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3|回復: 0
|
怎样入佛法之门(第五集)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净公上人开示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怎样入佛法之门 (第五集) 1991/11 美国洛杉矶 档名:18-006-0005
老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我们还是接著昨天所说菩萨行的原则,这就是大乘佛法里面常讲的六波罗蜜。学佛的同修,无论是修学哪个法门、哪个宗派都是菩萨行,菩萨行必须要遵守佛这六条的原则。遵守这六个原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以此为标准,换句话说,这就是修正我们思想、见解、行为的一个依据,所以非常的重要。我们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常常看到。
这六条它的意义是无限的深广,境界也是无有边际,我们要想彻底了解它,那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随著修学的功夫,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对於解行也是逐渐向上提升。我们今天讲修行,实实在在说,是在菩萨行的基础上,这五十一位菩萨,我们连初信位的菩萨都还构不上。如果真正证得初信位,那就是一个很可喜的大事。初信位就证得位不退,净宗常讲的三不退,圆教初信位就位不退,位不退就是入圣人之流,这的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生生世世学佛,为什么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那就是退转,从来没有一生证得位不退,在这六道里头打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真正能够达到这个位次。那么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就一定要遵守菩萨这六个原则。第一个就是布施。昨天跟诸位也说了不少。布施就是放下,布施就是舍。单从形象上来说,布施可以分为三大类,所谓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三类就把所有布施的境界都圆圆满满的包括在其中。如果细说?那《华严经.第六回向品》给我们讲了大概有将近一百种的布施。它讲得太详细了,值得我们去读一读,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来修菩萨行,将我们自己的标准修到菩萨的境界。我们在此地只能够很简略的给诸位介绍,不能讲《华严经》,《华严经》要讲起来时间很长。
财布施不限於财物,要用现代的话来讲,这个财是包括所有一切的物质,都叫做财。所以经上常讲「资生之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讲我们生活所需要的,那统统叫财。财就是指生活所需要的。我们生活所需要,我们也会想到众生的生活也需要。我们讲众生,不说别人,说别人范围很小,我们只是布施给人,人之外还有许多像天人,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的有畜生、有饿鬼、有地狱。要讲一个人就不能包括这些,如果讲众生就统统都包括了。不但六道统统包括了,连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也包括在其中,因为他们也是众生。九界众生除了佛之外,十法界除佛法界之外,九法界都叫众生。那我们布施范围就大!
我们需要,众生也需要。在我们自己生活够用了,有多余的统统应该布施,应该要放下,这是菩萨行。也许就有人听了,心里面生恐惧之心,我有余的都布施掉了,那明天怎么办?还有人想得更远,明年怎么办?你说怎么办?明天还没到,想明天干什么?明年更远!可是我们中国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说得对不对?对。你要把这话听清楚,那是人!我们今天讲的是菩萨,菩萨不是人。你今天要学菩萨,你怎么可以学人?你要有远虑,怕的是没有远虑,那你是学人不是学菩萨,菩萨比人胆子大得多,菩萨不想明天的事情,更不想明年的事情,菩萨只想今天的事情。今天做的如理如法,完全遵守佛的教诫去做,明天会不会有缺乏?跟诸位说,决定不会有缺乏。
所以整个佛法也可以说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我们世间一般人,虽然讲起因果相信,并不真信!真信因果,还有什么忧虑的?没有忧虑了。真信因果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还有什么忧虑?《了凡四训》是一部非常好的书。了凡先生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每年念书考第几名,连这个算得清清楚楚,到时候去考,果然没错。每年他那个时候是拿到公家的俸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薪水),一年拿多少斗米也一点都没错。你一年的收入命里都注定了,一饮一啄命里统统注定了,了凡先生深信不疑,所以他一个妄念都没有了,为什么?想没得想头,想不到,命里没有的想不到,命里有的,丢也丢不掉,到时候它自然会来。这就是真正相信因果,真正相信命运。所以他跟云谷禅师两个人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看到佩服!这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不打妄想的,这个人三天不打妄念,这了不起!非常佩服他,再问他,结果他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我想也没得想头,就不想了。云谷禅师这一听说,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是个凡夫。那是什么凡夫?给诸位说,标准凡夫。我们连标准都不够,他才是个标准凡夫。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可惜!现在人不相信,天天在打妄想。
