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a) 卷上 菩薩教化品第三 云 :
(波斯匿王) 白佛言:「世尊!護十地行菩薩云何行可行?云何行化眾生?以何相眾生可化?」
佛言:「大王!五忍是菩薩法:伏忍上中下、信忍上中下、順忍上中下、無生忍上中下、寂滅忍上中下,名為諸佛菩薩修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初發想信,恒河沙眾生修行伏忍,於三寶中生習種性十心:信心、精進心、念心、慧心、定心、施心、戒心、護心、願心、迴向心。是為菩薩能少分化眾生,已超過二乘一切善地。一切諸佛菩薩長養十心。為聖胎也。」……
b) 卷下 受持品第七 云 :
善男子!習忍(初住菩薩)以前,行十善菩薩(十信位菩薩),有退有進,譬如輕毛,隨風東西。是諸菩薩亦復如是,雖以十千劫行十正道,發三菩提心,乃當入習忍位,亦常學三伏忍法,而不可名字,是不定人。
是定人者(初住菩薩以上),入生空位,聖人性故,必不起五逆、六重、二十八輕(菩薩戒)。
2)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A)菩薩行品第三 云 :
爾時,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護十地行菩薩摩訶薩,應云何修行?云何化眾生?復以何相而住觀察?」
佛告大王:「諸菩薩摩訶薩依五忍法以為修行,所謂: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皆上中下,於寂滅忍而有上下,名為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a)善男子!初伏忍位,
一)起習種性,修十住行。初發心相,有恒河沙眾生,見佛法僧,發於十信,所謂: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戒心、願心、護法心、迴向心。具此十心而能少分化諸眾生,超過二乘一切善地,是為菩薩初長養心,為聖胎故。
二)復次,性種性菩薩修行十種波羅蜜多,起十對治,所謂:觀察身、受、心、法,不淨、諸苦、無常、無我;治貪、瞋、癡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種善根;觀察三世過去因忍、現在因果忍、未來果忍。此位菩薩廣利眾生,超過我見、人見、眾生等想,外道倒想所不能壞。
三)復次,道種性菩薩修十迴向,起十忍心,謂觀五蘊——色、受、想、行、識,得戒忍、定忍、慧忍、解脫忍、解脫知見忍;觀三界因果,得空忍、無想忍、無願忍;觀二諦假實,諸法無常,得無常忍,一切法空得無生忍。此位菩薩作轉輪王(即還在輪迴),能廣化利一切眾生。
b)復次,信忍菩薩,謂: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能斷三障,色煩惱縛;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修四無量——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具四弘願——斷諸纏蓋,常化眾生,修佛知見,成無上覺;住三脫門——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此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至一切智諸行根本,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c)復次,順忍菩薩,謂: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能斷三障,心煩惱縛,能於一身遍往十方億佛剎土,現不可說神通變化,利樂眾生。
d)復次,無生忍菩薩,謂: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能斷三障,色心習氣,而能示現不可說身,隨類饒益一切眾生。
e)復次,寂滅忍者,佛與菩薩同依此忍,金剛喻定,住下忍位名為菩薩(十地 法雲地),至於上忍名一切智 :
一)觀勝義諦,斷無明相,是為等覺;
二)一相無相,平等無二,為第十一 一切智地(妙覺, 佛)。非有非無,湛然清淨,無來無去,常住不變,同真際、等法性,無緣大悲常化眾生,乘一切智乘來化三界。
B)奉持品第七 云 :
復次,(初地)歡喜地菩薩摩訶薩,超愚夫地,生如來家,住平等忍。初無相智照勝義諦,一相平等非相無相,斷諸無明滅三界貪,未來無量生死永不生故 (註 : 即不再生死輪迴),大悲為首起諸大願,於方便智念念修習無量勝行——非證非不證,一切遍學故;非住非不住,向一切智故;行於生死,魔不動故;離我我所,無怖畏故;無自他相,常化眾生故;自在願力,生諸淨土故。善男子!此初覺智,非如非智,非有非無,無有二相方便妙用,非倒非住,非動非靜,二利自在,如水與波非一非異,智起諸波羅蜜多,亦非一異。於四阿僧祇劫,滿足修習百萬行願,此地菩薩無三界業習,更不造新。由隨智力,以願生故。念念常行檀波羅蜜多,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廣大清淨,善能安住饒益眾生。
3) 大乘入楞伽經 云 :
A)
a)卷第二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云 :
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速疾無礙。名意生身。
大慧。譬如 : 心意於無量百千由旬之外。憶先所見種種諸物。念念相續。疾詣於彼。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為礙。意生身者亦復如是
b)卷第三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云 :
入遠行地(七地)。成就無量自在三昧。獲意生身。如幻三昧力通自在皆悉具足。猶如大地普益羣生
c)卷第四 無常品第三之一 云 :
佛言。大慧。意成身有三種。何者為三。謂 :
