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3|回復: 0
|
传统价值观的教学与经验讲座李毅多先生主讲
[複製鏈接]
|
|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净公上人_蔡礼旭_锺茂森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传统价值观的教学与经验讲座 李毅多先生主讲
(共一集) 2006/10/9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档名:52-173-01
http://ft.amtb.tw/MultiPortal/m_jk_class.aspx?sn=52-173
尊敬的净公上人老教授,尊敬的法宝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长老、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本次会议的主办国、主办单位,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里,对我们学习、实践、推广古代圣贤教诲的,这样一些活动做个会报,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
这两天我是住在一个宾馆里,宾馆有位服务人员,他看见我们以後,就不停的跟我们讲kung fu、kung fu,就是Chinese kung fu。我看到之後就有点恐惧,我说难道他们认为我们有功夫,想要从後面来偷袭我们一下不成?後来想为什麽认为有功夫?可能因为我们穿的是中国唐装。在咱们国家,中国的一些电影里面,往往这样一些武功的大师们都是穿着唐装的,所以他看我们穿唐装,就认为我们有功夫。由此,我就想到一点,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包括我们的服装、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对我们的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我们的服装也表达我们对世界的一种态度,所以我们穿得非常端庄的服装,非常能够让人感到一种肃穆,一种庄严,一种自爱的服装,别人对我们就会生起一种尊敬之心。古人讲我们要自己尊敬自己,然後别人才能够尊敬我们。
我们又想到中国古代圣贤人,他在为我们子孙後代所设想的、所考虑的,这些生活方式也好,言行举止也好,还有起心动念也好,无不是考虑来帮助我们,提升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天天在所住的生活环境里面,能够不断的提升我们的境界,不断的拓展我们的胸怀,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才能、提高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生命不要空过,让我们到人世间能够有个极大的提升。对人类的社会,对生命能够做出贡献,对子孙後代也能做出个榜样。
在今天给我的题目,是介绍一下传统价值观的教学和经验。我们回观在汤池的这样一些实践活动,就有个很深的感受,为什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汤池当地人民的生活、工作中,就会发生这样许多令人震撼心灵的变化?这样一种活动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在开展?为什麽在汤池就会有这样很好的效果?当我们静下心来,反覆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实际上还是我们的老师们,他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感动了当地的人。
首先我们的校长,净公上人老教授用他一生的努力,来传播中国古代圣贤的这些教诲,用他一生的生命奉献给祖国的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人。他的言行风范,他一生到现在为止,依然每天教学、每天讲课。一生是不要自己的道场,也不去化缘,也不去建寺院,把所有这些精力、财力都用於教育事业,用於对子孙後代永远能够提升境界这种教育事业,这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後学们,做出很好的榜样。所以到汤池来学习的这些老师们,都是受到老人家的感化,都是被老人家这样一颗赤诚的,为人类、为生命所思所想的一颗心所感动的。受到老人家感动到我们这里来工作的这些老师们,也有很现实的一些例子,也有很现实的一些榜样。这些榜样是谁?那就是我们的杨老师和蔡老师。
很多的老师都提到,他们之所以愿意到汤池来学习、来工作,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圣贤教诲,这种学习、实践和传承,是因为看到我们尊敬的老教授,还有老教授的这些弟子们,杨老师、蔡老师他们这种舍身忘死奉献的姿态和精神,所以他们才到这里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我们老师是怎麽教学的?并不是说打开个书本,把圣贤人的教诲就开始要求大家来背诵,然後我们查许多复杂的资料,来考证哪句话是从哪里来的,做这样一种学术性的探讨,并不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我们提到是「学一句做一句」,要真正每句话都能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当中,每句话都内化为自己的德行,每句话都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每句话都变成自己起心动念检查的标准。用这样一种方法来每天反省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不是和圣贤人的教诲相契合?是不是和一颗仁爱的心相契合?是这样一种学习的方法。
