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59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正藏第51册No.2071净土往生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2-25 12:15: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正藏第 51 册 No. 2071 净土往生传




  净土往生传卷下

  本传十七人(附见三人)唐并州释僧炫(启芳圆果附)唐朔方释辩才唐五台释法照唐镇州释自觉唐台州释怀玉唐吴郡释齐翰唐吴郡释神皓唐睦州释少康唐彭州释知玄唐汾州释僧藏唐兖州释大行唐荆州释惟恭(灵岿附)后唐温州释鸿莒石晋凤翔释志通大宋钱塘释绍岩大宋东京释守真大宋余杭释晤恩

  释僧炫。并州寿阳人。少念慈氏。期生于内院。至年九十。遇道绰禅师。以净土诱掖。未悟始回心焉。炫以迫其颓暮。积累之功不大。于是早暮。礼佛常千拜。念佛之号常万遍。寤寐勤策。兢兢而不懈者三年。真元九年有疾。至于大渐谓弟子曰。吾有漏人。方兹有疾讵意。阿弥陀佛授我香衣。观音势至示我宝手。由此以西皆净土境。吾其从佛去矣遂终。终之既七日。异香不散。并汾之人。因于净土发信焉。时汾西悟真寺。有启芳圆果二法师。昔尝以老敬炫。加又目击其事。乃于观音像前。忏露往咎。仍折杨枝。置观音手。誓曰。芳等若于净土果有缘耶。当使杨枝七日不萎。至期而杨枝益茂。芳果庆抃。以夕兼昼。不舍观念。后数月。一夕于观念中忽觉。自临七宝大池。池间有大宝帐。身入其中。且见观音势至坐宝华台。台下莲华弥满千万。阿弥陀佛。由西而来。坐一最大莲华。华出光明。互相辉映。芳等前礼问曰。阎浮众生。依经念佛得生此耶。佛告芳曰。如念我名。皆生我国。无有一念而不生者。又见其国。地平如掌。宝幢珠网。上下间错。又见一僧御一宝车逐。逐而来谓芳等曰。吾法藏也。以夙愿因故来迎汝。芳等乘车前迈。又觉其身坐宝莲华。又闻释迦如来与文殊菩萨。以梵音声称赞净土。其前又有大殿。殿有三道宝阶。第一道上纯是白衣。第二道上僧俗相半。其第三道惟僧无俗。佛指道上僧俗。谓芳曰。此皆阎浮念佛之人。遂生矣。汝奚不自勉也。芳果既寤。历与其俦言之。之五日二人无病。遽闻钟声。问之傍僧。咸曰不闻。芳果曰。钟声乃我事。非尔有矣。不顷刻二人同终焉。

  释辩才。俗姓李襄阳人。母氏怀之。倏恶荤茹。至其诞夕。香气盈室。七岁依岘山寂禅师出家。十六落发。隶本州大云寺。次乃周游列郡。博穷经籍。后闻长安安国寺怀威律师法门。具瞻身就请业。遂有大成。唐天宝十四年。玄宗皇帝。以北方之人禀。气刚毅积成风俗。列刹之中。多习骑射诏。才为教诫。临坛以调习之。至德初肃宗即位。宰臣杜鸿渐等。奏住龙兴寺。诏加朔方管内教授。俾其训励。以革讹风。禄山干纪血腥河洛。才乃托疾。绝音不语凡三年。禄山兵败。肃宗叠降玺书。以形褒美。大历三载。诏充章信寺大德。时府帅虢国常公。与护戎任公。虽仰才名未揖。其实及亲道论。弥加心服。才于净土。潜修密进二十许年。未尝言于人。及交任公乃曰。才以幻身。已及颓龄。龄尽身死。必生净土。期遂所生非十年耶。十三年秋有疾。至于暮冬八日。谓弟子曰。汝诣任公言之。向之所期已及十年。公无忘焉。弟子以其言白之。公曰。岂师之别我耶。骤约常公省问之。二公及门。或报之曰。任公至也。才曰。至则吾其去矣。乃自趺坐。湛然云灭。时邑子石颙。从役城上闻其音乐西来合奏。又闻诸妙香气。由西散下至清于旦。益又盛之。

