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三三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20-1-30 13:06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三三卷)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共2084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三卷)  2002/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33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普明慧菩萨偈颂第七首:
  【能於诸佛身,一一而观察,色声无所碍,了达於诸境。】
  以下三首,清凉大师跟我们说的是「知见成益」,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正知正见。『能於诸佛身,一一而观察』,诸佛这一句含义非常深广,就狭义方面来讲,就是毗卢遮那佛十种身相;如果就广义来说,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毗卢遮那可以说是一切佛的根本,大乘法里面常讲的清净法身佛。讲「如来微妙身,色相不思议」的时候,说得很多。广义的讲,无有一法不是佛法,无有一色相不是佛身,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一一而观察」,成就真实圆满的正知正见。怎样观察才能与经教所说的相应?这一点不能不知道。往年李老师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他老人家主讲的是「佛学概要十四讲」,在开宗明义就教我们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的观察。说得是好,他讲得非常的简单明了,为什么?教初学,这些初学都是高等的知识分子、都是大学生。教他们观察有八个方面,首先观察它的体性,第二观察它的现相,第三观察它的作用,「体、相、用」。
  本经经题「大方广」,「大」就是讲的体,「方」是讲的相,「广」是讲的作用。老师教导我们对一切法的观察,其来有自,不是他自己的发明,你才能了解事实真相。体是本体,相是现相,这个现相是从什么地方生的?宇宙是现相,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是现相,生命是现相,佛菩萨是现相。这些现相从哪来的?总有个根源,这个根源就是体性。《华严经》上说得很好,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现识变都是讲的体性。青莲法师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前面「五重玄义」,辨体他就讲「不思议性识为体」,这一句讲得好,讲得清楚明了。特别是对於初学佛法的人来讲,不思议性识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宇宙之间万事万法的根源,大是虚空法界,小到毛孔微尘,它的本体是一不是二。
  谁能看得见?你要是看见,好!看见就是你从相上见到性,那就是佛法当中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这个修行功夫到家了。这就是宗门大德常讲「你会么?」你会看吗?你会听吗?吃东西,你会尝吗?「会」这一个字妙极了!首先看它的体性,体性从哪里看?从相上看,然后转过头来看现相。相是什么?那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真懂得了,你才会赞叹释迦牟尼佛高明,讲得一点都没错。相虽然是虚幻的,但是它有作用。你再看这个幻相的作用,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它不是没有用,它有用。
  这个说法怕初学的同学还很难体会,我们简单举个比喻,比喻总是与事实要相差一截,但是总比喻到一个彷佛,从这彷佛里面你去领悟。我们把心性比作水,水有三种不同的现相,通常我们看到水是流动的液体,如果把它冷却在零度之下,它就结成冰,它的相就变了,变成固体。在液体它的作用很多,能够滋润万物,可以载舟;冰不能够滋润万物,障碍舟船。船在水里碰到冰山,走不动了,它就产生障碍;液体的时候,它没有障碍。第三个相,如果把它加热,就变成水蒸气,变成气体,早年火车就是靠水蒸气来推动的。这就说明相起了变化,作用就不一样。你要在这里头观察它的「体、相、用」,对於任何事物你一接触,你要观察这三方面,你会看。
  这三方面还不够,还要加「因、缘、果」,这是观察它的变化。事事物物这个现相它必有因,因里面就讲的亲因缘、所缘缘、增上缘,因是属於亲因缘。佛经上常讲四缘生法,亲因缘是因,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三个是缘,然后才现相,现相是果,你才真正了解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相、这些作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你才明了。这还不够,还得加两条,一切现相有「事」、有「理」。任何一法你要从八面观察,你才能得正知正见;最怕的是你看到片面,你没有看到另一面,你就会产生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知见。现代这个社会上,许多人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的想法、看法起了很大的偏差,原因在哪里?他没有面面看到。老师教导我们对任何一法你观察八面,你不至於把事情看错了。这个八面实在讲是很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如果八面没有观察到,你连事物表面都不能够理解,试问你有什么能力处事,处理这些事物?
