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319|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卍续藏第61册No.1156归元直指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4-17 13:1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61 册 No. 1156 归元直指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61 册 No. 1156 归元直指集




  归元直指集卷下

  尝谓教门之利害有四一曰师授不明邪法增炽而丧其真二曰戒法不行纲常紊乱而犯其禁三曰教理未彰谬谈非义而惑其众四曰行愿不修迷入邪歧而堕于魔由是乱名改作聋瞽后学非止一端可伤乎哉噫祖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者难矣吾虽不敏而实悲焉是则询求大教参考玄文楷定正宗破诸异说故此一卷谓之辨明真伪普劝修持。

  辨明异端 三八

  太原王先生名中字克平问空谷禅师曰论语云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晦庵指佛老为异端此说何如空谷曰异端者杂学也孔子谓习于杂学则害于正道之学直言而已且无蕴奥朱子何以拗直为曲乎孔子存时佛法未至中国孔子惟闻佛之道德故称西方有大圣人汉明帝时佛法才至中国孔子已没六百年矣是故孔子不见佛法也既不见佛法指佛何法为异端乎佛法既为异端孔子何以指佛为圣人乎老子既为异端孔子何以言曰老聃博古知今则吾师也是以博问老子之后传诵其语以示门弟子焉晦庵非惟曲排佛老亦悖孔子崇尚佛老也后世指佛老为异端者图掩其德设此逢蒙之计也后学自无所烛者未免随人指呼效而言之唤钟作瓮也一朝学到李屏山林希逸而至景濂大章诸公之地自能识破矣夫佛老者道学也指道学为异端者其为智乎不智乎其为善心乎瞒人乎汝亦学理者犹未识破也今识破之后不可死于一人半人之语乎韩子未知佛法之前所以排佛及见大颠禅师之后深敬佛法晦庵潜心佛学可谓博矣其排佛者心病也苟不排佛则后学多看佛书凡看佛书则见其心病矣晦庵密设墙堑关住后学令后学欲归于己是以力排佛也要显自己之功图掩他人之德是何心乎诗曰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此之谓也曰师言明矣孔子崇尚佛老诸书具载晦庵排之实悖孔子也吾侪未之思耳余虽未尝排佛然亦因其排故余亦惑之未克笃敬于佛今也反而思之余害至德甚矣是为大谬痛心疾首悔而追之不可得矣自今而后受佛明教归依礼敬庶为补过之万一矣。

  辨明杨墨 三九

  太原曰或谓佛学为九流之数又类杨墨之流此事实然否空谷曰甚矣子胡不知也九流载于史记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之所述也此时未有佛法何以知佛为九流也夫杨墨一行之士也佛是弘道大圣人也岂可类于杨墨耶杨墨以行事为教无大道之法言孟子非之公非也佛以大道为教统天地三教之极祖也惜相如之不遇乎遇则推尊而尚之必有可观者也曰佛有兼爱近乎墨也曰慈悲喜舍佛之德也岂是溺情汩志之爱乎慈悲之爱者德也溺情之爱者私也韩昌黎曰博爱之谓仁此流于情而混淆也孔子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必也圣乎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孔孟非溺情汩志亦非真妄混淆故可与慈悲之爱相表里呜呼儒宗以纲常为先明道兼之释宗以明道为先纲常兼之众人观之似乎不同达人观之而实同也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华严经云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若如是岂无纲常之道耶老子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凡如是者佛老皆有纲常也既有纲常之道岂不忠于君不孝于亲不修道德不弘仁义由此观之佛者岂违纲常乎三教圣人鼎立天下司大道之化权也既不识佛老之道是不智也曲排佛老是无仁也孔孟之学教人学仁义也读其书而遗其仁义辄攻于文艺乎恃彼文艺肆于己意而至曲排佛老误之甚矣丧其心德亦误后学诸人当自省察而已矣。

  辨明虚无寂灭 四十

  太原曰晦庵所虚无寂灭之教新安陈氏曰老氏。

  虚无佛氏寂灭此说何如空谷曰虚无寂灭有权实二义以权言之则虚无寂灭是空幻之语凡夫执有小乘执空中乘执不有不空大乘当体即空不堕众数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不立一尘不舍一法纵横逆顺法法全真是故大觉世尊为破凡夫之有故乃曰此身虚幻令心寂灭为破小乘之空故乃责其陷于解脱深坑令求出离为破中乘之不有不空故乃责其缚于幻有令求大乘此皆善权方便之术也以实言之则虚无寂灭是万有之母出生天地人物动植飞潜而至万法者也佛教曰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乃至无有少法可得然灯佛为我授记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孔子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也寂然不动即是虚无寂灭虚无寂灭之中含藏一切万法感而遂通之时出生一切万法如斯至妙之理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此焉礼曰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子思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三教圣贤之旨皆是真常寂灭真空不空初无少异佛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盖令空其妄情也正所谓人欲一分消天理一分长岂教人绝灭天理而入枯木死灰矣要知天地人物以及万类皆具真常寂灭之理初无间然自是愚夫不觉唤作游魂实可悲也晦庵读佛书可只见得破凡夫方便语乎可是不识虚无寂灭是万有之母乎可是不识三教圣贤之旨皆是真常寂灭之理乎可是自欺其心特尔曲说疑误后学乎所以恶佛老为虚无寂灭之教其脱于大理岂小小哉佛法自汉明永平十年而来明主名贤莫不推尚为大道之学至于后世之下晦庵恶之为虚无寂灭之教且夫晦庵所恶果当乎不当乎晦庵识见可逾东汉三国之人物否乎可逾晋宋齐梁陈南北朝之人物否乎可逾隋唐五代之人物否乎可逾盛宋辽金之人物否乎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故孔子曰吾从众未闻从于一己之偏意也晦庵偏意排佛是何见乎我今唯提大意发觉人心请自裁应悟之而已矣曰中也不敏闻师之言胸中有若豁然矣。

  辨明鬼神情状 四一

  太原曰横渠谓鬼神二气之良能程子谓鬼神造化之迹晦庵谓鬼神气之屈伸三人之说皆是一气之造化也此言实否空谷曰夫此一气包罗天地初无缺少充塞天地只此一气更无两个一气曰阳曰阴者只是此一气展缩而得名也鬼神既只是此一气则尽天地间只是一气故也然则何故有天神乎地祇乎五岳之神乎四渎之神乎山川之神乎社稷之神乎无祀鬼神乎历代封禅乎古今祭祀乎鬼神如是之多也较夫三人之说则不侔矣礼记曰太皞为春帝勾芒为神炎帝为夏帝祝融为神少皞为秋帝辱收为神颛顼为冬帝玄冥为神若据三人所谓二气良能造化之迹气之屈伸然则何必太皞等为四时之帝乎何必勾芒等为四时之神乎关尹子曰鬼者人死曰变中庸子曰鬼神之为其德盛矣乎杨子曰天地神明不测者也皆与三人之说大不侔矣晦庵谓死者形朽灭神飘散泯然无迹然则太皞等以何为四时之帝乎勾芒等以何为四时之神乎此又不侔之极也理学类编有问人死魂魄便散否晦庵答曰散矣又问子孙祭祀却有感格如何晦庵答曰子孙是祖先之气所以感格若据晦庵之说则祭五岳四渎山川社稷无祀鬼神者既非其子孙皆无感格耶呜呼姜源踏人迹而生后稷简狄吞鸟卵而生殷契伊尹生于空桑志公生于鹰巢是谁之气耶以谁为祖先耶晦庵又曰死则气散泯然无迹有记生者是偶然聚得不散又去凑着那生气亦能再生既谓形朽灭神飘散泯然无迹何物凑着生气而再生乎此等语言晦庵自相矛盾莫能解释也礼记曰鹰化为鸠雀化为蛤至于蒙求等书鲍靓记井羊怙识环等事皆与晦庵极相违戾从文正公与诸经史则悖晦庵从晦庵则悖文正公与诸经史令人疑惑从何而得定理於戏此事洞明始得抵当安可世间之心猜疑而说也争如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一句推开却无过咎理学类编张程晦庵等皆屑屑然以孔子原始反终推而广之以论鬼神此又事极计生也大凡事务不知则已何苦欲沽虚誉强而言之缚住后学迷塞其心不复求明也悲哉。

  辨明天诛雷击 四二

  太原曰宋人谓雷击者阴阳相激偶尔触死非特然也此说何如空谷曰惊蛰之后二阴在上四阳在下芒种之后五阳在上一阴在下施阴阳相激雷雨交作则合时时相激雷雨不停何故晴雨间然耶当知二气交运如辘轳之轮互为高下若相激则安能发育万物乎日月星辰风云雷雨皆天地体用各有天神主之应时不忒故有祭天享地之理风雨均调苍生善业所感不调时恶业所感非上天无慈心也言雷击者永乐二十二年台州天封寺维那士弘为雷打死顷焉复苏之自言死去见诸天神教诫曰汝先世为巡检曲罪一夫柱罹极刑汝能奉佛故未偿其命后世为住持僧将常住铜钱潜埋三窖死后遂湮没之二世罪故今诛唯今世奉观音大士至诚姑存之后至宣德二年溺水而死浙右有人印造佛天三界纸马开张店业店屋楣间平铺阁板作卧室于阁上一夜触翻尿器淋漓污马仍将此马晒干卖之本年从店中提出此人雷打死于门前又一贫家夫妇二人有绝粮忍饿之患夫携一鹅入市鬻之得米二斗饥苦迫甚以二升沽酒饮之回至中途醉卧于地被人窃去其米及醒慞惶归家妻知之不胜哀苦夫乃投水而死妻曰夫既死矣我何存之亦投水而死明日天雷打死一男子掷置于二尸之旁书其背云窃其米者此人也松江有人为雷打死书其背云十年前与一妇人入寺登塔第二层行淫故诛湖州一女子雨中见诸官吏至门前唯二人入其家如世所??天兵之状擒女之兄雷打死于门前始知官吏是天神也亦有雷打死者家人以尸着衣明日复雷剥去其衣亦有以尸置于棺中明日复雷揭去棺盖如是显验者往古来今每年有之不复多引此数端目击耳闻者恐辱其家人故不言其姓名夫是为天诛也亦有蜈蚣狐狸蛇鼠精怪木与器物附托为妖者雷必打之岂是阴阴相激偶尔触死乎易曰震雷虩虩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盖言畏天谴故修省补过也宋人教人不信雷诛深悖易经不惧天地未进其善先丧其德惜乎后人不肯展开大见识照明事法之理唯拘拘然死于宋人之言尔宋人非唯臆说其雷其悖佛过患极甚文中子用孔孟之学著书却敬佛法宋人用佛法著书却排佛法欲令后学不看佛书庶不识其用佛法著书所以然也宋人于佛法中所得者如以一毫醮海所得极少以此极少之水令后学取足受用不复入海教坏人心违悖佛法失于大善过莫大焉。

  君臣名儒学佛 四三

  太原曰师谓佛法利益世人不知有何利益空谷曰参禅悟道者得明心见姓之益穷究经教者得明通玄旨之益依法修行者得渐人菩提之益持戒念佛者得生净土之益持戒禅定者得生天上之益归依信受者得善根福慧之益善心敬佛者得善因福果之益依信不作恶者得不烦刑法之益佛法行于世间得阴翊。

  皇度之益曰然虽如是利益吾儒有谁学之曰不但儒者所学圣主明君亦学之太原曰乞师明矣空谷曰若说古今学佛者不可胜数今以简略言之。

  唐太宗笃志尚佛迨无加矣玄奘法师没世之日高宗顾左右曰朕失国宝矣辍朝三日若谓二帝泥于佛法然则房玄龄杜如晦魏徴虞世南褚遂良李靖董常诸公何不力谏盖为君圣臣贤咸知佛法正大之道其有补于政化善利于人所以同遵尚也凡造寺译经所有记序若非御制则系房杜魏虞褚作其文章之谨严敬佛之诚笃可谓至矣玄宗肃宗代宗宣宗尚佛尤甚代宗指南阳忠国师曰国中无宝此僧乃国宝也宋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诸圣尚佛其尤甚焉上古历代明君敬佛尤甚于此隋文稽颡昙延梁武投诚宝志姚秦拜首罗什齐主师崇上统符坚礼敬道安晋主?恭慧远呜呼古今圣主尚乃诚信归佛况吾辈乎相国韩公琦侍郎欧阳修张端明秘书关彦长章表民员外郎陈舜俞等未读佛书未知敬佛逮乎明教嵩禅师并镡津集一出无不敛衽迭称赞曰不意僧中有此郎非唯空宗通亦乃文格高良史之笔大公之道也诸公自此敬佛后有好佛之甚者礼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岂不其然乎自晋以来谢安石才德之量经纶之手孰能加焉王羲之识量高古才思逸群孰能加焉陶渊明性情之正去住之高孰能加焉谢灵运风规潇洒文章之精孰能加焉崔公群相天下而天下贤之孰能加焉衡阳庞蕴识见之高道学之胜孰能加焉裴晋公树大勋业著于盛唐孰能加焉颜鲁公具大节义文章书法孰能加焉相国裴公文章之古道学之至孰能加焉二苏子黄山谷儒学之至禅学之胜孰能加焉陈忠肃公道学致事高识美德孰能加焉学士王日休博学智识高明正大孰能加焉未暇广而论之略言此诸名贤笃志尚佛天下孰不知之此诸名贤道德明敏岂不逮于晦庵乎岂不逮于后世排佛之人乎盖为意诚心正公而无私重于佛圣人之至道也晦庵多注书故后学敬之矧不识其心病故不择其言皆从其说也。

  儒宗参究禅宗 四四

  太原曰吾儒得道学者有几人乎空谷曰真儒学禅得道者不可知计略言数人向子乎。

  国一禅师以道学传于寿涯禅师涯传麻衣衣传陈抟抟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挺之李传康节邵子也穆修又以所传太极图授于濂溪周子已而周子扣问东林总禅师太极图之深旨东林为之委曲剖论周子广东林之语而为太极图说周子长于禅学工夫是以工夫之道过于邵子邵子长于天时历数是以数理之道过于周子至于道学则一也初无二致曰禅宗既有大道传授吾儒晦庵何以排之曰晦庵排佛者心病也曰所有心病乞师言之曰汝但深于佛学泛及百氏之书汝当自见亦见濂溪二程以及诸子所得道学之源流矣曰诸子所得未暇问之濂溪程子所得之自乞师言之曰备说则烦姑为略说濂溪姓周讳惇颐字茂叔舂陵人也初扣黄龙南禅师教外别传之旨南谕濂其略曰只消向你自家屋里打点孔子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毕竟以何为道夕死可耶颜子不改其乐所乐者何事但于此究竟久久自然有个契合处(出附章氏家谱)濂一日扣问佛印元禅师曰毕竟以何为道元曰满目青山一任看濂拟议元呵呵笑而已濂脱然有省(出资鉴并佛印语录后?)濂闻东林总禅师得竹林寿涯禅师麻衣道者二师心传易学穷神极性由是扣之总谕濂其略曰吾佛谓实际理地即真实无妄真而无妄即诚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资此实理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正此实理天地圣人之道至诚而已必要着一路实地工夫直至于一旦豁然悟入不可只在言语上会云云濂一日与张子厚等同诣东林论性总曰吾教中多言性故曰性宗所谓真如性法性性即理也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交彻理外无事事必有理诸子沉吟未决濂毅然出曰性体冲漠唯理而已何疑耶横渠曰东林性理之论唯我茂叔能之(出弘益记闻)濂问太极总曰易在先天无形有理盖太极即易也无形之理即无极也天地间只是一气进退而为四时以一气言之皆元之为也(刘时中所得东林亲笔论易之语又尹氏家塾及苏季明笔记详备并有程子深爱元包四德之语)五峰胡先生序通书谓濂得太极图於穆修修得于种放放得于陈抟此其学之一师也明说太极图非濂所作陈抟之学得于麻衣得于寿涯禅师(出性学指要并正易心法)濂问太极图之所由总曰竹林寿涯禅师得国一禅师之心传其来远矣非言事物而言至理当时建图之意据吾教中依空立世界以无为万有为祖以无为因(无即所依之空)以有为果(有即二气交运)以真为体(真即一真至理)以假为用(假即万物化生)故云无极之真妙合而疑云云濂复造佛印之室叙乃悟由印曰吾多教人孔孟之大义今公所负可以起之宜力行无滞东林亦有谕濂倡儒为道学之语(出松窗杂记)濂谕学者曰吾此妙心实得启迪于南老发明于佛印易道义理廓达之说若不得东林开遮拂拭断不能表里洞然该贯弘博矣(出尹氏家塾并性学指要)濂往潮州灵山寺访大颠禅师遗迹见韩子上大颠书累幅并存及留衣亭肃然无恙故题诗曰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出性理群书并灵山寺留衣亭真迹)濂作爱莲诗曰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奇绝处不上妇人头(出郑谷集)濂性简约平居澹如也晚年悉屏文字唯务静胜而卒得道学之传(濂溪行状)东林教人唯务静胜濂溪之久不事笔砚终日端坐窗前草色同一生意盖是静中有得(弘益纪闻)道学性理之始实倡于涯师而至于总师总以授周子(弘益纪闻)陈忠肃公曰性理之说东林授之濂溪濂溪广之其言遍于佛书(莹中录并性学指要)后村刘先生诗云濂溪学得自高僧又云始知周孔外别自有英豪(出后村集)。

