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1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信录卷下卍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2-25 22:0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罗两峰居士正信录(印光大师作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正信录 卷下



儒释同源

天下止有一乾元,即毗卢性海,为千圣千贤之总括,乃诸天之统也,夫是之谓道岸。志于道,志乎此也。登道岸,登乎此也。古来诸名卿硕辅,才人俊髦,留意佛法者甚众。于时故有纂法喜二志者,为澄江夏某。纂佛法金汤者,有金陵冯某。将古今嗜佛者,详列行状。今特析其名噪者以言。汉代只阚德润,曹子建,牟融三人者。晋代六朝,则谢安,王羲之,王导,王坦之,许询,习凿齿,郄超,陶侃,王珉,萧统,孙绰,戴逵,顾恺,谢尚,羊祜,陶潜,谢灵运,袁粲,孔稚珪,沈约,刘勰,陶弘景,阮孝绪,江淹,颜之推,庾黔娄,其人焉。隋代则薛道衡,费长房,王通,杨素,裴寂,其人焉。唐代则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虞世南,褚遂良,孙思邈,房融,张说,宋璟,颜真卿,王维,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韦皋,段成式,权德舆,李泌,柳宗元,裴度,刘禹锡,贾岛,苏晋,其人焉。宋代则李昉,王旦,吕蒙正,杨亿,吕夷简,范仲淹,寇准,晁迥,李沆,杨杰,文同,苏轼,苏辙,邵雍,富弼,赵挘拦醢彩韭砉猓欧狡剑难宀珍叛埽埽芏匾茫鼰l,陈尧叟,冯京,陈瓘,杨时,黄庭坚,晁说之,胡安国,张商英,游酢,秦观,米芾,谢良佐,吕正己,胡寅,张九成,吕本中,王十朋,尤袤,张栻,刘子翚,周必大,叶梦得,真德秀,陆九渊,米友仁,吕祖谦,韩世忠,谢枋得,赵子昂,揭奚斯,其人焉。此其大略,余不胜屈指。海虞玺卿瞿汝稷曰,历代名流宿儒,或行峻一时,或文雄百代,龙翰凤雏之彦,兰馨雪白之贤,归命法流,颐真灵筏者,未易更仆数。考其人之操履素业,皆彪炳史册,固未尝以嗜此而坏世间法也。或者谓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惟恐入于其中。夫饱粱肉者,必无求于粢粝。服缟纻者,必无取于短褐。以短褐而弃缟纻,以粢粝而弃粱肉,虽愚者不为也。使道德之蕴不出于六艺,性命之微无过于诸儒,则彼固皆含六艺之腴,入诸儒之室,何肯悦诐词而译微言,就僻行而戾大道乎。是弃缟纻而求短褐之类也,非人情矣。(瞿语止)

宋儒多从禅学中来

既登洙泗之堂,何妨更入乾竺之室。宋之大儒,有着脚佛门者,若指其人,则人人皆似。姑略言之。入寺讲习,终其日茹素者,程伊川也。入寺必拜佛者,邵尧夫也。舍宅为寺者,王介甫也。日课拜观音大士者,尹和靖也。见得佛与圣人合者,吕希哲也。书心经赠僧者,司马温公也。问道于大慧者,吕东莱也。长庆寺修冥福者,程明道也。晚溺于佛者,邢明叔也。读大藏三年者,黄山谷也。著屏山十论者,刘子翚也。以前路资粮为念者,吕居仁也。后来看佛书者,吕与叔也。劝温公学佛者,吕晦叔也。论维摩经者,晁说之也。以佛旨解论语者,游定夫也。解金刚经者,朱晦庵也。解楞严经者,苏子由也。作投机偈者,吕正己也。序入传灯者,陆象山也。跋莲经普门品者,真西山也。序中峰广录者,揭奚斯也。作庭前柏树子颂者,张子韶也。谓孔子与佛氏之言相为终始者,刘元臣也。携弥陀画相一轴,为西方公据者,苏子瞻也。

性理之说本自寿涯东林二禅师

宋儒之最著者,周程张朱。诸儒奉以为极则者,张朱。张朱奉以为极则者,二程夫子。二程奉以为极则者,周子濂溪也。乃周子濂溪,则又得之寿涯东林二禅师。刘后村先生曰,濂溪学,得自高僧。(见后村集)张横渠曰,东林禅师,性理之说,惟我茂叔能之。(见宏一纪闻)陈忠肃曰,道学之说,东林授之濂溪,濂溪广之。(见莹中集)道学性理之说,实倡于涯师,而至于总师,总以授周子。(见宏一纪闻)濂溪一日叩佛印元禅师曰,毕竟以何为道。元曰,满目青山一任看。濂溪拟议,元笑而已,濂脱然有省。(见资鉴)濂溪早留心禅学,后参灵源。灵源曰,离心意识,绝凡圣路而学可也。公被逼责,无所用心,昼夜呆坐而已。偶于寂燕间,脱然开悟。(见尚直编)性理之说,古书皆不言。千五百年后,独周子言之。不知性理之说,东林授之濂溪。东林以前,各专己教,未能融会。至寿涯始以其词意,发明易中庸之旨。(见性学指要)濂溪谕学者曰,吾此妙心,实得启迪于南老,发明于佛印。易道义理廓达之说,若不得东林开遮拂拭,断不能表里洞然,该贯宏博。(见尹氏家塾)胡汲仲曰,孟子没千五百余年,道统潜绝。周子出,然后潜者复光,绝者复续。周子之传,出于寿涯禅师,而为首倡。程子四传而得朱文公,文公复得张敬夫,讲究此道,方得脱然处。(见大同论)由此言之,禅教不但与吾儒不相悖戾,而且为吾儒相资为用矣。

原道(摘要)

华严经云,如来普观法界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辩正论云,太昊本应声大士,仲尼即儒童菩萨。先游兹土,权行渐化,愍济五浊,宣布五常。

破邪论云,修道阶次,心行非一,皆缘浅以至深,藉微以为著。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受三归也。三归,如君子之三畏。而又五戒,断杀盗淫妄语饮酒,与仁义礼智信同。

宏明集云,仁者,不杀之戒也。义者,不盗之戒也。礼者,不邪之戒也。智者,不醉之戒也。信者,不妄之戒也。

破邪论云,太宰嚭问孔子曰,夫子圣者欤。对曰,某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者欤。对曰,三王善用智勇,圣则某不知。又问五帝圣者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义,圣则某不知。又问三皇圣者欤。对曰,三皇善任因时,圣则某不知。太宰大骇曰,然则孰为圣者焉。夫子动容有间曰,西方有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引列子仲尼篇之文)

