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81|回復: 41
|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录
[複製鏈接]
|
|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三种净业是什么?就是《观经》三福,对我们修行人来说很重要。十六观我们不用这个方法,我们用持名念佛,但是三种净业很要紧,我们必须要修。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定要孝顺父母,要尊重师长,要养慈悲心,慈心不杀。我们现在中国佛教徒都能吃长素,这个很好,但是修十善业不多,我们要修十善业。十善业: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这种净业修成,人天福报,不堕三恶道。三种净业,三个层次。第二种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比前面高,这是小乘法,超越世间。受持三皈,受是你要接受,持是保持,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持戒,这是声闻、缘觉的境界。第三种净业,这是大乘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不发菩提心与西方净土不相应,因为西方净土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菩提心是真诚,待人接物要用真诚之心,这就是菩提心。决定不能有虚妄,不能有虚伪,要以真诚心待人接物,我们在佛法才能入门。诸位要晓得,多少学佛的人乃至於出家,到了七十、八十、九十,佛法没有入得进去,原因在哪里?就是没有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诚心,这是菩提心的本体。真诚起作用,对自己是清净心,自受用,清凉自在;对别人是大慈大悲。至诚心它起的作用就是这个,这个不要学的,这是性德,真如本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自己一定清净,对人一定慈悲。自己心地不清净,对人不慈悲,你自己就要觉悟,菩提心没发出来。菩提心没发出来是什么心?凡夫心,凡夫心你就不能出六道。菩提心才能出六道,才能明心见性,才能往生西方。”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发起菩提心”、“菩提心 云何or因缘or何者”、“证菩提心”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4日
...诸佛境难思 世间无与等
法身性常住 修行无差别
诸佛体皆同 所说法亦尔
诸佛无作者 亦复本无生
世尊金刚体 权现于化身
是故佛舍利 无如芥子许
佛非血肉身 云何有舍利
方便留身骨 为益诸众生
法身是正觉 法界即如来
此是佛真身 亦说如是法
尔时会中三万二千天子。闻说如来寿命长远。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异口同音。而说颂曰。
佛不般涅槃 正法亦不灭
为利众生故 示现有灭尽
世尊不思议 妙体无异相
为利众生故 现种种庄严
尔时妙幢菩萨。亲于佛前及四如来并二大士诸天子所。闻说释迦牟尼如来寿量事已。复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若实如是。诸佛如来。不般涅槃。无舍利者。云何经中。说有涅槃及佛舍利。令诸人天恭敬供养。过去诸佛...(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涅槃真实之相。或时见有般涅槃者。是权方便。及留舍利令诸有情。恭敬供养。皆是如来慈善根力。若供养者于未来世。远离八难。逢值诸佛。遇善知识不失善心。福报无边速当出离。不为生死之所缠缚。如是妙行。汝等勤修。勿为放逸。
尔时妙幢菩萨。闻佛亲说不般涅槃及甚深行。合掌恭敬白言。我今始知如来大师不般涅槃。及留舍利普益众生。身心踊悦。叹未曾有。说是如来寿量品时。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四如来忽然不现。妙幢菩萨。礼佛足已。从座而起还其本处。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
分别三身品第三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上微妙金宝之花宝幢幡盖。而为供养。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如来甚深秘密。如法修行。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善男子。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云。何为三。一者...(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世间所有男子女人。于大乘行。有能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能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佛言。善男子。若有众生虽于大乘未能修习。然于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作随喜时。得福无量。应作是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施戒心慧。我今皆悉深生随喜。由作如是随喜福故。必当获得尊重殊胜无上无等最妙之果。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悉随喜。又于现在初行菩萨发菩提心所有功德。过百大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是一切功德之蕴。皆悉至心随喜赞叹。过去未来一切菩萨。所有功德随喜赞叹亦复如是。复于现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应正遍知证妙菩提。为度无边诸众生故。转无上法轮。行无碍法施。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雨法雨。哀愍劝化一切众生。咸令信受。皆蒙法施。悉得充足无尽安乐。又复所有菩萨声闻独觉功德积集善根。若有众生。未具如是诸功德者。悉令具足。我皆随喜...(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灭尽之时。正法亦灭。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是故汝等于此金光明经一句一颂一品一部。皆当一心正读诵。正闻持。正思惟。正修习。为诸众生。广宣流布。长夜安乐福利无边。时诸大众。闻佛说已。咸蒙胜益。欢喜受持。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
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与无量亿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种种花香宝幢幡盖。而供养已白佛言。世尊。以几因缘。得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世尊。即于菩提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离于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说。心亦无色无相。无有事业。非可造作。众生亦不可得。亦不可知。世尊。云何诸法甚深之义。而可得知。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菩提微妙。事业造作皆不可得。若离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说。心亦不可说。无色相无事业。一切众生亦不可得。何以故。菩提及心同真如故。能证所证皆平等故。非无诸法而可了知。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知者。乃得名为通达诸法。善说菩提及菩提心。菩提心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心亦如是。众生亦如是。于中二相实不可得。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无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亦不可得。众生众生名不可得。声闻声闻名不可得。独觉独觉名不可得。菩萨菩萨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得。离于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说。心亦无色无相。无有事业。非可造作。众生亦不可得。亦不可知。世尊。云何诸法甚深之义。而可得知。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菩提微妙。事业造作皆不可得。若离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说。心亦不可说。无色相无事业。一切众生亦不可得。何以故。菩提及心同真如故。能证所证皆平等故。非无诸法而可了知。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知者。乃得名为通达诸法。善说菩提及菩提心。菩提心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心亦如是。众生亦如是。于中二相实不可得。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无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亦不可得。众生众生名不可得。声闻声闻名不可得。独觉独觉名不可得。菩萨菩萨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得。行非行不可得。行非行名不可得。以不可得故。于一切寂静法中。而得安住。此依一切功德善根。而得生起。
善男子。譬如宝须弥山王饶益一切。此菩提心利众生故。是名第一布施波罗蜜因。善男子。譬如大地持众物故。是名第二持戒波罗蜜因。譬如师子有大威力。独步无畏离惊恐故。是名第三忍辱波罗蜜因。譬如风轮那罗延力。勇壮速疾心不退故。是名第四勤策波罗蜜因。譬如七宝楼观有四阶道。清凉之风来吹四门受安隐乐。静虑法藏求满足故。是名第五静虑波罗蜜因。譬如日轮光耀炽盛。此心速能破灭生死无明闇故。是名第六智慧波罗蜜因。譬如商主能令一切心愿满足。此心能度生死险道。获功...(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破灭生死无明闇故。是名第六智慧波罗蜜因。譬如商主能令一切心愿满足。此心能度生死险道。获功德宝故。是名第七方便胜智波罗蜜因。譬如净月圆满无翳。此心能于一切境界清净具足故。是名第八愿波罗蜜因。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臣随意自在。此心善能庄严净佛国土。无量功德广利群生故。是名第九力波罗蜜因。譬如虚空及转轮圣王。此心能于一切境界无有障碍。于一切处皆得自在至灌顶位故。是名第十智波罗蜜因。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菩提心因。如是十因。汝当修学。
善男子。依五种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三者无求欲心。四者摄受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一切智智。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三业清净。二者不为一切众生作烦恼因缘。三者闭诸恶道。开善趣门。四者过于声闻独觉之地。五者一切功德。皆悉满足。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持...(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罗尼。无尽无减。无边佛身。皆能显现陀罗尼。无尽无减。
善男子。如是等无尽无减诸陀罗尼门。得成就故。是菩萨摩诃萨能于十方一切佛土。化作佛身。演说无上种种正法。于法真如。不动不住。不来不去。善能成熟一切众生善根。亦不见一众生可成熟者。虽说种种诸法。于言辞中不动不住。不去不来。能于生灭证无生灭。以何因缘。说诸行法无有去来。由一切法体无异故。说是法时。三万亿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无量诸菩萨不退菩提心。无量无边苾刍苾刍尼。得法眼净。无量众生发菩萨心。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胜法能逆生死流 甚深微妙难得见
有情盲冥贪欲覆 由不见故受众苦
尔时大众。俱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所在处。讲宣读诵此金光明最胜王经。我等大众皆悉往彼。为作听众。是说法师。令得利益安乐。无障身意泰然。我等皆当尽心供养。亦令听众安隐快乐。所住国土。无诸怨贼恐怖厄难饥馑之苦。人民炽...(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
一是大目连 一是舍利弗
我为汝等说 往昔利他缘
如是菩萨行 成佛因当学
菩萨舍身时 发如是弘誓
愿我身余骨 来世益众生
此是舍身处 七宝窣堵波
以经无量时 遂沈于厚地
由昔本愿力 随缘兴济渡
为利于人天 从地而涌出
尔时世尊。说是往昔因缘之时。无量阿僧企耶人天大众。皆大悲喜叹未曾有。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告树神。我为报恩故致礼敬佛摄神力。其窣堵波还没于地。
十方菩萨赞叹品第二十七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说是经时。于十方世界。有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各从本土。诣鹫峰山至世尊所。五轮着地。礼世尊已一心合掌。异口同音而赞叹曰。
佛身微妙真金色 其光普照等金山
清净柔软若莲华 无量妙彩而严饰
三十二相遍庄严 八十种好皆圆备
光明昉着无与等 离...(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空分界 尚可尽边 无有能计
释尊寿命 不可计劫 亿百千万
佛寿如是 无量无边 以是因缘
故说二缘 不害物命 施食无量
是故大士 寿不可计 无量无边
亦无齐限 是故汝今 不应于佛
无量寿命 而生疑惑
尔时信相菩萨摩诃萨。闻是四佛宣说如来寿命无量。深心信解欢喜踊跃。说是如来寿量品时。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四如来忽然不现。
忏悔品第三
尔时信相菩萨。即于其夜梦见金鼓。其状姝大其明普照喻如日光。复于光中得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尊。众宝树下坐琉璃座。与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见有一人似婆罗门。以枹击鼓出大音声。其声演说忏悔偈颂。时信相菩萨。从梦寤已。至心忆念梦中所闻忏悔偈颂。过夜至旦出王舍城。尔时亦有无量无边百千众生。与菩萨俱往耆阇崛山至于佛所。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坐一...(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瞿夷是 时虎七子
今五比丘 及舍利弗 目犍连是
尔时大王 摩诃罗陀 及其妃后
悲号涕泣 悉皆脱身 御服璎珞
与诸大众 往竹林中 收其舍利
即于此处 起七宝塔 是时王子
摩诃萨埵 临舍命时 作是誓愿
愿我舍利 于未来世 过算数劫
常为众生 而作佛事
说是经时。无量阿僧祇诸天及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树神。是名礼塔往昔因缘。尔时佛神力故。是七宝塔即没不现。
赞佛品第十八
尔时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从此世界至金宝盖山王如来国土。到彼土已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却住一面。合掌向佛异口同音。而赞叹曰。
如来之身 金色微妙 其明照耀
如金山王 身净柔软 如金莲华
无量妙相 以自庄严 随形之好
光饰其体 净絜无比 如紫金山
圆足...(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今如来应供正遍觉。尔时那罗延菩萨白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所修集一切福德三昧。如来先说是名字已即便默然。世尊。今当敷演解说是集一切福德三昧。云何菩萨得是三昧。尔时世尊告千世界主那罗延。菩萨。那罗延。无有菩萨发于无上正真道心而不随是集一切福德三昧者。何以故。一切福德无有不入初发心中。那罗延。犹如江河一切诸流无有不入大海中者。如是那罗延。所有福德若施戒修。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若天若人所有福德。皆悉摄在发菩提心中。是故那罗延。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集一切诸福德者。当发无上正真道心。那罗延。犹如宝山。所谓须弥。目真邻陀摩诃目真邻陀。轮围山大轮围山。及诸余山药木丛林。村邑聚落大小诸城。阎浮提弗婆提瞿耶尼郁单越。诸四天下。及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日月星宿若日月蚀。一切皆摄三千大千世界之内。乃至百亿四天下皆悉在中。如是那罗延。所有一切诸凡夫福。若学人福无学人福。若菩萨福若如来福。一切皆摄在...(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心。那罗延。犹如宝山。所谓须弥。目真邻陀摩诃目真邻陀。轮围山大轮围山。及诸余山药木丛林。村邑聚落大小诸城。阎浮提弗婆提瞿耶尼郁单越。诸四天下。及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日月星宿若日月蚀。一切皆摄三千大千世界之内。乃至百亿四天下皆悉在中。如是那罗延。所有一切诸凡夫福。若学人福无学人福。若菩萨福若如来福。一切皆摄在于菩萨初发心中。是故那罗延。若欲摄取一切福德。当发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罗延。若四天下一切众生。悉具转轮大王福德。若有初发大乘道心。福德智慧殊胜于彼。那罗延。如四天下一切众生。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是众生界之所摄者。是一一众生皆具转轮大王福德。是诸转轮大王福德。为一转轮大王德聚。是一一众生复具是德。于意云何。是诸福德宁为多不。那罗延言。是一人福尚多无数。况复无量阿僧祇人所有德聚。佛言。那罗延。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乃至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悉具转轮大...(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慢已得胜上法。复当调伏无量众生除舍憍慢。世尊。是净威力士。为曾供养几佛世尊种诸善根。乃能如是速疾开解。尔时佛告那罗延菩萨。那罗延。是净威力士。曾于过世供养六十二亿诸佛。种诸善根。从今已后当复值遇无量无边阿僧祇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净修梵行。那罗延言。世尊。是净威力士。复以何缘怀大憍慢求佛竞胜。佛告那罗延。菩萨摩诃萨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谓增上慢。不敬重法。轻善知识。说不实语。那罗延。菩萨有此四法忘菩提心。那罗延。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忘菩提心。所谓赞叹趣向声闻缘觉乘者。呵向大乘。毁呰菩萨。吝惜于法。那罗延。菩萨有是四法忘菩提心。那罗延。菩萨复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于诸众生行幻惑术。诈伪亲近。于善知识合偶言说。为利养故。那罗延。菩萨有是四法忘菩提心。那罗延。菩萨复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不觉魔事。不除业障。志意羸弱。无方便慧。那罗延。菩萨有是四法忘菩提心。那罗延。是净威力士。本造恶。业忘菩提心。我今当说。汝善听之。乃往过世。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迦迦孙。是佛法中有大婆罗门名曰善财。起大憍慢得增上慢不往佛所。憍慢增上与说王法。诸婆罗门而共诤竞。是憍慢故。获得现报退失多事。谓不见佛不闻正法。亦不得闻趣向菩萨大乘之法。亦不得闻诸天净法。亦不得闻功德善根。回向菩提而不坚固。为此五恶法遮持故离菩提心。那罗延。于意云何。尔时善财婆罗门者。岂异人乎。汝勿有疑。即今净威力士是也。以憍慢故忘菩提心。以菩提...(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觉魔事。不除业障。志意羸弱。无方便慧。那罗延。菩萨有是四法忘菩提心。那罗延。是净威力士。本造恶。业忘菩提心。我今当说。汝善听之。乃往过世。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迦迦孙。是佛法中有大婆罗门名曰善财。起大憍慢得增上慢不往佛所。憍慢增上与说王法。诸婆罗门而共诤竞。是憍慢故。获得现报退失多事。谓不见佛不闻正法。亦不得闻趣向菩萨大乘之法。亦不得闻诸天净法。亦不得闻功德善根。回向菩提而不坚固。为此五恶法遮持故离菩提心。那罗延。于意云何。尔时善财婆罗门者。岂异人乎。汝勿有疑。即今净威力士是也。以憍慢故忘菩提心。以菩提心本善根故不堕恶道。虽成大力犹有憍慢。佛力所持得闻佛力及菩萨力。舍离傲慢将来见佛。不作众恶因本善根。今现发起速疾得是无生法忍。尔时那罗延菩萨语净威力士。汝住何法得无生忍而受记别。净威答言。我以生起诸凡夫法得受记别。那罗延言。云何而生。净威答言。生如不生。如是生。灭如不灭。如是灭。如是而生亦复不住。那罗延言。善男子。若其尔者。佛法凡夫法。有何差别。净威答言。以文字故有差别耳。若以其义则无差别。那罗延言...(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是名为舍。复次那罗延。有慈悲非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声闻缘觉之所无有。声闻缘觉所有慈悲。不能安乐一切众生。是名慈悲非大慈悲。云何名为大慈大悲。若于一切众生等。起平等心脱其苦恼。是名菩萨大慈大悲。若生五道为诸众生。自舍己乐作如是念。是诸众生堕在邪道我当安止令住正道。是名菩萨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当知声闻缘觉有慈有悲。无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菩萨应当修满大慈大悲。说是大慈大悲法时。八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如是言。我等亦当住如文殊师利所说大慈大悲。八千菩萨得集一切福德三昧。八千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尔时那罗延菩萨白言。世尊。如来世尊名百福相。以何因缘得如是相。佛告那罗延。若于十方各如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皆成转轮大王。所有功德福聚。等一帝释所有福德。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成就福聚皆如帝释。是诸帝释所有福聚。等一梵王所有福聚。那罗延。若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成就福聚皆如梵王。是诸梵王...(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 无有能计
释尊寿命 不可计劫 亿百千万
佛寿如是 无量无边 以是因缘
故说二缘 不害物命 施食无量
是故大士 寿不可计 无量无边
亦无齐限 是故汝今 不应于佛
无量寿命 而生疑惑(自下五行丹本无)
尔时信相菩萨摩诃萨。闻是四佛宣说如来寿命无量。深心信解欢喜踊跃。说是如来寿命品时。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四如来忽然不现(下崛多译补)。
尔时信相菩萨。彼诸佛边闻说释迦牟尼世尊寿量已。白彼诸佛言。诸世尊。云何彼释迦牟尼如来。显示如是短少寿量。如是语已。彼诸世尊告信相菩萨言。然彼释迦牟尼如来。五浊世时出现于世寿百岁生中。于下信解众生。少善根众生。我见众生见命见。养育富伽罗见邪见。我我所执着等中。为利益诸凡夫众生。及外道尼乾陀。波梨婆阇迦等故。世尊释迦牟尼如来。显示如是短少寿量成熟众生...(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成就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行。其有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而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
佛言。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日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一意口自说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修施修戒修定我今皆悉随喜。以如前随喜故。尊胜可爱无上无等并皆随喜。如是过去未来所有善根皆悉随喜。于现在世中初发心菩萨所有发菩提心功德。过百大劫行菩萨行所有大功德聚。得无生法忍得不退地。功德之聚得一生补处。如是一切功德。悉以随喜赞叹皆如上说。过去未来一切菩萨功德。随喜赞叹亦复如是。现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已具三菩提道。为度脱一切众生。转无上法轮行无碍法施。然大法炬击大法鼓。吹大法蠡出微妙声。竖大法幢。一切众生皆蒙法施悉得饱满。劝化众生皆令信受。为欲安乐一切众生哀念一切众生。一切人天皆蒙安乐。声闻辟支佛菩萨功...(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如是经典甚深之义。若现在世。如来三十七助道品等住世未灭。若是经典灭尽之时正法亦灭。
佛言。是故善男子。如是相貌是金光明经。一句一偈一品一部。一心正闻一心正持。一心正思惟一心正读诵。一心为他广说长夜安乐。
金光明经卷第三
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
是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与无量亿众从座俱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种种华香宝幢幡盖。以为供养而作是言。以几因缘得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世尊。于菩提者。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离菩提者。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说。心者亦无色无相。无事无业非可造作。众生者亦不可得亦不可知。世尊。云何诸法甚深之义而可得知。
佛言。善男子。菩提秘密事业造作不可得知。离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说。心亦无相。众生亦不可得知。何以故。如意心亦如是。如心菩提亦如是。如心如菩提。众生亦如是。如众生一切三世法亦如是。
佛言。善男子。如是菩萨摩诃萨得名。是心通一切法。是说菩提菩提心。菩提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心亦如是。众生亦如是。于如此中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无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不可得。众生众生名不可得。声闻声闻名不可得。缘觉缘觉名不可得。菩萨菩萨名不可得。佛佛...(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菩提者。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说。心者亦无色无相。无事无业非可造作。众生者亦不可得亦不可知。世尊。云何诸法甚深之义而可得知。
佛言。善男子。菩提秘密事业造作不可得知。离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说。心亦无相。众生亦不可得知。何以故。如意心亦如是。如心菩提亦如是。如心如菩提。众生亦如是。如众生一切三世法亦如是。
佛言。善男子。如是菩萨摩诃萨得名。是心通一切法。是说菩提菩提心。菩提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心亦如是。众生亦如是。于如此中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无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不可得。众生众生名不可得。声闻声闻名不可得。缘觉缘觉名不可得。菩萨菩萨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得。行非行不可得。行非行名不可得。于一切寂静法中而得安住。依一切功德善根而得发出。是名初发菩提心。譬如宝须弥山王。是名檀波罗蜜因。第二发心譬如大地持一一法事故。是名尸波罗蜜因。譬如师子臆长毫兽王有大神力独步无畏无有战怖。如是第三心。说羼提波罗蜜因。譬如风轮那罗延力勇壮速疾。如是第四心不退转。是名毗梨耶波罗蜜因。譬如七宝楼观有四阶道清凉之风来吹四门。如是第五心上种种功德法藏犹未满足。是名禅波罗蜜因。譬如日轮光耀炎盛。如是第六心能破灭生死大闇故。是名般若波罗蜜因。譬如大富商主能令一切心愿满足。如...(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般若波罗蜜因。譬如大富商主能令一切心愿满足。如是第七心。能令得度生死险恶道故。能令得多功德宝故。是名方便胜智波罗蜜因。譬如月净圆满。如是第八心。一切境界清净具足故。是名愿波罗蜜因。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臣如意处分。如是第九心。善能庄严清净佛土功德普洽广利一切故。是名力波罗蜜因。譬如虚空及转轮圣王。如是第十心。于一切境界皆悉通达故。于一切法自在至灌顶位故。是名智波罗蜜因。佛言。善男子。如是十种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因。
佛言。善男子。依五种法成就菩萨摩诃萨檀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三者无求欲心。四者摄受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一切智智。是善男子。依是五法檀波罗蜜能得成就。佛言。善男子。依是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尸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三业清净。二者不为一切众生作烦恼因缘。三者断诸恶道开善道门。四者过于声闻缘觉之地。五者一切功德愿满足故。善男子。依是五法尸波罗蜜能得成就。
佛言。...(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
尔时王妃 今摩耶是 第一王子
今弥勒是 第二王子 今调达是
尔时虎者 今瞿夷是 时虎七子
今五比丘 及舍利弗 目揵连是
尔时大王摩诃罗陀。及其妃后悲号涕泣。悉皆脱身御服璎珞。与诸大众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于此处起七宝塔。是时王子摩诃萨埵。临舍命时作是誓愿。愿我舍利。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常为众生而作佛事。说是经时无量阿僧祇天及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树神是名礼塔往昔因缘。尔时佛神力故。是七宝塔即没不现。
赞佛品第二十三
尔时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从此世界至金宝盖山王如来国土。到彼土已。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却一面立向佛合掌。异口同音而赞叹曰。
如来之身 金色微妙 其明照曜
如金山王 身净柔软 如金莲花
无量妙相 以自庄严 随形之好
光饰其体 净洁无比 如紫金山
圆足...(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既思惟已。即乘羊乘发行彼道。经长久时到百由旬。大风轮起吹令回还八十由旬。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如是之人乘彼羊乘。于彼世界能过到不。若经一劫若一百劫。若一千劫亿百千劫。若不可说不可说劫。彼人能过一世界不。文殊师利答言。世尊。彼若能过一世界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乘彼羊乘。若经一劫若一百劫。若一千劫亿百千劫。若不可说不可说劫。若能得过一世界者。无有是处。佛言。如是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声闻乘人相随止住。近声闻人习声闻人。恭敬供养声闻乘人。共为知识财物交通与共同住。若在林中若在寺舍。若经行处同一处行。读声闻乘。诵声闻乘。思声闻乘。信声闻乘。复教他人读诵思信。如是之人住声闻乘。摄声闻乘种善根行。声闻所牵故得钝智退无上智道。如是菩萨修菩提心慧根慧眼。而复后时住声闻智种善根行。则还愚钝破坏不成。文殊师利。譬如有人若患眼病。若有目瞑。如是之人为开眼故。一月疗治勤不休息。过一月已眼得少开。彼有怨恶常伺其便。把碎荜茇着其眼中。令彼人眼转闇更闭不得开明。如是如是。文殊师利。若彼菩萨修菩萨心慧根慧眼。而复后时住声闻智种善根行。则还愚钝破坏不成。文殊师利。此羊乘行菩萨应知。文殊师利。应云何知象乘行菩萨。文殊师利。譬如有人如是微尘世界之外。彼有因缘...(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即乘八分相应象乘发行彼道。百年常行二千由旬。大风轮起吹令回还一千由旬。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如是之人乘彼象乘。于一世界为能过不。若经一劫若一百劫。若一千劫亿百千劫。若不可说不可说劫。彼人能过一世界不。文殊师利答言。世尊。彼若能过一世界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乘彼象乘。若经一劫若一百劫。若一千劫亿百千劫。若不可说不可说劫。若能得过一世界者。无有是处。佛言。如是。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声闻乘人相随止住。近声闻人习声闻人。共为知识与共同住。若在林中若在寺舍。若经行处同一处行。读声闻乘。诵声闻乘。思声闻乘。信声闻乘。复教他人读诵思信。如是之人住声闻智。摄声闻乘种善根行。声闻所牵故得钝智退无上智道。如是菩萨修菩提心。种善根行安住大乘。而复后时住声闻智种善根行。则还愚钝破坏不成。文殊师利。譬如大木广千由旬大海所漂。于大海中济渡众生。空行夜叉出置陆地。系缚在于五百由旬大铁块上。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如是大木彼大海水复能漂不。复能海中济众生不。文殊师利。答言不能。佛言。如是。文殊师利。若彼菩萨修菩提心种善根行。修行一切智智海道。牵回令退。则不能向一切智智大海之道。不能救拔生死大海一切众生。文殊师利。此象乘行菩萨应...(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乘。思声闻乘。信声闻乘。复教他人读诵思信。如是之人住声闻智。摄声闻乘种善根行。声闻所牵故得钝智退无上智道。如是菩萨修菩提心。种善根行安住大乘。而复后时住声闻智种善根行。则还愚钝破坏不成。文殊师利。譬如大木广千由旬大海所漂。于大海中济渡众生。空行夜叉出置陆地。系缚在于五百由旬大铁块上。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如是大木彼大海水复能漂不。复能海中济众生不。文殊师利。答言不能。佛言。如是。文殊师利。若彼菩萨修菩提心种善根行。修行一切智智海道。牵回令退。则不能向一切智智大海之道。不能救拔生死大海一切众生。文殊师利。此象乘行菩萨应知。文殊师利。应云何知月日神通乘行菩萨。文殊师利。譬如有人如是微尘世界之外。彼有因缘有大因缘。彼有所作有大所作。彼有所重有大所重。为彼事故欲过如是微尘世界到于彼处。如是思惟。我乘何乘而能得过如是世界到于彼处。如是之人即便思惟。若我今者乘于月日神通乘者。则应得过如是世界到于彼处。文...(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因缘有大因缘。彼有所作有大所作。彼有所重有大所重。为彼事故欲过如是微尘世界到于彼处。如是思惟。我乘何乘而能得过如是世界到于彼处。如是之人即便思惟。若我今者乘于月日神通乘者。则应得过如是世界到于彼处。文殊师利。如是之人既思惟已。即乘月日神通之乘发行彼道。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如是之人乘于月日神通之乘。于彼世界能过到不。文殊师利答言。世尊。久时则能。佛言。如是。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不与一切声闻乘人相随止住。不近一切声闻乘人。不习一切声闻乘人。不作知识。财物不交。不共同住。若在林中若在寺舍。若经行处不同处行。亦不读诵声闻乘法。不思不信声闻乘法。不教他人读诵信学。乃至一偈亦不学习。不读不诵。彼人若读则读大乘。彼人若诵则诵大乘。若有所说则说大乘乃至一偈。文殊师利。此是月日神通乘行菩萨应知。文殊师利。譬如有大迦楼罗王大力少壮随意所念须弥山顶能到异处。如是如是。文殊师利。月...(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如有人如是微尘世界之外。彼有因缘有大因缘。彼有所作有大所作。彼有所重有大所重。为彼事故欲过如是微尘世界到于彼处。如是思惟。乘何神通而能得过如是世界到于彼处。如是之人即便思惟。我今若乘声闻神通。则应得过如是世界到于彼处。文殊师利。如是之人既思惟已。即尔便乘声闻神通发行彼道。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如是之人声闻神通于彼世界能过到不。文殊师利。答言能过。佛言。如是。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不与一切声闻乘人相随止住。不近一切声闻乘人。不习一切声闻乘人。不作知识财物不交。不同修行。不共语说。不共同住。若在林中若在寺舍。若经行处不同处行。不读不诵声闻乘法。不思不信声闻乘法。不教他读不教他诵乃至一偈。于声闻乘不相应诵。亦不教他。彼人若读则读大乘。彼人若诵则诵大乘。亦教他人读诵大乘。若有所说则说大乘。彼于信解大乘菩萨摩诃萨等读大乘人诵大乘人摄大乘人。敬重正信随顺修学。与共相应随逐不...(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有人如是微尘世界之外。彼有因缘有大因缘。彼有所作有大所作。彼有所重有大所重。为彼事故欲过如是微尘世界到于彼处。如是思惟。乘何神通而能得过如是世界到于彼处。如是之人即便思惟。我今若乘如来神通。则应得过如是世界到于彼处。文殊师利。如是之人既思惟已。即尔便乘如来神通发行彼道。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如是之人。如来神通于彼世界能速过不。文殊师利。答言能过。佛言。如是。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不与一切声闻乘人相随止住。不近一切声闻乘人。不习一切声闻乘人。不作知识财物不交。不同修行不共语说。不共同住。若在林中若在寺舍。若经行处不同处行。不读不诵声闻乘法。不思不信声闻乘法。不教他读不教他诵乃至一偈。于声闻乘不相应读不相应诵。亦不教他。彼人若读则读大乘。彼人若诵则诵大乘。亦教他人读诵大乘。若有所说则说大乘。如是之人身口意净善持戒法。亦令他人身口意净令住善法。彼于修行大乘菩萨摩诃萨等...(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菩萨。于余菩萨安住令学。常说爱语说美妙语。如是之人乃至失命身死因缘不舍大乘。常摄一切行大乘人学大乘人。读大乘人诵大乘人摄大乘人。第一敬重。心生大喜设大供养。亦令他人如是修学有大深心。彼人如是。无人憎恶不与诤对。常求一切未曾闻经。第一深心殷重心求。心常敬重所从闻者。于彼人所生于师心。亦令他人如是修学。心不轻蔑未学菩萨。于他人过若实不实不说不抂。不求他便。亦教他人如是修学。文殊师利。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菩提心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菩提心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菩萨行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菩萨行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菩提业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菩提业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菩萨道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菩萨道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于一切菩萨威仪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于一切菩萨威仪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菩萨取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菩萨取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于一切菩萨方便诸...(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世界一切众生住缘觉道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令一菩萨信大乘者增长佛种至一善根。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菩萨信大乘者。能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住菩提心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其余菩萨信大乘者不求资生。乃至诵一无余伽他。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能令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缘觉之人劫数堕于地狱畜生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断一菩萨发菩提心。菩提心断。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能断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断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断一众生信于大乘不作菩萨。大乘行断。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生于地狱畜生饿鬼阎魔罗处。文殊师利。若有菩萨能令如是一切众生出于地狱畜生饿鬼阎魔罗处住菩提心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其余菩萨令一众生信于大乘入于大乘。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能令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缘觉退还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令信大乘一菩萨退。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若于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诸辟支佛供养财利生嫉妒心。断其供养财利因缘。四方四维恶说毁呰彼辟支佛而不赞说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于一...(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尔时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惑。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咨问。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是事云何。唯愿世尊。慈愍一切。广为众生而分别之。普令现在及未来世有闻法者无余疑网。
于是佛告大庄严菩萨。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问如来如是甚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当知汝能多所利益。安乐人天拔苦众生。真大慈悲信实不虚。以是因缘必得疾成无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来世诸有众生得成无上菩...(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义各异。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今复于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无...(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恒沙。
佛有大威德, 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 以愍众生故,
正法倍寿命, 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 无数诸众生,
于此佛法中, 种佛道因缘。”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 令我念过去,
无量诸佛法, 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 ...(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然后成正觉,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尔时阿难而说偈言: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
尔时佛告罗睺...(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即以海此岸栴檀为积,供养佛身而以烧之,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幡盖悬众宝铃。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复自念言,我虽作是供养,心犹未足,我今当更供养舍利,便语诸菩萨大弟子及天龙夜叉等一切大众,汝等当一心念,我今供养日月净明德佛舍利,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然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见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沙赖摩罗留他 多留他 萨婆他 萨婆他遮 尼留他 提诃多 多醯颇罗 婆睺颇罗 萨婆颇罗 世吒婆提。”
说是杂十二因缘解脱章句时,有六十那由他诸天见四圣谛。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带颇岚 阿伽颇岚 罗罗颇岚 阿罗颇岚 尼罗呼罗 婆婆多骠 伊昙颇岚 尼监颇岚 南无陀盐 毗浮蛾 般若遮伽 阿[少/兔]毗地遮迦 阇尼遮迦。”
说是解脱章句时,有一亿诸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得不退转。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波施 苏摩都 阿[少/兔]摩都 阿拘摩都 鵄陀婆拘摩哆他 陀舍罗 毗簸跛他 伊诃世铁多 苏祢摩 苏帝厕拏帝(利惠)阿路拘(光明)阿陀斗拏(大默然)。”
说是解脱章句时,六万四千诸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得不退转。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阿叉修跋叉 修婆沙波曼陀那 阿罗住婆婆伽罗厨 迦罗茶叉 悉昙摩帝 三曼多茤 阿叉婆隶 醯吒迦路 摩诃婆隶 乌阇陀路 陀罗尼 醯伽罗叉 拘陀叉 拘婆叉 鞞路布 毗留波目佉 势帝害哆势帝婆隶 阿修路比那 修路波摩提。”
说是解脱章句时,十二亿夜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得不退转。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阿挮 卑梨...(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逼,蒙佛光故,除饥渴恼受于快乐。亦各于前有一化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以见佛故皆得快乐,各作是念:“蒙是人恩,令我得乐。”于化佛所心得欢喜,叉手恭敬。
尔时,世尊令彼众生得见宿命罪业因缘,寻自悔责,以是善根于中命终生天人中,畜生众生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为诸天人示宿世因缘故,有无量无边众生来至佛所,头面作礼,却坐一面听受妙法。
尔时,有不可计诸天及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数菩萨摩诃萨得陀罗尼三昧忍辱。
悲华经卷第二 大施品第三之一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寂意,瞻睹如来种种神化已,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其余诸佛所有世界,清净微妙种种庄严,离于五浊,无诸秽恶,其中纯有诸大菩萨,成就种种无量功德受诸快乐?其土乃至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何况当有二乘之实?今我世尊,何因何缘,处斯秽恶不净世界,命浊、劫浊、众生浊、见浊、烦恼浊,于是五浊恶世之...(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忽然而寤,从卧起坐,忆念梦中所见诸事,寻时得知转轮圣王所愿卑下,爱乐生死,贪著世乐。‘我今复知诸王子中,或有所愿卑小下劣。以诸王子有发心求声闻乘者故,我梦见须曼那华以作璎珞,载水牛车,于不正道南向驰走。我何缘故,昨夜梦中见大光明,及见十方无量世界在在处处诸佛世尊?以我先教阎浮提内无量众生,悉令安住三福处故,是故于梦得见光明及见十方无量世界在在处处诸佛世尊。以我教敕阎浮提内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请宝藏佛及比丘僧,足满七岁奉诸所安,是以梦中见十方诸佛与我莲华。以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是以梦见十方诸佛与我宝盖。如我所见莲华台中见日轮像,有无量光明入我口中,及见大身满千由旬,七宝盖上以日为饰,及见腹中有六十亿百千菩萨,在莲华上结跏趺坐三昧正受,时梵天王所可教敕赋诸莲华,如是等梦非我所解,唯有如来乃能解之。我今当往至世尊所,问其所以,何因缘故见是诸事?’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过夜清旦,即至佛所,饮食以办,自行澡水,手自斟酌上妙肴馔,食已行水收举钵讫,即于一面坐卑小床...(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白第六王子虚空言,乃至发心亦复如是。尔时,王子庵婆罗白佛言:‘世尊,我今所愿,不欲于此不净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略说如虚空印所愿。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愿令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之中,自然而有七宝妙盖,在上虚空罗列而住,纯金为网以覆其上,七宝为铃垂以庄严。其盖宝铃常出佛声、法声、比丘僧声,六波罗蜜及六神通、十力、无畏如是等声。世界众生闻者,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发心者即得不退转。宝铃所生佛法僧声乃至无所畏声,悉闻十方世界虚空,以佛力故乃得自闻。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愿我今者得知日三昧,以三昧力故增益一切诸善根本。得三昧已,唯愿诸佛与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时,王子说是语已,以佛力故即得知日三昧。
“尔时,世尊赞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愿者甚深!甚深!以甚深功德因缘故,寻时十方如恒河沙诸世界中,自然而有七宝妙盖于上虚...(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者得知日三昧,以三昧力故增益一切诸善根本。得三昧已,唯愿诸佛与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时,王子说是语已,以佛力故即得知日三昧。
“尔时,世尊赞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愿者甚深!甚深!以甚深功德因缘故,寻时十方如恒河沙诸世界中,自然而有七宝妙盖于上虚空罗列而住,纯金为网以覆其上,七宝为铃悉以庄严。其铃常出佛法僧声乃至无所畏声,尔时有百千亿那由他众生闻是声已,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号汝为虚空日光明。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28 17:14:48
|
只看該作者
令彼得解不净法说。有大乘众生憍慢乱心者。令彼得解阿那波那念法说。少慧求灯明者。令彼得解因缘法说。有少闻学者。令彼得解不忘失闻持法说。处邪见旷野者。令彼得解空法说。多想困者。令彼得解无想法说。不净愿困者。令彼得解无愿法说。身意不净者。令彼得解身意柔和法说。乱行所困者。令彼得解不忘菩提心法说。怀于嗔欲造困者。令彼得解无怨法说。灭至意困者。令彼得解无法说。恼心者。令彼得解无妒法说。略说。忘善者。解照明说。作魔业者。解净说。没他论者。解勇出说。种种结困心者。解去离说。没偏道者。解旋法说。大乘悕望心者。解不退说。厌生死者。解菩萨乐说。未得善地智者。解增长说。不想喜善根者。解恼悔说。心不等者。解无碍光说。没恶业者。解济度说。众中畏者。解师子胜说。四魔陵心者。解勇健说。意不明佛刹者。...(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数五浊空佛土中雨于众宝。一一方中七返雨种种众宝之雨。以如是随意充足无量阿僧祇众生令住三乘。善男子。汝观如来宝施善根相好果报。
医方施品第二十六
复次善男子。竟无量劫时此佛土名日曚昧。劫名喜悦。亦复五浊。五万岁世人中。我以本愿故。于此阎浮提为婆罗门名曰鬘香。通四鞞陀。尔时众生常见极重乐怨嫉好斗诤。我以勇猛力为众生说法。示阴如怨入如空聚因缘相续生灭。现阿那波那念思惟。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回向皆悉住中。我自得五通。尔时无量阿僧祇众生。以我教授亦得五通。如是无量阿僧祇众生。舍诸怨嫉种种斗诤。往诣园林食众果实及诸草根坐禅思惟。游四梵处日夜无诤。劫欲尽时堪受供人满阎浮提。以是灭除斗诤怨嫉非时风雨。地生五谷皆悉香美食增气力。以劫恶故众生种种诸病所困。我即思惟。若我不能除此众生诸疾病者。令我不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能得除众生结病。我当以何方便除众生病。复生是念。我宜集释梵护世诸...(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夜叉。为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为是帝释。为是梵天。为是四天王天耶。毗沙门言。非天。非夜叉。非乾闼婆。非阿修罗。非迦楼罗。非紧那罗。非摩睺罗伽。亦非帝释。亦非梵天。亦非四天王天。如是等辈悉非菩萨。言菩萨者。一切众生随所愿求悉能满足不生悭吝。是名菩萨。时胜金色女即作是念。如所说者。我今乞衣必定应得。即便下车向文殊师利所。到已白言。文殊师利。愿能施我所著衣裳文殊师利言。妹汝若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与汝衣。女言。文殊师利。何者名为菩提心耶。文殊师利言。汝身即是菩提。女言。云何我身即是菩提。愿重广说令我得解。于是女人说偈乞衣。
文殊久发菩提愿 今可施我身上衣
若不能施非菩萨 犹如枯河而无水
尔时文殊师利。说偈答言。
汝若能发菩提心 我当随愿施汝衣
若有坚固菩提者 一切天人皆供养
尔时胜金色女。复以偈问。
菩提有何义 菩提从谁得
菩提谁能与 菩提何行成
尔时文殊师利。语金色女言。于今现在有佛。号释迦牟尼多他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彼佛所说。身及菩提皆悉平等。于意云何。汝身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是女过去善根因缘闻此语已。即得法光。得法光已白文殊言。如是如是。我今此身有五阴十...(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无能入者。如是自性清净客尘烦恼生而不能染。尔时文殊师利问金色女言。云何见身。金色女言。如见水中月。又问云何见五阴。女言。如见佛所化人。又问。云何见十八界。女言。如见劫火烧诸世界。又问。云何见十二入。女言。如不作业行。又问。云何见四众。女言。如见上虚空。又问。云何观自身。金色女言。知从父母和合而生。又问。云何见我身。女言。如盲人见色。又问。汝今听此法耶。金色女言。如幻人听法。又问。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金色女言。我已发心不复更发。又问。汝行檀那波罗蜜耶。女言。烦恼中不行亦不舍。又问。汝满尸波罗蜜耶。女言。满如虚空满。又问。汝修羼提波罗蜜耶。女言。已修如一切众生不生不出。又问。汝发毗梨耶波罗蜜耶。女言。已发如一切法不可得。又问。汝住禅波罗蜜耶。女言。已住如法界中住。又问。汝满般若波罗蜜耶。女言。已满云何满。不增不减方便智故。又问。汝修慈耶。女言。已修如一切众生不生。又问。菩萨大悲当于何求...(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不行亦不舍。又问。汝满尸波罗蜜耶。女言。满如虚空满。又问。汝修羼提波罗蜜耶。女言。已修如一切众生不生不出。又问。汝发毗梨耶波罗蜜耶。女言。已发如一切法不可得。又问。汝住禅波罗蜜耶。女言。已住如法界中住。又问。汝满般若波罗蜜耶。女言。已满云何满。不增不减方便智故。又问。汝修慈耶。女言。已修如一切众生不生。又问。菩萨大悲当于何求。女言。于一切众生烦恼中求。何以故。若众生无烦恼者。菩萨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文殊师利言。喜心当于何求。女言。于最胜信清净菩提喜心中求。文殊师利言。菩萨舍心云何满。女言。舍离一切众生斗诤是名为满。远离一切诸法诤论是故名满。文殊师利言。云何名诤论。女言。若菩萨自言我当舍离一切烦恼度脱一切众生。是名诤论。文殊师利又言。与谁诤论。女言。一切外道。又问。谁是外道。女言。于他邪说随顺忍受是名外道。复次菩萨忍心从何而生。女言。从一切众生恼乱中生。何以故。若不恼乱忍心不生故。若菩...(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是供养者不名供养。何以故。若见自身他身及见有法。而可说者不名供养。若不见自身他身及有法者。是名供养。如是无闻无著是名听法。亦名供养。文殊师利言。云何法供养。女言。若观身如梦。说者如幻。所闻法如响。如是信已不作二种解脱。是名法供养。文殊问言。云何听法。女言。如说修行是名听法。是金色女以文殊师利童子神通力故。又以自身过去善根智慧力故。于彼众中如法说法。尔时金色女说此法时。众中有亿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过去深种善根诸天人众。其数五百得无生法忍。三万三千天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胜金色女净心欢喜得顺法忍。得顺忍已。礼文殊师利足。自于己身深生惭愧。作如是言。我于正法犹如死人。唯愿慈愍听我出家。文殊师利言。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非自持戒行名为出家。能令毁禁安住净戒是名出家。非以...(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
如是贪嗔痴 及一切烦恼
如是体性法 善哉甚微妙
尔时如来即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照已还从顶入。尔时阿难见斯光已。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赞言。善哉世尊。以何因缘示现微笑。诸佛如来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非无因缘而现微笑。佛告阿难。汝见是金色女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佛告阿难。此金色女。文殊师利已于过去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更于文殊师利所。闻说正法得顺法忍。佛告阿难。汝见此上威德长者子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佛言。阿难。此长者子。我于过去已曾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于我所闻说正法得顺法忍。阿难。此胜金色女。于当来世过九十百千劫。当得作佛号曰宝光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寿命无量。其佛世界名宝德刹。劫名乐生。彼女当来得成佛时。其国众生衣服饮食寿命身色。悉如忉利诸天王等。等无有异。彼佛世界无有声闻及辟支佛。纯一大乘诸菩萨宝。彼宝光如来成佛之时。此长者子得菩萨身。名曰德光。持佛法藏。宝光如来所说法藏皆悉受持。宝光如来临涅槃时。与德光菩萨授菩提记。告诸大众。我...(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 愿说无上道
法非二乘境 我等信力入
不可思议慧 惟是佛境界
我今有所请 悔过于世尊
如来无疲惓 愿说菩提道
尔时胜思惟梵天偈赞叹已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其心坚固而不疲惓。云何菩萨所言决定而不中悔。云何菩萨增长诸善根。云何菩萨无所恐畏威仪不转。云何菩萨增长诸白法。云何菩萨善知从一地至一地。云何菩萨善知方便教化众生。云何菩萨随顺诸众生。云何菩萨不失菩提心。云何菩萨能一其心而不散乱。云何菩萨善求于法。云何菩萨善出毁禁之罪。云何菩萨善断诸烦恼。云何菩萨善往诸大众。云何菩萨善开法施。云何菩萨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云何菩萨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云何菩萨能转舍禅定还生欲界。云何菩萨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云何菩萨不断佛种如实修行。
尔时世尊赞胜思惟大梵天言。善哉善哉。梵天。善哉。梵天。汝今善能问于如来如是之义。梵天。汝今至心谛听。我为汝说。大梵天...(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梵天。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四法。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何等为四。一者堪受无量生死故。二者供养无量诸佛故。三者修行无量大慈故。四者修行无量大悲故。是为四法。梵天。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四法。不断佛种如实修行。何等为四。一者不退本愿故。二者如实修行故。三者于诸善法大欲精进故。四者深心行于佛道故。梵天。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如是四法。不断佛种如实修行。说如是等诸四法时。二万二千诸天及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十方世界诸来菩萨。供养于佛所散天华。周遍三千大千世界。积至于膝。
尔时网明童子菩萨问胜思惟大梵天言。梵天。佛说汝于一切正问诸菩萨中为最第一。云何菩萨所问为正问耶。梵天言。网明。若菩萨见我故问。名为邪问非为正问。见他故问。名为邪问非为正问。分别法问。名为邪问非为正问。网明。若菩萨无我见问。无他见问。无法见问。名为正问非为邪问。复次网明。若菩萨以生故问名为邪问。以...(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等今者。住于福田能消供养。诸比丘言。舍利弗。大师世尊。犹尚不能消诸供养。何况我等能消供养。舍利弗言。汝以何故作如是说。诸比丘言。舍利弗。大师世尊。知见法性性常净故。
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谁是世间应受供养。佛言。梵天。不为世法之所牵者。胜思惟大梵天言。世尊。谁能消诸供养。佛言。梵天。谓于诸法无所取著者。梵天言。世尊。何者清净堪为福田能受供养。佛言。梵天。谓不坏菩提心者。梵天言。世尊。谁为众生善知识耶。佛言。梵天。谓于一切众生不舍慈心者。梵天言。世尊。谁知报佛恩。佛言。梵天。谓不断佛种者。梵天言。世尊。云何供养于佛。佛言。梵天。以通达无生际故。梵天言。世尊。谁能亲近于佛。佛言。梵天。乃至失命因缘不毁禁戒者。世尊。谁能恭敬于佛。佛言。善护六根者。世尊。于世间中谁名财富。佛言。成就七财者。世尊。谁名知足。佛言。得出世间胜般若者。世尊。谁为远离。佛言。于三界中...(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佛。佛言。善护六根者。世尊。于世间中谁名财富。佛言。成就七财者。世尊。谁名知足。佛言。得出世间胜般若者。世尊。谁为远离。佛言。于三界中无所愿者。世尊。谁为世间无诸恶行。佛言。能断一切诸结使者。世尊。谁名乐人。佛言。无贪著者。世尊。谁能到彼岸。佛言。能舍六入者。世尊。谁能住彼岸。佛言。梵天。到平等道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增长施。佛言。菩萨能为众生说一切智心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奉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心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忍辱。佛言。以见一切智心无尽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精进。佛言。观察一切智心不得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禅定。佛言。能觉一切智心自性清净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般若。佛言。于一切法无诸戏论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慈心。佛言。不生众生想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悲心。佛言。不生法想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喜心。佛言。不生我想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舍心。佛言。不生彼我想故...(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等。而起大悲。梵天。众生弃舍无上大乘无碍胜法胜涅槃法。而求下劣小乘之法。所谓声闻辟支佛乘。为彼众生令知爱乐大乘之法。所谓令知观察佛乘故。如来于此诸众生等。而起大悲。梵天。如来如是于诸众生。行三十二大悲之心。以是义故。如来名为行大悲者。若菩萨于众生中。常能修集此三十二大悲心者。是菩萨摩诃萨则得名为大福田也。具大威德得为不退。为诸众生利益应知。
说是大悲法门品时。三万二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七万二千天子得离垢法眼。
尔时网明童子菩萨白佛言。世尊。此胜思惟梵天。云何闻是大悲法门相应说法。而不喜悦。梵天言。善男子。若识在二法则有喜悦。若识在无二实际法中。则无喜悦。善男子。譬如如来所作幻人。闻于如来所说法事。不喜不悦。如是善男子。知一切法皆如幻相。故于如来不生胜想。于余众生不生劣想。网明菩萨问梵天言。善男子。知一切法。云何名为如幻相耶。答言。善男子。若...(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男子。如业力亦如是。是二不出于如。
尔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能入是大龙密意所说法中。当知彼人得大功德。何以故。世尊。闻是上人名字至难。何况复有闻其所说。世尊。譬如有树不依地住。在虚空中而现根茎枝叶华果。如是世尊。此大人行相亦复如是。不住一切法。而于十方示现。有行有生退死。诸佛国土处处现见。而亦复有如是智慧辩才乐说。世尊。若有智慧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智慧自在力者。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普华。问长老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汝为证法性为不证耶。而不能如是以大智慧奋迅说法。佛说大德于智慧人中最为第一。大德。何以不现如是智慧辩才自在力耶。答言。善男子。随智慧力。佛说我于声闻弟子智慧人中最为第一能有所说。大德舍利弗。法性境界有多少耶。答言无也。大德舍利弗。若法性境界无多少者。汝云何言随智慧力。佛说我于声闻弟子智慧人中最为第一能有所说。答言。善...(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证平等智慧。云何而说智慧有量。答言。善男子。以法性相故智慧无量。随入法性多少故智慧有量。曰颇有无量相法作有量说耶。答言无也。网明菩萨言。若如是者。云何舍利弗。依量说法。尔时舍利弗。默然不答。
尔时长老大迦叶。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是网明童子菩萨。以何因缘。号曰网明。尔时佛告网明童子菩萨言。善男子。现汝自身善根所成功德光明。令诸天人一切世间心得欢喜。其有福德善根熟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网明童子菩萨。闻佛敕已。而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作是语已。整服右肩右膝胡跪。即于右手。白赤庄严罗网指间。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皆悉周遍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盲聋背伛无手无足种种诸病。贪恶众生。愚痴裸形诸饥渴者。若缚若禁。贫穷恶色。老迈垂死及嫉妒等。种种苦恼。诸有悭贪破戒嗔恚。懈怠妄念。无慧不信。少闻少见。无惭无愧。堕邪疑网。是等众生遇斯光者。皆得快乐一切...(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能及。
尔时长老大迦叶。问网明童子菩萨言。善男子。仁现光明照此大会皆作金色。以何因缘。答言。大迦叶。可问世尊。当为汝说。时大迦叶。以此白佛。佛言。迦叶。是网明童子菩萨成佛之时。其会大众同一金色。咸共信乐一切智慧。其佛国土乃至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诸大菩萨摩诃萨众。长老大迦叶白佛言。世尊。生彼菩萨当知如佛。佛言迦叶。如汝所说。生彼菩萨悉皆如佛。是时会中四万四千人。闻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愿生彼国。而白佛言。世尊。若网明童子菩萨得成佛时。我等皆当往生其国。
尔时长老大迦叶白佛言。世尊。是网明童子菩萨。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迦叶。汝自问之。于是大迦叶。自问网明童子菩萨言。善男子。仁者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网明菩萨言。大迦叶。若有人问幻化人言。仁者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幻化人当云何答。曰幻所化人无决定相。当何所云。答曰一切诸法皆亦如是...(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病灭故。名萨婆若。能离一切缚故。名萨婆若。能除一切烦恼习气故。名萨婆若。常在一切定故。名萨婆若。一切法中无疑故。名萨婆若。从彼萨婆若。出一切世间出世间智慧故。名萨婆若。知一切智慧方便相故。名萨婆若。梵天。一切诸法方便从此法出故。名萨婆若。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希有世尊。诸佛如来智慧甚深心无所缘。而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世尊。彼萨婆若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其谁智慧。善男子善女人。闻萨婆若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
尔时网明童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得名为发大乘也。何以故。一切诸法无功德利。以无对治处故。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悲故。为灭众生诸苦恼故。生诸善法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故。舍我所贪着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患有为故。安住涅槃故。发菩提心。世尊。菩萨不应于诸众生求其恩报。亦不应观作与不作。又于苦乐心不倾动。
世尊。何谓菩萨摩诃萨诸善根清净。佛言。善男子。菩萨善根若生转轮圣王位处。不得名为善根清净。若生帝释王中若生梵天王中。亦不得名善根清净。在所生处乃至畜生自不失善根。亦令众生生诸善根。是名菩萨善根清净。复次网明。云何菩萨善根清净。善男子。布施善根清净。以舍一切资生故。持戒善根清净。以除热恼得清凉故。忍辱善根清净。以心不...(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中。亦不得名善根清净。在所生处乃至畜生自不失善根。亦令众生生诸善根。是名菩萨善根清净。复次网明。云何菩萨善根清净。善男子。布施善根清净。以舍一切资生故。持戒善根清净。以除热恼得清凉故。忍辱善根清净。以心不分别故。精进善根清净。以离懈怠故。禅定善根清净。以不念余乘故。智慧善根清净。以离诸见故。慈善根清净。以平等见故。悲善根清净。以直心清净故。喜善根清净。以乐诸法不生爱故。舍善根清净。以离诸过故。不舍菩提心善根清净。以不贪声闻辟支佛地故。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于大会。默然而住无所论说。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世尊此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坐。云何于此所说法中。默然而住无所论说。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汝今于此所说法中。可少说之。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所证法为何等相。佛言。文殊师利。佛所证法无有相貌。文殊师利言。世尊。彼法可说可演可论不。佛言。文殊师利。彼法不可说不...(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起我见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优婆塞归依佛法僧。复次善男子。若优婆塞不以色见佛。不以受想行识见佛。是名优婆塞归依佛。善男子。若优婆塞不分别诸法。不戏论诸法。是名优婆塞归依法。善男子。若优婆塞信无为法僧。而不离有为法信无为法。是名优婆塞归依僧。复次善男子。若优婆塞不见佛不见法不见僧。是名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尔时平等行梵天婆罗门大婆罗子白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是诸菩萨发菩提心者。为趣何所。答言。善男子趣于虚空。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虚空故。平等行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答言。善男子。若菩萨知一切发非发。一切法非法。一切众生非众生。是名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平等行梵天婆罗门大婆罗子白佛言。世尊。所言菩萨。菩萨者为何谓耶。以何义故名为菩萨。佛言。善男子。若菩萨于邪定众生起大悲心。于正定众生不见殊异。故名菩萨。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不为正定众生。不为不定众生故发心。但为度脱邪定众生故。而起大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名菩萨。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于邪定众生起大悲心。愿大菩提。故名菩萨。尔时名菩提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以何义故名为菩...(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利。云何菩萨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答言。善男子。若菩萨知一切发非发。一切法非法。一切众生非众生。是名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平等行梵天婆罗门大婆罗子白佛言。世尊。所言菩萨。菩萨者为何谓耶。以何义故名为菩萨。佛言。善男子。若菩萨于邪定众生起大悲心。于正定众生不见殊异。故名菩萨。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不为正定众生。不为不定众生故发心。但为度脱邪定众生故。而起大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名菩萨。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于邪定众生起大悲心。愿大菩提。故名菩萨。尔时名菩提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以何义故名为菩萨。佛言便说。菩提菩萨言。譬如若男子女人受一日八戒无毁无缺。若菩萨如是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于其中间常修净行。故名菩萨。世尊。若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不动心故。名为菩萨。坚意菩萨言。若菩萨成就深固慈心常念众生。故名菩萨。度众生菩萨言。譬如桥船渡人不惓无有分别。若菩萨有如是心。...(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以何名为证正定耶。答言。善男子。我及涅槃平等无二。无有差别。故说名为证正定也。以随正定。是故说名证正定也。以毕竟得平等法故。说名正定。又以能令得了义故。说名正定。以不戏论诸三昧故。说名正定。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言。诚如汝说。如是文殊师利。汝说此法时。七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三万二千诸天。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有十千人离欲得定。有二百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是文殊师利法王子。能作佛事大饶益众生。令无量众生入于涅槃。佛言。善男子。汝亦饶益无量众生令入涅槃。文殊师利问言。梵天。汝谓众生有数量耶。答言不也。问言。梵天。颇有众生如来说不。又颇有众生有众生体不。答言无也。问言。梵天。于汝意云何。汝谓如来有生有灭耶。答言不也。问言。梵天。若如是者。何等众生如来令入于涅槃耶。梵天答言。以何等法性。...(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言不也。文殊师利。何以故。以色身如及法体如。彼二如法非一非异。诸佛如来如是得名。如来如实真如得名。若佛如来如实得名。彼则不失。问言。梵天。诸佛如来得何法故。号名为佛。梵天答言。文殊师利。诸佛如来皆以通达一切法性清净真如。如彼真如如是而证。诸佛如来如是得名。是故号为正遍知者。尔时平等行梵天婆罗门大婆罗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大乘中而说言住。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菩萨不坏色 住于菩提心
知色如菩提 是黠慧菩萨
如色菩提然 平等入如相
不坏诸法性 是黠慧菩萨
不坏菩提义 则为菩提义
是菩提义中 亦无有菩提
正行第一义 是名住菩提
菩萨黠慧人 如是解菩提
愚于阴界入 而欲求菩提
阴等是菩提 不别有菩提
黠慧诸菩萨 于上中下法
不取亦不舍 是名住菩提
黠慧不分别...(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净。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法义。若有人发菩提愿者。是为邪愿。何以故。一切诸法若有所得悉皆是邪。若有人计有得菩提而发愿者。如是之人诸所作行皆为邪行。何以故。以彼菩提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亦复不住无色界故。若彼菩提无有住处不应发愿。世尊。譬如有人愿得虚空。彼人宁有得虚空不。佛言不也。如是世尊。菩萨亦尔发虚空相菩提之愿。当知即是发虚空愿。是菩提无愿。出过三世非是受相。若菩萨起于二相发菩提心。作如是念。异彼生死而有菩提。异彼菩提而有涅槃。然彼菩萨非菩提行。
尔时胜思惟梵天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菩提行。答言。梵天。若菩萨行一切法。而于诸法无所行者。是为菩萨行菩提行。何以故。梵天过诸所行。是名菩萨行菩提行。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行过诸所行是行菩提行。答言。梵天。远离一切诸攀缘相。离于眼耳鼻舌身意诸缘之相。是名菩萨出过一切诸境界行。又复问言。文...(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大悲济众生
妄想烦恼故受苦 为度之故修行道
凡夫分别我我所 行于种种诸邪见
是能晓了法实相 为断诸见讲说法
无常为常不净净 无我谓我苦为乐
凡夫颠倒贪着故 生死前际不可知
能知如是颠倒法 无我无人无众生
菩萨如是修正道 无常无乐无我净
迦叶当知此菩萨 我所赞叹诸功德
于其所行不可尽 犹如大地举一尘
发菩提心若不退 三千大千供养具
若复有供过于此 是人应受此供养
若人发心愿作佛 是则恭敬供养我
于诸去来现在佛 亦皆恭敬供养已
尔时胜思惟梵天。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当请如来应正遍知护此法门。后世末世依于如来住持之力。令此法门广行流布。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梵天。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于此法门有法有说可示可护不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言。梵天。是故当知一切诸法...(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得十一功德之藏。何等为十一。一见佛藏。得天眼故。二听法藏。得天耳故。三见僧藏。得不退转菩萨僧故。四无尽财藏。以得宝手故。五色身藏。以得具足三十二相故。六眷属藏。得不可坏诸眷属故。七闻所未闻诸法之藏。以得诸持陀罗尼故。八忆念藏。以得乐说无碍辩故。九无畏藏。破坏一切外道论故。十福德藏。利益一切诸众生故。十一智慧藏。以得一切诸佛法故。佛说如是修多罗时。七十二那由他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数众生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
尔时慧命阿难即从坐起。整服右肩。顶礼佛足。白言。世尊。当以何名名此法门。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此法门者。名为平等摄一切法。如是受持。名为庄严一切佛法。如是受持。名胜思惟梵天所问。如是受持。名为文殊师利论义。如是受持。佛说是法门已。文殊师利法王之子。胜思惟梵天。平等行善男子。网明菩萨。长老摩诃迦叶。慧命阿难。及十方世界诸来菩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王阿修罗...(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不净居家。欲令出于三界。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诸法从因缘有。而众生于圣解脱生于懈怠。欲说精进令乐解脱。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弃舍最上无碍智慧。求于声闻辟支佛道。欲引导之令发大心缘于佛法。如来于此而起大悲。梵天。如来如是于诸众生行此三十二种大悲。是故如来名为行大悲者。若菩萨于众生中。常能修集此大悲心。则为入阿惟越致。为大福田威德具足。常能利益一切众生。说是大悲法门品时。三万二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幻化品第八
尔时网明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思益梵天。云何闻是大悲法门而不喜悦。梵天言。善男子。若识在二法则有喜悦。若识在无二实际法中。则无喜悦。譬如幻人见幻戏事无所喜悦。菩萨知诸法相如是。则于如来若说法若神通。亦无喜悦。又善男子。如佛所化人闻佛说法不喜不悦。菩萨知诸法相与化无异。于如来所不加喜悦。于诸众生无下劣想。网明言。梵天。汝今见诸法如幻相耶。...(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言。我不于起业中行。网明言。云何言以业力故。梵天言。如业性力亦如是。是二不出于如。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能入是菩萨随宜所说法中者。得大功德。所以者何。世尊。乃至闻是上人名字尚得大利。何况闻其所说。譬如有树不依于地在虚空中。而现根茎枝叶华果甚为希有。此人行相亦复如是。不住一切法。而于十方现有行有生死。亦有如是智慧辩才。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智慧自在力者。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有一菩萨。名曰普华。在会中坐。谓长老舍利弗。仁者已得法性。佛亦称汝于智慧人中为最第一。何以不能现如是智慧辩才自在力耶。舍利弗言。普华。佛诸弟子随其智力能有所说。普华言。舍利弗。法性有多少耶。舍利弗言无也。普华言。汝何以言。佛诸弟子随其智力能有所说。舍利弗言。随所得法而有所说。普华言。汝证法性无量相耶。舍利弗言然。普华言。汝云何言随所得法而有所说。如法性无量相。得亦如是。如得说亦如是。何...(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耶。答言不也。网明言。智慧非平等相耶。答言如是。网明言。今仁者。得平等智慧。云何。说智慧有量。答言善男子。以法性相故智慧无量。随入法性多少故。智慧有量。网明言。无量法终不作有量。仁者何故说智慧有量。即时舍利弗默然不答。
菩萨光明品第九
尔时长老大迦叶。承佛圣旨。白佛言世尊。是网明菩萨。以何因缘号网明乎。佛告网明。善男子。现汝福报光明因缘。令诸天人一切世间皆得欢喜。其有福德因缘者当发菩提心。于是网明即受佛教。偏袒右肩。从右手赤白庄严抓指间。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佛国。皆悉通达。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盲聋喑哑。手足拘癖。老病苦痛。贪欲嗔恚。愚痴裸形。丑陋贫穷。饥渴囹圄。系闭困厄。垂死悭贪。破戒嗔恚。懈怠妄念无慧。少于闻见。无惭无愧堕邪疑网。如是等众生。遇斯光者皆得快乐。无有众生为贪欲嗔恚愚痴憍慢忧愁怀恨等之所恼也。其在佛前大会之众。菩萨摩诃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等。及比丘比丘尼...(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行不可思议。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尔时长老大迦叶。谓网明菩萨言。善男子。汝现光明照此大会皆作金色。以何因缘。网明言。长老大迦叶。可问世尊。当为汝说。即时大迦叶。以此白佛。佛言迦叶。是网明菩萨成佛时。其会大众同一金色。咸共信乐一切智慧。其佛国土。乃至无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诸菩萨摩诃萨会。大迦叶白佛言。世尊。生彼菩萨当知如佛。佛言。如汝所说。生彼菩萨当知如佛。于是会中四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愿生彼国。白佛言。网明菩萨得成佛时。我等愿生其国。
尔时长老大迦叶白佛言。世尊。网明菩萨。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迦叶。汝自问网明。于是迦叶。问网明菩萨言。善男子。仁者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网明言。大迦叶。若有问幻所化人。汝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幻人当云何答。大迦叶言。善男子。幻所化人无决定相。当何所答。网明言。大迦叶。一切诸法亦如幻所化人。无决定相。谁可...(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依法归依僧。答言。优婆塞。不起二见。不起我见不起彼见。不起我见不起佛见。不起我见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又优婆塞。不以色见佛。不以受想行识见佛。是名归依佛。优婆塞。于法无所分别。亦不行非法。是名归依法。若优婆塞。不离有为法。见无为法。不离无为法见有为法。是名归依僧。又优婆塞。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尔时等行菩萨问文殊师利言。是诸菩萨发菩提心者。为趣何所。答曰。趣于虚空。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虚空故。等行言。云何菩萨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答言。若菩萨知一切发非发。一切法非法。一切众生非众生。是名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等行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言菩萨。菩萨者。为何谓耶。佛言。善男子。若菩萨于邪定众生发大悲心。于正定众生不见殊异。故言菩萨。所以者何。菩萨不为正定众生。不为不定众生故发心。但为度邪定众生故。而起大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言菩萨。
名字义品第十三
尔时菩提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亦乐说所以为菩萨。佛言便说。菩提菩萨言。譬如男子女人受一日戒无毁无缺。若菩萨如是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于...(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所。答曰。趣于虚空。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虚空故。等行言。云何菩萨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答言。若菩萨知一切发非发。一切法非法。一切众生非众生。是名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等行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言菩萨。菩萨者。为何谓耶。佛言。善男子。若菩萨于邪定众生发大悲心。于正定众生不见殊异。故言菩萨。所以者何。菩萨不为正定众生。不为不定众生故发心。但为度邪定众生故。而起大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言菩萨。
名字义品第十三
尔时菩提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亦乐说所以为菩萨。佛言便说。菩提菩萨言。譬如男子女人受一日戒无毁无缺。若菩萨如是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于其中间常修净行。是名菩萨。坚意菩萨言。若菩萨成就深固慈心。是名菩萨。度众生菩萨言。譬如桥船渡人不倦无有分别。若心如是。是名菩萨。断恶道菩萨言。若菩萨于诸佛国投足之处。即时一切恶道皆灭。是名菩萨。观世音菩萨言。若菩萨众...(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无量劫
生死诸往来 得近于佛道
若能持是经 精进大智慧
是名极勇猛 能破魔军众
我于燃灯佛 住忍得受记
若有乐是经 我授记亦然
若人于佛后 能解说是经
佛虽不在世 为能作佛事
佛说是偈时。五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十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发菩提心品第十八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有人发菩提愿。是为邪愿。所以者何。诸有所得悉皆是邪。若计得菩提而发愿者。是人诸所作行皆为是邪。所以者何。菩提不在欲界。不在色界。不在无色界。菩提无有住处。不应发愿。世尊。譬如有人愿得虚空。宁得虚空不。佛言。不也。世尊。菩萨亦复如是。发同虚空相菩提之愿。即是发虚空愿。菩提出过三世非是受相。不可愿也。若菩萨起二相。发菩提心作是念。生死与菩提异。邪见与菩提异。涅槃与菩提异。是则不行菩提道也。
尔时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菩萨云何行名菩提行。答言。若菩萨行一切法而于法无所行是名行菩提行。所以者何。出过一切所行。是行菩提。又问。云何出过一切所行。是行菩提。答言。离眼耳鼻舌身意诸缘相。是名出过一切所行又问。出过有何义。答言。不出过平等。所以者何。一切法平等即是菩提。又问。云何是发菩提愿答言。当如菩提。又问。云何为菩提...(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悲济众生
众生妄想起众苦 为欲度故修行道
凡夫分别我我所 行于种种诸邪见
是能晓了法实相 为断诸见讲说法
无常为常不清净 无我谓我苦为乐
凡夫颠倒贪着故 生死前际不可知
是能知此从颠倒 无我无人无众生
我当如是修正道 无常我乐及不净
迦叶当知此菩萨 我所称赞诸功德
于其所行不可尽 犹如大地举一尘
若发菩提心不退 三千大千供养具
若复有供过于是 悉应供养如是人
若人发心愿作佛 是则恭敬供养我
于诸去来现在佛 亦皆恭敬供养已
建立法品第二十二
尔时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法王子。当请如来护念斯经。于后末世五百岁时令广流布。文殊师利言。于意云何。佛于是经有法有说有示可护念不。思益言不也。梵天。是故当知一切法无说无示无有护念。是法终不可灭不可护念。若欲护此法者...(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数。尽寿以一切乐具。供养尔所诸佛及僧。若人乃至供养是经卷恭敬尊重赞叹。其福为胜。是人现世得十一功德之藏。何等为十一。见佛藏得天眼故。听法藏得天耳故。见僧藏得不退转菩萨僧故。无尽财藏得宝手故。色身藏具三十二相故。眷属藏得不可坏眷属故。所未闻法藏得陀罗尼故。忆念藏得乐说辩故。无所畏藏破坏一切外道论故。福德藏利益众生故。智慧藏得一切佛法故。佛说是经时。七十二那由他众生得无生法忍。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数众生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尔时阿难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头面礼佛足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摄一切法。亦名庄严诸佛法。又名思益梵天所问。又名文殊师利论议。当奉持之。佛说是经已。文殊师利法王子。及思益梵天等行菩萨。长老摩诃迦叶。慧命阿难。及诸天众一切世人。受持佛语。皆大欢喜。
...(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悲住净无垢 是名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得安隐觉净无垢
得远离觉诸功德 是则名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不与一切邪见居
恒常不起无明恚 是则名为意戒净
若能具足意戒者 乃至少时不谄曲
父母师所无谄伪 是则已说意戒净
智者若具于意戒 贪嗔等事悉永离
愚痴之法亦皆断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具于意戒 恒常不舍菩提心
信心决定终不坏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具于意戒 所有一切诸过恶
皆悉远离不与居 是则已说胜意戒
心能入于如幻法 犹如睡梦阳焰等
亦如光影呼声响 是则已说胜意戒
知苦恼事犹如梦 及与无常空无我
心意能知如是者 是则已说胜意戒
知无众生无寿命 悟诸因缘如轮转
无所从来无去处 是则已说胜意戒
推求彼...(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之善。令不坏失故。云何名越过诸有。谓于诸三界。而无所得又不顾念。是名过于诸有。云何名明达宿命。谓忆知过去世事故。云何名于业果无疑。谓离诸断常故。云何名思惟于法。谓思念如实之法故。云何名习于多闻。谓修习受持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故。云何名得捷利智。谓观无生智犹如梦故。云何名乐欲于智。所谓常习智慧故。云何名通达智慧。所谓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云何名得调伏地。谓菩萨所修学处故。云何名譬如于山。所谓不舍菩提心故。云何不动。所谓无分别不为烦恼所夺故。云何名不躁动。所谓于一切相无缘念故。云何名不退相。谓于六波罗蜜无减所缺恒常得见他刹诸佛故。云何名出生善法。谓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云何名厌离恶业。所谓坚持禁戒更不起恶故。云何名不行烦恼。所谓不起无明有爱及嗔故。云何名不舍于戒。所谓信因果恭敬如来故。云何名分别诸禅。所谓知心及数善巧方便而得一心故。云何名知一切众生乐欲。所谓知根差别故。云何名善分别生处...(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罗布。欲走无路[怡-台+禁]然定住。龙王。时毗毗沙歌罗刹童子及罗刹众。心惊惶怖即生是念。我等今者欲何处去。求归命谁向谁求救谁脱我等难。龙王。尔时彼佛众中有咒神王。名正定深满功德威。与彼毗毗沙歌罗刹童子宿作善友。在彼世尊众中集坐。龙王。尔时正定深满功德威持咒神王。语毗毗沙歌罗刹童子言。善友。诸佛世尊教化人天。所得无量诸功德法三界独尊。众生中宝有大悲行。汝善友及罗刹众。此可归依及以法僧。汝等归依三宝发菩提心。一切系缚即得解脱。说是语已。龙王。尔时正定深满功德威持咒神王。教化力故及佛神力。即时毗毗沙歌罗刹童子及罗刹众。俱共合掌出如是言。南无无边功德庄严身者。南无最上大悲觉者。我等与汝今日已去。归依于佛及以法僧。我等恒行归依三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龙王。时毗毗沙歌罗刹童子及一切罗刹众。出此言已。一切系缚即得解脱。从虚空来向大悲所生智相幢王如来。至彼世尊三匝围绕。时毗毗沙歌罗刹童子及罗刹众。一切俱时顶礼佛足。于彼如来乞求忏悔。乞忏悔已各还本处。龙王。于汝意云何。汝今当知。是时世中毗毗沙歌罗刹童子者岂异人乎。今毗毗沙那楞伽王是也。时彼世中罗刹众者更非别众今毗毗沙那楞伽王罗刹众者是也。龙王。于汝意云何。时彼世中正定深满功德威持咒神王者亦非别人。...(第0191部~佛说大乘同性经二卷)
...无我 一切众生
皆不可得 无初无中 亦无终后
虚假不实 犹如幻梦 如云如电
阳焰浮泡 如旋火轮 如水聚沫
因缘生法 皆无自性 一切有为
当知悉尔 无明渴爱 是生死本
谛观熏修 无无明爱 一切诸法
离于言说 最实净性 犹若虚空
光网声中演伽他已。楞迦大城毗毗产主。即得无我甚深法忍。其余部属有得忍者。或有发菩提心者。有得顺忍者。有见谛者。毗毗产主于佛法僧获无疑信。作如是念。我当着坚信甲以取佛果。即说偈言。
天人阿修罗 无上最胜解
梵主诸天众 不见不能知
我当于世间 获得如是法
一切智之智 决定无有疑
当于此世界 成佛度众生
无边俱胝数 开显佛净法
无漏八解支 胜上真正道
无边智备显 三十二相具
成佛证菩提 以...(第0192部~佛说证契大乘经二卷)
...勇猛无退转,
即得如来手接引, 七宝宫殿大光明。
其身踊跃金刚台, 随从佛后弹指顷,
行大乘解第一义, 即生七宝莲池中。
阿弥陀佛大慈悲, 十力威德难赞说,
称名一声起一念, 八十亿劫罪皆除,
以是济拔无有穷, 是以名为无量寿。
昔世尊居耆阇崛, 与大众说妙因缘,
离忧恼与阎浮提, 超脱一切诸苦趣。
净妙国即极乐界, 修三福发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坚专, 故说无量寿佛观。
如是功德不可说, 不可说者妙光明,
无量清净平等施, 五浊众生咸作佛。
断彼一切颠倒想, 犹如以水投海中,
湿性混合无不同, 虽有圣智难分别。
人人皆为无量寿, 稽首瞻礼即西方。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第0194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当华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尔时,世尊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等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第0194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兜率陀天。世尊记曰。汝等及未来世修福持戒。皆当往生弥勒菩萨前为弥勒菩萨之所摄受。佛告优波离。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叉手长跪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快说弥勒所有功德。亦记未来世修福众生所得果报。我今随喜。唯然世尊此法之要云何受持。当何名此经。佛告阿难。汝持佛语慎勿忘失。为未来世开生天路示菩提相莫断佛种。此经名弥勒菩萨般涅槃。亦名观弥勒菩萨生兜率陀天劝发菩提心如是受持。佛说是语时。他方来会十万菩萨。得首楞严三昧。八万亿诸天发菩提心。皆愿随从弥勒下生。佛说是语时。四部弟子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第0200部~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
...天园扫洒清净。有大龙王名多罗尸弃。福德威力皆悉具足。其池近城龙王宫殿。如七宝楼显现于外。常于夜半化作人像。以吉祥瓶盛香色水。洒淹尘土其地润泽譬如油涂。行人往来无有尘坌。是时世人福德所致。巷陌处处有明珠柱。光喻于日四方各照八十由旬。纯黄金色。其光照耀昼夜无异。灯烛之明犹若聚墨香风时来吹明珠柱雨宝璎珞。众人皆用服者。自然如三禅乐。处处皆有金银珍宝摩尼珠等。积用成山。宝山放光普照城内。人民遇者皆悉欢喜发菩提心。有大夜叉神。名跋陀婆罗赊塞迦(秦言善教)昼夜拥护翅头末城。及诸人民洒扫清净。设有便利地裂受之受已还合。生赤莲华以蔽秽气。时世人民。若年衰老。自然行诣山林树下。安乐淡泊念佛取尽。命终多生大梵天上及诸佛前。其土安隐无有怨贼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门者。亦无衰恼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调伏诸根。如子爱父如母爱子。语言谦逊皆由弥勒慈心训导。持不杀戒不啖肉故。以此因缘生彼国者。诸根...(第0205部~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鼻手足胑体受诸苦恼。为八圣道平等解脱利汝等故。时弥勒佛如是开导安慰无量诸众生等。令其欢喜。彼时众生身纯是法。心纯是法。口常说法。福德智慧之人充满其中。天人恭敬信受渴仰。时大导师各欲令彼闻于往昔苦恼之事。复作是念。五欲不净众苦之本。又能除舍忧戚愁恨。知苦乐法皆是无常。为说色受想行识苦空无常无我。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三十六万天子。二十万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天龙八部中。有得须陀洹者。种辟支佛道因缘者。发无上道心者。数甚众多不可称计。尔时弥勒佛。与九十六亿大比丘众。并穰佉王八万四千大臣比丘眷属围绕。如月天子诸星宿从出翅头末城。还花林园重阁讲堂。时阎浮提城邑聚落小王长者。及诸四姓皆悉来集龙花树下花林园中。尔时世尊重说四谛十二因缘。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他方诸天及八部众六十四亿恒河沙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不退转。第三大会。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三十四亿天龙八部发三菩提心。时弥勒佛说四圣谛深妙法轮。度天人已。将诸声闻弟子天龙八部一切大众。入城乞食。无量净居天众恭敬从佛入翅头未城。当入城时。佛现十八种神足。身下出水。如摩尼珠。化成光台照十方界。身上出火。如须弥山流紫金光。现大满空化成琉璃。大复现小如芥子许。泯然不现。于十方踊于十方没。令一切人皆如佛身。种种神力无量变现。令有缘者皆得解脱。释提桓因三十...(第0205部~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有得须陀洹者。种辟支佛道因缘者。发无上道心者。数甚众多不可称计。尔时弥勒佛。与九十六亿大比丘众。并穰佉王八万四千大臣比丘眷属围绕。如月天子诸星宿从出翅头末城。还花林园重阁讲堂。时阎浮提城邑聚落小王长者。及诸四姓皆悉来集龙花树下花林园中。尔时世尊重说四谛十二因缘。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他方诸天及八部众六十四亿恒河沙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不退转。第三大会。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三十四亿天龙八部发三菩提心。时弥勒佛说四圣谛深妙法轮。度天人已。将诸声闻弟子天龙八部一切大众。入城乞食。无量净居天众恭敬从佛入翅头未城。当入城时。佛现十八种神足。身下出水。如摩尼珠。化成光台照十方界。身上出火。如须弥山流紫金光。现大满空化成琉璃。大复现小如芥子许。泯然不现。于十方踊于十方没。令一切人皆如佛身。种种神力无量变现。令有缘者皆得解脱。释提桓因三十二辅臣与欲界诸天。梵天王与色界诸天。并天子天女。脱天璎珞及以天...(第0205部~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须菩提是等一切弥勒世尊。佛法之中当得十地复三百劫。生自灯明如来应正遍知佛之世界。
须菩提。无量菩萨闻此法门。即时皆得首楞严三昧。音声智三昧。受胜位三昧。如幻三昧。界胜三昧。慧王三昧。海藏三昧。地藏三昧。虚空藏三昧。得光明三昧。须菩提。有恒河沙亿数诸天。一切皆得无生法忍。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证阿罗汉。须菩提。恒河沙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见是因缘。如来放此毗尼婆帝光明普照。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出自舌根遍覆己面。彼舌根中出无量色。出种种色。所谓青黄赤白等色。紫颇梨色。遍至无量无边世界。然后还来入世尊足。尔时无尽意菩萨从座而起。整服一厢。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若无因缘如来不笑。今者世尊。何因缘笑。尔时世尊告无尽意菩萨言。善男子。我为饶益不信众生出舌而笑。非妄语人有如是舌。
尔时无尽意菩萨白佛...(第0206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当得作佛。号曰威灯如来至真等正觉。今此大会之中。复有无量亿诸菩萨众。闻是法本已。皆得首楞严三昧。上上智威三昧。如来受位三昧。如幻化三昧。四大难降伏三昧。意王三昧。海藏三昧。调伏庄严三昧。真心藏三昧。清净三昧。如是等复有亿恒河沙等诸天之众。皆得住于无生法忍。无量百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得于阿罗汉果。恒河沙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未发心者。皆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汝今当知。我见是等大利益故。放是光明。
尔时世尊。复出舌相遍覆面门。彼舌相中出种种色。种种光明。所谓青黄赤白。紫绀琉璃。红缥金色。颇梨色等。是光明曜遍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世界已。还从如来足下而入。尔时无尽意菩萨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有无因缘故现于舌相。惟愿世尊。为我等说。何因何缘出现舌相放是光明。佛告无尽意菩萨言。善男子。我为无信诸众生等出...(第0207部~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
...有四摄法摄取众生。何等为四。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此四摄法菩萨所行多人受用。
又舍利弗。譬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池处因缘有四大海。如是如是。舍利弗。菩萨出生萨婆若智。
又舍利弗。譬如大海无量众生依住安乐。如是如是。舍利弗。三有众生依萨婆若得安乐住。三者所谓欲有色有及无色有。舍利弗。此门如是应当善知。
舍利弗。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安乐。一切皆因菩萨而生依菩萨有。何以故。舍利弗。发菩提心常行不断。次第相续乃至受记。得受记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转于法轮。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余。皆不能转如是正法。以闻法故出生四众。所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彼因缘得无量乐。得天人乐得解脱乐。
舍利弗。汝意云何。此法何生。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从菩萨生。佛言。舍利弗。汝意云何。三有所摄。若利若养随何等物。一切皆是菩萨先时所作之恩。岂有人能报恩者不...(第0208部~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二富伽罗供养如来无上供养。何等为二。有富伽罗一切漏尽。有富伽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28 17:15:48
|
只看該作者
说二富伽罗 供养于如来
菩萨阿罗汉 是二富伽罗
非世间财物 三有中资生
能作善供养 供养彼大人
若以天人中 胜色声味触
舍施彼大人 不名善供养
若资生供养 非无上供养
若发菩提心 是无上供养
若天人世间 及以魔世间
一切欲者与 非是胜报恩
大人不乏少 不生悕望心
如是之大人 更无胜供养
若人心悕望 无上供养佛
彼发菩提心 取未来成佛
若人常悕望 欲作无量福
彼发菩提心 坚固勤精进
若人欲悕望 发心修无量
彼人发精进 欲得佛菩提
若人悕天乐 舍离一切苦
彼人则修习 佛菩提因缘
若欲见无量 阿僧祇诸佛
正信殷重心 欲取佛菩提
若人欲行到 无量异世界
彼人勤精进 欲取佛菩提
若欲见过佛 有如是忆念
彼发菩提心 修行菩提行
若人欲得见 未来世诸佛
...(第0208部~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 取未来成佛
若人常悕望 欲作无量福
彼发菩提心 坚固勤精进
若人欲悕望 发心修无量
彼人发精进 欲得佛菩提
若人悕天乐 舍离一切苦
彼人则修习 佛菩提因缘
若欲见无量 阿僧祇诸佛
正信殷重心 欲取佛菩提
若人欲行到 无量异世界
彼人勤精进 欲取佛菩提
若欲见过佛 有如是忆念
彼发菩提心 修行菩提行
若人欲得见 未来世诸佛
彼发菩提心 修行菩提行
若欲见供养 现在世诸佛
彼人心乐欲 利益诸众生
若人悲心普 愍一切众生
彼人欲发起 无上佛菩提
若欲与众生 无上无量乐
彼人欲发起 第一佛菩提
若见苦众生 而生于悲心
彼人欲发起 佛菩提因缘
若生如是心 我觉无上道
彼无量功德 一切不可说
如是说已。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第0208部~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世诸佛
彼人心乐欲 利益诸众生
若人悲心普 愍一切众生
彼人欲发起 无上佛菩提
若欲与众生 无上无量乐
彼人欲发起 第一佛菩提
若见苦众生 而生于悲心
彼人欲发起 佛菩提因缘
若生如是心 我觉无上道
彼无量功德 一切不可说
如是说已。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世尊向来说如是法。几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慧命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且止止。舍利弗。汝今何用问如是义。何以故。舍利弗。若使如来一切智智说此义者。众生迷惑。何以故。舍利弗。以佛如来有无量戒无量三昧。有无量慧无量神通。有无量智。舍利弗。譬如虚空不可量取。云何虚空可思议不。慧命舍利弗言。世尊。不可思议。何以故。以彼虚空无人已知今知当知。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来所知。一切众生一切声闻一切缘觉。不能已知今知当知。何以故。佛之所知。非诸...(第0208部~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智说此义者。众生迷惑。何以故。舍利弗。以佛如来有无量戒无量三昧。有无量慧无量神通。有无量智。舍利弗。譬如虚空不可量取。云何虚空可思议不。慧命舍利弗言。世尊。不可思议。何以故。以彼虚空无人已知今知当知。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来所知。一切众生一切声闻一切缘觉。不能已知今知当知。何以故。佛之所知。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彼诸众生乃有如是善决定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当有菩萨善决定意。慧命舍利弗言。世尊。菩萨云何善决定意。佛言。舍利弗。如阎浮提所有众生。若在陆行若在水行。若在空行若在地行。彼如是等一切众生。本身尽已皆得人身。若有一人教彼诸人。令住五戒十善业道。舍利弗汝意云何。彼富伽罗以是因缘得多福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彼人福德不可譬喻。佛言舍利弗。我复更说汝今应知。如是之人教阎浮提一切众生。令住五戒十善业道所有福德。若复有人令...(第0208部~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为众生说此法门。此法门者。彼未来佛所说法中最为第一。谓一切法高王法门。世尊。于今现在现命现住。诸佛世尊今为众生说此法门。此法门者。彼现在佛所说法中最为第一。世尊。我从世尊。先已曾闻多多法门。善哉世尊。今复为我说此法门。
佛告慧命舍利弗言。舍利弗。此修多罗佛自知时。如众生心信解之相知心而说。舍利弗。是佛所知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舍利弗。说此法时八万四千人先未曾发菩提之心。今闻此经发菩提心。六十千众生得无生法忍。有七十亿欲界诸天先未曾发菩提之心。今闻此经发菩提心。三亿众生得柔顺忍。无量地天诸龙夜叉。先未曾发菩提之心。今闻此经发菩提心。舍利弗。如来观知如是义故。广为众生说此法门。
尔时无量百千众生。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合掌向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于面门中放无量色种种色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此胜光明遍已。还入世尊面门。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何因何缘如是微笑。唯愿世尊为我解说。佛告慧命舍利弗言。舍利弗。此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合掌观佛目不暂舍。汝为见不。舍利弗...(第0208部~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乐天子。他化自在天子。梵自在天王。及余色无色界诸天。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如是等众。皆由菩萨教化因缘出现于世。何以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心行于菩提之道。次当得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已复当转于法轮。一切世间若沙门婆罗门。及梵天王魔王波旬所不能转。尔时当有无量众生。闻是法已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发缘觉心。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闻说布施则勤修行。以施因缘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若小王家转轮圣帝。七宝具足。人中自在。闻说持戒则便坚持。以是因缘生四天王三十三天炎摩天兜术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闻说四无量心随顺修行。以是因缘生于色界。闻四空定随顺行之。以是因缘生无色界。舍利弗。以是义故。当知皆由菩萨因缘。一切善法出现于世。舍利弗。譬如阿耨达多龙王福德力故。其池流出四大河水。东方恒河。南方辛头。西方博叉。北方私陀。此四...(第0209部~佛说诸法勇王经一卷)
...因缘。四大海水为诸众生之所受用而作窟宅。所谓卵生诸飞鸟等。及余禽兽人与非人。世尊。是阿耨达池。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佛告舍利弗。譬如阿耨达多龙王体离三怖。菩萨亦尔体离三怖。何等为三。一地狱怖。二畜生怖。三饿鬼怖。舍利弗。如因阿耨达池出四大河利益无边无量众生。菩萨亦尔。以四摄法摄取众生。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四摄法利益众生。舍利弗。如因阿耨达池出四大海。菩萨亦尔。因菩提心出一切智海。舍利弗。如因大海为诸众生而作安隐快乐住处。舍利弗。一切种智亦复如是。为三界众生而作安隐快乐住处。何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舍利弗。皆由菩萨周旋教化故。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得受安乐。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菩萨出现于世行菩萨道。因修行道则得授记。因得授记则便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于法轮。一切世间沙门婆罗门。及梵天王魔王波旬。所不能转。众生闻已则有四众。所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第0209部~佛说诸法勇王经一卷)
... 是则名智者
悉以妙五欲 可爱诸所须
供养是菩萨 犹不报其恩
若供养离爱 后身阿罗汉
及发无上心 行于菩提者
是则为第一 无上之福田
天人及诸梵 各以已所爱
供养是菩萨 亦不报其恩
如是二种人 其实无所须
虽得上供养 而心无贪着
以是因缘故 虽奉不能报
世间诸智者 若欲供养佛
应发菩提心 修行于忍辱
若欲作功德 数数无有量
当为菩提故 行于无上业
若欲得禅定 修四无量心
是人应精进 为于佛智慧
欲得一切乐 消除诸苦恼
如是诸人等 应于佛法中
而生厚重欲 毕求无上道
若欲得觐见 无量诸世尊
应生恭敬心 深求正真道
若欲从一界 至于无量界
应生勤精进 深欲于菩提
...(第0209部~佛说诸法勇王经一卷)
...
亦应为菩提 至心专修道
若复欲得见 现在诸世尊
亦应为菩提 生于善欲心
当知是等人 最上非凡下
若欲于众生 普行慈心者
是人应勤进 速求无上道
若欲令众生 悉除诸苦恼
应学无上智 中间莫废舍
若欲与众生 一切诸快乐
智者为菩提 应发深善欲
若欲灭众生 无量诸恶趣
智者应摄取 毕竟菩提心
是人之所得 无量诸功德
一切无有人 能说其譬喻
谓发菩提心 欲成无上道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说此经得几功德。几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弗。汝今不应问如是义。何以故。舍利弗。如来若说一切智事。令多众生生于疑惑。何以故。舍利弗。诸佛世尊有无量戒禅定智慧无边神力。舍利弗。于意云何。如来能说虚空边际分界限齐可知可计可筹量不。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虚空边际无有人能已知今知当知。佛告舍利弗。佛智亦尔。声闻缘觉已不知今不知当不知。何以故。舍利弗。如来所有无上智慧。非诸声闻缘觉境界所行处故。舍利弗言。是诸众生甚为希有。善能分别无上...(第0209部~佛说诸法勇王经一卷)
...是义。何以故。舍利弗。如来若说一切智事。令多众生生于疑惑。何以故。舍利弗。诸佛世尊有无量戒禅定智慧无边神力。舍利弗。于意云何。如来能说虚空边际分界限齐可知可计可筹量不。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虚空边际无有人能已知今知当知。佛告舍利弗。佛智亦尔。声闻缘觉已不知今不知当不知。何以故。舍利弗。如来所有无上智慧。非诸声闻缘觉境界所行处故。舍利弗言。是诸众生甚为希有。善能分别无上菩提。而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诸众生甚为希有。善能分别无上菩提。而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于意云何。阎浮提中所有水陆空行众生尽得人身。若有一人教是诸人令其安住五戒十善。舍利弗。于意云何。是人以此因缘得福多不。甚多世尊。是人得福不可以譬喻为比。我今当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令其安住五戒十善所得功德。不如有人教诲一人令得信行。舍利弗。且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令得信行。不如有人教诲一人令得法行。舍利弗。复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第0209部~佛说诸法勇王经一卷)
...于东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如恒河沙等所有世界。其中众生。若有色若无色。有想无想。水陆虚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是诸众生渐渐次第得成人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悉教尔所无量众生。令得安住五戒十善。舍利弗。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是人所得功德不可以譬喻为比。舍利弗。复置是事。若教十方如恒河沙世界众生。令得信行法行八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退转无生法忍。速成无上一切智慧。不如有人以是一切法勇王经典。为他众生分别广说。所得功德。于前劝化。众生功德。最为殊胜最尊无上最妙最善最胜无过。无有比类无与等者。舍利弗。当知如是无上方便。能令菩萨毕定修行于菩提道。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菩萨闻一切法勇王经典。闻已即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是人能为众生而作福田。无有等等无有比类。已得解脱到于彼岸。清净调柔寂灭涅槃为佛真子应受供养。是为勇...(第0209部~佛说诸法勇王经一卷)
...。未来诸佛所说经法。是经于中亦为最胜。若现在十方诸佛所转无上法轮。是经于中亦为殊胜。世尊。我亦曾说无量经典及其文字。亦从如来闻无量经及其义味。未曾得闻如是经典。善哉世尊。惟愿哀愍数数广说如是经典。佛告舍利弗。如是之义如来自知。随有众生生信解心。我于尔时当为广说而摄取之。舍利弗。如此皆是如来所知。非是声闻辟支佛等所能及逮。舍利弗。我今说是微妙经典。八万四千梵天与人。三十六亿欲界诸天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悉发心。三十亿诸天得无生忍法。因地诸天诸龙鬼神无量无数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悉发心。舍利弗。我见如是利益义故。时时广说如是经典。尔时会中有无量百千众生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合掌长跪瞻仰如来目不曾眴。尔时如来熙怡而笑。诸佛常法不以无缘而微笑也。既微笑已。从其面门放种种光青黄赤白紫颇梨色。照于无量无边世界上至梵天。绕身三匝从顶而入。尔时大德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诸佛不以无因缘笑。世尊。今者有何因缘而微笑也。佛告舍利弗。汝今见此无量无数百...(第0209部~佛说诸法勇王经一卷)
...不以厌踰于男子。女人情兴好于欲乐。以故菩萨行权方便而导引之。故现女像因教诲之。男子之身不可现入贵人淫女。须菩提问。今姊何故女人之像化众女人乎。于彼世时转女菩萨。现女人像须臾一时。由十二年现其像貌。为尊者子清净衣被着男子服。问须菩提。仁为凡夫学从致乎。须菩提答曰。吾非学也。亦非凡夫。其女报曰。如是如是。唯须菩提。我无所持。时尊者子念须菩提。若斯成就深妙智慧菩萨之业。修平等行。以是相问。时族姓子。知须菩提心之所念。谓须菩提。我以斯问。唯须菩提。云何漏尽。分别部居意之所归。须菩提答曰。吾非漏尽。女又问曰。何谓其漏。不尽去来今现在过去已尽当来未至现在无住。诸未来尽不可得。是亦无尽。又现在者。已归于尽。而无所住。亦不可尽。
须菩提答曰。唯族姓子。我不堪任发遣诸问。日时且中余有少许食时欲到。今欲分卫将无失时。时族姓子有三昧。名普周佛土妙华。以是三昧而以正受。其族姓子。这三昧已。遥见须菩提。其...(第0210部~顺权方便经二卷)
...尔时是女神力化身。如三十二盛壮男子。端正妙色白净鲜洁威德第一。以种种璎珞自庄严已。语大德须菩提。以如是色身调伏女人。须菩提言。汝今是女为是男耶。答曰。大德须菩提。汝是凡夫为是学耶。须菩提言。善男子。我非凡夫。亦非是学。即复答言。我亦如是非男非女。须菩提言。若非男非女。汝持何名。答言。大德须菩提。汝非凡夫亦非是学。云何持名。尔时大德须菩提作如是念。深智大菩萨。我应当答云是罗汉。尔时是善男子。知大德须菩提心之所念。语大德须菩提言。大德。汝应勇进许是罗汉。勿惧语问。须菩提言。善男子。我是罗汉诸漏已尽。即复问言。大德须菩提。于去来现在为尽何漏。若过去尽过去无尽。若未来未至亦无有尽。现在无住亦无有尽。须菩提言。善男子。我实不任共相酬答。我今时到欲乞食而食。勿令失时。尔时是善男子。入示现一切佛刹三昧。尔时大德须菩提。即见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刹土。或见佛土日初出时。或见佛土日小食时。或见佛土日大食时。或见...(第0211部~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
...因耶。天女言。不也大德须菩提。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法如幻我何言答。天女。若诸众生言说虚实同我平等。何以故。是诸言说如幻平等说于如是受食法时。有百天子得法眼净。尔时是女向须菩提悔过。悔过已语大德须菩提。随意善去。汝持此食往至佛所。我亦当往诣于佛所。尔时大德须菩提。持所乞食出王舍城。闻是法故心生欢喜不甘于食。时大德须菩提。心念此食当施于谁。随施食处令不失果。尔时有菩萨。名不污一切法。知大德须菩提心所思念。即诣大德须菩提所。到已语大德须菩提言。此食施我不失果报。须菩提言。善男子。汝安住戒耶。答言。大德须菩提。不受诸法。中无持戒破戒。大德须菩提。我杀盗淫妄语两舌粗语绮语贪嗔邪见。尔时大德须菩提。思其所说。知此善男子所得言辩。我今当问所说因缘。须菩提言。善男子。何因缘故说如是语。尔时不污一切法菩萨。向大德须菩提而说偈言。
我道甚清净 无上菩提道
百千亿众生 在于此道中...(第0211部~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
...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词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第0218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
...
象出欢喜声 师子亦如是
放荡诸牛王 出声亦复然
畜生闻佛名 皆发欢喜心
父是人为胜 云何而不信
千万那由他 无量诸音乐
及宝璎珞器 不鼓而自鸣
无量种畜生 于无等十方
舍离恶毒心 生欢喜净信
能坏斗诤魔 调伏大寂灭
忍辱到彼岸 慈心广怜愍
悲心到彼岸 能救诸众生
舍种种布施 能发菩提心
父当信释迦 超过世间岸
能放十方光 众生离八难
具彼多神力 三世不可量
游行如师子 智慧到彼岸
智住如须弥 常放于宝光
佛子诸众等 前后而围绕
示现诸神通 来至王舍城
种种杂妙宝 装挍而庄严
天龙夜叉众 修罗百千亿
合掌恭敬礼 释迦牟尼尊
调伏今在门 足蹈门阃时
盲者得见色...(第0228部~佛说德护长者经二卷)
...菩萨如是安住。无量无边不可说众生。住佛法已于最后身当得作佛。号离垢月不动无障碍大庄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世界名曰无障碍。其佛身广大。无量光明。无量光炎。无量神通力。无量说法。无量徒众。无量转法轮。无量身相。教化无量众生。彼佛欲入涅槃时。授德护长者记当得作佛。号无等身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德护长者家内眷属。见我神变发菩提心者。皆于彼劫各各名号次第作佛。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见我于德护长者家现神变时发菩提心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于十方界各各刹土各各名号皆得成佛。如是。善男子。此月光童子。已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教化德护长者。此童子及德护长者。于当来世常生有佛世界。教化无量众生。说此月光童子及德护长者授记因缘时。无量世界地六种动。大光普照。雨众天华雨众天宝。雨天璎珞。雨天宝盖。雨众天衣。雨天旃檀末香。雨天沉水香。雨天多伽罗香。雨天优钵罗华。雨天波头摩华。诸天音乐出微妙声。及以诸天歌咏等声。...(第0228部~佛说德护长者经二卷)
...说诸禅解脱三摩提故。
复有众生住十恶业。不能勤修十善业道。欲令满足十善道故。
复有众生。堕于邪聚或不定聚。于无漏法便为非器。欲令晓了正聚法故。欲令众生成就善根。而自调伏。随所愿求而为说法。世尊。我今为如是等诸因缘故。向佛听法欲有所问。
尔时一切众会。叹未曾有而作是言。如来之法甚为希有。菩提萨埵虽处胎中。饶益众生法言不废。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见闻者。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此女以佛神力。犹如后边身菩萨。从母右胁忽然化生。此女福慧因缘力故。令其母身无诸恼患。平复如故。其女生已未久之间。地大震动雨众天华。一切乐器不鼓自鸣。陆地生华大如车轮。种种庄严色香妙好悦可人心。有百千叶。黄金为茎。白银为叶。马瑙为须。赤真珠台。女在上立。身形犹如二三岁儿。颜貌端政甚可爱敬。皆从前世善果报生。尔时释提桓因。持天衣璎珞。往诣其所。而语之言。善女着此衣服璎珞。莫裸形...(第0233部~佛说转女身经一卷)
...心清净。三空清净。四无愿清净。五无相清净。六无作清净。七知身业如影。八知口业如响。九知意业如幻。十知缘起法。十一离二边见。十二善知因缘。十三观法如幻。十四知法如梦。十五相法如炎。十六深心寂静。当佛说此十六清净法时。大地震动。佛之威神。七十五居士妇。其夫即时来诣佛所。各见其妻顶礼佛足。问尊者舍利弗言。今我曹妻以何缘故顶礼佛足。舍利弗言。此诸姊等。闻佛解说离女身法。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尽其形寿奉持五戒净修梵行。今于佛前头面礼足。作是誓言。若我于此不转女身成男子者。终不起也。又诸居士。汝当放此诸姊妹等。于佛法中出家修道。诸居士曰。如尊者言。悉听出家。又尊者舍利弗。我等今者。于佛法中贪得出家。先度我等。然后女人。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诸居士。于佛正法欲得出家。愿佛听之。佛告诸居士。于我法中随意出家。时诸居士白佛言。愿为我等出家。佛言。善来比丘。皆成沙门袈裟着身成就威仪。...(第0233部~佛说转女身经一卷)
...相所谓无相。是故于此法中无有得者。无所用法亦无菩提。如是通达。是则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发其心。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文殊师利。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提。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不着诸法不增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阿惟越致。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菩萨缘何事故行菩萨道。文殊师利言。汝可以此问于世尊。佛即告文殊师利。汝答月净光德天子所问行法。文殊师利谓天子言。汝可善听我今当说。天子当知诸菩萨道。以大悲为本缘于众生。天子言。菩萨大悲以何为本。文殊师利言。以直心为本。又问。直心以何为本。答言。于一切众生等心为本。又问。等心以何为本。答言。无别异行为本。又问。无别异行以何为本...(第0234部~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
...处无人证无所用证亦无法可证。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异离异无菩提相。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于菩提发心住。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如彼菩提相而发心住。文殊师利言。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知。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一切世俗名字语言。过一切响无发心发灭诸发。是发菩提心住。是故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过一切发是发心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着一切法。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破坏如实际。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影如响如虚空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住。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文殊师利言。诸菩萨摩诃萨初观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以大悲为本为诸众生。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直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第0235部~伽耶山顶经一卷)
...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是无谄诳。诸菩萨等应如是学。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云何修行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文殊师利言。无彼无此无诸异见是平等行。诸菩萨等应如是学。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复云何修无彼无此无诸异见。于一切众生起平等行。文殊师利言。天子。善念恭敬无彼无此。无诸异见及平等法。诸菩萨等应如是修。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善念恭敬乃至无彼无此无诸异见因何而起。文殊师利言。天子。善念恭敬因发菩提心。诸菩萨等应如是学。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菩提心者因何而起。文殊师利言。天子。菩提心者从六波罗蜜起。天子复白文殊师利。六波罗蜜从何而起。文殊师利言。天子。从方便智慧起。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方便智慧从何而起。文殊师利言。天子。方便智慧从不放逸起。天子复白文殊师利。不放逸者复从何起。文殊师利言。天子。不放逸者从修三善业起。天子复问。修三善业因何而起。文殊师利言。天子。从修十善业起。天子复问。修十善业因何而起。文殊师利言。天子。从善摄身口意起。天子复问文殊师利。此三善业复因何...(第0236部~佛说象头精舍经一卷)
...者所修行道不起执着。六者观诸贤圣地不起执着。七者久修清净不起执着。八者住于般若波罗蜜不起执着。九者于讲论法教化众生不起执着。十者观诸众生起大方便慈悲怜愍不起执着。是名十种内外观法不起执着。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作坚固心修菩提道。若不如是坚固菩提不名菩萨。云何坚固。身口意等三业相应不相违背。是名坚固。云何不坚固。身口意等三业不相应共相违背。是名不坚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正行坚固菩提心。何等为二。一者正念菩提行。二者修行禅定断诸烦恼行。是名二种正行坚固菩提心。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正行坚固。何等为二。一者自调身行。二者调众生身行。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正行坚固。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正行坚固。何等为二。一者勤修习故得一切智。二者不修习故而得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正行坚固。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正行坚固。何等为二。一者住地方便正行坚固。二者住地不动正行坚固。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正行坚固。 ...(第0236部~佛说象头精舍经一卷)
...相状。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过于三界无有处所。不可见闻不可忆念。离攀缘处非戏论境。无所入无文字。不可动摇不可安立。绝于一切语言之道。而言现证已证当证。但惟名字虚妄分别。无生无起无有体性。不可取不可说不可爱着。是中实无已成正觉现成正觉及当成者。若能如是无证无成。乃得名为成正觉耳。何以故。菩提者离于一切变动相故。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知佛所念而作是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诸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应云何住。佛言。文殊师利。如菩提相应如是住。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何者是菩提相。佛言。文殊师利。菩提相者独超三界。虽随世俗而有名字。远离一切音声言说。诸菩萨众发趣菩提。从初发心则无所趣。是故文殊师利。诸善男子善女人。应以远离发趣之心而住菩提。文殊师利。若诸菩萨能发趣于无所趣者。是则趣向菩提之道。
文殊师利。趣于无自性。是趣向菩提。趣于无处所。是趣向菩提。趣于法界性。是趣向菩提。趣于...(第0237部~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
...如来法身不名肉身。佛身金刚非破坏身。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方便之身不名食身。如是之身云何言灭。喜见王言。大德。我今定知如来世尊。方便涅槃非毕竟灭。尔时迦叶赞喜见言。善哉善哉。实如所说。善男子。大海可量如来功德不可称。知喜见王言。如来何时当毕竟灭。大迦叶言。假使一切所有众生乃至蚊蚁。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于涅槃。如来尔时乃当涅槃。喜见王言。大德。如来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一切众生何故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苦哉苦哉。众生薄福不知如来常住不变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大德。如是之身惟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迦叶复言。善男子。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得菩提心。说是法时二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如来不涅槃 真法无有灭
为诸众生故 示现有灭度
如来常不灭 为众方便说
如来不思议 法僧亦复然
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一
尔时南方有诸天子其数无量。从黑山中来至佛所。以诸香华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头面作礼右绕三匝白佛言。世尊。如来今日说是经典。南方世界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亦说是经。世尊。如是经典名字何等。善男子...(第0240部~大方等大云经一卷)
...持戒。如来何处当作此说。此非佛语说为佛语。我当云何不惜身命。恭敬供养如是恶人。宣说恶语以为佛语。唱说恶戒以为佛戒。诸大德。我实不能信受如是恶比丘言。若有供养如是人者。唐捐其功终无果报。尔时诸人闻是语已。所有信心各各坏灭。若有信受是恶语者。当知是人从闇入闇。若不信受是人。则得从明入明。善男子。若有随顺是恶语者。是魔眷属。若不随顺真我弟子。善男子。是大云经其义幽隐难可解了。若未来世有四部众福德纯厚。得菩提心勤修行者。作如是言。善哉比丘真佛弟子。善住大地是大菩萨。勇猛大士非下人也。下劣之人不能如是回转大海。诸大德。汝等可来当共供养如是比丘。诸大德。我今见是持法比丘。即是过世无量功德之果报也。随是比丘所住之处。当知其地及其众生。功德成满安乐无患。若得睹见是比丘者。当知是人已得天眼法眼具足。我为是人不惜身命。若闻其言宁舍身命终不忘失。我今宁为如是一人不惜身命。终不能为非法徒党百千万人舍于身命。善男子...(第0240部~大方等大云经一卷)
...悔。何以故。我此身者犹如药树。若能作是一念思惟。当知不久得是三昧。复次善男子。譬如骏马髦尾纤长。于十五日布萨之时。在大海中悲鸣三唱。谁欲度海谁欲度海。若有诸人乘其背者。及捉髦尾颈项首脚。悉得到于大海彼岸。是大云经亦复如是。若有人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乃至一句一字二字。一切皆度三恶彼岸永得解脱。复次善男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得闻是三昧名。生生常得转轮圣王帝释梵王。终无退转常得亲近佛法圣众。于菩提心坚固不动。不舍大乘方等经典。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于一切法所见真正。佛言。善男子。若有成就是三昧者。见于如来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毕竟涅槃。则不得名所见真正。若见如来常乐我净终不毕竟入于涅槃。如是乃名所见真正。世尊。如佛所说若见如来常乐我净其义云何。善男子。常乐我净即是如来真实之性。世尊。若如是者。一切凡夫亦得成就如是实性。何以故。凡夫之人亦复计于常乐我净。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我言具...(第0240部~大方等大云经一卷)
...宣正法告一菩萨。汝善男子。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为诸少福钝根众生说大云经。汝可往彼至心听受。是彼菩萨。欲来至此故先现瑞。善男子。汝观彼土诸菩萨身。满足五万六千由旬。世尊。彼来菩萨字号何等。复以何缘而来此土。将非为度众生故来。惟愿如来。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善男子。彼土菩萨欲闻净光授记别事。并欲供养如是三昧是故而来。善男子。是菩萨名无边光。通达方便善能教导。世尊。惟愿如来说是天女。在何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时当得转此女身。善男子。汝今不应问转女身。是天女者。常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现受女身。当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实女身。云何当言何时当得转此女身。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其身自在能作种种随宜方便。虽受女像心无贪着欲结不污。世尊。惟愿如来。为诸众生。说是天女未来之事。善男子。汝今谛听我当说之。以方便故我涅槃已。七百年后是南天竺。有一小国名曰无明。彼国有河名曰黑闇。南岸有城名曰熟谷。其城有王名...(第0240部~大方等大云经一卷)
...义。如是我说。信不了义修多罗。乃至修行不了义修多罗。所得功德。依此所说了义修多罗生。于信心乃至修行所得功德。受持读诵彼不了义修多罗。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万分不及一。迦罗分不及一。忧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尔时成就第一义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深密解脱修多罗中。此法门名为何等。云何奉持。佛言。成就第一义。此法门名说第一义了义修多罗。汝应如是受持。佛说此法门时。六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复有五百千声闻得无漏心解脱。七万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圣者弥勒菩萨问品第九
尔时圣者弥勒菩萨摩诃萨依奢摩他毗婆舍那所摄法相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萨依止何法。住持何法。于大乘中修行奢摩他毗婆舍那。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依说诸法差别之相。及能住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弥勒。如我所说四种观法。菩萨依彼四种观法。修行大乘奢摩他毗婆舍那。何等为四。一者分别观。二者无分别观。三者事别。四者所作成就。弥勒菩萨问佛言。世尊。有几种奢摩他观。佛言。弥勒。惟有一种奢摩他观。所谓无分别观。弥勒菩萨复言。世尊。可有几种毗婆舍那观。佛言。弥勒。惟有一种。所谓差别观。弥勒菩萨复言。世尊。有几数名向二观。佛言。弥勒。有于二种。一者事别。二者事或就。弥勒菩萨言。世尊。云何菩萨依四种法...(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空地不相应
见为众生性 利众生勇猛
得无染着相 一切出世善
为求欲说法 彼人还得法
彼得无价宝 乞求行世间
解脱诸戏论 精进行坚固
为利益众生 修行此实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深密解脱经中。当何名此法门。云何奉持。佛言。弥勒。此法门名为如实修行了义修多罗。汝当奉持。说是如实修行了义修多罗时。六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千声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十万五千声闻离诸漏得心解脱。七万五千菩萨得大乘如实修行观成就。
圣者观世自在菩萨问品第十之一
尔时圣者观世自在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为诸菩萨说十地差别。所谓欢喜地。离垢地。光明地。炎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第十一佛地。世尊。有几种清净。摄此诸地有几种分。佛言。观世自在。有四种清净。十一分摄此诸地应知。观世自在。增上...(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梨耶波罗蜜遍诸波罗蜜。观世自在。三种增上摄六种学事应知。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六种修行。几功德庄严。几智慧庄严。佛言。观世自在。增上戒学功德庄严。增上慧学智慧庄严。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遍诸波罗蜜应知。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萨云何学此诸学。佛言。观世自在。有五种观法学此诸学。何等为五。所谓依诸波罗蜜说法。依菩萨藏初至心信。次有十种法行。如实修行闻思修慧智故。护诸菩提心故。亲近善知识故。不休息修行一切诸善根故。观世自在。是名菩萨学诸学事应知。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此诸学事何故说六种数。佛言。观世自在。有二种义。何等为二。所谓摄取一切众生故。对治诸障故。观世自在。三种学摄取众生利益故。三种学对治诸障故观世自在。菩萨修行檀波罗蜜。资生利益摄取众生。菩萨修行尸波罗蜜。不恼不害以无畏施摄取众生。菩萨修行羼提波罗蜜。无报怨心摄取众生。观世自在。以...(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报。文殊师利。依于此义汝今应知。非但成就上妙胜身及胜果报。依佛如来住持力。得下劣恶身及恶果报。亦依如来住持力得。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世尊不净国土中。何法易得何法难得。世尊。净佛国土中。何法易得何法难得。佛告文殊师利言。文殊师利。不净国土中有八事易得二事难得。何等为八。所谓外道易得。受苦众生易得。生下姓家势力败坏易得。恶行众生易得。破戒众生易得。入恶道众生易得。发下品心小乘众生易得。发菩提心菩萨狭劣心易得。
文殊师利。何者二事难得。高心修行菩萨难得。诸佛如来出世难得。文殊师利。净佛国土中八事难得。二事易得。应如是知。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深密解脱修多罗中。此法门当名何等。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言。文殊师利。此法门名说诸佛如来住持力了义经。文殊师利。如来所说了义修多罗其义如是。汝当奉持。说此如来住持力了义经时。七万五千菩萨得满足法身。文殊师利法...(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不及一。如是于诸不了义经。闻已信解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获功德。比此所说了义经教。闻已信解所集功德。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说是语已。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胜义生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胜义了义之教。于此胜义了义之教汝当奉持。说此胜义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永尽诸漏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解深密经卷第三
分别瑜伽品第六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四种所缘境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无...(第0243部~解深密经五卷)
...穷劫量 便得最上离染喜
若人为欲而说法 彼名舍欲还取欲
愚痴得法无价宝 反更游行而乞丐
于诤諠杂戏论著 应舍发起上精进
为度诸天及世间 于此瑜伽汝当学
尔时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此名瑜伽了义之教。于此瑜伽了义之教汝当奉持。说此瑜伽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诸漏永尽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获得广大瑜伽作意。
解深密经卷第四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
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诸地四种清净十一分摄云何名为四...(第0243部~解深密经五卷)
...不能以善方便随欲而说。作如是言。一切诸法悉皆空寂我所说者真是佛说。彼净命比丘所说杂秽不净。此比丘实非净命而称净命。何以故。而此比丘所受诸华。不持供养而自受用。涂香末香亦复如是。净命比丘愚痴无智。不能知我久修梵行。彼既年少出家未久。我慢无信多诸放逸。是诸人等无所知晓。谓是净命持戒比丘。尔时达摩以其恶心谤持法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经七十劫具受众苦。满七十劫已堕畜生中。过六十劫后值遇香宝光佛。于彼法中发菩提心。于九万世犹生畜生中。过九万世已得生人中。于六万世贫穷下贱恒无舌根。其净命比丘于诸法中得净信心为人说法。彼于后时得值六十三那由他佛。恒为法师具足五通。劝请彼佛转妙法轮。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净命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阿弥陀佛是。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达摩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我身是。由我过去愚痴无智毁谤他故受苦如是。我以此业因缘故。处五浊世成等正觉。是故阿逸多。若有菩萨于诸法中作二说...(第0249部~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三恶道难可出离。
复次弥勒。我初成佛以妙智慧广为众生宣说正法。若有愚人于佛所说而不信受如彼达摩比丘。虽复读诵千部大乘为人解说获得四禅。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痴下劣之人。实无所知而作是言。我是法师明解大乘能广流布。谤正法师言无所解。亦谤佛法而自贡高。若彼愚人于佛大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何以故。毁谤佛法及法师故。以是因缘常处恶道永不见佛。以曾诽谤佛法僧故。亦于初发菩提心者。能作障碍令退正道。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于无量劫身堕地狱受大苦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阿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堕于恶道。况复毁谤余菩萨等。若有菩萨为诸众生。能如实说不起断常。言诸众生定有定无。亦不专执诸法有无。阿逸多。学菩萨者应如是住。如是住者是诸菩萨清净善业。凡所修集皆不取着。若有众生起执著者。当知是人生五浊世。复有菩萨善随根欲。能为众生种种说法。阿逸多。菩萨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罗蜜。乃能成就无上菩提。彼愚痴人信己自执作如是说。菩萨惟学般若波罗蜜。勿学余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最殊胜故。作是说...(第0249部~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尊。我等亦欲守护如来无量阿僧祇那由他劫之所修习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各各脱身所著上衣。奉献如来发无上愿。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汝当善听。弥勒当知。此是汝事于未来世后五十岁。当护此经。弥勒白佛。唯然世尊。我当守护。佛告弥勒。三十亿菩萨中。当有八千菩萨护持正法。其余菩萨未能自调不护正法。于后末世于如来阿僧祇劫之所修集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法之中。当起诤讼轻毁不说。不能听受。不能护持。弥勒。有七法发菩提心。何等为七。一者如佛菩萨发菩提心。二者正法将灭。为护持故发菩提心。三者见诸众生众苦所逼。起大悲念发菩提心。四者菩萨教余众生发菩提心。五者布施时自发菩提心。六者见他发意随学发心。七者见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庄严。若闻发心。弥勒。如是七因缘发菩提心。如佛菩萨发菩提心。正法将灭为护持故发菩提心。见诸众生众苦所逼。起大悲念发菩提心。发此三心。能为诸佛菩萨护持正法。又能疾得不退转地成就佛道。后四发心刚强难伏不能护法。复次弥勒。菩萨成就五法。应当如是阿毗跋致。何等为五。一者于诸众生起平等心。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嫉妒。三者见护法者。宁失身命不说其过。四者能舍一切利养。五者信甚深法。不信世间经书文颂。弥勒菩萨成此五法名不退转。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五法。其心刚强能坏正法。何等为五。一者起不善色。二者信用鄙行。三者贪着利养。四者护惜檀越。五...(第0251部~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
...有四事不可尽。一者上脱中脱不可尽。二者四马之路不可极。三者可意之王不可极四者十二因缘无有主不可尽。是为四。复有九法不可尽。一者无我之语不可尽。二者无作之想不可尽。三者寂寞泥洹之语不可尽。四者所度不可尽。五者大海流水无有懈倦不可尽。六者诸恶无垢不可尽。七者苦痛之声不可尽。八者去来之想不可尽。九者所度无主不可尽。是为九。复有九法不可尽。一者诸佛刹土不可极。二者诸菩萨所从来处不可极。三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心者不可极。四者失愿取罗汉辟支佛不可极。五者十方菩萨从一佛刹飞到一佛刹不可极。六者六波罗蜜不可极。七者三三昧不可极。八者过于泥洹亦如化不可极。九者三昧不可极。是为九。宝来菩萨语舍利弗言。菩萨有三十二宝。一者其心不着爱欲。是即忍辱不可极。二者不起我非我亦无所造。是故忍辱不可极。三者不念一切善恶。是为忍辱不可极。四者不恨心意于一切。是为忍辱不可极。五者不嗔怒向一切人。是为忍辱不可极。六者不怀念他人...(第0253部~佛说无极宝三昧经二卷)
...大部外重译经?第0262部
佛说大乘四法经一卷
唐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等奉敕初译
佛说大乘四法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众。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有四种法。菩萨摩诃萨。尽其寿量常应修行。乃至虽遇丧命因缘。亦不得舍。何者为四。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菩提心。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善知识。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不得弃舍堪忍爱乐。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阿练若。诸苾刍如是四法菩萨尽寿常应坚持。宁丧身命而不舍离。尔时世尊重演其义。说伽他曰。
世间明慧者 应发菩提心
常思一切智 恒近善知识
住堪忍爱乐 依止阿练若
犹如师子王 远离诸惊怖
诸明慧者修行此法。速能超出众魔罗网。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时薄伽梵说此经已。诸苾刍等。欢喜奉行。
...(第0262部~佛说大乘四法经一卷)
...以者何。夫为菩萨。必为利乐诸有情故。勤求无上正等菩提。乐二乘人志意下劣。惟求自证般涅槃乐。以是因缘。新学菩萨不应与彼同住一寺。同止一房。同处经行。同路游适。若诸菩萨。已于大乘具足多闻得不坏信。我别开许与彼同居。为引发心趣菩提故。若彼种类善根未熟。不应为说大乘法教。令生诽谤获罪无量。
新学菩萨但应亲近久学大乘多闻菩萨。为于无上正等菩提。所种善根速成熟故。不应亲近乐二乘者。所以者何。彼障菩萨菩提心故。彼令弃舍菩提心故。彼令亏损菩提心故。彼令毁犯菩萨行故。菩萨宁当弃舍身命。不应弃舍大菩提心。发起趣求二乘作意。若诸菩萨劝诸有情。舍菩提心趣二乘地。若诸菩萨劝诸有情。舍菩提心造诸恶业。俱堕地狱受诸剧苦。菩萨宁守大菩提心。造五无间受地狱苦。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预流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百千大劫受地狱苦。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一来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受傍生身或作饿鬼。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不还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造十恶业堕诸恶趣。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无生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入大火坑救诸含识。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同怯贼投涅槃界。
菩萨哀愍一切有情。于生死中轮转无救。初发无上菩提心时。一切天人阿素洛等皆应供养。已能映夺一切声闻独觉极果。已能摧伏一切魔军。诸恶魔王皆大惊怖。时德严华闻佛语已。重请佛言。何谓魔军。惟愿世尊...(第0272部~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
...舍身命。不弃菩提而入声闻求罗汉道。菩萨劝请一切众生已。尔时若舍菩提之心。别起异道入于声闻罗汉道果。因恼乱故菩萨而退菩提。二人俱堕。无间地狱。佛告夫人。修行菩萨宁犯杀等五种大罪。不学须陀洹果。不退菩提修行。菩萨宁于一劫百劫乃至千劫受地狱苦。不学斯陀含果。不退菩提修行。菩萨宁堕畜生。不学阿那含果。不退菩提修行。菩萨宁杀害众生堕于地狱。不修阿罗汉果。不退菩提。罗汉独证私入涅槃。譬如小贼密入他舍。修行菩萨菩提心故摄诸众生。宁同火坑不住。声闻寂灭涅槃。不退菩提。以是义故为摄众生令入佛道故。如是修行菩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之所尊重。堪任供养超越声闻。则邪魔眷属无能娆恼。
尔时夫人白佛言。何者邪魔眷属。佛告夫人。敷演大乘经典之处。若有众生闻说大乘心不乐闻调弄诽谤。当知则是邪魔眷属。诽谤大乘经典心故。死堕阿鼻受苦无量。复生饿鬼食火屎尿。无量劫中受苦毕已。后生人中盲聋喑哑病癞不具。此等众生命终之后...(第0273部~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
...善男子。以何因缘我今独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诸人善听。我为汝等重说昔因。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佛是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着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必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苏。外道赞言。诸佛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人咸号为延命树。以此因缘有其二名。应当知之。我为汝等视其所要。说此语已。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法王子。如汝所说一无有异。一切大众闻此持珠校量功德。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291部~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
...德差别。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曼殊室利菩萨言。乃往过去有佛出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邪见坏心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之所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见。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其实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应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子乃重苏外道欢喜。赞言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时诸外道闻此事已。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佛神力不可思议。以此因缘世人皆号为延命树。其菩提树遂有二名。一名菩提树。二名延命树。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说是语已。佛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如汝所说。尔时大众闻说持珠功德经已。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292部~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
... 号名曰净藏
救护诸世间 没于苦海者
佛告阿难汝今好当谛听。佛语慎勿忘失。此药王药上二菩萨者。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世尊灌顶法子。若有众生闻此二菩萨名者。永度苦海不堕生死。恒得值遇诸佛菩萨。何况具足如说修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二菩萨所说神咒。若观此二菩萨身相者。于现在世必得见药王药上。及见于我贤劫千佛。于未来世见无数佛。一一世尊为其说法。生净佛土其心坚固。终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阿难即从座起。为佛作礼绕佛七匝。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之。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此法之要名灭诸罪障。亦名忏悔恶业神咒。亦名治烦恼病甘露妙药。亦名观药王药上清净色身。佛告阿难此法之要。有如是等殊胜妙名。我灭度后若有比丘及比丘尼闻此经者。至心随喜经须臾间。四重恶业皆悉清净。若有优婆塞优婆夷闻此经者。至心随喜经须臾间若犯五戒。破八支斋疾得清净。若国王大臣刹利居士。毗舍首陀婆罗门等...(第0301部~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
...尊妙奇特最难见闻。具有无量神通功德。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守持净戒精进勇猛。恳驾身心。于诸有情起大悲心。舍所身分珍宝谷帛。处处求觅是真言经。如法书写。三十六月依法作坛。昼夜六时受持读诵母陀罗尼真言。奋怒王真言。溥遍心印真言。不思议观陀罗尼真言。结印灌顶如法观置。斯人则名无量劫中。种种难行苦行善根。何以故我已知此陀罗尼真言。乃是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无上无等三藐三佛陀神通功德。莲花手若受持者。发菩提心。观照五蕴眼界色界乃至识界。十二因缘自性空寂。离我我相离有情相。离受者相离一切相。何以故法自本来性自寂静。无我无作无自无他。离诸蕴界。是蕴入界真实观察。不可得故无自识故不可执受。是所执受亦不可得。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28 17:16:49
|
只看該作者
何以故一切法本无色无形离诸染着。心不住内外不在两间。内外两间亦不可得。本自清净平等无二。舍无我心主自在觉心本不生。何以故心前中后际不可得故。如是知心超越世间。唯法无我根本警诫。淹留修行揃拔烦恼无明根...(第0313-02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作法。我当随逐为作拥护。为除无始垢障重罪。为速现与不空随量成就法愿。世尊斯人我常不舍。当与安住不退转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处。我常承事爱乐是人。亦如阿难承事如来。无暂懈怠。如是承事乃至涅槃收取舍利。大以七宝起舍利塔。以诸华香种种幢幡宝盖衣服。常作供养无时断绝。世尊我于此人。如是爱乐恭敬尊重观侍供养。世尊若旃茶罗人受持此法。不识恩义外示贤善内行腐败。窃盗一切陀罗尼真言坛印三昧耶。我慢贡高无菩提心。不持净戒不住慈悲。谄曲嫉妒互相毁蔑。谤讟一切陀罗尼真言坛印三昧耶。亦不具信此陀罗尼真言坛印三昧耶。如斯人辈是真恶族旃茶罗种。世尊如是旃茶罗人。我以种种方便神力。欲脱此人少许厄难。无能得济。由斯因缘修不成就非我过咎。世尊复有苾刍苾刍尼诸族姓子。身意恬寂持如来戒。正见正信是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广大解脱莲华曼拏罗印三昧耶。具依众法无诸妒心。昼夜精勤受持读诵恒不断绝。我随爱乐肩负是人恒不舍离。心...(第0313-03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得成就。惟愿如来为令解释断诸疑惑。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谓执金刚秘密主菩萨摩诃萨言。如是如是。此法具有种种秘密轮摄如来陀罗尼真言之行成就法门。若有最上成就斯者。则得无量大智海生。获大成就。无量广大六波罗蜜多福蕴善根成就相应。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何者名得最上成就。云何以此成就得诸成就。尔时如来谓执金刚秘密主菩萨摩诃萨言。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有少宿植真菩提心善根种子如芥子者。彼人则得最胜成就。如是真实菩提心人。随其力办当作金铜舍利制多。于制多中置佛舍利。恒常精进。日日当以种种香水。如法灌浴舍利制多。置于坛内。并置此经。常以种种华香供养。受持读诵听闻修习。令不间断。则得最上成就之法。所作诸法尽皆成办。以是受持供养功德。日日则当承事供养九十九殑伽沙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种诸善根。复得此诸如来受记加被护念赞叹。无量方便善根成熟。复得一切菩萨摩诃萨。共所修治恭敬顶礼。无量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广大解脱莲华曼拏罗...(第0313-03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行下见下智。心不痴乱心不怖惧。心不动摇心不嫉妒。心不悭贪心不障惑。心无罪垢心无世间生死涅槃诸恶觉观。常令慧心显现明照。犹如无量百千日轮清净法界。亦如大海广深无际。踰过众流。执金刚秘密主菩萨摩诃萨。获得如是无量广大积聚功德。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云何使心迷惑失念。此受持者复得旖暮伽王无量无数清净色受想行识法。清净眼耳鼻舌身意法。清净色声香味触法法。清净一切法界法。执金刚秘密主菩萨摩诃萨。以实清净真菩提心。信解受持读诵修习此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三昧耶者。证得如是清净之法。云何心神而有迷乱。执金刚秘密主菩萨摩诃萨。且待须臾。我欲佛前现此一切菩萨摩诃萨。共所合掌恭敬顶礼。一切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广大解脱莲华坛印三昧耶。种种神通威德相状。尔时执金刚秘密主菩萨摩诃萨。闻断不空王庄严功德大神通法已。适然欢喜解心踊跃。叹未曾有断诸疑结。解心清净解法清净。心不疑惑此一切菩萨摩诃萨。共所合掌恭敬顶礼...(第0313-03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相更无别异。由斯因缘说是清净莲华明王名号。通入一切如来种族秘密心陀罗尼真言坛印三昧耶有大威德。若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信解受持此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真言者。则等受持三世诸佛如来种族秘密心陀罗尼真言坛印三昧耶。当得三世诸佛如来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成熟善根。为于三世诸佛如来而常赞叹。与不空最大成就三昧耶悉地相应。得一切如来种族秘密平等三昧耶悉地相应。得一切菩萨摩诃萨神通真言明心大三摩地神变境界相应。得大菩提心六波罗蜜庄严相应。得一切真言明王大曼拏罗印三昧耶随顺相应。此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真言神通威德。又复常得一切如来神通三摩地加被。一切菩萨摩诃萨神通三摩地加被。以斯因故说是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真言。有大威德有大神力。若有暂以华果涂香音声。供养读诵处者。则当承事供养三世一切如来一切种族秘密心陀罗尼真言大曼拏罗印三昧耶。受持读诵是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真言者。一切药叉罗刹毗那夜迦。作障难者尽皆驰散。一切诤论...(第0313-03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伏毒害大悲功德。观世音菩萨以此数息。心定力故如驶水流。疾疾得见观世音菩萨及十方佛。佛告诸比丘汝等善听。欲服甘露无上法味。若诸比丘已得出家。当自摄身不坏威仪。端坐正受无外向意。观于苦空无常败坏不久磨灭。修五门禅当自观身。从头至足一一节间。皆令系念停住不散。谛观众节如芭蕉树内外俱空。当知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说是语时。尊者舍利弗。在寒林中还坐树下。已解佛意端坐正受。入于三昧身真金色。令无数人见者欢喜发菩提心。时优波斯那即从座起。至尊者舍利弗所。头面着地接足作礼。白言尊者。向者如来赞叹数息。以是因缘获大善利。云何数息唯愿尊者为我解说。眼眼识与色相应云何摄住。耳耳识与声相应云何摄住。鼻鼻识与香相应云何摄住。舌舌识与味相应云何摄住。意意识与攀缘相应云何摄住。诸颠倒想与颠倒相应云何摄住。色声香味触与细滑相应云何摄住。而此识贼如猿猴走。游戏六根遍缘诸法云何摄住。时舍利弗告优波斯那。汝今当观地大地无坚性。...(第0322部~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一卷)
...如水上泡。如幻如化如露如电。一一谛观十二因缘成缘觉道。或入寂定琉璃三味。见佛无数发无上心。修童真行住不退转佛告舍利弗。如优波斯那闻我说是大悲章句数息定法。破无数亿洞然之恶。成阿罗汉具戒定智解脱知见。身出水火碎身灭度。令无数人发大善心。舍利弗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观世音菩萨大悲名号。及消伏毒害六字章句。数息系念净行之法。除无数劫所造恶业破恶业障。现身得见无量无边诸佛。闻说妙法随意无碍。发三种清净三菩提心。若有宿世罪业因缘。及现所造极重恶行。梦中得见观世音菩萨。如大猛风吹于重云皆悉四散。得离重罪恶业生诸佛前。佛说是语已告舍利弗。我今为此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消伏毒害无上章句。说偈赞叹。
我敕提头赖吒等 慈心拥护受持经
令闻大悲名号人 譬如天子法臣护
我敕海龙伊罗钵 慈心拥护受持经
如护眼目爱己子 昼夜六时不远离
我敕阎婆罗刹子 无数毒龙及龙女...(第0322部~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一卷)
...养功德多不。佛告师子威勿作是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所而修供养功德多不。何以故。如来无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所若存若亡而修供养。师子威当知是人终必于三乘中。随其因缘而得解脱。复次师子威。若复有人见佛世尊。心生欢喜尊重赞叹。以诸供养施于如来。又复有人于如来灭后。若见舍利心生欢喜。是二功德等无有异。复次师子威。若在家菩萨以诸珍宝积如须弥。供养声闻及辟支佛。不如出家菩萨发菩提心。以一金钱供养如来。复次师子威若复有人。于千万岁亲近世尊备修供养。若复有人如来灭后发菩提心。以一香华入僧伽蓝。举足下足作如是言。南无世尊。以此深解殷重信心。供养如来舍利宝塔。不以求报不以疑惑。未得解脱中间。若千万亿劫不堕恶道。师子威谛听。有陀罗尼名曰华积。我今当说。为诸天人多所饶益。若善男子。能于华积陀罗尼咒。受持读诵亲近依行。功德胜彼。是人世世得一闻持。不堕诸恶险棘道中离诸艰难。常见妙宝常见诸佛诸根常具。不生下贱卑隶人家。常得不离菩萨弘心。常得种种无量慧辩。为无量十方诸佛如来之所知见...(第0333部~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一卷)
...此总持法。彼诸夜叉速来守护。复有八大菩萨在欲天住。彼当护念受持陀罗尼者。其名曰光明菩萨。慧光明菩萨。日光明菩萨。教化菩萨。令一切意满菩萨。大自在菩萨。宿王菩萨。行意菩萨。彼诸菩萨得陀罗尼。若菩萨得陀罗尼当成实愿知恩。菩萨若持陀罗尼当得真实法与众生共之。若菩萨受持陀罗尼当具足功德。成就深慧。佛说此法三十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得此取无边门陀罗尼。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八毗婆罗数诸天及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经。云何受持。佛告舍利弗。此经名取无边门陀罗尼。汝当受持。亦名菩萨一向所行。汝当受持。亦名除一切诸魔。汝当受持。亦名得一切智。汝当受持。尔时舍利弗及诸菩萨。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349部~舍利弗陀罗尼经一卷)
...一心专修。得陀罗尼法利势力。使诸众生皆爱念之。一切所须随意不乏。百由旬内无诸衰患。如是行者应当修陀罗尼。发真实愿忆念精勤。爱乐一切善法。分布施戒等心广惠。随彼多少无所吝惜。行者受持此陀罗尼。又应尊重佛及法僧。于三宝所恒生敬畏。一心专修甚深法忍。
世尊说此陀罗尼时。三千恒河沙百千亿那由他诸菩萨等。悉得此陀罗尼门名说无量。又复证于不退转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十频婆罗诸天人等。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今皆悉发无上道意。
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名斯经。云何奉持。告舍利弗。此经名为无量门总持陀罗尼。如是受持。亦名摧破一切众魔总持陀罗尼如是受持。亦名菩萨一分超意总持陀罗尼如是受持。亦名一分得一切智总持陀罗尼如是受持。尔时世尊说此经已。舍利弗等诸大声闻。菩萨人天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一切世间闻佛所说。欢喜踊跃顶戴受持作礼而退。
...(第0350部~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
...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舍利弗彼宝首焰王如来临灭度时。有转轮王名曰持光明。王四天下快得自在。王有太子名无念德道。其初生时形如十六岁童子。从彼世尊得闻此持。闻此持已专精求学。经七千岁不为睡眠之所荫盖。七千岁中未曾起身爱。未曾念王事。又七千岁中身不猗卧端坐正受。于是即见九十亿那由他诸佛。从其闻法皆能受持。便出家学道。九万岁中以是无量门出生之持广为人说。于一生中成就八十亿那由他人。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劝进教化令不退转。彼时众中有长者子名曰月幢。得闻是持至心随喜。彼以随喜善根因缘故。常得亲近九十亿佛。得最上持得最上处无量辩才。复于三劫亲近诸佛。三劫末时月幢得佛号灯光如来应供等正觉。彼时王子无念德道者。今西方无量寿佛是。舍利弗我亦与贤劫诸菩萨。曾闻此持闻已随喜。以此随喜善根因缘。除却四十万劫生死之罪。又得亲近九十亿佛。是故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此妙持当勤随喜。...(第0352部~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一卷)
...民安乐。时王有子名曰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彼如来。闻是陀罗尼法本。闻已欢喜。即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此陀罗尼法本。未曾睡眠亦不偃侧端坐一处。不贪财物不贪王位不乐自身。得值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诸佛说法尽能听闻闻已能持。爱乐修习厌离家法。剃除须发而作沙门。作已复于九万岁中。修习此入无边入门陀罗尼皆善成熟。善成熟已复以此偈。广为众生分别显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发心积功累德。皆悉住于不退转地。舍利弗汝且知之。当于是时有一长者名曰月相。彼有一子名无边光。从彼比丘闻是入无边门法本陀罗尼故。起随喜心。由此随喜善根因缘故。得值九十亿佛。得胜上陀罗尼。得胜上起信法门。有所言说人皆奉用。复得胜上相续无断辩才。超过一切诸菩萨众。于彼一切如来所经三劫中常皆供养。过三劫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汝今当知。莫生疑心而作碍想。尔时月相长者子岂异人乎...(第0355部~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
...此陀罗尼者。要须精心用意如是。菩萨应发真实誓愿。知恩报恩日夜求法。以法自娱修甚深法忍。如是菩萨应须行施分布于人。随己所有以给于人。假令唯有此一物亦须施人。如是菩萨复须恭敬一切卑心下顺。专心一意学甚深忍。诸菩萨等。当应如是修行陀罗尼法本。尔时世尊说是陀罗尼法本时。于其众中有三十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等诸菩萨。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至不退转地。六十亿百千那由他天人等众。未发心者皆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我等大众云何奉持。佛告长老舍利弗言。此经名为入无边法本陀罗尼。如是受持此经。亦名一向出生菩萨。如是受持此经。亦名降伏一切魔怨如是受持此经。亦名决定趣向一切智故如是受持。佛说此经已。长老舍利弗及诸声闻。菩萨大会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355部~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
...相。以无生相甚深之义。是一切诸法体故。然诸菩萨不应同于声闻缘觉。取佛非相。谓佛入于寂灭涅槃。诸相皆灭无复更生。菩萨不尔何以故。如来之身无尽相故。普为众生于一切法。以非明照显现色身。以法作相集福资粮。以如来色身无尽相故。三十二相以无尽相故。一切诸法亦无尽相。若众生界度脱未尽。如来常以诸相严身光明显现。于其相中。复现奇特无量诸相。其相云何。所谓十方诸佛及刹。于其相中悉皆影现若有众生见闻此者。信解开悟长菩提心。由是菩萨不应以非相取于如来。
复次菩萨不应同于声闻缘觉。执取如来八十种好。乃至灭相如上所说。若众生界度脱未尽。如来常以随好严身光明照曜。于其好中。复现奇特无尽诸相。其相云何。所谓我初发心。身为国王名曰光明。及以值遇然灯如来授我记别。乃至第三阿僧祇劫。于其中间所有苦行。一一皆于随好中现。若有众生见闻此者。信解开悟长菩提心。菩萨由此不应执取随好灭相。亦不念于家族眷属。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行不到亦无所得。不垢不净不智不愚。亦无说法无我净无众生净。不自利不利他不生法不灭法。亦不清净身语意业。亦非过去未来现在。非自为非为他。舍利弗此菩萨。始从观察如来色身及蕴界处。如是成就。则为诸佛之所忆念入是法门。尔时菩萨用此法门净菩提性。能知如来无上真净菩提法身。是诸如来法身之体。非诸凡愚所行境界。亦非二乘初学菩萨之所能知。何以...(第0356部~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
...为八。一名噜遮。二名鞞唠战。三名般娘钵鞞。四名窣耶揭鞞。五名萨低。六名阿鞞钵耶钵本。七名诺叉怛啰阇。八名遮唎怛磨。是八菩萨亦当营卫。资助道业令得此法。持是陀罗尼者。应当尊重信受奉行。慈愍众生舍其过恶。虽受少恩心常念报。于甚深法专求开解。以善方便恒利众生。于来乞者惠施无吝。如来说是法时。有三十二恒河沙等菩萨得此陀罗尼。于无上菩提皆不退转。复有六十频拔啰菩萨得无生忍。复有三万二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诸天雨花。百千乐器不鼓自鸣。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云何奉持。佛告舍利弗。此经名为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亦名能达菩提陀罗尼。亦名得一切智降伏众魔陀罗尼。如是受持。尔时世尊说此经已。长老舍利弗及余刹土诸来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356部~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
...。以是义故。汝应当知有是菩提。文殊师利。是名有相入陀罗尼法门。文殊师利。生是菩提是陀罗尼法门。文殊师利言。世尊。如来经中为诸众生说远离生法。云何而言生是菩提。佛言。文殊师利。菩萨欲求生处。须观无生无灭处。不见生灭等相。以是义故。文殊师利。汝应当知生是菩提。若能入此相者。得捷疾辩利辩深辩无等辩无等等辩无住辩无尽辩。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地菩萨能行如是甚深等法。佛言。文殊师利。若菩萨不住菩提。不发菩提心。不攀缘诸佛法。不成就诸佛刹。不远离贪欲嗔恚愚痴。不超越烦恼。不教化众生。亦于诸法不作二相。文殊师利。是诸菩萨住如是地。文殊师利言。世尊。若人能受持是金刚场陀罗尼。读诵解说。是人现在得几种功德。佛告文殊师利。若有人能受持是金刚场陀罗尼。读诵解说。心常思惟不令忘失。彼人生生世世。于正法中心无诽谤得无所畏。于现世中。诸天龙夜叉乾闼婆等常来守护是人。常于一切诸佛法中无有疑心。一切诸法中得分别智。文...(第0368部~金刚场陀罗尼经一卷)
...善光。次有紧那罗城。名娱乐庄严。次有摩睺罗伽城。名宝金刚幢。时彼林中。有一道场。名宝华庄严。其道场前。有大莲华名华焰具足。纵广百亿由旬。十亿莲华眷属围绕。时彼世界过百岁已。有佛出世。如是次第。有十须弥山尘数如来。出兴于世。其最初佛。名一切功德本胜须弥山云。时佛处彼大莲华上。眉间白毫放大光明。名一切功德觉。有十佛世界尘数光明。以为眷属。彼光灭除一切众生烦恼盖障。令得净心起功德海。永离三恶八难诸趣。发菩提心。诸佛子。时彼焰光城中。有王名爱见善慧。其王统领万亿诸城。有三万七千夫人采女。二万五千子。其第一子名功德胜。次名普庄严童子。时彼童子。见佛无量自在功德善根因缘故。即得十种三昧。名曰诸佛具足功德三昧。普门方便三昧。净方便云三昧。教化众生三昧。一切音声充满三昧。无量功德诚向三昧。如实觉诸法三昧。广地方便海三昧。胜解脱三昧。一切智光三昧。尔时普庄严童子。以偈颂曰。
犹如千日出 虚空靡不...(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妻子眷属俱 当诣见最胜
尔时爱见善慧王。与七十七亿那由他眷属俱。往诣一切功德本胜须弥山云佛所。到已头面礼足于一面坐。有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于一面住。尔时如来。教化一切诸众生故。于彼大众海中说经。名现三世一切诸佛集会。世界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随诸众生所应解故。尔时普庄严童子。闻是经已。宿世功德因缘故。得一切法具足三昧。一切法来入安住菩提心三昧。法界师子光方便三昧。法眼清净三昧。尔时童子以偈颂曰。
我闻最胜法 清净慧眼开
能见一切佛 过去功德海
我见一切生 如本色具足
随本名身业 供养一切佛
过去诸佛所 无量劫海行
我见诸佛海 清净佛刹海
于生死海中 舍自身无量
修菩萨胜行 严净佛刹海
舍无量耳鼻 头目及手足
王身大臣身 具足...(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二乘
斯等一切莫能知 何况菩萨余功德
十方一切诸世界 能以一毛悉称举
彼知菩萨具足行 疾得如来一切智
十方一切大海水 能以一毛渧令尽
于一念中悉知数 如是行者真佛子
一切世界末为尘 悉能分别知其数
菩萨所行等微尘 是则名为真佛子
过去未来现在佛 一切缘觉及声闻
分别解说不能尽 发心菩萨诸功德
菩萨初发菩提心 广大无量无有边
大慈大悲覆一切 何况菩萨余功德
梵行品第十二
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中。诸菩萨摩诃萨。信家非家出家学道。舍离俗饰被服法衣。彼诸菩萨。云何方便修习梵行。具足菩萨十住道地。速成无上平等菩提。尔时法慧菩萨。答正念天子言。正士。此菩萨摩诃萨。一向专求无上菩提。先当分别十种之法。何等为十。所谓身身业。口口业。意意业。佛法僧戒。应如是...(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云何。彼人功德宁为多不。帝释白言。佛子。彼人功德唯除诸佛。其余一切悉不能知。法慧言。佛子。初发心菩萨。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数不可譬谕不可说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为供养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众生一切乐具。百劫乃至千亿那由他劫。故出兴于世。亦不为教尔所众生净修五戒十善。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出兴于世。欲不断佛种故。发菩提心。欲充满十方一切世界故。发菩提心。欲悉度脱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发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起故。发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发菩提心。欲悉知一切群生虚妄烦恼习气故。发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菩提心。欲悉知一切众生心心所念故。发菩提心。欲悉分别三世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欲悉知一切诸佛平等境界故。发菩提心。佛子。复置此谕。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过东方无量世界。彼人以此自在神力。从此东行。尽无量无数阿僧祇劫。犹不能得世界边际。又第二人神力自在。于一念顷。能过前人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所行世界。此第二人从此东行。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犹不能得世界边际。又第三人神力自在。于一念顷。能过前人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四人神力自在。于一念顷。能过前人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所行世界。又第五人神力自在。于一念顷。能过前...(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乃至不可数不可譬谕不可说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佛子。假使有人。于第一人及所劝众生精勤方便。念念次第。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所作功德诸供养具。于一念中皆悉能辨。此人如是精勤方便。念念次第。于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供养功德。广说如前。如是展转乃至第十人。广说亦复如前。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功德之藏百分千分。乃至不可数不可譬谕不可说分。彼人功德不及其一。何以故。佛子。彼菩萨不为齐限。供养尔所如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悉供养十方法界虚空界等世界中三世诸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得知尽过去际诸佛无障碍智。得信尽未来际诸佛功德。得知尽现在际一切诸佛所说智慧。彼三世一切诸佛功德。此菩萨摩诃萨。悉皆信向。受持修习得证身证。悉等诸佛一切功德。何以故。初发心菩萨摩诃萨。欲不断一切诸佛性故。发菩提心。欲令慈悲心充满一切世界众生悉无余故。欲悉度脱一切众生故。欲悉知一切世界成败故。欲悉知一切世界众生垢净起故。欲令三有众生悉得清净故。欲悉知一切众生心念烦恼习故。欲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欲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欲悉知一切众生心心行故。欲悉知一切三世众生故。欲悉知三世诸佛具足功德故。欲悉知三世诸佛无上菩提故。欲悉知三世诸佛具足净法故。欲悉知三世诸佛法平等相故。欲悉知三世诸佛无上智慧因缘清净故。欲悉...(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知一切众生心念烦恼习故。欲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欲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欲悉知一切众生心心行故。欲悉知一切三世众生故。欲悉知三世诸佛具足功德故。欲悉知三世诸佛无上菩提故。欲悉知三世诸佛具足净法故。欲悉知三世诸佛法平等相故。欲悉知三世诸佛无上智慧因缘清净故。欲悉知长养三世诸佛智慧力故。欲悉具足三世诸佛无畏法故。欲悉具足庄严三世诸佛不共法故。欲悉得法界等无量无边三世诸佛平等智慧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此初发心菩萨即是佛故。悉与三世诸如来等。亦与三世佛境界等。悉与三世佛正法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三世诸佛平等智慧。所化众生皆悉同等。悉能震动一切世界。悉能普照一切世界。悉能休息一切世界诸恶道苦。悉能严净一切世界。悉于一切世界示现成佛。悉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悉令一切众生解深法界。悉能护持诸佛种性。悉得诸佛智慧光明。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常不远离三世诸佛及诸佛法。一切菩萨缘觉声闻及所行法。世...(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无量无数劫
称赞初发心 功德不可尽
诸佛功德藏 菩萨由是生
于诸三有中 最胜无伦匹
欲得一切佛 明净智慧灯
应建弘誓愿 速发菩提心
一切功德中 菩提心为最
能得无碍智 从佛法化生
一切众生心 悉可分别知
一切刹微尘 尚可算其数
十方虚空界 一毛犹可量
菩萨初发心 究竟不可测
因初菩提心 出生三世佛
一切诸众生 种种上妙乐
佛所赞功德 因此悉具足
于佛境界中 其心无疑惑
若能永远离 一切诸疑惑
则能灭众生 无量诸障碍
因初菩提心 严净诸佛国
普令一切众 具足微妙智
欲见十方刹 三世一切佛
又欲得无量 甚深功德藏
若欲灭众生 无量生死苦
应建坚誓愿 速发菩提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 明法品第十四
尔时精进慧菩萨。问法慧菩萨言。佛子。初发心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之藏。以大庄严而自庄严。乘一切智乘入菩萨离生道。远离世间志求正觉。诸佛所住皆以得住。决定成就无上菩提。彼菩萨摩诃萨。云何修习功德转胜。令诸如来皆悉欢喜。具足菩萨所住功德清净之行。大愿成满得菩萨藏。随其所应而化度之。已能不舍诸波罗蜜。随所请众生皆悉度脱。兴隆三宝永使不绝。一切所为善...(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悉令一切永离恶道。勤修精进超出众难。贪欲多者教离欲观。嗔恚多者教平等观。邪见多者教因缘观。欲界众生。教离欲恚恶不善法。色界众生。教增上观。无色界众生。教细微智慧。乐声闻缘觉教寂静行。乐大乘者教以十力庄严大乘。如初发心时。见有众生堕诸恶道。大师子吼。我当知其心病。以诸法门而济度之。菩萨具足如此智慧。皆能度脱一切众生。佛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者。则能兴隆三宝永使不绝。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能令佛宝不断。开示甚深诸妙法藏。是故能令法宝不断。具足受持威仪教法。是故能令僧宝不断。复次悉能赞叹一切大愿。是故能令佛宝不断。分别解说十二缘起。是故能令法宝不断。行六和敬。是故能令僧宝不断。复次下佛种子于众生田。生正觉芽。是故能令佛宝不断。不惜身命护持正法。是故能令法宝不断。善御大众心无忧恼。是故能令僧宝不断。去来今佛所说正法不违其教。是故能令三宝不断。菩萨如是不断三宝。一切所行无有不...(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以偈颂曰。
最上无过者 甚深不可说
一切语言断 清净如虚空
谛观人师子 无量自在力
诸佛无虚妄 世间生妄想
导师所演说 其法甚深妙
随顺因缘起 如来清净身
斯等大乘智 诸佛之境界
若欲求此智 常应亲近佛
清净心供养 一切诸导师
心常无厌足 究竟成佛道
无尽功德藏 增长菩提心
远离诸疑惑 观佛无厌足
究竟一切法 法化生佛子
彼悉能解了 诸佛自在力
智慧王所说 欲为诸法本
应起清净欲 志求无上道
若能敬诸佛 知报如来恩
彼人未曾离 一切诸导师
如是得见闻 诸佛及佛法
具足清净愿 究竟无上道
尔时勇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以偈颂曰。
有眼有日光 能见...(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佛所住。观无生性。境界法印印彼发心。受持如来清净回向。观察平等法性回向。入无行方便出生诸行心舍一切回向。无量方便回向。离一切有回向。安住离相方便修习法门善根回向。菩萨从初发心修习一切诸妙善根皆悉回向。以此善根于生死中而不可坏。求一切智心不退转。处一切有寂定不乱。度脱一切众生。不着生死。得无碍智门。修菩萨行。而彼善根不可穷尽。世间诸法所不能坏具足清净诸波罗蜜。究竟一切智力。菩萨摩诃萨。如是舍离痴闇成菩提心。普照一切长白净法。善根回向具足众行。清净直心观察平等。深入诸法知业如幻。业报如电。诸行如化。因缘生法如响。菩萨行如影。无著法眼之所出生。无作所作。其性寂灭。入有为无为。于一切法了达无二解如实性。分别菩萨一切行相。不着诸相。善知方便入同事业。不舍一切白净善法。离一切障无碍无著。常为诸佛之所护念。远离愚痴。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善根出生善法。不坏业报明见真实。善解回向。以方便力。出生业报。究竟法...(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而现在前。譬如比丘得于神通。心得自在。次第乃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皆悉尽灭。菩萨亦如是。菩萨住是地。诸勤方便身口意行。皆悉息灭。住大远离。如人梦中欲渡深水。发大精进。施大方便。未渡之间。忽然便觉。诸方便事。皆悉放舍。菩萨亦如是。从初已来。发大精进。广修道行。至不动地。一切皆舍。不行二心。诸所忆想。不复现前。譬如生梵世者。欲界烦恼不现在前。菩萨亦如是。住不动地。一切心意识不现在前。乃至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前。何况当生诸世间心。佛子。是菩萨随顺是地。以本愿力故。又诸佛为现其身。住在诸地法流水中。与如来智慧为作因缘。诸佛皆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得是第一忍。顺一切佛法。善男子。我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汝今未得为得。是故勤加精进。亦莫舍此忍门。善男子。汝虽得此第一甚深寂灭解脱。一切凡夫离寂灭法。常为烦恼觉观所害。汝当愍此一切众生。又善男子。汝应念本所愿。欲利益众生。欲得...(第0083-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欲求转胜寂灭解脱。欲转胜思惟如来智慧。欲入如来深密法藏。欲观察不可思议大智慧。欲观察诸陀罗尼三昧重令清净。欲令神通广大。欲分别世界差别。欲修诸佛力无所畏不共法。无能坏者。欲顺行诸佛转法轮力。欲不舍所受大悲大愿。菩萨如是思惟。得入第九地。菩萨住此地。如实知善不善无记法行。知有漏无漏法行。世间出世间法行。思议不思议法行。定不定法行。声闻辟支佛法行。菩萨道法行。如来地法行。有为无为法行。随顺如是智慧。知菩提心所行难。知烦恼难。业难。诸根难。欲难。性难。直心难。使心难。生难。习气难。三聚差别难。知众生诸心差别相。庄饰世心相。速转心相。坏不坏心相。无形心相。无边自在心相。清净差别心相。垢无垢心相。缚解心相。谄曲质直心相。随道心相。皆如实知。是菩萨知烦恼深相。浅相。知心伴相。不相离相。知使缠差别相。知是心相应不相应相。随是生时得果报相。知三界中差别相。知爱痴见深入如箭相。知憍慢痴重罪相。知是三业因缘不...(第0083-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于佛得一心不坏净信。难胜地中。生世间无量方便神通。起世间事。现前地中。观甚深因缘法。远行地中。以大广心。善观诸法。不动地中。能起大庄严示现。善慧地中。能得深解脱。通达世间行。如实不失。法云地中。能受一切诸佛大法明雨。佛子。譬如大摩尼宝珠。有十事能与众生一切宝物。何等为十。一出大海。二巧匠加治。三转精妙。四除垢秽。五以火炼治。六众宝庄严。七贯以宝缕。八置琉璃高柱。九光明四照。十随王意雨众宝物。菩萨发菩提心宝。亦有十事。何等为十。一初发心布施离悭。二修持戒头陀苦行。三以诸禅定解脱三昧令转精妙。四以道行清净。五炼以方便神通。六以深因缘法庄严。七以种种深方便智慧贯穿。八置神通自在幢上。九观众生行。放多闻智慧光明。十诸佛授智职。于一切众生。能为佛事。堕在佛数。佛子。是菩萨所行集一切智慧功德法门品。若不深种善根。不能得闻。问言。佛子。若得闻者。是人为得几所福。答言。随佛所有智慧势力。如是发萨婆若心所缘...(第0083-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除一切世间垢秽。与众生一切种智因缘。示不可思议智慧庄严事。赞叹一切菩萨功德差别相。欲令诸地转胜明。显示众生故。承佛神力。以偈颂曰。
诸菩萨所行 乐于善寂灭
其心无所著 犹若如虚空
除贪恚痴垢 安住于道智
如是无上行 愿乐欲听闻
如是诸菩萨 在于无量劫
勤心常修习 一切诸善根
供养无量佛 辟支阿罗汉
为利众生故 乃生菩提心
精进持戒行 头陀除罪垢
修善忍转妙 惭愧威德满
福慧因缘故 胜远心明净
深乐于佛智 同佛生菩提
供养于一切 十方三世佛
如虚空等国 悉皆令清净
一切法平等 善悉通达故
为度诸众生 发于菩提心
诸菩萨如是 生是无量心
至于欢喜地 息恶乐布施
得诸本愿力 增广慈悲心
深行十善道 能到离垢地
戒闻功德备 慈心愍世间
永离诸垢秽 深心常清净
普观诸世间 三毒火炽然
如是之大士 入第三明地
观三界皆空 无常亦如病
如痈如疮箭 无量苦常然
见诸有为过 贪乐佛功德
得佛智明焰 ...(第0083-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心
八地中种种 庄严诸神通
九地思妙智 能过一切世
十地能受持 诸佛大法雨
菩萨行大海 难动不可尽
发心出世间 得入于初地
二地净持戒 三地修诸禅
四地道行净 五炼方便慧
六因缘庄严 七深方便慧
八到琉璃幢 九地观众生
一切险难处 智慧光普照
十地受智职 如珠随王意
如是次第净 菩提心妙宝
十方诸世界 所有微尘数
可于一念中 计知其多小
可以一毫末 数知于虚空
诸佛大功德 无量不可尽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九 十明品第二十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何等为十。此菩萨摩诃萨。悉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心念。所谓善心。不善心。无记心。广心。狭心。恶心。胜心。顺生死心。背生死心。声闻心。缘觉心。菩...(第0083-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梵身天欲界诸天恭敬供养。时诸天子。作如是言。我等若不先往恭敬供养卢舍那菩萨。乃至一念顷住兜率天起乐着心者。我则不可。尔时一一天子。与十那由他天子眷属。欲从天下至阎浮提。诣菩萨所。时天妙音语天子言。菩萨摩诃萨。亦不命终生于彼间。随所应化悉令彼见。诸天子。譬如我今非眼所见能出音声。菩萨摩诃萨。住离垢三昧亦复如是。非眼所见。而处处示现命终受生。舍离虚妄灭除憍慢无所染着。是故诸天子。应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意清净。住威仪戒。悔过一切业障烦恼障报障邪见障。以法界虚空界众生界等善身口意业。以众生界等身。众生界等头。众生界等舌。悔过四障。时诸天子闻是声已。皆大欢喜心意柔软。问天声曰。菩萨摩诃萨。云何悔过。尔时天声。以菩萨摩诃萨三昧力故。天善根力故。答诸天子言。业障等罪。不从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积聚于心。菩萨摩诃萨。知此业等因颠倒起。不生疑惑。诸天子。如我天声。说随业报行。随戒随喜。随定寂灭。诸...(第0083-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见。诸天子。譬如明净锭光金玻璃镜。与十世界等。于彼镜中见无量刹。一切山川一切众生。地狱饿鬼若好若丑。形类若干悉于中现。诸天子。于意云何。彼诸影像来入镜不。答言不也。诸天子。一切业报亦复如是。无来去处。而能出生善根果报。譬如幻师能幻人目。当知。诸业亦复如是。若如是知是名清净真实悔过。说是法时。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诸世界中兜率天子。皆得无生法忍。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欲界诸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欲天中一切天女。皆舍女身悉为男子。得不退转菩提之心。尔时诸天子。广闻普贤回向善根。悉得十地诸力庄严。具足三昧。皆悉成就众生界等善身口意业。灭一切障皆得清净。见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七宝莲华。一一华上。皆见菩萨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彼诸菩萨。一一随形好中。放众生界等光明。彼光明中。见众生界等诸佛结跏趺坐。随所应度而为说法。犹未能见离垢三昧之少分也。尔时诸天子。于一一毛孔。化作众生界等妙香华云...(第0083-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
若有闻一切 如来之名号
十方现在佛 及已般涅槃
无尽功德藏 闻名欢喜者
彼得何等利 哀愍分别说
清净真佛子 愿为广敷演
分别深境界 无量功德海
一切诸菩萨 皆一心合掌
恭敬观善逝 瞻仁兼及我
巧语微妙音 愿说真实义
除灭诸疑惑 清净如虚空
因缘及譬谕 为我分别说
无量众闻已 皆发菩提心
一切诸如来 相好庄严身
充满十方国 方便度众生
出微妙音声 演说无量法
因谕随应化 示悟佛菩提
十方一切界 无量佛刹中
不可称说劫 是会甚难见
如此大众集 清净诸佛子
无量亿劫中 难见亦难闻
是故真佛子 愿说微妙义
显现广无量 如来性起法
一切诸菩萨 皆一心合掌
渴仰于大乘...(第0083-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慧菩萨。知诸菩萨大众云集。问普贤菩萨言。佛子。何等为诸菩萨摩诃萨依果。何等为奇特想。何等为行。何等为善知识。何等为勤修精进。何等为正希望。何等为成就众生。何等为戒。何等为自知受记法。何等为入。何等为入如来。何等为入众生心行。何等为入世界。何等为入劫。何等为说三世。何等为入三世间。何等为离忧心无厌悔。何等为无坏智。何等为陀罗尼。何等为知分别说佛。何等为发普贤心。何等为普贤愿行法。何等为大悲。何等为发菩提心因缘。何等为于善知识起恭敬心。何等为清净。何等为波罗蜜。何等为随顺觉知。何等为决定智。何等为力。何等为平等。何等为佛法句。何等为说法。何等为受持。何等为辩。何等为胜法。何等为无著。何等为平等心。何等为出生智慧。何等为变化。何等为持。何等为大正希望。何等为深入佛法。何等为依止。何等为发无畏心。何等为除灭一切疑惑发无疑心。何等为不思议。何等为巧方便微密语。何等为巧方便分别智。何等为正受三昧。何等...(第0083-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愿行。疾得具足普贤愿行。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大悲常观众生。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所归依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随逐邪道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寝生死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在生死海而起大悲。观察众生久远长病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无欲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悲常观众生。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菩提心因缘。何等为十。所谓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因缘。除灭一切众生苦发菩提心因缘。与一切众生种种快乐发菩提心因缘。除灭一切众生愚闇发菩提心因缘。与一切众生佛智发菩提心因缘。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发菩提心因缘。随如来教令佛欢喜发菩提心因缘。见佛色身相好发菩提心因缘。入一切佛智发菩提心因缘。显现佛力无畏发菩提心因缘。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发菩提心因缘。若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应当恭敬供养亲近善知识。何以故。欲速觉一切智故。彼菩萨摩诃萨恭敬供养亲近善知识。起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于善知识。起给侍心。不违心。随顺心。欢喜心。不求利心。一向心。同善根心。同愿心。如来心。同满行心。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于善知识起十种心。佛子。若菩萨摩诃萨发如是十种心。则得十种清净。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清净。究竟不失故。色身清净。随所应化无不见故。音声圆满清净。究竟一切语言法故。辩才清净。巧方便...(第0083-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蹙恶眼视彼。常以和颜等观众生。言常柔软无有粗犷。离恚恨心。而于彼法师求其过恶。是为慢业。以我慢心。于多闻者不往恭敬。起闻法留难。亦不咨问。何等为善何等不善。何等应作何等不应作。作何等业长夜饶益一切众生。作何等行不益众生。作何等行从明入明。作何等行从冥入冥。如是人辈为我心漂没。不能得见出要正道。是为慢业。起慢心故。不值诸佛难得之法。消尽宿世所种善根。不应说而说。起诃责心更相讥论。住如是法应入邪道。但菩提心力故。而不永舍菩萨所行。虽不舍菩萨道。而于无量百千万劫尚不值佛。何况闻法。是为慢业。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慢业。若菩萨摩诃萨。离此慢业。则得一切诸佛十种无上清净意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业。何等为十。所谓信解因缘。不坏因果。是为智业。不舍菩提心常念一切佛。是为智业。亲近一切诸善知识。恭敬供养心无懈怠。是为智业。乐法乐义多闻无厌。专求正法远离邪念修习正念。是为智业。于一切众生不起我心。于一切菩萨起如来想。爱乐菩萨犹如己身。爱重正法如惜己命。爱敬如来如护己目。于持戒者生诸佛想。是为智业。离身口意诸不善业。修行清净身口意业。叹诸贤圣随顺菩提。是为智业。不违缘起离诸邪见。除灭痴闇照一切法。是为智业。于十回向起慈母想。于诸波罗蜜起慈父想。于巧方...(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萨大会。菩萨境界自在变化。菩萨眷属随所来方妙宝庄严诸师子座。菩萨宫殿三昧自在周遍观察。菩萨奋迅勤行精进供养诸佛。菩萨授记长养善根。菩萨受身清净法身智身愿身色身相好。无量光明圆满庄严放大光网变化身云。菩萨充满一切方网菩萨诸行圆满具足。如是等事。一切声闻诸大弟子。皆悉不见。何以故。修习别异善根行故。本不修习能见如来自在善根。亦不修习净佛土行。又不赞叹见佛自在所得功德。不于生死中教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不安立众生于佛菩提。亦不守护如来种姓令不断绝。亦不摄取一切众生。亦不成就诸波罗蜜。不为众生称叹胜妙智慧眼地。亦不修习一切智行。不求诸佛离世善根。亦不出生自在净刹。不求菩萨诸通明眼。不修菩萨境界不坏善根。亦不出生佛力住持菩萨大愿。又亦不知诸法如幻菩萨集会悉皆如梦。亦不修习菩萨离生圣行之心。不得普贤清净智眼。是诸功德。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以是因缘。诸大弟子。不见不闻。不入不知。不觉不念。不能遍...(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
饶益一切众 安我胜法乘
安住如风轮 普持一切刹
令众住定地 安我殊胜乘
安住如大地 具足大悲力
智慧益众生 安我最胜乘
四摄光圆满 饶益群生类
总持清净光 示我明净日
开发净慧眼 庄严妙智王
冠以无上冠 法王慈顾我
尔时文殊师利。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近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尔时文殊师利。为善财童子以偈颂曰。
善哉功德藏 能来诣我所
...(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云。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乃至云何具普贤行。善男子。彼比丘者。善能显说菩萨所行。时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闻法欢喜。头面礼足。绕无数匝。瞻仰悲恋。泣涕辞退。
渐渐南行。向可乐国。登和合山。于彼山中。十方周遍一心观察。求觅太师为在何所。如是寻求。乃至七日。尔时善财见彼比丘。乃在山顶静思经行。见已驰诣。头面礼足。右绕而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大师善能宣畅。唯愿垂慈。具足演说。时彼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菩萨行。善男子。如是事者。难中之难。所谓能问菩萨所行。修菩萨道。入菩萨境界。出生清净菩萨之道。求于菩萨清净广心。具足诸愿。随顺世间所应化者。于生死中求解脱门。有为无为心不染着。善男子。我于解脱力。逮得清净方便慧眼。普照观察一切世界。境界无碍。除一切障。一切佛化陀罗尼力。或见东方一佛二佛。十百千万十亿百亿千亿百千亿佛。或见百亿那由他千亿那由他百千亿那由他佛。或见无量阿僧祇。不可思议不可称。无分齐...(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诃衍。增广波罗蜜力。显现一切菩萨行海。善能清净圆满大愿。能令出生清净普门。庄严法门生大悲力。时善财童子。从功德云比丘。闻法欢喜。头面礼足绕无数匝。眷仰顾恋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善知识教。智慧光明菩萨法门。菩萨三昧。观察一切菩萨诸方便海。圆满功德。心常乐见一切菩萨。念一切佛次第兴世清净功德。渐趣南方海门国土。诣海云比丘。头面礼足。右绕毕退住一面。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度一切智慧大海。而未知菩萨云何离生死性。得不退转生如来家。度生死海逮得如来一切智海。舍凡夫地得如来地。断生死流入菩萨流。灭诸趣轮满诸愿轮。降伏众魔具佛功德。竭爱欲海长大悲海。闭诸恶道开天人路。诸解脱门。出三界城到一切智城。舍离一切玩好之具。发弘誓愿摄取众生。尔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答言唯然。善男子。若不深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普门善根。普照光明法门。长养正道。三昧慧光。出生种种功德海藏。长白净法。未曾退失。亲近善知识。恭敬供养。不惜身命。无所藏积。离诸高慢。心安不动犹如大地。大慈愍念一切群生。远离一切诸生死门。好乐佛境界者。能发菩提心。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大慈心安乐一切众生故。无疲倦心灭一切众生诸苦恼故。饶益心灭一切众生不善法故。无畏心除灭一切诸恼害故。无碍心灭一切障故。广大心充满一切法界故。无边心等虚空界故。...(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虚空。不可思议紧那罗王。充满虚空。离杀害心。恭敬供养善住比丘。不可思议诸罗刹王。与诸恶形罗刹鬼等眷属围绕。充满虚空。善住比丘大慈力故。不可思议诸夜叉王。与夜叉众俱。充满虚空。为守护善住比丘故。周匝围绕。不可思议诸梵天王。在虚空中。合掌敬礼。以人音声赞彼比丘。于一面住。不可思议诸净居天。与宫殿俱。为供养故。诣善住比丘。尔时善财童子。见虚空中如是供养。合掌敬礼善住比丘。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正向佛法专求佛法。恭敬佛法修诸佛法。长养佛法积集佛法。熏修佛法净诸佛法。遍净佛法至诸佛法。我闻大圣善能教授诸菩萨法。云何菩萨修习佛法。常见诸佛未曾远离。常见菩萨同其善根。不离佛法智慧满足。不舍大愿。于一切众生究竟其事。于一切劫修菩萨行心无疲倦。不舍佛刹。普能庄严一切世界。悉能知见诸佛自在。不离有为修菩萨行。悉了如幻入一切趣。现受生死而无起灭。常闻正法未曾远离。悉能受持诸佛法云...(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法净诸佛法。遍净佛法至诸佛法。我闻大圣善能教授诸菩萨法。云何菩萨修习佛法。常见诸佛未曾远离。常见菩萨同其善根。不离佛法智慧满足。不舍大愿。于一切众生究竟其事。于一切劫修菩萨行心无疲倦。不舍佛刹。普能庄严一切世界。悉能知见诸佛自在。不离有为修菩萨行。悉了如幻入一切趣。现受生死而无起灭。常闻正法未曾远离。悉能受持诸佛法云。不离慧光普照三世。尔时善住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问佛法一切智法及无师法。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无碍法门。我已修习分别明了。逮得无碍明净慧光。得慧光已。观察一切众生心行无所障碍。观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无所障碍。于宿命智无所障碍。于未来智无所障碍。于现在世知一切众生无所障碍。于一切众生语言法中无所障碍。若一切众生来问难者悉能应答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根无所障碍。教化众生无所障碍。分别了知一切刹那罗婆摩睺姤路无所障碍。于三世海无所障碍。己身充满十方...(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一切形像。供养彼如来应供等正觉。彼诸如来所可开现。宣明赞叹。悉闻受持。分别通达。彼佛所有过去净刹。我悉忆念。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有众生得见我者。皆悉毕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见。一切众生若大若小。若好若丑若苦若乐。为化度故。随其所应现同彼身。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悉令安住于此正法。善男子。我唯知此一无碍法门。云何能说菩萨修大悲戒。诸波罗蜜戒。乘大乘戒。不舍菩萨道戒。灭障碍戒。菩萨藏戒。不舍菩提心戒。一切佛法深心戒。念一切智不忘失戒。如虚空戒。一切世间无所依戒。不可坏戒。无譬谕戒。不浊戒。不杂戒。离疑戒。清净戒。离尘戒。离垢净戒。善男子。菩萨有如是等无量功德。我岂能知如实解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自在。城名咒药。彼有良医名曰弥伽。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向菩萨行。时善财童子。礼善住比丘足。乃至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法门。具足法力正念诸佛。不断三宝叹离欲性...(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二卷
...心正念法光法门。具足法力正念诸佛。不断三宝叹离欲性。念善知识。普照三世。念诸大愿。究竟一切法界众生。于一切有为心无所著。观察一切诸法无常。悉能严净一切佛刹。心无懈怠。于一切佛及其眷属。心无所著。渐至彼国。入咒药城。求良医弥伽。今在何所。尔时童子。见彼良医。处正法堂。论师子座。与一万大众前后围绕为说轮字庄严光经。时善财童子。诣医弥伽。头面礼足。右绕毕。退住一面。合掌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向菩萨行。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于生死中。常能不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心。而无所趣。云何逮得坚固正直之心。一切世间无能坏者。云何生大悲力。而无忧恼。云何证净普门陀罗尼力。云何生智慧光。于一切法除灭痴闇。云何证诸辩力。分别诸法真实之藏。云何得正念力。受持一切清净法轮。未曾忘失。云何得净趣力。于一切趣普照诸法。云何得智慧力。于一切法得决定智了真实义。尔时良医。谓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先...(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萨云何向菩萨行。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于生死中。常能不失菩提之心。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28 17:17:54
|
只看該作者
云何得平等心。而无所趣。云何逮得坚固正直之心。一切世间无能坏者。云何生大悲力。而无忧恼。云何证净普门陀罗尼力。云何生智慧光。于一切法除灭痴闇。云何证诸辩力。分别诸法真实之藏。云何得正念力。受持一切清净法轮。未曾忘失。云何得净趣力。于一切趣普照诸法。云何得智慧力。于一切法得决定智了真实义。尔时良医。谓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答言唯然。尔时良医下师子座。五体投地敬礼善财。礼已。散妙金华。诸杂宝华。无价摩尼。胜末栴檀。无价宝衣。而以覆之。以如是等众妙供具。而供养之。敬重赞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守护一切佛性。严净一切诸佛刹性。化众生性。为一切众生说如法性。顺一切业性。成满一切菩萨行性。不断一切诸大愿性。解离欲性。智慧明净普照三世一切法性。建解脱性。为一切佛之所护持。一切诸佛常共护念。善能随顺一切菩萨。一切贤圣。皆悉随喜为一切梵天恭敬礼拜。一切诸天恭敬供养。一切夜叉王之所建立。一切罗刹王恭敬供养。一切龙王而顶戴之。一切紧那罗王敬心赞叹。一切世界王皆悉敬念。彼为安慰一切众生。灭三恶道...(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一切诸境界地。如来智慧普照境界。兴起一切智慧波浪身。常不离佛法势力。为诸如来之所护持。其心悉与一切佛等。随顺智慧普照一切。其身充满一切刹网。成就大愿。己身容受一切法界。如是念已。渐渐游行。经十二年至住林国。周遍推求解脱长者。见已礼足。于一面住。作如是念。我得善利。见善知识。善知识者出兴世难。至其所难。得值遇难。得见知难。得亲近难。得共住难。得其意难。得随顺难。念已。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值一切佛。欲见一切佛。欲得一切佛意。欲知一切佛心。欲得一切诸佛三昧。随顺一切佛一切大愿。欲满一切佛一切大愿。欲求一切佛智慧光明。欲自身中出一切佛。欲得诸明知一切佛自在神通。欲净一切佛力无畏法。欲闻一切佛法心无厌足。欲受一切佛法。欲持一切佛法。欲分别一切佛法。欲护一切佛教。欲与一切诸菩萨同。欲与菩萨同善根友。欲具菩萨诸波罗蜜。欲满一切诸菩萨行。欲发菩萨清净大愿。欲得一切诸佛菩萨因缘法藏。欲...(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合掌白言。甚奇大圣。如此三昧最为甚深。如此三昧最为广大。如此三昧境界无量。如此三昧不可思议神力自在。如此三昧不可称量。如此三昧慧光明净。如此三昧阿僧祇庄严以为庄严。如此三昧境界不可坏。如此三昧无有退转。如此三昧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如此三昧具有无量义趣方便。大圣。其有菩萨入此三昧。能为一切除灭众苦。永绝地狱饿鬼畜生一切楚毒。远离诸难。令天人趣悉得寂静。令众生欢喜。常乐甚深禅定境界。厌离有为超出三界。发菩提心。长养智慧功德因缘。长养弥广无上大悲。生大愿力。照菩萨道。智慧庄严大波罗蜜。究竟出生大乘境界。智慧遍照普贤所行。得菩萨诸地智慧光明。具一切菩萨清净愿行。证一切智境。大圣。此三昧者。名为何等。善男子。此三昧名普眼舍得。又名清净光明般若波罗蜜境界。又名清净庄严普门。善男子。修习般若波罗蜜故。得此三昧。得此三昧时。即得百万阿僧祇三昧。大圣。此三昧唯有此功德境界。复有余耶。善男子。此三昧者。分别一切...(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人。一切诸王。来诣其所。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其有得见此优婆夷者。一切众病皆悉除愈。心净离垢拔邪见刺。除灭障碍净无碍地。于彼地中长养善根成就诸根方便。摄一切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昧门。皆现在前。发一切愿门。究竟一切行门。出生一切净门。其心广大。出生一切通。得无碍身靡所不至。尔时善财童子。入普庄严园林。周遍观察。见休舍优婆夷处金色座。往诣其所。头面礼足绕无数匝。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唯愿为我具足演说。答言。善男子。我唯成就一法门。若见闻念知亲近我者。皆悉不虚。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亲近善知识。不为诸佛所护念者。彼诸众生不能见我。善男子。若有众生。能见我者。则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东方诸佛常来我所。处宝师子座为我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诸佛悉来我所。处宝师子座为我说法。善男子。我常见诸佛菩萨。未曾远离。善男子。我此大众...(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心。菩萨不为净一刹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净不可说不可说刹故发菩提心。菩萨不为净阎浮提微尘等刹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净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刹故发菩提心。菩萨不为护持一佛法故发菩提心。广说如上。菩萨不为满一愿故发菩提心。不为庄严一刹故。不为知一佛眷属故不为受持一佛法故。不为知一众生心海故。不为度一众生根海故不为知一世界诸劫次第成败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习气故。不为断一众生烦恼故。不为满一众生行故。发菩提心。欲教化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欲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欲严净一切佛刹。欲守护受持一切佛法。欲满足一切大愿。欲知一切佛眷属。欲知一切众生心海。欲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欲知一切众生诸根轮。欲知一切世界一切劫数次第成败。欲知一切众生烦恼习气。欲断一切众生烦恼。欲满一切众生行故发菩提心。善男子。略说菩萨有如是等百万阿僧祇方便法门。菩萨悉应究竟了知。随顺智慧。究竟修习菩萨等行。净一切佛刹。心无倒惑。善男子。是故我发此愿。净一切刹。我愿乃满。断一切众生烦恼习气。我愿乃满。大圣。此法门者。名为何等。善男子。此法门名离忧安隐幢。我唯知此法门。诸大菩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我当云何能知其行。诸菩萨心坚固正直。如须弥山。诸大菩萨则为见药。若有见者除灭烦恼。诸大菩萨则为净日。除灭一切众...(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萦发草坐。一万仙人以为眷属。如栴檀林栴檀围绕。往诣其所五体敬礼。念善知识能开导我萨婆若门。念善知识现真实道。念善知识能安置我一切智地。念善知识然智宝灯。明净慧光长养十力智慧光明。善知识道即一切智无尽之藏。善知识为灯。照一切智境界故。善知识为桥。度生死故。善知识为盖。生大慈力覆一切故。善知识为不虚。照一切法真实相故。善知识为海潮。满足大悲故。作是念已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彼仙人。观察大众而作是言。汝等当知。此童子者。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请一切众生普施无畏。饶益一切众生。向深智海。欲饮一切诸佛法雨。欲尽一切法海源底。欲成世间智慧大海。欲兴大悲重云。欲雨甘露法雨。欲出世间明净智月。欲灭世间诸烦恼闇。欲长养一切众生善根。尔时大众。各持种种金色妙华香可悦乐。散童子上。头面礼足曲躬敬绕。作如是言。此童子者。悉能救护一切众生。灭三恶道。离阎罗趣一切诸难。消竭欲海除灭苦阴。舍愚痴闇断贪爱缚。能升功德金刚围山。建立世间智慧须弥。于世间出明净...(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欲成世间智慧大海。欲兴大悲重云。欲雨甘露法雨。欲出世间明净智月。欲灭世间诸烦恼闇。欲长养一切众生善根。尔时大众。各持种种金色妙华香可悦乐。散童子上。头面礼足曲躬敬绕。作如是言。此童子者。悉能救护一切众生。灭三恶道。离阎罗趣一切诸难。消竭欲海除灭苦阴。舍愚痴闇断贪爱缚。能升功德金刚围山。建立世间智慧须弥。于世间出明净智日。显曜一切善根诸法。示导世间明识善恶。时彼仙人。告大众言。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得一切智。净一切佛功德之地。时彼仙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无坏幢智慧法门。善财白言。大圣。彼法门者。境界云何。时彼仙人即申右手摩善财顶。摩已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在于十方十佛世界微尘等佛所。见彼诸佛相好庄严。以阿僧祇宝珍玩之具。庄严其刹。又见彼佛眷属大海。所从闻法悉能受持。乃至不失一句一味。分别受持正法梵轮。受诸法云入佛大愿。净修诸力清净愿行。究竟诸功德藏。见彼诸佛。随应化...(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无量行境界。悉分别见一切世间。见诸佛刹种种庄严。于微细境界。悉能安置无量世界。又能见彼种种庄严。悉能分别无量世界诸语言法。又知无量众生欲乐。知诸众生无量所行。以无量方便教化众生。善知殊方。随其所应化度众生。念善知识渐渐游行至进求国。周遍推求彼婆罗门。时婆罗门。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从彼山上自投火聚。尔时善财。诣婆罗门。头面礼足合掌而立。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愿为我说。答言。善男子。汝今若能登此刀山投火聚者。菩萨诸行皆悉清净。尔时善财。作如是念。得人身难。离诸难难。得无难难。得净法难。值佛世难。具诸根难。闻佛法难。遇善知识难。得与同止难。得闻正教难。得正命难。顺趣正法难。此将非魔魔所使耶。非善知识而现善知识相。将非恶菩萨耶。而今为我作寿命难。作善根难萨婆若难。此非正教险恶道耳。远离法门萨婆若等一切佛法。作是念时...(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在明净宝藏法堂。地玻璃色。琉璃为柱。金刚为壁。阎浮檀金栏楯窗牖。光明普照。阿僧祇摩尼宝而庄校之。又千宝藏摩尼宝镜圆满庄严。众生所乐明净妙宝。以为严饰。又阿僧祇摩尼宝网。罗覆其上。百千金铃出微妙音。有如是等不可思议众宝校具。庄严讲堂。见彼女人。身如真金。目发绀色。处净水香宝师子座。覆以金网。敷众宝衣。大众围绕。以梵音声而为说法。见已头面礼足绕无数匝。合掌恭敬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男子。汝谛观此法堂庄严。尔时善财。见一一琉璃柱中。一一金刚壁中。一一摩尼镜中。一一形像中。一一宝中。一一庄严中。一一金铃中。一一宝树中。一一宝形像中。一一宝璎珞中。悉见法界等一切如来。从初发心。修菩萨行。成满大愿。功德庄严。成等正觉。转净法轮。乃至示现无余涅槃。如净水中见月影像。善财童子。于一切境界庄严具中。见一切佛。从初发心。乃至示现无余涅槃。亦...(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菩萨正法之云。而无厌足。恭敬一切菩萨功德。摄取一切众生。常欲超出生死旷野。乐欲见闻恭敬亲近。于善知识心无厌倦。头面礼足恭敬无量。随顺教诲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与天龙大众眷属围绕。至输那国。周遍推求释天主童子。时虚空中有诸天龙。而告之曰。善男子。此童子。在善城门外河水之侧尔时善财。见释天主与一万童子弄沙嬉戏。即诣其所。头面礼足绕无数匝。合掌恭敬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唯愿解说。答言。善男子。文殊师利。教我相黡子法。算数法。印法。我因知此三种法故。得一切巧术智慧法门。善男子。我因此法门故。知黡子算数印性。疾病中毒。为鬼所著。诸魔所持。悉能消伏。立大小城都邑聚落善恶之相。田业商估一切众生身肢节相。善趣恶趣行业之相。知此众生之于善趣。知此众生之于恶趣。此声闻。此缘觉。此如来地。诸方便相。如是等事我悉了知。普令众生修学此法。复...(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属围绕。容色威仪悉如诸天。犹如庄严众妙宝树。口常演出天妙音声。敬乐观察此优婆夷。礼拜供养。彼诸女身常出妙香普熏大城。若有闻者。皆得不退菩提之心。无怒害心。无怨敌心。无悭嫉心。无幻伪心。无谄曲心。无贪爱心。无嗔恚心。无懈怠心。无量心。平等心。大慈心。益众生心。净持戒心。无求欲心。闻彼音声皆悉欢喜身心柔软。其有见者皆得离欲。尔时善财。头面礼彼优婆夷足。敬心右绕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男子。我成就无尽功德藏庄严法门。以一器食施百众生。随其所欲皆得充满千众生。百千众生。亿众生。千亿众生。百千亿众生。那由他众生。百那由他众生。百千那由他众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生阎浮提微尘等众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众生。随其所欲皆悉充满而无损减。又复施与上味美膳辇舆衣服华鬘妙香末香涂香宝庄严具。又施床座车乘妙盖幢幡。如是等种种诸物。随其所欲悉令...(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罗宝以为座足。离垢宝藏而以校饰。五百宝像以为庄严。建众宝幢。垂宝幡缯。张众宝帐。无量宝网罗覆其上。有人手执阎浮檀金盖。琉璃为竿。复有执持离垢宝佛。侍立左右。众妙杂香而以熏之。雨天华云。作五百种胜妙妓乐。娱乐城内。一万大众周匝围绕。颜容姝妙天人无伦。成就菩萨直心。庄严众生。悉常随顺甘露顶教。宿世同修诸善根故。尔时善财。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灭一切众生苦恼。令安隐住究竟快乐。度生死海到法宝洲。消竭贪爱修大悲念。除五欲渴乐一切智。令究竟度生死旷野。常乐一切诸佛功德。超出三界至萨婆若城。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摄一切众生。长者答言。善哉善哉。童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能发心学菩萨道。修菩萨行。此人难得。求善知识。见善知识。亲近恭敬。于善知识其心不退而无厌足。善男子。汝见我此一万眷属不。唯然已见。我本为彼说种种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如来家修白净法。满足无量诸波罗蜜。具佛十力。离世间姓立如来姓。坏生死轮转净法轮。灭三恶道立正法趣。善男子。当知菩萨悉能救护一切众生。善男子。我成就此如意功德宝藏法门。随其所须悉满彼愿。谓以众宝车乘象马僮仆。衣服饮食香华...(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恼。令安隐住究竟快乐。度生死海到法宝洲。消竭贪爱修大悲念。除五欲渴乐一切智。令究竟度生死旷野。常乐一切诸佛功德。超出三界至萨婆若城。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摄一切众生。长者答言。善哉善哉。童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能发心学菩萨道。修菩萨行。此人难得。求善知识。见善知识。亲近恭敬。于善知识其心不退而无厌足。善男子。汝见我此一万眷属不。唯然已见。我本为彼说种种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如来家修白净法。满足无量诸波罗蜜。具佛十力。离世间姓立如来姓。坏生死轮转净法轮。灭三恶道立正法趣。善男子。当知菩萨悉能救护一切众生。善男子。我成就此如意功德宝藏法门。随其所须悉满彼愿。谓以众宝车乘象马僮仆。衣服饮食香华末香。灯明汤药幢幡缯盖。随意眷属天冠宝饰。一切珍玩资生之具。尽给施之。乃至以法广施众生。善男子。且待须臾。汝自见之。即时善财。见诸方国城邑聚落。一切众生来诣其所。悉命令坐。...(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匝。如弟子法。作如是念。因善知识。得一切智。于善知识。生无坏心。闻善知识教。悉能随顺。调伏诸根。作是念已。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正念如意功德宝藏法门。守护彼功德藏。净彼功德须弥山王。得彼功德海之源底。开彼功德藏。观彼功德藏。圆满清净彼功德藏。摄彼功德藏。出生长养彼功德藏力。渐渐游行至于彼城。周遍推求长者法宝周罗。于道遇见。头面礼足。合掌恭敬。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彼长者。执善财手。将归其家。善男子。且观我家。尔时善财。遍观舍宅。悉阎浮檀金色。七宝为墙。周匝围绕琉璃庄严。砗磲为柱。敷赤真珠宝师子座。建师子宝幢。张琉璃宝帐。如意珠网罗覆其上。阿僧祇宝而庄严之。马瑙宝池。八功德水盈满其中。一切宝树周匝围绕。其宅广大十重八门。尔时善财。见最下重。设众肴膳。惠施一切。见第二重。施杂宝衣。见第三重。施惠一切宝庄严具。见第四重...(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菩萨无量清净诸根。菩萨无量诸清净力。心随菩萨无量诸行。出生菩萨无量大愿力。逮得菩萨不可沮坏妙智慧幢。普照一切。渐渐游行至于彼国。求普门城。心无休息精进不退。念善知识。赞善知识。随顺善知识诸根。专向普门法门。远离一切诸放逸行。开净慧眼度生死海。见普门城。百千小城周匝围绕高峻坚固。妙巧无比种种庄严。见普眼妙香长者。于此城中坐众香座。往诣其所头面礼足。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知一切众生病。风寒热病。及诸杂病狂横病。鬼着病。毒病。诸咒术病。如是等类。一切诸病我悉了知。随其所应皆能疗治。善男子。十方众生诸有病者。来诣我所。我悉能治。除其患已。沐浴香汤。香华璎珞。名衣上服而庄严之。肴膳饮食而供养之。无量珍宝而惠施之。然后为说种种法门。贪欲多者教不净观。嗔恚多者教慈心观。愚痴多者教法相观。等分行者教胜法门。称扬赞叹诸佛功德。发菩提心故。说长养大悲。于无量生死苦。心...(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萨行修菩萨道。今见此王。行大恶逆诸不善法。此乃恶中之恶。第一恶人。作是念时。虚空有天。而告之曰。善男子。汝当忆念普眼妙香善知识教。善财即时仰观虚空而答之言。我常忆念。天又语言。若常忆念。何故疑怪。善男子。菩萨方便不可思议。菩萨智慧不可思议。摄取众生不可思议。调伏众生不可思议。教化众生不可思议。愍念众生不可思议。度脱众生不可思议。尔时善财。闻天教已。诣彼王所头面礼足。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满足王。王事讫已。手执善财。将入宫内。命就宝师子座。而告之曰。善男子。汝观我家。善财即观。广大无极。七宝垣墙周匝围绕。七宝讲堂。无量百千众宝楼阁。而庄严之。乃至不可思议摩尼宝网。罗覆其上。五百侍女端严如天。如上所说。善男子。见我此报所因业不。答言已见。善男子。我成就菩萨幻化法门。我此国土杀生偷盗。乃至邪见诸群生类。不可教化离诸恶业。我为调伏令解脱故。化作...(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将入宫内。命就宝师子座。而告之曰。善男子。汝观我家。善财即观。广大无极。七宝垣墙周匝围绕。七宝讲堂。无量百千众宝楼阁。而庄严之。乃至不可思议摩尼宝网。罗覆其上。五百侍女端严如天。如上所说。善男子。见我此报所因业不。答言已见。善男子。我成就菩萨幻化法门。我此国土杀生偷盗。乃至邪见诸群生类。不可教化离诸恶业。我为调伏令解脱故。化作人众种种苦治。令舍十不善道一切诸恶。具足十善得究竟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具足一切智。善男子。当知我身口意。乃至蚁子不生害心。何况人耶。人是福田生诸善根。善男子。我唯知此幻化法门诸大菩萨得无生法忍。知一切有趣皆悉如幻。知菩萨行悉如变化。一切世间悉如电光。一切诸法皆悉如梦。深入无碍法界。具菩萨妙行境界无碍。摄一切行。于无量旋陀罗尼。而得自在。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曰善光。王名大光。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礼足...(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无不备举。无量乳牛其角金色。乳味甘香一[穀-(一/禾)+牛]一石。又有无量诸庄严具。种种甘香。百味肴膳。无量音乐。及诸汤药。资生之具。一一街巷两边。各有二十亿菩萨。以此一切资生之具。而用惠施。摄众生故。悦众生故。净众生心故。灭众生烦恼故。令诸众生解实义故。安立众生一切智故。令众生离恶心故。拔出众生邪见刺故。净众生业道故。尔时善财。五体敬礼大光王已。右绕一匝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大圣善能解说。唯愿敷演。答言。善男子。我成就菩萨大慈幢行。清净满足。我于无量不可说不可说诸佛菩萨所。闻此妙法。观察清净。修习庄严。善男子。我住此行。如法治国。观察众生。顺行世间。如法教化众生。摄取众生。安置众生。饶益众生。如法熏众生。如法教众生。令修善根。观法真实。令诸众生。得慈心。大慈心。大慈力心。饶益心。离恐怖心。摄众生心。不舍众生心。发于大愿灭诸...(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除灭烦恼。如梵天王。欲界烦恼不现在前。其有得见此优婆夷。一切烦恼皆悉除灭。十方众生乐观无厌。除明行足。尔时善财。见彼女人。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三昧。不可思议无比妙色无量光明网一切无障。不可思议饶益众生。不可穷尽诸眷属海。观察不可思议身。无有厌足。尔时善财。以偈颂曰。
常持清净戒 精进修忍辱
譬如盛满月 星中独明耀
尔时善财。偈赞叹已。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大圣善能解说。愿为敷演。尔时彼女。以善语爱语。答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成就菩萨无坏法门。修学菩萨坚固之行。得一切法平等地陀罗尼。得一切法平等法门。得离有庄严三昧。善财白言。菩萨无坏法门。乃至离有庄严三昧。境界云何。善男子。是处难知难说。善财白言。唯愿大圣。承佛神力。为我解说。我当因善知识。信知分别正念观察一心随顺。远离虚妄解了平等。尔时优婆夷答言。善男子。于过去世离垢劫中。有如来应供等正觉。号曰修臂。出兴于世。时有国王。名曰电光。我为王女。中夜寂静废音乐时。五百...(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我真善知识。念彼正教。念彼所说。念彼所发。念彼所开。念彼示现。念彼所叹。念彼所明。念彼广演。念彼修习。随顺思惟。修遍修寂静寂灭。照明观察。渐渐经由城邑聚落。于日没时入知足城。周遍推求随顺一切众生外道。今在何所。于中夜时。见彼城北有一大山。光明照耀如日初出。尔时善财。天明出城登彼山上。遥见外道静处经行。成就妙色超逾梵王。一万梵天眷属围绕。往诣其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安住至一切处菩萨之行。成就普观三昧法门无依无作神足。以平等般若波罗蜜光明。观察分别一切诸趣。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流转诸有。种种杂类形色好丑。种种欲乐诸趣受生。所谓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处人非人处。彼诸众生或着邪见。或好二乘。或乐大乘。以妙智慧种种方便。饶益众生。或教世间种种技艺。欲令众生得诸巧术陀罗尼门。或以四摄摄取众生。欲令一切得萨婆若。或叹...(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不着眷属势力自在。常乐化度一切众生。严净一切诸佛世界。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心无厌足。知一切法真实之相。欲得一切菩萨功德巨海满足大愿。于一切劫修菩萨行诣一切佛及眷属海。入一切菩萨三昧。悉能显现一切菩萨神力自在。于一毛孔见一切佛。心无厌足。悉闻受持一切诸佛正法轮云。心无厌足。专求此等一切菩萨诸佛功德。渐渐游行。至甘露味国。诣青莲华香长者所。头面礼足。绕无数匝。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向无上道。志求一切诸佛智慧。欲满一切诸佛大愿。欲净一切诸佛色身。欲见一切诸佛法身。欲知一切诸佛智身。欲净满一切菩萨诸行。欲照一切菩萨诸三昧门。欲成就一切菩萨诸陀罗尼。欲悉除灭一切障碍。欲遍游一切诸佛世界。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生一切智。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能善知一切诸香。一切和香。一切熏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一切香王。一切天香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香。除灭一切众疾病香。灭忧恼香。生一切众生诸喜乐香。长养诸烦恼香。除灭诸烦恼香。喜乐有为香。厌离有为香。放逸香。不放逸香。念诸佛香。顺正法香。贤圣人香。分别一切诸菩萨香。一切菩萨地香。一切菩萨住香。如是等香。我悉了知。彼香生起。所行成就。具足清净安隐。方便境界。行业根本...(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险道。垢净道。安危道。复作是念。因善知识。得菩萨道诸波罗蜜道。摄取众生入无碍法界。随顺一切众生。除灭一切烦恼炽然一切邪见。拔一切不善刺。度一切生死海。必至一切智城。何以故。因善知识。得一切善根。因善知识。得一切智。作是念已。渐渐游行至楼阁城。周遍推求自在海师。见在海岸船舶处住。十万商人及无量众。而围绕之。欲闻胜法。入大海法。佛功德海法。往诣其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咨问我大乘妙宝。度生死海到一切智洲。得不可坏摩诃衍法。离二乘难住寂灭乐。远离生死洄澓流渊。逮得菩萨至处道法陀罗尼轮。菩萨庄严道。萨婆若道波浪。成就普法门。于一切法无所障碍。度一切智海。善男子。我成就大悲幢净行法门。在此海边楼阁城中。为贫穷者修诸苦行。欲令一切随意所求。悉充足已广为说法。皆令欢喜发起善根。长养功德智慧之藏。利菩萨根。发菩提心。净菩萨直心。增益菩萨深心。出生长养大悲之力。除生死苦...(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道。渐渐游行至可乐城。周遍推求无上胜长者。城东有林。名离忧恼妙庄严幢。时彼长者在此林中。无量长者周匝围绕。理断国事。因为说法。离我我所及一切有。远离嫉妒。清净心海。安住净心。常见诸佛。得无垢信力。受诸佛法。起菩萨力。行菩萨行。出生菩萨诸三昧力。显现菩萨诸智慧力。演说菩萨正念之力。乐发无上菩提之心。尔时善财。诣长者所。以敬法故。五体投地。良久乃起。白言大圣。我是善财。我是善财。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教化众生。常见诸佛。咨问正法悉能受持诸佛法云。专向一切诸方便门。于一切世界一切劫中。行菩萨行。知一切佛自在神力。能受一切诸佛所持。得诸佛力。时彼长者。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趣菩萨净行庄严法门。无依无作神足之力。善男子。何等为至一切趣菩萨净行庄严法门。善男子。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阿修罗世间。一切迦楼罗。地狱饿鬼。夜叉罗刹。鸠槃荼乾闼婆。人非人等世间。三十三天。须夜摩天。删兜率天。乃至魔天世间。欲界所住一切生趣。一切天宫。一切龙宫。一切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宫。人中国土城邑聚落。于中说法。灭除诤讼诸恚害心。悉解系缚皆令出狱。离诸恐怖。...(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园中。所有众生。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尔时善财。见师子奋迅比丘尼诸奇特事。所谓园林资生之具。经行威仪。宝师子座。大众眷属。诸妙功德。神力自在。微妙音声。如是一切诸奇特事。又闻微妙清净音声。宣扬赞叹不思议法。无量法云之所润泽。身心柔软。五体投地。恭敬礼已。将欲绕旋。见比丘尼遍一切座。自见己身及无量众树木园林。皆悉右旋。绕无数匝。如是见已。合掌恭敬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唯愿大圣。为我解说。善男子。我成就菩萨一切智底法门。大圣。如此法门体性云何。善男子。此法门者。智光庄严。于一念中普照三世。大圣。此智光庄严法门境界云何。善男子。入此法门。现前正受一切法林三昧时。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处兜率天者。于彼一一佛所。从其自身。出生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摩[少/兔]摩身。恭敬礼拜。又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华香缨珞。诸妙宝鬘。末香涂香。衣...(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女人处宝师子座。颜貌端严妙相成就。身如真金目发绀色。不长不短。不白不黑。身分具足。一切欲界无与等者。何况有胜。言音婉妙世无伦匹。善知字轮技艺诸论。成就幻智菩萨方便。以阿僧祇宝庄严其身。宝网罗覆。首冠天冠。大众围绕皆悉修善。同其愿行成就善根不可沮坏。具足无尽功德宝藏。身出光明普照一切。触斯光者欢喜悦乐。身心柔软灭烦恼热。尔时善财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男子。我已成就离欲实际清净法门。若天见我我为天女。若人见我我为人女。乃至非人见我。我为非人女。形体姝妙。光明色像殊胜无比。若有众生。欲所缠者。来诣我所。为其说法皆悉离欲。得无著境界三昧。若有见我得欢喜三昧。若有众生。与我语者。得无碍妙音三昧。若有众生。执我手者。得诣一切佛刹三昧。若有众生。共我宿者。得解脱光明三昧。若有众生。目视我者。得寂静诸行三昧。...(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昔于何所种诸善根。修何等业得此法门。答言。善男子。过去有佛。号曰常住如来应供等正觉。出兴于世。彼佛哀愍饶益诸群生故。入安乐城。足蹈门阃。即时大地六种震动。其城自然奇妙广博众宝庄严。散诸杂华。自然演出娱乐之音。放大光明。一切诸天充满虚空。广说如佛入城经中现奇特事。善男子。我于尔时为长者妇。名曰善女。见如是等诸奇特事。从夫长者出于道巷。奉彼如来妙宝天冠。时文殊师利。为佛侍者。为我说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唯知此离欲实际法门。诸大菩萨。成就无量方便智慧广大智藏。智慧境界无能坏者。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首婆波罗。彼有长者。名曰安住。彼常供养栴檀佛塔。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彼女人足。乃至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渐渐游行。至于彼城。诣长者所。乃至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男子。我已成就不灭度际菩萨法门。住此法门。普见十方一切世界。去来今佛无涅槃者。除化众生方便灭度。善男子。我开栴檀佛塔户时。念念正受无尽佛性三昧门。于念念中。得无量无边胜妙诸法。白言大圣。此三昧者境界云何。答言。善男子。我入此三昧时。见此世界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无上胜佛。无上莲华佛。见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诸佛。阎浮提微尘等佛。...(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究竟清净无上菩提。时观世音遥见善财。告言。善来童子。专求大乘摄取众生。直心深心乐求佛法。长养大悲救护一切。向普贤行。清净成满一切大愿。欲闻受持一切诸佛一切法云。增长善根而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智慧功德大海所起。成就善根。得佛势力光明三昧。离懈怠心专求正法常见诸佛。远离众恶修诸善行。智慧成满净如虚空。尔时善财诣观世音。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大悲法门光明之行。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常于一切诸佛所住。随所应化普现其前。或以惠施摄取众生。乃至同事摄取众生。显现妙身不思议色摄取众生。放大光网。除灭众生诸烦恼热。出微妙音而化度之。威仪说法。神力自在。方便觉悟。显变化身。现同类身。乃至同止摄取众生。善男子。我行大悲法门光明行时。发弘誓愿。名曰摄取一切众生。欲令一切离险道恐怖。热恼恐怖。愚痴恐怖。系缚恐怖。杀害恐怖。贫穷恐怖。不活...(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类身。乃至同止摄取众生。善男子。我行大悲法门光明行时。发弘誓愿。名曰摄取一切众生。欲令一切离险道恐怖。热恼恐怖。愚痴恐怖。系缚恐怖。杀害恐怖。贫穷恐怖。不活恐怖。诤讼恐怖。大众恐怖。死恐怖。恶道恐怖。诸趣恐怖。不同意恐怖。爱不爱恐怖。一切恶恐怖。逼迫身恐怖。逼迫心恐怖。愁忧恐怖。复次善男子。我出生现在正念法门。名字轮法门故。出现一切众生等身。种种方便。随其所应。除灭恐怖而为说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未曾失时。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大悲法门光明之行。诸大菩萨一切普贤大愿成满。究竟成就普贤所行。不断一切诸善根流。不断一切菩萨诸三昧流。一切劫流。修菩萨行未曾断绝顺三世流。善知一切成败诸世界流。断一切众生不善根流。出生一切众生诸善根流。除灭一切诸生死流。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来诣此土。住金刚山顶。至此山时。娑婆世界六种震动。众宝庄严。放大光明映蔽日月释...(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悉如聚墨。普照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处。灭除众苦。断除烦恼及诸病苦。普雨宝雨充满佛刹。乃至普雨一切庄严云雨。供养如来。随其所应示现其身。然后来诣观世音所。时观世音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此众中正趣菩萨不。答言。唯然已见。善男子。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观世音足。绕无数匝观察无厌。正念圣教深入智海。辞诣正趣。头面礼足右绕毕。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普门速行法门。白言大圣。于何佛所得此法门。所从来刹去此几何。发来久如。答言。善男子。此处难知。一切诸天人非人等所不能了。唯精进不退。近善知识。佛所护念。具足善根。净正直心。得菩萨根。开智慧眼。多闻多知。菩萨境界。唯愿大圣。为我解说。我当承佛神力善知识力而得信解。答言。善男子。我所从来刹。名曰妙藏。佛号妙德。于彼佛所得此法门。从...(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
尔时善财童子。正念思惟菩萨无障碍行。一向专求正趣菩萨智慧境界。出生通明境界一切功德。精进坚固。欢喜无量。得不思议游戏神通。决定了知诸功德地。诸三昧地陀罗尼地。诸大愿地。诸辩才地。具诸力地。渐渐游行至于彼城。推问大天今在何所。时有人言。善男子。在此城内大法堂上。化现其身。大众围绕而为说法。尔时善财往诣其所。头面敬礼彼大天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大天出四长臂。取四海水。澡洗其面。洗已。取诸金华以散善财。作如是言。善男子。菩萨难闻难见。乃是世间奇特之法。诸男子中分陀利华。为众生归依。摄取饶益载育众生。普照一切。显现正道。远离愚痴。为众生师。救护正法。为众生将救护安隐。悉令得至一切智城。具足成就净身口业。永离众恶。于众生类。常以爱语。随其所应悉现其前。未曾失时。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云网法门。白言大圣...(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眷仰观察心无厌足。辞退游行向摩竭国。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彼夜天神初发道心圆满清净。思惟是已。即得深入诸菩萨藏。出生菩萨诸大愿海。净诸菩萨波罗蜜道。逮得菩萨圆满诸地。住诸菩萨圆满行业。穷尽菩萨发趣道海。善能深入一切智海。皆悉救护一切众生。长养增广大慈悲云。于一切刹。出生普贤诸大愿行。渐渐游行。至甚深妙德离垢光明夜天所。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天神。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修菩萨行具足诸地。答言。善哉善哉。童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菩萨行具足诸地。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则能具足菩萨所行。何等为十。一者得现前三昧见一切佛。二者得清净眼见一切佛相好严身。三者分别了知一切诸佛无量无边功德大海。四者无量无边佛光明海。悉能普照一切法界。五者于一毛孔。放一切众生数等大光明海。随其所应度脱众生。六者于一一毛孔。悉见一切宝光焰海。七者于念念中。出一切佛变化大海。充满法界。究竟一切诸佛境界。教化众生而无障碍。八者出一切佛妙音声海。转三世佛...(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
最胜知法相 寂灭无有二
妙色相庄严 显现一切众
佛身难思议 悉满诸法界
普于十方刹 随应悉现前
一念放光明 一切刹尘等
无量微妙色 普照诸法界
如来一毛孔 放不思议光
普照诸群生 除灭众烦恼
如来一毛孔 出无尽化海
充满诸法界 显现众生类
如来一妙音 充满诸法界
普雨甘露法 令发菩提心
无量劫修行 摄取诸群生
普见诸佛刹 皆悉如电光
如来出世间 普见群萌类
众生性境界 悉能分别知
一切诸菩萨 所住诸法门
于佛一毛孔 悉能分别知
不远有夜天 名喜目观察
汝往诣彼问 云何菩萨行
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彼夜天足。绕无数匝眷仰辞退。向喜目观察众生夜天。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三 入法界品...(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无量诸三昧门。具足成就无量神力。修行无量智慧之行。入种种智。诸法光明普照一切。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道场去我不远。有一夜天名寂静音。处宝幢莲华藏师子之座。百万阿僧祇诸天眷属围绕。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妙德救护众生夜天足。绕无数匝敬心辞退。
尔时善财童子。往诣寂静音夜天所。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天神。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依善知识。学菩萨行入菩萨行。入菩萨行地。住菩萨行住。唯愿天神。为我解说。尔时夜天。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依善知识求菩萨道。善男子。我成就菩萨无量欢喜庄严法门。白言天神。此法门者为何所作。境界云何。何等方便为何等行。答言。善男子。我能清净一切众生心海。除灭尘垢。不断清净庄严之心。得不退境界坚固之心。不可动心。决定了知功德宝山庄严无染着心。常现前护一切众生心。见一切佛诸菩萨海无厌足...(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善财童子。正念思惟。智慧分别。随顺正趣。修广身证无量欢喜庄严法门。往诣妙德守护诸城夜天所。见彼夜天。处普照一切宫殿宝师子座。不可说诸天眷属围绕。随方面身。一切众生色身。普现一切众生前身。一切众生无所著身。一切众生身身。一切众生无上身。随顺教化一切众生身。游十方身。至一切十方身。究竟佛身。究竟教化一切众生身。善财见此身已。欢喜无量。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天神。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道饶益众生。以无上摄法摄取众生顺如来业亲近法王。时彼夜天。告善财言。善哉善哉。佛子。为救护一切众生故。问菩萨行。为严净一切佛刹。供养一切佛。住一切劫。救护一切众生。守护一切如来种姓。究竟十方一切法界海平等之心。充满一切。悉闻受持一切诸佛所转法轮。随其所应雨甘露法故。问菩萨行。善男子。我已成就甚深妙德自在音声法门。是故佛子。我为胜大法师。无所挂碍。于一切法心无所著。分别如...(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起。烦恼炽盛。众生恚怒忿毒交诤。诸比丘众背功德利。心乐放逸。常好王论贼论女论国论海论世间之论。乐如是等种种诸论。时王比丘作如是念。如来无量阿僧祇劫修集妙法。云何此诸比丘而共毁灭。彼王比丘即升虚空。放大光明云。无量种色。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除灭一切众生烦恼。立无量众生无上菩提。复令正法于六万五千岁而得兴盛。时有比丘尼。名法轮化光。是彼转轮王女。十万比丘尼以为眷属。见父王比丘光明神变。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一切佛灯明三昧甚深妙德自在音声法门。得已。身心柔软。法海雷音光明王佛。神力自在。一切功德悉现在前。佛子。时转轮王。随彼如来。转正法轮。兴隆法者。岂异人乎今普贤菩萨摩诃萨是也。法轮化光比丘尼者。我身是也。我于尔时。守护佛法。建立十万比丘尼众。得不退转地。又令摄取一切如来法门三昧。法轮光明三昧。又复建立入一切法海方便般若波罗蜜。佛子。次有如来。出兴于世。名离垢法山。我得值遇。次有如来。名法圆...(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
善知语言法 显现菩提道
出卢舍那愿 一切佛法海
无碍法身心 随应现众生
时善财童子。以偈赞叹彼夜天已。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敬心辞退。
尔时善财童子。正念思惟。增广甚深妙德自在音声法门。往诣开敷树华夜天所。见彼夜天。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处宝树芽师子法座。百万诸天眷属围绕。尔时善财。头面敬礼彼夜天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天神。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趣萨婆若。唯愿天神为我解说。答言。善男子。我于日没优钵罗钵昙摩华皆悉还合。若诸人众游园观者。废舍纵逸归其家时。为放光明。在险径者照示平路。令彼专求一切智道。若于山岩深水旷野。在如是等种种难处。悉放光照。令免众苦。得安隐乐。又善男子。若诸众生放逸五欲。为其显现老病死苦。悉令睹见舍离放逸修习善根。为悭贪者赞叹布施。若犯戒者。安立净戒。为瞋恚者。赞叹大慈安立忍辱。若懈怠...(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名流弥尼。彼有天名妙德圆满。汝诣彼问。云何菩萨行菩萨行。生如来家为世间灯。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心无疲倦。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彼夜天足。绕毕辞退。
尔时善财童子。正念思惟彼夜天教。修习增长。随所应化觉悟众生。长养善根法门。渐渐游行至彼林中。周遍推求妙德圆满林天。见坐众宝楼阁之上。二万那由他诸天围绕。为说菩萨受生海经。生如来家。长养菩萨功德。尔时善财。头面礼足。白言天神。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菩萨行菩萨行。生如来家为世间灯。答言。佛子。菩萨有十种受生法。若有菩萨行是法者生如来家。于念念中长养善根。不退不怖不恼不乱。不懈不悔至一切智。顺知法界修解脱道。于一念中。长养一切诸波罗蜜。舍离世间具足佛地。智慧猛盛佛法现前。顺真实义满萨婆若。何等为十。所谓供养一切佛方便虚空愿藏菩萨受生法。满菩提心枝藏菩萨受生法。现前方便观察寂灭虚空藏菩萨受生法。以净直心普照三世藏菩萨受生法。普照一切藏菩萨受生法。生如来家藏菩萨受生法。佛光明力藏菩萨受生法。具足分别萨婆若门藏菩萨受生法。一切法界化庄严藏菩萨受生法。勇猛精进至佛地藏菩萨受生法。佛子。何等为供养一切佛方便虚空愿藏受生法。此菩萨摩诃萨。发如是愿。我当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无量喜心见佛无厌。具不坏信积集功德。供养诸佛心无厌足。佛子。是为初受生法。萨婆...(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行。同彼菩萨一切善根。常以布施爱语摄取众生。求萨婆若利益一切。令诸众生同佛菩提。大悲为首。普念众生如一子想。修习大慈普覆一切。过去已曾于菩萨所。修不思议胜妙智慧。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具足成满诸波罗蜜心无所著。直心智慧皆悉清净。求萨婆若。离障盖网。超出诸难。得净法身。行普贤行。长养菩萨一切诸力。成就圆满净智慧日。尔时善财。五体投地敬礼瞿夷。礼已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行生死中而无所染。觉了一切诸法实相。超出声闻缘觉之地。住如来地。而不舍离菩萨所行。修菩萨行。不离佛地。超出世间。法身圆满。应世受生。普现种种诸方便身。知法无性。示现一切众生之身。解甚深法。以妙音声。而为说法知众生空。而能不舍化诸世间。知一切佛不生不灭。而能供养心无退转。知无业报。而行善业无有休息。尔时瞿夷。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问诸菩萨摩诃萨所行之法。修习普贤诸行愿者...(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 应起恭敬心
慈悲广覆护 一切诸群萌
若于一切处 所从闻法者
能生诸善故 应起恭敬心
一切诸导师 正法菩萨众
圣僧功德海 皆悉应恭敬
修习诸功德 远离一切恶
安住于正法 广行菩萨道
若无归依者 应起大慈心
诸在三恶道 应发大悲念
一切诸法界 有成必有败
舍心平等观 莫随烦恼魔
应发菩提心 觉悟诸群生
无量劫修行 不起疲倦想
时彼女母。说偈白言。
唯愿太子听 此女从生来
乃至今长成 一切诸因缘
太子所生日 女从莲华生
其目净修广 肢节悉具足
我曾于春月 游观娑罗园
睹见诸卉木 种种华荣茂
同游八百女 容仪悉端严
皆已具足知 诸巧技能法
彼园有浴池 名曰众庄严
...(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见三世海诸佛法海。出生一切如来功德。知一切菩萨所修功德。从初发心乃至究竟。长养一切众生善根。于一切世间。赞叹一切诸佛功德。成满一切菩萨母愿。尔时善财。见摩耶夫人有如是等阎浮提微尘等未曾有事。即变化己身。悉与摩耶夫人身等。合掌礼敬五体投地。即得无量无边诸三昧门。正念修习分别观察。随顺出生印证。证已从三昧起。起已敬绕摩耶夫人及诸眷属。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往昔教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近供养。我已渐求至大圣所。愿为演说。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佛子。我已成就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为卢舍那如来母。于此阎浮提迦毗罗城净饭王宫。从右胁生悉达太子。显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善男子。菩萨。于兜率天命终时。一一毛孔放大光明。名一切如来受生圆满功德。显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菩萨受生庄严。普照一切世界。照已来触我顶。遍入我身一切毛孔。入已普见菩萨受生自在庄严。又见出...(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生。我悉为母。善男子。我唯知此大愿智幻法门。诸大菩萨具大悲藏。教化众生心无厌足。得自在法。一一毛孔。现一切佛自在神力。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尔时摩耶夫人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于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王。有童女。名天主光。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敬受其教。头面作礼绕无数匝。恋慕瞻仰却行而退。
遂往天宫见彼童女。礼足围绕合掌前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天女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碍念清净庄严。善男子。我念过去。有最胜劫。名青莲华。我于彼劫中。供养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彼诸如来。从初出家。我皆瞻奉守护供养。造僧伽蓝营辨什物。又彼诸佛。从为菩萨住母胎时。诞生之时。行七步时。大师子吼时。住童子位在宫中时。向菩提树成正觉时。转正法轮现佛神变教化调伏众生之时。如是一切诸所作事。从初发...(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清净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出生死夜朗然明彻。永离痴冥未尝惛寐。心无诸盖身行轻安。于诸法性清净觉了。成就十力开悟群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迦毗罗城有童子师。名曰遍友。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以闻法故身心遍悦。不思议善根流派增广。头面敬礼天主光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从天宫下渐向彼城。至遍友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遍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众艺。学菩萨字智。汝可问之。当为汝说。
尔时善财。即至其所。头顶礼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彼童子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善知众艺。我恒唱持入此解脱根本之字。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菩萨威德各别境界。唱罗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平等一味最上无边。唱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法界无异相。唱者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唱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得无依无上。唱逻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离依止无垢。唱荼(徒假...(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间所有技艺。莫不该练尽其源本。又能分别出世之法。正名辩义观察体相。随顺修行智入其中。无疑无碍。无愚闇。无顽钝。无忧恼。无沉没。无不现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摩竭提国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呾那。有优婆夷号曰贤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众艺之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向聚落城至贤胜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贤胜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法门。名无依处道场。既自开解复为人说。又得无尽三昧。非彼三昧法有尽无尽。以能出生一切智性眼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耳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鼻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舌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身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意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种种慧明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周遍神通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生一切智性周遍神通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如海波涛无量功德皆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遍世间光无尽故。善男子。我唯知此无依处道场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无著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善男子。南方有城。名为沃田。彼有长者。名坚固解脱。汝可往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善财。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28 17:18:54
|
只看該作者
礼贤胜足绕无数匝。恋慕瞻仰辞退南行。
到于彼城诣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著清净念。我自得是解脱已来。法愿充满。于十方佛所无复希求。善男子。我唯知此净念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高广福慧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长者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坚固足绕无数匝。辞退而行。 ...(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著清净念。我自得是解脱已来。法愿充满。于十方佛所无复希求。善男子。我唯知此净念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高广福慧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长者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坚固足绕无数匝。辞退而行。
向妙月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长者名无胜军。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渐向彼城。至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长者名无胜军。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渐向彼城。至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我以证此菩萨解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相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为法。彼聚落中有婆罗门。名尸毗最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渐次南行。
诣...(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我以证此菩萨解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相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为法。彼聚落中有婆罗门。名尸毗最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渐次南行。
诣彼聚落见尸毗最胜。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婆罗门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法门。名诚愿语。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以是语故。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善男子。我以住于诚愿语故。随意所作莫不成满。善男子。我唯知此诚语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彼有童子。名曰...(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意所作莫不成满。善男子。我唯知此诚语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彼有童子。名曰德生。复有童女名为有德。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于法尊重。礼婆罗门足。绕无数匝恋仰而去。
渐次南行至于彼城。见童子童女。顶礼其足。围绕毕已。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以斯净智。观诸世间皆幻住。因缘生故。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一切法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三界皆幻住。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生老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调伏教...(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菩萨净菩萨心。云何菩萨发诸大愿。云何菩萨积功德具。云何菩萨得菩萨地。云何菩萨满足一切诸波罗蜜。云何菩萨得诸忍法。云何菩萨住功德行。云何菩萨近善知识。何以故。彼菩萨摩诃萨。究竟一切诸菩萨行。分别了知众生心行。以巧便智而教化之。满足一切诸波罗蜜。住菩萨地得诸忍门。证于菩萨离生之法。于诸佛所而得授记。于菩萨法自在游戏。持诸佛持。无量诸佛以一切智甘露正法而灌其顶。善男子。彼菩萨摩诃萨。能示导汝真善知识。坚菩提心长养善根。住正直心现菩萨根。说无碍法平等诸地。赞叹菩萨所出生道。具诸菩萨愿行功德。能广演说普贤所行。善男子。汝不应于一善根中生知足想。一光明法。一行一愿。一授记别。得法忍门。六波罗蜜。菩萨诸地所净佛刹。近善知识。于是事中生知足想。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一向求无量善根。积集无量菩提具。积集无量菩提因缘。修习无量诸大回向。教化成熟无量众生。了知无量诸众生心诸根欲性众生诸行。除灭无量众生烦...(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善财。闻是语已。悲泣流泪。文殊师利即时申臂。遥授善财华宝璎珞。善财得已欢喜供散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即以右手摩善财顶。赞言。善哉善哉。佛子。汝亦不久当与我等。尔时善财。踊跃无量。以偈颂曰。
无量无数劫 难得闻见者
我今得奉觐 无上善知识
文殊我所尊 究竟功德岸
蒙见善知识 愿速还亲近
尔时善财。五体敬礼弥勒菩萨。合掌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大圣今者。已为诸佛授一生记。证于菩萨离生正法。住菩萨住。究竟一切诸波罗蜜。具足一切诸法忍门。成就菩萨一切诸地。自在游戏一切法门。得一切三昧。到于菩萨随所至趣。逮得一切陀罗尼辩才方便光明。具足成就菩萨自在。积集一切助菩提分。游戏巧方便慧。得一切通明。随所修学。悉已究竟菩萨诸行。具一切愿。知诸乘门。持如来持。摄佛菩提。守护一切诸佛法藏。出生智宝。菩萨功德如来密教...(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令坠落没于三界。譬如金刚于百千劫处于水中。而不烂坏亦无变异。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无量劫处生死中。诸烦恼业不能断灭亦无损减。譬如金刚一切大火不能烧热。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贪恚痴火不能烧热。譬如金刚道场之座。能持菩萨降伏诸魔成等正觉。余不能持。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一切菩萨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菩提道供养诸佛闻法受行。一切诸心所不能持。善男子。菩提之心。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若有众生。发菩提心。则具如是无量功德。是故善男子。汝得善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菩萨行。具足如是无量功德。善男子。汝先所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者。汝今入是明净庄严藏大楼观者。则能了知。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具足成就无量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六
尔时善财童子。敬绕弥勒菩萨。合掌白言。唯愿大圣。开楼观门令我得入。尔时弥勒菩萨。即弹右指。门自然开。善财即入。入已还闭。尔时善财。观察楼观。广大无量犹如虚空。众宝为地。有阿僧祇窗牖。...(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世诸佛家,彼菩萨住,我今当说。诸佛子,菩萨住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何者为十?所谓: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是名菩萨十住,去、来、现在诸佛所说。
“佛子,云何为菩萨发心住?此菩萨见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所乐见,难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见神足;或闻记别;或听教诫;或见众生受诸剧苦;或闻如来广大佛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此菩萨缘十种难得法而发于心。何者为十?所谓:是处非处智、善恶业报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差别智、种种界差别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智、宿命无碍智、天眼无碍智、三世漏普尽智。是为十。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勤供养佛、乐住生死、主导世间令除恶业、以胜妙法常行教诲、叹无上法、学佛功德、生诸佛前恒蒙摄受、方便演说寂静三昧、赞叹远离生死轮回、为苦众生作归依处。何以故?欲...(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心乐各差别,依彼而发菩提意。
始求佛道一念心,世间众生及二乘,斯等尚亦不能知,何况所余功德行!