果然相信了,佛在经论里面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有一个事实,我们这个命运从哪里来的?命运是前生造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命里有一定就有,命里没有的,怎么求也求不到。所以初学佛的同修,《了凡四训》至少要去念三百遍,然后佛法里面这些教训的话,你才有勇气、有胆量、有决心去做,去依教奉行,没有忧虑。佛给我们讲,我们的财富,一生的享受,物质的享受,从哪来的?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的因。你修的因多,过去布施得多,这一生你得的财富就大;过去世你布施得少,这一生你的财富也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法布施的果报是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所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这三桩事情我们都想要,我们希望有财富,财富多多益善,愈多愈好;我们也想聪明,也想健康长寿,那你这三种因不修,你打妄想怎么会想到?这是想不到的。所以我们自己的生活,我在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自己的生活愈节俭愈好,为什么?我能节俭一分,我就能布施一分,我就多种因,后来的果报不可思议!要想将来美满的果报,我们今天不种因,天天想,那叫打妄想,永远得不到。所以要有智慧,这是真正高度的智慧,肯布施。
我跟大家说得很简单,希望诸位同修要认真去研究《了凡四训》,为什么?我们布施是种因。种的这个因,以了凡居士来说,这个因有大有小,有真有假,有半有满,那确实不一样。最大的福报在哪里种?在佛门种。佛门常讲的福田,佛门是福田的第一福田。譬如说这个田地土地非常的肥沃,在这个地方下的种子,将来长得一定好,收获一定多。你种在沙地里面,种子虽然种下去了,恐怕得不到什么收获。田地不一样!所以世间所有的福田,佛的福田是第一大。
好,这大家都到寺庙里面来修福了。可是有人布施,我们是看到他修的不少,但是一生并没有得到,甚至於后果还很不幸。这就是虽然是佛门,传到末法时期,佛的道场有真的佛道场,有假的佛道场;有纯佛道场,有杂佛道场。譬如我们在台湾所看到的,有些寺庙里掺著有道教,甚至於还有驾乩扶鸾的,它里面也供释迦牟尼佛,也供西方三圣,也供观音菩萨,它又供济公,还有供什么吕洞宾,供得很多。它虽然是也叫做寺,它是杂,它就不纯,在那里种福就没有在纯佛道场大。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必须要拣别的。所以修福认真讲,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修真实的福报,才能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你在这里布施供养就有福了。
现在有一些人喜欢神通,这个道场的师父放光动地,那到那个地方拼命去供养;那个师父没神通,老老实实的,那就不愿意去,纵然供养了,敷衍敷衍就好了,你这个福田就又种错了。《楞严》上说得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有很多人来跟我说,某某人会放光,离地三尺。来跟我讲,我相不相信?我相信,确实是有,那不是假的。是不是他自己真有这个能力?不见得。如果他自己真正修的有神通,他不会示现。他的神通从哪里来的?妖魔鬼怪附在他身上现的。《楞严经》上说得清楚,迷惑众生的。附在他身上的鬼神离开,他的能力统统丧失了,完全没有了。所以《楞严》好,《楞严》是照妖镜!你念完《楞严经》,妖魔鬼怪你一眼就看穿了。没有能力读全经,我教给你们念第六卷的后半部「四种清净明诲」,大概第六卷的末后三分之一,完全讲我们现在社会真假的辨别。你念熟了,你就有能力,你能够看得出来哪是真的,哪是假的。
所以福田要种在真实的福田,那你就有福了。除此之外,供养父母是第一福田;照顾贫苦、老病,这也是第一福田。你能够孝养父母,这是因,将来你老了之后,你的儿孙会孝养你,果报。我能照顾老人、病人,自己将来老了、病了,就有很多年轻人来照顾你,果报决定不虚。见到别人有苦难,我援助他,我将来遇到苦难的时候,有很多人援助我。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得什么样的果报,就要想到我要种什么样的因。因缘果报决定不虚,这是真实的。所以财布施得财富。
我在年轻的时候,那个性格,你要看《了凡四训》,那我跟他的性格差不多,但是还没有了凡先生那个福,还没有。我对人的尖酸、刻薄、不能容忍,那些坏毛病跟了凡先生一样。年轻的时候喜欢跟人斗嘴、不饶人,不但是得理不饶人,没理也不饶人。我有一点辩才,黑的也能说成白的,所以得罪很多人,造了很多口业。念了《了凡四训》才晓得,这是一身的毛病,自己确确实实没有福报。就是大概过去生中,那用现代来看,过去生中大概也是个讲经的法师,要不然哪有口才?哪有辩才?这不是一生得来的。虽然讲经,没有布施,所以一生没有福报,真正没有福,而且刻薄还短命。现在这一点福报,这个寿命,都是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这才想想,错了,才开始认真的修。所以我这点福报、这个寿命都是现世报,是这一生修来的,不是过去生中的。我改的效果,实在讲,在了凡居士之上,这一生当中所修的,这可以给诸位作证明,佛教给我们的真实不虚。
法布施是自己有智慧、有技能乐意的传授给别人,教导别人。绝对不要害怕:我教给他,他将来比我高,那我不是完了。所以教给人的,我自己会十分,教给他五分就行了,为什么?他永远在我下面。这种教学叫做吝法,虽然肯教人,自己还留一手,这个样行法布施,来生得愚痴果报。所以我们知道多少就教人多少,绝对不要留;不但不留,希望别人比我更好。要有这个心,要有这个愿,要真正去做,希望别人高过我,他造福,我享福!别人都不如我,我就累死了,我造福,他享福,这个帐要好好的算算。
我教这些年轻的学生,有些人要想来跟我学讲经,我说很好,你既然发心学佛,你的德行、你的学问、你的智慧、你的善巧都要超过我,这才算是学生。俗话常讲「后来居上」。如果你都不如我,那你就不是我的学生。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样样都超过我,他们将来学成了,我退休了才有福好享!要是样样都不如我,这就糟了,那我就苦一辈子,老的时候还不能够退休,那这个命运就很悲惨。
