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9|回復: 1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152-153卷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2-153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2卷 A面
无间缺,什么叫无间缺呢,间缺就是中间间断了。平常我们止观两样东西,因为它两样东西的特质本性不一样的,止要把那心定在那里不动,观呢?就是要思惟观察,思惟观察是运用这个心相,要去分别思惟观察的,所以这个两样东西彼此之间动了,不能定,定了不能动耶,它现在由于这个善巧的教授,告诉了我们了以后,就在你观察的时候,不必另外学这个定,却由这个观的力量就能够引生定,这个很不容易,在我们前面修的时候一定是先得到了定,然后因为定心,使得那个心稳,然后观察深细,可是深细的观,一观,那个定又乱掉了,那么乱掉了以后,观虽然深入一步了,可是,因为定力散乱了,那个观力又退失了,那再来定,定完了以后,这个心力比较深细一点再来观就这样,那时候它总归是有间缺的,要定有了嘛,观就没有了,观有了嘛,是定就没有了,现在不,现在不,当你这个观力来去观察的时候,那个定力同样的一起来,而且同样的越来越深细越来越深细,这个无间无缺,这叫无间缺,就是说双证二品,什么叫双证二品,那个时候缘无分别,影像的止及缘有分别影像的观两品同时证得了,这个叫具转,两样东西都同时证得不是分开来的。
p. 581 (7)
【言相续者,是依观察修之毗钵舍那,与观后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时生。】
什么叫相续呢?这两样东西啊,它是不是,虽然生起的,生起了以后是同时具转,但是它这个次第是什么,先依这个毗钵舍那,那个时候,在这个观上面深入了以后,那个奢摩他然后也生起不是同时生起的,不过这个注意,这个是已经得到了前面奢摩他,定了以后,然后呢再去修观,然后再去修观,经过了这样的修了以后,那个时候经过修观、止,这样双运练习以后,最后达到,当毗钵舍那所谓毗钵舍那,观力而能够产生非常稳固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是两品具证的时候。
【若由观力引生真奢摩他,当知此奢摩他时,有缘如所有性之择法毗钵舍那,与专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奢摩他,相应而转】
哦,昨天是讲到这地方。那么前面所说的毗钵舍那,毗钵舍那是什么呢,就是由于观察的力量而引生的这个真奢摩他,这个平常我们一观察的时候心就乱,现在呢当你观的时候,这个定不但不乱,心不但不乱而且定是越来越深,因为定深所以你观力也越来越明细,观力越来越明细这个定力是越来越深,这样的所以就两品具转,不过这个时候由观力所引的那个奢摩他,它有二种特性,这个我们要辨别的清楚的,那个是缘如所有性,择法毗钵舍那,及专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奢摩他,相应而转。这个什么意思呢,缘如所有性,那就是一切法的真如性,是见到胜义空的时候,那个定当中有两种,一个呢就是的的确确你缘空而在观择当中,在毗钵舍那当中,一个就是安住在这个空性上头,这两个不一样的,这两个不一样的。
【能得如是止观平等俱转者,必先已得修所成之智德。】
这个两样东西能够平等具转的一定要什么,把前面修所成的智德,这个修所成的智德一定要经过前面这一步一步的次第先止后观,当然止的之前,止的资粮就是六度当中的前四度,然后呢?有了这个止以后,然后呢?观。观是从怎么,观资粮得正见,然后依前面已成的,这个止定然后引发双运而能够真实的见到一切法的真相,说,实性,空性,就是这样,那么然后呢!到了这个时候那个时候,你就可以任运的要它怎么就什么,又可以说缘如所有性毗钵舍那以及专注如所有性的奢摩他相应,你爱怎么辨就怎么辨那是以前成功的时候,这个要了解。下面有一个辨,
【故住无分别中。略以观慧观无我义,如诸小鱼游安静水,只可立为止观随顺相,非有真实止观双运之义也。】
有一类是它能够安住在无分别当中,实际上就是专住在如所有性的奢摩他当中,在这个无分别当中,它也能够略略的以观无我的这个心去观这个无我,就这样。实际上,这个时候不是双运,不是双运,虽然它安住在这个上面,它那个重点是安住在定上面,安住在这个空性里边,安住在空性上面,那时候它也略略的能够观,可是这个东西啊,它下面有个比喻,将那小鱼游在静水当中,鱼既然小,水也静,不是那个大鲸鱼在那个大风大浪当中完全不一样,这个大鲸鱼在大风大浪当中一定要两品具转,那是真实的止观双运,前面这东西它虽然略略的能够观察一下,可是这是略略的,这个时候的真正主要的,是安住在止当中,安住在止当中这个不可以把它误解做为止观双运,而是什么呢,这是止观的随顺相,就是你己经慢慢的跟那个止观双运相应相顺的,前面相应相顺的而不是真的到达这个地步,所以他说不是有真实止观双运,这个我们应该了解应该了解,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了解说小乘圣者,他也证得了空性,见到了空性以后,他通常就在这种状态当中,他定当中也安住在这空性上面,他也能够观察无我的空义,但是小鱼游静水中就是这种状态,实际上呢他也可能止观双运,但是毕竟他这个定力强盛,而观力不够,这个深细的这地方,不去辨明。现在把这个止观的大意说完了,再下面我们就要把整个的本论的大纲,要重新来温习一下。我们仍旧藉那个广论,在没有藉广论之前,我们请大家翻到前面,有几样东西,我要点给大家看一看。请翻到342页,还是讲奢摩他,因为前面讲奢摩他的时候,略论当中,只是把那奢摩他的大纲说明一下,奢摩他的特别的功效,略论上面没讲,现在这地方请大家看一看,从342页最后一行开始
p. 342 (13)
【如是成就无分别定,心于所缘不余散者,义为令心于善所缘,成就堪能如欲而住,】
前面己经告欣我们,我们得到了无分别的定,那个时候心安住在你所欲住对像上面,你要它怎么安住在这里,它就能够安住在那里,不动不散。
p. 343
【此复系心于一所缘即能安住,欲令起时须于无边善所缘境,如欲而转,如通利沟引诸流水。故成止后更须修集缘如所有及尽所有妙慧施心戒心忍辱精进净信及厌离等,无边众善,灭无边失。】
说那时候,你已经能够让,像你所希望的要它收摄起来不散乱,安住在你所希望安住的那个善境界上面,而且你要它怎么动,它就怎么动,就像什么像通利的沟,这个水沟是引那个水,去灌溉比如说现在发电、航运,种种的方式一点阻塞都没有,非常通畅,你怎么引,他就跟着你所引导的,达到你的目地,所以这个遗教经上面佛举一个比喻,修定行者如善之堤塘为了智慧水过要学定然后学好了以后那么善巧的运用这个定可以引发我们种种的智慧解决问题,所以成了这个智以后,那个时候就靠这个定力去修集什么,修集如所有性及证尽所有种种妙慧因为我们真正修行的目地,是在解除痛苦,而痛苦的根本是烦恼障和所知障,而这个二个的正对治是这个智慧,就是啊这二样东西,那么这个里边包含了,整个的次第上来包含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乃至于前面的从净信心到厌离心,无量无边的种种的善法,由于在前面这个种种的善法才能够灭无边过失,前面我们虽然从善知识那里听闻思惟,但是没有经过定力的陶冶,这个力量不深,乃至于不能真正的净除这个障碍,所以现在学了定以后,得了定以后,正用这个定力能够把前面所学的,一一善巧证得,才能够达到功德圆满的境界,一切烦恼解除,痛苦解决,一切功德圆成,无边安乐现起,所以晓得这个定的真正的殊胜在这里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就像一个工具一样,说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最好的车子,结果发了好大的努力然后赚了很多钱,买回来了车子摆在那里看,那是干什么?那真是颠倒对不对?买回来车子正好要派上用场,像一把宝刀一样,这样,所以说下面说
【若唯安住一所缘境者,是未了知修止之义,不能增长广大善行。】
假定你得到了以后,说就在定在这个地方,觉得很好的话,那你根本弄错,你根本不晓得为什么要修定!所以说定是增长那个广大善行,最好的工具,结果你得到了这个东西就不去利用,不去利用这好可惜,
【如是若舍行品观品妙观察慧,唯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其利极小。】