十方所有诸世界,能以一毛悉称举,彼人能知此佛子,趣向如来智慧行。
十方所有诸大海,悉以毛端滴令尽,彼人能知此佛子,一念所修功德行。
一切世界抹为尘,悉能分别知其数,如是之人乃能见,此诸菩萨所行道。
去来现在十方佛,一切独觉及声闻,悉以种种妙辩才,开示初发菩提心。
发心功德不可量,充满一切众生界,众智共说无能尽,何况所余诸妙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 梵行品第十六
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于无上菩提之道?”
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僧、戒。应如是观...(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遍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过东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无边功德愿,悉与一切众生乐,尽未来际依愿行,常勤修习度众生。
无量大愿难思议,愿令众生悉清净,空无相愿无依处,以愿力故皆明显。
了法自性如虚空,一切寂灭悉平等,法门无数不可说,为众生说无所著。
十方世界诸如来,悉共赞叹初发心,此心无量德所严,能到彼岸同于佛。
如众生数尔许劫,说其功德不可尽,以住如来广大家,三界诸法无能喻。
欲知一切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
众生心行可数知,国土微尘亦复然,虚空边际乍可量,发心功德无能测。
出生三世一切佛,成就世间一切乐,增长一切胜功德,永断一切诸疑惑。
开示一切妙境界,尽除一切诸障碍,成就一切清净刹,出生一切如来智。
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八 明法品第十八
尔时,精进慧菩萨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初发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具大庄严,升一切智乘,入菩萨正位,舍诸世间法,得佛出世法,去、来、现在诸佛摄受,决定至于无上菩提究竟之处。彼诸菩萨于佛教中云何修习,令诸如来皆生欢喜,入诸菩萨所住之处,一切大行皆得清净,所有大愿悉使满足,获诸菩萨广大之藏,随所应化常为说法,而恒不舍波罗蜜行...(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时,法慧菩萨告精进慧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多所惠利,哀愍世间诸天及人,问于如是菩萨所修清净之行。佛子,汝住实法,发大精进,增长不退,已得解脱;能作是问,同于如来。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为汝于中说其少分。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发一切智心,应离痴暗,精勤守护,无令放逸。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十种法,名不放逸。何者为十?一者、护持众戒;二者、远离愚痴,净菩提心;三者、心乐质直,离诸谄诳;四者、勤修善根,无有退转;五者、恒善思惟,自所发心;六者、不乐亲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八者、永离二乘,行菩萨道;九者、乐修众善,令不断绝;十者、恒善观察自相续力。佛子,若诸菩萨行此十法,是则名为住不放逸。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不放逸,得十种清净。何者为十?一者、如说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于深定,不沉不举;四者、乐求佛...(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示无贪法;多瞋众生,令行平等;著见众生,为说缘起;欲界众生,教离欲恚恶不善法;色界众生,为其宣说毗钵舍那;无色界众生,为其宣说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静行;乐大乘者,为说十力广大庄严。如其往昔初发心时,见无量众生堕诸恶道,大师子吼作如是言:‘我当以种种法门,随其所应而度脱之!’菩萨具足如是智慧,广能度脱一切众生。
“佛子,菩萨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宝种永不断绝。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教诸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常为众生开阐法藏,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善持教法,无所乖违,是故能令僧种不断。复次,悉能称赞一切大愿,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分别演说因缘之门,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常勤修习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种不断。复次,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是故能令佛种不断;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种不断;统理大众,无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种不断。复次,于去、来、今佛所说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舍离,是故能...(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供养勿生疑。”
尔时,坚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如来胜无比,甚深不可说,出过言语道,清净如虚空。
汝观人师子,自在神通力,已离于分别,而令分别见。
导师为开演,甚深微妙法,以是因缘故,现此无比身。
此是大智慧,诸佛所行处,若欲了知者,常应亲近佛。
意业常清净,供养诸如来,终无疲厌心,能入于佛道。
具无尽功德,坚住菩提心,以是疑网除,观佛无厌足。
通达一切法,是乃真佛子,此人能了知,诸佛自在力。
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
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
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见闻,不修清净愿,履佛所行道?”
尔时,勇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明净眼,因日睹众色,净心亦复然,佛力见如来。
...(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祇劫说不可尽。如是修集无量功德,皆为成熟一切众生,无有退转,无有休息,无有疲厌;无有执著,离诸心想;无有依止,永绝所依;远离于我,及以我所;如实法印,印诸业门;得法无生,住佛所住;观无生性,印诸境界。诸佛护念发心回向,与诸法性相应回向,入无作法成就所作方便回向,舍离一切诸事想著方便回向,住于无量善巧回向,永出一切诸有回向,修行诸行不住于相善巧回向,普摄一切善根回向,普净一切菩萨诸行广大回向,发无上菩提心回向,与一切善根同住回向,满足最上信解心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时,虽随生死而不改变,求一切智未曾退转,在于诸有心无动乱,悉能度脱一切众生,不染有为法,不失无碍智。菩萨行位,因缘无尽;世间诸法,无能变动;具足清净诸波罗蜜,悉能成就一切智力。菩萨如是离诸痴暗,成菩提心,开示光明,增长净法,回向胜道,具足众行;以清净意,善能分别;了一切法,悉随心现;知业如幻,业报如像,诸行如化;因缘生法,悉皆如响;菩萨诸行,一切如影;出生无著清净法眼,见于无作广大境界;证寂灭性,了法无二;得法实相,具菩萨行;于一切相,皆无所著;善能修行同事诸业,于白净法恒无废舍;离一切著,住无著行。菩萨如是善巧思惟,无有迷惑,不违诸法,不坏业因,明见真实,善巧回向;知法自性,以方便力,成就业...(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回向,则为学佛所行道,当得一切佛功德,及以一切佛智慧。
一切世间莫能坏,一切所学皆成就,常能忆念一切佛,常见一切世间灯。
菩萨胜行不可量,诸功德法亦如是,已住如来无上行,悉知诸佛自在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二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师位,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为诸众生作法藏日,善根光明普照一切;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修诸善行无有休息;心净无染,智慧自在,不舍一切善根道业;作诸众生大智商主,普令得入安隐正道;为诸众生而作导首,令修一切善根法行;为诸众生作不可坏坚固善友,令其善根增长成就。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法施为首,发生一切清净白法,摄受趣向一切智心,殊胜愿力究竟坚固;成就增益,具大威德,依善知识,心...(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萨之行无有断尽;入一切智方便境界,示现种种广大神通。是故,普贤,汝今应当分别广说一切菩萨十大三昧,今此众会咸皆愿闻。”
尔时,普贤菩萨承如来旨,观普眼等诸菩萨众而告之言:“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普光明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尽法。何者为十?所谓:诸佛出现智无尽、众生变化智无尽、世界如影智无尽、深入法界智无尽、善摄菩萨智无尽、菩萨不退智无尽、善观一切法义智无尽、善持心力智无尽、住广大菩提心智无尽、住一切佛法一切智愿力智无尽。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无尽法。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发十种无边心。何等为十?所谓:发度脱一切众生无边心;发承事一切诸佛无边心;发供养一切诸佛无边心;发普见一切诸佛无边心;发受持一切佛法不忘失无边心;发示现一切佛无量神变无边心;发为得佛力故,不舍一切菩提行无边心;发普入一切智微细境界,说一切佛法无边心;发普入佛不思议广大境界无边心;发于佛辩才起深志乐,领受诸佛...(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者皆得润洽,究竟入于诸佛法海。如四大河,随顺围绕无热池已四方入海,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随顺身业、随顺语业、随顺意业,成就智为前导身业、智为前导语业、智为前导意业,四方流注,究竟入于一切智海。佛子,何者名为菩萨四方?佛子,所谓:见一切佛而得开悟,闻一切法受持不忘,圆满一切波罗蜜行,大悲说法满足众生。如四大河围绕大池,于其中间,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皆悉遍满;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菩提心中间,不舍众生,说法调伏,悉令圆满无量三昧,见佛国土庄严清净。如无热大池,宝树围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现佛国土庄严围绕,令诸众生趣向菩提。如无热大池,其中纵广五十由旬,清净无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菩提之心其量无边,善根充满,清净无浊。如无热大池,以无量宝庄严其岸,散栴檀香遍满其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百千亿十种智宝严菩提心大愿之岸,普散一切众善妙香。如无热大池,底布金沙,种种摩尼间错庄严;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微妙智慧周遍观察,不可思议菩萨解脱种种法宝间错庄严,得一切法无碍光明,住于一切诸佛所住,入于一切甚深方便。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永离龙中所有热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永离一切世间忧恼,虽现受生而无染著。如四大河,润泽一切阎浮提地,既润泽已入于大海;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四智河润泽天、人、沙门、婆罗门,令其普入阿耨多...(第0084-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轮;一切诸佛定能随彼所种善根,应时说法而为授记;一切诸佛定能应时为作佛事;一切诸佛定能为诸成就菩萨而授记莂;一切诸佛定能一念普答一切众生所问。是为十。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速疾法。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远离一切恶趣;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圆满殊胜功德;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成就广大善根;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往生净妙天上;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除断一切疑惑;一切诸佛若已发菩提心而得见者,速得成就广大信解永不退转,能随所应教化众生,若未发心即能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诸佛若未入正位而得见者,速入正位;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清净世、出世间一切诸根;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除灭一切障碍;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获得无畏辩才。是为十。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应常忆念清净法。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过去因缘,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清净胜行,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满足诸度,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成就大愿,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积集善根,一切菩萨...(第0084-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间净饭王家,梵天、欲天承事供养。诸天子众咸作是念:‘我等若不往菩萨所问讯起居,乃至一念于此天宫而生爱著,则为不可。’时,一一天子与十那由他眷属欲下阎浮提。时,天鼓中出声告言:‘诸天子,菩萨摩诃萨非此命终而生彼间,但以神通,随诸众生心之所宜,令其得见。诸天子,如我今者,非眼所见,而能出声;菩萨摩诃萨入离垢三昧亦复如是,非眼所见,而能处处示现受生,离分别,除憍慢,无染著。诸天子,汝等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净治其意,住善威仪,悔除一切业障、烦恼障、报障、见障;以尽法界众生数等身,以尽法界众生数等头,以尽法界众生数等舌,以尽法界众生数等善身业、善语业、善意业,悔除所有诸障过恶。’
“时,诸天子闻是语已,得未曾有,心大欢喜而问之言:‘菩萨摩诃萨云何悔除一切过恶?’尔时,天鼓以菩萨三昧善根力故,发声告言:‘诸天子,菩萨知诸业不从东方来,不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而共积集,止住于心;但从颠倒...(第0084-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中,一切山川、一切众生,乃至地狱、畜生、饿鬼,所有影像皆于中现。诸天子,于汝意云何?彼诸影像可得说言来入镜中、从镜去不?’答言:‘不也。’‘诸天子,一切诸业亦复如是,虽能出生诸业果报,无来去处。诸天子,譬如幻师幻惑人眼,当知诸业亦复如是。若如是知,是真实忏悔,一切罪恶悉得清净。’
“说此法时,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世界中兜率陀诸天子,得无生法忍;无量不思议阿僧祇六欲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欲天中一切天女,皆舍女身,发于无上菩提之意。尔时,诸天子闻说普贤广大回向,得十地故,获诸力庄严三昧故,以众生数等清净三业悔除一切诸重障故,即见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七宝莲华;一一华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彼诸菩萨一一随好,放众生数等光明;彼光明中,有众生数等诸佛结跏趺坐,随众生心而为说法,而犹未现离垢三昧少分之力。
“尔时,彼诸天子以上众华,复于身上一一毛孔化作众生数等众妙...(第0084-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普慧菩萨知众已集,问普贤菩萨言:“佛子,愿为演说: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依?何等为奇特想?何等为行?何等为善知识?何等为勤精进?何等为心得安隐?何等为成就众生?何等为戒?何等为自知受记?何等为入菩萨?何等为入如来?何等为入众生心行?何等为入世界?何等为入劫?何等为说三世?何等为知三世?何等为发无疲厌心?何等为差别智?何等为陀罗尼?何等为演说佛?何等为发普贤心?何等为普贤行法?以何等故而起大悲?何等为发菩提心因缘?何等为于善知识起尊重心?何等为清净?何等为诸波罗蜜?何等为智随觉?何等为证知?何等为力?何等为平等?何等为佛法实义句?何等为说法?何等为持?何等为辩才?何等为自在?何等为无著性?何等为平等心?何等为出生智慧?何等为变化?何等为力持?何等为得大欣慰?何等为深入佛法?何等为依止?何等为发无畏心?何等为发无疑惑心?何等为不思议?何等为巧密语?何等为巧分别智?何等为入三昧?何等为遍入?何等为解...(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何故于兜率天宫殁?何故现处胎?何等为现微细趣?何故现初生?何故现微笑?何故示行七步?何故现童子地?何故现处内宫?何故现出家?何故示苦行?云何往诣道场?云何坐道场?何等为坐道场时奇特相?何故示降魔?何等为成如来力?云何转法轮?何故因转法轮得白净法?何故如来、应、正等觉示般涅槃?善哉!佛子,如是等法,愿为演说!”
尔时,普贤菩萨告普慧等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依。何等为十?所谓:以菩提心为依,恒不忘失故;以善知识为依,和合如一故;以善根为依,修习增长故;以波罗蜜为依,具足修行故;以一切法为依,究竟出离故;以大愿为依,增长菩提故;以诸行为依,普皆成就故;以一切菩萨为依,同一智慧故;以供养诸佛为依,信心清净故;以一切如来为依,如慈父教诲不断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为如来无上大智所依处。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奇特想。何等为十?所谓:于一切善根生自善根想;于一...(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贤行愿。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顺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是为十。菩萨恒以此心观察众生。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菩提心因缘。何等为十?所谓: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为除灭一切众生苦聚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具足安乐故,发菩提心;为断一切众生愚痴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佛智故,发菩提心;为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故,发菩提心;为随如来教,令佛欢喜故,发菩提心;为见一切佛色身相好故,发菩提心;为入一切佛广大智慧故,发菩提心;为显现诸佛力、无所畏故,发菩提心。是为十。
“佛子,若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为悟入一切智智故,亲近供养善知识时,应起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起给侍心、欢喜心、无违心、随顺心、无异求心、一向心、同善根心、同愿心、如来心、同圆满行心。是为十。
“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如是心,则得十种清净。何等为十?所谓:深心清净,到于究竟无失坏故;色身清净,随其所宜为示现故;音声清净,了达一切诸语言故;辩才清净,善说无边诸佛法故;智慧清净,舍离一切愚痴暗故;受生清净,具足菩萨自在力...(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 清净如虚空,爱见悉除灭,利益一切众,令我载此乘!
愿力速疾行,定心安隐住,普运诸含识,令我载此乘!
如地不倾动,如水普饶益,如是运众生,令我载此乘!
四摄圆满轮,总持清净光;如是智慧日,愿示我令见!
已入法王位,已著智王冠,已系妙法缯,愿能慈顾我!”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行?应云何修菩萨行?应云何趣菩萨行?应云何行菩萨行?应云何净菩萨行?应云何入菩萨行?应云何成就菩萨行?应云何随顺菩萨行?应云何忆念菩萨行?应云何增广菩萨行?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
汝于十方界,普见无量佛,成就诸愿海,具足菩萨行。
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能随导师学,当成一切智。
汝遍一切刹,微尘等诸劫,修行普贤行,成就菩提道。
汝于无量刹,无边诸劫海,修行普贤行,成满诸大愿。
此无量众生,闻汝愿欢喜,皆发菩提意,愿学普贤乘。”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求菩萨行,倍更为难。
“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峰;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云。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
...(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
尔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头顶礼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泪。
辞退南行,向胜乐国,登妙峰山,于其山上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观察求觅,渴仰欲见德云比丘。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见已往诣,顶礼其足,右绕三匝,于前而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垂慈,为我宣说:云何菩萨而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能请问诸菩萨行。如是之事,难中之难,所谓:求菩萨行,求菩萨境界,求菩萨出离道,求菩萨清净道,求菩萨清净广大心,求菩萨成就神通,求菩萨示现解脱门,求菩萨示现世间所作业,求菩萨随顺众生心,求菩萨生死涅槃门,求菩萨观察有为、无为心无所著。
“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耀,普观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住自业念佛门,知随众生所积集业,现其影像令觉悟故;住神变念佛门,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遍法界而开敷故;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庄严法界、虚空界故。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南方有国,名曰海门;彼有比丘,名为海云。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海云比丘能分别说发起广大善根因缘。善男子,海云比丘当令汝入广大助道位,当令汝生广大善根力,当为汝说发菩提心因,当令汝生广大乘光明,当令汝修广大波罗蜜,当令汝入广大诸行海,当令汝满广大誓愿轮,当令汝净广大庄严门,当令汝生广大慈悲力。”
时,善财童子礼德云比丘足,右绕观察,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善知识教,正念观察智慧光明门,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正念观察诸佛轨则门,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正念...(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礼德云比丘足,右绕观察,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善知识教,正念观察智慧光明门,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正念观察诸佛轨则门,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正念观察诸佛出现次第门,正念观察诸佛所入方便门。
渐次南行,至海门国,向海云比丘所顶礼其足,右绕毕,于前合掌,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入一切无上智海,而未知菩萨云何能舍世俗家,生如来家?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海?云何能离凡夫地,入如来地?云何能断生死流,入菩萨行流?云何能破生死轮,成菩萨愿轮?云何能灭魔境界,显佛境界?云何能竭爱欲海,长大悲海?云何能闭众难恶趣门,开诸大涅槃门?云何能出三界城,入一切智城?云何能弃舍一切玩好之物,悉以饶益一切众生?”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家,生如来家?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海?云何能离凡夫地,入如来地?云何能断生死流,入菩萨行流?云何能破生死轮,成菩萨愿轮?云何能灭魔境界,显佛境界?云何能竭爱欲海,长大悲海?云何能闭众难恶趣门,开诸大涅槃门?云何能出三界城,入一切智城?云何能弃舍一切玩好之物,悉以饶益一切众生?”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善男子,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广大无量...(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量采女之所围绕,究竟成就无杀害心,于虚空中合掌供养;不思议数诸罗刹王,无量罗刹之所围绕,其形长大,甚可怖畏,见善住比丘慈心自在,曲躬合掌瞻仰供养;不思议数诸夜叉王,各各悉有自众围绕,四面周匝恭敬守护;不思议数诸梵天王,于虚空中曲躬合掌,以人间法称扬赞叹;不思议数诸净居天,于虚空中与宫殿俱,恭敬合掌发弘誓愿。
时,善财童子见是事已,心生欢喜,合掌敬礼,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修行佛法?云何积集佛法?云何备具佛法?云何熏习佛法?云何增长佛法?云何总摄佛法?云何究竟佛法?云何净治佛法?云何深净佛法?云何通达佛法?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慈哀,为我宣说:菩萨云何不舍见佛,常于其所精勤修习?菩萨云何不舍菩萨,与诸菩萨同一善根?菩萨云何不舍佛法,悉以智慧而得明证?菩萨云何不舍大愿,能普利益一切众生?菩萨云何不舍众行,住一切劫心无疲厌?菩萨云何不舍佛刹,普能严...(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萨云何不舍佛法,悉以智慧而得明证?菩萨云何不舍大愿,能普利益一切众生?菩萨云何不舍众行,住一切劫心无疲厌?菩萨云何不舍佛刹,普能严净一切世界?菩萨云何不舍佛力,悉能知见如来自在?菩萨云何不舍有为亦复不住,普于一切诸有趣中犹如变化,示受生死,修菩萨行?菩萨云何不舍闻法,悉能领受诸佛正教?菩萨云何不舍智光,普入三世智所行处?”
时,善住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发心求问佛法、一切智法、自然者法。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无碍解脱门,若来若去,若行若止,随顺思惟,修习观察,即时获得智慧光明,名究竟无碍。得此智慧光明故,知一切众生心行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殁生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宿命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未来劫事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现在世事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言语音声种种差别无所障碍,决一切众生所有疑问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诸根无所障碍,随一切众...(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所有宣说,我皆受持;一一国土所有庄严,我皆忆念。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如是一切诸世界中所有众生,若见我形,皆决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世界一切众生,我皆明见,随其大小、胜劣、苦乐,示同其形,教化成就。若有众生亲近我者,悉令安住如是法门。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解脱门。如诸菩萨持大悲戒、波罗蜜戒、大乘戒、菩萨道相应戒、无障碍戒、不退堕戒、不舍菩提心戒、常以佛法为所缘戒、于一切智常作意戒、如虚空戒、一切世间无所依戒、无失戒、无损戒、无缺戒、无杂戒、无浊戒、无悔戒、清净戒、离尘戒、离垢戒;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善男子,从此南方有国,名达里鼻茶,城名自在;其中有人,名曰弥伽。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右绕瞻仰,辞退而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品第三十九之四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门,深信趣入,专念于佛,不断三宝,叹离欲性,念善知识普照三世,忆诸大愿普救众生,不著有为,究竟思惟诸法自性,悉能严净一切世界,于一切佛众会道场心无所著。
渐次南行,至自在城,求觅弥伽。乃见其人于市肆中,坐于说法师子之座,十千人众所共围绕,说轮字庄严法门。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云何流转于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意坚固不动?云何获清净心无能沮坏?云何生大悲力恒不劳疲?云何入陀罗尼普得清净?云何发生智慧广大光明,于一切法离诸暗障?云何具无碍解辩才之力,决了一切甚深义藏?云何得正念力,忆持一切差别法轮?云何得净趣力,于一切趣普演诸法?云何得智慧力,于一切法悉能决定分别其义?”
尔时,弥伽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云何流转于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意坚固不动?云何获清净心无能沮坏?云何生大悲力恒不劳疲?云何入陀罗尼普得清净?云何发生智慧广大光明,于一切法离诸暗障?云何具无碍解辩才之力,决了一切甚深义藏?云何得正念力,忆持一切差别法轮?云何得净趣力,于一切趣普演诸法?云何得智慧力,于一切法悉能决定分别其义?”
尔时,弥伽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弥伽遽即下师子座,于善财所五体投地,散金银华无价宝珠,及以上妙碎末栴檀、无量种衣以覆其上,复散无量种种香华、种种供具以为供养,然后起立而称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为不断一切佛种,则为严净一切佛刹,则为成熟一切众生,则为了达一切法性,则为悟解一切业种,则为圆满一切诸行,则为不断一切大愿,则如实解离贪种性,则能明见三世差别,则令信解永得坚固,则为一切如来所持,则为一切诸佛忆念,则与一切菩萨平等,则为一切贤圣赞喜,则为一切梵王礼觐,则为一切天主供养,则为一切夜叉守护,则为一切罗刹侍卫,则为一切龙王迎接,则为一切紧那罗王歌咏赞叹,则为一切诸世间主称扬庆悦,则令...(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方,四维、上、下,皆亦如是。其有见此优婆夷者,一切病苦悉得除灭,离烦恼垢,拔诸见刺,摧障碍山,入于无碍清净境界,增明一切所有善根,长养诸根;入一切智慧门,入一切总持门;一切三昧门、一切大愿门、一切妙行门、一切功德门,皆得现前;其心广大,具足神通,身无障碍,至一切处。
尔时,善财童子入普庄严园,周遍观察,见休舍优婆夷坐于妙座,往诣其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休舍告言:“善男子,我唯得菩萨一解脱门,若有见闻忆念于我,与我同住,供给我者,悉不唐捐。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为善友之所摄受,不为诸佛之所护念,是人终不得见于我。善男子,其有众生得见我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
“善男子,东方诸佛常来至此,处于宝座为我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则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见夷险道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险恶处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得生大慈凉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门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满足大悲水故。”
作是语已,从地而起,绕无量匝,合掌前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时,毗目瞿沙顾其徒众,而作是言:“善男子,此童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此童子普施一切众生无畏,此童子普兴一切众生利益,此童子常观一切诸佛智海,此童子欲饮一切甘露法雨,此童子欲测一切广大法海,此童子欲令众生住智海中,此童子欲普发起广大悲云,此童子欲普雨于广大法雨,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间,此童子欲灭世间烦恼毒热,此童子欲长含识一切善根。”
时,诸仙众闻是语已,各以种种上妙香华散善财上,投身作礼,围绕恭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当救护一切众生,必当除...(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以种种上妙香华散善财上,投身作礼,围绕恭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当救护一切众生,必当除灭诸地狱苦,必当永断诸畜生道,必当转去阎罗王界,必当关闭诸难处门,必当干竭诸爱欲海,必令众生永灭苦蕴,必当永破无明黑暗,必当永断贪爱系缚,必以福德大轮围山围绕世间,必以智慧大宝须弥显示世间,必当出现清净智日,必当开示善根法藏,必使世间明识险易。”
时,毗目瞿沙告群仙言:“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时,毗目瞿沙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胜幢解脱。”
善财白言:“圣者,无胜幢解脱境界云何?”
时,毗目仙人即伸右手,摩善财顶,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刹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刹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刹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亦闻彼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演说法,一文一句皆悉通达,各别受持无有杂乱;亦知彼佛以种种解净治诸愿;亦知彼...(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了无边菩萨诸行境界,见无边世界种种差别,见无边世界种种庄严,入无边世界微细境界,知无边世界种种名号,知无边世界种种言说,知无边众生种种解,见无边众生种种行,见无边众生成熟行,见无边众生差别想;念善知识。
渐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婆罗门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
时,善财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难,离诸难难,得无难难,得净法难,得值佛难,具诸根难,闻佛法难,遇善人难,逢真善知识难,受如理正教难,得正命难,随法行难。此将非魔、魔所使耶?将非是魔险恶徒党,诈现菩萨善知识相,而欲为我作善根难、作寿命难,...(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限碍,我亦应入。”
善财入已,见毗卢遮那藏殿,玻璃为地,琉璃为柱,金刚为壁,阎浮檀金以为垣墙,百千光明而为窗牖,阿僧祇摩尼宝而庄校之,宝藏摩尼镜周匝庄严,以世间最上摩尼宝而为庄饰,无数宝网罗覆其上,百千金铃出妙音声,有如是等不可思议众宝严饰。其慈行童女,皮肤金色,眼绀紫色,发绀青色,以梵音声而演说法。
善财见已,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前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时,慈行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应观我宫殿庄严。”
善财顶礼,周遍观察,见一一壁中、一一柱中、一一镜中、一一相中、一一形中、一一摩尼宝中、一一庄严具中、一一金铃中、一一宝树中、一一宝形像中、一一宝璎珞中,悉见法界一切如来,从初发心,修菩萨行,成满大愿,具足功德,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伽、释、梵、护世、人与非人前后围绕,主方之神随方回转引导其前,足行诸神持宝莲华以承其足,无尽光神舒光破暗,阎浮幢林神雨众杂华,不动藏地神现诸宝藏,普光明虚空神庄严虚空,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宝,无垢藏须弥山神头顶礼敬曲躬合掌,无碍力风神雨妙香华,春和主夜神庄严其身举体投地,常觉主昼神执普照诸方摩尼幢住在虚空放大光明。
时,善财童子诣比丘所,顶礼其足,曲躬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我闻圣者善能开示诸菩萨道,愿为我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善见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七日七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岁、百岁、万岁、亿岁、那由他岁,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岁,或一小劫、或半大劫、或一大劫、或百大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大劫,听闻妙法,受行其教,庄严诸愿,入所证...(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受善见比丘教已,忆念诵持,思惟修习,明了决定,于彼法门而得悟入。天、龙、夜叉、乾闼婆众前后围绕,向名闻国,周遍求觅自在主童子。
时,有天、龙、乾闼婆等,于虚空中告善财言:“善男子,今此童子在河渚上。”尔时,善财即诣其所,见此童子,十千童子所共围绕,聚沙为戏。善财见已,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恭敬,却住一面,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愿为解说!”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书、数、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善男子,我因此法门故,得知世间书、数、算、印、界、处等法,亦能疗治风痫、消瘦、鬼魅所著──如是所有一切诸病,亦能造立城邑聚落、园林台观、宫殿屋宅种种诸处,亦善调炼种种仙药,亦善营理田农商贾一切诸业,取舍进退咸得其所;又善别知众生身相,作...(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者喜悦,常在左右,亲近瞻仰,思惟观察,曲躬低首,应其教命。彼诸童女,身出妙香,普熏一切;若有众生遇斯香者,皆不退转,无怒害心,无怨结心,无悭嫉心,无谄诳心,无险曲心,无憎爱心,无瞋恚心,无下劣心,无高慢心,生平等心,起大慈心,发利益心,住律仪心,离贪求心。闻其音者,欢喜踊跃;见其身者,悉离贪染。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28 17:19:57
|
只看該作者
尔时,善财既见具足优婆夷已,顶礼其足,恭敬围绕,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能于如是一小器中,随诸众生种种欲乐,出生种种美味饮食,悉令充满。假使百众生、千众生、百千众生、亿众生、百亿众生、千亿众生、百千亿那由他众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假使阎浮提微尘数众生、一四天下微尘数众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众生;假...(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教命。
尔时,善财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为令一切众生出诸苦难故,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海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法宝洲故,为令一切众生枯竭爱河故,为令一切众生起大慈悲故,为令一切众生舍离欲爱故,为令一切众生渴仰佛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旷野故,为令一切众生乐诸佛功德故,为令一切众生出三界城故,为令一切众生入一切智城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能为一切众生作依止处?”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戚,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
“善男子,汝见我此众会人不?”
善财答言:“唯然!已见。”
居士言:“善男子,我已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如来家,增长白法,安住...(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
尔时,善财童子于明智居士所,闻此解脱已,游彼福德海,治彼福德田,仰彼福德山,趣彼福德津,开彼福德藏,观彼福德法,净彼福德轮,味彼福德聚,生彼福德力,增彼福德势。
渐次而行,向师子城,周遍推求宝髻长者。见此长者在于市中,遽即往诣,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善哉圣者,愿为我说诸菩萨道,我乘此道趣一切智!”
尔时,长者执善财手,将诣所居,示其舍宅,作如是言:“善男子,且观我家。”
尔时,善财见其舍宅,清净光明,真金所成,白银为墙,玻璃为殿,绀琉璃宝以为楼阁,砗磲妙宝而作其柱,百千种宝周遍庄严;赤珠摩尼为师子座;摩尼为帐,真珠为网,弥覆其上;玛瑙宝池香水盈满,无量宝树周遍行列;其宅广博,十层八...(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希求菩萨无量法门,清净菩萨无量信解,明利菩萨无量诸根,成就菩萨无量欲乐,通达菩萨无量行门,增长菩萨无量愿力,建立菩萨无能胜幢,起菩萨智照菩萨法。
渐次而行,至藤根国,推问求觅彼城所在。虽历艰难,不惮劳苦,但唯正念善知识教,愿常亲近承事供养,遍策诸根离众放逸。然后乃得见普门城,百千聚落周匝围绕,雉堞崇峻,衢路宽平。见彼长者,往诣其所,于前顶礼,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知一切众生诸病:风黄、痰热、鬼魅、蛊毒,乃至水火之所伤害。如是一切所生诸疾,我悉能以方便救疗。
“善男子,十方众生诸有病者咸来我所,我皆疗治,令其得差;复以香汤沐浴其身,香华、璎珞、名衣、上服、种种庄严,施诸饮食及以财宝,悉令充足无所乏短。然后各为如应说法:为贪欲多者,教不净观;瞋恚多者,教慈悲观;愚痴多者,教其分别种种法相;等分行者,为其显示殊胜法门。为欲令其发...(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汝当忆念普眼长者善知识教。”
善财仰视而白之曰:“我常忆念,初不敢忘。”
天曰:“善男子,汝莫厌离善知识语,善知识者能引导汝至无险难安隐之处。善男子,菩萨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
时,善财童子闻此语已,即诣王所,顶礼其足,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时,阿那罗王理王事已,执善财手,将入宫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应观我所住宫殿。”
善财如语即遍观察,见其宫殿广大无比,皆以妙宝之所合成,七宝为墙周匝围绕,百千众宝以为楼阁,种种庄严悉皆妙好,不思议摩尼宝网罗覆其上;十亿侍女端正殊绝,威仪进止皆悉可观,凡所施为无非巧妙,先起后卧软意承旨。
时...(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四衢道侧,悉置一切资生之具。一一道傍皆有二十亿菩萨,以此诸物给施众生,为欲普摄众生故,为令众生欢喜故,为令众生踊跃故,为令众生心净故,为令众生清凉故,为灭众生烦恼故,为令众生知一切义理故,为令众生入一切智道故,为令众生舍冤敌心故,为令众生离身、语恶故,为令众生拔诸邪见故,为令众生净诸业道故。
时,善财童子五体投地,顶礼其足,恭敬右绕,经无量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时,王告言:“善男子,我净修菩萨大慈幢行,我满足菩萨大慈幢行。善男子,我于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所,问难此法,思惟观察,修习庄严。
“善男子,我以此法为王,以此法教敕,以此法摄受,以此法随逐世间,以此法引导众生,以此法令众生修行,以此法令众生趣入,以此法与众生方便,以此法令众生熏习,以此法令众生起...(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所有烦恼应知亦然。十方众生观此女人皆无厌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
尔时,善财童子曲躬合掌,正念观察,见此女人,其身自在不可思议,色相颜容世无与等,光明洞彻物无能障,普为众生而作利益,其身毛孔恒出妙香,眷属无边,宫殿第一,功德深广莫知涯际;心生欢喜,以颂赞曰:
“守护清净戒,修行广大忍,精进不退转,光明照世间。”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时,不动优婆夷以菩萨柔软语、悦意语,慰喻善财,而告之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我得菩萨坚固受持行门,我得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我得菩萨照明一切法辩才门,我得菩萨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
善财童子言:“圣者,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乃至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境界云何?”
童女言:“善男子,此处难知。”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承佛神力,为我宣说!我当因善知识,能信能受,能知能了,趣入观察,修习随顺,离诸分别,究竟平...(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历国邑,至都萨罗城,于日没时入彼城中,廛店、邻里、四衢道侧,处处寻觅遍行外道。
城东有山,名曰善德。善财童子于中夜时,见此山顶草树岩巘,光明照耀如日初出;见此事已,生大欢喜,作是念言:“我必于此见善知识。”便从城出而登彼山,见此外道于其山上平坦之处徐步经行,色相圆满,威光照耀,大梵天王所不能及,十千梵众之所围绕。往诣其所,头顶礼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遍行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已安住至一切处菩萨行,已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善男子,我普于世间种种方所、种种形貌、种种行解、种种殁生一切诸趣。所谓:天趣、龙趣、夜叉趣、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人非人等,一切诸趣,或住诸见,或信...(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诸佛国土,唯愿供养一切诸佛,唯愿证知诸法实性,唯愿修集一切菩萨大功德海,唯愿修行一切功德终无退转,唯愿恒于一切劫中以大愿力修菩萨行,唯愿普入一切诸佛众会道场,唯愿入一三昧门普现一切三昧门自在神力,唯愿于佛一毛孔中见一切佛心无厌足,唯愿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诸佛法藏,专求此等一切诸佛菩萨功德。
渐次游行,至广大国,诣长者所,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求一切佛平等智慧,欲满一切佛无量大愿,欲净一切佛最上色身,欲见一切佛清净法身,欲知一切佛广大智身,欲净治一切菩萨诸行,欲照明一切菩萨三昧,欲安住一切菩萨总持,欲除灭一切所有障碍,欲游行一切十方世界,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而能出生一切智智?”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亦知调合一切香法,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处,又善了知天香、龙香、夜叉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诸香。又善别知治诸病香、断诸恶香、生欢喜香、增烦恼香、灭烦恼香、令于有为生乐著香、令于有为生厌离香、舍诸憍逸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圣所受用香、一切菩萨差别香、一切菩萨地位香,如是等香形...(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舍诸见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拔一切恶刺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至一切智城道因。何以故?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识力,得一切智道故。善知识者,难见难遇。”如是思惟。
渐次游行,既至彼城,见其船师在城门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及余无量大众围绕,说大海法,方便开示佛功德海。善财见已,往诣其所,顶礼其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船师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能问生大智因、断除一切生死苦因、往一切智大宝洲因、成就不坏摩诃衍因、远离二乘怖畏生死住诸寂静三昧旋因、乘大愿车遍一切处行菩萨行无有障碍清净道因、以菩萨行庄严一切无能坏智清净道因、普观一切十方诸法皆无障碍清净道因、速能趣入一切智海清净道因。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净修菩萨大悲幢行。善男子,我观阎浮提内贫穷众生,为饶益故,修诸苦行,随其所愿悉令满足。先以世物,充满其意;复施法财,...(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长者为众说法已,以身投地,顶礼其足,良久乃起,白言:“圣者,我是善财!我是善财!我专寻求菩萨之行,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道?随修学时,常能化度一切众生,常能现见一切诸佛,常得听闻一切佛法,常能住持一切佛法,常能趣入一切法门,入一切刹学菩萨行,住一切劫修菩萨道,能知一切如来神力,能受一切如来护念,能得一切如来智慧?”
时,彼长者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处菩萨行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善男子,云何为至一切处菩萨行门?善男子,我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一切诸众生中,所谓:一切三十三天、一切须夜摩天、一切兜率陀天、一切善变化天、一切他化自在天、一切魔天,及余一切天、龙、夜叉、罗刹娑、鸠槃荼,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村营、城邑、一切住处诸众生中而为说法,令舍非法,令息诤论,令除斗战,令止忿竞...(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持正法,思惟修习,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时,善财童子见师子嚬申比丘尼如是园林、如是床座、如是经行、如是众会、如是神力、如是辩才,复闻不可思议法门,广大法云润泽其心,便生是念:“我当右绕无量百千匝。”
时,比丘尼放大光明,普照其园众会庄严。善财童子即自见身,及园林中所有众树,皆悉右绕此比丘尼,经于无量百千万匝。围绕毕已,善财童子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得解脱,名成就一切智。”
善财言:“圣者,何故名为成就一切智?”
比丘尼言:“善男子,此智光明,于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诸法。”
善财白言:“圣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
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门,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往十方一切世界兜...(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不长不短,不粗不细,欲界人、天无能与比;音声美妙超诸梵世,一切众生差别言音,悉皆具足,无不解了;深达字义,善巧谈说,得如幻智,入方便门;众宝璎珞及诸严具庄严其身,如意摩尼以为宝冠而冠其首;复有无量眷属围绕,皆共善根同一行愿,福德大藏具足无尽。时,婆须蜜多女从其身出广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宫殿;遇斯光者,身得清凉。
尔时,善财前诣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三昧;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若有众生暂与我语...(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得成就如是自在?”
答言:“善男子,我念过去,有佛出世,名为高行;其王都城,名曰妙门。善男子,彼高行如来哀愍众生,入于王城蹈彼门阃,其城一切悉皆震动,忽然广博,众宝庄严,无量光明递相映彻,种种宝华散布其地,诸天音乐同时俱奏,一切诸天充满虚空。善男子,我于彼时,为长者妻,名曰善慧;见佛神力,心生觉悟,则与其夫往诣佛所,以一宝钱而为供养。是时,文殊师利童子为佛侍者,为我说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离贪际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无边巧方便智,其藏广大,境界无比;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善度;中有居士,名鞞瑟胝罗,彼常供养栴檀座佛塔。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善度城,诣居士宅,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唯知此菩萨离贪际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无边巧方便智,其藏广大,境界无比;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善度;中有居士,名鞞瑟胝罗,彼常供养栴檀座佛塔。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善度城,诣居士宅,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居士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不般涅槃际。善男子,我不生心言;‘如是如来已般涅槃,如是如来现般涅槃,如是如来当般涅槃。’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
“善男子,我开栴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无量殊胜之事。” ...(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发大乘意普摄众生,起正直心专求佛法,大悲深重救护一切,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势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菩萨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冤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大悲行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常行一切诸善法,常入一切诸三昧,常住一切无边劫,常知一切三世法,常诣一切无边刹,常息一切众生恶,常长一切众生善,常绝众生生死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从空中来,至娑婆世界轮围山顶,以足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种震动,一切皆以众宝庄严。正趣菩萨放身光明,映...(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香、璎珞、衣服、幢盖;如是所有诸庄严具,供养于佛。复随众生心之所乐,普于一切诸宫殿中而现其身,令其见者皆悉欢喜,然后来诣观自在所。
时,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正趣菩萨来此会不?”
白言:“已见。”
告言:“善男子,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善财童子敬承其教,遽即往诣彼菩萨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正趣菩萨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普门速疾行。”
善财言:“圣者,于何佛所得此法门?所从来刹,去此几何?发来久如?”
告言:“善男子,此事难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沙门、婆罗门等所不能了;唯勇猛精进无退无怯诸菩萨众,已为一切善友所摄、诸佛所念,善根具足,志乐清净,得菩萨根,有智慧眼,能闻能...(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去。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广大行,求菩萨智慧境,见菩萨神通事,念菩萨胜功德,生菩萨大欢喜,起菩萨坚精进,入菩萨不思议自在解脱,行菩萨功德地,观菩萨三昧地,住菩萨总持地,入菩萨大愿地,得菩萨辩才地,成菩萨诸力地。
渐次游行,至于彼城,推问大天今在何所?人咸告言:“在此城内,现广大身,为众说法。”
尔时,善财至大天所,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尔时,大天长舒四手,取四大海水自洗其面,持诸金华以散善财,而告之言:“善男子,一切菩萨,难可得见,难可得闻,希出世间,于众生中最为第一,是诸人中芬陀利华,为众生归,为众生救,为诸世间作安隐处,为诸世间作大光明,示迷惑者安隐正道;为大导师,引诸众生入佛法门;为大法将,善能守护一切智城。菩萨如是难可值遇,唯身、语、意...(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大愿,住持佛种;于念念中,成满一切大功德海,严净一切广大世界;以自在智,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以智慧日,灭除一切世间暗障;以勇猛智,觉悟一切众生惛睡;以智慧月,决了一切众生疑惑;以清净音,断除一切诸有执著;于一切法界一一尘中,示现一切自在神力,智眼明净,等见三世。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入其境界、示其自在?
“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有主夜神,名普德净光。我本从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常以妙法开悟于我。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善财童子向婆珊婆演底神而说颂曰:
“见汝清净身,相好超世间,如文殊师利,亦如宝山王。
汝法身清净,三世悉平等,世界悉入中,成坏无所碍。
我观一切趣,悉见汝形像,一一毛孔中,星月各分布。
汝心极广大,如空遍十方,诸佛悉入中,清净无分别。
一一毛孔内,悉放无数光,十方诸佛...(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内,示现无量刹,随诸众生欲,种种令清净。
若有诸众生,闻名及见身,悉获功德利,成就菩提道。
多劫在恶趣,始得见闻汝,亦应欢喜受,以灭烦恼故。
千刹微尘劫,叹汝一毛德,劫数犹可穷,功德终无尽。”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
尔时,善财童子了知彼婆珊婆演底夜神初发菩提心所生菩萨藏、所发菩萨愿、所净菩萨度、所入菩萨地、所修菩萨行、所行出离道、一切智光海、普救众生心、普遍大悲云、于一切佛刹尽未来际常能出生普贤行愿。
渐次游行,至普德净光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修行菩萨地?云何出生菩萨地?云何成就菩萨地?”
夜神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问于菩萨地修行、出生及以成就。
“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能圆满菩萨行。何者为十?一者、得清净三昧,常见一切佛;二者、得清净眼,常观一切佛相好庄严;三者、知一切如来无量无边功德大海;四者、知等法界无量诸佛法光明海;五者、知一切如来,一一毛孔放等众生数大光明海,利益无量一切众生;六者、见一切如来,一一毛孔出一切宝色光明焰海;七者、于念念中出现一切佛变化海充满法界,究竟一切诸佛境界调伏众生...(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是修功德,趣入方便道。
愿云悉弥覆,普入一切道,具足波罗蜜,充满于法界。
速入于诸地,三世方便海,一念修诸佛,一切无碍行。
佛子我尔时,得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时转轮圣王,名十方主,能绍隆佛种者,岂异人乎?文殊师利童子是也!尔时夜神觉悟我者,普贤菩萨之所化耳!我于尔时为王宝女,蒙彼夜神觉悟于我,令我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从是来,经佛刹微尘数劫,不堕恶趣,常生人、天,于一切处常见诸佛,乃至于妙灯功德幢佛所,得此大势力普喜幢菩萨解脱,以此解脱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于念念中,以发趣门,入于一切诸大愿海;于念念中,以愿海门,尽未来劫,念念出生一切诸行。一一行中出生一切刹微尘数身,一一身普入一切法界门;一一法...(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诸佛,愿于念念中修菩萨行增一切智无有间断。发如是等十佛刹微尘数愿海,成就普贤所有大愿。
“时,彼如来复为其女开示演说发心已来所集善根、所修妙行、所得大果,令其开悟成就如来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善男子,复于此前,过十大劫,有世界,名日轮光摩尼,佛号因陀罗幢妙相。此妙眼女,于彼如来遗法之中,普贤菩萨劝其修补莲华座上故坏佛像;既修补已而复彩画,既彩画已复宝庄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念过去,由普贤菩萨善知识故,种此善根。从是已来,不堕恶趣,常于一切天王、人王种族中生,端正可喜,众相圆满,令人乐见,常见于佛,常得亲近普贤菩萨;乃至于今,示导开悟,成熟于我,令生欢喜。
“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毗卢遮那藏妙宝莲华髻转轮圣王者,岂异人乎?今弥勒菩萨是。时王妃圆满面者,寂静音海夜神是,今所住处去此不远。时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我于彼时,身为童女,...(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从是已来,不堕恶趣,常于一切天王、人王种族中生,端正可喜,众相圆满,令人乐见,常见于佛,常得亲近普贤菩萨;乃至于今,示导开悟,成熟于我,令生欢喜。
“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毗卢遮那藏妙宝莲华髻转轮圣王者,岂异人乎?今弥勒菩萨是。时王妃圆满面者,寂静音海夜神是,今所住处去此不远。时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我于彼时,身为童女,普贤菩萨劝我修补莲华座像,以为无上菩提因缘,令我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于彼时,初始发心;次复引导,令我得见妙德幢佛,解身璎珞,散佛供养,见佛神力,闻佛说法,即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于念念中,见须弥山微尘数佛,亦见彼佛道场、众会、清净国土;我皆尊重,恭敬供养,听闻说法,依教修行。
“善男子,过彼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已,次有世界,名宝轮妙庄严,劫名大光,有五百佛于中出现,我皆承事恭敬供养。其最初佛,名大悲幢;初出家时,我为夜神,恭敬...(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
大乘华严部?第0084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尔时,善财童子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了知信解,自在安住;而往寂静音海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识,学菩萨行,入菩萨行,修菩萨行,住菩萨行。唯愿慈哀,为我宣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善知识求菩萨行。善男子,我得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为何事业?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观察?”
夜神言:“善男子,我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我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不可坏乐...(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思择,相续不断;其心广大,证入安住。
行诣守护一切城夜神所,见彼夜神坐一切宝光明摩尼王师子之座,无数夜神所共围绕,现一切众生色相身,现普对一切众生身,现不染一切世间身,现一切众生身数身,现超过一切世间身,现成熟一切众生身,现速往一切十方身,现遍摄一切十方身,现究竟如来体性身,现究竟调伏众生身。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顶礼其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修菩萨行时,云何饶益众生?云何以无上摄而摄众生?云何顺诸佛教?云何近法王位?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男子,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故,汝为严净一切佛刹故,汝为供养一切如来故,汝欲住一切劫救众生故,汝欲守护一切佛种性故,汝欲普入十方修诸行故,汝欲普入一切法门海故,汝欲以平等心遍一切故,汝欲普受一切佛法轮故,汝欲普随一切众生心之所乐雨法雨故,问诸菩萨所修行门。...(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男子,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故,汝为严净一切佛刹故,汝为供养一切如来故,汝欲住一切劫救众生故,汝欲守护一切佛种性故,汝欲普入十方修诸行故,汝欲普入一切法门海故,汝欲以平等心遍一切故,汝欲普受一切佛法轮故,汝欲普随一切众生心之所乐雨法雨故,问诸菩萨所修行门。
“善男子,我得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为大法师,无所挂碍,善能开示诸佛法藏故;具大誓愿、大慈悲力,令一切众生住菩提心故;能作一切利众生事,积集善根无有休息故;为一切众生调御之师,令一切众生住萨婆若道故;为一切世间清净法日,普照世间,令生善根故;于一切世间其心平等,普令众生增长善法故;于诸境界其心清净,除灭一切诸不善业故;誓愿利益一切众生,身恒普现一切国土故;示现一切本事因缘,令诸众生安住善行故;恒事一切诸善知识,为令众生安住佛教故。
“佛子,我以此等法施众生,令生白法,求一切智,其心坚固犹如金刚那...(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明面,于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旋修多罗。佛涅槃后,其王出家,护持正法。法欲灭时,有千部异众千种说法。近于末劫,业惑障重;诸恶比丘多有斗诤,乐著境界,不求功德,乐说王论、贼论、女论、国论、海论,及以一切世间之论。
“时,王比丘而语之言:‘奇哉!苦哉!佛于无量诸大劫海集此法炬,云何汝等而共毁灭?’作是说已,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身出无量诸色焰云,放种种色大光明网,令无量众生除烦恼热,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以是因缘,彼如来教,复于六万五千岁中而得兴盛。
“时,有比丘尼,名法轮化光,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而为眷属,闻父王语及见神力,发菩提心永不退转,得三昧,名一切佛教灯,又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得已,身心柔软,即得现见法海雷音光明王如来一切神力。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时转轮圣王随于如来转正法轮,佛涅槃后兴隆末法者,岂异人乎?今普贤菩萨是。其法轮化光比丘尼,即我身是。我于彼时,守护佛法,令十万比丘尼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又令得现见一切佛三昧,又令得一切佛法轮金刚光明陀罗尼,又令得普入一切法门海般若波罗蜜。
...(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法身清净心无碍,随众生乐现众色。”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礼夜神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修行增进。
往诣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所,见其身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妙宝所成师子座上,百万夜神所共围绕。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得一切智?唯愿垂慈,为我宣说!”
夜神言:“善男子,我于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没,莲华覆合,诸人众等罢游观时,见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处种种众生,咸悉发心欲还所住;我皆密护,令得正道,达其处所,宿夜安乐。
“善男子,若有众生,盛年好色,憍慢放逸,五欲自恣。我为示现老、病、死相,令生恐怖,舍离诸恶。复为称叹种种善根,使其修习:为悭吝者,赞...(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尔时,善财童子于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得菩萨解脱已,忆念修习,了达增长。
渐次游行,至岚毗尼林,周遍寻觅彼妙德神,见在一切宝树庄严楼阁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二十亿那由他诸天恭敬围绕,为说菩萨受生海经,令其皆得生如来家,增长菩萨大功德海。善财见已,顶礼其足,合掌前立,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能知菩萨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为世大明?”
彼神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菩萨成就此法,则生如来家,念念增长菩萨善根,不疲不懈,不厌不退,无断无失,离诸迷惑,不生怯劣、恼悔之心,趣一切智,入法界门,发广大心,增长诸度,成就诸佛无上菩提,舍世间趣,入如来地,获胜神通,诸佛之法常现在前,顺一切智真实义境。
“何等为十?一者、愿常供养一切诸佛受生藏;二者、发菩提心受生藏;三者、观诸法门勤修行受生藏;四者、以深净心普照三世受生藏;五者、平等光明受生藏;六者、生如来家受生藏;七者、佛力光明受生藏;八者、观普智门受生藏;九者、普现庄严受生藏;十者、入如来地受生藏。
“善男子,云何名愿常供养一切佛受生藏?善男子,菩萨初发心时,作如是愿:‘我当尊重、恭敬、供养一切诸佛,见佛无厌,于诸佛所,常生爱乐,常起深信,修诸功德,恒无休息。’是为菩萨为一切智始集善根受生...(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修行受生藏;四者、以深净心普照三世受生藏;五者、平等光明受生藏;六者、生如来家受生藏;七者、佛力光明受生藏;八者、观普智门受生藏;九者、普现庄严受生藏;十者、入如来地受生藏。
“善男子,云何名愿常供养一切佛受生藏?善男子,菩萨初发心时,作如是愿:‘我当尊重、恭敬、供养一切诸佛,见佛无厌,于诸佛所,常生爱乐,常起深信,修诸功德,恒无休息。’是为菩萨为一切智始集善根受生藏。
“云何名发菩提心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起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起供养佛心,究竟承事故;起普求正法心,一切无悋故;起广大趣向心,求一切智故;起慈无量心,普摄众生故;起不舍一切众生心,被求一切智坚誓甲故;起无谄诳心,得如实智故;起如说行心,修菩萨道故;起不诳诸佛心,守护一切佛大誓愿故;起一切智愿心,尽未来化众生不休息故。菩萨以如是等佛刹微尘数菩提心功德故,得生如来家。是为菩萨第二受生藏。
“云何名观诸法门勤修行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摩诃萨,起观一切法门海心,起回向一切智圆满道心,起正念无过失业心,起一切菩萨三昧海清净心,起修成一切菩萨功德心,起庄严一切菩萨道心,起求一切智大精进行、修诸功德如劫火炽然无休息心,起修普贤行教化一切众生心,起善学一切威仪、修菩萨功德、舍离一切所有、住无所有真实心。是为菩萨第三受生藏。
“云何名以深...(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佛子汝所问,诸佛甚深境;汝今应听受,我说其因缘。
过亿刹尘劫,有劫名悦乐;八十那由他,如来出兴世。
最初如来号,自在功德幢;我在金华园,见彼初生日。
我时为乳母,智慧极聪利;诸天授与我,菩萨金色身。
我时疾捧持,谛观不见顶,身相皆圆满,一一无边际。
离垢清净身,相好以庄严,譬如妙宝像,见已自欣庆。
思惟彼功德,疾增众福海;见此神通事,发大菩提心。
专求佛功德,增广诸大愿,严净一切刹,灭除三恶道。
普于十方土,供养无数佛,修行本誓愿,救脱众生苦。
我于彼佛所,闻法得解脱,亿刹微尘数,无量劫修行。
劫中所有佛,我昔曾供养,护持其正法,净此解脱海。
亿刹微尘数,过去十力尊,尽持其法轮,增明此解脱。
我于一念顷,见此刹尘中,一一有如来,所净诸刹海。
刹内悉有佛,园中示诞...(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境,已共修集佛菩提行;恒住正定,常游大悲,普摄众生犹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属清净;已于过去成就菩萨不可思议善巧方便,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具足菩萨诸波罗蜜;离诸取著,不乐生死;虽行诸有,心常清净,恒勤观察一切智道;离障盖网,超诸著处,从于法身而示化形;生普贤行,长菩萨力,智日慧灯悉已圆满。
尔时,善财童子诣彼释女瞿波之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于生死中,而不为生死过患所染?了法自性,而不住声闻、辟支佛地?具足佛法,而修菩萨行?住菩萨地,而入佛境界?超过世间,而于世受生?成就法身,而示现无边种种色身?证无相法,而为众生示现诸相?知法无说,而广为众生演说诸法?知众生空,而恒不舍化众生事?虽知诸佛不生不灭,而勤供养无有退转?虽知诸法无业无报,而修诸善行恒不止息?”
时,瞿波女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修习一切如来功德,出生一切菩萨智慧,常乐观察一切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成就所行之道,常勤守护一切众生,常乐称扬诸佛功德,愿为一切菩萨之母。
尔时,善财童子见摩耶夫人现如是等阎浮提微尘数诸方便门。既见是已,如摩耶夫人所现身数,善财亦现作尔许身,于一切处摩耶之前恭敬礼拜,即时证得无量无数诸三昧门,分别观察,修行证入。从三昧起,右绕摩耶并其眷属,合掌而立,白言:“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教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近供养。我于一一善知识所,皆往承事,无空过者;渐来至此,愿为我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而得成就?”
答言:“佛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是故常为诸菩萨母。佛子,如我于此阎浮提中迦毗罗城净饭王家,右胁而生悉达太子,现不思议自在神变;如是,乃至尽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皆入我身,示现诞生自在神变。
“又,善男子,我于净饭王宫,菩萨将欲下生之时,见菩萨身一一...(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唯知此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具大悲藏,教化众生常无厌足,以自在力,一一毛孔示现无量诸佛神变;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其王有女名天主光。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敬受其教,头面作礼,绕无数匝,恋慕瞻仰,却行而退。
遂往天宫,见彼天女,礼足围绕,合掌前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天女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碍念清净庄严。善男子,我于此解脱力,忆念过去,有最胜劫,名青莲华。我于彼劫中,供养恒河沙数诸佛如来。彼诸如来,从初出家,我皆瞻奉,守护供养,造僧伽蓝,营办什物。又,彼诸佛从为菩萨住母胎时,诞生之时,行七步时,大师子吼时,住童子位在宫中时,向菩提树成正觉时,转正法轮现佛神变教化...(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夜朗然明彻,永离痴冥未尝惛寐,心无诸盖、身行轻安,于诸法性清净觉了,成就十力开悟群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迦毗罗城有童子师,名曰遍友。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以闻法故,欢喜踊跃,不思议善根自然增广;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从天宫下,渐向彼城。至遍友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遍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众艺,学菩萨字智。汝可问之,当为汝说。”
尔时,善财即至其所,头顶礼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时,彼童子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善知众艺。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菩萨威力入无差别境界;唱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无边差别门;唱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照法界;唱者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唱那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得无依无上;唱逻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离依止...(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正名辩义,观察体相,随顺修行,智入其中,无疑、无碍、无愚暗、无顽钝、无忧恼、无沉没、无不现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摩竭提国,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咀那;有优婆夷,号曰贤胜。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知艺之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向聚落城,至贤胜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贤胜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依处道场;既自开解,复为人说。又得无尽三昧,非彼三昧法有尽、无尽,以能出生一切智性眼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耳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鼻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舌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身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意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功德波涛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智慧光...(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智慧光明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速疾神通无尽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依处道场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无著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为沃田;彼有长者,名坚固解脱。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善财礼贤胜足,绕无数匝,恋慕瞻仰,辞退南行。
到于彼城,诣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著念清净庄严。我自得是解脱已来,于十方佛所勤求正法无有休息。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著念净庄严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广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长者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十方佛所勤求正法无有休息。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著念净庄严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广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长者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坚固足,绕无数匝,辞退而行。
向妙月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
“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长者,名无胜军。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渐向彼城...(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
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
“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长者,名无胜军。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渐向彼城,至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我以证此菩萨解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相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为:法;彼聚落中,有婆罗门,名最寂静。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无量佛,得无尽藏。
“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相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为:法;彼聚落中,有婆罗门,名最寂静。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渐次南行,诣彼聚落,见最寂静,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婆罗门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诚愿语;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以是语故,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
“善男子,我以住于诚愿语故,随意所作,莫不成满。善男子,我唯知此诚语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云何能知能说?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彼有童子,名曰德生;复有童女,名为有德。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于法尊重,礼婆罗门足,绕无数匝,恋仰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妙意华门城,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顶礼其足,右绕毕已,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得此解脱故,见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缘所生故;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住,想...(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萨愿?云何集菩萨助道具?云何入菩萨所住地?云何满菩萨波罗蜜?云何获菩萨无生忍?云何具菩萨功德法?云何事菩萨善知识?
“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萨摩诃萨通达一切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心,常现其前教化调伏。彼菩萨已满一切波罗蜜,已住一切菩萨地,已证一切菩萨忍,已入一切菩萨位,已蒙授与具足记,已游一切菩萨境,已得一切佛神力,已蒙一切如来以一切智甘露法水而灌其顶。善男子,彼善知识能润泽汝诸善根,能增长汝菩提心,能坚汝志,能益汝善,能长汝菩萨根,能示汝无碍法,能令汝入普贤地,能为汝说菩萨愿,能为汝说普贤行,能为汝说一切菩萨行愿所成功德。
“善男子,汝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种无量诸善根,应集无量菩提具,应修无量菩提因,应学无量巧回向,应化无量众生界,应知无量众生心,应知无...(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善财顶,为说颂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普策诸根无懈倦,不久当具诸功德,犹如文殊及与我。”
时,善财童子以颂答曰:
“我念善知识,亿劫难值遇;今得咸亲近,而来诣尊所。
我以文殊故,见诸难见者;彼大功德尊,愿速还瞻觐。”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大圣,一切如来授尊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则已超越一切菩萨所住处,则已出过一切菩萨离生位,则已圆满一切波罗蜜,则已深入一切诸忍门,则已具足一切菩萨地,则已游戏一切解脱门,则已成就一切三昧法,则已通达一切菩萨行,则已证得一切陀罗尼辩才,则已于一切菩萨自在中而得自在,则已积集一切菩萨助道法,则已游戏智慧方便,则已...(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刚,非劣恶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下劣众生悭、嫉、破戒、懈怠、妄念、无智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恶觉众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萨深心宝器。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穿众宝。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穿彻一切法宝。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坏众山。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摧坏诸邪见山。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一切众宝犹不能及。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有损缺,不进诸行,犹能舍离一切生死。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28 17:20:59
|
只看該作者
“善男子,如少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无知诸惑。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亦复如是,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有损缺,不进诸行,犹能舍离一切生死。
“善男子,如少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无知诸惑。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然其体性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毕竟无有疲厌亦无损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余不能持,唯金...(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然其体性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毕竟无有疲厌亦无损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余不能持,唯金刚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声闻、缘觉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萨婆若者。
“善男子,如金刚器,无有瑕缺用盛于水,永不渗漏而入于地。菩提心金刚器亦复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渗漏,令入诸趣。
“善男子,如金刚际,能持大地,不令坠没。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令坠没入于三界。
“善男子,譬如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湿。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水中,无坏无变。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火不能烧燃、不能令热。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诸烦恼火不能烧燃、不能令热。
“善男子,譬如三...(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刚际,能持大地,不令坠没。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令坠没入于三界。
“善男子,譬如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湿。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水中,无坏无变。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火不能烧燃、不能令热。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诸烦恼火不能烧燃、不能令热。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金刚座上,能持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非是余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习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闻法受行,一切余心所不能持。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胜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
“善男子,如汝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
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善财心喜,入已...(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从示现变化处来,犹如影像而化现故。
“然,善男子,汝问于我从何处来者。善男子,我从生处摩罗提国而来于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为房舍;有长者子,名瞿波罗。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于彼;又为生处一切人民随所应化而为说法,亦为父母及诸眷属、婆罗门等演说大乘,令其趣入故住于彼。而从彼来。”
善财童子言:“圣者,何者是菩萨生处?”
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生处。何者为十?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萨生处,生菩萨家故;深心是菩萨生处,生善知识家故;诸地是菩萨生处,生波罗蜜家故;大愿是菩萨生处,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萨生处,生四摄家故;如理观察是菩萨生处,生般若波罗蜜家故;大乘是菩萨生处,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众生是菩萨生处,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萨生处,生无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萨生处,生过、现、未来一切如来家故。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波...(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国土、王位、妻子、眷属、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为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而为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故,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如来所,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所须悉皆奉施,于其法中出家学道,修行佛法,护持正教。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瞋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不可沮坏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乃至身命亦无所吝。一切劫海说其因缘,劫海可尽,此无有尽。
“善男子,我法海中,无有一文,无有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善男子,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一心思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以智光普照世间,愿为开示出世间智,愿令众生悉得安乐...(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圆满轮
总持胜妙清净光 愿示于我咸令见
能于劫海勤修学 一切种智圆满因
摧灭坚执有为城 与我如是金刚智
仁于诸佛大智海 获是智海广无涯
一切佛德靡不充 善哉大圣当宣说
已入法王妙法城 已冠智王大智冠
已系诸佛离垢缯 最胜智眼愿观察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察善财。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行菩萨行。问诸菩萨所行之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由乐亲近善知识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满。是故于此。勿生疲厌。善财白言。圣者唯愿慈悲。广为我说。我应云何学菩萨行。应云何修菩萨行。应云何起菩萨行。应云何行菩萨行。应云何满菩萨行。应云何净菩萨行。应云何转菩萨行。应云何深入菩萨行。应云何出生菩萨行。应云何观察菩萨行。应云何增广菩萨行。应云何成就菩萨行。应云何...(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功德地
导师胜行汝当修 当成一切无师智
汝于一切广大刹 所有刹土微尘劫
于中修习普贤行 成就最胜菩提道
汝于无边劫海中 普遍十方一切刹
为欲成满诸大愿 修行普贤诸妙行
此中无量诸众生 闻汝愿已皆欢喜
悉发广大菩提意 专心愿学普贤乘
尔是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复欲勤求行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失。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峰。彼有比丘。名吉祥云。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子。闻是语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于彼比丘。深生渴仰。于文殊师利。殷勤恋慕。顶礼双足。绕无数匝。悲泣流泪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往胜乐国。登妙峰山。于其山上。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周遍求觅。经于七日。竟不能见。由为勤求善知识故。捐舍身命。无饥渴想。正念观察。心安无退。过七日已。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即前往诣。顶礼双足。右绕三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行。云何起菩萨行。云何行菩萨行。乃至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慈哀。为我宣说。云何菩萨。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吉祥云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复能请问行菩萨行。难中之难。所谓勤求菩萨道。勤求菩萨境界。勤求菩萨广博净行。勤求菩萨出现神变。勤求菩萨示现广大诸解脱门。勤求菩萨示现世间种种作业。勤求菩萨随顺众生种种心行。勤求菩萨示现入出生死涅槃。勤求菩萨于为无为心无所著。勤求菩萨除断众生种种烦恼微细过失。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行照耀。普眼明彻。具清净行。慧眼遍观一切境界。善巧方便离一切障。以清净身。普诣十方一切国土。...(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业念佛门。能随法界一切众生所修行业。为现其身令觉悟故。住一切神变念佛门。见一切佛住于广大香水海中。坐莲华台。普现神变。满十方故。住等虚空界念佛门。观察如来所现身云庄严法界虚空界故。如是等无量无数念佛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国。名曰海门。彼有比丘。名为海云。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海云比丘。能善分别开发广大善根因缘。当令汝入广大助道位。当令汝成广大善根力。当为汝说发菩提心因。当令汝生广大乘光明。当令汝得广大波罗蜜。当令汝入广大诸行海。当令汝转广大誓愿轮。当令汝净广大庄严门。当令汝起广大慈悲力。时善财童子。礼吉祥云比丘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恋慕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五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教。一心正念。随顺思惟所有智慧光明门。随顺通达所有甚深解脱门。随顺忆持所有自在三昧门。随顺敬奉所有清净教诲门...(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教。一心正念。随顺思惟所有智慧光明门。随顺通达所有甚深解脱门。随顺忆持所有自在三昧门。随顺敬奉所有清净教诲门。随顺观察所见诸佛威德门。随顺欣乐所见诸佛住处门。随顺解了所见诸佛轨则门。随顺思念所见诸佛出现门。随顺趣入所见诸佛法界门。随顺安住所见诸佛境界门。渐次南行。向海门国。诣海云比丘所。顶礼双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入甚深最上智海。而未知菩萨云何能具菩萨行。长养菩提种。云何能舍凡夫家。生于如来家。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慧海。云何能离凡愚地。入佛最胜地。云何能断生死流。入佛净行流。云何能坏生死轮。成就大愿轮。云何能灭魔境界。显示佛境界。云何能竭爱欲海。增长大悲海。云何能闭三涂八难门。开人天涅槃门。云何能出三有系缚城。入种智解脱城。云何能弃舍一切珍玩资具。饶益摄受一切众生。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时海云比丘...(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能具菩萨行。长养菩提种。云何能舍凡夫家。生于如来家。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慧海。云何能离凡愚地。入佛最胜地。云何能断生死流。入佛净行流。云何能坏生死轮。成就大愿轮。云何能灭魔境界。显示佛境界。云何能竭爱欲海。增长大悲海。云何能闭三涂八难门。开人天涅槃门。云何能出三有系缚城。入种智解脱城。云何能弃舍一切珍玩资具。饶益摄受一切众生。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海云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发菩提心者。不可得闻。何况自能深心发趣。善男子。若诸众生。未曾修种深固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菩萨。要得平等无碍境界普门善根光明照故。要得真实巧方便藏正道三昧光明照故。要得积集功德海藏广大福聚庄严身故。要得增长种种白法。念念出生无休息故。要能供事真善知识。咨问法要。无疲厌故。要舍悭吝。无所藏积。于身命财。无爱着故。要离憍慢。心无高下。安住不动。如大地故。要恒慈愍。随顺众生。平等饶益。无违逆故。要处生死。于恶趣中。度苦众生。心不舍故。要恒观察如来境界。欣求修习。至究竟故。要恒利益安乐...(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之所围绕。起大慈愍。无杀害心。恭敬合掌。而为供养。无数紧那罗王。拊击众乐。演出种种微妙音声。复以种种称法言辞。歌咏赞叹。而为供养。无数摩睺罗伽王。持不思议上妙微细天诸衣服。亲近随逐。周回布列。而为供养。无量主海神。作诸妓乐。啸和雅音。而为供养。善财童子。见此比丘。于虚空中。经行自在复有如是。供养之事。充满虚空。欢喜踊跃。不能自持。五体投地。一心敬礼。良久乃起。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勤求佛法。云何积集佛法。云何满足佛法。云何熏习佛法。云何修行佛法。云何净治佛法。云何随顺佛所行法。云何通达佛算数法。云何增长佛普遍法。云何清净佛究竟法。云何总摄佛功德法。云何能入佛随顺法。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慈悲。为我宣说菩萨云何恒见诸佛。闻法勤修。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同一切菩萨善根。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以智慧。证诸佛法。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以大愿。饶益众生。而不舍离。菩...(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不舍离。菩萨云何恒修一切菩萨事业。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住劫海。修行无厌。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住刹海。普遍庄严。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依佛力。悉能知见诸佛神变。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于六趣。自在受生。住无住道。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受诸佛正法云雨。悉能忆持。而不舍离。菩萨云何恒发智光普照三世佛所行处。而不舍离。唯愿慈哀。为我开演。
尔时妙住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志求一切智法。及自觉法。善男子。汝能发心。深信爱乐。殷勤不舍。请问于我。汝当谛听。今为汝说。善男子。我得菩萨普遍速疾勇猛不空供养诸佛成熟众生解脱门。常于此门。若行若止。修习思惟。或入或出。随顺观察。即时获得智慧光明。名普照诸法。究竟无碍。由得如是智光明故。知诸众生种种心行。无所挂碍。知诸众生种种殁生。无所挂碍。知诸众生宿住之事。无所挂碍。知诸众生未来劫事。无所挂碍。知诸众生现在世事。无...(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有众生。若闻我名。若见我身。或睹经行止住之处。或以一心。礼拜供养。或时散乱怀疑不信。如是一切。皆决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彼诸世界一切众生。我皆明见。随其大小。胜劣苦乐。示同其形。随所应度。教化调伏而成熟之。随有众生亲近我者。悉令安住如是法门。善男子。我唯知此普遍速疾勇猛不空供养诸佛成熟众生无碍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具足受持大慈悲戒。波罗蜜戒。住大乘戒。不离菩萨道戒。不着一切法戒。不舍菩提心戒。不堕二乘地戒。常以佛法为所缘戒。心常忆念一切智戒。所发志乐等虚空戒。一切世间无所依戒。不缺漏戒。不浊乱戒。无遗失戒。不杂染戒。不追悔戒。无厌怠戒。清净戒。离尘戒。无垢戒。如是菩萨。戒行功德无量无边。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达逻比叱。其国有城。名金刚层。中有大士。名曰弥伽。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妙住足。右绕瞻仰。辞退而去。尔时善财童...(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念善知识。普遍观察。照明三世。忆本大愿。随顺修行。以无碍心。入众生界。常勤作意。救护世间。于诸有为。心无倚着。观一切法根本自性。念念流入一切智海。普遍严净一切佛刹。于诸如来道场众会。心无依住。如是观察。渐次南行。至达逻比吒国。入金刚层城。周遍求觅。弥伽大士。乃见其人于市肆中处高台上坐师子座。十千人众所共围绕。广说轮字庄严法门。善财往诣。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云何流转诸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心得坚固。勤求佛法。无有厌倦。云何获得清净谦下之心。无能坏者。云何得大悲心力。恒处生死。不惮劬劳。云何得陀罗尼力。自在摄持普门清净。云何发生广大智光。离诸翳障。云何得妙辩才。善巧决择甚深法藏。云何得正念力。忆持诸佛一切法轮。云何得净趣力。演一切法。普净诸趣。云何得成菩萨普遍智力。于一切法。种种分别。悉能决定。了真实义...(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之心。云何心得坚固。勤求佛法。无有厌倦。云何获得清净谦下之心。无能坏者。云何得大悲心力。恒处生死。不惮劬劳。云何得陀罗尼力。自在摄持普门清净。云何发生广大智光。离诸翳障。云何得妙辩才。善巧决择甚深法藏。云何得正念力。忆持诸佛一切法轮。云何得净趣力。演一切法。普净诸趣。云何得成菩萨普遍智力。于一切法。种种分别。悉能决定。了真实义。唯愿慈哀。为我宣说。尔时弥伽。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财白言。唯然。大士。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弥伽遽即下师子座。由为尊重菩提心故。于善财前。五体投地。一心礼敬。从地而起。散金银华无价宝珠。及以上妙碎末旃檀。复以杂彩无量宝衣。以覆其上。复散无数殊胜光洁悦意香华众妙供具。而为供养。然后合掌。以柔软音。而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勤求一切智智不断佛种。则为永离一切世间凡夫种性。则为严净一切诸佛所有刹土。则为调伏一切众生令其成熟。则为觉了一切法性出生死海。则为照解一切业种无所依着。则为勤修一切菩萨所有妙行。则为已发一切大愿无有断绝。则为随顺一切种智离欲行处。则为获得一切菩萨坚固种性。则为已得一切诸佛威力加持。则能明见一切三世所有差别。则为十方一切如来共所护念。则与法界一切菩萨志乐平等。则得一切贤圣咸共称赞。则得一切梵...(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善根。长养一切善法根芽。入于一切清净智门。普获一切陀罗尼门。普证一切大三昧海。通达一切诸佛教海。一切诸佛广大愿门。无不开发。一切菩萨所修妙行。皆悉现前。一切如来功德大海。皆悉清净。其心广大。具足一切自在神通。其身无碍。于一切处。靡所不至。普诣十方。无所依着。随顺成就一切法门。尔时善财童子。入普庄严园。周遍观察。见伊舍那优婆夷。往诣其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正立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诸菩萨众愿为我说。时伊舍那。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一解脱门。无间修习。若有众生。暂见我身。暂闻我名。或听我法。忆念于我。与我同住。亲近随顺。供给我者。悉不唐捐。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为善友之所摄受。不为诸佛之所护念。虽近于我。经于多时。与我同住。终不能见。善男子。其有众生。得见我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善男子...(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光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速入涅槃城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辨邪正路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生死流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获得慈悲荫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津。令我速达功德岸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门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应限不失时故。作是语已。从地而起。绕无量匝。合掌前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彼仙人。顾眄仙众。而告之言。诸仁当知。此童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童子欲施一切众生无畏。此童子欲与一切众生利益。此童子欲惠一切众生安乐。此童子欲观一切诸佛智海。此童子欲荫一切如来法云。此童子欲游一切诸佛教海。此童子欲然一切大智明灯。此童子欲起一切大慈悲云。此童子欲饮一切甘露法水。此童子欲雨一切广大法雨。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间。此童子欲灭众生烦恼毒热。此童子欲施世间善法清凉。此童子欲长含识一切善根。时诸仙众。闻是语已。各以种种上妙香华。散善财上。布身作礼。绕无...(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绕无量匝。称扬赞叹。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能救护一切众生。必能除灭诸地狱苦。必能永断诸畜生趣。必能永离阎罗王界。必能关闭诸难处门。必能干竭诸爱欲海。必能解脱贪欲缠缚。必能永灭众生苦蕴。必能永破无明黑闇。必以福德大轮围山。周护世间令其安乐。必以智慧大宝须弥。显示世间功德智聚。必以清净无碍智日。开示一切善根法藏。必令众生开净智眼。明识世间。归于正道。时大威猛声。告群仙言。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能勇猛行菩萨行。必能饶益一切众生。必与众生广大利乐。必能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说是语已。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胜幢解脱门。善财白言。圣者。此解脱门境界云何。时彼大仙。即伸右手。摩善财顶。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普往十方百千佛刹极微尘数诸世界中。普诣十方百千佛刹极微尘数诸如来所。见彼佛刹及其众会种种庄严。亦见彼佛种种相好光明炽盛。亦闻彼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演说法。一文一句皆悉通达。各别领受诸佛法轮。各别记持开发义理。前后次第。无有杂乱。亦知彼...(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了无边一切世界言辞称赞。普知无边一切众生种种信解。普知无边一切众生成熟时节。普知无边一切众生种种心想。普见无边一切众生种种色相。随其所应。方便成熟。念善知识。渐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见胜热婆罗门。修诸苦行。于赫日中。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阿-可)*(山/(峻-山))]无极。为欲勤求一切智智。登彼刀山。投身入火。时善财童子。既至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婆罗门言。善男子。汝今若能登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时善财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难。离诸难难。得无难难。离恶法难。得净法难。遇佛出世难。具足诸根难。得闻正法难。得遇善人难。逢真善知识难。受如理正教难。得正命自活难。得随法修行难。此将非魔。魔所使耶。将非是魔。险恶徒党诈现菩萨善知识相。与诸菩萨而作怨敌。而欲为我...(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柱。金刚为壁。阎浮檀金以为垣墙。众宝栏楯百千杂宝。光明普照而为窗牖。阿僧祇胜摩尼宝而庄校之。宝藏摩尼镜圆满庄严。世中最上光藏摩尼宝。昼夜光明。以为照耀。无数宝网。周匝弥覆。窗闼交映。众宝相辉。百千金铃。悬置其上。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有如是等不可思议众宝严饰慈行童女身真金色。目发绀青。形貌端严相好具足。以梵音声而演说法。善财见已。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童女告言。善男子。汝应观我所住宫殿内外种种庄严之事。善财顶礼如教观察。见一一壁中。一一镜中。一一柱中。一一相中。一一形像中。一一宝网中。一一栏楯中。一一金铃中。一一宝树中。一一宝璎珞中。一一庄严具中。一一宝形像中。一一摩尼宝中。一一光明照世毗卢遮那宝中。悉见十方一切法界。一切如来从初发心修菩萨道。各各行愿。各各境界。各各出...(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前后围绕。主方之神。随方回转引导其前。足行诸神。持宝莲华随捧其足。无尽光主火神。执持宝炬舒光照耀。阎浮幢主林神。恒雨众妙拘苏摩华。不动藏主地神。随现宝藏。普光明主空神。庄严虚空。妙吉祥主海神。雨摩尼宝。须弥藏主山神。合掌作礼。无碍力主风神。散众香华。春和淑气主夜神。曲躬恭敬。常觉圆满主昼神。持遍照十方摩尼宝幢。住虚空中。放大光明。善财童子。前诣其所。头面礼足。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勤求诸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妙见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于三十八恒河沙数诸如来所。亲近供养。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七日七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年百年千年百千年那由他年。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年。或有佛所。经一小劫。或一中劫。或一大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亲近供养净修梵行。听闻妙法。依教奉...(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受妙见比丘教已。忆持不忘。思惟修习。决定明了。于彼法门。随顺悟入。天龙夜叉。乾闼婆等。眷属围绕。渐次前行。向圆满多闻国。入妙门城。周遍推求根自在主童子。时虚空中。天龙神等。告善财言。善男子。今此童子。在河渚上。与诸童子。聚沙为戏。尔时善财。闻是语已。即诣其所。见彼童子。十千童子。前后围绕。聚沙为戏。见已亲近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前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慈哀。为我解说。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算数印相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门。善男子。我因此故。知诸世间所有声论内明因明医方明等文字。算数契印取与种种智论。亦知一切药毒。蛊毒和合销解。亦能疗治风痫痟瘦鬼魅所著。如是所有一切诸病。亦能建立城邑聚落形胜所居市肆廛里园林池沼义堂福舍台榭楼观宫殿屋宅窗牖门闼种种庄严。...(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善财入已。见优婆夷。处于宝座。妙年盛色。容貌端严。不御华璎。素服垂发。威光殊特。人所乐见。除佛菩萨。余无能及。有胜威力。有广大心。令诸众生见闻亲近。咸生尊重爱敬之心。于其宅中。敷十亿座。超诸人天一切所有。皆是菩萨业力所成。宅内无有衣服饮食。及余严具。但于其前。置一小器。复有十千童女围绕。一切妙宝庄饰其身。言音和雅。常侍左右。瞻仰承顺。情无厌怠。身出妙香。普熏城内。及遍虚空。一切人天。闻其香者。于菩提心。皆不退转。其余众生。遇斯香者。身心柔软。无怒害心。无怨结心。无悭嫉心。无谄诳心。无险曲心。无贪爱心。无嗔恚心。无幻伪心。无下劣心。无高慢心。无邪僻心。无障碍心。无执着心。住平等心。起大慈心。发利益心。住律仪心。离贪求心。闻其声者。欢喜踊跃。见其身者。悉离贪染尔时善财。即前顶礼优婆夷足。右绕恭敬。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尽福德庄严藏解脱门。能于如是一小器中。随诸众生种种欲乐。如应为出种种甘美上好饮食。色香味触悉皆充足。善男子。我此器中所出饮食。假使百众生。千众生。百千众生。亿众生。百亿众生。千亿众生。百千亿众生。那由他众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假使阎浮提。极微尘数众生。一四天下极微尘数众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极微...(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相端严。人所喜见。天庄严具。以为严饰。出过天人。最胜无比。悉已成就菩萨志欲。皆与居士同昔善根。侍立瞻对。承其教命。时彼城内一切众生。及虚空中所有天众。于居士所。生随顺心。生爱乐心。生欢喜心。以心随顺欢喜。爱乐善知识故。即起一切天拘苏摩妙宝华云。普雨一切天拘苏摩妙宝华雨。是诸人天。亦与居士。往昔同种清净善根。尔时善财。见是事已。前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为利乐诸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令一切众生灭除苦难故。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海故。为令一切众生入法宝洲故。为令一切众生枯竭爱河故。为令一切众生起大慈悲故。为令一切众生舍离贪着故。为令一切众生渴仰佛智故。为令一切众生越度生死大旷野故。为令一切众生爱乐诸佛胜功德故。为令一切众生出三界城故。为令一切众生入一切智城故。以如是等种种利益。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而能摄护一切众生。为诸众生作依止处。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居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为如是利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心无动转。值遇善知识。心无厌足。亲近善知识。心无劳倦。承事善知识。心无忧戚。供养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渴仰善知识。无暂懈息。求觅善知识。...(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为令一切众生枯竭爱河故。为令一切众生起大慈悲故。为令一切众生舍离贪着故。为令一切众生渴仰佛智故。为令一切众生越度生死大旷野故。为令一切众生爱乐诸佛胜功德故。为令一切众生出三界城故。为令一切众生入一切智城故。以如是等种种利益。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而能摄护一切众生。为诸众生作依止处。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居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为如是利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心无动转。值遇善知识。心无厌足。亲近善知识。心无劳倦。承事善知识。心无忧戚。供养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渴仰善知识。无暂懈息。求觅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命。心无误失。善知识者。有大威力。难得亲近承事供养。若能给侍瞻礼赞叹。心无忧悔。则得具足一切功德。不为烦恼毒乱其心。善男子。汝见我此十千眷属众会人不。答言已见。居士...(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十一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于居士所。闻此甚深解脱门已。思惟修习。决定无间游彼福德海。净彼福德田。趣彼福德津仰彼福德山。开彼福德藏。转彼福德轮。观彼福德法。植彼福德因。生彼福德力。增彼福德势。长彼福德心。悟彼福德门。渐次行诣师子宫城。周遍推求宝髻长者。见在市中。遽即顶礼。绕无数匝。合掌前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善哉圣者。愿为我说诸菩萨道。我乘此道。趣一切智。尔时长者。执善财手。将诣其家。示其所居。告善财言。善男子。汝且观我所居舍宅。尔时善财。即遍观察。见其舍宅。广博严丽。于其四面。各开二门。阎浮檀金之所合成。白银为墙。周匝围绕。玻璃为殿。杂宝庄严。绀琉璃宝以为楼阁。砗磲妙宝而为其柱。阶墀轩槛户牖窗闼。靡不咸以众宝所成。百千种宝庄严校饰。码瑙宝池。香水盈满。四...(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根国。处处寻访彼城所在。虽历艰难不惮劳苦。身无疲倦。心无厌退。但唯正念善知识教。愿常亲近承事供养。遍策诸根。离众放逸。于善知识。心恒爱乐。然后乃到普遍门城。百千聚落周匝围绕。其城广大。种种庄严。稃灕崇峻。衢路宽平。市列百工。货多珍异。往来委输。人物可观。尔时善财。于彼城内。推求寻觅长者所居。人咸报言。住市肆中鬻香药处。闻已往诣。见其处在香台座上。即前礼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了知病起根本。殊妙医方。诸香要法。因此了知一切众生种种病缘悉能救疗。所谓风黄痰热。鬼魅蛊毒。乃至水火之所伤害。如是一切内外诸疾品类无边。我悉能于一念之中。以种种方药。如法疗治。咸令除差。施其安乐。如是法门。汝应修学。善财复言。圣者。我问菩萨所修妙行。云何说此世俗医方。长者告言。善男子。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离。聚骨成山。流血为池。复见血中人头手足骸骨遍满。复有无数猪狗野干乌鹫之类。竞趣池中。饮血啖肉发大恶声。人闻恐怖。池中死尸。种种形色。或有青瘀。或有脓流。臭秽纵横。膖胀烂坏。肠胃藏腑。悉皆出现。爪发筋脉散布池中。或有轻罪。苦楚鞭笞。断截肢解。种种刑害。呻吟号叫。出大怖声。或呼父母。或呼眷属声如雷震。酸切人心。有如是等无量苦毒。譬如众合大地狱中。善财见已。作如是念。我为利益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菩萨道。求菩萨行。问善知识。云何修习菩提善根。云何远离诸不善根。今见是王。舍善根法。作大恶业。逼害众生。乃至断命。曾不畏惧未来恶道苦业。现前临欲颠坠。云何于此。而欲求问。行菩萨行。学菩萨道。能生具足广博大悲。救护众生。以如是心。种种思念。作是念时。于虚空中。有天告曰。善男子。汝不忆念普眼长者善知识教。及向所见诸婆罗门赞叹此王种种功德微妙法耶。善财仰视。而白之曰。我深忆念。曾无忘失。诸天复...(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堕险恶处乎。善男子。菩萨巧行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利乐众生智不可思议。治罚众生智不可思议。清净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深入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知众生时智不可思议。知众生根智不可思议。愍念调伏诸众生智不可思议。善男子。汝诣王所。深心请问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善财。闻天语已。前诣王所。顶礼王足。绕无数匝。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甘露火王。理王事已。执善财手。将入内宫。命之同座。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当观我所住宫殿。及诸资具。善财如语。即遍观察见彼宫殿。广博无比。众摩尼宝之所合成。百千众宝以为楼阁。赤真珠宝以为其柱。种种色宝间错厕钿。不思议摩尼宝。腾光普照。种种摩尼宝随处庄严。以牟萨罗孽磨妙宝。以为茵蓐。庄严其地。无数百千种种色宝。以用庄严师子之座。...(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惠施众生。令无所乏。为欲摄受诸众生故。为欲发起一切众生爱敬心故。为欲发起一切众生欢喜心故。为欲发起一切众生踊跃心故。为欲清净一切众生正信心故。为令众生心清凉故。为令众生除爱热故。为令众生息烦恼故。为令众生解真实故。为令众生入种智故。为令众生舍怨敌故。为令众生离诸恶故。为令众生拔邪见故。为令众生净诸业故。
时善财童子。五体投地顶礼王足。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时王告言。善男子。我得净修菩萨大慈幢行解脱门。清净满足。善男子。我于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所。亲近听闻。问难此法。随顺思惟。审谛观察。清净悟入。修习庄严。善男子。我以此法为王。以此法教敕。以此法摄受。以此法随逐世间。以此法兴行政化。以此法调伏众生。以此法引导众生。以此法怜愍众生。以此法安慰众生。以此法运载...(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大智慧者。尔时善财童子。曲躬合掌。恭敬瞻视。正念观察。见此女人。其身自在不可思议。色相颜容世无与等。光明洞彻物无能障。普为法界一切众生。作大饶益无有穷尽。其身毛孔恒出妙香。眷属无边宫殿第一。功德深广不可思议。莫能究尽知其涯际。生欢喜心。以偈赞曰。
汝常护持清净戒 普修菩萨无垢忍
坚进不动如金刚 妙果超世无能比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偈已。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不动优婆夷。以菩萨柔软语。可爱语。慈悲语。慰谕善财。而告之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我得菩萨坚固受持愿行门。我得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我得菩萨一切法智光照辩才门。我得菩萨求一切法心无疲厌庄严三昧门。善财童子。白言圣者。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乃至求法心无疲厌庄严三昧门。境界云何。答言。善男子。此处甚深难知难信。善财白言。唯愿圣者。承佛神力。为我宣说。我因圣者善知识力。能信能受。能解能知。能甚深入。能随顺行。明了观察。忆念修习。离诸分别。...(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名妙吉祥。善财童子。于中夜时。见此山顶。有大光明。峰峦峻峙。岩岫攒拱。草树华林。靡不辉映。照耀城居。如日初出。见此事已。生大欢喜。作是念言。我必于此。见善知识。便从城出正念观察。而登彼山。住立思惟。遥望瞻仰。见此外道于其山上平坦之处。徐步经行。色相圆满。威光照耀。吉祥福焰。过于炽火。十千梵众之所围绕。大梵天王所不能及善财即时。往诣其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前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遍行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能请问诸菩萨行。善男子。我已安住至一切处随顺遍行菩萨行。已成就普观一切世间等无障碍三昧门。已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门法界际般若波罗蜜。如是一切智慧光明。随行圆满。善男子。我能普于一切世间种种方所种种形色。种种相貌。种种殁生。种种行解。种种信乐。一切趣类。诸众生中。所谓天趣。龙趣。夜叉趣。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人非人等。一切趣类。或住诸见。或信二乘...(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顺甚深法界普遍无碍。唯愿修集一切菩萨大功德海。终无退转。唯愿恒于一切劫中。修菩萨行。唯愿普入一切如来众会道场。唯愿入于一三昧门。普现诸三昧门自在神力。唯愿于佛一法轮中。普持一切如来法轮。唯愿于佛一毛孔中见一切佛。心无厌足唯愿证得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诸佛法藏。专求此等诸佛菩萨所有功德渐次游行。至广博国。及其聚落。普遍寻求鬻香长者。见已前诣。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求一切佛平等智慧。欲满一切佛无量大愿。欲净一切佛最上色身。欲见一切佛清净法身。欲知一切佛广大智身。欲净治一切菩萨诸行。欲照明一切菩萨三昧。欲安住一切菩萨总持。欲坚牢一切菩萨功德。欲除灭一切所有障碍。欲游行一切十方世界。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而能出生一切种智。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亦知调合如是香法。又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处。又善了知天香龙香。夜叉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诸香。又善了知治诸病香。断诸恶香。除忧恼香。生染爱香。增烦恼香。灭烦恼香。令于有为生乐着香。令于有为生厌离香。舍诸骄逸香。闻法欢喜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圣所受用香。一切菩萨差别香。一切菩萨地位香。如是等香。及调...(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拔恶刺道因。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舍恶见道因。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至一切智城道因。何以故。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识力。得一切智道故。善知识者。难见难遇。于善知识。如是思惟。勤求作意。渐次前行。到彼城已。见彼船师。在城门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大众围绕。说大海法。方便开示佛功德海。即前往诣。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一心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船师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能问生大智因。断除一切生死苦因。往一切智大宝洲因。成就不坏趣大乘因。远离二乘怖生死因。住诸三昧生智慧因。遍行菩萨微细行因。乘大愿车游菩萨行清净道因。以菩萨行庄严无坏智清净道因。普观一切十方诸佛皆无障碍清净道因。速能趣入一切诸佛甚深智海清净道因。善男子。我在海岸楼阁大城。净修菩萨大悲幢行。
善男子。我普观察阎浮提内。贫穷众生为饶益故。修种种行。随其所愿。悉令满足。先以世间珍宝饮食。充...(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所。以身投地。顶礼其足。良久乃起。以尊重心。白言圣者。我是善财。我是善财。我专寻求菩萨胜行。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道。随修学时。常能化度一切众生。常能现见一切诸佛。常得听闻一切佛法。常能住持一切佛法。常能趣入一切法门。入一切刹。学菩萨行。常能久住一切大劫。修菩萨道。心无厌足。能知一切如来神力。能得一切如来护念。能入一切如来智慧。时彼长者。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至一切处净菩萨行法门。无体无依无作无住神通之力。
善男子。云何名为至一切处净菩萨行法门。善男子。我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一切诸众生中。所谓一切三十三天。一切须夜摩天。一切兜率陀天。一切乐变化天。一切他化自在天。一切魔天。及余一切欲界所居部类眷属。一切天龙夜叉罗刹鸠槃茶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村营城邑。一切住处。诸众生中。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令舍非法...(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师子频申比丘尼。如是园林。如是床座。如是经行。如是众会。如是威仪。如是自在。如是普身。如是无畏。如是神力。如是辩才。如是庄严。复闻如是不可思议广大法门。身心柔软。五体投地。恭敬顶礼。合掌念言。我当右绕此比丘尼。经于无数百千万匝。作是念时。此比丘尼。即放光明。遍照其园。普及众会。善财童子。即自见身。遍一切处。一一座上。比丘尼所。皆悉右绕。百千万匝。围绕毕已。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灭除一切微细分别门。
善财白言。圣者何故。名为灭除一切微细分别。比丘尼言。善男子。此解脱门。于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诸法。显示本性智慧光明。善财白言。圣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门时。得自在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得如是三昧王故。现意生身。普遍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无能与比。音声美妙。超诸梵世。一切众生。差别言音。悉皆具足。无不解了。深达字义。善巧谈说。得如幻智。入方便门。众宝璎珞。庄严其身。一切宝网。周覆其上。首冠如意摩尼宝冠。无量眷属。恭敬围绕。皆共善根。同一行愿。福德大藏。具足无尽。时彼女人。从其身出广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堂宇。及宝宫殿。遇斯光者。身得清凉。心除惑热。
尔时善财。前诣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我能随顺一切众生诸所乐欲。而为现身。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形相。各各殊胜。随其乐欲。皆令得见。善男子。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而于我身。生极爱染。心如昏醉。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三昧。...(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切外道三昧。若有众生。见我目瞬。则离贪欲。得菩萨住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抱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若有众生。[口*(一/巾)]我唇吻。则离贪欲。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如是一切所有众生。来诣我所。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于菩萨一切智地最胜解脱。
尔时善财童子。白伐苏蜜多女言。圣者云何。此解脱门。得名最胜。时女告言。善男子。一切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由为女人。不得速成无上佛道。亦不疾得辟支佛乘。阿罗汉果。五通仙人由女色故退失神通为荷负者。天阿修罗。常兴战伐。十头罗刹。焚烧南海楞伽大城。或有诸王。丧失国土。乃至兄弟自相杀害。造恶趣因。现世贫穷。甘为奴仆。不顺师长。违背君亲。如是一切皆由女人。我观无数百千世界贪欲众生。生死旷野。轮转无穷。苦业之中。女为上首。是故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
...(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王都城。名曰妙门。善男子。时彼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来入王城。蹈彼门阃。其城一切六种震动。忽然广博。众宝庄严。无量光明。递相映彻。种种宝华。散布其地。诸天音乐。同时俱奏。一切诸天充满虚空。恭敬礼拜。尊重赞叹。善男子。我于彼时。为长者妻。名曰妙智。见佛神通。心生觉悟。则与其夫。疾诣佛所。发广大心。以一宝钱。奉施于佛。是时文殊师利童子。为佛侍者。为我说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离贪欲际解脱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无边巧方便智。福德广大。犹如虚空。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城。名净达彼岸。中有居士。名毗瑟底罗。彼常供养栴檀座佛塔。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十六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闻伐苏蜜多离贪...(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尔时善财童子。闻伐苏蜜多离贪欲际解脱门。一心随顺。忆念修行。观彼菩萨无著境界三昧。思彼菩萨欢喜三昧。寻彼菩萨无碍音声藏三昧。行彼菩萨遍往一切佛刹三昧。念彼菩萨离一切世间光明三昧。入彼菩萨寂静庄严三昧。修彼菩萨摧伏外道三昧。观彼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思彼菩萨摄一切众生不舍三昧。住彼菩萨增长众生福德藏三昧。念一切智。渐次前行。至彼岸城。诣居士宅。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居士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不般涅槃际。善男子。我不生心言。如是如来。已般涅槃。如是如来。现般涅槃。如是如来。当般涅槃。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善男子。我开彼栴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诸佛殊胜之事。善财白言。此三昧者。境界...(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威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受持修行一切佛法。福智宝藏自然而至。一切智道速得现前。普观众生。心无懈倦。大悲坚固犹若金刚。尔时善财童子。诣菩萨所。礼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放阎浮檀金妙色光明。起无量色宝焰网云。及龙自在妙庄严云。以照善财。即舒右手。摩善财顶。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速疾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摄受调伏。相续不断。善男子。我恒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诸众生前。随所应化而为利益。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摄取众生。或以利行摄取众生。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种种微妙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善巧言辞。或以威仪胜妙方便。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开悟而得成熟。 |
|
|
|
|
|
|
|
9#
樓主 |
發表於 2017-10-28 17:22:03
|
只看該作者
或为化...(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其见者皆悉欢喜。然后来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所。时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正性无异行菩萨。来此大会道场中不。善财答言。唯然已见。告言善男子。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善财童子。于观自在菩萨所得甚深智。入大悲门。以甚深心。随顺观察。心无疲厌。一心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敬承其教。辞退而行。
往诣正性无异行菩萨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菩萨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普门不动速疾行。善财白言。圣者。于何佛所。得此解脱。所从来刹。去此几何。发来久如。菩萨告言。善男子。如此境界。甚深难解。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沙门。婆罗门等。所不能了。唯诸菩萨最胜精进。具菩萨行。无退无怯。已能亲近诸善知识。善友所摄。诸佛所念。增长善根。志乐清净。得菩萨根。有智慧眼。能闻能持...(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品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广大行。正念思惟心无障碍求菩萨智慧境。见菩萨神通事。念菩萨胜功德。被菩萨坚进甲。生菩萨大欢喜。趣菩萨不思议。游菩萨大自在。修菩萨功德地。观菩萨三昧地。住菩萨总持地。具菩萨大愿地。得菩萨辩才地。成菩萨诸力地。渐次前行。至于彼城。寻访大天。今在何所。人咸告言。在此城内。现广大身。处高显座。为众说法。善财闻已。往至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尔时大天。即于是时。长舒四臂。取四海水。自洗其面。持诸金华。以散善财。而告之言。善男子。甚奇希有。乃能如是求善知识。善男子。一切菩萨。出现世间。最极希有。难可得闻。难可得见。如众生中芬陀利华。于险难处。为归为救。如安隐城。于黑闇处。作大光明。犹如朗日。又如导师。引诸众生。入佛法门。亦如猛将。善能守护一切智城。善男子。菩萨如...(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持佛种。于念念中。成满一切大功德海。严净一切广大世界。以自在智。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以智慧日。灭除一切世间闇障。以勇猛智。觉悟一切众生昏睡。以智慧月。决了一切众生疑惑。以清净意。断除一切诸有执着。于一切法界一一尘中。示现一切自在神力。智眼明净等见三世。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入其境界。示其自在游戏神通。善男子。此阎浮提恒河南岸摩竭提国菩提场中。有主夜神。名普遍吉祥无垢光。我本从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常以妙法开悟于我。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向春和夜神。以偈赞曰。
我今见汝清净身 色相端严如妙德
威光超世无能比 殊特犹若宝山王
见汝清净妙法身 等于三世无分别
普入一切诸世间 若坏若成无所著
我今普观一切趣 见汝所现差别身
犹如星月处虚空 一毛孔中皆得见
汝心广大常清净 如空普遍...(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当必成就大菩提
堕于恶趣无边劫 恒受种种无量苦
闻名暂发欢喜心 诸烦恼业皆销灭
于千佛刹微尘劫 赞叹汝身一毛德
微尘劫数犹可穷 汝身功德终无尽
尔时善财童子。以此妙偈。赞夜神已。礼夜神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十八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彼夜神教。了知彼神初发菩提心。圆满清净。所生菩萨藏。所发菩萨愿。所净菩萨波罗蜜。所入菩萨诸住地。所修菩萨行。所行出离道。随顺一切智光海。发普救一切众生心。起大悲云。普覆一切。于诸佛刹。尽未来际。常能出生普贤行愿。渐次游行。诣彼夜神。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修行菩萨地。云何出生菩萨地。云何成就菩萨地。夜神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能问于诸菩萨地修行出生及以成就。善男子。菩萨具足十法。则能圆满诸菩萨行。何等为十。一者得清净三昧。常见一切如来现前。二者以清净眼。常观一切如来相好。三者以甚深智。知诸如来福智大海。四者知等法界无量诸佛法光明海。五者知诸如来一一毛孔放等众生数大光明海利益一切。六者见诸如来一一毛孔出众宝色光明焰海。七者念念出现佛变化海。普遍法界调伏众生。八者得佛音声。同诸众生语言音海。能转三世诸佛法轮。九者知一切...(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法界出生无不遍
速疾普入于诸地 亦入三世方便海
一念普修一切佛 所有地度无碍行
我时得为佛长子 得入普贤深行愿
了十法界差别门 通达甚深诸佛教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时转轮圣王名十方主能建正法绍继佛种。使不断者。岂异人乎。文殊师利童子是也。尔时夜神。觉悟我者。普贤菩萨之所化耳。善男子。我于彼时。为王宝女。蒙彼夜神觉悟于我。令我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以来。经佛刹极微尘数劫。未曾生于恶道之中。常生人天。恒得自在。于一切处。不舍见佛。其心坚固。乃至于功德幢宝吉祥灯佛所。得此菩萨大速疾力普喜幢无垢解脱。以此解脱。能得如是功德严身。种种供养。亲近诸佛。及善知识。成熟调伏。利益众生。令修妙行。善男子。我唯知此大速疾力普喜幢无垢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速疾趣入一切智海。于念念中。以发趣门。入于一。切诸大愿海。于念念中...(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切智无有间断。发如是等十佛刹极微尘数愿海。成就普贤所有大愿。时彼如来。复为其女。开示演说。发心已来。所种善根。所修妙行。所得大果。令其开悟。甚深信解。成就如来圆满广大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善男子。复于此前。过十大劫。有世界。名日轮光照摩尼王。佛号因陀罗幢吉祥相。时此莲华眼女。于彼如来遗法之中。普贤菩萨劝其修补莲华座上故坏佛像。既修补已。而复彩画。既彩画已复宝庄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念过去。由普贤菩萨善知识故。种此善根。从是已来。不堕恶趣。常于一切天王人王种族中生。一切生处。身形殊妙。端正可喜。色相圆满令人乐见。常见于佛。常得亲近普贤菩萨。令我忆持所得法门。乃至于今示导开悟成熟于我。令生欢喜。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毗卢遮那宝莲华藏妙吉祥髻转轮王者。岂异人乎。今弥勒菩萨是也。是时王妃具足圆满吉祥面者。具足功德寂静音海夜神是也。今所住处。去此不远。时普喜吉祥莲华...(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生处。身形殊妙。端正可喜。色相圆满令人乐见。常见于佛。常得亲近普贤菩萨。令我忆持所得法门。乃至于今示导开悟成熟于我。令生欢喜。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毗卢遮那宝莲华藏妙吉祥髻转轮王者。岂异人乎。今弥勒菩萨是也。是时王妃具足圆满吉祥面者。具足功德寂静音海夜神是也。今所住处。去此不远。时普喜吉祥莲华眼童女者。即我身是。我于昔时。身为童女。普贤菩萨。劝我修补莲华座像。以为无上菩提因缘。令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于彼时。初始发心。次复引导。令我得见普智宝焰吉祥威德王如来。解身璎珞。散佛供养。见佛神变。闻佛说法。即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从是得见须弥山极微尘数佛。我皆尊重恭敬供养。听彼如来种种说法。闻法欢喜。依教修行。于念念中。常得见彼一切如来。及彼佛刹菩萨大会。善男子。过彼毗卢遮那威德吉祥世界无垢圆满劫已。次有世界。名摩尼轮种种妙色庄严。劫名大光。有五百佛。于中出现。我皆承事恭敬供养。...(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二十一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于普救众生威德吉祥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及得一切如来现前三昧。超出一切众生庄严三昧。得如是等十千三昧。皆悉修习。起深信解。光明普照。周遍随顺。趣入游履。广大出生。自在作用渐次前行。往诣具足功德寂静音海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恭敬。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依善知识故。学菩萨行。修菩萨行。入菩萨行。住菩萨行。我愿出生一切智海不思议法。唯愿慈哀。为我宣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止诸善知识。求菩萨行。善男子。我得菩萨念念出生广大欢喜庄严解脱门。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为何事业。行何境界。修何方便。作何观察。夜神言。善男子。我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我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心。我发起于一切事...(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夜神所。见彼夜神。坐光明普照一切宫殿摩尼宝王大莲华藏师子之座。百千夜神而为眷属前后围绕。现普应一切众生色相身。现普对一切众生之前身。现不染一切世间身。现等一切众生身数身。现超过一切世间身。现调伏众生随转身。现速往一切十方身。现圆满一切大愿身。现灭除一切障碍究竟如来体性身。现究竟教化成熟一切众生身。善财见已。欢喜踊跃。心愿圆满。欣庆无量。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修菩萨行时。云何利益安乐众生。云何以无上摄摄取众生。云何学菩萨道。云何住菩萨业。云何顺诸佛教。云何近法王位。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故。汝为严净一切佛刹故。汝为供养一切如来故。汝欲住一切劫救众生故。汝欲守护一切佛种性故。汝欲普入十方修诸行故。汝欲普入一切法门海故。汝欲以平等心遍入一切所知境故。汝欲普遍闻持一切如来正法轮故。汝欲普随一...(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各随其宜。种种说法。近于末劫。五浊现时。诸恶比丘业惑障重。种种缠缚。多诸斗诤。乐着境界。受取无厌。不求一切增胜功德。乐说王论。贼论。女论。国论。海论。及诸世间种种议论。不舍外道断灭见论。心生爱染。情无舍离。时王比丘。以正法音而语之言。奇哉苦哉。佛于无数大劫海中。忍种种苦。集此法炬。云何汝等而共毁灭。作是语已。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身出无量众色焰云。放种种色大光明网。令无量众生除烦恼热。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以是因缘。彼如来教。复于六十千岁。而得兴盛。时彼众中。有比丘尼。名法轮变化光。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而为眷属。闻父王语。及见神通光明威力。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诸比丘尼。各得三昧。名现见如来平等出生。及得陀罗尼。名一切如来转法轮金刚光明。及得般若波罗蜜。名普入一切法门海。时法轮变化光比丘尼。即得三昧。名出生一切佛教光明灯。又得此甚深自在可爱妙音解脱。得此三昧解脱门故。身心柔软。微细适悦。便得现见一切法海大声光明王如来一切所有神通威力。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无垢面日光明转轮圣王。随彼如来。转正法轮。及涅槃后。兴其末法。然大法炬。光照世间者。岂异人...(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已证法性心平等 随众生乐现色身
时善财童子。说此妙偈赞夜神已。礼夜神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一心恋慕。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得此菩萨甚深自在可爱妙音解脱正念思惟。增长广大。精勤显示。普遍修行。即时往诣开敷一切树华安乐主夜神所。见其身在众宝香树枝条楼阁之内。坐大宝树妙藏师子之座。十千夜神。前后围绕。善财童子。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行。成就增长。得一切智。唯愿慈哀为我宣说。夜神告言。善男子。我于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没。莲华覆合。诸人众等。罢游观时。见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若异国土。如是等处。种种众生咸悉发心。欲还所住。迷失道路。惶怖不安。我皆密护。令其无畏。为放光明。示以正道。达其处所。令免众苦。宿夜安乐。若有众生。病苦逼恼。于梦寐中。令其安乐善男子。若有众生。盛年好色。爱着纵逸。...(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地。十千众生。住大乘道。入普贤行。成满大愿。是时十方各百佛刹极微尘数众生。于大乘中。心得调伏。无量世界。种种佛刹。一切众生。免离恶趣。复过算数无量众生。生于天上。能胜性太子。即于此时。得此菩萨普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
善男子。尔时太子。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我因往昔起大悲心。舍身命财。一切眷属。乃至人间安乐寿命。救彼狱中受苦系缚一切众生。皆令解脱。开门大施。心无障碍。供养于佛。令生欢喜。发菩提心。得此解脱。善男子。我于尔时。但为利益一切众生不着三界。心无依止。不求果报。无所希望。不贪世间。一切名称。不欲自赞轻毁于他不恋一切世间财宝。于所行施。离有相心。于诸世间种种境界。无所贪染。无所怖畏。但唯爱乐如来境界。净菩提心。心性坚固犹若金刚。成就众生。勤求匪懈。以大悲力。灭众生苦。以如来力。开发内心。观察菩萨诸清净行。庄严大乘出要之道。常乐观察一切智门。修诸苦行。得此解脱善男子。于意云何。彼时五百大臣。于胜光王作不善语。欲害我者。岂异人乎。今提婆达多等五百徒党恶比丘是。是诸人等。蒙佛教化。调伏成熟。皆已授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未来世。过须弥山极微尘数劫。尔时有劫。名善光明。世界名宝光。于中成佛。其五百佛。次第...(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相体性。以总持力。忆念摄持。以慧解力。分明显示。以行愿力。发起广大。如是随顺。获得无量殊胜功德。渐次而行。度恒河北入憍萨罗国。向迦毗罗城。诣岚毗尼林。到已右绕周旋。求觅妙德圆满爱敬林神。见在林中大宝树下。庄严圆满宝楼阁中。坐摩尼藏师子之座。二十亿那由他诸林神女。前后围绕。广为演说一切菩萨受生海经。令其皆得生如来家。疾入菩萨大功德海。善财见已。顶礼双足。合掌前立。作如是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生如来家。云何行菩萨行。云何能作一切众生种种照世大光明灯。时彼林神。告善财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能速疾生如来家。念念增长菩萨善根。不休不懈。不退不断。无厌倦无系缚。无疑惑。无迷乱。无怯弱。无恼悔。无遗失。一切智体。等十方界。随顺佛境。入法界门。不退广大菩提之心。增长一切波罗蜜行。舍离一切世间趣类。疾入一切如来智地。神通智力常现在前。种种佛法。皆能...(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明灯。时彼林神。告善财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能速疾生如来家。念念增长菩萨善根。不休不懈。不退不断。无厌倦无系缚。无疑惑。无迷乱。无怯弱。无恼悔。无遗失。一切智体。等十方界。随顺佛境。入法界门。不退广大菩提之心。增长一切波罗蜜行。舍离一切世间趣类。疾入一切如来智地。神通智力常现在前。种种佛法。皆能顺入。究竟获得真实义境。何等为十。所谓愿常供事一切诸佛菩萨受生藏。普遍成就菩提心菩萨受生藏。观诸法门方便修行菩萨受生藏。以深净心普照三世菩萨受生藏。平等光明普照一切菩萨受生藏。生三世一切诸如来家菩萨受生藏。佛力光明普遍庄严菩萨受生藏。微细观察普遍智门菩萨受生藏。法界变化种种庄严菩萨受生藏。速疾履践诸如来地菩萨受生藏。善男子。云何名愿常供事一切诸佛菩萨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初发心时。作如是愿。我当亲近承事诸佛。及诸菩萨现见诸佛。恒生欢喜。于诸佛所。以尊重心。恭敬供养。无有...(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萨受生藏。佛力光明普遍庄严菩萨受生藏。微细观察普遍智门菩萨受生藏。法界变化种种庄严菩萨受生藏。速疾履践诸如来地菩萨受生藏。善男子。云何名愿常供事一切诸佛菩萨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初发心时。作如是愿。我当亲近承事诸佛。及诸菩萨现见诸佛。恒生欢喜。于诸佛所。以尊重心。恭敬供养。无有厌足。增长净信。心无退转。积集功德。恒不断绝。为欲清净一切智性。积集善根。令增长故。是为菩萨第一受生藏。云何名菩萨普遍成就菩提心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起深厚大悲心。于诸众生。能救护故。起供养诸佛心。令诸如来增欢喜故。起勤求正法心。于诸所有。无吝惜故。起所作广大心。令一切智悉现前故。起圆满大慈心。为普摄取一切众生。作饶益故。起不舍众生心被求一切智坚誓甲故。起无谄幻心。得如实智。普照一切差别法故。起如说而行心。修习菩萨一切难行诸苦行故。起不诳一切诸佛心。愿常守护一切如来大誓愿故。起一切智大愿心。尽未来际调伏众生。无断绝故。此十为首。有佛刹极...(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谓起深厚大悲心。于诸众生。能救护故。起供养诸佛心。令诸如来增欢喜故。起勤求正法心。于诸所有。无吝惜故。起所作广大心。令一切智悉现前故。起圆满大慈心。为普摄取一切众生。作饶益故。起不舍众生心被求一切智坚誓甲故。起无谄幻心。得如实智。普照一切差别法故。起如说而行心。修习菩萨一切难行诸苦行故。起不诳一切诸佛心。愿常守护一切如来大誓愿故。起一切智大愿心。尽未来际调伏众生。无断绝故。此十为首。有佛刹极微尘数菩提心大功德聚。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得常生诸如来家。是为菩萨第二受生藏。云何名菩萨观诸法门方便修行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于一切法门海。起现前观察心。于一切智圆满道。起成就回向心。于诸威仪清净业海。起正念观察心。于一切菩萨种种三昧海。起普遍清净心。于一切菩萨种种功德海。起修习成满心。于一切菩萨道。起庄严出生心。于一切智精进功德。起如劫火炽然不休息心。于一切众生界。起令成就普贤行心。于一切威仪中。...(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来一切智智。承事供养一切诸佛。见诸杂染不净刹土。为其严净诸佛刹海。见诸众生种种名相皆无真实。令其皆得清净法身。见诸众生身心杂染。令得清净庄严三业。见诸众生心行不具。令其皆得清净具足。圣者。菩萨如是。于诸众生。大悲深厚。能行一切难行苦行。经无边劫。心不疲厌。一切所行。皆得成就。犹如父母。亦如乳母。如地如水。如火如风。如太虚空。如日如月。亦如大海。如同生天。能生种种圆满利益。云何菩萨犹如父母。为其安立菩提心故。云何菩萨犹如乳母。令其成就菩萨道故。云何菩萨犹如大地。譬如大地有十种事。何等为十。所谓犹如大地广大无量。普遍成就一切事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无量广大福智功德之聚。又如大地。能生世间种种资具。一切众生依之存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生出世功德财宝。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菩提分等妙法资具。养育众生功德慧命。又如大地平等饶益。无忧无喜。无分别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怨亲所。...(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可思议善巧方便。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深入菩萨诸波罗蜜。具修菩萨一切学处。心常远离妄想执着。厌离生死。爱乐正法。虽行诸有。心常清净。恒勤观察一味法界。速疾趣求萨婆若道。离诸盖网。超众患难。得净法身。化现无量。调伏成熟一切世间。成就甚深功德大海。从普贤行之所出生。速疾增长勇健大力。智灯慧日圆满普照。尔时善财童子。即前顶礼释女瞿波。右旋围绕。合掌而立。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于生死中。而能不着生死过患。菩萨云何了法自性。而能不住一切声闻辟支佛地。菩萨云何住于佛地。而能遍入诸菩萨地。菩萨云何住菩萨位。而能入佛种种境界。菩萨云何超于世间。而能成就世间之法。菩萨云何证得法身。而能示现种种色身。菩萨云何得无相法。而随诸众生现众色相。菩萨云何知法无说。而为众生广说诸法。菩萨云何知众生空。而恒不舍化众生事。菩萨云何常知诸佛不生不灭。而勤供养无有退转。菩萨云何...(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切菩萨福聚。勇猛精进。心无所畏。普遍成就一切菩萨菩提之道。恒勤守护一切众生。常乐称扬诸佛功德。光明普照一切世间。愿为一切菩萨之母。尔时善财童子。见摩耶夫人。遍一切处。现如是等阎浮提极微尘数诸方便门。既见是已。如摩耶夫人所现身数善财亦现作尔许身。于一切处摩耶之前。恭敬礼拜。即时证得无量无数诸三昧门。分别观察。修行证入。从三昧起。右绕摩耶并其眷属。合掌而立。白言。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教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我勤求诸善知识。我承其教。普于一一善知识所。皆往亲近。承事供养。无空过者。如是展转。渐来至此。唯愿大圣。为我宣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而得成就一切智智。摩耶夫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愿智幻庄严解脱门。是故常为诸菩萨母。善男子。如我于此阎浮提中。迦毗罗城净饭王家。右胁而生悉达太子。现不思议广大庄严。菩萨受生自在神变。如是乃至。尽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住最后身。示现诞生自在...(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刹染净不同。善巧了知过去未来一切菩萨种种修习。善巧了知一切诸法无相无尽。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诸菩萨行智功德。善男子。此三十三天有王。名具足正念。其王有女。名天主光。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敬受其教。头面礼足。绕无数匝。殷勤恋慕。一心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顺知识教。遂即往诣三十三天具足正念天王宫中。见彼天女。礼足围绕。合掌前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天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门。善财白言。圣者。此解脱门。境界云何。修行何法得此解脱。天女答言。善男子。菩萨。勤修无量不思议法门。得此解脱。汝若欲入此解脱门。亦当如是精勤修学。云何勤修不思议法门。所谓汝应勤修不可思议诸法义智。谓如实觉悟一切诸法。差别性相真实体故。汝应勤修守护正法。谓种种妙法。为人诽谤。以理...(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慈悲。心无厌倦。成就如来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随顺开悟一切众生。昼夜精勤。更无余念。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迦毗罗城。有童子师。名为遍友。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以闻法故。欢喜踊跃。不思议善根速疾增长。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从天宫下。向迦毗罗城。诣遍友所。礼足右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遍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众艺。修学菩萨字智法门。汝可问之。当为汝说。尔时善财。即至其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彼童子。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具足圆满善知众艺。我恒唱持此之字母。所谓。唱婀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菩萨胜威德力显示诸法本无生义。唱啰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遍显示无边际微细解。唱跛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照法界平等际微细智。唱者字时。能甚深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能断差别色。唱曩(鼻音)字...(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善男子。此摩竭提国。有一聚落。名为有义。彼中有城。名婆怛那。有优婆夷。名最胜贤。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众艺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一心恋慕。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三十二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前行。诣婆怛那城有义聚落。至于贤胜优婆夷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贤胜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住处无尽轮。既自开解。复为人说。我住于此大三昧中。出生诸法。无尽无住。所谓出生一切智性眼。无尽无住。出生一切智性耳。无尽无住。出生一切智性鼻。无尽无住。出生一切智性舌。无尽无住。出生一切智性身。无尽无住。出生一切智性意。无尽无住。出生一切智性功德波涛。无尽无住。出生一切智性智电光明。无...(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疾神通。无尽无住。善男子。我唯知此无住处无尽轮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无著功德智行无尽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为沃田。彼有长者。名坚固解脱。鬻金为业。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善财。礼贤胜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一心恋慕。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到于彼城。诣长者所。礼足右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长者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著念清净庄严。我自得是解脱已来。于十方界一切佛所。勤求正法。无有休息。善男子。我唯知此无著念清净庄严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犹师子吼。安住广大福德智慧殊胜之聚。以大音声。开悟群品。如是菩萨功德智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所住宅。常有光明。汝诣...(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我唯知此无著念清净庄严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犹师子吼。安住广大福德智慧殊胜之聚。以大音声。开悟群品。如是菩萨功德智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所住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长者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即诣妙月长者所。礼足右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垢智光明。善财白言。圣者云何修行得此解脱。长者告言。善男子。若诸菩萨。能行十法。则能具足得此解脱。何等为十。所谓常不舍离诸善知识。常不舍离忆念见佛。常不舍离乐闻正法。常不舍离于佛菩萨善知识所先意问讯恭敬供养。常不舍离多闻智慧善友法师能说法者。常不舍离听闻一切波罗蜜行。常不舍离听闻一切菩提分法...(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蜜。常住菩萨所证诸地。常观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证入无量大三昧海。究竟解脱真实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广大声。彼有长者。名无胜军。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一心恋慕。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所得智光解脱。渐次南行。向彼大城。诣长者所。礼足右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我以证此解脱门故。见无量佛。得无尽藏。善财复言。菩萨云何得此解脱。答言。善男子。菩萨若能勤修十法。则能证得如是解脱。何等为十。一者应处闲寂深观五欲。为欲修习诸禅定故。二者应勤方便入诸三昧。普现色身。化众生故。三者应以智慧平等观察生死涅槃。同一相故。四者应勤修习坚固念力。知善不善。无...(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续不断。住不退转。无杂染行。具足广大平等智道。誓度众生。无能制伏。如是菩萨功德智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为达磨。有婆罗门。名最寂静。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恋慕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忆念无尽相解脱门。渐次前行。诣彼聚落。向最寂静婆罗门所。见已礼足。围绕恭敬。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婆罗门。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诚愿语。一切菩萨。由此诚愿真实语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退转者。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善男子。我以住此真实威德诚愿语故。于诸世间出世间法。一切所作。无不成就。随所愿求。皆令满足。善财白言。圣者。今此解脱真实威德。名诚愿语。是何义耶。婆罗门言。善男子。诚愿语者。是如如义。不...(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生无量功德智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彼有童子。名为德生。复有童女。名为有德。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于此大法。起尊重心。礼婆罗门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一心恋慕。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于最寂静婆罗门所。得此大法。熏习其心。渐次南行。诣妙意华门城。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得此解脱。具足圆满。以斯净智。遍观诸法。无非幻住幻所成就。所谓见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缘所生故。见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见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见一切诸法皆幻住。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故。见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颠倒智所生故。见一切众生生老...(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菩萨自在地。云何满菩萨波罗蜜。云何获菩萨无生忍。云何具菩萨功德法。云何事菩萨善知识。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萨摩诃萨。深入一切菩萨行愿。随顺一切众生心性。遍一切处。常现其前。教化调伏。彼菩萨。已满一切波罗蜜。已住一切菩萨地。已证一切菩萨忍。已入一切菩萨位。已蒙授与具足记。已游一切菩萨境。已入菩萨解脱门。已得一切佛神力。已蒙十方一切如来以一切智甘露法水而灌其顶。善男子。彼善知识。能润泽汝诸善根。能增长汝菩提心。能坚固汝广大志。能发起汝一切善。能增长汝菩萨根。能示教汝无碍法。能令汝入普贤地。能令汝住菩萨愿。能令汝行普贤行。能为汝说一切菩萨无量行愿所成功德。令汝显示普贤菩萨自在法门。善男子。汝今不应修一善根。照一法门。发一大愿。受一记别。住于一忍。生究竟想。不应以限量心行于最胜诸波罗蜜。不应以限量心住于菩萨圆满十地。不应以限量心严净一切诸佛国土。不应以限量心承事供养诸善知识。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菩萨摩诃萨上。时弥勒菩萨。摩善财顶。为说偈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 普策诸根无懈倦
不久当具诸功德 犹如文殊及与我
时善财童子。闻是赞已。以偈答曰。
我念善知识 亿劫难值遇
今得咸亲近 而来诣尊所
我以文殊故 见诸难见者
彼大功德尊 愿速还瞻觐
尔时善财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大圣。善能诱诲。唯愿慈哀。为我宣说。大圣。一切如来授尊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生当得无上菩提。则已超越一切菩萨所住处。则已出过一切菩萨离生位。则已圆满一切波罗蜜。则已深入一切诸忍门。则已具足一切菩萨地。则已游戏一切解脱门。则已成就一切三昧法。则已通达一切菩萨行。则已证得一切陀罗尼辩才。则已于一切菩萨自在中而得自在。则已积集一切菩萨助...(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一切诸法如幻焰。则已能观一切诸法如影像。则已能于一切世法无染着。则已能了一切诸法无生性。则已能净一切菩萨身口意。则已能以金刚定破一切魔。则已能知一切白净法本生处。则已能悟一切相不动性。则已能行波罗蜜不退转。则已能观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则已能起一切佛地诸善根。则已能修三十七品瑜伽行。则已于一切菩萨境界到彼岸。则已普知一切烦恼性寂灭。则已能住金刚三昧不可倾动。则已能了住三世心皆不可得。则已能证不动如山菩提心。则已能于一切世法无所著。则已能超越一切魔境界。则已能住一切佛境界。则已能到一切菩萨无碍境。则已能精勤供养一切佛。则已与一切佛法同体性。已系一切佛法缯。已受一切佛灌顶。已住一切法王位。已入一切智智境。已生一切诸佛法。已践一切种智位。大圣。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随所修行。疾能证得一切佛法。云何菩萨悉能解了一切佛法。速能度脱所念众生。咸令究竟到于彼岸。普能成满所发大愿。普能究竟所起诸行...(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全具宝器。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金刚智宝。亦复如是。非余下劣薄福众生悭嫉破戒嗔恨懒惰妄念无智诸恶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恶觉众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萨深心宝器。善男子。譬如金刚。能钻众宝。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穿彻一切法宝。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坏一切坚固宝山。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摧坏诸邪见山。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犹胜众宝金庄严具。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一切智宝。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一切智宝。虽诸戒行多有损缺。终能舍离一切生死。善男子。譬如金刚。乃至少分。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乃至一念。即破一切无知诸惑。善男子。譬如金刚。非诸凡下之所能得。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一切智宝。亦复如是。非诸劣意凡夫二乘之所能得。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受用。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钝根无智下劣凡夫。不了其能。不得其用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士。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杵。亦复如是。一切二乘。虽有大力。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善男子。譬如金...(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切二乘功德。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一切智宝。虽诸戒行多有损缺。终能舍离一切生死。善男子。譬如金刚。乃至少分。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乃至一念。即破一切无知诸惑。善男子。譬如金刚。非诸凡下之所能得。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一切智宝。亦复如是。非诸劣意凡夫二乘之所能得。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受用。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钝根无智下劣凡夫。不了其能。不得其用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士。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杵。亦复如是。一切二乘。虽有大力。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无有障碍。然其体性。亦不损减。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及。咸能作之。然一切智。大心金刚。毕竟坚固。无有损减。不生疲厌。亦无障碍。善男子。譬如金刚非余地分之所能持。唯除坚厚金刚之际。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切水中雨水第一。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诸一切三昧水中。菩提之心。而为第一。能生一切禅定解脱甘露味故。善男子。譬如盐中先陀婆盐而为第一。能除诸病。及能明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其八万四千法中。菩提之心。而为最胜。以能除灭一切众生惑业重病。生智明故。善男子。譬如乳中牛乳第一。能除诸病令人增寿。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诸正法甘露味中。而为最胜。能除众生诸烦恼病。及令菩萨慧命增故。善男子。此菩提心。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具足圆满殊胜功德。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具足圆满胜功德法。善男子。汝获善利。具善名称。汝今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得如是难行难集大功德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三十七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弥勒菩萨。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如汝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一切菩萨学菩萨行学已能行圆满成就无量功德。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时弥勒...(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舍处来。不役身心使往来故。从智慧方便处来。随顺一切众生转故。从示现变化处来。犹如影像而化现故。
复次善男子。汝向所问何处来者。善男子。我从生处摩罗提国房舍聚落而来于此。彼有长者。名瞿波洛迦。为化其人令入佛法。又为生处一切人众。随其根器。而为说法。亦为父母亲戚眷属婆罗门等。演说大乘。令其趣入。故住于彼。而从彼来。善财言。圣者何者是菩萨生处。弥勒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生处。何等为十。所谓发菩提心。是菩萨生处。生菩萨家故。深心。是菩萨生处。生善知识家故。诸地。是菩萨生处。生波罗蜜家故。大愿。是菩萨生处。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萨生处。生四摄家故。如理观察。是菩萨生处。生般若波罗蜜家故。大乘。是菩萨生处。生方便善巧家故。成熟众生。是菩萨生处。生成等正觉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萨生处。生无生法忍家故。修行诸法。是菩萨生处。生三世一切如来家故。善男子。是为菩萨十种受生处。
复次善男子。...(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营城邑。聚落宫殿。妻子眷属。身分肢节。眼耳鼻舌。乃至身命。而为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而为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故。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诸如来所。恭敬尊重。承事供养。上妙衣服卧具医药。一切所须悉皆奉施。于其法中。出家学道。受持法教。随顺修行善男子。我于尔所大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尔所劫中。未曾一念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未曾一念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生下劣心。怀懒惰心。有障碍心。起迷惑心。唯住无上不可沮坏一切智性大菩提心。善男子。我普严净一切佛土。我以大悲。救护众生。教化成熟。令其清净。我供养承事一切诸佛诸善知识。于彼诸佛善知识所。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乃至身命。亦无所吝。如是无量相应圆满所行之行。一切劫海。说其因缘。劫海可尽。此不可尽。善男子。我法海中。无有一文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位。而求得者。非是悉舍一切所有而求得者。善男子。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念念相续。微细观察。令最胜法速得现前。...(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有言一切法无相者。谓无相体。何以故。谓以不取无相体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佛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佛者。所谓不作一切恶行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法者。谓归依法因缘集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僧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僧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僧者。所谓远离爱憎心故。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菩提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菩提心故。起安慰心。有言菩提心者。谓起不可思议智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身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身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身无差别者。谓过一切诸法相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信无差别者。谓信诸业及...(第0086部~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曰智光菩萨。法光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无边光菩萨。跋陀婆罗等。十六正士。如文殊师利本所修行。复有六十菩萨。如弥勒菩萨本所修行。此贤劫中菩萨摩诃萨等。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思无量义。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以种种宝华而散佛上。散佛上已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佛告思无量义菩萨。恣汝所问。思无量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修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佛告思无量义菩萨。菩萨修菩提心者非于众生。菩提心者不可得。此心非色非见。法亦无有得者。何以故。众生空故。思无量义菩萨白佛言。世尊。法相如是甚深。菩萨当云何修行。
佛告思无量义菩萨。善男子。菩提心者。非有非造离于文字。菩提即是心。心即是众生。若能如是解。是名菩萨修菩提心。菩提非过去未来现在。如是心众生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能如是解名为菩萨。然于是中实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为始行众生故说有菩提。如阿罗汉取证。于法无所得。以世俗言辞故说有菩提。然菩提实不可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然于是中亦无有心。亦无造心者。亦无有菩提。亦无造菩提者。亦无有众生。亦无造众生者。亦无有声闻。亦无发声闻者。亦无辟支佛。亦无发辟支佛者。亦无有菩萨。亦无发...(第0095部~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奉制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
尔时。摩耶夫人。复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于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王有童女。名天主光。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敬受其教。头面作礼。绕无数匝。恋慕瞻仰。却行而退。遂往天宫。见彼童女。礼足围绕。合掌前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天女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碍念清净庄严。善男子。我念过去。有最胜劫。名青莲华。我于彼劫中。供养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彼诸如来。从初出家。我皆瞻奉。守护供养。造僧伽蓝。营办什物。又彼诸佛。从为菩萨住母胎时。诞生之时。行七步时。大师子吼时。住童子位。在宫中时。向菩提树。成正觉时。转正法轮。现佛神变。教化调伏众生之时。如是一切...(第009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诃萨。出生死夜。朗然明彻。永离痴冥。未尝惛寐。心无诸盖。身行轻安。于诸法性。清净觉了。成就十力开悟群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迦毗罗城。有童子师名曰遍友。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以闻法故。身心喜悦。不思议善根。流派增广。头面敬礼天主光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从天宫下。渐向彼城。至遍友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遍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众艺。学菩萨字智。汝可问之。当为汝说。尔时善财即至其所。头顶礼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彼童子。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善知众艺。我恒唱持。入此解脱根本之字。
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菩萨威德各别境界。
唱罗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平等一味最上无边。
唱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法界无异相。
唱者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
唱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第009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技艺。莫不该练尽其源本。又能分别出世之法。正名辩义。观察体相。随顺修行。智入其中。无疑无碍。无愚暗无顽钝。无忧恼无沉没。无不现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摩竭提国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咀那。有优婆夷号曰贤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众艺之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向聚落城。至贤胜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贤胜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法门。名无依处道场。既自开解。复为人说。又得无尽三昧。非彼三昧。法有尽无尽。以能出生一切智性眼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耳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鼻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舌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身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意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种种慧明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周遍神通无尽故。又能出...(第009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性周遍神通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如海波涛无量功德皆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遍世间光无尽故。善男子。我唯知此无依处道场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无著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善男子。南方有城名为沃田。彼有长者名坚固解脱。汝可往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尔时善财。礼贤胜足。绕无数匝。恋慕瞻仰。辞退南行。到于彼城。诣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著清净念。我自得是解脱已来。法愿充满。于十方佛所。无复悕求。善男子。我唯知此净念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高广福慧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长者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坚固足。绕无...(第009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我得菩萨解脱。名无著清净念。我自得是解脱已来。法愿充满。于十方佛所。无复悕求。善男子。我唯知此净念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高广福慧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长者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坚固足。绕无数匝。辞退而行。向妙月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长者名无胜军。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渐向彼城。至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第009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长者名无胜军。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渐向彼城。至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我以证此菩萨解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相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为法。彼聚落中有婆罗门。名尸毗最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第009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萨解脱。名无尽相。我以证此菩萨解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相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为法。彼聚落中有婆罗门。名尸毗最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渐次南行。诣彼聚落。见尸毗最胜。礼足围绕。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婆罗门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法门。名诚愿语。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以是语故。 |
|
|
|
|
|
|
|
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善男子。我以住于诚愿语故。随意所作莫不成满。善男子。我唯知此诚语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花门。彼有童...(第009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莫不成满。善男子。我唯知此诚语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花门。彼有童子名曰德生。复有童女名为有德。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于法尊重。礼婆罗门足。绕无数匝。恋仰而去。渐次南行。至于彼城。见童子童女。顶礼其足。围绕毕已。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以斯净智。观诸世间皆幻住。因缘生故。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一切法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三界皆幻住。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生老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第009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尔时无尽智菩提萨埵。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以种种宝华散于佛上。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开示解说。
尔时世尊告无尽智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疑难恣汝所问。如来当为随问解说令汝欢喜。尔时无尽智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菩提心。世尊。谓菩提心云何当知。菩提萨埵成就菩提心。何等为菩提心。亦无菩提心。萨埵亦不可得。亦不离菩提名曰菩提心。菩提者。亦不可说不可见无有对。萨埵亦不可得。云何于此诸法当得开解。
世尊告曰。善男子。菩提者。是皆言说俗数施设。善男子。菩提者非言说非俗数非施设。善男子。如菩提非言说。萨埵及心至一切法。亦复如是。当作是知。若如是心是名菩提心。菩提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所谓萨埵及心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若如是知者。菩提萨埵不可得。彼处都无所得。于一切法得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如阿罗汉阿罗汉果亦不可得。彼都无所得。但是俗数言说有耳。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亦非初业菩提萨埵度义。义名为菩提萨埵。亦非彼心非施设心。非众生非施设众生非声闻非施设声闻。非辟支佛非施设辟支佛。非菩提萨埵非施设菩提萨埵。非有为非施设有为法。非无为非施设无为法。可得...(第0099部~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
...提心。萨埵亦不可得。亦不离菩提名曰菩提心。菩提者。亦不可说不可见无有对。萨埵亦不可得。云何于此诸法当得开解。
世尊告曰。善男子。菩提者。是皆言说俗数施设。善男子。菩提者非言说非俗数非施设。善男子。如菩提非言说。萨埵及心至一切法。亦复如是。当作是知。若如是心是名菩提心。菩提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所谓萨埵及心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若如是知者。菩提萨埵不可得。彼处都无所得。于一切法得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如阿罗汉阿罗汉果亦不可得。彼都无所得。但是俗数言说有耳。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亦非初业菩提萨埵度义。义名为菩提萨埵。亦非彼心非施设心。非众生非施设众生非声闻非施设声闻。非辟支佛非施设辟支佛。非菩提萨埵非施设菩提萨埵。非有为非施设有为法。非无为非施设无为法。可得已得当得。但如说法随顺故。说一切善根等起。
当知初发心。彼因檀波罗蜜。犹如大地所持。当知第二心起。彼因尸波罗蜜。犹如师子兽王勇猛。当知第三心起。彼因羼提波罗蜜。犹如那罗延勇猛大力便。当知第四心起。摧伏一切诸...(第0099部~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
...灭。菩萨亦如是。住是远行地。即时一切匆务都灭。得无身口意务。住大远离。诸佛子。如人梦中。欲渡深水。是人尔时。发大精进。施大方便。欲渡此水。未渡之间。廓然便觉。所渡方便。乃匆遽事。即皆放舍。诸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从初已来。发大精进。广修行道。至不动地。一切遽事。皆悉放舍。不行二心。诸所忆想。不复现前。譬如生梵世者。欲界烦恼。不现在前。如是诸佛子。菩萨住是不动地。一切心意识。不现在前。乃至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前。何况当生世间心。诸佛子。是菩萨摩诃萨。随顺是地。以本愿力故。又诸佛。为现其身。住在诸地。法流水中。如来智慧。为作因缘。诸佛皆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得是第一忍。顺一切诸佛法。善男子。我有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汝今未得。当为得是诸功德故。加勤精进。亦莫舍此忍门。善男子。汝虽得此第一甚深寂灭解脱。凡夫众生。不善非寂灭。常发种种烦恼。为种种觉观所害。汝当愍此众生。又善...(第0101部~十住经六卷)
...中。生世间无量方便神通。起世间事。现前地中。观甚深因缘法。远行地中。以广大心。善择诸法。无动地中。能起大庄严事示现。妙善地中。能得深解脱。通达世间行。如实不过。法云地中。能受一切诸佛大法明雨。诸佛子。譬如大摩尼宝珠。有十事。能与众生一切宝物。何等为十。一出大海。二巧匠加治。三转精细。四除其垢秽。五以火炼治。六众宝庄严。七贯以宝缕。八置在琉璃高柱。九光明四照。十随王意雨众宝物。诸佛子。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宝。亦有十事。何等为十。一初发心布施离悭。二修持戒头陀苦行。三以诸禅定解脱三昧令转精妙。四以道行清净。五练以方便神通。六以深因缘法庄严。七以种种深方便智慧贯穿。八置以神通自在憧上。九观众生行放多闻智慧光明。十诸佛授智职。尔时于一切众生。能为佛事。堕在萨婆若数。诸佛子。是诸菩萨所行。集一切智慧功德法门品。若不深种善根者。不能得闻。问言。若得闻者。是人为得几许福。答言。随诸佛所有智慧慧力。如是发...(第0101部~十住经六卷)
...。除一切世间之垢。与诸众生一切种智因缘。示不可思议智慧庄严妙事。说一切菩萨功德差别相。欲令此义转胜明显示众生故。承佛神力。而说偈言。
诸菩萨所行 乐于善寂灭
其心无所著 犹若如虚空
除贪恚痴垢 安住道智中
如是无上行 愿乐欲听闻
如是诸菩萨 在于无量劫
勤心常修习 万亿种善根
供养无量佛 辟支阿罗汉
为利众生故 乃生菩提心
精勤持戒行 头陀除罪垢
修善忍转妙 惭愧威德满
福慧因缘故 高胜心明净
深乐于佛智 同佛生菩提
供养于一切 十方三世佛
如虚空等国 悉皆令清净
一切法平等 善悉通达故
为度一切众 生于菩提心
诸菩萨如是 生是无量心
至于欢喜地 息恶乐布施
得诸本愿力 慈悲心偏多
深行十善道 能到离垢地
戒闻功德富 慈心愍世间
永离诸垢秽 深心常清净
普观诸世间 三毒火炽然
如是之大士 能入三明地
观三界皆空 无常亦如病
如痈如疮箭 百种苦常然
见诸有为过 贪着佛功德
得佛智明焰 ...(第0101部~十住经六卷)
...心
八地中种种 庄严诸神通
九地思妙智 能过一切世
十地能受持 诸佛大法雨
菩萨行大海 难动不可尽
发心出世间 得入于初地
二地净持戒 三地修诸禅
四地道行净 五练方便慧
六因缘庄严 七深方便慧
八到琉璃幢 九地行众生
一切险难处 智慧光普照
十地受智职 犹如国王许
如是次第净 菩提心妙宝
十方诸世界 所有微尘数
可于一念中 计知其多少
可以一毛头 数知于虚空
诸佛大功德 无量不可尽
说是十住经时。自在天王。及诸天众。解脱月菩萨。及诸菩萨。一切世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101部~十住经六卷)
...得成就诸善功德。善知识者。能为一切智。作大根本。身心正受。颜色不变。求善知识。威仪庠序。无卒暴相。渐渐往至窟头摩城。见善胜长者在于彼城重阁讲堂。即前诣已。如人游海水中不见边际。百千万亿诸大长者。以为围绕。皆悉欢喜。在于善胜长者左右。各欲乐闻种种诸法。如海导师为诸商人说海宝处。善胜长者。善能分别佛法海宝。为一切众。说无所著无所分别。
尔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白言大圣。我已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不知云何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善胜长者。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菩提之心。善能问于大智慧宝。为得如是甚深法义。为断一切疑惑苦恼种子。汝今问我。为到一切智岸。以不破坏心。正向大乘。令离一切声闻辟支佛地怖畏。正趣佛道。修诸三昧寂静法门。善修一切诸菩萨行。愿游戏神通转不退轮净诸业道。速疾回向一切智心。于菩萨行。如实修行。为菩萨道故来问我。行此行者。普见十方。无有障碍。善知一切智海对治...(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法门。以此法门。润泽身心。皆令柔软。此名正法对治无比法门。得此法门已。身心欢喜。豁然大悟。成就一切诸大法门。恭敬合掌。绕百千匝。即前作礼。未举头顷。见比丘尼。遍处一切师子宝座。放大光明。金色赫奕。照王园林及诸树木。犹如光云。此光明力。令诸树木。皆悉右旋绕无数匝。此诸树木。行行相次。皆放光明。照比丘尼。
尔时善财童子。睹此相已。合掌而立。恭敬却行。住于一面。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唯愿大圣。慈悲怜愍。为我宣说。我今不知。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唯愿大圣。为我解说。时比丘尼。答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今知此一切种智普能开现无底法门。善财童子。白言。大圣。一切种智无底法门。体性云何。时比丘尼。答善财言。善男子。此是三世大圣智慧光明庄严法门。善财童子。白言。大圣。三世诸佛智慧光明庄严法门。境界云何。答言善男子。入此法门者。得深入现前分别正受一切诸法不生不灭平等法林庄严...(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皆悉究尽。善知字义。善辩正智善巧方便如幻境界。善知菩萨方便法门。善知菩萨方便法界。具诸相好。璎珞严身。摩尼宝冠。放大光明。心王明珠以为花鬘。本愿眷属皆悉围绕。功德成满不可沮坏。具足无尽功德宝藏。身出光明普照一切。饶益光柔软光。悦乐光开心光。庄严菩萨心道之光。以此光明。严饰一切众生之心遇斯光者。得离五欲。拔众苦根。
尔时善财童子。诣尊者婆须蜜多所。叉手合掌。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男子。我唯知此一亿离欲无垢具足庄严菩萨法门。善男子。若天见我遍一切处。天光璎珞。以自严饰。为天女形。若人见我。我以上妙色清净慈心。而自庄严。为童女形。非人见我。我现非人女形。端正殊妙。遍非人处。若有众生。来至我所。起淫怒痴。无有是处。唯得菩萨无受正法。恒为众生说清净解脱离苦法门。闻我名者。得厌离观。速得成就功德三昧。身心寂静。无有障碍。见我形者。即得欢喜...(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无上道心。婆须蜜多。告善财言。我唯得此一亿无染离欲庄严无著法门。诸大菩萨智慧方便化度众生大海深广三昧法门。大智慧力不可坏伏境界。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汝从此南行。彼有大城。名曰善寂。城中长者。名曰不憍高贵德王。彼大长者。昼夜六时。恒常供养栴檀宝塔。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彼女人足。辞退南行。渐渐游步。至彼大城。到长者所。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长者答言。我唯成就不灭度实际菩萨法门。住此法门。我今审知诸佛如来。不般涅槃。不入灭度。三世如来。永不涅槃。无涅槃相。除佛方便为度虚伪众生故示现涅槃。欲令舍利广流布故。普令一切得入律行。善男子。若人能知如来毕竟不般涅槃者。是人能开栴檀宝塔。善男子。汝今可往礼拜供养。善财童子。即至塔所。头面敬礼。开栴檀塔。开塔户时。念念相续。得无尽佛性圆光明净无尽三昧法门。善男子...(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持一切佛法宝云。心不亏减。增长善根。修诸功德。无有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智慧大海。成熟心行。得佛势力光明三昧。身心严净。无有垢秽。永离懈怠。终不退转。常见诸佛心生欢喜。远绝众恶。修诸善行。成就智慧。心无障碍。净如虚空。速得对治离苦法门。住诸如来境界光明守护法城。广宣法教。
尔时善财童子。至观世音菩萨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合掌恭敬。却住一面。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能知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毗罗摩伽三昧大悲法门。善男子。此毗罗摩伽三昧大悲法门。是菩萨行。一切菩萨功德智慧。悉入其中。三昧力故。不移此座。普现一切清净色身。以普现法门清净光明之行。于十方世界。教化成熟六趣众生。常于一切诸佛所。随所应化。普现其前。或以布施摄诸悭贪。或以持戒摄诸毁禁。或以忍辱摄诸恚恼。或以精进摄诸懈怠。或以禅定摄诸乱心。或以智慧摄诸愚痴。以六和敬善顺众生。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放大光明网除灭众...(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堕四恶道恐怖。诸趣恐怖。不同意恐怖。爱不爱恐怖。一切恶恐怖。逼迫身恐怖。逼迫心恐怖。愁忧恐怖。懈怠恐怖。邪淫贪色恐怖。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求不得。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为脱一切众生苦畏海故。发大誓愿。住此净慧光明法门。复次善男子。出生现在正念救护三世一切众生怖畏正念法名字法轮法门。为脱轮转三界众生故。入论议法门。住此法门故。示现一切众生等身种种方便。随其所应。以是方便。除其恐怖。皆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供养诸佛。受持正法。善男子。我唯知此大悲清净毗罗摩伽菩萨光明法门。诸大菩萨。一切皆具普贤菩萨清净大愿。成满究竟普贤之行。不断一切诸善根流。不灭一切诸三昧流。常修阿毗跋致行。未曾断绝。善知世界成坏之相。灭诸众生不善根牙。生出一切诸善根流。灭诸众生生死心流。出生众生善根心流。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无异行。宝花承足。步虚而来。诣娑婆世界金刚轮山。足蹈山...(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及雨一切供养之具。以是等种种供养。供养如来。随诸众生所应见身。为其示现。遍六趣已。到金刚轮山。至观世音所。尔时观世音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此座无异行菩萨不。答言。大圣。唯然已见。时观世音。告善财言。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观世音足。绕无数匝。观察无厌。正念圣教。深入智海。却行辞退。至无异行所。头面敬礼。右绕七匝。毕已合掌而立。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言善男子。我已成就普现速行法门。善财童子。白言大圣。于何佛所。得此法门。所从来刹。去此几何。发来久如。答言善男子。此处难知。一切天人。及阿修罗。人非人等。所不能测。唯勤精进不退转行。亲近善知识佛所护念。乃能得知。若非具足宿善根力清净直心。具菩萨根开智慧眼。多闻多知。尚不得闻。不能深入贤圣智慧。何况信解菩萨行处。善财童子。白言大圣。唯愿为我。说彼国土如来名...(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专求无异行菩萨智慧境界所出光明智慧神通色身境界。一切功德庄严境界。勇猛精进。坚固欢喜。出生无量不可思议持行法门。游戏神通。得决定智。深心悦乐。遍体欢喜。具诸功德诸三昧地。陀罗尼地。诸大愿地。诸辩才地。具诸力地。渐渐游行。至彼城门。推问大天今在何所。时有人言。善男子。今在城内重阁堂上。成就微妙清净色身。大众围绕。化现说法。
尔时善财童子。诣大天所。头面敬礼。白言大圣。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是时大天。即申四臂。取四海水。安置四掌。不令漏落。自为善财童子。澡面漱口。取金莲华。以散善财。而作是言。希有善男子。甚奇甚特。乃能远来。求善知识。善男子。诸菩萨行。难闻难见。甚深微妙。不可思议。勇猛精进。形容微妙。人中分陀利。为众生归依。覆护一切。饶益众生。摄取不舍。安隐一切。普照一切十方刹海。显现正道。远离愚痴。为大导师。护持正法。将引众生。安隐无患。到...(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念中。庄严教化一切众生。成就满足智慧性海。除灭无明迷惑颠倒。普施净慧。犹如秋月。菩萨住世。遍照三界。不着众相。消除热恼。示现三世。自在神通。运载众生。开示正道。出生三世圆满清净一切音声。充溢十方一切法界。从初发心。乃至十地。于其中间。皆悉具足无量功德不可思议诸神通力智慧光明。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菩萨行。善男子。此阎浮提摩伽提国。有一夜天。名妙功德离垢光明。彼夜天者。是我大师。先已劝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示教利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善财童子。即以偈赞婆娑婆陀。而说颂曰。
我见尊净身 相好自庄严
超出于世间 犹如须弥山
法身湛然净 三世悉平等
普摄诸众生 其人无所著
开演净光明 普照一切趣
于一毛孔中 悉见诸星宿
心净无所依 如日在空中
摄取法王法 明净深智慧
一一毛孔光 遍...(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匝。眷仰观察。心无厌足。辞退南行。向摩伽陀国。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彼夜天教。初发道心。圆满清净。思惟是已。即得深入诸菩萨藏出生菩萨大愿法海。净诸菩萨波罗蜜道。穷尽菩萨圆满胜净行业。发起成就深入智海。以一切智。救护十方一切众生。长养增广大慈悲云。于诸佛刹。出生普贤诸大愿行。渐渐游行。至普甚深微妙功德离垢光明夜天所。头面敬礼。绕无数匝。却住一面。恭敬合掌。白言天神。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云何修菩萨行。具足诸地。答言。善哉善哉。童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菩萨行。具足诸地。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则能具足菩萨所行。何等为十。一者悉得诸佛现前三昧。见一切佛色身了了分明。二者得净眼三昧。见一切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三者得无量无边功德净眼。见一切佛深妙功德智慧大海。四者见无量无边佛光明海。悉能普照一切法界。五者无量不可思议佛法光明。于一毛孔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数等。令种种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光明海诸佛如来普慈等心。于念念顷。十方世界...(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
佛身难思议 同一虚空身
普现十方刹 一时悉教化
放圆净光明 摄诸佛刹等
不思议净色 普照诸法界
于一一毛孔 现无量佛刹
无量微妙色 普照诸世界
不思议光明 从于毛孔现
普照众生类 除灭众烦恼
化佛出妙音 充满十方界
普见诸佛刹 皆悉如雷电
如来妙音声 充满十方界
普雨甘露法 令发菩提心
无数劫修行 摄受诸众生
普见卢舍那 一切诸佛刹
一切世音响 如来悉出离
普现群萌类 令众住境界
一切诸菩萨 所行不思议
于佛一毛孔 一念悉能知
不远有夜天 名喜目观察
汝可诣彼问 云何菩萨行
尔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彼夜天足。绕无数匝。眷仰辞退。向喜目观察众生夜天所。尔时善财童子。专求善知识。正念善知识...(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 摄受诸众生
普见卢舍那 一切诸佛刹
一切世音响 如来悉出离
普现群萌类 令众住境界
一切诸菩萨 所行不思议
于佛一毛孔 一念悉能知
不远有夜天 名喜目观察
汝可诣彼问 云何菩萨行
尔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彼夜天足。绕无数匝。眷仰辞退。向喜目观察众生夜天所。尔时善财童子。专求善知识。正念善知识教。因善知识。生诸功德。发菩提心。善知识者。难见难遇。见善知识生欢喜心。灭诸乱想。善知识者灭除疑惑。能坏障碍。见善知识。当知即得近一切智。见善知识。即得深入诸佛法海。见善知识。起一切十方诸如来想。闻善知识有所宣说。当知即得正念法云陀罗尼想。受持一切清净佛法见一切佛转法轮想。见善知识。即具一切大慈悲海。救护众生。见善知识。当生欢喜。智慧明净。悉能普照一切佛法界海。尔时喜目观察众生夜天。以威神力。加善财童子。赞善财言。善哉善哉...(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
摩诃摩耶经卷下
尔时世尊。为波斯匿王及诸大众说妙法已。与比丘众前后围绕。从舍卫国渐次游行村邑聚落。所应度者皆悉周遍。乃至到于尼连禅河。于时世尊。既至河已着于浴衣入河洗浴。时无量百千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既见如来在河澡浴。各持种种涂香末香而来供养。时尼连禅河侧。水陆虚空一切众生。见如来身犹如明镜。睹妙形像皆生欢喜悉起慈心。三毒消伏不相吞食。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阿难即白佛言。今此水陆虚空之中诸众生等。见佛身已尚生欢喜发菩提心。而提婆达多生在释宫。佛之亲属。又作沙门。口常读诵深妙经典。而于如来恒造逆事。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教阿阇世杀害父王。日日招集丰美饮食。而自憍慢谓与佛等。为小利养以火自烧。设令诸佛欲救拔之不能为益。如骡怀妊会丧身命。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汝所说。提婆达多。恒于我所生怨害心。自造阿鼻地狱因缘。一切诸佛不能救脱。我于提婆达多极生慈愍。但其不久苦业所逼。时提婆达多。在佛左右闻此语已。心大嗔恚即舍于佛。与其弟...(第0378部~摩诃摩耶经一卷)
...为尽生死底断绝诸恶道。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世尊所。得持是法而坚住。闻是法因是皆当解脱。有受持讽诵广为一切解说其义者。是为持戒清净而完具。是为值见佛。是为转法轮。是为沙门。是为婆罗门。是为除须发。是为受大戒。是为有所得。是为有名字。
尔时世尊于众会中赞言。善哉善哉。于是佛语弥勒言。受持是法当讽诵读广为一切说之。说是经时十二那术人众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八千比丘漏尽意解。三万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佛语弥勒。仁者得佛时一切菩萨及诸会者。皆当逮得奉持是法。其闻受持是深经者。弥勒皆当授与其决。尔时世尊语贤者阿难。书持讽受是法言品广为一切说之。阿难白佛言。唯受持之。阿难问佛。是名何经。云何奉行之。佛言。是经名须真天子所问。是名文殊师利童子所报。是名断一切诸法狐疑。是名一切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别照明教授之持当持审持持而谛持。说是法言时三千大千不可计刹土六反震动。佛说经...(第0389部~须真天子经二卷)
...见故身。了了分明。如宿命通等无有异。豁然大悟。得旋陀罗尼。百千万亿诸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面见一切分身诸佛。众宝树下坐师子床。复见琉璃地。如莲华聚。从下方空中踊出。一一华间。有微尘数菩萨。结加趺坐。亦见普贤分身菩萨。在彼众中赞叹大乘。时诸菩萨异口同音。教于行者清净六根。或有说言。汝当念佛。或有说言。汝当念法。或有说言。汝当念僧。或有说言。汝当念戒。或有说言。汝当念施。或有说言。汝当念天。如此六法。是菩提心。生菩萨法。汝今应当于诸佛前发露先罪。至诚忏悔。于无量世。眼根因缘贪着诸色。以着色故。贪爱诸尘。以爱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着诸色。色坏汝眼。为恩爱奴。色使使汝经历三界。为此弊使盲无所见。今诵大乘方等经典。此经中说。十方诸佛色身不灭。汝今得见审实尔不。眼根不善伤害汝多。随顺我语归向诸佛。释迦牟尼说汝眼根所有罪咎。诸佛菩萨慧明法水。愿以洗除令我清净。作是语已。遍礼十方佛。向释迦牟尼佛大乘经典...(第0390部~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持方等经典。乃至失命。设堕地狱受无量苦。终不毁谤诸佛正法。以是因缘功德力故。今释迦牟尼佛。为我和上。文殊师利。为我阿阇黎。当来弥勒。愿授我法。十方诸佛。愿证知我。大德诸菩萨。愿为我伴。我今依大乘经甚深妙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三说。归依三宝已。次当自誓受六重法。受六重法已。次当勤修无碍梵行。发广济心。受八重法。立此誓已。于空闲处。烧众名香散华。供养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大乘方等。而作是言。我于今日发菩提心。以此功德普度一切。作是语已。复更顶礼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思方等义。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不须和上。不用诸师。不白羯磨。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力故。普贤菩萨劝发行故。是十方诸佛正法眼目。因由是法。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佛如来从此法生。于大乘经得受记别。是故智者。若声闻毁破三归。及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及诸威仪。愚痴不善恶邪心故。多犯诸戒及威仪法...(第0390部~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种种天眼,观于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见彼佛前,皆有观世音及得大势,庄严如前,恭敬供养,皆称:“阿弥陀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华德藏菩萨见是事已,欢喜踊跃,得未曾有,而白佛言:“甚奇!世尊,今此大士,乃能成就如是三昧。何以故?令此正士,能现庄严是诸佛刹。”
尔时,世尊即以神力,令此众会见是事已,三万二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是二正士,久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何佛所?唯愿说之,令诸菩萨修此愿行,具足成就。”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哉!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乃往过去广远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我于尔时为百千王。时初大王劫欲尽时,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其国有佛,号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佛刹土,所有清净严饰之事,今为汝说。于意云何?安乐...(第0391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一卷)
...宝意, 彼名为宝上。’
“华德藏,是二童子说是偈已,与威德王俱诣佛所,头面礼足,右绕七匝,合掌恭敬于一面。时,二童子即共同声,以偈问佛:
“‘ 云何为供养, 无上两足尊?
愿说其义趣, 闻者当奉行。
华香众伎乐, 衣食药卧具,
如是等供养, 云何为最胜?’
“尔时,彼佛即为童子,而说偈言:
“‘ 当发菩提心, 广济诸群生,
是则供正觉, 三十二明相。
设满恒沙刹, 珍妙庄严具,
奉献诸如来, 及欢喜顶戴,
不如以慈心, 回向于菩提。
是福为最胜, 无量无有边,
余供无过者, 超逾不可计。
如是菩提心, 必成等正觉。’
“时,二童子复说偈言:
“‘ 诸天龙鬼神, 听我师子吼,
今于如来前, 弘誓发菩提。
生死无量劫, 本际不可知,
为一众生故, 尔数劫行道。
况此诸劫中, 度脱无量众,
修行菩提道, 而生疲惓心?
我若从今始, 起于贪欲心,
是则为欺诳, 十方一切佛。 ...(第0391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一卷)
...此誓若诚实, 当动大千界。
“说如是偈已, 应时普震动,
百千众伎乐, 演发和雅音,
光耀微妙服, 旋转而来降。
诸天于空中, 雨散众末香,
其香普流熏, 悦可众生心。”
佛告华德藏:“于汝意云何?尔时威德王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时二童子,今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是也。善男子,是二菩萨于彼佛所,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华德藏白佛言:“甚奇!世尊,是善男子未曾发心,成就如是甚深智慧,了达名字悉不可得。世尊,是二正士于彼先佛已曾供养,作诸功德?”
“善男子,此恒河沙悉可知数,而此大士先供养佛,种诸善根不可称计。虽未发于菩提之心,而以不可思议而自庄严,于诸众生为最勇猛。”
尔时,华德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其无量德聚安乐示现国土,为在何方?”
