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0|回復: 2
|
净公上人无量寿经玄义亲闻记
[複製鏈接]
|
|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述
弟子刘承符笔记
教起因缘
本经体性
一经宗趣
方便力用
所被根机
藏教所摄
部类差别
译会校释
总释名题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有这样殊胜的机缘,在美国第一次讲《无量寿经》全部经文,甚为难得。我们每周讲六次,共十二周,大概有一百多个小时,对于大经的研究,在时间上是够用了。经本带来很多,大家可以人手一册。这个小本子是这部经的讲义,也就是概要。从前道场讲经先讲玄义,在讲经之前先说概要,使大家对于全经要旨先有一个印象,然后讲入正文就容易懂了。
《无量寿经》在台湾、新加坡、香港,我讲了很多遍,都留有录音带。各位听多了,觉得每次讲的都不一样。经典与学校教科书不同,教科书只有一个意思,也只有一种讲法,佛经不同,其含义深广无比,可以深讲,也可以浅说。后来讲的与前几次讲的不一样,乃是境界不同,所谓后后胜前前,每次讲经都会有新的意义发现。
这个讲义是七年前在华藏图书馆讲经时记录的。编写这本资料,完全依据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同时又参考李炳南老师在该会集本的眉批,与黄念祖居士的详解本。黄居士今年(一九九二)年三月往生了,乃是佛门中很大的损失。此次拟将黄居士最后一次修订的注解本印二万册。但困难是在校对,有时校对十余次仍有错误。打算先印五千本,分发出去,希望各位善知识发现错误,惠予指出,以便订正。
学佛一定要先认识佛教,全世界每一阶层都认为佛教是六大宗教之一。佛教本来不是宗教,但是后来变成宗教了。何以说变成宗教呢?佛教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第一是宗教。第二变成了学说,称之为哲学。第三变成了邪教,学说不会害人,变成邪教则有弊无利。第四佛教变成作秀,从事表演,外表热闹,舍本求末。第五认真修学,探求真理,依教奉行。佛教对于九法界的众生实施一种究竟圆满的教育。中国古人喜简,把佛陀教育四个字简称为佛教。佛家本身所说的宗教又与世间所说宗教大不相同。佛教传来中国之后,因其教义博大精深,绝无一人可以完全修学圆满的,各有所修学的经典,分为大小十宗,宗又有派。一般说来,宗指禅宗,教指禅宗以外的各宗派。宗称宗门,教称教下。宗门修行不从文字下手,其他均须依据经典修学。学禅要上根利智之人,其修学手段与其他各宗全不相同,必须很聪明,我们所说的天才儿童属之。
如欲学佛必须先了解佛教之宗旨何在,应否学习,以及值不值得学习。佛教宗旨,若依经典的术语说,在明了诸法实相。用现代话说,即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又可分为二大类:一个是人生,一个是宇宙。佛教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即本人自己,我以外都属于环境,例如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对自己与一切生活环境的真相若是不明白,就是迷惑颠倒,乃是凡夫。佛了解,所以称佛为觉者,如此而已。除此之外,佛与凡夫平等不二,绝无高下。凡夫如想觉悟,佛只是提供他的经验与修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靠自己努力,他不能帮我们开悟。佛是老师,我们与佛只是师生的关系。
今天我们研究的经典属净土宗,净土宗乃十个宗派之一。其他宗各有其专门依据的经典,无须详说。就整个佛法而言,有三个宗是共同科目。一是律宗,无论何宗何派不能不守戒律。二是法相唯识宗,讲的是理论,乃佛教教义的基础。三是净土宗,净土是归宿,不管修什么法门,都以净土为最后的归宿。
马祖法名道一,在中国佛教史中,他是一位革命家。佛在世时都是自修,个人修个人的,没有共修。在经典中找不到佛打过一次佛七或禅七。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一生都在教学。佛法传到中国,从汉到唐七、八百年,法久生弊,渐渐趋向于研究讨论,而少真正修行。马祖与百丈志同道合,乃提倡共修。以前如东晋时代,慧远在庐山建莲社,与一百二十三人共修,但未建立制度。到了马祖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丛林制度,等于佛教大学。丛林的方丈相当于学校校长,维那师相当于训导长,首座和尚相当于教务长,当家师相当于总务长。丛林的主要精神是依众靠众,互相监督勉励。百丈是禅宗大德,订立早晚课诵,晚课念《阿弥陀经》并念佛号。修行人临终时亦念佛求生净土。
净土宗经典最初只有三经一论:(一)阿弥陀经,(二)观无量寿经,(三)无量寿经,(四)往生论。咸丰年间有位魏源居士,很了不起的一位佛学家,他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作为净土四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与《无量寿经》经义颇为吻合,如《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土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所以魏居士确实有慧眼、有见识。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出来,并入前四种作为净土五经。法师说他在李老师会下主修《楞严》,至少也讲过七、八遍,但始终没有体会到这一章的重要性。它是整个《楞严经》的精华,这一章很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实在说是净土宗的心经,而且也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
佛在大乘经裹告诉我们,由凡夫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李老师在台中讲‘佛学概要’时,解说阿僧只劫的数字,他说万万为亿,万亿为兆,用兆作单位,上面是一千,下面八个万字,这么多兆,还要乘上三倍。我们今天听到这个天文数字,想学佛能有成就不是一生的事。经上讲小乘人能有成就,须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佛说忉利天就是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其他宗教讲的上帝。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他们看我们朝生暮死,寿命只有一天,太可怜了。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合人间若干万年。(合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他的寿命是四千岁,合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往上还有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四禅十八天,上面还有四空天,寿命要用劫算。人生不是只有今生,若只有今生,死了就完了,人生并没有多大问题。人是轮回的,有过去,有未来,迄无休止。
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有前因后果,今天如听到这个法门,愿意听,一听就欢喜,还愿意修行,证明过去生中曾经亲近过佛法,只因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已经修了无量劫,但是都不算数,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园未入一年级。没有一次考试及格过。什么标准叫及格呢?依小乘讲,初果须陀洹,大乘称初信位菩萨。三大阿僧只劫是由初信位算起,必须把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才有资格到初信位。思惑是思想的错误,如断尽即证阿罗汉,听起来太难了。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二惑,见思二惑又称为烦恼障。有没有不需要断烦恼就能成佛的法门呢?有,只有这个念佛法门才行。念佛法门叫易行道,其他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出三界。但是也不要看得太容易,虽然不讲断烦恼,也要伏烦恼才行,把它控制住,不让它起作用。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是一个真实法门。
然而什么人才能接受这个法门呢?第一种是诸大菩萨。华严会上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第二种是凡夫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可以接受此法门。这种人是过去生中曾供养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现在接受这个法门的人,诸佛如来必定会来加持。等他修学几年之后,他会感觉诸佛菩萨冥冥中来护持。一切诸佛如来菩萨普遍劝导众生修学这个念佛法门,所以这是一个一乘了义之法,也是佛法中最真实法。佛说五乘是方便说,其实只有一乘佛法。
佛是学位的名称。学校有学位,罗汉等于学士,菩萨等于硕士,佛等于博士。达到佛的果位,要智慧究竟圆满,即全知全能。全知全能也是人类的本能,本能不是外来的,佛教我们恢复我们的本能。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本能不是真失掉,而是迷失了,怎样迷失呢?有妄想,智慧失掉了;有执著,德能失掉了。这个事实真相,如佛不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佛的教学无非是教我们断妄想执著。修学总枢纽是在定,大乘五十一个位子就是定的工夫深浅之不同。净宗叫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禅。禅与净只是方法手段不同,目的则一。
常闻佛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此二句话究竟是事实还是赞叹?如果是事实,我们要问,一个造极重罪的人,照佛经说应堕地狱,佛是否有能力使其立刻成佛,如其不能,则佛并没有无量智慧德能。根据净土经典说,佛确有此能力,问题就看对方信不信,接受不接受,这个法门就是念佛往生。《阿弥陀经》讲的很明显,如有人能于一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乱,即能圆满成就。可惜这种殊胜法门,很少人相信。
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法,无非引导我们体会到真实法门,就是此处所说的一乘了义。《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真实法就是一乘了义,就是念佛法门。
以教学对象来说,例如:小乘经是以根性浅的人为对象,并不包括根性深厚的人。大乘经是对根性利的人说的,其对象是菩萨,不包括小乘,都偏在一边,不能涵盖全部。念佛法门从上上根到下下根都包括在内,利钝全收,平等摄持。一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平等得益,才算是了义。唯有净土五经才能担当得了一乘了义的名称。
超出三界非常困难,经中说,必须断尽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才行。见惑是错误的见解,第一是身见,以身为自己,认定身是我,是错误的,欲知其详请参阅《楞严经》有详细解释。第二是边见,也就是相对的观念,一切法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善有恶。六道众生是生活在边见之中,我们俗话说,就是一种偏见。第三是戒取见,非因计因。在禅定中,看见牛死生天,他以为人不如牛,于是他也学牛,耕田吃草;学牛一定变牛,不能生天,不知牛在过去生中,曾造作生天之因,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成见。第四是见取见,非果计果,未证谓证。例如:外道说生天可得永生,不会再堕落,此种见解实属大谬。天人寿命虽长,纵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有八万大劫,命终仍入轮回。第五是恶见,又称为邪见,即不正见,拨无因果。除上项四类外,其余错误见解均属于此类。思惑是思想上的错误,共有五个,即贪、嗔、痴、慢、疑。
佛菩萨在悟,我们在迷,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这个名词很不易懂,念头很复杂,一念是清净的。禅家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万法归一之一字是任何一。《华严经》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此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平等,任何一法都能教你明心见性,对任何法门都不能分别执著。我们无始来,心理精神思想见解受到污染的程度,人人不一样。有些法门修起来很容易,有的很难,总之要对机。一般人学佛总难免有些障碍,例如:参禅不能得定,不乱想就打瞌睡。学密口念咒、手结印、心观想,而三密不能相应,亦不容易。咒语在《大藏经》中刊载不少,但以方言关系,音不准确,殊少效验。咒语有许多是鬼神的言语,另有一部份只有声音,并无含义。佛在世时,教人念咒可以冶病。人身如机器,那个经络有障碍,用声音振动其障碍部位,使其畅通,亦合乎科学精神。咒语一定要口传,佛教到现在已有三千年,辗转口传,音质有变,到今天已经不大灵了。李炳南老师抗战期间在后方从青海西藏的活佛学了两百多个咒语,没有一个灵的。他曾学隐身咒,他说:我念了十几遍隐身咒,但是你们还能看见我。他花了八年时间学密,到最后无效。又学了八年禅,亦未得定,所以全部放弃。后来因缘殊胜,遇到印光大师,乃专修净土。他希望我们不要走他的冤枉络,再不要浪费时间。只有念佛法门,不要断见思烦恼即可出三界,不但一般人难信,佛菩萨都说难信。
四土是有界限的,我们只能见到凡圣同居土,见不到其他三土。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四土都在一起。一切诸佛刹士没有这种情形,很不可思议。生到西方后,你所接触的人全是佛菩萨与诸上善人,所以不会退转。
《华严》虽圆,如果不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也不能称为究竟圆满,《华严》到最后归于净土。禅宗虽属顿教,也没有七天就能成就的。连唯识学的开山祖师窥基大师都说净土是圆顿大法,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净土三经中《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都提倡念佛,《观无量寿经教》的方法有观想、观像、持名,但它把持名摆在最后,学佛同修要特别注意,佛经中常把最好的放在最后,十六观中把持名排在最后。
《楞严经》有二十五位菩萨代表不同的修持方法,六根六尘六识叫十八界,后面加上七大,共二十五大类,说明一切众生修学不出此二十五类。观世音菩萨是耳根圆通应排在第二,但把他排在最后,表示最重要的。此外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也是特别法门,也放在最后。所以楞严会中讲特别法门是讲两个,不是讲一个。大势至念佛法门能普遍契合尽虚空偏法界所有一切根机,观音耳根圆通特别适合于我们娑婆世界。密宗仪规太繁,参禅躺在床上不能参,念佛行住坐卧均可念,念佛念到念而无念,念到能所双亡,即入了佛的境界,一超直入,这是很难体会。其他法门修因得果不同时,唯有念佛是因果同时,所以净宗又叫莲宗。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莲花特别,因果同时,因此用莲花代表净土宗。
佛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自己微细的思想,自己不容易发现。我们的世界就是由心想生。‘心作心是’出在《观无量寿经》,是净宗理论的核心。佛是自己的真心,本来是佛,现在又念佛,怎么不成佛?
