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2|回復: 1
|
净土大经科注(第三十七集)
[複製鏈接]
|
|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七集) 201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零八面,倒数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行人若能于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故云:专接上根」。这末后一条「专接上根」,跟第一段所说的不一样,第一段是四地以上的菩萨,那真的是上根;这个地方上根,只要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能够发心求生净土,那我们现前这些人全都是上根,在一起分享同学这部经典的,个个都是上根。所以,什么人当机,什么人不是当机,我们读这段文自己感到很庆幸。关键我们要坚持下去,如果中途退心,或者转学别的法门,那就不是上根,上根肯定一门深入。首先要认识这个法门,确实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开经偈上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什么?如来真正的真实义,就是叫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一点都不错,这是如来真实义。
「同时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这个法门确实像经上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自性、就是实相、就是真如;真实智慧,真实智慧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在一切智慧里头没有比这个更真实,为什么?它保证你在很短的时间成功。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我们在那里得到一个结论,需要多长的时间你念佛往生净土?一般讲三年。也不过就是三、四年前,深圳黄忠昌居士做实验,他听我讲经讲到这个三年往生的事情,他就发心做个实验,看三年能不能往生。在深圳闭关,遇到向小莉护持,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预知时至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才三十出头,很年轻,为我们作证转,给我们做个证明。这是眼前的事情。所以真实慧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也就是这部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人真实智慧,得真实的利益。往生那个利益无量无边,比一般宗门明心见性,比教下大开圆解要殊胜太多了!明心见性比不上,大开圆解也比不上。为什么原因?明心见性、大开圆解那是自己功夫成就,没有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这个法门,只要信愿就得佛加持,所以是无比殊胜法门。
「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为什么?一般人都能学。如果不是究竟方便,下下根人不能学,那就不算方便。下下根人都能修成上上果德,这才叫究竟方便,这个法门有。「普令现在当来」,当来是将来,「一切凡愚」,凡夫里头愚钝的根性,不是很聪明,不是有智慧的,还加上「浊恶」,浊是什么?严重染污,造作恶业,这些「众生,悉登彼岸」,彼岸是极乐世界,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故此甚深之法,复又傍及中下也。」换句话说,上中下三根都有分。此地上根的标准跟前面不一样,不是菩萨,上根是什么?能信能解,这缘很殊胜,遇到这个经典,这经里头的意思能理解,这上根。中下根,遇到这个经的时候理解程度不够,但是他能够信愿持名,就能往生。乃至于造作恶业,前面说得很清楚,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消,老老实实念这句佛号,它自然消了、自然断了。这个道理我们懂,我们一点都不怀疑,因为我们把心完全放在阿弥陀佛那里,无障不消,什么烦恼都会断干净。这个法门到哪里去找!我们在这一生遇到,真难,难中之难。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大愿核心,「第十八愿,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至于谓此为专接凡夫者,盖显如来之大慈大悲。世尊悯念末世凡愚,障深苦重,乃发无上宏深大愿,故号愿王。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这个也是非常不容易,能够说得出来这几句话,这不是普通人,一般人读这个经体会不到这样的深层。古来祖师大德,多少人都是再来人,身分没暴露,我们不知道。他没有暴露身分必要,目的在引导众生求生净土,显示出如来慈悲到极处了。末法时期,凡夫,尤其是愚痴的凡夫,障深苦重,这是说我们现代。这六个字把我们现前社会状况可以说描写得淋漓尽致,「凡愚障深苦重」六个字。阿弥陀佛什么时候见到的?至少是十五大劫之前他就看到了。极乐世界成立到今天十劫,在这十劫之前阿弥陀佛五劫修行,专修四十八愿,所以至少是十五劫之前,法藏菩萨就看到了。
这些众生,怎么去救他?他造作极恶的罪业是一时糊涂,不是没有善根,一时迷了,做错事情。迷了之后他就能回头,他知道错了,一堕到地狱里头就知道错了。所以堕地狱不怕,怕的是你执迷不悟,那就没法子;如果你勇于认错,我错了,我后不再造,这人很容易离开地狱。还有一类人习气很重,爱面子,知道错了,死也不承认,堕地狱还不承认,那就没法子,地狱那些罪就得受了。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到很多,恶道的众生只要回头,立刻就会离开恶道。长劫在三途轮回而没有法子离开的,那真的是愚痴。像释迦牟尼佛所说,当年祇树给孤独园那一群蚂蚁,七尊佛出世了,牠还没有脱离蚂蚁身。那比地狱还苦,地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七尊佛出世。所以,业障里头最怕的是什么?是愚痴,醒悟不过来。贪瞋不怕,愚痴最可怕,他不会觉悟,他就没有出头的日子。
所以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都称弥陀为愿王,大愿王,大愿王是对阿弥陀佛称的,那个愿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度众生。而四十八愿的核心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的愿文节录在此地,「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第十八愿,大愿的核心,方便到极处,十念必生。这里头字字句句我们都要留意到,对象是十方众生,也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所有这些众生,只要闻我名号,这个我是阿弥陀佛自称,只要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字,你看这个多简单、多容易。听到怎么样?要至心信乐,关键就在这一句,至心是真心,菩提心里面的至诚心。
菩提心有体有用。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观经》上讲的。菩提心的起用,用有两种,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称之为深心,他受用是回向发愿心,这是《观经》上讲的。《大乘起信论》上说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直心。佛在《观经》上讲至诚心,我们现在明白了,至诚心就是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我们把经合起来看,意思就比较容易懂。自受用,《起信论》上也叫深心,跟《观经》里完全相同,他受用不一样,他受用《观经》上讲的是回向发愿心,《起信论》上讲的是大悲心,我们把它合起来看。古人的注子,什么叫深心?一般注解里面用好善好德比较多,好善好德。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标准在哪里?古德说法很多。我在这么多年来,在美国大概二十五年前,我讲菩提心就用《无量寿经》的经题,讲深心,要大家容易听得懂,比较明显、清楚,我用了十个字。「真诚」是菩提心之体,这个地方至心就是真诚,就是菩提心的体,可见得发菩提心用真诚心。真诚心的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在觉上加了一个字,正觉,因为统统用两个字。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他受用,慈悲。所以我用十个字讲真心、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发这个心,起心动念不能离开,跟这十个字统统要相应,你菩提心就真发出来了,那就是真心。
真心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真心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通过释迦牟尼佛的介绍,相信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阿弥陀佛五劫修行,真实功德,不是假的。相信我跟弥陀是一不是二,这个太重要了。相信世尊在《观经》上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得相信这个,这是我们大信的根,没有这个信心,你这一生不能成就。乐,乐是欢喜、爱好。我对净宗法门喜欢、爱好,喜欢爱好到什么程度?我决定发愿求生。我喜欢、爱好,不想去,这是假的,这是你对极乐世界认识不清楚,你要真正认识清楚,你能不想去吗?没有这个道理!你肯定是想去,而且是愈快愈好。还愿意在这个世间多待几天吗?有这个必要吗?弥陀慈悲在那里建立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大力的在宣扬、在介绍。有「至心信乐」这一句四个字就是跟阿弥陀佛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这是有缘人,至心信乐跟阿弥陀佛缘就深。
「所有善根」,这善根是什么?第一善根,善根当中的善根,信愿持名,心心相印,无上的善根。下面讲「心心回向」,一个心就是向着极乐世界,就是想往生,就是想见阿弥陀佛。到那个地方天天去上课,同时你也天天在讲经;阿弥陀佛那里学了,十方世界去宣扬,众生有感,随类化身。你到那里去,肯定讲经说法都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善根的人替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他善根增长,已经增长的人帮助他成熟,就是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干这个事情去了。「愿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念讲求就很多了。当然,最重要的一个意思就是临命终时最后的十念,这决定往生。平常念佛,临命终时最后的念头不是念阿弥陀佛,他没去,这个道理要懂。
一生念佛,到最后临终不是念佛,这个事情有吗?真有,古时候有,现在也有。我初出家的时候,在台北圆山临济寺,临济寺有个念佛会,副会长是个林居士,林道棨居士,年龄比我大,老佛教徒。他在一家银行担任襄理,福州人。这个念佛会是每个星期一次,就在临济寺大殿,念一天佛。他对于法器都很熟,念佛会里面他担任维那,领众念佛。往生的时候贪生怕死,告诉大家不要念阿弥陀佛,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他不想走。真有这事情,一生自己念佛,口口声声都要求往生,还劝别人往生,临命终时他不想往生。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事情,我们非常感叹,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出来!