  释法照。不知何许人。唐大历二年。栖于衡州云峰寺。慈忍戒定为时所归。一旦于僧堂食。钵中睹五色云。云中有寺。寺之东北有大山。山有涧。涧北有石门。门去可五里。复有一寺。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照。虽目睹。而其心也尚怀陨获。他日食时。复于钵中见五色云。云现数寺。无有山林秽恶。钝金色界。池台楼观。众宝间错。万菩萨众。而处其中。中有诸佛严净国土种种胜相。照欣所见。因访问之。有嘉延昙晖二僧曰。圣神变化。不可以凡情测。若论山川面势。乃五台尔。四年夏。照于衡州湖东寺。启五会念佛道场。其年六月二日。五色祥云弥覆其寺。云中亦有楼阁。阁上有数梵僧。身可丈余。执锡行道。又见阿弥陀佛与二菩萨。其身高大等虚空界。日既暮矣。照于道场之外。遇老人曰。汝先发愿。于金色界礼觐大圣。今何辄止。照曰。时难路艰。不止如何。老人曰。但能亟去。则去之何其艰也。照未暇对老人失焉。照以所见胜异。重发愿曰。愿以此身奉觐大圣。虽复火聚冰河。终无退惰。其年八月十三日。与同志数人。由南岳前去。果无艰险。五年四月五日。至五台县遥见寺。南有数道光。六日达佛光寺。一如钵中所见。略无差脱。是夜四更。复有异光。北来射照。照不知所裁。乃问曰。此何祥也。吉凶焉。在僧云。此大圣不思议光。摄汝身心。何乃问也。照闻之即具威仪。前诣一寺。寺之东北可五里。果有山。山有涧。涧北有石门。门傍有二青衣。才八九岁。颜貌端正。一称善财。一称难陀。引照入门。北行几五里。见一金门。门上有楼。其楼之侧复有一寺。寺门有大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寺之方圆可二十里。一百余院。院院皆有宝塔。黄金为地。华台玉树充满其中。照入寺之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皆据师子高座。说法之音。历历在耳。文殊左右菩萨万数。普贤亦诸菩萨。以相围绕。照于二菩萨前。作礼问曰。末代凡夫。智识浅劣。佛性心地。无由显现。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惟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曰。汝所请问。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于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照曰。当云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说是语时。二大菩萨。舒金色臂。以摩照顶与授记曰。汝以念佛不思议故。毕竟证无上觉。若善男女。愿疾出离。应当念佛。时二菩萨。互说伽陀。照得闻已益加踊跃。文殊又曰。汝可往诣诸菩萨院。巡礼以承教授。照如其言。历请教授。次至七宝华园。从其园出于大圣前。作礼辞退。且见向者。善财难陀二青衣。送至门外。照复作礼举头俱失。至十三日。照与五十余僧。往金刚窟。无著见大圣处。忽见其地。广博严净。琉璃众宝。以成宫殿。文殊普贤可万菩萨。佛陀波利亦在其中。照得见已。随众归寺。其夜三更。于华严院之西楼又见寺。东岩壑之半有五枝灯。大方尺余。照曰。愿分百灯。以归一面。灯分如愿。重愿分为千炬。炬亦如之。行行相当。光光相涉。光中殊异。遍于山野。照又前诣金刚窟。愿见大圣。殆其三更。见一梵僧。自称佛陀波利。引之入寺。至十二月朔日。于华严院。入念佛道场。于道场中。载念文殊普贤二菩萨。谓我毕竟证无上觉。又复记我念弥陀佛决定往生。于是一心念佛。正念佛时。倏见前来梵僧。入道场云。汝之净土华台生矣。后三年华开。汝其至矣。然汝所见竹林诸寺。何为不使群生共知。照闻之忆念昔者所见。因得命匠刻石。兼于所见竹林寺处。特建一寺。号竹林焉。寺之云毕。照曰。吾事已矣。吾岂久滞于此哉。不累日而卒焉。逆而推之。向闻梵僧之说果三年。