  「一一而观察」,这「一一」两个字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就是所有万事万物,一桩一桩你都要详细观察;另外一个意思很深,对於任何一法你要一层一层的去观察。这一层一层的观察,好了,我们讲这八面,八面里头每一面又有八面。譬如体,体里面有体相用,体的体相用,相里头有相的体相用,用里头有用的体相用;不但体里头有体的体相用,体里头有体的因缘果,有体之事、有体之理。这样一来,八八六十四,你能对一一法有六十四面的观察,你就深入一层,你的看法当然比别人高明。别人只看表层,你已经入了一分。比你更高明的时候,他再入一分,再入一分六十四。这六十四里面每一种又有八种,六十四再乘八,一层一层往下去,到最后给你说不可思议。所以诸佛如来观察一一法,彻法底源,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如来智慧。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如来智慧是一切众生本有的,我们把本能失掉了。我们今天连一一法这八面都疏忽了,往往只看相,著了相。这个相的体疏忽了,这个相的作用还勉强,看不完全,这个相的因缘果、事理,大多数都疏忽了。於是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自以为是,把事情做错了。他没看清楚、没看明白,他就下了决断,他就有了行动,结果带来的当然是灾难。这些道理,只有佛经上讲得清楚。
  你能这样的观察,『色声无所碍』,「色声」两个字代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你在六尘境界里面就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入华严境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得大自在。这样的菩萨在九法界里面示现教化众生,九法界示现就是宗门所说的「百花丛中过」,因为他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於一一法不能像诸佛如来彻法底源,他看的那个层次,我们凡夫怎么想都想不到。我们连表层八面我们都顾不过来,人家能看六十四面,深入一层;再深入一层,六十四再乘八。重重无尽!这就是经里面常讲的「微密观照」。大到虚空法界,小到毛孔微尘,你的慧眼开了,你的法眼开了,你的智眼开了,确确实实不是凡夫知见。你这样才能入无障碍的境界,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真的看清楚了。
  『了达於诸境』,「境」是境界,「诸境」是讲六根对外面的六种境界,眼以色为境界,耳以声为境界,鼻以香就是气味为境界,舌以味为境界,身以触为境界,意以知为境界,这叫诸境。对於六尘境界你通达明了,一点都不迷惑,这应前面所说的「大智诸菩萨,深入於法海」。你没有这种微密的观察,你怎么能深入?由此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我们凡夫粗心大意,眼不会看,耳不会听,我们六根对六境,换句话说,不会!不会用六根。说不善用六根,那已经是恭维你了,根本就不会!为什么不会?没学过,没人教你,你没有受过这个训练。修学佛法,佛法真教你。第八首:
  【能於诸佛身,安住智所行,速入如来地,普摄於法界。】
  这一首偈所说的是事事无碍的法界。『能於诸佛身,安住智所行』,我们读这两句经文,实在讲感慨万千!为什么?我们今天不是「智所行」,我们今天是识所行,这个识是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安住智所行」?就像前面讲的安住普贤行愿。学佛所贵的就在学,学这个字怎么讲法?在中国《说文解字》里面,学是模仿的意思、效法的意思、觉悟的意思,它有这么多意思在。我们有没有学?如果你真正了解这个字的含义,我们今天学佛是假的,有名无实,根本就没有学。真的学从哪里学起?真的学跟诸位说,从沙弥律仪学起,从戒律学起,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无量劫来菩萨作佛都是走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我们舍弃了戒行,哪能成就?从来没听说过。你们在哪一部经典里面去看,不要持戒就能成就?你去找找看。就是净宗法门,祖师大德常常提示我们「持戒念佛」。无论是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共同遵守的修行原则是三皈五戒,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学?有没有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学觉而不迷、学正而不邪、学净而不染?这三个是纲领,戒律是细目。
