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0|回復: 0
|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锺茂森博士主讲(第十八集)
[複製鏈接]
|
|
摘自《定弘法师(锺茂森博士)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八集) 2008/4/27 华严讲堂 档名:52-213-0018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举行「修行与生活座谈会」。收到此地庐江实际禅寺同修们的问题,以及网络上很多同修的问题,今天我们一一来做回答和分享。
问:首先我们看这位同修的问题,他说尊敬的锺老师您好!我母亲是二00六年往生的。居士们助念二十五小时后身体柔软,头顶不是温热而是热,心口窝也是热的,但是身体其它位置是冰凉的,不知道往生的是哪一道?请锺老师慈悲指教。
答:指教不敢当。末学曾经看过有一段这样的说法,说「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这是讲到人的神识离开我们身体去下面一世投胎的话,从身体哪一部分走,就往往能够判断他去的是哪一道。所谓「顶圣眼天生」,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头顶它最后是热的,全身凉透了,头顶还是热的,这个可以用来做为一个参考。印光大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临终三大要」里面就有谈到这个问题。眼睛最后是热的,也就是神识从眼这个部位离开的,眼睛最后是热的,可以判断他是生天了;如果从心窝口出去的,那是人道;如果是从肚子(腹部)出去的,那就是饿鬼;畜生是从膝盖走的;地狱往生那是从脚底下出去的。这是用来做为一种参考。
我们如果帮助人助念,最重要的不是好奇,他哪里最后热的,他往生哪一道,想去探摸探摸,我们不要存这个心。我们助念就诚心诚意的帮助这位亡者往生极乐世界,劝导他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样哪怕是他不能够往生净土,他信愿不足,自己不相信,或者是不肯去,那是他自己障碍自己,凭着助念者给他临终助念这样的功德,也可以帮助他不堕恶道。《地藏经》就说得很清楚,在临终的时候,「但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乃至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解脱什么?三恶道。所以让他关键是能够耳根闻到佛号,也要对他有简短的开示,让他知道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要放下身心世界、求生净土,这叫闻佛名。所以助念的时候不可以有好奇心。因为好奇探摸,往往如果他神识没走,你触动他的身体,他会感觉到非常的疼痛。你触摸他的时候,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是置亡者于痛苦之处,那我们于心何忍?
所以印光大师对这一点讲得非常的严肃、严厉,不可以在没有断定他神识离开之前去探摸。如果是探摸的话,印光大师他老人家说,为了炫耀我们助念的功德,你看这个人往生了,为了炫耀一下,就去探摸,万一没走,那会把他的神识拉入恶道。因为你一探摸,他身体会疼痛,一疼痛他会生瞋恚心,一生瞋恚,临终这一念是瞋恚,就堕到恶道去了。瞋心感地狱的果报,或者是毒蛇毒蝎之类的果报。所以这样的做法,印光大师比喻,就好像罗剎女说爱,爱谁?她「爱」人,她的爱是爱吃人。如果助念者不是以一颗真诚的孝心、完全无私的帮助亡者,而是里头夹杂着炫耀自己的孝顺、炫耀自己的功德而探摸的话,最后是导致亡者倒堕落恶道。这种做法,印光大师批评说,就与罗剎女爱人的那个爱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心要纯正,不可以有丝毫夹杂不善,不可以有丝毫贪取功德的心,只有一味护送亡者往生西方的心,这叫大慈大悲。所以我们尽心尽力的给他助念,不管他往生哪一道,我们尽到这分心,所谓「但问耕耘,不求收获」。
既然你们已经做了二十五小时的助念,这神识应该说已经离开身体了。经上有说,断气以后八小时神识还可能存在于体内,至少八小时以上神识可以判定离开了。助念二十五小时是最好的,至于她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确实全凭她自己信愿之有无,不一定说她头顶热或者是心口热,她就会去哪一道,这个我们可以做参考,但是不敢判断她能不能往生。最妥当的是什么?亡者自己临终前见到佛,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现在接引我往生,他一切放下,安详的走了,那可以判断他肯定往生极乐世界了。
问:我们看下面一个问题。尊敬的锺博士您好!他有好几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关于日常生活中念佛不间断的问题。A小问,日常生活中的妄想指哪些妄,如何界定?不动心的心是指哪些心,如何界定?怎样才叫不起?
答:这是讲到不起妄想,日常生活中的妄想指哪些妄?说一句真实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金刚经》上告诉我们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妄,没有真实的,都是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出来的。所以,凡所有想皆是妄想,你就知道了,只要起心动念那就叫妄想,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回归真实了,这样我们就好界定。所以要念佛,不念佛的时候一定在打妄想,在念头里面他肯定就会起心动念,他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叫无明,无明其实也是属于妄想,这是习气,它也不见得真实。唯有念佛,我们凡夫念这句佛号叫「执持名号」,既然说执持,执是执着,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来持这句名号,这也是执着、也是分别、也是妄想。但是净土法门的妙就妙在就用这一句的执着、一句的分别、一句的妄想,用一取代一切,把其它一切的妄想分别执着都打掉,这方法高明。为什么?凡夫他可以用得上。凡夫你让他不起妄想分别执着不可能的,他肯定起的,不是落入妄想,就落入无明。
所以世尊慈悲,传授我们念佛法门,就是让我们用一句佛号代替所有的妄想分别执着。然后念到最后,佛号这句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不二,这时候就大彻大悟,入理一心不乱,那个状态才真正叫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才真正是不起心不动念了。所以不起心的心,就是妄想心、分别心、执着心,这些统统要放下。从哪里放起?先从恶念放起,断恶修善,恶念是最严重的执着,把这最严重的执着先放下,然后把善的执着也要放下。着相修善也不行,那是得人天福报,出不了轮回,把善的执着也放下,执着没有了,这时候才能够出六道轮回。头一个,我执要放下。如果还有我在做善事,有这个我,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足,所以你就想想,从这里开始下手。怎么样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凡夫做不到,唯有靠念佛法门,刚才说的,用一句佛号代替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的方便法门。
问: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里的B小问:在生活当中对于今后的思虑和打算,算不算是妄念?思考对事情的处理算不算妄念?思考如何投资,算不算是妄念?是如法的、符合善的标准的就不是妄念;还是如法的善的念头都没有为最上乘的(就如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穿衣的时候穿衣等事情,如理如法的做完后,又恢复如「风吹过竹林,石掠过湖面」的那种平静)?
