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1|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直心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310937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直心的讲记敬摘点滴
...去再去研究,研究之后才去修行,修行以后再去开悟,他怎么经还没有听一半就开悟了、就证果了呢?所以人家听经会听,那就是什么呢?闻而思、思而修,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分开。连在一起,给诸位说还是叫渐修。顿修是什么呢?刚才我跟诸位说,背诵经典是真的顿,为什么呢?闻思修是一不是三。这个闻而思、思而修还是三,但是三它还是同时的,它不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它依旧是同时。这一听,一听心里就明白,明白就是思。思之后,自己习气马上就改掉了,这就叫修。这是教给我们学佛的人,必须要这样去学。
「不宜」,就是不可以、不适宜。「但贵口耳之学也」,口诵、耳闻,里面没有思、没有修,这个是不可以的。我们现在学佛多数都是一些口、耳之学。念经、闻法,不知随文入观,这个就是失掉了思修。佛一再给我们讲,有文字起观照,我们在文字、在音声之中不能起观照,死在文字、音声之下。讲一个名词、执着一个名词,这怎么行呢?我以前有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讲《百法明门论》,因为他是我的学生,我可以讲他,他不是我的学生,我不敢讲他。我就给他说,我说你讲的《百法明门》,怕不是「明门」,怕是「黑门」,怎么会叫「黑门」呢?明是叫人开悟的,这个《百法》一讲,他就开悟了、智慧现前、大放光明,这是《百法明门》。如果你讲这一百法学生听了不开悟,牢牢记住这一百个名词怎么个讲法,这叫黑门。为什么呢?六祖说的好,「本来无一物」,本来他的心很清净的,你现在塞了一百条东西塞进去,本来他没有障碍,现在你给了一百个障碍给他,那个是讲的黑门,那哪里是明门。
我是举这一个例子,一切经论都是如此,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听而无闻,无闻而闻,这才能开得了悟。「百法」是给你说明这个事情的真相,从这一百条里面解释这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一了解,恍然大悟。断我执、断法执,这叫明门。那个门是大乘之门,智慧开了入大乘之门。入大乘之门是什么境界呢?《金刚经》里面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菩萨道。你要是不懂、不会的话,听了《百法》,心法怎么讲?什么叫心所有法?什么叫色法?什么叫阿赖耶?什么叫末那?完了,一切都完了。死在名相之下,那就不叫明门,叫黑门了。不但不能破我执、破法执,增长我执、增长法执,你说糟糕不糟糕?所以佛在大经大论里头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看佛法,分别、执着都是走的黑门。什么人来讲才走明门呢?开悟的人讲是走的明门。他知道这些名言都是启发众生、诱导众生开悟的手段。悟了之后,这些东西统统不要,心里面清净、一尘不染、一个字都不染,你才能开得了悟。
这一章是讲的修学态度与方法。经文排列顺序的先后,这个里头有很大的学问,他老人家的学问之深,选择这些经文用这种组织的方法,真正是不得了。所以这一部《四十二章经》,我们今天讲《佛学概论》,是最好的《佛学概论》,我们后人编的《佛学概论》怎么能跟它比。以这个为基础,将来涉及一切大经大论决定没有错误,所以我们要懂得随文入观,就是要起这个观照不二。
外道者不晓得道之本就是真性,千万不可以心外取道,心外取道是妄心,我们要用真心。学佛的人要紧的就是一切都要真,不能用假心、不能用妄心。不要认为我真心待人,人家都欺骗我,那我怎么办呢?我也用假心去骗骗他,那好了,你甘心还是六道轮回,你不想出离。你真正想出离,我用真心待人,人家骗我、坑我都好,决定不计较,还是一片真诚。这一生了了到佛国去了,纵然吃亏也就吃这一辈子,下一辈子不要再吃亏了。你这一生要想占便宜,你在六道轮回,生生世世都要吃亏,何况你真正通达了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家来骗你、坑你,必定是过去世你骗他、坑他了,你过去时跟人家没有冤、没有仇,人家不会来找你。世间骗人的人很多,怎么从来没有欺骗我呢?我跟他没有这个关系,他就不会找到我头上,要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被人骗了,有前因的,骗多少都有一定的。你要是看清楚,就心平气和,他骗了我很好,这个债就还掉了。他来偷你的、抢你的,那都是一种讨债、还债的方式不同而已,都是欠他的。我过去偷他的,他现在来偷我的;我过去抢他的,他现在来抢我的;我过去欢欢喜喜送给他的,他今天也欢欢喜喜的供养我了。一样的道理,怎么来、怎么去,什么方式来、什么方式去,一点都差错不了。所以你要晓得这个道理,造业谨慎。你用不正当手段取得,将来还是人家用不正当手段取走,这又何必呢?所以学佛的人要以真诚心待人,要有智慧,不能够感情用事,智慧做主宰。
菩提心,要修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大乘法是以菩提心为基础的,没有菩提心与大乘就不相应。这个地方也讲「守志者,念念趋向菩提,不杂名利心也」,名利心就障碍了菩提心,我们能不能把名利心舍掉?如果不舍掉,那就不是念念趋向菩提,而是念念趋向名利。名利是六道里面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名利,四圣法界没有名利。换句话说,我们的心要染上了名利,就出不了六道,不杂名利才能够趋向菩提,菩提是真心、清净心、慈悲心。净土经里面讲的「三心圆法」,这个《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三心圆法就是发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要圆满的发出来。里面要掺杂名利了,这个三心就不圆满,、三心里面就有夹杂了,有夹杂就靠不住了,这个你要求往生就有了障碍。「奉道」就是奉行,行道就是真正讲修行。真正讲修行一定要体会心源,与真心要相应,与三菩提心要相应。这个事情是在内不在外,修内而表现于外,是一片慈悲,普度众生。所以这一章可以说是修学要领,包括着太多的方法。
再看下面一章。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这是第十章,诸位先看讲义,然后我们再看注解。讲义里面有个标题,也就是这一章的宗旨,「助施得福」。修福是布施,这个地方讲帮助别人布施,你所得的福报。表解里面先给我们解释布施之道,布施之道是菩萨道。布施里面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资生」,资生是财布施,「资」是滋养我们的身命。我们既然有身体在,就离不开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六欲,这个都是资生之具,不能够缺少的。所谓是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所需要的资财,我们一般讲「财布施」。此地排的第二个是「无畏布施」。无畏是什么呢?我们的生活一定要求得安宁没有恐惧,这个生活才愉快,这样的环境,实在讲是福报。