一声阿弥陀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句话是蕅益大师的发明,以前没有人说过。无上正等正觉即是成佛之法,佛法的修学目标就是这一句。三菩提是正觉,三藐三菩提是正等正觉,阿耨多罗是无上。正觉是罗汉,正等正觉是菩萨,无上正等正觉即称为佛陀。佛在五浊恶世成佛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成佛的法门是诸佛如来修行的境界,只有佛与佛才能完全理解,这个法门不要看经典不多,分量很少,诸大菩萨都不能理解,且难相信。我们今天能信能解,乃是诸佛的威神加持所致,否则听也听不懂,说也说不出来,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弥陀身是法性身,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我们这个世界是法相土。动物有生老病死,色界无色界寿虽长,还有生灭,不是永生。土地属矿物有成住坏空。以天文望远镜看、有的新星球形成了,也有的星球爆炸毁灭了,所以世间不是永恒的。相有生灭,性无生灭。唯识学讲阿赖耶识是有生减的,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属于心法,心法是有为法,有为法会变的,会变的就不是真实的,不会变的才是真实的。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法性身土的名号,也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名号,所以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佛所说大乘经典都是佛从自己真如本性裹说出来的,没有什么不一样,其差别即在圆不圆。譬如月亮,初三、四有月亮,不亮;、十四有月光,很亮,但不圆满。佛说的《大藏经》全是真的,但有圆满有不圆满。那部经最圆满?首推《无量寿经》。古德称赞《无量寿经》说:‘众生能发心专念,皆可往生,明确简要,称净宗第一经。因其直捷中之直捷,方便中之方便,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利济众生,此经为最。’
《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即是本来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捷了当,方便究竟,奇特殊胜,不可思议。这段文字,意义至为深广。净宗修学依据的理论,就在这两句经文,‘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通常学佛者对于‘佛’字的概念很含糊。前面说过,佛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显露谓之佛,真心有障碍迷惑就是凡夫。凡夫在迷,真心并未失掉。佛是觉者,以月亮作比喻,我们如初一的月亮,佛如十五的月亮,菩萨如十三、十四的月亮。不但佛是心,没一样不是心。在唯识学中谓之同生性与异生性。同生性是与诸佛如来同用真心,如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本性。异生性完全不同,你的自性光明丝毫未透露,就是真心未能起作用,六道凡夫、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的真心也都未透露出来,均谓之异生性。凡夫是异生性,用的是妄心,而不是真心,妄心变化太大,靠不住的。如真了解真妄,待人处世便自在。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心念佛就作佛,念什么就作什么。
(符按)关于‘同生性’与‘异生性’两个名词似不易懂。‘异生’二字为凡夫之异名,谓凡夫执异见而生,由无明故,随业受报,堕种种趣中,色心像类,各各差别,故名异生。异生性是使人成凡夫之本性。此‘性’字非指佛性,乃指见思烦恼种子,迷惑颠倒,起贪嗔痴,造杀盗淫成了习惯性。至于‘同生性’则恰好相反,一切圣者同见真空之理,不起我见,同断二障,同证胜果。
宋朝末年赵子昂是画马专家,他天天想马的姿态、马的动作。有一天他在屋裹睡觉,太太一掀开帐帘,看见一匹马。所以一心念什么就变什么,关键就在一心。既然知道这种事实,为什么不念佛,你能念的心就是佛。佛在《华严经》、《圆觉经》中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过是迷失了,迷失有时间性,一旦觉悟,即时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一定可以成佛。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依教奉行,能否成佛,关键在于你相信不相信这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果你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定成功。假如念佛还想参禅、想学教、又想学密,就是夹杂。一夹杂,心就不净。一定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平常六根皆向外缘,要把它收回不再向外攀缘。习惯喜欢看电视,现在不看了,专心念佛。佛在《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日常在社会上应处理的工作,仍负责照做,并不是不管。做完了不要再去想,立时把佛号提起来。有人说从事各行各业,不想那儿行。须知妄想是第六意识分别心起作用,不想反而处理得恰到好处。禅家说:‘参禅不可用心意识参’。处世待人也不应当用心意识,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纯用理智,不用情识,这样处理业务必更正确更圆满。
发菩提心这一句话有多种解释。蕅益大师说,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菩提心,这种解释容易懂。古大德对于发菩提心有几种说法。依《起信论》说,菩提心包括三种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观无量寿经》说,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说的越多越搞不清楚。蕅益大师讲的比较明白,真想求生净土乃是无上的觉悟。你想成菩萨、罗汉、或人天福报,不是圆满的觉悟,如真觉悟,不但世间事不会留恋,连佛法也要放下。
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讲十念必生,古大德有一个比较。佛四十九年说经,那一部经属第一?在理论上、修学上、因果上说,大家公认《华严经》是第一,《华严》与《无量寿经》相比,《无量寿经》乃是第一,因《华严》部头虽大,如不到最后求生净土就不圆满。《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二佛所说,其第六章发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说的,所以第六章是净土宗经典最原始的根据。《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详尽说明。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最重要,它是四十八愿的核心,达到佛法至高无上的巅峰,九法界众生均能平等得度,这个法门特别殊胜,是净宗之特色。
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写出之后,传到美国来,我与他尚未见过面,他把这部书托一位同修带给我并叫我写篇序文。我在序文中有一句话说:‘这一个法门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黄居士看到之后,至为欢喜赞叹。他说:‘这一句话不容易说出来,真正认识这部经的人不多。’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部经之后,写了三首偈,末首最后有两句:‘佛说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未遇到黄念老之前,在台湾海外弘扬此经,只有我一个人,势力非常孤单。好在若干年来还讲了许多大乘经论,旁人虽不高兴也不好意思说我什么。等我遇到黄念老之后,才遇到了一位知心人。在大陆弘扬此经也只有他一个人。若能对于此经真明白真认识,然后信心才能坚定,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
彭绍升居士,清朝乾隆时人。父为兵部尚书,贵族家庭,以童子身未满二十岁考中进士,不作官,学佛,很有成就,是一位在家大德。他所节校之《无量寿经》只用康僧铠的一个本子,简略其文字,读起来很舒畅,可惜未参考其他四种版本,实为美中不足。此本在台湾有流通。丁福保《无量寿经笺注》是根据彭居士本。他另外还写了一部《华严念佛三昧论》,对于净宗甚为通达,他说:‘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因当时《无量寿经》共有五种译本,文字互有参差。学佛的人无从取舍,所以大家都奉持秦译小本《阿弥陀经》。王龙舒居士亦曾作过会集本,名为《大阿弥陀经》,收在《大藏经》,可惜他只根据四种原译本。《大宝积经无量寿会品》他未见过,所以他的会集本有遗漏也不圆满。
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亦有会集,包含五种,但取舍不当,并依自己的意思改动经文。印光大师最反对,他说这个例子不能开,你的学问再好也不能改经,若学人均如此,则以后经本可能改的面目全非。夏莲居老居士是位大通家,博学多闻,宗说俱通,且为密宗大德,显密圆融,会集本经极为圆满。去岁法师在迈阿密讲经,有许多外国人参加听讲。曾居士翻译。题目是‘认识佛教’,讲了五天。外国人中有有神通的,曾居士把书上的夏老相片给他们看。他们说此人在世时不太出名,乃大菩萨再来,身体是透明的。以上所说除身体透明无从证明外,其余说的全对。据说夏老往生前曾有暗示说:这本《无量寿经会集本》将来是由海外传到中国,而且日后会传遍全世界。他讲的话,现在全要兑现了。夏莲老确实是一位再来人,为了会集本经,他掩关三年,稿经十易,并经慧明老和尚印证,极其慎重。梅光羲居士与夏老是同学,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佛学家,他是黄居士的舅父,也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师,我是向李老师学的,说起来我与黄念老也有一段因缘。梅居士在本经序文中有几句话很恳切,他说:‘夏老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于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兹恐骇俗,姑不具引。’黄念老一生之愿也是希望这部会集本,大放光明,常照世间。现在这本经已经印了三十几万册,似乎可以满夏黄二老之愿了。
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经典的教学是否合乎我们现前的需要,如法门很好,学了就能马上得到利益才是最殊胜的经典。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有理论的依据,都是由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依密教说就是真言。诸佛如来住真实慧,希望众生也住真实慧。在理上讲是平等的,在事上讲并非平等,确有高下,必须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住真实慧。教下如不大开圆解;学禅如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密宗如不三密相应,显密融通,都不能住真实慧。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真实慧,权教二乘无份。无量无边法门中,如选中念佛法门即是住真实慧。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怎么那么巧你就碰上了。《华严经》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惟有真实的智慧才选择这个法门。我们今天也选这个法门,认真修学,我们不输给他们。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三个条件,即信、愿、行。文殊、普贤法身大士往生也是这三个条件,我们往生西方的因与法身大士等觉菩萨相同,因平等,果就平等,生到西方享受果报亦相同,四土三辈的果报都是相同的。其他法门就不一样,两个人同参禅,彼此修行不同,果报亦不同,只有净土法门,因同果亦同。把自己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就是‘住真实慧’。我们与十方世界等觉菩萨无二无别。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佛法教学内容是教我们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惠予真实之利’,佛开示我们希望我们转凡成圣。世间所有一切利益都是假的,若说世间有利可图乃是迷惑颠倒。三界之内无利益可言,三界之外才有,但有圆满有不圆满。生到西方世界受用利益与诸佛相同,四十八愿说的非常清楚,第一、生到西方我们与阿弥陀佛身体相貌完全相同。正报相同,依据也相同。这种说法,许多人不相信。佛绝无妄语。《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绝不会骗我们。华严会上诸菩萨果位不平等,智慧德用不平等,西方世界凡圣都平等。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最契机的就是本经。华严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权教二乘无份。此经上度等觉菩萨,下度地狱众生,一律平等得度。其他法门对众生并非平等得度。我们业障深重,生到西方文殊普贤与我们平起平坐,与一切如来也是平起平坐,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观音势至是古佛再来,现在是以等觉菩萨身份示现,我们与他们是同学还会退转吗?