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在思想上确实不一样。我们中国古人做官戴的帽子,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冠就是帽子,像个楼梯一样,前面矮一层,后面高起来的。它代表什么?前面这个是自己,我们这一代,后面是底下一代,希望底下一代要比我这一代高,表这个意思。所以文武百官戴的帽子叫进贤冠。皇帝戴的帽子上面是平的,皇帝的心要平,对人要公平;文武百官希望是后来的人都比我高,后来居上。这服装都是表法的,所以叫章服,明显的把自己的愿望都显示在这上面,用意都很深,时时刻刻想到要提拔好人,希望后人超过自己。不但不嫉妒贤能,而且要帮助贤能,成就贤能,这是法布施。我们力量做不到,我们时常有这个心就行了。大经上面讲「发意圆成,圆满功德」,这真心一发,功德就圆满了。常常存这个心,遇到有这个缘分的时候,一定认真去做。遇到有志的年轻人,能够全心全力栽培他,全心全力协助他,全心全力提拔他,这就是叫法布施。
一切法中,在今天是两桩最重要的,一个是大乘佛法,一个是我们中国固有的文化道统。记得过去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曾经说过,好像是在一个国际会议里面说过:要想这个世界真正得到和平,每个人都能过真正幸福的生活,只有实践大乘佛法与孔孟学说。出自於一个外国人的口中,这的确是有眼光的,不是普通人能够见得到的。所以在法布施当中,我们认真去修学大乘佛法,认真去修学中国固有的文化道统。典籍虽然多,我们一生能弘扬一部经就够了。特别在这个时代,我劝大家做专家,不要做通家。通家不容易,专家是我学一部经,我专门弘一部经,这个容易。要是我们台中李老师那种教学,你要学一部经(普通不太长的经),多少时间?两个月就可以完成,就能出去讲。学一部大经,像《法华》、《楞严》,一年的时间就够了。
讲大经不太容易,讲小部经不难。在今天这个环境里面,小部经是最受欢迎的。我到一个地方我讲经讲五天,大家就捧场他也会来;如果我讲大部经,我说这个经要讲三个月,他听了两次没有味道,第二天不来了,为什么?不捧场,时间太长了。所以李老师从前教我们讲经的原则,就是最长不可以超过十次,最短不能超过三次,最适中的就是讲五次到七次,我们学讲经都是这样学法。所以时间不长很短,一部经就毕业了。他那个毕业是要升座跟大众讲,讲下来才算毕业,没有对大众讲过这部经,这部经不算毕业。我那个时候在台中参加他的经学班,进度很快,我一个月学一部。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跟他老人家一年三个月,我学了十五部经,这十五部经我都能讲,都是小部经,我能讲。所以一出家一剃头,白圣法师就请我到三藏学院去教书,一个学期才教一部经。我学了十五部经,你想想看,三年六个学期我都教不完。
他那个教学的方法是我们中国古老教私塾的方法,个别教的,不是像现在一般上课的那种教法。真的有效果,而且是专修,一部经学会了,才准学第二部。这部经学了不会讲,决定不教你第二部。学的时候当然相当辛苦,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全心全力一天到晚都想著经文,实在讲觉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吃东西不知道味道,为什么?怕上讲台下不了台,怕丢人!所以那个修学法不要老师督促的,为什么?因为你要上讲台,你怕丢人,所以你认真拼命,自动自发,这个方法真有它的优点,所以要学,学一部经。
第一部经是最困难的,在讲台上讲一个钟点,自己准备的时间差不多要四十个钟点,才能够应付讲台上一个钟点,真苦!而且要写讲稿,讲稿是什么?是口语讲稿,这叫口语文学,不是文章,是口语。拿到讲台上有讲稿依靠。讲一个小时,差不多要写一万字。你想想看一个星期讲一次,一个星期要写一万字的讲稿,还要修改二、三次。因为你写完了之后,讲一遍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听了之后,哪个地方讲得不好,哪个地方我有怀疑,哪个地方有不清楚,改,回去改,改了再讲第二遍,第二遍又要改,改完之后,这才能够上讲台。上完讲台,跟大众讲了之后,一讲完,老师又召集到幕后去再批评,再改,所以一个星期的时间都磨炼在一个钟点上,那苦不堪言,那个学经。第二部就轻松一点了,有经验了。以后就愈学就愈轻松,愈学愈舒适,最后法喜充满。一个月一部经毕业了,一个月又一部经毕业了,学习的精神、士气非常之旺盛。学东西是这么学来的,那真正吃过苦头。
儒家经论也是如此。或者是学一部《论语》,或者是学一部《大学》、《中庸》,乃至於十三经,或者诸子百家里面选一样,专精一样。学历史也是如此,专精一部。在台湾过去,天主教的神父方豪,他是学历史的。这个人也是非常了不起,学历并不高,我听说只有初中毕业,自修。他是专攻《宋史》,就是二十五史里面的《宋史》,他是专家。几十年的时间用在一部书上,变成权威。所以世出世间的典籍,只要学一样就好,甚至於小说,他一生研究一样,他也成为权威。大家晓得研究《红楼梦》的称为红学,他也能成为权威。当然那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经与史,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只要能真正发心一生专攻一样。如果专攻一门,三年决定有成就,七年那就有大成就,这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这是法布施。除此之外,我们所有一切的技能都希望别人都学会,譬如我会烧菜,我就希望把我这烧菜的技术传授给喜欢学的,我统统都教。我会做衣服,喜欢这种手艺,我也统统都教,只要自己有一点技术、能力,欢喜教给别人,这统统叫做法布施。
第三种无畏布施。无畏是别人身心有恐惧、有不安,我们帮助他,使他能够离开一切恐怖,身心安稳,这一类的就叫做无畏布施,所以他的果报是健康长寿。譬如说现在这个地区,有一些抢劫的人很多,夜晚女同修一个人不敢走路,这就是她心里有恐怖,我陪她,送她回家,这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怎么做法?做法很多!然后你才晓得,不杀生是无畏布施,一切众生远离恐怖;素食也是无畏布施,长养慈悲心,叫一切众生看到你不害怕。这是举一个例子。