这样一种学习的方法,我也有幸在生活中进行了尝试,发现是非常有益处。因为在以往我们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向外来寻求我们的世界,幸福也要向外寻求。当我们发现生活中遇到许多不顺利的情况,也到外面去寻找原因,而不是反省自己,不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自己的角度来检查我们的言行举止。曾经,我有个小孩子,是个女儿,她在九岁以前,我和我的夫人(太太)就非常的苦恼。有件事情非常的苦恼,就是这个孩子她不会叫人,她见到尊长她不会打招呼,我们就很烦恼。然後见到长辈,我就讲你去叫叔叔好、叫阿姨好、叫爷爷好、叫奶奶好;她不叫,而且还躲在我的後面,躲在我的衣服後面,揪着我的衣服,所以我也不知道怎麽办好。又是一个女孩子,我也不好意思来打她,如果是男孩,可能打两个巴掌还可以,但是是个女孩,我也不好意思打她。
後来在学习了《弟子规》,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後,我们就感到很震撼。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提出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优点是父母身上的优点,孩子身上的缺点是父母身上的缺点。因为孩子从小,从生下来,甚至在胎中就开始受父母的影响。当他生出来以後,看着父母的言行举止来长大,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他生命中一直的老师,一直到父母逝世为止,父母都在对孩子起着很大的作用。
孩子的这些身上的优点,他是源自於父母,比如说很谦虚、很节俭,这些都是源自於父母。但是他的缺点,说也源自於父母,我听到这句话以後就感到很震撼。因为我们不认为孩子的缺点是源於自己的,认为孩子的缺点是源於社会、源於学校、源於同学的影响。但是我们渐渐的发现,原来确实是源於自己,因为我们进入社会以後人变得很傲慢,觉得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主要人物,已经成为社会中的中流砥柱,对人就失去了谦卑之心。所以,对待长者我们不去鞠躬、不去敬礼,不向长者来学习,不向长者来表达我们这样一分恭敬之心。因此孩子在跟我们在一起,从来就没有看见我们做父母的、做长辈的如何去恭敬他人,如何向他人致敬,他没有看见过,没有榜样。所以孩子没做好,原因不在孩子,而在於我们做成人的、做父母的没有做好,这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应该怎麽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从自己开始做起。当我们开始对父母、对亲人去鞠躬敬礼,当我们对长辈开始去敬礼,孩子的眼睛开始亮起来,她看到她父母从来没有过的举止,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她在学习一个星期以後,有天我回到家里,发现孩子跑过来,恭恭敬敬的给我鞠了一躬,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因为以往都是我回到家里以後要去看孩子,孩子怎麽会出来看看父母?我们的教育,教育错了。结果孩子恭恭敬敬的给我们敬个礼,当时这个感受身中一片温暖,心中一片温暖。
突然之间我就体会到一点,体会到了什麽?天下的父母都在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头,天下的父母都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哪怕有一点点的回报之恩,父母心中都会有很深的感动,这是一个体会。通过这个体会,我们又了解到要想改变别人,实际上是很困难。你看看让孩子变得很有礼貌这件事情,按理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孩子没有榜样,所以她就不会学习对他人如何恭敬。可是当我们从自身来开始改变,孩子很快就被改变,很快就会做到。中国老祖宗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也就是说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是从自身来找原因;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是从提升自己来影响这个世界、来改变这个世界。而没有智慧的人,把一切的原因都推到别人身上,向别人那里去找原因,怨天尤人,怨气冲天。
我们在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中,对我们的老师都是这样要求的,要求老师们从反省自己开始做起,从以身作则开始做起。我们主讲的老师,带头这样天天的反省自己,也要求学习的老师们以这样一种心态来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到底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还是为国家、社会、人类和子孙後代的未来?通过这样一种反覆的反省自己的方法,来不断提升每个人的心胸和境界。
可能我们有些朋友已经了解到,在上午听我们蔡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已经知道我们在汤池镇的实践活动。汤池的镇民在开始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在不断的扩展,在不断的拓展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确实由於当地的人民,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长期的缺乏圣贤教诲的感染,因此有很多的恶习。所以《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由於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对於圣贤人的教诲,对於孔孟之道圣贤人的教诲我们缺失了很多年,可能不只是一代,甚至是二代和三代。所以很多的孩子们,甚至孩子的父母,甚至孩子的父母的父母,都没有接受圣贤人的教诲,都没有学习到如何做人这样些详尽的道理,因此在当地,也有这样一些很不尽人意的事情。