佛言:“善男子,今此西方安...(第0391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一卷)
...出现于世。如来应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净洁。劫名无咎。阿难是净洁佛土甚为清净。如此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彼佛寿命二十中劫。大声闻众其数八万。诸菩萨僧三万二千。阿难以何因缘故劫名无咎。阿难。彼时多有百千劫中无佛出世。是不思议光佛。于彼劫中最初成佛。净居诸天欢喜赞叹。此劫无咎。此劫无咎。以有如来出现于世故。是故当名此劫无咎。说是不思议光菩萨时。三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万菩萨得无生法忍。五百比丘断诸结漏。心得自在成阿罗汉。尔时佛告阿难。汝受此经持读诵说。于大众中广敷演之。令我正法久住在世。亦多利益未来菩萨。大德阿难。白言。世尊。我已受持。世尊。此经何名。云何受持。佛言阿难。此经名为除净业障。亦名为神力所持不思议光菩萨所说。如是受持。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寿命奉诸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杂色花裓如须弥。烧香末香涂香。幢幡宝盖。皆亦如是以用供养。复有...(第0392部~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一卷)
...上。不见余座。有一帝释语余释言。汝观如来坐我座上。如是释梵护世天王。各相谓言。汝观如来坐我座上。有一释言。如来今者但坐我座不在汝座。尔时如来。以诸释梵护世天王宿缘应度。又欲少现首楞严三昧势力。亦为成就大乘行故。令诸众会皆见如来遍在八万四千亿那由他宝师子座。一切大众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各从座起合掌礼佛。咸作是言。善哉世尊。威神无量。令诸天子各满所愿。其诸天子所为如来施设座者。见佛神力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为欲供养如来。灭除一切众生苦恼。守护正法不断佛种。是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令我等于未来世作佛如是威神之力。如今如来所作变现。尔时佛赞诸天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第一供养如来。
时梵众中有一梵王。名曰等行。白佛言。世尊何等如来为是真实。我座上是。余座上是。佛告等行。一切诸法皆空如幻。从和合有无有作者。皆从忆想分别而起。无有主故随意而出。是诸如来皆是真实。云何为实。是诸如来本自不生。是故为实。是诸如来今后亦无。是故为实。是诸如来非四大摄。是故为实诸阴入界皆所不摄。是故为实。是诸如来如先中后等无差别。是故为实。梵王。是诸如来等无差别。所以者何...(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能令此珠皆不复现。憍尸迦。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照明诸天摩尼珠。更有金刚明摩尼珠。能令此珠皆不复现。憍尸迦。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金刚明摩尼珠。更有诸明集摩尼珠。能令此珠皆不复现。憍尸迦。汝见是释所著诸明集摩尼珠不。已见世尊。但为此珠其光猛盛我眼不堪。佛告憍尸迦。若有菩萨得首楞严三昧。或作帝释。皆着如是摩尼璎珞。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中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诸有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得如是清净妙身。亦复失是首楞严三昧。于时瞿域天子语释提桓因言。诸声闻人已入法位。虽复称叹爱乐佛道无能为也。已于生死作障隔故。若人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发当发。是人则应爱乐佛道。能得如是上妙色身。譬如有人从生而盲。虽复称叹爱乐日月。然其不蒙日月光明。如是声闻入法位者。虽复称叹爱乐佛法。而佛功德于身无益。是故若欲得此妙身大智慧者。当发无上佛菩提心。便得如是上妙色身。瞿域天子说是语时。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坚意菩萨问瞿域天子言。行何功德转女人身。答言。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仁者所问。行何功德转女人身。昔事菩萨心无谄曲。云何而事。答言如事世尊。云何其心而不谄曲。答言。身业随口口业随意。是名女人心无谄曲。问言。云何转女人身。答言如成。问言。云何如成。答言。如转...(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亦复失是首楞严三昧。于时瞿域天子语释提桓因言。诸声闻人已入法位。虽复称叹爱乐佛道无能为也。已于生死作障隔故。若人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发当发。是人则应爱乐佛道。能得如是上妙色身。譬如有人从生而盲。虽复称叹爱乐日月。然其不蒙日月光明。如是声闻入法位者。虽复称叹爱乐佛法。而佛功德于身无益。是故若欲得此妙身大智慧者。当发无上佛菩提心。便得如是上妙色身。瞿域天子说是语时。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坚意菩萨问瞿域天子言。行何功德转女人身。答言。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仁者所问。行何功德转女人身。昔事菩萨心无谄曲。云何而事。答言如事世尊。云何其心而不谄曲。答言。身业随口口业随意。是名女人心无谄曲。问言。云何转女人身。答言如成。问言。云何如成。答言。如转。问言。天子此语何义。答言。善男子。一切诸法中不成不转。诸法一味...(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萨所行方便。而作是言。仁者乃有如是智慧善答所问。云何贪爱王位色欲。余诸梵王了知菩萨智慧方便。语此梵言。菩萨不贪王位色欲。将为教化成就众生。处在居家现为菩萨。而今他方成就佛道转妙法轮。是梵闻已而作是言。得何三昧能作如是自在神变。余梵谓言。是首楞严三昧势力。善男子。我于尔时而作是念。菩萨住三昧。神力感应至未曾有。处在爱欲领理国事。而能不离如是三昧。我闻此已倍加恭敬。于菩萨所生世尊想。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来世亦当成就如是功德。善男子。我所见者如是少分。我唯知此首楞严三昧。当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势力。坚意白佛言。希有世尊。是瞿域天子。深心说此。皆是如来为作。善知识常所守护故。世尊。瞿域天子。不久亦当住首楞严三昧。得是自在神变势力。如今世尊所为无异。
坚意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会中宁有得是首楞严三昧者不。尔时会中有天子名现意。语坚意菩萨言。譬如贾客入于大海。而作是言。此大海中有摩尼...(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利弗。若使恶魔今得闻说首楞严三昧名字。以此因缘。当得出过一切魔事。若以被缚而得闻者。亦当于此十二见缚而得解脱。是故舍利弗。邪见恶人入魔网者。尚应闻此首楞严三昧。何况净心欢喜欲闻。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魔界行不污。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今当现于魔界中。以自在神力令魔得住首楞严三昧。佛言随意。时魔界行不污菩萨。即于会中忽然不现。现于魔宫语恶魔言。汝宁不闻佛说首楞严三昧。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出汝境界。亦皆当复度脱余人出汝境界。魔即报言。我闻佛说首楞严三昧名字。以被五缚不能得往。所谓两手两足及头。又问恶魔。谁系汝者。魔即答言。我适发心欲往坏乱听受首楞严三昧者。即被五缚。我适复念。诸佛菩萨有大威德难可坏乱。我若往者或当自坏。不如自住于此宫殿。作是念已。即于五缚而得解脱。菩萨答言。如是一切凡夫忆想分别。颠倒取相是故有缚。动念戏论是故有缚。见闻觉知是故有缚。此中实无缚者解者。所以者何。...(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时魔界行不污菩萨。以神通力放大光明。现净妙身照于魔宫。魔自见身无有威光犹如墨聚。时魔众中二百天女深着淫欲。见此菩萨身色端正起染爱心。各作是言。是人若能与我从事。我等皆当随顺其教。时此菩萨知诸天女宿缘应度即时化作二百天子。色貌端严如身无异。又作二百宝交露台胜魔宫观。是诸天女皆自见身在此宝台。各各自谓。与此菩萨共相娱乐。所愿得满淫欲意息。皆生深心爱敬菩萨。菩萨即时随其所应而为说法。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魔界行不污菩萨。谓恶魔言。汝可诣佛。魔作是念。我缚已解。当诣佛所坏乱说法。尔时恶魔眷属围绕行诣佛所白言。世尊。勿复说是首楞严三昧。所以者何。说是三昧。我身即时被五系缚。唯愿如来更说余事。时坚意菩萨。谓恶魔言。谁解汝缚。答言。魔界行不污菩萨。解我系缚。汝许何事而得解缚。魔言。我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今是恶魔。为解缚故发菩提心非清净意。如是坚意。我灭度后后五百岁多有比丘。为利养故发菩提心非清净意。坚意。汝观首楞严三昧势力佛法威神。是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轻戏心贪利养心随逐他心。闻是三昧而发菩提心。我皆知此心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作因缘。何况闻是首楞严三昧。能以净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人于佛法中已得毕定。坚意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恶魔闻说首楞严三昧。为解缚故发菩提心。亦得具足佛法因缘耶。佛言。如汝所说。恶...(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谓恶魔言。汝可诣佛。魔作是念。我缚已解。当诣佛所坏乱说法。尔时恶魔眷属围绕行诣佛所白言。世尊。勿复说是首楞严三昧。所以者何。说是三昧。我身即时被五系缚。唯愿如来更说余事。时坚意菩萨。谓恶魔言。谁解汝缚。答言。魔界行不污菩萨。解我系缚。汝许何事而得解缚。魔言。我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今是恶魔。为解缚故发菩提心非清净意。如是坚意。我灭度后后五百岁多有比丘。为利养故发菩提心非清净意。坚意。汝观首楞严三昧势力佛法威神。是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轻戏心贪利养心随逐他心。闻是三昧而发菩提心。我皆知此心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作因缘。何况闻是首楞严三昧。能以净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人于佛法中已得毕定。坚意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恶魔闻说首楞严三昧。为解缚故发菩提心。亦得具足佛法因缘耶。佛言。如汝所说。恶魔以是三昧福德因缘及发菩提心因缘故。于未来世。得舍一切魔事魔行魔谄曲心魔衰恼事。从今已后。渐渐当得首楞严三昧力。成就佛道。坚意菩萨。谓恶魔言。如来今已与汝授记。魔言。善男子。我今不以清净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何故与我授记。如佛言曰。从心有业从业有报。我自无心求菩提道。如来何故与我授记。时佛欲断众会疑故。告坚意言。菩萨授记凡有四种。何谓为四。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有适发心而与授记。有密授记。有得无生法忍现前授记。是谓为四。唯...(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言曰。从心有业从业有报。我自无心求菩提道。如来何故与我授记。时佛欲断众会疑故。告坚意言。菩萨授记凡有四种。何谓为四。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有适发心而与授记。有密授记。有得无生法忍现前授记。是谓为四。唯有如来能知此事。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坚意。云何名为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众生往来五道。若在地狱若在畜生若在饿鬼。若在天上若在人间。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过此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于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供养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佛。教化若干百千万亿无量众生。令住菩提。又过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声闻众数寿命如是。灭后法住岁数如是。佛告坚意。如来悉能了知此事复过于是。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
尔时长老摩诃伽叶。前白佛言。从今以后我等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所以者何。我等无有如是智慧。何等众生有菩萨根何等众生无菩萨...(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严三昧时。心怀欢喜谓得天眼。与诸菩萨共住共语论说义理。世尊。我今从佛闻是三昧不知其事。如生盲人不能得知。诸佛菩萨所行之法。我等从今已往自视其身如生盲人。于佛深法无有智慧。不知不见世尊所行。我等从今已往。知诸菩萨真得天眼能得如是诸深智慧。世尊。若人无有萨婆若心。谁当自谓我是智者我是福田。佛言。如是如是。迦叶。如汝所说。菩萨所得诸深智慧。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摩诃迦叶说是语时。八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坚意菩萨。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所言福田。云何名为福田。文殊师利言。有十法行。名为福田。何等为十。住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不入法位。见知四谛而不证道果。行八解脱而不舍菩萨行。能起三明而行于三界。能现声闻形色威仪而不随音教从他求法。现辟支佛形色威仪而以无碍辩才说法。常在禅定而能现行一切诸行。不离正道而现入邪道。深贪染爱而离诸欲一切烦恼。入于涅槃而于生死不坏不舍。有是十法。...(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作阿那含。亦复来还教化众生作阿罗汉。亦常精进求学佛法亦作声闻。以无碍辩为人说法作辟支佛。为欲教化因缘众生示入涅槃。三昧力故还复出生。诸天子。菩萨住是首楞严三昧。皆能遍行诸贤圣行。亦随其地有所说法而不住中。诸天闻佛说如是义。悉皆涕泪而作是言。世尊。若人已入声闻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严三昧。世尊。人宁作五逆重罪。得闻说是首楞严三昧。不入法位作漏尽阿罗汉。所以者何。五逆罪人闻是首楞严三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虽本罪缘堕在地狱。闻是三昧善根因缘还得作佛。世尊。漏尽阿罗汉犹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世尊。譬如有人施苏油蜜。多有人众持种种器。中有一人用心不固破所持器。虽诣所施苏油蜜所无所能益。但得自饱不能持还施与余人。是中有人持器完坚。既得自饱亦持满器施与他人。苏油蜜者是佛正法。所持器破但得自足。不能持还施他人者。即是声闻及辟支佛。持完器者即是菩萨。身自得足亦能持与一切众生。是时二百天子。心欲退转...(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饱亦持满器施与他人。苏油蜜者是佛正法。所持器破但得自足。不能持还施他人者。即是声闻及辟支佛。持完器者即是菩萨。身自得足亦能持与一切众生。是时二百天子。心欲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从诸天子闻是语已。及闻文殊师利法王子不可思议功德势力。更以深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随先退转之心。皆白佛言。我等乃至危害失命不舍是心。亦终不舍一切众生。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何等十。于菩提心得坚固力。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多闻得不忘力。往来生死得无疲力。于诸众生得坚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坚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坏力。于忍辱中得坚受力。魔不能坏得智慧力。于诸深法得信乐力。尔时佛告坚意菩萨。若有众生于今现在若我灭后。闻是首楞严三昧能信乐者。当知是人悉皆得是菩萨十力。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曰名意。白佛言。世尊。若欲得福者应供养佛。欲得慧者应勤多闻。欲生好处者应勤持戒。欲大富者应加布...(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何。十善戒者。譬如谷苗。烦恼如草。草与正苗。互共相妨。欲长苗故。当除草秽。谷苗净故。收实必多。谷实多故。终无饥乏。
尔时天帝及八万诸天。闻是事已。甚大欢喜。不复忧虑福尽无常受恶趣报。伏自惟曰。行善功德。虽无苦报。然有生死。不免无常。兼有他化自在天王。见人修福。心怀嫉妒。为作留难。忘失善道。令造恶业。恶业因缘。应受苦报。白野干曰。修何功德。常得不死。不令魔王所惑乱也。野干答曰。曾闻师说。发菩提心。修菩萨业。魔王波旬。不能沮坏。心不惑故。在在所生。智慧明了。慧明了故。常识宿命。识宿命故。不起恶业。心清净故。得无生法忍。无生忍故。于道不退。远离生死。忧恼苦患。天帝白曰。修菩萨道。应行何法。野干答曰。曾闻师说。求佛道者。从元而起。先当广学诸法因缘。解因缘故。信心坚固。信根力故。能起精进。精进力故。不起一切恶业因缘。纯善之心。无放逸故。智慧成就。智慧力故。总摄一切三十七品助菩提道。
...(第0396部~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行恩于人。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是名为舍。成就四事。名四无量心。众生无量故。慈心无量。众生无量故。悲亦无量。众生无量故。喜亦无量。众生无量故。舍亦无量。是故名为四无量心。连前六度。名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总摄一切菩萨道行。时天帝释。闻野干说十善行法功德因缘。复闻菩萨行菩提道因缘义趣。疑网结解。欢喜踊跃。充遍其身。即与八万侍从诸天。更起修敬。叉手合掌。白野干曰。弟子今日。八万诸天。一心同时。发菩提心。如和上说。菩萨道行。当具奉行。唯愿和上。随喜听许。野干答曰。宜知是时。斯则是其本心所望。于是天帝。白野干曰。和上饮食。法用云何。唯愿教示。当设供养。野干答曰。其所食法。不中人闻。何以故。罪业因缘所食之物。极是不净。形似畜生。不异饿鬼。幸可不须问其所食物。天帝白曰。和上饮食。好亦当示。恶亦当语。弟子今当随所便宜施设供养。野干答曰。常食师子虎狼屎尿。及食冢间死人骸骨。弊衣皮革脱不能得。如斯之食...(第0396部~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由波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结习因缘。成等正觉。复以智慧。于娑婆国土。教化众生。度三有苦。是故我说波若智慧。有四名义。时波斯匿王。及其眷属。闻佛说已。心意开解。更起作礼。欢喜踊跃。倚立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来见佛。快得善利。听佛说法。不知疲懈。所以者何。世尊先说。四真谛法。十二因缘。出世间道。情根钝故。慌慌不解。以不解故。身体疲懈。今闻佛说菩萨行法。虽未全解。心甚爱乐。渴仰欲闻。情无厌足。弟子今欲发菩提心求无上道。唯愿世尊哀愍听许。教示菩萨所行法度。当如说行。
佛告王曰菩萨法行。如上所说。身口意业。十善道行。十波罗蜜。总摄一切助佛道法。汝能行乎。王曰如世尊说。十善行法。心道三法。难得护持。当云何受。令不漏失。佛告王曰。世人心粗。譬如猿猴。为诸烦恼风所动转。是故欲行十善道者。不得迟久。欲修十善。当限三时。何谓三时。从晨至食。名为上时。经一食顷。名为中时。行百步时。名为下时。受十善法。...(第0396部~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为是之故。人所轻慢。不得供养贫穷困苦为供养故外现精进。内行邪浊。展转相教。宣向诸人。比丘苦行精进。得禅境界。或言见佛见龙见鬼。如是之人名大妄语。犯是罪者堕阿鼻狱。又复妄语。能令杀人破坏人家复有妄语违失期契。令他嗔恨。如是名为下妄语也。行如是者。名为犯戒。堕小地狱。其余调戏。及诸私理。匿禁之事。或有言无。或无言有。不犯戒也。太子只陀。闻说是已。即于佛前。受十善道法。白佛言世尊。弟子今日疑悔已除。发三菩提心。愿佛证知。佛言善哉。甚大随喜宜知是时。王白佛言。如佛所说。十方贤圣明达众生。因缘果报者。我父先王。奉事外道。随持禁戒。绝于酒肉五辛葱蒜。供养梵天。日月水火。常行布施。求梵天福。年年常用千头乳牛。施婆罗门。计四十年。四万头牛。诸婆罗门。食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味。如斯功德。生何天也。愿佛垂哀分别教示。令诸行者普得闻知。佛告王曰。前王果报。今在地狱。所以者何。不值善时。不遇善友。无善方便。虽修功...(第0396部~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
持戒得安隐 生处无患难
亦当见诸佛 受法得解脱
破戒堕地狱 犹如此猕猴
生处恒卑贱 地狱苦切己
大王当谛听 止恶修诸善
尔时频婆娑罗王闻说此偈。对佛忏悔惭悔自责。豁然意解成阿那含。王所将众八千人求王出家。王即听许。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顶礼佛足未举头顷成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王所将余众一万六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万诸天亦俱发心。八万四千金色猕猴。闻昔因缘惭愧自责。绕佛千匝向佛忏悔。各各亦发无上菩提心。随寿长短各自命终。命终之后当生兜率天值遇弥勒。复更增进得不退转。尔时尊者摩诃迦叶见此事已。告诸大众。菩萨行净乃令畜生发于道心。婆须蜜多。尚能如是大为佛事。况余菩萨威德无量。时诸天子山神地神天龙八部。见诸猕猴发菩提心。当生天上得不退转。心生欢喜而白佛言。此诸猕猴几时当得成佛。佛告大众。过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劫名大光。于彼劫中当得成佛。八万四千佛次第出世。同共一劫。皆名普金光明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会大众。闻佛世尊为诸猕猴授菩提记。即脱身上上妙璎珞。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异口同音赞叹世尊无量德行。如来出世正为此等诸猕猴类。善哉世尊。猕猴闻法尚得成佛。岂况我等于未来世...(第0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一卷)
...陀婆罗等千菩萨是。彼王国土诸人民等得闻经者。从我出世乃至楼至。于其中间受法弟子得道者是。
佛告式干。菩萨求法勤苦历劫不惜身命。虽复从报受畜生身。常能为法不惜躯命。投于火坑以身供养。便得超越九百万亿劫生死之罪。于是得在恒河沙等无量诸佛先。先弥勒前得成佛道。汝等云何不勤为法。佛说是语时。式干等五百梵志求佛出家。佛言善来。须发自落即成沙门。佛为说法。豁然意解成阿罗汉。八万诸天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会大众闻佛所说。各各称赞菩萨所行。舍利弗白佛言。时彼仙人投火坑已为生何处。佛告舍利弗。时彼仙人投火坑已生于梵世。普为一切说大梵法。乃至成佛转大梵轮。所说经典亦名慈三昧光大悲海云。所制波罗提木叉。不行慈者名犯禁人。其食肉者犯于重禁。后身生处常饮热铜。至彼仙人得作佛时。如弥勒菩萨下生经说。尊者阿难。闻佛所说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叉手长跪。而白佛言。世尊。弥勒成佛所说戒法。乃以慈...(第0416部~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
...曰自誓。我等欲立如是陀罗尼唯愿听许。华聚言小住袒荼罗说时未至。尔时华聚复说陀罗尼言。
哆侄咃(一)蒱耆禀婆(二)郁波多毗耶(三)蒲耆禀婆(四)劣破罗(五)阿[少/兔]那多侄咃(六)阿[少/兔]那多侄咃(七)复得究追(八)蒲耆禀婆(九)莎呵(十)
说是法时有六百万魔王波旬。同[口*睪]而叫此何苦哉。受苦如是当云何离如是等苦。尔时华聚即告魔王言。汝若欲离如是苦者。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唯然大士我等发三菩提心。华聚言善哉善哉时诸魔王即说陀罗尼言。
南无摩诃浮陀卑(一)南无摩诃离婆浮陀卑(二)南无华聚陀罗尼(三)毗舍阇室牧(四)郁伽林(五)檀吒林(六)穷伽林(七)恒伽噤(八)阿隶(九)那隶(十)那罗隶(十一)莎呵(十二)
尔时华聚赞魔王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受持摩诃袒持陀。罗尼章句。当大利益无量魔众。尔时魔王欢喜踊跃。即脱身上劫波育衣以用供养。尔时诸衣积如须弥。以用供养华聚菩萨摩诃...(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衣以用供养。 |
|
|
|
|
|
|
|
尔时诸衣积如须弥。以用供养华聚菩萨摩诃萨。既供养已复白华聚。我等十二大王。当受持是摩诃袒持陀罗尼章句。复富供养受持经者。如是人等若遭苦厄。应当称我十二神王。尔时华聚告魔王言。其名云何。魔王言王名袒荼罗王名斤持罗。王名茂持罗王名乾基罗。王名多林罗王名波林罗。王名檀林罗王名禅多林罗。王名穷伽林罗王名迦林罗。王名穷伽林罗王名波林罗。如是等王各各唱言。我等当受持读诵陀罗尼经摄救行者。令其坚固三菩提心令获善利。尔时华聚赞魔王言。善哉善哉汝等今日发大勇猛。汝能受持拥护陀罗尼典及以行者。不久当得成等正觉。时诸魔王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即从座起礼菩萨足。前后围绕欢喜奉行陀罗尼典。尔时雷音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白华聚言。善哉众法聚士。持此大方等陀罗尼来以救我。令我增寿法中生心。譬如死者死已还生。我今亦复如是。汝今即是法中雄猛是诸法母。令我坚固法心生身。华聚言我非是诸法母。如是陀罗尼。乃可为母亦可为父。汝...(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堕地狱。沙门答言不堕耶。婆萸言不也。沙门言若不堕者汝当证知。尔时婆萸即时陷身入阿鼻地狱。尔时诸人见是事已。呜呼祸哉有如是事。大仙聪智今已磨灭入于地狱。况复我等而得不入于地狱耶。尔时众人各放诸羊退走四方。到诸山中推觅诸仙。既得仙已而受仙法。二十一年各各命终生阎浮提。我于尔时从兜率天。下生阎浮提白净王家。尔时六百二十万人。生舍卫国得受人身。汝不知耶。我于昔时始到舍卫国。所降伏六百二十万人。令其出家发三菩提心。岂异人乎。即往昔估客是也善男子婆萸仙人有如是威神之力。化如是诸人来至我所。云何言是地狱人耶。复次善男子婆萸仙人入地狱已。至于十方大地狱中。化诸极苦众生等令发善心。发善心已求出地狱。华聚菩萨从东方来。至此娑婆世界放大光明。是诸罪人寻光来至娑婆世界得值于我。因本善心故来至我所。尔时文殊师利。赞婆萸仙人言。善哉善哉大士有大方便。能化如是受苦众生来至我所。不久当离一切诸患。尔时五百大弟子远离疑惑欢...(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曜金色悉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时阿修罗而自念言。何者是佛。尔时世尊知其心念。踊在虚空高七多罗树坐宝莲华。时阿修罗以偈赞佛。
世尊面目如月王 能破一切诸黑闇
今复拔济于我等 我等归命天中尊
尔时世尊告诸饿鬼。汝等在此凡经几载时。阿修罗而白佛言。我等遥闻九十二亿诸佛已过。今日乃得值天中王。尔时世尊为诸饿鬼说十二因缘。为阿修罗说六波罗蜜。说此法时。阿修罗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诸饿鬼即时脱身求索出家。尔时世尊告善男子。能于我法求索出家。时诸善男子即成沙门戒行具足。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摩诃袒持陀罗尼章句。时诸比丘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经如是神力无量能使一切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集至道场。经力如是能救一切。受持经人功德云何。尔时佛告舍利弗。吾向语汝何用问为。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受持此经者当以何供而供养之。佛告舍利弗。若有一人持头目身体妻...(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阿难且置此事。若复有人于此经中闻于一偈。不惊不怖不生诽谤。此人功德复过于上二分所作。亦以算数譬喻所不到边。阿难且置此事。若复有人闻经欢喜。若自书写若使人书写。若见他写若闻他写心生欢喜。此人功德复过于上三分所作。阿难且置此事。若复有人辩才无碍。如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化于一佛世界众生。令其出家悉皆获得四沙门果。复更有人如文殊师利。复化百六十世界众生。或出家者或得阿罗汉者。或得辟支佛者。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汝意云何。是二人功德宁为多不。阿难白佛甚多世尊。不可称计不可度量。阿难若有一人。得闻此经欢喜踊跃。至于道场修行七日。此人功德复过于上一切所作。一切波旬所不能伏。阿难白佛言。我与大众欢喜奉行。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之子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作是念言。释迦如来与无量大众前后围绕。说此大方等陀罗尼经。我今不知是义所趣今当请问。所以者何天中尊王唯有如来。乃能为我解说是义。作是念已即从座起。...(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文殊师利言即亦是如不即亦如。不即不离是名如性。尔时舍利弗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默而还去诣本坐处。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佛子。快说是语如授记法。夫授记者应如是观是法性然名授记。时舍利弗在于佛前而自叹说。舍于声闻辟支佛心还至本业。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除舍声闻辟支佛心还至本业。而不取着诸法性相。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此法时无量亿千那由他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五百大弟子。即从座起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行此法时。当有波旬来坏是人善根因缘。云何而知。尔时佛告五百大弟子众。此魔来时凡有四十万亿。来至人所发大恶声。梁栋摇动放大恶风。或时放火或时放水欲杀其人。或时梦中立其人前校拔其舌。或时吐火以喷人面。或时擎山欲压其人。此人应答汝来甚善。作是语时应默心中。诵摩诃袒持陀罗尼章句。复应称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文殊师利法王子。虚空藏法...(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比丘于身无利。理不应问何用问为。善士比丘汝以一误失现在利。从今已往于身无利。慎莫多问应观诸法。于身利者宜应须问。何谓为利。观有为法应以远离此即为利。观平等法宜应亲近此即为利。不赞已毁他此即为利。自既了达教他了达此即为利。自能厌离世乐亦教他离此即为利。自知莫问无利益亦教他莫问此即为利。我向了达知问无利是。故语汝速往会所。善男子尔时智者说此法时。忉利诸天九十二亿。在虚空中听智者所说。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五百居士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我于尔时得入陀罗尼门。善男子我因是已来。得入究竟慧住心中道。阿罗汉都无是事。云何当得究竟慧耶。以毁大乘赞诸小乘。是故不得究竟慧耳。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人者今何所在。世尊受是果报经几劫乎。佛号云何劫名何等其王名何。佛告阿难。善男子吾今可以譬喻语汝。设有一人身力无量。末三千大千世界尽为微尘。善男子且置是事。此人复取十方微尘等三千大千世界亦末为尘。如是...(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现在十方不可计不可数七佛。亦宣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未来不可计不可数七佛。亦宣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汝今请问陀罗尼义。我已说竟。以此陀罗尼经。救摄未来世恶律仪比丘。令其坚固住清净地。善男子若有比丘毁四重禁。至心忆念此陀罗尼经。诵一千四百遍。诵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请一比丘为作证人。自陈其罪向形像前。如是次第经八十七日勤忏悔已。是诸戒根若不还生终无是处。彼人能于八十七日勤忏悔已。若不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无是处。又文殊师利云何当知得清净戒。善男子若其梦中。见有师长手摩其头。若父母婆罗门耆旧。有德如是等人。若与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当知是人住清净戒。若见如是一一相者。应向师说如法除灭如是罪咎。复次善男子所谓比丘尼毁八重禁者。若欲除灭八重禁罪。先请一比丘了知内外律者。陈其罪咎向彼比丘。彼比丘应如法而教此内外律。所谓。
阿隶离婆其罗帝(一)罗帝婆(二)摩罗帝(三)阿摩罗帝(四)莎诃(五) ...(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尔时诸佛告诸菩萨。善男子若诸佛在世若去世后。若有众生来诣汝等一一菩萨者。若欲定问何者当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先入总持陀罗尼门。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言何者能知十方世界庄严之事。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当生严净世界。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来世作转轮王。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当于来世能广化众生。令坚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当于来世为诸佛所赞。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能知十方世界有边际无边际耶。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能远离六贼。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能离诸烦恼贼。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能离十二食也。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能离十缠。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问者何人能离三种甜食。汝等应示能修行解其义者。或有...(第0417部~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
...尸迦。汝于先世大树善根而未显发。犹如猛火在深坑中厚土覆上亦难显现。憍尸迦。于意云何。彼火虽盛被土覆时。得为火业焚烧用不。不也世尊。彼火既覆无所能为。佛言憍尸迦。汝应思惟如来所说三种言教业藏法门具足分别。憍尸迦。汝当思念如来世尊师子奋迅三昧。憍尸迦。汝今应念宝火如来应供正遍觉出浊恶世。汝于尔时已种善根。方便果报于彼众中得为第六菩萨摩诃萨。阿难。尔时彼天帝释从佛得闻往昔之事。即能忆念过去九亿诸如来所发菩提心行菩萨事。忆念是已生大欢喜。由诸如来熏修力故。勤行不息法义不断。故令问佛而得加持。阿难。时天帝释即从坐起。偏袒右髆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谁知佛教音 入此总持门
谁能分别问 巧方便无碍
知时而为说 非时圣不言
善达时宜趣 如来开法眼
阿难。时彼帝释忆念过去九亿佛所诸愿行事。了了分明犹梦所睹昼曾更事皆能忆知。此亦如是过去所有一切事业。分...(第0418-02部~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而不受者。摩那婆。不善法者。所谓一切诸行生死。是故如来常诫勿著有为诸法。摩那婆。不作不著有为法者。即是如来究竟宣说修行施等五波罗蜜。是故于一切处说诸波罗蜜共相熏修。云何熏修。修行施已则能听法。至听法所便能咨问。于咨问时见有胜法即便求学。彼等若知诸法。无胜无我无执无生无出。即于一切有为法中能如实知。尔时则于诸如来所得真信根。彼等复能发勤精进。云何能起勤精进心。以有如是大方便故。则能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令我等于此法中常得修行终自证知。闻说如是般若波罗蜜时不生惊怖。摩那婆。是中云何能无惊怖。彼于一切皆有舍想。云何舍想。所谓于诸法中无有悕望亦无诤心。何以故。如幻化想故。摩那婆。是为显示说义。于如是等诸波罗蜜即解脱。因如来说法因断诤故。不起诤竞故。虽断于生而不断故。
缘生法品第四十六
尔时诸菩萨复白放光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令生不断不全断故。佛言。若如是者一切诸法如实说中无有疑...(第0418-02部~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众生各各诸根各各相续。如是阿难。乃至有各各诸根相续。如是如是。应知应行。复次乃至应知应行。如是如是。教示乃至教示。如是如是。般若最胜应当证知。如是阿难。菩萨一切般若最胜。当具足有。复次阿难。何者是诸菩萨般若波罗蜜。菩萨所学处。阿难。于中菩萨应生意行。阿难。云何菩萨当生意行。譬如利益菩萨。阿难。云何彼利益菩萨当生意行。阿难。我念往昔过去世时。然灯如来出现于世。彼佛教中。有一童子名曰利益。时彼童子已发菩提心。尔时有大魔王名曰染污。尔时染污魔王诣利益童子所。到已告彼童子。作如是言。童子。汝莫发菩提心。何以故。诸佛菩提难可觉悟。诸佛菩提难可成就。诸佛菩提大受苦恼。诸佛世尊不示现菩提。时染污魔作如是说已。尔时利益童子告染污魔言。云何诸佛菩提大受苦恼。尔时利益童子作是语已。染污魔王。即答利益童子言。诸佛菩提大受苦恼。我乃至譬喻而不能作。虽然童子。我当示现少分譬喻。如我往昔为菩提故曾受苦恼。我本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彼时。既不能成如此事故。寻即退还。受大苦恼不成己利是故即退。阿难。尔时染污魔...(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十百千众生手执利剑住彼已不。如是东方南西北方皆悉见不。童子言。我今悉见。时魔王复言。童子。汝复见此四方有三十二千诸大夜叉住在虚空。复有数千诸恶罗刹。形色可畏能夺他威。汝悉见不。童子言。我今悉见。魔王复言。童子。汝今复见有如是等诸恶人辈手执戎仗。汝悉见不。童子言。我今悉见。魔王复言。童子。汝见此等诸大夜叉及恶罗刹在于虚空。汝悉见不。童子报言。我今悉见。魔王复言。此等诸人住诸方者。作如是念。若当有人发菩提心。我等今者以此利剑当害其命。童子。此等诸大夜叉及恶罗刹。所夺他威力者。形色可畏者。作如是念。若有住彼菩萨道者。我等今者夺彼威势当随所去。何以故童子。彼诸人等作如是念。诸菩萨辈是布施者。是布施主。然我等今极饥困。以是故我等今者斫菩萨头便以将去。菩萨为我必施。我身得续命根令我富足。其夜叉等作如是念。我等今者是夺他威势。所有羸瘦众生。我等夺彼威力而去。若有菩萨发菩提心。令多众生当住于白法。以是因缘其夺威力。诸夜叉等夺菩萨威随心而去。童子。汝见四方有三万二千诸罗刹女。甚大可畏。执人死尸食啖人肉。彼等观看于汝汝悉见不。童子报言。我今悉见。魔言童子。此等三万二千诸罗刹女。念观菩萨此处舍身当趣何生。随其生处或在母胎。我等必当杀害彼命。或复如是在母胎中。以刀割节从产门出。或作如是在在处处。在彼腹中受如是苦。彼等若从产门出当害彼命。童子。汝见在于虚空中有四火聚炽盛以不。...(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有如来悉知演说八圣道分。阿难。如是善行事。言观察事。断事。毗尼印事。名行转智。知彼名字如世间处。所有语音。所有言语。各各言说。语业授记音声。此名字言说。如国土方俗名字。应当证知名字语言。于彼处中诸事句持印。我今欲说。如彼所有名字语言印。应当知。当令得彼不住之眼。所有疑行当令除断。所说圣喻应当证知。当善受持。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八
阿难。何者一猛健。从凡夫地来。一切众生中。若能回向发菩提心。彼名为猛健。为一切众生所归依处。为一切众生于中当观菩萨之行于中应观。菩萨之智于中应观。以何事故。言菩萨行。云何名菩萨行。若有菩萨作菩萨行相。彼人不得名为菩萨。是亦不发彼如是行。凡所有行一切世间不可信者。谓菩萨行耶。云何名为菩萨行。如一切行中当不生实相。何以故。如来曾说以菩提故名为菩萨。言菩提者。非妇女非丈夫。非众生非养育。非命非福伽罗。阿难。如是若非妇女非丈夫。非众生非命。非养育非福伽罗非...(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行彼住我前。作如是说。谓咄丈夫。我等今者欲夺汝威故随汝行。彼夜叉等说此言已。我于尔时入诸法性。而作是念。谁名为夜叉。谁夺威力。何法名威者。彼向谁语。复有何言随其所有。如是方便。如是诸法唯有音声。唯有一相。所谓无相。尔时我念彼地方中住三日三夜。以其三昧住彼地方时。六十夜叉即于我边心得清净。我念彼等夜叉。以彼善根因缘力故。迦叶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入教法中而作比丘。无余涅槃而般涅槃。阿难。如是菩萨初发菩提心以决定故。即名为勇健。阿难。菩萨得初发心者有如是处。阿难。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有诸众生。彼等皆作夜叉夺威力者。可畏可怖无有是处。无有容处。阿难。若有菩萨初住乘者。正心发行者。彼等一切夺威夜叉乃至令彼毛竖。无有是处。况复无生诸法中彼得忍者。何以故。阿难。彼如是等善丈夫辈。不着色声香味触。于诸法中亦复不着。何以故。彼善丈夫得成就最胜上故。阿难。如是菩萨是等诸法成就最胜。于厄难中已得解脱。何等诸法当得...(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何者是五力。信前行力。戒无悔力。般若于一切诸法边。为最胜妙最初调伏力。于此世他世无悭惜力。菩萨初发心胜信生故。于一切众生为最胜力。此发誓心生为首。为微妙为殊特不可降伏。为最为最大为首。此名为五力。于中所有信力者。彼如来说为种子。为谁种子为诸善法。何等善法。若一切有为信为非善不染着故。于中何者是世间戒力。若知凡夫家戒不正邪见。何以故。如来不说一切凡夫有戒具足。于中有别戒者。唯除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以此因缘。如来不赞叹生。虽复凡夫。戒具足故。彼以善行则生天中。以彼生故。虽得善身。后退下生。譬如堕阿鼻地狱中众生受苦时一向苦恼。彼等肉血散已还生生已还有乐想。如是如来不说以为胜生。如是此戒聚应欲清净。何者戒聚当欲清净。若不取戒而生想心。此是如来说戒清净。
何者是彼多闻力也。闻人声闻非人声。闻妇人声闻丈夫声。闻童子声。闻童女声鹰声鹫声乌声舞弄声歌声法声非法声福德声非福德声。闻是声...(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驮逻多那常。醉夜叉般若名曰波逻舍婆多拔帝。四大天王所生诸天般若名曰波利都瑟吒夜。三十三天般若名曰苏遮利多。阿难。如是等诸法如来已证。种种言辞。种种名字。种种音声。种种语言名字。阎浮提人辈所有语言唤呼名字。如来于此中悉已说讫。于彼之中。何者舍耶。若有舍施。言舍者天所乏少。复言舍者。所谓共知难舍能舍。复言舍者。舍阴聚舍烦恼舍生。复言舍者。一切舍中最为胜上。所谓舍法此最为胜具一切舍。若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阿难。住菩萨乘者。彼处诸生死中。已舍妻子及以男女金银珍宝国土王位城邑聚落头目眼耳。乃至舍自身命。世间所有衣服饮食种种戏具。皆悉已舍。世间所有一切乐具。亦悉舍已。此最为胜。请一切声。所谓若菩萨发菩提心。于三千大千世界中。请诸众生。欲施法故。若有于此世间利养行布施者是有限分。此中菩萨不作第一义想。所谓世间利养也。何以故。是菩萨了知于自身中无所利益。乃至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菩萨诸愚痴中尽边际也。乃至未转无上法轮。彼当满足一切力也。乃至当来转无上法轮。如是住于如来十力。为一切众生。灭贪欲故当为说法。灭嗔恚故当为说法。灭愚痴故当为说法。如是如来所说之力。当知声闻无有是力。所有东南西北方恒...(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身中无所利益。乃至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菩萨诸愚痴中尽边际也。乃至未转无上法轮。彼当满足一切力也。乃至当来转无上法轮。如是住于如来十力。为一切众生。灭贪欲故当为说法。灭嗔恚故当为说法。灭愚痴故当为说法。如是如来所说之力。当知声闻无有是力。所有东南西北方恒河沙等世界中所有众生。彼等一切众生所有善根。随彼善根。有诸声闻辟支佛。善根具足胜出于彼。若复彼一切众生所有善根。及辟支佛所有善根。其初发菩提心菩萨所有善根。于前百分不及一分。千分若百千分不及一。迦罗分伽拏那分譬喻分忧波尼沙陀分不及一。如是大勇健力勤大精进得度彼岸菩萨。
阿难。于彼之中。何者是五种语言事。过去语言事。未来语言事。现在语言音声事。证知语言事。一切众生与无畏语言事。是为五种语言事。阿难。所有过去语言事者。彼于二处随眠。何者为二。有见处随眠未来随眠。于中有未来语言事者。彼二处不可作名说。不在现前故。亦不得物故。于...(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沙于中取一沙。阿难。彼余残沙犹可作限量。而彼福聚所余之者不可限量。谓所有三轮清净菩萨一发心者。所取福聚。阿难。且置菩萨摩诃萨大商主者。着大铠者。大导师者。具足不可思议智者。阿难。若有女人若丈夫。于如是等三轮清净具足菩萨之所。以一慈心观察忆者。我少说喻亦不具足。而彼善男子善女人。于彼三轮清净菩萨之所。起一慈心观察念已。摄取若干善根。阿难。是故我今告汝我今语汝。彼等众生善得利益。若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等众生大得善利。若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能发三轮清净心故。彼等众生善得利益。若有众生于如是诸菩萨边。能起慈心观察念已。将来当行也。及现行已。如是阿难。彼等丈夫以有无量功德法具足。阿难。若能发此三轮净清者。及此五种语言事。当能如是正观察已。应当受持一切行处。当得胜出。当得不思议辩才。当得无量无边辩才。当得无等辩才。于此品中若一闻时。彼应当受满足百偈。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九
阿难。于中何者是五入。入地狱入畜生入阎罗世入天...(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苟多贪性为团食故。婆罗门多贪性为受请故。王多贪性为得王位故。丈夫多贪性为求利故。妇人多贪性为求丈夫故。彼多贪性难满之中。我说妇人因欲贪性最为难满。是为五多贪性。
何者为五神通。种种神通胜证知中智慧神通。知种种往昔念证中智慧神通。一切众生生死证知中智慧神通。天眼中智慧神通。天耳中智慧神通。是等名五神通。
何者五可信。义可信非是文字。如来可信。信可信。精进可信。证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亦可信。此如来说陀罗尼修多罗法本彼亦可信。转已复转。是为五可信。
何者五不可信。于一切事中诸妇人不可信。比丘不可信。谓恶比丘有破禁戒者。于须陀洹果中外道婆罗门不可信。于圣教中比丘尼不可信。谓未证实谛者。阉人不可信。是为五不可信。
何者是五种恐怖。沙门释种子于彼他家爱乐执着嫉妒恐怖。诸妇人等妇人恐怖。诸王等他轮恐怖。外道婆罗门辈沙门出生恐怖。诸龙等热沙恐怖是。为五恐怖。 ...(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芽。假使从地踊二指大。彼还有生若干果。犹如有二恒河中沙。如是次第第三指大踊出。所有指还有若干。彼木还有三恒河沙等果。阿难。于汝意云何。彼等果树岂可能取边数以不。阿难报言。不也世尊。佛复言。阿难。能得彼木一指大有者。所有果可有取边数。于彼等所有福聚不可得边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至为他说四句偈等。以不染着心不求果报心。住为利益事故。云何此等众生。因此法施。愿当得须陀洹果。乃至当得阿罗汉果。假令乃至发菩提心。乃至发摄受心。为他说劝受。乃至受四句偈等。此为前福德譬喻。所有已当受者。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俱胝百千分不及一。不可算数。阿僧祇不及一。歌罗分数分譬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如是彼善男子当生善根。若当令他住于多闻中。乃至四句偈中。作如是语已。长老阿难。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世尊善说。善男子善女人。当于法及法师边。当云何作尊重。作如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言。阿难。莫令众生不尊重不欲法。阿难复白...(第0419-02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脱。彼皆证法及得果者得信利者是也。如来世尊一切皆知。往昔已曾供养诸佛。若有于未来世后五百年中。诸比丘辈心意喜乐如是甚深修多罗者。彼等尔时一切为胜王子孙次第是也。何以故。阿难。彼时胜王于金叶上抄写此陀罗尼法本。置于众宝箧藏。是法本王秘藏中。若当有次第相承王位。得闻此已当种善根。如是次第有八万四千诸王。从秘藏中出此陀罗尼法本已。受持读诵。如来灭后藉彼善根。于后五百岁中。以无余涅槃中当般涅槃。一切所有发菩提心者。彼等往昔因陀罗尼法本。修诸善根因缘力故。彼于后时还复发心。于彼之时如来世尊亦曾念我。彼慈行者。从久远来已摄我等。阿难。应当精勤莫舍重担。阿难。应当学我往昔之行。为欲受持佛正法故。阿难。如是学者当有是食。欲求白法不得虚诳。阿难。无有彼法可虚诳者。若黑若白。我已往昔行极苦行证佛菩提。唯为汝等。应广受持莫令后悔。如是名为真实食者。莫堕懈怠放逸之中。阿难。如来所说食之事者。是为欲也。欲为一切诸法...(第0419-02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勤相应品分第二竟)
观察诸法行经授记品第三之一
尔时喜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希有婆伽婆。最善希有修伽多。乃至如来。此摄受正法菩萨摩诃萨。所有功德称说赞叹。世尊。何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佛言。喜王。一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一。喜王。于中菩萨牢固誓愿。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彼所若有破坏。若对前调弄。若向他毁呰。若违诤若嗔骂若诃责。彼于其中无忿无嫌无结恨生。于上观察自心而住。我发菩提心时无人请我。若天若龙若夜叉。阿修罗伽留茶揵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及非人非非人。亦不有一世间他人请我。唯我自心思惟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我彼心生时诸佛皆知。我今不应如此。若我为他自在所破。若他对前调弄。若嗔骂若诃责。若轻欺若戏学。若害言若打。欲令恐怖舍于菩提。或舍众生若复我作小意。或声闻心或独觉心生。我则欺诳诸佛世尊。若此心生菩提。我今须住牢禁誓愿。彼心生时终不放舍。乃至未坐菩提场。喜王。此是一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尔时世尊欲令此义过量普明。即复说此歌颂。
智者常生牢固誓 为求无上大菩提
我于中间不疲乏 ...(第0420部~观察诸法行经四卷)
...恐怖舍于菩提。或舍众生若复我作小意。或声闻心或独觉心生。我则欺诳诸佛世尊。若此心生菩提。我今须住牢禁誓愿。彼心生时终不放舍。乃至未坐菩提场。喜王。此是一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尔时世尊欲令此义过量普明。即复说此歌颂。
智者常生牢固誓 为求无上大菩提
我于中间不疲乏 以不疲心行菩提
若被调弄及违诤 嗔骂诃责不供养
自心如是顺安慰 于中无有嗔破生
若我菩提心生时 非天龙等而请我
诸众生中我生悲 生心缘于菩提故
若复我今作小意 我则欺诳诸世尊
我当牢进不作疲 守护誓愿而作佛
如是行者大名称 此三摩地有现前
根本住立菩提心 行法菩提不难得
喜王。又别二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二。如言如作。诸白法行取而不厌。喜王。于中何者如言如作。此菩萨闻有菩萨行。闻有佛法普满。彼则取此而作。我亦行此。菩萨行已。因此当觉无上佛法。彼如所言。即取而作。如行成就。所行清净。此是如言如作。云何诸善行中不厌。此菩萨作是念。遍智无量。如是众生无量。我作义利。彼不可以少善根少行。于无量遍智而得普满。为无量众生而作义利。彼若发起...(第0420部~观察诸法行经四卷)
...彼无有依问
断离八不闲 已触八解脱
于七识住处 以正念普知
智者修念七觉分 断诸分别拔烦恼
如是勤合则得定 亦复疾触胜菩提
喜王。又别十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十。彼调舍诸所有故。堪忍纯直摄取无量流转故。满足出世智故。不得诸众生而大慈故。持诸所闻以多闻故。超诸施设而大悲故。不用诸乐方便善巧故。普念诸佛故。此十善业道。乃至梦中亦不忘失故。说法依菩提心不羡异乘故。喜王。此十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舍诸所有而欢喜 亦有忍语纯直心
俱致劫行无有乏 彼速得此三摩地
有智慧者无烦恼 有慈心者无希求
摄受诸闻不忘失 彼得此寂三摩地
悲诸众生不戏论 诸巧方便不受乐
普念诸佛正念者 彼得此寂三摩地
护诸十善皆清净 乃至梦中不曾失
心念到于菩提行 未曾羡慕小...(第0420部~观察诸法行经四卷)
...熏。上妙伎乐同时俱作。时不虚行力菩萨。行诣竹园头面作礼。手摩佛足三自称言。我是不虚行力菩萨。佛言且止。明汝至心。时不虚行力菩萨头面礼已。而白佛言。无边宝力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强耶。以此莲华供养世尊。佛受华已而问之曰。无边宝力佛安隐无恙气力康耶。答言世尊。无边宝力佛少恼少病安隐无为。佛以此华与弥勒菩萨。尔时弥勒手执莲华。作如是言。以此莲华善根福德因缘力故。令善男子若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得净佛土成就众生。所以者何。若诸众生不种善根难可教化。善根不具难可教化。善根微浅难可教化。乐小法者难可教化。所以者何。是众华中若人欲见十方诸佛。即皆得见。亦能得见无边宝力佛宝聚世界诸菩萨众。及见彼土得共解脱三明六通大声闻众。世尊。是华从深善根因缘报生。是故我今以供诸佛。令众发心求佛道者得无障阂。未发心者亦令得发。如如来通达诸法无所坏相得无上道。我以是心持华供养。尔时佛告跋陀婆罗。何谓为法...(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庄严。推求习行具足是法终不懈息。于未来世还复得闻如来法藏。佛告坚意。善哉善哉。汝能勤求诸佛如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所集大法。坚意。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若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假令一时皆得人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给此众生一切乐具。随其所须色香味触即皆能与。持此众生悉置掌中。若至一劫若减一劫。又以一手除其臭秽远弃他处。坚意。于汝意云何。是人所为宁为大不。甚大世尊。坚意。若复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佛现在若灭度后。能求是等助菩提法菩萨藏经。作如是念。我修集此大乘法藏。为众生说断贪恚痴。离生老死忧悲苦恼。如是求时。若得是经一四句偈。能为众生读诵解说。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分尚不及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如是菩萨以求此等深法因缘。能大利益一切众生。坚意。是事谁能信者。唯有诸佛究竟通了。若圣弟子及余发心求佛道者。乃能信受。所以者何。诸菩萨等。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愿当为无救众生而作...(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又作是念。此非宝聚但是恶道苦恼之聚。或有众生贪着是故堕三恶道。坚意。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十方无量恒河沙等国土众生。若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假令一时皆得人身。若有一人。发心欲与一切乐具。随其所须色声香味等。即皆能与。若置头上若肩荷负。若至一劫若减一劫。随意坐卧。亦以一手除其臭秽远弃他处。坚意。于汝意云何。是人所为宁为多不。甚多世尊。坚意。我今告汝诚言。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如是等助菩提法菩萨藏经。发足一步福不可量。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犹不能尽。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分尚不及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所以者何。前乐具者。是诸结使有漏因缘。不能离苦毕竟安隐。诸菩萨等求法因缘。增长戒品定品慧品。亦能具足一切佛法。能得无量不可思议方便之力。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是故坚意。佛说菩萨求法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坚意。若四天下满中如来。犹如甘蔗稻麻丛林。若有一人尽其...(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之力。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是故坚意。佛说菩萨求法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坚意。若四天下满中如来。犹如甘蔗稻麻丛林。若有一人尽其形寿。供养衣服卧具汤药种种所须。是诸如来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方一由旬。表刹庄严华香幡盖然灯供养。若至百劫若过百劫。坚意。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宁为多不。甚多世尊。无量无边。坚意。我今告汝诚言。是人供养尔所如来。起尔所塔。于尔所劫种种供养。若善男子及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如是等助菩提法菩萨藏经受持读诵。比前福德百分千分百千万分尚不及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所以者何。于诸施中法施第一。于诸求中求法第一。是故坚意。汝等于后五百岁中。受持读诵如是等经。所得功德无量无边。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犹不能尽。坚意。我今欲说譬喻粗明此事。汝当信受。譬如三千大千国土以为一器。满中芥子如黑麻米。汝意云何。是中芥子为有几数。甚多世尊。不可数也。坚意。假使复数如此芥子等大千世界...(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菩萨。梵上菩萨。持法菩萨。法德菩萨。自在力菩萨。无迹行菩萨。善行菩萨。等行菩萨。与如是等七万七千诸菩萨等。作如是言。诸善知识。我从佛所受得此华。今以相与。汝等取华为助佛道。皆当一心俱发大愿。时七万七千菩萨取此莲华。一时俱发方便大愿。还以上佛。佛愍受已。告弥勒曰。我今安隐能使汝等种大善根。阿逸多。诸佛难值。诸菩萨等亦复难遇。所以者何。我所得法。一切皆从菩萨行生。于汝意云何。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有十力出世间不。不也世尊。阿逸多。于汝意云何。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四无所畏出世间不。不也世尊。阿逸多。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十八不共法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不虚行法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象王观法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师子奋迅三昧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无见顶相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三转十二行法轮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三十二大人相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百千无量法具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尊。阿逸多。于汝意云何。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四无所畏出世间不。不也世尊。阿逸多。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十八不共法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不虚行法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象王观法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师子奋迅三昧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无见顶相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三转十二行法轮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三十二大人相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百千无量法具出世间不。不也世尊。若如来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有声闻大众出世间不。不也世尊。是故阿逸多。当知诸佛一切功德。皆在初发调伏心中。是故菩萨世间难遇。佛亦难值。阿逸多。譬如无牛则无醍醐。如是若无菩萨发心则无佛种。若有牛则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阿逸多。譬如有种则有华实。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是故当知发心为难。发心难故佛亦难得。阿逸多。譬如海宝无价者少余宝甚多。如是众生少有能发菩萨心者。多起声闻辟支佛意。是故当知。菩萨心者第一难...(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
佛神通无碍 皆在初心中
佛相三十二 十八不共法
是法及诸相 皆在初心中
诸佛不虚行 象王回观法
及无见顶相 皆在初心中
布施持戒忍 精进禅智慧
此诸波罗蜜 皆在初心中
如是诸功德 及诸余佛法
当知是一切 皆在初心中
声闻戒定慧 及众神通力
如是等诸法 亦在初心中
若我本不发 无上菩提心
今则不能得 一切佛智慧
尚不能自得 况令众生闻
声闻弟子众 亦不出世间
若深行因缘 证辟支佛道
为世作福田 入无余泥洹
是等诸功德 亦在初心中
世间出世间 一切诸乐具
当知此等事 皆因菩提心
汝等观是心 所得之果报
无量无数劫 不能尽其边
汝等观是心 念念常生灭
如幻无所有 而得大果报
是心属诸缘 无一决定相
如是不定心 能得大果报
是心不在缘 亦不离众缘
非有亦非无 而能起大果
智者知是心 能生佛智慧
谁当不贵重 唯除贪著者
若人依止色 依受想行识
于法作二相 ...(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 当问如是行
菩萨云何施 施已心欢喜
云何发善心 当大利众生
云何持净戒 忍辱柔和心
云何行精进 不退不休息
见苦恼众生 云何加矜愍
深心乐菩提 唯愿世尊说
云何无量劫 庄严菩提道
心终不退没 而生大欢喜
云何行禅定 及修习智慧
云何应求法 以成多闻者
何等法应听 何等法应教
发菩提心行 我今问是事
云何求正法 于中深欲乐
云何离诸欲 离已能出家
云何出家时 能生欢喜心
云何出家已 功德巍巍尊
云何心回向 能起方便力
云何能世世 常不失正念
云何处胎中 常习菩提心
亦能见诸佛 而无所障碍
云何薄贪欲 慈心薄嗔恚
云何薄愚痴 心常无错谬
云何生王家 亦修治国事
而能离诸难 常得生善处
云何治世事 而心常欢喜
亦感诸如来 常能见诸佛
云何具身色 端严常第一
亦具足眷属 皆发菩提心
云何所生处 常厌离家属
常乐行出家 无有贪着心
云何出家已 能...(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
云何心回向 能起方便力
云何能世世 常不失正念
云何处胎中 常习菩提心
亦能见诸佛 而无所障碍
云何薄贪欲 慈心薄嗔恚
云何薄愚痴 心常无错谬
云何生王家 亦修治国事
而能离诸难 常得生善处
云何治世事 而心常欢喜
亦感诸如来 常能见诸佛
云何具身色 端严常第一
亦具足眷属 皆发菩提心
云何所生处 常厌离家属
常乐行出家 无有贪着心
云何出家已 能受持菩提
于佛灭度后 能守护正法
云何处乱世 而得无乱心
见恼乱众生 悉能安慰之
云何闻能持 入陀罗尼门
以无碍辩才 能说无上法
云何知众生 种种差别心
云何于善法 而能自调伏
为诸菩萨故 我问二足尊
是诸菩萨行...(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
常乐行出家 无有贪着心
云何出家已 能受持菩提
于佛灭度后 能守护正法
云何处乱世 而得无乱心
见恼乱众生 悉能安慰之
云何闻能持 入陀罗尼门
以无碍辩才 能说无上法
云何知众生 种种差别心
云何于善法 而能自调伏
为诸菩萨故 我问二足尊
是诸菩萨行 唯愿分别说
若人为佛法 而发菩提心
是人闻佛说 则生大欢喜
佛于一切法 智慧无障碍
我以有限智 而问于世尊
我虽有所问 不能尽通达
所不能问者 愿佛具演说
叹德品第二十一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能问佛菩萨摩诃萨深行佛道住净功德乐柔和忍如是等事。汝之功德不可限量。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譬如有人欲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移置一处。是事难不。舍利弗言...(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既能如是调伏其心。即时得除无量生死罪业因缘。疾近佛道。一一念中能摄无量无边佛法。是名菩萨深心方便志不可坏。若是乞人恶口骂詈。尔时菩萨又作是念。此人则为与我佛法。以于是中不生嗔心。即近佛道。是名方便菩萨真心。又舍利弗。若有人来至菩萨所。作如是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法甚难。汝何能集一切佛法。菩萨闻之心生退没则非真心。若闻是说心生易想。是则名为真菩萨心。又舍利弗。若有人来语菩萨言。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己身命不得自在况复财物。善男子。汝今应当舍离是心。勿于身命不得自在。菩萨闻是便贪身命而生退没。当知此非真菩萨心。若闻斯事作如是念。一切众生恋惜身命。老病死来必强侵夺。又以吝惜自身命故起诸罪业。因罪业故当堕恶道。乃更不能守护后身。我若贪惜守护身命。起罪因缘堕诸恶道。往来生死与彼愚人有何差别。我今不应护惜身命。但当贪惜如来智慧守护佛法。为度众生勤行精进。舍离贪爱诸烦恼等。我今当为无缚无脱而...(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恶道。乃更不能守护后身。我若贪惜守护身命。起罪因缘堕诸恶道。往来生死与彼愚人有何差别。我今不应护惜身命。但当贪惜如来智慧守护佛法。为度众生勤行精进。舍离贪爱诸烦恼等。我今当为无缚无脱而与众生演说诸法。思惟是已答彼人曰。汝言身命不得自在。法自应尔。惜与不惜俱不自在。咄哉仁者。一切诸法皆空无主。无所依止但从缘有。若能如是正观法者。当知是为得善方便真菩萨心。又舍利弗。若有人来语菩萨言。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应为我而作仆使。菩萨答言。我不独为汝作仆使。我应给事一切众生。所以者何。我为一切众生重担。受安隐担不疲惓担。生善处担。能值佛担闻佛法担。随法行担得解脱担。是担不令身心疲怠。不自恼热亦不恼他。既不自苦又不苦彼。如汝所言为我仆使。汝须何等。是人若言须汝身命。菩萨应言。我今亦不吝护身命。但愍惜汝。勿于一切空无有主无所依止如是法中生自在心而起罪业。以是因缘堕诸恶道。咄哉仁者。不欲令汝起是罪缘坠诸...(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他善根。舍利弗。如治无价宝摩尼珠。以火炼之色随发明。治宝珠师大得财利。是珠能出种种技能。若有见者无不玩好而爱惜之。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行一切诸法平等。能示众生真菩萨心。随其所行善根明净。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无量众生所可乐见。一切世间诸天及人之所归趣。舍利弗。譬如有人种殖药树。随时溉灌障蔽风日。令此药树渐增滋茂。既生长已能灭众生无量诸病。为老病者之所乐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种诸善根。为佛智故一心求法。障蔽魔事及诸烦恼。于佛法中随所造业渐得增长。既增长已能坏无量无数众生诸烦恼病。能为无量阿僧祇众集智慧药。若作佛时。有垢无垢一切众生皆悉乐见。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中最为尊贵。又舍利弗。若有人来语菩萨言。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当生大地狱中。所以者何。随所度脱尔所众生。当应无量阿僧祇劫大地狱中代受诸苦。然后当得佛无上智度脱众生。汝若能作如是事者。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闻已心即退没生难得想。当知此非真菩萨心。若闻是事生须臾想不久远想能堪受想不退没想。作如是念。若我以入地狱因缘。令诸众生得离诸苦。成佛道者。我则能为一一众生。过于尔所阿僧祇劫。大地狱中受诸苦恼。所以者何。因是当得无比智慧无比佛力佛无所畏。亦得无比...(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事
佛智净无碍 三世皆达通
一切众所尊 为我说此事
世尊昔曾见 无央数诸佛
咨问菩提因 愿今为我说
今问无碍智 云何证佛道
一切众所归 得度生死苦
舍利弗。时德王明佛。以偈答曰。
童子汝所说 其事实如是
我曾见诸佛 数如恒河沙
见佛过恒沙 名数不可尽
亦于恒沙劫 问佛如是事
汝发菩提心 当成两足尊
今听我所说 闻已如说行
常行施不怠 持戒不休息
多闻无厌足 修习真智慧
佛略说此偈 见童子无厌
欲令成佛道 更为广分别
汝布施不懈 持戒净无倦
问智者无厌 是真智因缘
真智无方所 亦无常住处
因缘问诸佛 故生真智慧
佛智不依眼 眼性自空故
是以不应着 当求佛智慧
...(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又见此须弥山等人头聚不。王子言见。魔言此皆是我往昔施诸乞人所断之头。汝复见是如四大山死人尸聚或截手足及耳鼻等诸身分不。王子言见。魔言此亦是我本为菩萨行佛道时。施诸乞人所舍之身。汝复见是四边夜叉诸恶鬼等可怖畏不。王子言见。魔言若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便为是诸鬼所恼。从乞头目耳鼻手足种种身分。我从往昔发心已来。断尔所头及诸身分。魔复化作大罗刹众。语王子言。汝又见是罗刹众不。王子言见。魔言若发无上菩提心者。是诸恶鬼残食五藏。饮心七渧断其命根。汝今当知。若不舍离是菩提心。不脱此苦。我本思惟是事甚难终不可得。不能堪受此众苦恼。是故退转于无上道。当退转时即脱此苦安隐快乐。是故我今为利益汝。说如斯事。勿复发是无上道心。汝若发者受此苦分不得解脱。得念王子作是思惟。我于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趣父母。是人中路而见沮坏。此或是魔化为人身。若魔所使。或于佛道而起退转懈怠之心。故来坏我。此人先世必有重罪。是故今有尔所乞人。来索头目种种身分断其命根受此衰恼。复次是诸乞人。能助菩萨成无上道。所以者何。此等乞人从处处来。皆以贪欲嗔恚愚痴嫉妒憍慢。故从菩萨非时乞求。若我不能满此众生世间愿者。云何能与出世间利。是人懈怠不能深乐无上道故。便生退转。我今见此转加精进求无上道。假使我于一息之顷。舍尔所身乃...(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罪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佛言。我今告汝。若人呰毁坏乱菩萨。令其信受舍离是心失佛智慧。比前罪者。百分千分百千万分尚不及一。乃至譬喻亦不能及。何以故。虽夺尔所阿罗汉命。而不能障诸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佛不虚行。不障如来象王回观师子奋迅无见顶相。不障如来吹百千种具足法贝。亦不妨转无上法轮。不障圣主自在神力。亦复不障能知众生诸根利钝种种欲乐差别智慧。舍利弗。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成大乘坚誓庄严。若有人来坏乱此心令其退舍。是人则障佛十种力乃至众生种种欲知。舍利弗。置四天下。若满三千大千世界诸阿罗汉。譬如竹苇稻麻丛林。若有一人皆夺其命。汝意云何。是人得罪宁为多不。甚多世尊。舍利弗。若复有人怀恚轻慢破戒不信。毁坏散乱是菩萨心。此人得罪唯佛能知。何以故。此人坏乱菩萨深心。则为毁灭一切佛法断诸佛种。何以故。若无菩萨最初心者。云何当有如是佛慧佛自在力出于世界。是故舍利弗。比...(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四天王天释提桓因。若忉利天若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若梵天若大梵王诸名字不。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但说如是净心大心深心。汝意云何。若我如是称赞此心。是中颇说若大力士如那罗延等。若少若老富贵贫贱上下人不。不也世尊。舍利弗。汝见是心所在之处。若少若老富贵贫贱有力无力。汝等皆应敬念防护助成此人。是为声闻无上报恩。能以法施化菩萨故。舍利弗。若声闻人能如是者。则为具足供养如来。谓能示教令诸菩萨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有三种心。一初发心。二者转心。三曰成心。是三心中。世尊称赞摄护何心。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菩萨有三种心。初心转心及已成心。舍利弗。是中如来称赞摄护初心转心。令其得成。何以故。若或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不退转堕于声闻辟支佛地。以不堕故渐当得成无上菩提。是故菩萨发菩提心。应当观察是心空相。舍利弗。何等是心云何空相。舍利弗。心名意识即是识阴。意入意界心。空相者。心无心相亦无作者。何以故。若有作者则有彼作。而此人受若心自作则自作自受。
舍利弗。是心相空无有作者无使作者。若无作者则无作相。若人戏论是心相者。则与无碍空无相诤。若与无碍空无相诤。是人则与如来共诤。与如来诤。当知是人则坠深坑。其深坑者。则谓地狱饿鬼畜生。及诸得见阴界入见我见人见众生之见。舍利弗。取...(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我从是因缘 世世转高尊
得见无量佛 亦闻诸佛法
彼诸佛所答 亦如我今说
是名真佛道 汝等当修学
阿难白佛言。甚奇希有。如来乃从久远已来深积德本。于过去世常得尊贵。世尊。违须罗比丘。今为现在为入涅槃。佛告阿难。是比丘今未入涅槃。于我法中行菩萨道。阿难复言。希有世尊。乐善长者供事法师。因是德本逮无上菩提。而是法师今犹甫尔行菩萨道。佛告阿难。是违须罗。不能如我发菩提心。恒以乐道而求菩提舍是苦行。阿难。我于长夜常以苦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本修行菩萨道时。作如是愿。若有众生多随恶业。堕三恶道备受诸苦。我于尔时当成正觉度脱此诸苦恼众生。阿难。是违须罗所修行愿。说不可尽。算数譬喻亦不能明。以大行施深发无上菩提之心。以此善根作如是愿。若我修行菩提道时。其有众生未入法位及求声闻辟支佛者。此诸众生。得见我身若闻我名。皆得必定无上菩提。阿难白佛言。世尊。是违须罗法师...(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先知汝不能 受持拥护我法种
我诸声闻弟子等 无能受持如是经
但诸菩萨承佛力 则能受持如是法
于后恶世或生疑 我今当断此人惑
是经何故先来无 但是比丘自造作
或见是经多无量 为读诵故心惊畏
是经广博多散乱 谁能读诵令究竟
若人今见汝问我 亦闻我今为汝说
是人于后甚恶世 能闻是经得欢喜
佛说如是护法时 无量众发菩提心
是诸众生皆念言 我于来世听是法
后当供奉诸世尊 一心求觅佛大智
供给舍利及塔庙 种种严饰尊形像
尔时阿难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当何名为此经。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摄诸善根。亦名福德所依。亦名安慰诸菩萨心。亦名菩萨所问。亦名断一切众生疑。当如是持。佛说是经已。慧命阿难坚意菩萨诸天龙神乾闼婆阿修罗人非人等一切大众。皆大欢喜信受...(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为体。以真实寂静故。幻化焰响水中月乾闼婆城旋火轮为体。以为化因缘而有故。不生不灭为体。以无物故。一切法自性为体。以自性鲜白故。过去不来。以无间故。未来不去。以无形故。现在不住。以过去未来无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如来应供正遍知真实身。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如来为他因缘故成。何者为十。所谓以不放逸行为种子故而成善法果以智慧方便生故而无过失。以尸波罗蜜行为足故而能善去。以菩提心为命根故而不死灭。以舍摩他毗婆舍那为手故而能善巧作业。以信业果报为眼故而现见智慧。成就修行一切诸波罗蜜故而善住无上处。依四摄行住故而修行坚固。修空慧为首故而无所分别。修行不疲惓不惊不怖不畏故而不舍一切众生所作事业。善男子。是名菩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为他因缘故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真实常住。何者为十。所谓远离一切嗔恨过故不取我我所事。...(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对治一切世间恶道怖畏。得如意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追求怖畏。得信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谤法罪怖畏。得愿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心念缚怖畏。得智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云何疑刺怖畏。得法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大众怖畏。复次善男子。远离杀生之罪。与一切众生无嗔害心。是命自在因。于受乐众生无障碍大慈。 |
|
|
|
|
|
|
|
于受苦众生无障碍大悲。是心自在因平等心舍一切事。及回向大菩提。是物自在因入一切所作业。所谓清净身口意业。是业自在因以菩提心为本。摄取一切善根十善业道。是生自在因以一切供养恭敬礼拜赞叹象马车乘舍与众生。是如意自在因于三宝中教化一切众生。是信自在因与一切众生清净身口意业。是愿自在因远离供养恭敬饮食贪心。能施一切众生法食。是智自在因平等教化一切众生。说一切众生平等法界。说一切众生诸佛如来。以为法身非饮食身。是法自在。因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得十自在。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彼法平等 即时诸佛记
得无障碍处 证灭行世间
一切处无过 以大悲为身
若菩萨有智 欲如是法集
修行是法行 必得是法集
无所发菩萨说此偈时。六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八千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复次无所发菩萨摩诃萨。语奋迅慧菩萨言。善男子。菩萨应修行实谛法集。何以故。诸菩萨。以实谛智以为法集。善男子。何者是实谛。善男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舍身命。不舍彼心。不舍诸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实谛。善男子。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时舍心舍众生者。如是菩萨则为可呵。是人名为最上妄语。问曰。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复舍彼心。不舍诸众生。答曰。若菩萨知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菩萨不复舍彼心。何以故。是菩萨知实谛。是故菩提心不退转。问曰。何者是苦。云何知苦。答曰。于五阴爱不爱逼恼。是名为苦。菩萨知于彼苦空无寿者无我我所。唯是因缘和合而生。是名知苦。菩萨见彼苦唯是集。虚妄不坚固无寿者。名为知集。菩萨知彼苦从本际不来。不至未来际不在现在际。无始无终。自体本来寂灭。自体空自体寂静。如是知名为知灭。问曰。所言灭者此说何法。答曰。善男子。言灭者不可言。问曰。善男子。若言灭者不可言。何故言灭。答曰。善男子。说灭者。谓客烦恼诸障不...(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一切世务之事。菩萨着于染衣。则能满足舍一切所爱之物。菩萨受持净戒。则能满足身口意清净。菩萨爱念持戒。则能满足六通。菩萨宴坐持戒。则能满足菩提分法。菩萨闻于妙法修持净戒。则能满足四无碍智。菩萨推求多闻智慧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自高心。菩萨亲近善知识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一切功德。菩萨修持施波罗蜜戒。则能满足一切智智。菩萨如所闻法如说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为大法师。菩萨如所闻法思惟持戒。则能满足得陀罗尼。菩萨念菩提心修持净戒。则能超过一切诸恶得满足戒。菩萨不生害心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失菩提心。菩萨不失菩提心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失三宝心。菩萨作是思惟。若有能护修持戒者。世间所有可护之者皆悉能护。是名菩萨摩诃萨念戒。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舍。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一切可舍之法。皆悉摄于二种舍中。谓法舍财舍。善男子。菩萨资生施者。悉能满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净佛国土教化众生。菩萨法舍者。亦能满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能断烦恼及以烦恼习气。复次善男子。菩萨于资生能舍悭心。舍法因缘能过声闻辟支佛地。复...(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益众生。无所发菩萨言。若舍利弗如是知。何故言诸佛如来超过世间。此是大德舍利弗不思量而说。舍利弗。若如来超过世间。即如来无所得无所住无所作利益。舍利弗。汝言已坏。尔时慧命舍利弗。语无所发菩萨言。善男子。我先已坏非适今也。曾于过去。退善根及一切智智心故。善男子。我于仁者乐说辩才。深生随喜。愿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才。说此法集时。八万菩萨得无生法忍。六万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千比丘转声闻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诸比丘佛为授记。各于种种佛国土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无所发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知可取能取法。佛言。善男子。若菩萨知一切法。菩萨尔时善知可取能取法。无所发菩萨言。世尊。云何善知一切法。佛言。见一切法如梦幻乾闼婆城阳焰火轮水中月化镜中像。无所发菩萨言。世尊。何者是一切法而见如梦幻乾闼婆城阳焰火轮水中月化镜中像。佛言。善男子。言一切法者。谓眼色耳声鼻香舌...(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谓先意问讯以善语故。其意易满以随得少事而知足故。成就不谄曲以如语如说行故。无欺诈稠林行以不诳一切众生故。是名菩萨四种法能作爱乐事。复次菩萨有四种法。能作爱乐事。何者为四。所谓不生恶心以内寂静故。不生痴心以外不颠倒故。不生悭心以观一切事无常故。不生憍慢心以如实知诸法故。是名菩萨四种法能作爱乐事。复次菩萨有四种法。能作爱乐事。何者为四。所谓得甚深心先意问讯故。远离爱染得柔濡爱语故。舍离一切诸心而常不舍菩提心故。深心第一义而随顺世谛故。是名菩萨四种法能作爱乐事故。世尊。是名胜妙法集。复次世尊。菩萨得第一空得大通明。得大自在。善知说于法集爱乐甚深之法。随顺诸众生。毕竟得不可思议希有法者。得柔濡法者。得大通者。得大法师者。得大法王者。得大所作者。作大众生依者。得大通奋迅者。为教化众生不退。而生不生而死不死。所作已成而成菩提。得解脱心而发精进。入于涅槃。而行满足。而求不求。而修行一切智。而问于他。世尊...(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不退转心。修行大喜名为无厌足心。修行大舍名为无垢心。修行大施名为不吝心。修行爱行名为不稠林心。修行利益行名为平等心。修行同事名为最上心。修行空慧名为无分别心。修行无相智名为无念心。修行无愿名为不住心。修行菩提行名为三十七菩提分心。修行进趣行名为念佛心。修行不破坏行名为念法心。修行法界心名为念僧心。修行无量心名为念戒心。修行不取心名为念舍心。修行念天心名为念诸善根。以为诸善根聚集庄严故。以彼胜生为发菩提心。聚集诸善根故。世尊。我依发菩提心说。彼一劫若无量劫而不可尽。如是诸菩萨聚集无量因缘。而发菩提心。是故世尊。菩萨欲推求诸善法者。应于发菩提心中而知而求。世尊。是名胜妙法集。
尔时善生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诸法善生以根本清净故。世尊。何者是诸法根本。世尊。诸法以空为根本。以彼处无诸见故。诸法以无相为根本。以彼处无诸觉观故。诸法以无愿为根本。以彼处无三界烦恼故。诸法以无行为根本。以彼处无作者故。诸法以无我为根本。以彼处不见我行故。诸法以离众生为根本。以彼处不见众生行故。诸法以无命为根本。以彼处见命不行故。诸法不生。以彼处不行...(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是名胜妙法集。
尔时大导师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若菩萨欲先与一切众生大菩提。不为自身证大菩提。若菩萨诸所作业。为一切众生不为自身。而不见众生而不舍大慈大悲心。是名菩萨。世尊。何者是诸菩萨大慈大悲。世尊。若菩萨不见众生。而不舍一切诸善根修行。彼诸善根回向大菩提。是名大慈。若菩萨不舍诸众生所作之事。是名大悲。若菩萨见世间法则是涅槃。而不舍集道精进。是名大慈。若不舍众生。是名大悲。若自身发菩提心。是名大慈。若教化诸众生。是名大悲。若舍内外一切诸物。是名大慈。若舍内外善根。为一切众生。得佛菩提。回向无上道。是名大悲。若净持诸戒不毁不犯。是名大慈。若自持净戒。增长众生净戒。是名大悲。若自修行安隐忍辱乐行。是名大慈。若以安隐乐与诸众生。是名大悲。若于自身常能修行精进之行。为得诸佛无上菩提。是名大慈。若以大精进行。令诸众生得此精进。是名大悲。若于自身常行寂静。是名大慈。若以寂静行。令诸众生...(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法门。闻已随喜有大善根。有大善根庄严诸善知识。善护成就受持闻慧之行。文殊师利。是名菩萨四种法闻此法门能生于信。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更有四种法。闻此法门能生于信。何者为四。所谓常思惟正念。常畏诸不善业。常作大菩提愿。自性质直柔软安隐乐修胜行。文殊师利。是名菩萨成就四种法闻此法门能生于信。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成就四种法。闻此法门不生于谤。何者为四。所谓毕竟成就菩提愿得无生法忍。成就正见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文殊师利。是名得毕竟成就四种法闻此法门不生于谤。文殊师利。菩萨复有四种法。闻此法门能生于信。何等为四。所谓成就闻慧。成就般若成就空。以禅定得大陀罗尼。文殊师利。是名菩萨有四种法闻此法门能生于信。文殊师利。菩萨复有四种法。闻此法门而能了知。何等为四。所谓成就功德庄严。成就闻慧庄严。成就智庄严。成就诸禅定柔软心庄严。文殊师利。是名菩萨四种法。闻此法门而能了知。文殊师利。菩萨复有四法。闻此法门得...(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人能住如实修行。是人名为供养诸佛。须菩提言。善男子。云何能住如实修行。无所发菩萨言。若人能为诸众生发心修行。须菩提言。云何为诸众生发心修行。无所发菩萨言。若能不舍大慈大悲。须菩提言。何等名为菩萨大慈。无所发菩萨言。若有菩萨能舍身命。及诸善根施与众生而不求报恩。是名大慈。须菩提言。何等名为菩萨大悲。无所发菩萨言。若菩萨先与众生无上菩提。然后自证。是名大悲。说此甚深法门时。七万六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百比丘远离诸漏心得解脱。
尔时会中有一天子。名善思惟。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住佛菩提根本行处。佛言。天子。菩萨若能成就深直之心发无上意。是名菩提根本住处。善思惟天子言。如是发心诸菩萨等。以何等法而为境界。佛言。若能修行布施境界。而不悕求报恩等门。若能修行持戒境界。而不分别持戒行门。若能修行忍辱境界。而不见尽灭法门。若能修行精进境界。而不发起修行等门。常行禅境界。而能现见一切法门...(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信。舍于嗔心得一切世间之所爱乐。舍悭嫉心得一切名闻利养。能与众生作依止处。得一切世间之所归依。舍一切供养恭敬赞叹得法喜食得美名闻。施先问讯得清净言音。施于爱语得梵音声。施柔软语得迦陵频伽声。远离嗔恨得诸世间胜妙之身。不诳众生得悉为一切世间所信。不说他过得不入胎。远离杀生得寿无量命。远离劫盗得以虚空而为库藏。舍所爱事得如意宝手。回向菩提得无尽资财。远离邪淫得大丈夫身。远离妄语得口业密。远离两舌得不失菩提心。远离恶口得一切世间赞叹。远离绮语得不坏眷属。远离贪心得无尽藏。远离嗔心得与一切众生而作桥梁。远离邪见得于正见教化众生。住于大乘得佛十力。能施一切不求果报得十八不共法。舍诸所著得四无畏。天子。若我广说如是菩萨无量境界。菩萨无量修行者。乃至百千万亿劫不能穷尽。天子。是名菩萨境界修行。天子。若菩萨如是成就境界如是修行。于得菩提则为不难。善思惟天子言。世尊。云何菩萨名为安隐。佛言。天子。若菩萨常不...(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识。知此本识非法非义非所取非能取。三者修位。修者。常起能起。起修同时。先以智导。排诸障难。出离盖缠。四者行位。行者。离诸行地。心无取舍。极净根利。不动心如。决定实性。大般涅槃。唯性空大。五者舍位。舍者。不住性空。正智流易。大悲如相。相不住如。三藐三菩提。虚心不证。心无边际。不见处所。是至如来。善男子。五位一觉从本利入。若化众生从其本处。舍利弗言。云何从其本处。佛言。本来无本。处于无处。空际入实。发菩提心。而满成圣道。何以故。善男子。如手执彼空。不得非不得。舍利弗言。如尊所说。在事之先。取以本利。是念寂灭。寂灭是如。总持诸德。该罗万法。圆融不二。不可思议。当知是法。即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佛言。如是如是。真如空性。性空智火。烧灭诸结。平等平等。等觉三地。妙觉三身。于九识中皎然明净。无有诸影。善男子。是法非因非缘。智自用故。非动非静。用性空故。义非有无。空...(第0425部~金刚三昧经二卷)
...。菩萨若于此坐必须坐具。我今应当献于天草。即把天草清净柔软。名曰吉祥。菩萨受已铺地而坐。是时诸天谛观菩萨身相可爱。复见白毛围如三寸。右旋婉转有百千色。流入诸相。是诸天子观白毫时。各作是念。菩萨今者惟受我草不受汝草。时白毛中。有万亿菩萨结加趺坐。各取其草坐此树下。一一天子。各见白毫中有如此相。是时吉安天子。而赞叹言。善哉胜士。修大慈悲。慈悲力故得大人相。于其相中无量变现。能满诸天一切善愿。不生诤讼起菩提心。释梵诸天。见于菩萨坐此树下。各献甘露持用供养。菩萨是时。为欲降伏彼六师故不受彼供。天令左右自生麻米。菩萨不食。诸天皆曰。此善男子。不食多日。气力惙然余命无几。云何当能成办菩提。菩萨是时入灭意三昧。三昧境界名寂诸根。诸天啼泣泪下如雨。劝请菩萨当起饮食。作是请时。声遍三千大千世界。菩萨不觉。有一天子名曰悦意。见地生草穿菩萨肉上生至肘。告诸天曰。奇哉男子。苦行乃尔。不食多时。唤声不闻。草生不觉。...(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见已心极酸苦如箭入心。却行之时匍匐而去。如羸驼步。初举足时节节火起。其发黄黑如刺棘林。以自缠身。呼嗟叹息至魔王前。魔王心怒。奋剑竖色即欲直前。魔子谏曰。父王无辜。自招疮疣菩萨行净难动如地。云何可坏。作是谏时。菩萨复以白毫光拟。令魔眷属身心安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饿鬼见白毛。毛端皆有百千万亿诸大菩萨。是诸菩萨亦入胜意慈心三昧。各以右手将左指头。爪端生乳洒灭猛火。猛火灭已即得清凉。自然饱满身心踊悦。发菩提心。因是心故舍饿鬼苦。是诸鬼等自见其身。如似白玉。似琉璃山。似颇梨山。似黄金山。似马瑙山。身诸毛孔似真珠贯。眼目明净似明月珠。身诸烟焰如杂宝云。所执刀杖似七宝台。七宝台内重铺綩綖安置丹枕。左右自然有化梵王。见化菩萨坐于花台。各各异说诸罪人报。汝等前世坐作恶业故。获如此可恶之形说是语时。是诸鬼神有发无上菩提心者。有种声闻辟支佛因缘者。有于来世当生人天胜乐处者。是时魔王忽然还宫。白毫随从直至六天。于其中间。无数天子天女。见白毛孔通中皆空。团圆可爱如梵王幢。于其空间。有百千万恒河沙微尘诸宝莲华。一一莲华。无量无边诸妙白色以为其台。台上有化菩萨。放白毫大人相光。亦复如是。诸菩萨顶有妙莲华其华金色。过去七佛在其华上。是诸化佛。自说名字与修多罗。等无差别。复有诸天宿善根者。见化菩萨一毛孔中生一菩萨。菩萨顶上皆有...(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闇处。八千万岁目无所见。受大虫身婉转腹行。诸情闇塞无所解知。百千狐狼牵掣食之。命终之后生畜生中。五千万身受鸟兽形还生人中。聋盲喑哑疥癞痈疽。贫穷下贱。一切诸衰以为严饰。受此贱形迳五百身。后复还生饿鬼道中。饿鬼道中。遇善知识诸大菩萨。呵责其言。汝于前身无量世时。作无根罪。诽谤不信。堕阿鼻狱。受诸苦恼不可具说。汝今应当发慈悲心。时诸饿鬼闻是语已称南无佛。称佛恩力。寻即命终生四天处。生彼天已。悔过自责发菩提心。诸佛心光不舍是等。摄受是辈。慈哀是等。如罗睺罗。教避地狱如爱眼目。
佛告大王。欲知佛心光明所照。常照如此无间无救诸苦众生。佛心所缘常缘此等极恶众生。以佛心力自庄严故。过算数劫。令彼罪人发菩提心。佛告阿难。云何名十八寒地狱。寒地狱者八方冰山。山十八鬲。复有十八诸小冰山。如颇梨色。此等寒冰满冰山间。如凡莲华。高十八由旬。上有冰轮。纵广正等十二由旬。如天雨雹从空而下。世间自有无慈心者。劫夺无道。抄盗剥脱。冻杀众生。此人罪报。欲命终时。一切刀风化为热火。罪人作念。我今云何不卧冰上。为火所逼。作是念时。狱卒罗刹手执冰轮。如白鹤翔蹑虚而至。罪人见已除热清凉。心便爱念。气绝命终生冰山上。既生之后。...(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三卷
...无余辞。但言阿罗啰。尔时罪人即作是念。我于何时。当免寒冰生热火中。
尔时空中有诸铁鸟。口嘴吐火从空中下。破头啄脑。罪人即死。命终之后。狱卒复以铁叉打地。唤言活活。应声即稣。起已思念。我今身上大火猛炽。愿得前冰以灭此火。狱卒复以冰轮迎接。置与狱中。如是十八鬲中无不经历。此寒地狱寿命岁数。如四天王日月八千万岁。罪既毕已。生贱人中贫穷鄙陋。五百世中为人奴婢。衣不蔽形食不充口。此罪毕已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佛告阿难。云何名黑闇地狱。黑闇地狱者。十八重黑山。十八重黑网。十八重铁床。十八重铁缦。一一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一一缦亦厚八万四千由旬。一一缦间。十八重黑铁围山。罗列如林荫闇此山。世间自有愚痴众生。偷佛法僧灯明。偷盗父母师长和上。谤说法者。亦毁世俗论义师等。不忌尊卑不知惭愧。以此罪故命欲终时。眼有电光睒睒不停。即作是念。我有何罪常见是火。即闭两目。不愿欲见及日月光。命欲终时。狱卒罗...(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
尔时空中无形有声。此处黑闇汝欲往不。罪人闻声寻即起心欲往彼所。气绝命终坐铁床上。如雁王翔落黑闇处。既入中已。刀轮上下斩剉其身。有大铁乌嘴距长利。从山飞来摷啄罪人。痛急疾走求明不得。足下蒺蔾穿骨彻髓。如是慞惶经五百万亿岁。亦如四天王日月岁数。彼人头打诸黑闇山。脑流眼出。狱卒罗刹以铁叉叉还安眼眶。罪毕乃出为贫穷人。眼目角睐盲冥无见。或被癞病人所驱逐。如是罪报经五百身。过是以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佛告阿难。云何名为十八小热地狱。十八小热地狱者。如阿鼻狱亦七重城。七重铁网。无量诸恶以为庄严。自有众生。不顺师教兴恶逆心。不知恩养盗师害师。污师净食坐师床座。捉师钵盂。藏弃不净。作五种恶。云何为五。所谓骂师谤师打师杀师。以诸毒药持以饮师。若沙门婆罗门。作诸非法害师谤师。此罪恶人无有惭愧。剥像破塔劫法宝物。杀伯叔父母兄弟姊妹。如是罪人命欲终时。阿鼻地狱十八狱卒。各以铁叉擎一鬲狱。...(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堕刀山间。是时四山一时俱合。四种刀山割切其身。不自胜持闷绝而死。狱卒罗刹驱蹙罪人令登刀山。未至山顶刀伤足下乃至于心。畏狱卒故匍匐而上。既至山顶。狱卒手执一切刀树。扑杀罪人。未死之间铁狗啮心。楚毒百端。铁虫唼食肉皆都尽。寻复唱活。脚着铁轮从空而下。一日一夜六十亿生六十亿死。如是众多凡十八种。此人罪故遂更增剧。如四天王寿八千万岁。罪毕生世堕在畜生。五百世中身供众口。复五百世受卑贱形。然后乃遇大善知识发菩提心。
佛告阿难。云何名剑轮地狱。剑轮地狱者。纵广正等五十由旬。满中剑树。其树多少数如稻麻竹苇。一一剑树高四十由旬。八万四千剑轮为叶。八万四千剑轮为华。八万四千剑轮为果。八万四千沸铜为枝。世间自有愚痴众生。乐杀无厌。如此罪人临命终时。遇大热病。即作念言。我今身体时热时寒。举身坚强犹如铁砧即作愿言。得金刚剑割却此患。乐不可言。是时狱卒即自化身。如己父母亲友之形。在其人前而告之言。我有秘法...(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在其人前而告之言。我有秘法。如卿所念当用相遗。罪人闻已心甚爱念。急急欲得。气绝命终。如马奔走生剑华中。无量剑刃削骨破肉。碎如豆许。复有铁鸟从树上下挑眼啄耳。有大罗刹手捉铁斧破头出脑。铁狗来舐死已唱活。驱令上树。未至树端身碎如尘。一日之中身经诸树。一夜之中复经诸树。一日一夜杀身如尘不可称数。杀人罪故受如此殃。经八万亿岁生畜生中。身常负重死复剥皮。经五百世还生人中。贫穷短命多病消瘦。过是已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佛告阿难。云何名火车地狱。火车地狱者。一一铜镬纵广正等四十由旬。满中盛火。下有十二轮。上有九十四火轮。自有众生为佛弟子。及事梵天九十六种。出家徒众及在家者。诳惑邪命谄曲作恶。如此罪人欲命终时。风大先动身冷如冰。即作是念。何时当得大猛火聚。入中坐者永除冷病。作是念已。狱卒罗刹化作火车如金莲华。狱卒在上如童男像手执白拂鼓舞而至。罪人见已心生爱着。如此金华光色显赫。照我令热必除寒冷。若得坐上快不...(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罗刹。应声即至化为侍者。执明镜示语罪人言。汝心多着可观此镜。观此镜时。见于镜中有利剑像。即作是念。我今体羸不堪欲事。得此利剑割断我心不亦快乎。作此念时气绝命终。受饿鬼身。诸剑树间忽然化生。生已铁丸从顶上入从口而出。肠胃焦烂躄地。狱卒复以铁叉打扑驱令上树。上一树已铁嘴虫啖。以恐怖故踊身上树。如是展转悉经剑林。一日一夜八万生八万死。罪毕之后生饥馑世及疾疫劫。为人卑贱口气恒臭人所恶见。过算数劫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佛告阿难。云何名五百亿刺林地狱。刺林地狱者。八千由旬满中铁刺。一一刺端有十二剑。树上复有大热铁钳。世间自有愚痴众生。恶口两舌绮语不义语。调戏无节枉说是非。说经典过。毁论义师。如此罪报命欲终时。咽燥舌干。即作此念。得一利刺刺颈出血。令众脉间流注众水不亦快乎。作是念时。狱卒罗刹。化作父母手执月珠。珠头生刺持用拟口。如水欲渧。罪人欢喜。我所愿者今已得果。作是念已气绝命终。如大电顷生刺...(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利刺刺颈出血。令众脉间流注众水不亦快乎。作是念时。狱卒罗刹。化作父母手执月珠。珠头生刺持用拟口。如水欲渧。罪人欢喜。我所愿者今已得果。作是念已气绝命终。如大电顷生刺林间。既生之后狱卒罗刹。手执铁钳拔舌令出。八十铁牛有大铁犁耕破其舌。刺林诸树有风吹来扑打其躯。一日一夜六百生六百死。过是已后得生人中。唇咃面皱语言蹇吃。如此罪人。体生诸创脓血盈流。经五百世人所恶见。过是已后。虽有所说人不信受。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佛告阿难。云何名五百亿铜柱地狱。铜柱地狱者。有一铜柱状如大山。高六百由旬。下有猛火。火上铁床上有刀轮。诸刀轮间有铁嘴虫。铁乌在傍。世间自有愚痴众生。贪惑滋多染爱不净。犯邪淫行。非处非时行不净业。设有比丘比丘尼。婆罗门等诸梵行者。若于非时非处犯不净法。乃至一切犯邪行者。作不净业。如此罪人临命终时。举身反强振掉不定。犹如弓弩不自胜持。即作此念。得一坚大铜铁柱者。缚此身体令不动摇。狱...(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若是女人见端正男心生爱着。从铜柱上欲投于地。铜柱贯身铁钢络颈。铁嘴诸虫唼食其躯。落铁床上。男女俱时六根火起。有铁嘴虫从眼而入。从男女根出。若污戒者。别有九亿诸小虫辈。如瘭疽虫有十二嘴。嘴头出火唼食其体。此邪淫报。一日一夜九百亿生九百亿死。罪毕乃出生鸠鸽中。受鸠鸽身经五百世。复生龙中经五百身。后生人中。无根二根及不定根。黄门之身经五百世。设得为人。妻不贞良。子不慈孝。奴婢不顺。过是已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佛告阿难。云何名五百亿铁机地狱。铁机地狱者。有一铁床纵广正等四百由旬。上安诸[撼-咸+巳]。[撼-咸+巳]间皆有万亿铁弩。铁弩镞头百亿锋刃。世间自有愚痴众生。为贪欲故。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顺善教。杀害众生食诸奸人。此人罪报命欲终时。身体振动。身诸六窍汁自流出。如此罪人。见自己床如兜罗绵。即生是念。何时得一坚冷之处。安身卧眠不亦快耶。作是念时狱卒罗刹。以叉擎床。敷大榻[登*毛]至罪人所。罪...(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如此罪人。见自己床如兜罗绵。即生是念。何时得一坚冷之处。安身卧眠不亦快耶。作是念时狱卒罗刹。以叉擎床。敷大榻[登*毛]至罪人所。罪人见已心生欢喜。欲卧榻[登*毛]。气绝命终生铁机上。万亿铁[撼-咸+巳]关从下动。铁[撼-咸+巳]低昂。无量铁弩同时皆张。一一铁箭射罪人心。一日一夜六百亿生六百亿死。如是罪人受罪毕已。生畜生中经五百世。还生人间。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堕刑狱恒受鞭挞。过是已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佛告阿难。云何名铁网地狱。铁网地狱者。八十九重诸铁罗网。一一网间百亿铁针。一一铁针施五关[撼-咸+巳]。世间自有虚妄众生。邪心谄曲妖媚惑人。心怀呓贼昼夜恶念。刹那刹那顷成就恶念。此人罪报临命终时。身体搔痒。即作此念。得一束针镵刺疥虫不亦乐乎。作是念时。狱卒罗刹化为良医。手执利针唱言治病。罪人心喜。气绝命终生铁网间。[打-丁+聿]身下过众[撼-咸+巳]皆动。无量诸针射入毛孔。如是...(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我屋宅如处闇室。作是念已。狱卒罗刹化为悭人。幻收财物至罪人所。以火焚之。罪人心喜气绝命终生火山上。犹如融铜铸铁窟中。既入窟中剑虫刀虫唼食其躯。烟熏其眼不见火炎。周慞惶怖东西驰走。头打铁山铁丸上下。从顶而入从足而出。一念顷死一念顷生。罪毕乃出生饿鬼中。其身长大数十由旬。咽如针筒腹如大山。东西求食融铜灌咽。经八千岁乃得苦毕。生食唾鬼食脓鬼食血鬼中。罪毕复生厕神猪狗。罪毕复生贫穷卑贱无衣食处。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佛告阿难。云何名铁丸地狱。铁丸地狱者。八十由旬满中铁城八十八鬲。一一鬲中有五刀山持用覆上。下有十八大恶铁蛇。蛇皆吐舌舌出铁剑。剑头火然。世间自有愚痴众生。毁辱布施言施无报。劝人藏积。如是痴人。向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及一切众说施无因亦无果报。如此罪人临命终时。颈强脉缩回转不语。不喜见人低视而卧。心中但念。我积财宝得与我俱快不可言。狱卒罗刹化作其妻。捉热铁丸化作宝器。在其人前语言。我...(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藏积。如是痴人。向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及一切众说施无因亦无果报。如此罪人临命终时。颈强脉缩回转不语。不喜见人低视而卧。心中但念。我积财宝得与我俱快不可言。狱卒罗刹化作其妻。捉热铁丸化作宝器。在其人前语言。我随汝死婉转相着终不相离。气绝命终生铁城中。东西驰走铁蛇出毒缠绕其身。节头火然。即作是念。愿天爱我降注甘雨。应念即雨大热铁丸。从顶而入足下而出。罪毕乃为贫穷孤独喑哑之人。是人岁数如铁窟说。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佛告阿难。云何名尖石地狱。尖石地狱者。有二十五石山。一一石山有八冰池。一一冰池有五毒龙。世间自有愚痴众生。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优婆塞优婆夷。九十五种诸梵志等。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或犯轻戒久不忏悔。心无惭愧犹如猿猴。此人罪报命欲终时。心下气满腹胀如鼓。饮食噎吐水浆不下。即作是念。得一石尖塞我咽喉不亦快乎。作是念时。狱卒罗刹化作良医。幻捉石尖作大药丸。着其口中告言闭口...(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往生铜山间。铜车轹颈。狱卒罗刹以钳[木*宅]口饮以烊铜。饮烊铜已迷闷躄地。唱言饥饥。寻时狱卒擘口令开。以铜铁丸置其口中。吞十八丸节节火然。东西驰走经于一日。尔乃命终。狱卒唱言。汝前身时谄谀邪见悭贪嫉妒。以是因缘受铁丸报。或曾出家毁犯轻戒久不悔过。虚食信施。以此因缘食诸铁丸。此人罪报亿千万岁不识水谷。受罪毕已还生人中。五百世中言语[口*蹇]吃不自辩了。以宿习故。食后啖炭及啖土块。过是以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六
观四无量心品第五
尔时世尊。说是语时佛心力故。十种白光从佛心出。其光遍照十方世界。一一光中无量化佛乘宝莲华。时会大众见佛光明。如颇梨水或见如乳。见诸化佛从佛胸出入于佛脐。游佛心间乘大宝船。经往五道受罪人所。一一罪人见诸化佛。如己父母善友所亲。渐渐为说出世间法。是时空中有大音声告诸大众。汝等今者应观佛心。诸佛心者是大慈也。大慈所缘缘苦众生。
...(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丘虽复出家犹怀憍慢。和上为说甚深妙法般若波罗蜜大空之义。王子闻已谬解邪说。比丘灭后即作此言。我大和上空无智慧。但能赞叹虚无空事。愿我后生不乐见也。我阿阇梨智慧辩才。愿于生生为善知识。王子比丘作是语已。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教诸徒众皆行邪见。虽持禁戒威仪不缺。以谬解故命终之后。如射箭顷堕阿鼻狱。八十亿劫恒受苦恼。罪毕乃出为贫贱人。五百身中聋痴无目。千二百身恒为人婢。佛说是时。末利夫人有五百婢。忏悔自责发菩提心。愿于来世解深空法。
佛告大王。尔时和上者今我身是。阿阇梨者今罗睺罗是。王子比丘此老母是。徒众弟子今日邪见女等。发菩提心者是。佛说此时。舍卫城中二万优婆塞。发菩提心得念佛定。常于定中见佛说法。佛告父王。邪见恶人见佛行时。尚得如此无量福德。何况观佛行及像行者。
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为说妙法。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从金刚际。金刚为轮。金刚为根。金刚为花。花花相次出阎浮提。时四龙王难陀。跋难陀。阿...(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来世雄出现于世。必当利益一切众生。昔弘誓愿今已得满。不舍众生此语不虚故。我自见心想境界未来众生亦当如是想佛真身。佛告梵天。如汝所说真实不虚。未来众生但发是念。得无量福身相具足。何况忆想。佛说是语时。净饭王及诸释子。比丘尼优婆夷。同时俱起礼佛而退。
尔时父王还至宫中。为诸婇女说佛相好。千二百五十婇女。闻佛白毫相心生欢喜。除百万亿那由他生死之罪。空中有声告诸女言。汝闻佛相除诸罪咎。应发无上三菩提心。闻是语已。即见空中无量诸佛。见诸佛已。亦皆同时得念佛定。时诸比丘。即从坐起敬礼佛足。绕佛七匝却住一面。
尔时阿难偏袒右肩。合掌长跪白佛言。世尊。佛说三十二相余有一相。如来云何不显说耶。尔时世尊。敕诸比丘各令还坐。尔时世尊。自化左右作五百亿宝山。一一宝山有四佛坐。四佛世尊赞叹念佛。佛即微笑。口五色光舌十四光。如此光明化成一佛。其佛脐中流出五水。其色各异。一一色中有九亿菩萨。一一菩萨...(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犹如盛火焚烧我等。说是语时。见虚空中一切化佛。广为诸女说不净观。所谓九想十想三十想数息安般。诸女闻说不净观。法乐禅定乐不乐爱欲。尔时世尊。还摄身光端坐金床。大众云集还到佛所。波斯匿王白言。世尊。如来出世多所利益。乃于此处现大光明。况余身分无量功德。一切诸天在虚空中。亦赞如来百千梵行。如来梵行乃得如此。胜阴马藏没无处所。显出金华化佛无数。是持戒报功德巍巍。时诸女人闻此说已。四千女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千女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二千女人于未来世过十二劫。次第当得辟支佛道。长者如闾达。见佛现化恶魔女人赞言。善哉善哉。如来昔者破波旬军。今化诸女与本无异。此相现时无量诸天发菩提心。波斯匿王所将士众有五百人。求佛出家须发自落。身所著衣变成袈裟。应时即得阿罗汉道。是时大众见马王藏。心欢喜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礼佛而退。佛告阿难。我昔夏安居时。波罗奈国有一淫楼。楼上有女名曰妙意。昔日于佛有重因缘。我与难陀及将汝。往此淫女舍日日乞食。此女于我不曾恭敬。于难陀所偏生爱着。已经七日女心念言。沙门瞿昙若能遣弟难陀阿难。从我愿言我当种种供养沙门。佛告阿难难陀。汝从今日莫往彼村。世尊自独...(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百亿化佛。结加趺坐坐师子床。
尔时释迦文佛告弥勒菩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五苦众生。犯禁比丘不善恶人。五逆诽谤。行十六种恶律仪者。为如是等说除罪法。尔时阿难白佛。世尊。佛涅槃后此等愚人。无依无怙无归依处。云何如来说除罪法。
佛告阿难。汝于佛法心未具解。如我在世归依我者。名归依佛名归依法名归依僧。佛灭度后浊恶世中。诸众生等欲除罪咎。欲于现世得须陀洹至阿罗汉。欲发三菩提心。欲解十二因缘。当勤修习观佛三昧。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在世众生现见。观佛相好。观佛光明。尚不了了。况佛灭后佛不现在。当云何观。
佛告阿难。佛灭度后现前无佛当观佛像。观佛像者。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一切众生欲观像者。先入佛塔以好香泥及诸瓦土涂地令净。随其力能烧香散华供养佛像。说已过恶礼佛忏悔。如是伏心经一七日。复至众中涂扫僧地除诸粪秽。向僧忏悔礼众僧足。复经七日。如是供养...(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告阿难。佛灭度后佛诸弟子。欲观十方佛者。于念佛三昧中但知粗相。当自然知无量妙相。如是观者是名正观。若异观者名为邪观。得此观者见佛无数不可限量。入此定者名见一切诸佛色身。亦得渐渐入三空门。游此空者诸佛力故心不着空。于未来世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名不忘菩提之心正顺佛道。说观十方佛时。十方佛坐金刚山百宝窟中。各申右手摩阿难顶告言。法子。汝持佛语。为未来世诸众生等。当广宣说慎勿妄传。当为坚发三菩提心行念佛定正受者说。
佛告阿难。此念佛三昧若成就者。有五因缘。何等为五。一者持戒不犯。二者不起邪见。三者不生憍慢。四者不恚不嫉。五者勇猛精进如救头然。行此五事。正念诸佛微妙色身令心不退。亦当读诵大乘经典。以此功德念佛力故。疾疾得见无量诸佛。见诸佛者。独一心净不与他共。应当供养十方诸佛。云何供养。是人出定入塔见像念持经时。若礼一佛当作是念。正遍知诸佛心智无有限碍。我今礼一佛即礼一切佛。...(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佛白毫相。如是受持。亦名逆顺观如来身分。亦名一一毛孔分别如来身分。亦名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智慧光明。亦名观佛三昧海。亦名念佛三昧门。亦名诸佛妙华庄严色身。亦名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果报所得微妙色身经。汝好受持慎勿忘失。佛说是语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菩萨大众。天龙八部一切鬼神。闻佛说是微妙身相。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有得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道因缘者。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得无生法忍者。数甚众多不可称说。时诸大众闻佛说法恭敬顶礼。奉行佛语作礼求退。是时阿难即从座起。合掌长跪白言世尊。如来今者一切身相皆已说竟。唯不显说无见顶相。唯愿天尊。少说顶相光明瑞应。令未来世凡愚众生知佛胜相。尔时世尊即入顶三昧海。令佛顶上肉髻之中一一毛孔踊出琉璃光。其光如水蠡文右旋。遍满十方无数世界。如百亿世界微尘数海。如是八万四千诸毛发中。皆出是水相。一一水相复过是百千万倍数不可知...(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于诸国土处处聚落有人民处城市巷陌。宣王优命。诸人当知。大转轮王见诸人民一切众生。没于苦海未能出恶。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剜身千灯求于半偈。诸人今当感大王大慈悲心。应当书写此偈读诵玩习。思惟其义如说修行。诸人闻是语已。心生欢喜。异口同音赞大王言。善哉善哉。大王。真是大慈悲父。为诸众生修此苦行。我等应当速往书写。或纸或帛。或于石上。或于树木瓦砾草叶蹊径要路多人行处。亦皆书写。其见闻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大王即燃千灯供养大师。其明远照十方世界。其灯光中亦出音声说此半偈。其闻法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光上照乃至忉利天宫。其灯光明悉能蔽隐诸天光明。时忉利天王。见此光明远照天宫。即作是念。以何因缘有此光明。即以天眼观于世间。见是大转轮王以大慈悲熏修其心。为一切众生故。剜身千灯供养大师。为度一切众生故。是故我等今当往于世间。劝戒佐助令心欢喜。即下世间化作凡人。往诣王所问大王言。剜身千灯修此苦行。为求半偈何所作为。报言。善男子。我为一切众生故。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化人即复释...(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偈。其闻法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光上照乃至忉利天宫。其灯光明悉能蔽隐诸天光明。时忉利天王。见此光明远照天宫。即作是念。以何因缘有此光明。即以天眼观于世间。见是大转轮王以大慈悲熏修其心。为一切众生故。剜身千灯供养大师。为度一切众生故。是故我等今当往于世间。劝戒佐助令心欢喜。即下世间化作凡人。往诣王所问大王言。剜身千灯修此苦行。为求半偈何所作为。报言。善男子。我为一切众生故。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化人即复释身。光明威耀曒然炳着。时天帝释报大王言。作是供养。愿求天王耶。魔王梵王耶。是时转轮圣王报天帝释言。我亦不求人天尊贵。正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众生故。不安者安。不解者解。未度者度。未得道者欲令得道。天帝释言。大王今者不乃愚耶。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久受勤苦乃可得成。汝今云何欲求无上道耶。报天帝释言。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于无上道。汝今虽发是言吾...(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成。汝今云何欲求无上道耶。报天帝释言。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于无上道。汝今虽发是言吾不信也。时转轮圣王即于天王释前。立此誓言。我若不真实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欺诳天王释者。使我千疮终无愈时。若不尔者血当为乳千疮平复。说是语时即复如故。天王释言。善哉大王。真是大悲。修大悲者如是苦行。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三菩提时要先度我。时天帝释放大光明遍照王身。与百千诸天俱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大子。见其父王身疮平复欢喜无量。即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向父。异口同音俱发声言。未曾有也。今者父王真是大悲愍伤一切。王报太子。汝等若是孝子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太子闻是语已心生欢喜。感于父王重恩分故。寻声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万夫人百千婇女亦复如是。
尔时众中有七十恒河沙等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无量天人及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见闻是已。皆发道心欢喜而去。
发菩提心品第四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仰白如来。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喜无量。即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向父。异口同音俱发声言。未曾有也。今者父王真是大悲愍伤一切。王报太子。汝等若是孝子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太子闻是语已心生欢喜。感于父王重恩分故。寻声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万夫人百千婇女亦复如是。
尔时众中有七十恒河沙等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无量天人及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见闻是已。皆发道心欢喜而去。
发菩提心品第四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仰白如来。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发菩提心云何而发。菩萨因何事故。所以能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立大誓愿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波罗蜜。是则名为自利。亦名利他。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身口意等三业诸恶。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间所有誓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菩萨摩...(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掌仰白如来。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发菩提心云何而发。菩萨因何事故。所以能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立大誓愿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波罗蜜。是则名为自利。亦名利他。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身口意等三业诸恶。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间所有誓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有五事。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四者功德。五者增长。菩萨若能发菩提心。则得名为菩萨摩诃萨。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初发菩提心。即能摄取一切善法。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修行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发心终不能得。是故发心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菩萨摩诃萨见苦众生心生怜愍。是故菩萨因慈悲心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能习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发心名为根本。发菩提心故行菩萨尸罗。是故发心名根名因。名枝名叶。亦名华名果。亦名为子。菩萨发心毕竟不毕竟。毕竟者乃至得阿耨...(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身口意等三业诸恶。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间所有誓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有五事。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四者功德。五者增长。菩萨若能发菩提心。则得名为菩萨摩诃萨。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初发菩提心。即能摄取一切善法。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修行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发心终不能得。是故发心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菩萨摩诃萨见苦众生心生怜愍。是故菩萨因慈悲心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能习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发心名为根本。发菩提心故行菩萨尸罗。是故发心名根名因。名枝名叶。亦名华名果。亦名为子。菩萨发心毕竟不毕竟。毕竟者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退失。不毕竟者有退有失。退有二种。毕竟退。不毕竟退。毕竟退者。终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推求修习其法。不毕竟退者。求菩提心修习其法。是菩提心有四种。一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若见若闻诸佛菩萨不可思议事。尔时即生信敬之心。作是念言。佛菩萨事不可思议。若佛菩萨不可思议事。是可得...(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世尊。告弥勒菩萨善男子等大众。当知尔时波罗奈大王者今现我父悦头檀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是。忍辱太子者今我身是。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衣被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其事如是。以此因缘自致成佛。今此宝塔从地踊出者。即是我为其父母舍此骨髓及其身命。即于此处起塔供养。我今成佛即踊现其前。
尔时大众中无量人天诸龙鬼神。闻是语已。悲喜交集泪下满目。异口同音赞叹如来百千功德。寻时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无量百千众生。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无量人。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复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当知。如来今者真是孝养父母。
复次菩萨本知母人之德。以其本愿如是生如来身。以生如来满本愿故。不堪受其礼故。因其将终。尔时大众异口同音赞叹摩耶。善哉摩耶得生如来。天人世间无与等者。
尔时闼婆摩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摩耶夫...(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不乐。而作是言。我虽生是五百太子。虽复出家。而无一人能发菩提之心。即立誓愿。我供养是五百辟支佛。并起五百塔供养舍利功德。悉以回向普及一切众生。令我来世不用多生诸子而不能发菩提之心。但生一子能发道心。现世出家得一切智。
佛告阿难。尔时鹿母夫人者。今摩耶夫人是。摩耶夫人供养五百辟支佛。及修无量善业。是故今者得生如来身。佛说此法时。有无量百千人天。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有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摩耶夫人过去世时造何业行。生畜生中为鹿女也。佛告阿难。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摩耶夫人宿世行业因缘。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化。灭度之后于像法中。尔时有国号波罗奈。其国有一婆罗门。唯生一女。其父命终。婆罗门妇养育此女。年转长大。其家唯有一果园。其母以女守园自往求食。既自食已。...(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莲华承足。愿力因缘。今得值五百辟支佛礼事供养。尔时以一恶言不知其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以是恶口因缘。五百身中生鹿腹中。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佛说此经时。有千优婆塞优婆夷。慎护口过。即得初果。复有无量比丘比丘尼。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无量人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辟支佛心。一切大众闻佛说法。欢喜奉行。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与阿难入王舍城。乞食已还出城。于城门外有大深坑。时王舍城人担持大小便利。弃是坑中。天雨恶水亦入其中。尔时此洸水中有一虫。其形似人。众多手足。遥见如来擎头出水。视于如来流泪满目。如来见已。愍而哀伤惨然不悦。即还耆阇崛山。尔时阿难敷尼师檀。如来坐上结加趺坐。尔时阿难观察众心问如来言。世尊。向所见洸屎中虫者。先世造何业行。生...(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于初夜时道眼遥见。过夜至旦。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已。往诣崄路至彼狗所。持食与之。因为说法示教利喜。狗闻法已惭愧不乐。却后一七。罪毕得出生于人中。
佛告阿难。尔时白狗者。今均提沙弥是。由过去世毁骂贤圣堕在恶道。由寻能改惭愧忏悔发誓愿故得遇善友。遇善友故罪毕得出生于人中。遇佛世尊即得漏尽。佛告阿难。当念父母及善知识恩。是故知恩常当报恩。善知识者是大因缘。佛说此法时。无量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声闻辟支佛心。一切大众闻佛说法。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四
恶友品第六
尔时世尊大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尔时如来凞怡微笑。从其面门放大光明。青黄赤白。名曰大悲。远照十方。上至阿迦腻吒天。下至十八地狱。照提婆达多身。身诸苦痛即得安宁。尔时大众异口同音赞叹如来。善哉善哉。世尊。真是大慈。真是大悲。能于怨亲其心平等。提婆达多。常怀恶心毁害如来。而世尊不...(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举要言之。一切众生所须乐具。皆悉充足。菩萨修大慈悲行檀波罗蜜。给足众生一切乐具。其事如是。
佛告阿难。尔时波罗奈大王者。今现我父悦头檀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尔时恶友太子者。今提婆达多是。尔时善友太子者。今我身是。阿难。提婆达多过去世时。常怀恶心毁害于我。而我以忍辱力。常念施恩。因乃得济。况今成佛。佛说此法时。无量百千人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复有无量百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无量百千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阿难白佛言。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佛言。此经名佛报恩方便给足一切众生。众会闻经。欢喜作礼而去。
复次提婆达多。虽复随佛出家。嫉妒情深规望利养。虽复能多读诵六万香象经。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是人与阿阇世王。共为亲善。心相爱念信用其言。时提婆达多报阿阇世王言。汝可作新王。我亦欲作新佛。阿阇世报言。此事不然。父王存在。提婆达多言。汝应除之。我亦欲灭佛。...(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时舍利弗作如是无量利益已。告于大众而作是言。我今何心。见于如来入般涅槃。作是唱已。即升虚空。身中出火即自烧身。取于涅槃。尔时大众恋慕舍利弗。目不暂舍心生恋慕。举声大哭尘土坌身。日无精光天地大动。尔时大众收取舍利起塔供养。尔时有无量百千大众围绕塔。念舍利弗故心生苦恼。猖狂而行忘失正念。
尔时如来以慈悲力。化作舍利弗在大众中。尔时大众见舍利弗。心生欢喜忧苦即除。因欢喜心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阿难以如来神力故。观察众心咸皆有疑。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叉手长跪而白佛言。世尊。舍利弗以何因缘。先如来前而取灭度。令诸大众忧苦如是。佛告阿难及诸大众。舍利弗不但今日先如来前而取灭度。过去世时。亦不能忍见我。先取灭度。阿难白佛言。世尊。舍利弗过去世时。先取灭度其事云何。佛言。善听。乃往过去阿僧祇劫。尔时有国名波罗奈。其波罗奈王名曰大光明。大光明王主六十小国八百聚落。其王常怀...(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即收大光明王所余身骨起塔供养。佛告阿难。尔时第一大臣。闻大光明王以头布施心不堪忍。寻自舍命者今舍利弗是。尔时大光明王者今则我身释迦如来是。菩萨如是修习苦行。誓为众生念诸佛恩。是故超越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闻于如来欲入涅槃眼不忍见。先取灭度与本不异。过去世时不忍见我舍于身命。我于此后园在此一树下。舍转轮王头布施数满一千。况余身分身体手足。说是苦行因缘时。有无量百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无量百千人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果。复有无量百千人发声闻辟支佛心。一切大众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闻佛说法欢喜而去。
复次摩伽陀国有五百群贼。常断道劫人。枉滥无辜。王路断绝。
尔时摩伽陀王即起四兵而往收捕。送着深山悬崄之处。即取一一贼。挑其两目刵劓耳鼻。尔时五百群贼身体苦痛命在呼噏。尔时五百人中有一人。是佛弟子告诸大众。我等今者命不云远。何不至心归命于佛。
尔时五...(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愧。而我今日不应作恶。为利众生及诸同伴。尔时众伴复作是言。汝自杀人于我何益。答众人言。此是恶贼欲谋害众伴。为是伴故断此人命。令伴安隐还家。而我罪报甘受地狱。尔时五百伴人举声大哭。悲喜交集而作是言。天下所重无过于命。所畏无过于死。所以然者。一切众生皆舍金银珍宝国城妻子衣服饮食为救身。命我等众伴便为更生。作是语已。此婆罗门子。为众生故不辞众苦及三恶报。我等今日当念重恩。报重恩者。今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语已即令发心。尔时五百群贼复作是言。卿是胜人纯善之人。云何乃能作是大恶。婆罗门子言。我诚知不应作是大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并护汝等身命故。尔时群贼而作是言。卿自杀人于我何益。时婆罗门子报诸贼言。我先知汝等在此。但我默然。不告语国王及我诸伴。以是故令汝等身命安隐。尔时诸贼闻是语已而作是念。我等身命便为更生。即前合掌向是童子。善哉大士修大悲者。愿敕我等何所作为。答曰。我所作者。唯当速发无上...(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是胜人纯善之人。云何乃能作是大恶。婆罗门子言。我诚知不应作是大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并护汝等身命故。尔时群贼而作是言。卿自杀人于我何益。时婆罗门子报诸贼言。我先知汝等在此。但我默然。不告语国王及我诸伴。以是故令汝等身命安隐。尔时诸贼闻是语已而作是念。我等身命便为更生。即前合掌向是童子。善哉大士修大悲者。愿敕我等何所作为。答曰。我所作者。 |
|
|
|
|
|
|
|
唯当速发无上菩提之心。尔时诸贼为报恩故。寻声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阿难。菩萨勤求精进。欲庄严菩提。欲报佛恩。常当忆念一切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当知。尔时婆罗门子。岂异人乎则我身是。以是因缘超越九劫。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菩萨修大方便知恩报恩。佛在竹园精舍。有一比丘身患恶疮。形体周匝脓血常流。众所恶贱无人亲近。住在边外朽坏房中。尔时如来即示神力。隐蔽大众令无知者。如来独往病比丘所。随其所须取水洗之。思惟是已。令欲界一切诸天知之。释提桓因与诸眷属无量...(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密共要言。若当有人犯官事者。汝当苦治威恩随汝。若得财贿与我共之。尔时五百常行鞭杖。得财多者便令不着。若无财者或致失命。以此为常。时有优婆塞。犯小官事。将付五百应受鞭楚。闻是优婆塞是好善人便令无著。于楚毒中而得脱难。以是因缘欢喜无量。憍尸迦当知。尔时五百者今病比丘是。优婆塞者今我身是。是故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轻恩重报。乃至正觉心常不忘。尔时释提桓因及无量天众欢喜无量。有四万八千诸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菩提心已作天伎乐各还所止。佛告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知恩报恩。当行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至心听法。三者思惟其义。四者如说修行。复有四法。一者随法不随人。二者随义不随字。三者随智不随识。四者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行此八法名为知恩。复行八法是名报恩。何等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复行四事。是名知恩。亦名报恩。一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愍。以修慈因缘故。二者见苦众生目不...(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随法不随人。二者随义不随字。三者随智不随识。四者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行此八法名为知恩。复行八法是名报恩。何等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复行四事。是名知恩。亦名报恩。一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愍。以修慈因缘故。二者见苦众生目不暂舍。起悲因缘故。三者见师长父母有德之人心情欢悦。起喜因缘故。四者见怨家众生心不嗔恚。修舍因缘故。尔时阿难即整衣服前白佛言。世尊。如来初发菩提心时知恩报恩。行初四事其义云何。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世。名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教导有缘。有缘已尽。迁神涅槃。正法像法灭已。有国名波罗奈。人民炽盛国土丰熟。其王常以正法治国。不柱人民。其国有山名仙圣山。其山常有五百辟支佛止住其中。多有五通神仙亦住其中。尔时多有诸禽兽等而来依附。有一师子名曰坚誓。身毛金色。有大威武。力敌于千...(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愍敷演。云何住无生际而复住此。佛告文殊师利等言。我云何住无量乐世界。为无量慧功德积聚地自在王佛而复住此。莫作是说。住无生际云何住彼而复住此。如来身无边所为亦无边。如来不可称所为亦不可称。如来身无量所为亦无量。央掘魔罗。云何而生不生之身。以如是义咨问如来。如来今当为汝解说。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为说。哀愍安乐一切众生。佛告央掘魔罗。我于无量百千亿劫。具足修行十波罗蜜摄取众生。无量众生未发菩提心者开化令发。我于无量阿僧祇劫。具足修行无量波罗蜜诸善根故。生不生身。
尔时央掘魔罗。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身住实际而复生耶。佛告央掘魔罗。汝与文殊师利俱。至北方过二恒河沙刹。有国名不实电光鬘。佛名毗楼遮那如来应供等正觉。在世教化。汝与文殊师利俱往问言。释迦牟尼佛云何住于实际而住娑婆世界。尔时二人受教即行。犹如雁王陵虚而去。往诣不实电光鬘刹毗楼遮那佛所。稽首礼足。具以上事咨问彼佛。...(第0430部~央掘魔罗经四卷)
...在于相。远善知识为恶知识之所摄取。诸菩萨辈。知一切法皆不可得。欲令无著欲令觉故。即以无量种种名花或水陆生或金银花普散佛上。以精诚意欢喜胜妙无有缺减。令诸众生生欢喜故。赞叹世尊。以偈问曰。
菩萨游何处 何者是父母
住止于何处 何等为眷属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报彼无所有菩萨言。
勇猛空游处 般若母佛父
佛塔为住处 诸菩萨眷属
游六波罗蜜 菩提心父母
三昧为住处 诸福为眷属
尔时无所有菩萨。从佛世尊闻此偈已欢喜随顺。复以偈颂问世尊曰。
善能说此言 一切智无碍
随喜于此言 复问人中上
以何为因缘 用何方便智
触证于何法 当觉知云何
尔时世尊以偈报彼无所有菩萨言。
勇猛菩提缘 方便摄众生
证诸法空已 智者觉菩提
尔时无所有菩萨闻此偈已...(第0435部~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
尔时无所有菩萨随喜此偈。而复称赞。以偈问曰。
善能说此言 一切智无碍
随喜于此言 复问人中上
当作何业已 彼种子云何
彼等多有财 恒常无有尽
复能施一切 舍施无悭吝
身肉财头等 彼皆悉能舍
尔时世尊闻此问已。为无所有而为解释。复说偈言。
恒常于三宝 供养不疲倦
若复断世间 彼智者供养
所发菩提心 为乐众生故
彼荷担菩提 为他说受用
一切一切智 为与众生说
是故彼有财 一切时无尽
作如是业已 种如是子已
一切所生处 福饶多有财
若粗若细食 饮已净如法
若得新衣服 先他后自着
是故生生中 一切具足胜
不加用功力 而得无尽财
是故一切施 舍施无悭吝
身肉及与头 彼等无不施 ...(第0435部~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 常起怜愍意
于众生如是 故得腹平正
菩萨及父母 供养不疲倦
是故彼眷属 常顺如自身
世尊诸长宿 及有尊上者
若承事彼等 调柔心谦下
是故彼眷属 随顺如自身
彼无有分别 一切平等心
以四摄摄他 能摄多众生
是故彼眷属 当得如自身
教行诸善利 于不思众生
是故彼眷属 随顺如自身
和合菩提心 于不思众生
是故彼眷属 随顺如自身
彼等无不舍 于诸众生所
故彼眷属等 随顺如自身
于诸众生等 当共同一事
是故诸众生 常共为眷属
己所有爱物 能以施于他
不念失分别 是故多眷属
尔时无所有。复以偈颂。问世尊曰。
善说此语言 诸智具足体
随喜于此言 复问人中上
云何彼念净 当有...(第0435部~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着 断灭及常等
彼于中边中 亦复无依住
尔时世尊。以偈报言。
不攀缘分别 超越世语言
知诸法平等 彼得无染着
尔时无所有菩萨。复以偈颂。问世尊曰。
善说此语言 诸智具足体
随喜于此言 复问人中上
何缘见恶行 能缚此世间
舍一切诸趣 能净业思报
尔时世尊。以偈报曰。
当近善知识 若发菩提心
是故离恶行 当净于佛智
尔时无所有菩萨。复以偈赞。问世尊曰。
善说此语言 诸智具足体
随喜于此言 复问人中上
何缘想行智 一切皆无有
真实空法中 彼当得无疑
何缘得辩才 能分别诸句
知于众生行 如是为说法
云何四轮中 常得于彼住
彼不堕八难 当得此闲处
当取何头陀 当行何苦行 ...(第0435部~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
善说此语言 诸智具足体
随喜于此言 复问人中上
何缘舍诸身 当无一切苦
平等到诸界 当舍寿命行
若复右胁卧 若结加趺坐
或复起立住 或复当合掌
说甚深法时 般若波罗蜜
一切诸佛法 不住寂诸法
或见成佛时 或赞叹诸法
所有说诸法 定意于彼听
当舍故身体 后生新身体
从家至于家 生发菩提心
不迷调伏念 一念正住定
云何当舍命 当复现神通
为我解此问 无边智聚者
于中略当知 如调伏所说
所有诸功德 无量不思议
一切胜具足 彼等当成就
教师为我说 如有实如相
若闻是功德 一切当供养
当护十善已 无疑于空法
具四种梵行 一切皆成就
不得于六根 及一切三界
一切得自在...(第0435部~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
有何实体相 彼有何色住
云何而得证
尔时世尊。以偈报彼恶心难调害人者言。
若有自觉知 自已无众生
一切法中智 彼是佛神通
众生有着心 教于空法中
如是教众生 当得佛神通
众生有着心 当一心普觉
亦不当发心 此是佛神通
所有诸佛刹 即知一佛刹
彼此不相入 此是佛神通
知诸法不生 能发菩提心
诸众生一生 故言佛神通
忍言为神通 忍法体亦尽
入于一切法 亦无有所住
彼住佛神通 一切法无疑
无疑无生法 故彼得授记
成熟众生故 当清净佛刹
于多劫修行 当得佛智故
觉知诸佛空 一切最为上
度佛法彼岸 成熟众生故
佛声及神通 文义皆能证
于秘密教中 即得度彼岸
无边不可取...(第0435部~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施他财已后不得言还是我物。彼于彼财不得自在。如是善男子。汝今以身已施于佛。汝今既作如是之言。我当来世当得作佛得忍授记。善男子。汝于今者更欲何作。彼闻此已即生疑念。我今云何我今云何。如是思念。彼时即复闻无所有菩萨声言。善男子。汝今莫作。善男子。汝应还念诸佛神通。如汝信解。应如是报彼向无名菩萨所问。闻此言声即生辩才。明见前来无有身心。无言无说。无施无戒。无忍无进。无禅无智。无断无常。无声闻无菩萨。无发菩提心。无如来无如来法。无涅槃无涅槃声。无有信者。无有所住。无有所取。无有所言。无有缚者。无有所闻。无所闻者。无有所有。无所有者。无所承揽。无所承望。一切胜相皆悉具足。教化众生开现具足。成就佛刹与涅槃等。平等无二无有名说。如无可说亦不欲生。如无言中如如是住。如是如如亦无所行。彼于诸佛大神通中无复疑惑。
尔时无名菩萨。赞彼善男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住佛大神通。汝今如是辩才成就。辩说...(第0435部~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呼罗
及诸天女合掌礼 瞻仰世尊欢喜心
聚集无量诸菩萨 十方刹土悉瞻仰
深智如海欲听法 净意光笑有何缘
尔时世尊即以偈句。报阿难言。
阿难汝观此童女 合十指掌在我前
彼见诸佛妙神通 即发无上菩提意
过去曾见三百佛 生生世世所见者
恒生恭敬而尊重 常愿云何证菩提
愿不生于恶道里 唯愿生天及人中
生处不忘菩提心 命终已后知宿命
昔见如来名迦叶 在于楼上坠下身
供养彼尊迦叶故 现得无生及顺忍
复有佛号钩娄村 奉施一具妙衣服
是故现得金色体 清净显赫如月天
有佛迦尼迦牟尼 香华涂末供养彼
以是口出妙香气 犹如栴檀优钵罗
佛名尸弃两足尊 瞻仰彼尊满七日
是故两目青莲色 诸类看者不知厌
厌离诸欲五百世 常行清净诸梵...(第0437部~月上女经二卷)
...道是清净戒相。无胜戒无定戒无智慧戒。是圣人性不可得。是佛所叹戒。是空无与我等戒能安圣定。若清净定成修行慧。以慧得智以智得解脱。
菩萨受戒品第十三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菩萨所受戒法。当云何。佛告文殊师利。应于佛前至诚礼拜。作如是言。我某甲。愿诸佛忆念我。如诸佛世尊。正知以佛智慧无所著。我当发菩萨心。为利益一切众生令得安乐。发无上道心。如过去未来现在诸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于一切众生如父母兄弟姊妹男女亲友等。为彼解脱得出生死。乃至令发三菩提心。勤起精进。随诸众生所须财法一切施与。以此财法摄受一切众生。渐渐随宜为解脱众生出生死故。乃至令安住无上菩提。我当起精进。我当不放逸如是再三。是名菩萨摩诃萨初发菩提心。文殊师利。此诸菩萨所受所行为化菩萨。不为声闻缘觉。不为凡夫诸不善者。
字母品第十四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字母云何说。一切诸法入于此及陀罗尼字。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法入于字母及陀罗尼字。文殊师利。如说阿字是出无常声。说长阿字是出离我声。说伊字出诸根声。说长伊字出疾疫声。说忧字出荒乱声。说长忧字出下众生声。说厘字出直软相续声。说长厘字出断染游戏声。说梨字出相生法声。说长...(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无上道。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世...(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云慈也)。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微笑。若无因缘。如来终不现希有事。愿世尊说。何故现笑。佛告弥帝隶菩提萨埵。善男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弥帝隶。今日王舍城必有大众集会。弥帝隶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众集会。为天龙夜叉若人非人。佛告弥帝隶菩提萨埵。善男子。此诸天龙夜叉等悉来集会。复有八万四千诸婆罗门。九千亿诸尼干子。来欲谈论。我悉降伏诸婆罗门为其说法。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九千亿尼揵陀。皆得须驴多波帝(魏言逆流)。万八千亿龙王悉来集会。闻我说法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万亿净居天子亦来集会。复有三万亿恶魔及其眷属亦来集会。有万二千阿修罗王悉来集会。五百大王及诸眷属悉来集会听我说法。既闻法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弥帝隶菩提萨埵。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即没不现。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彼五百国王名字何等。佛告一切勇。谛听善男子。一名欢喜王。二名善欢喜王。三名忧波难陀王。四名胜踊王。五名梵将军王。六名梵响王。七名善见王。八名善欢喜王。九名欢喜将军王。十名欢喜正王。十一名频婆娑罗王。十二名波斯那王。十三名增长王。如是等有五百大王。一一大王有千亿眷属...(第0445部~僧伽吒经四卷)
...狱
吞啖热铁丸 饮于沸融铜
雨火洒其身 遍身体火烧
无处而不遍 展转受苦恼
不知于净乐 于法亦不知
愚痴作非法 远离于乐果
信佛禁戒法 修习于智慧
以净戒具足 速疾成菩提
精进为第一 生净佛国土
宣说善法要 摄护诸众生
具足慈悲心 修行净梵行
且解脱知见 成如来善名
世间之父母 菩提心第一
说此法门者 第一善知识
听此法门者 必作无上尊
具世尊十号 寂灭心相应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大地震动。尔时世尊。告药上菩提萨埵言。汝观何故大地震动。尔时药上观四方时。见下方界有二十亿众生从地踊出。见上方界二万五千亿众生同时而生。时诸年少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出生者是何等人。佛言。汝等见此大众不耶。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第0445部~僧伽吒经四卷)
... 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大乘单译经?第0446部
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
出生菩提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复与无量阿僧祇不可说大菩萨众。所谓十方来集。
尔时王舍大城有婆罗门姓大迦叶。于睡眠中。梦见阎浮提菩提心经一卷
大乘单译经?第0446部
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
出生菩提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复与无量阿僧祇不可说大菩萨众。所谓十方来集。
尔时王舍大城有婆罗门姓大迦叶。于睡眠中。梦见阎浮提内。有大莲华其华千叶。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微妙最胜七宝所成。于莲华内见有月轮。彼月轮内又见丈夫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此四天下所有众生见斯光者。生大欢喜踊跃无量皆受快乐。尔时迦叶婆罗门睡觉已。念所梦事心喜生疑。此何因缘竟有...(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见者应欢喜 念当必作调御人
尔时迦叶婆罗门闻此偈已。复白佛言。世尊。何者是大利诸众生等。若为能得此利益求菩提道。尔时佛告迦叶婆罗门言。大利者所谓一切智者是其利也。时迦叶婆罗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一切智利者。有何因缘而可得也。尔时世尊为迦叶婆罗门。而说偈言。
我今说大利 婆罗门善听
若有利和合 当作两足尊
若作转轮王 自在四天下
众生欲作者 须发菩提心
若作梵天王 于众得自在
众生欲作者 须发菩提心
欲界及色界 无色及上界
众生欲作者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若欲作商主
为商主导师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作大光明
破灭诸黑暗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诸颠倒
及以三有等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诸盖障
及诸恶法者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于无明
及断贪爱网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有及爱
及灭垢无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于我慢
及色使我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离于贡高
无病命我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老我慢
无常常住慢 ...(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 不及道心十六分
如铁围山高广大 造塔无量为诸佛
如是求福众生等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诸众生具满劫 若头若髆常担戴
如彼最胜福德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如是人等得胜法 若求菩提利众生
彼等众生最胜者 此无比类况有上
是故得闻此诸法 智者常生乐法心
当得无边大福聚 速得证于无上道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发菩提心者有退转不。是时佛告迦叶婆罗门言。如是发菩提心者。于解脱中无有退也。但就事别有三种菩提。何等为三。所谓声闻菩提。辟支佛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婆罗门。何者是声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教他发菩提心不令他住。亦不为说如是经典。不自受持亦不为人广说其义。亦有亲近是富伽罗。而不承事供养所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不恭敬。而于彼所不生随喜。以此因缘心得解脱。婆罗门。是则名为声闻菩提。复次何者是辟支佛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而不教他发菩提心不令他住。亦不为说如是经典。不自受持亦不广为他人解说。亦不亲近如是富伽罗。而不承事供养所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不恭敬亦不随喜。以此因缘心证辟支菩提。是故名...(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发菩提心者。于解脱中无有退也。但就事别有三种菩提。何等为三。所谓声闻菩提。辟支佛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婆罗门。何者是声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教他发菩提心不令他住。亦不为说如是经典。不自受持亦不为人广说其义。亦有亲近是富伽罗。而不承事供养所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不恭敬。而于彼所不生随喜。以此因缘心得解脱。婆罗门。是则名为声闻菩提。复次何者是辟支佛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而不教他发菩提心不令他住。亦不为说如是经典。不自受持亦不广为他人解说。亦不亲近如是富伽罗。而不承事供养所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不恭敬亦不随喜。以此因缘心证辟支菩提。是故名为辟支佛道。复次何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复教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令彼住。复为人说如是经典悉令受持。亲近如是富伽罗等承事供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悉恭敬亦生随喜。如此解脱自利利他。为多人利益故。为多人安乐故。怜愍世间利益安乐诸天人等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以何义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上更无有胜可求。是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自发菩提心 不教他受持
因自心力故 于后般涅槃
为自利勤劬 ...(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复教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令彼住。复为人说如是经典悉令受持。亲近如是富伽罗等承事供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悉恭敬亦生随喜。如此解脱自利利他。为多人利益故。为多人安乐故。怜愍世间利益安乐诸天人等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以何义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上更无有胜可求。是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自发菩提心 不教他受持
因自心力故 于后般涅槃
为自利勤劬 不教他受持
是故名沙门 佛子最胜师
彼发菩提心 教化生欢喜
是故自得道 果报如是知
自成不成他 诸仙中福田
得名为缘觉 婆罗门当知
自发菩提心 复脱多众生
为世作利益 故名佛导师
成就自利益 复令他解脱
此彼无差别 故名不思议
尔时迦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解脱解脱有差别不。佛言。婆罗门。解脱于解脱无有差别。道于道无有差别。乘于乘而有差别。譬如王路有象舆者。有马舆者。有驴舆者。彼等次第行于彼路同至一城。婆罗门。于汝意云何。如是等乘有差别不。婆罗门言。大德世尊。然彼诸乘实有差别。佛言。如是如是。婆...(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至于彼岸。如来菩提应如是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路及解脱无有上 诸乘皆悉有差别
智者如是应挍量 当取最胜最上乘
诸法教如是 正觉说此言
简择诸法已 胜者应当学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云何行云何念住。得至摩诃衍。尔时佛告迦叶婆罗门作如是言。婆罗门汝听是义。若诸菩萨摩诃萨。如念修行至摩诃衍。婆罗门。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亦教他人发菩提心。自乐修行劝他令修亦令他住。复为解释如是修多罗义。如是等富伽罗人。不来亲近承受接事。当以四摄而摄取之。何等为四。所谓布施爱语利益同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种种大布施 一切所有物
欲摄受他故 菩萨无畏者
示现引接道 众生不依来
能以妙善语 数数当安慰
为自他安乐 彼所生善处
昼夜常随顺 如是众生等
不信教令信 破戒令...(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
彼时诸比丘 于我灭度后
杂及长阿含 复名中阿含
彼时有阿含 具数名增一
复说杂经典 箧藏声闻说
复当作毗尼 亦作阿毗昙
或于三箧藏 得名诸比丘
八万有四千 法聚我已说
一切从此出 名为最胜经
于此说声闻 及说独一觉
诸智之根本 不思议经典
世间之所有 三界未现者
诸福之根本 由发菩提心
施戒等功德 忍辱精进行
禅定胜功德 此经中善说
智慧胜功德 解脱忍寂灭
一切皆示现 此经中善说
苦集及以道 寂灭于此现
诸法皆佛法 此经之所说
说诸苦无常 亦说无我法
说寂静涅槃 在此修多罗
此处说声闻 所住诸因缘
大乘此经典 摄受一切法
诸法甚广大 在于菩提心
此为最胜典 普说修多罗
现前见诸佛 及为彼说法
当时现前闻 斯由此经典
三界诸众生 少有闻此经
闻已生爱乐 为求佛乘故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若诸众生无有智慧。若闻如是无上无边。乃至如是等众生当无有智慧。若如是等无边无上修多罗。闻已不能于此法中不生坚固乐欲。大德世尊有何因缘既有如是妙法。然彼众生而当虚过也。
尔时佛...(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无有智慧。若如是等无边无上修多罗。闻已不能于此法中不生坚固乐欲。大德世尊有何因缘既有如是妙法。然彼众生而当虚过也。
尔时佛告彼婆罗门言。此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俱致(凡言俱致者隋数千万)诸魔宫殿。彼一一魔有俱致数魔众眷属。围绕彼诸魔辈。常勤方便欲灭此经作种种因缘。因彼因缘随所在处作诸障碍。所以者何。若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悉得于阿罗汉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修多罗已。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婆罗门。以是因缘。令俱致数诸魔。勤求方便欲灭此经。所以者何。婆罗门。此修多罗。是一切诸法种性根本。以是义故。俱致诸魔勤求方便欲灭此经。尔时佛告婆罗门。今有修多罗。名曰破魔众会。汝等受持读诵。即得破彼魔天众会。婆罗门。譬如日轮既出现时。能灭一切幽冥黑暗如是如是。婆罗门说破魔众会修多罗时。一切诸魔隐没不现。婆罗门。何者名为破魔众会修多罗。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
多(上)致他(一)阿...(第0446部~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言。若我生处常遇诸佛逮甚深三昧。见无量佛成就多闻清净智慧。弘誓不舍一切众生。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愿欲往生阿閦佛国。
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我向说此甚深法时。百千天人皆愿往生阿閦佛国。阿难当知。彼于此终皆当往生阿閦佛所妙乐国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得陀罗尼如说修行。皆当成就不思议慧。于五浊国当得作佛。皆同一号号甘露音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当知彼天受记别时。百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当知此为大功德趣。为无量功德。为无边功德。佛言。憍尸迦。是法毕竟净故。世尊。当何以名此经。云何奉持之。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是经名大回向。亦名甚深法性回向。当奉持之。佛告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学是回向者。当知是人必逮得无所从生法忍。能度未度者。安乐百千无量众生。说是法时。诸比丘众释梵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467部~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一卷)
...有患者。与此树牙悉差其患。若叶出时丈夫妇人童男童女。所有患者。与此树叶悉差其患。若树大时入其阴者。众生诸患亦皆除愈。于后成果其光遍照十方世界。若有众生念此光者。彼亦当得无老病死。若斫此树取其木者不畏贫穷。彼木破已犹有此益。若取其木将作宅舍。入其内者诸怖悉除。亦皆无有寒热饥渴。如是奢利弗。其栴檀那树牙叶华果长大时。乃至斫取或种为舍。无不皆与诸众生等作大利益。如是奢利弗。当知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以四摄法摄取众生。何者为四。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令彼众生悉得安乐。令彼乐已。便能顺入三解脱门。何者为三。所谓空无相无愿。彼既增长便得具足无生法忍。乃至究竟得遍智果。既得果已。当于无余大涅槃界而取灭度。于灭度时。自碎舍利如芥子许。亦作住持。奢利弗。如栴檀那树。斫取其木诸方将去。入彼木舍诸欲热恼后不复发。如来舍利亦复如是。奢利弗。以是义故。当知若善家子善家女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乃得报彼先所作恩。何以故。奢利弗。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彼即不断如来教行。不断声闻独觉等地。能断众生所有诸苦及人天苦。奢利弗。于意云何。更有余人共彼人相似不。奢利弗言。不也世尊。彼人若人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复余众。以诸乐具与彼菩萨。无能报彼先所作恩。奢利弗。若以一劫若减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若百千俱致那由多劫。与诸乐具能得报不。奢利弗言。不也世尊。佛言。是故奢利弗。若...(第0503部~诸法最上王经一卷)
...利行同事。令彼众生悉得安乐。令彼乐已。便能顺入三解脱门。何者为三。所谓空无相无愿。彼既增长便得具足无生法忍。乃至究竟得遍智果。既得果已。当于无余大涅槃界而取灭度。于灭度时。自碎舍利如芥子许。亦作住持。奢利弗。如栴檀那树。斫取其木诸方将去。入彼木舍诸欲热恼后不复发。如来舍利亦复如是。奢利弗。以是义故。当知若善家子善家女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乃得报彼先所作恩。何以故。奢利弗。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彼即不断如来教行。不断声闻独觉等地。能断众生所有诸苦及人天苦。奢利弗。于意云何。更有余人共彼人相似不。奢利弗言。不也世尊。彼人若人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复余众。以诸乐具与彼菩萨。无能报彼先所作恩。奢利弗。若以一劫若减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若百千俱致那由多劫。与诸乐具能得报不。奢利弗言。不也世尊。佛言。是故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等。欲得报彼所作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可共彼相似一等报其先恩。奢利弗言如是世尊。当知如彼所与。还须似彼所与而报。若于世间无等人。所欲报恩者还发无上无与等心。于未来佛欲作无上报者。彼善家子善家女等。亦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乃得名为报恩。奢利弗。有二种富伽罗。以无上供供养如来。何者为二。有富伽罗到诸漏尽。有富伽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世尊说伽他言。
二种富伽罗 彼能供养佛
漏尽发觉心 是名为二种 ...(第0503部~诸法最上王经一卷)
...诸乐具与彼菩萨。无能报彼先所作恩。奢利弗。若以一劫若减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若百千俱致那由多劫。与诸乐具能得报不。奢利弗言。不也世尊。佛言。是故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等。欲得报彼所作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可共彼相似一等报其先恩。奢利弗言如是世尊。当知如彼所与。还须似彼所与而报。若于世间无等人。所欲报恩者还发无上无与等心。于未来佛欲作无上报者。彼善家子善家女等。亦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乃得名为报恩。奢利弗。有二种富伽罗。以无上供供养如来。何者为二。有富伽罗到诸漏尽。有富伽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世尊说伽他言。
二种富伽罗 彼能供养佛
漏尽发觉心 是名为二种
三有诸世间 亦无有财施
欲与彼大士 而能报其恩
诸色香味等 所爱及称心
而施于彼人 亦不名供养
若发菩提心 为于菩提果
此乃无所求 而名上供养
诸天及世人 及以诸魔世
所须者皆与 亦不名报恩
彼无所乏少 彼亦不生欲
故于大士所 不名为供养
若有人欲得 供养于佛者
彼须发是欲 当求于菩提
若欲作功德 数数无有量
彼须发菩提 当疾作尊重
若欲求诸禅 欲修无量念
彼须生精进 为佛智因缘
...(第0503部~诸法最上王经一卷)
... 当求于菩提
若欲作功德 数数无有量
彼须发菩提 当疾作尊重
若欲求诸禅 欲修无量念
彼须生精进 为佛智因缘
若欲得诸乐 破坏于诸苦
彼须发是欲 为于佛菩提
若欲见无量 阿僧祇诸佛
作尊重心已 喜乐发菩提
若人欲诣彼 无边诸世界
须发大精进 喜乐发菩提
若人心喜乐 过去佛菩提
须发菩提心 当修菩萨行
若人疾欲见 未来诸佛者
须发菩提心 当修菩萨行
若人欲得见 现在诸佛者
彼须常喜乐 为修于菩提
若人起慈意 欲遍诸众生
须生是欲心 为佛菩提故
若欲于众生 令脱诸苦者
数数当须学 彼无上智慧
若欲与众生 无量无边乐
彼须发是欲 求胜佛菩提
若人欲舍彼 所有诸恶趣
彼须发是欲 为求于菩提
彼功德无边 不能具尽说
...(第0503部~诸法最上王经一卷)
...起慈意 欲遍诸众生
须生是欲心 为佛菩提故
若欲于众生 令脱诸苦者
数数当须学 彼无上智慧
若欲与众生 无量无边乐
彼须发是欲 求胜佛菩提
若人欲舍彼 所有诸恶趣
彼须发是欲 为求于菩提
彼功德无边 不能具尽说
若发如是意 当觉上菩提
佛说伽他已。奢利弗白言世尊。说是法门。几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言奢利弗。汝今何须问如是义。何以故。奢利弗。如来大智若说是者。无边众生心皆迷惑。何以故。奢利弗。如来所有戒定智通悉无有量。奢利弗。于意云何。有人能知虚空边不。奢利弗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虚空边际过去世中无有知者。未来现在亦无人知。佛言如是奢利弗。如来大智诸有众生声闻独觉。去来现在悉无知者。何以故。奢利弗。此是佛智非诸声闻独觉地境。奢利弗。白言世尊。未曾有也。彼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得如是善决了智。佛言。奢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彼诸众生菩萨摩诃萨当得如是善决了智。奢利弗白言世尊。彼菩萨摩诃萨云何当得善决了智。佛言奢利弗。于意云何。此阎浮洲所有众生。若陆若水若空若地。渐次修行悉得人身。若复有人教持五戒或住十善。奢利弗。是善家子善家女。以此因缘功德多不。奢利弗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多。乃至不可为喻。佛言奢利弗。我今更说令汝乐闻。其阎浮洲所有众生。悉教五戒具十善道。其人...(第0503部~诸法最上王经一卷)
...。甚善世尊。如此法门今更说之。何以故。如我解佛所说义意。诸过去佛已灭度者。为诸众生所说正法以此为上。所谓诸法上王法门。诸未来佛。亦以此经为说法上。所谓诸法上王法门。我亦于世尊所。闻说无量法门。于义文字决定得解。如我曾闻无胜此者。甚善婆伽婆。数数为我广说此胜法门。佛言奢利弗。随彼时节。随彼众生心所信解。随彼众生心所思惟而摄受之。奢利弗。此是佛智。非诸声闻独觉地境。说此法门时八万四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万众生发菩提心。七十俱致欲行天。未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悉发心。三十俱致众生得无生法忍无量地居诸天龙等未曾发菩提心者。今悉发心。奢利弗。以是义故。今更广说此胜法门。复于此时。有无量千众生比丘比丘尼优婆塞迦优波斯迦。向佛合掌瞻仰尊颜默然而住。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诸佛笑时。法从面门出杂色光无量百千种色。所谓青黄赤白紫色颇梨色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靡不周遍。蔽诸日月乃至梵世。还来到此。绕佛三匝从佛顶入。时奢利弗。见佛神通即从坐起。一肩郁多罗僧伽作已。右膝着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有何因缘而现此笑。诸佛非无因缘...(第0503部~诸法最上王经一卷)
...念有命。七者不念所生处。八者不念无所生处。九者但离十二因缘。是为九事。
复有十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十。一者为有慈于一切。二者不贪一切人物。三者不念他人男子身。四者不两舌。五者不恶口。六者不妄言。七者不绮语。八者人持伎乐乐之不以为乐。九者亦不起意亦无所恨但正住。十者不兴邪因缘福事与人相知。是为十事。佛说经竟。跋陀师利。摩竭提国六万优婆夷。闻是法行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菩萨弥勒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阿须伦。前持头面着地。为佛作礼欢喜而去。
...(第0506部~佛说贤首经一卷)
...十二那由他由旬。八万四千诸相好门皆悉具足。时千童子见佛像已白比丘言。如此胜人大无上士。过去世时修何功德。乃得如是无上胜相。比丘答言。善男子。汝今谛听。佛世尊者。过去修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亦复修习三十七品助菩提法。故得如此端严之身。如来身者。不但有此八万四千诸相好门。亦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大悲三念处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时千童子闻于比丘赞叹佛已五体投地。即于像前发弘誓愿。我等今者各各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过算数劫必得成佛。如今世尊等无有异。第三童子名莲华藏。复发誓愿。我等今者因比丘故闻三宝名。复得见于如来色像。于未来世成佛无疑。未成佛间。恒与比丘共生一处。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时千童子闻三宝名身心欢喜。随寿长短后皆命终。临命终时以闻三宝善根因缘力故。除却五十一劫生死之业。命终之后得生梵世。诸天生法生梵宫已。即得三念。自忆往世闻三宝名。以是因缘得生天上。时千梵王各乘宫殿。与诸梵俱持七宝华。至故...(第0507部~千佛因缘经一卷)
...诸梵俱持七宝华。至故塔前供养佛像。时千梵王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慧日大名称 久住善寂地
闻名除诸恶 自然生梵世
我今头面礼 归依大解脱
说此偈已各还梵世。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时彼国王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毗婆尸如来是。善称比丘尸弃如来是。时千童子岂异人乎。今拘留秦佛乃至最后楼至如来是。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我与贤劫千菩萨。从彼佛所闻三宝名。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事如是。
佛告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我念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此娑婆世界有一大国。名波罗奈。王名梵德。常以善法化诸人民。彼时人寿八万四千劫。时王梵德自见衰相。以国付子出家学道。于仙人生地。忧昙钵林中。晨朝出家。端坐思惟经一食顷。逆顺观于十二因缘。往复观察凡十八遍。应时即得辟支佛道。踊身虚空作十八变。优昙林中有五百梵志。见辟支佛足下有十二因缘文字。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第0507部~千佛因缘经一卷)
...大善寂 愿必度我等
我今头面礼 劝请转法轮
第二仙人名曰光藏。复说偈言。
大圣愍众生 誓愿坐树下
摧伏诸魔军 结使海已竭
愿为众生故 广说甘露法
尔时世尊。默然受于诸仙人请。于光明菩提树下转妙法轮。举身放光照十方界皆如金色。广说四谛及十二因缘。凡百亿偈。初会闻法四山诸仙。皆得无生法忍。百千人发无上道心出家学道。无数四部得须陀洹道。有发菩提心数不可知。佛寿二十五万劫。正法住世二百万劫。像法住世四百万劫。彼佛世尊法欲灭时。有诸比丘游行教化。时有一国名曰电光。有一长者名牢度跋提。修行外道事梵天法。电光大王遣千童子。供给彼人洒扫天庙。时千童子各持天华欲往天寺。于其中路见诸比丘持佛像行。童子问言。此是何神端正威光巍巍乃尔。诸比丘言。此大善寂像。童子问言。大善寂者。生何种姓有何等义。比丘答言。汝不知乎。过去久远须阇提王。弃国出家成无上道。...(第0507部~千佛因缘经一卷)
...真实空 随学菩萨道
常当行慈心 除去恚害想
悲愍于一切 观彼身空寂
我身无性相 假于四大生
随顺诸佛法 不杀不起嗔
悉堪受诸法 其心犹如地
常行无所著 一心住一意
悉观法平等 无彼亦无此
正心思此义 乃应菩萨行
时千婆罗门闻此偈已。身心欢喜倍加精进。即得诸佛现前三昧。于三昧中坚固正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跋陀波罗。尔时龙丰庄严比丘者。久已成佛。华光国土龙自在王佛是。千婆罗门岂异人乎。我等贤劫千佛是。跋陀波罗。我与贤劫千佛。于海慧如来遗法之中。闻大空偈端坐思惟心不决了。犹得超越无量亿劫生死之罪。是故汝等应于空义思惟取证。是时众会闻佛所说。有得初果。有发无上正真之道。有种辟支佛道因缘者。时会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跋陀波罗。我念过去无量亿世。彼时有佛号自在胜如来十号具足。彼佛世尊出现世时。此娑婆...(第0507部~千佛因缘经一卷)
...当作不谄。答言。天子。如所言如所作。如是菩萨当得不谄。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而不作幻。答言。天子。如心所念口亦如是。如是菩萨得名不幻。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无慢心。答言。天子。向诸众生曲躬合掌亦不犯恶。如是菩萨得无慢心。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作大施主。答言。天子。若能成就菩提大舍。况复余物。如是菩萨名大施主。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名持戒。答言。天子。若见破戒乃至为命不舍菩提心。如是菩萨得名持戒。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成就忍辱。答言。天子。若受逼迫不逼迫他。如是菩萨成就忍辱。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发勤精进。答言。天子。若简诸法无法可得。如是菩萨名为发勤精进。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名禅定。答言。天子。若能还现欲界中生。如是菩萨名得禅定。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成就般若。答言。天子。若不作般若事。如是菩萨成就般若。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当...(第0515部~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
...。天子。若得不动不嗔法故。如是菩萨名得调伏。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得寂静。答言。天子。若在烦恼。不为诸恶烦恼所烧。为诸众生灭烦恼故而演说法。如是菩萨名得寂静。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得信心。答言。天子。若以佛身破时而不能破。如是菩萨当得信心。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作巧方便。答言。天子。若见菩提与众生共。如是菩萨名巧方便。
尔时文殊师利说此法时。是大众中有一万二千众生发菩提心。有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童真菩萨言。文殊师利。善哉善哉。为诸菩萨善说此法。如是如是。能为彼等善胜丈夫。说如是等诸大功德。自余复有无量阿僧祇。
尔时商主天子复问文殊师利童真菩萨言。文殊师利。汝于昔供养几所佛得如是辩。答言。天子。譬如化人心思灭相。又复问言。文殊师利。化无心思。况复非化。答言。天子。诸佛如来体相如是。彼如是相供养承事。又复问言。文殊师利。汝于几时行檀那...(第0515部~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
...伽罗也若忍也。若一切知是名得也。何者无得自性真忍。忍彼真性。于是义中。不取能所。二能证入是名无得。略说阴界诸入。于一切法所有本性。是名空性。若空性者彼即无为。如无为性。凡所作者亦如是性。若于本性不见能所。如是证知是名无得。天子。如是能忍具足成就。菩萨摩诃萨乃至阿僧祇劫行此忍行。此是菩萨大智通行。说此忍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世间光明遍满。百千音乐不鼓自鸣。雨大华云。四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九万六千众生。得随顺忍。以佛神力及以法力故。令此一切世界犹如往昔然灯如来入莲华城时如本显现。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如诸佛法。无量百千种种色光从佛口出。所谓青黄赤白紫颇梨色。至于无量无边世界。遍照彼已。还来围绕世尊三匝还入佛顶。尔时慧命阿难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向佛合掌。在于佛前。如法合义。问世尊言。
我问世尊无比德 我问世尊庄严光
我问已舍烦恼翳 牟尼...(第0515部~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
...若波罗蜜常不舍心。所修众行皆究竟心。是为四。复次菩萨应发四种转胜心。云何为四。谓持戒转胜。多闻转胜。大慈转胜。大悲转胜。是为四。复次菩萨应发四种如金刚不可坏心。云何为四。谓信乐不坏。依善知识不坏。修行不坏。求大乘不坏。是为四。复次菩萨应发四种无能染心。云何为四。谓烦恼不能染。名利不能染。下乘不能染。诸恶众生不能染。是为四。复次菩萨应发四种无上心。云何为四。谓所爱皆舍心。施已无悔心。不望果报心。回向菩提心。是为四。复次菩萨有四种能至顶法。云何为四。谓智慧。方便持正法。化众生。是为四。复次菩萨有四种助菩提道。云何为四。谓勤修诸度。顺四摄事。住四梵住。游戏神通。是为四。复次菩萨有四种第一胜法。云何为四。谓于诸众生无损恼心。恼害己者心无系念。在五欲境而不放逸。贫穷苦厄不舍法行。是为四。复次菩萨有四种安隐心。云何为四。若在家时自财知足。他财不贪。若出家时依四圣种。行头陀法。是为四。复次菩萨有四种施。...(第0516部~大乘四法经一卷)
...一胜法。云何为四。谓于诸众生无损恼心。恼害己者心无系念。在五欲境而不放逸。贫穷苦厄不舍法行。是为四。复次菩萨有四种安隐心。云何为四。若在家时自财知足。他财不贪。若出家时依四圣种。行头陀法。是为四。复次菩萨有四种施。云何为四。谓财施。法施。纸笔施。于法师所善心赞叹施。是为四。复次菩萨有四种坚胜法。云何为四。 |
|
|
|
|
|
|
|
行恶之时无妨碍, 修行善法多留难,
诸佛世尊为证知, 是故我受种种苦。
我今能忍如是等, 身口意业无量苦,
以是因缘菩提心, 坚牢毕竟不可动。
舍身具六波罗蜜, 于身无贪具足檀,
于彼恶人生慈心, 是故具足于尸罗。
割身能忍不生瞋, 以是因缘具羼提,
受苦时心不动转, 是故具足毗黎耶。
不失念心乐寂静, 是故具足于禅那,
观身无我无我所, 尔时具足于般若。
若我能作是庄严, 不久定得无上道,
若我不忍恶口业, 云何能坏众烦恼?
...(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不失念心乐寂静, 是故具足于禅那,
观身无我无我所, 尔时具足于般若。
若我能作是庄严, 不久定得无上道,
若我不忍恶口业, 云何能坏众烦恼?
若我调伏身口意, 则能忍受众苦逼,
能坏一切诸魔众, 虽有众邪我不动。
若欲具足波罗蜜, 如来十力四无畏,
获得无上无价宝, 当学调伏身口意。
“善男子,云何名为穿菩提心?菩萨既发菩提心已,终不生于相似我慢,不著菩提心,不贪菩提心,不爱菩提心,不观菩提心,如是则能令心寂静,观深法界,观诸佛法。深法界者,谓十二因缘,远离二边,一切诸法性自无我,观于我性、一切法性空无有主,住空三昧、无相、无愿,知诸行法无所造作;观色如沫、受如水泡、想如热焰、行如芭蕉、识则如幻,观界无作无有动摇,入如聋盲;心无暂住,憍慢之结都无生处;诸法无二无有分别,一味、一乘、一道、一源;观一切声无有声相,一切音声次第不合,一切诸法不可宣说;了知苦相,集无我所,于灭无增,知道毕竟...(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为正命,不增不减名正精进,于善不善不生贪著是名正念,观诸心界是名正定;实相之性其性寂静,毕竟义者名无常、苦、无我;假名清净大净能调心者名之为施,身心清净名之为戒,诸法无常名之为忍,勤修是智名为精进,内外清净名为三昧,观真实故名为智慧;知诸众生心性本净是名为慈,观于一切等如虚空是名为悲,断一切喜名为喜心,远一切行名为舍心;一切诸法未来世净,过去种种现在无我。善男子,若能真实观察了知如是等法,是名为穿菩提心宝。菩萨观察如是法已,次第得一切法自在陀罗尼。
“善男子,譬如日月不作往来照明之心,以诸众生福德力故,自行往返坏诸闇冥。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观了如是等法,亦复如是不作是念‘我当利益无量众生’,而令众生大得利益。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作是观,是名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入定乃能作如是观,乱心不能。定者即是禅波罗蜜,观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如是乃能观于真实,了了见于一切法相。云何名见...(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波罗蜜,如是乃能观于真实,了了见于一切法相。云何名见一切法相?一切法相名无相相,言无相者即是无作,即此无作名之为相,若能永断如是无相即无相相。又无相者名无生相,无相相者名无灭相,无生无灭名无相、无相相。若见无生、无灭、无作、无一无二、无瞋无诤、无有,如尔不动不转知于法性,是名真性,是名法性,是名实性。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真实知如是等法,名非住住。”
说是法时,十二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万六千天得无生忍。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能破一切诸法相, 清净无上菩提心,
若能如是观察者, 即得不著一切法。
明见甚深诸法界, 亦不怖畏于涅槃,
以是不怖因缘故, 则能增长于佛法。
明信于因及果报, 十二因缘亦如是,
远离二边常断见, 随意种种说正法。
于常无常心不著, 又能演说于中道,
知一切法是空性, 无有众生无寿命。
一切诸法空无相, 亦复无有次第生,
其性本来常寂静,...(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善男子,众生之行不可思议,众生之心亦不可思议,众生调伏不可思议,所入法门不可思议,众生境界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获得如是不可思议智,然后乃知一切众生所行之行不可思议。善男子,譬如罗网多有诸结,有人在中以咒术力,破网得出随意而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众生中以智咒力,坏烦恼网随意自在,虽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能通达众生所行。”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闻诸众生有如是行,不惊不怖,是事实难不可思议。”
佛言:“舍利弗,于意云何?如师子子,虽复初产,闻师子吼,有怖畏不?”
“不也,世尊。”
“菩萨摩诃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闻众生行亦复如是。舍利弗,于意云何?火势虽小,畏干薪不?”
“不也,世尊。”
“菩萨摩诃萨初发无上菩提心已,得智慧火亦复如是。舍利弗,如来今以非喻为喻。舍利弗,譬如猛火与诸干薪,结期七日当大战斗。尔时,一切干树草木种种枝叶悉共聚合如须弥山。尔时,猛火有一亲友而语之言:‘汝今何故,不自庄严多求援助?彼薪众多,汝唯一己,何能当之?’时火答言:‘彼怨虽多,我力能敌,不须伴党。’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诸烦恼悉共和合其势炽盛,菩萨智慧力能消伏。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有二种力:一、烦恼力,二、智慧力。菩萨...(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
梵天言:“善男子,如来何故,说佛知见一切诸法?”
“梵天,如来佛法若有定相,可得说言了了知见。”
“善男子,佛法无耶?”
“梵天,法若无定,不可说有,不可说无。若不可说有无相者,云何得言了了知见?”
“善男子,如来云何说于佛法?”
“梵天,如说虚空,虚空之性实无定相,佛法亦尔。”
“善男子,佛法如是不可思议。菩萨初发菩提心时,闻如是法,不惊不怖,不可思议,正觉之性亦不可思议。”
“梵天,佛所说者,乃能发是菩提之心,是故闻之不生怖畏。梵天,若有著者则生怖畏,若不著者不生怖畏;惜身命者则生怖畏,不惜身命无所怖畏;有障碍者则生怖畏,无障碍者无所怖畏;著我我所则生怖畏,断我我所无所怖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何力故闻深佛法不生怖畏?”
“梵天,有八种力,闻深佛法不生怖畏。何等为八?一者、信...(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尊,随是经典所住世界,当知其土得大利益。若有供养是经典者,及有受持读诵、书写、广说其义,亦得利益。”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言:“汝今知得何等利益?”
诸菩萨言:“世尊,我等当以如是之义咨问文殊。”诸菩萨言:“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得大利益?”
文殊师利言:“有十利益。何等为十?佛出于世见已生信,既生信已听受正法,闻正法已永坏疑心,坏疑心已得清净命,得清净命已不为利说法,彼闻法已发菩提心,既发心已坚固不退,心不退已如法而住,如法住已得无生忍。诸善男子,是名十利不可思议。”
说是法时,三万六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震动,出金色光。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大乘经能多利益无量众生。何以故?一切众生因大乘故,得人天乐及涅槃乐。世尊,夫大乘者,何法摄取?何法利益?何法难得?何法障碍?何因缘故名为大乘?”
佛言:“善男子,有一法摄取大乘,所谓初发菩提之心,既发心已修不放逸。复有一法,明信业果。复有一法,观十二缘。复有一法,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乐修大慈。复有一法,谓不退失...(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二者、观生死方便。复有二法:一者、毕竟道,二者、知退转道。复有二法:一者、如法而住,二者、于诸法中不生著见。复有二法:一者、从缘生灭,二者、从缘解脱。复有二法:一、知魔业,二、知已离。复有二法:一者、于恚生忍,二者、于忍生爱。复有二法:一者、为菩提故而修庄严,二者、虽修庄严心无贪著。复有二法:一者、不舍烦恼,二者、不舍修善庄严。复有二法:一者、知处非处,二者、以诸善根回向菩提。复有二法:一者、观菩提心犹如幻相,二者、修向无上菩提庄严。复有二法:一者、观诸众生及以菩提等无差别,二者、知诸众生因缘菩提而得解脱。复有二法:一者、知法无生,二者、为善法故而修庄严。复有二法:一者、不可说法而能宣说,二者、一切众生悉同一乘。
“复有三法:一者、初发菩提之心,二者、亲近善友心不生悔,三者、修集大悲心不退转。复有三法:一者、破坏悭吝,二者、惠施一切,三者、摄取菩提。复有三法:一者、具足净戒,二者...(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心无染著;净方便故,虽修二乘不证其果。善男子,若能不为一切烦恼之所污染,是名为慧;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菩萨发愿,悉令众生得无尽财、无尽福德、增长善根,诸学、无学、声闻、缘觉、一切菩萨随意得法,名净方便;若能受持一切佛法,广分别说,无穷尽说,无障碍说,不空而说,随乐而说,是名净慧。菩萨摩诃萨生生之处不失无上菩提之心,是名净慧;生生之处所作善法愿及众生,名净方便。净慧因缘,知菩提心无住无根;净方便故,化诸众生趣于菩提。”
“世尊,菩萨摩诃萨若具如是二净,所作诸业无非菩提。何以故?一切法中悉有闇障,坏闇障故即是菩提。是故菩萨常不远离于菩提也。菩萨若作如是念言‘我离菩提’,当知是人不得菩提。若念‘我今有菩提’者,是人菩提有净不净。若能如是观诸法者即得菩提,即是净智方便也。”
“善男子,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光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人民八万四千。彼土具足如是等事,其土纯以四宝校饰,所谓金、银、琉璃、玻瓈,多饶饮食无所乏少。其土人民无我、我所,犹如北方郁单越土。其佛寿命满十中劫,声闻大众九万六千亿,菩萨大众万二千亿。土有二城:一名乐,二名净。其佛世尊生于净城,住于乐城。其土有王,名曰净声,七宝具足,统领三千大千世界。后宫婇女三万六千,姿颜端严如天无别。有十万子雄猛勇健,悉皆具半那罗延力,各各成就二十八相,一切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八万女清净无秽,形容瑰异如天无差,一切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王尔时经二劫中,供养如来及声闻、菩萨大众。为如来故,造作宝坊满五由旬。是宝坊中复有宝楼其数十万,为供养僧。尔时,圣王与其眷属,一切皆修清净梵行。时,佛教化无量众生于大乘法,复化无数于声闻乘。
“尔时,其王供养佛已,与诸眷属俱至佛所,头面礼足,右绕恭敬,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修行大乘不随他语?云何菩萨生得毕竟?云何菩萨得无所住?云何菩萨得无动慧?云何菩萨得清净慧?云何菩萨力能...(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眼观,眼空者即是净界,夫净界者即是佛土;耳鼻舌身亦复如是。意者即界,若观意空即是净界,夫净界者即是佛土,即是一界,即是空界,即众生界,即无相界,即无愿界,即无作界,即无为界。’善男子,净声比丘如是观已,即时获得身轻心轻,身心轻已得无量神通,得神通已得乐说无碍陀罗尼门。
“善男子,汝知尔时净声比丘岂异人乎?即汝身是;男女眷属,即汝所将来菩萨听法众是。说是伊帝曰多伽时,万八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众生得无生忍。
“善男子,若有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如法说,如说而住。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说而住?善男子,若有人言:‘我当作佛,请诸众生许以法味。’请已不能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微妙经典,不能护持清净禁戒、勤修精进,不修知足于善法中少得知足,是名欺诳,不如法说,不如说住。若有人言:‘我当作佛,请诸众生许以法味。’请已受持读诵演说,护持禁戒,勤修精进,少欲知足,多得善法不生足想...(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与四摄法相应声,与助道法相应声,与三脱门相应声,与四圣谛相应声,与十二因缘相应声。
尔时,虚空藏菩萨供养世尊,顶礼佛足,绕七匝已,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彼一宝庄严如来应正遍知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彼一宝庄严如来又言:‘有十二亿菩萨,与虚空藏菩萨俱往,至彼娑婆世界。愿世尊说如是如是法,使诸菩萨得自然智,亦使成就大法光明已还来至此。所以者何?以世尊昔来已曾化此善男子等发菩提心。’”
尔时,虚空藏菩萨当世尊顶上,化作大宝盖,广十千由旬,以青琉璃为轩,真珊瑚宝为子,以琉璃及阎浮檀金为升垂,杂妙真珠缦网璎珞,宝铃和鸣。其盖光明普照十方,与诸妙华互相绮错。
尔时,虚空藏菩萨于如来不思议功德深生敬重,合掌向佛,以偈赞言:
“法义智慧最胜尊, 本净无垢无所著,
喻如虚空无染污, 我礼不动圣足下。
行无与等无涯底, 现法严身最殊胜...(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圆足辩,得威德无违辩,得说法不唐捐辩,得断众疑辩,得利应辩,得分别文字不错谬辩,得悦可众辩,得问答方便辩,得以法降伏一切外道辩。已成就如是等二十四辩,此诸辩修行二十四种因故能得成就。何等二十四?善男子,若菩萨不违逆师长教故,能得捷辩;不谄曲故,能得疾辩;舍离烦恼故,得无碍辩;无我行故,得无滞辩;离两舌故,得巧说辩;入因缘法无际故,得甚深辩;行种种施故,得众音具足辩;严饰如来塔庙故,得善庄严辩;不舍菩提心故,得无减辩;善护诫众故,得无畏辩;施种种幢幡华盖宝铃故,得妙偈赞辩;恭敬供养给侍诸尊及师长故,得快说修多罗辩;昔植修习无量善根故,得善说譬喻本缘辩;不轻贱恶趣众生故,得无坏胜辩;施无量宝藏故,得分别句无尽辩;真实言说无粗犷故,得圆足辩;讲说法时无诤竞故,得威仪无违辩;以德淳净顺法律行故,得说法不唐捐辩;不吝于法不恃己德故,得断众疑辩;求法之时,不威逼他生恭敬心故,得利应辩;常省己过不讥彼缺...(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而现一切生死,于一切诸佛大会示现其身,在在佛国皆现受生,而常不动于真法身。是为菩萨得自在示现受生死也。
“善男子,云何菩萨破诸怨敌去离四魔者?若菩萨翘勤修习,观五阴如幻,得离阴魔;观诸法性净故,得离烦恼魔;观一切法从缘生性不成就故,得离死魔;观一切法缘所庄严是无常败坏相故,得离天魔。菩萨如是观故得离四魔,发趣菩提终不懈息。所有障菩提魔业,菩萨皆能远离。何谓魔业?所谓心向小乘是为魔业,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于众生生异想是为魔业,行施望报是为魔业,为受生故持戒是为魔业,有色想行忍是为魔业,为世事精进是为魔业,于禅生著味想是为魔业,于慧生戏论是为魔业,厌惓生死是为魔业,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厌恶烦恼是为魔业,犯罪覆藏是为魔业,憎嫉菩萨是为魔业,诽谤正法是为魔业,不受正法是为魔业,不知报恩是为魔业,不进求诸波罗蜜是为魔业,不敬顺法是为魔业,吝惜于法是为魔业,为利养说法是为魔业,不知方便...(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切佛事受行无余。
“善男子,此谓八万四千三昧门。以此等为首,菩萨坐道场时,便得八万四千诸三昧门,一一三昧以无量阿僧祇百千万亿三昧以为眷属。善男子,是诸三昧能知八万四千种众生诸所行法,以能显现八万四千法聚。善男子,是为略说诸菩萨行,及诸佛法藏少分,而诸菩萨行无量无边,诸佛法藏不可思议。”
尔时,虚空藏菩萨说是法时,有万六千菩萨得柔顺忍无量三昧而现在前,复有八万四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赞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说是诸三昧法门,善说如来胜智。如汝自身,证行此法不从他得。”
尔时,生疑菩萨合掌白虚空藏言:“希有!大士,乃能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不从他闻,而能入于如来胜智行处。我亦愿乐欲令一切众生得此不可思议法如来行处。”
尔时,大德舍利弗问生疑菩萨言:“善男子,谁为汝作此生疑名也?”
生疑菩萨答舍利弗言:“菩提心为我作此生疑名。所以然者?若不发菩提心,于佛法中终不生疑。其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其人于一切佛法则生疑惑,为欲现知明了一切佛法故。譬如灌顶刹利王最大太子,成就王相应作国主,次父之后应绍王位,是故其子每常咨问治国之法:‘我当云何监领国事?’大德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毕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次如来后亦应绍继无上法王尊位,亦常思惟咨问一切智相应之法:‘我等应当云何持无上法王法也?’是故...(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赞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说是诸三昧法门,善说如来胜智。如汝自身,证行此法不从他得。”
尔时,生疑菩萨合掌白虚空藏言:“希有!大士,乃能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不从他闻,而能入于如来胜智行处。我亦愿乐欲令一切众生得此不可思议法如来行处。”
尔时,大德舍利弗问生疑菩萨言:“善男子,谁为汝作此生疑名也?”
生疑菩萨答舍利弗言:“菩提心为我作此生疑名。所以然者?若不发菩提心,于佛法中终不生疑。其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其人于一切佛法则生疑惑,为欲现知明了一切佛法故。譬如灌顶刹利王最大太子,成就王相应作国主,次父之后应绍王位,是故其子每常咨问治国之法:‘我当云何监领国事?’大德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毕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次如来后亦应绍继无上法王尊位,亦常思惟咨问一切智相应之法:‘我等应当云何持无上法王法也?’是故亦于一切佛法每常生疑。大德舍利弗,当知以此因缘,由菩提心故立此生疑名也。”
生疑菩萨复语舍利弗言:“大德,我从昔来不忆值诸佛菩萨及善知识,未曾不问诸佛妙法,是故我真名生疑也。”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五 虚空藏菩萨所问品第六之四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行处不可思议,...(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不生疑。其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其人于一切佛法则生疑惑,为欲现知明了一切佛法故。譬如灌顶刹利王最大太子,成就王相应作国主,次父之后应绍王位,是故其子每常咨问治国之法:‘我当云何监领国事?’大德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毕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次如来后亦应绍继无上法王尊位,亦常思惟咨问一切智相应之法:‘我等应当云何持无上法王法也?’是故亦于一切佛法每常生疑。大德舍利弗,当知以此因缘,由菩提心故立此生疑名也。”
生疑菩萨复语舍利弗言:“大德,我从昔来不忆值诸佛菩萨及善知识,未曾不问诸佛妙法,是故我真名生疑也。”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五 虚空藏菩萨所问品第六之四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行处不可思议,菩萨所应行法亦复无量,是故此行不可以少誓庄严,不可以少言说,不可以小乘道而得成就。快哉!世尊,唯愿说诸菩萨大誓庄严及道庄严。菩萨以大誓庄严及道庄严故,...(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梵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集善根资粮及出要智方便?”
佛告光明庄严梵天言:“善根有三种。何等为三?所谓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是名善根。资粮者,所谓舍一切所有修慈观诸法,是名资粮。方便者,所谓去离凡夫地,不愿乐声闻、辟支佛地,进入诸菩萨地,是名方便。智者,所谓知舍不善法智,知集善法智,知回向菩提智,是名智。菩萨能住如是等正行者,是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资粮者,所谓求一切善法。方便者,所谓已作未作善根终不废忘。智者,所谓知心如幻化。如是等法现前了知,是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淳至。资粮者,所谓发动。方便者,所谓深心。智者,所谓无持无动。能行如是等法者,是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欲善法。资粮者,所谓胜进。方便者,所谓安住不放逸。智者,所谓舍一切依著。能行如是等行者,是名出要。
“复次,善根者,所谓正信。资...(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为诸神通及方便所摄;不触娆者,为羞耻及信有业报所摄;不加害者,为少欲及知足所摄;定者,为无发恼及无散失所摄;寂静者,为舍吾我及离我所所摄;受正教者,为求法及欲法所摄;顺行者,为敬重及平等无疲惓所摄;惭者,为内心断除及外不行所摄;愧者,为信乐佛智及在屏处不行恶所摄;谦卑者,为不骜慢及知自下所摄;礼敬者,为身端心直所摄;无垢秽者,为具静定及修智慧所摄;不强梁者,为不粗犷及不两舌所摄;不犯所行者,为不舍菩提心及念道场所摄;成就本愿者,为舍魔事及佛神力持所摄;正住意者,为不轻躁及不掉乱所摄;不掉动者,为如石山及不可移转所摄;如说者,为所作善业及无热恼所摄;能行者,为无虚诳及不舍归趣所摄;正发者,为离边见及顺观甚深因缘所摄;正进者,为善巧及方便所摄;必胜者,为不懈慢及勇猛所摄;不退者,为大欲及增进所摄;乐胜者,为见如来及闻法所摄;上求者,为舍诸地过患及得诸地功德所摄;亲近善知识者,为无憎嫉及信乐所摄...(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有相貌无有性,
无有取舍等二相, 是名无上大智者。
若观一切波罗蜜, 其性平等如虚空,
是即名为无平等, 能观一切法平等。
若能平等一切法, 亦能观于众生等,
悉能等观一切佛, 所得智慧无平等。
若诸菩萨有智者, 能观如是无等法,
即得无上菩提果, 犹如先佛之所得。”
无言菩萨说是偈时,万二千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万菩萨得无生忍。
时,华台中诸菩萨等,悉从座起,头面礼佛,以妙莲华恭敬供养无言菩萨,口宣是言:“我是知恩,我今报恩。”
时,舍利弗言:“世尊,如是菩萨何因缘故发如是言:‘我是知恩,我今报恩’?”
佛言:“舍利弗,如是菩萨皆悉因于无言菩萨发菩提心,是故说言‘我是知恩,我今报恩’。今复因于无言菩萨听受如是大集经典,并来睹见供养于我。”
尔时,无言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所疑,今欲启请,唯愿如来哀愍听许。”
佛言:“善男子,随意致问,当为汝说。”
时,舍利弗语无言菩萨:“仁者,若无言语,云何得问?”
“大德,一切诸法皆悉无言无字无说。何以故?一切众生性无言故。以觉观故而有声出,若无觉观,云何有声?云何可说?云...(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而修慈悲宣说正法,为知真实深法界故而宣说法。真法界者,即空三昧、无相、无愿。”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亦如是真实了知。所以相问,试汝智耳!为令佛法增长故问,为欲利益众生故问。”
尔时,无言菩萨白佛言:“世尊,如经中说有二因缘能生正见,所谓闻声及善思惟。唯愿哀愍,为诸菩萨广宣说之,云何闻声及善思惟生于正见?”
佛言:“善男子,至心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为菩提心而听法者,即是闻声;至心忆念菩提之心,是善思惟;观菩提心,是名正见。复次,善男子,为菩提道而听法者,是名闻声;不远离道,是善思惟;如法而住,是名正见。为调伏心而听法者,是名闻声;远离恶心,是善思惟;获得善心,是名正见。为严善法而听法者,是名闻声;修集庄严,是善思惟;愿向菩提,是名正见。为听善法,是名闻声;增长善法,名善思惟;愿向菩提,是名正见。为听惠施,是名闻声;能舍一切,是善思惟;不求果报,是名正见。为听戒聚,是名闻声;至心护戒,名善思惟;愿向菩提...(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赞无言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即是善说。”
说是法时,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无言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力,所谓信力、进力、念力、慧力。唯愿如来广分别说,云何名为菩萨四力?”
佛言:“善男子,至心谛听!吾亦当说。若有菩萨于佛正法深信顺解,不作疑心,是名信力。若勤精进求于佛法,不休不息,不生疑悔,是名进力。若有菩萨求于善法,得已不失念菩提心,所作善根愿向菩提,是名念力。若有菩萨内自思惟,不随他语,了知法性,是名慧力。
“复次,善男子,若有信心亲近圣人,是名信力。若能供养如是圣人,是名进力。至心听受圣人之言,是名念力。闻圣法已如法而住,是名慧力。
“复次,善男子,信业果者,是名信力。既生信已不作诸恶,是名进力。过去善业现世犹增,是名念力。若知诸法有因有果,是名慧力。
“复次,善男子,若信心法不可说者有名信...(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漏失,以慧力故能如法说。
“复次,善男子,观疑网故,名为信力。远离疑故,是名进力。更不生疑,是名念力。说能坏疑,是名慧力。
“复次,善男子,信佛法者,是名信力。为菩提故而修行之,是名进力。得顺忍故,是名念力。得无生忍,是名慧力。
“善男子,信根、信力无有差别,进根、进力,念根、念力,慧根、慧力,亦复如是。”
说是法时,百千菩萨得无生忍地,四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莲华,语无言菩萨言:“善男子,汝向问佛,佛即为汝分别解说,汝心喜耶?”
无言菩萨言:“善男子,我亦不问不听一法,云何生喜?”
莲华菩萨言:“善男子,汝于佛所不听法耶?”
无言菩萨言:“诸佛如来都无所说,我云何听?何以故?我非法器故。”
莲华菩萨言:“汝今若非是法器者,是何等器?”
无言菩萨言:“善男子,我身今者尚非法...(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实不行于一切诸行,若能修行如是等行,当知即是行菩提道。于菩提道及菩提行不生分别,若行如是菩提道行,于诸法中不见有我,无贪无瞋,无亲无怨,无有障碍。若无障碍即无为行,若无为行即是真实大菩萨也。”
莲华菩萨言:“善男子,何因缘故名为菩萨?”
“善男子,能觉众生所不觉者故名菩萨,能寤无明睡眠众生故名菩萨,演说随顺菩提之法故名菩萨,能令众生深乐寂静是名菩萨。增长佛语,竖正法幢,护念圣众,于菩提心无有动转,不住声闻、辟支佛心,终不舍离至诚之心,发愿毕竟能度未度、能解未解,为无依者而作归依,能灭未灭,能调烦恼,不脱烦恼观生死过亦求诸有。修空三昧不舍众生,修集无想不舍菩提想,修集无愿深乐诸有。虽乐佛法于贪无贪,知有为法多诸罪咎而其内心不舍有为。虽离诸闇不得大明,得大智慧以为器钾。深乐惠施严施璎珞,净佛世界具足净戒,具足誓愿具足忍辱,能调一切不忍众生,勤修精进求无坏身,能坏欲界乐受下身,虽...(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者、至心念于菩提,二者、所作善法毕竟,三者、至心庄严善法愿向菩提,四者、能观十二因缘。是名为四。复有四法:一者、成就神通;二者、修三脱门;三者、持戒精进,常观法界,知一切法无有根本,无有觉观,不可宣说;四者、知义知时,知实知一切法皆悉平等。是名为四。复有四法:一者、从大悲心求大智慧,二者、从善方便求三十七助菩提法,三者、从大慈心观诸众生一切平等,四者、从于舍心观四真谛。复有四法,所谓身、口、意业及菩提心,不可沮坏悉如金刚。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如是等法,则能获得金刚三昧。”
说是法时,六万亿菩萨一切悉得金刚三昧。
尔时,无言启白其父师子将军:“尊者,佛出世间即是具足无量功德,大功德聚即是如来。佛出世时,无量众生得大利益,大利益者即是涅槃。夫涅槃者常不变易,尊者何故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其父答言:“吾初生时,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亦有无量诸天来劝如汝无异,如是事者唯佛证知。”
师子将军所将眷属满五百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无言菩萨赞其眷属:“善哉!善哉!善能庄严菩提之心。”
诸眷属言:“云何名为庄严菩提心?”
无言菩萨言:“有四十事庄严菩提心。何等四十?所谓信佛不疑,不动法界,供养圣众,亲近善友,于诸菩萨作医王想,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供养恭敬诸师和尚,父母有德顺受其语,...(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说是法时,六万亿菩萨一切悉得金刚三昧。
尔时,无言启白其父师子将军:“尊者,佛出世间即是具足无量功德,大功德聚即是如来。佛出世时,无量众生得大利益,大利益者即是涅槃。夫涅槃者常不变易,尊者何故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其父答言:“吾初生时,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亦有无量诸天来劝如汝无异,如是事者唯佛证知。”
师子将军所将眷属满五百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无言菩萨赞其眷属:“善哉!善哉!善能庄严菩提之心。”
诸眷属言:“云何名为庄严菩提心?”
无言菩萨言:“有四十事庄严菩提心。何等四十?所谓信佛不疑,不动法界,供养圣众,亲近善友,于诸菩萨作医王想,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供养恭敬诸师和尚,父母有德顺受其语,护法求法,至心听法,既受持已为人广说,供养恭敬护法之人,为他说法,不生食想,破坏憍慢,知恩报恩,常善思惟,如法而住,能施难施,至心护戒,精进勤修一切善法,具足成就功德庄严,心无嫉妒护诸众生,防制烦恼,调伏其心及以施心,调诸众生能断烦恼,知足寂静,修净梵行,不断圣种,世法...(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一切诸法本性净, 平等无差如虚空,
若能演说是平等, 因三昧故得受记。
若能知法不可说, 说时不生于怖畏,
能以方便化众生, 因是智故得受记。”
尔时,魔王将四种兵——车兵、马兵、象兵、步兵,来至佛所。魔自化身作比丘像,语不可说菩萨言:“善男子,魔王波旬,今将四兵来至佛所,汝今欲设何等方便?”
不可说言:“彼若来者,我当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比丘言:“善男子,彼魔波旬都无善心,云何能令发菩提心?”
不可说言:“我当调伏令得善心,得善心已以是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调伏?我当往彼他化自在王其境界,彼当属我;既属我已,我当随意而调伏之。”
尔时,波旬闻是语已,心生忧怖,即欲退还而不能得,复作是念:“我于今者既不被缚,又不得解,亦复不能作神通力。”
时,魔即闻空中声曰:“是不可说神通之力。”
魔王波旬即时便前向不可说,礼拜忏悔而作是言:“我今舍离一切魔业。”
不可说言:“波旬,谁系缚汝?”
波旬答言:“善男子,我无系...(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不可说言:“波旬,谁系缚汝?”
波旬答言:“善男子,我无系放而不能行。”
不可说言:“善男子,如汝今者,不系不放而不能行;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无系无放而不能行。何以故?无明爱等颠倒系缚不得解脱。波旬,汝今若欲坏系缚者,应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答言:“善男子,一切众生成就几法,能发无上菩提心耶?”
“波旬,众生成就十六种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六?所谓常修上心莹磨诸根,勤修诸善庄严功德,至心持戒不生悔厌,修集大悲怜愍众生,信佛世尊有大慈悲,为诸众生受行诸苦,能坏众生所有苦恼,调伏诸根具足正念,心无所畏不求诸有,乐求佛智不乐二乘,受乐无慢受苦无悔,恭敬智慧破坏憍慢,知恩报恩具足身力,护持正法不断三宝,是名十六。善男子,若有众生具如是法,当知是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众生若具如是等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今实无如是等法,云何能发无上道心?”
不可说言:“波旬,譬如种树为华果实,初虽未有,当知其后必得不疑。众生若为向菩提心行,亦复如是,虽未现有,渐渐当得是十六法。”
波旬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
说是法时,天与人众三万二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云何名...(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等十六?所谓常修上心莹磨诸根,勤修诸善庄严功德,至心持戒不生悔厌,修集大悲怜愍众生,信佛世尊有大慈悲,为诸众生受行诸苦,能坏众生所有苦恼,调伏诸根具足正念,心无所畏不求诸有,乐求佛智不乐二乘,受乐无慢受苦无悔,恭敬智慧破坏憍慢,知恩报恩具足身力,护持正法不断三宝,是名十六。善男子,若有众生具如是法,当知是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众生若具如是等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今实无如是等法,云何能发无上道心?”
不可说言:“波旬,譬如种树为华果实,初虽未有,当知其后必得不疑。众生若为向菩提心行,亦复如是,虽未现有,渐渐当得是十六法。”
波旬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
说是法时,天与人众三万二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云何名为向菩提心行?”
“善男子,有三十二法,向菩提心而得增长。何等三十二?一者、至心;二者、定心;三者、净心;四者、欲心;五者、不放逸心;六者、修集善法;七者、庄严趣向无上菩提;八者、能以四摄摄取众生;九者、乐行方便;十者、调伏众生;十一者、能熟众生;十二者、能知因缘;十三者、勤行精进;十四者、亲近善友;十五者、具足信心;十六者、具足信心故便生欢喜;十七者、供养恭敬师长和尚有德之人;十八者、能瞻病苦;十九者、能善思惟;二十者、如法而住;二十一者、...(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心坚固无有退转,常能利益一切众生。波旬,为诸众生入佛法故,示有文字音声演说,第一义中都无如是文字声说,是则名为一切法性,一切法性性不可说。”
波旬言:“善男子,若一切法不可说者,菩萨云何发大誓愿向于菩提?”
不可说言:“波旬,譬如虚空其性无边,是中宁可作井池不?”
“不也,善男子。”
“波旬,若一切法性无不可说者,终不可证,不可宣说。”
波旬言:“云何名为发菩提心?”
不可说言:“了知贪性则名发心,若复了知瞋痴悭妒,阴、入、诸界,无明、行、识、名色、六入,乃至生老病死大苦,是名发心。”
波旬言:“一切诸法有何等性?”
“波旬,一切诸法无出是性。”
波旬言:“云何无出?”
“夫无出者即无魔迹,魔迹即是我及我所,离我我所是名无出。觉观因缘行想聚取,说想非想、生灭善恶、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世及出世即是魔迹。若无如是,...(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非对非作,非觉非想,无有住处,非去来现在,非色声香味触法意,非明非闇非是虚空,非内非外,非作非有,非肥非瘦,非增非减,本性清净,非贪恚痴,亦非狂乱,无有边际,不可称量,是名般若波罗蜜不可宣说。”
说是法时,魔王波旬于系得脱,心生欢喜即作是言:“如我今闻不可说法而得解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者,亦当如我于颠倒中而得解脱,一切众魔不得其便。”
尔时,会中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正法,名字何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是经名为《方等大集》,亦复名为《不可说法》,亦复名《入一切佛法断一切佛所有名字》。若有人能顶戴受持如是等法,即能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空中多设伎乐香华,供养不可说菩萨。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九 宝幢分初魔苦品第一
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若不见闻,得大利益。’
“时,华目比丘闻无量人生大邪见,即作是念:‘我若不能调伏如是邪见众生,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华目比丘即便往请香功德佛,与无量比丘僧,周遍国土城邑聚落处处说法,所谓远离恶法,修进善法,或说大乘,或缘觉乘及声闻乘,或沙门果,或比丘戒,或优婆塞戒,或说三归,或复演说转女身法,或说宝幢陀罗尼门,或说十善。说是法时,破除无量众生疑网,生于善心,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无量众生来至佛所。唯除一人,善行大臣向彼华目,发恶誓愿:‘汝若未来成无上道,我当于汝成佛国土而作恶魔,诣菩提树作大恐怖。若成佛已,当坏汝法。若我于汝生信心者,汝便当与我受记莂。’
“诸善男子,尔时比丘,即我身是;夫人善见,即弥勒是;善行大臣,魔波旬是。波旬,汝于尔时发是誓愿,若于我所生信心者,当与受记。是故我今称汝本愿,与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波旬,汝于往昔香功德所,礼拜供养,...(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我真实得佛道, 愿此所散成华盖!’
尔时,光味即以华散,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无量众生生敬喜心。有诸众生奉事象者,见佛是象,作如是言:“云何此象有大福德,令是仙人敬意供养?”乃至若有敬事佛者,见彼仙人敬心供养,见已生信礼拜赞叹。尔时,世尊出首楞严定,从定起已,一切众生悉见佛身,见已心生供养欢喜,各任己力而作供养。
尔时,世尊告光味言:“善男子,一切诸天见汝决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欢喜踊跃故,令是地六种震动。善男子,汝当成就无量智慧,然后获得无上佛道,乃当复于无量世界燃大法炬。善男子,汝于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北方世界,名曰香华,其界庄严如阿弥陀,当于彼中得成为佛,名光功德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无量世宣说大乘,终不说于声闻、缘觉。”
尔时,大众耳闻目见光味仙人得受记莂,悉共欢喜供养恭敬。五百弟子、无量...(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尼者,或复有得三昧定者,或有成就得诸忍者。此佛世界无量众生闻已亦得不退转心,教化众生于三乘中。
尔时,光味菩萨于莲华边造七宝梯具种种华,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来佛日大慈悲光,无量众生多受苦恼,唯愿降注无上法雨,除灭众生烦恼疾病。有诸众生任为法器,堪受如来无上法味,愿说八道净于法眼,上升莲华摧伏众魔,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悉为证人,了了能见诸法空寂,无有相貌犹如虚空,知法无我。唯愿如来忆念往昔初发菩提心时所立誓愿,如来尔时自言:‘我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当施众生甘露法味,悉令得度生死大海。’今已果之,唯愿演说清净之法,度诸众生于生死海,化无量人于菩提道。”
尔时,世尊即蹬宝梯坐莲华上,遍观十方告波旬言:“波旬,汝亦当生欢乐之心。何以故?以汝因缘有是大集,亦因于汝令我说法。说法因缘断诸生死,度于四流,令诸众生获得正道得虚空相,如是等事皆因于汝。汝当请我,我当说法。”
魔波旬言...(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大猛火、粪秽不净,造作种种诸恶方便,欲坏我法,为灭我法,为摧法幢,为破法船,为坏法性,为破法藏。
“十方诸佛唯愿观察,过去诸佛有于如是五滓世界成得佛道,无有不说如是大集金刚法心因缘自在陀罗尼者,为坏一切诸魔力故,为三宝种不断绝故,为诸众生增善法故,为坏一切佛法怨故,为令众生远离苦故,灭身口意诸恶业故,为令人天性调柔故,为诸国土受安乐故,为破世间诸恶相故,为令众生悉得具足六波罗蜜故,为发无上菩提心故,为教菩萨善方便故,为令菩萨次第住故。以如是等诸因缘故,过去诸佛为如是等五滓众生,说是大集金刚法心因缘自在陀罗尼也。今此世界十方诸佛悉来集会,唯愿诸佛,各说如是陀罗尼咒,为怜愍故,为当流布大乘经故,为此世界法久住故,令诸恶魔不得便故。”
尔时,诸佛即皆同声,说此陀罗尼句:
“安伽逻(一) 安伽逻(二) 半伽逻(三) 婆婆伽逻(四) 婆逻嘙伽逻(五) 婆虵比呵(六) 曼啰婆...(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令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人天持是咒者,设有于其起恶心者,我若不护,令我不得成无上道。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是咒,亦无有能于是四众起恶心者。”
时,十方佛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受持无上法雨。”
尔时,释迦如来告魔波旬:“汝于佛法当生信心!以汝因缘,当令无量无数众生得解脱果。汝今失离一切伴侣,谁当与汝复共为恶?我怜愍故,殷勤告教,汝可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魔波旬言:“世尊,我今乃至无一念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瞿昙今者,未能永断欲界众生,云何令我失离伴侣?我终不能归依三宝。” 宝幢分中护法品第十
是时,会中有佛,名曰曼陀罗华微妙香,语释迦牟尼佛:“如过去世十方诸佛,以怜愍故,亦悉集会五滓世界,为护法故,坏魔怨故,怜愍众生故,施大智炬故,为说正道故。十方现在无量诸佛亦复如是,今日十方无量诸佛悉来集会娑婆世界,谁可付嘱释迦佛法?”
释迦如来言:“我之正法,可以付嘱频婆娑罗等诸大国王、四...(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我终不能归依三宝。” 宝幢分中护法品第十
是时,会中有佛,名曰曼陀罗华微妙香,语释迦牟尼佛:“如过去世十方诸佛,以怜愍故,亦悉集会五滓世界,为护法故,坏魔怨故,怜愍众生故,施大智炬故,为说正道故。十方现在无量诸佛亦复如是,今日十方无量诸佛悉来集会娑婆世界,谁可付嘱释迦佛法?”
释迦如来言:“我之正法,可以付嘱频婆娑罗等诸大国王、四王、帝释、梵天王等,如是等众能护我法。若有能发菩提心者,当知是人则能护法。”
尔时,一切大众,所有天王、梵王、龙王,异口同声作如是言:“世尊,我等要当至心护法。何以故?如来正法难得难值,一佛界中无量佛会亦复难遇!十方诸佛尚为众生而来集会,我等云何不护正法?”
尔时,十方诸佛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刹利能护法者,所有国土衰恶之事,四百四病皆令除灭,及其国土所有树木、华果、谷米滋茂丰登,护其人民亲戚眷属令离诸恶;若有比...(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不修行三种净戒,不善思惟,其心放逸不行正道,不得解脱,如是之人受百种苦。众生既受如是百苦,我当云何不修悲心?’若有众生于一日夜能如是观,是人得心犹如虚空,是人能于一切众生修集大悲,是人能得身心寂静,是人不远正真法界及以法性,如是方便,能得声闻、缘觉众生缘悲。
“若有菩萨初修道时,作是思惟:‘设令我有恒河沙等如须弥身,当以是身为于一人,于无量世受大剧苦,令彼一人得受乐者,我终不悔,亦不退转于菩提心。’复作是念:‘假令一切所有众生,各各执椎如须弥山,来打我身经无量岁,我当忍受,不生恶心乃至一念。’复作是念:‘是人所受百种之苦,一切众生亦受是苦,而不知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是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不受刀剑火石亦复如是?若我当于一切众生生恶心者,诸佛贤圣当见呵责,而作是语:“是人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如是而不忍辱?”菩萨摩诃萨修净意者即是忍辱,忍辱者即是璎珞、精进道性、器四财...(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修悲心,入、界亦尔。善男子,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修慈悲。何以故?夫慈悲者,即是一切善法种子。若有众生得色界身,亦是修集慈悲因缘;若无色身,若声闻道、若缘觉道,若诸菩萨庄严坚固行六波罗蜜,调伏众生得无生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因慈悲种子因缘。”
说是慈悲因缘法时,明星菩萨得无生法忍,是忍不与缘觉、声闻共之。八万四千众生得如法忍,五万五千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万八千众生得不退心,二万众生成就慈悲,五千比丘得阿罗汉果,五百比丘尼尽一切漏,十万亿众生破大邪见得正见心。
尔时,世尊告无胜意童子:“善男子,过去有佛名发功德意,亦说如是大慈大悲。”
无胜意童子言:“世尊,所言如者,云何名如?”
佛言:“善男子,远离身相名之为如。”
无胜意童子言:“所言身者即是实性,即是寂静,即是法界,即是无漏,即是无尽。”
佛言...(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生恶心者,应作是念:‘若我于彼生恶心者,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纯善功德,若于一人生瞋恶心,尚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况我未成诸善功德?’以是因缘,修众生慈及法缘慈;悲、喜、舍心亦复如是。善男子,若有欲学缘觉乘者,应如是修慈、悲、喜、舍。”
说是法时,六万亿众生得住初地,或得二地、三地、四地、五地,或有众生得无生忍,或有获得辟支佛道及声闻道,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虚空目分中圣目无碍智品第八
尔时,众中有一童子名虚空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庄严无上菩提之道,修一切智目方便、无缘梵行一切法目方便、无缘梵行一切阴入界方便、解脱方便、三昧方便、陀罗尼方便、得忍方便、诸地方便?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一切智目门,同虚空慧度于彼岸,无缘梵行,越度四流断四魔系?”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入四无量海,欲度众生于生死河,是故今者...(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恼习气修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之心,能修菩萨所有行相,能得解了智慧之行,能知一切烦恼等行,能修菩萨所修法行,能深观察一切罪过,身得无碍见一切佛。”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我今当说如是净行十分之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四行。何等为四?一者、波罗蜜行,二者、助菩提行,三者、神通行,四者、调众生行。波罗蜜行者,是愿方便;助菩提行者,是修道方便;神通行者,是调心方便;调心方便者,是菩提心坚固方便。
“善男子,云何名檀波罗蜜?檀波罗蜜即是净行,能坏痴心,能修舍心,修舍心已能一切施。若有菩萨能一切施,即得四种无分别心。何等为四?一者、不分别众生,二者、不分别法,三者、不分别心,四者、不分别愿。是名为四。不分别众生,是可与、是不可与,此多与、此少与,此上与、此下与,此恭敬与、此轻慢与,此全与、此半与,此持戒、此破戒,此福田、此非福田,此得大报、此不得大报,此是正见、此是邪...(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净心,四者、净愿。远离三碍:一、果报碍,二、声闻碍,三、悔心碍。
“善男子,菩萨修行如是施时,远离三畏:一者、憍慢畏,二者、上慢畏,三者、魔业畏。菩萨修行如是施时,具四种印:一者、内空印,二者、外空印,三者、众生空印,四者、菩提空印。如是施时,具四精进:一者、满众生故具足精进,二者、护佛法故具足精进,三者、为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具足精进,四者、净佛土故具足精进。是时复得具足四念:一者、念菩提心,二者、念欲见佛,三者、心常念慈,四者、念离烦恼。如是施时,净于三事:一者、自身,二者、他身,三者、菩提。如是施时,净于四智:一者、界智,二者、众生满足智,三者、愿智,四者、助菩提智。善男子,菩萨若能行如是法,则能净于檀波罗蜜。
“善男子,云何菩萨净于尸波罗蜜行?善男子,有一种净,所谓菩萨怜愍一切世间众生,胜于声闻、辟支佛慈,能坏魔业调诸众生,具足无量功德宝聚,无有放逸。复有二种:一...(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复有二种:一者、无觉净,二者、离诸见净。如是智慧,菩萨摩诃萨常游众生利钝根中、众生心中、一切法中,观诸烦恼即是智慧。菩萨虽住诸界,多住佛界,能善观见十方世界,离一切盖,悉是一切佛法根本,具足一切无上佛法,不学诸法、不离诸法,不坏一法、不成一法。菩萨成就如是智慧,能作功德,能读诵说一切佛法,一切福德悉能得之,皆能修成一切善法,是名菩萨净般若波罗蜜行。”
说是法时,二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萨得无生忍,五百比丘漏尽意解,十千天人得须陀洹果。
尔时,一切天与人同声而言:“世尊,若有人能信是经者,当知是人诸佛所护,何况有能受持、读诵、书写供养!”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净菩提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身念处,有二种行:一者、不净行,二者、净行。不净行者,观身不净,臭秽充满,无常无住诳诸凡夫。净行者,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今因是不净之身,得净佛身,得净法身、...(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观已,见是诸受即是无受,见一切受即是有为,若是有为即是生灭散漏无住。如是观已,不见于我,不见受者,是名菩萨大智方便。因是方便,见一切受无常生灭,观一切法悉是空无,无受无受者,无作无作者,从缘而生,从缘而灭,无属无取,于诸因缘不生觉观。因无觉观,作如是言:‘诸因缘法皆悉是空。’菩萨摩诃萨如是观时成受念处,能令身心皆悉寂静,知一切行,是名一切智,是名受受念处。
“云何菩萨修心念处?菩萨摩诃萨住菩提心,观是心性,不见内入心,不见外入心,不见内外入心,不见阴中心,不见界中心;既不见已,作是思惟:‘如是心、缘,为异不异?若心异缘,则一时中应有二心。若心即缘,不应复能观于自心;犹如指端不能自触,心亦如是。’作是观已,见心无住无常变异,所缘处灭,即知是心非从缘生非不缘生、非常非断、非内非外、非有非无。观心如是,不妨如法知心寂静,是名菩萨修心心念。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心非色不可睹见,非是觉观...(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在:一者、寿命自在。以自在故,虽生短命,自得长寿为调众生,与长寿者演说正法,于长寿中能现短寿。随是菩萨所生之处,若天、若人得命自在。二者、身得自在。以自在故,随心作身,随心作色,示现威仪为众生故。 |
|
|
|
|
|
|
|
菩萨若欲于诸众生其身同等,高大微小悉皆能作。三者、得法自在。以自在故,能知一切世出世法,示诸众生一切世事,于出世行心亦不退,明知甚深十二因缘,得无碍智,能为众生说种种法。无量众生闻是法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四者、愿得自在。以自在故,令四大海合作一海,不来不去,无有动转,如本不异;亦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合为一山,不来不去,无有动转,如本不异。于四天王、三十三天无所妨碍,欲令三千大千世界,悉作金宝、七宝、栴檀、华香、璎珞,虚空水火皆随意成。是名菩萨得四自在。善男子,菩萨若得四如意足,则得面见十方诸佛,与共语言进止一处;一切梵天、帝释、四王、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复如是。 ...(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七识处,住慧力时离八邪支。复次,心于菩提无有退转,是名信力净、信力行;不取不舍,是名进力净、进力行;修四念处,是名念力净、念力行;调伏于心,是名定力、净定力行;远离诸见,知善方便,是名慧力净、慧力行。
“善男子,云何菩萨净七觉行?终不失于助菩提法,名念觉分;不取不舍奢摩他,名择觉分;离一切恶名进觉分,离诸愁恼,名喜觉分;身心寂静,名除觉分;得解脱味,名定觉分;所作已办,名舍觉分。复次,不舍菩提心,名念觉分;至心护法,名择觉分;调诸众生无有休息,名进觉分;具足善法,名喜觉分;离诸烦恼,名除觉分;能令众生住三昧中,名定觉分;令诸众生悉知法界,名舍觉分。复次,不念声闻、辟支佛乘,名念觉分;分别一切法字句义,名择觉分;求善法时三业不息,名精进觉分;离怨亲心,名喜觉分;如法而住,名除觉分;随诸世间而能调伏,名定觉分;不观二法,名舍觉分。善男子,助菩提者,觉一切法,知一切法,分别诸法,筹量诸法...(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不近一切恶魔诸业,不堕恶道,不起恶心,常修一切正善之法,远离一切邪恶之法,是名正念。菩萨住是正念之中,获得正聚沙门正果,是名正念。
“云何正定?修行圣行,知苦、离集、证灭、修道,是名正定。复有正定,观一切法皆悉平等。若观我净,一切亦净;若观我空,一切亦空。虽作是观不入正位,是名菩萨之正定也。菩萨摩诃萨住是定中,于一念顷得一切智,是名正定。”
说是法时,万六千天与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云何菩萨净神通行?善男子,天眼五种,悉能睹见十方世界,及见十方世界诸佛,亦见众生出生退没,所见十方无有挂碍,胜于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天人。菩萨具足如是五事,则能了了见一切法,是名菩萨净天眼行。菩萨摩诃萨得天耳通,闻五种声,人声、非人声、地狱声、十方诸佛说法之声、一切众生语言音声,是名菩萨净天耳行。云何菩萨净他心智行?知他心智亦有五种,悉知一切人天之心,地狱、饿鬼、畜生等心...(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何等法,在生死中心不厌悔?”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二十一法,在生死中而不生悔:一者、所修善法共大慈行,二者、所修慈心共大悲行,三者、所修大悲共调众生行,四者、调伏众生共精进行,五者、所修精进共善心行,六者、所修善心共方便行,七者、所修方便与慧共行,八者、所修习慧共禅定行,九者、所修四禅共神通行,十者、所修神通与智共行,十一者、所修习智与欲共行,十二者、所修习欲与念共行,十三者、所修习念共菩提心行,十四者、所修菩提共四摄行,十五者、所修四摄与戒共行,十六者、所修戒禁共多闻行,十七者、所修多闻共如法住行,十八者、如法共住陀罗尼行,十九者、陀罗尼共无碍智行,二十者、无碍智共功德庄严行,二十一者、功德庄严共智慧庄严行。是名菩萨二十一法,在生死中不生厌悔。”
宝髻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庄严自身,亦令众生得大利益?”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具多闻则名庄严,为他演说...(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髻上真宝之珠价值无量,从无量业之所出生,奉献如来,作是誓愿:“我今以是顶宝施佛,愿此功德为众生首,因是因缘得无上智。”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是时口中出大光明,种种杂色,悉能隐蔽一切光明。
尔时,疾辩菩萨即起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微笑?”