老子谓尹喜曰,闻乾竺有古皇先生者,吾之师也。不生不灭,善入无为,绵绵若存,善入泥洹,还乎无名。吾今升就,亦返一源。

文昌化书云,予前世堕身为龙,得遇西方大圣人度脱。

又云,在朝时闻方外之言曰,西方之国,有大圣人。后遇隐者,授以心印,曰,此西方大圣人归寂法也。

名言

昔贤名言如屑,不胜胪列。惟自信自警,不堕邪迷,不堕荒废者,随摘随录,共五十五条。

汉牟子曰,老子绝圣弃智,修身保真。万物不干其志,天下不易其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可贵也。于是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世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遂作理惑篇。

宋晁明远曰,内典说心性之理,生灭去来,曲尽其妙。儒书不能到此,慎勿以世间法比类而非之。

娄东管志道曰,古之大圣大贤,皆以出世之心经世。经世事毕,还复归于出世。此亦儒生骇闻之说,而此语则从千锤万凿中来。古来命世之士,无一不从多劫了生死之因而来。且无论尧舜周孔诸大圣。已目击陆太宰五台先生,将终趺坐,越宿而色愈妍。耿司农天台先生,将终发慧三日,隔垣闻语。此即经世事毕,还归出世之兆。

又曰,舜与孔子,俱从古佛化身,乘愿而来,乘愿而去。岂但儒家之经传所不道,即二氏家之典籍所不道,而愚敢作是言。使非根极理要,足以建天地而质鬼神,便当受拔舌泥犁之报。世人不信因果,故轻以悬想臆度锥人,但曰口过而已。愚则笃信大妄语之必入泥犁者,而敢明知故犯哉。

王龙溪曰,无者,有之基也。是谓千圣相传无所倚之学。

王阳明曰,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于无上加得一毫有。

耿楚侗曰,稽古至圣上贤,未有不出世而能经世者。徒志经世而未知出世,皆随世以就功名者耳。

李梦白长庚曰,如来金口宣扬妙旨,四十九年间,极力深谈,只恐一人之不闻,闻者之不信也。世如阐提无论矣。即所云信者,口是而心非,阳奉而阴违。或平居信向,而利害则违。或急难归心,而事定又懈。比比皆然者,何故。盖众生止见眉睫前事。如饮酒之必醉,好色之必羸,杀人之必偿,寇盗之必戮,多积之必散,高位之必危,事理必然,最易明晓。而世人一年不为十年计,今日不为明日计,寅卯不为申酉计。群然自堕陷阱,又岂肯说果报于隔阴,信酬偿于异世哉。

又曰,众生身业无尽,我佛慈悲,以众生心为体。

又曰,年来骨肉凋残,情态煎迫,生理都尽,百念齐灰。只于佛前发愿,愿来世为僧,以了大事。

王凤洲曰,菩萨教化众生,不难舍尊就卑,以示出入之无间。观自在之所以达摩僧伽,文殊普贤之所以寒山拾得也。顺逆方便,不辞出入二氏,以明大道之无二。儒童光净之所以洙济,迦叶之所以苦县也。学者奈何显歧而交相嫉也。

又曰,菩萨阿罗汉者,多下降于此方。

又曰,吾向谓圣人之道,无有加焉者。乃今而后知有加焉者,瞿昙氏书也。

又曰,我流浪苦海,无复息期。赖救拔得假一线缘,求出生死路。又云,经世一念,久已灰冷。独于出世,不敢便自暴弃。但业障既深,根器已损。十二时中,念及畴昔放逸,过恶万状,但有悚汗而已。又云,盖棺之后,得免沦堕,于愿已宏。

王麟洲曰,吾辈原有慧根,只为多染,是生多念。有志学道者,须一念斩却牵缠,扫除诸虑。但患不得到此境界,却不须料理顽空二字。此二字自为钝根少染人设。

憨山大师曰,苍苍之表,何缘而有上帝。由修,由累世之修。由修善,由修千万亿善。虽然,天下有善之善,又有善无其善之善。善之善,犹是时时勤拂拭。善无其善之善,则本来无一物矣。洗心于净,退藏于密。而又以所修千万亿之善,归之于无声无臭,甚至浑之又浑,化之又化,斯其人何如。孔子所谓过此以往,未之或知。子思所谓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之境也。岂千百劫以来,无有造诣至此者,则佛之谓。语及心性,不与天下竞众妙,而尽浑忘于寂灭,名曰空门。空者,空诸所有也,非好为枯寂。以性灵原自空寂,非偏属顽空。恰是妙函众有,斯超之超,极之极,吾儒所谓比天更上一层,是也。周子所以独窥无始之始,无相之相,无善之善,直绘一无极,以加于太极之上欤。

易曰,天且不违,则至尊亦有时逊让。

又曰,乾元统天,则至尊亦在所兼该。

又曰,古来得道圣贤,或以饿死,或以佯狂死,或以剖心死,谓之抱所愿来,行三祇行。于方寸,则清虚洒落,毫无点染矣。若颜子实系襄赞木铎之人,实系现身说法之人,应以蔬水箪瓢显。在六龙中,应以潜龙教化天下后世显。乃孔颜之因地,乌乎知哉。孔颜之来意,乌乎测哉。

又曰,圣门高弟,俱不可测。同来倡明儒典,提拔衰世愚蒙。问仁问政,恣情颠倒。问圃问稼,甘受讥诃。识者谓为打鼓弄琵琶也。问宰我期年丧,何故曰安。曰,以天下后世皆曰安也。故暂投世情,以受夫子之锤砭,俾天下人凛凛惕惕,以奉为大经大法,意甚深远也,虽受讥诃何恤。否则论语一书,无所不言,而三年报本之丧,竟未见一畅发也,觉世谓何。故十哲中于宰我独曰言语。孟子称之,亦曰善为说词。

又曰,顽空与真空,实有分别。犹伯子之简,与仲弓之简,相去径庭。顽空,枯寂如槁木死灰,是二乘人,释门所诃。真空,万理虚涵,万行圆备,是大乘人,大士所尚。空可也,顽空不可也。故曰,真空妙有。虽然,即顽空又岂易得。世之人憧憧七情六欲,仆仆利窟名窠,求一顽空,难之又难。先从枯寂入门,此又入道之良方也。故受戒者,先受声闻,后圆大乘。故大行王性海,与屠赤水约曰,我辈功夫,尤当从枯寂下手。

王昶曰,耳根圆通第一,亦先从人空,法空,空空入手。此三空尚是顽空,忽然超越,乃得真空。

陈白沙曰,六经皆在虚无里。

屠纬真曰,脱璎珞之衣,披华衮之服,登治于三五,而人不识其从来。本菩萨之心,行豪杰之事,致君于尧舜,而世莫窥其作用。横出竖出,总是真如。顺行逆行,无非佛事。曩有问于纬真曰,众生若知前后世事,则愕然知惧,翻然知改,不知造化何故吝惜。余曰,是众生之障重也。知则不敢为恶,此大福也。众生业重福轻,何由得知。人尽知,则人尽不敢为恶,众生累劫之业在,何由得此幸福也。

又曰,人到诸事沉溺时,能回光一照。此一照,是起死回生之灵丹,千生万劫不致堕落者,全靠此。又云,石篑公近与之游最密,于此事甚切,不似近时学佛以名者。乃弟石梁,信力亦深。

