行,互相切磋琢磨。诸位同修要知道,这个认识就是佛经里面讲的正知正见,不容易!我给你们诸位同学说,我在过去好多年当中,我也教过不少的学生,教过不少的佛学院,现在想起来自己很惭愧,为什么?真是俗话所说的:误人子弟!教书,误人子弟。我教那些佛学院,过去也是误人子弟,但是不是有意的,为什么?自己认识不清楚,就居然做了老师。现在才明白过来,才后悔!现在路是搞清楚了,认识了。认清楚之后才真正觉悟古人那个教学法是对的、正确的,我们今天这个聪明才智想出来一套方法是错误的。
古人用什么方法?一门深入。我在十年前,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讲《楞严经》。那个时候香港的海仁老法师还在,他是第二年圆寂的,一九七八年圆寂的,我去拜访他,他那时候已经九十多岁了,在香港号称首楞严王,他一生是专讲《楞严经》。我在香港,因为我讲《楞严经》,听说他一生研究《楞严经》,那当然要去拜访他,谈得很投机,承他老人家指教的很多。做他的学生不容易,他用老式的教学,他不是新式的,他的学生我听说只有六个人。什么样的资格,他才收做学生?要背《楞严经》,不但经要背,还要背注解。他指定的注解,要是我,我不会采取...(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4》)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一九卷
...越三界,他才会忧虑,才会觉得恐怖。你要没有能力,你虽然出家修行,他笑笑,为什么?你出不去,出不了他的魔掌,他的魔掌就是三界六道,你没有办法超越。真正发心修行,证阿罗汉果就超越了。所以『怖魔』是到阿罗汉,魔王才著急,为什么?你有能力超越了。
疏【三、破恶。】
『恶』是指见思烦恼,阿罗汉把见思烦恼统统都断了,这叫『破恶』。
疏【僧者,梵语,具云僧伽。不言伽者,省文也。】
中国人喜欢省略。
疏【此云众和合。】
『僧伽』,翻成中国意思叫做和合众。『和合』里面它有理事七条,理是同证无为,就是同证涅盘的意思,这是理上的。在大乘法里面是同证无上菩提,或者我们说同证无上正等正觉,目标是共同的。在事上讲有六条,我们讲六和敬。「六和敬」,这是事上所说的,「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要守这六条才算是一个僧团。一个僧团要四个人以上,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住,在一起修行,遵守这七个条件,也是七个戒条,这个团体就是「僧团」。所以僧团最少是四个人,多没有限制,最少是四个人。如果修净土,这法门在理上讲就是一个期望「同生西方世界」,这是共同的一个愿望,事上还是这六条。
在「见和同解」里面,我们这几天读《观无量寿佛经》,我深深有感触。今天我们见不和、不能同解,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读诵大乘」。《观经》里头净业三福,那是基本,不但是修西方净土的基本,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8》)
...早到晚,从初一到三十,从正月到腊月,你去想想看,我们善念跟恶念做个比较,就相信佛讲的话不错,确确实实我们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
不出轮回,地狱、饿鬼是我们的老家,我们现在到人间、天上来逛一逛,是出来观光游览的,没几天又要回去!这个实实在在可怕。所以要觉悟,觉悟就觉悟这一点。我们今天很幸运到人间来,得这个人身,就是出来观光,时间很短暂,这一观光把外头情形了解,赶快要跑掉,不要再回去!再回去,那是愚痴!不要再回去了。所以有这种机缘就要想办法脱离苦海、脱离轮回。
讲到脱离轮回,说实在话,佛法确确实实能帮得上忙,但是要叫你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除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做不到,这是你要真正觉悟的。你要以为还有别的法门可以做到,那你在打妄想,你这一生必定又会空过了。这个法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只有这一个办法。这是讲凡夫生死无量,要真正觉悟。
钞【初果七返生死,二果一生欲界,三果不来欲界,犹生色界。】
说到修行,说实在的话,我们今天在座的同修,正如同佛在经上给我们授记一样,我们都是多生多劫亲近无量诸佛,为什么?如果你要不是多生多劫亲近无量诸佛,你在这一生当中遇不到这个因缘,你听不到这个经。这个因缘殊胜,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你都是学佛、都是念佛,你没能去得成功。你要是去成了,你就不来了;你现在又来,可见你没去得了。为什么没去得了?你的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虽然念佛,功夫不得力,这要觉悟。所以修行不是说我每天念念经,我每天念多少佛号,没用!追顶念佛也没用。要改习气,改毛病、改心里,才管用!
我们念佛的目的在哪里?要把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9》)
...的。八苦交煎我们都能灭除,这是了不得,真正是离苦得乐!不要说将来往生西方离苦得乐,现在就离苦得乐。所以真正念佛人不老、不病、不死,可以做得到的。往生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预知时至,没有病苦,走的时候如入禅定,这就没死苦,走的时候不生病。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他们都能做到。我们要去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做到?也有不少人他虽然念佛,他没做到,你仔细观察,他为什么没做到?如果我们自己观察明白了,把不能做到的原因消除,我们学习那些能做到的人,我们也就行了,也就成功了。凡是能做得到的,必然是百分之百依教奉行,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我们为什么不取?为什么不要?人所以讲觉悟,他觉悟什么?就是觉悟这一点,这才叫真正觉悟,彻底的觉悟了,这就是智慧。觉悟的人有智慧,他能够选择,在一切法门里面选择最殊胜的法门,选择第一法门。详细的义理,我们留在《无量寿经》里面讨论,因为《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讨论这个问题。
疏【舍利弗者,梵语舍利,此云鶖鹭。】
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鹭鸶,这个鸟我们台湾有。
疏【梵语弗,此云子,故云鶖子,亦云身子,亦云珠子,更有多号,恐繁不引。诸弟子中,智慧第一。称第一者,姑显一德,语云:君子不器,况复罗汉。】
何况这些人都是大阿罗汉,不是普通的阿罗汉。
钞【鶖子者。】
为什么他的名字叫舍利弗?古人取名字,印度跟中国有很多类似之处,有的人是从德性上取的,有些人从...(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1》)
...让你做个几十年,做个几十年你还不觉悟!做一天、两天,你没有觉悟,那不怪你,你做几十年还不觉悟?觉悟的人,眼睛一闭外面一切色相空,就没有了,色相就空了。
可见得这外面色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诸位仔细去体会,体会到事实真相了,事实真相就是佛经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体会到之后,那个好处就太大,烦恼就没有了,为什么?患得患失的念头没有了,得失不二!像你做梦里头,你得到的、失去的,醒来之后统统等於零,统统是空的,得失不二,没有得失心!人没有得失心,烦恼就去掉百分之九十了。我们现前的烦恼百分之九十都是从得失上来的,患得患失。得失的念头没有了,心自在了,这是心开意解!晓得万法是空的,万法是假的。
真正觉悟了,聪明人像菩萨一样有智慧,我们把握这个机缘,自利利他,利益里面最殊胜的利益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比这个利益更大的,这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了。不觉悟的人,遇到佛法他不相信,遇到这个法门他不想学,他搞别的法门去了。真正觉悟的人,必定选择这个法门。没有选择这个法门、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都没觉悟!真正悟了,放下万缘,一心持名,自己成佛了,也帮助别人成佛。
修学这个法门,真的像《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第一法门,如来第一弟子,所以《无量寿经》里面表法第一个人是憍陈如尊者,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所以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我们依照这个经典修行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於给我们授记了。
「色即是空」,我们要晓得,「色」是讲现相,「空」是讲本体。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我们还用作梦来比喻,能做梦的那个心就是空,梦中的境界就是色,当做梦的时候,我们整个心就变成梦境,「空即...(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1》)
...一个人是憍陈如尊者,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所以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我们依照这个经典修行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於给我们授记了。
「色即是空」,我们要晓得,「色」是讲现相,「空」是讲本体。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我们还用作梦来比喻,能做梦的那个心就是空,梦中的境界就是色,当做梦的时候,我们整个心就变成梦境,「空即是色」,整个梦境就是心,「色即是空」,色空是一不是二。如果你讲色空是二,那错了,是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六根接触现前的境界也是色空不二,性相一如!这就入了佛法。入了佛法,这就真正觉悟了,入这个境界万法平等,为什么?全是空里显现出来的色相。拿个金刚钻,大家当宝贝,这空里显现的,拿一块粪土,人都不要、都讨厌,但它也是心性显现的,同一个心性,它是一不是二!
你在一切境界里面,决定没有虚妄的分别执著,你的心平等了,平等心就是佛心!十法界的因行,佛心是平等心。佛怎么平等的?因为一切法本来平等,他看到了。一切法不平等呢?不平等是你自己以为不平等,不是一切法不平等,是你虚妄的分别执著自以为不平等,那个不平等是假的,不是真实相,真实相是平等的,真实相是不二的。这个的的确确需要高度的智慧,才能明白事实的真相。净土是色,拿《心经》四句话当作公式带进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
|
|
|
|
|
「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1》)
...
把这个比喻引用在佛法里面。
钞【二俱难得故。】
老师难得,学生也难得,这样才是师资道合,才能有成就,的确是不容易。一个好老师,没有好的学生,他也无可奈何,他那个道传不下去!有好学生,没有好老师,那个学生也可惜,有好的禀赋,一生没有遇到善知识,也空过。好的老师跟好的学生结合,这是非常难得的因缘,不是容易事情,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实在讲,这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不是容易事情。什么叫好老师?在佛门里面讲,佛是第一好老师,证得究竟果位的老师,那还有什么话说!菩萨、声闻是好老师,证果的人,他们的知见决定没有差错。没有证得果位的人,多少还是有问题,不见得完全正确。证了果就正确,像阿罗汉已经成正觉,这没有问题,菩萨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此地老师是无上正等正觉,学生是正觉,这个因缘太殊胜了。
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实在讲要是真正修学,百分之百的依从,依教奉行,你就等於阿罗汉、等於正觉。果然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不仅是等於正觉,实际上你可以说等於正等正觉,这个是不可思议,这个法门难得。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一定要把这三经,《弥陀经》我们取两种最重要的注解,《弥陀经疏钞演义》、《弥陀经要解》,第二种是《无量寿经》,第三种是《观无量寿佛经》,要把这三经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百分之百的依从。换句话说,你这一生念佛,决定是上品上生。你能够做到百分之九十,你是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你是上品下生;做到百分之七十,你是中品上生。看你做到几成!做到百分之二十,你是下品下生;完全没有做,那就靠不住了。虽然你天天念佛,靠不住,是一个未知数。能做到百分之二十以上,换句话说,你这个人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你要做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跟诸位说,你往生西方极乐...(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3》)
...,这两点都不容易做到,特别是不夹杂,是最难做到的。譬如念佛的人,又想去研究别的经论,又想去修其他的法门,这叫夹杂,善导大师所说的。还有《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所讲的,一个念佛的人又去看经、又去念咒、又去拜忏、又去做法会,又说一些没要紧的闲话,这都叫做夹杂。
夹杂的人修行,一万个当中难得有三、五个往生,他不是专修!专修的人是决定往生,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所以杂修不如专修!千万不要误会那些人是大通家,博学多闻,错了!那些人修到后来什么都不是,还得六道轮回。如果你度众生心切,你就专修念佛法门,你就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一句话不说就度无量无边众生,为什么?身教,你做一个模范给人看!这是真正觉悟者。你走的时候自在,预知时至,表演一下,必要的时候开个往生大会。
香港何东爵士的夫人,何世礼的的母亲,临走的时候就是开往生大会。老太太念佛,她的儿子、媳妇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在生的时候从来没干涉,因为信教自由!临终的时候表演给他看,通知她的亲戚朋友,什么时候到她家里来,到她家里来送她往生。最后走的时候,把她一家人叫出来,「你们一生信教,信教自由,我绝不干涉,今天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们总得念几句佛号送送我,这一点总可以吧!」一生没有任何要求,就这一点要求,家里人没有话说,也恭恭敬敬念佛,念了不到十五分钟就走了。所以她一家人从基督教转过来念佛了,为什么?亲眼看到的。这一下就把他们从...(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3》)
...里面有觉有迷,觉是真,迷是妄,觉迷不二,这就融通了。怎么是觉迷不二?你觉的是你自性,你迷的还是你自性,自性上头本来没有觉也没有迷,觉是它,迷还是它!确实是不二。所以离了迷就是觉。因为觉迷不二,所以佛才教我们修「礼敬诸佛」,我们不敢轻视任何一个众生,为什么?他是佛。你自己修行想成佛,你瞧不起佛,你还能成得了佛?你成不了佛。他是什么佛?他现在是迷惑颠倒的佛。虽迷惑颠倒,他确实是佛!他有佛性,他佛性并没有迷惑颠倒。他迷惑颠倒是他的妄识,佛性并没有迷惑颠倒。从真性上来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因此普贤菩萨才教我们修礼敬诸佛,对任何人、任何事物统统要恭敬,要至诚恭敬。这是『菩萨义』,知道真妄不二,这是真正觉悟。
钞【真不变而随缘,是之谓觉有情。】
『真』就是真如,真如永远不变,这是讲菩萨,永远不变,不变随缘。像这些大菩萨们,他们无明差不多都快断尽了,到等觉菩萨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了四十品,就剩一品,可以说他真的是不变了。随缘就是大慈大悲,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分别。他要有执著、有分别,他就不能随缘,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能够随缘。从这个意思来说,就是『觉有情』。因为觉就是真如,随缘就是有情。
钞【妄成事而体空,是之谓有情觉。】
有情的众生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一切万法毕竟空不可得。像《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像《金...(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4》)
...田中,时间久了,它就会产生力量。这个力量就能破迷开悟,断疑生信。所以我们自性圆融通达,无有障碍,就是观音义。
钞【如上随举一门,以标名字。若各具者,即名字互通,故谓心即名也。如是解者,即於正观心中,见一切菩萨也。】
这是真的,不但见一切菩萨,也见一切诸佛。不但见一切诸佛,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刹土的依正庄严你统统见到了。『名字互通』,因为所有一切名字都是代表自性的功德,自性是一不是二,所以这些名字统统融通。譬如,从「自性无不照」,我就是文殊菩萨;从「自性无不容」,那我就是弥勒菩萨;从「自性广大」,那我就是普贤菩萨。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是谁?统统是自己,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因此佛法无上正等正觉到哪里去学?到自性里面去求。《般若经》上说:佛不度众生。真的,佛不度众生。
佛不度众生,佛在干什么?实在讲,我们的自性就像金矿一样,这里面埋藏不知道多少的黄金,但是没有开采出来,一文不值,你不起作用!佛给我们讲这些经典,讲这些理论,就是教我们认识哪个地下有矿,叫你认识。佛教给我们三皈五戒、六波罗蜜这些修行的方法,乃至於念佛,那是开矿的工具。我们既然晓得哪里有矿,佛又给我们这么多工具,开矿这个事情是要你自己动手,他不帮你忙了,得自己动手!我们自己依照戒定慧,依照三皈五戒,依照信愿持名,就把我们自性的宝矿开显出来。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与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无二无别。佛帮助...(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7》)
...是装得满像,里面烦恼是一点也没断,不但没有断,还是一样起现行。这样的人,念佛修行都会变成来生人天福报,不能成功。
我们看到经典上,佛给我们讲莲华香比丘尼,那就是一个例子,前一世一生念《法华经》,这在《法华经感应》里有这么一段故事,一生念《法华经》,念得很勤,前生是个出家人,天天念《法华经》,到第二生还是一个女身,就是女身转男身很不容易转过来。她这是什么?习气,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女身,并没有想到自己是男身,所以她生生世世转都是女身。第二生转女身,缘就不好,长大之后做妓女,口里头有莲花香,那口里莲花香就是她前生念《妙法莲华经》的果报。由此可知,不能伏烦恼,不能求往生,来生还是堪虑,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的,要真正警惕的。这一生遇到这个机缘,一定要把握住,一定要成功。
『如是解者,即於正观心中,见一切菩萨也』,「解」是理解,像上面所讲的,完全融归自性,这种见解就是佛见,佛的见解,佛知佛见,也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入佛知见」。我们可以说,莲池大师注解这部经,每一段后头称理的这一段都是入佛知见,统统讲的佛知佛见。不像前面,前面所讲的,随顺我们凡夫知见来解释这部经。而这一段不随凡夫,完全是佛知佛见来看这部经,统统是称性之谈。他之所以这样注法,就是显示弥陀法门无比的殊胜,在一切法门之上,大乘中之大乘,了义中之了义,显示这个意思,是极圆极顿!我们遇到真正是幸运。「正观心中」就是真正明了通达...(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7》)
...位一定要知道,虽然佛法里面常讲:法法平等,无二无别。佛法确实是平等的,平等是在理上讲;理上讲平等,事上讲不平等。这个不平等,实在讲不是佛法不平等,是我们众生不平等。因此,这一切佛法它就有难有易,难修的那个法门,像我们根性劣的人、业障重的人就没法子修,修一辈子也不会成功。这简单的法门,容易修学的,可以说六道凡夫都有分。
如果这个容易修的,将来果报上成就不怎么殊胜,这个也很遗憾,这个不能算圆满。如果又容易又有最殊胜的果报,那这个法门真是叫究竟圆满。有没有这个法门?有!就是《弥陀经》所讲的「持名念佛」法门,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下手容易成功高,那是真高!高到什么程度?高到成佛,高到彻证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欢喜。
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以度众生为本怀,诸佛实实在在期望著这一切众生,巴不得你立刻成佛,这才是佛度众生的本愿,并不希望你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经过无量劫慢慢才成就。实在讲,佛的本愿希望我们立刻就成佛。弥陀这个法门就是诸佛的心愿,阿弥陀佛在这里做到了,诸佛的心愿!希望你快快成佛。快到什么程度?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你看,还有哪个法门能比这个法门更快!难不难?不难!四十八愿里面告诉我们,「十念往生」、「一念往生」,这个事情实在是不难,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
可是如果你要想这一生往生去作佛,你必须把三经这些理论仔细的去研究,要合参;单看一部经不圆满,三经要合起来看,你就了解。《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0》)
...乐!没有比这个更快乐了。所以离苦得乐当下就得到。
但是你要是对理论、方法、境界不清楚,虽然念这句佛号,还在那里摸索,往生有没有把握?摇摇头,不知道,这很苦!好像走路,怀疑我这条路走得到底对不对?究竟还有多远?我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走得到?问题重重。你把这五经参透就清清楚楚,方向正确,没错,路也没错,知道算算还有几天可以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说是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这是佛真真实实的大慈大悲,『为诸众生作不请友也』。
钞【不发之发者,现前众生,乐著生死,不求出离,自能发起佛之大悲,说此经故。】
这是莲池大师为我们叙说本经没有发起的原由。所以,众生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真正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就是知道六道轮回之苦,他真的知道,知道六道轮回的恐怖,心心想出离,这个人就觉悟,真真实实的觉悟了。如果一面学佛,一面还留恋六道轮回,这个人没觉悟,这个人念佛也不过是跟阿弥陀佛结个缘,现在不想去,还不想去,只是结个缘而已,念几句阿弥陀佛、念几卷经结结缘。结缘也好,因为到你以后苦头吃尽了,后悔了,想要去了,还行!因为你有这个缘在,到那时候再去。换句话说,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去。
疏【独告舍利弗者,例前唯智所信故,又一告一切告故,又净觉云:合四悉故。】
《钞》里面有详细解释。
钞【例前者,即首举身子意。】
『例前』就是序分里面十六尊者,舍利弗尊者摆在第一位,长老舍利弗...(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0》)
...如来,从妙观察智流出来是西方阿弥陀佛,从成所作智流出来是北方不空成就如来。这是讲五方佛,五佛。五佛每一尊佛都有「四大菩萨」,四五就二十,加上五佛就二十五,再加上「四摄,八供养」,就是再加上十二,就变成三十七。『三十七佛』是这么来的,五尊是佛,二十尊是菩萨,四摄跟八供养是我们现在讲的道具,在佛法里面称为法器。菩萨手里拿的这些东西叫法器,因为它都是表教化众生甚深的义理,所以都算在这里面。
『一佛而双现二土』,「一佛」是指阿弥陀佛,「二土」是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清凉大师说,释迦是我们的本师,阿弥陀也是本师。真正根本的老师是阿弥陀佛,释迦佛不过是在娑婆世界代替阿弥陀佛招生而已,希望娑婆世界真正觉悟的众生赶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确实是我们的本师。这个意思,《华严》上尤其看得清楚,《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可见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确实是我们根本的老师。
疏【然诸佛说法,多种不同,今是依正皆说,详如此经,及大本观经中说。】
『多种不同』,就是说法不一定用言语,六根六尘都可以说法,因此根根尘尘无有穷尽。此地举个例子来说,详细像本经,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大本』就是《无量寿经》,《观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都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统统在说法。《钞》里面解释这段文:
钞【多种者,如言说瞻视。】
『言说』,对耳根利的众生就用言说。在...(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7》)
...那就是法身说法。所以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法身?这个意思很难懂。我们哪个人没有法身?虽有法身,我们不认识,虽有法身,不承认,这个没办法了。「法」就是宇宙万法,「身」就是自身,整个宇宙就是自体,谁承认?没有人承认!你要是承认了,那你就是法身菩萨了。
这个事情,我常常用作梦来比喻,只有用梦境来比喻,比较容易领悟,做梦的时间短!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梦是心变现的,能做梦的那个心把它比作真如本体,它没有相,就是法身本体;它虽然没有相,它能现相,随缘现相。平常不晓得,不知道心像什么样子,做梦的时候,你如果一下觉悟了,我心像什么样子?整个梦境就是你心的相分。你那个心在当时那个样子就是梦境那个样子。你真正觉悟到了,梦境是你心的样子,那么你问问,梦境当中哪一样不是自己?心外无梦,梦外无心!全心变成梦,全梦就是你自心,是一不是二!一下觉悟到,整个梦境原来就是我自己,这就等於你证得法身了。你才晓得,统统是自己!梦里面自己有自身是自己,梦里面梦到许多人还是自己,梦里面的山河大地还是自己,没有一样不是自己。决定不可能有外头一个东西跑到你梦境里面去,不可能的事情,都是你自己变的!
你现在要问,我们的真如本性像什么样子?我们今天看到的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样子就是真如本性的相分。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哪一法不是自己?统统是!所以众生可怜,众生颠倒,本来是自己,分自分他,虚妄分别,起分别、执著,在这里造种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7》)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〇卷
...梦境当中哪一样不是自己?心外无梦,梦外无心!全心变成梦,全梦就是你自心,是一不是二!一下觉悟到,整个梦境原来就是我自己,这就等於你证得法身了。你才晓得,统统是自己!梦里面自己有自身是自己,梦里面梦到许多人还是自己,梦里面的山河大地还是自己,没有一样不是自己。决定不可能有外头一个东西跑到你梦境里面去,不可能的事情,都是你自己变的!
你现在要问,我们的真如本性像什么样子?我们今天看到的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样子就是真如本性的相分。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哪一法不是自己?统统是!所以众生可怜,众生颠倒,本来是自己,分自分他,虚妄分别,起分别、执著,在这里造种种的业,受种种的果报,全是自己变现出来的。真正觉悟到之后,你才晓得。
证得法身的人,最低限度,《金刚经》上所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决定没有了,为什么?他真的入《华严》境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证得真正的法身,在念佛人来讲是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是迷人他那里画界限,他自己悟了,他不跟别人画界限,是别人跟他画界限。那些人跟他画界限,他可以随顺众生的界限,他自己决定没有界限。换句话说,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没有一个妄念,他能随一切众生的分别执著妄想,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了。功德在哪里?自己心里明白。
《法华经》里面也有一个比喻,比喻一个长者,他的儿子从小走失,以后长大在外面要饭,贫苦得不得了。长者知道他...(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7》)
...不跟别人画界限,是别人跟他画界限。那些人跟他画界限,他可以随顺众生的界限,他自己决定没有界限。换句话说,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没有一个妄念,他能随一切众生的分别执著妄想,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了。功德在哪里?自己心里明白。
《法华经》里面也有一个比喻,比喻一个长者,他的儿子从小走失,以后长大在外面要饭,贫苦得不得了。长者知道他是他的儿子,但是那个穷人看到这个长者害怕,不敢见他,不敢认。你给他讲,他不会相信的,长者自己很明白。《法华经》上这个长者就比喻作佛,比喻见性的大菩萨,逃失的这个儿子就比喻六道众生、权教二乘,他们不知道宇宙万法是一不是二,他们不知道一切万法是自己。几时你真正明白了,真正觉悟了,这个观念转过来,在一切法界里头,四相没有了,四见也没有了,你就已经证得清净法身。那你是什么地位?你是法身大士,圆教初住的菩萨。圆初住的菩萨,他跟我们不一样就在此地,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不一样,他也穿衣吃饭,他出门一样要坐车,都是一样的;就是思想见解观念上不相同,与我们一般人大大的不相同,他真正没有烦恼,没有贪瞋痴,没有我慢,他烦恼习气没有了。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疏【所惜者,万里百城,为参知识,梯山航海,云礼道场。岂可万德如来现在说法,漠然不顾,甘堕城东,是则名为怜悯者。】
这段话里面含了很多典故。『万里百城』是讲参学,万里寻师,百城访友。
钞【万里者。】
这公案...(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7》)
...如经所陈二种清净庄严。亦以乐事非一,故曰诸乐也。极乐者,以诸国苦乐有其四种:有苦多乐少者,有苦乐相半者,有苦少乐多者,有无苦纯乐者,今当第四故。】
这是讲诸佛世界,诸佛世界大多数都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娑婆世界是苦乐掺半,或者说苦多乐少,是这样的一个世界。
钞【四谛者,苦集灭道,苦居最先。】
四谛法是三世两重因果,『苦』与『集』是世间的因果,『灭』与『道』是出世间的因果。我们一定要晓得,佛说法他都是先说果然后再说因,因为果我们的体会、印象最为深刻,一说立刻就感受到。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所享受的只有苦没有乐,这个是要觉悟!你要以为你在这个世间还有乐,那你是迷惑颠倒,你没有觉悟。真正觉悟人晓得这世间苦,不但我们人世苦,六道统统苦,眼前好像似乎过得还不错,还满自在的,还有点乐趣,那实在是什么?你那个苦暂时的停了一下,你觉得乐,是苦暂停,并不是永久停,没有苦了,不是的。譬如我们现在觉得很自在,我吃饱了,吃得不错、吃得很舒服,但是它能维持多久?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你不感觉得有苦,过了几个小时之后,你不继续再吃一顿,苦就来了,饿就苦了。每个人都有病,什么病?饿病。三餐饭就是三餐药,佛法称为药石。你一餐不吃,饿病就发作,两餐不吃,病就严重,三餐不吃就更重了。你仔细去想想,哪个人不苦?没有一个人不苦。所以我们自己要觉悟,这个世间真正是苦。
尤其有生必有死,每个人不能够避免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8》)
...中国来,中国的古圣先贤也觉察到这个问题。「漏」是个比喻,譬如一个茶杯,这个杯子如果有破损,盛水它就漏失掉了。佛将身体比喻为不健全的法器,纵然我们天天修积功德,都漏失了。
佛在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这是大家都要记住的,你一发脾气,你的功德就烧掉了。所以你要想想,你到底修积多少功德?你想想从什么时候没发脾气到现在。如果你在临命终时那一刹那还发一次脾气,那什么都完了,那火烧功德林!所以修行人最怕的就是瞋恚,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一切障碍统统都来了,业障都现前了。可是几个人能不发脾气?从这上来看,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这一发脾气就不行了,就成了障碍。所以念佛人真正觉悟之后,这个世间一切人事随他去!他好也好、坏也好,反正与我不相干。我劝告他,他听,那就劝他,他不听就算了,就不必再理会了,要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经上常讲「积功累德」,你那个功德才能够累积。
我过去有一个朋友,他年轻的时候得肺病,不能生气,一生气这病就要发作,所以他一生当中保持著不发脾气,为什么?我没有能力发脾气。这个到最后对他修行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他学佛了。虽然这早年死,可是他那个死实在也不简单,他是抱了一身的重病,自己一个人坐巴士到荣民医院去挂急诊,急诊挂号之后,到急诊室不到半个小时他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所以我们这个身,换句话说,有感情,感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9》)
...,坏苦!
行苦,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我们青春不能永驻,每个人都想年年十八,做不到!这个老不是十年十年的老,不是的,也不是一年一年的老,一天比一天老,这个没法子,谁都留不住!实实在在说起来,这大家要觉悟的,人生在世界上没有意义,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往那里去?往坟墓里去,天天精进,一分一秒都不肯留,都不肯停一下,你想想看有什么意思?世间人虽然讲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在佛法里面讲都是虚妄的,为什么?世界有成住坏空,什么都留不住。正是经论所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必造罪业?你能带得去的,就是你少造的业果,你造的善业则有善报,你造的恶业则有恶报,这个决定不能避免的。真正觉悟的人,他明白了,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最可贵的就是闻佛法,佛法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我们就晓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法,眼前如何来过生活,如何处事待人接物,就明白了,从今而后决定不造恶业。
佛法里面第一殊胜的佛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太殊胜了。这样希有殊胜的法门,很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不但世间人不知道,就是久修佛法之人,出家在家的这些大德,真正明了也不多!古人见到这个事相,也非常的感叹!莲池大师辛辛苦苦为《弥陀经》写这么一部伟大的注解,目的就是叫我们相信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这於净土教有莫大的功勋。但是莲池大师是明朝末年的人,这个文字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9》)
...相信别人?自己意思真的不能相信,它千变万化!
所以佛法讲修行,第一个要我们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诚之心永远不变。凡是会变的心,这个心是假的。所以世间人没有真心、没有诚意,都是虚情假意。你要是看穿、看明白了,虚情假意,我们也跟他虚情假意一下就好了,何必认真!你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明明晓得这些人都是虚情假意,你要样样当真,那你这个苦吃不尽!太苦了。
讲真正的爱,在佛法里面叫做慈悲,慈悲是真正的爱,永远不变的爱叫慈悲,它是从真诚心里面生起的。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度众生,这个众生无论在哪一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佛眼看得清清楚楚。你起心动念,他也知道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你真正觉悟了,真正需要佛菩萨帮忙,他就来了,感应道交,绝对不会空过。我们今天要求佛菩萨来度我们,佛菩萨来不来?不来。为什么不来?佛菩萨看得很清楚,假的,口是心非。你说我想往生了,你这是假话,佛菩萨真的来接你往生了,「不行!我不能死」,他又不肯去了,可见得不是真的。你要发的是真实心,佛菩萨就来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人家知道,甚至於我们自己都不晓得,我们自己以为我们意很诚,真心,佛菩萨知道你假的,所以他不来。不是佛菩萨不应,而是我们用虚伪的心去求感,真实心才会感应道交。
这是讲怨憎会苦,不要跟任何人结冤仇!我们自己在这世间时间不长,纵然活到一百年,实在讲也是一刹那就过去了。我到台湾来四十年,想想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9》)
...,这就变成生死轮回,把一真法界立刻变成十法界。《楞严》里面给我们说出这个道理。
交光大师主张真正修行人「舍识用根」,用根就是用六根的根性,我们眼见,我们不要用第六意识见,不要用第七识,不要用第八识,这个好!用什么见?见性见。我刚才给诸位举的这个例子,你现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你见性见,你在上面建立一个知见,那就变成你第六识见、第七识见,你执著这是个书签,这是第六识,一定是个书签不是别的,这是第七识。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著,第八识落印象,差别就在这里。
如何能叫我们见色闻声心里面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六根根性起作用,而不用八识,那你就是佛菩萨,你就是真正觉悟的人。这样的人,我们想想那变成什么都无知了,人家举出一个东西,问你这是什么?不晓得,不晓得也是无明!你也起了分别执著。你说我知道,知道是邪见,邪知邪见;不知道,不知道是无明,这个问题大了,这问题马上就出来。我们问什么事情,问佛佛也说!所以智慧有两种:一种叫根本智,实智,真实的智慧,见性见的,真实的智慧,心里干干净净的的确确本来无一物。第二个智慧,从第一个真智慧里面生起,叫后得智,他受用智,不是自己受用。人家问你:这是什么?这是书签,不是我执著书签,你们大家执著叫书签,我随你们的分别而分别,随你们的执著而执著,我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叫他受用智。
所以佛为我们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0》)
...我们这个世间修行成佛,难!要多生多劫。证得须陀洹,从须陀洹要再证得阿罗汉,这是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七次往返要多少时间才能证得阿罗汉?如果再想证一个藏教佛,经上说要三个阿僧只劫;要想成圆教佛,《华严》上说要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真正是难。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就,他寿命长,无量寿。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当中决定成佛。
再给各位说明,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死了就去不了,活著去的。你临终那个气没有断,看到佛来接引你,你跟他走,你是活著走的。所以这个法门千真万确,这是不死的法门,真正不生不灭。所以它是『一生行满』,就是修行圆满。『所作得办』就是证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证圆教的佛果,这是得乐,得究竟之乐。
慈云忏主给我们说出西方世界这十种乐。再看看我们这个世间,这十种完全没有,只有十种苦,苦乐相对。
钞【等者,如安国钞,开为二十四乐;群疑论,广为三十益。皆举乐明苦,举益明损,大意同前,兹不繁载。】
『等者』,像《安国钞》里面就讲得多,讲二十四种,慈云忏主只讲十种,《净土羣疑论》说三十种。都是举这两个世界苦乐、利害、得失做一个详细的比较,让我们省悟,让我们选择。两土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们自自然然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实在讲不难,难在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决心。蕅益大师所说的,「能不能往生,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1》)
...有限,你发大心为众生,把众生的福报变成你自己的福报,因为自己跟众生打成一体,众生有福,我就有福;又跟诸佛菩萨打成一片,诸佛菩萨有福,我也就有福了。我不跟他画界限了,我跟他认同了。如果我不跟他认同,我画一个小圈圈,我独立,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这个福报就很有限了。自己过去生修的,这一生所修积的,慢慢这个福报就耗尽了。所以学佛的同修,无论出家在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乘愿再来,也不完全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那当然是乘愿再来,现在还没去,也可以做到乘愿再来,这个怎么说?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业力来受生的,不是乘愿再来的。我们是业力来的,想不来也不行,想走也走不了,不自由,自己做不了主。可是我们真正觉悟了,从今天起发愿,我为一切诸佛菩萨,我为一切众生,把自己忘得干干净净,这是把自己的业力转变成愿力,就等於乘愿再来。
你的智慧福德决定增长,智慧,三宝加持你,福德,三宝也加持你,就看你愿不愿意了。就是刚才所讲的,愿不愿意与一切诸佛认同,与一切众生认同。实在这个认同是现代语,大家好懂,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上所说的,「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个意思,拿现在的话来讲,他上与十方诸佛认同,下与一切众生认同,真正把自己忘掉了,这是观世音菩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观世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也是来来往往,不仅仅在我们...(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2》)
...个节本,这样自己读经会很有受用。这样子节录一遍,这部经你自己就会讲了,确实是自利利他。经的好处,的确要在大乘佛法真正通达了,他才了解。
钞【往来法界,弥显唯心,托彼胜缘,速登宝觉。】
『宝觉』就是成佛。『往来法界』,怎么往?怎么来?「往」是讲我们求生净土,「来」是从西方极乐世界乘愿再来,帮助一切有情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我得告诉诸位,不是禅宗里面讲的破迷开悟,也不是一切大乘里面讲的破迷开悟,我讲的是本宗。本宗破什么迷?对净土怀疑不太相信,这是迷;开什么悟?真正认识这个法门是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法门,下定决心努力潜修,将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就是大彻大悟,这是真正觉悟的人,就是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是真正觉悟,真实觉悟。这个觉悟,给诸位说,超过禅宗的觉悟。
禅宗觉悟虽然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了性怎么样?见了性还会退转,所以不及净土。净土这个彻悟,一往生即不退转,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禅哪能比得上!
《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过去生中住菩萨道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可见得他们那个时候是菩萨,现在变成王子长者,退回来了,退转了,过去事情忘掉了,隔阴之迷。又有隔阴之迷、又有退转,哪能比得上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西方极乐世界应化到任何世界,他没有隔阴之迷,他不退转!他只有示现,他不是退转。这不能比!净土宗大彻大悟跟禅宗大彻大悟,那个境界不相同,讲法不一样。...(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3》)
...倒回过头来依觉,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也就是经典里面所讲的那些思想见解,我们天天念,把我们的思想见解跟它对一对,如果一样的,我们的思想见解是正确的;如果不一样,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见解舍掉,依靠经论来修正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这叫「正而不邪」。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对於宇宙人生,对於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想法看法要跟经典相应,这个知见是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僧是和合的意思,六和敬。这样才叫三皈依!不是拜一个法师,「我已经皈依了,我皈依某个法师」,那是迷惑颠倒,那个皈依就皈依到三途去了,不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一定要真正觉悟。
「具足众戒」,现在讲戒律的人少了,我们是不是要天天去读《戒经》?去念《戒本》?依照那个仪规去做,小乘戒。小乘戒重形式,小乘是「论事不论心」,事是形式,形式他很重视,心理他不重视。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就是不重形式,重你的心理。所以大小乘戒精神上就不一样。再跟诸位说,佛门里面最重仪式的是密宗,仪式之繁琐是任何一宗都比不上。他那种繁琐的仪式最初有很好的用意,为什么?仪式礼节太多了,叫你不会胡思乱想,你精神都集中在搞那些东西,他是这个用意。但是这个法,做久了自然就变成流於形式,心里头就没有了,只做样子了,所以这样反而不如不要这些形式。
黄念祖老居士,他也是跟他老师一样的通宗通...(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3》)
...小、小事化无,这样我们这个心才能真正得到少许的清净;否则的话,那就成大障碍。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的。
疏【复垂众宝,以为璎珞,复有宝网,罗覆其上。据此,则行树之外,别有佛道场树,今文省便,即行树中摄,又论中功德草,亦树中摄,大本其树有香,亦宝中摄。】
这一段文《钞》里头还要给我们重复的再说一遍,引用大本《无量寿经》里面统统都有,所以并不难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念佛回向。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7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二九七页:
钞【道场树,即菩提树。如释迦佛,亦坐树下而成正觉,是也。十六亿由旬者,王氏大本云:一千六百由旬。夫行树尚及八千,佛树何得反劣。今所引,宝积本也。即行树摄者,以道场树,亦复根茎枝叶华果,行行相次,故行树足以摄之也。】
这一段是解释《疏》里面所讲的『道场树』,我们正好也读到《无量寿经》这一段,两个经合看,这个境界就更能清晰明了。黄念祖居士在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是一个真实称性的世界,不但佛菩萨不可思议,那个世界里面没有一样东西是可思可议的,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绝对不能用我们凡夫心理去猜测、推测,那是推测不到的。因为他那边是法性土,是真如本性所现的相,跟我们这边不一样;我们这边,十方诸佛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相彷佛,我们这边...(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7》)
...录在其中。特别是这经上讲的『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这是以妙香而作佛事,这个意思前面讲过,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同时我们要将佛的香光辗转发扬光大,这才是一个真正修净土的学人。辗转发扬的方法,一个是自己依教修行,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境界来修行。
「修行」这两个字非常的重要,希望大家要特别的留意。「行」,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见解、思想,就是平常我们所想的、所见的,有了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说老实话,我们所有的思想见解统统是错的,只是看错的大小有差别,统统是错的。为什么?从八识生的,这八识就是错的!严格的讲,到什么时候才不错?八地菩萨,八地菩萨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这是真正不错了,那才叫做差不多是高级的正等正觉。因为正等正觉从圆教初住菩萨就可以称正等正觉,正等正觉一直到等觉菩萨。八地、九地、十地、等觉,你看看与等觉菩萨非常接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承认,自己的看法、想法是错误的,这才有救!
一般人,我的见解没错,这就没法子,为什么?他就不会改,不会把它修正。如果知道自己错了,这就有修正的机会了。如果坚持我的没错,你们说错了,这永远不会修正了。所以要从见解思想上去修正。怎么修正法?从哪里修起?跟诸位说,读经。说老实话,读经就是修正我们的见解思想。读经要不要解义呢?不要。你要解义,那读经的效果没有了。正确的思想见解是没有思想、没有见解,这才是正确的,六祖说得很清楚,「本来无一物」。你有一个念头就是有一物了,有一物就错了,本来无一物!所以,这个经只管念下去...(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7》)
...这一句阿弥陀佛无异於参禅。夏莲居居士的《净修捷要》,他讲得清楚,不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禅,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无上的密咒。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禅也修了,密也修了,教也修了,所有一切法门统统都修了,一个法门都没漏。你修别的法门是挂一漏万,这个法门是统统都包括了。实在讲这个意思,蕅益大师在念佛开示里头也讲得很清楚,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的人都是有福之人。
疏【称理。】
称理就是见性,《疏钞》每一节经文注解的后面,都跟你讲见性的话,这是莲池大师的苦心。因为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当时禅风非常盛,他提倡净土不容易,受别人排斥,受别人打击。所以《疏钞》里面处处引用《华严》,处处引用宗门来解释,使大家真正觉悟到念佛法门无异於《华严》、《法华》,《华严》、《法华》是大家公认的一乘圆教。无异於参禅,实在讲不但无异,比那些还要殊胜;因为那些法门必须有特殊的根性才能学,不是一般人都能学的。这个法门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学,成就绝不亚於宗门教下,所以真正是畅佛度生本怀。
疏【称理,则自性万德纵横,是栏楯义。自性包罗法界,是宝网义。自性长养众善,是行树义。】
实在这些文章都是从《华严经》上变现出来的,全是讲的华严境界。《华严经》处处讲求表法,看到『栏楯』就是『自性万德纵横』,纵的是楯,横的是栏,要会这个意思。所以它是自性的德能变现出来的,栏楯是性德,见到栏楯就是见性。罗网,『自性包罗法界』,它的罗...(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7》)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一卷
...才有资格跟老师要求再学一部。你这部经没有上台去讲过一遍,你永远别想学第二部。我那个时候才三十一、二岁,年轻,记忆力也好。最初跟他学,我还没出家,以居士身分跟他老人家学讲经。我在一年三个月,就是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差不多是一个月学会一部,进度快,法喜充满,真有收获。所以我一出家,白圣法师就找我在他那个十普寺三藏学院教书,我就讲经教佛学院,一剃头就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才教一样,我学了十三样,等到他们三年毕了业,我才教了六样,还有七样还派不上用场,你想想看那佛学院有什么用处?
李老师的教学,说老实话不够严格,但是那个时候对我们这种方法,我们能接受;如果太严格,我们恐怕会跑掉了。现在我们才真正觉悟到,他对我们太宽了,为什么?要求太松了,上台讲一遍,这的确对我来讲不难,我听他讲这一遍,我马上上台差不多能讲个百分之八、九十,这个事情不难。如果他那个时候要是像古大德要求这一部书要念三千遍,给诸位说,我老早都成佛了。但是那个时候迷惑深、愚痴,纵然老师提出来,恐怕我也不容易接受。现在才真正晓得古大德用心之深,才真正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三年决定有成就。为什么?戒定慧你真正得到。真正得到,你心定下来了,心定就开智慧,那个不是一般聪明,是智慧。你有定,戒就具足了,定共戒,你有慧的时候,道共戒,戒律自然具足。所以希望大家真正有志修学,还是要守古老的方法,走古大德的这个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8》)
...狱,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了,多冤枉!我那个时候刚刚学佛,看到这本书,疑惑就来了,我说:念佛念得再不好,也不会堕地狱!我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李老师,李老师一听到这个问题,这是大问题,我不单独跟你说,我要在讲经的时候跟大家宣布。重要!口里面念阿弥陀佛,心行上毁谤佛法,断灭众生的法身慧命,那他怎么不堕地狱?当然堕地狱!这就是口里念的,心里做的又是一桩事情,这口是心非。诸位细细去研读灌顶法师的《圆通章疏钞》,你就了解。
《无量寿经》后面有一段很长的经文,讲「五恶、五痛、五烧」。五恶是迷惑,五痛是造业,五烧是果报,所以念佛的人不能不相信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丝毫不爽!真正参透了,我们人才会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不但不敢做坏事,我们连一个坏的念头都不敢起。真正觉悟之后,才晓得自己不如人,人人都有长处,真正自己承认了,我不如人。你们看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你看他们说话,自己谦虚也是实德,真实的德行,自己认为一切法门里头我只知道一个,我不如别的善知识,他们的智慧德行都在我之上,自卑而尊人。现在人恰恰相反,现在是自大而轻人,对於别人都没有瞧在眼里,自己老大,了不起,狂妄!他怎么不堕落?他怎么会成就?尤其是《无量寿经》一开端教给我们「皆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修普贤大士之德,最好的模范典型就是《华严经》上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是修十大愿王的模范,榜样。
我在这个讲堂讲了很多次,我们天天也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把它当歌唱,...(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9》)
...阿里山那个尖尖还有一点点,除此之外恐怕都没有了。平原、城市恐怕都没有了,这是大问题。这么多年造下这么重的业,谁有能力去补?这个问题严重了。造的时候不晓得后果严重,今天我看到这个后果了。
我们这些人总算是幸运的,为什么?找到一条路。至少就算是一九九九年,这还有十年,十年来得及,决定没问题。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决定成功;这个世界到末日了,我们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你遇不到这个因缘,你不晓得这个门路,那真是难了。这是决定靠得住的一条道路,不但是生路,永生之路!所以今天这个世界,如果诸位仔细去想想,冷静去想想,没有一样值得留恋。不像过去,过去那个时代的确值得留恋的还很多,现在没有了。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要彻底觉悟。
这是说到我们的业报。业报的水充其量只能洗清我们身上的肮脏尘土,只有这个能力,没有大利益。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是八功德水,八功德水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心性智慧里面生的,这是智慧水!所以我们在七宝池沐浴,能开神悦体,断惑证真,得的利益就大。
钞【以上三种殊胜,皆摄宝池德水中故。】
就是七宝池,八功德水。
钞【又后出经偈云。】
就是《后出阿弥陀佛偈》,我们现在收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
钞【但有河水流,音响如说经,是也。】
这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水能说法,能洗除我们烦恼。后面这一段是称理:
疏【称理,则自性汪洋冲融,是宝池义。自性悉备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四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41》)
...走下坡,不及前几年,这是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
所以这些因果关系,我们要晓得,如何能够得到平,这个平一定要明理,要明了因果,要明了佛法。佛法的精义如果明了,我们真正得到了平等的基础。我们的自性是平等的,我们迷悟的程度不平等,但是自性是平等的。所以天台六即佛说「理即佛」,这是完全站在自性上说的,生佛不二,万法一如,这是理论上讲的,决定平等;事相上不平等,事相上,因为众生在迷,所以他的相不平等,作用不平等。可是在体性,那是决定平等。佛为什么对一切众生那样的尊重?佛没有看相,没有看作用,他不著相,佛见的是性,见一切众生本性都是佛,所以佛对於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恭敬的。只有迷惑颠倒的人,他不恭敬。真正觉悟的人,没有不敬人、敬事、敬物的,决定恭敬。世间以孔老夫子作代表,你们看看孔老夫子的书,孔老夫子一生处事待人接物,他曾经对哪个人不恭敬?我们在书籍里找不到,他对小孩都恭敬。
你再看佛陀,看《释迦方志》、《释迦谱》,经典上讲的释迦牟尼佛传记,你看看,佛陀在世对任何一个人没有不恭敬的,不但对普通人,对外道他都恭敬。恭敬的理由,就是从自性上看,他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皆当作佛。他现在是迷惑颠倒的佛,他迷我不迷,他不敬,那我要敬他;他不敬我,我也不要敬他,那他迷,我也迷,那就错了。所以说,他迷我不迷。他不敬我,应该的!他要是敬我,他不就成佛了吗?他叫做凡夫,他不敬我,对!十分正确,...(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四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42》)
...大师通了。莲池大师要不通,他怎么会相信?我们看这部注解,引经据典,这是看到莲池大师通了。蕅益大师也通了,蕅益大师早年是学天台的,最后归依到净土,专修专弘成为净土宗的祖师。莲池大师教也通、禅也通,他参过禅的,最后也是归到净土。但是教理真正通达的人实在是不多,没有透彻通达,对於这个法门都表怀疑。纵然不怀疑,他也不肯修学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他之所以不肯修学这个法门,也就是对这个法门没有彻底真正认识清楚。
我们要相信佛所说的这些话,虽然说是欲钩牵,但是都是真实,都是事实,「后令入佛智」,这是目的,就是入佛知见,《法华经》的宗旨,也就是净土所说的无上菩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去干这个的。
钞【喻如正厄饥寒之国。】
这是比喻一个地区正在这个时候遭遇到天灾,老百姓没有收成,这个地方闹饥荒,饥跟寒一定是连带的,没得吃,没得穿,这个生活苦了。
钞【忽闻饱暖之乡。】
忽然听说另外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生活环境非常好,他总想尽方法要离开饥寒的地方到饱暖之乡。如果拿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两个一比较,那是饱暖之乡,我们这是饥寒之国。
钞【方沈幽暗之崖,乍睹光明之境。】
『沈』是沈沦,『幽暗』是黑暗。黑暗的山崖,一下见到光明,他怎么不往上爬?