  程子洛中人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弟讳颐字正叔号伊川子野曾先生曰程氏颢颐同受学于濂溪濂溪首令寻仲尼颜子所乐何事学成各以斯文为己任(出史略等)程子以太极图授之后山先生后山曰余观周程推己教人之所以及反观孔孟以来实未尝有此寂默危坐做工夫寻乐处以为斯文之穷究信乎周程体道之源固有所别流矣(出晁说之心学渊源后跋)明道深味于华严合论自谓有所心融意会为喜以其所由书于云盖寺(云盖寺碑刻墨迹)明道以亡母寿安院君忌辰往西京长庆寺修冥福躬预斋席见众僧入堂周旋步武威仪济济伐鼓敲钟内外整肃一坐一起并准清规乃叹曰三代礼乐尽在是矣(弘益纪闻)灵源清禅师答伊川书曰妄承过听以知道者见期虽未一奉目击之欢闻公留心此道甚久天下大宗师历扣迨遍乃犹以鄙人未见为不足顷年间闻先师言公见处今览公所作法要后序深观信入真实不虚也(出灵源语录先师即晦堂心禅师也晦堂尝以心法授伊川)已而伊川多入灵源之室嘉泰普灯录云程伊川徐师川朱世英洪驹父咸问道于灵源禅师故伊川之作文注书多取佛祖辞意信源流之有从也石塘胡汲仲先生曰孟子没一千五百余年道潜统绝子周子出然后潜者复光绝者复续河南程氏二子得周子之传周子之传出于北固竹林寺寿涯禅师而为首倡程子四传而得朱氏文公文公复得张敬夫讲究此道方得脱然处乃云昔日所闻竹林遗语未之契者皆不我欺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排击都不曾劄着病处亦可笑也(出胡氏大同论)欧阳玄曰程子平生爱读佛书但不及朱氏之博览(欧阳记录)伊川曰明道先生出入释老几十年(伊川所作明道行大)柬林论廉有一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及天理之性人欲之私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元包四德诚通诚复等辞二程传其学故伊川着书立言皆本其意或全用其语如易传序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此二句出唐清凉国师华严经疏)濂溪太极图说无极之真妙合而凝(此二句出华严经法界观)无极而太极等语全是东林口诀周子通书濂洛集等皆根于此周程取用佛语多类此也。

  晦庵深讳周程明露佛语故云周子之学莫知其师传之所自又云周子之学得之于天且夫周子通书师友章云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有加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晦庵之言悖于周子之语矣意在绝其所得之自殊不知昧于天理愈令即病彰焉有若韩子见大颠后所有敬佛之辞后人删而去之晦庵校韩文尚留韩子上大颠三通书后人再刊又将此三通书一并删去故知后人既服晦庵之药执迷于排佛尤甚于晦庵争知晦庵设此关窍曲排之也后人不识其所以然将谓是实从实而排之所谓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也嗟乎晦庵设个关窍在此后人尚识不破争得如薛简张拙白居易杜鸿渐李习之韩昌黎陆亘陈操李附马杨大年富郑公杨次公郭功甫赵清献公周濂溪张无尽马齐川张九成吕居仁诸大儒等能参吾宗之禅关乎敬佛法明佛理唯未透禅关者有若许玄度习凿齿宗炳刘遗民雷次宗王导周顗沈休文张说李太白王摩诘柳子厚王勃李源吕蒙正范仲淹范蜀公文潞公张约斋吕东莱等是也以佛学为通家之好者有若曹子建王珣王珉文中子杜子美杜牧之孟浩然刘禹锡刘长卿司空曙司空图李群玉皮日休许浑贾岛项斯郑谷等是也佛法苟非大道曷能感诸名贤如是崇尚者也诸贤才德明敏岂不逮于后世排佛之人乎苟不取诸贤之大公甘屈于一人半人之己意者实未思之误也。

  太原曰中也亦知周程道学得于禅宗传至晦庵不越其教不知晦庵何以昧佛之德反而排之所以问也获聆斯语已知其心矣空谷曰濂溪穷究道学于黄龙佛印东林三禅师也夫三师者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濂溪取友亦必端矣况程子多游禅室多读佛书固知程子必是慎德君子不肯叛佛晦庵立言泛用佛理反而排之者俾人不识也是故遮掩周程学佛之根然亦遮掩不尽中庸或问谓杨氏等受学于程门其言皆佛老之余绪多说游杨谢氏寺言出于佛老晦庵明知周程杨等道学出于禅宗适之所谓其所排者设墙堑也。

  学佛谤佛 四五

  太原曰朱子注书多引佛语不知何书佛语注之空谷曰晦庵所用佛语若虚灵不昧(此句出唐译大智度论并禅书)不可限量(出华严宝积大集等经)似是而非(出镡津集)大学补阙(全是禅语略翻变之)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真实无妄真实之理有是理而复有是事天地之理至实无妄圣人之心至实无妄(皆是东林口授周子语意)能知觉所知觉(楞严经等)千圣相传心法脱然有悟处又非见闻思虑之可及也物我一理固有之性心之体用吾心正而天地之心亦正万物之本源一心之妙用活鱍鱍地彻头彻尾做工夫到这里咬菜根无缝塔三句语劄着病处一刀两段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皆出禅书并诸经)注复卦引楞严经语为证据云非唯年有变月亦有之(云云出周易附录纂注)晦庵注书唯毛诗一经乃是学力注成简用佛法自余四书等注并诸制作皆用佛法泛以佛经禅语改头换面翻变其语而取其意如是用者逼于群书晦庵如是所用佛语又讳周程明露佛语不识晦庵是何心哉晦庵早从学于延平李先生久之恨不发明及询长者咸指之禅学已而遍谒禅老兴吕东菜张南轩同问道于大慧禅师(出大慧年谱后)晦庵十八岁从刘屏山游屏山意其必留心举业遂搜其箧唯有大慧禅师语录一帙次年登科(出尤煜所作大慧语录序并拱辰集等书)晦庵致书于开善谦禅师曰熹向蒙大慧禅师开示狗子佛性话头未有悟入愿授一言警所不逮谦答书曰把这一念提撕狗子话不要商量勇猛直前一刀两段晦庵览之有省(出资鉴拱辰集性理群书)晦庵于竹林小轩诵佛经作诗曰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俱门掩竹林幽禽鸣山雨余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出朱子大全集并道余录)晦庵有书启国清禅师曰寒山子诗刻成日幸早见寄(字迹见旧本寒山诗后)晦庵寄山居僧诗曰方丈翛然屋数椽槛前流水自清涟蒲团竹几通宵坐扫地焚香白昼眠地窄不容挥麈客室空那许散花天个中有句无人荐不是诸方五味禅(出事文类集)陆文安公九渊每与晦庵争论太极图说盖知晦庵有禅学故谓晦庵有悟入讥之(出史略等)有问今士大夫都入禅家去者何也晦庵答曰是他高似你你平生读许多书记诵文章所藉以取功名利禄之计者到这里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下了王介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宅为寺本朝李文靖公王文正公刘元城吕申公都是甚么人也都去入他禅学佛所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论皆极精妙故吾儒谓孔子所不及也四大即是魂魄十二缘生出华严合论佛说本言尽去世间万事后却说出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事门头不舍一法达磨尽翻窠臼倡为禅学与义学尤为高妙金刚经大意只在须菩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两句上故说不应住法生心不应住色生心(云云)禅宗有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看他是甚么见识今区区小儒怎生出得他手宜其为他挥下也(出朱子语录并易解欧阳玄杂记性理群书)晦庵如是博于佛学又教人弃于佛学此亦不识晦庵是何心哉(言语烦者不收鸣道集道余录剖过者亦不收唯竹轩诵佛经之诗简径亦收于此)右言晦庵自用佛语又讳周程明露佛语自博于佛学又教人弃于佛学此二章微露晦庵心病也汝若浃洽贯通全体皆见始知周程张谢游杨晦庵等著书立言凡于说道理处寸寸节节皆是佛经禅语之意岂不见陈忠肃公谓性理之说东林授之濂溪其言遍于佛书也近有一个半个指禅语曰此一篇与宋儒言语相合这几句亦与宋儒相合呜呼曾不知宋儒言语尽是禅宗流将出去者也太原曰师之所言皆出吾儒之书非存私也非不公也且言世之排佛者可是学力之未博乎可是理学之未通乎可是学佛未至而反排乎可是纪昌之用心乎可是局于此量不能化之而大通乎於戏尚亦不致轻于常人安忍欲治自己之幻名曲排。

  三界大圣人度人之大法吾为之忧忧彼排者亏损阴德至于至也。

  从人傍佛 附己见谤佛 四六

  太原曰除晦庵外亦有排佛者此复何如空谷曰自无主见不能识其道之深浅唯凭晦庵之说从而排之是为随人脚跟转也亦如水母以虾为目凡得虾则能行或失虾则茫然罔措[鲻-田+贝]鲒以蟹为足凡倚蟹则能行或失蟹则茫然罔措后人从晦庵而排之犹二者之倚他物乎曰亦有不因晦庵之说自欲排者此复何如曰譬如世人唯识常见之物不识难见之物忽遇明月之珠夜光之璧光华璀璨流辉夺目不识是宝疑之为怪寻握利剑猛力而拒之争知此物能使贫者富贱者贵有如是功与德也亦犹瞽者不见日月之光欲令尽天下人皆瞽其自同说日月无光也呜呼此等愚夫譬如蚯蚓唯知一尺地中食泥之乐不知苍龙深跃海渊飞腾在天尺鷃唯知竹篱寸窍左之右之之乐不知大鹏一举则九万里扶摇风斯在下然亦不足怪也囿于器量不能化耳。

  破不信因果 四七

  或曰修善作福念佛往生不足信也一元曰子何为而不信乎彼曰且以目前言之清廉行善之士应得福寿俱全而反贫促多疾作恶屠杀之人应招促龄贫病而更延寿丰饶吾以二者观之是以不信修善作福念佛往生余曰甚矣子之不达也子之所说如管窥天非天之小也是人见之小也不见宝鉴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节未到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又云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又云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真武垂训曰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莫道造恶不报直待恶贯满盈莫道修善无应直待善果圆成因果录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涅槃经云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业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受报或今生作业来生受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谦孝经云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书曰天道福善祸淫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又云阳网疏而易漏阴网密以难逃佛尝谓阿难曰人有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阿难问何故佛言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恶已熟也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恶未熟前世之善已熟也熟处先受报譬如欠债急处先还由此推之三教皆言此理但有迟速耳岂可以目前未见果报而遂不信因果因以不信净土乎彼曰富贫寿夭皆从天命焉有轮回之报乎余曰观子之理实不明也世人虽曰天命天岂私于人哉盖人前世所为不同故今生受报亦不同岂是天之所主耳是以此身谓之报身报我前世之所为故生此身也天何容心哉譬如人有功罪于外当受赏罚于官府官府岂私于人哉唯以有功当赏有罪当罚岂以赏罚无故而加于人乎世间官府犹不以赏罚无故而加于人况天地造化岂以祸福无故而加于人也是知前世所为有善恶故今生祸福以报之所以不能纯乎善故不得纯受其福也乃有富贵而苦夭者有贫贱而寿乐者有荣宠而悴辱者有卑困而安闲者有少年登高科者有终身不得第者有财谷丰盈而无儿女者有逼迫艰难恶儿女多者有夫在而妻死者有妻在而夫死者有子在父前而死者有孙在公前而死者有先乐而后苦者有先苦而后乐者有前后乐而中苦者有前后苦而中乐者有一生而受苦者有一生而受乐者我今问子斯等何故而致然耶彼则曰实不明此余曰子既不明云何不信若人拨无因果必堕阿鼻地狱地狱罪毕复堕饿鬼饿鬼罪毕复堕畜生畜生道中偿他宿债杀他一命还他一命吃他八两还他半斤畜生罪毕劣得人身虽得人形贫穷下贱盲聋喑哑脚跛手折恶病所缠饥寒所逼不得见佛不闻正法不遇圣贤不逢知识展转轮回受苦不息古德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要知善恶昭彰果因不昧佛诚言于因果必不妄言于净土也且夫为人者须要知是非识廉耻信因果惧罪福察善恶辨邪正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荣枯不能动其心得失莫能移其志处富贵而不欢居贫贱而无戚进退知时量力任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忠孝仁慈始终不二如斯而不为君子则吾不信也如斯而不为大贤则吾不信也如斯念佛而不生净土者则吾不信也我今殷勤解说决子之疑子当敬谨信受勿轻忽焉。

  破不信地狱 四八

  或曰地狱之说不足信也一元曰牢狱之说亦不足信也曰牢狱现存焉可不信曰牢狱虽存吾即无也或曰师虽不受牢狱之苦亦不可以断其无曰如是如是地狱亦现在子何不信乎或曰朱子所言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具无所施是以冥府十王不足信也明矣一元曰朱子之说谬之甚矣反越夫子之大理又失自己之妄言我以审问朱子既以神亦飘散如何却有鬼神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非其鬼而祭之又曰为之宗庙以鬼飨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又曰生则亲安之祭则鬼飨之又曰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弟之致通于神明又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礼记孔子曰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由此观之不唯夫子所说鬼神乃百家诸子皆共说之不见圣经贤传中尽载鬼神之事岂无朱子之言乎朱子又言范文正公曰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将何颜以入家庙乎既谓形朽灭神飘散泯然无迹何人在于地下家庙乎何人去见祖宗乎如此者朱子之欺心妄语斯可见矣昔日唐太宗早闻武后欲坏其成法故欲杀之袁天刚曰杀之则再生人世怨怒愈深太宗然之故令为尼建立感业寺处之出刘三吴细鉴唯通鉴略之天刚谓再生人世怨怒愈深朱子谓形朽灭神飘散两家之言天地悬隔孰是孰非夫天刚明理之人也岂众人可同日而语哉又司马温公与元城刘先生曰佛家言天堂地狱且夫实有此否元城曰佛之设此有理有迹推其理俾人易恶向善耳论其迹则实有地狱也且邹衍谓天地之外如神州赤县者八九庄子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弗论凡人耳目所不及安知其无温公动容而服膺自此敬佛复引古德云天堂无则已有则君子登地狱无则已有则小人入诚哉是言也今将一喻以破多惑诸仁者汝等有梦否曰有梦曰梦中曾受苦乐否曰曾受苦乐余曰受苦乐之时要见是身受耶神受耶或曰身卧于床岂是身也曰元来是神受耶地狱之苦皆是?神受之实非形体也在生梦中尚有苦乐况死去而无地狱乎若听朱子之言反累后人入地狱也何则若有不信罪福之徒使其放纵造恶而堕地狱却不是反被朱子之害也朱子故排佛氏谬出此言而惑其众是以不足信也明矣噫胡子不惧地狱伪造崇正之辩诽谤大圣诳惑迷人令自他同入地狱可悲也哉呜呼牢狱有作者去受地狱有亦是作者去受我不作牢狱之罪不受牢狱之刑不造地狱之业不受地狱之苦岂可执其己见断其无也或曰如是如是何以修持不堕地狱一元曰汝等坚持斋戒念佛参禅果证菩提高超极乐依此而行非但地狱不去受天堂亦不去受也。

  地狱轮回异类说 出儒典 四九

  隋开皇中太府寺丞赵文昌死而复活云有人引至阎罗王所王问一生以来作何福业答云家贫无力可营功德唯持金刚般若王闻合掌赞言善哉功德甚大即放还生使人引至南门首见周武帝在门侧房中三重钳锁唤昌云卿既还家为吾向隋皇帝说吾诸罪并以辨了唯灭佛法罪重未可得竟为营功德俾出地狱及出门外见大粪坑有人头发上出问引人云何人也引人答曰此是秦将白起罪犹未了昌归得活遂奏其事来天下僧尼为周武帝诵金刚经设大供仍入隋史感应赋载庾信堕地狱为九头龟也缘庾信在世为人故将浮词诳语排斥佛氏以致感报如斯悔之晚矣名臣言行录载王荆公子名雱所为不善凡荆公悖理伤道之事多出于雱及雱死后荆公仿佛见雱荷铁枷立于门侧由是舍宅建寺为雱追冥福脱其苦难以是证之则儒家之书固有地狱之说矣乃谓释氏地狱之说为无有何其未之思也南史载梁武帝梦眇目僧执手炉入宫内欲托生王宫觉而后宫生子幼即病目医疗不效竟眇一目是为元帝名臣言行录载范祖禹将生其母梦一伟丈夫立于侧曰我汉将军邓禹也觉而产儿遂名祖禹以邓禹内行淳备遂字之曰淳夫又不见事文类聚蒙求等书羊怙识环鲍靓记井向靖女亡而再育问父母以求刀文澹幻质以还生说香囊而验父以是证之则儒家之书固有轮回之说乃以释氏轮回之说为非何其不察之也地狱轮回之说前既言之矣至于死而变为畜生见于儒家之所纪者非一隋书李士谦曰鲧化为能(奴来切三足鳖)杜宇为鶗鴂褒君为龙牛哀为虎彭生为豕如意为犬黄母为鼋宜武为鳖邓文为牛徐伯为鱼铃下为乌书生为蛇呜呼纪载于儒书者如此非释氏创为此说也洪迈云亲见杀猪羊者临终卧地作猪羊鸣古人谓至暴化为虎程子谓亲见村民化为虎自引虎入其家食其猪古今此类甚多世人犹不信矣庄周曰万物出于机入于机贾谊曰化为异类兮亦何足患孔子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信斯言也则知人有此身不可以常保背善趍恶不免为异类也玄宗直指云人用禽兽心死必为禽兽生用人天心死必归人天此乃不易之理也何谓无轮回静斋学士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由是推之则三教皆言此事岂可以目前未见而不信也故佛以慈悲广大之心示五乘之教人乘者教人持五戒而常获人身不堕于异类也天乘者教人修十善而报得天身不止于为人也后之三乘者教人由声闻缘觉以至于佛道永断生死轮回归于净土常住不灭证无上觉还度众生也吁天下之大道远理孰有过于此哉。