答:你刚才讲的这些对事情的处理思考,思考如何投资,对今后的思虑打算,是的,统统是妄念,包括你思惟那些善法都是妄念。这种妄念如果是善的,他能得善的果报,他在人天受生享福,如果是恶的妄念,那就得恶报。所以你这里所讲最上乘,最上乘是什么?没有妄念,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说的「不思善、不思恶」,就观照你自己当下的本来面目。所有的念头都是妄念。我们问,如果没有妄念,什么都不想了,日子该怎么过,今后打算都不想了,那我到底要怎么样生活?你可以试试看,一样可以生活。怎么过日子?随缘过。就是你这里讲的,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穿衣的时候穿衣,事情来了就做,事情做完了马上放下,不必想那么多。这就有点像你说的「风吹过竹林,石掠过湖面」的那种平静感。但是能不能够了生死?我们凡夫这么修也很难,为什么?我们虽然能得一点禅定,但是了生死这桩大事不容易,更何况有宿世的冤亲债主,他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就来捣乱,破坏我们的清净心。
所以佛劝我们要念佛,要求生净土。我们一心一意求生净土的时候,世间任何的事情我们都不去执着了,我们知道那些事情都是假的,都是做梦而已,只有往生净土是唯一真实的。如果不往生,现在哪怕是天天在行善,到最后还是一场空,还是搞轮回。所以真正发起求生净土的真切的愿望,这个世间确实什么你都可以随缘,就好像一个人出去旅行住旅馆,就住一晚,明天就走了,这个旅馆好不好,什么事情发生,都无所谓,明天拍拍屁股走人。这我们凡夫是可以做得到的,这种修学所得的禅定,我们说三昧,绝不亚于禅宗里所修的那种三昧。佛在《大集经》上告诉我们,念佛是「无上深妙禅」,让你不知不觉其它的这些都放下了,心就住于一句佛号,那就是三昧。
问:下面C小问:老法师在讲经中提到的那位已往生的老太太,甘老太太的朋友,她老人家是怎样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的?是不是因为没有了起心动念,才达到念佛不间断的?
答:她怎么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的?就是因为她就决志求生净土,其它的事情发生,任何人、任何事她真的就不动心,她可以放得下。她心目中就有一个愿望: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桩事,其它事都放下了,这样她真的对我们俗世当中所有的东西都不起心不动念,当然念佛就不间断了。所以真正你能够放得下,你看破世间,放得下,你念佛就能相续,求生净土的心相续不断,到临终的时候当然必定往生。她没有断过。所以念佛帮助我们放下,放下又帮助我们念佛,念佛的时候要专注。平时要听经,听经明理,能看破世间,世间真的宛如一场戏剧,无有真实,把这个世间的事情能够多放下一分,往生西方才多一分把握。
问:下面第一小问: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想不起心不动念,不过就觉得这以后的生活怎么过?还是生命中有多少就享用多少,是不是这样做就会少造业?
答:真正不起心不动念,连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他自自然然生活当中就随缘过,他怎么会想这么多、问这么多?所以生活它自有我们的福报,真正有福报的人他不用去想,他生活也过得很好。这想也想不来的,这是福报问题,过去生中修的,这生所享用的,完全是自己前生所修的和今生所修的,所以何必去起心动念?这个道理了凡先生都懂。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孔先生就给他算了命,算得很准,功名考试考第几名,拿了秀才以后,上不了举人,上不了进士,做个什么样的小官,吃多少俸禄。真的,他的生活完全按照孔先生所算定的那样去走,没有丝毫差错。所以他后来也心安了,知道想这么多、考虑这么多没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他也能够做到暂时的不起心不动念。你看他在云谷禅师禅堂里面,跟禅师对坐三日,不起一个妄念。这个功夫哪里来的?就是因为他能看得破,知道想也没用,何必去想?不想确实就不造业,完全是按照他自己命中的福报来享用的,所以我们师父上人说,了凡先生是标准凡夫。为什么是标准凡夫?因为他既不造善、也不造恶,完全是受他的命运所支配。这样确实也很难得,这种人如果念佛求生净土是很有把握的,因为他心清净,他懂得随缘过,真是古德说的「随缘消旧业,再莫造新殃」。
问:下面第二个小问题:预知时至往生的,是不是品位不一样?
答:蕅益大师给我们说到,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凭念佛之浅深。所以只要有真信切愿,决定往生。品位高下,看我们的功夫,如果功夫高,所谓高就是你放下得多。放下见思烦恼,这就不是凡圣同居土,就入方便有余土;放下尘沙烦恼,无明也破一分,那就入实报庄严土。所以品位(也可以说四土里面都有九品),全在你放下功夫的浅深,放下的功夫也就是你念佛的功夫。这里讲的功夫不是说念佛多少,如果一天念个十万,但是还有很多放不下,那个功夫很浅,所以佛号的多少不代表功夫的浅深。能够预知时至往生的,这个功夫已经是相当不错,他念佛往生品位不会在中下品。
问:我们来看下面一个同修的提问。尊敬的锺博士,您好!我是湖北黄岗妙居士,跟师父上人学佛多年,近两年看了您讲的「太空物理报告」、「八荣八耻」、「因果轮回科学证明」、「母慈子孝」、「修行与生活座谈会」,以及去年十二月在新加坡讲的「因果教育」等等,很受教育,很受启发。感觉到您母亲是一位圣母,与周朝三太、孔母、孟母没有两样。您是一位大心凡夫,放下了名闻利养,提起了弘法利生的大业。您们母子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师父有您这样的弟子,我们由衷的高兴,法界众生欢喜,诸佛菩萨赞叹,诸神护念,祝您法缘殊胜,法喜充满,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答:非常感恩您的鼓励,您的赞叹我们愧不敢当)。「学佛答问」和「修行与生活座谈会」,弟子每期都看,藉这个平台,修行中有几个问题请您慈悲开示。第一、我们修学净土法门,今生今世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师父讲《地藏经》时说过,菩萨要没有遇到这个缘,他要往生可能还是中下品。请问菩萨是觉悟之人,为什么不能高品位往生?那么各品位往生的缘是什么?我们跟师父学佛,听师父讲经说法,找到了一本《无量寿经》,抓住了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这算不算遇到高品位的缘?如何修行才能获得高品位往生?