现在有很多地区报纸天天看,以色列跟黎巴嫩,这一个边界的地区就不安宁,生活在恐惧之中。以色列为什么把伊拉克的原子反应炉,把它炸掉?恐惧。因为这个反应炉马上就建好了,下个月就可以操作、可以使用了。这个反应炉可以造原子弹,这个太恐怖了。如果万一伊拉克自己能造原子弹,以色列的国土很小,几个原子弹就炸掉了,所以他就先下手,把你造原子弹的反应炉给你毁灭了。那么伊拉克要想再造原子弹至少要迟好几年。这是生活在恐怖之中,尤其是现在黎巴嫩非常之可怜,真正生活在兵荒马乱之中。哪里像台湾这么自在?我们无畏布施,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无畏布施就是众生有恐怖,我们要叫他远离,叫他心里得到安宁,离开恐怖。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二集(档名15-01-22)
我们再看布施里面的第三类是「法布施」。这三类,每一类里面都包括无量无边,境界非常的广大。而法布施在这个表解里面,单单指佛法来说的,本来这个法也包括世间法的,在佛法里面讲是「三学四益」。三学是戒定慧,戒定慧是佛法教学的三大纲领,而且修学一定要按照这个次序。今人学佛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没有在戒学上奠定基础,等于盖房子一样,没有造地基,所以他不能成功。戒学应当如何去修呢?在目前已经相当困难。比如说你想听经,还有人讲经,你想听戒,没有人讲戒。我们受戒期间「戒坛」里面讲的戒,那都是粗枝大叶,略微把名相介绍介绍就算了。为什么呢?没有时间细讲。根本学,我们都不重视、都疏忽了。同时还有一个,纵然细讲了也没有人接受,也没有人愿意学它。
佛法的戒律跟儒家的礼是一样的,儒家讲「学术」,现在社会上还有些人讲,有没有看到有些人讲礼的?就没有看到过。我在台中的时候请李老师讲《礼记》,我去祈请,前后请了三次,六个月之后他才开始讲一点点。他给我说,讲这个有什么用处?讲了人家又不肯照做,干脆就不讲了。所以今天我们要想学礼、学戒,非常非常之难,机会都没有。但是诸位要晓得,戒学是经学的根本,没有戒学的基础,经学就不得其门而入。经学好比盖大楼,戒学好比地基,没有地基,这个楼怎么能盖得成功?这就是今天我们佛门的衰!没有法子能够复兴起来,根本的原因就在此地。儒家的衰,是大家也都不讲礼了,没有规矩,我们一般人确确实实是不懂。要从我们历史上来看,我们中国古代是以礼治国,所以是礼仪之邦。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礼、讲仪。所以每一个朝代建国之后不超过五年就治理作乐,这是我们的文化特色,使我们的老百姓生活能够有一个标准。
可是我们中华民国确实非常不幸,自从建国以来就开始有军阀格局,你们看到电视里面播的《大时代的故事》,我们生在多灾多难。军阀平定了之后,接着就是日本人侵略,八年抗战。因此我们不懂什么叫礼,也不知道什么叫做乐,我们的生活没有标准。所以现在乱的一塌糊涂。比如婚丧嫁娶,这些是大礼,有的人用清朝的礼、有的人用西洋的礼,不是中国的礼。我们中国的礼,做新娘子没有穿的一身白的,那是孝服、那是西洋的礼,不是中国礼。我们丧葬入殓的时候,用清朝的礼。民国年间没有奠定、没有治理作乐,所以说一塌糊涂。小的礼节,比如宴会的宾主之礼也没有,也不晓得哪个地方是客人坐的,哪个地方是主人坐的,都不知道,从大的礼节到小的生活上的礼节都不懂得。能不能怪我们呢?不能。为什么呢?七十年来没有治理作乐。到最近才公布一个《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生活须知》也就是日常的礼记,那个是不够的。《二十五史》里每一代的历史,都有礼、乐、智,这一部书就是那一个时代的绵延,就是在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一种乐?都有一定的。平常宴会,有宴会的音乐;接送宾客,就有接送宾客的音乐;婚礼有婚礼的乐;丧礼有丧礼的乐;家庭祭祀,有祭礼、祭祀的乐。都有乐章,一点都不错乱,现在是乱七八糟、天下大乱...(净公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据的,不是胡说八道,出家人要成就的是道与德。贡高我慢在世间人来讲,《礼记》里面的教学「傲不可长」,世间人不断,但是要把它拉低,傲慢不能在增长,为什么呢?他不求出世、不求了生死,佛法里面要出世、要了生死,傲慢不但不能增长、要断尽。要不断尽,你没有办法去除障难,所以傲慢要断尽。
蕅益大师这一句解释得好,「恃学而生我慢,如沃壤以滋稊稗,反害良禾。」因为求学、修道往往会有一种叫「增上慢」。没有学问还不错,还很乖、很谦虚,到了一有学问了,眼睛就长在头顶上了。过去道源老和尚给我们讲的笑话,现在有很多地方办佛学院,有许多寺庙他的徒弟都不愿意送到去佛学院念书,为什么不愿意呢?没有去念的时候很乖,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肯做事、肯学、也很谦虚、对待人都很恭敬。佛学院念了三年之后,眼睛慢慢长长长到头顶去了,回来之后就「我是佛学院毕业的」,身份就高了不少。念念都是贡高我慢,长了这个习气。你要是问佛学院的教理他也不通,他真正通了,你回来讲经说法那还可以,又不行。常住事情也不做了,教理也半通不通,学到许多脾气、贡高我慢。所以一般住持、当家干脆都不要去念佛学院了,佛学院招不到学生。因为这是事实,确确实实是如此。
世间人往往也是,儿女本来很孝顺的,对父母很有敬心,念到了大学、念到硕士、博士了,看到父亲种田、没有念过书的,人家就很瞧不起了。在外面也不敢提自己的父母,一提起来就好像自己没有面子、丢人。这个书念的随着贡高我慢增长了,这是不是学问呢?不是的。诸位要记住,我们古人常讲「学问深时义气平」,愈是有学问的人,愈是心平气和,愈是有学问的人,对于人愈谦虚、愈恭敬。真正有学问的人,对于一个乞丐、对于一个农夫、没有念过书的人都很恭敬、很谦虚出自于真心。要是某个人有学问,什么博士,瞧人瞧不起,那个人决定没有学问,念书都叫白念。就是此地的比喻了,一个非常好的良田「以滋稊稗」,长了一些稗子,损坏了粮食。特别是佛法,佛法是什么呢?无非是去习气而已,贡高我慢就是烦恼习气,某人有没有道?道从哪里看呢?就看有没有习气。他还要这些习气,他道在哪里呢?习气断尽了就是道,习气断尽真心现前,真心就是道。
底下一句「不轻未学难」。对于后学,对于没有学的人,不可以轻视他。这个往往一般人业做不到。为什么不可以轻视呢?说不定人家将来成就在我之上,说不定人家早已经成佛了,我们还在六道轮回受生。这些例子不胜枚举,你千万不要看那些老太婆,老态龙钟她也不认识字,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骂她,她也「阿弥陀佛」;你打她,她也「阿弥陀佛」;你欺负她,她也「阿弥陀佛」,她不跟你计较。你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她高,她往生极乐世界做佛了,你还在六道里头受罪,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那个老太婆为什么念佛能往生呢?她专心、她没有妄念、她不好高骛远、她什么都能放得下,所以她能往生。所以学道「唯上智下愚不移」,学道这两种人最容易成就,上智之人一闻千悟,他一下子就懂得了,就能成就。再就是下愚,最下等的愚人,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他心里头没有妄念。