所以呢就是这样,那个利益实在太小,太小了,简直没有何况如果你平常,如果像我们世间来说,你真正得了定以后,对不起这个定,乃至于生死都没跳出,这个是共外道的,乃至于得了这个非想非非想定八万四千大劫过仍旧在生死轮回当中,以我们来看八万四千大劫很长,整个的生死轮回来说,那个八万大劫,简直只有一剎那,你花了这么大的功夫,去得到了这样的宝贝就不善巧利用,所以我们现在平常误解,说要学学定,要学学定,这也为什么譬如大宝积经上面,它很重视戒慧,而尤其是这个印顺老法师,印顺导师他特别,这地方特别强调,当然要想得到真正的戒慧圆满,非定不可,他这地方强调是有这个意思的,这是要了解定是世间共法,但是佛的不共法,还非定不可,没有定戒不圆满,定慧根本谈不到,可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真正佛法不共的主因在那里,这是他真正强调的原因,如果我们不了解了说,既然在戒慧上,那定不要了,定不要了,对不起,你这个定,是我们称它为干慧,你那个慧是干慧,戒也不得圆满,这我们应该了解的,所以这地方告诉我们,你单单得到了这个三摩地而不能善巧运用它的话,那个利益太小太小了。
【又于无我义,若无观慧引生恒常猛利定解,缘如所有性毗钵舍那,唯久修习正奢摩他,仅能压伏现行烦恼,终不能断烦恼种子,故非唯修止,亦定应修观。】
这地方又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再说真正的无我义,你了解这个空性,假定没有这个观慧,没有这个观慧,然后根据这个东西,引发恒常猛利的,缘如所有性的毗钵舍那,你单单修习定,只是把现行烦恼压伏,根本不可能得到什么,拔除彻底净除烦恼种子的功效,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真正的目地在什么?在修这个观,这一点我们必定要了解的,必定要了解的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这地方我就顺便给大家说一下,再下去呢,这个简单的说明了以后,请大家翻到555页最后,我们说道的总体,第四行开始,这个555页的前面就是广论所说的,止观二品,这个我们已由略论上面略为解释了,所以换句话说,前面我们所要讲的纲要都讲完了,第四行他下面说
p. 555 (4)
【◎ 今当略说道之总义,】
现在要大概的说明一下,整个的这个一条菩提道路的,这个整个的大意。说到这个这句话,我常常有一个很可笑的经验,从我自己开始,以及我遇见很多同修们同样的一个问题,是最开始我对密教实在不了解,非常遗憾,正如像弘一大师说的,弘一大师说以前对密教是非常反感,一直等到看了大日对大日经书以后,才了解这个密乘之真正的高明,所以他建议大家说不要一开始从仪轨行相上面去看,你了解真实的内涵也是一样,对我来说我倒没有先看是密教的仪轨,我本来对这就以前很反感,不过反感的原因倒不是,我那个它的仪轨是没看见可是密教很多人不善修,因为不善修,他们错误的让我们看见了,我们看见了错误,把它误解成密教,所以对他反感,就好象现在有很多外道,冒着佛教徒的名字在那么乱搞,人家一看,觉得原来佛教这样的招摇撞骗,你觉得大起反感是一样,所以真实来说,还是从行表上面,而且这个行表也完全看错了,这样,所以当初的时候,我总对他有一个反感,虽然我第一次看本论就欢喜,看了本论欢喜,虽然没有放开,所以我当时没有精神贯注在里边的原因这样,看看是蛮欢喜,但是外面一转,觉得这个,想到这个时候好象密教写的东西,总对它断了三分,常常这种心情,以后我真正深入了本论,体会到了本论真正精妙以后,尤其这两年,我到那里都跟人家介绍这本书,不管念佛的,因为我了解,不管是念佛持戒,所以我们眼前从基础上去,一些问题,根本都在这里,结果我发现大家根我一样,一听这经,谁写的?宗喀巴大师,好了,密教的,不谈了,就好象就是这样。所以我现在用本论上一句话,请你们翻到374页,妙极了,这句话,它374页前面讲定,它还特别地说,说像我们前面讲的这些道理,有的时候还可以由名相,多多少少,虽然现在修行的人很少了,这个名字,名相还在, 可是现在关于学真正的学定、学慧这两东西,那现在还了解这名相,大经大论是对我们最佳的指导,这一点事情大多不知道,大家忙着去修,怎么可能成功呢?所以他很感叹地说,因为见到了这个,就把自己的经验,以及传承的教授,从真正的,完整的佛的经,菩萨祖师的论书上面摘录出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他的结论告诉我们,你真正要学这个,还非要从这个,一点不错的佛菩萨祖师无垢的经论上面下手。现在看,把前面这个_菩萨经论的根本的教理告诉我们以后,他的的确确是西藏密教,是密教的圈子里,讲了那些东西,人家觉得,唉,你这讲的显教,人家不肯学,现在看这个,374页最后一行,他前面是讲,告诉我们怎么样学定,结果很多人,觉得这东西讲的好象是显教嘛,所以他下面这句话,
p. 374 (13) [复习]
【不应执此是相乘别法,非咒所须。】
他很多学密的人说,你都是讲显教的东西,我学密教的不要这个,我看了这两句话,我当时自己就笑起来了,后来始终碰见这情况就笑了,学显教的人,他说这是密教的,学密教的人他说这是显教的,实际上是共同的基础,你要想把大乘教法学圆满的话,前面一开头就说的清清楚楚,这个是必须要的,你没有完整的教法,你绝不可能得到完整的结果,尽管到现在这种状态当中,是我们客观的条件不允许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圆满的上去,但是我们已经了解了这客观的条件之所以不允许,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因地上面这个种子下错了,假定我们现在因地上种子再不改过来的话,请问你什么时候才做得成,如果说我们还排斥他的话,你下了这个排斥的种子,将来你长出来的,永远是残缺的结果,这不很明白嘛,所以了解了这一点,正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机会圆满学这个法,更应该对这个圆满法的宝贝在内心上面,说一定要把这个圆满的种子下下去,这是最重要一点,很清楚很明白,就不幸的,大家排斥他,好了,就算你说我啊的的确确只想学显教,不想学密教,那也没关系这个是千真万确,这有完整显教的基础,所以我特别是引这个它密教显教这个前面共同完全一样,就像我们念书一样,尽管到后来你是学工的,他是学文的,他是学医的,对不起,不管你文理,工商,医农,你绝对,小学中学的课程是共同的,绝对不是说啊,我这个是学工的,我不要念小学,你这是学理的,我不要念中学,我们都害了这个毛病,结果呢,念这个研究所的人,他不要念中学,小学,错了,当然因为要念研究所,所以他必须要把那完整的功课都安排的好好的,是,现在这一本论是一个最完整的教授安排出来的,安排出来的东西却是,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结果,我们好好念书的人就看见说,这本书是研究所的人安排的,我可不要研究这东西,所以我不去管他,就等于这个一样,所以他说,那我们说把它看成密教的,结果密教的人他就说什么,他就说这个显教的,所以宗喀巴特别劝说,说你不要以为这是相乘,相是什么,讲法相名词,实际上就是讲显教的教理的,说非咒所须,咒就是密教,这个是显教的,密教里不要这个,你这样的执着,错了。下个说
【无上瑜伽续中亦说是所共故。】
他就印证,在真正的密教,而且这个密教四部当中,无上密哦,密教分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现在这个最高的,无上瑜伽密教的经论当中,告诉我们得清清楚楚,说这个是前面的共同的基础,你没有这个基础的话,谈不到密法。所以我在这地方特别点醒一下,说到这个地方,说到这个地方,我们晓得原来这是共道,你了解了这个共道以后,整个的轮廓了解了,那个时候,就看你自己的能力,在因地上面的我们必定要下最圆满的,所以说我一定要做到最圆满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2卷 B面
所以说我一定要做到最圆满的,在因地上面的我们必定要下最圆满的是,可是你的走法呢?却不是一口气能够走的到,那时候看我们自己的力量以及自己宿生的根性,这个力量还是从宿生所积的善根而来,说你只希望得到一点人天果报,那么你就取下士,到这地方到这地方,你就得到了,现在我们经过了这样的修习,以及晚上温习比如了凡四训等等,很清楚很明白,这个要学了凡四训得到现身命运的改善,基本的理论都在这个里面本论里边也是,那么你说我要深入一点还要解脱生死,那么其共中士,最后高明的话,你说要彻底究竟圆满,那么要走到上士,说到这地方就是如此,上士道的话就是大乘菩萨,而且到现在为止没有一点点是真正属于密教不共的,一点都没有,只是因为写这本书的人,写本论的人啊,这个是密教的一个成就者,所以他引的祖师的语录,的的确确是个西藏人,但是尽管是西藏人可是其中大部份,比如像他前面,博多瓦,慬哦瓦,朴穷瓦,他们是尽管是西藏人,可是他们传的学的内容,却完全都是共道的,你仔细看看,没有一点点这个地方,是属于密教不共的,这个都要我们理智去辨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那么乃至于我们目前我们最适应应机的,比如净土,或者好一点的禅宗,也在这地方,净土取什么,最起码的净土,我只要去就好了,那取下士已经可以做得到,取下士就可以做的到,稍微做的好一点的话,那么取中士,你想做的好一点的话,那么上士,换句话说,还是你能够深入多少,就得到多少好处,这个概念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在最后这个总说道的总义之前,这个概念我特别提一下,因为我自己当年就吃了这个亏,被这个障碍障在这里,明明最宝贵最好的东西,你就挡在那地方,结果呢自己吃尽了冤枉苦头回过头来看看啊,自己觉得心里面真难过,所以我自己以往错误的经验,处处地方告诉你们至于说能不能受用,那就看你们了,就看你们了,如果你们能够排除这个障碍去深学一定得到,因为我晓得眼前有好几位同修,那的确是就因为得到这个圆满教授的指导以后,的的确确有直线的这么上升,不管他用来持戒也好,念佛也好,现在我们看文,道之总义就是整个的圆满的纲要,以及这个纲要必然的次第。