  辨明升降托胎 五十

  或曰释氏言投胎托生者言升降轮转者此等之言诚为可恶讵可信之世间愚夫愚妇被他所惑读书智者不被其惑哉一元曰子是博览智人耶或曰然一元曰子是智人必能穷通万物之理乞将二事剖断之或曰怀胎生产之事必从夫妻交感而生焉有外来投托者纵然有之要见从何处来从何处入所言投胎托生者决不可信矣所言升降轮转者实无此事设使有之何不人生其畜畜生其人只见人生人畜生畜焉断此二事必不可信一元笑曰子既称为智者不应自昧其心山僧虽是愚陋不被子之所瞒或曰师若达理何不为我详说之一元曰然吾语汝汝当谛听焉子言投胎托生皆从交感而有世间无子之人多娶妻妾以交感而终身竟无一个儿女者何耶要知投胎托生必假内外因缘方得成就云何内外因缘本人宿业为内因父母遗体为外缘内外因缘和合而有若无宿业自因终不托胎何以故父母犹如水土神识犹如种子若无种子决定不生子不信有外来投胎之事设使有之要见从何处来从何处入我今再将喻法为子决疑譬如人在深房闺合之内有花香从外而来其人闻之宛然可见且花香亦无形相亦不隔碍时风送来为自然耳神识投胎亦复如是况神识亦无形相亦不隔碍业风吹来亦自然耳犹如人之妄想有甚隔碍亦如梦中之事与觉时则同况梦亦无形相亦不隔碍皆为自然耳神识投胎亦复如是要知胎腹与屋舍不别神识投胎如人进屋乃自然耳或曰屋舍甚大胎腹极小奚能藏得身乎一元曰神识乃是无相之灵性灵性能大能小大则无边际小则看不见入胎腹不以为小入屋舍不以为大此乃自然之理何必怀疑子又言人生人畜生畜焉有升降轮转之事乎设使有之何不人生其畜畜生其人此之无知之言愚痴极甚譬如士之求官必从官求离官而得者无有是处且夫人形是一欲为三教百家之业必须各从其类而得之离类得之无有是处亦如神识是一皆由造作不同遂使投胎有异投人胎则为人投畜胎则为畜岂可言其人生畜畜生人哉亦如水性是一落在诸处因处得名又如金性是一造作众器因器类相神灵升降托胎亦复如是或曰师言明矣一元曰复有多种受胎不及尽述二事之义略说如斯所言成形之事非止胎生亦有卵生者湿生者化生者子读儒书人伦一界之事尚识未尽焉能识十界之事乎或曰何为十界一元曰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总名四圣六凡共成十界若神识作佛业生佛界作菩萨业生菩萨界作缘觉业生缘觉界作声闻业生声闻界作天业生天界作人业生人界作修罗业生修罗界作饿鬼业生饿鬼界作畜生业生畜生界作地狱业生地狱界所谓神识无定随业受报不见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岂不然乎子欲明大理必须阅藏经究本性方可称为博学有智之人慎勿以管见窥天反谤吾家之大法或曰余虽读书实未能达此之理今幸尊师开示如闇得灯如贫得宝一元曰切不可执着小知小见误却你生死大事还要修持净业愿出苦轮先德云世有才人文僭绝可怜不遇空王说几多枉负聦明心到底生死打不彻诚哉是言也呜呼吾以复引因果劝子回头昔有僧明琛通内外学能??蛇作常山蛇势并作蛇论生身变为蛇李伯时??马作打辊马势活现马形验此二事显明念佛定成佛求生净土定生净土子何不以念佛为心求生净土哉或曰谨遵师命当以修持礼敬殷勤辞谢而退。

  辨明梁武定业 丞相张商英解 五一

  或曰梁武一生奉佛后致亡国丧身何也无尽曰不明定业之人诚为可愍昔日嵩岳圭禅师云佛有三能三不能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一切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能三不能也今有心愤愤口悱悱闻佛似??仇见僧如蛇虺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且佛尚不能化导无缘吾如彼何哉议者皆谓梁武奉佛而亡国盖不探佛理者未足与议也国祚之短长世数之治乱吾不知其然矣尧舜大圣而国止一身其禅位者以其子之不肖而后禅也其子之不肖岂天罪之欤自开辟至汉明帝以前佛法未至于此而国有遇难者何也唐张燕公所记梁朝四公者能知天地鬼神变化之事了如指掌而昭明太子亦圣人之徒也且圣者以治国治天下为绪余耳岂无先觉之明而慎择可行之事以告武帝哉盖定业不可逃矣呜呼定业之不可作也犹水火之不可入也其报之来若四时之无爽也如西土师子尊者此土二祖大师皆不免也又岂真师子二祖哉释迦如来尚且不免金锵马麦之报况初学凡夫哉盖修也者改往修来矣且宿业既还已则将来之善岂舍我哉今夫为女形者实劣于男矣遽欲奉佛而可亟变为男子乎必将尽此报身而愿力有待于后世乎梁武寿高八十有六不为不多以至而卒不至大恶但舍身之谬以其先见祸兆筮得乾卦上九之变取其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以此自卑欲图弭灾召福者梁武自谬耳于佛何有哉梁武小乘根器专信有为之果兹其所以不遇达磨之大法也过信泥迹执中无权者亦其定业使之然乎但圣人创法本为天下后世岂为一人设也孔子曰仁者寿而力称回之为仁而回且夭矣岂孔子之言无验欤盖非为一人而言也梁武之奉佛其类回之为仁乎侯景兵至而集沙门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者过信泥迹而不能权宜适变也亦犹后汉向诩张角作乱诩上便宜颇多讥刺左右不欲国家兴兵但追将兵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则当自消灭又如后汉盖勋传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扶风宋枭为守患多寇叛谓勋曰凉州寡于学术故屡多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此亦用之者不善也岂孝经之罪欤抑又安知梁武前定之业祸不止此由作善以损之故能使若是之寿也帝尝以社稷存亡久近问于志公公自指其咽示之盖谶侯景也公临灭时武帝又复询诘前事志公曰贫僧塔坏升下社稷随坏公灭后奉来造塔已毕武帝忽思曰木塔其能久乎遂命撤去改创以石塔贵图不朽以应其记拆塔才毕侯景兵已入矣至人岂不前知耶如安世高帛法祖之徒故来毕前世之对不远千里自投死地者以其定业不可逃也如晋郭璞亦自知其不免况识破虚幻视死如归者乎岂有明知宿有所负而欲使之避拒苟免哉。

  辨明东西界域 五二

  客问妙明禅师曰佛教是夷狄之法我中国不宜法之孔子白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曰吾闻以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且吾子曩时学二帝三王之法习六经诸子之书今更舍之反学西域之言不亦陋乎妙明曰吾昔未见大圣微妙之旨亦尝出此语与子所见不相远也今则不然若子只知礼乐之华而闇道德之实窥爝火之照而未睹日月之明也孔子所语疾时君子废礼孟子讥陈相之专农意有所主理非决然且舜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夷大禹生于石佃日磾出于蕃由余出于戎季札出于蛮此三圣三贤皆生于夷狄岂可以夷狄而不法之也且太康周幽君之荒者也石赵嬴秦君之暴者也赵高李斯臣之佞者也侯景宇文臣之悖者也此四君四臣皆生于中夏岂可以中夏而法之也昔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夫如是非圣贤拘于夷夏而人自夷夏耳且北辰之星在天之中在齐之北以此观之齐鲁汉魏之地未必为中也若此以彼为西戎彼必以此为东夷矣而又且孰为其中耶自高天之所覆原地之所载山川之广邦域之多不可以亿兆而记又焉知此为中乎彼为边乎佛以百亿日月世界如一芥子况一日月之小世界乎语云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吾是以尊其大而学之譬如大海一滴味具百川出世之道颇知则世间之道不劳而得矣。

  辨明三教经典 五三

  客又问妙明曰至宝光而不华至辞悫而不节言约而至者丽事寡而达者明故珠玉少而贵瓦砾多而贱圣人制六经不过数万余言老子说道德经不过五千余言今见佛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自非一人力所堪能盖繁而不要也妙明曰牟子云江海异于行潦者深广也泰山别于丘陵者高大也若夫深不异于行潦则孺子浴其渊高不出于丘陵则跛羊陵其巅摩天之翼不居萑苇之茎吞舟之鱼不处溪塘之水剖蚌蛤之腹求明月之珠探枳棘之巢求鸾凤之卵必难获者何也盖小不容于大而大不处乎小也故万斛之鼎不可满以盂水一钧之钟不可容于流泉合抱之木岂适用以茅茨寻尺之棘安能负于广顶故器有宽隘量有巨细材有胜劣物有轻重德有厚薄道有浅深法有权实机有大小所处之分未有乖也且佛之经也前说亿劫之事后道万世之要至于无始未萌之前二仪肇形之际其远不可推其事不可纪其微不可握其纤不可入佛悉弥纶于广大之外剖析其窈渺之内以至高天无极之上厚地无极之下莫不示诸斯乎如指其掌也所明既博文奚为繁卷万言亿亦未足为多何不要之有耶岂特以一人力所堪能然后以为得矣譬如渴人饮海饱而自足焉知其余哉今人皮肤之学偏要排佛绝读数十卷书心忿忿然遽以排佛为急务呜呼世人力排佛教犹侧一掌以翳日光抱一石而塞巨浸其于功也不亦劳乎。

  辨明三教至道 五四

  如是我闻诸佛盖为一大事因缘入山修道证果度生后之学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此一大事也亦以深隐山居思惟此事有客至而问曰师居于此为何事乎一元曰学佛道也曰佛道之理可得闻乎曰恣汝所问吾即答之客曰释道二家之法本是异端师何以学之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客曰道之虚无释之寂灭岂不是异端也余笑而反问曰子曾读虚无寂灭之书否客曰异端之教不足观也曰彼书尚未能读焉识异端之道乎非是教之异端自是仁者执异端也使仁者若知孔子则知佛老因不知孔子则反谤佛老矣不闻张无尽曰吾学佛然后能知儒此言实为至当客拜而再问日三教至道俱可闻乎答曰闻可闻唯恐不能行也若能行持可以为孔子可以为老子可以成佛矣若闻而不信信而不行犹??饼之不充饥也客曰师今说之我当行也一元曰三教至道但是一心心者人之本源也释云心是法中王道云心是众之王儒云心是人之主一切诸法皆不出于心也王不动万姓自安心不乱诸邪不起正所谓心有主则能不动矣释云心地法门非在舌辨道云心地下功全抛世事儒云说不如行行不如到俱要终穷至实毕到斯源了义还宗随流赴感故孔子以寂然不动为体感而遂通为用佛以定为体慧为用也老子以虚无为体妙有为用亦此意也嗟乎非独今之学者不见夫子之道不识夫子之心当时圣门颜子号为具体尽平生力量只道得个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有所立卓尔竟捉摸未着而圣人分明八字打开向诸弟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以此观之圣人未尝回避诸弟子而诸弟子自蹉过了亦如佛说法华经曰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何以故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知一切诸大菩萨亦不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呜呼三乘贤圣尚不能测其佛智况凡夫而能测度哉凡情欲测佛智如取萤火烧须弥山全无交涉但徒劳神尔不知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广则包罗法界窄则纤芥难投用时则万境全彰放下则一尘不立直得虚空粉粹大地平沉魔外心寒人天胆丧如斯至道岂文字语言而可测也不见华严的意曰法界之宽太虚莫能喻其量一真之妙千圣安可齐其功即此用离此用奋然角虎之威明头来暗头来猛矣铁牛之势掷大千于八方之外非正非偏纳须弥于一芥之中不迫不隘谓其空兮全真独露谓其有兮纤迹不存二乘声闻不能窥其涯涘登地菩萨未能了其圆融唯上根上机顿悟于一时一刻彼小乘小器更修于多劫多生如此者岂凡愚浅见之可测哉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道云视不得见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曰妙道又云道难说须当自悟法可传道不可传也儒云视不用目听不用耳离耳目之用自然得性又云道本无言言生理丧若将声色化民是为末也深推三教至道皆不在乎传受文字也庄子云使道之可传人莫不传之子孙道之可献人莫不献之君亲其不可传献者无他中无主而外无其证也又云夫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及见寂无一言及出子路怪而问曰夫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缘何无一言乎孔子曰此人目击而道存不可以容言音矣要知夫子之道实是超出语言非类今之世人只工文字而不修道德但要人爵而不修天爵不见论语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又云夫子之文章可乃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又云德行本也文艺末也周子通书曰不知务道德而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矣昔者齐桓公读书于堂上有斫轮者告曰公所读者古人糟粕也不得真醇之味亦如达磨西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奚拘于文字语言乎从上三教圣人本是无言无说只为后人迷失真智不得已而开个门户与后人也惜乎后人不行是谁之咎欤佛眼远和尚曰学者不可泥于文字语言盖文字语言依他作解障自悟门不能出言象之表昔达观颖初见石门聪和尚室中驰骋口舌之辨聦曰子之所说乃纸上语则未极其奥须用真参实悟悟则超然卓立不乘言不滞句如师子王哮吼百兽震骇回观文字之学何啻以十较百以千较万也诸仁者况以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易云百姓日用而不知深可痛也於戏今生不了永入轮回朝若得闻夕死可矣仲尼言欲学至道须当绝念于未萌治心于未起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所谓诚其意者母自欺也老子言欲得至道须离见闻觉知忘心忘境直要忘忘忘无可忘斯为真忘能仁言欲入至道须离作止任灭若说有觉犹未离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一而三三而一皆此道也儒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道曰无相无名无能无所释曰无我无人无憎无爱是故三教圣人皆不越这个道理也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般若偈云般若无知无事不知般若无见无事不见空生以无说而说天帝以无闻而闻斯乃真般若之妙道也列子云是以圣人功高二仪而不仁明逾日月而常昏不仁者施恩不望报常昏者照而无心也无为而治者亦如是也孔子教人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能推此理而行可以为孔子也老子教人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能推此理而行可以为老子也佛氏教人广行慈悲愿力之道大慈者与一切众生之乐大悲者拔一切众生之苦大愿者愿众生成正觉也大力者度众生出三界也能推此理而行可以成佛也夫至道者如秋月之流空若闲云之出岫赤洒洒活鱍鱍圆陀陀光烁烁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者也今以略说三教至道与汝知之若谈妙理穷劫说不尽也吁圣人空费老婆心智音不在频频举吾劝仁者同发佛心同修佛道同生佛国同成佛果也客稽首而退谢曰信受奉行。

  辨明三教优劣劝修净土论 五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8-4-17 13:14:36 | 只看該作者
或问曰儒释道三教有同异否有优劣否一元曰亦同亦不同亦优亦不优或曰师言何谓也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即优小机者执之即异即劣总从一性上起用只是机见差别有同异优劣也或曰同异优劣之理可得闻乎曰张无尽问大慧禅师曰尧舜禹汤皆圣人也佛竟不言之何耶师曰尧舜禹汤比梵王帝释有优劣否无尽曰尧舜禹汤岂可比梵王帝释远则远矣师曰佛以梵释为凡夫也余可知矣公乃击节而叹曰尧舜禹汤不及梵王帝释远矣佛以梵释作为凡夫始知佛是圣中之圣天中之天无上法王正等正觉昔时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仲尼老子得与佛比对否阚泽曰若将孔老二家比校佛法远之远矣所以然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岂不见书云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天中至尊无非玉帝玉帝比罗汉犹吏比进士况佛乎佛是菩萨缘觉声闻之师是为圣师也又问仙道比佛道何如答神仙尚受玉帝所辖岂可比于佛也况以仙道难修又有坠落之日佛道易学永无退转之时楞严经云世有十种神仙俱不曾修正觉报尽还堕诸趣若要出死生超凡圣唯佛道尔昔日释迦赞弗沙佛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是也又不见列子云商太宰问于孔子夫子圣者欤孔子曰丘只博学多识者圣则何敢然三王圣者欤答曰三王乃任智勇者圣则丘不知五帝圣者欤答曰五帝乃任仁义者圣则丘不知上古三皇圣者欤答曰上古三皇乃任因时者圣则丘不知太宰又问曰然则孰为圣者欤孔子动容有问曰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正所谓森罗万象至空而极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贤圣至佛而极一切教法至心而极心也者是总持之妙本万法之洪源亦名大智慧藏无住涅槃百千万名尽是心之异号耳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是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作佛西方净土乃要捷门庭无人不可以修不拘僧俗而只要办心本无男女而何须著相未明人妄分三教了得底同悟一心且夫圣人之心正而已矣圣人之教善而已矣不必僧不必儒不必彼不必此彼此者情也僧儒者迹也圣人垂迹所以存本也圣人行情所以顺性也存本而不滞迹可以语权也顺性而不溺情可以语实也夫大道者唯心之谓道阐道之谓教教也者圣人之垂迹也道也者生灵之大本也是故学者只宜背尘而合觉不可认假而迷真也诸仁者儒非定儒道非定道故知皆可成佛非唯三教可成乃百家诸子尽可以成也人何为而不修乎轻净土而不生乎或曰但了自己生死何须苦恼劝人余曰不然岂不闻如来出世无一法不是利生菩萨修行肯纤毫而为自己此法门人若知之如己知之岂不快哉人若不知如己不知岂不痛哉华严经云非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仁者之心也若止于自修则是声闻之徒名为小乘犹如车乘之小者仅能自济而已盖佛所谓断佛种者也能广劝人者名为大乘菩萨犹如车乘之大者人我兼济之谓此获无量福报所以能至佛地也十方恒河沙数诸佛皆共赞叹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谓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也其功德如此可谓至矣故大慈菩萨劝修偈云能劝二人修比自己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如劝百与千名为真菩萨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由此观之则西方之说可遍天下苦海众生可尽生净土矣若见一人退惰则协力提携一人舍凡则递相照顾虽不能弘教利物亦可以温故知新岂不见施人一钱人称受惠益人一语彼岂无知财施则济人之贫食施则济人之命法施则令人出世功德讵可比伦财施如灯止明小室法施如日遍照大千吝法而不劝修累劫沉于黑狱推己而行化导现生则是阿弥敢冀运慈递相劝发以斯悲愿结此净缘?滞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齐登乐土圆报佛恩可谓未度者令度矣。

  辨明三教圣人前后降生颂 五六

  三教法数云。

 周昭甲寅第四帝  释迦降诞迦维卫
 穆王壬申五十三  如来八十归真际
 灭度一千八十年  教流汉明永平世
 佛先四百二十二  老子方生定王世
 佛先四百七十七  孔子灵王时诞质
 为报旁生稚子知  鼎分三足还归一

