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7-26 20:45 編輯
第二講:楞嚴經重點提示2 楞嚴經-2 (國語) 2007.1.6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好!昨天我們談到《楞嚴經》的重點是在講什麼呢?
《楞嚴經》的重點:一是捨識用根,捨生滅心,用不生不滅的根──六根裡面的根性,在眼叫做見性;在耳叫做聞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嚐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
捨識用根就了悟了真心的本體,用這個真如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修行,一剎那之間就與佛相應。我們因為用意識的輪迴生滅心修行,所以,百千萬劫不能成道。我們現在一下手處,就用不生不滅的根性為本修因,直接就契入佛的涅槃本懷,捨識用根就有這個好處,直取佛道,直取涅槃。
《楞嚴經》的重點,昨天我們講了五會楞嚴咒的重要,我們也把經文講了一遍,這個功德利益,讓大家都有了信心。今天我們繼續來談《楞嚴經》的重點,是防止魔事,就是防止著魔。
由於很多人不知道,修學佛道是用真如不生不滅的心性在修行,一直在相上裡面打轉。
譬如印光大師書裡面有講:就憑這一念急著想要見佛的心,就會著魔!
鎖定目標,非見到佛不行,就憑這一念,刻意的想見佛,他不知道說清淨心相應,自然見佛,至誠懇切,佛自然現前。他是刻意的求,魔就會投其所好,在後面五十種陰魔,他就會告訴你,魔就會投其所好,讓你看到種種的異象、瑞相,見花、見光、聞香,看到蓮花與諸佛,上至十方淨土,下至阿鼻地獄,都讓你看得很清楚,你會發現:喔!你好像很有修行,就動這個大我慢的心,就著魔!
如果我們也能夠了悟,色受想行識,內四大、外四大,無非是如夢幻泡影的緣起法,不實在的,知幻即離,離幻就覺。這個色受想行識,所引出來的奇異的現象,會使一個人修行當中,貪染某一些事情,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他就投其所好,想見佛,投其所好變佛。
在五十種陰魔裡面講:如果有修行人在這裡修行,他能夠聞到遠處,很遙遠的地方,二個人在講話的聲音,你千萬不要誤認為說你很有修行,這個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解脫。譬如說:你坐在這裡修行、打坐,你能夠聽到美國的朋友在講話,或者台北的朋友,二個人在講話,而且他們二個人講話,就如同在近距離一樣的,然後,打電話告訴他:你們二個在講什麼。他們二個會嚇一跳:喔!原來你是佛!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否定,我們不是佛,這個只是心光外洩,積極的努力在用功,超乎一般的異象,所顯現的色受想行識的一種異象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千萬執著不得,若作聖解,即著群邪,千萬不能動到一個念頭,說:我很有修行。
達磨大師講:見相即見鬼。
相,眾相本空,相不可得,《金剛經》講的:菩薩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見相,你就有東西可以貪,貪不到就起瞋恨心,這貪瞋癡就連續一直作用‥‥‥我們清淨的心靈,就一直受到強大的損傷和刮痕,我們的傷痛,永遠沒有辦法弭平,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如風吹光;也沒有辦法做到船過水無痕,船過了,水本身沒有痕跡。事過境遷,我們令心無所住,這一念當下解脫的心性功夫,是要培養的,而且是最重要的,萬法回歸當下。
什麼叫做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即是空,在凡夫界來講的話,有色、受、想、行、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呢?色是緣起法,它就是畢竟空,色法就是佛性,大悟的人,見一切相就是清淨法身。換句話說:凡夫看這個境界,跟聖人看的這個境界,是完全不同,凡夫看了這個世間,色受想行識清清楚楚;聖人看了這個世間,色受想行識畢竟空。我們想要脫離一切的痛苦,《般若心經》那一句話,你不能不體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你想要超越痛苦嗎?很簡單,也很難,就是把身、心徹底看破,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在佛的法界裡面,法界平等,無相無不相,究竟一實相,若論緣起,千差萬別;若論平等心性,統統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畢竟空寂。所以,對境寂然,常不離佛,什麼是佛?對一切境界可以作得了主,能夠入於不生不滅的寂滅、寂然,寂靜的寂,寂寞的寂,然,本然的然,然後的然。對境寂然,常不離佛,你想要見佛嗎?