净宗之妙在乎不离世法而行佛法,无论从事于何种行业,事务繁简,男女老少,都可修持,极其方便。修行方法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工作时不须要思考的都可以同时念佛;须要思考的,把佛号放下,等事作完,立刻把一句佛号提起来,一切时一切处都无妨碍。同时自己修行还可以影响旁人。手裹拿著念珠念佛,他人看见也念一声阿弥陀佛,这个金刚种子就种上了。社会念佛人多,以大多数人的力量,可以避免许多灾难。
佛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年(一九九二)是佛历三○一八年,正是末法时代第二个一千年的开始。将来佛法灭尽时,这一部经再多留世间一百年。届时众生有极重的业障遇到这部经都能得度。所以这一个法门是此界他方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
今年年初在新加坡讲经,李木源老居士告诉我:新加坡有一位老太太,半年前听到这个法门,念了半年,预知时至,坐著往生了,这是最近的事,往生并不需要很久的时间,问题你是不是真心。真心想去,若对这个世界还样样舍不得,就没有希望了。念佛求生乃自己一生当中唯一优先的大事,世间法夹杂不得,出世法也不能夹杂,就是一句佛号,连观想都不要。世间一切都是假的,只要走得洒脱就行了。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得一心,其他都是轮回生死业。世间法照常做,样样不妨,不要挂在心上,念念挂著阿弥陀佛。宋朝黄打铁就是一个实例。
概要(十门开启——玄义)
一、教起因缘
下面谈到本经的概要,黄念老完全依照清凉大师《华严疏钞》的十门开启——玄义为根据。第一条教起因缘。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又为什么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其动机与目的何在?原因确有好多,其最主要的是以一大事因缘故。世间聪明人知道世间很苦,生活不好过,古今中外都无例外,但无办法改善。第一等聪明人对问题发现了,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上面一大事因缘之‘一’字,就是一心,也就是一心不乱的一。在所有问题中,第一是念头,妄想太多了,如何降伏?《金刚经》上长老须菩提问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刚经》详解有几百家之多,如找不到解决办法,《金刚经》就不契机了。
如用我们的办法,如问‘应云何住’,一句阿弥陀佛就解决了。再问‘云何降伏其心’,一句阿弥陀佛也解决了。另外这个‘大事’就是生死轮回的大事,比上面的‘一’还难。佛家说受有五大类,苦乐忧喜舍,世间禅定所谓四禅八定,不是一心,只伏住妄念而已,属于舍受,好像是定,其实不是。其得定有时间性。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有八万大劫,期满其定自然消失,妄念仍然起来,不究竟。大乘经上说的是真实的定。楞严谓之性定,即楞严大定。世间人作不到,没有能力入这个境界,所以佛才来到世间,告诉我们这个念佛法门。但世间人以为太容易了,不相信。现在社会上人士听骗不听劝,说真的不相信,说假的反而有许多信徒。相信正法的人太少了,实在是悲惨的现象。
这部经是佛四十九年教化众生之重心,十方世界罪业深重的众生,若能信能行,十念即能往生,乃是对众生无比的利益与恩惠。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佛说这个法门,主要的对象是专度凡夫,兼为菩萨。’此法门无阶级、无次第。小乘有四果四相,大乘有五十一个阶位。这个法门无阶位,一生到西方就究竟成佛。如真信,成功不要经历三乘,三乘是修学的阶段,也不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真正工夫精诚得力,七天就能成功。《净土圣贤录》中宋朝莹珂法师只念了三天三夜,真求真念,一心一意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对他说: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莹法师说:我业障太重,经不起诱惑,恐有堕落,十年寿不要了。佛说好,三天后接你。他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无人相信,因他是一位破戒比丘,但看其说话态度,又不像骗人。到了第三天上早课时,他对大家说:今天不要照往常课诵,请大家改为念佛送送我,念了不到一支香,他说西方三圣来了,就往生了。他相信因果报应,他是一位破戒比丘,心想若不往生一定堕地狱,所以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
黄念老根据古大德的叙说,将这部《无量寿经》归纳几个重点,第一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这句话对本经说,恰如其份。《华严》、《法华》均是一乘圆教大法,称为经中之王。我国每个佛教宗派均尊之为根本,显其重要性。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也。’,所以整个佛法之重心即至本经。《华严》、《法华》也是从此经流露出来的,一切诸佛也是由这部经而成佛的。唐朝时日本一位大德道隐法师说:‘五浊恶世,造恶之时,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至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浊恶到了极点,心地污染比自然污染更严重,可怕至极。在此浊恶之世,能遇到这部经,真可谓如贫得宝。
有人常常在想,现在专修净土,只供一尊阿弥陀佛,从前供的佛菩萨会不会怪我呢?这种念头巳把佛菩萨当作凡夫,把他们看低了,这个罪过可不小。应知供养不是请他们享受,供花供果就联想到因果,供水表示清净心,提醒我们清净平等。供灯表示光明,我们心要正大光明。油灯表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供养是警惕自己,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佛菩萨在世间莫不是舍己为人,明白此意才是庄严自己。如认为佛菩萨贪图我们的供养,乃是大错特错。经此反省就是觉悟,悟后起修,修正我们的行为、思想、过失、见解,一天修一项,三年就成为一位贤人。真正修善行,鬼神都敬畏。
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越简单越容易乃是最好的法门。黄念老把这个法门比作全自动傻瓜照相机,人人能照,而且不必对光圈,每张都照的很好。佛为救世而来,帮助一切众生快快成佛,用其他法门都能达到此目标,但是时间长,所谓夜长梦多,障碍难免。前文有简易直捷出世之正说一语,好像学校里有主修科有选修科。这是如来教化众生成佛的主修科,所有一切众生平等得度,即谓之正说。道隐又说:‘百万阿僧祇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也。’这几句话,若非真正过来人说不出。
佛经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华严》、《法华》在一代时教中只是序分,本经才是正宗分。我年轻时,李老师苦口劝我学净土,我虽不反对,而不甘心不情愿。从民国六十年开始在台北讲《华严经》十七年,讲到一半,起了一个疑问,想到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学什么法门?善财修什么法门?熟读《华严》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全是修净土,而且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都学这个法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令人当生成就。若不是讲《华严》十七年不会相信。看到道隐的话,使我极为感动。这个法门,修很容易,相信太难了。
《楞严经》也是一部大经,玄奘大师在印度十七年未见到过。印度人把此经当国宝,不传给外国人,且不准流通出去。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体会到法华三昧,发明了天台家特有的止观,即天台教观。当时有一位印度法师见到智者的止观,他说这个方法与《楞严》颇为相近。智者闻后在天台建筑了一个拜经台,向西方礼拜,希望《楞严经》能传到中国来,拜了十八年一直到他圆寂,这种精神真了不起。唐朝印度般刺密谛法师好几次偷偷带了《楞严经》到中国来,都被印度海关查到。最后一次他把经文写成小本,又把手臂剖开放在里面,等疤痕长好,带到中国。出家人到底与世间人不同,犯了国法亲自又回印度向当局自首,接受处分。
当时翻译《楞严经》是在广州,润文由房融担任,他是武则天的宰相,因犯错被贬到边地广州。恰好有此机缘参加译经工作,他的文字一流。一切经文字之美,首推《楞严》。《楞严经》主要是讲楞严大定,不是普通定而是如来果地上的大定,又称为性定。经中有二十五位菩萨修的都是楞严大定,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念佛法门。‘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心裹想,凡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结果感到六道轮回的果报。若把念头转过来,一天到晚想佛念佛,现前就能见佛。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见过三次西方极乐世界,其所见的境界与经中所讲的完全相同。从未告诉过任何人,到最后临终时佛来接引,才告诉徒众。
‘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净念相继是方法,要用清净心去念,杂心乱心念佛就得不到效果,必须专心念。更不能怀疑,也不能夹杂。夹杂、心就不净。许多同修不怀疑可以做到,不夹杂做不到。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一切放下。相上要,性上不要。事上要,理上不要。事事本来无碍,心有牵挂则有妨碍。‘相继’是不断,自得心开即禅宗大彻大悟的境界。净宗手段简单容易而且稳当,奇妙疾捷莫过于是。往生极乐的因是信愿行,文殊普贤与五逆十恶所修因是一样,全是信愿行,如果你有神通,即能知五逆十恶的人,他今生造恶,但从前多生修了不思议的善行,不然不会到临终时遇到善知识。
末法时代众生的错误知见大多了,且有阴魔干扰。魔有四大类:(一)五阴魔,色受想行识。(二)烦恼魔,天天打妄想。(三)死魔,寿命短。此三种属本身的。(四)天魔,外面境界诱惑我们,受其干扰,身心则不安稳。什么是正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乃是唯一的正见。若是懈怠或退转,或改学其他法门,这一生就没有出三界的希望。《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修学稍有执著就错了,无论世法或佛法,统统不要执著。《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如有人说:哪有一句佛号就能成就?释迦佛讲此法门是善巧方便,不是真的。说此语者可能是魔,你若信心动摇,就被魔控制住了。
今天我看到一本杂志,说《十往生经》、《阿弥陀经》都是假的伪造的,西方世界是太阳神。造谣的人很多,使一部份人丧失信心,实在可怜可悯。谤法之罪甚重,将来堕入地狱,永无超生之望。多年来往生的人我们亲眼见的、亲耳闻的,有许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的,这些人均可作证明。林看治居士写的《近代念佛感应亲闻记》,其中有一半我都认识。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那些人我都见过,一点都不假。
(符按)前引《楞严经》:‘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出自《楞严经》第九卷,有十段文都有这四句。其大义是讲五阴魔,色受想行识各有十种,总共有五十种阴魔。修道人修到相当程度,暂时得到一种很好的境界,如身能出碍,可穿墙透壁,或能看到自己身内的五脏,或于黑夜看见远方的市井街巷,或闻到空中说法的声音,或看见诸佛世界。这全是在修定当中内心发出光辉,暂时显露出来的幻境,不是真圣果的境界。这时候一定要如如不动,不去理他,不要生欢喜心,若稍有贡高自满之心,就被魔所控制,可能把你搞得头昏脑胀,不知自己是老几,所以说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这段经文内有一句话很要紧,即‘愿往生者’,是感应的关键。行者一定有这个意愿,必定感得佛遣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护。信愿行中‘愿’是关键。蕅益大师《要解》中说:‘能否往生在信愿之有无,生到西方品位高下在乎念佛工夫之深浅。’《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比《十往生经》说的更为明白更为肯定,不但二十五位菩萨,而是十方一切诸佛都来护念。一个真正求生西方之人,其身光明周边四十里范围内妖魔鬼怪都不敢来犯,这是真实的。
佛在其他大乘经中说的最高境界是无念与无生。教下常说的无生法忍,远非凡夫所能作到,亦无法受其益。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得无生法忍,也就是真证得无念与无生。通常如《仁王经》所讲的,七地菩萨可证得下品,八地菩萨证中品,九地菩萨证上品,这裹的标准比较严格,以八地为标准。无生法忍的含义必须明白,如真正证得此境界,看一切法没有生灭。生灭是幻相,不生不灭是真相。我们为什么看一切法有生有灭,佛常说一切法是从分别心而来的,你的心有生有灭,你看到一切境界也有生灭,可见一切法唯心所变,唯心所转。心清净了,外面境界就清净了。佛教我们要从能变能转下手,外面境界是所受所转,不关紧要。
凡夫境界所有一切法都是生灭法,到了大圣八地以上的境界一切法是不生不灭者,可见此乃圣者之所难。小乘罗汉称圣人,大乘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称为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加地上一至七地,三十七个位子,想证到无生法忍,称为圣者之所难,凡夫何能达到。佛预知末法时期的众生罪业深重,乃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形象,叫你去想去求,尚不能达到,仍对世间留恋,不肯放下。若叫你无念无生,离相以求,焉能做到?念佛法门,指方立相,摄心专注。我们这个心一天到晚打妄想,把它收回来专想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包含之内容无量无边。第一必须把经念熟,想他当初的发心、求学、修行、建立极乐世界、接引众生。想久了与弥陀功德就相应了,把他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如不能念全部就念第六章四十八愿,念到自己的心愿与弥陀的本愿合一,把阿弥陀佛之行持变成自己的行持,样样学阿弥陀佛如何对人、对事、对物,学的完全一样,你就变成阿弥陀佛了。