十念也可以用在平时。祖师大德们慈悲,知道有一些众生,在这个世间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学习经教,也没有时间念佛。这个事情就很麻烦,虽然对佛法恭敬虔诚,但是理不明,信心就不坚固。怎么办?看到大愿里头有十念必生,于是乎就想出早晚课就念十句佛号。祖师教人的是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长短不拘,就是一口气称为一念,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这就方便多了。早晨起来梳洗干净,家里有佛堂,面对着佛像,没有佛堂面对西方,修这个十念法,晚上在睡觉之前也修这个十念法,一天两次,一生都不中断也叫做十念,行。这对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也能够让他跟经上所说的相应。一天都不中断,养成这种习惯,让他心里头常常有佛,念念不忘求生净土,这个意念太重要了!意念是心里真有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那个时候我在新加坡,好像是一九九七年的事情,我跟伊斯兰教接触很密切,都成了很好的朋友。伊斯兰教的规矩是每天五次礼拜,无论做什么工作,到礼拜的时间工作要放下,做礼拜去,一生都不可以中断。所以在全世界,伊斯兰教是最团结的,为什么原因?就是这个制度,一天五次祈祷,他们心里头有真主。所以我就想到,我们这个十念法也可以这个用法。我就想了一天九次十念法,比它还多,它是五次,我们九次。我这个十念法只念十句佛号,不是一口气、十口气,不是的,就是十句佛号。像现在印光法师教的这个方法,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大概这十句佛号也不过两分钟,快慢不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自己听,听得清清楚楚,心里有数,十句清清楚楚,我这一句佛号是十句里头的第几声。时间很短,二、三分钟。早晨起来用这个方法,晚上睡觉之前用这个方法;三餐饭,吃饭的时候我们不念供养咒,念阿弥陀佛,十句阿弥陀佛,你看三餐饭三次,五次了;在你上下班,上班工作的时候,工作之前念十句佛号再工作,下了班念十句佛号再离开,所以上午上班两次,下午上班也两次,一共九次。如果一生一次不缺,我们不会输给伊斯兰教。这个方法,我提倡这种十念法好像是在一九九七年之前,一九九七年韩馆长往生。因为我在美国,我是在新加坡讲经的时候学到的,我在美国提出来的。美国许多同修用这个方法,告诉我很有效。美国净宗学会把我这个方法就公布,许许多多人都知道十念法。这也符合第十八愿,方法愈简单、愈容易、愈有效果。它的精神、它的用意、它的目标,就是叫你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符合这个精神,符合这个想法。说明念佛不难,方法容易、简单、有效。关键就在「至心信乐」这一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全在这一句,这一句就是第十九愿「发菩提心」。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的弘愿,你决定得生;你要是不往生的话,那阿弥陀佛就不成佛。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我们就能相信,弥陀这一愿兑现了,他成佛了,这一愿不是假的。后面「唯除五逆」这句话是附带说的,是希望你不要造重罪。五逆十恶是重罪,都是地狱罪。造了五逆十恶行不行?行,还是能往生,十念都可以往生。但是后头这一句不能往生,毁谤佛法。他不相信,那这就没法子,不是佛不度他,他不接受,这叫真的跟佛没有缘。只要你相信。你一生都不相信,临命终时候信了,真信,他就真能往生,不可思议!堕地狱,在地狱当中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劝导他,他一下接受了,他也能往生。我们常常听人讲,现在地狱众生好多都往生了,都离开地狱了,地狱都腾空了,大概要换人了,我们现在造作恶业的、不相信的可能都要去补充,跟他们换班。这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关键在心想,想佛就成佛,不想成佛的就成不了佛。现在人想的是什么?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想的这个。伦理道德不想了,孝悌忠信不想了,祖宗、老师不想了,佛菩萨、神仙更不想了,认为那是迷信,你给他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不能接受,这就没法子了,做多少好事也不能往生,不相信!真的,难信之法。
下面我们看念老的话,「盖以生死凡夫,迷心逐境,沉沦苦海,头出头没」,这十二个字是讲六道众生,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怎么来的?迷心,迷失了真心,用的是什么?用的是妄心。妄心总的来说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妄心,细一点来说就是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中国老祖宗千万年来教人伦理道德,现在人都没有了,五伦没有了,人与人之关系破了。五伦本身就是最好的团结。所以「团结」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书里头找不到,这从外国来的。为什么说中国没有?中国人本身就团结的,五伦就是团结的。外国人没有五伦,他讲团结。中国人讲关系,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这人伦。人与禽兽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他懂得关系,把这些关系处好,有道德。基本的道德,一刻不能够离开的,仁义礼智信,叫五常,常是永恒不变,这是个人。现在这个都没有了。
我昨天才听到一个信息,我们不看报纸不知道,说有个小孩被车辗死了,路上人看到的时候,没有一个去帮助她。也引起社会一般人讨论这个事情,讨论没结果。你说该不该帮助她?又有人说,你要帮助她,她反咬你一口,她要求你赔偿,你怎么办?所以现在的人在现在社会之下,遇到别人有大灾难不敢伸出援手,怕惹祸上身,这例子太多了。老人跌倒了,摔在那,你都不能扶他,你扶他,他说你把他推倒的,要求你赔个十万、二十万,你怎么办?社会为什么演变到这个样子?我们把伦理道德丢掉了。古人说,「人皆有恻隐之心」,现在人没有了,同情心、怜悯心、帮助别人的心全没有了,自私自利到了极处。人不如畜生,人不如饿鬼,大概人跟地狱众生差不多了,所以人死了直接到地狱去了,鬼、畜生的资格都没有,你说多可怕。我们想想这个有道理,佛法讲得通,因果上讲得通。这个在当前,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期望宗教能团结起来,来把这堂课补上,我抓到这个机会去宣扬这个想法。可是现在宗教,真正学习教理的人愈来愈少,宗教现在着重于祈祷,很少有教理公开的研究、学习,这个对于改善社会有着正面的作用,没有人去做了。社会的动乱,地球的灾变,人人都担心,人人也都害怕,口里说不相信,实际上心里头依旧在胆怯、畏惧。造作恶业没有停止,还继续努力在造,希望神、希望佛菩萨保佑他,能做得到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神,有没有佛菩萨?现在提出质疑的人愈来愈多,不相信圣人,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伦理道德,他什么都不信了。现在怎样叫人回过头来?大概只有死了堕到三途,这个时候才后悔,后悔来不及了。
我们这些少数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家都是过去生中遇到佛法,曾经供养像经上讲的无量诸佛如来。在今天这个环境当中,我们能够遇到大乘经,能够遇到大乘里面第一经,无比殊胜的法门,能够得到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帮这么大的忙,将古今这些大德,祖师大德对这个法门的开示、注疏,会集成这样一本的注解,帮助我们理解《无量寿经》,让我们生起正信,生起求生的大愿,这是无比稀有的缘分,百千万劫难得遇到一次。我们有这个善根,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肯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可是我们看到,还有许许多多的众生依然是迷心逐境。现在的境不好,都是名闻利养、七情五欲,搞这些东西,果报就是沉沦苦海,地狱三途,头出头没。
「若无此十念必生之大愿,众生何由得出轮回」。哪些人堕地狱还能出头?对佛法有一些了解的人,甚至于也学过佛法的人。只是半信半疑,禁不起现在社会的诱惑,造了严重的罪恶,他堕在地狱里头菩萨容易救他,跟他讲十念必生,介绍他净土,他阿赖耶识里头有种子,这一相应,真的,他离开地狱。离开地狱是不是能往生?这又是个问题,多半离开地狱到哪一道去?到人道、到天道,这是最平常的。如果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要真念佛,真正发菩提心,要真正听经闻法,这才能帮得上忙。不能够真正听经闻法,至心发不出来,至心发不出来。要真正忏悔!