答:您的提问讲到,菩萨为什么不能够高品位往生?菩萨他的阶级有不同。玄奘大师翻译菩萨,菩萨是梵语,玄奘大师译成觉有情,觉是觉悟,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有情是什么?有烦恼,他的烦恼没有断尽,所以菩萨的品位阶级的高低是看他烦恼的多少,烦恼少的当然他的阶位就高。如果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都断掉,无明也都破了,这种菩萨叫法身菩萨,《华严经》里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他们都属于高品位的菩萨,他们要往生净土是往生实报庄严净土。但是如果他们遇不到这个缘,那么他们所处的地位确实也是很高,但是成佛会缓慢。
《观无量寿经》上讲到,如果下下品往生,这是极乐世界最低品位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要多长时间成佛?要十二大劫,这是最长的时间。你想想,如果是下下品要十二大劫,那中品呢,上品呢?你这样往上推,那么法身大士他到了极乐世界,可能一天、两天就能够见佛,就能够圆满佛果。在华藏世界里面,不是在极乐世界,在其它的佛国土,菩萨成佛速度没那么快,所以这些菩萨们还是要求生净土。《华严经》上讲得非常的详细,像文殊、普贤两位等觉菩萨,都带领华藏世界四十一个阶级的菩萨,都是法身大士,求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原因就在此地,成佛快速。如果是烦恼比较多的,譬如说还有尘沙烦恼,虽然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还有,那就不能入一真法界,他们念佛求生净土就生到方便有余土;见思烦恼还存在的,像我们凡夫,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是凡圣同居土。所以品位的高下,完全是在你放下烦恼的多少,也就是你念佛的功夫深浅。
各品位往生的缘是什么?缘就是你能不能遇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经》教导我们信愿持名、一心不乱。你真正遇到这些净土的经典,把道理搞透彻、搞明白了,真肯干,一心一意念佛,你的品位就会高;很多菩萨他忙着度众生,可能念佛的时间少,他的品位就低。所以说缘是什么?缘是能不能够在这一生把净土的道理彻底搞明白。我们师父上人现在把净土道理说得非常透彻明白,这种缘就是无比殊胜的缘,只要抓住这个缘,肯干、肯依教奉行,那么往生极乐世界品位不会在中下。所以你说抓住一本《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这个算不算高品位的缘?理上讲,是的。但是怎么样抓住一本《无量寿经》?这就看你,在你自己,对《无量寿经》所说的理是不是真正透彻明了,是不是真正依教奉行。譬如说《无量寿经》里讲「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观法如化是一切的境界都是虚幻的,梦幻泡影,我们是不是真正有这种理念,真正能放得下?又譬如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修十善,我们有没有依教奉行,有没有落实十善业道?这些我们真正肯依教奉行,做到了,品位就高。师父上人讲经里有个说法,就是《无量寿经》你能够做到百分之百,你是上上品往生,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百分之八十,上下品往生,以此类推,一直讲到,你至少得做到百分之二十,你得个下下品,这就是我们今生遇到的殊胜的法缘。
问:下面第二个问题。二000年我们就写信到新加坡,启请师父讲完《华严经》,讲完《无量寿经》,培养更多的弘法人才,普度众生。《无量寿经》好像师父只讲一半,一八八集三百七十六小时。这是我们主修课,真诚请师父讲完。请问锺博士,您是如何修学《无量寿经》?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落实?
答:师父上人现在每天讲《华严》,他老人家的志愿是要把《华严经》讲圆满,这是我们大众的心愿,为九千年末法众生留一套《华严经》的现代化的批注,白话批注,这是稀有难逢的因缘。《无量寿经》古人称为是中本《华严》,所以师父讲《华严经》也是在讲《无量寿经》,只是在详解,所以我们不必太过去分别执着。《无量寿经》师父说他会再讲一遍,等《华严经》讲完以后他会继续把《无量寿经》讲圆满。不仅是《无量寿经》,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希望把净土五经也讲圆满。我们真诚的每日祈求三宝加被,令众生有这个福分,让老人家能够住世长久,可以把这些经典都讲解圆满。
至于末学是如何修学《无量寿经》的?末学很惭愧,每天是有读一部《无量寿经》。但是读诵和受持这是两码事情,读诵是自己提醒,面对经典就如同面对佛陀,听佛的教诲。听到佛的教诲,重要的是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譬如刚才我们讲到的善护三业,这是落实十善业道。所以我们现在修学,师父上人要求我们要扎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也是在落实《无量寿经》的善护三业。平时只要有空就提起佛号,常常要去观照,这个世间真的是如梦幻泡影,对世间不可以有丝毫留恋,什么事情都能放得下,哪怕是善事也可以放下。我们现在要发愿弘法利生,学习经教,这些事情也可以放下,只要要往生极乐世界,说走就要走,经没讲完,学教没学好,也得放下。阿弥陀佛来了,难道你还要留在这世间多几年,多受罪吗?