  释自觉。博陵望都人。十岁事本郡开元寺知钦。为弟子。钦观其志不群。命名曰自觉。因戏之曰。闻名思义得无益乎。觉曰。佛种从缘起。安忘明诲哉。唐至德二年受具。北诣灵寿禅法寺。习诸经律大小之乘。条然分辩。久而念曰。人事纷纷。日新万端。若入泰山。得一盘石之上结茅。以居足矣。大历元年。得平山之西重林院。觉曰。空山无人烦虑不生。以烦虑不生之地。岂宜佛教无闻乎。固有鬼神之道在焉。于是为诸幽阴。晨夕讲贯者三年。五年天其大旱。群盗蜂起。加又林麓蒙翳。虎狼交迹。觉采果实。日充一食。恒阳节度使张昭。以时亢旱。闻觉精苦屡有祥感。躬自入山。请曰。昭无政术祸累百姓。三年亢阳。涓泽不下。引咎自责。良无补矣。又曰。昭闻。龙王依师听法。与诸俦类。忘其施雨愿哀蒸黎。以起大悲。则昭之诚无患矣。觉乃焚香。遥望潭洞而祝曰。惟龙之为雨泽其滋。不滋不泽。龙孰为德。不顷刻云雾四起。甘泽大下。是岁恒阳之人。为之有年。觉自入法以来。尝发四十九愿。其一愿者。愿由大悲菩萨接见弥陀。于是鸠率檀度。铸大悲像。高四十九尺。造寺居之。及寺之成。盛陈佛事。于大悲前俯伏泣曰。圣相已就。梵宇已成。愿承圣力。早登安养。其夜三更。忽有祥光二道。作中金色。光中阿弥陀佛。乘云而下。观音势至左右随之。佛垂金臂。桉觉首曰。守愿勿悛。利物为先。宝池生处。孰不如愿。俄而光收云敛。杳无眹迹。后十一年七月望夕。复见一人于云间现半身。有若毗沙门状。俯谓觉曰。安养之期于斯至矣。即日觉以所见告弟子。训其精勤。勇猛于如来法。无生懈惰。既而于大悲前。跏趺化识。弟子欲奉灵龛。以归旧山。州人苦留。遂于大悲寺南迁塔焉。

  释怀玉。俗姓高丹丘人。??想净业。仅四十年。日诵弥陀佛号五万遍。通诵诸经三百万卷。唐天宝元年六月九日。玉之念佛。忽见西方圣众数若。河沙中有一人。手擎银台。前而示玉。玉曰。如怀玉者。本望金台。何为银台至耶。言发台隐。人亦失之。玉于是后。弥加精苦。既三七日。向之擎银台者。复来告曰。法师以精苦故。得升上品。又曰。上品往生必先见佛。可宜趺坐以俟佛也。未旋踵间。异光照室。玉乃以手约人曰。不宜触此光明。吾欲蹈之而去。又三日异光再发。弟子疑其谢世。环绕问之。玉曰。非其时也。又曰。汝徒若闻异香。我报即尽。次日弟子慧命曰。此报必尽。复于何国以受生也。玉不答。惟书六句偈云。清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经十劫修道来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偈毕香气四来。弟子中有以见佛与二菩萨共御金台。台傍千百化佛西下迎玉。玉恭恭合掌。含笑长归。

  释齐翰。字等至。吴兴沈氏子。高祖陈国子祭酒。曾祖隋魏州司马。祖考不仕翰。少时游寺。蹈高静无尘之地。恻然有宿命之知。往之生处炳如目睹。因舍家焉。唐天宝八年。隶本州永定寺。九年跻五分坛于开元寺。大历三年。转隶武丘两州。道俗日至归奉。然翰性不徇时。善不近名。每处一室寂如无人。惟其苦学不弃寸阴。通法华。诸经与诸律部。精敏无拟。推明胜业。梯引后进。尝谓吴兴皎然曰。尽我所见。资彼所闻。一毫之善。并归净土。十年遘疾。入流水念佛道场。净土境象。一念顿现。翰出道场作偈曰。流水动兮波涟漪。芙蕖相照兮宝光随。乘光以迈分偕者谁。是日终于虎丘之东寺。春秋六十八。法腊三十六。初翰出道场。作偈毕谓弟子曰。善不可舍时不可失。汝曹能固安养之善乎。弟子曰。孰敢忘之。翰曰。佛道不忘。汝德由昌。或曰。和尚舍生。何乃病耶。翰曰。必谢之期虽圣未免。况吾哉。于是回瞻圣像。倏然而绝。