記得!了悟一切如夢幻泡影的世間,沒有實體可得,就輕輕鬆鬆的放下;這一句也是方便說,性相本一如,何來住無住?我們講無所住,佛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眾生執著得很厲害,所以,佛叫你無所住;當一個人大悟了本體的時候,沒有那個東西,你住什麼呢?談什麼住,或者是無所住呢?都不對,性相本來就一如的,相本來就是空。所以,達磨大師講:見相即見鬼,你見到有一種相的東西,以為實體的東西,那個相都在迷惑你的清淨自性。如果你不能了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你內心的心靈的傷痛,將永遠沒有辦法弭平,你會為某一種事情一直困擾‥‥‥聰明的人、大智慧的人,一念之間就放下。
二個人爭吵,持續很久沒有停止,就表示二個人都不對。這是哲學家講的:二個人一直爭執,堅持不下,就表示這二個人都不對。佛法懂得退讓、懂得謙卑、懂得包容,用佛的心,作用在這個世間,快樂無邊。可是,我們不懂,也不會用,我們用的是煩惱,我們被佛所同情,被菩薩所憐愍,我們不能做一個主宰自己的人,所以叫做凡夫,叫做煩惱的眾生,叫做無明的眾生,是很可憐,讓諸佛菩薩悲愍我們。
可是,我們今天聽到了正法,我們應當了解,修行的重點在哪裡?
修行的重點:一定要明心見性,明本心,見本性。
明本心,見本性,有什麼好處呢?
它就像一個健康人的身體,有免疫系統;我們的心靈如果明心見性,它就有免疫系統,任何煩惱來,打不倒;任何境界來,打不倒;任何順境、逆境來,也打不倒,也動搖不了他。何以故?順逆二境本如幻,本來就像虛幻的東西。
有一個小姐,她十幾歲的時候生理期;這是我看醫學報導的。她每次生理期來,她就很痛很痛,痛到受不了,她每個月為這個事情非常非常的苦惱,非常的苦惱、困擾。後來人家跟她介紹一個醫生,這個醫生是西醫,人家跟她講:這個西醫是多麼的了不起,多麼的厲害!她就抱著一線希望,就去找這個醫生,這醫生一看:這個簡單!就開藥給她,就開這個西藥。第一個月吃了,真的沒有痛;第二個月吃了,真的很好,沒有痛;到第三個月就不是這樣子了,第三個月,前面二個月都沒痛,那表示很有效囉!她在圖書館上班,這個小姐在圖書館上班,吃了,第一天還沒事,第二天,西藥一服下去的時候,在圖書館裡面沒辦法呼吸,全身發抖,發抖,她以為圖書館的冷氣壞掉,跑出來外面,想要曬曬陽光,呈半昏迷狀態,呈半昏迷狀態,半昏迷狀態,頭痛劇烈,噁心,噁心,一直要嘔吐,快昏倒,吸不到氧氣,在醫學裡面講:就像登高山,登上高山,登上高山缺少氧氣,不到氧氣,才服用第三個月而已。這個就是用強大的止痛劑,讓你暫時止痛,看起來好像沒事。
我講這個例子,有很重大的意義,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用意識心修行,就是暫時止痛的,它沒有免疫系統,知道嗎?今天痛了,吃個普拿疼,去給西醫看一下,好!吃個止痛劑;今天痛了,再去吃一個止痛劑,反正就痛嘛,吃了馬上就好‥‥‥就開始上癮了,久而久之,它這個西藥所殘留的餘毒,到最後爆發出來,就無法承受的痛。我沒有否定西藥的功能,也不是說西藥全部不好,不是這個意思。
而是說:這個例子在告訴你說:用意識心修行,就像止痛劑一樣,自己本身沒有免疫系統,就像一個人身體健康;如果一個人身體健康,對不對?像我們法師裡面,有的人身體很好,一感冒,喝喝開水,躺一下,人家什麼藥都不要吃,好了,好了呢!是不是?他本身就有強大的免疫系統。心靈也是這樣子,一個明心見性,大悟的人,他的心就有免疫系統。
無明就像細菌一樣,它會攻擊你,你坐在那個地方,莫名其妙,無緣無故的,就是一直煩惱‥‥‥也不曉得在煩惱什麼,這個人對不起我,那個人對我好、不好,到臨命終的時候,跟生死完全沒有關係。我們今天所忙的事情,都跟生死沒有關係,而且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可悲,也很可憐!