我受戒的时候,道源老法师讲了一个故事,在民国初年这个人他见过,在浙江育王寺里有一个香灯师,这个人非常老实,一般人都欺负他,这个人又笨又老实,都瞧不起他、戏弄他。夏天,就有一个人跟他开玩笑,说「香灯师,你的蜡烛都上霉了,拿出去晒一晒」。那个人笨,就拿去晒了,这一晒蜡烛都化掉了,他自己也傻掉了,就报告老和尚。老和尚一看他这个样子,「好了、好了,你不要当香灯师了,(育王寺有舍利塔),你天天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很听话,果然就天天在拜舍利。这个人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就老老实实听老和尚的话。老和尚看他能有成就,下愚能成就,叫他拜舍利。他拜三年开悟了,也像六祖一样请人写了首偈子送给老和尚,老和尚一看「果然开悟了」。后来讲经说法,诗词、偈子都做得非常好。不能轻视,那些轻视他自以为高明的人,后来都不如他。
蕅益大师在此地举了几个例子,「佛尝言四种不可忽」,不可以轻视。「一者火虽小不可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我们要谨慎的。「二者龙虽小不可忽」,龙虽然很小,变得像蛇一样,它能够变化,不可以轻视它。「三者王子虽小不可忽」,他是王子,虽然是小孩,他将来长大要继承王位,不可以轻视。「四者沙门虽小不可忽」,沙门是学道的人,他的成就不可思议。「今有轻未学者,未知其不可忽故也」,所以我们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轻视,必须要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善根。除非他的善根不现前,如果一有这个机缘他现前了,他立刻就成就。而往往这个因缘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或是一部经、或是一部论、或是偶尔之间闻法,他就开悟,他得这个机缘,怎么能够轻忽呢?
「心行平等难」,「心」是讲的理体,也是讲存心,「行」是讲行为。心要平等,行要正直,正直行就是平等心。我们心里面,我们的行为都要求个平等,平等心就是道,平等心是佛心,平等行就是佛行。大家要学佛从哪里学起呢?要从平等学起。菩提心里面第一条是「直心」,「直心」就是平等心,这是成佛的基础,是成佛的根本。这个道理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得非常清楚。欧阳竟无的老师就是杨仁山居士,杨仁山居士就是从《大乘起信论》而入手的。他是念书人,逛旧书摊,偶然之间看到里面有一本《大乘起信论》,他就拿回去看,愈看愈有道理,从这以后就入门了。杨仁山对于我们佛教有多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大善知识,是我们的大恩人。没有他,民国年间佛法就没有了,这是真正续佛慧命的一位大善知识,欧阳竟无是他的学生。「心平等,则施难胜如来与施最下乞人功德无异。」平等心就是真如本性,平等行就是称性之行,称法界之行,无量功德!心行平等了,你布施一个钱,这一个钱的功德是圆满的。比起我上一堂给你们讲的那个故事还圆满,为什么呢?那一个贫女施一分钱,是尽她全部的财产都布施了,并不称法界、不称性,所以她的福报可以得人间第一等的福报,帝王的福报。为什么呢?她不称性。所以要用平等心来布施,这称性了,这是无量功德。学佛要认真的去修平等心、修平等行,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不说是非难」,这是众生的习气,习气太深了,确实不是一下断得了的。大师在前面解释「泯是非,则一切诸法无非佛法。是非情见未忘,决不能见法界真善知识。不见现前一念心之实性,决不可以学无上道。」这几句话统统是有连带的关系。心不平等才有是非,心平等了没有是非;心不清净有是非,心清净了没有是非;心不一的时候有是非,一心不乱哪里有是非。我们念佛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乱,要想求一心不乱,必须先离是非,要把一心不乱当做我们人生第一大事。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呢?我们这一生唯一求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就是一心不乱。凡是障碍我们一心不乱的,统统是扯后腿的,是障碍我们往生的,我们应当舍弃。
在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烦恼习气重,道心、定力还不够坚强的时候,我们要远离事非。远离是非要怎么个离法呢?古德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我们交际应酬愈少愈好,不要去认识很多人,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了,烦恼就多了,知道事情愈少愈好,不要去打听,「张家出现什么事情?……」这是增加烦恼,增长是非。别人的事情绝不过问,更不要去打听,为什么呢?我要心清净,我要一心不乱。认识人多了,则还是少认识,没有必要的事情不过问,也不必去打听「你最近怎么样啊?」都是些找麻烦的事情。道人过问,云谷大师的学生到他这里来了,印光大师也是这样的,「你最近念佛有没有进步啊?有没有到一心不乱?」其它的什么都不问,他不会问你「你最近生意做得好不好?发财没有?升官没有?」不问这些,烦恼、是非。而问你的心有没有清净?有没有到一心?这才是道人的本分事。你跟人接触,一开口就晓得他心是不是在道上,不用问,看他一开口说些什么话,就知道十法界他的心在哪个法界上。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哪个法界上,要清清楚楚。
蕅益大师在这里特别教给我们,我们要特别记住的,「情见未忘,决不能见法界真善知识。」见善知识难,能见善知识,自己就有成就了。情见要是没有了,是非断了,情见离了,你就见法界真善知识。《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就真善知识。真善知识是谁呢?除了自己之外,统统都是真善知识。我们现在所以见不到,现在就是阿弥陀佛在你面前,也不是真善知识,为什么呢?你情见未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切众生都是他的老师,学生只有他一个,没有同参道友,假如有一个同参道友,他的心就不平等了。为什么呢?还有一个跟我一样的人。善财眼睛里面学生就是自己一个,除了自己一个人之外,个个都是佛菩萨。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凡夫学人就是自己一个,所以没有同参,善财五十三参一个人。善财是求学学生的榜样,我们是不是能把一切众生都当做佛看?都当做菩萨看?弟子就是我一个,诸位要是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见法界真善知识,尽虚空遍法界、情与无情都是你的真善知识,你在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如其不然,阿弥陀佛来、释迦牟尼佛来、观世音菩萨来,都没有用。为什么呢?你是以情见见他,他来了是你情识里面变现出的假相,你没有见到真相。你要想见到真相,这就高了,是《华严经》里面一真法界里面的境界,是我们净土法门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要学,不是做不到。从哪里做起呢?课诵本里常常念的「一心顶礼,一切恭敬」!我们虽然念,并不是完全照做,天天念,念了,做不到。世间法里面,《礼记》头一句教给我们「无不敬」,无不敬就是一切恭敬。世出世法是一样的,佛法里面讲「一切恭敬」,《华严经》里面讲「礼敬诸佛」。「诸佛」就是尽虚空、遍法界,除了自己之外都是「诸佛」。并不是叫你看到佛像去恭敬礼拜,佛像在那里是表法的,见到佛像就要晓得恭敬诸佛,一切众生情与无情统统是「诸佛」,这样才能够会善知识。