诸位明白之后,才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处要修三种布施,要认真去修学,尽心尽力的去做。年轻纵然有一些苦难,能够承受得了,不在乎,福报老年时候再享,那叫真正享福。年轻就把福报享光了,老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看到太多太多了。年轻的时候发达享福,多少人伺候,特别是什么?我们政府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在大陆的时候是大官大将,豪门贵族,那个财富跟家里的佣人太多了。撤退到台湾之后,官也没有了,钱也没有了,什么都丢掉了。在他有地位、有财富的时候作威作福,不得了,不可一世,到台湾之后,自己提一个篮子上街去买菜。什么人?我一看,在大陆上做过总司令的,家里一个佣人都没有,太太要上厨房烧饭,要洗衣服,自己要提一个篮子上市场买菜。我看在心目当中,念念《了凡四训》,念念佛经,一点都没错,福报年轻享掉了,晚年没有福,这是非常之悲惨。晚年体力衰,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没有,年轻时候不需要人照顾,照顾的人太多了,享福的时间颠倒了。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吃苦,年轻的时候发愤努力,游乐场所里头绝对没有我的踪迹。我的那些同事、长官看到我都摇头,说我什么学佛了,迷了!好像这些玩乐的地方都不去,一天到晚跑寺庙,跑书店。每天一有时间就念书,变成书呆子了。那时大家都叫我书呆子,都讲我迷了,著迷了。他们每天玩得都很开心,晚上回到宿舍来睡觉。我那时候告诉他们,我说:我不是不想玩,我也很想玩,我把时间跟你们颠倒一下,你们现在玩,我准备晚年玩。现在都退休了,退休后的生活非常清苦。看到我在世界上,今天飞到这里,明天飞到那里,身体也满好。你对!你对!我说:是!我那个时候,年轻时我就看对这路,你说我错了。现在你才知道我看法对,我看得比你远,你看得太近了。
学习的时候读书,常常念到通宵,念到天亮了还不晓得。现在到处请我讲经,我什么都不要,这不是自在了!苦什么?那个时候吃苦,你不吃苦头,你怎么会成就?所以年轻吃苦不怕,现在体力就不行了。现在说一天一夜不睡觉就感觉到不行了。从前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精神饱满,年轻!真正肯努力、肯干,所以干什么都要年少。这是诸位要记住的,千万不要有错误的观念,学佛是晚年的事情。就错了。晚年体力不够,纵然有寿命,体力衰退。到禅堂去参禅,念佛堂念佛,打佛七。佛七是七天七夜,不是说白天念佛,晚上可以睡觉的,那不是佛七。七天七夜不眠不休,这一句佛号不间断,不是年轻体力强壮,做不到,所以老年人没有法子。
我们看《高僧传》,你看古人,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五祖传衣钵给他,二十四岁,不是四十二岁。所以干什么都要年轻,年轻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你只要把这段时间能够把握住,你一生都幸福。换句话说,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一生修都来得及,都能够达到圆满的愿望。问题就是你知不知道这个道理,晓不晓得这个方法,肯不肯认真去修?
菩萨的心愿跟凡夫不一样的,菩萨起心动念都想到为一切众生造福,不要想自己。众生有福,我哪没有福报?我也是众生之一,我有福报,众生没有福,我这个福保不住。就以财来说,佛家所说「财为五家共有」,不要以为是你的。一个星期之前,你看到奥克兰的大火,一天一夜烧了二千五百多栋房子,高级住宅区!一栋房子值一百多万,以为是自己的,那就想错了。所以念念想一切众生,不要想自己,自己这个福报才大,自自然然受用。所以我们学佛头一个说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的心。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真的了解,真正能够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你希望得到财富、聪明、健康、长寿,一定要修三种布施,这是第一个应该要遵守的。
第二条是持戒。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守法。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守法会吃亏,这个世间好人都被人欺负!社会现象,可能有这现象,似是而非,这不是真实的。守法的人心安理得。再告诉诸位,世间绝对没有吃亏的事情,也绝对没有说是占人便宜的事情,没有。假如我上了别人的当,吃了人的亏了,那个人占了我的便宜了,那因果定律不就被推翻了。一饮一啄这怎么讲法?这讲不通。世人所见的不是真理,不是事实真相,似是而非。我们要能够辨别。一个守法的人心安理得,我今天被人骗了,那是命里注定的,不必去计较,一笑了之,做还债想,还他了,没事了。如果我没有还债想,我这在放利息,将来他还是要还给我的。欠财的还钱,欠命的还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就心开意解,一点烦恼都没有了。没有懊恼,心自在,身自在,你的生活哪有不自在的道理,绝不斤斤计较这些。换句话说,没有得失。
这个得失不是真的是假的。在我们佛法《百法明门》里面,二十四个不相应,第一个就是得。不相应行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完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绝对不是事实。得,得什么?既然没有得,哪有失?世间人许许多多的烦恼都是从抽象概念里面生出来的,如果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得失的念头没有了,你的烦恼就去掉百分之八十,你就得自在。为什么佛菩萨得大自在?他没有得失心,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确确实实一切法了不可得;不但是身外一切法了不可得,就是自己的身体也了不可得。这的确要相当的智慧,才能够看得出事实的真相。没有得失,多自在,多快乐。人要享福,真正的幸福是身心自在,对於人生宇宙,也就是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完全了解,这才有真正的幸福。所以明了事实真相,他怎么会不守法?才知道守法的好处,守法的真实利益。