因此我們由這個小姐的例子就知道,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暫時止一下。譬如說:我今天煩惱了,我出國走一走,對不對?那還要看心境,也對,暫時,沒辦法,凡夫嘛!掙脫不了內心那種牢牢的心靈的枷鎖和桎梏,沒辦法掙開來,就只好求助於國外,去國外走一走,去國外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走一走‥‥‥我們修行就是這樣子。
所以,我們應當用本性修行,本性修行,見一切相,千萬不要被黏住,如果你真的有功夫,昨天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哪個人好,哪個不好,記得!早上睡醒的時候,統統歸零,這個歸零,請歸零,每天早上睡醒,請歸零,每天都歸零,歸零就是讓它呈真空狀態,習慣這樣子,世間的是非恩怨,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會徒增困擾。好!早上睡醒,重新開始,就是放下,放下,放下,就是這樣子,訓練到最後,就是性相一如。所以,我們如果修首楞嚴大定,是最好的方法,單刀直入就見真心,見首楞嚴,那麼,二六時中都在定中。
修首楞嚴大定的人,必須要下二種決定心,
一、決定用不生滅根性為本修因,就是你的下手處,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根性,六根裡面,眼見叫做見性,用這個不生不滅的見性,見性是什麼意思呢?見一切善、一切惡,統統不著。什麼叫做聞性?聞一切聲音、毀謗、讚歎,都知道塵自生滅,自性不動,那個只是音聲的組合而已,如夢幻泡影的音聲而已。是不是?這個也是緣起,本身就是空。舌頭嚐好吃的東西,千萬不要一直執著,因為這個下喉以後,吞下喉嚨以後就開始消化,消化以後,就開始製造糞便,就開始製造糞便,如果我們被這個好的食物所牽制住了,半夜想到還流口水,就表示這個人功夫還不夠,還不夠!所以說:什麼是不生不滅的根性呢?就是眼見一切色,即知道色就是空,眼見一切色法,就知道了悟萬法皆是敗壞之相,見一切相,總知道萬法都是無常,盡皆不可得,決定放下。
再來,經文有一段很重要的,舍利弗問佛,說:世尊!何謂度眾生?世尊!令眾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為度眾生否?世尊答:舍利弗!作此見者,名為大邪見人,云何令眾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為度眾生?舍利弗!眾生界不增不減;佛界不增不減;法界不增不減。是故舍利弗!眾生界者畢竟空;佛界者畢竟空;法界者畢竟空。是故舍利弗!眾生界者即是佛界;佛界即是法界;法界即是眾生界,作此見者,名為佛見;不作此見者,名為邪見。
這一段的問答就很修行‥‥‥很有這個禪的味道了。
就是告訴你:眾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從這邊度到那邊,是因為無明卡住,所以,我們方便說度眾生。而眾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的度和不度,空哪有從這邊到那邊呢?你看虛空,有從東邊到西邊、到南邊嗎?空、虛空都是如如不動,放在那個地方,我們的清淨自性,也是這樣子的。
那麼,不度眾生,師父!您今天在做什麼呢?
我今天在做如夢幻泡影,度如夢幻泡影的眾生,做如夢幻泡影的佛事,本不存在,可是,還是要這樣做,因果很清楚嘛!是不是?
論事相,就必須論因果;論理體,就必須論無生;論究竟實相,就究竟一切法無生。所以,舍利弗跟佛陀這一段的問答,可以證明,也可以了解,法界其實平等的。
所以,很多人看了那一段看不懂,說:師父!多少人問這一句話:說:師父!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為什麼情跟無情都可以成就佛道呢?為什麼這樣子呢?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說:這一句話不是這個意思,樹木也可以成佛,人也可以成佛,它不是這個意思。
他說:師父!寫得很清楚了,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是寫得很清楚嗎?