我们就考虑如何能够用最快的方法,来落实圣贤人的教诲,来实践我们净公上人老教授提出的一些方针,能够迅速的帮助当地的人民改变风气。我们就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现在我们再回想起来,在社会中我们给人民、给子孙後代,立的是什麽榜样?看看我们的电视,看看我们的电视节目,看看我们的新闻报导,看看我们很多这样一些媒体,可以看到引诱的,引导着孩子们的,引导社会大众都是向名利来追求。孟老夫子曾经讲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也就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世界,如果从上到下,从自己的国家到其他的国家,从一个民族到另外一个民族,全都是去追名逐利,争权夺利,这个国家很危险,民族很危险,社会很危险,世界也会变得很危险。
我们在想用什麽样的方法来做?那就是来树立良好的榜样。现在最重要的榜样是哪里?最重要的榜样就是让孩子们、让社会大众,能够知道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每个人应尽什麽样的义务?我们每个人对上我们是为人子女,对下我们是为人父母;我们还有兄弟姊妹,可能是为人兄长;我们还有太太和先生,可能是家庭中的另外一半。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为每个人做出榜样,为我们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把它做好。所以我们在汤池镇,就和镇政府一起举办了敬老活动。举办敬老活动,上午是束先生也做了个介绍。
汤池镇有四万八千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二千四百多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将近五百人。我们在今年的春节期间,就举办一个敬老活动,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发敬老金;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还送了个龙头柺杖。这个活动做了以後,在当地的人民当中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位老人他对我们老师讲,他把我们和镇政府送给他的敬老金,摆在家里头最显要的位置,把它敬奉在那里。然後他对我们的老师讲:我们家里所有的钱财都花光了,我也不会使用这个敬老金,我要把它永久的保存下去。为什麽?我希望它能够为子孙後代做个榜样,我把它做传家宝传下去,让子孙後代都知道应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还有位老人,我们跟他交谈,老人家很激动,他说我活了这麽大,还从来没有收过红包,都是我发给孩子们红包,从来还没有人给我来敬红包。他非常的激动,也非常的感动。我们老师听了之後,也非常的感动。
老师们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一分爱心。在过程中体会到爱自己的父母,并用爱自己父母的心去关爱这些老人。还有位老人我们去探望他,这个老人家他对我们的老师,和对他的子孙们反覆的讲:中心的老师希望我多活,希望我多活,希望我多活。反覆说了十几次。为什麽这麽说?後来我们细细的观察,体察到老人家的用心,是希望他的子孙能够在这次敬老的活动中,能够唤起孝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心,能够体察到父母长辈这样一颗对子孙後代无尽的爱心,希望他们能够把这颗对父母、对於长辈的恭敬孝敬之心传承下去,这是老人。
我们回观一下现在社会中,老人到底是什麽样的状态?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很用心的,但是我们对老人是这样的用心吗?我曾经看到一个报导,有位老人在过马路,因为他身体不适,拄着柺杖过马路,过得很慢。当他走到马路中间,正好绿灯就变成红灯,他就不能够继续往前走。而马路的两边,这左边的车道也好,右边的车道也好,都不为这位老人来停车,所有的车都快速的通过。这个老人拄着柺杖站在马路中间,直在那瑟瑟的发抖。
所以我们在考虑,我们国家这样一些道路的设计也好,设施的设计也好,我们考虑到老人的需要了吗?我们考虑到老人他慢慢的步伐,走过道路需要的时间吗?我们考虑的很可能是年轻人快速的通过道路,可以去马上工作,可以去马上赚钱,但是没有考虑到老人的需要。还有现在在中国也是这样,在其他国家可能也是这样,许多的老人在房间里头,年纪大了以後不愿意出来,不愿意到街上散步。为什麽老人们不愿意到街上散步?因为他走到街上以後,会发现街上人们的眼里头,街上的年轻人的眼中没有老人。
我们也是做父母的,做父母的是什麽心态?做父母的心态是不希望给孩子添一点点的麻烦。有位老师正好是在今天,这次也参加了我们的大会,他有个孩子在我们庐江工作。後来这个老师见到我以後,就跟我讲,他说希望我们能够和他的孩子很好的一起工作,希望我们多帮助他的孩子。同时他告诉我,他的腿都很有毛病,腿安的是假肢,身体经常是害病,但是他从不想告诉他的孩子。他只希望他的孩子能够好好的学习,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来,去关怀天下的老人,去关怀天下的人们,去关怀天下的子孙。他任何的困难都想自己来扛着,不想告诉自己的孩子,不想让孩子担忧,这就是天下父母的心,也是天下老人的心。
所以很多的长辈、老人,他不愿意给社会增添更多的麻烦,当他发现进到社会里头,整个的社会为他们没有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他们会觉得:我们活着在给大家添麻烦,我就尽量少添麻烦,就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老人们不出房间那是因为我们关照得不够,因为我们考虑得不周。我们把父母丢在家乡,丢在家中不管,我们平时都在街上、在工作岗位里,只考虑自己的事情,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父母亲人。我们心中考虑不到自己的父母亲人,更考虑不到其他的老人,所以眼中无父母,自然也无老人了。