「故为多障众生,特垂方便,开此易行之法,甚至于经灭时,独留此经,以作舟航,故云专为凡夫也。」所以阿弥陀佛为多障的这些众生特别开这个方便法门,易行之法。只要具足,这个地方是四个字,「至心信乐」,经典里面所讲的六个字,「发心,一向专念」。我把菩提心减少了两个字,发菩提心我说发心。只要真信,发心求生净土,那就是无上菩提心。菩提心不懂,我真相信,我真想去,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甚至于将来经在这个世间完全消灭了,这就是灭法。学佛的同学,很多人都学到了一句话,叫「正法久住」,那现在是末法,说正法久住好像毫无意义,正法已经过去了。可是《仁王般若经疏》上讲过,他讲正法、像法、末法讲得很清楚。有讲经的人,有听经的人,有依教修行的人,有修行证果的人,诸位要知道,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证果,此时此地就是正法。《仁王般若经疏》上这个说得好。如果此时此地有人讲经,有人听经,有人真正依教修行,没有证果的,这叫像法,没有证果的。再其次的,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没有真正修行的,这叫末法。如果连讲经的也没有了,听经的也没有了,这叫灭法,法就灭了。《仁王般若经疏》上说的,说得好!
我们在今天,此时此地,确确实实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依教修行的,真有往生的,那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正法,正法久住是真的不是假的。讲经不能不真修,为什么?不是真正依教修行你讲不出来。你能讲多少,看你修行的功夫,你的功力深,你讲得也深入,讲得也透彻;你没有功力、没有修行,你讲的是皮毛,纵然祖师大德的注解也是文字表面,不一样。所以经灭之后(总会有那么一天),但是「独留此经」,这部经还多留一百年。一百年之后这个经没有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再留一百年。再一百年之后,「阿弥陀佛」没有了,没有人念了,没有人知道,灭法时期了。佛告诉我们,还有九千年。其他宗教都说世界有末日,佛教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怎么会是末日?所以说「专为凡夫」,这个法门、这部经典。
「又密典」,这是密宗的经典,「《毘卢遮那经》」,上面有这么一句话,「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大悲是心,是自性里头的第一德,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叫慈悲心。孟子所谓「人皆有恻隐之心」就是说的这个。人有同情心,人有怜悯心,看到别人有困难,肯定他要伸出援手,这是性德,自性本有的。现在这个德没有了,那就是真的迷到所以然,自性里头的性德痕迹都找不到了,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迷失了自性,又受现前这些不善的薰习,把人那一点点善良的念头都薰没有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地狱业报,真的是连饿鬼、畜生都没分,你说多可怕。
我们看下面解释,「盖明必有究竟方便度生之法,方是如来果觉之究竟。故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由于阿弥陀佛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这是从密教经典上说的,来看《无量寿经》,必定有究竟方便度众生的方法,简单容易,人人都能学,不管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不碍事,这才是如来果觉的究竟。成了佛,没有这种方法,那不算究竟,不算是圆满,所以十念必生那就是究竟方便。一点都不难,不妨碍你工作,不耽误你时间,我们提倡的每天九次,一次只两分钟。只要你每天不间断,持之有恒,它就产生作用,符合第十八愿,你决定得生净土。所以这是弥陀究竟成就最极方便处,也是本经当中释迦牟尼佛赞叹弥陀定慧究畅无极。这里「如来」就是称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定慧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他教给人的方法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成就跟法身菩萨是平等的,不断烦恼,不要消业障。现在我们知道,不是不要消,不是不要断,念这句阿弥陀佛,业障自然消,烦恼自然断。为什么?烦恼跟业障跟阿弥陀佛不能够同时并存,心里有阿弥陀佛,业障跟烦恼自然就化解了。道理要懂,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
「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乎」。学佛的人瞧不起净土,很多,我们自己早年也是这一分子。很不容易,我也很幸运的转过来了,如果要不能转过来,这一生叫白学了。确实就像黄念老所说的,我们要学禅、要学教、要学密,都是种一点善根而已,这一生毫无成就。参禅不要说开悟,得定都不可能;学密,三密不能相应;学教不能大开圆解,不如老实念佛,老实念佛能够消业障,能够断烦恼。这一桩事,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下面,念老举个例子,「例如彩色电视机、录音机、电子计算机,必须安全易用」,很容易,人人拿到手都会用。「虽于科技无知之人」,我们对它的构造、原理不知道,可是你一按电钮,就能够享受最现代的科学成果,举这个例子。念佛法门就是这样的,它是高科技,念这句阿弥陀佛就像按这个按钮,这钮一按,你业障就消除了,烦恼就没有了。这个不得了,这么大的作用!对我们切身来讲,我们身体很多病痛、毛病,这一念佛什么毛病都没有了,烦恼病没有了,业障病也没有了。冤亲债主来不来找你?不来找你了。为什么?你有护法神保佑。到冤亲债主来找你的时候,他是来求你超度的,他不是来报怨的,也不是来讨债的,以前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都一笔勾消,现在来求帮忙、求超度,只要你有这个能力他就来了。你没有能力他不来,他找你没用处,你帮不上忙,你有这个能力他就来找你。「人必因其安全易用,而赞其科技之先进。依同理,又焉能因持名之易行,而轻此法门乎?」那就错了。这个法门的德用太大太大了,但是非常简单,真信切愿,一向专念就成功了。
末后一段,「从愿起行」,发心专念,「正是当机」,我们有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故知上之两说」,这两种说法,「各有所重」,各有它的重点。「乙」,就是第二段,「则赞净法之普被,首在着眼于凡夫」,也就是这个法门的普及是普世的教育,人人都能得利益,特别是讲的六道众生。这第三段,「显持名之深妙,彻底承担」,那是上根。我们虽然不知道是妙,也能够彻底承担,相信了,我真信,我真发愿求生,一天到晚真念,这个人也是上根,他跟马鸣、龙树、智者、永明有什么差别?都到极乐世界去了。智者、永明清楚,真懂,这些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不懂,念上三年真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去了。做了阿惟越致菩萨,就跟永明、智者差不多,就赶上了。所以「故应会通,莫死句下」,不要死在句下。怎么讲法?一定要把他讲的义理搞清楚、搞明白。
「盖此法门巧被诸根」,非常善巧,所有根性个个有分。所以古人讲,上中下三根普摄,凡圣齐收。「如《要解》云:上上根不能逾其阃」,阃是范围,不能超越它的范围,「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域是区域,也能到达,这个法门到哪去找?上上根是法身菩萨、缘觉罗汉,下下根是地狱众生。地狱众生在人间学佛,对于佛法实在说半信半疑。为什么来学佛的?可能出家的动机不是为正法久住、弘法利生,不是为这个。为什么?游手好闲,不必在社会上谋工作很辛苦,这一出家,一切享受现成。上一次我到日本去讲经,日本出家人收入都不错,又不要纳税,工作很轻松,真舒服。他不是为佛法、弘扬佛法来出家,这个发心就错误了,出家之后贪图名闻利养,造地狱罪业。他不是不知道,他知道,他怕不怕?他不怕;为什么不怕?他不相信。
出家人不相信因果的人很多。我早年在台湾出家,刚出家没多久,听一些老修的出家人,年岁大概大我十几岁、二十岁的。我出家的时候三十三岁,四、五十岁这一批,就是长我们一辈的。在寺庙里头聊天,讲到因果报应,他们提出来:你真相信?我那个时候听了吃一惊,怎么不相信?他怎么说?那是佛骗在家信徒的,哪有因果报应,讲经讲因果报应,这是讲给他们听的。这还得了!所以佛法之衰,衰在哪里?经教不讲了,不研究了,根本不提了,出家人也走向享受的这种生活,所以犯规破戒的事情很普遍。这还得了?真不得了!所以如果我们自己,真的如果不是守住经教,一天也没有离开,为什么?要讲经,讲经你一定要看经本,你要准备功课,否则的话你第二天上不了台。我是用这个方法来规范自己,天天读经、天天学习,六十年如一日。如果丢掉经教,你说我能不跟他们学吗?能不跟他们一样吗?我不敢保险,我不敢说我能守得住,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只有天天在经教里面,你才能活得下去,这里头有乐趣、有法喜充满,才真正体会到古大德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浓厚的法味,我们才不至于变节、不至于堕落。不容易!