入三昧樂意成身。覺法自性意成身。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諸修行者入初地已漸次證得。
大慧。
一)云何入三昧樂意成身。謂 : 三四五地入於三昧。離種種心。寂然不動。心海不起轉識波浪。了境心現。皆無所有。是名入三昧樂意成身。
二)云何覺法自性意成身。謂 : 八地中了法如幻。皆無有相。心轉所依。住如幻定及餘三昧。能現無量自在神通。如花開敷速疾如意。如幻如夢如影如像。非四大造與造相似。一切色相具足莊嚴。普入佛剎。了諸法性。是名覺法自性意成身。
三)云何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謂 : 了達諸佛自證法相。是名種類俱生無作行意成身。
B)卷第五 無常品第三之餘 剎那品第六 云 :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願為我說五法自性諸識無我差別之相 ? 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善知此已漸修諸地具諸佛法。至於如來自證之位。
佛言。諦聽當為汝說 :
大慧。五法自性。諸識無我。所謂 : 名。相。分別。正智。如如。若修行者觀察此法。入於如來自證境界。遠離常斷有無等見。得現法樂甚深三昧。
大慧。凡愚不了五法自性諸識無我。於心所現。見有外物。而起分別。非諸聖人。
大慧白言。云何不了而起分別 ?
a)佛言。大慧。凡愚不知名是假立。心隨流動。見種種相。計我我所。染著於色。覆障聖智。起貪瞋癡。造作諸業。如蠶作繭。妄想自纏。墮於諸趣。生死大海。如汲水輪循環不絕(即輪迴)。不知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心所見。妄分別起離能所取及生住滅。謂 : 從自在時節微塵勝性而生隨名相流。
b)大慧。此中相者。謂 : 眼識所見名之為色。耳鼻舌身意識得者。名之為聲香味觸法。如是等我說為相。
c)分別者。施設眾名。顯示諸相。謂 : 以象馬車步男女等名而顯其相。此事如是決定不異。是名分別。
d)正智者。謂 : 觀其相。互為其客。識心不起不斷不常。不隨外道二乘之地。是名正智。
e)大慧。菩薩摩訶薩以其正智觀察名相。非有非無。遠離損益二邊惡見。名相及識。本來不起。我說此法名為如如。
一)大慧。菩薩摩訶薩住如如已。得無照現境。昇歡喜地。離外道惡趣。入出世法法相淳熟。知一切法猶如幻等。證自聖智所行之法。離臆度見。如是次第乃至法雲。至法雲已三昧諸力自在神通。開敷滿足成於如來。
二)成如來已。為眾生故。如水中月普現其身。隨其欲樂。而為說法。
其身清淨。離心。意。識。被弘誓甲。具足成滿十無盡願。是名菩薩摩訶薩入於如如之所獲得。
4)大方廣佛華嚴經
A)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云 :
第一地
「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志,生廣大解,慈悲現前,為求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力無餘智故,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為轉大法輪無所畏故。 佛子!菩薩起如是心,以大悲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攝,最上深心所持,如來力無量,善觀察分別勇猛力智、力無礙智、現前隨順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
佛子!菩薩始發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無能說其種族過失,離世間趣,入出世道,得菩薩法,住菩薩處,入三世平等,於如來種中決定當得無上菩提。菩薩住如是法,名:住菩薩歡喜地,以不動相應故。 …… 佛子!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時,於一切物無所吝惜,求佛大智,修行大捨,凡是所有一切能施。所謂:財穀、倉庫、金銀、摩尼、真珠、琉璃、珂貝、璧玉、珊瑚等物,珍寶、瓔珞、嚴身之具,像馬、車乘、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園林、臺觀、妻妾、男女、內外眷屬及餘所有珍玩之具,頭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份皆無所惜,為求諸佛廣大智慧。是名:菩薩住於初地大捨成就。 ……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無有窮盡。布施、愛語、利益、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不離念同行菩薩,不離念菩薩行,不離念諸波羅蜜,不離念諸地,不離念力,不離念無畏,不離念不共佛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 是菩薩若欲捨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便能捨家、妻子、五欲,依如來教出家學道。既出家已,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能過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前後際各百劫事,能入百法門,能示現百身,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是數,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註 : 解深密經 卷第三 分別瑜伽品第六 云 : 於彼現行心能棄捨。彼既多住如是行故。於時時間從其一切繫蓋散動。善修治心。從是已後。於七真如。有七各別。自內所證。通達智生。