佛言:“善男子,汝见宝髻施我顶宝不?”
“已见,世尊。”
“善男子,如是菩萨已于无量无边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持戒精进求于菩提,供养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尊,亦已调伏恒河沙等无量众生。善男子,如是菩萨于未来世,过十阿僧祇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宝出,世界名净光,劫名无垢。其佛世界七宝所成,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一切人民无有饥渴,一切皆是清净菩萨,耳初不闻二乘之名,常闻纯一大乘之法,是故如来名曰宝出。一切菩萨具足神通,其土无主,唯除法王。一切众生悉得化生,亦复无有三恶之名及男女根、爱欲之名,无有众生...(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地能令散, 虚空日月可令落,
如来之言无有二, 是故我定得菩提。
正语实语微妙语, 授我无上菩提记,
若我真实得菩提, 当善调伏无量众。
我之所得净妙国, 及其大众佛已说,
我今闻此无上法, 坏疑趣向于菩提。
我今精进修菩提, 调伏众生心不悔,
今佛口施我信力, 无上智慧及佛力。”
说是偈时,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各作是言:“愿我皆得生彼世界。”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当受持如是正法,读诵广说,为大利益诸天世人。阿难,若有众生信受是经,定当为我之所授记。善男子,若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给施众生,满一千年,不如有人受持读写如是经典。”
阿难白佛言:“世尊,是经何名?云何奉持?”
“阿难,是经名曰《方等大集大陀罗尼大行菩萨入处》。”
尔时,阿难闻佛说已,诸天世人皆大欢喜...(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人若得见如来身,便作是念:‘我当知数。’是人尔时观少见少、观多见多,复作是念:‘如是诸佛从何处来?’复作是念:‘如是诸佛,无所从来,去无所至。我三界心,是心因身。我随觉观欲多见多、欲少见少。诸佛如来即是我心。何以故?随心见故,心即我身,我即虚空。我因觉观见无量佛,我以觉心见佛知佛,心不见心,心不知心。我观法界性无坚牢,一切诸法皆从觉观因缘而生。是故一切所有性相即是虚空,虚空之性亦复是空。’若有初发菩提心者,当观无量诸法因缘。是人若发求声闻心,尔时即得无相三昧,令彼无明永灭寂静,亦复获得随顺空忍。是人若见虚空是空,尔时即得身心寂静,是则名为空解脱门,取阿罗汉则为不难。若复修行灭定解脱,为灭无量诸法因缘。”
说是法时,九万九千亿众生得修定忍,八万四千众生得修空忍,六万众生得空三昧解脱门,二万众生悉得现见诸佛三昧,八万四千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得须陀洹果。
“复次,憍陈如,若有...(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色见、触见、出见、四大见,能断如是等见。是陀罗尼善能了达阴、入、界等,能净诸见,能令受者永受安乐,沮坏众魔,调伏恶龙,令诸天喜,坏阿修罗,调迦楼罗,能喜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能断恶欲,令坐禅者贪乐寂静,能疗一切诸恶重病,能防一切诸恶斗讼,能增法界,能护三宝,能得尽智及无生智坏无明聚。”
如来说是陀罗尼时,无量众生得须陀洹果,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获得是持,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得无生忍。
尔时,阿若憍陈如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莲华陀罗尼?如日密菩萨之所宣说,智者受持、读诵、书写得大利益,不乐三界,得无相解脱门者,皆能断诸烦恼,七返常受人天之身,虽在欲界不为欲污,诸天世人常所恭敬。”
佛言:“憍陈如,所问莲华陀罗尼者,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陀罗尼乃是十八不共法行。憍陈如,假使我于无量劫中,宣说是持终不可尽,亦令闻者生迷闷心。是陀罗尼唯佛能...(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无有来处。’作是观已,所有觉观一切永断。复观是识,知是一切觉观因缘,我当远离心意识行。何以故?若有生者当知定灭。作是观时,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或有获得如法忍者,或得菩提。若观觉观是灭相者即得灭定,是名不共凡夫如空陀罗尼,是持成就无量功德,永断无量诸大苦恼。”
说是法时,九万二千众生得须陀洹果,六万众生得阿罗汉果,九万九千众生得如空陀罗尼,八万众生得辟支佛果,八千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得不退心。
尔时,阿若憍陈如白佛言:“世尊,高贵德王佛所持来欲,随无愿陀罗尼,唯愿如来分别解说。”
“憍陈如,我今当说,至心谛听!憍陈如,有诸众生触欲系缚不知解脱,是人应观无愿解脱,作如是念:‘欲欲、色欲及无色欲,触欲、解欲,知是诸欲因觉观生诸行因缘。如是诸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因风而生;我身口行亦复如是,因风而生,因是风故身得增长,因是风故口得增长。如我观风即入...(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解欲,知是诸欲因觉观生诸行因缘。如是诸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因风而生;我身口行亦复如是,因风而生,因是风故身得增长,因是风故口得增长。如我观风即入出息,谛观一切身诸毛孔从风因缘,复观一切不净之物,复观是身命终之时,是尸更无风息入出。’复作是念:‘我身口行因缘于风,若无风者,无身口行因缘。’是故尔时得空三昧修集增长,因修集故能断欲贪乃至触欲。作是观已,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或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善意觉观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声闻人修不净相,得成相已有何等相?”
“善男子,若为破坏欲贪之结修不净相,系心眉间自观身骨,是名一相。若观自身及以他身,是名二相。又观一切悉是不净,是名三相。是人能观苦集尽净,名舍摩他得暖法相。是人如是观白骨时见智如灯,观身四行乃至微尘,是名顶法。观四真谛,是名声闻不净观,成就获得舍摩他定,是名白骨观相。观是相时得八正道,因八正...(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人乐修空相,因修空相见一切法悉是生灭苦、空、无我,观阴入界、十二因缘,一切法性苦、空、无我。如是见已,即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
“憍陈如,修集世间不可乐想,能断欲贪、色无色贪,一切憍慢、疑、掉、无明,乃至得无学地,是名具足随无愿陀罗尼。憍陈如,是陀罗尼能破一切恶魔,乃至能令三宝增长。”
说是法时,无量众生得法眼净,无量亿众诸漏永尽,八那由他众随无愿陀罗尼,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万八千众生得不退菩提心,无量众生得如法忍。
尔时,无量众生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若闻是法,云何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今护持听受是法。”
佛言:“善哉!善哉!诸大檀越,汝等今者欲护大法,因护法故未来之世,当得无量福德果报。”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德华密佛遣虚空密菩萨摩诃萨,所持来欲净陀罗尼,唯愿说之。”
佛告舍利弗:“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德华密佛所遣来欲净陀罗尼,为坏此土众生四倒。舍利弗,此土众生实无有我,颠倒心故,横生我想。智者深观知无有我,作是观已则破颠倒。 ...(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光明,见光明已,自所有光寻灭不现。一切声闻所受快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尔时,一切无量众生悉皆自睹,如来毛孔一一毛孔出无量光,如恒河沙等日月光明,亦如恒河沙十住菩萨所有光明,如是光明悉能遍照十方佛土。
尔时,十方诸佛世尊,各告大众:“诸善男子,汝等颇见释迦如来大光明不?如是光明成就无量无边功德。是光因于大慈大悲,为于怜愍诸众生故,是故今者示诸众生大神变相。一切众生见是光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方世界有诸众生得神通者,皆集至此娑婆世界。其不得者,遥礼供养。
尔时,一切诸佛、菩萨及声闻众,皆悉来诣娑婆世界。一切菩萨悉以七珍、种种华香、伎乐、幢盖,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有诸众生处佛身者,皆悉见之,见已复受无量快乐。尔时,娑婆世界一切众生,同共发声作如是言:“我等以是善因缘故,愿后共生一国土中,令得睹见十方诸佛,三恶业道已得消灭。若有众生见佛神变,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知是人常行黑闇。诸菩萨等为众生故受种种苦,或化作佛,或作辟支佛,或作声闻、梵天、帝释、四大天王、那罗延像,自在天像、龙像、鬼像、阿修罗像、转轮王像,若有佛界应以声闻得调伏者现声闻像,如是等化自非十住不能为也。是故无上菩提之心,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尔时,一切诸佛身内所有众生,以偈颂曰:
“以诸恶心因缘故, 流转生老病死者,
以不亲近善知识, 是故不能到彼岸。
...(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非十住不能为也。是故无上菩提之心,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尔时,一切诸佛身内所有众生,以偈颂曰:
“以诸恶心因缘故, 流转生老病死者,
以不亲近善知识, 是故不能到彼岸。
若能远离诸恶心, 诸恶邪见恶因缘,
能断三有生死者, 是则能到于彼岸。
众生难得于人身, 得已值遇善友难,
笃信之心复难得, 得已难得听正法。
若有能发菩提心, 是人能断诸烦恼,
亦能教化无量众, 现大神变如今佛。
若能永断二法者, 所谓常断二见等,
若见一切行无我, 是人名为善思惟。
若能修集苦集谛, 是人能断诸烦恼,
若能发起菩提心, 是人则胜诸世间。”
说是偈已,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众生发缘觉心,复有众生发声闻心,或有众生得无量陀罗尼,复有众生得如法忍、不退忍、如实忍,或有获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
尔时,波旬悉见娑婆世界在佛身内,见已悲泣,涕泪横流,心生愁恼,若坐若起、若行若立、进止出入,以手拍头亦受苦恼,乃至一切魔之眷属亦复如是。
时,魔波旬有一大臣,名曰空树,见魔愁恼,而说偈言:
“何故愁恼而独行, 其心迷乱如狂人,
所至之处...(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是念:“瞿昙沙门退失神通,将不于我生怖畏耶?欲于我所生大恶乎?我应先至彼瞿昙所,与共谈论。”
尔时,大臣即与大众往至佛所,而说偈言:
“汝身未度生死海, 云何当能度众生?
瞿昙勿诳诸众生, 说言当得大涅槃。”
尔时,如来复以偈答:
“我已得度生死海, 亦得永脱一切有,
我以慈悲因缘故, 说言众生当涅槃。
汝已于昔无量世, 发起无上菩提心,
已曾供养无量数, 百千巨亿诸世尊。
汝今定当得佛道, 云何言我诳众生?
我今施汝大念力, 便可至心观本身。”
尔时,大臣闻是偈已,即自观察过去本身,了了明见发菩提心,供养无量无边诸佛;见已即时心大惭愧,于如来前头面著地,忏悔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忆无量世中发菩提心,已曾供养无量亿佛,于诸佛所听受妙法,已得修行六波罗蜜。世尊,迦叶佛时,有一比丘说声闻乘,我不思惟,便言:‘是语非是佛语,魔之所说。’是人已发菩提之心行菩萨道。以是因缘,迦叶如来不授我记,我因是事生于魔界,受是身来,已经五万七千亿岁。世尊,我宁以是过去等身受地狱苦,终不退于菩提之心。”
佛言:“大臣,善哉!善哉!若人以金如须弥山并七宝物,于无量世供养于佛,其福不如发菩提心。何以故?发是心...(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我今已忆无量世中发菩提心,已曾供养无量亿佛,于诸佛所听受妙法,已得修行六波罗蜜。世尊,迦叶佛时,有一比丘说声闻乘,我不思惟,便言:‘是语非是佛语,魔之所说。’是人已发菩提之心行菩萨道。以是因缘,迦叶如来不授我记,我因是事生于魔界,受是身来,已经五万七千亿岁。世尊,我宁以是过去等身受地狱苦,终不退于菩提之心。”
佛言:“大臣,善哉!善哉!若人以金如须弥山并七宝物,于无量世供养于佛,其福不如发菩提心。何以故?发是心者,乃是供养十方诸佛。”
尔时,戒梯菩萨即于座上得如法忍,从坐而起,头面作礼,绕佛三匝,以身上衣供养于佛,乃至四万四千大众亦复如是。
时,魔波旬见其大臣及其眷属,已归依佛,心生苦恼,牢闭门户,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为大众说三种慈,所谓生缘、法缘、无缘,如虚空目中之所宣说。
尔时,一切诸天龙王,悉皆集会佉罗坻山先圣住处,欲动不能,欲行亦然,欲现...(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尔时,炎德藏菩萨白智德峰王佛言:“世尊,我今已受持此陀罗尼,今虽欲往娑婆世界而怀怖畏。何以故?我亲从佛闻彼佛世界五浊炽盛,彼诸众生众苦逼迫,贪欲、瞋恚、愚痴、邪见、贪著女色,于须臾间能成阿鼻地狱恶业,以是义故我甚怖畏。”
尔时,智德峰王佛告炎德藏菩萨言:“善男子,汝飞于彼娑婆世界四天下中,二十一日化作金翅鸟王,令彼大海六十四万亿诸龙见汝形故皆生怖畏,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
炎德藏菩萨言:“如是,世尊,实如圣说。”
尔时,智德峰王佛复告炎德藏菩萨言:“善男子,汝往于彼娑婆世界四天下中亢旱之处,于七日中化作象头马头大龙王身,令旧住龙心生怖畏,不安本处悉腾虚空,七日之中澍大甘雨耶?”
炎德藏菩萨言:“世尊,实如圣说。”
佛言:“善男子,汝于如是诸恶龙中尚不怖畏,又汝过去发弘誓愿,在在处处利益众生,何故今者忽生恐畏?汝受我使,莫...(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来?’复作是念:‘如是如来无所从来,去无所至。’彼人尔时不见诸佛有去来已,又作是念:‘三界受身心但虚假,以是因缘我随觉观,欲多见多,欲少见少。诸佛如来即是我心。何以故?自心作佛自心见故。心即我身,身即虚空。我因觉观故见无量无边诸佛,我以觉心见佛知佛,非心心知,非心心见,见心相者则不可断。我观法界性无牢实,随念生故。是故一切所有性相,及心觉观即是虚空,虚空之性亦复非有。’若能如是见彼空者,已于过去发菩提心。彼人修习三昧因缘,即得诸佛现其前住。是人若发求声闻心,即得一切无相三昧;既修习已,复得无著清净智心远离无明,亦复获得随顺空忍,不久得于四果真证。彼人若见空即是空,尔时即得身心寂静,得寂静已,是则名为空解脱门;入是门已,欲得取于阿罗汉果则为不难,是名第五修习空寂灭诸攀缘断烦恼道真实法门。”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彼大众中有九十九百千万亿诸天及人,得奢摩他顺忍,八万四千人得空顺忍,如是六...(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凶衰及诸横死,能除外贼、恶风恶雨、恶水瀑河、非时寒热、种种苦辛粗涩恶味,能光法母建立法幢,绍三宝种使不断绝,又能安慰生死流转恐怖众生令其快乐,能生尽智证无生智,能裂无明破诸闇聚,能舍苦担入于涅槃。”
佛说此四谛顺陀罗尼忍时,无量无边阿僧祇众诸天及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九十六亿那由他众生,舍诸烦恼心得解脱。八十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此四谛顺陀罗尼。无量无数阿僧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复得于不退转道。四万二千众生,得无生法忍。一切天、龙、夜叉、罗刹、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陀罗、摩睺罗伽、薜荔多、鸠槃茶、毗舍遮、人非人等皆悉赞言:“善哉!善哉!无上世尊,言音微妙不可思议,最胜难量不可称说,无慧眼者为出智光,苦担众生能为除却,于流转海作大船筏,如是善巧无碍智说,谁有闻者不乐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长老阿若憍陈如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日眼莲华陀罗尼?如日行藏菩萨摩诃萨之所宣说,智者受持读诵书写得大利益,于三界狱不生乐想,得无相三摩提解脱门,得无所有处三昧,得双头灭结。若有闻者能薄烦恼,七返常受人天之身,于人天中能得圣道,不为贪欲之所染污,诸天世人常所恭敬。”
佛告憍陈如:“谛听!谛受!精勤用心莫生疲懈。汝所问此日眼莲华陀罗尼者,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心行境界。何以...(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故口得增长。’复作是念:‘若身口意因风造者,我当碎身令如微尘。’如是念已谛自观察:‘我此身中入出气息即同彼风。’谛观一切身诸毛孔,从风因缘故有生死。复观一切不净之物,肉血发抓因风故成。复观是身命终之时,是尸更无风息入出。复作是念:‘我身口行因缘于风,若无风者无身口行。’是故尔时得空三昧修集增长,因修集故一切有本叶薄华萎,乃至渐渐能断欲贪及以解欲,作是观已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或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次,行者若心乱时,应如是观彼欲因缘,念种种色乃至念天。以是心散,时彼行者更如是念:‘若我一切诸生处中,欲未断故此心更生。譬如伐树,不去于根唯却枝干,不除根故其树更生;爱亦如是,爱入未断能生诸苦。’复次,行者不念于取,一心专修,乃至我身,骨琐雪白色如珂贝悉皆筋连;见骨琐已,是时若眼中见内外色,或复见彼一切皆空,但骨琐连色白如贝不增不减。时彼行者,如是念已不失于心,此名奢摩他。复次,行者若如...(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我今先当到瞿昙所,看彼道术方便因缘,试共谈论观其诈伪。”
时,戒依止大魔军主,眷属围绕前至佛所,对如来立而说偈言:
“未能度脱于自身, 生死海中得出离,
何以诳他众生类, 云我安汝置涅槃?”
尔时,如来答戒依止大魔军主,而说偈言:
“我久超度流转海, 更不生于诸有中,
慈悲愍念诸群生, 是故说于出要道。
汝于往昔无数劫, 已发最胜菩提心,
值遇燃灯佛世尊, 修行布施及持戒。
如是过去亿千佛, 悉已恭敬曾供养,
当得于此清净乘, 我今决定授汝记。
未来成佛还如我, 云何乃说诳众生?
我今施汝智慧眼, 可念前生行本末。”
时戒依止魔军主, 即得宿命识往身,
头陀苦节习于禅, 业果福德皆明了。
时,戒依止大魔军主闻此偈已,念彼过去福德因缘,对于如来...(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
未来成佛还如我, 云何乃说诳众生?
我今施汝智慧眼, 可念前生行本末。”
时戒依止魔军主, 即得宿命识往身,
头陀苦节习于禅, 业果福德皆明了。
时,戒依止大魔军主闻此偈已,念彼过去福德因缘,对于如来五体布地,眼中泪出,长跪合掌作如是言:“如来世尊,我大懊悔!我大惭愧!如大痴人,如迷如醉,如著鬼癫!我念过去经一阿僧祇劫,大精进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六波罗蜜,修习圣道作诸福德,值佛现在种种供养,听受妙法发弘誓愿。乃至迦叶如来法中,有一比丘说声闻法,有大乘人说菩萨法,我于尔时心错口恶谤此说人,言是魔语或魔眷属,大乘人边说小乘过。如是恶口说因缘故,我于彼中,迦叶如来不授我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彼恶口罪业因缘,我于彼死魔界中生,受是身来已经五十七亿千岁。世尊,我宁更历六百千年受地狱苦,终不一念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况退于四梵行念?第一第二如是忏悔,乃至第三如是忏悔,并余眷属亦复如是。又过去世流转际中,如是当来于生死海及在地狱,终不暂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言:“军主,善哉!善哉!善男子,若复有人,燃于大灯如须弥山,并七宝物于无量世供养诸佛,是福德聚不如有人至心慈悲发菩提心。何以故?发是心者乃是供养十方诸佛,彼过去福此最为胜。汝善男子,今尽此罪更莫余念,生死五阴一切有中得导师身。”
...(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菩萨法,我于尔时心错口恶谤此说人,言是魔语或魔眷属,大乘人边说小乘过。如是恶口说因缘故,我于彼中,迦叶如来不授我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彼恶口罪业因缘,我于彼死魔界中生,受是身来已经五十七亿千岁。世尊,我宁更历六百千年受地狱苦,终不一念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况退于四梵行念?第一第二如是忏悔,乃至第三如是忏悔,并余眷属亦复如是。又过去世流转际中,如是当来于生死海及在地狱,终不暂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言:“军主,善哉!善哉!善男子,若复有人,燃于大灯如须弥山,并七宝物于无量世供养诸佛,是福德聚不如有人至心慈悲发菩提心。何以故?发是心者乃是供养十方诸佛,彼过去福此最为胜。汝善男子,今尽此罪更莫余念,生死五阴一切有中得导师身。”
尔时,戒依止菩萨摩诃萨,即于坐处得法顺忍,从坐而起,头面作礼绕佛三匝,即脱身上无价宝衣真珠璎珞供养如来;脱布施已,说偈问言:
“菩萨云何修诸法, 达了一切悉皆空,
观察世间如水泡, 能尽诸有无明缚,
一切恶见性非实, 得胜无生顺忍心,
常于...(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缘,非色是眼因缘,乃至非意是法因缘,非法是意因缘。何以故?此二境界非远非近,亦非聚集,亦非思量,亦非和合。何以故?不可说故,此岸彼岸中不依止故,依实际故。”
佛说此已,是时魔子伽罗支二万眷属,曾于过去佛法之中修行福德皆得顺忍。复有无量无边众生,亦于过去植众德本,或得初禅乃至四禅,或有得于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有当来于小乘中为福种子,乃至当来辟支佛中得为种子,或复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彼众中有六十频婆罗龙,过去已来未曾值佛,今闻此法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此一切三千大千佛刹大地,六种震动大动遍动。
一切十方诸来菩萨摩诃萨,各得种种菩萨三昧,得三昧已各以种种宝、种种衣、种种香、种种华,散于佛上供养如来,作如是言:“如是世尊不可思议,我从昔来未曾见闻如是大集说此三昧力陀罗尼,此即释迦牟尼如来第二利益转妙法轮!我等今者于此日藏大授记鞞富略修多罗一心奉持,为诸众生广分别说。”
是时,众会魔天、龙王、夜叉、罗刹、阿修罗、迦楼罗、紧陀罗、...(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本端坐一三昧, 阿颇那禅心安住,
我不见佛现神变, 以我因缘后来故。”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大精进能于七日入深禅定。如是妙定,是丈夫住处,是如来住处、无上住处。善男子,汝及眷属七日安住阿颇那迦禅,以是义故,今悉成就无量亿那由他百千诸天、龙王、夜叉、阿修罗、紧那罗、人非人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其业障、众生障、法障、禅障、烦恼障、觉分障,悉灭无余。彼诸众生,有得不忘菩提心三昧者,于无上道不退转者。复有众生,于一切佛法得大明忍。彼等众生以此善根,不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觉。如是,善男子,汝以七日入禅定故,一时能灭众生大苦,令得成就大福德聚。善男子,若有众生,唯依读诵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多喜著于世俗,以世俗故尚不得调己心烦恼,何能调伏他人烦恼?善男子、善女人,乐著读诵求菩提者,便有嫉妒,求名利富贵,高心自是轻慢毁他,以自高故,尚不能得欲界善根,何...(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三种菩提声、三乘声、三修声、三种善根声、越度三界声、三受声、三解脱声、三示现声、四念处声、四正勤声、四如意足声、四不坏信声、四禅声、四梵住声、四摄声、四无碍智声、四无色定三摩跋提声、四圣谛声、五根声、五力声、五支三昧声、五解脱入声、显示六根声、六和敬声、六念声、六通声、七圣财声、七识住声、七觉分声、八圣道声、九次第定声、十圣处声、佛十力声、大慈声、大悲声、因缘生起声、心不可坏声、舍一切恶见声、不忘菩提心声、不退转声、忍声、三昧声、陀罗尼声、授记登祚声、无生忍声、苦行声、十地声、十八不共佛法声、到菩提声、转法轮声、不可坏佛声、舍声、厌声、解脱定声、灭声、成就众生声、摄受正法声、辩才声、无常声、苦声、无我声、空声、无所作声、寂静声、无生声、如声、实际声、入法界声,无众生、无命、无养育、无受者、如如、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去不来、不住不行声,大神通变化声、加护三宝种声乃至大般涅槃声,地狱、畜生、...(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罗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觉。”
尔时,世尊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一生处弥勒, 问于尊导师,
云何畜生类, 言与人为亲?
世尊见久远, 告于弥勒言:
修罗等往昔, 皆是我兄弟。
第三十一劫, 毗舍浮佛时,
我作婆罗门, 聪慧字耶若,
六度常相应, 菩提不退转。
时我有八弟, 邪见婆罗门,
劝令信三宝, 及发菩提心,
彼皆不肯行, 愚痴邪见故。
既历多年已, 钝根作是言:
‘兄能千年中, 常离于坐卧,
复经七日夜, 限食饭一揣,
如是千年满, 我当住菩提。’
我时一心喜, 誓住二威仪,
既满千年已, 方得成熟彼,
又化多众生, 出家离俗已,
复与第一义, 相应五万年。
如是第一义, 我时本安住,
...(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不念白,不念胜、不念劣,不念行、不念住、不念坐、不念卧,不念闇、不念明,不念作、不念三界、不念刹那亦如是。
“诃诃诃诃诃诃 哒啰咩 达啰腻移 沓婆差 沓婆褐勒叉移 陀婆木叉移 苏婆贺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谛。”
佛说如是阿兰若第一义谛时,有八十亿百千频婆罗诸天及人,于第一义谛曾修习者皆得无生法忍,复有恒河沙等天人得柔顺忍,复有过虚空量诸众生等得不忘菩提心三昧,复有八万四千比丘得无漏心解脱。
尔时,世尊复作是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如上所说,弃诸爱取所摄因缘,乃至如我所说修第一义谛时,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如月,以四无碍成熟众生能满六波罗蜜?
“善男子,如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皆为三毒猛火炽然,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亦炽然不得解脱。作是观时,菩萨于彼诸众生所起大悲心,此是菩萨摩诃萨得如月,照除众生无明黑闇如初日月。
“如菩萨...(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
“多地也他 阿奴那 阿奴那 阿婆那奴那 阿婆夜[口+梨] 阿婆那奴那 苏婆诃。”
说此法门时,八万四千频婆罗、鸠槃茶,得喜乐三昧。
尔时,世尊复说咒曰:
“多地也他 陀伽陀阇 阿婆陀伽陀阇 阿婆陀 伽陀阇阇 揵陀揵陀阇 苏婆诃。”
说此法门时,七十万那由他饿鬼、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得电王三昧,过诸数量天、龙、夜叉乃至迦吒富单那等昔未曾发无上菩提心者,皆悉发心。
“诸仁者,是名第一义布施清净平等。
“诸仁者,于彼何者戒清净平等?若一切世间、若出世间,善道及涅槃乐,戒为根本,能安住声闻、辟支佛地,能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此戒清净平等,所谓十善业道,休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邪见。
“诸仁者,休息杀生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得无所畏,二者、于诸众生得大慈心,三者、断恶习气,...(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等应当观此菩萨,虽未至究竟,以住第一义忍清净平等故,已得超过一切声闻及辟支佛,能以善法成熟众生。如我昔作忍辱仙人,常在林中食诸甘果,时有国王名曰迦利,支解我身而为八段。我于彼时,以能善修第一义忍故,从所割处流出白乳。以是忍辱苦行因缘,成熟无量亿那由他百千天、龙、夜叉、罗刹、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伽楼罗、饿鬼、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等。彼时无量亿那由他百千人非人等,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昔为人生非难处,作此苦行不足为难。
“诸仁者,汝等谛听!如我往昔生在难处,受彼兔身,为使仙人得肉食故,即自踊身投大火聚,以能善修第一义忍清净平等,令彼火聚变成莲池。时彼兔身卧华台上,以苦行因缘,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尔时,帝释、护世四王,天、龙、夜叉乃至迦吒富单那等,及诸仙人、人非人等,种种供养而语我言:‘汝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于彼时,我等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所供养,
得于胜住处, 及得增寿命。
若闻导师语, 如说能修行,
人天世间中, 常受胜乐报!”
尔时,世尊于彼诸恶鬼神众中说法讫时,于彼诸恶鬼神众中,彼恶鬼神昔于佛法作决定信,彼于后时,近恶知识,心见他过,以是因缘生恶鬼神。彼九十二那由他百千诸恶鬼神得住须陀洹果,亿那由他频婆罗百千诸恶鬼神昔行大乘者得随顺忍,无量阿僧祇诸恶鬼神得柔软心,得已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于彼鬼神众中,有罗刹王名牛王目,与万罗刹王合掌向佛,一心敬礼而作是言:“大德婆伽婆,我等为瞋使故久于世间受不爱果。我等今者承佛神力,得自忆念此贤劫中宿命之事。我等于鸠留孙如来法中曾得出家,诵持八万大乘法聚,复诵八万声闻法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等彼时于阿兰若住法比丘所起瞋怒心,以是业障于彼命终生于地狱,久被烧煮失念无余,于彼命终生此食他血肉恶罗刹中。正由我等昔出家时共...(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成就无余法忍。复次,不著内身受,不著外身受,不著内外身受,不著过去、未来、现在身受,乃至不著想行,不著内识,不著外识,不著内外识,不著过去、未来、现在识,不著前世、不著今世、不著后世,不著色界,不著无色界,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十法得无著忍,若能如是于如来所说法。”
是时,七十二亿那由他百千菩萨得无生忍;八万四千那由他菩萨皆得顺忍;无量那由他百千声闻,断诸结漏得阿罗汉;无量那由他百千众生,未发菩提心者今皆发心;复有无量众生,亦得发于辟支佛心。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若有众生成就法忍者,应得灌顶转轮圣王,所有饮食无量财业。其余众生不得法忍者,亦不能得灌顶转轮王位。”
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为灌顶刹利王不得忍者,云何而得饮食财业?”
佛言:“灌顶王虽不得法忍,能成就十善者,我亦听作国主,饮食财业任意自在。善男子,灌顶刹利王若不得法忍,又不具足修行十善,名为刹...(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佛道故, 远离于二乘。”
说是法时,恒河沙等无量菩萨,本所曾闻念佛正法,若有废忘今悉还得。无量众生闻是念佛百千三昧,悉入一切三昧方便,皆得忆念总持华鬘。无量众生而皆依止首楞严三昧,乃至成就电光三昧,得一切法照明逮无生忍,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量众生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无量众生皆求出家入佛法中,无量众生住于十善,有发声闻心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得不退转者。无量众生得世间正见,以正见因缘故断恶趣结,皆得生天及在人间,归依三宝弃舍五欲,于佛法中而得出家,离一切邪见得清净信。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善男子,汝当以此不退法轮,授地藏菩萨记。若有众生读诵此经,为他解说住是法者,应当拥护十法。何等为十?拥护一切财物,离一切恶、一切邪见、邪归依、十恶、一切身过、一切口过、一切诽谤、一切破戒、一切横病、一切横死。如是众生临命...(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涅槃,即便发心入于大乘行菩萨行。
“善男子,大乘之人有八种事,犯于大罪;造八重已,令彼初行诸菩萨等失彼往昔,所种善根皆悉灭失,违本誓愿为烦恼盖,使诸天人之所轻忽,违背大乘即堕恶道,于多时间在烦恼处离善知识。善男子,何等为八?若有众生,以于往昔造恶因缘生不净刹,彼等众生以不多种善根因缘故,因善知识乃能得闻甚深大乘微妙经典。彼众生等心意狭劣,亦复不能多种善根。是初行菩萨,虽复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闻是甚深空相经典,为他解说读诵,如其所闻,如其所诵,为种种愚痴哑羊众生如是之辈宣扬敷演,于彼前说一切智法教令读诵,而彼凡夫无有功劳,以凡夫心不能得解甚深法意,闻是法已生恐怖心,心生悔没,即便背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声闻行中发心修学。
虚空孕菩萨经卷下
“善男子,是名菩萨最初犯于第一大罪。是善男子犯是罪已,失于一切往昔所造诸善根等,违本誓愿,被烦恼降不得上生,亦复不能得涅槃...(第0063部~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得彼三昧,名无忘失菩提之心,安止住于大乘法中,速满成就六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或有初行菩萨,见行菩萨行者,至其人所而告彼言:‘汝不能行菩萨六波罗蜜,亦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当发声闻、辟支佛心,汝于烦恼即得解脱。’乃至如前说。善男子,是名第二菩萨犯于重罪。
“复次,善男子,或有初行菩萨,见他众生作如是言:‘仁者勿行波罗提木叉毗尼戒律,于是法中勿为精进。汝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汝速读诵大乘经典。汝所作三种诸烦恼行,谓身口意,因此恶业诸烦恼故,即得清净。’乃至如前所说。善男子,是名初行菩萨第三犯于重罪。
“复次,善男子,或有菩萨,见于他人作如是说:‘汝诸人辈,舍声闻乘莫听读诵,莫为他说覆藏勿示。汝等善男子莫示声闻乘!汝若行此声闻乘者,不得大果,不能断除诸烦恼结。汝但说清净大乘经典,听诵受持为他显说,以此因缘,汝得度脱一切恶道,得灭一切诸恶等业,当速成就阿耨...(第0063部~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彼等二人悉犯重罪。何以故?其禅定比丘真实福田,如是观已应令修业,不令彼等知彼僧务。而禅定比丘,当得三昧诸陀罗尼、诸忍地等,当作法器,真是福田,真实福器,为世间眼,为彼世间作大光明显示善路,为建业地于烦恼田,教彼众生皆令得度,度已建立涅槃之道。善男子,是名初行菩萨有八种重罪而不用功舍离二处。彼初行菩萨犯大重罪因缘力故,所有往昔作诸善根皆悉忘失,忘失已后堕于恶道,违于本誓,被烦恼降失天人乐,虚妄迷惑失菩提心。
“善男子,为如是等诸善男子故,此虚空孕菩萨生彼国中,为彼众生示现身相,或作比丘身威仪庠序,或作婆罗门身显现威仪具足成就,乃至应以畜生而得化者,即现畜生威仪之相。略说乃至如首楞严三昧所说,当知是处亦复如是,巧知根机种种心器随应现身,于彼众生随顺说法,教彼种种未曾有法,于一切智之所宣说微妙经典、诸陀罗尼、诸忍地等普为显现,令彼诸恶犯重罪者初行菩萨教生惭愧,令其怖惧悔没之心,忏彼重罪,...(第0063部~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诃萨,具大慈悲。若人思量乃可能知虚空边际,无能测量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智慧方便大慈大悲,及三昧力成熟众生之边际者。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智慧。善男子,若有众生心无谄曲,亦不幻伪其心纯至,顺入正流所见真实,不讥彼阙不自矜高,不卑他人离诸嫉妒,不自显异矫惑众人,心本具足。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怜愍此等诸众生故,以方便智勇猛精进修善方便,除灭此等诸众生罪,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得不退转,获大势力及精进力,为欲满足六波罗蜜故,常勤修习大慈大悲,乃至究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勇猛成就一切众生。”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以何因缘,独其顶上有此殊妙如意宝珠,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光明显曜蔽于众色,不与诸余菩萨摩诃萨等?”
...(第0064部~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何等为八?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退没乐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是故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深。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现生其土,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犯罪发露忏悔,不堕恶趣增进善根,长养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善男子,又有初发心菩萨犯根本罪畏堕恶趣,闻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愿见,欲发露忏悔所犯罪故,于初夜后分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至心合掌,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善男子,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现种种形或现自身,或声闻身,或刹利身、婆罗门身,乃至童男童女等身,在彼犯罪初发心菩萨前,教令发露忏悔除罪,以善巧方便开示甚深无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总持忍辱之地,舍诸恶趣,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第0064部~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杀生、淫欲、偷盗、妄语、若出佛身血,是名声闻犯五根本重罪。若有声闻犯一一根本重罪,疑箭在心燋灭诸根,必定趣向恶道。虚空藏菩萨为是等故,在在现生,或作沙门形色威仪乃至男子等像而为说法,令求声闻人惭愧悔过更不敢作,安住寂静,调伏趣向无上大道。
“善男子,初向大乘善男子,犯根本等重罪有八。何等为八?若有众生,恶业因缘生五浊世,以少善根近善知识,闻此大乘甚深妙法,少觉少知少善根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闻第一无相等经,转为凡愚分别解说。是凡愚人闻已惊畏,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求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初根本重罪。以是罪故所修善根一切破坏,犯堕重罪,离于天人及涅槃乐,退菩提心当堕恶道。是故菩萨应知他心及善根已如应说法,如度大海渐渐深广。是故虚空藏现生其土,同彼色像而为说法。是名初犯根本重罪。
“行者欲见虚空藏菩萨忏悔所犯恶罪,于夜后分,烧沉水、坚黑沉水、若多竭流香,合掌称虚空藏菩萨名。是善男子随功德分,见虚空藏所现形色,若见其身,若沙门、若婆罗门、若男、若女,种种形色而为说法。是初发心菩萨所犯根本重罪即得忏悔,堪忍无上大方便行三昧忍辱及陀罗尼,至安住地能断恶道...(第0065部~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
... 于此佛土中, 或见或不见,
我能以一指, 悉点内口中,
不使诸众生, 而有觉知想。
我于初夜时, 天眼观诸方,
何者众生等, 于法有疑惑?
当住神通力, 悉为除断之。
我见一众生, 于法堕疑网,
若有淳善心, 贪慕求法者,
吾不起此坐, 悉除彼痴惑。
四方千亿众, 我以净眼施,
能令彼生信, 使发菩提心。
时有三万人, 从我受禁戒,
六万诸众生, 归依于如来,
其心得寂静, 安住正法中。
我于初夜时, 示现妙神通,
一念于此坐, 历观东北方,
周观过千刹, 正降怨世界。
彼有一众生, 心疑于诸法,
我住此佛刹, 彼人疑于法,
欲令见正路, 今决其迷惑。
长老我神通, 智力实如斯!
...(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今欲入王舍城中分卫乞食。世尊知时默然而许。于是弥勒告阿难曰。我向心念。初受食处于此众生。先当令发无上道心。然后乃取此人饭食。大德阿难。我已发意。今便共行入城乞食。诣大长者婆罗门家。到已持钵默然而住。长者见已即便白言。善来比丘久望慈顾。愿圣今者受我蔬食。弥勒菩萨语长者言。我今未能受尔供养。汝若能种无上菩提善根因缘。当受汝食。
是时长者即白弥勒。若能以我所施之食。供养恒沙诸佛世尊。然后乃当发菩提心。决定大乘真实之行。所以者何。我于先佛种善根故。时阿逸多答长者言。若能安住如是誓愿。我当以食供养恒沙诸佛世尊。皆使周遍。长者复言。唯然仁者。我当真实发大誓愿。愿以此食供养恒沙诸佛世尊悉令周普。如是三白。尔时弥勒语长者言。汝今便可时施所供。当以献上恒沙诸佛。
尔时长者即以名膳奉授弥勒。弥勒受已。于长者前一念之须。忽然往彼恒沙佛所。供养周遍奉设既毕。还长者家。长者见是神通之相。叹言希有...(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我当真实发大誓愿。愿以此食供养恒沙诸佛世尊悉令周普。如是三白。尔时弥勒语长者言。汝今便可时施所供。当以献上恒沙诸佛。
尔时长者即以名膳奉授弥勒。弥勒受已。于长者前一念之须。忽然往彼恒沙佛所。供养周遍奉设既毕。还长者家。长者见是神通之相。叹言希有踊悦无量。我今复应种诸善根。奉施甘果肴膳美味。严饰床座皆悉丰足。长者复持一切珍宝。香华华鬘金衣素叠。俱共往诣至如来所。到已头面敬礼佛足。于如来前发菩提心。又立大愿而作誓言。若有众生修菩提行。闻我施食善根因缘。一切当得无上菩提。若吾斯愿诚谛不虚。必当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无数菩萨及诸声闻。一切大众咸来集者。此之三千大千世界。即时应当六种震动。发是誓已大千刹土。便大起踊具十八相。是时长者语阿难言。大德。今者现为我证。若不信者问于世尊。神通相貌具足如是。我今未得无上菩提。自在变化已能如此。
弥勒菩萨语阿难言。我忆过去阿僧祇劫。造光佛...(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 为我说最胜, 无上第一道
云何能得说, 无著大智慧
云何义巧便, 得法不思议
善知巧便相, 知世出世法
云何能得意, 云何复得道
云何得忆念, 云何安具足
云何得多闻, 深广若大海
云何说诸佛, 真实之功德
云何说众生, 生死之源本
诸法无异相, 如海同一味
云何得三昧, 不动如山王
菩提心安寂, 犹如帝释幢
云何得诸余, 不思议菩提
云何得端严, 成就诸威仪
云何得豪族, 为功德法王
云何得无边, 及得无著辩
云何得成就, 不思句字义
唯愿世间依, 为我分别说
云何得最胜, 无上莫能过
及以无著说, 无失与忍辱
亲近不思议, 有问无问等
梵音意乐音, 迦陵善妙音
得修...(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欲度生死无生死想。我恒如此利益众生。是故我今请问如来。世尊我于诸众生所。不起坏心亦无嗔骂。诽谤毁呰及轻凌心。初无恚恨忿戾怼恨。无忘失意亦不嫉妒。不怀楚毒行于慈悲。我如是相修学大乘。为利益故请问如来。世尊。我今为众生故舍五欲乐。能忍众苦施一切乐。为诸众生作法光明。世尊。我于内外诸法心无吝惜。我如是相利众生故请问如来。世尊。我今被弘誓铠。为一众生于恒沙劫。入大地狱受诸苦恼。我未曾于一念之顷。退失无上菩提心也。是故我今利众生故。悉能忍受无量极苦。而不退于菩提之心。为一切故请问如来。我今如此被弘誓铠。为诸众生作其僮仆。为利彼故请问如来。世尊。我今为众生故。舍于头目髓脑之属。悉忍斯苦不退菩提。如是相貌请问如来。时不空见。即说偈言。
云何习大智, 广智与疾智
我今故请问, 大雄世间师
云何得甚深, 微妙大智慧
最胜菩提道, 唯愿普智说
云何无惧智, ...(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 今日谁应得, 若此深广义
谁住坚固地, 谁国遇吉祥
世间所归尊, 何故现微笑
一切所归趣, 调御为我说
愿闻清净人, 微笑之因缘
若蒙圣开演, 疑惑则永除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向说此相续观时。三万人得法眼净。八万百千亿那由他天。亦悉离垢法眼清净。复有三万亿那由他。比丘比丘尼证阿那含。复有三万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得无生忍。三万众生发菩提心。即皆修习菩萨之行。于人尊劫悉当成佛。此是初发无上道心。复有九万亿那由他诸众生等。悉皆不退菩提之道。当得作佛号曰放光及离垢尊释迦牟尼日光相佛月光明佛天中尊佛。九十二亿那由他众。发声闻心当成罗汉。尔时世尊作是语时。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佛以天眼见于十方。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刹土。其中众生皆见如来放眉间光。名曰明焰。遍照十方。众生见已心惊毛坚。时彼刹土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众生等。遇斯光者。其中有得须...(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一切诸法悉无有我。所以者何。此身不净九孔流秽犹粪中虫。破坏危脆念念不住。四大诸阴假以为身。饥渴寒热恒来侵迫。虚诳幻炎犹水聚沫。不得自在磨灭之法。强名为人无一可恃。是故大王当深观察。生死诸行甚可压患。当勤方便求速远离。时微密王闻是语已。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如是世尊。诚如圣教。有为诸行无常苦空。一切诸法皆悉无我。现见此身不净臭秽。众苦之聚甚可厌患。时王见佛神通相貌。及闻如来所说之法。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不空见。时彼如来。知王已发菩提之心。与诸大众俱受王请。乘虚而往至城便下。是王从佛步入宫门。献座已讫次第而坐。王与群臣宫内眷属。及国人民侍立左右。擎诸供膳前受嚫愿。各各授食皆令充足。饭食已讫漱口澡手。复以种种华香伎乐。名衣上宝而以供养。时微密王即于是日。舍四天下及八十四亿那由他妃后婇女。以国王位付其长子。与八十亿那由他人。俱共往诣明相如来。于彼佛所出家修道。王出家已将欲请法。白言世尊。云何...(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沙世尊。阿难。时婆罗门闻我言已。便授我食。我既受已。则于其前如弹指顷。分布供养恒沙如来。阿难。我于尔时分布彼食。供养恒沙诸世尊已。然后还彼婆罗门家。阿难。时婆罗门见我如是无碍神通。心生惊怪身毛皆竖。然后欢喜踊跃无量。即持种种上妙饮食。奉施于我劝我饱食。我时受已自恣食之。彼婆罗门然后方持一切珍宝。一切诸香一切众华。一切华鬘一切上妙诸璎珞具。与我相随诣世尊所。恭敬合掌顶礼佛足。即于佛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作是愿其有众生闻我施此抟食善根。皆即住于不退转地。世尊。若我此愿必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此善根令我未来成菩提时。亦有如是无量无边诸声闻众。皆是清净大阿罗汉如今无异。若我此誓真实不虚者。以是因缘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六种震动。而彼大婆罗门发是愿时。佛神力故。应时此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大地六种震动。阿难。今此众中若天若人于我此事生疑心者。世尊出时应当咨问。阿难。 |
|
|
|
|
|
|
|
舍利子,复有专修义利,谓于身命无所顾恋,于觉分法有所希望,妙菩提心以为前导,而于父母及诸师长,专修供养恭敬礼拜,曲躬合掌,谦下问讯,迎逆给事,并和顺业,是则名为专修义利。舍利子,复有...(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成就如是诸善根故,复得四种圆成胜法。舍利子,何等为四?一者、菩萨摩诃萨舍天宫已,还来人趣与戒俱生。二者、菩萨摩诃萨处在人中,获得五种成胜生法。云何为五?所谓得生胜家,得胜妙色,得胜净戒,得胜眷属,于诸众生得修胜慈,如是名为获得五种成胜生法。三者、菩萨摩诃萨处在人中,复得五种成不坏法。云何为五?所谓得善知识不可破坏,所受之身终无中夭,所得财位中无退失,得菩提心无能坏者,于匮法时得自丰足,如是名为获得五种成不坏法。四者、菩萨摩诃萨处在人中,又复获得五种希有圆满之法。云何为五?菩萨摩诃萨,于舍宅中安设空器,随菩萨手所及之处,一切众宝即皆盈满,是名第一获得希有圆满之法。菩萨摩诃萨若遇渴时,即于其前具八德池自然涌现,是名第二获得希有圆满之法。菩萨摩诃萨福德持身,不为外物之所侵害,所谓若毒、若刀、若火、若水,吸精气者,或复药叉及诸恶鬼,不能损害,是名第三获...(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曾于过去生, 如上数量诸佛所,
恭敬供养大导师, 利益天人世间者。
于十那庾诸佛所, 依佛舍家持正法,
常行最胜之所行, 为求无上菩提故。
汝观八万四千众, 今现皆住如来前,
曾于久远过去世, 悉是婴儿之父母。
又此婴儿曾发愿, 诸有生生父母者,
普令安住上正觉, 更不重受女人身。
彼皆随学婴儿行, 发菩提心于我所,
今我皆当授彼记, 方将为世两足尊。
由此因缘现微笑, 彼昔胜行我能知,
及以未来诸所作, 当证人中大圣主。
诸天龙神及人等, 无量百千那庾多,
闻佛为彼授记已, 于胜观尊生大喜。’
“舍利子,尔时婴儿闻佛授记,心生欢喜,踊跃无量,悦意泰然,得未曾有;速疾往诣其父母所,说伽他曰:
“‘如是多千众, 我前生...(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观察于心,生灭散坏,念念不住,于内于外不住不转,是名菩萨正观于心。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我忆最初曾所发心,如是诸心生已即灭,离散变坏,不可了知诣何方所。又我所有无量诸心积集善根,生已即灭,离散变坏,无有方所。又我所有无量心相回向菩提,而心体相不能自了。云何此心能作是念,我当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何以故?以此心体不能了心,不能观心,不能通达于自心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若菩提心由善根心无有失者,则善根心由回向心无有迷失。若回向心由菩提故无有失者,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有失。’是菩萨摩诃萨作是观已,于无迷失不恐不怖,复作是念:‘此缘起法,因果不坏。虽复是心法性,无有自性,无有作用,无有主宰,然此诸法依止因缘而得生起。我当随其所欲积集善根,既积集已修相应行,终不舍离是心法性。’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云何此中积集之相?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观积集...(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稽首双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复有无量百千众生,同诣佛所,无数诸天住虚空中,合掌恭敬,尊重顶礼。
是时,摧过咎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成就几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严净佛刹?”
于是世尊,为欲调伏诸众生故,为欲哀愍摧过咎故,往诣廛肆,于大众中而告之言:“善男子,菩萨成就一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严净佛刹。善男子,何谓一法?此菩萨于一切众生行大悲故,以胜志乐发菩提心。云何名为以胜志乐发菩提心?应作是说,若有已发菩提心者,乃至微恶终更不作。何所不作?谓贪瞋痴,及以在家威仪调戏悉皆远离。若出家已,不复希望、名利、恭敬,安住出家所修行法。云何出家所修行法?谓如实悟入一切诸法。云何所悟一切诸法?谓蕴、界、处有为无为。云何悟入?谓观察五蕴寂灭如幻,空无所有,如是悟时不见悟入,无觉无思,一切分别悉皆寂灭。若于诸蕴如是悟入,即为悟入一切诸法,是名出家所修行法。菩萨如是修此行时,亦不舍离一切众生。何以故?是菩萨如自所观为众...(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处有为无为。云何悟入?谓观察五蕴寂灭如幻,空无所有,如是悟时不见悟入,无觉无思,一切分别悉皆寂灭。若于诸蕴如是悟入,即为悟入一切诸法,是名出家所修行法。菩萨如是修此行时,亦不舍离一切众生。何以故?是菩萨如自所观为众生说,而亦不著法及众生。善男子,是为菩萨成就一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令佛刹具足圆满。”
说此法时,摧过咎菩萨得无生忍,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于彼众中,二千众生发菩提心;一万四千诸天及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于是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色光,照无量世界;照已还来,绕佛三匝,而从顶入。
是时,阿难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于世尊前,而说颂曰:
“自在力导师, 到诸法彼岸,
一切智人尊, 何缘现微笑?
善逝十力尊, 能为诸利益,
三世悉明达, 何缘现微笑?
了众生心行, 上中下...(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不为贪恚愚痴诸见、我慢、忿恨、怒害、悭嫉、憍谄、覆藏之所逼恼,皆发慈心。尔时,胜智愿菩萨现神变已,与四万二千菩萨,于一念顷,从彼土没,现此界中。到如来所,头面礼足,随所来方,以愿力故,化现莲华而坐其上。
尔时,北方去此过六万三千佛刹,有世界名常庄严,彼现有佛号娑罗起王。其佛刹土,初未曾闻女人之称,一切皆是莲华化生,袈裟随体。时,佛为彼诸菩萨众,说佛种性印法门。何等名为佛种性印?所谓最初发菩提心,从此即为具菩萨戒,入菩萨藏,得陀罗尼心无散乱,不离于舍证入空性,正修无相无所愿求,性离贪染于蕴、界、处而能证入,所作随觉乐求佛慧,于无生性真实了知,证于诸法而无分别,具足正见,断于妄念,是故名为佛种性印。时,彼众中有一菩萨,名相庄严星宿聚王,本愿殊胜;若有众生见其身者,必定当得三十二相。时,彼菩萨遇佛光明及闻其声,便诣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佛言:“善...(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可得故。善男子,于意云何?虚空可得菩提耶?”
答言:“不也。”
又言:“善男子,如来岂不证一切法同虚空耶?”
答言:“如是,如是。”
又言:“善男子,如虚空,菩提亦尔;如菩提,虚空亦然。虚空、菩提无二无别。若菩萨知此平等,则无有知,亦无不知,亦无不见。”
说此法时,一万四千比丘,尽诸有漏,心得解脱。十二那由他比丘,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九万六千众生,发菩提心。五万二千菩萨,得无生忍。
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文殊师利言:“仁者发菩提心来,为几时耶?”
文殊师利言:“止!善男子,莫生妄念。若有于无生法中,说如是言,我发菩提心,我行菩提行,为大邪见。善男子,我都不见有心发向菩提,以不见心及菩提故,是故无发。”
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都不见心,是何句义?”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是都不见,说名平等。”
又问:“云何说为平等?”
答言:“善男子,如是平等,以种种性皆无所有,彼彼诸法一味故说。一味说者,所谓离故,无染无净,不断不常,不生不灭,无我无受,不取不舍。如是说法,不念我说,亦无分别。...(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正法理化,为法轮王。而于八万四千岁中,以衣服、饮食、宫殿台观、僮仆给侍一一殊妙,恭敬供养雷音如来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其王亲族、中宫、婇女、王子、大臣,唯务供养余无所作,虽经多岁初无疲倦。过是已后,其王独在静处思惟:‘我今已集广大善根,而犹未定所回向处,为求帝释、大梵天王、转轮王耶?为求声闻、辟支佛耶?’作是念已,空中诸天告言:‘大王,勿起如是狭劣之心。何以故?王之所集福德甚多,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时普覆王,闻是语已,欢喜念言:‘我今于此决定不退。何以故?天知我心而来告我。’善男子,尔时彼王,与诸大众八十亿那由他百千众生,往诣雷音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七匝,曲躬恭敬,合掌向佛,而说颂曰:
“‘我今问最胜, 愿当为我说:
云何得成就, 最上人中尊?
世间所依止, 我已广供养,
以不决定心, 未知回向处。
已修广大福, 当...(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为我说:
云何得成就, 最上人中尊?
世间所依止, 我已广供养,
以不决定心, 未知回向处。
已修广大福, 当何所回向,
为求梵天位, 帝释转轮王?
为求于声闻, 及以辟支佛?
我发此念时, 空中天告我:
大王汝勿起, 狭劣回向心;
为一切众生, 当兴广大愿,
利益世间故, 应发菩提心。
我今请世尊, 于法自在者,
愿说菩提心, 发起之方便。
发菩提心已, 当得如牟尼,
唯愿两足尊, 为我具宣说。’
“尔时,雷音如来为普覆王,而说颂曰:
“‘大王汝谛听, 我当次第说:
一切因缘法, 随根欲所行,
如其所有愿, 得如是果报。
我亦于往昔, 发起菩提心,
为诸众生故, 愿当作利益。
如我所作愿, 如昔所发心,
得不退菩提, 意愿速圆满。
大王应坚固, 修习于诸行,
汝当得广大, 无上佛菩提。’
“时,普覆王闻佛所说,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于众会前,大师子吼,而说颂曰:
“‘今对一切众, 发大菩提心:
为一一众生, 誓尽未来际,
受无量生死, ...(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故,十方亿刹六种震动,于虚空中奏诸音乐,雨曼陀罗华。时,二十亿众生随从王者,皆大欢喜,而自庆言:‘我等当得最上菩提。’即学彼王发菩提心。”
佛告大众:“尔时普覆王者,岂异人乎?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也。彼于往昔过七十万阿僧祇恒河沙劫,初发菩提之心;次过六十四恒河沙劫,得无生法忍,能具足菩萨十地、如来十力,佛地诸法悉皆圆满,而未曾起一念之心‘我当得佛’。善男子,尔时二十亿众生随逐彼王,于雷音佛所发菩提心者,皆由文殊师利劝发,令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大法轮,作佛事已,而般涅槃。文殊师利,皆悉供养彼诸如来,亦皆护持彼诸佛法。唯有一佛,号地持山,在此下方过四十恒河沙刹土,其佛世界名曰地持,亦有无数诸声闻众,佛寿无量于今现在。”
说此文殊师利宿缘之时,众中七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文殊师利授记会第十五之三
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文殊师利言:“仁者已满足十地及如来十力,一切佛法悉皆圆满,何故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无有圆满诸佛法已更证菩提。何以故?已圆满故,不应更证。”
师子勇猛言:“云何圆满诸佛法耶?”
答言:“佛法圆满如真如圆满,真如圆满如虚空圆满,如是...(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是诸微尘,可以算计知其数不?”
答言:“不也,世尊。若有计量,心则迷乱,不能了知。”
佛言:“善男子,诸佛如来悉能了知彼微尘数。设过于此,如来亦知。”
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诸菩萨等为求如是大智慧故,于大地狱无量亿劫受诸极苦,终不应舍如是大智。”
佛言:“弥勒,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何有于此大智慧中不生欲乐?唯除下劣及懈怠者。”
说此智时,一万众生发菩提心。
是时,佛告师子勇猛言:“善男子,于意云何?如彼十人经十方界尽为微尘,文殊师利当于尔所微尘数劫,行菩萨道。何以故?文殊师利大愿不可思议,趣向亦不可思议,得菩提已寿量亦不可思议,菩萨众会亦不可思议。”
尔时,师子勇猛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发趣甚大,所修之行亦复广大,乃于尔所微尘数劫,不生疲倦。”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说。于意云何?虚空界有如是念,...(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萨以妙七宝满彼诸刹,奉施供养一一如来,各尽未来际,令此菩萨安住净戒,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若有菩萨,于此庄严功德佛刹法门,受持读诵复能发心,随文殊师利所学,行于七步。此二功德,比前七宝布施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
佛言:“此法门名为《诸佛游戏》,亦名《诸愿究竟》,亦名《文殊师利功德庄严佛土》,亦名《令发菩提心菩萨欢喜》,亦名《文殊师利授记》,如是受持。”
尔时,十方诸来菩萨,为欲供养此法门故,而雨众华,赞言:“希有世尊!希有世尊!我等乃得闻是不思议文殊师利师子吼庄严法门。”时诸菩萨说是语已,各还本土。说此法时,恒河沙等菩萨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善根成熟。
尔时,文殊师利即入菩萨出生光明普照如幻三昧;入三昧已,令此众会普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如来,一一佛前皆有文殊师利说自佛刹功德庄...(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念佛功德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五体投地,为佛作礼,众共一音,以偈赞曰:
“久修威仪百福相, 悲心离垢行具足,
弃舍无尽众宝地, 世尊出于迦毗城。
于六年中修苦行, 如来不得甘露道,
善逝意犹不退闷, 以其久修智慧故。
如来真是天人师, 为世间故修苦行,
世人闻已尚不堪, 况复能以目亲睹?
牟尼过去舍头目, 如圣所集菩提心,
我等闻是不生乐, 由闻如来苦行故。
如佛本作忍辱仙, 为迦利王截手足,
及劓耳鼻不生恚, 我等闻是不能忍。
如佛以身上秤盘, 为鸟归投不舍弃,
我等闻已亦不乐, 如来过去甚勤苦。
何故我等心不乐? 以世尊行极苦故,
于如来所作恶者, 堕恶道时佛复悲。
具足圣慧大导师, 云何能行不害心?
修习道行无疮...(第0020-07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其佛当有若干声闻,彼佛灭后正法住世经若干劫?何故如来舍诸众生入般涅槃?”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生此疑已,与八亿紧那罗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我等闻佛所记已, 甚生疑惑大智慧,
既说授记复言空, 我于二说不能解。
既说空寂离自性, 法界平等无变动,
而复如来受供养, 此事云何众中月?
佛既说于无有生, 而复说发菩提心,
于无量智二种说, 此言秘密我不解。
云何言灭不可得, 而人师子说有死?
唯愿如实为记说, 除断我疑令无余。
云何佛说犹如幻, 又复显示生天中?
于释师子如是说, 此秘密教我不解。
佛说诸法无所依, 而复说依善知识?
此是世尊秘密语, 我实不解人中雄。
云何说于无所堪, 复教众生修诸业?
降伏怨敌天中...(第0020-07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 降伏诸怨敌,
常有慈悲心, 坚住清净戒。
世尊无谄曲, 无慢无戏调,
得证明解脱, 功德中最胜。
如本所行道, 所得胜智慧,
愿今为我说, 云何行得佛?”
尔时,佛告富楼那言:“善哉!善哉!汝能咨问如来是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诸菩萨发心所行,修集一切无量佛法。”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我今说菩萨, 初发菩提心,
常以勇猛力, 乐行菩萨道。
诸菩萨所行, 种种深心行,
于佛得受记, 是事当略说。
深心乐法心, 无量无有边,
种种现诸行, 不以一事成。
喜心内充满, 而行于布施,
施已心无悔, 其意益欢悦。
菩萨作是念: 众生常贫穷,
无有多闻财, 我当为求之。
众生常贫穷, 皆由于懈怠,
...(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切事中知一事。”
尔时,佛赞富楼那言:“善哉!善哉!富楼那,汝能如是疾入诸佛一切法利,当知汝已曾于过去世,供养诸佛,种诸善根,亲近咨问。富楼那,我念过去,于此土地虚空分中,汝已曾于六万八千诸佛所,得闻是经。以是善根功德因缘,汝于诸法普得决定光明。”
“世尊,若我已于若千佛所得闻是经,我何故乃不以一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富楼那:“我念过去世,汝曾一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杂余心而还退失。以是福德因缘,我今说汝于诸法师为最第一。”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本作何罪障,于一劫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还退失?”
佛言:“富楼那,随逐依止恶知识故,又不能广流布法故,汝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还退失。富楼那,有四法,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声闻乘。何等四?菩萨亲近恶知识故,能于善根增恶远离,作是言:‘何用如是发菩提心?生死长远,苦恼无量往来五道,值无难难,值诸佛难,净信复难,虽得值佛出家复难。汝今得值无难,勿复还失。汝于诸佛,未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善根未定,不得涅槃,轮转五道。’是人闻说是已,心则退没,于菩提道懈怠不乐。富楼那,菩萨有是初法,退失菩提成声闻乘。
“复次,富楼那,菩萨不闻应菩萨经,谓菩萨藏经、发菩萨心经、摄菩萨事经、应六波罗蜜经;以不闻故,不如说行,不如说学。是人不知菩萨何法应亲近...(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退失菩提成声闻乘。
“复次,富楼那,菩萨得闻如是等经,不能深心教化他人,其心退没,但乐独行,悭吝惜法,心不欲说,不能以法广摄人众。以是不善根因缘故失智慧念,失智慧念已,不共他人读诵经法,不能以法与他共同。是人转身,失菩萨心,忘菩萨念。富楼那,菩萨有此第四法,退失菩提成声闻乘。”
尔时,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说偈言:
“亲近恶知识, 懈怠于菩提,
以是因缘故, 失上菩提心。
深生恶我见, 堕在边邪见,
而起破法罪, 生在于难处。
生于难处已, 则断菩提心,
忘失本忆念, 是故失菩提。
是人不得闻, 生菩提心法,
是心若增长, 能成于菩提。
得广大妙法, 悭吝不欲说,
以是因缘故, 退失于菩提。
求大乘菩萨, 应知是四法,
若知此四法, 菩提得以生。
是故应远离, 如此四恶法,
勤修行空法, 得近善知识。
得如是经已, 不应悭吝惜,
勤心为人说, 从是生菩提。”
佛告富楼那:“菩萨成就四法,随回向菩提...(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菩提心法,
是心若增长, 能成于菩提。
得广大妙法, 悭吝不欲说,
以是因缘故, 退失于菩提。
求大乘菩萨, 应知是四法,
若知此四法, 菩提得以生。
是故应远离, 如此四恶法,
勤修行空法, 得近善知识。
得如是经已, 不应悭吝惜,
勤心为人说, 从是生菩提。”
佛告富楼那:“菩萨成就四法,随回向菩提心不退失,随回向诸善根亦不退失。何等四?菩萨持戒清净忆念,成就有念安慧,勤心精进而不懈退,成就多闻生慧。富楼那,菩萨有此四法,随回向菩提心不退失,随回向诸善根亦不退失。”
尔时,世尊欲明了此义,而说偈言:
“菩萨具持戒, 所忆念深远,
勤心当精进, 多闻庄严慧。
菩萨常亲近, 如是之四法,
随心所起事, 皆能得成就。
是故应常持, 净戒勤精进,
不断忆念法, 常勤求多闻。
持戒净生处, 忆念能净智,
精进净佛法, 多闻生大慧。
是故诸...(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流布弥楼揵驮佛法多所饶益。尔时,陀摩尸利、得念、耶舍诸比丘众,皆来合集造诣导师,欲共毁破。尔时,导师比丘知诸比丘来,作是言:‘汝诸比丘问难何事?以何事问?云何而问?’诸比丘等闻是语已,忧愁不乐,默不能答,不能障碍导师比丘。富楼那,随此菩萨寿命在世,佛法炽盛;随其终后,佛法则灭。是导师比丘末后恶世法欲灭时,从一聚落至一聚落,从城至城,从国至国,为多众生敷说清净应空深经,化八百万人,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命终皆生天上。富楼那,是导师比丘所益如是,今夜命终,明日夜法灭。富楼那,弥楼揵驮佛法灭故,诸深清净应空经法皆悉灭尽。富楼那,如是菩萨摩诃萨,以是深经守护佛法,能自具足善根福德。
“富楼那,是导师菩萨命终之后,即生彼土上方第十世界,时彼佛号善眼多陀阿伽陀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即复出家,宿世善根福德因缘,深慧明利,辩才无尽,捷利无碍。是导师比丘,于善眼佛法中,八万四千岁修诸善法。命终更...(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可有如是道理因缘代受苦恼,令诸众生出地狱不?’目连,智者闻已,但为我赞说多闻、深发道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赞说亲近善知识。目连,我闻是已大发精进,为求法故深生欲心,求得成就诸佛大法,勤行精进具诸波罗蜜,深行忍辱。
“目连,我本云何深行忍辱?本为菩萨时发如是心:‘十方所有众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假使是诸众生,尽得人身来诣我所,作是言:“仁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多所乏短五欲乐具资生之物,汝若不能悉与我者,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是众生时皆恶口,苦切骂詈,妄说过恶,不称意故,以刀杖瓦石加害我身,我于尔时不应生恚,不应悔退。我应如是调伏其心:“是诸众生愚痴不知起愚痴业,若我于此愚痴众生起瞋恨者,与此何异?此不入道,我入善道,我今于此众生忍受诸苦,不起瞋业,心当如地等受好丑。”’目连,我本深行如是忍辱。
“复次,目连,我常长夜于一切众生...(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不信此教, 于后悔无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护国菩萨言:“护国,若有菩萨常行五波罗蜜无有休息;若有菩萨于此经中,能如法行,能如教住,复自唱言:‘我如教住,我如教行。’于前行五波罗蜜功德者,欲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致分不及一,算数过算数分不及一,哥罗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忧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佛说此经时,三十那由他天及人、阿修罗等,未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悉发心,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七千比丘,尽诸有漏,心得解脱。
尔时,长老护国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法本有何名?我等云何奉持?”
作是请已,尔时佛告护国菩萨:“善男子,言此法本名《不空誓清净行》,如是受持;亦名《善丈夫游戏菩萨行决定毗尼》,如是受持;亦名《真实义具足》,如是受持;亦名《福焰菩萨大士往昔本行》,如是受持。”
佛说是法已,长老护国菩萨,及诸...(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法为务。‘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当以正法等施一切人、天、阿修罗。’长者,是名在家菩萨归依于法。长者,云何在家菩萨归依于僧?长者,若是菩萨,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与凡夫,若见声闻乘,皆悉敬顺速起承迎,好语善音右绕彼人,应当如是思念:‘我等得无上正真道时,为成声闻功德利故而演说法。’虽生恭敬心不住中。长者,是名在家菩萨归依于僧。
“长者,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佛。何等四?不舍菩提心,不废劝发菩提之心,不舍大悲,于余乘中终不生心。长者,是名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佛。长者,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法。何等四?于法师人亲近依附,听闻法已善思念之,如所闻法为人演说,以此说法功德回向无上正真之道。长者,是名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法。长者,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僧:若有未定入声闻乘,劝令发于一切智心;若以财摄;若以法摄;依于不退菩萨之僧,不依声闻僧求声闻德,心不住中。长者,是名在家...(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于无边生起出离想。应当如是生是三想。复有三想。何等为三?除贪欲想、除瞋恚想、除愚痴想,生是三想。何以故?长者,是人贪欲、瞋恚、愚痴俱得微薄。长者,云何三事俱得微薄?若施财时心无贪著,是名贪薄;于乞者所生于慈心,是名瞋薄;若布施已回向无上正真之道,是名痴薄。长者,是名施者贪瞋痴薄。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见乞者已,修趣满足六波罗蜜想。何等为六?若是菩萨随所有物无不施心,是名修趣满檀波罗蜜;依菩提心施,是名修趣满尸波罗蜜;于求者所不生瞋诃,是名修趣满忍波罗蜜;若布施时不生自己乏少之想,是名修趣满进波罗蜜;若布施已,心不忧悔倍生欢喜,是名修趣满禅波罗蜜;若布施已,不得诸法,不望果报,是明慧者不住诸法,随无所住向无上道,是名修趣满般若波罗蜜。是名菩萨见乞求者,修趣满于六波罗蜜。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于世八法应生放舍。彼人于家财贿妻子不生忧喜,假使忘失不生忧愁,应如是观:‘有为如幻...(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尊!善说在家过患,而犹未知出家戒行、出家功德。世尊,我等亦观在家多过,出家德大。唯愿世尊,哀愍我等愿得出家。”
说是语已,佛告长者:“出家甚难一向净行!”
时,诸长者白言:“世尊,实如圣教。唯愿世尊,听我出家,当如教行。”
尔时,世尊即听出家,告弥勒菩萨:“一切净菩萨,汝善丈夫令是等出家。”时,弥勒等令九千长者悉皆出家,是长者等受出家戒。是时,复有千长者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郁伽长者白言:“世尊,已说在家过患功德。善哉!世尊,愿说出家菩萨戒闻功德之行。云何菩萨善妙法中调伏出家,礼拜起住去来进止?”
佛告长者:“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出家菩萨应如是学,如是住行。”
“唯然!世尊,受教而听。”
佛言:“长者,出家菩萨应如是学:‘我以何缘舍业出家?为修慧故,勤加精进如救头燃。’应作是念:‘我今应住于四圣种乐行头陀。’长者,云何出...(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如是,长者,是名出家菩萨观净定聚。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闻净慧聚,闻已应观。何等名为清净慧聚?是菩萨应如是修学,知于缘法分别智、辩智、疾智、众生智、摄外众生智。如是,长者,出家菩萨观净慧聚。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应如是学,所谓慧者名无系缚,以无身故无所执持,无动无住,无形无相,无生无行,如虚空故。长者,若如是观,名为菩萨住于出家。”
说是法时,八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长者得无生法忍,三万二千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郁伽长者欢喜踊跃,以价值百千衣奉上供佛,白言:“世尊,以此善根普施一切诸众生等,令诸在家菩萨摩诃萨,成就如佛所教戒法;诸出家菩萨愿令满足,一切诸法亦令满足如佛所教。世尊,云何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学出家戒?”
如是问已,佛告长者:“在家菩萨具足五法,住在家地,学出家戒。何等为五?长者,菩萨住在家地中,不吝一切所有财物,与于一切智...(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际;菩萨智慧亦无损减,不离法界随顺无二无差别故。是名菩萨善巧演说一切诸法无差别相。获得如是法伏藏已,能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具足无尽法财,生死贫穷悉令永断。
“电得,是名菩萨摩诃萨五种伏藏、大伏藏、无尽伏藏、遍无尽伏藏、无边伏藏。菩萨成就如是伏藏,圆满殊胜诸功德故少用功力,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此伏藏法门时,电得菩萨得陀罗尼,五百菩萨得电光明三昧,三万六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月幢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功用智,是义云何?”
佛告月幢:“若有菩萨于善法中,身心相应攀缘造作,是名功用。若有菩萨身心调柔,无念无依,离修行相,以彼成就往昔愿智,亿千佛刹所可施为种种示现,而于法界亦无所动;常演说法无少法相,以四摄法成熟众生,亦无众生而可度者;严净一切诸佛刹土,而亦不见不净佛刹;常念诸佛不观色相,游诸佛刹不离法界,是名菩萨无功用智。菩萨成就如...(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
答言:“不也。”
佛言目连:“如来能于如是风轮,行住坐卧得无摇动。又复能以如是风轮内芥子中,现诸风轮所作之事,然于芥子无增无损,而诸风轮不相妨碍。目连当知,如来成就幻术之法无有限极。”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及诸大众,闻于如来作是说时,生希有心,顶礼佛足,同声唱言:“我等今者遇大威德神通导师,获大饶益。若有得闻如来世尊如是神力深生信解,此人必当获大善利,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彼幻师即于其夜,诣王舍城于最下劣秽恶之处,化作道场宽广平正,缯彩幡盖种种庄严,散诸华香,覆以宝帐。复现八千诸宝行树,其宝树下一一皆有师子之座,无量敷具悉皆严好,为欲供养诸比丘故。而复化为百味饮食,并现五百给侍之人,服以白衣,饰以严具。作是化已,时四天王来至会中,告幻师言:“汝于明日为供如来,化作如是无量严具,由是因缘获大功德。我今为欲助于汝故,供养如来,于此化为第二道场颇能...(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 随心能变现, 化佛如恒沙。
所见诸如来, 皆具于相好,
愿尊为显示, 何者是真佛?
于此诸如来, 我欲修供养。
愿尊为我说, 何者为胜果?
若人于佛所, 不生尊重心,
如是诸凡夫, 退失于安乐。
今于世尊前, 发露先所犯,
妄试如来罪, 永愿灭无余。
梵释并大众, 愿皆证知我,
为度诸群生, 今发菩提心。
以智慧光明, 觉悟于世间,
施与甘露法, 悉皆令充满。
若人于佛所, 见如是神变,
及闻悦意言, 胜行无碍智,
何有明慧者, 不发菩提心?
愿示菩提道, 及遍清净行,
何等为修行, 二乘不能入?
云何所行处, 尊重而供养?
云何具威仪, 及离诸疑悔?
云何于多闻, 无厌修坚实?
云何为人说, 令乐于正法,
无希利养心, 及善知恩报?
云何于众生, 常为不坏友?
云何近善友, 舍离恶知识?
云何值诸佛, 供养心无倦?
云何为...(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 应当于彼蕴, 如佛而观察。
诸佛及诸法, 乃至于众生,
以无相为相, 无有依止者,
若作是观察, 速证于菩提。
诸法皆非有, 由妄分别生,
因缘体性空, 离作者性故。
如是能了达, 因缘作者空,
彼则能了知, 离染清净法,
以清净法眼, 得见诸如来。”
时,彼幻师闻是说已得顺法忍,五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百菩萨证无生忍。尔时,世尊饭食已讫,欲满幻师所施愿故,复说偈言:
“能于所施物, 施者及受人,
等无分别心, 是则施圆满。”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我等愿于如来以佛神力加持幻师,今所施设庄严之事,于七日中令不隐没。”是时如来为众请故,令彼幻师幻化道场,满足七日严饰如故。尔时,如来与诸比丘及大菩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等恭敬围绕,还耆阇崛山为众说法。
...(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日严饰如故。尔时,如来与诸比丘及大菩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等恭敬围绕,还耆阇崛山为众说法。
尔时,幻师复往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愿为演说诸菩萨道。勤修行者,速当得至菩提道场。”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幻师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有四种法是菩萨道,若能修行,速当得至菩提道场。云何为四?一者、于菩提心永不退失,二者、于诸众生常无弃舍,三者、一切善根求无厌足,四者、护持正法起大精进。
“善男子,菩萨复有四法遍清净行。云何为四?一者、律仪清净,二者、意乐清净,三者、智慧清净,四者、受生清净。
“复有四法,唯菩萨行,非彼二乘之所能入。云何为四?一者、修习禅定而不随生,二者、于甚深义心能简择,三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四者、种种辩才演法无碍。
“复有四法,所行之处。云何为四...(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者、成就劝赞菩提。
“复有四法,于诸恶友应当舍离。云何为四?一者、赞说二乘,二者、令退菩提,三者、增长恶法,四者、损坏诸善。
“复有四法,得值诸佛。云何为四?一者、恒以一心专念佛故,二者、称赞如来诸功德故,三者、所受律仪遍清净故,四者、以胜意乐发弘愿故。
“复有四法,供养诸佛心无懈惓。云何为四?一者、应自庆快我今供养最上福田,二者、由我供养一切众生亦当供养,三者、因供养已于菩提心当得坚固,四者、睹于如来三十二相善根增长。
“复有四法,于诸学处生尊重心。云何为四?一者、超过恶道,二者、得生善趣,三者、尊重如来,四者、圆满诸愿。
“复有四法,所应学处。云何为四?一者、于菩提心常不舍离,二者、于诸众生心行平等,三者、于波罗蜜精进修行,四者、闻无量法不生恐怖。
“复有四法,学处清净。云何为四?一者、不造诸恶,二者、深解空性,三者、不谤诸佛,四者、灭坏诸见。
“复有四法,三昧种姓。云何为四?一者、离愦闹故,二者、乐寂静故,三者、心无乱故,四者、善根增故。
“复有四法,如理之心应当成就。云何为四?一者、所修善法回趣菩提,二者、心常宴寂无有执著,三者、...(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于诸布施而不舍离,二者、成熟众生而不舍离,三者、常自觉察而不舍离,四者、增长他善而不舍离。
“复有四法,常应摄受。云何为四?一者、微少善根亦当修习,二者、增长他善心无懈怠,三者、闻说施戒则能信受,四者、不求一切利养名誉。
“复有四法,入于正行。云何为四?一者、成就通智,二者、住大三昧,三者、修习空性,四者、无所执著。
“复有四法,善巧方便。云何为四?一者、菩萨于诸发心,以菩提心而为上首,乃至烦恼犹令顺趣无上菩提,何况发起诸善心等!二者、观诸众生乃至住于邪见之者皆为法器,三者、了知诸法无有自性,四者、修习解脱于三昧门无执著想。
“复有四法,修大慈心。云何为四?一者、修大慈心救护众生,二者、修大慈心度脱众生,三者、修大慈心觉悟众生,四者、修大慈心为令众生入涅槃故。
“复有四法,修大悲心。云何为四?一者、修大悲心为令众生离诸恶道住善趣故,二者、修大悲心为...(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俗说众生等;亦无少法名为涅槃,然为证得涅槃法故说于涅槃。”
时,跋陀罗闻是说已,前白佛言:“我愿出家作于比丘。”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即与出家。
受于具戒既出家已,复白佛言:“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说是语时,五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于诸漏心得解脱。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授幻师跋陀罗记法门》,亦名《渐证菩提法门》。若有众生于未来世欲见如来及为众生作佛事者,当于此经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以者何?是人则为已见如来,亦已为他施作佛事。是故,阿难,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流通之者,则为哀愍利乐众生。若欲发趣无上菩提,亦于此经当勤修习。此经能出无上菩提,此经能生...(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佛唯是一佛,说无量佛是名神变。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说无量土是名神变。无量众生即一众生,说无量众生是名神变。一切佛法唯一佛法,说无量法是名神变。法不可示显示诸法,是名神变。法无所得修习作证,是名神变。”
尔时,商主天子白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解仁所说义,于一切法所有言说,悉名神变。”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一切言说实无所说,名大神变。”
说是法时,一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长老舍利弗,语商主天子言:“汝闻此神变不惊怖耶?”
天子答言:“我即神变,云何惊怖?”
舍利弗言:“天子以何密意而作是言?”
天曰:“一切诸法,若善不善,无动而动,名大神变。是故,舍利弗,作善业者,生于天上有大威德,如是善业不可思议。一切众生往来生死,亦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名大神变。如佛所说,四种境界不可思议:一者、业境界不可思议...(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是菩萨,精进勇猛,智慧光明,得修多罗王陀罗尼,辩才无尽,善巧方便分别说法,神通智慧摧破恶魔,解脱无碍成就定忍,善知根性应病与药,具大福德智慧资粮,为诸众生不请之友,以神通力遍游佛刹入智行海,安住施、戒、智慧、多闻,无边善根方便回向,住于十力、四无所畏,一切佛法游戏三昧诸禅解脱。彼佛世尊,以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眷属。于彼世界,有转轮王名净庄严,正法化世,王四天下,七宝具足。王有千子,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净庄严王及其后宫,亦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等须弥如来寿七十俱胝岁。尔时,净庄严王于百千岁中,承事供养彼佛如来及菩萨众,衣服饮食一切乐具。王与千子及其后宫,得清净信,爱法欢喜更无异心,常于佛前手自供养,亲近听法。过百千岁已,时王千子及以内宫,获得四念。何者为四?一者、念佛菩萨,二者、念施,三者、念戒,四者、不忘菩提之心。得此念故,若昼若夜常得见佛及诸菩萨。后于一时,净庄严王及其眷属,为听法故往至佛所。时彼如来,为欲教化诸菩萨故,于大众...(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
答曰:“不为诸根之所扰乱。”
“云何调顺?”
答曰:“一切诸法所不能动。”
“云何寂静?”
答曰:“处烦恼火而不为烧,度烦恼者而演说法。”
“云何净信?”
答曰:“若说佛身是色相法,终不信受不为所坏。”
“云何菩萨善巧方便?”
答曰:“若见众生烦恼过失,等于菩提,是名菩萨善巧方便。”
说此法时,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善能演说诸菩萨行,则为已摄一切菩萨无量功德。”
尔时,商主天子白文殊师利言:“仁于往昔,恭敬供养几佛世尊得是辩才?”
文殊师利言:“譬如幻人心数已灭。”
天曰:“众生心相尚不可得,何况幻人而有心灭?”
答曰:“诸佛如来性相如是,我依是法供养如来。”
天曰:“仁者,行檀波罗蜜为久近...(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能如是忍入于平等,是则名为得无生忍,受菩提记。得此忍者为无所得。云何名为有所得者?见我、我所二相可得,名有所得;见众生、寿者、养育、我、人二相可得,名有所得。何谓无所得?见我自性及我所性,了知无二,名无所得,是则名为成就于忍。天子,菩萨于无数劫修行此忍,是名如来最大神变。”
说此忍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遍照一切世界,百千音乐不鼓自鸣,于虚空中雨众妙华,四万二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九万菩萨得随顺法忍。以佛神力,令此娑婆世界,如燃灯佛入莲华城时,等无有异。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无量百千种种色光从佛口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乃至梵世,日月光明悉不复现,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慧命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我问光庄严, 光明无与等,
破诸烦恼闇, 微笑何因缘?
摧破众魔怨, 降伏诸外道...(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 功德无有边, 何缘现微笑?
名称遍三世, 离垢具三明,
已度三解脱, 何缘现微笑?
破生死医王, 足下辋轮具,
金刚身不坏, 微笑何因缘?
谁能具此忍? 谁修此净行?
志求佛功德, 由是尊微笑?
导师所示现, 是必有因缘,
善哉演梵音, 令众咸欢喜。”
佛告阿难:“我说此法门时,七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万二千菩萨获无生忍。阿难,汝见是商主天子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佛言:“阿难,此商主天子,已曾供养无数诸佛,劝发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此商主天子,过三百阿僧祇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功德王光明如来、应、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清净,劫名无垢。其土皆以七宝所成,地平如掌,有八阶道,宝网弥覆,种种庄严...(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悉皆充足,须食与食,须饮与饮,须衣与衣,须乘与乘,须宝与宝,如是等事我悉能与。弥勒,一切众生虽得此乐,于生死中不能解脱。弥勒,是故如来,不施众生世间乐具,但与出世无上法宝,众生闻已毕竟离苦。是故,弥勒,汝等悉应学于如来无上法施,莫重世间资生施也。
“弥勒,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有诸比丘自称菩萨,身作不善,口作不善,意作不善,身犯禁戒,口犯禁戒,意犯禁戒,造不善业,无沙门果。弥勒,我为发菩提心善男子、善女人,说菩萨善根,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及余难处。善男子、善女人,应勤精进,具足惭愧,常畏生死,诸有生处常怀怖畏:‘我当云何令诸三界六道众生,速得解脱?’何以故?弥勒,菩萨摩诃萨,发愿许度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令得解脱,不安隐者令得安隐,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弥勒,我观一切世界,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门、婆罗门中,不见一人有能荷负如是重担如菩萨者。
“弥勒,譬如有人顶戴三千大千世...(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集法说法戒,为得具足四无碍辩故。是菩萨持一切身口意业善根摄受奉行,欲令一切众生得度得解脱,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是善根,愿为一切众生受行,为令众生得解脱,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是持戒不缺不破不荒。若无力势能修学者,是菩萨应如是思惟:‘今我当勤加精进,时时渐渐,远离杀害诸不善法;我复倍加精进,时时渐渐,善学持戒令增长满足,乃至生有终不懈怠,不生忧愁。’
“善臂,如是菩萨摩诃萨,发起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道,希望菩提,愿求菩提,是名无量无边持戒善根。何以故?如此持戒,一切善戒中最胜第一;受持是戒,欲令一切世间所有众生发起无漏戒,发起无学戒,生无漏戒,生无学戒。善臂,如是菩萨摩诃萨于此持戒,不以为难,以为喜乐,速疾具足尸波罗蜜。
“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羼提波罗蜜?是菩萨,若自眷属、若他众生来夺菩萨命者;菩萨尔时于此事中,终不生于瞋报之心。或有他人,来夺菩萨财物乃至妻子,若说两舌、...(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起慈悲心,为得如来一切智首故。是菩萨如是忍辱趣向思惟,愿令一切众生得度得解脱,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是忍辱,我今趣向思惟已,愿令一切众生得度得解脱,为得一切智具足佛法故;如是忍辱,不破不缺不荒。’若无力势不能学者,是时,菩萨应如是思惟:‘我今当勤加精进,时时渐渐,远离断灭不忍之法;今我勤加精进,时时渐渐勤学忍辱,令此忍辱增广具足,乃至生有,终不懈怠不生忧愁。’
“如是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希望菩提,愿求菩提。是菩萨发起正行,如是等无量无边阿僧祇善忍,欲令一切世间所有众生,发起无漏忍辱,发起无学忍辱,生无漏忍辱,生无学忍辱。善臂,如是菩萨摩诃萨行于忍辱,不以为难,以为喜乐,速疾具足羼提波罗蜜。
“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毗梨耶波罗蜜?善臂,是菩萨应如是思惟:‘今此十方一一方面有无量世界,一一世界有无量无边众生集聚,无有边际。我今当发庄严,令此众生得大利益,亦令得乐。复次,...(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出于世成佛无上精进之力。是菩萨欲得毗梨耶波罗蜜,趣向毗梨耶波罗蜜,愿令众生得度得解脱故,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我今趣向毗梨耶波罗蜜已,愿令众生得度得解脱故,为得知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是精进不破不缺不荒。’若无力势不能具足学者,是菩萨如是思惟:‘我今当勤加精进,时时渐渐,断除懈怠懒惰;复当勤加精进,时时渐渐善学精进,令此精进增广具足,乃至生有,终不懈怠不生忧愁。’
“如是菩萨,发起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希望菩提,是名无量无边阿僧祇善精进波罗蜜。何以故?如是精进,于余善法精进中最胜第一,欲令一切世间在在处处所有众生,发起无漏精进,发起无学精进,生无漏精进,生无学精进。善臂,如是菩萨摩诃萨行于精进,不以为难,以为喜乐,速疾具足毗梨耶波罗蜜。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四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善臂菩萨会二十六之二
“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行禅波罗蜜?菩萨若眼见色不取其相,或时眼根为...(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大、空大、识大,亦不依止今世后世,入如是定都无所依。是菩萨入禅其心爱乐,为欲入于无上解脱定故。是菩萨修行禅定,愿令一切众生得度得解脱故,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若思惟若思惟已,愿令一切众生得度得解脱故,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于此禅定若无力能学,是菩萨应如是思惟:‘我今应时时渐渐,勤加精进远离乱心;时时渐渐,勤加精进学一心,令此一心增广具足,乃至生有,终不懈怠不生愁忧。’
“是菩萨发起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希望菩提,愿求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善根禅定,欲令一切世间在在处处所有众生,发起无漏禅定,发起无学禅定,生无漏禅定,生无学禅定。菩萨摩诃萨行是禅定,不以为难,以为喜乐,速疾具足禅波罗蜜。
“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般若波罗蜜?善臂,若有聪明智慧之人,学已能持,闻已诵习,善学诸法甚深相义,亦能分别,如所闻法,闻已思义,有如是等者;菩萨尔时则应亲近,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乃至刀杖不应远...(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不证于灭。菩萨如是知十二因缘。
“是菩萨闻是法已,一心受持修学,广分别已即知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是菩萨念过去世诸不善根,轻毁可恶背舍离之;未来不善根,当受不善果报,不喜不爱不可适意;现在不善根,当令不起。是菩萨能摄护身口意业,及六情根,常起善业无有中间。于过去善根,是菩萨菩提心,专念菩提,希望菩提,欲得菩提,以深重爱乐愿一切众生得度得解脱,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未来世、现在世亦如是,常不离是心,终不懈怠失念放逸。若过去世阴、界、入等,即是灭尽,不实不在,无我、无我所;若未来世阴、界、入等,是未生未起,无我、无我所;若现在阴、界、入,是念念不住。何以故?世法无有一念住者。若有一念,是一念中亦有生、住、灭,是生、住、灭亦复不住。如生、住、灭中有内外阴、界、入,是内...(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五戒、八斋坚固清净,百分、千分不及其一,至俱胝分亦不及一。”
尔时,波斯匿王亲闻如来真实教诲,舍所憍慢,合掌殷勤,瞻仰善顺,而说偈言:
“善哉摧伏我憍慢, 当得如来最胜身,
以此王位舍于汝, 愿恒为汝菩提众。
我实贫穷汝为富, 今知此说非妄言,
王位徒为众苦因, 背于白法生恶趣。”
尔时,波斯匿王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发于无上大菩提心,愿于众生安乐解脱生死系缚。我今愿以财物库藏金银之属,分为三分:一分奉施如来世尊及比丘众,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一分财物留资国用。凡我所有园池华果,悉愿奉施最胜如来并比丘众。唯愿世尊,垂哀纳受。”
尔时,憍萨罗国五百长者,睹斯事已,皆发无上大菩提心。
尔时,善顺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诸大众说于法要,令诸众生遇如来者,为不空过。”
尔时,世尊告众人言:“善男子等,有三无量功德资粮,于诸如来虽有称说,犹不能尽,况于声闻诸三乘等!何者为三?一者、护持正法,二者、发菩提心,三者、劝诸众生起无上愿。复有三十二法,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勤修者,则为见于如来不空过也:一者、于诸如来生不坏信,二者、护持正法令得久住,三者、于尊重僧...(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穷苦恼无依怙者,一分财物留资国用。凡我所有园池华果,悉愿奉施最胜如来并比丘众。唯愿世尊,垂哀纳受。 |
|
|
|
|
|
|
|
”
尔时,憍萨罗国五百长者,睹斯事已,皆发无上大菩提心。
尔时,善顺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诸大众说于法要,令诸众生遇如来者,为不空过。”
尔时,世尊告众人言:“善男子等,有三无量功德资粮,于诸如来虽有称说,犹不能尽,况于声闻诸三乘等!何者为三?一者、护持正法,二者、发菩提心,三者、劝诸众生起无上愿。复有三十二法,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勤修者,则为见于如来不空过也:一者、于诸如来生不坏信,二者、护持正法令得久住,三者、于尊重僧而不轻慢,四者、于应供人恭敬亲近,五者、于爱于憎心常平等,六者、恒于正法乐闻恭敬,七者、安住寂静离于喧闹,八者、于如来乘演说无倦,九者、若说法时不为名利,十者、志求真实如理勤修,十一、舍施,十二、持戒,十三、忍辱,十四、精进,十五、禅定,十六...(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匝从佛顶入。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有何因缘现此微笑?如佛所现,非无因缘。”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诸佛最上之导师, 不以无因现微笑,
哀愍世间利益者, 愿说所为之因缘。
贫乏众生无法财, 应说最上大乘施,
能作世间盲冥眼, 愿说微笑之因缘。”
于时,世尊告阿难曰:“汝见此五百长者今于我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佛告阿难:“此五百长者,已于往昔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承事供养,种诸善根,今闻是法得无生忍。此诸长者,从是已后不生恶趣,于人天中常受快乐;复于来世弥勒佛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及贤劫中一切诸佛,悉皆承事恭敬供养,于诸佛所听闻正法,受持读诵,为他广说;过二十五劫,各于诸佛刹中成无上菩提,皆同一字,号胜莲华藏如来应正等觉。”
尔时,尊者阿...(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雨,
亲近得大法, 如海之润势。
犹如踯躅华, 无彼微妙香,
男女所不乐, 唯喜薝葡华。
如求青莲华, 华香甚奇妙,
踯躅如声闻, 彼智不润众。
犹如薝葡华, 诸菩萨亦尔,
愍念众生故, 能化众生众。
大王颇曾知, 何者大奇特?
一人在旷野, 如利多人是。
若欲善安隐, 度无量众生,
应发菩提心, 勿取二乘道。
世间旷野中, 能济失道众,
如彼善导师, 诸菩萨亦尔。
大王颇曾见, 小筏度大海?
唯乘彼大舶, 能度无量众。
大王声闻筏, 菩萨如大舶,
修道法薰已, 令渡饥渴海。
大王颇曾见, 乘驴堪入阵?
唯见乘象马, 斗战便得胜。
声闻如驴乘, 菩萨如龙象,
降魔坐道树, 度无量众生...(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 犹如夜虚空, 见诸星不现,
满月显现故, 能照阎浮提。
声闻如星宿, 菩萨如满月,
愍念众生故, 示现涅槃道。
不以萤火光, 能令有所作,
日光照阎浮, 令作种种事。
声闻如萤火, 不能多利益,
佛具解脱光, 愍念一切众。
不以野干声, 能令兽王恐,
唯有狮子王, 一吼飞鸟落。
大王诸声闻, 不发菩提心,
不为益众生, 除一切烦恼。
大王见此故, 不发声闻心,
既发大心已, 云何得发小?
大王善得身, 能发无上心,
救拔一切众, 弃舍小乘道。
善得世间身, 复得世间利,
善来在世间, 而发无上心。
希求无上道, 救拔诸众生,
若能自他利, 彼人善可叹。
亦得世名称, 及得究竟道,
...(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无缚无解。”
大迦叶言:“云何而见名曰正见?”
女言:“大迦叶,若离二边见故,不作非不作,如是见而不见,是名正见。大迦叶,法者唯有名字,而离名字故,以永不证故。”
时,大迦叶复问女言:“云何得自见?”
无畏女言:“如尊者大迦叶所见。”
大迦叶言:“我不见自身及见我所。”
女语尊者大迦叶言:“应当如是见一切法,以无我我所故。”
说此法时,尊者须菩提心大欢喜,语无畏女言:“善得大利,而能成就如是辩才。”
时,无畏女即语尊者须菩提言:“须菩提,法有可得、有不可得而可求耶?而语我言善得辩才。我有此辩,若我说无有所觉知,若内若外则有辩才。”
时,须菩提即语女言:“汝何所证,何所得法,而有如是快妙辩才?”
女即答言:“不自知故,不从他知,所得善法及不善法差别之相。如是知法,不见染净、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及凡夫法,...(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言:“且止!大王,勿作是说,言罗睺罗是如来子。大王,颇见颇闻以不?师子之王生野干不?”
王言:“不见。”
女言:“大王,颇见颇闻,转轮圣王礼敬诸余小王以不?”
答言:“不见。”
女言:“大王,如是如来师子之王,转大法轮,声闻围绕。大王,若依王法而说,何者是为如来真子?则应答言诸菩萨是。是故,大王,不得说言,如来有子,如来无子。若说如来有真子者,应言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如来子。”
说此法门时,阿阇世王宫内二万诸女,发菩提心。二万天子满足彼法,闻此女师子吼已,发菩提心。王复语言:“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子!离诸烦恼,学声闻戒,云何真子?”
尔时,彼诸天子,以华散佛遍王舍城,以为供养无畏女故。时无畏女下彼床已,然后礼敬诸大声闻,而施种种微妙饮食,若舐、若嗅、若唼,如法供养彼诸声闻,供养已讫,作如是言:“不审尊者诸大声闻,何故晨朝离如来所而来至此?应听法已然后乞食。尊者且去,我正尔间须臾到彼。”无畏德女于晨朝时,共阿阇世王并女之母,及王舍城无量人众,...(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别辩印三昧。又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菩提故,如恒河沙等诸佛刹土,满中珍宝持用布施;不如受持此经,读诵通利,广为人说,乃至但书持功德最上最胜,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以能受持诸菩萨菩提行法故。”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之?”
佛告文殊师利:“当名为《分别说应辩》,亦名《说三昧门》,当如是奉持之。”
佛说是经时,八万亿众生诸天及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定不退转。
尔时,辩严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无垢施菩萨,何时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辩严:“善男子,此无垢施菩萨,过于数劫,供养过数佛已,当得成佛,号无垢光相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号曰无量德庄严,无声闻、辟支佛,微妙严饰胜诸天处。”
无垢施菩萨亲从如来闻受记名,心净踊跃,踊在虚空高八十亿多罗树,放...(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医人将护病者,不与辛酸苦涩等药,而彼医人于彼病者,为与其差,为与死耶?”
须菩提言:“是与死苦,非施安乐。”
文殊师利言:“其说法者亦复如是,若将护于他,恐生惊怖,隐覆如是甚深之义,但以杂句绮饰文辞,而为演说,则授众生老病死苦,不与无病安乐涅槃。”
说此法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八千天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七百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我等于未来世,当如文殊师利得是辩才。”
尔时,长老须菩提语文殊师利言:“汝岂不以声闻乘法为声闻说耶?”
曰:“一切乘法是我所乘。”
须菩提言:“汝为是声闻,为辟支佛,为应正等觉耶?”
曰:“我为声闻,不因他声而生解故;我为辟支佛,不舍大悲无所畏故;我为应正等觉,不舍本愿故。”
须菩提言:“汝云何作声闻?”
曰:“彼诸众生未曾闻法,...(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摩睺罗伽等,前后围绕。复作无量百千微妙乐音,复雨如是无量妙华,所谓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具大庄严,有大神通,威德无极,俱来佛所,头面礼敬,右绕三匝,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言:“文殊师利,汝入如是破散诸魔三昧耶?”
文殊师利白言:“世尊,唯然,已入。”
佛言:“文殊师利,汝从何佛闻是三昧?修经几时而得成满?”
文殊师利言:“世尊,我本未发菩提心时,从佛得闻如是三昧。”
又问:“文殊师利,彼佛世尊名号何等,说是三昧令汝得闻?”
文殊师利白言:“世尊,我忆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曼陀罗华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世时,宣说如是破散诸魔三昧,我于彼时初得听闻。”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三昧云何修得?”
文殊师利白言:“世尊,若菩萨摩诃...(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色、恶色是能坏眼。如色坏眼,彼声坏耳,乃至法坏意亦如是。天子,若菩萨眼见色,不取相、不耽好、不分别、不思惟、不爱不厌,知本性空,无有念想,不为众色之所伤败;乃至意法亦如是。天子,若其六情,无著无缚,无坏无伤,如是菩萨住于法忍;住法忍故,于一切法无所分别,无生不生,无漏不漏,无善不善,无为不为,不念世法及出世法,不分别、不思惟,是则名为无生法忍。”
说此法时,有六万三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言:“大士,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起胜行,超越转增入诸地也?”
文殊师利言:“天子,谁于其间能发胜行,而言诸地有超转者?”
善住意言:“大士,仁岂不知诸菩萨等所行殊胜,彼彼转增,乃至超越能满十地乎?”
文殊师利语善住意言:“不然!天子,我闻佛说,一切诸法犹如幻化,汝不信耶?”
善住意言:“大士,世尊诚...(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耳?
云何能了知, 种种众生心?”
世尊答曰:
“施灯感天眼, 奉乐成天耳,
远离于二边, 故获他心智。”
王子又问:
“云何得净土, 及以众圆满,
获随体圆光? 功德海当说。”
世尊答曰:
“由愿得净土, 忍力众成就,
施众妙宝帐, 得周遍圆光。”
王子又问:
“云何所生处, 菩提心不坏,
乃至于梦中, 亦无有忘失?”
世尊答曰:
“凡所游行处, 城邑聚落中,
化众趣菩提, 菩提心不坏。”
王子又问:
“云何大牟尼, 为众之所爱,
摄取一切法? 唯愿人尊说。”
世尊答曰:
“胜志乐具足, 不退菩提心,
由此摄诸法, 为众之所爱。”
尔时,王子与诸大众,闻是偈已,咸作是言:“如佛所说此诸妙行,我等从今尽当修学。”是时如来即现微笑,放大光明遍照无量无边世界。
于是,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现此微笑?愿为宣说,断除疑惑。”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此王子等五百同友,皆于往昔为求无上正等菩提,恭敬供养十那由他八十亿诸佛。而我往在燃灯佛时,作婆...(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
寻共和合, 至于释迦, 牟尼佛所。 至佛所已,
头顶敬礼, 二足之尊: 今者悔过, 本瞋恚心;
恭敬尊重, 人中之尊; 今者应问, 如来自知,
云可供养, 佛法及僧? 云何修习, 行于善行?
如是所问, 愿为说之。 若得闻已, 专心修行。
佛知父母, 其心决定, 天人之师, 说如是言:
若欲供养, 一切诸佛, 专心坚固, 发菩提心。
德增父母, 及诸眷属, 其数具足, 满五百人,
闻天人师, 如是之言, 发菩提心, 而作大愿。”
尔时佛告, 贤者阿难: 汝今善听,
我之所说。
菩萨所行, 不可思议, 无上智慧, 及以方便。
爱作菩萨, 数数发愿: 女人见我, 若发欲心,
寻时得离, 于女人身, 得成男子, 为人所尊。
阿难汝观, 德力如是, 若犯非法, 应堕恶道;
健士行之, 得坏魔众, 令彼生天, 得为天人。
今此天子...(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欲、色界天,合掌恭敬向菩萨礼,各相谓言:‘未曾有也。’是故菩萨行七步已,作真实言:‘我于世中最尊最胜,离老病死苦。’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行七步已而便大笑?善男子,菩萨不为欲故笑,不为慢故笑,不为轻故笑。尔时,菩萨如是思惟:‘是诸众生,如本有欲恚痴及诸烦恼,今亦如是。我本已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已成,而彼众生懈怠懒惰故,在生死苦恼海中未断烦恼。如此众生与我同时发菩提心,我今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彼众生懈怠懒惰故,在生死苦恼海中。是下劣众生为利养故,不勤精进求一切智。是诸众生今犹礼敬供养于我,我于尔时生大悲心,我今已满所愿。’以是因缘菩萨大笑。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生时身体清净,先无垢秽,释提桓因及梵天王洗浴菩萨?善男子,菩萨欲令释梵诸天兴供养故,亦以世法如初生婴儿应洗浴故,是故菩萨虽身无垢,而令释梵洗浴。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善男子,魔本不能至菩提树下,若我不召而能来此者,无有是处。善男子,尔时菩萨坐菩提树下如是思惟:‘于四天下谁为最尊第一?此四天下今为属谁?’菩萨即知恶魔波旬欲界最尊,‘今我与魔共斗,魔若不如,一切欲界所有众生悉皆不如。尔时,当有诸天大众和合而来到菩提树下,到已必生信心。魔众、天众、诸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如是一切众来绕菩提树。彼诸众等见菩萨师子游戏,见已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发菩萨心,或生信心,彼人乃至见菩萨因缘故尽得解脱。’善男子,菩萨如是思惟已,放眉间白毫相光,能令波旬宫殿黑闇。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以光明照故普令大明,此光明中出如是声:‘彼释种子出家学道,今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魔境界,胜出魔众,减损当来一切魔众。今彼菩萨与魔共战。’善男子,尔时波旬闻是声已,心大忧愁如箭入心。时,魔波旬严四种兵,满三十六由旬,一切皆来围菩提树,欲为菩萨作大留难。尔时,...(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无有能造世界者。’善男子,尔时如来如是知已:‘今我等待梵王劝请。若彼梵王一倾首者,诸可归依梵王众生悉皆归依,当相谓言:梵王劝请如来说法,非为不请。’善男子,如来有大威德故,梵王来至我所,劝请说法转于法轮。善男子,若我不以神力令梵王请者,然彼梵王先无有心能来请佛。善男子,由诸众生依梵王故,欲令众生离于梵王,待其劝请,以梵王为证故。善男子,尔时梵王劝请如来转于法轮,彼时六十八百千梵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如是言:‘此真是佛,于众生中最尊最胜。’作如是愿言:‘我来世得成就如是智慧威德。’是名如来方便。
“善男子,我先于说示现众生十业因缘,或是菩萨,或是如来,于此十中示现方便,唯有智者能知是义。善男子,不应生念,谓菩萨当有微细之罪。若菩萨成就如是微细不善之法坐于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善男子,如来成就一切善法,断一切不善法,无有生死业报习气。若有遗余不断灭者,...(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为彼断见天子及好杀者,示现业障故作是言:‘吾以眼见他杀生心随喜故,今得头痛。’说是法已,七千人天皆得调伏。是名如来方便。
“以何缘故,颇罗堕婆罗门以五百种骂詈佛,如来闻已能忍?善男子,如来能以神力,掷此婆罗门置余世界;亦能以神力,令婆罗门乃至不能出于一言骂詈之声。善男子,时彼众中多有人天,见如来能忍,恶骂不说不答,生于舍身等心、利益心、堪忍心,前如后,后如前。尔时,有四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来见如是义。又颇罗堕婆罗门以五百种恶骂已,见佛世尊生于舍心。善男子,是婆罗门,见如是已生信敬心,归依佛法僧,种解脱根。是名如来方便。
“善男子,提婆达多与菩萨,世世共生一处,此辈亦是菩萨方便。何以故?我因提婆达多故,具满六波罗蜜,亦多利益无量众生。云何知尔?善男子,尔时众生快乐,不知行施,不知受者,菩萨尔时欲教行布施。是时,提婆达多起嫉妒心,至菩萨所,求国城、妻子及头目手足。尔时...(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如来行及菩萨行,已到彼岸、善行菩萨道者不以为难。善男子,我今当说,欲得菩提道诸善法者,所谓善男子、善女人,闻过百千由旬,有说此方便经处,当往彼听。何以故?若菩萨闻此方便经已得光明行,一切法中除疑悔心。”
尔时,四众及诸人天成宝器者,说此经时悉闻悉知。非宝器者,虽在此会不闻不知,于此经中耳尚不闻,况能口说?非宝器故,是以如来说是法时不闻不知,不蒙佛神力故。说此经已,七万二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是经名为《方便波罗蜜》,亦名《转方便品》,亦名说《方便调伏》,如是奉持。”
佛说是已,智胜菩萨心生欢喜,及学声闻、辟支佛乘,学菩萨乘,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并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说是已,赞言:“善哉!善哉!”今说大乘方便经竟。
大宝...(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持无碍辩, 住四无量五神通?
云何得在诸佛前, 常受化生知宿命,
头陀无诤住兰若, 调伏其心灭烦恼,
持戒修习菩提道, 证甘露灭降魔怨,
施众安乐转法轮? 如是正道愿宣说。”
尔时,世尊告净信童女言:“菩萨若能成就八力,于生死中坚固勇猛而无疲倦。何等为八?一、志乐力,无谄诳故;二、胜解力,离诸恶故;三、加行力,常修善故;四、净信力,深信业报故;五、菩提心力,不求小乘故;六、大慈力,不害众生故;七、大悲力,堪忍诸恶故;八、善友力,时时警觉故。童女,是名八力。菩萨成就如是力故,坚固勇猛,于生死中无所染著。”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志乐勇猛, 离诸谄诳, 常行质直, 正趣菩提。
以胜解力, 远离众恶, 纯修善行, 住于正勤。
加行具足, 恒善观察, 精进坚固, 安乐众生。
净信力故, 了知业报, ...(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
欣乐行法施, 远离于悭嫉。
行法无所著, 获得陀罗尼,
护戒自观身, 不求他过失。
慈悲为依止, 发语不非时,
当得无碍辩, 度言说彼岸。
于善说法者, 爱敬如师想,
隐过劝离恶, 获无尽海持。
“复次,童女,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华化生。何者为八?一者、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二者、劝化众生令归三宝,三者、安置一切于菩提心,四者、梵行无染,五者、造立佛像置莲华座,六者、忧恼众生令除忧恼,七者、于贡高人常自谦下,八者、不恼他人。”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假令苦逼身, 终不说他过,
常称叹三宝, 化生诸佛前。
劝发菩提心, 令求一切智,
常修于梵行, 化生诸佛前。
黄金严佛像, 坐宝莲华座,
除众生忧恼, 化生诸佛前。
于彼憍慢人, 谦卑如弟子,
不令他生恼, 化生诸佛前。
“复次,童女,有八种法,菩萨成就头陀功德,常乐住于阿兰若处。何等为八?一者、少欲,二者、知足,三者、满足善法,四者、以善自养,五者、常持圣种,六者、见生死患心常厌离,七者、恒观无常、...(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 厌患女人身。
慈心舍离瞋, 常修于实语,
除贪离恶口, 安住正见中。
若厌女人身, 应修如是法,
便当速得转, 受善丈夫身。
“复次,童女,成就八法能转女身。何者为八?一者、尊重于佛,深乐于法;二者、恭敬供养戒忍多闻沙门、婆罗门;三者、于夫、男女及以居家不生爱著;四者、受持禁戒,无所缺犯;五者、于一切人不生邪念;六者、增上意乐厌离女身;七者、住菩提心大丈夫法;八者、观世家业如幻如梦。”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敬佛深乐法, 尊重戒多闻,
不生贪爱心, 女身速当转。
持戒具惭愧, 不妄念他人,
安住菩提心, 不乐余乘法,
由是速能转, 不净女人身。
胜志得厌心, 一切皆如幻,
诸法本无动, 因缘性空寂,
勤修如实法, 速得丈夫身。”
尔时,净信童女以所持金鬘散于佛上,于虚空中变成真金宫殿楼阁,于宫殿中有化如来坐于金座。时,五百童女各各解身庄严之具散彼佛上,亦于空中变金楼阁、宝帐、宝盖种种庄严。尔时,五百童女见大神变,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
胜志得厌心, 一切皆如幻,
诸法本无动, 因缘性空寂,
勤修如实法, 速得丈夫身。”
尔时,净信童女以所持金鬘散于佛上,于虚空中变成真金宫殿楼阁,于宫殿中有化如来坐于金座。时,五百童女各各解身庄严之具散彼佛上,亦于空中变金楼阁、宝帐、宝盖种种庄严。尔时,五百童女见大神变,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世尊人中最殊胜, 哀愍利益诸众生,
我今已发菩提心, 志乐相应住调伏。
为世导师施安乐, 我当供养人中尊,
闻法已离于尘垢, 我等无复诸疑惑。
方离女身众染污, 永破烦恼降魔怨,
十方无量俱胝佛, 我当欢喜常供养。
安住施戒勤精进, 忍辱禅定善调心,
智慧方便摄众生, 当证最上菩提道。
利益无量人天众, 悉令发起大乘心,
我等当能师子吼, 我等当作人天师。” ...(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通,从是已来不复退失。于意云何?尔时贤寿岂异人乎?今此会中弥勒菩萨摩诃萨是。”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弥勒菩萨久已证得无生法忍,何故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佛告阿难:“菩萨有二种庄严、二种摄取,所谓摄取众生、庄严众生,摄取佛国、庄严佛国。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我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众生、庄严众生。然彼弥勒修菩萨行经四十劫,我时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进力故,便超九劫,于贤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我以十法得证菩提。云何为十?一者、能施所爱之物,二者、能施所爱之妻,三者、能施所爱之子,四者、能施所爱之头,五者、能施所爱之眼,六者、能施所爱王位,七者、能施所爱珍宝,八者、能施所爱血肉,九者、能施所爱骨髓,十者、能施所爱支分,是名为十。我行此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复有十法能证菩提。云何为...(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
“阿难,弥勒菩萨往昔行菩萨道时,不能舍施手足头目,但以善巧方便安乐之道,积集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弥勒往昔行菩萨道时,但以善巧方便安乐之道,而能积集无上菩提?”
佛告阿难:“弥勒往昔行菩萨道,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顶礼,于诸佛前,说是偈言:
“‘我今归命礼, 十方一切佛,
菩萨声闻众, 大仙天眼者。
亦礼菩提心, 远离诸恶道,
能得生天上, 乃至证涅槃。
若我作少罪, 随心之所生,
今对诸佛前, 忏悔令除灭。
我今身口意, 所集诸功德,
愿作菩提因, 当成无上道。
十方国土中, 供养如来者,
及佛无上智, 我今尽随喜。
有罪悉忏悔, 是福皆随喜,
我今礼诸佛, 愿成无上智。
十方...(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退失智慧。何谓为四?不尊重法,不敬法师;所受深法秘不说尽;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憍慢自高,卑下他人。迦叶,是为菩萨四法,退失智慧。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师;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燃;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谓为四?欺诳师长,已受经法而不恭敬;无疑悔处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诃骂诽谤广其恶名;以谄曲心与人从事。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失菩提心。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何谓为四?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迦叶,是为菩萨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所生善法灭不增长。何谓为四?以憍慢心读诵修学路伽耶经;贪利养心诣诸檀越;增毁菩萨;所未...(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复有一万菩萨摩诃萨俱,所谓慧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边幢菩萨。复有十六在家菩萨,跋陀婆罗而为上首。复有六十无比喻心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而为上首。复有贤劫中一切菩萨摩诃萨,弥勒菩萨而为上首。复有六万菩萨摩诃萨,无尽慧菩萨而为上首。
尔时,无尽慧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礼敬,以众宝华奉散于佛,而白佛言:“世尊,所言菩提心者,以何义故说菩提心?菩萨复以几法成就菩提心?云何是菩提心?菩提中,心不可得;心中,菩提亦不可得;离菩提,心不可得;离心,菩提亦不可得。菩提者,无色无相,不可言说;心亦无色无相,不可显示;众生亦尔,皆不可得。世尊诸法如是,当依何义而得修行?”
佛言:“善男子,汝今谛听我说:菩提者,本无名字言说。何以故?于菩提中,名字言说不可得故,心及众生亦复如是。若如是知,名菩提心。菩提者,非过去、未来、现在心;及众生,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若知此义,是名菩萨。然于其中亦不可得,于一切法都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如阿罗汉得阿罗汉果,而于此中都无所得,唯除随俗说言得果,于一切法皆无所得;得菩提心亦复如是,为欲引摄初业菩萨故说菩提心,然于其中无心无心名,无菩提无菩提名,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声闻无声闻名,无独觉无独觉名,无菩萨无菩萨名,无如来无如来名,无有为无有为名,无无为无无为名...(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调和柔已软近亲可性,能成就上妙供具供养诸佛,所谓资用等财,惠施与他,具足成就手足头目等。若见如来,或如来弟子,见已即生恭敬欢喜之心。善男子,菩萨如是名为性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相烟即知火, 鸳鸯以显水,
复相知诸性, 菩萨大名称。
柔和不谄曲, 舍离悭嫉妒,
愍念一切众, 名之为菩萨。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喜乐菩提心?若有菩萨摩诃萨,体性微发菩提心时,值佛菩萨或声闻、缘觉等,教化劝发而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喜乐初发菩提相。彼闻菩提及菩提功德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第二喜乐菩提相。彼菩萨见诸众生无能救护、无所归依、孤独无能济拔、无覆护、无舍宅、无有洲已,即起悲愍心。彼发心已作如是念:‘我今为诸众生,作救护、归依、济拔、覆护、舍宅、洲等,为彼因缘故发无上菩提心。’是名第三喜乐发菩提心。彼若见如来或菩萨、声闻、缘觉等满足诸行,见已心生欢喜爱敬安心,以是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第四发菩提心。彼菩萨为诸众生利益安乐故行,布施、持戒、修忍、发精进行、思禅定、修正慧。云何菩萨行布施?所谓须饮与饮,须食与食,须乘给乘,须床榻敷具者给床榻敷具等,须衣施衣,须金银宝冠环钏等诸庄严具,乃至己身皮肉润益众生。彼如是行于布施已,然彼布施回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施而不生我慢等心。云何持戒...(第0026部~佛说大乘十法经一卷)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喜乐初发菩提相。彼闻菩提及菩提功德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第二喜乐菩提相。彼菩萨见诸众生无能救护、无所归依、孤独无能济拔、无覆护、无舍宅、无有洲已,即起悲愍心。彼发心已作如是念:‘我今为诸众生,作救护、归依、济拔、覆护、舍宅、洲等,为彼因缘故发无上菩提心。’是名第三喜乐发菩提心。彼若见如来或菩萨、声闻、缘觉等满足诸行,见已心生欢喜爱敬安心,以是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第四发菩提心。彼菩萨为诸众生利益安乐故行,布施、持戒、修忍、发精进行、思禅定、修正慧。云何菩萨行布施?所谓须饮与饮,须食与食,须乘给乘,须床榻敷具者给床榻敷具等,须衣施衣,须金银宝冠环钏等诸庄严具,乃至己身皮肉润益众生。彼如是行于布施已,然彼布施回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施而不生我慢等心。云何持戒?成就身口意业,彼舍离身口意业等已,善离能防无碍无漏,纯一无杂奉持禁戒。然彼持戒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行持戒...(第0026部~佛说大乘十法经一卷)
...、无愿,不依世间、出世间,不依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善男子,乃至略说一切有想系缚等名为禅。如是修诸禅,然彼禅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思修此禅,然不起我慢等心。善男子,云何菩萨修智?彼作如是念:‘无量无边众生界令入涅槃,然无一众生可入涅槃。何以故?如佛所说一切法法无我、无众生、无命、无寿、无富伽罗。’如是修观智,然彼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观修般若,然不起我慢等心。善男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乐菩提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犹如摩尼珠, 显于宝藏中,
师以加功用, 倍明于本色。
成就如是性, 求正菩提心,
二边既寂静, 令魔不得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乐法成就?善男子,若菩萨性乐法、喜法、爱法,彼若见沙门、若婆罗门,所有资用命具饮食等事,彼能奉上。彼世间所有受用等,根茎枝叶华果等,彼收已施诸众生。持诸法者,令往礼拜恭敬合掌迎接已殷重敬纳,心有所疑处问于正义,是以持法者随所闻义善能解释。彼于闻法者起世尊想、善知识想,起同世间诸海想,起和尚想、阿阇梨想,久失导时世间旷野生难中能...(第0026部~佛说大乘十法经一卷)
...可救者,便应救之。何以故?如来无有众生而是可舍者。”
“世尊,云何可取,如来于修罗婆国毗兰若婆罗门所,请三月安居已,唯食其麦?”
答曰:“如来知诸婆罗门居士等请已而不供养,如来知已故往至彼。何以故?所有五百匹马者,如来并诸比丘众食麦,彼一切尽修菩萨行,亲近过去诸佛,是以值恶知识故造诸恶业,以此事生畜生中。彼五百马能调伏教者,名曰日藏菩萨,以愿力故生于彼处。是诸马者,以日藏菩萨所化发菩提心,为化彼故应生彼处。以彼调伏马师力故,彼一切诸马忆本宿命而彼现其菩提心。善男子,如来愍彼五百马故,往至彼处。调伏马师麦者分半施佛,五百马所有麦亦分半施诸比丘。彼马师以马音声,令彼五百马,令能悔过及礼拜佛僧等。尔时彼三说后,彼诸马舍身已生兜率陀天中。彼复生天中而供养如来,如来为彼善教化说法,闻法已即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五百马所调伏护者,如来亦记彼当成辟支佛,号曰善调伏心。然复善男子,如来无慈不备不常者。
“善男子,设使如来食土木瓦石等,无三千大千世界中,...(第0026部~佛说大乘十法经一卷)
...六万劫不生地狱、饿鬼、畜生之中,唯生人天之处。彼诸外道以不敬如来故,所生之处不值善知识。阿难,于汝意云何?尔时彼诸外道等岂异人乎?阿难,汝不应异意取。何以故?善男子,此诸外道尼乾子等。阿难,今此诸外道于如来所,生欢喜恭敬踊跃心,以此因故如来今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彼诸外道尼乾子等,闻受记已心大踊跃,即得无生法忍。说此法时,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二万众生未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发道意。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法读诵受持广为人说,得几福德?”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一切无余众生界,令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若复善男子、善女人,读诵受持及广为人说此经,是人倍得福德。何以故?阿难,此法能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种智。”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及法师起恶心。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几不饶益?” ...(第0026部~佛说大乘十法经一卷)
...兴广供养, 云何劝助之?
志天帝梵王, 为四方之王,
若求于声闻, 当慕缘觉乘?’
我适发是念, 空中宣洪音:
‘仁者慎莫得, 劝助下劣心。
当为一切故, 兴发微妙心,
开显大道意, 饶益于世间!’
今欲问于佛, 在诸法自由,
云何起发心, 不失于道意?
唯说斯义趣, 何因逮是处?
如我所像人, 而发菩提心,
天中尊愿说, 宣上妙章句。”
“大王且听之, 当宣以渐训!
愍哀于众生, 乐住于法本,
如所誓志愿, 转得成所趣。
吾亦往宿世, 因发起道心,
愍哀于众生, 而兴斯誓愿。
如本所志愿, 亦若心所念,
逮无动佛道, 在世寂上圣。
大王当强志, 造立极上心,
若修诸正行, 仁亦当成佛。” ...(第0028部~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
...;以夜后分有所犯戒,于日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菩萨不应生大惭愧,亦复不应生于悔缠。优波离,声闻乘人数数犯罪,即时破失声闻戒身。所以者何?声闻乘人应当持戒断一切结如救头燃,所有深心为涅槃故。优波离,以是义故,声闻乘人名持不开通戒。优波离,云何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于恒河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捐舍发菩提心,菩萨尔时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乘人有于后时,善能护持菩提之心,乃至梦中一切结使不为其患。菩萨乘人不应一时于一身中尽一切结,应当渐渐尽一切结善根成就非不成熟。声闻乘人如救头燃,乃至一念受身不应生喜。以是义故,大乘之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持开通戒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持尽护戒。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为难得,具大庄严乃可得成。大乘之人于无量劫往来生死,不应生于厌...(第0033部~佛说决定毗尼经一卷)
...思惟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所得,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所证,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解脱,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诸法空,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于无相,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于无作,是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诸行,名增上慢;作是思惟见有诸法,名增上慢;一切诸法不可思议,作是思惟不应思议,名增上慢;诸法空无何用精进,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是名声闻住增上慢。
“云何名为菩萨增上慢?佛乘最胜作是思惟,我当于中发菩提心,名增上慢;行六波罗蜜当得作佛,作是思惟名增上慢;般若波罗蜜能得出离,更无余法而得出离,作是思惟名增上慢;于甚深法应作方便不因世法,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法甚深,此非甚深,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法是净,此法非净,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是佛法,此是辟支佛法,此是声闻法,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法应作,此法不应作,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是近法,此非近法,作是思惟名增上慢;此是正道,此是邪道,作是思惟名增上慢...(第0033部~佛说决定毗尼经一卷)
... 烦恼怨围绕, 云何得安乐?
何者是戏乐? 云何而著乐?
饮毒云何睡? 敕杀云何喜?
崄岸云何安? 人命亦如是。
如来说譬喻, 有聚如须弥,
尔许颠倒意, 谁信无常劫?
父母兄弟等, 一切贼境界,
善知识儿子, 亲友皆围绕,
犹如镜中像, 一切皆无常,
有何等人辈, 能信此不实?
初见自然智, 即发菩提心,
从发心已来, 未失菩萨行。
何处菩萨行, 贪著世间乐?
我见彼如来, 不思议功德,
闻善逝说法, 见此佛子人,
是故不忆念, 著世五欲乐。”
尔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既闻女说默然不言。
尔时,得无垢女,知父默然,即语尊者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我欲问难,愿慈念我。佛说大德,智慧人中最为第一。大德,何者智慧?彼智慧者,为常...(第0041部~得无垢女经一卷)
...少字,非黠慧人字转行说。不著名字,法界无障碍,故彼心不著。”观世自在菩萨,默然不言。
尔时,得无垢女,问辩聚菩萨言:“善男子,仁如是说:我心安住,观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何等恶心众生,慈心相向递共赞咏,音声语说皆得辩才。此事云何?仁此辩才起,为有因缘起?为无因缘起?若有因缘起,一切无常皆因缘起,若如是者不得寂静。若无因缘起,如是无实,则不得言有辩才起。”
辩聚菩萨言:“我从初发菩提心来,常作是愿:若诸众生得见我者皆得辩才。”
得无垢曰:“善男子,仁为有心辩才?为无心辩才?若有心辩才,则堕常过。若无心辩才,彼诸言语仁云何说?仁不实语。”辩聚菩萨,默然不言。
尔时,得无垢女,问不迷行菩萨言:“善男子,仁如是说:我心安住观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随何众生眼见我者,一切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事云何?何者菩提?彼菩提者,为有、为无?若言有者,仁则著常。” ...(第0041部~得无垢女经一卷)
...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念他眷属,
和合破坏者,
说法处教人, 不说破坏语,
行如是四法, 得第一净僧,
欲得净僧者, 黠慧修此法。
“得无垢女,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随心所愿生佛国土。何等为四?一者、于他亲友心不生嫉;二者、常求六波罗蜜欲令满足;三者、心信清净坚固;四者、于诸菩萨常起师想,乃至初发菩提心者,皆生师想而供养之,而不偏著亲友因缘。得无垢女,诸菩萨摩诃萨,若能成就如是四法,随其所愿生佛国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嫉他利养, 求波罗蜜善,
常净坚固心, 于菩萨师想。
不谄求乐缘, 欲令亲得乐,
常修此功德, 速得近如来。
随心之所愿, 得生佛世界,
既生彼世界, 随忆念皆得。”
尔时,得无垢女白佛...(第0041部~得无垢女经一卷)
...即一众生,彼众生无觉法无念,一切法生颠倒心觉,觉不实相一切智慧于中生善,乃无一声可忆可乐,无障碍相随行而行,菩萨如是得言菩萨。舍自身肉无所依止,次第觉知得言菩萨。得彼岸戒、无念佛戒,若物不生则不和合,普慈众生众生不取,觉已利益故说大慈,住精进处思有为行,觉世间空,是菩提上禅有依止,非黠慧禅无处攀缘。是黠慧禅修般若刀,割烦恼见观察法性,非坏非割。”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菩萨初发菩提心者,云何说言初发心耶?以何义故名初发心?”
佛言:“文殊师利,何等菩萨正观三界一切想生,如是得言初发心者?”
文殊师利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贪生、嗔生、愚痴心生得言菩萨初发心者。”
善住意天子语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若使菩萨初发心时,有贪欲恚愚痴生者,毛道凡夫皆有初心,应名菩萨。何以故?以取贪恚愚痴生故。”
文殊师利言:“不尔,天子,毛道凡夫贪欲...(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分别句,如是言生;不他生句,如是言生;无物体句,如是言生;无物说句,如是言生;以不来句,如是言生;以不去句,如是言生;以不生句,如是言生;无受持句,如是言生;以无记句,如是言生;以微尘句,如是言生;无忆念句,如是言生;无物行句,如是言生;不可说句,如是言生;不破坏句,如是言生;以无字句,如是言生;以不执句,如是言生;无阿梨耶句,如是言生;以不取句,如是言生;以不上句,如是言生。天子当知,初心菩萨发菩提心,于如是法不忆念,不观察不思量,不起不见,不闻不知,不取不舍,不生不灭。如是,天子,菩萨摩诃萨依止何等,此法界,此平等,此实际,此方便,贪生、嗔生、愚痴心生,眼依止生,如是乃至意依止生;色无处取生,如是至识无处取生;名生、色生、因生、一切见行生,无明生有爱生,乃至十二分因缘流转生;五欲功德生,三界处生,我我所生,自身生、自身见生,自身根本六十二见生;佛想、法想、僧想生,我想、他想生,地想、水...(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所谓伤眼。何法伤眼?所谓法者,爱不爱色,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如是,天子,爱不爱法伤意亦尔。天子,若菩萨,眼见色不取相不取好,不分别无分别,不随顺不分别相,知本性空不念不伤,色乃至法应如是知。天子,若六入不著不伤,若不伤不著,彼得言忍。菩萨如是得无生法忍,不分别法,若生不生、无漏不漏不分别法,若好若恶、有为无为若不分别,如是得言不生法忍。”
说此法时,六万二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善住意天子问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地地转行,地地转行者,云何菩萨地地转行?”
文殊师利问言:“天子,若地地转行,彼何人行?”
天子答言:“文殊师利,菩萨不见地地转行,乃至不见十地转行。”
文殊师利言:“不尔,天子。佛说诸法皆如幻化,汝为信不?”
天子答言:“文殊师利,我信是说。”
文殊师利问言:“天子,何等...(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离。优波离。一切诸法毕竟调伏。一切诸法性不可污。一切诸法性无颠倒。一切诸法其性清净。一切诸法不可宣说。一切诸法无有取着。一切诸法不去不来。一切诸法不可思议。一切诸法无有障碍。一切诸法本无有性。一切诸法无行。一切诸法不出不灭。一切诸法无有三世。一切诸法无有疑网。如是等法佛悉觉知。优波离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非了了说。佛言。优波离。文殊师利常乐宣说如是解脱。优波离言。世尊。云何名憍慢。若菩萨言。我有菩提心。我为菩提行六波罗蜜。我为般若修造诸行。菩提行深声闻行浅。菩提行净声闻行不净。菩提行毕竟。声闻行不毕竟。若复分别是声闻法是缘觉法是菩萨法是诸佛法。此名为净。此名不净。是名为道。是名非道。是名菩萨憍慢。
菩萨地善行性品第二
菩萨摩诃萨修集圣行行于善果。菩提之道有十法。则能摄取一切善法。何等为十。一者支。二者翼。三者净心。四者行。五者有。六者因。七者器。八者地。九者方便。十者住。...(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行净声闻行不净。菩提行毕竟。声闻行不毕竟。若复分别是声闻法是缘觉法是菩萨法是诸佛法。此名为净。此名不净。是名为道。是名非道。是名菩萨憍慢。
菩萨地善行性品第二
菩萨摩诃萨修集圣行行于善果。菩提之道有十法。则能摄取一切善法。何等为十。一者支。二者翼。三者净心。四者行。五者有。六者因。七者器。八者地。九者方便。十者住。云何名支。谓菩萨性。菩萨性者谓初发心及三十七品。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乃是一切善法根本。是故名支。因此发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因。因初发心决定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性。菩萨摩诃萨因初发心故。得修行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行六波罗蜜故。则得修行智慧庄严福德庄严修三十七助道之法。是故菩萨发菩提心名之为支。菩萨摩诃萨随发心行具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支。菩萨摩诃萨若无菩萨性者。虽复发心勤修精进。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当知非因发心勤修精进有菩萨性。以是义故菩萨性者名之为支。菩萨虽有菩萨之性若不发心勤修精进。则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菩萨性发菩提心勤修精进故。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菩萨性者名之为支。又复支者名因。亦名为梯。亦名增长。亦名庄严。亦名依凭。亦...(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行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行六波罗蜜故。则得修行智慧庄严福德庄严修三十七助道之法。是故菩萨发菩提心名之为支。菩萨摩诃萨随发心行具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支。菩萨摩诃萨若无菩萨性者。虽复发心勤修精进。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当知非因发心勤修精进有菩萨性。以是义故菩萨性者名之为支。菩萨虽有菩萨之性若不发心勤修精进。则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菩萨性发菩提心勤修精进故。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菩萨性者名之为支。又复支者名因。亦名为梯。亦名增长。亦名庄严。亦名依凭。亦名次第。亦名进行。亦名室宅。以是义故。性名为支。云何名性。性有二种。一者本性。二者客性。言本性者。阴界六入次第相续无始无终法性自尔。是名本性。言客性者。谓所修集一切善法得菩萨性。是名客性。而此经中以是二种名之为性。是二性者名之为支。又复性者亦名为子。亦名为界。亦名为性。...(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四。一者不值善友佛及菩萨不谬说义者。二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错谬解义不学菩萨所有禁戒。三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随顺解义。不能学持菩萨禁戒。四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随顺解义学菩萨戒。善根未熟未得具足庄严菩提。是故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虽有菩萨之性。若不具足如是四事。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复具足如是四事。无菩萨性而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处。
菩萨地发菩提心品第三
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立大正愿。作如是言。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大智。是则名为自利利他。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缘因。正义缘因。三十七助道法缘因。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善大善。名实真实。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身口意等三业诸恶。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有五事。何等为五。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四者功德。五者增长。是名为五。菩萨若能发菩提心。则得名为菩萨摩诃萨。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初发菩...(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发心时立大正愿。作如是言。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大智。是则名为自利利他。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缘因。正义缘因。三十七助道法缘因。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善大善。名实真实。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身口意等三业诸恶。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有五事。何等为五。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四者功德。五者增长。是名为五。菩萨若能发菩提心。则得名为菩萨摩诃萨。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初发菩提之心。则能摄取一切善法。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随行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发心终不能得。是故发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菩萨摩诃萨见苦众生心生怜愍。是故菩萨因慈悲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菩提心修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发心名之为支。发菩提心故行菩萨戒。是故发心为菩萨戒支。是故发心名根名因名摄名果亦名为子。菩萨发心复有二种。一者毕竟。二者不毕竟。毕竟者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无退失。不毕竟者则有退失。退有二种。一毕竟退。二不毕竟退。毕竟退者。终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推求修集其法。不毕竟者求菩提心修集其法。是菩提心有四种因。何等为四。一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见...(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事。一者观生死苦。二者修慈悲心无有终始。三者性勇健心。四者得智慧心。复有四事。何等为四。一不放逸。二具足戒。三能忍辱。四者至心专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事。何等为四。一者等视众生犹如一子。二者于怨亲中无有分别。三者得坚信心。四者修行圣行。是为四。修集慈心有四种力。何等为四。一者内力。二者外力。三者因力。四者庄严力。菩萨摩诃萨至心专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内力。为欲化度诸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外力。能于无量阿僧祇劫修集善行。师事诸佛及诸菩萨。是名因力。菩萨摩诃萨乐近善友听受正法。思惟其义如说修行。是名庄严力。若菩萨摩诃萨以是二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正心不动心不退心不转心。所谓内力因力。若以外力及庄严力。发菩提心。是名不正心动心退心转心。菩萨转心有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性不具足。二者恶友具足。三者于诸众生不具悲心。四者不能观察生死过患。菩萨摩诃萨初发菩提心有二事不可思议。何等为二。一者于诸众生作眷属想。二者无众生想。菩萨常以智慧观察。唯是众生众生属谁。是名为二因。是二心能令菩萨无有退转。初发菩提有二种心。何等为二。一者为施众生安隐。二者为施众生快乐。以诸善法化诸众生令离恶法。是名安隐。能以财物账。给众生令离贫穷。所谓衣食房舍卧具病瘦医药。是名快乐。不退菩萨有二种心。何等为二。一者性庄严。二者专心受持庄严。常念欲令众生安乐。是名性庄严。终不退转菩提之...(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菩提心所修善法。 |
|
|
|
|
|
|
|
是名为因。因行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果。如是因果胜于一切声闻缘觉。不退菩萨有二大事。何等为二。一者发是心已即为一切无量众生而作福田。为作父母师长和上生大怜愍。以怜愍故行住坐卧若眠若寤。常为诸天之所守护。如转轮王常为五百青衣鬼神之所守护。不退菩萨亦复如是。以怜愍故若更受身无有病苦。二者发心菩萨常为众生之所乐见犹如父母。一切众生于菩萨所。身口意业柔软无恶是名为二。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不失正念。于诸众生不起害心。不食肉。不欺诳。常以善法教化众生。众生不受不废不愁。能自调伏。亦能调他。随其所化众生之处。皆悉能令滋长福业。若以客尘烦恼因缘。堕三恶道能速得出。虽同受苦不生楚毒。见受苦者心生悲愍。菩萨初发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菩萨地利益内外品第四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云何名为菩提之行。菩萨若于此彼之处若学若教。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戒闻思惟是名菩提行。菩萨摩诃萨于何处学。学有七处。何等为七。一者内义。二者外义。三者真实义。四者不可思议义。五者调众生义。六者自熟佛法义。七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七。云何内义。内义有十。何等为十。一者真实义。二者为他义。三者调伏义。四者安隐义。五者快乐义。六者因义。七者果义。八者现在义。九者他世义。十者毕竟义。菩萨摩诃...(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摩诃萨修集如是第一义空。名菩萨戒大方便也。为得如来无上智故。若有修集是菩萨戒得真实智。知见诸法无我我所知诸法性。是故于法心无所著。亦说世谛第一义谛。见一切法其心平等。能大惠施。以施因缘善知世事。虽学世事心不厌悔。悉得了知得大念力。虽知世事心无憍慢。常教众生不生悭吝。以巧方便善教众生世间之事。为令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菩萨于是世间之事。勤心修集无有厌悔。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即得增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如是增长善法不生憍慢。于诸众生生怜爱心。菩萨如是增长智慧不生憍慢。破坏众生种种邪见。菩萨若得世间三昧出世三昧。不显己德令他供养。不为世法之所污染。菩萨尔时成就具足无量功德。名菩萨戒。菩萨摩诃萨所有善法。悉以回向菩提之道。名菩萨戒。过去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由成就菩萨禁戒。未来现在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受持三世诸菩萨法。能以佛法教化众生。至心修行菩提之道。为菩提道不惜身命。不惜身命是...(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具足。行具足。智慧无上者谓四无碍。不可思议无上者。所谓具足六波罗蜜。解脱无上者。如来能坏二种障故。行无上者。所谓圣行天行梵行。圣行者。谓三三昧空无相愿灭尽定天行者。谓四禅四无色定。梵行者谓四无量心。是三种行出佛四行常乐修集。云何为四圣行有二。一者空三昧。二者灭尽定。天行有一。谓第四禅。梵行亦一所谓大悲。如来以是大悲因缘。昼夜六时常观众生。谁无善根当施种子。谁种善根当令增长。乃至谁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当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来以是无上身故名大丈夫。受持无上故名为大悲。具足无上故名到彼岸。智慧无上故名一切智。不可思议无上故名阿罗呵。解脱无上故名大涅槃。行无上故名三藐三佛陀。以是义故如来具足十种名号。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无虚妄故名为如来。良福田故名为应供。知法界故名正遍知。具三明故名明行足。不来还故名为善逝。知二世间故名世间解。一者国土世间。二者众生世间。能调伏众生身心恶故。...(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转轮王尚有三苦。况复余人。三苦者。谓复变苦生死苦苦苦。作是观时。若使众生有此三苦我不应瞋。我若瞋者云何当能救彼众生是三苦耶。我若瞋者则为增长众生三苦。作是观时。乐想灭苦想生。以能修集苦想因缘故。修八正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菩萨修无我无我所想。菩萨谛观。有诸外道说我是常。我若常者众生无我。何以故。众生者即是五阴。五阴无常。若无我者何有我所。是故无我无我所。菩萨复作是观我者即是菩提之心。菩萨初发菩提心时。于众生中得一子心。是名我所。若我于彼有瞋心者。云何得名有我有我所。我若增长瞋恚心者。不能度脱一切众生。作是观时。成就于忍增长无我无我所心得无我想。以是因缘修八正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菩萨能忍众生打骂等苦。菩萨尔时复作是观。我于过去为五欲故备受众苦。在家作务耕田种殖受种种苦。亲近国主市买贩易多受众苦。我于尔时虽受如是种种大苦不得利益。若我今为度众生故。受诸苦恼当得利益。我若当得大利益...(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了知故则得具足忍陀罗尼。以能具足忍陀罗尼故。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初阿僧祇劫修集行时。得是法义二陀罗尼。因此法义二陀罗尼修集三昧。因修三昧发誓愿故。复得辞忍二陀罗尼。菩萨若能具足四事得四陀罗尼。一者不贪五欲。二者于众生中无嫉妒心。三者能施施已无悔。四者乐闻正法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菩萨法藏菩萨摩夷。云何菩萨发大誓愿有五种。一者发心发愿。二者有发愿。三者行发愿四者善发愿。五者大发愿。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若以十种供养佛法僧宝护持正法。见持法者供养恭敬。是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生兜率天乃至大涅槃。是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为度众生遍在诸有随而受身。是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常以大乘菩萨法藏菩萨摩夷教化众生。是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观生死过涅槃寂静。为众生故不乐涅槃流转生死。是名受乐。以受乐故具足成就不思议法。复次菩萨乐于空闲寂静默然。为诸众生演说正法。是名受乐。以受乐故具足成就不思议法。复次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行六波罗蜜。亦复不求六波罗蜜果。是名受乐。以受乐故具足成就不思议法。复次菩萨摩诃萨营他事业如造已务。甘心喜乐不辞勤苦。是名受乐。以受乐故具足成就不思议法。是名菩萨五事不可思议法。菩萨复有五事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一者初发菩提心时。普为一切非为一人。是名平等。二者菩萨修大悲时。普为一切非为一人。是名平等。三者菩萨修集一子地时。普为一切非为一人。是名平等。四者菩萨普观十二因缘一切等有。是名平等。五者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普为一切非为一人。是名平等。菩萨摩诃萨复有五事为利众生。一者教修正命。二者教习世事方便。三者见贫穷者方便教令破贫穷苦。四者为上善者说正实道。五者为三乘故说三乘法。是名五事利益。众生有五事法报菩萨...(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五者中阴。六者色。七者非色。八者想。九者无想。十者非想非非想。是名十种。是五十五种观作无量。众生界调伏界有何差别。众生界者。都不分别有性无性。调伏界者。分别有性无性调伏方便无量者。如初品中说。是故菩萨五种无量摄取一切方便。菩萨摩诃萨欲知真实当求四事。一者推物。二者推名。三者推性。四者推分别。如是四事亦如前说。诸佛菩萨为众生说法有五事。一者说时即悟四谛。二者说时即得解脱。三者说时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四者说时得菩萨羼提。五者众生闻已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护持正法。是名诸佛菩萨为众生说法得大功德不可思议。云何名大乘。有七事大故名大乘。一者法大。法大者。菩萨法藏于十二部经最大最上故名毗佛略。二者心大。心大者。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者解大。解大者。解菩萨藏毗佛略经。四者净大。净大者。菩萨发心已其心清净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者庄严大。庄严大者。菩萨具足功德庄严智慧庄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者时大时大者。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三阿僧祇劫修行苦行。七者具足大。具足大者。菩萨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大心大解大净大庄严大时大。如是六大名之为因。具足大者名之为果。有八法能摄一切大...(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苦。是故菩萨智慧有三种。是名慧行。六者行行。七者无相行。八者不漏行。九者无行行。十者无碍行。十一者菩萨行。十二者具足行。是名十二行。菩萨若行是十二行。则能摄取一切。诸行如来之行胜一切行。是故名为无胜行。性行者。菩萨摩诃萨修集菩萨功德善法具足。修集诸善法故常乐善法。受持一切佛法种子。自知己身有佛种子坏粗烦恼。是名性行。菩萨具足是性行者。终不能起极重烦恼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是名性行。解行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所修诸行。是名解行。性行菩萨行性行时是菩萨行。十二行及如来行因虽是诸行因亦未得异行。何况如来行亦未得因亦未得果亦未得净。若得一行是名解行。是名行如来行。亦未得如来行。未净如来行。名为得解行净。解行以净解行故得喜行净喜行喜行净故。得戒行净戒行如是。乃至十二行是名菩萨行。具足菩萨行净菩萨行。已得如来行净如来行。喜行者。菩萨至心净菩提心。是名喜行。戒行者。菩萨先净性重不毁遮重。以戒净故修集世禅。是名慧行。乘于世道入四真谛修三十七品。是名共助菩提行。修助菩提实见四谛。是名共谛行共十二因缘行者。若观四谛见一切苦从因缘生从因缘灭。是名共十二因缘行。行行者。为助菩提勤行精进。是名行行。无相行者。虽不见众生相及菩提相。而修菩提不休不息。是名无相行。不漏行者。为助菩提坚持禁戒。无有毁犯不休不息。是名不漏行。无行行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四卷
...疑不能修集慈悲之心。少施他乐生大欢喜知足之心。无菩萨相。无菩萨庄严。自见其身去无上道远不能至。心念大涅槃不识助菩提法名。如是等相名性行菩萨。解行菩萨有三种忍。谓下中上。得下忍时如是等相上。得中忍时如是等相中。得上忍时如是等相下。得喜行时断如是相一向是善。具足如是善法故。是名净心。解行菩萨虽有如是三忍心不清净。何以故。行三忍时有下中上。不清净故。住喜行时悉断诸恶。是故清净。又住喜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随顺他语。又自思惟。以是二缘其心坚固。是名净愿。离于世法得出世果破众生苦。胜于声闻缘觉发愿。菩萨摩诃萨一念之愿。能得无量无边福德。如是愿者无动无尽。不退不转增长炽盛。毕竟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真愿。真愿菩萨有四事。一者谁发道心。二者因何发心。三者发心是何等性。四者发心有何功德。发心之时有是四观。谁发道心者。成就解行具善功德善行菩提道。如是众生发菩提心。因何发心者。具足庄严菩提之道利益众生。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之行。具足成就一切佛法一切佛行。是名因缘。以是因缘发菩提心。一切发心庄严菩提。一切修行菩提之事。随一切智及一切佛事远离凡夫。菩萨名字离凡夫地入决定地。生佛种性得名佛子。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喜心。远离贪心妒心瞋心。为他演说菩提之道。具足庄严一切佛法佛事佛行。获得喜心受寂静乐。远离烦恼身受安乐。成就具足清净善法。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胜于声闻缘觉发愿。菩萨摩诃萨一念之愿。能得无量无边福德。如是愿者无动无尽。不退不转增长炽盛。毕竟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真愿。真愿菩萨有四事。一者谁发道心。二者因何发心。三者发心是何等性。四者发心有何功德。发心之时有是四观。谁发道心者。成就解行具善功德善行菩提道。如是众生发菩提心。因何发心者。具足庄严菩提之道利益众生。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之行。具足成就一切佛法一切佛行。是名因缘。以是因缘发菩提心。一切发心庄严菩提。一切修行菩提之事。随一切智及一切佛事远离凡夫。菩萨名字离凡夫地入决定地。生佛种性得名佛子。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喜心。远离贪心妒心瞋心。为他演说菩提之道。具足庄严一切佛法佛事佛行。获得喜心受寂静乐。远离烦恼身受安乐。成就具足清净善法。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心净心为向菩萨。离一切怖得大喜心。深发菩提心远离五恐怖。修习无我相了知无我无我所。以观无我无我所故不贪于身。是故得离不活怖畏。不求他物乃至一钱常作是愿。云何当令是诸众生得大利益。是故得离恶名怖畏远离我见。离我见故不见有我。是故得离死畏。至心了知。我舍身已常与诸佛菩萨共行。是故得离恶道怖畏。我今至心求出世法。是故得离大众怖畏。菩萨远离如是畏已。亦得远离闻深义畏。离一切慢恼害恶心。离世喜心得清净心。得不坏心。得广大心。得不共心。得如是等心故勤行...(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菩萨。是名菩萨旃陀罗也。不名沙门。非婆罗门。不能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心有三种下中上。若后四重下中心犯不名为犯。若以上心恶心犯者是名为犯。上者所谓乐作如是四事。心无惭愧不知忏悔。不见犯罪赞破戒者。是名上恶心犯。菩萨虽犯如是四重。终不失于菩萨戒也。如比丘犯四重失波罗提木叉戒。菩萨若犯比丘四重。亦失波罗提木叉戒。污菩萨戒。污者现在不能庄严菩提。不得无量福德三昧。是名为污。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离是二缘乃至他世地狱畜生饿鬼之中。终不失于菩萨戒也。菩萨戒者。不同波罗提木叉戒。菩萨若于后世更受菩萨戒时不名新得。名为开示莹净。今当更说受菩萨戒是犯非犯轻重之相上中下异。菩萨若受菩萨戒已。若于昼夜塔像经卷。读诵之人千万菩萨。不以华香供养礼拜。不能赞叹。心不欢喜乃至一念。是名犯重不名八重。是名菩萨污心疑心。有创堕落起不净心。若有所作无恭敬心。不信故懈怠故。是名犯重不名八重。若无...(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依初发心修行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修此六波罗蜜。功德律仪。智慧律仪。菩提分法。是故初发心名为菩萨行方便持。菩萨依行方便。满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行方便名为大菩提持。非种性人。无种性故。虽复发心勤精进。必不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当知。虽不发心不修行方便犹得名为种性持。若有菩萨种性。而不发心。不修行方便。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菩萨种性。发菩提心勤行精进。则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种性名为持。名为长养。名为因。名为依。名为梯。名为导。名为覆。如种性发心。行方便亦如是。云何为种性。略说有二。一者性种性。二者习种性。性种性者。是菩萨六入殊胜。展转相续无始法尔。是名性种性。习种性者。若从先来修善所得。是名习种性。又种性名为种子。名为界。名为性。又不习者。果细果远。习者。果粗果近。菩萨成就种性者。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何以故。有二种净。...(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菩萨复有四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为四。一者本无善友诸佛菩萨善说法者。二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善说法者。而谬受学。三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善说法者。不谬受学。而不勤方便。不炽然精进。四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善说法者勤修方便。而善根未熟庄严未备。久远已来心不调伏。菩萨虽有菩萨种性。因缘不具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离是四法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无菩萨种性。虽有一切诸方便行。终不得成无上菩提。
方便处发菩提心品第二
菩萨初发心。是一切正愿始。悉能摄受一切正愿。是故初正愿为自性愿。菩萨发心而作是言。我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槃及如来大智。如是发心求菩萨道。是故初发心名为求行菩萨。缘于菩提及缘众生而发心求。是故初发心摄受一切菩提善根。为上导。为极巧便。为功德具足。为极贤善。为极真实。于一切众生悉舍恶行。于世间出世间正愿为上无上。如是当知。初发心有五相。一者自性。二者行。三者缘...(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为根本。名为依。
初发心菩萨有二种。一者出。二者不出。出者。从初发心乃至究竟终不退转。不出者。则有退转。退有二种。一者究竟退。二者不究竟退。究竟退者。退已终不复起菩萨之愿。不究竟退者。退已还起。
初发心菩萨有四种缘。四种因。四种力。云何四缘。一者善男子善女人。若见若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彼见闻已即发是念。是为大事不可思议。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二者虽不见闻如上神变。闻说法者赞叹菩提及菩萨藏。闻则欣庆欢喜信乐。以此闻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三者虽不闻法。见法灭相而作是念。无量众生当遭大苦。菩萨住世则能除灭。我今当修菩提之道。护持正法。为诸众生灭无量苦。以护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四者不见法灭。见恶世众生为十烦恼之所恼乱。一者愚痴。二者无惭愧。三者悭嫉。四者苦恼。五者秽污。六者烦恼。七者恶行。八者放逸。九者懈怠。十者不信。见已作是念。大浊世起。于此恶世尚不能发二乘之愿。况能志求无上菩提。我当发心亦令他发。以浊世中发心难得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云何四因。一者种性具足。二者诸佛菩萨善友所摄。三者起大悲心。四者生死苦难行苦。如是久远无量诸苦。于此众苦心不怖畏...(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法灭相而作是念。无量众生当遭大苦。菩萨住世则能除灭。我今当修菩提之道。护持正法。为诸众生灭无量苦。以护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四者不见法灭。见恶世众生为十烦恼之所恼乱。一者愚痴。二者无惭愧。三者悭嫉。四者苦恼。五者秽污。六者烦恼。七者恶行。八者放逸。九者懈怠。十者不信。见已作是念。大浊世起。于此恶世尚不能发二乘之愿。况能志求无上菩提。我当发心亦令他发。以浊世中发心难得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云何四因。一者种性具足。二者诸佛菩萨善友所摄。三者起大悲心。四者生死苦难行苦。如是久远无量诸苦。于此众苦心不怖畏。种性具足者。所谓无始法尔。善友所摄者。有四事。一者善友不愚不钝。黠慧不邪。二者不教人放逸。亦不以放逸之具授与他人。三者不教人恶行。亦不以恶行之具授与他人。四者终不断人上信上欲上受上精进上方便上功德令其退下。不以下信下欲下受下精进下方便下功德授与他人。所谓断无上大乘令...(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断戒与施。如是等断上功德令其退下。以下功德授令修习。起大悲心者有四事。或有世界有苦恼处。或有世界无有苦恼。菩萨生于有苦恼处。见他受苦。或自受苦。或见俱受。或见生死长久受无间苦。菩萨依自种性性自仁贤。于四境界起下中上悲。于无穷生死无间大苦心不怖畏者。有四事。一者性安隐勇猛。二者黠慧专修思惟。三者于无上菩提。起增上乐。四者于诸众生发增上悲。云何四力。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方便力。菩萨自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因他发心。是名他力。先习大乘相应善根。今少见佛及诸菩萨。或少闻叹说则便发心。是名因力。于现世中近善知识。闻其说法能修众善。是名方便力。
菩萨以四缘四因自力因力发菩提心者。坚固不动决定究竟。他力方便力而发心者。不坚固动转不定。
菩萨有四事退菩提心云何为四。一者种性不具足。二者恶知识所摄。三者于诸众生。悲心微薄。四者于生死苦生怖畏心。
初发心坚固有二事。出过世间殊胜奇特未曾有法。一者于诸众生起亲属想。二者无摄亲属之过。摄亲属过者。受亲属故心生爱恚。初发心坚固有二事。于诸众生起真净心。一者安隐心。二者快乐心。安隐心者。为诸众生除不善处安置善处。快乐心者。贫乏众生无所依怙。能以摄法等心饶益。初发心坚固有二方便。一者净心方便。二者道方...(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无常死法。于上复有不饶益事。欲断其命。如是无常众生性是死法。智者不起不清净心。况复手石刀杖欲断其命。如是正思惟。时离常坚固想。住无常不坚固想。依无常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苦想者。是菩萨观。大力具足者尚不离三相。所谓行苦变易苦苦苦。况复不具足者。菩萨作如是学时。于常苦众生欲令离苦。云何加报重增其苦。如是正思惟时离于乐想住于苦想。忍苦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摄取想者。菩萨作如是学。我于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于一切众生作亲属想。我应摄取普令安乐。不应于亲属众生应利益处。而复重加不饶益事。如是正思惟时。灭除他想住摄取想。依摄取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云何为忍。若不嗔不报心不怀恨。是名为忍。安苦忍者。菩萨作如是学。我从昔来常求欲事。为诸苦因生无量大苦。所谓营世生业。治生种殖。奉事王家。如是诸苦莫不备经。皆是痴冥无知过故。今当修习乐因具足善法。无量众苦悉当安忍。况复小苦。如是正思惟时。觉慧具足。一...(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萨是度初阿僧祇劫入净心地所得。必定不动最胜最妙。若中间所得。或因愿力。或禅定力。不定不任亦不胜妙。如法义陀罗尼。咒术陀罗尼亦如是。得菩萨忍陀罗尼。如前所说。如是一切陀罗尼具四功德者。乃能得之非不具足。云何为四。一者不习爱欲。二者不嫉彼胜。三者一切所求等施无悔。四者乐法深乐菩萨藏。及摩得勒伽藏。
云何为菩萨愿。略说五种。一者发心愿。二者生愿。三者境界愿。四者平等愿。五者大愿。彼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是名发心愿。愿未来世为众生故随善趣生。是名生愿。愿正观诸法无量等诸善根。思惟境界。是名境界愿。愿未来世一切菩萨善摄事。是名菩萨平等愿。大愿者。即平等愿。又说十种大愿。一者愿一切种供养无量诸佛。二者愿护持一切诸佛正法。三者愿通达诸佛正法。四者愿生兜率天。乃至般涅槃。五者愿行菩萨一切种正行。六者愿成熟一切众生。七者愿一切世界悉能现化。八者愿一切菩萨。一心方便以大乘度。九者愿一切正方便无碍。十者...(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胜悲心。二者具足成就真实威仪。三者于如来说得生智慧能自思惟。四者行于无罪施等善根。五者演说正教。毁相似法。菩萨调伏众生有十种。名正调伏。云何为十。离诸缠离烦恼分恶戒。
菩萨有六事。为如来授无上菩提记。一者种性未发心。二者已发心。三者现前。四者不现前。五者时量时定得无上菩提。六者时无量时不定受记。菩萨有三种决定。一者种性名为决定。何以故。堪能为缘。有障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决定发无上菩提心不能乃至不退乃至无上菩提。三者得力利益众生。如所欲如所作。如足不虚。彼最后决定故如来受决定记。
菩萨不作五种力故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者初发心。二者哀愍众生。三者炽然。四者精进。五者于一切明处方便不厌。
菩萨有五事常所修集。一者常不放逸。二者孤独辛苦贫乞无依为作依怙。三者供养如来。四者持戒。有犯即觉。五者所作所行所可忆念。一切回向无上菩提。
菩萨有十法菩萨等...(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四无量。乃至方便脱众生苦。是故说第五无量。是故说五种无量。生菩萨一切巧便行。菩萨有四求。于一切法如实知。一者名求。二者事求。三者自性施设求。四者差别施设求。如前真实品说。菩萨有四事。于一切法如实知。随名求如实知。随事求如实知。随自性施设求如实知。随差别施设求如实知。如前真实品说。
诸佛菩萨有五事。为众生说法得大果福利。一者为众生说法生离垢法眼。二者为众生说法得诸漏尽。三者为众生说法发无上菩提心。四者为众生说法得第一菩萨忍。五者为众生说法。闻已受诵。具足修习令法久住。是名五种说法得大果福利。
云何名大乘。有七种大故名为大乘。一者法大。谓十二部经。菩萨方广藏。最上最大。二者心大。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者解大。谓解菩萨方广藏。四者净心大。谓过解行地入净心地。五者众具大。谓福德众具智慧众具得无上菩提。六者时大。谓三阿僧祇劫得无上菩提。七者得大。谓得无上菩提身无与等者。况复过上。彼法大心大解大净心大众具大时大。此六大谓因种得大谓果处。菩萨有八法摄一切摩诃衍菩萨藏所说。谓信菩萨藏。显示一切法真实义。显示一切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第一胜妙神力。得闻慧思慧思惟。依闻慧思慧思惟。方便得净心。得净心。方便入修...(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若果。若得义若得方便。若境界少闻少思。智慧成就。不能无量。或时失念成就菩萨迟喜之道。不能专心求大菩提。炽然精进深乐净信。或于三处忘失正念。所谓于可喜不可喜色声香味触法。或时颠倒受生。彼身中间或受诵持法。久作久说。以此因缘忘失正念。或时黠慧受持正法。善解其义。或时不尔。或不善知。随宜调伏方便。或复不知自生佛法方便率意说法。教授教诫。以率意故。不如实知。或时虚说。不时不中如暗中射。或中不中。或时退舍大菩提心。或时起菩提心而复退舍。或时受菩萨戒而复还舍。或时能作利益众生成就。而复厌倦。是故利益方便退。常乐自乐。思惟然后欲乐众生。自知缺减而不能断。令无有余更数缺减。或时于菩萨法藏信受他语。或时闻说深妙之法。而生恐怖动摇疑问。或时于一切众生远离大悲。少能安乐利益众生不能广大。不能如上所说学菩萨所学。不能满足菩萨相菩萨翼方便菩萨真净。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远。不能净心深乐涅槃舍离生死。不动善根菩提分法。悉不成就。如是等行相...(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名为菩萨者。若未供养彼六方时。云何得名为菩萨耶。若以性故名菩萨者。谁有此性。有此性者则能供养。若无性者则不能供养是故如来不应说言。彼六方者属众生心。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师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师子等畜生之身。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众生有菩萨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嗔恚愚痴悭嫉为呵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不如是是名退转。如是菩萨则有退心...(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言一切众生有菩萨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嗔恚愚痴悭嫉为呵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不如是是名退转。如是菩萨则有退心及怖畏心。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大喜地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三种菩提无有定性。若有...(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则被烧。眼若被烧云何能见。眼中有石。石则遮眼。眼若有遮复云何见。善男子。如梵志说。有即是有。无即是无。无则不生。有不应灭。若言石中有金性者。金不说性。性不说金。善男子。因缘故则有和合。缘和合故本无后有。如梵志言。无即永无。是义云何。金合水银金则灭坏。若言有不应灭。是义云何。若说众生有菩萨性。是名外道。不名佛道。善男子。譬如和合石因缘故而有金用。菩萨之性亦复如是。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也。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善男子。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身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退转。二者不退。已修三十二相业者。名不退转。若未能修。是名为退。复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菩萨奉持八重具足清净。是名不退。在家菩萨奉持六重具足清净。亦名不退。善男子。...(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是名菩萨修行大乘。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退转。二者不退。已修三十二相业者。名不退转。若未能修。是名为退。复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菩萨奉持八重具足清净。是名不退。在家菩萨奉持六重具足清净。亦名不退。善男子。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发菩提心品第二
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嗔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憍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异。善男子。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能礼六方增长命财。不如外道之所宣说。
悲品第三
善生言。世尊。彼六师等不说因果。如来今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善男子。我为众生或说一因。或说二因。或说三因。或说四因。或说五因。或说六七至十二因。言一因者。即生因也。言二因者。生因了因。言三因者。烦恼业器。言四因者。所谓四大。言五因者。未来五支。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言七因者。如法华说。言八因者。现在八支。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言十因者。如为摩男优婆塞说。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生或说一因。或说二因。或说三因。或说四因。或说五因。或说六七至十二因。言一因者。即生因也。言二因者。生因了因。言三因者。烦恼业器。言四因者。所谓四大。言五因者。未来五支。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言七因者。如法华说。言八因者。现在八支。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言十因者。如为摩男优婆塞说。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迷于正路无有示导。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常为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子。虽有人言。无量世界有无量佛。然此佛道甚为难得。何以故。世界无边众生亦尔。众生无边佛亦如是。假使佛道当易得者。一佛世尊则应化度一切众生。若尔者世界众生则为有边。善男子。佛出世时能度九万九那由他人。声闻弟子度一那由他。而诸众生犹不可尽。故名无边。是故我于声闻经说无十方佛。所以者何。恐诸众生轻佛道故。诸佛圣道非世所摄。是故如来说无虚妄。如来世尊无有妒心。以难得故。说无十方诸佛世尊。善男子。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不能究竟行菩萨道。若人难言。若有现在无量诸佛。何故经中但说过去未来二世有无量佛。不说现在无量佛耶。善男子。我一国说过去未来有恒沙佛。现在世中唯一佛耳。善男子。真实义者能得佛道。无量众生修行佛道多有退转。时有一人乃能得度。如庵罗花及鱼子等。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得解脱分法。是不为难。在家得者。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三种菩提品第五
...(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已次得无见顶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叹恭敬供养。是故获得无见顶相。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如是业。是不为难。在家之人。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
发愿品第七
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世尊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咨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于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驱使我。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财...(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王法之自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名义菩萨品第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穬悔恨放逸。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于烦恼中生恐怖想。亦不勤修坏结方便。常生悭贪嫉妒嗔心。亲近恶友懈怠乱心。乐处无明不信六度。不乐修福不观生死。常乐受持他人恶语。是名假名菩萨。善男子。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无有惭愧不生怜愍。乐奉外道杀羊祀天。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猗色命财生大憍慢。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为生天乐受持禁戒。虽修禅定为命增长。是名假名菩萨。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濡先语实...(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濡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勤修精进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乐赞人善为开涅槃。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罗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佛者。是人则名真供养佛。云何名为供养于法。善男子。若能供养十二部经。名供养法。云何供养十二部经。若能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既自为已复劝人行。是名供养十二部经。若能书写十二部经。既书写已种种供养如供养佛。唯除洗浴。若有供养受持读诵如是经者。是则名为供养法也。供养法时如供养佛。又复有法谓菩萨。一根辟支佛人。三根三谛。若信是者名供养法。若有供养发菩提心受持戒者出家之人。向须陀洹至阿罗汉果。名供养僧。若有人能如是供养佛法僧宝。当知是人终不远离十方如来。常与诸佛行住坐卧。善男子。若有人能如说多少供养如是三福田者。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多受利益。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供养三宝是不为难。在家供养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卷第四
六波罗蜜品第十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供养六方。六...(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鹿子母曰。虽复请佛及五百阿罗汉。犹故不得名请僧福。若能僧中施一似像极恶比丘。犹得无量福德果报。何以故。如是比丘虽是恶人无戒多闻不修善法。亦能演说三种菩提有因有果。亦不诽谤佛法僧宝。执持如来无上胜幡。正见无谬。若供养僧。即是供养佛僧二宝。若观佛法功德微妙。即是具足供养三宝。若人施时不求果报。即是供养无上菩提。具足成就檀波罗蜜修菩提道。能得未来无量功德。亦能自利及利益他。能修慈悲为破他苦自舍己乐。未得菩提心无忧悔。虽闻菩提久远难得。而其内心初无退转。为诸众生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亦不疲厌。乐如法行不求世乐。乐处寂静出家修道。未得出家虽在家居。如解脱人不作众恶。得三种戒戒戒定戒无漏戒。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如法修行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如法修行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尸波罗蜜品第二十三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趣向菩提其心坚固。善男子。菩萨坚固具...(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蜜。是智慧非波罗蜜者。所谓一切世间智慧。声闻缘觉所行智慧。是波罗蜜非智慧者。无有是义是智慧是波罗蜜者。所谓一切六波罗蜜。非智慧非波罗蜜者。所谓一切声闻缘觉施戒精进。善男子。若人有能勤修如是六波罗蜜。是人名为供养六方能增财命。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净智慧是不为难。在家修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说是法时。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即从坐起。礼佛而退辞还所止。
...(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数调伏菩萨。是名调伏。
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汝善说此菩萨调伏。汝今听我说喻更明此义。文殊师利。喻如一人终身叹说牛迹中水。复有一人叹大海水。文殊师利。于汝意云何。如此二水可相比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牛迹甚少其叹亦少。大海无量叹亦无量。佛言如是。文殊师利。喻如牛迹水少其叹亦少。声闻调伏亦复如是。喻如大海水既无量叹亦无量。菩萨调伏亦复如是。说是法时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作是言。世尊。我等亦欲学菩萨调伏。当以调伏无量众生。寂调音天子复谓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仁者学何调伏。为学声闻调伏缘觉调伏菩萨调伏耶。文殊师利言。天子。于汝意云何。颇有大海不受众流者不。天子言。无也。文殊师利言。如是天子。诸菩萨调伏喻如大海。于诸调伏勤作方便。修声闻调伏缘觉调伏菩萨调伏。天子言。文殊师利。调伏句者是何义耶。文殊师利言。若知烦恼断烦恼者。谓是调伏。天子言。文殊师利。云...(第1084部~寂调音所问经一卷)
...。曰于何退转。曰于一切烦恼及声闻辟支佛地。曰云何不退。曰若与平等等。曰文殊师利。平等句者有何义。曰此是不异之说。曰文殊师利。若如是者云何知一切法差别。曰天子。不知平等者。于平等中生差别。行差别故趣于差别。若知平等者则不行差别。以不行差别故即趣平等。谓趣无差别。天子言。文殊师利。颇有有烦恼菩萨有菩提不。曰有。曰以何方便。文殊师利言。若菩萨无烦恼如声闻者则无受生。天子。菩萨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起大悲发菩提心。名有菩提。文殊师利。颇有菩萨有悭有菩提不耶。曰有。天子言。以何方便。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不舍菩提心。而化度众生摄受诸法。是菩萨有悭成就檀波罗蜜。天子言。文殊师利。颇有菩萨舍戒成就尸波罗蜜不。曰有。天子言。以何方便。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以化度众生故为于众生是菩萨无戒成就尸波罗蜜。天子言。文殊师利。颇有菩萨舍忍成就羼提波罗蜜不。曰有。天子言。以何方便。文殊师利言。若菩萨舍一切异道忍修佛法忍。是菩萨舍忍成就羼提波罗蜜。天子言。文殊师利。颇有菩萨舍于精进成就毗梨耶波罗蜜不。曰有。天子言。以何方便。文殊师...(第1084部~寂调音所问经一卷)
...皆得成阿罗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至尽命供养供给乃至汤药。是等诸事。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佛告舍利弗。如是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恒河沙等诸世界中所有众生。众生所摄皆成罗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尽形供养奉事供给乃至衣服汤药等事。彼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不可思议能得边际。佛告舍利弗。若住大乘发菩萨心。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能有正信无诸谄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能如是随喜随喜。舍利弗。彼前福德于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亿分百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及一。舍利弗。诸菩萨等。如是随喜能具足故。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住于大乘。复能如是随喜随喜。当得如是无量无边大福德聚。舍利弗。若有妇人厌恶女身欲求男身。欲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应如是随喜随喜。
尔时舍利弗复白佛言。唯愿世尊。为我广说劝请和合所得福聚。利...(第1085部~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
...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非所思量之所能知。佛告舍利弗。且置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如是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诸世界中满中七宝。持用布施诸佛如来。其所得福宁为多不。舍利弗言。甚多世尊。非可思量能得边际。舍利弗。汝今当观。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正信无谄。能发无上菩提之心。能作如是劝请诸佛转于法轮。舍利弗。如此福聚比前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发菩提心。能作如是劝请回向。和合善根能具足者。当速成就无上菩提。舍利弗。我于往昔行菩萨行时。亦常如是劝请诸佛。转于法轮及久住世。我以如是劝请诸佛转法轮故。因彼善根因缘之力。是故今者帝释天王诸梵王等。恭敬合掌而劝请我转于法轮。而作是言。唯愿世尊。多所怜愍安乐饶益一切世间诸天人故转于法轮。舍利弗。我于往昔行菩萨行时。劝请诸佛久住于世转法轮故。今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我涅槃后正法当住于...(第1085部~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
...入圣地。故名相似第一义谛观。而非真中道第一义谛观。其正观者。初地已上有三观心入一切地。三观者。从假名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名平等观。是二观方便道。因是二空观。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进入初地法流水中。名摩诃萨圣种性。无相法中行于中道而无二故。
佛子。是三十心入一乘信。一乘因法非近行可得。广行大心三阿僧祇劫行伏道忍方始满足。
佛子。若退若进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发三菩提心。有恒河沙众生。学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
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佛子。吾先第四天中广开此凡夫十向法。今在此树下略说法要。汝诸人等善自受行。
佛子。十地心者。一四无量心。二十善心。三明光心。四焰慧心。五大胜心。六现前心。七无生心。八不思议心。九慧光心。十受位心。
...(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寿百劫千劫变化生一切。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
释义品第四
佛告敬首菩萨。汝先言义相云何者。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义相今当说。佛子。是金刚海藏璎珞经中。释贤圣相义。义出体。体者菩萨体。义名功德如是二法。一切菩萨为体为义。故名体义。
佛子。发心住者。是人从始具缚凡夫。未识三宝圣人。未识好恶因之以果。一切不识不解不知。佛子。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心。是人尔时住前。名信想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其人略行十心。所谓信心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舍心愿心。复行十心。所谓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是人复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上善有三品。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
集无量善业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尔者常没不出。住退分善根如上说。佛子。...(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
佛有无量大名闻 声彻人天诸恶趣
佛光微妙为最上 能照世间诸闇冥
譬如师子处野干 其心好乐野干众
放舍师子所应作 而更随逐野干法
如有大人在声闻 其犹师子在野干
贪乐小法以为足 当知是辈行贫道
若人欲求大乘道 当应常发如是心
利益世间断众苦 不应同彼诸声闻
尔时众会闻无垢光所说偈已。四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散摩诃曼陀罗华拘茂陀等。供养世尊文殊师利赞无垢光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无垢。能报佛恩。于菩提道多所饶益。
尔时世尊即时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有五色光从口而出。所谓青黄赤白红颇梨色。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至梵世。蔽于日月所有光明。还至佛所绕佛三匝从顶上没。尔时阿难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缘而现微笑。诸佛世尊不以无缘而现微笑。佛告阿难。此无垢光比丘...(第1089部~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茂陀等。供养世尊文殊师利赞无垢光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无垢。能报佛恩。于菩提道多所饶益。
尔时世尊即时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有五色光从口而出。所谓青黄赤白红颇梨色。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至梵世。蔽于日月所有光明。还至佛所绕佛三匝从顶上没。尔时阿难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缘而现微笑。诸佛世尊不以无缘而现微笑。佛告阿难。此无垢光比丘有大深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今当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佛告阿难。此无垢光比丘于未来世弥勒佛所逮无生忍。亦当供养见贤劫千佛。过是之后复经十劫。供养二十亿诸佛已。得成为佛。号名功德莲华最胜妙行师子雷音如来。复告阿难。功德莲华最胜妙行师子雷音如来应正遍知。彼佛世界名无量音。七宝所成。无有缘觉声闻弟子。纯诸菩萨。彼佛世界常转平等不退法轮。阿难。此无垢光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所乘妙胜净佛土故。
尔时...(第1089部~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舍一众生而不度脱。常于一切起平等心。佛告文殊师利。譬如良医等疗众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贫民。常作是念。云何能令众生免苦得离诸病。文殊师利菩萨亦尔。常于众生起大悲心发平等意。云何当令一切众生受行佛法使不断绝。又如良医所有医方经书咒术不断绝时。心生欢喜踊跃无量。文殊师利。菩萨亦尔。诸佛种性不断绝时。心生欢喜亦复如是。文殊师利。一切众生不尽如医能治众病。设有能者是亦难得。文殊师利。菩萨亦尔。不尽如佛起菩提心而自庄严。设有能者是亦难得。又如良医于诸医方经书秘术不应懈怠以修医法。文殊师利。菩萨亦尔。不应懈怠如羸病人发菩提心。文殊师利。自然无师是为难得。不从他知是亦难得。妙胜之心是亦难得。修行佛法是亦难得。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于一切法心无障碍逮得清净。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若有菩萨观于贪欲是一切法嗔恚愚痴是一切法。是则名为净诸业障。
复次文殊师利。若有菩萨于诸五欲不生爱乐亦不放舍。观欲实性即是佛法。是则名为净诸业障。复次文殊师利若有菩萨而于五盖以求菩提。如是观时不得五盖及与菩提。是则名为...(第1089部~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提婆。舍利弗。我念过世有一亿转轮圣王。皆字亿螺(律妫反)。舍利弗。我念过世有一亿转轮圣王。皆字称尾(觅视反)。舍利弗。我念过世有一万转轮圣王。皆字照明。舍利弗。我念过世有二万转轮圣王名字各异。舍利弗。我念过世有十六亿转轮圣王名字各异。是诸王等。我于余处为阿难说。舍利弗。于意云何。汝谓是诸王者。 |
|
|
|
|
|
|
|
岂异人乎。即我身是。舍利弗。我念过去时世。有佛号曰善明。弥勒菩萨时作转轮圣王。字曰照明。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时众生寿八万四千岁。其善明佛三会说法。初会九十六亿人一时得道。第二大会九十四亿人一时得道。第三大会九十二亿人一时得道。时王见佛三会说法度人无量。心大欢喜。即于万岁一切供养佛及弟子。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未来世众生易度。我当成佛寿命限量。比丘僧数围绕如是。舍利弗。我知是事过此无量。舍利弗。弥勒发心四十劫已。我乃发心无胜佛所初种善根。我于千岁一切乐具供养是佛。五百张叠而以奉上。是佛灭后...(第1090部~佛藏经四卷)
...利为住何处今此大众渴仰欲见。是善丈夫从其闻法。如是问已时佛告彼寂调伏音。天子东方过此十千佛土彼有佛国名曰宝主是中有佛号曰宝相如来应正遍觉现在说法文殊师利住在彼土。为诸菩萨摩诃萨而转说法。时彼天子白世尊言唯愿现相令文殊师利来诣此土。何以故。世尊。若从一切声闻缘觉有所闻法。不如从于文殊师利所闻法也唯除如来。其余说法无有胜者文殊师利若演说法。一切魔宫皆悉闇蔽。一切众魔悉能摧伏去增上慢。灭增上慢。若有未发菩提心者发菩提心。已发心者住不退转可摄者摄可舍者舍。顺如来欲令正法久住。尔时世尊知寂调伏音天子心已放白毫藏光普遍照此佛世界已东方过于十千佛土。普照遍彼宝主世界。时宝主世界菩萨摩诃萨见此光已白宝相佛言世尊。是何光相有此光明遍照此界。如是问已。宝相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西方去此十千佛土有国名娑婆。其中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觉。现在说法。彼如来放毫藏一光。是光通彻。十千佛土来照此界。是诸菩萨白世尊言。以何因缘故。彼...(第1096部~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持究竟。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声闻所念常恒专念。菩提之道其念如海。定如须弥忍如大地。勇健降魔犹如帝释。无能轻者寂静如梵。无有等等犹如虚空遍入一切。天子。彼宝相佛土声闻如是。所有功德复过于此。说是法时。于是会中五百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夷。五千天子向声闻智。说如是言。世尊。我等愿为彼宝相如来作声闻众。文殊师利言。善男子。非声闻心能生彼土。汝等可发无上道心得生彼土。诸生彼者皆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是等即发无上正真道心。如来悉记当生彼土。时寂调伏音天子。问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菩萨毗尼。云何名为声闻毗尼。文殊师利言。天子。怖畏三界毗尼。是声闻毗尼。受无量生死欲化一切诸众生等生于三界毗尼。是菩萨毗尼。轻毁功德庄严毗尼。是声闻毗尼。自集功德庄严毗尼。是菩萨毗尼。自断一切诸烦恼结。是声闻毗尼。欲断一切众生烦恼。是菩萨毗尼。不念成熟一切众生一切佛法。是声闻毗尼。念欲成熟一切众生一切佛法。是菩...(第1096部~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义。文殊师利。譬如二人。一赞大海二叹牛迹。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是人能赞是牛迹中几所功德。文殊师利白言。世尊。大海无量。牛迹甚少。当何所赞。佛言如是知声闻毗尼犹如牛迹小无功德无可赞叹。声闻乘人亦复如是。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彼第二人能赞大海功德不也。文殊师利言。世尊。而是大海有无量功德无量可叹。佛言。当知菩萨毗尼亦复如是。譬如大海无量功德无量可叹。当知大乘亦复如是。说是法时。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说是言。世尊。我等亦当修学如此菩萨毗尼。调伏无量一切众生。时寂调伏音天子问文殊师利。汝今修学何等毗尼。声闻毗尼。缘觉毗尼。菩萨毗尼。文殊师利言。天子。于意云何。颇有大海不纳众水。天子答言。文殊师利。无有大海不纳众水。文殊师利言。如是天子。菩萨毗尼犹如大海。所有毗尼无不纳受。所谓声闻毗尼。缘觉毗尼。菩萨毗尼。一切毗尼。天子言。文殊师利。所言毗尼。毗尼者为何等义。文殊师利言。天子。毗尼毗尼者...(第1096部~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故。悭惜门贫穷故。布施门大财封故。毁戒门诸恶道故。持戒门诸善处故。诤讼门障诸法故。忍辱门增胜法故。懈怠门令心垢故。精进门心无垢故。觉观门多乱闹故。禅定门心一处故。无智慧门如痴羊故。智慧门三十七助道分故。慈门不障智故。悲门质直无虚伪故。喜门集法宝故。舍门离爱憎故。正念门不失本善根故。断门修正行故。神足门身心轻故。根门信为首故。力门摧伏一切诸烦恼故。觉门顺觉诸法故。八圣道门出过一切诸非道故。复次天子。菩提心门一切佛法故。摄一切法门于一切法得自在故。摄众生门演说法故。善方便门处非处故。慧度门到于一切众生心行之彼岸故。六波罗蜜门大乘故。六神通门慧光明故。法施忍门不随他智故。天子又问。文殊师利。何等为法界门。文殊师利言。天子。普遍门是法界门。天子言。何界是法界。文殊师利言。一切众生界是法界。天子言。文殊师利。法界有边际不。答言。天子。于意云何。虚空有边际不。不也。文殊师利。天子。犹如虚空无有边际。法...(第1096部~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知出现于世天王。大光聚如来应供正遍知。寿六十八亿岁。初始说法有百千万亿弟子。彼一切皆阿罗汉尽诸有漏。第二说法有九十九千亿弟子。亦皆漏尽得阿罗汉。第三说法有九十八亿百千弟子。诸漏已尽得阿罗汉。天王。彼大光明聚如来应供正遍知。为一切世间诸天梵王沙门婆罗门故。住经六十八亿岁。是时帝释天王及四众。从光明聚如来受持此经。为多利益一切世间。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天女名竭伽陀。受持此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厌离女人得丈夫身。常生人天之中不经恶趣。八万四千世作转轮王。憍尸迦。于汝意云何。至此彼竭伽陀女人岂异人乎。即我身是。我昔于亿百千世界值无数佛同名光明聚如来。于彼佛所悉闻此经。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如来名。必定当得大般涅槃。若有女人闻此光明聚如来名者当转女身。寿命终时无有疑乱。不更受女身。憍尸迦此经大功德恩。能摄受诸菩萨摩诃萨善根。能灭诸业障碍。是时帝释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受持。是时佛...(第1098部~菩萨藏经一卷)
...心,闻大涅槃不解其义?若不解义,云何能断一切烦恼?”
佛言:“善男子,除一阐提,其余众生闻是经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缘。法声光明入毛孔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厮下小人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谓佛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未发菩提心者得菩提因?”
佛告迦叶:“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即于梦中见罗刹像心中怖懅。罗刹语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恶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诃萨也。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力故,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善男子,是名菩萨发心因缘,非无因缘。以是义故,大乘妙典真佛所说。
“复次,善男子,如虚空中兴大云雨,注于大地,枯木、石山、高原、堆阜,水所不住,流注下田,陂池悉满,利益无量一切众生;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雨大法雨,普润众生。唯一阐提发菩提心,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譬如焦种,虽遇甘雨,百千万劫终不生芽,芽若生者,亦无是处;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闻如是大般涅槃微妙...(第0109-01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恶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诃萨也。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力故,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善男子,是名菩萨发心因缘,非无因缘。以是义故,大乘妙典真佛所说。
“复次,善男子,如虚空中兴大云雨,注于大地,枯木、石山、高原、堆阜,水所不住,流注下田,陂池悉满,利益无量一切众生;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雨大法雨,普润众生。唯一阐提发菩提心,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譬如焦种,虽遇甘雨,百千万劫终不生芽,芽若生者,亦无是处;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闻如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终不能发菩提心芽,若能发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是人断灭一切善根如彼焦种,不能复生菩提根芽。
“复次,善男子,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德,水即为清,投之淤泥不能令清;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置余众生五无间罪、四重禁法浊水之中,犹可澄清发菩提心,投一阐提淤泥之中,百千万岁,不能令清起菩提心。何以故?是一阐提灭诸善根,非其器故。假使是人百千万岁听受如是《大涅槃经》,终不能发菩提之心。所以者何?无善心故。
“复次,善男子,譬如药树,名曰药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若和酪浆、若蜜、若酥、若水、若乳、若末、若丸,若以涂疮、熏身、涂目,若见若嗅,能灭众生一切诸病。如是药树不作是念:‘一切众生若取我根,不应取叶;若取叶者,不应取根;若取身者,不...(第0109-01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复次,善男子,譬如药树,名曰药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若和酪浆、若蜜、若酥、若水、若乳、若末、若丸,若以涂疮、熏身、涂目,若见若嗅,能灭众生一切诸病。如是药树不作是念:‘一切众生若取我根,不应取叶;若取叶者,不应取根;若取身者,不应取皮;若取皮者,不应取身。’是树虽复不生是念,而能除灭一切病苦。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若内若外所有诸恶。诸有未发菩提心者,因是则得发菩提心。何以故?是妙经典,诸经中王;如彼药树,诸药中王。若有修习是大涅槃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唯不能令一阐提辈安止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妙药,虽能疗愈种种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
“复次,善男子,如人手疮,捉持毒药,毒则随入;若无疮者,毒则不入。一阐提辈亦复如是,无菩提因;如无疮者,毒不得入。所谓疮者即是无上菩提因缘,毒者即是第一妙药,完无疮者谓...(第0109-01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大海悉盈满,
若有如是事,尔乃入涅槃。
悲心视一切,皆如罗睺罗,
常为众生尊,云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应深乐正法,
不应生忧恼,号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应修如来常,
当观如是法,长存不变易。
复应生是念,三宝皆常住,
是则获大护,如咒枯生果。
是名为三宝,四众应善听,
闻已应欢喜,即发菩提心。
若能计三宝,常住同真谛,
此则是诸佛,最上之誓愿。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以如来最上誓愿而发愿者,当知是人无有愚痴,堪受供养。以此愿力功德果报,于世最胜如阿罗汉。若有不能如是观了三宝常者,是旃陀罗。若有能知三宝常住实法因缘,离苦安乐,无有娆害能留难者。”
尔时,人天大众、阿修罗等闻是法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其心调柔,善灭诸盖,心无高下,...(第0109-01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自解,亦不解他,非安非病。善男子,诸佛世尊亦复如是,犹如虚空,云何当有诸病苦耶?
“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菩萨之所能治。善男子,譬如有病必死难治,若有瞻病、随意、医药,若无瞻病、随意、医药,如是之病定不可治,当知是人必死不疑。善男子,是三种人亦复如是,若有声闻、缘觉、菩萨,或有说法,或不说法,不能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迦叶,譬如病人,若有瞻病、随意、医药,则可令差;若无此三,则不可差。声闻、缘觉亦复如是,从佛菩萨得闻法已,即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非不闻法能发心也。
“迦叶,譬如病人,若有瞻病、随意、医药,若无瞻病、随意、医药,皆悉可差。有一种人亦复如是,或值声闻、不值声闻,或值缘觉、不值缘觉,或值菩萨、不值菩萨,或值如来、不值如来,或得闻法,或不闻法,自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有人,或为自身,或为他身,或为怖畏,或为利养,或为谀谄,或为诳他,书写如是《大涅槃经》,受持读诵,供养恭敬,为他说者。
“迦叶,有五种人,...(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尊,若有菩萨摄取护持如是之人,令不退于菩提之心,为是毁戒,若堕阿鼻,无有是处。”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我念往昔于此阎浮提作大国王,名曰仙预,爱念敬重大乘经典,其心纯善,无有粗恶嫉妒悭吝,口常宣说爱语善语,身常摄护贫穷孤独,布施精进无有休废。时世无佛、声闻、缘觉。我于尔时爱乐大乘方等经典,十二年中事婆罗门供给所须。过十二年施安已讫,即作是言:‘师等今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婆罗门言:‘大王,菩提之性是无所有,大乘经典亦复如是。大王云何乃令人物同于虚空?’善男子,我于尔时心重大乘,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缘,从是已来不堕地狱。善男子,拥护摄持大乘经典,乃有如是无量势力。
“复次,迦叶,又有圣行,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谛。迦叶,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复次,善男子,苦者现相,集者转相,灭...(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道。’如告比丘:‘有能多修无常想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说:‘空寂阿兰若处,独坐思惟,能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为人演法,是名为道。若闻法已,疑网即断;疑网断已,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持戒是道。’如告阿难:‘若有精勤修持禁戒,是人则度生死大苦。’或时说言:‘亲近善友,是名为道。’如告阿难:‘若有亲近善知识者,则具净戒。若有众生能亲近我,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时说言:‘修慈是道。修学慈者,断诸烦恼,得不动处。’或时说言:‘智慧是道。’如佛昔为波阇波提比丘尼说:‘姊妹,如诸声闻以智慧刀能断诸流、诸漏烦恼。’或时如来说施是道,如佛往昔告波斯匿王:‘大王当知,我于往昔多行惠施,以是因缘,今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八圣道是道谛者,如是等经岂非虚妄?若彼诸经非虚妄者,彼中何缘不说八道为道圣谛?若彼不说,如来往昔何故错谬?然我定知诸佛如来久...(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善哉!善哉!真是菩萨,能大利益无量众生,欲于无明黑闇之中燃大法炬。由我爱惜如来大法,故相娆恼,唯愿听我忏悔罪咎!汝于未来必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见济度。’尔时,释提桓因及诸天众,顶礼我足,于是辞去,忽然不现。
“善男子,如我往昔为半偈故舍弃此身,以是因缘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弥勒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得如是无量功德,皆由供养如来正法。善男子,汝今亦尔,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已超过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菩萨上。善男子,是名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修于圣行。”
梵行品第八之一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梵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住七善法得具梵行。何等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义,三者、知时,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众,七者、知尊卑。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法?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知十二部经,谓修多罗、祇夜、授记、伽陀、...(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无碍。善男子,声闻、缘觉若有得是四无碍者,无有是处。善男子,九部经中我说声闻、缘觉之人有四无碍,声闻、缘觉真实无有。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度众生故,修如是四无碍智。
“缘觉之人修寂灭法,志乐独处,若化众生但现神通,终日默然,无所宣说,云何当有四无碍智?何故默然而无所说?缘觉不能说法度人使得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摩诃萨,不能令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善男子,缘觉出世,世间无有九部经典,是故缘觉无辞无碍、乐说无碍。善男子,缘觉之人虽知诸法,无法无碍。何以故?法无碍者名为知字,缘觉之人虽知文字,无字无碍。何以故?不知常住二字故,是故缘觉不得法无碍。虽知于义,无义无碍。真知义者,知诸众生悉有佛性。佛性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缘觉之人不得义无碍。是故缘觉一切无有四无碍智。
“云何声闻无四无碍?声闻之人无有三种善...(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众生闻秘藏,即得不生灭。”
迦叶菩萨说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世间不知见觉,菩萨悉能知见觉者。若使菩萨是世间者,不得说言世间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能知见觉。若非世间,有何异相?”
佛言:“善男子,言菩萨者,亦是世间,亦非世间。不知见觉者名为世间,知见觉者不名世间。汝言有何异者,我今当说。
“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有初闻是涅槃经,即生敬信,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则名为世间。菩萨一切世间不知见觉,如是菩萨亦同世间,不知见觉。菩萨闻是涅槃经已,知有世间不知见觉,应是菩萨所知见觉,知是事已即自思惟:‘我当云何方便修习得知见觉?’覆自念言:‘惟当深心修持净戒。’善男子,菩萨尔时以是因缘,于未来世在在生处戒常清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戒净故,在在生处,常无憍慢邪见疑网,终不说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是名菩萨修持净戒。戒既清净,次修禅定。以修定故,在在生处,正...(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持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令无量众生堕于地狱。受持是经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而说,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说大涅槃者,说佛性者,说如来秘藏者,说大乘者,说方等经者,说声闻乘者,说辟支佛乘者,说解脱者、见佛性者,先当清净其身;以身净故,则无呵责;无呵责故,令无量人于大涅槃生清净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经;若闻一偈一句一字及说法者,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则是众生真善知识,非恶知识,是我弟子,非魔眷属,是名菩萨,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之所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一切世间所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所谓六念处。何等为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善男子,云何念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是故名天。又复天者名无愁恼,常受快乐,是故名天。又复天者名为灯明,能破黑闇而为大明,是故名天;亦以能破恶业黑闇,得于善业而生天上,是故名天。又复天者名吉,以吉祥故得名为天。又复天者名曰日,有光明故名曰为天。以是义故名为天也。人者名曰能多思义,又复人者身口柔软,又复人者名有憍慢,又复人者能破憍慢。善男子,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然经中说为天人师。何以故?善男子,诸众生中惟天与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修十善业道,能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号佛为天人师。
“云何为佛?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善男子,譬如有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菩萨摩诃萨能觉一切无量烦恼,既觉了已,令诸烦恼无所能为,是故名佛;以是觉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故名佛。
“婆伽婆者,婆伽名破,婆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婆伽婆。又能成就诸善法故,又能善解诸法...(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诸佛世尊说忍辱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尔时,释提桓因,即前礼佛于是还去。大王,如来以能除诸恶相,是故称佛不可思议。王若往者,所有重罪必当得除。
“大王且听,有婆罗门子,字曰不害,以杀无量诸众生故,名鸯崛魔。复欲害母,恶心起时身亦随动,身心动者即五逆因,五逆因故必堕地狱。后见佛时,身心俱动复欲生害,身心动者即五逆因,五逆因故当入地狱。是人得遇如来大师,即时得灭地狱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称佛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复有须毗罗王子,其父瞋之,截其手足,推之深井。其母矜愍,使人牵出,将至佛所。寻见佛时,手足还具,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以见佛故,得现果报。是故称佛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如恒河边有诸饿鬼,其数五百,于无量岁初不见水。虽至河上,纯见流火,饥渴所逼,发声号哭。尔时,如来在其河侧郁昙钵林坐一树下。时诸饿鬼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饥渴,命将不远。’佛言:‘恒河流水,汝何不饮?’鬼即答言:‘如来见水,我则见火。’佛言:‘恒河清流,实无火也。以恶业故,心自颠倒,谓为是火。我当为汝除灭颠倒,令汝见...(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时诸饿鬼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饥渴,命将不远。’佛言:‘恒河流水,汝何不饮?’鬼即答言:‘如来见水,我则见火。’佛言:‘恒河清流,实无火也。以恶业故,心自颠倒,谓为是火。我当为汝除灭颠倒,令汝见水。’尔时,世尊广为诸鬼说悭贪过。诸鬼即言:‘我今渴乏,虽闻法言都不入心。’佛言:‘汝若渴乏,先可入河恣意饮之。’是诸鬼等以佛力故即得饮水;既饮水已,如来复为种种说法;既闻法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饿鬼形得于天身。大王,是故称佛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舍婆提国群贼五百,波斯匿王挑出其目,无有前导,不能得往至于佛所。佛怜愍故,即至贼所慰喻之言:‘善男子,善护身口,更勿造恶。’诸贼即时闻如来音微妙清彻,寻还得眼,即于佛前合掌礼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知佛慈心普覆一切众生,非独人天。’尔时,如来即为说法,既闻法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如来真是世间无上良医,非六师也。
“大王,舍婆提国有旃陀罗,名曰气嘘,杀无量人。见佛弟子大目揵连,即时得破地狱因缘,而得上生三十三天。以有如是圣弟子故,称佛如来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波罗捺城有长者子,名阿逸多,淫匿其母,以是因缘,杀戮其父。其母复与外人共通,子既知已,便复害之。有阿罗汉是其知识,于此知识复生愧耻,即便杀之。杀已即到祇桓精舍求欲出家,时诸比丘具知此人有三...(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弟子故,称佛如来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波罗捺城有长者子,名阿逸多,淫匿其母,以是因缘,杀戮其父。其母复与外人共通,子既知已,便复害之。有阿罗汉是其知识,于此知识复生愧耻,即便杀之。杀已即到祇桓精舍求欲出家,时诸比丘具知此人有三逆罪无敢听者;以不听故倍生瞋恚,即于其夜大放猛火,焚烧僧坊多杀无辜。然后复往王舍城中,至如来所求哀出家。如来即听,为说法要,令其重罪渐渐轻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称佛为世良医,非六师也。
“大王,王本性暴恶,信受恶人提婆达多,放大醉象欲令践佛。象既见佛即时醒悟,佛便伸手摩其顶上,复为说法,悉令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畜生见佛,犹得破坏畜生业果,况复人耶?大王当知,若见佛者,所有重罪必当得灭。
“大王,世尊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魔与无量无边眷属至菩萨所。菩萨尔时以忍辱力,坏魔恶心,令魔受法,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有如是大功德力。
“大王,有圹野鬼多害众生。如来尔时为善贤长者,至圹野村为其说法。时圹野鬼闻法欢喜,即以长者授于如来,然后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如来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德果,况复佛也!
“大王,北天竺有城,名曰细石。其城有王,名曰龙印,贪国重位,戮害...(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悉令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畜生见佛,犹得破坏畜生业果,况复人耶?大王当知,若见佛者,所有重罪必当得灭。
“大王,世尊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魔与无量无边眷属至菩萨所。菩萨尔时以忍辱力,坏魔恶心,令魔受法,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有如是大功德力。
“大王,有圹野鬼多害众生。如来尔时为善贤长者,至圹野村为其说法。时圹野鬼闻法欢喜,即以长者授于如来,然后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如来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德果,况复佛也!