佛教给我们戒法,给我们的教训,我们要遵守。世间的法律要遵守,社会的道德、风俗人情都能够明了、都遵守,才能够跟大众一切和睦相处,才能真正做到六和敬,这个人生才是真正是真善美慧的人生。所以幸福在哪里?幸福要自己去求,自己去修。所以持戒绝对不是指的五戒、十戒,不是指这些,那个范围太小了,那是属於律仪戒;除律仪戒之外,经典上没有写出来的,佛没有说出来的,有饶益有情戒,有摄善法戒,包括世间所有的道德观念,都包括这些东西。在某个地区、在某个时代应当要遵守的是哪些,统统知道,我们也统统做到。
第三是忍辱。这一条是当年译经的这些大师们特别用这个「辱」字,实在讲就是忍。因为中国古时候的读书人讲求气节,有「士可杀,不可辱」。士是读书人,杀头可以,侮辱这是不可以的。我们翻经大师一看,这中国人怎么这么固执?好,忍辱,能忍也要忍,不能忍也要忍,所以就用这个字来翻这条守则。《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忍」是菩萨修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条。你看佛在《金刚经》上,《金刚经》在我们中国读诵的人最多,其他的经不晓得,《金刚经》的知名度是一切经当中第一,没有人不知道《金刚经》。《金刚经》讲六波罗蜜,六度里面是布施跟忍辱讲得最多,其他的就略略的带过。我们就晓得这六度里头,这两条最重要。布施刚才讲的是修福,忍辱是保持。你不能忍,你修的保不住。特别是修道,道是什么?道是清净心、是戒定慧。不能忍辱,功德就决定不能成就,积功累德就靠忍辱。
功德与福德不一样,福德不会失掉的,功德很容易失掉。所谓「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火?瞋恚,一发脾气功德就完了,就烧掉了。所以积功累德是非常非常的难,所以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功德。功是功夫,是修学的功夫。什么是功夫?持戒是功夫。禅定是德,因戒生定,定是德。修定是功夫,定就开智慧,慧就是德。这一发脾气,定就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你的功德就烧掉了,就没有了。所以你要知道你自己有多少功德,那你得想想,什么时候发了脾气以后到现在还没发过脾气,你的功德就这么多。如果到临命终时发脾气,那完了,一切都完了。所以临终很重要。你看《饬终津梁》里面告诉我们,人临终时,八个小时不要去碰他,为什么?碰他的时候他有感觉,怕他生瞋恚心,那他修的那点功德就烧得光光的,一点都没有,就怕这个。所以要晓得什么叫功德,功德最怕的就是一发脾气就没有了。
一个修菩萨道的人,实在讲,魔障、业障都很多,常常会现前。那个不如意的事情遇到了,不如意的人、不如意的事,那都是魔。魔看到你积功累德,他嫉妒了,用什么方法来破坏?他没有能力,只有你自己可以破坏。所以他就现这个境界,就叫你发脾气,烧、烧、烧,把你自己的功德烧掉。往往你就上了大当,你就真的很听话,就把自己的功德给烧掉了。你说冤不冤枉!所以真正修道人,真正修菩萨道人,遇到恶人,遇到逆事,这就是境界现前,修什么?修忍辱波罗蜜。这一关通过了,你积功累德就愈积愈厚,功德就愈来愈殊胜!时时刻刻会有这些人在旁边来考验你。说老实话,境界没有好坏,境缘没有好坏,蕅益大师讲的。「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在我们自己的心。如果真正是道心,这些逆境、逆缘现前的时候,使我们的忍辱功德增上。他是我们的善知识,把我们的境界往上提升,感谢都来不及,怎么会起瞋恨心?不可能的。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在做学生念书的时候,从小就好胜,喜欢出风头,锋芒太露。在同学当中,我都常常欺负同学,跟了凡先生年轻犯的毛病一样,故意找碴的。这是我在南京念书的时候,我欺负最多的我同班的一个同学,姓白。现在这个人不晓得到哪去了,我受了他很深的感化。他在背地里面赞叹我,我是当众侮辱他,这是非常强烈的对比!到一个学期终了之后,我听到他在外面赞叹我的地方太多了,深受感动,我向他道歉。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忏悔,向他道歉,深受感动。那是我的真正善知识,他能忍辱,了不起!我就从他这里学到忍辱的本事。
我到台湾在公家做事的时候,我喜欢读书,从大陆辗转到台湾我还带了些书来。那个时候台湾的书很少,我喜欢这些书,在台湾还买不到,怕台湾没有翻印。我有一个同事把我这些书偷去了。搬家的时候,这一搬家搬乱了,他就顺手牵羊偷去了,放在他的箱子里面,摆在床铺下,另外一个寝室。以后被别的同事看到,来告诉我:你丢的那些书都在某某人的箱子里。我问他有没有看见?他说他没看见,他不承认。那我就也就不客气,趁著一个星期天他出去了,我跑到他的房间里,把箱子打开又把书拿回来。那么这个事情,我的书找到了,当然他很生气,找碴。在办公室,我们大办公室二十多个人,他藉故把我臭骂了一顿,骂了有半个多小时,我一句话不说。他骂,我就听,骂半个小时他没有力气了,骂累了就不骂了,我能忍。
我跟那同学学的本事我用上了,他对我很大的贡献。我那个长官对我的评语,「好,有修养、有修养」。他要不骂,我怎么有这么好的评语?怎么有这么好的考绩?他送给我的,我对他很感谢。过了三天,他就过来给我道歉。他道歉的时候,我那些好书我送了两本给他。忍辱好!为什么?我那个时候决定不能把这个事情揭穿,揭穿之后,他在那里不能做人了,他一定会被处分。所以这样以后我们就和睦相处,以后感情更好。我这个本事是我在学校跟同学学来的,那个时候没有学佛。你晓得忍辱真正是成事,不会坏事。头脑要冷静,要能忍,要知道利害得失。
学佛绝对不跟众生结冤仇,这是千万要记住的,我们在菩提路上才能够一帆风顺。一切不如意的事,一切恶缘,种种障碍,细细想来都是成就自己的,都是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所以要知道逆来顺受,顺受里面才真正成就功德。再恶的人,我们以真诚的心能包容,能够容忍,都会感化,没有不能感化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讲到孝,为什么就提到舜王?我们读读历史,舜王的父亲,他的继母以及继母生的弟弟,这一家人用什么态度对他,他能够忍让。到最后一家人都向善,都感化。所以尧王听到这个事情之后,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王位传给他,有道理!他能够感化他的一家人,他就能够感化一国人。
所以一定要学忍、要学让。忍让决定不吃亏,绝对占便宜。我给诸位说的,确实如此,决定不吃亏的。忍辱是修行的基础,因为不能忍就不可能有进步,能容忍才会有精进。进是进步,不退转;不但要进,要精进。精是什么?是专一,是精纯。我们今天遇到不少同修,实在讲他们学佛,举个例子来讲,也很用功,也很勤奋,但是他不是精进。他学得很多,学得很杂,他叫杂进;还有一种更不好的是乱进,杂进、乱进,所以后面是得不到结果,没有成就可言。