名為見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證得初地。) B)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云 第七地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於十地中皆能滿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為殊勝。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滿,得入智慧自在行故。 佛子!菩薩於 初地中,緣一切佛法願求故,(佈施) 滿足菩提分法; 第二地離心垢故,(十戒) 第三地願轉增長得法光明故,(忍辱) 第四地入道故,(精進 三十七道品) 第五地順世所作故,(持戒 入禪) 第六地入甚深法門故,(般若 十二因緣) 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方便) 皆亦滿足菩提分法。何以故? 菩薩從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從第八地乃至第十地,無功用行皆悉成就。 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處雜染,一處純淨,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方便神通願力。佛子!菩薩諸地亦復如是,有雜染行,有清淨行,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願力方便智慧乃能得過。」 a)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七地菩薩,為是染行?為是淨行?」 金剛藏菩薩言: 佛子!從初地至七地,所行諸行皆捨離煩惱業,以迴向無上菩提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為超煩惱行。 佛子!譬如轉輪聖王乘天象寶遊四天下,知有貧窮困苦之人,而不為彼眾患所染,然未名為超過人位;若捨王身,生於梵世,乘天宮殿,見千世界,遊千世界,示現梵天光明威德,爾乃名為超過人位。 佛子!菩薩亦復如是,始從初地至於七地,乘波羅蜜乘遊行世間,知諸世間煩惱過患,以乘正道故,不為煩惱過失所染,然未名為超煩惱行; 若捨一切有功用行,從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薩清淨乘遊行世間,知煩惱過失不為所染,爾乃名為超煩惱行,以得一切盡超過故。
佛子!此第七地菩薩盡超過多貪等諸煩惱眾住此地,不名有煩惱者,不名無煩惱者。何以故?一切煩惱不現行故,不名有者;求如來智心未滿故,不名無者。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以深淨心,成就身業,成就語業,成就意業。所有一切不善業道——如來所訶,皆已捨離;一切善業——如來所讚,常善修行。世間所有經書、技術,如五地中說,皆自然而行,不假功用。此菩薩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為大明師,唯除如來及八地已上其餘菩薩,深心妙行無與等者,諸禪三昧、三摩缽底、神通解脫皆得現前。然是修成,非如八地報得成就。此地菩薩於唸唸中具足修習方便智力及一切菩提分法,轉勝圓滿。 佛子!菩薩住此地,入菩薩善觀擇三昧、善擇義三昧、最勝慧三昧、分別義藏三昧、如實分別義三昧、善住堅固根三昧、智慧神通門三昧、法界業三昧、如來勝利三昧、種種義藏生死涅槃門三昧,入如是等具足大智神通門百萬三昧,淨治此地。是菩薩得此三昧,善治淨方便慧故,大悲力故,超過二乘地,得觀察智慧地。 佛子!菩薩住此地,善淨無量身業無相行,善淨無量語業無相行,善淨無量意業無相行故,得無生法忍光明。 b)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從初地來所有無量身、語、意業,豈不超過二乘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 一)彼悉超過,然但以願求諸佛法故,非是自智觀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 (註 : 即是諸佛所加持故得,非自力得。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是阿彌陀佛所加持故得阿鞞跋致(八地, 不退地)) 二)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勝一切臣眾,但以王力,非是自力; 若身長大,藝業悉成,乃以自力超過一切。 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初發心時,以志求大法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 今住此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過一切二乘之上。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得甚深遠離無行、常行身語意業,勤求上道而不捨離,是故菩薩雖行實際而不作證。」 ……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七遠行地。菩薩住此地,多作自在天王(欲界最高天),善為眾生說證智法,令其證入。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 此菩薩若發勤精進,於一念頃,得百千億那由他三昧,乃至示現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C)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云 : 第八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七地中,善修習方便慧,善清淨諸道,善集助道法。