不想的时候就念佛号四个字‘阿弥陀佛’。想是非人我、过去未来,就是造六道轮回业。念头一转,再不搞六道轮回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口念佛,心念佛,当然成佛。持名念佛,入有得空,念到最后,自然达到忘能忘所。一切诸佛赞叹的就是凡圣同居士,十方罪报众生多数生到凡圣同居土。西方虽有四土,很难划分,如学校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博士班,都在一起上课,难分界限,为其他诸佛世界所无,所以说一生一切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也等于生到其他三土。
念佛工夫初级的工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士;中级的得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再往上叫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证得无念无生。一句佛号念到底,方法没有两样,一直到成佛都不要改变。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至哉妙用,不可思议。念佛人如下了决心,就已经成佛了,决心一下就是圣者,不是凡夫。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看见佛来,我要跟他走了,福报大工夫好的,临终无病,会向大家说明,他决定往生。如业重工夫浅,家人看其嘴唇在动,但无声音,他想告诉大家,但无气力说话,这种情况也一定往生。丢了这个生灭恶浊的身体,变成金刚不坏身。果能下定决心求生西方,一丝毫迷惑都没有,就是大菩提心。从初发心到成佛是一条直线,最近之路。古德说:‘成佛近路是大乘,大乘中禅是近路,禅与净相比,念佛是最近之路。’
参禅不容易,也不稳当。真得禅定之人心地清净,不会为外面境界所转,所谓八风吹不动,赞叹毁谤他,他心裹明白而绝不动心。遇顺境不生欢喜心,遇逆境没有厌恶心。如有,定功就失掉了。定没有,那里来得慧。
‘一心不乱’是罗什大师翻译《阿弥陀经》中之译文,属意译。玄奘大师依梵文直译,文字不同。但一心不乱并未翻错,如有错,玄奘必提出纠正。然而此四字给初学带来困扰。他们想念佛标准要到一心不乱,谈何容易,我们作不到。若依《无量寿经》的经文就比较明确易懂,经中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句是净宗修学的纲领。我们念佛工夫只能先求打成一片,一片是只有一句佛号,如还有杂念,还有忧虑牵挂,妄想分别,则往生无望。往生时首先是见到佛光。佛光一照,把你的工夫加了一倍,得事一心者,一加持就变成理一心。发菩提心就是发彻底觉悟之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愿见阿弥陀佛。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随时随处都可以念,不必拘于一切形式,行住坐卧都在念,并不妨碍工作。永明、善导两位大师都说万修万人去,如修而去不了,是你自己念佛不如法。
我们现在正在末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之开端,以后还有九千年,佛法就没有了。佛法为什么会灭,如同大夫看病,药对症,药到病除。如众生的病太严重,药力无效,也用不著吃药了。末法垂尽,业障深重的众生遇到这部经还管用,我们现在还未到最末期,这个法门当然管用。多作好事,广修供养,普贤菩萨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若想印经就专印此经,弘扬佛法,只劝人念佛,弘扬此经是第一殊胜。以今天社会来说,浊恶弥深,众生根性愈来愈下。风俗习惯,思想教育,道德民情,社会安全,一年比一年差。如不是夏莲居老居士用十年时间,重新编集此会集本,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我们今天就得不到这部《无量寿经》。将来到最后保留一百年的就是这个本子。六年前我提倡印这个本子,到现在估计大约巳印了三十几万册,出乎我意料之外。现在大陆、香港、新加坡到处都印,已经流通到全世界。黄念老说: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经以作慈航,正显本经兴起之胜缘,持名法门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难报。这几句话,真是诚谛之语,一点虚夸都没有。
二、本经体性
佛所说一切经均有正确理论作依据,我们当然相信。世间人著书立说多半是由意识心流露出来的,其所说的理论是否正确合乎真理,很难评定。往往前人发明的真理被后人所推翻,足见任何理论均属片面而非整体。假如佛所说的经教也被人推翻了,则佛法亦等于世间法,就不足为贵。佛所见是周圆的、整体的,不是推想。过去佛未来佛所见到的都是一样,所谓佛佛道同,后佛不会推翻前佛的理论。佛与我们不同,我们看用眼识,听用耳识。佛与大菩萨是用真心。识心所见的不大可靠,用真心才能见到事实真相。一切大乘经皆是由真心流露出来的。佛所讲的经有的圆满,有的是局部,因众生根性程度不同故有差异。
实相是佛学名词,以现代话说,就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摆在面前,我们看不到,佛能看到。佛用真心照见万事万物,我们是用妄心。大乘经常说‘真心离念’,有念头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妄念。心中一点妄念没有,心就平等。冷静观察,凡夫对人、对事、对物、对宇宙,各有各的看法,全不一样,因为妄想有多少深浅之不同,所以看法也大有差别。佛的心平静如水,一点波浪都没有。凡夫心是动的,起伏不定,所以对外境界迷惑颠倒。佛经所说的是对我们本身以及我们的生活环境的真相。在世间我们所接触的不外三大类,对人、对事、对物。假如觉悟了,我们的思维造作就没有差错。若迷在境界中,想法、看法、作法都不会正确。其结果就是沉沦在六道轮回。这是自作自受,不是佛菩萨、上帝、阎王爷的安排。
我们无始以来不能解决的问题即是把心恢复清净,这是彻底的办法,从此以后不再受轮回之苦,修学的关键就在此。大乘经中所解释的实相,越看越糊涂,初学的人实在难以了解。经中说:‘实相无相,又说实相无不相。’‘实相’二字用言语文字说不出来,也想不出来。同时佛又恐怕学人执著言语文字,所以说了许多同义名词,如真如、本性、圆觉等等。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对真如(即实相)之解释说:‘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言语不要执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名词术语是工具,更不能执著。心缘是思考,不能想,思想是意识。佛说法是由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我们的思想言语是由意识心想出来的。佛法无量法门统统是修定,修的是清净心、平等心。净土宗将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念到底,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恢复清净平等觉。参禅无论参话头观心,与密宗的持咒三密相应,也是达到这个目标。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符按)上面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真如实相定义很明白,但初机同修似仍不十分了解,其难就难在不能以言语文字形容。古人说,说是一物即不中。同时佛不让人执著,所以在佛经中提到很多的名词,同是指的这一样东西。在下平时读书所记同义名词有七十二个之多,略举几个如下:真如、实相、理体、真性、真谛、真心、法身、法界、法性、法体、佛性、本性、净性、实性、圆觉、本觉、如如、大圆镜智、不二法门以上名称虽异,所指都是一个东西,而且各经论提到真如词,亦不一致。《华严》说法界,《法华》说实相,《阿含》说涅槃,《圆觉》说圆觉,《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解深密经》说真如或无为。哲学家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但不知其详,称之为本体,与本体相对的是现象,如佛家所说的性与相。性相要圆融才合乎中道。唯物论者只重物质,不重精神,把理体精神完全抹煞,所以苏联、东欧实行其政策七十余年,已完全瓦解。佛家又说,凡夫著有,二乘著空,均有偏差,必须空有不二,性相圆融。学者如只在名相上打转,无异说食数宝,应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才能切实了解如来真实义。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一切现象不能执著当真的,此话是破著相。但是不著相又是病态,空有两边都不执著,不执著也不执著,心才能恢复平等。在修学上另有一个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说心里的妄相,佛法称之为法相唯识,我们很难了解。声闻、缘觉都无法了解,菩萨要修到七地以上才能见到诸法实相。不得已须从比喻上说:我们说眼见,见到教室内许多同修,是眼见吗?眼无分别如照相机,眼球内有底片如银幕,第六意识去分别,第六意识见不到现场,只见到银幕。银幕是眼识的相分。眼识的相分传送与第六识的相分,第六识的见分缘第六识自己的相分,这才对外面完全了解。现场的相分是阿赖耶识的相分。七地以上的大菩萨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才见到现场,七地以前的菩萨均无此能力。如看电视是看银幕,不是直接看到现场,乃是转播。六根起作用,不晓得转了多少次,研究法相之后,才知道佛法有极微妙高深的心理学,比现代的心理学高明多了。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如来就是自性。非相即是不再分别执著,而内外境界明明白白。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执著,不是无外境。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即是转识成智。言语文字是指路牌,佛法不在经本里。佛说一切经等于地图,按经本线索去找,找到真的地点,这个地图才有用。《圆觉经》说;‘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佛法讲虚实,永远不变是真实的,如变化消失是虚妄的。这个桌子,放三百年三千年,它会化成粉末,也可能变为化石,不是真实的。星球也会消失,星球也有生灭。世间事物没有一样不变的,什么东西不变,虚空不变。佛说虚空是相似真。佛灭度三千年,虚空仍如往昔。真心是觉心,不动也不会变。妄心会动也会灭。每人均有真心,成佛是真心现前。真心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以及大家所羡慕的无量神通,这都是自己本来有的。妄心一动把真心盖住了,真心不起作用,亏就吃在这个地方。佛教我们如何恢复本来的真心,说明事实真相,如何恢复是我们自己的事,旁人帮不上忙。
阿弥陀佛为我们创立一个很好的修学道扬,其最大长处是无量寿,有足够的时间修学,又有最好的老师十方诸佛,并与各位法身大士作同学,人事环境最美满,物质环境更甭说了。在这个娑婆世界要辛苦工作,拖家带眷,烦恼无边。在西方世界,物质享受超过了他化自在天。修行人不必断惑证真,只要把妄念打掉就行了,也不要求一心不乱,愈求心愈乱,只要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就成功了。所有名词术语都是为了说法方便而用的。佛经中很多术语不易了解,如佛说离与即是一桩事,又说空与有也是一桩事,要我们用不执著的心去对待一切境界,心就平等了,一切现象样样清楚,但不执著。执著就不平等,不平等就造业。万法一如,万法平等,以无分别心面对生活环境就对了。
《往生论》上有一段文:‘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庄严佛土是集十方世界一切究竟圆满美好之大成,给我们一个修行的环境。此段文句之重点即是一法句,其意义即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清净心起作用即是真实智慧。古大德说,环境很重要,一定要有一个清净道场,在这裹修行定有成就。古人多在深山建道场,目的在远离红尘。现在交通方便,天下名山也都变为游览观光区。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更加严重污染,谈何修行。处在现在这个时代,应当尽可能保持心之清净,心清净即真实智慧。一切万法都是自己,这话实在难懂。以作梦论,梦境中之山川人物是自己变现的,尽虚空偏法界都是自己入了这个境界变出来的。
慈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爱心,但凡夫讲的爱有感情有执著在里边,不是真爱,是虚情假意,它会变的,慈悲是永远不变的。
《弥陀要解》云:‘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待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7-11-30 19:47:26
|
只看該作者
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实相无二,亦无不二,这两句话理与事非常之深。实相无二,亦无不二,二与不二,同前面讲的空有一样,是一不是二。无二即前面讲的一,一就是真心,无二也是真心。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是由一个真理生出来的,就是真心自性,是能变的,不二是多,是所变的。一切万事万法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能作梦的心是一,而梦境不同是二,能作梦的心是一个,所以说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一个从能上说,一个从所上说,一个从体上说,一个从相上说。本体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整个宇宙都是自心本性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亦不例外,举体就是真心自性。作依作正,依报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正报是我们自己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报是报身。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西方有阿弥陀佛与无量菩萨。能说所说,能说是这部经第六章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说的,其他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所说是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能度所度,能度是这个法门,所度是六道浊恶众生。能信所信,能信是我们自己的信心,所信是诸佛的教诲,西方世界的事实真相。能愿所愿,能愿是我们自己发愿求生,所愿是我们希望到达西方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参与诸上善人的法会。能持所持,持是受持,能持是我们信愿持名,所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这是修行的关键。能生所生是讲极乐世界。能赞所赞是讲一切诸佛如来。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统统是真心自性变现出来的,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本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佛在一切经典中说三个真实不常见。第一句是把宇宙人生之真相告诉我们。第二句是佛的愿望,帮助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给予最真实的利益,即介绍这部《无量寿经》。第三句是叫接受佛的教训,真诚发愿,信受奉行。本经所说三种真实乃是住真实慧,也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三、一经宗趣