  释神皓。字常庆。俗姓徐其先北齐人。曾祖事陈。因家于吴。皓器宇轩豁风采朗迈。少事道场怀一师。天宝六年诏下。每郡度僧三人。推其名节。道业出人者荐之。皓于本郡为荐首。寻依会稽昙一师。精穷律部。已而叹曰。律部所防。盖绳诸己。今之僧徒。捐本逐末。能绳己者。未始有闻。吾谁区区。取讥众人哉。乃归包山福愿寺。逍遥自得士人。高其志尚乐从之游。以故一时之声大振。唐乾元元年。诏天下。二十七寺。各奏大德僧七人。长讲戒律。皓承诏书。僶俯从命。奉戒弟子。开州刺史陆向给事中严涚服道弟子礼部侍郎刘太真大理评事张象廉使李筠。皆钦风德若不迨焉。末年缔结西方法社。以发道俗。其间不能遗尘虑。以净六根者多。引退之时。人以为栴檀林中常材自枯焉。真元六年十月遘疾。十二月五日。嘱弟子惟亮曰。吾于今夕亡之必矣。所愿生者净土也。汝宜班列。九品为我前导。其夕净土兆眹。密现于前。皓乃澡身易衣。以终其报。报尽之三日。所居之室香气存焉。

  释少康。俗姓周缙云仙都人。母罗氏。初怀之。梦游鼎湖峰。得玉女捧青莲华授之。且曰此华吉祥。授之于汝。当生贵子。及生康日。青光满室。香似芙蕖。襁褓之间。眼碧唇朱。与群儿异。又复生来绝然不语。相者曰。此子之奇不可量也。但其不语吾不知矣。七岁母入本郡灵山寺。升之殿上。因指殿佛戏之曰。汝敬佛否。康遽对曰。我佛释迦其谁不敬。闻者怪之。以其生来未尝言也。父母由是舍其出家。年十有五。诵法华楞严等经五部。寻於越州嘉祥寺。学究毗尼。后之上元龙兴寺。听华严及瑜伽诸论。真元初至洛下白马寺。见殿内文字累放光明。康不能测。前而探取之。乃善导昔为西方化导文也。康曰。若于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光明再发。所愿未已。果重闪烁。康曰。劫石可移。而我之愿无易矣。遂之长安善导影堂。大陈荐献。方荐献时。倏见善导遗像。升于空中。谓康曰。汝依吾事利乐有情。则汝之功同生安养。康闻其语如有所证。南适江陵果愿寺。路逢一僧。谓曰。汝欲化人。当往新定。言讫而隐。洎到睦郡。睦人尚无识者。未从其化。康乃丐钱。诱掖小儿与之。约曰。阿弥陀佛实汝良导。能念一声与汝一钱。小儿务其得钱也。随亦念之。后经月余。孩孺念佛俟钱者比比。而是康以俟钱者众又曰。可念十声乃购钱。尔市廛小儿。亦如其约。如是一年。男女无长少贵贱。凡见康者。则曰阿弥陀佛。以故睦城之人。相与念佛盈道路焉。真元十年。康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聚人午夜行道。每道场时。康自登座。令男女望康面门。赓声高唱阿弥陀佛已。又赓声和之。至康唱时。众见一佛从其口出。连唱十声则有十佛。若联珠状。康曰。汝见佛否。如见佛者。决生净土。其礼佛人数千。亦有竟不见者。真元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嘱累道俗。当于安养起增进心。于阎浮提生厌离心。又曰。汝曹此时能见光明。真我弟子。遂放异光数道弃世焉。其为坟塔。附于州东台子岩。汉乾祐三年。天台德韶禅师重新之。今之人多指其塔。为后善导焉。