除这个之外,你要说老师定下什么规矩来教你,都是假的,定下规矩有人能守吗?不可能。必须要你自己尝到法味,真不一样,你才活得快乐,欢欢喜喜;你要尝不到法味,苦不堪言。这个法味,没有十年你尝不到,它是前面苦、后面甜,你那个十年的苦吃不到,后头的甜味就尝不到,至少要十年,你才能尝到味道。前面这个十年很难过,什么障碍都有,多少人来劝你别干了,别干傻事了,这迷信;你学佛不错,怎么会迷到这种程度?都骂我。我学佛那时候只有一个赞成的,方东美先生,只有他一个人赞成,他说你的路走对了。其他的,同学、长官、朋友,没有一个不骂我:怎么年纪轻轻变成这么糊涂,迷到这种程度!可是二、三十年之后他们退休了,碰到我的时候:你的路走对了。他才知道我这个路子对了,他们想跟我走来不及了,差距太远了。所以我一生感谢老师,都是老师带的。老师虽然没有财力,老师有智慧,指出这个方向,指这一条路是正路。
接着看下面,「圣凡齐收,利钝悉被」,圣人,小圣是阿罗汉、辟支佛,大圣是地上菩萨,利根、钝根全都有分。而且是一个方法,信、愿、持名,等觉菩萨也用这个方法,下下钝根还是用这个方法。方法相同,所以成就也相同,不可思议。为什么?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方法相同,果报相同。「《弥陀疏钞》谓此法门为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并云:诸余法门」,就像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高之则下机绝分」,这法门高的,像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禅,《六祖坛经》能大师讲得很清楚,这个法门只接上上根人,上中下三根都没有分,只有上上根人能得利益。这就是高的,下机绝分。「卑之则不被上根」,卑是下等,像《阿含经》,上上根学觉得这个太浅了,他提不起兴趣。「是以《华严》如盲,荧光增结」,《华严》什么人学的?法身菩萨,它的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华严》是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讲的,你没有证得法身,释迦牟尼佛定中境界你进不去。你要想听《华严经》,必须有法身菩萨这个条件,你才能够入佛定中的法会。十法界里头人没分,权教菩萨没分,它的标准,别教初地、圆教初住,要证得这个果位才能参与华严法会。所以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如盲,他看不见。荧光,那就像萤火虫的光一样。这是什么?讲权教以下,他们没有这么大的智慧,入不了这个境界。
「唯此一法」,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上下兼收」。上根,像这些大菩萨们,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统统都发愿求生,下面一直到地狱众生,这还得了!「可谓万病愈于阿伽,千器成于巨冶」,这两句话是比喻。阿伽是药名,叫阿伽陀药,这个药能治一切病,无论什么病,你遇到这个药就都能治好。所以把阿伽陀药比喻作持名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一种就够了,其他的你都不必去问了。千器,器是器皿,千千万万种,成于巨冶,冶是冶炼。我们讲的,一个很简单的模型,能成就许许多多的器皿,我们看到陶器的制造,祖师大德也用这个做比喻。净土持名念佛的方法就是巨冶,千器是比喻上中下三根,无量无边的修行人,只要遇到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
「又:但持佛名,必生彼国。则或高或下,或圣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赞或毁,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这个功德不得了,无与伦比!但持,就是这一门,没有第二门,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真信真愿他就必生彼国。无论是什么人,或是高、或是下,这都讲根性,根性高的人,根性卑下的人;或者你是圣人,初果以上都是圣人,或者你是六道凡夫;或者你相信,或者你怀疑。怀疑什么?怀疑也念佛,他不是不念。怀疑真念佛,为什么真念佛?如果真有,那我就往生了,占便宜了,没有就算了,抱着这种怀疑的心念佛求生净土。如果真有那我就赚了便宜,没有就算了。这种人往生都生边地疑城。也不错,边地疑城也到了极乐世界,不过只耽误一个短暂的时间,人间五百年,在极乐世界不算很长的时间。他那个疑心一断掉他就入品了,下下品往生,或者下中品往生,很容易就入品。这是有信有疑。或者是赞,或者是毁谤。毁谤是什么?先毁谤,以后明白了,忏悔、改过,认真念佛。像天亲菩萨就是的,最初他学小乘,毁谤大乘。他哥哥无着菩萨帮助他,把大乘详细讲解介绍给他,他懂了,非常后悔,造那么重的业,谤法。忏悔的心生起来了,跟他哥哥讲:我忏罪,把舌头割掉,舌头造的业。他哥哥给他说:不必割舌头,你过去用这个舌头毁谤大乘,你现在可以用这个舌头去赞叹大乘。他听了以后依教奉行,从此以后赞叹大乘。这叫真忏悔,真正改过。他造《往生论》,三经一论,这一论就是天亲菩萨造的,他往生极乐世界了。
知有彼佛,便成善根。不管他信不信,只要他知道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种子就种下去了。不信没有关系,就怕他不知道,他知道了,善根就种下去了,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多劫多生之后,遇缘这个善根起现行,他就能得度。所以没有善根的人,我们有义务帮他种善根,他现在不相信没有关系,一定要帮他种善根。我们今天能信,都是过去生中有善根,过去生中没有善根你怎么会相信?哪有这种道理!我们过去也有很深的善根,但是这一生当中迷了,人家劝我们,我们都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李老师劝我学净土,苦口婆心至少讲了十几次,我都没有接受,以前排斥、反对,不反对了。他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读了,读了之后对净土再不反对,也很尊重,但是对这个产生不了兴趣。所以我学净土,跟同学们报告过,是讲《华严经》讲了一半,突然有这么一天,起了个好奇的心,文殊、普贤怎么成就的?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讲经粗心大意,经讲了一半不晓得善财修什么法门,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成就的,不知道。到《华严经》后面去找,到《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贤都是求生净土,我当时看到这个经文就呆了。再仔细观察,善财童子彻始彻终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然后我再回头想想,《法华经》、《楞严经》,《楞严经》里头「二十五圆通」,我明白了,我看懂了。看到观音、势至修的念佛法门,而且看出这两个法门在「二十五圆通章」里头是特别法门,不按照顺序排列的,这看出来了。对这个法门才接受,完全相信,不再有怀疑。不容易转过来,要不是讲这些大经大论,我这一生跟净土依旧有很严重的隔阂。没有过去生中这个基础、这种善根,这一生都不可能有这种缘分。所以真不容易,我承认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八集) 201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一十一面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至于当世,若问何人正是当机?则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宿根利钝,善恶差别,只要于此法门,能生实信,因信发愿,从愿起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是之人,正是当机。」这是所被根机,念老在此地为我们做了一个总结,结得非常好。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宿根利钝,善恶差别,统统都没有关系、都不相干。关键是只要于这个法能生「实信」,这两个字是关键,真实,你相信,你没有一丝毫怀疑。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而实际上它有很深密的意思存在。《华严》、《大智度论》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大道的根源,能生无量无边的功德。真正做到圆满的实信,我们在经上只看到一个人,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他才是实信,他做到了实信,把实信表演给我们看,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世间人讲这个信是非常非常的脆弱,禁不起考验,小小的风吹草动,信心就动摇、就失掉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法门这么容易、这样方便,成就的人并不多,关键就在信心。
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佛教正式接受国家礼请到中国来的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传到中国才两千年。非正式的还要早一些,也早不了多少时候,大概是早一百多年,在秦始皇那个时代。我们中国老祖宗对这个信已经建立了,仁义礼智信,把信德做为基础,做为最低的一个底限,信要没有了,全都没有了。仁义礼智都是建立在信德的基础上,信没有了就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所以中国老祖宗也不是等闲人物,他们所见居然跟诸佛如来相同。所以《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出人性本善,这些都是在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说的,不是以后说的。《大学》里面所讲的明德就是佛法讲的自性,本经上所说的真实之际,那就是明德,这是说的体。亲民是相,亲民的亲是亲爱,民是大众,这个意思是大爱,就是佛法讲的慈悲。止于至善就是究竟方便,我们想想是不是?究竟方便才叫至善。
在大乘教里面,一切诸佛菩萨教学里头,「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是止于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巧,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人人能学,而且成就是平等的,因平等,果也平等,成就是无上菩提。而且一生成就,不要多生多劫,也不要在乎烦恼业障,都不必去想这些,只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无始劫来再严重的烦恼习气,自然就消除、就没有了。为什么?念头转过来了。念头里头再也不想烦恼业障,你想一次就加深一次,这薰习!想两遍就加深了两遍,不想它,专想阿弥陀佛,我们要把阿弥陀佛这一念加强、加深,其他的全都忘掉,真忘掉,最后全都没有了。这个前面都说过,我们要相信,这讲实信,得真相信。真正相信明白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这个万不是数字,代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自性里面圆满的德行就在这一句名号里头全都包括了,一法不漏。
我看到这个信字,我就想到李老师的教诲,为什么?给我印象太深刻了。我出家两年才受戒,有人一出家就受戒,我们没有那个缘分,出家两年才受戒。受戒,按照中国的老规矩一定要去拜老师,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我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出家之前跟他学,出家之后回到台中还是跟他学,先后十年。到台中去看他老人家,还没有进门,在大门口看到了,他在里面,我在门外,他在阅览室就指着我,「你要信佛!」好大的声音,说了五、六遍,「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当时我不了解,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两年教佛学院,在外面讲经也讲了两年,怎么不信佛?现在受了三坛大戒。我进去之后向他老人家顶礼,他叫我坐下,告诉我信佛不容易,多少老和尚八十、九十临终的时候还不信。愈说我愈不懂了,怎么老和尚八、九十岁临终时候他还不信?那怎么叫信?老师告诉我,佛所教你的三皈五戒十善,你做到了没有?没做到,不信,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我们才明白,原来信愿行是一体的。有信,没有愿行,那个信不算。同样道理,你有愿,你不是真信,你那个愿靠不住,很容易退心。信愿行决定是一,一而三、三而一,如鼎之三足,缺一个就全倒了。由此可知,这个信难!