所以要记住要精进,精是专精,精而后能博,这是我们中国固有的教学。跟佛法的教学,他们的看法、做法非常接近,那就是先求根本智,然后再发展后得智。我们中国古老的教学都是这样的。这种教学的观念与做法,现代人是把它否定掉,这非常可惜。否定了这个教学法,现在教学法,中国外国恰恰颠倒。这一颠倒,给诸位说,根本智没有了,后得智是更没有。所以今天社会的动乱不是没有原因的,有原因的,就是这个世间没有真正智慧的人。有些什么人?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会带给我们很大的苦难,他不是真智慧。世界要有和平,必须要有真正智慧的人来指导我们。
儒、佛教学,我们先讲儒,佛跟儒完全相同。儒家的小学,童子七岁开始上学,上小学,七岁是就外傅。在从前没有学校,大家庭里面四合院,四合院的两旁东厢、西厢,西厢就是书房,就是教学的场所,所以老师叫西席,他住在西面,西面就是家里面小孩念书的地方。七岁这小孩就跟老师不跟父母,大概只有放假的时候,初一、十五放假,可以到后面去跟家人见见面,平常都要跟老师。所以老师不但要教他读书,要教他的品德,要教他做人、做事,跟到老师,随时随地要指导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统统要教导。
由此可知,那个教育是生活教育,也就是孔夫子所讲的四科里面的德行、言语;说话要有分寸,要有尊卑。从小就这样教你做人,使你真正明了五伦十义,就是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知道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夫妇的关系,知道这些关系,然后知道我什么身分,我应该怎么做法,那叫做教育!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世界和平,社会秩序不会乱;每个人都能安於自己的本分,都能尽自己的义务职责。除这个之外,读书。读书不讲解,只教句读,音念得很正确,句子没有念错,教句读,而且要求的是背诵。天分高的,拿现在讲就是记忆力强的,老师发下来的课文三遍能够背诵的,这就是天分高的。念三遍这一课就能背了,老师规定他要背一百遍。天资最差的是十遍,这段课文能背,这是天分差的,大概到七遍会背、到十遍会背的这是根性钝一点的,他要背两百遍,勤能补拙,要背两百遍。所以老师的督促是念的遍数,背诵的遍数,这样背下来,他一生都不会忘记。
所以一天到晚念书,而且要大声的念,要念到老师听得见才行,老师听不见不行,要老师能听见。这是训练什么?现在人不懂,认为这种教学法是死读书,这书念了有什么用?他不晓得,这是我们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修根本智。小孩,尤其是聪明的小孩,你不教他这样念书,他就会胡思乱想。天天打妄想,想著怎么去玩。教他念书把他这些妄想念掉,让他能够得定,能够收歛。所以从七岁到十二岁,这是小学当中差不多四书、五经,天分好的连十三经、诸子。诸子不能完全读,由老师选一些给他读,统统都念熟,都念到会背,都不会忘记。
中国古人要用现在来讲,那也很有科学的头脑。古时候印的书有一定的规矩,所以是不管是中国哪个地方刻的书,你要是讲《论语》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统统是一样的,绝对不会错的。这就是符合科学的精神。它的书是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不管哪个地方刻书,统统都守这个规矩。所以不管哪里刻的书,你说第几页第几行,大家都知道,凡是念过的,他都晓得,它统一。不像我们现在印书,每家印的行数、字数不相同,必须要注明是哪一个版本,哪一家书局出的,是第几版的,你才能找到参考没错;否则的话,另外一家排的版,他就排得不一样,页数、行数都不相同。所以古时候刻书是统一的。
到十二岁的时候,中国那个时候十二岁就像成年人一样,都很有规矩、很有礼节,一举一动就像大人一样,不像外国的小孩很天真;那没有,确实是很规矩的,像个大人。十三岁就上太学,中国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太学,太学叫大学。大学里面上课就跟小学不一样。小学全部注重背诵,学的生活教育,大学是讲求后得智,后得智要启发他的智慧,研究、讨论。从前印刷术不发达,书籍不容易得到。太学里面老师上课对学生,老师没有书本,学生也没书本,为什么?都背得很熟了。老师说第几页、第几行,大家都知道。所以上课的时候带书本,那不笑死了,他不带的。所以往往有些老师上课不在课堂。因为他学生不多,学生大概一、二十个人,一个老师带一、二十个学生旅游,游山玩水,走到那里,讲到哪里。那时的学生要侍候老师,老师坐车,学生要替他驾车,要挑起好的酒菜,走到哪里,一路玩到哪里,讲到哪里。三个月旅游回来了,这课程也满了、毕业了。
读书乐,真乐!哪有像现在念书,苦死了,一天到晚,那念大学还要背一大堆书,苦得不得了!所以我学了佛之后真是幸运!为什么?来生叫我做人我都不干,你看读书多苦。从前做人还可以,做人真有乐趣,现在做人苦死了,从念幼稚园就苦,苦一辈子都苦不完,这人不能干、不能当。这要觉悟,要把事实看清楚。所以古时候教学真好,你想想那种教学的方法、那个教学的制度,绝对不是我们现在人可以想像的。所以他是先教你修定,心真正得清净心,老师讲的那些经文听了会开悟。
我们佛门里面一出家或者是在家初学,五年学戒,就是五年基础的教育,那个戒不是戒律,是老师的教诫。在前面我跟诸位同学说过了,这五年是什么?是工作,就是为常住服务。常住派给你的工作,新来的要照顾学长,初学要照顾学长,你要做事情,就是分配给你的工作,这是修福。然后教你背经,背经是修慧,不讲解。所以头五年讲堂没有你份,你没有资格到讲堂听经,也没有资格到念佛堂去念佛,禅堂里参禅都没有资格。你就打杂、做粗活,你做这个。这个寺院里面主修的经典,你一定要在五年当中把它背完。从前学天台,天台要背三大部,那五年要完成。这三大部是《法华经玄义》,智者大师讲的,《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你学《华严经》也要背《华严经》。所以到讲堂去听经的时候,老师也没有经本,学生也没有经本,说到经的第几页第几行你都要知道。有这个能力才能够进讲堂听经,才有资格。哪里像现在,讲经的时候发给你经本,第几行还找不到。所以从前那个教学那真的是好!古人讲的四时读书乐,那是真乐不是假的,那真乐!现在读书多苦。所以我看看现在的社会,来生人身我都不要,不能做人,太苦了!古时候的人可以做,现在的人不能做,太苦了!