  释知玄。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人。母魏氏。梦月入怀。因而载诞。乳哺之间。见佛辄喜。五岁祖令咏华。应声而就。七岁遇泰法师在宁夷寺讲涅槃经。玄入讲肆若睹前。因是夕梦佛手案其顶。遂出家焉。十一落发。诣唐兴西安寺。传大经四十二卷远公义疏??师圆旨一百二十五万言。指擿缁徒。动露老成。时丞相杜元颍作镇西蜀。闻玄之名。命讲于大慈寺普贤阁下。黑白之众。日合万数。注听倾心。骇叹无已。其后蜀人。不敢指认其名。乃本俗姓。号陈菩萨焉。玄于净众寺。听毗尼通俱舍。复从其师。下三峡历荆襄。抵于神京资圣寺。此寺四海三学之人会要之地。玄敷演经论。僧俗仰观。堂外之屦。日其多矣。文宗皇帝闻之。宣入顾问。甚惬皇情。后学唯识论于安国信法师。至若外典经籍。百家诸子莫不该总。每恨卿音不变。不堪讲贯。乃于象耳山。诵大悲咒。一夕玄梦。神僧截舌换之。明日俄变秦音。时杨刑部汝士高左丞元裕长安杨鲁士。咸造其门。拟结莲社。武宗御宇。初钦释氏。后纳浮议祀蓬莱。筑风台以祈羽化。虽谏官抗疏。终不回意。因德阳节缁黄。会鳞德殿论义。帝手付老氏理大国。若烹小鲜义。玄因大陈帝王理道教化根本。亦言。神仙羽化乃山林匹夫。独善之事。非帝王所宜尚之。辞河下倾辩海横注凡数万言。大忤上旨。左护军仇士良内枢密杨钦义。惜其才辩。恐承斥逐乃讽玄。贡祝尧诗。玄立成五篇。其末篇云。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帝览诗微解。及帝简汰僧门。玄归巴岷旧山。例施巾栉。存其戒检愈更甄明。续入湖湘。时杨给事汉公廉问湖湘。延止于开元寺。宣宗龙飞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以册定功。请复佛教。仍乞访玄声迹。于是玄复为僧止宝应寺。属寿昌节讲赞署。为三教首座。帝以旧时籓邸。造法干寺。诏令居之。大中三年。宣宗诞节诏。谏议李贻孙给事杨汉公。与玄鼎立论议。玄奏天下废寺宜再兴。复大兴梵刹。玄有力焉。帝以玄有才识。特深顾瞩。命工图形。置于禁中。时相国裴公休。与玄友善。亦相激扬。中兴教法。广明二年。僖宗违难。西蜀遣郭遵泰。赍玺旧诏玄。肩舆以赴行。在玄至乘机辩对。颇解上意。左军容田令孜。与诸达官。皆钦玄德。问道勤至不舍晨夕。帝欲旌表其美。诏诸学士。撰玄师号。皆不称旨。帝曰。朕以开示悟入法华之深旨。悟者觉也明也。悟佛大道。明佛知见。又曰。所以悟者。悟其自性。了然成佛。今赐悟达国师。虽曰强名用表朕意。后一年乞归九陇旧庐。以继净业。诏从之。明年正月二十一日。玄于卧中。见生平曾游之境。历然在前。因起焚香。西向曰。虽他境象。皆非其志。如得一见净土。志愿满矣。言已空中有声应曰。汝之行业决生安养。奚为愿不满也。玄闻之喜跃自慰。遂召弟子慈灯上遗表。仍谓灯曰。吾有净土之修有年矣。今日之闻。如我昔愿已。乃右胁着席。嘘嘘而卒。卒年七十三。

  释僧藏。西河人也。不本其氏。赋性谦损。不与物竞。见耆年则敬之。遇有德则尊之。凡涉劳苦必居众。先念弥陀佛二十许年。未尝口言非恶。每以速出三界。无先念佛。以故行若遗坐。若忘饮食。寝息安养之志在焉。唐僖宗。乾符中卧病。病中见净土化佛光照其身。侍疾者在藏之侧。藏曰。自惟尘劫。以至今日。所积愆尤如微尘数。岂意。今日圣众光烛吾身。此真净土教主。大慈摄我。尔次日又谓僧曰。吾适冥目正在净土。接诸上善。又曰。诸上善人。咸乐吾来。且与吾等散华。尔未逾食顷。又曰。诸上善人。方兹召我。我其去矣。乃起整衣。西向云灭。

  释大行。不原其姓。唐乾符中。巢贼??掠。民不安业。乃于泰山。结草为衣。采木为食。行法华普贤忏积三年。精诚既极。且感普贤现身。行自瞻睹弥庆夙。因由是策励诸念。念如来之法。尚存念己之修未证。早暮激切。迨忘饮食。末年姑以佛道所修。未专一境。又以幻身无常。必归磨灭。未知来世复何受生。遂入大藏。追诚叩意。以陈露曰。愿我信心取彼经。文随其所得。即永受持。乃纵其意。抽而取之。其所得者。乃弥陀经。日夜诵持。络绎安养。未三七日。俄于半夜。睹琉璃地莹净在前。行觉心眼洞明。见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无数化佛。于时远近相传。事闻僖宗皇帝。帝诏入内。问其所见。行具对之。帝曰。此精进之致然也。下敕赐号常精进菩萨。仍赐爵为开国公焉。后一年得疾。见琉璃地复现于前。行曰。吾无观想。而琉璃地复现。岂于安养无缘哉。即日示灭于所居之禅室。