当然心我们发了,就把全部自己命运交托给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看到我们在这个世间,如果需要多留几年来帮助一些苦难众生,师父也常常这样提醒我们,我们是应该直下承当,不可以退缩,这是报佛恩、报师恩。至于什么时候往生,我们都不考虑,反正全部就交给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绝对有信心,他老人家一定会来的,一定不会舍弃我这个业障深重的凡夫的。我在这个世间就求阿弥陀佛,什么事情就靠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的事也要靠他老人家,自己力量肯定做不好。自己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不要说去度众生了,自己都没度。所以我们学经教目的是什么?提升自己,破迷开悟,然后才有这样的因缘顺便兼善天下,通过摄影棚、通过网络向大家报告学习的心得,有缘的人就来听。我们绝对不会去做广告,不会拉信众,只是希望有这个媒介,能够为有缘的同修起一点促进鼓励的作用。所以念佛求生净土始终是摆在第一位,弘法利生摆在第二位,其它的呢?其它的不能摆上来了,摆上来就太多太夹杂了,这一生只要办好这两桩事就足矣。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落实?要多听经,多明理,自然就懂得如何落实,解得愈深愈透,行起来就愈圆满。我们师父上人的老师章嘉大师就曾经对师父上人讲过这么一句话,说佛法是「知难行易」的法门。知是你理解、懂得道理,这很难,我们的功夫要多花在这方面,学经学教就是求知,懂得道理。真的懂得道理了,行起来是很容易的,日常生活真的样样都不离佛法。说到底,师父上人给我们概括起来,修学是修什么?就是「看破放下」四个字,日常生活的工作、学习、生活,就是学看破,就是学放下。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贪瞋痴慢,放下自己的分别执着,提起佛号,念念不忘求生净土,这一生就没有空过,就有往生的把握。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听师父讲经说法。师父讲《无量寿经》要我们读三千遍以上,再求解,弟子将此经做为早晚定课,从未间断。师父讲《了凡四训》,让我们读此文三百遍;要看《山西小院》;以及师父讲《地藏经》,劝我们读这个经典;最近几年,师父要我们扎儒释道三个根。弟子今年五十岁了,感觉如少水鱼,要学的东西又好像愈来愈多。请锺博士为我们开示净土法门修学次第,大乘与小乘,主修与助修,以及早晚课烧香、诵经、念佛、拜佛、回向的内容、仪式、程序等问题。
答: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其实我们师父上人劝导我们求生净土,说的这些法门是很多,讲的经典也很多,但是,不是让我们每一部都要去修。师父讲了五十年经典,五十年弘法,是不是我们还要活个五十岁,从头到尾把师父讲的都要听,一遍还不够,还得听上十遍?师父不是这个意思。「教之道,贵以专」,师父讲这么多,是度不同根器的众生。就好像世尊当年讲经四十九年,也是度化不同根性众生,说出不同的经典。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就抓住主要的几门,最适合自己修学的,也就是你最能够得到受用的那几门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就很好。譬如说师父讲的要学《弟子规》,你觉得《弟子规》你能够得利,就用《弟子规》认真的做为早晚课,不间断的修学;你可以加上《了凡四训》,也很好;你说读《无量寿经》要读三千遍以上,这个很难得,要坚持。其它的你可以涉猎,譬如说《山西小院》、《地藏经》你可以多听听,这个无妨,多听总是帮助我们深解义趣。修学定课我们就以《无量寿经》、以念佛为主,其它的都是帮助我们在行门上落实。像《弟子规》,不是让我们每天背诵而已,关键是要落实,融入自己的生活,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很多老头老太太一生没读过《弟子规》,但是他心地善良、淳厚、老实,对人恭敬,关怀人,自己谦卑,他《弟子规》都做到了,他念佛决定求生净土,肯定往生。
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有所选择。你讲的功课,功课是可以以《无量寿经》和念佛做为定课,其它的来求解,帮助落实。所以净土法门修学次第,师父上人在讲《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可以多听。这些大乘与小乘的问题,主修与助修关系,还有这些早晚课内容,只要多听经就能明了。而且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真正我们要在实质、心地上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看破世间,这个重要。至于仪式方面,可以依《净宗朝暮课诵》早晚课本来做就很好。
问:下面一个问题。师父和锺博士都劝我们「敬鬼神而远之」,不跟他们学,不跟他们打交道。我们读《地藏经》回向给冤亲债主,这算不算是与他们打交道?师父二00四年元旦要我们每日夜里播放《地藏经》,弟子长期坚持在家播放,这算不算是与他们打交道?播放时供养法界众生及冤亲债主的水果点心,我们能否食用?