真信佛就得佛力加持,为什么?佛加得上你。不是佛有偏心,佛对一切众生平等加持,问题你得到几分加持那是你的信心,你一分信心只得到一分利益,你十分信心只得到十分利益,关键确实决定在这个字。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特别好,他老人家解释《阿弥陀经》就是用信愿行三个字,经开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他在序分里面就用信愿行,把序分分成这三段,正宗分也分三段信愿行,流通分还是分三段信愿行,他全讲这个。而信讲了六个信,那我们这六个信具不具足?首先信自,蕅益大师讲得好,人要没有自信,佛对你无可奈何,一点力量都加不上。所以头一个要自信,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就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佛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看佛菩萨都是众生,为什么?相随心转,我是凡夫心看佛菩萨全是凡夫。凡夫着相,凡夫执著的法相;佛菩萨见性,要从性上来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点都不错。大经常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意思是离相就是不执著、不分别,你就能见到真相。真相是什么?永恒不变的性德。
记住,性德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晓得,佛法教给我们十善,十善是性德,三福是性德,六度是性德,普贤十愿是性德,弥陀四十八愿是性德,中国老祖宗所讲的五常五伦、四维八德都是性德,性德是不变的,是真的。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不是没有了,佛都看出来,都在,一个也没有丢掉,只是你不去用它。所以这个失掉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你迷了。迷在什么地方?迷在自私自利,迷在七情五欲,迷在这个里头,迷得很深,把自己本有的性德、永恒不变的性德忘掉了,是这么个意思。佛菩萨看得清楚,你有,不是没有,只是你现在不用它,你用错了,不该用的你拼命在用它,该用的忘掉了,以为自己没有了。其实全都存在,一丝毫都没有伤害到,那个可贵,那值得尊敬。所以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尊重、对一切众生礼敬,为什么?他清楚。你现在干坏事就好像什么?酒喝醉了,发酒疯,你清醒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你现在是受了刺激暂时失常,人家不放在心上,这是佛菩萨。凡夫像酒醉发酒疯,看到佛菩萨也不是好人。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恢复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自己是佛、是菩萨、是圣贤,我才能恢复、才能回头。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个不行,这错误的。
第二,佛在《观经》上讲了两句话,这是念佛成佛的原理,依据的道理,为什么念佛能成佛。这两句话八个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讲自性、是讲性德,是心作佛是讲修德,你本来是佛,现在又想作佛,这能不成佛吗?本来不是佛,现在要作佛,难!那做不到。本来是佛,现在又想作佛,很容易成就。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是究竟圆满的凡夫,凡夫修得究竟圆满就叫做佛,佛跟凡夫是一不是二。你要把性德迷失尽了,你就当凡夫,你一旦觉悟了就成佛。这个实信多么重要,信上加一个实字,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信心。信自之后信他,这个他就是指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对这两位世尊要真信,他们的话就是记载在这个经书上,经书是他们说的。真信的人依教奉行,要认真做到。
第三信理,理是道理、原理。第四个是信事,有理当然有事,有事一定有理。理能贯通了,对这个事不怀疑;事要是清楚,理也明白了。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讲的四土九品、依正庄严都是事,理是什么?理是自性起用,像《华严经》上讲的体、相、用,体是理,相、用是事。今天科学家所研究的是从事上去找理,行,是个好方法。佛门的性宗,它是从理上去找事,也行。那个难,那个要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从事里头慢慢去明白理,这根性不相同。今天科学从事上找到理,也找到极限了,这个极限没办法突破;要突破,那得用佛的方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到了,就见到理了。理见到之后,事完全通达明了。所以佛法初学的时候是从事上。事就是俗谛,理就是真谛,真俗二谛。到相当程度所谓向上一着,事上那一套东西完全用不上了,事上是科学,用不上。
我记得我有一年,道安老法师,台湾的道安老法师,在台北办了一个大专佛学讲座。新竹以北的大专院校来参加这个讲座的学生,人数最多的时候八百多人,各个院校都有。每一个星期天好像是上六个小时课,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每一个星期都上课。道安老法师找我去担任这个讲座的总主讲,所以我每一个星期有三个小时的课程。老法师非常慈悲、非常难得,真正爱护下一代、帮助下一代,在台湾我就遇到这么一个人。非常可惜他七十岁就走了,他走了,我也离开这个讲座。在这个讲座,我推荐方东美先生,请他跟我们讲因明。因明是什么?就是辩证法,就是逻辑,佛法里叫因明,有这门课。道安法师也非常欢喜,方老师虽然不熟,他名气很大,都知道他。我去找方老师,老师笑笑告诉我,你们现在佛学是高等哲学,这个东西用不上,这个东西教初学的。教初学,中下根性的人很管用,上上根的人没用了。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上上根人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要这些东西了。遇到这桩事情。而实际上来说我们所学的,中下根性,对大乘的理确实不懂,方老师谦虚,但说的是实话,我们能够理解。老师把我们的程度也估高了,我们还没到那个程度。这就是说你们好好的学佛,不必用这个东西来干扰。
再其次的信因、信果。所以蕅益大师讲六个信,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把这六个信贯彻到全经,这是《弥陀经要解》,讲得太好了!依照他这个标准,六个信具足那叫实信,那就不容易了,不是一般普通人可以做到。可是你要问,有些阿公阿婆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你叫他念佛,他就真念;你说极乐世界好,他真相信,真想去,念个二、三年,他真的往生了,瑞相稀有,真往生。他是不是实信?他是的。倓虚法师跟我们说的锅漏匠的故事,他们是师兄弟,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就一句佛号,什么都不懂。锅漏匠,这个名词现在听不到了,说出这三个字你也不懂,什么叫锅漏匠?抗战时期还有,抗战以后没有了。中国农村贫穷落后,这些锅碗打破了你把它捡起来,这个锅漏匠他能把你补好还可以用,就做这么一个行业的。这个行业非常辛苦,挑着一个担子在外面吆喝,哪一家有破碗破锅需要找他补,他给你补起来,补出来只要几个铜钱,生活非常苦。
谛闲老和尚有个童年的玩伴,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他是比较幸运,家庭富有,还念了几年书,这一个玩伴家里很穷,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以后谛闲法师出家了,在观宗寺当知客,他去找他,把他找到了。看到出家不错,有吃有穿的,也不要那么样的辛苦,就跟他讲想跟他出家。这个谛老就为难了,出家至少要学五门功课,经咒念不出来,你这五堂功课不能做,寺庙里不能让你住。看他那个样子,那个时候已经四十出头了,他们年龄都差不多,不行。讲经,又不认识字,新学来不及了,五堂功课学不会,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8-7-7 12:43:02
|
只看該作者