  觉正净怎么落实?戒律是教你落实。在戒经里面佛说得好,「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法不能躐等,一定要守规矩,要按照规矩去学习。我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程度,是在什么样的地位,自己要清楚、要明了。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好像念书一样五十一个年级,我现在在几年级?你自己要知道。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初信位的菩萨,一年级。他断证的功夫等於小乘须陀洹,但是智慧不一样,大乘人的智慧高过须陀洹,在断烦恼大家是一样的。我们有没有到一年级?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入一年级?我们不会用六根,我们不懂得怎样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观察,因此起心动念依旧随顺烦恼习气。随顺烦恼习气就是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样说法的时候,大家印象更清楚一点。
  我们的起心动念、所思所想都叫妄想,为什么?你要是这样问法,我答覆你,因为你执著身是我,你有自私自利。只要有自私自利,你的思想就是妄想。什么时候破我执了,佛点头,你的想法不是妄想,你叫做正觉,阿罗汉得正觉。在菩萨这个正觉位是第七信的菩萨,七信位,这还在十信里面。十信第七信的菩萨,我执没有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我们常讲无我,真正证得无我是阿罗汉,在大乘是七信位的菩萨,无我。虽然没有我执,但是他还有法执,我执虽断,法执犹存,所以他不能见性。到什么时候才能见性?圆教初住菩萨。由此可知,七信、八信、九信、十信,这四个位次破所知障,十信前面六个位次是破烦恼障。烦恼障破了就是见思烦恼破了,证得七信位。七信再破所知障,也就是我们讲的破分别;七信以前破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这两种就是我执、法执统统都断掉,也就是说分别执著没有了,你才能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是华严境界现前,你证得圆教初住菩萨果位。
  往后去就是破无明,无明就是妄想。佛在经上讲的头数是四十一品,无明的浅深有四十一品。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你所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十信位的菩萨称正觉,真正的正觉要从七信算起,就是十信位后面的四个位次:七信、八信、九信、十信,是正觉位。到圆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正等正觉,那是菩萨,升级了,这是菩萨,像读书一样有了学位。四十一品无明破尽,这是圆满了,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安住智所行」,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在我们现前这一个阶段,「安住智所行」应该怎么作法?经文上这两句,就我们的程度来说,「能於诸佛身」,具体而言,什么是佛身?经典是佛的法身舍利,我们可以说诸佛身就是佛经。这个意思就明显了,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经典的教诲,经典教诲是「智所行」。如果我们不依佛的经教,那你肯定就是依你的烦恼习气,依烦恼习气你所行,它不是智它是迷,愚迷,你是安住愚迷行。诸位想想这个问题严重不严重?我们学佛何以不成就?就是因为你安住愚迷行。
  怎样转愚迷为智觉?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怎样能转得过来?为什么你转不过来?真正要转过来,不靠圣贤教诲是决定做不到的。依靠圣贤教诲,头一个是信心,那就是从前李老师跟我讲的,你信不信佛?我跟诸位讲过很多遍,老师问我这个问题,是我学佛第九年。我学佛第七年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就讲经。教佛学院讲经两年我去受戒,我教佛学院的时候我还没有受戒。那个时候是受在家菩萨戒,因为我们要出去讲经,我跟李老师学佛的时候是在家居士,受了在家菩萨戒。受戒之后,佛门的规矩要去谢师,感谢老师栽培的恩德。老师一见面指著我:「你要信佛!」这真实教诲,他给我做详细的开示。有许许多多人,自古以来就有,现在更多了,出家一辈子到老死都不信佛。他不信佛这怎么出了家?我们会有这个疑问,老师给我们分析。虽然身出家,佛的教诲完全不懂,完全没有做到,那叫不信,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信的标准在此地。想想是有道理,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老师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教诲就是经典,我们不读经,不相信经里所说的,不了解经里面所说的意思,不能够把经教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当然叫不信。