p. 555 (4)
【谓于最初道之根本,即是亲近知识道理,故于彼上当善修炼。】
第一件事情修学佛法,这个根本在什么地方,这个第一个指出来,那么然后我们用另外一个方法,另外一个观点来说要一切是,因缘配合,外内两样东西,换句话说这个第一支就是外支其次就是内支那么有了这个外面的圆满的正确的指导,那个在五五五页上面就是我们刚才说五五五页上面,那么外面有了这个以后,那么然后里边呢里边哪说,
【次于暇身,若起真实取心要欲,彼从内策令恒修行,为生彼故当修暇满】
你得到了这个东西以后,所以真正要修学佛法,根本是靠外面的善知识,这个是我们现在已经有究竟正确的了解了,在讲这个之前,昨天晚上温习当中也特别提一下,容或有的同修没来,我就举一个比喻,佛法这种东西没有人讲,是绝对不可能知道的,就像说我们如果没有遇见外国人的话,根本不晓得有外国,现在虽然听人家说有外国,有外国这件事情,外国话怎么讲你也绝对不知道,乃至于这个外国话,摆在这个地方,你只晓得弯弯扭扭的,写你也不晓得怎么念,对不对?很简单啊,尽管你可以现在那个字典上面用中文的拼,拼出来你拼出来那么英文啊外国人听了听不懂,绝对听不懂。这个还有一个故事,我现在还想起来真是好笑。这个据说日本人,致学问用功深勤他们很多人啊,他们为了要好好的学,字典要背的,那这个背不希奇,他们那个背法很特别,买了一本字典回来,背完了以后,那一张就撕掉了,背完了就撕掉了,就这样,换句话说以后就不准再有了,你如果背不出来你就没办法可想了,你看他们用功用到,什么程度,他能够把一本字典背的出来的话,那真是而又很多人有这样,有一次,我现在记不住了,那是民国六三年,六四年,或者七三年,七四年,有一个日本的学者到美国去,他是医学界很有名望的人,那么在那边开一个很有名的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啊,这个那个这个一个日本人就发表,一篇论文他那篇论文是用英文讲的,可是那个日本人讲的英文,那个实在是,他就像不善巧学,实际上还是有人教的哦,有人教的,结果他讲出来那个英文啊,那个美国人听了以后觉得他在讲日本话,结果当然在座的也有日本人,日本人听了觉得他在讲美国话,结果当然在座的人没有一个听懂,完了以后下来了以后,大家就问他,耶说你这个东西有没有英文译本,耶什么你问我英文译本,我刚才讲的就是英语啊,在座的有一个中国的一个大夫,那个大夫是好有意思,那是圣罗克英得,劳若克老人从前面的部长,就是我以前台北中心那宋长慢,是医学界权威的一个有名的,他亲口告诉我们这个笑话,那时候我也想起来,以前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听见人家一个日本人,我们比如说「第一」,第一这个英文应该念弗斯特那日本人怎么讲法思豆,那个英文完全变调了,所以实际上如果说,我们以我们没有这一个外国人亲自指导我们尽管书本上面,用那个注音,你去学的话,那个弗斯特你就念成法思豆,当然他如果听了惯了,可能知道,如果不听惯的,他的的确确觉得你在讲日本话,所以他演说了一遍以后,他觉得讲英文讲的很得意,下来了以后人家要他英文译本,闹这种笑话,这个虽然是个笑话,是很轻轻松松的让我们体会到,我想我们人人感受到,那世间现间的这东西没有人教我们能学的成功吗,所以说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尽管你可以看看经论,就像说,它明明是把那个英文字用那个中文批注出来,对不起,你学了半天还是不行,是同样的道理,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那这个本论前面也特别说明这个道理,所以这个是根本,没有,谈不到,容或你以前已经修过了,那个时候不是说你一听就会,因为你宿生已经有过了,这是前面一再解释,这个是外支,那么进一步呢,有了这个你要修的时候啊,你所依的是什么呢,就是难得的这个暇满人身宝,这个得到真难啊,可是我们得到了以后啊,却偏偏由于无始无明覆盖,忙那些不相干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要修习,修习这个暇满人身的意义,于是从我内心策发说,哎呀,要忙这个,要忙这个啊,你有了这个这样力量,那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正式修习,那么正式修习下面
【次若未灭求现法心,则于后世不能发生猛利希求,故当劝修人身无常,不能久住,死后流转恶趣道理。】
那个时候就要学无常,这个次第很重要,很重要而且有它的必然性,实际上,暇满跟死可以并在一块,但是这个里面却是两样东西,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为什么要修?平常我们就是耳濡目染,不是这个无明覆盖,总是把现在的事情,少不掉,总是为它所骗,结果骗了半天,两脚一伸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忙的东西留在现在是一点带不去,而因为你忙了,然后还造了业却是把我们送到恶趣,这个道理如果不了解,虽然了解了内心当中没有如量升起如理升起这个相应之量的话,还是没有用,所以那个时候要勤修无常以及死后,这个,否则的话总觉得哎呀这个也少不得,那个也少不得,所以平常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个也不好意思,那个也罢不了,就是因为缺少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及虽然有了认识没有如理的修习,结果呢人生很快过去,完了以后难得的一生是白白浪费,又下地狱,哎呀所以这个是正式修习入门第一步,非此不可,所以不管你学什么,你看禅那个禅,总归一定说生死事大,生死心切,念佛也是如此,那有一个地方不讲这个的,那么因为看见了人身这么迅速,忙的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自然而然把现实的一切,放的,放的不能再低的限度,拿这个钵讨到吃饱了,今天好也好,坏也好吃饱了肚子,赶快修行也好要紧,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因为见到世间是痛苦,一无可取,唯一的是归依是只有三宝,
【尔时由生真心念畏,便能诚信三宝功德】
念世间的可怕,而能真诚的皈投信仰三宝功德,
【安住皈依,】
皈依是皈依两种,
【不共律仪学其应学。】
那个时候一步一步的上去,皈依了以后才晓得,真正帮助我们跳出来的是这个,那时候就不但皈依而且学它。再进一步
【次于业果当由多门引发坚固深忍信解,是为一切白法根本,勤修十善灭十不善,相续转趣四力之道。】
皈依了以后,这个皈依是入门,正式入佛法之门,这个是,下面可以说第四步,顺着次序来,那个时候皈依了以后,由于皈依你找到了正式的方向以后,那时候晓得原来我们真正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从必须皈依的佛是三界之内唯一依靠的是佛,从人上面而转到我们正皈依的是法,而法的中心是什么?如此因感如此果,所以造什么业因感什么果报,因为你了解了这个,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举手头足之间是一步都不能差,那个时候自然你持戒是战战兢兢,念佛是更是勤勤恳恳,乃至于学禅,无一不从这个次第,用这个上头来的,所以必定要对这个业果起的深忍信解,所以他说一切白法的根本。这个时候以往的事情已造了,你没办法了,怎么办?所以眼前是勤修十善,灭十恶业,而以往很多已造的业怎么办?要修这四力忏悔,你真正的由皈依了解了这个业果的必然关系以后,自然第一步走上去的是正式的忏悔,以上这个叫共下士的,共下士的,如果说我们要求世间的,共下士已经很好了圆满了,如果你要求出世的共下士也最善巧的一个法门,已经派上用场了,念佛法门它这个共下士求下一生保持人身,跟生天,我们现在是要求往生净土,这个道理都在这里,但是这个往生,那是勉强可以挤的去,因为你取法下啊,不一定得到,你全心全力去做,可以得到的,差一点不行,所以我们从这个上头来说,不要说圆满的佛法,就是念佛绝对不能依此为满足,它假定你是一个根本就谈不到,解脱种性的人的话,你只能算这个,这里为止也可以了,这样,对后面来说,这个却是下面必要的共同的基础,必要共同的基础,所以有的人说这是密教的,听起来真是可笑,这个连它世间所应该学的东西,都包含在这个里头。