下面是「见性学道难」。学道一定要见性,为什么呢?见性是真成就,没有见性都不是真正的成就。你证到阿罗汉果也不是真正成就,阿罗汉没见性。我们念佛固然是念到事一心不乱,可以往生,但是那不是真正成就...(净公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洄流」就是漩涡,回水就是流到那个地方去了,它又把它流回来,这种情形大概都是河流底下有坑洞,水才会旋转。同时这个木材又不会腐坏。佛说「吾保此木决定入海」,佛保这个,我们个个人都可以保这个,这个木材当然会流到大海里去,这个没有疑问的,什么障碍都没有。佛用这个比喻来比喻学道,这一段诸位看注解。
「此第二十七章,喻明学道须远离诸障也。」「喻」就是比喻,用比喻来说明学道的人必须远离一切障碍。「两岸」比喻情欲,这是所有障碍里面最大的障碍。「则有见思情欲、无明情欲」这就叫「两岸」,见思情欲就是凡夫。「耽染生死,如触此岸」这是你不能成就的。为什么呢?贪恋三界六道里面五欲之乐,财色名食睡,贪图这个乐,这个人不能成道。还有一种世间财色名食睡不贪了,他贪菩提涅盘。「无名情欲耽染涅盘,如触彼岸」,「耽染涅盘」的人是什么人呢?小乘阿罗汉,所以小乘阿罗汉也不能得道。小乘阿罗汉对我们讲,好像他是得道了,对佛来讲没得道。这个地方讲得道是明心见性,小乘人没见性,这个问题以后慢慢在大经里面再讨论。说明小乘人的境界,他比我们虽然高,他比菩萨差得远。我们迷、他也迷,我们迷在五欲,他迷在涅盘,迷的对象不一样。迷情没有两样,这是要晓得的。比如说我们讲贪,迷里头贪是最重的,贪就是迷,贪名、贪色、贪财是迷,贪佛法还是迷,对象不一样,换换对象就是了,贪心没有变。小乘阿罗汉不贪三界里面的五欲六尘,他不贪这个、他贪图涅盘,由于贪心不断,所以他不能见性,道理在此地。这个譬如两岸,一个是凡夫的三界六道的岸,一个是小乘偏真涅盘的岸。只要触了这两岸,就不能够见性,就不能成佛。
底下一个比喻「人及鬼神」,这两个比喻是众邪。「爱网所缠,如为人取;见网所覆,如为鬼神所遮。」学佛要想成就道业,经上说了很多了,先要断爱欲,不断爱欲不能成就。你们年轻人听到了,这个事情我都碰到过,我在佛光山夏令营里面给大专学生上课,也讲到这个意思,里面有一个女同学提出来了,那人生要没有爱的话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意思了。我就答复说「那很好啊,要有爱才有意思,那高雄有爱河,一跳下去就很有意思了。」爱河跳下去真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堕到爱网才不得了,生生世世不能够解脱,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这个地方生的。这是迷而不悟,所以爱欲一定要断。能够断爱欲的人才真正幸福,断爱欲之后眼睛都放光,第一桩事情你就能看到业果,这是一般凡夫见不到的。什么叫业果呢?因果报应。能够看到自己过去世、未来世,也能够看到每一个人过去、现在、未来。这种能力每个人都有,为什么我们现在对自己不晓得?我们前生不知道、我们来世也不晓得、我们看到人也看不出来?就是因为爱欲障碍了,把你自己智慧、本能障碍住了。你要去了爱欲,就是把你心性里面遮太阳的云彩去掉了,去掉你的心就大放光明了,这怎么不好呢?太好了,从此以后再不要过迷惑颠倒的日子。这是比喻的人俗。
「鬼神所遮」这就是邪见,邪见像哪一类呢?比如像一贯道似是而非这是邪见,这就是被鬼神所遮的。其它的宗教也是邪见,世间的科学、哲学也是邪见。我说这些话的时候,那些学问家听了都很生气,我可以推卸责任,这话不是我说的,我把它推给欧阳竟无说的,你不相信你看看欧阳竟无写的《内学院训》里面就说的很清楚,还有我复印在《六祖坛经》后面那两篇讲演。他老人家说一切的哲学,哲学是世间学问之母、最高的。他说哲学是见取见,一切的宗教是戒取见,这是欧阳大师说的。这个东西你要是明白了,你学它干什么?戒取和见取叫二取,二取是邪见、见网,我们要懂得。要晓得哲学和宗教是什么。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所以我们也不必去附会说我们是宗教,或者说我们是哲学,都搞错了。如果我们说佛教是最高的哲学,那你就变成被见网遮住了,学佛遇到鬼了。欧阳大师这两篇文章要认真的研究,他是民国十二年在中山大学讲的,这两篇讲稿很有名。这两种都是见网,就好比被鬼神所遮了。
「洄流所住」是什么意思呢?退心了。学佛没有多久退心了、退转了,正与精进相反。学佛退转很平常,我们见到太多了,古人常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心很切;「学佛二年,佛在西天」心就淡掉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就变成老油条了。退心了,一年不如一年,学到最后什么也不相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用宗教的态度来学佛,诸位要知道宗教是感情的,感情能维系多久呢?浓度没有办法保持,所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人情交往愈是厚,到后来愈是速淡,所以圣人教给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永远保持一定的度数,不要太过分,太过分会有冷的时候。所以宗教是感情的,它当然会退转。哲学如何呢?哲学虽然不是感情的,它是讲理智的,这个理智并不是真智慧。不是真智慧到最后没有结果,研究到最后没有结果也退了心。所以要晓得佛法这一门东西是真正的学问,它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它有真实的道理、真正的内容、它有结果。你要是明了这个道理、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自己能够得到结果,心里就欢喜了,决定不会退转,勇猛精进。退转一定是迷路不明,遇到了障碍。
「腐败,正与无为相反。盖不能直心正念真如,每欲进而反退,如流急反洄;不达无为法性,则着相所修福慧,终成腐败。」「腐败」是讲败坏,不但是退了心,「洄流」是讲退心。「腐败」我们一般讲所谓是失去了善根,这叫腐败,也就是堕落了,不止是退转、而且是堕落了。为什么会堕落呢?因为他迷恋在有为法上,这就叫「腐败」。他不晓得有为法是假的,他不能够舍弃有为法。哪些是有为法呢?我们耳目之见闻,心之所思全是有为法。在《百法》里面讲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统统是有为法。这要细讲就是一部《百法明门论》,再要细讲就是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通是有为法。有为法是什么呢?佛在《金刚经》里说的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如果我们修学不堕在有为法里面,这就是不腐败,这个人一定成就。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不腐败、不堕在有为法里面,那么我们的修学一定要直心,这就是讲的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我们会讲,我们也会劝人「你要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呢?不晓得。什么叫菩提心?你发了没有?你看到谁发了?这个要晓得。菩提心不是在嘴巴里念念就算了,就算发了菩提心,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发菩提心就成佛了,你什么时候发菩提心,什么时候成佛,为什么呢?菩提心是佛心,不是凡夫心,菩提心是直心。我们的心直不直呢?直心就是至诚心。经里面常讲「三心圆法」这就叫菩提心,「圆」是圆满,三是一、一就是三。在《无量寿经》里面讲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一般经论里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我们注解里面只说了一个真心,说一个就行,为什么呢?有一个一定就有三个,这三个分不开的,一而三、三而一。直叫至诚,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这叫真诚、真心、诚心,这个心是不生不灭、永远不变的。至诚,什么叫做诚?你不要以为「我现在学佛诚心诚意,我至诚了。」把这个「诚」讲错了,曲解了。诚怎么讲呢?心里面一个妄念都不生叫作诚。心里面起一念就不诚了,所以诚则灵。