  (上文按佛法金汤编校正云○昭王康王之子二十六年是甲寅有云九年甲寅者有云二十四年甲寅者皆非也○穆王昭王之子五十三年是壬申有云五十二年壬申者亦非也)。

  辨明精气神 五七

  玄宗直指云戒以养精定以养气慧以养神一元曰悟人自识元精元气元神迷人妄认色身上精气神大愚大错怪哉苦哉岂不见张紫阳说精气神者先天地之元精元气元神也元精非淫泆之精元气非呼吸之气元神非念虑之神痴人不晓此意唤瓮作钟眼既不明理亦不达矫诱他清信之士一向在臭皮袋上造作昧却一真佛性展转轮回妄言此是修行实可悲也吾以忝为佛子岂可怀宝迷邦宜当开示未来共入菩提正路精者本来元精也戒也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此乃是清净法身也清净法身者即是汝之性也气者本来元气也定也寂然不动具足无量妙义此乃是圆满报身也圆满报身者即是汝之智也神者本来元神也慧也感而遂通具足恒沙妙用此乃是千百亿化身也千百亿化身者即是汝之行也又谓之法身般若解脱又谓之戒定慧又谓之一体三宝邪迷之人将淫泆之精唤作佛宝将呼吸之气唤作法宝将念虑之神唤作僧宝此等迷流瞒人瞒己误自误他非但赚度后人是亦轾诬先圣也切戒诸人不可错解古人错一不落字犹作野狐五百劫岂可将如来正法作为魔家毒药其罪可恕否此等邪师入地狱如箭奉劝后之学者记取记取珍重珍重。

  离相显性往生净土说 五八

  或问曰女人念佛得生净土否一元曰是何言欤鹦鹉鸲鹆念佛尚得往生况于人乎或曰女身有十恶云何便得往生一初生父母不喜二举养视无滋昧三心常畏人四父母忧嫁五父母生离六畏夫喜怒七怀产甚难八小为父母检录九中为夫主制禁十老为儿孙所诃从生至终不得自在又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答曰若论相说果乃有之若言性宗都无此事当时龙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刹那成佛岂在男女老幼之相乎禅宗会下许多女人现世明心见性成佛作祖者何况身后往生乎汝定执女相为实者甚矣不达性理也不达性理却是女人会得性宗非男非女大般泥洹经云若有男子不知自身有如来性世间虽名男子佛说此辈是女人也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有如来性世间虽曰女人佛说此等是男子也不见宗镜云四大之身见有生灭男女之相而灵觉之性实无生灭男女之相汝今悟此性名为长寿亦名如来寿量亦名涅槃妙心又云凡有心者悉皆成佛如今行是佛行坐是佛坐故云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诸佛法身不离下凡之一念裴国相云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正所谓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况女人乎问既具佛性蠢动含灵何不成佛去却在轮回受苦乎答只为当时著相迷性背觉合尘造作种种恶业今堕异类受苦蠢动含灵且置而弗论今时得个人身者尚不肯斋戒念佛求生净土反教异类成佛乎或曰多有善知识见女人斋戒念佛者皆愿他女转男身来世修道此说何如一元曰此等善知识滥叨知识之名而不达知识之理实乃痴迷不知维摩经云舍利弗与一天女曰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一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如此者真如性中岂有男女之相耶况法华经中专记女人生极乐世界岂不其然乎又往生传载女人生西方者不胜其数知识何不知识焉。

  身虽出家不求净土说 五九

  天如和尚云近世有等出家者虽云离俗俗习不除尽曰出尘尘缘不断经教固不知参禅又不会心猿乱走意马奔驰作队成群打哄过日非但虚消信施亦乃埋没己灵眼光落地之时路头向甚处去正是青天白日爷娘不识未证谓证未得谓得实乃徒入空门虚生浪死噫问君出家因甚么事为衣食故贪富贵故求安乐故父母舍汝出家指望超度父母报答四恩而今自己尚无靠托况能拔济他人乎有日阎罗老子与你打算饭钱将甚抵敌不落地狱饿鬼定是戴角披毛如此出家可悲可痛诸仁者趁此未老无病之前急早作个活计坚持斋戒念佛诵经礼赞发愿求生净土得见弥陀之后可以超度父母可以报答四恩可以拔济群生可以永受快乐如此出家方为佛子嗟乎又有一等为僧为道者教他求生净土只说功行全无工夫未到且求来世再为男子重复出家展转修行方可生彼此等退屈下流愚痴极甚自迷犹且可又要赚他人我且问汝现今男子出家不求净土更待何生先德云今世不得生一蹉是百蹉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诚哉是言也诸仁者若论功行工夫要成佛者且待弥勒下生千佛出世若言九品法门求生净土一念信心弹指可到何以故仗佛力故不见莲宗宝鉴云信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净土往生似风帆行于顺水弥陀接引直趣菩提众圣提携高超三界上品即登佛果下生犹胜天宫普请勿疑同修不退又不见决疑论云人身难得净土易生何以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清净方得为人况以五戒难持亦无愿力摄受此所谓人身难得也修净土者未必持戒全与不全但念阿弥陀佛名号纵有罪业亦许忏悔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各有愿力共来接引摄受此所谓净土易生也十六观经云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五逆十恶罪人临终十声阿弥陀佛亦得往生净土况出家斋戒念佛而不生乎呜呼如此捷径法门只是无人信受若不信受奉行出家有何益矣。

  裴相国身心虚伪说 六十

  唐相国裴休曰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身者是地水火风假合之身旋聚旋散属无常法非我身也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心者是缘虑客尘虚妄之心乍起乍灭属无常法非我心也我有真身圆满空寂者是也我有真心广大灵知者是也空寂灵知神用自在性含万德体绝百非如净月轮圆满无缺惑云见覆不自觉知妄惑既除真心本净十方诸佛一切众生与我此心三无差别此即菩提心体也舍此不认而认臭身妄念随死随生与禽畜杂类比肩受苦为丈夫者岂不羞哉。

  龙舒居士淫杀说 六一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节而不纵可为贤人纵而不节是为下愚盖此二者皆造业之所杀生以资口腹非造罪而何淫欲以丧天真非造罪而何况二者更相助发因美饮食则血气盛血气盛则淫欲多淫欲多则反损血气血气损则又赖饮食以滋补是二者更相造罪也若欲省口腹必先节淫欲若能节淫欲即可省口腹此乃安身延年之道若能节而绝之则粗粝亦自美矣若纵之则人生受用之数有限限尽即早终也慈觉禅师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校量若能如是思省自可省口腹矣务实野夫云皮包骨肉并脓血强作娇娆诳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尘若能如是思省自可省淫欲矣果了得此二者在生何由有疾病天折身后何由有地狱畜生修净土者实当谨戒于此。

  理事圆顿说 六二

  天真佛不从外来一切众生各各具有但由虚妄流转二障覆蔽不能了知故菩萨修六度万行证大圆觉于无分别智照真如理于金刚道中断尽烦恼所知二障于解脱道中显出清净法身如用药磨镜也永明寿禅师云心为法界之宗一切诸法心为上首若知于心则能得知一切诸法大灌顶经云禅思比丘无他想念唯守一法然后见心桐江瑛法师云心焉心焉本自天然卓尔独立湛寂孤坚妙中至妙玄中又玄无来无去不变不迁由体明觉遂生诸缘镜含万象海纳百川收之兮神潜方寸舒之兮光充大千变化自在作用无边乃生乃佛为实为权迷之则浩浩不返悟之则了了相传释曰一法为宗诸法无寄他缘自绝妙性显然志当归一而何智不明寻流得源而何疑不释撮要之旨斯莫大焉书云精一无二唯精唯一先治身心后治家国经云常正其心不事余学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古人云觉得心放便是工夫不怕念起唯恐觉迟觉速止速二妙相宜知非改过蘧颜可师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降心成道万行俱成唯心之理不可忘也始知得地万物皆生得理万行皆成裴国相云心者万物之总也分而为戒定慧开而为六度散而为万行万行未尝离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故曰万行显真宗也宗镜云理行相资阙一不可有为虽伪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慧性不朗是故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道无亏普贤以行会理根本之门不废若违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理事兼行是为大乘菩萨也又云若人欲成大觉必须行乎中道中道者不偏不倚也不偏于空不倚于有有亦不着无亦不空斯乃谓之中道也心赋云有人要到清凉池须用目足更资也清凉池者圆顿一乘之性海也有目无足不得到清凉池目者何也穷其理也理者何也一心也足者何也行其事也事者何也万行也正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何哉要知万法本于一心一心具乎万法法即全心之法心乃全法之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是为体用不二理事齐彰三观圆修直入如来地矣。

  为君子说 六三

  龙舒曰人皆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不须为小人而必欲为小人若诚信恭敬若温和方正若推贤扬善若随宜利物凡此之类皆君子之事也为之亦不难者人不肯为何哉若欺诈傲慢若粗暴谄曲若说短扬恶若纵意害物凡此之类皆小人之事也为之有何利益人必为之何哉为君子则人喜之神祐之祸患不生福禄可求所得多矣虽有时而失命也非因君子而失使不为君子亦失矣命有定分故也为小人则人怨之神怒之祸患将至福寿以促所失多矣虽有时而得命也非因小人而得使不为小人亦得矣命有定分故也孔子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能审此理所谓君子嬴得为君子小人枉了为小人如是以修净土必不在下品生矣。

  情说 六四

  龙舒曰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圣甘其饮食美其衣服大其居处若此之类是谓养情饮食若流衣服尽饰居处无厌若此之类是谓纵情犯之不校触之不怒伤之不怨是谓折情犯之触之伤之如空反生怜愍愚痴之心是谓灭情悟此理则心地常净如在净土矣。

  小因果说 六五

  龙舒曰有修桥人有毁桥人此天堂地狱之小因也有坐轿人有荷轿人此天堂地狱之小果也触类长之皆可见矣常如是省察其心以修净土上品往生复何疑哉。

  二天人说 六六

  龙舒曰华严经云人生有二天人随人一名同生二曰同名天人常见人人不见天人此二天人岂非善恶二部童子之徒欤人之举意发言动步常念此二天人见人而能无愧如此修净土则必上品上生或曰一人尚有二天人何天人之多也曰一月普现一切水岂必月之多哉。

  劝修备说 六七

  龙舒曰昼必有夜必为夜备暑必有寒必为寒备存必有去必为去备何谓夜备灯烛床蓐何谓寒备衾裘炭薪何谓去备福慧净土。

  寄库功德说 六八

  龙舒曰予遍览藏经即无阴府寄库之说奉劝世人以寄库所费之赀请僧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则必得往生若不为净土功德而为阴府寄库则是志在阴府死必入阴府矣譬如有人不为君子之行以交结贤人君子乃寄钱于司理院狱子处待其下狱则用钱免罪岂不谬哉。

  过现未来三大劫说 六九

  藏经云庄严劫谓之过去仁贤劫谓之现在星宿劫谓之未来三劫之中各具成住坏空四劫四劫共之为一大劫过去未来且置而弗论今言现在仁贤劫数成劫二十小劫住劫二十小劫坏劫二十小劫空劫二十小劫小劫之数一增一减从八万四千岁增劫之极为始过百年减一岁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减劫之极为终刀兵灾起刀兵灾后复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时为一小劫成住坏空劫内各具二十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共之为一大劫再言现在住劫之中二十小劫八小劫中无佛出世至第九小劫八万岁时减至六万岁拘留孙佛出世六万岁减至四万岁拘那含牟尼佛出世四万岁减至二万岁迦叶佛出世二万岁减至一百岁释迦牟尼佛出世○第十小劫中八万四千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弥勒佛后四小劫无佛出世至十五小劫中九百九十四佛相续出兴出兴之后又四小劫无佛出世至第二十小劫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住劫满楼至佛出世本愿出增劫○坏劫时至大三灾起大小三灾事相尽载上卷龙华三会览者宜悉。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七十

  佛在王舍城晨朝乞食遥见鸡足山中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严头洗漱着洁净衣东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到其家问之何为尸迦罗越言在此六向拜佛言六向拜此是何法尸迦罗越言父在日时教我早起六向拜不如何为今父丧亡不敢违命佛言父教汝六向拜不以身拜之汝错会其父意也尸迦罗越便长跪言愿佛为我解此六向拜义佛言谛听内着心中为汝详解其有长者智人能断六恶法便是拜六方何为六恶法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奕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五者喜与恶知识结交六者喜杀生瞒骗贪爱他人妇女若能除此六事即是礼拜六方汝若不除礼拜何益复使恶名流布家园不治钱财耗减己身羸惫善行日废遐迩不敬长者子当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远之我无量劫来常亲近善知识今得成佛佛复告尸迦罗越言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孝敬定省常令父母欢喜二者早起来令奴婢作其饭食勤俭治家三者代其父母劬劳四者当念父母恩德五者父母疾病当怀忧戚求医治之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亲近智人三者当教勤谨学问四者当为及时娶妇五者家中所有财产悉当与之南向拜者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畏之二者当依其训导三者所有浣濯修治当力为之四者勤学不厌五者过后当以仰望赞德切勿谈其过失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诲人不倦当令疾知二者要胜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见不忘四者有疑难处当为说明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超过于师西向拜者谓妇事夫当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敬心相待三者不得淫心于外当用坚守闺门四者若夫骂言不得应口作其怒色所有教诫当承奉之所有什物不得藏匿自用五者待夫先寝然后照管方睡夫视妇亦有五事一者出入当用递相恭敬二者饭食当令称时勿使妻恼三者妻欲衣服首饰勿违其意富者尽办贫者随分四者家中所有悉用付之五者不得外犯邪色令妻生疑异心北向拜者谓人相处亲属朋友彼此皆有五事一者彼此若作恶业当用递相劝化呵谏止之二者彼此有难有疾当用看顾调和治之三者彼此有家怀语不得为外人说四者当用各相敬叹不断往来或时触突不得恼恨五者彼此贫富不等当用扶持赈济所有美物当用分送向地拜者谓家主视奴仆使婢当有五事一者先用知其饥渴寒暑然后驱使二者有病当为呼医治之三者不得妄鞭挞之当用审问虚实然后责治可恕者恕恕不得者训治之四者若有纤小私财不得夺之五者给与物件当令平等勿得偏心奴仆使婢事主亦有五事一者当用起早勿令主呼二者所应作者当自上心勿劳主使三者当爱惜主物不得弃捐作践四者主翁出入当用小心迎送五者只宜称誉主翁不得说其过恶向天拜者谓人供养沙门善知识当用五事一者以真实心向之二者恭敬承事不以为劳三者数问道理四者应闻思修五者请决念佛参禅之旨昼夜当勤沙门善知识亦以五事开示其人一者教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定心智慧二者教之威仪礼节勿令放肆三者教之言行相顾宁使少言多行不可少行言多四者教之勤礼三宝悲愍大小生灵五者教之回向发愿求生净土得菩提道复度群情如是行之名为敬顺父命礼拜六方若不如斯纵拜无益尔时尸迦罗越即受五戒殷勤礼佛佛以重说偈言○鸡鸣当早起被衣徐下床澡漱令严洁两手奉香华剔灯换净水供养佛法僧合掌恭敬礼发愿报四恩六度法门中一一当修学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昏沉定心度散乱智慧度愚痴光阴不待人勤行莫放逸生老病死苦人命不久停况复临终时无亲可恃怙无处可隐藏无药可救治天福尚有尽人福有几长父母妻子居尽如寄宿客夜里共安身天明各消散无常亦如是预办佛资粮况以六道中轮回无暂已今幸得人身复闻深妙法自行当化他彼此俱利益六度为舟船能超生死海极乐阿弥陀愿力不思议接引上金阶亲授菩提记四众当奉行应求生彼国尸迦罗越子闻佛所说言踊跃甚欢欣作礼而信受。

  永明寿禅师警世文 七一

  夫不体道本没溺生死处胎卵湿化之流受横竖飞沉之类于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土纵得人身多生边夷下贱及处中国或受女身若为男子癃残百疾设得丈夫十相具足者亦有多般之苦何则处恐畏世生五浊时以肉为身以气为命一报之内如石火风灯逝波残照瞬息而已于中横夭者不计其数或有得天年极耳顺世间亦是鲜矣脱得古希之寿犹似童稚无知不思返照回光但识好生恶死呜呼假若三十豪四十富且约其间三十年于中有疾病灾祸愁忧苦恼居强半矣所以昔人有言浮生一月之中可开口而笑只四五日矣故知忧长喜促乐少苦多如在万仞之危峰似处千寻之沧海纵得少乐毕虑漂沉且夫有生劳我处胎有老夺我壮色有病损我形貌有死追我神灵有荣纵我骄奢有辱败我意气有贵使我憍倨有贱挫我行藏有富恣我贪婪有贫乏我依报有乐动我情地有苦痛我精神有赞起我高心有毁灭我声价乃至寒则逼切我体热则烦闷我襟渴则干我喉饥则羸我腹惊则慑我魄惧则丧我魂忧则挠我神恼则败我志顺则长我爱逆则起我憎亲则牵我欢疏则生我恨害则殒我体愁则结我肠乃至遇境生心随尘动念或美或恶俱不称怀皆长业轮尽丧道本其或更诡于君悖于父傲其物趋其时兽其心狐其意苟其利徇其名诳其人谄其行附其势欺其孤渊其殃崇其业扇其火吹其风骤其尘昔其觉邪其种睽其直但顾前非虑后只谋去靡思回唯求生焉知灭则念念烧煮步步沟隍矣如今或得刹那在世须蕴仁慈积功累德齐戒念佛愿往西方依此修持乃能脱苦可谓高超三界外诸苦不相干。