【如是善修下士法已,当多思惟,若总若别生死过患,总于生死令心厌舍。】
由于前面的善巧的修习以后,虽然你能够跳出这个恶趣之苦,但是对不起还在这轮回当中,只要你还在轮回当中,这个轮回没有脱之前,这个总归是永远把你限制在这个生死苦轮当中,所以必定要了解,对这个生死过患的行相,那时候策发了厌离心,那个就是佛法不共之法,佛法的超越的基础在这里了,这样那么因为你从这地方了解了,生死的真相,策发了厌离心,然后感觉到痛苦要跳出来,那时候你找到原因是什么,能不能跳出来,所以
【次观生死从何因生,当识烦恼及业自性,发起真实乐断之欲,】
这个是下面一步,因为感到了苦,所以说他这个苦的因在什么地方呢,那时候就认识,原来真正能够系缚我们流转生死的,业跟烦恼,而烦恼为上首,所以你真正要断他,必定要从因地上面断起,这样的就启发真实的,要断生死的欲,这个时候所谓善法欲,由于如是的了知信解佛所说的,所以信为欲依,那个时候你就开始说要想了脱这个生死,怎么办呢?一定有它该行之路,要想了脱生死,得到了脱生死的安乐,就要走上这个了脱生死的真实之道,
【便于真能解脱生死三学总道,能引定解,特于所受别解脱戒,当勤修学。】
因为这是三学的根本,一定从根本上面上来的,所以策发了这个以后,那个时候一定要努力从这个上面根本上面就是别解脱戒,就是我们说的律仪戒,这个是第九,其次到这地方,共中士,所以如果真正要修学佛法的人那必不可少的,这个基础没有,谈佛法那都是空话,那都是空话,不管是那一个性、相、禅,净乃至于小乘,如果说我们以净土来说,如果你能够这样的严持戒律的话,真正认真你只要把这个功德说我回向中品,十六观经上面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要不信佛语则已,如果你不信佛语的话,你又不会念佛,如果说你要念佛的话,当然信佛语,那信佛语的话,这个道理就在这里,这么简单,这么明白,我们进一步说虽然如此还不圆满而且实际上呢!它真正的中心是拿这个共同的基础要引导我们究竟圆满之道,所以再从这个基础上面又向上
【如是善学中士法已,作意思惟,如自堕落三有苦海,众生皆尔,应当勤修慈悲为本大菩提心,必令生起。】
因为你从前面说了解观察到生死的过患,所以觉得苦,那么推己及人,用种种善巧的方便,然后策发大菩提心,而大菩提心的根本是在大慈悲心,这样所以不但是推己及人,为了别人,而且特别说明的,就要圆满你自己的问题,还非佛果不可!尽管你眼前讨一点小便宜,可以证一个声闻果,结果却是走了远路,却是走了远路,而就两者,或者直走大乘、或者是走声闻果的,这个两乘显然比较的话,声闻果好象稳一点,因为他远,所以就他真正负担的苦来说的话,却反而远原来的多,直走那个大乘的,远比声闻乘的人要省力的太多太多,所以从这个地方,他也特别告诉我们,就算是真正为自利起见,这条路还是最好,还必定要学这个大菩提心,这个里边有详细的说明,详细的说明,那个时候一定要令这个大菩提心生起,这个是大乘道的根本,也是大乘的不共因,也是大乘的不共因,所以说
【若无此心,其六度行二次第等,皆如无基而建楼阁。】
如果这个大菩提心没有的话,不管你是显教,密教,显教通常我们所讲的就是六度,密教真正讲的就是二次第,所以学到这里为止,二次第什么,只有那个名字,那个内容我们根本没学到,所以说这个完完全全是什么,完完全全是显教,可是密教的共同基础都在这个上头,所以说,的的确确这本书宗喀巴大师写的目的,是希望学密乘的人学的,因为这是最高的,但是到这里为止所学的内容,却是共同的基础,是大乘的人必须要学的,必不可少的,那么六度是我们知道的,二次第呢,一个就是生起次第,一个就是圆满次第,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是你没有菩提心的话,那么不管你学的这些东西,就像没有基础建楼阁,总一再说,你造大楼屋顶坏没关系,你屋顶补补就行了,如果你没基础的话,对不起,绝不可能,你勉强造上来,造上来一定塌掉,现在有很多人啊,讲密密密密,结果密了个半天,密的根本在那里不知道,虽然有的是知道了,他也不晓得真实的内涵,所以你们如果说真正有人想学密的话,这个地方是更是重要,同时如果我们对这个正确的了解了以后,这个密教的行相也不会让人家坏,因为现在这个时候大家有坏的形象,所以佛法都被这上面破坏了,如果说你这个坏的形象陷在密教里边,人家就说密教把佛法破坏了,如果你坏的形象陷在显教里面,同样的显教把佛法破坏了,比如说我们现在常常举的一个比喻,现在说日本人想讲学教,本来天台教观是非常圆满的,他学到后来只要一样东西,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假定那个教就这么六个字的话,那个佛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说了四十九年说了这么法,他难道还不知道这样六个字,那你看如果弄到后来,只是要学这么六个字的话,请问佛法还有些什么,他也只会念这个,念完了这个字,什么事情乱搞,那人家说,那那那,佛法就害在这里,这是很明白,所以我们真正要学的必定将基础有个认识,你为弘法也好,为了自修也好。这另外一点,就是我们了解了这个东西以后,有什么好处,我们就不会被那个形象所骗,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内容,这个就产生两样殊胜的好处。有一种好处,因为我们不了解真实的内容,看见它坏的形象,随便的毁谤它,结果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毁法的罪过,对我们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对人家也没好处,你真的去破坏它,你破坏你自己不懂的它的内容,你怎么破坏它呢,也破坏不了!对你自己,又是毁谤,造了毁谤之罪,这第一个。第二,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你了解了以后,你正确的了解,这个不管若显若密的真实内涵,你能够把佛法真实的内涵能够登高一呼展露出来,让人家了解,那人人晓得他走错了,于是这样一来的话,就算你不修,不深入,佛法也因为你这么一来,能够维持它应有的时间的地位,你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你拿这个功德要去回向,不管你学什么,你的功德是大大增上,这个道理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以我现在的了解的话,千真万确,就算我今年六十多岁了,我还是拼命努力学,原因就在这个上面,因为我很清楚很明白,我在这里修学干什么,佛法嘛!要增长功德尽除罪障,最好的方法,所以到这地方,说现在其次为止,大乘的基础根本建立,现在到这里为止,由共中士自己思惟苦,然后推己及人,乃至于为了自己究竟圆满,说非要发大菩提心求佛果,这个是大乘的基础,大乘不共之因,到这里进入上士,若无此心,这个不管是显教,密教都是空话。那么续说下去,
【若相续中,略能生起菩提心相,当如仪受勤学学处,坚稳愿心。】
有了这个心以后,不是它究竟圆满,说略能生起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学这个学处,学处的是什么,愿心,这个大菩提心分成功愿心跟行心两样东西哦,这个是不共皈依的愿心,要使得这个愿大菩提愿非常坚固,实际上那个大菩提愿不是,发了以后一直继续的修,一直到成佛,这个在共上士的时候,曾经说过的,初如种子增加水,最后成熟如结的果,长时受用,初中后善都要这个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3卷 A面
初、中、后三都要这个道理,发了这个愿心以后,
p. 555 (13)
【次当听闻菩萨所有诸广大行,善知进止,发生猛利乐修学欲。发此心已,当如法受行心律仪。】