“大王,北天竺有城,名曰细石。其城有王,名曰龙印,贪国重位,戮害其父。害其父已,心生悔恨,即舍国政,来至佛所求哀出家。佛言善来,即成比丘,重罪消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当知,佛有如是无量无边大功德果。
“大王,如来有弟提婆达多,破坏众僧,出佛身血,害莲华比丘尼,作三逆罪。如来为说种种法要,令其重罪寻得微薄。是故如来为大良医,非六师也。
“大王,若能信臣语者,唯愿速往至如来所。若不见信,愿善思之。大王,诸佛世尊大悲普覆不限一人,正法弘广无所不包,怨亲平等,心无憎爱,终不偏为一人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人不得。如来非独四部之师,普是一切天、...(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皆是如来子。
世尊大慈悲,为众故苦行,
如人著鬼魅,狂乱多所作。
我今得见佛,所得三业善,
愿以此功德,回向无上道。
我今所供养,佛法及众僧,
愿以此功德,三宝常在世。
我今所当得,种种诸功德,
愿以此破坏,众生四种魔。
我遇恶知识,造作三世罪,
今于佛前悔,愿后更莫造。
愿诸众生等,悉发菩提心,
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
复愿诸众生,永破诸烦恼,
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
尔时,世尊赞阿阇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则为庄严诸佛大众。大王,汝昔已于毗婆尸佛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已来至我出世,于其中间未曾堕于地狱受苦。大王当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无量果报。大王,从今已往常当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从是因缘当得消灭无量恶故。”
尔时,阿阇世王及摩伽陀举国人民从座而起,绕佛三匝,辞退还宫。
天行品者如《杂华》说。
婴儿行品第九
“善男子,云何名婴儿行?善男子,不能起、住、来、去、语言,是名婴儿,如来亦尔。不能起者,如来终不起诸法相。不能住者,...(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者,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决定。如是不定,诸佛如来亦复不定。若佛不定,涅槃体性亦复不定,至一切法亦复不定。云何不定?若一阐提除一阐提则成佛道。诸佛如来亦应如是,入涅槃已,亦应还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则为不定;不决定故,当知无有常乐我净。云何说言一阐提等当得涅槃?”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令得安乐,怜愍慈念诸世间故,为欲增长发菩提心诸菩萨故,作如是问。善男子,汝已亲近过去无量诸佛世尊,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久已成就菩提功德,降伏众魔,令其退散;已教无量无边众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久已通达诸佛如来所有甚深秘密之藏,已问过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义。我都不见一切世间若人、若天、沙门、婆罗门、若魔、若梵,有能咨问如来是义。今当诚心,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演说。
“善男子,一阐提者亦不决定。若决...(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善男子,譬如山涧,因声有响。小儿闻之,谓是实声。有智之人,解无定实,但有声相诳于耳识。善男子,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于一切法亦复如是见有定相。诸菩萨等解了诸法悉无定相,见无常相、空寂等相、无生灭相。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
“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为定?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善男子,须陀洹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八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六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四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罗汉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二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十千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来今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示现倚卧师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诸未得阿罗汉果众弟子等及诸力士生大忧苦,亦令天、人、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设供养,欲使诸人以千端氎缠裹其身,七宝为棺,盛满香油,积诸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烧:一者、儭身,二、最在外。为诸众生分散舍利以为八分。一切所有声闻弟子咸言如来入于涅槃。当知如来亦不毕定入于涅槃。何以故?如来常住不变易...(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许一日。’善男子,我于尔时即取其钱,还至佛所,头面礼足,尽其所有而以奉献,然后诚心听受是经。我时闇钝,虽得闻经,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
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受是偈已,即便还至彼病人家。善男子,我时虽复日日与三两肉,以念偈因缘故不以为痛,日日不废足满一月。善男子,以是因缘,其病得差,我身平复,亦无疮痍。我时见身具足完具,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况具足受持读诵!我见此经有如是利,复倍发心:‘愿于未来成得佛道,字释迦牟尼。’善男子,以是一偈因缘力故,令我今日于大众中为诸天人具足宣说。
“善男子,以是因缘,是大涅槃不可思议,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乃是诸佛如来甚深秘密之藏。以是义故,能受持者,断离恶漏。所谓恶者,恶象、恶马、恶牛、恶狗、毒蛇住处、恶刺土地、悬崖崄岸、瀑水回澓、恶人、恶国、恶城、恶舍、恶知识等。如...(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何以故?以其亲近善知识故。因是亲近,复得了达十二部经甚深之义。若能听是十二部经甚深义者,名为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名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大涅槃中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是故名为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名八圣道,以八圣道能断贪欲、瞋恚、愚痴故名听法。夫听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诸空于一切法不作相貌。夫听法者名初发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闻故得大涅槃,以修习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教及药名字,不能愈病,要以服故,乃得除差;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不能断灭一切烦恼,要以系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断,是名第三系念思惟。复以何义名系念思惟?所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者于二十五有不见一实,无作者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无相者无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善男子,如阎浮提日入之时,众生不见,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实无没入,众生不见生没入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为诸烦恼山所障故不见我身,以不见故便于如来生灭度想,而我实不毕竟永灭。是故我于毗舍离国告波旬言:‘却后三月,我当涅槃。’善男子,如来玄见迦叶菩萨却后三月善根当熟,亦见香山须跋陀罗竟安居已当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有诸力士,其数五百,终竟三月亦当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如纯陀等及五百梨车庵罗果女,却后三月无上道心善根成熟,为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须那剎多亲近外道尼乾子等,我为说法满十二年,彼人邪见不信不受,我知是人邪见根栽却后三月定可拔断,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善男子,何因缘故,我于往昔尼连河边告魔波旬‘我今未有多智弟子,是故不得入涅槃’者?我时欲...(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护不近。
“云何菩萨成就六事?诸六念处。何等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萨成就六事。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云何菩萨守护一事?谓菩提心。菩萨摩诃萨常勤守护是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子,亦如瞎者护余一目,如行旷野守护导者,菩萨守护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因护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常乐我净具足而有,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守护一法。
“云何菩萨亲近四事?谓四无量心。何等为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舍。因是四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菩萨系心亲近。
“云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归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诸佛菩萨为众生故分之为三,是故菩萨信顺不逆。
“云何菩萨心善解脱?贪恚痴心永断灭故,是名菩萨心善解脱。
“云何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知无障碍,是名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昔所不到而今得到。”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世尊,...(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于大般涅槃,不堕生死。戒、闻、智慧亦复如是。是名为信。虽有是信而亦不见,是为菩萨修大涅槃成就初事。
“云何直心?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赞叹佛性,令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初开涅槃经时,说有三种:一者、若有病人得良医药及瞻病者,病则易差,如其不得则不可愈;二者、若得不得,悉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其不遇则不能发,所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二者、虽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亦不能发,若其不遇亦不能发,谓一阐提;三者、若遇不遇,一切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菩萨。若言遇与不遇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来今者云何说言,因赞佛性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及以不遇,悉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义亦复不然。何以故?...(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初开涅槃经时,说有三种:一者、若有病人得良医药及瞻病者,病则易差,如其不得则不可愈;二者、若得不得,悉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其不遇则不能发,所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二者、虽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亦不能发,若其不遇亦不能发,谓一阐提;三者、若遇不遇,一切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菩萨。若言遇与不遇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来今者云何说言,因赞佛性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及以不遇,悉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义亦复不然。何以故?如是之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阐提辈以佛性故,若闻不闻,悉亦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如佛所说,何等名为一阐提耶?谓断善根,如是之义亦复不然。何以故?不断佛性故。如是佛性理不可断,云何佛说断诸善根?如佛往昔说十二部经,善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常者不断,无常者断。无常可断故堕地狱,常不可断,何故不遮?佛性不断非一阐提,如来何故作如是说言一...(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阐提辈以佛性故,若闻不闻,悉亦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如佛所说,何等名为一阐提耶?谓断善根,如是之义亦复不然。何以故?不断佛性故。如是佛性理不可断,云何佛说断诸善根?如佛往昔说十二部经,善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常者不断,无常者断。无常可断故堕地狱,常不可断,何故不遮?佛性不断非一阐提,如来何故作如是说言一阐提?
“世尊,若因佛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来广为众生说十二部经?世尊,譬如四河出阿耨达池,若有天人诸佛世尊,说言是河不入大海,当还本源,无有是处;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有佛性者,若闻不闻、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如优陀延山,日从中出至于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还东方’者,无有是处;佛性亦尔,若不闻、不戒、不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处。
“世尊,诸佛...(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而反食之;二者、多食;三者、宿食未消而复更食;四者、大小便利不随时节;五者、病时不随医教;六者、不随瞻病教敕;七者、强耐不吐;八者、夜行,以夜行故,恶鬼打之;九者、房室过差。以是缘故,我说病者,若遇医药,病则可差;若不遇者,则不可愈。善男子,如我先说,若遇不遇俱不差者,是义云何?有人命尽,若遇不遇,悉不可差。何以故?以命尽故。以是义故,我说病人,若遇医药及以不遇,悉不得差。
“众生亦尔,发菩提心者,若遇善友诸佛菩萨谘受深法,若不遇之,皆悉当成。何以故?以其能发菩提心故,如郁单越人得定寿命。如我所说,从须陀洹至辟支佛,若闻善友诸佛菩萨所说深法,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不值遇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不定命,以九因缘,命则中夭。如彼病人,值遇医药,病则得差;若不遇者,病则不差。是故我说遇佛菩萨闻说深法,则能发心;若不值遇,则不能发。如我先说,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若不值遇,俱不能发,是义云何?善男子,一阐提辈,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及以不遇,俱不得离一阐提心。何以故?断善法故。一阐提辈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能发于菩提之心,则不复名一阐提也。善男子,以何缘故,说一阐提得...(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斋法。’善男子,我于尔时以他心智,知是梵志心之所念,告梵志言:‘云何谓我说于断见?’彼梵志言:‘瞿昙先于处处经中,说诸众生悉无有我,既言无我,云何而言非断见耶?若无我者,持戒者谁?破戒者谁?’佛言:‘我亦不说一切众生悉无有我,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性者,岂非我耶?以是义故,我不说断见。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则名说断见也。’时诸梵志闻说佛性即是我故,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寻时出家修菩提道。一切飞鸟水陆之属亦发无上菩提之心,既发心已,寻得舍身。
“善男子,是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故说名为我。善男子,如来有因缘故说无我为我,真实无我,虽作是说,无有虚妄。善男子,有因缘故,说我为无我而实有我;为世界故,虽说无我而无虚妄。佛性无我,如来说我,以其常故;如来是我而说无我,得自在故。”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金刚力士...(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故生石蜜、黑蜜。虽俱一缘,色貌各异,石蜜治热,黑蜜治冷。”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如其乳中无有酪性,麻无油性,尼拘陀子无有树性,泥无瓶性,一切众生无佛性者。如佛先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故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人天无性,以无性故,人可作天,天可作人。以业因缘,不以性故,菩萨摩诃萨以业因缘,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诸众生有佛性者,何因缘故,一阐提等断诸善根堕于地狱?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阐提等不应能断。若可断者,云何得言佛性是常?若非常者,不名佛性。若诸众生有佛性者,何故名为初发心耶?云何而言是毗跋致、阿毗跋致?毗跋致者,当知是人无有佛性。
“世尊,菩萨摩诃萨一心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慈大悲见生老病死烦恼过患,观大涅槃无生老死烦恼诸过,信于三宝及业果报,受持禁戒,如是等法名为佛性。若离是法有佛性者,何须是法而作因缘?世尊,如乳不假缘必当成酪,生酥不尔...(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尔要待因缘,所谓人功、水、瓶、攒绳;众生亦尔,有佛性者,应离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定有者,行人何故见三恶苦、生老病死而生退心?亦不须修六波罗蜜,即应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乳非缘而得成酪,然非不因六波罗蜜而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当知众生悉无佛性。如佛先说僧宝是常,如其常者则非无常,非无常者云何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僧若常者,云何复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世尊,若使众生从本已来无菩提心,亦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方有者,众生佛性亦应如是,本无后有。以是义故,一切众生应无佛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佛性之义,为众生故作如是问。一切众生实有佛性。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而有初发心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无常,佛性常故。汝言何故有退心者,实无退心。心若有退,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迟得故名之为退。此菩提心实非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断于善根堕地狱故。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阐提辈则不得名一阐提也,菩提之心亦不得名为常也。是故定知菩提之心实非佛性。
“善男子,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假缘如乳成酪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缘成于生酥,当知佛性亦复如是。譬如众石有金、有银、有铜、有铁,俱禀四大,一名一实,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众缘众生福德、炉冶、人功然后出生。是故当知,本无金性。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方有者,众生佛性亦应如是,本无后有。以是义故,一切众生应无佛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佛性之义,为众生故作如是问。一切众生实有佛性。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而有初发心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无常,佛性常故。汝言何故有退心者,实无退心。心若有退,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迟得故名之为退。此菩提心实非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断于善根堕地狱故。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阐提辈则不得名一阐提也,菩提之心亦不得名为常也。是故定知菩提之心实非佛性。
“善男子,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假缘如乳成酪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缘成于生酥,当知佛性亦复如是。譬如众石有金、有银、有铜、有铁,俱禀四大,一名一实,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众缘众生福德、炉冶、人功然后出生。是故当知,本无金性。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然后成佛。汝言众生悉有佛...(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众生若有佛性,不应假缘如乳成酪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缘成于生酥,当知佛性亦复如是。譬如众石有金、有银、有铜、有铁,俱禀四大,一名一实,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众缘众生福德、炉冶、人功然后出生。是故当知,本无金性。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然后成佛。汝言众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见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以诸因缘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义故,我说二因,正因、缘因。正因者名为佛性,缘因者发菩提心,以二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
“善男子,汝言僧常一切众生无佛性者。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有二:一者、世和合,二者、第一义和合。世和合者名声闻僧,义和合者名菩萨僧。世僧无常,佛性是常。如佛性常,义僧亦尔。复次,有僧谓法和合,法和合者谓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常,是故我说法僧是常。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者名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中亦有佛性,十二因缘常,佛性亦尔,是故我说僧有佛性。又复...(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云何有退、有不退者?谛听!谛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十三法,则便退转。何等十三?一者、心不信;二者、不作心;三者、疑心;四者、吝惜身财;五者、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云何乃令众生永灭?六者、心不堪忍;七者、心不调柔;八者、愁恼;九者、不乐;十者、放逸;十一者、自轻己身;十二者、自见烦恼无能坏者;十三者、不乐进趣菩提之法。善男子,是名十三法,令诸菩萨退转菩提。复有六法坏菩提心。何等为六?一者、吝法,二者、于诸众生起不善心,三者、亲近恶友,四者、不勤精进,五者、自大憍慢,六者、营务世业。如是六法则能破坏菩提之心。
“善男子,有人得闻诸佛世尊是人天师,于众生中最上无比,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法眼明了,见法无碍,能渡众生于大苦海,闻已即复发大誓愿:‘如其世间有如是人,我亦当得。’以是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复为他之所教诲发菩提心。或闻菩萨阿僧祇劫修行苦行,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已思惟:‘我今不堪如是苦行,云何能得?’是故有退。善男子,复有五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五?一者、乐在外道出家,二者、不修大慈之心,三者、好求法师过罪,四者、常乐处在生死,五者、不喜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是名五法退菩提心。复有二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二?一者、贪乐五欲,二者、不能恭敬尊重三宝。以如是等众因缘故退菩提心。
“云何复名不退之心...(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慢,六者、营务世业。如是六法则能破坏菩提之心。
“善男子,有人得闻诸佛世尊是人天师,于众生中最上无比,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法眼明了,见法无碍,能渡众生于大苦海,闻已即复发大誓愿:‘如其世间有如是人,我亦当得。’以是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复为他之所教诲发菩提心。或闻菩萨阿僧祇劫修行苦行,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已思惟:‘我今不堪如是苦行,云何能得?’是故有退。善男子,复有五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五?一者、乐在外道出家,二者、不修大慈之心,三者、好求法师过罪,四者、常乐处在生死,五者、不喜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是名五法退菩提心。复有二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二?一者、贪乐五欲,二者、不能恭敬尊重三宝。以如是等众因缘故退菩提心。
“云何复名不退之心?有人闻佛能度众生生老病死,不从师咨自然修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提道是可得者,我当修集,必令得之’,以是因缘发菩提心,所作功德若多若少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誓愿:‘愿我常得亲近诸佛及佛弟子,常闻深法,五情完具,若遇苦难不失是心。’复愿:‘诸佛及诸弟子,常于我所生欢喜心,具五善根。若诸众生斫伐我身,斩截手足头目支节,当于是人生大慈心,深自欣庆,如是诸人为我增长菩提因缘。若无是者,我当何缘而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发是愿:‘莫令我得无根、二根、女人之身,不系属人,不遭恶主,不属恶王,不生恶国。若得...(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千子具足。其王始初造立此城,周匝纵广十二由延,七宝庄严,土多有河。其水清净,柔软甘美,所谓泥连禅河、伊罗跋提河、熙连禅河、伊搜末塠河、毗婆舍那河,如是等河,其数五百。河此彼岸,树木繁茂,华果鲜洁。尔时,人民寿命无量。时转轮圣王过百年已,作是唱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习十善法者,能断如是无常大苦。’人民闻已,咸共奉修十善之法。我于尔时,闻佛名号,受持十善,思惟修习,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复以是法,转教无量无边众生,言一切法无常变坏。是故我今续于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惟说佛身是常住法。我忆往昔所行因缘,是故今来在此涅槃,亦欲酬报此地往恩。以是义故我经中说,我眷属者受恩能报。
“复次,善男子,往昔众生寿无量时,尔时此城名拘舍跋提,周匝纵广五十由延。时阎浮提居民邻接,鸡飞相及。有转轮王名曰善见,七宝成就,千子具足,王四天下。第一太子思惟正法得辟支佛。时转轮王...(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言不如验之以实。’王言:‘善哉!善哉!’六师之徒欢喜而出。
“时波斯匿王即敕严驾来至我所,头面敬礼,右绕三匝,退坐一面,而白我言:‘世尊,六师向来求捔道力,我不量度,敢已许之。’佛言:‘大王,善哉!善哉!但当更于此国处处造立僧坊。何以故?我若与彼捔其神力,彼众之中受化者多,此处狭小,云何容受?’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六师故,从初一日至十五日,现大希有神通变化。当是时也,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于三宝所生信不疑,六师徒众其数无量破邪见心正法出家,无量众生于菩提中得不退心,无量众生得陀罗尼诸三昧门,无量众生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尔时,六师内心惭愧,相与围绕至婆枳多城,教彼人民信受邪法:‘瞿昙沙门但说空事。’
“善男子,我时为母处忉利天波利质多树安居说法。是时六师心大欢喜,唱言:‘善哉!瞿昙幻术今已灭没。’复教无量无数众生增长邪见。 |
|
|
|
|
|
|
|
尔时,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及四部众白...(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疑,我等亦尔。惟愿如来为众生故,还来在此阎浮提中。”’佛告目连:‘汝今速还至阎浮提,告诸国王及四部众,却后七日,我当还下,为六师故复当至彼婆枳多城。’过七日已,我与释天、梵天、魔天、无量天子及首陀会一切天人,前后围绕至婆枳多城,大师子吼作如是言:‘惟我法中独有沙门及婆罗门,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离诸过恶。若言他法亦有沙门及婆罗门,有常有我有涅槃者,无有是处。’尔时,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时,六师各相谓言:‘若我法中实无沙门、婆罗门者,云何而得世间供养?’于是六师复相集聚诣毗舍离。
“善男子,我于一时住毗舍离庵罗林间。时庵罗女知我在中欲来我所。我于尔时,告诸比丘:‘当观念处,善修智慧,随所修习,心莫放逸。云何名为观于念处?若有比丘观察内身,不见于我及以我所,观察外身及内外身,不见于我及以我所,观受心法亦复如是,是名念处。云何名为修习智慧?若有比丘真实而见苦集灭道,...(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随所修习,心莫放逸。云何名为观于念处?若有比丘观察内身,不见于我及以我所,观察外身及内外身,不见于我及以我所,观受心法亦复如是,是名念处。云何名为修习智慧?若有比丘真实而见苦集灭道,是名比丘修习智慧。云何名为心不放逸?若有比丘,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是名比丘心不放逸。’时庵罗女即至我所,头面作礼,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庵罗女如应说法,是女闻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彼城中有梨车子,其数五百,来至我所,头面作礼,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我时复为诸梨车子如应说法:‘诸善男子,夫放逸者有五事果。何等为五?一者、不得自在财利,二者、恶名流布于外,三者、不乐慧施穷乏,四者、不乐见于四众,五者、不得诸天之身。诸善男子,因不放逸能生世法、出世间法。若有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勤修不放逸法。夫放逸者复有十三果报。何等十三?一者、乐为世间作业...(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故,无信力故,如恒河边第一人也。善男子,一阐提辈有六因缘,没三恶道不能得出。何等为六?一者、恶心炽盛故,二者、不见后世故,三者、乐习烦恼故,四者、远离善根故,五者、恶业障隔故,六者、亲近恶知识故。复有五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五?一者、于比丘边作非法故,二者、比丘尼边作非法故,三者、自在用僧鬘物故,四者、母边作非法故,五者、于五部僧互生是非故。复有五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五?一者、常说无善恶果故,二者、杀发菩提心众生故,三者、喜说法师过失故,四者、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故,五者、为求法过而听受故。复有三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三?一、谓如来无常永灭,二、谓正法无常迁变,三、谓僧宝可灭坏故。是故常没三恶道中。
“第二人者,发意欲渡生死大河,断善根故,没不能出。所言出者,亲近善友则得信心。信心者,信施施果,信善善果,信恶恶果,信生死苦无常败坏,是名为信。以得信心,修习净戒,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常乐惠施,善...(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方山来;如为鹿母优婆夷说,若娑罗树能受八戒,则得受于人天之乐;如说十住菩萨有退转心,不说如来有二种语;宁说须陀洹人堕三恶道,不说十住有退转心。是名不应语。
“云何世流布语?如佛所说,男女、大小、去来坐卧、车乘、房舍、瓶衣、众生、常乐我净、军林、城邑、僧坊、合散,是名世流布语。
“云何如意语?如我呵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如我赞叹须陀洹人,令诸凡夫生于善心。赞叹菩萨,为令众生发菩提心。说三恶道所有苦恼,为令修习诸善法故。说一切烧,唯为一切有为法故,无我亦尔。说诸众生悉有佛性,为令一切不放逸故。是名如意语。”
“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业、因果报、烦恼...(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其有尽者要当修习是八正道。”
婆罗门言:“善哉!善哉!大德憍陈如,如来善能说微妙法,我今实欲知城知道,自作守门。”
憍陈如言:“善哉!善哉!汝婆罗门,能发无上广大之心。”
佛言:“止!止!憍陈如,是婆罗门非适今日发是心也。憍陈如,乃往过去过无量劫,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人先已于彼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贤劫中当得作佛,久已通达了知法相,为众生故现处外道示无所知。以是因缘,汝憍陈如不应赞言:‘善哉!善哉!汝今能发如是大心。’”
尔时,世尊知已,即告憍陈如言:“阿难比丘今为所在?”
憍陈如言:“世尊,阿难比丘在娑罗林外,去此大会十二由旬,而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娆乱。是诸魔众悉自变身为如来像,或有宣说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或有说言一切诸法不从因生;或有说言一切因缘皆是常法,从缘生...(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提树坐三昧时,坏魔军众转法轮时,示大神通入涅槃时。
“世尊,阿难比丘见是事已,作是念言:‘如是神变,昔来未见,谁之所作?将非世尊释迦作耶?’欲起欲语都不从意。阿难比丘入魔罥故,复作是念:‘诸佛所说各各不同,我于今者当受谁语?’世尊,阿难今者极受大苦,虽念如来无能救者。以是因缘,不来至此大众之中。”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大众中有诸菩萨,已于一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无量生发菩提心,已能供养无量诸佛,其心坚固,具足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成就功德,久已亲近无量诸佛,净修梵行,得不退转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退转持,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如是等辈,闻大乘经终不生疑,善能分别宣说三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闻不思议不生惊怪,闻种种空心不怖懅,了了通达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经广解其义,亦能受持无量诸佛十二部经,何忧不能受持如是大涅槃典?何因缘故,问憍陈如、阿难所在?”
...(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一)毗摩隶(二)涅磨隶(三)瞢伽隶(四)醯摩罗若竭鞞(五)三曼那跋提(六)娑婆陀 娑檀尼(七)婆罗磨他 娑檀尼(八)摩那斯(九)阿拙啼(十)毗罗祇(十一)庵摩赖[土+玄-、](十二)婆岚弥(十三)婆岚摩(十四)莎隶富泥富那(十五)摩奴赖绨(十六)”
尔时,文殊师利从佛受是陀罗尼已,至阿难所,在魔众中作如是言:“诸魔眷属,谛听!我说所从佛受陀罗尼咒。”魔王闻是陀罗尼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于魔业,即放阿难。文殊师利与阿难俱来至佛所。阿难见佛,至心礼敬,却住一面。
佛告阿难:“是娑罗林外,有一梵志,名须跋陀,其年极老,已百二十,虽得五通未舍憍慢,获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起涅槃想。汝可往彼,语须跋言:‘如来出世如优昙华,于今中夜当般涅槃,若有所作可及时作,莫于后日而生悔心。’阿难,汝之所说,彼定信受。何以故?汝曾往昔,五百世中作须跋陀子,其人爱心习犹未尽,以是因缘信...(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能入众生诸毛孔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缘,是故复名大般涅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大涅槃光入于一切众生毛孔,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世尊,犯四重禁、作五逆人及一阐提,光明入身作菩提因者,如是等辈与持净戒修习诸善有何差别?若无差别,如来何故说四依义?世尊,又如佛言,若有众生,闻大涅槃一经于耳,则得断除诸烦恼者,如来云何先说有人恒沙佛所发菩提心,闻大涅槃不解其义?若不解义,云何能断一切烦恼?”
佛言:“善男子,除一阐提,其余众生闻是经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缘。法声光明入毛孔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第0110-01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一卷~第九卷))
...心,闻大涅槃不解其义?若不解义,云何能断一切烦恼?”
佛言:“善男子,除一阐提,其余众生闻是经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缘。法声光明入毛孔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未发菩提心者得菩提因?”
佛告迦叶:“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即于梦中见罗刹像心中怖懅。罗刹语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趣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诃萨也。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之力,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善男子,是名菩萨发心因缘,非无因缘。以是义故,大乘妙典真佛所说。
“复次,善男子,如虚空中兴大云雨,注于大地,枯木、石山、高原、堆阜,水所不住,流注下田,陂池悉满,利益无量一切众生;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雨大法雨,普润众生。唯一阐提发菩提心,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譬如焦种,虽遇甘雨,百千万劫终不生芽,芽若生者,无有是处;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闻如是大般涅槃微妙...(第0110-01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一卷~第九卷))
...’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趣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诃萨也。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之力,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善男子,是名菩萨发心因缘,非无因缘。以是义故,大乘妙典真佛所说。
“复次,善男子,如虚空中兴大云雨,注于大地,枯木、石山、高原、堆阜,水所不住,流注下田,陂池悉满,利益无量一切众生;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雨大法雨,普润众生。唯一阐提发菩提心,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譬如焦种,虽遇甘雨,百千万劫终不生芽,芽若生者,无有是处;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闻如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终不能发菩提心芽,若能发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是人断灭一切善根如彼焦种,不能复生菩提根芽。
“复次,善男子,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德,水即为清,投之淤泥不能令清;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置余众生五无间罪、四重禁法浊水之中,犹可澄清发菩提心,投一阐提淤泥之中,百千万岁,不能令清起菩提心。何以故?是一阐提灭诸善根,非其器故。假使是人百千万岁听受如是《大涅槃经》,终不能发菩提之心。所以者何?无善心故。
“复次,善男子,譬如药树,名曰药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若和乳酪、若蜜、若酥、若水、若浆、若末、若丸,若以涂疮、薰身、涂目,若见若嗅,能灭众生一切诸病。如是药树不作是念:‘一切众生若取我根,不应取叶;若取叶者,不应取根;若取身者,不...(第0110-01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一卷~第九卷))
...
“复次,善男子,譬如药树,名曰药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若和乳酪、若蜜、若酥、若水、若浆、若末、若丸,若以涂疮、薰身、涂目,若见若嗅,能灭众生一切诸病。如是药树不作是念:‘一切众生若取我根,不应取叶;若取叶者,不应取根;若取身者,不应取皮;若取皮者,不应取身。’是树虽复不生是念,而能除灭一切病苦。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若内若外所有诸恶。诸有未发菩提心者,因是则得发菩提心。何以故?是妙经典,诸经中王,如彼药树,诸药中王。若有修习是大涅槃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唯不能令一阐提辈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妙药,虽能疗愈种种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
“复次,善男子,如人手疮,捉持毒药,毒则随入;若无疮者,毒则不入。一阐提辈亦复如是,无菩提因;如无疮者,毒不得入。所谓疮者即是无上菩提因缘,毒者即是第一妙药,全无疮者谓一阐...(第0110-01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一卷~第九卷))
... 川谷海盈满, 尔乃入涅槃。
悲心视一切, 皆如罗睺罗,
常为众生尊, 云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 应深乐正法,
不应生忧恼, 号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 应修如来常,
当观如是法, 长存不变易。
复应生是念, 三宝皆常住,
是则获大护, 如咒枯生果。
是名为三宝, 四众应善听,
闻已应欢喜, 即发菩提心。
若能计三宝, 常住同真谛,
此则是诸佛, 最上之誓愿。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以如来最上誓愿而发愿者,当知是人无有愚痴,堪受供养。以此愿力功德果报,于世最胜如阿罗汉。若有不能如是观了三宝常者,是旃陀罗。若有能知三宝常住实法因缘,离苦安乐,无有娆害能留难者。”
尔时,人天大众、阿修罗等,闻是法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其心调柔,善灭诸盖,心...(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亦不自解亦不解他,非安非病。善男子,诸佛世尊亦复如是,犹如虚空,云何当有诸病苦耶?
“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之所能治。善男子,譬如有病必死难治,若有瞻病、随意、医药,若无瞻病、随意、医药,如是之病定不可治,当知是人必死不疑。善男子,是三种人亦复如是,若有声闻、缘觉、菩萨,或有说法,或不说法,不能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迦叶,譬如病人,若有瞻病、随意、医药,则可令差;若无此三,则不可差。声闻、缘觉亦复如是,从佛菩萨得闻法已,即便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非不闻法能发心也。
“迦叶,譬如病人,若有瞻病、随意、医药,若无瞻病、随意、医药,皆悉可差。有一种人亦复如是,或值声闻、不值声闻,或值缘觉、不值缘觉,或值菩萨、不值菩萨,或值如来、不值如来,或得闻法,或不闻法,自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有人,或为自身,或为他身,或为怖畏,或为利养,或为谀谄,或为诳他,书写如是《大涅槃经》,受持读诵,供养恭敬,为他说者。
“迦叶,有五种人,...(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菩萨摄取护持如是之人,令不退转菩提之心,为是毁戒,若堕阿鼻地狱,无有是处。”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我念往昔,于阎浮提作大国王,名曰仙预,爱念敬重大乘经典,其心纯善,无有粗恶、嫉妒、悭吝,口常宣说爱语善语,身常摄护贫穷孤独,布施精进无有休废。时世无佛、声闻、缘觉。我于尔时爱乐大乘方等经典,十二年中事婆罗门供给所须。过十二年施安已讫,即作是言:‘师等今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婆罗门言:‘大王,菩提之性是无所有,大乘经典亦复如是。大王云何乃欲令人同于虚空?’善男子,我于尔时心重大乘,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缘,从是已来不堕地狱。善男子,拥护摄持大乘经典,乃有如是无量势力。
“复次,迦叶,又有圣行,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迦叶,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复次,善男子,苦者现相,集者转相,灭者除相,道者...(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道。’如告比丘:‘有能多修无常想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说:‘空寂阿兰若处,独坐思惟,能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为人演法,是名为道。若闻法已,疑网即断;疑网断已,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持戒是道。’如告阿难:‘若有精勤修持禁戒,是人则度生死大苦。’或时说言:‘亲近善友,是名为道。’如告阿难:‘若有亲近善知识者,则安净戒。若有众生能亲近我,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时说言:‘修慈是道。修学慈者,断诸烦恼,得不动处。’或时说言:‘智慧是道。’如佛昔为波阇波提比丘尼说:‘姊妹,如诸声闻以智慧刀能断诸流、诸漏烦恼。’或时如来说施是道,如佛往昔告波斯匿王:‘大王当知,我于往昔多行惠施,以是因缘,今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八圣道是道谛者,如是等经岂非虚妄?若彼诸经非虚妄者,彼中何缘不说八道为道圣谛?若彼不说,如来往昔何故错谬?然我定知诸佛如来久...(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善哉!善哉!真是菩萨,能大利益无量众生,欲于无明黑闇之中燃大法炬。由我爱惜如来大法,故相娆恼,唯愿听我忏悔罪咎!汝于未来必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见济度。’尔时,释提桓因及诸天众,顶礼我足,于是辞去,忽然不现。
“善男子,如我往昔为半偈故舍弃此身,以是因缘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弥勒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得如是无量功德,皆由供养如来正法。善男子,汝今亦尔,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已超过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菩萨上。善男子,是名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修于圣行。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梵行品第二十之一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梵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住七善法得具梵行。何等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义,三者、知时,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众,七者、知尊卑。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法?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知十二部经,谓修多罗...(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碍。善男子,声闻、缘觉若有得是四无碍者,无有是处。善男子,九部经中,我说声闻、缘觉之人有四无碍,声闻、缘觉真实无有。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度众生故,修如是四无碍智。
“缘觉之人修寂灭法,志乐独处,若化众生但现神通,终日默然,无所宣说,云何当有四无碍智?何故默然而无所说?缘觉不能说法度人使得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摩诃萨,不能令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善男子,缘觉出世,世间无有九部经典,是故缘觉无辞无碍、乐说无碍。善男子,缘觉之人虽知诸法,无法无碍。何以故?法无碍者名为知字,缘觉之人虽知文字,无字无碍。何以故?不知常住二字法故,是故缘觉不得法无碍。虽知于义,无义无碍。真知义者,知诸众生悉有佛性。佛性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缘觉之人不得义无碍。是故缘觉一切无有四无碍智。
“云何声闻无四无碍?声闻之人无有三种...(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 众生闻秘藏, 即得不生灭。”
迦叶菩萨说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世间不知见觉,菩萨悉能知见觉者。若使菩萨是世间者,不得说言世间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能知见觉。若非世间,有何异相?”
佛言:“善男子,言菩萨者,亦是世间,亦非世间。不知见觉者名为世间,知见觉者不名世间。汝言有何异者,我今当说。
“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有初闻是涅槃经,即生敬信,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则名为世间。菩萨一切世间不知见觉,如是菩萨亦同世间不知见觉。菩萨闻是涅槃经已,知有世间不知见觉,应是菩萨所知见觉,知是事已即自思惟:‘我当云何方便修习得知见觉?’覆自念言:‘唯当深心修持净戒。’善男子,菩萨尔时以是因缘,于未来世在在生处戒常清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戒净故,在在生处,常无憍慢邪见疑网,终不说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是名菩萨修持净戒。戒既清净,次修禅定。以修定故在在生处正念不忘...(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持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令无量众生堕于地狱。受持是经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而说,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说大涅槃者,说佛性者,说如来秘藏者,说大乘者,说方等经者,说声闻乘者,说辟支佛乘者,说解脱者、见佛性者,先当清净其身;以身净故,则无呵责;无呵责故,令无量人于大涅槃生清净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经;若闻一偈一句一字,及说法者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则是众生真善知识,非恶知识,是我弟子,非魔眷属,是名菩萨,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之所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一切世间所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所谓六念处。何等为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善男子,云何念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是故名天。又复天者名无愁恼,常受快乐,是故名天。又复天者名为灯明,能破黑闇而为大明,是故名天;亦以能破恶业黑闇,得诸善业而生天上,是故名天。又复天者名吉,以吉祥故得名为天。又复天者名曰日,有光明故名曰为天。以是义故名为天也。人者名曰能多恩义,又复人者身口柔软,又复人者名有憍慢,又复人者能破憍慢。善男子,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然经中说为天人师。何以故?善男子,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修十善业道,能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号佛为天人师。
“云何为佛?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善男子,譬如有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菩萨摩诃萨能觉一切无量烦恼,既觉了已,令诸烦恼无所能为,是故名佛。以是觉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故名佛。
“婆伽婆者,婆伽名破,婆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婆伽婆。又能成就诸善法故,又能善解诸法...(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诸佛世尊说忍辱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尔时,释提桓因即前礼佛于是还去。大王,如来以能除诸恶相,是故称佛不可思议。王若往者,所有重罪必当得除。
“大王且听,有婆罗门子,字曰不害,以杀无量诸众生故,名鸯崛魔。复欲害母,恶心起时身亦随动,身心动者即五逆因,五逆因故必堕地狱。后见佛时,身心俱动复欲生害,身心动者即五逆因,五逆因故当入地狱。是人得遇如来大师,即时得灭地狱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称佛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复有须毗罗王子,其父瞋之,截其手足,推之深井。其母矜愍,使人牵出,将至佛所。寻见佛时,手足还具,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以见佛故得现果报,是故称佛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如恒河边有诸饿鬼,其数五百,于无量岁初不见水。虽至河上,纯见流火,饥渴所逼,发声号哭。尔时,如来在其河侧郁昙钵林坐一树下。时诸饿鬼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饥渴,命将不远。’佛言:‘恒河流水,汝何不饮?’鬼即答言:‘如来见水,我则见火。’佛言:‘恒河清流,实无火也。以恶业故,心自颠倒,谓为是火。我当为汝除灭颠倒,令汝见水...(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时诸饿鬼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饥渴,命将不远。’佛言:‘恒河流水,汝何不饮?’鬼即答言:‘如来见水,我则见火。’佛言:‘恒河清流,实无火也。以恶业故,心自颠倒,谓为是火。我当为汝除灭颠倒,令汝见水。’尔时,世尊广为诸鬼说悭贪过,诸鬼即言:‘我今渴乏,虽闻法言都不入心。’佛言:‘汝若渴乏,先入河水恣意饮之。’是诸鬼等以佛力故即得饮水;既饮水已,如来复为种种说法;既闻法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饿鬼形得于天身。大王,是故称佛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舍婆提国群贼五百,波斯匿王挑出其目,盲无前导,不能得往至于佛所。佛怜愍故,即至贼所慰喻之言:‘善男子,善护身口,更勿造恶。’诸贼即时闻如来音微妙清彻,寻还得眼,即于佛前合掌礼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知佛慈心普覆一切众生,非独人天。’尔时,如来即为说法,既闻法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如来真是世间无上良医,非六师也。
“大王,舍婆提国有旃陀罗,名曰气嘘,杀无量人,见佛弟子大目揵连,即时得破地狱因缘,而得上生三十三天。以有如是圣弟子故,称佛如来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波罗捺城有长者子,名阿逸多,淫匿其母,以是因缘,杀戮其父。其母复与外人共通,子既知已,便复杀之。有阿罗汉是其知识,于此知识复生愧耻,即便杀之。杀已即到祇桓精舍求欲出家,时诸比丘具知此人有三...(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弟子故,称佛如来为无上医,非六师也。
“大王,波罗捺城有长者子,名阿逸多,淫匿其母,以是因缘,杀戮其父。其母复与外人共通,子既知已,便复杀之。有阿罗汉是其知识,于此知识复生愧耻,即便杀之。杀已即到祇桓精舍求欲出家,时诸比丘具知此人有三逆罪无敢听者,以不听故倍生瞋恚,即于其夜大放猛火,焚烧僧坊多杀无辜。然后复往王舍城中,至如来所求哀出家。如来即听,为说法要,令其重罪渐渐轻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称佛为世良医,非六师也。
“大王,王本性暴恶,信受恶人提婆达多,放大醉象欲令践佛。象既见佛即时醒悟,佛便伸手摩其顶上,复为说法,悉令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畜生见佛,犹得破坏畜生业果,况复人耶?大王当知,若见佛者,所有重罪必当得灭。
“大王,世尊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魔与无量无边眷属至菩萨所。菩萨尔时以忍辱力,坏魔恶心,令魔受法,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有如是大功德力。
“大王,有圹野鬼多害众生。如来尔时为善贤长者,至圹野村为其说法,时圹野鬼闻法欢喜,即以长者授于如来,然后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如来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德果,况复佛也!
“大王,北天竺有城,名曰细石。其城有王,名曰龙印,贪国重位,戮害其...(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悉令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畜生见佛,犹得破坏畜生业果,况复人耶?大王当知,若见佛者,所有重罪必当得灭。
“大王,世尊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魔与无量无边眷属至菩萨所。菩萨尔时以忍辱力,坏魔恶心,令魔受法,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有如是大功德力。
“大王,有圹野鬼多害众生。如来尔时为善贤长者,至圹野村为其说法,时圹野鬼闻法欢喜,即以长者授于如来,然后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如来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德果,况复佛也!
“大王,北天竺有城,名曰细石。其城有王,名曰龙印,贪国重位,戮害其父。害其父已,心生悔恨,即舍国政,来至佛所求哀出家。佛言善来,即成比丘,重罪消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当知,佛有如是无量无边大功德果。
“大王,如来有弟提婆达多,破坏众僧,出佛身血,害莲华比丘尼,作三逆罪。如来为说种种法要,令其重罪寻得微薄。是故如来为大良医,非六师也。
“大王,若能信臣语者,唯愿速往至如来所。若不见信,愿善思之。大王,诸佛世尊大悲普覆不限一人,正法弘广无所不包,怨亲平等,心无憎爱,终不偏为一人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人不得。如来非独四部之师,普是一切天人龙...(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 世尊大慈悲, 为众故苦行,
如人著鬼魅, 狂乱多所作。
我今得见佛, 所得三业善,
愿以此功德, 回向无上道。
我今所供养, 佛法及众僧,
愿以此功德, 三宝常在世。
我今所当得, 种种诸功德,
愿以此破坏, 众生四种魔。
我遇恶知识, 造作三世罪,
今于佛前悔, 愿后更莫造。
愿诸众生等, 悉发菩提心,
系心常思念, 十方一切佛。
复愿诸众生, 永破诸烦恼,
了了见佛性, 犹如妙德等。”
尔时,世尊赞阿阇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则为庄严诸佛大众。大王,汝昔已于毗婆尸佛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已来至我出世,于其中间未曾堕于地狱受苦。大王当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无量果报。大王,从今已往常当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从是因缘当得消灭无量恶故。”
尔时,阿阇世王及摩伽陀举国人民,从座而起绕佛三匝辞退还宫。
天行品者如《杂华》说。
婴儿行品第二十一
“善男子,云何名婴儿行?善男子,不能起、住、来、去、语言,是名婴儿,如来亦尔。不能起者,如来终不起诸法相。不能住...(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者,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决定。如是不定,诸佛如来亦复不定。若佛不定,涅槃体性亦复不定,至一切法亦复不定。云何不定?若一阐提除一阐提则成佛道,诸佛如来亦应如是,入涅槃已,亦应还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则为不定;不决定故,当知无有常乐我净。云何说言一阐提等当得涅槃?”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令得安乐,怜愍慈念诸世间故,为欲增长发菩提心诸菩萨故,作如是问。善男子,汝已亲近过去无量诸佛世尊,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久已成就菩提功德,降伏众魔令其退散;已教无量无边众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久已通达诸佛如来所有甚深秘密之藏,已问过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义。我都不见一切世间若人、若天、沙门、婆罗门、若魔、若梵,有能咨问如来是义。今当诚心,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演说。
“善男子,一阐提者亦不决定。若决定...(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善男子,譬如山涧,因声有响。小儿闻之,谓是实声。有智之人,解无定实,但有声相诳于耳识。善男子,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于一切法亦复如是见有定相。诸菩萨等解了诸法悉无定相,见无常相、空寂等相、无生灭相。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
“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为定?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善男子,须陀洹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八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六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四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罗汉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二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十千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来今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示现倚卧师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诸未得阿罗汉果众弟子等及诸力士生大忧苦,亦令天、人、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等大设供养,欲使诸人以千端氎缠裹其身,七宝为棺,盛满香油,积诸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烧:一者、儭身,二、最在外。为诸众生分散舍利以为八分。一切所有声闻弟子咸言如来入于涅槃,当知如来亦不毕定入于涅槃。何以故?如来常住不变易...(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日。’善男子,我于尔时即取其钱,还至佛所,头面礼足,尽其所有而以奉献,然后诚心听受是经。我时闇钝,虽得闻经,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如来证涅槃, 永断于生死,
若有至心听, 常得无量乐。
“受是偈已,即便还至彼病人家。善男子,我时虽复日日与三两肉,以念偈因缘故不以为痛,日日不废足满一月。善男子,以是因缘,其病得差,我身平复,亦无疮痍。我时见身具足完具,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况具足受持读诵!我见此经有如是利,复倍发心:‘愿于未来成得佛道,字释迦牟尼。’善男子,以是一偈因缘力故,令我今日于大众中为诸天人具足宣说。
“善男子,以是因缘,是大涅槃不可思议,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乃是诸佛如来甚深秘密之藏。以是义故,能受持者,断离恶漏。所谓恶者,恶象、恶马、恶牛、恶狗、毒蛇住处、恶刺土地、悬崖崄岸、瀑水洄澓、恶人、恶国、恶城、恶舍、恶知识等。如...(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何以故?以其亲近善知识故。因是亲近,复得了达十二部经甚深之义。若能听是十二部经甚深义者,名为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名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大涅槃中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是故名为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名八圣道,以八圣道能断贪欲、瞋恚、愚痴故名听法。夫听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诸空于一切法不作相貌。夫听法者名初发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闻故得大涅槃,以修习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教及药名字,不能愈病,要以服故,乃得除差;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不能断灭一切烦恼,要以系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断,是名第三系念思惟。复以何义名系念思惟?所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者于二十五有不见一实,无作者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无相者无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善男子,如阎浮提日入之时,众生不见,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实无没入,众生不见生没入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为诸烦恼山所障故不见我身,以不见故便于如来生灭度想,而我实不毕竟永灭。是故我于毗舍离国告波旬言:‘却后三月,我当涅槃。’善男子,如来玄见迦叶菩萨却后三月善根当熟,亦见香山须跋陀罗竟安居已当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有诸力士,其数五百,终竟三月亦当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如纯陀等及五百梨车庵罗果女,却后三月无上道心善根成熟,为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须那刹多亲近外道尼乾子等,我为说法满十二年,彼人邪见不信不受,我知是人邪见根栽却后三月定可拔断,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善男子,何因缘故,我于往昔尼连河边告魔波旬‘我今未有多智弟子,是故不得入涅槃’者?我时欲...(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护不近。
“云何菩萨成就六事?诸六念处。何等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萨成就六事。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云何菩萨守护一事?谓菩提心。菩萨摩诃萨常勤守护是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子,亦如瞎者护余一目,如行旷野守护导者,菩萨守护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因护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常乐我净具足而有,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守护一法。
“云何菩萨亲近四事?谓四无量心。何等为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舍。因是四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菩萨系心亲近。
“云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归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诸佛菩萨为众生故分之为三,是故菩萨信顺不逆。
“云何菩萨心善解脱?贪恚痴心永断灭故,是名菩萨心善解脱。
“云何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知无障碍,是名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昔所不到而今得到。”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世尊,如...(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性。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于大般涅槃不堕生死。戒、闻、智慧亦复如是。是名为信。虽有是信而亦不见,是为菩萨修大涅槃成就初事。
“云何直心?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赞叹佛性,令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初开涅槃经时,说有三种:一者、若有病人得良医药及瞻病者,病则易差,如其不得则不可愈;二者、若得不得,悉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其不遇则不能发,所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二者、虽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亦不能发,若其不遇亦不能发,谓一阐提;三者、若遇不遇,一切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菩萨。若言遇与不遇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来今者云何说言,因赞佛性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及以不遇,悉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义亦复不然。何以故?...(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初开涅槃经时,说有三种:一者、若有病人得良医药及瞻病者,病则易差,如其不得则不可愈;二者、若得不得,悉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其不遇则不能发,所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二者、虽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亦不能发,若其不遇亦不能发,谓一阐提;三者、若遇不遇,一切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菩萨。若言遇与不遇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来今者云何说言,因赞佛性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及以不遇,悉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义亦复不然。何以故?如是之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阐提辈以佛性故,若闻不闻,悉亦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如佛所说,何等名为一阐提耶?谓断善根,如是之义亦复不然。何以故?不断佛性故。如是佛性理不可断,云何佛说断诸善根?如佛往昔说十二部经,善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常者不断,无常者断。无常可断故堕地狱,常不可断,何故不遮?佛性不断非一阐提,如来何故作如是说言一...(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阐提辈以佛性故,若闻不闻,悉亦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如佛所说,何等名为一阐提耶?谓断善根,如是之义亦复不然。何以故?不断佛性故。如是佛性理不可断,云何佛说断诸善根?如佛往昔说十二部经,善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常者不断,无常者断。无常可断故堕地狱,常不可断,何故不遮?佛性不断非一阐提,如来何故作如是说言一阐提?
“世尊,若因佛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来广为众生说十二部经?世尊,譬如四河出阿耨达池,若有天人诸佛世尊,说言是河不入大海,当还本源,无有是处;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有佛性者,若闻不闻、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如优陀延山,日从中出至于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还东方’者,无有是处;佛性亦尔,若不闻、不戒、不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处。
“世尊,诸佛...(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反食之;二者、多食;三者、宿食未消而复更食;四者、大小便利不随时节;五者、病时不随医教;六者、不随瞻病教敕;七者、强耐不吐;八者、夜行,以夜行故,恶鬼打之;九者、房室过差。以是缘故,我说病者,若遇医药,病则可差;若不遇者,则不可愈。善男子,如我先说,若遇不遇,俱不差者,是义云何?有人命尽,若遇不遇,悉不可差。何以故?以命尽故。以是义故,我说病人,若遇医药及以不遇,悉不得差。
“众生亦尔,发菩提心者,若遇善友诸佛菩萨咨受深法,若不遇之,皆悉当成。何以故?以其能发菩提心故,如郁单越人得定寿命。如我所说,从须陀洹至辟支佛,若闻善友诸佛菩萨所说深法,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不值遇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不定命,以九因缘,命则中夭。如彼病人,值遇医药,病则得差;若不遇者,病则不差。是故我说遇佛菩萨闻说深法,则能发心;若不值遇,则不能发。如我先说,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若不值遇,俱不能发,是义云何?善男子,一阐提辈,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及以不遇,俱不得离一阐提心。何以故?断善法故。一阐提辈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能发于菩提之心,则不复名一阐提也。善男子,以何缘故,说一阐提得...(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受斋法。’善男子,我于尔时以他心智,知是梵志心之所念,告梵志言:‘云何谓我说于断见?’彼梵志言:‘瞿昙先于处处经中,说诸众生悉有无我,既言无我,云何而言非断见耶?若无我者,持戒者谁?破戒者谁?’佛言:‘我亦不说一切众生悉有无我,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性者,岂非我耶?以是义故,我不说断。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则名说断见也。’时诸梵志闻说佛性即是我故,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寻时出家修菩提道。一切飞鸟水陆之属亦发无上菩提之心,既发心已,寻得舍身。
“善男子,是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故说名为我。善男子,如来有因缘故说无我为我,真实无我,虽作是说,无有虚妄。善男子,有因缘故,说我为无我而实有我;为世界故,虽说无我而无虚妄。佛性无我,如来说我,以是常故;如来是我而说无我,得自在故。”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金刚力士...(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故生石蜜、黑蜜。虽俱一缘,色相各异,石蜜治热,黑蜜治冷。”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如其乳中无有酪性,麻无油性,尼拘陀子无有树性,泥无瓶性,一切众生无佛性者,如佛先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故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人天无性,以无性故,人可作天,天可作人。以业缘故,不以性故,菩萨摩诃萨以业因缘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诸众生有佛性者,何因缘故,一阐提等断诸善根堕于地狱?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阐提等不应能断。若可断者,云何得言佛性是常?若非常者,不名佛性。若诸众生有佛性者,何故名为初发心耶?云何而言是毗跋致、阿毗跋致?毗跋致者,当知是人无有佛性。
“世尊,菩萨摩诃萨一心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慈大悲见生老死烦恼过患,观大涅槃无生老死烦恼诸过,信于三宝及业果报,受持禁戒,如是等法名为佛性。若离是法有佛性者,何须是法而作因缘?世尊,如乳不假缘必当成酪,生酥不尔要...(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尔要待因缘,所谓人功、水、瓶、攒绳;众生亦尔,有佛性者,应离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定有者,行人何故见三恶苦、生老病死而生退心?亦不须修六波罗蜜,即应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乳非缘而得成酪,然非不因六波罗蜜而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当知众生悉无佛性。如佛先说僧宝是常,如其常者则非无常,非无常者云何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僧若常者,云何复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世尊,若使众生从本已来无菩提心,亦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方有者,众生佛性亦应如是本无后有。以是义故,一切众生应无佛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佛性之义,为众生故作如是问。一切众生实有佛性。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言有初发心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无常,佛性常故。汝言何故有退心者,实无退心。心若有退,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迟得故名之为退。此菩提心实非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断于善根堕地狱故。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阐提辈则不得名一阐提也,菩提之心亦不得名为无常也。是故定知菩提之心实非佛性。
“善男子,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假缘如乳成酪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缘成于生酥,当知佛性亦复如是。譬如众石有金、有银、有铜、有铁,俱禀四大,一名一实,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众缘众生福德、炉冶、人功然后出生。是故当知,本无金性。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方有者,众生佛性亦应如是本无后有。以是义故,一切众生应无佛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佛性之义,为众生故作如是问。一切众生实有佛性。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言有初发心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无常,佛性常故。汝言何故有退心者,实无退心。心若有退,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迟得故名之为退。此菩提心实非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断于善根堕地狱故。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阐提辈则不得名一阐提也,菩提之心亦不得名为无常也。是故定知菩提之心实非佛性。
“善男子,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假缘如乳成酪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缘成于生酥,当知佛性亦复如是。譬如众石有金、有银、有铜、有铁,俱禀四大,一名一实,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众缘众生福德、炉冶、人功然后出生。是故当知,本无金性。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然后得佛。汝言众生悉有...(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众生若有佛性,不应假缘如乳成酪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缘成于生酥,当知佛性亦复如是。譬如众石有金、有银、有铜、有铁,俱禀四大,一名一实,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众缘众生福德、炉冶、人功然后出生。是故当知,本无金性。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然后得佛。汝言众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见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以诸因缘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义故,我说二因,正因、缘因。正因者名为佛性,缘因者发菩提心,以二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
“善男子,汝言僧常一切众生无佛性者。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有二:一者、世和合,二者、第一义和合。世和合者名声闻僧,义和合者名菩萨僧。世僧无常,佛性是常。如佛性常,义僧亦尔。复次,有僧谓法和合,法和合者谓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常,是故我说法僧是常。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者名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中亦有佛性,十二因缘常,佛性亦尔,是故我说僧有佛性。又复...(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云何有退、有不退者?谛听!谛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十三法,则便退转。何等十三?一者、心不信;二者、不作心;三者、疑心;四者、吝惜身财;五者、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云何乃令众生永灭;六者、心不堪忍;七者、心不调柔;八者、愁恼;九者、不乐;十者、放逸;十一者、自轻己身;十二者、自见烦恼无能坏者;十三者、不乐进趣菩提之法。善男子,是名十三法,令诸菩萨退转菩提。复有六法坏菩提心。何等为六?一者、吝法,二者、于诸众生起不善心,三者、亲近恶友,四者、不勤精进,五者、自大憍慢,六者、营务世业。如是六法则能破坏菩提之心。
“善男子,有人得闻诸佛世尊是人天师,于众生中最上无比,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法眼明了,见法无碍,能渡众生于大苦海,闻已即复发大誓愿:‘如其世间有如是人,我亦当得。’以是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复为他之所教诲发菩提心。或闻菩萨阿僧祇劫修行苦行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已思惟:‘我今不堪如是苦行,云何能得?’是故有退。善男子,复有五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五?一者、乐在外道出家,二者、不修大慈之心,三者、好求法师过恶,四者、常乐处在生死,五者、不喜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是名五法退菩提心。复有二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二?一者、贪乐五欲,二者、不能恭敬尊重三宝。以如是等众因缘故退菩提心。
“云何复名不退之心?...(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憍慢,六者、营务世业。如是六法则能破坏菩提之心。
“善男子,有人得闻诸佛世尊是人天师,于众生中最上无比,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法眼明了,见法无碍,能渡众生于大苦海,闻已即复发大誓愿:‘如其世间有如是人,我亦当得。’以是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复为他之所教诲发菩提心。或闻菩萨阿僧祇劫修行苦行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已思惟:‘我今不堪如是苦行,云何能得?’是故有退。善男子,复有五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五?一者、乐在外道出家,二者、不修大慈之心,三者、好求法师过恶,四者、常乐处在生死,五者、不喜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 |
|
|
|
|
|
|
|
是名五法退菩提心。复有二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二?一者、贪乐五欲,二者、不能恭敬尊重三宝。以如是等众因缘故退菩提心。
“云何复名不退之心?有人闻佛能度众生生老病死,不从师咨自然修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提道是可得者,我当修习,必令得之’,以是因缘发菩提心,所作功德若多若少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誓愿:‘愿我常得亲近诸佛及佛弟子,常闻深法,五情完具,若遇苦难不失是心。’复愿:‘诸佛及诸弟子,常于我所生欢喜心具五善根。若诸众生斫伐我身,斩截手足头目支节,当于是人生大慈心,深自喜庆,如是诸人为我增长菩提因缘。若无是者,我当何缘而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发是愿:‘莫令我得无根、二根、女人之身,不系属人,不遭恶主,不属恶王,不生恶国。若得好...(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千子具足。其王始初造立此城,周匝纵广十二由延,七宝庄严,土多有河。其水清净,柔软甘美,所谓尼连禅河、伊罗跋提河、熙连禅河、伊搜末堆河、毗婆舍那河,如是等河,其数五百。此河彼岸,树木繁茂,华果鲜洁。尔时,人民寿命无量。时转轮圣王过百年已,作是唱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习十善法者,能断如是无常大苦。’人民闻已,咸共奉修十善之法。我于尔时,闻佛名号,受持十善,思惟修习,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复以是法,转教无量无边众生,言一切法无常变坏。是故我今续于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唯说佛身是常住法。我忆往昔所行因缘,是故今来在此涅槃,亦欲酬报此地往恩。以是义故我经中说,我眷属者受恩能报。
“复次,善男子,往昔众生寿无量时,尔时此城名拘舍跋提,周匝纵广五十由延。时阎浮提居民邻接,鸡飞相及。有转轮王名曰善见,七宝成就,千子具足,王四天下。第一太子思惟正法得辟支佛。时转轮王...(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言不如验之以实。’王言:‘善哉!善哉!’六师之徒欢喜而出。
“时波斯匿王即敕严驾来至我所,头面礼敬,右绕三匝,退坐一面,而白我言:‘世尊,六师向来求捔道力,我不量度,敢已许之。’佛言:“大王,善哉!善哉!但当更于此国处处造立僧坊。何以故?我若与彼捔其神力,彼众之中受化者多,此处狭小,云何容受?’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六师故,从初一日至十五日,现大希有神通变化。当是时也,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于三宝所生信不疑,六师徒众其数无量破邪见心正法出家,无量众生于菩提中得不退心,无量众生得陀罗尼诸三昧门,无量众生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尔时,六师内心惭愧,相与围绕至婆枳多城,教彼人民信受邪法:‘瞿昙沙门但说空事。’
“善男子,我时为母处忉利天波利质多树安居说法。是时六师心大欢喜,唱言:‘善哉!瞿昙幻术今已灭没。’复教无量无数众生增长邪见。尔时,频婆娑罗、波斯匿王及四部众白目...(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疑,我等亦尔。惟愿如来为众生故,还来在此阎浮提中。”’佛告目连:‘汝今速还至阎浮提,告诸国王及四部众,却后七日,我当还下,为六师故复当至彼婆枳多城。’过七日已,佛与释天、梵天、魔天、无量天子及首陀会一切天人,前后围绕至婆枳多城,大师子吼作如是言:‘唯我法中独有沙门及婆罗门,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离诸过患。若言他法亦有沙门及婆罗门,有常有我有涅槃者,无有是处。’尔时,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时,六师各相谓言:‘若我法中实无沙门、婆罗门者,云何而得世间供养?’于是六师复相集聚诣毗舍离。
“善男子,我于一时住毗舍离庵罗林间。时庵罗女知我在中欲来我所。我于尔时,告诸比丘:‘当观念处,善修智慧,随所修习,心莫放逸。云何名为观于念处?若有比丘观察内身,不见于我及以我所,观察外身及内外身,不见于我及以我所,观受心法亦复如是,是名念处。云何名为修习智慧?若有比丘真实而见苦集灭道,...(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随所修习,心莫放逸。云何名为观于念处?若有比丘观察内身,不见于我及以我所,观察外身及内外身,不见于我及以我所,观受心法亦复如是,是名念处。云何名为修习智慧?若有比丘真实而见苦集灭道,是名比丘修习智慧。云何名为心不放逸?若有比丘,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是名比丘心不放逸。’时庵罗女即至我所,头面作礼,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庵罗女如应说法,是女闻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彼城中有梨车子,其数五百,来至我所,头面作礼,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我时复为诸梨车子如应说法:‘诸善男子,夫放逸者有五事果。何等为五?一者、不得自在财利,二者、恶名流布无外,三者、不乐惠施穷乏,四者、不乐见于四众,五者、不得诸天之身。诸善男子,因不放逸能生世法、出世间法。若有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勤修不放逸法。夫放逸者复得十三果报。何等十三?一者、乐为世间作业...(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故,无信力故,如恒河边第一人也。善男子,一阐提辈有六因缘,没三恶道不能得出。何等为六?一者、恶心炽盛故,二者、不见后世故,三者、乐习烦恼故,四者、远离善根故,五者、恶业障隔故,六者、亲近恶知识故。复有五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五?一者、于比丘边作非法故,二者、比丘尼边作非法故,三者、自在用僧祇物故,四者、母边作非法故,五者、于五部僧互生是非故。复有五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五?一者、常说无善恶果故,二者、杀发菩提心众生故,三者、喜说法师过失故,四者、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故,五者、为求法过而听受故。复有三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三?一、谓如来无常永灭,二、谓正法无常迁变,三、谓僧宝可灭坏故。是故常没三恶道中。
“第二人者,发意欲渡生死大河,断善根故,没不能出。所言出者,亲近善友则得信心。信心者,信施施果,信善善果,信恶恶果,信生死苦无常败坏,是名为信。以得信心,修习净戒,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常行惠施,善...(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四方山来;如为鹿母优婆夷说,若娑罗树能受八戒,则得受于人天之乐;如说十住菩萨有退转心,不说如来有二种语;宁说须陀洹人堕三恶道,不说十住有退转心。是名不应语。
“云何世流布语?如佛所说,男女、大小、去来坐卧、车乘、房舍、瓶衣、众生、常乐我净、军林、城邑、幻化合散,是名世流布语。
“云何如意语?如我呵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如我赞叹须陀洹人,令诸凡夫生于善心。赞叹菩萨,为令众生发菩提心。说三恶道所有苦恼,为令修习诸善法故。说一切烧,唯为一切有为法故,无我亦尔。说诸众生悉有佛性,为令一切不放逸故。是名如意语。
“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业、因果报、烦恼、...(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汝尽与不尽,其有尽者要当修习是八正道。”
婆罗门言:“善哉!善哉!大德憍陈如,如来善能说微妙法,我今实欲知城知道,自作守门。”
憍陈如言:“善哉!善哉!汝婆罗门,能发无上广大之心。”
佛言:“止!止!憍陈如,是婆罗门非适今日发是心也。乃往过去过无量劫,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人先已于彼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贤劫中当得作佛,久已通达了知法相,为众生故现处外道示无所知。以是因缘,汝憍陈如,不应赞言:‘善哉!善哉!汝今能发如是大心。’”
尔时,世尊知已,即告憍陈如言:“阿难比丘今为所在?”
憍陈如言:“世尊,阿难比丘在娑罗林外,去此大会十二由旬,而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娆乱。是诸魔众悉自变身为如来像,或有宣说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或有说言一切诸法不从因生;或有说言一切因缘皆是常法,从缘...(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提树坐三昧时,坏魔军众转法轮时,示大神通入涅槃时。
“世尊,阿难比丘见是事已,作是念言:‘如是神变,昔来未见,谁之所作?将非世尊释迦作耶?’欲起欲语都不从意。阿难比丘入魔罥故,复作是念:‘诸佛所说各各不同,我于今者当受谁语?’世尊,阿难今者极受大苦。虽念如来无能救者。以是因缘,不来至此大众之中。”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大众中有诸菩萨,已于一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无量生发菩提心,已能供养无量诸佛,其心坚固,具足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成就功德,久已亲近无量诸佛,净修梵行,得不退转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退转持,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如是等辈,闻大乘经终不生疑,善能分别宣说三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闻不思议不生惊怪,闻种种空心不怖懅,了了通达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经广解其义,亦能受持无量诸佛十二部经,何忧不能受持如是大涅槃典?何因缘故,问憍陈如、阿难所在?”
...(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罗尼,当知是人即得超越七十七亿弊恶之身。”
尔时,世尊即便说之:
“阿摩隶 毗摩隶 涅磨隶 瞢伽隶 醯摩罗 若竭鞞 三慢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罗磨他娑檀尼 磨那斯 阿拙啼 毗罗祇 庵罗赖坻 婆岚弥 婆岚摩莎隶 富泥 富那摩奴赖绨”
尔时,文殊师利从佛受是陀罗尼已,至阿难所在魔众中,作如是言:“诸魔眷属,谛听!我说所从佛受陀罗尼咒。”魔王闻是陀罗尼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于魔业,即放阿难。文殊师利与阿难俱来至佛所。阿难见佛,至心礼敬,却住一面。
佛告阿难:“是娑罗林外,有一梵志,名须跋陀,年百二十,虽得五通未舍憍慢,获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起涅槃想。汝可往彼,语须跋言:‘如来出世如优昙华,于今中夜当般涅槃,若有所作可及时作,莫于后日而生悔心。’阿难,汝之所说,彼定信受。何以故?汝曾往昔,五百世中作须跋陀子,其人爱心习犹未尽,以是因缘信受汝语。”...(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澍下田,陂池悉满;众生受用此摩诃衍大乘法雨,雨一阐提如雨木石高源之地,不受菩提因缘津泽。
“复次,善男子,譬如种子熬令干焦,虽复时雨,百千万劫不能令生;一阐提辈亦复如是,于此方等般泥洹经,虽百千劫闻,终不能发菩提萌芽。所以者何?如焦谷种,善根灭故。
“复次,善男子,譬如明珠著浊水中,水即澄清,投之淤泥不能令清;此摩诃衍般泥洹经亦复如是,著诸众生五无间罪、犯四堕法浊水之中,犹可澄清发菩提心,投一阐提淤泥之中,百千万岁不能令清起菩提因。所以者何?无善根故。
“复次,善男子,譬如药树名曰药王无所不治,根茎、华叶、若汁、若香,或有人服,或复涂身,或但闻香,意乐不乐其病悉除,唯除必死之病不能令差。如是,善男子,此摩诃衍般泥洹经,一切众生恶业重病悉能疗治。若四堕法、无间罪业及诸外道不乐菩提,闻斯方等一经耳者为菩提因。所以者何?此摩诃衍般泥洹经,一切诸恶无不治故。唯除一阐提。所以...(第0116部~佛说大般泥洹经六卷)
...诸三昧,能治一切淫怒痴等诸烦恼病,而不能治犯四重禁无间罪业。善男子,复有良医过八种术,一切众生诸有疾病,命行未尽悉能疗治,唯命行尽不能令差;此摩诃衍般泥洹经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诸烦恼患,乃至不乐菩提未发心者,悉皆能治令发菩提,唯除一阐提辈。
“复次,善男子,譬如盲人不见五色,良医能治令目开明,唯不能疗彼生盲者;此摩诃衍般泥洹经亦复如是,一切众生声闻、缘觉,不乐菩提未发心者,悉皆疗治令开慧眼发菩提心,唯除生盲一阐提辈。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过八种术,一切众生有疾病者,书其咒术著于身上,能令诸病悉得除愈;此摩诃衍般泥洹经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诸烦恼患,不乐菩提未发意者,及四重禁、无间罪业,皆能除灭安立菩提。”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犯四重禁及无间罪,如截多罗树,及不乐菩提未发心者,云何能令发菩提因?”
佛告迦叶:“是诸众生若于梦中,若命终时,堕泥犁中而生悔心:‘...(第0116部~佛说大般泥洹经六卷)
... 尔时,童子以偈报居士言:
“去此南方界, 有佛名宝积,
现在如师子, 我从彼处来。
百过作帝释, 自在亦作来,
百过作梵天, 亦作转轮王。
我欲多时说, 一劫或亿劫,
不可得说尽, 智者速诣佛。
“唯然,大居士,汝常应修如此法行,亲近心念广作显示。大居士,何者法行,如来当说?彼宝积善现如来十号具足,有诸菩萨摩诃萨等成就三法,于菩提心得不退转,复当速证无上菩提。何等为三?一者、入无边心,二者、入甚深智,三者、入坚固修行三昧。”
尔时,彼童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入于甚深智, 诸天世人所爱重,
惟有诸佛大名称, 善能知因及非因。
彼句无非菩提者, 此智无有染著处,
舍诸著已离毒箭, 证法智已得作佛。
念心无边无有心, 入如是心得寂静,
随顺是心名为...(第0117部~四童子三昧经三卷)
...行;此菩萨摩诃萨有难行、苦行,此菩萨摩诃萨无难行、苦行;此菩萨摩诃萨为一生所系,此菩萨摩诃萨为多生所系;此菩萨摩诃萨已住最后有,此菩萨摩诃萨未住最后有;此菩萨摩诃萨已坐妙菩提座,此菩萨摩诃萨未坐妙菩提座;此菩萨摩诃萨无魔来娆,此菩萨摩诃萨有魔来娆。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
尔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净佛眼?”
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无间,入金刚喻定,得一切相智,成就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尔时成就无障无碍解脱佛眼。诸菩萨摩诃萨由得如是清净佛眼,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智慧境界,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无所不识,于一切法见一切相。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佛眼。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得如是清净佛眼。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第0001-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卷~第十卷))
...所敬爱,亦为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随所生处,眼常不见不可爱色,耳常不闻不可爱声,鼻常不嗅不可爱香,舌常不尝不可爱味,身常不觉不可爱触,意常不取不可爱法。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所获功德转增转胜,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常无退转。”
当佛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胜功德时,会中无量大苾刍众从座而起,各持种种新净上服奉献世尊,奉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从面门出种种色光。
时,阿难陀即从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现此微笑?诸佛微笑非无因缘,唯愿世尊哀愍为说!”
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此从座起无量苾刍,从是已后六十一劫星喻劫中,当得作佛,皆同一号,谓大幢相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是诸苾刍从此殁已,当生东方不动...(第0001-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卷~第十卷))
...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名应知不应著;四念住应知不应著,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应知不应著,四念住名应知不应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名应知不应著;佛十力应知不应著,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应知不应著,佛十力名应知不应著,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名应知不应著。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学:菩提心应知不应著,菩提心名应知不应著;无等等心应知不应著,无等等心名应知不应著;广大心应知不应著,广大心名应知不应著。何以故?是心非心,本性净故。”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是心云何本性清净?”
善现答言:“是心本性非贪相应非不相应,非瞋相应非不相应,非痴相应非不相应,非诸缠结、随眠相应非不相应,非诸见趣、漏、暴流、轭、取等相应非不相应,非诸声闻、独觉心等相应非不相应。舍利子,是心如是本性清净。”
...(第0001-0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识见,乃至便起佛陀见、转法轮见,是菩萨摩诃萨不能为诸有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说断诸见法。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有方便善巧者,能为有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说断诸见法,是菩萨摩诃萨不起色见、受、想、行、识见,乃至不起佛陀见、转法轮见。”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
佛言:“善现,随汝意说。”
善现白言:“世尊,由诸菩萨为一切智智,发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于如是心亦不取著。何以故?世尊,彼一切智智心是真无漏不堕三界,求一切智智心亦是无漏不堕三界,于如是心不应取著故,此菩萨亦复名摩诃萨。”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
善现答言:“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有减有增、有来有去、有染有净。舍利子,若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有减有增、有来有去、有染有净...(第0001-0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利子问善现言:“若一切愚夫、异生、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心色等法皆本性空故,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者,则圣者、异生及一切智与非一切智,应皆平等无有差别。”
善现答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说。”
舍利子言:“若诸凡圣定无别者,云何如来说诸凡圣有种种差别?”
善现答言:“此亦如来随世俗言说,施设有此种种差别,非由实义。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于所发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不恃不著,于一切法亦无取执,由此义故名摩诃萨。”
尔时,具寿满慈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
佛言:“满慈子,随汝意说。”
满慈子言:“世尊,由诸菩萨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故,发趣大乘、乘大乘故,复名摩诃萨。”
时,舍利子问满慈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
满慈子言...(第0001-0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弹指顷,亦复于彼不起异心,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苾刍尼。”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家悭?”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应长夜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今此有情自由福力感得如是胜施主家,故我于中不应悭嫉。’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家悭。”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众会忿诤?”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若处众会其中或有声闻、独觉,或说彼乘相应法要,令我退失大菩提心,是故定应远离众会。’复作是念:‘诸忿诤者能使有情发起害,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尚违善趣,况大菩提?是故定应远离忿诤。’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众会忿诤。”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自赞毁他?”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内外法都无所见,故应远离自赞毁他,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自赞毁他。”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十不善业道?”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此十...(第0001-0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于大菩提非能证道,故我今者定应远离。’是为菩萨摩诃萨见乞者来心不厌戚。”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舍所有物无忧悔心?”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忧悔心于证无上正等菩提定为障碍,故我应舍。’是为菩萨摩诃萨舍所有物无忧悔心。”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来求者终不矫诳?”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矫诳心定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作是誓言:凡我所有施来求者随欲不空。如何今时而矫诳彼?’是为菩萨摩诃萨于来求者终不矫诳。”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我执、有情执乃至知者执、见者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我执、有情执乃至知者执、见者执。”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远离断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毕竟不生,无断义故,是...(第0001-0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如黑铁对赡部金。
时,天帝释白善现言:“今此三千大千世界欲、色诸天一切来集,咸皆渴仰欲闻大德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大德,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菩萨摩诃萨应住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具寿善现告帝释言:“善哉!憍尸迦,汝等诸天谛听!谛听!吾当承佛神力顺如来意,为诸菩萨摩诃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如菩萨摩诃萨所应住所应学。憍尸迦,汝诸天等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皆应发。憍尸迦,若入声闻、独觉正性离生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彼于生死流已作限隔故。是中设有能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心趣者我亦随喜。所以者何?诸胜士夫应更求上法,我于有情最妙善品不为碍故。
“憍尸迦,汝问‘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者,谛听!谛听!当为汝说。
“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思惟色无常,思惟受、想、行、识无常;思惟色苦,思惟受、想、行、识苦;思惟色无我,思惟受、想、行、识无我;思惟色不净,思惟受...(第0001-08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用无所得为方便修一切三摩地门。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修一切智;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修道相智;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修一切相智。
“憍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作如是观:‘唯有诸法互相缘藉,滋润增长遍满充溢,无我、我所。’复作是观:‘菩萨摩诃萨回向心不与菩提心和合,菩提心不与回向心和合,回向心于菩提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菩提心于回向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菩萨摩诃萨虽观诸法,而于诸法都无所见。’憍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问善现言:“大德,云何菩萨摩诃萨回向心不与菩提心和合?云何菩提心不与回向心和合?云何回向心于菩提心中无所有不可得?云何菩提心于回向心中无所有不可得?”
善现答言:“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回向心则非心,菩提心亦非心,若非心则不可思议,不应非心回向非心,亦不应非心回向不可思议,不应不可思议回向不可思议,亦不应不可思议回向非心。何以故?非心即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非心,如是二种俱无所有,无所有中无回向故。憍尸迦,若作是观,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赞善现言:“善哉!善哉!汝善能为诸菩萨摩诃萨...(第0001-08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天、极光净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及余无量有大威德诸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来至此随逐拥护,不为一切人非人等之所恼害,唯除宿世定恶业因现在应熟,或转重业现世轻受。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般若波罗蜜多大威神力,获如是等现世种种功德胜利,谓诸天等已发无上菩提心者,或依佛法已获殊胜利乐事者,敬重法故恒来至此,随逐拥护增其势力。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发无上正等觉心,恒为救拨诸有情故,恒为成熟诸有情故,恒不弃舍诸有情故,恒为利乐诸有情故,彼诸天等亦复如是,由此因缘常随拥护。”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七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五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觉知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并余十方无边世界,...(第0001-13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三十卷))
...菩提心者闻彼所说相似静虑波罗蜜多,心便迷谬失于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于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为他宣说相似精进波罗蜜多,初发无上菩提心者闻彼所说相似精进波罗蜜多,心便迷谬失于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精进波罗蜜多。
“憍尸迦,于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为他宣说相似安忍波罗蜜多,初发无上菩提心者闻彼所说相似安忍波罗蜜多,心便迷谬失于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于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为他宣说相似净戒波罗蜜多,初发无上菩提心者闻彼所说相似净戒波罗蜜多,心便迷谬失于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
“憍尸迦,于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为他宣说相似布施波罗蜜多,初发无上菩提心者闻彼所说相似布施波罗蜜多,心便迷谬失于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六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四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名说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
佛...(第0001-1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三十一卷~一百四十))
...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于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为他宣说相似净戒波罗蜜多,初发无上菩提心者闻彼所说相似净戒波罗蜜多,心便迷谬失于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
“憍尸迦,于当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为他宣说相似布施波罗蜜多,初发无上菩提心者闻彼所说相似布施波罗蜜多,心便迷谬失于中道,是故应以无所得慧及以种种巧妙文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六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四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名说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名说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第0001-1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三十一卷~一百四十))
...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名说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名说相似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多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若常若无常,说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说色若乐若苦,说受、想、行、识若乐若苦;说色若我若无我,说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说色若净若不净,说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若有能依如是等法修行般若,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复作是说:行般若者,应求色若常若无常,应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应求色若乐若苦,应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应求色若我若无我,应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应求色若净若不...(第0001-1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三十一卷~一百四十))
...、善女人等,如是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常若无常,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乐若苦,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我若无我,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净若不净。依此等法行般若者,我说名为行有所得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如前所说,当知皆是说有所得相似般若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静虑波罗蜜多,名说相似静虑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若常若无常,说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说色若乐若苦,说受、想、行、识若乐若苦;说色若我若无我,说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说色若净若不净,说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若有能依如是等法修行静虑,是行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说:行静虑者,应求色若常若无常,应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应求色若乐若苦,应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应求色若我若无我,应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应求色若净若不...(第0001-1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三十一卷~一百四十))
...、善女人等,如是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常若无常,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乐若苦,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我若无我,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净若不净。依此等法行静虑者,我说名为行有所得相似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如前所说,当知皆是说有所得相似静虑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精进波罗蜜多,名说相似精进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若常若无常,说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说色若乐若苦,说受、想、行、识若乐若苦;说色若我若无我,说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说色若净若不净,说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若有能依如是等法修行精进,是行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说:行精进者,应求色若常若无常,应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应求色若乐若苦,应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应求色若我若无我,应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应求色若净若不...(第0001-1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三十一卷~一百四十))
...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五十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四十一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九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安忍波罗蜜多,名说相似安忍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若常若无常,说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说色若乐若苦,说受、想、行、识若乐若苦;说色若我若无我,说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说色若净若不净,说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若有能依如是等法修行安忍,是行安忍波罗蜜多。复作是说:行安忍者,应求色若常若无常,应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应求色若乐若苦,应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应求色若我若无我,应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应求色若净若不...(第0001-1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五十卷))
...、善女人等,如是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常若无常,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乐若苦,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我若无我,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净若不净。依此等法行安忍者,我说名为行有所得相似安忍波罗蜜多。憍尸迦,如前所说,当知皆是说有所得相似安忍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净戒波罗蜜多,名说相似净戒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若常若无常,说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说色若乐若苦,说受、想、行、识若乐若苦;说色若我若无我,说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说色若净若不净,说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若有能依如是等法修行净戒,是行净戒波罗蜜多。复作是说:行净戒者,应求色若常若无常,应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应求色若乐若苦,应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应求色若我若无我,应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应求色若净若不...(第0001-1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五十卷))
...、善女人等,如是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常若无常,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乐若苦,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我若无我,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净若不净。依此等法行净戒者,我说名为行有所得相似净戒波罗蜜多。憍尸迦,如前所说,当知皆是说有所得相似净戒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布施波罗蜜多,名说相似布施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若常若无常,说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说色若乐若苦,说受、想、行、识若乐若苦;说色若我若无我,说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说色若净若不净,说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若有能依如是等法修行布施,是行布施波罗蜜多。复作是说:行布施者,应求色若常若无常,应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应求色若乐若苦,应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应求色若我若无我,应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应求色若净若不...(第0001-1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五十卷))
...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宣说真正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名为宣说真正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名说真正般若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般若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罗蜜多。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第0001-1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五十卷))
...蜜多。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般若,是修般若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般若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静虑波罗蜜多,名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第0001-1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五十卷))
...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精进波罗蜜多,名说真正精进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精进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于此精进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第0001-1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五十一卷~第一百六十卷))
...多。于此精进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精进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安忍波罗蜜多,名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安忍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于此安忍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第0001-1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五十一卷~第一百六十卷))
...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九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七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净戒波罗蜜多,名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第0001-1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五十一卷~第一百六十卷))
...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布施波罗蜜多,名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东胜身洲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东胜身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复次,憍尸迦,置四大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小千界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复次,憍尸迦,置小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中千界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复次,憍尸迦,置中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复次,憍尸迦,置此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复次,憍尸迦,置此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一切世界诸有情类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他广说,宣示开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演显了解释,分别义趣令其易解,复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令善通利、如理思惟,随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法门应正信解,若正信解则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能修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证得一切智法,若能证得一切智法则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增益圆满便证无上正等菩提。’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摩诃萨,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六十七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五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住菩萨不退转地。 |
|
|
|
|
|
|
|
譬如丈夫男根成就,有根缺者自称丈夫,彼有虚言而无实义;菩萨亦尔,退菩提心,但有虚名非真菩萨。如缺根者名半择迦,退菩提心名伪菩萨。是故菩萨初、中、后位,决定不退大菩提心,若退此心便非菩萨。”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若诸菩萨欲证...(第0001-59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八十一卷~第五百九十卷))
...是诸菩萨发趣大乘,已经百劫、或二百劫、或三百劫,展转乃至或七百劫。是诸菩萨修行大乘,经七百劫当得出离。是诸菩萨由此因缘,功德善根渐次增长。是诸菩萨方便善巧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虽深欢喜而无染著。是诸菩萨本性清净,闻说大乘深心欢喜。”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汝承佛力能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具如前说诸行、状、相,当知已久发趣大乘,如是菩萨摩诃萨众已于菩提心不退转。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不生欢喜,是诸菩萨发趣大乘当知未久。我于如是新趣大乘诸菩萨众,亦为宣说波罗蜜多相应法教,令勤修学渐当证得一切智智。”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甚奇!如来、应、正等觉于诸菩萨皆不弃舍。”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汝谓如来、应、正等觉唯不弃舍诸菩萨耶?汝今不应作如是见。何以故?舍利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不弃舍一切有情,一切如来、应、...(第0001-59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八十一卷~第五百九十卷))
...增语。又菩萨者,于一切法亦能如实如佛而知。云何菩萨如佛而知?谓如实知一切法性无实无生亦无虚妄。又诸菩萨于诸法性,非如愚夫异生所执,非如愚夫异生所得,如实而知故名菩萨。何以故?善勇猛,夫菩提者,无所执著、无所分别、无所积集、无所得故。
“又,善勇猛,非诸如来、应、正等觉于菩提性少有所得,以一切法不可得故,于法无得说名菩提。诸佛菩提应如是说而不如说,离诸相故。
“又,善勇猛,若诸菩萨发菩提心,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发菩提心。此是菩提,我今为趣此菩提故发修行心。’是诸菩萨有所得故不名菩萨,但可名为狂乱萨埵。何以故?善勇猛,由彼菩萨决定执有发起性故,决定执有所发心故,决定执有菩提性故。若诸菩萨发菩提心有所执著,但可名为于菩提心有执萨埵,不名真净发心菩萨。彼由造作发菩提心,是故复名造作萨埵,不名菩萨;彼由加行发菩提心,是故复名加行萨埵,不名菩萨。何以故?善勇猛,彼诸菩萨由有所取发菩提心,但可名为发心萨埵,不名菩萨。
“又,善勇猛,无实能发菩提心者,以菩提心不可发故,菩提无生亦无心故。彼诸菩萨唯执发心,不了菩提无生心义。
“又,善勇猛,若生平等性即实平等性,若实平等性即心平等性,若心平等性即是菩提。若于此中有如实性,即于此中无所分别。若有分别心及菩提,彼便执著心及菩提,由此二种发菩提心,当知不名真发心者。
“又,善勇猛,菩提与心非各有异,非于心内有实菩提,...(第0001-60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九十一卷~第六百卷))
...故发修行心。’是诸菩萨有所得故不名菩萨,但可名为狂乱萨埵。何以故?善勇猛,由彼菩萨决定执有发起性故,决定执有所发心故,决定执有菩提性故。若诸菩萨发菩提心有所执著,但可名为于菩提心有执萨埵,不名真净发心菩萨。彼由造作发菩提心,是故复名造作萨埵,不名菩萨;彼由加行发菩提心,是故复名加行萨埵,不名菩萨。何以故?善勇猛,彼诸菩萨由有所取发菩提心,但可名为发心萨埵,不名菩萨。
“又,善勇猛,无实能发菩提心者,以菩提心不可发故,菩提无生亦无心故。彼诸菩萨唯执发心,不了菩提无生心义。
“又,善勇猛,若生平等性即实平等性,若实平等性即心平等性,若心平等性即是菩提。若于此中有如实性,即于此中无所分别。若有分别心及菩提,彼便执著心及菩提,由此二种发菩提心,当知不名真发心者。
“又,善勇猛,菩提与心非各有异,非于心内有实菩提,非菩提内得有实心,菩提与心如实如理俱不可说是觉、是心。由如实觉,菩提与心俱不可得、无生不生,故名菩萨,亦名摩诃萨及如实有情。所以者何?以如实知非实有性。如实知谁非实有性?谓诸世间皆非实有,非实所摄,非实有生,但假安立。云何世间非实有生,但假安立?非实有者无实生故。以无实生及非实有故,说诸法无实无性。由如实知非实有性故...(第0001-60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九十一卷~第六百卷))
...众苦蕴名摩诃萨。
“又,善勇猛,若能远离大有情想名摩诃萨。彼于一切心及心所法虽无所得,而能了知心之本性。彼于菩提及菩提分法虽无所得,而能了知菩提本性。彼由此智,非于心内见有菩提,亦非离心见有菩提,非于菩提内见有实心,亦非离菩提见有实心。如是除遣无所修习、无所除遣,于所修习及所除遣俱无所得、无所恃怙、无所执著,虽不见有菩提心性,而能发起大菩提心。若能如是发菩提心,乃可名为真实菩萨。彼虽如是发菩提心,而于菩提无所引发。何以故?善勇猛,彼已安住大菩提故。若能如是无所执著,都不见有心及菩提生灭差别,亦不见有发心趣向大菩提者,无见无执、无所分别,当知已住无上菩提。若能如是无所执著,发起胜解及解脱心,当知名为真实菩萨。
“又,善勇猛,若诸菩萨不离心想及菩萨想发菩提心,彼远菩提非近菩提。
“又,善勇猛,若诸菩萨不见菩提有远有近,当知彼近无上菩提,亦名真发菩提心者。我依此义密意说言:若能自知无二相者,彼如实知一切佛法。所以者何?彼能证会我及有情俱无自性,即能遍知诸法无二,由能遍知诸法无二,定能了达我及有情与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理无差别。若能了知诸法无二,即能了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诸法无二,即能遍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我,即遍知三界。
“又,善勇猛,若遍知我,彼便能到诸法彼岸。云何名为诸法彼岸?谓一切法平等实性。若不得此亦不执此,若不得彼岸亦不...(第0001-60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九十一卷~第六百卷))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一切众生中生等心;一切众生中生等心已,得一切诸法等;得一切诸法等已,立一切众生于诸法等中。是菩萨摩诃萨,现世为十方诸佛所爱念,亦为一切菩萨、一切声闻、辟支佛所爱念。是菩萨在所生处,眼终不见不爱色,乃至意不觉不爱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三百比丘从座起,以所著衣上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尔时微笑,种种色光从口中出。
尔时,慧命阿难从座起,整衣服,合掌右膝著地,白佛言:“佛何因缘微笑?”
佛告阿难:“是三百比丘,从是已后六十一劫当作佛,皆号名大相。是三百比丘舍此身,当生阿閦佛国。及六万欲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弥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
是时,佛之威神故,此间四部众见十方面各千佛。是十方国土严净,此娑婆国土所不及。
尔时,十千人作愿:“我等修净愿行,修净愿行故当生彼佛世界。”
尔时,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而佛微笑,种种光从口中出。
阿难整衣服,合掌白佛:“佛何因缘微笑?”
佛告阿难:“汝见是十千人不?”
阿难言:“见。”
佛言:“是十千人于此寿终,...(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缘故,色见是妄见?何因缘故,受、想、行、识乃至转法轮见,是名妄见?”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方便故得色生见,用有所得故;得受、想、行、识乃至转法轮生见,用有所得故。是中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断诸见网故而为说法,用无所得故。”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言:“便说。”
须菩提言:“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何以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中亦不著,以是因缘故名摩诃萨。”
舍利弗语须菩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以来,终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舍利弗,若法无生无灭乃至无垢无净,是中无声闻心、无辟支佛心、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佛心。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说,一切智心、无漏心、不系心中亦不著。须菩提,色亦不著,受、想、行、识亦不著,四念处亦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著,何以但说是心不著?”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色亦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著。”
舍利弗语须菩提:“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诸声闻辟支佛心、诸佛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利弗所言,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漏不系性空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空无心故不著是心。须菩提,色无故不著色,受、想、行、识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故不著受,四念处无故不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不著十八不共法。”
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色无故,色中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十八不共法中不著。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不念有是心,亦不著是心,用一切法无所有故,以是故名摩诃萨。” 富楼那品第十五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言:“便说。”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言:“是菩萨大誓庄严,是菩萨发趣大乘,是菩萨乘于大乘,以是故,是菩萨名摩诃萨。”
舍利弗语富楼那言:“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
富楼那语舍利...(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踊边没,边踊中没。
尔时,佛微笑。须菩提白佛:“何因缘故笑?”
佛告须菩提:“如我于此国土说般若波罗蜜,东方无量阿僧祇国土中诸佛,亦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说是般若波罗蜜。”
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十二那由他诸天人得无生法忍。十方诸佛说是般若波罗蜜时,无量阿僧祇众生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天王品第二十七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等,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等,诸忉利天、须夜摩天王等,诸夜摩天、兜率陀天王等,诸兜率陀天、须涅蜜陀天王等,诸妙化天、婆舍跋提天王等,诸自在行天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三千大千世界诸梵天王等,乃至首陀婆诸天等,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
是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业报生身光明,于佛常光百...(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不照不现,譬如燋柱比阎浮檀金。
尔时,释提桓因白大德须菩提:“是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一切和合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义。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应住般若波罗蜜中?何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我今当承顺佛意,承佛神力,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如菩萨摩诃萨所应住般若波罗蜜中,诸天子,今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当发心。诸天子若入声闻正位,是人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与生死作障隔故。是人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亦随喜。所以者何?上人应更求上法,我终不断其功德。
“憍尸迦,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念色无常,念色苦,念色空,念色无我,念色如病、如败痈疮、如箭入身痛恼衰坏忧畏不安,以无所得故,受、想、行、识亦如是;眼、耳、鼻、舌、身、意、地种、水火风空识种观无常乃至忧畏不安,是亦无所得故。观色寂灭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受、想、行、识亦如是;观地种乃至识种寂灭离,不生不灭,不垢...(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聚灭,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修四念处,以无所得故,乃至修佛十力十八不共法,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行檀那波罗蜜,以无所得故;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观:但诸法诸法共相因缘润益增长分别校计,是中无我、无我所。菩萨回向心不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菩萨虽观一切法,亦无法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问大德须菩提:“云何菩萨回向心不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云何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回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非心,是非心相。非心相中不可回向。是非心相常非心相,不可思议相常不可思议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安慰诸菩萨摩诃萨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应报恩,不应不报恩。过去诸佛及诸弟子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示教利喜,世尊...(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心中,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菩萨虽观一切法,亦无法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问大德须菩提:“云何菩萨回向心不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云何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回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非心,是非心相。非心相中不可回向。是非心相常非心相,不可思议相常不可思议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安慰诸菩萨摩诃萨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应报恩,不应不报恩。过去诸佛及诸弟子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示教利喜,世尊尔时亦在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亦当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示教利喜,令得阿耨多罗...(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乃至无法有法空故,护持菩萨乃至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 散华品第二十九
尔时,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作是念:“慧命须菩提为雨法雨,我等宁可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须菩提及般若波罗蜜上。”即时,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及须菩提上,亦供养般若波罗蜜。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华悉周遍于虚空中,化成华台端严殊妙。
须菩提心念:“是诸天子所散华,天上未曾见如是华比,是华是化华,非树生华。是诸天子所散华,从心树生,非树生华。”
释提桓因知须菩提心所念,语须菩提言:“大德,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言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憍尸迦,是华若非生法,不名为华。”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大德,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识亦不生。”
须菩提言:“憍尸迦,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色;受、想、行、识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识,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檀那波罗蜜...(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几所人于佛决了?于法、于僧决了?”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人于佛法僧得不坏信少,于佛法僧无疑决了亦少。”
“憍尸迦,于汝意云何?阎浮提几所人,得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四无碍智、六神通?阎浮提几所人,断三结故得须陀洹道?几所人断三结,亦淫瞋痴薄故得斯陀含道?几所人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道?几所人断五上分结故得阿罗汉道?阎浮提几所人求辟支佛?几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中少所人得三十七品,乃至少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少所人信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少所人于佛无疑、于法无疑、于僧无疑,少所人于佛决了、于法决了、于僧决了。憍尸迦,亦少所人得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四无碍智、六神通。憍尸迦,亦少所人断三结得须陀洹、断三结亦淫瞋痴薄得斯陀含、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断五上分结得阿罗汉,少所人求辟支佛,于是中亦少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发心中亦少...(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少所人信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少所人于佛无疑、于法无疑、于僧无疑,少所人于佛决了、于法决了、于僧决了。憍尸迦,亦少所人得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四无碍智、六神通。憍尸迦,亦少所人断三结得须陀洹、断三结亦淫瞋痴薄得斯陀含、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断五上分结得阿罗汉,少所人求辟支佛,于是中亦少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发心中亦少所人行菩萨道。何以故?是众生前世不见佛、不闻法、不供养比丘僧,不布施、不持戒、不忍辱、不精进、不禅定、不智慧,不闻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不闻不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闻不修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亦不修一切智、一切种智。憍尸迦,以是因缘故,当知少所众生信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乃至少所众生求辟支佛道,于是中少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发心中少所众生行菩萨道,于是中亦少所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憍尸迦,我以佛眼见东方无量阿僧祇众生,发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菩萨道,是众生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若一、若二住阿毗跋致地,多堕声闻、辟支佛地,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闻般若波罗蜜,应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已,当书经卷恭...(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净居诸天——所谓无诳天、无热天、妙见天、喜见天、色究竟天,皆来到是处,见是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
“复次,憍尸迦,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是善男子、善女人应作是念:‘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我则法施已。’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诸恶不能得便,除其宿命重罪。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所谓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来到是处。何以故?憍尸迦,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救护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故。”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当知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来,及十方国土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
时,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大净光明,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我则法施已。’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诸恶不能得便,除其宿命重罪。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所谓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来到是处。何以故?憍尸迦,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救护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故。”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当知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来,及十方国土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
时,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大净光明,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异妙香,必知...(第0003-01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是人得具足檀那波罗蜜,乃至修般若波罗蜜时,不得智,不得所修智,是人得具足般若波罗蜜。憍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当为他人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何以故?憍尸迦,未来世当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说般若波罗蜜而说相似般若波罗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闻是相似般若波罗蜜失正道。善男子、善女人应为是人具足演说般若波罗蜜义,开示分别令易解。”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何等是相似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二 十善品第三十八之余
佛言:“有善男子、善女人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是为相似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是为相似般若波罗蜜?”
佛言:“善男...(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支佛道。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善男子,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读诵、解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辟支佛道故。四天下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众生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中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亦如是言:‘汝当随般若波罗蜜中学,当得一切智法;汝若得一切智法,汝便得修行般若波罗蜜增益具足;若得修行般若波罗蜜增益具足,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中,生诸初发意菩萨摩诃萨故。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亦如是。
...(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诸佛及诸善根及诸心不取相,是名以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菩萨摩诃萨不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尔时,弥勒菩萨问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善根不取相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以是事故,当知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中,应有般若波罗蜜方便力。若是福德离般若波罗蜜,不得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诸佛不可得,诸善根不可得,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不可得。于是中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思惟:‘过去诸佛及弟子身皆灭,诸善根亦灭。我今取相分别诸佛、诸善根及诸心,以是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所不许。’何以故?取相有所得故,所谓于过去诸佛取相分别。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以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有得,不应取相,如是回向。
“若有得取相回向,诸佛不说有大利益。何以故?是回向杂毒故。譬如美食杂毒,虽有好色、好香,为人...(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供给所须。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是因缘故,得福德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诸善根心不著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三 随喜品第三十九之余
“复次,须菩提,若三千大千国土中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一一众生,如恒河沙等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是菩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供给所须。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甚多,世尊,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以譬喻为比。世尊,若是福德有形者,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所不受。”
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虽尔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于诸善根心不著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是...(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蜜不灭。众生不可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知;色不可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知;乃至佛不可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知。众生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不成就;色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不成就;乃至佛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不成就。世尊,以是因缘故,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名为摩诃波罗蜜。” 信毁品第四十一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菩萨摩诃萨信解是般若波罗蜜者,从何处终来生是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来为几时?为供养几佛?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供养几佛来?为几时能随顺解深般若波罗蜜义?”
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供养十方诸佛来生是间。是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来,无量无边阿僧祇百千万亿劫。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常行六波罗蜜,供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诸佛,来生是间。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若见若闻般若波罗蜜,作是念:‘我见佛,从佛闻法。’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能随顺解深般若波罗蜜义,以无相无二无所得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可闻可见耶?”
佛告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无有闻者、无有见者,般若波罗蜜无闻无见诸法钝故,禅那波罗蜜、毗...(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无辟支佛道,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世尊,应礼是诸菩萨摩诃萨能大誓庄严。
“世尊,是人为众生大誓庄严勤精进,如为虚空大誓庄严勤精进。
“世尊,是人欲度众生如欲度虚空。
“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如为虚空等众生大誓庄严。
“世尊,是人大誓庄严,欲度众生为如举虚空。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得大精进力,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勇猛,为度如虚空等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世尊,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诸佛,譬如竹苇、甘蔗、稻麻、丛林,诸佛若一劫若减一劫常说法,一一佛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令入涅槃。世尊,是众生性,亦不减,亦不增。何以故?众生无所有故,众生离故。乃至十方世界中,诸佛所度众生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我如是说:‘是人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欲度虚空。’”
是时,有一比丘,作是言:“我礼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生、无法灭...(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勇猛,为度如虚空等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世尊,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诸佛,譬如竹苇、甘蔗、稻麻、丛林,诸佛若一劫若减一劫常说法,一一佛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令入涅槃。世尊,是众生性,亦不减,亦不增。何以故?众生无所有故,众生离故。乃至十方世界中,诸佛所度众生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我如是说:‘是人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欲度虚空。’”
是时,有一比丘,作是言:“我礼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生、无法灭,而有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而有诸须陀洹、诸斯陀含、诸阿那含、诸阿罗汉、诸辟支佛、有诸佛,而有佛宝、法宝、比丘僧宝,而有转法轮。”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何法?”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没不惊、不怖不畏。何以故?是人多亲近供养诸佛,多咨问诸佛,是人必能具足般若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具足四念处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
“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善根纯熟故,能多利益众生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我今为是善男子、善女人说应萨婆若法,过去诸佛亦为是善男子、善女人说应萨婆若法,以是因缘故,是人后生时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为他人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善男子、善女人皆一心和合,魔若魔民不能沮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况恶行人毁呰行深般若波罗蜜者能坏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是求菩萨道诸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得大法喜法乐,亦立多人于善根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我前立誓愿:‘我行菩萨道时,当度无数百千万亿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示教利喜,乃至阿毗跋致地受记。’我知其心,我亦随喜。是善男子、善女人亦于过去诸佛前立誓愿:‘我行菩萨道时当度无数百千万亿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示教利喜,乃至阿毗跋致地受记。’诸过去佛亦知其心而随喜。
“舍利弗,是诸善男子、善女人所为心大,所受色、声、香、味、触、法亦大,亦能大施,能大施已种大善根,种大善根已得大果报,为摄众生故受身,能于众生中舍内外所有物,以是善根因缘,发愿欲...(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毁呰行深般若波罗蜜者能坏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是求菩萨道诸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得大法喜法乐,亦立多人于善根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我前立誓愿:‘我行菩萨道时,当度无数百千万亿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示教利喜,乃至阿毗跋致地受记。’我知其心,我亦随喜。是善男子、善女人亦于过去诸佛前立誓愿:‘我行菩萨道时当度无数百千万亿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示教利喜,乃至阿毗跋致地受记。’诸过去佛亦知其心而随喜。
“舍利弗,是诸善男子、善女人所为心大,所受色、声、香、味、触、法亦大,亦能大施,能大施已种大善根,种大善根已得大果报,为摄众生故受身,能于众生中舍内外所有物,以是善根因缘,发愿欲生他方国土现在诸佛说深般若波罗蜜处,于诸佛前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已,亦于彼示教利喜百千万亿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白佛言:“希有,世尊!佛于过去、未来、现在法,无法不知,无法如相不知,众生之行无事不知。今佛悉知过去诸佛及菩萨、声闻,亦知今现在十方诸佛国土菩萨及声闻,亦知未来诸佛及菩萨、声闻。世尊,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勤求六波罗蜜,受持读诵乃至修行,有得有不得?”
佛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一心精进勤求,当得应六波罗蜜诸经。”
舍利弗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勤行者,...(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者,得是应六波罗蜜深经耶?”
佛语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得是应六波罗蜜深经。何以故?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与众生说法,示教利喜,令住六波罗蜜。以是因缘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后身转生,易得应六波罗蜜深经,得已如六波罗蜜所说修行精勤不息,乃至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魔事品第四十六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六波罗蜜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佛已赞叹说其功德。世尊,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求于佛道生诸留难?”
佛告须菩提:“乐说辩不即生,当知是菩萨魔事。”
须菩提言:“世尊,何因缘故,乐说辩不即生是菩萨魔事?”
佛言:“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难具足六波罗蜜,以是因缘故,乐说辩不即生是菩萨魔事。
“复次,须菩提,乐说辩卒起,当知亦是菩萨魔事。”
“世尊,何因缘...(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定、精进、忍辱、持戒、布施乃至一切种智所护故,当知是菩萨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
“须菩提,譬如有人年百二十岁年耆根熟,又有风冷热病若杂病。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能从床起不?”
须菩提言:“不能。”
佛言:“是人或有能起者云何?”
须菩提言:“是人虽能起,不能远行若十里、若二十里,以其老病故。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虽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守护故,当知是人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故。
“须菩提,如向老人百二十岁年耆根熟,又有风冷热病若杂病,是人而欲起行,有两健人各扶一掖,语老人言:‘莫有所难,随所欲至,我等二人终不相舍。’如是,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果,莫贪辟支佛道,莫贪菩萨法位,莫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可贪者。所以者何?诸法性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于一切性空法中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于一切性空法中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乐世间故,为救世间故,为世间归故,为世间依处故,为世间洲故,为世间究竟道故,为世间将导故,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六道众生,著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众生种种忧苦愁恼,著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救众生生死中种种苦,亦为断是苦故而为说法,众生闻法渐以三乘而得度脱。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心。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六道众生,著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众生种种忧苦愁恼,著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救众生生死中种种苦,亦为断是苦故而为说法,众生闻法渐以三乘而得度脱。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归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众生生老病死相、忧悲愁恼法,著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归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一切法无依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无依处?”
...(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救众生生死中种种苦,亦为断是苦故而为说法,众生闻法渐以三乘而得度脱。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归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众生生老病死相、忧悲愁恼法,著无畏岸涅槃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归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一切法无依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无依处?”
佛言:“色不相续即是色无生,色无生即是色不灭,色无灭即是色无依处,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究竟道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如是法,色究竟相非是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一切法无依处。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无依处?”
佛言:“色不相续即是色无生,色无生即是色不灭,色无灭即是色无依处,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究竟道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如是法,色究竟相非是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非是一切种智。须菩提,如究竟相一切法相亦如是。”
须菩提言:“世尊,若一切法相如究竟相者,云何诸菩萨摩诃萨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世尊,色究竟相中无有分别,受、想、行、识究竟相中无有分别,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中无有分别,所谓是色,是受、想、行、识,乃至是一切种智。”
...(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至一切种智究竟相中无有分别,所谓是色,是受、想、行、识,乃至是一切种智。”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色究竟相中无有分别,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中无有分别,所谓是色乃至是一切种智。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难事,如是观诸法寂灭相而心不没不却。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是诸深法,我应如是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寂灭微妙法当为众生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究竟道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譬如江河大海,四边水断,是名为洲。须菩提,色亦如是前后际断,受、想、行、识前后际断,乃至一切种智前后际断,以是前后际断故,一切法亦断。须菩提,是一切法前后际断故,即是寂灭,即是妙宝,所谓空无所得爱尽无余离欲涅槃。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寂灭微妙法为众生说。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譬如江河大海,四边水断,是名为洲。须菩提,色亦如是前后际断,受、想、行、识前后际断,乃至一切种智前后际断,以是前后际断故,一切法亦断。须菩提,是一切法前后际断故,即是寂灭,即是妙宝,所谓空无所得爱尽无余离欲涅槃。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寂灭微妙法为众生说。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十二入、十八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十二入、十八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色趣空,说受、想、行、识趣空,乃至说一切种智趣空。为众生说色非趣非不趣。何以故?是色空相非趣非不趣。说受、想、行、识非趣非不趣。何以故?是受、想、行、识空相非趣非不趣,乃至一切种智非趣非不趣。何以故?是一切种智空相非趣非不趣。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一切法趣空,是趣不过。何以故?空中趣不趣不可得故。须菩...(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事,心不异不惊,益复欢喜,作是念:‘是比丘益我不少,为我说障道法。是障道法不得须陀洹道,乃至不得阿罗汉、辟支佛道,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恶魔知是菩萨心不没不惊,即于是处化作多比丘,语菩萨言:‘此皆是发意求佛道菩萨,今皆住阿罗汉地。是辈尚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云何能得?’若菩萨摩诃萨即作是念:‘此是恶魔说似道行。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应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不应堕声闻、辟支佛道中。’复作是念:‘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毗跋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若菩萨能如佛所说,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心乃至一切种智,是菩萨终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觉知魔事,亦不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行...(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世尊,是恶心乃经尔所劫数,于其中间宁得出除不?”
佛言:“阿难,我虽说求菩萨道及声闻人得出罪。阿难,若求菩萨道人共诤斗、瞋恚、骂詈、怀恨不悔不舍者,我不说有出,必当更尔所劫数,若不舍一切种智然后乃大庄严。阿难,若是菩萨斗诤、瞋恚、骂詈便自改悔,作是念:‘我为大失,我当为一切众生下屈,今世后世皆使和解。我当忍受一切众生履践,如桥梁,如聋,如哑,云何以恶语报人?我不应坏是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应当度是一切苦恼众生,云何当起瞋恚?’”
阿难白佛言:“世尊,菩萨菩萨共住云何?”
佛告阿难:“菩萨菩萨共住,相视当如世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是我真伴,共乘一船。彼学我学,所谓檀那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若是菩萨杂行,离萨婆若心,我不应如是学。若是菩萨不杂行,不离萨婆若心,我亦应如是学。’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者,是为同学。” 等学品第六十三...(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乃至行一切种智,无真实法不可得,何况真实法?”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作是念:“诸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如深般若波罗蜜所说义,行于等法不作实际证,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应当为作礼。”
须菩提语诸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等法不证声闻、辟支佛地不为难。诸菩萨摩诃萨大庄严‘我当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知众生毕竟不可得而度众生,是乃为难。诸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我当度一切众生。’众生实不可得,是人欲度众生如欲度虚空。何以故?虚空离故当知众生亦离,虚空空故当知众生亦空,虚空无坚固当知众生亦无坚固,虚空虚诳当知众生亦虚诳。诸天子,以是因缘故,当知菩萨所作为难,为利益无所有众生故而大庄严,是人为众生结誓,为欲与虚空共斗。是菩萨结誓已,亦不得众生而为众生结誓。何以故?众生离故当知大誓亦离,众生虚诳故当知大誓亦虚诳。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法心不惊不没...(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一切法如已,住一切法如得自在;住一切法如得自在已,善知一切众生根;善知一切众生根已,知一切众生根具足;知一切众生根具足已,亦知一切众生业因缘;知一切众生业因缘已,得愿智具足;得愿智具足已,净三世慧;净三世慧已,饶益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已,净佛国土;净佛国土已,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轮;转法轮已,安立众生于三乘,令入无余涅槃。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功德自利利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深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为作礼。”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为作礼。”
“世尊,是初发意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几所福德?”
佛告须菩提:“若千世界中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意,于汝意云何?其福多不?”
须菩提言:“...(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佛,得无所有故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一切贤圣皆以得无所有故有名。一切有为作法无所有性,乃至无有如毫末许所有。’是菩萨摩诃萨闻是已作是念:‘若一切法无有性,得无所有性故是佛,乃至得无所有性故是须陀洹,我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得,一切法常无有性,我何以不发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一切众生行于有相,当令住无所有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思惟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度一切众生故。菩萨摩诃萨所行、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者,如过去诸菩萨摩诃萨所行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新发意菩萨应学六波罗蜜,所谓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若行檀那波罗蜜时,自行布施,亦教人布施,赞叹布施功德,欢喜赞叹行布施者,以是布施因缘故得大财富。是菩萨远离悭心,布施众生食饮、衣服、香华、璎珞、房舍、卧具、灯烛,种种资生...(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布施随其所须,饮食、衣服、车马、香华、璎珞,种种所须尽给与之。若供养佛、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等无异,若施入正道中,人及凡人下至禽兽,皆无分别等一布施。何以故?一切法不异不分别故。是菩萨无异无别,布施已当得无分别法报,所谓一切种智。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见乞丐者,若生是心‘佛是福田,我应供养。禽兽非福田,不应供养’,是非菩萨法。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作是念‘是众生应以布施饶益,是不应布施是众生’。布施因缘故,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乃至以是布施因缘以三乘法度之,令入无余涅槃。若众生来从菩萨乞,亦不生异心分别,应与是,不应与是。何以故?是菩萨为是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分别简择,便堕诸佛、菩萨、辟支佛、学无学人、一切世间天及人呵责处:‘谁请汝救一切众生,汝为一切众生舍、一切众生护、一切众生依而分别简择应与不应与?’
“复次,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若人、若非人来欲求乞菩萨身体肢节,是时不应生二心——若与、若不与。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受身,众生来取,何可不与?我以饶益众生故受是身,众生不乞自应与之,何况乞而不与?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如...(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云何有法?以是法故,分别说是凡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无性、无实、无根本,云何知是凡夫人乃至是佛?”
佛告舍利弗:“凡夫人所著处,色有性有实不?”
“不也,世尊。 |
|
|
|
|
|
|
|
”
“但以颠倒心故,受、想、行、识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诸法无性无根本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诸法无性无根本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诸法根本住中退没生懈怠心。舍利弗,今诸法根本,实无我,无所有,性常空,但颠倒愚痴故,众生著阴入界。是菩萨摩诃萨见诸法无所有、性常空、自相空时,行般若波罗蜜自立,如幻师为众生说法,悭者为说布施法,破戒者为说持戒法,瞋者为说忍辱法,懈怠者为说精进法,乱者为说禅定法,愚痴者为说智慧法,令众生住布施乃至智慧,然后为说圣法能出苦,用是法故得须陀洹果,...(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萨自行布施亦教他人行布施,赞叹布施法,欢喜赞叹行布施者。是菩萨如是布施已,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若作小王、若转轮圣王,是时以四事摄取众生。何等四?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四事摄取众生已,众生渐渐住于戒、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三昧,得入正位中,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若得辟支佛道,若教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言:‘诸善男子,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耳。何以故?无有定法众生所著处,但颠倒故众生著处。是故汝等自离生死,亦当教他离生死,汝等当发心能自利益,亦当得利益他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檀那波罗蜜。是行檀那波罗蜜因缘故,从初发意以来终不堕恶道,常作转轮圣王。何以故?随其所种得大果报。是菩萨作转轮圣王时,见有乞者不作是念‘我为余事故受转轮圣王果’,但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是时作是言:‘此是汝物,汝自取之,莫有...(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因缘故破戒,我当与汝作具足因缘,若布施乃至智慧,及种种资生所须。’是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利益众生,令行十善,远离十不善道。是诸众生持诸戒、不破戒、不缺戒、不浊戒、不杂戒、不取戒,渐以三乘而得尽苦。尸罗波罗蜜为首如檀那波罗蜜说,余四波罗蜜亦如是。”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九 净佛国品第八十二
尔时,须菩提作是念:“何等是菩萨摩诃萨道,菩萨住是道能作如是大誓庄严?”
佛知须菩提心所念,告须菩提:“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三十七助道法是菩萨摩诃萨道,十八空是菩萨摩诃萨道,八解脱、九次第定是菩萨摩诃萨道,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萨摩诃萨道,一切法亦是菩萨摩诃萨道。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颇有法菩萨所不学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无有法菩萨所不应学者。何以故?若菩萨不学一切法,不能得一切种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云何言菩萨学一切法?将无世尊无...(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罗蜜如?通达实谛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直入菩萨位中?”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实见诸法,见已得无所有法,得无所有法已见一切法空,四圣谛所摄、四圣谛所不摄法皆空,若如是观,是时便入菩萨位中。是为菩萨住性地中不从顶堕,用是顶堕故堕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住性中,能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菩萨住是初定地中分别一切诸法,通达四圣谛,知苦不生缘苦心,乃至知道不生缘道心,但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观诸法如实相。”
“世尊,云何观诸法如实相?”
佛言:“观诸法空。”
“世尊,何等空观?”
佛言:“自相空。是菩萨用如是智慧观一切法空,无法性可见,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无性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诸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亦非阿罗汉所作,亦非向道人所作,亦非得果人所作,亦非菩萨所作。但众生不知不见诸法如实相,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不净,不实语者亦不垢不净?”
佛告须菩提:“是诸法平等相,我说是净。须菩提,何等是诸法平等?所谓如,不异不诳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有佛无佛法性常住,是名净。世谛故说非最第一义,最第一义过一切语言论议音声。”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不可说,如梦、如响、如焰、如影、如幻、如化,云何菩萨摩诃萨用是如梦、如响、如焰、如影、如幻、如化法,无有根本定实,云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我当具足檀那波罗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罗蜜。我当具足神通波罗蜜,具足智波罗蜜,具足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具足八圣道分。我当具足三解脱门、八解脱、九次第定。我当具足佛十力,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我当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具足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我当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知诸众生心如应说法’?”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汝所说诸法,如梦、如响、如焰、如影、如幻、如化...(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品第二
尔时,释提桓因与四万天子俱在会中,四天王与二万天子俱在会中,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与万梵天俱在会中,乃至净居天众无数千种俱在会中。是诸天众业报光明,以佛身神力,光明故皆不复现。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是诸无数天众皆共集会,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义,菩萨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及诸天众:“憍尸迦,我今当承佛神力说般若波罗蜜。若诸天子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应当发。若人已入正位,则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已于生死作障隔故。是人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亦随喜,终不断其功德。所以者何?上人应求上法。”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劝乐诸菩萨。”
须菩提言:“世尊,我当报佛恩。如过去诸佛及诸弟子,教如来住空法中,亦教学诸波罗蜜,如来学是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今亦当如是护念诸菩萨,以我护念因缘故,诸菩萨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一心听菩萨住般若波罗蜜:
...(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阎浮提人不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为不知得如是大利益耶?”
佛言:“憍尸迦,于意云何?阎浮提有几所人于佛得不坏信?几所人于法、于僧得不坏信?”
释提桓因言:“少所人,于佛得不坏信,于法、于僧得不坏信。世尊,阎浮提少所人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得辟支佛者转复减少,能行菩萨道者亦复转少。”
“如是,如是,憍尸迦,阎浮提少所人于佛得不坏信,乃至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者亦复转少。
“憍尸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中若一若二住阿毗跋致地,是故当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能受持读诵、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人作是念:‘过去诸佛行菩萨道时,从是中学,我等亦应于是中学,般若波罗蜜是我大师。’
“憍尸迦,若我现在,若我灭后,菩萨常应依止般若波罗蜜。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我灭后,以供养如来故起七宝塔,尽其形寿,以好华香、涂香、末香、衣服、幢幡供养是塔。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令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佛言:“憍尸迦,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得书写读诵,作是言:‘汝当得是应般若波罗蜜功德。’其福甚多。何以故?汝随学是法,当得萨婆若法,随得萨婆若法,当随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复次,憍尸迦,若满阎浮提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之,令得书写读诵,是人以是因缘,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佛言:“憍尸迦,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一阿毗跋致菩萨,作是念:‘是菩萨于是中学,当能修习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般若波罗蜜增广流布。’福多于彼。
“憍尸迦,置是阎浮提及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之,令得书写读诵。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一阿毗跋致菩萨,作是念:‘是菩萨于是中学,当能修习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般若波罗蜜增广流布。’福多于彼。
“复次,憍尸迦,阎浮提所有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之为...(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之,令得书写读诵。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一阿毗跋致菩萨,作是念:‘是菩萨于是中学,当能修习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般若波罗蜜增广流布。’福多于彼。
“复次,憍尸迦,阎浮提所有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之为解其义。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佛言:“憍尸迦,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一阿毗跋致菩萨为解其义,福多于彼。
“憍尸迦,置是阎浮提及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乃至教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之,为解其义。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一阿毗跋致菩萨,为解其义,福多于彼。
“复次,憍尸迦,阎浮提所有众生皆是阿毗跋致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义教之。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回向处亦无系。若能如是回向,则不杂毒。若不如是回向,名为邪回向。菩萨回向法,如三世诸佛所知回向,我亦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正回向。”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作佛事。须菩提,若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行慈悲喜舍心、四禅、四无色定、五神通,不如是菩萨回向福德最大、最胜、最上、最妙。
“复次,须菩提,若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一一菩萨于恒河沙等劫,以有所得心供养如恒河沙等世界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乐具,如是一一菩萨皆于恒河沙等劫,以有所得心供养是诸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乐具。于意云何?是诸菩萨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不可譬喻。若是福德有形,恒河沙等世界所不能受。”
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若菩萨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故,能以是福德回向,于前有所...(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乃至自书,若使人书,书已受持读诵,以是因缘其福甚多。舍利弗,如来灭后般若波罗蜜当流布南方,从南方流布西方,从西方流布北方。舍利弗,我法盛时无有灭相,北方若有乃至书写受持供养般若波罗蜜者,是人亦为佛眼所见、所知、所念。”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后五百岁时,般若波罗蜜当广流布北方耶?”
“舍利弗,后五百岁当广流布北方。其中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修习,当知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北方当有几所菩萨能受持读诵修习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北方虽多有菩萨能读听受般若波罗蜜,少能诵利修习行者,是人得闻亦不惊不怖,是人曾已见佛咨请问难。当知是人为能具足行菩萨道,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能利益无量众生。何以故?舍利弗,我为是善男子、善女人,说应萨婆若法,是人转身,亦复乐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心和同,乃至魔王不能坏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闻般若波罗蜜,心大欢喜,心得清净,令多众生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根。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我前作是言:‘我等行菩萨道,常当以法示教利喜无量百千万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我观其心则生随喜,是人行菩萨道,当以法示教利喜无量百千万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心乐大乘,愿生他方现在佛前说法之处,于彼续复广闻说般若波罗蜜,于彼佛土,亦复以法示教利喜无量百千万众生,令住阿...(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三菩提,有信乃至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但以是诸功德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譬如老人,年百二十而有杂病风寒冷热。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能从床起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是人或时能起?”
“世尊,假令能起,不能远行若十里、二十里。何以故?是人已为老病所侵,虽复能起不能远行。”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有精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乃至有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未得萨婆若,中道退转,堕声闻、辟支佛地。
“须菩提,是百二十岁老人,若有风寒冷热之病,欲从床起,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安慰之言:‘随意所至,我等好相扶持,勿惧中道有所坠落。’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乃至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当知是菩萨不中道退转,能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如品第十五 ...(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所有布施,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善男子,亦莫贪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色是,若受、想、行、识是。何以故?是萨婆若非可著者。善男子,汝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勿生贪著,若色是,若受、想、行、识是。何以故?善男子,是萨婆若非可著者。汝善男子,亦勿贪著声闻、辟支佛道。’须菩提,如是新发意菩萨,应渐教令入深般若波罗蜜。”
“世尊,诸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为甚难。”
“如是,如是,须菩提,如诸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为甚难。是人为安隐世间故发心,为安乐世间故发心:‘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世间作救,为世间作归,为世间作舍,为世间作究竟道,为世间作洲,为世间作导师,为世间作趣。’须菩提,云何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世间作救?菩萨为断生死中诸苦恼故,说法救众生于苦恼,须菩提,是名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世间作救。云何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世间作归?众生生法、老...(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是女人于何处初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根?”
“阿难,是女人于燃灯佛所初种善根,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持金华散燃灯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尔时我以五茎华散燃灯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知我善根淳淑,即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时此女人闻我受记,即发愿言:‘我亦如是,于未来世当得受记,如今是人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阿难,是人于燃灯佛所初种善根,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难白佛言:“世尊,是人则为久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
佛言:“如是,阿难,是人久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应习空?云何应入空三昧?”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应观色空,应观受、想、行、识空,应以不散心观,法无所见亦无所证。”
须菩提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不应证空,云何菩萨入...(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为净,是中实无有净,亦无有受净者。菩萨如是行,名为行般若波罗蜜。”
“世尊,若菩萨如是行,则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若菩萨如是行者,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降伏。世尊,菩萨如是行者,胜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住无胜处。世尊,无胜菩萨昼夜行是应般若波罗蜜念,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假令阎浮提所有众生一时皆得人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心已尽形布施,以是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菩萨乃至一日行应般若波罗蜜念,其福胜彼。随喜菩萨行,应般若波罗蜜念,能为一切众生而作福田。何以故?唯除诸佛,其余众生无如是深慈心。如菩萨摩诃萨,诸菩萨因般若波罗蜜,能生如是慧;以是慧见一切众生受诸苦恼,如被刑戮,菩萨即得大悲之心;得大悲已,以...(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六波罗蜜,若于阿毗跋致,若于一生补处随喜,是人为得几所福德?”
“憍尸迦,须弥山王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人不能于是诸心随喜者,则为魔之所著,当知是为魔之眷属;不能于是诸心随喜者,当知是人于魔天命终来生此间。何以故?是诸心皆能破诸魔事,是人随喜福德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以是故,应于是诸心而生随喜。”
“如是,如是,憍尸迦,若人于是诸心随喜,当知是人疾得值佛,是人以是随喜福德善根故在所生处,常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闻诸恶音声,亦不堕于诸恶道中,常生天上。何以故?是人随喜,为欲利益无量无边众生故。是随喜心渐渐增长,能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灭度无量众生。憍尸迦,以是因缘当知是人,于是诸心随喜...(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竭菩萨。萨陀波仑菩萨以种种华香、璎珞、幡盖、衣服、金银宝花,作诸伎乐,供养般若波罗蜜已,向昙无竭菩萨所,复以种种华香、璎珞、碎末栴檀、金银宝华,供养法故散昙无竭菩萨上,即住虚空合成宝盖,其盖四边垂诸宝幡。
“萨陀波仑菩萨及五百女人,见此神力心大欢喜,作是念:‘未曾有也!昙无竭大师神力乃尔,未成佛道,神通之力尚能如是,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五百女人敬重昙无竭菩萨,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以是善根因缘,于未来世当得作佛。行菩萨道时亦得如是功德,如今昙无竭菩萨。供养、恭敬、尊重般若波罗蜜,为人演说,成就方便力,亦如昙无竭菩萨。’萨陀波仑及五百女人头面礼昙无竭菩萨足,合掌恭敬却住一面。
“萨陀波仑白昙无竭菩萨言:‘我本求般若波罗蜜时,于空林中闻空中声言:“善男子,从是东行,当得闻般若波罗蜜。”我即东行,东行不久便作是念:“我云何不问空中声,去当远近?从谁得闻般若波...(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现,三千大千世界草木华树,悉皆倾向昙无竭菩萨,诸树皆出非时妙华。
“释提桓因及四天王,于虚空中雨天名华、天末栴檀,散昙无竭菩萨上,语萨陀波仑菩萨言:‘因仁者故,我等今日闻第一义,一切世界所难值遇,贪身见者所不能及。’
“尔时,萨陀波仑菩萨白昙无竭菩萨:‘何因缘故地大震动?’
“昙无竭言:‘以汝向问是诸如来无来无去,我答汝时,有八千人得无生法忍,八十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万四千众生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萨陀波仑菩萨心即欢喜,作是念:‘我今则为大得善利,闻般若波罗蜜中无来无去,利益如是无量众生,我之善根已为具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疑悔,必当作佛。’萨陀波仑闻法生欢喜因缘,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作是念:‘我今当以何物供养昙无竭菩萨?’
“释提桓因知萨陀波仑心所念,即以天曼陀罗华与萨陀波仑,作是言:‘汝以是华供养昙无竭菩萨。善...(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掌赞叹。无量乾闼婆以妙音乐而供养佛。其夜叉众散诸妙华。
十方无量无边国土诸佛世尊,皆放眉间白毫光明,照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其三千大千世界幽暗之处,日月不照悉蒙光明,照世界已还至佛所,右绕三匝从佛顶入。
无量百千婆罗门、刹利、居士、长者,以涂香、末香、幡华、幢盖而供养佛。
尔时,众中七十二亿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得远尘垢法眼净,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离文字无语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法?”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说法:为修习佛法故而说佛法毕竟不可得,为成熟诸波罗蜜而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为清净菩提而菩提毕竟不可得,为涅槃离欲灭而涅槃离欲灭毕竟不可得,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而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毕竟不可得,为辟支佛而辟支佛毕竟不可得,为...(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具巧方便故。”
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所谓无量菩萨摩诃萨具慈、悲、喜、舍,不舍众生常能利益。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具无边慈、无分别慈、法慈、不息慈、不恼慈、利益慈、平等慈、遍益慈、出世慈,成就如是等大慈。”
“世尊,云何大悲?”
佛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众生苦恼无归依处即为济拔,发菩提心勤求正法,既自得已为众生说,其悭贪者教行布施,无戒破戒教令持戒,恶性之人教行忍辱,懒惰懈怠教令精进,散乱之人教行禅定,愚痴之人教行般若。为度众生虽遭苦恼,终不舍离菩提之心,是名大悲。”
“世尊,云何大喜?”
佛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思惟:‘三界炽然,我已出离故生欢喜。久相系著生死之绳,我已割断故生欢喜。种种觉观及诸取相,于生死海我已得出故生欢喜。无始竖立我慢之...(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在欲界,示现出世利益众生。何以故?善方便故。
“大王,菩萨不生空世界中,此处无佛,不闻正法,不供养僧。何以故?菩萨生处必具三宝宿愿强故。
“菩萨若闻恶世界名即生厌离,修行寂静心不懈怠,以一切善灭诸恶法。
“大王,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不生难处。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况复觉时!何以故?一切菩萨生于此心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无此心则无有佛,无佛无法,无法无僧,由此心故得有三宝及以天人。菩萨摩诃萨常离谄曲,质直柔和,其心清净不疑佛法,欲听受者不秘深义,离法嫉妒远三塗业,于初中后无有异相,行不违言护持大乘,见同学者则生恭敬,劝他修习赞叹大乘,于说法师常生佛想,近善知识远离恶友。
“大王,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如是成就菩提之心,因由此心得宿命智。何以故?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护持正法修清净戒,远离恶业障碍永...(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易化众生说诸禅定及无量心;若闻生天而受化者则为说乐;因声闻法而受化者为说诸谛;辟支佛法而受化者为说因缘;以菩萨法而受化者为说净心及大悲法;修行菩萨则应为说功德智慧;阿鞞跋致诸菩萨等则应为说清净佛国;一生补处则应为说庄严道场;应以佛说而受化者则为相续次第而说。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清净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得诸自在,说法利益无有空过。”
说是菩萨自在法门时,众中三万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欣然微笑,诸佛法尔若微笑时,面门即放诸大光明,青黄赤白紫玻瓈色,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至阿迦尼吒还归佛所,右绕三匝从佛顶入。
尔时,大智舍利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无大因缘,则不现此希有瑞相。世尊今者放是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为何因缘?愿世尊说。”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善男子,此...(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聋哑、痀背裸形、诸根缺者,皆悉具足二十八相庄严其身,佛寿八小劫,人天之众无中夭者。
“善男子,彼佛世尊有如是等无量功德,若欲说法先放光明照曜国土,其诸菩萨遇斯光者,即知世尊将欲说法,我等今者宜应往听。尔时,诸天为彼世尊,敷狮子座高百由旬,种种严饰无量供养,世尊座上为众说法,彼诸菩萨聪明利根,一闻悟解无我、我所,饮食资粮应念即得。”
说是胜天王授记法门时,众中五万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未来生彼国土。
尔时,胜天王闻佛世尊为其授记,心大欢喜得未曾有,踊在虚空高七多罗树。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诸天伎乐不鼓自鸣,散众天华以供养佛及胜天王。
时,胜天王从空中下,头面礼佛,退坐一面。 现相品第七
尔时,大智舍利弗白胜天王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法性即应坐道场转法轮,何因缘故先修苦行降伏恶魔?”
尔时,胜天王答舍利...(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 又问:“著何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
又问:“虚妄分别,以何为本?”
答曰:“攀缘为本。”
又问:“何所攀缘?”
答曰:“缘色、声、香、味、触、法。”
又问:“云何不缘?”
答曰:“若离爱取,则无所缘,以是义故,如来常说诸法平等。”
说此法门时,众中五千比丘得远尘离垢法眼净,一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云何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即能发心,皆悉成就得不退转,行常胜进而无堕落?”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谛听!善思念之,当为王说,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行得胜进无有退堕。”
胜天王言:“善哉!世尊,唯然愿闻。”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以清净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具足正信,亲近贤圣乐闻正法,远离嫉妒无有悭吝,常修寂静好行布施,心无隔碍恒离秽浊,正信业果心不疑惑知黑白...(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云何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即能发心,皆悉成就得不退转,行常胜进而无堕落?”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谛听!善思念之,当为王说,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行得胜进无有退堕。”
胜天王言:“善哉!世尊,唯然愿闻。”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以清净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具足正信,亲近贤圣乐闻正法,远离嫉妒无有悭吝,常修寂静好行布施,心无隔碍恒离秽浊,正信业果心不疑惑知黑白报,设为身命不应作者终不为之。
“大王,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则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邪见,心常系念此十善法。
“大王,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若见沙门、婆罗门正行精进戒品清洁,多闻解义常起正念,心性调伏寂静不散,口...(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阿婆柂祢 婆柂跋多 跋多羺莎 履裒多羺悉 蜜履底 提婆多 羺悉蜜履底
“若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一切众生皆得安隐。
“大王,此大神咒,三世诸佛为护正法拥护天王、人王,宜应诵持,怨贼、恶难、魔障正法皆悉消灭,诸佛如来为令正法久住世故,护天人王使其护法。”
说是般若波罗蜜神咒法门时,一切天宫、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众中八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胜天王以七宝网弥覆佛上,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何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移动?”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无碍大慈、无厌大悲成办大事,勤加精进学空三昧,修平等智以方便力则能通达清净大智,明了如实三世平等无有障碍,履三世佛所行之道。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移动。”
胜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闻佛不思议事,不怖不畏,不惊不悔?”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宜应具足般若,具足阇那,近善知识乐闻深法,了知诸法皆悉如幻,悟世非常,心不住著犹如虚空,知一切法生必有灭。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法闻佛不思议事,不怖不畏,不惊不悔。”
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处而得自在...(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刚自体坚密,刀不能斫,火不能烧,水不能烂,毒不能害;菩萨摩诃萨方便智慧,声闻、缘觉及诸外道,一切烦恼所不能坏。世尊,如清水珠,若在浊水即为之清;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珠,能使一切众生烦恼悉得清净。世尊,譬如妙药珠宝,毒不共居能消众毒;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方便,不与一切烦恼共俱悉能断灭。世尊,以是因缘,一切诸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
“文殊师利,进力菩萨说是法门时,众中八千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文殊师利,过去多闻佛所进力菩萨,今胜天王是。”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坚固力拥护正法?”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宁弃身命,不舍正法,于他卑恭不起憍慢,无势力人之所耻辱其心能忍,饥渴众生即便惠施最胜饮食,在厄难者施其无畏,于诸疾病如法疗治,贫穷众生令丰财宝,诸佛塔庙白灰泥涂,恶事则掩...(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五卷
...出何法?”
佛言:“流出圣正见。”
“世尊,身心离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三昧神通。”
“世尊,圣道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圣果。”
“世尊,信乐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成就诸解脱。”
“世尊,佛生流出何法?”
佛言:“流出一切助菩提法。”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佛生?”
佛告胜天王言:“如发菩提心。”
“世尊,云何发菩提心?”
佛言:“大王,如生大悲。”
“世尊,云何生大悲?”
佛言:“不舍一切众生?”
“世尊,云何不舍一切众生?”
佛言:“如不舍三宝。”
“世尊,谁不舍三宝?”
佛言:“无烦恼者。”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修伽陀!诸佛世尊如是秘密甚深微妙,常说一切法空,无生无灭寂静,不破所修善恶果报,远离断常。
“世尊,于...(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结跏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 护念付嘱分第二
尔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慧命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住分第三
“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须菩提,如是无量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世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疑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断疑分第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燃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
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说诸法断灭相。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
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
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于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住道分第十一
“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跏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现前。
时,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坐一面。
尔时,净命须菩提于大众中共坐聚集。时,净命须菩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觉知,善护念诸菩萨摩诃萨,由无上利益故;善付嘱诸菩萨摩诃萨,由无上教故。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乘,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发起菩萨心?”
净命须菩提作是问已,尔时,世尊告须菩提:“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善男子,如来善护念诸菩萨摩诃萨,无上利益故;善付嘱诸菩萨摩诃萨,无上教故。须菩提,是故汝今一心谛听,恭敬善思念之,我今当为汝说。如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乘,如是应住,如是修行,如是发心。”
须菩提言:“唯然,世尊!”
佛告须菩提:“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行菩萨乘,应如是发心:‘所有一切众生类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乃至众生界及假名说,如是众生我皆安置于无余涅槃。如是涅槃无量众生已,无一众生被涅槃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想,即不应说名为菩萨。何以...(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提心,行菩萨乘,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发起菩萨心?”
净命须菩提作是问已,尔时,世尊告须菩提:“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善男子,如来善护念诸菩萨摩诃萨,无上利益故;善付嘱诸菩萨摩诃萨,无上教故。须菩提,是故汝今一心谛听,恭敬善思念之,我今当为汝说。如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乘,如是应住,如是修行,如是发心。”
须菩提言:“唯然,世尊!”
佛告须菩提:“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行菩萨乘,应如是发心:‘所有一切众生类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乃至众生界及假名说,如是众生我皆安置于无余涅槃。如是涅槃无量众生已,无一众生被涅槃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想,即不应说名为菩萨。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菩萨无我想、众生想、寿者想、受者想。
“复次,须菩提,菩萨不著己类而行布施,不著所余行于布施,不著色、...(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以我往昔承事供养诸佛如来所得功德,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不及一,穷于算数不及其一,乃至威力品类相应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受持读诵如此等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谛听忆持尔所福聚,或心迷乱及以颠狂。
“复次,须菩提,如是经典不可思议,若人修行及得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乘,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发起菩萨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安置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如是般涅槃无量众生已,无一众生被涅槃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想,则不应说名为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能行菩萨上乘。
“须菩提,汝意云何?于燃灯佛所,颇有一法如来所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须菩提言:“不得,世尊,于燃灯佛所,无有一法如来所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是于燃灯佛所,...(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提,是法想法想者,如来说即非想,故说法想。
“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数无量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从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教他修行,为他广说,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所生福德最多于彼无量无数。云何显说此经?如无所显说,故言显说。
“如如不动,恒有正说,应观有为法,
如暗翳灯幻,露泡梦电云。”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大德须菩提心进欢喜,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众,人、天、阿修罗等,一切世间踊跃欢喜,信受奉行。
...(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利弗白文殊师利:“汝不以智慧除断烦恼耶?”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汝是漏尽阿罗汉不?”
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我亦不以智慧除断烦恼。”
舍利弗言:“汝何所依,作如是说不怖不畏?”
文殊师利言:“我尚不可得,当有何我而生怖畏?”
舍利弗言:“善哉!文殊师利,快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有菩萨摩诃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何以故?菩提心不可得,无上菩提亦不可得。五无间罪是菩提性,无有菩萨起无间心求无间罪果,云何有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菩提者,是一切诸法。何以故?色非色不可得故,乃至识非识亦不可得,眼不可得乃至意不可得,色不可得乃至法不可得,眼界乃至法界亦不可得,生不可得乃至老死亦不可得,檀波罗蜜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佛十力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得,菩提心、无上菩提皆不可得。不可得中无可得、不可得。是故,世尊,无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意谓如来是汝师不?”
文殊师...(第0019部~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何以故?菩提心不可得,无上菩提亦不可得。五无间罪是菩提性,无有菩萨起无间心求无间罪果,云何有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菩提者,是一切诸法。何以故?色非色不可得故,乃至识非识亦不可得,眼不可得乃至意不可得,色不可得乃至法不可得,眼界乃至法界亦不可得,生不可得乃至老死亦不可得,檀波罗蜜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佛十力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得,菩提心、无上菩提皆不可得。不可得中无可得、不可得。是故,世尊,无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意谓如来是汝师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我无有意谓佛是我师。何以故?世尊,我尚不可得,何况当有意谓佛是我师?”
佛告文殊师利:“汝于我有疑不?”
文殊白佛言:“世尊,我尚无决定,何况当有疑?何以故?先定后疑故。”
佛告文殊:“汝不定言如来生耶?”
文殊白佛:“如来若生,法界亦应生。何以故?法界、如来一相无二相,二相...(第0019部~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罗蜜即得成立。七义句者。一种性不断。二发起行相。三行所住处。四对治。五不失。六地。七立名。此等七义于般若波罗蜜经中成立故名义句。于中前六义句。显示菩萨所作究竟。第七义句。显示成立此法门故。应如是知。此般若波罗蜜为佛种不断故流行于世。为显此当得佛种不断义故。上座须菩提最初经云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如是等。
二发起行相者。如经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等。
三行所住处者。谓彼发起行相所住处也。此复有十八种应知。
一发心。经言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如是等。二波罗蜜相应行。经言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三欲得色身。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如是等。四欲得法身。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如是等。五于修道得胜中无慢。经言须陀洹能作是念如是等。六不离佛出时。经言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如是等。七愿...(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等。十色及众生身抟取中观破相应行。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如是等。十一供养给侍如来。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如是等。十二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不起精进及退失等。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如是等。十三忍苦。经言如来说忍波罗蜜如是等。十四离寂静味。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如是等。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经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等。十六求教授。经言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十七证道经言譬如有人其身妙大如是等。十八上求佛地。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如是等。
彼住处等。略为八种亦得满足。一摄住处。二波罗蜜净住处。三欲住处。四离障碍住处。五净心住处。六究竟住处。七广大住处。八甚深住处。于中摄住处者。谓发心。波罗蜜净住处者。谓波罗蜜相应行。欲住处者。谓欲得色身...(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何者异相。于未净菩萨善摄中胜上故。经言第一付嘱者。彼已得善摄。菩萨等于佛般涅槃时。亦以彼五义如是建立故。何者第一付嘱。有六种因缘一入处二法尔得三转教四不失五悲六尊重。何者入处。于善友所善付嘱故。何者法尔。彼已得善摄菩萨于他所法尔善摄。何者转教。汝等于余菩萨应当善摄是名转教。此等三种如其次第即是不失。及悲尊重等应知。此善摄付嘱二种。显示种性不断。
经曰。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
论曰此下第二发起行相。何故上座须菩提问也。有六因缘。一为断疑故。 |
|
|
|
|
|
|
|
二为起信解故。三为入甚深义故。四为不退转故。五为生喜故。六为正法久住故。亦即是般若波罗蜜令佛种不断。云何以此令佛种不断也。若有疑者得断故。有乐福德而心未成熟诸菩萨等。闻多福德于般若波罗蜜起信解故。已成熟心者入甚深义故。已得不轻贱者。由贪受持修行。有多功德...(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羼提波罗蜜中生有想。于非波罗蜜中生无想。此云何显示。经言。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有我等相。及无相亦非无相等故。何者种类忍亦有二种。一极苦忍。二相续苦忍。此云何显示。经言。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应生嗔恨等。云何相续苦忍。经言。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等。不忍因缘者。有三种苦。一流转苦。二众生相违苦。三乏受用苦。于中经言。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等。此为显示流转苦忍因缘对治。发菩提心者。以三种苦相故。则不欲发心故。说应离一切相等。此中一切相者。为显如是等三苦相也。若着色等则于流转苦中疲乏故。菩提心不生故。经言。不住色生心等如前说。不住非法者。谓非法无我也。于非法及法无我中。皆不住故为成就。彼诸不住故。说遮余事。经言。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若有心住即为非住等。经言。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乃至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等。此显示对治众生相违苦忍。即为一切众生而行于舍。云何于彼应生嗔也。由不能无众生及众生想。以此因缘故。众生相违时。即生疲乏故。显示人无我法无我等。经言。须菩提。如来是真语...(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乃至燃灯佛故。应知。过阿僧祇者更过前故。亲承者供养故。不空过者。常不离供养故。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如是等此显示多故。或为狂因。或得乱心果。应知。此之彼威力及彼多等。何人能说。是故经言。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此显示彼福体及果不可测量故。
经曰。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论曰。此下第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远离自取故。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菩提心住修行等。何故复发起此初时问也。将入证道菩萨。自见得胜处。作是念。我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心。我灭度众生。为对治此故。须菩提问。当于彼时如所应住。如所修行如所应降伏心。及世尊答当生如是心等。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等者。为显我执取。或随眠故。若言我正行菩萨乘。此为我取对治彼故。经言。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障碍十二种中为远离自取故。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菩提心住修行等。何故复发起此初时问也。将入证道菩萨。自见得胜处。作是念。我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心。我灭度众生。为对治此故。须菩提问。当于彼时如所应住。如所修行如所应降伏心。及世尊答当生如是心等。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等者。为显我执取。或随眠故。若言我正行菩萨乘。此为我取对治彼故。经言。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如是言。摩...(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知唯自证知故。不如言说者非见实不能知故。为显示此义故。偈言。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于此住处中得显示以法身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以相具足见。应相具足为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等者。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
经曰。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说诸法断灭相。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论曰。此下第五于彼心具足中。为不住生死涅槃故。于中有二。一为不住涅槃。二为不住生死。为不住涅槃故。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论曰。此下第五于彼心具足中。为不住生死涅槃故。于中有二。一为不住涅槃。二为不住生死。为不住涅槃故。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如是等。于中经言。于法不说断灭者。谓如所住法而通达。不断一切生死影像法。于涅槃自在行利益众生事。此中为遮一向寂静故。显示不住涅槃。若不住涅槃应受生死苦恼。为离此着显示不住流转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如是等。于中经言。无我无生法忍者何义。如来于有为法得自在故。无彼生死法我。又非业烦恼力生故。无生故名无我。无生者。此中云何得显示。如说摄取余...(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故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论曰。此下第二为破名色身自在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如是等。于中细末方便。乃无所见方便等。此破如前说。应知。经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者。是细末方便。经言。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等者。是为无所见方便。此说有何义。若微尘众第一义是有者。...(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故。彼法不可说。彼小儿凡夫如言说取。非第一义。已说无所见方便。破义未说。无所见中入相应三昧时不分别。谓如所不分别。及何人何法何方便。云何不分别。此后具说。经言。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等。以等显示如所不分别。云何得显示。如外道说我。如来说为我见故。安置人无我。又为说有此我见故。安置法无我。若有彼我见是见所摄。如是观察菩萨入相应三昧时。不复分别。即此观察为入方便。经言。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此显示无分别人。经言。于一切法者。此显示于何法不分别。经言。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者。此显示增上心增上智故。于无分别中知见胜解。于中若智依止奢摩他故知。依止毗钵舍那故见。此二依止三摩提故。胜解以三摩提自在故。解内攀缘影像彼名胜解。经言。如是不住法相者。此正显示无分别。经言。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此显示法相中不共义及相应义。如前已说。如是一切住处中。相应三摩提方便亦尔。应...(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云何善护念诸菩萨。云何善付嘱诸菩萨。偈言。
巧护义应知 加彼身同行
不退得未得 是名善付嘱
云何加彼身同行。谓于菩萨身中与智慧力。令成就佛法故。又彼菩萨摄取众生。与教化力。是名善护念应知。云何不退得未得。谓于得未得功德中。惧其退失付授智者。又得不退者。不舍大乘故。未得不退者。于大乘中欲令胜进故。是名善付嘱。应知。
经曰。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佛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论曰。...(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论曰。云何菩萨大乘中住。问答示现此义。偈言。
广大第一常 其心不颠倒
利益深心住 此乘功德满
此偈说何等义。若菩萨有四种深利益菩提心。此是菩萨大乘住处。何以故。此深心功德满。足是故四种深利益摄取心生。能住大乘中。
何等为四种心。一广二第一三常四不颠倒。云何广心利益。如经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乃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故。
云何第一心利益。如经我皆令住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故。
云何常心利益。如经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故。此义云何。菩萨...(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萨行苦行。彼苦行亦是苦果。云何于此法门不成苦果。为断此疑故。
经曰。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须菩提言。世尊。一切众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论曰。此示何义。偈言。
能忍于苦行 以苦行有善
彼福不可量 如是最胜义
离我及恚相 实无于苦恼
共乐有慈悲 如是苦行果
...(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
此二偈说何义。虽此苦行同于苦果。而此苦行不疲惓。以有羼提波罗蜜名为第一故。彼岸有二种义。一者波罗蜜清净善根体。二者彼岸功德不可量。如经即非波罗蜜故。非波罗蜜者。无人知彼功德岸故。言非波罗蜜。是故为得第一法。此苦行胜彼舍身。何况离我相嗔恚相故。又此行无苦。不但无苦。及有乐以有慈悲故。如经我于尔时无我相。乃至无相亦非无相故。此明慈悲心相应故如是说。若有菩萨不离我相等。彼菩萨见苦行苦。亦欲舍菩提心。为彼故说如经。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等。此明何义。未生第一菩提心者。有如是过。为防此过。偈言。
为不舍心起 修行及坚固
为忍波罗蜜 习彼能学心
此义云何。为何等心起行相而修行。为何等心不舍相。偈言为忍波罗蜜习彼能学心故。又第一义心者。已入初地得羼提波罗蜜故。此名不住心。如经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何以故。示不住生心义故。若心住于色等法彼心不住佛菩提。此明不住心行于布施。此经文说不住心起行方便。以檀波罗蜜摄六波罗蜜故。云何为利益众生修行。而不名住于众生事。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故。此明何义。偈言。
修行利众生 如是因当识
众生及事相 远离亦应知
此义云何。利益是因体故。彼修行利益众生。非取众生相事故。何者是众生事。偈言。
...(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故。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者。此明何义。偈言。成种种势力。得大妙果报故。所谓摄受四天王释提桓因梵天王等。成就势力故。若闻此事其心迷乱者。以彼果报不可思议甚为胜妙。示非思量智境界故。住彼修行中成如是等功德。是故彼修行等业。应知。如经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故。
经曰。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故。
论曰。何故前说三种修行。今复重说此有何胜。偈言。
于内心修行 存我为菩萨
此即障于心 违于不住道
此义云何。若菩萨于自身三种修行。生如是心。我住于菩萨大乘。我如是修行。我如是降伏其心。菩萨生此分别。则障于菩提行。偈言。于内心修行存我为菩萨。此即障于心故。障何等心。偈言。违于不住道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故。 ...(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故。
论曰。何故前说三种修行。今复重说此有何胜。偈言。
于内心修行 存我为菩萨
此即障于心 违于不住道
此义云何。若菩萨于自身三种修行。生如是心。我住于菩萨大乘。我如是修行。我如是降伏其心。菩萨生此分别。则障于菩提行。偈言。于内心修行存我为菩萨。此即障于心故。障何等心。偈言。违于不住道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如是言。摩...(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如来法身不应如是见闻。不应如是见闻者。不应如是见色闻声。以何等人不能见。谓凡夫不能见故。偈言。唯见色闻声是人不知佛故。如经。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是人者。是凡夫人不能见真如法身。如经。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说诸法断灭相故。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论曰。有人起如是心。若不依福德得大菩提。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则失福德。及失果报。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不失功德因 及彼胜...(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不失 以得无垢果
示胜福德相 是故说譬喻
是福德无报 如是受不取
此义云何。虽不依福德得真菩提。而不失福德及彼果报。何以故。以能成就智慧庄严功德庄严故。何故依彼福德重说譬喻。偈言。得胜忍不失以得无垢果故。此义云何。有人起如是心。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以得出世间智。失彼福德及以果报。为遮此故。示现福德不失。而更得清净殊胜功德。是故不失。如经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故。若复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者。有二种无我。不生二种无我相。是故受而不取。如经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故。云何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偈言。是福德无报。如是受不取故。此义云何。取者彼福德得有漏果报。以有漏果报故。彼福德可诃。如是取者名之为取。如取非道故。此福德无报。无报者。无彼有漏报。是故此福德受而不取。
经曰。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故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于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
论曰。碎微尘譬喻者。示现何义。偈言。
世界作微尘 此喻示彼义
微尘碎为...(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得道远离于我法故。此义云何。非无我无法。离此二事而得菩提。云何得菩提。远离彼二见故得于菩提。偈言远离于我法故。此复何义。偈言。
见我即不见 无实虚妄见
此是微细障 见真如远离
是故见即不见。无其实义以虚妄分别。以是无我。是故如来说彼我见即是不见。以其无实。无实者。即是无物。以是义故。说我见即是虚妄见。如是示现我见不见故。见法者亦是不见。如经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故。此复何义。以见法相即不见相。如彼我见即非见故。何故此二见说名不见。偈言此是微细障见真如远离故。此复云何。彼见我见法。此是微细障。以不见彼二故。是以见法而得远离。偈言见真如远离故。又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者。此示何义。偈言。
二智及三昧 如是得远离
化身示现福 非无无尽福
此义云何。示现世智第一义智。及依止三昧得远离彼障。...(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
复次,有人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菩提树下三十四心,于是中间,名为布施具足满。”
复次,七住菩萨得一切诸法实相智慧,是时,庄严佛土,教化众生,供养诸佛,得大神通。能分一身作无数身,一一身皆雨七宝、华香、幡盖,化作大灯如须弥山,供养十方佛及菩萨僧;复以妙音赞颂佛德,礼拜供养,恭敬将迎。
复次,是菩萨于一切十方无量饿鬼国中,雨种种饮食、衣被,令其充满;得满足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至畜生道中,令其自善,无相害意,除其畏怖,随其所须,各令充足;得满足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地狱无量苦中,能令地狱火灭汤冷,罪息心善,除其饥渴,得生天上人中;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十方人,贫穷者给之以财,富贵者施以异味异色,令其欢喜;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至欲天中,令其除却天上欲乐,施以妙宝法乐,令其欢喜;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至色天中,除其乐著,以菩萨禅法而娱乐之;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乃至十住,是名檀波罗蜜具足满。
复次,菩萨有二种身:一者、结业生身,二者、法身。是二种身中,檀波罗蜜满,是名具足檀波罗蜜。
问曰:云何名结业生身檀波罗蜜满?
答曰:未得法身,结使未尽,能以一切宝物、头目髓脑、国财、妻子,内外所有,尽以布施,心不动转。如须提犁拏太子(秦言好爱),以其二子布...(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得满足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地狱无量苦中,能令地狱火灭汤冷,罪息心善,除其饥渴,得生天上人中;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十方人,贫穷者给之以财,富贵者施以异味异色,令其欢喜;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至欲天中,令其除却天上欲乐,施以妙宝法乐,令其欢喜;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至色天中,除其乐著,以菩萨禅法而娱乐之;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乃至十住,是名檀波罗蜜具足满。
复次,菩萨有二种身:一者、结业生身,二者、法身。是二种身中,檀波罗蜜满,是名具足檀波罗蜜。
问曰:云何名结业生身檀波罗蜜满?
答曰:未得法身,结使未尽,能以一切宝物、头目髓脑、国财、妻子,内外所有,尽以布施,心不动转。如须提犁拏太子(秦言好爱),以其二子布施婆罗门,次以妻施,其心不转。
又如萨婆达王(秦言一切施),为敌国所...(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身业随行。佛现舌相、阴藏相者,有人疑佛身二相;而是人应得道,疑故不得,以是故现二相。出舌覆面,舌虽大,还入口中而亦无妨,见者疑断。有人见出舌相,若生轻慢心,出舌如小儿相;见还入口,说法无妨,便起恭敬,叹未曾有!有人疑佛阴藏不现,尔时世尊化作宝象、宝马,指示之言:“阴藏相不现,正如是。”有人言:“佛出阴藏相,但示一人,断其疑故。”论议师辈言:“佛大慈悲心,若有人见佛阴藏相,能集善根,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能大欢喜信敬心生者,皆令得见,断其疑心,除是皆不得见!”佛以大悲为度众生故,从三种覆出,暂现如电光。是众生见已,信佛有大悲心,实于戒法不取不著。如是等因缘故现二相,非戏非无羞。
佛苦切语诸比丘“汝狂愚人”者,苦切语有二种:一者、垢心瞋骂;二者、怜愍众生,欲教化故。离欲人无有垢心瞋骂,何况佛!佛怜愍教化故,有苦切语。有众生软语善教,不入道检,要须苦切粗教,乃得入法。如良马见鞭影便去...(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
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心必散乱,多恼众生;若恼众生以供养佛,佛所不许,破法求财故。若施凡人,夺彼与此,非平等法;如菩萨法,等心一切,皆如儿子。”以是故少施。
复次,菩萨有二种:一者、败坏菩萨,二者、成就菩萨。败坏菩萨者,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遇善缘,五盖覆心,行杂行,转身受大富贵,或作国王,或大鬼神王、龙王等。以本造身、口、意恶业不清净故,不得生诸佛前,及天上人中无罪处,是名为败坏菩萨。如是人虽失菩萨心,先世因缘故,犹好布施;多恼众生,劫夺非法,取财以用作福。成就菩萨者,不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慈愍众生;或有在家受五戒者,有出家受戒者。在家菩萨,虽行业成就,有先世因缘贫穷。闻佛法有二种施,法施、财施;出家人多应法施,在家者多应财施。“我今以先世因缘故,不生富家。”见败菩萨辈作罪布施心不喜乐,闻佛不赞多财布施,但美心清净施;以是故,随所有物而施。又出家菩萨守护戒故,不畜财物。又自思惟:“戒之功德,胜于布施。”以是因缘故,随所有而施。
复次,菩萨闻佛法中,本生因缘少,施得果报多。如...(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相、八十随形好,无量光明庄严其身,种种神力、种种音声,随意说法,断一切疑;但众生内因缘不具足,先不种见佛善根而不信敬,不精进持戒,钝根深厚,著于世乐;以是故,无有利益,非为佛咎。佛化度众生,神器利用,悉皆备足。譬如日出,有目则睹,盲者不见;设使有目而无日者,则无所睹,是故日无咎也。佛明亦如是。
问曰:云何佛世界因缘不断?
答曰:菩萨于众生中,种种因缘赞叹佛道,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渐渐行六波罗蜜,然后于诸世界各各作佛。若于一国次第作佛,或于异国各自作佛,是名不断佛国。
复次,菩萨疾集智慧具足,作佛度无量众生;欲入涅槃时,为菩萨受记:“我灭度后,汝次作佛。”展转皆悉如是,令不断绝。若佛不记菩萨者,则断佛国!譬如王立太子,展转如是,国祚不断。
问曰:何以贵有佛世界,贱无佛国?
答曰:是事不应致问。佛是庄严十方世界主,何况一国!若离有佛国者,虽受人...(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自发言:“世间之事,我悉知之,以我此身,奉给太子!”太子问言:“汝为属谁?若有所属,此非我宜!”尔时,喜见淫女答太子言:“我女生年日月时节,皆与太子同。此女非我腹生,我晨朝入园,见莲华中有此女生,我因养育,畜以为女,无以我故而轻此女!此女六十四能,无不悉备;女工技术,经书医方,皆悉了达;常怀惭愧,内心忠直,无有嫉妒,无邪淫想。我女德仪如是,太子必应纳之!”德主太子答语女言:“姊!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菩萨道,无所爱惜,国财、妻子、象马、七珍,有所求索,不逆人意。若汝生男女及以汝身,有人求者,当以施之,莫生忧悔!或时舍汝出家,为佛弟子,净居山薮,汝亦勿愁!”喜德女答言:“假令地狱火来,烧灭我身,终亦不悔!我亦不为淫欲戏乐故而以相好,我为劝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奉事正士!”女又白太子言:“我昨夜梦见妙日身佛,坐道树下,共往观之!”太子见女端正,又闻佛出,以此二因缘故,共载一车,俱诣佛所。...(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但一处说不见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不相应便足,何以故复更种种说相应不相应因缘?若一处应,余则皆应;若一处不应,余亦不应。譬如一盲无见,则千盲俱尔!
答曰:不然!若欲以戏论求胜,应如是难。诸法相虽不可说,佛以大慈大悲故种种方便说。又佛说法,为一种众生得度,为未悟者重说。又复一说为断见谛结使,二说为断思惟结使,复更说为诸余结使分分皆断。又一说有人得声闻道,一说种辟支佛道因缘,更一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更一说行六波罗蜜,更一说行方便得无生忍,更一说得初住地,更一说乃至十住地。更一说为人故,更一说为天故。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相甚深,难解难知。佛知众生心,根有利钝。钝根少智,为其重说。若利根者,一说、二说便悟,不须种种重说。譬如快马下一鞭便走,驽马多鞭乃去。如是等种种因缘,故经中重说无咎。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入诸法自相空,入已,色不作合,不作不...(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是菩萨慈悲心薄,故功德薄少;功德薄少故,为初禅果报所牵,生长寿天。
复次,不能以初禅福德,与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无量无方便义。长寿天者,非有想非无想处,寿八万大劫。或有人言:“一切无色定,通名长寿天;以无形不可化故,不任得道,常是凡夫处故。”或说无想天,名为长寿,亦不任得道故。或说从初禅至四禅,除净居天,皆名长寿,以著味邪见,不能受道者。还生人间值佛者,以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或于禅中集诸福德。所以者何?彼间著味,善心难生故。如经中说:如佛问比丘:“甲头土多?地上土多?”诸比丘言:“地土甚多,不可为喻!”佛言:“天上命终,还生人中者,如甲头土;堕地狱者,如地土。”
问曰:钝根者,二十二根中何者是?
答曰:有人言:“慧根能观诸法,以久受著禅味故钝。”有人言:“信等五根,皆助成道法,以受报著味故钝。”有人言:“菩萨清净福德、智慧因缘故,十八根皆利,...(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我诸弟子当生疑怪,汝本论议智慧恒胜,今往供养,将是亲属爱故,必不随我。”恐破其见佛因缘故,住诸法实相智中,入无上方便慧,度众弟子故,口出恶言:“此秃头人,何能得菩提道?”尔时,难提婆罗善友,为如瞋状,捉头挽言:“汝不得止!”郁多罗语弟子言:“其事如是,吾不得止!”即时师徒俱行诣佛,见佛光相,心即清净,前礼佛足,在一面坐。佛为随意说法,郁多罗得无量陀罗尼门,诸三昧门皆开;五百弟子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郁多罗从座起,白佛言:“愿佛听我出家作比丘!”佛言:“善来!”即成沙门。以是方便故,现出恶言,非是实也,虚空可破,水可作火,火可作水,一生菩萨于凡人中瞋心叵得,何况于佛?
问曰:若尔者,佛何以受第八罪报、六年苦行?
答曰:小乘法与大乘法异,若无异者,不应有大、小。小乘法中,不说法身菩萨秘奥深法,无量不可思议神力;多说断结使直取涅槃法。
复次,若佛不受是第八罪报,有诸...(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意时,行六波罗蜜,上菩萨位,得阿毗跋致地。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便转法轮,与无量阿僧祇众生作益厚已,入无余涅槃;是佛般涅槃后,余法若住一劫,若减一劫。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无数百千亿菩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净佛世界。”
【论】释曰:有三种菩萨,利根心坚。未发心前,久来集诸无量福德智慧;是人遇佛,闻是大乘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时行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毗跋致地。所以者何?先集无量福德,利根心坚,从佛闻法故。譬如远行,或有乘羊而去,或有乘马而去,或有神通去者。乘羊者久久乃到,乘马者差速,乘神通者发意顷便到;如是不得言发意间云何得到?神通相尔,不应生疑!菩萨亦如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入菩萨位。有菩萨初发意,初虽心好,后杂诸恶,时时生念:“我求佛道,以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久久无量阿僧祇劫,...(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念,何况声闻、辟支佛、菩萨!声闻、辟支佛断结者,犹尚爱念,何况凡夫未离欲者!以菩萨福德因缘生故,如是等无量今世果报,后世所生处,眼终不见恶色。恶色者,所谓能生苦受,声、香、味、触、法,乃至能生忧心者。如六欲天,六情所对净妙欲,随意欢喜。众生种少福德,生天上如是,何况菩萨福德,实智慧无量无边,及十方诸佛诸余贤圣所念!
【经】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三百比丘从座起,以所著衣上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尔时微笑,种种色光从口中出。
慧命阿难从座起,整衣服,合掌,右膝著地,白佛言:“佛何因缘微笑?”
佛告阿难:“是三百比丘从是已后,六十一劫当作佛,皆号名大相。是三百比丘舍此身,当生阿閦佛世界;及六万欲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弥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
是时,佛之威神故,此间四部众,见十方面各千佛。是十方世界严净,此娑婆世界所不及。
尔时,十千人作愿:“我等修净愿行,净愿行故,当生彼佛世界。”
尔时,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而复微笑,种种光从口中出。
阿难整衣服,合掌白佛:“佛何因缘微笑?”
佛告阿难:“汝见是十千人不?”
阿难言:“见!”
佛言:“是十千人于此寿终...(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王、大地、大海,不以小因缘故动。以是故问笑因缘。佛告阿难:业因缘果报相续,不可思议!是三百比丘却后六十一劫,当得作佛,号名大相(施以手举物显示为相,故因以为名也)。六十一劫中是人利根,值佛说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故,是诸人疾得作佛。
是诸比丘未得天眼故,自疑不知生何处,恐不能得集诸功德,不得至道,是故佛言:舍是身当生阿閦佛世界。六万欲天子,必是宿世共福德因缘,故与三百比丘,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弥勒所应度,是故佛记弥勒时当出家。
今佛记诸比丘生阿閦世界,故诸人咸欲见诸佛清净世界;是故佛令大众见十方面各千佛。是四众见是清净庄严佛世界,见诸佛身大于须弥山者,一生补处菩萨大众围绕,以梵音彻无量无边世界;各自鄙薄其身,怜愍众生故,为求无量佛法,作愿生彼佛世界,如清净世界行愿中说。笑因缘,如先说。是十千人于此寿终,当生彼国。随生彼国,行业因缘具足故,此间集深厚无量福德故,终不离诸...(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持、诵、读、正忆念、如说行。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是中,菩萨摩诃萨、声闻、辟支佛当学!”
【论】释曰:内空中不见外空,外空中不见内空。有人言:“外四大饮食入身中,故名为内,若身死还为外;一切法无来去相故,外空不在内空中。余十七空亦如是,不生不灭无异相,无来去故,各各中不住。”
复次,菩萨位相,不念一切色为有,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念是有。不念有义,如先说。
问曰:菩提心、无等等心、大心,有何差别?
答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无等等名为佛。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一切法,无与等者。是菩提心与佛相似。所以者何?因似果故,是名无等等心;是心无事不行,不求恩惠,深固决定。
复次,檀、尸波罗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罗蜜因缘故,得大富无所乏少;尸波罗蜜因缘故,出三恶道,人天中尊贵;住二波罗蜜果报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羼提、毗梨耶波罗蜜相,于众生中现奇特事,所谓人来割肉出髓如截树木,而慈念怨家,血化为乳;是心似如佛心,于十方六道中,一一众生,皆以深心济度;又知诸法毕竟空,而以大悲能行诸行,是为奇特!譬如人欲空中种树,是为希有。如是等精进波罗蜜力势,与无等相似,是名无等等。入禅定,行四无量心,遍满十方,与大悲、方便合故,拔一切众生苦;又诸法实相,灭一切观,诸语言断,而不堕断灭中,是名大心。
复次,初发...(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羼提、毗梨耶波罗蜜相,于众生中现奇特事,所谓人来割肉出髓如截树木,而慈念怨家,血化为乳;是心似如佛心,于十方六道中,一一众生,皆以深心济度;又知诸法毕竟空,而以大悲能行诸行,是为奇特!譬如人欲空中种树,是为希有。如是等精进波罗蜜力势,与无等相似,是名无等等。入禅定,行四无量心,遍满十方,与大悲、方便合故,拔一切众生苦;又诸法实相,灭一切观,诸语言断,而不堕断灭中,是名大心。
复次,初发心名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名无等等心,入方便心中是名大心。如是等各有差别。
复次,菩萨得如是大智,心亦不高,心相常清净故。如虚空相常清净,烟云尘雾,假来覆蔽不净;心亦如是,常自清净,无明等诸烦恼客来覆蔽故,以为不净,除去烦恼,如本清净。行者功夫微薄,此清净非汝所作,不应自高,不应念。何以故?毕竟空故。
问曰:舍利弗知心相常净,何以故问?
答曰: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深入深著故;虽闻心毕竟空常清净,犹忆想分别,取是无心相,以是故问:是无心相心,为有、为无?若有,云何言无心相?若无,何以赞叹是无等等心当成佛道?须菩提答曰:是无心相中,毕竟清净,有无不可得,不应难!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须菩提答曰:毕竟空,一切诸法无分别,是名无心相。舍利弗复问:但心相不坏不分别,余法亦如是?须菩提答言:诸法亦如是。若尔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虚空无坏无分别。诸菩萨深著阿...(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树功重难除。
复次,上法与此法,有同有异:彼间说菩萨字不见,此中说菩萨字不觉、不得,以不觉、不得故不见,非是智慧力少故不见。
问曰:未行般若波罗蜜时,为有菩萨耶?今何以故言不见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答曰:从无始已来,众生不可得,非行般若波罗蜜故不可得。但以虚诳颠倒,凡夫人随是假名故谓为有;今行般若波罗蜜,灭颠倒虚诳,了知其无,非本有今无。本有今无,则堕断灭。
复次,须菩提心悔,畏破妄语戒。所以者何?佛法中一切诸法决定无我,而我说言有菩萨为说般若波罗蜜,则堕妄语罪,是故心悔。
复次,有心悔因缘:一切法以不可得空故皆空。所以者何?无集、无散故。譬如眼、色因缘生眼识,三事和合故生眼触,眼触因缘中即生受、想、思等心数法。是中邪忆念故,生诸烦恼罪业;正忆念故,生诸善法。善、恶业受六道果报,从是身边复种善、恶业,如是展转无穷,是名为集。余情亦如是。散者,是眼识等诸...(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是三种见,无始世界来,习著入于骨髓。
须菩提作是念:佛说五众等乃至诸佛法,是菩萨行,何以为断诸见故说法?作是念已,问舍利弗。舍利弗答:无方便菩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求定相,取色一相,生色见。与此相违,名为有方便。是菩萨虽观色,不生妄见,而能断诸邪见等。
【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言:“便说!”
须菩提言:“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何以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中亦不著,以是因缘故,名摩诃萨。”
舍利弗语须菩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舍利弗,若法无生无灭,乃至无垢无净,是中无声闻心,无辟支佛心,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佛心。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说一切智心,无漏心不系心中不著。须菩提,色亦不著,受、想、行、识亦不著,四念处亦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著,何以但说是心不著?”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色亦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著。”
舍利弗语须菩提:“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诸声闻、辟支佛心,诸佛心,亦无漏不系...(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漏不系,性空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空,无心故,不著是心。须菩提,色无故,不著色;受、想、行、识,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故,不著受;四念处无故,不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不著十八不共法。”
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色无故,色中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十八不共法中不著。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不念有是心,亦不著是心,以一切法无所有故,以是故名摩诃萨。”
【论】释曰:须菩提说摩诃萨无等等心,于是心亦不著。不著者,是菩萨从发心已来,不见有法定相,若生若灭、若增若减、若垢若净。是心毕竟空,是中无有心相非心相,诸相毕竟清净故;以是故,无声闻心、辟支佛心、菩萨心、佛心。须菩提称贵菩萨如是心亦美,菩萨不著是心亦为尊贵。
舍利弗欲难须菩提,作是...(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清净不著;如先说,阴云翳日月,不能污日月。又诸烦恼实相,与常性空心相无异,但住凡夫地中,是垢是净;住圣人地中,修无相智慧故,无所分别;但怜愍众生故,虽复有说,心无所著。非独凡夫心无漏不系,五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菩提然可!
又舍利弗言:是心无心,心相空故不著,色中色相无故亦不著,乃至诸佛法亦如是。须菩提言:如是,以是故,菩萨能观诸法性常空,不可得空,毕竟清净。以是故,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不念有是心,亦不著是心,能疾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富楼那品第十五
【经】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言:“便说!”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言:“是菩萨大庄严,是菩萨发趣大乘,是菩萨乘于大乘;以是故,是菩萨名摩诃萨。”
舍利弗语富楼那言:“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富楼那语舍利弗...(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是须菩提不用是肉眼见,以不通达故,二法皆不受,但说是生如幻如梦,从虚诳法生,应离、应不取相。
舍利弗问:何等法二俱不受?须菩提以世谛故,说色乃至一切种智毕竟不生,自然空相,不欲令实中有生;若世谛虚诳可有生,生如幻化。此中说不生因缘,所谓不合、不散。有人言:“生与法异。”谓生是常,所可生法无常,是故更问。答者以生、法不异,若说生法,已说生相。生不生,如上说。
舍利弗闻须菩提所说,知须菩提心爱乐无生法故,语须菩提:汝实爱乐说无生法!须菩提即受其问,心亦无愧。何以故?是论议不可破,无有过罪。何以知之?须菩提自说无法可合,无法可散,无色、无形、空,一相所谓无相。空相尚不受,何况余相?
舍利弗重赞:汝乐说无生法及语言皆无生,是实清净。若当乐说及语言非无生,但说外物无生者,则非清净。须菩提即复受其赞,答舍利弗:非但乐说语言是无生,色乃至一切种智,皆亦无所生。
【经】尔...(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其说,故赞言:善哉!若欲解说般若波罗蜜者,当如汝所说。
尔时,众中天、人、菩萨作是念:般若波罗蜜甚深,三世诸佛皆从中生。须菩提小乘人,云何佛赞欲说般若波罗蜜,当如汝所说?是故次言:须菩提所说,皆承佛意。正使弥勒等诸菩萨、梵天王等不承佛意,尚不能得问,何况须菩提在佛前自恣乐说!诸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亦当如汝所说学!
说是品时,三千大千世界地六种震动者,是时会中多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当作佛。佛是天地大主,地神欢喜我主今生故,使地大动。复次,人心信深般若波罗蜜者,难得希有故,是人以福德因缘,感大风以动水,水动故地动。复次,地下大龙王欲来听般若波罗蜜,从水出故水动,水动故地动。复次,佛神力故令地动,般若波罗蜜难见难知,欲引导众人令益信乐故。余地动因缘,如先说。此中佛自说因缘,所谓我说般若波罗蜜,十方诸佛亦说是般若波罗蜜。十二那由他天人得阿鞞跋致地,入法位,是故地动。又十...(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照不现;譬如焦炷比阎浮檀金。
尔时,释提桓因白大德须菩提:“是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一切和合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义。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应住般若波罗蜜中?何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我今当承顺佛意,承佛神力,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如菩萨摩诃萨所应住般若波罗蜜中。诸天子,今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应当发心。诸天子,若入声闻正位,是人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与生死作障隔故。是人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亦随喜。所以者何?上人应更求上法,我终不断其功德。
“憍尸迦,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念色无常,念色苦,念色空,念色无我,念色如病、如疽、如痈、如疮、如箭入身,痛恼衰坏,忧畏不安,以无所得故;受、想、行、识亦如是。眼、耳、鼻、舌、身、意,地种、水火风空识种,观无常乃至忧畏不安,是亦无所得故。观色寂灭、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受、想、行、识亦如是。观地种乃至识种寂灭、离...(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修四念处,以无所得故;乃至修佛十力、十八不共法,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行檀波罗蜜,以无所得故;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观:但诸法,诸法共相因缘,润益增长,分别校计,是中无我、无我所。菩萨回向心不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菩萨虽观一切法,亦无法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问大德须菩提:“云何菩萨回向心不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云何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回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非心;是非心相,非心相中不可回向。是非心相常非心相,不可思议相,常不可思议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安慰诸菩萨摩诃萨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应报恩,不应不报恩。过去诸佛及诸弟子,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示教利喜...(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心中;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菩萨虽观一切法,亦无法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问大德须菩提:“云何菩萨回向心不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云何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回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非心;是非心相,非心相中不可回向。是非心相常非心相,不可思议相,常不可思议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安慰诸菩萨摩诃萨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应报恩,不应不报恩。过去诸佛及诸弟子,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示教利喜!世尊,尔时亦在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亦当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示教利喜,...(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如皮骨和合故有语声,或者谓人语。如火烧干竹林,出大音声,此中无有作者。又如木人、幻人、化人,虽能动作,无有作者,此十法亦如是。前生法,后生法,因缘和合;或共生因缘,或相应因缘,或报因缘等,常修常集因缘,令果报增长。如春植果树,随时溉灌,华果繁茂。以智慧分别,知一切诸法无有作者。菩萨初发意回向,与佛心作因缘。而初发意回向时,未有佛心,佛心中无初回向心,虽无而能作因缘。
问曰:若初发心回向时无菩提心者,何所回向?
答曰:般若波罗蜜实相中,诸法非常相、非无常相,非有相、非无相,故不应难言:回向心已灭无所有,云何与菩提作因?若诸法不生不灭,非不生非不灭,云何以不生不灭作难:无菩提心,何所回向?
复次,佛自说菩提相,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云何难言:未来无菩提故,何所回向?
复次,如如品中说:过去世不离未来世,未来世不离过去世,过去世如,未来世如,一如无二;云何说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回向心不在菩提心中?但菩萨闻赞叹佛法,发心爱乐,我所有功德,皆回向佛道。初发心已来,乃至佛道,修是功德,不休不息;用如幻、如梦无所得故,是名菩萨般若波罗蜜,能知诸法因缘生果报而无有...(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 答曰:般若波罗蜜实相中,诸法非常相、非无常相,非有相、非无相,故不应难言:回向心已灭无所有,云何与菩提作因?若诸法不生不灭,非不生非不灭,云何以不生不灭作难:无菩提心,何所回向?
复次,佛自说菩提相,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云何难言:未来无菩提故,何所回向?
复次,如如品中说:过去世不离未来世,未来世不离过去世,过去世如,未来世如,一如无二;云何说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回向心不在菩提心中?但菩萨闻赞叹佛法,发心爱乐,我所有功德,皆回向佛道。初发心已来,乃至佛道,修是功德,不休不息;用如幻、如梦无所得故,是名菩萨般若波罗蜜,能知诸法因缘生果报而无有定相。
释提桓因难:何以故回向心不在菩提心中可得?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可得?须菩提不以世谛如幻、如梦说,但以第一义谛说:是二心皆空,非心相。何以故?诸法毕竟空中,无是心非心。如是法,云何可有回向?若有二法,可有回向。譬如乘车西行,南有止宿处,故回车趣向。车与回向处异故,可有回向,不得但有车而言回向,无异故。
非心相常非心相者,须菩提意谓:是心相如常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以非心相故非心,亦无是非心,是故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亦常不可思议,不可筹量...(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说摄取菩萨、七种辩,亦如是,以空智慧故。 |
|
|
|
|
|
|
|
’是时,作是言:‘此是汝物,汝自取之,莫...(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切法,若得少许定性,则可取可著,今菩萨实求觅一切法,不得定实,所谓是般若波罗蜜、是禅波罗蜜,乃至是十八不共法,是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故何所取?舍利弗,是名菩萨无取般若波罗蜜。菩萨应学无取般若,无取尚不可得,何况般若等诸法?一切法无性故。
舍利弗复问:若一切法无性,云何知是凡人乃至佛?佛答:一切法虽无根本定相,但凡人颠倒故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一切法无根本,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菩萨深行诸法性空故,不见一切法有根本,不见故不懈不退,了了知一切法无我,无所有性,性常空;但众生愚痴颠倒故,著是阴、界、入。是时,菩萨思惟筹量诸法甚深寂灭相,而众生深著虚诳颠倒,菩萨自立如幻师,种种神通变化,说法度人,如幻所作,无憎无爱,等心说法。所谓悭者教施等六法,复为说转胜法,令出生死,得须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六波罗蜜外,更有何法为胜?何以言更为说胜法? ...(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所须衣服、饮食,尽来取之,便如自物,莫自疑难!汝等得是物已,自行六波罗蜜,亦教化他人令行六波罗蜜;是布施性皆空,汝等莫著是施及以果报。众生得是性空,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如布施为首生五波罗蜜,余波罗蜜亦如是。
大智度论卷第九十二 释净佛国土品第八十二之上(经作净佛国品)
【经】尔时,须菩提作是念:“何等是菩萨摩诃萨道,菩萨住是道,能作如是大誓庄严?”
佛知须菩提心所念,告须菩提:“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三十七助道法是菩萨摩诃萨道,十八空是菩萨摩诃萨道,八背舍、九次第定是菩萨摩诃萨道,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萨摩诃萨道,一切法亦是菩萨摩诃萨道。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颇有法菩萨所不学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无有法菩萨所不应学者。何以故?菩萨不学一切法,不能得一切种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云何言菩萨学一切法,将无世尊无戏...(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作小乘者;亦知微细蜫虫虽未有善心,过尔所劫发心,后当作佛。定知一切法皆如是,从是因,得是果,是故名佛一切法中无碍,以必定知故。
复次,须菩提闻法华经中说:于佛所作少功德,乃至戏笑一称南无佛,渐渐必当作佛。又闻阿鞞跋致品中有退不退;又复闻声闻人皆当作佛。若尔者,不应有退。如法华经中说必定,余经说有退、有不退,是故今问为必定、为不必定。如是等种种因缘故,问定不定。佛答:菩萨是必定。
须菩提心以入涅槃为必定,是故问:为何道中必定?佛答:非必定二乘,但于大乘中必定。求佛道者,有上中下,是故问:为初发意、为阿鞞跋致、为最后身必定?须菩提意谓为:阿鞞跋致已上,必定安立佛道中故。佛答:三种菩萨皆必定,必定者必当作佛。
问曰:如上品中说,佛以佛眼见十方菩萨,求佛如恒河沙,得阿鞞跋致者,若一若二,今何以言三种菩萨尽皆必定?
答曰:我先已说,般若甚深有无量门,有说诸菩萨退而不必...(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 须菩提问:菩萨住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今何以但说住无所得般若波罗蜜中得?佛答:须菩提,何法不入般若中?一切法皆入般若波罗蜜中,若住般若波罗蜜,则住一切法。
复问:若般若波罗蜜性空,云何一切法皆入中?此中须菩提自说因缘:一切法性空中,无有法出,无有法入。佛告须菩提:一切法、一切法相空耶?世尊,空。须菩提,若一切法、一切法相空,一切法应入空中,汝云何言空中无有法出入?
尔时,须菩提心伏受解,闻是菩萨化身度众生。今问:世尊,菩萨云何住一切法空中,能起神通波罗蜜,到十方如恒河沙国土供养佛、听法,种甚深善根?善根者,诸陀罗尼、三昧门,无碍解脱之根本。须菩提意:般若波罗蜜性空,云何菩萨安住性空波罗蜜中,能行是神通有法?佛言:空故能行。所以者何?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时,观十方如恒河沙国土皆空,是国土诸佛亦空。
问曰:若国土空,佛亦应空,何以别说?
答曰:佛以无量阿僧...(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通达实谛,不堕声闻、辟支佛地,直入菩萨位中?”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实见诸法,见已得无所有法;得无所有法已,见一切法空,四圣谛所摄,四圣谛所不摄法皆空。若如是观,是时便入菩萨位中,是为菩萨住性地中,不从顶堕。用是顶堕故,堕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住性地中,能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菩萨住是初定地中,分别一切诸法,通达四圣谛:知苦不生缘苦心,乃至知道不生缘道心;但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观诸法如实相。”
“世尊,云何观诸法如实相?”
佛言:“观诸法空。”
“世尊,何等空?”
佛言:“自相空。是菩萨用如是智慧,观一切法空,无法性可见,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无性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诸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亦非阿罗汉所作,亦非向道人所作,亦非得果人所作,亦非菩萨所作。但众生不知不见诸法如实相,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语者亦不垢不净?”