钞【岂不身心踊跃,舍故即新。】
这是人之常情。佛特别把西方依正庄严说得这么详细,说得这么清楚,...(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四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45》)
...弥陀疏钞》的体例,与一般注解不相同的地方。
疏【称理,则自性平直,是阶道义。自性高邃,是楼阁义。自性具足功德法财,是七宝义。】
实在说,我们要是追问一句,性德里面为什么有这些依正庄严?依正庄严这是事实,这事实总有个道理,这一段就把这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三句都讲自性,这就是称性,称性而说,还归自性。
钞【平直者,自性解脱自在,离诸垢污,旷阔坦夷,无有偏陂,是名阶道。】
这几句话里面的意思相当之深,整个佛法关键之所在就是「平等正直」,平等心、直心。《大乘起信论》说菩提心,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平等心,平等心就是一心。宗门常说:「识得一,万事毕。」真正觉悟到「一」,什么事都没有了,天下太平。这个一就是净土宗讲的一心不乱,只要你得到一心,平等心、清净心、正直心都现前了。为什么?是一桩事情,就是一心不乱,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显露了。解脱就是自性的性德,所以『解脱自在』。
『离诸垢污』,这两个字代表烦恼无明,「垢」是无明烦恼,「污」是尘沙、见思烦恼。本性里本来就没有这些东西,是从妄心里面来的,真心里没有这个东西。真心,在圣(在佛)不增,纵然落在三途也不减,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这是一心,这是佛法最高的原则。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个原则,一生成就决定不是难事;违背这个原则,这一生修行很不容易成就。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可以说没有例外的。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四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45》)
... 钞【一者,方华即果,不待华落,是为因果同时妙。】
『因果同时』,是真的,这是事实。唯识学里面讲,现行跟种子是同时的。我们习气起来这是现行,譬如喜怒哀乐这一下发作了,发作是现行,这一发作马上就落在阿赖耶识里头,就是种子,种子遇到缘它又起现行。现行跟种子互为因果,你说哪个是因?现行是种子之因,种子是现行之因,互为因果,所以因果同时。在万物当中能代表这个意义,的确是莲花,莲花代表因果同时,有花的时候,莲蓬就有莲子,不是等花落的时候才有果实。其他的花,因果不同时,先开花后结果。唯独莲花是因果同时,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代表这个意义。
如果从表法上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是《华严经》上说的,佛说这个话,我们一般人很难相信,成正觉就是成佛,我们这一发心就成佛?跟诸位说,一发心确实是成佛,这个一点都不假。问题在哪里?你发的这个心不能持久。你现在发了,过几分钟又变了,这才一秒钟成佛,到第二秒钟又变成凡夫了。你要是能把这初发心永远保持住,那你不是佛是什么?古人常说:「初发心时,成佛有余!」那个心清净,那个心真实,可是一转念头,那个心又变了、又退转了、又堕落了,所以是不容易持久。
在本经,就是净土教里面,世尊这句话的意义就特别深,也特别显著。我们念这句佛号,念佛的心就是佛心。古德跟我们说得很明白,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佛就是我们的本觉, |
|
|
|
|
|
|
|
念佛的时候就是始觉合本觉;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实在讲就是究竟觉。其他法门里面修究竟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四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47》)
...不离清净心,这个意思就是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与自性清净心是一不是二。古人说到这些地方很难令人体会,不得已用比喻来说,譬如贤首国师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作自性清净心,把器比喻作假实二法,这色法。我们把黄金做成许许多多器皿,千万种不同的花样,从这上面去看,金是黄色的,色是真的,它不变,但是器那个样子会变,形状是假色,色彩是真色,这是真假二色。真假二色都不离金,全是金现出来的。这一切器就是金,金没有离开器,器没有离开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这个比喻好懂。
如果你从这个比喻一下省悟过来,今天我们眼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一法不是自性?禅宗讲明心见性,他见的什么性?性在哪里?你要是真正觉悟明了,你眼睛见的一切色就是性,耳朵听的一切声都是性,没有一样不是自性。心境是一,心境一如,性相不二,性是自己清净心,相是外面森罗万象,是一不是二,性相不二!你要是入这个境界,你就明心见性了。这个境界说出来了,你能不能入得进去?为什么你入不进去?因为你有分别执著妄想。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一切境就是性境,这里面就显这个意思。
古德有个水与波的比喻,跟金与器的比喻意思是相同的。把水比作自性,把波涛比作假实之色,我们晓得波就是水,水就是波!水与波不一不异。因此,十法界无量的庄严、种种差别,都是真如自性的作用。
这几句话主要的意义就是说明,一切物质现象就是我们的自性真心,我们自性真心...(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49》)
...。十法界的依正庄严统统是性德,所以它是平等的。凡夫见不到这个真相,就是有分别有执著,在这里面起这个是善、那个是恶,这个是好、那个是丑,他在里面起分别执著,所以就见不到真相。诸佛菩萨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见一切法平等。天堂跟地狱平等,凡圣平等,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净秽平等,净土跟秽土平等,为什么平等?因为他心平等。我们看到一些不平等,什么不平等?不是境界不平等,是我们心不平等,这个很糟糕!说老实话,这一句佛号就是希望你念到平等,念到清净。如果在境界上还不能回头,这个佛号念得再多,到临终的时候恐怕都要出问题,都不得力。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在极不平等的境界里面,去修自己的平等心。到你心平等了,你才真正觉得境界平等了,这个很奇妙!才知道佛没有骗我,佛讲的是真的。
这个境界必须自己亲证,你才会得到真实的受用。你自己不能亲证这个境界,听得再耳熟,境界里面还是有高下,还是不平,这个就没办法,就不起作用了。换句话说,佛念得再好,你得不到受用。所以佛法的修学一定要与生活融成一片,你才会得受用。我修行归修行,念佛归念佛,拜佛归拜佛,生活归生活,完全脱节,那有什么用处?那个没用处!别人怎么修法,我们不要去理会,要修自己,这个才重要,所谓是他迷我不迷。
如果具体一点的说,修行修什么?首先把你的欲望舍掉,贪瞋痴慢,要把这个舍掉。千万不要以为欲望不能舍,别人都在追求,我们怎么能舍掉?佛为什么叫我们...(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3》)
...想把这个执著打破,四相打破,用什么方法?用慈悲喜舍,把你关心自己的这个心转变关心一切众生。
「喜」,这个字很重要,它是破嫉妒障碍的烦恼。六道凡夫,说实在话,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喜是破嫉妒心,看到别人好,自己欢喜,「喜众生离苦得乐」,自己吃苦不怕,不要叫众生吃苦头,希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
「舍」就是放下,「一法不著,万缘皆舍」。不但世间法不著,佛法也不著。如果世法我不著,佛法著,你那个著没有两样,只不过是换个对象而已,那个没用处。所以真正要放下,放下你就得自在,你就得安乐。所以说,把你的忧虑、牵挂、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必须要真正觉悟到,他才肯这样做。真正觉悟什么?觉悟生死轮回的可怕。你要不放下,换句话说,你就永远搞生死轮回。
搞生死轮回,我特别提醒诸位同修,来生决定不如这一生,我们这一生在六道的人道,来生到哪里去?必定堕三恶道。不要说是学佛,学佛堕恶道的人更多,出家人也不例外。你们看看古人传记里面,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智者大师的道场。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菩萨化身,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化身,他们三个人在世的时候,在国清寺住过。那个时候国清寺有个放生园,寒山拾得常常逗著放生园里的畜生,喂它们,他们的工作是厨房里打杂的,吃剩的东西拿来喂畜生。他喂畜生时,叫那个畜生都叫名字,叫一个名字一个跑来了。所叫的名字,大家听听,统统是国清寺从前死掉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4》)
...一生在六道的人道,来生到哪里去?必定堕三恶道。不要说是学佛,学佛堕恶道的人更多,出家人也不例外。你们看看古人传记里面,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智者大师的道场。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菩萨化身,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化身,他们三个人在世的时候,在国清寺住过。那个时候国清寺有个放生园,寒山拾得常常逗著放生园里的畜生,喂它们,他们的工作是厨房里打杂的,吃剩的东西拿来喂畜生。他喂畜生时,叫那个畜生都叫名字,叫一个名字一个跑来了。所叫的名字,大家听听,统统是国清寺从前死掉的那些出家人。这在国清寺的寺志里面有记载。前一世是出家人,这一世是畜生,还好畜生被人放生了。出家人尚且如此,在家人也没有例外,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的。
我们的生路只有一条,求生西方。这一条路是决定可以走得通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走。你要是肯走,净土五经里面这些教训要记住,要努力把它做到,决定不能违犯,这样老实念佛才能保证往生。如果我们的心行与佛的教诲完全相违背,你怎么念佛也枉然,你所念的是口善心不善。佛法是心法,成佛是心成佛,不是口成佛,口成不了佛的,心清净才能成佛。所以「舍」很重要,要万缘皆舍,从心地上舍掉。这一点,我们也要把它认识清楚,不是叫你从今以后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不是的。你在这个世间,你有家庭,你有义务,你有责任,这是业,这是你没办法舍的,必须负责任,要尽职,换句话说,除此以外要尽量舍,要守本分。
学佛也是如此...(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4》)
...把六十年的薪水统统拿来,这发了一笔大财,可是到下个月就没收入,用光了,用光就完了,还不如月月去拿好。古语有句话说「禄尽人亡」,你六十年的禄,一天用完了,后头没有了,那只有饿死,死路一条。这种状况,古今中外都有,大家细心去观察一下,你就了解。人一定要安分守己!
心清净,清净到极处就不堕在数里面。所以从前看相算命的不给出家人算,不给学佛的人算,为什么?这不准。学佛的人心地逐渐清净,他不落在数里头;纵然还有数,他跟原来那个数不同,算不出来。由此可知,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创造命运,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你要想改、要想创造,那么我劝你,你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至少要念三百遍,你才真正觉悟,真正晓得如何改造命运。你相信,对自己信心有了,然后用方法来改造,方法很多,最殊胜的方法是念佛,能够以清净心、恭敬心、真诚之心来念佛,你心地清净真诚恭敬,逐渐就离开诸数,真正能做到超凡入圣。
无为,当然就不落在诸数;落在诸数是有为法。既然不落在数量之内,十万亿就毫无意义。「自性自遍」,本来是周遍法界的,周遍法界就是经上讲的「十万亿」的意义。十万亿是代表无量无边,不是代表一个数字。
演【心体不动,本绝去来,何云时还,故自性自空,是食时还义。】
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还是回来,有去有来。真心本体从来没有动过,没有动就没有去来之相;这个境界我们不容易体会,如果...(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7》)
...熟的时候,哪一样东西是你的?你还不觉悟吗?死人不过是睡了不起来而已!每天都要死一次,这个很恐怖!我们佛法里面讲开悟,悟什么?就是悟的这个,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觉悟了。这个世间一切法,你要说这是我的、那个是我的,佛看了,痴人说梦!一点也没错,确实是讲梦话。不要说身外之物不是你的,身体也不是!《心经》这四句才真正懂一点,身体是色相,「色不异空」,跟空没有两样,「色即是空」,不可得!
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诸位要知道、要觉悟,我不会再用这个假相来造罪业,那个划不来;你用假相去造罪业,换句话说,你天天在干什么?干六道轮回。你今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三恶道,今天做了六道轮回,凡夫之人天天干这个。真正觉悟的人,彻底觉悟的人,他干什么?我今天干西方极乐世界,我今天跟阿弥陀佛在那里打电报,跟他往来交通!你念这句佛号声声都有感应,这个就不一样。一个是决定往生成佛,一个是决定搞三途六道,怎么会一样?这是真正要觉悟。所以不但心体不可得,心的相分、心的作用统统不可得。
演【空无来往者,毕竟空中,无形无住,无处无著,不动不起故。】
《楞严经》上「十番显见」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真相,经文里很明白的说出这个事相,「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你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才晓得现前这身体不生不灭,没有生灭,也就是说没有生死!你对於生死就没有恐怖了,一点都不害怕了,为什么?没有,假的!《心经》上讲:离一切恐怖,离...(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8》)
...明不行。一般老和尚他能坐几个钟点不下座,他腿不发麻,那是年轻时候练出来的。我们中年以上学佛不行,不要勉强去学,我们学常行三昧,不学常坐。第三种:
钞【三曰半行半坐。】
一半行一半坐。我自己念佛是经行的时间比坐下来念的时间长,经行走,走得很累的时候坐下来念,坐一会儿恢复了,再走动。第四种:
钞【四曰非行非坐。】
这是佛家常讲的四句。这就是说明,三昧的修学不重形式,重在真实的功夫。真实的功夫,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心地清净。大乘佛法修学的纲领就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这三个字,你得到一个,那两个必然同时得到;不可能说我心清净了,我还迷惑颠倒,我还邪知邪见,没这个道理。真正觉悟的人,心一定清净;大开圆解的人正知正见,必定是觉悟、必定是清净。所以的确是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下手功夫最方便、最容易,无过於求净。所以净宗特别重视清净心,一心不乱、功夫成片,著重这个。心真正清净下来,烦恼少,智慧就增长;智慧增长就是「觉」,就不迷,迷是烦恼,觉就是智慧,自自然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所以这个法子确实在一切法门里面来讲,它有特别殊胜之处,容易学。
钞【就此文中,则唯第一。】
在这个经文里面,四种三昧他取的是第一常行。可见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般修行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占多数。
钞【然二部中,皆言往生者,坐莲华中。】
『二部』就是大、小二部,大部经就是《无量寿经...(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9》)
...论是读经,无论是念佛,精神百倍,不会疲倦。念了会疲倦,这是你功夫不得法,你的业障还很重,要用念佛的方法去消。功夫得力,业障渐渐消除了,给诸位说,睡眠少了,为什么?他有法喜。佛陀在世的时候,佛弟子,普通一般出家人跟佛的,每天睡眠四个小时,中夜,晚上十点钟睡觉,两点钟就起床。他四小时就够,为什么?法喜充满。他天天跟佛、跟菩萨在一块,喜欢!心地清净,饮食少了,一天吃一餐就够,日中一食,每天睡觉四个钟点。
我们现在一天睡八、九个钟点,业障!睡到头脑迷惑颠倒。你说用什么方法?念佛。念佛,「没效!」是,哪有一念就有效,不可能这么快!你总得要念一个时间,你这病病太久了,药一下去,没有这么快就有效的。真正觉得有效,三个月,这就很快了,显著的效果要三年到五年,那就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所以真的身心健康,法喜充满,一天到晚快快乐乐,不会再有烦恼,不会再有忧虑。不管什么境界,顺境、逆境都法喜充满,他有智慧。
这五种都有食的意思,「食」的意思就是能提起我们的精神,使我们把疲劳忘掉,把这疲劳舍掉了。
钞【今止言定者,举一兼四,禅定之中,无不摄故。】
大师在前面的解释,只举一个『禅定』。《钞》是他做的,他把这个意思补充出来了。禅定里面,这四个意思统统包括。真正有禅定,「愿、念、解脱、法喜」必然在定中出现,所以说『举一兼四』。
底下这段《演义》,诸位看看就行了,就不必讲了。我在前面讲这...(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0》)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二卷
...都是业障,认真去念佛,用这种心,用这个方法、用这个理论,消业障!身心健康、身心愉快,这是我们眼前得到,佛法讲花报,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九品往生,到那里去作菩萨、作佛去了,那是果报,果报的功德就像《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一模一样,庄严殊胜无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1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四四页:
钞【维摩经云:未发大乘意,食此食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者,得无生忍已乃消;得忍者,至一生补处乃消。华严具足优婆夷云:一生所系菩萨,食我食者,皆於菩提树下成等正觉,皆自性真如无尽之理而为食也。】
这个文都是将「饭食经行」会归到自性的讲法。大师在此地引用《维摩经》上一段话,说明什么是「未发大乘意」。
演【未发大乘意,是未入正定聚众生,修行信心者。】
这一段一层比一层要深入,所说的「食」都是讲的真如自性,这个「消」的意思就是讲消归自性。未发大乘意者,照这个地方来说是「未入正定聚」,这是讲十信位的菩萨,心行不定,换句话说,有进有退。三聚,「正定聚」就是说这个人决定证果,决定成就;「邪定聚」是说这个人不管他怎样精进修行不会有结果的,盲修瞎练;「不定聚」的人就不一定,看他遇到什么缘,他遇正定聚的人,他就变成正定聚;他遇到邪定聚的人,他就变成...(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1》)
...以下的菩萨都要真正用功修学,提升自己的品位,才能消受得了。
演【食此食者,皆抟真如之理以为食也。】
这个地方所讲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需要五谷杂粮,是以法喜为食、以禅悦为食,都还要勇猛精进才能消受。
『华严具足优婆夷云』,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具足优婆夷,这是一位在家女居士。所以在家同修也不要看轻自己,这是菩萨。善财童子去参访她,她是善财的老师,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善财童子的老师。这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出家的只有六个,在家的四十七个,在家多,出家的少!这是一个在家的女居士优婆夷,她说:『一生所系菩萨,食我食者,皆於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一生所系的菩萨是谁?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接受她的供养之后,就要成佛,这才能消受得了她的供养。不成佛都不行!我供养你是帮助你成佛的。『皆自性真如无尽之理而为食也』,所以它并不是像我们人间五榖杂粮的饮食。这是比丘乞食里面两个意思的其中一个,比丘乞食是滋养身体,这是沿门托钵;另外向佛乞法是滋养法身慧命,这就是法食,以佛法为食,是养我们法身慧命的。
演【问:既曰真如之理为食,而真如一味平等,无增无减,万古不磨,而文中深浅阶位,屡食屡消者,何也?】
这个问得很有道理。真如是一,哪有阶级?真如里面确实没有阶级,可是我们看《维摩经》上讲的,他有阶级。
演【答:真如虽曰一味,万古不磨,...(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1》)
...能生得起来。你不晓得这个世界苦,你还不想离开!换句话说,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心、那个愿就不恳切。你真正知道这个世界苦,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才会恳切。所以先要知「苦」,要断「集」,就是要断迷惑颠倒造作,要把这个断掉。
第二个要深深相信出世间的因果,佛也是先讲果,果是什么?果是「灭」。灭这个字也翻作涅盘,也翻作圆寂,灭是什么?灭是灭烦恼、灭苦因、灭苦果,把苦因、苦果统统灭掉。圆寂,现在很多人把这两个字的意思用错了,认为什么?这出家人死了叫圆寂,这简直是大笑话。「圆」是讲功德圆满,「寂」是心地清净,清净寂灭,是这个意思。圆寂明明是活著时候证得的,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最正觉,最正觉是什么?就是证得圆寂,释迦牟尼佛是三十岁证得圆寂的。如果人死了叫圆寂,那谁不圆寂?个个都圆寂,还用得著修吗?圆是讲因圆果满,修行圆满。
清净寂灭,这是果位里面至高无上的果位。《仁王经》里面讲菩萨的果位,分五个阶级,五个阶级都叫忍,最高的阶级叫寂灭忍,就是圆寂的意思。寂灭忍也有三品:下品的寂灭忍是十地菩萨,这是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就是佛果。圆寂,说老实话,要是名符其实的话,最低限度是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下品的圆寂,九地以前都不够格,因为七地、八地、九地是无生忍,不是寂灭忍。所以先给我们讲「灭」,也是果,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大涅盘,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证得?一定要修「道」。所以苦集灭...(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2》)
...人就做了样子给我们看,他是王子,舍弃富贵,富是财富,贵是地位,王位不要、财富不要,到没人去的雪山里面修苦行,知足常乐,这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在中国,出家不必说了,在家居士当中有许多将自己的财富捐献出来做慈善事业,自己一生保持著清苦的生活,没有贪心。贪是烦恼第一个根本,不贪就不愚痴,不贪就没有瞋恚心,贪不到才生瞋恚心,贪到他就不生瞋恚。所以人家是认真的让心地清净,把这些外缘舍弃。无贪、无瞋、无痴这是三善根,他修三善根,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法都从这个根生出来的。福报让众生享,这个快乐,福不是自己独享,让一切众生共享。觉分、菩提分,这是真实的智慧。没有智慧的人,福报自己享,不会跟别人共享。唯有真正觉悟、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福报是给众生共享,自己不享,为什么?自他不二,给众生享才是真正自己享受。
凡夫迷、执著,自己跟他当中划一个界限,不晓得自他不二,不知道万法一如。当然这是高度的智慧、甚深的智慧,在四教里只有圆教根性的人知道,别教还不行。在断证功夫上来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别教是初地菩萨,圆教是初住菩萨。断证功夫虽然一样,智慧不一样,别教初地菩萨的智慧比圆教初住差得太远,什么原因?圆教根性的人是大而化之,天地万物就是我自己一个,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开意解。别教多少还有一点痕迹,没有把它擦干净,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习气没断;界限虽然没有,习气没断。这个界限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4》)
...。证得这个地位就入圣流,不会再退转做凡夫。烦恼是思惑,贪、瞋、痴、慢、疑、恶见
演【然贪等昏烦之法,体是虚伪,故须断除。】
这些见思烦恼,「体是虚伪」,不是真的。怎么说它体是虚伪?我们读《百法》就晓得,见思烦恼全是有为法,这东西都是心所法,在五十一心所里面。心心所、色法全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看,体是虚伪,故须断除。如果它体是真常的,那就不应该断除它。体是虚妄的,怎么断法?是不是我们不要了?不是的,是心里面永远不去分别它、不去执著它,是断这个。所以佛家讲断证的功夫,绝对不是讲事相,事相里头断不掉的,是在心里面断妄想执著。我真正觉悟了,真正晓得它是一回什么事情,晓得它的真相,从此以后再不执著了。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要不要用它?有时候还是要用它,用它好办事。
菩萨觉悟这一切法,自己做了主人,这一切法都是我的手下、都是我的佣人,我派它去替我工作。凡夫很可怜,不知道这是家里的佣人,以为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一切要听命於他,这颠倒了,主人是自己!心心所是应当为我所用,不是我的主宰。所以菩萨也用这些东西,不用这些东西怎能教化众生?他要用这个东西教化众生,这就是说,把这许许多多东西统统变成后得智,自己有根本智,根本智做主宰,使一切归我所用。凡夫没有根本智,很可怜,自己的真如本性被妄境所转,自己在境界里面做不了主,这很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5》)
...业者,以无漏智,除身三种一切邪业,住清净身业故。】
『正业』,业就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造作完之后那个结果就叫业。你造的事是好事,结果就是善业,你造的不是好事,你的结果就是恶业。有业就要受报,善业就善报,恶业则是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佛教给我们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算什么业?六道的三善道里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里也没有阿弥陀佛,我们造这个业,不在六道轮回,因为六道轮回没有这个业,这个业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所以念佛人造的业,佛门称作净业。你造的是西方净土的业,你造成了,当然果报就在西方净土,这个好!世间有很多好事善事,《无量寿经》说得好:「纵然供养恒河沙数佛菩萨、圣人,不如一念求正觉。」供养那么多佛菩萨,是修的善业。善业,将来果报在三善道,出不了三界。《无量寿经》讲的「坚勇求正觉」,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永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大善,第一大善。希望同修要觉悟,一切善法里头,念佛第一善,不再造其他的业。
为了报佛恩,我们把这个功德利益、第一殊胜的法门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劝人普遍的来修学。虽然做,而不著相,不碍我的清净,如果做这些事情还著相,对於你自己的往生还是会有障碍。事情要不要做?要做,要认真去做,做而不著相。我自己二六时中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样做就与无漏智相应,「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事业的成败、利益的大小,是众生的福报,是个人的缘分,要是以本经所讲,是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所以我们用不著牵挂。你把这事情放在心里,牵挂著,我们的功夫就夹杂,佛号间断了。要认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6》)
...页:
钞【据七类次第,闻法先当念持,次即勤修,勤故摄心调柔,柔故成根,根增成力,乃七觉分别,八道正行。今重信者,此经以信为主,而根力二俱首信,信持余四,是道之元,德之母也。如五位之中,信亦居初;十信之中,信亦居初;十一善法,信亦居初故。】
这一段经文解释说明本经三十七道品次序的由来。佛说这部经,三十七品前面三科省略,从五根、五力讲起。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发明因由,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前面虽然没有说,但是它后后是深於前前,后面是以前面做基础,说了后面,前面必定包括在其中,这是一定的道理。
『闻法先当念持』,念就是「四念处」。无论大乘、小乘,佛法我们都知道它所求的是智慧,是无上正等正觉。要求圆满的智慧,一定要用慧心去求;迷惑颠倒决定不能成就智慧,何况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法从哪里学起?这个地方跟我们讲原则、讲原理,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在中国大小乘有十个宗派,有许许多多的法门,像经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些宗派、法门下手方便都是四念处。佛在灭度之前,阿难尊者向佛提出四个问题,其中有一个就是「佛在世,我们依佛住,佛不在世了,我们依什么人住?」佛就说「依四念处住」,可见得四念处非常重要。
阿难当年在会上示现的是小乘身分,在大乘经里面,尤其是《般若经》,譬如《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提出两个问题,「应云何住?」这是两个问题当中的一个问题,如果依这个原则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9》)
...自心培植,何得向外驰求。】
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妙色』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众鸟形色之美不可思议。『雅音』是指这些鸟不但音声微妙,而且能宣说佛法;雅音是正音,音正而不邪。这些全体是自心显现,这就是前面讲的自性变化。
演【以自心即弥陀,弥陀即自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称理就是会归自性。阿弥陀佛是谁?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所以说,自心就是弥陀,弥陀就是自心。弥陀变化所作,就是自性变化所作。《华严》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是讲我们整个宇宙人生、森罗万象,佛法里面讲的情与无情,这些从哪来的?一切唯心造。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你要是真正觉悟了,你就叫做佛;你要是迷了,就叫做众生。众生跟佛,是迷悟不同而建立的假名。实际上,迷悟不二!觉悟也是这个样子,迷也是这个样子,事实并没有因为觉迷而有所改变,只是觉迷在境界里头感受确实不一样。迷有苦受,你感觉到苦,觉了之后,这是乐受,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苦乐忧喜舍是迷的时候感受的,迷了有苦乐忧喜舍;觉悟了,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才叫做极乐、真乐,它那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那不是真的。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说的,三者是一而三、三而一。实在讲,无量的众生对於这个事理迷惑颠倒,所谓起惑造业,冤枉受这六道轮回。事实真相完全明白了,这个人心决定是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9》)
...
末后结论结得很好,这是一个比喻,『海生万物』,海里面出产东西很多,都从大海生的,『万物不海』,全部都在海里面,没有离开海的范围。『心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我们自己心生的,连虚空都是的,所以『无法不心』,无法不是自心。所以问你,什么是你自己心?没有一法不是的。为什么?一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哪一法不是自心!说得很清楚,可是境界还是不太容易体会。我们常用做梦来比喻,整个梦就是你自心变现的。如果在做梦的时候忽然知道自己在做梦了,问一问:梦中哪一样东西不是自己?山河大地、一草一木全是自己心变现的。无有一法不是自心,这才叫做八正道。
这是把这一段经文完全会归到自性,回归到自己,这个才真正觉悟,真实的觉悟。这样不断的,每天有一点小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到大彻大悟,咱们这个念佛就是理一心不乱,那个时候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土的上品上生。所以经教参研有这一层的好处,但是这个好处必须自己细心体会,不能分别执著,一分别执著又掉在第六意识去了。所以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著,还是老老实实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这个就对了。这些大道理全在这句佛号之中,有很多人懂得,懂得不肯念的等於零,没用处;那个不懂得的人,他能够这样念,这些道理他全都得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9》)
...性」,在无情的众生称为「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二性。佛性具足觉正净三宝,法性哪有不具足的道理?这样理跟事才能圆融,理与事才会无碍。我们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烦恼妄想一定会减少,清净心、觉心必然会增长。觉心增长,就是我们常讲的开悟,常常会有悟处,在生活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离苦得乐。所有一切苦都是迷惑而生,苦不是真的,乐是真的。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是由苦而显的乐,那不是真正的乐,还是迷。悟了之后有真乐!第四段是顿教的三宝:
钞【四者绝相理实门。】
演【一念不生,即名佛宝。】
这完全从真性理体上说。一念不生,怎么叫佛宝?因为一念不生就是正觉现前。诸位要晓得,念是迷,一念不生是纯觉、不迷。我们今天最难的就是妄念止不住,纵然妄念没有,其实还是有个妄念,什么妄念?「一切妄念没有了」那个妄念,那个妄念是无明,所以还是不觉。觉心不动!这个要训练,在佛门里训练的功夫最常说的是禅定。禅定不是心里什么都没有,不是的,禅定是清清楚楚、如如不动。禅定不是闭著眼睛参,是睁著眼睛参的,竖著耳朵参的,六根见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禅,翻成中文叫静虑,虑是明了的意思,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六根接触六尘样样清楚;可是如如不动,他在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定,合起来叫禅定。《金刚经》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一念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2》)
...妄想、执著。离开一切妄想执著,哪有障碍?岂不是《华严》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华严经》上法身大士修行的方法,总而言之叫「历事炼心」,事是什么?生活,五十三参讲的日常生活,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炼,炼不著相、炼不动心。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华严经》上五十三参就炼这个东西。在一切境界里面,我们讲席当中常讲「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在极不平等里面学平等,极不清净里面修清净,然后修慈悲心。慈悲心从哪里生?从清净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慈悲,叫大慈大悲,跟佛菩萨的心没有两样。这是我们在《大经》上看到人家修行著眼之处,值得我们记取、值得我们效法。所以一念不生是正觉现前。
演【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俱遣。所谓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若有若无,二悉皆离,乃顿教之三宝也。】
这几句话就是一念不生的注解。什么叫一念不生?不但这个世间一切妄想没有,佛法也没有了,有佛法还是有一念!这才晓得,佛所讲的一切法,「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就是讲的整个佛法,佛法是不是真有?不是真有,佛法原来是假有,是因为众生迷了才建立。众生哪一天觉悟了,觉悟就没有佛法。觉悟还要执著有佛法,又迷了。所以法也不能执著,《金刚经》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法,佛法也不能执著。
现在有些人学起来很困难,为什么?他执著的习气太重。世间法不好,叫他不要执著世间...(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2》)
...佛法僧义。】
这个完全从『自性』上来说的。怎样是『真心一体』?底下解释说得很好:
钞【如上同相所陈。】
如前面同相三宝所陈说的。
钞【则知唯一真心,更无别体。】
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觉正净是一体的。
钞【心体本自觉照,即佛宝。】
真心本性它自自然然具足觉照的作用。「佛」这个字就是觉的意思,所以自性觉就是自性佛宝。什么叫做觉?佛在《楞严》上跟我们讲得非常详细,就是六根的作用,我们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这六根的作用就是觉,能见能闻就是觉。一切有情众生六根统统起作用,所以在佛菩萨眼睛里看的,他本来成佛,他本来是佛!他起第一个作用是正觉,但是到第二个作用他就迷了,不能保持第一个作用。第一念只见,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没有起分别、还没有动念头;第二念,他就动了念头,起了分别执著,这就迷了。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永远保持第一念,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这就叫佛菩萨。《华严》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众生所以不能够得到佛果上的大用,就是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是第二念生的,第一念里头没有。换句话说,就是《华严》境界,第一念里面没有障碍,第二念里面有障碍,障碍从哪来的?障碍从分别执著来的,第一念的确是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是到第二念,障碍就多了,障碍重重。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4》)
...不听,你耳根不起作用,那就变成木头、石头。你有六根,当然就要有作用,有体一定要有用;有体无用,这是错误的。小乘人他不用,他入偏真涅盘,佛说他焦芽败种。凡夫用得不恰当,这是错误;小乘人怕生烦恼,不敢用,也错了。一定要学菩萨,菩萨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尽量发挥它的作用,但是没有分别、执著。
「离言说相」,不要去分别言语、音声,听经听义理。这是用言语、音声来传达义理。言语、音声是工具,我们不要工具,我们要的是义理;譬如车子送货物来,我们是要货物,不是要车。传达心性!以心印心,这样变成传而无传、无传而传。佛觉,我们迷,他用一种善巧方便教我们破迷开悟,这叫说法。我们果然迷破了,觉悟了,这是真正闻法,真正觉悟。如果你要是执著在言语、文字上,你永远不会开悟,为什么?你执著在工具上,这个错了。
第二是「离名字相」,名字就是指术语,佛教里面名词术语很多。我们讲「佛」是个名字、「法」也是个名字、「僧」也是个名字、「佛教」也是个名字、「弥陀经」也是个名字,统统都是名字相。名字也是表法的,传达义理的。会听的人,听教理,这是第一等人,一听就开悟。教理如果听懂了,就是禅宗里面讲彻悟,大彻大悟,一通一切通,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的,因为它是一个理。你要是听到教理,那就一通一切通。这一段就是讲的理,称理,会归自性,自性是理上的。
所以最上等的,他是闻教理。次一等的,没有程度,那就听教义,教义也是理,...(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4》)
...,等著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一切与我没有关系,与我没有交涉,大家对我好,我尊重他,大家对我不好,我也尊重他,因为我住不了几天就走了,何必跟你们过不去!你们给什么给我,我都不要,因为我晓得一样也带不走。得到,决定没有一丝毫挂念的心,失掉,也不会有一丝毫后悔的心,为什么?带不去,不是自己的。这个样子,把你心里面的妄想杂念舍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古人讲「放下身心世界」,这样一句阿弥陀佛才相应,这个佛号才有力量。不是这样念佛,说实在话,只是种种善根而已!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为什么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他有牵挂,放不下,牵挂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害他生生世世六道轮回。有智慧的人,他真正觉悟了;愚痴暗蔽的,他不觉悟!修行,修什么?综合大乘经典一切法门所说的,归纳成两个字:一个是舍,一个是忍,忍耐。舍就是布施、就是放下,真正能舍,把它统统舍掉,统统不要了,就没有牵挂,心就清净。不要钱的人,货币升值贬值与他根本不相干,他再也不操这个心,得多少利息也不相干,他统统没有这个念头,心清净了。五欲六尘统统要舍!不但五欲六尘要舍,佛法也要舍!佛法不舍,心心念念还有好多大乘经典没看,心不能清净。真正入了门,莲池大师晚年才入门,三藏十二部舍掉,让给别人去悟,一生到最后就归到这一部《阿弥陀经 》,一句阿弥陀佛。这是人家为什么会成就,我们要知道!他到晚年才入这个境界,如果我们很年轻就入这个境界,...(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5》)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三卷
...以一切法门皆悉如幻,而如幻之法,皆根本於自性,自性之中无所不具。】
六祖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自性本来具足!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是自性具足的,离开自性,别无一法可得。
演【所以古人云,世间种种法,无不从心生,一切法如幻,故说心如幻,譬如工幻师,普现诸色像,园林花果等,幻师之所成,是也。】
这些句子都是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开示的,常常提醒我们的。为什么佛要常常讲?是因为我们自己迷失自性太深了,时间太久了,说一、二句,我们没有注意到,没有在意;常常提示,我们会发觉,会认真去思考、学习。这是佛苦口婆心,一切讲席法会当中之所以常常为我们说的原因。「世间」有三大类: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这三种世间就包括佛门所讲的世出世间。有情、器世间是世间法,智正觉世间是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极乐世界、华藏世界都包括在里面。一切法无不从心生!世出世间一切法哪里来的?心生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你能把这二句原理掌握到,你在佛法修行上可以得大便利,不管修哪个法门你很容易成就,很容易功夫得力,为什么?你抓到重点,重点是心。我想看到这个世间善,修善心,我想看到这个世间清净,我修清净心。正所谓心清净,境界清净,境随心转!所有一切境界是心变现的,无不从心生。
你要改变环境,从哪里改变?从心里改变。你懂得这个深义吗?这个只有大圣大贤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圣贤人教化国家用什么方法?教学,《礼记》里面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想一个国家好,先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7》)
...苦」,什么叫行苦?行苦的意思是说,他这个境界永远不能住下去,还是有期限的,也就是说他还是有寿命。到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他的寿命八万大劫,还是有限!八万大劫是一个极限,他的定功只能支持那么久;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力失掉,又堕下来再轮回。六道轮回,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阿鼻地狱,咱们每个人不晓得去了多少次?现在这一生一投胎,前生事情不记得了。阿罗汉有宿命通,知道过去生中的事情,想到从前在地狱,身上都流血汗,汗是红的,还是心有余悸,害怕!
「惑业苦」就是六道轮回的原理,因为迷而不觉,所以才造作。造作善法,天道里面的善法是五戒十善、四禅八定、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修这些生天。真正觉悟的人,佛经里面称为正觉。由此可知,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是觉,觉还不能算是正,为什么?没出三界,不算是正觉。一定要证得阿罗汉才算是正觉,为什么?他那个觉悟比他们高明,出了三界,三界到顶还要轮回,他超越三界,超出六道轮回,这种人才叫做正觉。再往上,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
「惑业苦三道,当体即是三德秘藏」,「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惑业苦就是法身般若解脱,惑是般若,业是解脱,苦是法身,苦是果报,果报是法身!这个说法完全从体上观察,体上观察明白了,相与作用你才真正见到,这个见到就是大乘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十法界有没有?迷人看,有!佛菩萨看,没有!佛菩萨看十法界统统是佛,是一法界。世尊在《华严》、《圆觉》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看我们统统是佛,我们看佛也是众生,看法不一样。
为什么会有十法界?因为你有分别、有执著才有十法界。这是佛,那是菩萨、那是罗汉、那是饿鬼、那是地狱,你的分别。菩萨不用分别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看什么都一样,没有两...(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8》)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人间,天天说法,没有一天休息,「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就好像办佛学讲座,四十九年当中他办了三百多次。所以,讲学非常的重要。
解行并进,这才真正得到成就,成就是果位往上提升。此地讲『得深法忍』,怎么晓得这一句是果位往上提升?我们读《仁王经》就知道,《仁王经》把五十二位菩萨统统用「忍」字来说,分为五个等级,五个等级是大分,五忍菩萨。开头是「信忍」,末后一位是「寂灭忍」,寂灭忍前面是「无生法忍」。「得深法忍」是菩萨位次不断向上提升,在净土宗来讲就是品位的提升,是这个意思。『住不退转』,下品下生也是圆证三不退。『以至成就无上菩提』,这是证圆教佛果,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钞【今不言者,如前疏引摄行树中,谓行树尚能说法,佛树宁独不然,故曰文省。】
《弥陀经》没有讲道场树说法。前面说一般行树能说法,那么阿弥陀佛道场树当然更不必说了,这是文字上的省略。文字虽然省略,意思确实是圆满的。
钞【又例推之,如前止说宝池,疏引二部经文,则宝水流衍,皆说妙法故。】
《弥陀经》上讲到七宝池。《疏》引用二部,就是引《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佛经》的经文,证明这个地方经义里面统统都含有这个意思,水也说法。
钞【又例推之,如大本言:其道场树,众生见者,无其眼病;闻其香者,亦无鼻病;食其果者,舌亦无病;树光照者,身亦无病;观想树者,心得清净,无复贪瞋烦...(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0》)
...在这个画面是台北市,下一个新闻报导美国白宫照出来了,去了没有?没有去,同在一个地方显现的;但是确实是两个地方,没错。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虽然讲十万亿佛国土,一念就到达,那个画面一念之间就转变了。不要认为好远,不容易去,那都是执著在事相上,迷得很深,不晓得事实真相。
钞【起信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是故虚空界中,普皆说法。】
这是引用《起信论》的论文。
演【离念相者,等虚空界者,论文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起信论》是马鸣菩萨作的,这一段文也就是告诉我们法身是什么。证得法身,这个人就成佛,也就是说他成正等正觉。虽然不是无上正等正觉,他确实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就是佛,在圆教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初住以上菩萨是分证佛,他有能力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有这个能力。
这段文很重要,「所言觉义者」,什么叫觉?什么叫不觉?觉与不觉的界限在哪里?这里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心体离念」就是觉,心体有念就是不觉。诸位要知道,觉心是不动的,心动是不觉。我们心一动就是迷、就是不觉,觉心、真心是不动的,它不动所以它才遍虚空法界,不动就遍,不动没有界限,这一动就有界限。我们看池塘的水,水不动的时候没有界限,池塘多大这水就多大;如果我们投小石头进去,动了,马上一个圈一个圈就有界限了。所以一动就有十法界,不动是一真法界,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2》)
...依据。儒家说「正报从依报生」,这是错误的一个看法。
演【今内教则依从正生。】
内教是佛法,佛法之外是外教。佛法,佛是觉的意思,觉就是佛,迷就是外道;一个是觉,一个是不觉,内外是这样分法。万不可以为我们学了佛,我们不是外道了,说不定你正是外道,为什么?你还是不觉,你还是迷惑颠倒,这种外道,佛门术语叫「门内外」,你是学了佛,也受了三皈,甚至也受戒,也出家了,可是你还是心外求法,那还是算外道,叫门内外。《楞严经》内外的标准更严格,见性的菩萨才叫做内教,没有见性的统统叫外道,所以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统统叫外道;换句话说,必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叫做觉。我们通常把阿罗汉、辟支佛都算作正觉,以《楞严》的标准,那个觉还是邪觉,还是不正,它的标准是正等正觉才算是真正的觉,因为你那个觉等於佛,佛是见了性的,是圆满的见性,你虽然没圆满,总是见一分、二分了,所见的是真性,所以你等於佛了,这才真正称之为觉。
阿罗汉的觉还不等於佛,为什么?他没见性。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见性,比起六道,他的思想见解是纯正得多,我们称他作正觉,不能称为正等正觉。我们自己学佛心里要有数,这样说起来,我们几时才能达到正等正觉?给诸位说,恐怕这一生没指望,这是说真的。不但正等正觉没望,就是证阿罗汉果恐怕也没指望;不但是证阿罗汉果,小乘初果须陀洹都相当不容易证得,为什么?须陀洹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谁有能力做得到?
民国五十二年,我出家受戒之后没多久,我遇到一个同修,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很肯定的告诉我,他证阿罗汉果了。我就晓得他是误会,但是他不是妄语,他没有证阿罗汉,自己以为证阿罗汉果了。他对於佛的道理实在讲懂得并不多,懂得多就不会误会,自己念佛心地得一点清凉,烦恼少了,自己以为就证果了。我们坐在客厅谈话,我说:阿罗汉有六通,墙壁外面是马路,你能不能看得清清楚楚?他说:我看不见。我说:阿罗汉有他心通,我现在心里想什么你知不知道?不知道。那这不是真的!这样他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3》)
...了。他对於佛的道理实在讲懂得并不多,懂得多就不会误会,自己念佛心地得一点清凉,烦恼少了,自己以为就证果了。我们坐在客厅谈话,我说:阿罗汉有六通,墙壁外面是马路,你能不能看得清清楚楚?他说:我看不见。我说:阿罗汉有他心通,我现在心里想什么你知不知道?不知道。那这不是真的!这样他才服气,才晓得没有证得。不但阿罗汉没证得,须陀洹果就有天眼、天耳、宿命这三种神通;二果、三果有五通,证到第四果才有漏尽通。没有证得跟别人说证得,这是大妄语,在戒律里面是地狱罪;如果不是妄语是误会,在佛经里面叫做增上慢,也是烦恼的一种。所以他不是妄语,他是增上慢,我们要认识这一点,极力避免自己发生错误。
学其他的法门,正觉、正等正觉这一生没指望,修净土法门,一下手就是正等正觉,这个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当中是第一法门。诸位如果真正细心涉猎这些大乘经典,像《华严》、《楞严》、《楞伽》、《法华》,你才真正认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不退菩萨,就是已经证得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没有法子计算,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统统都成了阿罗汉,神通都像目犍连,寿命算千亿岁,共同来计算,算不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多少,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你就知道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十方世界等觉菩萨都要求生净土。
怎么去往生的?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我们今天一下手就采取信愿行三个条件,我们所修的因跟十方不退菩萨这个因相同,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3》)
...楞严》、《楞伽》、《法华》,你才真正认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不退菩萨,就是已经证得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没有法子计算,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统统都成了阿罗汉,神通都像目犍连,寿命算千亿岁,共同来计算,算不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多少,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你就知道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十方世界等觉菩萨都要求生净土。
怎么去往生的?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我们今天一下手就采取信愿行三个条件,我们所修的因跟十方不退菩萨这个因相同,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跟他也相同,他修无量劫才修到,我们这一开头就学到了。我告诉你,我这个决定不是妄语,你修这个法门就是正等正觉。无量无边的法门你不选择,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一切不退菩萨选择的,你怎么也选上?这个不容易!选择这个法门,你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没有两样!所以这是我们值得安慰的。你修其他法门,没有带业往生这个说法,你一定要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你才能成就。这个法门是一品烦恼都不要断,统统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见了阿弥陀佛以后慢慢再断。这个法门你只要一相信、一发愿,你就是正等正觉,这个不可思议!