发了这个愿心以后的话,然后要了解,说你虽然有了这个愿,要想真正的成就,单单这个愿不够的,还要行,以我们念佛来说,信愿以后你一定行,行是什么?勤勤恳恳的念,他现在学菩萨乘佛果的话,要照我们所学、所了解的菩萨行去行,那么这个行成果成满,所以要学习什么?那个时候要进一步的广听闻,了解种种菩萨的应行应止之处,对他发起猛利欲乐,他处处地方,把这一句话,在纲要里面还提这一句话,这一句话实际有特别的意思的,作任何事情必须要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精进,而精进推动的力量是什么?善法欲,所以说猛利的欲乐,在前面讲到任何一个特点的时候,一个定点的时候,我们上来的时候,每一步的时候,他都说明这一点,乃至于到道的总体当中也特别强调这个,从这里提醒我们,所以我们现在修学佛法没有力的原因,就是这样,想是想的,但是他善巧方法都不知道,都是在那空梦,真正要去做的时候就懒在那里、瘫在那里,总是觉得找不到,怎么会找不到呢?它这个地方次第,己经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你只要肯照着次第去学的话,马上见效。我包括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周围的很多同修,以前的也好眼前的也好,凡是照着次第修的人马上立刻见效,自己心里面就逼不急待那种心情,逼不急待那个心情,所以经常我为什么现在忙成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哎呀尽管他我一再告诉他,我实在没气力,可是我下午起来拜完佛了以后,你看我的房里总会有人了,你们都晓得,我聊天实在是没兴趣的,但是他们这个问题实在的确非常中肯,也可以说啊莫明其妙,为什么说莫明其妙而非常中肯,那表示说他提出来的问题正是他现在开始下脚步的缘,毛病所在,他只要这么肯上来,很快的就上来了,而且上来了以后,他自然而然,我想这一个大家都看得见,我们的几乎我们在座的诸位同修,都或多或少的,或者自己已经向前走的很多,或者看见别人,这个改善从什么地方?就从这个上头,因为你如法去做了,自然而然这个内心就有一种推动的力量,然后你去做,所以平常我们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昨天晚上还有一个同修,我们在随便谈起了,他就说是啊,他的的确确到处跑,居然有这么二三十个人共同的团体,他能够这么的和睦共处,处得这么好,而且能够产生这样的现象,的确还不容易找到,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有这个力量,反过来说,的的确确靠我们任何一个份子,靠的什么?为什么这个份子到这里产生这样的功效?哪!就是照着这个完整教法,就照着这个次第,这一旦这个内心生起了,他自然而然就策发你,向前这种,所以他处处地方要策发这个猛利,乐修学的这种善法欲,然后你越做越高兴、越做越欢喜,而因为你欢喜所以做,因为你做所以你的习性慢慢的培养成功,同时你的业障慢慢的净除,然后你资粮积聚,所以像念书一样、像写字一样,越写是越好,然后兴趣也越来越高,能力也越来越高,然后走的也越来越上,要以前我们在这边,想是想了半天,停在那边是原地踏步,现在不但想,而且照着次第去走是越走越高,这不知不觉当中,到那个时候,耶,大家当初共同发心,要到极乐世界,到了半天他还在娑婆世界流落,我就高居上品,乃至于到最后像我们释迦世尊也是一样,释迦世尊说,唉,我跟阿难两个人在空亡劫的同时发心,我现在已经成了佛果了,他小果尚且还安住学地,这个差别在什么地方?就在这里。当然这个里面阿难他有他的特别的意义,说内密菩萨行,外现声闻果,但是他尽管如此,一定有他的缘起的因由在里头,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的因就是感得这样的果,所以不是说我在那边坐在那边听见了欢喜,这个还是不够,所以你一定要照这着个东西如理思惟,策发这种内心的这种力量,然后努力的上进,那时候才会感得这个的果报,所以说行心,这个行包括些什么?六度四摄。
p. 556
【学习六度成熟自身,学四摄等成熟有情。】
这个当中。
【尤当勤猛。】
勤是勤勤恳恳,猛是勇捍猛利,干什么?乃至于。
【舍命。】
也要。
【防范诸根本罪。】
这个戒在任何情况之下,小乘固然,是大乘是更重要,命可以不要,这个戒是绝对不能一点侵犯,所以现在我们总是说,哎呀,学了大乘了,这个是小乘的,但根本上就完全对佛法产生了误解,当然是有一种大菩萨,他为了利人,是,在他那个戒条上面不犯的,他为了利人,以大菩提心为基础救人,乃至于杀人都可以,这个是外现的凡夫相,内密菩萨行,像我们佛在世的时候,维摩诘大士一样,所以上面所说的话,这是策励我们自己,千万不要拿这个做为借口,对于别人的话,我们总是注意,那些都是大菩萨,因为有这些大菩萨示现,他已经有这个本事,能够在染不染,而我可没有这个本事,所以你越是看见这种情况,你越是自己警惕,如果你没有这个认识的话,一天到晚邪妄分别,那就错掉了,所以这个地方特别说明,这是对自己的,我们不要看别人,如果你力量够了,你可以看别人,正因为看到别人,别人如果是比你好你赶快上去,别人在那里乱来,你就说,哎唷,他这个大菩萨,比我更高要高不晓得多少,你更要努力,这样一来的话就算你跟不上,我们的心确是什么,不断在提升,所以外境不管如何,你真正善巧了以后,你总归上进,这个是他根本的重要的问题,假定你得不到这个正确的认识的话,自己懂了一点没有去做,结果自己没做,看看别人都不对,实际上呢自己既然没有做嘛,你也得不到好处,看看别人不对嘛,你又在这烦恼当中,懂得这个道理,反而害了你自己,所以本论上面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善修学是如天成魔,不善修学的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刚才懂得了这个道理,不晓得怎么弄的话,他本来是帮忙你得到好处的,是天,是专门引你上去的,魔是专门害你的,你懂得了这个道理没有用,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这根本罪是固然如此。
【中下缠犯及诸恶作,亦当勤防莫令有染。】
哎唷,乃至于中下也勤勤恳恳,这个道理以前说过了,真正我们下手的却是什么?在中下的地方,你能够小的地方努力防护,那个时候才有谈得到大,你小的地方马虎惯了以后,大的就挡得住了吗?就像说叫你拿一斤的东西,你说拿不动不想拿,我要担一百斤,那都是空话,所以你平常练惯了以后,战兢惕励的话,自然大事情上面来的时候你才能够动摇不了,再下面。
【若有误犯,应勤还出。】
这个同样的,万一不小心,实际上因为我们无始的习气很重,的的确确道理是懂得,要做的确是差一截,那个时候要勤勤恳恳的忏悔,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早晨也有,中午也有,乃至于晚上还要,就怕这个,所以我当初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你最后临上床之前,要修一个什么忏悔法,我现在想想,真有道理,这个罪过绝对不要让他留到明天,忏悔干净完了以后,然后你带着这个佛号睡觉,啊,妙不可言,我告诉你们。
【次当特学最后二度,故当善巧修静虑法引发正定。又于相续当生清净远离断常二无我见,得彼见已,应住见上善知清净修法而修。】
这个六度当中,特别是最后两样东西,就是奢摩他跟毗钵舍那。因为这样,这个两样东西,真正说起来是一样要双运,而这个次第必定从奢摩他上去的,所以要善巧这个静虑,他所以说善巧的话,不但是对静虑的本身善巧,还要了解学静虑之所以为学静虑,所以我刚才在讲那个道的总体之前,特别翻开前面那个话说一下的原因是这样,说原来我们学定的目地是这一个,如果你能够这一个了解了以后,一方面把定学好,一方面把定也派上用场,是必然会走到最高圆满这条路上去的,这个学好了以后,然后继续的在相续当中,生起清净的什么?正见,这个正见一定是远离断常二边,这个就是无我正见。得到了这个见以后,得到了这个见在我们中国叫什么?大开圆解,就是这样,或着是那是大彻大悟,然后在这个见上面,善知清净修法而修,那个时候才去修,为什么?虽然你有了菩提心,但是你这个菩提心,世俗的,虽然有心救度,但是自己为罪染,无明所覆,无明所覆的话,你自己都救不了,所以到了那个时候,然后才学无我正见,以慧来摄持这个方便,那个时候就圆满解决。反过来说,要方便摄持慧,而这个次第为什么这样安排?前面已经详细说明,所以前面这个次第是一步都不能乱,不论,不但是这个里边的本质要不错,量要圆满,而且这个次第本身不能错,错了以后,那个质本身也弄不纯,这个量也绝对达不到。
【即于如是静虑般若立止观名,非离后二波罗蜜多,而为别有。】
所以这个止观,实际上就在这个六度当中,不过因为他的特别的重要性,所以另外说明。
【故是正受菩萨律仪学彼应学从中分出。】
受了菩萨戒以后,从里面分出来的,通常这个地方的菩萨戒,他是讲瑜伽戒本,瑜伽戒本上面,他那个菩萨戒,的确,就顺着我们六度四摄,那个次第清楚明白的一步一步上去,然后你照着这个次第学上去的话,到应该取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总共,以上面这样的几个,几个大的段落,几个段落,我们总摄起来也可分为两支,一个是内,外内二支,这种分法,二分法,这样。还有一个三分法,是下士、中士、上士,然后再细分的话,一步一步都不同,不过整个的圆满的我们又有特别的一个方法来说,总摄这个全部的主要的大乘道体,分成三样东西,第一个出离心,了知生死过患,所以一定要跳出生死轮回,就算升天,把天道看成像地狱一样的恐怖,对他绝对的厌恶,这个是佛法不共的第一个基础,由于这个上面,引发大菩提心,这是第二个主要的,得到了菩提心,要圆满的得这一定要得到空正见,所以这一个三个,又称为说整个这个菩提道次第的三个主要的纲要,所以我们大师先写广论,后来又把那个广论,因为太广了,又集略成功为一个略论,最后由对一个弟子,特别把那一个论当中的三个主要的特别的内涵,集略为刚才所说的厌离心、菩提心跟空正见,这样三部份,现在关于这个道的整体内涵说明了。