答:这个「敬鬼神而远之」,我们师父讲得很清楚,对他们是要恭敬,但是不要跟他们学习,不要去听他们的话,这是远之的意思。不是说对他们不管,甚至不礼敬,这就不对了。礼敬是一定要礼敬,所谓「礼敬诸佛」,包括未来诸佛,鬼道众生也是未来诸佛。我们给他读《地藏经》回向,或者是播放《地藏经》我们师父讲的光盘,这都是非常好的法供养。对鬼道众生,他们因为也想要听佛法,听不到,你给他创造这样的因缘,他们也会很感恩。所以我们跟他们打交道,是要结法缘,布施法,而不是去结情缘,不是听信他们的话。把他们真正当作未来诸佛一样去看待,为他们创造得度的因缘,这样就很好。供养他们的水果点心,供养之后,仪式完毕了,我们可以用来享用的。当然这里重要的是,如果仪式没有完之前,你没有一个结束,不可以立即取用,这是对人家的不敬。你心里想一想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众生都以这颗恭敬心,那就不会做错事。
问:下面第五个问题。锺博士,您带父亲去九华山,半山腰劝父亲拜上去,说这样可以消业障。请问什么叫业障?朝山拜佛、诵经念佛是如何把业障消掉的?是将功折罪,功过抵消,不受苦报;还是功是功、过是过,福是福、祸是祸,不能抵消?师父讲过,「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弟子胡思乱想较多,烦恼较多,瞋恚较重,昏沉较重,患白癜风多年,近几年扩展较多,可能是业障较重,如何克服和消除?请开示。
答:开示不敢当。什么叫业障?师父在讲经当中有反复讲过,我们造作的时候留下的印象,具体的说是在阿赖耶识留下的种子,那叫业。这些业会对我们的菩提道修学产生障碍,如果是恶的行为、恶的念头产生的恶业,那业障就更重了。所以朝山拜佛、诵经念佛能不能消业障?就看我们能不能够把我们那个恶念转化过来,能不能把恶的烦恼习气断掉。如果断不掉,虽然朝山拜佛、诵经念佛也不管用,业障还在。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业障?说得通俗一点,贪瞋痴就是业障。所以,如果说每天还在拜佛诵经,形式上搞得很多样,但是内心的贪瞋痴烦恼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那业障是愈来愈重。所以什么叫消业障?就是把内心的贪瞋痴烦恼放下。业障消除了,自然境界就会愈来愈好,包括我们的身体。所以要从断恶念开始,这个恶念要在境界上去断,所谓处顺境、遇到善缘要断贪爱,处逆境、随恶缘要断瞋恚,贪瞋痴要断,在境界上断。所以每天要忏悔反省改过,对自己念头上所起的这些恶念都不放过,要把它改正过来。
在因果上来讲,造作的业是没有办法完全消掉的。造作的善业、恶业,都留下种子在我们阿赖耶识里头,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种子会起现行,那就是果报现前。所以功过之间不能抵消,不能说将功折罪,世间法可以这么说,可是在佛法里面阿赖耶识的种子,功是功、罪是罪,统统存在阿赖耶识的大仓库里面。就看什么缘,这很重要,如果是善缘,善的种子先起现行,你就得善报;恶缘产生了,恶的种子就现行,就有恶报。阿赖耶识里十法界的种子都存在,上至佛的种子、下至地狱种子都有,统统具足,就看你现前什么缘。这个缘,第一个是我们自己现前的念头,假如我们念佛就创造佛缘,让我们阿赖耶识的佛种子首先成熟。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佛缘具足了,佛种子现行,你就得佛的果报,其它这些恶业种子它暂时就不起现行,虽然它有存在,可是没有缘它就不能够结果。所以我们所说的消业障,这是方便说,就是不让那些恶业种子起现行。如何克服和消除这些恶业种子的现行,那就是真正在念头上断恶修善。
问:下面第六个问题。《地藏经》云:不敬尊经,当堕无间地狱。弟子早晚读《无量寿经》,时间一长,经书破坏了,翻破了,这算不算不敬尊经?
答:敬不敬看您自己的心,不必去问人,但问自心就好。如果我对经书很尊重,很小心爱护它,翻的时候也小心翼翼的,在念经之前把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的,沐手读经,经书我们尽量的爱护,时间长,年代久,经书破了,我们尽量把它补一补,这是你的恭敬心,这个不属于不敬尊经。假如我们拿到书,很随便的,像世间书那样乱翻乱丢,一下子就破损了,这属于不敬尊经。这里说的不敬尊经堕无间地狱的果报,那是非常的不敬,不敬法,甚至轻慢圣贤教育,经上所说的教诲他不仅不信,而且还毁谤,拨无因果,毁谤三宝,当然他是堕无间地狱的果报,我们要了解经上所说的这个理。
问:下面第七个问题。弟子学佛后,哥嫂也跟师父学佛,但父亲、妻子、女儿及弟妹们仍未学佛。如何使他们尽快学佛,成为佛化家庭?女儿在读大学,如何使孩子走圣贤之路?也想效法您母亲把孩子捐出去,跟师父学,跟你们学,普度众生。
答:你有这样一个心愿非常难得。确实圣贤教育在当代是衰微到极处,虽然有经典存在,但是没有那么多人来学,想要发扬光大是不容易的。现在我们整个世界都是如此,急需圣贤教育的师资,所以你能想要把孩子往这方面来培养,这是功德无量。
想要在家里面推广佛法,使自己的亲戚朋友、家族的人成为佛化家庭,要把佛教是什么给他们介绍清楚。自己要学得深入,你讲的就不会有错,讲得让他们信服,你可以把我们师父讲的《认识佛教》让他们看看。当然最关键是自己要做好样子,真正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从对待家里人做起,自己要谦卑,对待大家要真诚的尊重敬爱、关怀照顾、帮助他们,让他们体恤到你的那种慈悲爱心,他们能受感动,自然你就度了他们。所以自己的儿女亦复如是,要度自己的儿女,首先自己要做好样子,让他佩服你,尊重你,愿意听你的话。他自己也要多学习佛法,你要多创造因缘,让他接触佛教,或者是接近大善知识,这都是为他创造良好的法缘,这样他才有机会发起这个心。
问:下面我们看第四位同修的问题。我是辽宁本溪人,学佛快半年了,开始时很愿意发愿求生净土;最近念佛,各种欲望减少,好也好,不好也好,但是问题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没什么吸引力了,以及发愿往生的愿望也小了。我很是着急,请求帮忙解答,谢谢。