那怎么办?一定赖着要出家,到最后没有办法就谈条件。他说你真想出家,我有条件,你能遵守,我就收你,你不能遵守,你还是回去。他说我听话,什么条件?你得听话才行。行!我就听你的话,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那就好办,出家,不住在庙里,也不要去受戒,把他剃了头,换了衣服,送到宁波乡下,找一个小庙给他住。
宁波乡下的庙很多,很多小庙没人住了,都是空的,废弃在那个地方,找一个那样的庙给他住,他一个人住。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这一句你就老实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一直念下去准有好处。这个人老实,他也不问什么好处,他就听话,就老实念,就这一句佛号念了三年。他往生了,预知时至往生了。往生的头一天,三年没出庙门,真守规矩,真听话!老实、听话、真干这六个字他完全做到了。出去到城里去看看老朋友,那是什么?见最后一次面,辞行,第二天他往生了。在破庙里头,谛老给他找了一个老太婆,也是学佛的,念佛人,照顾他的生活,照顾他两餐饭,中午、晚上,早晨他自理,不要管他。他也没定课,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出去看他的朋友,就告诉老太婆,今天不要替我烧饭,到城里去看看老朋友。晚上回来了,很欢喜回来了,又告诉老太婆,明天不要替我煮饭。老太婆心里想,大概今天看到朋友,明天可能还要到城里去,也就没追问他。
所以到第二天,老太婆还是到破庙里面去看看师父怎么样,到寺庙里去喊师父,没人答应,到处看没有。结果看到他在佛堂,站在佛像前面,站着的,手上拿着念珠,穿着海青站在佛像面前。仔细一看,他已经死了。这老太婆吓了一跳,从来没看到人死是站着死的。就找地方上学佛的老同修,多半都是谛闲老法师的皈依弟子,大家来看,赶紧派人到观宗寺去送信,把这个信息告诉老和尚,就是谛闲老和尚。这一去一来走路,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一去一来三天。谛闲老和尚听到这个事情赶紧赶过来,三天,他就站了三天。谛老赞叹、欢喜!你的成就讲经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名山大刹的这些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真行,真成功了。谛老常常赞叹,把这个事实告诉大家,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虽然出家剃度了,没受戒,也没有让他在寺庙里面去参加课诵,没有,也没有叫他去听经,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就真的听话,真肯干。这叫实信!真有效果,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谛闲老和尚还有一个参禅的弟子,不错,做到金山寺的首座和尚,镇江金山寺的首座和尚,参禅的,知识分子。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做土地公去了。因为他出家,他结过婚,太太不答应,他一定要出家,太太投河自杀了。自杀之后,这个冤亲债主就老是跟他身上,他非常用功,有护法神,所以她不能贴近。当了首座和尚,地位高了,首座这个地位仅次于方丈,这在寺庙是大和尚,有身分,供养也多,大家对他都尊敬,傲慢心生起来了。有这么一点傲慢的习气,护法神就走了,他这个太太就贴近他的身,就附体了。这附体他自己并不知道,就是人神智不正常,看到河就想往河里跳,其实是他太太附身,他太太是投水自杀的,淹死的。所以被人发现把他救起来,怎么首座和尚老是跳水?三次,都被人救了。这寺庙的方丈赶快通知谛闲老和尚,这是你的徒弟,你赶快把他带回去,传出去名声不好听,首座和尚去跳江。老和尚就把他带回去,从镇江坐船到浙江温州,一路平安没事,老和尚照顾他。到了温洲之后,因为他担任过首座和尚,他有身分、有地位,寺庙里头有个单独的寮房给他。
有一天早晨吃饭他没有来,老和尚就说,去喊喊,怎么这个时候还没起床?去了之后门是关着的,喊没有人答应,大家把门打开。打开一看的时候没有人,人不在了,后面有个窗户,窗户开了,大概从窗户走了。老和尚一想不对劲,恐怕是去投水自杀,因为它外面有河,这个河可以走帆船,他是不是又去投水自杀?赶紧去找。这派了人上上下下沿河去找,找了一里多路的时候尸首在河边,真的投水自杀。老和尚说,好吧,那就给他照着出家人的规矩,给他念经超度,把他埋葬。他有一个女儿,以前有一个女儿,正在这个时候他女儿哭哭啼啼的到这儿来找老和尚。老和尚说,你来得正好,你有什么事情?她说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她的父亲跟母亲要她来找老和尚。他说什么事情?她说我的爸爸当土地公,妈妈当土地婆了,把这个信息告诉他。老和尚马上就晓得,附近刚刚盖了一个小土地庙,大概就是这个土地庙的土地公、土地婆,好,佛事就在这个土地庙做,给他超度。老和尚说,你真的做土地公,你就显一点灵给我们看。就在佛事桌子旁边真看到,看到一个小旋风,有小旋风在转,大概就是他玩的这个把戏。才知道他出家的时候太太缠着他,不肯放过他。你看看参了一辈子禅,到最后结果去当土地公去了。
老和尚常常用这两个人来比喻,你看看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了;这个好高骛远,鬼道里头也是小鬼王,土地公是小鬼王。倓虚老法师的故事很多,都是一生亲身遭遇到的,一点都不假。实信多难!锅漏匠实信成就的,这个参禅的,谛闲老和尚参禅的这个徒弟不是实信,真正有实信的人不会有贡高我慢。真有实信的人他是什么样子?《还源观》上讲的四德他肯定做到,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他怎么会骄慢?真有实信的人,他在这一生一定像佛菩萨一样,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代众生受苦。怎么代法?柔和质直表现出来了,给一切大众做好榜样,要做出来给人看。像现在我们常常提倡的,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做出来,为什么做出来?代众生苦,让众生觉悟,让众生省悟过来,要学传统文化、要学大乘佛教,才能离苦得乐。我们不先做出来,给人家讲,人家不相信,一定要以身作则。
这两个人都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一个是真信、听话,一向专念,往生了。一个是初学佛的时候心不错,古德常讲,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学个十几二十年变成老油条了,信不信佛?不敢讲了。这是古人说的,古来就有,现在更多。所以问我们,我们发个什么心?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这关键太大了。谛老这个参禅的徒弟还算不错,还当土地公去了,多少人学佛的到地狱去了。这都是古人说的,「地狱门前僧道多」,为什么?他很容易造地狱业,一般人不容易。哪些业他最容易做?杀父、杀母他不会做,杀阿罗汉他也不会做,但是障碍人修行,自赞毁他,这叫破和合僧,这个很容易做。这就造地狱业,这个要细说两个小时讲不完。
前年我们有几位同学发心,从《大藏经》里面将佛,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当中提到的地狱这些因果,这些经文我们都把它抄下来编成一本书。一共是二十五种经论里头,佛讲的这些因果把它搜集在一起。我们给它定一个题目,《诸经佛说地狱集要》,编成这么厚一本,比《玉历宝钞》好。《玉历宝钞》是道教的,它里面讲果报讲得很多,但是很多什么因没有说。佛经里头好,每一个果报是什么样的业因造成的,都说出来了。早年那个「地狱变相图」,是城隍来找我的,我们家乡的城隍庙。城隍附在一个同修身上来找我,把我童年的事情说出来,我相信了。为什么?我童年的事情我弟弟都不知道,他怎么会晓得!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城隍庙被军队毁掉了,在毁掉三天前城隍搬家。这个事情我很清楚。过年的时候下雪,我在我外婆家里,那个时候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记事了。我外婆家的隔壁,不是紧隔壁,好像隔四家,不远,隔四家,那一家的人生病,生病就告诉他的家人城隍要搬家,要拉他去挑东西,挑夫,拉夫。他说如果有钱可以代雇。所以他家里烧纸钱,烧纸人、纸马,烧得大概差不多,他就告诉他家人,行了,够了、够了,雇到人了,他病就好了。过了几天城隍庙被砸掉。我们才晓得城隍爷搬家,半夜。搬家的时候有声音,看不到人,但是有声音,是大队人马整个搬走了。到第二天他走过的雪上面有印子,有马的脚印,有车的印,有那些受罪这些人的脚镣手铐,脚镣的那个印子,从城隍庙一直到西门,你都能看到这个景象。这么个东西我们知道,三天之后城隍庙被军队毁掉了。城隍提到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你知道!我说我知道,印象很深刻。他说他从搬出去之后也到处流浪,幸亏还好有个居士家里有个小房子供养他,他就在那里办公,苦不堪言。我就告诉他,我说我一生也在流浪。他说你流浪不错,你都有好房子住,你什么都没有,但是你出门都有好车坐。