这个法门修学容易,称为易行道;行是很容易,相信很难,发愿也很难,难信难愿!如何叫我们自己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死心塌地来修学这个法门,对於这个法门的理论不能不知道。要想明了理论,透彻的明了,那就是从前李老师的话,要不认真去研读半部《大藏经》,你不会懂得的,这就困难了,就不是个容易事情了。念半部《大藏经》,这是苦事。可是古德给我们做了一个方便,人家把半部《大藏经》精华已经摘录出来,不要我们去找这个麻烦了,这是什么东西?就是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这一部《疏钞演义》。这一部《疏钞演义》的内容,实在讲就是一部《大藏经》的浓缩,蕅益大师赞叹博大精深,一点都没错,那么《疏钞演义》就非常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3》)
...自心变现的」,这有智慧,他晓得了。佛今天告诉我们,我们要往这上去体究, |
|
|
|
|
|
|
|
尽虚空遍法界确确实实是自己,是一个整体,在这一个整体里面确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是真的,是事实真相。为什么会有障碍?障碍就是一切众生虚妄分别执著,迷了才有障碍,悟了没有障碍。迷了处处成障,悟了的人是事事无碍。悟了,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迷了,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不晓得有多少相!这里面就起无量的分别、无量的执著,是无量的烦恼、无量的痛苦、无量的业报,搞这个东西,很可怜!怎么唤都唤不醒,他迷得多深!所以,一定要求智慧。法身是体,报身是慧。佛法的教学是以智慧为目标,自始至终都是要开智慧,佛法的宗旨是无上正等正觉,佛法所求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圆满的智慧。
演【自受用身照真法界者,乃无相之身。】
报身是不是我们的身体?不是的,报身是智慧,所以报身是智身。在《华严经》里面讲,佛有十种身,十种身是三身展开来说的,十身归纳是三身。三身跟十身是无二无别,不增不减,十身不多,三身不少,开合不同。这是无相之身。
演【以功德智慧为体,故照一真法界。】
我们今天求智慧,我们今天修功德,这是修什么?修自己的报身。经上常讲法身慧命,「法身」就是修自己的毗卢遮那,「慧命」就是修自己的卢舍那。毗卢遮那、卢舍那都是自己,都不是外人。为什么要求慧?为什么要修积功德?长养自己的报身。而这个报身,你只要修一分就有一分的作用,修两分就...(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5》)
...自己业障,让你每天去念念就发现自己的业障。你能把它改过来就叫做消除业障,你的心得清净了。
净宗这个法门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修一个清净心而已。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凡是能使我们心不清净的,我们一定要远离。所以我劝同修们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不必要见的人尽量少跟他见面,心清净。俗话常说「知事多时烦恼多」,你何必要晓得那么多事情?「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跟人家往来多了,是非就多了,你的心怎么能清净?你说:我做好事!「好事不如无事」。这不仅是庞居士告诉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纵使供养恒沙圣众」,还得了吗?诸佛菩萨来了,大家争著去供养,佛说怎么样?「不如坚勇求正觉」。你看看,佛菩萨来了都不必去供养,我修清净心。你清净心修成,你真的能往生,你能见阿弥陀佛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跟观音、势至是把手同行。你供养恒沙圣众,没有办法,你做不到,不过修一点人天痴福而已。
我们今天不接触人,怎么结法缘?念念当中就结法缘,心清净,一念清净心没有障碍、没有范围,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一念清净心当中,我念一声阿弥陀佛回向给他们,跟他们统统都结了缘。心里面分别计较,你就修再大的功德还是非常有限,为什么?你心里有分别,你有执著。分别、执著不破,修再大的功德,它是局限的,它有范围,它不能突破,也就是不能称性。
学佛要从哪里学起?今天下午陆老居士带一个朋友,都是七十多岁的人...(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7》)
...的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你有智慧这才放光。这个地方讲的佛光才放光,没有智慧,你怎么会放光?没有这个道理的。身光还是智光生的,没有智,身也不会放光。
同修们一定要记住,消业障,念佛是第一妙法,你业障再大、再深、再重,一句阿弥陀佛都消灭了。关键是要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譬如我一念瞋恚心动了,立刻就觉察,我错了,这叫忏悔;一念嫉妒心生起来,我错了,我是个念佛人,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我怎么可以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一生,他立刻就觉悟,这就叫开悟,这个人就是觉而不迷。他一觉,他这个念头就没有了、就消除了,业障就消掉了;这个念头念念增长,那是不觉、那是迷。
你要想真正觉悟,真正不迷,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看淡,要放下。人之所以迷惑颠倒,不能觉悟,就是把这个世间法看得太重,不肯放下,所以他念念迷情增长,他不会觉悟。你把什么事情都看淡,你就容易觉悟。这一觉悟,立刻提起这一句佛号,也就是说,我第一个念头是妄念,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那转得快,这就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不怕,我第二念就觉了,就转成阿弥陀佛,让阿弥陀佛这一念念念增长,让其他一切妄念是一念、二念就没有了,顶多起个一念、二念,二、三念决定转过来了。这样的人有福,这样的人这一生决定成佛,这样的人有大福德,这是大智慧,没有比这个智慧更高的。
帮助众生,诸位在这个讲席里,我们共修了这么长的时间,...(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7》)
...条件「廉」,「廉」是廉洁,绝对不受贿赂,决定不贪污。
老师培养学生,也是观察根机。根机,印光老法师在《文钞》里讲得很好,「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老师同样的教学,学生每个人得的利益不相同,问题是老师所说的自己是不是真正接受,是不是真正消化,是不是真正把这些教训变成我们实际上的生活行为,这个重要。如果只学一些嘴皮上的学问,这个没用处,学了之后变成世智辩聪,讲得天花乱坠,烦恼重重,增长贪瞋痴慢,这个错了。所以道业能不能成就在自己,不在别人。善知识摆在我们面前!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这叫善学,所以他能够一生圆成佛道。他那个成佛成的是圆教佛,无上正等正觉,你在《华严经》上看,他没有换一个身,就是这一身,肉身,肉身成佛,成的是圆教佛。这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应当要学习,应当要效法的。展开《四十华严》,人家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在一切顺境、逆境里面成就自己无上菩提。
自古以来大凡老师教学生,也就是讲「五年学戒」,五年学戒最重要的科目是修忍辱波罗蜜。你去看看《高僧传》,看看各宗的语录,你会发现非常普遍,学生拜老师,五年当中老师什么都不教他。六祖惠能大师拜五祖之后,碓房里舂米八个月,八个月跟五祖没见过面。一般人说,我拜他做老师,八个月都见不了面,走了,我要跟他干什么?碰到这种人,祖师一定合掌,阿弥陀佛,早点走好。为什么?不能成就,他不是材料。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7》)
...钻出来的,自古以来人不多;死在教下里头,人多,钻不出来。我很幸运,从教网里头钻出来了。你们要是走我这个路子,我觉得很难,你没有我这么幸运,这是实实在在的,走我的路子是很难走得通。我今天指点这个路子,你要能走的话是决定能走得通,你们的成就必定在我以上。因为我走了很多冤枉路,吃了很大的亏。古德常说: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我是过来人,那你不信,那好,你去走,看看你什么时候能钻得出来。
演【从今至当,无穷无尽者,报身寿也。】
这里头特别注重「今始出缠」,今始,这个「今」字,念念都是今始,天天都是今始,一直到成佛,「今始成佛」。《华严经》一开端,看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就是这个意思,「始成正觉」。念念、天天都是「今始」,我们俗话讲这有进步。一天没有进步,一天就迷了,这个进步就是心地的清净。我们今天就是业障烦恼习气很重,最好的方法是读经。从前受教育的机会少,用禅定这个方式确实很有效,所以禅在中国特别的兴盛。现在受教育的机会多了,教育很发达了,禅定不管用了。为什么?每个人都认识字,每个人都喜欢念书,喜欢念书叫他在那里坐著,他坐得很难过,他坐不住的,他一定要读书,所以教下这个路子就很契机,净土宗也属於教下,是教下里面特别的一个法门。
再看底下应身,这是讲应化身,这一条好懂。因为应身完全是在事相上讲的,前面都是理上讲,不太容易体会。
演【应身则慈悲领受当机。】
「慈悲...(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8》)
...你念《华严经》念到这一段,这极乐世界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比我们娑婆世界好一点,比他方世界还差得远!遇到这个问题,这怎么办?还得要用《华严》教义来解释:
钞【答:彼钞释云,三身既融,三寿无碍。】
《华严经》疏跟钞都是清凉大师作的。清凉大师为我们解释这个问题,他说得好,『三身既融』,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华严经》讲三身是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实在讲,我们现在这个肉身确实与虚空法界相融相即。如果不融,我们眼睛怎么能见?如果说身只有这么一点点大,你眼睛为什么会看到那么远?你眼睛能看到的,就是你身量达到的;你耳朵能听到的范围,也就你身量的范围。但是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六根能力很有限。真正觉悟了,像《楞严经》讲的六根互用,《无量寿经》讲的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都能看得清楚。我们坐在这里不动,看西方极乐世界就像在面前一样,我们的身岂不是跟整个虚空法界合而为一!这就是法身与我们肉身相融,一样大,没有大小!这时候才像《华严经》上所说的「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坐微尘里,转大珐輪」,就是这个境界。实在讲这个境界就在我们眼前,是我们自己迷而不觉,自己把自己拘束了,因为我们心量这么小,身这么小,自己把自己局限了。
要知道,佛三身相融,我们三身还是相融的,绝对不是到成佛时我们三身才相融,不是的。一切诸佛成佛的时候,不增不减,成佛没有增加一点点,在凡夫位上没有减少一点点,就是觉与迷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九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92》)
...入观,观就是止观;念佛能消业障,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一切妄想杂念。如果我们修学,哪怕再用功,妄想执著还是在,还是不断,这就是功夫不得力,功夫没有效果,那就很可惜。功夫没有效果,修到最后得福报,把功德都变成福德了,人天福报。人天福报很苦!这世间大富大贵之人要叫我去做,我不干!我嫌太麻烦,太苦了。今天作官要竞选,多辛苦,这事情不能干!不竞选,请我去做我也不愿意做,为什么?开会太多,应酬太多,不要说别的,天天跟人家拉手都拉不习惯,都累死人!最幸福的还是每天游山玩水,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人是第一有福。凡是勉强的、不愿意做的,不得不做,这个很苦恼,这个事情干不得。这个地方要真正觉悟,所以不修世福,我们要修积功德,功德就是心地清净。
钞【不起,寿也。】
因为他不起心动念,没有长短、没有先后、没有古今,这是无量寿。我们凡夫概念当中的寿量,他完全突破了,超越寿量,这是真正无量寿。
钞【智慧,光也。言寿则光在其中,故单举也。】
经题上只要说个「无量寿」就可以,不但光含摄在其中,像前面讲的,身相无量、智慧无量、方便无量、清净音声无量,甚至依正庄严,样样都是无量,统统在无量寿里面包含了。所有一切无量,无量寿是本体;离开无量寿,其余一切无量都失掉意义。所以才晓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量同佛,佛无量寿,我们每个人都是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依正无量的庄严统统都...(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九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93》)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四卷
...、没有先后、没有古今,这是无量寿。我们凡夫概念当中的寿量,他完全突破了,超越寿量,这是真正无量寿。
钞【智慧,光也。言寿则光在其中,故单举也。】
经题上只要说个「无量寿」就可以,不但光含摄在其中,像前面讲的,身相无量、智慧无量、方便无量、清净音声无量,甚至依正庄严,样样都是无量,统统在无量寿里面包含了。所有一切无量,无量寿是本体;离开无量寿,其余一切无量都失掉意义。所以才晓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量同佛,佛无量寿,我们每个人都是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依正无量的庄严统统都受用到了。我们何必在这个世间还去分一部分的时间精神去学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没有意义!不但世法不相干,佛法也不相干!你真正觉悟了,我们学的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行了,其他的都不要了。我常说,这一生当中只一部经、一句佛号,这是上上根人。还要搞净土五经,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中等根人。五经还不够,还要去搞净土古大德的语录,像《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那是下根之人。还要再搞别的东西,这一生不能往生,下根也谈不上,下根还可以往生。我们想一想,有几个上上根人?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检点的。
钞【依正无量者。】
这是解释《疏》里面「依报正报,悉皆无量」。正报是指身体,除身体之外,统统叫依报,依报里面有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一切人都是属於自己的依报,我们要依赖大众,才能生活在这个世间;同样的,我...(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九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93》)
...作因,哪有不受果报的道理?这一段一开头就说,你要知苦,知苦才肯断烦恼。对於佛道真正认识、真正理解,才会生羡慕之心,才肯认真的去修道。
「道」是什么?「略则戒定慧」,简单讲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持戒、修定、开慧。戒定慧三学是佛法的总纲领,从哪里下手?小乘教(声闻教)从四念处、四正勤下手。四念处是观慧,是智慧、是觉悟。第一个是「观身不净」,身为苦本。不但佛菩萨知道,我们世间人也晓得,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那是佛法没到中国来,道家就已经觉悟身是苦本。六道当中高级的凡夫,他不要身体,生无色界;色界虽然五欲断了,身体还在。所以最聪明的凡夫不要身体,这是高级凡夫。这是智慧!有智慧的观察,就是真正觉悟,才肯认真修学。修学从什么地方开始?从四正勤,四正勤一个是善,一个是恶,恶要认真去断,善要发心去修。
三十七品题目相同,大小乘的意义不相同。三学、三十七道品,天台家讲有藏通别圆,这个地方是讲藏教,属於小乘,只是超越三界轮回而已,这小乘阿罗汉。经上讲,佛弟子当中有许多是阿罗汉。
演【阿罗汉拣非前三者。】
前面三个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这都是小乘的果位,我们叫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经上讲的是阿罗汉,不是前面这三种。
演【一、须陀洹,此云预流。】
「预流」就是入流,入圣人之流,因为他证得位不退。「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落到凡夫,绝对不会堕三恶道。他是有进有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九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97》)
...田。】
「灯明」就像夜晚航海海中的灯塔一样,指出一切迷惑众生一条光明的道路。佛菩萨要给一切众生做光明眼,也是一切众生真实的福田。众生要想修福,说实在的话,最殊胜的福报是在三宝。所以,供养三宝是无上的福田。单单修福,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种福,我们讲福田,福田有比较,最殊胜的福田,《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法布施。法布施胜过财布施!法布施里面最殊胜的是「依教修行布施」,我们能够真正依教修行,不但福田具足,功德也具足了,所以这是最胜的福田。
要知道怎样修法,《无量寿经》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假使供养恒沙圣」,圣是圣人、诸佛菩萨,供养多少?恒河沙数那么多,佛告诉我们,「不如坚勇求正觉」。求正觉,那是依教修行供养。前面是财供养,供养恒沙圣,都不如依教修行供养。所以修最胜福田,不要钱。有些人说:我家里很穷,没有钱!我看到经上讲要修最胜福田,我看了只有羡慕,自己没法子修,殊不知最胜福田不要花钱的,人人可以修的。有钱的人可能就有障碍,他修不到这福田,他只能修一点小福,去供养恒沙圣去了。
【拔诸欲刺以安群生。】
这句是讲持戒的功德,无畏布施。「欲」是欲望,是烦恼的根本,一定要觉悟,要把它连根拔除。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所谓「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这些都是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所说的。「欲」这个字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果我们不希望来生再搞生死轮回,这的确是要把它拔除;你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0》)
...提高了,这是他老人家一番苦心。是不是勉强?我们在这里面看的是的确不勉强,确确实实净宗的教义与《华严》相同,所以古人称为《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 》是小本《华严》,这是有道理的。看看莲池大师《疏钞》里面大量引用《华严经》的经文,觉得古人讲这个话是有道理的,确实是有根据的。
《华严经》这一段经文,我们底下有个小字注在这边,「十回向品无尽功德藏及善根回向初分法门」,这是莲池大师所引用的这一段。《钞》把原文补出来了。
钞【华严二十五经云。】
《华严经》有八十卷,这是在第二十五卷。
钞【一切诸佛国土庄严,如来所都,不可思议,同行宿缘诸清净众,於中止住,未来世中,当成正觉。】
到这个地方是《华严经》的经文。这九句经文,有三种圆满。
演【一切诸佛国土庄严,指所依功德,依报圆满也。】
所依的功德是因,依报庄严是果。谁的功德?我们在大经里面读到,阿弥陀佛在因地五劫修行成就无量的功德,这是弥陀自己所修的。除自己之外,十方世界诸佛菩萨称扬赞叹,这就是诸佛所修的功德。接受佛菩萨教诲的这些众生,一个个念佛求生净土,求生净土都要心地清净,心净则土净,这是往生的人功德成就。可见得他那边的因缘也是无量无边,不是一个单纯的。阿弥陀佛是正因,诸佛菩萨一切往生的这些大众是助因,这样的因缘成就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依报庄严,就是「国土庄严」,庄严就是美好,美好到极处。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1》)
...想,这个心不清净。清净心就是一心称念,「一」就清净,「二」就不清净,「二」属於三心二意,它就不清净。所以大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本经教给我们「一心不乱」;玄奘大师译本里面讲「一心系念」,都有个「一」,这个重要。
我们一定要觉悟,觉悟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伦常丧失殆尽,这是一切众苦的根源。所以要晓得这个世间苦,比过去社会要痛苦得更多。虽然物质享受一天一天的丰盛,可是精神的堕落、烦恼邪见的增长,远远超过科技的进步,这是我们要觉悟的。真正觉悟,他才有出离之心,才真正发心,我要超越生死轮回,认真来学佛,才肯死心塌地一门深入。
学佛最重要的修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我们晓得诸佛菩萨心都是清净的。我们心不清净,跟他们不是一类,不是一类就不能生活在一起。西方极乐世界个个心地那么清净,我们这个心不清净跑到那里去,搞不了几天,他不赶我们,我们自己觉得跟他处不惯,也会跑走了。所以往生的条件在此地,不是佛不慈悲,是你自己跟大众不能相处,一定要修清净心。所以心地清净,这就说明你这一生出离三界往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成熟是在这个地方,这是真正成熟了。我们通常讲,这个法门他一接受就相信,他就发愿,他肯念佛,这个算是缘,这缘也算成熟,能不能往生还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1》)
...赞叹,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把阿弥陀佛赞叹到极处了。这样一个人,你不亲近他,你去亲近谁?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再告诉诸位,你要真正亲近阿弥陀佛,唯有这桩事情是真实的、是永恒的。你亲近别的人靠不住,为什么?有生死轮回,死了之后再也遇不到,第二次再遇到那不晓得是哪一生哪一劫的事情,纵然遇到也不认识了。所以我们世间人在一起,这个缘分是很短暂的,有缘聚会应当要珍惜,晓得我们分手之后永远不再见面了,何必聚会在一块还要勾心斗角,还要有过不去,这个实在是没有意思,光景太短了。你跟佛在一起那个时间长,真的是无量劫又无量劫,只有这是真实的,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久,真正是无量寿。
『未来世中,当成正觉』,这是说大众圆满,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成佛,这个不算圆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一定成佛,成佛才圆满。成佛,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福德,智圆满、福报圆满,这是成佛。底下是莲池大师把它指归到西方净土。
钞【如来所都,即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指归到净土。
钞【清净众者,即诸菩萨。】
极乐世界莲池海会众菩萨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清净众。
钞【未来成佛,即下文一生补处。】
西方极乐世界将来统统都是『一生补处』。把《华严》跟本经对照一看,就知道本经确实与《华严》教义无二无别。
再看下面这一段,这是这一章末后的一段「称理」,这一段比较有深度,就是佛门...(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1》)
...还算不错;在高水准往下看,那他就不行了。《楞严》也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当然看声闻缘觉那看得太低了。
菩萨就更聪明,「菩萨出假」,他从空里面出来了,出来之后就得大自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阿罗汉、辟支佛是理事无碍,但是事事有碍;我们凡夫不但是事事有碍,理事也有碍,起心动念统统都有障碍。菩萨是事事无碍,出假了。
佛是自性,是法身、是本体,也就是我们当人真性,当人的本觉,本觉里没有空有,空有是二边,真假也是二边。无论说真、说假,出不了这个本体,离不开这个法界,佛是统统包容,统统含摄,所以佛有声闻菩萨也有一切众生之义。这个话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从体所现的这些相,这些事相决定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正觉,平等就是成佛。佛在《华严》、《圆觉》上老老实实告诉我们,这完全是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真的,没有骗人。现在为什么你不是佛?你变成凡夫?这是你自己迷失了自己。迷失自己,这个迷有浅深不同,迷得最重的是六道凡夫,轻一点的是声闻缘觉,迷得最轻的是菩萨,完全不迷就叫成佛。从本体所现的一切万象,你从这个地方认识它,就决定不会错误。
佛教的教学就是在破迷开悟,没有别的。开悟,恢复自性,恢复自己性德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我们靠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恢复!佛虽然帮助我们,给我们说出许许多多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要靠自己修学才能恢复。自己修学很难,也不容易成就。净宗持名念佛是特别法门,只要你生到...(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1》)
...生智慧,还能生福报,这个奇妙了。过去只听说还能生智慧,没有听说能生福报。但是能生福报是真的,不是假的,莲池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明,《坛经》里六祖大师也给我们说明,可见得这个清净心具足圆满的福报,这个不是假的,福与慧都在清净心中求。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2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四0五页: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这一大科的总结,我们看莲池大师的注解。
疏【结上声闻菩萨弟子庄严,皆彼佛宿因愿行功德之所成就也。论云: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也。】
这一段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十方到那边去往生的大众,经上给我们说有声闻众、菩萨众、人天众。这个说法,我们在《无量寿经》读过,是方便说;真实说,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菩萨。说声闻、说天人,他的用意有两个:一个是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的身分,像我们去往生的,那就人天众;如果修小乘证得初果以上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算声闻众,这是一个说法。另一个说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他修学断证的功夫,见思烦恼没有完全断,虽然是菩萨,菩萨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到六信位,见思烦恼没断尽,算是人天众;七信到十信心满算是声闻众;初住以上,那就是菩萨众,是这么一个说法。从修学断证功夫上说,有这两个意思,我...(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2》)
...业。菩萨不然,菩萨是念念为一切众生著想,念念为一切众生造福,那是菩萨事业,所以两个世界的因缘不一样。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留意,与我们求生西方有密切的关系,实在是已经提醒我们,往生西方不单单是念这一句佛号,这佛号要念到得力,怎么样得力?念到我们心清净,把「我、我所」这些妄想逐渐淡了,佛号有力量把这些妄念克服住,这才能往生,我们常讲的带业往生。
西方世界他们的缘殊胜,『皆彼佛宿因愿行功德之所成就』,这个就殊胜。「彼佛」就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阿弥陀佛往昔生中大愿大行功德所成就的,这是与十方一切诸佛世界所不相同的,这是一个特别的世界。『论云』,《往生论》上有两句偈,『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演【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者,净华即七净花也,如来因中修七净花,果上成佛。】
「七净花」,也叫做净业,举出七条,讲得非常具体。「七」是表法的意思,不是一个定数,代表圆满,换句话说,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都要清净。如何才能得到真正清净?究竟圆满的清净必须远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那就是究竟圆满的清净,这是佛与大菩萨才证得的。我们初学的人,这个境界是没有法子得到的。我们希望在这一生中得不到圆满也能得到少分,少分里面就是要把见思烦恼断掉;纵然不能断,见思烦恼总要一天比一天淡薄,这样就好。真正一天比一天淡薄,佛号就有力量,带业往生是这样的条件才能够去的。如果佛号伏不住见思烦恼,这个佛号都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2》)
...七」是表法的意思,不是一个定数,代表圆满,换句话说,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都要清净。如何才能得到真正清净?究竟圆满的清净必须远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那就是究竟圆满的清净,这是佛与大菩萨才证得的。我们初学的人,这个境界是没有法子得到的。我们希望在这一生中得不到圆满也能得到少分,少分里面就是要把见思烦恼断掉;纵然不能断,见思烦恼总要一天比一天淡薄,这样就好。真正一天比一天淡薄,佛号就有力量,带业往生是这样的条件才能够去的。如果佛号伏不住见思烦恼,这个佛号都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不能往生,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一切诸佛在因地当中都修净业,「修七净花」就是修净业,所以他能够成佛。
演【故正觉化生,正觉华指三乘贤圣,以三乘贤圣,将来成等正觉,称正觉之花也。】
三乘圣人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断了见思,这就是「正觉」,阿罗汉与辟支佛都称为正觉;再断尘沙,那就是正等正觉;无明破尽了,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叫做「正觉之花」。
演【经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等。正此意也。】
《维摩经》上讲,「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有直心、深心、大悲心,所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绝对不会巴结这些众生,「谄」就是谄媚巴结,并不是要求你们到我这个地方来往生,你们千万不要把阿弥陀佛看错了,阿弥陀佛不会求我们的,只有我们去求他。他是有愿,有愿他没有心,如果阿弥陀佛要有心,「我发了愿叫他们都来,怎么还不来?」那阿弥陀佛就变成凡夫。阿弥陀佛有愿没有心,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学佛也应该要学佛的心态,我们发愿,不要天天用这个妄心去祈求,这是错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让它任运随缘,那我...(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2》)
...有,换句话说,贪瞋痴慢统统断尽,心地多么清净!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哪一类的众生?身心清净的众生,自自然然感应道交。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身心清净,有愿往生,必定得生。
钞【愿者。】
这就是解释前面愿行,彼佛宿因愿行功德之所成就,先说『愿』。
钞【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
这一段是四十八愿的愿文。在这个地方特别提醒同修,十方世界的众生,不管是哪一道,十法界包括佛法界都发愿往生净土。也许有人问:成了佛还发愿去?对的,没错,因为佛有四种佛,除了圆教佛之外,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发愿求生净土。生净土干什么?去成圆教佛。因为其他的佛都是正等正觉,没有到无上,唯独圆教佛才是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十法界的佛菩萨到恶道众生,如果有缘分遇到这部经典,缘分就是中国人讲福气,他有福气遇到这部经典,遇到之后能理解、能相信,依照这个经典去修行,西方极乐世界他有分,他能够去,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他的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跟阿弥陀佛一样,『悉皆如佛』。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这个不可思议,这是真正难信之法。
钞【今来成佛,得遂所愿也。】
弥陀现在成佛了,所以他愿愿都兑现,没有一愿是假的,这四十八愿愿愿都是真的。从四十八愿能够了解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底下这就讲行,有愿还得要有行,以行践愿,要把大愿条条做到。
钞【行者,大本言尔时法藏教化众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2》)
...文化能不能复兴?不可能!过去永远过去了,不可能再恢复了。只有极少数的人,真正自己觉悟到,他读古书,依照古人的教训去做,他个人得利益。不可能像从前用政治、命令的方式,能够叫整个社会一切大众共同来学习,今天做不到了。
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欲望,凡是有这些事情冲动引发起来,自己要马上想到后果,贪瞋痴慢的后果在三途。古人所谓「刀头舐蜜」,锋利的刀,刀刃上涂一点蜜,你去舔,甜头尝到了,可是舌头也被割掉了,得不偿失。何况是不是有真乐?决定没有,你所得到的是苦。现前得到的是苦,将来更苦,有几个人知道?世间人迷惑颠倒,他不晓得这是苦,把苦当乐事,后面还有大苦在等著他,三途果报。唯有三乘,这是正觉、正等正觉,他们不迷,他们清楚,所以心里起心动念他立刻就能制伏。第一个念是妄念,不要紧,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得快!第二念觉了,念头就转过来,我们念佛人第二念就把它转成「阿弥陀佛」。
现在这个社会诱惑力量太大,机会太多,所以我就告诉人家:你这个家庭,凡是活动的场合,到处贴上佛菩萨像,不要以为这个不恭敬,没有什么不恭敬,时时刻刻警惕我,我会回头,那就对了。我们印很多佛像、很多佛的名号,让大家到处去张贴,使你二六时中,你眼睛能够接触到的,耳朵能够听到的,我们用念佛机、用录音带,无非是时时刻刻提醒你回头!第一个妄念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回到阿弥陀佛来。如果顾虑到有恭敬不恭敬,换句话说,你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2》)
...那个结是假的,不是真的,是妄想,一定要断除。「漏尽」就是烦恼断尽,见思烦恼断尽。这就是八正道里面「正精进正念正定」。
钞【三者见净,见法真性,不起妄想故。】
『见』是见解。戒要净,戒就是生活规范,换句话说,就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要清净,心要清净,见解要清净。
演【见净,谓见一切法之真性不起妄想,即正见正思惟也。】
一切法,不管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我们对於世间法不迷,对於出世间法也不迷。有很多学佛的人,世间法他不迷了,不容易,很难得,但是他迷於佛法,被佛法迷了。他那个迷还是照样的,换了个对象,把那个世间法换成出世间法,还是没用处的。佛法是破迷开悟,没有叫你换对象。所以真正觉悟之后,他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说明世出世间法他统统不迷了。经论无非是帮助你明心见性而已,经论当中没有心性,经论当中没有佛法,佛法在哪里?佛法在你自己心中,是教你自悟自度,所谓「佛不度众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见解要清净。「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都不起一个念头,起念都是妄念,不起念,见就清净了。前面这三种都是属於自分,自分就是自己的、自修的。
钞【四者度疑净,见深疑断故。】
「疑」是疑惑,烦恼里面贪瞋痴慢疑,疑要是不断除,对於修行也是很大的障碍。
演【度疑净者,若见未深,当时虽了,后或生疑;若见深疑断,名度疑净。】
诸位一看到这几句话就想想,我们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2》)
...陀佛修因证果,是无量劫来大愿大行所成的。为什么要求生西方?不求生西方,我们能不能成就?在理论上讲,不求生西方也能成就,可是在事实上讲,成就实在不容易,一定要有相当的环境做为修学的增上缘。在诸佛刹土里面,唯有西方极乐世界是最理想修行的场所。它的原因非常之多,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十方世界法身大士都求生极乐,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的。《华严经》也不例外,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遵守普贤菩萨的劝导求生西方,普贤、文殊自己也求生西方。我们也多想一想,文殊、普贤是圆教等觉菩萨,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大菩萨们还要生西方世界,有两个原因: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证无上正等正觉,因为等觉菩萨还是正等正觉,无上没有证得,除了这个,他还求什么?等觉菩萨所求的就是成佛;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因缘太希有。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修行难,难在哪里?难在大家不和,个人有个人的意见,所以说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事难,处人比处事难得多。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是普通的善,上善,上善是等觉菩萨,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人,天天跟他们在一起,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唯独西方世界有。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有六种本子,除了五种原译本之外,有一个会集本是王龙舒居士作的,称为《大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疏钞》所引用的经文大多数是龙舒居士的会集本,也有地方引用原文。愿文里面讲得非常清楚,西方世界...(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3》)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五卷
...,世界要想得到真正的和平,唯有中国孔孟的思想才能挽救世界;于斌主教听了这个,回来才提倡祭祖。世界上真正有学问的人,知道中国文化之可贵,知道孔孟学说可以救天下人,我们自己不晓得。四书、五经在从前是中国人必读之书,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读四书五经的。现在我们把这些东西舍弃,这才遭这样大的苦难,这真是愚痴颠倒。
西方世界不但没有六道,再告诉诸位,也没有十法界,是一真法界,是『纯诸菩萨以为胜友』,胜是殊胜,最好的朋友。我们在大经上看过,菩萨还不是普通菩萨,统统是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皆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统统是普贤菩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要想成圆教佛、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修普贤行。西方极乐世界从初发心的菩萨到等觉菩萨统统修普贤行,这个不可思议。『外无魔邪』,外面没有天魔、没有邪知邪见;『内无烦恼』,每个往生的人心地都清净,心净则土净。
所以,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才有资格往生,不是说我念了就能往生,这个靠不住,念的要得力、要有功夫才能往生。功夫成片怎么说法?我们心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任何杂念,就叫一片。也就是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念,这个要紧!一面念佛,一面还在打妄想,这个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对於社会的安定、对於灾难的消除,确实是有决定的因素,有利益好处;至於念佛人能不能往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4》)
...,统统叫废话。你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叫正念;想其他的都叫做胡思乱想,都是邪念,都不是正念。这是真正念佛人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佛在经上给我们建立的。
我在此地向大家郑重宣布,大家不要给我写信,为什么?我不看,信来了就丢到字纸篓;当然我更不会回信,为什么?废话,胡思乱想!为什么不老实念佛?这个重要。你来问问题,说实在话,都叫废话,都是胡思乱想;回家老实念佛,什么事也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这一定要知道。真修,我们这一生才有指望。如果不认真修、不老实修,这一生又要空过。空过,这一生修得好,来生再得人身,得人身怎么样?还跟这一生一样,甚至还不如这一生,那就苦死了。所以一定要觉悟,真正觉悟就是一切放下,这是希望诸位同修要记住的,要发大心、修大行。念《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是大行。
『趣大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证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文殊、普贤还要求生西方净土,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这还有什么话说?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所以他那一天的精神饱满、光彩无比,阿难看到称为希有,什么原因?原来是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你才晓得阿弥陀佛功德巍巍,不可思议。这趣大果。
『不同此土,六心堕落』,六心就是第六意识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尘劫声闻故』,尘劫是尘点劫,讲时间之长,得不到结果。这是讲大乘不退。因为阿罗汉还是用第六意识心,这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得很清楚;阿罗汉、辟支佛都是用八识心,用八识心就决定不能证得大乘。转八识成四智,这是大乘菩萨。这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4》)
...错会了意思,把净土就破掉,那就不得了。『本体』是讲自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性变现之物,十方诸佛刹土,包括极乐世界,没有一样是例外的,统统是在自性之中。所以大师在此地说『若知』,假使你真正明了。本体就是自性,『不离当处』,现前当处是自性变的,十方法界也是自性变的,西方净土还是自性变的。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性是一不是二,统统是心性变现之物。从自性上说,有没有往生?我们举个例子,我们把讲堂做为自性的范围,你现在从这个桌子到那个桌子,我问你:你有没有往生?没离开自性!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要晓得,万法唯心,万法唯识。大经上常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给我们讲事实真相。
所以真正见性、真正觉悟的人,他不会有相对的观念。什么叫相对?彼此就是相对。我们这是娑婆世界,此土,彼土是极乐世界。「彼此」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什么叫不是佛法?佛法是彻底觉悟明了之法,不是佛法,那就是你还没有明了,你还没有觉悟,你还是迷惑颠倒之法,只有在迷惑颠倒里面才有二三,真正觉悟了,决定不落二三。法界是一真,心性是一如,这是事实真相。明心见性之后,哪有彼此?没有彼此的观念,没有娑婆、极乐世界的分别执著。
我们问:这些明心见性的人,他还是不是有往生?还是去,文殊、普贤都发愿往生,所以才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像你在这讲堂,从这个桌子到那个桌子,你到那里去,从这里灭,从那里生,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你没有离开这个房间,你还在此地!别说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没有离开心性,尽虚空遍法界也没有离开自性!所以禅宗才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寸土是什么?是你的分别、是你的执著。无寸土就是没有一丝毫的分别执著,是说这个意思,而不是讲一寸土都没有了。
这个地方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8》)
...,大本《无量寿经》上也有,许多本子里面都有。这决定不是翻译有错误,多种本子上都看到,可见得这个话是真的,绝对不是错误。既然是『阿鞞跋致』,那当然是上善。「阿鞞跋致」是梵语,我们一般翻作七地以上,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四土,确实有九品,品位确实有高下,但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等於七地以上的菩萨,这个是希有!这是不可思议。明明是凡夫,为什么他的能力跟七地以上相同?若不是七地以上,天眼怎能洞视?天耳怎能彻听?阿罗汉的宿命通只知道五百世,五百世是一个界线,五百世前他就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这个能力都没有限制,超过阿罗汉太多了,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议的事实。
钞【则究竟皆成无上正觉,是佛境界,故无别也。】
这个结论就更好了。凡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一生圆满成佛。既然一生圆满成佛,当然可以称为上善。儒家所讲「止於至善」,实在讲,儒家这个止於至善,只有净土法门里面才是名符其实的止於至善;如果不求生净土,止於至善是只有其名并无其实,做不到!是儒家的一个理想,不是事实。但是在净土宗,他把它变成事实,确确实实是止於至善。一切经里面,经都是最善的,《无量寿经》、《弥陀经》是止於至善,到这里止了,没有比这更高的。所有法门里面,一句弥陀佛是止於至善。所有一切成就里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成就止於至善之善。念佛的人很多,对於这个事情知道得清楚明白的人并不多,所以念佛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8》)
...句话,我们就知道他会修!他教惠明「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修慧。心里不但没有恶念,善念也没有,这心多清净!《金刚经》上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福慧双修!
勤劳的工作,工作里面善恶都不思,人家用的是禅宗功夫。我们净宗的功夫,你认真努力去做事,做事的时候心里佛号不断,这就是福慧双修。心里面想佛,口里面念佛,忆佛念佛这就对了,不要去胡思乱想、不要去说是非人我。胡思乱想,嘴里胡说八道,不但慧没有,修的一点福还敌不过造业,来生人天福报也没有了,三恶道去了。这么一个好的场所,这么好的因缘,你不利用这个地方修福慧,而在这个地方造业,愚痴到极处!这是莲池大师讲的,一点善根福德都没有。我们同修要明了,要真正觉悟!
佛法修行决定要靠个人,真正会修的人,无论什么环境都是好环境,顺境是好环境,逆境也是好环境;不会修行的人,顺逆都是恶境、都是恶缘,为什么?顺境里面起贪心,逆境里面起瞋恚心,他起贪瞋痴!会修行的人,顺境里不起贪心,没有贪爱,逆境里没有瞋恚,人家真正修戒定慧,这是会修的。所以,与境界完全不相干。障缘是什么?他妨碍你修行、他嫉妒你修行,你想用功,他偏偏看到不顺眼,这是障缘,他要找你麻烦。这个道场没有人障碍你,这个道场是好道场。你自己真正认真修行,别人看到心里欢喜,这道场就更难得!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绝对不能怨天尤人。凡事回过头来自己去反省,找出障碍的因素,把障碍的因素消除,菩提道上...(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2》)
...之善,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
钞【一、发心菩提,谓於无量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起大觉故。】
无量生死是指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过去无量劫中,六道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晓得有多少次?成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我们过去生死是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我们自己迷惑颠倒,不晓得过去事实真相。阿罗汉证得圣果,有相当深的定功,他的神通能知道过去五百世。过去,他没证阿罗汉!过去五百世生死轮回,其中有不少次是在地狱里,想到从前在地狱里的情形,身上都流血汗,心有余悸。我们有隔阴之迷,不晓得过去受的这个痛苦。如果不是非常恐怖,怎么会吓到身上流血汗?一般人吓到流汗已经是害怕过度了。地狱苦!真正觉悟的人,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这叫发心菩提。为什么?这个人觉悟了,他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这才算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如果还不想出离六道轮回,换句话说,这个人没有救。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只有净土法门有把握出离六道轮回。其他法门,你想出离,有能力吗?无论修哪个法门都必须断见思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断见思烦恼,在小乘是阿罗汉、辟支佛,在大乘是权教菩萨;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想出去,出不去!
发愿求生净土的人,这是真正大觉,彻底的觉悟!什么时候想去?念念都想去,这是真正觉悟的。还不想去、还想在人间多住几年,糊涂到所以然,迷惑颠倒!为什么?有这一念心,是你将来往生最大的障碍。真正修净土的人,有病不找医生,不吃药,为什么?念佛求往生,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有病还要找医生、还要吃药,换句话说,还不想往生,对这个世界还很留恋,还想搞六道轮回,这就是没有善根,不能去!我们看到多少往生的,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了之后,面目如生,那么好的瑞相。人家没有别的,就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没有一丝毫留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念佛号就是为这个,这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我们天天念这个经文,念一遍《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2》)
...菩提。为什么?这个人觉悟了,他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这才算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如果还不想出离六道轮回,换句话说,这个人没有救。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只有净土法门有把握出离六道轮回。其他法门,你想出离,有能力吗?无论修哪个法门都必须断见思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断见思烦恼,在小乘是阿罗汉、辟支佛,在大乘是权教菩萨;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想出去,出不去!
发愿求生净土的人,这是真正大觉,彻底的觉悟!什么时候想去?念念都想去,这是真正觉悟的。还不想去、还想在人间多住几年,糊涂到所以然,迷惑颠倒!为什么?有这一念心,是你将来往生最大的障碍。真正修净土的人,有病不找医生,不吃药,为什么?念佛求往生,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有病还要找医生、还要吃药,换句话说,还不想往生,对这个世界还很留恋,还想搞六道轮回,这就是没有善根,不能去!我们看到多少往生的,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了之后,面目如生,那么好的瑞相。人家没有别的,就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没有一丝毫留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念佛号就是为这个,这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我们天天念这个经文,念一遍《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要念三、四遍。念三、四遍,那个心还是发不出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有情执,迷得太深。真正念佛人,床头挂阿弥陀佛的像,或是贴阿弥陀佛名号,一躺在床上睡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2》)
...资格做住持。你连生死分上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个事情怎么敢做?不敢!初发心的出家同修要特别记住,道场就是佛的教育机关,住持是这个机构的负责人,你不能在这里弘扬佛法,教化一方,你就有亏职守,你没有尽到你的责任,那你就应该堕落,你就有很大的罪过。不要说是「我没有做坏事情」,你是好人,你没做坏事也没有用!好像派你做一个学校校长,虽然没有做坏事情,但是学校没上课,没请教员也没招生,教育部还是要撤职查办的。不能说「我没抢人、也没偷人,也没骗人」,本分的职责没有尽到!现在知道这些事实真相的人不多。所以智者大师了不起,佛菩萨再来,如此给我们示现,示现就是身教。
这在五种菩提心里面算是最起码的菩提心,这是真正觉悟,觉悟到我们的自性跟如来的自性无二无别。『妙心』就是真心,真心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此地把它比作如意珠,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是一而三,三而一。这个「心」就是空、就是假、就是中;天台家讲「三止三观」,此地讲的空假中三观。怎么叫做空呢?体是空的,我们几个人知道?空,给诸位说,确实是空无所有,不但环境上一切受用你得不到,连这个身体也得不到。从你走进佛堂,一个小时了,身体里面细胞新陈代谢不知道多少!如果是我的,就不该有这现象,新陈代谢就是生灭无常,刹那生灭。身都不是自己的,还有什么东西是自己的呢?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这是个妄想、执著。只有妄想、执著!除了妄想、执著,别无所有。诸佛菩萨知道事实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2》)
...知道一些,对於那些已经知道的人也替他庆幸。虽然知道了,没有能够证得,这个知是解悟。事实真相我知道,但是我还不能够摆脱,换句话说,我还不会用中。我知道体是空的,相是假的,我不会用中,这就是有解悟没有证悟。什么时候自己会用中,那就是菩萨、就是佛!权教、小乘以下都不会用中,都偏在一边。声闻阿罗汉偏在空,他用空,他入偏真涅盘;凡夫、权教偏在假,把假当作真,这个事情麻烦了。我们凡夫哪样不认真?都以为是真的,「这身真的是我」、「这个地方真的是有讲堂」,样样都认真,这就是妄想、执著。不明真相,你的观察、想像统统叫妄想。你所有一切造作都是坚固的执著, |
|
|
|
|
|
|
|
这个妄想、执著就变出六道轮回;离开妄想、执著,这个觉悟了。真正觉悟知道真相的人,从今之后再也不打妄想、再也不执著,为什么?真相晓得了。
这种觉悟,说老实话,比袁了凡高得太多了,袁了凡算什么!袁了凡所知道的是因果报应,他对於这个事实搞清楚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也不想了。他真正知道这么一点点事实,他不打妄想了,为什么?一饮一啄都是命里注定的,还妄想什么?他跟云谷禅师面对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心、不动念,那叫真知道了、真明白了。还起心动念打妄想,说老实话,你还没明白!没知道!袁了凡对於世间法里面富贵穷通、寿命长短的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不起心、不动念了,这个不得了!这是对於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他怎么会起心动念?那个功夫超过袁了凡太多了。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2》)
...这字字听明白,意思还是不清楚,含糊笼统!你要真正听明白了,我敢断定你从今天起决不会起心动念。
大乘佛法最低的限度是圆五品,那程度就相当高了,不是我们想的很低!这是五品位。五品位,给诸位说,这是伏断烦恼,烦恼没断,伏烦恼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功夫成片,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诸位你就了解,往生最低的程度,二六时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没有任何妄想。如果再发心的话,就是如何把我们自己得到利益能够介绍给别人,这就是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也就是俗话讲的弘法利生,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别人,只有这一念。除这一念之外,没有念头了,这才叫做「发心菩提」,在生死六道轮回里头真正觉悟了。
钞【二、伏心菩提。】
『菩提』就是觉心,觉悟的心。这个觉悟比前面那个要深,前面是最浅的,是讲真正觉悟。诸位要晓得,对於这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是非人我,有一丝毫放不下就是不觉,你心里还有这个东西就是不觉,这个东西统统都没有才叫做觉。不觉不能往生的,真正觉悟才能往生。下下品往生也要发菩提心,你去看《无量寿经》上讲的,没有说下下品往生不发菩提心的。这才晓得发心的重要。
钞【伏心菩提,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则正念才彰,烦恼自灭故。】
伏心,这个心是妄心,也就是见思烦恼,『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从这段经义来讲,我们就知道《金刚经》上所说的「云何降伏其心」,降伏其心是断见思烦恼的境界。《金刚经》是大乘法,最低限度是大乘圆教初住以上的境界,跟《大乘起信论》的境界相同,实在不容易。
演【伏心菩提,即是圆教初信至七信位。】
圆教初信就是小乘初果,须陀洹果,圆教七信就是小乘四果阿罗汉,这是讲断证,断烦恼跟小乘初果、四果相同。...(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2》)
...洹断见惑。
演【从二信至七信断思惑尽。所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
这个在净土宗就是事一心不乱,功夫到这个境界,往生西方是方便有余土。
《钞》云:『而持名,则正念才彰,烦恼自灭故』,这叫做念佛功夫得力。我们一面念佛还一面打妄想、起烦恼,功夫不得力!功夫真正得力的人,佛号一提起来,烦恼就没有,妄念就没有了,一切分别、执著也没有了。当然这不是初学的,这是相当的功夫。实在说,我们自己业障、烦恼习气太重,不读经不晓得重到什成么程度,读到这个经,才知道自己的业习太重了。为什么人家用这个法门他功夫就得力,我们不得力?如果不从这里觉悟,不从这里回头,还一样随顺习气,这一生没指望了。
真正觉悟的人,赶紧回头把自己所有过失、毛病、习气彻底改掉,改过就是忏悔。像袁了凡接受云谷禅师开导之后,认真的改过自新,天天去想自己今天有什么过失:思想的过失、见解的过失、言语的过失、造作的过失,天天找自己的。找到自己的过失,给诸位说,这个人叫开悟了,觉了;不觉的人,自己一身的过失,认为我没有过失,这是迷惑颠倒。说老实话,等觉菩萨每天还要找自己的过失,为什么?他还没成佛!什么人没过失?成了佛就没过失,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不知道自己毛病、过失,就是不觉、就是迷惑。
什么叫开悟?悟就是知道自己过失;什么叫修行?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叫修行。修行,决定不是说念经、拜佛那叫修行,那叫装模作样。从前国清寺初...(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2》)
...了,这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著阿弥陀佛,都不想了,业障就消除了。你没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愈想愈多,愈想愈错,愈想罪愈深,修什么?那不是修西方净土,那是在修三恶道,在修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这怎么得了!所以,你这句佛号念得没有力量。所有一切法门都消不了的业障,念佛法门能消得了,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
净宗里面,《观经》讲的十六种方法,前面十二种度上根人,烦恼轻、业障少的;第十三观度中等人:念佛,度下等人,烦恼最重的。烦恼最重的,观想、观像都没用处,都度不了他,这个法门还能度,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才叫真正第一法门。所有法门都救不了你,还有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救不了,那没法子,那就死定了,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
莲池大师的《疏钞》,古德的《演义》,实在是非常好。《弥陀经》经文太少,意思太深,我们看不懂。看莲池大师这个解释,真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博大精深」,里面所讲的无论在事在理比《无量寿经》讲得还要透彻、还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不提倡《疏钞》?《疏钞》太多了,我叫你念《无量寿经》,你就很苦!我再叫你念《疏钞》,你就更苦!道理在此地。所以发心学《阿弥陀经 》的,《疏钞》不能念,最好念《要解》;《要解》分量比较少一点,还可以念,《疏钞》实在太大了,即使把《演义》舍掉,单单《疏钞》,我们从前印的那个本子,精装本也是这么厚的一本,那个分量也是非常之可观,但是真好。读了《疏钞》,实在讲等於念了一部《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2》)
...乱了。今天我们看伊拉克的战争,冷静去观察,这非常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都是对於一切法的真相迷惑颠倒,错误的想法、看法,错误的决定,才会引起这个大灾难。当然谁都不愿意发动这个灾难,谁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灾难,这是众生的共业,无可奈何!