宗谓宗旨,又修行之要径也。趣者趣向,归趣也。体是理,宗是行。前面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部经,根据他亲眼所见的无量佛刹中最殊胜圆满的真实状况介绍给我们,不是佛的推想假设。我们听了之后,心向往之。这一章中是给我们说明修行之纲领与原则。趣是目标,一般人纵然对前面道理不太深解义趣,果能依此方法修行,均可达到目的。还有一类善根深厚者,不懂真理,闻而生信,依教奉行,亦可得度。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圆’是圆融,无先后次第,只要一生到西方,即可圆成佛道。我们虽然是凡夫,生到凡圣同居土之后,同时其他诸土亦皆圆满,所谓一生一切生,且能圆证三不退。这种利益,十方世界找不到的,故称第一殊胜。说到求生净土的方法,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无论上中下三辈往生均须发菩提心,此是以四十八愿中第十八、十九两愿为依据,其接引对象,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均包括在内。修学方法往生西方之因则相同。一切诸佛世界都不平等,其所修的因很杂,唯有西方极乐世界平等,因为都是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为因;因相同,果报亦同。虽有三辈九品,而其神通道力、依正庄严都是一样。一切物质享受也与阿弥陀佛相同。古大德曾说过,四十八愿最重要的一愿是第十八愿,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十念必生。十念有两个说法:临终十念。早晚十念,十念是尽一口气念,不管念佛号多少,念十口气,必须有恒。定课一天不间断即合乎专念。平常念叫散课,早晚念叫定课。观全经大义,深深体会到古大德卓越的见解,如不把这种事实搞清楚,就不会死心塌地的执持名号。但是知道这种事实真相的人太少了。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切不可轻于放过,一生中决定有成就。
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帮助阿弥陀佛,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等于一所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十方诸佛要成就弥陀大愿,在十方世界招生,把学生送到西方求学。阿弥陀佛与诸佛有一个共同目标,希望众生人人成佛。千经万论乃是权说,到最后都归到西方净土。
菩提是觉悟,是本心,也是真心。若想发菩提心,须先离三种与菩提心相违法。第一、依智慧门,不为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古时有人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而仍然对娑婆世界舍不得,依旧留恋。所以我们脑筋要清醒,依智慧不可依感情。我们总想帮助最亲爱的家人眷属,如果我们不出三界就没有能力帮助他们,一口气不来,再见面都困难。到了西方,纵下品往生,能力智慧大大的提升,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会令我们亲见自己的家人眷属落在何道,受到什么果报。只要他们觉悟,劝导他们学佛肯接受,就是他们的根性成熟了。所以要先想办法生到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就有能力超度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第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故。在此世界的人都是以自己利益为前提,必须发慈悲心,舍己为人。第三、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布施供养是无条件的,如希望众生供养,心不清净,是为裨贩如来。此种人无论在家出家,如不往生,定堕地狱。如印佛教书籍,在后面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八个字,就表示心量狭小,不肯度众。靠版权能赚几个钱,真是因小失大,愚不可及。
另外还有三条顺菩提门:第一是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均不染著。善财五十三参,到处参学,仍然保持自己坚定信心,不为外界所转,这是定成就。对各种法门统统了解,不会受外面各种学说所动摇,心中永远清净。第二是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乃是慧成就。不再有妄念有希求,只安住在一句佛号中,无论什么境界都不动,这是以自利为主。第三是乐清净心,是他受用,安之后才有乐。能帮助诸佛如来,以殊胜的佛法介绍与一切世间是大快事,世出世间无有任何乐事可与此相比。
元晓法师,唐朝时韩国人。他说发心有二:一为随事发心,一为顺理发心。随事发心,如四弘誓愿。佛教我们发度众生之心。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之所生处即善根,善根是不贪不嗔不痴。我们很想精进,但仍然懈怠,精进不起来,没有推动的力量。想到众生苦海无边,我就不敢懈怠。我若早一天成就,他们就少受一天苦。自己要想速有成就,必须先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再修学。古人修学好像很容易,十年八年就有成就。我们现代人修一辈子也没有用。并不是我们的聪明才智不如古人,实因我们犯了很大的错误。一入佛门学的太多,心就乱了。古人是一门深入。从前无印刷术,请佛经要手抄。老师传法只一部经,专精;专精破烦恼障。我在台湾有一位邻居方豪先生,政大文学院院长。他是天主教堂神父,初中未毕业,一生精力专攻二十五史中之宋史,成为宋史权威,是专修成功的例子。佛法修学亦复如是,学任何宗派都怕夹杂。从前丛林是专科大学,不是门门都有。如天台山专修法华,五台山专研华严,长安大慈恩寺专研唯识。各有各的专长,全是一门深入,佛家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部经能断烦恼,妙极了。烦恼轻,智慧就增长,等烦恼断的差不多再出去参学,就可以踏上法门无量誓愿学的路子。今天恰好相反,对于不太喜欢的众生不度,烦恼也不断,专修无量法门,所以一事无成。
我这一生非常幸运,所遇老师均用古老方法教学。最初学佛是拜方东美先生,他先问我以前学过哲学吗?看过哲学书籍吗?我说都没有。他叫我到他家里上课,当初想不出为什么,后来才明白,以前我是一张白纸,并未受到污染,只能向他一人学,不能上学校,这样的老师可遇而不可求。后来向章嘉大师学,他住在青田街八号,也叫我到他家学,同方东美先生一样。章大师圆寂后乃亲近李炳南老师,在李老师座下不是个别上课,但他对我约法三章:一、只可听他一人讲,不可听其他人说法。二、看任何书须经他核准。三、以前所学一概作废,从头学起,听他一人指导。此三条件如不接受,可听便。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如我今天也用这个方法,学生马上就走了,可能还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善知识多的很。李老师给我五年时间,我自动要求延长学习五年,完全根据他的指导,不违背他的原则。
西方有四土三辈九品。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功夫浅的,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最低的叫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品位低成佛时间长,品位高成佛快。果能深信切愿,乃彻底无上的觉悟。这一句佛号从深信切愿里生出来的,若无信愿则如古人说,喊破喉头也枉然。若对世间名闻利养放不下,种种情爱障碍身心即无救了。知道毛病就要痛下决心,先放下得失之心,得到的全是假的,失掉了更好,我去西方本来不要,不操心不牵挂,把世间法甩得干干净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修种种功德,尽量做,心地不沾染,绝不著痕迹。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一、至诚心,二、深心,三、回向发愿心。’这三种心其实就是一心。一心有体有用。至诚心是真心,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真心到了极处,在世间处世以至诚待人,世法吃亏,在西方世界占了便宜,这个帐要会算。如果计较眼前小利,西方就去不了。西方人没有一个不是真诚的,我要同他们一样,不自欺欺人。深心是好德好善,世出世间一切善没有比念佛更善的。把所修所行一切功德,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这个心与诸佛度化众生之心相应,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解同佛解,行同佛行,与阿弥陀佛相同,与释迦牟尼佛相同,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同,决定可以往生。
菩提心义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菩提心是真实彻底觉悟之心,所以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实际上就是真心本性,具足一切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德能,如六祖开悟时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诸佛菩提心开发出来了,我们的菩提心被障碍住了。大乘经上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了性就成佛,虽然不是圆满报身佛,但亦具足无量德能。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均有能力示现各种身份度人。圆教初住以上菩萨就有此能力。《大乘起信论》中所说之境界是初开悟的境界,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他是圆教初住菩萨,华严会上的观音是第七回向菩萨,《法华经》普门品中之观音是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可称为分证佛。
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理论上无问题,事实上一般人很难达到这个境界。历代学人以禅宗论,六祖座下成就的人太多了,明心见性者有四十三位,可谓空前绝后。其他祖师座下有三五人或一二人已经算了不起了,可见禅宗成就之难。净宗修行不要断惑,即能横超三界,其修行有成就者比禅宗多多了。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佛家说三世怨,今生修善,来生享福,第三世必堕落,这就是魔业。世间人作好事,佛并不赞叹,因为搞不好必落三世怨。现在社会上发大财者皆是前世修来的,他今生如再对社会有贡献作大布施,来生还有大福报。若是今生只图享福,福报享尽,必然附带作了不少恶业,来生定受苦报。假如他有智慧,不忘失菩提心,则来生的果报完全不一样了。
念佛求生净土,目的是超出生死轮回,其最要紧的就是最后临终一念。人生在世不要求现前福报,把这个福报留到最后临终时,佛来接引,无疾而终,乃是最大的福报。这种例子听到很多。台南有位老太太站著走的。台北莲友念佛团李济华老居士在会中讲经一个多小时,讲完坐在客厅藤椅上走了。念佛要保持心无杂念,修行多年,到最后改学其他法门,或临终时贪恋世间的财产亲眷,往生则无望矣。
阿弥陀佛是梵语,译为中国话是无量寿、无量光,以佛家术语说,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寿代表时间,光代表空间,岂不是把一切法都包括在内吗?这个名号即一切自性圆满的德号,也是法界圆满的名称。念这个名号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裹边,一个也未漏掉。圆满涵摄一切,横竖交驰。阿弥陀佛名号是法界本体的名号,包括阿弥陀佛法身,阿弥陀佛的净土,所以称之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要分别自他,没有界限。只有一句佛号,没有杂念,不但弥陀与我合成一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亦与自己成为一体。念佛人多,明白事实真相的人不多。
阿弥陀佛是性德,念阿弥陀佛是修德,性修不二。性是本觉,修是始觉,始本不二。生佛不二,西方确有一阿弥陀佛,我们的自性也是一尊阿弥陀佛,所以一为事念,一为理念。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心中没有执著谓之相应。道理完全明白,心裹无执著,亦无疑惑,谓之相应,为理念。道理不明白,而不疑惑,亦为相应,为事念。能达事一心不乱或理一心不乱,在形式上分不出,而境界上确属不同。理念如不能见性,还属事一心不乱,事念如果念得见性就是理一心不乱。到见性时忽然开悟,如大势至圆通章上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开悟,理统统明了了。理一心就是法身大士,故持名功德不可思议。此法比其他方法好,简单容易,随时随地可修,能得诸佛之护念,在修学过程中远离一切魔障,古人赞叹之为特别殊胜。七地以上之大菩萨才能圆证三不退,如有真发心念佛,真正愿生净土,他现在虽是凡夫身,诸佛看他是圣人,他不久就要圆证三不退。
顿是快速,七天就能成功,乃是真事。前年华盛顿D。C。周广大先生病危,遇到习振华居士劝他念佛,他念了三天三夜,临终时看到西方三圣从云中下来,接他往生,他自己说的,不会临死骗人。今年年初在新加坡讲经,李木源居士说,有一位男居士也是临终时遇到善知识,也念佛往生了。三年来我们晓得的已有十几位。光是我们口头劝,人家还不大相信,现在真有这么多人作出榜样,就不得不信了。学佛无论何宗何派,任何法门,最后目标都归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菩萨全被普贤菩萨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