我說:那你的意思呢?
說:樹木也可以成佛!
我說:這大邪見人,樹木是我們的依報,如何成佛?
那怎麼解呢?
很簡單!若大悟,當一個人大徹悟的時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內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還是平等。
什麼叫做內四大?站在相上來講是平等的,當一個人成佛的時候,他可以把這個外面的境界,如同涵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一樣。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因為這個人成佛,能夠轉識成智,能夠轉境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這個成就無上菩提的人,才能這樣講。
就是說: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這些樹木,都是我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所以,它們也不離開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說:樹木可以成佛。是因為有情的眾生成佛,能夠轉外面的物質世界,為自己的清淨心性所包容。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因為我們大徹大悟,轉有情的識變成大智,而這個大智,等同虛空,這個虛空就包容情跟無情,這樣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我們內四大跟外四大,其實是平等的,譬如說:我們今天生病,譬如說:我們今天生病,我們今天生病,我們要看醫生,醫生所下的藥,也是一樣啊,地、水、火、風。譬如說:你到醫院去,做什麼呢?戴氧氣筒,那是什麼?那空氣啊!我們裡面要呼吸啊,內四大不調,必須假借著外四大,以前沒有西醫,就上山去採這個藥草,這個藥草難道不是地嗎?不是地、水、火、風嗎?它只是在轉換而已啊!可是,你必須借重一個醫學的常識,要不然,你會把毒藥當作是甘露。所以,醫生就可以把毒藥變成甘露;而無知的眾生,會把甘露變成毒藥。是不是?我們了解,內四大、外四大,其實是平等不二的,因為內四大生病,必須借重外四大的醫藥,內四大、外四大,其實是平等一如。
所以,我們內跟外,是眾生在分的,就佛來講,大地的眾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傷害它,佛陀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傷害這個草木的,因為他知道,外四大是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世界,也是包容在他心境裡面,動一個瞋恨心的念頭,去把那棵樹木砍掉,也會傷害自己的清淨心。
所以,我們了解,什麼叫做一合相?
一合相,《金剛經》講的一合相,譬如說:我們這個四大像一合相,眾緣合起來像一個相,叫做一合相,現在要站在相上角度講。而佛陀說:其實,一合相根本不存在,而凡夫貪著其事,這《金剛經》講得很清楚,我們這個和合起來,像一合相,現在站在相上裡面講一合相,你看,組合起來,像有一個師父慧律法師,我們用化學元素去探討,這個法師、這個色身,其實是化學元素,地、水、火、風所構成的,碳、氫、氧、鉀、鏻、鈣等等‥‥‥這些元素所構成的而已;但是,這些元素所構成的,看起來像是一合相,而佛陀說:一合相其實並不存在,而世間人貪著其事,以為有這個一合相。
就大悟的聖人來講,這個一合相是指清淨的心性,叫做一合相,絕對的清淨的般若智慧,叫做一合相,因為它不能分,絕對的清淨自性,怎麼能分呢?它不是長的,不是短的;不是時間,不是空間;不是長,也不是短;不是青黃赤白;也不是方形的,也不是三角形的,你如何區分呢?所以,清淨心靈才是真正的一合相,但是,這個一合相看不到。這個一合相,從二個角度切入,一個從相上的角度切入,這個一合相根本不存在,在《阿含經》講:其實是不相在,這相根本就不存在的,而眾生貪著其事,以為有一種東西叫做一合相,像我們現在一個講堂,就是一合相,大家和合起來,好像有那個相的存在,大家合起來,有一合相,其實,自性本空,沒有這個事情。現在要站在聖人的角度講一合相,聖人的角度:一合相就是大般若智慧,我們原本存在的如來藏性,不生不滅的藏性,這個才是真正的一合相,它無形無相,非長非短,不是青黃赤白,要用,清清楚楚;要拿,拿不出來,這個就是一合相,真正的一合相。佛在《金剛經》講:真正的一合相是不可說的,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才是真正的一合相,因為不可分,當然是合了,它也只是個名詞。
第二,修行首楞嚴大定,要下二種決定心
一、決定用不生不滅根性為本修因
二、決定捐棄一切諸有為相,這個太重要了!