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也知道这样个道理,在《孝经》里头曾经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句话是什麽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去爱敬、爱护自己的父母亲人,他去爱别的人,去关怀别的人,那是违反一个人做人应具的品德。如果一个人他不去恭敬自己的父母,恭敬自己的长辈,对其他的人非常的恭敬,他违反了一个人做人基本伦理,基本规范,礼仪规范。我们听到这句话以後,实际上刚一开始听到会很震撼,身上在冒冷汗。我们通过这句话就可以发现我们自己有许多的问题,许多的毛病。我们对待长者的态度,细细的观察一下,我们对待长者、对待老师的态度,不会超过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如果我们是个有良知的人,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待长辈为什麽不好?因为我们心中平时对待父母也不好。
我们对待一个不熟悉的长辈,对待他们的态度,不会超过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我们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同龄人的态度,不会超过我们对待兄弟姊妹的态度。所以古代的圣贤人他深深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当我们心中有一颗真正仁爱的心,对待所有的人都会有这颗仁爱的心。当我们心中对待父母亲人,都没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我们对待其他人也都是妄心。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就提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提的是什麽?就是孝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古代的圣贤人,古代的圣王他发现了最好的德行,最好的治国的方法,可以让天下的人民都心平气和,让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和睦相处,没有怨气。最好的方法是什麽?就是孝道,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从友爱自己的兄弟姊妹开始。
我们在汤池从事敬老的活动,为什麽能够做得这样好?我们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为什麽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提出这个建议的老师们,首先已经做到在家中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他能够体察到长辈的这样一颗心,能够体察到父母对子女的期待,能够体察到长辈对社会的期待。才有这样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才能够把孝敬自己父母的这颗心,推广到对其他人,推广到对其他的老人,推广到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那里,这是仁爱之心发生的原点。
我们在汤池还从事一项活动,就是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的活动。因为在一个家庭中比较难以相处的,就是婆婆和媳妇的关系,这尤其是在一个大家庭中。所以一个女儿可能她会孝敬自己的母亲,但是她能不能够去用她孝敬母亲的这颗心,来孝敬自己的婆婆?一个母亲她可能会很爱自己的女儿,那她能不能用爱自己女儿这颗心,来爱自己的儿媳妇?我们在学习圣贤教诲的过程中,就深深的体会到圣贤人他为子孙後代所设立这些教化的方法,无一不是为子孙後代的境界提升所着想。所以一个人他在家中能够孝敬自己的母亲,这是爱的原点,这是仁爱的原点,但这不是爱的全部,这只是说他有了根、有了源。在家庭生活中一样可以把自己的这分爱心,不断的拓展出来。
所以一个女性,她孝敬自己的母亲,当她嫁到了丈夫家,和丈夫共同生活,她就把这颗爱心可以拓展到对自己的婆婆身上,这是一颗爱心的拓展过程。一个不孝敬自己母亲的人,很难孝敬自己的婆婆,因为她没有爱的原点。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但是如果她的心量没有打开,只是考虑只爱自己的亲人,而不爱其他的人,她的爱心也不能够真正的拓展开来。所以圣贤人的教诲,无一不是告诉我们,不断的提升境界,拓展心胸。
我们在汤池也从事这个评选活动,结果从事评选活动以後,我们很震惊,因为我们发现在汤池好婆婆、好媳妇非常多。很多的家庭,她的婆婆都是很优秀,都是好婆婆,媳妇也都是好媳妇。我们去采访,很多的好媳妇她告诉我们一个秘诀,怎麽孝敬老人?怎麽孝敬自己的婆婆?那就是一心一意的为婆婆着想,一心一意的为家庭着想,一心一意的为长辈着想,这就可以做好。我们在采访这些好婆婆,也发现这些好婆婆她们的心胸都很大,她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好,对自己的儿媳妇好,而且她对於邻居的家,对於邻里乡党也非常好。她对於其他人家的孩子们,也像自己孩子一样去关照,她甚至於对同年龄的这些老婆婆们,她们也去帮助和关怀。所以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她用她这颗仁爱的心,可以不断的对所有走进她生活中的每个人,这就是仁爱之心的原点。
我们在汤池除了举办这样一些活动以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办班教学。所以圣贤人的教诲,如果没有人教那是很难领悟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得解。中国的孔孟教诲,儒家的教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人解释,没有人以身作则把它做出来,没有人通过自己的体悟,把圣贤人的存心把它表达出来,把它演出来,我们很难体会到圣贤人的存心。所以用忆想的方法,用自己的感觉,甚至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这样一些方法,来理解圣贤人的教诲,只会离圣贤人的教诲愈来愈远,甚至会误导他人。误导他人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怎麽才能够契入圣贤人的教诲?首先是我们老师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以圣贤人的存心来学习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的教诲怎麽样才能明白?我们通过学习也有些体会,那就是当我们真正做到的时候,才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做不到很难明白。这就是一个过程,先要学习,然後就去做,做完之後通过我们的验证,确实证明圣贤人的教诲是能够落实在生活工作(音档缺)