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同时也生到其他三土,此之谓圆生,其他世界无此例。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而不同于西方同居土有四种情况:第一暂同。小乘人证果之后就不住在此世界,他们灰身灭智。诸佛菩萨也与我们同居,但度尽了有缘的之后,他就走了;西方同居土诸上善人都与我们在一起。第二难遇。虽有圣者不易相会;虚云老和尚朝五台,三步一拜,路上生病,苦不可言。途中遇到一位出家人,似乞丐,名文吉,照顾他一路。到五台后打听,据说是文殊菩萨化身;西方世界诸菩萨与我们天天见面。第三稀少。此娑婆世界圣者如珍宝,而西方圣者无量。第四所作不同。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造六道轮回之业,西方人全是破无明烦恼,圆成佛道。
密宗是开了智慧才能学,内心清净,一尘不染。普通人学他一定堕地狱。严格说,八地菩萨才有资格学密,是正科生,圆教初住菩萨可以旁听,不是开玩笑的,一定要搞清楚。我学佛,章嘉大师不传我密宗。密宗的内容,他给我谈了很多。密是最高的佛法,也是最殊胜的佛法。
法身佛所居之土名为常寂光土。《要解》云:‘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故知身土不二,皆属强名;寂照同时,非思量境。’西方四土说到常寂光土乃完全说事实真相。说真的我们很难理解,说假的反而容易懂。因为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在虚假的环境中讨生活,习惯成自然。讲真的太生疏了,所以说现在的人认假不认真。真相必须离念,一念不生,不生也不生,就是常寂光的境界。真境中身与土皆不可说,也不可以想像,不可思议,因其不落在八识范围之内。我们日常生活出不了八识,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著,第八识落印象。真的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也不落印象,此之谓不可思议。西方四土是圆融的,从理事圆融、理事不二上讲,我们现在何尝不是,此种现象就在眼前,我们不觉得而已。问题是在我们有分别有执著。净土中人不用心意识,绝无分别执著,也不落印象。一方面是他们自修的工夫,念佛得力,一方面是佛菩萨的加持。常寂光土是在《华严经》上所说四种法界中之理法界,其余三土是为事法界。理事不二。从理上说、寂照等名词都加不上,因为名相是由分别执著建立的。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已有两位圣人。老子与孔子是同时期的人。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由朝廷派使节前往西域礼请来的。非正式的是公元元年,西汉末期已有西域佛教徒从丝路随商队来到中国。另外野史记载春秋末年秦汉时代已有佛教传来,但在正史无可考。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名是没有名,常道是没有道。无名亦无道是常寂光。说法身,说净土,是非常不得已,强用的名词。如认为有常寂光土与清净法身是错了,若说没有常寂光土与清净法身也错了。自己的心清净到了相当程度,才能体会到这种事实真相。寂是定,一念不生。照是明了,万事万物样样通达明了。
(符按)老子道德经,文义古简,深隐难明。只听法师前面简单数语,初学恐未尽能领会。兹将明末四大师之一憨山大师所著老子道德经解一小段照录于下,似有助于同修之加深了解。其言曰:‘所言道(指第一个道字),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指第二个道字),犹言也。竟谓真常之道,本无相无名,不可言说。凡可言者,则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且道本无名,今既强名曰道,是则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此二句,言道之体也。’
心如果清净,看宇宙人生真相清清楚楚,谓之照见。寂是最深的定。常是永远不变。佛有三身,我们虽亦有三身,因为迷惑颠倒,不起作用。一般人执著这个肉身是自己,其实一切万法一切物质与非物质都是我们的自身,迷失自性的人很难了解。佛不得已用梦作比喻,作梦时,整个梦境就是自己,心变成梦境。经云:‘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也可以说,心外无梦,梦外无心。梦中山河大地就是自己的法界。法身大士能达到此种境界,与我们完全不一样。凡夫有妄想分别,他没有。他生起平等的大慈大悲,对诸佛菩萨与作恶众生一律平等看待,觉得是他自己,觉得极其自由自在。我们有无量的尘劳烦恼,心定不下来;假如要想得到真正的自在,须由禅定中求之。现在所修的是用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以达到最圆满的禅定。佛在《大集经》中说,念一句佛号是最上深妙禅。这并不是净土宗学人自己抬高身价说的,一切法由内心求,心生万法。要由能生的心上求,不要从外面所生的一切法上求。外面的是枝叶。净宗就是修自心,求一心不乱,心净则土净,净土是自性变现的,谁也不能障碍。修行中,寂是关键,光是作用,智慧遍照,寂就生光。寂是体,照是用,照是体,寂是用,可互为用,不必执著谁为体、谁为用。
盖覆自性德能的就是无明,无明是不明了,对自己的环境与过去现在未来均不明了。等破了一分无明之后,对宇宙人生过去现在未来才能看到真相。破一分无明即证得一分真心,其地位即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等破到四十一品,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破了就成佛。但佛不肯破,为了拯救苦难众生,有能力破而不破。这真是大慈悲,舍己为人。而在他个人法身全显,已是等觉菩萨的境界。凡夫要修到等觉菩萨,绝非三大阿僧只劫所能修到的。说三大阿僧只劫是方便说,三大阿僧只劫成的佛是藏教佛。《华严》说成佛要无量劫。今天这个念佛法门七天就能成佛,连菩萨都不相信。菩萨不相信,我们为什么相信,因为我们看到某人念佛往生,无疾而终,事实俱在,在事上是相信了,但在理论上仍搞不通。今天有人一闻而信,专心念佛,乃是多生来已经修了若干劫。既然修了苦干劫,为什么仍作凡夫,因为他对世间事放不下,依旧流落在娑婆世界,实在太冤枉了。
念佛人善根福德之深厚超过一般菩萨声闻,能往生是自然的趋势,绝非侥幸。生到西方以后,虽说成佛须无量劫也不在乎,因为是无量寿有足够的时间修学。在娑婆世界,佛法渊博,若想搞通,绝非一生或几十年所能办到。佛讲三大阿僧只劫或无量劫是说学佛的人,在修学过程中进的少退的多,才拖延这么长时间。生到西方不退转,从凡夫证到圆教佛果地位也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一般说来,百分之九十以上时间都浪费在退转上。西方世界第一寿命长,第二环境好,在娑婆世界遇到知见不相同的人会被其误导。西方老师是阿弥陀佛,同学是诸大菩萨,天天同他们在一起,没有退转的机缘。不退有三:
第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夫。佛说成佛须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这裹算的。诸位同修已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已修了无量劫,生生世世修,从来没有一次证得位不退。位不退是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菩萨。等于学校的一年级。天天读书,未上学,无学籍,不算的。我们修了无量劫而从未入一年级。虽无学籍而所修善根福德仍在。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即诚信不疑是当然的。明白这个道理,切须放下一切,专心念佛,不要辜负自己以往的功德。
第二行不退。断见思,伏尘沙、恒度生,绝不会再堕入声闻缘觉。
第三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念念流入如来觉海。这是法身大士也是分证佛。
位不退、藏教要到初果。小乘三藏是经律论,精通三藏得到初果位子,再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成佛。通教要到见道位,别教要到初住位,别教是大乘,与小乘完全不同。通教是前通小乘,后通大乘。圆教要到初信位菩萨才位不退;圆教在四教中最为殊胜。
行不退、通教是菩萨,小乘无份。别教十回向菩萨,圆教是十信位菩萨才行不退。
念不退、通教无份。别教初地,圆教初住才念不退。以上是娑婆世界学佛证果的状况。
《要解》云:‘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皆证三不退。’五逆十恶造的罪业极重,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他立刻相信接受,一念十念也能往生,也能圆证三不退。这一点是最难相信的。不但不信而且也不服气。理太深,一般菩萨都见不到,何以文殊普贤相信呢?应知文殊普贤早已成佛,乃古佛再来,示现菩萨身份,帮助众生理解这个法门,以便度脱。我们造恶不少,总比五逆十恶好多了,他们可以得到这种利益,我们一定也可以得到。
蕅益大师何许人,我们不知道,而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人皆知之,记在《永思录》中。印光对《弥陀要解》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作注解,也不会超过其上。此话出于大势至菩萨之口,蕅益大师若不是观音再来,也许是弥陀再来,故《要解》所说,即等于佛说。
不退之因缘:一是佛力摄持。二是佛光有灭罪之功,有破除无明之作用。三是任何处所均有说法之音,并可随心所欲,想听法华就说法华,想听华严就说华严。水、鸟、树均能说法,为理想的修学环境。四是以诸菩萨为善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如这一生死心踏地的念佛求往生,决定要去,你现在就是菩萨,旁人看不出,诸佛菩萨护法龙天看得出;而且不是小菩萨,西方世界统统修普贤行,等于普贤菩萨。五是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有以上种种因缘,西方世界之人故不退转。
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有三不退。圆教初信到十信,当中有八个位子,很难修。圆初信等于小乘初果,小乘四果阿罗汉等于圆教七信位菩萨。佛说小乘须陀洹修到罗汉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天寿长,要很久才能证到罗汉。罗汉比十信位差远了。十信再升一级才到初住。西方只要一到即圆证三不退。只有等觉菩萨才有这资格。降低标准要到八地才圆证三不退,哪有凡夫一下子就证到八地菩萨?可是这是佛说的,决定是事实!由此看来,世间事全不要紧,全心全意专作这一件事。只凭信愿行,一句佛号,就能圆证佛果。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功德太大了。
四、方便力用
佛出现在世间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帮助众生解决生死大事。自古以来,世人亦有发现轮回问题,但如何发生?如何超越?始终无法明了。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第一、说经。令众生破迷开悟,早证菩提。把宇宙人生真相为众生说出,此之谓法布施。从佛教诲,依教奉行,渐渐开悟,亦可以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第二、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相好。佛对我们加持,佛光普照,从未间断,但是我们业障太重被烦恼盖覆著感觉不到。假如称念观察,皆能灭罪消业。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刹那而过。一生中日子过的有无意义,有无价值,对社会国家有什么贡献,恐怕一般人皆曰无可奉告。凡夫心量大概只顾自己的身家,实在太小了。一定要学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超度尽虚空偏法界的一切有情。今天我们不能成佛乃是心量狭窄,两个人都互不相容。佛在大小乘经典裹常常提示,欲救度苦难的众生就是劝导众生念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其他三十二应身度生的工作,我们比不上佛菩萨,而劝人念佛可以做到。佛菩萨随时在冥冥中加持我们,我们也要接受才行。如儿忆母,必有感应。忆佛念佛,必能见佛。第三、佛劝父王行念佛三昧。人皆爱父母,都希望父母能离苦得乐,而第一殊胜法门即是劝其念佛生西。经中说:‘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这是世尊大慈至孝,唯劝父王念佛。虽然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有些法门颇为难学,并非凡夫之所能,唯有专心念佛,不要牵挂世间事,简单容易,最为契机。
念佛有四种:
第一、持名念佛。方便直捷,成功迅速。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他是阿弥陀佛再来,其他尚有永明延寿、国清寺丰干和尚。佛菩萨的化身很多,这几位都已表露身份,我们才知道,可能还有不少未露身份者,无从猜测。
第二、观像念佛。把佛像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中,也可以说印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但离开佛堂即间断,不如持名方便。
第三、观想念佛。《观经》说:‘以我心目,想彼如来。’佛说一切法由心想生。必须依照经上所说的方法、理论、境界去观想,不能有差错,否则就是打妄想。如落日观,睁眼闭眼,太阳均在目前。其次是观地,平坦透明,观成之后,我们的地如琉璃,与世人所见不同,把秽土完全变呈成净土。但以境细心粗,观想难成,均不如持名。
第四、实相念佛。相对的现象都是虚妄的,如生灭、有无、能所、言说、名字、心缘等相,要一律离开,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佛,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有妄心,念念生灭,离不开是非人我。未能证得理一心,念得再好都属于前面三种念佛。圆初住、别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用实相念佛,明心见性。
佛门所有宗派不外觉、正、净,亦即佛法僧这三个门。禅宗性宗走的是觉门。教下如华严、天台、法相、唯识、律宗都是从正门入,均属正知正见。净土与密宗是由净门入,修清净心,但净与密不同之处,净宗依《十六观经》想西方依正庄严与佛的自行化他,无量功德。而密宗观想是观佛菩萨的神通道力,如没有好老师指导,观想错了,容易入魔境。愈高的境界愈不易分辨。佛与魔只在一念之间,凡夫搞不清楚。《楞严经》说的最清楚,所以将来到法灭时,《楞严》先灭,因为《楞严》是照妖镜。