翁周野曰,回之屡空,正其近道也,而有以贫窭为解。赐之货殖,多学而识也,而以财富为解。且江汉濯,秋阳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尚有何物哉。曰空,则有无不立矣。曰空空,则并空亦无不立矣。曰如,则独见真如矣。乃归之鄙夫,而以冥然罔觉解之,此学术大关键也。

沈士荣曰,佛说诸经,理深事广,文博义繁。此上诸师,极口赞述,未能尽其旨趣。以言乎毁灭之罪责,状元康德涵,听友焚经,尚有不言之谴。杨公会宪,亲聆康语。通判龙德孚,往勘普陀,乘怒焚经,其受牛啬之愆。屠公纬真,载在鸿苞。儒者不察,动云火其书。慎之哉。

焦漪园曰,内典所言心性之理,孔孟岂复有加。

王性海尔康曰,我辈生长尘劫,流浪万缘,茫茫苦海,业已濡首灭顶,未能一跃便及彼岸,犹当从枯寂下手。

黄慎轩曰,若不常常照管,痛与一刀两断,何由三业清净。又曰,比岁信力稍深,始知参学捷径,惟此西归一着。

包柽芳曰,惟念百岁刹那,无常迅速,瞬息之间,改头换面。又云,倘非猛奋荡空积业,一丝未断,永劫沉沦,噬脐无及。

张洪阳位曰,浮沤泛梗,漂泊生死海中,莫能自出。

李见罗曰,经世之人,不可以二出世之宗。

胡庐山曰,何谓出世,超生死是也。即老氏所谓死而不亡。

焦漪园曰,出世,如超出之出。程伊川云,出那里去,是不通其语矣。

刘心城曰,腊月三十以后,乃实受其报耳。谈至腊月三十以后,道学先生,便将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家法,抹倒能仁公案。从古大圣,各应时节而生。羲皇以开草昧,唐虞以辟文明,孔孟以诛乱贼。当此乱贼纵横,人无君父之日,何可遽开出生死一路。使人不畏现在之刑诛,而先营未来之祸福。迨夫春秋之律令既明,汉室之三章再出。此世间明白可见之事,已了无剩法。而后与言生死,与言宗教性相,不离世间,而若从世间外又揭出一明白可见之大事。此等机缘,固非井蛙夏虫辈,所可臆决而横诃者也。

冯具区曰,吾侪丈夫,不能深心荷担大法,空手入山,岂不愧哉。合掌向佛,愿命尽为期。

冏象湖曰,无常迅速,佛恩难报,人身难得,转眼四生六道。

王墨池曰,恨身业重,堕落富贵场中。总之,命根难断,大事未彻,种种修持,都是业因。

张二水曰,佛祖法门,生死大事,岂可懵懂鹘突。

曹安祖曰,念家世仕宦,本是业窠。炫赫当年,凄凉冥路,庸遽可保。

包仪甫曰,所愧根劣,常多逗漏。犹望冥被,使不至堕落坑堑。

钱敬忠曰,跳丸冉冉,蕉鹿茫茫,方为蜗角之争,不顾蜗涎之竭。试问身心性命,安顿何地,茫然不自知也。

尹澹如曰,无常迅速,念此五内酸裂。又云,爱网牵缠,解脱无期。若真正上根人,便能不离当下,而证真如。亦是发愿未真,故浮游生死岸头,受此恐怖烦恼。

王东里曰,人世易度,大法难逢。一番蹉过,百劫千生。

张上曰,年力已徂,同归虚妄。安得不并六道众生,长夜轮转耶。

陶石篑曰,薄相之人,官至宫僚,千足万足。惟己躬下事,毫发未曾梦见,言之刺心。岂宜以有限时日,付之软红尘土中消歇耶。只为性命真学问,不啻视一身如鸿毛。

王衷白曰,堕落世网,三十余年,对境逐尘,牵缠莫断。丛瞋染爱,烦恼无边。望彼岸以何遥,抱信心而难悟。

海门周汝登曰,死生只在转盼间,思之愈自着紧,诚不敢瞬息放松。又云,光阴易迈,时节难逢。各各俱入老境,拌命此生,以了千万劫之公案,是目今第一急务。换却封皮,不知又作何等面目。未出三界,必不能不迷失也。

于中甫曰,众生情生境发,觉路深扃。乃安处火宅,相恬以嬉。非大慈父善巧方便,有永劫镬汤炉炭耳。

王弱生曰,提起念佛是谁,碌碌尘缘中,不能着实奉行。古人大休息地,不应得少为足,以自昧生平。

刘云峤曰,初年全副精神,用在举业,今始知有向上路也。浮华初落,本真未现。望葱岭,何但亿万里而遥。眼足双到,决非顷刻。发之白矣,将如之何。

涂念东曰,入云栖,值莲池师讲弥陀,遂同二三友人,从此度岁,妄冀佛加。自恐根器浅薄,即耳提面命,仍归空手。

王存拙曰,此中消息,未易透脱。必刻刻如救头燃,念念如丧考妣,闲忙无间,动静不二,方有相应处。

山阴王墨池,劝善续言云,粤稽古昔,大圣大贤,谆谆劝善,万卷千篇。善则云何,对恶而诠。恶既难数,善亦无边。万行齐修,不遗巨细。富有日新,圣人极诣。挈领提纲,一言以蔽。到处慈航,惟人是利。堪嗟世俗,我相太浓。一膜之外,如隔苍穹。利若在己,百计蕴崇。于人则否,反面相攻。不思本来,原同太始。共是性情,何我何尔。悲则皆悲,喜则皆喜。呼吸相通,全无彼此。茫茫宇宙,人类若干。一人隅泣,满室何安。客尘虽混,本觉难瞒。众生良苦,言之鼻酸。拯溺救焚,自身不啻。呕出寸心,展开两臂。无誉可邀,无嫌可避。随触而施,何烦取譬。一念如是,念念皆然。共立共达,善莫大焉。出此入彼,舜蹠天渊。人己二字,危微递迁。试听鸡鸣,谛观平旦。如日斯升,如冰自泮。大冶精金,几经烹锻。学问无穷,有何涯畔。语不云乎,金屑虽珍。纤毫着眼,障碍同尘。至善无善,妙性自真。有善丧善,大道未臻。我爱庄生,识养生主。善不近名,无善可处。托宿蘧庐,勿迎勿拒。无为不为,儒者所许。若求径捷,善恶莫思。是何面目,正恁么时。忽然捉着,涕泗交颐。通身是眼,作人天师。其或未能,且须摩厉。积善善昌,永永勿替。反是招殃,毒流数世。从生历生,如持左契。君今未信,请问诸公。谁作谁受,而枯而荣。哲人有训,语出内衷。愿言珍重,莫负塘翁。(墨池,又号南塘。塘翁,即自谓也。)