钞【而持名,正即此一心,明了一切诸法实相故。】
我们今天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一心一意老实念佛,对於我们自己决定有好处。
钞【四、出到菩提。】
这个境界就更高了。
钞【谓得无生忍,出三界,到萨婆若也。】
『出』,就是永远超出三界、六道轮回。『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到萨婆若』就是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到达。
钞【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
『一二三忍』是出在《无量寿经》上的,这是圆教初地以上菩萨所证得的。
钞【捷超生死,趋一切智故。】
『捷』是快速,快捷就能够『超生死』,能够趋向如来果地上的智慧。这是十圣菩萨的境界,三贤十圣。前面从发心到明心,这是三贤位,十信、十住、十回向,「出到」是十地位。第五是这就是等觉、妙觉位:
钞【五、无上菩提,谓坐道场,成最正觉也。】
像《普门品》、《楞严经》上所讲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是现佛身,『成最正觉』。
钞【而持名,则得不退转地,直至成佛故。】
莲池大师把《智论》里面五种菩提心统统结归到持名念佛。由此可知,『持名』的功德利益确实不可思议。这五种菩提心,如果你不知道,没有关系,你只要老老实实念这句佛号,五种菩提心统统都在一句六字洪名之中。不晓得,念到熟透了,也能证得,这是净宗之妙,不是其他法门可以比的。《演义》里面对於这五项说得详细:
演【善中善下。】
解释『善中善』以下这段文。
演【是释持名,乃善中善。】
就是解释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所有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里面的第一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所以持名之人,是善中的善人,因此诸佛护念...(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3》)
...他不当住持、不领众,那他就是上品上生,决定不会在五品位。这就是说明寺院里面做住持、做当家、做执事,那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但是那个牺牲也有一个限度,如果牺牲到最后不能往生,甚至堕三途,那就错误了。人家这个牺牲,最低限度还能五品位往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就是自己决定有往生的把握,品位下一点没有关系,这是值得的,帮助一切人修习净土。五品位是个底限,这是生凡圣同居土。
「发心菩提」,发是启发,发也是发现,也就是始觉,开始觉悟了。「此所发之心,即是随喜心」,五品里面有随喜,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随喜功德,随谁?随诸佛菩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以持名念佛普度一切众生当生圆满无上菩提,真正觉悟的人,我们随喜这个,这是上随诸佛。下面,一切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怎么成熟?他一听到持名念佛这个法门,他就欢喜、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老实念佛。这是众生机熟,根机熟了,值得我们随喜。上随喜诸佛,下随喜根熟众生,这很难得,很不容易的。我们想想,几个人真正发心去做佛?现在我听很多同学来告诉我,生活很苦,工作很辛苦,做哪一行都不好做。所以我就劝他,做佛这一行比哪一行都好,如果可能的话,改行做佛!做佛,要是真的在这一生成佛,那确实不要说世间行业,出世间行业也比不上,你总是选对了,你那个心真正发了。
『妙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们念佛的这个心就是妙心,念佛的心,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除这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3》)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六卷
...行业,出世间行业也比不上,你总是选对了,你那个心真正发了。
『妙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们念佛的这个心就是妙心,念佛的心,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除这句佛号之外,没有第二个妄念,这个心就是妙心。妙心之体,六祖大师讲「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自己的真如本性本来具足,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像如意珠一样,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是体,佛跟众生都是本体里面现的相,觉悟了,这个心所现出来的就是佛,佛境界;迷了自性,所现出来的就是众生,众生境界。所以众生与佛统是自性变现的,问题就是你是觉还是迷?世间人迷的多,觉的少,不要说一般人迷而不觉,就是念佛的人、学佛的人,有几个人真正觉悟了?我们想想自己就没有觉悟。
觉悟有没有标准?有标准。此地这就是列出五个标准,最低的一个标准,我在此地告诉诸位同修,觉悟的人没有妄念,有妄念的人就是没有觉悟。我还想自己、我还想我的家、我还想前想后,这是迷惑颠倒,这是没有觉悟。觉悟的人心地永远清净,什么念头也没有,现在过去未来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清净心照外面的境界,见诸法实相。我们起心动念在胡思乱想,外面的真相完全见不到。你从这个标准上去觉察、去反省,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觉还是迷。我再说得明白一点,真正觉悟的人,你选行业一定做佛!可是今天发心出家的人,未必真正觉悟。真正觉悟的人一定出家,出家的人未必真正觉悟,这两句话的味道,诸位好好的去揣摩揣摩。
演【此心即空即假即中。】
空假中就是大乘佛法常讲的体相用,天台家把它换个名词叫空假中。「空」是说本体,本体确实是空,为什么?你决定得不到,它有!有,你得不到,这一点诸位同修要觉悟。我们这世间哪一样东西你能得到?你一样都得不到。你要是说你有能得到的,那是愚痴,那是自欺欺人。不但身外之物你一样得不到,身体也得不到,我们坐在这个地方,身体里面的细胞刹那刹那在新陈代谢。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得到的。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叫觉悟了,你不会再在事相上追求,不会了。世间所有一切法,纵然现在好像是得到,说老实话,你所暂时得到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3》)
...个道理,教导我们要用中。我们用中,就是心之正用。知道体是空的,相是假的,用要中。
「初心知此」,初发心对於这个真相明白了,知道了,很庆幸,庆幸什么?这一生决定不造业、这一生决定没有过失、决定不迷。换句话说,心行纯善,纵然不能往生西方世界,来生也是人天大福报,他怎么不庆幸自己!把自己所认识的、所觉悟的,传授给别人,看到别人也明白了,替他欢喜,「庆己庆人」。但是诸位要晓得,一切善业换得来生人天福报,还是愚痴之极,为什么?不出轮回就是大麻烦,不出轮回必堕恶道,你来生不堕恶道,后生会堕恶道,你不能保证你生生世世觉而不迷,一投胎有隔阴之迷,前一生所觉悟的统统都忘掉,菩萨还有退转,所以不出三界不是真正觉悟。真正觉悟,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超越生死轮回,这才是真正觉悟。超越生死轮回,确实是一些觉悟的众生所希求的,希求是一回事情,能不能做到那又是一回事情。为什么做不到?诸位要晓得,佛给我们讲的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是了生死出三界,这个决定不错。但是如果我们的根性不契合这些法门,你修得会很辛苦,修得很累,得不到效果,你这一生又耽误了,这一生耽误,来生未必能得人身,纵然得人身未必能闻佛法,所以你要到哪一生哪一劫再能遇到?这是个未知数,那就苦不堪言!因此,真正觉悟就要把握现前的机缘,决定不能放松,我不要等来生,这一生就要成就。
这一生要真正成就,说实实在在话,只有一个法门:「持名念佛」。《无量寿经》跟《弥陀经》所说的,决定不再怀疑,死心塌地去修学,那你真正就庆幸,你这一生决定成就。真正修学必须万缘放下,一样放不下就是一样障碍,心里有一条牵挂就等於六道轮回里有一条绳索,这绳索绑住你,你不能把它断除,将来往生就成障碍。必须把这些葛藤、绳索统统断尽,使我们对这世界真正认识清楚,确实没有一丝毫贪恋,这样我们将来走得才自在,这就是『於生死中发大菩提心』。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天灾人祸!李老师往生之前讲「这个劫难,诸佛菩萨神仙都救不了」,众生业力所感。我们与众...(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3》)
...,说实实在在话,只有一个法门:「持名念佛」。《无量寿经》跟《弥陀经》所说的,决定不再怀疑,死心塌地去修学,那你真正就庆幸,你这一生决定成就。真正修学必须万缘放下,一样放不下就是一样障碍,心里有一条牵挂就等於六道轮回里有一条绳索,这绳索绑住你,你不能把它断除,将来往生就成障碍。必须把这些葛藤、绳索统统断尽,使我们对这世界真正认识清楚,确实没有一丝毫贪恋,这样我们将来走得才自在,这就是『於生死中发大菩提心』。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天灾人祸!李老师往生之前讲「这个劫难,诸佛菩萨神仙都救不了」,众生业力所感。我们与众生有共业,但是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是个别修行,个人认真修行,这是别业,可以免除灾难。这是真正觉悟,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做发心菩提。
演【伏心菩提。】
发心之后要伏心,伏什么?烦恼、习气。发了心,你这妄想习气伏不住,不能往生。伏心是修行,发心是觉悟,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觉悟了,觉悟要开始修,伏心就是修,先要伏烦恼。我们无始劫以来贪瞋痴慢,这个烦恼习气很重,如何能把它伏住?你能把烦恼伏住,就能往生。烦恼伏不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那正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枉然?你烦恼习气伏不住,你还再造业,身没有造业、口没有造业,意在造业,这怎么得了?必须把身语意三业恶习气统统伏住,用什么方法伏?一句阿弥陀佛把它伏住。能够真正伏住,这就是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3》)
...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就是常寂光土,这才是自己本来面目。你如果能够认知,尽虚空遍法界原来就是自己!我们迷得多可怜,把这个身当作自己,身外统统不晓得,哪里晓得身外统统是自己。就好像作梦一样,梦从哪里来?梦是自己心变现的。梦中所有一切境界,一切人物、山河大地、梦里面的虚空,哪一样不是自心变现的?哪一个不是自己?几个人作梦醒了之后会觉悟一下,「刚才我梦的全是自己,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跟自己呕气」。我们眼前这个现象、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除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人,「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是能变,法是所变,能变所变是一不是二。这叫圆教佛相。
演【所谓坐道场成最正觉也。】
真正的意思在此地,决不是指示现的意思,示现的意思那讲得太浅,讲得太粗、太俗。给你讲真话,往深处讲,往究竟处讲,是这个意思,这才叫做「坐道场」,才叫「成最正觉」。
从发心到成佛五个阶段,心境上五个层次的变化叫做「五菩提心」。在净宗,最妙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从初发心到最正觉就一个方法就完成了,真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净宗的殊胜,净宗之不可思议。其他宗派、其他法门不容易达到,尤其是在一生当中不可能达到,唯独净宗一生当中可以完成,这个法门我们要是把它放过,太可惜!真正是辜负了自己,这一生空过了。如果对这个法门真正认识,彻底明了,一下抓住,你这一生就成佛了。
所以经要听,要细心的听,要真正把它听懂,利益在哪里?破迷启信。我们今天对这法门不相信!我说不相信,你不承认,现在有人说你今天晚上有一个机会马上可以赚一百万,你决定不来听经了,你去了,你就不相信!今天晚上没事情做,没钱好赚,来听听,所以你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晚上可赚亿万黄金,我也不要,我来听经,那...(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3》)
...是因,我们讲植物,种子是因,水分、土壤、肥料、阳光、人工,这都属於缘,因缘具足,它才能生长开花结果。清凉大师在讲经的时候,常常以这个意义来给我们解释。
『今此复有二义』,「今」就是应用在本经上,因缘有两个意思:第一、『善根为因,福德为缘』,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一切善根,也具足无量的福德。莲池大师他老人家讲,善根、福德统统都是这一句佛号,是因也是缘。第二、『善福各有因缘』,善根有它的因、有它的缘,福德也有它的因、有它的缘。前面一个意思可以说是称性而说的,性德;后面这个意思,这是修德。修德里面善福确实各有因缘,这些我们统统要清楚、要明了。
钞【善因福缘者,菩提善根,入道正因,如诸经言,不发正觉菩提之心,虽行六度万行,经恒沙劫,终不成佛。故知万善之所根本,是之谓因。】
这就是说亲因种子。亲因种子是什么?是菩提心,也就是善根。菩提心就是觉心,不觉悟没有办法入道。第一个要觉悟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对两句话认识清楚,这个人真正觉悟了,你的修学会很认真,功夫当然得力。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就是把这个问题疏忽了。今天什么事情最要紧?不晓得,你不会想到生死,不会想到无常迅速。无常迅速是什么?光阴过得太快,你要好好的把握。无常迅速是指时光,太快了,你要是把握不住,你的道业怎能成就?知道无常迅速的人才真正精进不会懈怠,一分一秒都不能让它空过,为什么?光阴太珍贵,人生苦短!我们过去时间已经浪费,不知道珍惜,我们来日还有多少?来日无多!不好好的把握,空过了,确实就耽误了这一生。知道生死事大,警觉心提起来了。知道无常迅速,时间他就宝贵了。修行人最宝贵的就是光阴,其他东西他都可以不要,都无所谓,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对他都不要紧,那...(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4》)
...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就是把这个问题疏忽了。今天什么事情最要紧?不晓得,你不会想到生死,不会想到无常迅速。无常迅速是什么?光阴过得太快,你要好好的把握。无常迅速是指时光,太快了,你要是把握不住,你的道业怎能成就?知道无常迅速的人才真正精进不会懈怠,一分一秒都不能让它空过,为什么?光阴太珍贵,人生苦短!我们过去时间已经浪费,不知道珍惜,我们来日还有多少?来日无多!不好好的把握,空过了,确实就耽误了这一生。知道生死事大,警觉心提起来了。知道无常迅速,时间他就宝贵了。修行人最宝贵的就是光阴,其他东西他都可以不要,都无所谓,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对他都不要紧,那些东西他都可以放下,就是要把握大好光阴,这叫真正觉悟。
不能精进就退转、就堕落。什么叫精进?精进还要一心精进,这个才可贵,在这个法门里面就是一心持名,一句阿弥陀佛,决定没有第二个妄念,这叫一心精进。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当中不杂妄想,真正做到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这才能成就。佛号一断了就是妄想,没有妄想就是无明,不堕在妄想就堕在无明,这怎么能成就?妄想、无明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我们今天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要想在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你不把握这短短的光阴,你怎能办得到?世出世间的大事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吗?这叫真正觉悟。印光大师写了两幅字,就是讲生死大事,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写个大字「死」,叫你天天看这个,我快要死了,提起警觉心;另一个字是「生」,这生要生净土。
希望同修们真正发正觉之心,真正的觉悟。没有这个心,虽然行六度万行,经恒沙劫,终不成佛。这个事情我们在《无量寿经》读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就这个事情,他们确实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跟此地讲的恒沙劫差不多,供养四百亿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世间,他们退转了,去做王子、去做长者了,菩萨退到凡夫位上,前生的事情什么也不知道,退转,隔阴之迷,你说多么可怕!说不定我们在座的同修,也是过去行菩萨道供养几百亿佛,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这也非常可能。否则的话,...(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4》)
...进还要一心精进,这个才可贵,在这个法门里面就是一心持名,一句阿弥陀佛,决定没有第二个妄念,这叫一心精进。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当中不杂妄想,真正做到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这才能成就。佛号一断了就是妄想,没有妄想就是无明,不堕在妄想就堕在无明,这怎么能成就?妄想、无明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我们今天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要想在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你不把握这短短的光阴,你怎能办得到?世出世间的大事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吗?这叫真正觉悟。印光大师写了两幅字,就是讲生死大事,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写个大字「死」,叫你天天看这个,我快要死了,提起警觉心;另一个字是「生」,这生要生净土。
希望同修们真正发正觉之心,真正的觉悟。没有这个心,虽然行六度万行,经恒沙劫,终不成佛。这个事情我们在《无量寿经》读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就这个事情,他们确实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跟此地讲的恒沙劫差不多,供养四百亿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世间,他们退转了,去做王子、去做长者了,菩萨退到凡夫位上,前生的事情什么也不知道,退转,隔阴之迷,你说多么可怕!说不定我们在座的同修,也是过去行菩萨道供养几百亿佛,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这也非常可能。否则的话,今天你们读这个经为什么能生欢喜心?能在这里坐两小时听得津津有味?证明你过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否则的话,对这个法门不可能生起欢喜心。所以今天我们又读到这个经典,又读到莲池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4》)
...行,经恒沙劫,终不成佛。这个事情我们在《无量寿经》读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就这个事情,他们确实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跟此地讲的恒沙劫差不多,供养四百亿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世间,他们退转了,去做王子、去做长者了,菩萨退到凡夫位上,前生的事情什么也不知道,退转,隔阴之迷,你说多么可怕!说不定我们在座的同修,也是过去行菩萨道供养几百亿佛,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这也非常可能。否则的话,今天你们读这个经为什么能生欢喜心?能在这里坐两小时听得津津有味?证明你过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否则的话,对这个法门不可能生起欢喜心。所以今天我们又读到这个经典,又读到莲池大师的注解,我们要特别提高警觉。
演【不发正觉菩提,乃至不得成佛者。如经云:以生灭心为本修因,欲契如来不生灭果,无有是处。】
这个经文很像是《楞严经》的句子,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对阿难尊者这个说法。但是我们要知道,修一切的法门,不以菩提心做基础,不能成就。但是修净土法门,用生灭心做本修因,欲求西方极乐世界,行!可以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如果生实报庄严土,那就无有是处,那就不行!由此可知,净土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这里,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原因就在此地。
演【又经云:不发菩提心,勤修诸善根,魔所摄持,是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
大师没有把经名说出来,但是看这经文是《华严经》的意思...(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4》)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原因就在此地。
演【又经云:不发菩提心,勤修诸善根,魔所摄持,是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
大师没有把经名说出来,但是看这经文是《华严经》的意思。不发菩提心,所修的一切善统统是魔所摄持。为什么说魔所摄?魔是折磨,给你带来很多烦恼、痛苦。你过去世修很大的善根,现在你得人天福报,做了总统,总统苦不苦?很苦!你发了大财,像王永庆那样,自不自在?不自在,苦不堪言!这就折磨,这叫魔所摄,就是你还是有烦恼、还是有苦难,你没办法离开。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要饭有要饭的苦处,做皇帝有做皇帝的苦处,没有一个不苦!甚至天上做天王也苦,也不自在。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比较亲近的同修我都劝他,你们每天工作好苦,想想做的没什么意思,一天到晚为谁忙?想想的确是,你反省就慢慢的觉悟。我就劝他:你为什么不改行?改哪一行?我说:你去做佛,做佛这一行好!别的不要做了。做佛这一行很快乐,很自在,为什么不改行?
因为他是修福,善根、福德是修德不是性德,假如不继续修,「多劫终成败坏」,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要生生世世能够继续修,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一个是你有隔阴之迷,前世修行忘掉了;其次,这一生未必能遇到善缘,遇不到缘就没法子修了。像我们今天在国外看到老人公寓,差不多都是天主教、基督教办的,佛教还没有。中国人到那边去住老人公寓,虽然是个念佛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4》)
...所欲也不犯戒、也不犯威仪,这是修养功夫纯熟。儒家重视,佛家更重视,这是我们要记住的。
演【此共二乘行。】
第二条是声闻、缘觉所修的,当然菩萨不能不修,后面一定包括前面,前面不包括后面。
演【发菩提心者,依无作境起无缘誓,名发菩提心。】
这个意思讲得深了。「无作」,作是造作,无作的境界就是指清净心。心地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无作,起心动念就错了。「起无缘誓」,这个誓就是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愿是自然的,是从真如本性里面发出来的,不是勉强的,这叫无缘誓。缘,拿现在话来讲,条件,没有条件,我发的誓愿没有条件,是一个真正觉悟人本分里面应该要做到的,没有任何条件好谈的。所以这个心一发就是真实的菩萨,不是权教的菩萨,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在圆教里面来说,他的位次是初住以上,远远超过声闻、缘觉,超过太多!我们今天,天天讲发菩提心,那是嘴皮上的发心,确实没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看到这个也讨厌,那个也不顺眼,我才不度他!这哪里叫度众生?「烦恼无尽誓愿断」,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搞贪瞋痴,不但没断,天天在增长。由此可知,四弘誓愿天天念,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都是假的,没有一句是真的。如果这四愿发的是真心,真实的,那就恭喜你,你就证得圆初住菩萨。圆初住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你是真心,这个不是普通人。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5》)
...重,绝对不是短时间就能念到一心不乱,或者念到功夫成片的,没那么容易。有些人念佛念了三个月、念了半年,觉得还不能得一心,干脆就不念了;或者听说别宗快,他就学别的去了,这样一生都学不成功。认真的念、老实念,念到半年决定有进步,进步从哪里看?妄念少了,妄念还是有,比从前少一些;以前糊里糊涂,现在不太糊涂,头脑清醒一点,这个清醒就是智慧,就是生智慧,智慧增长。烦恼轻、智慧长,这就是很好的效果,就是念佛的成就。念到二年、三年,妄念就更少了,功夫得力的就能觉察到往生有信心、有把握,会念到这个程度,这就是很好的功夫。
念佛为什么不得力?你的烦恼习气不肯放下,这样念佛就很不容易得力。换句话说,一个人要真正觉悟,觉悟什么?生死事大,轮回可怖,是真正恐怖的。你要有这种警觉心,换句话说,我这一生什么都不求,我就想求了生死、超越轮回。什么方法才能做得到?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印光法师自己写警惕的句子,念佛人,他自己是如此,一天到晚把「死」字顶在额头上。印祖的房间有一个小佛堂,供著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面就是一个条屏,写个「死」字。常常有这样的警觉心,功夫自然就得力了。
散先念佛,「著实忆持」,认真在念,「著实体究」,体是体会,究是参究,真正去体会,真正去参究,但是没有得一心,没有得一心都叫做散心。决不是像现在人有口无心,这样念没有用处。念佛人心里面起贪瞋痴慢,外面还受境界诱惑,这样念佛就是古...(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6》)
...能够度自己,然后帮助别人,自利利他,再帮助法界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这是菩萨所修的,不是凡夫修的。这就晓得善根难植,福德难修!
演【起大悲无逼恼心者,谓於有情世间及五阴世间,皆欲拔境界逼迫之苦、烦恼缠缚之苦,是无逼恼心。】
「有情世间」就是法界众生,「五阴世间」就是自性众生。我们自己有烦恼、牵挂、忧虑,法界众生也有。同样一个道理,先要把自己的苦拔除,然后才能帮助别人离苦得乐。实在讲都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达到这个目的都不容易。经文讲到最后,结归到净土,这个法门就不难,人人能做得到。虽然说不难,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不难,是跟其他法门比较,没有其他法门那么困难;不容易是看你是不是真正觉悟,真正觉悟就容易,真正觉悟是晓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们在这个世间,古人讲的比喻,「石火电光」,电光是闪电,「人命无常」,这是真正觉悟,十年、二十年真的一弹指就过去了。我们中年以上的人想想年轻的时候,就像在昨天一样,时间太快了!往后还能有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了。纵然有这么长的时间,也是刹那之间就过去了,你想到这里,可怕!一口气不来,怎么办?世间这些众生搞什么?生死轮回!佛法里面讲「生死疲劳」,生了死、死了生,无始劫以来生生死死,统统搞这个东西,真是可怜可悯!这个事实真相真正觉悟了,发勇猛之心,我从此以后再不搞生死轮回,那你遇到这个法门就容易了,你这一生一定成就。
世间人不要说是没学佛的,学佛的同修可以说大多数都是醉生梦死!几个人从生死轮回里觉悟过来、醒过来?太少了!一万个学佛的人当中,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正醒过来的,我看三、五个不得了!很稀少、很少见到的。虽然念佛,还在梦中、还在作梦,还是在迷惑颠倒,这怎么能成就?还继续不断天天搞生死轮回,这是害自己、害众生,这就是三毒里面的愚痴,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对於佛法也不认识。
演【不惜身命乐守护者,约理则备修德而圆性德,约事则求半偈而舍全身,自利则如善财不避火坑,利他则如不轻甘受打掷。】
这...(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7》)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七卷
...害心者,谓於法界众生,与自性众生,咸欲与无上菩提觉法乐、无上涅盘寂静乐,是无损害心。】
从注解来看,「大慈无损害」的标准是绝对的,不是普通的标准。「法界众生」是说别人,「自性众生」是说自己。换句话说,对自对他都要有慈心,都不能损害。也许我们听了会奇怪,人还有会害自己的吗?哪有这么愚痴的人?实在讲,害自己的人太多了,可能你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后面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如果你自己是迷而不觉,岂不是害自己?你自己还在六道里面做生死凡夫,是你自己害自己。「大涅盘」就是不生不灭,我们还在六道里搞轮回,这是害自己。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自己造业受报,怎么不害自己!谁不害自己?给诸位说,阿罗汉以上的,真正觉悟了,不害自己。六道凡夫以及权教菩萨多半是害人害己,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今天要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以慈心帮助一切众生,要教众生得无上菩提,要教众生永脱轮回,不退成佛,我们能办得到吗?这桩事情,说老实话,等觉菩萨都感觉得为难,我们能办到吗?其实我们确实可以办到,用什么方法办到?这一句弥陀念到底,自己能够老实念佛。经典里面的教训,所以我特别提醒诸位同修从这个地方起,一直往下去,大概有相当长的一段经文,字字句句都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自己修行的标准,用念佛的方法救自己,以念佛的方法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这个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宣扬的,道理就在此地,这才叫真正大慈,真正无损害。老实...(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8》)
...直捷而深造』,这个深造重要,如果直捷,我们所得的很浅、很少,那这个直捷并不可贵。这直捷法门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所得的几乎跟等觉菩萨相等,这不容易!这才真正是希有,真正是可贵。『简易而广获』,简单容易,你所得的有限,这简易就不足以为贵,此地简易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上常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生一切诸佛世界,见阿弥陀佛就等於见一切诸佛如来,统统都得到了。这个简易,所获的不可思议。『诸余法门之所不及』,除了持名念佛法门之外,所有一切法门没有一个法门能比得上。不是真正有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你怎么可能遇到?不要说今天在这个世间,就在我们台北市学佛的人不少,几个人听到这部经?几个人听到之后心里真正觉悟,真正明白过来,死心塌地修学?没几个!『是谓殊胜』,这真是无比的殊胜。
疏【善男子女人者。】
这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什么叫善?什么叫不善?佛常常在经上叫著「善男子、善女人」,有没有叫到我?叫别人不重要,有没有叫到我?我是不是佛所叫的善男子、善女人其中之一,这很重要。此地大师给我们解释,善有二种:
疏【善有二义:一是宿生善因,一是今生善类。男女者,通指缁素利钝,及六道一切有缘众生也。】
这两句话包括得非常广泛,除了菩萨、圣人之外,六道里面的凡夫统统包括了。但是他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多生多劫的善因,一个是今生善缘,多生多劫有善根,这一生遇不到缘也不行。善类特...(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二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20》)
...苦恼、真受罪,他们是真快乐,真没有苦恼!同样的境界当中,那个心情不一样,苦乐的享受不相同,病根就是我们在这个境界里产生许许多多错误观念,许许多多的分别执著,没有苦,就自找苦吃,自找苦,自己迷惑颠倒,自己造业,自己受苦报,干这个。就像人做梦一样,天天晚上做恶梦,苦不堪言,谁给他苦受?自己给自己的,绝对没有说外面有个人给你苦受,没有,自作自受。
演【众生迷三德秘藏,为惑业苦三道。】
惑业苦就是六道轮回。「惑」是迷惑、邪知邪见;「业」是造作,造十恶业;「报」就是六道的果报。所以,轮回是惑业苦变现出来的。惑业苦是讲六道轮回的理论,六道轮回是个现象,因为你迷惑造业才受报,才有六道的果报。你真正觉悟,六道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说: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无大千就是没有六道。没有六道轮回,那个时候就是法身般若解脱。
演【诸佛悟惑业苦三道,为三德秘藏。】
觉悟了就是三德,迷了就是三道。
演【故圆顿行人,不必离此三道,别观三德。】
这是讲圆顿根性的人,他们修行要不要离惑业苦?不必。
演【观苦道即法身。】
苦是什么?我们眼前所受的,就是这些形形色色,原来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
演【幻化空身即法身故,观惑道即般若。】
觉悟了,迷惑就是般若;迷了,般若就是无明、妄想。
演【贪瞋痴即诸佛不动智故。】
心一动就有贪瞋痴,心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二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21》)
...间断,「不取相貌」是不夹杂。真能做到不夹杂、不间断,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钞【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演义》里面都给我们讲过了。
钞【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
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的疑惑就断了。过年,佛堂还要拜三千佛,你们喜欢拜就拜!我一句话也不说,真正明了了,这三天专拜阿弥陀佛,这是一个专修净宗的道场,一天拜六百拜,拜六百拜都拜弥陀佛。我听说今年清明法会你们念《无量寿经》,这个对了,这是大家已经建立共识,可以提倡。还要念《地藏经》,还要拜《梁皇忏》、《水忏》,这是大家认识不清楚。这个经讲这么久了,大家明了、觉悟了,我们这个法会念《无量寿经》。希望真正觉悟明白了,明年过年就不要拜千佛万佛了,拜阿弥陀佛,一天拜六百拜,拜五天就拜三千拜了。
其实六百拜不多,我刚刚学佛在埔里,我一天就拜八百拜。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埔里住山,晚上八点钟睡觉,早晨二点半起床,三点钟就早课,早课我拜三百拜佛,拜完之后去烧早饭。我在山上跟忏云法师,厨房工作我一个人做。吃完早饭,打扫环境之后诵经,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拜二百拜,晚上吃过晚饭之后拜三百拜,一天拜八百拜。不做工作的人,通常一天是拜三千拜,这是专修礼佛,礼佛也是一个修行法门。所以学佛不要怕辛苦,怕辛苦那错误了。所以,念一尊佛跟念无量佛的功德无二无别。
钞【阿难所闻佛法,犹住量数。】
阿难尊者跟释...(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二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24》)
...或临终、或平时,但有一日或七日之定力者,皆得往生也。所谓闲时办,忙时用,后至命终,因果相符,必生彼国。】
这几句话很要紧,平常念,念到心清净,要把这清净心保持,不能让它失掉。要想永远保持,那就是《观经》三福里面的「深信因果」,这才真正永远保持,为什么?真正深信因果的人,心是定的,他没有恐惧,他不会散乱。世间人最害怕的就是日子过不下去!都是为衣食在烦恼,真正相信因果的人,他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不需要为这些事情操心,天天操心,你日子是这么过,不操心日子还是这么过,不能说不操心的人日子就过不去!还没听说过,这操心岂不是冤枉操了心。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就是让大家对这个事实真正觉悟、真正认识,不操心,不再去打妄想,一个人一生统统是命里注定的,你还操什么心?纵然命不好,也得要受。命怎么不好?前生造的因不好。要想好命,只有现在造好因,改造自己的命运,重新再造自己的命运。《了凡四训》讲得很透彻,操什么心?所以这本书非常重要。确实,不但是学佛,连做人都要以这个为基础,以这个为根本。没有这个东西,谈不上佛法,怎么能学佛?这才是真正要紧的,也等於是一部经典,不亚於经典。
我们的心果然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心就定了,知足常乐,对於现实的生活满足,满足就快乐。有人说:这样子未免太消极,这个社会怎么可能进步?决定不消极,也决定不会防碍社会的进步,社会是更进步,人生更美满...(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二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26》)
...消不掉。为什么消不掉?一天到晚在增长业障。什么是业障?打妄想就是业障,想东想西、想前想后,那就叫业障。业障怎么消除?念阿弥陀佛业障就消除了。因为阿弥陀佛这一句不是业障,不念阿弥陀佛就打妄想,那就业障现前。你们想想看,什么方法是最有效消除业障?就是念佛。念佛、读经决定消除业障。读经不准研究,一研究又变成业障。经怎么能研究?经是如来真实义,我没有成如来,我怎么懂得如来真实义?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你就老老实实念,念经消业障;研究经是增长业障,这事不是我讲的,这是清凉大师讲的。你心还是乱心、杂心,还是染污心,染污就是心里有贪瞋痴慢,你所懂得的佛法全是邪知邪见,因为你烦恼没断。断了烦恼,你所懂的佛法叫正等正觉,那就不一样。见思烦恼断了,这个知见才叫正觉;见思烦恼没断,都是邪知邪见,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见思烦恼没断,老实念就是消业障、就是破无明、断邪见。
这个「一」就太重要,纯一不杂。有些人觉得一本经、一个佛号太简单,念一段时期之后他怀疑,恐怕这个不行,这个不可靠。不要紧,你觉得哪个可靠就选哪个去,你不怕麻烦,《华严经》多,去学《华严》去了,那个不简单:唯识东西多,六经十一论,加上古来祖师大德的注疏,总有几百种之多,那不简单。喜欢从哪个门入就从哪个门入。如果认为这个法门太简单,不太可靠,你就去搞这些大经大论。所以佛法无量法门适合各种不同的根机,让你自由选择。实在讲,我们是怕麻烦才选择这个法门。我们头脑简单,所以选择一个简单容...(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二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27》)
...。不但他有,很多人都有,这是一回什么事情?实在讲,平常他妄念就这么多,没有发现,他不知道,以为自己没有妄念;现在一念佛了,想收收心,这才发现妄念这么多。发现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发现之后用什么方法对治?就是这句佛号对治。念佛的方法,妄念再多不要去理它,妄念跟佛号同时起来没关系,你把注意力注意在佛号,妄念就不管它,自自然然佛号凝聚,有力量了,妄念自然就减少。千万不要去照顾妄念,我妄念这么多,愈想愈多,那个麻烦大了,永远也没有办法断掉。最好的方法,不想。这是属於忏悔法门、忏除业障的法门,自己有业障、有罪业,不要去想它,因为你想一遍等於又造一遍,想二遍就又造二遍,唯恐业障还不够多,这是愚痴!
真正觉悟的人是从此以后我所有的一切过失不想,想阿弥陀佛,从今天起我改想阿弥陀佛,业障就消除。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这真正消除业障。从今而后,什么妄念都没有了,这样你这一句佛号的功夫才有力量伏住烦恼,到最后把烦恼断掉。「佛念投於散心,散心不得不一」,真正会到一心。一心就是恢复到心地清净,妄念自然就少,妄念少就是自己功夫得力,自己念佛功夫进步,从这个地方很明显的觉察到我功夫有没有进步。念经也是如此,目的也无非是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给念掉。有的人开始念佛,妄念很多,改念经就比较好一点,这也是个办法,不求解义就是念经。换句话说,统统是为达到一心不乱的目标,念经、念佛都是手段、方法。
演【属定门摄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二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27》)
...心里什么都没有,可是天天会变不同的梦境,甚至一天做好几个梦,每个梦都不一样;万法齐彰,彰是明显,显出来。虽然现这些万法,怎么样?「无空有相」,如果你说空,他现相,相不空;如果你说有,那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不能说它空,不能说它有,空有二边都说不上。
「照体独立,绝诸对待,无能所相」。「体」是自性的本体;「照」是自性的作用,照就是觉,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能照所照是一,能变所变也是一,所以它没有相对的。因此,我们这个相对的观念是错的,在一真法界里没有相对的,有相对的观念是迷,离开相对观念是觉。觉,不容易!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就有能所,这就迷了。要想真正觉,的确是不可以起心动念。诸佛如来他们的能力、本事,就是在境界里永远不起心、不动念。你要是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成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就叫做三昧,正受,非常正常的享受;起心动念就有七情五欲,就有苦乐忧喜舍。苦乐忧喜舍这种受是不正常的,为什么?自性里本来没有。正常的享受是自性里本有的,所以这是定,在念佛人称为念佛三昧,在《楞严经》上称为首楞严三昧,在《华严经》上称为狮子奋迅三昧,名称不相同,其实是一个境界。
这也就是跟大家说明,佛法修行是以修定为枢纽。不管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手段、方法,不管用什么手段、方法,修什么?统统修定。...(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三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31》)
...缘,在你临命终时最后那一念是不是阿弥陀佛?如果是阿弥陀佛就往生。念一生佛,到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不是阿弥陀佛,那也没有法子,这一生就不能成就。所以,这是决定在缘上。既然缘这样重要,才知道佛祖教给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的重要性。「断一切恶」,就是远离恶缘;「修一切善」,就是我们要好好的修善缘,善缘能帮助我们道业成就。
修道之人,如果不是再来人,业障习气都很重。知道自己的罪业深重,知道自己在没有学佛之前造许多的罪业,这个罪业不一定是有形的造作,起心动念都是罪业。《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怎么是罪?起心动念都是利己损人,他是这样的心,所以他也是这样的行为。出家了,出家要是没有真正觉悟、真正发心修道,还是带著在家时候的习气,换句话说,到佛门里面造的这个罪业比在家时候要重很多倍。因为这里是佛法的道场,你在僧团里面挑拨是非、斗乱两头,这是破和合僧,这个罪过是堕阿鼻地狱;世间搞这些东西当然也有罪,没有这么重。僧团的使命是弘法利生,你到那里毁败它,这个罪就重。俗话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这是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也不是挖苦出家修道人,这是事实。世间造的罪业,在佛门里面造同样罪业,浅深不一样,世间造的罪浅,在佛门造的罪重,不相同。学佛的人不可以不知道,不能不警觉,千万做不得。
既然学佛,就决定要在这一生成就。要在这一生成就,自己要常常想,我起心动念待人接物像不像佛菩萨?这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三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32》)
...利益,白说了。圆人说法就契机,因为他是大开圆解,他有圆满真实的智慧,虽说俗事也是正法,与正法都相应。
演【经云: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能演说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
这段话我们可以引《华严经》作证明,《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只有六个是出家人,其余统统是在家人,从事世间各行各业,都是正法,换句话说,都能与实相相应;经商的、做工的、从政的、教学的、当兵的,统统与实相相应。所以说,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哪一行业不是修六度四摄?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真正觉悟了,统统是在行菩萨道,统统是修无上菩提,没有一法不是!
我们今天为什么在念佛也不是?这一段有一个字非常重要,「清净意根」,我们今天就没有这个东西,这就是菩萨跟凡夫关键的所在。我们的意根是染污意根,能把染污转变成清净就是菩萨。学佛从哪里学起?有一个比丘尼想跟我学,还有一位居士也要发心跟我到美国去学,问我要什么条件?我的条件就是「清净意根」。怎样才能得清净意根?先去念经。我们这个小道场所依据的经典总共七部:《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经我们只取四部;另外三种是治世语言,《了凡四训》、《感应篇》、《四书》。这七样东西背熟,你的心就清净了。经里面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三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32》)
...多!代代都有人,这就说明这个方法善巧方便,这个方法容易、简单、稳当、快速成就,这是值得我们选择、值得我们修学。这么一条近路不走,去找迂回的道路,这不是一个聪明人!我们想涉猎无量法门,也想观光游览无边刹土,可是自己没有能力, |
|
|
|
|
|
|
|
怎么能去?天天在打妄想,毕竟是不能满愿的。聪明人先取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修学、涉猎无量无边的法门,想去无边诸佛刹土旅游、参学,真的可以做到,不是梦想。有智慧的人选择这个法门,道理就在此地。
「三智实在一心中得」,换句话说,圆教、实教的果报就在一心中得。圆实的果是什么?《华严经》上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圆教初住以上到等觉,等觉再上去妙觉,妙觉就成佛了,无上正等正觉,在一心中得!这句话要紧,这句话诸位能不能体会?你要是真正体会,你才肯真念佛,你就会老实念佛了。为什么?只有念佛法门是直截了当求一心的,一心能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心能得无上正等正觉,一心中得!这样才真正恍然大悟,为什么《华严经》上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那是华严十地,不是别教,别教十地相当华严的十住,华严十地是圆教十地,般若智慧几乎圆满的现前,他知道了,知道无上菩提一心中得,所以他念佛求生净土。这也给我们证实《无量寿经》上所讲,有许许多多的菩萨想求这个法门还求不到,缘不具足,没这个缘分。那些菩萨想求这个法门求不到,实在讲是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名称。他如果晓得有个念佛法门,有个往生净土法门,那他就知道了。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法门,不知道修学,一直到华藏世界,登地,听文殊、普贤介绍推荐,恍然大悟,立刻就接受了。为什么?他智慧圆满,绝对没有疑惑,只要有人给他介绍、提醒他,他立...(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三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34》)
...学的妖魔鬼怪。心里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自己想一想是不是妖魔鬼怪?信心清净是佛菩萨,心不清净就是妖魔鬼怪。我们学佛的人,最低限度要知道一天到晚在干什么?这不能不知道。不管选哪个宗,显密、宗门教下,无量法门,只要你修的是清净心,就是真佛弟子。你以清净心念佛,用念佛修清净心,《无量寿经》上讲,你是「如来第一弟子」,不但是真佛弟子,你是真佛第一弟子。
上个星期,我讲「四弘誓愿」讲了两个小时。四弘誓愿讲什么?就是讲《华严经》,也就是讲「入法界品」。现在大家学佛,不晓得从哪里修,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一部《四十华严》就是四弘誓愿的详细解说,四弘誓愿就是一部《华严经》的总纲领。学佛,首先要发愿,发菩提心、真正觉悟的心。什么是觉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心是你真正觉悟了,为什么?凡夫绝对没有帮助别人的心,凡夫要帮助人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我觉得你很好,我们两个很好,我才帮助你;我们两个不好,不但不帮助你,我还要害你、还要阻挠你、障碍你,这是凡夫心。所以叫你发大菩提心,那就真心显露,你要帮助一切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样的心。这个心发了,就有资格学佛,为什么?你不迷了,不再为自己了,不再为我这个家庭。
前天郑石岩居士来看我,我说:你今天在外面讲得不错,假如所考量的只是一个台湾、一个中国,你的东西能讲得圆满吗?不够!台湾好,中国好,周边的这些国家都不好,我们有太平日子过吗?所以我教他,心量要扩大,眼光要放大,今天不管讲什么东西,眼光要看到全...(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三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34》)
...,助念都没有用,为什么?他听不见,或者听到了生烦恼。平常念佛念得很好,很用功,到临终给他助念,他生烦恼,他骂人,为什么?贪生怕死,「你们都要我死」,他还不想死,这非常可怕。一念错,那就错到底,就错得太多。所以放下要在平时,平时要看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看淡,能舍真正是福,不造罪业。造罪业要知道,决定是障碍,叫罪障,我们看得太多了。所以念佛人在紧要关头时,业障会现前。我们在人间能住多久?纵然你寿命长,活到一百岁,一百岁才不过三万六千日,要是给你一叠钞票三万六千张,没几天就花光,不多!由此可知,人命短促。我们在这个世间是在这里旅游、过境,哪个地方是家?哪个地方是自己的?什么都不是,一定要觉悟。你真正觉悟,不造罪业了。
我们自己修学境界也年年不一样,也是时时刻刻愈来愈有点进步。过去我们这个道场,皈依要填一个皈依的单子保留,现在不要!你来皈依,皈依证给你,你去你的,我念我的佛,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也不要知道你,你也不必知道我。名单不留,地址电话都不要!为什么?清净心是第一。皈依,我给你作证明就好了,你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我的。近一年来,我们就更落实在生活上;皈依佛,阿弥陀佛;皈依法,《无量寿经》;皈依僧,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这是菩萨僧。跟观音菩萨学大慈大悲;跟大势至菩萨学一门深入,大势至菩萨专精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跟他学;跟普贤菩萨学心量拓开,一一行门,没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三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35》)
...里头有差别,觉是真实的智慧,般若智慧。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的时间就占二十二年,几乎占他弘法利生时间的一半。大家知道般若讲空,空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三岁小孩都懂,何必要讲二十二年?他老人家讲的这个空,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二桩事情。这就把我们讲糊涂了,愈讲愈不好懂。这才费二十二年的时间,让我们真正明了空有是一桩事情。「空」是根本智,「有」是后得智,般若的总纲领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空,无所不知是有。无知跟有知都叫做觉,所以那个觉不是我们现在观念当中的觉。我们现在观念当中的觉是从意识里生的;佛所讲的觉是离开心意识,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那才叫做正觉,不是修来的。全体是觉,全体是佛,全体都能现相。
演【若言是因,对果言因,既无当果,因是谁因。】
因果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自性里说不上果,说不上果,哪来的因?所以因果也没有了。诸位要晓得,证得究竟位,因果没有了,这在净土是到常寂光净土这个境界。实报以下都有因果,他有相,有相就有因果。实报土的相,佛在经上说,有生无灭;方便土、同居土现的相是有生有灭。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这一切万象都是有生有灭的,实报土有生无灭,常寂光土没有生也没有灭,生灭都没有。这是讲常寂光的境界,讲到究竟圆满,所以因果也没有。
演【若言是果,对因言果,既无前因,果是谁果。故名是也】
因果也没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0》)
...月光,不是假的;不过一个大、一个小而已,都是真的。这就讲初住菩萨用心是用真心,虽用真心,不圆满,没有像佛那么圆满、那么自在,但是他已经是用真心,跟权教菩萨不一样。权教菩萨以下是用妄心,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妄心,不是真心。他用的是真心,跟佛相同。『积妄顿空』,积是累积,无量劫来累积的妄想烦恼到这时候统统消掉,统统没有了。
钞【喻如千年暗室,岂以一灯,暗不速灭?】
这是个比喻,为什么无量劫累积的这些罪业会一下消失?『千年暗室』,千年比喻无量劫,比喻时间长;暗室,黑暗比喻烦恼、妄想、恶习气。『岂以一灯,暗不速灭』,千年暗室,你在那里点一盏灯,那个黑暗就没有了,就破除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你真正觉悟了,所有一切习气、罪障统统都消除了。为什么?因为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真实就不能消灭,它是虚妄的。觉悟,就没有了;不觉,它统统存在。见性,这才算是觉悟;没有见性,不算是觉悟。没悟,就要搞六道轮回,就有六道、十法界;悟了之后,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所以觉悟的人,理一心不乱的人,他住哪里?《华严经》上讲,他住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之中。十法界里面那个佛是藏教佛、通教佛,别教的佛就不在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
钞【故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不独妙法莲华有之。】
《妙法莲华经》里面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你要晓得,那一称南无佛是至心称念,属於理一心,才能成得了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2》)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八卷
...以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能成就佛道。换句话说,哪一个法门最后的目的都是明心见性,不仅禅宗如是,其他法门也没有例外的。我们净土宗也不例外,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名词不相同,实际境界没有两样。净宗的殊胜,是直接修一心。禅宗也殊胜,禅宗也是直接修一心,但是它的方法跟净宗用的方法不一样,它用的方法是直接的,观心、参话头,尤其是观心,的确是直接;但是中下根性的人不行,中下根性人妄想太多、烦恼太重,你观不成,有障碍,有五盖,这是障碍著你,你不能成就。净宗法门比起禅宗法门,说实在话也是直接,法子比禅宗要来得殊胜,胜在什么地方?我们是将如来果地,所谓是果地觉,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如来果地所成的正觉,我们用这个东西做为我们因地心,这就殊胜,直接从果上修,不是其他的法门修因证果它是从因到果,我们这一下手就是果,直接从果上修,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许多不明了的人意见多、误会多、怀疑多,将这样殊胜的法门当面错过,那是真正可惜。《弥陀经》上教给我们的是「一心不乱」,这段文很长,解释一心不乱这一句,莲池大师在整个《疏钞》里面占了八分之一,原来经本线装本四册,单讲「一心不乱」占了半册。所以这个分量,你想想看占的篇幅多大!换句话说,《弥陀经》上「一心不乱」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用的方法是信愿持名,我们的目标是归命一心,一心得到就成佛,就是这么个道理。
钞【以离自心一相一门外,更无有法可作皈...(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3》)
...当要学习的。自己具备这些条件,临终的时候佛一定来迎接。不要怀疑,佛一定来迎接,这靠得住吗?三经都是这么说,《弥陀经》是这样说法,《无量寿经》也是这个说法。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样说法,『法藏愿』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无央是无量数,这句话把十方所有一切诸佛世界统统包括,一个都不漏,当然我们这个世界也包括在弥陀本愿之中。『诸天人民』,这句话很重要,这就完全说的是六道的凡夫,并不是圣人,没有说菩萨、声闻、缘觉。可见得西方世界确实是为我们生死凡夫建立的,圣人去往生是附带的,这是善导大师的说法,说得很正确,经文就是这么讲的。『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发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觉悟什么?觉悟这个世间苦。这个世间的人太苦,一心一意想离开这个世界,我们迁到一个好的世界去,这种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告诉我们:真正发心求愿往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菩提翻成中文是觉悟,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了。「修诸功德」,如果从一般法门讲,功德是指戒定慧。在念佛法门讲,信愿持名这是功德。但是,无论诸宗或者净土,都必须要修三福、六和,这是一切佛法的基础;好像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盖什么形式的房子,盖高房子、矮房子,这是地基,地基一定要做好。大家都晓得,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原因在哪里?绝对不是说他念佛不努力、念佛不用功,我们看他信愿行都具足,也非常努力精进,到最后不能往生,实实在在说,原因就是他基础没有认真去修,基础是三福。专修三福,没有信愿持名,三福就变成人天福报,绝对不会堕三途,来生享人天福报。如果用三福的基础,再信愿持名,这个人一定往生。福德加上信愿持名,福德就变成功德,这就是修诸功德...(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7》)