答:如果是对世间的各种欲望减少了,这是好事情,证明心里得了一点轻安,不会贪恋世间的五欲六尘。但是如果对极乐世界的庄严那种向往、发愿求生净土的心也小了,这就有问题。所以我们学佛以后得到一些轻安这是有的,很多人都会有,可是这种轻安我们也不可以执着。要认识到轮回是苦,是很可怕的,虽然现前没有这种缘,我们可能生活还是挺安逸的,各种的困境还没有现前,所以我们觉得自己还是挺轻安的,各种欲望也少了,心地很平淡、很安详;但是要知道,不是我们的功夫成就,这不是三昧现前,而是因为我们没这个恶的缘,假如突然有个冤亲债主来了,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甚至要伤害你,那你会起大烦恼。证明什么?我们贪瞋痴慢的烦恼还很多,只是没有缘让它起现行。那我们要晓得,谁能够担保在临终那一剎那没有冤亲债主来骚扰?如果有,一起贪瞋痴,那就堕落三恶道了。所以轮回是很苦、很可怕的,一定要求生净土。
对于往生的愿望减退了,这是什么?自己生惭愧心,对于往生净土的理还是不明了,对于娑婆世界的苦还是不明了,所以生西的愿望不能够真切。经上告诉我们「三界通苦」,不要说得到这么一点轻安,哪怕是生到色界天、生到无色界天,他们这种禅定功夫比我们深得太多太多,他们享受的禅定快乐是世间人没有办法想象的,可是最后还免不了轮回,还是苦。经上告诉我们,欲界的众生,这六道里头包括欲界天,三苦具足,也就是苦苦、坏苦、行苦。到了色界天,欲望没有,五欲都没有,这时候苦苦没有了,可是还有坏苦。坏苦是什么?还有生死,这个世界还有成住坏空,人生老病死。色界天人也有生老病死,虽然他的福报大,禅定功夫深,可是到寿命终的时候,禅定失去了,他会觉得非常痛苦。到了无色界,连身体都没有了,身体没有,可是他还有行苦,这些境界他想要留住,留不住,念念迁移。所以三界六道当中只有苦,没有乐,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搞明白了,我们生西的愿望就恳切了。所以还是要多听经,建议听一下《无量寿经》或者是《弥陀经要解》,我们师父上人都有宣说过,而且不止一次。
问:下面一位同修的提问是,我很想收看「修行与生活座谈会」,每次收看后,都感觉身心轻松,心里亮堂堂的。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把追求名闻利养做为目标,而且愈来愈赤裸裸的。在工作中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知羞耻的去为权利奔波,另一种情况是为金钱在造业。例如本人所在单位一把手,当然是党支部书记兼局长,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就明确提出,每位职工都要努力争取高的技术职称,因为职称上不去,就拿不到更多的工资,生活就是为了钱。因此周围的同事就有两种情况:一种人是为了技术职称千方百计,厚颜无耻,例如英文字母都记不全,竟然职称英语能考九十分,平时什么也不想做,却总是想让别人发表文章时写上自己的名字;另一种人是想办法创收,就是不论怎样,拿回钱来就是本事。每看到这些,心里就很不清净,我对这些事情都很厌烦。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一是考职称英语、计算机、写文章,还要去攀缘想办法发表,二是到处想法去要钱,否则领导就认为你不积极工作,就永远不被重用,也无出头之日。而我知道这是「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我想在事相上把这些烦恼拿起来,而在心里彻底放下,这种想法是正念吗?如何在这种环境中修行保持身心清净?
答:这第一个问题。我们要是真学佛,看到这些世间人迷惑颠倒,我们不可以去生厌烦的心,应该生怜悯的心,这是慈悲心的显露。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做?他是迷惑颠倒,迷的人才会造作这些不善业,如果是明白的人怎么可能做这些胡涂事?他不晓得造这些业,其实自己没有任何利益。自己能得到多少工资、得到多高职称,都是自己命中的福报,不用这些手段去获得也可以得到。但是他因为胡涂,千方百计的去争取,结果争取来的还是命中本来有的,反而平添了很多的不善业,为将来带来恶果,这是愚痴没有智慧。我们学佛,明白了这个因果道理,就不可以像那些胡涂人那样去做事,对他们生怜悯心。我们自己怎么做?我们自己安分守己,绝不用这些不善的手段去争取名闻利养。领导如果认为你这样做就是不积极工作,我们也不要起厌烦心,也不要起抵触的心,我们要做个好样子,我真正认真积极的工作,但是不是去求这些名闻利养。你以真诚心去做,领导能看得出来的,他们即使是再胡涂,他也能够觉得你是个好人,你是个善人,你对名闻利养确实不贪着,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所谓「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所以我们关键是要自己修学,心里头要放下这些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您自己也懂,但是心里要彻底放下。心里放下,必定是事相上也放下,我们是凡夫,财色名食睡在事相上拿起,心里放下,我们肯定做不到。什么人能做到?这种人完全是断掉了妄想分别执着,他们能够有这种本事,在染污当中保持清净心,这是大菩萨。我们自己不是,是凡夫,事相上也要放下,绝对不沾染财色名食睡,这些生活的享受、名闻利养的追求,我们要放下,为世间人表演出一个什么样子?表演出一个觉悟人的样子。世间人都追这些、赶这些、追求这些,你放下了,你的行持本身就会对大家是个提醒,告诉他,他追求这些最后得到的不是幸福快乐,只会有苦恼。那你就是在度众生,你就是在行菩萨道,这一个单位里的人统统能够被你感化。所以要真肯干,平时经教的熏习就重要,天天听经教,天天听佛的教诲,听师长的教诲,我们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不变心,要不然很容易受到污染,自己还未必能觉察出来。
问:下面第二问题。国外也是这样的情况吗?澳洲净宗学院是怎样运作和管理的,也是级别和职称愈高就拿愈多的薪金吗?经费如何解决,如何分配?