吾宗念庵先生曰,老氏曰无,圣人不讳无。言上天,则无声无臭。言大易,则无思无为。第其言不数数然也。佛氏曰空,圣人不讳空。鄙夫之问也空空。颜氏之庶也屡空。第其言不数数然也。原宪之不得为仁也,为其不无也。子贡之未达一贯也,为其不空也。然其于仁于一,亦不数数然也。

吾宗盱江先生曰,王南塘先生,持七俱胝真言,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吾宗近溪先生曰,爱惜身命,珍重机缘。千生万生,总在今日。

管东溟曰,罗近溪教人,不离中庸。而心所注念,实在佛国。弥陀经世出世,相妨乎否耶。

儒书佛法同旨

五经四书,载放生戒杀报应因果,托生轮回等事。如孟子曰,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蓄之池,是言放生也。礼曰,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又曰士无故不杀犬豕,是言戒杀也。礼曰,仲尼之狗死,亦与之席,是言慈悲也。论语曰,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孟子曰,哿矣富人,哀此茕独,是言布施也。诗曰,钟鼓喤喤,磬筦锵锵,是言求福也。诗曰,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是言降福也。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言持戒也。论语曰,斋必变食,又曰,子之所慎斋,是言茹素也。孟子曰,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是言忏悔也。大学曰,定而后能静,易曰,寂然不动,是言坐禅也。论语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言参究也。诗曰,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是言来因也。礼曰,众生必有死,又曰,人死为鬼,是言去路也。诗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是言投胎也。书曰,五十登庸,陟方乃死,是言生天也。大学曰,言悖而出,亦悖而入,货悖而入,亦悖而出,是言感果也。孟子曰,出乎尔,反乎尔,是言酬报也。易曰,天下何思何虑,是言息妄想也。论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言出生死也。论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言无住著也。大学曰,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是言戒瞋恚除烦恼也。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是言根尘也。论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言情缘也。四十而不惑,是言觉悟也。六十而耳顺,是言圆通也。论曰,吾斯之未能信,是言大事未明也。易曰,吉凶与民同患,是言广度众生也。论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是言真空也。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言妙有也。论曰,曾子曰唯,是言当下了悟也。论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是言言思道断也。中庸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是言细微门也。论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是言隐实显权也。易曰,大明终始,是言知过去未来也。中庸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是言人人同具也。中庸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是言自利利他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是言了明性地也。书曰,念兹在兹,是言一心不乱也。论曰,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哉,又曰,无行不与,是言不用语言文字也。易曰,天且不违,而况于人,况于鬼神,是言天人师也。易曰,过此以往,未之或知,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是言佛世尊也。大学曰,在止于至善,是言毗卢法界也。(系理学李见罗说)大学曰,致知在格物,是言觉悟也。(系王阳明说)易曰,复以自知,又曰,复则不妄,是言回光自照也。(系焦漪园说)易曰,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其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夫,是言佛也。(系管东溟说)柳子厚曰,佛经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焦漪园云,性命之理,孔子罕言之,释氏则极言之。孔子罕言,待其人也,故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然其微言,不为少矣。第学者童习日纷,翻成玩狎。唐疏宋注,锢我聪明,以故鲜通其说者。内典之多,至于充栋。大抵皆了义之谈也。古人谓暗室之一灯,苦海之三老,截疑网之宝剑,抉盲眼之金。故释氏之典一通,孔子之言立悟,无二理也。张商英曰,吾学佛然后知儒,诚为笃论。(焦语止)

佛法是平常心

夫佛法本平常,而世以奇特求之,故往往不得佛心也,故曰平常心是道。此平常心,凡有血气之属,皆本有之,岂待佛菩萨传而后有哉。若必待佛菩萨传而后有,则世人日用,境缘逆顺,好恶多端,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炽然而分别不歇者,此又何心哉,此即平常心也。但众生不善用之,而现三毒奇险之心也。如善用之,则众生三毒奇险之心,即是诸佛平常之心也。虽然,众生奇险习熟,脱闻平常心是道之说,自然承当不下。盖其平常习生故也。是故必须待佛菩萨以宝几珍御之风,鼓吹而化其下劣之心,则荷担之心生矣。此心一生,又追惟往时下劣之心,鄙而恶之,于平常心,则生大惊异,以为闻所未闻,得所未得。故没量大人,知其如此。复以狸奴白牯之风,鼓吹而化其惊异之心。至此则圣凡情尽,平常心开而用之,谓之大机。机之为言,盖取照不昧用,用不昧照耳。夫照不昧用,则谓之真照。用不昧照,则谓之大用。故临济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者,变而不穷之谓也。

王昶曰,平常心,即是实心自在心。所以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

人心本有内典

或有问因果轮回等说,于经教外,犹别有本乎。答曰,印之事事,所谓吾心先有一部教典是也。何以明之,有一生作伪,而得优游首丘。有素称善人,而反终身桎梏。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有前因之说也。有昨日团聚首,变生仓卒,忽已俱罹凶锋。有今夕酒筵欢会,别未旋踵,忽已遽登鬼箓。则未读内典,早知无常迅速之说也。有苦攻一生,文称美善,不获一遇。有髫年之士,稍加涉猎,已列高魁。则未读内典,已早知夙根之说也。曩日之川流,今或阡陌。昔年之林麓,今已漭沧。则未读内典,已早知山河大地,皆幻妄之说也。有聪慧不迷者,谈夙世事,凿凿可凭。有奄奄长逝者,经数日久犹能醒,说冥中事。则未读内典,已早知定业之说也。狐之变男变女,惟意所向。鬼之摄钱摄钞,任意所之。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惟心之说也。富贵豪华,一霎时门罗鸟雀。英雄豪杰,不转盼墓已松楸。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梦幻泡影之说也。疾病惨痛之牵缠,饥寒贫困之懊恼,官司口舌之逼迫,生离死别之熬煎。则未读内典,已早知娑婆苦恼之说也。蠕动之虫,近于肌肤,则不胜憎恶,而乌知腹内有无限蛔蚘。不洁之物,置之座右,则远之若浼,而不知身内藏若干粪秽。则未读内典,已早知臭皮囊之说也。睹卑洼霉湿之处,不觉有洁想忽悬天外。厌蚊虻蝇蝎之扰,不觉有净思欲脱世间。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有安乐国土之说也。豆萁已成灰,用之去垢,犹能显其作用。枯骨已为殖,藏之吉地,犹能荫及子孙。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有形灭性存之说也。潜不能为飞也,而孑孓出水为蚊。天无心于渊也,而雀入水为蚌。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有人羊互生之说也。(人羊互生出楞严)良马之德性,依稀君子。猿猱之气体,仿佛生人。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有升堕之说也。学本于庸常平实,而推其至极,则必曰无声无臭。道存于目前现在,而要其功用,则必曰不睹不闻。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有空寂之说也。叫街行乞者,得一文如登天。戴进贤冠者,数行手札,已白镪盈笥。机谋百出者,多方经营,或不饱一粒。愚痴顽钝者,一筹莫展,已坐享万钟。则未读内典,已早知有宏福薄福之说也。彼释教之重言累言,于性分中,未尝增益分毫。危言悚言,于实际内,未尝支离丝忽。殊觉有此世界,自不能无此梵言。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何反因其言疑之。隋书云,李士谦,善谈玄理。尝有客不信佛家报应之义,以为外典无闻焉。士谦喻之曰,积善余庆,积恶余殃,岂非休咎之应耶。佛经云,轮回五道,无复穷已。此则贾谊所言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之谓也。佛道未来,而贤者已知其然。(隋书止)