佛告须菩提:“是诸法平等相,我说是净。须菩提,何等是诸法平等?所谓如,不异不诳,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有佛无佛法性常住,是名净。世谛故说,非最第一义;最第一义,过一切语言论议音声。”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不可说,如梦、如响、如焰、如影、如幻、如化,云何菩萨摩诃萨,用是如梦、如响、如焰、如影、如幻、如化法?无有根本定实,云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我当具足檀波罗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罗蜜’、‘我当具足神通波罗蜜,具足智波罗蜜,具足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具足八圣道分’、‘我当具足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我当具足佛十力,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我当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具足诸陀邻尼门、诸三昧门’、‘我当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知诸众生心,如应说法’?”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汝所说诸法,如梦、如响、如...(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拔发菩提心。是故发心是悲等流。
又诸菩萨以初发心为所依止为建立故。普于一切菩提分法及作一切有情义利菩萨学中。皆能修学。是故发心是诸菩萨学所依止。如是应知最初发心是趣入摄菩提根本大悲等流学所依止。
又诸菩萨最初发心略有二种。一者永出。二不永出。言永出者。谓发心已毕竟随转无复退还。不永出者。谓发心已不极随转而复退还。此发心退复有二种。一者究竟。二不究竟。究竟退者。谓一退已不能复发求菩提心。不究竟者。谓退已后数数更发求菩提心。
当知菩萨最初发心由四种缘四因四力。云何四缘。谓善男子或善女人。若见诸佛及诸菩萨有不思议甚奇希有神变威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既见闻已便作是念。无上菩提具大威德。令安住者及修行者成就如是所见所闻不可思议神变威力。由此见闻增上力故。于大菩提深生信解。因斯发起大菩提心。是名第一初发心缘。或有一类。虽不见闻如前所说神变威力。而闻宣说依于无上正等菩提微妙正法菩萨藏教。闻已深信。由闻正法及与深信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为得如来微妙智故发菩提心。是名第二初发心缘。或有一类。虽不听闻如上正法。而见一切菩萨藏法将欲灭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菩萨藏法久住于世。能灭无量众生大苦。我应住持菩萨藏法发菩提心。为灭无量众生大苦。由为护持菩萨藏法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为得如来...(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力。云何四缘。谓善男子或善女人。若见诸佛及诸菩萨有不思议甚奇希有神变威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既见闻已便作是念。无上菩提具大威德。令安住者及修行者成就如是所见所闻不可思议神变威力。由此见闻增上力故。于大菩提深生信解。因斯发起大菩提心。是名第一初发心缘。或有一类。虽不见闻如前所说神变威力。而闻宣说依于无上正等菩提微妙正法菩萨藏教。闻已深信。由闻正法及与深信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为得如来微妙智故发菩提心。是名第二初发心缘。或有一类。虽不听闻如上正法。而见一切菩萨藏法将欲灭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菩萨藏法久住于世。能灭无量众生大苦。我应住持菩萨藏法发菩提心。为灭无量众生大苦。由为护持菩萨藏法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为得如来微妙智故发菩提心。是名第三初发心缘。或有一类。虽不观见正法欲灭。而于末劫末世末时。见诸浊恶众生身心十随烦恼之所恼乱。谓多愚痴多无惭愧。多诸悭嫉多诸忧苦。多诸粗重多诸烦恼。多诸恶行多诸放逸。多诸懈怠多诸不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大浊恶世于今正起。诸随烦恼所恼乱时。能发下劣声闻独觉菩提心者尚难可得。况于无上正等菩提能发心者。我当应发大菩提心。令此恶世无量有情随学于我起菩提愿。由见末劫难得发心增上力故。于大菩提深生信解...(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久住于世。能灭无量众生大苦。我应住持菩萨藏法发菩提心。为灭无量众生大苦。由为护持菩萨藏法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为得如来微妙智故发菩提心。是名第三初发心缘。或有一类。虽不观见正法欲灭。而于末劫末世末时。见诸浊恶众生身心十随烦恼之所恼乱。谓多愚痴多无惭愧。多诸悭嫉多诸忧苦。多诸粗重多诸烦恼。多诸恶行多诸放逸。多诸懈怠多诸不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大浊恶世于今正起。诸随烦恼所恼乱时。能发下劣声闻独觉菩提心者尚难可得。况于无上正等菩提能发心者。我当应发大菩提心。令此恶世无量有情随学于我起菩提愿。由见末劫难得发心增上力故。于大菩提深生信解。因斯发起大菩提心。是名第四初发心缘。云何四因。谓诸菩萨种姓具足。是名第一初发心因。又诸菩萨赖佛菩萨善友摄受。是名第二初发心因。又诸菩萨于诸众生多起悲心。是名第三初发心因。又诸菩萨于极长时种种猛利无间无缺生死大苦难行苦行。无有怯畏。是名第四初发心因。若诸菩萨六处殊胜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当知是名种姓具足。由四种相。当知菩萨善友具足。谓诸菩萨所遇善友。性不愚钝聪明黠慧不堕恶见。是名第一善友具足。又诸菩萨所遇善友。...(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性自聪敏能正思惟具思择力。当知是名第二因缘。又诸菩萨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成就上品清净信解。当知是名第三因缘。又诸菩萨于诸众生成就上品深心悲愍。当知是名第四因缘。云何四力。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加行力。谓诸菩萨由自功力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是名第一初发心力。又诸菩萨由他功力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是名第二初发心力。又诸菩萨宿习大乘相应善法。今暂得见诸佛菩萨。或暂得闻称扬赞美。即能速疾发菩提心。况睹神力闻其正法。是名第三初发心力。又诸菩萨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长时修习种种善法。由此加行发菩提心。是名第四初发心力。若诸菩萨依上总别四缘四因。或由自力或由因力。或总二力而发心者。当知此心坚固无动。或由他力或加行力。或总二力而发心者。当知此心不坚不固亦非无动。
有四因缘能令菩萨退菩提心。何等为四。一种姓不具。二恶友所摄。三于诸众生悲心微薄。四于极长时种种猛利无间无缺生死大苦难行苦行。其心极生怯畏惊怖。如是四种心退因缘。与上发心四因相违。广辩其相如前应知。
最初发心坚固菩萨略有二种不共世间甚希奇法。何等为二。一者摄诸众生皆为眷属。二者摄眷属过所不能染。摄眷属过有其二种。谓于眷属饶益损减染污违顺。如是二事菩萨皆无。最初发心坚固菩萨。于诸众生发起二种善胜意乐。一者利益意乐...(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思惟故。舍常坚想安住无常不坚固想。依无常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苦想。谓诸菩萨应如是观。若诸有情大兴盛者。尚为三苦常所随逐。所谓行苦坏苦苦苦。况诸有情住衰损者。如是观已应如是学。我今于此苦常随逐诸有情所。应勤方便令离众苦。不应于彼重加其苦。如是如理正思惟故。断灭乐想生起苦想。依此苦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摄受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我为一切有情之类发菩提心。摄受一切有情之类皆为亲眷。我应为彼作诸义利。我今不应本于有情欲作义利而当于彼不忍怨害作非义利。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于有怨害诸有情所。灭除他想住摄受想。依摄受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亦不随眠流注恒续故名为忍。是名菩萨耐他怨害忍云何菩萨安受众苦忍。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我从昔来依欲行转。常求诸欲故。意思择为诸苦因。追求种种苦性诸欲。于追求时忍受无量猛利大苦。所谓种种殉利务农勤...(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微妙经典。乐闻等业宣说显了分别施设开示称赞所获福聚。等无有异。何以故。此菩萨地显示一切菩萨藏中略标广释诸门摄故。于此地中能广开示法毗柰耶。乃至众多所化有情。于此正法受持读诵法随法行。安住增长广大胜进。于尔所时像似正法不得兴盛正法不灭。若于尔时像似正法当得兴盛。即于尔时能引实义所有正法当速灭没。是故于此菩萨地中起坚信解。乐闻受持乃至广说。所得福聚无量无边。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四持次第瑜伽处发正等菩提心品
如是已说菩萨地义。云何应知此中次第。
谓诸菩萨要先安住菩萨种性。乃能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方正修行自他利行。于自他利正修行时。得无杂染方便。无杂染故得无厌倦方便。无厌倦故得诸善根增长方便。于诸善根得增长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又于如是自他利加行无杂染方便。无厌倦方便。善根增长方便。得大菩提中。将修行时。先于甚深广大正法安立信解。立信解已访求正法。求正法已广为他说。亦于正行自能成办。于成办时若由此于此为此应行。即由此于此为此而行。由此于此为此行时。如令福德智慧增长。所应行者即如...(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不及一。如是于诸不了义经。闻已信解。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获功德。比此所说了义经教闻已信解所集功德。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说是语已。
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胜义生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胜义了义之教。于此胜义了义之教。汝当奉持。说此胜义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永尽诸漏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六
复次依法假安立。分别解说瑜伽所摄奢摩他毗钵舍那道。当知如解深密经中。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无上正等觉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世尊如...(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 智者作此穷劫量 便得最上离染喜
若人为欲而说法 彼名舍欲还取欲
愚痴得法无价宝 反更游行而乞丐
于诤諠杂戏论著 应舍发起上精进
为度诸天及世间 于此瑜伽汝当学
尔时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慈氏。此名瑜伽了义之教。于此瑜伽了义之教。汝当奉持。说此瑜伽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诸漏永尽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获得广大瑜伽作意。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七
复次依乘假立。分别解说如实大乘。当知如解深密经中。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已上随所安住离欲界贪。获得静虑及诸等至。安住慈悲。于诸众生随能随力如实正行。云何增上慧住。谓诸菩萨即依如是增上心住。从此已上随所安住。渐能获得菩提分法善巧。诸谛善巧。缘起善巧。不共法安立智善巧。出过一切声闻独觉共所证智。而于此中不共法安立智者。谓于菩萨藏中。密意言辞智。非安立谛智。及安立谛智。即于此中共所得智者。谓依缘起所得证智。云何依此四住能成四事。谓诸菩萨依止初住。乃至当坐妙菩提座。终不弃舍大菩提心。依第二住乃至当坐妙菩提座。当来自身财宝善品运运增长。依第三住。为欲利益诸有情故。转诸静虑。以大愿力还生欲界。而不为彼欲缠烦恼之所染污。依第四住。于一切法安立通达而得善巧。为度众生故。发誓愿受于生死。因此誓愿便能积集广大资粮。则由此住清净为因。不待余住。亦不由他教诫教授。速能证得如来妙智。
问菩萨当言以何为苦。答众生损恼为苦。问菩萨当言以何为乐。答众生饶益为乐。问菩萨当言以何作意。...(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一切种利有情事。谓于四处济拔有情。一者于疑惑犹豫处。二者于极秽恶趣颠坠处。三者于下乘信解处。四者于憎背圣教嗔恚心处。
复次云何菩萨于正行中现在转时。犹得如是功德胜利。谓具法行中平等行。善行。法住行相。
云何菩萨具于法行。此何行相。谓诸菩萨凡所修行不越正法。是故名为具足法行。当知此行有五行相。一者于不饶益乐行恶行诸有情所。欲令入善摄受哀愍故。二者于住种性外缘阙乏诸有情所。劝令发起菩提心故。三者于波罗蜜多殊胜中。自了知故。四者于尊重处。发起恭敬礼拜加行故。五者于诸外道怨敌有情。安住圣教无倾动故。
云何菩萨具平等行。此何行相。谓诸菩萨遍于一切利众生事。平等修行。是故说名具平等行。当知此行有八行相。一者于诸有情平等亲爱故。二者于诸有情以无染污无差别身。无差别世。无差别求。亲爱之心平等慰喻故。三者舍诸愦闹舒颜和悦。于已受担平等能运故。四者于未受担平等能取故。五者于一切苦...(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是安立彼业。四句差别之所解释。由此安立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此即是业。是故说名安立彼业。御众功德者。谓于持戒犯戒有情驱摈摄受。俱欲令其出不善处安立善处。名不弃舍。言决定故者。谓决定无疑教授教诫。言威肃故。言若不定即不威肃。重谛实故者。谓财法二摄合成一种。积集财法无异分别。平等分布如先所许。如是施与除现所无。如有颂言。
财供养能令 众生尽寿命
法供养能令 究竟天寂静
大菩提心恒为首故者。是无杂染心之所解释。由菩提心所摄受故。凡有所作终不贪求他供事等。唯求证得无上菩提。
论曰。如说。
由最初句故 句别德种类
由最初句故 句别义差别
释曰。此伽他中其义易解无劳重释。
摄大乘论释卷第六
释入所知相分第四
论曰。如是已说所知相入所知相云何应见。多闻熏习所依。非阿赖耶识所摄。如阿赖耶识成种子。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
释曰。...(第1165-01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一译十卷))
...诸有情能正摄受。由戒波罗蜜多于诸有情能不毁害。不生恼。故由忍波罗蜜多虽遭毁害而能忍受。能忍受故能饶益他。不反报故。由精进波罗蜜多。助彼所作。由静虑波罗蜜多。心未定者令其得定。由慧波罗蜜多。心已定者令得解脱。开悟时者。谓教授彼令于境界得悟入时。彼得成熟者。彼于境界已得成熟。言成熟者。谓所治障消融溃散如痈已熟。或能对治成满可用如食已熟。
论曰。此六种相云何可见。由六种最胜故。一由所依最胜。谓菩提心为所依故。二由事最胜。谓具足现行故。三由处最胜。谓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事为依处故。四由方便善巧最胜。谓无分别智所摄受故。五由回向最胜。谓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故。六由清净最胜。谓烦恼所知二障无障所集起故。若施是波罗蜜多耶设波罗蜜多是施耶。有施非波罗蜜多应作四句。如于其施。如是于余波罗蜜多亦作四句。如应当知。
释曰。依所立相说如是言。谓由六种最胜故等。六种最胜其言易了。不须别释。具足现行故者。...(第1165-01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一译十卷))
...大劫修行圆满。已上乃至第十地中即此转名无功用行。经于第三无数大劫修行圆满。第八地中无功用行犹未成满。第九第十地中此行方得成满。此唯是一补特伽罗异位相应差别成五。如预流等从无始来生死流转。齐何当言三无数劫最初修行。为答此问故说伽他清净增上力者。谓善根力名清净力。此即说有善根力者。若大愿力名增上力。此意说有大愿力者。有善根力故能降伏所治。有大愿力故常值善知识。坚固心升进者。虽遇恶友方便破坏。终不弃舍大菩提心。现世当来所修善法运运增长终无退减。如是若时具善根力及大愿力。大菩提心坚固不退。所修善法念念增进不生喜足。顺旧而已齐是名为最初修行三无数劫。
释增上戒学分第七
论曰。如是已说因果修差别。此中增上戒殊胜云何可见。如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说。复次应知略由四种殊胜故此殊胜。一由差别殊胜。二由共不共学处殊胜。三由广大殊胜。四由甚深殊胜。
释曰。依增上戒而学故名增上戒学。如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说者。谓如彼尸罗波罗蜜多品中广说。复次应知略由四种殊胜故。此...(第1165-01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一译十卷))
...。大威力者。谓六神通依趣智故者。谓依趣智。不依趣识内智生故。由此内智现见相应安住于法。安立彼业者。即是于住正行等。谓后四句释此四句。由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故。安立有情利益安乐。御众功德故者。由于破戒亦不弃舍安立不摈。令出不善令住于善。决定无疑教受教诫故者。由能一向与彼教敕非自说已。
还复说言我言不善。由是因缘其言威肃。财法摄一故者。由言诚谛以法摄取。衣服等财还如是施。无杂染心故者。由善摄受大菩提心饶益有情。非欲自求为给使故。云何有情由此善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此摄受一切有情。
论曰。如说。
由最初句故 句别德种类
由最初句故 句别义差别
释曰。此伽他中。即为显示前所说义。说如是言。
摄大乘论释卷第六
入所知相分第四
论曰。如是已说所知相。入所知相云何应见。多闻熏习所依。非阿赖耶识所摄。如阿赖耶识成种子。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第1165-02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二译十卷))
...。由此第二成立因缘。波罗蜜多其数唯六不增不减。此不散动为依止故。如实等觉诸法真义者。依止静虑波罗蜜多。能起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等觉诸法真义。余义可知。第三成立数因缘中。随顺成熟诸有情者。谓为随顺成熟一切有情类故。唯立六数不增不减。其心未定令得定者。谓得静虑波罗蜜多心。已得定令解脱者。谓得般若波罗蜜多。于开悟时彼得成熟者。谓教授时令彼成熟。
论曰。此六种相云何可见。由六种最胜故。一由所依最胜谓菩提心为所依故。二由事最胜。谓具足现行故。三由处最胜。谓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事为依处故。四由方便善巧最胜。谓无分别智所摄受故。五由回向最胜。谓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故。六由清净最胜。谓烦恼所知二障无障所集起故。若施是波罗蜜多耶。设波罗蜜多是施耶。有施非波罗蜜多。应作四句。如于其施。如是于余波罗蜜多亦作四句如应当知。
释曰。以何等相。施等得名波罗蜜多。由诸世间及声闻等。亦有施等。是故决定应说其相。谓...(第1165-02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二译十卷))
...地名无功用行补特伽罗。此无功用行犹未成满。若至第九第十地中。无功用行方得成满。此经第三无数大劫修行圆满。如是唯一补特伽罗。位差别故建立五种。譬如预流一来不还。如说经三无数大劫得佛菩提。无始生死数修施等。数值诸佛。齐于何时名最初修三无数劫。故以伽他显释此问。清净增上力者。谓善根力及大愿力。由善根力。应知所治不能降伏。由大愿力。应知常值诸善知识。坚固心升进者。谓发牢固心。起增进行。牢固心者。应知所发大菩提心。诸恶友力不能令舍。增进行者。应知现在及生生中。善法常增终无退减。余义易了无烦重释。
大乘论释卷第八
增上戒学分第七
论曰。如是已说因果修差别。此中增上戒殊胜云何可见。如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说。复次应知略由四种殊胜故此殊胜。一由差别殊胜。二由共不共学处殊胜。三由广大殊胜。四由甚深殊胜。
释曰。此中问答。辩诸菩萨所学尸罗。于声闻等有大差别故名殊胜。又此增上戒等三学...(第1165-02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二译十卷))
...敬住阿兰若处者。由住彼处故能离恶。觉世间杂事者歌舞杂戏等。成就业者谓表彼成就相故。威德者谓六神通。随智慧行者。谓随智不随识自智慧生故。由此智慧正证相应。住诸法中安立彼业者。由有利乐意故。能以利乐安立众生。于中摄众者。于破戒者不舍安立亦不驱傧。令离不善令与善合。决定教授者。由一向与立教诫。不自说已后复言我前所说不善故。闻者授教。财法摄者由诚实告彼等言。以法及衣服等财利摄故。如言具摄。无染污心者由摄行菩提心作众生利益事。非为自求供养。但念云何以此善令众生正觉无上菩提。如此摄受故。偈中义亦尔释应知相竟。
摄大乘论释论卷第六
释入应知胜相胜语第三
论曰。如此已说应知相。入应知相云何可见。多闻所熏习依止。非阿梨耶所摄。如阿梨耶成种子。正思惟所摄似法似义所生。似所取物有见意言。
释曰。如此等应知相如应得入。显示此故入应知相。多闻熏习为依止者。谓大乘法所熏身故。非阿梨耶所摄...(第1165-03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三译十卷))
...提故。已得寂静心者。令得解脱故。于教化时即得成熟如是成熟众生住处故。成立六数。应如是知。
释曰。第三成立六数因缘中。一切众生教化随顺者。一切众生中作教化成熟事。随顺相应。由此得成故。唯有六为成立。令出离故。于心未寂静者。以禅波罗蜜令得寂静心。已寂静者。以般若波罗蜜令得解脱故得成熟。于教化时者。谓教诫教授时。
相章第二
论曰。此六波罗蜜相云何可见。有六种最胜故。一依止最胜。菩提心为依止故。二事最胜。具足修行故。三所为最胜。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故。四方便善巧最胜。无分别智所摄故。五回向最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六清净最胜。烦恼障智障等灭平等出生故。
释曰。此布施等以何相故。得波罗蜜名。由世间及声闻等亦有布施等。是故须说其相。波罗蜜相有六种依止最胜者。由一切处一切时依止菩提心故。事最胜者。无有一人于若内若外物具足现行。唯菩萨能具足现行者。谓行布施故。所为最胜者。凡所布施唯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故。方便善巧最胜者。谓三轮清净名善巧方便。由无施物及施者受者等分别故。如是无分别智所摄故。得布施等名。回向最胜者。由此布施等回向无上菩提故。清净最胜者。若至佛果施等此时得清净。彼时离烦恼障智障得具足出生故。
论曰。云何是施即波罗蜜。波罗蜜即是施耶。自有施非波罗蜜。应作四句。...(第1165-03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三译十卷))
...满。若入八地得无功用行。然未成就彼无功用行。九地十地得满此无功用行。此人是第三阿僧祇劫。即此一人成立五种。如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等。随位处差别故。如所说三阿僧祇满得菩提。于无始生死中修行施等。及逢值诸佛齐何已来。说为三阿僧祇劫。此义偈中显示。净妙胜上力者。谓得善根力及愿力。于中善根力者。散乱等不能破坏应知。愿力者。恒与善友同聚应知。牢固心转胜者。谓发起牢固心。及修行转胜。于中牢固心者。善友力故。不舍菩提心应知。行转胜者。谓现在及后生生中。善根增长无有退减应知。余句可解释。因果修差别胜相竟。
摄大乘论释论卷第八
释增上戒学胜相胜语第六
论曰。如是说因果修差别已。此中增上戒胜相云何可见。如经说。菩萨地中诸菩萨所受禁戒。若略说有四种胜相故名胜相应知。谓差别胜相。共不共学处胜相。旷大胜相。甚深胜相。此中差别胜相者。谓守护戒。摄善法戒。利益众生戒故。于中守护戒是余二戒住处应知。摄善...(第1165-03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三译十卷))
...说故名教。二恒为说故言善教。
论曰。故得成熟。是故为随顺成熟一切众生依止。立波罗蜜有六数。由如此义。是故应知成立波罗蜜有六数。
相章第三
论曰。此六波罗蜜相。云何可见。
释曰。何故作如此问。世间二乘菩萨皆有施等六行。若不明菩萨所行六波罗蜜相。云何得知此是波罗蜜。此非波罗蜜。是故须问波罗蜜相。
论曰。由六种最胜。六波罗蜜通相有六。一由依止无等。谓依止无上菩提心起。
释曰。此明所依止有异。世间及二乘行施等。不依止无上菩提心起。唯菩萨行施等。必依止无上菩提心起故。以依止无等。为菩萨所行六度相。
论曰。二由品类无等。谓一一波罗蜜略说皆有三品。菩萨皆具修行。
释曰。此明所缘事有异。不等世间及二乘。无有能行施等具足品类。谓外内及内外。若菩萨行施等必皆具足品类故。以品类无等。为菩萨所行六度相。
论曰。三由行事无等。谓安乐利益一切众生事。菩萨所行诸度。皆为成此二事故。
释曰。此明行事有异。菩萨行六度有何能。先为生众生现在...(第1165-04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四译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001)
...菩萨离增上慢心。须说所得地相。故问云何应知。
论曰。由四种相。
释曰。四种相中。随一相显现。即验此人已入菩萨地。何以故。此四相离登地人于余处则无。
论曰。一由已得信乐相。于一一地决定生信乐故。
释曰。有五种信乐。如地持论说。一无放逸。二遭苦难众生无救无依。为作救济依止之所。三于三宝起极尊重心。穷诸供养。四知所有过不一念覆藏。即皆发露。五于一切事及思修中。先发菩提心。于此五中。随一显现。即验已入菩萨地。譬如须陀洹人得四不坏信。何以故。此五是菩萨常所行法。是故能显菩萨已入地相。
论曰。二由已得行相。得与地相应十种法正行故。
释曰。若菩萨修行十地。不出十种正行。此十种正行是十地依止。十种法正行如十七地论说。诸菩萨于大乘中。为成熟众生有十种善法正行。与大乘相应。十二部方等经菩萨藏所摄。何等为十。一书持二供养三施他。四若他正说恭敬听受。五自...(第1165-04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四译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001)
...祇劫竟。菩萨经如此劫。修行得无上菩提。菩萨于无始生死中。恒行施等行。恒奉事出世诸佛。从何时修行为始。或说三阿僧祇。或说七阿僧祇。或说三十三阿僧祇。为显此义故。
论曰。如此阿僧祇修行十地正行圆满。有善根愿力。
释曰。菩萨有二种力。一善根力。二善愿力。善根力者。一切散乱所不能违。善愿力者。于一切时中。恒值佛菩萨为善知识。
论曰。心坚进增上。
释曰。由事善知识不舍菩提心。生生及现世恒增长善根。无复减失。
论曰。三种阿僧祇。说正行成就。
释曰。若具善根力善愿力。心坚增上四义。以此时为阿僧祇之始。诸师说不同故。有三种。经如此阿僧祇时。说修正行得成就。
释依戒学胜相第六
论曰。如此已说入因果修差别。云何应知依戒学差别。
释曰。前于入因果修差别中。已约诸地明修差别。未明菩萨依戒学与二乘有差别故。问云何应知。
...(第1165-04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四译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001)
...随众生所行行学亦不随转。二依义不依文。谓若法非饰词者。所造绮文字句。唯能显了独满清净鲜白梵行。于此法中恭敬信解。非于能显颠倒梵行。及不显了梵行。但饰词者。所造绮文字句。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谓于如来所说相似甚深空性相应随顺诸缘缘起法中不妄执着。如言浅义亦不住自内见取心。唯勤寻究显了义经。四依智不依识。谓不唯听闻而生知足。便不进修法随法行。然为尽诸漏勤求自内证真谛智。
发心者。谓诸菩萨发菩提心。若诸菩萨住菩萨法性。为欲利益十方世界所有有情。依彼行相强胜因缘。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大誓愿。受发心法。谓我必定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度十方一切有情令离诸烦恼故。及离诸苦难故。此受发心复有二种。一世俗发心。二证法性发心。世俗发心者。谓如有一随智者前恭敬而住。起增上意发誓愿言。长老忆念。或言圣者忆念。或言邬波拖耶。我如是名。从今日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从今已往凡我所修布施持戒忍辱正勤静虑及慧。一切皆为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我今与诸菩萨摩诃萨和合出家。愿尊证知。我是菩萨。第二第三亦复如是。证法性发心者。谓如有一已过第一劫阿僧企耶。已证菩萨初极喜地。已入菩萨定无生位。已如实知无上菩提及菩提方便。已悟自身将近等近大菩提果。证解自他悉平等故得大我意。已至不住流转寂灭菩萨道故。得广大意。由如是故。于大菩提愿不退转。是谓证法性发心...(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者。谓诸菩萨住种性位。便堕菩萨决定之数。何以故。由诸菩萨成就种性。若遇胜缘必定堪任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发心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起决定心。乃至证于无上正等觉。不复退转。
不虚行堕决定者。谓诸菩萨已得自在。如其所欲随所造修。诸菩萨行无有空过。依此最后堕决定位故。如来为诸菩萨授堕决定记。定作者。谓诸菩萨于五种处。决定应作。若不作者。必不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菩提。云何为五。一发菩提心。二于诸有情起于怜愍。三勇猛精勤。四于五明处方便修习。五心无厌倦。常应作者。谓诸菩萨于五种处常应修作。一常应修作不放逸行。二无依无怙苦恼有情为作依怙。三常应修作供养佛行。四常应遍知误失不误失。五于一切所作若行若住诸作意中。常应修作。大菩提心以为导首。
最胜法者。谓诸菩萨于十种同意最胜法。应受持应建立。以为最上。云何为十。一菩萨种性。于诸种性最为殊胜。二初发菩提心。于诸正愿最为殊胜。三正勤般若。于一切度最为殊胜。四爱语。于诸摄法最为殊胜。五如来。于诸有情最为殊胜。六悲。于诸无量最为殊胜。七第四静虑。于诸静虑最为殊胜。八空三摩地。于三三摩地最为殊胜。九灭尽定。于九次第定最为殊胜。十清净方便善巧。于诸方便善巧最为殊胜。复次嗢拖南曰。
诸施设建立 一切法寻思
及如实遍智 并及诸无量
宣说果利益 大乘性与摄
菩萨十应知 建...(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种所对治义。一解脱门所对治。谓分别相愿。二到彼岸所对治。谓悭吝犯戒忿恚懈怠散乱恶慧。
复有二种空所对治义。谓十六种邪想现行及十四种相缚。
复有二种到彼岸行义。谓世间有所得行。及出世间无所得行。又复世间到彼岸行但是相似非真实。如相似。如是有毒有障无方便应知亦尔。当知出世间到彼岸行与此相违。
复次若略说慧到彼岸自体义。当知由三种相。一所依相。二所缘相。三行相。所依相者。谓菩提心。所缘相者。谓色等法。行相有二种。谓世间出世间。世间行者。谓无常苦空无我如病如痈等行。出世间行者。谓无所得相应行。复有三种波罗蜜多善积集修义一以一切智性相应作意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以诸波罗蜜多安住实际。三于实际而不作证。
复次如说此心不可思议故者。何因缘故不可思议。谓由此所依由此所缘令心安住。此俱无性故。若是无性即是清净亦不可思议。此不可思议若有性若无性。及与彼...(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2)
...多唯有六种。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由布施故引摄资财。方便摄益一切有情。由持戒故不起侵损逼迫恼乱。方便摄益一切有情。如其次第不毁坏他财身心故。由忍辱故堪受侵损逼迫恼乱。方便摄益一切有情。由堪忍他侵损己财等故。由此三种善能摄益一切有情。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而依善品修彼对治。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智慧故永害随眠。由此三种善能对治一切烦恼。相者。谓诸菩萨波罗蜜多相。云何施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舍一切时所有身语意业。如是由种性故愿故意乐故事故自体故。显施波罗蜜多相。种性者。谓菩萨法性。愿者。谓菩提心。意乐者。谓悲导心。事者。谓舍诸所有。自体者。谓身语意业。云何戒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受持一切菩萨戒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忍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堪忍安受诸怨苦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精进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引发一切胜善法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静虑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起一切种身语意业自在用时。所有一切心恒安住。云何慧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起一切种身语意业自在用时。所有一切诸法简择复次若所行施依止萨伐若性。能感萨伐若性。摄受萨伐若性。...(第1172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为依止。以悲导心舍一切时所有身语意业。如是由种性故愿故意乐故事故自体故。显施波罗蜜多相。种性者。谓菩萨法性。愿者。谓菩提心。意乐者。谓悲导心。事者。谓舍诸所有。自体者。谓身语意业。云何戒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受持一切菩萨戒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忍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堪忍安受诸怨苦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精进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引发一切胜善法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静虑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起一切种身语意业自在用时。所有一切心恒安住。云何慧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起一切种身语意业自在用时。所有一切诸法简择复次若所行施依止萨伐若性。能感萨伐若性。摄受萨伐若性。能为一切萨伐若事。是名施波罗蜜多相。如是四句随其次第。由发起故习气故自体故等流故。显波罗蜜多相。发起者。谓依止一切智性。凡所生起一切施行。皆回向萨伐若性故。习气者。谓能感一切智性。即所行施熏修相续。于当来世能感萨伐若性故。自体者。谓摄受一切智性。即所行施究竟圆满。尔时能办佛法身故。等流...(第1172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就如是大功德。住如是大法。云何当畏堕于恶道。复作是念。我无始已来。往来生死堕诸恶道受无量苦。不为自利亦不利他。我今发无上大愿。为欲自利亦为利他。先来堕恶道无所利益。今为利益众生故。设堕恶道不应有畏。复次实行菩萨发如是心。假令我于阿鼻地狱一劫受苦然后得出。能令一人生一善心。积集如是无量善心。堪任受化令发三乘。如是教恒河沙等众生声闻乘。恒河沙等众生辟支佛乘。恒河沙等众生发大乘。然后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尚不应退没。何况我今修集无量无边功德远离恶道。菩萨如是思惟。何得有恶道畏。复次如叫唤地狱经中说。菩萨答魔言。
我以布施故 堕在叫唤狱
所受我施者 皆生于天上
若尔犹尚应 常行于布施
众生在天上 我受叫唤苦
菩萨如是等种种因缘。能遮恶道畏。无有大众畏者。成就闻慧思慧修慧故。又离诸论过咎故。是菩萨建立语端所说无失。能以因缘譬喻结句不多不少无有...(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无量无边。行处无量无边故智亦无量无边。是故说佛行处智无量无边。世间转法转智转者。转名以此法有所转。世间者。世间有二种。国土世间众生世间。此中说众生世间。诸佛及诸菩萨。以无量无边方便力引导众生。法转者。以无量无边善根福德摄取诸佛法。智转者。无量诸善法六波罗蜜十地等摄取佛智。是故智转无边。此三同转故合为一愿。是菩萨一一愿牢坚故。成是十无尽愿。方如虚空时如未来际。如是以略说广说。解是十愿究竟。
发菩提心品第六
问曰。初发心是诸愿根本。云何为初发心。答曰。
初发菩提心 或三四因缘
众生初发菩提心。或以三因缘。或以四因缘。如是和合有七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曰。何等为七。答曰。
一者诸如来 令发菩提心
二见法欲坏 守护故发心
三于众生中 大悲而发心
四或有菩萨 教发菩提心
五见菩萨行 亦随而发心
或因布施已 而发菩提心
或见佛身相 欢喜而发心
以是七因缘 而发菩提心
佛令发心者。佛以佛眼观众生。知其善根淳熟堪任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人者。佛教令发心作是言。善男子来。今可发心当度苦恼众生。或复有人生在恶世。见法欲坏。为守护故。发心作是念。咄哉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来。唯有一人二处行出三界。四圣谛大导师。知...(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 问曰。初发心是诸愿根本。云何为初发心。答曰。
初发菩提心 或三四因缘
众生初发菩提心。或以三因缘。或以四因缘。如是和合有七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曰。何等为七。答曰。
一者诸如来 令发菩提心
二见法欲坏 守护故发心
三于众生中 大悲而发心
四或有菩萨 教发菩提心
五见菩萨行 亦随而发心
或因布施已 而发菩提心
或见佛身相 欢喜而发心
以是七因缘 而发菩提心
佛令发心者。佛以佛眼观众生。知其善根淳熟堪任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人者。佛教令发心作是言。善男子来。今可发心当度苦恼众生。或复有人生在恶世。见法欲坏。为守护故。发心作是念。咄哉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来。唯有一人二处行出三界。四圣谛大导师。知五种法藏脱于六道。有七种正法大宝。深行八解脱。以九部经教化。有十大力说十一种功德。善转十二因缘相续。说十三助圣道法。有十四觉意大宝。除十...(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二处行出三界。四圣谛大导师。知五种法藏脱于六道。有七种正法大宝。深行八解脱。以九部经教化。有十大力说十一种功德。善转十二因缘相续。说十三助圣道法。有十四觉意大宝。除十五种贪欲。并得十六心无碍解脱。出十六地狱众生。及身十七具足十八不共法。善分别十九住果人。善知分别学人阿罗汉辟支佛诸佛二十根是。大悲心者。是大将主大众主大医王大导师大船师。久乃得是法。行难行苦行。乃得是法。而今欲坏。我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厚种善根得成佛道。令法久住无数阿僧祇劫。又行菩萨道时。护持无量诸佛法故勤行精进。或复有人见众生苦恼。可愍无救无归无所依止。流转生死险难恶道。有大怨贼诸恶虫兽生死恐怖诸恶鬼等。常有忧悲苦恼刺蕀。恩爱别离怨会深坑。喜乐之水甚为难得。大寒大热独行其中。旷绝无荫难得度脱。众生于中多诸怖畏。无有救护将导之者。见如是众生。入此生死险恶道中受诸苦恼。以大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言。我当为无救作救无归作归无依作依。我得度已当度众生。我得脱已当脱众生。我得安已当安众生。复有人但从人闻以信乐心等。发无上道心。作是念。我当修善法不断绝故。或堕必定得无生法忍。集诸福德善根淳熟故。或值诸佛或值大菩萨。能知众生诸根利钝深心本末性欲差别。善知方便为般若波罗蜜所护。能作佛事者知我发愿。善根成熟故令住必定。若无生法忍。是诸菩萨。在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如佛善知众生心力教令发心。不以但有...(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教令发心。复有人见余菩萨行道修诸善根大悲所护。具足方便教化众生。不惜身命多所利益。广博多闻世间奇特人中标胜。疲苦众生为作荫覆。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惭愧质直柔软调和。其心清净深乐善法。见如是人而作是念。是人所行我亦应行所修愿行我亦应修。我为得是法故当发是愿。作是念已发无上道心。复有人行大布施。施佛及僧或但施佛以饮食衣服等。是人因是布施。念过去诸菩萨能行施者。韦蓝摩韦首多罗萨婆檀尸毗王等。即发菩提心。以此施福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人若见若闻佛三十二相。足下平手足轮指网缦手足柔软七处满纤长指足跟广身佣直足趺高平毛上旋伊泥[跳-兆+尃]臂长过膝阴马藏身金色皮软薄一一孔一毛生眉间白毫上身如师子肩圆大腋下满得知妙味身方如尼拘楼陀树顶有肉髻广长舌梵音声师子颊四十齿齐白密致眼睛绀青色睫如牛王等相。心则欢喜作是念。我亦当得如是相。如是相人所得诸法我亦当得。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是七因缘发菩提心。问曰。汝说七因缘发菩萨心。为皆当成有成有不成。答曰。是不必尽成。或有成有不成。问曰。若尔者应解说。答曰。
于七发心中 佛教令发心
护法故发心 怜愍故发心
如是三心者 必定得成就
其余四心者 不必皆成就
是七心中佛观其根本。教令发心必得成。以不空言故。若为尊重佛法为欲守护。若于众生有大悲心。如是三心必得成就。根本深故。余菩萨...(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
如是三心者 必定得成就
其余四心者 不必皆成就
是七心中佛观其根本。教令发心必得成。以不空言故。若为尊重佛法为欲守护。若于众生有大悲心。如是三心必得成就。根本深故。余菩萨教令发心。见菩萨所行发心。因大布施发心。若见若闻佛相发心。是四心多不成。或有成者。根本微弱故。
调伏心品第七
问曰。如上品说。三发心必成。余四不必成。云何为成。云何不成。答曰。若菩萨发菩提心行。失菩提心法。是则不成。若行不失菩提心法。是则必成。是故偈说。
菩萨应远离 失菩提心法
应一心修行 不失菩提法
远离名除灭恶法不令入心。若入疾灭。失名若今世若后世忘菩提心。不复随顺修行。应远离如是法。若不失菩提法。不忘菩提心。应常一心勤行。问曰。何等法失菩提心。答曰。
一不敬重法 二有憍慢心
三妄语无实 四不敬知识
有是四法者。若于今世死时。若次后世。则忘失菩提心。不能自知我是菩萨。不复发愿。菩萨行法不复在前。不恭敬法者。法名诸佛所说上中下乘。取要言之。是诸佛如来所用教法。于此法中不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不生希有想难得想宝物想满愿想。是法能失菩提心。慢心者。自高其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无相无愿。若无生忍法。若六波罗蜜。若菩...(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色界功德快善。生此中者是为大利。称赞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功德之利。汝于此身证此诸果。是汝大利。又说法者乐于眷属。听法者不欲随从。说法者欲至饥乱不安隐国土。语听者言。汝今何用随我至此诸国。即生厌懈而不随逐。说法者贵敬檀越数行问讯。使听法者不得听受。于深法中令生疑惑。此非诸佛所说经法。我所说者是佛经法。若菩萨能行是法得证实际。如是等种种因缘两不和合。当知是等悉是魔事。取要言之于一切善法有障阂者皆是魔事。菩提心劣弱者。诸烦恼有力故。道心劣弱无有势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志愿永绝。业障者谁有种种业障。此中说能令求大乘人退转者。是法障者乐行不善法。恶空无相无愿及诸波罗蜜等诸深妙法。如是四法能失菩提心。复次。
许施师而诳 其罪甚深重
人无有疑悔 强令生疑悔
信乐大乘者 深加重嗔恚
呵骂说恶名 处处广流布
于诸共事中 心多行谄曲
如此四黑法 则失菩提心
施师不与者。应施师物若许若未许而后不与。若与非时与非处与不如法与。此是世间外道法。佛法中从师得经法。若有财物供养法故则以与师。若无无咎无有疑悔。令生疑悔者。此人实不破戒。有...(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福多。譬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成就十善道。菩萨回向福德最上最妙最胜无比无等无等等。须菩提。置是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成就十善道。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得四禅。其福比此。亦复最上最妙最胜。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亦如是。如法回向福德最上最妙最胜。须菩提。置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作辟支佛。若有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其一菩萨以取相心。供养是诸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于恒河沙等劫。以一切乐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一菩萨皆亦如是。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诸菩萨以此因缘。得福多不。甚多世尊。如是福德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是福德有形。恒河沙等世界所不能受。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是菩萨为般若波罗蜜守护。以善根随法性回向所得福德。先诸菩萨取相布施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万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诸菩萨以此因缘。得福多不。甚多世尊。如是福德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是福德有形。恒河沙等世界所不能受。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是菩萨为般若波罗蜜守护。以善根随法性回向所得福德。先诸菩萨取相布施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万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先诸菩萨取相分别布施。皆是有量有数。又般若波罗蜜回向品中说。佛告净居天子。置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余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一一菩萨以取相心供养是诸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随意供养于恒河沙等劫。诸天子。若是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余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一菩萨供养是诸菩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于恒河沙等劫。是布施取相分别。如是诸菩萨各于恒河沙等劫。供养是诸菩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随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皆是取相布施。若菩萨为般若波罗蜜所护。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及声闻五品。及诸凡夫人于中种善根。已种今种当种。尽和合称量使无遗余。最上最妙最胜无等无等等不可思议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念。 |
|
|
|
|
|
|
|
我是福德能至...(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或不自制。或乃致死。或得死等诸恼苦患贪着五欲舍戒还俗故名为死。或能反戒多起重罪。是名死等诸恼苦患。以是因缘故。于出家者称叹法施。于在家者称叹财施。如是广说在家菩萨所行财施。余诸善行今当说之。发心菩萨先应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从三归所得功德。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
归依佛法僧 菩萨所应知
菩萨应当如实善解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问曰。云何名为归依佛。答曰。
不舍菩提心 不坏所受法
不舍大悲心 不贪乐余乘
如是则名为 如实归依佛
菩提心者。发心求佛不休不息不舍是心。不坏所受法者。谓菩萨各受所乐善法戒行。是行应行是不应作。若应诸波罗蜜。若应四功德处。如是等种种善法。为利益众生故。受持修行不令毁缺。大悲心者欲度苦恼众生为求佛道乃至梦中亦不离大悲。不贪余乘者。深信乐佛道故。不贪声闻辟支佛乘。有是法故。当知如实归依佛。问曰。云何名为归依法。答曰。
亲近说法者 一心听受法
念持而演说 名为归依法
说法者于...(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足解脱知见具足三明六通心得自在有大威德。舍世间乐出魔境界。利誉称乐不以为喜。衰毁讥苦不以为忧。常行六舍得八解脱随佛所教。有行道者有解脱者行一道者。破二种烦恼。善知三界。善通四谛善除五盖。安住六和敬法。具足七不退法八大人觉。舍离九结得声闻十种力。成就如是诸功德者。名为佛弟子众求如是功德。不求其解脱。何以故。深心信乐佛无碍解故。是名归依僧。复次若闻章句文字法。即得念实相法。名为归命法。若见声闻僧即念发菩提心诸菩萨众是名归依僧。见佛形像即念真佛是故归依佛。问曰。云何名为念真佛。答曰。如无尽意菩萨经中说念佛三昧义。念真佛者。不以色。不以相。不以生。不以性。不以家。不以过去未来现在。不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以见闻觉知。不以心意识。不以戏论行。不以生灭住。不以取舍。不以忆念分别。不以法相。不以自相。不以一相。不以异相。不以心缘数。不以内外。不以取相觉观。不以入出。不以形色相貌。不以所行威仪。不以持戒禅...(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 有诸地中得
诸地清净分 从地至一地
住地转增益 无能令退者
从菩萨净地 至无量佛地
于此诸事中 应善知方便
请问诸善人 除破于憍慢
助初地法者。所谓信戒闻舍精进念慧等。如是等及余诸法随顺初地者。是名助法。相违法者。不信破戒少闻悭贪懈怠乱念无慧等及余不随顺不能助初地者是。灭地法者。能令此地退失障碍不现。如劫尽时万物都灭。何者是所谓能偷夺菩提心法。是先已说。生地法者。能生能成初地。所谓不偷夺菩提心法。是先已说。地相得果地分上已说。清净法者。用是法能净初地。所谓如先说。
初地中七法。
菩萨在初地 多所能堪受
不好于诤讼 其心多喜悦
常乐于清净 悲心愍众生
无有嗔恚心 多行是七事
如是七法能净治初地。从一地至一地者。如从初地至二地从二地至三地。余亦如是。从初地至二地得不谄曲等十心故。从二地至三地得信乐等十心故。得如是等种种心种种法故...(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到菩萨地。未入正位。行于边行故。如彼好道无诸丛林妨碍。十住道亦如是无有五欲诸恶丛林。问曰。何故不言都无五欲丛林但言无恶林耶。答曰。发大乘者。福德因缘有第一五欲。是故不得言无。但无恶耳。复次如深丛林。难入难过多诸难碍。菩萨五欲则不然。不如凡夫于五欲生诸过恶。如是故但说无丛林。如道宽博多容不相妨碍。十住道亦如是多所容受。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共发无上道心而不相妨碍。是百千万亿众生若一切众生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同行此道不相妨碍。如道多人所行。十住道亦如是恒河沙等过去现在诸佛。行菩萨道时皆行此道。如彼好道行不疲厌。十住道亦如是多有因果诸乐。所谓多生人天中受果报。乐离欲故受欢喜乐禅定乐无喜乐现在乐。得是诸乐故无有疲厌。如道多有华果根。十住道亦如是多根华果。根者三善根。华者七觉华是。如经说。七华者七觉意是。果者四沙门果是。无如是等违好道功德过故。名为离恶。如导师知道中是中应食是应宿彼处亦应宿。菩萨行十...(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 回向佛乘故 是以为最上
希有者。诸菩萨修善道。以五因缘故名希有。一堪受故。二精进故。三心坚故。四慧故。五果故。堪受者。我当作天人中尊一切智慧者。能如是堪受。是为希有。若人以指举三千大千世界。于虚空中令住百千万劫。是事可成。不足为难。若发愿言我当作佛。是为希有甚难。如说。
为无量佛法 立誓当作佛
是人无有比 何况有胜者
精进者。多有人堪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精进行六波罗蜜。若人以堪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精进行六波罗蜜。是名实堪受无量功德。精进希有故。所修善业道亦希有。如说。
希有大精进 凡人念已怖
菩萨实行之 何得不希有
心坚者。有人发精进心修集佛道。若有障碍心不坚固则不能成。是故发精进安住希有。坚心中则成其事。坏诸障碍。是为菩萨修善业道第一希有。如说。
若人无坚心 尚不成小事
何况成佛道 世间无上者
慧者。是堪受精进坚心皆以慧...(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少欲住故。名阿练若住。智慧足住故。名阿练若住。正行多闻住故。名阿练若住。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现前故。名阿练若住。断诸缚得解脱住故。名阿练若住。顺十二因缘随顺住故。名阿练若住。毕竟寂灭所作已作住故。名阿练若住。阿练若住处者。随顺戒品佐助定品。利益慧品易得解脱品。易得解脱知见品。易行诸助菩提法。能摄诸头陀功德。阿练若住处通达诸谛。阿练若处见知诸阴。阿练若处。诸性同为法性。阿练若处出离十二入。阿练若处不忘失菩提心。阿练若处观空不畏。阿练若处能护佛法。阿练若处。求解脱者不失功德。阿练若处。能得一切智者则能增益阿练若处。菩萨如是行。疾得具六度。
何以故。若菩萨在阿练若处住。不贪惜身命是名檀波罗蜜行。三种善业清净入细头陀行法。是名尸波罗蜜。不嗔恨心于诸众生慈心普遍。但忍乐萨婆若乘不在余乘。是名羼提波罗蜜。自立誓愿于阿练若处不得正法忍终不舍此处是名毗梨耶波罗蜜。得禅定故不观生处修习善根是名禅波罗蜜...(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菩萨等从初发心乃至觉场皆应供养。菩萨有七种。一初发心。二正修行。三得无生忍。四灌顶。五一生所系。六最后生。七诣觉场。此等菩萨于诸佛后次应供养。以身口意及外物等而供养之。初发心者未得地。正修行者乃至七地。得无生忍者住第八地。灌顶者住第十地。一生所系者方入兜率陀。最后生者兜率陀处住。诣觉场者欲受用一切智智。于七种菩萨中。初发心菩萨一切众生皆应礼敬。何况余者。何以故。深心宽大故。如来教量故。初发心菩萨发菩提心时。于十方分无减诸佛土无减诸众生无减。以慈遍满发菩提心。若未度众生我当度之。未解脱者我当解脱。未稣息者我当苏息。未寂灭者我当寂灭。应声闻者我当令入声闻乘中。应独觉者我当令入独觉乘中。应大乘者我当令入大乘之中。欲令众生悉得寂灭。非为寂灭少分众生。以是深心宽大故。一切众生皆应礼敬。何者为如来教量。如世尊说迦叶。譬如新月便应作礼。非为满月。如是迦叶。若信我者。应当礼敬诸菩萨等。非为如来。何以故。从于菩萨出如来故。又声闻乘中亦说。
于彼知法者 若...(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若波罗蜜。为菩提初资粮。又是诸波罗蜜。三轮净因体故。以般若波罗蜜为诸波罗蜜三轮净因体。是故般若波罗蜜。为菩提初资粮。三轮净者。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行布施时。不念自身。以离取自身故。不念受者差别。以断一切处分别故。不念施果。以诸法不来不出相故。如是菩萨得三轮净施。如净施净戒等亦如是。以此般若波罗蜜是彼诸波罗蜜三轮净因体故。般若波罗蜜为菩提初资粮。又大果故。般若波罗蜜大果胜诸波罗蜜。如经说。
菩提心福德 及以摄受法
于空若信解 价胜十六分
鞞罗摩经中大果因缘。此中应说。以是大果故。般若波罗蜜为菩提初资粮。
问何故般若波罗蜜。得为菩萨母。
答以能生故。方便所摄般若生诸菩萨。令求无上菩提。不求声闻独觉。以是生佛体因故。般若波罗蜜为菩萨母。又置于五波罗蜜中故。如言冥钵啰腻波低也。冥为性。钵啰腻波低为诵。即此性相是为摩多(摩多翻为母于字声论中摩多字从冥...(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因缘中随何因缘。得不退转菩萨。彼未生大悲乃至未得无生忍。中间受业力死生者。由入放逸故。是以菩萨应当勤行如然头衣。为得无生忍故。于其中间精进不息。
问菩萨复有何死。答。
声闻独觉地 若入便为死
以断于菩萨 诸所解知根
如前所说四种因缘。随何因缘得不退转。此菩萨未有大悲未得忍。未过声闻独觉地。或以恶友力怖生死苦故。或受生中间故。或劫坏时间嗔嫌菩萨毁谤正法故。失菩提心。起声闻独觉地心已。或于声闻解脱。若独觉解脱作证。彼断菩萨根。所谓大悲。是以诸菩萨及佛世尊。名为说解知死。问此应思量菩萨。为畏住泥犁。为畏堕声闻独觉地。答。
假使堕泥犁 菩萨不生怖
声闻独觉地 便为大恐怖
菩萨设住泥犁。与无数百千苦俱。不比堕声闻独觉地怖畏。问何故如此。答。
非堕泥犁中 毕竟障菩提
声闻独觉地 则为毕竟障
设入泥...(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某如来应正遍知。此名菩萨不退转。问从住初地乃至七地诸菩萨。皆决定向三菩提。何故不说为不退转。唯说住不动地菩萨。为不退转。答。
已住不动诸菩萨 得于法尔不退智
彼智二乘不能转 是故独得不退名
此谓所有信等出世间善根。诸声闻独觉乃至住第七地菩萨。不能障碍令其退转。故名不退转。非余十种菩萨为三菩提于诸法中不退转也。已说不退转因缘。此中又得殊胜授记。大乘中说四种授记。谓未发菩提心授记共发菩提心授记。隐覆授记。现前授记。是为四种授记。于中未发菩提心授记者。其人利根具增上信。诸佛世尊以无碍佛眼观已。而为授记。共发菩提心授记者。成熟善根种菩提种先已修习。其根猛利得增上行。但欲解脱诸众生故。即发心时入不退转。无堕落法离八不闲(谓八难也)。此人或闻自授记。于六波罗蜜不发精进。如其不闻更发精进为令不闻。欲使他人闻其授记。断疑心故。佛以威神隐覆授记。若菩萨成熟出世五根。得无生忍。住菩萨不动地。彼即现前授记。是为四种授记。彼得无生忍菩萨已决定故。诸佛世尊现前授记。又别有密意授记。以为第五。如法华经说。
我等皆随喜...(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
甚深者。谓甚深经。与空相应出于世间。彼是甚深。又复分别缘生故。缘生者即是法。法者即是如来身。彼与如来身相应者。是甚深经。诸佛世尊之所赞叹。若自诵若教他诵。若为他解说无希望心。但欲不隐没如来身故。如来身者即是法身。欲令久住故。彼所有福谁能得量。
令无量众生 发心为菩提
福藏更增胜 当得不动地
此有善巧方便菩萨。先以四摄事摄诸众生。知彼众生受我言已。然后教令发菩提心。如是具足善巧方便菩萨。令诸众生发菩提心。彼所有福无人能量。以无量故。又令诸众生发菩提心故。福藏更为增胜。言福藏者。福无尽故。以能至无尽故不可尽。不动地者。以不可动故名不动地。此中菩萨令他发菩提心故。于生生中。菩提心不动不失。以令他发菩提心故。此心即为不动地因。
随转佛所转 最胜之法轮
寂灭诸恶刺 是菩萨福藏
如佛世尊。于婆啰奈城仙人住处鹿林中。转法轮已。于彼最胜法轮随顺而转。亦为福藏。此随顺转有三种因缘。谓于如来所说深经。与空相应出于世间。若持若说及顺法行法。若于如是等经。持令不失。是为第一随顺转法轮。为有根器众生。分别演说。是为第二随顺转法轮。如彼经中所说。依法修行。是为第三随顺转法轮。寂灭诸恶...(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神通希有功德。于此经律若未证知。勿以痴。故言非佛说。何以故佛世尊说。若谤如来所说之经。恶果最苦。
无间等诸罪 悉以为一抟
比前二种罪 分数不能及
世尊于不退轮经中说。五无间业所有诸罪。若断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众生命所有罪报。若恒伽河沙等佛世尊灭度已所有支提。或坏或烧若障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法眼所有罪报。如是等过皆悉搏聚。若于未解深经而起执着言非佛说。及菩萨发菩提愿已而令退菩提心。此二种罪。彼前五无间等罪聚比之。百分不及千分不及。乃至数分柯罗分算分譬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以是罪相故。为护自身及自善根。勿作此二种罪。
问已说菩萨护自善根。何者是修道胜义。答。
于三解脱门 应当善修习
初空次无相 第三是无愿
于中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修三解脱门。最初应修空解脱门。为破散诸见故。第二无相解脱门。为不取诸分别攀缘意故。第三无愿解脱...(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善 以遮遮烦恼
以是流转因故。应畏烦恼。不应毕竟尽于烦恼。若断烦恼。则不得集菩提资粮。是故菩萨以遮制法遮诸烦恼。由遮烦恼令其无力故。得集菩提资粮善根。以集善根故满足本愿。能到菩提。
问何故不以断灭故灭诸烦恼。答。
菩萨烦恼性 不是涅槃性
非烧诸烦恼 生菩提种子
如诸声闻圣人等。涅槃为性。以攀缘涅槃。得沙门果故。诸佛不以涅槃为性。诸佛烦恼为性。以菩提心由此生故。声闻独觉烧诸烦恼。不生菩提心种子。以二乘心种子无流故。是故烦恼为如来性。以有烦恼众生发菩提心。出生佛体故不离烦恼。
问若烧烦恼。不生菩提心种子者。何故法华经中。与烧烦恼诸声闻等授记。答。
记彼诸众生 此记有因缘
唯是佛善巧 方便到彼岸
不知成就何等众生。彼中因缘唯佛所知。以到调伏彼岸。不共余众生相似故。而彼不生菩提心种子者。以入无为正定位故。如经说。
如空及莲华 峻崖与深坑
界不男迦柘 亦如烧种子
如虚空中不生种子。如是于无为中。不曾生佛法。亦不当生。如高原旷野不生莲华。如是声闻独觉入无为正定位中。不生佛法。峻崖者。于一切智智城道中。有二峻崖。所谓声闻地峻崖。独觉地峻崖。声闻独觉若有一切智者。则非菩萨二峻崖也。深坑者。如丈夫善学跳掷。虽堕深坑安隐而住。若不善学。而堕深坑便死坑内...(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若善若恶我当自受。我于昼夜云何而过。我喜乐空寂不。我有上人法不。能得圣人胜知见不。若当后时同净行者问我之时说之不惭。应数思念此等十法。所谓定行比丘。应数思念。
观有为无常 若无我我所
所有诸魔业 应觉而舍离
有为谓因缘和合生。以因缘和合生故。彼无我所。以有为故彼是无常。若是无常。彼为他所逼迫故苦。若苦彼不自在转故无我。于有为法应如是观。所有诸魔业应觉而舍离者。或于菩提心六度相应经中作不欲乐因缘散乱因缘赊缓因缘障碍因缘。若从自起若从他起。皆应觉知。于此诸恶魔业。皆觉知已离之。莫令彼自在行。
根力与觉分 神足正断道
及以四念处 为修发精勤
信精进念定慧。是为五根。信精进念定慧。是为五力。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是为七觉分。欲定精进定心定思惟定。是为四神足。未生恶不善法为令不生。已生恶不善法为令其断。未生善法为令其生。已生善法为令其住...(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
无慢无希望 唯以悲愍心
尊重恭敬意 为众而说法
复有四种法。是大智相。应当受取。所谓远离自高轻他。无憍慢故。弃舍利养恭敬名闻。无希望心故。于无明闇障众生中唯悲愍故。尊重恭敬为其说法。以此四种法故。菩萨大智具足。应当受取。
于闻无厌足 闻已皆诵持
不诳尊福田 亦令师欢喜
多闻无厌。闻已持法。持法已顺法行法。不诳所尊福田。亦令教师欢喜此法。是菩提心不忘失因。
不应观他家 心怀于敬养
勿以论难故 习诵于世典
不应为供养恭敬因缘往观他家。除为安立菩提心因缘。亦不应欲为论难故习诵诸世论等。除为多闻因缘。
勿以嗔恚故 毁呰诸菩萨
未受未闻法 亦勿生诽谤
何以故。为护续生善法因缘。
断除于憍慢 当住四圣种
勿嫌于他人 亦勿自高举
断除憍慢者。于诸众生中。当下心如狗断除我慢。于轻俭衣食卧床药具四圣种中亦应当住。于彼圣种知足故。不应嫌他。亦不应自高举。
若实不实犯 不得发觉他 ...(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故者。由施波罗蜜利益众生。由戒波罗蜜不损恼众生。由忍波罗蜜能安受彼毁辱不起报怨心。由精进波罗蜜生彼善根灭彼恶根。由此利益因一切众生皆得调伏。次彼心未得寂静为令寂静。已得寂静为令解脱。故立定慧二波罗蜜。由此六度菩萨善教众生。故得成熟。是故为随顺成熟一切众生依止。立波罗蜜有六数。由如此义。是故应知成立波罗蜜有六数。
此六波罗蜜相云何可见。由六种最胜六波罗蜜。通相有六。一由依止无等。谓依止无上菩提心起。二由品类无等。谓一一波罗蜜略说皆有三品。菩萨皆具修行。三由行事无等。谓安乐利益一切众生事。菩萨所行诸度皆为成此二事故。四由方便无等。谓无分别智菩萨所行诸度。皆是无分别智所摄故。五由回向无等。谓回向无上菩提菩萨所行诸度。决定转趣一切智果故。六由清净无等。谓惑智二障永灭无余。菩萨所行诸度分分除二障。乃至皆尽故。施即是波罗蜜。波罗蜜即是施耶。有是施非波罗蜜。有是波罗蜜非施。有是施是波罗蜜。有非...(第1177部~摄大乘论二译五卷)
...二知者。谓诸凡夫及诸声闻。若得如是彼诸二人。则知自性性德圆满性最为殊胜。问云何胜。偈曰。
增长菩提树 生乐及灭苦
自他利为果 此胜如吉根
释曰。如是种性能增长极广功德大菩提树。能得大乐。能灭大苦。能得自他利乐以为大果。是故此性最为第一。譬如吉祥树根。菩萨种性亦尔。种性品究竟。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二
发心品第五
释曰。如说已分别菩萨种性。次分别菩萨发菩提心相。偈曰。
勇猛及方便 利益及出离
四大三功德 二义故心起
释曰。菩萨发心有四种大。一勇猛大。谓弘誓精进甚深难作长时随顺故。二方便大。谓被弘誓钾已恒时方便勤精进故。三利益大。谓一切时作自他利故。四出离大。谓为求无上菩提故。复次此四种大显示三种功德。第一第二大显示作丈夫所作功德。第三大显示作大义功德。第四大显示受果功德。此三功德以二义为缘。所谓无上菩提及一切众生...(第1183部~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
... 忘己利众生
不为自憎他 岂作不善业
释曰。若略示彼义。菩萨爱他过于自爱。由此故忘自身命而利于他。不为自利而损于彼。由此故能于众生绝诸恶业。已说得不作护。次说得不退心。偈曰。
观法如知幻 观生如入苑
若成若不成 惑苦皆无怖
释曰。菩萨观一切诸法如似知幻。若成就时于烦恼不生怖。菩萨观自生处如入园苑。若不成就时于苦恼亦不生怖。若如是者。更有何意而退菩提心耶。复次偈曰。
自严及自食 园地与戏喜
如是有四事 悲者非余乘
释曰。菩萨以自功德而为自严。以利他欢喜而为自食。以作意生处而为园地。以神通变化而为戏喜。如此四事。唯菩萨有。于二乘无。菩萨既有此四事。云何当退菩提心。已说不退心。次遮畏苦心。偈曰。
极勤利众生 大悲为性故
无间如乐处 岂怖诸有苦
释曰。菩萨以大悲为体。是故极勤利他。虽入阿鼻地狱如游乐处。菩萨如是于余苦中岂生怖畏。因此怖畏而退心耶。偈曰。
大悲恒在意 他苦为自苦
自然作所作 待劝深惭羞
释曰。诸菩萨大悲阇梨常在心中。若见众生受苦即自生苦。由此道理自然作所应作。若待善友劝发深生极重...(第1183部~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
...故。深起善净心者。谓缘起供养。以深净信心而供养故。为满于二聚者。谓回向供养。为满福智二聚而供养故。常愿生佛世者。谓因供养。由有宿愿愿生佛世。令我有益不虚供养故。三轮不分别者谓智供养。设供受供供具三事不可得故。成熟诸众生者。谓田供养。众生为田。教彼供养令种善根故。最后十一种者。谓依止供养。此依止有十一种。一者依止物。由依财物而供养故。二者依止思惟。由依味思惟随喜思惟希望思惟故。三者依止信。由信大乘发菩提心故。四者依止愿。由发弘誓愿故。五者依止悲。由怜愍众生故。六者依止忍。由难行能行故。七者依止行。由诸波罗蜜故。八者依止正念。由如法不倒故。九者依止正见。由如实觉了故。十者依止解脱。由声闻烦恼灭故。十一者依止真实。由得大菩提故。问供养种差别云何。偈曰。
因果及内外 粗细与大小
亦远近差别 是名供养种
释曰。世等差别为供养种差别。彼过去为因。现在为果现在为因未来为果...(第1183部~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
...心不住故。愚心者。于彼无方便故。彼三对治随其次第。即是精进禅定般若。是故精进等三。若得决定则名无畏。问云何决定。答此三对治任运现前。是名决定。问已说体相。云何差别。偈曰。
自性及大愿 不顾及不退
闻深亦能化 置彼于佛身
亦行诸苦行 不舍于生死
生死不能染 此十是差别
释曰。此二偈随其次第说无畏有十种差别。一者自性。谓性成就得无畏故。二者大愿。谓发菩提心得无畏故。三者不顾。谓勤自利时不顾身命得无畏故。四者不退。谓勤利他时有违逆者得无畏故。五者闻深。谓听实义时得无畏故。六者能化。谓难化众生以通力化得无畏故。七者置彼于佛身。谓建立众生于大菩提得无畏故。八者亦行诸苦行。谓行种种难行苦行得无畏故。九者不舍生死。谓故意受生得无畏故。十者生死不能染。谓处染不染得无畏故。问已说差别。云何坚固。偈曰。
恶朋及重苦 闻深不能退
譬如螽翅风...(第1183部~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
...师利故。是故文殊师利问随顺义故。彼所发问。以心清净问答清净故。次显说分。
经曰。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于菩提发心住。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知菩提相而发心住。文殊师利言。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知。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一切世俗名字语言。过一切向无发心发。灭诸发是发菩提心住。是故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过一切发是发心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着一切法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破坏如实际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向如虚空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住。
论曰。彼发清净有九种。何等为九。一者舍一切戏论。如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故。二者舍取诸法。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故。三者如虚空。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故。四者寂静。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故。五者舍取常无常相。如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着一切法是发菩提...(第1184部~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二卷)
...。痴心作因嗔念还起。于彼王所孰能不校。以不校故证知无想。亦非无想。无想者所谓无我等想。无自他想及嗔恨想。非无想者。谓非愚痴。何故愚痴名为无想。不能观察是应作是不应作故。复次无想亦非无想者。离于想无想染着分别故。此已说被虐害时摄持忍辱。复欲显示余时摄持。经曰。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如是等。此显往昔未遇恶王。已于多生断我等想。皆由般若摄持力故。复欲显示摄持菩提。经曰。菩萨应离一切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离诸想得菩提故。如说坐于菩提座永断一切想。云何离想耶。经曰。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生无所住心者。云何住菩提而发心耶。以住菩提故无所住。如经何以故如是住者。即为非住。此义云何。如是住者俗谛故。非住者第一义故。复次言住菩提即是非住。如有经说。菩提无住处是故非住。是住菩提之异名也。已说般若摄持忍辱。摄持余度其相云何经曰。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第1185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
...想。是颠倒行非清净因。复次疑曰。若无菩萨发趣大乘。则无有因证于佛果成满四种利益之业。云何世尊燃灯佛所。而得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能成四种利众生事。为遣此疑。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颇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是等。此中意说。佛于往昔证真实义得授记时。不见少法而是无上菩提。因体以无所得得授尊记。此即证知一切法皆无所得。如经须菩提。言如来者以真如故。真如者无所得义。须菩提心念我于此说虽复无疑。然有人言。然灯佛所不见有法。能得菩提升于觉座。岂亦如是。是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实语。乃至如来所得法。是中无实无妄。此义云何。夫实妄者生于有得。有时言实坏时知妄。无所得中此二俱遣。复有念言。若如来但证无所得者。佛法即一非是无边。是故经言。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谓何。即无所得。未曾一法有可得性。是故一切无非佛法。云何一切皆无所得。经曰。一...(第1185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
...疑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诸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是等。此中显示法界相。其义云何。若相成就是真实有。此相灭时即名为断。无有菩萨见法断故。何以故。以生故即有断。一切法是无生性。所以远离常断二边远离二边是法界相。是故于此说能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经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菩萨得无我无生法忍如是等。但于无生爱乐修习福多彼故。如有颂言。
若人持正法 及发菩提心
不如解于空 十六分之一
或念言。若一切法无生者。云何而有福德生耶。是故经言。须菩提菩萨不应取福德如是等。不应取福者。非第一义中有福可取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者。菩萨于福应圆满故。佛言。须菩提菩萨应取者俗谛故。不应贪著者第一义谛故。
复次疑曰。若第一义无福可取。何故余经作如是说。如来福智资粮圆满。坐菩提座趣于涅槃。为遣此疑。经曰。须菩提。若有人言。...(第1185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
...相是非故。道差别染对治者。不生惊怖随顺自业。如是善知。以观察法体故。是名八种清净坚固心。依于七种不染心说。应如是知。
依恭敬心者。此有二种。一者于一切菩萨生世尊想故。此明何义。谓于此界生五浊中诸菩萨所生如来想故。如是佛国土中。见诸菩萨行于苦行求大菩提不生疲倦毕竟如实修行。于是菩萨生如来想。以是故言生世尊想。复生希有想。此义应知。应云何知。如佛出世难甚为希有。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不舍离发菩提心。亦名希有。是故于彼生世尊想。二者于佛生希有想故。此有何义。如无染世界生彼众生无量百千万劫寿命。诸佛如来常作无量众生利益。如是多烦恼过世界中生。于少时间能作无量众生利益。此中见佛生希有想。此义应知。清净坚固心能增长成就。此义应知。
入寂静行依清净坚固心。与菩萨念菩萨受取。于彼世界百千万劫。不离正念常修梵行。娑婆世界从旦至中坚持禁戒。不染心行示现胜故。此明何义。如治重病为令速差。但与...(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三者安隐心。如是一三一次第说应知。
次说得何等乐说辩才果。所谓为彼一切众生于一切义中能断疑故。
偈义如经。
尔时世尊赞胜思惟梵天言。善哉善哉。梵天。复善哉梵天者。以其发问仪式诣佛于此三时中事相应故。应知善哉。梵天汝今至心谛听我为汝说者。如是次第不颠倒心正念心故。
其心坚固而不疲倦者。是正直心。此中大菩提信心为本。是作愿相。依彼愿故则能具足得如来地一切功德。依菩提心坚固方便有第一问。于大乘中略有四种疲倦之事。依彼四种疲倦事故。菩萨虽发菩提之心作菩提愿而失彼心。何等为四。一者以诸众生不如实修行故。二者多作众事故。三者多时在有中行故。四者等解脱中心常欲得速解脱故为彼有力故。此四种障对治法者。谓于众生起大悲心等。如是四种法次第而说。此义应知。应云何知。谓诸菩萨依大悲心如是如是见诸众生不能如实修正行时。如是如是转转增上生怜愍心。为彼众生令得解脱。如是如是转转增...(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是法有未度者令得度故。为求衣食资生之具不生疲倦。不为自身贪着己乐。菩萨行如是。依谤法众生者。菩萨自行无诸过失。依柔和忍辱不计彼罪。教令忏悔。菩萨行如是依所尊重众生者。菩萨于彼屈伏顺从随语而受。菩萨行如是。如是已说随顺众生如实修行。而不疲倦为之说法已。次说不失菩提之心。以为不失菩提之心随顺说法故。见佛妙果以为最胜。依四种法说。一者依不夺他物。二者依定因。三者依缘力。四者依因力。常忆念佛者。心常忆念佛菩提心果故。以见佛果成就无量不共功德。此依不夺他物。是故不失菩提之心。所作善根不离菩提心者。一切善根皆菩提心以为根本。依菩提心无量世中长远因故。依彼定因世间种种受果报处所不能牵。此依定因吹之而去。是故不失菩提之心。亲近善知识者。以正修行依外缘力善知识等。此依缘力。是故不失菩提之心。赞叹大乘者。为诸众生发菩提心赞叹大乘。生生世世为于自身增长一切善根种子为因力。大因力坚固。此依因力。是故不失菩提之心。
如是不失菩提心故。毕竟一心行菩萨行。是故次第说彼法相。能一其心而不散乱者。以对四种散乱心障故。说四种不散乱心。何等四种散乱心障。一者乘障。二者教化众生障。三者聚集佛法满足功德障。四者毕竟聚集一切佛法障。何等四种不散乱心。云何对治。一者远离声闻心者。对治乘障不堕声闻小乘心故。是故菩萨于大乘中心不散...(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成就无量不共功德。此依不夺他物。是故不失菩提之心。所作善根不离菩提心者。一切善根皆菩提心以为根本。依菩提心无量世中长远因故。依彼定因世间种种受果报处所不能牵。此依定因吹之而去。是故不失菩提之心。亲近善知识者。以正修行依外缘力善知识等。此依缘力。是故不失菩提之心。赞叹大乘者。为诸众生发菩提心赞叹大乘。生生世世为于自身增长一切善根种子为因力。大因力坚固。此依因力。是故不失菩提之心。
如是不失菩提心故。毕竟一心行菩萨行。是故次第说彼法相。能一其心而不散乱者。以对四种散乱心障故。说四种不散乱心。何等四种散乱心障。一者乘障。二者教化众生障。三者聚集佛法满足功德障。四者毕竟聚集一切佛法障。何等四种不散乱心。云何对治。一者远离声闻心者。对治乘障不堕声闻小乘心故。是故菩萨于大乘中心不散乱。二者舍辟支佛心念者。对治教化众生障。不着自身三昧乐行故。是故菩萨教化众生心不散乱。三者求法无有厌足者。对治聚...(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修大慈常能忍彼故。嗔恨众生作苦恼事。因力增长现前坚固。菩萨依彼依止如是坚固因力。于未来世能忍诸苦。坚固增长而得成就。是名菩萨得先因力不失善根。常说诸法因缘者。于诸法中为他示现非颠倒因。因力得果为离邪见乐正见事。因力坚固生生世世于诸法中为他示现非颠倒因。因力得果为离邪见乐正见事。因力增长现前坚固。菩萨依彼坚固因力。于未来世自身正见不乐邪见。坚固增长而得成就。是名菩萨得先因力不失善根。常念菩提者。不舍菩提心愿力故。常不舍离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功德善根。见大菩萨心愿力坚固生生世世常修一切功德善根因力增长现前坚固。菩萨依彼坚固因力于未来世修行一切功德善根。坚固增长悉得成就。是名具足得先因力不失善根。
如是以有先因力故。虽未有人说波罗蜜行。而有方便波罗蜜行。是故次说不由他教。而能自行波罗蜜行法。以施导人者。谓于布施波罗蜜中最为上首。初自修行后为他人。令入修行。菩萨如是修行布施故于未来施行成就...(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为能舍六入舍六入故则得胜心到于彼岸。
菩萨如是以得胜心到彼岸故彼处正住。示现此义。是故次问住于彼岸。以不分别世间涅槃道。无分别智证无我法。住于无住涅槃得无生法忍。以是义故。第八地中得同不同智。是故名为到于彼岸住于胜处。
菩萨如是住于彼岸满足出世间诸波罗蜜。示现此义。是故次问云何增长诸波罗蜜。以求一切智心故。施等增长以为施等展转增长。是故菩萨为诸众生说一切智心。诸菩萨等为令众生发菩提心增长施行。是故菩萨先世已曾令诸众生发菩提心修行布施。菩萨如是自行布施教人行施。余者复施教化众生令行布施。彼诸菩萨亦令众生发菩提心修行布施。彼诸菩萨复令众生发心行施。如是展转自心住施。令他住施。以是义故。施波罗蜜展转增长。以常不舍菩提心故。说持戒波罗蜜。余毁禁者令得持戒。以不舍离菩提行心为得大菩提故。为令住持戒故。以见一切智心不退故。说忍辱波罗蜜。于菩提心中说菩萨名为令余处诸余众生生忍心故。忍一切罪忍一切恶。思惟一切智心不得故。说精进波罗蜜。依精进波罗蜜不见彼岸不取苦行相。是故不生疲倦之心。以证一切智心寂静故。说禅波罗蜜法。所谓心自性清净不生不灭。以知寂静智故以散乱心一切不行故。不戏一切法故。说般若波罗蜜。以摄取无分别智故。以为示现余波罗蜜善清净故。为余波罗蜜依一切智心。说。
障行烦恼对治法者。其唯如是见波罗蜜胜行无我。为佛法淳熟故。为...(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设有言说人不信受。三者乐着小乘障。自不能得大菩提。复舍利益众生。四者化众生懈怠障。于中舍利他行。不助他善。复自善根不增长故。五者无方便智障。不能善化众生。复自菩提行不满足故。对治是障有五始终。一者能破邪论障始终。随彼所著显己正义。对治邪执无畏辩才性不闇故。如经随所住处正说无畏辩才明故。二者能善答难始终。证大无碍智地故。如经得大无碍智地故。三者乐着小乘对治始终。大菩提愿大菩提念不忘失故。如经忆念不忘菩提心故。四者化众生懈怠对治始终。利益众生无疲倦故。如经教化成就一切众生界故。五者无方便智对治始终。于五明处通达分别故。如经通达分别一切处法故。已说何故加。复云何加。谓口意身加。云何口加。
经曰。复次善男子。汝当辩说此诸法门差别方便法故。承诸佛神力如来智明加故。自善根清净故。法界净故。饶益众生界故。法身智身故。正受一切佛位故。得一切世间最高大身故。过一切世间道故。出世间法道清净故。得一切...(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修习功德智慧行故。不休息诸行故。起方便善巧故。照见上上地故。正受如来加故。得念意去智力故。成就不退转心故。
论曰。是中善修行菩提分法。乃至随顺如道行者。皆是正修诸行。善修行菩提分法者。第四菩萨地中修菩提分法善清净深心故。彼深净心等悕求胜行。如是不住道行胜破彼慢故。随顺如道行者。彼平等中深净心不退转心现成就故。随彼平等清净法住。如是菩萨深心安住名为随顺如道行故。是中随顺如道行有八种。一修习菩提心。如经得大愿力故。二不疲惓。如经以慈悲心不舍一切众生故。三得善根力。如经修习功德智慧行故。四不舍众行。如经不休息诸行故。五正修行。如经起方便善巧故。六无厌足。如经照见上上地故。七得他胜力。如经正受如来加故。八自身得胜力故。胜念等三慧故。如经得念意去智力故。成就不退转心故。去者修慧观。无障碍义故。云何不住道行胜。不住道行胜有二种观。一所知法中智清净胜。二利益众生勤方便胜。以是二法故。不住世间不...(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故。令一切众生界得证法故。略说。乃至随顺得一切智智。如是等。如是此地神通力无上有上分已说。次说地影像分。是中地影像者。有四种。一池。二山。三海。四摩尼宝珠。以况四种功德故。一修行功德。二上胜功德。三难度能度大果功德。四转尽坚固功德。云何修行功德。
经曰。佛子。是菩萨十地。次第顺行趣向一切种一切智智。佛子。譬如从阿耨大池流出四河。充满阎浮提。不可穷尽。转复增长乃至充满大海。如是佛子。菩萨从菩提心流出善根大愿之水。以四摄法充满众生界不可穷尽。转复增长乃至满足得一切种一切智智。
论曰。是中修行功德者。依本愿力修行。以四摄法作利益他行。自善根增长及得菩提自利益行应知。如经佛子譬如从阿耨大池流出四河乃至满足得一切种一切智智故。云何上胜功德。
经曰。佛子。是菩萨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别。譬如依大地故有十大山王差别。何等为十。所谓雪山王。香山王。毗陀略山王。仙圣山王。由乾陀罗...(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施具足几种因缘。戒闻具足几种因缘。又复世尊说三具足。何故初施中戒后闻。此意须说。以要言之世尊示现。云何施具足。云何戒具足。云何闻具足。此皆作难我今解释。何故世尊施戒闻等。无量无垢不可称量布施具足。身如虚空住无垢法而说是经。彼义今说。偈言。
第一施戒闻 寂正行苦身
如空胜法持 具足善光明
人天礼牟尼 第一世间觉
无垢除三苦 何义说此经
此义今说。发菩提心学菩萨业相应。饶益一切智人示现此义。菩萨既发菩提心已。次满施等三种具足。此菩提业非唯发心。而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偈言。
若发菩提心 悲众生苦恼
彼相应善业 佛说此胜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为怯弱者除怯弱故。为彼始行菩萨行者。闻修无量种种法故。尔乃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生怯弱心。佛知彼意为除怯弱饶益彼故。而说是经言。善男子。菩萨唯有三种具足。世尊示言汝勿怯弱。若我广说过不可数菩萨具足。以要言之三具足摄。偈言。
若有诸佛子 畏经无量劫
怯弱于善法 久远得菩提
如来自然智 安慰饶...(第1189部~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一卷)
...不得恩。发行一切菩萨之行坚住不退心。常欲满一切菩萨诸愿法门不生畏惧。聚集修行一切功德不生怯弱。何以故。一切世间最胜之处。一切所有学与无学辟支佛智。所不能证所不能入不能观察。此佛法名彼不易得。若小功德和集修行则不能得。小善根者不能得故如是。若人有此宗愿我当成佛。是故翘勤修行精进如功德法聚集修行。我于此处悕望欲得如是义故佛说此经。
以何义故名世尊者。彼义今说。言世尊者。供养义故。复有余义。如菩提心忧波提舍。彼说应知。
何故世尊游毗舍离大林精舍不余处者。彼义今说。如是难者则不相应随在何处。彼一切处皆有此难。若在余处不离此难。更有余义如菩提心忧波提舍。彼说应知。
以何因缘而说如是三种具足不多少者。彼义今说。以有三分相对义故。以此三种。对治贪嫉破戒愚痴。以施具足对治贪嫉。以戒具足对治破戒。以闻具足对治愚痴。又复示现三种福德。施具足者示施福德。戒具足者正行福德。闻具足者示修福德。又复有义。一切众生随顺淳熟施戒具足。一切众生既淳熟已。然后能闻。闻已观察相应淳熟。如是随顺一切众生淳熟相应。是故说三。又复有义二种具足。一切佛法聚集住处...(第1189部~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一卷)
...分。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云何渐次悟入唯识。谓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如实通达。修习位中如所见理数数修习伏断余障。至究竟位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复令悟入唯识相性。初资粮位其相云何。颂曰。
乃至未起识 求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 犹未能伏灭
论曰。从发深固大菩提心。乃至未起顺决择识求住唯识真胜义性。齐此皆是资粮位摄。为趣无上正等菩提。修习种种胜资粮故。为有情故勤求解脱。由此亦名顺解脱分。此位菩萨依因善友作意资粮四胜力故于唯识义虽深信解而未能了能所取空。多住外门修菩萨行。故于二取所引随眠犹未有能伏灭功力令彼不起二取现行。此二取言显二取取。执取能取所取性故。二取习气名彼随眠。随逐有情眠伏藏识。或随增过故名随眠。即是所知烦恼障种。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第1190部~成唯识论十卷)
...子。以疑悔故。爱水润识。住五取阴地。无明土覆时节和合能生识牙。次第增长成世间果。又声闻辟支佛人亲近善知识。从已度生死海欲度生死海人。闻说世间过患复自少见。厌世间苦乐涅槃乐。欲舍世间追求出道。虽不取施等功德。而亦不离施等功德。能伏烦恼得上胜法。以是义故。虽复修集施等善法。以无四法故。不得大菩提。又菩萨人毕竟具足成就八法建立大事。荷负重担亲近真善知识。深见世间过患。知涅槃寂静。为众生故不厌世间苦。初发菩提心不失因故。深心成就。舍自身乐为利益众生故。修行施等功德回向大菩提。依方便力增长微少施等功德。能护自身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究竟成就般若波罗蜜故。能清净施等功德。令住菩萨道。示现深心等四句。能摄取施等四句。为菩萨不同法能得一切种智。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
问曰。复以何义如来说此修多罗。答曰。为遮无因颠倒因随顺正因果。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此义云何。言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深心成就故。...(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众生故。修行施等功德回向大菩提。依方便力增长微少施等功德。能护自身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究竟成就般若波罗蜜故。能清净施等功德。令住菩萨道。示现深心等四句。能摄取施等四句。为菩萨不同法能得一切种智。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
问曰。复以何义如来说此修多罗。答曰。为遮无因颠倒因随顺正因果。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此义云何。言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深心成就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摩诃萨见法界时即得永离菩提心障。谓身见等一切烦恼。出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起于初地菩提之心不失因故。证得深心。是故名为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言不转者。以证胜法故。此明何义。以成就施行故。此复何义。以起无损害心根本业道。摄取上上胜行。是故不转离根本业道修行施等行一切处不退。以是义故名为不转。又言行菩萨行时降伏一切诸魔怨敌者。以善知回向方便心成就故。此明何义。略说四魔。谓烦恼魔阴魔死魔及以天魔。唯烦恼魔以为根本。依...(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神我。而不依他智随所修行。皆以毗离耶波罗蜜增长成办。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诸菩萨摩诃萨求萨婆若。示现远离无因颠倒因。随顺正因果。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问曰。复以何义如来说此修多罗。答曰。依不定聚菩萨求定聚故。成就何等行。得入正定聚。示现彼菩萨入正定聚修正因行。是故如来说此修多罗。此义云何。菩萨未证初地正位。虽无量劫习集善根。而未能得不退转位。未得毕竟无怖畏处。心未安隐。常为世间苦恼所逼。未得菩提心根本慈悲心力。未得增上力故。以世间道智观察十二因缘。如实观有为行以依世间道。观寂静法界求大涅槃无方便智故。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堕声闻辟支佛地有三种失。何等为三。一者退失一切大乘善根种子。二者退失能与一切众生乐因。三者退失萨婆若智。以是义故如来经中说言。迦叶。譬如一切世间天人。虽复修治伪琉璃珠。而彼伪珠终不能作真琉璃宝。如是迦叶。一切声闻修戒定慧。及头陀等一切功德。终不能得坐于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为可化众生种种名说非有实我。又如经中。大海慧菩萨为圣者大悲思梵。说成就一切佛。法问答品中偈言。
诸法因缘生 彼法无实体
法若实无体 彼法实不生
菩萨知众生 如是无实际
依彼实际智 知诸法虚实
以是义故。菩萨知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生。众生无其实体。若如是者。一切世间心识皆是虚妄分别。彼菩萨心于一切法实际平等无碍智行即是初心。是故名为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偈言。
彼不见凡地 以彼体空故
是故诸佛说 过彼凡夫地
远离圣人法 染着身见等
住五欲资生 故名凡夫人
此明何义。地者彼处生凡人。是名凡夫地。此是三界中烦恼所缚处。依止烦恼生。是名凡夫地。是故彼初心见三界皆空。不起一法相。以其不起一法相故。则不愿乐一切处生。除慈悲心为欲教化诸众生故。而常观察寂静法体。以是义故。说彼菩萨过凡夫地。是故偈...(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教化力清净诸烦恼故。得故下经言。是故我当先住善法。亦令他人住于善法。何以故。若人自不行善不具善行。为他说法令住善法。无有是处以得大慈大悲心故。是故上经言。是心以大悲为首。是故菩萨自净烦恼净众生心具大慈悲。名为毕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毕定进趣大菩提故。偈言。
佛子金刚藏 说十法初心
即名佛菩提 毕成佛道故
此义云何。以圣者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此十种法为菩萨初地无漏菩提心。即此十种心名为佛菩提故。言毕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偈言。
譬如好种子 能生茎叶等
如是菩提心 不异诸佛法
此义云何。以初证法心于一切佛法以为种子。以初地法与一切佛法。以为因故。又偈言。
初地心增长 佛说为诸地
最妙胜菩萨 说初月为喻
此明何义。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中。说偈言。
譬如月初生 增长即满月
如是欢喜地 增长即是佛
如是十句义。余论师异释应知。是故如来为不定聚菩萨求定聚故。说此修多罗。
弥勒菩萨所问...(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何差别。声闻之人不能修学利益他因。是故弃舍利益众生自求涅槃。见三界中贪等烦恼火之所烧无常所逼。厌离三界如身衣火燃。观无常等五阴有为行。乃至离三界结。然后除贪等烦恼。渐渐微薄出过三界。菩萨之人得深心故。常乐利益一切世间。为诸众生作利益行。虽为世间苦恼所逼。以成就方便智慧力故。虽能如实修行声闻道。而不证声闻道。以先断所障取声闻位法故。何者是取声闻位法。谓舍大悲心。不能增长大悲等行。若诸菩萨得深心等修行菩提心眷属等法。能作证菩提位因。彼时菩萨见一切法故。能增长菩提心力。方便推求利益一切众生之事。彼时即见如实法界。见法界故即时远离见道所治一切烦恼。即得毕竟大菩提心。如十地经说。菩萨摩诃萨生如是心。是心以大悲为首。如是等。彼菩萨如是证见道已。方便推求利益一切诸众生。因善学大悲深心等法。离我乐等不为烦恼火之所烧。因不相似故。菩萨摩诃萨常以深心为利益他而修行故。即见道时断三界中一切烦恼。而声闻等先不修集慈悲方便。是故无有利益他行。渐断烦恼后得罗汉。以是义故。大海慧菩萨经中说。菩萨先已修集善根相应烦恼。所谓大悲波罗蜜等。此诸善法名为烦恼。非余烦恼。依彼烦恼为化众...(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何义故。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中说。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答曰。彼经中依证胜进地依远中远离所治。法依上上地说过不定地。是故此说不违彼经。此义云何。如初禅对治法。此明何义。如小乘人未来禅中断不定因欲界修道烦恼。乃至第四禅中亦说断修道烦恼。以远中远胜对治法而不相违。何以故。以对治因等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初地中断菩提心相违退因。谓身见等一切烦恼。以得成就深心等修行。毕竟远离退菩提心因故。乃至八地中得胜进远中远胜对治法。名为过不定地。安住定地。以对治法等故。以定因故。言过不定地义不相违。又言过不定地者。求佛菩提大涅槃心未断绝故。所起诸行功用疲惓名不定因。是故八地以上始言过不定地。此义云何。如彼处过苦等。此明何义。如小乘中厌过欲界苦。虽厌过欲界苦。而初禅地未过识等苦因。以未过所治法。是故如来经中说。第二禅中过苦。如经中说。忧根何处灭。佛言。初禅中灭。又问。苦根何处灭。佛言。二...(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中过苦。如经中说。忧根何处灭。佛言。初禅中灭。又问。苦根何处灭。佛言。二禅中灭。又问。喜根何处灭。佛言。三禅中灭。又问。乐根何处灭。佛言。四禅中灭。如是过一切色相等。厌初禅时即过一切色等诸相。而第四禅中厌过因故。说第四禅过。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初地中已过不定地。二地已上乃至七地以来。求佛菩提大涅槃心未断绝故。所起因行疲惓功用名不定地。是故为彼未满足心不定因故。八地中说过不定地。言不相违。又得毕竟菩提心因缘具足和合故。言初发心过声闻地。如法印经。中如来说言。弥勒。发菩提心有七种因。何等为七。一者诸佛教化发菩提心。二者见法欲灭发菩提心。三者于诸众生起大慈悲发菩提心。四者菩萨教化发菩提心。五者因布施故发菩提心。六者学他发菩提心。七者闻说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发菩提心。弥勒。诸佛教化发菩提心。见法欲灭发菩提心。于诸众生起大慈悲发菩提心。此三发心能护正法。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四发心非真菩萨。不能护持诸佛正法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明何义。若菩萨成就深心毕竟不退。得大悲心大勇猛力。为诸世间一切众生过箭所射。而观众生起大慈悲。摄诸善根聚集增长故言初发心时过声闻地。第二发心过辟支佛地者。辟支佛人胜声闻人。毕竟不为他身。毕竟自为身求寂灭涅槃。若菩萨初观察法性上上观无生法忍时。未得过不定道。所有生心皆悉能过声闻辟支佛地故...(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有五种法名为菩萨毕竟不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何等为五。一者于诸众生起平等心。二者于他利养不生嫉心。三者乃至自为身命。不说法师比丘诸恶过失。四者终不贪着供养恭敬赞叹等事。五者毕竟得甚深法智忍。弥勒。更有五法故。得名为不转菩萨。何等为五。一者不见自身。二者不见他身。三者心不分别妄说法界。四者不见菩提。五者不以相见如来。如是等。又般若波罗蜜经中广说不转之相。如彼经说应知。
问曰。云何得异法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因。于异佛菩提名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答曰。以得决定因故。此明何义。以初地菩萨成就毕竟因。以依此因毕竟证大菩提。是故言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言阿耨多罗者。谓胜一切有为法故。 |
|
|
|
|
|
|
|
言三藐三菩提者。谓离一切诸不善法烦恼习气故。于一切处无障碍故。一切种一切法如实正知故。是故言三藐三菩提。
问曰。应说不退不转功德。云何不退不转功德。答曰。不退不转功德者。如来处处经中广说应知。如十地经说。诸佛子。若有众生厚集善根故。善集诸善行故。...(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法故。言三藐三菩提者。谓离一切诸不善法烦恼习气故。于一切处无障碍故。一切种一切法如实正知故。是故言三藐三菩提。
问曰。应说不退不转功德。云何不退不转功德。答曰。不退不转功德者。如来处处经中广说应知。如十地经说。诸佛子。若有众生厚集善根故。善集诸善行故。善集诸功德行故。善供养诸佛故。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识善护故。善清净心故。入深广心故。毕竟信乐大法故。现大慈悲故。如是众生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厚集善根者。菩萨从初发心已来能过声闻辟支佛性。是故能与不退不转菩萨之位。以为种子。贪等善根非正种子。久修无量诸功德行故。言厚集善根故。善集诸善行者。菩萨正修诸行。名修诸善行。行修生起名异义一。又言行者。清净身口意业正命自活。以诸菩萨离损害心。为起成就利益一切诸众生行。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能得度智慧大海。而菩萨能渡故。言善集诸善行故。善集诸功德者。以布施忍辱不放逸等。四摄四家化众生因。诸法种子...(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不转者。于修道中断灭根本无明故又不退者。善集具足功德故。言不转者。善集具足智慧故。又不退者。成就方便故。言不转者。成就般若故。又不退者。过声闻辟支佛地因故。言不转者。善集得菩提诸善根故。又不退者。成就大力故。言不转者。成就修行故。又不退者。具足成就十力因故。言不转者。具足成就四无畏因故。又不退者。依檀等白法为利益众生故。言不转者。檀等善根为众生故回向大菩提。常乐利益诸众生故。又不退者。以得初地不失菩提心因。深心等成就故。言不转者。二地已上起心十善业道所摄。异十善业道修行檀等。数数增长故。
问曰。胜进法者其义云何。
答曰。以诸菩萨心行增长。于先所得白净法中上上胜进。以是义故。名胜进法。
降伏一切诸魔怨敌者。以降伏魔降伏怨降伏敌对。是故说言降伏一切诸魔怨敌。此义云何。菩萨降伏烦恼魔故。天魔伺求不得少过故。言降伏一切诸魔。以得闻思修慧力故。利益众生相违怨等所不能障故...(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言降伏一切诸魔。以住正定聚过菩萨怨敌声闻辟支佛地。是故名为降伏怨敌。又能善知诸魔业事故。言降伏一切诸魔。得诸菩萨善净诸业。能过一切诸恶道因故。言降伏一切怨敌。又能善护所治等法诸魔怨敌。是故名为降伏一切诸魔怨敌。如经中佛说。龙王。菩萨摩诃萨成就八法故。能降伏诸魔怨敌。何等为八。所谓一者知五阴法如幻化故。二者离身见等一切烦恼。如实知空故。三者如实知一切有为行不生而生诸世间故。四者常教化众生。常不舍离菩提心故。五者心常坚固修行精进。而常怖畏三界故。六者入不应入者而常求上智为众生故。七者常修集功德。而信无常相故。八者常修集智慧功德。而不求声闻辟支佛智故。
问曰。应说菩萨行。云何菩萨行。答曰。菩萨行者。菩萨深见世间过患涅槃利益。发起智慧方便所摄大慈悲心。常为利益众生修行。是故名为行菩萨行。
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者。知一切法如彼法相如实知故。又自体相名为相。如彼一切法自体相相。如是...(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狱。合地狱。叫唤地狱。多波那地狱。波多波那地狱。阿鼻地狱。究究罗地狱。死尸地狱。刀林地狱。剑林地狱。劈裂地狱。安浮陀地狱。阿波波地狱。阿吒吒地狱。忧钵罗地狱。拘勿头地狱。香地狱。分陀利地狱。波头摩地狱。种种寒热受诸苦恼。及泥犁中畜生饿鬼修罗人天互相杀害。共相食啖牵挽追求。或生或退。起于我慢嫉妒嗔恨。恩爱别离怨憎合会。老病死等忧悲苦恼。如是种种诸苦恼相。见闻爱离利益众生。其心一向不退不转。毕竟安住大菩提心。是名菩萨于诸世间心不疲惓。又不疲惓者。以愿坚固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依大慈悲等起利益众生行。毕竟得深心根本诸行。善知坚固心故。随顺诸愿作利益行。是故菩萨于诸世间心不疲惓。问曰。何者名为菩萨摩诃萨坚固之愿。答曰。有五种法。名为菩萨坚固之愿。何等为五。一者声闻乘不能动转。二者辟支佛乘不能动转。三者诸外道论不能动转。四者一切诸魔不能动转。五者不以无因无缘自然动转。是故菩萨于诸世间心不疲惓。复有五...(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五十七者持不掉戒远离诸欲故。五十八者持不高戒心平直故。五十九者持柔和戒心无抵突故。六十者持调伏戒无恼害故。六十一者持寂灭戒心无垢秽故。六十二者持顺语戒如说行故。六十三者持化众生戒不离摄法故。六十四者持护正法戒不违如实故。六十五者持如颂成就戒于诸众生心平等故。六十六者持亲近佛戒。入佛三昧具足一切诸佛法故。是故名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成不共果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成就修行十善业道摄取菩提心。以是义故得菩提时成不共果。是故名为成就修行应知。如圣者娑伽罗龙王经中说。龙王。离杀生人得十种清净法。远离杀生。一切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人得菩提时心自在故。寿命无量如是等。
问曰。应说业道义。云何业道义。答曰次说。云何说。以造作故名为业相。即业名道能趣地狱故名业道。又身口七业即自体相名为业道。余三者意相应心。又即彼业能作道故名业道。此明何义。唯心是业彼心七业共起名道。余三...(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福。而喜舍等不能如是。此义云何。以彼喜心见他众生。自修善业自得受乐。彼人生喜。以是故喜舍亦如是。以他众生自心分别嗔心爱心及无害心。故名为舍。以是义故。喜舍福少慈悲福多。以慈悲心成就与他无量利乐。非是喜心舍心成就。以对治嗔名为慈心。不嗔善根以为体故。以最胜义对治于嗔。何以故。以嗔心故舍诸众生。与一切众生利益事相违。是故菩萨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对不利益众生事。因此经中说修行对治慈悲心等。
又发菩提心修诸善行。皆慈悲心以为根本。此明何义。即此修多罗中说不退转心。成就发菩提心因。彼发菩提心初始欲生。依慈悲心以为根本。则能修集无量功德非喜舍等。以是义故。此修多罗中唯说慈悲多生功德。不言喜舍。是故十地修多罗中说。彼菩萨发菩提心。是心以大悲为本。如是等以毕竟成就大慈大悲身口意业故。
又是三昧身口意业依慈悲心起。与乐相应说名慈心。以见世间因中说果。譬如世间木作画作因中说果。成就无害身口意业。以悲对害心不生他恼乱身口意业故。
成就善知方便。问曰。以何义故。说无量后次说成就善知方便。答曰。为欲示现以方便力摄取所修四无量行。随顺自心受果报故。如说四大随顺。此明何义。略说菩萨二种善巧利益方便。以外道等一切无有...(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处所有相应贪心是名为爱。彼处所有不舍爱心是名为取。彼处所有身口意业是名为有。彼处所有如是等法所起之法是名为生。彼处所有诸法变异是名为老。彼处所有诸法散灭是名为死。有次第者无始义故。此以何义。以彼因果不断绝故。以是义故不知其始。不断绝者。以彼因因不断绝故。此以何义远来义故。又复非但十二有支能生因缘。以彼一切有为诸法名为因缘。
问曰。深心等法有何次第。答曰。以成就一切胜功德故。以一切法中不失菩提心以为根本故。此以何义。于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功德中。说彼深心以为根本。以诸菩萨成就深心。以为不失菩提心因。如深心诸行亦尔。自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修行。是以如来为欲示现如实修行次第义故。说深心后次说行心。
又以菩萨成就深心成就行心。然后于他利益修行。为欲示现如是胜义。说修行后次说成就舍心。又以菩萨持戒布施等如实修行相回向胜法。依如是义示现修行助菩萨道。是故次说成就回向。又从持戒乃至回向非定善根。次欲示现胜三昧法。欲令众生住慈悲等诸善根中。以是义故。说回向后次说成就大慈悲等。已置定法妙乐善根为...(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以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第1197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一卷)
...界。尽末为尘。此诸微尘皆不与肉眼作对。百万亿恒河沙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悉共聚集共取一尘。二百万亿恒河沙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共取二尘。如是展转取十方各千亿恒河沙阿僧祇诸佛世界所有地种。微尘都尽。是众生界犹不可尽。譬如有人析破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渧大海水。我今所说众生少分亦复如是。其不说者如大海水。假使诸佛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广演譬喻说亦不尽。菩萨发心悉能遍覆如是众生。云何诸佛子。是菩提心岂可尽也。若有菩萨闻如是说。不惊不怖不退不没。当知是人决定能发菩提之心。假令无量一切诸佛于无量阿僧祇劫。赞其功德亦不可尽。何以故。是菩提心无有齐限不可尽故。有如是等无量利益。是故宣说为令众生普得受行。发菩提心。
发心品第二
菩萨云何发菩提心。以何因缘修集菩提。若菩萨亲近善知识供养诸佛。修集善根志求胜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淳厚深心平等。信乐大乘求佛智慧。若人能具如是十法。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四缘。发心修集无上菩提。何谓为四。一者思惟诸佛发菩提心。二者观身过患发菩提心。三者慈愍众生发菩提心。四者求最胜果发菩提心。思惟诸佛复有五事。一者思惟十方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初始发心具烦恼性亦如我今。终成正觉为无上尊。以此缘故发菩提心。...(第1211部~发菩提心论二卷)
...有菩萨闻如是说。不惊不怖不退不没。当知是人决定能发菩提之心。假令无量一切诸佛于无量阿僧祇劫。赞其功德亦不可尽。何以故。是菩提心无有齐限不可尽故。有如是等无量利益。是故宣说为令众生普得受行。发菩提心。
发心品第二
菩萨云何发菩提心。以何因缘修集菩提。若菩萨亲近善知识供养诸佛。修集善根志求胜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淳厚深心平等。信乐大乘求佛智慧。若人能具如是十法。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四缘。发心修集无上菩提。何谓为四。一者思惟诸佛发菩提心。二者观身过患发菩提心。三者慈愍众生发菩提心。四者求最胜果发菩提心。思惟诸佛复有五事。一者思惟十方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初始发心具烦恼性亦如我今。终成正觉为无上尊。以此缘故发菩提心。二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勇猛。各各能得无上菩提。若此菩提是可得法我亦应得。缘此事故发菩提心。三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明慧。于无明[穀-禾+卵]中建立胜心积集苦行。皆能自拔超出三界。我亦如是当自拔济。缘此事故发菩提心。四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为人中雄。皆度生死烦恼大海。我亦丈夫亦当能度。缘此事故发菩提心。五者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大精进。舍身命财求一切智。我今亦当随学诸佛。缘此事故发菩提心。观身过患发菩提心。复有五事。一者自观我身。五阴四大俱能兴造无量恶业。欲舍离故。二者自观我身。九孔常流臭秽不...(第1211部~发菩提心论二卷)
...忍者是无二相。是名清净毕竟忍也。若入尽结若入寂灭。不与结生死合。不猗尽结寂灭诸结生死皆空。如是忍者是无二相。是名清净毕竟忍也。若性不自生。不从他生。不和合生。亦无有出不可破坏。不可坏者是不可尽。如是忍者是无二相。是名清净毕竟忍也。无作非作无所猗着。无分别无庄严。无修治无发进。终不造生。如是忍者是无生忍。如是菩萨修行是忍。得受记忍。菩萨摩诃萨修行忍辱性相尽空。无众生故。是则具足羼提波罗蜜。
发菩提心经论卷下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云何菩萨修行精进。精进若为自利他利及二俱利。如是精进。则能庄严菩提之道。菩萨为欲调伏众生令离苦恼故修精进。修精进者于一切时常勤修集清净梵行。舍离怠慢心不放逸。于诸艰难不饶益事。心常精勤终不退没。是名菩萨初精进心。修精进故。能得世间出世间上妙善法。是名自利。教化众生令勤修善。是名利他。以己所修菩提正因。化诸众生令同己利。是名俱利。因修精进。获得转胜清...(第1211部~发菩提心论二卷)
...近阿兰若法。离于女色及诸嗜欲。不与世人而共从事。三者菩萨应当自观。形如粪土但盛臭秽。风寒热血无可贪着。日当就死宜思厌离精勤修道。四者菩萨应当常行和忍恭敬柔顺。亦劝化他人令住忍中。五者菩萨应当修集精进常生惭愧。敬奉师长怜愍穷下。见厄苦者以身代之。六者菩萨应当修习方等大乘诸菩萨藏。佛所赞法受持读诵。七者菩萨应当亲近修习第一义谛。所谓实相一相无相。若诸菩萨欲疾逮得无上菩提。应当亲近如是七法。复次。若人发菩提心。以有所得故于无量阿僧祇劫。修集慈悲喜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当知是人不离生死不向菩提。何以故。有所得心及诸得见。阴界入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命见。慈悲喜舍施戒忍进定智等见。取要言之。佛法僧见及涅槃见。如是有所得见即是执着心。执著者。是名邪见。所以者何。邪见之人轮转三界永离出要。是执著者亦复如是。永离出要。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发菩提心。应当观察是心空相。何等是心。云何空相。心名意识。即是识阴意入意界。心空相者。心无心相亦无作者。何以故。是心相空无有作者。无使作者。若无作者则无作相。若菩萨解了如是法者。于一切法即无执着。无执着故于诸善恶解无果报。于所习慈了无有我。于所习悲了无众生。于所习喜了无有命。于所习舍了无有人。虽行布施不见施物。虽行持戒不见净心。虽行忍辱不见众生。虽行精进无离欲心。虽行禅学无除恶心。虽行智慧心无所行。于一...(第1211部~发菩提心论二卷)
...论四卷
天亲菩萨造陈三藏法师真谛译
佛性论卷第一
一缘起分
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种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二为离慢下品人故。三为离虚妄执故。四为离诽谤真实法故五为离我执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者。有诸众生未闻佛说有佛性理。不知自身必当有得佛义故。于此身起下劣想。不能发菩提心。今欲令其发心。舍下劣意故。说众生悉有佛性。二为离高慢心者。若有人曾闻佛说众生有佛性故。因此发心。既发心已。便谓我有佛性故能发心。作轻慢意。谓他不能。为破此执故。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三为离虚妄执者。若人有此慢心。则于如理如量。正智不得生显故起虚妄。虚妄者。是众生过失。过失有二。一本无。二是客。一本无者。如如理中。本无人我。作人我执。此执无本。由无本执故。起无明等。由无明起业。由业起果报。如...(第1213部~佛性论四卷)
...胜法相应故。即此难行之苦。望前苦恼自有殊别。何况我想嗔想悉皆无故。必无其苦。非但无苦更生悲乐。如经云我无是想亦非无想。言非无想者。此显有想与悲心相应。准斯语理。若诸有情于我想等不除遣者。苦行之时见有苦恼。即便欲舍菩提之心。是故应离诸想。乃至广说。此何所显。若人不发胜菩提心。便有如斯过失生嗔恨心。颂曰。
生心因不舍 是故应坚求
问于何处心是此心生因。而遣坚固勤求。复于何处是不舍菩提心因令进求也。颂曰。
谓是得忍边 及此心方便
此谓入初地胜义之心。得忍边际行。无住心即是。文云应离诸想发起无上正等觉心。何以故者。此谓显其无住着心生起之因。若于色等处有住着心者。此必不能进求佛果故。诸菩萨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者。文意欲明施摄六到彼岸。即是生起无住着心方便。谓得忍已。虽复遭苦而不弃舍大菩提心。问如何起行为利有情。复遣不住利有情事。此则取舍同。问疑情遂发。答曰。菩萨如是应行布施为利诸众生等。此显何意。颂曰。
应知正行者 是利生因故
于有情事相 应知遍除遣
此述何义。言此正行者。是利益众生因。应知即是利益有情。而不取有情所有相貌。何谓有情相貌事耶。颂曰。
彼事谓名聚
彼众生者。即是名字施设。唤为众生及所依事。何者是其正行。谓于众生事相皆...(第1224部~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三卷)
...慢人而说诸法。云何知彼是增上慢为断此疑。如经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者若不信是法无有是处如是等故。云何堪说者。从佛闻法而起谤心。如来应是不堪说人云何不成不堪说人为断此疑。如经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如是等故。云何如来不成妄语者。此以如来先说法异今说法异。云何如来不成妄语为断此疑。如经舍利弗汝等应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故。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者。谓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者。所作善根能证菩提。非诸凡夫及决定声闻本来未发菩提心者之所能得。如是乃至小低头等皆亦如是。
譬喻品第三
尊者舍利弗所说偈言。
金色三十二 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
释曰。此偈示现何义。尊者舍利弗自呵责身言。我不见诸佛不往诸佛所及闻佛说法。不供养恭敬诸佛。无利益众生事。于未得法退。尊者舍利弗作如是等呵责自身。不见佛者。示现不见...(第1226部~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二卷)
...开佛知见令众生知得清净故出现于世。佛知见者如来能证如实知彼义故。二者同义。以声闻辟支佛佛法身平等故。如经欲示众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故。法身平等者。佛性法身更无差别故。三者不知义。以一切声闻辟支佛不知彼真实处故。不知真实处者。不知究竟唯一佛乘故。如经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四者为令证不退转地示现与无量智业故。如经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又示者。为诸菩萨有疑者。令知如实修行故。又悟入者。未发菩提心者令发心故。已发心者令入法故。复悟者令外道众生生觉悟故。复入者。令得声闻果者入大菩提故。令住者。如经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依法者。如经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譬喻因缘念观方便说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如是等譬喻者。如依牛有乳酪生酥熟酥醍醐。醍醐为第一。小乘如乳。大乘如醍醐故。此譬唯明大乘无上。诸声闻等亦同大乘无上故。声闻同者。示诸佛如来法身之性同。诸凡夫声闻辟支佛等。法身平...(第1227部~妙法莲华经论优婆提舍二卷)
...谓劫浊等故。云何知增上慢者。如来不为增上慢人说法。云何知彼是增上慢为断彼疑。如经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者若不信是法无有是处等故。云何堪说者。从佛闻法而起谤心。云何如来不成不堪说法人为断此疑。如经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如是等故。云何不成妄语者。如来先说法异今说法异。云何如来不成妄语为断此疑故。如经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故。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者。谓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者。所作善根能证菩提。非诸凡夫及决定声闻未发菩提心者之所能得故。如是乃至小低头等。亦如是。
譬喻品第三
舍利弗说偈。
金色三十二 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
此偈示现何义。舍利弗自呵责身。我不见诸佛不往佛所。闻法不供养恭敬诸佛。无利益众生事。未得法退。是故舍利弗呵责自身。不见者。不见诸佛如来大人相生恭敬供养心故。往者。示现教...(第1227部~妙法莲华经论优婆提舍二卷)
...切菩萨所。起世尊想已。敬菩提心故。所化众生彼一切劝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喜乐求行狭劣小乘之法。菩提心者。是菩提应义。问曰。若是菩萨初发心者。我当成于正觉。彼心有何等性。复有何相。有何等念。有何功德。有何胜事。以何所摄。为谁根本。是谁现气因。谁所依止。答曰。初正愿性。岂欲求相菩提。为念及念众生。以一切智因无量功德一切世间声闻缘觉愿中上故。为胜信地所摄无上菩提根本。慈悲现气因。菩萨戒所依止。然是发菩提心。略有二种。一者出世因。二者不出世因。是中出世因者。若发心已永遂不忘。是名出世因。不出世因者。若心不永遂中忘彼心。退亦有二种。一者永退。二者不永退。是中永退者。若有数退而复能生。不永退者。若退已即生。然彼心以四种缘四种因及四种力而能生。何等四种缘。一者见闻如来希有变化故。发菩提心。二者因于无上菩提。以闻法为怜愍利益众生故。发菩提心。三者菩萨为欲正法久住故。发菩提心。四者见末世众生受诸重苦故。发菩提心。何者四种因。一者具性故。二者具善知识故。三者慈悲为首故。四者不惊怖世间长夜。种种深重有闻等因故。何等四力。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修行力。是中自力者。以自力故。堪乐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自力。他力者。以他所劝令发心。是名他力。前所习大乘善法者。是名因力。现在法中亲近知识。长夜之中闻思等正法习行善不息者。是名修行力。是中若广略。此四缘及四因借故...(第1228部~大宝积经论四卷)
...提心。略有二种。一者出世因。二者不出世因。是中出世因者。若发心已永遂不忘。是名出世因。不出世因者。若心不永遂中忘彼心。退亦有二种。一者永退。二者不永退。是中永退者。若有数退而复能生。不永退者。若退已即生。然彼心以四种缘四种因及四种力而能生。何等四种缘。一者见闻如来希有变化故。发菩提心。二者因于无上菩提。以闻法为怜愍利益众生故。发菩提心。三者菩萨为欲正法久住故。发菩提心。四者见末世众生受诸重苦故。发菩提心。何者四种因。一者具性故。二者具善知识故。三者慈悲为首故。四者不惊怖世间长夜。种种深重有闻等因故。何等四力。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修行力。是中自力者。以自力故。堪乐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自力。他力者。以他所劝令发心。是名他力。前所习大乘善法者。是名因力。现在法中亲近知识。长夜之中闻思等正法习行善不息者。是名修行力。是中若广略。此四缘及四因借故。若使内自力及以因力。具此二因生彼心者。如是故名为有益。名坚不动而生。他力修行力生彼心者。名为不应动失。应知。彼心退转相。亦有四种。无性故恶知识所摄。于诸众生不起悲愍心。及恐怖世间故。不忘菩提心。菩萨还忆持彼菩提心故。能修行功德智明。...(第1228部~大宝积经论四卷)
...。求者。悕涅槃故。悕者。于悕求法中不怯弱故。欲得者。于所求法中方便追求故。及咨问故愿者。所期法中。所期法者。心心相行。是故偈言。
见苦果乐果 此依性而有
若无佛性者 不起如是心
此偈明何义。凡所有见世间苦果者。凡所有见涅槃乐果者。此二种法。善根众生。有一切依因真如佛性。非离佛性无因缘故起如是心。偈言见苦果乐果。此依性而有故。若无因缘生如是心者。一阐提等无涅槃性。应发菩提心。偈言若无佛性者不起如是心故。以性未离一切客尘烦恼诸垢。于三乘中未曾修习一乘信心。又未亲近善知识等。亦未修习亲近善知识因缘。是故华严性起中言。次有乃至邪见聚等。众生身中皆有如来日轮光照。作彼众生利益。作未来因善根。增长诸白法故。向说一阐提常不入涅槃。无涅槃性者。此义云何。为欲示现谤大乘因故。此明何义。为欲回转诽谤大乘心不求大乘心故。依无量时故。如是说。以彼实有清净性故。不得说言彼常毕竟无清净...(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供养世尊。供养已讫问言。世尊。未知菩萨几种净行。愿世尊说。我今欲闻。世尊说言。善男子。菩萨具有四种净行。何等为四。一者波罗蜜净行。二者菩提分法净行。三者通智究竟净行。四者众生淳熟净行。何者布施波罗蜜净行。彼云何说。彼世尊说菩萨四种发起精进。不离布施如是等如是饶益。
又复此义何所利益。此我今说为自利益为他利益。不知自他利益因故。如来示彼自他利因。是故为说此修多罗。一切智人何以故示。有人起发菩提心已。四种发起精进布施。彼人自他利益具足。非唯忆念。
究竟相好发起精进。满足佛法发起精进。是故布施得自利益满足。众生发起精进。净佛世界发起精进。是故布施得他利益如是饶益。
又复更有何所饶益。此义今说。若有菩萨不学施智。令彼菩萨学施智故。如是饶益一切智示。若有菩萨不学施智而亦行施。得名为施非波罗蜜。如世尊说檀波罗蜜。彼中说言。若人恒伽河沙等劫修行布施不学施智。如是菩萨得名为施...(第1235部~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手执金刚故名金刚手。如是髻中有宝珠故名为宝髻。三善具足忧波提舍。彼说应知。
何故发起四种精进不多不少。彼义今说。以思念因此之四种发起精进。思念饶益具足究竟。彼有何物思念饶益。此我今说自他利益。彼不须多亦不得少。又复思念饶益究竟不得说少。如是四种。世尊已说。譬如丈夫两脚得行更不用多一不得行。此亦如是。
何者布施。几种布施。此二种难。三善具足忧波提舍。彼说应知。何者众生为有为无。如菩提心优婆提舍。彼说应知。菩萨布施为当满足。一切众生为不满足。彼义今说。菩萨满足云何满足。菩萨普于一切众生。心皆平等舍一切物普施众生。满足一切众生愿故。菩萨云何舍一切物所有一切内外之物。愿令一切众生解脱清净心。舍乞求人来如自己物自物想。取一切众生平等心故。若菩萨施离彼我过。舍衣食等。布施满足一切众生。若不取者非菩萨过。菩萨心施一切乞者。犹如龙王。譬如龙王一切求者皆悉等与。若不受者非龙王过。譬如龙王...(第1235部~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彼如来
凡夫戏论行 如来无戏论
唯佛能知佛 佛法行依止
自然身心智 除佛无能解
又复云何菩萨布施如是满足一切佛法。何须说六。彼义今说。实有六种。以何意故唯说布施。此义今说。此是菩萨善方便意。如善方便菩萨布施。则能满足六波罗蜜。如善方便修多罗说郁伽罗问修多罗说。在家菩萨布施满足六波罗蜜。云何满足。所谓菩萨异异种物。彼彼求者皆悉施与心不分别。如是名为檀波罗蜜。依菩提心修行布施。如是名为尸波罗蜜。于乞求者不嗔不动。如是名为羼提波罗蜜。若布施他我何所用。无如是心有如是力。如是名为毗梨耶波罗蜜。若有来乞若施施已。不热不悔自心喜乐善意心生。如是名为禅波罗蜜。若布施已。于一切法心无所得不望果报。如彼黠慧无有少法贪着喜乐如是不着。唯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名为般若波罗蜜。如是满足六波罗蜜。以要言之一切具足。又如世尊大乘经说无量具足。如是一切皆此中摄。又住大地诸菩萨...(第1235部~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不可嫌。诸根善胜额中善满第一可喜。面额相类上身平满。不白不黑有种种香。不坚不浊次第善紧。胜妙文章有难提旋跋陀摩那。应量身形发顺不乱。
佛何以故。此中教示相好究竟尸波罗蜜。彼中便遮此义。今说初业菩萨忆念相好。悕望欲得。饶益彼故。方便教示。彼未久行故。爱相好舍离饶益。悲心布施相应饶益如是故遮。又复若人贪着妙色究竟相好。悕望忆念。为彼人遮。若有众生成熟饶益彼须教示。此有众生见如来身相好庄严。发菩提心故如是说。如转女身修多罗说。又复未发菩提心者饶益教示。又复久发菩提心者。空等相应饶益故遮。又具福德满足饶益。是故教示智具。满足饶益故遮。又求世尊相随形好满足究竟。取着故遮。又复贪着喜乐等过。寂静饶益为彼故遮。如是因缘此经不遮。诸佛世界几种清净几种不净。彼义不说。彼不清净。要有二种。何者为二。一者众生相。二者行相。众生相者。谓众生过言。行相者所谓行过。彼众生过恶行。众生依止种种虚妄诸见。彼行过者。坑坎堆阜蕀刺等过。如是地多食饮衣服宝等受用皆不具足。如是相对众生功德...(第1235部~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财施者为众生所爱。法施者常为世间之所敬重。财施者与愚人所爱。法施者为智者所爱。财施坏财贫穷。法施坏功德贫穷者。此二种施谁不敬重。财施者能与现乐。法施者能与天道涅槃之乐。乐爱悲者能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即是爱己。阿罗汉舍于众生入涅槃去。尚不为智者所爱。况苦众生者谁当爱乐。常行惠施远离十恶恭敬父母。若如是者是报我恩。若欲续佛种者。当以悲心为首饶益于他。常能思念成就众生事。
大丈夫论卷下
发菩提心品第十五
施事已足为一切众生亲者。未曾一念不与悲心相应。菩萨悲心遍缘一切无不缘者。以悲心遍故。后成佛时得一切种智无有障碍。以悲心故。舍声闻解脱发菩提心。此初一念之心。唯佛知其边量。况菩提行解脱乐。方初一念发菩提心。犹如大地金大地土不相方喻。初发心时以能净诸结使招一切功德。菩提是发心果。为一切众生求乐。菩萨发菩提心竟。未发愿者问。解脱云何。以何因缘故问。以发心者如从解脱中来。是故问言。云何为解脱相为往到解脱故知为解脱来耶。已发愿者答言。发菩提心时欢喜快乐犹如解脱。是故得知。欲供养一切佛者当发菩提之心。欲报佛恩者当发坚牢菩提之心。除发菩提心更无有法能至菩提。若无菩提心则不得佛果。若不得佛果则不能救度众生。欲与一切众生无量大乐当发菩提之心。何以故。菩提心者。是一切众生乐因。一切诸色不离四大。一切乐事不离菩提心...(第1236部~大丈夫论二卷)
...念不与悲心相应。菩萨悲心遍缘一切无不缘者。以悲心遍故。后成佛时得一切种智无有障碍。以悲心故。舍声闻解脱发菩提心。此初一念之心。唯佛知其边量。况菩提行解脱乐。方初一念发菩提心。犹如大地金大地土不相方喻。初发心时以能净诸结使招一切功德。菩提是发心果。为一切众生求乐。菩萨发菩提心竟。未发愿者问。解脱云何。以何因缘故问。以发心者如从解脱中来。是故问言。云何为解脱相为往到解脱故知为解脱来耶。已发愿者答言。发菩提心时欢喜快乐犹如解脱。是故得知。欲供养一切佛者当发菩提之心。欲报佛恩者当发坚牢菩提之心。除发菩提心更无有法能至菩提。若无菩提心则不得佛果。若不得佛果则不能救度众生。欲与一切众生无量大乐当发菩提之心。何以故。菩提心者。是一切众生乐因。一切诸色不离四大。一切乐事不离菩提心。怪哉。云何乃不畏生死之苦乃畏无畏菩提之心。若欲止息一切众生苦者。无过发菩提之心。发菩提心者是初止息因。初止息得无上止息。得财宝利不如得功德利。得功德利不如得智慧利。得智慧利不如得菩提心利。若放逸废忘不念菩提心者。如禽兽无异。汝今云何不发悲心。当知悲心者即是大菩提。欲趣向佛智应发菩提之心。为结使所障者不能发解脱之心。为业报障者不能发菩提之心。云何邪趣。云何正趣。为有爱所牵以四空为解脱者名为邪趣。发菩提心修八正道名为正趣。为得富报者修行于施。为得乐报者修行悲心。为欲救济安乐众生者当坚发...(第1236部~大丈夫论二卷)
...发菩提之心。欲报佛恩者当发坚牢菩提之心。除发菩提心更无有法能至菩提。若无菩提心则不得佛果。若不得佛果则不能救度众生。欲与一切众生无量大乐当发菩提之心。何以故。菩提心者。是一切众生乐因。一切诸色不离四大。一切乐事不离菩提心。怪哉。云何乃不畏生死之苦乃畏无畏菩提之心。若欲止息一切众生苦者。无过发菩提之心。发菩提心者是初止息因。初止息得无上止息。得财宝利不如得功德利。得功德利不如得智慧利。得智慧利不如得菩提心利。若放逸废忘不念菩提心者。如禽兽无异。汝今云何不发悲心。当知悲心者即是大菩提。欲趣向佛智应发菩提之心。为结使所障者不能发解脱之心。为业报障者不能发菩提之心。云何邪趣。云何正趣。为有爱所牵以四空为解脱者名为邪趣。发菩提心修八正道名为正趣。为得富报者修行于施。为得乐报者修行悲心。为欲救济安乐众生者当坚发菩提之心。不修福者有三事难得。一者不得亲近善友。二者不能悲心厌离。三者不能敬尚佛慧。未发菩提心者应当发心。若发菩提心者得一切种智。
功德胜品第十六
有人等以财物施一福田。心不同故得报有种种。有得三有乐者。有得寂灭乐者。有得利他乐者。思愿胜故得报不同。以爱心作福者受报时愚闇。悲心修福者受果时得于智慧。...(第1236部~大丈夫论二卷)
...忘不念菩提心者。如禽兽无异。汝今云何不发悲心。当知悲心者即是大菩提。欲趣向佛智应发菩提之心。为结使所障者不能发解脱之心。为业报障者不能发菩提之心。云何邪趣。云何正趣。为有爱所牵以四空为解脱者名为邪趣。发菩提心修八正道名为正趣。为得富报者修行于施。为得乐报者修行悲心。为欲救济安乐众生者当坚发菩提之心。不修福者有三事难得。一者不得亲近善友。二者不能悲心厌离。三者不能敬尚佛慧。未发菩提心者应当发心。若发菩提心者得一切种智。
功德胜品第十六
有人等以财物施一福田。心不同故得报有种种。有得三有乐者。有得寂灭乐者。有得利他乐者。思愿胜故得报不同。以爱心作福者受报时愚闇。悲心修福者受果时得于智慧。不败坏菩提心为饶益众生作福者。当知此福为福中最胜。其余修福名相似福非第一福。修一味智慧。当知此福为最第一。饶益世间故三宝种不断。知业知果知归依佛慈悲。计我行福如行恶者甚可惭愧。善丈夫者见人天世间无救。终不为己修福。生死中苦尚不可闻。况复眼见。众生受身极可患厌。云何为我修福作业悲者所不能作。一刹那顷不离悲心为众生亲友。云何为我作福。有尝功德味者得自在修福得他报恩胜气味。梦中尚不为己修福。况复觉时。以智能见过终...(第1236部~大丈夫论二卷)
...我于一众生起于悲心与利乐时。愿使大悲坚固。以悲灭众生苦。使一切众生苦皆来逼我。我今以此无畏施福。使一切众生皆得大悲。我今所有忍辱功德。于将来世刀兵劫时。以我悲心灭一切众生嗔。以施食功德饥馑劫时使得饮食充足一切众生。以水施众生功德使成就悲心住一切众生心中。以衣施众生功德使一切众生得惭愧心。以灯明施佛因缘功德。使我将来得于佛日灭一切闇。以施眼功德使我将来世。愿一切众生速得佛眼。以我舍头功德使一切众生向菩提心。以我药施因缘功德。使一切众生除生老病死。以我走使供给众生功德因缘。使一切众生得无上无漏成菩提道。以我华幢盖供养佛塔因缘功德。使一切众生得高胜福。以我旛供养舍利功德因缘。使一切众生除闇得明。以铃声供养因缘。使一切众生得梵音声。以香华璎珞供养因缘功德。使一切众生除诸结使垢烦恼臭秽。以供养三宝因缘功德。使一切众生常值三宝不曾空缺。以我于崄道中为诸商贾除崄道畏功德因缘。使一切众生出生死畏。以我度众...(第1236部~大丈夫论二卷)
...我于生死中往返因缘功德。使一切众生皆得作佛。以我发善心功德因缘。使一切众生皆得佛智。若有见闻受持读诵者。皆作无上菩提之因。我欲满一切众生欲愿。我愿故未满。若我见苦众生悲吟之声。以此功德使一切众生皆得作佛欢喜瞻睹。设我修诸善行不使一切众生作佛者。我尚不喜闻。况复履行。菩萨语功德言。汝若不能拥护众生作依止者。我亦不欲于汝及以果报。何以故。为众生修福不自为己故。若众生尽我善如虚空。于三时中与众生乐。施以菩提心。胜丈夫悲发愿。此名说悲心。亦名五种说。亦名救众生。总名大丈夫行贤。偈有五百。古书有八百。阿阇梨犊子部提波罗大菩萨生在南方。是所作竟。
...(第1236部~大丈夫论二卷)
...界诸佛等边。及善知识所受教法。以是因缘。具足大乘。名毗佛略。无量无边非声闻耶。此义甚深。是故一切声闻所修行法。悉入摩诃衍道。最为大吉。是名随顺修多罗义。今当复说随顺比尼。三乘圣道皆同断贪欲嗔恚愚痴。名为比尼。修多罗者。分别因果。阿毗昙者。分别法相。亦断烦恼。摩诃衍者。亦说断除贪欲嗔恚愚痴烦恼一切恶法。佛教声闻净己三业名为比尼。为菩萨说净己三业。乃至成佛兼及众生满足一切尸波罗蜜。菩萨所持是自性戒。发菩提心。得真实果。是故当知摩诃衍者。随顺比尼不违法相者。三乘经说不违十二因缘。大乘亦不违十二因缘。善观察者。能知大乘即三法印。若不善观察。则无大乘。亦不具三乘。若诽谤摩诃衍者。是大过罪。汝今若言。此是魔说。佛所不说。然诸经中。实无此语。若但口言为大乘者是魔所说。终不可信。汝意若谓是佛说者。犹如师子身中生虫。则还食师子。三乘皆尔。不独大乘。是故当如摩诃衍者。非魔所及。唯佛能说。问曰。汝非魔说。我是魔...(第1237部~入大乘论二卷)
...令遮佛以神力则能守护此法。经劫亦不坠没。是故当知汝言久者。但有言语。假令魔说。能除惑障。不违正法。虽曰魔说。即是正法。与佛语不异。何以故。如佛所说。依法不依于人。是以我今但从正理。不取名字。又我等所求。能灭智障。烦恼障者。即是世尊若实魔者。终不能说菩萨之法。何以故。魔不能知菩萨从禅定生闻思修慧。厌离欲恶不善之法。是大乘义。唯佛能说。从于初地。乃至十地。如是次第。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灭受想定。菩提心。诸波罗蜜。随宜方便成熟摄众生法。十善道戒闻智慧不放逸。离世八法。八圣道。转法轮。坚持头陀具足功德。苦空无常无我寂灭。十二因缘。出入诸禅。三解脱门。诸陀罗尼。三十七品助道之法。诸神通门。实谛四辩。禅智二轮。以自庄严。皆悉和合。游戏诸法。而于生死涅槃等中。不背生死。亦不向涅槃。心常厌恶。正观诸地。出离诸地。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净佛国土。随顺法忍。无生法忍。不退转地。受正位地。力无畏不共法。相好法...(第1237部~入大乘论二卷)
...有利根众生。从卢舍那佛以来。所说诸法悉能堪受。问曰。云何得从彼佛以为次第乃至今耶。答曰。如来法身为化众生有四方便。何等为四。一者多檀多罗波罗比地。二者多檀多罗尼比致。三者阿亶多波罗比致。四者阿亶多罗比致(此四深妙秦言无以译之故存梵本耳)。问曰。若如来法身常是寂灭无相无为。云何而得随顺有相。答曰。以本愿力故。如入灭尽定比丘。虽无心相。以先要心。若打揵捶。声发至耳。随其声发。即得出定。菩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本誓愿力。若使我得寂灭法身尔时心识虽复无相以无作力故。教化众生。是故如来无相法身。便能普应。随顺有相。如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兜率天。百亿炎摩天。皆悉俱时示现色身。现色身已。或复舍寿。或现入胎。或现初生。或作释梵四天王等。接事左右。或现行七步或现师子吼。或复自言天上人间最尊最上。最后边身断生老病死或现童子。或现入宫。或现出家。或现苦行。或现坐道场。或现降魔。或现初成佛。或现觉悟众生或现久成佛。或...(第1237部~入大乘论二卷)
...法重名利 于有情无悲
匮闻及少闻 不修治妙定
论曰。如是名为善等法障。所障善等其相云何。颂曰。
善菩提摄受 有慧无乱障
回向不怖悭 自在名善等
论曰。如是善等十种净法。谁有前说几种障耶。颂曰。
如是善等十 各有前三障
论曰。善有三障。一无加行。二非处加行。三不如理加行。菩提有三障。一不生善法。二不起正思惟。三资粮未圆满。发菩提心名为摄受。此有三障。一阙种性。二阙善友。三心极疲厌性。有慧者。谓菩萨于了此性有三种障。一阙正行。二鄙者共住。三恶者共住。此中鄙者。谓愚痴类乐毁坏他名为恶者。无乱有三障。一颠倒粗重。二烦恼等三障中随一有余性。三能成熟解脱慧未成熟。性障断灭名无障。此有三障。一俱生粗重。二懈怠性。三放逸性。回向有三障。令心向余不向无上正等菩提。一贪着诸有。二贪着资财。三心下劣性。不怖有三障。一不信重补特伽罗。二于...(第1238部~辩中边论三卷)
...真义。便能证得一切佛法。如是证诸佛法所依处故。唯立六数。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由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不毁害。由忍波罗蜜多故。虽遭毁害而能忍受。由精进波罗蜜多故。能助经营彼所应作。即由如是摄利因缘。令诸有情于成熟事有所堪任。从此已后心未定者令其得定。心已定者令得解脱。于开悟时彼得成熟。如是随顺成熟一切有情。唯立六数应如是知。
此六种相云何可见。由六种最胜故。一由所依最胜。谓菩提心为所依故。二由事最胜。谓具足现行故。三由处最胜。谓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事为依处故。四由方便善巧最胜。谓无分别智所摄受故。五由回向最胜。谓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故。六由清净最胜。谓烦恼所知二障无障所集起故。若施是波罗蜜多耶。设波罗蜜多是施耶。有施非波罗蜜多。应作四句。如于其施。如是于余波罗蜜多亦作四句。如应当知。
何因缘故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此次第说。谓前波罗蜜多随顺生后波罗蜜多故。
复...(第1241部~摄大乘论本三卷)
...重利 于众生无悲
闻灾及少闻 三昧资粮减
如是诸障何者为善法。
善菩提摄取 有智无迷障
回向不怖嫉 自在善等十
如是善等诸法中。何者被障。何者为障。应知答。
此十各三障 十事中应知
善法有三障。一者不修行。二非处修行。三修行不如理。
菩提有三种障。一者不生善。二不生正思量。三资粮不圆满。
摄取菩提者。发菩提心是名摄取菩提。此心有三种。一与性不相应行。二朋友不相应。三心疲极厌离。有智者。是菩萨体性。为知此法有三障。一修行不相称。二恶友人共住。三与恶怨人共住。此中恶人者。愚痴凡人。恶怨人者。碍菩萨功德观菩萨过失。无迷者。心不散乱有三障。一颠倒粗失。二烦恼等。三障中随一有余三令成熟。解脱般若未熟未满。无障者。灭离诸障是名无障。此有三障。一自性粗惑。二懈怠。三放逸。菩提回向有三障。令心回向余处不得一向回...(第1242部~中边分别论二卷)
... 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大乘论?第1251部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坚慧菩萨造唐三藏法师提云般若译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稽首菩提心 能为胜方便
得离生老死 病苦依过失
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诸聪慧者应如次知。所谓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故。无差菩提心 能为胜方便
得离生老死 病苦依过失
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诸聪慧者应如次知。所谓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故。无差别故。分住故。无染故。常恒故。相应故。不作义利故。作义利故。一性故。此中最初显示菩提心果。令见胜利。次即说彼所起之因。然后安立。此出生相。及显异名而无差别。于一切位无有染着。常与净法而共相应。不净位中无诸功用。于清净位能作利益。一性涅槃应知。如是十二种义今此论中次第开阐。何者名为菩提心果。谓最寂静涅盘界。此唯诸佛所证。非余能得。所以者何。唯佛如来能永灭尽一切微细烦恼热故。于中无生永不复生意生诸蕴故。无老此功德增上殊胜圆满究竟无衰变故。无死永舍离不思议变易死故。无病一切烦恼所知障病及...(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得离生老死 病苦依过失
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诸聪慧者应如次知。所谓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故。无差别故。分住故。无染故。常恒故。相应故。不作义利故。作义利故。一性故。此中最初显示菩提心果。令见胜利。次即说彼所起之因。然后安立。此出生相。及显异名而无差别。于一切位无有染着。常与净法而共相应。不净位中无诸功用。于清净位能作利益。一性涅槃应知。如是十二种义今此论中次第开阐。何者名为菩提心果。谓最寂静涅盘界。此唯诸佛所证。非余能得。所以者何。唯佛如来能永灭尽一切微细烦恼热故。于中无生永不复生意生诸蕴故。无老此功德增上殊胜圆满究竟无衰变故。无死永舍离不思议变易死故。无病一切烦恼所知障病及与习气皆永断故。无苦依无始时来无明住地所有习气皆永除故。无过失一切身语意误犯不行故。此则由菩提心。为最上方便不退失因一切功德。至于究竟而得彼果。彼果者即涅盘界。何者为涅盘界。谓诸佛所有转依相不思议法身。以菩提心是不思议果因。如白月初分故今顶礼。复次颂曰。
能益世善法 圣法及诸佛
所依宝处如 如地海种子
复次菩提心如地。一切世间善苗生长所依故。如海一切圣法珍宝积聚处所故。如种子一切佛树出生相续之因故。如是已说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颂曰。
信为其种子 ...(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谓最寂静涅盘界。此唯诸佛所证。非余能得。所以者何。唯佛如来能永灭尽一切微细烦恼热故。于中无生永不复生意生诸蕴故。无老此功德增上殊胜圆满究竟无衰变故。无死永舍离不思议变易死故。无病一切烦恼所知障病及与习气皆永断故。无苦依无始时来无明住地所有习气皆永除故。无过失一切身语意误犯不行故。此则由菩提心。为最上方便不退失因一切功德。至于究竟而得彼果。彼果者即涅盘界。何者为涅盘界。谓诸佛所有转依相不思议法身。以菩提心是不思议果因。如白月初分故今顶礼。复次颂曰。
能益世善法 圣法及诸佛
所依宝处如 如地海种子
复次菩提心如地。一切世间善苗生长所依故。如海一切圣法珍宝积聚处所故。如种子一切佛树出生相续之因故。如是已说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颂曰。
信为其种子 般若为其母
三昧为胎藏 大悲乳养人
复次云何此因积集。应知如转轮王子。其中于法深信为菩提心种子。智慧通达为母。三昧为胎藏。由定乐住一切善法得安立故。大悲为乳母。以哀愍众生。于生死中无有厌倦。一切种智得圆满故。云何自性。颂曰。
自性无染着 如火宝空水
白法所成就 犹如大山王
复次应知此菩提心因积集已。有二种相。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着。然犹远离灰...(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故。如是已说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颂曰。
信为其种子 般若为其母
三昧为胎藏 大悲乳养人
复次云何此因积集。应知如转轮王子。其中于法深信为菩提心种子。智慧通达为母。三昧为胎藏。由定乐住一切善法得安立故。大悲为乳母。以哀愍众生。于生死中无有厌倦。一切种智得圆满故。云何自性。颂曰。
自性无染着 如火宝空水
白法所成就 犹如大山王
复次应知此菩提心因积集已。有二种相。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着。然犹远离灰等故。令火等得清净。如是一切众生自性无差别心。虽贪等烦恼所不能染。然犹远离贪等故。其心得清净。白法所成相者。谓如是自性清净心。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着。然犹远离灰等故。令火等得清净。如是一切众生自性无差别心。虽贪等烦恼所不能染。然犹远离贪等故。其心得清净。白法所成相者。谓如是自性清净心。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至于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为阿罗诃 净我乐常度
此心性明洁 与法界同体
如来依此心 说不思议法
复次此菩提心。永离一切客尘过恶。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身即是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差别名字。又如说。舍利弗。此清净法性即是法界。我依此自性清净心。说不思议法。云何无差别。颂曰。
法身众生中 本无差别相
无作无初尽 亦无有染浊
法空智所知 无相圣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断常皆悉离 ...(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过恶。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身即是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差别名字。又如说。舍利弗。此清净法性即是法界。我依此自性清净心。说不思议法。云何无差别。颂曰。
法身众生中 本无差别相
无作无初尽 亦无有染浊
法空智所知 无相圣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断常皆悉离
复次此菩提心。在于一切众生身中。有十种无差别相。所谓无作以无为故。无初以无起故。无尽以无灭故。无染浊以自性清净故。性空智所知以一切法无我一味相故。无形相以无诸根故。圣所行以是佛大圣境界故。一切法所依以染净诸法所依止故。非常以是杂染非常法性故。非断以是清净非断法性故。云何分位。颂曰。
不净众生界 染中净菩萨
最极清净者 是说为如来
复次此菩提心。无差别相故。不净位中名众生界。于染净位名为菩萨。最清净位说名如来。如说。舍利弗。即此法身。为本际无边烦恼藏所缠。从无始来生死趣中生灭流转。说名众生界。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生死漂流之苦。舍于一切诸欲境界。于十波罗蜜及八万四千法门中。为求菩提而修诸行。说名菩萨。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解脱一切烦恼藏。远离一切苦。永除一切烦恼随烦恼垢。清净极清净最极清净。住于法性。至一切众生所观察地。尽一切所知...(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二惠施佛塔。三涂扫塔寺。四修严精舍。五庄严佛像。六孝养父母。七信重圣贤。八谦卑离慢。九梵行无缺。十远离损害。如是十种获报端严。复云何业获种族卑贱。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贪爱名利不修施行。二嫉妒他荣。三轻毁父母。四不遵师法。五讥谤贤善。六亲近恶友。七劝他作恶。八破坏他善。九货易经像。十不信三宝。如是十种获报卑贱。复云何业得豪族富贵。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离嫉妒庆他名利。二尊重父母。三信崇师法。四发菩提心。五施佛伞盖。六修严塔寺。七忏悔恶业。八广修施行。九劝修十善。十信崇三宝。如是十种获报豪贵。复云何业获人间恶报。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恣纵我慢。三轻慢父母。三轻慢沙门。四轻慢婆罗门。五轻毁贤善。六轻慢亲族。七不信因果。八轻厌自身。九憎嫌他人。十不信三宝。如是十种获人间恶报。复云何业获人中胜报。有十种业。云何十种。 |
|
|
|
|
|
|
|
一谦卑离慢。二尊重父母。三尊重沙门。四信崇婆罗门。五爱护亲族。六尊重贤圣。七修行...(第0778部~分别善恶报应经二卷)
...。现在佛今说。未来佛当说。佛子。云何说菩萨十住法行。所谓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相应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王子住。十灌顶住。佛子。是为菩萨十住法行。此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世尊。已说今说当说。佛子。云何彼菩萨发心住。谓此菩萨得睹诸佛世尊色相巍巍殊特妙好广大无比说法广大化众生广大。见如是等广大变现。又闻广大法故。得未曾有。复见如是苦恼众生。是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求如来一切智一切相智。是故名为初发心住。又学如是十力。何等为十。谓一处非处智力。二过现未来福业报智力。三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四至一切处道智力。五无数种种界智力。六无数种种胜解智力。七根胜劣智力。八宿住忆念智力。九天眼智力。十无漏智力。佛子。此初发心菩萨。应学此十住力故。彼初发心菩萨。于一切时恭敬供养诸如来故。彼菩萨安住称赞故。为世间最上第一世主故。求佛无量最上智慧故。为求寂静相应三摩地故。...(第0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五卷)
...养。四者称赞多闻增长智慧。一向正心如闻受持。行真实行而不妄语。迦叶。此四种法。增长菩萨大智慧故。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尊重于佛法 及彼法师处
如闻为他说 不求于利养
亦不要称扬 一向而求闻
多闻生智慧 如闻受持法
持已依法行 称法真实故
是彼法师行 口意无虚妄
四法可为师 得佛大智慧
佛告大迦叶。有四法具足。迷障菩萨菩提心。迦叶白言。云何四法迷障菩提心。此四法者。一者所有阿阇梨师及诸善友。行德尊重反生毁谤。二者他善增盛于彼破灭。三者若诸众生行大乘行。而不称赞妄言谤毁。四者弃背正心邪妄分别。如是迦叶。此四种法迷障菩萨菩提心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阇梨师善友 行德俱尊重
不行恭敬心 反生于轻毁
他善增炽盛 破坏灭除他
菩提大行人 谤毁行轻慢
弃背正真心 邪妄而分别
如斯四恶行 迷障佛菩提
是故此四法 远离无上觉
无此四过者 最上得菩提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一切生处。出生菩提心。直至菩提而坐道场而无障碍。迦叶白言。云何...(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背正心邪妄分别。如是迦叶。此四种法迷障菩萨菩提心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阇梨师善友 行德俱尊重
不行恭敬心 反生于轻毁
他善增炽盛 破坏灭除他
菩提大行人 谤毁行轻慢
弃背正真心 邪妄而分别
如斯四恶行 迷障佛菩提
是故此四法 远离无上觉
无此四过者 最上得菩提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一切生处。出生菩提心。直至菩提而坐道场而无障碍。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不为身命而行邪见妄言绮语。二者去除一切众生虚妄分别。三者为其佛使发起一切菩提种相。如实名称流遍四方。四者所有一切众生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各说今得。迦叶。如是四法具足菩萨。一切生处出生菩提心。中间无迷。直至菩提坐道场座。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不为自身命 邪说及妄语
心恒愍众生 除妄及懈怠
能作如来使 及为众生师
显发行菩提 名闻遍四方
教化诸众生 令成无上觉
安住此法中 菩提心不退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已生未生善法皆令灭尽永不增长。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世间所有深着我见。二者观察种族住着利养行咒力...(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虚妄分别。三者为其佛使发起一切菩提种相。如实名称流遍四方。四者所有一切众生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各说今得。迦叶。如是四法具足菩萨。一切生处出生菩提心。中间无迷。直至菩提坐道场座。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不为自身命 邪说及妄语
心恒愍众生 除妄及懈怠
能作如来使 及为众生师
显发行菩提 名闻遍四方
教化诸众生 令成无上觉
安住此法中 菩提心不退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已生未生善法皆令灭尽永不增长。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世间所有深着我见。二者观察种族住着利养行咒力事。三者嗔恨菩萨偏赞佛教不普称赞。四者未闻难见经法闻之疑谤。如是迦叶。具此四法。令诸菩萨已生未生善法皆悉灭尽永不增长。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由此着我见 皆令善法尽
观察于种族 咒术求利养
毁于菩萨教 而不普称赞
...(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四法。一者于诸佛所恭敬供养。二者恒行六度大波罗蜜多。三者尊重法师心不退动。四者乐居林野心无杂乱。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大藏。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于彼诸佛所 供养一切佛
大乘六度中 所行波罗蜜
尊重说法师 承事心无退
常居林野中 清净无杂乱
此四善逝说 佛子大法藏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远离菩萨魔道。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行诸行不离菩提心。二者于一切众生心无恼害。三者于一切法明了通达。四者于一切众生不生轻慢。迦叶。如是四法。远离菩萨魔道。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所行众善行 不离菩提心
于彼诸群生 恒时无恼害
诸法善通达 于生绝轻慢
此四善逝说 远离诸魔道
是人依此行 得彼真空际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集菩萨一切善根。迦叶白言。四法云何。一者乐住林间寂静宴默。二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诸众生。三者乐求妙法弃舍身命。四者闻义不足集诸善根勤行精进。迦叶。如是四法。能集菩萨一切善根。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乐住闲寂处 宴默离喧烦...(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法弃舍身命。四者闻义不足集诸善根勤行精进。迦叶。如是四法。能集菩萨一切善根。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乐住闲寂处 宴默离喧烦
四摄御众生 令登于觉路
勤求于妙法 弃舍于身命
精进集善根 闻法心无足
佛说此四行 出生无边善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菩萨无量福德。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恒行法施心无吝惜。二者起大悲心救护破戒众生。三者化诸有情发菩提心。四者于下劣恶人忍辱救护。迦叶。如是四法。出生菩萨无量福德。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广说诸妙法 清净心无吝
毁禁诸有情 救护垂慈愍
令彼众生类 发于净觉心
种种劣恶人 救护行忍辱
菩萨及诸佛 同行此四行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能破菩萨意地无明烦恼。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行戒行具足无犯。二者受持妙法身心无倦。三者随其意解传施法灯。...(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
远害增道意 忍辱集善根
精进修诸行 如入无色定
智慧诸方便 总持而善解
四摄恒受行 持犯二俱愍
常处于林间 恒乐闻深法
厌离于世间 爱敬无上果
远离声闻乘 而修大乘行
弃舍于恶朋 亲近于善友
五通四无量 智慧悉通达
清净绝无知 不着于邪正
依师究真实 纯一无杂行
佛说观行法 先发菩提心
若此三十二 善逝当演说
菩萨具足行 得佛甘露味
佛告迦叶波。我为菩萨。说譬喻法。令彼知见为菩萨德。迦叶白言。其义云何。迦叶。譬如地大与一切众生。为其所依令彼长养。而彼地大于其众生无求无爱。菩萨亦然。从初发心直至道场。坐得成菩提。于其中间。运度一切众生无爱无求。亦复如是。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地大 与诸众生 依止长养
于彼众生 无求无...(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声闻亦如是 离欲证无生
唯行于自利 非是于如来
灌顶法王子 佛子行二利
佛告迦叶。譬如刹帝利受灌顶王。有近侍婢王所爱幸。彼后生子。迦叶于意云何。此婢生之子得名王子不。迦叶答云。此是王子。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虽道力微劣化彼众生。未免轮回亦得名为如来之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轮王婢 为王之爱幸
而后生其男 亦是刹帝子
菩萨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德行而羸劣 方便化众生
虽未出三界 所作称佛心
得名真佛子
佛告迦叶。譬如轮王生其千子。大力勇猛辩才端正。须得轮王相具足。彼所童子内。若无一子具有轮王相者。彼转轮王不作亲子之想。迦叶。如是如来会下有百千俱胝声闻围绕。若无一菩萨相者。如来亦不作子想。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 所生千太子
若无一童子 具彼轮王相
此乃无王...(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具轮王相。彼在胎藏迦罗罗大。未有根形。虽未成形而有天人发心爱重。非爱彼子勇猛大力。于意云何。重彼轮王王种不断。迦叶。亦复如是。初发心菩萨根虽未熟未免轮回。乐行佛法。彼过去佛见生其爱重。于彼正观八解脱阿罗汉。而不爱重。何以故。为彼初心菩萨佛种不断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 皇后怀娠妊
七日未成形 天人生爱护
非重勇猛力 而重轮王种
菩萨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欲度轮回故 过去诸如来
于彼而恭敬 此人绍佛事
于诸声闻众 正观八解者
不生于敬爱 无彼成佛分
佛告迦叶。譬如假摩尼琉璃珠。聚如妙高山。不及一真摩尼琉璃宝。迦叶。如是假使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及一初发菩提心菩萨。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假琉璃 及彼摩尼珠
积聚如须弥 不及真摩尼
琉璃之一宝 菩萨亦如是
假使于声闻 及彼缘觉众
其数如微尘 不及初发心
求彼菩提者 菩萨之一人
佛告迦叶。譬如迦陵频伽鸟。住彼卵中之时。早能与彼一切飞禽而皆不同。迦叶于意云何。当发一切美妙音声故。迦叶。如是彼初发心菩萨虽住业烦恼无明藏中。早与一切声闻辟...(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
求彼菩提者 菩萨之一人
佛告迦叶。譬如迦陵频伽鸟。住彼卵中之时。早能与彼一切飞禽而皆不同。迦叶于意云何。当发一切美妙音声故。迦叶。如是彼初发心菩萨虽住业烦恼无明藏中。早与一切声闻辟支佛而不可同。迦叶于意云何。彼有回向善根说法方便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频伽鸟 住彼卵子中
虽未见身形 而与诸禽异
当发美妙音 令人常爱乐
佛子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未出烦恼藏 一切辟支佛
及彼声闻众 亦复不能比
回向大安乐 方便利有情
无垢慈悲意 能宣微妙音
佛告迦叶。譬如轮王皇后。所生王子具足轮王福相。一切国王及诸人民悉皆归伏。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天上人间一切有情悉皆归伏。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 皇后所生子
虽为童子身 具足王福相
国王及臣民 一切皆归向 ...(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807部
法集名数经一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佛说法集名数经
归命顶礼一切佛一切智智天人师。无边无数佛说法。略集所说正法名。先归命三宝。所谓佛法僧。
云何三乘。所谓大乘缘觉声闻。
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
云何三根本。所谓发菩提心清净心自性空断我见。
云何十波罗蜜。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
云何十八空。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一切法空、本性空、自相空、无相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云何四无量。所谓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
云何四摄法。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云何五通。所谓天眼天耳他心宿...(第0807部~法集名数经一卷)
...。得善友坚固。常得爱语摄受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获得如是五种坚固。以彼善根回向菩提。当证无上正等正觉。使彼一切外道魔王等。咸不能破坏故。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贪毒。获得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得贪心消除。得杀心不生。得嫉妒心不生。得乐生圣族心为圣人尊重。得慈心以善业利益一切众生。得身端正。得多人尊重。得生于梵世。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贪毒。获得如是八种善法。以此善法回向菩提心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正觉。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当得五种胜愿圆满。云何为五。所谓修身口意不退诸根不乱。当得一切广大富贵圆满。得冤家降伏。得一切广大福德圆满。得受人天最上供养。得一切广大功德圆满。于最上受用心所欲者皆得圆满。如为富贵发百千最上胜愿如愿圆满。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获得如是五种圆满。以此善根回向菩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为三界之所尊故。
龙主。...(第0835部~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一卷)
...。王即解其一切庄严衣服即便洗浴。有一宫人善解供承洗王身体。沐浴久时头痛不愈。王乃出敕宣诏医人。医人即至王遂告言。我因夏热出城游行。于道路中而患头痛。即便沐浴其疾不愈。卿意云何。医人对曰。王之所患伤于内热。即用牛头旃檀涂其身上。王即依奏涂其旃檀亦不得差。于日夜分得大苦恼。应诸医人俱至王所。互相视之而发言曰。此疾所因不可测度深怀忧恼。王既如是我等作何方便得免王疾。言论之次王有一妹名酥钵哩(二合)野。发菩提心信重悲愍。见王患苦心生怖惧。以手摩顶而白王曰。云何怖惧如怯弱之人。王即告言酥钵哩野。我今不知。云何而得不苦不怖。妹复白言。王若如是请诣佛所。佛具大悲必为救济。王即告言汝所作意善哉善哉。我为忘失今即须往。寻敕重臣令速排列车辇骑乘。时御车者驾五百乘车。王与眷属并诸臣寮。出于城外。往瞻波无忧树下而诣佛所。于其中路有一女人负薪为活。手把柴檐生产路傍。王妹见已不忍视之。以手掩面迷闷倒地。王见如是即问其...(第0838部~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一卷)
...啼泣雨泪。餐那听受住立合掌。菩萨即时深思佛功德威仪利乐之法。复思父母养育慈爱顾复之恩。如不告辞有亏孝行。作是念已。即入殿内见净饭王。正当睡眠。右绕一匝合掌启白。我于此时往雪山中求无上道。度脱世间生老病死。令诸众生得大解脱。言已而辞。时有释种摩贺曩摩。瞻见太子恋慕忧恼悲泣涕泪。云何因业轻舍王宫。太子答言。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求成佛果。摩贺曩摩白云。王敕我辈长时警护。无令太子暂出宫禁。太子告言。我于往昔发菩提心。经三大阿僧祇劫。历修万行求无上觉。欲度众生。今此王宫非我所止。摩贺曩摩闻是语时。倍复忧恼涕泪悲泣。发粗涩言。苦哉苦哉。我净饭王所望不就。致令大子弃舍深宫欲出远行。时耶输陀罗闻是语已。惊疑惶怖迷闷倒地。良久乃苏。告太子言。缘何今日舍我而去。娱闭迦。蜜里誐惹。及诸宫嫔悲泪前行。告净饭王。太子无故。欲离宫寝往彼山野。如鬼魅所著无以遮止。唯王当严勖勿令遽往。王既闻已欲行诫敕。帝释梵王与诸天子。接迎...(第0854部~众许摩诃帝经十三卷)
...知本所修习非是正行。告舍利弗曰。愿于尊者正法出家而为沙门。尊者大慈哀愍听许。舍利弗即与摄受度为沙门。后修梵行断尽烦恼。虽居三界而离贪毒。其心平等由如虚空。观金如土而无别异。于后修习得三明六通。证阿罗汉果。乃得帝释诸天而来供养。时大众惊怪目注心凝。异口同声赞舍利弗。是论义师无人能敌。犹如牛王处于众群。一切瞻仰无有厌足。时舍利弗知众心意及其种性。即为广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是会大众有发三归心者。有发声闻菩提心者。有发辟支菩提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亦有出家证得须陀洹果。有证斯陀含果。有证阿那含果。有证阿罗汉果。论义毕已会众皆散。诸外道中有执性者。以其论义不胜辱于屈伏。潜共计议欲谋不轨。可投长者请作工人。或得便时杀彼尊者。设计已定。白长者言。汝已断我一切利养。今者无所归趣。却愿相愍收作工人。或察卑心且住乡士。或不从允各去他邦。哀告再三傍不忍听。长者于是具述彼意白舍利弗。仁可思察于理如何。舍利弗即入三昧。观彼根缘证道非遥。遽云何患。长者即...(第0854部~众许摩诃帝经十三卷)
...相。一切法无相故无作。无作故无愿。无愿故一切法本来清净。般若波罗蜜清净。如是所说一切法行。摄入秘密暗字义门。
尔时一切内轮如来。说入大轮般若波罗蜜经。若入金刚平等故。亦得入一切如来轮。若利金刚平等入故。亦得入一切大菩萨轮。若法平等入故。亦得入一切法轮。若入一切平等故。亦得入一切轮。如是所说一切法行。摄入秘密囕字义门。
尔时一切供养仪广大生如来。说一切如来最上供养般若波罗蜜经。发菩提心广伸供养一切如来。救度一切众生。令受一切如来妙法。书写供养受持读诵。复得一切如来广大供养。如是所说一切法行。摄入秘密唵字义门。
尔时平等调伏一切如来。说金刚手调伏一切众生正智藏般若波罗蜜经。说一切众生平等故嗔亦平等。一切众生调伏故嗔亦调伏。一切法平等故嗔亦平等。一切众生平等故金刚亦平等。于意云何为菩提故。如是调伏一切众生。如是所说一切法行。摄入秘密憾字义门。
尔时住一切法...(第0857部~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养 百千俱胝那由他
恒河沙数佛世尊 令我成就寂灭果
复有十方诸佛刹 恒放光明照一切
殊胜庄严无等伦 愿我成就利群品
所有无边世界中 轮回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快乐 不久俱成无上道
愿我精进恒决定 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阿鼻苦众生 所发弘誓永不断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彼作法苾刍说是偈已。白世自在王如来。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求无上正等正觉。唯愿世尊。说诸佛刹功德庄严。若我得闻。恒自修持严土之行。尔时世自在王如来。告作法苾刍言。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苾刍白言。我智慧微浅。不能了知严刹之行。如来应正遍知。愿为宣说诸佛刹土庄严之事。时世自在王如来。即为宣说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佛刹功德庄严广大圆满之相。经于一劫方可究竟。尔时阿难闻是事已。白佛言。世尊。彼世自在王佛寿量长短云何说土经于一劫。佛告阿难。彼...(第0858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阿难。于意云何。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求生彼土。是人命终。皆得往生极乐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是人临终。无量寿如来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已。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无量寿如来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贤圣围绕。速得闻法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十种心。所谓一不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第0858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伞盖
纵广量等百由旬 色相庄严无有比
遍覆如来宝刹中 互相庆慰生欢喜
曾于过去百千劫 积集无量众善根
舍彼轮回三有身 令至解脱清净刹
尔时彼佛无量寿 化导他方菩萨心
密用神通化大光 其光从彼面门出
三十六亿那由他 普照俱胝千佛刹
如是人天普照已 即入如来顶髻中
时会一切诸众生 敬叹佛光未曾有
各各俱发菩提心 愿出尘劳登彼岸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会中有观自在菩萨。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以何因缘。无量寿佛于其面门。放无量光照诸佛刹。唯愿世尊方便解说。令诸众生及他方菩萨。闻是语已生希有心。于佛菩提志乐趣求入不退位。
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言。汝今谛听吾为汝说。彼佛如来。于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前。为菩萨时发大誓言。我于未来成正觉时。若有十方世界无量众生。闻我名号或顶礼忆...(第0858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 尽其神力莫能测
假使长寿诸有情 命住无数俱胝劫
称赞如来功德身 尽其形寿赞无尽
大圣法王所说法 利益一切诸群生
若有受持恭敬者 佛说此人真善友
尔时世尊。说此法时。有十二俱胝那由他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百苾刍。漏尽意解心得解脱。天人众中。有二十二俱胝那由他人。证阿那含果。复有二十五俱胝人。得法忍不退。复有四十俱胝百千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种诸善根皆愿往生极乐世界见无量寿佛。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无量寿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燃灯佛记。名妙音如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有情。皆是无量寿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佛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雨诸香花积至于膝。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尔时尊者阿难及慈氏菩萨等。并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第0858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了知乃菩萨
菩萨若知诸幻化 色受想行识亦然
寂静行离种种相 此名最上般若行
善友方便令知觉 使闻佛母不惊怖
恶友同行及化他 坏器盛水非坚牢
云何得名为菩萨 一切乐行皆无著
求佛菩提无所著 是故得名为菩萨
云何得名摩诃萨 得第一义众生中
断众生界诸邪见 是故得名摩诃萨
大施大慧大威德 佛乘最上而得乘
发菩提心度众生 是故得名摩诃萨
幻化四足俱胝数 多人众前悉截首
一切世界皆幻化 菩萨知已得无怖
色受想行识缠缚 知不实已不求解
行菩提心无所著 此名最上诸菩萨
云何得名为菩萨 乘大乘行度众生
大乘体相如虚空 菩萨由得安隐乐
大乘之乘不可得 乘涅盘往诸方所
行已不见如火灭 是故名为入涅盘
菩萨所行不可得 初后现在三清净
清净无畏无戏论 是行最上般若行
大智菩萨行行时 发大慈悲为众生
为已不起众生相 是行最上般若行
菩萨起念为众生 修诸苦行有...(第0859部~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
彼色受想行识等 菩萨观照悉无常
各各现行而不知 非法非生智者见
无色无受想行识 是法无得复无生
了知一切法皆空 是名最上般若行
如化恒沙等佛刹 诸众生证罗汉果
若能书写此般若 令他受持功德胜
如佛修行云何学 信重般若诸法空
速证声闻及缘觉 乃至无上正觉尊
世间无种不生树 枝叶华果悉无有
无佛谁指菩提心 亦无释梵声闻果
如日舒光照诸天 普使成就种种业
佛智菩提心亦然 从智生诸功德法
如无热池无龙主 即无河流阎浮提
无河华果悉不生 亦无大海种种宝
世间无佛无大智 无智功德不增长
亦无佛法诸庄严 无菩提海等等宝
譬如世间萤有光 一切萤光集一处
比日一光照世间 微尘数分不及一
随喜功德品第六
难胜地摄定波罗蜜伽陀。
所有声闻众功德 布施持戒观照行
不及菩萨发一心...(第0859部~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上方便行 得佛菩提无挂碍
天品第十五
所有菩萨住初地 发信心行般若行
为求无上菩提故 亲近善友及智者
大智功德云何获 当从般若波罗蜜
如是一切诸佛法 功德皆从善友得
修行六度般若行 一一回施于菩提
佛蕴非有不可求 勿为初地如是说
菩萨修行功德海 救度世间无度者
求菩提意离颠倒 说最上法如电光
发于最上菩提心 不求名称不嗔恚
离蕴识界及三乘 不退不动不可取
于如是法得无碍 达甚深理离妄想
闻般若信及化他 知此菩萨住不退
彼甚深法佛难知 无有人得不可得
为利益故证菩提 此非初心众生知
众生愚痴复盲冥 乐住世间求境界
法无所住无取得 从无所住生世间
如实品第十六
东方虚空界无边 南西北方亦如是
乃至上下...(第0859部~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当使获得无生法忍。尔时世尊赞彼王言善哉善哉知汝所问。为于当来末法众生。欲令彼等得无生忍。于是世尊告大王言。我有四种最上之法。若有闻者必当获得无生法忍。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得闻是语。即前礼佛合掌白言。世尊云何名为四种之法。佛言四种法者。所谓声闻乘缘觉乘。此二乘者但能自利不能利他。复有二乘。谓方广大乘及彼最上金刚大乘。是名为四。尔时阿难又复问言。是金刚大乘当云何性。佛言阿难。若有菩萨发于最上大菩提心。是即名为金刚乘性。是菩提心能自利益复利于他。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解于方便。能于诸根各各境界所缘所作。当获无生法忍。尔时彼王印捺啰部帝。得闻世尊为于阿难。说是四法甚大欢喜。次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解于方便。能于诸根各各境界所缘所作得无生忍。佛言大王。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劫之前。时世有佛出兴于世。号日清净光明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世界名大妙香。是日清净光明如来。寿量住九万劫。彼佛...(第0864部~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二卷)
...萨行解于方便。能于诸根各各境界所缘所作。当获无生法忍。尔时彼王印捺啰部帝。得闻世尊为于阿难。说是四法甚大欢喜。次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解于方便。能于诸根各各境界所缘所作得无生忍。佛言大王。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劫之前。时世有佛出兴于世。号日清净光明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世界名大妙香。是日清净光明如来。寿量住九万劫。彼佛世界所有众生智慧猛利。皆悉发于大菩提心。时世有王名精进授。力如轮王领四兵众。前后导从诣彼佛所。复持种种香华奉献彼佛。伸供养已作礼旋绕。胡跪合掌白言世尊。云何能令诸根境界所缘所作。当得无生法忍。佛言大王。所有过去未来及与现在诸佛世尊。皆亦说此方便。解于诸根各各境界所缘所作。而能获得无生法忍。时精进授复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本性。佛言菩萨性者。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而此四法是菩萨性。菩萨乐行如是四法。能为一切众生使获无生法忍。 ...(第0864部~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二卷)
...心如意。凡持诵密句作金刚语音。无令断绝必满所愿。王言云何名为菩萨禅定。菩萨告言禅定有种种。持诵亦种种。若知秘密句即是知禅定。秘密者为所诵文句具足及知印相。若如是者有大威力。是则白法。知秘密者即摄真实理。由如虚空体寂静故。解于世法能显真理。乃于印相观想。密句文义所作断疑。此持诵者乃名为贤。如是行人凡有见者皆如佛等。彼人禅者不见密句。不见印相不见贤圣。想诸字轮体同镜像。王复问言云何菩萨三摩地。菩萨言彼菩提心及智慧方便。乃至三明及无等等。此皆是菩萨三摩地。又复观自本身及真言印相。贤圣形像一切庄严。皆如虚空寂静。是菩萨三摩地。菩萨入如是三摩地。是名安住二谛。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为印捺啰部帝及诸刹帝利。一切入金刚大乘学众。说如是种种法已。即依法作曼拏罗。与王等及诸学众受于灌顶。彼诸学众得灌顶已。异口同声各各白菩萨言。我等禀教奉事金刚阿阇梨一如圣旨。是学众等于金刚手菩罗摩诃萨供养恭敬。种...(第0864部~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二卷)
... 第0867部~菩提心观释一卷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867部
菩提心观释一卷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菩提心观释
归命本师 大觉世尊 我今略释
菩提心观
如佛所说。从心生一切法。我今当议彼菩提心。云何性。答离一切性。云何一切性。谓蕴处界等性。彼菩提心观释一卷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867部
菩提心观释一卷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菩提心观释
归命本师 大觉世尊 我今略释
菩提心观
如佛所说。从心生一切法。我今当议彼菩提心。云何性。答离一切性。云何一切性。谓蕴处界等性。彼菩提心离取舍故。则法无我自性平等。本来不生自性空故。所言一切性者。是我等性。谓我人众生寿者补特伽罗摩拏嚩迦等性。而彼等性非菩提心。于意云何。谓彼我等。而于自性离一切相中而生我见。从我见生一切烦恼此不生彼心。或言蕴处界等亦离取舍。谓蕴处界等性真实理不可得故。云何色相等无实。谓色蕴四大合成故。四大者。即地水火风界。复生五色谓色声香味触。彼地大等及五色等。一一各自性不可得。如是诸法皆然。是故知色名虚假。由此知...(第0867部~菩提心观释一卷)
...提心观释一卷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菩提心观释
归命本师 大觉世尊 我今略释
菩提心观
如佛所说。从心生一切法。我今当议彼菩提心。云何性。答离一切性。云何一切性。谓蕴处界等性。彼菩提心离取舍故。则法无我自性平等。本来不生自性空故。所言一切性者。是我等性。谓我人众生寿者补特伽罗摩拏嚩迦等性。而彼等性非菩提心。于意云何。谓彼我等。而于自性离一切相中而生我见。从我见生一切烦恼此不生彼心。或言蕴处界等亦离取舍。谓蕴处界等性真实理不可得故。云何色相等无实。谓色蕴四大合成故。四大者。即地水火风界。复生五色谓色声香味触。彼地大等及五色等。一一各自性不可得。如是诸法皆然。是故知色名虚假。由此知色蕴空。譬如因树有影树灭影亡。色蕴如是。受蕴亦然。云何名受。受有三种。谓苦受乐受非苦乐受。而此三受互相因缘。复有二种...(第0867部~菩提心观释一卷)
...蕴亦然。乃至眼耳鼻舌身意。彼眼识等一一自性皆不可得。彼眼缘有色。从缘生识。无缘即不生识。而此眼色及彼色蕴等无分齐。此分别眼色即非眼色。识无所生。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亦然。如是知此识依止摩曩识。由依止摩曩识故。即发生过去未来见在法故。云何过去未来见在法。谓过去已灭。未来未生。见在不住。由是知识蕴空。如是一一说蕴处界。各各分别自性皆空。彼非无性即真实句。喻无种子不生芽茎。是故说彼蕴处界等亦离取舍。云何菩提心无取无舍。如佛所说。告秘密主彼菩提心。如来应正等觉了知彼心。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色非颇胝迦色。非短非长。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女非男。非黄门等。又秘密主。菩提心非欲界性。非色界性。非天性非夜叉。非乾闼婆非阿修罗。非人非非人等性。乃至一切智求亦不可得。如是取心非有。云何言有舍故。又如佛说。告秘密主。菩提心非内非外非中间。不可得故。于意云何。以自性寂静故。又秘密主。彼菩提心一切智求不可得。云何得取舍。如是于法得离取舍。平等无我。如一切法无我亦然。如佛所说。菩提心亦然。一切法空无相无我。诸法寂静无寂静相。心本平等本来不生亦非不生。复云何性。答曰空性。空云何性。谓如虚空故。如佛所说。虚空之性空无喻故。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菩提之名非性非相。无生无灭。非觉非无觉。若如是了知。是名菩提心。又如佛说。告秘密主。于自本心如实了知。于无有法亦不可得。是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告秘...(第0867部~菩提心观释一卷)
...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色非颇胝迦色。非短非长。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女非男。非黄门等。又秘密主。菩提心非欲界性。非色界性。非天性非夜叉。非乾闼婆非阿修罗。非人非非人等性。乃至一切智求亦不可得。如是取心非有。云何言有舍故。又如佛说。告秘密主。菩提心非内非外非中间。不可得故。于意云何。以自性寂静故。又秘密主。彼菩提心一切智求不可得。云何得取舍。如是于法得离取舍。平等无我。如一切法无我亦然。如佛所说。菩提心亦然。一切法空无相无我。诸法寂静无寂静相。心本平等本来不生亦非不生。复云何性。答曰空性。空云何性。谓如虚空故。如佛所说。虚空之性空无喻故。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菩提之名非性非相。无生无灭。非觉非无觉。若如是了知。是名菩提心。又如佛说。告秘密主。于自本心如实了知。于无有法亦不可得。是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告秘密主。当于自心如实观已。然后发起方便观于众生。知诸众生于自觉性不如实知。起于疑妄颠倒执着。受于种种轮回大苦。我由此故起大悲心。令诸众生于自心法如实证觉。是即名为菩提心。是名利益心。安乐心。最上心。法界善觉心。以如是智。摄诸众生故。名菩提心。发此心故。所获福德亦如虚空无有边际。其功德海亦复无量。虽复劫尽功德无尽...(第0867部~菩提心观释一卷)
...复云何性。答曰空性。空云何性。谓如虚空故。如佛所说。虚空之性空无喻故。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菩提之名非性非相。无生无灭。非觉非无觉。若如是了知。是名菩提心。又如佛说。告秘密主。于自本心如实了知。于无有法亦不可得。是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告秘密主。当于自心如实观已。然后发起方便观于众生。知诸众生于自觉性不如实知。起于疑妄颠倒执着。受于种种轮回大苦。我由此故起大悲心。令诸众生于自心法如实证觉。是即名为菩提心。是名利益心。安乐心。最上心。法界善觉心。以如是智。摄诸众生故。名菩提心。发此心故。所获福德亦如虚空无有边际。其功德海亦复无量。虽复劫尽功德无尽。如是名为发一切智根本最上菩提心。
...(第0867部~菩提心观释一卷)
... 安置金香炉
四面垂珠网 俱胝细妙衣
以用庄严上 昼夜三时中
长爇栴檀香 如彼天帝宫
善法堂无异 汝今不爱乐
违背于父母 都无孝敬心
令我增苦恼 言已而悲泣
为我速宣说 太子见所问
稽首白父王 世间五欲境
坠堕于众生 缠缚于有情
增长大过失 永处于轮回
无有得出离 我今求解脱
发大菩提心 远离诸尘染
一切女人身 众恶不净本
我观如怨家 贪嗔镇相随
流浪于生死 牵系诸众生
常处大崄路 又此女色相
皮肤裹不净 血肉与骨髓
肠胃大小便 [目*(山/虫)]泪洟唾等
如是秽恶身 云何令爱乐
譬如毒药树 开花众所爱
采花毒入身 不觉殒其命
国城与宫殿 音乐及歌舞
究竟不坚牢 ...(第0868部~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四卷)
...生尊重 不吝身命一心求
如我所说真实行 是人非远证菩提
大仙正法最上乘 永得消除于热恼
如闻所行精进修 毕竟速证无上道
尔时世尊说此颂已。告尊者护国言。若诸菩萨于阿僧祇劫行五波罗蜜。不如有人于此正法暂得听闻信解受持。如是功德胜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算数分不及一。乃至譬喻分亦不及一。佛说是经时。会中有三十那由他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七千苾刍断尽诸漏得无生忍。尔时尊者护国而白佛言。今此经典甚为希有。云何受持当何名之。佛言护国。此经名为大乘正法。亦名广大清净不空誓愿福光居士欢喜菩萨行。如是受持佛说此经已。尊者护国及天人阿苏啰巘达哩嚩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868部~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四卷)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六卷
...真实无差忒
爱语复柔顺 众生闻者喜
觉悟诸众生 应根而启发
有义利功德 为最上第一
具如是装严 名为佛世尊
十方世界中 凡圣无有比
尔时宝授童子。得闻乳母说是伽陀赞叹佛已即白母言。云何令我得见于佛。佛知其意速往宫门现身而立。乳母指言斯即是。佛宝授童子。乃于殿上遥见世尊。举手顶礼即作是念。
若有众生睹见如来如是具足功德之相。不发大菩提心者难得己利。又复思惟。经于百千俱胝劫中难遇于佛。我今值遇甚为希有。当舍此身而为供养。是时童子。手持千叶金莲。即于殿上投身而下。时彼童子佛力所持住于空中。捧以金莲用献于佛。是时金莲离童子手。乃于佛上虚空之中。变成花盖众宝严饰殊妙第一。
尔时宝授童子。即于空中向佛合掌。说伽陀曰。
我所献莲花 不为断烦恼
及于一切法 唯为佛菩提
如菩提不生 非有亦非无 ...(第0912部~宝授菩萨菩提行经一卷)
...不住差别相 斯即名涅槃
如是行轮回 师资无所有
此无相法中 智者不迷惑
愚迷言得证 彼皆住轮回
无明转增长 是即为魔着
安坐菩提场 为示俗谛故
诸佛之所证 非俗非寂静
菩提不可说 远离见非见
若见如是实 彼能解妙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宝授童子。从于何时于法修行。佛言。舍利弗。我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此宝授童子。已证无生法忍经三百千劫。
又舍利弗。我于往昔燃灯佛处得授记时。我初证得无生法忍。宝授童子。于彼法中为大菩萨解空第一。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宝授菩萨。何因何缘经如是时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汝将此义自问宝授菩萨必为汝说。时舍利弗承佛圣旨。即伸问言宝授菩萨言。今云何不成佛耶。宝授菩萨言。尊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故。由是我不成佛。舍利弗言。宝...(第0912部~宝授菩萨菩提行经一卷)
...众生闻是香者。一切烦恼皆悉销除。是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是法功德香。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精进法行天子言。若诸菩萨暂时懈退。即不能修进胜行得佛菩提果。若精进心不计劫数。长时勇猛种诸善根心无厌足常行八种助道之法。何等为八。一者劝助胜行相应之法。二者常修四无量行慈悲喜舍之法。三者修习五种智通智慧之法。四者常行四摄之法。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五者于三解脱门忍法具足。六者广为他人宣说妙法。七者发起无上大菩提心。八者作善方便回向一切摄诸正法。菩萨行此八法。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尔时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及天众言。诸菩萨摩诃萨。当于诸法离诸分别即证佛智。云何离分别。谓不分别三界。不分别诸见。不分别是内是外。不分别是声闻地是缘觉地是愚异生地。亦不分别是轮回是烦恼。是能观是所观。是因是果。是境界非境界。是增是减。是我见是我所见。是悭贪是布施。是毁戒是持戒。是嗔恚是忍辱。是懈怠是精进。是散乱是...(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识所观。何以故。离诸境界故。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智者当如是住。所以者何。一切法亦如是住。诸法平等一切智亦平等。乃至诸佛法凡夫法皆悉平等。如是一切法平等。是名一切智。菩萨摩诃萨。当如是住应如是学。譬如四大自性皆无。本自有性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空故。世间诸善不善法。自性空故亦不可得。何以故。非分别故。分别既空是真实义。尔时妙吉祥菩萨说是法时。会中有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二
尔时辩积菩萨摩诃萨。前白妙吉祥菩萨言。今当共诣佛所问。菩萨摩诃萨当云何住。是时妙吉祥菩萨。即于会中不起于座。摄菩萨形化如来像相好具足。与释迦牟尼佛等无有异。即告辩积菩萨言。如来在此汝今当问。尔时辩积菩萨。不知化相谓即如来。前诣佛所而发问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云何住。化佛答言。如我所作菩萨应如是住。辩积菩萨言。如佛世尊复云何住。化佛答言。佛世尊者。不...(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又问。无业报者彼彼业报云何。答曰。如所作业如所受报。是为业报。又问。众生业报性空。当生亦尔复云何受。答曰。如真实法无业无报。及无有生非有非无。是为业报。然众生业报无亡无失。自业性空是真实义。妙吉祥菩萨说是法时。释迦牟尼佛会中。有尊者舍利子阿难及余声闻等。以佛威力故。闻妙吉祥菩萨所说妙法。是时舍利子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希有。彼诸菩萨各以种种善巧方便。宣说甚深之法。若有闻者。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以无著心修学诸行。以无懈心宣说正法。舍利子。如菩萨所行。所得果报所有智慧。及所说法皆亦如是。如汝舍利子。所行所学皆声闻行有所著相。所得智慧亦复如是。尔时有菩萨名光严。即从座起前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声闻行。佛言。善男子。声闻行者。于法有所限量。于所修行不能远离诸相。乐离生死趣证涅盘。厌舍众生不能济度。智慧狭劣无广大心。所以菩萨观声闻行犹若愚盲。是故菩萨心行无...(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提 为一切众生
当观佛相好 身放妙光明
诸有智慧者 应求菩提果
我今求出家 愿父母听许
不乐于富乐 以佛难值故
尔时父母。即为其子说伽陀曰。
我听汝出家 趣无上菩提
我以汝因缘 亦当如是学
佛告舍利子。是时净臂童子。蒙其父母听许出家。时彼父母。深生信乐亦复出家。归佛法僧欢喜信受。是时复有五百人。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悉归佛出家。佛皆摄受。佛告舍利子。汝今当知。尔时智王苾刍者。岂异人乎。即今妙吉祥菩萨是。净臂童子者。今我身是。舍利子。我往昔时为长者子。因彼妙吉祥菩萨授我钵故。令我发大菩提心。又舍利子。我从初发大菩提心。乃至果满十力无畏一切功德具无尽智。皆因妙吉祥菩萨起发开导。何以故。我所发心。犹如虚空无有边际。又舍利子。所有十方无量无数。同名释迦牟尼佛。皆如我于妙吉祥所。开发菩提心。又舍利子。过去底沙如来。弗沙如来。然灯如来。尸弃如来。如是诸佛。我于无量劫中。称赞其名。是诸如来亦同我。于妙吉祥菩萨所发起道心。得成正觉转妙法轮。又舍利子。所有诸修菩萨行者。初处兜率天。示降生相出现世间。初生王宫。然后修诸苦行。乃至坐于道场。皆因妙吉祥菩萨教化示导。舍利子。当知妙吉祥菩萨。为诸菩萨母。出生一切诸菩萨故。舍利子。如我所说皆是真实。如是往昔因缘应如是知。佛说是语时。十方一切佛刹。悉现...(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妙法轮。又舍利子。所有诸修菩萨行者。初处兜率天。示降生相出现世间。初生王宫。然后修诸苦行。乃至坐于道场。皆因妙吉祥菩萨教化示导。舍利子。当知妙吉祥菩萨。为诸菩萨母。出生一切诸菩萨故。舍利子。如我所说皆是真实。如是往昔因缘应如是知。佛说是语时。十方一切佛刹。悉现种种宝盖。而来供养妙吉祥菩萨。于一一盖中。放大光明广照娑婆世界。复于盖中出妙音声。作如是言。如释迦牟尼佛所说。如是如是。往昔从彼妙吉祥菩萨发菩提心。
尔时释迦牟尼佛会中。先退菩提心者。二百天子。见佛世尊及妙吉祥菩萨。现如是种种不思议事。及闻佛说本起因缘。各作是念。一切诸佛无上大法不可得闻。何况得见诸佛如来功德如是。我今宜于世尊前舍下劣心。发起无上大菩提意。决趣无上大菩提果。作是念已。即发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复退转。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三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告舍利子言。汝今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诸菩萨行。不应乐着声闻之果。何以故。舍利子。一切众生处轮回中。不生怖畏无由解脱。是故诸菩萨当起大精进。于轮回中种种化度。令怖生死出于三界。汝若唯乐声闻之果。不能起大菩提心救度一切众生。是故一切众生。若得值遇菩萨劝令发起精进。即得解脱生死亦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子。过去世时有佛出世。号具足功德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佛会中有百俱胝声闻之众。有八千菩萨...(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果决定无疑。是三童子。各持璎珞前诣佛所。尔时佛告舍利子。具诸功德如来。见三童子持诸璎珞来诣佛所。即告海慧苾刍言。苾刍。汝见此三童子不。海慧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佛言。苾刍。第一童子心所希求。与二童子不同。举足下足自在特尊。如转轮圣王。假使百千梵王帝释亦不能及。今来佛所开发道心。愿欲趣证无上菩提故。是三童子到佛所已。各各头面礼世尊足。各以璎珞奉上世尊。佛既受已。其发声闻心者。所献璎珞住于佛前。其发菩提心者。所献璎珞在于佛上虚空中住。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其上有无量诸佛结跏趺坐。现诸相好种种庄严殊胜无量。是时具诸功德如来即入三昧。普观诸佛如来变化之相。从其面门出种种色光。所谓青黄赤白红紫碧绿。光明普照无边世界上至梵天。映蔽日月光明皆悉不现。其光照已右绕三匝。还复世尊顶门而入。是时海慧苾刍前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缘放斯光明。惟愿世尊示我令知。佛告苾刍言汝见此二童子所献璎珞于佛前住不。苾刍白佛言。...(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结跏趺坐。现诸相好种种庄严殊胜无量。是时具诸功德如来即入三昧。普观诸佛如来变化之相。从其面门出种种色光。所谓青黄赤白红紫碧绿。光明普照无边世界上至梵天。映蔽日月光明皆悉不现。其光照已右绕三匝。还复世尊顶门而入。是时海慧苾刍前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缘放斯光明。惟愿世尊示我令知。佛告苾刍言汝见此二童子所献璎珞于佛前住不。苾刍白佛言。唯然已见。佛言。苾刍。此二童子为求声闻果故。乐欲趣证自利涅盘。不能发起大菩提心。苾刍。汝见前一童子。所献璎珞在于佛上于虚空中作诸变化。此人为欲趣证无上菩提利益一切众生故。彼二童子但乐智慧神通。不能普为利乐。是故所献供养。亦无殊胜之相。当知发大菩提心者。所作福事亦不可量。汝今宜应舍声闻心。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子。彼时发大乘心童子。岂异人乎。即我身是。乐智慧者即汝身是。乐神通者即目干连是。汝等声闻虽免轮回唯乐趣于涅盘。终不能广利众生。心等诸佛同若虚空无穷无尽。福聚无量功德无量。超过声闻缘觉境界。舍利子。汝等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时舍利子。大目干连。大迦叶。阿泥卢驮。优波离。富楼那。须菩提等诸大声闻。异口同音作如是言。善哉世尊。...(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责当发大心。譬如有人造诸不善业已。若不悔过改恶从善。无由免诸苦恼。我等声闻唯求自利。若不舍下劣心求佛智慧。终不能免无余涅盘。又如临命终人心识昏乱。于亲爱眷属不能顾恋。我等若求自利涅盘。于诸众生无心化度亦复如是。世尊当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犹如大地。世间一切众生依地而住依地而生。一切善根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生长亦应如是。尔时会中有一万人。闻佛说本事因缘。及闻舍利子说是语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摩伽陀国王。严整其驾来诣佛所。到佛会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坐于一面。是时彼王向佛合掌。一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因何造业。造业因缘依何而住。佛言。大王。一切众生。寿者乃至补特伽罗。皆依我身见住颠倒分别。由分别故起惑造业。以造业故不得解脱。王复问言。世尊。我身见者何为根本。佛言。无明为根本。又问。即此无明孰为根本。佛答曰。不如理作意是为根本。又问。不如理作意复何为本。佛答...(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过去七十二俱胝佛所。恭敬供养种诸善根。于彼佛所已闻正法。由是善根当来决定。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佛告舍利子。汝见此妙吉祥菩萨不。答曰已见。佛言。今此摩伽陀王与妙吉祥菩萨有大因缘。舍利子。过去有劫名为无垢。有佛出世号曰妙臂。于彼劫中复有三俱胝佛出现于世。如是诸佛皆因妙吉祥菩萨开发道心。彼诸如来寿命长远。转大法轮利益众生。此摩伽陀王于彼劫中。已得值遇妙吉祥菩萨教化。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王发心已于如是等佛世尊所种诸善根。听受大乘希有之法。以是因缘善根深厚。舍利子。汝今当知。摩伽陀王此命终后。于上方界过四百佛刹。有佛刹名曰庄严。其佛号宝聚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此王生于彼中。亦见妙吉祥菩萨。听受甚深之法。闻已解了证无生法忍。乃至当来慈氏菩萨。于此娑婆世界成正觉已。此摩伽陀王。从彼庄严佛刹而来生此。于慈氏如来法中。得为菩萨号曰无动。是时亦得见妙吉祥菩萨。尔时慈氏如来。为无动菩萨。如...(第0920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
...阿难。当知若有住菩萨乘者。不离一切智心。设于五欲法嬉戏而行亦无过失。所有诸佛如来。得五根具足。其义如是。阿难。如汝所见光聚王菩萨其事因缘。我今为汝如实宣说。阿难。汝今当知。光聚王菩萨向于聚落同处坐者。而彼女人于过去世二百生前。与此菩萨曾为夫妇。是故今时而此女人。见光聚王菩萨吉祥威光戒力具足。女人见已。由宿习故生粗重想。以善根力复作是念。我若得此光聚王菩萨来我舍中共坐一处。彼能令我发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时光聚王菩萨。知彼女人心所念已。即于夜分往诣彼舍。与其女人共坐一处。广为宣说无数法门。时女人舍。内外平正广博严净。时光聚王菩萨既同坐已。即复执彼女人右手。说伽陀曰。
佛不称赞染欲法 愚痴迷着而所行
若能断除欲爱心 佛说斯人为最上
阿难。时彼女人闻是伽陀已心大欢喜。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礼彼光聚王菩萨足。说伽陀曰。 |
|
|
|
|
|
|
|
我本无心实求欲 我知欲法佛不赞...(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众生大慈父 一切众生所归趣
父母闻说佛声已 即起广大增胜心
尔时父母承佛力 应声即诣于佛所
到已头面礼佛足 忏悔先起忿恚心
白言我今归依佛 合掌又复伸问言
佛法僧宝最尊胜 当云何作供养事
唯佛能知我心意 如我所问愿佛说
发是言已谛诚住 一心渴仰而听受
佛告上财父母言 汝今谛听我所说
若欲供养诸佛者 应当发起菩提心
当知汝女上财者 五百生中种善根
今转女身为天子 为汝父母善开导
父母闻佛如是语 即发无上菩提心
欢喜称赞作是言 人中大仙如实语
尔时佛告阿难言 汝今证知如是事
菩萨方便不思议 于染心中得净报
如上财女所转相 一切众生亦如是
阿难如是胜功德 能令众生皆离苦
今此天子胜福报 于染爱心常清净
而能恭敬佛世尊 尊重无上菩提故
多劫已曾供养佛 于诸佛所种善根
坚固安住菩提心 决定当得菩提果
尔时尊者阿...(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眷属。彼四衢道者。即是四摄法门。随其所向彼彼皆能见大城者。当知即是彼二乘人。随其所应见佛功德见佛所行。及佛智慧生爱乐故。时彼智人到安隐处者。当知即是到一切智地。世尊。如是等譬喻说者。当知皆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引导众生。是为菩萨最上胜行。以是义故。我于菩萨摩诃萨所应敬礼。
尔时世尊赞尊者大迦叶言。善哉善哉。汝大迦叶。善说此语。当佛如是赞迦叶时。会中有万二千众生。得天人身。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大迦叶言。汝今当知。菩萨摩诃萨具善巧方便者。已能成就无量功德。于一切时虽有所作。不复起彼诸不善业。于自于他远离过失。
尔时智上菩萨摩诃萨。于佛会中见如是事。闻如是法。又复恭敬。前白佛言。云何世尊。往昔为一生补处菩萨时。于彼迦叶如来法中。曾作是语。何故剃须发。云何求菩提。而此菩提最上难得。昔作是语当有何义。愿佛于今为我宣说。佛告智上菩萨摩诃萨言。止善男子勿作是语。当知菩萨摩诃萨...(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惟。但此梵界诸天子众得知是事。我今欲令一切普得闻知。作是念已。乃发声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已能解脱老病死法。发是言时。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诸天子众及诸梵众。闻是声已于须臾间。一切皆来至菩萨所。合掌恭敬随喜称赞。以是因缘乃唱是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三
复次善男子。何缘菩萨生已现大笑相。岂非菩萨以掉举故现是相耶。所谓菩萨生已作是思惟。我欲普令一切众生。悉能同我发菩提心。我当得菩提已。广度众生出轮回苦。我于是事无懈怠想。我观一类众生。起下劣心迷乱作意。于解脱道。不能发起广大精进。此复云何。所谓具大悲心者能起精进。彼类众生无如是行。我欲令彼成就如是广大精进。得最上解脱。是故我取一切智果。由此因缘心生欢喜。以其喜因现大笑相。而非菩萨掉举相故。又复何缘。菩萨身本无垢而沐浴耶。所谓菩萨无量劫来虽离垢染。今此现生。随顺世间沐浴其身。又复何缘。菩萨生已而不便从园中诣菩...(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何缘。菩萨于寂静处。六年苦行历诸难事。岂非菩萨余业障故感是报耶。所谓菩萨。诸障已尽无有苦报。诸所作事但是菩萨善巧方便。善男子。汝前所问我为一生补处菩萨时曾发是言。何故剃须发。云何求菩提。而此菩提最上难得。此因缘者非无利益。今当为汝如实宣说。我念往昔于迦叶如来法中。而为菩萨名曰护明。我时以善巧方便。于诸众生随其所宜为作利益。彼时有五婆罗门是大族姓子。先于菩萨乘中修诸梵行。后因值遇彼恶知识。使令妄失大菩提心。彼五婆罗门即于一时起如是心。我等已能得菩提法。起是心者异见相应。我于尔时观知彼心。即以方便欲为开导。乃于彼前发如是言。何故剃须发。云何求菩提。而此菩提最上难得。彼五婆罗门闻是语时。咸作是念。何故护明菩萨发如是言。我知其念。又复告言。何故剃须发。云何求菩提。而此菩提最上难得。我时言已安住真实平等法门。即与五婆罗门同住一处。时有二人。一名竭致迦啰。二名贡婆迦啰。来诣于我及五婆罗门所。先广称赞迦...(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舍转轮王位出家修道。诣菩提场取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是声时复有无数天人四众。来菩萨所瞻礼恭敬。是时一切魔王及魔眷属。见是事已四散驰走惊怖战掉。忧箭入心生大苦恼。时恶魔众忿恚转增。于须臾间化四兵众。绕菩提场面百由旬。种种变现而为娆乱。菩萨尔时住大慈心。虽见是相而无动转。菩萨即以宝网鬘手作降魔相。是时诸魔即皆降伏。尔时有八十四俱胝。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是缘故菩萨先现降魔相。当知皆是善巧方便。又复何缘。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于七昼夜中结加趺坐。观彼树王寂然不动。所谓色界有诸天子修寂静行者。见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加趺而坐。心大欢喜作是思惟。如来于七昼夜中依止一心寂静而住。是心不可得。作是念时。有三万二千色界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为欲令未来世中诸修道者。悉能如是修寂静行。以是因缘如来得菩提已。于七昼夜观彼树王寂然不动。又复如来得菩提已。何故最初梵王劝请转法轮耶。此因缘者。所谓有诸梵众劝请梵王随应说法。何以故。彼诸梵众谓能依止梵王。复谓梵王能生梵众。于此世间无复最先过梵王者。尔时梵王作是思惟。如来大师为世间尊。随应悉能知众生根。是故我应劝请说法。作是念已诣菩提场。劝请世尊转正法轮。当彼梵王如是劝请。时有六百八十万梵众发...(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来世中诸修道者。悉能如是修寂静行。以是因缘如来得菩提已。于七昼夜观彼树王寂然不动。又复如来得菩提已。何故最初梵王劝请转法轮耶。此因缘者。所谓有诸梵众劝请梵王随应说法。何以故。彼诸梵众谓能依止梵王。复谓梵王能生梵众。于此世间无复最先过梵王者。尔时梵王作是思惟。如来大师为世间尊。随应悉能知众生根。是故我应劝请说法。作是念已诣菩提场。劝请世尊转正法轮。当彼梵王如是劝请。时有六百八十万梵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是缘故。梵王最初劝请转正法轮。复次智上。如来大圆镜智。悉能显照一切众生语言心行。一切所作无不容受。照见众生最初边际。有具善根者。有不具善根者。彼彼众生彼彼业报。大圆镜中皆悉显现。乃至诸佛如来所作报应亦于中现。菩萨诣菩提场成等正觉。圆满一切白法最胜功德。如来已断一切不善之法。已能清净一切障累。已能远离一切过失。如是功德大圆镜智皆悉显照。复次智上。如来从大悲心起善巧方便。普为救度一切众生。譬...(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亦非如来不能了知。又欲以是因缘令诸外道摄伏其心止息自罪。
尔时如来以加持力。于七夜中不入聚落。是时有六十俱胝天人。过七夜已往诣佛所。到佛所已乃为随应宣说法要。即时各得智证三昧。又复何缘。如来昔曾于三月中食马麦耶。所谓如来欲令婆罗门长者等生希有心。又为成就利益事故。所以者何。我于一时与五百苾刍见五百马。我观彼马宿世善根今已成熟。何以故。此五百马于前前世。已曾为人亲近供养先佛如来。于先佛所发菩提心。后因值遇彼恶知识。破坏善法造诸恶业。以是报应今受马身。又复此五百马。往昔曾于日藏菩萨所发大誓愿。以其宿世大愿力故。今复值遇日藏菩萨。以菩提法方便教化令得度脱。是五百马以菩萨威力及自愿力故。各能思念宿生中事。智上。我观彼马有是因缘。生悲愍心欲为化度。乃与苾刍往彼马所。以所食麦即取食之。我自食已而复授彼五百苾刍。时五百马以宿善根力故。见佛及苾刍众食是马麦。即时礼佛及诸苾刍。彼五百马过三月已。皆...(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是大法王犹故现病。令大迦叶说七觉支法。我等云何不乐听法。彼诸天子作是思惟已即于佛法心得清净。以是利益因故。如来乃现背痛。令大迦叶说七觉支法。当知皆是善巧方便。实非宿障报应之事。又复何缘。昔有庄严幢婆罗门。于一时中向佛世尊发不善语。佛于尔时不生恚碍。所谓如来于天人四众大集会中。已得忍力具足随观诸境不生恚碍。如来尔时于诸众生。住平等心救护心安住心柔软心勇猛心。如来住是诸心时。有四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是利益因故。如来乃于庄严幢婆罗门不生恚碍。当知皆是如来善巧方便。实非宿障报应之事。复次智上。我念昔为菩萨时。彼提婆达多在在处处常随于我。何以故。彼提婆达多虽来我所伺求娆害。而能令我圆满六波罗蜜多。能令无量众生得大利益。所谓若时欲令众生得大快乐。我不能行布施摄法。提婆达多即来我所。乞妻子奴婢头目手足。我于尔时皆悉能舍。以能舍故彼作是言。如是名为难行之行。能令众生起发善根。我作是施时。有无量...(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悉能观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已修菩萨最胜行法。又能具足善巧方便。所有诸佛胜行。解脱法门悉能通达。智上。若有志求无上菩提诸善男子善女人。爱乐法故纵在百千由旬之外。若有宣说如是善巧方便法门处。而亦不怖遥远即来听受。何以故。若人闻是法已。即得广大光明所行清净。于佛法中离诸疑悔。是故当知所有天人四众之中。是法器者。即能爱乐听受此法。非法器者。虽复得闻不生爱乐。佛说是法时。有七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我等云何受持。佛言阿难。此名善巧方便波罗蜜多正法。亦名一切秘密最上波罗蜜多正法。如是名字汝当受持。于后末世宣通流布。令诸众生得大利益。
佛说此经已。阿难等诸声闻。智上等诸菩萨摩诃萨。乃至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三菩提亦无障碍亦如实知。此说为菩萨义。又复世尊。云何得名摩诃萨。佛言。于有情聚中而为最上。以是义故名为摩诃萨。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摩诃萨义。佛言。随所乐说今正是时。舍利子言所有我见。众生见。命者见。补特伽罗见。诸有趣见。断见。常见。及有身见。若离如是等见为众生说法者是为摩诃萨。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摩诃萨义。佛言。随所乐说今正是时。须菩提言。若菩提心。一切智心。无漏心。无等心。无等等心。于如是心无碍无著。不为一切声闻缘觉所坏。以是义故名为摩诃萨。由此入于菩萨摩诃萨数时尊者舍利子白须菩提言。云何彼心无碍无著须菩提言。以无心故心无障碍亦无所著。舍利子言。心义云何。须菩提言。舍利子。心于有无为可生耶。为可得耶。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是时须菩提告舍利子言。心于有无若不可得者。何故于心有所说耶。尊者舍利子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诚如佛说。汝...(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 尔时帝释天主。与四十千天众俱来会中。四大天王与二十千天众。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与十千梵众。净居天子与千天众。如是等皆来集会。彼诸天子所有业报光明。以佛威神胜光明故皆悉不现。
是时帝释天主白尊者须菩提言。我等诸天乃至梵众。皆悉来集乐欲听受。尊者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令诸菩萨云何安住。云何修学云何相应。须菩提言。憍尸迦。今此天子众中。以佛威神加持力故。若有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当发心。若已入正位者。即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彼于轮回有所缚故。如是等人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亦随喜劝令发心。于其善根使不断绝。
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善劝导诸菩萨摩诃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相应。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于众生有大恩德。我今为报佛恩故如是劝导。何以故。过去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有弟子。亦为报佛恩故劝导诸菩萨摩诃萨。令诸菩萨如其梵行住真实法。亦教成就般若波罗蜜多。以如是行故发生无上智。世尊。我今亦如是摄受护持诸菩萨摩诃萨。以我如是摄受护持因缘力故诸菩...(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多。不能书写受持读诵。不自宣说不令他说。又复不能以诸香华幢幡宝盖尊敬供养。世尊。如是等人失大善利。不能成就广大果报。佛告帝释天主言。憍尸迦。于汝意云何。阎浮提中有几所人。于佛法僧得不坏信。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人于佛法僧。得不坏信者其数甚少。佛言憍尸迦。如是如是。阎浮提人。少有能于佛法僧宝得不坏信。若于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及缘觉果。其所证者。而亦甚少。于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已发者能住不退。若现发者勇猛精进。若未发者当能发起。如是等人转复甚少。又复阎浮提人。少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善住相应。少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依法修行。少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心不退转住菩萨地。少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趣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若有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听受读诵。自所宣说。或令他说如说修行。乃至尊重恭敬。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种种供养者。当知皆是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不退转菩萨地者。
又复憍尸迦。此阎浮提中有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于汝意云何。憍尸迦。汝今当知。虽复有如是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于其中间若一若二住不退转地。何以故。此阎浮提有诸众生起下劣心生下劣想。智慧信解亦复下劣。是故起劣精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难得想。不能起求而生懈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成就最上乐者...(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又复阎浮提人。少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善住相应。少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依法修行。少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心不退转住菩萨地。少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趣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若有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听受读诵。自所宣说。或令他说如说修行。乃至尊重恭敬。以诸香华灯涂幢幡宝盖种种供养者。当知皆是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不退转菩萨地者。
又复憍尸迦。此阎浮提中有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于汝意云何。憍尸迦。汝今当知。虽复有如是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于其中间若一若二住不退转地。何以故。此阎浮提有诸众生起下劣心生下劣想。智慧信解亦复下劣。是故起劣精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难得想。不能起求而生懈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成就最上乐者。是故应当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猛利心听受读诵。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应作是念。此般若波罗蜜多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往昔修菩萨行时亦如是学。我今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多。此般若波罗蜜多...(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是等诸天中住菩提心者。诸天子众。为敬法故往诣其所。瞻礼称赞随喜顶受。得瞻礼顶受已。各各还复彼彼天中。
复次憍尸迦。诸有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者。善男子善女人应生如是心。所有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人非人等。皆悉为敬法故。来诣般若波罗蜜多经所瞻礼听受。彼等若来我当以其法施。使令得法各各还复。憍尸迦。若有是般若波罗蜜多经处。我不但说一四大洲欲色界中。住菩提心诸天子众。为敬法故。往诣其所瞻礼顶受。憍尸迦。乃至三千大千世界诸欲色界中。住菩提心诸天子众。各各为敬法故。有是般若波罗蜜多经处。往诣其所瞻礼称赞随喜顶受。得瞻礼顶受已。各各还复彼彼天中。
复次憍尸迦。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者。诸善男子善女人。随所住处有是经卷。若诸殿堂及诸房舍。坚固安隐不能破坏。是处即有大威力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常来其所听受正法。
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诸天龙神等众若来。彼善男子善女人当云何知。佛告帝释天主...(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甚多。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自所供养。不如有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转授他人令其供养。此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十善业。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应当修学。如是学者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置是满阎浮提所有众生。若人以满四大洲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十善业。复置是数。若满小千...(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若人以满四大洲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十善业。复置是数。若满小千世界所有众生。而复各各教修十善。亦置是数。若满中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十善。亦置是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教修善。亦置是数。如是乃至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教化令修十善。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应当修学。如是学者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正福品第五之二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如是学者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正福品第五之二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置是满阎浮提所有众生。若满四大洲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复置...(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复置是数。若满小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若满中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如是乃至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教令修四禅定。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当知是人得福甚多。复次憍尸迦。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修四无量行四无色定。乃至普修一切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当知是人得福甚多。复次憍尸迦。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修四无量行四无色定。乃至普修一切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置是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一一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自当受持读诵。转劝他...(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受想行识故观受想行识无常。作是说者。是为如实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以是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为他人如实解说般若波罗蜜多义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所作福行。亦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斯陀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斯陀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斯陀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那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有人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那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那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罗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其所得福转复甚多。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罗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即...(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缘觉。及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悉从是般若波罗蜜多出生。如所出生如理而得。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诸缘觉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缘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即...(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萨。发最胜心回向法界所有福蕴。比前福蕴最上最极。最胜最妙广大无量无等无等等。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七 随喜回向品第六之二
复次须菩提。如前所说四无量行乃至五神通行。皆置是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如是福蕴亦置是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得彼缘觉果。如是福蕴亦置是数。须菩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众生即得名为发心菩萨。而此菩萨一一皆于兢伽沙数劫中。以其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余乐具。普施兢伽沙数世界一切众生。而诸菩萨作是施时。一一皆起最胜上心生尊重想。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诸菩萨得福多不。须菩提。白佛言。甚多世尊。而此福蕴无量无数无有边际。算分数分及譬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能及。佛言。不也须菩提。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修习方便。为般若波罗蜜多所护者。而能以少善根回...(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有所分别者。即失般若波罗蜜多。即远般若波罗蜜多。
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何以故。若于一切法起分别者是即名相。有所著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于所说般若波罗蜜多名中有所分别此说为着。是时尊者舍利子谓须菩提言。云何名为着相。须菩提言。若菩萨分别色空。分别受想行识空。是为着相。又若分别是过去法是未来法是现在法。是初发菩提心者得若干福蕴。是久修菩萨行者成几所功德。作此分别者名为着相。
尔时帝释天主白尊者须菩提言。以何缘故菩萨得福蕴名为着相。须菩提言。憍尸迦。若初发心菩萨以心分别此是菩提心。即以发心。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能回向即不名回向。如是分别乃为着相。憍尸迦。若有菩萨欲令诸善男子善女人安住菩萨乘者。应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真实法如理表示如实教授如所利益如理生喜。若菩萨能以如是法示教利喜者。自无所伤诸佛所印诸佛所教。彼善男子善女人亦复离着。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善宣说离着法门。令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生执着。须菩提。我复为汝宣说微妙离着法...(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舍利子。譬如世间有彼飞鸟其身长大。或一由旬至五由旬。翅羽未成飞不能远。而欲从彼三十三天上投身下至阎浮提地。而彼飞鸟于其中道心生是念。我今欲还三十三天上。或作是念。愿我得至阎浮提地。身无损伤离诸苦恼。舍利子于汝意云何。而彼飞鸟欲还天上可得还不。愿至阎浮提地身无损伤。可得如愿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而彼飞鸟身量既大翅复未成。身必损伤或复至死。佛告舍利子言。菩萨亦复如是。虽复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于兢沙伽沙数劫中广修诸行。于施能舍于戒能护于忍能受精进不懈禅定寂静。而复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大心大愿。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必堕声闻缘觉之地。
复次舍利子。有诸菩萨。虽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蕴善根。是菩萨取相念故。即不能知亦不能见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蕴善根。以不知不见故。闻说一切法空。是菩萨取音声相而生信解。即以是取相...(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供正等正觉所。持以五茎优钵罗华而为供养。我时证得无生法忍。彼燃灯如来知我善根成熟。即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作是言。善男子。汝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阿难。尔时此女在彼佛会。闻佛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时彼女人即持金华亦供养佛。华供养已即作是念。快哉此善男子今得授记。愿我当来得授记时。亦如此人今日无异。阿难。是故当知此昂誐襧嚩女人发菩提心而甚久远。阿难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今此女人久已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佛言。阿难。如是如是。今此女人久已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是故我今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善巧方便品第二十之一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云何学空云何入空三摩地。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多。应观色空观受想行识空。应以不散乱心谛观诸法空无所有。若一...(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蜜多。若如是行者是为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如是行者普令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共敬伏。不为彼等而能动乱。如是行者不杂声闻缘觉行。不住声闻缘觉地。如是行者是无所行而行无所住而住。能入佛性入如来性自然智性一切智性。如是行者最上无胜。与般若波罗蜜多胜行相应。若诸菩萨摩诃萨于昼夜中如是勤行。即能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须菩提。假使阎浮提中一切众生一一皆得人身。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乃至尽寿。尊重恭敬供养诸佛。又复普于一切广行布施。即以如是布施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此诸人等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须菩提。此诸人等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菩萨摩诃萨。能一日中起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正念。随其菩萨所起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正念故。能为一切众生作大福田。何以故。菩萨能起平等慈心。余诸众生无有是心如菩萨摩诃萨者。唯除如来慈心具足。所以者...(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所而用散掷。以法上菩萨摩诃萨。威神力故。其所散华于菩萨上住虚空中。变成种种妙宝楼阁。是诸楼阁自然皆有真珠璎珞间错垂布。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并长者女。见是相已咸作是念。善哉此相。甚为希有。法上菩萨摩诃萨现住菩萨地。神通威德尚能如是。何况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彼诸功德不可称计。尔时长者女作是念已。于法上菩萨摩诃萨。益加恭敬尊重爱乐。并五百侍女亦各恭敬尊重爱乐。时长者女及五百。侍女。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咸作是言。愿我以此善根因缘。于未来世当得成佛。为菩萨时亦如法上菩萨摩诃萨。爱乐尊重般若波罗蜜多等无有异。及广为人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成就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皆如法上菩萨摩诃萨今日无异。作是言已。彼长者女并五百侍女。即时头面礼菩萨足。礼已合掌退住一面。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如前所作供养事已。即时头面礼菩萨足。礼已旋绕种种称赞。欢喜瞻仰合掌而住。问法上菩萨摩诃萨言。大士当知。我善因缘故来至此。我本...(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四大天王。及欲界诸天子众。于虚空中雨天妙华。向法上菩萨摩诃萨散掷供养。又复以诸天华散于常啼菩萨摩诃萨上。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常啼菩萨。我等因仁者故。今日于法上菩萨摩诃萨所。得闻最上甚深正法。我等今日得大善利。斯为世间第一希有。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白法上菩萨摩诃萨言。以何因缘大地震动及现诸相。法上菩萨言。善男子。我向为汝说诸佛如来无来去法乃有是相。尔时有八千人得无生法忍。八十千那庾多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万四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心大庆快踊跃欢喜。作如是言。我于今日得最上利。以求般若波罗蜜多因缘故。于善知识所得闻诸佛如来无来去法。我今已得圆满如是善根。决定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语已转复欢喜。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作是思惟。我今复从何得上妙香华。供养法上菩萨摩诃萨。尔时帝释天主知常啼菩萨心所念已。即以天曼陀罗华。奉上常啼菩萨摩诃萨。天主作是言。善...(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观察而得解脱。婆罗门。以是义故名为缘觉菩提。又复何名无上菩提。谓若有人。自能发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复劝他人发如是心。于此经法自所听受修习记念。复为他人广说其义。于轮回身不生厌倦。乐欲利乐一切众生。住平等智自解脱已。欲令一切众生皆得解脱。自利利他得安隐乐。以己善利普施一切天人大众。婆罗门。以是义故。名为无上菩提。修是行者名为菩萨乘人。婆罗门。汝今当知。佛语。谛诚无有虚妄。如我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最上义。若离此大菩提心。而发声闻缘觉心者。不能利他终不得至大涅盘界。何以故。而彼声闻缘觉。自所利己不复生起利他胜行。以是缘故。不能具足诸佛法分。虽发菩提心而自谓解脱。彼菩提心亦不能得利他果报。婆罗门。若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自于他皆悉平等。以自所利欢喜布施。即以此心普摄世间一切众生。乃为世间最上大利。亦名世间善调御者。如是即能住平等智。最上最胜不可思议。婆罗门。此即名为大菩提心。汝当如是如实了知。
尔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佛说解脱云何有其种种相耶。佛言。婆罗门。声闻缘觉如来解脱无种种相。婆罗门。譬如有人乘三种兽欲诣宝所。虽所履道随有差别。彼所向处而无有异。其三兽者谓驴马象。彼驴乘者力势羸劣。由此因缘。是人虽至宝所。不能以其珍宝广施众生。但乐自利取证涅盘。彼马乘者轻利快捷。由彼力故。是人虽至宝所。亦复不能以其珍宝广施众生。但与众生作净福田。彼象乘者行步平正勇健...(第0929部~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二卷)
...时 如说而能行
我当称赞彼 是求菩提者
天住及梵住 圣住亦复然
于此三住中 随应而安住
若如是住者 当得无灭句
尔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菩提法门其义云何。未来世中若有众生问我此义。我无智慧。所有佛法不能通达。我于尔时当云何答。愿佛世尊广为我说。
尔时世尊为婆罗门。说伽陀曰。
婆罗门当知 我所为汝说
此广大正法 劝发菩提心
诸无智慧者 由此而获得
若了此法门 是即菩提义
此所说正法 劝发菩提心
随众生所问 一一能开示
此所说正法 劝发菩提心
邪见诸疑惑 一切皆能断
于后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堕手者 是人若布施
谓广大财等 即圆满施行
由施成就故 得到于彼岸
又复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堕手者 是人若持戒
清净而无缺 即圆满戒行
由戒成就故 得到于彼岸
又复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堕手者 是人若忍辱
安受诸娆恼 即...(第0929部~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二卷)
...。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一一皆从此经中出。又此经法是即一切智智最上根本。而复出生声闻缘觉之智。广大甚深不可思议。是大光明普照三有。此即从一切智根本出生诸佛菩提所有布施功德。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彼最胜解脱。如是等众功德藏。悉于此经如理宣说。又复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亦于此经中演说。以要言之。此经总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以是义故。若声闻乘若缘觉乘若大乘法。随其所应是中广说。又此经者于诸法中。广大称赞彼菩提心。是故此经最上最胜。婆罗门。若有人现见诸佛亲闻是法者。当知是人已从先佛闻宝严经。于彼经中已闻此法。是故当知今此经法。于三世中曾无断绝。彼彼众生随应得闻。
尔时婆罗门白佛言。希有世尊。佛所说法最上甚深。若诸无智众生。得闻如是无量功德藏最上正法。不能深生爱乐心者。是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以何缘而能成就。又复世尊。何因缘故多有众生。于此大乘最上法中。心生疑惑。佛言。婆罗门。汝今当知。...(第0929部~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二卷)
...智众生。得闻如是无量功德藏最上正法。不能深生爱乐心者。是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以何缘而能成就。又复世尊。何因缘故多有众生。于此大乘最上法中。心生疑惑。佛言。婆罗门。汝今当知。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俱胝天魔宫殿百俱胝魔王。一一各有百俱胝天魔眷属。常时于此最上法门。伺求其便起诸难事。不令众生书持读诵。何以故。此三千大千世界中。多有众生取证阿罗汉果。今得闻此大乘法门。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彼前功德称量较计。而不及此发菩提心。是故天魔伺求难事。魔为难故。多有众生以此因缘心生疑惑。婆罗门。又复此经为诸法中王。以是缘故多诸难事。
尔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能令诸魔而自调伏。佛言。婆罗门。我有秘密总持法门名曰破魔。我若说此法门时。所有一切魔及魔众皆悉破坏。婆罗门。譬如日轮光明出照世间。一切暗冥皆悉隐没。破魔法门亦复如是。我若说时。一切魔众皆悉破坏。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何等是秘密总持破魔法门。愿佛为说。 ...(第0929部~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二卷)
...)怛噜贺誐多(十三)誐摩那致(十四)摩呬(引)耨娑摩(十五)讷讷(十六)摩嚩啰苏珂(十七)阿罗弥(引)多(引)伊迦啰叉(引十八)
世尊说是秘密总持破魔法门时一切魔宫皆大震动。一切魔王及诸魔众。皆悉惊怖战掉。心生苦恼不能安坐。咸作是念。世尊为一切众生。悲愍利益令得安隐。以慈悲喜舍饶益众生。何故今时。我等诸魔不为饶益。受斯苦恼不能安坐。
复次婆罗门。我今以是秘密总持章句。而加持此发菩提心大乘经典。后末世中于一切处说此经时不为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伺得其便。宣通流布无诸难事。若有人书持读诵此正法者。是人远离王难贼难水火虫兽一切难事。何以故。今此正法最上秘密。我为悲愍利乐一切众生故。如是宣说。婆罗门。佛常不离慈悲喜舍饶益众生。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所宣说如理修习者。是人当得三业善行灭除诸罪。于一切时离诸苦恼。婆罗门。以是因缘。汝应当知。今此正法能除一切...(第0929部~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二卷)
...念菩萨摩诃萨。普智幢菩萨摩诃萨。普缘观菩萨摩诃萨。法界普光菩萨摩诃萨。如是等万二千人俱。复有诸天子众。所谓智幢天子。普华幢天子。普光天子。珠髻天子。宝积摩尼峰天子。如是等一万天子众俱。是诸天子。皆悉已于过去佛所。种诸善根者。来习此会。
尔时世尊即入普遍光明三摩地。从是三摩地出已。即放广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佛刹普皆照曜。是时此诸世界所有一切众生。蒙光照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发心者皆悉安住不退转地。
尔时十方世界一切佛刹。彼彼刹中诸佛世尊。所有近侍诸菩萨众。见此光已。各各白其佛言。世尊。今此光明普照世界。有何因缘是何神力。即时彼彼佛言。诸善男子。汝等当知。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与诸大菩萨众。而共集会。欲说不思议境界正法。以是因缘光明普照。尔时彼诸近侍佛者。各各白其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乐欲往彼娑婆世界。瞻礼恭敬释迦牟尼如来。随...(第0931部~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三卷)
...恼皆清净
复如日光大炽盛 广照一切三摩地
菩萨大利大导师 引示众生菩提道
常生广大慈愍心 救度恶趣众生苦
菩萨常为所依怙 了别一切众生心
一切智智妙法门 普施众生令解脱
尔时世尊告普华幢天子及诸大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妙吉祥菩萨有是功德。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中
尔时普华幢天子复白佛言。世尊。今此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为久近耶。佛言天子。此妙吉祥菩萨过于无量无边殑伽沙数劫。已发菩提心。天子。我今为汝及诸大众。略说其一。是时普华幢天子白佛言。世尊。愿为我等一切众会。如理宣说。佛言天子。过去度如微尘数劫。尔时此娑婆世界。有佛名普观清净音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于世。彼佛法中。有一苾刍名清净音。于彼法中出家修道得五神通。时彼苾刍。于四万二千岁中。以种种香华灯涂及众妙具。供养彼佛。种是善根。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天子。于汝意云何。彼时清净音苾刍岂异人乎。即今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是。汝...(第0931部~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三卷)
...佛言。世尊。愿为我等一切众会。如理宣说。佛言天子。过去度如微尘数劫。尔时此娑婆世界。有佛名普观清净音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于世。彼佛法中。有一苾刍名清净音。于彼法中出家修道得五神通。时彼苾刍。于四万二千岁中。以种种香华灯涂及众妙具。供养彼佛。种是善根。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天子。于汝意云何。彼时清净音苾刍岂异人乎。即今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是。汝等当知。此妙吉祥菩萨已于无量无边殑伽沙数佛世尊所。发菩提心。已度殑伽沙数众生。令住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已度殑伽沙数众生。令住缘觉果。已度殑伽沙数众生。令住初地。乃至已度殑伽沙数众生。令住十地。妙吉祥菩萨如是广大种诸善根成就善法。
复次天子。假使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如来。是人所获功德其数甚多。若复有人。闻此妙吉祥菩萨名字。恭敬受持乃至随喜称念者。当知是人福多于彼。又复天子。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皆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第0931部~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三卷)
...见若闻为有得耶。大迦叶言。无得无闻。何以故。缘生性故。遍照藏言。岂非一切法皆同如是耶。大迦叶言。善男子。诸法亦如是。遍照藏言。尊者大迦叶。于汝意云何。若见若闻。于其辩才能无断耶。大迦叶言。不坏亦不断。遍照藏言。尊者大迦叶。如是如是。菩萨辩才。随有所问而不断坏。迦叶当知。诸菩萨摩诃萨纵经劫数随问能答。所有辩才亦不断坏。
尔时遍照藏菩萨。及尊者大迦叶。说是法时。五十万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
|
|
|
|
|
|
|
尔时尊者大迦叶白佛言。世尊。劝请世尊。为妙吉祥菩萨及大会众。如应说法。使其长夜得大利乐。而能决定证诸法性。
尔时有菩萨名曰辩积。在大会中从座而起。白妙吉祥菩萨言。妙吉祥云何。尊者大迦叶。于法精进能善宣说。妙吉祥言。此大迦叶。于声闻法中已得无畏。辩积菩萨言。此大迦叶。云何不住大乘法中。妙吉祥言。善男子。此大迦叶。亦非不能住大乘法。为于声闻法中得解脱...(第0931部~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三卷)
...虚空灯。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大法王。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众宝聚持妙色相。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能仁主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功德光明庄严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大光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无量光广大庄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作变化云千音声王。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最上日光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最上意。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多种光明吉祥王。出现世间。如是等七十二殑伽沙数佛世尊所。发菩提心已。复于九十一劫中。值遇诸佛发菩提心。又复于火顶如来。众尊如来。作庄严如来。饮光如来。是诸如来所。皆发菩提心种诸善根。天子。此妙吉祥菩萨。能于如是无量无数佛世尊所。发菩提心。广大方便。种诸善根已。乃至最后于我现在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以神通变化作诸佛事。
尔时普华幢天子前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欲种善根。若能于此广大正法。发信解心。听受读诵记念思惟。为人演说。当知是人。善得人身。善见诸佛。善闻正法。于其世间有所利益不空受食。世尊。而诸众生。云何当能于此正法发生信解。
佛告普华幢天子言。汝今宜应以如是事问妙吉祥菩萨。彼当为汝如理宣说。是时普华幢天子。...(第0931部~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三卷)
...