第三个会场装不下,再辟第四个会场,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也不敢公开的报名,一报名就会有很多的人来参加。
在办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这样个想法,现在社会大众,包括孩子们都特别渴望学习圣贤教诲。全国各地有许多的省分政府的主管部门、教育机构,甚至是省一级的领导部门发邀请函,邀请我们老师去讲课;也有些海外地区也发邀请函,邀请我们老师去讲课。要是从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到圣贤教诲的角度考虑,哪种方法更好?我们也在考量。最好的方法是培养更多的老师,让这些老师们都能到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各地去讲课。
所以我们在办班教学也是侧重於这点,侧重於能够培训老师这样个方法。因此参加办班教学的,主要都是各地教育部门的领导、校长、老师,有幼儿园的、有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老师还有校长,还有长期从事传统文化和《弟子规》教学的这样一些骨干老师,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个特点,哪些地区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能够开展得比较好,关键在这地区的领导。当领导理解到教化人民的重要性,理解到伦理道德是社会中,决不可缺少的人生重要内容,领导就会全力的来推广这件事情。一个领导的认知,一个领导的认同,会为这个地区带来无尽的福气,为子孙後代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宝藏。我们考虑到这点,也侧重了对领导来进行讲解。
现在有许多地区的领导,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这些道德问题,他们也非常痛心疾首,也希望自己所在的地区人民和子孙後代,都能有良好的教育环境,都能有良好的品德,都能够在家孝敬父母,在社会能够尽忠职守,成为一个好的公民,成为一个忠於国家、忠於人民、热爱生命的人。所以很多的领导也认同这点,也非常愿意学习。比如说鞍山市教育局,他们就认识到伦理道德的教育,尤其是通过这种以身作则的方法,通过身体力行的方法,来体悟圣贤人的教诲,并将这种体会传播给子孙後代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好。所以他们就派人到这里来学习,前後来了四次。第一次派了领导到这来学,第二次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又组团带着地区的教育局,还有些校长到汤池来学习。第三次他们又派了三十个人的代表团,专门到汤池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有了很深刻的体会,所以回去以後,他们在鞍山市也主持了这样个办班教学的活动,请我们老师们到那里去讲学。由於他们学习得很深入,由於他们体会得也很深入,而且方法也很得当,所以他们就学得比较好。
比如说我们在办班教学的过程中,其中是有些比较好的方法的。一个方法,我们是每个来学习的这些参学者,都把他们组成一个一个的小班,然後每个小班我们都派有辅导员,这些辅导员都是我们的优秀的老师。这些老师在和这些学习的人员,每天在一起生活,帮助他们,指导他们,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介绍给他们,辅导员这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方面。还有我们就提出来,中心的所有的员工都是老师,要求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能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能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我们提出来,比如说中心的司机,司机去接站,接站可能有很多参学的朋友们,首先看到的是司机,司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为每个参学人员表现出他学习圣贤教诲体会的程度,他的境界程度。
圣贤人的教诲不是拿来说的,也不是拿来讨论的,也不是拿来做论文,也不是拿来搞学术研究的,而是在生活中做到,应该在生活中做到,而且完全能够做到。所以我们的这些司机,去接这些参学的朋友们,这一路就给大家做了很多的讲解。比如说从飞机场到汤池有高速公路,快一点的话,五十分钟就到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司机,当然他也保证安全开车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就可以介绍给每位来参学的朋友。有位参学的朋友跟我讲,他很震撼,我说怎麽震撼?他说我们出来看见那个司机,他在地上捡垃圾,就在火车站、在飞机场接站口那里,他在捡垃圾。我们看到很震撼!我们就是这样的来要求我们的员工们。