  圆修净土决疑论 出藏经 七二

  或曰自性弥陀本具唯心净土现成何须念彼佛而求生他土乎若是念佛求生反舍方寸之近而求十万亿刹之远岂不谬哉一元曰仁者虽说唯心之言实未达唯心之理极可为痴迷兵要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十方诸佛国土虚空万象森罗皆在吾之性中岂有心外之法乎不见楞严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又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如此者岂以十万亿为远乎华严经云一句之内包十界以无边一毫之中置尘刹而非隘李长者云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毛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岂以十万亿为远乎昔时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毛孔刹中行一步超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步步过尔许世界复经尔许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刹海边际十万亿土云乎哉要见他之唯心与汝之唯心是同乎是异乎或曰道无今古岂有二哉曰既然如是何苦局于方寸里是唯心遍法界不是唯心乎观汝之言但只随顺我语实非己之智分汝能识得妙明心理不堕偏枯又不执参禅以为是又不谤念佛以为非要知参禅亦是唯心念佛亦是唯心参禅为了生死念佛亦为了生死参禅念佛其理是同若说念佛不是念禅亦非禅佛之理既不通唯心之理亦窒塞焉可妄称悟达唯心耶唯心净土者常寂光是也真达寂光之人亦不执此亦不着彼在在是西方处处为净土能令大地作黄金能搅长河为酥酪举一音而皆是圆音行一事而无非佛事若到这般田地除佛能知余无知者不见法华经云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况我辈下劣凡夫乎若达寂光之境则一法不可得有何净土可生不独无净土而自心亦不可得此不可得亦不可得况可又执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哉固虽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人人本具未到此地者不许说此话也我以反问于汝汝见娑婆世界是黄金七宝莲华乎是坑坎瓦砾荆棘乎一切六道四生三涂八难是诸佛受乐乎是众生受苦乎彼阿弥陀佛国土不思议光明不思议寿量不思议慈悲不思议愿力不思议神通不思议智慧不思议三昧不思议辩才不思议分身不思议说法不思议度生不思议依正二严种种具足汝等今具足乎未具足乎若其未也速须至诚礼佛念佛求生净土何则执偏迷而修者如跛足人行陆路一日不过数里礼念往生如乘船入水路加以风帆须臾便是千里亦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轮王力也又如世人在官难中若自无力得脱须假有力之人救拔若人牵拽重物自力不任须假众他之力方能移动礼念求生净土亦复如是○永明寿禅师云且禅定一法乃四辩六通之本是革凡蹈圣之因摄念少时故称上善然须明沉掉消息知时经云如坐禅昏昧须起行道念佛或至诚洗忏以除重障?发身心不可确执一门以为究竟有念佛诵经而得度者有持戒说法而得度者有苦行勤劳而得度者有礼佛忏罪而得度者有见佛光明而得度者有供养三宝而得度者有妆塑金容而得度者有彩??佛像而得度者有布施行善而得度者有劝人念佛而得度者有戒杀放生而得度者有一心闻法而得度者是知无边教网了即归真尘沙度门入皆解脱譬如涉远以到为期不取途中强分难易故法华经云乃至散心念佛小音赞叹指甲画像聚沙为塔渐积功德皆成佛道岂况明了一心兼修万行而不成佛乎诸仁者欲识圆顿修行道理须看华严法华二经不达圆修徒称佛子故慈愍三藏云圣教所说正禅定者制心一处念念相续离于昏散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须?勤念佛诵经礼拜行道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万行无废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若能如是修习禅定者是佛禅定与圣教合是众生眼目诸佛印可一切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尽说念佛是菩提正因何得妄生邪见矣○今时有一般颟顸人经教又不明玄关又不透因果又不知罪福又不惧也要妆个大汉子做个善知识圆修道理不通只说禁口不语聋瞽后学之徒尽陷黑山鬼窟见人拜佛念佛诵经讲教广行众善反言着相修行转求转远不如执个念头逼气努力即是现成自己弥陀何必求生他方净土此等之人可悲可痛可愍可笑美则甚美了则未了余知钝根凡夫参禅不是昏沉便是散乱一日不知几多妄想几多昏困纵遇得力之时还有意识现起及乎出期之后仍复攀缘附物依前染着尘劳口谈是非心存憎爱如此参禅莫说弥勒下生要了明千佛出世已尽未有了日在焉可便说现成自己弥陀不必求生西方净土此等盲人如庶民称国王自取诛灭○又有一等愚夫虽进禅堂参学门路不识三毒不除见他胜进便生嫉妒自不能行不能随喜不识普贤行愿王不识万善同归集不识八溢圣解脱门反以障人礼佛念佛障人诵经讲教障人供佛斋僧障人造殿立像障人布施结缘障人广修众善如此贼人假佛衣穿偷佛饭吃实乃外道波旬地狱种子且夫云光法师又能说法又能入定禅定不计岁月世之以为希罕只因贪瞋不断径堕奔牛况我辈昏散参禅反轻拜佛念佛郁头蓝弗利根聦明能伏烦恼至于非非想天人间以为希有只因障碍不断后堕飞狸障碍尘境尚如此可障人拜佛念佛哉善星比丘能说十二部经获四禅果因狎邪友一向着空妄言无佛无法无有涅槃遂遭生陷地狱永入阿鼻我等可不寒心速急忏悔永嘉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斯之谓也○经云诸佛说空法为度于有故若复著于空诸佛所不化又云宁可说有如须弥山不可谤无如芥子许何以故昔有净命比丘住于正见持花供养诸佛而得授记又一法行比丘虽得四禅住于邪见着于偏空反谤净命法师云净命所受诸花不持供养而自受用坐此一言于六万世常无舌根佛言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得无舌报若人执一偏空为是谤修万行为非是人当堕地狱多百千劫何以故断佛种故不见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像渐见无数佛岂虚语哉○像法决疑经云佛言若复有人见他修福及施贫穷讥毁之言此邪命人求觅名利出家之人何用布施但修禅定智慧之业何用纷动无益之事作是念者是魔眷属其人命终堕大地狱经历受苦从地狱出堕饿鬼中于五百身堕在狗中从狗出已五百世中常生贫贱受种种苦何以故由于前世见他施时不随喜故岂不见护口经说有一饿鬼形状丑恶见者毛竖莫不畏惧身出猛??犹如火聚口出蛆虫无有穷尽脓血诸衰臭气远彻举声号哭东西驰走是时满足罗汉问饿鬼曰汝宿何罪今受此苦饿鬼答曰吾往昔时曾作沙门出一恶言阻他修善今遭此苦要脱无门宁以利刀自截其舌终不敢阻他善根尊者还阎浮提以我形状诫诸比丘来诸弟子见人修毫发善事只宜欢喜赞助勿令毁逆不成吾堕鬼类以来数千万劫受苦设使脱得鬼形复入地狱尔时饿鬼说此语已号哭投地如大山崩闻斯之说实可寒心此鬼出一恶言尚遭多劫之苦我等不惧罪福岂可乱作胡行毫发善事不容毁逆况可障人拜佛念佛哉佛言障人修善罪无可逃等觉菩萨如十四夜月谓有一分无明未尽犹如微烟亦用礼佛忏涤圆满无上菩提况我等业系凡夫便轻拜佛念佛佛尚不弃贯针之福凡夫可轻拜佛念佛哉○昔日释迦世尊口赞弗沙佛身礼弗沙佛如是七日七夜即能顿超九劫岂以着相驰求为远乎拜佛不成佛乎三千诸佛在凡之时结为同学法侣各各异口同音称念礼拜五十三佛皆得一时成道三千诸佛既如是十方诸佛亦如是今人何不效彼修持反轻拜佛念佛阿阇世王造五逆罪后知礼佛忏悔就得灭罪证果憍梵波提昔为牛身追求水草右绕精舍见佛黄金相好因发一念欢喜之心遂得转生成道况人拜佛念佛不成佛乎昔有二天帝寿终一人将入驴腹一人将堕猪胎各各愁惧不安往诣佛所求救佛令归依三宝遂得脱彼苦殃后奉三宝精勤复证道果不见涅槃经云有人闻常住二字七劫不堕地狱况礼念功德乎正所谓闻名睹相罪灭河沙礼念归依福增无量岂可不遵佛祖之言乎岂容胡行乱作乎○业报差别经云礼佛一拜从其膝下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复获十种功德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处众无畏四佛所护念五具大威仪六众人亲附七诸天爱敬八具大福德九命终往生十速证涅槃一拜尚获如是功德况多拜乎不见法华经云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岂虚语哉○十六观经云至诚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阿弥陀佛尚得往生净土况齐戒久远念佛哉昔日张善和一生杀牛临终自见地狱相现遇僧教令念阿弥陀佛念未十声见佛接引往生净土岂非佛力难思乎○地藏经云若人命终之时或闻得一佛名一菩萨名或经中一句一偈即得超生善道径脱苦轮诸仁者听闻尚多利益况持念功德乎○大藏经云若人以四事极好之物供养大千世界满中阿罗汉辟支佛所得福德不如有人合掌一称佛名功德百千万亿分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一称佛名功德尚尔况念念不绝乎不见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岂虚语哉○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障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声不入六心不散乱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念佛诵经既得成佛焉可言其着相驰求乎轻微小事乎○上古明眼高僧多有专持华严经者专持法华经者专持阿弥陀佛者皆得往生净土直至成佛岂以诵经念佛为小事乎为著相乎昔有一妇人常念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乘此四句之功亦得往生净土况诵全部而不生乎昙翼法师前身为雉听得僧人诵法华经便得转生为僧成道况人诵经说法而不成佛昔有一鹦鹉二劬鹆念阿弥陀佛尚得往生净土况人念佛而不生乎○或曰有何凭据一元曰汝不知阿弥陀佛发愿偈云我至成佛时名声超十方人天欣得闻俱来生我刹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岂虚诳哉金刚科仪云野狐尚听百丈法螺蛳犹护金刚经十千游鱼闻佛号化为天子五百蝙蝠听法音总作圣贤蟒闻忏以生天龙听法而悟道彼物尚能领悟况人何不回心或有埋头吃饭而空过一生或有错路修行而不省这意如此者岂以讲经说法为小事乎为无功乎不见法华经云乃至闻一偈皆成佛无疑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岂虚语哉呜呼异类闻法尚得证果况人拜佛念佛诵经讲教广修众善不成佛乎○略引数则破汝等疑普庵览华严而悟道永嘉看涅槃以明心圭峰读圆觉忽意地开通智者诵法华见灵山未散如斯利益岂可轻其教法乎读诵乎法华经云供养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众生乃至皆得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不如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听闻随喜一偈功德不可思议况诵持全部乎华严感应赋云有人闻得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况持念功德乎昔有一僧专持华严天宫特来请斋法师到彼坐定须臾五百罗汉翔空而集师欲下座相迎天帝曰今日斋意在师一人虽五百罗汉临期请耳师持华严是佛境界何得与小圣下座斋罢便得飞升一时超凡越圣又有一僧受持华严天帝与修罗斗战特请此僧登座诵经腾空而行即使天帝得胜修罗怖走藕丝孔中天帝欢喜欲奉长生之药师叱曰无上佛道不修长生岂得不死如此者岂以诵经为小事乎西域记云有一梵僧手转华严洗手之水滴蚁身上蚁子就得生天佛在世时迦罗池中有一蛤子闻佛说法亦得生天岂以看经讲教为无益乎念佛不生净土乎○再引几则决疑作证十方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共赞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及国土庄严殊胜十方诸大菩萨尚念阿弥陀佛名号愿生阿弥陀佛国土况我辈愚浊凡夫佛在世时文殊普贤佛灭度后马鸣龙树华严会上德云比立楞严会中势至菩萨此土远公祖师元公祖师智者大师清凉国师法智祖师慈恩法师善导和尚少康法师慈云忏主忠国大师怀感法师怀玉禅师道安和尚道绰禅师省常大师法照大师草堂法师孤山法师大智律师宗坦法师源信禅师义渊法师万年一禅师长芦赜禅师天衣怀禅师圆照本禅师永明寿禅师圆辩琛法师中峰普应国师天如惟则和尚庐山十八大贤普度优昙宗主如上佛祖知识皆修此道又转以化人我等何不效彼修持愿生极乐世界此等佛祖知识还是未透禅关乎钝根凡夫乎着相驰求乎古今多少尊宿历代多少名贤皆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况我等下劣凡愚乎叹今五浊恶世余学难成唯有念佛往生实为径捷人而不知真可悲焉知而不修愈可悲焉呜呼我今丁宁苦口实无他故只要诸人痛念生死速急念佛求生净土为主兼参本性禅那若得开悟犹如锦上添花非为分外不能了明仗佛愿力亦得往生既得往生何愁不悟得见弥陀之后方知禅佛心三无差别空假中三观融通既达圆融之理才识念而无念生而无生修而无修证而无证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事即是理理即是事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无量为一一为无量他佛即我佛我佛即他佛佛说法即我说法我说法即佛说法是为共一鼻孔喜得任意卷舒果到这个时节始信吾今日之不诬言矣。

  天地神明戒杀文 七三

  或问曰闻师慈悲特来辨惑宗本曰吾乃凡愚但以直答或曰师言劝善念佛戒杀行慈世之祭天地杀其牛马牲??献神明宰其猪羊六畜何如答曰天地仁慈好生为大神明忠正恶杀为先何以逆天理而颠倒做耶若颠倒行之反遭祸矣正所谓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曰不杀固为上矣将何为祭礼乎曰祭礼只在诚敬非在物命不闻孔子曰虽蔬食叶羹瓜祭必齐如也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岂不然乎大藏经云佛告诸国王曰欲得雨旸时若谷果丰登必须修道德恤万民施善政戒杀生可全天下之太平也不见华严经云阎浮提内五浊众生不修十善专作恶业杀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瞋邪见不孝父母不敬沙门更相忿诤互相毁辱任情起见非法谋求以是因缘风雨不时苗稼不登人民匮乏多诸疫病驰走四方无所依怙呜呼世人能依佛说改过自新必得庶事祯祥诸缘吉庆矣又不见邵尧夫祝香文曰每日晨昏一炷香谢。

  天谢地谢三光所祈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四方平定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大哉言也假若人人具此心发此愿自然感动。

  上帝垂慈天龙护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矣正所谓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理必然也诸仁者且岳帝至神道通天地尚且受闻禅师之戒去血食飨斋素况蠢尔凡夫乃恣杀物命以事淫祠求福得殃矣岂不闻岳帝云天地无私神明暗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至哉言也奉劝祀神者能具素馔为之诵经回向则神与我俱获善福何必杀生以祭乎不然更听古人一偈偈曰。

 一切众生无杀业  十方何处动刀兵
 家家户户常修善  天下何愁不太平

  事亲大孝戒杀文 七四

  或曰父母年高须当食肉若不杀生将何奉养答曰凡俗鄙见如此大圣则不然乎行孝非在乎杀生只在乎劝善若父母有过则当谏之三谏不从则当号泣若不如斯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亦如孝母经言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以耀其体两肩荷负周流四海惟孝之大莫尚乎兹佛言未为孝矣若亲顽暗不奉三宝凶虐残戾作诸恶业子当谏之令发信心归依正道常行六度慈悲喜舍于善知识时常恭敬听从教法念佛修行愿出苦轮愿生乐土依此行孝方名报恩若不如斯徒为人子不见长芦赜禅师作劝孝文一百二十篇前百篇言孝养甘旨为世间之孝后二十篇劝父母修净土为出世之孝世间之孝一世而止出世之孝无时而尽能使父母生净土莫大之孝也父母现在而不以此劝勉他日徒尔伤心徒为厚礼观经前后两说孝养父母为净业即此意也又曰父母信知念佛莲池下种时也一心念佛莲华出水时也念佛功成华开见佛时也孝子察其往生时至预以父母平生众善聚为一疏时时对父母读之要令父母心生欢喜又请父母坐卧向西而不忘净土设弥陀像然香鸣磬众人助念不绝气断之时愈加用意无以哀哭失其正念父母得生净土岂不嘉哉平生孝养正在此时寄语孝子顺孙无忘此事若要尽其世礼直待气断多时方可哀泣正断之时甚为不可又况从古以来念佛往生西方者非一略举数条以为念佛者鉴所以乌长国主睹众圣以来迎隋文皇后乘异香而西迈姚行婆请佛相待宋世子侍母同归可谓一超直入如来地矣或曰依此行持实为大孝若无鱼肉将何养亲答曰汝之愚痴深为可愍世间香洁素味极多何必鯹膻臭秽鱼肉曰师言明矣曰切在奉行。

  待客解嘲戒杀文 七五

  或曰宾客亲友到来若不杀生礼待则大逆人情皆讥笑某迂阔悭吝矣答曰愚夫不明便怀畏缩若明佛理之人反劝亲友斋戒念佛同往西方何惧其讥笑之言乎只是主人自贪口腹故出此言若明因果罪福此事断不肯为何以故要知所食之肉皆是累世六亲多生眷属秪因改头换面各不相知呜呼使食肉者有宿命智则其心苦痛食亦不下咽矣或曰世人闻此言多疑骇不信且众生无边岂必所食者恰值往昔亲属耶答曰佛智见无量劫事众生累劫轮回处处受生皆曾互为亲属但凡眼不见故食之何知传记商纣囚西伯密烹其子饷之西伯食之不知纣喜曰孰谓西伯圣食其子肉而不知噫以西伯之圣尚不能辨其子之肉况凡眼岂能识其往劫六亲乎不见楞伽经云佛观众生轮回六道同在生死递相食啖无非亲者又云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号叫狱故知杀害及以食啖真地狱中之罪人也嗟乎作一时之容易受万劫之艰难果报到头无所逃矣诸仁者若顺众生之妄情则逆诸佛之大智能具大觉之悲智使宾主皆解脱矣若尽凡夫之世情令彼此俱沉坠矣呜呼其轻重得失为何如智者审择焉。

  分产解冤戒杀文 七六

  或曰世之分产者有难生乎有易生乎易生者则不问难生者多有杀生保救何如答曰将油救火其火愈焚世之难生者皆从杀业中来前冤尚解不彻后冤岂可复结不见经忏云宿无冤债者顷刻生下令其产母不觉不知若是冤家三朝两日不即与娘分解使其产母腹中犹如刀割一人痛苦难当合家惊惶忧惧又有多种难生愈加苦痛或拗茅生或踏莲花生或推肠生或先是左手左脚生或是右手右脚生或横倒生或把婴儿割碎而生如此多种难生实从杀业所感冤尤重者或子以得生母因产绝或母虽得命子便倾殂再有冤业重者母子俱亡同入地狱如此者皆因杀生并众恶也或曰师理甚明乞传保命解冤之法与世间亦是一大方便曰如是如是若要保其母子双全听从吾之教法一切怀妊妇人不得吃狗肉鳝鱼鸟雀螺蛳之类惟要预先斋戒精严顶礼陀罗尼经三五部或观音经五七卷忏罪解冤祈福保命再能作诸善事买命放生必得母子双全消灾延寿若不如此后悔难追又问世之把儿女浸死者如何答愚人理性不明造此杀业且人之生来者富贫寿夭皆前定也何苦将儿女淹弃血盆实为可痛呜呼宁可不长成而自死者无有冤愆若故意而浸死者必然受报诸仁者若不改过自新作为谋杀之论莫说佛法中有罪律法中亦不容矣。