...次,说了很多次。『皆现前意』,这些经文所说的都是现前见佛。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都是属於现前见佛,都是讲临终佛来接引。
钞【言诸经者。】
前面所引的是净土三经,净土三经之外有没有说?有!诸经附带讲的很多。以往中国人做这种考据的功夫比较少,日本人做的很多,日本人在一切经里面查,查到将近有二百五、六十种经论,佛都有讲到西方净土。所以古人讲,「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这个不是假的,确实这是事实。底下也只举几个例子,要一一引用,那就太多,也太罗嗦了。举几个例子:
钞【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这是《称扬诸佛功德经》上一段话,这段话提醒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像《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的,一般人临终的时候决定有魔来扰乱,除非你这一生当中修很大的福德,这个大福德有善神来保护你,魔不会扰乱你,你是一定生天。如果来生得人身,那也是大富大贵,有护法神保佑你。你真的是修大福、积大德,才会得善神保佑你;普通一般人决定不行,一定有魔来扰乱。魔是什么?冤亲债主。在你鸿运高照的时候,他对你无可奈何,不敢沾你边;人到快要死的时候,运都衰了,几乎衰到零点,这个时候这些冤家债主要动脑筋来报复你,可以来找麻烦了。所以临命终时见到许多家亲眷属,都是已经死了的人,这个时候你见到了。我们到医院常常听到人...(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7》)
...,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得到。包括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你晚上睡觉睡熟了,人家把你抬走都不晓得,是不是?这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何况身外之物!所以你那个牵挂白搭了,一点用都没有!你牵挂极乐世界,牵挂阿弥陀佛,那真管用,为什么?到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真的在你面前来接引你。生到西方世界,净土三经你们读过,西方世界物质享受的富贵,怎么能比!你们今天把黄金宝石看作无价之宝,好好收藏,戴在身上觉得美得不得了。西方世界,黄金是铺地的,七宝是钢筋水泥建筑材料,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你们把这些东西挂满身,笑掉大牙!所以要明了,时间短暂,不要这样愚痴迷惑,这些东西是害人的,使我们贪恋娑婆世界,永远不能出离。这些东西统统叫魔障,真正觉悟了,把它丢得干干净净。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受它的害,这一生还再受它害吗?看清楚、看明白,统统丢掉,不再受它害了,我们这一生才真的能出离!学佛的人多,听经的人也真多,听懂的、听明白的很少。我们这边一、二百人听经,能有二、三个人明白,二、三个人真觉悟了,这个经就没有白讲,为什么?那二、三位到西方世界作佛去了。虽然没听明白,没能放下,也有一点小好处,阿赖耶识里薰习种子,这一生不能成就,到来生来世,或者是无量劫之后,又有缘分遇到这个法会,再来!只好这样子。这是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所干的,真觉悟了,这一生当中就超越,那才叫真正可贵。「正受持」这一句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钞【又华严四十六经云。】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7》)
...起来「我在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已成菩萨,这东西不要了」,这东西就没有了。这是习气在那里变现的幻相。所以佛跟众生境界不相同,彼此不相妨碍,在西方极乐世界逐渐的、不断的把我们的境界向上提升。
钞【如镜中形,非内非外,如梦中事,不有不无。】
这个比喻得很好,我们用电视机的画面作比喻,也是这个意思。非内非外、非有非无,这是事实真相。我们眼前这个世界也是这个样子,可惜很多人不能够觉察,把幻相当作真相,幻有当作真有,在这里面分别执著,还要占有它,好辛苦!用尽心机,吃尽苦头,有没有得到?一样也没得到,为什么得不到?因为事实是「非有非无」,所以你得不到。包括我们自己身体在内,我们身体都得不到!这个真正觉悟人,把身体看作衣服一样。衣服脏了,脱下来洗一洗,再脏了,脱下来丢了,不要了,再换一件。真正觉悟人对身体就是这个看法,身体不值得重视!我们需要用它,不能执著它,就像衣服一样,我们要用它,我们不执著它,应当丢的时候就把它丢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极乐世界那个衣服比这里好得太多,这肮脏东西不能带去,要丢掉!极乐世界到那里去受生,你看经上讲的,身的体质是紫磨真金、相好光明,我们这个臭皮囊到那里去,没有人喜欢!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把这个舍弃,把它丢掉,你所得到的一个新的身体跟阿弥陀佛的身体完全一样。《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得很清楚,佛的身有无量的相好光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身相跟阿弥陀佛是相同的,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所以对於现前,我们身体以及生活环境,一切一切都要看淡一点,不要看得太认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8》)
...定」。所以我劝同修们多念《了凡四训》,教你知道什么事情?教你知道因缘果报是一定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在马路上走,遇到完全是陌生人,有人看到给你点点头笑一笑,有人看你很不顺眼,这我们都常常碰到的。我们过去生中跟他有缘,他跟我点头笑一笑,过去我们也有一点善缘、好缘;见到我、看到我不顺眼,过去世大概总有一两桩事情对不起他。三世因果,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些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证明,家亲眷属也不例外。
这就是说,纵然我们一生行善(这个善,以佛经来说是五戒十善,在中国儒家来说是伦理道德),我们生到人天,也免不掉对於亲人还有憎爱之心,何况还有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这就是说明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不再搞人天小果,不干!一定要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好处、利益一定要知道,你才会发恳切之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之快,他方世界都比不上。我们在《观经》里面看九品往生,我们从下下品看起,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下下品干什么?五逆十恶,造这样重罪的人,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的。当然我们往生决定不在下下品,为什么?我们没有造这么重的罪业,虽然造的罪业不少,但是不会这么重,也许在下品中生。下品中生,六劫就花开见佛,花开见佛是什么地位?别教初地菩萨。你要记住,六劫就初地!如果在娑婆世界,要修多少时间才能到初地?两个阿僧只劫才到初地。这边修两个阿僧只劫,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六劫,怎么能比!如果我们...(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9》)
...著它,执著它就变成大错。第三,「离心缘相」,决定不用思考。不要说「这个事情我想一想」,想一想就错了,想一想是什么?落在第六意识里面,那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根本不落心意识,这叫开悟,这个是真智慧。所以听经要会听,什么叫会听?不执著文字、不执著言说、不执著名词,不起心、不动念,那叫会听,这才能真正体会到如来所说真实义。
《楞严经》里面虽然只有两句话,跟《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完全相同,『想澄成国土』,「想」是妄想,「澄」是坚固的执著,「国土」就是我们讲的宇宙万有,宇宙万有是这么来的。这一切动物,动物从哪里来的?动物是『知觉乃众生』,自己觉得有知有觉,这就是众生。有知有觉,就不是真知真觉,不是正知正觉。佛在《般若经》所说的「般若无知」,诸佛如来、菩萨、罗汉一切圣人,他们都一样的,无知;他心清净,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无知。无知是真智慧,你去问他,他样样都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你问,他起作用了,一起用就无所不知。起作用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定的;虽起作用,还是定的、还是静的,用不碍体,体不碍用。要知道,我们今天体用都没有!这就是被无明烦恼障碍了自性,所起的作用是虚幻不实,这就变成六道轮回。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事实搞清楚了,对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当然不怀疑了。西方世界从哪得的?也是我们自己想澄成就的,也是我们自己无明妄心而得住持的。所以净宗给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五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50》)
...,利钝全收」,真是度一切众生,这个是很不可思议。极乐的殊胜,第一殊胜,特别殊胜的,实在讲就是下三品。因为下三品这个人,其他法门都不能度,决定堕恶道,堕恶道的众生还能往生,其他的人往生还成什么问题?纵然造五逆十恶,这一生当中决定要堕阿鼻地狱这样的人,能够真正忏悔,真正回头,念佛也能往生,这是净土超胜,一切法门都不能为比的,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要记住善导大师的话,然后读这个文就没有问题了。
大本里面讲,上辈往生的人,『发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就是指的大心,心量广大,我们佛门一般讲的大乘根性的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实觉悟的心,彻底觉悟的心。什么叫觉悟?真正明了人生苦、六道苦,这是真正觉悟了。听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相信,真愿意去,这就叫彻底觉悟了。无论男女老少,也不论你学术教育程度高下,统统不问,只要你知道三界六道苦,西方极乐好,我真的想去,这就行了。所以发菩提心里头包括深信切愿,底下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那就行了!『修诸功德』,就是讲的信愿持名。过去我们不晓得,从来没有这样做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罪业,就像地藏菩萨在《本愿经》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在造罪业。我们现在把造罪业转过来,念阿弥陀佛,起心动念统统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把我们的心修正过来,我们的言语行持全部都转过来,念念相续,像普贤菩萨讲的无有疲厌,那就是修诸功德,真干!『愿生彼国』,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五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51》)
...异菩提,始恶何妨终善。】
『烦恼』跟『菩提』是同一个自性,是同一桩事情。觉悟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烦恼,只是觉迷名字不同,体性完全相同。体是什么?体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迷了就成烦恼,觉悟了就叫它菩提,所以迷悟不二!迷的是这桩事情,悟的还是这个事情。心性没有迷悟,这个要知道,真心本性上没有迷悟。迷悟是什么?迷悟是妄执,是虚妄的,不是真的。妄心里有迷悟,真心里没有迷悟。所以说『始恶何妨终善』,迷的时候造恶,悟的时候就变成纯善,一悟就善了。悟的时候,在我们一般讲是究竟彻底的忏悔,那个忏悔是不是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不需要。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未必是真忏悔,真正忏悔,无明破了,烦恼断了,那叫真忏悔,叫真正觉悟了。这个是恶能变成善。
钞【恶人既已成善,岂不贤圣同科。】
恶人既然一忏悔变成善人,他怎么不能上品上生?也可以上品上生。这个经后面还讲到,后面就是讲阿闍世王,那是大逆不道,人家临终时候忏悔,忏悔力量殊胜,往生西方品位是上品中生。你看看,造五逆十恶的罪业,临终往生还上品中生,这就是符合这一句「始恶何妨终善」,他一回头是大善人,普通小善不如他。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一回头那是人中的好人,一般好人不能跟他相比,真回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圣贤同科。
钞【三辈九品,正相配合,又何疑焉。】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於天台讲三辈配九品,你就会同意,这里头决定没有问题...(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五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52》)
...这个谛是真心,真实心,真心下了决心,把一切妄念舍掉、断掉,一心念佛,胜百年愿力。一般人念一百年,他的心并不健全,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时间虽然长,蕅益大师讲的,功夫浅;他这个时间虽然短,他的功夫深,他的心真的是专一,什么妄念都没有,是心名为大心。
演【以舍身事急故,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人也。】
舍身事急,到了紧要关头、迫切的关头,他什么都不考虑了。「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人」,这就像打仗一样,在战场上把生死都忘掉了,这才能够冲锋陷阵;如果有顾虑、害怕,腿都发软,不要冲锋早就倒下去了。这是做一个比喻。
演【又复大心,亦可即是菩提心。】
人发这个大心。菩提就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救了,所以要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抓得紧紧的,一分一秒都不把它放过,这是大心。
演【以此心之后,更无余心,则是顿入无心三昧,即是顿离念相,岂不为大,岂不即是菩提心。】
这个说得非常之好。
演【盖以九品行因,行行通乎九品。】
这是理论,也是事实。
演【如五逆罪,临终十念为能消功,属下下品。】
功是功夫,临终十念就能把五逆罪消掉,他就能往生,这种往生是下下品。
演【若能伏惑,即中品。】
临终十念能把烦恼伏住,这个人往生就是中品。
演【若根器大利,顿能断惑。】
那他就上品。同样是十念,有的十念消业障,有的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五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54》)
...那时候他一忏悔,一放下,那就是修了。可见得与过去生中的修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演【故今大心,说即是菩提大心,亦无不可。】
合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来说,他这一念回心可以说是大菩提心。
演【况本钞文,当知即是一心不乱,若事一心,犹未为大。】
还不算大。
演【若理一心,岂不即是菩提心。是故名为大心。】
所以一心是可以顿证,一听到立刻就证到理一心,这是根性最利的人。换句话说,也是无量劫他修持的功夫到这个时候圆满成熟了,所以在一生当中证得理一心不乱。这一生当中有渐证、有顿证,这是属於顿证的,那就真正是大菩提心了。即使是事一心,说实在话还是属於菩提心,菩提是觉悟,他真正觉悟了,真正明了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五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55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五0六页:
钞【那先经云: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
「那先」是一位出家人的名号,国王遇到他,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人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事情我不能相信」,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钞【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於船上,因得不没。】
那先回答他,先举一个比喻,石头放在水里一定会沈下去,如果这个石头放在船上,这石头就不会沈到水里面去。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五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54》)
...,阿鞞跋致,最低的是七地,最高的是九地,可见得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遍游一切诸佛刹土。上品上生,到那里就亲自证得;下下品往生的要十二劫。是不是等到十二劫之后,华开见佛,才有能力遍参诸佛刹土?不要等,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也跟八地菩萨一样,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去十方诸佛国土参访。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怎么能去?弥陀的学生!一切诸佛都欢迎你,这是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自己没有能力,佛加持你;你有能力的时候,佛还加持你。诸位一定要知道,这是其他经论里没有,其他诸佛刹土也没有,一切诸佛劝我们求生极乐世界,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大家细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字字句句都不能轻易看过,你才真正觉悟到净土的超胜,超越一切诸佛国土,无比的殊胜。等於说是一切诸佛建立的一个佛教大学,帮助一切众生在那个地方成佛,你就想那个地方多殊胜。
钞【今谓华严较论国土。】
就是《华严经》较量诸佛国土。
钞【娑婆之后,即云极乐,远之又远,至百万阿僧只世界,方曰胜莲。】
我们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距离十万亿佛国土,胜莲华国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是百万阿僧只个佛刹(世界就是佛刹),这个距离实在太远了,十万亿跟百万阿僧只不能比!大师又从远近上来给我们做一个较量,论远近,不论因行。论远近,就像前面玄奘大师劝一些当机的人说法一样,诸位要晓得,这个说法都是权巧方便说。
钞【则极乐者邻邦,胜莲...(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五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55》)
...能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利益到哪里去找!说明这个法门确确实实能度十法界一切众生,包括十法界里的佛法界。佛还要往生极乐世界吗?是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都没有圆满菩提。别教佛等於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他怎么不求往生?何况比他位次更低的藏教跟通教。所以这个法门圆满普度十法界,查遍《大藏经》再找不到第二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是第一殊胜,无比的殊胜,得一切诸佛赞叹。我们怎么能够小看它?小看了它,轻看了它,那就是业障深重,真的深重,没有把这个法门瞧在眼里。什么人看得最重?文殊菩萨看得重,普贤菩萨看得重,他们发愿要求生。他为什么看得这么重?他对这个法门的究理,了解得很清楚、很明白,这要知道。真正明了的人、真正觉悟的人,每天念佛都感觉时间不够用,还有时间打妄想吗?还有时间说是非吗?没有了。换句话说,念佛人成天还打妄想,还搞是非人我,他的根性可想而知。释迦佛在此地是代表十方一切诸佛,释迦佛见到这个利益,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见到这个最殊胜的利益。『故说此言』,说什么话?劝我们往生,没有二话说,劝我们赶紧念佛到那里去。
疏【是利者,指上见佛往生。】
前面所讲的这些利益。
疏【此言者,见斯大利。】
世出世间利益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疏【故说此一心持名之言也。】
念佛要一心念,这个重要。《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是我们这个世界念佛生到西方净土,到那里去了之后,又回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五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56》)
...段去深入经藏,广学多闻,烦恼不断,念佛心不能专,换句话说,将来不能往生,还要搞六道轮回,那就又错了。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知道错了多少次,这一生还跟过去一样,还犯错误,那就大错了。过去错得太多,希望这一生不要错了,老实念佛,这个要紧!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决定不求现前的名闻利养,不求现前的五欲享受,为什么?名闻利养、五欲享受都叫我们对这个苦难的世界生起留恋的心,也就是说,往生的意念不真不切。佛涅盘之前告诉我们,「以苦为师」,很有道理,「以戒为师」,这个戒就是守法,佛教给我们这些方法要遵守,决定不能违背。「以苦为师」,生活环境清苦一点,好,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我们临终的时候、往生的时候不会有障碍。真正觉悟的人,他懂得怎么做法。所以把全副精神用在经教上,如果不能成就,那是很大的损失,经教里面的成就非常不容易,那个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从前台中李老师教学也常讲,讲经说法的这些善知识,不是一生一世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做弘法利生的工作,他有这个宿根,能学,容易成就。过去生中没有宿根,那就太难了;纵然遇到一流的高手,他也不容易成就。这些都是我们要明白的。所以真的要想通宗通教,广学多闻,普度众生,最聪明的方法,要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到阿弥陀佛学成一身的智慧德能,再回到十方世界去普度有缘的众生,这是最适当的一条道路,是最聪明的选择。
这是说外求智慧跟内求自性智慧不一样!我们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六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60》)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二九卷
...。《维摩经》上讲的须弥灯王佛是在东方,《弥陀经》上世尊给我们介绍的须弥灯王佛是在南方,可见得佛的名号相同,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第五尊佛:
疏【无量精进者,精进解见序分。】
前面解释过了,前面有常精进菩萨。
疏【但彼言常。】
前面是「常精进」菩萨,这个地方是「无量精进」,差别就在这一点。
钞【无量二义。】
无量有两个意思。
钞【一者,时无量,即是常义。二者,事无量,自利利他,智行无边故。】
这五尊佛代表智慧。「日月灯佛」,代表究竟圆满的智慧,因为他无所不照,没有一个地方没照到。圆满的智慧正是我们所要求的,也就是经上给我们说的这个共同目标「无上正等正觉」,代表这个,这是我们的所求。这就说明修行是以求智慧为最正确的理念。慧从哪里求?慧从定中求,从清净心中求。清净心怎么能得到?清净心从持戒得到。怎么是持戒?这个持戒就是要遵从佛的教诫,佛教我们怎样做,我们就怎样做,这叫持戒。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注解里有几句话说得非常好,佛叫我们舍,我们就舍,佛叫我们取,我们就取。佛叫我们舍娑婆世界,我们就舍;佛叫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取,这就对了。完全遵从佛的教导,我们心是定的,这个才能得定,定才能开慧。如果不从这个方法途径,要想开慧不容易,那就太难了。为什么我们这样肯定的说难?难,因为他的心是乱的,他妄想多,他分别多,他执著多,哪来...(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六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63》)
...什么方法求?信愿持名,你自自然然就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不是一尊佛、两尊佛护念你!所有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护念你,你的福报多大!诸位想想看,找不到第二个人会比你福报更大,你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大福报的人。你不信、不愿、不念佛,就是无福之人,没有佛保佑你!你真肯信、真肯愿、真肯念佛,一切诸佛都保佑你、都护念你,你不只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第一大福报的人,也不只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第一大福报的人,你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大福报的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是福大。底下一句是慧大,『皆得不退转』,「皆」是统统,不管哪个,只要你发心,符合它这个标准,无论你是菩萨、是罗汉、是凡夫,甚至阿鼻地狱众生,统统都得不退转於无上正等正觉,慧!念佛人,慧第一大,福第一大。所以我说这个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脱轮回、成佛道的第一经。诸位能把这个经文意思看清楚,你就相信我讲的话没讲错。
疏【诸佛护念,故得不退菩提,不退义见前释。】
『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我们特别要注意「圆」字,圆证跟普通的证有很大的差别,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十住菩萨,十行、十回向、十地,都不圆,圆证是谁?等觉、妙觉。由此可知,下下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到达西方就像等觉菩萨一样。他是不是等觉?不是的,他确实是凡夫,他一品烦恼没断,带业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六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69》)
...土那边真的「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我们真的相信,真的愿意去。世尊在这个经里面劝我们发愿往生,总共四次劝勉,真的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发愿求生净土,这叫「受」,这个心愿决定不让它间断,这是「持」,这是持经。
钞【诸佛护之念之。】
『护』是保佑、保护。诸佛保佑你、保护你。诸佛都保护了,那些菩萨、罗汉、护法神哪有不保护的道理?一切善神都围在你的周边,都保护你。『念』,我念佛,佛念我,为什么?我心佛心是一个心,我念佛,哪有佛不念我的道理?我真念佛,佛就真念我;我假念佛,佛就不理我,这是一定的道理。要真念,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钞【令不退也。】
不退转於无上正等正觉,是这么一个道理。三不退,说实在话,不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证三不退,信心清净,真的念到净念相继,现在就三不退。圆三不退,不必等往生,现在就能证得,一点都不假。
钞【又唐译。】
『唐译』是玄奘大师的译本。《弥陀经》两种翻译,我们用的本子是晋朝时候鸠摩罗什大师翻的;另外一个译本是唐朝时候玄奘大师翻的。
钞【必为十方十殑伽沙诸佛之所摄受。】
这个是玄奘大师本子上的经文。罗什大师翻的是六方佛,玄奘大师翻的是十方佛。『殑伽』就是恒河,十方十恒河沙数诸佛之所摄受。『摄受』,罗什大师翻作护念。罗什大师翻的是「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玄奘大师这句经文是『必为十方十殑伽沙诸佛之所护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六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69》)
...办法说出你那个福报多大!我们讲修福、修慧,到哪里修?到哪个地方去修最大的福慧,修最极圆满的福慧,今天你们知道了,今天晚上你们没有白来!要受持这部经,经义要明了。要明了经义,注解提供我们非常好的帮助;假如注解还看不懂,我们在这个地方讲的录音带,也是给大家一个很大的帮助,这个录音带要反覆听。现代人的福报比从前人大,从前人听一次经要是忘掉,就永远没有办法;现代人有录音带,可以听第二遍、第三遍,听几百遍、几千遍都不难。经义不能透彻明了,「受持」两个字就做不到,一定要非常清楚、非常明了,我们才受持经、受持名号,才能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疏【阿者,此云无,耨多罗,此云上,三藐,此云正等,三菩提,此云正觉,言无上正等正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不直接翻成无上正等正觉?古时候翻经,在翻经体例有「五不翻」。这个名相属於「尊重不翻」,我们对它特别尊重,所以保存它的音,不直接翻它的意思。像「般若」,也是属於尊重不翻。「佛」这个字,是「含多义不翻」,佛陀含义很多,中国字汇里面,意义相等的找不到,不得已还是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
钞【究竟极果。】
真正达到究竟圆满,在果报里面登峰造极,没有比它更上的。
钞【对下而言,名之无上。正观真谛,对邪而言,名之曰正。】
真谛就是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没有看错、决定没有偏差,这叫『正』。错误偏差就是『邪』的意思。
钞【等观俗谛,对偏而言,名之曰等,亦名曰遍。】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六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69》)
...名之无上。正观真谛,对邪而言,名之曰正。】
真谛就是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没有看错、决定没有偏差,这叫『正』。错误偏差就是『邪』的意思。
钞【等观俗谛,对偏而言,名之曰等,亦名曰遍。】
『等观俗谛』,俗是世俗,对世俗(就是六凡世间)里面因果事理种种变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然事相千差万别,体性是平等的。我们凡夫看的是绝对不平等,佛与菩萨看的是完全平等,俗跟真是平等的,『名之曰等』。『亦名曰遍』,遍也是等的意思。
钞【觉者,灵明自心。】
这是心地,『灵』是不昧,『明』是不暗。自性清净心是光明的、是遍照的,这叫『觉』。
钞【正觉者,兼上正等二义。言此觉者,是无上正等之正觉也。】
此地这个『正觉』,实在讲就是正等正觉。正觉,阿罗汉所证得的是正觉,他对宇宙人生看法不至於有大的错误。「正等正觉」是菩萨,这个「等」是等於佛,虽然等於佛,不圆满,没有佛那么究竟,没有佛那么圆满。达到佛的这个地位就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一段是解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天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0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五六二页:
钞【良以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则菩提者,佛与众生本来无二,无明所覆,遂成迷妄,是则邪觉,不名为正。】
这一段说明佛与众生的差别,佛与众生本来是没有差别的,差别就在迷悟,实际上迷悟只在一念之间。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蠢动含灵』是指一切的动物,即使是我们所谓很低级的动物,蚊虫、蚂蚁,它也有『佛性』。『菩提』就是自性本觉,自性本来就是觉悟,这个不是从外面来的。佛虽然成佛了,佛的菩提...(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六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69》)
...、地狱,他的菩提也没有减少一分,自性觉可以说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说『佛与众生本来无二』,无二就是一样的。现在一样不一样?说实在话,还是一样的。不一样就是我们菩提上面加了一点迷,坏在这个地方,佛菩萨没有加迷,我们加上一点迷。什么叫迷?《楞严经》上说得好,「知见立知」,知见就是菩提,我们一切众生,眼都能见、耳都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能见、能听、能觉、能尝,那个「能」是菩提,众生跟佛没有两样。到底迷在哪里?诸佛菩萨见闻觉知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而对於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菩提。我们见闻觉知里面加上分别执著,从分别执著里头又加上贪瞋痴慢,这就叫迷。这就是『无明所覆,遂成迷妄』,我们这个觉就不能叫正觉,叫邪觉,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正是《华严经》上佛所说的,「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那个迷就是妄想、就是执著。去掉妄想、执著,那就成佛,为什么?菩提跟如来果地上完全一样,体相作用都一样,那就叫成佛。坏就坏在妄想、执著,我们一天到晚都在打妄想,连睡觉还打妄想,作梦就是睡觉打妄想,睡觉要不打妄想就不作梦,梦是妄想生的,可见得我们这个迷的确是很深,的确是非常严重。这是先说明生佛不二。
钞【声闻辟支。】
『声闻』是小乘四果罗汉,『辟支』就是缘觉,辟支佛。讲三乘,声闻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菩萨是大乘;讲二乘,声闻跟辟支佛合起来叫小乘,二乘。这两类的人:
钞【止破见思。】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0》)
...,辟支佛是中乘,菩萨是大乘;讲二乘,声闻跟辟支佛合起来叫小乘,二乘。这两类的人:
钞【止破见思。】
我们这个迷执大分可以分为三大类,我们从最粗的往细的来说,最粗的分别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见」是错误的见解,「思」是错误的思想,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这一类叫见思烦恼;第二类是「尘沙烦恼」,比见思烦恼要细,很多很多,多得就像尘沙一样,尘沙是比喻它很多,同时尘沙是污染,也比喻它是污染,很多很多的污染;最微细的是「无明烦恼」。分别、执著有这么三大类。声闻、缘觉,他们只『破见思』,这三大类的烦恼只破见思烦恼。
钞【虽得菩提,其道未中,是则偏觉,不名为等。】
阿罗汉跟辟支佛算得上是正觉,为什么他正我们不正?因为他的见思烦恼断了,我们见思烦恼没断,我们的觉就是邪觉,就不是正觉;一定要见思烦恼断了,那个觉才叫正觉,标准在这个地方。他能称为正觉,他不能称正等正觉,为什么?他的那个觉是正,没错!偏,没有得到中道,偏在一边。大师在此地说他们的觉是『偏觉』,不能称为『等』。莲池大师称为偏觉,也不是他发明的,他还是有根据的。佛在经上说,二乘人证得偏真涅盘,偏真,他不是中道。菩萨,这才是中道。这是二乘人他们的状况。
钞【一切菩萨,已尽尘沙,未尽无明,虽得正等菩提,佛地犹远,不名无上。】
这是菩萨。
演【圆十信已尽尘沙。】
我只告诉诸位这一句,因为其他的都不难懂。「十信」就是十信位,不是从初信到十信,就是第十信位的菩萨,尘沙惑断尽了。初信到六信见思烦恼都没有断尽,到七信位见思烦恼断尽,八、九、十这三个位次,到第十信,尘沙惑断尽。十信心满,...(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0》)
...正是第一,福报是一切诸佛都护念你,你这个福报多大!查遍《大藏经》,也找不出哪部经、哪个法门说我们读诵受持使一切诸佛都保佑、都护念,没听说过!慧,「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证三不退是慧。所以闻经受持,也就是老实念佛、发愿往生,这个人福第一大,慧也是第一大。这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哪能得假?我们能信不疑惑,我们就是闻经受持之人。
此地讲的『一切菩萨』,是圆教第十信位以上的菩萨,九信以前的不能算。『已尽尘沙』,这一句标准在此地,一切菩萨,哪一类的菩萨?已经把尘沙惑断尽,无明没有断尽,破一品无明、破两品无明,无明有四十一品,他没有能断尽。『虽得正等菩提』,他不是偏觉,他是正等正觉。等是等於佛,等於佛还不是佛,跟佛很接近、很相似,他还不是真正的佛,等於佛而已。『佛地犹远』,距离究竟佛果还相当遥远。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距离最后的究竟果位还有四十个位次,确实是相当遥远。『不名无上』,他不可以说无上,在他上面还有很多菩萨。等觉菩萨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四十品,还有一品,他上面还有佛,所以他不能说无上。由此可知,正等正觉是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指正等正觉。
钞【惟佛一人。】
『一人』就是这一个果位,这个位次。菩萨,如果连十信,有五十一个位次。究竟佛果就一个位次,惟佛一人。
钞【妄尽觉满。】
见思、尘沙、无明统统断尽了。诸位在此地要留意,那就是见思尘沙无明都是妄!这都是妄想执著,统统断尽了,都没有了,觉圆满了。我们称这个圆满称为大觉,觉圆满了。大家一定要记住,妄想执著跟大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你把它认为是两桩事情,就错了,一桩事情,一体之两面,所以它是一不是二。转烦恼成菩提,一转变就是的!觉是什么?觉就是从前那个见思、尘沙、无明,你转过来,见思、尘沙、无明就是菩提正觉,所以它是一不是二。
钞【如望夜月。】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0》)
...位次,《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指正等正觉。
钞【惟佛一人。】
『一人』就是这一个果位,这个位次。菩萨,如果连十信,有五十一个位次。究竟佛果就一个位次,惟佛一人。
钞【妄尽觉满。】
见思、尘沙、无明统统断尽了。诸位在此地要留意,那就是见思尘沙无明都是妄!这都是妄想执著,统统断尽了,都没有了,觉圆满了。我们称这个圆满称为大觉,觉圆满了。大家一定要记住,妄想执著跟大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你把它认为是两桩事情,就错了,一桩事情,一体之两面,所以它是一不是二。转烦恼成菩提,一转变就是的!觉是什么?觉就是从前那个见思、尘沙、无明,你转过来,见思、尘沙、无明就是菩提正觉,所以它是一不是二。
钞【如望夜月。】
『望』是十五,十五的月亮是满月,这个月亮是圆满的,一丝毫缺陷都没有。把它比做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圆满的。
钞【更无有觉过於此者。】
菩萨虽然是觉,不圆满,所以没有比佛更圆满的。
钞【名无上正等觉也。】
『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名号专对佛称的,菩萨称正等正觉,只有佛才加无上。下面则是转到正题,我们要特别注意。
钞【今但持名,蒙佛护念。】
我们今天学佛用功,用的什么功夫?就念这一句佛号。『但』是仅仅就念这句佛号,就『蒙佛护念』。不是蒙一尊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保护你,都怀念你,我们能被一切诸佛怀念,一切诸佛保佑。所以我叫大家好好的去想想,你的福报有多大!大梵天王、忉利天主跟念佛人比,差太远了。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只有鬼神护卫,保护他,佛不护念他,护法神不保佑他。一切诸佛护念,一切菩萨赞叹,一切护法善神拥护,世出世间还有什么人的福报比你更大?找不到了。信愿持名能得这么大的福,可惜没有人知道!不但一般人不知道,念佛的人知道也很少!果然知道了...(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0》)
...拥护,世出世间还有什么人的福报比你更大?找不到了。信愿持名能得这么大的福,可惜没有人知道!不但一般人不知道,念佛的人知道也很少!果然知道了,你这一句佛号一定是死心塌地念去,你决定不会动摇,为什么?那个事实真相你明白,原来你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大福报的人。我们读这个经,读莲池大师的开示,使我们对於这节经文真实义才算是明白,才算是清楚。原来这一句佛号不但是定慧等学,是福慧双修!一下手就是最极圆满的福慧,不像其他的法门、其他的菩萨,这个福慧一分一分的去证得,他不能一下圆满;我们这个一下手就圆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这个经叫不思议经。
钞【於如是觉,即不退转。】
『如是觉』就是指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门,不要经过声闻、缘觉,也不要经过菩萨四十一个阶级,他直接就向无上菩提,就达到这个目标。这就好比两个修行人,一个菩萨,了不起!从楼下上到我们五楼,爬楼梯,一步一步上来的,四十一个阶级他统统都证得。这个念佛人虽然还不是个菩萨,他坐电梯一下上来了,没有经过阶级,他一下就成佛。所以这个法门是很不可思议的法门,我们要认识它、要珍惜它。『不退转』,这是解释经文末后一句。
钞【言直至道场,终不再堕三有、中止化城,决定成佛也。】
菩萨成佛,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要三大阿僧只劫。这是佛对於小心量初学者说的,因为再说多,怕你害怕,不学了,就给你说三阿僧只劫成佛。佛不骗人、不打妄语,确实是成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0》)
...在那个地方,他觉得那个境界不错,他就住在那里,要经历两大劫他才会回头,回小向大。辟支佛要停一个大劫。佛把它比作化城,他中止在这个地方。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不会『堕三有』,三有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 |
|
|
|
|
|
|
|
三有就是六道轮回,他绝对不会再到六道来轮回,也不会像阿罗汉、辟支佛中止在偏真涅盘,他是决定成佛。这段开示把前面闻经、受持两种利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听了之后还要怀疑,还不能相信,还要去搞其他的,那真正叫业障太重,没有福报;有福报的人听到这个法门,死心塌地,一门深入。
钞【大本法藏愿云。】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说的。
钞【闻我名已,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者,不取正觉。】
由此可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圆证三不退?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不是自己有这个能力,是佛力加持的。
钞【又云:繇於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就是说明他方世界的菩萨听不到这个法门,没有缘分修学这个法门,退转无上菩提的菩萨就太多了。
疏【前云:阿鞞跋致,正此不退菩提义也,而生前生后,意稍差别。】
钞【阿鞞跋致,云不退者。】
『阿鞞跋致』是梵语,意思是不退转。
钞【正言於无上菩提不退转耳。】
这不是普通的不退,是对无上菩提不退,这就非常难得。一般来说,对无上菩提不退的是指八地以上的菩萨,八地、九地、十地、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0》)
...,「一切法从心想生」,念要是清净,身就清净,身体就健康,寿命自然就延长。所以寿命不是定命,是操纵在自己手上,也就是操纵在自己念头上,这是佛在许多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寿命、我们的相貌、我们身体健康的状况都是从心想生,非常有道理。诸位如果稍稍留意的话,你看念佛修行人,真正发心念佛修行,你过几个月看他,相貌一定变了。如果过几个月、过两三年看他还是老样子,你就晓得他念佛的功夫是一点长进都没有,白念了。你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修的是世间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延寿了,他的寿命本来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才走。佛法里面有比了凡先生那个方法更殊胜的,这个经一切诸佛护念,皆不退转於无上正等正觉,了凡先生那个法门怎么能相比!问题就是你肯不肯真修?你要肯真修,你的命运完全改变过来。为什么?没有闻经受持之前,我们这个身是业力所现的,我们是业报来的,业报身,没有法子,寿命是一定的,一生贵贱穷通都是命注定的,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可是我们今天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只要你发心是真的,真实心,你这个业力马上就转成愿力,愿力当家,业力不起作用,为什么?愿力超过业力,愿力大过业力,乘愿再来,不必等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到这里来,现在我那个念头一转变,我的愿力大过业力,就坐在这个地方,几秒钟的时间就乘愿再来,马上就转过来了。世间那个寿命不算数了,愿力住世,我喜欢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喜欢什么时候走...(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0》)
...一善,究竟圆满的大善就是圆成佛道。「深信有力」,对於自己要有信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给我们讲六个信,第一个相信自己,就是此地所说的。第一就是相信自己,我这一生决定能成佛,这是果。为什么这么肯定、这么有把握?前面有因,我相信佛所讲的这些方法我都能做到,这是因;相信自己能做到佛所说的这些方法,将来果报当然就成就,因果一定是相应的。佛在这段经文里面苦口婆心劝勉我们,就是要建立最深的信心。「能得善报,能成道果」,世出世间一切灾难障碍,我们遇到自然都能化解,都能消除,所谓「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善报。道果就是证果,第一个证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第二次证果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满菩提成等正觉,成佛。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道果,相信自己一定得善报。这两种都是属於果,在果之前要修因,如果没有因行,这个果报是假的,不是真的。因一定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老实念佛,那就行了,善报道果你就一定有希望,「起希望心,求必得故」。
演【於中忍可是信因。】
对佛所讲的宇宙人生真相,我们相信。
演【乐欲是信果。】
深乐、深欲是相信果。
演【知之必好之也。】
换句话说,你对於这个还没有生起爱好的心,没有生起希望的心,换句话说,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有了解。有些同修念佛念了一段时期来给我讲,他念不下去了,来问我怎么办?你们想想,念不下去怎么办?为什么有些人念得很好?实在说,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2》)
...我们也不起心、不动念,也不会觉得「我还不错,我的功夫成就,见到佛了」,说不定你见到魔了。佛在《楞严经》里面教我们防止妖魔鬼怪变现假佛、假菩萨来骗我们,佛教我们一个方法,那就是决定不执著。你不执著,他对你就不起作用,那就是好境界;如果起心动念,起欢喜心,这就坏了,就上魔的当,为什么?把你的清净心扰乱了。纵然是佛来、菩萨来,还是守住自己清净心,一定要如如不动,这就是好境界,不为境界所动摇。所以一定要懂得净心。
疏【称理,则自性本来是佛,是信受义。】
从理上讲,佛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闻是经受持者」本意如是。
钞【华严十信,全以果佛为自信心。良繇佛即是心,故众生心中,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作如是信,只圆妙旨,千佛玄谈,一时受毕。】
果是圆教里面最高的果位,这不是别教佛,圆教的佛。不必等到西方极乐世界,『千佛』是讲我们贤劫。贤劫将来千佛出世所说一切经,你统统都清楚明白,实在讲不止千佛,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所说的无边经教,你也『一时受毕』。为什么?所有一切诸佛是清净心变现的,所有一切的教法也是从清净心流出的,你今天心恢复到清净,岂不是统统都得到?所以禅宗讽刺教下,说教下的人寻枝摘叶,像一颗大树,他摘树叶,摘枝条,要把这个树去掉,从树叶枝条那里,那多费事,浪费多少时间!禅宗用什么方法?禅宗挖根,根一挖,这树马上就挖掉,不搞枝叶,它从根本上下手。殊不知那个根本之根本在清净心...(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2》)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〇卷
...。
这是佛把很复杂的因行归纳成这十大类,为我们说出十法界里最重要的因行。我们以这个标准来检点自己,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一切的行为,就知道自己在哪一个法界。这种事情不要问人,问别人,人家会骗你,我们反而吃亏上当了。知道这个标准,常常依照这个标准来检点自己的身心行为,就晓得自己现在是在哪一道,将来会到哪一道去。如果我们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切都放下了,那么你将来一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回事情。生极乐世界,给诸位说,比十法界里那个佛好得多!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超越十法界。到西方极乐世界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那叫一真法界,真实超越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人,不但六道不住,十法界也不住,一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不能有偏见。
「戒取见」跟「见取见」,这两种就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成见。戒取见是在因上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都是错误的见解。正确的见解是要把成见放下,我们今天讲要用客观的态度,主观观念太强了,主观观念就是成见,就是成见太深了,要把主观观念舍弃,以很冷静、客观的态度来看,那就不一样,往往事实真相会看得清楚、看得明了。这两条,明天晚上我们再细说,今天时间到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6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五七七页:
...(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5》)
...说』就是配五阴。三细六粗是幻觉,真如本性、清净心中决定没有这些东西。现代科学相当进步,依据科学家的观察,认为物质根本就不存在,现象怎么产生的?那是一种波动,是个波动的现象。法相唯识说「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波动,不觉就动,觉就不动。从这一念不觉才有三细六粗这些现象的发生。『心无初相』,心是真心,真心没有初后,也就是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这个现象,《金刚经》上说的「觅三心不可得」。它没有初后,没有初后就超越时间,『则超劫浊』,「劫」是时空,超越了。『乃至无业系苦』,业系苦是果报,是六粗的最后一条。说一个业相,说一个业系苦,就把三细六粗统统包括了。「乃至」是省略之词。『则超命浊』。这是要真正觉悟、彻底觉悟,禅家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事实真相就见到了。没有这个功夫的人,我们还是生活在幻化的世间,纵然是现代科学家为我们说出,空间是无限度的,人道生活在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乃至五度、六度到无限度,全都是幻化,都不是真实,只要这空间有度数,那就不是真的,都落在三细六粗的范围之内;超越这个范围,叫一真法界。现代科学家还没发现,他们的看法、说法还不像有一真法界的味道,但是已经相当可观。『断无明』,这是『五浊得菩提』,可见得五浊跟菩提只是一念觉迷而产生两种不同的境界,觉了就是菩提,迷了就是五浊。后面一说跟前面一说,意思相同,说法不一样,前面是从三细六粗,后面是从五阴。三细六粗是说明我们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9》)
...,一点不迷惑?这是大福报,中国古人讲的五福,第五个福就是好死。所谓好死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纵然不念佛,不求往生,他也不会堕恶道。要知道堕三恶道是糊里糊涂去的,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的。清楚明白决定在人天两道,你能够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往生。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利害得失,我们从今天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要严持戒律。五戒是根本戒,不要贪多,这五条守好,那就没有不往生的,这是古德垂训教导我们「持戒念佛」。这五条要真正做到,对於往生有大帮助。这五条要不能受持,佛念得再好,它都是障碍,往生没有把握;严持戒律,往生才有真正的把握。
疏【此五浊处,能自立者,亦已鲜矣,得成正觉,宁不难乎?是为第一重难事,明自利功德不可思议。】
在五浊恶世能自立的人,这就不容易,『鲜』是少,莲池大师说那已经是少数。莲池大师那个时代跟我们现代一比较,我们的浊恶超过他们一百倍都不止!由此可知,在现代社会里面能够自立的,凤毛麟角,太难太难了。
钞【自立者,五浊恶世,人生其中,外则时势之所逼恼,内则惑障之所萦缠。】
古时候说这个经难,因为浊恶比我们现在轻很多,不太容易觉察得到,总觉得社会很安稳,风俗人情很淳厚,人生的确是幸福美满的。现代则不然,纵然富有,我们见到许多富而不乐,纵然地位很高,高位也受人侮辱,真是苦不堪言。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外面时势逼迫我们、恼害我们,...(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9》)
...登彼岸』。『岂非忍人所不能忍』,人家贪瞋痴,忍不过!菩萨看清楚、看明白了,有大志愿、有正确的目标方向,别人贪的,他不贪,别人瞋恨的,他不瞋恨,忍人所不能忍。世间人要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菩萨统统舍弃,绝不沾染。『行人所不能行』,世间人不愿意做的,菩萨天天在做,认真努力精进在做,菩萨做什么?对自己修清净心,对别人大慈大悲,尽心尽力帮助众生而不求回报,世间人帮助人要求回报的,菩萨不求回报,这是「行人所不能行」,这个难!『此之谓自利功德不可思议』,在这里说了三层。
疏【称理,则自性始觉冥乎本觉,是我赞诸佛义;本觉冥乎始觉,是诸佛赞我义。】
诸佛久成是本觉义;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现在才成正觉,这就是始觉义。始本是一,始本不二,这是称性的赞佛。同样一个道理,本觉冥乎始觉,那就是诸佛赞释迦之义。
疏【自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释迦牟尼义。】
『释迦牟尼』,这是本师的名号。我们知道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是随顺众生而建立,名号就是教化众生的宗旨纲领。我们这个世间,这个地区、这个时代的众生,最大的毛病是缺少慈悲心,所以佛在教学上就用「释迦」。「释迦」,中国意思是能忍、仁慈,教我们对待一切众生要以仁慈。其次,这个时代的众生心不清净,所以名号用「牟尼」,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简单的讲就是心清净。可见得名号是他老人家在此时此处教学的宗旨,教我们对人要慈悲、对自己要清净,这就是释迦...(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9》)
...得往生,究竟成佛,皆资信力,故云始终信为根本。】
信的力量太大了,我们靠著坚定清净的信心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这个坚定清净的信心圆证三不退,一直到成佛。成佛之后,还是这个坚定清净的信心,到十方世界专门劝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自行化他都是这个坚定清净的信心,这信心不可思议!『故云始终信为根本』。
疏【大本结经,备陈众生获益,龙天降祥,今不言者,文省也。】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在结经的时候,说明众生闻经得的利益,种种祥瑞,说得很详细,《弥陀经》虽然文字上没有,省略了,意思是具足的。莲池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补出来:
钞【大本云:佛说此经已,无量众生,发无上正觉心。】
这是第一个,听经得利益最浅的。这里头确实有浅深差别,浅的,发心、觉悟了,最低限度知道娑婆世界外面还有一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比我们这边好,心向往之,发了这个心,这是真正觉悟的心。
钞【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法眼净。】
这个得的利益比前面那一种得的深一点。发正觉心的是圆教初信位,『得法眼净』的是圆教初住位,这是大乘。
钞【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
这是小乘三果,圆教第六信位。
钞【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
『漏尽意解』是四果阿罗汉,是圆教七信位。
钞【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
不退转就是圆证三不退。
钞【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这是感应的瑞相。佛法中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么多人闻经得这样殊胜的果报,自然它也有瑞相变现,感得三千大千世界的震动。
钞【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
天乐迎空。
钞【无量妙华,芬芬而降。】
这是空中雨花。大地震动,天乐迎空,天雨妙花,...(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4》)
...,何况其他法门?这叫心不清净。心净则土净。我们今天说实在话,第一个目标,唯一的目标,只有这个目标,这是能走得通的,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都不要想了。其他的,你想,说个老实话都叫妄想。你如果要不信的话,你仔细去想一想,是非人我,你放下了没有?名闻利养,你放下了没有?贪瞋痴慢,你放下了没有?如果这些统统都没有放下,你不叫在痴想、打妄想吗?除老实念佛,还有哪一条路可走?真的想通了、想明白了,万缘放下,这是真想通了,真想明白了。莲池大师晚年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想通了。想通,其他法门都不行,都不能成就,你们哪个要都给你们。他老人家晚年一句阿弥陀佛,一本《阿弥陀经 》。这是真正想通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才这么个做法。如果看到还搞其他经论法门,我们心里有数,他还没想通,他还没搞明白。他要真搞明白、真想通了,一定跟莲池大师一样,一定跟文殊、普贤一样。所以求生净土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保了险,阿弥陀佛是保险公司的大老板,决定一生成佛,这个成佛是成究竟圆满佛,密宗即身成佛那不能比!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无上咒」,怎么能把它看轻?