答:你讲到澳洲净宗学院,这是我们师父上人建立的佛教学院,以修学净宗为主,它是个非营利的机构。怎么样运作管理?是完全根据澳洲的非营利机构的那个条例。我们师父上人一贯以来的理念就是绝对不去化缘。我们学院的这些法师,住众人数不多,常住的只是三、四十位,包括法师和居士,所以生活很容易维持,真正常住的法师好像只有十位,其它的都是居士,加上参学的。所以小道场容易维持,不需要去化缘。在学院里的所有这些义工,他们的这些服务的人员,都没有工资的,没有薪金的,所以不存在级别和职称愈高就拿愈多薪金的问题。老法师也任命末学做净宗学院的副院长,我是一分钱工资都没拿的,完全是义务奉献。当然末学也只是挂个名,没有做具体的事情,具体事情是悟行法师,他是执行副院长,在统一进行管理。学院的工作主要就培养弘法的法师和人才,另外就是通过网络教学来为天下有缘人提供一个学佛的、学习圣教的媒体。经费如何解决,如何分配?这都是由善心人士捐助的,因为经费不需要很多,也很容易维持。
问:第三个问题。最后还想请您解释一下法身、报身、应化身。我第一次聆听师父讲《弥陀经》时,曾梦到师父对我微笑,这是应化身吗?(他下面讲)尊敬的锺教授,其实我一切都看淡了,娑婆世界确实太虚假了,我只想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很想跟着网络与您一起修行,争取一生成就。
答:非常好,感恩您不嫌弃,愿意跟我们一起修学,同生净土确实比什么都重要。至于你的问题说什么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师父讲解讲得很多。法身讲的是我们的体,自性之体,法身无有形相,遍一切处,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法身,所以说三世诸佛共同一法身。法身人人本有,诸佛有之,我们凡夫亦有之,没有丝毫欠缺,而且是跟诸佛同一法身,同一体。报身,这是讲成佛以后,这个无量庄严相好的报身,报身在经上有讲到是非常非常的伟大庄严,凡夫眼里看不到报身,因为他太大。像弥陀赞里面讲的「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里讲的白毫宛转五须弥,白毫是阿弥陀佛两眉之间的两根毫毛,白毫卷在一起,这是三十二相之一。卷在一起有多大?可以把五座须弥山卷起来。须弥山是什么?须弥山是我们一个单位世界的中心。这不是在地球上,在哪里?我们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所以须弥山是银河系的中心,太阳系也是围绕须弥山在转。你想想,这个须弥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天体,五座须弥山就是五个单位世界的中心。白毫,眉间的白毫可以把五座须弥山盘转起来,你就想想,佛的头有多大,这个头大概也有几乎像娑婆世界这么大。娑婆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你按着这个比例可以去推测,头都这么大,他的身体有多大?所以凡夫眼里看不见的,我们视力范围,方圆三十里能看得见,再大了看不见。这是报身,无量的庄严。
报身是有生无灭的,法身是不生不灭的,应化身是有生有灭的。应化身是随着众生的心想而应化的,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这全在众生的缘分。所以应化身有生有灭,众生的缘成熟了,应化身就出现;众生的缘结束了,应化身就消失,所以有生有灭。这个生灭全在众生的心,众生心有生灭,所以应化身也就有生灭。这是简单的介绍这三身。
佛具备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是无量无边,十方世界里头任何一个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你说在梦中见到师父微笑,是不是应化身?也可以这么说。其实是什么?是你自己心想生,因为你平时听经,大概总想着师父的教诲,于是就能够在梦中也梦到,这是你心想生。你这个能想的心就是法身,所以法身你自己本身就有。应化身也是你自己心想当中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说他应化身也可以,都是你自己「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真正听经闻法比什么都快乐,真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师父上人早年听方东美老先生说过这句话,他学佛他也证实了这句话。所以真正用心学佛,那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统统放下,也给世间人做个好榜样。
问:下面第六位同修的提问。末学有问题请老师指导,末学的业障很重,所以想万缘放下求生净土,不理世间之事,除了家人以外,不与外界接触,厌倦了这个世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请问老师,我只诵《阿弥陀经》,专听《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只读《弟子规》,不看《弟子规》光盘,请问这样修如法吗?请问我专听《阿弥陀经》,每日还听老法师新讲的《华严经》,这样是否夹杂?听经的时候可以念佛吗?
答:这是几个问题。首先你说只读《阿弥陀经》,专听《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心专是很好,但是我们听经闻法真要明白道理。真正你要往生,要发起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是师父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真诚里面没有虚伪,清净里面没有染污,平等里头心就没有高下、没有人我是非,正觉里面没有愚痴,能看得破、能放得下,慈悲里头绝对没有自私自利、绝对不会厌烦世间任何一个众生,对任何众生都是一股纯正的爱心,绝对不会厌弃、讨厌,跟众生起对立、起矛盾、起冲突。这个心发起来了,能够专心听经、念佛、念经,这属于「一向专念」。但是一向专念前面有「发菩提心」,往生条件是这两条,只有一条,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这不能往生。