刚开始我们给员工们讲,我们不叫大家师兄、师姊,我们称大家为老师。很多的员工还有点不适应,但是他们听到老师的称号以後,都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己的起心动念,要和老师的称号相符合。所以时时刻刻都用体察自己的内心、体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来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不是能够做到为人师表?还有比如说我们在厨房里工作的这些员工们,我们也称之为老师。所以他们在做饭,在提供服务,都在考虑到我们的言行举止,会为每个人带来什麽样的影响。所谓「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所谓的教学,不是说仅仅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站在讲堂上讲课确实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把在讲课学习过程中,听到圣贤人的教诲,要在生活中我们把它做到,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此来自然而然的影响我们周围的人,不是刻意的去影响,而是自然而然的影响。
还有像我们去打扫卫生清洁的这些员工老师们,他们在打扫卫生,也都是时时刻刻考虑到居住的人,时时刻刻考虑到在这里工作的人,不要给他们添麻烦,当他们出去的时候,再进房间打扫卫生,所以都安排得非常的周到,非常的巧妙。这并不是用制度来约束出来的,而是当我们这些员工们,这颗能够关怀、体贴他人的心焕发出来以後,这颗本善的心显发出来以後,这颗用孝敬自己父母的心对待他人的态度显现出来以後,自然而然的能够体察到他人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能够感受到每个人的需要,设身处地的为每个人着想。这样一种教学的方法,确实会让到汤池来学习的每个人,都有种震撼和感动。曾经有位曲阜的领导,他到汤池来学习以後,他就提出来:我们原来以为圣贤人,孔孟之道,圣贤教诲还在曲阜;但是到了汤池以後,我们才发现原来孔学的真传是在汤池。
在学习的过程中,其中有海南省的监狱管理局,他们也到这里来学习。他们学习的经验,我们看到以後也很震撼,也觉得值得我们反思。因为海南省有六个监狱,他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对犯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因为很多的服刑人员,他们有句话讲,叫做「服管不服罪」,也就是说他并没有认为自己是犯罪,但是没有办法,进到监狱里我只好接受这个强制的管理。怎麽能够让这些服刑人员、让这些犯人真正发自内心的忏悔,真正发自内心反省自己的错误?能够忏悔自己错误,能够从起心动念处体察到当初为什麽这一念之差,而走进了犯罪的深渊。
这些监狱的领导们,都一心一意的想帮助犯人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摸索了几年,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後来这个领导,监狱管理局的局长,带着他的很多骨干这些干部们,到汤池来学习,整整学了四天。这位领导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四天那是眼睛都没眨,全副身心的来听我们老师的讲学。这位领导一边在听老师讲课,一边说每个老师都讲得特别好,我希望这些老师都能到我们海南来讲课。所以能够看出他求贤若渴这颗真诚的心。
他们回去以後就得到一些体会,一个是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原来认为很复杂、很难;但是经过了这四天的学习,他们得到一个结论,其实也很容易,只要按《弟子规》做就可以了。但是要真正把《弟子规》做到,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他们这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还有他们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他们是希望去改造犯人,想去教育犯人。因为监狱的警察,监狱的干警,他是国家的干部,是管理者;而服刑人员是犯罪分子,他们是受管理者、被管理者,受镇压的、受监管的这样一些人群。他们原来想的是如何来改造这些犯人,到汤池学习以後,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教儿教女,先教自己」。
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有个光明的未来,我们做父母的,我们做长辈的,我们在社会、在各个岗位中承担起重责大任的人们,应该为子孙後代做出榜样,给子孙後代引光明的道路。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这样才能为孩子做出榜样。要想改造这些犯人,他们也明白一个道理,首先要改造自己。干警、警察们我们先要来学习,而不是要求犯人来学习。他们说犯人学习,犯人学习了弟子规,一个个都变成了好人;可是我们警察如果没学弟子规,还不如犯人,那个时候多不好意思!所以他们提出来,就是警察、警官要来先学习。然後他们又明白一个道理,说让警察来学习,让警官来学习,还得要有人起带头作用。谁?领导要来先学习,所谓上行下效。
中国古代的教诲,对於教育是有个定义的,什麽叫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是上行下效。犯人看干警,干警看领导,他们能认识到这点,那是一个人生的飞越。因为很多的人,甚至很多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在考虑和平问题,安全问题,国家赤字的问题,甚至在考虑到贫富差别如何来改变问题,都没有考虑到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这样的一个方法。而这些干部们他认知到这点,要想改造犯人,首先做为警察要来改造。要想让警察能够有个很好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领导要带头来实行、带头来学习,所以领导们就带头来学习。现在这些领导们,据我们了解,每天都在看光盘,都在学习,自己在那里学习。
他们还认识到一点,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什麽意思?本来他们希望我们「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能够派老师到他那里长住,天天给他们服刑人员、给犯人来讲课。後来他们发现这个方法不是长久之计,长久之计要培养自己的老师。所以他们就在监狱里,在各大监狱选拔优秀的老师,选拔这些优秀的干警把他们集中起来,来培训、来学习。这些干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开始也并不是都很顺利的,因为很多的干警,刚开始是没有接触到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但是他们在政府、在领导的命令下,在领导的计画安排下,大家都集中到这里来学习,整整的学习一个月。这些干警们都在监狱的一个招待所里面,学习了整整的一个月。