及得大光明 世间广照耀
无上菩提心 此心广大心
胜出一切心 最上复清净
彼一切功德 由此心具足
复具大胜力 能脱一切病
诸鲜福有情 不乐菩提心
此心懈退因 不能观生死
菩提神通智 获最胜福力
广积满虚空 普施诸情品
若人于河沙 等数诸佛刹
满以七珍财 供养正等觉
若人但合掌 归向菩提心
此胜供养因 超过诸供养
此供养无等 所谓菩提心
过此外无余 为最胜最上
菩提心功德 是胜妙良药
一切病能治 施有情安乐
观见诸有情 三火常烧然
无量劫拔除 菩萨不懈退
修此菩提行 为勇猛医王
救苦诸有情 常远离疲懈
数数往诸趣 不舍菩提心
勤于佛法中 出现希有相
我等得大利 乐此菩提心
愿我等当成 大觉释师子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现广大神通光明无数种色。所谓青黄赤白及紫碧绿。是光普照无边世界。上彻梵世。映蔽日月光明不现。其光旋环右绕世尊百千匝已。却从世尊顶门而入。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顶礼白言。世尊。何因何缘现是光明。若无因缘。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放光相。时尊者阿难即...(第0942部~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三卷)
...
此胜供养因 超过诸供养
此供养无等 所谓菩提心
过此外无余 为最胜最上
菩提心功德 是胜妙良药
一切病能治 施有情安乐
观见诸有情 三火常烧然
无量劫拔除 菩萨不懈退
修此菩提行 为勇猛医王
救苦诸有情 常远离疲懈
数数往诸趣 不舍菩提心
勤于佛法中 出现希有相
我等得大利 乐此菩提心
愿我等当成 大觉释师子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现广大神通光明无数种色。所谓青黄赤白及紫碧绿。是光普照无边世界。上彻梵世。映蔽日月光明不现。其光旋环右绕世尊百千匝已。却从世尊顶门而入。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顶礼白言。世尊。何因何缘现是光明。若无因缘。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放光相。时尊者阿难即说颂曰。
佛上胜者若无因 法尔不现光明相
愿...(第0942部~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三卷)
...顶门而入。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顶礼白言。世尊。何因何缘现是光明。若无因缘。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放光相。时尊者阿难即说颂曰。
佛上胜者若无因 法尔不现光明相
愿为悲愍劣有情 说放光明何因故
一切有情皆贫乏 佛应为施大圣财
世间暗暝作照明 愿说此光所因现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今见此五百长者不。悉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来诣我所。阿难白佛言。唯然已见。佛言阿难。是五百长者。今此会中闻正法已皆得无生法忍。阿难。此诸长者皆于过去佛所。奉近供养深种善根。从此没已不复堕诸恶趣。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次第至彼慈氏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时。生彼佛刹亲近供养尊重承事。其后乃至贤劫诸佛彼彼出世时。于一一佛所亲近供养。听受正法读诵记念广为人说。最后过二十五劫。于种种佛刹。皆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同名莲华吉祥藏如来应供正...(第0942部~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三卷)
...方界。得见如来往昔所有难思议事。调伏恶世邪见众生。令生正解趣向菩提。希有如来。能为一切世间之父。无量劫中难可得见。我等累劫修诸行愿。得遇三界人天大师。唯愿慈尊。哀愍世间。从定而起。说甚深法示教利喜一切众生。作是语已。瞻仰尊颜默然而住。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三僧企邪修行福智。于贤劫中次补佛处。受灌顶位作大法王。四向观视海曾大众。发大音声。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无量劫中。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历事恒沙一切诸佛。会于第一众会道场。见不思议神通变化。未尝睹此金色光明。影现一切菩萨行愿。及现如来种种相貌。令见三世难思议事。唯愿仁者。一心合掌瞻仰尊颜。从定而起授甘露药。除热恼病令证法身常乐我净。是诸如来有二种法。于三昧中不复久住。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依大慈故与众生乐。依大悲故拔众生苦。以是二法于无数劫熏修其心而成正觉。世间众生多诸苦恼。以是因缘如来不久从三昧起。当为演说心地观门大乘妙法...(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复如是。世间八风不能倾动。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善男子。我为汝等略说四种世出世间有恩之处。汝等当知。修菩萨行应报如是四种之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是四恩甚为难报。当修何行而报是恩。佛告诸长者言。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尔时五百长者。从佛闻是昔所未闻报恩之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发...(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尔时五百长者。从佛闻是昔所未闻报恩之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发心求趣无上菩提。得忍辱三昧入不思议智。永不退转。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众生。发菩提心得坚固信。及此三昧海会大众。悉得金刚忍辱三昧。悟无生忍及柔顺忍。或证初地得不起忍。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住不退位。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未来世中一切众生。若有得闻此心地观报四恩品。受持读习解说书写广令流布。如是人等福智增长。诸天卫护。现身无疾。寿命延长。若命终时即得往生弥勒内宫。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龙华三会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智慧。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
报恩品第二下
尔时王舍大城东北八十由旬。有一小国名增长福。于彼国中...(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遥闻释迦牟尼如来。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浊恶世无量众生。宣说大乘报恩之法。父母及子并诸眷属。为听法故。赍持供具来诣佛所。供养恭敬而白佛言。我有一子其性弊恶不受父母所有教诲。今闻佛说报四种恩。为听法故来诣佛所。唯愿世尊。为我等类及诸眷属。宣说四恩甚深妙义。令彼恶子生孝顺心。此世当生令得安乐。
尔时佛告智光。善哉善哉。汝为法故来至我所。供养恭敬乐闻是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为闻法要。举足下足随其远近所践之地。微尘数量。以是因缘。感得金轮转轮圣王。圣王报尽作欲天王。欲天报尽作梵天王。见佛闻法速证妙果。汝大长者及余众等。为于法故来至我所。如是经过八十由旬。大地微尘一一尘数。能感人天轮王果报。既闻法已。当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虽先说甚深四恩微妙义趣。今复为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最胜法王大圣主 一切人天无等伦
具诸相好以严身 智海如空无有...(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宾伏
若生不善于王国 一念起心成众恶
是人命终堕地狱 受苦永劫无出期
若有勤诚助国王 诸天护念增荣禄
智光长者汝应知 一切人王业所感
诸法无不因缘成 若无因缘无诸法
说无生天及恶趣 如是之人不了因
无因无果大邪见 不知罪福生妄计
王今所受诸福乐 往昔曾持三净戒
戒德熏修所招感 人天妙果获王身
若人发起菩提心 愿力资成无上果
坚持上品清净戒 起居自在为法王
神通变化满十方 随缘普济诸群品
中品受持菩萨戒 福得自在转轮王
随心所作尽皆成 无量人天悉遵奉
下上品持大鬼王 一切非人咸率伏
受持戒品虽缺犯 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中品持禽兽王 一切飞走皆归伏
于清净戒有缺犯 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下品持琰魔王 处地狱中常自...(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修行名真远离。于是六群恶性比丘。闻是法音得柔顺忍。然今我等虽信佛说。各各怀疑意未决定。善哉世尊。能断世间一切疑者。于一切法得自在者。真实语者。无二语者。是知道者。是开道者。惟愿如来。为我等辈及未来世一切有情。舍于方便说真实法。永离疑悔。令入佛道。今此会中有二菩萨。一者出家。二者在家。是二菩萨。善能利乐一切有情而无休息。如我惟忖出家菩萨。不及在家修菩萨行。所以者何。昔有金轮转轮圣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厌离世间无常苦空。舍轮王位如弃洟唾。清净出家入于佛道。是时后宫夫人婇女八万四千。见王出家各怀恋慕。拊心号恸生大逼恼。起爱别离如地狱苦。金轮圣王初受位时。所感宝女及王千子大臣眷属。共伤离别舍位出家。号泣之声满四天下。此诸眷属各作是言。我王福智无量无边。如何见弃舍我出家。哀哉苦哉世界空虚。从今已去无依无怙。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归佛法僧发菩提心。舍离父母出家入道。父母怜愍恩念情深。离别悲哀感动天地。如涸辙鱼宛转于地。爱别离苦亦复如是。如彼轮王眷属之心。出家菩萨饶益众生。云何娆害父母妻子。令无量人受大苦恼。以是因缘出家菩萨。无慈无悲不利众生。是故非如在家菩萨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利益一切。
尔时佛告智光长者。善哉善哉。汝大慈悲劝请我说出家在家二种胜劣。汝今所问出家菩萨不如在家。是义不然。所以者何。出家菩萨胜于在家。无量无边不可为比...(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无能知者。经数百千年迥绝人迹。时彼贫人业因缘故。偶入窟中见无量金。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因而分割若干分金造立舍宅。若干分金为娶妻财。如是奴婢。如是象马。随心所欲皆如其意。作是计时有诸群贼。为趁走鹿到于窟前。见此贫人以金分配。遂舍其鹿杀人取金。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深着世乐不乐出离。深山石窟如世舍宅。伏藏金宝犹如善根。琰魔使者即是群贼。随业受报堕三恶道。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丧失善根。以是因缘。应当厌离发于无上大菩提心。出家修道希成妙觉。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爱乐在家诸菩萨 观于舍宅如宝藏
譬如长者有一子 其家大富饶财宝
奴婢仆从及象马 一切所须无不丰
于后长者身有病 举世良医皆拱手
临终告命诸亲族 付嘱家财与其子
教诲令存孝养心 当勤享祀无断绝
是时其子违父命 广纵愚痴多放逸
老母怀忧疾病身 又因恶子寻丧逝 ...(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业 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爱 杂类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 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泽 众罪皆销灭
是身苦不净 无我及无常
汝等咸应当 深生厌离心
尔时无量诸禽兽等。闻此偈已。于一念心至诚忏悔。便舍恶道生第四天。奉觐一生补处菩萨。闻不退法。究竟涅槃。善男子。以是因缘。今此苦身犹如舍宅。一切烦恼即为宅主。是故净信善男子等。发菩提心出家入道。必得解脱一切众苦。皆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恒观察 舍宅所生诸烦恼
如有一人造舍宅 种种珍宝以严饰
自念壮丽无能比 不属他人唯我有
工巧所修最殊妙 世间舍宅无能及
如是分别生执着 以我我所为根本
八万四千诸烦恼 充满舍宅以为灾
世间一切诸男女 六亲眷属皆圆满
以是因缘生众...(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我有
工巧所修最殊妙 世间舍宅无能及
如是分别生执着 以我我所为根本
八万四千诸烦恼 充满舍宅以为灾
世间一切诸男女 六亲眷属皆圆满
以是因缘生众苦 所谓生老及病死
忧悲苦恼常随逐 如影随形不暂离
诸苦所因贪欲生 若断追求尽诸苦
是身能为诸苦本 勤修厌离趣菩提
三界身心如舍宅 烦恼宅主居其中
汝等应发菩提心 舍离凡夫出三界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常观在家。犹如大国有一长者。其家豪富财宝无量。于多劫中父子因缘相袭不断。修诸善行名称远闻。是大长者所有财宝皆分为四。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如是四分曾无断绝。父子相承为世家业。后有一子愚痴弊恶。深着五欲恣行放逸。违父母教不依四业。起诸舍宅七层楼观。倍于常制...(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虎接而食之。是时童女倍复惊怖。举声号哭。遂便梦觉。尔时父母问其女言。以何因缘忽然惊怖。时女羞耻不肯说之。其母殷勤窃问其故。时女为母密说如上所梦之事。善男子。世间生死有为舍宅。长处轮回未得真觉。尔所分位恒处梦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如彼童女处于梦中。虚妄分别亦复如是。琰魔鬼使忽然而至。如彼饿虎于虚空中接彼婴孩而啖食之。一切众生念念无常老病死苦。亦复如是。谁有智者爱乐此身。以是因缘。观于生死长夜梦中。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当得如来常住妙果。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佛子至求无上道 当观舍宅如梦中
譬如富贵大长者 有一童女妙端严
随其父母上高楼 观视游从甚欢乐
女向楼中作是梦 分明梦见适他人
后于夫家诞一子 其母爱念心怜愍
子上楼台耽喜乐 因危坠堕于虎口
遂乃失声从梦觉 方知梦想本非真
无明闇障如长夜 未成正觉如梦中
...(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知识永不退转。得值诸佛受菩提记。坐金刚座成正觉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难。能持戒者是真出家。时诸长者白佛言。世尊。我等持戒修诸梵行。愿我速出生死苦海。愿我速入常乐宝宫。愿我广度一切众生。愿我疾证于无生智。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及文殊师利。如是长者付嘱汝等。劝令出家受持净戒。时九千人于弥勒前。出家修道受持佛戒。七千人俱于文殊前。出家修道受佛禁戒。如是人等既得出家。成就法忍入于如来秘密境界。不复退转。无量万人发菩提心至不退位。无数人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
无垢性品第四
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所有种种过失。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剃除须发而作比丘。唯愿如来应正等觉。为我等类及诸众生。演说出家殊胜功德。令得闻者发清净心。乐远离行不断佛种。世尊大恩无缘慈悲。怜愍众生如罗睺罗。出家菩萨应云何住。云何修习无垢之业。云何调伏有漏之心。尔时世尊赞叹智光诸比丘等。善哉善哉。是真佛子。能为未来一切众生。问于如来如是大事。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来世尊怜愍众生。平等无二犹如一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演说。出家菩萨应如是住...(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想。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智光比丘。汝等谛听。云何名为四无垢性。衣服卧具饮食汤药。如是四事随有所得。粗细称心远离贪求。是无垢性。诸比丘等。以何因缘。如是四行名无垢性。智光当知。诸佛如来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皆从此生。佛法僧宝常不断绝。是故得名为四无垢性。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智光比丘汝谛听 出家菩萨所应作
无缘大慈摄众生 犹如一子皆平等
发菩提心求正觉 应作三种成佛法
心常住四无垢性 当修十二头陀行
下心犹如旃陀罗 四威仪中作是念
十方无量诸菩萨 刹那刹那趣圣道
彼既修证我亦尔 如何流转三界中
恒居生死无量苦 我今是身住何界
六道轮回处何道 胎卵湿化受何生
身口意业于何修 所造罪中何者重
三性之心何心多 如是微细观察已
大慈大悲恒相续 大喜大...(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罗三藐三菩提。
阿兰若品第五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常精进。承佛威神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兰若处是菩提道场。若有发心求菩提者。不应舍离阿兰若处。是兰若中有多众生。虎豹豺[豸*良]毒虫恶兽。乃至飞鸟及与猎师。不识如来。不闻正法。又不敬僧。此诸有情无复善根远离解脱。何故如来令修学人住阿兰若速得成佛。唯愿世尊。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决疑令喜。发菩提心使不退转。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大慈问于如来清净解脱。饶益未来诸修行者。功德无量。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汝分别演说阿兰若处种种功德。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如汝所说。阿兰若处得成圣者。山林之中多诸众生。以何因缘不得成佛。是义不然。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识三宝。不知厌足。不识善恶。于山林中。虽有世间种种珍宝。而不能知伏藏之处。菩萨摩诃萨即不如是。善男子。菩萨...(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自在力
今我誓同菩萨心 未得总持恒止此
得大菩提在兰若 入大圆寂由住处
菩萨起于金刚智 断惑证真成妙觉
广化众生游聚落 为求寂灭乐山林
万行因满果亦圆 尽未来时度群品
尔时世尊。演说如是出家菩萨阿兰那行。无量菩萨证极喜地。恒河沙等无数菩萨。永离相用微细烦恼。证不动地。不可说不可说菩萨摩诃萨。断一切障入妙觉地。无边有情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九万七千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六
离世间品第六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乐远离行。承佛威力从坐而起。于大众中为诸菩萨说阿兰若行。普告一切诸菩萨言。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应作是念。以何因缘远离世间。修阿兰若清净妙行。诸佛子等。一心谛听。我承佛力。今为汝等分别演说阿兰若行。诸菩萨言。善哉大士。为我等辈及未来世求菩提者。唯愿说之。我等乐闻。是时乐远离行菩...(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善恶无尊卑故。或有菩萨。以非时死而为恐怖。不住正念归无常故。或有菩萨。以妄语业而为恐怖。生生世世所有言说。一切众生不信受故。或有菩萨。以四颠倒而为恐怖。由四颠倒轮回生死。起烦恼业不求佛故。或有菩萨。而说恶友是为恐怖。随不善友造恶业故。或有菩萨。以五蕴魔而为恐怖。是五蕴身从烦恼生。生已即起无量烦恼。因诸烦恼造不善业。由诸惑业堕大深坑。以是因缘而生恐怖。或有菩萨。以烦恼魔而为恐怖。大小烦恼能续生死。退菩提心堕恶道故。或有菩萨。厌患死魔而为恐怖。发菩提心未得不退。身坏命终生退转故。或有菩萨。以诸天魔而为恐怖。天魔眷属充满欲界。障修道人退菩提故。或有菩萨。以无记心而为恐怖。于诸善法不能进修。空过长时退善业故。或有菩萨。以彼八难而为恐怖。堕八难者从冥入冥。生死长夜难遇明故。或有菩萨。观彼地狱而为恐怖。一堕地狱经无量劫。受大苦恼。难解脱故。或有菩萨。观畜生道而为恐怖。傍生界中受愚痴报。经无量劫难出离故。或有菩萨观饿鬼道而为恐怖。于恒沙劫受饥渴苦。难可值...(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夜分近灭坏故。唯受诸苦。于一切处无真乐故。为苦所依。一切众苦依身住故。如空聚落。于是身中无主宰故。毕竟空寂。遍计所执妄构画故。如谷中响。皆是虚妄所显现故。亦如船舶。若无船师即漂没故。亦如大车运载财宝。何以故。乘于大乘到菩提故。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观察非不爱惜如是之身。欲令众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则名为出家佛子所观法要。若有佛子发菩提心。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兰若。修习如是三十七观。亦教佗修如是法要。解说书写受持读习。远离一切我我所执。永断贪着五欲世乐。速能成就不坏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躯命。何况世间所有珍宝。现身必得究竟成满一切如来金刚智印。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六度万行速得圆满。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新发意菩萨。深厌世间得大忍力。不复退转于无上道。百千婆罗门发菩提心。成熟信根得不退转。三万六千善男子善女人。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七
波罗蜜多品第八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殷勤称赞住阿兰若修菩萨行。而不称赞住于余处修菩萨行。如来一时在灵鹫山。为诸菩萨广说法要而作是言。菩萨或时止淫女家。亲近屠者示教利喜。无数方便饶益众生。为说妙法令入佛道。世尊今日为新发意所说妙法而不如是。然我等类亲于佛前得闻深法无有疑惑。...(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殷勤称赞住阿兰若修菩萨行。而不称赞住于余处修菩萨行。如来一时在灵鹫山。为诸菩萨广说法要而作是言。菩萨或时止淫女家。亲近屠者示教利喜。无数方便饶益众生。为说妙法令入佛道。世尊今日为新发意所说妙法而不如是。然我等类亲于佛前得闻深法无有疑惑。唯愿如来。为未来世求佛道者。演说甚深微妙真理。令菩萨行无复退转。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提道。有二菩萨。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在家菩萨为欲化导淫室屠肆。皆得亲近。出家菩萨则不如是。然此菩萨各有九品。上根三品皆住兰若。无间精进利益有情。中下二根诸菩萨等。随宜所住方处不定。或住兰若。或居聚落。随缘利益安隐众生。如是行门汝应观察。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修习佛道已得无漏真实之法。随缘利乐一切有情。若有佛子未得真智住于兰若。要当亲近诸佛菩萨。若有值遇真善知识。于菩萨行必不退转...(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千波罗蜜行。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舍名利住山林者。于身命财必无吝惜永无系属。自然易满三种波罗蜜多。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住阿兰若出家菩萨不畜财宝。以何因缘。能得圆满檀波罗蜜。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善男子。住阿兰若出家菩萨。入于聚落所乞之食。先以少分施于众生。又以余分施于所欲。即得名为檀波罗蜜。以自身命供养三宝。头目髓脑施来求者。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为求法者说出世法。令发无上菩提心故。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多。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住阿兰若。故修十二头陀之行。若行步时看二肘地不损众生。即得名为持戒波罗蜜。坚持禁戒不惜躯命。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为求出世说法教化。令发无上菩提之心。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持戒波罗蜜多。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住阿兰若。能灭嗔恚得慈心三昧。亦无毁辱一切众生。即得名为忍辱波罗蜜。若为一人说一句法。...(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多。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住阿兰若。故修十二头陀之行。若行步时看二肘地不损众生。即得名为持戒波罗蜜。坚持禁戒不惜躯命。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为求出世说法教化。令发无上菩提之心。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持戒波罗蜜多。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住阿兰若。能灭嗔恚得慈心三昧。亦无毁辱一切众生。即得名为忍辱波罗蜜。若为一人说一句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忍辱波罗蜜多。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为令众生得成佛故。修精进行。未得成佛福智羸弱。不贪安乐。不造众罪。于昔菩萨行苦行中深生欢喜。翘敬宗仰常无休息。以是因缘。即得名为精进波罗蜜。弃舍身命如捐涕唾。一切时中未尝懈怠。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遇有缘者说最上道。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由精进心如是十行过去不退。现在坚固。未来速满。善男子。是名出家...(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修此三昧。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为诸众生说深妙法。皆令趣向无上菩提。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禅定波罗蜜多。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处于空闲。亲近供养诸佛菩萨一切智者。常乐听闻甚深妙法。心生渴仰恒无厌足。善能分别二谛真理。断除二障通达五明。说诸法要能决众疑。以是因缘即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为求半偈弃舍身命。不惮众苦志求菩提。即得成就亲近波罗蜜。于大会中为人说法。于深妙义无所秘惜。能令发起大菩提心。于菩萨行得不退转。常能观察我身兰若及菩提心真实法身。如是四种无有差别。如是如是观妙理故。即得名为真实波罗蜜。善男子。是名出家菩萨成就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住空闲处。常能修习方便胜智波罗蜜多。以佗心智能了有情意乐烦恼心行差别。应病与药悉令除差。自在游戏神通三昧。发大悲愿成熟众生。诸佛之法无不通达。以是因缘即得名为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为欲饶益诸众生故。于身命财都不固惜。即得名为亲近波罗蜜多。为诸众生怨亲平等。说微妙法令入佛智。即得...(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无漏真大士 随宜应现济群生
开示有空不二门 自利利他无间断
未得无漏诸佛子 应正勤修三种学
善根回向施众生 一心专念佛菩萨
愿我常睹佛菩萨 无边庄严功德身
若使恒闻法雨音 普得同沾心不退
以身常处于地狱 非不亲近大慈尊
以身常处于轮回 非不亲闻微妙法
以是因缘诸佛子 系心常念天人师
若有佛子修圣道 发起无上菩提心
厌世住于兰若中 亦得名修三种度
每日自食先布施 兼将法宝施众生
三轮清净是檀那 以此修因德圆满
当知证获波罗蜜 唯由心净不由财
若有染心施珍财 不如净心施少分
财施即得名檀度 此波罗蜜非二三
能施身命及妻子 如是得名亲近度
若有求法善男子 为说一切大乘经
令发无上菩提心 乃名真实波罗蜜
慈悲净信具惭愧 摄受众生离于贪
愿成如来无上智 财法二施名初度
坚持菩萨三聚戒 开发菩提离生死
拥护佛法住世间 能悔误犯真持戒
伏嗔恚心慈悲观 当念宿因对怨害
不惜躯命救众生 是名忍辱波罗蜜
能行难行不暂舍 三僧祇劫常增进
不共染污恒炼心 为度有情求解脱
入出三昧得自在 变化神通游十方 ...(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灭众生散乱心
八万四千总持门 能除惑障锁魔众
大圣法王方便力 三种法要化众生
教网垂于生死海 置彼人天安乐处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八万四千忉利天子。断三界障证欢喜地。无数百千六欲天子。悟无生忍得陀罗尼。十六大国王得闻持陀罗尼。无量四众闻菩萨行。或得不退地。或得三昧门。或得陀罗尼。或得大神通。或有菩萨证二三地乃至十地。踊跃欢喜。无量百千诸人天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复退转。八千人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功德庄严品第九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住阿兰若功德成就当得作佛。菩萨云何修诸功德。而能住是阿兰若中。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善男子。当修学者。但有一德。是人应住阿兰若处求无上道。云何为一。谓观一切烦恼根源即是自心。了达此法。堪能住止阿兰若处。所以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驱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清净。六者能知众生漏尽未尽得无障碍漏尽智善巧方便神通清净。七者能灭一切烦恼得无障碍无漏智善巧方便神通清净。八者现见自身一切善根回向众生善巧方便神通清净。善男子。如是八种神通清净。十方菩萨同所修学。汝等菩萨亦应修习。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住阿兰若。现身获得八种清净。云何为八。一者身业清净。二者语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正性清净。五者正命清净。六者头陀清净。七者离谄清净。八者一念不忘菩提心清净。善男子。若有佛子住阿兰若。具足如是八种清净。现身成就无边善根。不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复有八种多闻清净庄严自身。云何为八。一者尊敬和上阿阇梨多闻清净。二者远离憍慢生谦下心多闻清净。三者精进勇猛多闻清净。四者安住正念多闻清净。五者为求法者说甚深义多闻清净。六者不爱自赞毁他多闻清净。七者常能观察一切善法多闻清净。八者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多闻清净。善男子。如是八种多闻清净。...(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净。二者远离憍慢生谦下心多闻清净。三者精进勇猛多闻清净。四者安住正念多闻清净。五者为求法者说甚深义多闻清净。六者不爱自赞毁他多闻清净。七者常能观察一切善法多闻清净。八者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多闻清净。善男子。如是八种多闻清净。汝等菩萨皆应修习。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世尊。说如是等菩萨行已。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涅槃后。后五百岁。法欲灭时。无量众生。厌离世间。渴仰如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入阿兰若为无上道。修习如是菩萨愿行。于大菩提得不退转。如是发心无量众生。命终上生睹史天宫。得见汝身无边福智之所庄严。超越生死证不退转。于当来世大宝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说是法时。二万五千新发意菩萨。于菩提行将欲退转。闻如是法发坚固心。超十信位至第六住。三万八千净行婆罗门。永断邪见得大法忍及陀罗尼。七万六千人。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
观心品第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告妙德等五百长者。我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法门。而此道场无量无边人天大众皆生渴仰。我今为是启问如来。云何为心。云何为地。唯愿世尊。无缘大慈无碍大悲。为诸众生分别演说。未离苦者令得离苦。未安乐者令得安乐。未发心者令得发心。未证果者令得证果。同于一道而得涅槃...(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更互相叉。以右押左。更相坚握。如缚着形。名金刚缚印。成此印已习前真言。盈满一遍。胜于读习十二部经。所获功德无有限量。乃至菩提不复退转。
发菩提心品第十一
尔时薄伽梵。已能善获一切如来灌顶宝冠超过三界。已得圆满陀罗尼自在。已善圆证三摩地自在。妙善成就一切智智。一切种智。能作有情种种差别。时薄伽梵。为诸众生宣说观心妙法门已。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大善男子。我为众生已说心地。亦复当说发菩提心大陀罗尼。令诸有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速圆妙果。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三世所有一切心法。本性皆空。彼菩提心。说何名发。善哉世尊。愿为解说断诸疑网。令趣菩提。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诸心法中起众邪见。为欲除断六十二见种种见故。心心所法我说为空。如是诸见无依止故。譬如丛林蒙密茂盛。师子白象虎狼恶兽潜住其中。毒发害人。迥绝行迹。时有智者以火烧林。因林空故诸大恶兽无复遗余。心空见灭亦复如是。又善男子。以何因缘立空义邪。为灭烦恼从妄心生。而说是空。善男子。若执空理为究竟者。空性亦空。执空作病亦应除遣...(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邪。为灭烦恼从妄心生。而说是空。善男子。若执空理为究竟者。空性亦空。执空作病亦应除遣。何以故。若执空义为究竟者。诸法皆空无因无果。路伽邪陀有何差别。善男子。如阿伽陀药能疗诸病。若有病者服之必差。其病既愈药随病除。无病服药药还成病。善男子。本设空药为除有病。执有成病执空亦然。谁有智者服药取病。善男子。若起有见胜起空见。空治有病无药治空。善男子。以是因缘。服于空药除邪见已。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即菩提心。无有二相。善男子。自觉悟心有四种义。云何为四。谓诸凡夫有二种心。诸佛菩萨有二种心。善男子。凡夫二心其相云何。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同缘自境名自悟心。二者离于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善男子。如是二心能发菩提。善男子。贤圣二心其相云何。一者观真实理智。二者观一切境智。善男子。如是四种名自悟心。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佛...(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男子。自觉悟心有四种义。云何为四。谓诸凡夫有二种心。诸佛菩萨有二种心。善男子。凡夫二心其相云何。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同缘自境名自悟心。二者离于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善男子。如是二心能发菩提。善男子。贤圣二心其相云何。一者观真实理智。二者观一切境智。善男子。如是四种名自悟心。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结此手印持念观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
唵(一)菩地(二)室多(三)牟致波(二合四)陀邪(五)弭(六)
此陀罗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复退转。去来现在一切菩萨。在于因地初发心时。悉皆专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圆正觉。善男子。时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动摇。系心月轮成熟观察。是名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有凡夫修此观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恶及一阐提。如是等罪尽皆消灭。即获五种三摩地门。云何为...(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结此手印持念观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
唵(一)菩地(二)室多(三)牟致波(二合四)陀邪(五)弭(六)
此陀罗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复退转。去来现在一切菩萨。在于因地初发心时。悉皆专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圆正觉。善男子。时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动摇。系心月轮成熟观察。是名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有凡夫修此观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恶及一阐提。如是等罪尽皆消灭。即获五种三摩地门。云何为五。一者刹那三昧。二者微尘三昧。三者白缕三昧。四者起伏三昧。五者安住三昧。云何名为刹那三昧。谓暂想念满月而住。譬如猕猴身有所系。远不得去。近不得停。唯困饥渴须臾住止。凡夫观心亦复如是。暂得三昧名为刹那。云何名为微尘三昧。谓于三昧少分相应。譬如有人常自食苦未曾食甜。于一时中得一尘蜜到于舌根。增胜欢喜...(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三昧。所谓行者观心未熟。或善成立未善成立。如是三昧犹称低昂。名为起伏。云何名为安住三昧。修前四定心得安住。善能守护不染诸尘。如人夏中远涉沙碛备受炎毒。其心渴乏殆无所堪。忽得雪山甘美之水天酥陀等。顿除热恼身意泰然。是故三昧名为安住。入此定已远离惑障。发生无上菩提之芽。速登菩萨功德十地。
尔时会中无量人天。闻此甚深诸菩萨母不可思议大陀罗尼已。九万八千诸菩萨等证欢喜地。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成佛品第十二
尔时薄伽梵。能善安住清净法界。三世平等无始无终。不动凝然常无断尽。大智光明普照世界。善巧方便变现神通。化十方土靡不周遍。是薄伽梵。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瑜伽行者观月轮已。应观三种大秘密法。云何为三。一者心秘密。二者语秘密。三者身秘密。云何名为心秘密法。瑜伽行者。观满月中出生金色五钴金刚。光明焕然犹如镕金。放于无数大白光明。以是观察名心秘密。云何名为语言秘密...(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书写此心地经众经中王。如是法师与我无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尊重此法师者。即为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得福德平等无二。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如是名为正行供养。所以者何。是大法师在无佛时。为浊恶世邪见有情。演说甚深心地经王。使离恶见趣菩提道。广宣流布令法久住。如是名为无相好佛。一切人天所应供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合掌恭敬此法师者。我授无上大菩提记。是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得闻此心地经。为报四恩发菩提心。若自书若使人书。若读念通利。如是人等所获福德。以佛智力筹量多少不得其边。是人名为诸佛真子。一切诸天梵王帝释四大天王。诃利底母五百眷属。儞罗跋多大鬼神王。龙神八部一切听法。诸鬼神等昼夜不离。常当拥护如是佛子。增长念慧与无碍辩。教化众生令种佛因。文殊师利。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临命终时现前得见十方诸佛。三业不乱。初获十种身业清净。云何为十。一者身不受苦。二者目睛不露。三者手不掉动。四者足无伸缩。五...(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萨照明菩萨慧光菩萨。日光菩萨。警觉菩萨。满一切意乐菩萨。星宿王菩萨。行慧菩萨。彼八菩萨摩诃萨。得陀罗尼住加行修习陀罗尼。加行菩萨。住实期信。知恩报恩爱乐佛法。住深法忍。修陀罗尼习经行者菩萨摩诃萨。于财于法应习平等性。乃至舍施微少。尚习平等。何况于多。世尊说是陀罗尼时。三十殑伽沙数那庾多百千俱胝菩萨。由得此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于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百六十频婆罗人天。先所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无上菩提心。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经。我当受持。佛告舍利弗是故此经。名出生无边门。汝当受持。亦名决定得萨婆若智。汝当受持。亦名决定出生菩萨汝当受持。亦名摧坏魔众。汝当受持。佛说是经已。具寿舍利弗与大菩萨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951部~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
...得如月。云何得如日。云何得如师子。云何调伏。云何了知。云何得如莲华。云何得广大心。云何得清净心。云何得无疑惑心。云何得如海智。云何得微妙智。云何得智辩才。云何得解脱辩才。云何得清净辩才。云何得一切有情欢喜辩才。云何得信顺语。云何得正法语。云何得随法行。云何善入法界。云何住空境界。云何得无相行。云何得诸愿离着。云何得慈身。云何得悲身。云何得喜行。云何得舍行。云何得神通游戏。云何得离八难。云何得不忘失菩提心。云何得宿命智。云何得不舍善知识。云何得常离恶知识。云何获得如来法性之身。云何获得金刚真实之身。云何得大导师。云何得善知诸道。云何善说无颠倒道。云何得常安住妙等引心。云何着粪扫衣。云何持三衣。云何常坐不卧。云何常乞食。云何一坐食。云何食后不饮浆。云何受阿兰若法。云何树下坐。云何空地坐。云何死尸间住。云何节量食。云何随敷座。云何得相应行。云何持经。云何持律。云何持论。云何于轨范所行及威仪道而得...(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布施之法。彼所布施而无高心。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财施云何是不求饶益果施。谓若菩萨所行布施。不以希欲为因。不以财利为因。不以眷属为因。不以世间近事为因。菩萨修持布施法尔如是。彼因彼缘所行布施。远离一切饶益果报。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不求饶益果施。云何是悲愍施。谓若菩萨见诸有情受诸苦恼。或饥渴者。或裸露者。或秽污残缺之者。无主无救无归无依之者。无福者等。菩萨见已生悲愍心。我为此等有情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念此无主无救无依归等诸有情类流转生死。而我今当以何方便为此有情为主为救与作依归。作是念时。菩萨由此悲心所逼。即以方便随为摄受。菩萨摄受彼等有情。俱时所起善根而无高心。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悲愍施。云何是不轻慢施。谓若菩萨行布施时。不以轻重分别故施。不以慢心故施。不以毁谤故施。亦不令他劳力故施。不恃豪富骄恣故施。不希名称故施。不恃多闻倨慢故施。菩萨若行施时。心必恭敬尊重。专注供养亲奉施之。善男...(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水中鱼。而常出没生死大海。菩萨深愍斯等有情。使令长夜利益安乐。是故受已不摄于己不起贪心。周给于余一切有情。而复施作佛法僧事。诸贫苦者遍行拯济令诸施主心生欢喜。是为菩萨善受供养方便。云何是善回二乘令入大乘方便。谓若菩萨或见二乘之人堪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器者。菩萨乃于声闻缘觉乘中。以其方便回转彼心令住大乘。乃至彼之徒众亦令转舍二乘之心。是为菩萨善回二乘令入大乘方便。云何是善知示教利喜方便。谓若菩萨未发菩提心者。使令发心。若虽已发心而懈怠懒惰。以少戒行为喜足者。当为策勤进修诸行。若于戒学有少缺坏。以是缘故生障碍心。不起清净欢喜心者。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以善方便使令发起清净之心。是为菩萨善知示教利喜方便。云何是善知供养承事如来方便。谓若出家菩萨。得少财利而生喜足。唯求法利独止一处寂静而住。作是思惟。我今何故不起想念供养如来。即时运心想以种种供养诸佛。随想念时便能圆满六波罗蜜多。云何观想能具六波罗蜜多...(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愿。八者不恐怖发愿。九者不懈退发愿。十者善具圆满发愿。云何是不卑下发愿。谓若菩萨不于三有中欲受乐故。而乃发愿。是为菩萨不卑下发愿。云何是不畏生死发愿。谓若菩萨。不厌患三界。不求离欲。不趣寂灭故发愿。是为菩萨不畏生死发愿。云何是出过一切有情发愿。谓若菩萨发如是愿。乃至普尽诸有情界。愿彼一切得大涅槃已。然后我当亦入涅槃。是为菩萨出过一切有情发愿。云何是诸佛称赞发愿。谓若菩萨发如是愿。普尽有情界中。未发菩提心者。普愿一切发菩提心。已发心者。次第修行菩萨行已坐菩提场。我皆一一恭敬供养。然后劝请转妙法轮。若欲入涅槃时。亦悉劝请令久住世利益有情。是为菩萨诸佛称赞发愿。云何是善降诸魔发愿。谓若菩萨发如是愿。如我所行。我及一切有情当成正觉时。其佛刹中不闻魔声。况复魔众。是为菩萨善降诸魔发愿。云何是不以他缘故发愿。谓若菩萨。不由他缘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何以故。菩萨以自胜慧。观察有情界中种种苦恼为救度故。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思惟。佛菩提无边。佛境界无边。诸佛世尊成熟有情亦悉无边。我之智力而不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是为菩萨不恐怖发愿。云何是不懈退发愿。谓若菩萨或见有情[怡-台+龍]戾难调。以斯等故。生弃舍心欲生净土。我不愿闻此等有情诸恶名字。菩萨虽以此缘。不应弃舍利有情事。何以故。菩萨具悲智故。起如是心遍有情界中。诸有少智起劣精进。痴盲喑哑无涅槃分者。悉为诸佛菩萨呵毁弃舍。斯等有情普愿于我刹中。悉令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菩萨发是心时。一切魔宫皆悉震动。诸佛赞叹严净佛土。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是为菩萨不懈退发愿。云何是善具圆满发愿。谓若菩萨誓愿坐于大菩提场。降伏魔军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此上无复更求余愿。善男子。譬如钵器盛酥或油。若平满已无复更受一尘之滴。菩萨亦复如是。成正觉已无复减少一尘之愿。是为菩萨善具圆满发愿。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诸愿具足。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然非宿报所成己之智力而能了知。但以如来威神力故乃能知之。余诸定法以自智力悉可了知。是为菩萨知定境界智。云何是加持之智。谓若菩萨于声闻所有加持之法如说能知。缘觉加持如说能知。菩萨加持如说能知。况复于余诸有情邪。是为菩萨加持之智。云何是不坏智。谓若菩萨得不坏智已。诸魔外道及一切声闻缘觉无能沮坏。是为菩萨不坏智。云何是能观一切有情诸行智。谓若菩萨以其无著无断清净之智。普观一切有情界中而悉能见。或有有情发菩提心者。或有不发菩提心者。或有满足菩提行者。或有不满足菩提行者。或有住初地者。或有乃至住十地者。或有现成正觉者。或有成正觉已转法轮者。或有广作一切化利事已入大涅槃者。或有入声闻乘涅槃者。或有入缘觉乘涅槃者。或有生于善趣之者。或有生于恶趣之者。此如是等。菩萨之智悉能观察。是为菩萨观一切有情诸行智。云何是无发悟智。所谓菩萨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悉无发悟。而菩萨之智自然常转。譬如人睡俱无动作。而出入息自然常转。菩萨之智亦复如是。...(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是为菩萨无所结缚。云何是菩萨自具力能摧伏他军。如彼师子独无伴侣能摧他众。菩萨亦复如是。独无伴侣坐道场时。以自力能摧伏魔军。是为菩萨自具力能摧伏他军。云何是菩萨善作守护。如彼师子若或近于聚落而住诸有獐鹿等类不损苗稼。菩萨亦复如是。所向国邑及诸方处。而彼一切邪异外道獐鹿等类。不损有情善法种子。是为菩萨善作守护。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如师子。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能调伏。何等为十。一者坚固菩提心。二者修治菩提行。三者守护诸根。四者趣向正道。五者能荷重担。六者为有情故不生懈退。七者正命自活。八者离诸谄曲。九者不起诳惑。十者身心正直。是为十法。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能调伏。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能善乘。何等为十。一者虽修定行而常观空。二者虽尽诸障而常修善行。三者虽离诸起作而善顺佛教无所违背。四者平等了知一切诸法而解法界理。五者能于世间自卑其身如旃陀罗谦下其意。六者远离憍...(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成办。是故菩萨生于欲界。此中有情值佛出世。爱乐亲近而可化度。何以故。菩萨善具方便故。又善男子。菩萨不生无佛世界。若生其中。即不见佛不闻法不供僧。是故菩萨生于三宝具足佛刹之中。何以故。由昔所修胜愿具故。又善男子。菩萨若闻诸可厌事。无有不生厌恶心者。何以故。菩萨才闻是事。即起厌患之心。生厌患已发勤精进。修诸善法断诸恶法。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能远离八难。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不忘失菩提心。何等为十。一者远离谄诳。二者正而无曲清净洁白。远离追求犹豫分别。三者受持佛法。四者于法而不秘惜。五者远离法悭。六者不作障法因缘。七者无不实语。八者摄受大乘之法如说能行。于彼受持大乘人所起尊重心。九者于彼受持大乘人所。为渐入大乘故起亲近想。十者深入大乘故。于说法人起师尊想。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不忘失菩提心。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宿命通。何等为十。一者供养诸佛。二者摄持正法。三者修持净戒。四者除疑离障。五者多生欢喜。六者多作观想。七者常住定心。八者生处清净。九者常受化生。十者得明利识。善男子。菩萨由广供养佛故。即能尊重正法。以重法故。乃于持法人所。以彼因缘。能于正法受持读诵。以所得法广为他说。由是不惜身命。勤行修习受持正法。复能修持净戒。戒有三种谓身语心。由其三业戒清净故。即能除疑离诸障...(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出火宅已普令安住寂静界中。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能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能承事供养如来。何等为十。一者以法供养是为承事供养如来非财供养。二者如说修行。是为供养。三者为诸有情作利乐事。是为供养。四者摄受有情。是为供养。五者为诸有情随顺所行。是为供养。六者不舍誓愿。是为供养。七者不舍菩萨事业。是为供养。八者如说能行。是为供养。九者诸有所作不生懈倦。是为供养。十者不舍菩提心。是为承事供养如来非财供养。何以故。善男子。法身即是如来。是故以法供养即为供养如来。又积集如来所说。是即如说修行。发起诸利乐事。是即利乐有情。施作有情事业。是即摄受有情。善男子。若不能作利有情事。誓愿微劣弃舍菩萨事业之者。即不能顺有情行增长誓愿坚固菩萨事业。又若起虚妄语志意缺减。即不能如说能行。又若生其懈倦。即不能于诸所作不生懈倦又若于菩提心有所退失而无所证。即不能不舍菩提之心。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无所得亦无所证。 |
|
|
|
|
|
|
|
是故汝今应如是知。以法供养。是为承事供养如来非财供养。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善能承事供养如来。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摧伏我慢。何等为十。一者菩萨舍家出家离诸亲友眷属知识犹如死故。摧伏我慢。二者毁己形好被服坏色随顺正法故摧我慢。三者剃除须发执持应器。巡家行乞故摧我慢。四者为乞食因缘卑下...(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法宝出世。一一亲闻。
尔时会中有诸天子咸作是念。今此天女。久已曾闻如是正法。复曾亲近多佛如来。何故不能转此女身。时除盖障菩萨知诸天子心所念已。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此长寿天女具大威德。久已曾闻如是正法。复曾亲近多佛如来。何故不转此女人身。佛言。善男子。不转女身者。广为利乐一切有情大因缘故。所以者何。善男子。今此天女。已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之位。我知此长寿天女。曾于超过算数诸如来所。劝请发菩提心。乃至入大涅槃。以是缘故。而此天女。获是广大神通威德善男子。此长寿天女。即于贤劫中供养诸佛已。此佛刹中当得成佛。号曰长寿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尔时世尊复告长寿天女言。汝今应现自佛国土庄严之事。时长寿天女。即入现一切色相三摩地于是三摩地中。现此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除去黑山土石山等。及余一切本有树木。清净可爱琉璃所成。处处皆有妙劫波树。处处皆有清净严好泉源池沼。八功德水充满其中。除去一...(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
尔时波斯匿王睹佛神变。见千花台上遍照如来。千华叶上千化身佛。千花叶中无量诸佛。各说般若波罗蜜多。白佛言世尊如是无量般若波罗蜜多。不可识识不可智知。云何诸善男子于此经中。明了觉解为人演说。佛言大王汝今谛听。从初习忍至金刚定。如法修行十三观门。皆为法师依持建立。汝等大众应当如佛而供养之。百千万亿天妙香花而以奉上。
善男子其法师者习种性菩萨。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十住行。见佛法僧发菩提心。于诸众生利乐悲愍。自观己身六界诸根。一切无常苦空无我。了知业行生死涅槃。能利自他饶益安乐。闻赞佛毁佛心定不动。闻有佛无佛心定不退。三业无失起六和敬。方便善巧调伏众生。勤学十智神通化利。下品修习八万四千。波罗蜜多。善男子习忍以前经十千劫。行十善行有退有进。譬如轻毛随风东西。若至忍位入正定聚。不作五逆不谤正法。知我法相悉皆空故。住解脱位于一阿僧祇劫。修习此忍能起胜行。复次性种性菩萨住无分别。修...(第0960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卷)
...者以所闻法回向菩提。二者于大乘法爱乐趣求。而复长时心无懈退。若能如是为众生说。是得名为真求法者。
尔时会中诸天子天女众。各从座起住立佛前。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深心乐求正法。如佛世尊大慈大悲。能满一切众生心愿。愿为我等广分别说。
尔时世尊。即于会中。放大希有净妙光明。普照大众。是时普勇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放是光明。佛告普勇菩萨言。汝今当知。今此会中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佛世尊生难遭想。尊重恭敬劝请说法。以是因缘放斯光明。普勇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修习而能成就。佛言。善哉善哉。汝大勇猛。于大众中能以此义问佛世尊。利益一切疾成佛道。汝今亦能以此善根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汝所问。今为汝说。汝当谛听。我念往昔过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宝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我于彼时为摩拏嚩迦。令诸众生安住佛智。忽于一时见一鹿王受诸苦恼。我于是时窃作是念。云何当能代此鹿王而受诸苦。复自思惟。一切众生轮转三界未离...(第0967部~佛说大集会正法经五卷)
...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非无因缘而放是光。今此大众咸欲闻知。愿佛慈悲为我等说。佛言善男子。汝今当知。今此会中有无量众皆来集会。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为何等众。若天众耶。若人众耶。若龙神夜叉等众耶。佛言慈氏。如汝所言皆来集会。复有诸婆罗门外道尼乾陀等众。来入会中与我论义。既调伏已。我即当为如应说法。彼八万四千婆罗门。九十千俱胝外道尼乾陀等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慈氏。复有万八千俱胝龙王众。来入会中闻我说法已。亦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六万俱胝净光天子众。三万二千俱胝诸天魔众。万二千俱胝阿修罗众。如是等皆来入会听受正法。复有诸大国王。所谓欢喜王。妙喜王。最上喜王。人仙王。净军王。梵音王。善现王。爱军王。喜军王。妙色王。胜军王。增长王。如是等五百大国王。各与千俱胝眷属俱。皆来入会听受正法。一一皆住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慈氏。以是因缘放此光明。
尔时慈氏菩萨。闻佛说是大众集会。于天人非人等中。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闻正法生信受者。生大欢喜礼佛足已右绕三匝。即于会中隐身不现。是时诸婆罗门外道尼乾陀左啰迦波哩没啰惹迦。若天若龙。乃至五百大国王等。到佛所已随自修敬各坐一面。
尔时东方有三万俱胝大菩萨众。东南方亦复如是。南方有五万俱胝大菩萨众。西南方亦复如是。西方有六万俱胝大菩萨众。西北方亦...(第0967部~佛说大集会正法经五卷)
...心。复有六万俱胝净光天子众。三万二千俱胝诸天魔众。万二千俱胝阿修罗众。如是等皆来入会听受正法。复有诸大国王。所谓欢喜王。妙喜王。最上喜王。人仙王。净军王。梵音王。善现王。爱军王。喜军王。妙色王。胜军王。增长王。如是等五百大国王。各与千俱胝眷属俱。皆来入会听受正法。一一皆住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慈氏。以是因缘放此光明。
尔时慈氏菩萨。闻佛说是大众集会。于天人非人等中。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闻正法生信受者。生大欢喜礼佛足已右绕三匝。即于会中隐身不现。是时诸婆罗门外道尼乾陀左啰迦波哩没啰惹迦。若天若龙。乃至五百大国王等。到佛所已随自修敬各坐一面。
尔时东方有三万俱胝大菩萨众。东南方亦复如是。南方有五万俱胝大菩萨众。西南方亦复如是。西方有六万俱胝大菩萨众。西北方亦复如是。北方有八万俱胝大菩萨众。东北方亦复如是。上方有十万俱胝大菩萨众。下方有九万俱胝大菩萨众。如是等十...(第0967部~佛说大集会正法经五卷)
...。又于梦中若见大水。而不清洁彻底浊秽。菩萨见已亦不生怖。何以故。已尽一切所作业故。如牛撤轭而得自在。又于梦中持以利刀。自断其头复断他头。菩萨尔时亦不生怖。何以故。贪嗔痴法诸烦恼中而为根本。菩萨已断无所惧故。药王军。彼初发心菩萨于六趣轮回已得解脱。而复于中随顺受生。皆是菩萨以方便力。示现化度一切众生。而实菩萨常生诸佛清净刹中。一切如来所共摄受。
药王军。汝今当知。于后末世若有众生。能发回向菩提心者。是即安住一切佛智。得见诸佛圆满善法。永不复生诸疑惑心。药王军。我于无数百千那庾多劫。勤行苦行修诸善法。于一切法觉了自性。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圆满已复以方便善巧智慧广说诸法。令诸众生得生诸佛清净刹中受胜妙乐。而能了知诸灭道法。了知胜妙诸根本法。了知胜妙善处法。了知胜妙神通法。了知胜妙善处寂灭法。药王军。所言灭者其义云何。药王军菩萨言。世尊。所谓法处。佛言。法处者何。药王军菩萨言。...(第0967部~佛说大集会正法经五卷)
...名
唯苦逼身心 一切皆非爱
众生作善法 定生善趣中
善知识会遇 劝导修善法
发生正信解 具戒慧多闻
诸烦恼灭除 而成正等觉
精进行最上 佛出世所宣
策发诸善根 不生于退屈
慈悲真梵行 摄一切众生
自利复利他 皆令得解脱
善男子谛听 佛所说真实
出微妙法音 令一切调伏
大悲心为父 菩提心为母
善法为知识 能救护众生
正觉出于世 说最胜法门
方便化众生 令住寂灭地
佛为大悲者 最上世间尊
普观诸有情 等同为佛子
平等无有二 使一切归依
尔时彼佛说是法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时药王军菩萨合掌恭敬白彼佛言。有何因缘大地震动。愿佛慈悲当为我说。彼佛言。善男子。汝当四方观察有何所见。是时药王军菩萨承佛圣旨。即时四...(第0967部~佛说大集会正法经五卷)
...坚固
内心寂静省己过 外护他非不讥毁
诸所作中离瑕疵 怖生死故不造罪
勤行善法无懈倦 严净佛土不疲劳
护法不生减失心 度脱众生无退堕
常勤修治大法船 济渡四流生死海
复为桥梁接众生 引到涅槃安隐地
拔众生出深淤泥 致于清洁无畏处
怖畏众生施慰安 自渡渡他到彼岸
若于此法善成就 即诸菩萨大无畏
彼能常净菩提心 诸烦恼垢不能染
虚空无垢尚能染 空中鸟迹尚可见
烦恼不染菩提心 自性本来常清净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堪任摧压。又复何谓摧压行相。海意。若此菩萨。于其一切智心宝中。或有破戒不可意人。或复诸魔或魔徒众。或魔力所加魔宫贤圣。或魔使者固来娆恼。振击动摇期克打掷当于尔时。菩萨坚固大菩提心。令无所坏。亦复不坏度脱一切众生大悲精进。亦复不坏勤力护持。令三宝种不断不绝。亦复不坏诸佛法中勤行积集一切善根。亦复不坏为成办相好故积修福行。亦复不坏为严净佛土故勇力增进。亦复不坏为护正法故不惜身命。亦复不坏普为度脱诸众生故不着己乐。菩萨若能如是深心具足。起如是意。乃能于彼诸众生所。或遇嗔恚打掷骂辱讥毁之者。菩萨尔时悉能忍受。或为一切众生之所摧压。亦悉堪任。以其菩萨普为救度一切众生。不疲不懈。不...(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巧方便菩萨圆满六波罗蜜。所谓菩萨或遇己身欲断坏时。若不惜其身。弃舍其身亦不爱乐。此即能修施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而不弃舍。此即能修戒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菩萨为度一切众生故。设身断坏堪任忍受。其心不动忍力发现。此即能修忍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不舍一切智心。发大精进勇力摄受。于生死中起诸善根。此即能修精进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而不弃舍。当善伺察大菩提心。如是伺察内外寂静。此即能修定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菩萨应当伺察其身。犹如草木土石等类。悟了己身不实如幻。如实义者。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若能如是谛察其身。此即能修慧波罗蜜。如是行相。是为菩萨修行圆满六波罗蜜。乃得不退转于大乘之法。此等名为菩萨堪任摧压于身。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堪任摧压于语。谓若菩萨或有人来若虚若实恶言讥毁嗔恚骂辱。菩萨尔时。堪任容受不起嗔...(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又复他来讥毁骂辱。菩萨尔时即作是念。此人执着我相情见有所得境。故来于我讥毁骂辱。今我依法。于已起嗔若未起嗔。二种之中如实伺察。嗔者嗔法皆不可得。如理推求。若自若他而悉远离。有所得见故能堪任。此即能修慧波罗蜜。海意。如是行相是为善巧方便菩萨修行圆满六波罗蜜。乃得不退转于大乘之法。此等名为菩萨堪任摧压于语。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堪任摧压于心。谓若菩萨。遇诸魔来相娆坏时。菩萨应当坚固不动大菩提心。又复一切邪异之语。以有所得有所著相来相娆时。亦应如实安住内心。于一切智心勿当忘失。何以故。彼魔有大威力。乃至最后变佛形像来现汝前。作如是言。汝于大乘法中何有力能。汝宜弃舍如是重担。止息所行勤苦精进。菩提难得。佛法难得。于生死中徒历多苦。今汝大士。若欲息其苦者。宜速取证声闻涅槃。若诸菩萨。或遇魔来以如是相固娆坏时。当被如先坚固之铠不应弃舍。亦当内心无动无坏。若如是者。即于无等等心不能减没。菩...(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此亦说名诸法实相。若复如是一切了知。即能悟达无相无无相。何者是相。何者是无相。相即是生。无相是灭。若无相无无相。即无生亦无灭。若法无生亦无灭者。即诸法性本来常住法界无坏。真如无动实际不变。如是法性。此即说名如实解了缘生之法。觉悟诸法真实之相。现证实际无二真理。如是乃以现量智知。海意。此即名为具决择智菩萨摩诃萨。当佛世尊宣说如是容受磨治堪任摧压穿亦不坏法时。此会中有十那庾多天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万六千菩萨皆得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菩萨若闻菩提心 乃能贯穿一切法
即此所有贯穿智 于诸法中无所著
虽复了知甚深法 菩萨于中不生怖
而亦不起恐怯心 彼能获得最胜道
诸法若因若所缘 如实觉了缘生法
有慧随顺诸法生 而实不执于边见
诸法若断若常中 智者不生于着碍
觉了中际亦复然 是故实际不思议
若法自性本无我 是中我亦无自性
诸法无性亦复然 本来不生皆空寂 ...(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之法。彼佛告言。汝诸大士。当勤精进。常所坚固。深极勤劳。深极乐欲。无令休息。海意。其佛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固铠。从座而起白其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能发精进。复以何法如来教授诸菩萨众。时勇猛精进如来告坚固铠菩萨言。善男子。所谓精进有其四种。而能普摄一切善法。何等为四。一者发起。二者勤作。三者伺察。四者修行。如是四种而能普摄一切善法。又复云何名为发起。何名勤作。何名伺察。何名修行。善男子。发起者。所谓发起大菩提心。勤作者。广大积集一切善根。伺察者。于诸众生作利益事。修行者。随何等法悉住于忍。又发起者。勤求多闻。勤作者。如闻能说。伺察者。深固作意。修行者。起圣正见。又发起者。摄止悭心。勤作者。舍诸所有。伺察者。所有善利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菩提。修行者不求果报。又发起者。振大舍声。勤作者。诸来求者起善知识想。伺察者。诸所受用观无常分。修行者。施已无悔。又发起者。诸所受用依法而求。勤作者。净命自资。伺察者...(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可观
皆获喜相妙定门 受诸快乐未曾有
菩萨俱胝二十六 是众庄严二足尊
复有余多天及人 最上佛乘皆安住
其佛大仙智德海 数数宣说精进门
有菩萨名坚固铠 于佛发问如斯义
所欲安住精进力 菩萨云何精进修
此义愿佛为我宣 我于是中修行住
彼大法王知意已 为说发勤精进德
发起勤作行相应 常所伺察修行住
发起所谓菩提心 勤作成辨众善法
伺察利益诸众生 修行随何法住忍
发起恭敬此听受 勤作宣说而开明
深固作意伺察门 修行谓起圣正见
发起涤除于悭垢 舍诸所有是勤作
具菩提心伺察门 修行所作不求报
发起谓振大舍声 慈于丐者是勤作
伺察受用观无常 修行施已不生悔
依法所受名发起 净命自资是勤作
我真实施伺察门 修行施时无意念
发起涤除破戒垢 禁戒无缺是勤作
伺察将护破戒人 修行具戒无意念
发起所谓身业净 语业清净是勤作
心业清净伺察门 修行是为诸法净
不容受嗔名发起 忍力现行是...(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明显
有无平等边无边 法法分别离分别
一切心意本寂然 我今顶礼心寂静
佛知因缘诸运用 佛能宣说诸因行
因缘解脱本际中 佛知实际真平等
今此遍入平等相 我观善逝身非身
不可分别有相身 故现差别诸妙相
所有十方佛刹土 皆同入此佛刹中
而此佛刹无所增 彼刹无动亦无减
诸心平等心无心 幻心无异无分别
了知平等菩提心 世尊常行平等法
法界混入平等界 诸法无性而可入
性常平等染净中 我礼世间利益者
日月尚可使坠地 风无形相亦可系
须弥山可吹如尘 唯佛世尊无妄说
真实语言本清净 净心如空心明焕
世法贪爱不染心 如莲不染居三有
或闻称赞不生喜 或闻讥谤不生嗔
如须弥山不动摇 我礼世间与乐者
尔时彼诸菩萨摩诃萨众说是伽陀...(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所说已。即入是法中。乃得身心堪任调畅。是故能修欲勤心慧四种神足。不久能起五种神通。一心专注而不放逸。得入总摄一切言义陀罗尼门。
尔时佛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汝今应当勿生疑念。彼时善净境界苾刍。舍转轮王最胜之位。于佛法中出家修道者。岂异人乎即汝身是。彼时随王出家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千苾刍者。岂异人乎即此会中随汝海意同来听法菩萨众是。当佛世尊说是往昔因缘时。此大会中有一万八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告海意菩萨言。海意。若诸菩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修学。汝等大士诸所施作。菩萨不应但修捷语利辩。应当如说亦然能行。云何是菩萨如说不能行。海意。谓若菩萨虽具辩慧。而不积集诸善菩提分法。而作是言。我当成佛已。普召一切众生。广行法施。令诸众生得法满足。然此菩萨。不能勤行修习多闻。亦不积集诸善菩提分法。虚诳一切众生。此即是为如说不能行。海意。若有菩...(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有一世界名曰娑婆。彼佛世尊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现在彼大宝庄严道场。广大宣说大集会正法。复有十方世界无量阿僧祇出过算数诸大菩萨。皆悉来集听受正法。而彼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海意。善被不可思议大坚固铠。而能请问释迦牟尼如来如是正法。当说法时有恶魔众。至彼会中欲兴难事。于是海意菩萨大士。置其魔众而来至此。为欲化度作成办故。
尔时降伏魔菩萨。白诸魔言。我等今者与汝诸魔。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我昔亦尝处于魔类。于诸众生种善根时。而生障难。其后于此如来法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今时汝等诸魔。宜应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诸魔深心坚固。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咸作是言。我等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复作魔之事业。于是降伏魔菩萨。即命其魔。同处于彼众宝庄严师子之座。而劝请言。善男子。云何是彼释迦牟尼如来所说大集会正法。随汝所乐今当演说。
尔时诸魔。承海意菩萨威神之力所加持故。寻即处于师子之座。从其口门及诸毛孔出清净音。犹如释迦牟尼如来所说大集会正法。如是文字如是章句。一一宣说满足无遗。于其中间亦无增减。时降伏魔菩萨。于其魔所。得闻如是大集会正法已。生希有心。白彼佛言。世尊。我...(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严 广集无量诸智聚
愿我得是庄严已 当令众生得离垢
从诸佛法所出生 普使当持佛法藏
若我今时诸所说 真实无妄无别异
愿此大海及山川 乃至大地皆震动
当发如是愿言时 大地即时皆震动
不鼓音乐自然鸣 出微妙音遍十方
天雨众华众妙香 殊丽严好极可爱
俱胝百千妙天衣 周遍缤纷而散布
尔时彼二童子。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胜华藏于汝意云何。彼时胜威王者岂异人乎。即今无量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是。彼时宝严童子者。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是。宝上童子者。今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是二菩萨。于彼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所。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胜华藏菩萨前白佛言。世尊。此二大士甚为希有。如是名字难可得闻。而复具足甚深信解。所发菩提心无与等比。世尊。此二大士于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之后。又复供养几许诸佛。佛言。善男子。所有殑伽河沙尚可知其边际数量。此二大士于彼佛后其所供养诸佛如来。我亦不能知其边际。何以故。此二大士悉已被于不思议铠。具足无量殊胜功德。是故不能知其边际。
尔时胜华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彼无量功德宝庄严普现妙乐世界。在何方处。佛言。善男子。今此西方极乐世界。即是彼往昔时无量功德宝庄严普现妙乐世界。胜华...(第0972部~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三卷)
...了知众生界分。作如是言。如佛所说世界无边众生无尽。我能于彼一切众生顶肩荷负。经无量无边俱胝劫数。复能以其饮食衣服一切乐具。周遍供给一切众生。胜华藏。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胜华藏白佛言。甚多世尊。若有人经一弹指间。于一众生起慈心者得福尚多。况如是邪。佛言。胜华藏。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深经自能生信劝令他信者。其所得福倍多于彼。又若有人于此深经能受持读诵为他广说者。当知是人。以菩提心而为依止。
尔时胜华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如是深经。若佛现在若涅槃后。我当受持读诵为他广说宣通流布使不断绝。胜华藏菩萨发是言时。会中有九十六俱胝菩萨异口同音作如是言。世尊。我等于佛所说深经亦当受持读诵。为他说广。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帝释天主护世四王。及余无数诸天子众。各以天曼陀罗华散于佛上。及以天华散诸菩萨。复作百千俱胝种天妙音乐而为供养。又发是言。一切...(第0972部~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三卷)
...。破诸烦恼开正法眼得智光明。时此众会虽生此念。佛威德故不敢咨问。
尔时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摩诃萨。承佛神力。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彼不可思议一切智智诸佛境界三昧。为以何法而为其因。复以何法而为根本。云何修习云何究竟。
尔时世尊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咨问斯义。于未来世多所利益多所安乐一切众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善男子此深三昧。以菩提心而为其因。以大慈悲而为根本。方便修习无上菩提以为究竟。善男子此中何者名为菩提。善男子欲知菩提当了自心。若了自心即了菩提。何以故心与菩提真实之相。毕竟推求俱不可得。同于虚空故。菩提相即虚空相。是故菩提无所证相无能证相。亦无能所契合之相。何以故菩提毕竟无诸相故。善男子以一切法即虚空相。是故菩提毕竟无相。
尔时一切法自在王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此菩提相同虚空。一切智体当何所求。云何证得菩...(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夜叉非乾闼婆。非阿修罗非迦楼罗非紧那罗非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同类。善男子此心不住于眼。亦复不住耳鼻舌身意。于三世中亦不可见。何以故此心同于虚空相故。以是义故远离一切粗细分别。何以故此虚空性即心性故。如其心性即菩提性。如菩提性即陀罗尼性。善男子是故此心虚空菩提陀罗尼。性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如是一切皆以大慈大悲而为根本。方便波罗蜜之所摄受。善男子是故当知。我今于此诸菩萨等大众之中。说如是法。为净广大菩提心故。为令一切了自心故。是故一切法自在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知菩提真实性者。当了自心。如其心性即菩提性。云何而能了知心性。谓此心性于一切相。若形若显若复色蕴受想行识。若复色尘声香味触。若有执受若无执受。若十二入若十八界。如是等法观察推求竟不可得。善男子若诸菩萨如是了知。即得成就第一清净法光明门。住此门已。任运得此不可思议一切智智诸佛境界甚深三昧。菩萨获得此三昧已。与一切佛平等平等。及得一切众...(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作是言于诸饥人都无所益。今佛所说于此众会。未成就者亦复如是都无利益。
尔时佛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咨问如是深法。多所利乐一切众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及此众会。以诸方便示教汝等。令汝得解不可思议一切智智诸佛境界甚深三昧。善男子若诸佛子。欲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若欲善能知自心者。若有欲以大慈悲手于生死泥拔众生者。应先发起大慈悲心。普为众生归依三宝。受菩萨戒发菩提心。至诚忏悔作如是言。唯愿十方一切诸佛。及与住地得金刚智诸大菩萨。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某甲等发菩提心未住妙道。今将身命归依十方一切三宝。唯愿诸佛诸大菩萨。起慈悲心哀愍摄受。我某甲等自从无始流转已来。处在三界生死轮中沉溺恶趣。入苦笼槛颠坠诸恶。无明罗刹有大力势。诸烦恼怨长夜逼迫。无主无救无归无依。无有所趣无有教导。住于邪见险恶道中。趣向生死背舍涅槃。入三恶道不能自出。堕于险恶广大深坑。追逐恶友随顺恶教。远离一切诸善知识。都不觉知。何者为损何者为益。何者是善何者是恶。为不善法系着不舍。弃背一切三乘圣...(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四者观风作黑色观。五者观空作青色观。此观成已一切诸毒皆成非毒。谓若有情毒若非情毒。或令回互或取或舍纵任自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欲入观。先当默念此前回向陀罗尼门。然后当入毗卢遮那如来三昧。谓观此身体成金刚坚不可坏。当以身作金刚结跏。谓以右脚压左髀上。端身正坐舌根微动。唇齿相合作金刚语。金刚语者谓无言声但心默念。以坚牢智谛观自心以为月轮。当于鼻端不令驰散。清净圆满色如凝雪牛乳水精。而此月轮为菩提心。此菩提心本无色相。为未成就诸众生故说如月轮。应以右手作金刚拳。当心握于左手头指。此名能与无上菩提最尊胜印。即是本师毗卢遮那如来之印。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
唵吽惹护(平)娑。
云何观察此陀罗尼。当以唵字安前所观月轮之中。置于顶上。观此唵字色如珂雪。此想成已。即见自身坐月轮中。便得成就毗卢遮那。以如是等无量无边微尘数智成就此身。是即名为具一切智。亦得名为具金刚智。是修观者瑜伽之智。亦是般...(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大舍。是为如来第二十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如来无有不择舍 修最胜道善因缘
身戒心慧次第修 人中最胜无爱恚
非假分别无分别 非积集舍共相应
真实不变大舍中 广为众生如是说
复次善男子。诸佛如来乐欲无减。谓善法欲云何名为善法之欲。所谓如来大慈欲无减。大悲欲无减。说法欲无减。调伏众生欲无减。成熟众生欲无减。乐处寂静欲无减。劝诸众生发菩提心欲无减。令诸众生绍三宝种欲无减。如来无有随心恶欲。凡有善欲智为光导。自满善欲。亦为众生说如是法。令得如来最胜圆满一切智欲。此是如来第二十一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善法欲已圆极 慈悲常转度众生
成熟劝发菩提心 绍三宝种不断绝
不顺贪欲嗔痴怖 凡有所欲智为先
最胜智者如是知 哀愍众生多懈怠
无善法欲多恶欲 教令善欲正勤修
无等智业利众生 有情因此皆调伏
复次善男子。如来所有精进无减。如来于何精进无减。所谓调伏众生审谛观察精进无减。若有众生专心听法而为演说。不惮劬劳精进无减。若有众生一劫听法身心无倦。佛亦一劫或过一劫。不起于座不饮不食说法无断。若复过于恒...(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乘声不断三宝声。分别三聚声净三脱门声。修习诸谛声修习诸智声。智者相应声圣者赞叹声。随顺虚空声无有分量声诸相具足声。善男子如来语业。具足如是无量音声故。说如来一切语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转是为如来第二十八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语无等净无瑕 一切功德皆圆满
一音普遍无边刹 各各得闻随类音
或有得闻声闻声 或有得闻缘觉法
或闻如来大威德 便发无上菩提心
文字句义悉皆圆 次第安布俱无碍
而心无有异分别 能说难思妙法门
如是人中最胜声 所出音声如谷响
无功无心而普应 无声之声悦物心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七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三
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童子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来意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转。云何意业随智慧转。善男子如来无有心意识过。何以故如来心意识俱不可知。但从佛...(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一生当证无上菩提。显此菩萨因果不灭。正定众生为说其因。邪定众生示现大悲久令趣入。不定众生各随其心差别安处。乐三乘者各随其根令愿满足。乃至天人阿修罗等。一切世间悉令庄严。所以者何若佛出世。则如是等种种希有。奇特之法皆悉出现。大菩萨众宝座宝帐。种种宝树微妙庄严。大会道场悉皆出现。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百千劫不能思量况能显示。世尊如我惟忖。无智众生甚为可愍。佛说如是甚深大乘。显示如是奇特道场。不能发起大菩提心。而反希求二乘涅槃人天安乐故为可愍。何以故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一切二乘不能及故。世尊譬如有人。弃舍无价吠琉璃宝。乃取假伪琉璃之珠。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弃舍大乘乃求声闻缘觉菩提人天安乐。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法门或已发起大菩提心或当发起。不久皆得无上菩提。及前所说殊胜功德具足圆满。说此璎珞法门之时。于此会中三十俱胝那由他百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光普照庄严品第七
尔时世尊普观菩萨人天大众。知其于法深生渴仰心未满足。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于八种大光普照庄严法门。彼光照故心开明了远离愚闇。以大丈夫菩萨庄严而严其身修菩萨行及安众生。于此行中何等为八。所谓念光普照意光普照。解光普照法光普照智光普照。谛光普照。神通光普照修行光普照。是为八种光照庄严。善男子云何名为念光普照。善男子菩萨有八念光普照庄严。云何为八...(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念光普照庄严。云何为八。所谓一者忆念普善常不忘失。二者已修善根当令增长。三者随所闻法忆持不忘。四者于甚深义微细解了。五者其心不随六尘境转。六者恒以正念守护根门。七者为断一切不善法故。为令善法得圆满故常念诸佛。八者为欲守护诸佛法城。念为先导得大光明。善男子是名菩萨八种念光普照庄严。善男子菩萨有八意光普照庄严。云何为八。所谓依于义意不依语意。依于智意不依识意。依于法意不依烦恼意。依于理意不依非理意。依菩提心意不依二乘意。依广大意不依狭劣意。依于佛意不依众魔意。依大悲意不依损害众生之意。是名菩萨八种意光普照庄严。善男子菩萨有八解光普照庄严。能知诸法何等为八。所谓知一切法知众生行。知众生心知四无碍。知法体性本有光明。知于广大庄严之法。知于了义不了义法。知一切佛深广妙法。是名菩萨八种解光普照庄严。
善男子菩萨有八法光普照庄严。云何为八。所谓世间法光照庄严。说诸众生所造业故。出世间法光照庄严...(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 遍育诸众生
无著智庄严 有情疑网断
因修得智慧 觉悟辩无边
正见止观心 究竟无边际
知教行具足 心念法智圆
谛光及神通 光照庄严法
八种皆清净 是大威德光
虽未得菩提 能作诸佛事
尔时世尊说此神通大光普照庄严法已。十方佛刹诸来菩萨。及诸人天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种种供养恭敬礼拜。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菩萨得无生法忍。
般若根本事业庄严品第八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般若峰。承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礼佛双足。右膝着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大菩萨回向庄严陀罗尼门。诸佛菩萨大悲事业。菩萨璎珞大光普照庄严法门。云何修得彼一切法。为以何法而为根本。云何得已永不忘失。慈念养育一切众生。
尔时世尊告般若峰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若时。能于甚深般若根本安住不动。及能...(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
不舍于生死 即般若事业
随顺音声忍 此是般若母
修行于性忍 即般若事业
若得于尽智 此是般若母
若得无生智 即般若事业
若修随顺忍 此是般若母
若得无生忍 即般若事业
若至不退地 此是般若母
若得灌顶地 即般若事业
若坐菩提树 此是般若母
若得一切智 即般若事业
此诸般若业 由发菩提心
若得心解脱 成诸般若业
若于菩提心 常安住不动
则成般若母 常作诸事业
如是诸善业 及佛诸胜义
神力无碍辩 由胜菩提心
若赞菩提心 所有诸功德
经于多亿劫 称赞不能尽
以生三世佛 一切诸功德
故说菩提心 十方诸佛母
若有欲供养 无量寂静尊
当发菩提心 福过供养佛
世尊说此般若波罗蜜母事业庄严法门时。十方无量无数佛刹六种震动。此众妙宝庄严道场亦复震动。尔时般若峰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此十方界无量无数诸佛刹土六种震动。此众宝网庄严道场。住在虚空亦六震动。佛告般若峰菩萨言。善男子由此般若波罗蜜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过去诸佛已说。未来诸佛当说。现在诸佛今说。若诸菩萨得此般若。心如虚空无有住着。我今为汝及此大众说此法门。以是因缘今诸世界...(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智慧力。念力法力陀罗尼力。妙辩才力大无畏力佛威德力。以是力故于彼总集百俱胝难。闻已受持。对彼如来及于大众。于前难中一一各以百千俱胝法门解释。圆满无缺无能摧坏。随其流类应其根器。而演说之相续不断。字句义理微妙分析。说此法时其声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从四天王天乃至净居一切诸天。悉闻其声悉解其义。是诸天众发如是言。奇特希有念意菩萨乃能如是。善男子念意菩萨说此法时。会中有六十千俱胝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四十千俱胝那由他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吉祥守护如来。称赞念意菩萨言。善哉善哉真大丈夫。释迦牟尼佛告无畏辩才菩萨言。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尔时念意菩萨岂异人乎。今般若峰菩萨是也。善男子以是菩萨。有于如是无量辩才智慧高胜。名般若峰。因此菩萨辩才智慧。令此般若波罗蜜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出现世间。佛说是已。尔时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数不可称不可量。种种佛刹诸大威德菩萨摩诃萨。及大威德无量诸天。龙神夜...(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智慧。令此般若波罗蜜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出现世间。佛说是已。尔时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数不可称不可量。种种佛刹诸大威德菩萨摩诃萨。及大威德无量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一切大众。闻佛说此般若波罗蜜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踊跃欢喜。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及诸璎珞鬘带衣服幢幡伞盖。及种种音乐所谓箜篌琵琶。鼓笛歌吹美妙乐音。以用供养佛及大众。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十六俱胝那由他菩萨皆得无生法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九
陀罗尼功德轨仪品第九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秘密主金刚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陀罗尼门。如是一切陀罗尼门。云何名为陀罗尼门。何等陀罗尼能为一切陀罗尼母。何等陀罗尼普能利乐一切众生。何等陀罗尼能令有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萨。
尔时世尊告秘密主金刚手言。...(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以杨枝及石榴枝。以上真言加持七遍。烧安悉香于地画彼鬼神形像。令前童子执杨枝等。鞭彼图画鬼神形像胸背等处。时彼病人如挞其身。嗥叫啼泣叩头求救。从今永去不敢更来。时阿阇梨令鬼立誓。若再来者愿我眷属丧灭无余。鬼立誓后更不再来病者平复。非唯去病种种胜事。此总持力皆得称心成就所作。
尔时世尊告秘密主金刚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陀罗尼能与未来一切众生作大利益。一切如来悉皆随喜。此陀罗尼能令众生发菩提心。又令一切外道异见皆悉调伏。与诸佛法以为先导。随诸国土有此总持。国无饥馑人民安乐。国主无病无复怨敌。佛法流通无诸障碍。秘密主菩萨以此陀罗尼为主覆护自身。能持种种陀罗尼宝。于夜闇中而为明炬。又以种种陀罗尼门。而作璎珞庄严其身。以此陀罗尼而为先导。以此陀罗尼而为器仗。过现未来恒须执持。以此陀罗尼而为室宅。安住其中而行布施。守护净戒修习安忍。勤行精进深入禅定照明般若。秘密主菩萨云何安住于此陀罗尼中...(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是为第七。大王云何名为为利养故而作沙门。谓或有人先有财宝更求胜处。得好精舍房院华饰。可以栖迟受用自他所有财产。是名第八。大王云何名为欲求未来帝王位故而作沙门。谓有众生见于国王。自在尊崇富贵安乐。便生爱乐遂求出家。所修善根惟愿当生得居王位。是名第九。大王云何名为真实心故而作沙门。谓有众生虽生刹利大臣族姓婆罗门家。或生长者居士商主富贵之家盛年美貌。观诸财色富贵荣显。犹若浮云泡幻电光生灭不住。遂起厌离发菩提心。亲友珍财一切皆舍。出家慕道秉持律仪。学法修禅精勤匪懈。凡有所作皆为众生。唯求无上菩提之果。是名第十真实心故而作沙门。大王当知如王所梦。见一猕猴少欲知足。独处树上不扰人者。即是释迦如来遗法之中真实沙门。其九猕猴扰乱众人。同心驱摈一猕猴者。即是释迦如来遗法之中前九沙门。无沙门法故总名为相似沙门。同行恶行共驱于一真实沙门出于众外。大王此恶沙门破戒行恶。污秽一切族姓之家。向于国王大臣官长。论说毁谤...(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露忏悔罪轻微
永断相续灭罪根 如壮夫拔连根树
佛说偈已复告王言。大王当知譬如团铁投水沉没。若为钵器置水则浮。大王有智慧人如彼钵器不沈苦海。汝造恶业合入阿鼻大地狱中一劫受苦。由汝有智发露忏悔暂入便出。如壮男女以手拍毬。暂时着地即便腾起。从此命终生兜率天。见慈氏尊便得授记。时阿阇世闻佛说已心得净信。以种种供具供养佛已还复本座。当于如来说此法时。无数俱胝那由他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十三俱胝那由他菩萨。得随顺忍。
如来嘱累品第十一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世尊说此陀罗尼门。即是诸佛决定最胜妙陀罗尼。以无边量名句字门。宣说趣入无边义理。其义深远。随顺觉悟因缘性故。难入。懈怠懒惰无由入故。难解。断常见者不能了故。难见。依止六处不能见故。难悟。乐下乘者不能觉故。超权。是诸菩萨甚深境故。无相。是一切法真实印故。无开。法界平等无能所故。...(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三施他方禀识陶形。悉令充足获无生忍。
次结普供养印作金刚合掌置印当心真言。
唵(引)誐誐曩三婆嚩嚩日啰(二合)斛。
诸佛子等从来所受饮食。皆是人间贩鬻生命。酒脯钱财血肉腥膻荤辛臭秽。虽复受得如是饮食。譬如毒药损坏于身。但增苦本。沉沦苦海。无解脱时。我某甲依如来教精诚罄舍。设此无遮广大法会。汝等今日遇兹胜善戒品沾身。于过去世广事诸佛。亲近善友供养三宝。由此因缘值善知识发菩提心。誓愿成佛不求余果。先得道者递相度脱。又愿汝等昼夜恒常。拥护于我满成所愿。以此施食所生功德。普将回施法界有情。共诸有情同将此福。尽皆回施无上菩提一切智智。勿招余果愿速成佛。
次结奉送印。二羽金刚拳。进力二相钩。随诵而掣开。金刚解脱真言曰。
唵(引)嚩日啰(二合)穆乞叉(二合)穆。
佛告阿难若当来世。苾刍苾刍尼乌波索迦乌波斯迦。每于晨朝或于斋时及一切时。常以此法及...(第0980部~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一卷)
...是言。以何因缘而现此相。各各发心从座而起。绕佛百千匝已。恭敬礼拜供养赞叹。却住一面。尔时众中尊者阿难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现斯奇瑞。今此众会悉皆有疑。各各谓言。世尊未尝无因而笑。今日如来现此异相。必有所因。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大慈大悲。愿为我等宣说。今者佛自庄严种种善事。众欲乐闻。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如来今日现斯祥瑞谓欲宣说巨力长者并五百长者悟无生法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次第成佛因缘之事。汝当善听阿难。是诸长者。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佛所。各各亲近供养恭敬礼拜尊重赞叹。得闻如是最上。真实法义。消除业障远离三涂。于百千劫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乃至于今财富炽盛有大眷属。福慧尊严人所爱敬。由昔所植善根力故。今于我所。复得闻是甚深法义。阿难。是巨力长者并五百长者。于当来世。得值弥勒如来应正等觉。于彼佛所。复闻清净大乘妙法善能精勤修习菩萨施等六波罗蜜行。能于十方。亲...(第0989部~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三卷)
...闻所未闻实为希有。然以汲引之旨流布为先。庶凭真筌永济浮俗。聊因暇日三复斯经。虽法海甚深而波流不让。举其梗概照悟将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归依三宝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迦兰多迦竹林精舍。时与众多菩萨摩诃萨。住不退转位阶十地。十波罗蜜多悉已圆满。复有众多诸大苾刍。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溺爱河。欲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尔时慈氏菩萨。为欲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足圆满。记别有情因果差别。希求速疾无上菩提。于是弥勒菩萨摩诃萨发如是心。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善调六根身口意业皆悉寂静。然其六根百福所生妙相庄严八十种好。三无数劫之所圆满。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等百千万日光明相庄严其身。一切有情瞻仰无厌。近无等等佛果菩提。以如是身往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双足。又以无量功德庄严之手。如新生莲华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来世...(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受持读诵乃至一颂一句。常作拥护涤除一切灾难苦厄。及诸毒气呵骂捶打。种种疾患魑魅魍魉。不吉祥事皆悉消灭。佛告诸大士及毗沙门天王。汝等善能守护如是持经法师。此经名字尚不可闻。何况尽能受持读诵。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以种种涂香末香烧香。华鬘衣服及妙宝盖。缯彩幢幡香油酥灯。以如是等百千万种。供养法师应先发愿。闻此经已如说修行。我今以此持经法师。付嘱汝等应当拥护。乃至亲属亦当守护。令无衰患使得安乐。
发菩提心品第三
尔时薄伽梵作师子吼显明秘密总持门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而白佛言。善哉善哉大圣世尊。能以大悲赞说如是秘密甘露胜陀罗尼守护法师。唯愿世尊衰愍众生。宣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令诸有情未发心者。云何发心。已发心者云何修行。复何因缘于大乘心得不退转。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应当先...(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二。以是因缘劝于仁者宜速回还。尔时商主闻是语已。倍复增进发三胜心入海不退。云何为三。一者父母兄弟宗亲贫苦。若斯如何空归不相救济。二者我之亲属昔时富有。惠我衣食怜愍于我。今者贫穷命不全济。如何放舍而欲退还。三者我在家时处理家务。策役驱使大小僮仆种种呵责。如何贫苦不相赈恤。令彼欢喜而欲退还。以是因缘念酬恩德。发大勇猛决定前进。要当入海求如意宝。得已还家济于亲属。恣其所用永离艰穷。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观于十方。六趣四生皆是我之宿世父母。怜愍我故造诸恶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受诸苦恼。以是因缘而自思惟。以何方便济斯苦难。作是念已唯有入于六波罗蜜多大法海中。求佛种智拯济有情生死之苦。如是思已发大勇猛无退屈心。精进勤求无有懈倦种种方便求觅资粮。菩提善伴法及法师。行至中路遇一魔王。领诸眷属或现天身。或显人身婆罗门身。或作商主苾刍苾刍尼身。或余种种异类之身。而彼魔王问菩萨言。汝今忩忙欲诣何所。菩萨答言...(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离重担梵行清净。及无数俱胝百千万亿那庾多。天龙阿苏罗乾闼婆迦噜罗紧捺罗摩怙洛迦。药叉罗刹鸠畔茶薜荔多毗舍遮人非人等。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长跪合掌一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已说大乘菩萨不退转心。菩萨摩诃萨修习几法。得名菩萨摩诃萨。唯愿世尊分别解说。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清净心归依佛法僧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即名菩萨。生我法中名摩诃萨。与殑伽沙等诸佛菩萨而为法子。为彼有情而为父母。以大福德光明照曜过百千日庄严其身。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诸菩萨摩诃萨。云何远离云何亲近。复以何人而为伴侣。先作何事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云何摄持谁之势力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导引五趣众生。置于无上正等菩提。...(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僮仆象马七珍。不生悭吝随乞与之。乃而一念不生追悔。若生疑惑当知是魔。何以故魔王波旬。化为财宝令使悭吝。以此方便惑乱我心。于大菩提而为障碍。以是义故不应悭吝。如是思惟一切珍财。爱恋之心皆应舍离。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所爱财宝。皆应布施不生吝惜。菩萨摩诃萨。为转轮王。所有七宝千子围绕不知云何。譬如微细草木。处于溪涧遇天暴雨。大水泛涨漂尽无遗。其转轮王五欲自恣。雄猛自在千子随身。涤菩提心皆悉漂尽。云何修习布施行耶。以是因缘难为舍离。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生之处。常得富贵财宝丰足法应如是。若为转轮圣王。应作如是二种思惟。一者思惟过去诸佛难行之行。及佛菩萨所有教法。此转轮王五欲胜乐。皆从妄计分别而生犹如幻梦。转轮圣王于五欲境。不起分别不生计着。何能障碍菩提之心。二者思惟一切有情。我已引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安乐之地亦如过去殑伽沙等诸佛如来难舍能...(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戒。若不如是云何能置一切有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诸凡夫自不清净。为毁戒者虽说正法劝他持戒。终不信从反被轻呵。若欲教他护持净戒。何不自护而毁犯耶。以是思之汝应持戒。汝若不持汝口虽说自耳不闻。如是种种被他讥毁。何能劝人守护净戒。以是当知先自检身。离诸放逸坚持净戒波罗蜜多。然后为人说正法要。有情闻已便能信受。既信受已护持佛戒。具足清白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慈氏若有众生发菩提心。普为一切五趣四生。乃至护持一禁戒者。亦得名为入佛净戒波罗蜜多。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者。见诸有情堕于恶趣。应当修习净戒波罗蜜多。拔济令出置于涅槃。然修行时有三大障。一者嗔恚二者悭贪三者染欲。其嗔恚者能退悲心。大悲心者一切菩提行之根本。以悲力故于梦寐中不生杀想。况[寤-吾+告]寤时断命食肉。其悭贪者不能舍施。于己财物常生悭惜。于他财宝恒起贪求。是故菩萨摩诃萨。...(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圣世尊已说安忍波罗蜜多。应当广说精进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应云何住。云何降伏云何修行。云何圆满精进波罗蜜多。唯愿世尊分别广说。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所谓修余五种波罗蜜多。皆精进力而能成就。精进波罗蜜多谓身口意。此三善业皆因精进方得发生。于三业中意业最胜。菩萨摩诃萨修习意业有二种心。一者精进二者退转。所谓发起菩提心是精进。止息菩提心是退转。云何发起。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云何止息住我空故。云何发起摄取一切众生故。云何止息舍一切众生故。云何发起于生死中无疲倦故。云何止息求出三界故。云何发起一切悉舍故。云何止息轻心不施故。云何发起坚持净戒故。云何止息毁犯禁戒故。云何发起善住安忍故。云何止息不修忍辱故。云何发起修集善根故。云何止息懈怠懒惰故。云何发起住禅定故。云何止息心散乱故。云何发起智慧相应故。云何止息无明相应故。云何发起多闻善说故...(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无一众生有相可得。虽知无相而为众生。于无数劫修诸苦行不辞劳倦。常以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取有情。教以三乘令得解脱。次复安置于最上乘得不退转。一切行愿皆悉成就。具足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诸佛如来与受记别。近无等等无上菩提。犹如白月十四日夜渐向圆满。菩萨亦尔于佛菩提。渐向圆满得无功用。自然获得十种胜事。云何为十。一者诸佛正法不由听习而悉现前。能为有情宣说妙法。二者不思议力。自然能发坚固誓愿。能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三者而得自在身口意业随愿现生一切无碍。四者能现种种神通变化。随心自在无所障碍。五者能作希奇未曾有事皆得自在。六者受生自在。于五趣中随机利益而能生彼。七者宝藏随生赒给无尽。八者常为心师不师于心。无有卒暴如调伏象。九者自然觉悟生死涅槃。二皆平等不由师训。十者得无上智利乐有情。方生死中拔济令出。置于三乘涅槃正路。究竟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精进之人于生死中说诸过患。显大涅槃无量功德。大悲般...(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及大会靡不周遍。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圣世尊以大慈悲。利益安乐诸菩萨众。已说精进波罗蜜多。唯愿哀愍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令诸有情起大乘行。云何思惟云何修习。如是静虑波罗蜜多而得圆满。唯愿宣说我等乐闻。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问如是深义。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作如是谛念思惟。佛道悬远无人能到。唯有一法饶益有情。所谓正定。若诸菩萨未获此定。其心未得清净不动。生死涅槃无有二相。由此义故为度众生。以巧方便精勤修习。相应静虑无相正智。犹如虚空清净无垢常住不变。复观此定犹如满月。一切妄想犹若浮云。又此正定如清凉风。能除虚空一切云翳。朗然清净光明照曜一切有情见皆生喜。如是满月光明庄严能施有情清凉安乐。如是静虑清凉之风。能除性空妄想云翳。正定满月出现世间。...(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眼根不从一切随眠烦恼习气所生。亦无染着不迷不乱亦无翳障无复分别不为一切诸烦恼障。及所知障之所缠缚。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又此眼根能了一切诸法平等住真解脱。能知一切差别根性无能坏相。于一刹那能见一切有情之类。又此天眼体性明净。能离一切浊乱之法。而能觉知慈悲之性。不舍有情亦无缚着无贪无害。又此天眼胜义境界。从真谛生智为先导。住于大悲了达诸法及甚深义离诸戏论。如所见闻能如实说。远离一切诸不善法。趣向无上正等菩提心无障碍。见悭吝者劝令舍施。见毁禁者生悲愍心。见多嗔者令住安忍。见懈怠者令起精进。见散乱者令修静虑。是愚痴者令学智慧。行邪径者示以正道。狭劣心者示以大乘。 |
|
|
|
|
|
|
|
令诸有情入一切智。发胜神通圆满菩提一切智智。慈氏当知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所起清净天眼智通。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起天耳通。所谓以天耳力胜于一切天龙八部声闻独觉。菩萨摩诃萨所得天耳最上最胜最妙最尊。最极...(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
唯佛薄伽梵 慧日大圣尊
能破我等疑 真实归依处
时微末底赞叹佛已。而白佛言大圣世尊。我于今者得大善利。蒙佛慧日正智光明。邪见疑心一切都尽。我今归依大圣世尊。复白佛言世尊。我今所以名微末底。为求异道心转疑惑。今于佛前获正法眼。灭疑惑心名苏末底。我及弟子同于今日。归佛法僧修行大乘。愿无退转所得善利。回施有情皆向佛道。尔时薄伽梵为微末底说是法时。会中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十二那庾多菩萨证无生法忍。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修八法云何为八。所谓蕴善巧处善巧。界善巧谛善巧。缘起善巧三世善巧。一切乘善巧一切法善巧。云何蕴善巧谓观色蕴犹如聚沫。愚人见之谓是白氎。入水而取其沫散灭不可撮摩。菩萨摩诃萨以正智慧。见第一义了色性空。犹如聚沫。以是因缘名正知见。复观受蕴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刹那不住。菩萨摩诃萨以正智慧见第一义。了受性空犹如水泡。以是因...(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中 圆证菩提胜妙果
以何义故名菩萨 如是之句复云何
此中愿说菩提门 一切佛法中最上
于诸世间何所行 而能广利诸众生
离诸染着如莲花 解脱俱胝诸群品
云何应受彼供养 诸天诸龙及智者
乃至一切人非人 今问斯义愿宣说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子言。舍利子。汝今当知。菩萨若能成就一法。于一处于多处。普能摄受无量佛法。何者一法。所谓发起深固大菩提心。此即是为菩萨成就一法于一处于多处。普能摄受无量佛法。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深固。云何名菩提心。佛告舍利子言。深固者。即是真实不破坏故。坚固无动故。无动即无退屈故。无退屈即善安住故。善安住即无退转故。无退转即善观察众生故。善观察众生即大悲根本故。大悲根本即广大心故。广大心即善知成熟众生法式故。善知成熟众生法式即自在妙乐故。自在妙乐即无种类故。无种类即无爱着故。无爱着即摄受众生故。摄受众生即善能观察劣弱众生故。善能观察劣弱众生即为救为归不起恚心故。不起恚心即善观视故。善观视即无所得故。无所得...(第1000-01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切无义利行颠倒随逐。何者名为无义利行。谓彼众生爱着身命。不能爱乐菩提分法。以其我见而为先导。执着心坚痴冥所覆。摧毁破坏众事随逐。此说是名无义利行。又复众生爱身命故。以其我见而为先导。爱恋妻室男女知识以爱着心隐覆痴暗。远离诸饶益事。此说是名无义利行。又复众生爱身命故。以其我见而为先导。顾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视防护。此说名为无义利行。复次世间一切众生有义利行。常所随逐者。谓若众生不惜身命。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善修身语意业。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积集布施波罗蜜多。乃至积集般若波罗蜜多。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普摄一切众生。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修习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胜菩提分。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听受父母及阿阇梨诸有教诲。礼拜赞叹恭信合掌奉诸所作。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不惜身命。而常爱乐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为先导。常以净心营三宝事。此说名为有义利行。又复众生作如是念。我以惜身命故。无义利事常随逐我。我当发勤精进。亲近承事诸阿阇梨不惜身命随诸所作。厌此不真实身。悕取坚固真...(第1000-02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是归命功德之力。当得成就无量善根。亦令有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作是念时常得觉悟。我与有情何善何恶。若不思念佛法僧宝。即被忿怒嗔恚。恶行常相缠缚。菩萨作是思惟。若起嗔恚即非正理。若能忍辱即是正理。菩萨应当远离一切嗔恚业行。当行忍辱波罗蜜多时。应先思念佛法僧宝。是三宝力。能令一切有情同行是行。舍利子。我已成就如是行相。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有情转妙法轮。愿诸如来摄受于我。善男子。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为诸有情转妙法轮。当获诸佛胜无碍解无量知见。菩萨修是忍辱波罗蜜多。如是行相。对治忿怒嗔恚恶行。亦当忆念东方有殑伽沙等世界。彼有殑伽沙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现住说法利益有情。时诸菩萨为彼如来之所授记。善男子。我亦已发如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诸有情说法教化。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有殑伽沙等世界。彼有殑伽沙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现住说法利益有情。时诸菩萨为彼如来之所授记。善男子。我亦已发如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诸有情说法教化。常乐称赞忍辱波罗蜜多。作师子吼。永得远离忿怒嗔恚诸恶行法。若诸有情或乐修作种种利益。菩萨尔时。见诸有情如是修作。我亦随顺作诸义利。云何此中种种难作易作。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与一切有情。应当如是...(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诸有情转妙法轮。当获诸佛胜无碍解无量知见。菩萨修是忍辱波罗蜜多。如是行相。对治忿怒嗔恚恶行。亦当忆念东方有殑伽沙等世界。彼有殑伽沙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现住说法利益有情。时诸菩萨为彼如来之所授记。善男子。我亦已发如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诸有情说法教化。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有殑伽沙等世界。彼有殑伽沙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现住说法利益有情。时诸菩萨为彼如来之所授记。善男子。我亦已发如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诸有情说法教化。常乐称赞忍辱波罗蜜多。作师子吼。永得远离忿怒嗔恚诸恶行法。若诸有情或乐修作种种利益。菩萨尔时。见诸有情如是修作。我亦随顺作诸义利。云何此中种种难作易作。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与一切有情。应当如是修学忍辱波罗蜜多。若不随顺如是修学。非我善友。若能随顺作义利事。是名善友。是故了知无所侵害。是义利事。我当深乐。不舍有情作诸义利。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我于俱...(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如是修学最上最胜忍辱波罗蜜多。假使有人来于我所。须我头目及其骨髓身肉手足。如殑伽沙数满一大劫。我当尔时终无吝惜。亦复不起忿怒嗔恚诸恶行法。何以故。若起忿怒嗔恚诸恶行法。我于百千劫中所集善根。应当散坏。我今转复坚固积集。百千劫中所植善根。无令失坏。而为修习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何以故。我等诸菩萨众。以忍辱力而为甲胄。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大乘心。不应退转使魔得便。不能成就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菩提心不应退转。使心散乱。今其魔事作诸障碍。云何魔事。所谓耽着自分饮食。是为魔事。耽着三衣。是为魔事。分别教化。是为魔事。为利养故使人赞叹。是为魔事。乐自利行。是为魔事。断灭多种洁白之法。是为魔事。乃至断人静住。障修福慧。障人亲近诸轨范师。断人修习菩提行法。是为魔事。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于菩提道而生退转。起散乱意。一切恶魔即得其便。何以故。诸有魔障。于长夜中伺求其便。入菩萨心能令增长忿怒嗔恚。舍...(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来。语彼亲侍苾刍言。汝见此童子于我前住合掌立不。唯然善逝。我今已见。佛言苾刍。今此童子。于往昔时已曾亲近称赞恭敬礼拜。复以衣服卧具种种汤药。供养八万四千俱胝那由他佛。种诸善根。为求成就正等菩提。常修梵行。佛言苾刍。汝又见是八万四千俱胝人众于我前住合掌立不。唯然善逝。我今已见。佛言。彼诸人众于过去世。皆悉曾为童子父母。生生无不从之教化发心。于后后世。愿皆不受女人之身。皆能随顺修习。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今为彼授作佛记。以是因缘现大神通放是光明。尔时毗婆尸如来。为彼亲侍苾刍及诸人等。说伽陀曰。
汝见现前诸大众 随于童子悉来集
八万四千俱胝数 一心专注听我说
佛说法中得自在 我今亲语汝苾刍
我知童子多劫中 亲近供养于诸佛
复于无量诸佛所 志心坚固求出家
修持最上清净行 复能利乐天人众
又此现前诸大众 八万四千俱胝数 ...(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心。是时菩萨以智慧力。譬喻言辞种种推求。如是发起勇猛精进。见是色相一切有情贪嗔痴等之所烧煮。是时菩萨以诸方便。普令止息一切苦恼。如彼灰烬散灭无余。复令修习趣涅盘道。我说是名菩萨不退精进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不退精进行时。所谓身作业善。语作业善。意作业善。乃至所有一切精进波罗蜜多。皆悉不离身语意业之所修习。然于三业发生精进意为最胜。云何意业精进最胜。谓无分别及有分别。云何无分别谓菩提心。云何有分别。谓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云何无分别。谓于忍智悟无我理。云何有分别。谓能摄受一切有情。云何无分别。谓虽能摄受一切有情而无取相。云何有分别。谓厌离轮回。无分别者。谓于三界都无所得。有分别者。谓诸有财宝随乐舍施。无分别者。谓于布施无取于相。有分别者。谓于持戒有所积集。无分别者。谓于持戒不取于相。有分别者。谓安受苦忍。无分别者。谓于刹那心无所住。有分别者。谓能发起诸善根法。无分别者。谓常...(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若了知彼极微法皆不可得。说此是为随顺觉悟及所觉悟。应当于此平等入解。即能成就菩萨摩诃萨希有之法。云何菩萨摩诃萨希有之法。所谓于慈无我悲无众生。喜无寿者。舍无补特伽罗。布施无彼悔与心持戒生彼寂静心。忍辱发彼无尽心。精进发彼最上心。禅定离彼散乱心。胜慧无彼戏论心。念处无念处作意心。正断随彼生灭心。神足离彼嬉戏心。于信进念定慧。起彼无碍自然平等入解心。如是五根五力。起彼无能损坏屈伏心。于七觉支。起彼分别菩提心。于八圣道。起彼观察正解心。于奢摩他。起彼平等心。于毗钵舍那。发起观察圣谛希有遍知心。成熟有情。发彼本清净心。于彼法界摄受正法。无杂乱心。于无生法忍。起不可得心。于不退转地。起转无转心。于相所获。起无相心。庄严菩提道场。起彼顺三界心。制伏群魔。起彼摄受有情心。于诸法自性菩提。起彼顺觉悟心。于转法轮。起彼无所转心。于大涅盘。起彼随现轮回自性平等心。舍利子。如是所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于随顺觉悟及所...(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念处而身受心法念住。闻四正断。则已生不善而令除灭。未生不善而能弃舍。已生善根而令增长。未生善法而能发起闻说离诤。而身心欲俱获轻安。闻说禅定而心行决定。闻四无量已。于一切有情而起大慈。于彼乐着而起大悲。于诸正法而起大喜。于不善处而起大舍。闻五根已。于信进念定慧而心能行。闻七觉支。于一切法心生觉了。闻八圣道。而能起心趣向涅盘。若于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量十八不共法。乃至无量佛法。如是当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听闻已而能了知。知已能修。舍利子。如是所说种种所闻之相。随意入解是为菩萨摩诃萨胜慧波罗蜜多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而能于此菩萨藏正法殊胜义利。受持读诵听闻广大开示。为他人说。得诸法正行。云何是为诸法正行。谓于是法。如其所说安立正行。舍利子。法正行者。谓若随顺摄受诸法。所以者何。谓法无执着是即正行。若住执着无有是处。于补特伽罗法中。而求出离。亦无是处。若于补特...(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行。云何福行。所谓布施福行。持戒福行。修观福行。住等慈心大悲相。应令诸有情悔诸过咎。普令发起一切善根。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六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四
复次舍利子。一切有学阿那含辟支佛。于此福行。应先发起如是胜心。得不退转一生补处。次当作佛。菩萨摩诃萨亦应于此发随喜心。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此福行中一切善根亦皆随喜。劝请诸佛转妙法轮。此福行中以一切菩提善根。悉共回向。未发菩提心者。语令发起。已发菩提心者。诸菩萨为说回向。以利养摄诸贫穷。以医药施诸疾病。于诸怯弱。亦当亲近为作怜愍。于诸毁戒以法覆护。出离罪报令住涅槃。于和尚阿阇梨。尊重供养如佛世尊。于讲法处精进勇猛。求诸法师设百由旬。亦应故往乐闻正法而无厌足。于说法者无所希望。常当亲近恭敬供养。如己父母不生疲厌。又福行中。于身口意不生动乱。离诸过失。住佛塔庙。摄受梵福集诸善本。圆满相好庄严化身。离诸口过庄严。语业。决定胜解庄严一心。游戏神通庄严...(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观乐受时。见诸有情住生死际。令发智慧。为彼开示善不善受。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以受观受念处。云何诸菩萨以心观心念处。谓诸菩萨秘密守护正念不动。观察此心速疾生灭。无有状貌及无住处。亦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知初发心最极微量。远离心相。于其方分了不能得。是心所集一切善根。最极微量亦皆远离。及无方分。又于是心回向菩提。于自体相。无心所了。无心所观。无心所入。佛言。是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谓菩提心与彼善心。于其作用而不共行。又善根心与菩提心。亦不共行。又善根心与回向心。亦不共行。又回向心与菩提心及善根心。悉不共行。应当如是观察。不生惊怖。次复获得甚深缘起。不坏因果。然法性心即有情自性。如是还属诸法因缘。无动无作及无主宰。彼如覆障不共相应。是故应知。此法性心亦不共行。云何法性及覆障心。法性心者。谓于是处悉无所施。若复以一切所有。回向遍覆庄严佛刹。是心覆障。如彼幻化。于刹那顷最极寂净。名法性心。若复集诸禁戒。回向一切迅疾神通。是心覆障。犹如梦想。毕竟尽尽无余。名法性心。若复乐忍辱力。乃至回...(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那庾多数一切菩萨。闻佛如来说是三摩地。离诸障碍心得解脱。于陀罗尼秘密深法。随意悟入印证明了决定住持。复有六十八那庾多菩萨。于百千劫已修习禅定解脱。离诸妄想生死怖畏。常乐熏修微妙胜行。闻此最上三摩地法心怀踊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证陀罗尼音声辩才得无碍解。复有六十亿诸天及人。闻佛所说智印法门。欢喜无量恭敬赞叹礼拜供养。而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爱乐。于三摩地甚深胜法。无有疑惑咸生信解。于菩提心坚固不舍。于智印门勇猛精进。由大愿力修诸善本。根性成熟便得住于阿惟越致。信受如来所行行愿。心意决定无诸退屈。于时世尊。知彼善根因缘纯熟欲授其记。告诸菩萨言。善哉善哉。汝等从此过三十亿劫。各各于诸佛国土。具足修习六波罗蜜。所有难行最胜行愿。一切皆能圆满成就。种习俱尽得大菩提。皆当作佛。悉同一号。名无畏如来。汝天人众诸善男子。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众善本信乐大乘。今于此会得闻如是微妙甚深希有之法欣...(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法。于是法中转生诤讼及诸烦恼。不能任持爱乐修学。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而不爱乐最上胜法。若有菩萨意欲修习如是法行。发几种心而能成就。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谛听谛听。善男子。由诸菩萨俱生我法。愚痴闇钝以为障碍。虽有智慧而不明了。故于菩提无决定心。数数退舍多不爱乐。若有菩萨欲于如是胜三摩地智印上乘坚固趣求意乐证入。应于菩提发七种心。云何七种。一者如佛世尊往昔因地。访善知识不惜身命。为求佛道发菩提心。二者于诸微妙一切胜法。爱乐修学专心守护。为如是等发菩提心。三者现诸有情有种种苦。昼夜忧恼无解脱时。起大悲心普欲救拔。为如是等发菩提心。四者普欲利益一切众生无怨亲想。皆得快乐自在解脱。为如是等发菩提心。五者普于一切诸众生等。欢喜布施方便摄受。令离怖畏于如来法不生怯弱。为如是等发菩提心。六者见诸菩萨发菩提心。而生欣乐亲近修学。同诸菩萨发菩提心。七者为闻如来身相殊胜功德圆满第一清净。为求出世无垢圣果发菩提心。善男子。如是菩萨。发此七种最胜妙心。能于无上正等正觉渐次成就。不舍众生守护正法。是名七种发菩提心。善男子。若诸菩萨。善能修习四无量心。学佛如来甚深法藏。复能成就五种胜法。是诸菩萨具足名曰阿惟越致。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五法得不退转。善男子。一者于诸众生起平等心。于自眷属不生亲昵。于他有情亦不厌舍。二者见诸有情而得利养。深生欢喜...(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二者于诸微妙一切胜法。爱乐修学专心守护。为如是等发菩提心。三者现诸有情有种种苦。昼夜忧恼无解脱时。起大悲心普欲救拔。为如是等发菩提心。四者普欲利益一切众生无怨亲想。皆得快乐自在解脱。为如是等发菩提心。五者普于一切诸众生等。欢喜布施方便摄受。令离怖畏于如来法不生怯弱。为如是等发菩提心。六者见诸菩萨发菩提心。而生欣乐亲近修学。同诸菩萨发菩提心。七者为闻如来身相殊胜功德圆满第一清净。为求出世无垢圣果发菩提心。善男子。如是菩萨。发此七种最胜妙心。能于无上正等正觉渐次成就。不舍众生守护正法。是名七种发菩提心。善男子。若诸菩萨。善能修习四无量心。学佛如来甚深法藏。复能成就五种胜法。是诸菩萨具足名曰阿惟越致。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五法得不退转。善男子。一者于诸众生起平等心。于自眷属不生亲昵。于他有情亦不厌舍。二者见诸有情而得利养。深生欢喜善言赞美。不生憎嫉烦恼之心。三者于佛如来微妙胜法。意愿听闻及欲宣说。为欲护持如是法藏不惜身命。广布流通相续不断。四者所有资生种种财宝无有悭吝。悉能惠施一切有情。及...(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微笑
我今仰测笑因缘 应当演说微妙法
具足安乐十力尊 处众犹如星中月
所说言辞义味丰 为诸世界众生眼
法如一雨无差别 随诸根性令生解
梵音清彻福无边 凡在听闻皆欢喜
由是闻法胜因缘 得未曾有诸快乐
愿佛为作师子吼 蠲除种种诸报业
众生闻法皆悦可 随喜平等诸义味
自他见闻及受持 应根应时能解了
由兹开发菩提心 悉于所闻生尊重
八种圆满无漏音 普应无边诸性欲
一切说法功德中 相应诸数无违背
令诸受化诸有情 悟入闻持心坚固
不为烦恼娆其心 使于所得无退转
受持禁戒众律仪 纵遇违缘悉能忍
远离尘劳无众苦 身心安住寂灭乐
于此菩提胜行中 思惟修作常精进
佛身犹如妙金山 亦如宝塔光明聚
莲华出水正开敷 凡是见闻悉瞻...(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 为求菩提故
于酤胝劫中 舍头目髓脑
珍宝及妻儿 一切无爱恋
若于我法中 不能生谛信
虽剃发染衣 愚忘真实相
贪求名誉财 为利养说法
亲近不律仪 废受持读诵
虽欲学沙门 有失沙门行
佛说是语时 是会人天众
有八十酤胝 咸生悲悯心
念彼如是人 当沉沦恶趣
同作如是言 我愿于未来
以菩提心力 平等普护持
作如是语已 三千大千界
悉皆大震动 诸天雨众华
于是国土中 荆棘及便秽
以此胜因缘 一切皆除灭
无异于诸天 周遍悉清净
于未来世中 有人闻如是
摩诃衍曩者 得最胜慧命
十方天人众 欢喜咸恭敬
赞叹大乘经 种种诸妙义
一切诸龙王 夜叉罗刹众
舍除毒恶心 皆恭敬供养 ...(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法悉皆通达。复于无上菩提广大法中离诸分别。摧伏一切诸恶魔怨。破坏一切不善业障。无量劫中随有所造诸苦因行。于未来世当受报者皆得解脱。又于往昔造不善因。至后恶世法欲灭时。善心微劣破坏正法。乐着外道世俗言教。增长戏论行非法行。出无义言不择高下。多所贪求诸恶有情。见不恭敬轻慢凌辱。于自所须一切乏少。如是苦因由此一生。证悟胜法大功德力皆得除灭。复由往昔亲近供养。如上所说一切诸佛所集善根。于彼未来末世之中。发菩提心而能任持。是三摩地最胜法门。离诸苦缚得不退转。三业坚固不生散乱。精进趣求菩提圣果。复次弥勒。若诸菩萨于往昔中。造不善业应堕恶道。于彼未来末世之中法欲灭时。闻是法门好乐受持。以是因缘。或以病苦怖畏交煎。先世罪业即得除灭。诸根不具受诸苦恼。生邪见家颛愚聚会生下贱家为人所使。生贫穷家衣食歉乏。生悭贪家不能拯济。若有所说人不信受。王法所加怨敌会遇。亲知厌弃心多忧恼。慈悲法会而多障阻。纵欲说法人不乐闻...(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
如是一种为一佛 一佛设复有百头
一头而现于百舌 共赞如来三摩地
于彼殑伽沙劫中 亦复宣说不能尽
如将芥子等须弥 又如纤草敌空界
或以毛头一滴水 用对无涯四大海
如是功德共较量 譬如算数不能及
应当于此甚深经 长时精进而修学
尔时欢喜王菩萨。弥勒菩萨。妙吉祥菩萨。并六十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等。闻佛世尊说是偈已。发起坚固大菩提心。踊跃精进。复白佛言。大悲世尊。所有第一义谛。最胜涅槃甚深法义。我等众会虽生信心未能深解。惟愿世尊。为我等辈分别解说。于时世尊以一圆音。语欢喜王菩萨。弥勒菩萨。妙吉祥菩萨。并六十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等言。善男子。如是胜法本来寂静。离诸分别绝诸戏论。假有名言显示宣说。诸菩萨言。大悲世尊。云何此法离诸分别绝诸戏论。假有言说方便显示。佛告善男子。如是胜法虽有言说。体不可得故无分别。云何此法体不可得。...(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
彼降三世寂静生 寂静生主能调伏
坚固主宰妙胜地 大智波罗蜜多法
一切菩萨解脱门 一切如来诸胜行
正觉善利诸佛心 一切菩提无有上
毗卢遮那最胜尊 自然总持诸正念
摩诃萨埵大智印 三摩地生佛事业
成就一切诸佛身 觉悟众生常利益
彼大根本即大黑 而大贪染为大乐
诸大方便大胜上 一切胜宫大自在
尔时具德大菩提心普贤大菩萨。住一切如来心。时一切如来。示现遍满此佛刹中。犹如胡麻皆悉云集。诣一切义成菩萨坐菩提场所。即为示现受用身。告彼菩萨言。善男子若不能知一切如来真实智忍诸难行行。云何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汝今于此应起勇悍之意。成所作故。
尔时一切义成菩萨摩诃萨。由诸如来为警觉已。即从阿娑颇那迦三摩地起。顶礼一切如来已作是白言。世尊如来愿教示我。云何所行云何是真实智忍。
时诸如...(第1012-01部~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内外。佛言金刚手。我今为汝说于外时。外时者以一昼夜分分为八大时。以二小时为一大时。以四大时为一昼。倍此为一昼夜是为八时。又金刚手以日月出没时及星出没时。乃是持诵行人作息灾增益法时。当得一切意愿成就。若于此时发精进心行利乐者。一切魔障不敢侵近。若是作忿怒法者。可用日午时及夜半时。若用余时者不获意愿。
金刚手菩萨白佛言世尊。外时已说内时云何。佛言金刚手。内时者此所谓合于微妙秘密第一之说。即以菩提心相解脱之智。为于有情说彼真言法。成就息灾增益爱敬调伏等事。于二时中能成就二种法。所谓相应成就法及曼拏罗护摩法。得此成就如琉璃宝。应现色像一切无隐。悉皆成就亦复如是。金刚手又以五息法尽彼余时。一者日息。二者月息。三者惹罗息。四者母祖吒息。五者妙香息。先想日月二息行于身中。周流上下如灯照室。黑暗除已快乐现前。如是照已住于腹中。又想第三惹罗之息。如物流注向脐轮中。或复左右旋转。又想脐轮生一根本出生...(第1013部~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五卷)
...四
先法摄受弟子品第五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即从坐起。绕佛三匝合十指掌。而白佛言世尊。阿阇梨云何摄受弟子入曼拏罗。复云何而作。先法。
佛言金刚手。阿阇梨摄受弟子入曼拏罗者。其弟子将入曼拏罗。当预洁净身心。若内若外使令相应。其阿阇梨方可引弟子至曼拏罗所。令面北或面东跪坐。手执白花当依本尊仪则。以明王真言加持水。与弟子洒净。复用甘露军吒利真言及印与作拥护。令弟子发无上菩提心。
甘露军吒利真言曰。
唵(引)阿蜜哩(二合)帝(引)入嚩(二合)罗入嚩(二合)罗吽[口*發]吒。
甘露军吒利印。
以二手相叉作拳。竖二中指相着如针。以头指附中指第三节。屈二大指入掌成印。
以真言及印加持拥护讫。令弟子自发菩提心愿。愿云我今为一切有情。起不退心行菩萨行。若我成佛誓度一切有情咸登佛果。其阿阇梨复为弟子发大悲心。与弟子说于菩萨不退地法。令弟子志求。次为弟子说佛所得功德。如是说已然后与受三归竟。令弟子入三昧以线作结。诵金刚羯磨真言而作拥护真言曰。
唵(引)嚩日啰(二合引)蜜里(二合)多摩贺(引)尾里也(二合)钵啰(二合)底誐里(二合)恨拏(二合)娑嚩(二合)[牟*含]。
作拥护已。令弟子直至...(第1013部~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五卷)
...缚祖父
流转涅槃常 正流转大觉
觉清净大乘 三有常恒者
降三世食乐 主宰诸能调
坚主妙地胜 智彼岸理趣
解脱觉有情 行一切如来
觉利益佛心 诸菩提无上
遍照最胜王 自然总持念
大萨埵大印 等持佛作业
一切佛为身 萨埵常益觉
大根本大黑 大染欲大乐
大方便大胜 诸胜宫自在
婆伽梵大菩提心普贤大菩萨。住一切如来心。时一切如来。满此佛世界。犹如胡麻。
尔时一切如来云集。于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坐菩提场。往诣示现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证无上正等觉菩提。不知一切如来真实忍诸苦行。时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由一切如来警觉。即从阿娑颇娜伽三摩地起。礼一切如来。白言。世尊如来教示我。云何修行。云何是真实。如是说已。一切如来异口同音。告彼菩萨言。善男子当住观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第1015部~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
...十六大菩萨。乃至一切诸大明王等。入深法门通达三昧。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有何因缘放大光明普照众会。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尔时大遍照金刚如来。出大妙音告菩萨等言。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此之光相。显于甚深秘密观想微妙法门有大利乐。成就金刚大智证菩提道。而说颂曰。
实相菩提非有无 亦无二边无中道
离相寂静如虚空 三世诸佛何所证
今说微妙大方便 令彼悟入菩提心
智离取舍观诸蕴 唯显真空大道心
最胜如来三身佛 真心不向身中得
一切诸法从心生 所生诸法即菩提
譬如幻师以幻心 作彼种种幻化法
如是皆从妄想生 菩提心相亦如是
金刚大智从心起 善作无上菩提因
烦恼疑惑染彼心 随顺众生根性说
我见愚人分染净 不了四大假合身
观想无为真性空 究竟成就大菩提
尔时大遍照金刚如来说此颂已。告金刚手菩萨言。如是菩提本性清净而有二义。一非生烦恼诸蕴无实故。二性如虚空思议不及故。此真菩提诸佛共说。若人观想即住大智。能作羯磨成就之法。
佛告金刚手菩萨。若有持诵之者。而...(第1017部~佛说瑜伽大教王经五卷)
...愚痴坞波塞迦坞波斯迦。披袈裟者愚丈夫。作种种无益言说。贪着滋味懈怠懒惰。如斯小人。不深知如来三摩地力无所畏。于广大大乘理趣。坏乱勇猛精进者于菩萨善巧律仪行。不得灌顶者。不净信诸佛菩萨广大三摩地。不得成就。则生谤毁我及菩萨。作如是言。此非佛说是魔所说。毁辱于菩萨。若住大乘善男子善女人。勤求成就真言行者。调弄损害作不饶益事。由此因缘积集无量罪障。是故金刚手善男子善女人。欲行菩萨行者。应生净信坚固决定于菩提心。以广大愿常书写大乘经典。读诵受持为他敷演说伽他曰。
依宝云大经 修行我称赞
由此加行故 本尊速现前
以何成真言 殷勤成自身
以施戒忍辱 勤定智慧得
专注一心故 速疾成本尊
仪轨品第五
尔时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修佛顶真言行者。住清净轨则作本尊观行。唯愿世尊说以一支速疾成就佛顶等悉地。佛言是故持金刚谛听众生利益故。小众生缓...(第1019部~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
...唧多钵罗(二合)底吠(引)邓羯噜(引)弥(一句)
复次颂曰。
真实圆满大清净 其犹虚空无垢翳
一切粗重悉蠲除 而复破遣邪分别
彼诸烦恼垢净故 复如朗月见初生
诸佛功德聚无边 悉入阿字等妙相
其相云何。
所谓。
阿阿(引)壹翳嗢污哩黎(引)哩黎(引)伊爱邬奥暗恶。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于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菩提心月曼拏罗中。依止而住作是白言。世尊菩提心月曼拏罗者。而有何等最胜功德。
尔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即为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要略宣说菩提心月曼拏罗相。金刚手当知诸佛无边功德。入阿字等诸妙相时。如水精月净光明相。入已。复从自性清净明亮智心。出生变化作用事业。即诵大明微妙章句发菩提心大明曰。
唵(引)冒提唧当(一句)母怛波(二合引)捺夜(引)弥(二)
复次颂曰。
随此出生大悲心 普摄众生诸所作
一切善法悉周圆 一切烦恼皆不着
月曼拏罗左右中 菩提心月为第二
所有诸佛功德门 复入迦字等妙相
如是入已。乃与诸法影像相应。其相云何。
所谓。
迦佉誐伽昂(鼻音轻呼)左蹉惹(仁左切)酂(重呼)...(第1021部~佛说秘密相经三卷)
...那如来。即为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要略宣说菩提心月曼拏罗相。金刚手当知诸佛无边功德。入阿字等诸妙相时。如水精月净光明相。入已。复从自性清净明亮智心。出生变化作用事业。即诵大明微妙章句发菩提心大明曰。
唵(引)冒提唧当(一句)母怛波(二合引)捺夜(引)弥(二)
复次颂曰。
随此出生大悲心 普摄众生诸所作
一切善法悉周圆 一切烦恼皆不着
月曼拏罗左右中 菩提心月为第二
所有诸佛功德门 复入迦字等妙相
如是入已。乃与诸法影像相应。其相云何。
所谓。
迦佉誐伽昂(鼻音轻呼)左蹉惹(仁左切)酂(重呼)倪(倪也切轻呼)叱姹拏(尼辖切)茶(重呼)拏(平声轻呼)多他捺陀(重呼)那(轻呼)波颇末婆(重呼)摩(轻呼)邪啰罗嚩设沙萨诃乞叉(合呼)
此等文字。即是菩提心月曼拏罗相。此曼拏罗所有法用行相次第如余教说。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于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右月曼拏罗中。依止而住作是白言。世尊而此右月曼拏罗中当云何入。
尔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告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言。金刚手当知金刚杵即是金刚智。能生诸佛胜功德聚。金刚杵者其相五股依法所成。周匝复有光焰炽盛。是光从彼普贤心出。为坚固因起诸行相。若入曼拏罗者。当观自身即是五智金刚杵相。作是观时诵此...(第1021部~佛说秘密相经三卷)
... 即现诸菩萨
此名一切如来宫广大自在金刚大士三昧。
尔时世尊。住一切如来身语心业。大毗卢遮那金刚如来。即入一切如来平等行三摩地。从定出已。普观一切如来及众会已。默然而住。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起恭敬顶礼世尊大毗卢遮那及诸如来作如是言。所有一切如来身语心金刚秘密集会一切灌顶义。一切如来一切菩萨乃至金刚阿阇梨。当云何见。佛言善男子所有诸佛菩萨乃至金刚阿阇梨等。皆住金刚菩提心。当如是见。何以故。彼菩提心与阿阇梨无二无二相。善男子我今略说。所有十方世界诸佛如来及诸菩萨。现住说法教化众生者。而彼一切于三时中来诣阿阇梨所。诸佛菩萨变化供养云而为供养。作供养已还诸佛刹。时阿阇梨从语金刚亦出是言。一切如来是我父。一切如来是我母。一切如来是我师。慈氏当知所有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及诸佛所行。乃至诸佛如来身语心。金刚所生一切福蕴。而彼福蕴皆从阿阇梨毛孔所生。何以故善男子。从彼菩提心出生诸佛智。真实所生真实而住。乃至一切智智相亦复如是。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闻是说已生惊怖心。默然而住。
尔时世尊阿閦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寿如来不空成就如来等。即时俱入一切执金刚成就勤求三昧金刚三摩地。从是出已咸作是言。汝诸菩萨今当谛听。所有十方一切如来三世智所出生秘密集会。而来供养金刚灌顶阿阇梨。又复恭敬称赞。何以故。诸善男子。金刚阿阇梨是大执金刚者。是即诸佛大智主。
...(第1022部~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
...言皆如实住。坚固大智为利益众生。我等今者略有所问。愿佛慈悲为我宣说。
是时一切如来赞言。善哉善哉诸菩萨摩诃萨。善作最上大功德利。所有一切秘密句义。恣汝所问。
尔时诸菩萨摩诃萨皆大欢喜。作熙怡眼谛观诸佛。又复各各恭敬顶礼作是问言。
云何名秘密 何名大集会
云何所用法 何名相应义
真实有几种 复几种秘密
云何密中密 最上复几义
云何菩提心 云何大明士
佛部金刚部 宝部莲华部
及彼羯磨部 此等诸部中
彼微妙歌音 当云何宣说
痴法云何义 嗔义复云何
云何说贪法 云何金刚咒
云何大乐法 云何诸正念
云何焰鬘尊 何名无能胜
云何名马头 何名军拏利
云何普遍行 云何大明行
我见复云何 憎嫉法何义
云何真持诵 云何深秘密
...(第1022部~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
...所有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摩诃萨诸明王等。于刹那时皆悉云集。遍满三界俱发声言。金刚手菩萨云何世间得成就法。是时金刚手菩萨即说明曰。
嚩曰啰(二合)特哩(二合)俱(一句)
此即世间得自成就。善能成坏一切事业。说此明已又说颂曰。
离欲调世间 未为清净法
云何清净法 谓大欲大乐
是时诸如来 及诸明王等
闻菩萨语已 俱发声告言
汝善设方便 菩提心为主
是究竟清净 真调伏之法
菩萨无数劫 常处轮回中
为利益众生 令证寂静地
若起诸分别 菩提是三有
菩萨饶益故 说金刚大乐
尽法界边际 是大曼拏罗
初后而相应 以金刚三昧
依法作成就 由是诸如来
求成于大乐 诸欲清净故
劝请金刚手 说大欲大乐
此大心明王 能成大妙乐
于是金...(第1032部~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 最上羯磨法
善作诸成就 其所说仪轨
微妙真实理 从无相之法
而现诸仪轨 是仪轨云何
何名最上教 复何为根本
何名本无有 复名金刚手
以何为大欲 复何名大乐
何名为善贤 何名高举势
何名诸法中 自在金刚手
内外大心明 云何而出生
根本微妙歌 何说复何义
大金刚三昧 此法名何等
云何菩提心 云何三摩地
云何菩提行 以何降魔军
云何证菩提 云何本部生
云何欲解脱 何者三种名
云何一切处 大金刚大乐
何不空三昧 何八曼拏罗
当有何果利 及成就仪轨
大秘密真理 以何而演说
云何本尊法 诸部复云何
云何灌顶理 云何贤圣众
云何五秘密 何名虚空藏
如何幖帜法 一切钩召法
...(第1032部~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 息恶化善相
具足大威德 妙吉祥化身
天人修罗等 俱白大明王
云何行精进 种种而承事
恭敬供养等 而得大欢喜
方便为开演 断除我等疑
尔时大忿怒 焰鬘得迦王
如是闻彼语 告天修罗等
汝各具威德 归依佛法僧
三宝胜功德 信顺如来敕
利益诸众生 我止大恶形
化为妙善相 已受三归者
当发菩提心 我有根本教
大明成就法 七字十字等
如是成法句 一切诸天人
及彼阿苏啰 汝等当受持
所愿皆成满 此焰鬘得迦
忿怒根本教 我亲所说时
大地皆震动 江海悉沸腾
一切诸天人 夜叉啰叉娑
及以必舍佐 身心俱颤掉
怖畏大明王 各发恭敬心
合掌俱作礼 受持大忿怒
焰鬘得迦王 根本心大明
...(第1035部~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三卷)
...拏萨么啰闭(二合)多室哩(二合)讲(二)
普愿众生咸出离
母儞哆(去声)儞谟钵啰(二合)尾瑟知(二合)江(三)
我誓赞佛归依礼
檗妒悉弭(二合)设啰喃(去声)野底舍誐喃(上声四)
愿证无生清净身
阿(上声)舍野尾播迦秫(入声)地野(二合一)
所愿烦恼皆断除
萨嚩嚩哩(二合)底嚩萨曩萨母怛伽(去声)底(二)
于菩提心恒不断
坞怛播(二合)娜野弭冒驮(三)
以我功德自庄严
嚩儞穆讫帝(二合)尾都舍南(上声)唧哆(四)
求佛菩萨菩提路
萨素(上声)怛素(上声)誐底迦啰么(二合)巘(一)
十波罗蜜愿圆满
捺舍尾驮娜曩(上声)儞(二)
获大清净妙法身
秫矩攞(二合)虞(上声)曩(上声)喷(补憾切三)
我等云何同于...(第1036部~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五卷)
...为求子故。供养诸佛及诸塔庙。求子不得。王持斋戒广设无遮施会。大作福业护持三宝。修理未来破坏寺舍故。置一库藏。何以故大梵我念过去。于此摩伽陀国境俱尸那城大力士聚落多如来教法中。有一长者名曰法慧。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为诸有情说此大随求陀罗尼法要。当彼之时于长者家有一贫人。闻此妙法告长者子言。长者子我于汝家中作务常乐听法。我当供养此法。彼贫匮人于长者家营事。复供养法。于过后时其长者子与一金钱。其人得已发菩提心。为拔济众生故。以此福回施一切有情。所得金钱便将供养此大随求陀罗尼。作是愿言。以此舍施之福。愿一切有情断其贫匮之业。由此因缘其舍施福无有尽期。如是多种福因缘故。供养诸佛菩萨。由此福业。净居天子现于梦中而告王言。大王今可依法书写此随求陀罗尼令国大夫人斋戒带持。即有子息。其王觉已。召占相人及有智婆罗门众。择吉宿曜直日。依法斋戒书写此陀罗尼。令夫人带于颈下。复更供养窣睹波塔诸佛菩萨。广行舍施。应时...(第1037部~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二卷)
...十方现诸魔身。于有现中现无对碍。于无现中现无对碍。由如是故。无见无闻无觉无知。诸有所现但为成熟一切有情。菩萨于其身念处中亦无增减。菩萨虽复知身无常知身是苦知身无我。然为有情示现其身作利乐事。菩萨知身法尔寂静。为有情故起分别身作诸利乐。菩萨又复了知因缘能成其身。然于彼彼因缘法中如实而观。亦无作者亦无受者。又复能观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菩萨身业虽已清净。然为有情示现其身。寂慧当知。释迦菩萨始从燃灯佛所发菩提心。身语心业皆悉清净。且身业者具有无量无边功德。假使过于殑伽沙数等劫。或如来说或我所说。菩萨所有身密身业。广大清净不可穷尽。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三
菩萨语密品第二
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云何名为菩萨语密语业清净。寂慧当知。随诸菩萨所起之处。即彼菩萨本生。随其菩萨本生。即入菩萨音声。所有一切有情音声语言。诸语言道言词诠晓。总集一切往...(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当知彼时持国转轮圣王者岂异人乎。即是然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往昔因中居轮王位时。彼轮王千太子者。即是此贤劫之中千佛如来。从俱留孙如来。至乐欲如来(古经不译但云楼至)彼时法思童子。于无毁宫女坐中化生者。即是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神力所化。彼时法慧童子。于无比宫女坐中化生者。即是尸弃梵王。寂慧。彼时持国转轮圣王诸宫嫔者。即是今此会中诸菩萨众。彼诸宫嫔。尔时得王千子成熟化度。而悉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安住大乘。彼诸宫嫔。次第当于此贤劫中受菩提记。寂慧。汝复应观缘生之法理不相违。善根诸因及发心胜行果无坏失。今此会中诸菩萨大士。皆能增长最胜意乐。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
菩提道品第六
佛告寂慧菩萨言。若诸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当学彼诸大士所行。非但以其语言得最胜道。要当真实修行。乃得菩提正道。此中云何名菩提道。谓于一切众生无诸损害。随起慈心勤修波...(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乐以久修道行菩萨之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于轮回中无懈倦法。若见众生乐以不退转菩萨之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严净佛土之法。若见众生乐以一生补处菩萨之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大菩提场庄严之法。若见众生乐以佛身所应度者。为说菩萨胜行相续不空之法。寂慧当知。如是等法皆是具足智慧方便诸大菩萨。于彼清净所缘法中而得自在。是故广说不空之法。其所说法。为令一切众生欢喜故说。
说是法时会中有十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授记品第十六之一
尔时会中有诸菩萨咸起是念。此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其何久近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邪。所居佛土当何名字。菩萨成佛复名何等。眷属圆满其数几何。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所念已。即时微笑。法尔诸佛现微笑时必有因缘。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色广大光明。所谓青黄赤白红紫碧绿。其众色光普遍照曜无边世界乃至梵世。其光盘旋还...(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等诸不善根亦悉不行。复能制止身语意业诸不善行。不深固作意而亦不起。以要言之。一切罪不善法皆悉除断。此名不放逸。诸仁者。此如是等不放逸法。菩萨勤行即得净信而不放逸。大秘密主。汝等当知信之一法广多清净。即能常时专求善法。若具信补特伽罗。于他世中离恶趣怖。亦复不堕诸恶作心。而常获得众圣称赞。
复次秘密主。住法行人即能获得正法善趣常乐见佛。安住圣道得大自在。得自在已。复令他人普皆圆满自在之法。住菩提心得如来智。又秘密主。若人欲得最胜妙乐。应当毕竟善修正行修涅槃法。大秘密主。今此众会皆承宿善根力故来集此。善修正行于诸善根而不减失。云何善根得不减失。谓修不放逸行。是故若天若人所有善根皆不减失。何以故。彼不放逸心善护诸境故。能离一切贪爱欲染近习法爱。即能制止欲嗔害寻。复能息除不深固作意诸不善法。离贪嗔痴。于身语意粗重过失而悉止息。乃至一切诸善法分。若有减失皆悉不行。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帝(三十一)
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说是秘密章句时。一切魔宫皆悉振动。大地倾摇大海腾涌。一切众会皆悉战怖。咸诣佛所顶礼求救。是时世尊复以一足按地。大千世界皆悉动摇。时诸众会俱向佛所作是白言。救我世尊。救我善逝。我等一切惊怖战悼。佛言。勿怖勿怖。此是诸佛大明章句威神境界。能使大地振动大海腾涌。日住虚空亦复动摇。
尔时世尊。即为金刚手菩萨及诸众会。如其所应略说法要。是时会中有八万人发大菩提心。有无量人住有学地。
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长子金刚军。持妙宝网覆于佛上。前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佛言。善男子。菩萨若能具修十法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何等为十。一者常行无碍大慈。二者常起无倦大悲。三者精进办诸事业。四者善修空三摩地。五者现前通达胜慧。六者于一切处皆善通达。七者能以妙智清净三世。八者以无碍方便观实业报。九者虽了知空而植众德本。...(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无我声何为毕竟。佛言。无我声灭我我所而为毕竟。王言。寂静声何为毕竟。佛言。寂静声随止为毕竟。王言。深固作意何为毕竟。佛言。深固作意发起正见而为毕竟。王言。若身心离何为毕竟。佛言身心离发起禅定神通而为毕竟。王言。圣道何为毕竟。佛言。圣道现前三昧果而为毕竟。王言。信解何为毕竟。佛言。信解解脱圆满而为毕竟。王言。诸佛出世何为毕竟。佛言。诸佛出世成就一切菩提分法而为毕竟。王言。如何是佛出世。佛言大王。随发菩提心即是佛出世。王言。云何发菩提心。佛言。所谓大悲出生。王言。云何大悲出生。佛言。谓即发起净信。王言。云何发起净信。佛言。若发菩提心。即是发净信。王言。当云何发彼菩提心。佛言。深心不退转。是发菩提心。王言。云何是深心不退转。佛言。即是所起大悲。王言。云何能发大悲。佛言。于一切众生不生厌舍之心。即是大悲。王言。云何于众生得不厌舍。佛言。所谓不着己乐。王言。云何是不着己乐。佛言。谓于三宝常不舍离。王言。云何能于三宝不舍离邪。佛言。若能除去一切烦恼。即于三宝而不舍离。
尔时阿阇世王重复肃恭前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善说如来清净法律。如来能善施设学处。复能随顺诸佛世尊所说正法。不坏因果...(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阿难白佛言。此经何名。我等云何受持。佛言阿难。是经名曰金刚手品。亦名宣说如来秘密。亦名不思议佛法。亦名无量福聚。如是名字汝当受持。
复次阿难。汝今当知若有住菩萨乘人。佛眼所观者。能以众宝广大充满诸佛刹中。乃至从地积于有顶。广行布施而不望报。若复有人不以财利之心。如善所作为他演说此正法者。福多于彼。此说是名如来秘密无量福聚。
当佛说此嘱累正法品时。会中有千俱胝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九万六千菩萨获得忍法。八万四千人得法眼净。千六百苾刍得心解脱。千六百苾刍尼亦得心解脱。十方无量诸佛刹土皆悉振动。百千天人于虚空中鼓奏天乐雨众妙华。伸供养已咸作是言。愿此正法久住世间。于阎浮提广宣流布。
佛说此经已。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及寂慧等诸菩萨众。贤王等诸天子众。阿阇世王等诸大国王。并余菩萨。及阿难等诸大声闻。乃至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之时此佛因地作菩萨时。如来与说此曩字观。修入成就金刚菩提解脱门。尔时说如是五如来法教次第。说五佛观已。则是时释迦牟尼如来。说一切诸佛菩提根本五金刚五顶圣智菩提解脱门。一切诸佛菩萨贤圣之所入处。一切初心菩萨及一切众生之所修证观行成佛处。一切大梵诸天帝释四天王等。及诸声闻四部弟子众。善男子善女人等之所修学成就无上正等三藐三菩提处。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圆满。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亦作师僧子弟和尚阿阇梨同学伴侣。受我法教学我威仪。取我礼节令发胜愿。回向大乘学习菩提渐成佛道。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等。心量小智不广有限志愿下劣。过八十亿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修行菩萨道始满五波罗蜜。是时曼殊室利共大士十六仁菩萨摩诃萨。对于如来大众前。再三重发广大弘愿。愿我等共十六仁普贤大士菩萨等。心同于虚空广度有情等若空界。复愿一切众生。同我无尽大愿。我当救之无有休息。复有大愿愿我等诸菩萨及我身心。通于法界同太虚空无有障碍。智身报身常愿现于六道四生胎卵湿化九类有情。众生之前常现此身。愿见我形适然障灭。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归向大乘瑜伽秘密。修习菩提速超佛地。是故师子勇猛菩萨。稽首如来而白世尊。向者如来所说令曼殊室利。与一切菩萨及一切众生皆为上首接引修习无上菩提。云何修持瑜伽三密门金刚三摩地观。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则为师子菩萨等十六大士。说次第修行如来秘密成就一切金刚菩提观。如何十六大士修行加持菩提观者。云何亦得见闻十六菩萨曼殊普贤等。本有金刚殊胜名号秘密菩提行持传授加被。修学一切菩萨有情众生尽皆成...(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 是故释迦如来。次第令无边智菩萨。当为一切菩萨有情众生自说观门。六者西南方白色颇璃世界无边智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对如来前稽首世尊。而白佛言我为现在一切菩萨。及为来世劫浊乱世法欲末时。一切众生有情命者。我为陈说如来金刚秘密三密菩提观。令现在一切菩萨及当来有情众生。速疾修入觉证平等性智金刚三摩地现证菩提观。尔时众中有一觉慧菩萨。问无边智。于此观门有几种法。无边智答言当有七种秉说修学。云何证得有何因缘证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于是菩提心者有所得不。无边智菩萨答觉慧菩萨言。仁者若菩提心有所得。无有是处。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若离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心者不属因亦不属缘。不可名言。似有为法而可立相。非是造作亦非不造作。亦不可得见亦不可得知。无边智菩萨告觉慧菩萨言。如是菩提无量功德。微妙事业无有形相。菩提心者不可名心。亦不可说名无为心。不可说名为色。亦不可说名为无色。如是菩提菩提功德。微妙清净永不可得。一切有情心亦不可得。何以故菩提及心同于法界。是时觉慧菩萨语无边智菩萨言。菩提及心都无可得者。云何修入平等性智三摩地现证菩提观。得无上智正等菩提。是时则无边智菩萨语觉慧菩萨言。若有一切菩萨。当发如来四无量心。如来四无量心者。同于法界圣性金刚等若虚空。灵圣加被者则得证菩提。云何修入于此止观。菩萨谛察当照本...(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提菩提功德。微妙清净永不可得。一切有情心亦不可得。何以故菩提及心同于法界。是时觉慧菩萨语无边智菩萨言。菩提及心都无可得者。云何修入平等性智三摩地现证菩提观。得无上智正等菩提。是时则无边智菩萨语觉慧菩萨言。若有一切菩萨。当发如来四无量心。如来四无量心者。同于法界圣性金刚等若虚空。灵圣加被者则得证菩提。云何修入于此止观。菩萨谛察当照本心。观贪觉性遍行心起。则住法界性空正定。 |
|
|
|
|
|
|
|
入三摩地证心寂静。不动不见入菩提心。得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嗔心遍行五处。于自他人。见有情性证法无性。不起有相意根正定。入三摩地意静寂性。识性不动入菩提心。则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眼识根遍计所执。疑妄心生染着诸色。住正定心色尘不起。眼见色等无相寂静。证圣智心入菩提性。则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鼻识根心着诸香气。染入识智同于性体。观自体性香界识界。通为一体识嗅心起。不染香界鼻根清净。证五分香体入三摩地。达菩提心同佛实际。则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耳根响应声听苦乐悲喜。心着情性住佛音声。法乐自在声尘不起。三昧正性入三摩地。耳识根静入菩提心。是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舌识深入味界。味根微妙染着性体。观自性心入自佛性。证识正定不染尘味。舌识界中味性寂静。入菩提心同佛圣性。则是名为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身根。身触细滑遍证诸识。受触身根心性快乐。触尘微妙染着五欲。当观五欲心识为主。贪爱为母无明为父。身亦为根生长邪执。...(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地意静寂性。识性不动入菩提心。则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眼识根遍计所执。疑妄心生染着诸色。住正定心色尘不起。眼见色等无相寂静。证圣智心入菩提性。则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鼻识根心着诸香气。染入识智同于性体。观自体性香界识界。通为一体识嗅心起。不染香界鼻根清净。证五分香体入三摩地。达菩提心同佛实际。则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耳根响应声听苦乐悲喜。心着情性住佛音声。法乐自在声尘不起。三昧正性入三摩地。耳识根静入菩提心。是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舌识深入味界。味根微妙染着性体。观自性心入自佛性。证识正定不染尘味。舌识界中味性寂静。入菩提心同佛圣性。则是名为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身根。身触细滑遍证诸识。受触身根心性快乐。触尘微妙染着五欲。当观五欲心识为主。贪爱为母无明为父。身亦为根生长邪执。是故菩萨。应当细照谛观心性。入三摩地见佛海性无受无触诸根寂静。心无掉举不造诸恶。身恒清净不染六尘。是真梵行无有所著。如是修者入菩提心。则名现证菩提心观。是故觉慧菩萨言。云何修入疾证菩提。无边智菩萨答言。一切菩萨若修七种极难难入秘密金刚现证菩提观者。则当速疾证入此观。若得证入...(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心。是名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舌识深入味界。味根微妙染着性体。观自性心入自佛性。证识正定不染尘味。舌识界中味性寂静。入菩提心同佛圣性。则是名为现证菩提心观。又照见身根。身触细滑遍证诸识。受触身根心性快乐。触尘微妙染着五欲。当观五欲心识为主。贪爱为母无明为父。身亦为根生长邪执。是故菩萨。应当细照谛观心性。入三摩地见佛海性无受无触诸根寂静。心无掉举不造诸恶。身恒清净不染六尘。是真梵行无有所著。如是修者入菩提心。则名现证菩提心观。是故觉慧菩萨言。云何修入疾证菩提。无边智菩萨答言。一切菩萨若修七种极难难入秘密金刚现证菩提观者。则当速疾证入此观。若得证入。云何而作方便更修心地。入是观门有何次第如何修持。若菩萨修证迅成重观心地。当用其心观心见心。心眼见性了了分明见性无见。心净意寂识用性静。寂照静无见尘灭定。俱等身中澄寂澄静。不见身根与触同性。是故觉慧菩萨。闻无边智菩萨摩诃萨说是菩提心观已。对如来大众前。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作诸神通踊跃欢喜。于此会中诸大菩萨摩诃萨。同声赞言甚希奇特得未曾有。是故会中同时得有八万四千亿诸大菩萨摩诃萨。修此现证菩提观门。得证无生法忍。后当来世一切菩萨一切众生。亦同此愿修是观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切大众闻见说已信受奉行。
是时释迦如来。次第令无边音声吼手菩萨。当为一切菩萨有情众生。应当而演自说观门。
七者西方无量寿世界无边...(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时释迦牟尼如来言。吾今许说汝当演之。是时贤护菩萨。则对大众世尊如来前。不起于座入于三昧。名为如幻三摩地如幻三昧。从三昧起则说一切如来无尽不坏金刚福田圣性圣慧自在神通如幻三昧。若欲修持圣性圣慧如幻三昧者。先当修入十种殊特甚深难胜诸佛圣行。然后乃当修得圣性圣慧如幻三昧。云何修入十种殊特圣行圣性如幻三昧。何者名为难胜圣行。云何名为甚深圣性潜加八识。云何而行修持身心。智行俱证十种圣行如幻三昧。一者修行达悟菩提心证虚空。无意识想自性清净。如如真静无相无愿。心同法性自性本空。体性寂静如幻三昧。二者修持得入法位修进菩提。智见四谛超入圣地。是名殊特如幻三昧圣性圣慧。超越二谛一体真如。同于如来智海佛性如幻三昧。三者如说修行。入于圣性金刚三摩地。不住佛法亦不住菩提。不证道果亦不见于罪行八邪道。入佛圣行性同一体法身圣性如幻三昧。四者修习不舍三业证三脱门。入于世谛行菩萨道。从是三昧起声闻心。入声香界不着三世。性同...(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消灭。尔时如来从三昧起。告诸菩萨大会众等。普贤曼殊二大士为众上首。及一切菩萨摩诃萨等。吾今见于来世。诸佛圣教法欲将末劫浊乱时。于此世界中鬼神缭乱。于意云何今正是时。若有国王大臣统领宰执。不信佛法不敬师长。则令国界善神不欢龙王不喜。五谷不熟风雨不时。如此不敬佛法之人。则不信造福不修道业。贪生受乐不觉不知者。则被诸恶鬼神恼乱其心。是人则当贪欲炽盛积聚财宝不知厌足。是故应知如是人等。当自思察火急悔责。发菩提心广造修福。当救其身。
又有世间凡夫之人。不敬三宝不信佛法者。亦被鬼神惑乱入其人心。当作斗竞恼害贤良。如此魔人被鬼入心。能出异端邪执是非。说策密谋破坏良善。国王大臣诸军头领。迷惑心乱勿令所觉。盛行颠倒逆乱之心。所以者何是故世人应知。切须觉察当发信心。造诸福祐。是故善男子若欲回心敬崇修福者。法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佛宝二者法宝三者僧宝。云何依此三宝如何修持有福无福。若供养僧其福百倍。若供...(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大忿怒明王。如是闻已依敕奉行。于大众前现大忿怒相。降伏彼众拥护一切众生复与无数百千忿怒眷属。普使四方上下诸处大吼作声。彼诸众生摄心修善。归依三宝不得违敕。如是闻者若违圣敕。头破百分如阿梨树枝。
尔时妙吉祥童子承佛菩萨威力。略说真言行义法句仪轨。若菩萨摩诃萨。具足一法得成就真言行。云何一法。若能观见一法法无碍相。而得真言成就。
若菩萨摩诃萨安住二法。复得成就真言行。云何二法。不离菩提心。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如是二法成就真言。若菩萨摩诃萨安住三法。于真言本行而得成就。云何三法。于一切众生心不舍离。于菩萨戒行精进护持。于真言本行坚持不忘。如是三法成就真言。
若菩萨摩诃萨。令初发心菩萨安住四法。于真言行而得成就。云何四法。所谓不舍本真言。不断他真言。于一切众生慈心不断。于无量大悲广行饶益。如是四法。令初心菩萨成就真言。
菩萨摩诃萨安住五法。得菩萨藏真言行圆满...(第1051-01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若菩萨摩诃萨安住八法。于真言行义皆得成就。云何八法。所谓行人见未曾见微妙色果菩萨神通变化之事。不生疑惑心不颠倒。受持真言崇重本师。又复受持佛菩萨本行仪法。或有处非处胜田之地。观己财物如梦所见皆能给施。永断嫉妒烦恼之根。常勤精进供养诸佛菩萨。具足善根被大甲胄破诸魔军。令得大富菩提道场。成就自身福德智慧亲善知识。
尔时妙吉祥童子。略说八种行法。于真言本行皆得成就。若有信敬三宝不舍菩提心。设复犯戒。诵持我真言教品未曾有菩萨无边行法发意。皆得成就无复疑惑。
尔时佛菩萨缘觉声闻等。一切大众说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汝种种宣说真言法教修行仪轨。为一切众生安心趣入。了悟最上秘密之门。若有人受持读诵忆念此品法句。或种种华香而用供养。彼人若在军阵及诸险难。我当尔时乘象马等。现彼人前而为降伏。冤阵不久自然退散。若有比丘比丘尼近士男近士女。于自舍宅书写供养获大福报。长命无病增益吉祥...(第1051-01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传梵大师法护奉诏译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一(大幻化普通仪轨三十一分中略出二无我法)
金刚部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一切如来身语心金刚喻施婆倪数秘密中秘密出生妙三摩地。时彼世尊从是三摩地起。赞言善哉善哉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奇哉金刚萨埵大萨埵三昧耶萨埵。悉从大悲空智金刚大菩提心之所开示。
尔时金刚藏菩萨。闻是语已即白佛言。世尊云何金刚萨埵。云何大萨埵。云何三昧耶萨埵。唯愿世尊为我解说。佛告金刚藏菩萨。金刚者谓不可破坏。萨埵者谓三有一性。胜慧相应是名金刚萨埵。谓于大智胜味充满。是名大萨埵。谓常行三昧。是名三昧耶萨埵。时金刚藏菩萨重白佛言。世尊空智金刚者。于如是名云何摄受。云何名空智。何等名金刚。佛告金刚藏菩萨。空智者谓即大悲空智。金刚者体即胜慧。以胜慧方便...(第1055部~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
...华鬘珠宝极胜庄严。勇猛决定引离茶步。入阿阇梨大曼拏罗。两称吽字作勇猛势。复诵呬呬字辟除怖毕。与二臂空智金刚相应。然后为说真实平等清净智相。不坏他教息除轮转。于无所观无能观者。无取无不取离二相故。
又瑜伽者诸有饮食无复净秽。不生痴厌无有三毒。两舌嫉妒慢过慢等。若冤若亲心无所动。何意于中得生我相。自性清净本然故尔。彼金刚拏吉尼等与是妙乐。身诸色相悉无所动。金刚藏白佛言。世尊云何五大种。佛言是菩提心之所容受。触坚硬法即是地大。彼湿润性即是水大。彼温热性即是火大。彼动转性即是风大。说妙乐性即是空大。此五大种能为系缚。若于妙乐发俱生喜说是自性。一切所作是即持戒。以大悲方便之所相应。设不护魔粉布轮坛。犹于色相心心平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三
金刚藏菩萨现证仪轨王品第十一
佛告金刚藏言。颦眉顾视名忿怒眼。二目向左顾视名信爱眼。向右顾视或二目仰视并钩召眼。二目平...(第1055部~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
...具大寂静。于此金刚瑜伽出生成就印法不应分别。又应如我以大威力。于生死泥拔济沉溺作大归救。尔时弟子执金刚杵。以尽世甘美广大饮食。烧香涂香幢幡宝铎。及妙华鬘是等供养。于种种胜喜妙乐刹那远离。乃至菩提最后边际。持金刚杵利诸含识。又为弟子说大悲智安住一切。是身非身无有二相。观动植等皆幻化相。轮坛方便毕竟无疑。诸同学者如己眷属。时金刚藏白佛言。世尊云何名诸佛身最上轮坛。如其次第为我除疑。佛言是曼拏罗者。坚固菩提心作大施会。如虚空轮清净境界。应知是名金刚瑜伽莲华部义。
时金刚藏复白佛言。世尊持何等戒住何三昧。佛言一者不应杀害众生。当共一心如护己有。二者无不与故取他人玩好。三者无欲邪行知本性空故。四者无虚妄语世出世间发最上愿。时诸瑜伽者于佛世尊作如是言。
云何名根境 云何十二处
何等名蕴界 复何为自性
佛言根有六 谓眼耳鼻根
与身舌意等 内外根痴俱 ...(第1055部~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
...吉尼等。我此真实极为秘密。供养礼敬一切佛已。于金刚本性我今开示。时诸明妃得大欢喜。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听佛所说。佛言如得饮食于美不美勿生厌离。澡浴尘秽无起净想。设复不修禅定不诵咒句。不舍睡眠不护根门。于五净食平等服行。一切眷属心无爱着无怨亲想。木石塑像不行礼事。于世间法悉能远离。又于刹帝利婆罗门吠舍戍陀罗等不乐亲近。秽行旃陀罗皮作厕人等亦不远离。或以摩粘及藿香叶。毒辣药等酸碱苦淡。及香美味残触饮食。以菩提心不二智故。世间少分无不食者。又得自然生酤苏摩华置莲华器中。入尸利沙及星伽拏药而为甘露。以寒林灰涂身着杂色弊衣。毕利多华结鬘严饰。复次金刚藏言。六根清净故即一切境界广大清净。世尊岂不说此诸根清净。是大勇健身所甲胄。金刚藏白佛言。世尊诸声闻人所不能知是大三昧耶。佛语决定如刹那顷离诸烦恼。如来于四种教理不作是说。云何名方便说。佛言金刚藏汝一心听。我今为大心者。以方便说大三昧耶。如说摩黏即果实义。如...(第1055部~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
...阿伊耽呬[口*爾]萨啰(引)嚩阿尾钵抳阿伊未隶野[口*爾]翁努噜末吒伊[寧*頁]抳未多馨末惹阿伊哩。
金刚舞者于呬噜迦相勿应忘念。心生爱乐相续观想。又金刚明妃及瑜儗尼等如诸佛母。是金刚歌舞而常真实。护持自身及余眷属。此诸世间所持诵处能生信爱。是故于此极生尊重。如月爱相勿复疑惑。时金刚藏白佛言。世尊是俱生喜自性。何所弃舍而能出生一切相应。譬若虚空无有穷尽。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金刚藏言云何菩提心出生方便。佛言谓此轮坛以自威力加持次第。名菩提心出生方便。世非世俗有二种相。如俱那花处白月影。世间妙乐亦复如是。谓佛菩萨如是任持。信解轮回无复涅槃。所说色声等是轮回。受等是轮回。根等是轮回。嗔等是轮回。即以是法而名涅槃。谓无痴是涅槃。无迷乱是涅槃。清净是涅槃。若非世俗菩提心。以具相童子是上种族。性行调柔殊妙庄严。以悉罗诃香和合龙脑。及妙饮食随分供养。于自他身成就义利。又金刚莲华而作相应。出生次第不应远离。以莲华器或白螺贝而作甘露。如是正理有大力能即无我明妃。以大印曼拏罗住脐轮中。从阿字音自性及彼提字。说是胜慧出生相应次第。非长短方圆。而俱生喜如是出生。受用妙乐及与大印而得成就。彼色声香味触法界自性。智慧方便及大妙乐即彼轮坛。五智自性谓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第1055部~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
... 论曰。是中初发信根功德广大无量。于总聚中少略而说。又诸有情异生生身等。于如是法难生信解。若深心清净植福资粮。是信因力得住十佛刹微尘数众生劫。受诸妙乐胜善福报。于如是法当生信解。如十法经所说偈云。信为最胜乘。运载成正觉。是故信等事。智者应亲近。若人无信根。不生诸白法。譬如焦谷种。亦不生芽茎。又大善诱经云。尔时如来敕阿难言。于信法中如其了知。应当奉行。
论曰。行是信者于刹那顷得信根坚固。即菩提心坚固而能摄受一切福报。如师子王所问经云。尔时星贺那太子白佛言。世尊。云何令诸众生在所生处常得爱乐摄受诸法。佛言。欲解脱诸众生者。常生谦敬发菩提心。是则名为常得爱乐摄受诸法。又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犹如大地。一切世间所依持故。乃至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守护诸菩萨故如毗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如摩尼珠。成就一切诸义利故。菩提心者犹如贤瓶。圆满一切善希求故。如独钴杵。毕竟能摧烦恼冤故。犹如正法。能断深心诸作意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犹如兵仗。防御一切极苦难故。犹如钩竿。于轮回海拔众生故。如大风轮。能疾飘偃一切障碍云雾草故。菩提心者犹如丛林。积集菩萨诸行愿故。如佛塔庙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尊重故。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殊胜功德。
论曰。云何复知诸异生等发菩提心。是...(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言。欲解脱诸众生者。常生谦敬发菩提心。是则名为常得爱乐摄受诸法。又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犹如大地。一切世间所依持故。乃至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守护诸菩萨故如毗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如摩尼珠。成就一切诸义利故。菩提心者犹如贤瓶。圆满一切善希求故。如独钴杵。毕竟能摧烦恼冤故。犹如正法。能断深心诸作意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犹如兵仗。防御一切极苦难故。犹如钩竿。于轮回海拔众生故。如大风轮。能疾飘偃一切障碍云雾草故。菩提心者犹如丛林。积集菩萨诸行愿故。如佛塔庙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尊重故。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殊胜功德。
论曰。云何复知诸异生等发菩提心。是中引圣言量非一经所明。如维摩诘所说经云。虽起身见如须弥山。犹能发起大菩提心生佛法矣。又宝箧经说此异生菩萨义云。佛告文殊师利。譬如迦陵频伽鸟鶵未出卵时。已能作于美妙音声文殊师利。是菩萨亦复如是。虽未断我见不出三界处无明[穀-禾+卵]。已能作于诸佛妙音。所谓空无相无愿解脱等音。又随说诸法经云。尔时胜慧菩萨于地龛中入涅盘时。于大城邑而获受生。彼于空性信解作对治故。又入定不定印经云。佛告文殊师利。云何名羊车行菩萨。譬如有人欲过五佛刹微尘数世界。是人乘彼羊车随路而去。过久远世行百...(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界处无明[穀-禾+卵]。已能作于诸佛妙音。所谓空无相无愿解脱等音。又随说诸法经云。尔时胜慧菩萨于地龛中入涅盘时。于大城邑而获受生。彼于空性信解作对治故。又入定不定印经云。佛告文殊师利。云何名羊车行菩萨。譬如有人欲过五佛刹微尘数世界。是人乘彼羊车随路而去。过久远世行百踰缮那遇大风轮。以是缘故却退八万踰缮那。后是人于彼世界乘是羊车。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能越一世界不。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佛言。若大乘者发菩提心已。不应受持读诵声闻乘教。或与诸声闻共住修习于声闻乘。或自深心为他所教于如是乘。乃至悟解得彼智慧以是缘故于无上道即便退失。是菩萨于菩提心所得慧根慧眼彼悉破坏。文殊师利。我说是名羊车行菩萨。
论曰。若菩萨爱乐大乘信解空性。于信解行而获圆满。此圣言量唯信解行菩萨见如是事。如宝云经说。以无数总持三摩地门神通游戏解脱智明无边法聚。平等超越一切愚夫行报。乃至后际不为利养。于俱胝劫世间所得受用资具。心无贪着亦不分别。如莲华敷具足庄严。又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安住大乘照了胜义。福智资粮希无减失。于其出离先所修习百千相应行门皆悉具足。...(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我说是名羊车行菩萨。
论曰。若菩萨爱乐大乘信解空性。于信解行而获圆满。此圣言量唯信解行菩萨见如是事。如宝云经说。以无数总持三摩地门神通游戏解脱智明无边法聚。平等超越一切愚夫行报。乃至后际不为利养。于俱胝劫世间所得受用资具。心无贪着亦不分别。如莲华敷具足庄严。又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安住大乘照了胜义。福智资粮希无减失。于其出离先所修习百千相应行门皆悉具足。
论曰。云何了义。谓初发菩提心者说住此地。不了义者少分标相得无疑惑。此圣言量信解行法所生言义。如中广略了信解行。复次如来秘密经云。尔时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彼菩提心当云何发。佛言。大王。谓深心不退。王言。世尊。云何深心不退。佛言。大王。谓能发起大悲。王言。世尊。云何能发大钴。佛言。大王。谓于诸众生不起厌舍之心。王言。世尊。云何于诸众生得无厌舍。佛言。大王。谓若不着己乐得无厌舍。
论曰。是中菩提心者。谓劝发大悲。欢喜敬爱义故。若不依如来教中相应。是人无有出离。此菩提心见可呵厌。如是不名发菩提心者。如十法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体性发菩提心时。得值如来及声闻众教化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最初喜乐发菩提心相。若闻说菩提及菩提心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二喜乐发菩提心相。若彼众生无归无救见是二种住大悲心。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三喜乐发菩提心相。若见如来众相圆满即生敬...(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量信解行法所生言义。如中广略了信解行。复次如来秘密经云。尔时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彼菩提心当云何发。佛言。大王。谓深心不退。王言。世尊。云何深心不退。佛言。大王。谓能发起大悲。王言。世尊。云何能发大钴。佛言。大王。谓于诸众生不起厌舍之心。王言。世尊。云何于诸众生得无厌舍。佛言。大王。谓若不着己乐得无厌舍。
论曰。是中菩提心者。谓劝发大悲。欢喜敬爱义故。若不依如来教中相应。是人无有出离。此菩提心见可呵厌。如是不名发菩提心者。如十法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体性发菩提心时。得值如来及声闻众教化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最初喜乐发菩提心相。若闻说菩提及菩提心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二喜乐发菩提心相。若彼众生无归无救见是二种住大悲心。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三喜乐发菩提心相。若见如来众相圆满即生敬爱。乃至是名第四发菩提心相。
论曰。菩提心者。此有二种。一者愿菩提心。二者住菩提心。如华严经云。善男子。复有众生于众生界愿证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众生住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曰。一者愿证作佛。一者愿住受生。又首楞严经说。因于某甲佛所发菩提心。云何复作少善根耶。如贤劫经云。昔星宿王如来于施音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牧牛人以耽步罗叶施彼佛故。无量名称如来于电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织氎师以上妙衣施彼佛故。焰光如来于...(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见可呵厌。如是不名发菩提心者。如十法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体性发菩提心时。得值如来及声闻众教化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最初喜乐发菩提心相。若闻说菩提及菩提心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二喜乐发菩提心相。若彼众生无归无救见是二种住大悲心。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三喜乐发菩提心相。若见如来众相圆满即生敬爱。乃至是名第四发菩提心相。
论曰。菩提心者。此有二种。一者愿菩提心。二者住菩提心。如华严经云。善男子。复有众生于众生界愿证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众生住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曰。一者愿证作佛。一者愿住受生。又首楞严经说。因于某甲佛所发菩提心。云何复作少善根耶。如贤劫经云。昔星宿王如来于施音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牧牛人以耽步罗叶施彼佛故。无量名称如来于电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织氎师以上妙衣施彼佛故。焰光如来于无量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住城邑中以草灯炬施彼佛故。难胜如来于坚固步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采樵者以少齿木施彼佛故。功德幢如来于妙吉祥称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攻医师以一庵摩罗果施彼佛故。
论曰。此初发菩提心非满足行。此阿厌事犹能解脱轮转得无量乐如慈氏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有宝名曰金刚。能断一切贫穷苦故。善男子。此一切智心亦复如是。能断一切轮回苦故。
论曰。唯此发菩提心者得近彼果。应如是知。又善谏经云。...(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界愿证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众生住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曰。一者愿证作佛。一者愿住受生。又首楞严经说。因于某甲佛所发菩提心。云何复作少善根耶。如贤劫经云。昔星宿王如来于施音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牧牛人以耽步罗叶施彼佛故。无量名称如来于电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织氎师以上妙衣施彼佛故。焰光如来于无量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住城邑中以草灯炬施彼佛故。难胜如来于坚固步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采樵者以少齿木施彼佛故。功德幢如来于妙吉祥称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攻医师以一庵摩罗果施彼佛故。
论曰。此初发菩提心非满足行。此阿厌事犹能解脱轮转得无量乐如慈氏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有宝名曰金刚。能断一切贫穷苦故。善男子。此一切智心亦复如是。能断一切轮回苦故。
论曰。唯此发菩提心者得近彼果。应如是知。又善谏经云。佛言。大王。汝若谓多种作中能多种作者未。若我一切行中行一切行。一切处中利一切处。谓学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学般若波罗蜜多。大王。是故汝于三藐三菩提亦复如是。乐欲发生净信意愿利他。行住坐卧。若梦觉时。若饮食时。而常具足随念作意。观察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异生身等积集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善根。称量已和合已。应随喜者而自现前随喜。乃至遍虚空界遍涅槃界亦自随喜。又复随喜一切诸佛...(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净信意愿利他。行住坐卧。若梦觉时。若饮食时。而常具足随念作意。观察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异生身等积集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善根。称量已和合已。应随喜者而自现前随喜。乃至遍虚空界遍涅槃界亦自随喜。又复随喜一切诸佛菩萨缘觉及声闻众供养事业。平等回向一切众生。乃至令诸众生得一切智智。普皆圆满诸佛善法。日日三时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汝以如是正行得名王者。不捐宝位求菩提行亦获圆满。说是报者。大王。汝于彼时由发菩提心故。善根业报经无量数常生天上。于诸天中作天帝释。或生人间为人中王。大王。唯一发菩提心善根力故。余无别业。应知圆满或未圆满。以要言之。佛言。大王。唯一发菩提心者救度一切众生故。解脱一切众生故。安隐一切众生故。究竟令诸众生至涅槃故。得生无量无数诸善根故。大王。复何说是多种作中能多种作耶。
论曰。此菩提心行相者。经说。过现缘起。如是愿菩提心说入何地菩萨得戒。有云。九地。虚空藏经云。名闻利养是诸罪本。十地经云。说初地中于彼利养无有少分亲近希求若诸众生来至我所。一切所须倍多给与。
论曰。如其所言则极喜地菩萨得善住不动相应。复说生如来家。决定趣向成等正觉。又虚空藏经说。声闻乘而不能得如是。唯除乐大乘者。如最上授所问经云。是悭嫉法正说名缚。具表此学说极喜地。远离我想我执不起。云何复执一切所须。如说施头目等。
论曰。如是等...(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唯除乐大乘者。如最上授所问经云。是悭嫉法正说名缚。具表此学说极喜地。远离我想我执不起。云何复执一切所须。如说施头目等。
论曰。如是等经。入地已去正表此学。若遍论菩萨彼相应修习中。或复遮止不应顿作。菩萨未能学故。应知此二种遍诸学处。又一种学于成就作用不能学故。虽不修习亦无过失。无尽意经云。行广大布施时。舍净尸罗不为懈怠。以先未说亦不集行。如力亲近故。又十地经说。设犯欲邪行戒惑染轻微。由乐菩提心故。舍利子。说菩萨别解脱戒成就四法。谓是菩萨于修习中得真实语。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志乐精进勤求善法。习诸议论坚持禁戒。于菩萨学具足修习。由亲近于他如是戒学。或时违越轻毁师尊。极惭愧故起大怖惧。彼复受用尊重爱乐。圆成如是平等戒法。是菩萨于诸佛如来现前戒学发生乐欲正行应别授学。彼或无有善知识者。向十方现在佛菩萨前。专念作观随力称量。已坚持是戒。勿复欺诳十方一切佛菩萨众及彼世间诸天人等。正法念处经说。先少思惟已后竞不施堕饿鬼趣。语已不施堕地狱趣。况复无上菩提具足许施。无余世间诸众...(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用尊重爱乐。圆成如是平等戒法。是菩萨于诸佛如来现前戒学发生乐欲正行应别授学。彼或无有善知识者。向十方现在佛菩萨前。专念作观随力称量。已坚持是戒。勿复欺诳十方一切佛菩萨众及彼世间诸天人等。正法念处经说。先少思惟已后竞不施堕饿鬼趣。语已不施堕地狱趣。况复无上菩提具足许施。无余世间诸众生故。如法集经云。善男子。菩萨应当尊重实谛。何以故。善男子。以集实谛名为法集。善男子。云何名实谛。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弃舍身命不舍是心。不舍诸众生故。是名菩萨实谛。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复于后时弃舍是心。及舍诸众生者。是菩萨为大妄语。实可呵厌。又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云。佛言。海意。譬如世间若王王臣欲饷一切城邑人民。集已弃舍。若饮若食不为办设。于诸人民则为虚诳。而于饮食少不可得。高声呵责忿恚而出。佛言。海意。是菩萨亦复如是。于诸众生未度者令度。不应但修捷语利辩。乃至而不勤修多闻积集诸善菩提分法。彼菩萨者则为虚诳诸天世人。如先佛说。是圣所呵厌。于智大智无上胜智俱极难得。是故当...(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
论曰。乃至临命终时。能须臾说集诸善品。亦应修作。如药师琉璃光经说。若见大心众生如闻菩萨难行苦行及妙胜智。乃至入解发大勇猛。荷负重担捄护众生。尽诸苦本礼拜供养。说罪及随喜福。劝请诸佛住世说法。乃至回向菩提。为善知识劝请说法。或乐自说。当知是名为示道者。如文殊师利庄严佛刹功德经云。世尊。是妙吉祥往昔生时。本行因缘发菩提心。亦如是发如彼所说。乃至最初远离轮回边际。利益众生行如是行。我于尊所发菩提心。现前劝请令诸世间脱贫穷报忿心恨心悭贪嫉妒。我得菩提时。悉不现起。乃至常修梵行脱诸罪欲。于佛随学清净尸罗。爱乐尊重于大菩提。不疾取证我处后际。于诸众生一相无异。时十方界未闻我名无量不思议刹土悉皆严净。由身语意业清净故。于诸所作悉亦清净。又一切时坚持净戒。尽生死际无诸过恶。又阿閦如来本愿授决经云。彼阿閦如来往昔为菩萨时。作如是说。若我生生世世不出家者。是则虚诳一切诸佛如来。舍利子。如是菩萨于阿閦如...(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钩所制。缘他法行共乐修习。如其随转亲近下劣之所修作趣下劣行。所谓惛迷。所向无知犹如哑羊。乃至是名第十一魔事。
论曰。不学如是勇猛精进菩萨。于一切时处修习如不习等。彼宝云经说。谓诸菩萨于诸威仪进止发精进行。若身若心尝无懈倦。是名菩萨毕竟精进。云何于此精进得生懈倦。或非时分修极重事。遽生怯弱尚未成熟信解难行苦行。便谓施自身肉何得非时持此受用施诸众生。由是菩萨于诸众生而生懈倦。即时损弃积集大果菩提心种子。又虚空藏经云。非时固求是为魔事。谓非时于身忽起如是舍心。如先不修习亦勿少施。住是念者以痴自害。违纯熟菩提心等。是故舍自身肉等事。应善守护如善现药树受用根种于非时施。应善守护此正觉药树亦复如是。
论曰。于魔事平等是难。如宝云经说。佛告善男子。云何离诸魔事得不坏善。谓此菩萨一切时处。应先远离诸恶知识亦不对类。诣彼方所论世俗语亲近利养供养恭敬。如是多种一切时处悉皆远离。又若微细烦恼能障菩提道者。一切时处亦皆远离。善知如是所对治故。彼经复说恶知识相。谓毁正戒者。此恶知识。应当远离。如是毁正见正行正...(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语亲近利养供养恭敬。如是多种一切时处悉皆远离。又若微细烦恼能障菩提道者。一切时处亦皆远离。善知如是所对治故。彼经复说恶知识相。谓毁正戒者。此恶知识。应当远离。如是毁正见正行正命之者。悉皆远离。乐愦闹者。多懈怠者。着生死者。背菩提门者。乐居家眷属者。应当远离如是诸恶知识。善男子。虽乐远离此恶知识。然不于彼发起恶心及损害意。应如是住心。又世尊言。处众生界破遣合集。是故我应远离此故。
论曰。失菩提心是难。故宝积经云。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失菩提心。何等为四。一者谓于阿阇梨及余师长。而不尊重返生欺诳。二者无疑悔处令他疑悔。三者住大乘者而不称赞段生骂辱。四者与人从事心行谄诈而无正直。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诸所生处得不舍离菩提之心。乃至坐菩提场相续现前。何等为四。一者设遇丧命因缘。不以忘语亲近戏笑。二者与人从事心行正直离诸谄诈。三者于诸菩萨起议论想。随所四方称赞其名。四者化度众生志不求余。一切具足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迦叶。是名四种。...(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事心行谄诈而无正直。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诸所生处得不舍离菩提之心。乃至坐菩提场相续现前。何等为四。一者设遇丧命因缘。不以忘语亲近戏笑。二者与人从事心行正直离诸谄诈。三者于诸菩萨起议论想。随所四方称赞其名。四者化度众生志不求余。一切具足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迦叶。是名四种。师子王所问经偈云。若人行法施。亦不为凌灭。是入速疾得。诸佛集会中。如星贺太子。生生念法施。又生生世世。乃至梦寐中。不舍菩提心。况复今觉时。彼经又云。若于是行处。或聚落城邑亦不舍是心。教化令他悟。文殊庄严佛刹功德经云。菩萨成就四法不失本愿。乃至得离憍慢悭贪嫉妒。或见他人安隐富乐代之悦豫。
论曰。如是于菩提心开发无妄失故。如宝积经说。一切威仪进止。皆菩提心事业。是心由过去菩提心故。又月灯三昧经偈云。若人多疑惑。应受我教敕。由得此深心彼疑当出离。
论曰。不澄厚是难。远离此者。见宝云经说。菩萨发如是心。以我精进怯弱下劣及懈怠故。修习菩提自谓难得。如是于无量多百千劫之所积集。如救头然方证菩提。我今弃舍如是重担。云何菩萨发如是谓言。所有三世如来正等正觉。精进修行方现等觉。乃至如是非不长时现成正觉。我今亦应于多劫中护持攀缘。为诸众生积集精进。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致(二合)尾微葛颙(上同)布(引)啰野歌(引)噜尼葛布(引)啰啰演睹摩摩(引)舍(引)萨哩嚩(二合)钵探左阿输(引)葛誐底萨嚩(二合引)贺(引)
说前仪轨。一切病苦。一切怖畏。一切恼害。悉皆殄灭。诸希求事亦悉成就。
论曰。若刹帝利若菩萨等。云何罪咎及胜方便。或持戒者。云何说罪。云何过失。谓于持戒者无过失者。多起打扑名执自见。由是展转生怖灭诸罪咎。若于此大性罪拔去苦本毕竟不造。于菩提心戒是所堪任。如实观察相续思惟。故方便善巧经说是根本罪云。善男子。菩萨于别解脱戒学式叉摩那百千劫中唯食根果。解脱一切众生忍受恶言。若于声闻辟支佛行相应作意。是名菩萨根本重罪。善男子。得是根本罪者。譬如声闻于有余依涅盘而不堪任。善男子。此所说罪于声闻缘觉作意无有出离亦复如是。于佛地涅盘而不堪任。
论曰。此诸重罪由执我故。持为妙乐是义云何。摄论释云。破坏三宝物。或如芥子量。谤正法二罪。是...(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发精进起我慢故。轻贱于他如彼愚夫。安禅定者。由于净虑三摩钵底发生爱乐。彼便如是我得三摩地行。余诸比丘心行散乱。由何得佛。广如彼说又随转诸法经云。教招菩萨除业障罪。远得菩提。教招威仪。远得菩提。教招威仪道行。远得菩提。然彼菩萨于菩萨所生下劣想。己身发高大想。谓我少除业障故。此菩萨于彼菩萨或说教令应住佛想。菩萨于菩萨所勿起毁訾之心。彼不舍菩提故。佛言。天子。菩萨如是不断少分善根。如菩萨不二行中。设不发菩提心者。下至聪利菩萨。尚不起於陵蔑。何况发菩提心者。如首楞严三昧经云。佛语坚意菩萨言。云何未发菩提心者而与授记。若人得生五趣轮回或天人傍生地狱琰魔罗界。是人诸根猛利广大信解。如来于彼了知是人乃至若干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如是百千阿僧祇劫得菩提果。以要言之。佛言。坚意。说此菩萨名未发菩提心者而与授记。尔时尊者大迦叶波前白佛言。世尊。从是已后当于一切众生起世尊想。所以者何。我等无有如是智慧。何等众生此有成熟菩提根者。何等是无。世尊。我等不知如是行相。若于众生起下劣想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大迦叶波。快说此语。以是义故。自在正观。我于所说如是法中。不妄称量出家在家男子女人。若妄称量则自伤也。唯有如来应量众生等者。大迦叶波若诸声闻及菩萨。说当于一切众生起世尊想。
论曰。菩萨于诸补...(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置钩饵。令鱼吞食。鱼吞食已。所以者何。然知此鱼尚在池中不久当出。复如是知为彼坚钩竿绳所中系岸树上。时捕鱼师既到其所。即验竿绳知得鱼已。便拽钩绳敷置岸上。如其所欲而受用之。佛告阿难。我今亦复如是。令诸众生于佛世尊心生净信植诸善本。乃至以一信心。彼诸众生虽余恶业之所覆障。刹那堕落。若佛世尊于彼众生。以菩提智执摄事绳。于轮回海拔诸众生置涅盘岸。
论曰。是故皆作佛想礼敬。应知此尚意中作礼。若初发菩提心者以身礼敬。如善财童子于宝云大菩萨所初发道意以身敬礼。一切斯为了义。如深心教诫经云。为诸菩萨于所度生恭敬作礼。而或所说何一处所礼不礼故而无相违。于是礼敬展转系属。不如是礼者而无福报。由何一礼得睹诸佛。无有是处。
论曰。谓此是菩萨学处此非菩萨学处。俱谤正法说为是难。故集诸法方广经中说言。佛告文殊师利。云何于如来所说少分法中。或起净想及不净想。俱谤正法。谤正法者。即是毁谤轻慢诸佛法僧。...(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座。谓言我行道法不应亲近执事。于他久修梵行大德耆旧不起承迎。是为魔事。八者貌不温恭复多颦蹙。言极粗犷心伺过恶。是为魔事。九者由增上慢喜调戏故。不亲有德不生恭敬。亦不咨问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应作何者不作。又何所作于长夜中而得安乐利益。又何所作于长夜中而不能得安乐利益。痴冥顽很为慢所持不明出要。是为魔事。十者由慢所覆。设过佛出亦复远离。坏夙善根竟无新起。说不应说多起斗诤。谓此法行返为是处堕大邪恶。于菩提心根力圣财斯不可得。百千劫中常不值佛。况复闻法。是为十种魔事。佛言。佛子。菩萨舍此十种魔事得十种智业。
论曰。此中智业者。说善住化度一切众生等。护国经云。彼人堕蔑戾车罪恶边地贫贱中生。聋盲闇钝而无威德。亲近愚蒙执着我慢。又如法集经说。谓诸菩萨欲取佛土者。即众生土是为佛土。由是得诸佛法。不坏正行。谓诸善行恶行无不依止众生而转。故恶行者依罪恶起。彼善行者依人天等。宝光明陀罗尼经云。佛言。...(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非出离。了知此已得大悲三摩地。于一切法非有烦恼非无烦恼。得三轮无想。所以者何。了诸法性无有二相。是诸烦恼无积聚性。无贪性无嗔性无痴性。若能如是悟菩提者。了烦恼性即菩提性。是为法念处。又宝髻经云。善男子。菩萨以法观法念处。若法起即生。法谢即灭。谓于法尔我人众生寿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生老死等。若集即集行。若不集即不集行。若善不善及不动行。未有少法无其因缘而得生起。乃至于是法处深所伺察。不舍一切智菩提心故。如大戏乐经云。此有为行唯心造作。犹若坯瓶无常散坏。行如空城为雨沮坏。泥涂不坚渐当磨灭。亦如河岸积沙所成自性怯弱为水流荡。行如风灯生灭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无有实。复如空拳诳示愚騃。乃至或草葛等搓捻为绳。依瓶辘轳而能汲引。未尝独一有彼作用。一切有支互相依止聚集而转。是前后际亦不可得。如人钻火二手与木勤劬不息火乃得生。众缘若离火势随灭。于如是行印所印已。若自若他即能超越断常等行。...(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钵捺钵哩戍[亭*夜](切身引二十四)尾誐蹉底萨哩嚩(二合)摩(引)啰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五)
彼说法师。以此真言作持诵已。处于法座。普观众会广运慈心。当于己身起医王想如法药想。于听法者起病人想。于诸如来起正士想。于正法眼起久住想。由此真言现前施作于正理法如应为说。是时周匝百由旬内。诸魔天众悉不能来作诸魔事。设诸魔王至法会所。亦复不能作诸障难。
论曰。如是平等法施。则能增长大菩提心。如宝箧经云。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论曰。若诸菩萨为欲广大显示修学佛之境界。最初安住正念正知。如是则能成就正断及不放逸谓由发起精进乐欲。而于未生恶不善法防护不起。于其已生恶不善法。则能永断使令清净。未生善法令其发起。已生善法更复增长。于不放逸而常安住。诸善法中此为根本。如月灯经偈云。
如我所说诸善法 谓戒闻舍及忍辱
以不放逸为根本 是名善逝最胜财
云何名放逸。...(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皆不取着不生染爱常求出离。又于自心善调伏已。亦能随应摄护他心。善能息彼烦恼染爱。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则能随顺诸精进事。亦复积集净信功德。由修净信及不放逸精进法故。则能修作正念正知。以正念正知故。则于一切菩提分法而不坏失。若具净信不放逸精进正念正知者。则能勤修深固之法。菩萨若于深固法中善了知者。则能于有于无如实觉了。乃至于世俗谛中说眼等为有。彼经偈云。
常不放逸甘露法 利众生发菩提心
深固寂静心亦然 诸乐根本无所取
论曰。若能积集诸相应行。则于自他增长胜福。而说颂曰。
学自他平等 坚固菩提心
对自成于他 展转无有实
亦犹立彼岸 由此而对待
彼既本来无 我性何所有
若苦不防护 则为苦所著
如是行法者 云何而不护
起邪妄分别 执我以为常
若我本如然 何现有生灭
彼若别有生 为谁修福业
营求于财利 及受诸快乐
现见身衰老 不久而殒灭
复生为婴儿 童子及年少
于刹那时分 速...(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 不希于果报
若十方福聚 彼我定获得
不生嫉妒心 他乐同己想
又复若自他 同修于忏悔
劝请佛世尊 及随喜福业
作如是回向 平等无差别
随其福所施 无尽众生界
菩萨行是行 则多所饶益
增长大悲心 获最上安隐
得彼金刚手 及诸佛世尊
常作于护持 群魔咸惊悸
是法王之子 诸天咸赞扬
住菩提心车 善游履胜道
众生善修习 息除自他苦
故我无所著 一切皆当舍
若人为爱缚 则苦无穷极
烦恼由之生 损坏徒后悔
若火烧众生 炽然皆普遍
下至爪分量 于己亦无乐
谓一切我爱 第一之苦本
烧然使无余 为利诸含识
乐妻子眷属 毕竟皆弃捐
思惟因缘生 于身亦无爱
诸有具智人 于彼二皆舍 ...(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 第1294部~广释菩提心论四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294部
广释菩提心论四卷
莲华戒菩萨造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译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
归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诸法行
建立最初胜事业 我今广释菩提心
此中云何。若欲速证一切智者。总略标心住于三处。出生悲心。从悲发生菩提心论四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294部
广释菩提心论四卷
莲华戒菩萨造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译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
归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诸法行
建立最初胜事业 我今广释菩提心
此中云何。若欲速证一切智者。总略标心住于三处。出生悲心。从悲发生大菩提心。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此悲所因为观众生故。如圣法集经云。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诸菩萨不应修学多种法门。但于一法而自勤行。即于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谓大悲。诸菩萨乘此大悲。即于一切佛法如掌中得。世尊譬如转轮圣王轮宝行处。即得一切力聚。而诸菩萨亦复如是。大悲行处。即能成就一切佛法力聚。世尊又如士夫命根坚固。即能令诸根而得转故。而诸菩萨亦复如是。大悲坚固。乃能令诸菩提行...(第1294部~广释菩提心论四卷)
...菩萨为菩提故。积集六波罗蜜多。或有痴人作如是言。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学。云何复学余波罗蜜多。或有闻已于方便等诸波罗蜜多起舍离意。慈氏于汝意云何。如迦尸王取自身肉而救于鸽。是王岂愚痴耶。慈氏白言不也世尊。佛言慈氏我修菩萨行时。广修六波罗蜜多相应善根。应无利益耶。慈氏白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慈氏。如汝于六十劫中积集。布施等诸波罗蜜多。乃至六十劫中积集。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彼中广说行。相应知。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二
复次此中如毗卢遮那成佛经说。所有一切智智。悲心为根本。从悲发生大菩提心。然后起诸方便。是故诸菩萨于一切时。常行此二种。所有施等方便现身现土。眷属色相广大果报。二种摄故悉得成就。如佛世尊不住涅槃。为令一切起于正慧。普能断除诸颠倒故。又复不住生死。为由生死起颠倒故。是故世尊成就无住涅槃。又复当知慧及方便自相所行。应当远离共相毁谤二边。离二边故中间所行即得无碍。所言共相毁谤边者。谓慧离共相边。方便离毁谤边。此中如是。如圣法集经言。若诸相好色身具足。即能令观者起胜意乐。若于...(第1294部~广释菩提心论四卷)
...知。慧及方便是诸菩萨所行相应胜道。不断世俗谛。显示胜义谛。若不断世俗即能以大悲而为先导。善为众生作利益事。远离颠倒。彼即名为善能建立出世间慧。由此乃为顺行方便。于诸方便所行时中。了如幻相亦不颠倒。以出世智。如如善修最胜方便。能于真实句义之中。发勇悍意出生胜慧。菩萨得是慧方便已。乃住相应所行胜道。
如无尽意经说。禅定无尽而能出生慧及方便。其所出生应知即是相应行者。所行胜道。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三。
妄分别刺等。何能拔除。复次此中云何能离疑惑种子。谓于相应定中。以慧眼观彼种子空。如先所说。于色等中若以其所得相而为得者。毕竟无得。如人迷绳谓蛇。智了无异。色中离疑其义亦然。以慧眼观诸境不实邪妄计执。如人处于暗室复还掩闭。总一暗冥都无所见。又如瓶等器中盛满诸物。以盖覆故亦无所见。此中意者。是暗室等虽无所见。然色等有性疑惑取着亦不能离。以不离故彼虽无见不断过失。如是等人诸取...(第1294部~广释菩提心论四卷)
...见不断过失。如是等人诸取着心毕竟云何而能除断。是故应以三摩地。手执极微妙快利慧刀。断彼思色等。邪妄分别种子。如是真实断故。譬如拔树连根悉除。地既无根不复生长。邪思种子既得断已。一切过失悉不复生。此中如是。断障等义是奢摩他毗钵舍那相应法门。即修行者所行之道。如世尊言。此相应门是无分别正智因性。故经颂云。
先安住戒次得定 得彼定已慧当修
清净圆明智慧成 智净先由戒具足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四
复次此中如宝云经说。菩萨云何得大乘法。谓若菩萨善学一切法。彼虽有学而于学时。及所学法悉不可得。虽于学中决定无所得。亦不于彼因缘法中而起断见。
如圣法集经说。云何是诸菩萨所行。谓若菩萨于身语意诸所行中。长时不舍一切众生。内心发起大悲增上。为欲利乐诸众生故。应作是念。若我现行及已行行。悉与一切众生。施作广大利益安乐。菩萨虽观诸蕴如幻。亦不于中而生厌舍。一切所行悉无障...(第1294部~广释菩提心论四卷)
...