这就是讲精进,先是精,专精一门,使自己的戒定慧三学的基础成就。这个成就叫做根本智。根本智实在讲就是清净心,心里面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清净了。清净心能生智慧。然后这第二个阶段就是参学,参学的目的就是广学多闻,这是成就后得智。实在说《华严经》善财童子就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所以《华严经》实在讲是佛门里面最圆满、最完整的一部教科书。过去弘一大师他教诫初学,就是教人从《华严经》入手。他特别介绍的是《华严经疏钞》,那的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华严》有最圆满的理论,有最殊胜的方法;后面善财五十三位善知识做给我们看,带表演。这种教科书到哪里去找。我跟方东美先生,方老师说《华严经》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圆满的哲学概论。他老人家学哲学的,以后他在辅仁大学博士班讲华严哲学,非常推崇这部书,后面带表演的。你看任何世界上最好的典籍没有表演,没有做给你看的,《华严》后面做给你看,怎么样把这些理论、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五十三参。
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最初亲近的是文殊菩萨,它分本、末二会,本会文殊菩萨会,末会是五十三位善友会。本会里面修的是根本智,就是五年学戒,成就根本智,成就三学的基础;末会五十三参是成就后得智,也就是权智,善巧方便,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显示的智慧。五十三位善知识,你去看他们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那表什么?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接触社会各个层面,遇到种种的人,他把他分成五十三类。一个真正修学大乘的大乘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著现实社会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学,真正是了不起!
那个经典是活活泼泼,殊胜至极,可惜这个经的部头太大了,讲一遍很不容易。我年轻的时候刚学佛,对於《华严》,对於清凉羡慕到极处,清凉一生讲五十遍,我那时也发心希望我也能讲五十遍。愿虽然是有,缘不足,缘就是没有机会。我虽然愿意讲,没有人愿意听,这五十遍要怎么讲法?一年讲一遍,怎么讲法?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一部经圆满。谁肯一天来听八个钟点听一年?没有人,一个也找不到。一天讲四个小时,两年圆满;一天讲两个小时,四年圆满,不容易!我在台湾,台南的开心法师每次碰到我:法师,你要讲《华严经》,你不讲,以后没有人讲了。我说:我知道你的好意,我很感谢你。我将来一定会讲一遍讲。讲一遍留一套录音带,没有人听没有关系,我对录音机讲。我不再到世界上乱跑的时候,我就开始讲。我想现在我的体力一天讲四个小时不成问题,两年可以完成。
一部《华严经》至少要三千个小时,这是讲得比较精简而不能详细,不能像我过去那个讲法。我过去大概讲了有二千七、八百个小时才讲一半。所以现在不能像那种讲法,那种讲法太耽误时间,所以比较讲得简单一点、简略一点,三千个小时完成,那么一个小时的录音带就三千个,三千个带子,确实非常之好。如果真正发心,将来要学讲经弘法利生的,《华严》是一定要学,这是佛法的根本珐輪。没有这个基础,换句话说,任何小部经,你虽然去学习、去讲,很难有深度。这是不能够避免的,一定要认真学习。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依教修行,解行相应,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所以我们从《华严》善财童子表演,就知道先是一门深入,然后再博学多闻,这是修学的次第。我们中国古人的教学,跟佛门的祖师大德统统都是用这种方法。现在人颠倒了,现在一开头他就博学多闻,这个事情麻烦。开头涉猎得多,他就胡思乱想,经常想佛在这个经上讲空,那个经上讲有,到底是空是有?怎么佛说法都互相矛盾?到最后连佛经都怀疑。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很多,他不知道佛说法的义趣。所以你们同修如果想真正有成就,我在此地奉劝你们一句话,这我不怕得罪人,为什么?我得罪人是必然的,对你们有好处,你们只跟定印海法师一个人学,只听他一个人讲经。你听两个人讲经,就两个路线;听三个人讲经,就三岔路口,你就无从学起,这是麻烦事。等到你在印老座下得根本智了,然后再去参学,什么人讲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为什么?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你所接触的一定成就你的智慧,绝对不会动摇你的信心,不会把你带入歧路。有这种能力,老师就放你出去,你可以参学了,你不必再坐在我会下了。没有这种能力的话,就跟定一个老师,没错!
我跟李老师的时候,他限制那么严,那真是爱护我,怕我在外头乱听、乱看,不能成就,所以这叫做精进,才会有成就。从精进才能够得到禅定,这个禅定是广义的禅定不是狭义的。所以大家听到六度里面的禅定,如果想到禅宗里面讲的禅定,那错了。中国六祖能大师所传的禅定不是六度的禅定,而是六度的般若波罗蜜。《坛经》一开头第一章六祖大师就说得很清楚,「大众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所以它是般若波罗蜜,不是禅定波罗蜜;但是般若波罗蜜是从禅定波罗蜜里面生出来的,没有禅定哪来的智慧?