  庆生报本戒杀文 七七

  或曰人逢生日只说庆生广杀物命生灵严设笙歌酒礼招邀乡邻亲友连日畅饮欢娱何如答曰愚夫之见如此贤者则不然乎若要庆生延生必须好生放生杀生庆生无有是处要知己之生日是母之难日不思报答亲恩反以造罪作乐当思慈母十月怀担三年乳哺受了多少辛苦担了多少忧劳及至产时命若风烛血晕在地久乃方苏尔时其母不顾自身且问生下孩儿是男是女得圆满否身相具足否果得具足始乃心安家有办者觅你代养家若无力娘自唤养甘乳饮饲抱惜如珠不净污体亦不生嫌寒暑逼身还自洗涤推干就温咽苦吐甘抚养成人至年长大正所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是故胎骨经言阿难白佛言世尊大千界内何事最大愿佛慈悲方便解说佛言世间万法莫过父母劬劳恩大诸仁者由此观之粉骨碎身未足为报不闻弥勒劝孝偈云堂上有佛二尊懊恼世人不识不用金彩妆成亦非旃檀雕刻只看现在爷娘便是释迦弥勒若能供养得他何用别作功德呜呼大圣尚致此言况凡下乎为人不报亲恩不如禽畜更不闻之羊能跪乳乌能返哺岂虚诳哉或曰师言切当敢不听从何以行持可名报德答曰人之生日到来须要预先斋戒严洁道场或供佛斋僧或诵经念佛或至诚礼忏或买命放生果能如是名报亲恩存者福乐百年亡者超升佛国非但利益父母抑亦自增福田若不如斯是为大逆。

  许愿保安戒杀文 七八

  或曰世人许愿杀生者不一略举几种以陈之或因官讼者或为病苦者或禳水火者或求名利者或镇家宅者或保途路者或安乡境者或祈五禾者有先杀而保安有后杀而还愿何如答曰汝之一说使我呜噎不能言也曰然虽如是伏乞开明曰向不云乎人遭灾祸年荒者皆从杀业所感也何则十恶之中杀业极重不见正法念经云造一所寺不如救一命故谚有之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即此意也要知人与畜形则异命则同矣涅槃经云一切惜身命无不畏刀杖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虽复禽兽之殊保命畏死且人有微小痛痒尚不能忍况可受其刀砧耶噫令他痛苦保我平安无有是处先德云误伤误杀尚答余殃故作故为宁逃业迹嗟乎若欲保安许愿须将众善奉行或供佛斋僧或印经造像或买命放生或济贫救苦或念经礼忏或露罪解冤或修桥砌路或普施茶汤果能如是行之必得随心满愿吁今人欲遂心愿者何不观古人之行事哉至如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活人高折五株之桂度蚁有状元之报护鹅获菩萨之因杨生救雀报以玉环孔氏放龟酬之金印正所谓行慈不求果报自是果报不忘皆得富贵绵长子孙昌盛又孙真人解衣赎蛇得水府活人之方遂登仙籍寿禅师盗库救生为宗门大善知识证佛菩提呜呼世人不知戒杀放生反以颠倒造作实可悲哉。

  救患謟祭戒杀文 七九

  或曰世之染病者见服药无效遂杀猪羊六畜謟祭神鬼求安何如答曰雪上加霜苦中添苦不知因果经云今生短命多病者皆从杀业中来何不忏悔前??反以加增后罪杀他死救吾生人心安在苦他身保我命天理不容问亦有杀生謟祭而病痊者何也答命当不死而病痊非杀生而病痊也何则若杀命救得命世间王侯将相富贵人民应得长生在世何期又有多病夭促耶只要知命乐天自得无灾少病纵有祸患临身皆是宿业所感不见论语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又云非其鬼而祭之謟也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丘之祷久矣呜呼能依孔子行事何必謟祭邪神若不如斯反损寿矣不见药师经云世人不知行善积德反信邪魔外道妖?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十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正所谓求荣而反辱非君子之行事也或曰若不保救于心何安答曰便要保救非在杀生须用全家斋戒净厨净坛或告斗禳星或诵经礼忏或买命放生或妆??佛像如斯行事佛祖许之何以故行了善事命终也得超生善道非但死者超升亦使见存获福若不信之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利益亡人戒杀文 八十

  或曰多见世人死亡不信佛法行事反以杀生办酒接客出丧何如答曰仁者之言甚善吾亦不能救之曰何谓也曰贪食酒肉者多诸佛救他不得况我一人乎曰然虽如是亦有信者行之曰善哉善哉不见地藏经云尔时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举足动念无非是罪纵修善事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不逢知识劝化修持展转受苦不息又去若人父母眷属命终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乃至念佛菩萨名号历在亡人耳根纵有罪业亦得消除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修斋念佛能使亡者超升见存获益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拜祭鬼神何以故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亡人在生修善应得超升遇此阳眷恶缘反堕恶道何况不修之人能得脱苦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转复困重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是命终人得解脱否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汝今再问利益愈多若人命终之时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经中一偈一句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虽得解脱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受吾劝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已获长者若修度亡佛事宜用严洁香羞殷勤礼敬若不如斯存亡少益尔时长者欢喜合掌而退呜呼先圣慈悲方便只要后人信行后人不信不行孤负先圣遗训噫世人慎终追远正在此时不可不谨。

  预修超荐戒杀文 八一

  或曰世之预修者颇多立志持斋者不一或持三年者或持周年者或持正五九者或持正七十者或持佛诞日者或持十斋者或持六斋者或持朔望三八者此等未斋之先多有杀生买肉以关素后至年月日时未满就便杀生买肉以破斋何如答曰发心固为美矣只缘理性不明不知持斋者正为戒杀也何故福未修而罪先作善未圆而恶就加此等乱作胡行焉可谓之斋也莫说无功惟恐有罪若肯一心长斋念佛决定往生净土若不如此依旧轮回遂使来生有罪有福有苦有乐何则受苦受患之时是杀生造罪之报受福受乐之时是持斋积善之报子若不信吾言现有四种之人可验今生或有福有寿者有福无寿者无福有寿者无福无寿者或曰此上四种之疑乞师明矣曰今生有福有寿者前世布施及斋戒也有福无寿者虽布施不戒杀也无福有寿者专持斋不舍财也无福无寿者又悭贪又杀生也或曰此疑虽决再问一端世之或修延生功德者或为度亡佛事者多有未做功果之前尽说请人扶持先杀生办酒以待众后至功果未了妄称关堂安神就杀生置酒以开筵何如答曰此等愚夫可悲可痛譬如有人以血污身还将血洗能得净乎此等因果不知反加存亡罪苦故寒山拾得云昨日方设斋今朝宰六畜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狱呜呼持斋功德未满一分而杀生之罪已具百分矣如此者焉得利益存亡阴超阳泰若修功果酒尚不应饮破况杀生食肉乎金光明经因果云宋朝绍兴年间淮阴有小民丧女经寒食恨无以为荐其母截发卖钱六百将欲请僧做佛事忽有五僧门前经过遂迎请入其僧转相推托良久一僧肯之即访诸邻得金光明经一部读诵已竟回向就斋而去街上忽偶向之四僧邀共酒家就座忽闻窗外有声呼转经僧莫饮酒僧问何人遂泣曰我看经家亡女也沦滞冥途日久今蒙师课经功德方得脱罪超生师若饮酒破斋令我依前沉坠言已不见僧惭而退其后五僧全持斋戒念佛参禅皆得果证菩提咸作人天眼目吁一鬼度五僧正此谓也如是因果昭然岂可饮酒食肉若不斋戒精严功果亦无益矣。

  慈心不杀放生文 八二

  或曰持斋不食肉胜如放生何如答曰不食肉者但能绝杀缘仅免一己之过而无济物之功也佛所以教人持斋者正欲增其慈悲心也今之斋者虽自不食肉亦不肯放生是名无慈悲之人也十方诸佛怜愍众生如子今见人杀佛之子力可救而坐视不救虽不食其肉亦名大破斋矣戒经有三种净戒摄律仪戒无恶不断即诸恶莫作也摄善法戒无善不积即众善奉行也饶益有情戒无生不度即普救一切众生也若不能放生救众生苦即名大破戒矣嗟乎终年素食曾无济物救苦之功一旦舍财便有赎命放生之德昔我佛尚割身肉以贷鸽为佛弟子者不能舍幻财以赎命有何面目以见佛哉问放生固为慈悲云何不放鸡鹅猪鸭牛羊等偏放鳅鳝禽鱼螺蛳之类耶答世间有二种畜生一者受决定杀果如鸡鹅牛羊等是也缘其前世决定不信因果欢喜决定行杀无忏悔心故今世为畜生受决定杀果无所逃而待烹矣虽遇放生之人亦不能救之矣二者受不定杀果如禽鱼等是也缘其前世虽作恶业或出于不得已或杀已生悔故今世为畜生受不定杀果若遇好杀之人必遭烹杀若遇慈悲之人临死亦得活也今有一等邪见之徒自不能放生反阻人放生自不能断杀反劝人行杀此等之辈先入地狱受无量苦后堕畜生受决定杀虽遇慈悲者亦不能救也曰若要放生必须财力若无财力将如之何曰富贵之人民心风俗所系最可摄化若能广兴佛教大振慈风真可移风易俗不闻颜鲁公随所守郡立放生池张无尽作监司撤淫祠禁杀业施华严论此皆菩萨之行也若无财力者则当广说佛语种种劝化见放生者随喜赞叹常发大愿愿我财力充足广行方便愿如观世音菩萨救众生苦愿如普贤菩萨随顺众生众生界尽我愿无穷果能如是行持现世肉身菩萨。

  普劝戒杀决疑文 八三

  或曰闻师之言凡冠婚丧祭等事皆不可杀生曰然世人不信将如之何答曰尽在吾之本心由他自作自受且佛只能度有缘不能度无缘佛能度信者不能度不信者何以故把手牵他行不得令人自肯乃相应不见遗教经云佛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导师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佛尚如此何况吾乎先德云天堂地狱门柑对任君那往一条行诚哉是言也或曰如师之说实有六道三涂轮回受苦曰若无六道轮回三涂八难老僧亦不肯持斋戒断酒肉苦参禅勤念佛因是有轮回苦楚才肯念佛修行愿舍娑婆愿生净土我以直告仁者要见世上之人谁不爱色欲不好酒肉不贪名利不愿富贵吾知此是轮回苦本是以不谋不求也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或曰世人皆说不生不灭师何以专劝戒杀也答曰此等邪解谤法之言阿鼻地狱饶他不得何则不生不灭之言是最上一乘道理岂容世人反经非圣哉要知色相有坏有成佛性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者又是真如性中之体用也真空之体不生妙有之用不灭先天之道即不生后天之道即不灭寂然不动是不生感而遂通是不灭诸恶莫作谓不生众善奉行谓不灭是也呜呼如斯至妙之理非具眼人孰能达此哉曰师善辨焉曰岂好辨哉不得已也如我之心普愿十方皆极乐矣一切众生尽成佛矣或曰师之悲愿久已知之吾之疑惑今已断除即此拜辞之后一心念佛修行宗本曰善哉善哉但愿如是汝若有疑未决可看仁孝劝善书慈心功德录曰奉命受持。

  太上东岳垂训文 八四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以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露而?神以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久久必获吉庆所以转祸为福也。

  东岳圣帝云天地无私神明暗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尽倚有福不可尽用贫困不可尽欺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损人安己切宜戒之又云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甚么命问甚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

  紫虚元君戒谕文 八五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心莫恣贪瞋戒身莫随恶伴无益之言莫妄说不干己事莫妄为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忠。

  君王孝父母敬尊长奉有德别贤愚恕无识物顺来而勿拒物既放而勿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过而勿思聦明多暗昧算计失便宜损人终自失倚势祸相随戒之在心守之在志为不节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劝君自警于平生可叹可惊而可畏上临之以天神下察之以地祇明有王法相继暗有鬼神相随唯正可守心不可欺戒之戒之。

  康节先生劝善文 八六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淫乐祸疾良善如仇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无际大师心药方 八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8-4-17 13:16:56 | 只看該作者
大师谕世人曰凡欲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何名十味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细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差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已上七件速须戒之此前十味若能全用可以致上福上寿成佛作祖若用其四五味者亦可以灭罪延年消灾免患各方俱不用后悔无所补虽有扁鹊卢医所谓病在膏肓亦难疗矣纵祷天地祝神明悉徒然哉况此方不误主顾不费药金不劳煎煮何不服之偈曰。

 此方绝妙合天机  不用卢师扁鹊医
 普劝善男并信女  急须对治莫狐疑

  劝行忍辱撮要 八八

  论语云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一朝之忿亡其身以及其亲是惑欤小不忍则乱大谋景行录云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待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忍是快活路世上少人行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当在口齿折只为刚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愚浊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究竟总成空张敬夫曰小勇者血气之勇也大勇者礼义之勇也血气之勇不可有礼义之勇不可无知此则可以见情性之正而识天理人欲之分矣恶人骂善人善人总不对善人若还骂彼此无智慧不对心清凉骂者口热沸正如人唾天还从己身坠我若被人骂徉聋不分说譬如火烧空不救自然灭瞋火亦如是有物遭他爇我心等虚空听你翻唇舌先德云凡事留人情后来好相见诚哉是言也又云子张欲行辞于夫子愿赐一言为修身之美夫子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子张曰何为忍之夫子曰天子忍之国无害诸侯忍之成其大官吏忍之进其位兄弟忍之家富贵夫妻忍之终其世朋友忍之名不废自身忍之无患祸子张曰不忍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国空虚诸侯不忍丧其躯官吏不忍刑法诛兄弟不忍各分居夫妻不忍令子孤朋友不忍情意疏自身不忍患不除子张曰善哉善哉难忍难忍不忍非人非人不忍。

  释迦遗教经云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恚甚于猛火常当防护勿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甚不可也华严经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可不忍乎既然如此僧俗男女悉当忍之。

  劝人敬惜字纸 八九

  大明劝善书云士之??吾籍者皆须敬重字纸且如宋朝王沂公其父见字纸遗地者必撮拾以香汤洗过焚之一夕梦先圣抚其背曰荷汝敬重吾字纸之勤也恨汝老矣无可成就他日当令曾参来生汝家显大门户未几果生一男遂名王参读书聦明及状元第以此推之切不可抛撒践蹋能依先训之言敬惜字纸生生世世得大辩才不如是者得大罪报○偈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将付火中或送长流埋净处赐君福寿永无穷○儒宗立五典释道启三宗一切闲文字皆与藏经同愚痴无见识多抛粪秽中堕身千万劫永作厕中虫○惜字万千延寿一纪子贵孙贤绵绵不已○诸仁者再能行善戒杀持斋念佛决定往生净土面见阿弥陀佛此事真实不虚唯要信受奉行矣。

  劝修西方净土 九十

  龙舒曰人生时父母妻子屋宅田园牛羊车马以至台凳器皿衣服带索等物不间大小或祖父以传于己或自己营造而得或子孙或他人为己缉累而得色色无非己物且如窗纸虽微被人扯破犹有怒心一针虽微被人将去犹有吝心仓库既盈心犹未足金帛已多营犹未止举眼动步无非爱着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仆未归已忧其失种种事务无非挂怀一旦大限到来尽皆抛去虽我此身犹是弃物况身外者乎静心思之恍如一梦故庄子云且有大觉然后知此其大梦也古人有言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妙哉此言也余故用此后两句添以两句而成一偈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但念阿弥陀定生极乐国盖业者谓善业恶业此皆将得去者岂可不以净土为业乎有了明长老为众普说指此身而言曰此为死物其内鱍鱍地者为活物莫于死物上作活计宜于活物上作活计余深爱此语故常为人言之凡贪种种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计也世人虽未能免此当于营生奉身之中挪顷刻之暇回光自照以留心于净土乃活物上作活计也且如汲汲营生虽致富如石崇贵极一品终有数尽之期岂若净土之无尽也。

  普劝修持净土 九一

  龙舒曰凡受师友之训诲恩地之提挈交游之礼遇悉皆告以净土而为之报以至于一切人或有一饭一茶之恩或一言一坐之接下至仆隶有事我之劳凡吾受用处一切致力者皆以此告之使脱离苦海非唯此耳凡一切知与不知识与不识皆欲以是化之使共生净土又非唯此耳释迦佛在世时有一国难化佛言与目连有缘使往化之其国人皆从化众问佛云与目连有何因缘佛言往昔世目连曾为樵人于山间惊起一群蜂子目连乃发善言云我得道后尽度汝等今此一城人者乃当时蜂子也目连发此善言故为有缘由此观之非徒于一切人当劝修净土一切飞禽走兽下至蜎飞蠕动之类凡有形相可见者吾因见之皆当为念阿弥陀佛数声发善愿云愿汝等尽生极乐世界我得道后尽度汝等非徒于有形相可见者如是其形相不可见者吾亦当作是念作是言如此则吾善念甚熟于一切众生皆为有缘吾上品上生必矣他时化度无不乐从者也宗本曰要知龙舒之心即是普贤之意尽合金文皆有所据略引梵网经云若佛子常起大悲心乃至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归依三宝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若菩萨不发是心者犯轻垢罪诸仁者当依佛祖之言不失龙舒之劝斯为美矣。

  预办净土资粮 九二

  龙舒曰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主莲华中不落恶趣之谓也又如春月远行先须备雨具骤雨忽至则无淋漓狼狈之患先备雨具者修净土之谓也骤雨忽至者大命将尽之谓也无淋漓狼狈之患者不至沉沦恶趣受诸苦恼之谓也且先觅安下处者不害其干事先备雨具者不害其远行是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虽罪恶人亦可以修何则譬如铁石虽重赖舟船力可以渡江一针虽轻不赖舟船江不可渡盖谓人有重罪仗佛力者可生净土罪恶虽轻不仗佛力亦不得生又如虮虫万死万生不能一里若附人身千里可至仗佛力而生净土者亦复如是强健之时若不预办闭眼之后将柰之何必须火急修持求生净土世间昼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不可隐者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讳之不肯说出何太蔽乎诸仁者此时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临终正念往生 九三