恶道不可堕

地狱阴刑,与世间阳罚,委实不同。狱名无间,言痛苦无一刻之间。铜丸铁汁,为家常茶饭。寒冰裂骨,作万载安居。苦中增苦,疼上添疼,以劫计不以年计。死而复活,活而复死,以刻计不以日计。释尊言此,亦悲凄愁惨。何世人胆大如斗,敢轻蔑视。理学周海门云,三途果是恶道。(周语)三途,刀途火途血途也。莲池大师云,王难者,色身之报。地狱,则慧命俱沉。若谓三木缠身,鞭笞交下,此王难中极微细伎俩,何足云云。或曰,释尊谆谆侈言者何故。曰,堕落之众生,嗟不偶也。为将堕落之众生,防失足也。曰,何罪至是。曰,身三口四意三。何谓身三,杀盗淫。何谓口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何谓意三,贪瞋痴。总谓之十恶。旧云,行十善者,定生天堂。行十恶者,定堕地狱。曰,果如是乎。曰,此世尊金口所宣也。曰,贪瞋痴三者之报,可解免乎。曰,忏其已往,戒其将来,无不可转而为善。故戒为度苦海之浮囊,破恶阵之铁铠。有五戒,十戒,具戒,菩萨戒等戒。至菩萨戒为大,有六重廿四轻,十重四十八轻,各各不同。惜儒者多不解此。然儒中亦有讲者,不能抹杀。姑举一二宰官。大司成陶望龄大戒,侍读吴应宾大戒,词林黄辉大戒,林增志大戒,殿元刘同升,刘若宰大戒,吏部虞淳熙大戒,谏垣包鸿逵大戒,中丞余大成大戒,仪部曾凤仪大戒,副宪丁鸣登大戒,陈丹衷大戒,大尹陈丞辉大戒,冯士任大戒,大司马申用懋大戒,侍郎张有誉大戒,尚书白贻清大戒。五戒甚伙,如王志坚,胡汝淳,萧丁泰,尹嘉宾,钱肃乐,袁俨,费尚尹等,指不胜屈。即魏国公,亦受戒于博山师焉。楚藩王,亦受戒于三昧师焉。明太祖高皇帝,既登极后,亦受戒于慧日师焉。昔仪部屠隆,与虞淳熙至契,谈及大戒,屠曰,我今便受何如。虞曰,不可,有大威仪在。由此言之,戒为至宝,受为大法,不可以轻心慢心,成草草也。欲离苦孽者,其尚知留意乎。

知行

世儒每以知行合一为妙。殊不知曾子述夫子之意,则曰,尊其所知,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由是而观,先知而后行明矣。不知而行者,又乌足道。然知有解悟之知,有修行之知,有证极之知。故无解悟之知,则修行之知无本矣。无修行之知,则证极之知无导矣。又证极之知,为解悟修行之知之所归宿也。问,知行合一之旨,可得闻乎。曰,行时非知时,证时非行时。到此地位,不可以智知,所知不能及。知既不能及,行亦不能及。知行路穷,不惟神仙失其静笃,管取罗汉遗其空醉矣。若然者,毕竟如何即是,回看云树杪,不觉月沉西。

忏悔

尝闻谤佛者曰,多生造罪,不啻丘山,一忏何能湔雪殆尽。不知忏之力不可名言,佛之力不可思议。世情喜自怨自艾,王法用三宥三推。盖忏从心出,一诚独诣,五内为崩。揭地掀天,排山倒海。故一夫洒泪,暑月飞霜。匹妇号冤,长城倾陨。因知积雪千山,杲日能为消灭。坚冰万里,一雾即为泮溶。况益以佛力之加持乎。疏通者廷尉,护庇者王家,其不当下消溶者,无有是理。或云,闻佛不能代众生消定业,度无缘,何又云仗佛力可以忏尽。曰,自己知忏,即是不迷之佛,佛与我未有不水乳和者。能知仗佛,即是不着之我,我与佛未有不针芥投者。即此有缘可度,即此定业可消。故初机人必皈依佛,其必不皈依者,佛始忧之。忧其在人,不仰仗佛力。忧其在己,不能代众生消定业也。或又云,佛何故只要人求己。曰,佛者,佛佛相仍之佛,非己也。使佛见己为佛,则文殊为七佛师,何为甘作释迦之弟子以阐化,是佛空我相也。人者,佛佛各具之佛,即吾身之己也。使人非佛,何以释迦成道,见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是众生无众生相也。或又云,临终一忏,罪业消尽,有此可恃,但当终身恣肆可矣。若然,可开天下播虚之门。曰否,无心而陷罪者,罪可忏。恃忏而肆恶者,恶不可忏。此亦见内典。

忏有二种,有事忏,有理忏。事忏者,五体翘勤。理忏者,端坐念实相。何谓五体翘勤,达观大师曰,即拜忏一节,若任情识支吾,不若不拜。拜即拌穷性命,剜心剖胆,哀号佛前。何谓念实相,白乐天云,无始劫来,所造诸恶,若轻若重,若大若小。我求其相,中间内外,了不可得,是名忏悔。忏以理为正,以事为助。虽念念与实相相应,而三业翘勤,亦不相碍。何以故,初机行人,未能卒与实相相应,须借外缘辅翼。法华经所谓我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是也。

回向

人有回向之心,不可不讲回向之法。须要向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剖祝得明白。如求富,即曰某求富,愿行善若干,或三年而善完,或五年而善完,则所求亦若操左券。且所求之愿,亦不俟善之行完,而报已先至。以发念真至,积德勇猛,则天地鬼神,已早洞瞩,此了凡先生立命篇详载也。或者曰,从来只有回向生西方者,未闻回向求富贵功名子息寿考者。然果能如法试之,效亦逾常。大藏中有起信论,乃西天第十二祖马鸣菩萨所著云。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极乐世界,即得往生。又天亲菩萨,依无量寿经,造论一卷,为净土修法,在大藏颠字函内。第五回向门,有云所有功德善根,以方便回向,摄取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王龙舒净土文云,但随所作世出世间一切善事,不拘大小多寡,或止以一钱与人,或止以一水止渴,至于毫芒之善,并须起念云,愿此善缘,回向西方。众善相资,必得往生也。一元禅师云,或一称名,或一举手,一礼一赞,或一瞻仰,乃至十念,或发一行一施,一戒一忍,禅定智慧,一切善根,回向极乐。愿力持故,虽有疾迟,皆得往生,如经所说。见归元直指。大智律师云,凡布施持戒禅诵苦行等,一切福业,若无正信回向发愿,非往生因。见净土指归。莲池大师云,回向菩提者,凡所修为,皆愿往生,是名回向。见弥陀疏钞。归元直指又云,凡有修福念佛礼忏诵经,乃至毫芒之善,悉皆回向西方。有所归趋,临终定生净土。旧云,回因向果,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凡此皆言回向之妙。世之求富贵功名子息寿考者,既行善矣,不挈所行之善,以归注一处,恐散漫无归,后日必增他福,失佛引人入胜之本旨矣。