決定,一定要決定放下所有世間緣起緣滅的假相,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們應當了解,六祖講:萬法無有真,離假一切真。萬法無有真,哪一樣是真的?
不明真如自性的人,衝,一直衝,修行,他看起來好像很精進,看起來很精進,可是,煩惱一大堆,我慢貢高,碰到人不屑一顧,自己認為自己非常有修行,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地方,每天拜佛用功是做什麼?是拜給人家看的嗎?還是上班、打卡?現在的修行就是這樣,我早上起來做早課,下午起來做晚課,像打卡、像上班一樣的,我的煩惱除不除是其次,我只要把這本經誦完了,就對佛有一個交代,我們叫做交代式的修行;我們這個叫做上班式的修行;我們這個叫做打卡式的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我們內心裡面的煩惱存不存在,都不去管它,反正我在這裡把這一部經誦完了,我有一個交代了。
佛陀!您看‥‥‥你誦經是要給佛陀高興的?還是要降伏自我的?要得生死自在呢?啊?
有一個人誦《金剛經》三千部了,跑到文殊講堂來,跪在那邊迴向,我剛好走下來要吃飯,
我說:年輕人!你來拜佛了不起!
說:師父!我誦《金剛經》誦了三千部,我誦了好幾年,我今天特別來文殊講堂,在佛前迴向。
喔!我藉這個機會好好的教育,我說:你誦《金剛經》三千部,我現在問你:《金剛經》是誰講的呢?
他說:當然世尊講的囉!
那現在請問你:你是誦給佛聽,還是誦給你自己聽呢?嗯?如果誦給佛聽,佛不須要你誦給他聽啊,他講的,還要你誦給他聽嗎?
他說:那誦給自己聽。
那你誦了幾年了?
他說:我誦了十幾年。
誦了十幾年,煩惱斷了沒有?
沒有!
那現在呢?
還繼續誦。
我說:《金剛經》裡面講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試說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誦經就是音聲啊!
一下答不出來,你誦經求佛?佛早就跑掉了!
他說:那我回去就不要誦了?
我說:更糟糕!你不大徹大悟,不誦經,你做什麼?閒在那邊幹什麼呢?
他說:好難喔!
那麼簡單,怎麼堪稱最上乘論呢?你以為當一個大和尚這麼簡單喔?
他說:不曉得大悟的人心境這麼高!
哪有這麼高?在這裡哪有比高下的?你沒聽過: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嗎?
說不過師父。
好!你好好的迴向,記得迴向給我,我去吃飯了!
誦三千部,抵不過師父二句話,一下就躺在那個地方,你根本就沒辦法回答,二句就沒辦法了!因為不悟佛的心法,也沒有徹底的見性,但隨逐著語言、音聲在求佛,佛已經在《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了: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不能搞錯了!
誦經是要依文起觀,對著文章起觀照,不是念給佛聽的。經典就像佛的遺教一樣,佛留下來的遺囑,你要如法、如律、如佛所說,按照他所交代的遺囑,如法的觀照,契入佛的心境, 才叫做佛的弟子啊,不是鸚鵡學講話,不是鸚鵡學講話。
所以,我們應當了解,要修首楞嚴大定,要決定捐棄一切諸有為相,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天就像棺材蓋,地就像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就是要躺下來,躺下來。就是表示說: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統統要失去囉?是不是?你明明知道,有一天我們會死,要躺進棺材,為什麼不提早聽佛的話:歇即是菩提呢?為什麼不懂得這個道理呢?
生存本身就是很殘酷,我們需要賺錢,我們要面對現實,我們要上班,對不對?
要上班,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一種殘酷。
為什麼?
我要活下去,我這個家庭要維持,我當然要賺錢啊!