华严经中有一天下。问妙吉祥菩萨言。云何实语不实语。一切烦恼云何调伏。妙吉祥答言。如人梦中见彼大蛇。是人虽见非毒所害。烦恼虽生而无实性。是性清净而自调伏。此为实语非不实语。
又海慧菩萨问不思议梵天言。法本无证及无所说。云何有佛及诸佛法。不思议梵天答言。若佛如来出兴于世。及彼演说诸佛法分。若有若无本自如是。本来无说亦无所证。无说故无闻。无证故无得。但为众生烦恼业生诸果报性引生诸佛大菩提心。住诸菩萨悲心境界。若诸众生烦恼等性能自调伏。所有诸行而不常行无求无愿。彼烦恼性悉清净者。诸佛亦复无证无说。
又善财童子言。当知诸法皆悉如幻。我于幻中而求解脱。如是等义华严经说。
当知诸法如幻如梦如阳焰如聚。沫如乾闼婆城。三界一切法从识心所生。心如幻故三界如幻。若有一物有实体者。此说幻喻理不相应。三摩地王经中作如是说。如上诸义诸经中说。
复次我今依经略释余义。如...(第1295部~集诸法宝最上义论二卷)
...牟尼师亲所宣说。若离现量性别取量非量者。彼于此中当云何得。世间所有先所作事皆无所依。如诸所作无作用性。若彼如是诸现前事。如其现前亦无所成。是中若有所行及非所行。即诸作用义皆相违。是故一切无实作事皆如虚空。常与无常俱不可执。当知诸法皆从缘生。虽生亦无少法可得。缘如幻故所生如幻。即彼如是出生诸法。以是义故。诸法无性亦非无性。此如是义。正等正觉如实宣说。当知一切法无著无碍。于大乘中此真实说。如是了知。即菩提心本来平等。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如实知故出生方便。宣说一切甚深法门。如其所应名言分别。是故各各宣说表示出生诸法。所谓彼彼法是四谛法。彼彼法是唯识法。虽有所说而常真实。彼彼诸法皆悉如幻。由如幻故不可寻不可伺。不可知无表示无摄藏。若离如是等即知法真实。以知真实故而菩提心速得解脱。若菩提心如是解脱即诸佛亦然。众生亦然。生死亦然。涅盘亦然。法界亦然。是故佛与众生二俱平等。生死涅盘亦复平等。若于此中如是如实了知是义。佛说此为诸佛菩提。乃于一切所行所作悉能成办。此所说义是第一义。离此无别有第一义。此第一义摄一切法。是不思议真实语行。离有离无。非智非愚。非少非多。无相无性。无所照达。智不可知。识不可识。不即自性不离自性。无取无舍离取舍相。从如实智之所出生。随所出生。随所言说。无取相无摄藏...(第1295部~集诸法宝最上义论二卷)
... 第1297部~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297部
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龙树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菩提心离相论
归命一切佛。我今略说菩提心义。至诚顶礼彼菩提心。如勇健军执胜器仗。其义亦然。而彼大菩提心。所有诸佛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皆因发是菩提心故。我发菩提心亦如是。所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297部
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龙树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菩提心离相论
归命一切佛。我今略说菩提心义。至诚顶礼彼菩提心。如勇健军执胜器仗。其义亦然。而彼大菩提心。所有诸佛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皆因发是菩提心故。我发菩提心亦如是。所成乃至坐菩提场成正觉果是心坚固。又此菩提心。是诸菩萨总持行门。如是观想如是发生。我今赞说菩提心者。为令一切众生息轮回苦。未得度者普令得度。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未安隐者令得安隐。未涅盘者令得涅槃。为欲圆满如是胜愿故。安立自相正体因故。入第一义真实观故。彼菩提心无生自相。是故今说。所言菩提心者。离一切性。问曰。此中云何离一切性。答谓蕴处界离诸取舍法无我平等。自心本来不生。自性空故。此中云何谓我...(第1297部~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297部
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龙树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菩提心离相论
归命一切佛。我今略说菩提心义。至诚顶礼彼菩提心。如勇健军执胜器仗。其义亦然。而彼大菩提心。所有诸佛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皆因发是菩提心故。我发菩提心亦如是。所成乃至坐菩提场成正觉果是心坚固。又此菩提心。是诸菩萨总持行门。如是观想如是发生。我今赞说菩提心者。为令一切众生息轮回苦。未得度者普令得度。未解脱者令得解脱。 |
|
|
|
|
|
|
|
未安隐者令得安隐。未涅盘者令得涅槃。为欲圆满如是胜愿故。安立自相正体因故。入第一义真实观故。彼菩提心无生自相。是故今说。所言菩提心者。离一切性。问曰。此中云何离一切性。答谓蕴处界离诸取舍法无我平等。自心本来不生。自性空故。此中云何谓我蕴等有所表了。而分别心现前无体。是故若常觉了菩提心者。即能安住诸法空相。又复常所觉了彼菩提心。以悲心观大悲为体。由如是故。于诸蕴中无我相可得。有诸外道。起非相应行。执相分别谓诸蕴有非无常法。而实非彼我相可得。诸法任持真实性中。不可执常亦非无常。于我蕴中名尚无实。况复有作及诸分别。若言有一法乃至...(第1297部~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生。我今赞说菩提心者。为令一切众生息轮回苦。未得度者普令得度。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未安隐者令得安隐。未涅盘者令得涅槃。为欲圆满如是胜愿故。安立自相正体因故。入第一义真实观故。彼菩提心无生自相。是故今说。所言菩提心者。离一切性。问曰。此中云何离一切性。答谓蕴处界离诸取舍法无我平等。自心本来不生。自性空故。此中云何谓我蕴等有所表了。而分别心现前无体。是故若常觉了菩提心者。即能安住诸法空相。又复常所觉了彼菩提心。以悲心观大悲为体。由如是故。于诸蕴中无我相可得。有诸外道。起非相应行。执相分别谓诸蕴有非无常法。而实非彼我相可得。诸法任持真实性中。不可执常亦非无常。于我蕴中名尚无实。况复有作及诸分别。若言有一法乃至有诸法。作此说者。世间心转随世间行。彼非相应为常行相。此义不然。是故当知诸法无性。若内若外不可分别。彼能执心而有何因。谓不能离随世间相。若因若相是二无别。此即非常亦非能执。当知心性不可执常。是...(第1297部~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所现。阿赖耶识亦复如是。诸有情类若来若去。法尔如是。譬如大海众流所归。阿赖耶识所依亦然。若有如是观彼识者。即不可有分别心生。若彼各各如实知者。而彼彼名复云何说。若彼各各知诸物性。即彼各各不能称说。作此说者是决定语。是故诸法亦决定生。于一切事随转成就。能知所知是二差别。所知若无能知何立。二俱无实法云何得。是故应知。所言心者而但有名。彼名亦复无别可得。但以表了故。彼名自性亦不可得。以是义故。智者应当观菩提心自性如幻。若内若外及二中间求不可得。无法可取无法可舍。非形色可见非显色可表。非男女相非黄门相。不于一切色相中住。无法可见非眼境界。唯一切佛观察平等。若心自性若无自性。平等法中云何得见。所言性者名分别故。若离分别心性俱空。若有分别可见心者。此中云何说名为空。是故应知。无能觉无所觉。若能如是观菩提心。即见如来。若有能觉及有所觉。而菩提心不可成立。是故无相亦复无生。非语言道而能称赞。又菩提心者犹如虚空。心与虚空俱无二相。此说心空空智平等。佛佛神通佛佛无异。所有诸佛三世事业。一切皆住菩提界中之所摄藏。虽所摄藏彼一切法而常寂静。亦复观察。是无常法犹如幻化。非所摄藏调伏三有。住空法故。一切无生此说为空。一切无我亦说为空。若以无生及彼无我观为空者。是观不成。若染若净二种分别。即成断常二种见相。若言以智观彼空者。是空亦复无别有体是故菩提心离诸所缘住虚空相。若观虚空为所住者。是中即应有空有性。...(第1297部~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而菩提心不可成立。是故无相亦复无生。非语言道而能称赞。又菩提心者犹如虚空。心与虚空俱无二相。此说心空空智平等。佛佛神通佛佛无异。所有诸佛三世事业。一切皆住菩提界中之所摄藏。虽所摄藏彼一切法而常寂静。亦复观察。是无常法犹如幻化。非所摄藏调伏三有。住空法故。一切无生此说为空。一切无我亦说为空。若以无生及彼无我观为空者。是观不成。若染若净二种分别。即成断常二种见相。若言以智观彼空者。是空亦复无别有体是故菩提心离诸所缘住虚空相。若观虚空为所住者。是中即应有空有性。二名差别故知空者。犹如世间师子一吼群兽皆怖。如空一言。众语皆寂。故知处处常寂彼彼皆空。又复识法是无常法从无常生。彼无常性即菩提心。此说空义亦不相违。若无常性即菩提心者。若爱乐菩提是心平等。而亦不说爱乐彼空。取空之心当云何得。当知本来自性真实一切成就菩提心义。又复应知物无自性。无自性性。是此说义。此所说者是心云何。若离我法即心不住。此非一法亦非诸法。各各自性而自性离。如世糖蜜甜为自性。又如火者热为自性。彼诸法空。自性亦然。彼诸法性非常非断非得非离。以是义故。无明为初老死为后。诸缘生法之所成立。犹如梦幻体亦无实。由此说为十二支法。即此亦名十二支轮。循环转彼生死门中。而实无我无别众生。无三业行果报差别。若于是中了缘生法。即能出离诸境界门。彼非行相不坏...(第1297部~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法聚类所生。如击鼓有声。如殖麦生芽。诸法聚类其义亦然。如幻如梦缘生所现。诸法因生而亦无生。因因自空而何所生。是故应知诸法无生。即此无生说名为空。如说五蕴蕴性平等。彼一切法亦如是念。若有说空如真实说。而所说空体亦非断。非断体中实亦不可得。说体为空空亦无体。若了无实作者无常。诸烦恼业积集为体。是业亦复从心所生。心若无住业云何得。如快乐心是寂静性。彼寂静心而不可取。诸有智者能实观察。彼见实故而得解脱。又菩提心者最上真实。此真实义说名为空。亦名真如亦名实际。是即无相第一义谛。若不了知如是空义。当知彼非解脱分者。于轮回中是大愚痴。轮回行人六趣流转。若有智者能如实观彼菩提心与空相应。如是观已乃能成就利他智慧无碍无著。是即知恩报佛恩者。常以悲心普观众生父母眷属有种种相。烦恼猛火常所烧燃。使诸众生轮回生死。如所受苦念当代受。如和合乐念当普施。复观世间爱非爱果。善趣恶趣。饶益不饶益。随众生转。而诸众生本来无得。随智差别起种种相。所有梵王帝释护世天等。若天若人一切不离世间相故。又复观察所有地狱饿鬼畜生。是诸趣中一切众生。无量无数种类色相。不饶益苦常所随转。饥渴所逼。互相杀害...(第1297部~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说恶说而悉能知。正见具足不起颠倒计执。谓有施有利亦有事火。有善作恶作诸业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有母。有世间沙门婆罗门。有正趣正道。有阿罗汉智解于此世他世以自通力而证圣果。是为一种时分和合。大集经月藏品云。诸仁者。时分和合如应时香树。极为难得。
此中应问。彼作是说。得人身者云何能得清净平等清净所说。答有十种功德。若能圆满。彼得人身清净平等。何等为十。如超越下族经云。一者若善男子善女人内发菩提心已即生净信。二者广多清净欲见圣贤。三者乐闻正法。四者不生悭嫉普行大施。五者端身系念乐涅槃道。六者以无碍心善心广施。七者信有诸业及诸业报。八者不起分别。九者无求无疑亦无染慧。十者不坏善恶业果。如是十种若了知已。于此命缘诸恶莫作。此中应问。何名为信。答信者谓顺向圣贤诸恶莫作。如破染慧经云。诸善法中信为先导。是中信者何义。谓信顺义。此能具足如来无障碍智。而能宣说难见难知甚深正法。永断爱缠。谓无眼无...(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信。信力入印法门经云。佛言。妙吉祥。何名信力。谓于一切佛法现前印顺。信解无疑亦无异求。决定实信业及业报。信心无杂。于空无相无愿所作诸行及一切法皆生净信。谓布施有布施果。持戒持戒果。忍辱忍辱果。精进精进果。禅定禅定果。智慧智慧果。彼如是说是清净相。于大乘胜解中能生净信。此说名为信力。若复觉了诸着。是名信根。若根若力。总说名信。又复此中何名信力。信谓印顺。能信他声。云何修菩萨者信他声邪。所谓闻他教示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菩萨依止波罗蜜多。善巧方便及四摄法。一切佛法菩萨法等声。从他闻已极生净信。此说名为信力。菩萨藏经云。佛言。舍利子。此修菩萨行者。内发菩提心已即生净信。广多清净欲见圣贤乐闻正法。决定信有诸业及业果报。断十不善业修十善业。信有沙门婆罗门及正趣正道而复多闻。所闻相应心意和合。超越疑惑不受后有。于诸佛菩萨及声闻等真善知识。常所亲近起爱重心。信彼善知识所说诸业及业果报。知其器已如应为说甚深言论。谓空无相无愿无行无生无起之论。无我无人无有情无寿者之论。及缘生论。是诸言论闻已无疑。亦复无执。随入一切法蕴处界等。悉应无著。信一切法自性皆空。以佛智...(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生心意。若时非时一切常转。诸菩萨摩诃萨于此当生胜解。星贺骚那儞缘起经云。世尊释迦牟尼如来。为化度有情作利益故。于殑伽沙数劫中历修诸行现成正觉。诸菩萨摩诃萨于此应生信解。又世尊释迦牟尼如来。于燃灯佛所得授记别。于其中间历修胜行。遍入诸佛境界。经无边际劫。乃至于今现成正觉。于此应生信解。又世尊释迦牟尼如来。见杀释种因缘为化度有情作利益故。经无边际劫历修胜行现成正觉。于此应生信解。是故当知。一切有情若发菩提心。此为难得。
问发菩提心实为难得。此复云何得发起邪。答多有经说。且依华严经云。世间有情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实为难得。当知菩提心如世间种子。以世间一切善法悉种植故。如一切佛法境界。一切恶作能尽烧故。犹如劫火。一切不善法能销坏故。犹如大地。一切义能成就故。如摩尼宝王。一切意乐悉圆满故。犹如贤瓶。拔出生死流故。如胜钩饵。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乃至一切佛法一切佛功德。皆悉称赞彼菩提心功德故。如佛塔庙。何以故。此中具有诸菩萨行胜境界故。又复此菩提心出生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善男子。譬如有药名铁金光。是药一两能化铁千两悉使成金。非彼千两铁而能坏此一两圣药。发菩提心者亦复如是。若能一发。一切智心微妙圣药善根回向智所摄受。能令一切业烦恼障悉成一切法一切智金。非彼一切业烦恼障而能染污一切智心。善男子。又如秉一灯炬入于暗室。随入室中彼百千年积集暗瞑。皆悉破灭洞然明照。发菩提心亦复如是。秉...(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云何得发起邪。答多有经说。且依华严经云。世间有情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实为难得。当知菩提心如世间种子。以世间一切善法悉种植故。如一切佛法境界。一切恶作能尽烧故。犹如劫火。一切不善法能销坏故。犹如大地。一切义能成就故。如摩尼宝王。一切意乐悉圆满故。犹如贤瓶。拔出生死流故。如胜钩饵。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乃至一切佛法一切佛功德。皆悉称赞彼菩提心功德故。如佛塔庙。何以故。此中具有诸菩萨行胜境界故。又复此菩提心出生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善男子。譬如有药名铁金光。是药一两能化铁千两悉使成金。非彼千两铁而能坏此一两圣药。发菩提心者亦复如是。若能一发。一切智心微妙圣药善根回向智所摄受。能令一切业烦恼障悉成一切法一切智金。非彼一切业烦恼障而能染污一切智心。善男子。又如秉一灯炬入于暗室。随入室中彼百千年积集暗瞑。皆悉破灭洞然明照。发菩提心亦复如是。秉一切智心大光明炬。入于有情心意暗室。随入其中彼不可说百千劫已来积集一切业烦恼障。无明黑暗皆悉销除。以大智光出生明照。善男子。又如大龙王顶大如意妙宝王冠。不为他怨敢来侵怖。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顶菩提心及大悲心妙宝王冠。不为一切恶趣诸恶敢来侵怖。又如日月净圆光中极所照曜。是中应现所有一切金银珍宝华鬘衣服胜妙乐具。总集彼等一切所有。皆不能与如意宝王等其价直。发菩提心亦复如是。极尽三世一切...(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至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殑伽沙数诸佛出现。转正法轮化度圣众。如是彼诸圣贤。皆悉发生菩提乐欲信求愿等。
大乘宝要义论卷第二
阿阇世王经云。尊者大迦叶白妙吉祥菩萨言譬如初生师子随生即有力势。凡所向诣或有群鹿。才闻师子之香。皆悉奔窜。设使大力龙象若闻师子香时。逼恼惊怖。掣拽锁缚。锁缚断已奔驰四向。山岩地穴遍求隐匿。水族飞禽闻师子香亦悉惊怖。妙吉祥。若诸菩萨具慧力者亦复如是。彼初发心菩萨才发大菩提心。即能胜过一切声闻缘觉。魔宫震动。一切天魔咸生恐栗。以恐栗故而悉不能安止其宫。宝积经云。佛言。阿难。于汝意云何。譬若有人双断手足。能活命不。阿难答言。手足虽断其命尚活。佛言。阿难。若或有人剖裂其心。是人能活命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佛言。阿难汝应当知。我之弟子大目干连及舍利子犹如手足。而诸菩萨其犹我心。阿难。若有菩萨。御大宝车。以五欲功德作神通游戏。而无有人为其驾御。如来尔时为彼菩萨。力御其...(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勤力而为策进。父子合集经云。诸苾刍。所有殑伽沙数等诸如来。于殑伽沙数等劫中。称赞彼发一切智相应心者诸功德藏。说不能尽。何以故。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曾无暂时不发是心。一切有情悉皆摄受。随摄受已于诸有情亦复不起所化度想。所有无量诸有情界。如来遍是有情界中。历修菩萨广大胜行。一一发心集诸福蕴。所以者何。诸苾刍。有情界无尽。以有情界无尽故。如来广修菩萨胜行。一一发心集诸福蕴亦复无尽。如来秘密经云。若诸菩萨发菩提心修胜行者。令三宝种不断不绝。又云。菩萨菩提心所生福蕴。悉用回向一切有情。如是回向功德满虚空界。而复过上。彼一切有情福蕴所摄。悉由菩萨菩提心转。法集经云。菩萨发菩提心觉悟一切法。知一切法与法界等。而一切法无所从来。及无所止。亦不可知。然以如量智知法性空。令一切有情亦如是觉了。菩萨若如是发心。此说是为菩萨。菩提心。利乐一切有情心。无上心。大慈柔软心。大悲无倦心。大喜不退心。大舍无垢心。空无异作心。无相寂静心。无愿无住心。
此中应问。云何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乃至坐菩提场。于其中间而不尽邪。答如无尽意经云。佛告尊者舍利子言。譬如一滴水入大海中乃至穷劫。于其中间而不能尽。菩萨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亦复如是。乃至坐菩提场。于其中间亦不能尽。善巧方便经云。或有菩萨见贫穷者。起悲愍心施以少饭。如佛所说。此心广大...(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寂静心。无愿无住心。
此中应问。云何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乃至坐菩提场。于其中间而不尽邪。答如无尽意经云。佛告尊者舍利子言。譬如一滴水入大海中乃至穷劫。于其中间而不能尽。菩萨以少善根回向一切智亦复如是。乃至坐菩提场。于其中间亦不能尽。善巧方便经云。或有菩萨见贫穷者。起悲愍心施以少饭。如佛所说。此心广大名最上施。何况诸所施法。其施虽少而。一切智心功德无量。贤劫经云。星王如来于声授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星王如来昔为牧牛人。以末俱罗华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名称如来于电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名称如来昔为织师。以妙氎边缕供施因缘从是发心。明焰如来于无边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明焰如来昔为守城人。以一草灯供施因缘从是发心。难胜如来于坚固步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难胜如来昔为樵人。以齿木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功德幢如来于妙称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功德幢如来昔为汲水人。以盛水器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力军如来于大臂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力军如来昔为医王。以一庵摩勒果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宝积经云。若或有人为求阿罗汉果故。以摩尼宝充满无边世界而行布施。有菩萨乘人见已发一切智相应随喜心。而此相应随喜所有福蕴。比前布施福蕴。百分不及一。乃至乌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问云何菩萨而能胜出彼前布施。答以回向一切智故。如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佛言。舍利子...(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来昔为牧牛人。以末俱罗华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名称如来于电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名称如来昔为织师。以妙氎边缕供施因缘从是发心。明焰如来于无边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明焰如来昔为守城人。以一草灯供施因缘从是发心。难胜如来于坚固步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难胜如来昔为樵人。以齿木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功德幢如来于妙称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功德幢如来昔为汲水人。以盛水器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力军如来于大臂如来所。初发菩提心。彼力军如来昔为医王。以一庵摩勒果供施因缘从是发心。宝积经云。若或有人为求阿罗汉果故。以摩尼宝充满无边世界而行布施。有菩萨乘人见已发一切智相应随喜心。而此相应随喜所有福蕴。比前布施福蕴。百分不及一。乃至乌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问云何菩萨而能胜出彼前布施。答以回向一切智故。如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欲胜出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者。应当一发一切智相...(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积经云。若或有人为求阿罗汉果故。以摩尼宝充满无边世界而行布施。有菩萨乘人见已发一切智相应随喜心。而此相应随喜所有福蕴。比前布施福蕴。百分不及一。乃至乌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问云何菩萨而能胜出彼前布施。答以回向一切智故。如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欲胜出一切声闻缘觉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者。应当一发一切智相应随喜心。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以大悲心而为先导。而诸菩萨然后发菩提心。是故当知。大菩提心者大悲为先导。此何能知邪。如菩萨藏经云。若诸菩萨欲求菩提应以大悲而为先导。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为先导。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所集大乘法中以大悲心而为先导。又如转轮圣王于诸宝中以其轮宝而为先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一切佛法中以大悲心而为先导。又云。诸菩萨于己过失常行伺察。于他过失悲心护念。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云。佛言。长者。若诸菩萨为欲成就大菩提者。当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于自身命不生爱着。乃...(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乃至一切财谷舍宅妻子饮食衣服乘舆床座香华涂香等一切乐具。悉不应着。何以故。长者。多诸有情于身命等皆生爱着。以爱着故广造罪业堕恶趣中。若复有情起大悲已。于身命等不生爱着。以不着故生于善趣。复能于彼一切有情。运心广行布施等行。一切善法相应而作。修菩萨者以大悲心而成其身。此云何知。如宝云经云。佛言。善男子。若诸菩萨具十法者。是为大悲所成其身。何等为十。一者见一切有情为苦逼迫无救无依无归趣者。见已应发大菩提心为作依怙。二者发菩提心已令彼有情得法成就。三者随所得法为诸有情作大利益。四者悭吝有情令住布施。五者若毁禁戒令修净戒。六者若多忿恚令住忍辱。七者若多懈怠令发精进。八者若多散乱令修静虑。九者诸无智慧令得胜慧。十者一切有情极苦所逼。菩萨普为息除令于菩提不为障难。如是名为十法。总持自在王问经云。菩萨或见一类有情贪爱所缠。于自妻子眷属而生耽染。以爱缠故不得自在。菩萨如应为说法要。令解爱缠使得自在。菩萨为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见一类...(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藐三菩提有所退转。其日月神通行声闻神通行如来神通行三菩萨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彼羊车行菩萨人。其复云何。譬如有人欲过五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自思念我当乘其羊车。念已即乘随路而去。时极长久历受勤苦行百由旬。忽为大风所吹退八十由旬。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乘彼羊车。若经一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能过尔所世界或一世界不。妙吉祥言。不也世尊。若能过者无有是处。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先发大菩提心已。后于大乘法中不持不诵。返于声闻法中爱乐修习同其称赞。受持读诵解释其义。复令他人持习解了。由是缘故智慧钝劣。于无上智道有所退转。是菩萨虽先修习大菩提心慧根慧眼。以其智慧成钝劣故有所坏失。此名羊车行菩萨人。
何名象车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自思念。我当乘其八支具足妙好象车。念已即乘随路而去。经于百年行二千由旬。忽为大风所吹退千由旬。妙吉祥。于汝意云何。乃至是人能过一世界不。妙吉祥言。不也世尊。若能过者无有是处。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先发大菩提心已。后于大乘法中不持不诵。返于声闻法中爱乐修习乃至持读解了。此...(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持习解了。由是缘故智慧钝劣。于无上智道有所退转。是菩萨虽先修习大菩提心慧根慧眼。以其智慧成钝劣故有所坏失。此名羊车行菩萨人。
何名象车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自思念。我当乘其八支具足妙好象车。念已即乘随路而去。经于百年行二千由旬。忽为大风所吹退千由旬。妙吉祥。于汝意云何。乃至是人能过一世界不。妙吉祥言。不也世尊。若能过者无有是处。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先发大菩提心已。后于大乘法中不持不诵。返于声闻法中爱乐修习乃至持读解了。此名象车行菩萨人。何名日月神通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至其人作日月神通行随路而去。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能过。时极长久历受勤苦。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先发大菩提心已。不于声闻法中爱乐修习。乃至一四句偈亦不持读。唯于大乘法中爱乐读诵解释解了。此名日月神通行菩萨人。何名声闻神通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至其人作声闻神通行随路而去。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能过。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发大菩提心已。于大乘法中爱乐修习。而复于他修大乘者信解大乘者持诵大乘者摄受大乘者诸菩萨所。信奉归向亲近于彼。希求大...(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人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能过。时极长久历受勤苦。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先发大菩提心已。不于声闻法中爱乐修习。乃至一四句偈亦不持读。唯于大乘法中爱乐读诵解释解了。此名日月神通行菩萨人。何名声闻神通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至其人作声闻神通行随路而去。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能过。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发大菩提心已。于大乘法中爱乐修习。而复于他修大乘者信解大乘者持诵大乘者摄受大乘者诸菩萨所。信奉归向亲近于彼。希求大乘受持读诵。乃至值遇失命因缘。亦不暂时舍离大乘。而复于他修大乘者。以香华等尊重供养。于未学菩萨亦不起慢心。此名声闻神通行菩萨人。
何名如来神通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至其人求佛神通行随路而去。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速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一刹...(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受大乘者诸菩萨所。信奉归向亲近于彼。希求大乘受持读诵。乃至值遇失命因缘。亦不暂时舍离大乘。而复于他修大乘者。以香华等尊重供养。于未学菩萨亦不起慢心。此名声闻神通行菩萨人。
何名如来神通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至其人求佛神通行随路而去。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速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一刹那间发是心时。即能速过尔所世界。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发大菩提心已。乃至善解大乘最上甚深广大义理。常为救度一切有情。发大菩提心慈悲摄受。于六波罗蜜多四摄法等发勤勇心已。复令他人亦如是安住。此名如来神通行菩萨人。
此中应言。若有毁谤正法者。是即于法作其障难。斯极大罪。如般若波罗蜜多经云。或有修菩萨乘者。虽曾得见百千俱胝那庾多诸佛如来。于诸佛所广行布施。乃至修习智慧。而起有所得心。虽往诸佛会中听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不生尊重。若身若心悉不清净起染污慧成大罪业。即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生毁谤。由谤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故。是...(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勇悍。海意经云。若有菩萨具大名称。富盛自在种族高胜。眷属广多具有福行。由如是故而生懈怠。不以智求相应胜行。骄倨放逸。或见菩萨出家圆满常以智行求相应法。悍劳忍苦大风大热。悉能甘受。血肉销瘦容貌丑恶。而前菩萨如是见彼胜功能已生欺慢意。彼有善说而不听受。而复增起骄倨痴慢。此为菩萨魔力钩制。
又云。有四种法能于大乘而为障难。一者显露己德。二者隐覆他德。三者我慢炽盛。四者忿恚坚固。又诸菩萨勿应以发菩提心便为喜足。然当广修相应胜行。
此中应问。在家菩萨云何所行。答如勇授长者问经云。佛言。长者。在家菩萨虽处其家。常修正士所行诸业。非正士所行而实不作。依法受用不以非法。艰苦希求正命自资。不以邪命而活。不恼他人。自所得利虽常受用起无常观。广以实法而行布施大舍无吝。尊事父母。于妻子奴婢及作事人乃至朋友知识。常以正法而相教示。又复何等是在家菩萨不正所行。如出家障难经云。佛告尊者大名言。汝今当...(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无子孤露之人与为子想。二者将护恶友如病人想。三者见有诸苦起救拔想。四者见有诸乐起欢喜想。五者于诸冤对随观彼缘离过失想。六者于诸善友起随护想。七者见诸富乐犹如药想。八者于身作无常想。
又如破恶慧经云。王者若能具足四种法者。应受王之灌顶即成不退堕法。速得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爱念。获受广大富乐具足。何等为四。一者护持如来教法令得久住。二者弃舍罪不善法。三者摄取空无相无愿法门。四者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中云何是为弃舍罪不善法。如日藏品云。佛言。大王。未来世中诸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于彼一类修行正法之者。以其所有舍宅田土园苑奴婢坐卧之具病缘医药乃至四足等。如是一切而悉侵夺。或自受用或与他受用。此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即于现生获二十种不可爱法。何等二十。一者贤圣舍离。二者所向方隅讥谤流布。三者友爱远离。四者多生冤对。五者财物资具而悉破坏。六者多生散乱。七者身分残缺。八者不得睡眠。九者渴恼...(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议不思议界。当云何是。妙吉祥言。此不思议不思议界者。是诸如来说。世尊。界离思惟非心所行。非心所量非心法拣择。世尊。此心如是是即不思议界。何以故。无心可思惟。此心离思惟故。即心自性亦无所有。而此无思惟心。是心如实。世尊。此乃是为不思议界。此经又云。佛言。妙吉祥。汝勿应便被此铠化度有情。妙吉祥言。世尊。若知有情界不增不减。是中何有有情而可化度令入涅槃。世尊。若彼虚空有人能度者。彼有情界亦可化度。又欲以菩提心有所化度者。而彼有情亦可发起为作化度。世尊。一切法是菩提。亦非菩提染净可得。是故世尊作如是说。汝勿被此铠化度有情。世尊。有情非染。我亦不住度有情心。何以故。世尊若有有情即有染净而为表示。既无有情岂有染净可表示邪。世尊。若法有者从缘而生即不相违。世尊。缘生法中而实无染无净可得。以一切法自性无实缘生性故。若于缘中亦无缘义染净可得。世尊。此无所有义缘生之义。智者了知。又复如是缘生之义。智者于中悉无...(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恼贪嗔痴等。能于地狱饿鬼傍生恶趣之中。随缘救济令得出离。何况今时烦恼都尽无复余习。号天人师具一切智。而不能为一一众生于险难中代受众苦。佛告阿难。往昔王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今此会中我身是也。昔国王者今净饭父王是也。昔后妃者摩耶夫人是也。昔长子者弥勒是也。昔次子者文殊是也。昔彼虎者今姨母是也。七虎子者大目干连舍利弗五比丘是也。尔时世尊说是往昔因缘之时。无量阿僧祇人天大众。皆悉悲喜。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先所涌出七宝妙塔。佛摄神力忽然不现。
尸毗王救鸽命缘起第二
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无量阿僧祇劫。阎浮提中有大国王。名曰尸毗。所都之城号提婆底。地唯沃壤人多丰乐。统领八万四千小国。后妃采女其数二万。太子五百。臣佐一万。王蕴慈行仁恕和平。爱念庶民犹如赤子。是时三十三天帝释天主。五衰相貌虑将退堕。彼有近臣毗首天子。见是事已白天主言。何故尊仪忽有愁色。帝释谓言。吾将逝矣。思念世间佛法...(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 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311部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坚慧菩萨造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稽首菩提心 能为胜方便
得离生老死 病苦依过失
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诸聪慧者应如次知。所谓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菩提心 能为胜方便
得离生老死 病苦依过失
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诸聪慧者应如次知。所谓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故。无差别故。分住故。无染故。常恒故。相应故。不作义利故。作义利故。一性故。此中最初显示菩提心果。令见胜利。次即说彼所起之因。然后安立。此出生相。及显异名而无差别。于一切位无有染着。常与净法而共相应。不净位中无诸功用。于清净位能作利益。一性涅槃应知。如是十二种义今此论中次第开阐。何者名为菩提心果。谓最寂静涅盘界。此唯诸佛所证。非余能得。所以者何。唯佛如来能永灭尽一切微细烦恼热故。于中无生永不复生意生诸蕴故。无老此功德增上殊胜圆满究竟无衰变故。无死永舍离不思议变易死故。无病一切烦恼所知障病及...(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得离生老死 病苦依过失
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诸聪慧者应如次知。所谓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故。无差别故。分住故。无染故。常恒故。相应故。不作义利故。作义利故。一性故。此中最初显示菩提心果。令见胜利。次即说彼所起之因。然后安立。此出生相。及显异名而无差别。于一切位无有染着。常与净法而共相应。不净位中无诸功用。于清净位能作利益。一性涅槃应知。如是十二种义今此论中次第开阐。何者名为菩提心果。谓最寂静涅盘界。此唯诸佛所证。非余能得。所以者何。唯佛如来能永灭尽一切微细烦恼热故。于中无生永不复生意生诸蕴故。无老此功德增上殊胜圆满究竟无衰变故。无死永舍离不思议变易死故。无病一切烦恼所知障病及与习气皆永断故。无苦依无始时来无明住地所有习气皆永除故。无过失一切身语意误犯不行故。此则由菩提心。为最上方便不退失因一切功德。至于究竟而得彼果。彼果者即涅盘界。何者为涅盘界。谓诸佛所有转依相不思议法身。以菩提心是不思议果因。如白月初分故今顶礼。复次颂曰。
能益世善法 圣法及诸佛
所依宝处如 如地海种子
复次菩提心如地。一切世间善苗生长所依故。如海一切圣法珍宝积聚处所故。如种子一切佛树出生相续之因故。如是已说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颂曰。
信为其种子 ...(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谓最寂静涅盘界。此唯诸佛所证。非余能得。所以者何。唯佛如来能永灭尽一切微细烦恼热故。于中无生永不复生意生诸蕴故。无老此功德增上殊胜圆满究竟无衰变故。无死永舍离不思议变易死故。无病一切烦恼所知障病及与习气皆永断故。无苦依无始时来无明住地所有习气皆永除故。无过失一切身语意误犯不行故。此则由菩提心。为最上方便不退失因一切功德。至于究竟而得彼果。彼果者即涅盘界。何者为涅盘界。谓诸佛所有转依相不思议法身。以菩提心是不思议果因。如白月初分故今顶礼。复次颂曰。
能益世善法 圣法及诸佛
所依宝处如 如地海种子
复次菩提心如地。一切世间善苗生长所依故。如海一切圣法珍宝积聚处所故。如种子一切佛树出生相续之因故。如是已说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颂曰。
信为其种子 般若为其母
三昧为胎藏 大悲乳养人
复次云何此因积集。应知如转轮王子。其中于法深信为菩提心种子。智慧通达为母。三昧为胎藏。由定乐住一切善法得安立故。大悲为乳母。以哀愍众生。于生死中无有厌倦。一切种智得圆满故。云何自性。颂曰。
自性无染着 如火宝空水
白法所成就 犹如大山王
复次应知此菩提心因积集已。有二种相。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着。然犹远离灰...(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故。如是已说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颂曰。
信为其种子 般若为其母
三昧为胎藏 大悲乳养人
复次云何此因积集。应知如转轮王子。其中于法深信为菩提心种子。智慧通达为母。三昧为胎藏。由定乐住一切善法得安立故。大悲为乳母。以哀愍众生。于生死中无有厌倦。一切种智得圆满故。云何自性。颂曰。
自性无染着 如火宝空水
白法所成就 犹如大山王
复次应知此菩提心因积集已。有二种相。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着。然犹远离灰等故。令火等得清净。如是一切众生自性无差别心。虽贪等烦恼所不能染。然犹远离贪等故。其心得清净。白法所成相者。谓如是自性清净心。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着。然犹远离灰等故。令火等得清净。如是一切众生自性无差别心。虽贪等烦恼所不能染。然犹远离贪等故。其心得清净。白法所成相者。谓如是自性清净心。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至于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为阿罗诃 净我乐常度
此心性明洁 与法界同体
如来依此心 说不思议法
复次此菩提心。永离一切客尘过恶。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身即是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差别名字。又如说。舍利弗。此清净法性即是法界。我依此自性清净心。说不思议法。云何无差别。颂曰。
法身众生中 本无差别相
无作无初尽 亦无有染浊
法空智所知 无相圣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断常皆悉离 ...(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过恶。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身即是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差别名字。又如说。舍利弗。此清净法性即是法界。我依此自性清净心。说不思议法。云何无差别。颂曰。
法身众生中 本无差别相
无作无初尽 亦无有染浊
法空智所知 无相圣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断常皆悉离
复次此菩提心。在于一切众生身中。有十种无差别相。所谓无作以无为故。无初以无起故。无尽以无灭故。无染浊以自性清净故。性空智所知以一切法无我一味相故。无形相以无诸根故。圣所行以是佛大圣境界故。一切法所依以染净诸法所依止故。非常以是杂染非常法性故。非断以是清净非断法性故。云何分位。颂曰。
不净众生界 染中净菩萨
最极清净者 是说为如来
复次此菩提心。无差别相故。不净位中名众生界。于染净位名为菩萨。最清净位说名如来。如说。舍利弗。即此法身。为本际无边烦恼藏所缠。从无始来生死趣中生灭流转。说名众生界。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生死漂流之苦。舍于一切诸欲境界。于十波罗蜜及八万四千法门中。为求菩提而修诸行。说名菩萨。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解脱一切烦恼藏。远离一切苦。永除一切烦恼随烦恼垢。清净极清净最极清净。住于法性。至一切众生所观察地。尽一切所知...(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 第1312部~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312部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唐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亦名瑜伽总持释门说菩提心观行修行义)
大广智阿阇梨云。若有上根上智之人。不乐外道二菩提心论一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312部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唐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亦名瑜伽总持释门说菩提心观行修行义)
大广智阿阇梨云。若有上根上智之人。不乐外道二乘法。有大度量。勇锐无惑者。宜修佛乘。当发如是心。我今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求余果。誓心决定故。魔宫震动。十方诸佛皆悉证知。常在人天。受胜快乐。所生之处。忆持不忘若愿成瑜伽中诸菩萨身者。亦名发菩提心。何者谓此诸尊。皆同大毗卢遮那佛身。如人贪名官者发求名官心修理名官行。若贪财宝者。发求财宝心。作经营财物行。凡人欲求善之与恶。皆先...(第1312部~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亦名瑜伽总持释门说菩提心观行修行义)
大广智阿阇梨云。若有上根上智之人。不乐外道二乘法。有大度量。勇锐无惑者。宜修佛乘。当发如是心。我今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求余果。誓心决定故。魔宫震动。十方诸佛皆悉证知。常在人天。受胜快乐。所生之处。忆持不忘若愿成瑜伽中诸菩萨身者。亦名发菩提心。何者谓此诸尊。皆同大毗卢遮那佛身。如人贪名官者发求名官心修理名官行。若贪财宝者。发求财宝心。作经营财物行。凡人欲求善之与恶。皆先标其心。而后成其志。所以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行。既发如是心已。须知菩提心之行相。其行相者。三门分别。诸佛菩萨。昔在因地。发是心已。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乃至成佛。无时暂忘。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故说三摩地于诸教中。阙而不言。一者行愿。二者胜义。三者三摩地。
初行愿者。谓修习之人。常怀如是心。我当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所言利益者。谓劝发一切有情。悉令安住无上菩提。终不以二乘之法而令得度真言行人。知一切有情。皆含如来藏性皆堪安住无上菩提...(第1312部~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生界一切众生心。以大悲决定。永超外道二乘境界。复修瑜伽胜上法。能从凡入佛位者。亦超十地菩萨境界。又深知一切法无自性。云何无自性。前已旨陈。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轮回六趣者。若觉悟已。妄想止除。种种法灭。故无自性。复次诸佛慈悲。从真起用。救摄众生。应病与药。施诸法门。随其烦恼对治迷津遇筏达于彼岸。法亦应舍。无自性故。如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云。诸法无相。谓虚空相。作是观已。名胜义菩提心。当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无生。心体自如。不见身心。住于寂灭平等究竟真实之智。令无退失。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所以十方诸佛。以胜义行愿为戒。但具此心者。能转法轮。自他俱利。如华严经云。
悲光慧为主 方便共相应
信解清净心 如来无量力
无碍智现前 自悟不由他
具足同如来 发此最胜心
佛子始发生 如是妙宝心 ...(第1312部~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
怜愍世间大医王 身及智慧俱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礼无上尊
发心毕竟二无别 如是二心先心难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礼初发心
发心已为人天师 胜出声闻及缘觉
如是发心过三界 是故得名最无上
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第三言三摩地者。真言行人如是观已。云何能证无上菩提。当知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为贪嗔痴烦恼之所缚故。诸佛大悲。以善巧智。说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于内心中。观白月轮。由作此观。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亦名觉了。亦名净法界。亦名实相般若波罗蜜海。能含种种无量珍宝三摩地犹如满月洁白分明。何者。为一切有情。悉含普贤之心。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何故以月轮为喻。谓满月圆明体。则与菩提心相类。凡月轮有一十六分。喻瑜伽中金刚萨埵至金刚拳有十六大菩萨者。于三十七尊中。五方佛位。各表一智。东方阿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智也。西方阿弥陀佛。由成妙观察智。亦名莲华智。亦名转法轮智也。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成所作智。亦名羯磨智也。中方毗卢遮那佛。由成法界智为本。已上四佛智出生四波罗蜜菩萨焉。四菩萨。即金宝法业也。三世一切诸圣贤。生成养育之母。于是印成...(第1312部~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身。五是证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其圆明则普贤身也。亦是普贤心也。与十方诸佛同之。亦乃三世修行证有前后。及达悟也无去来今。凡人心如合莲华。佛心如满月。此观若成。十方国土。若净若秽。六道含识。三乘行位。及三世国土成坏。众生业差别。菩萨因地行相。三世诸佛。悉于中现证本尊身。满足普贤一切行愿故。大毗卢遮那经云。如是真实心。故佛所宣说。问前言二乘之人。有法执故。不得成佛。今复令修菩提心三摩地者。云何差别。答二乘之人。有法执故。久久证理。沈空滞寂。限以劫数。然发大心。又乘散善门中。经无数劫。是故足可厌离。不可依止。今真言行人。既破人法二执。虽能正见真实之智。或为无始间隔。未能证于如来一切智智。欲求妙道。修持次第。从凡入佛位者。即此三摩地者。能达诸佛自性。悟诸佛法身。证法界体性智。成大毗卢遮那佛。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等流身。为行人。未证故。理宜修之。故大毗卢遮那经云...(第1312部~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中出风。吹众乐音。皆悉乱坏。不可爱乐。如是四天下恶龙势力。而作衰害。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四天下有胜有劣。彼以闻慧。观郁单越国快乐安隐。胜三天下。阎浮提人行法非法。以是因缘。苦乐增减。是三天下。增长业地。行十善道。有佛出世。以阎浮提因缘故。有四天下。阎浮提人思惟。修行十善业道。能修梵行。此世界中。多能思惟观察生灭。此国金刚座处。一切世间阎浮提国悉无此座。金刚座处八万四千由旬。佛坐此座生菩提心。以此因缘。如来出于阎浮提国。非余天下。何以故。善根成就。得佛菩提。须弥山王。尚不能持。何况余地。以是因缘。佛处阎浮提。不处余国。人身难得。阎浮提中造业因缘。得生人中。以此因缘。四天下中。阎浮提国。第一最胜。非余天下。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龙世界。以何业故。非法行龙王。吞食虾蟆。啖食沙土。呼吸食风。彼以闻慧。知此众生。于人中时欺陵妻子。独饭美食。其人妻子。见之恋着。口中流涎。此人...(第0675-02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有力无力 所作必成就
如是鹅王知法修行为说法师。以法成就利益众生。此天放逸。我当云何为之说法令离放逸。久思惟已。忆念本生。我于往昔生阎浮提。于迦那迦牟尼世尊所曾闻之法。我今应说。我于尔时生阎浮提大长者家。作长者子。名优钵罗达多。彼佛如来。知我命终。生夜摩天乐行之地。愿生鹅王。当为放逸诸天子等。宣说我法。今正是时。当为宣说。尔时鹅王思惟是已。以清净心。利益天众。以慈悲心。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往诣天众。受五欲处。与诸鹅众。围绕而住。见彼天众。游戏山林。或游花园。或游枝叶。荫覆宫室。或于虚空。坐宝宫殿。或有天子共诸天女。食须陀味。尔时菩萨鹅王。作如是念。今正是时。当为放逸诸天说法。我今当以美妙音声。演说偈颂。掩蔽天子天女歌音。天子天女。着欲放逸。不得闻法。闻我音声。耳识爱乐。必至我所。作是念已。出妙音声。念佛功德。起慈悲心升七宝山。鹅众围绕。满十由旬。无等妙音。以偈颂曰。 ...(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手安徐捧取。取已加趺。安雁膝上。以妙滑泽柔润水波。万字轮文。福德之手。细软犹如芭蕉嫩叶。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酥蜜。封于其疮。是时提婆达多童子。遣使人来语太子言。我射一雁。堕汝园中。宜速付来。不得留彼。是时太子。报使人言。雁若命终。即当还汝。若不死者。终不可得。时提婆达多。复更重遣使人语言。若死若活。决须相还。我手于先。善巧射得。遇堕落彼。云何忽留。太子报言。我已于先摄受此雁。所以然者。自我发于菩提心来。我皆摄受一切众生。况复此雁。而不属我。以是因缘。即便相竞。集聚诸释宿老智人。判决此事。是时有一净居诸天。变身化作老宿长者。入释会所。而作是言。谁养育者。即是摄受射着之者。即是放舍。时彼诸释宿老诸人。一时印可。高声唱云。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此是提婆达多童子。共于太子。最初构结怨仇因缘。复有一时。其净饭王。共多释种诸童子辈。并将太子。出外野游。观看田种。时彼地内。所有作人。赤体辛勤。而事耕垦以...(第0676-02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知。此六情者缘会则有缘散则无。譬如寄客不得久住。又如负债之人计日偿债。日毕则去终无住期。去则便空竟不可得。无有往来。此六情者亦复如是。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诸情无坚固 此法如虚空
不安而无寿 不可为我所
因缘故有用 竟无有决定
和合所成法 转世不可得
佛说是经时三百比丘。漏尽结解成罗汉道。五百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复有八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复告诸大众。汝等当观非常不离是念。诸大众等。我知过去诸佛。为一切众生作大桥梁。有大慈悲普及一切。过去佛者名为迦叶佛。拘孙帝佛。拘那含牟尼佛。随叶佛。尸弃佛。定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如来。断除一切不善之法。修集甚深无量善法。于诸法中无所挂碍。而皆无常。过去亦有无量辟支佛。志乐静寂善修其心。亦皆无常。过去诸佛弟子无量无边。皆得漏尽意解三明六通及八解脱。永离生死得到彼岸。亦为无常之所迁变。过...(第0689部~须摩提长者经一卷)
...。释提桓因白佛言。我向者闻国王七女说经故来听之。七女便从我索是愿言。我欲得无根无枝无叶之树。无形之处。无阴阳之端。深山大呼音响四闻不知所在。我时不能报答。愿佛为七女解说其意。迦叶佛言。善哉发问多所过度。是事罗汉辟支佛尚不能知此事。何况于故。是时迦叶佛便笑。五色光从口出。照满佛刹还绕身从顶上入。侍者前长跪问迦叶佛言。佛不妄笑愿闻其意。迦叶佛告萨波罗。汝见是女不。唯然已见。此国王七女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来供养五百佛已。当复万佛却后十劫悉当作佛。皆同一字号名复多罗贲。刹土名首陀波。其佛寿三万岁。是时人民被服饮食。譬如第二忉利天上所有。佛般泥洹后。经道留止八千岁乃尽。是佛时说法。当度七十五亿万人令得菩萨及罗汉道。迦叶佛授七女别时。即踊跃欢喜便住虚空中。离地二十丈。从上来下悉化成男子。即得阿惟越致。五百婇女及千五百天与人。见七女化成男。踊跃欢喜。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千人远离尘垢皆得法眼。
佛告婆罗门。此国王七女富乐端正豪贵。尚不恃身作绮好。所以者何。用念非常。是身不可久得故。一切世间人但坐愚痴故。堕十二因缘便有生死。人生若皆由恩爱。从生致老。从老致病。从病致死。从死致啼哭得苦痛。人生若皆从恩爱。当自观身。亦当观他人身。坐起当念身中恶露涕唾寒热臭处不净。如是何等类身一坏时还化作虫自食其肉。骨节支解消为灰土。还自念我身死亦当如是。不当恃身作绮好。当...(第0705部~佛说七女经一卷)
...华遍庄严 随所住处常安乐
若苾刍苾刍尼。若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若见有人将欲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教使香汤澡浴清净。着新净衣。安详而坐。正念思惟。若病之人。自无力者。余人扶坐。又不能坐。但令病者。右胁着地。合掌至心。面向西方。当病者前。取一净处。唯用牛粪香泥涂地。随心大小。方角为坛。以华布地。烧众名香。四角燃证。于其坛内。悬一彩像。令彼病人。心心相续。观其相好。了了分明。使发菩提心。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涂苦难。非所生处。唯佛菩提。是真归仗。以归依故。必生十方诸佛刹土。与菩萨居。受微妙乐。问病者言。汝今乐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我意乐生某佛世界。时说法人。当随病者心之所欲。而为宣说佛土因缘十六观等。犹如西方无量寿国。一一具说。令病者心乐生佛土。为说法已。复教谛观。随何方国。佛身相好。观相好已。复教请佛及诸菩萨。而作是言。稽首如来应正等觉。并诸菩萨摩诃萨。愿哀愍我。拔济饶益...(第0723部~佛说无常经一卷)
...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应勤方便劝作令成。时诸大众。闻佛所说。莫不厌世。出家持戒。有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善根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第0771部~佛说出家功德经一卷)
...根胜劣智力死生智力唯缘义。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但缘义。若依漏尽身故则通缘名义。余力皆通缘名义。缘自相续他相续非相续者。处非处智力遍趣行智力缘三种。漏尽智力若缘漏尽境故则缘非相续。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余力皆缘自他相续。加行得离染得者。此十力皆可言加行得。三无数劫积集殊胜加行得故。皆可言离染得。离有顶染得尽智时得诸力故。问如是十力加行云何。答此加行有二种。一近加行。谓顺决择分等。二远加行。谓初不退菩提心等。问业法集智力死生智力俱可缘业有何差别。答从因入果是业法集智力。从果入因是死生智力。如因果如是细粗不现见。现见远近亦尔。问无表业云何知。答从果入因从粗入细。从现见入不现见。从近入远。如是知。问宿住随念智死生智二乘亦有。何故唯佛建立力耶。答前说不可屈义等是力义。二乘虽有而无此义故不名力如舍利子虽入第四静虑而不知人当所生处及所从来等事。问二乘亦有漏永尽智何故非力。答佛智猛利速断烦恼及彼余习。非...(第1256-02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身故则缘三种。第三无畏缘见修所断。缘名缘义者。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但缘义。若依漏尽身故通缘名义。余三无畏皆缘名义缘自相续他相续非相续者。初及第四无畏缘三种。第二无畏若缘漏尽境故则缘非相续。若依漏尽身故则缘三种第三无畏缘自他相续加行得离染得者。此四无畏皆可言加行得。三无数劫积集殊胜加行得故皆可言离染得。离有顶染得尽智时得无畏故。问此四无畏加行云何答此加行有二种一近加行谓顺决择分等。二远加行谓初不退菩提心等。如是所说十力四无所畏。一一力摄四无畏。 |
|
|
|
|
|
|
|
一一无畏摄十力故则有四十力四十无畏。然前说初无畏即初力。第二无畏即第十力。第三无畏即第二力。第四无畏即第七力者。依相显说理实。世尊成就四十力四十无畏。依根本说但言成就十力四无所畏。问若十力摄四无畏。四无畏摄十力者。力与无畏有何差别。有说此二无有差别互相摄故。有说此二亦有差别且名即差别谓名力名无畏。复次坚强是力。勇决是无畏。复次安住是力。不可倾动是无畏...(第1256-02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唯色界系。缘系不系者缘三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唯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但缘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唯修所断。缘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缘见修所断缘名缘义者通缘名义。缘自相续他相续非相续者。虽通缘自他相续而多缘他相续。加行得离染得者。可言加行得。三无数劫积集殊胜加行得故。可言离染得。离有顶染得尽智时得大悲故。问云何名为大悲加行。答此加行有二种。一近加行谓顺决择分等。二远加行谓初不退菩提心等。问此大悲何力摄。答处非处智力摄。以佛世尊不共功德多分摄在处非处智力中故。问悲与大悲有何差别。答应知略有八种差别。一自性差别。谓悲无嗔善根为自性。大悲无痴善根为自性。二行相差别。谓悲作苦苦行相。大悲作三苦行相。三所缘差别。谓悲唯缘欲界。大悲通缘三界。四依地差别。谓悲通依十地。即四静虑四近分静虑中间及欲界地。大悲唯在第四静虑五所依差别。谓悲通依三乘及异生身。大悲唯依佛身。六证得差别。谓悲离欲...(第1256-02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契经说。贪嗔痴生一切粗恶身语意业。断善根时为强加行者。如施设论说。诸断善根云何而断。以何行相断。谓如有一是极猛利贪嗔痴类乃至广说。此二俱释不善根义。问增上邪见能断善根。何故不立不善根耶。答断善加行及正断时此三皆胜故立为根。邪见唯于断善时胜非加行位故不立根。谓诸内外染净事业。加行时难。究竟时易。如诸菩萨见老病死逼恼世间。为救济故初发无上正等觉心。由此心故三无数劫。修习百千难行苦行无有留碍常不退转。初菩提心甚为难得。非后尽智无生智时。所修未来三界善法。是故邪见非不善根。复次断善根时此三为转亦为随转故立为根。邪见非转亦非随转故不立根。有作是说。断善根时贪嗔但为转。痴亦为随转故立为根。邪见但为随转非转究竟时易故不立根。复次邪见所以能断善根。应知皆由贪嗔痴力。是故但立贪等为根。谓不善根摧伏善法。令无势力羸劣衰损。然后邪见能断善根。复次先说具五义者立不善根。邪见不尔。谓唯四部意识相应虽是随眠性。而不能...(第1256-03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知。是故不说。复有说者。若是世现见者即说。若不现见则不说。世尊必知二法。谓上与微。何以知之。如说。利根者谓央掘魔罗。钝根者谓萨波达婆。而不说中者。复有说者。若说于中则文重不便。若不说中则文轻便。
云何增上不善根。答曰。不善根能断善根者。乃至广说。问曰。断善根者是邪见。何以言是不善根耶。答曰。或有说者。不善根断善根方便时势胜。所以者何。一切内外法。方便时功。胜于成时。如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发菩提心。此心能荷负三阿僧祇劫善行。使不散坏。亦无留难。此心甚难。后得尽智。三界善根。未来中修。未足为难复有说者。邪见所以能断善根。皆以不善根力。不善根。能令善根羸劣微薄。更无势力。亦令因缘多诸留难。然后邪见能断善根。复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不善根。能断善根。何等不善根。答言邪见相应痴。不善根。亦断欲界欲时。最初灭者是也。问曰。断欲界欲。不应言亦。所以者何。即是一答故。答曰。或有说者。此答前所说。何...(第1257-02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流出诸供具物。普供三宝及六道众生。详普供意。上来到此法事周圆故。以生佛普平伸供。供毕索愿意在奉送。文从下索影上必然矣。或名普通供养)
诸佛子等从来所受饮食。皆是人间贩鬻生命酒脯钱财。血肉腥膻荤辛臭秽。虽复受得如是饮食。譬如毒药损坏于身。但增苦本沉沦苦海无解脱时。我(某甲)依如来教精诚罄舍。设此无遮广大法会。汝等今日遇兹胜事戒品沾身。于过去世广事诸佛。亲近善友供养三宝。由此因缘值善知识。发菩提心誓愿成佛不求余果。先得道者递相度脱。又愿汝等昼夜恒常。拥护于我满我所愿。以此施食所生功德。普将回施法界有情。共诸有情同将此福。尽皆回施无上菩提。一切智智勿招余果。愿速成佛。
次结奉送印(二羽金刚拳。进力二相钩。随诵而掣开。金刚解脱真言曰)。
唵斡资啰(二合)穆(一意想佛。等各归本位。六道众生悦乐超升。为上良因普皆回施。如常可知矣)
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
...(第1460部~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一卷)
...饿鬼解脱而能成正觉。
承斯善利。畜生受苦有情者。杀害烧煮楚毒等苦皆远离。远离乘骑愚痴。速得大智慧吉祥。畜生解脱而能成正觉。
承斯善利。人间受苦有情者。生时犹如摩耶右胁而降诞。愿具六根永离八难修福慧吉祥。人间解脱而能成正觉。
承斯善利。修罗受苦有情者。我慢颠狂拙朴。速疾令柔善恶心嫉妒嗔恚斗战。自调伏吉祥。修罗解脱而能成正觉。
承斯善利。天中受乐有情者。欲乐策勤速发广大菩提心。天中受尽忧苦自然生欢悦吉祥。天中解脱而能成正觉。
承斯善利。十方独觉声闻者。弃舍小乘四谛十二因缘行。进趣大乘。修四摄六度万应吉祥。二乘解脱而能成正觉。
承斯善利。初地菩萨勇识者。百福庄严一切行愿皆圆满。顿超十地证入一生补处位吉祥。三乘速证究竟成正觉。
发愿回向偈
现世之中未证菩提间。愿无内外障难恶缘等。恒常遇逢最妙善知识。所修善事行愿速成就 最上三宝。 ...(第1460部~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一卷)
...国故云来生也。
深心是菩萨净土。
肇曰。树心众德深固。故难拔深心也。
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深心故德备也。
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乘八万行兼载天下不遗一人大乘心也。上三心是始学之次行也。夫欲弘大道要先直其心。心既真直然后入行能深。入行既深则能广运无涯。此三心之次也。备此三心然后次修六度。别本云。直心深心菩提心。什曰。直心诚实心也。发心之始始于诚实。道识弥明名为深心。深心增广正趣佛慧名菩提心。此皆受化者心也。受化者行致净土。人又来生。以因缘成菩萨国。善有二种。一者行善二者报生善。凡言来生其国具足善者皆报生善也。
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外舍国财身命。内舍贪爱悭嫉。名一切能舍也。
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
什曰。持戒独言满愿者戒是难行亦兼摄众善。故所愿满也。肇曰。十善菩萨戒也。亦有无量戒。略举十耳。...(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者为资。净名既升此堂摄伏外道。然后导以大乘为其师也。
入诸学堂诱开童蒙。
什曰。如释迦菩萨入学堂说梵书梵天下来为证众人信受。斯其类也。肇曰。学堂童蒙书学堂也。诱开如太子入学现梵书比也。
入诸淫舍示欲之过。
什曰。外国有一女人。身体金色。有长者子名达暮多罗。以千两金要入竹林。同载而去。文殊师利于中道变身为白衣。身着宝衣衣甚严好。女人见之贪心内发。文殊言。汝欲得衣者当发菩提心。女曰。何等为菩提心。答曰。汝身是也。问曰。云何是。答曰。菩提性空。汝身亦空。以此故是此女曾于迦叶佛所宿殖善本修智慧。闻是说即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将示欲之过。还与长者子入竹林。入林中已自现身死膖胀臭烂。长者子见已甚大怖畏。往诣佛所。佛为说法亦得法忍。示欲之过有如是利益也。肇曰。外国淫人别立聚落。凡豫士之流目不暂顾而大士同其欲。然后示其过也。
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肇曰。酒致失志开放逸门。
若...(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赞大是会其本也。会本故其人可拔。能拔然后为大悲之怀耳。此则呵其闇根。以击去彼乐小之情耳。
念报佛恩不断三宝。
肇曰。夫大悲所以建。大乘所以驾。佛恩所以报。三宝所以隆。皆由明了人根善开实相。而目连备阙斯事故以诲之。
然后说法。
肇曰。若能备如上事。然后可说法也。生曰。成大乘为继佛种。使三宝不断则报佛恩矣。然后乃是说法也。
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无此辩是故不任诣彼问疾佛告大迦叶。
什曰。先佛出家。第一头陀者也。昔一时从山中出。形体垢腻着粗弊衣。来诣佛所。诸比丘见之起轻贱意。佛欲除诸比丘轻慢心故赞言。善来迦叶。即分床坐。迦叶辞曰。佛为大师。我为弟子。云何共坐。佛言。我禅定解脱智慧三昧大慈大悲教化众生。汝亦如是。有何差别。诸比丘闻已发希有心咸兴恭敬。迦叶闻是已常学佛行。慈悲救济苦人。有是慈悲而舍富从贫。意将何在耶。将以贫人昔...(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所能也。
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
生曰。无利之利真利也。故劝之耳。
所以者何佛世难值。
什曰。佛常在世。于罪者为难耳。肇曰。净名知其不得出家而劝之者。欲发其无上道心耳。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什曰。长者子不得出家。而重出家之美。所以深其恼耳。肇曰。非不欲出家。不欲违亲耳。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
什曰。若发无上道心心超三界。形虽有系乃真出家。
是即具足。
什曰。虽为白衣能发无上心者便为出家具足戒行矣。生曰。出家本欲离恶行道。若在家而能发意即是足矣。亦为具足其道者也。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生曰。诸长者子既以有阂乖出家事。而闻在家有出家之理欣然从之。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阿难。
什曰。秦言欢喜也。问曰。阿难持佛法藏。即其所闻足知无病。今云何不达。答曰。真实及方便悉是佛语。故二说皆信。又云。阿难亦共为方便也。肇曰。阿难秦言欢喜。弟子中总持第一。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
生曰。佛而...(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之愿满足也。
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
肇曰。昔在魔宫以五欲为乐。今在菩萨以法乐为乐。复还魔天当何所业耶。生曰。既不复乐于魔宫。当复有理使乐之不耶。
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
肇曰。将远流大法之明以照魔宫痴冥之室故说此门也。生曰。以此法门便得乐魔宫也。
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
肇曰。自行化彼则功德弥增法光不绝名无尽灯也。
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
肇曰。报恩之上莫先弘道。
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
什曰。从父得。不从非法得。故名父舍也。肇曰。元嗣相承祖宗之宅名父舍焉。
设大施会。
什曰。大施会有二种。一不用礼法但广布施。二...(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欲为五通仙人开导诸群生令住戒忍慈。
什曰。世无贤圣。众生下劣不入深法。故化以戒忍也。
见须供事者现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道心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给足之如是道无量。
生曰。应适无方。皆是佛之道矣。
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假令一切佛于无数亿劫赞叹其功德犹尚不能尽。
肇曰。其权智之道无涯无际。虽复众圣殊胜辩犹不能尽。
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
肇曰。下士闻道大而笑之。日月虽明何益瞽者。
维摩诘所说经卷第八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
什曰。有无迭用。佛法之常。前品说有。故次说空门。复次从始会以来。唯二人相对。余皆默然。今欲各显其德。故问令尽说。亦云情惑不同。发悟有因。令各说悟。广释众迷。夫胜会明宗。必以令终为美。今法坐将散。欲究其深致...(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之。比丘恕他自责不生恶心。又指腹语贼。汝应射此。我为腹出林故致斯恼。此腹之罪耳。省己恕物类如此也。不讼彼短。不如彼钝根维那就地舐秽求人短也。省己过乃至求诸功德通为一事。肇曰。省己过则过自消讼彼短则短在已。七法也。
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
肇曰。尘垢易增功德难具。自非一心专求。无以克成具此八法。则行无疮疣。终生净土矣。
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维摩诘所说经卷第九
菩萨行品第十一
是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肇曰。至人无常所。理会是邻。如来净名虽服殊处异。然妙存有在。所以来往兴化。共弘不思议道也。因遣问疾。所明若上。今将诣如来封印兹典。故先现斯瑞以启群心者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肇曰。大士所为非...(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头人躯蛇虺之身。担山吐火。雷电霹雳。执持戈矛。菩萨喜心一毛不动。鬼兵不能近。菩萨尔时徐举眉间毫。拟阿鼻狱。令罪人见。白毫流澍大如车轮。火即暂灭。自忆前世所作罪业。心得清凉称南无佛。以是因缘受罪若毕。应生人中。魔见是相。憔悴懊恼。退还其宫。白毫复去。至第六天。见白毛孔。诸宝莲华。过去七佛现在华上。如是白毫上至无色。遍照一切如颇梨镜。八万四千天女。视波旬身。状如樵木。但瞻菩萨白毫相光。无数天子天女。发菩提心。魔王还与佛相难。佛以智力伸手案地。应时地动。魔及官属。皆颠倒堕。降魔怨竟。即成正觉(出普耀经第五卷又出第六卷)
与数千万众。入罗阅城。遥见之者。举手赞叹。或言善来。或言日月。或自归命。或相问讯。为是天耶。为帝释耶。众人随逐。瓶沙王在高楼上。即问左右。为有何故。有一大臣曰。释子辞家游荡在外。或能谋国。当往诛之。王曰。此子绍位作转轮圣王。我等皆为臣佐。若使出家学道得佛。愿为上首弟子。...(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1)
...答曰。充塞虚空岂可计量。皆于空中徘徊。搔扰悲号。擗踊歔欷而言。如来灭度何其駃哉。群生长衰世间眼灭(长阿含与双卷泥洹大同出大涅槃第一卷)阿难比丘今何所在。文殊师利言。在娑罗林外。去此十二由旬。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娆乱。是诸魔众悉自变身。为如来像。说种种法种种示现。阿难念言。昔所未见。谁之所作。将非释迦。欲发是语。都不从意。阿难受大苦恼。不能得来。佛说大陀罗尼咒。文殊受之。至阿难所。为魔诵说。诸魔王等发菩提心。文殊即与阿难俱还佛所(出菩萨从兜率天下经)诸末罗。集于种种供养。复竟一日以佛舍利。置于床上。诸末罗童举床。皆不能胜。阿那律言。汝等且止。诸天欲留七日。展诸人民皆得供养。如来三从金棺里出金色臂。问阿难至。平治道路洒扫烧香未。云何阿难。吾前后所出。方等大乘。汝悉得不。阿难对曰。唯佛知之。佛言如是。诸经今为毕竟。七日末罗童子捧举四角擎。汝可持幡盖。烧香散华。作众伎乐前后导从。安详而行。入城东门。...(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1)
...门下。尔时王子见是菩萨便作是言。道士今来何所求索。即于菩萨生不思议心。云何是人。终经尔时多受众苦。而心不厌。尔时菩萨知王子心已自调伏。即便说偈令往诣佛。尔时王子即舍王位。在佛法中出家听法如法而住得无生忍。尔时净精进者我身是也。财功德者即弥勒是(出大集经第二十六卷又出调伏王子道心经菩萨行经大同)
树提摩纳手出龙象第五
树提摩纳。在宝藏佛前。右膝着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我今发无上菩提心成就善根。于三乘法若我所顾得己利者。令我两手自然而出白色龙象。佛神力故其两手中即出龙象。其色纯白七处到地。见是事已告言。龙象汝等。今者可升虚空去此。不远遍雨此界八德香水。觉悟此界一切众生。若有众生得遇一渧。闻其香气悉断五盖。所谓淫欲嗔恚睡眠掉戏疑。是时龙象在虚空中。周游速疾犹如力士善射放箭。是二龙象所作诸事悉成就已。复还来至摩纳前住。时树提见之心大欢喜(出树提摩纳发菩提誓愿经)
普施求...(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1)
...欲令得道。天王释言。大王。今者不乃愚也。求菩提者。久受勤苦乃可得成。汝云何欲求无上道。报天王释言。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无上道心。汝虽发是言吾终不信也。时转轮王。于天王释前立誓言。若不真实求三菩提。欺天王释者。使我千疮终无愈时。若不尔者。血当为乳千疮平复。说是语时疮即如本。天王释言。善哉大王。真是大悲。如是苦行不久当得无上菩提。得菩提时要先度我。时天帝释。放大光明遍昭王身。与百千诸天发菩提心。五百太子见其父王身疮平复欢喜无量发菩提心。二万夫人百千婇女亦复如是(出大方便佛报恩经第三卷)
摩调金轮王舍国学道第七
昔者有王。名曰摩调。时号遮加越王。主四天下。以正法治不枉人民。常行慈心视民如赤子。人寿八万岁。王有七宝。又有千子。鞭杖不行。民无辞讼。莫不变化。王欲行四方随意即至。数千万人随后而飞。不持刀兵。人民鬼神皆自欢喜。语侍卫者。头须生白可以告我。侍人言生白。王召太子告言。我头生白衰老将至。今立汝为王。四天下皆属于...(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首尽杀之矣。道士入山学道精进不倦。终生天上。时道士者我身是也。乌者秋露子是。蛇者阿难是。猎者调达是。妻者怀柈女子。是也(出摩国王经)
仙豫王护法杀婆罗门第五
昔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仙豫。爱重大乘其心纯善。无有粗恶嫉妒悭吝。口常宣说爱语善语。身常摄护贫穷孤独。布施精进无有休废。时世无佛声闻缘觉。时王爱乐大乘方等经典。十二年中事婆罗门。供给所须过十二年。施安已讫。即作是言。师等今应发三菩提心。婆罗门言。大王。菩提之性是无所有。大乘经典亦复如是。大王。云何乃欲令人同于虚空。王闻婆罗门诽谤方等。即断其命。以是因缘不堕地狱。拥护摄持大乘经典。有如是力(出大涅槃经第十一卷)
普明王诵般若偈得免班足王害第六
昔天罗国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受外道罗陀师教。应取千王头以祭冡神然后登王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所少一王。即北行万里得普明王。普明白班足言。愿听我一日饭食沙门...(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1)
...人作如是言。我今已舍怨心。鬼观女人虽口言舍。而心不放。即断其命(出抄毗婆沙经第八卷)
波旬娆固文殊十二。
魔设供膳。化作四万比丘。着垢弊败衣执持破钵。胸背悉露面貌丑恶。跛蹇痤偻心怀遑懅。受种种食。文殊令诸化人钵食常满。揣食在口饐不得纳。身体不安自然躄地问于魔言。比丘何故不食。魔曰。是欲死矣。文殊曰。无毒之人岂复行垢毒耶。有淫怒痴人是则为毒。因为说法我无是毒。五百诸天从魔来者。发菩提心(出文殊现宝藏经下卷)
饿鬼请问目连所因得苦十三。
目连至恒河边。见五百饿鬼群来趣水有守水鬼。铁杖驱逐令不得近。于是诸鬼迳诣目连。礼目连足各问其罪。一鬼曰。我受此身常患热渴。先闻恒河水清且凉。欢喜趣之沸热坏身。试饮一口。五藏燋烂臭不可当。何因缘故受如此罪。目连曰。汝先世时作相师。相人吉凶。少实多虚。或毁或誉。自称审谛以动人心。诈惑欺诳以求财利。迷惑众生失如意事。
...(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2)
...釰轮地狱。十八火车地狱。十八沸屎地狱。十八镬汤地狱。十八灰河地狱。五百亿釰林地狱。五百亿刺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五百亿铁玑地狱。五百亿铁辋地狱。十八铁窟地狱。十八铁丸地狱。十八尖石地狱。十八饮铜地狱。如是等众多地狱。阿鼻地狱。死生寒冰中。寒冰狱死生黑闇处。八千万岁目无所见。受大虫身婉转腹行。诸情闇塞为狐狼食之。后生畜生。五千万身受鸟兽形。还生人中。六根不具贫穷下贱。经五百身后生饿鬼。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十八寒地狱者。八方冰山。山十八隔。复有十八诸小冰山。寒冰山间如瓦莲华。高十八由旬。上有冰轮。纵广正等十二由旬。如天雨雹从空而下。劫夺抄盗剥脱冻杀众生。此人罪报欲命终时。一切刀风化为热火。罪人作念我今云何不卧冰上。作是念时。狱卒罗刹手执冰轮蹑虚而至。罪人见已心便爱念。气绝命终生冰山上。既生之后。十八冰山如以扇扇。一切寒冰从毛孔入。十八隔中遍满一隔。剖裂擗拆如赤莲华。冰轮上下遍覆其...(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2)
...我愿。气绝命终生铜车上。不久即往生铜山间。铜车转颈。狱卒以钳挓口饮以烊铜。迷闷躄地唱言饥饥。寻时狱卒擘口令开。以铜铁丸置其口中。吞十八丸。节节火然东西驰走。经于七日尔乃命终。狱卒唱言。汝前身时。谀谄邪见悭贪嫉妒。以是因缘受铁丸报。或曾出家毁犯轻戒。久不悔过虚食信施。以此因缘食诸铁丸。此人罪报亿千万岁不识水谷。受罪既毕还生人中。五百世中言语[口*騫]吃不自辩了。以宿习故食后啖土块。过是以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出观佛三昧法经第五卷)
六十四地狱举因示苦相第三
一曰脚蹋。先蹋杀人今为狱鬼所啖。经二百岁。
二曰刀山。先杀众生今受罪二百岁。三曰审谛。嗔心骂人以为鸟兽。五百岁中铁杵撞口。罪毕受生人头鸟身。口常言罪。
四曰抱刀剑。自犯淫戒。又犯持戒人。五曰沸沙。先以热灰覆众生上。
六曰沸井。井水常沸。以恶心用不净物致井中。罪毕百岁为井中虾蟆。七曰窖窗狱卒。以人...(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2)
...半年一岁。已自胜于不作者矣。所以法华经言。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而况有人能发如是大心勤于福善。不随喜者。圣所悲念。(某甲)等自惟。无始生死以来至于今日。已应有无量恶心阻人。胜善何以故然。若无是事。云何今日于诸善法多有留难。禅定不能习。智慧不能修。少时礼拜已言大苦。暂执经卷复生厌怠。终日劳扰起诸恶业。使此身形不得解脱。如蚕作茧自萦自缚。如蛾赴火长夜燋然。如是等障无量无边。障菩提心。障菩提愿。障菩提行。皆由恶心诽谤他善。今始觉悟生大惭愧。稽颡求哀忏悔此罪。唯愿诸佛请大菩萨。以慈悲心同加神力。令(某甲)等所忏除灭所悔清净。所有障碍无量罪业。因今忏悔净尽无余。相与人人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南无弥勒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善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栴檀德佛 南无宝施佛 南无无量明佛 南无华德佛 南无相德佛 南无三乘行佛 南无广众德佛 南无明德佛 南...(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不善根。起四颠倒。造作五逆。行于十恶。炽然三毒长养八苦。造八寒八热诸地狱因。造八万四千鬲子地狱因。造一切畜生因。造一切饿鬼因。造人天生老病死种种苦因。受于六道无量苦果。难可堪忍。不可闻见。如是罪恶无量无边。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重复苦到五体投地。求哀悔过。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以三毒根。起于三有中历二十五有。处处起诸罪恶。随逐业风不自知觉。或障人持戒修定修慧或障人修诸功德修诸神通。如是罪障障菩提心。障菩提愿。障菩提行。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重复苦到五体投地。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以贪爱心构起六识。随逐六尘起众多罪。或于众生边起。或于非众生边起。或于无漏人起。或于无漏法起。如是贪嗔所起罪恶。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愚痴心起颠倒行。信于邪师受于邪说。着断着常着我着见。随痴所行起无量罪。如是因缘障菩提心。障菩提愿。障菩提行。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重复志诚五体投地。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身三恶业。口四恶业。意三恶业。从无始无明住地烦恼恒沙。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四住地烦恼。三毒四取五盖六爱七漏八垢九结十使。如是一切烦恼等障无量无边。障菩提心。障菩提愿。障菩提行。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重复志诚五体投地。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不能修慈悲心。不能修喜舍心。不能修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边起。或于无漏人起。或于无漏法起。如是贪嗔所起罪恶。今日忏悔愿乞除灭。又愚痴心起颠倒行。信于邪师受于邪说。着断着常着我着见。随痴所行起无量罪。如是因缘障菩提心。障菩提愿。障菩提行。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重复志诚五体投地。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身三恶业。口四恶业。意三恶业。从无始无明住地烦恼恒沙。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四住地烦恼。三毒四取五盖六爱七漏八垢九结十使。如是一切烦恼等障无量无边。障菩提心。障菩提愿。障菩提行。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重复志诚五体投地。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不能修慈悲心。不能修喜舍心。不能修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又不能修一切助菩提法。如是无有方便。无有智慧。障菩提心。障菩提愿。障菩提行。今日忏悔愿乞除灭。
(某甲)等重复增到五体投地。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轮转三界。备历六道受四生身。或男或女非男非女。遍一切处起无量罪。或为大身众生。更相啖食。或为细身众生。更相啖食。如是等杀业无量无边障菩提心。障菩提愿。障菩提行。今日忏悔愿乞除灭。(某甲)等重复志诚五体投地。自从有识神以来至于今日。于六道中受四生身。于其中间所起罪恶无穷无尽。如是等罪。唯有十方一切...(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复作。仰愿十方一切诸佛。以大慈心受。(某甲)等今日忏悔。以大悲水洗。(某甲)能障菩提一切罪垢。令至道场毕竟清净。又愿十方一切诸佛。以不思议力以本誓愿力度脱众生力覆护众生力。令(某甲)等今日起誓发菩提心。从今已去至坐道场。毕竟成立不复退转。所有誓愿悉同菩萨所行誓愿。仰愿十方一切诸佛大地菩萨。以慈悲心同加摄受。令(某甲)等得如所愿满菩提愿。一切众生各各具足满菩提愿。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发菩提心第四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得洗浣心垢。十恶重障净尽无余。业累既遣内外俱洁。次应仰学菩萨修行直道。功德智慧由之而生。所以诸佛每叹发心。是道场能办事故。唯愿大众各坚其志。莫以年命待时漏尽。勿令空去。后悔无益。相与今日值遇好时。不应日夜烦恼覆心。宜当努力发菩提心。菩提心者即是佛心。功德智慧不可格量。盖论一念况复多念。假使历劫修无量福。乃至今生备行余善。不及发心万分之一。算数譬喻亦不能尽。又有一人。但作福德。不发菩提无上道心。譬如耕田不下种子。既无其芽何处求实。以是义故。须发菩提心因缘为证。上报佛恩下拔一切。所以佛赞诸天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为第一供养如来。又发菩提心非止一过。唯应数发。令菩提心相续不断。是以经言。于那由他河沙佛所...(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次应仰学菩萨修行直道。功德智慧由之而生。所以诸佛每叹发心。是道场能办事故。唯愿大众各坚其志。莫以年命待时漏尽。勿令空去。后悔无益。相与今日值遇好时。不应日夜烦恼覆心。宜当努力发菩提心。菩提心者即是佛心。功德智慧不可格量。盖论一念况复多念。假使历劫修无量福。乃至今生备行余善。不及发心万分之一。算数譬喻亦不能尽。又有一人。但作福德。不发菩提无上道心。譬如耕田不下种子。既无其芽何处求实。以是义故。须发菩提心因缘为证。上报佛恩下拔一切。所以佛赞诸天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为第一供养如来。又发菩提心非止一过。唯应数发。令菩提心相续不断。是以经言。于那由他河沙佛所发大善愿。是知发心其数无量。又发菩提心但遇善知识便得心发。未必皆须值佛出世。如文殊师利。始向菩提乃因女人。以发初心慧式。不惟凡品轻标心志。实由渴仰大乘贪求佛法。依倚诸经。取譬世事。怨亲无差六道一相。愿因斯善俱得解脱。若同信解知非戏论。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发菩提心。必须起想先缘所亲系念之时。念己父母师长眷属。又念地狱饿鬼畜生。又念诸天诸仙一切善神。又念人道一切人类。有受苦者当云何救。见已起想应作是念。唯有大心能拔彼苦。若一想...(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哉。如汝所说。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为第一供养如来。又发菩提心非止一过。唯应数发。令菩提心相续不断。是以经言。于那由他河沙佛所发大善愿。是知发心其数无量。又发菩提心但遇善知识便得心发。未必皆须值佛出世。如文殊师利。始向菩提乃因女人。以发初心慧式。不惟凡品轻标心志。实由渴仰大乘贪求佛法。依倚诸经。取譬世事。怨亲无差六道一相。愿因斯善俱得解脱。若同信解知非戏论。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发菩提心。必须起想先缘所亲系念之时。念己父母师长眷属。又念地狱饿鬼畜生。又念诸天诸仙一切善神。又念人道一切人类。有受苦者当云何救。见已起想应作是念。唯有大心能拔彼苦。若一想成应作二想。二想成已应作三想。三想成已满一室想。一室成已满一由旬。一由旬满已满阎浮提。阎浮提满已满三天下。如是渐广满十方界。见东方众生。尽是其父。西方众生尽是其母。南方众生悉是其兄。北方众生悉是其弟。下方众生悉是姊妹。上方众生悉是...(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声闻缘觉即得六通三明具八解脱。其余大众皆得法眼净。若有众生得闻是经。不堕三途八难之处。地狱休息苦痛安宁。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菩萨摩诃萨云何奉持。佛告信相菩萨。善男子。此经名为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当奉持。之广令流布。功德无量。时诸大众闻说此法。一心欢喜。顶戴奉行。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佛所说。大可怖畏。相与今日起怖畏心。起慈悲心。承诸佛力行菩萨道。念地狱苦发菩提心。当为今日现受地狱道苦一切众生。现受饿鬼道苦一切众生。现受畜生道苦一切众生。乃至六道现受苦者。一心一意为其礼忏。令此众生悉得解脱。我等若不勤行方便转祸为福者。则于一一地狱皆有罪分。相与至心。当念父母师长亲戚眷属未来应受苦报。亦念自身未来现在方婴此苦。等一痛切五体投地。至诚恳恻至到用心。愿令一念感十方佛。一拜断除无量众苦。若六道中已受苦者。以佛力法力贤圣力。令此众生即蒙解脱。若六道中未受苦者。...(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菩萨大慈悲力。始蒙觉悟心生惭愧。至诚求哀发露忏悔。愿诸佛菩萨慈悲摄受。以大智慧力。不可思议力。无量自在力。降伏四魔力。灭诸烦恼力。灭诸怨结力。度脱众生力。安隐众生力。解脱地狱力。济度饿鬼力。救拔畜生力。摄化阿修罗力。摄受人道力。尽诸天诸仙漏力。无量无边功德力。无量无尽智慧力。令四生六道一切众怨同到道场。受(某甲)等今日忏悔。一切舍施无怨亲想。所结怨业同得解脱。永离八难无四趣苦。常值诸佛闻法悟道。发菩提心行出世业。四等六度深心修习。一切行愿等阶十地。入金刚心俱成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夫怨对相寻皆由三业。庄严行人婴诸苦报。相与既知是众苦之本。宜应勇猛挫而灭之。灭苦之要唯有忏悔。故经称叹。世二健儿。一不作罪。二能忏悔。大众今日将欲忏悔。当洁其心整肃其容。内怀惭愧悲畅于外。起二种心则无罪不灭。何者二种心。一惭二愧。惭者惭天。愧者愧人。惭者自能忏悔灭诸怨对。愧者能教他人解诸结缚。惭者能...(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璨生信。信下分二枝。一忍二融。融牛头也。忍生秀与能。能传信衣。若诸侯付子孙之分器也厥后此宗越盛焉。荫车百辆。尼拘树而展转垂枝施雨万方阿耨龙而连筵布润。当是时也应其悬记属于此人。后来得道无央数。是欤。重之曰。夫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诸佛得之升等妙。雌龙得之破障缠。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故今之像末斗诤复生。师足既伤资争未已。如闻此心是佛。便言。三十二相何无。或闻一路涅槃。则曰。八万法门何在。曾不知经中发菩提心此见佛性也。云何修菩萨行。此行布修行也。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何由复业。或举经以示之。则对曰。此性宗法。或谓之曰。莫是魔说还可焚毁否。且置而勿论。又欲弃之。又欲存之。不其惑乎。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西干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但破百年之暗。靡营一室之隳。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脱或戒乘俱急。目足更资。行不废而理逾明。法无偏而功兼济。然后如可...(第1470部~宋高僧传三十卷-001)
...肉者是(障四摄法。若食肉者是障四无量心)若食肉者是障四无碍智。若食肉者是障三三昧。若食肉者是障八解脱。若食肉者是障九次第定。若食肉者是障六神通。若食肉者是障百八三昧。若食肉者是障一切三昧。若食肉者是障海印三昧。若食肉者是障首楞严三昧。若食肉者是障金刚三昧。若食肉者是障五眼。若食肉者是障十力。若食肉者是障四无所畏。若食肉者是障十八不共法。若食肉者是障一切种智。若食肉者是障无上菩提。何以故。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有菩萨法。以食肉故。障不能得初地。以食肉故。障不能得二地。乃至障不能得十地。以无菩萨法故。无四无量心。无四无量心故无有大慈大悲。以是因缘佛子不续。所以经言。食肉者断大慈种。诸出家人虽复不能行。大慈大悲究竟菩萨行。成就无上菩提。何为不能忍此臭腥修声闻辟支佛道。鸱鸦嗜鼠蝍蛆甘螮。以此而推何可嗜着。至于豺犬野犴皆知嗜肉。人最有知胜诸众生。近与此等同甘臭腥。岂直常怀杀心断大慈种。凡食肉者自是可鄙...(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3)
...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
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贝塔涵流动。花台编岭芬。蒙笼出檐桂。散缦绕窗云。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何由狎鱼鸟。不愿屈玄纁。
江令集云。庐山远法师未出家。善弩射。尝于鹤窟射得鹤雏。后复伺鹤母。见将射之鹤不动。详观之已死于窠中。疑其爱子致死。破视心肠皆寸绝。法师于是放弩。发菩提心。
宋初有法琼尼。南方人。不知因缘所出。辟谷食枣栗。不着绵帛。戒德甚尊严。禅定多所感通。会稽恭子张使君莅广州。便供养之。随使君还吴。又随出西。自克亡日。舍命后勿关殓。但以乞乌鸟至破冈。如期而终。使君依旨送林野间。停舟七日七夕。鸟兽不敢侵。乃收殡焉。亡祖亲使君之第四女也。就琼尼受戒。敕余记录之。
陈江令往虎窟山寺。
尘中喧虑积。物外众情捐。兹地信爽垲。墟垄暧阡眠。蔼蔼...(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3)
...意。第一意者。菩萨受他打骂轻辱毁呰。是时应忍而不还报。应作是观。由我有身令来打骂。譬如因的然后箭中。我若无身谁来打者。我今当勤修习空观。空观若成无有人能打杀我者。若被骂时。正念思惟。而此骂声随开随灭。前后不俱。审谛观察亦无生灭如空中响。谁骂谁受。音声不来入耳。耳不往取声。如此观已都无嗔喜。二种意者。菩萨于一切众生都无打骂。恒与软语将护彼意。欲引导之。于打骂事心定不乱。是名众生忍。众生若见菩萨忍即发菩提心。为众生故。故名众生忍。第三意者。于刚强恶众生处为调伏。令改心。故或与粗言毁呰骂辱。令彼惭愧得发善心。名众生忍。云何名辱。不能忍者即名为辱。更无别法。问曰。打骂不嗔慈悲软语可名为忍。刚恶众生处菩萨是时不能忍耐。状似嗔想打拍骂辱。摧伏恶人。令彼受苦。云何复得名为忍辱。答曰。打骂不报。此是世俗戒中外威仪忍。及观内空音声等空身心空寂不起怨憎。此是新学菩萨息世讥嫌。修戒定智方便忍辱。非大菩萨也。何以...(第1475部~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
...辱。更无别法。问曰。打骂不嗔慈悲软语可名为忍。刚恶众生处菩萨是时不能忍耐。状似嗔想打拍骂辱。摧伏恶人。令彼受苦。云何复得名为忍辱。答曰。打骂不报。此是世俗戒中外威仪忍。及观内空音声等空身心空寂不起怨憎。此是新学菩萨息世讥嫌。修戒定智方便忍辱。非大菩萨也。何以故。诸菩萨但观众生有利益处。即便调伏为护大乘护正法故。不必一切慈悲软语。涅槃中说。譬如往昔仙豫国王护方等经。杀五百婆罗门。令其命终入阿鼻地狱发菩提心。此岂非是大慈大悲。即是大忍。涅槃复说有德国王护觉德法师。并护正法故。杀一国中破戒恶人。令觉德法师得行正法。王命终后即生东方阿閦佛前。作第一大弟子。臣兵众亦生阿閦佛前。作第二第三弟子。诸破戒黑白恶人。命终皆堕阿鼻地狱。于地狱中自识本罪。作是念言。我为恼害觉德法师。国王杀我。即各生念发菩提心。从地狱出。还生觉德及有德国王所。为作弟子求无上道。此菩萨大方便忍。非小菩萨之所能为。云何而言非是忍辱。觉德法师者迦叶佛是。有德国王释迦佛是。护法菩萨亦应如此。云何不名大忍辱也。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菩萨若修大慈大悲。具足忍辱建立大乘及护众生。不得专执世俗忍也。何以故。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第1475部~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
...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着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第1480部~净土十疑论一卷)
...世。接引众生。往生彼国。故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不如弥陀佛国。处处经论。殷勤叮咛。劝往生也。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于五浊恶世。于无量佛时。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第1480部~净土十疑论一卷)
...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粗相也。菩萨见微细相。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得见粗相。菩萨见微妙相。此何所疑。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
第六疑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
释曰。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在此恶世。日月短促。经阿僧祇劫。复不起烦恼。长时修道。云何不得无生忍也。此理显然。不须疑也。
第七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第1480部~净土十疑论一卷)
...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又汝以无始已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校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闇室。日光暂至而闇顿灭。岂以久来之闇。不肯灭耶。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闇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碜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碜。而不肯出也。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又如有人。一生已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第1480部~净土十疑论一卷)
...经说。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谓厌离行。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若在恶世。烦恼境强自为业缚。沦溺三涂动经劫数。如此轮转。无始已来未曾休息。何时能得救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若证无生忍。方能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往生论云。言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又愿生净土须具二行。一者必须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二者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何者为三种障菩提法。一者依智慧门。不来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当怜愍一切众生欲与其乐。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若能远三种菩提障。则得三种顺菩提法。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第1480部~净土十疑论一卷)
...行。一者必须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二者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何者为三种障菩提法。一者依智慧门。不来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当怜愍一切众生欲与其乐。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若能远三种菩提障。则得三种顺菩提法。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染身心障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众生苦故。菩提心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令离生死苦。即违菩提门。是故安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作心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遮菩提门。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净土常不离佛。得无生忍已于生死国中救苦众生。悲智内融定而常用自在无碍。即菩提心。此是显生之意。二明欣心显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已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谓欣愿门也。
净土十疑论后序
人心无常。法亦无定。心法万差。其本在此。信此则遍信。华严所以说十信。疑此则遍疑。...(第1480部~净土十疑论一卷)
...尽假不可尽中不可尽。故言无尽。大品经云。即色是空非色灭空空故无尽也。又大集经释无尽意。东方过十恒沙国微尘世界。国名不眴佛号普贤。纯诸菩萨无二乘名。但修念佛三昧不灭不生不出。心行平等犹如虚空。是为念佛。即见佛时即具六波罗蜜得无生忍。所谓不取色即檀。除色相即尸。观色尽即羼提。观色寂灭即毗黎耶。不行色即禅。不戏论色即般若也。身子问。谁为汝作字名无尽意。答曰。一切诸法因缘果报无尽。一切诸法不可尽。初发无上菩提心已不可尽。譬如虚空不可穷尽。为一切智发菩提心。岂可尽乎。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十力无畏等无尽。因如是等发心故不可尽。众生性无尽。教化众生无尽。知一切法性无尽故无尽。是名菩萨发心无尽。又檀波罗蜜无尽。乃至方便无尽。凡八十无尽。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从是得名名无尽意也。又净名云。何谓为尽谓不尽有为。何谓无尽不住无为。华严有十无尽法门如此等经皆就假名。分别一切诸法因缘果报。以明无尽意。又如胜鬘经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又大品经...(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七卷
...世音机成感应。乘于羊车速出火宅。入有余无余涅槃。即得解脱也。次明支佛。次明六度行。次明通教。次明别教。次明圆教。次明变易土钝根人。次明变易土利根人。凡有九番行人。修道之时并为五住烦恼惑火之所烧害。各修方便。方便未成火难恒逼。称观世音方便即成便得解脱。一一当其法门细作机感之义。
问。菩萨住何法门而能如是耶。
答。菩萨法门无量不出别圆两观。本起慈悲故能十番垂应。所以者何。菩萨元初发菩提心。见果报火烧诸众生。即起慈悲誓当度脱。受持禁戒亦起慈悲救诸业火。修无漏观白骨流光发火光三昧。八胜处中有火胜处。十一切处中有火一切处。皆起慈悲当为众生灭烦恼火。又观诸火悉是因缘所生法。体之即空。又从火空而观火假分别因缘。又观火中见火实相。如是次第节节皆有慈悲誓当利物。今住补处力用无尽。以本誓力熏诸众生未曾舍离。随有机感即能垂应。若事火起称名求救。即对本时果上慈悲拔苦与乐。恶业火起即用持戒修定中...(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得诣诸佛刹三昧。共我宿者得解脱光明三昧。目视我者得寂静法门。见我嚬伸得坏散外道法门。阿[黍-禾+利]宜我者得摄一切众生三昧。阿众鞞我者得诸功德密藏。住是离欲法门广为利益。此岂非逆顺欲法门导利群品耶。又四十一满幢城满足王。于正殿行王法。其犯法者斩截烧煮劈裂屠脍。嗔目诃责苦楚治罪。善财生疑。王断事已执善财手入其宫。见不可思议境界不可譬喻。语善财云。我知幻化法门。化作众生。而苦治之。以调一切。其见闻者发菩提心。此岂非嗔法门。方便命婆罗门五热炙身即是痴法门如前说。次此应明别圆两观观三毒慈悲机感例可知。不具记。第三从若有女人去。明身业为机亦为三。一贴文。二引事证。三观解。贴文为二。一求愿满。二结叹求。又为二。一求男二求女。文云。女人求男若是无子则绝嗣。有子则父母俱欣。云何独标女人求男耶。解者或云。女厌女身非求子也。又解女性多爱欣子偏重故标女人。今解女人以无子为苦。夫之所弃并妇所轻旁人所笑。又妇有七失...(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世尽苦。独入无余。既不能久处生死。荷负一切。岂能因慈悲。而起弘誓之德。今菩萨善达四谛十二因缘。怜愍一切。同于子想。故能为众生。久处生死。发心荷负一切。共入涅槃。是以必须大誓庄严。要心不退也。此四通言弘誓愿者。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菩萨摩诃萨。以慈悲缘四真谛。运怀旷阔。自要其心志令一切众生。同证四真实究竟之道。故云四弘誓愿也。菩萨若以诸法实相之慧。发此四愿。即是发菩提心。万行之本。灵觉之源。是以一切大士。由斯弘誓。曩劫修因。十方大圣。缘此四愿常处生死。广度众生而不永灭。今明不共之法。先从弘誓为始。意在此也。
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今明苦者即是生死也。生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所禀阴入界身。果报既粗。有形质分段之成坏也。二变易生死。谓罗汉辟支。及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虽无分段粗报。犹有细微因转果移...(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
若行者如是修止观时。能了知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因缘虚假不实故空。以知空故。即不得一切诸法名字相。则体真止也。尔时上不见佛果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是名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亦名慧眼。亦名一切智。若住此观即堕声闻辟支佛地。故经云。诸声闻众等自叹言。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当知若见无为入正位者。其人终不能发三菩提心。此即定力多故不见佛性。若菩萨为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佛法。不应取着无为而自寂灭。尔时应修从空入假观。则当谛观心性虽空缘对之时。亦能出生一切诸法。犹如幻化虽无定实。亦有见闻觉知等相。差别不同。行者如是观时。虽知一切诸法毕竟空寂。能于空中修种种行。如空中种树。亦能分别众生诸根。性欲无量故则说法无量。若能成就无碍辩才。则能利益六道众生。是名方便随缘止。乃是从空入假观。亦名平等观。亦名法眼。亦名道种智...(第1484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二卷)
...言二鸟双游。而呼为常无常尔。譬如种植或假外日风雨内有土气暖润。而万物得增冥显两益亦复如是。此中应用王三昧十番破二十五有。以辩慈悲益物之用。具在大本玄中。
问。观音利物广大如此。为已成佛。犹是菩萨。
答。本地难知而经有两说。如观音受记经明。观音势至得如幻三昧。周旋往返十方化物。昔于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王名威德。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音。右名宝尚即是势至。往问佛何供养胜。佛言。 |
|
|
|
|
|
|
|
当发菩提心。从如来初发菩提心。次阿弥陀佛后当成正觉。观音名普光功德山王。势至名善住功德宝王。又如来藏经亦云。观音文殊皆未成佛。若观音三昧经云。先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释迦为彼佛作苦行弟子。二文相乖此言云何。乃是四悉檀化物。不可求其实也。第五明教相者。夫观音经部党甚多。或请观世音。观音受记观音三昧。观音忏悔。大悲雄猛观世音等不同。今所传者即是一千五百三十言法华之一品。而别传者。乃是昙摩罗谶法师亦号伊波勒菩萨。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第1485部~观音玄义二卷)
...正勤。如意根力觉道。三十七品。共缘念处。亦如是。虽未发暖相。似无漏法水。而总相观五阴。智慧深利胜。别相念处。是故名总相念处。属干慧地外凡也。辟支迦罗名目大小。如前亦修三种念处十二因缘。过去无明只是不净烦恼。五阴诸行只是善恶五阴。从识乃至受是果报 记五阴爱取烦恼五阴。有是善恶五阴。未来生死。是果报无记五阴。若粗若细总而观之如幻如化。是名性念处因缘觉也。共缘念处例前亦有性。共缘三种观三人大小也。菩萨发菩提心慈悲誓愿。观此身受心法。三种念处。修性身时观此身色。若无生如幻如化。能发暖顶等法。成五停心。别总四念处。名伏忍四善根。名柔顺忍发真断结。八人地名无生忍。须陀洹名无生法忍果。斯陀含名游戏神通。阿那含名离欲清净。阿罗汉名已办地。八名辟支佛地。九地名菩萨地。十地名佛地。性念处观成。破界内见思通惑。得一切智与罗汉齐。八地修界内道种智。破界内尘沙无知。是共念处。九地已上学一切种智是缘念处。十地当知为如...(第1487部~四念处四卷)
...云何常。佛答汝因是常而果无常。何故不听我法中因无常而果是常(云云)。别菩萨欲学常住佛性。先修无量四圣谛。后观诸法实相中道。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次第梯蹬先观空。次学恒沙佛法。后开如来藏。次第修三眼三智。是名智别断惑别者。如无量义云。众生欲性无量。欲性无量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药病无量。药病无量故通塞无量。分别校计生灭无生灭。无量无作苦集灭道皆无量。覆如来藏藏闇故造作二十五有业。受诸生死。愍此长夜发菩提心。兴四弘誓自脱无量系缚。亦脱众生无量系缚。是名断惑别行位因果等别可知也。问无作既胜。何不缘无作发菩提心。答别家以无作是果。果不通因故。非发心正意。意者缘无量发心。至果方成无作耳。问若尔初地已得无作。何意不缘发心耶。答初地分得妙觉时乃究竟。例如三藏初生灭果方无生。通则不尔。发心即观无生。别人初缘无量后乃无作。圆人发心初则无作大意竟(云云)。二停心者。前三藏数息不净等。停心疏远事伪。通以观息不生不灭。停心即事而理近密真。今别教以持戒之根本。若我住世无异此也。即佛依此而住即僧虽尔。望于三藏是密是真。望于...(第1487部~四念处四卷)
...生死上求涅槃。信即是求非别求也。是名信一实谛成于停心也。又云何停心。停心欲下化须发真正心。众生不知生死即涅槃。未度苦谛。菩萨为此而起大悲誓。令得解脱。既得脱已即是令度苦谛。众生未知烦恼即菩提。菩萨为此而起大悲。令得解脱。既得脱已。即是令度集谛。众生若解烦恼即是菩提即是安于道谛。众生若解生死即是涅槃即是而得灭谛。是为菩萨下化众生。言真正者。无行经云。若发心求菩提。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盖指发三方便菩提心也。此乃菩提心魔。大经云。自此之前我等皆名邪见人也。若人为说此法名善知识魔。经言。涅槃为生死者。指贪着界外涅槃。成变易生死也。经言。生死即涅槃者。指分段生死。即大涅槃。况复变易而非涅槃。以真正菩提心。真正化也。将此下化。以成停心。初名上求。次名下化乘。何等法向上向下。所谓善修止观。生死即涅槃。涅槃名止也。止心心性名为大定大涅槃深禅定窟。故涅槃即是止也。观烦恼即是菩提即观也。实相之慧。名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名为般若。法华曰。定慧力庄严即上求。以此度众生即是下化。当知止观是所乘之法。专此止观成于停心。既能乘向上向下。向上应得果。向下应得度。既不果不度者。何物妨碍。而今不获。当知破法不遍。当研生死...(第1487部~四念处四卷)
...一心。念慧分明。明见世间可患可恶。善识禅定智慧功德可尊可贵。此二十五法为四教前方便。故应须具足。若无此方便者。世间禅定尚不可得。岂况出世妙理乎。然前明教既渐顿不同。方便亦异。依何教修行。临时审量耳。次明正修十乘观法。亦四教名同义异。今且明圆教。余教例此。一观不思议境。谓观一念心。具足无减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即此之境即空即假即中。更不前后。广大圆满横竖自在。故法华经云。其车高广(上根正观此境)二真正发菩提心。谓依妙境发无作四弘誓愿。愍己愍他上求下化。故经云。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三善巧安心止观。谓体前妙理。常恒寂然名为定。寂而常照名为慧。故经云。安置丹枕(车内枕)四破法遍。谓以三观破三惑。三观一心无惑不破。故经云。其疾如风。五识通塞。谓苦集。十二因缘。六蔽。尘沙。无明为塞。道灭。灭因缘智。六度。一心三观为通。若通须护。有塞须破。于通起塞。能破如所破。节节捡校。名识通塞。经云。安置丹枕(车外枕)六道...(第1488部~天台四教仪一卷)
...。比丘比丘尼。依此文即知缘觉入四众中摄也。又法师品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支佛者。岂无缘觉得解耶。旧云菩萨是上根。不必皆利从多为上。而执心易转。原其域怀求佛。但执过三百已即求近果。此疑易悟。三根菩萨同在法说得解。上者或在略说。中者或在广说之初。下者与身子齐。今明菩萨语通。但使发大心悉是菩萨。何必并是利根。及身子尚少。岂得初周之前已并得悟。若尔流通寿量。何意有诸菩萨节节得悟无生忍者发菩提心者。旧云寿量中悟。皆是法身增道损生。今言不尔。有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人。得无生法忍。此人始得此忍。当知寿量之前未是法身。故知菩萨得悟不可局在初周之初也。
问。菩萨得悟通于始终。二乘得悟亦应至后。
答。三周定父子天性已竟。则皆名菩萨。设在后悟同名菩萨悟也。六明有领解无领解者。若三乘同悟。何意但见声闻领解其二则无。今明无佛出世名独觉。闻佛说十二因缘法名缘觉。既入声闻数中得...(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1)
...记者。当知得入初住无生得记之位也。又见自身在山林。知是十行修习善法也。证诸实相。知是十回向。正观中道位也。深入禅定。即第十地中无垢三昧。入金刚定诸佛皆现。摩顶受职也。梦八相佛以知妙觉。此中或是初住能八相成佛之相。仍前次位寄谭极觉耳。若后恶世一行。总结行成也。信根者。于三宝得坚固信。一切不能沮坏。精进根者得四正勤。念根得四念处观。勤方便调伏贪忧。定根得四禅。慧根是得解四谛。如实知也。又信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精进根于如来所。发心所起精进。念根于如来。发心所起念。定根于如来所。起三昧。慧根于如来所。起智慧。八正是沙门道。亦是沙门法。成就贪嗔一切烦恼尽。是沙门义四果是沙门果。梦者。从须陀洹至支佛悉有梦。唯佛不梦。无疑无习气故不梦。从五事故有梦。如偈说。以疑心分别。学习因现事。非人来相语。因此五事梦。又是所更闻见及诸患。为七事故有梦。现在意识尚不见色。云何梦中意地见色。答皆是曾见曾闻故想耳...(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2)
...句了生无生。今性本净非关缘起。何须以此四句推之。
答。世缘起法亦本无生。但由情计谓之为生。理性亦尔。由谓自他等故须推之。二空不显。尚须更约续待推检。况因缘耶。自有传说此义者来。少有晓此性相三假。
问。今文何故不立斯观。
答。经从利根者开。佛种等者。注家云。无空有性名曰无性。堪绍继菩提名为种。如此释者此从修得。未识性种。嘉祥云无性者但云无自性。又以三义而释佛种。谓一乘教菩提心如来藏。教及发心但是种缘。虽即云藏不云空与不空及行理。故不知因中为在何因成种成性。故于正缘了中须识性种。所谓三道。次知类种即弹指等。然应知缘起通于染净。理非染净缘起宛然。此净缘起即是说由。明由净缘从因至果及不思议感应之理。故以此说为其种缘。他云。为由行者善根力故。如来识上文义相生。具如前文释闻。中破于中初云中道下立本无性为本性德。故知今种即性家之种。是故还立无性为本。为欲更明性家缘起。以种言...(第1492部~法华文句记十卷-001)
...足跟直踝不现。项光万字青发。此五相法界次第中无。法界次第中有丈光喉中津液。此二相今文则无。八十种好文亦不同。秖是经论译异。非胎卵湿化之化生者。不同界内四生中之化生。如诸天化生仍在父膝等生况同四趣中耶。今此忽然而有。如药王中云。于净德王家忽然化生。亦称湿卵等者。但以莲华在湿未剖如湿如卵。含在华内义之如胎。大宝积云。菩萨成就八法。于诸佛前莲华化生。一者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二者化人令归三宝。三者安置一切于菩提心。四者梵行不染。五者造佛形像安华座上。六者能除众生忧恼。七者于贡高人常自谦下。八者不恼他人。此一经虽尔以诸经论随宜说耳。假使一切经论所列。生莲华缘并为今文闻品功德之所超过。故华生虽同本缘各别。云云者。亦可释妨非今文意。尔时文殊下第三寻来。有人问序中在座。今云何海来者。今为答之。岂以凡情而度圣境。不起此会于海化物。义亦何辜。亦何在序一期益讫。去时岂要白知。来时大利方生与众自海而至。若例地踊菩萨...(第1492部~法华文句记十卷-002)
...今广。不同古德分擗经文。四正释中初释约远论近中。豪势者。恐人恃附失正道故。初似小益久则大损。邪人法者。恐人染习迷于正理。正观未成切须防断。在家事梵名为梵志。出家外道通名尼干。路伽耶等者。注家云。前如此土礼义名教。后如此土庄老玄书。伽耶陀亦云韦陀。近凶戏者。恐散逸故。那罗此云力。即是捔力戏。亦是设筋力戏也。近旃陀罗令人无慈。近二乘人令人远菩提故。西方不杂故云或来。既未受大无妨小志。故云随宜。欲想杀害菩提心故。欲想如止观第八记。不男坏乱菩提志故。五不男者。谓生剧姤变半。生谓胎中或初生时。剧谓截等。姤谓因他。变谓根变。半谓半月余即不能。广如论释。危害难处不合入故。讥嫌增他不善心故。畜养妨人正修业故。如是十法诸教皆然。但离二乘诸教小异。今弘圆经须属圆人。此当因缘约教两释。但阙本迹。若欲立者本离十种二边境界。迹示离此十种恼耳。观心十种云云者。令比类说之。应作总别二种。总者无非法界。何所可离。何所不离...(第1492部~法华文句记十卷-002)
...乘终。终始隔部所以木可。等是隔部何不以华严为乘始。若以会归为乘始者。教行人理一切皆会。会已无始亦复无终。若迹门为乘始者。又不全然。若但乘始。何故法说中明佛智等。譬喻说中明至道场。因缘说中云至宝所。所以初释惟初中五句意云。今之与昔或已入住行向地等。入复增进。唯有一分钝根声闻。于此终开仍入初住。岂名乘始。若初住名始弹指如何。故不依此能判经部。若涅槃澄神为乘终者。说大经时十仙诸外道。并初发心。复无量人退菩提心。又法华之始则在物机。涅槃澄神约于教主。由法华教主久成。故涅槃澄神不灭。又灭影为息迹。则法华犹迹。澄神为本非今经本。应知今经以久远实成为本。中间今日示成为迹。若依他释本迹二门俱属乘始。若不释本直于迹中明始终者。具如玄文乘妙中说。注家先举非存亡出修夭为非寿量。用释寿量。次明寿量意。然释两字仍似颠倒。存亡之数是量。修夭之限是寿。一期曰寿。寿内之数曰量故也。次法身下明意者。重举向非寿非量之体。非形...(第1492部~法华文句记十卷-002)
...华云。如是之人应以此法渐入佛慧。此证渐也。又云。若不信此法。于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此证不定也。又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此证顿也。大经云。从牛出乳乃至醍醐。此证渐也。又云。置毒乳中乳即杀人。乃至置毒醍醐醍醐杀人。此证不定也。又云。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此证顿也。无量义云。佛转法轮微渧先堕淹诸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热恼致法清凉。次降十二因缘雨洒无明地掩邪见光。后澍无上大乘普令一切发菩提心。此证渐也。华严曰。娑伽罗龙车轴雨海余地不堪。为上根性说圆满修多罗。二乘如聋如哑。净名曰。入瞻卜林不嗅余香。入此室者但闻诸佛功德之香。首楞严曰。捣万种香为丸。若烧一尘具足众气。大品曰。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当学般若波罗蜜。法华曰。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大经曰。譬如有人在大海浴。当知是人已用诸河之水。华严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渐也。高山顿也。上来皆是金口诚言。...(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能如此说听名真说听。有三悉檀益名有边。第一义益名非有边非无边。故知缘起能办大事。则感应意也。然四随四悉五缘名异意义则同。今说之。四随是大悲应益。悉檀是怜愍遍施。盖左右之异耳。言因缘者。或因于圣缘于凡。或因于凡缘于圣。则感应道交。当知三法言味相符。则意同。随乐欲偏语修因所尚。世界偏语受报间隔。盖因果之异耳。便宜者选法以拟人。为人者观人以逗法。此乃欣赴不同耳。又五因缘者。众生信乐为因佛说一法一切法。大菩提心也。于经是乐欲。于论是世界。众生有大精进勇猛佛说一行一切行。则四三昧。于经是便宜。于论是为人。众生有平等大慧为因感佛说一破一切破。获胜果报及通经论。于经论俱是对治。众生有佛智眼为因感佛说一究竟一切究竟。得说旨归寂灭。于经论俱是第一义也。又五缘五复次者。菩提心是诸行本。论举种种行盖枝本之异耳。四三昧是通修念佛是别修。盖通别之异耳。胜报备说依正习果报果。跋致偏举习果入位之相。盖双只之异耳。除经论疑滞者。经论是起疑执处。拔弟子恶邪者是起过人。人处异耳。本末究竟等与第一义名同易见。所以不异是为义同。又圣说多端。或次说或不次说。或具说或不具说。或杂说或不杂说。众生禀益不同。或次益不次益。或具益不具益。或杂益不杂益。或四悉檀成五缘。五缘成四悉。或四悉成一因缘。一...(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位之相。盖双只之异耳。除经论疑滞者。经论是起疑执处。拔弟子恶邪者是起过人。人处异耳。本末究竟等与第一义名同易见。所以不异是为义同。又圣说多端。或次说或不次说。或具说或不具说。或杂说或不杂说。众生禀益不同。或次益不次益。或具益不具益。或杂益不杂益。或四悉檀成五缘。五缘成四悉。或四悉成一因缘。一因缘成一悉。或一一因缘皆具四悉。四悉具五缘。如是等种种互相成显。还以三止观结之。可以意知。又以一止观结之。发菩提心即是观。邪僻心息即是止。又五略秖是十广。初五章秖是发菩提心一意耳。方便正观秖是四三昧耳。果报一章秖明违顺。违即二边果报。顺即胜妙果报。起教一章转其自心利益于他。或作佛身施权实。或作九界像对扬渐顿。转渐顿弘通渐顿。旨归章秖是同归大处秘密藏中。故知略广意同也。
○显是更为三。初四谛。次四弘。后六即。四谛名相出大经圣行品。谓生灭无生灭无量无作。生灭者苦集是世因果。道灭出世因果。苦则三相迁移。集则四心流动。道则对治易夺。灭则灭有还无。虽世出世皆是变异。...(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得佛菩提。又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即是生灭。我说即是空。是无生灭。亦名为假名。是无量。亦名中道义。是无作。又解。因缘即集。所生即苦。灭苦方便是道。苦集尽是灭。又偈言因缘。因缘即无明。所生法即行名色六入等。故文云。为利根弟子说十二因缘不生不灭相。指前二十五品。为钝根弟子说十二因缘生灭相。指后两品。当知论偈总说即四种四谛。别说即四种十二因缘也。已分别四四谛竟。诸经明种种发菩提心。或言推种种理发菩提心。或睹佛种种相发菩提心。或睹种种神通。或闻种种法。或游种种土。或睹种种众。或见修种种行。或见种种法灭。或见种种过。或见他受种种苦而发菩提心。略举十种为首广说(云云)。推理发心者。法性自天而然。集不能染苦不能恼。道不能通灭不能净。如云笼月不能妨害。却烦恼已乃见法性。经言。灭非真谛因灭会真。灭尚非真三谛焉是。烦恼中无菩提菩提中无烦恼。是名推生灭四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发菩提心。推无生四谛发心者。法性不异苦集。但迷苦集失法性。如水结为水无别水也。达苦集无苦集即会法性。苦集尚是。何况道灭。经言。烦恼即是菩提。菩提即是烦恼。是名推无生四谛上求下化发菩提心。推无量者。夫法性者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况复凡夫。出二边表别有净法。如佛藏经十喻(云云)。是名推无量四谛上求下化发菩提心。推无作者。夫法性与一切法无二无别。凡法尚是。况二乘乎。离凡法更求实相。如避此空彼处求空。即凡法是实...(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菩提心。若推一法即洞法界达边到底。究竟横竖事理具足。上求下化备在其中。方称发菩提心。菩提名道。道能通到横竖彼岸。名发心波罗蜜。故于推理委作浅深事理周遍。下去法法例尔。
摩诃止观卷第一下
观佛相好发心者。若见如来。父母生身身相昉着。明了得处辉丽灼烁。毗首羯磨所不能作。胜转轮王相好缠络世间希有。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我度众生无数无央。是为见应佛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若见如来知如来无如来。若见相好知相好非相好。如来及相皆如虚空。空中无佛况复相好。见如来非如来即见如来。见相非相即见诸相。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我度众生无数无央。是为见胜应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若见如来身相一切靡所不现。如明净镜睹众色像。一一相好凡圣不得其边。梵天不见其顶。目连不穷其声。论云。无形第一体非庄严庄严。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是为见报佛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若见如来。知如来智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一一相好即是实相。实相法界具足无减。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是为见法佛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云云)。云何见佛种种神变发菩提心。若见如来。依根本禅。一心作一不得众多。若放一光从阿鼻狱上至有顶。火光晃耀天地洞明。日月戢重辉天光隐不现。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依如来无生理。不以二相应诸众生。能令众生各各见佛独在其前。愿我得佛齐圣法...(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相非相即见诸相。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我度众生无数无央。是为见胜应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若见如来身相一切靡所不现。如明净镜睹众色像。一一相好凡圣不得其边。梵天不见其顶。目连不穷其声。论云。无形第一体非庄严庄严。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是为见报佛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若见如来。知如来智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一一相好即是实相。实相法界具足无减。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是为见法佛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云云)。云何见佛种种神变发菩提心。若见如来。依根本禅。一心作一不得众多。若放一光从阿鼻狱上至有顶。火光晃耀天地洞明。日月戢重辉天光隐不现。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依如来无生理。不以二相应诸众生。能令众生各各见佛独在其前。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依如来藏三昧正受。十方尘刹起四威仪。而于法性未曾动摇。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与诸神变无二无异。如来作神变神变作如来。无记化化。化复作化。不可穷尽。皆不可...(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火光晃耀天地洞明。日月戢重辉天光隐不现。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依如来无生理。不以二相应诸众生。能令众生各各见佛独在其前。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依如来藏三昧正受。十方尘刹起四威仪。而于法性未曾动摇。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与诸神变无二无异。如来作神变神变作如来。无记化化。化复作化。不可穷尽。皆不可思议。皆是实相而作佛事。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云何闻种种法发菩提心。或从佛及善知识。或从经卷。闻生灭一句。即解世出世法。新新生灭念念迁移。戒慧解脱寂静乃真。愿我得佛能说净道(云云)。或闻生灭。即解四谛皆不生不灭。空中无刺云何可拔。谁苦谁集谁修谁证。毕竟清净能所寂然。愿我得佛能说净道(云云)。或闻生灭。即解生灭对不生灭为二。非生灭非不生灭为中。中道清净独拔。而出生死涅槃之表。愿我得佛能为众生说最上道。独拔而出如华出水如月处空(云云)。或闻生灭。即解生灭不生灭...(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非别非圆。乃是三兽渡河共空之意耳。若谓即空即假即中者。三种逦迤各各有异。三语皆空者。无主故空。虚设故空。无边故空。三种皆假者。同有名字故假。三语皆中者。中真中机中实故俱中。此得别失圆(云云)。若谓即空即假即中者。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三种皆空者。言思道断故。三种皆假者。但有名字故。三种皆中者。即是实相故。但以空为名。即具假中。悟空即悟假中。余亦如是。当知闻于一法。起种种解立种种愿。即是种种发菩提心。此亦可解。其净土徒众修行法灭。受苦起过。等发菩提心例前可解。不复委记。上来所说既多。今以三种止观结之。然法性尚非一法。云何以三四推之。今言一二三四。说法性是所迷。苦集是能迷。能迷有轻重所迷有即离约界内外分别即有四种苦集。约根性取理即有一二三四不同(云云)。若界内钝人迷真重苦集亦重。利人迷真轻苦集亦轻。界外利钝轻重亦如是。法性是所解。道灭是能解。所解有即离能解有巧拙。界内钝人所解离能解则拙。利人所解即能解亦巧。界外利钝即离巧拙亦如是。所以者何。事...(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所三相迁动。窃起窃谢。新新生灭念念不住。睒烁如电耀。遄疾若奔流。色泡受沫想炎行域识幻。所有依报国土田宅妻子财产。一念丧失倏有忽无。三界无常一箧偏苦。四山合来无逃避处。唯当专心戒定智慧。竖破颠倒横截死海超度有流。经言。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回转。火宅如此云何耽湎纵逸嬉戏。是故慈悲起四弘誓拔苦与乐。如释迦之见耕垦。似弥勒之观毁台。即其义也。以明了四谛故非九缚。起四弘誓故非一脱。是为非缚非脱发真正菩提心。显是义明矣。次秖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能生所生无不即空。妄谓心起。起无自性无他性。无共性无无因性。起时不从自他共离来。去时不向东西南北去。此心不在内外两中间。亦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之为心。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不可得故生即无生亦无无生。有无俱寂。凡愚谓有智者知无。如水中月得喜失忧。大人去取都无欣惨。镜像幻化亦如是。思益云。苦无生集无和合道不二灭不生。大经云。解苦无苦而有真谛。乃至解灭无灭而有真谛...(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中月。道既即空。不应言我行即空不行不即空。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灭既即空。不应言众生寿命谁于此灭而证彼灭。生死即空云何可舍。涅槃即空云何可得。经言。我不欲令无生法中有修道。若四念处乃至八圣道。我不欲令无生法中有得果。若须陀洹乃至阿罗汉。依例亦应言。我不欲令无生法中有色受想行识。我不欲令无生法中有贪欲嗔恚痴。但愍念众生兴誓愿拔两苦与二乐。以达苦集空故非九缚。达道灭空故非一脱。是为非缚非脱发真正菩提心。显是义明矣。秖观根尘一念心起。心起即假。假名之心为迷解本。谓四谛有无量相。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心如工画师造种种色。心构六道。分别校记无量种别。谓如是见爱是界内轻重集相。界外轻重集相。如是生死是分段轻重苦相。界外轻重苦相。还翻此心而生于解。譬如画师洗荡诸色涂以墡彩。所谓观身不净乃至观心无常。如是道品纡通化城。观身身空乃至观心心空。空中无无常。乃至无不净。如是道品直通化城。观身无常。无常即空...(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分别十六门道灭不同。及一切洹沙佛法。分别校计不可说不可说。如观掌果无有僻谬。皆从心生不余处来。观此一心能通不可说心。不可说心能通不可说法。不可说法能通不可说非心非法。观一切心亦复如是。九缚凡夫不觉不知。如大富盲儿坐宝藏中。都无所见。动转挂碍为宝所伤。二乘热病谓诸珍宝是鬼虎龙蛇。弃舍驰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虽缚脱之殊。俱贫如来无上珍宝。起大慈悲誓愿拔苦与乐。是为非缚非脱发真正菩提心。显是义明矣。次根尘相对。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者。若根若尘并是法界。并是毕竟空。并是如来藏。并是中道。云何即空。并从缘生。缘生即无主。无主即空。云何即假。无主而生即是假。云何即中。不出法性并皆即中。当知一念即空即假即中。并毕竟空。并如来藏。并实相。非三而三三而不三。非合非散而合而散。非非合非非散。不可一异而一异。譬如明镜。明喻即空。像喻即假。镜喻即中。不合不散合散宛然。不一二三二三无妨。此一...(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贪嗔痴亦即是菩提。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谛。翻一一尘劳门。即是八万四千诸三昧门。亦是八万四千诸陀罗尼门。亦是八万四千诸对治门。亦成八万四千诸波罗蜜。无明转即变为明。如融水成水。更非远物不余处来。但一念心普皆具足。如如意珠非有宝非无宝。若谓无者即妄语。若谓有者即邪见。不可以心知。不可以言辩众生于此不思议不缚法中。而思想作缚。于无脱法中而求于脱。是故起大慈悲兴四弘誓。拔两苦与两乐。故名非缚非脱发真正菩提心。前三皆约四谛为语。今约法藏尘劳三昧波罗蜜。其义宛然。问。前简非并言非。今显是何故并言是。答。所言并是者。皆非缚非脱故言并是。通皆上求故。又次第渐入到实故言并是。又实难知借权显实故言并是。此三番拟世界悉檀言并是也。又权不摄实实则摄权。欲令摄显易见故言并是。此一番拟为人悉檀故言是也。又一菩提心一切菩提心。若不说者不知一切。故言并是。此一番拟对治悉檀明是。若究竟而论。前三是约权后一约实。譬如良医有一秘方总摄诸方。阿伽陀药功兼诸药。如食乳糜更无所须。一切具足如如意珠。权实显是其义可知。又一是者一大事因缘故。云何为一。一实不虚故。一道清净故。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故。云何为大。其性广博多所含容。大智大断大人所乘。大师子吼大益凡圣。故言为大。事者十方三世佛之仪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众生。故名为事。因缘...(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为大。其性广博多所含容。大智大断大人所乘。大师子吼大益凡圣。故言为大。事者十方三世佛之仪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众生。故名为事。因缘者。众生以此因感佛。佛以此缘起应。故言因缘。又是者。不可言三不可言一。不可言非三非一而言三一。故名不可思议是也。又是者。非作法非佛非天人修罗所作。常境无相常智无缘。以无缘智缘无相境。无相之境相无缘之智。智境冥一而言境智。故名无作也。又是者。如文殊问经云。破一切发名发菩提心。常随菩提相而发菩提心。又无发而发无随而随。又过一切破过一切随双照破随。名发菩提心。如此三种不一不异。如理如事如非理非事。故名为是。若例此义。无作不可思议。一大事因缘等诸法门。皆言破皆言随。皆言非破非随双照破随。又前三是上中下智所观。后一是上上智所观。前三是共。后一是不共。前三浅近曲。后一深远直(云云)。前三是小中大。后一是大中大。上中上。圆中圆。满中满。实中实。真中真。了义中了义。玄中玄。妙中妙。不可思议中不可思议。若能如此简非显是。体权识实而发心者。是一切诸佛种。譬如金刚从...(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不一不异。如理如事如非理非事。故名为是。若例此义。无作不可思议。一大事因缘等诸法门。皆言破皆言随。皆言非破非随双照破随。又前三是上中下智所观。后一是上上智所观。前三是共。后一是不共。前三浅近曲。后一深远直(云云)。前三是小中大。后一是大中大。上中上。圆中圆。满中满。实中实。真中真。了义中了义。玄中玄。妙中妙。不可思议中不可思议。若能如此简非显是。体权识实而发心者。是一切诸佛种。譬如金刚从金性生。佛菩提心从大悲起。是诸行先。如服阿娑罗药先用清水。诸行中最。如诸根中命根为最。佛正法正行中此心为最。如太子生具王仪相。大臣恭敬有大声名。如迦陵频伽鸟[穀-禾+卵]中鸣声。已胜诸鸟。此菩提心有大势力。如师子筋弦。如师子乳。如金刚槌。如那罗延箭。具足众宝能除贫苦如如意珠。虽小懈怠小失威仪。犹胜二乘功德。举要言之。此心即具一切菩萨功德。能成三世无上正觉。若解此心任运达于止观。无发无碍即是观。其性寂灭即是止。止观即菩提。菩提即止观。宝梁经云。比丘不修比丘法。大千无唾处。况受人供养。六十比丘悲泣白佛。我等乍死不能受人供养。佛言。汝起惭愧心善哉善哉。一比丘白佛。何等比丘能受供养。佛言。若在比...(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初业之嗔。夺持戒人物之贪。边见之痴。是为十恶恶者。若能知如来说因缘法。无我人众生寿命。无生无灭无染无著本性清净。又于一切法知本性清净。解知信入者。我不说是人趣向地狱及诸恶道果。何以故。法无积聚法无集恼。一切法不生不住。因缘和合而得生起起已还灭。若心生已灭。一切结使亦生已灭。如是解无犯处。若有犯有住无有是处。如百年闇室若然灯时。闇不可言我是室主。住此久而不肯去。灯若生闇即灭。其义亦如是。此经具指前四菩提心。若知如来说因缘法。即指初菩提心。若无生无灭指第二菩提心。若本性清净指第三菩提心。若于一切法知本性清净。指第四菩提心。初菩提心已能除重重十恶。况第二第三第四菩提心耶。行者闻此胜妙功德当自庆幸。如闇处伊兰得光明栴檀。问。因缘语通。何意初观独当其名。答。以最初当名耳。又因缘事相初观为便。若言生灭者即别。后三例有通别。而从别受名耳。
○约六即显是者。为初心是后心是。答。如论焦炷。非初不离初。非后不离后。若智信具足。闻一念即是信故不谤智故不惧。初后皆是。若无信高推圣境非己智分。若无智起增上慢谓己均佛。初后俱非。为此事故须知六即。谓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子史。世智无道名教。皆从心起。云何出世名教皆从心起。坚意宝性论云。有一大经卷如三千大千世界大。记大千世界事。如中如小四天下三界等大者。皆记其事在一微尘中。一尘既然一切尘亦尔。一人出世以净天眼见此大经卷。而作是念。云何大经在微尘内而不饶益一切众生。即以方便破出此经以益于他。如来无碍智慧经卷具在众生身中。颠倒覆之不信不见。佛教众生修八圣道。破一切虚妄见己智慧与如来等。此约微尘附有为喻。又约空为喻者。发菩提心论云。譬如有人见佛法灭。以如来十二部经仰书虚空宛然具足。一切众生无有知者。久久之后。更有一人游行于空。见经嗟咄。云何众生不知不见。即便写取示导众生。云何写经。谓令众生修八正道破虚妄等。修有多种。若观心因缘生灭无常修八正道者。即写三藏之经。若观心因缘即空修八圣道。即写通教之经。若观心分别校计有无量种。凡夫二乘所不能测。法眼菩萨乃能见之。是修无量八正道。即写别教之经。若观心即是佛性圆修八正道。即...(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戒无失弥益其美。又举例释者。如大品云。淫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为生梵天须断欲。欲得菩提断二边欲。欲名虽同其意则异。此义亦尔。欲入真谛。须知无为常不变易。欲入实相亦知常住一相不变。知常语同大小则异。故三藏止观不知圆实不违经。胜鬘云。若不知常住。所有三归皆不成就。此云何通。远寻根本三乘初业不愚于法。若取四念处闻慧为初者。此初知真谛常住。不起六十二见。以无倚着心贤圣成就。此释同前意也。若古昔为初业者。先发菩提心早知常住。畏怖生死退大取小。法才王子及涅槃中退转菩萨。从初已来归依一体三宝熏修戒善。有受法无舍法。心无尽故戒亦无尽。一切戒善为此所熏。譬如大地冥益树木。树木萌芽悉得成就小乘归戒不离菩萨戒。菩萨戒力能成就之。即此义也。若不作初业知常。三藏归戒羯磨悉不成就。若作此释。于大小两经义无相违。
摩诃止观卷第四上
第六明方便者。方便名善巧。善巧修行以微少善根。能令无量行成解发入菩萨位。大...(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惜身命。如彼野干决绝。无所思念如彼怖王。以此翻破不畏恶道心。四者当发露莫覆瑕疵。贼毒恶草急须除之。根露条枯源干流竭。若覆藏罪是不良人。迦叶头陀令大众中发露。方等令向一人发露。其余行法但以实心向佛像改革。如阴隐有痈覆讳不治则死。以此翻破覆藏罪心也五断相续心者。若决果断奠。毕故不造新。乃是忏悔。忏已更作者。如王法初犯得原。更作则重。初入道场罪则易灭。更作难除。已能吐之云何更啖。以此翻破常念恶事心。六发菩提心者。昔自安危人遍恼一切境。今广起兼济遍虚空界。利益于他。用此翻破遍一切处起恶心也。七修功补过者。昔三业作罪不计昼夜。今善身口意策励不休。非移山岳安填江海。以此翻破纵恣三业心。八守护正法者。昔自灭善亦灭他善。不自随喜亦不喜他。今守护诸善方便增广不令断绝。譬如全城之勋。胜鬘云。守护正法摄受正法。最为第一。此翻破无随喜心。九念十方佛者。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今念十方佛念无碍慈作不请友。念无碍智作大导...(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法。闻者欢喜。如言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造即其文也。或说缘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五欲令人堕恶道。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即其文也。或言因缘共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水银和真金能涂诸色像。即其文也。或言离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十二因缘非佛作。非天人修罗作。其性自尔。即其文也。此四句即世界悉檀。说心生三千一切法也。云何为人悉檀。如言佛法如海唯信能入。信则道源功德母。一切善法由之生。汝但发三菩提心。是则出家禁戒具足。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说缘生一切法。如言若不值佛当于无量劫堕地狱苦。以见佛故得无根信。如从伊兰出生栴檀。闻者生信。或说合生一切法。如言心水澄清珠相自现。慈善根力见如此事。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说离生一切法。如言非内观得是智慧。乃至非内外观得是智慧。若有住着先尼梵志小信尚不可得。况舍邪入正。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是为为人悉檀四句说心生三千一切法也。云何对治悉檀说心治一切恶。如...(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知众生数甚多。而度甚多之众生。虽知烦恼无边底。而断无底之烦恼。虽知众生如如佛如。而度如佛如之众生。虽知烦恼如实相。而断如实相之烦恼。何者。若但拔苦因不拔苦果。此誓杂毒故须观空。若偏观空则不见众生可度。是名著空者。诸佛所不化。若遍见众生可度。即堕爱见大悲。非解脱道(云云)。今则非毒非伪故名为真。非空边非有边故名为正。如鸟飞空终不住空。虽不住空迹不可寻。虽空而度虽度而空。是故名誓与虚空共斗。故名真正发菩提心。即此意也又识不可思议心。一乐心一切乐心。我及众生昔虽求乐不知乐因。如执瓦砾谓如意珠。妄指萤光呼为日月。今方始解。故起大慈兴两誓愿。谓法门无量誓愿知。无上佛道誓愿成。虽知法门永寂如空。誓愿修行永寂。虽知菩提无所有。无所有中吾故求之。虽知法门如空无所有。誓愿画缋庄严虚空。虽知佛道非成所成。如虚空中种树使得华得果。虽知法门及佛果非修非不修。而修非证非得。以无所证得而证而得。是名非伪非毒名为真。非...(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三途恶业。若舍之成福即有三善道业。菩萨深达如此非违非顺。于违起悲于顺起慈。即空真谛无言说道亦非违非顺。违之则成六道有漏之业。顺之则成三乘无漏之业。菩萨深达即空非违非顺。于违起悲于顺起慈。也中道之谛亦非违非顺违之则有漏无漏二边之业。顺之则有非漏非无漏中道之业。法华云。久修业所得。即此业也。菩萨深达中道实相非违非顺。于违起悲于顺起慈。若深达者。只是一念心非违非顺无三差别。亦是一念慈悲非前非后。故名真正菩提心也。安心业空则善顺而恶息。恶息故名止。善顺故名观。安心业假恶息善顺。安心业中恶息善顺。顺故名观息故名止。是名观业善巧安心。破法遍者。若阿毗昙云。业谢入过去。得绳系属行人。未来受报。成实云。业从现在入未来。未来受报。今观此业。业若过去。过去已谢故云何有业。业若未来。未来未有云何有业。业若现在。现在念念不住。念若已去即属过去。念若未至即属未来。即起即灭何者现在。若言去时有业名现在者。去时是业。去...(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2)
...一人一念悉皆具足。此犹存略。若一人一念悉皆具足十界十如十二因缘。乃可称为摩诃衍不可思议十二因缘耳。问。十二门论云。缘法实无生。若谓为生者为在一心中。为在众心中。亦可得言在一念耶。答。华严云。一中无量无量中一。大品云。一切法趣无明是趣不过。乃至一切法趣老死。今说一心具十二因缘。当有何咎。复次言一念。不同世人取着一异定相一念。乃是非一非异而论一耳。譬如泯法覆心一念之中梦无量世事。如法华(云云)。真正发菩提心者。若依生灭无生灭假名等十二因缘。而起慈悲誓愿者。此非真正。故华严云菩提心魔即此意也。若依不思议十二因缘起慈悲。覆度一切。是名真正。拔苦有二。一拔十法界无明爱取行有五种因苦。二拔十法界识名色七种果苦。慈与乐亦尔。谓与十法界观无明爱取成慧行正道。转行有成行行助道。是名与乐因。观十界名色七支皆安乐性。即大涅槃不可复灭。名与乐果。约此四义起四弘誓。未度令度。度十界七支生死之苦。未解令解。解十界无明爱取行有五支之集。未安令安。安十界无明爱取行有正助之道。未得涅槃。令得识等七支安...(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2)
...莫斯最为。然则般若以神鉴为体。波罗蜜多以到彼岸为功。心显要妙所归。经乃贯穿言教。从法就喻诠旨为目。故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将释此经五门分别。一教兴。二藏摄。三宗趣。四释题。五解文。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非少因缘令得振动。般若教兴亦复如是。具多因缘。一谓欲破外道诸邪见故。二欲回二乘。令入大乘故。三令小菩萨不迷空故。四令悟二谛中道生正见故。五显佛胜德生净信故。六欲令发大菩提心故。七令修菩萨深广行故。八令断一切诸重障故。九令得菩提涅槃果故。十流至后代益众生故。略说此十具收彼意。令此教兴。第二藏摄者。谓三藏之中契经藏摄。二藏之内菩萨藏收。权实教中实教所摄。第三宗趣者。语之所表曰宗。宗之所归曰趣。然先总后别。总以三种般若为宗。一实相。谓所观真性。二观照。谓能观妙慧。三文字。谓诠上之教。不越此三故以为宗。别亦有三。一教义一对。以文字教为宗。余二义为趣。二境智一对。以真空...(第1496部~般若心经略疏一卷)
...从座起者请业之仪。即事请道侧身避席。袒右肩者隋国法以袒为敬。亦示弟子执作为便。右膝着地屈曲伏从。示无违拒之貌。合掌敛容只肃显师尊道重故。克敬尽恭专一之至。白佛言述赞。希有者佛从前代八万四千岁皆轮王位。至释尊身若不出家。当二千五百岁作金轮王。而能舍位从门乞食。是为希有。此叹身密。护念叹意密付嘱叹口密。又是述赞大品中意。护念即般若实道如母能护念。付嘱即方便权道如父能教诏付嘱。世尊下还蹑前述更起今问。发菩提心者一切智也。总牒指归翻云无上正遍知觉。标心拟向远期正觉。次问住。入理般若名为住即实智。次问降者。方便即权智。如善财言我已先发菩提心。云何修行云何学道。佛言善哉下第二佛答。初略许次广答。略许中有三一述二诫三愿闻。善哉下述许如汝所说赞请之仪。当理会机尽善尽美诚如所言汝今谛听下诫示听。若不审谛即漏言遗理。诫令谛听言理弗虚。唯然下受旨愿闻。慈诫许说敬肃倾心也。佛告下第二广答为三。初明般若体空无所有。次云何名下二明名空无所有。后忍辱下三明力用空无所有还。就初中更为三段。初正明体相空二信者行深三信受福重。初体相中降心约愿住心约行皆无所有...(第1497部~金刚般若经疏一卷)
...无贪为金。今以世之至宝。譬出世之至理。弥会文义也。料简三大乘者。若约因缘六度大乘者。此还是三人名别义同也。若约三人同用无生断烦恼。三人同乘一乘。此则通教中乘也。若理随得三乘。体相别异不同者。此则别教中乘也。三种并为得乘方便所摄也。正法华中明象乘。足三为四。羊鹿牛乘为得乘所摄。象乘即是理乘。如今之所明三乘也。华严中明四乘。三乘亦为得乘所摄。佛乘正是今之三乘义也。料简三菩提者。如请观音云。修三种清净三菩提心。此即缘三乘人心而修心也。乃是方便菩提所摄。若缘真如实理发菩提心者。或缘如来智慧说法发菩提心者。或缘如来神通变化。发菩提心者。亦非今所用。文殊问般若云。无发是发菩提心。又若一发一切发。是发菩提心。又若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是发菩提心。如此菩提心。即一而三并今所用。于一而论三。于三而论一尔(云云)料简三般若者。问般若至忘至寂。云何分别诸法耶。答一切智观慧眼见。见法皆非法。道种智观法眼见。见非法皆是法。一切种智观佛眼见。见法非法非非法双照法非法。若三智三眼一时圆观。一切法寂灭相。种种行类相貌。皆知五眼具足成菩提。汝所问者乃是眇眼所见。偏观所观。与则是曲见。夺则堕尼犍也。料简三佛性者。真谛师云。正性在道前。了性在道中。缘性在道后。此一往别说推...(第1500部~金光明经玄义二卷)
...一心。如此一心乃是二乘所迷没处。非究竟道双亡二边故。烦恼非一非一切。大经言。依智不依识。识但求乐。凡夫识妄求乐。二乘识求涅槃乐。是故双亡不可。依止智则求理。如是观者即是一心三智。即空是观照般若一切智。即假是方便般若道种智。即中是实相般若一切种智。是三智一心中得。即空即假即中。无前无后不并不别。甚深微妙最可依止。是为观心三般若金光明。六即如前。次观心三菩提。金光明者。谛观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即是三菩提心。何者一心一切心交横缭乱。如丝如沙如蚕如蛾。为苦为恼。若知即空真谛菩提心。度妄乱心数之众生。通四住之壅。是为即空发菩提心。即假发菩提心者。空虽免妄乱。经云空乱意众生而智乱。甚盲闇复是三无为坑。是大乘冤鸟未具佛法。不应灭受而取证也。若真即假俗谛菩提心。度沈空心数之众生。通尘沙之壅。分别可不分别时宜。分别药病分别逗会。不住无为故言即假发菩提心。空是浮心对治。假是沉心对治。由病故有药。药存复成病。病去药止宜应两舍。非空非假双亡二边。即发中道第一义谛菩提心。度二边心数之众生。通无明之壅。以不住法住于中道故。言即中发菩提心。说时如三次第观即不然。一心中三菩提心。若观即中是缘金。发无上菩提心。若观即空是缘光。发清净菩提心。若观即假是缘明。发究竟菩提心。是为观心三菩提金光明。六即如前。次观心三大乘金光明者。谛观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是三大乘。...(第1500部~金光明经玄义二卷)
...苦为恼。若知即空真谛菩提心。度妄乱心数之众生。通四住之壅。是为即空发菩提心。即假发菩提心者。空虽免妄乱。经云空乱意众生而智乱。甚盲闇复是三无为坑。是大乘冤鸟未具佛法。不应灭受而取证也。若真即假俗谛菩提心。度沈空心数之众生。通尘沙之壅。分别可不分别时宜。分别药病分别逗会。不住无为故言即假发菩提心。空是浮心对治。假是沉心对治。由病故有药。药存复成病。病去药止宜应两舍。非空非假双亡二边。即发中道第一义谛菩提心。度二边心数之众生。通无明之壅。以不住法住于中道故。言即中发菩提心。说时如三次第观即不然。一心中三菩提心。若观即中是缘金。发无上菩提心。若观即空是缘光。发清净菩提心。若观即假是缘明。发究竟菩提心。是为观心三菩提金光明。六即如前。次观心三大乘金光明者。谛观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是三大乘。何者虽观一念心而实有四运。此心回转不已。所谓未念欲念念念已。从未念运至欲念。从欲念运至念。从念运至念已。复更起运。运运无穷不知休息。如闭目在舟不觉其疾。观一运心即空即假即中。一一运心亦复如是。从心至心。无不即空即假即中。是则从三谛运至三谛。无不三谛时。是名以运。运运若随四。运运入生死若随三运运入涅槃。即空之...(第1500部~金光明经玄义二卷)
...乘但云理乘者。欲显随得皆即理故。圆教智行是姓本具。修而无修。是故文中就理立称。华严四乘者。彼部虽无小机禀教。何妨说于三乘粗浅显圆佛乘。六简三菩提请观音等者。三菩提翻为正道。彼经论益通于三乘。是故发心有其三种。即声闻缘觉菩萨也。三皆破惑故名清净。皆离邪倒故名正道。既共二乘。非圆实智故。是方便菩提所摄。若缘真如佛智神通。发心为非依。文殊问经发心为是者。乃辨三心隔别圆融为是非也。何者。若缘真如理则发真性菩提心。若缘佛智则发实智菩提心。若缘神通则发方便菩提心。三既不融。是故为今化他方便菩提所摄。义不高广非今所譬。若无发是发即理之智。是圆实智。一发一切发不思议假。是圆方便。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即边之中。是圆真性。即一论三即三论一。此与三德无二无别。是今所譬。须知文殊问经三种圆发。非离真如佛智神通。但非三处各发一心。若于一处圆发三心。故名为是。如摩诃止观发大心中云。诸经明种种发菩提心。列于十种。谓推理发菩提心。睹佛相发心。睹神通闻说法。游土视众。见修行见法灭。见起过见受苦。于此十缘发菩提心。而于十处皆生四解。以圆对三而分是非。以此例彼。岂不然耶。是知缘于三处各发不融。正属别教故为所简。三一互具发者属圆。故为今用。七简三般若。初为世人不知般若是毕竟空三智具足。谓是忘寂不照诸法。故顺世情以断灭问。设生后答。俾乎学者识般若体是三智眼。然此眼智有次不次。故先列次显后不次。其次第者。即...(第1501部~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六卷)
...自在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魔罗心。八为得利智捷疾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外道心。九为生梵天处故修禅。此属发色无色界心。十为度老病死苦疾得涅槃故。发心修禅。此属发二乘心。就此十种行人。善恶虽殊。缚脱有异。既并无大悲正观。发心邪僻。皆堕二边。不趣中道。若住此心。修行禅定。终不得与禅波罗蜜法门相应。第二正明菩萨行人修禅波罗蜜大意。即为二意。一先明菩萨发心之相。二正明菩萨修禅所为。第一云何名菩萨发心之相。所谓发菩提心。菩提心者。即是菩萨以中道正观以诸法实相。怜愍一切。起大悲心。发四弘誓愿。四弘誓愿者。一未度者令度。亦云众生无边誓愿度。二未解者令解。亦云烦恼无数誓愿断。三未安者令安。亦云法门无尽誓愿知。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亦云无上佛道誓愿成。此之四法。即对四谛。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证灭谛令证灭谛。而此四法。若在二乘心中。但受谛名。以其缘理审实不谬故。若在菩萨心中。即别受...(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如冷病人。服于姜桂所患除差。身有复不复。二者观相忏悔。非唯罪灭。能发禅定。此则过本。何以故。本无禅定故。如冷病人服石散等。非但冷除。亦复肥壮过本。三者观无生忏悔。非唯罪灭发诸禅定。乃得成道。此为增上过本如病服于仙药。非直病除。乃得仙通神变自在。此而推之。岂得一类。问曰。有戒者可然。其无戒者云何。答曰。无戒者当更受戒。或有因忏发戒。此如普贤观经中所说。复次若菩萨戒者。众生世世以来。或已遇善知识。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但于生死中。颠倒造罪。妄失违犯。因今归依三宝。重更练之。兼复忏悔清净。用此本戒亦发禅定。是故虽无事戒。菩提本戒。或已有之。复次如摩诃衍论说。尸罗。秦言好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若不受戒行善。名尸罗者。既有尸罗。岂不得发诸禅三昧耶。问曰。若尔者何用受戒为。答曰不然。一为助道。二定佛法外相。岂可不依。问曰。上来所说。初坐禅者。必须忏悔。亦...(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地味禅也。上定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首楞严定也。所以今观阴入境静心多发诸禅。若不明之。发时行者不识。则为所破故。第六明禅定境也。次观诸见境者。一切众生常在诸见网中。今观阴入境。种种推画多发诸见。若不明之。发时不识。则为诸见所破故。第七明诸见境也。次观增上慢境者。今观阴界入境。或随发少许。即自谓之是圣。未得谓证堕增上慢。若不明之。发时不识为之沉溺故。第八明增上慢境也。次观二乘境者。经云。我见恒河众生发菩提心。少有得成就者多堕二乘地。今行者初观阴入境。发菩提心学菩萨道。但菩萨之道难成。多退。发二乘之心。若不明之。发时不识坏菩萨道故。第九明二乘境也。次观菩萨境者。菩萨有四种。一三藏菩萨。二通教菩萨。三别教菩萨。四圆教菩萨。今观阴入境正是第四明圆菩萨。但圆教微妙修圆菩萨行位难成。多堕前三教菩萨中。若不明之。发时不识必退失圆位故。第十明观菩萨境也。然因观阴界入境。发余诸境种种不同。何者。或次第发如前分别。或不次第发。或具足发十。或不具足发。或诸境杂发。或发...(第1505部~观心论疏五卷)
...随观一境用十法成乘。是则十境是有百法成乘。今且先观阴界入一境。辩十法成乘者。问何故。先观阴界入耶。答阴即五阴。入即十二入。界即十八界。还约色心二法开合为阴界入。只是五阴之身耳。今先观者。为一切众生与五阴旃陀罗。相随而复常被其害。行者既已觉知。仍欲度涅槃彼岸故先观也。且复今观心论始终。正明问观自生心。今观五阴即是观一念心也。偈云。各成十法乘者。即是正就观阴入境。更开十法成乘。何者。一明不思议境。二发菩提心。三明止观。四明破法遍。五识知通塞。六明道品调停。七明六度助道。八明次位。九明安忍。十不起顺道法爱。然斯之十法是学道之方轨。还源之要术。出火宅之良津。度生死河之桥梁。所以今行者宜记忆斯之十法。细心寻之。释出十知其妙也。而言十法成乘者。乘是运出之义。斯之十法共成一大乘。运出生死涅槃二乐。直入中道。故法华云。乘此宝乘游于四方。嬉戏快乐直至道场。四方者。十住行向地等四十位也。直至道场。即妙觉也。今...(第1505部~观心论疏五卷)
...万此举数法以明无数法。既不能数数。那能知无数。纵令知数知无数。知量知无量者。秖是化用都不关体本。僻取之失非但自毁。又亦诬经。偏执义者。三身品云。化身亦常。处处说法。是故为常。当知化身备有常无常义。旧人那忽一向无常(云云)。以是因缘下两行断疑偈也。若作因缘者。因亲缘疏。命是正报。不杀为因。食是依报。施之为缘。以此因缘得寿命长。若作二缘者。不杀是不杀戒家止善。施食是不盗戒家行善。互举止行俱是二缘。法性菩提心名之为因。止行福慧等并皆是缘。缘能显性。会非常非无常。能常能无常。法食不杀等皆如上说。修因既长得果又长。显体又长起用又长。破其短疑也。是故汝今下一偈结成也。尔时信相下闻偈断疑生信也。闻寿命无量者。解迹中之能常其寿无量也。疑去者。解迹中之能短。其寿八十也。深心信解者。悟其本识非量非无量也。踊跃者登位也。欢喜者信生也。别教释者。信相似位中疑惑去登欢喜地中信生也。圆教释者。信相铁轮位中疑惑去入住铜...(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根互通。略举眼耳根自在也。现十界寿或修或短寿自在也。三是下结示因果二。又圆下明得意犯二。初总示二犯。此事理犯若其不解性具违用及杀法门。 |
|
|
|
|
|
|
|
但以慈愍能现逆相而解释。此岂前三教菩萨之行不能作耶。故普门疏明嗔法门为成就。故常念观音。是知须得性杀之意。慈方无缘。故云唯杀唯慈。名得意犯。二如仙下别示二相二。初引人明事杀。大经圣行品。佛说本生。曾为国王。名曰仙豫。爱念大乘。时世无佛。十二年事婆罗门为师。后遂劝彼发菩提心。而婆罗门不信谤法。王乃杀之。而王不堕狱以无杀罪故。至梵行品佛说慈心之果住一子地。迦叶难言。若菩萨住一子地。云何佛昔为王断婆罗门命耶。佛言。我以爱念故断非恶心也。诸婆罗门命终生阿鼻狱。即有三念。一自知从人道来。二知是地狱。三自知谤法为王所杀。念是事已即信大乘。寻时命终生甘露鼓王世界。于彼寿命十劫。我于住昔乃与是十劫寿命。云何名杀。然须明于得杀法门。令其爱念成无缘慈。方合疏文唯杀唯慈也。二又作...(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定无常。或闻化身即法故常。犹谓法常化是无常。良由不了即字义故。故起信论云。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此显化身二义具足。三以是下二偈断疑二。初牒因释义二。初以事行消文二。初约因缘释。因亲缘疏。不杀存命为长寿因。此因亲义也。施食助命为长寿缘。此缘疏义也。二若作下约二缘释。不杀有二。不杀是止善。放生是行善。不盗有二。不盗是止善。施食是行善。是故十善各有止行悉名二缘。经于二善互举止行。一一皆是长寿二缘。发菩提心方名为因。言法性者。无作四誓全法性起是长寿因。种种二缘既能资助真正道心。乃会法报非常非无常。能起应化常与无常。三身一体斯为妙常。二法食下明法门指上。若就法门明于施食及不杀等。如疑念序疏中具说。二修因下据果断疑。以长释短无常疑断常住寿明经。是故大士。即指如来。如言无上士也。故义净。新译此句云是故大觉尊。四是故汝今下一偈结成。二尔时下信相欢喜二。初据所闻释信相解。言本迹者。体本用迹也。闻寿无量解...(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实谛。证无作四圣谛。即是圣行满位。无畏地得二十五三昧。能破二十五有。名欢喜地。五行具足。而说十功德者。恐此表住大涅槃十地之功德也。过此明住大涅槃。即是妙觉地也。第三历别解释者。释七番别位。初明十信心者。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此十通名信心者。信心者顺从为义。若闻说别教因缘假名无量四谛。佛性之理常住三宝。心顺不疑名信心也。今略释初信心义。即为二意。一者发菩提心。二者行菩萨道。发心即是目。修行即是足。目足备故入清凉池。即是别教初贤善直之义也。一发菩提心者。闻大涅槃方等经典。因信解心大悲誓愿发也。大涅槃经明有五行。一圣行二梵行三天行四婴儿行五病行。云何菩萨修行圣行。若从如来闻是大涅槃经。闻已生信作是思惟。诸佛世尊有无上道。有大正法大众正行。复有大乘方等经典。我当愿乐割爱修道。即是信心。所以者何。若闻大涅槃经信心欢喜。即信佛性常住三宝。即是信非因非果大涅槃果也。若闻五行心生爱乐。即是信非因之因圣行因也。若信心开发。即是发菩提心。欲行菩萨道。发菩提...(第1511部~四教义六卷)
...教初贤善直之义也。一发菩提心者。闻大涅槃方等经典。因信解心大悲誓愿发也。大涅槃经明有五行。一圣行二梵行三天行四婴儿行五病行。云何菩萨修行圣行。若从如来闻是大涅槃经。闻已生信作是思惟。诸佛世尊有无上道。有大正法大众正行。复有大乘方等经典。我当愿乐割爱修道。即是信心。所以者何。若闻大涅槃经信心欢喜。即信佛性常住三宝。即是信非因非果大涅槃果也。若闻五行心生爱乐。即是信非因之因圣行因也。若信心开发。即是发菩提心。欲行菩萨道。发菩提心者。即是慈悲怜愍一切众生。故于无量四圣谛。慈与众生无量道灭之乐。悲救众生无量苦集之苦。起无量四弘誓愿。未度无量苦谛者令度。未解无量集谛者令解。未安无量道谛者令安。未得无量灭谛者。令得大涅槃常乐我净。是为别教菩萨因于信解。初发菩萨心也。问曰前明因大涅槃经四种圣谛。约此人辨别教菩萨位。今何故但约无量四圣谛发弘誓。愿不取余三种四谛发愿也。答曰若总在别教。此四种四谛皆名无量。所以者何。菩萨观无量生灭四谛。...(第1511部~四教义六卷)
...性念处。即是正观生灭苦谛。若观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如是正观生灭四谛。谤观无生无量中道佛性之理。而正用生灭四谛。伏界内属见爱一切烦恼结集。皆是性念处智慧力也。性念处义具如前说。若菩萨得是性念处。与前共缘念处合。即于堪忍地。智慧善根增长。从初信心。乃至愿心。十心成就。即是铁轮外凡干慧伏忍也。问曰别教菩萨。成就几法。所得信心异前通教。答曰还约十法即知不同。一信正因缘者。即是知四种四谛因缘不乱。二真正发菩提心者。知于无量四谛。发慈悲誓愿心也。三勤修止观者。即知次第善修四种止观也。四破法遍者即观因缘。生灭空假中道破三谛惑遍也。五知通塞者。即是知四种道灭是通。四种苦集即是塞也。六善修道品者。即是知次第。修四种三十七道品也。七善修助道法者。即背舍胜处。能成一切对治。六波罗蜜助开三脱也。八善识次位者。即知因四种四谛。入七位不叨监也。九安忍强软贼者。即是知修四种道谛时。于四种苦集。心能安也。十顺道法爱不生...(第1511部~四教义六卷)
...恼。是一实谛。一实谛论此四谛者。即是无作四实谛也。所以者何。约一实以明四。一实谛不作于四。四不自作四。不他作四。亦非共作四。亦非无因缘而作四也。而说为四者。此是无作之四。此四毕竟不可得。即是一实谛。名为无作四实谛也。若闻此信解无碍者。即信一切众生即是不思议解脱也。即是大乘即是般若。即是首楞严。即佛性。即是法身。即是实相。即是中道第一义谛。即是如来藏。即是法界。即是毕竟空。即是一切佛法。因此慈悲誓愿菩提心发。是为圆教名字即之信解也。二明因信修行者。因此名字信心。即已发菩提心。若欲行菩提道。应当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大乘经典。出世行人若欲疾得入十信位。具六根清净。宜起精进。不惜身命。应当加修四种三昧。四种三昧者。一常坐三昧。如文殊般若经说。二常行三昧。如般舟经说。三半行半坐三昧如方等经法华经说。四非行非坐三昧。即是诸大乘经所说种种行法。此诸三昧行法。具如诸大乘经中说。此即代于初停心观。今约圆教。明修初信心行诸三昧应信解十法。十法者。名字如前三观中说。一善识思议不思议因缘者。...(第1511部~四教义六卷)
...烦恼境诸见境增上慢境之所坏。能忍此无作苦业。不为所坏者。此如大智论说。能忍成道事不动亦不退。是心名萨埵也。十顺道法爱不生者。观生死即涅槃。生一切诸禅定三昧等功德。观烦恼即菩提。生诸陀罗尼门。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碍智一切种智。于顺道法不爱不着。若生爱着是名顶堕。知如虚空不住不着。即得成初信心。乃至十信心也。三明因修十法入十信心者。解正因缘不思议无作四谛。即修初信心。信平等法界佛法僧三宝也。二真正发菩提心。慈悲誓愿怜愍一切。即是修念心也。三勤修止观成一切万行。即是修进进心也。四用观破诸法遍。即是巧修慧心。五止心澄静。一切得失通塞之相自现。即是修定心也。六道品次第增长善根。不退不没。即是修不退心。七回事中诸度。助开三解脱门。即是修回向心。八善知次位。所防增上慢离旃陀罗业。即是修护法心。九安忍成就。内外恶法皆不得生。即是修戒心。十顺道法。爱不生。若愿求胜果。即不爱着所得浅近法门。故名愿心。是以菩...(第1511部~四教义六卷)
...所谓大乘大般涅槃。如大智度论云。菩萨从初发心。即观涅槃行道。若观涅槃行道。生相似解。即是一行。是如来行也。二明十住者。十住名如前说。今明初发心住。略为四意。一正释初发心住。二明经说不同。三略辨功德。四类明九住。一正释初发心住者。所言发心住者。三种心发故名发心住。三德涅槃名为住也。云何名为三种心发。一者缘因善心发。二者了因慧心发。三者正因理心发。一缘因善心发者。众生无量劫来。所有低头合掌。弹指散华发菩提心。慈悲誓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一切善根一时开发。一心具足万行诸波罗蜜也。二了因慧心发者。众生无量劫来。闻大乘经。乃至一句一偈。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观行修习所有智慧。一时开发成真无漏也。三正因理心发者。众生无始已来。佛性真心常为无明之所隐覆。缘了两因力。破无明闇朗然圆显也。此三种心开发故。名之发心也。二住三德涅槃名之为住者。一法身。二般若。三解脱。此三不纵不横。如世伊字名秘密藏真实心发即是法...(第1511部~四教义六卷)
...世真谛译 入大乘论二卷(坚意菩萨撰) 北凉世道泰译 如实论一卷 陈世真谛译 十二门论一卷 后秦世罗什译 十八空论一卷 陈世真谛译 宝性论四卷 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方便心论一卷 后魏延兴年吉迦夜与昙曜译 金七十论三卷 思尘论一卷 解拳论一卷。
右三论陈世真谛译 十二因缘论一卷 一输卢迦论一卷(龙树菩萨撰) 百字论一卷 破外道四宗论一卷 破外道涅槃论一卷。
右五论后魏世菩提留支译 发菩提心论二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小乘经单本
一百二部四百一十七卷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后魏世留支译 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 前秦建元年昙摩难提译 中阿含经六十卷 晋世僧迦提婆译 杂阿含经五十卷 宋世求那跋陀罗译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贤愚经十六卷(或十七卷) 后魏沙门惠觉共沙门威德在高昌译 杂宝藏经十卷 后魏延兴年吉迦夜共昙曜译 普曜经八卷 晋永嘉年竺法...(第1512部~众经目录五卷)
...邪渐。邪恶者阐提谤法四重五逆十恶四趣等果是也。文云。听畜八种不净即谤佛。执九部经谓无方等即谤法。若欲行淫应脱法服。即犯四重。此等名为邪恶。邪俗者通谓二十五有。因缘烦恼业阴天魔等是。文云。依因父母爱欲和合生育是身。爱即烦恼是身即阴。以有漏形作无漏身即是天魔。往昔苦行即是业等即其义也。邪偏者谓声闻缘觉。无常苦空邪曲涅槃等是。文云。如来无常变异宣说无我即其义也。邪渐者谓分别历别弃舍二边别求中道。亦三昧魔菩提心魔等是。文云。如来于诸外道邪论无所知。于世间汤药无所知。无所知故故名如来。于刀割香涂不生憎爱。唯能处中故名如来。即是其义。正者名圣。圣正多种。谓执正善正真正方正。对于四邪以论四正。四邪既出于文翻邪即正不俟更论。此四邪四正即四悉意。邪恶尤重众邪之根即世界也。邪俗之邪为清升者。立此名字即为人也。邪偏偏破生死入涅槃即对治也。邪渐所到之处即是常住。从历别门立此邪名即第一义。正亦如是执正是魔是欲界主执...(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1)
...中除一阐提。第二第三番问答可见。第四番问何名阐提。次佛答中有三番。初通说四部弟子谤法造重究竟无改。虽非即是而亦趣向一阐提道。第二番指四重五逆。第三指说言无佛法众拨无因果。除三番外施皆可叹。尔时纯陀复白下。是次问答取三罪人即四重等。于中三。初一问答略出三相。次广明四重谤法五逆可灭。后别明诽谤因缘。初略如文。次广中先问次答中意为三。初明灭恶法。次释灭恶法。三正明恶灭。初灭恶法者。河西云。有六妙药。一发菩提心。二惭愧悔过。三守护法。四恭敬护法者。五达罪相。六受持解说大乘经典。此亦六缘大同小异。一被法服。二惭愧改悔。三生护法心。四供养护法者。五自受持读诵。六为他说。河西云。发心达罪亦可会此。次何以故下释。中即释其意有譬合结三。若有毁谤下正明恶灭。应具如前而今文略。直言还归正法举是举非。犯五逆者明五逆可灭。亦举是举非。此中三罪皆悉可灭。即是兼答远离一切病问。既得灭罪即得近于无上之道。又善男子。犯重罪...(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1)
...受不持不用破戒读诵。此乃与夺之意。初列三病人。不差者即开出三不差。差者未开。差者即开出怖畏利养等六事。约五法师合三十种中者。后更开五种病人都合三十八种(云云)。二迦叶有五种人下。还成上第二病人。既言遇缘可差不遇缘死。即是四果缘觉此等带病修行故言有病行处。菩萨在因亦应例此。如此之人可言有病。佛断惑尽即无复病。初果断三结者。我见。疑。戒取。人天七反者尚略。广则十四二十八。此文八万劫成菩提。下文八万劫发菩提心须会释之。三果断五下结。即欲界烦恼。更以贪嗔。足我见疑戒取。为五下分(云云)。罗汉或出有佛世。或出无佛世。故非独一之行。辟支决定出无佛世。故名独一之行。
圣行品上
次第释名枝本说不说。次第者河西明。前略广门说涅槃果。五行修涅槃因。十德聚功奖劝行因。旧云。五行辨因十德明果。开善云。五行明有行。十德明空行。义皆不然。河西以望果行因文乃承蹑义不相干。何者前明圆极之果。五行是梯蹬之因...(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1)
...解之门。只为不至至四句。有未解者无畏更问生不动国。德王更论不至至等。世尊我今已解下。第三无畏论义为三。一请许。二论义。三请答。德王之问请许如文。二无畏论义有三问答。领解问中又二。初问此生彼。次问彼利根。此两相成转侧为异。问经说净秽二土菩萨互有胜负今云何通。答若敌对相望净土则胜若权实相望若入实净土胜。若入权秽土胜。次佛答。正答初问兼遣后问。偈有二十一行为两。初十行是止善。后十一行明行善。然净土之业即菩提心。今论别行乃是总别不异。三领解如文。是光明遍照下。第三请答德王之问。上中已解为未悟者更请。先问次佛答。问如文。佛答为二。先赞诫听。次正答。答中先举未至不至。次牒闻不闻。初又二。初标至不至章。次解释。释中意者。然德王初问有三种六种。佛说六喻及光瑞答不闻闻竟。次琉光论义已答不生生竟。今更重牒不至至尔。初闻不闻四句上根已了。次不生生。四句中根又悟。今为下根释不至至缘之所宜故前后间出尔。就此四句前两...(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2)
...求悲悲于有。是为决定。云何不观福田下。释第三章。文为三。标释结。上四依品匡持佛法。须简持犯。此中自修宜用平等。又前诫出家令遵戒行。今诫在家修亡相檀。异念处者。异于二边正观中道。持戒外道者。非但持戒又得上定。下文云。施断结外道胜持戒比丘。持戒比丘止伏欲界恶。比之言胜施。虽四种俱得净报者。以无施无报乃为净报。云何净佛土下。释第四章。文亦三。标释结。标如文。释中但净土业菩提为本。此中十善者。非直十善。与菩提心和合而行。例如上答无畏之问。然十善者。明相似因得相似果。离妄语得华果者。明妄无实如华无果。今不妄语有实果报。受报之时感好华果。云何灭除下。合释第五第六两章。义势相关合为一释。解者不同。一云。此中开章明三种有余。初两事释第五灭除有余。后一事释第六断除业缘。二云。烦恼余报释灭除有余。余业释上断除业缘。余有一事但是剩出。就文为三。先倡三章门。二次第释。三结。二释三章中。初释烦恼。若以习报分门。则习...(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2)
...一业行问。第二答第三发心问。第三答第六退转万行问。第四答第二断善问。第五答第五万行问。第六答第七僧宝问。第七答第四退不退问。此答第一问。止有八字具答。问意举人天由业不关佛性。亦应由业致佛不关佛性佛答。人天不须佛性。只由于业致有往反。不关佛性。佛性常故作佛亦常。知有佛性。汝言下第二超答第三发心。先牒问次正答。汝言何故有退下。第三超答第六退转万行。明实无退只是迟得谓之为退。而不答万行。为下答可酬之。此菩提心实非佛性下。第四追答第二断善问明菩提心非佛性。阐提不发菩提心。而佛性不断。善男子汝言下。第五答第五万行之问为二。一正答二更取意难。前无此言。一解云。前应有此问翻者脱落。二解云。本无此问直是取意。善男子汝言僧宝下。第六答第七问有四。复次初有二种和合。次十二部经和合。三十二因缘和合。四诸佛和合。皆明僧常。乃是一体之僧非今事僧。善男子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下。第七追答第四退不退问。文为二。先牒问诫听。次正答其难。云若有佛性。岂合跋致阿跋致异。答文为四。一明退转行。二...(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2)
...。包括三才。牢笼三世。含育群有。统御阴阳者也。四天王经云。一戒有五善神。若有归向三宝守斋持戒。四王上启天帝。天帝令二十五神营卫门户。临其命终往生天上云云。于是曳七宝之妙衣。罗百味之香食。明珠类月。美女如云。花合花开。既无终始。目迎目送。自有周旋。魔化比丘经云。五戒人根。十善天种云云。言持五戒当得人身。修行十善必获天报。十善者。所谓身三口四意业三种。合为十也。智度论云。无放口之四害。无恣身之三患。发菩提心经云。以此十戒防身口意。持身戒者。永断一切杀盗淫行。不断物命。不侵他财。不犯外色。又亦不为杀等因缘及其方便。不以杖木瓦石伤害众生。若物属他。他所受用一草一叶。不与不取。又亦未曾攀睐细色。于四威仪恭谨详审。是名身戒。持口戒者。断除一切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离间和合诽谤毁呰文饰言词。及造方便恼触于人。言必至诚柔软忠信。言常饶益教化修善。是名口戒。持心戒者。除灭贪欲嗔恚邪见。常修软心不作过罪。信是罪业得...(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陀国而登觉道。余如彼说。若依始教。修行成佛定经三僧祇。但此劫数不同小乘。何者。此取水火等大劫。数至百千。数此复至百千为一俱胝。名第一数。数此俱胝复至俱胝为第二数。如是次第以所数等数。至第一百名一阿僧祇。此即十大劫数中第一数也。依此数满三阿僧祇。仍此教中。就释迦身以分此义。如优婆塞戒经云。我于往昔宝顶佛所满足第一阿僧祇劫。燃灯佛所满足第二阿僧祇劫。迦叶佛所满足第三阿僧祇劫。我于往昔释迦佛所。始发阿耨菩提心。又依本业经。又有百劫修相好业。但是变化非实修也。又以一偈叹弗沙佛已。即迢九劫。但九十一劫即成佛也。问三无数劫修诸实行。应成报身。何故乃就化身说耶。答由此始教就下机故。有二乘故。此身是彼所知见故。是权教故。作是说也。若依终教说有二义。一定三阿僧祇。约一方化仪故。又此教中修实行故成实报身。不约化说。故法华云。我实成佛已来。经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又经云。我于然灯佛所得授记等。皆以方便分别...(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显地地真俗二智。故。以二十二无明寄以显之。如深密经云。由此二十二种愚痴品及十一粗重。安立诸地故。既云安立。故知寄显也。此诸义广如瑜伽.对法.唯识摄论等说。上来多分约始教说。已上诸门并是阿含门。寄惑反显位相差别。何以故。为护十地故。为令众生于十地中离慢执故。位相甚深极难了知。寄惑显位生净信故。余义准思可见。若依顿教。一切烦恼本来自离。不可说断及与不断。如法界体性经云。佛告文殊师利。汝云何教诸善男子发菩提心。文殊言。我教发我见心。何以故。我见除即是菩提故。此文证之准知。若依圆教。一切烦恼不可说其体性。但约其用即甚深广大。以所障法一即一切具足主伴等故。彼能障惑亦如是也。是故不分使习种现。但如法界一得一切得故。是故烦恼亦一断一切断也。故普贤品明一障一切障。小相品明一断一切断者。是此义也。又此断惑分齐。准上下经文有四种。一约证。谓十地中断。二约位。谓十住已去断。三约行。谓十信终心断。四约实。谓无可断...(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既以根本无明熏如来藏成梨耶识。彼二乘人。于此二法既俱未断证。何因得灭阿赖耶识。又由于彼无断证故。所得涅槃岂为究竟。化城同喻应便有失。又由上四因故得生心也。问如生心回向时分齐云何。答由根不等故去有迟疾。迟者经劫乃起故。楞伽云。味着三昧乐。安住无漏界。无有究竟趣。亦复不退还。得诸三昧身。乃至劫不觉。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觉。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解云。此文但总相说。若差别说者。随其利钝各别经时皆到阿耨菩提心位。如涅槃经云。须陀洹人亦复不定故。经八万劫即能得到阿耨菩提心。乃至云。独觉经十千劫。得到阿耨菩提之心。解云。此明最钝须陀洹人受七生已方入涅槃灭心心法。如入灭定。复经八万劫乃得生心。受佛教化即发菩提心。若于一身得第二果受二生已即入涅槃。经六万劫即能发心。若于一身得第三果不还欲界即入涅槃。经四万劫即得发心。若于一身得阿罗汉即现入灭定。经二万劫即能发心。若独觉根利经一万劫便能发心。此五人发心之时。即入十信菩萨位。方名发阿耨菩提心。又有义。前五人从凡得小果入涅槃后起回心修十信行。信满心已堪入十住初发心住已来。随根利钝各经彼劫。未必一向在涅槃中经尔许劫也。如直往人既经一万劫修行满足堪能发心。彼独觉人...(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瑜伽声闻决择中说。此约始教引二乘说。四或非回非不回。以离相故。如文殊般若等说。此终顿教说。五或合具前四说。以是大法方便故。此约一乘摄方便说。六或俱绝前五。此有二种。一一切二乘悉无所回。以望一乘皆即空无可回也。如经中如聋如盲者是。二一切二乘等并已回竟。更不复回。如经中以普贤眼见一切众生皆已究竟者是。此并约一乘别教说。问如一乘摄方便中回心。与三乘中回心所得法门分齐云何。答若三乘中回心即入十信已去。顺行菩提心及大悲等法门。次第而去。若一乘中如下文。舍利弗及因陀罗慧比丘等六千人。于文殊师利边。回心即得十大法门及十眼十耳等境界。义当即是解行身遍于五位法也。余义如别处说。第八佛果义相者于中有二。先明常无常义。后明相好差别。前中若小乘佛果唯是无常。以不说本性功德故。如佛性论云。小乘以无性德佛性。但有修德也。若三乘始教法身是常。以自性故。亦无常。以离不离故。修生功德是无常。以从因缘生故。是有为无漏故。亦得...(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无动转故。第四上首功德者。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乃至阿僧祇说故。言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案云。一生菩萨十地中胜如妙山王故。论中具显八种庄严。此经略示四种功德。上来二文合为第一。示显二种清净果已竟。众生闻者应当发愿。自此已下。第二劝修二种净因。就中有四。一劝发愿。二明修因。三示受果。四结劝。言第二文中明二种因。一者正因。二者助因。正因中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者。显示大菩提心摄多善根以为因缘乃得生故。如菩萨地发心品文。又诸菩萨最初发心能摄一切菩提分法。殊胜善根为上首故。能违一切有情处所三业恶行。功德相应。案云。菩萨初发菩提之心。能摄一切殊胜善根。能断恶业功德相应。是故说言非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被国。所以得知。此为因者。两卷经中摄九品因以为三辈。三中皆有发菩提心。论中唯显此文意。言大乘善根男等无讥嫌名。此意正言生彼国者。虽有九品齐因大乘发心善根。所以等无讥嫌之名也。有人难言。若要发大心方生净土者。不应生彼而证小果。彼无退具故。若乃退大而证小果无有是处故。又两卷经中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若未发大心不得生者。则应亦拣未发心。而不拣故明知不必然。不至心为至心言之所拣。故更不须拣。虽有是...(第1527部~佛说阿弥陀经疏一卷)
...波罗蜜经(见别录第二出与晋法护出者文少异) 菩提经(一名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名伽耶顶经一名菩提无行经) 遗教经(一名佛垂般涅槃略说诫经) 十二因缘观经 菩萨诃色欲经 杂譬喻经(弘始七年十月出道略集) 须摩提菩萨经 文殊悔过经 比丘应法行经(长阿含中祐注入疑录) 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亦云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大方等顶王经(第二出与法护译大王经同文少异) 大金色孔雀王经(在逍遥园并结界场法悉备具) 庄严菩提心经(第二出与护译菩萨十地同本异出) 佛弟子化魔子偈颂经(出大集) 太白魔王坚信经(出大集) 开化魔经 魔业经 过魔法界经(出大集) 佛问阿须轮大海有减经(出长阿含) 魔王变身经 东方善花世界佛座震动经 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 佛迹见千辐轮相经 佛齐化菩萨经 往古生和佛国愿行法典经 佛謦咳彻十方经(出大集) 过去无边光净佛土经 佛变时会身经 无量乐佛土经 王后为蜣螂经 佛心总持经(与生经所出心总持...(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获决定总持经同本别名一云决定总持经) 十地经论一十二卷(李廓录云初译宣武皇帝亲一日自手笔受然后方付沙门僧辩讫了) 胜思惟经论一十卷(普泰元年洛阳元桃杨宅出僧朗僧辩笔受) 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十卷(在洛阳赵欣宅出) 宝积经论四卷 实性论四卷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永平二年于胡相国宅出僧朗笔受) 顺中论二卷(侍中崔光笔受) 妙法莲华经论二卷(昙林笔受并制序) 伽耶顶经论二卷(天平二年邺城殷周寺出一云文殊师利问菩提心经论僧辩道湛笔受) 三具足经论(正始五年出侍中崔光笔受) 无量寿优波提舍经论(普泰元年僧辩笔受) 宝髻菩萨四法论 转法轮经(昙林笔受) 十二因缘论 百字论 破外道四宗论 破外道涅槃论 译众经论目录。
右三十九部。合一百二十七卷。梁武帝世。北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流支。魏言道希。从魏永平二年至天平年。其间凡历二十余载。在洛及邺译。李廓录称。三藏法师房内。婆罗门经论本可有万夹。所翻经论笔受...(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卷)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四卷)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论(二卷上三论同帙) 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 中边分别论(二卷) 顺中论(二卷) 大丈夫论(二卷上四论同帙) 摄大乘本论(三卷)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 摄大乘本论(二卷) 金刚般若论(二卷上四论同帙) 大乘起信论 如实论 十八空论 十二门论 三具足论 方便心论 回诤论 法华论 唯识论(无境界) 唯识论(修道不共他上十论同帙) 摄大乘论本(二卷) 发菩提心论(二卷) 掌珍论(二卷) 因明理门论 因明入正理论 大乘五蕴论 百法明门论 显扬论颂本 广百论本颂 王法正理论 观所缘论 大乘成业论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宝髻菩萨四法经论 一输卢伽论 转法轮经论 无量寿经论 业成就论 无相思尘论 百字论 涅槃论 解卷论 缘生论 十二因缘论(上二十四论同帙)
右大乘论十六帙内右间从上第三隔。
小乘论(六十八帙)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年各十五。聪敏多知。闻诸比丘赞佛法僧。有一童子名莲华德。白善称比丘言。云何名佛法僧。比丘答言。
波罗蜜满足 净性觉智慧
胜心得成就 故号名为佛
无染性清净 冰离于世间
不观世五荫 常住名为法
身心常无为 永离四种食
为世良福田 故称比丘僧
时千童子闻三宝名。各持香华随从比丘入塔礼拜。见佛色像五体投地。即于像前发弘誓愿。各发阿耨菩提心。过算数劫必得成佛。如今世尊。随寿长短皆命临终时。以闻三宝善根因缘故。除却五十一劫生死之业。命终之后得生梵世。自忆往世。闻三宝名得生。天上。时千梵王各乘宫殿。持七宝华至塔供养于像。时千梵王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慧日大名称 久住善寂地
闻名除诸恶 自然生梵世
我今头面礼 归依大解脱
说此偈已各还梵世。颰陀波罗。汝今当知。时彼国王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毗婆...(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飞虚空。是时童子提婆达多弯弓而射即着一雁。其雁被射带箭遂堕悉达园中。时太子见彼雁带箭被伤堕地。见已两手安徐捧取已。跏趺安雁膝上。以妙滑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苏蜜封其疮。是时提婆遣使来语太子言。我射一雁堕汝园中。宜速付来不得留彼。是时太子报使人言。雁若命终即当还汝。若不死者终不可得。时提婆达复更重遣使人语言。若死若活决须相还。我手于先善功射得。云何忽留。太子报言。我已于先摄受此雁。所以然者。自我发于菩提心来。我皆摄受一切众生。况复此雁。而不属我。以是因缘即便相竞。聚集诸释宿老智人判决此事。是时有一净居诸天。变化作老宿长者。入释会所而作是言。谁养育者即是摄受。射着之者即是放舍。时彼诸释宿老诸人一时印可。高声唱云。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此是提婆达多童子。共于太子最初构结怨仇因缘。
捔力部第三
如因果经云。太子至年十岁。与兄弟捔力。与万眷属将欲出城。于时有一大象。当城门住。诸人皆不敢...(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是誓已。一日不食乃至六日。父母知识八万四千诸婇女等。同时悲泣。礼大精进寻听出家。既得出家。持像入山。取草为座。在画像前结跏趺坐。一心谛观此画像不异如来。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相离相体性空寂。作是观已。经于日夜成就五通。具足无量得无碍辩。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以净天眼见于东方阿僧祇。佛以净天耳闻佛所说悉能听受。满足七月。以智为食。一切诸天散华供养。从山而出来至村落。为人说法。二万众生发菩提心。无量阿僧祇人住于声闻缘觉功德。父母亲眷皆住不退无上菩提。佛告迦叶。昔大精进今我身是。由此观像今得成佛。若有人能学如此观。未来必当成无上道。
感应缘(略引五十三验)
自法移东汉教渐南吴。佛像灵祥充牣区宇。而群录互举。出没有殊。至于瑞迹盖无异也。今依叙列而罕以代分。何者或像陈晋代。而历表隋唐。或陶化在人。而迹从倚伏。故不获铨次。依缘而辩集之(此卷一十五缘) 东汉雒阳昼释迦像缘 ...(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论十说不同。或说一行而生净土。如涅槃经云。有德国王觉德比丘。为护法因缘生不动国。又维摩经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等。或说二行而生净土。如梁摄论云。出世善法者。无分别智及后得智所生善根。为出世善法名因。或用定慧为乘。或说三行而生净土。如涅槃经云。思惟三三昧空无作无相而生净土。又观经云。令未来一切凡夫生极乐国。当修三业。一孝养父母事师不杀修十善业。二受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是名净业。或说四行而生净土。如维摩经云。行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或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谓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或说五行而生净土。如净土论云。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察。五者回向。或说六行而生净土。如维摩经云。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乃至智慧是菩萨净...(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大智慧以法故供养。是谓供养法。布施得富。受施竟得乐力寿等。功德殊胜得大果报。若施畜生受百世报。若施不善人受千世报。若施善人受千万世报。若施离欲凡夫受千万亿世报。若施得道人得无数世报。若施佛得至涅槃。又布施有六难。一憍慢施。二求名施。三为力施。四强与施。五因缘施。六求报施。
又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云。佛言。若复有人持以七宝如须弥山等。于一劫中布施声闻辟支佛。不如有出家在家人能持一钱以用布施初发菩提心人得福德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万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宝梁经云。佛言。善男子。我今说世有二人应受信施。何等为二。一勤行精进。二得解脱。令此施主得大利益有三种施。一常施食。二僧房舍。三行慈心。此三福中慈心最胜。
又菩萨本行经云。须达居家贫穷。无有财产。至信道德。佛教布施。须达白佛。多施耶。少施耶。佛告须达。所施虽多而获报少。布施虽少而获报多。如施虽多而无至心贡高自大信邪倒...(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也。复言。颇见颇闻帝释天王迎余天不。王言不也。颇见颇闻大海之神礼敬江河池神不。王言不也。女言。大王。如是菩萨发心趣向阿耨菩提。转轮圣王。以大慈悲初发心已。云何礼敬离大慈悲小王声闻。大王。颇有已求无上正觉之道师子兽王。而礼小乘野干人耶。颇有欲到大智之海欲求善知大法之聚。而求牛迹声闻人耶。大王。若有亲近声闻人者。是人即发声闻之心。若有亲近缘觉人者。是人即发缘觉之心。若有亲近正真正觉之人者。是人即发阿耨菩提心。尔时阿阇世王复语无畏德女言。汝大我慢。云何如是。见诸声闻而不奉迎。女言。大王。勿作此语。大王亦慢。云何不迎王舍城内诸贫穷者。王语女言。彼非我类。我云何迎。女言。大王。初心菩萨亦复如是。一切声闻缘觉亦非我类。王语女言。汝岂不见。诸菩萨等皆悉敬一切众生。女言。大王。菩萨为度憍慢嗔恼诸众生等令彼得起回向之心。是故礼敬一切众生。为长众生诸善根本。是故礼敬。
尔时无畏德菩萨母。号曰月光。此...(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二劫常处地狱。从地狱出。五百身中常为饿鬼。从饿鬼出。一千身中常为猕猴。身作金色。大王当知。尔时八万四千犯戒尼骂罗汉尼者。今此会中八万四千诸金色猕猴是也。尔时供养诸恶比丘尼者。今大王是。此诸猕猴。因宿习故。持华持香供养大王。尔时。污彼比丘尼者。今瞿迦梨及王五百黄门是。佛告大王。身口意业不可不慎。
尔时王闻佛说。对佛忏悔惭愧自责。豁然意解成阿那含王所将八千人求王出家并成罗汉。余一万六千人皆发菩提心。八万诸天亦俱发心。八万四千金色猕猴。闻昔因缘惭愧自责。绕佛千匝向佛忏悔。各发无上菩提心。随寿长短。命终之后。当生兜率天上值遇弥勒得不退转。更过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当得成佛。八万四千次第出世。同共一劫。劫名大光。同名普金光明王如来。
又处处经云。佛言。有憍梵钵提。已得阿罗汉道。反作牛齝。弟子问佛。何以故。佛言。是比丘前世宿命时。七百世作牛。今世得道。余习未尽故作齝食。若依智度论。问何以作牛。答由过去世经他谷田。取五六粒粟口尝吐地。以损他粟故作此牛。由作牛。多身故牛...(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云何为善。答曰。善心眠梦。云何不善。答曰。不善心眠梦。云何无记。答曰。除上尔所事。如梦中施与作福持戒守斋。如善心眠时所作福。当言余福回。是名善。云何眠时所作不福当言回耶。答曰。如梦中杀盗等。如不善心眠余不福心回。是名不善。云何眠时所作福不福不当言回。答曰。如眠时非福心非不福心回。如无记。心眠时。所作福非福不当言回。是名无记。问梦名何等法。答曰。是五盖中无明盖也。
善性部第三
如出生菩提心经云。尔时世尊告迦叶婆罗门言。汝善男子。有四种善梦得于胜法。何等为四。所谓于睡眠中梦见莲华。或见伞盖。或见月轮及见佛形。如是见已。应自庆幸。我遇胜法。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有睡梦见莲华 及以梦见于伞盖
或复梦里见月轮 应当获得大利益
若有梦见佛形像 诸相具足庄严身 ...(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行道心如斫治材木。不退转心如安施材木。一生补处心如车成运致。
又初发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五日月。不退转心如月十日。一生补处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十五日月。
又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行道心能过辟支佛地。不退转心能过不定地。一生补处心安住定地。
又初发心如病者求药。行道心如分别药。不退转心如病服药。补处心如病得差。
又大集经云。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闻诸众生有如是行。不惊不怖。是事实难不可思议。佛言。舍利弗。于意云何。如师子虽复初产闻师子吼。有怖畏不。不也世尊。菩萨摩诃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闻众生行亦复如是。舍利弗。于意云何。火热虽小畏干薪不。不也世尊。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已。得智慧火亦复如是。舍利弗。今以非喻为喻。舍利弗。譬如猛火与诸干薪。结期七日当大战斗。尔时一切干树果木种种枝叶。悉共合聚如须弥山。尔时猛火有一亲友。而告之言。汝今何故不自庄严多觅有救。援助彼众。汝唯一己。何能当之。时火答言。彼怨虽多我力能敌不须伴党。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诸烦恼悉共和合其势炽盛。菩萨智慧力能消伏。如阿伽陀一丸之药能破大毒。菩萨智慧亦复如是。小智慧药能坏无量大烦恼毒。 ...(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非闻慧境界
出离言语道 内心智清凉
彼真妙法日 清净无尘垢
大智慧光明 普照诸世间
能破诸曀障 觉观贪嗔痴
一切烦恼等 故我今敬礼
以能知于彼 自性清净心
见烦恼无实 故离诸烦恼
无障净智慧 如实见众生
自性清净心 佛法身境界
无碍净智眼 见诸众生性
遍无量境界 故我今敬礼
又发菩提心论。论主赞佛偈云。
敬礼无边际 去来现在佛
等空不动智 救世大悲尊
吾师天中天两行偈(出普曜经)云何得长寿两行偈(出涅槃经)如来妙色身两行偈(出胜鬘经)处世界如虚空两行偈(出超日明经云)
大慈哀愍群生 为癊盖盲冥者
开无目使视睇 化未闻以道明
处世界如虚空 犹莲华不着水
心清净超于彼 稽首礼无上尊
述曰。汉地...(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随逐。且歌且舞。到竹林中。见佛世尊。犹故憍慢放逸戏笑不敬如来。尔时世尊见其如是。即以神力变此舞女。如百年老母发白面皱。牙齿疏缺伛偻而行。行时舞女自观其身。形状极老。而作是言。今此女身。以何因缘。卒有如是衰相现耶。今者必是佛之威神使我故尔。遂于佛前深心惭愧。唯愿世尊当见原恕。尔时世尊知此舞女心已调伏。以神通力变身如前。大众见此舞女卒老卒壮无有常定。各生厌离解寤无常。心开意解。有得四沙门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时彼舞女及其父母。即于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着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大众见是事已。请说因缘。佛告大众。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王有太子。字孙陀利。入山学道获五神通。见紧那罗女。端正殊妙状如诸天。作诸姿态且歌且舞。鼓动我心。观使染着。退失仙道。我于彼时。心遂坚固无有欲想。语彼女言。一切有为无有常定。我今观汝形体臭秽充满其中。薄...(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有受乐如人。有如饿鬼。有如畜生。有如地狱受大辛苦。说是语已。时娑伽罗大龙王子名青莲华面。前白佛言。世尊。我何恶业罪因缘故来生龙中。身大端正所有色触受用犹如火烧。常无衣服赤体而行。如我父王受乐最胜。如转轮王果报不异。佛言。华面。当为汝说。乃往过去三十一劫。有佛世尊。名曰尸弃。时彼世中有王。名曰培多富沙。彼富沙王于三月中供养彼佛。并及无量百千四沙门果大菩萨众。以种种衣服饮食汤药而供给之。至心听法已即发菩提心。并为造寺种种供养。彼王第一太子名裴多娑树帝。见佛闻法于流转中生大怖畏。从父王边愿求出家。王报任意。既出家已又白父言。我欲寺上停止。王言。亦随时。尸弃佛众僧弟子在彼寺中受用饮食。彼富沙子裴多树帝。妒嫉心生常嗔骂之。时彼僧众彼嗔骂已悉离寺去。见僧去已生欢喜心。即自念言。彼去者好。我大安隐。恣用寺内衣服饮食。有余人来即不听住。由具恶业命终之后生大地狱。经无量千万那由他岁受诸火烧。地狱得脱生饿鬼中...(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可以此事问于世尊。云何罪法。云何非法。尔时阿难忧愁向佛悔过。如是大龙我说犯罪。我求其过。世尊。我今悔过。唯愿听许。佛告阿难。汝不应于大乘大士求觅其罪。阿难。汝诸声闻人。于障处行寂灭定。无有留难断一切结。菩萨成就一切智心。虽在宫中婇女共相娱乐。不起魔事及诸留难。而得菩提。佛告阿难。彼女人者。当于过去五百世中为众尊王菩萨作妇。彼女人本习气故。见生爱着系缚不舍。若众尊王菩萨。能与我共一床坐者。我当发阿耨菩提心。尔时菩萨知彼女人心之所念。即入其舍。寻时思惟。如是法门。若内地大。若外地大。是一地大心执女人手共一床坐。即于座上而说偈言。
如来不赞叹 凡夫所行欲
离欲及贪爱 乃成天人师
时彼女人闻此偈已。心大欢喜。即从座起向众尊王菩萨。接足敬礼。说是偈言。
我不贪爱欲 贪欲佛所诃
离欲及贪爱 乃成天人师
说是偈已。我先所生恶欲之心。今当悔过...(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灯者。即我身是。我于前世教化阎浮提数人皆行十善。以是因缘故足下千辐相轮轮郭成就。光明晃曜照三千大千国土。
又大悲分陀利经云。佛告诸善男子。我于往昔过无量阿僧祇大劫。尔时此土名无尘弥楼厌。彼大劫百岁世人莲华香如来像法中。我为阎浮提轮王。名曰无胜。我及千子并发菩提。俱共出家。于莲华香如来法中具修梵行。唯有六子不欲出家不发菩提。我数教语。何不出家。六子即报王言。我不能出家。王复问言。汝等何不发菩提心。彼言。若能以一切阎浮提与我等者。当发菩提。我闻甚喜已。令一切阎浮提人住三归八斋。又劝三乘。分此阎浮提以为六分。持与六子劝以菩提。我即出家具修梵行。彼六王子不相和顺。兴兵交战各不自宁。令阎浮提极大饥馑。天不降雨。五谷不成。草木不生。我即思惟。今正是时。应以身施。血肉充足舍林而去。往诣中国上障水山上立大誓愿。时阿须罗宫皆悉大动。弥楼倾摇海水波涌。天及诸神皆悉悲泣。我时即从山上便自投身。以本愿故...(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王身髓血等以涂我身。其病乃愈。太子闻已。即自破身骨髓血等以与病者。至心施与意无悔恨。其王太子者。即我身是。四大海水尚可斗量。我身骨髓血等不可称数。求正觉故。
又大集经云。尔时旷野菩萨现为鬼身。散脂菩萨现为鹿身。慧炬菩萨现猕猴身。离爱菩萨现羖羊身。尽漏菩萨现鹅王身。如是五百诸菩萨等。各各现受种种诸身。其身悉出大香光明。一一菩萨手执灯明。为供养十方诸佛。从七佛已来与如是佛同为眷属。受持五戒发菩提心。为欲调伏一切众生令发菩提故受此身。
又杂宝藏经云。昔者有一罗汉道人。畜一沙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假归家。至七日头。敕使还来。沙弥辞师。即便归去。于其道中见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欲绝。生慈悲心。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处。遂悉得活。至七日头还归师所。师甚怪之。寻即入定。以天眼观知其更无余福得尔。以救蚁子因缘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长(又治故塔亦得延命。又治补伽蓝墙壁泥孔...(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三藏比丘。将五百弟子游行他国。在大众中而共论议。有难问者不能通达。便生嗔恚反更恶骂。汝等今者无所晓知。强难问我状似水牛抵突人来。时诸弟子咸皆然可。各自散去。以是恶口业因缘故。五百世中生水牛中。及放牛人共相随逐。乃至今者故未得脱。佛告诸比丘。欲知彼三藏比丘者。今此群中恶水牛是。彼时弟子者。今五百放牛人是。佛说是水牛因缘时。各各自护身口意业。厌恶生死得四沙门果。有发无上菩提心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正报颂曰。
愚人嗔恚重 地狱被烧然
豺狼诤围绕 蚖毒竞来前
[齒*(崖-山)]齰怒自食 背胁纵横穿
自作还自受 恚火竞相煎
习报颂曰。
怒心多毒害 沉没苦恶道
出彼得人身 余报他还恼
见者求其过 憎嫌如毒草
此既无宜利 愚嗔何所宝
感应缘(略引十验)
...(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仇呵仇呵帝(二)陀罗离帝(三)尼呵罗帝(四)毗摩离帝(五)莎呵(六)
文殊师利。此陀罗尼是过去七佛所宣。如是七七亦不可计数。亦不可计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现在十方不可计不可数七佛。亦读诵此陀罗尼救摄众生。末世恶律仪比丘令其坚固住清净地。若有比丘毁四重禁。志心忆念此陀罗尼。诵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请一比丘以为证人。自陈其罪向形像前。八十七日忏悔已。是诸戒根若不还生。终无是处。若不坚固阿耨菩提心。亦无是处。又文殊师利。云何当知得清净戒。善男子。若其梦中见有师长手摩其头。若父母婆罗门耆旧有德人。若与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当知是人住清净戒。见如是一相者。应向师说如法。除灭如是罪咎。若比丘尼毁八重禁者。若欲除灭八重禁者。先请一比丘了知内外律者。陈其罪咎。向彼比丘。彼比丘应如法而教此内外律所说。
阿隶离婆其罗帝(一)罗帝婆(二)摩罗帝(三)呵摩罗帝(四)莎呵(五)
善男子。...(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人千人等。福报不可称量。其法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其受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又犯名菩萨。不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三四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心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者。但解语得戒不失也。
又善生经云。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离是二因缘。乃至他世。地狱畜生饿鬼之中。终不失戒。若于后世更受菩萨戒时。不名新得。名为开示莹净。
又梵网经云。尔时智者向十方佛为受戒人。唱说羯磨已。十方诸佛及诸菩萨。遥见是人生子想弟想。咸皆垂心怜愍护念。由佛菩萨遥护念故。使受戒之人功德增长。不失善法。令受戒人举身毛孔从顶至足。如凉风入体举身悚栗。当知受者具其戒相冥中。尔时应有十方诸佛。以正法眼见此行者有实真心。释迦...(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从外来。见子颜色改易异常。寻即问言。即向父说委曲情理。父答子言。吾家堂柱。我见有光。汝为就伐。试取破看之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二是八关斋文。大臣得已甚用欢喜。着金槃上奉献与王王得之喜不自胜。送与龙王。龙王得已甚用欢庆。赍持珍宝赠遗与王。各还所止。共五百龙子勤加奉修八关斋法。其后命终生忉利天来供养我。是彼光耳。佛告阿难。欲知彼时五百龙子奉修斋法者。今五百天子是。佛说是缘时。有得四沙门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又遗教法律云。若出家人乘车马一日除五百日斋。一岁三百六十日乘。计除却十八万日斋。舍利弗问佛。何故比丘乘骑除五百日斋者。佛言。比丘是知禁律人。他见生谤。令他得罪。除老病暂乘不犯(问曰。何故不论俗人。答曰。出家清虚恕愍众生故他人怪白衣秽浊常造罪人杀戮寻常何论轻罪故人见不怪也)
颂曰。
贪心未尝满 福善未曾忧
专求美饮食 饱[軗/口...(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殑伽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是名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其身火然千二百岁。过是名已后其身乃尽。喜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净明德国中。于净德王家忽然化生。而白父言。净明德佛今故现在。我先供养佛已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复闻是法华经。我今当还供养此佛。乃至彼佛入涅槃已。收佛舍利作八万四千宝塔。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然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菩提心。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当尔之时。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若有发心欲得阿耨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青黄赤白颇梨杂色。彼五色光复至其余一切天处。到彼天已。于其光中。出声说偈。
一切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及寂灭涅槃 此三是法印
其光复至一切地狱。亦说此偈。所放光明复至十方世界。于其光中亦说此偈。佛告阿难。如明我钵及我舍利。所放光明。十方世界作佛事已。还至本处。于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盖而住。舍利及钵现此神通时。八十百亿众生得阿罗汉果。千亿众生剃发出家信心清净。一万众生发阿耨菩提心皆不退转。弥勒以手捧钵及佛舍利。告诸天人一切大众。汝等当知。此钵舍利。乃是释迦牟尼如来雄猛大士。能令无量百千那由他亿诸众生等住涅槃城。出优昙华百千亿倍。钵及舍利故来至此。尔时弥勒佛为我此钵及我舍利。起四宝塔。以舍利钵置此塔中。大设供养恭敬礼拜。依道宣律师住持感应云。问天人持钵因缘。天人答曰。如来成道已至第三十八年。于只桓精舍重阁讲堂上。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汝往戒坛所鸣钟。召十方天龙及比丘诸大菩...(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我于彼时得受记已。不舍精进增长功德。无量世中。作梵释天转轮圣王。以是善业因缘力故。我得四种辩才具足。无有一人能与我论降伏我者。我得成阿耨菩提。乃至转于无上法轮。
又涅槃经云。时迦叶菩萨。即于佛前以偈赞佛。
怜愍世间大医王 身及智慧俱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礼无上尊
发心毕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先心难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礼初发心
又发菩提心论。论主说偈赞佛云。
敬礼无边佛 去来现在佛
等空不动智 救世大悲尊
吾师天中天两行偈(出普曜经)云何得长寿两行偈(出涅槃经)如来妙色身两行偈(出胜鬘经)处世界如虚空两行偈(出超月慧明经)
大慈哀愍群生 为荫盖盲冥者
开无目使视睇 化未闻以道明
处世界如虚空 犹莲华不着水
心清净超于彼 稽首礼无上尊
述曰。汉...(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见子颜色改易异常。寻则问言。即向父说委曲诸理。父答子言。吾家堂柱。我见有光。汝为就伐试取。破看之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二是八关斋文。大臣得已甚用欢喜。着金槃上奉献与王。王得之喜不能自胜。送与龙王。龙王得已甚用欢喜。赍持珍宝赠遗与王。各还所止。共五百龙子。勤加奉修八关斋法。其后命终生忉利天。来供养我。是彼光耳。佛告阿难。欲知彼时五百龙子奉修斋法者。今五百天子是。佛说是缘时。有得四沙门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颂曰。
亏功九仞罢崇山 顿驾千里倦长路
改涂悔善因芳音 易情染恶良妖妪
五福精修既不成 八关守戒谁能护
攸攸极夜尔何期 森森爱流安可度
富贵部第十(此有二缘)
述意缘 引证缘。
述意缘第一
夫行善感乐。如影随形。作恶招苦。犹声发响。故富同珠玉。贵若萧曹。锦绣为衣。金银作屋。云起龙吹之...(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髓血等以涂我身。其病乃愈。太子闻已。即自破身骨髓血等。以与病者。至心施与意无悔恨。其王太子者即我身是。四大海水尚可升量。我身骨髓血等不可称数。求正觉故。
又大集经云。尔时旷野菩萨现为鬼身。散脂菩萨现为鹿身。慧炬菩萨现猕猴身。离爱菩萨现羯羊身。尽漏菩萨现鹅王身。如是五百诸菩萨等。各各现受种种诸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