演【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无等等」,给诸为说,无上的无上。无上,还有没可以跟它等的?没有跟它相等的,那叫无上的无上。没有跟它平等的、没有跟它相等的,为什么?「证无生忍」。什么时候证无生忍?生到西方...(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8》)
...你的心跟一切诸佛的心是一个心,决定没有分别、没有界限,你想想,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都变成自己的功德了,就是这么回事情。可是你要知道,如果你迷,你这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个心,所有一切迷人造的罪业都变成我的罪业,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个事实?大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意思好深好广!这是事实真相。因此,众生才有共业。你觉悟了,迷惑逐渐舍弃,悟性天天在加强,你这一回头,就是共业里出现别业,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迷悟是真正的关键,苦乐的关键、升堕的关键、圣凡的关键,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
在所有一切法里面,你能够抉择念佛法门,一切经里面你会选《阿弥陀经 》,这叫真正觉悟,这叫彻底觉悟、究竟觉悟,诸佛如来赞叹。你要不相信,你去看《观无量寿佛经》,韦提希夫人在这个世间吃到苦头,遇到灾难了,想求解脱,求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没教她,只把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状况展现出来给她看,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佛是以他的神力把诸佛刹土变现在她面前,让她都能看见。她统统都看到之后,她选择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欢喜了、高兴了,她选的一点都不错。这一尊佛欢喜,一切佛都欢喜,一尊佛赞叹,一切佛都赞叹,选对了。这个一念觉真正不可思议,真实了不起。因为无量劫的轮回,你这一生选对了法门,决定超越,而且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个多难得!多么殊胜!任何一个法门,纵然选择你有能力修学,不能在一生当...(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9》)
...怎么样?谢谢释迦牟尼佛,我现在就阿弥陀佛念到底,我不愿意再改其他法门,要有这样的信心,这才能成功。
钞【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
这样的禅宗大德是真正的善知识,他『教人但持话头』,你们要把这个字看清楚,禅宗是参话头,它不是参,它是「持」,持话头是什么?话头就是阿弥陀佛,持话头就是持名念佛,话头不要参了,好好的持就行了。那个「持」是个字眼,你看那个很有味道!不要参,老实念佛就好!这是把那个参禅的人拉回来,叫他老实念佛,「但持话头」就是老实念佛。『一切不作』,不要再参了,不必参禅了,老实念佛就成就。
钞【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
这是说明真正的大德,真正觉悟、真正明了,实在讲,唯有这一门一生当中可以成就;其他的法门虽然修,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想了生死、出三界都不可能。这叫真善知识,你从前是参禅的、是念咒的、是持戒的、是学教的,全部都劝你回来老实念佛,你过去所学的那个统统放下。『原业余门者』,业就是修学,原来修学其他法门的都要『改修念佛』。这个我们在《净土圣贤录》看到很多,就是我们净宗的祖师也是这样示现的。你看永明延寿大师,禅宗的大德,从禅宗回过头来专修净土、专弘净土,变成净土宗的祖师,净土宗的六祖。蕅益大师,这个人身分没露,不知道是个什么人?我们从他传记里面看,他是从天台里面回过来的,他是学天台的,晚年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他老人家著《...(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9》)
...所以佛教给我们修戒定慧。戒学是初学人的共同科目,纯粹是手段,定学是枢纽,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定,都是修的定。所以这个定才叫无量三昧,就是无量不同的方法,目标都是得定,都是修定。定以后这才开智慧,先得到的是根本智,起作用的就是后得智。所以从后得智上讲无量智慧,从根本智上讲就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慧,有知是后得智,就是无知起作用,无知起作用是无量的智慧。这个地方特别讲「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意思就是说明,照彻众生最初的一念妄动;换句话说,就是破根本无明的意思,破根本无明。这个地方的注解,也说得很明白。
【表一切凡夫妄想心中。具有此法也。始於四众发心。中历菩萨修道。终至诸佛成正觉。转珐輪。般涅盘。起塔供养。事须历劫。非一时一日能办。具现光中。同一刹那。】
它的旨趣就是显示:
【三世性空。】
念劫圆融,这个境界完全是一真法界,一乘实相里面真实的境界。时分、方分,就是我们今天讲时间与空间,是一不是二。今天这些学科学的人,讲什么三度空间、四度空间,都没有说出时空的真实相。
【十方不隔。何必舍秽趣净。三世性空。何必怖死忻生。】
但是没有悟的人他有,他确实是这个现象,悟了的人没有,没有何必还要求生净土?就是我们现在想求生净土没悟,带业往生,这没话说的,这在理上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正确。明心见性,像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已经入这个境界,...(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06》)
...见得可靠。好比一棵植物,它花没有开,它要会结果恐怕就没有指望了。为什么?先开了花,花开得好,我们想将来它的果一定结得好,总先开花后结果。花没有开这个果就有问题,这是我们要觉悟!现在没有花报,说将来有好的果报,这个你问我,我不相信,我不会相信。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命运现在就要转,现在果然转了,这个开花,来生一定有好果报,我相信,没有问题。
现世转这个果报,我们佛门里头可以说最显著,大家都知道的了凡居士。《了凡四训》,确实要认真的去读个十遍、二十遍,要认真的去学习,那是讲世间法把我们的命运改造了。我在学佛的时候,刚刚学佛,朱镜宙老居士送这个小册子给我看。朱老居士现在住在大坑那个地方叫什么?叫正觉寺,大坑正觉寺。他今年有九十二岁,老居士还在那里,听说身体也很不好,今天徐居士来告诉我。这一位是我初学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看了这个小册子之后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就相信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对於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攀缘,这个心就淡了,为什么?想了一想,这一生命里头都注定的,命里头既然定,该是你的,不攀缘到时候也来;不是你的,怎么个攀缘法,到时候也不会来,那又何苦?正是俗话所谓说「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这命里注定的!所以攀缘的心就减少,一心一意就学道。在以往有很多人都给我算命,说我这个命短命,没有福报,我也相信;说我这个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想想有道理,很相信,过不了四十五岁。所以学佛就把时...(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十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10》)
...边,生死也各个不相同!在本经里面佛用比喻,父亲看到儿子堕落在火宅里面,不肯离开,怎么样叫他离开他也不肯。一想他的习气他们喜欢玩,就告诉门口有玩具,他们喜欢玩车,门口有鹿车、有羊车、有牛车,你们都到外面来玩;小孩一听说外面有玩具,有好玩的这都就跑出去了。这就是诱导众生出离三界,比喻作的三乘。离开之后,这小孩到了门外,问他父亲,车在哪里?如果再要有鹿车、羊车、牛车不平等了。所以出去之后等赐大白牛车,到外面最好、最华丽的车,过去连想像也没有想像到过,而且是一律平等待遇,这个意思就是为人悉檀。譬如说我们观机,有方法来诱导,为他拔苦,使他能够真正的脱离了烦恼苦、生死苦,这是对治;到圆满菩提,同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第一义悉檀。佛化众生其目的是要叫众生跟他一样圆成佛道,不是说我成佛了,你不能比我高,你要比我差一等,那个不是佛的心,佛心是平等的。我们世间人的心不平等,我们学佛第一就要学佛怎么样存心,这点也希望诸位要注意到。
所以昨天我跟大家讲,始觉初位是觉悟到世间的因果报应,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财布施得财用不会缺乏,虽然没有,但是不会缺乏。法布施得智慧增长,如果你教学还要留一手,怕这个学生学会了要超过我,还得要留一手,给诸位说这个叫吝法,你后面的果报是愚痴,这个亏吃大了。你们在经典里面大概也念过周利盘陀伽,周利盘陀伽为什么那么愚痴?他前生是三藏法师,就是讲经说法教学生要留一手,怕学生超过自己,...(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十二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12》)
...扬,没有人听,总不能说一个人也没有,总有几个,没有多人听而已,还有少人听到那就行。除了这个少数几个人,诸位要晓得,龙天鬼神在座听法的那就不少,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有了定功的人晓得,这个道场殊胜庄严,有许多的护法龙天、八部鬼神都在讲堂里,可见得不是没有人听!这里就给我们说出来。
【故引轮王求法。以启末世之心。】
下面给我们说出:
【求法之要有二。一者。不得观其行业。二者。不得观其种性。】
这个两条相当的重要,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下面有解释『不得观其行业』,这就是说到提婆达多。
【如提婆达多。是佛积世恶友。而佛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乃至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
你们看看这段话,『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冤家对头,处处找麻烦,处心积虑要把释迦牟尼佛害死。你们在释迦牟尼佛传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眼光看他怎么样?大善知识。所以我们世间人跟菩萨不一样,世间人看到冤家对头,心里头忿忿不平,常常怀著有报复之心,某人与我过不去,我应当要报复。这个一报复所谓说冤冤相报,永远没完的时候,冤冤相报的仇恨就愈积愈深,不得了,到后来就一同入地狱,这么来的,一次的报复比一次的报复一定要重。所以学佛的人觉悟,真正觉悟,觉悟怎么样?别人对我怎么样的侮辱加害,我不报复,他想方法来害我、破坏我,因为我过去世这样,他报复过来,我受了,不报复,他这个帐到此就了了,以后再也不结冤仇,逆来顺受。什么事情都有因果的,你走到马路上有一个人给你点点头笑笑,你看看不认识,前世有善缘;一个人也是不认识,无缘无故瞪你一眼,前世恶缘,都有因果的。他为什么不瞪别人,他为什么要瞪你,都是有因,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我们晓得前因后果,自己心里明明白白一点不迷惑,这个逆境来我们就可以忍受,坦然处之,决定不报复、不躲避,也不厌恶,消自己的业障!你们每个人都希望消业障,天天在佛面前磕头业障就消掉吗?消不掉,天天要受人家气,挨打、挨骂业障就消...(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二十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27》)
... 这就是我们现前的病根,『无明』是什么?就什么都不明白,无明就是迷了。原本应该是样样都明了,我们现在是一样都不明了,这是要知道的。千万不要以为我现在还知道不少东西,那是假的,真相你一样都不知道,你所知道的都是虚妄相;真相如果你知道一样,给诸位说,你全都知道。正如同印祖对那些禅人的批评一样,你们看印祖《文钞》里头,里面就有一段,一个参禅的人写了一封信给印光大师,他说他看《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则公案,他差不多都参透了,只有五、六则公案还不太清楚,其余的统统都参透。印光大师给他回了一封信,一千七百则公案里头有一条没有参破,统统都没透;一条参透了,全都透了。这个人还算不错,接到印光大师这封信之后,才真正觉悟,晓得一条也没参透,老实跟著印祖修念佛法门,以后再不参禅,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个真相有一条你看破,你的无明就破了,你的知见才叫正知正见。所以我们是这个不知道,那个也不知道;换句话说,我们没有一条知见是正的。我们在此地讲佛经、念佛经都不是正知见,为什么?虽念念不懂意思,不解如来真实义怎么叫懂?这就是要觉悟,我们是有很厚的无明盖覆了我们的正见。我们要把无明去掉,就要采取佛的种种方便法,这些方便法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去无明的。
【还复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权诱其心。令成佛子。】
『佛子』就是有资格学佛之人;换句话说,向觉悟的方向、道路上去走的,这是「佛子」。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与一切众生和...(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三十五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35》)
...代,也有不少人都成功,堕落的人他也成功。由此可知,境缘确实没有好坏,好坏就在我们自己的用心,我们自己能够真正明白佛理,能够掌握到原则,在一切混乱、复杂的境界里面,保持著原则如如不动、清净光明,这种成就是不可思议。所以「无生法忍」一生确实可以证得,也就是说理一心我们做得到。如果我们做不到,佛决定不说这个话;那我们做不到,佛要说,那太伤感情。凡是佛所说的那些理论,我们都能够懂得,都能够解悟,佛所讲的这些方法我们都能够做得到,佛所说的境界我们也都能够亲证得到,这才叫大慈大悲。底下说:
【闻佛本寿。悟知一切从本出生随宜演说皆入一乘。故得闻持陀罗尼门。】
『闻持陀罗尼门』是这样得来的,这是真正觉悟。『一切从本出生』,「一切」是讲的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说之法,从哪里来的?「从本出生」的。生的是什么?生的是迹象,生的是迹,迹是从本生的。从本而生依旧还归到本源,这个本是什么?就是底下讲的一乘,所以说『随宜演说皆入一乘』,你看又归到本,这个意思就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现在这些妄想,给诸位说,妄想不是从本出生的,妄想也归不了一乘,妄想从哪里生的?从第七识、第六识生。阿赖耶识都不打妄想,你们看看百法阿赖耶识相应的心所只有五个,只有五遍行,可见得阿赖耶识不造业,不打妄想。第六识、第七识就不一样,你看看它相应的心所有多少,所以它造业。我们现前这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是妄想,我...(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三十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37》)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一卷
...绝不能忘了众生,回向偈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为了报恩,救济众生苦难唯一的办法就是弘经。我们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一切财物的救济,像经里面讲「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你只能养他的身命,而把他的慧命忽略。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富强的国家,以美国为例子,全世界最富强的国家。美国人生活过得怎么样?从美国回来这些同学告诉我们,美国人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天天要吃安眠药、镇定剂,他一天不吃他一天就过不去,这是说明什么?说明富而不乐。富而不乐就比不上贫而乐,由此可知,精神的生活超过了物质生活。现在世间人迷惑颠倒,专门去追求物质生活,愈追求愈苦,苦不堪言。得不到苦,得到了还是苦,后来的果报更不堪设想,必须是真正觉悟的人,他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我们的列祖列宗教给我们什么?教给我们过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固然讲求,不是不讲求,但是是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是为辅助,真正的晓得因果通三世。所以命里面是富贵的,过去世修的福多,这一世在物质上得到富贵,安於富贵;贫贱者过去世没有修福,也能够安於贫贱。他为什么能得到安?就是精神生活满足,物质生活欠缺一点,他也非常自在。这是西方人说实在的话,你怎么跟他讲他也不懂,为什么?他没有这个经验。换句话说,自古以来西方人就没有过过精神的生活,也可以说是他是物质重於精神。跟我们东方不一样,东方人是精神重於物质,这是在观念上不相同。
唯有弘经普遍发扬真理,...(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四十一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41》)
...清净,你们想想,这种人我们敢轻慢他吗?不敢轻慢。更说得深一点,那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那你敢轻慢吗?轻慢众生,岂不就是轻慢诸佛?如果你读《华严》、读《圆觉》,佛给我们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好了,你不敢轻慢。所以善财、常不轻菩萨的示现,这说出其所以然的道理。众生他迷惑颠倒,他不晓得;可是你一个明白人看得出来,他确实是佛,一点不假,可是他自己迷惑,他自己迷,我们不可以不尊重。就好像世间王子一样,他确实是个王子,他现在迷惑,他自己忘掉了,甚至於沦在街头做乞丐。可是你认识他,你不敢轻慢他,晓得什么?他是王子。之所以轻慢是无知,不知道,不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才轻慢众生。如果你真正觉悟到,这讲『自心顿悟之象』,常不轻菩萨大彻大悟,善财童子大彻大悟,晓得「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切众生,众生里头就包括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有情众生本来成佛,无情众生也是本来成佛,悟了才见到这个相,不悟见不到这个相。所以悟了以后这个修真修,没悟的时候是盲修瞎练,自以为是,这个情形完全不相同。底下这解释:
【何以知为自心顿悟之象。】
这品就是解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
【此品首言持毁功过。次言过无量无边不思议阿僧只劫。岂非明此心过去无始不可以时数限之耶。】
这是提出经文里面的义趣,也就是纲领。告诉我们世尊在这品经里面,首先说明持经与毁谤的功过,持经的功德不可思议,毁谤所...(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四十二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42》)
...要知道,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依他起性,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完全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我们要明了、要觉悟不必离,离与不离都谈不上,为什么?它无碍。遍计所执,佛教我们要离妄就是离这个,譬如二十四个不相应第一个是得,得是什么?就得失。得失是个妄念,是遍计所执的,不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你有这个妄念、妄执,你就有苦;你舍了这个妄念,你就离苦得乐,所以这是要离的。言说、名字都是不相应行法;换句话说,都是遍计所执。所以在唯识里头要离开的、要舍弃的,就是二十四类不相应的行法。为什么?因为这些法根本就没有,拿今天话来讲是属於抽象的,是我们妄念想像里面有这些东西,实际上没有。诸位果然舍弃了这个东西之后,你才真正觉悟到,我们人生在世界上是怎么回事情。我们今天许多哲学家讲人生观、宇宙观,实在讲没有佛法说得那么样好,那么真实、那么清楚。
佛给我们讲人在世间上「人生酬业」,与这个树木花草一样,它是个自然的现象,有因就结果,果是什么?果是酬因。你过去造的善业,那你今天享受乐的果报;你过去做的恶业,你这一生受苦的果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是来酬偿果报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物的关系无不如是,是果报。真正觉悟了这是果报,果报当中你也有方便法来改善。你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这个方便,你在这个果报里头受的时候,有时候不甘心你要胡作妄为,你就是苦上加苦,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在路上,陌生人他给你点头笑一笑,那是果报;他看你不顺眼,瞪你一眼,也是果报。他看了对你笑,他为什么不对别人笑?他瞪你一眼,他为什么不瞪别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悟了这个理做人的态度就不一样,晓得什么?随缘消业。别人恨我、毁谤我,晓得是因为我过去对他有罪业,今天他这样,我应该受的果报,自己心里很平静,为什么?报掉了,报掉就没有了。不晓得这个道理,别人说我,我要怎么恨他,要求报复,那这就叫冤冤相报,这个怨结愈结愈深没法子解。...(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四十三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43》)
...。现在我持戒反而清净心得不到,定得不到,这就是不晓得戒学的精神,完全不懂戒学,盲修瞎练。定的目的是什么?定的目的开智慧。所以小乘声闻缘觉就是不晓得定的目的,定得到,定得到很自在,是一种非常高的享受,於是乎迷在定里头去,不知道定的作用是开智慧。所以持戒的人会迷在戒里头,迷在戒里头不会得一心,不会得清净心,不会得定;得到定的人迷在定里头,他不能开慧,这都是错误,都是盲修瞎练。不晓得戒与定都是方便法,是楼梯,楼梯上住不得,要爬上去,爬上去之后要把它舍掉,你才能够更登一级。
所以欧阳大师在「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这里头说得很透彻、很清楚,告诉我们佛法自始至终,开始是正信、正见、正行,到最后所证的是正觉。证果是什么?就是正觉,最后的目的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最后的目标。开始是正信,我们现在如果是连这些道理都不能通达,我们的信就不是正信,我们的见解不是正见,为什么?死在教下,不晓得佛的意思。开经偈里头就告诉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不在字里行间,是在文字之外。所以读经、听讲要晓得弦外之音,言语文字里头没有,但是你要藉言语文字去体会你才能够得到。正信、正见之后你的行为就正,你做的善行是正的,你做的恶行还是正的,这个妙妙极了。像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参里头有杀盗淫妄,都是正行、菩萨行。甘露火王杀生、杀人;伐苏蜜多女是淫女,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酒家,日本人所说的妓女,那是菩萨正行;胜热婆罗门愚痴,贪瞋痴都是正行。那在我们看这还得了吗?所以世间法没有...(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四十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46》)
...光明是什么光明?真智慧。我们现前有没有真智慧?跟诸位说,决定没有。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是烦恼障重,所知障轻,这个话说的经上有,诸位要晓得,这是佛的权说不是实说,是方便说。烦恼障是我执,你有了这个东西,你的根本智不能现前,根本智不现前你的所知就有障碍,本性里面的般若透不出来。所以我执没有断尽的时候,所有的智慧都是从第六意识里头生的,说得不好听的,全是虚妄分别。所以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自己起心动念,凡是想的全是错误的,没有一点是真实的。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你的根本智现前,真智慧现前!所以我们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就是阿罗汉,我执破尽这是正觉。阿罗汉以前都不叫正觉,到阿罗汉才叫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等是什么?等於佛,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的三乘圣者。而我们没有破我执以前,以为自己所思所想的都是正确的,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对,都认为自己想得很对。不读佛经,我们怎么晓得有这回事情?不闻佛法,我们又如何悟了这个道理?所以学佛修行是要以开智慧、破二执,也就是此地所讲的,人法二空,这是菩萨修行的本事。
但是你要是想在一生短短期间当中修道、证得,不学善财、常不轻,那真是太难。善财、常不轻的态度,弟子、凡夫就是我一个,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示现种种境界给我看,叫我在这里面去锻炼,锻炼什么?不取相、不分别、不动念、不起心,成就自己二空智慧,破自己的烦恼、所知二障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会的人,我们六根接...(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一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1》)
...?等於佛,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的三乘圣者。而我们没有破我执以前,以为自己所思所想的都是正确的,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对,都认为自己想得很对。不读佛经,我们怎么晓得有这回事情?不闻佛法,我们又如何悟了这个道理?所以学佛修行是要以开智慧、破二执,也就是此地所讲的,人法二空,这是菩萨修行的本事。
但是你要是想在一生短短期间当中修道、证得,不学善财、常不轻,那真是太难。善财、常不轻的态度,弟子、凡夫就是我一个,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示现种种境界给我看,叫我在这里面去锻炼,锻炼什么?不取相、不分别、不动念、不起心,成就自己二空智慧,破自己的烦恼、所知二障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会的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个境界不是佛示现的?你要问佛菩萨在哪里?除了自己一身之外,遍地都是佛菩萨。可惜你自己不认识,你自己见不到,一天到晚在谤佛、毁谤菩萨,你就干这个事业,你还说是你学佛,这怎么能成就?这些事理,不仅仅《法华经》给我们这么说,一切大乘了义经典都是这样说法,所以我们应当要觉悟。下面有几句话也很重要,在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
【以我空智观十二因缘。了不可得。我执方空。我执空则出分段生死。故曰命终。】
六道轮回的事情是永远解决了。
【法执未空。未度变易。】
『法执未空』,变易生死还在。
【变易润生。依净功德。】
跟这个分段生死性质完...(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一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1》)
...就在此地。破了第七识之后,阿赖耶识才现前,才能够看到诸法实相。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是道听涂说,我们没有见到,而是听佛在经里面给我们这样说,我们晓得有这么回事情,不是自己亲证的境界。虽然佛讲「人人皆可以成佛」,我们现在也都懂得这个道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成佛,可是我们自己还是成不了。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亲证,听佛所讲的没有认真的去修证,这个听得再多都不管用。修证的起步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发跟佛与大菩萨一样的心,佛菩萨的心就叫做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觉,觉心;换句话说,二乘权教以下这个心都是迷惑颠倒,那是迷心,不是觉心。阿罗汉以上的他们这个心是觉心,所以我们称他作正觉,他觉悟,他不迷了。我们现在在一切境界是迷而不觉!后面给我们说到,菩萨就真正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人:
【舍有为而入无为者。】
这就是求佛道,唯一的一个途径。可是要记住,『无为』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如果单单无为,那就变成小乘,所以说又堕在无为坑里面,又变成了错误。因此在此地特别有两句话非常重要,给我们说明的,这是在第七行,下面的第七行当中:
【但破其执不破其法也。】
『但破其执』,就是无为,『不破其法』,就是无所不为,这是菩萨法。小乘的是「但破其执」也破其法,这是二乘;凡夫执不破,法也不破。所以说凡夫是俱存,小乘俱破,菩萨破执不破法这才是真正的正觉。法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功德下面说得很清楚:
【二执除则无明破。】
可见得破无明不是破法,是破执著,破人我执、破法我执,无明就破了,人法二空。
【二空证则功德显。】
本性里面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是你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也不是你学得来。你用什么苦心去学,用多少时间去学,学得来的都不是真实的,与你本性里所具足的依旧是隔了一层。所以真正智慧是你本来具有的,真正的福德也是你自己具足的。修得的那是六道里面的果报,本德没有显,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是修得的。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今天修的是这个。今天许多学佛的人不明了究竟的...(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二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2》)
...著个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凡夫这说有则执著有,说无就执著空,总不能说是有无一切都不执著。再给诸位说,如果一切都不执著,万法通利,一切通达。其实我们的真心所起的作用,就在眼前,没有一刹那的时间中断过!为什么原因我们见不到?真心是觉,《起信论》里头说得好,一切众生「依本觉而有不觉」,这是说明我们迷惑的所以然,迷惑的根源。《楞严》里面说得尤其是好,《楞严》跟我们讲「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是真心显现,正是所谓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可是你在里面立知就错,立是建立,立知是什么?起了分别,起了执著,在这里面生起见解,这就是立知就错了。所以佛教给我们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为的什么?恢复我们的真心,恢复我们的正觉。这个地方有几句话说得很好,在底下第五行,你看最后一句:
【众生一念心动。则具百八烦恼。】
『百八』,是无量无边烦恼归纳一百零八类。所以诸位看到这个文字,千万不要以为烦恼只有一百零八种,每一种里头都无量无边。从哪里生的?从『一念心动』,心怎么动?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你动了心。不动是真心,这一动就是妄心。《唯识简介》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说明妄动,这一动才有唯识好说,不动根本就没有唯识,哪来的唯识?唯识也不是究竟法。究竟,究竟根本就没法,「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唯识也没有。所以虽然讲中道了义,也都是方便说,我们不要迷在里头,你看到这些东西,心一动就迷了,就迷在里头。所以真正...(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三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3》)
...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它原本不二,这里面所现的差距不过是迷悟而已。这里说:
【尘劳染也。法门净也。】
心清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法门,什么法门?了生死出三界,证无上菩提的法门。再给诸位说,这些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我们心在境界上一染著,诸位要晓得,这一染著就是属於妄心,八识五十一心所就落在这边去;不染著呢?不染著就是本性,真如本性。所以悟了的人即染而净,并不是离染求净,是即染而净,他自受用的是真如本性这边,他受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那边,泾渭分明不会搅成一团。我们今天的麻烦在哪里?自受用的那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他受用的也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叫迷。二乘人虽然觉,但是觉怎么样?二乘是正觉,可是还是迷,迷在哪里?他有所知障,物是格了,他没有致知的功夫。所以说只有定,没有慧,自己住在清净的境界里面,对别人也是清净,这清净就不起作用,不能和光同尘,不能随类化身,所以有体无用。我们凡夫什么?有用无体。佛与大菩萨是有体有用,自己住的是清净,对别人所示现的,与别人完全一样,随类化身,随心应量,这就是叫不坏世间法。底下有几句话说得好:
【非离尘劳而有法门。即尘劳而为法门。故曰莲华 。】
这佛门里以『莲华 』来表法,「莲华 」是什么?是即染而净,这叫真净。莲花的根生在污泥,这个泥代表的六凡法界,六道轮回;泥的上面是水,水是清净的代表的四圣法界;花开在水的上面,就是四圣六凡他都...(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三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3》)
...;不肯回头,你这佛法怎么样通达、怎么样修行,你还是造的三障,你出不了轮回。功夫在什么地方考验?知道自己有没有上轨道?晓得自己有没有进步?就是你对人对事。对人对事心清净,不见是非善恶,心平静,心定了,跟诸位说,不见是非善恶才能够见到真正的是非善恶,智慧现前,真智慧现前。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非善恶靠不住,我们往往把善的当作恶的,把恶的当作善的,颠倒是非。为什么?完全凭我们自己意识、凭我们自己观念,来判断一切事情的善恶。佛给我们讲,不到阿罗汉的地步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靠不住,为什么?你是迷而不觉。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这佛在「遗教三经」里就说得很清楚,经文里头就有,阿罗汉是正觉,佛说这个时候你可以相信你自己意思,也就是说相信你自己判断的能力。没有到阿罗汉我执没有破,烦恼障没有破;换句话说,一切见解都带著感情,感情用事,他怎么不造罪业?特别是在今天,今天这个时代修正法的人要遭毁谤,如果正法有人赞叹,不毁谤,正法兴;邪法接受赞叹,所以一切外道真是发展迅速。你所看它的一片兴盛的气象,为什么?赞叹的人太多了。正法简直是不能够相容,这是正法毁灭,正法毁灭邪法兴,众生苦就来了,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应当特别提高警觉。核子战争一打起来,地球上专家估计最低限度死一半人,可能到三分之二。谁制造的?给诸位说,不是美苏他们制造的,是人心制造的,你能够看出这点你才会觉悟。你说他们那些制造的...(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四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4》)
...心不乱你也不能证得。我们在大专讲座给诸位讲「佛学概要」,第四讲里面所说的观受是苦,讲的三苦八苦,里面就是说的苦乐忧喜舍五种受。这个五种受是三界之内的凡夫才有,欲界的凡夫五种受统统都有;色界里面虽然没有苦受,但是他身有乐受,心有喜受,舍受当然是有的;无色界天前面四种没有,苦乐忧喜都没有,他有舍受,所以这个五种受是凡夫才有。阿罗汉以上的这五种受都没有,心清净;有这五种受,一个人就有喜怒哀乐,就有烦恼,烦恼它不会断的。一切受都不受,都舍掉,这个时候叫什么?正受;换句话说,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不是正受。受就是享受,不是正受就是不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这五种受统统都离开,在佛法里面叫三昧,叫正定、叫正觉,这都是正受。观世音菩萨表示不肯接受就是这个意思,观世音菩萨是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尽了,心清净本来无一物。
【无受亦不妨於受。故佛劝受之。】
这个『不妨於受』是什么?示现的和光同尘。这就是确实他没有受,不妨表演著有受,这样与一切众生才能够打成一片,才能够利益有情。所以说菩萨是无受、无不受,无受是他自己,无不受是待人接物,教化众生。小乘人是无受,他心清净不受;凡夫是有受,所谓说多愁善感,那种人他受的心特别的强。换句话说,他这个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转,被外境感染,这是凡夫心。这里就示现的无受是理体,接受这是方便,方便都是利生的!观世音菩萨接受无尽意菩萨的供养,这是方便,表演给我们凡夫看...(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7》)
...面,说看戏一年难得有一次,就是像台湾这个庙会才会有那么一次,一年难得有一次,所以很希奇。纵然住在都市里面,都市电影院、戏院都有限,我小的时候住在福建建瓯,建瓯在大陆上是一等县,电影院只有两家,戏院也只有两家。那个戏院跟电影院多大?大概就是我们讲堂差不多大,也不过就容纳两百个人的样子,一个月难得去看一次,这在都市里头。哪有像今天,今天你不必到电影院、戏院,电视放到你家里来天天去看,天天看怎么样?天天上课,它来薰习你, |
|
|
|
|
|
|
|
烦恼的薰习。现在的社会复杂,人与人交往密切,而我们佛法的薰习反而减少,烦恼的薰习比从前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你学佛要想成就,当然是难,是不容易。
所以今天是真正觉悟,你要修大功德,不是没有机会,有机会,就在你自己觉悟。如果能有个道场建立起来,每天八个钟点讲经、八个钟点修行大功告成,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我们台湾的道场像佛光山,比建一百座佛光山、一千座佛光山,这个功德利益还要大,为什么?因为你帮助人成佛。一百座佛光山、一千座佛光山,没有人成佛,那是枉然!你就是这个小道场,能够有几个人成佛作祖,那这是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这些道理我们要懂。如果不开智慧,如果不证实相,所有的功德全是有漏的。我们自己没有证得,我们帮助别人证得,这个功德也是无漏的,要晓得这个道理。我们帮助一个人成佛,这是无漏功德,这个决定不是有漏。你帮助他成佛,这佛必定来度你;换句话说,你这一生帮...(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六十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60》)
...太多,所以我们要是说没有把握往生西方,这个事情冤枉。永明延寿大师所讲「万修万人去」,这句话不是欺骗人,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问题就在我们自己,有没有觉悟自心本来具足?问题在此地。所以你只要真正彻底觉悟,一切法都是自心本自具足,这个时候你就超出有为,超出有为证得无为。但是在此地要注意到,有为跟无为是不二的;假如你把有为跟无为看作两桩事情,认为有为跟无为是相对的,这是你迷而不悟。诸位记住,六祖大师所说的一句话,「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所以我们在一切境缘里面起心动念,如果这个念头是二,是相对的,自己要起警觉我迷了。我对人可以说相对的,那是假说;自己真认为是相对的,这是迷惑颠倒。也许要问自己既然真正觉悟了万法是一,对人为什么要说二、说三,这算不算妄语?对人说二、说三是因为他没悟,你给他说真实话他不懂,反而迷惑了,他不能接受。他认为是二,我也给他说二;他认为是三,我也给他说三。佛菩萨虽说二、三,必定是渐渐诱导他契入一真,这就叫佛法。绝不是叫他住在二、三里头,是要从二、三里面超出;换句话说,要从相对里面超出,这就是佛法。底下给我们说明下面一尊佛号:
【佛号娑罗树王者。】
『娑罗树王』是阎浮提的大树,这个树特别的高大,所以称它作王,树中之王。此地是表法:
【表妙庄严成佛。超出人天三乘也。】
表这个意思。这个下面说:
【轮王出家。佛法增辉。故国名大光。】
这...(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六十一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61》)
...,是世间人之所爱,为什么他所爱?因为他把这当作真实的,不晓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晓得一切境界相是虚妄之相。所以在这里面迷惑颠倒,起贪瞋痴慢,这就是增长邪知邪见,结果三途恶道搞这些。虽然三途恶道也是假的,也是虚妄的,可是这个虚妄境界他要受,他出不了这个境界。学佛的人,首先要觉悟这个事实真相。
【得正知见。】
『正知见』就是见到实相,实相是什么?实相是一切相都是幻化之相,一切众生无不是在那里迷惑颠倒,造作一切罪业。你要看看这个世间人干什么?世间人就是起惑、造业、受报,就干这个。除这个之外他还干什么?觉悟的人超越了,不觉悟的人就干这一套,所作所为都是生死业、轮回业,他做的是这个。真正觉悟的人,他所造作跟这是相反的,超越轮回,他在一切法里头他不迷惑、不颠倒、不造罪业,所以他不受生死轮回。佛法只是觉悟之法而已,世间一切法都是迷法,佛法所讲的觉迷两个字,觉了才是佛,迷了是凡夫;觉了是「正知见」,迷了都是邪知见。我们要想求正知见到哪里求?求觉,求觉第一关就要破我执、要破法执。所以你看看一切大乘经教入门的,唯识《百法明门》是入门的,唯识的《百法》宗旨是什么?破我执、破法执这是大乘入门。大乘入门只有一句话,一个条件,「一切法无我」,你能够证实了一切法无我,你就入大乘之门。你要没有悟一切法无我;换句话说,你在大乘门外你没入门。你有我执、你有法执,你只要有这两种执著决定生死轮回,再给诸...(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六十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66》)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二卷
...我不领你的情,我不愿意被救,我甘心愿意在生死轮回,受三途苦报,那有什么法子?那无可奈何!所以我们怎么能怪佛菩萨不慈悲?要怪佛菩萨不慈悲,这是罪上加罪,人家大慈大悲你冤枉好人,冤枉好人就是罪上又加罪!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我执没有破,你的知见都是邪知邪见。所以佛讲的证得阿罗汉以后,才可以相信你自己意思;没证阿罗汉以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自己是邪知邪见。今天能够接受这一句话的人就不多,总以为自己的知见是正的,自己看法是正确,自己想法是正确。有几个人能够相信、承认说我的知见不正,我的见解错误,你听到有几个人这个说法?为什么佛把这个标准定在阿罗汉?因为阿罗汉我执破了。所以阿罗汉的程度才叫个正觉;换句话说,从这个时候起才能称之为正知见。这个地方讲「得正知见」,我执破了,在我们念佛人的境界里面,是得事一心不乱,这个时候才是正知见。可见得功夫成片只是相似的正知见,不是真正的正知见,是相似的正知见,这些标准要晓得。我们自己是在哪个标准上,自己也要清楚、也要明了。到正知见我执破了之后:
【故心意质直。有福德力。故不为三毒等所恼。】
我执破,知见正,这个时候你有福了。从什么地方看?你心里头贪瞋痴没有了,烦恼断尽了,贪瞋痴慢疑、恶见统统断尽,没有了。统统断尽了这个心才『质直』,就是菩提心里面讲的直心、平等心现前。你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直心是道场,这个时候才有直心。烦恼障断尽,我执破了...(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六十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66》)
...人,对于得罪自己的人往往用这个方法来反抗、来报复,它很管用。但是不知道自己也伤了,也伤了自己。我常讲,我们伤害别人,三分,那个反作用的力量伤害自己是七分。你冷静仔细去想想,能体会得到。所以中国古人讲「害人者自害也」,他有道理!反作用不是一比一的,是三比七。要明白这个道理了,你就决定不敢去伤害人。防止别人伤害,最好的意念就是想你极善的心,回忆你做过很好的事情,很快乐的事情,你回忆这些,他就伤害不到。如果有菩提心,他就决定不会受伤害。为什么?清净平等觉,这是什么样的恶念都夹杂不进来。那一句阿弥陀佛就无比殊胜,一句阿弥陀佛就统统包在里头,叫自受用。他受用,慈悲。所以我用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个来解释菩提心,大家好懂,很具体。我们要常存这个心,这个心是阿弥陀佛的心,这个心是诸佛果地上的心,诸佛如来的心。这个心好,是我们自己的真心。
他利益,利他的是慈悲,叫大慈大悲。这上加个「大」,大是什么?心量。佛经上常说,心量之大跟太虚空一样,叫「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究竟圆满的菩提心,任何邪恶都不能够侵犯。你好好的培养这个慈悲心,重要!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十往生经》里面说,人真正发这个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派遣二十五位护法菩萨日夜照顾你。纵然是你的冤亲债主,遇到你想找麻烦,他都不得其便,有护法神守护,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集) 2011/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5 》)
...有障碍,不让我去服务,你看我不就省了事。事虽然省了,功德是圆满的。为什么?我帮助他,利他的心是圆满的,这个事是缘上的障碍。所以《楞严经》上佛讲「发意圆成」,你的发心很圆满,成就就是无量功德。事情没做,心发了,不是你不做,而是缘有障碍,所以你的功德是圆满的。谁伤害你?没有。那个做障碍的缘的,做障碍的,这就是科学讲的作用跟反作用,它就弹回去了。他害人那个意念,害人那个恶行,统统他收回去了,他遭殃。所以,古人这两句话我们把它稍微修正一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有」,都不需要,心开意解,得大自在。
菩提心确实就像个金刚罩一样,什么样的邪恶都不能够接近你。这个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十个字。我们在这个世间,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这一生对人、对事、对物,处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老师教的。看破是什么?清楚、明了,这叫看破,就是对于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们没有能力看破,读经。佛经上所说的,是诸佛如来他们怎么看这个世间,怎么看宇宙,怎么看这些万物,这经上所说的。我们读多了,慢慢自然而然跟他一个看法。这不是证悟,这在佛法叫解悟,解悟对我们中下根性人来讲非常有利益。我们明白道理了,我们就会走这个路子,与佛菩萨所说的相违背的,我们决定不去干;佛菩萨所说的,与他相应,我们就可以去做。决定不要想到自利,想到自利,里面就夹杂烦恼,没有自己,纯是利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集) 2011/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5 》)
...浊恶世」这四个字,我在初接触佛法的时候看到,六十年前,我总觉得世尊说得太过分了一点。浊是不错,不像经上用这样的字来形容。可是看到现在的社会,真的名符其实,现在真的是浊恶,所以才有这么大的劫难出现。在以前,六十年前,一般人观念当中,没有灾难这个概念。虽然有这些预言,偶尔看到,不会放在心上,没事。现在听到这个灾难都心惊胆跳、都恐惧,跟六十年前这些感触不一样。
五浊恶世所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梵语,也能翻成中文,这都可以翻的,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音译。阿弥陀佛也是可以翻的,尊重。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阿耨多罗是无上的意思。三翻作正,藐翻作等,正等,下面这个三是正,菩提是觉,正觉,三藐三菩提。加起来是无上正等正觉,藐翻作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三菩提是阿罗汉证得的,阿罗汉证得正觉;菩萨证得的是正等正觉,就是三藐三菩提,菩萨证得的;佛所证得的加上阿耨多罗,无上,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合在我们的经题上说,三菩提就是清净,三藐三菩提就是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清净平等觉,跟经题相应。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这个话说得重!净宗法门是属于什么性质?是个非常特殊,把诸佛如来所证到的果觉,不是果觉的部分,是果觉的全体,传授给五浊恶世的众生。这个五浊恶世的众生如果没有大善根福德因缘,他接受不了。这个大善根福德因缘大到什么程度?那就是佛在经上说的,这个人虽然生在五浊恶世,在过去生中,他曾经供养无量如来、诸佛如来所种的善根。虽然在今天五浊恶世,还是得到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这个加持让你接触到这个法门,看到这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集) 2011/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5 》)
...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出来,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我们不能把这个意思错会了,我已经发了菩提心,那你一发菩提心,你就超越十法界,这真的。就用曾国藩这个定义来说,诚,一念不生是谓诚,你能一念不生吗?一念不生是什么境界?放下起心动念,这叫真诚!不起心不动念。谁做到了?圆教初住以上做到了。二乘真的没做到,阿罗汉只放下见思烦恼,尘沙、无明在,所以他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见思、尘沙、无明统统都断了,才叫真发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一发就是菩萨,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普通菩萨是名字菩萨,有名无实,尊称你菩萨,你不是菩萨。菩萨的标准在大乘,发菩提心才是菩萨。我们用十个字来解释,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里头最重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体,其他的是作用。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自受用也是有等级的,对待人一片慈悲,叫大慈大悲。加上一个「大」,没有条件的,无条件的慈悲。为什么?发菩提心的人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今天讲整个宇宙的全体,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慈悲称之为同体大悲,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同体,没有别人,是自己,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缘是什么?条件,没有条件。
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众生有苦,我要想办法帮助他离苦,帮助他得乐。用什么方法落实?用教学,佛用这个方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迷惑来的。因为你迷惑,你看错了、想错了,于是你说错了、做错了,这个错就叫业。恶...(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集) 2011/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6 》)
...你认真念佛真往生净土,到极乐世界能说没有菩提心吗?没有菩提心的人去不了。什么人没有菩提心?对净土有怀疑,对阿弥陀佛名号不能深信。极乐世界没有看到,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世界还很美好,舍不得离开。阿罗汉住在净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没有发舍己为人的大愿,所以叫小乘,不愿意普度众生。度众生的事情太辛苦了,这个心发不出来,所以叫小乘,净土是大乘。蕅益大师这话说得好,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对待别人真的是一片慈悲。我们看到许多老阿公阿婆,天天念佛,真的往生,走的时候瑞相稀有,站着走、坐着走的,一点都不假。你再去观察看看他在世间的生活行为,待人接物慈悲,能够舍己为人,真有慈悲!所以细细观察,他符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符合。你问他,他不懂,但是他全做到了,比懂得的人做得还彻底、还圆满,他能不生吗?
菩提心跟菩提行、跟菩提道是分不开的,所以有菩提心,肯定落实菩提行。菩提行是什么?六波罗蜜。喜欢布施,喜欢守规矩,守规矩就是持戒,他喜欢守规矩,能忍辱、能精进,他不愚痴,他不懈怠。你细心去观察,这个人的好处很多,符合大乘教里面讲的六波罗蜜,他不吝啬,他不傲慢,谦虚,对人恭敬。遇到净土法门他不懂,不是很懂,听到阿弥陀佛他就喜欢。告诉他你念,好好的念,后来准有好处。当年倓虚老法师就在香港,老和尚晚年统在香港,在香港办了个华南佛学院。老和尚的故事很多,他给我们讲的这个故事,香港人都熟悉。锅漏匠是他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集) 2011/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6 》)
...道场。老居士听了很欢喜,这主意好!在这个道场里面,这是共修,自己懂得这些方法之后,回到家里面去都可以修行,世法不离佛法,佛法不离世法。十个宗派就十个大学,现在可以做得到。从前没有这么方便的交通,没有信息,非常艰难,所以道场到处林立,是这个原因,今天不必要了。可是教学的方法要像古时候的丛林,还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是把古代的教学理念方法跟现代的结合成一起,它的优点统统我们都得到了,缺点、不便的地方我们都回避了,最好的方法。
「但发广大觉心」,觉心就是菩提心,「一向专念名号,下至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这是讲净宗,净宗太妙、太殊胜了,只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培养菩提心。真正要想成就,就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为什么?我们用真心待人,用诚意接物,不怕别人欺骗我。他欺骗我,我还是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是佛弟子,我的心是佛心。他不是,他不是佛弟子,他的心是轮回心。我不能学他,我要学他,跟他一样走了,错了。所以,我们决定是用真诚、清净、平等、觉对自己,慈悲对一切众生,这叫真发菩提心。如果对人、对物没有爱心,没有真正的关怀,你菩提心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对自己,决定不生烦恼,没有贪恋,守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清净不污染,平等没有高下,觉就不迷,这要懂得。我们生活在菩提心里面,跟佛气分就交融了,就接上了。如果我们心不清净,还有染污、还有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集) 2011/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9 》)
...弥陀,发愿求生,亲近阿弥陀佛,一生证得究竟圆满佛果,这是诸佛世尊的大愿,诸佛世尊唯一的一桩大事。他没有别的事情,就这一桩事情,劝导我们求生净土,是为这个出现于世的。我们学《法华经》不要迷在《法华经》里头,《法华经》的境界是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读《华严经》一定要知道华藏世界最精华的一个区域就是西方极乐净土。华藏是个大世界,阿弥陀佛在这个大世界里建立一个校园,这个校园是这个大世界里头最精彩的部分,精华的部分,我们要有这个认识。
「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这《法华经》上的话。佛之知见,示是表演给他看,悟是令众生觉悟,众生看见了、听见了,明白了,觉悟了。「《华严经性起品》: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起正法不可思议」。如来、应供、等正觉这是佛十号之一,十号都是性德,自性的德号,从这十种德号你就了解自性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这是通号,我们有没有?有,我们统统都有,只是迷了之后,现在做凡夫,这十种德号都隐了。说实在话,并没有失去,你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十种德号就现前了,十种性德就现前了。性起正法,说明世出世间无量无边的正法,正是什么?与自性相应的,我们中国人称为善法,大乘教里面称为正法,跟中国古人讲那个善是一个意思。善不是善恶的善,纯真纯净称之为善。善是赞美的词,中国古人所谓「止于至善」,就是此地讲的正法,不可思议。正法在什么地方显示?在佛世界,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为我们显示的全是正法,没有丝毫偏邪。十法界,四圣法界偏,六道...(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集) 2011/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0 》)
...,不可思议。这是通号,我们有没有?有,我们统统都有,只是迷了之后,现在做凡夫,这十种德号都隐了。说实在话,并没有失去,你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十种德号就现前了,十种性德就现前了。性起正法,说明世出世间无量无边的正法,正是什么?与自性相应的,我们中国人称为善法,大乘教里面称为正法,跟中国古人讲那个善是一个意思。善不是善恶的善,纯真纯净称之为善。善是赞美的词,中国古人所谓「止于至善」,就是此地讲的正法,不可思议。正法在什么地方显示?在佛世界,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为我们显示的全是正法,没有丝毫偏邪。十法界,四圣法界偏,六道里头邪;一真,法身菩萨的报土正,不偏不邪,不可思议。「所以者何?非少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不是少因缘,换句话说,这个因缘是具足的。
下面说,「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这个因缘说不尽,《华严经》上说以无量因缘,不可思议,没法子去计算的。成等正觉,等正觉就是正等正觉,上面还加个无上,这个地方省略掉了,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出兴于世。无上正等正觉是佛,正等正觉是菩萨,单有一个正觉,没有正等,只有正觉,称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称正觉,这出现在世间。这上面引用的是经文,下面这一句是念老的话,「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大事因缘者何」,大事因缘是什么?「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法华经》上讲的。佛一生是搞教育的,他的身分,用我们的话来说是教师的身分,一生当老师,非常认真负责的一个好老师,老师当中的典范。这个老师没有为自己,都是为学生,以他的智慧、以他的善巧方便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回归自性,这个教学就功德圆满了。回归自性就是成究竟的佛果,他就只有这么一个愿望,出现在世间就为这么一桩大事。
佛对我们,我们一定要知道,就是开示。开是启发,是言教,示是表演,做给我们看,我们今天讲身教,开是言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集) 2011/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0 》)
...六道轮回里面生天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像法。如果有人讲经,也有人听经,但是没有开悟的,当然更没有契入的,这叫末法。讲经的人没有,那就叫灭法,佛法就灭了。这个说得好!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是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今天在这三个时期里面我们是末法,如果我们这里有说、有听、有真正修、有真正念佛往生的,正法,末法里面的正法;如果是讲经的人都没有了,那就是灭法了,不是末法,灭法。这个说得好,我们要记住。由此可知,所谓正法、像法、末法在人,不在时间。这正是一切法不离自性,「法外无心,心外无法」,这佛常讲的。
「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同佛知见,等成正觉也。」这佛的愿望。也就是说诸佛如来在十法界办学他的用意何在?他的目的是什么?实在说,因为他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尽的慈悲,悲悯众生迷失自性,迷失自性所以他才做违背性德的事情,违背性德就变现出六道三途。地狱这些不善的境界就好比作恶梦,虽然是假的,他把假的当真,那个恶梦做得很辛苦,也能够惊吓人。所以佛帮助我们醒过来,做种种示现来教导我们,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这就叫看破。劝导我们放下万缘回归自性,因为自性三种现象都没有,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什么都不是,但是能生万法,也就是说这三种现象都是自性所变、所生、所现的,自性什么也不是。怎样才能够明心见性?放下就是。我们明白...(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集) 2011/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0 》)
...得起父母吗?能对得起老师吗?能对得起一切众生吗?一切众生人人为我,我要怎样去报答他们?我们每天吃的、穿的、生活所需的,多少人在工作提供,有没有想到?这一餐饭是多少人贡献出来的,少一个都不行。我们今天在享受,有多大的福报在享?就像这个经上说的,我们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数如来,这么大的福报在今天享福,福享尽了怎么办?福要是享尽了,恶报就现前。为什么?还造了很多恶,不善的习气,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生世世觉悟的时间少,迷惑的时间多,修善的时间少,造恶的时间多,我们这一点善福报尽了,恶业果报现前。恶业果报现前肯定时间长远,我们要受长劫的苦难,这苦难在三途,你能不害怕吗?三途苦报不远,可能就在眼前。真正觉悟的人,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些修行总归结为一处,那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已曾供养无数诸佛,佛说的,说给谁听的?说给我听的,我们人人都有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
「彻下,则《观经》中,五逆十恶」,《观无量寿经》说的,五逆这是造极重的罪业。逆是跟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性德纯善,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是纯恶,都是自己造的。杀父、杀母、杀阿罗汉(阿罗汉代表老师)、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孽都是无间地狱。佛经上还有个名词叫阿鼻地狱,阿鼻是梵文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无间。这个里头受苦没有间隔,也就是从堕到地狱就开始受苦,一直到地狱里头的罪受完了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二集) 2011/1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2 》)
...自己太幸运,这一生当中能遇到,能搞清楚、能搞明白,这一生当中就能往生,就能把无量劫来,我们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生做了总结,不再搞轮回。要想不再搞轮回,你就真的要放下,不放下不行,不放下那是轮回业。七情五欲有一条放不下,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一定要知道这个东西是害,祸害,不是好事,我们还要迷恋,那就大错特错,真搞明白、搞清楚不再干。
「是故《弥陀要解》云: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这句话深了,太深了,真谛语一点不假。净土法门,既然是《华严》、《法华》之所归处,换句话说,它在《华严》、《法华》之上,不在它之下。「华严奥藏,法华祕髓」,就是在了他即自,净宗法门不例外。了是明了,是真正觉悟,自他是一不是二。这个话不能对一般人说,对一般人说,你学佛学了神经病,你怎么自他都不分,怎么认他作自,你糊涂了,你糊涂到所以然处。这个话要跟谁说?跟法身菩萨讲。你跟法身菩萨讲,他会点头没错,一点都不错;你跟人讲,讲不通。你跟穷人讲了他即自,他无所谓笑笑;你跟有钱人说,你想占我便宜,你想夺我财产。所以像这些话,小乘经上决定没有,佛不说。这个经不但是大乘,是一乘经,这些奥祕统统都说出来了。「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这话说得好,换句话说,你的心都不清净,为什么?你还有自、有他,这是染污;你还有自佛、他佛都是染污。所以清净心里头,佛也没有,哪来的佛!