後来我们也派最优秀的老师,到那里去给这些干警们讲课,然後给这些种子老师来讲课,同时进行。给干警讲课,这些领导全都来学习,全都来参学,认真的来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的体会到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对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很多的这些干警他学完了以後,回家马上就去实施,就去做。比如说对待自己的孩子,原来他们都认为自己教育孩子教育得很好,後来发现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出了偏差。所以回家以後就开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从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始入手,来体会圣贤人的教诲是真实不虚的。还有的人原来认为自己是很孝敬父母,学习了以後就发现自己原来离孝敬父母这颗心,孝敬父母之心差得还是很远,所以他们就开始在那里做。
後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跟干警和他们的领导有很多的交流,其中有位干警就跟我们讲了个故事。说犯人(就是服刑人员)在离开监狱之前,要有一个出监谈话,要和犯人有个谈话。干警就问犯人:(有个犯人在监狱里服刑,服了很长时间要出狱了)你出狱以後去干什麽?这位服刑人员讲:我出狱以後要去一个县城打打工,去工作。干警就问你为什麽要去打工?他说我想挣点钱。你为什麽要挣钱?他说因为我在监狱里待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存款。我想回家看望我父母,想给他们买点水果,买点点心,想去看望我的父母。这就是这个服刑人员的想法。
我们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这个服刑人员的想法对不对?我刚开始听到这个回答,我也犹疑了一下。很多人还认为这个服刑人员是做得对的,你看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所以他要给他的父母带些礼物。通常看都不看的,他还要去看一看,那是很难得的!干警就跟服刑人员讲:你是大不孝!他说我怎麽是大不孝?干警就讲:你知不知道,你在监狱里头服刑一天,你的父母亲人在监狱外边也在那里服刑,在监狱外边也在服刑。你在监狱里头服刑了八年,你的父母亲人在监狱外边也服刑了八年。而且他们在监狱外边所承受的痛苦,所蒙受的耻辱,比你还要高出十倍不止。你的父母,很多人会指着他说你看他的儿子在监狱里头,干了坏事所以进监狱了。
如果要是有太太,那太太更要蒙受无尽的耻辱。本来希望先生能够把家庭的重责大任承担起来,不但没有承担,而且还让太太蒙羞、蒙耻;如果要是有孩子,孩子很可能从此就一蹶不振。因为社会大众,还有年轻的人,他不能够容忍家庭中,有犯罪父母这样的孩子,不愿意跟他交往,甚至会去侮辱他。所以孩子会没有朋友,会在同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很可能会一蹶不振。所以在监狱里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父亲出狱的时候,正好是儿子入狱。因为父亲在监狱里服刑期间,没有办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去关怀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也走向犯罪。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是要给父母买点水果,去看望父母这叫孝;而是你马上回家,到你父母亲人那里去报告,你已经出狱了,让父母亲人也从心灵的地狱中走出来。
这个故事让我们有很多的反思,我们很多的情况下,认为我们是了解别人、是爱护别人,甚至认为我们自己是孝敬父母的!我们要去探望父母,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了解父母的心。父母亲人的心是什麽心?他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健康的成长,都有一份安定的工作,都有个和谐的家庭,都能对子孙後代有个很好的教育。每个人生活的环境是种祥和的、和平的环境,每个人所处在的群体,相互之间都是互相帮助的,这是父母的心。我们能够理解到父母的心,才能够真正的孝敬父母的心。我们能够理解到父母的这颗心,我们将心比心,就可以了解到天下的父母都有这颗心,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个健康快乐的未来,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就叫做将心比心。
所以孔老夫子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为什麽我们不能够了解其他的民族?为什麽我们不能够了解其他的国家?为什麽我们不能够了解其他的族群?为什麽我们不能够了解其他的党派?为什麽我们不能够了解他人?为什麽?因为我们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我们对自己父母的这颗真诚爱心还没有开启出来。我们所谓对他人的爱,那是没有根的,那都是自己的想像,那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要求在设计别人,要求别人按照我们的生活方式,按照我们的理解来生活,认为这是爱。实际上我们没有了解别人,没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替他人思考,如果我是他会有什麽样的想法。因为我们连自己身边最亲爱的人,我们都不了解。