  每一部经流通分上最后一句,「依教奉行,作礼而去」。我们有没有依教奉行?没有依教奉行什么原因?不信,你怎么能安住?唯有真信的人,一丝毫疑惑都没有的人,他才能安住。这种人在世间,古大德常常给我们说两种人,一种上智,一种下愚。上智的人聪明,一闻千悟,他明白了,所以他能依教奉行,他没有疑惑。另外一种是下愚,下愚之人是他有善根、他有福德,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深厚,虽然他没有听过经教,甚至於不认识字,也从来不会念经,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他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教他老实念,他能依教奉行,他能贯彻始终,他成就了。这两种人好度,佛度这两种人不费心、不操心。最难度的当中这一段,当中这些人占绝大多数。上智与下愚古人常讲的「不可多得」,真的是凤毛麟角,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像我们中等根性的人,那就完全靠经教的薰修。世出世间的圣贤教导学生、帮助学生成就,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三字经》里面讲的,「教之道,贵以专」,不专怎么能成就?专精是成就的秘诀,要专要精,精是精纯不杂,专是专一,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
  
  普明慧菩萨偈颂第八首:
  【能於诸佛身,安住智所行,速入如来地,普摄於法界。】
  这一首偈在前面已经跟诸位说得太多,因为它太重要了,关系到我们这一生修行有没有成就,就在『能於诸佛身,安住智所行』。「诸佛身」我把它讲作一切经论,我们今天讲的《大藏经》,《大藏经》里任何一部经论都行。诸位要记住,世尊在《般若经》上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对於一切经要平等的尊重、要平等的赞叹。能不能成就?那真的就是「贵以专」,只要你功夫下得深,专攻,没有不成就的。前天悟道法师来,送我一本《推背图》,我略略的翻了一翻,看了前面几篇序文,序文里头有一篇是朱道长写的,朱鹤亭他跟我很熟。我看了序文之后才晓得,写这个注解的人在《推背图》这本书下了三十年的功夫,印证什么?「贵以专」。我们佛门这些同学们,几个人能以三十年的时间专攻一部经?能够有这样的专攻,哪有不会成就的道理!
  晚近大家知道,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周止庵居士在《般若心经》上差不多也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成就了!一生只攻一部经,成为权威。今天要研究《般若心经》,你就不能不看《心经诠注》,周止庵的。他那个注解是集古今中外《般若心经》注解之大乘,他有独到的见解,江味农居士亦复如是。今天要学《金刚经》、要讲《金刚经》,你就不能离开江味农居士的注解,这是权威。我们现在读的《华严经》,主要的参考资料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当年在世,讲这部经就讲了五十遍,「贵以专」!现在人所以不能成就,他心散乱,他样样都想学,到最后样样都不通,把一生的光阴浪费掉,非常可惜!就好比念大学一样,大学里面很多科系,他每一个科系都想学,今天是在这个系,明天在那个系,念四百年也毕不了业。那个专攻的人,念一个学系,四年就毕业了。我们自己要想想,错在哪里?你要是真的学经教,你能够「安住智所行」,你学一部经,不需要很长的时间,用现在人的话来讲,你有很满足的成就感。为什么?你学会了,意思懂了,也能讲了,上台头头是道,也能博得许多听众的赞叹,没有别的,专攻!
  我在李老师会下算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我具足学教的条件。第一个我有理解力,第二个我有记忆力,十年当中才学五部经,这是老师特别给我开例子,其他同学都是一部,「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部经,我第一部学的经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老师讲这部经用多少时间?给诸位说,五个小时。我最近将这个经讲了两遍,新加坡讲一遍,在台北台视摄影棚里讲了一遍,这是我启蒙的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学会了,我再学第二部《阿弥陀经》,第三部《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部《金刚经》,第五部《楞严经》,我在台中十年学这五部经,其他经论都没有学过。这么多年当中我所讲的经论是同修们要求的,找我来讲,我讲过几十部了。古大德常讲「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你不肯听、不肯相信,那有什么法子?