  释惟恭。不识何许人。出家于荆州法性寺。慢上吞下。亲狎非类。或时暂暇。则诵经文。期升安养。然而酒徒博侣。交集于门。虚诳云为曾无虚日。同寺有僧灵岿。迹颇类之。荆人戏而嘲曰。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恭闻之曰。我既作之。焉能避之。然赖净土教主。悯我愆恶。拔我涂炭。讵有地狱入之哉。唐乾宁二年。恭病且死。人未之知。岿时出寺可百步。路逢少年六七人。衣装鲜洁。手执乐器。若龟兹部。岿疑其俦。适其寺之乐佛也。问其所来。少年曰。来自西尔。又曰。吾之来也有待焉。又曰。惟恭上人寺且何在。岿指其寺曰。此其寺也。此其房也。少年闻之。其意甚喜。乃于怀中出一金瓶。瓶中取一莲华。其合如拳。渐而开之。其大如盆。叶叶之下。迭出异光。光彩交映。如聚数灯。望寺驰之。未达其寺俄失焉。岿乃大惊。不敢回顾。亦不形诸言。次日既至寺门。遽闻钟声。又见寺僧咸集门下。问其故则曰。惟恭夕且死矣。或曰。恭死之时。寺僧有梦。莲华光相。以临其室。久而西去。岿乃具言所见闻者增信焉。闾里之人。或以其事勉岿。岿因感悟。遂守名节。以成高迈云。

  释鸿莒。俗姓唐永嘉人也。出家于会稽龙兴寺。就学于长安宝兴寺。长安之人。以为僧门秀异。无如莒者。而莒谦谦。未始以自得。尝与陈留蔡圭。游化度寺。寺有碑文。莒读之目赡数行。圭心异之。问莒曰。子能诵乎。莒曰。稍诵之。因覆其文了无一误。圭疑莒偶熟其文。复之崇圣寺。寺碑仅十片。与莒偕读。才一过。覆而诵之亦如初。圭叹曰。吾忝为儒闻之俊人。而目未之见。今日见之于子矣。莒不答。暮年游越。越之僧尼。请为二众依止。其为行有常。其所游有方含育慈忍。未尝叱猫犬。其于人也可知矣。每诵观经。结想于安养。叠感祥异。而莒摈而不说。后唐天成三年。水涝之后民荐饥馑。有盗入其室。莒心无挠。反谓盗曰。汝曹但为天灾所困余无他矣。过此一时。当自惜之。盗者愧焉。弟子有欲袭其无备。莒曰。汝之至此。非吾弟子。吾当舍汝去矣。弟子乃止。后唐长兴四年。恬然无病。谓弟子曰。净土胜相。适已来现。吾之谢世。汝当易新衣。以毕吾事。其夕三更。果谢世焉。棺敛之三日。一夕倏闻扣棺。弟子发棺。莒乃自棺而起曰。吾尝告汝。易以新衣。汝负吾言。今兹海众谓我衣物不洁。或难亲之。故我就汝易焉。易毕长谢如初。

  释志通。俗姓张扶风人也。后唐之季。兵革日寻。通以居无常处。深所嗟悼。续游洛下。遇嚩日啰三藏。行瑜伽教。乃曰。此如来之密藏。吾无传之。是吾失也。遂落发师事。传其所谓密藏焉。事之十年。而意无怠。寻欲陟天台游罗浮。遂辞三藏。藏曰。兵革未平。子议南征。奈何尚虞艰阻。通曰。泛乎天堑何其阻也。藏曰。苟之吴会。可授梵文。或时得以传译。亦吾事也。遂以梵文授之。石晋天福四年。达钱塘文穆王。奉朝庭之故具威仪。乐部迎之于真身塔寺。未几请访天台。繇是登赤城陟华顶。洎见智者净土仪式。不胜欣抃。不向西唾。不背西坐。天台有招手岩。其为峻峙。下顾千寻。通登其上。顾曰。身临此境。不于此时舍报见佛。异日尚何及也。于是冥目西向。自陈大愿。及念弥陀因地所发行愿。愿已投身。而下至其岩半。若有神物。捧之于树。支体无损。通曰。何其复有生耶。及复整心端意。登其岩曰。余生已厌。大愿已发。惟诸海众。同相接引。毋使此身尚有生也。因之再投。至于岩下蒙茸草上。迟久乃稣。寺僧疑。通他适。或为豺狼所伤。追而寻之。乃见其为舍身也。众乃舁归本道场医疗焉。六年请游越州法华山。七年将欲归寂。通见白鹤孔雀行列西下。又见莲华光相开合于前。通曰。白鹤孔雀净土境也。莲华光相托生处也。净土其将迎我耶。乃起礼佛。对佛而终。至阇维时。复有五色烟云。环覆其火法华山。僧咸共见之。