印光大师的小道场只有三间房,一间供佛,只有一尊佛,一杯清水,佛像后面有一个大‘死’字。简单就容易放下。以苦为师,对世间毫无留恋。将来佛来接引,走的也潇洒,没有一丝毫舍不得。
莲池大师说,实相不是外面的相,外面的生灭有无都不相干,心里的分别执著碍事,外面的境界离不开。《疏钞》云:‘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佛说了许多法相名词,我们明了其意思就行了,不要执著,亦不要思维,悟多少算多少,不要被佛的法语污染,世间法不染了,而染上佛法,一样的使心不清净。
(符按)法师说:‘不要被佛的法语污染,世间法不染了,而染上佛法,一样的使心不清净。’这几句话真是苦口婆心,同修应恳切遵行。但是不要误会法师的意思,以为佛说的话也不要听。其真意是叫我们专心念佛,如自己的才料不够勿学其他法门。譬如欲学唯识,须先熟读六经十一论,纵然研究通了,想生到兜率天内院,同弥勒菩萨在一起也不容易,因为他的斗槛太高,现在虚云和尚同天台山融镜法师、宝华山圣心和尚、志善和尚、紫柏尊者都在兜率内院,我们那有资格,所以不如念佛,又快捷又稳当。在下年老,来日无多,绝对接受此项开示。但中、青年同修如有空余时间,最好多看些大乘经论,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中有云:‘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年轻人料理俗事,愈简单愈好,不必搞什么应酬、旅行、露营、打麻将、打桥牌,要放下一切,每天至少匀出一小时以上研读大乘经典,深入了解其真实义。念佛生西要靠信愿行三资粮。如对于佛经的精髓奥义有深入之理解,足以增强信心。否则信不真,愿不切,行则难免吊而郎当,可能永远脱不了轮回。听法师上项言论,联想到古大德训示弟子的言行,往往出人意表。如丹霞烧佛,某大德说佛经是擦疮纸。其用者无非教信徒不要执著文字相,不要心外求法,这是祖师们施教的苦心。他们可以如此说如此作,我们可不能学,我们若把佛像佛经都烧了,就要在无间地狱门口排队了。
五、所被根机
《疏钞》云:‘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能信能愿肯念佛者皆能成就。净宗之信与其他宗教之信不同。在达拉斯遇到几位基督教人士,他们认为基督教信上帝,信了就生天堂,与佛教净土宗信佛是一样的。法师说不然,基督教信上帝是信他。我们是先信自己,然后信他。要解说‘信生佛不二’。第一先信自己,然后信他。佛是心变的,如心欲作佛自然可以成佛。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能变的是一个心,所变的是十法界。世人想错了,他想人死了变鬼,他的阿赖耶识中常存这种思想,所以死后多入鬼道。本来生佛不二,若不想作佛,则六道很难超越。如想往生西方,必须发愿离开这个娑婆世界。现在科技进步并不是好现象,带来的副作用,为害殊甚。根本原因就是现代人不重视教育。中国古老教育以及佛教教育均专注于伦理与道德。今天不要伦理道德,遂致社会混乱,此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旦崩溃,即无法收拾。现在正在加速崩溃中。果真要想办法恢复,收效亦在三十年之后。李老师往生前几天说:世界已乱,即使佛菩萨来也救不了。这话一点不错,现在一天比一天乱,由电视、报纸可以看到真是五浊恶世。唯一办法就是积善修德,共业中有别业,应知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在乱世中幸免于难。若再能依经典之教训,发愿求生净土,乃根本解决之道。更须熟读历史,鉴往知来,尤有助益。
唐朝以后一千多年来很少有人讲解《无量寿经》,民国二十一年幸有夏莲居老居士,用数年时间,把五种原译会集成这一最善本的《无量寿经》。李老师在民国三十九年讲过一次,只印一千本。五十八年我到台北又印二千本。当时李老师谓时机尚未成熟,未允我讲。等他往生后为纪念他印了一万本。他的眉批简单扼要,重点均标出,至为珍贵。净土法门所被根机,自古以来说法不一。在善导大师以前,古德说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菩萨,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菩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批判前说,他说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设众生,不干大小圣也。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我们知道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的话应可信赖。又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以修止观被中机,以求生净土被上机。初谓业障众生,中谓凡夫二乘,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佛家常说,学佛的人分上中下三根。拜佛、拜大悲忏、拜水忏、拜梁皇忏,这是下等根机,参禅修止观以及学教是中等根机,求生净土不但是上等而且是上上根机。礼忏所得的功效只是人天福报,还要持戒精严,才能得人身,否则福报在三途,如土地公、阎罗王、城隍以及外国人养的小宠物,此皆过去生中拜忏的。若兼修五戒十善可得人天身。修禅、学教、学止观很不容易超越三界。倓虚老法师说,他一生中闻得禅定者有之,而参禅开悟者未见过。得禅定并不稀奇,可生四禅天。将来天福享尽,依然堕落,惟净土念佛法门可带业往生,不退成佛,此乃上上根机,为大菩萨所修。
蕅益大师说: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戏论就是研究讨论,如儿戏开玩笑,没一句真话。念佛念到心地清净,即超越一切法门,你可以说佛四十九年说法均属戏论。只一句佛号就包括一切,其余观心、参话头、机锋对答全叫戏论。念佛法门只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可以担当,其余等而下之者未必能竭诚接受。中国八大宗派都是由马鸣、龙树传下来的,他们是八宗祖师、古印度大菩萨。智者大师天台宗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参禅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晚年回过头来专弘净土,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也是阿弥陀佛再来。此段故事在谛闲的传人宝静法师所著《弥陀要解亲闻记》中叙述极详。持名一法至圆至顿,无论什么法门都集中在这一句佛号之中。所以法相宗祖师窥基大师也说念佛法门为无上大法。一日至七日成功,为一切经论所无,只要一直念下去,不需要借助于其他方法,自然得到心开。净宗念佛求开悟比禅宗容易,禅宗纯靠自己力量。净宗一下手即得到十方诸佛菩萨之加被护持。听到此法门立时发愿信受奉行就是大菩萨,生到西方即圆证三不退,其智慧德能等于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现在虽未去而是决心必生者,纵不能称为法身大士,亦可称为肉身大士。佛把他自己所修的成佛法门直接传授我们,实为慈悲到了极点。我们为什么发心学此法门,读了《无量寿经》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过去生中曾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其善根福德之深厚,只有佛知道。今生遇到殊胜因缘,当生即可成就。
参禅有工夫能知过去未来,如圆泽法师,晓得来生到那一家投胎,尽量避免,不与未来父母见面。有一天一位同参约其出外参访。走到一处,遇见一位妇人怀孕三年。圆泽对友人说:我之所以不愿走此水路就是这个道理。三天后你来看我,我会对你一笑。过了三天同参来看此妇,见到小儿,果然见了同参就笑。参禅不能超出三界,如念头一转改为念佛,则生死可了。有人博通经藏,也知道念佛法门之优异,讲《弥陀经》也讲的头头是道。他劝你往生,但他不肯往生。可见善根福德一点都不能勉强。
六、藏教所摄
佛所讲的经典很多,总分为三大类,即经律论三藏。佛经又称为契经,契者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经藏主要讲定学,如小本《阿弥陀经》讲‘一心不乱’,大本讲‘一向专念’。律藏包括全部戒律,即生活规范。每一地区、每一国家皆有其特殊的风土人情。佛为印度当时当地的四众弟子就衣食住行方面,制定应遵守的生活规范。佛灭后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古印度的风俗习惯与中国不同。印度高僧来到中国,把佛陀的教义与中国固有文化及当时生活状况融合在一起,立刻就被中国人接受。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印度出家人实行托钵乞食,中国僧人则自炊。衣服采用中国古时服装,也就是海青的式样,以代替印度的僧服。僧众大集会时所穿的袈裟已比印度式的改小。道场建筑采用宫殿式,迎合民众的心理。因中国人崇拜皇帝,皇帝所住皇宫为四方所景仰,寺庙建筑若仿效皇宫,必受群众之敬重。百丈禅师立清规,实乃大规模的修改戒律,亦即生活仪规的现代化。不适用的条文加以删改,使其本地化,但是根本戒绝不更动。每一个地区或单位有其自己制定的规章细则。论藏是研究讨论。佛灭度后诸弟子与菩萨等聚集解释经文之著作。另外一种分法是将佛经分为声闻与菩萨二藏。本经属大乘经,应归菩萨藏。
佛说法分五个时期。第一是华严时。佛成道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是在定中说的,许多人不相信,认为佛开始说经是先说《阿含经》,大乘非佛说。定中说法,在中国可以找到例子。智者大师有一天诵《法华》,诵到药王本事品,入定到灵鹫山,看到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华经》未散。智者所说当然不虚,可知人在定中没有时间之限制,即见到一时,一时这个名词含义包括过去现在未来。
(符按)上文提到智者大师定中亲见释迦牟尼佛仍在灵鹫山讲《法华经》未散。此件公案若对一般人言,恐怕都会疑信参半,此乃不可理解之事。读到本经所述极乐世界情况,更属玄之又玄。经文国界严净第十一曰:‘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惟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阿难在会中听完佛说这些话,他也发生疑问,最后佛告诉他,‘众生业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此不可思议四字,就是不可想像,亦不可言说。佛家常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这种境界。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中曾有一段极为精当之言论,他说:‘相对论物理学中,于三维空间之坐标上,加入时间,作为第四维。两者相互联系,而构成四维时空连续区。四维空间之实况,当人之思念未彻底脱离妄想执著之前,则无法了解。’他又说:‘佛经中指出欲界天中,天人皆有天耳、天眼等通,能预知众生未来死此生彼之种种情况,正因欲界天乃四维及维数更高之空间,而色界天及无色界天维数又高于欲界天。现科学家已承认十一维空间,圆满佛陀之维数应为无限大,法身遍满种种空间无有障碍。’由此可见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三维空间,而我们看不见的天人、罗汉、菩萨、佛是在四维以上空间,境界不同。因此推想西方净土是另外一个维数空间,我们看不见而已,不能因为看不见就怀疑它是一个幻想;它不是乌托邦而是真实有,与我们境界不同,所以生活方式、饮食起居,不能拿我们人类的习俗与之相比,更不能以凡夫的常识推测佛菩萨的境界。经云:‘以生灭心,测圆觉海,无有是处。’维数空间不同,境界就不一样,我们是血肉之身,有生有灭。而极乐世界维数高,乃莲花化生,是精神之身。经中说他们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故寿命无量。天人的维数空间比我们高,亦非血肉之身,最低的欲界四天王天的寿命也有九百多万年。在下最欣赏的就是本经受用具足章中所说的,‘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这样随意自在,不必到超级市场推车买菜,亦不必烧饭、作菜、洗碗、清理垃圾,真是方便之极。此不过姑举一例,本经中尚有光明遍照、寿命无量、宝树遍国、菩提道场、堂舍楼观、泉池功德、超世稀有、德风华雨诸章,所述之极乐景象,玄妙之极,已超出想像之外。假如维数空间将来再有进一步研究成果,证明佛经所述不虚,是所厚望。
第二是阿含时。讲《华严》后接著讲《阿含》十二年,属小乘教育,等于小学,为众生先打好佛学基础。
第三是方等时。广演四教,均被众机,说了八年,等于中学。
第四是般若时。讲了二十二年。最大部头的经是《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内容丰富,等于大学。《般若心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
第五是法华涅槃时。最后八年讲《法华》,开权显实。一日一夜说《涅槃》。
佛教教义,博大精深,传到中国以后,即能与中国文化融洽无间。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识分子士大夫阶级已经先有一个儒学作基础,一接触大乘教义即能悟解。因为儒学思想有的地方已超过了小乘思想,所以中国特别容易接受佛法。在方等时期佛说过《无量寿经》,其后佛又说多次,似不能局限于某时。佛对于净土法门讲演多次,其重视之态度,可以推知。
判教、天台宗立四教,藏、通、别、圆。贤首宗立五教,小、始、终、顿、圆。判教虽不同,各有其理论的依据,后世皆尊重之。隋唐以后虽有多家判教,但皆不传。《净影疏》曰:‘今此经者,为根熟人顿教法门。云何知顿,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于净土,不从小故大,故知是顿。’此《净影疏》是净影寺沙门慧远所撰。此慧远又名小慧远,非晋朝慧远。他判《无量寿经》为顿教法门,因其主要对象是凡夫厌恶生死,发心求生净土,即能成就,故知是顿。《华严》所具备的特色,如六相十玄诸义,本经亦具足,所以《无量寿经》可称顿中之顿、圆中之圆。
莲池大师当年作《弥陀经注解》,颇费苦心。那个时代禅宗风气很盛,对净宗往往有轻视之表示。在这种情况中,要想弘扬净土,必须先把这些障碍破除,使大家心悦诚服,认识净土法门。疏钞之作,引用《华严》、《法华》大乘经典之处颇多,其目的无非欲将《阿弥陀经》提升与《华严》、《法华》具同等地位。做这项工作,如对于净宗没有真正深入的体会是做不到的。
在中国佛教界提到大乘圆教或一乘圆教的经典,一致认为一是《华严》,二是《法华》,三是《梵网》。殊不知本经与《阿弥陀经》不仅是一乘圆教,更是圆顿之极。黄念祖居士依据疏钞义,专论本经中事事无碍之相,取《探玄记》所说十玄次第,引证经文。《探玄记》是《六十华严》的注解,贤首大师所作。清凉是贤首的学生,清凉注解《八十华严》,他的老师注解《六十华严》。引证经文,以明本经实具十玄,证明他与华严教义没有两样,所以称为中本华严,《华严经》为大本华严,《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
七、部类差别