  从前有个例子,慧忍法师,跟我也非常之好,这个人聪明,我劝他到台中亲近李老师,他非常欢喜,我把他介绍给老师,我们在台中一起住了十个月。因为李老师那个时候正是讲《楞严经》,我学《楞严》,我劝他学小部经。我是真心想帮助他,他对我怀疑,说我学大经劝他学小经,好像我瞧不起他。我跟他讲:我今天学《楞严》,我前面学了多少部经的底子,你没有学过;等於说念书一样,我念到五年级,你才刚刚入学,你要从一年级念起。他不相信,天天在《楞严》上下功夫,真用功,晚上都搞到两三点。搞到十个月之后,身体不行了,眼睛看经典一片漆黑。他告诉我,没有办法学了,离开台中,到台北去搞经忏佛事。也不错,在经忏佛事里面储蓄了一笔钱,买了一个道场「法藏莲社」,在木栅。我到台北去的时候,他就把我找去,他现在有一个道场,他领众做佛事,请我去讲经。我到台北的缘,他是第一个因素。我在他那个道场里面讲经,认识韩馆长。韩馆长在那个时候是很忠实的听众,每一会必到。讲经失败了,那个时候他告诉我:我很后悔没有听你的话。他要能听我的劝告,他成功了,以他的聪明智慧,以他那种勇猛精进。所以学习要循序渐进,我的底子、条件,学习的条件,他还是比不上我。老师指导我的,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学起,不是一开头就教我学大经,没有这个道理,学习不能躐等。
  初学的人,那真的你有善根福德因缘,你要安住在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教诲是「智所行」。你不能够百分之百的顺从老师教诲,老师不教你,为什么?没有办法教你。像个容器、杯子一样,你这里头是满的,我再想添,添不进去,漏出来了。应该怎样?你拿个空杯子,那我给你,你全部接受了。《书经》里面讲「满招损,谦受益」,空的那你就得利益,所以虚心才能接受教诲。你不虚心、你没有信心,你心里充满了疑惑,对这个老师、对圣教没有信心,你怎么能成就?《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都非常好,这是我们初学的人「智所行」。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看贱了,没放在眼里,瞧不起它,我们这一生肯定不能成就,注定失败。像建房子一样,这是地基,没有地基,你怎么能盖高楼大厦?盖个小房子,我们晓得也要打地基;我们这个外面盖个小仓库,都要做个地基。不从基础上奠定功夫,你怎么可能成就?你的基础愈深愈厚,你的成就愈大。
  『速入如来地,普摄於法界』,这个「安住智所行」就不是初学的,「智所行」是文殊所行、普贤所行。普贤所行的是十大愿王,这是总纲领,文殊所行的是十波罗蜜。十波罗蜜第一个是布施,这个布施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烦恼断尽了。分别执著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是破烦恼障;分别跟无明,这里面就有所知障,二障断尽,菩提圆满了,这「速入如来地」。所以,普贤十愿、文殊十度不能够圆满的落实,你怎么能入如来地?如来地是一真法界,如来地是地上菩萨、华严会上的菩萨摩诃萨。「普摄於法界」,这些菩萨起心动念所含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摄於法界就是这两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里含的什么意思?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服务,那个「度」就是服务,四弘誓愿第一愿圆满落实了,「众生无边誓愿度」,才有这个能力。
  我们今天如果不懂得安住,也就是说不懂得随顺佛陀教诲,那就铸成大错大错!要知道你们今天依然不能安住,安住在名闻利养、安住在五欲六尘,甚至於安住在网路、电视黄色节目里头,你不堕地狱,谁堕地狱?你为什么会安住那里面?这是由於你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太重,你认为那里头有乐趣,你才欢喜看,经教里头的法味你一丝毫没有尝到;如果你尝到圣教里面的法味,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这种东西肮脏污秽,你自自然然不会接近。摆在你面前,你也不屑一顾。为什么?你有大乐,决不是这个世间人间天上五欲之乐能相比;如果没有大乐,怎么有那么多菩萨来学这个法门?今天你们还会受诱惑,你们没有契入佛的境界,你没有理解经教里面的义趣,你在这里头没有得到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没有。你所学习的,你皮毛都没有得到,学歪了、学扭了,你不是「速入如来地」,你是速入阿鼻地狱!你普摄的是妖魔鬼怪!我相信你也很聪明,你也知道,虽然知道,你无法自拔,堕落在这里面,你跳不出来。经文这个意思是讲得很深、讲得很高,我们从这个意思引申到初学,现在在我现前境界,我应该怎么作法?第九首:
  【佛刹微尘数,如是诸国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尘中现。】