沒有關係!佛沒有叫你拋棄家庭,而是讓我們了解,在建立這個家庭,或者是你幹這個大事業,你也能不能了知,在這個人生宇宙當中,也有一種非常超越的真理,它時時刻刻可以指引你,過著祥和安樂、解脫的日子呢?今天我們因為不明了這個道理,所以就吃喝玩樂,吃喝玩樂,沒有錢,搶銀行,沒有錢,搶銀行。是不是?一念看不順眼,砍人,砍人!所以,是不是說:書讀得愈多的人,就愈沒有煩惱呢?不見得!只要沒有聽到佛法的人,就是讀到博士,一樣是無知。好!舉個例子,清華大學前幾年,有二個女的為了爭一個男的,另外一個女的,把那個對方殺死,對不對?現在關得快出來了。為什麼她讀到清華大學,會做出這種舉動來呢?清華大學是一流的名校,若論讀書,可以算得上是一等的學府,為什麼會做出這種驚人的舉動呢?為什麼?她一感情來,完全喪失理性,完全喪失理性。
學佛就是要讓我們回歸原來的理性;回歸原有的智慧;回歸原有的佛性;回歸原有的解脫、自在和清涼。
一個人的一生一世沒有聽到正法,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是非常可怕的,又繼續輪迴,死了以後就繼續輪迴了。我們因為不能捐棄一切諸有為相,所以,我們每天活著,就像懲罰自己,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來講是一種懲罰。我們每天都不高興,但是,不知道不高興是為什麼?我們每天,一個家庭夫妻相處,每天都吵架,也不知道在吵什麼?其實,都是為了一點小事,朋友、同參道友,二句話互相砍人,把對方砍到殘廢,須要這樣大動干戈嗎?什麼叫做眾生?一開口就是別人錯到底,我就是對,我就是對!這個就是眾生。
聖人剛好相反,聖人會交換立場,能夠忍辱,能理解對方有他的苦衷,因為時間、空間的交會點不一樣,不能用我們這個立場,一定強迫別人來接受我們的觀念。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
把我們擁有的知見,就是所謂的觀念,強加在對方的身上,二個人會活得很痛苦的!
夫妻為什麼吵鬧不休?知見不同、看法不同。
朋友為什麼會反目成仇?因為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誰對誰錯很難講,甲來講,甲有一套的理論;乙來講,乙有一套的理論,只有聖人能夠超越善惡、超越是非、超越對錯,懂得退讓。
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體會了老二哲學的重要,老二就是:什麼統統不要排老大,那個排老大的人,很容易就被砍頭。記得!不搶風頭,不佔鏡頭,不搶風頭,不搶鏡頭,就不會被殺頭。記得懂得退讓,什麼都要記得排老二,不要排老大,什麼事情都要搶第一,什麼事情傷害最大的,就是那個排老大的。有功勞不要往自己身上攬,就說:哎呀!都是我啦,我最偉大了,我最偉大了!你這樣一講,都是一直讚揚自己‥‥‥底下的人,旁邊聽了:哼!就有戲可看,他在旁邊就看得不順眼,背後就說你幾句。
當我們辦一件事情很成功的時候,把這個功勞、功德,全部推給大家:這大家的合作,大家的功勞,不是我一個。今天我慧律法師一個人來這裡講經,沒有大眾坐在這裡,也無法成就弘法的,你們沒有來坐在底下,我講給誰聽呢?一個都沒有,有這樣精神病的嗎?一個都沒有,講經?當然就是講給你們大家聽囉!你們成就我,我應該感謝大家,我用這個最卑微的心,向大家學習,我提供三十多年來學佛的心得,跟大家彙報一下,我不敢說我在教大家,也許底下都是臥虎藏龍。是不是?都是很了不起的大和尚、大法師、很有修行的護法居士大德,示現坐在底下的。是不是?所以說:謙虛一樣可以表達自己的立場,比較受人家歡迎,比較受人家歡迎。所以,我比較喜歡排老二,所以,懂得老二哲學,你就減少很大的傷害。