我就问他,你找我干什么?希望我帮助他恢复城隍庙。我说这是国家政策,如果是佛的寺庙,旧庙可以恢复,新的不能盖,有国家政策,神庙大概一律都不准恢复,这怎么办?他就告诉我,城隍庙对世道人心最大的贡献就是阎王殿,十殿阎王表因果,因缘果报的教育,他说这个重要。那个时候我在新加坡,他在新加坡附体找我的,新加坡正好居士林在修外面的围墙,李木源找福建惠安的石雕,想雕佛菩萨的变相图,镶在这个墙上。我说我们把十王殿用这个方法把它放在围墙上,大家都能看得见,好不好?他想了一想,那这样不如画画?我说画画那就更容易了,我有个老朋友江逸子,我就可以找他画。他说画画好,他说希望画出来之后,在全世界净宗学会每一个学会都保存一张,每年拿出来展览个一、二次。这个好主意!所以我找江逸子画地狱变相图因缘是这么来的,我没有想到。
我去跟江逸子商量这个事情,他满口答应了。他告诉我,老师在世的时候曾经叫他画两幅画,一幅就是地狱变相图。他没有动手,我这么一说,他马上就想到老师也是这么说。另外画一幅西方极乐世界的变相图,正好对照,一个念佛的,一个造恶的。这两张图他都完成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效果图它是一大张,完全是白描没有设色,这里有表法,极乐世界画不出来,所以要用白描不设色,地狱变相图是设色的。画地狱变相图主要是根据《玉历宝钞》。也是因这个因缘,我们在《大藏经》里面找释迦牟尼佛讲地狱状况的这些经文,把它找出来做成一本书。我们要去看二十多种不容易,也太麻烦,有这一本就方便了。这一本流通不少,应当大量流通,因果教育。
所以说到实信,关键就这两个字,不能不真信,真信你就得利益,信心不足,得的利益不多。因信,这就发愿,愿生净土,对于这个经上所讲的你完全能理解、完全能相信,你能不去吗?这不可能的,决定想去。想去就得真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就能做到。这八个字要是做到了,弥陀、释迦度众生的愿就圆满了,你真的就得度了。「如是之人,正是当机」,不论在什么时代,正法、末法不要去管这个,无论是在什么环境,太平盛世、社会动乱都没关系,只要你真相信、真发愿、真念佛,你就决定得生。正如同《仁王般若经疏》上所说的正法、像法、末法,此时此处有讲经的人、有听经的人、有依教修行的人、有证果的人,此时此处就是正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证果,这有修有证,所以这就是正法。由此可知,所谓正法、像法、末法都在人,不在环境。我们的心正、信正、行为正就是正法。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无论是在现场、在电视机面前、在网路面前,我们自己深信不疑,我们是生在正法当机。
现在请看下面第六段,第六大段,「藏教所摄」。藏教下面有说明,对于这一部经在三藏是属于哪一藏所摄的,在四教五教它是属于哪一个教,明了这些道理对于理解全经有帮助。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凡体究经典」,现在人叫研究,佛门用参究,参究跟研究有区别。研究用第六意识、用心意识,换句话说,我们学教全是研究。如果要参究的话可能会开悟,研究不能开悟。参究它所得的是智慧,研究所得的是知识,这个地方不同。什么叫做参究?不用心意识叫参究。怎么个不用?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第七识是执著,不执著;第八识是落印象,不落印象,你看看这不是容易事情!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叫参究。读经不用心意识,听讲不用心意识,这就是禅宗里面说「会了」。你会不会听?会听;你会不会读?会读,会得定、会开悟。所以会听经的人,他不看经文,眼睛闭着,他入定,听得清清楚楚,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他在定中,句句法音在触动他,不定在什么时候,一下机缘巧合了,就豁然大悟。研究不行,研究一面听、一面看,一面分别、一面执著,这个不行,这个得到的是知识,是佛学常识,不能帮助你得定,不能帮助你开悟,这个道理要懂。
然后你就晓得,古人修学跟我们现在人心态完全不同,方法看起来好像是一样,实际上不一样。他们能够离心意识,我们现在决定离不了心意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人学东西比不上古人。古人大多数还是用心意识,我们还比不上他,他用的心意识淡薄,我们用心意识太浓了,甚至于许许多多地方把佛的意思解错了,是我们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用心意识就看到佛的意思,为什么?佛讲经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高明,智慧,真实智慧;用心意识是从知识里头,阿赖耶,识心里头流出来的,绝对不一样。所以今天我们讲知识、智慧,我们今天接受佛法,是用心意识接受如来自性般若流出来的东西,到我这边来也变成知识。如果不用心意识,给诸位说,世间一切人跟我说话,到我这来都变成智慧,我是用自性、真心来接触他,来了全变成真的。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明心见性的人高明,我们比不上,科学家、哲学家也比不上。我们对古圣先贤这么奥妙的地方完全不知道,不知道他的妙,反而批评他们愚昧,没有我们聪明,我们能发明这些电灯、发明汽车、发明科学技术,古人不行,错了!古人不需要这些东西。为什么?他自身放光,哪要这些东西!身放光。到远的地方去不要交通工具,才起心动念已经到了,决定没有交通事故,决定安全,那才叫高等科学。
极乐世界没有工程师设计,没有人去施工,用他的愿心、念力,功德自然成就。我们这个世界有没有?有,欲界天第五天、第六天就达到这个境界,那是福德、念力,因为他修定。欲界第三层天就修定,只修福不修定的,四王天跟忉利天,向上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统统都修定。定就是制心一处,现在科学讲念力,我们能把念力集中专注在一点,会产生无比的能量。这个能量可以改变地球、可以改变外太空的星球,有这么大的力量。可见得佛经上所说的不是假的,佛法里面的修学功夫完全用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全是修禅定。我们念佛也是,念佛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事一心不乱相当阿罗汉的禅定,九次第定,《楞严经》上说的;理一心不乱相当于宗门,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是用信、愿、持名的方法修定。所以佛在《大集经》上告诉我们,持名是甚深的深妙禅,比禅宗要求那些条件简单。它没有条件,只要求你真信、真愿,这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念下去,决定不要改变,决定不能怀疑,他就成功了。古大德说这个法门暗合道妙,真有道理。
我们看底下这段文,体究,不是研究,是属于参究。「宜先知此经属于何藏,说在何时,判属何教?于此了知,则有助于理解全经」。这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世间法,如果纯用出世间法,就不要用这些方法。但是对我们这个根器来说,特别是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那这个很容易接受,知识分子听这个说法挺有道理。这下面说,「夫一代圣教之判分,诸家有异」。这是人分的,不是佛分的,佛没有这个分法,而是祖师大德为了教学方便起见,他办学。所以讲到藏,就有「三藏、二藏」,讲到时,就有「五时」,讲到教,有「二教与四教、五教」,这下面有解释。「凡释经者,须先判明」,解释经要把这个讲清楚。
「今本经三藏中属经藏」,三藏是经、律、论,这是把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分成这三个部分。其实很难分,为什么?佛跟大家讲一次开示里头都有经律论,你怎么个分法?经是什么?经是讲定、讲清净心的,律是讲戒律,论是跟你讲智慧。后人结集经藏给它分类,从多分,就是这部经讲定讲得多,就把它归到经藏,讲戒律讲得多,它都有,三分可能统统都有,哪一种讲得比较多,用这个来分。真的仔细分,那它全部都具足。像这部经上讲戒律,有,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就是讲戒律。这一共四十八品,讲戒律六品,占的分量少数,多半都是讲清净平等觉,所以分在经藏,这是属于经部,经藏。「二藏中」,二藏是小乘跟大乘,就是小乘声闻藏,大乘叫菩萨藏,这是属于菩萨,它不是小乘,是大乘。