  这里头大乐!但是你要能入如来地,你要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有圆满的如来果地上的心量,这个心量就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心量。我们的心量原本是这样的,是包虚空周沙界的,然后是『佛刹微尘数,如是诸国土』。《华严经》上不讲恒沙世界,不讲恒河沙数,为什么?太少了,恒河沙太少了,《华严经》上讲这个数量,都是讲「佛刹微尘数」。佛刹微尘数海,还得要讲个「海」字,或者是世界海微尘数,这个比恒河沙数那不晓得超出多少倍!这都是真的,给你讲的是事实。「如是诸国土」,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尘中现』,「一念」是时间之短,也是真实。「一念」你才能见到,它才能现前,二念就不见。一念是觉,二念就迷了。
  我们念佛人,念佛人求的是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错,西方世界有没有把握?没有把握,为什么?《阿弥陀经》没有念懂,《阿弥陀经》如果念懂了,依教奉行,你就有把握了。《阿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一条你有没有具足?善根福德因缘是什么?是净业三福。怎么知道的?《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佛教导韦提希夫人,韦提希夫人是我们净宗修行人的代表,净宗法门是她启请的。她见到极乐世界,非常向往,希望能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什么方法才能去。释迦牟尼佛没有讲解方法之前,先讲「净业三福」,告诉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才知道这是修行的根本,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是不具足,你念佛不能往生。
  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跟《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开头佛讲「从明师受戒」,一个意思!「从明师受戒」那个戒是教诫,要听老师的指导,这个老师是高明的老师,不是知名度高,是真正有修有学。在古时候特别重视师承,他的学有来历。我跟李老师学的,李老师的老师是印光法师,有师承,不是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我们要问问他的老师是谁,对於我们自己修学就产生信心了。我们知道,他的老师是真善知识。李老师的教是跟梅光羲居士学的,这在民国初年是佛门当中的大德。《无量寿经》夏莲老会集本,前面很长的一篇序文是梅光羲写的,所以李老师得到这个本子,他有承传的使命,前面那么长的文章,老师介绍的。李老师是学生,学生一生当中不能够违背老师,违背老师是背师叛道,只要挂上这个罪名,你就一切都完了。我是李老的学生,他把这个东西交给我,这是师承,这是信物,在古时候这是传法。所以不认真的学习,不从根基上做起,念佛都不能往生。
  念佛的功夫在什么地方?《阿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能令一念中」,一念是一心。「一一尘中现」,一一尘中、一一毛孔现佛刹微尘数诸佛刹土,每一个刹土里面,你会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在那个地方教化众生,大转珐輪,然后你能够真正看出这个世界是重叠的。从前方东美先生讲《华严》,他说这个世界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立体就是重叠的。这个重叠层次是没有边际,重重无尽!不是一次的重叠,重叠里头还有重叠,重重无尽!这个世界太美了,什么人能看到?一心的人能看到。
  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些道理,了解有这种事实真相,发心去追求。真发心追求,我们的时间不够用,哪有时间去看电视?哪有时间到外面去闲逛?没有时间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二十四小时在这里用功,感觉得时间不够。你真正功夫得力,给诸位说,就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无有疲厌」,你的精神饱满,你不会厌倦,你不会疲劳。为什么?法喜充满,它里头真有乐趣。这个乐趣决不是世味能够相比的,世味比不上法味,可惜的是你没有尝到法味。我现在每天读经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人家问我:「法师,你读什么经?」我读《华严经》。现在讲《华严》,天天就读《华严》,我读的是欲罢不能。你们没有入法味,你们体会不到。第十首:
  【一切诸国土,及以神通事,悉现一刹中,菩萨力如是。】