《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三集) 2011/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3 》)
...心上转,外面境界全不相干。
所以端正心念这句话重要!菩提心是你的真心,我们用本经经题来说,大家格外亲切,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是什么?真心。真,不是虚妄的;诚,不是虚伪的,真诚心。真诚很抽象,什么是真诚?你从它的相上看就清楚一些。相是什么?清净、平等、觉,这就是真诚。清净是真诚,平等是真诚,觉悟是真诚。换句话说,你染污了,被贪瞋痴慢疑染污了,真诚心没有了;被喜怒哀乐染污了,那是严重的染污,被怨恨恼怒烦染污了,那更严重,严重的染污,真诚没有了。对待别人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真诚心。清净平等觉是对自己,真诚心对自己,大慈大悲是真诚心对别人,那个慈悲里头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这叫真慈悲,这是你自己的真心,你本有的,只是你自己迷失了,发不出来。真发出来了,跟诸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诸佛菩萨用那种心,我也用这个心,我把这个心找回来,你就是走成佛之道。如果跟这个心相违背,有偏离,这方向也正确,偏上个五度、十度还不要紧;偏上个五度你还是菩萨,偏上十度你是阿罗汉,再偏上十度你是天人。现在全偏了,接近一百八十度,那就遭难,灾难就现前。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全经宗旨,修行要径」,这个话不能不多说几句。这个话为什么早不说?早说过,你们把我讲经过去这些录音带找出来听,不是没有说过,说过。今天的教学跟我做学生这一代不一样了。我做学生这一代,老师很严格,我们做学生的很乖,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九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9 》)
...谷向上提升,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至少两百年回到清朝末年的样子,再有两百年回到清朝盛世的那个样子。要靠这些承传的人,身行言教,无尽的慈悲,无比的德行,德行是忍让。孔子弟子赞叹老师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讲心地的端庄,不偏不邪,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这忠;恕就是原谅,原谅一切人,爱护一切人,帮助一切人,感恩一切人。
这是我们在这检讨,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都学不好?真正原因明白了、找到了,把我们的毛病革掉、放下,从今天起,我好好的修十年,抓住宗趣,那十年就有不可思议的成就。菩提心不能不发,这是自己的真心。我们现在所说的,这是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提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如是存心;应对世间一切事物,我们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果然用这二十个字来规范自己,来勉励自己,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就。《学记》里面所说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古人也有一句谚语说「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我们能够锲而不舍,好好学十年,一部经、一句佛号就够了,不能搞杂,不能搞多。如果佛菩萨、上天还给我十年寿命,我就好好的来表这个法,十年当中我做出个样子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一部《净土大经科注》,我们认真好好的学十年,就这一部经,一遍一遍的讲,遍遍意思不一样。为什么?境界向上提升了,不相同了。
我讲经用的经本,第一遍我们讲的是《净土大经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九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9 》)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三卷
...到退心,或者去学别的法门,甚至于去学别的宗教,这个过失就太大太大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掉以轻心的。宗门大德常常勘验学人的一句口头禅,叫「会幺?」,提醒你这一句,你会幺?你会,你这一生就成就了,不会,你就退转了,你就堕落了。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
后面这个结论,「综上大小二本,中外诸家所明宗趣,皆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为本。于是广参诸家之说,据本经之文,标明本经宗趣曰: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径登不退为趣。」把总纲领说出来,下面再一条一条分别给你解释。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我讲得比古大德的清楚,容易懂,我用本经的经题。菩提心的体,真诚;菩提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正觉;菩提心的他受用,慈悲。这就是说我们用真诚的清净心,真诚的平等心,真诚的觉悟心,对自己;真诚的慈悲心,对别人,这叫发菩提心。慈悲两个字是拔苦与乐,我们要代众生苦,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念头,念念不舍,相续不断。我们的行持,在事上要看破,看破就是明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清楚、都明白怎么来的。性相、理事、因果,这部经上讲得够透彻、够明白了,我们好好来学习。搞清楚之后,晓得这是假的,幻相,不再执着,执着放下;不再分别,分别放下;不再起心动念,我统统放下了。统统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不会再受外头境界影响了。用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对自己,对众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净土。圆生四土,圆是...(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九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9 》)
...里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观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体,深心是用,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是直心,直心是体。《观经》上体是至诚心,《起信论》是直心,直心跟至诚心是一个心,直,没有弯曲的相。自受用,《论》也讲深心,跟经上是一样的。但他受用不一样,他受用讲大悲心,大悲心是怜悯一切众生的心。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圆满。但是深心,什么叫深心?古德的注解很多,注解里面一般,多数的都讲好善好德,这个话讲得很笼统,好善好德。所以我看到经题,我就用经题上这五个字。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清净是善,平等、觉是德。我们把体加上去,体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就是真诚心的自受用;真诚心的他受用就是大慈大悲。这样讲法大家很容易懂,也很踏实,我们好善好德总有了具体的目标、踏实的方向,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悟,正觉。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遵守的原则,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看破」,看破是明了,一点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放下,佛法里头,大乘佛法的标准,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真学,后头得有真干,不真干放不下,说说好听,自己其实没放下,执着都没放下。古人、今人做出很多榜样,我们看到、听到了要有所体悟。我在前面举弘一大师的例子,弘一大师的青少年年代是最执着的人,容不得别人一丝毫的过失。可是学佛之后全变了,他真正学到六祖在《坛经》上的一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觉得这句话弘一大师真的做到了,为什么?世间人没有过失,过失从哪里来的?过失从我们不善心去感应的。为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
...性土,跟十法界完全不一样。那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经须臾间,极乐世界就现前了。后头这一句重要,「作阿惟越致菩萨」,带业往生的人、造作地狱罪业的人,只要真正忏悔、真正回头,生到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造作极重罪业的人在现前特别多,应当以莹珂法师做榜样,向他学习,你就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阿惟越致是实报土的菩萨,法身大士,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以上。这是讲发菩提心,这是净宗修学的宗要,发心第一。发心之后,要有行去践愿,否则的话,你这心是空洞的。
所以底下「第十八愿曰: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第十八愿,发心要紧。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至心信乐,这一句难,至心就是至诚,真诚到极处,你相信他,你欢喜他,乐是欢喜。单单有这一句至心信乐这就是不思议的善根,一切难,艰难,没有比至心信乐更难。心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才叫至心信乐。对于你的信、愿、念佛生起无上的法喜,喜乐,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这个才叫至心。我们学佛、念佛,求生净土,这四个字不能不知道。这个境界从哪里来?信愿持名得来的,所以头一个还是信,就是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因为你的善根所感的是善果,这因果道理,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佛法不离因果。所有善根不求善果,修一切善都不希求果报,名闻利养、五欲...(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
...艰难,没有比至心信乐更难。心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才叫至心信乐。对于你的信、愿、念佛生起无上的法喜,喜乐,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这个才叫至心。我们学佛、念佛,求生净土,这四个字不能不知道。这个境界从哪里来?信愿持名得来的,所以头一个还是信,就是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因为你的善根所感的是善果,这因果道理,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佛法不离因果。所有善根不求善果,修一切善都不希求果报,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七情五欲都不要,我只求往生极乐世界。「愿生我国」,这是讲愿,我只有这么一个愿望,其他愿望全没有,就是想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想早一天亲近阿弥陀佛。这样的心、这样的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佛在此地给我们打的包票,保证。乃至十念是你每天念十念,一天都不间断,就符合这个。
工作很忙,没时间念佛,古大德教导我们,早晨起来念十句佛号。他的一句是尽一口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口气念多少不拘,不必去记它,这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念。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念佛号。就早晚,一生当中一天不缺,修这个法决定得生。问题是什么?你心上真有佛!能不能往生关键在此地,你心上有没有?不是口上,心上有没有?心上真有,他真往生。我在好像是十二年前,在新加坡,教大家一个十念法。我的十念法就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时间只要二、三分钟,但是一天要九次。早晨起来的时...(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
...二、三分钟,但是一天要九次。早晨起来的时候一次,晚上睡觉之前一次,这是早晚。三餐饭三次,吃饭的时候合掌念阿弥陀佛,念十句阿弥陀佛。工作的时候,你上午上班工作,工作之前合掌念一次,下班的时候收拾好了,念十句佛号再下班,下午上班、下班。总共九次,一天九次一次不能少,效果也很好。当时在南洋一带,净宗同学用这个方法感到很受用。对于极其繁忙的人没有妨碍,因为一次只要二、三分钟。我这个方法从哪里想来的?实在是我跟回教接触很多,回教一天五次祷告,它祷告的时间比我们长。我们这个十念法一天九次,比它的时间短,还密切,它一天只有五次,我们一天九次,真管用!符合一向专念,心里头真有,在事上是念念不忘。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答应我们的。
后头附带的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实在讲,唯除五逆是附带说的,劝你不要造五逆罪,这是显示出来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五逆罪不能造,果报在无间地狱。五逆罪自己一定要清楚,哪五种?杀父、杀母,父母的恩德太大了,生我、育我,把我调养成人,恩深似海,你怎么可以杀害他?要知恩报恩。所以世出世间法把孝亲摆在第一。你不孝,你杀害他,这还得了吗?这无间地狱。第三个,杀阿罗汉,阿罗汉代表老师,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他是一切众生法身慧命的根源,你把他杀了,一切众生闻不到正法,法身慧命断了。你杀阿罗汉,阿罗汉不怪你,阿罗汉不怨恨你,你的罪从哪里来?就是许许多多因阿罗汉的教学而闻正法...(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
...这一门新兴的科学,如果被大家承认了,确实它有能力改造社会,有能力化解地球上所有的灾难,真不可思议!我们要把这桩事情介绍给一切众生,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文化,普遍去介绍。为什么?这是真理,这是佛家讲的实相,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明了叫看破,看破之后,一切起心动念统统放下,叫功夫,那叫修行,一个杂念都没有。你看到这个世间,种善因的人得善果,造恶业的人得恶报,这个事情是真有。那我们问,佛菩萨怎么个看法?佛菩萨一句话给你解答了,「法尔如是」,你懂吗?这个法是一切法,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点都不稀奇。你明白了你决定不会去作恶,你知道作恶等于零,但是你不会去作恶,天堂等于零,地狱也等于零。所以在真正觉悟的人,就是用真心的人,这个宇宙是平等的,宇宙丝毫差别都没有。
为什么说不可得?那是幻相,幻相它生灭的时间很短暂,弥勒菩萨讲的,一秒钟多少个生灭?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你以为它是有吗?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你数都数不过来,你一秒钟能数到一千六百兆吗?没法子。所以弥勒菩萨后头这句话很有味道,他说「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你没办法执着它,你没有办法控制它,这是事实真相。天堂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地狱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都等于零吗?这也是近代科学里头所说的,零极限,达到终点站了。终点站就是我们起源的站,我们从这开始的,最后还归到这个地方。好像很大的循环,一念不觉从这开始,最后大彻大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
...望,希望一切众生回归自性。从迷失、一念不觉发生,你冒出来了,冒出来之后,虽然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第二个念头接着来了,第一个念头是迷,第二个念头也是迷,第一念绝对不是第二念,决定没有相同的,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不同,像我们人不是一天一天的不一样,每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不一样,我们不知道。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近代科学所说的弦定律,全息现象,这个都跟大乘佛法愈来愈近,愈来愈接近,观察诸法实相,就是源头没有找到。源头,放下心意识就发现了,不放下,永远不会发现。所以佛是科学家、是哲学家,而且证得了究竟圆满,所以我们对佛称呼是「无上正等正觉」,他证得圆满了。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佛法里头没有高下,人人都能证得圆满,绝不是释迦、弥陀专有的,一切众生个个都有,放下便是。这个事情在自己,不在别人。度众生的本愿是自性的性德,父母生育儿女,自自然然希望儿女受到最好的教育,将来长大成人光宗耀祖,这是中国人对儿女的期望。教育都希望儿女成圣成贤,这是中国古人,不是希望你将来做大官、赚大钱,不是的,这在古书上找不到的。中国古人希望下一代都是圣人、贤人,诸佛菩萨希望一切众生都作佛、作菩萨,一个道理。这是性德,性德圆满的透露。
要度众生必须得成就自己,自己没有成就怎么能度众生?所以四弘誓愿实际上讲就是这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度众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二集) 2011/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2 》)
...你自作自受,与什么人都不相干,你要怪这个、怪那个,你就大错特错。外缘如果能干涉,十方诸佛如来一个都不能成就,这就说明一切外缘决定不能干扰你。所以,你一心想成就,你这一生就会成就,不接受任何干扰。顺境善缘没有贪爱的心,不受干扰,逆境恶缘没有丝毫瞋恚心。对一切人事物只有一个感恩的心,谢谢你,没有留恋。像善财童子一样,恋德礼辞,怀念你、感恩你,这个地方不留,走了。礼是向你礼拜,辞是告别,不接受。这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
「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慧行是看破,行行是放下,放下真的是真修。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放下,我们用《华严经》上所说的好懂,放下执着,我什么都不执着了,你就证阿罗汉果,成正觉;放下分别,不但执着,分别心都没有了,没有分别就一如,就万法归一,你就成菩萨;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法身大士,不住十法界,住实报庄严土,净土经上说,你就成了阿惟越致菩萨。所以,真行就是放下。我向章嘉大师请教,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佛境界?他把这个方法就教给我。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又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哪个排在第一?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有的人先放下就看破了,有的人先看破再放下,每个人不一样。我们一般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妄念比较多,应该先看破再放下。有一些真正是老实人,他心地很善良、很纯朴,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可以让他先放...(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三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3 》)
...处跟大家分享。所以回向,回向三处,回向菩提,我为求无上菩提而修学的;回向众生,为一切众生而修学的;最后是回向实际,回向实际是什么?回向自性。自性本善,就是回向本善,这个意思好!不为自己,这个心量多大,才会有成就,所谓量大福大。
我们修行做好样子给众生看,给大家做模范,给大家做榜样,人人都能做到心善、念善、行善,这个世界多么美好。与名闻利养不相干,这叫清高。古时候不但修行人是向着这个方向、目标,读书人也都是。读书人志在圣贤,不在世间名利,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的,就是学圣人、学贤人。学佛,就是学佛、学菩萨,那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我这个二十多年来,我讲这三句,至诚我用真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回向发愿是慈悲。这就是发菩提心。真正发这个心,这三福里头第三个第一句发菩提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这句话是念老讲的,这三心就是菩提心。《大乘起信论》也讲菩提心,它讲的是直心、深心,第二个是一样的,第三个是大悲心。所以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白。直心就是至诚心,就是真诚;深心,确实就是清净心。我们学佛求的什么?求清净、求平等,求大彻大悟。清净从持戒里头得到,平等从禅定里头得到,就是三昧里得到。三昧就是平等,还有高下,你的心不平等。所以从透过平等,才会大彻大悟,就是觉,正觉。
这是佛法修学的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三种方法,被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接纳了,儒家接受,道家也接受了。就是佛家所谓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全部接受了。对于中国这个修学有大幅度的提升,儒释道三家逐渐逐渐圆融,它都贯通。所以在中国,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它是圆融的。哪个道长不读四书五经、不读佛经?都读。佛教里头,这些出家的僧众念四书五经,都有这个底子,念《老子》、念《庄子》,对于道家的东西也下功夫去学习,他都通了。道也学佛、也学儒,所以圆融贯通。
下面第七段,「菩提心,成佛之本」,我们看念老的解。「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义》云」,念老是密宗的金刚上师,难...(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
...到阿弥陀佛,你就一切都圆满了,保证一生圆成佛道。这是所有法门里头,无比殊胜奇特的法门,这一部经就是给我们讲这一桩事情,讲得很透彻。前面是讲理论,理论知道,没有怀疑了,这个地方讲方法,方法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自性功德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所以这一句名号里头也具足了无量无尽的功德。知道的人很少,谁知道?释迦牟尼佛说得好,「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彻底明了这一句名号的功德,只有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人。法身菩萨对这桩事情知道的还不是很清楚,等觉菩萨都知道,没证得,必须要把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就证得了。证得不叫等觉菩萨,《华严经》上的名字叫妙觉如来,称他这个法门叫无上正等正觉,再没有比它高的,他达到究竟圆满。这个究竟圆满是自我的究竟圆满,不是别人的。见性,明心见性,这是证得法身菩萨阿惟越致,但是习气没断尽,所以他住诸佛的报土,实报庄严土。如果习气统统断尽了,他回归常寂光,他不在实报土。常寂光在哪里?常寂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是一切法,它能生一切法。
今天科学所讲的宇宙只有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自性没有这三种现象,所以科学跟哲学都找不到它,都无法去探测它。它存在,它活活泼泼,能生自然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它能生能现,一切万法是所生所现的。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又不是二,这个难懂,现相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五集) 2011/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5 》)
...缘不到实相。实相要怎样才知道?佛说得很好,这桩事情,「唯证方知」,你证到佛的果位你就知道了。怎么个证法?说起来真不难,做起来还真不容易。佛告诉我们,放下便是。
烦恼、习气无量无边,这个东西把实相障碍住了。实相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就是见不到它。什么缘故?三种障碍障住了。第一种障碍叫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说的执着,这个东西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六道轮回没有了。由此可知,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你有执着就有六道轮回,执着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所以不是真的。第二类的烦恼叫尘沙烦恼,《华严经》上说的分别,分别无量无边像尘沙一样,尘沙是比喻太多了,这个东西要放下了,你就成菩萨。菩萨得到的是正等正觉,阿罗汉成正觉,菩萨成正等正觉,比阿罗汉高明。最后还有一个烦恼,叫无明烦恼,《华严经》上称为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如果你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你看这说起来多容易,放下执着你成阿罗汉,放下分别你成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成佛了,就这么简单。可是问题是你放不下,放下就成了。有没有放下的人?有。你看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表演的,菩提树下入定,他真放下,他就成佛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了。在中国唐朝时候,距离我们一千三百多年,惠能大师,广东人,距离我们这很近,他放下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一放下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见到实相,他见到真性。这说起来不难,难在我们放不下,放不下这个东西,业障习气太重!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六集) 2011/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6 》)
...了。教皇召集全世界不同宗教,共同为世界和平祈祷,这样一个会议。今年他邀请了我。很难得,全世界重要宗教的代表都参加了,所以都见了面。这个会议跟联合国召开的和平会议,性质很相似,我们没有看到成效。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开了三十多年,我先后参加七次;教皇召开这个会议,我这是第一次参加。祈祷有没有效果?在宗教里面讲有效果,不是没有效果。可是效果要看祈祷的人,这个人他修学的功力,如果他没有很好修学的功力,他的祈祷不起作用。就是做超度佛事的人是个关键,真有道行、真有功夫、真正加持,他能得到;如果没有功夫,他就没有加持的能力。祈祷世界和平亦复如是,祈祷的人是不是真有德行?照我们这个经上讲,他的心是不是清净、平等、正觉?真正用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去做,有效果;如果起心动念没有忘掉自私自利,效果就不大。
我们回头再来想想释迦牟尼佛,再想想佛在这部经上给我们介绍的主角阿弥陀佛,我们就能够联想起来,会生恭敬心,会生感恩的心。为什么?阿弥陀佛能加持不是假的,他在因地上发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用五劫的时间修行,自己成就了。弥陀因地发愿的时候,已经是法身菩萨,《华严经》上讲圆教初住以上,明心见性的人,还用五劫的时间修行,这五个是大劫。一个大劫是我们现前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大世界,叫娑婆世界,成住坏空一次这一个大劫。五个大劫就是娑婆世界成住坏空五次,这时间多长!人家真有功夫,五劫的时间把四十八愿愿愿落实了,没有一愿是假的。所以极乐世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八集) 2011/10/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8 》)
...胞忽然觉得这个是它,其他的都不是,与它不相干。执着一个细胞认为是自己,不知道整个全体是自己,跟这个现象一样。成佛是什么意思?完全明白了整个人身是自己,这细胞当然也是自己。这个细胞之外,科学家告诉我们,好像是一般人体组织,是五十兆的细胞组成一个人的身体,有五十兆这么多的细胞,全体是自己。
现在谁知道法界虚空界是自己?只有明心见性的人知道,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一体。所以,同体大悲生出来了,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爱心,同体的怜悯心,这个生起来了,这是性德。所以自自然然要帮助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这就他一定会做的,没有任何理由,要帮助这些没有开悟的众生,帮助他们开悟。这个道理很深。没有真正觉悟不会干,真正觉悟的人,他知道非干不可,不能不干;不干,自己身体有毛病,没有完全恢复健康。佛经上有个名词叫「法尔如是」,就是自然而然他是这样的。佛菩萨要帮助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他本体里头的一分,不能不照顾。我们这个身体有一部分出了状况,麻木不仁了,一定赶快把它治好,恢复圆满的健康,就这个道理。众生迷惑、无知,所以造孽愈造愈深,佛菩萨在等待机缘,不能接受的时候不来,只要能接受他就来了。
所以见思烦恼断了就证阿罗汉,阿罗汉得漏尽通,六种神通里头最后一个,六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得漏尽通就出离六道轮回,生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所以「出同居而升方便有余土」, |
|
|
|
|
|
|
|
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八集) 2011/10/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8 》)
...之惑。念老批注当中,我对念老的这个说法我赞同,如果说是伏断尘沙烦恼,这在八信位,九信位的菩萨尘沙习气断了,那不是伏断是灭断。所以到佛的位次,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不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不是法身菩萨。所以他超越十法界,他生到实报土里面,只有无明习气没断,其它的尘沙连习气都断干净了,这才能讲得通。你按照这个级别往上提升,我们这才搞清楚、搞明白。
第三,「念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初地已去」,初地等于圆教的初住,「破无明惑,则永不退失中道正念,故名念不退。」《华严经》上讲的永不退转于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就是一切种智,这个地方讲中道正念,都能讲得通。念念不退,向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妙觉位,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达到究竟圆满回归常寂光,就这个意思。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一百九十面第三行,「又此土修行难,退缘多故」。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禁不起诱惑,内有烦恼习气,外面有强大诱惑的力量,所以很容易退转。「故修道者多如牛毛」,这是比喻,修道的人多,「得道者少如麟角。极乐成佛易,无退转故」。所以说个老实的话,修任何一个法门,在这个世间成就都不容易,只有修净土。修净土只要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圆满的成就,这个不可思议!「经中《往生正因品》云: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所有往生的人,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集) 2011/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0 》)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四卷
...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礼记.学记》上的一句话。《礼记》成书,过去多少考古学家告诉我们,最晚也是在春秋战国时候完成的。这就说明,那个时候佛教还没到中国来,我们老祖宗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了,教学重要,教学为先。教学的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老祖宗重视这个问题,真正把它当作一桩大事来做,在中国我相信不止一万年。虽然中国文字只有四千五百年的历史,以前没有文字,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老祖宗决定懂得这些东西。而且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内容,与佛法几乎完全相同。再看看现在世界,许许多多族群里面的圣人,宗教里面的创始人,没有一个不懂得教学重要。我们在大乘经论里面看到的,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讲经教学的。他们自己成正觉了,证得妙觉的果位,常住在实报土,为什么?要教学,不教学就回常寂光去了。回常寂光也没休息,还是在教学,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应该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现身说法都没有起心动念,自然的,叫法尔如是。如果把教育疏忽了灾难就现前;个人把教育疏忽了,个人的灾难,你不是身体不健康,就是外面麻烦事情很多。
为什么中国古时候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乡里和谐,为什么?教育,家家懂得教育,人人懂得教育。教育把社会治好了,教育把国家、把天下治好了,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教育里头,世出世间所有教育,无过于端正心念,这根本,而端正心念那个方法无过于念阿弥陀佛,这妙绝了!所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二集) 201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2 》)
...了。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到很多,恶道的众生只要回头,立刻就会离开恶道。长劫在三途轮回而没有法子离开的,那真的是愚痴。像释迦牟尼佛所说,当年祇树给孤独园那一群蚂蚁,七尊佛出世了,牠还没有脱离蚂蚁身。那比地狱还苦,地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七尊佛出世。所以,业障里头最怕的是什么?是愚痴,醒悟不过来。贪瞋不怕,愚痴最可怕,他不会觉悟,他就没有出头的日子。
所以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都称弥陀为愿王,大愿王,大愿王是对阿弥陀佛称的,那个愿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度众生。而四十八愿的核心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的愿文节录在此地,「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第十八愿,大愿的核心,方便到极处,十念必生。这里头字字句句我们都要留意到,对象是十方众生,也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所有这些众生,只要闻我名号,这个我是阿弥陀佛自称,只要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字,你看这个多简单、多容易。听到怎么样?要至心信乐,关键就在这一句,至心是真心,菩提心里面的至诚心。
菩提心有体有用。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观经》上讲的。菩提心的起用,用有两种,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称之为深心,他受用是回向发愿心,这是《观经》上讲的。《大乘起信论》上说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直心。佛在《观经...(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七集) 201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7 》)
...心就是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我们把经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容易懂。自受用,《起信论》上也叫深心,跟《观经》里完全相同,他受用不一样,他受用《观经》上讲的是回向发愿心,《起信论》上讲的是大悲心,我们把它合起来看。古人的注子,什么叫深心?一般注解里面用好善好德比较多,好善好德。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标准在哪里?古德说法很多。我在这么多年来,在美国大概二十五年前,我讲菩提心就用《无量寿经》的经题,讲深心,要大家容易听得懂,比较明显、清楚,我用了十个字。「真诚」是菩提心之体,这个地方至心就是真诚,就是菩提心的体,可见得发菩提心用真诚心。真诚心的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在觉上加了一个字,正觉,因为统统用两个字。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他受用,慈悲。所以我用十个字讲真心、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发这个心,起心动念不能离开,跟这十个字统统要相应,你菩提心就真发出来了,那就是真心。
真心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真心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通过释迦牟尼佛的介绍,相信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阿弥陀佛五劫修行,真实功德,不是假的。相信我跟弥陀是一不是二,这个太重要了。相信世尊在《观经》上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得相信这个,这是我们大信的根,没有这个信心,你这一生不能成就。乐,乐是欢喜、爱好。我对净宗法门喜欢、爱好,喜欢爱好到什么程度?我决定发愿求生。我喜欢、爱好,不想去,这是假的,这是你对极乐世界认识不清楚,你要真正认识清楚,你能不想去吗?没有这个道理!你肯定是想去,而且是愈...(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七集) 201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7 》)
...缺,我们不会输给伊斯兰教。这个方法,我提倡这种十念法好像是在一九九七年之前,一九九七年韩馆长往生。因为我在美国,我是在新加坡讲经的时候学到的,我在美国提出来的。美国许多同修用这个方法,告诉我很有效。美国净宗学会把我这个方法就公布,许许多多人都知道十念法。这也符合第十八愿,方法愈简单、愈容易、愈有效果。它的精神、它的用意、它的目标,就是叫你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符合这个精神,符合这个想法。说明念佛不难,方法容易、简单、有效。关键就在「至心信乐」这一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全在这一句,这一句就是第十九愿「发菩提心」。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的弘愿,你决定得生;你要是不往生的话,那阿弥陀佛就不成佛。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我们就能相信,弥陀这一愿兑现了,他成佛了,这一愿不是假的。后面「唯除五逆」这句话是附带说的,是希望你不要造重罪。五逆十恶是重罪,都是地狱罪。造了五逆十恶行不行?行,还是能往生,十念都可以往生。但是后头这一句不能往生,毁谤佛法。他不相信,那这就没法子,不是佛不度他,他不接受,这叫真的跟佛没有缘。只要你相信。你一生都不相信,临命终时候信了,真信,他就真能往生,不可思议!堕地狱,在地狱当中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劝导他,他一下接受了,他也能往生。我们常常听人讲,现在地狱众生好多都往生了,都离开地狱了,地狱都腾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七集) 201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7 》)
...
「帝网重重」,这是比喻,这个帝是忉利天主,中国人叫玉皇大帝,他的宫殿里面有罗网。这罗网非常庄严,每个网交叉的地方都有一颗明珠,宝珠。这个宝珠能放光,光能照一切,每个珠都能放光,每个珠的光在一切珠光中,而自己这个珠的光也在一切珠之中。相即相入,帝网重重。「主伴交参」,主不是独一,它是任一,我是主,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是伴;他是主,我也是他的伴。这个主就好比讲台,上讲台讲的人是主,他下台了,换一个人,又换了个主,他就变成伴。每个人都是主,每个人都是伴,平等,不是独一,任一;任何一个人都是主,任何一个人都是伴,这是真理。所以「无尽无尽,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满心即摄一切位,圆成正觉」。十信心满是谁?初住菩萨,《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成佛了。十信圆满,信心圆满就成佛了,你说信心多重要!经文里面会讲到十信。
「以上判教虽有不同,但顿渐二教,诸家同摄。」这底下还有二教,二教就是顿跟渐,我们看注解。「二教。以上判教虽有不同,但顿渐二教,诸家同摄」,都承认,都认为学习有顿根、有渐根。顿根是利根,非常聪明,他学习的进度很快;渐根是普通根性,要按部就班的学习,从小学、中学、大学。可是有很多根很利的,小学念个三、四年级,他就可以念研究所,他中学、大学都不需要念,真有这种人,太少了。「天台、贤首两家,亦皆以渐顿而分四教五教。《五教章》云:或分为二」,把释迦牟尼佛...(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九集) 20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9 》)
...,临走的样子不象是堕恶道的样子,这是得力于大家将修学功德回向给她。
我们在外国《念力的秘密》里面看到,里头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别人以念力来加持你,那个效果等于你自己集中一念,有这么一条。这条很重要,就是我们能不能用念力帮助别人,这关系很大。如果不能,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就不可靠;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是决定真实的,一丝毫虚妄都没有。我们自己平常用功,最重要的是一心专注,这才能够产生念力的能量。如果心散乱,能量就不能现前,一定要专注,非常的专注。而且它最后讲的一条很好,有慈悲心的人,那个力量、能量比没有慈悲心的要高出很多倍。佛法里头不仅是慈悲,它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灌输在慈悲里头,这是一般人慈悲心里头没有的,所以那个能量不可思议。这在本经里头非常重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还得了!世尊三千年前给我们开示的,三千年后的量子力学家把它证明了,我们能不相信吗?相信的人有福。
所以蕅益大师这几句的开示,真是无量功德!这个开示是对我们的加持,我们要相信。「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这就是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智慧、他们的修持、他们的功德、他们教化众生这些事业全都包括在里头,就一句名号里头,也在这部经里头。所以读这部经,就是读全部佛经,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都含...(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一集) 2011/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1 》)
...一个细胞是多少个原子组成的,每个原子也是独立的,但是它们当中的联系非常密切。科学家告诉我们,跟佛告诉我们,现在愈来愈相近,这么小的物质里头有全宇宙,遍法界虚空界统统在里头。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普贤菩萨,我们就晓得,八地以上他们都能够进入微尘里头的世界,相即自在。它能入其他的细胞,其他的细胞也能入这个细胞,这当中没有障碍,但是一个一个的个体并没有破坏。这些奥秘,宇宙的奥秘、人体的奥秘现在科学家发现了。这是自性的性德,法尔如是,里面并没有人控制,也没有人在支配,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佛用个法尔,我们一般人讲自然,法尔比自然还要自然,法本来就是这样的。你要问它的道理,因为它是一体。
在真正觉悟的人,就是心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头的人,他就很清楚,统统能接收得到。起心动念迷了。经上告诉我们一句话,叫觉心不动,我们是要觉、还是要迷?迷的心是动的,觉的心是不动的,懂得这个道理,才知道禅定的重要。修行,特别是佛法,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量法门,统而言之全是修禅定。把这个心定下来,所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效果是一个,都是把心定下来。定下来之后是一样,无论用什么方法修定,在禅定定中境界完全相同。我们是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修定,但是我们不会用,我们不知道这是个修定的方法,没有在定功上去用功夫。所以,念这句佛号,还是起心动念,还是分别执著,这效果完全没有了。怎么样才能念到一心不乱!一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四集) 2011/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4 》)
...,那个相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让他亲自看到。这是什么?这是把它放大了,原来只是一毛一尘,一点点,放大了,让你看见。
确实是如此,但是要记住佛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真的呢?真的没有相,它能现一切相。所现的一切相全是虚妄,叫凡所有相全是虚妄。不但十法界的相是虚妄,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没有例外的,佛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佛如来实报土例外,没有这个说法,查遍《大藏经》没这个说法,所以实报土也是虚妄。佛报土到什么时候你知道它虚妄?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断尽了。断尽了,正在断的时候是等觉菩萨,断尽了就不叫等觉,叫妙觉,妙觉如来。那才叫真正究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在正加个无上,等觉上面还有上,他不能说无上,妙觉是真的无上。一证到这个境界,实报土就没有了,等于说又是一场梦醒过来。这醒过来之后看到是什么?常寂光,就是自性,完全圆满的回归自性了。
回归自性还有没有作用?有,作用之大决定超过实报土的法身菩萨,真正是遍法界虚空界。包括这个地方所讲的微尘里面的世界,那世界里头的微尘,跟他完全都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自性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自在无碍。虽现身,前面说的隐显具足,他绝不是偏着一面,他都是圆满的。《般若经》上常说的一句话,「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这就是圆满具足。我们凡夫做不到,现这个身就不能够无现。人死了,这个身没有了,这个身...(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五集) 2011/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5 》)
...懂得孝养父母,全心全意来弥补这个缺陷,尽孝。他父亲欢喜、赞叹,没有想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么好,在他的老朋友当中大力宣传,儿子学了传统文化变得这么好,完全变了一个人。所以一定要落实。第三句柔和质直,外面要柔和、要柔顺、要和睦,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里面的心有诚敬,表现在外面柔和。第四条是代众生苦,我们能做出最好的榜样,目的是什么?让众生明白、觉悟、回头就能离苦得乐,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一切众生的福德。这个好事情,世间好事无过于此,我们要真的会修,我们遇到的缘非常殊胜。
第三个这就高了,无生法忍,「证无生之实性而离诸相者,是悟道之至极」。无生法忍,在大乘里面讲七地菩萨证得的。这是个什么境界?真正觉悟、明白了,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这不是普通人能证得,我们看一切法有生有灭。大乘经上常说七地以上,无生忍,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它有上中下三品。无生忍上面叫「寂灭忍」,那是如来果地上的,寂灭忍也有三品,下品是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上品是妙觉,妙觉如来这是究竟的果位,没有比这个更上的了。妙觉不住实报土,他回归常寂光了。所以等觉你能见到他,妙觉见不到,除非他现相,他不现相你见不到他。这三种忍,以后讲到第十五品的时候会详细介绍。
他说,你看「他方菩萨以闻名故」,注意这个地方是菩萨不是普通人,菩萨没有指阶位,也就是说,最低层的菩萨,那就是十信位。十信位的菩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七集) 201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7 》)
...的。佛用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巧妙。大乘经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认识大海,认识什么?认识自己。大海是自己的本性,是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惠能大师见性就是见的这个,他见到了,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成道,证得的也就是这个。
所以慈心作善,天经地义,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慈心作善那还有什么话好说,你本来是这样的。今天我们把这桩事情忘掉、迷失了,迷到什么程度?迷到不肯作善,没有慈心。慈心有,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障碍到你完全不知道你有慈心,完全不知道你有智慧,变成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知道烦恼习气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本来有的,这是真心,菩提心是真心。而且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体,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大海,那不知道有多少水泡,没有离开大海。大海是自己,哪一个水泡不是自己?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自己,全是真心、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幻相。觉悟了这些幻相没有,迷了就有,觉了就没有。迷的心是动的,觉心不动。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就是觉心不动。所以大乘法里头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叫「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开口是言说,说不出来;动念是思想,想不到的。自性、真心里面没有念头、没有言语、没有任何造作,这自性清净心。
再看下面,「波扬无量微妙音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七集) 201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7 》)
...,这是藏教所摄末后的一段,也就是总结。「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故本经为中本华严,诚有据也」,它真有根据、有凭据,不是随便说的。这一段是非常精彩。「本经《积功累德品》谓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故知极乐依正清净庄严,皆真实慧之所流现」。极乐世界怎么来的?这几句话说得很清楚。法藏比丘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没有成佛之前,住真实慧,勇猛精进,真实就是慧,慧就是真实,心安住在真实慧。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我们的心住在哪里?住在烦恼里头,无明是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我们住在这个里头。菩萨转烦恼为菩提,菩提心就是真实慧。
我们最近这二十多年,讲菩提心,我都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这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实,有体当然有作用,作用有两种,一个自受用,一个他受用。自受用的菩提心就是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自受用。真诚心对自己,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叫真学佛。不是升官发财,不是享受五欲六尘,不是搞这个东西,要提升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圆满就成佛了。后面慈悲是他受用,菩提心的他受用是慈悲,大慈大悲。慈是帮助众生得乐,我们今天讲的帮助众生幸福圆满,悲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大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净宗里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不培养这个心,不能往生。这个心发,要真发,我们发心都是半信半疑,都是口头上发心,没去做到。什么时候做到?真信的人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八集) 201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8 》)
...阶段,进步就非常明显。所以经教不能离开。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大彻大悟就离开了、就不要了。大彻大悟那就是与诸佛如来兼容相即,那问题才真正解决。
所以我们要学,你看法藏在因地住真实慧,我们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这个世界都是欺骗人的世界,谁对你用真心?我们要记住,我们要用真心,他欺骗我,我不欺骗他。为什么我要用真心?因为我要成佛,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不用真心去不了。不要以为我对阿弥陀佛用真心,我对世间人我就不用真心,那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你绝对不会分成两半,这个我用真的,那个用假的,没这个道理。这是想不想到极乐世界去的先决条件。真心是什么?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与这个都相应,这就是真心。一切时一切处,无论对什么人。
特别是对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障碍我的人,对这些人要用真诚心。不但真诚心,还得有感恩的心。感恩的心生不出来,怎么生出来的?我只要觉悟了,他对我就有恩,他帮助我提升了。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丝毫怨恨,帮助忍辱仙人快速的成佛,他能不感激他吗?所以,住真实慧的人,无论什么境界,对他都是好境界,顺境、逆境都是好境,善人、恶人都是好人。善人给我示现的是正法,我要向他学;恶人给我示现的是非法,提醒我,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也是来帮助我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里头就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善有恶,就是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八集) 201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8 》)
...这个场合怎么排法,到那个场合又是个排法,不是固定的,它是表法的。这位教授才比较客气一些,才比较谦虚了。日本人也有好处,你真正有理说得他服你的话,他真给你点头。这就是教学相长,有时候大意没有发现,被人一问问出来了,豁然明白了。
这就是「由心回转,以成世界,是故事事无碍,圆明具德」。「故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者,真如实相之本际。」本际也就是本体,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真如实相,把它分开来是同样的意思,也称为真如,也称为实相。一切法的真如,一切法的实相,一切法的本际。这就是自性,这就是理体。「故知所显现者,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一一无非真如、实相」。所以问题是你有没有觉悟,如果真正觉悟了,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真如实相,法法皆是。古来祖师大德常常用金跟金器做比喻,把金比作真如实际,把器比作一切现相。一般人着相,迷在形相里头,见不到它的自性。其实自性在哪里?自性跟相从来没有分家。为什么?前面说过,性跟相相即兼容,性相是一,它不是二,性中有相,相中有性,哪一法不是自性!
禅宗祖师大德测验学生,学生开悟了、见性了,老师问,性像什么样子?说给我听听,指给我看看。学生真的随便拈一法。老师心里明白了,点点头,这就通过了,真见性了。没有见性的人也学着比划比划,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古来祖师这些方法都被后人利用,变成什么?变成舞台表演,都不是真的。惠能大师他是做了报告,二十个字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八集) 201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8 》)
...楚了。真心,你见到真的,妄心,你见到全是虚妄的。那我们现在是用真心还是用妄心,自己清楚。这个清楚也是觉悟,觉悟之后,这就是章嘉大师说看破了,看破之后要放下,不放下没用处,不放下没进步,你停留在此地。放下什么?放下分别执着。转识成智,分别执着是因上转,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末那识。日常生活当中尽量不要用这个东西,用这两个东西你所造的叫轮回业。你为什么出离不了六道轮回?天天在造轮回业。没有执着就没有见思烦恼,没有分别就没有尘沙烦恼,这两个一转,阿赖耶就转成大圆镜,前五识就转成成所作,自己真得受用。《观经》里面讲理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众生平等的,同一个真心,同一个自性。真心现前,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现前,它就起作用了,真诚就现前。方法,净宗修学的方法,《观经》里面讲了十六种,这十六妙门。十六种,前面的十五种都是观想、观像念佛,当中有个观像,最后第十六是持名念佛,讲方法。
第二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劝导持名兼主持咒」,这是我们讲净密双修。第三种,「《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用的是持名。「《后出阿弥陀佛偈经》始终唯偈,共五十六句。中云:发愿喻诸佛,誓二十四章,与本经汉吴两译中弥陀廿四愿相同」。所以五种原译本里头,有两种是二十四愿,有两种是四十八愿,还有一种是三十六愿。古大德认为这绝不是翻译上的错误,决定是梵文原本不一样。那就证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九集) 2011/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9 》)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五卷
...他是东晋时候的人,他在庐山建一个莲社,就是念佛堂,东林念佛堂,现在的东林寺。集合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依靠的经本就是一部《无量寿经》。因为这个时候,《阿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成中文,不知道梵文本有没有传到中国来,所以他们依靠的就是《无量寿经》。在我想,非常可能就是这两种本子,不知道是哪一种,一个是安世高的本子,一个就是帛延的本子。因为底下这个《无量寿经》二卷,晋沙门竺昙摩罗察,大概跟远公时代很近了,可能这个本子他看不到,应该是前面这两种。非常可惜,特别是安世高的本子,安世高翻译得好,流传下来的东西没有人不喜欢读。
第四种,《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二卷,又称为《乐佛土乐经》,又名《极乐佛土经》。这是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这个时代大概跟远公应该同时代,差不多的年代。
下面三种都叫《新无量寿经》,一个是东晋迦毗罗卫国沙门佛陀跋陀罗,译于道场寺。佛陀跋陀罗译的经也不少。第六种,《新无量寿经》二卷,宋凉州沙门宝云译于道场寺。第七个是《新无量寿经》二卷,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蜜多译。这些本子,开元总目录里头有书名,找不到书,失传了。「以上连现存者,总八代十二译」,从汉到宋八个朝代,十二次的翻译。
我们看二百四十面注解,第一行。「以上阙失者七,连前存世者五,世称十二代译」,实际上是八代十二种翻译。总计,汉有二种。吴有一种,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集) 2011/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0 》)
...修学报告。
「大经五种原译,各有经题。王氏会本名为《大阿弥陀经》」,王龙舒的会集本,「以别于原译与小本」。小本称《阿弥陀经》,他加上个大字,《大阿弥陀经》。「但大字之增,无所依据」。这是什么?这是说夏莲居这个经题比他们会得好。他们是自己加了个《大弥陀经》,没有依据。「彭氏节本与魏氏会本」,彭际清的节本,魏默深的会本,「皆名《无量寿经》,同于《魏译》,三种一名,混同易误」。到底是哪一个《无量寿经》,搞不清楚。「正定王氏改魏氏本为《摩诃阿弥陀经》」,摩诃两个字也没有依据,都是自己加的。「考」,考查从汉到宋朝十二种翻译,以「无量寿经」为名者有十个,有十种,以「清净平等觉」为名者有两种,以「正觉」为名者有一种。「最初汉代一译名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是最初的,《无量寿经》在中国第一次的译本,叫《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十二种最后的一种,宋代,宋代这一种「译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你看夏莲居老居士会集他有根有据,就用这两个经题把它合起来,两种合起来。
「今此会本直取宋译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把经字去掉,就去它重复的一个经字。「下从《汉译》经题《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去无量两个字,重复的去掉。这个题是现成的,不需要自己加一个字。「于是经题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自然佳妙」,这个会得好,自己不要加一个字,「不假斧斤,两译原名,摄于一名之中;十...(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一集) 2011/1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1 》)
...以称它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这些大乘经典,它们确确实实能尽一切诸法边底。这就是今天讲的科学。边是边际,宏观宇宙,底是微观世界,量子力学。追根究柢,这一切法到底是什么回事情,一定把它搞清楚,这要大乘。所以小乘,你看八识,小乘只讲到第六识,佛给小乘人不讲阿赖耶、不讲末那,他不懂。到第六识他就很满意了,他只需要这么多,就给他说这么多。大乘根性的人不行,他要追根究柢,一定是彻底搞明白、搞清楚。「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就是大乘的义趣,「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所以这是大小乘,无论是在根性、是在教学的内容、义趣、宗旨,都有很大的差距。「又《宝积经》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这是说的诸佛如来,正真正觉,真上面加个正,觉上头也要加个正,表示是纯正没有偏邪。所行之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是与正觉相应。
「以上经论明大乘者,唯如来与大菩萨能乘,大者所乘故。」上面举的这些经论里头所说的意思,都是法身大士、诸佛如来,从他们境界来说的。「又所乘之道,是诸佛如来之所行,所乘者大,故名大乘」,这个解释,「又此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体无边涯,绝诸对待,横该十方,竖通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有一法先之,唯此先于诸法」,如傅大士偈子所说的,「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故强名为大」。这是没法子说的,勉强用大来称它。所乘之道,我们所修学的这个法门,道就是门道,法门称之为道。这个道是佛所行的,是诸佛、法身大士们他们所修的、他们所学的,这是大,这叫大乘。大还有个解释,「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大...(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二集) 2011/1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2 》)
...面没有用,皈依外头的不能成就,这个要知道。外面的三宝加持你,加持,你要能接受才加持得到,你不能接受加持不到,加不上。这里有一尊佛像,这是外面的佛,看到这个像就想到我自性觉,这就加上了。它提醒你,自性无量寿、自性阿弥陀。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跟你自性阿弥陀融成一体,是一不是二,这就加持上了。
见到经书、见到法门,你立刻就觉悟到自性正,正知正见是法。正知正见是什么?正知正见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正知正见现前了。正知正见说不出来的,放下便是。你有这个东西,就不是正知正见,有这个东西就不是真正清净。僧是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一般讲放下执著,清净心现前;放下分别,平等心现前;放下起心动念,正觉现前,能讲得通。凡夫修行,不能顿舍,一步一步的放,总得要放下;如果要不放下就有名无实,没有真正依教修行。诸位要记住,修行就是放下,连经教都不能执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纲领,句句话都非常重要。这三种庄严入一法句,就是阿弥陀,用梵语来念就是阿弥陀佛。
「故经题中标无量寿德号,则法藏因地愿(四十八愿)行(五劫修行)与果地佛德」,就是成佛以来到现在十劫。这个十劫的时间,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接引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去证果。成就的妙觉如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没有法子计算...(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二集) 2011/1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2 》)
...这生心;无住,心里头没有东西,统统放下了,这心没有住。从无住而生心,这是法身菩萨,这不是凡夫;凡夫生心他有住,他落印象,他心里还想着也念着,错了。但是真正做到心无住生心非常不容易,这个太难了。但是换成净宗就很容易,为什么?我心里头有住,就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全无所住。生一切心,心里头还是阿弥陀佛,这是巧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亦即《净影疏》里面所讲的「无作无所有」,《净影疏》讲无作无所有。「以如是法教导众生,横出三界,成究竟觉」。这个法门你教别人,你教他念佛,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就证得究竟佛果。这个法太巧妙了,这个法真是平等法,横出三界,真正平等法觉悟众生。
第三个,「平等觉指如来之正觉」。如来所觉的就是平等觉,决定没有高下,决定没有差别。这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人事物统统平等,决定没有高下,全是自性变现的,心现识变。心现是真的,识变是假的,所以它平等。用平等心对待一切法,天下就太平,问题都解决了。我在二00五年,第一次跟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见面。见面,他第一句问我一句话,他问我,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这个问题很严肃。他在国家领导人当中时间最久,他做了二十二年首相,任期这么长的很少有。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我当时回答他的是,如果能把四桩事情做好,天下就太平了。他问我哪四样?我说第一个,国家跟国家,第二个,政党跟政党,第三个,族群跟族群,第四个,宗教跟宗教,都能做到平等对待、...(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三集) 2011/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3 》)
...等对待、和睦相处,它会影响族群、影响政治。这个话,马哈迪长老听懂了。那个时候他刚刚从政界退下来,他是伊斯兰教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大德,所以我鼓励他,「你从政坛退下来,希望你团结宗教」。团结宗教里头最重要的,不但宗教要往来,最重要的要学习教义。像我们佛教,我学习我们的经典,我也学习其他宗教经典,知己知彼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如果不学习,总就有界限,化解这些界限、矛盾一定要靠学习。真正学习了,就知道我们宗教经典跟他宗教经典里面所说的大同小异,没有矛盾,自自然然就能往来。要想整个世界社会回到以前安定和谐那样的局面,宗教可以做出最大的贡献,不能够疏忽。所以我们就变成好朋友了。
平等觉,如来正觉,「正觉无一切高低深浅之别,故曰平等觉」。水平静就能照见,心平静就能照见法界。所以不平你就看不见,平你就看见了。如来在果地上真正是平等觉,觉了一切万法。第四个意思,「专就本经,平等觉亦即极乐教主之圣号」,阿弥陀佛的别号叫平等觉。「以上诸义,题中俱摄」,这是从经、论、古大德注解里面所说的,都在经题当中,所以经题的意义非常丰富。
末后解释「经」这个意思,我们也看注解,看念老的注解,二百六十三页。「经者,梵语修多罗」,印度话称修多罗,「直译为线」。因为印度的经书都是写在树叶上,贝多罗的树叶,比芭蕉还要细。诸位如果能够参观博物院、博物馆,里面藏的有贝叶经,你可以去看看。古时候的佛经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三集) 2011/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3 》)
...们现在也没染污,无论你是在人道,或者是在三途,你变成饿鬼、畜生、地狱,你的自性没染污。染污是什么?染污是意识,阿赖耶识染污。阿赖耶是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没染污,所以真心它是真的。第二句话他说「本不生灭」,真心没有生灭,妄心有生灭。阿赖耶有生灭,迷的时候它出来,圆满觉悟之后,阿赖耶没有了,回归自性,这叫空理。现相,阿赖耶的业相是自然现象,这是能量。从能量变成信息,科学叫信息,佛法里面讲受、想、行、识,就是科学家讲的信息,变成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阿赖耶的见分。从这个东西里面变成了物质现象,阿赖耶的相分。
我们得到科学的帮助,如果没有科学帮助,我们对于阿赖耶的三细相总是半信半疑。除非真正觉悟,不是真正觉悟的话,决定是半信半疑,换句话说,你得不到受用,你还是造业。科学的报告把我们这个怀疑断掉了,释迦牟尼佛讲这个东西三千年前,三千年后科学家把它证明了,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所有一切物质现象、自然现象都是从心想生的,心想就是念头,意念。今天科学家开发了,知道意念有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个能量可以改变自己身心,可以改变星球,这么大的力量。能改变星球,当然地球上的灾难都可以改变,只要我们意志集中,这个话佛也说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佛经上都有。你把心集中在一点,什么事都能办,那个能量就非常大。集中在一心那就是定,禅定,禅定里面生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六集) 2011/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6 》)
...这一部集注,黄念老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注解不是他作的,是他会集的,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这么多的材料来注解这部《无量寿经》,我们读他的注解就是读了一百九十三种的注疏,太难得了!所以夏莲老来会集,黄念老来集注,这都是佛菩萨慈悲到极处,因为这个经跟注最契现代人的根机,遇到这部书没有一个不能得度,这个功德有多大!我们再看下面第五位「启教宗师」:
【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
「唐宋译作阿难陀,略称阿难」。『阿难』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庆喜,欢喜的意思。又翻作「无染」,清净无染。「乃白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佛的堂弟。「生于佛成道日」,佛成道的时候他降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正觉,那一年是三十岁,阿难尊者出生。「净饭王」,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既闻太子成佛,又闻宫中诞子」,他的弟弟白饭王生了一个儿子。「更增欢喜。乃曰,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告诉报告的这个人,回去这个小孩名字就叫做阿难,阿难是欢喜,今天是一家人最欢喜的日子,释迦太子成佛了,阿难降生了。「又尊者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见其相者,闻其声者,睹其威仪者,莫不欢喜,故以为名」。阿难的威仪好,让人家看到他,接触到他,听到他的声音,都会生欢喜心,我们讲人缘好,这个人缘是宿世修来的。
学佛,这一条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要发心弘扬经,学讲经,学护法的人,这从前李老师常讲,特别对这两种人说,要广结法缘...(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七集) 2011/11/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7 》)
...老的结集,使这部经成为净宗最圆满的一部大经。我们把这部经的义理搞清楚、搞明白,然后自然会「发大心」,发大菩提心。「趋大果」,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是趋大果。极乐世界是成佛的道场,进入这个道场没有不成佛的。「修大行,证大道」。大行是什么?只要心大,点点滴滴都是大行,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是非人我。《还源观》上所说的真心含容空有。我们的真心是一个,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的真心。用这个心,无论修什么行都是大行,布施一分一毫,功德都遍虚空法界,为什么?大行。证大道,《华严经》妙觉果位。「以具上述诸大故」,《法华经》里面讲的六大,《清凉疏》里面讲的四大,统统具足,「名为大道心众生」,也就是真正觉悟的有情众生。
「普贤亦名遍吉」。实际上普贤跟遍吉的意思通,普就是遍的意思,吉祥就是贤的意思,所以也翻作遍吉。「《清凉疏》谓普贤有三」:第一个「位前(但发普贤心)」,发普贤心就是普贤菩萨。普贤心就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要能发这个心,你就是普贤菩萨;你现在发这个心,现在就是普贤菩萨,这个要懂。发了要真干,发了不干,这位前普贤菩萨,有名无实,发了普贤心没有去做。如果真照十大愿王去做,我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干,真干就是「位中」,真干,十条他真做到。这位中说等觉是最高的,是从哪个地方到等觉?从初信位到等觉。这五十一个位次他都有地位,普贤...(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八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8 》)
...不能疏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没做到!我们长时间都是在胡思妄想,没有把这么好的时间、宝贵的时间专注在一门上。如果真的专注在一门上,我们在世出世间典籍里面所看到的,中等人的禀赋,应该在三、四年之间心就能定下来。只要他专在一点上,叫专心,在佛法称之为三昧,得定。我们这边前面讲的身心安静,就会得到这个境界。身心安静的人生智慧,不生烦恼。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情执,只有身心安静下来,才有智慧把情执化开,真正解决了问题。人聪明了,不迷惑、不糊涂了,眼光扩大了,不专注重在现实,会想到将来,会想得很远。我们在这个世间再亲爱的人,聚散无常,纵然活到一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不长!真正觉悟了、明白了,大家一起念佛求生净土,将来到极乐世界个个无量寿。这是聪明人干的事情,这是真的爱、真的情,到极乐世界。到那边去成佛,到那边去成菩萨,志同道合,永远护持正法,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为一切苦难众生做福田,这个有意义。所以只有智慧开了,眼光远了,才知道这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路。现在我们想这个、想那个,全想错了。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一集) 2011/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九十一面,第四行:
「《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九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9 》)
...,我们看到小动物还是轻视牠,牠是畜生,牠愚痴,这就是傲慢。如何能看到这些小动物生怜悯心、生慈悲心、生恭敬心、生尊重心,我们对牠尊重恭敬,我们称牠为菩萨。我们起心动念牠知道,所以跟这些小动物可以感应道交,真做它就真有效,牠就真有感应。初学的时候比较困难一点,你把那个难关克服过去,正常了。没法子克服过去是什么?是自己不肯布施。蚊子来咬我,我现在不杀牠了,把牠赶走,不肯施与,我们对牠的心还是有轻慢。真的尊重、恭敬牠了解,牠也会尊重你、也会恭敬你,可以和睦相处,互不干扰。我们要下定决心,要真干,要真正做。
无下劣心就在这些小动物身上,落实在这个地方,真诚心、恭敬心,我们常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待这些小动物。能以真心待小动物,对人、对事当然就一片真实,这个人菩提心发起来了。净宗修学的条件你就具足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就成就了。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记录,他都常常写到、提到,他房间里面有跳蚤、有蚊虫、有蚂蚁,他的侍者要把牠清除出去,他禁止:让牠们在此地,给我警惕,我的德行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能感动牠们。过了几年之后,老和尚七十岁以后,他是八十岁圆寂的,七十岁以后他房间里这个东西都没有了,你去找,找不到。偶尔到外面,只要他住的房间,这些蚊虫蚂蚁都不会去。这说明老和尚七十岁之后,感动这些动物了。他是演给我们做榜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用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一集) 2011/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1 》)
...心上,果然这样做就是自利利他,给学佛的同学做个好样子。特别是这个法门,提倡的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是净宗的核心,是阿弥陀佛第十九愿跟第十八愿,「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这两愿是大愿的核心,日本人称它为本愿,就是大愿的根本。我们今天对于世出世间的言论都要暂时放下,于求生净土深信不疑,求愿往生是我们现前唯一的一条生路,决定不能再迷惑。这是生决定心。
第九「无杂染心」,跟前面「起净意心」是一对。「念佛之人,修习功行,种诸善根,心常远离一切杂染烦恼,是名无杂染心」。杂染心是什么?是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这是杂染心。这个东西要舍,凡是障碍我们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的都是属于杂染心。我们对于防止杂染,我这一生真正做到是一桩事情,不看电视了,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这个五十年没看了,心清净了不少。有人问我,生在这个时代,媒体断掉了,这个日子你怎么过?许多事情应该要知道,你怎么都不知道?我说日子过得很自在,我是真不知道。那些重大的信息?重大信息有朋友他们看到的时候告诉我,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一点信息。好像不知道天下事就没有办法生活在现前这个时代,这是一般人的观念。我相信不知道天下事也能在这个时代生活下来,我不是短时间,五十年的时间。生活得很好,生活得很健康,妄想少了。你要是接触,你没有办法没有妄想,我们没那个功夫,那是真功夫,接触没有妄想这是真功夫。...(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一集) 2011/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1 》)
...落实,都能做到,这是菩萨,这就是慈悲,这就是代众生苦。做出好榜样来给众生看,是教化众生,身教,为众生做好榜样。贤首国师《还源观》里头四德的第二,威仪有则,就是把道德做出来教人,这是身教不是言教,那个功德大!