【此复若能修习下下,渐于上上增欲得心,听闻上上而于下下渐欲修行,是最切要。】
这句话,这句话一开头就说过,今天我们学圆满了,重新温习一下,要晓得,假定我们学的时候,你真正学习的时候,你能够从最下面的开始,下下是最基础的地方开始,你自然而然,对上面渐渐增加你的欲得心,这个欲得很重要喔!一切根本是欲,染污之法没有欲,行不通;圣人之法没有欲是做不到,所以染污之法叫做贪欲,你没有贪欲,你没有这个一点胃口都没有,再好的东西放在这里引不动你,善法你没有善法欲,说得再好,你也不会去肯做,所以我们平常真正修行的时候,他一定要从基本上面去认真的去学,你能够这样的去学的,渐渐对上面的,耶耶,增长这个欲得的之心,这个善法欲增长,为什么?因为你所以上不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就是你的罪业障碍在这里,如果说你开始的时候不净除那个障碍,那个障碍在这里当然你根本就要跨不开,所以一开头的时候,他下士最重要的地方就告诉我们,忏悔净除业障,还有因为业障净除了,资粮集聚,你能力增强,当你资粮积集能力增强的,自然而然,跟他相应的这个法理,在你内心当上面展现开去,你增长你的净信心,以前是从他听闻思惟,到那时候你如理的去行持以后,净除了这个染污,这个信心就清净了,所以增长净信,现在净信既增长,能力又增加,自然而然你好乐心就慢慢慢慢慢的来了,障碍即减少,好乐心即增长,能力又增长,自然对上面的话,越想修行,这是所以为什么?你一定要真实的去行持的,否则的话我们总会觉得,哎呀,停在那觉得好好,有太多人,一听见,哎唷,赶快,恨不得一口气成佛,再不然的话,听见了说,马上给我一个办法,我最好七天当中,念得一心不乱,就这样。可是你叫他照这个次第慢慢的来,哎唷,他就这我这个不行!毛病都犯在这里,所以这种状态当中,那注定我们只有失败,既然说这样的下下,你怎么慢慢的下面就开始了,你何必听这么多道理呢?耶,妙了,听闻上上而于下下渐欲修行,你为什么要听闻上上,假定你听闻的道理说,弄了个半天只有那么一点好处,辛苦了半天只有一点好处,你忙他干什么呢?你就不想。现在呢讲那个究竟圆满,有这么大的大好处在,所以你了解了这个无上的胜利以后,你只要付出一点代价,有这么大的好处,于是这个时候,就策发我们想修行的心情,他这个必然的构架就在这个上头,所以现在我们往往说:「哎呀,我们只要这样就好了,你何必讲这么多道理!」这个地方很善巧的告诉我们,这譬如说,哎唷,现在叫你辛苦了半天,赚来五毛钱,哎,我干什么!我在这里就算饿一下,我这个五毛钱对我也少不了嘛,我实在不想动,现在就告诉你,你在忙了一下的话,一赚赚个十亿,你一生吃用,吃用不尽,你什么样的问题都解决了,那再困难我也要去做,这样,何况你真的下去去做,从眼前第一步做,也并不太困难,他因为并不是叫你一口气把那十亿赚进来!你却是从你眼前的下下,眼前可走的地方走!所以这一个关键是最切要,现在就把那个首尾,整个圆满起来了,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说就算我们自己不修,至少在我现在的话,我是的的确确现在叫我修,是有很多困难,但是我逢人必说处处地方赞叹,为什么?我晓得赞叹,然后随喜,这个正是集积我的资粮,以前我一向觉得,哎呀,你不要学这个,不要马虎那个,这个是最大的谤法之罪,现在唯一的就是靠这个来净化,所以我常常想起世亲菩萨这个公案,哎唷,他前半生毁谤这个大乘,听见了这个大乘佛法以后,他想,哎呀,害了害了害了,我以前一直就毁谤,现在要自己割掉舌头,他哥哥说他,他的哥哥无著菩萨说:「耶,老弟啊!你割掉舌头没有用!既然前面你拿舌头来毁谤,现在还唯一的办法,拿舌头来赞叹啊!」嗯,一想没有错,他后半生拼命去赞叹,因为他前半生是毁谤,但是他不是,他不一定是重点在毁谤,他是造的小乘,后半生弘的是大乘,所以时间容或相等,这个究竟我们不知道,但是大小的力量毕竟不一样,所以这个,如果说反过来的话,那罪一定抵不掉,因为他大,所以不但抵掉了,而且他最后往生兜率内院,对不对?这样的好处!这样的好处!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就像以前我们做坏事,或者做的不小心,亏损了一点,亏损的是什么?以前我在这边亏损的,譬如说亏损了台币,现在我们赚的,赚的英镑,哎唷一块台币要换多少英镑,我弄不清楚,大概一百块吧,这样,所以这个两个量不一样,实际大乘、小乘这个比例还不止此喔!所他后半生能广弘大乘的话,换句话说,以前赔了本,亏了钱,这是亏他十万八万,现在他赚进来,上亿的赚进来,那么这个就是。所以我现在的了解的,就算我做不到,我必定要努力的去做,实际上而更重要的还一个原因,我常常说的,现在我的因地心下对了,可是时时刻刻把那圆满的因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就把那个圆满的心从现在开始,然后处处地方,虽然我行持,哎呀,是老病相行!可是对不起,这没关系,这个身体可以病,嘴巴可不病,所以我尽我的气力、尽我努力,我在那讲,在那赞叹,你们在那儿问,就是这样,原因就是这样,自己欢喜啊、高兴啊,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一再鼓励大家同学,你们要好好的,趁年轻的时候,勤勤恳恳的努力,大家共同的赞叹、共同的发扬、共同的修学。
【若于前者全无所有,专修心住专乐见解,难至宗要,故须对于圆满道体引生定解。】
假定你对于前面所说的圆满道的次第,没有,根本没有这个完整的认识,一心想修心住,哇,我得的定,或者乃至于,就像这样的,心不要散乱,没有用,或者的话,你是那么因为这样的话,你要懂得很多道理,然后是广学去了,于是专门在那文字见解上面转,这两样东西都没有用,所以本论一开始就这么说,本论一开始怎么说?现在的今勤瑜伽多寡闻,广文不乐于修要,故离智者欢喜道,大家还记得这一句话吧?现在有很多人要讲修行的,修行的人他不要听道理的,不懂得没有去听,不懂得修行的道理,修些什么?所以我以往的痛苦的经验,修了半天是修的我,哎呀,我是忙了半天,找了很多书去看,然后自己觉得懂了,发现,假定是我去做这件事情的话,就像那日本人发表那论文一样,哎呀,他是忙了半天,他自己以为发表了论文,结果完了以后,谁也不懂他说些什么,当然对外面的人,人家不懂没关系呀,对我们这里边,结果毫无功德可言,所以说这学我,那是,最大损失莫过于此呀!所以你真正要修行的话,你一定要把修习的内涵,如理的正确的认识,那时候非要多闻,而多闻一定要靠善知识的引导。所以他前面也告诉我们,勤瑜伽多寡闻,当时就是这样,于今为烈,现在是越来越厉害,我们真应该庆幸,虽然在末法当中,虽然这法是越来越衰,我们居然能听闻圆满的教法,我们要如何的珍惜自己的暇满人身,宿生没有善巧修行得不到,千万要从上面努力,结果呢,你说既然要修行,多听闻吧,对不起,他因为无始的执着,听见了,觉得懂了,懂了,又不去修,所以广文的人,又不善于修要,在见解上面空转,然后还讲我这个对,你这个不对,就这样,昨天中午我们还有个同修,大家讨论,说看见现在有很多人,他欢喜每一宗每一派,他用总总的理由,说这一宗最好,这一宗最好,赞了半天,捧了半天,他修了没有,没有!呀,这实在是,诺诺诺,就是这种味道,前面一开头就说,我们现在到处看见没有,哎哟,这个好!这个好!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好了半天,完了以后,他回去觉得,好了,他已经做了事情了,睡大觉,这又是犯了这毛病,所以专乐见闻之一类。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3卷 B面
这个毛病,所以专乐见闻之一类啊!这两样东西,是难至宗要啊,你没有,不可能,很难得到,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圆满的道体的内涵引生定解,这个定解跟那个单单的见解不一样喔,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8-6-11 20:53:39
|
只看該作者
就是说由于你如理听闻,然后认真思惟,内心当中生起决定的一种力量,这个力量会推动你如理的步步行持,所以以闻为根本,然后以根据所闻的正见而行持,那个时候,行解相应,解在行处,行在解处,自然而然就因圆果满。
p. 556 (8)
【修彼等时,亦当聪利令心平等,谓于引导修道知识,敬心微劣,则断一切善法根本,故当勤修依师之法」,】