「五时中主要属方等时」,五时是释迦牟尼佛教学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华严,世间人没分,《华严》是在定中讲的,当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小乘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第二是阿含,阿含是小学,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出定之后,就是《华严经》讲圆满了,出定之后,要对这个世界地球上这些众生,怎么教他?从办小学教起,先教怎么做人,人都做不好怎么能成佛?讲阿含,阿含讲了十二年,这办小学。十二年之后,大家有这么好的基础,再讲方等,方等好比办中学,方等讲了八年。阿含是小乘,方等是大乘的开始,前面通小乘,后面接大乘,《无量寿经》在这个时候讲的。再向上提升般若,纯粹大乘,二十二年,佛说法四十九年,般若占二十二年,几乎占一半的时间,你就晓得,这是佛教最主要的一部分。般若是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是手段,不是目的。持戒帮助得定,持戒是手段里头的手段,用这个手段帮助我们得定,定下来之后才开智慧。最后法华八年,法华讲什么?法华就是讲的华严,也就是把《华严经》对我们这个世间人来讲称为法华,完全讲佛所证得的境界,一乘法。最后是一天一夜讲《涅盘经》,那是佛的遗教,就是佛的遗嘱。我们不能不知道。在五时这是第三方等时。在二教里面,二教是渐教跟顿教,它是顿教,它一生成就。「四教五教中属圆教」,四教是天台大师,智者大师他说的,五教是贤首,华严宗的,都是属于圆教。
下面再分别说,先说藏。「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叫它做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就是收藏,我们一般人讲仓库。所以佛教称为三藏经典,中国传统典籍称为《四库全书》,那个库跟这个藏一个意思。藏有二,第一个就是三藏。「藏者,《大乘义章》云」,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包含蕴积名藏。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文是文字,义是义理,所以称之为藏。第一个是经藏,「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加上这个契字才是它的本义,因为我们中国这个经字没有契的这个意思在里头。因为佛的经叫「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叫契机契理,这是我们传统经典里面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必须加这个字,称之为契经。
第二叫律藏,梵语称毗奈耶,它的意思是「调伏」。戒律的意思,明白这个,我们就很欢喜学习了。调是调心、调身、调行为,调理行为;伏是伏烦恼,降伏烦恼,降伏习气。我们正因为烦恼习气太多、太严重,所以沦落在六道。最严重的,佛告诉我们,贪欲是饿鬼道的第一个因素,只要沾上这个贪就是饿鬼道,贪名、贪财、贪色,还有贪佛法。贪佛法到哪里去?还到饿鬼道。为什么?贪心堕饿鬼,贪佛法也不行。所以佛警告我们,在《金刚经》上有明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跟世间法都不可以贪,贪了就麻烦,要舍、要放下。善要放下,恶也要放下,为什么?出不了三恶道。只要有贪恋麻烦就大,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香港有个煜明法师,我跟他很熟,他也住在尖沙咀那边,漆咸道,往生了,走了。往生之前,他那个小道场要送给我们,我们去看了,看了几次,他那个心不定,自己想送,他底下的信徒不答应。信心不够坚决,贪恋没放下。我在他的道场讲过经,很多年前,他的道场里面供的佛像很大、很庄严,佛像里面是老鼠窝,那个老鼠很大像猫一样,大老鼠,常常跑出来。如果学佛贪恋这个佛像,喜欢它、爱它、舍不得,死了以后什么?那大概就到佛像里头那一窝老鼠去投胎去了,他不肯离开,很可怕!喜欢读书的,收藏这些好的版本念念不忘,死了以后到哪里往生?书里头有蛀虫,喜欢书,离不开书,就投胎做蛀虫去了。这个道场建得富丽堂皇,毕生心血都用在这上面,舍不得离开,这个道场里头也没有男女婚配,怎么办?道场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他就投胎去干那个去了,舍不得离开。我们都要看清楚、都要看明白,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要活了一辈子来生去搞这些,那就错了,大错特错了!阿赖耶,没错,有佛菩萨的种子,但是你那种强烈的欲望,业力是强者先牵先受报,你这个意念太强先受报。我们今天要把这个意念调整,求生净土这个念力最强,绝不能有第二个念头跟它平等而超过它,那你就麻烦大了,你这一生的机会就错过了。所以戒律重要!我们持戒不生天,不想生天,我们要想求极乐世界。
第三个是论藏,「梵语阿毗达磨,此云对治」。论藏里面多半是问答,佛法里面讲的辩论。理愈辩愈明,佛法希望任何一个疑问你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些宗教是不可以问的,佛教是可以问的,可以问到底的,佛欢迎你来辩论。「本经在经律论三藏中,属经藏」。
下面讲二藏,二藏是声闻藏跟菩萨藏。「《智度论》曰:虽俱求一解脱门」,虽然大家求的是一个门,解脱门。解脱是脱离六道轮回,解开烦恼脱离六道,这是一个总目标。「而有自利利人之异」,人的愿心不一样,有人自利,有人利人。「故有大小乘差别。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字语言分为二种。即声闻藏与菩萨藏。圣教虽众,不出此二」。佛菩萨讲经说法非常多,但是不出这个范围。括号里有个注解,「缘觉摄归声闻,故止二藏」。
「《净影疏》云:龙树云」,这龙树菩萨说的。「佛灭度后,迦叶、阿难,于王舍城,结集法藏,为声闻藏」。这些经典现在在亚洲东南亚盛传的小乘佛教,现在多半用巴利文,巴利文的《大藏经》就是声闻藏。我们中国的《大藏经》非常完整,中国《大藏经》里面的小乘经叫《四阿含》。《四阿含》的分量大概有将近三千多部的样子,它经文不长,有的经文二、三百个字。中国翻译的声闻藏相当完整,我们没有用功夫去研究过,章嘉大师知道。他老人家告诉我,巴利文的《大藏经》所收的经文跟中国的《四阿含》对照,大概只比中国多五十几部的样子,可见得就非常完整,三千部只差五十几部,我们就相当完全了。巴利文这个经典我们在台湾也替他们印过,我们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这个本子赠送给南洋,泰国、缅甸这一带。「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集摩诃衍为菩萨藏」。文殊菩萨跟阿难尊者在铁围山结集大乘,这菩萨藏。这一段文是《净影疏》里头引龙树菩萨说的。
「《地持》亦云: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出苦就是脱离六道轮回。「说修多罗」,这是说经。「结集经者,集为二藏」,结集经的时候把它分作两个部门。「以说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说菩萨行,为菩萨藏」。《地持经》也有这个说法。「今本经中,广演大乘,详陈信愿往生,殊胜因果,净佛国土,依正庄严」,为菩萨藏。下面是念老做的总结。今本经中所说的是信愿往生,无比殊胜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弥陀四十八愿普度众生,所以这一部经属于菩萨藏摄。了解在三藏、二藏里面它的地位。
下面说「五时」,是在什么时候说的?我们把这个念一念。「天台大师,依《涅盘经》」,判释迦如来一代教法为五个时期,第一是华严,最初三七日,这叫华严时,小乘不承认的。第二,阿含时十二年,在鹿野苑说小乘经,《四阿含》,这叫阿含时。第三个是方等,第三方等次八年所说的。注解里头说的,「说《维摩》、《大集》、《楞严》并此经等,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广说藏通别圆四教,均被众机」,均就是均等,这叫方等时。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