  知归子问善导和尚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沦之苦师曰善哉问也凡一切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苦趣乃是称形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如脱獘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凡遇有病之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看病人往来问候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言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花无益之语若病重将终之际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当同声念佛助其往生待气尽了多时方可哀泣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若得晓明净土之人频来?励极为大幸若依此者决定超生即无疑也又问曰求医服乐还可用否答曰求医服药初不相妨然药者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若尽时药岂柰何若杀物命为药切不可也又问曰求神祈福如何答曰人命长短生时已定何假鬼神延之耶若迷惑信邪杀害众生祭祀鬼神但增罪业反损寿矣大命若尽小鬼柰何空自慞惶俱无所济切宜谨之当以抄写此文贴向目前令时时见之免致临危忘失又问曰平生未曾念佛人还用得否答曰此法僧俗男女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矣余多见世人于平常念佛礼赞发愿求生西方及致病来却又怕死都不说着往生解脱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鸣钟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也死门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若无事时当以精进念佛竭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可谓一条荡荡西方路径直归家莫问津。

  临终三疑 九四

  慈照宗主净土十门告诫云念佛人临终三疑不生净土一者疑我生来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不得生二者疑我欠人债负或有心愿未了及贪瞋痴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迎接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之人切要谛信佛经明旨勿生疑心十六观经云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莲令辞五浊苟能心心不昧念念无差则疑情永断决定往生可谓十万亿程弹指到丝毫拟议隔千山。

  临终四关 九五

  四关者慈照宗主净土十门告诫云凡夫虽有信心念佛缘为宿业障重合堕地狱乘佛力故于床枕间将轻换重若也因病苦故悔悟身心当生净土也无智之人不了此事却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谤弥陀因此一念恶心径入地狱此是一关也二者虽则持戒念佛缘为口谈净土意恋娑婆不求出世善根为爱家园长旺以致临终遭病怕死贪生信受童儿呼神唤鬼烧钱化马杀戮众生缘此心邪无佛摄护因兹流浪堕落三涂是二关也三者或因服药须用酒鯹或被亲情递相逼劝此人无决定信丧失善根临终追赴王前任王判断是为第三关也四者临终之际思惟活业系缀资财爱恋眷属心放不下失却正念故于家舍堕鬼趣中已为祸崇或为悭犬或作蛇身守护家庭宛如在日是为四关也是以杨提刑言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诚哉是言凡修净土者要当?实蠲浮思专想寂念念弥陀全身放下但能坚此一念便可碎彼四关则净土莲台的非遥矣可谓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净业疏式 九六

  伏以(大意如此妙用在人凡修一切善事皆要回向西方临命终时定生净土)
佛愿度生必用坚心念佛凡能证圣须当立志超凡俯露愚衷仰于
大觉切念众等叨居震旦泰获人伦荷
三宝之慈悲赖。

 四恩之造化  乾坤覆载  日月照临

  国王水土生成 父母劬劳养育弗能报答悚惧恐惶茫茫火宅以煎熬往往尘劳而染著有怀克己无善及人此时不假修持他日将何凭据叹光阴而易迈痛生死以难逃当舍五浊之娑婆求取九莲之净土先明落处实慕果以修因渐履玄途是从因而至果涓取今月(甲午戊申)吉日就(寺家)祇建。

  净业道场焚解脱之真香点光明之慧炬称念
阿弥陀佛赞扬
菩萨洪名讽诵金文加持密语具陈斋供延奉
圣凡依按 教仪作诸功德回向
真如实际报资恩有冤亲法界众生同圆种智上祝
皇帝万岁太子千秋文武官僚咸增禄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家无饥馑之忧户户有仓箱之积更冀斋主等寿山叠翠福海添波吉星高照于身宫瑞气长围于命座门阑肃睦老幼康宁丙寇双沉公私两利所祈信心坚固外障无侵道念精专内魔不起阎浮报满净土现前仗
佛威光径登上品伏愿菩提树长影遮百万人天优钵华开香满大千世界乡邻右族均沾
法雨之恩昭穆先亡尽赴莲池之会劝善友递相究竟愿
佛法久住流通凡居四序之中悉赖万全之庇。

  行愿流通 九七

  盖闻
三世如来弥陀第一十方佛刹极乐称尊至理本秪唯心初门必由因地故知合抱之木发于毫芒千里之行始于初步嗟乎日复一日红紫乱朱顿令修道之徒遂以反成骨董睹兹境界岂可缄言念彼痴迷宁容坐视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恨无慧辩略露愚忱采摭金文指归净土伏望
三宝祖师作证诸天神将护持祈正法以长存扫邪风而绝迹庶使佛种不断圣教复彰有暗必明无幽弗烛盲者能见聋者能闻跛者能行哑者能语如饥得食如裸得衣如渡得船如贫得宝大矣至矣奇哉罕哉实乃捷径良方宜当熟读详味勿谓我人微而轻其法勿谓我德薄而忽其言若肯笃志行持未必全无小补噫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古圣既以如此今人何不然乎体取佛祖之心用拔众生之苦我以重重付嘱切切下宁惟愿有力高贤刊印流通劝发彼此轮回超脱自他行愿圆成是为菩萨发心是名如来应世雨大法雨润泽群生咸悟真常同跻觉路此集若得览过乞劳转达与人再能展转相传方满吾之本愿可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
佛恩。

  直音切字拾遗俱在末卷。

  归元直指集下卷(终)

  No. 1156-B

  宗本山中小隐为众道友索山居诗述成百首附此。

  山居百咏聊述鄙怀

 山居古镜久埋尘  今日重磨气象新
 痕(恨平声)垢尽除光始现  分明面见本来人

 山居力学悟禅宗  日用先须达苦空
 不识本来真面目  拈(奴兼切)华微笑丧家风

 山居幽隐白云深  学道先当要识心
 大则放之周法界  卷之则退不容针

 山居学道只求心  何必区区向外寻
 举步便应登宝所  莫将黄叶当真金

 山居返照看心田  退步原来是上前
 密密工夫无间断  必当参透祖师禅

 山居寂寂养良知  唯在当人自保持
 情念易来为道念  果然成佛已多时

 山居赤洒净无挨(哀音)  终日如愚养圣胎
 本分生涯谁识得  世人咸笑我痴呆(五来切)

 山居茅瓦竹为椽(传音)  守道安贫乐自然
 尽日闭关无别事  长伸两脚枕云眠

 山居风景异人间  云鸟飞行自往还
 物我一如忘彼此  柴门虽设未当关

 山居自古远嚣(晓平声)尘  绝学无为闲道人
 风月满怀穷快活  高歌一曲和阳春

 山居老衲百无能  供佛常然一盏灯
 不假添油光灿烂  十方世界悉皆明

 山居日日是良朝  粝(力葛切力达切)[饥-几+皮]充肠水一瓢
 谁识老僧穷到底  庭前柏子当香烧

 山居枯淡果然穷  掀(轩音)倒禅床懒下功
 圣解凡情俱不立  一轮明月照虚空

 山居门掩竹林幽  云自飞兮水自流
 守己安贫随分过  有人问我只低头

 山居出入放头低  不理人间是与非
 收拾身心归故里  免教带水又拖泥

 山居卜筑(竹音)隐岩阿  免得随流逐世波
 知足安贫常快乐  木人齐唱太平歌

 山居景致乐天成  堪叹间浮世不平
 逆顺是非多利害  莫如缄(古咸切)口过残生

 山居养拙(之说切)度余年  荣辱分明在目前
 实乃世情朝暮改  必然沧海变桑田

 山居缩(所六切)首得便宜  寂灭身心那个知
 不是偷安唯避祸  名枷利锁尽抛离

 山居无物作生涯  淡饭黄齑(济平声)逐日挨
 富贵功名非我事  得宽怀处且宽怀

 山居一味菜根香  物外闲人岁月长
 逐日挨(乙谐切)来牵补过  明朝何必预思量

 山居触(充入声)处体安然  亦可方兮亦可圆
 只有两般除不得  饥来吃饭困来眠

 山居无事可评论  日未斜时便掩门
 富贵输他千万倍  清闲还我二三分

 山居茅屋两三间  乐道忘情不掩关
 鹊噪鸦鸣谈般若  清风明月伴僧闲

 山居一佛一炉香  静里乾坤日月长
 渴饮饥餐无别事  寒来向火暖乘凉

 山居洒落任吟哦  饭后茶来遣睡魔
 世上黄金何足贵  一身安乐直钱多

 山居遁(钝音)迹万缘休  失落鞭绳懒看牛
 散诞无拘由我乐  诸人何不早回头

 山居老衲念成灰  倚杖闲观松竹梅
 佛祖尚然犹懒做  客来只得强相陪

 山居处事出寻常  莫使身心分外忙
 昔日赵州酬应懒  王来犹不下禅床

 山居深隐闭禅关  喜得浮生日日闲
 坐听松风?不法  大王嘉膳(善去声)孰能餐

 山居归隐乐先天  默契真如教外传
 大道本来无所染  莫萌妄念污心田

 山居默坐是真修  学道无如歇念头
 衣里明珠原不失  何须辛苦外边求

 山居晦(悔音)迹养真心  多少狂迷逐外寻
 始信古人言不错  无弦琴上孰知音

 山居回首自沉吟  文铁焉能博寸金
 海有枯时终见底  世人至死不知心

 山居兀(五忽切)坐恰如痴  心地分明了了知
 风作松涛(桃音)来聒(括音)耳  昂然不顾且歌诗

 山居遣兴偶成诗  人若耽诗亦是痴
 生死命根如未断  莫存知见把心欺

 山居峻(思俊切)险少人登  竹榻(塔音)加趺一个僧
 愧我寂寥无伴侣(吕音)  自知方寸冷如冰

 山居冷淡佛家风  实是身穷道不穷
 无价摩尼人罕识  可怜对面不相逢

 山居寂寞正则宜  好把良心养片时
 月照寒松明祖意  个中能有几人知

 山居风物自天然  大道昭昭在目前
 不识祖宗亲密旨  徒劳念佛与参禅

 山居包纳太虚空  万象森罗尽在中
 左右逢原皆佛事  不消棒喝不施功

 山居默坐悟真空  一法通来万法通
 非但我今能达了  恒沙诸佛体皆同

 山居随分即修行  无虑无忧过此生
 本有真空非悟得  圣人亦是强安名

 山居常抚(府音)不弦琴  一曲无生悦我心
 直下反闻闻自性  谁家屋里没观音

 山居独坐大雄峰  面面轩窗处处通
 云去云来遮不住  一乘高显太虚空

 山居空寂禅僧  昼夜常持般若经
 始识众生原是佛  后来热水即寒冰

 山居遥窈(杳音)自无尘  不假修持见本真
 真佛何曾离左右  今人便是旧时人

 山居如意任东西  大道何曾有悟迷
 好肉剜(一丸切)疮难下手  钵盂添柄亦成非

 山居高卧守清虚  饮啄(卓音)随缘乐有余
 不(并去声)用将心除妄念  要知妄念即真如

 山居虽是小茅庵  大道当阳直指南
 莫任化城忘宝所  重加精进急须参

 山居高隐白云中  多少盲迷不见踪(宗音)
 向外寻真真转远  刻舟求剑枉施功

 山居平地有深坑  只贵当人具眼明
 伏虎降龙皆末事  法身不动悟无生

 山居独出众高峰  四壁无依彻骨穷
 说与世人浑不信  区区只得自消融

 山居寥(料平声)落道人家  一种平怀度岁华
 饥吃金牛无米饭  渴来便饮赵州茶

 山居参学志孤高  为道忘躯不惮劳
 坐到五更天欲晓  青松滴露湿禅袍

 山居寄迹暂依栖(西音)  生死何曾有定期
 分付当人高着眼  急须打点出头时

 山居结草在重岩  喜乃翻身出闹篮
 知足便为安乐国  莫教过分太无惭

 山居苦行一头陀  废??忘餐自琢(卓音)磨
 了得唯心真净土  方知极乐在娑婆

 山居胜境异寻常  普示诸人不覆藏
 水鸟树林宣妙法  高山平地总西方

 山居趺(夫音)坐一蒲团  日用工夫在反观
 本命元辰知落处  舌头不被别人瞒

 山居客到问工夫  寂照双忘一字无
 莫怪老僧无法说  从来懒得起规模

 山居唯置一禅床  定里心忘法亦忘
 临济德山施棒喝  老僧不动见空王

 山居自在可藏身  天下知心有几人
 除却我家亲的子  世间宜假不宜真

 山居尘垢(苟音)不相侵  自在逍遥乐道心
 此事人人皆可学  本来非古亦非今

 山居穷理自欢娱(隅音)  不被虚名幻(患音)相拘
 三教本来同一体  非僧非道亦非儒

 山居静地暗嗟吁(虚音)  红紫纷纷反乱朱
 要识先天皆此理  谷神太极即真如

 山居闲处乐清幽  散虑逍遥得自由
 沉默寂寥情念尽  昼眠夕寐(昧音)万缘休

 山居空寂学无为  过去因缘莫要追
 现在尚应无所住  未来岂可预前思

 山居默坐养希夷  额下藏珠要保持
 开口向人言不得  点头唯许自家知

 山居独乐自家知  左右逢原任所之
 心地若能无挂(卦音)碍  何妨说偈与吟诗

 山居孤迥(户顶切)在高崖  啸月吟风称我坏
 堪叹世人全不省  一轮真性永沉埋

 山居无事不开门  独坐穹心泯(闵音)见闻
 纸帐梅花松月照  人间别是一乾坤

 山居深远路迢迢(条音)  大道无形本寂寥
 日里清风频扫地  夜来明月挂松梢

 山居独立势巉(谗音)岩(岩音)  明月清风一担上
 问我西来何祖意  前三三与后三三

 山居常把正门开  大道当机任客来
 若得老僧亲勘(堪去声)过  人人可作栋梁材

 山居欲入觅(莫秋切)天真  先读开蒙上大人
 读到牢关知礼处  十方世界现全身

 山居深隐白云隈(威音)  风入松林震法雷
 惊动世间昏睡汉  速开两眼莫徘徊

 山居高照日先来  直下承当眼便开
 明了一乘圆顿旨  何劳又去访天台

 山居四畔起烟霞  石鼎(顶音)焚香诵法华
 三界无安如火宅  老僧长驾白牛车

 山居夜半子规啼  瀑(泊音)布岩前泻(卸音)碧溪
 未到尽惊山险峻  曾来方识路高低

 山居休把自心瞒  始识登高眼界宽
 放去大千遮不住  收来秪(止音)在一毫端

 山居知识异常伦  明镜当台辨验人
 妍(研音)丑难瞒都照出  本来明镜绝疏亲

 山居峭(七肖切)壁凛然寒  宝剑当轩孰敢看
 外道邪魔俱脑(恼音)裂  老僧禅定正轻安

 山居别是一家风  不与人间趣味同
 木马奔嘶(西音)天外去  杳(要上声)无音信绝行踪

 山居路险信难通  瞎(火辖切)汉焉能达此宗
 只许作家施手段(断去声)  相逢尽在不言中

 山居客到问禅宗  始觉从前错用功
 开口已知来历处  可怜不识悟真空

 山居悟得一真空  那问南宗与北宗
 如意宝珠持在手  光明何处不圆通

 山居学道未为艰(奸音)  唯有安心守道难
 百尺竿头重进步  一槌(直追切)打碎祖师关

 山居回首叹归欤(于音)  识破元来总是虚
 莫去沿(铅音)门穷乞食  自家衣里有明珠

 山居清苦不奢华  客到蒿(呼切毛)汤便当茶
 具眼舌头知味好  通身洒落早归家

 山居常隐白云间  道在其中意自闲
 公案现成人不识  外循枝叶强追攀

 山居黄叶逐风飘  手握(于角切)空拳亦不消
 佛祖只传家里事  逢人懒得口劳忉(刀音)

 山居叶落悉归根  独露真常显法身
 此事不明多费力  百城烟水渺无垠(银音)

 山居道者有何能  法法全彰最上乘
 瞬(舜音)目扬眉皆祖意  拈椎(槌同)竖(汝音)拂亦真情

 山居覆屋只苫(失廉切)茅  冷淡清虚绝世交
 一片白云横谷口  几多归鸟尽迷巢

 山居浑不厌居山  就树诛茅缚(房入声)半间
 一个老僧犹是窄(责音)  岂容俗客到禅关

 山居见道已忘山  万法由来本自闲
 南北东西浑不辨  此身常寂太虚间

 山居满目是青山  峻叠崎(溪音)岖(区音)行路难
 行到水穷山尽处  自然得到不空还

 山居亦在苦娑婆  百岁光阴一刹那
 尽此报身生极乐  前头险路已无多

 山居独处乐天真  明月清风转法轮
 一大藏经都说尽  不知谁是个中人

  山居百咏(终)

 山居静里悟真空  普劝人间净土功
 一颗髻珠亲受得  云林隐者远相从

  右木隐一偈。

  金

  镡

  (寻潭)。

  锅

  (戈)。

  锥

  (追)。

  镮

  (还)。

  钏

  (川去声)。

  锊

  (此将切)。

  锋

  (风)。

  镂

  (漏)。

  凿

  (昨)。

  木

  析

  (昔)。

  ??