在下面,在我们照着这次第修上来的时候,也要使得我们的心,要达到两样东西,第一个聪利,聪就是明白,不要暗钝、迟钝,还有利呢,要勤,也不要,就是有很多做事情,总是随着想是想,作的提都提不起来,那就是迟钝,这个不,而且要平等,平等就是不能偏于一方面,照着这个次第来说,第一个我们晓得根本重要的是,对于善知识最重要的恭敬,那非常重要,假如恭敬心不够的话,这个地方说微劣,何况现在我们对善知识一点恭敬都没有,前面告诉我们乃至于下至,他这个地方的如理如法的告诉你一个偈子,你要把他看成佛,现在就算我们听了个半天,听了个半天,回过头来,嗯他讲得头头是道,自己作的呢?啊我的天啊!我们怎么修学佛法,所以阿底峡尊者传记上面有这么一段公案,人家问他说;「尊者啊,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修行人没有成就?」阿底峡尊者怎么回答?你们记得吧?说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看他对于知识的敬心程度而言,现在你们,对那个善知识,看的像一个平常的凡夫,你的功德从哪里生起?这像根本一样,你根本都切断掉了,你还谈功德吗?这是我们千万要注意,所以为什么叫我们要看华严经等等?这是千真万确的非常重要。好在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个地方,在座的诸位真好,处处地方是我的善知识,你们很多地方的行持,一步一步的改善,在太多的地方,跑到别的地方去的话,这个往往是这样,这些老家伙老朽了没有用,那完全错误,我记得,我以前,以及我常常听见老和尚的给我们开示,他们前辈的真正的话,对于师长的敬重、恭敬,实在是,这个是根本,如果这一个的话,一切善法的根本断了,所以这个我们要勤修。进一步,
【如是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若着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以为主要」。】
这个道理很清楚,每一个部分,拿这个道理来衡准自心,然后呢?缺的,缺哪一个你就哪一个地方努力,把它补足。
【若觉漫缓所受佛制,当自思惟是于业果定解微劣,则以修业果为主」。】
假定说你对持戒这个东西,总觉得提不起来,哎呀,何必这么这么这么,好象,哎呀这么来呢?那就漫缓,啊这就马马虎虎,那个时候,你一定要对这个业果,由业感果的道理,产生强有力确定见解,那么是修业果为主,不过前面一步一步上来的时候,我们对单单对那业果容或不太清楚,现在把本论学圆满了以后啊,我们可以整个的融贯起来,所以以最后的毗婆舍那的正见,用到前面的业果上面的话,那对这个业果的道理啊,是百分之一百的透彻,再没有一点疑问,啊那个时候你学起来,那就是非常明利。不肯学,我们什么都不谈。肯学,一定可以产生应有的效果,再下面
【若于生死缺少厌患,求解脱心则成虚言,故当思惟生死过患。】
进一步,假定你说不能了解这个生死真正的真相,那时候引不起厌离心来,为什么厌离呢?因为了解生死的患害,因为晓得这个生死当中的种种的不理想,所以才产生出生厌离心,没有这个,那说解脱空话,所以要思惟,所以昨天温习的时候讲谈起,从心上改啊,这个因为时间到了,昨天晚上没说下去,今天不妨简单的说一下,你起心动念就很清楚很明白,比如说,今天外面来了一个人,一听是汽车声,你想今天来了一个大老板了,你就想,这个大老板啊他很有钱,怎么跟他攀个交情,这样的话,你那个庙是越修越大,什么越弄越来,不对不对,就错了,假定你真实生起厌离心的话,他正因为他越有钱,你觉得这个世间一向骗我这个东西,骗的不能再再那个了,他跑的来在求他的福报,那是他的事情,赶快某人,你去给我好象他拜拜佛,他如果要种福田,好好拿来供养,我这里够了,别的地方还少,你就让他供养别的吧,这个好清楚很明白,你这个心里面就看的清清楚楚,这个东西一点都不假的,你不观察,讲文字再怎么讲都没有用,所以前面说,如果没有的话那个是空话,现在这个地方又告诉我们,这个心里如果生不起来,求解脱都是空话,求解脱之心如果没有的话,那你持戒念佛什么等等啊,下一点种子,我们还是非常赞叹,佛法就这么妙,好了、好了,好了毕竟不行,你就下点种子了,那也就这个样,所以真正要想是,要求了生脱死,尽管你说念佛法门是了生脱死的,对不起了不了,脱不掉,因为你的心里面沾在这个上面,持戒的目的也是如此,念佛的目的也是如此,念佛的目的也是如此,然后学禅是便是如此,大乘佛法不但你自己,还要帮忙一切人,现在这么一点点小小的事情当中捆得死死的,你还谈什么个大乘,所以这一个地方呀,是真正的佛法的关键所在。
【若凡的所作,皆为利益有情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故当多修愿心及因。】
再进一步入大乘,假定你做一切事情,为了利人之心不强的话,大乘的根本断绝了,那个时候,欸进一步说喔要这样,注意喔,这个大菩提啊,我们要从两个地方去着眼,一个为了利人,还有一个呢为了自利,如果的确确你推己及人心里面展得开,你就从大慈悲那个地方着手,如果是你为自利心切,你也告诉大家,真正要想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还非走这个路不可,否则,你虽然觉得讨了巧了,结果吃了大亏,前面是讲的很详细,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的,所以真正的佛法的重心,在这个上头,那么因为有了这个,进下下面一步,就受愿心行心。
【若受佛子有律仪,学习诸行而觉执相系缚猛利,当以理智,破执相心一切所缘,而于如空如幻空性,净修其心。」
能够这样,因为发了这个大乘心,然后修愿心、行心,可是你真的去做的时候,觉得这个做起来,愿倒是蛮好的,做起来是这么个困难法,那个时候你就要以空正见破掉它,修如幻如化的空缘起净修其心,但是你要修这个东西的话,一定要善行方便啊。
【若于善缘心不安住为散乱奴啊,则当正修安住一趣,是诸先觉已宣说者。」
你虽然要想这样,可是你心散乱不行,所以一天到晚被散乱所控制,像它的奴隶一样,所以你才学定,学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上面的,那是前面啊,过去所有已经觉悟的圣者,从佛菩萨祖师都这么说的。
【以彼为例,其来说者亦当了知。】
啊哪照这个没有说的我们也应该也了解。
p. 557
【总之莫令偏于一分,令心堪修一切善品。】
最后的结论,啊不要偏,不要偏,换句话说眼前我们这里呀,因地当中要把握得住,一定要下究竟圆满之种,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平常我们说现在大乘的中心是在大菩提心,修了大菩提心要想满这个愿的话,一定要啊才那个时候才学空正见,那么有人说,我得到了空正见以后,然后发大菩提心不是一样吗?嗯!结果是一样的,这一条路是远路,为什么?这个地方也简单的说明一下,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什么啊?欲,记住啊,欲,坏事没有好欲、贪欲,做不成,好事没有善法欲做不成,这个欲的推动的力量,在哪里呀?以我们现在来说,最后不管是哪一个,推动的力量这就是我,我这个东西推动我们的力量,一切无非是为了我,才去忙,我要好,我要去苦,这样,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从世间而走到佛法,因为要找我的问题解决,找遍了世间找不到,只有佛法当中,所以呀,在这个选择当中找到了,真正唯一的皈依之处不是世间任何一个什么人,而是大师,就是佛,欸结果这个从个上面还是为了我,那么因为找到了大师,所以呀听信大师的指导才皈依大师,啊要原来修学法,而法的中心在这个上头,那么到那个时候你觉得是啊,真正的问题解决的话,原来啊是这个自我执,所以你忙得去破那个自我执,到那个时候发现原来我这个东西没有它的自性,当那个我的自性破掉了以后的话,我是个推动的力量,同样的那个推动的力量是没有了,对不对?推动的力量是没有的话,那么好了,自然嘛,你觉得问题解决了,欸尽管啊到那个时候还有什么大的好处,对不起推动的力量没有了,所以你看呢,那个声闻乘的圣者,尽管啊这个大般若经啊是帮忙佛转大般若经的,却是舍利佛尊者啊,然后须菩提尊者很多啊,声闻的圣者,但是呢?他听完了以后啊,讲是讲,听完了是听,啊然后呢听完了讲完了,他还坐在那里,不动,一直等到法华会上,他也自己懊悔,平常啊我也听也讲,但是我心里面就没有一点好乐心,为什么?那推动的力量没有了嘛!所以你要晓得为什么这次第一定要这样安立的,所以当你前面这样一步一步上来引发了这个厌离这苦以后啊,不待这个苦坚固,真正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马上把那个苦进一步的就转过来,干什么?缘一切众生,发大菩提心,你说这个发了大菩提心好象不怕苦了,不是呀,发那个大菩提心,一定要是大慈悲为根本,大悲的形相什么?哎呀看见啊这个众生的苦,假定你没有苦的体验,你能看得出人家苦来吗?当然看不出来,你对那个也问啊贪执若不得了,你劝人家不要,人家就说喔我不要啊,送给你去享受啊,那不是颠倒吗?所以一定自己看到了苦,然后呢,如果你,然后呢?