  清凉大师说这一首偈是「结用速疾」,第九首跟第十首这两首是讲它的作用,作用太快速了。『一切诸国土』,「国土」是一一尘中现的国土,从这里看到重叠,看到像方先生讲的立体。『及以神通事』,「神通」就是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悉现一刹中』,在这一个刹中,能够见十方所有一切佛刹,国土跟「刹」是一个意思。任何一个佛刹都见到一切佛刹,佛在一般大乘经上常常说这种境界,用大梵天的罗网来做比喻。大梵天罗网,这个网里面镶嵌无数的宝珠,经上讲的摩尼宝珠,这珠放光,像镜子一样,光光互照。每一粒珠子里面,你都见到所有罗网里面的珠子都在里头。再仔细观察这一个珠子里面,你再看里头罗网里面珠子,那一个珠子里头又含摄一切珠子,佛常用这个比喻。如果这个比喻你还难於体会,贤首国师从前也想出一个方法,讲周遍含容观。皇帝听了没有法子理解,他请皇帝做一个八角亭,皇帝造个亭子轻而易举,一句话吩咐下去,人家马上就盖好了。大师说,每一面安一个大的镜子,八面大的镜子,请皇帝到这个亭子当中站一站,他进去站就明白了。镜子对照,人站在那里面就看到无量无边身,数不尽,他就明了了。你走到那里面,你才看到世界是重叠的。
  今天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凡夫为什么见不到?只可以说粗心大意,在佛经讲你业障深重。业障深重大家听得耳熟,但是业障深重四个字的意思,能够明了的人太少了,含糊笼统。我们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本能。诸位要知道「一一尘中现,一切诸国土」,每一粒微尘都现,这讲依报;说到正报也一样,每一根毛孔。毛孔现、微尘现,微尘是依报,依报现依正,毛孔是正报现依正。佛身、菩萨身能现,众生身能不能现?能现,也能。要是不能的话,众生跟佛就不平等,众生跟佛就不一样,为什么佛又说「生佛平等、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众生身上、众生的国土是现而不现,怎么说现而不现?他现我们不见,我们见不到,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他不是不现;诸佛菩萨来、法身大士来,他就见到了。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不是单一,像镜子跟镜子互相照。我们凡夫怎么样?凡夫只执著这是一面镜子、这是一面镜子,这是单纯的,他没有见到镜子互照那个重叠的现相。这个境界是心灵的世界、精神的世界、心性的世界,世间人只看到那两面镜子,那是物质的世界。这里头的现相是精神世界没有离开物质世界,物质世界里面显示出无量无边不思议的精神境界,谁懂得?跟诸位说,清净心的人懂得,一心不乱的人见到了。人能到一念,这就见到了。所以念佛你要知道,祖师大德常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妄念纷飞,把一念失掉了。一念叫正念,一念叫真念,二念就是邪念,就偏、就邪。一念是中正,一念能见事实真相,二念就见不到了。佛给我们说,我们是听佛所说的。
  如何能证得?你要训练自己把妄念放下,恢复到一念。一念是本有的,跟诸位说,二念是本无的。一念是本觉,二念是不觉。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无当然可以断掉,断烦恼我们就有了信心;本觉本有,就是一念本有,本有决定可以恢复,我们对於证果有了信心。修行人最重要的,在我们分上来讲,就是要随顺佛陀教诲。不能不读经,不能不讲经,这一句话是从我的这个身分上说的,我这一生怎么成就?四十四年讲经,那个法味是从讲经里头得来的。这个法味的薰习,愈薰愈浓,愈薰愈有味,愈薰愈感觉到不但是人间五欲六尘,就是天上的五欲六尘我也不希罕。
  天上五欲之乐,那超过人间不晓得多少倍。古德记载里面讲师子觉,很难得,修行功夫也不错,成就了,生兜率天想亲近弥勒菩萨。到了兜率天外院,就被兜率天里面的欲乐迷住了,没有进内院。他的老弟无著菩萨,都是求生弥勒净土的;三兄弟,小弟是天亲菩萨,三个人都有成就,都约好了,谁往生到那里之后,回头来报个信。结果师子觉一去,没有讯息回来,到无著菩萨往生,回来报信,回来报信是三年了。天亲菩萨跟他讲:「我请你去了之后马上回来报信给我,怎么等了三年?」他说:「我到那里是跟弥勒菩萨见个面,立刻就回来。」人间跟兜率天时差不一样,我们晓得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所以他那里打个转立刻就回来,人间已经三年。他问他大哥师子觉到哪里去了?迷在外院,被那些天女迷住了。你才晓得难,不容易!
  这里面讲种种神通之事,「悉现一刹中,菩萨力如是」。菩萨大智之力、深入之力、佛加持之力,自自然然如是,这是我们非常向往的,很想得到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要把身心世界这些拉拉杂杂的染缘放下;不放下,自己吃亏太大。一定要记住「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个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这样空过了,非常非常可惜!再遇到不是容易事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www.hwadzan.com/ http://edu.hwadzan.net/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