  (昔)。

  桎

  (质)。

  梏

  (谷)。

  楞

  (棱)。

  枚

  (梅)。

  样

  (羊去声)。

  杻

  (丑)。

  械

  (胡介切)。

  筏

  (伐)。

  札

  (则八切)。

  朽

  (休上声)。

  椽

  (传)。

  床

  (床)。

  水

  渫

  (泄)。

  涕

  (他利切)。

  涶

  (汤卧切)。

  浃

  (接)。

  洽

  (狭)。

  漱

  (瘦)。

  溥

  (普)。

  沩

  (为)。

  渌

  (禄)。

  涣

  (唤)。

  泛

  (泛)。

  澹

  (炎)。

  沂

  (泥)。

  瀚

  (污)。

  湮

  (困)。

  洊

  (贱)。

  淀

  (殿)。

  沃

  (屋)。

  涤

  (狄)。

  沽

  (姑古故三)。

  淆

  (爻)。

  泆

  (逸)。

  潞

  (路)。

  潦

  (老)。

  涘

  (似)。

  泯

  (闵)。

  洹

  (完)。

  凑

  (青亘切)。

  浇

  (娇)。

  涅

  (奴结切)。

  汲

  (急)。

  滓

  (子)。

  汐

  (夕)。

  火

  爝

  (雀)。

  炷

  (注)。

  炊

  (吹)。

  煜

  (育)。

  炽

  (尺志切)。

  炮

  (庖)。

  烙

  (洛)。

  燧

  (遂)。

  烁

  (式灼切)。

  熹

  (希)。

  黔

  (鈚琴)。

  土

  墟

  (虚)。

  填

  (田)。

  冢

  (中上声)。

  塑

  (素)。

  茔

  (营)。

  堑

  (佥去声)。

  塾

  (孰)。

  玉

  珣

  (荀)。

  珉

  (民)。

  琛

  (敕今且林)。

  顼

  (旭)。

  璞

  (朴)。

  璀

  (崔)。

  璨

  (粲)。

  莹

  (映)。

  人

  倨

  (句)。

  仅

  (近)。

  偿

  (常)。

  傥

  (倘)。

  佞

  (迎去声)。

  伺

  (四)。

  傀

  (奎上声)。

  儡

  (雷上声)。

  仞

  (顺)。

  系

  (易计)。

  仔

  (子)。

  仍

  (如凌切)。

  ??

  (愆)。

  侪

  (柴)。

  倡

  (唱)。

  伟

  (回上声)。

  僭

  (子念切)。

  佉

  (丘加去伽)。

  介

  (戒)。

  彳

  徉

  (羊)。

  徇

  (旬去声)。

  健

  (干去声)。

  徴

  (征)。

  冲

  (充)。

  彷

  (仿)。

  彿

  (弗)。

  衍

  (演)。

  徼

  (教交)。

  女

  娘

  (娘)。

  奶

  (乃)。

  娱

  (隅)。

  娆

  (韶)。

  妓

  (其上声)。

  婪

  (力含切)。

  心

  惇

  (迍敦)。

  懈

  (戒)。

  怙

  (户)。

  悚

  (耸)。

  憍

  (娇)。

  愉

  (俞)。

  怖

  (匹布切)。

  协

  (叶)。

  慑

  (古入声)。

  恰

  (苦洽切)。

  恢

  (奎)。

  悴

  (遂)。

  愤

  (文上声)。

  悷

  (利)。

  恍

  (荒上声)。

  吝

  (邻去声)。

  悱

  (匪)。

  惫

  (败)。

  恁

  (甚)。

  慰

  (位)。

  罹

  (梨)。

  悫

  (壳)。

  恚

  (于瑞于避)。

  恣

  (资去声)。

  忒

  (他得切)。

  惩

  (澄)。

  慝

  (忒)。

  页

  颢

  (浩)。

  颐

  (怡)。

  颛

  (专)。

  顗

  (宜上声)。

  颊

  (甲)。

  颟

  (瞒)。

  顸

  (许安切)。

  颙

  (浓)。

  颗

  (苦果切)。

  颖

  (迥)。

  项

  (去顶切)。

  贝

  贩

  (泛)。

  赎

  (孰)。

  赚

  (暂)。

  贬

  (扁)。

  赈

  (真上声)。

  贷

  (台去声)。

  赜

  (仕革切)。

  见

  靓

  (净)。

  顗

  (计)。

  觑

  (趣)。

  睹

  (都上声)。

  觉

  (莫狄切)。

  手

  挈

  (愆入声)。

  摸

  (莫)。

  摭

  (只)。

  揭

  (结)。

  攒

  (子干切)。

  挪

  (那)。

  携

  (兮)。

  援

  (院)。

  [打-丁+(恙-心+皿)]

  (堪入声)。

  扭

  (牛上声)。

  捏

  (涅)。

  撒

  (杀)。

  撕

  (斯)。

  拗

  (于巧切)。

  抖

  (斗)。

  擞

  (叟)。

  扑

  (普木切)。

  擒

  (琴)。

  捋

  (力活切)。

  搅

  (绞)。

  掉

  (条去声)。

  拽

  (延入声)。

  抟

  (徒桓切)。

  拯

  (整)。

  揣

  (初委切)。

  挠

  (乃教乃饱)。

  扯

  (称者切)。

  撤

  (直列切)。

  拆

  (?)。

  掷

  (直)。

  掴

  (直获切)。

  捶

  (垂)。

  控

  (空去声)。

  挞

  (坦入声)。

  撼

  (含上声)。

  摧

  (垂)。

  据

  (句)。

  挫

  (做)。

  捺

  (乃曷切)。

  握

  (于角切)。

  掳

  (鲁)。

  撑

  (丑庚切)。

  探

  (贪)。

  足

  跖

  (只)。

  跷

  (居略巨略)。

  蹶

  (决)。

  跛

  (波上声)。

  跻

  (子兮切)。

  迹

  (迹)。

  逾

  (俞)。

  蹈

  (盗)。

  跟

  (根)。

  跌

  (颠入声)。

  跣

  (先上声)。

  躔

  (船)。

  口

  ??

  (痴)。

  呻

  (申)。

  哂

  (式忍切)。

  咄

  (教入声)。

  叱

  (赤)。

  咽

  (燕)。

  喀

  (客)。

  唾

  (涶同)。

  噎

  (烟入声)。

  吁

  (虚)。

  噫

  (衣)。

  嗜

  (示)。

  叨

  (滔)。

  吼

  (呼后切)。

  啾

  (子修切)。

  嘲

  (则交切)。

  咦

  (夷)。

  喘

  (川上声)。

  喷

  (普寸切)。

  嚼

  (疾略切)。

  啻

  (尸去声)。

  售

  (授)。

  呙

  (苦槐切)。

  喆

  (哲)。

  齿

  龄

  (灵)。

  啮

  (妍入声)。

  骨

  骸

  (谐)。

  髓

  (虽上声)。

  月

  胶

  (交)。

  春

  (迹)。

  臂

  (闭)。

  脾

  (皮)。

  肾

  (忍)。

  肢

  (支)。

  臆

  (益)。

  肪

  (方)。

  腕

  (碗)。

  肓

  (荒)。

  脔

  (连上声)。

  力

  勃

  (蒲没切)。

  努

  (奴上声)。

  励

  (利)。

  劣

  (力拙切)。

  耳

  聃

  (贪)。

  聩

  (五怪切)。

  聆

  (灵)。

  目

  视

  (视)。

  眇

  (苗上声)。

  眨

  (则洽切)。

  瞎

  (火辖切)。

  睽

  (苦圭切)。

  眵

  (尺支切)。

  睦

  (目)。

  盼

  (攀去声)。

  睹

  (都上声)。

  瞬

  (舜)。

  盲

  (萌)。

  瞥

  (片入声)。

  瞽

  (古)。

  言

  谊

  (义)。

  诩

  (许)。

  诅

  (庄助切)。

  诠

  (七全切)。

  谴

  (愆去声)。

  诀

  (决)。

  [诣-匕+雨]

  (香入声)。

  酬

  (酬)。

  谧

  (密)。

  讯

  (信)。

  讳

  (悔)。

  诡

  (鬼)。

  谲

  (决)。

  谚

  (彦)。

  讫

  (居乙切)。

  谱

  (补)。

  译

  (亦)。

  诫

  (戒)。

  诘

  (乞)。

  讵

  (巨)。

  谬

  (米幼切)。

  认

  (顺)。

  宴

  (燕)。

  谶

  (楚禁切)。

  誐

  (哦)。

  讷

  (奴骨切)。

  讹

  (哦)。

  车

  软

  (善)。

  輶

  (由有)。

  辘

  (鹿)。

  轳

  (卢)。

  辍

  (拙)。

  轿

  (乔去声)。

  辊

  (衮)。

  轇

  (交)。

  轕

  (割)。

  辗

  (民)。

  辖

  (闲入声)。

  较

  (教)。

  轨

  (癸)。

  辄

  (占入声)。

  子

  拏

  (奴)。

  孕

  (形去声)。

  孜

  (兹)。

  辵迨

  (待)。

  迢

  (条)。

  迂

  (于于)。

  迄

  (欣入声)。

  邈

  (莫)。

  迭

  (田入声)。

  逗

  (豆)。

  迈

  (卖)。

  遽

  (具)。

  逮

  (代)。

  递

  (地)。

  蘧

  (劬)。

  这

  (智)。

  走

  趁

  (春去声)。

  趍

  (池超)。

  衣

  褐

  (曷)。

  衽

  (甚)。

  裨

  (??)。

  衾

  (钦)。

  巾

  幅

  (福)。

  帙

  (侄)。

  糸

  绮

  (起)。

  缚

  (房入声)。

  绊

  (半)。

  缀

  (知位切)。

  缁

  (兹)。

  绘

  (位)。

  缆

  (滥)。

  缢

  (意)。

  缩

  (所六切)。

  纶

  (伦)。

  才

  (才)。

  缄

  (古咸切)。

  绩

  (迹)。

  缉

  (侵入声)。

  绰

  (称芍切)。

  萦

  (于营切)。

  紊

  (问)。

  縠

  (斛)。

  食

  饵

  (仍吏切)。

  馁

  (内上声)。

  糇

  (侯)。

  饷

  (商去声)。

  米

  粹

  (碎)。

  粕

  (滂入声)。

  粝

  (力达力葛)。

  糜

  (梅)。

  蘖

  (妍入声)。

  酉

  醇

  (仁)。

  酢

  (醋)。

  醒

  (省)。

  酥

  (苏)。

  酪

  (落)。

  禾

  种

  (虫)。

  稚

  (治)。

  稼

  (架)。

  穑

  (色)。

  秤

  (称去声)。

  秪

  (上)。

  穰

  (汝羊切)。

  竹

  箍

  (瓜)。

  篱

  (梨)。

  筮

  (逝)。

  筏

  (伐)。

  筋

  (斤)。

  筌

  (诠)。

  籯

  (形)。

  箧

  (苦叶切)。

  范

  (范)。

  纂

  (子管切)。

  草

  茨

  (慈)。

  芒

  (忙)。

  萑

  (完)。

  藉

  (谢)。

  苌

  (长)。

  藩

  (凡)。

  菽

  (叔)。

  ?

  (妍入声)。

  苎

  (直吕切)。

  爇

  (舌)。

  盖

  (盖)。

  蘸

  (庄陷切)。

  蒂

  (带)。

  藐

  (弥略弥沼)。

  山

  峙

  (池上声)。

  峻

  (思俊切)。

  昆

  (昆)。

  仑

  (论)。

  嵩

  (松)。

  石

  碔

  (武)。

  砆

  (夫)。

  砂

  (沙)。

  砾

  (历)。

  磾

  (低)。

  确

  (壳)。

  斫

  (酌)。

  日

  昊

  (浩)。

  杲

  (高上声)。

  晁

  (潮)。

  晕

  (运)。

  昴

  (卯)。

  暵

  (汉)。

  晒

  (帅)。

  晒

  (上同)。

  亘

  (居邓切)。

  替

  (他计切)。

  穴

  究

  (救)。

  窍

  (口弟切)。

  窖

  (教)。

  窟

  (坤入声)。

  窒

  (只)。

  窈

  (杳)。

  窄

  (责)。

  阱

  (净)。

  窥

  (奎)。

  窠

  (科)。

  突

  (徒骨切)。

  疒

  痰

  (谈)。

  癊

  (阴去声)。

  ?

  (绞)。

  疼

  (徒冬切)。

  ??

  (颠)。

  瘤

  (流)。

  疹

  (珍上声)。

  酸

  (酸)。

  癃

  (隆)。

  门

  闺

  (圭)。

  合

  (甘入声)。

  辟

  (平入声)。

  闇

  (暗)。

  阆

  (浪)。

  阅

  (悦)。

  阐

  (川上声)。

  哄

  (洪去声)。

  周

  雕

  (刀)。

  雕

  (刀)。

  凋

  (刀)。

  囗

  囿

  (又)。

  囚

  (似由切)。

  囤

  (沌)。

  囹

  (灵)。

  圄

  (女)。

  匚

  匪

  (非上声)。

  匮

  (求位切)。

  匿

  (逆)。

  戈

  戮

  (六)。

  戟

  (激)。

  刀

  刺

  (次)。

  刎

  (文上声)。

  剩

  (盛)。

  删

  (山)。

  剥

  (邦入声)。

  刮

  (关入声)。

  剜

  (乌丸切)。

  划

  (画)。

  劄

  (竹洽切)。

  克

  (克)。

  歹

  殁

  (没)。

  殄

  (田上声)。

  殒

  (允)。

  殂

  (锄)。

  卩

  阜

  (负)。

  陛

  (蒲札切)。

  升

  (升)。

  陌

  (麦)。

  队

  (颓去声)。

  亶

  膻

  (扇上声)。

  毡

  (专)。

  羽

  翘

  (乔)。

  翔

  (祥)。

  翊

  (亦)。

  翮

  (羽格切)。

  翅

  (尸去声)。

  翼

  (亦)。

  翳

  (意)。

  翛

  (萧)。

  鸟

  鶗

  (啼)。

  鴂

  (径)。

  鷃

  (晏)。

  枭

  (交)。

  矢

  雉

  (池上声)。

  矫

  (居天切)。

  矧

  (尸忍切)。

  牛

  牲

  (生)。

  ??

  (途)。

  马

  驹

  (居)。

  ?

  (陀去声)。

  骇

  (蟹)。

  骤

  (愁去声)。

  骋

  (称止声)。

  骘

  (只)。

  蓦

  (麦)。

  虫

  蜎

  (渊)。

  蠕

  (善)。

  蛆

  (七俞切)。

  蝎

  (歇)。

  螺

  (罗)。

  蝇

  (形)。

  蜕

  (税上洅三)。

  蚌

  (棒)。

  虺

  (灰毁)。

  蠲

  (涓)。

  蠢

  (春上声)。

  蛊

  (古)。

  虮

  (几)。

  鱼

  鲧

  (古木切衮)。

  鯹

  (星)。

  [鲻-田+贝]

  (锁)。

  鲒

  (巨栗切)。

  鱍

  (泼拨)。

  鬼

  魇

  (掩)。

  魋

  (颓)。

  魍

  (罔)。

  魉

  (两)。

  魑

  (痴)。

  魅

  (迷去声)。

  果

  伙

  (祸)。

  裸

  (罗上声)。

  裸

  (上同)。

  尸

  屑

  (泄)。

  屡

  (虑)。

  屣

  (洗)。

  屦

  (句)。

  屙

  (乌何切)。

  尿

  (奴吊切)。

  屎

  (矢)。

  拾遗

  奘

  (藏)。

  郯

  (徒甘切)。

  亟

  (激气)。

  冀

  (计)。

  冀

  (上同)。

  耗

  (好)。

  肇

  (兆)。

  祚

  (才故切)。

  倏

  (叔)。

  汞

  (洪上声)。

  舂

  (书容切)。

  崇

  (碎)。

  皿

  (朋上声)。

  凳

  (灯去声)。

  衷

  (中)。

  ??

  (难上声)。

  刃

  (顺)。

  弭

  (米)。

  爬

  (则交切)。

  馗

  (葵)。

  宠

  (充上声)。

  旄

  (毛)。

  罄

  (庆)。

  匈

  (凶)。

  臼

  (求上声)。

  些

  (细)。

  毅

  (义)。

  羸

  (力为切雷)。

  岐

  (奇)。

  苏

  (苏)。

  麹

  (曲)。

  虩

  (乞)。

  斥

  (尺)。

  罡

  (刚)。

  雱

  (滂)。

  斫

  (卓)。

  麈

  (主)。

  羌

  (去羊切)。

  奕

  (亦)。

  猜

  (仓才切)。

  豕

  (始)。

  挂

  (卦)。

  鬻

  (欲)。

  舶

  (白)。

  幻

  (惠)。

  夹

  (甲)。

  罤

  (啼)。

  厕

  (次)。

  狩

  (手去声)。

  啬

  (色)。

  耨

  (奴沃切)。

  竖

  (汝)。

  龛

  (堪)。

  盟

  (明)。

  艰

  (奸)。

  髻

  (计)。

  庖

  (步交切)。

  皞

  (浩)。

  飒

  (思合切)。

  鞞

  (皮)。

  橐

  (托)。

  勿

  (物)。

  赜

  (虽然仕革切亦与责音同)。

  这

  (篇韵是彦音今作智者呼)。

  右上直音切字皆依篇韵考正览者莫生疑虑。上卷前序中有二字。

  叵

  (坡上声不可义)。

  拟

  (泥上声僭义也)。

  No. 1156-C

  伏愿舍财助力者同生净土书刻印行者悉赴莲池信受持念者俱往乐邦见闻随喜者共登安养若取若舍者咸资彼岸或顺或违者终证菩提曰是曰非者面礼金仙所赞所毁者亦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法界含灵齐超苦海。

  定融焚香谨志

  旹
大明隆庆庚午季冬谷旦  重刊

  卍云本书卷上末载西方百咏中有一叶逸纸仍补入于兹。

 西方受用胜豪家  七宝池中四色华
 衣食现成非造作  光明相好绝纤瑕

 西方满眼是莲华  百宝庄严富可夸
 诸上善人俱一处  不知其数倍恒沙

 西方捷径胜参禅  一句弥陀快着鞭(边音)
 十万亿程弹指到  为人只欠自心坚

 西方只要办心坚  努(奴上声)力勤修速向前
 顺水行船加橹(鲁音)棹  导师接引愿绳牵

 西方不择富和贫  不拣(简音)贤愚贵贱人
 不问女男并老幼  不分僧俗及冤亲

 西方法眷最相亲  尽是修行念佛人
 我等欲归安养国  即今便种往生因

 西方启教感能仁  一句弥陀净土因
 六道四生皆具足  要知作佛在人伦

 西方功德水无痕(恨平声)  念佛先须达本根
 非但人伦生净土  蜎(渊音)飞蠕(软音)动也沾恩

 西方今古镇长存  慈父哀怜度子孙
 八万四千门路别  弥陀一句众称尊

 西方极乐众称尊  普劝诸人入此门
 有口不须闲讲论  单提佛号度朝昏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  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2-26 02:12 , Processed in 0.23239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