从精进,精进我刚才跟同修们报告过了,专精、广学。专精是定,广学还是定,那是高级的禅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都在大定之中,就像《坛经.禅定品》里面所讲的,六祖大师解释「禅定」的意义,什么叫禅?实在六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统统引用《金刚经》的经文来解释。禅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不取於相」,外不著相,这叫禅。定?内不动心,就是经文里头「如如不动」,不是教我们六根不接触外头境界,你尽管去接触,接触怎么样?接触的时候我不著相,我不动心,这就是定,定慧等学。
你们如果要有了这个本事,你可以去观摩,可以看电视、可以去跳舞,为什么?定慧双修。你在这些热闹场合当中,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是修定;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修慧。所以那个时候修禅定,就不是盘腿面壁,就到处去游览,就去逛去了,那是修禅定,修般若波罗蜜,修智慧。你问我这世间相,我没有一样不知道,是慧;虽然样样都知道,心里完全不动心,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叫定。定慧应用在生活上,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定、统统是慧,这个佛法就得到真实受用,学佛的好处就在此地。人有定,心就清净,对於任何事物看得透彻、看得清楚,你处理就不会有一丝毫的错误,用人不会用错人,处事不会做错事,那哪有不圆满的?哪有不成就的?我们今天用人用错,事情做错、想错、看错了,没有定,没有慧!
菩萨在世间,自己修学,帮助大众,自行化他,都遵守这六个原则。般若,我就不需要说了,前面根本智、后得智就是般若波罗蜜。再来跟诸位解释就是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每样事情都做到究竟圆满,这叫波罗蜜。布施也圆满,这个圆满不是说我要布施,舍多少财,我要教多少人,不是这个。那这样永远没有完了的时候,哪能够圆满?那什么叫圆满?悭贪之心没有了就叫圆满。所以布施度悭贪。
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是烦恼的大根大本。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贪心,没有悭吝心,自己有的绝对不会吝啬,不会有舍不得这个念头;没有的绝对不起贪心,我想得到这种念头没有了,布施度就圆满了。持戒度恶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心里头,对人、对事一个恶念都没有,持戒就圆满了。所以你要晓得它对治的是什么。忍辱是对瞋恚,一切逆境里面不生瞋恚,我忍辱波罗蜜圆满了。精进是对懈怠,懈怠也是大病,放逸、懒惰、懈怠,人都想偷懒,这是大毛病。自己如果有这种毛病,要想方法对治,那就是用的精进。用什么方法精进?要想种种方法来逼迫自己。
我当年选的学讲经的这个方法,就是对治懒惰的。我有聪明、有智慧,但是很懒惰。我在学校念书说起来你们都会好笑。我在学校里面考试从来没有考过七十分的,但是绝对不会少过六十分,有这个本事,为什么?考卷一拿来,题目做几道,算一算够六十分了,六十分怕靠不住,再加个五分,有六十五分了,缴卷,第一个缴卷,我是干这个的。人家考试都在那里念书,我是白天看小说,晚上看戏,所以我那些常识比我的同学们都丰富。书为什么不要念?我只要在考试前十分钟把所考的东西看一遍,保险及格,所以就不念书了。书还有什么好念的,就不念了。假如遇到从前私塾的老师,那我会很有成就,现在学校的老师,我就什么成就都没有了。强记,记忆力只能记三天,三天以后都忘光了,所以应付考试足足有余。我也不要前几名,也不要有好分数,年年及格,对家里有交代。家里父母看了,年年升级,升级就行了,目的就达到了。不是喜欢的功课就根本就不理会,我就是这么个念书人。所以以后这一学佛的时候,想到精进,那就逼著学讲经,学讲经很辛苦!为什么?骗老师很容易,那我有本事。讲经听众那么多,骗这么多人可不容易,这个没有法子。
我在李老师那里学经,最初第一部经真的要用四十个小时。到第二部经的时候,大概二十个小时就够了,真辛苦!听经之前要准备、要预备,我看一些注解,那都是老师指定的,先看,看了之后听他讲。我不是听他讲的内容,我听他的方法,我揣摩他为什么这么讲,哪些跟古人一样,哪些跟古人不一样;如果我讲的话,我跟他是不是一样。我揣摩这些,所以我学的全是活的东西。听内容,注解里都有,那何必要听?不要听。听他的思想,听他的想法,听他表达的方法,我听这个。所以跟人家听的完全不一样。我讲时我是怎么个讲法,细细做个比较,他的好处在哪里?他的缺点在哪里?吸收他的好处,改正他的缺点,我就超过他了。
我今天教学生也是如此,教他用这种方法来听。把我的优点采取,我的缺点改正过来,你就比我高明了。将来底下二十一世纪这个时代,比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还要混乱,很难应付,如果他的智慧、善巧不超过我,他应付不了将来那个时代。所以学生无论在德行、在学问、在技巧都要高我一等才行,我要的是这样的学生;不如我的我不要,跟我一样的,我不要。所以这是为整个佛法来著想,要向深远处去看,为利益一切众生来著想。所以叫改进,改掉这个过失,那你就进一步了。这是对治懈怠的方法。
我现在又要发个心讲《华严》来教学,否则的话,又懈怠了。经讲了这么多年,现在叫我讲一部经,我可以不要预备,白天陪你们去玩,到讲台上再翻开来。经文还没有念,但是我能讲,所以就不要念书了,就又懈怠了。那么带学生就不能懈怠,为什么?总要做给他们看看,否则的话,叫他们一天拜三百拜佛,我自己不拜,那学生不服气;叫他们念书,我自己不看书,他们也不服气。换句话说,要带头,要做个样子给他们看看,这不认真也得做个样子,这就是避免懈怠,避免放逸。我们佛门讲依众靠众,跟大家住在一起,彼此互相监督,才不致於懈怠、堕落。
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愚痴就是无明烦恼。三种烦恼,见思、尘沙、无明,无明是最细的,最难断的。世智辩聪不能断愚痴,不但不能断愚痴,连禅定,就是连清净心都得不到。所以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难,就是障碍,那不是好东西。所以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智慧?一定要辨别清楚。我们学佛的人不要聪明要智慧,这是应当要晓得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这一次讲座还剩下两天。两天,我想把《无量寿经》给诸位做一个简略的介绍,使诸位真正能够的认识经典,认识这个法门殊胜,好好的跟印老学习。今天时间又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