看话头

释迦牟尼文佛,主持世教,无看话头法门。只教人在般若上留心。般若,智慧也。嗣后传教者,将此事作道理知解理会,渐成义学。及初祖入中国,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从前义学,尽与刊下。传至六祖,以后学者,或至失其源流,复成义学。宗师复立持话头公案,顿在八识田中,如嚼铁馅,无义路可寻讨,无知解可凑泊。使之认取本来面目,圆满本觉真心。因病施药,未尝有实法与人,唯在善学者自悟耳。山阴王龙溪,乃阳明后第一理学也。平湖陆五台,深心佛乘,锐意禅宗。王主致知,归重在儒。陆主看话头,归重在佛。不知只要同出生死海,管他是儒是佛。一不了生死,儒家也要吃累,释家也要吃累。一了生死,释家有无穷享用,儒家也有无穷享用。同此眼耳鼻舌之人,其爱此性命则均也。

持咒

或问大准提七俱胝真言,今天下尤多从事持之,有效否。答啄木欲得木中虫,则画符以出之,吾不敢谓天下法符为无灵。蜾蠃负螟蛉以为子,则呼类我以祝之,吾不敢谓天下密咒为无验。乃画符者闭气凝神,始一落笔,谓之混沌开基。持咒者用志不分,一心凝定,谓之观门摄想。言专也,一也,专一之力最大。如太阳不能燃物,一摄其光于凹面圆镜之中,令日光缩小如豆,则能燃物。即淮南子所谓阳燧取火是也。目睛不能见十里外,一摄其精于数铜管之内,令目光专注不移,则远无不见。明之利吗窦所制千里镜是也。专一之妙如此。沈自邠曰,精能贯日,晷度潜移。志在掘山,鬼神知畏。屠赤水曰,犀望月而角纹,豹隐雾而毛斑,猿凝神而升天,女久思而化石。晋宗少文曰,鲁阳返日,耿恭流泉,宋均虎渡河而蝗避境,皆由心力横绝,能使非道玄通。汉班孟坚曰,精灵通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养由基流睇而猿号兮,李广射虎而石开。非精诚其焉通兮,无实其谁信。操末技犹必然兮,矧耽躬于道真。(班语止)

咒者,诸佛之秘密藏也。威神极大,呼吸极灵,持无不效。其不效者,匪咒之故,缘心不坚且笃,故以卤莽报。试验之放焰口者。焰口纯以真言为主,真言纯以瑜伽为主。真言能召诸鬼神,真言能使一粒变多多粒,谓之瑜伽教。瑜伽者,身口意俱摄也。前明大学士宋景濂,有赞高皇荐幽施食十章。其一曰,法筵施食,厥名为斛。化至河沙,初因一粟。无量香味,用实其腹。神变无方,动皆充足。(宋语止)凡一切诸真言,持岂有不效哉,请观于焰口而益信矣。

持咒所以摄心,何必言希求,希求即是妄念。予曰不然,摄心乃可以持咒,希求亦无碍。若谓持咒可以摄心,则小觑乎咒矣。诸佛之秘密曰咒,具大威神,岂仅仅摄心之助。所谓不言希求,岂不清超元著,独得无上妙谛。不知正不必讳言求也。彼何人斯,漫言无欲。声色货利,无不丧命以徇。至此忽凭胸臆,揭出清超二字,然欤否欤。且经中有云,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求西方得西方,随有所求,必获如意。正是大慈氏,怜悯众生,济度诸有情之意,何故又生抹杀。在众生业重缘悭者,何因得功名富贵,以畅本怀。则倒提逆挽,不得不借咒力。若以诸希求为妄,将求生净土亦妄耶,十六观想亦妄耶。诸佛之意,正欲人舍他求,觅净土,乃为求得其求。不然,众生何术能超越泥涂。今与以超越之术。而又以超越等语跃而过之,真末如之何也已矣。

念佛

出离生死轮回,只有参禅念佛两门。参禅者,参自心之禅也。掀翻无始夙垢,豁开原初宝镜。不过以纯白还纯白,以明德还明德耳。奈群生惘惘,不知此第一义谛。是以又为下根人,巧设方便,令念佛往生净土。心口略用功夫,便登不退转地。不退转者,永不沦堕也。不但不沦堕,且享无穷快乐。苟能一心执持名号,即带业凡夫,皆得摄受。谓专属接下根人乎,不知实是上中下三根普被。以文殊普贤诸大菩萨,皆欲生此故也。以马鸣龙树,宗门诸大菩萨,皆欲生此故也。莲分九品,罪脱三途。究其根要,不过口中喃喃六字,岂不至易至简。虽修其余观门,行门,种种诸方便,皆有还元之路。然终不若净土一门,奇而且捷。缘有上圣为之垂手接引,故群生登彼岸极易。如是之法,岂非妙法。犹存疑歉,真末如之何也矣。