大願力所攝,如來力所加,自善力所持,常念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善清淨深心思覺,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捨眾生,入無量智道,入一切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盡、無轉、無性為性,初、中、後際皆悉平等,無分別如如智之所入處,離一切心、意、識分別想,無所取著猶如虛空,入一切法如虛空性,是名:得無生法忍。 佛子!菩薩成就此忍,即時得入第八不動地,為深行菩薩,難可知,無差別, a)離一切相、一切想、一切執著,無量無邊,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離諸諠諍,寂滅現前。 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滅盡定,一切動心、憶想分別悉皆止息。 b)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不動地,即捨一切功用行,得無功用法,身、口、意業念務(雜念)皆息,住於報行。 譬如有人,夢中見身墮在大河,為欲渡故,發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覺寤,既覺寤已,所作皆息。 菩薩亦爾,見眾生身在四流中,為救度故,發大勇猛,起大精進;以勇猛、精進故,至不動地;既至此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悉不現前。 佛子!如生梵世,欲界煩惱皆不現前;住不動地亦復如是,一切心、意、識行皆不現前。此菩薩摩訶薩,菩薩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現起,況復起於世間之心。 c)佛子!此地菩薩本願力故,諸佛世尊親現其前與如來智,令其得入法流門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 一)善男子!此忍第一,順諸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應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進,勿復放捨於此忍門。 二)又善男子!汝雖得是寂滅解脫,然諸凡夫未能證得,種種煩惱皆悉現前,種種覺觀常相侵害,汝當愍念如是眾生。 三)又善男子!汝當憶念本所誓願,普大饒益一切眾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議智慧之門。 四)又善男子!此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異,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為如來,一切二乘亦能得此無分別法(性)。 五)又善男子!汝觀我等身相 : 無量智慧,無量國土,無量方便,無量光明,無量清淨,音聲亦無有量;汝今宜應成就此事。 六)又善男子!汝今適得此一法明,所謂:一切法無生、無分別。 善男子!如來法明,無量入,無量作,無量轉,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可得知;汝應修行,成就此法。 七)又善男子!汝觀十方無量國土、無量眾生、無量法、種種差別,悉應如實通達其事。』 佛子!諸佛世尊與此菩薩如是等無量起智門,令其能起無量無邊差別智業。 佛子!若諸佛不與此菩薩起智門者,彼時即入究竟涅槃,棄捨一切利眾生業。 (註 : 大乘入楞伽經 現證品第四云 : 大慧。八地菩薩所得三昧。同諸聲聞緣覺涅槃。以諸佛力所加持故。於三昧門不入涅槃。若不持者便不化度一切眾生。不能滿足如來之地。亦則斷絕如來種性。是故諸佛為說 : 如來不可思議諸大功德。令其究竟不入涅槃。聲聞緣覺著三昧樂。是故於中生涅槃想。) d) 以諸佛與如是等無量無邊起智門故,於一念頃所生智業,從初發心乃至七地所修諸行,百分不及一,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分亦不及一;如是,阿僧祇分,歌羅分,算數分,譬諭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 佛子!是菩薩先以一身起行,今住此地,得無量身、無量音聲、無量智慧、無量受生、無量淨國,教化無量眾生,供養無量諸佛,入無量法門,具無量神通,有無量眾會道場差別,住無量身、語、意業集一切菩薩行,以不動法故。 …… 佛子!菩薩如是入大乘會,獲大神通,放大光明,入無礙法界,知世界差別,示現一切諸大功德,隨意自在,善能通達前際,後際,普伏一切魔邪之道,深入如來所行境界,於無量國土修菩薩行,以能獲得不退轉法,是故說名:住不動地。 ……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地,多作大梵天王,主千世界,最勝自在,善說諸義,能與聲聞、辟支佛、諸菩薩波羅蜜道;若有問難世界差別,無能退屈。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 5)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云 : 爾時世尊,於其面門,以佛神力,放種種光,其光五色,青黃赤白,一色之中有無量化佛,能作佛事,不可思議,一一化佛,有無量化菩薩讚頌佛德。其光微妙,難可測量,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地獄,遍匝八萬,無不普照。其中眾生,遇佛光者,自然念佛,皆得初地方便三昧。 (註 : 簡略說 a)凡夫眾生無量劫來因為無明妄想分別執著一直在輪迴 b)十信位菩薩修行十善,有進有退, 是不定人, 也在輪迴 c)十住菩薩算是定人,入生空位, 是聖胎, 十住十行十迴向仍在輪迴 d)初地菩薩就離開輪迴了, 但因發度眾生之大願故仍行於世間 e)初地到七地成就智功用分, 八地到十地成就無功用行 f)觀勝義諦,斷無明相,是為等覺;一相無相,平等無二,為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