《还源观》上讲的四德全是性德最高的标准,第一句是随缘妙用,第二是威仪有则,第三柔和质直,最后一句代众生苦,这是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比在家菩萨更令人尊敬,因为什么?他把家业放弃了,全心全力从事于教学工作。在家还有家累,家没放下。出家值得人尊敬,就是他把家放弃了,全心全力做这个工作,不是附带的,他主要做这个工作。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生教学,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决定不说,真正觉悟的人。自己没做到,说出去别人不相信,信心生不起来;你做到了,人就相信。
「若众生闻名者,毕竟得三菩提」,闻名是名里头有真实义,他也学会了,也学会善守,把自己的性德坚持,这就是持戒,持戒修定开慧,他真能得到。「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曰」,这里头说「王舍大城」,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王舍城里头。「有优婆塞」,在家学佛的居士。「名曰贤护,为众上首」。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也常常在座,居士众里面的上首。「又《大宝积经贤护长者会》佛说贤护长者众乐事:其受于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这个事情,佛要不说,别人看不出来。他个人修持的享受,他自己知道,这种受用是什么?学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二集) 201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2 》)
...释迦牟尼佛接引众生,我们能够见到他,他在这个世间,像前面介绍的,都投胎过来的。还有许多从十方来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人数众多。这些全都「遵行普贤大士之德」,也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他们修什么?修礼敬,修称赞。世尊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菩萨无论是出家在家,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想成佛就不能不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跟一般菩萨之德有什么两样?实际上讲差不多,但是有一样是绝对不相同的,那就是普贤菩萨的心量大。经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什么人?那是普贤菩萨,别的菩萨没有那么大的心量。有这样大的心量,修六度万行,那都叫普贤行。所以普贤行重在心量大,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是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对象,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平等对待,这是普贤行。
礼敬诸佛,对诸佛如来恭敬,对一切众生恭敬。为什么?《华严经》上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怎么能不恭敬!你怎么可以说我对释迦、对阿弥陀佛恭敬,跟你不平等,不可以,要平等。我对释迦牟尼佛怎么恭敬,我对阿弥陀佛怎么恭敬,我对你就是这样恭敬,不可以有两样,有两样就不叫普贤菩萨,那就不是修普贤行。称赞,供养,忏悔,一直到普皆回向,都是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去修,普贤行跟一般大乘菩萨行不相同的地方在此地。「普贤大士乃华严长子」,他代表大方广佛华严。「其至德」,他最高的德行,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五集) 2011/11/30 澳大利亚图文巴市南昆大 档名:02-037-0065 》)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六卷
...家、这个族群能够绵延到今天,靠的是祖宗累积教学的大德。中国这个国家,我肯定至少有一万多年,老祖宗就重视精神生活的文明,那个时候虽然文字没有发明,不能说没有文化。所以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觉得都是一万年以前老祖宗立下来的,世代相传,因为它简单,决定不会传错,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人人都能遵守、都能够学习,那就是人人都是圣贤,人人都是诸佛菩萨,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不能不感激老祖宗。
马雅的预言,这灾难的预言,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号,是不是世界末日?不一定。好像是去年八月,有一些科学家在悉尼开会,曾经有用一天的时间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美国的布莱登博士,他提出应对的方法,希望地球上的居民真正觉悟,大家都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还能把地球带上更好的走向。这个话说得有道理,跟佛法说的完全相同。他讲的这十二个字,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我们这里就一句话,阿弥陀佛,就解决了。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开口说话别说别的,都是阿弥陀佛。人家问我们,阿弥陀佛,跟我讲一大堆话,阿弥陀佛。就这一句话,妙极了,能度自己,能度众生,能帮助这个地区化解灾难,真不可思议,你说阿弥陀佛多好,这部经上讲得很透彻。我们第一遍讲完了,光盘都做出来,这都流通,大家可以带回去听,这第一遍。这是第二遍,现在是第二遍。我活一年就讲一遍,如果活十年的话,我就讲十遍。这是恒顺众生。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五集) 2011/11/30 澳大利亚图文巴市南昆大 档名:02-037-0065 》)
...没有看见过,信他干什么?信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头,它是伦理道德的底限,这个没有了,全就没有了。中国古籍里头常说,道失后有德,德失掉之后有仁,仁失掉之后有义,义失掉之后有礼,礼要失掉了,社会就乱了。今天社会乱了,为什么?礼没有了。
佛法更是给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的人是什么样的心?他想的是什么?佛法的心是无我,无受想行识,这是佛法的心。五蕴皆空,无我,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是什么?我是宇宙,宇宙是我。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我的心想。所以一切法是我,一切法是我心所生、是我心所现,不是别人。所以一体,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比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讲的还要深刻,还要明了。表现在外面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乘心, |
|
|
|
|
|
|
|
也叫菩提心。现在人心,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疑,这个心不善;现在人的情绪,怨恨恼怒烦;现在人造的业,杀盗淫妄。这社会能好吗?每天你从媒体报导里面去看,每天人要杀害多少众生,动物、植物,对地球的破坏,这是矿物,破坏地球生态平衡,天天干这个。杀人,一年杀多少?光是堕胎,一年五千万,两年就一个亿,杀人。杀什么人?杀自己的儿女,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情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了四年半,因战争死亡的人数五千万人。现在一年堕胎杀婴儿就五千万,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人数。诸位想想,这世间能没有灾难吗?不可能!
美国布莱登博士讲得好,如果人类真的觉悟了,从今天起,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够弃恶扬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七集) 2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7 》)
...讲过这个话。三善道消福报的,你不是修福吗?福修了到哪里消?三善道去消福报。你造罪业,罪业也要消掉,到哪里去?三恶道去消。三善道跟三恶道的功德是平等的,都是消业障,善是业障,恶也是业障。到什么时候业障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业障就没有了,业障也不是真的。
于是乎我们渐渐就明白了,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一般人到这个世间来是消业的,人生酬业。学佛明白了、觉悟了,还住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帮助众生消业。自己业消了,身体还在,叫入有余依涅槃,身体在,有余。身体不要了,那入无余涅槃,入无余涅槃不能帮助众生;已经入涅槃了,身体还在,叫有余依,这个入涅槃是为了帮助众生,这个意义我们就真搞明白了。真正觉悟人,不要说在这地球上,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放下了,真的一尘不染。所以他真正能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上面功德两个字说清楚了。
随喜,成就称性的功德,「圆成行愿」,圆满成就大行大愿,「故能安住于如来一切佛果功德之法」。具体来说,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留下来这些经藏,三藏十二分教,就是佛果功德之法。我们受持佛果功德之法,只要一部经,一经一论通了,通自性,从一经一论里头明心见性,全都通了。不能找麻烦,找麻烦是你把你的精神、心力分散了,你很难走得通。如果你把你的精神、心力集中在一点,像激光一样。我们现在灯光它是分散的,四面八方它都照到,如果把这个光集中在一点叫激光,你看它的能量能...(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八集) 2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8 》)
...方便。
学佛也是这个道理,先要教他认识佛法,他对佛法,什么叫佛法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兴趣生起来了。为什么?他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了解我到底是什么。像德国的普朗克,他一生想了解物质究竟是什么,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他用分析的方法,把物质分到最后,分成到量子,发现这个东西不能存在。有这个现象,它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了。发现意念,从研究物质发现意念,意念是物质的基础,有意念才有物质现象,没有意念根本物质现象不存在。所以,意念能改变物质,当然意念能控制物质。
《大集经》上这句话,这都讲菩萨,「能调众生」,调就是善巧方便,帮助众生趣向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菩萨的善巧方便。「又如《法华玄赞》云: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的修学要有方法,我们帮助别人也得要有方法,而且还要有善巧,帮助自己提升,帮助别人理解。「又《净影疏》云: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综上经论,故知以善巧稳便之法」,善是好办法,巧是巧妙,稳是稳当,方便,这个方法叫「妙契众生根机」。妙契众生根机无过于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容易,难信,真难相信!多少人学了一辈子,对它半信半疑,最后不能往生,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太多太多了。我们年轻的时候,李老师常常告诉我们。
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我们对净宗也是半信半疑,为什么?事上没看到,理上不清...(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八集) 2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8 》)
...回头,这个事可不是容易事情,真的要善巧稳便之法,这要用我们的智慧。「导向究竟之果觉」,究竟的果觉就是往生不退成佛。如何教人相信佛法,如何再进一步教人相信净宗,再更进一步,教人相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你才能帮助众生这一生成佛,「名为行权或行方便」。「德遵普贤」这些菩萨真了不起,这是我们的榜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九集) 2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零二面倒数第五行,「究竟圆满」。请看经文: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入者,《嘉祥疏》释为解契宗源。《净影疏》云:证会为入。可见入者,为契会证入之义。亦即《法华》中入佛知见中之入字」。佛法得真实的受用就在这个「入」字,契入佛的境界,也就是契入自性的境界。佛,不是外头有个佛,自性是佛,能契入,得真实受用,本经里面讲三种利益,真实之利,所以叫究竟圆满。解,契就是契入,宗源,宗是主要的,源是源头,宗源是主要的源头。也就是说宇宙就从这里来的,这是宇宙主要的源头,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体是性体,依之而生起。没有本体,一切法都不能够现前,一切法无法建立,一定要有本体。譬如我们这个地球上,一切法以大地为宗...(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九集) 2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9 》)
...帮助人不能着急,一下讲净宗把他吓到了,他马上「这玩意是迷信」,再也不敢学了。现代人心里面想的发财,其次想的求智慧。大乘里面的原理原则,「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你心里想的这个,我就成全你、我就帮助你,然后慢慢引导你出来,他就相信了,兴趣就起来了。往生到极乐世界,福慧圆满具足,真正是所谓心想事成。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是心想事成。净宗对任何一个人,一切众生,有百利而无一害,到哪里去找这个法门!我们生佛国干什么?就是见佛闻法,不离开佛陀。佛无量寿,每个人都无量寿,天天在佛身边,这才能深入法藏,究竟彼岸。「彭氏之论,深得经旨」,这部经的旨趣,他真的得到了。
下面这句「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成佛只为教化众生。「愿者,誓愿也。《法窟》曰:于出世道悕求为愿」。悕者,念也,愿也,故悕求,跟下面这个希望的希求是同一个意思。自己已经成就了,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下面解释世界,「世界者,世指时间」。中国这个「世」字是三个十,三十年叫一世,也就是一个时代,三十年为一世。「界」指的是空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叫界。「《首楞严经》曰: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是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界是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这是叫界;「过去、未来、现在」,这叫世,叫十方三世。这是世界,佛家的名词叫法界虚空界,现在的名词叫宇宙。
「等正觉,见《唐译》,是为新译」。《魏译》就是「等觉」,这是旧译。等觉有两个意思,第一个,「等觉是菩萨之极位,将得妙觉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谓之等觉」。菩萨一共有五十一个位次,这里面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再上去等觉,所以等觉是菩萨最高的一个位次。他再提升,那是佛的位次,不是菩萨,妙觉,妙觉是佛的果位。等觉跟妙觉只差一点点,所以等觉是等于妙觉这个意思,他不是真正的妙觉,等于妙觉,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果位差不多,称之为等觉。「昙鸾大师曰:望于妙觉犹有一等」,向上看还有一等,「比下名觉,故名等觉」。第二个意思,「等觉即佛果。《往生论注》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集) 2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0 》)
...等觉」。第二个意思,「等觉即佛果。《往生论注》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这个等是平等的意思,一切诸佛如来是平等觉,不像十地,十地不平等,初地跟二地不平等,二地跟三地不平等。到诸佛,真正成佛了,妙觉果位大家都平等,所以等觉是佛位的名称,也能讲得通。所以它有这两个意思。
「又《智度论》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会疏》云:等觉有二义。一、如来名等觉。二、一生补处位」,叫做等觉,这是前面讲的等觉两个意思。菩萨最高的位次叫等觉,这是菩萨五十一个位次里最高的;到成佛之后,等觉是跟一切诸佛都是平等觉,佛佛道同。「于是注经家于此经文,亦有两说」。这些注解的,注这个经文「成等正觉」。「一谓,是住等觉位菩萨,于十方示现八相成道」,是等觉位的菩萨。另外一种说法,这是果佛,这是妙觉如来。「从果向因,示现八相,乃成佛后之力用」。你看看,等觉可以示现八相成道,妙觉如来也是一样的可以示现八相成道。众生有缘!八相成道是到人间。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他是什么地位?他早就成佛了。所以这是如来倒驾慈航,示现八相成道。他从哪里来的?他从常寂光来的。有没有从实报庄严土来的?有,跟释迦如来一样,在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从实报土里面来的是补处菩萨,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都有。
「总之,大觉妙用,不可思议,似不必于此二者强执一说,不妨并存。盖因菩萨众多,境界不一也」。何况...(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集) 2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0 》)
...智,出生八相示现也」,这是第五种。第五种《占察经》上没有,第五种是成佛之后。因为前面四种因中示现,等觉菩萨没有证得妙觉,还算因地。第五种,他已经证得妙觉位,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不在实报土,他在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常寂光无处不在,常寂光无时不在。佛经上给我们说佛菩萨的示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常寂光里面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当下便是寂光净土,我们起心动念,他怎么会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起心动念全知道。确确实实像一个看不见、听不到、捉摸不到的网,这个网非常之密,遍布在法界虚空界。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意念,它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等觉更深的一层意思,入到这个常寂光就是平等觉,成等正觉。「等正觉」这个名词是新译,玄奘大师他们译的,妙觉如来。菩萨位次里面的等觉,他还是住在实报土里头,那是菩萨。这个等觉是如来,不是菩萨。所以等觉这两个意思,我们都得要知道。
《华严.不思议品》里面讲,诸佛念念出生智。念念不是佛,佛没有念头了,随着众生,众生念念那是感,佛法尔有应,自自然然有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得很多,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我们凡夫烦恼习气很重,对于冥应,冥感冥应我们不知道,显感冥应也不知道,粗心大意。佛菩萨有没有应?有应,我们没有觉察到。我们能够觉察的是明显的应,我们的冥感佛显应,我们显感佛也显应,我们知道,能觉察到。所以清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集) 2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0 》)
...一样,第一个「从兜率天下」,第二个「托胎」,第三个「出生」,第四个「出家」,第五个「降魔」,第六「成道」,第七「转珐輪」,第八「入涅槃」。这两个对照,「便知,《四教仪》是开《起信论》之成道为降魔与成道」,把成道开成降魔跟成道两个,「合《起信论》之入胎与住胎于托胎」,合成一个。「可见两者,只是开合不同,内容无别」。「《嘉祥疏》依《四教仪》判《魏译》之八相」,就是康僧铠的本子,「甚合于今此会集本。故仍依之」。嘉祥大师的《无量寿经义疏》,依《四教仪》的判法,跟这部经里面所讲的相同,所以注解也就依据《嘉祥疏》。「舍兜率是第一相。降王宫是第二与第三两相。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觉是第六相。请转珐輪,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及以下诸句是第七相」,下段经文当中,「于此中下,而现灭度是第八相」。
「舍兜率」,这再解释,「即第一相从兜率天降生也」。兜率有翻译成「兜术、睹史多」,这是翻译的人翻得不一样,梵文是相同的,它是一名,所以「译音有异」。「其义为妙足,知足,喜足等」,有这个意思。「乃欲界中第四天」。这个里头有很深的意思,你想成佛,你想回归自性,要怎样才能够回归?要知足。你要不知足,你就有贪心,你就有妄念,你就回不了。为什么菩萨要示现成佛先要住兜率天?就是示现知足。重要!知足就常乐,知足心是定的,没有欲望,你看这个意思多深。欲界六层天,他为什么不生在别的天,他要生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集) 2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0 》)
...把见思烦恼放下了,断了。这些人是把见思烦恼伏住,没断,所以见思烦恼它不起作用,好像也生起了智慧,它不是真智慧,是一种与真智慧非常相似,不是真实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把修学放弃了,这个示现我们在大乘经里面懂了。十九岁出家,把名闻利养放下,这就是一般人讲的,他把烦恼放下了。这十二年的修行,在菩提树下放下了,是把所知障放下。两种障碍,一种烦恼障,一种所知障,障碍你明心见性,所以统放下了。他所得到禅定的境界就深了,不是婆罗门所得的四禅八定,他比四禅八定高出太多了。为什么?他契入了自性本定,他才能彻底觉悟,像惠能大师那个样子,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里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成佛了,他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一切圆满通达明了。
通达明了些什么?释迦牟尼佛说出来了,就在菩提树下入定时候说的。我们一般人看,佛在树底下入定,经上讲多久?二七日中,二七日十四天,也有经里面讲的三七日中,这个我们都不必计较它,三七就二十一天。说出他明心见性的境界,说得很详细,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出来了,讲清楚了。这部经多大?没人见到,也没人听过。所以今天南传这些小乘,他们不相信大乘,大乘不是佛说的。佛当年在世,讲的就是小乘经,阿难尊者结集的,他们不相信有大乘。佛在定中说出这部经,说完之后,大龙菩萨收藏在龙宫,分量多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部经如果是有形相的话,我们娑婆世界装不下...(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一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1 》)
...不多都是这样的,没有高楼。我那年来的时候,刚好第一个高楼五十层,好像在天星码头那个附近,圆圆的窗户,一看你就看到,圆圆的窗户,就那一栋,香港最高的一层楼。香港也没有地铁,也没有快速公路,往来都还要坐渡轮,那个挺有味道的。汽车往来也要渡轮渡过来。还有一点人情味,现在没有了,看不见了。所以愈往前面想,真的想到,你看释迦牟尼佛说,这三千年前,就说人道德薄了,染污严重。所以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听到佛经上说这个,总好像释迦牟尼佛讲得太过分了一点。现在来看这个经典,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佛全晓得了?好像就是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
「为是人说,我少出家」,表演这个样子,八相成道,是为他们表演的,得无上正等正觉。「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这佛告诉我们,他久远劫之前早就成佛了,「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在诱导众生。真的法有没有?有,就是念佛往生净土,这是真的。因为你不相信,再说其他的慢慢来引导你,最后都把你引导到净土。你看,所有一切经论全部引到哪里?引到《法华》、《华严》,到《法华》、《华严》之后,引导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要能看得出来,然后佛这些方法我们就会学到。你的德薄垢重,你不能接受,你只能接受小法。小法是什么?今天怎么发财、怎么升官,这是小法,小小法。我就教你怎么发财、怎么升官,怎么样保住你的富贵。如...(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一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1 》)
...相应。
所以寿长有好处,你有时间去学习,有时间慢慢的把它证明。可是到极乐世界问题真解决了,无量寿,那个地方有好老师,诸佛如来来给你讲,你能不开悟吗?哪有这个道理!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就晓得,今天头等大事就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世间万缘放下。跟我比较接近的同学,我都是真心劝导他们,佛法里常讲克期取证,就是我们要把时间订好,我什么时候要往生。现在不是我们自己在做主,灾难摆在面前。马雅的预言,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现在还有一年,我们的时间就订在这个时候。换句话说,我还有三百天,这三百天当中我一定要取得往生。这个世间的一切,你们喜欢全给你们,我全不要,我到极乐世界去了,我到那里去成无上正等正觉,证得妙觉果位,再回来帮助大家,那个时候就得大自在了。不放下也得放下,为什么?在这个短促的时间当中还搞什么,搞别的来不及了。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一天,除了老实念佛提升自己,我们帮助正法。用什么方法?讲经就是帮助正法,一天讲四个小时,三百天是一千二百个小时,这部经讲圆满了。
我的一生我自己也做不了主,都交给阿弥陀佛。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你自己一点都不要操心。我听了很欢喜,一点都不要操心,统统佛菩萨安排,我操心也没用,你说多自在。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对我统统都有好处,我都感恩,我没有一点怨恨。所以在自己没有把握往生之前是死不得的,那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
...慧力故,大破魔军」,不是用力去斗争,用智慧化解问题。「则显菩萨慧力。是故经云: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怨指怨家。」戒定慧三学重要!汤恩比所说的,大乘佛法能救二十一世纪,就是戒定慧三学,这部经里头统统具足,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戒,其他的是定慧。灾难现前我们要学取精华,经典太多了,从哪里下手?这一部。好,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七十三集) 2011/12/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三百一十面,倒数第二行,小科「八相成道」,第六段「成道」,经文: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一小段虽然只有八个字,它的义理、境界深广无际,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此二句是第六相成道之义。微妙者,《维摩经》曰: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菩提者,佛之知见,亦即实际理体,当人自性」。经教里这些话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但是一般人不懂,我们初学佛的二、三十年也不懂。佛之知见,什么是佛知见?佛的知见究竟指什么不晓得。实际理体,这也是个问题,什么是实际理体?当人自性,当人是自己,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性是什么?这个世界上多少人千万年来都在怀疑,我是什么?什么是我?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我?这都是大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办法解决。
可是一直到现在,对这个事情好像是愈来愈明朗了。科学不断在发展、在发明更新的仪器,更有效的去观察,科学家用什么方法?...(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
...我的,我来支配、我来控制、我来占有,错了,不可能。有这种观念的人,纵然你得到财富、得到什么,你很孤立、你很孤单,为什么?一个人,而不是群体那种和睦、和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独大是错误的。决定是共同的,是互相依赖的,与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是依赖的,分不开的,与空间十方是依赖的。生命体的观察,量子力学家得到这么一个结论。古大德说的伦理关系这就是绝对正确的,小孩生下来就得告诉他,你不是为自己,你不是为父母,你是为整个家族。这就是群体,互相依赖,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是这样才有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独大毫无意义,造成自己的孤立、孤单。
这个微妙法,伦理、道德、因果,这都是微妙法。「成最正觉」,最正觉是彻底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了,这叫成最正觉,这叫成佛。科学家到今天已经摸索到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极微之微佛在经上说八地以上才见到。由此可知,人本来就有一种本能,不需要藉这些科学仪器来观察,你本能就能够看得到。我们现在本能失掉了,这个能力失掉,怎么失掉了?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本能是真的,永远不会失掉,迷了它不起作用。为什么迷了?有烦恼,三重烦恼,每一重都无量无边,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把你迷了,你的本能丧失掉了。科学家是制造这些先进的仪器来观察,藉这个东西来看到,肉眼看不到,心眼也看不到,他想不到,必须藉助于近代的最新的仪器。
夸克就有几十种,很复杂!但是现在观察就是所有一切我们认为很小的物质,总的结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七卷
...到大乘佛法,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大乘佛法真的是最高的哲学、最高的科学。微妙法,佛是真得到了,用本能得到的。现在科学承认人有本能这桩事情,好像有一些土著,他们没有科学知识,但是很多事情他们可以预先知道,所谓他们有第六感,我们比不上他们。他们看到风吹草动,知道大自然当中会产生什么变化,我们要这个灾难发生之后才知道,他们预先晓得。所以现在对这些人逐渐逐渐改变观念,不敢轻视他们,他们的本能保留了一些没丧失,我们本能全部丧失掉了。
接下来是「故云微妙难知,与微妙是菩提也」。菩提是什么?真实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东西透出来就真的知道了。又《净影疏》这个里头说的,「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觉」。「理指实际理体,故亦同于上经」。实际理体,《般若经》上有句话比较好懂,叫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这就是实际理体。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科学家用无,一切法根本就不是真的,是假的,用无来做代表。没讲错,佛在经上是这么说的,佛说阿罗汉知法总相,总相是什么?空,万法皆空,阿罗汉知道。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有,是真正独立存在的,没有,找不到,所有现象都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
所以人与人之间要把关系建立好,这个关系就是互相依赖,你才能够生存。人是这样的,物质现象也是这样的,山河大地、矿物也是这样的,统统都是相互依赖它才能生存,这个现象才能维持;如果不能相互联系,这个现象就灭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
...有一定的规矩,他们对我们很好,知道我们素食,招待我们的时候他也做一盘素食给你,这个我们就很感激,会把我们吃的东西分开。
所以「如来大智,微妙独尊」,这叫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最尊,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更高的,没有。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叫如来大智。「综上而言,得微妙法者,即契世尊之佛智」,如来所见、所闻、所知的是究竟圆满的。「入实相之妙理」,这个妙字用得好。自性永远如如不动,它起作用的时候,真的是像贤首国师《还源观》上所讲的「出生无尽」,这就是妙理,没有边际的。就像我们玩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找不到两个图案是相同的。构造非常简单,会产生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变化,妙!「证正真之菩提,故成正觉」,这个证就是得到,科学里面讲的证明。正真的菩提,正是不邪不偏,真不是虚妄的,菩提是觉悟、觉了、明了,这就叫成正觉。成正觉一般叫成佛,这个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正觉者,如来之实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故成佛曰成正觉」。「最正觉者,崇显佛觉」,崇是崇尚、崇高,显是明显,佛之知见是「无上圆满究竟」。
今天科学跟哲学,他们终极的目标就是这桩事情,这桩事情他做不到,科学家自己也说做不到,什么原因?他用心意识,他还是用的分别心,用第六意识。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这桩事情用心意识,心意识是虚妄的,妄心,妄心只能够缘假的境界。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问题,他会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法界以外的他无能为力。因为十法界具足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所以他用五根眼耳鼻舌身,他用第六意识,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他可以缘得到,自性缘不到。自性就是它没有现象,它无处不在,它无时不在,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就像电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
...的银幕一样,一切画面都在它那里动,它什么都没有,它没有现象,没有画面。不是物质现象,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缘不到,眼要看、耳要听,没有物质现象,五根缘不到;它不是精神现象,我们第六意识、第七识缘不到,你想不到它;它不是自然现象,连阿赖耶见分也缘不到。所以佛说,这桩事情「唯证方知」,证是什么?放下就是。科学家不肯放下。他们从高深的数学里面推断,有这个可能,有这个理论、有这个现象的可能性,然后再用精密仪器去观察、去寻找、去探索,找到了。这全是世间法,用心意识。本能不要用心意识,见得比科学家还要清楚,还要真实。所以佛法、古圣先贤他们用本能,无需要用这些机械、这些仪器,不需要用这个。
下面说,「最正觉者,崇显佛觉之无上圆满究竟。如《释迦谱》曰: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会疏》曰:觉之中为最极,故云成最正觉。成最正觉即究竟成佛」。这在《华严经》上称之为妙觉果位,就是此地讲的究竟成佛,等觉再上去就是妙觉,妙觉就圆满了。等觉是菩萨的圆满,因为菩萨的位次到这儿最高了,上面没有了。往上提升就是究竟的佛果,回归到常寂光。等觉还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地位最高的,再提升就回常寂光了。所以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实的,《般若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例外;没有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除外」,没有说这个话,所以实报土也是虚妄。真的呢?真的就是自性,那是真的,它不生不灭,它没有现象。它什么都不是,能为一切法作本体,也就是一切法都是从它显现出来的。怎么显现的?为什么显现的?感应道交。
这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
...然后才晓得一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不怨恨众生,只是它的善巧方便,它的真实智慧,该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老师教学生,该奖励奖励,该惩罚惩罚,都是帮助学生、成就学生,没有一点怨恨。真有怨恨,算了,不要理他,随他去,那就真的恨他;还要用种种方法帮助他,那是爱他,不是恨他。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究竟圆满帮助一切罪苦众生,不成佛这个事情就做得不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的智慧,没有灵活的方法,我们做不到,这是为什么要成佛。成佛之后,就教学。世间行业很多,中国古人常讲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不是数字,是一个圆周,就代表圆满,所有的行业都包括在里头。所以三百六十是所谓一切所有,它不是数字。三百六十行里面,真正觉悟的人他所选择的都是教师,教学;释迦牟尼佛选的教学,诸佛如来选的教学,法身菩萨选的是教学。
孔子实在讲他所选择的不是教学,他是想去做官,周游列国没人用他。孔子是个好人,但是一切这些诸侯,跟他见面的时候也称赞他,但是也担心他,担心什么?他的学生里头能人太多,如果搞个政变的话,政权被他夺去了。知道他很能干,为什么不用他?就是怕这一点,所以周游列国那么多年,没有一个国君要用他的。到六十八岁,年岁大了,才把这个念头放弃,回老家去教学。孔子七十三岁走的,实际上教学五年,五年变成后世的至圣先师,孔子作梦也没想到。他如果真的早就想到了,他早就应该去教学。释迦牟尼佛比他清楚,王位不要,荣华富贵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
...个国君要用他的。到六十八岁,年岁大了,才把这个念头放弃,回老家去教学。孔子七十三岁走的,实际上教学五年,五年变成后世的至圣先师,孔子作梦也没想到。他如果真的早就想到了,他早就应该去教学。释迦牟尼佛比他清楚,王位不要,荣华富贵全都舍弃,一生做教学的工作。这个工作这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地位,不是财富,是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这个人生才有意义。真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不用自己去实现,学生去做。帝王师,这种身分出现,一切众生的导师,帮助一切众生离开三恶道、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十法界,这个高!世间哪一种事情能跟他相比?找不到了。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所作所为是真实第一等的功德事业。
证得究竟圆满之后,那就是教化众生,所以下面第七个相「转珐輪」。这一段里头经文就很长了,分为两个大段,第一段是「总相(师资道合)」,又分两段,第一个是「请法」,请法是「能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天人归仰。请转珐輪。】
这个里头对珐輪应该有个解释,为什么请讲经教学要用珐輪做代表?我们看注解,『天人归仰,请转珐輪』,「暨以下诸句,为第七相」,转珐輪相。「天人者,天道中人。归者归敬,仰者钦仰。《智度论》云:今是释迦文佛得道后」,就是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五十七日寂不说法」,这是开悟之后在菩提树下,五十七天他不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二集) 201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2 》)
...。有一天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开玩笑,就提出「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么个讲法?没有一个说得出来,没有一个说得清楚。这是佛说的,那我们就相信吧!这个境界不可思议,太深、太高,不是凡夫知见,我们只能用这个话来解释。解释得没错,但是人听不懂,等于没有解释。现在我们明白了,我们不是开悟,不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是的,我们是看到近代量子学家的报告,这些科学研究报告。我们看到《菩萨处胎经》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那个作佛的是识,只要有识,他就有佛性,他怎么不能成佛?这些无情的众生成佛,它到底是什么品位?同样一个道理,总在遇缘不同。它要是遇到一乘圆满的缘分,它就成等正觉了,《华严经》上证得妙觉果位;如果它要遇到初学的缘分,遇到一个阿罗汉,那也不错了,它往生的位次应该在方便有余土;它遇到是个凡夫,念佛往生了,那它也在凡圣同居土,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才将《华严经》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问题给解决了,这真的是个难题。所以用轮来比喻佛法,佛法能破除一切烦恼,烦恼破除,人就成佛道了。
「《法华文句》云:转佛心中化他之法」,这个转就是传授,把心中教化众生的方法,「度入他心」,传给他人,这叫转珐輪。「嘉祥师云:自我至彼,故称为转」,转就是辗转传授,是这个意思。老师把这个法传给我,我再传给别人,一代一代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个法在世间不会绝断,不会绝灭,不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四集) 2011/12/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4 》)
...就是顶法,《无量寿经》是顶法。诸佛如来加持我们,这是灌的意思,我们真的发心念佛往生净土,这就是佛果最顶义。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每天将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就是弥陀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你自己不知道,真的给你灌顶一次,你没得到受用。如果这部经一天念十遍,就灌顶十次,弥陀跟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十次。「诸佛护念」,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诸佛没有不护念念佛人的,念佛功德无与伦比,没法子比!你为什么不念?不知道功德,不知道好处,不知道利益,不认识它,疏忽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勇猛精进,为什么?我要求得无上菩提。「令至佛顶住」,这个经真的帮助你到佛的顶住,往生不退,速登正觉,没有比这个更快的。「皆名灌顶也」,这都叫灌顶,这是灌顶的真实义,我们要懂得。
上师拿着一瓶水,在你头上灌一点,你开悟了没有?没开悟,还是迷惑颠倒。所以那个灌顶是结缘灌顶,表示意思一下,你自己真的没有开悟,你没有得到佛的慈悲加持。为什么?你没有那个真诚心,你对这个世间还贪恋,还舍不得放下,诸佛怎么加持都没用处,你也有能力抗拒不接受。如果你以真诚心,真信、真愿、真念阿弥陀佛,佛的加持你就真得到了。怎么知道得到?心清净了,不像以前那么杂乱,没有那么多妄想,纯一了,这好现象。觉悟了,无论见色闻声比从前聪明,从前见色闻声迷惑,现在见色闻声明白了,这都是好现象;以前烦恼多、杂念多,现在智慧...(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八集) 2011/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8 》)
...期自性,能生万法」。宇宙、万法是它变现出来的,它自己,本体什么都不是,能现一切法。你要记住,所现的一切法都不是真的,现在科学家所说的,全是波动现象里面所产生的。所以整个宇宙是个波动现象。这些现象不一样、不相同,这什么原因?频率不一样,波动的频率不一样,有快有慢。波动频率慢的变成了固体,坚硬的东西,快一点的变成液体,再快一点变成气体,比气体更快的,就变成了光、变成了电磁波。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宇宙琳琅满目,道理在此地。真的看到实相了,像科学家今天观察到的,实相是什么?实相是波动现象。佛法没有讲波动,佛法讲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波动。
佛看这个世间,看器世间、看有情世间、看智正觉世间,大乘把世间分为这三大类。这三大类都不是真的,你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不但不能执着,你分别都没有这个必要,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想想看,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它怎么会是真的?弥勒菩萨说得好,「念识极微细,不可执持」,不可执持就是说不能够分别执着,于一切法里头分别执着是大错特错!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无论示现什么身分,三十二应,都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连起心动念都没有。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好像神通广大不可思议,其实这种能力每个人都有,平等平等。我们只要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跟诸佛平等。放下执着,只放下这一类,就跟阿罗汉平等;放下分别,我们就跟菩萨平等;放下妄想,跟佛平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九集) 2011/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9 》)
...识、第七识在调的,把性德变成了烦恼。我们晓得统统是假的,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也不再起心动念了,回归自性。这个事情说起来好像不难,但是做起来非常难,为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太浓了,你自己做不了主。这就是佛经上我们常常看到,佛叹息众生「可怜悯者」,众生真可怜、真可悯,回不了头!
我们对于这些科学报告,是不是真懂了?什么是真懂?什么是没懂?章嘉大师早年给我说了个标准,我永远不会忘记。什么叫真懂?放下就真懂了,你没有放下,没懂。老师这个话很有道理,真懂哪有不放下的!你愿意把你的自性当作垃圾桶吗?去收集别人拉拉杂杂东西吗?我们中国人讲良心,把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这个人迷惑到所以然处,没觉悟。真正觉悟,把良心里头这些垃圾统统清除出去,这就真听懂了。老师这个标准简单、清晰。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愈活就愈快乐,法喜充满,你放下了,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同时放下不可能,慢慢放,年年要放,天天要放,你才能有进步。你要不放下,永远没进步,学佛原地踏步,所学的是佛学,佛学的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你没有开,你所学的是佛学知识,知识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断烦恼。真听懂了是智慧,马上放下,我不再起妄想分别执着,这就对了。所以这句话意思很深,无论在染、在净、在有情、在无情,性永远不变,所以叫法性。
「又法性即是真如,亦即实相」,名词不一样,说的是一桩事情。《嘉祥法华疏》第五卷,...(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九集) 2011/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9 》)
...自己证得了。你要想去学,你学一万年、学一万世你也学不到,你学的很有限。宇宙不知道多少亿万年,学一万年你能学多少?你能懂得多少?你从这个根本,你全都知道了。所以我们讲智慧没有人能超过佛陀的,他的方法高妙到极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这里。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集) 2011/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二十三面,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止观一》曰: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何况凡夫」。这里面所说的意思,解释「通诸法性,达众生相」。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法性就是《般若经》上常说的「诸法实相」,诸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真实相,这就是法性。真实相是个空相,但是我们不能用空这个字去体会它,那你就错了。真实相它没有任何现象,怎样才能体会得?不起心、不动念就体会到,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你就见不到真相。诸位要知道,不起心、不动念,那个时候是真心现前,是真心,起心动念就变成妄心,就变成无明。所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见到宇宙的真相。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就是起心动念,坏就坏在此地。佛怎么说,说老实话,这个实相是说不出来的。佛千言万语,像绘画一样,只是烘云托月而已。月亮画不出来,画云彩,当中露一个空白的,那就是月亮。佛千言万语都是在描绘,描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集) 2011/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0 》)
...。父母生的这个容貌是最健康的,父母给你的,你要把它毁掉、要把它改造,你就有苦受了,你会痛苦一辈子。所以错了。这些人有个极大的错误观念,以为那是美,给谁看的?给别人看的,自己受罪给别人看,你说你不冤枉吗?聪明人是自己享福,叫别人做给我看。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学佛的人才不要看那些东西。
可是这个世间很多,随着现代年轻人的要求,你看看美容院每条街上都有,应运而生,这都是那些人心想变出来的。就有人敢赚这种钱,不怕背因果。这个钱不好赚,这是害人,后来的果报都不好。谁知道?佛菩萨知道。所以佛菩萨现身肯定像《普门品》所说的三十二应,接引这些众生,帮助他们回头是岸,这就对了。这些人还是迷而不觉,要是真正觉悟了,以美容这个例子,他晚年受的那个美容之苦,应当发露忏悔。在大众面前表演给大家看,你看二十年前我要美,现在我受这么大的苦难、受这么多的折磨。现身说法,大家一看就回头了。所以他可以作菩萨,现身说法,他那个功德就无量,让多少年轻人回头、让多少年轻人觉悟,这是菩萨化身。可是得有人教他、有人提醒他,要不然他不知道,这个苦就白受了,你说多可怜。
菩萨能作种种身形,也能作种种环境,行动之速,似闪电光,这是比喻,他的成就非常迅速,变化所作。「菩萨能于一念之顷,普至十方国土」,极乐世界人人都做到,一个念头想到哪个佛国土他就到了,他不需要交通工具,神足通。而且同时可以现无量身,同时到无量诸佛剎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一集) 2011/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1 》)
...全破坏了,你造的罪多大。你别以为是一个人,牵累的人有多少?牵累的人愈多,你的罪就愈重。反过来,你要帮助他、成就他,将来得福的人愈多,你的福报愈大。如果说是这一个地区的人得福,这一个国家的人得福,全世界的人得福,你的福报还得了?不得了!
有机缘的人、有福报的人应该去做,在他有福报、有这个缘分的时候,他做起来轻而易举,很容易,修无量无边的大福报。如果说是障碍,让一切众生得不到福,那他造的罪业就重。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就是教学,千万不要轻视教学。教学的生活虽然很清苦,值得。你不从事教学你不知道,教学里头有乐趣,佛家叫法味,这个乐趣超过世间,人间天上的福报没有法子能跟它比。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他肯干,这里头有法喜充满,人活在世间一辈子非常快乐、非常欢喜,你到哪去找!哪个行业能做得到?教学能做到,圣贤教育才能做到,不是圣贤教育做不到。为什么?他心不清净,他自私自利,只要有自私自利就不行,只要有八缠就不行,有八缠三缚这个味道他得不到,必须把这个东西除掉。人决定不能没有惭愧心,惭愧是人性、是本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人有良心。人忌讳别人指责,人不能够嫉妒,随喜、欢喜。
现在的人奇怪,让我们无法想象。古人聪明,你说著作,中国古人这个著作决定没有版权,别人要印欢喜、谦虚,我这个东西不好,你花钱要印对不起你,但是欢喜,承蒙你看得起,你去翻印流通。现在的人奇怪,版权所有,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二集) 2011/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2 》)
...。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想太好了,世出世间所有的好心想,没有超过阿弥陀佛的,你怎么天天去想阿弥陀佛,这个太难得了。阿弥陀佛好到什么程度?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上讲透了,真讲明白了,我们不读这部经不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晓得。读了这部经才明了,才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千经万论都放下了。
难怪从前莲池大师说,莲池大师到晚年,功夫纯了,他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哪个人想去研究三藏,你们去搞去,我不干了,「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你们喜欢去行,你们去搞那个法门。我就是一心一意老实念佛,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晚年。对了,他往生净土了,后人尊他为一代祖师,他的法相供在我们这边。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了,要走径路,要走易行道,这就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真正有福德。没有真实智慧、真实福德,他不会走这个路子!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的时候,认识畅怀法师,我们三十多年的老朋友。那个时候他不信净土,他学天台的,他每天念佛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弥陀佛的,现在念阿弥陀佛了。我们幸运,佛菩萨把我们的寿命延长了,让我们有时间把佛的这些法门真的了解,才选择净土法门。年轻有个错误观念,以为这个法门是佛教老太婆的。没错,现在我们知道,老太婆的善根福德了不起,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她们什么都不懂,就这一个法门她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我们样样懂,还得搞六道轮回,出不去,你怎么能跟她...(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七集) 2011/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7 》)
...一家人,他们也欢喜。从哪个地方能看起?从学中国文字。所以我们要晓得,中国的文言文,在古时候周边国家统统都学。为什么要学?中国人有智慧,要想学中国的智慧就不能不读中国书,中国书是文言文。所以我们讲话不同,但是用写字都通,可以笔谈,像韩国、日本、越南,东南亚这些国家,语言不懂,写字都懂。只是最近这半个世纪多一点,不学文言文,学外国文去了。虽然他们政府跟着外国人走,可是民间还有些老人知道中国典籍里头有智慧,这个不多,还有少数老人还教年轻人学文言文,真有道理。
「《大集经》曰: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调是调教,就是现在讲的教学,能够教导众生。教什么?教他趣向无上正等正觉,这叫方便。这个方便的意思就深了,不是普通的方便,是教人真正觉悟,教人真正能够契入佛陀的知见,《法华经》上所说佛知佛见。无上正等正觉是佛知佛见,也就是说帮助众生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这种善巧的方法叫方便。「又《会疏》曰:《维摩经》云」,这是引用《维摩经》,「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这是用比喻来形容,智度是菩萨之母,方便是菩萨之父。下面两句有解释,「达空无相是大智」,达是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是空、是无相。现在我们看到的现象,都在眼前,都是事实,怎么能说无相?真的是无相,我们看错了。我们举个比喻,我们今天看电视、看电影,你说有相还是没有相?大家都说这个有相。真正有智慧的人告诉你这个无相,真的是无相。你所看到的是一种相续相,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真的你没看到。我们用电影来举例子,这个很容易明了。过去的电影用的是幻灯...(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七集) 2011/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7 》)
净公上人讲正觉集第三八卷
...性智」。你看,菩萨头一个,平等。平等里头有慈悲,大慈悲心,随众生的根机。《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为他示现,为他开导,开是开示,导是引导,令其证入,证入是目标,示现开导是方向。众生根机不齐,根基不厚,要慢慢引导。像释迦牟尼佛用的手法,从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慢慢的一步一步向上引导,不是一蹴就成就,那不可能的事情。无论什么事情,问题发生了,六道轮回发生了,原因是众生迷,迷得太过分,所以才有六道轮回的现象。菩萨知道什么原因,一步一步把他往上引。最难的是第一步,第一步能转过来,往后就不难,容易多了。我们今天就第一步跨不过去。第一步就是破身见、破边见、破成见、破邪见,就是要让众生真正觉悟到,我们所有一切看法、想法错了,没有一样是正确的,必须把这五种见放下,你的见解算是正确的,我们世间人所谓说客观的看法。一般人是主观的,有成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把自己放下,就变成客观。纯客观,你会见到事实真相;有我在里面,见不到。你要知道,我里头绝对掺杂着有名利,有自己,我的想法,我以为怎样怎样,错了,你看到的是局部,你没有完全看到,无我才能看到问题的背后。因果很复杂,无量因缘,你才真正看清楚、看明白。我们凡夫看到是祸害,说不定祸害之后有大利益;我们看到是利益,说不定佛看的,利益之后有大灾难,我们不知道,佛菩萨有智慧能看见。所以为什么教我们首先把见思烦恼放下,它有道理在。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八集) 2011/12/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8 》)
...,我们真正修行,头一个就是不被染污。怎样才不被染污?生活在这个世间,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处事待人接物,不受外头境界干扰。什么干扰?我喜欢,干扰了;我讨厌,被它干扰了。要怎么样?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不是木头人,非常亲切,就跟对自己一样,就跟对真佛一样。今天阿弥陀佛来了,我们用什么心态对他,我要用这个心态对所有一切众生。这个人是善人,阿弥陀佛,这个人是恶人,也是阿弥陀佛。善恶是他的习性,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阿弥陀佛。习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我们要对待真的,不对待假的。假的不善,慢慢我们会把它转变成善,我们要做好样子给他看,我们要多把事实真相讲给他听,诸法实相,这就是佛法,诸法实相就是对一切诸法真正觉悟、真正明白。我们的对象包括菩萨摩诃萨,包括九法界一切众生。这叫真修行,这叫会修行。起心动念全是这些概念,没有其他妄想,他能不成佛吗?
我们明白了,明白了就真干,天天把这些妄想、习气淡化。断不容易,愈来愈淡,一年比一年淡,一个月比一个月淡,一天比一天不容易,再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淡,那进步就太快了!真修、真干,我们跟阿弥陀佛走得愈走愈近,我们跟六道轮回、跟生死走得是愈走愈远。跟阿弥陀佛愈来愈近,这条路是光明大道,这真正能转珐輪。
下面第三,「说障道无所畏」,障是障碍,「说彼魔、外障蔽圣道之法」。魔障道,外道也障道,佛能说,能讲得很清楚。魔跟外在哪里?实在讲,不是真的在外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九集) 2011/12/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9 》)
...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剎那是极短暂的时间,一念当中的一剎那就有九百次的生灭。「又《往生论注上》以百一生灭为一剎那,六十剎那名为一念。两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剎那也。但《智度论》以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剎那兹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剎那。两者均谓一念即一剎那」。经论、祖师大德注疏里头说法不一样,都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说法不一样,我们知道,都是释迦牟尼佛因教学方便说而已。「兹为简单易记,故从后者,以一念顷即一剎那」。
「至于剎那一念之间,即能遍游诸佛国土者,此正弥陀之第十一愿」。弥陀十一愿里头这么说的,「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一念顷是多长的时间,到极乐世界就明白了。此地告诉你一个原则,就是很短很短的时间,短到什么程度?到极乐世界就明白了。世尊在讲学的时候,对的大众对象不一样,因为《无量寿经》古大德为我们证明,佛是多次宣讲,不是一次。所以,传到中国来的梵文原本是不同的版本,证明是多次介绍的。跟其他的经不一样,其他经典佛一生只讲一遍,没有讲第二遍的,只有这部经多次宣讲,肯定听众对象不一样。所以佛说这个时间长短没有一定的说法,因为时间不是真的,到极乐世界自然就明白了。总之,很短的时间你就能够周遍巡历供养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你有这样的能力。
「上文已曰,此诸大士」,这些大菩萨们,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三集) 2011/12/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93 》)
...就用一个忠,也是孝变现出来的,对宇宙万物的孝就叫做忠,忠是什么?你的心不偏不邪,这是忠。对一切众生讲信用,孝悌忠信,人之言谓之信,都从那个孝字衍出来的,再衍出礼义廉耻,再衍出仁爱和平。所以核心就是一个孝,其他的十一个字都从孝里头衍生出来的,孝用在什么地方,换另外一个名词。中国自古以来的帝王口号是什么?以孝治天下。尽管末代皇帝不孝,他还要用个名称,假名我以孝治天下,做出孝的假样子。文化的根要找到!
世间,佛法里面常讲的三种世间,佛经上常说。三种世间讲的,是有情世间,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动物,动物是有情的,有情世间;第二个是器世间,就是无情的,包括所有的植物跟矿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