净土论说,汗牛充栋。谨录香光子说一篇,以代时师箴砭。香光子者,太史袁伯修宗道也。因其弟中郎宏道,著西方合论,遂为之序云。香光子避嚣山刹,修净业。有一禅人,阔视高步,过舍而谈。见案上有石头居士新撰西方合论,阅未终篇,抗声言曰,若论此法门,原用接引中下之根。何者,中下根人,智慧轻微,业力深重,以忆佛念佛,获生净土。如顽石附舟,可以到岸,诚宜念佛。至于吾辈,洞了本源。此心即是佛,更于何处觅佛。此心即净土,更于何处觅净土。于实际理中,觅生佛去来生死三世之相,无一毛头可得。才说成佛,已成剩语。何得更有分净分秽,舍此生彼之事。若于此处悟得,是自在闲人。即淫怒痴,皆是阿弥平等道场,如如不动。何乃舍却己佛,拜彼金铜。且谓悟与未悟,皆宜修习。无事生事,吾所不晓。香光子闻而太息曰,若汝所言,止图口角圆滑,不知一举足将堕火坑也。生死无常,转盼即至。如何熟记宗门现成相似之语,以为究竟。都云我已成佛,不必念佛。若约理而言,世间一虱一蚤,皆具有如来清净觉体,无二无别。乃至诸佛成等正觉,证大涅槃,本体未尝增得一分。众生堕三途,趋生死海,本体未尝减却一分。如如之体,常自不动。生死涅槃,等是妄见。亦无如来,亦无众生。于此证入,亦无能证之人,亦无所证之法。泯绝心量,超越情有。大地无寸土,佛之一字,向何处安置。至于进修法门,于无修证中修证,于无等级中等级。千差万别,虽位至等觉,尚不知如来举足下足之处。从上祖师呵佛斥教,一切皆遮者,止因人心执滞教相,随语生解,不悟言外之本体,漫执语中之方便。一向说心说性,说空说幻,说顿说惭,说因说果,千经万论,无不通晓。及问渠本命元辰,便将经论现成语言抵对。除却现成语言,依旧茫然无措。所谓数他家宝,己无分文。其或有真实修行之人,不见佛性,辛苦行持,如盲无导,止获人天之果,不生如来之家。于是诸祖知其流弊,遂用毒手,刬其语言,塞其解路,拶其情识,令其苦密参究,逆生灭流。生灭情尽,取舍念空,始识得亲生父母,历劫宝藏。却来看经看教,一一如道家中事。然后如说进修,以佛知见,净治余习。拜空花之如来,修水月之梵行,登阳焰之阶级,度谷响之众生。不取寂证,是谓佛种。正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同长夜趋走,攀荆堕棘。岂谓一悟之后,即同极果。如供奉问岑大虫,果上涅槃,天下善知识证否。岑曰,未证。奉曰,何以未证。岑曰,功未齐于诸圣。奉曰,若尔,何得名为大善知识。岑曰,明心见性,亦得名为善知识也。宏辨禅师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沩山曰,初必从缘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修也。不可别有法教渠修行趋向。若论诸祖师为人之处,壁立万仞。大火聚中,触之即烂。刀枪林里,动着便创。未曾开口,已隔千里万里。至机缘之外,平实商量,未尝尽绝阶级,尽遮修行。传灯录中,分明详悉。大慧中峰言教,尤为紧切。血诚劝勉,惟恐空解著人,堕落魔事。何尝言一悟之后,不假修行,顿成两足之尊,尽满涅槃之果。后世不识教意,不达祖机。乃取喝佛骂祖,破胆险句,以为行持。昔之人为经论所障,犹是杂食米麦,不能运化。后之人饱记禅宗语句,排因拨果,越分过头,是日取大黄巴豆以为茶饭也。自误误人,弊岂有极。是以才入此门,便轻十方如来。莫不自云,无佛可成,无行可修。见人念佛,则曰自性是佛。见人修净土,则曰即心是净土。言参禅,则尊之九天之上。言念佛,则蹂之九地之下。全不思参禅念佛,总之为了生死。同是出苦海之桥梁,越界有之宝筏。事同一家,何胜何劣。参门之中,所悟亦有浅深。念佛之众,所修亦有高下。如何执定参者即是上根,念者便为中下。自达摩西来,立此宗门。已云二百年后,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今传灯录中,如麻如粟,同云入悟,其实迥别。至如般若缘深,灵根夙植,迦陵破卵,香象截流。或见根宗于片言,或显威用于一喝。一闻千悟,获大总持。或有怀出世之心,具丈夫之志。舍彼尘情,究此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实知。卧薪尝胆,饮冰吞檗。如此三十年四十年后,或遇明师,痛与针扎。偷心死尽,心华始开。此后又须潜行密修,销镕余习。法见尚舍,何况非法。若赵州除粥饭是杂用心。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兢兢业业,如护头目。直至烟消灰灭,自然一念不生,业不能系。生死之际,随意自在。诘其所证,恐亦未能超于上品上生之上。何以明之。龙树菩萨,宗门之鼻祖也。得大智慧,具大辨才,住持佛法。故世尊数百年前,于楞伽会上,遥为授记。然亦不过曰证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而已。观经中上品上生,于彼间一刹那顷,亦证初地。今宗门诸大祖师,纵使见离盖缠,语出窠臼,岂能即过龙树。龙树已悟无生无相之义,已具不堕阶级之见。而生于安养,与上品上生所证之果正等。则禅门诸人所证,岂能独过。良以上品上生,解第一义,还同禅门之悟。深信因果,还同禅门之修。止是念佛往生别耳。然吾以为禅门悟修之士,既不能取无余涅槃,同于如来。又不肯取有余涅槃,同于二乘。必入普贤行愿之海。若不舍一身,受一身,济度众生。则当从一刹,至一刹,供养诸佛。既见诸佛,还同往生。究竟与上品上生,止在雁行伯仲之间。何以高视祖师,轻言净侣。其或悟门已入,休歇太早,智不入微,道难胜习。一念不尽,即是生死之根。业风所牵,复入胎胞。如五祖戒复为东坡,青草堂再作鲁公。隔阴之后,随缘流转,道有消而无长,业有加而无减。纵般若缘深,不落三途。而出房入房,亦太辛苦。还视中下往生之众,已天地不足喻其否泰矣。况后世宗风日衰,人之根器亦日以劣。发心既多不真,功夫又不纯一。偶于佛祖机锋,知识语言,或悟得本来成佛处,当下即是处,意识行不到语言说不及处,一切不可得,即此不可得亦不可得处。将古人语句和会,无不相似。既得此相似之解,即云驰求已歇,我是无事道人。识得烦恼如幻,则恣情以肆烦恼。识得修行本空,辄任意以坏修行。谓檀本空也,反舍檀而取悭。谓忍本空也,反听随而置忍。言戒,则曰本无持犯,何必重持轻犯。言禅,则曰本无定乱,何必舍乱取定。听情顺意,踏有谈空。既云法尚应舍,何为复取非法。既云真亦不求,胡为舍之求妄。既云修观习定,皆属有为之迹。何独贪名求利,偏合无为之道。爱憎毁誉之火,才触之而即高。生老病死之风,微吹之而已动。争人争我,说是说非。甚至以火性为气魄,以我慢为承当,以谲诈为机用,以诳语为方便,以放恣为游戏,以秽言为解粘。赞叹破律无行之人,侮弄绳趋尺步之士。偏显理路,故穷玄极妙,莫之踪迹。尽刬行门,故纵意任心,无复规矩。口言往生是小乘法,令人修习,己乃宴然。或至经年不拜一佛,经年不礼一忏,经年不转一经。反看世间不必看之书,行道人不宜行之事。使后生小子,专逞聪明,惟寻见解。才有所知,即为一超直入,更复何事。轻狂傲慢,贡高恣睢。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父既报仇,子遂行劫。写乌成马,展转差谬。不念世间情欲无涯,堤之尚溢。如何日以圆滑之语,大破因果之门。决其防藩,导以必流。自误误人,安免沦坠。若不为魔所摄,定当永堕三途。刀山剑树,报其前因。披毛戴角,酬还宿债。莫云我是悟达之人,业不能系。夫谓业不能系,非谓有而不有,正以无而自无。生既随境即动,死安得不随业受生。眼前一念瞋相,即是怪蟒之形。眼前一念贪相,即是饿鬼之种。无形之因念甚小,有形之果报甚大。一念之微,识田持之,历千万劫,终不遗失。如一比丘,以智慧故,身有光明。以妄语故,口流蛆虫。一言之微,得此恶果。虽有智慧,终不能消。况今无明烦恼,炽然不断。欲以相似见解,消其恶业,冀出三途,无有是处。向使此等不得少以为足,常如说以修行。终不自言我已悟了即心是佛,岂可复同中下念佛求生。了达生本无生,不妨炽然求生。即心是土,莲邦不属心外。不释礼拜,不舍念诵。智力行力,双毂并进。方当踞上品之莲台,坐空中之宝阁。朝饭香积,夕游满月。回视胎生之品,彳亍宝地。不闻法语,不见法身,象马难群,鸡凤非类。何况人天小果,瓮中蚊虻者哉。而乃空腹高心,著空破有,卒以偏执之妄解,撄非常之果报。不与弥陀作子,却为阎罗之囚。不与净众为朋,却与阿旁为伍。弃宝林而行剑树,舍梵音而听叫号。究其所受,尚不能与世间无知无见之人,行少善事,作少功德,生于人天者等。毫发有差,天地悬隔,可不哀欤。然则宗门中人,上之未必能超于上品上生,而下之已堕三途。故知此道险难,未易行游。成则为佛,败则为魔。王虏分于弹指,卿烹别于丝毫。苦乐之分,宜早择矣。况今代悟门一脉,不绝如线。禅门之中,寂寥无人。止有二三在家居士,路途端直,可以流通此法。然既为居士,不同沙门释子,犹有戒律缚身。方置身大火之中,浸心烦恼之海。虽于营干世事内,依稀得一入门。而道力甚浅,业力甚深。即极粗莫如淫杀之业,犹不能折身不行,何况其细。生死之间,安能脱然。徒见豪奢如于。奸恶如吕惠卿,夏疏。躁进如张天觉。风流艳冶,如白乐天,苏子瞻等。皆列传灯,摩肩列祖。便谓一切无碍,别有源流。不知彼等诸人,虽具正见,若谓从此不受分段,业不能牵,吾未敢许。方当长夜受报,未有了期。故知念佛一门,于居士尤宜吃紧。业力虽重,仰借佛力,免于沉沦。如负债人,藏于王宫,不得抵偿。既生佛土,生平所悟所解,皆不唐捐。生死催人,出息难保。早寻归路,免致忙乱。纵使志在参禅,不妨兼以念佛。世间作官作家,犹云不碍,况早晚礼拜念诵乎。且借念佛之警切,可以提醒参禅之心。借参门之洞彻,可以坚固净土之信。适两相资,最为稳实。如此不信,真同下愚。石头居士,少志参禅,根性猛利。十年之内,洞有所入。机锋迅利,语言圆转。寻常与人论及此事,下笔千言,不踏祖师语句,直从胸臆流出。活虎生龙,无一死语。遂亦自谓了悟,无所事事。虽世情减少,不入尘劳。然嘲风弄月,登山玩水,流连文酒之场,沉酣骚雅之业,懒慢疏狂,未免纵意。如前之病,未能全脱。所幸生死心切,不长陷溺。痛念见境生心,触途成滞。浮解实情,未能相胜。悟不修行,必堕魔境。佛魔之分,只在顷刻。始约其偏空之见,涉入普贤之海。又思行门端的,莫如念佛。而权引中下之疑,未之尽破。及后博观经论,始知此门,原摄一乘。悟与未悟,皆宜修习。于是采金口之所宣扬,菩萨之所阐明,诸大善知识之所发挥,附以己意。千波竞起,万派横流。诘其汇归,皆同一源。其论以不思议第一义为宗。以悟为导。以十二时中持佛名号,一心不乱,念念相续为行持。以六度万行为助因。以深信因果为入门。此论甫成,而同参发心持戒念佛者,遂得五人。共欲流通,以解宗教之惑。香光识劣根微,久为空见所醉。纵情肆志,有若狂象。去年沉湎之夜,亲游鬲子地狱。烈火洞然,见所熟谈空破戒亡僧,形容尫羸,跛足而过,哭声震地,殆不忍闻。及寤,身毛为竖,遂亦发心皈依净土。后读此论,宿疑冰释,所以今日不惮苦口。病夫知医,浪子怜客。汝宜尽刬旧日知见,虚心诵习,自当有入。生死事大,莫久迟疑。于是禅人悲泪交集。自云,若不遇子,几以空见赚过一生,子生我矣。恳求案集,作礼而去。