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才明白为什麽古代的圣贤,中国的孔老夫子、孟老夫子告诉我们,孝是德行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因为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亲人这颗孝心和爱心都开启不来,我们对待其他人的爱心很难开启出来。很多情况下就变成了口号,很多情况下就变成了妄想,很多情况下变成以爱的名义来追求自己的名和利,追求自己的所处党派的名和利,追求自己的民族的名和利,甚至於追求自己国家的名和利,这都是自私自利的扩展而已,以爱的名义在扩展自私自利而不是真实的爱。而真实的爱是什麽?用爱自己父母亲人的态度,去爱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用爱父母的态度去爱我们的民族,用爱父母的态度去爱其他的民族,用爱父母的态度去关爱每个生命,这才是真实的爱,这才是有根之爱。否则都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能够深深的体会到,原来圣贤人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在监狱管理局的这样个活动中,就发现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是非常的好。因为他们在对干警教育开展一个月以後,马上就开始对服刑人员的教育。对服刑人员是谁来讲课的?是由这样一些接受教育的干警们他来讲课。干警们讲课都是从反躬自省,从自身来把学习体会总结出来,寻找自身的原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用这样一种方法来体察圣贤人的教诲,把学习体会介绍给服刑人。以身作则的态度、身体力行的态度最具有感人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的领导,比如说他们的监狱长、监狱的政委,包括监狱管理局的局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走到监狱也好,走到大门也好,遇到垃圾他们都亲自去捡垃圾。所以一个领导去捡垃圾,做为部下看到了,会是什麽样的感受?肯定也要去捡垃圾,他不好意思,起码是不好意思再丢垃圾。领导去捡垃圾,部下、干警也捡垃圾,服刑人员也不好意思再丢垃圾。
所以在汤池,我们为什麽能够这麽快的时间里头,让汤池的卫生环境有个很大的改观?关键是我们的老师们亲自去捡垃圾,而没有靠政府的强制命令,或者说丢一个烟头罚十块钱,或者是丢一块垃圾罚五块钱,吐一口痰罚五块钱。不是靠法律强制,也不是靠有人来监督,而是我们的老师们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甚至到汤池去学习的这些朋友们,也和我们老师们一起在那里捡垃圾。当地的孩子们看到了,也和我们老师们一起来捡垃圾;当地的这些居民看到了,也和我们老师们一起来捡垃圾。把自己的门前、窗前都打扫得乾乾净净,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力量。
以身作则的力量,我们把它拓展出来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我们解决社会问题最好的方法。所以很难想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本人,譬如说生活上很不检点,对於自己的家庭很不忠诚;然後要求他的人民、要求他的国民都要对家庭忠诚,都要去遵守夫妇之道,这是很不可能做到。一个国家在对外采取暴力,用武力去征服、去控制其他的国家;然後要求他的人民不要用武器,要求他的子孙後代,要求孩子不要用枪,不要有校园暴力,不要用枪去伤害他人,不要用武力来发生社会冲突,这也是不可能。因为这是领导的作用,以身作则,为子孙後代做出了榜样。所以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谁教的?对於子孙後代,对於孩子来讲是父母教的,对於年轻一代来讲是我们成人教的,对於公民、人民来讲是领导教的。
一个国家,我们这些大国、这些强国在拼命的发展核武器,然後要求穷国、弱国,你们不要发展核武器,这怎麽可能?这也是这样的。所以现在社会中的这样一种动乱,原因在哪里?我们细细的体察,首先的原因在每个人自私自利,然後把这种自私自利拓展到一个国家,大国和强国为国际社会做出了不好的榜样,所以国际社会竞相仿之。我们如果明白了这样个道理,做为大国、做为强国、做为发达的国家,如何来为发展中国家、为穷国做出榜样,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是对一个国家来讲。对我们一个团体来讲,我们的团体也为每个人,为我们接触到的每个人在做出榜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我们的力量,来影响这个社会,来改变这个社会,只要是一颗真诚的心就能够救这个世界。
所以在汤池,我们这样一种实践就了解到,虽然是个小小的地点,虽然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地方,虽然那里也有很多的困难,现在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但是当我们的老师们,在老教授的理念感化下,用我们这颗真诚心和奉献的心真正的身体力行,真正的去实干、真干,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对周围的环境慢慢的产生影响,也会感召全国和全世界这些善心人士和仁人志士来共同努力、共同改变。好,我对我们学习体会的一些会报就到这里。也感谢主持人,感谢我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长老,还有来自於本地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共聚一堂,来共同学习圣贤的教诲。也感谢大家给我们这样一个会报的机会,谢谢各位。
以上文字出自净公上人专集网站http://www.amtb.cn。欢迎大家随喜流通,严禁删改贩卖。
末学念佛祝大家身和意悦、吉祥如意、修行精进!欢迎访问末学主页http://blog.163.com/fzw052@126/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