就再用到别人的身上假定你不这样,看见自己苦,生到很坚固了以后啊,那时候一天到晚那自己苦得受不了,你只忙求解决,这个习性养成功了就很难改过来,一旦你见了道,那绝对没办法,这佛经上说的清清楚楚,我没有证,可是我信得过佛经讲的,这是绝对,这是佛说的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你不能等待那个苦啊,缘苦厌离很坚固,要生起了以后马上把那个心转过,其实这个习性啊,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尽管你讲你的,可是呢每一个人都以他的见解以他的习性在做事情对不对?我们现在这种习性还虚妄的很浅的都扭不过来,何况你见到了圣道以后,这个力量是净信心,所以凡是见道的圣者到那个时候佛就告诉他,某人啊我以前说的错了,管你!以前说的错了,我就信得过这个,所以这个叫净信,叫不坏信,他自己亲身验证了以后,任何人动他不了,所以我们看禅宗的祖师,啊也是一样,当他一旦真正的见到那个东西以后,他也会这样,所以记得这个马祖的这个弟子啊这个公案吧?哦!他以前啊告诉他即心即佛,他现在说非心非佛,他的弟子听见了,这个老家伙一天到晚骗人,我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就是我的即心即佛,欸他还有弟子觉得这一个人怎么别的人对老师这么恭敬,他就把那个话拿回去,他老师听见了,梅子熟也!对了对了,对了哪就是真正亲自证见了以后,谁都动摇不了他,你们懂得这个道理才晓得,你真正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没办法,佛也奈何不了你的真正原因就在这里,懂吗?所以现在我们要趁早,开始的这个次第千万不要弄错,一弄错你就只有走这个远路,那么你说,这样的话,那个苦的力量好象不坚固,怎么会不坚固?因为你真正体会到你的苦,推己及人,本来你看一个人的苦,那只是苦还不大只有一个人,现在你看尽法界虚空界的人这么多苦,你那个时候引发的苦的力量不晓得比你一个人身上要大的少,那个时候你才坚固的话,这个不但坚固啊,而且是量大的不得了,不但量大而且那个大悲心之深广的程度在这个上头,所以那个大悲的真正的行相这样,所以他那个大乘真正的出离心,跟小乘的出离心是无二无别,不过一个呢只管你自己,现在要为一切众生,所以你这个缘苦,不管质不管是量,深广都是小乘不能比的,大智度论上面说的清清楚楚,所以不但不矛盾,这个才是正归的路子,你更进一步还要了解,不但解救别人,然后还要对自己来说,还非如此不可,因为你能够这样的任运的修习,那好,自然而后最后就走上这条路去,走上了这条路以后,你到那个时候,以修空正见,欸,前面修了空了正见,把那个推动你的力量,断除掉了,现在不,现在你一天到晚只为别人而忙,结果你已经破空的正见建起来,原来你发现我没有,我是没有,人呢?人都在,对不对?好了,所以前面你发了世俗菩提心,虽然你想帮忙别人,可是你帮忙别人能力有限,你说愿心虽然强,跑到坐到这地方的话,对不起,这地方实在不行!这个我,总归是个障碍,到那个时候,你有帮一切人的心,然后呢?却要拿我来去帮忙,这个我有种种障碍,结果你见了道以后,发现这个我没有,这我的障碍拿悼了,而我的愿心呢?一点都没有动摇,对不对?所以那个时候你得到了空正见,是不但不像小乘会阻止你,正是帮助你呀!大大地又跨一步,所以这个为什么见道以后修的功德!那个没有见道之前是绝对不能比的原因在这里,差别看见没有?所以现在大家忙的去,哎呀,要求开悟、大彻大悟,不必忙、不必忙,你懂得了这个,那这个才晓得,阿底峡尊者为什么见到这样多大善知识,在第三个明了杜鹃论师的时候,已经大彻大悟见到了这个境界,可是到后来,把金洲大师尊为他老师当中,最尊重的,因为金洲大师把这个圆满的传承给他,这个地方还有一点喔!他不是未到,他还是有菩提心,但是金洲大师,给那个圆满的传承,你们了解吗?这个都是他很重要的慨念,所以我们对道的总体非要认识,前面分开来讲,所以第一个现在我们认识了,这个次第的必然性,所以说、一定是厌离心以后,马上策发菩提心,把这个厌离心扩大,然后呢?修空正见,然后呢?你这个求大菩提的障碍是消除掉了,而因为障碍消除掉了,由大菩提心的这个欲望是大,所以有人说空大是悲大,这话一点都没错,但是万一你误解了以后,因为空大悲大所以你偏不要学悲,你只要学空,空大了就悲大,那就错了,你如果是没有先把大菩提心学好了,空一见的话,好了陷在那个地方,你就大不了了,这个很重要,所以前面一再辨别,不共因,那个是共因,如果是你没有弄清楚的话,你就当那个真实的这个大菩萨心的种子没先种下去,然后呢?你加肥料、太阳、水,是长的满地都是草,现在虽然不是草,长出来的本来你要的是个大树,现在长出来的呀!是一点点的小花,这是太划不来,这是我们要了解的,这是我们啊必定要了解的第一个,那么刚才呢,顺便谈到那个传承问题,说阿底峡尊者不是没有,他为什么这么重视,不是没有菩提心,为什么重视这个传承呢?我们要晓得,你自己虽然体会到一点点,可是你自己体会的,凭我们自己体会能体会的少,这个传承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把佛、十方一切诸佛的经验报告摆在这个地方,然后呢你利用他只要体会到一点点的话,你能够扩大了解整个的总相,这个有绝大的差别,拿我们眼前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我现在眼前说有这台仪器什么?叫做录音器,或者录像机,不管什么,啊你跑到工厂里学个学徒,你也可以学的很好,但是如果你要成为真正的一个专家的话,不从这个上面学,要从一个最权威的学者,把这个理论学会,然后把你在工厂当中的经验,再配合上去的话,你就在这方面变成功最完整的一个权威学者,对不对?所以他始终是把握住这个,这个概念我们必定要认识的,所以这个传承,有这么大重要的特性,不要说,哎呀,这个人有修行,所以在当年印度他们找的对象,不是说这个人有修行,这个人是不是跟传承相应的修行,而不是单看他修行之果,请问我们中国有没有?绝对有!只是我们眼前佛法衰退了,大家不知道,看盛唐禅宋最鼎盛的时候,黄蘗禅师的一句话,说大唐国里不是无禅,只是无师,大家记得吧?他是大师,这个马祖门下的这个大弟子,三员大弟子之一喔!说现在,是啊!不是没有对禅有认识的人,相传马祖门下有八十一员,八十一员还是八十三员?大善知识大彻大悟的,他却说,嘿,现在大唐国里,不是无禅,禅是有的,他的经验是有的,只是无师,做为老师不够条件,就刚才这个比喻当中,就是说他自己叫他摸这个东西,那他是一个很好的技工,可是你要叫他,把它学理完整的说明,不行、了解吗?这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们古代一样的重视这个,乃至于世间都很重视,所以到佛法末法的时候是每况愈下,我所以特别提出来,只有一个理由,就是说尽管我们作不到,没有关系,可是我们因地当中,下圆满因,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能够这样的话就对了,所以说最后这一句话。
【莫令偏于一分,令心堪修一切善品】
因为我们有这个圆满的师承,告诉我们圆满的道体,然后我们从因第一步开始,就下圆满之因,这样步步上升,是必然感得圆满之果,虽然我走任何一条路,乃至于散乱心念一声佛,也可以走到,可是这个中间路线、时间、所付出来的代价等等的话,完全不能相比,他这个比例的数字不是一比一万,一比一百万,是一比天文数字,无法比的呀!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下两堂课我会把法华上面引证给大家的,真正原因在这一个地方,你们只要真正的一看,那个好清楚好明白,好清楚好明白,有没有?学广论之前去看,的确不大了解,我以前也看不懂,前天,下面有一位同学我真赞叹,我讲完了以后,他自己又翻了个半天,自己看,欸看了个半天,看不出,这这这法华跟我们广论有什么关系,我就简单的说了一下,大家觉得对对对没错,我没有这个力量,我告诉大家,我只有说我晓得我的老师当年对我的最大的慈悲,哪哪哪,我才见看,啊!原来这个纲要对我们这样的重要是法,所以为什么他判这个叫做圆教,如果我们得不到这个的话,我们去看起来法华上面最多也说,你也成佛,他也成佛,只是如此而已,刚开始的放光动地,乃至于说三请三止,好象佛也是什么卖什么关子一样,不,他每一个地方,他有他最深刻的意义,否则的话天台一家容或会这样说,为什么其它,每一个学佛的祖师,他把它奉为效魁,这是最好的,的的确确有他的理由,凡是明眼人都看得见,都看清楚这一点,这不是很明白吗?我们现在不是要学明眼人吗?要学明眼人当中,最明眼人吗?所以还必须从这一个地方学起,最后。
【◎ 已释上士道次第中学菩萨行,应如何学慧性毗钵舍那之法。】
上面把上士道次第当中学菩萨行怎么样学,乃至于总括起来,到这一个地方为止,这个总括起来是特别什么?那就是我们真正佛法的重要的基础的圆满的道体,说完了、圆满了,这个是我们必定要知道的。所以到现在为止,到现在为止,这个地方所说的完完全全是我们大乘佛法的完整内容。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