菩提心如何发得起来?这要有基础。所以师父上人现在劝导我们落实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是菩提心的基础。这些道理我们要明了,明了之后要落实到生活。《弟子规》我们读是读了,可是有没有变成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孝顺父母,《弟子规》「入则孝」有做到吗?「出则悌」,悌是恭敬,敬顺尊长,我们对人有没有恭敬心、有没有孝顺心?生活工作能不能做到「谨」?做人能不能做到「信」、能不能做到「泛爱众」?这些我们每天要反省检点。真正做到了,这属于《阿弥陀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字,最起码的,《弟子规》都没做到,怎么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怎么能往生?我们要检点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到,其实很简单,你看看自己人际关系,是不是大家都会喜欢你、会尊重你、爱戴你?真正把《弟子规》落实的人,他就会有这种效果,人际关系会很和谐的,你真正自己有德行的,大家会尊重你的。再检查一下自己内心当中还有没有恶念,贪瞋痴这些恶念?一检验,你就晓得我够不够资格往生。所以如果这些做不到,还是要听《弟子规》光盘,还是要听《感应篇》,还是要听《十善业》,听了,最重要是明白道理之后要去做,真正断恶修善。《华严经》是帮助我们扩大心量,真正对往生净土的理更加透彻,可以来听,也不必从头到尾来听,可以听其中的一品,这也是很好的。譬如说「净行品」,「净行品」讲菩萨日常的修为,日常的起居饮食生活,如何发菩提心,这是很好的一品。这些只要是专听老法师的,不算是夹杂。
听经的时候可以念佛吗?还是奉劝您,听经的时候就认真的听经,专注听经,佛号暂时放下;念佛的时候就专注念佛,这样就好。一边听经,一边念佛,经也没听好,佛也没念好。这个仅供参考。
问:下面第七位同学的提问。尊敬的锺博士您好!弟子有问题想在「修行与生活座谈会」中请教。我是南京的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我在家里学佛,也开始吃素了。原因是我前阵子有幸能参加庐江文化中心的短期学习,对吃素增加了信心。回来后也向我母亲推荐了「新世纪健康饮食」光盘学习,她也开始不劝我吃肉了。不过最近她又开始在吃饭时劝我吃肉,我不吃就不高兴。我也不想让妈妈生烦恼,又想这是做好的决定,请问锺博士我该如何处理?谢谢。
答:最好的方法就是再把「新世纪健康饮食」光盘放一遍,请你妈妈再看一看,大概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把那个道理忘掉了。再放,反复的放,常常的说,常常的提这些事情,吃素的好处,吃肉的坏处,慢慢的你妈妈印象深了,大概也不会劝你吃肉了。
问:下面第八位同学。尊敬的锺老师您好!我们这里有一事想向锺老师请教,希望您在万忙中给予指点答复。我们这里有几位居士和留学生,都在每个星期使用老法师的「劝解文」,在佛前为自己家亲眷属的冤亲债主做一次劝解,及使用老法师为幽冥界的皈依证书,给他们做一次三皈依,恭恭敬敬做完之后,把「劝解文」和三皈依的证书烧掉,感到效果很好。可是烧掉的纸灰不知道怎么处理,有一次我们专门从桥上洒到河中,回来之后感到不舒服,请老师慈悲指点。
答:这个做法主要是因时因处,看你们所处的地点。如果附近有寺院,这些烧掉的灰可以放到他们寺院专门焚化经书、焚化牌位的炉子里头,这样处理就很好。如果没有这样的寺院道场,可以把这些灰积攒起来,等到有机会到道场的时候,再把它包好,一次给带过去,这样就很好。总之是要恭恭敬敬的、一丝不苟的,这就很好。
问:下面第九位同修提问是,我们纪念堂圣贤牌位老子前面冠以「太清道德天尊」,孔子冠以「大成至圣先师」,这是什么意思?好多人问,我们不懂,没法答复,请给予解答为盼。
答:老子他的称号是「太清道德天尊」,这是道家对他的尊称。道家称所谓三清(道家的弟子都称为三清弟子),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老子,把他称为道德天尊,这是尊称。为什么?因为他《道德经》传世,为后世创立道德。《道德经》「道篇」、「德篇」,所写的都是圣贤之道、天地之德,因此后人给他这样的尊称。对孔子称为是「大成至圣先师」,也是尊称。所谓大成,就是集大成,孔子确实是集古圣先王道统之大成。在孔子以前,这些古圣先王的道统有口传的,有以文字记载的,都比较分散,孔子把它集合起来,所以称为是集大成,为后世创立了儒家的教育。他自己所教的自己都做到,所以他称为圣人,他称为所谓万世师表,这都是后人尊孔,尊孔子给予的称号。
问:我们下来看第十位同修的提问。在第十六集「修学与生活座谈会」上,没有收看到我提的问题,我期待着第十七集。收看「修学与生活座谈会」能使我感到轻松,生智慧,少烦恼,因为生活中所追求的权力、财富,恰恰是修行人所要放下的。其实老实念佛,生活随缘,也没有什么问题。人生四十,能接触佛法,真是有福。我现在积极的学习驾驶,准备考职称英语,计算机模块,还准备参加研究生的学习,我做这些的目的是为更好的工作。以前一提到上述这些问题,心里很烦恼,现在我第一个念头还要烦恼,但马上提起佛号,使心清净,然后想好好学习,多一些知识和技能,为别人服务的本事就大一些,心里会平静些。我这样修行如法吗?
答:修行首先要立志,我们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了什么?到了人生走到最后,能得到什么?这个我们要常常去思惟。所以修行要知道,目的是了生死、出三界,不要再搞轮回了。因此我们凡夫这一生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唯有靠念佛求生净土。世间的事真的随缘过就好,不必太过去执着,或者怎么样去规画、去思考,那些大可不必,随缘度日,认真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才真正叫如法。有缘的可以多帮助众生,但是如果帮助众生当中会自己起烦恼,赶紧得回头,自己功夫不到,没有资格度众生。自己未度何以度人?所以想到这里,确实自己听经闻法、念佛修行、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个最重要。
问:下面第十一位同修的提问。弟子已发愿求生净土,亲情友情都可以用平淡的心对待,但弟子居然心中放不下一个歌星。弟子由七岁开始,从电视看到这个歌星后,便一直很喜欢和敬佩他,至今已有四十一年了。弟子从无强求接近他,但在弟子一心求生净土时,却不断有不同的缘分,全是别人安排的,可以让弟子接近他。请问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弟子看见有很多他的歌迷,可以不顾一切的去支持偶像,这个也是在香港常见的现象,请问是否可以用在过去生中曾结缘来解释?是歌迷们在过去生中欠了偶像的债吗?
答:也可以这么说。所谓一个歌星他能够走红,这是有他的缘的,他如果跟这个世间的人没有缘分,他唱得再好,也不可能走红,也更不可能有这些歌迷为他所倾倒,来崇拜他,这都是过去生中的缘分。我们既然已经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世间统统要放得下,蕅益大师劝导我们,娑婆活计淡一分,生西才有一分的稳当。假如说真正发愿往生了,居然一个歌星还没放得下,那你想想,娑婆活计还重得很,往生就不可靠。你说我这一生是要跟这个歌星继续结缘,还是我这一生要求生净土?多想想这个问题,就懂得取舍。所以真正放下的,这些念头一动,立即要换成阿弥陀佛,慢慢的就把这些娑婆活计就放得愈来愈淡。这个缘我们不要结情缘,要结法缘。真正认识到一切有为法,确实是如梦幻泡影,一切都是我们心想所生,本体是空,了不可得。歌星也是了不可得,要放下。今天我们问题还有很多没答复,但时间到了,我们先答复到这里,下个礼拜天我们继续跟大家分享。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