我們這個《楞嚴經》,預計要講三年,中間如果有停課,譬如說:水陸法會、農曆年、梁皇法會,或者是師父要出國去弘法,會事先一個月前通知大家,最慢二個禮拜前,一定會通知大家。所以,中間如果有停課,我們會事先通知。如果突然沒有上課,那麼,有幾件事情:第一個就是:我重病爬不起來,重感冒爬不起來,送急診,所以,沒辦法上課。第二就是阿嬤突然死掉,要‥‥‥不曉得她在不在?‥‥‥沒有關係啦!突然暴斃了,沒辦法了,突然走了,那當然就是要停課了。是不是?好了!我們這一次講這個《楞嚴經》,要放慢腳步,所以,不急著講完,我們要詳細的講,如果我的壽命夠長的話。
最近我很感謝我們的法無師父,我們的當家師,非常感謝他,他的領眾,無論是放生,無論是誦經,或者是做佛事,都跟師父消災迴向,整個僧團,師父都很感恩,在這裡,師父在大眾讚歎我們當家法無師,對師父的一種恭敬,每一次做功課,都這樣跟師父迴向,所以,我現在,你看!這迴向真的很有效,氣色是真的很不錯,你看仔細一點,再近一點,氣色真的不錯,迴向是真的‥‥‥
還有一些護法居士大德,怕師父早死,每天都消災迴向,把壽命要捨給師父,我現在用不完了,用不完了!目前來講的話,這個身體還行,如果師父的壽命夠長,我們就繼續講,生死無常,也不知道要活到什麼時候,我也不是佛陀,沒辦法告訴你,明天、明年,再幾年,能夠活多久不知道。只要一結到楞嚴大法的緣,就種下大菩提的因,諸位將來必定成佛無疑,毫無疑問的!
古德有說:《楞嚴經》只要一歷耳根,一歷耳根,這個人能滅無量億劫的生死重罪。《楞嚴經》這個是大法,是最上乘的大法,而且是密法跟禪宗、禪法,是最究竟的一本寶典。單單聽到這個「楞嚴經」三個字,就可不得了了!如果有人臨命終,誦:「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華嚴經」,這個就不得了了,一歷耳根,即成道種。
我告訴諸位:聽講這個《楞嚴經》,不是憑一時的感性,或者是一時的好奇,那沒有辦法持續的。
當我們進入《楞嚴經》的領域的時候,我們會開始慢慢發現很難,非常的艱澀,因為沒有大悟,統統是名相。翻譯的譯本,般剌密諦翻譯的譯本,文章就很難,因為是文言文;註解,圓瑛法師的註解也難,是古文,經文難,義理深,註解難,統統難!所以,在這裡要進入《楞嚴經》前,必須要跟諸位作一個心理建設,不能憑一時的感性,不能憑一時的好奇,《楞嚴經》是給有志氣的人聽的,他才聽得下去的。憑一時的感性,一時的好奇,或沒有志氣的人,他根本就聽不下去,要發大菩提心,刮風、下雨、下冰雹,不管如何,我就是不缺席!要下這種大願力。
自古以來,《楞嚴經》的註解有十多種,不包括市面上流通的一些居士和一般的法師,比較有名的有十多種。因為古人的原譯太難,義理又深,實在是非常不容易了解。既然臨命終一聞大乘經名,即為道種,能滅恆河沙的重罪,何況我們今天好好的來研讀、來持誦的呢?我們一般人;底下要講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諸位把筆放下來,在末法時期,很多人都修淨土法門,而不了解保護這一顆清淨心的重要,不了解。
毛毛蟲變蝴蝶,毛毛蟲怎麼變蝴蝶呢?這裡是毛毛蟲,變‥‥‥變作蝴蝶,從這裡到這裡,毛毛蟲如果染上病毒,會被鳥吃掉,這個毛毛蟲有沒有機會變蝴蝶呢?沒機會,沒有機會。
毛毛蟲比喻什麼呢?比喻我們這一顆清淨心,這一顆清淨心,必須在現前當下這一念就要處理它。換句話說:往生是現在的事情,絕對不是臨命終的事情。你能夠萬法回歸當下,用大智慧打破無明煩惱、習氣,步步為營,護持這一顆清淨心,這樣子念佛:阿彌陀佛‥‥‥這樣子念,保護這一顆清淨心,這樣下定決心保護它,慢慢慢慢‥‥‥自自然然,牠就會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
漂亮的蝴蝶就比喻作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隻毛毛蟲,就比喻說我們在娑婆世界。
我們在娑婆世界,煩惱很多,無明又重,習氣也難改,這一顆清淨心,就像這一隻毛毛蟲。
我們現在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我現在念佛,煩惱不管它,阿彌陀佛‥‥‥
臨命終的時候,期待臨命終那一刻,諸位!從等待一隻毛毛蟲變成這個蝴蝶,中間這個距離呢?