道教里面的画符,那个符灵,为什么会灵呢?他画符的那一刹是诚心,所以他的符平常要练、练得很熟,画的时候不能想,一笔下去一道符画成,心里面不起一念这个符就灵。如果他画的时候想「这个地方应该这个画法」,这个符就不灵了,为什么?这个符里面有一个妄念,有一个妄念就不灵。佛教我们至诚心是二六识中永远保持着、不是那一刹那,这是真心。我平常用浅显的语句来解释大家好懂,至诚心就是平等性,我们待人、处世一切都平等,平等就是至诚。深心就是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清净心。对待一切众生大慈大悲,这是大悲心。我们是不是这样的呢?比如你们皈依了,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你就没有这三心了,为什么?你还有分别、你还有妄想,这就大大的错误了。为什么呢?心不平等、心不清净、心里头没有慈悲,这样不能得道。这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凡夫,搞得是什么?搞得是宗教、不是佛法、不是学佛。
蕅益大师在明朝的时候就提出了警告,说明皈依的不如法,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一个人学佛一开端就错了,一错到底,他还会有什么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去不了,这个错误很大。所以我们真正学佛的人,为佛弟子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皈依,你们在家同修记住,只皈依一次。给你授皈依的师父死掉了,死掉了也不要再去皈依,为什么呢?因为你是皈依三宝,你当时念皈依的时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没有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某某法师」,你是皈依三宝的,这个法师是给你证明的,就如同世间人入党,入党的时候党部派一个人来给你监事,就是这个意思。他派了一个人来给你监事,就入了他的党了,这才什么话呢?那这个党就被人家破坏了。诸位要晓得,你皈依了是皈依三宝,凡是出家人都是老师,一律平等看待、没有厚薄,这才叫三宝弟子,这是真正的功德。你要在里面起了分别心,那就像达摩祖师对梁武帝所说的,「并无功德」。你只跟某一个法师结了个缘,这是你们两个人的关系,与佛法没有关系。牢牢的记住!如果一开端就错,错到底,我们这一生就空过了,你怎么样修、怎么样学都是空过了。
我们出家人为别人传授皈依的时候,自己要晓得「我是给他做证明的、我是代表僧团来监事的」。千万不要说「这是我的徒弟。」这就又错了,他是三宝弟子,哪里是我的徒弟呢?「我的徒弟」应该怎么讲法呢?皈依三宝之后再拜老师、跟我学东西,这个可以说「这是我的学生、我的徒弟。」因为我教过他的,这个可以。我给他传授三皈,我并没有教他东西,他跟另外一个法师学东西,那另外一个法师可以说「他是我的徒弟。」我不能说他是我的学生,没有教过他东西。我是代表僧团来监事、给他做证明,证明他皈依了,是这个意思。你们看《蕅益大师全集》里面有一本叫作《五戒相经浅要》后头就有说明,说明皈依的不如法一错到底,很可悲的事情。佛为什么要这样教?不贪爱眷属,你要出家的,出家你家里眷属不贪爱、离掉了,你跑到佛门里面又收徒子,过几天徒弟又收徒弟...马上就要做师公有徒孙了,又变成一个家了。这就是出了你的小家,搞了一个大家,怕小家还枷不住你,你还能出得了三界吗?没法子,这样一来三恶道就愈堕愈深。
不贪恋眷属,对于眷属跟一切众生平等的照顾、平等的慈悲没有厚薄。在家皈依徒弟和出家徒弟一律平等看待,没有出家的近、在家的远,这都错了。为什么呢?你有分别心,你就不是直心。直心才是正念,正念才跟真如相应,不是直心,念就是邪念。我给诸位讲的这些话,你们在一般地方都很少听得到的,为什么呢?一般人都是「这是我的徒弟,那是我的徒孙」,他是在家人,我连出家人都谈不上,为什么呢?我到台湾一个人没有家,所以我既不是在家也没有出家。有家才可以出,我没有家,当然也就谈不上出,你们有家才有出。所以人家问我「你为什么出家?」我说我没出家,没有家出、入都谈不上,有家才有出、有入。所以我给你们讲的是真话,决定不欺骗你们,对你们有一定的好处。大家一定要生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受用,这真正为三宝弟子。
由于不能直心、不能正念、与真如不相应,心里很想进反而退了,道理就在此地,就好像「流急反洄,不达无为法性」,落在有为法上。于是「着相所修福慧,终成腐败。」事相没离,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的是有为法,这就叫腐败、得不到结果。「故必不为生死涅盘情欲所惑」,因此之故,一个真正学道的人要想成就,必须「不为生死涅盘情欲所迷惑」,这叫有智慧,「不为爱见众邪所娆」。「爱见」是什么?就是家亲眷属,出家人是法眷属徒子、徒孙,这里面的爱要断不可以有,不为邪知邪见所扰乱。「正念真如而精进,了达法性本无为。」要是明了...(净公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这叫腐败,也就是堕落了,不止是退转、而且是堕落了。为什么会堕落呢?因为他迷恋在有为法上,这就叫「腐败」。他不晓得有为法是假的,他不能够舍弃有为法。哪些是有为法呢?我们耳目之见闻,心之所思全是有为法。在《百法》里面讲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统统是有为法。这要细讲就是一部《百法明门论》,再要细讲就是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通是有为法。有为法是什么呢?佛在《金刚经》里说的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如果我们修学不堕在有为法里面,这就是不腐败,这个人一定成就。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不腐败、不堕在有为法里面,那么我们的修学一定要直心,这就是讲的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我们会讲,我们也会劝人「你要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呢?不晓得。什么叫菩提心?你发了没有?你看到谁发了?这个要晓得。菩提心不是在嘴巴里念念就算了,就算发了菩提心,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发菩提心就成佛了,你什么时候发菩提心,什么时候成佛,为什么呢?菩提心是佛心,不是凡夫心,菩提心是直心。我们的心直不直呢?直心就是至诚心。经里面常讲「三心圆法」这就叫菩提心,「圆」是圆满,三是一、一就是三。在《无量寿经》里面讲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一般经论里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我们注解里面只说了一个真心,说一个就行,为什么呢?有一个一定就有三个,这三个分不开的,一而三、三而一。直叫至诚,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这叫真诚、真心、诚心,这个心是不生不灭、永远不变的。至诚,什么叫做诚?你不要以为「我现在学佛诚心诚意,我至诚了。」把这个「诚」讲错了,曲解了。诚怎么讲呢?心里面一个妄念都不生叫作诚。心里面起一念就不诚了,所以诚则灵。