莲池大师著华严摸象记曰,华藏所说十方法界,如是广大不可思议。圆顿法门,如是广大不可思议。普贤菩萨,为华严长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8-2-25 22:01:33 | 只看該作者
如是广大不可思议。所发十愿,如是广大不可思议。而要其归宿,乃曰,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夫不曰见遮那,不曰生华藏。而所愿在见弥陀,生安乐。果何为而然哉。又继之以愿于胜莲华生,又继之以愿于佛前授记,又继之以普愿沉溺众生,悉得往生彼刹。噫,诵是经可以深长思矣。

戒杀放生

莲池大师曰,世上人人爱命,物物贪生。何得杀彼形躯,充己口食。或利刃剖腹,或尖刀刺心。或剥皮刮鳞,或断喉劈壳。或滚汤活煮鳝鳖,或盐酒生腌蟹虾。可怜大痛无伸,极苦难忍。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日身亡,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怨怨对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多夭。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药,皆杀生所感也。我今哀告世人,不敢逼汝吃斋,且先劝汝戒杀。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延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以具陈。

宋大儒王日休净土文云,放生一节,儒教圣人所不废,佛教不过详言之。夫妄语,乃释迦大戒,岂教人诚实,乃反自妄语以欺人乎,必不然矣。世间中人以上,犹不肯无端妄语,以丧其行止,况佛乎。其言可信,无足疑者。故先儒云,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昔有以忠臣为奸党者,刻之于石,天雷击碎。今以金宝彩色,穷极庄严妙丽,以贮佛言。供以香花,普天诵拜。使所言之妄,则又甚于奸党之碑,何为历千百岁而天雷不击之哉。以其言之诚也。诚而不信,将何俟哉。

又戒杀文云,杀生为五戒之首,亦为十戒之首,亦为二百五十戒之首。是不杀则为大善,杀则为大恶。故曰,凡欲杀生者,但将自己看。自身不可杀,物命无两般。所以不杀得长寿报,杀得短命报。盖谓己欲其命长,物亦欲其命长。乃杀物命而欲己之命长,乌有是理,故不可不戒也。凡杀生以恣口腹,则口腹之欲何厌。放箸之后,滋味已空,而杀业具在。若杀生以待宾客,则以平日不杀,人亦无可言者,况其罪己自当之。经云,来而独自来,去而独自去。轮回独自行,果报独自受。观此,则知杀生之业,客不能代也。若以祭祖先,则祖先未必享受,而反增其罪业矣,故皆不宜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2-21 04:12 , Processed in 0.19504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