《阿弥陀经》经文说的简单,《无量寿经》内容详细,所以《疏钞》说:‘文有繁简,义无胜劣。’小本《弥陀经》现有三种:一为姚秦鸠摩罗什大师所译,文字流畅,属意译,后世流通最广。二为唐朝玄奘大师所译,依梵文格式,力保原义,属直译。三为民国夏莲居老居士将秦唐二译作一会集本,更据六朝人手书石刻的襄阳石经,于一心不乱之下,尚有‘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二十一字为秦译所遗漏者补入会集本。此二十一字意义非常重要。至于秦译何以佚失此二十一字,是否昔时手抄漏列,已无可考。另外复有同类之经典,凡属倡导忆念弥陀,愿生极乐之经典,均属圆类,但其中尚有亲疏之别,以持名念佛为亲,其他观想、观像等为疏。至于经典中附带提及净土往生极乐之文字,古德举出二百四十余种,亦有参考价值。
八、译会校释
译指原译本,会校指根据原译所作之会集本,释指注释。本经原译本自汉迄宋有十二种译本,宋元之后仅存五种,此五种之名称如下:
1、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月氏沙门支娄迦谶译于洛阳。
2、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3、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于洛阳白马寺。永嘉四年壬寅。
4、无量寿如来会。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
5、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沙门法贤译。
其余七种佚失译本之名称与译者,可参考本经概要小册,兹从略。以上十二种译本历时八个朝代,印度传来的原经贝叶不同,历次翻译故有多种版本。佛经翻译最多的版本首推《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唯一目的就是要众生了生死出轮回,最妥当、快速、容易的方法就是这部经所说的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佛在世时多次演讲此经,故梵本传写亦有多种,而每种详略不同,五种译本文字差别亦大。为便于读诵,会集诸译实有必要,自宋迄今各大德所辑之会集本共有四种:第一是王龙舒居士之《大阿弥陀经》。第二是彭际清居士所节校之《无量寿经》,他是满清乾隆时人,其身世已详前文。第三是清咸丰年间魏源(承贯)居士用五种本所编之会集本,比其他本好。所遗憾者间有改动经文,并非善本。第四是夏莲居老居士所会集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最善本,会集经过,已详前文。法师搜集五种原译本与四种会集本合并印成一册。依照印祖意见,详细核对各译本文字,只有夏老居士之会集本完全根据原文校辑,未更动一字,称之为最善本并非溢美。
九、总释名题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一)佛字是音译,其义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凡夫迷惑颠倒为不觉。小乘圣者是自觉,不肯觉他,为自了汉。你若与他有缘找他,他也肯教你。若无缘,他就不帮忙。菩萨自觉觉他,为不请之友。心量大,主动弘法,不怕辛苦,而觉行尚欠圆满,迨圆满即成佛。佛是平等的,所有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圆觉经》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迷失了自己成为凡夫。佛说法四十九年,无非教我们恢复本来面目,打破自己的迷惑而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二)说。佛以度生为愿,今众生机熟,堪受净土大法,故今乐说,以畅本怀。
(三)大乘。大乘是对小乘说的,小乘人只求自利,而对他人无慈悲心。大慈大悲由平等心生,佛心是平等的。佛对众生应机说教。佛在世时,任何人遇到佛没有不得到利益的。佛灭度后,弟子代代相传,一代不如一代。早期传法大德多数证到三果,随唐以后证果者少。唐朝在六祖会下得禅定开悟者有四十三人。慧远大师在庐山同参道友念佛得度者一百二十三人。元明以后,对教理研究有发明者有之,真正修行有成就者甚少。民初尚有得禅定者,一坐数天不起来,开悟者未闻。世间禅定为四禅八定,生四禅天及四空天,寿命长,快乐无比,但福报享尽,仍入轮回。真正觉悟者,绝不羡慕天福,唯一目标是超越三界。众生机缘成熟,佛宣讲这个法门,众生闻而信受奉行,一生成佛,乃是大乘中之大乘。
(四)无量寿。无量寿含义无量。梵文阿译为无,弥陀译为量。此无量指一切无量,智慧、德能、才艺、寿命均无量,都是本来俱足的。六祖在五祖会下开悟时说道:‘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我们所求的无量以寿命为第一,如寿短,什么都干不成,所以无量寿的寿字有代表性。佛法又称为内学,反求诸己的学问,从自性里面生出来的,心外无法。
(五)庄严。庄严是集真善美慧之大成。本经所显示的是究竟圆满的庄严,提倡非常完美的修学原则。以此方法从事于世间学术或任何行业都能辉煌发达,无论思想、见解、言行各方面都能达到庄严的程度。西方极乐世界是新建立的清净国土才十劫,人人都是移民过来的。入境的条件必须心净,心不净念佛也去不了。上等的移民是理一心不乱,中等的是烦恼障破了,所知障未破,下等的二障未破但能控制;虽有障不起作用,如石头压草,可以带业往生。符合以上条件都能去。美国移民法若照此规定实施,则美国当下就是人间净土。人会死,死后到那裹,不限于地球。佛说三千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太阳系。依黄念祖居士说范围更大,他说一个日月所环绕的,佛经说是一个单位。其实太阳环绕的中心是银河系,银河的中心就是须弥山,也就是现在天文学家所说的黑洞。照黄居士说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这个大宇宙就是我们活动的范围。
(符按)佛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照《弥陀经》上说:东方亦有阿 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其余西南北上下各方各有恒河沙数诸佛,可见宇宙中有无数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不要说三千年前佛说这种境界,有人会不相信,到现在还是有人怀疑。除地球上有人类外,还有这么许多世界,而且佛都能叫出名字来,实在不可思议。一九九二年七月在报上看到一段消息,标题为遥远银河大黑洞能装十亿颗太阳。其文曰:‘美联社华府九日电:天文学家新近找到一个有十亿颗太阳那么大的宇宙黑洞,存在于距离地球三千万光年以外的银河糸里。夏威夷大学天文学院科学家约翰.柯曼地说,位于NGC3115银河糸中央的黑洞体积之大,比任何一个先前探测到的黑洞都要大一百倍。探测到这个黑洞的是柯曼地和密西根大学天文教授道格拉斯.李奇斯东。他们计算出环绕NGC3115中心的星球数量,然后测量这些星球的运动速度,从而探测出这个银河糸黑暗中的重量和体积。NGC3115银河糸由六分仪星座组成,亮度适中,但天文学家推测这个银河糸很可能曾是最明亮的银河糸之一。李奇斯东说:这个银河糸比我们的银河还大上好几倍,可是它的星球多数非常古老。那里没有气体,除了星球如常环绕运转外,没有其他活勋。也正因为这样规律的运转,两名天文学家才计算得出这个黑洞的体积。他们注意到星球运转到靠近银河中心时,变度加快,显示银河中心有一股极强大的引力。如果没有这个引力中心,整个银河糸就会四分五裂。这个大黑洞里的物质大概能填满整个太阳糸,但是黑洞的密度极高,其质量比太阳还大十亿倍。’,看了这段新闻,知道世界之大是无限的。佛五眼圆明,所见皆真,所说各大世界佛名,乃真实有,绝非杜撰。
(六)清净平等觉。净宗所修行的目标是清净平等觉,我们身口意三业要清净,所有言行造作出不了这三业,要远离错误的行为与一切污染,因思想见解受污染,所以想法看法都错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一门通,一切门通,必须一门深入,二门、三门就失败了。选法门看自己的根性、智慧、知识程度以及生活状况。选对了即无障碍,使生活更美满更幸福。佛开这么多法门就是让我们选择,如不会选,佛只教这一个念佛法门,只要相信发愿一心专念就行了。我们见到参禅者应当恭敬,因法门平等,须有自知之明,安份守己,恭敬旁人,不可贡高自大,自以为是,否则纵然成功也不会长久。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所修的都是定,全是修的自性清净心,只是方法手段不同,切不可自赞毁他。否则心就不清净,其结果念佛不能得一心,参禅不能得禅定,学教不能明理,持戒也不能得定。定是清净平等心,因定生慧,对一切法自然恭敬,对自己修学的法门自然没有自卑感。
平等觉有四种解释:
1、平等普觉一切众生。众生根性、智慧、能力、修行功夫不平等,但此念佛法门特殊,乃是如来果地上的法门。一般经论均为修因致果,惟此法门,以果为因,从果地上下手。此法门难在难信,若冷静思维,不难体会到其真实义。真肯念佛,信愿行具足,与如来果地接近。一切菩萨修学到最后都是用这个法门成佛的。平等成佛是跟释迦牟尼佛平等,同阿弥陀佛平等,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平等。
2、以平等法觉悟众生。平等法是什么?就是佛讲的这一部《无量寿经》。有人问初学佛要由那一部经学起。《楞严经》上佛所说最初方便就是修学的步骤。如小乘到大乘,由方等到般若、法华、华严。经典如此之多,宗派如此之杂,学那个法门好,须有好老师善知识指导。唯独这个法门是平等法,初学也可以修,比选大小乘经论容易得多。况且经论学了之后未必能马上派到用场。此经学了之后,由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用得上。如同一本教科书,幼稚园可用,博士班也可用。故称之为平等法。介绍此法门与众生绝无误导。
3、平等觉指如来之正觉。罗汉为正觉,菩萨为正等正觉,佛为无上正等正觉。有三个阶段并不平等,唯此处之平等觉是指佛心而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平等的。十法界凡圣统统平等,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17-11-30 19:48:29
|
只看該作者
唯有真正平等才算成佛。
4、平等觉为极乐世界教主之圣号。阿弥陀就是平等的意思。阿弥陀佛看到此时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希有难逢的机会,愿助众生一臂之力。佛的唯一希望就是希望众生立刻成佛,此乃佛之度生本愿。机缘到了,他非常欢喜,教导众生成佛之道。我们神通、道力、福德虽不如他人,但得到这本《无量寿经》相同。根据一个理论、一个方法,修行是一样的。因同果也同,纵然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统统与阿弥陀佛一样,也是无量寿,乃是真平等。
有一些人误会修念佛法门是小乘,他们说我们是自了汉,逃避现实,无慈悲心,认为世界太苦了,赶紧自己躲避起来。且念佛法门只能度知识水准很低,能力很差的人,听到这些话希勿自卑。佛在经中特别说明,此法门不但不是小乘而且是大乘中之大乘,真实究竟圆满的大乘。在华严会上,文殊普贤都修念佛法门,这些菩萨水准低吗?我们今天效法他们大菩萨还算错吗?自己要有判断能力,看人家几本书,听几句闲话,心就动摇了,这是根性尚未成熟。善财五十三参,广学多闻,仍然一心归向净土而不变更自己的本愿。
无量寿是本体、是自性、是理体、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庄严是现象,佛经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的新名词为宇宙人生。庄严是现象中极其美好。清净平等是用,无论自受用或他受用,守此原则才能得到自在幸福。自在幸福美满是从清净平等心来的。世间事不平等不清净,别人对我不平等不清净是外面的事情,不要叫外面事扰乱我的心。佛家说八风吹不动,风是外面的境界,外面有一点风吹草动,心就动摇了,工夫还是很浅。应知修行不能得力,还是要搞六道轮回。不但世间事不能动心,连佛菩萨也不能动摇我们。佛这么说你就这么走,那么说你就那么走,你就被佛玩弄了。佛说许多法门是对旁人说的,不是对你说的。佛并未冤枉人,而是修行人自己冤枉自己。
佛法讲契机,四教经典各有其适合不同程度的人为对象。若以根性而言,我们烦恼重、缺智慧,似应属于下下根。读《六祖坛经》,知道六祖所教的对象是上上根。但有一种经典适合于一切高下程度,如中国人念的《四书》,七岁入学读《四书》,到胡子白了还念《四书》。外国找不到这样的教科书。佛教其他各宗亦均有修学层次,唯独净土经典适合所有不同根机,程度不同而得益则同。
本理立教,依教奉行。教即教学或称教科书,包括学习与方法。教学有理论为依据,尤以此经有深广理论的基础。佛希望我们依照经典的理论与方法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以经典的理论变为我们生活的实践,无论何经,其理论均可证实。本经经题所说‘佛说大乘’是教,依‘无量寿’之理体,宣众生本具之大经(即指本经)。诸佛如来所证的理体与境界亦为我们自性中具足的。‘庄严清净平等觉’是行,修行的依据,即一句弥陀,庄严自心。前面已谈过庄严是真、善、美、慧,我们的心是妄心,一天到晚打妄想,亦无善,亦无美。修行即是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修清净心,同样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修平等心,还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修觉悟之心。再说:真心用阿弥陀佛名号来修,善心、美心、慧心都是用阿弥陀佛名号修。这样殊胜的法门,在一切经典内找不到。其他经典有专修清净心者,有专修断烦恼者。一句阿弥陀佛是一修一切修。
无量寿是理,表三际一如,三际即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是一,才是无量寿,如分开,寿再长,终有尽时。我们的心超越时空,没有时间限制。涅槃是梵语,其义为灭妄想、灭烦恼、灭生死轮回,连十法界也没有了,到此境界即见到常住法身。一切万法不生不灭,万法就是自体,无量寿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所以说涅槃常住之法身本体,亦即众生本具之佛性,是心是佛之本心,实际理体也。见佛是见到本性,禅家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宗学者未达到此种境界,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以佛菩萨作老师,再跟老师学,帮助我们明心见性,一生必定成佛。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修行的方法。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之心,心中无妄念即是觉心。一句阿弥陀佛,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念念觉悟,一念相应一念佛,什么都不想,除自己在生活上必须处理者外,其余一概不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乃是天下最聪明的人。
草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