道教里面的画符,那个符灵,为什么会灵呢?他画符的那一刹是诚心,所以他的符平常要练、练得很熟,画的时候不能想,一笔下去一道符画成,心里面不起一念这个符就灵。如果他画的时候想「这个地方应该这个画法」,这个符就不灵了,为什么?这个符里面有一个妄念,有一个妄念就不灵。佛教我们至诚心是二六识中永远保持着、不是那一刹那,这是真心。我平常用浅显的语句来解释大家好懂,至诚心就是平等性,我们待人、处世一切都平等,平等就是至诚。深心就是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清净心。对待一切众生大慈大悲,这是大悲心。我们是不是这样的呢?比如你们皈依了,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你就没有这三心了,为什么?你还有分别、你还有妄想,这就大大的错误了。为什么呢?心不平等、心不清净、心里头没有慈悲,这样不能得道。这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凡夫,搞得是什么?搞得是宗教、不是佛法、不是学佛。
蕅益大师在明朝的时候就提出了警告,说明皈依的不如法,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一个人学佛一开端就错了,一错到底,他还会有什么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去不了,这个错误很大。所以我们真正学佛的人,为佛弟子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皈依,你们在家同修记住,只皈依一次。给你授皈依的师父死掉了,死掉了也不要再去皈依,为什么呢?因为你是皈依三宝,你当时念皈依的时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没有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某某法师」,你是皈依三宝的,这个法师是给你证明的,就如同世间人入党,入党的时候党部派一个人来给你监事,就是这个意思。他派了一个人来给你监事,就入了他的党了,这才什么话呢?那这个党就被人家破坏了。诸位要晓得,你皈依了是皈依三宝,凡是出家人都是老师,一律平等看待、没有厚薄,这才叫三宝弟子,这是真正的功德。你要在里面起了分别心,那就像达摩祖师对梁武帝所说的,「并无功德」。你只跟某一个法师结了个缘,这是你们两个人的关系,与佛法没有关系。牢牢的记住!如果一开端就错,错到底,我们这一生就空过了,你怎么样修、怎么样学都是空过了。
我们出家人为别人传授皈依的时候,自己要晓得「我是给他做证明的、我是代表僧团来监事的」。千万不要说「这是我的徒弟。」这就又错了,他是三宝弟子,哪里是我的徒弟呢?「我的徒弟」应该怎么讲法呢?皈依三宝之后再拜老师、跟我学东西,这个可以说「这是我的学生、我的徒弟。」因为我教过他的,这个可以。我给他传授三皈,我并没有教他东西,他跟另外一个法师学东西,那另外一个法师可以说「他是我的徒弟。」我不能说他是我的学生,没有教过他东西。我是代表僧团来监事、给他做证明,证明他皈依了,是这个意思。你们看《蕅益大师全集》里面有一本叫作《五戒相经浅要》后头就有说明,说明皈依的不如法一错到底,很可悲的事情。佛为什么要这样教?不贪爱眷属,你要出家的,出家你家里眷属不贪爱、离掉了,你跑到佛门里面又收徒子,过几天徒弟又收徒弟...马上就要做师公有徒孙了,又变成一个家了。这就是出了你的小家,搞了一个大家,怕小家还枷不住你,你还能出得了三界吗?没法子,这样一来三恶道就愈堕愈深。
不贪恋眷属,对于眷属跟一切众生平等的照顾、平等的慈悲没有厚薄。在家皈依徒弟和出家徒弟一律平等看待,没有出家的近、在家的远,这都错了。为什么呢?你有分别心,你就不是直心。直心才是正念,正念才跟真如相应,不是直心,念就是邪念。我给诸位讲的这些话,你们在一般地方都很少听得到的,为什么呢?一般人都是「这是我的徒弟,那是我的徒孙」,他是在家人,我连出家人都谈不上,为什么呢?我到台湾一个人没有家,所以我既不是在家也没有出家。有家才可以出,我没有家,当然也就谈不上出,你们有家才有出。所以人家问我「你为什么出家?」我说我没出家,没有家出、入都谈不上,有家才有出、有入。所以我给你们讲的是真话,决定不欺骗你们,对你们有一定的好处。大家一定要生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受用,这真正为三宝弟子。
由于不能直心、不能正念、与真如不相应,心里很想进反而退了,道理就在此地,就好像「流急反洄,不达无为法性」,落在有为法上。于是「着相所修福慧,终成腐败。」事相没离,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的是有为法,这就叫腐败、得不到结果。「故必不为生死涅盘情欲所惑」,因此之故,一个真正学道的人要想成就,必须「不为生死涅盘情欲所迷惑」,这叫有智慧,「不为爱见众邪所娆」。「爱见」是什么?就是家亲眷属,出家人是法眷属徒子、徒孙,这里面的爱要断不可以有,不为邪知邪见所扰乱。「正念真如而精进,了达法性本无为。」要是明了、通达一切法性本来无为,这就要深入经藏、通达教义,真正能够觉悟。「斯得道可保矣!」这样可以保证一定可以得道。
诸位能够这样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来去自如,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去,想什么方式去就什么方式去。你看古人生死自在的程度,我们都不敢想象,他要往生了,他问大众「你们看到有躺在床上往生的?」看到过;「有盘腿坐在这个地方往生的?」有,看到过坐着走的;「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站着走的?」站着走也看到。王龙舒居士就站着去的,你们看《龙舒净土文》前面有个站着像,那是他往生时候的,他是站着走的。圆瑛老法师《弥陀经要解》前面序文,那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时候。在大陆湖南衡阳有一个王打铁(铁匠),念佛三年也是站着往生的。他说「有没有见到头朝下脚朝上往生的?」这没听说过,「好!你们看看。」他竖一个蜻蜓脚朝上,说「我走了!」他就往生了,带表演的,你想想看多自在。