每一個念頭,毛毛蟲要慢慢的轉化‥‥‥才能漸漸變成蝴蝶嘛!
是不是?他不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都在等待什麼?
等待變成蝴蝶,每天都在等待變成蝴蝶,那這一顆清淨心呢?
被煩惱所束縛,百般的煩惱,百般的計較,在生活當中種種的苦痛,還不能警覺,捨不下,親情割捨不下,錢財割捨不下,諸位!你想想看,這樣怎麼往生極樂世界呢?是不是?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很正確的觀念,現在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對!很好!
記得!是由現在的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昇華,把這個執著、煩惱、分別,種種的習氣斷除,這樣子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心性上下功夫,到臨命終的時候,我早就學習放下,到臨命終,一下子蓮花化生,一剎那之間離五濁。
極樂世界是化生的,蓮花化生,沒有中陰身。對不對?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中陰身。你記得!保護這一隻蟲,不要被鳥吃掉;不要被細菌吃掉;不要讓這一隻蟲生病,這一隻蟲生病,還沒有轉化蝴蝶就病死了!什麼是病呢?這一隻蝴蝶就是我們的清淨心,如果生病,就是無明重,這一隻毛毛蟲就生病;無明少,這一隻毛毛蟲就健康,就健康;斤斤計較,這一隻毛毛蟲就生病;什麼都忍不下,這一隻毛毛蟲就生病。
所以,諸位!用一隻生病的毛毛蟲,你有把握在臨命終轉化成蝴蝶嗎?沒有把握。要怎麼樣能夠把握呢?萬法回歸現前當下這一念,當你在念佛的時候,記得同時要破除執著,這一隻蟲才可以活下去。就是這一隻蟲你一定要好好的保護牠,這一隻蟲是什麼?就是我們這一念清淨心,這一顆清淨心,你要堅持下去。
所以,這個觀念,重要的觀念,毛毛蟲要轉化成蝴蝶,中間不能出任何的差錯;這一顆清淨心要直通極樂世界,中間你統統要放下,跟自己生死沒有關係的,統統放下。
記得!要口業清淨,要守口如瓶,要禮敬三寶,三寶是整個佛教的根,敬佛、敬法、敬僧,這是作為一個佛弟子最基本上的;連佛都不敬,法都不信,僧都不敬,如何能夠了生死呢?連信心都沒有。是不是?所以,我們應當了解,身口意一定要約束好,好好的保護這一顆清淨心,不要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沒有用的;不要把多餘的生命,浪費在沒有用的事情;不要做那一些你將來一定會後悔的事情;不要做那一些浪費時間又浪費生命,又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為什麼?我們的時間重要;我們的生命重要;我們的道業重要。
記得!練習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記得!包括你在睡覺,一樣念佛自在,求生意志堅定不移。我說:常常夢到佛菩薩的人,常常夢到三寶的人,這個人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的,他的意識型態裡面都是三寶;他的意識型態裡面統統是極樂世界,他一心一意就是要生極樂世界,連在作夢,統統夢到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人怎麼不會往生呢?醒著的時候要往生;連睡夢當中都想要往生,這個人必定往生!
諸位!下定決心,了生死在一念之間。
所以,研讀《楞嚴經》,是屬於大根性的人;是屬於下決定心的人;是屬於有大勇氣的人;發大菩提心的人,才能夠持續,要堅持、要忍耐。研讀《楞嚴經》,絕對有幫助你往生淨土的,絕對有幫助你往生淨土的。
好!我們《楞嚴經》的前言就講到這個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