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念都在西方,这个世界一切人情世故统统放下。如果你要舍不得,「你们对我太好了,他堕在恶道里我不放心。」天天拜佛、求佛、求菩萨保佑他。拜托别人去保佑他,那个人靠得住、靠不住,这有问号。拜托别人照顾不如拜托自己,自己如何照顾呢?只要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统统都照顾到了。佛门里头有一个术语:「一子成佛九族升天。」你要报父母恩、报祖父母的恩,你就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从你的父亲到你九代的祖宗都生天,恶道罪业都消除。这才叫真正的孝子、大孝,你要救度你的父母这个救法,其余的都不可靠,这是最可靠的方法。凡是事要懂理、要明理,不能够乱来。再看底下一章。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这一章的教戒也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世间人不相信别人,相信自己,我的看法是对的、我的见解是对的,其实全都错了。为什么全都错了呢?因为你没有离心意识。你们在此地学过唯识,杨白衣居士是学唯识的,有没有给你们讲过?《楞伽》是唯识里面一部重要的经典,是六经十一论之一。你现在还是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做主宰,你的意就是迷、就是颠倒,怎么能相信?不能相信。我们对于这个世间一切事理怎么看统统是错误的,欧阳大师说了,宗教家的看法是戒取见、错误的,哲学家的看法是见取见、也是错误的,我们怎么能相信?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相信自己呢?证得阿罗汉以后,这就是最低的标准,为什么呢?阿罗汉已经破我执了,阿罗汉已经不用第六意识了,第七识他已经伏了一半了。第七识里头两种执着:人我执、法我执。人我执他破掉了,还有法我执在,这个时候大致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所以我们对阿罗汉称之为「正觉」。经文里头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罗汉称之为正觉。我们凡夫不觉,这是一定要记住的。到菩萨再加上一个「正等」、正等正觉,成佛了加上「无上」、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觉」是正确的、没有错误,阿罗汉才能相信自己。
我们有没有证到阿罗汉呢?我们的见思烦恼断了几品呢?一品都没断,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才证须陀洹,这才是佛法里头入门,好像念书一样,正式的一年级学生。不到这个程度是幼稚园的小班、中班,恐怕我们是幼稚园小小班,这个一定要明了。怎么可以相信自己呢?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智慧没有开,要信佛信老师。像小孩一样,他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他相信他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跟他讲什么话的时候,他完全相信。念书的时候他相信老师,所以我们现在做学生要相信老师。可是老师不在了,老师是佛,老师虽然不在,留下来的经典在。佛灭度之后教给我们的四依法,如同佛住世没有两样,第一个叫我们「依法不依人」,这个很重要,不管他的名气多大,是什么样的大法师,或者他自己说他是什么菩萨、佛再来的,那都没有用,你讲的道理在佛经里面没有,他是妖言惑众、胡说八道。他讲的东西一定要有经论做根据,我们才能相信。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才不至于迷信。我们的亲教师所讲的东西,我们要有怀疑都可以问他,「你说的这个话有没有经典做依据?有没有根据?」如果没有根据,自己想大概是这样的,这个我们就不相信,为什么?没有依据,是你自己猜测的这个不行,这是我们求学的态度。
我过去在台中听李老师讲经的时候,我跟他十年问过一个问题,就是他讲经的时候,这个问题我记不得了,曾经问过一次。听了之后我有怀疑,老师讲完之后下来我问老师,「您所讲的哪一个经典有...(净公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你要走路,你找一个人带路,这个人也不认识路,他带着你到处去问、到处去打听,这苦死了。你要是遇到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他认识路不必问人,你跟他走,他走一条最近的直路,不多久就到了。今天我们最大的难就在此地,「遇道者难」。所以遇到一个得到的人,你以他为老师,自己没有得道就不可以离开。你们看看《高僧传》,看看《五灯会元》,前天你们这边达悟法师给我讲,要我给你们讲一讲《禅林宝训》,你们看看《禅林宝训》。《禅林宝训》净骂人,一翻开经本从头骂到尾,这能受得了吗?他说「可以能受得了」,他说「我们需要多骂骂」。我听了之后,还不错还肯接受指责,这是点道心。在一般的一次说的心里不高兴,下次就不来听了,那还算相当难得。
你们看看这本书里古人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开悟绝不离开老师,没有离开老师的道理。开了悟之后可以离开,有化众生的机缘离开,没有化众生的机缘还是不离开。有度化众生的机缘必须要离开,因缘成熟了在这干什么?赶快去度众生去,那个度众生是自己要先成就。在念佛法门里面,自己确确实实得道了,往生自在了,什么时候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离开老师。修念佛法门,往生还一点把握、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不能离开。为什么呢?自己没有成就。参禅的人自己没有明心见性,自己没有成就,纵然有化缘也不行,也不能离开。为什么呢?因为你自己没有成就,你去度众生危险,怕的是度众生度不了被众生度去了,那就麻烦死了。我出家给我剃头的师傅,就是被他的一个女皈依徒弟度去了,还俗了。这个原因在哪里?自己道业没有成就,像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你看看在台湾每一年传戒,受戒的人有多少?你再去打听一下,还俗的有多少?还俗为什么呢?都是被别人度去了。所以古人一定要自己道心成就了,他才真正有能力度生,而不为众生度去,道理就在此地。
遇道者真正是难得,难,不是求不到,这个事情要至诚感通。这是讲求的方法,求感应,以我们自己最真诚的心来求道,你就会遇到真正得道者。如果你心里面有名闻利养、有贡高我慢,你就遇不到了。纵然遇到了,那个道人也不会教你,为什么呢?你带有名利心,这个心就不诚、不净。要以最诚、最净的心会与得道的人感应道交,这个里头就有佛菩萨、护法神冥冥当中给你介绍,教你不期而遇。遇到了之后也要有慧眼看看他是不是真正得道者。真正得道之人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慈悲,这是真正得道的。如果这个人待人还有偏心,这没得道,这是我们从最粗浅的地方来看。他待人处事是不是真正的公平,是不是真正的慈悲,他的心是不是真正的清净,他对于极恶之人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怨恨,从这里去看。诸佛菩萨对于极恶之人有责备没有怨恨,有责备、有教训,心地慈悲平等,一样的看待。跟最善的、最好的人一样看待,这是真正道人,这一句是讲「师承」。
遇到好老师了,下面是自己的事情了,这是外缘,遇到好老师。「兴信心难」,我们对老师要生决定的信心,什么叫决定的信心呢?百分之百的依从,他教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个太难太难了。你要遇到一个真正善知识,你成就的早晚完全在你的信心,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那你很快就成就了。为什么呢?他指着你的道路,你不怀疑一直走,马上就走到了。如果这个信心不清净,虽然告诉我这样做,心里还有疑、还不敢往前走,或者走走还要四边去看看,看看别的道路,这样就耽误你自己的精进,纵有成就,成就得慢。可见得,决定的清净信心成就得快。这是讲到信难,太难太难。
我常常在外面劝导一切年轻人,虽然是苦口婆心,几个人听?没有一个人听的,听的时候都点头,都没有照做,那叫听什么了?我教他背书,点点头「是好」,下了课就完了忘掉了,不肯干,这叫不信。那些大专学生常常请我到他们学校去讲演,在他们的佛学社我教他们,你们佛学社也不必办什么活动,也不必请什么人来讲演,你们每一个人抱一部经本背三年,这三年当中其它的什么都不要去听,也不要去看,也不要去打佛七参加什么。听了之后笑笑,下去后没有一个人照做的。我讲的是好话,是教人打根基,为什么呢?现在要晓得自己的立场,自己的立场都在沙滩上,你请一个最有名的工程师、建筑师,我要在这里建个几十层的大楼。人家一看你在沙滩上这不行,你在沙滩上的时候,这个只能搭个帐篷、盖个小茅蓬而已,没有地基。我教大家是要建立一个坚固的基础,你有坚固的基础,将来是有几十层、几百层的大厦都盖得成功。哪个人相信?听的时候都「嗯,很有道理!」很有道理不照做,这就是信心不清净,所以他不能成就。这些学生还是要乱七八糟看,还是要到处去听,这个自己障碍了,没有信心。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六集
我们再看下面一句,「既兴信心」,既然具足了坚定的信心,下面最要紧的一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有信心一定会成就,一发菩提心决定成佛,可见得成佛的关键在发菩提心。比如说我们举净土法门来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有信心一定可以成就,发菩提心必然是上品上生,不发菩提心是带业往生,只要你有清净信心就可以去的。菩提心实在是真难发,所以菩提心是佛心,菩提心是真心。我们在前面给诸位都讲过很多了,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我们再说的方便浅显一点,菩提心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我们想想,我们的心待人处事是不是平等的?要做到怨亲平等,冤家对头跟你亲爱的人,在你心里头一律平等,没有差别的。这是菩提心的相,很难很难。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是菩提心。我们的心里头还有爱好、还有嗜好、有偏爱,这不是菩提心。世间法都不爱了,还爱佛法也不是菩提心。为什么呢?心不清净。什么都不爱了,还爱阿弥陀佛也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决定的清净心,绝对的平等心,真正大慈大悲,这个心一发就成佛了,叫作初发心的佛。
《华严经》里面一品经文,《初发心功德品》,赞叹发菩提心的这个人的功德,十方诸佛来说都说不尽,无量无边。这些话不是鼓励我们的,是事实。为什么?菩提心是真心,真心就是真如本性,无量无边,确实是说不尽。十方诸佛都说不尽他的功德,那我们哪能说的尽,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0-3-10 09:52:51
|
只看該作者
可是这个真心是人人本有。除去了垢染菩提心就现前,这一发心就成佛。菩提心之后无修无证,修无修修,证无证证,念无念念,这些前头意思都讲过了,在此地就不要重复了。
我们把注解念一遍就可以了。「此第三十六章,展转明难得之事以深警人,」这是警惕我们,「令勿失良缘也」。我们今天的缘分和学佛的机会,正像《开经偈》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事情你忽然遇到了,遇到如果当面错过了,那实在太可惜了。「不达无修无证,岂名真正发菩提心?不发真正菩提,岂名信心?不兴信心,岂名遇道?」我们要遇到道侣,遇到真正善知识一定要自己有信心、有至诚之心,你就有机会遇到善知识了。「既不遇道,值佛何益?」生在佛世没有遇见。「既值犹不值,则中国犹之边方。既中国不异边方,则六根具犹不具。既六根具犹不具,则男子亦非男子。既男子不成男子,则人身何异恶道。静言思之,可不发菩提心,急悟无修无证之要旨乎?」注解里面句句话都是勉励我们,这样难得的良言我们得到了,就要下功夫,要珍惜不要轻易的放过。再看底下一章。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注解:「此第三十七章,深明心近则近,心远则远,而不以形迹论远近也。」这是我们亲近佛陀,佛陀已经去我们三千年了,如果你心净,那佛还在你的身边没离开。心不在道,释迦牟尼佛在你面前也不行、也无济于事。这是特别教我们注重在道心,不重在行迹。「金口诚言,重戒若此,末世弟子,奈何弗思!」「末」是指末法,末法去佛三千年。在迹象上来说很远了,佛距离我们三千年,如果要论心就很近,为什么呢?清净心是一不是二,论心则没有距离。这是劝我们要好好的多多的想一想。怎么样才叫作亲近佛呢?遵守佛的教诫,佛的教诫里面入门一定要从戒学下手。昨天我给诸位讲过了,戒定慧有次第又可以圆融,次第和圆融要同时修学。在事上我们要次第学,在理上要圆融学,这叫真正学佛。
学佛人要记住,今天大家最感到困难的一个问题,困难不克服没法子入佛道,从哪里做起呢?从不妄语做起,诸位想想能做到吗?不打妄语、不欺骗人,要从这里做起。常常欺骗人,骗人、骗自己,这怎么行?这不能入道。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佛之不能成就,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举个例子,我们道友当中很多做生意的,听了我讲经来问我,「法师,我们不妄语生意不能做,今天做生意统统是妄语」。这是不懂得佛法,如果打妄语真的可以赚钱,佛菩萨大慈大悲一定在经里面教我们「你们要多打妄语」。打妄语不能赚钱,你赚钱是你的福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打妄语赚来的还是命里头所有的,这个妄语不就冤枉打了吗?不打妄语也赚得来,打了妄语还是那么多,没有增加一点,这就是冤枉。所以古人说:「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为什么呢?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何必要骗人呢?
高雄有一个同修,学佛的年轻人做生意,他很如法,他就是老老实实、绝不打妄语。他给我讲他生意做得很好,虽然是小本生意做得不大,他到银行借钱的时候,无论借几百万、几千万,他马上就能借到,人家相信他、他不打妄语。我说你这样做就对了,完全照佛的教诲去做,该是你的跑不掉,不该是你的用手段欺骗人也得不来,,相信这个道理。我教给他,他自己做老板,开了个印刷厂,对待你的员工就要跟对待自己一样,要做到「利同均」。我们接一个生意买卖赚多少钱的时候,我们大家平均分配,你待员工跟自己亲人一样,员工也把你当做自己亲人,你的事业将来一定有前途,要发达,为什么呢?整个团结成一体。你要看到员工你不是我的人,我该给你多少就给多少,其它的利益都没有,这个不行。员工家里有疾病的时候,额外要供给他,他家里要有什么婚丧事情,都得要尽心尽力去照顾他,跟照顾自己一样。这就是菩萨经商,在商场里面行菩萨道。我说你只要本着这个道理,依照佛法去做,你将来就是佛教里面所讲的「大商主」。一生诚敬、不绮语,这一个人做了很好有成就,可见得不欺骗人并不是不赚钱,不欺骗人还很赚钱。他最近听说,南部让我讲《圆觉经》,他发心印圆瑛法师的《圆觉经讲义》,赠送给听的人。所以学佛要从不妄语开始。
人能不妄语就不会做坏事,为什...(净公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