  释绍岩。俗姓刘雍州人也。母张氏。始怀岩梦寤甚奇。及生姿貌魁岸。十八进具于怀晖律师。寻乃游吴会。栖息天台四明等山。覃研方等诸经仅十年。又尝与德韶禅师决疑。于临川文益师既得心矣。因止钱塘湖心寺。专诵法华。尝曰。愿诵此经万部。期生安养。日夜精至。遂感陆地莲华生焉。举城瞻瞩。人马交迹。岩以人至喧噪。搴而蹂之。大宋建隆二年。经愿云。满誓焚其身。供养弥陀。与清净海众。吴越国王钱氏。苦意留之。其心暂止。其后又投身于曹娥江中。以喂鱼鳖。会有渔者拯之。得以复生。渔者拯岩之时。似觉有物。以扶。其足惊涛迅激。泰然其上。钱氏闻之。益加钦爱。特于杭州宝塔寺。建净土院居之。开宝四年七月九日有疾。疾中目击莲华。华之光相。以烛岩身。岩因作偈数首。以示门徒。既而又曰。吾诵莲经万部所期。异日莲台九品。托以受生。今吾未死。莲台先至。所修之因。岂违我哉。后三日将亡之。其心欣慰若自得焉。

  释守真。永兴万年人也。俗姓纪。汉诈帝信之鸿绪也。唐乾符中。曾祖堪从官于蜀。遂为成都人。真于冠年。游圣寿寺。见修进禅师立行谨介叹曰。吾舍此人则谁师也。乃释冠带事之。寻就从朗师。学起信论。性光师传法界观。并得其要。是后宣扬胜业四十余年。始末开导。拳拳如一。凡讲起信及法界观七十余过。以灯传灯。用器投器。嗣于法者二十许人。开灌顶道场五遍。水陆道场二十余会。僧尼从而请法者三千余人。常于三更。轮结无量寿往生密印。五更轮结文殊五髻神咒。宋开宝三年仲夏五日。正轮结时自觉。身登无量寿国。举目见佛。佛指池中莲华曰。此华他日。为汝父母。汝宜守之。无使他日其萎焉。四年真谓弟子缘遇曰。如来不云。死生无常乎。吾之年也耄矣。汝之齿也暮矣。吾欲顺俗。预设二塔可乎。遇曰。惟师之命。孰不为善。其年孟冬之五日矢工。仲冬之朔日彻绩。次日真召寺僧及弟子。告以六趣升沈之苦。万业流轮之因。因令丛声念弥陀佛。佛声之止继以赞颂。真于弥陀像前。俯伏念曰。愿佛四十八愿。度我有情于其愿。愿无遗其一焉。愿毕又持香华。于诸堂殿。历陈供养。其所愿者如初。尔既而问曰。三更乎。弟子曰。已三更矣。真乃就座。敛气恬然归寂。

  释晤恩。字修已。姑苏常熟人。母张氏。尝梦梵僧谓曰。吾欲寄汝为母矣。已而有娠。孩孺之间。不亲戏玩。年十三。闻僧诵弥陀经。遂求弃俗。后唐长兴中剃落。后依昆山慧聚寺。博访五部律文。晋天福中。从灵光皓端师。研味诸经。悬解之旨。辄难抗敌。虽天台三观六即之义。人未之究。率冥解之。晚依钱塘志因师。通法华金光明等诸部大经。一时学者。盛相推伏。号之义虎焉。恩生平洁苦。日惟一食。不留余财。不蓄长衣。其寺每一布萨。万众云集。方布萨时。常指净土为胜业。宋雍熙三年八月朔夜。恩见白光数道。由井而出明灭不常。谓门人曰。明灭不常。死生象也。乃绝食禁言。一心念佛。后三日。倏见梵僧一人仪形甚伟。捧炉三绕其室。恩问之。僧曰。吾灌顶也。升之净土其已久矣。以汝所修同我之志故。来相叩。俄而弟子至。僧且失焉。次日升座。言其所见。亦为弟子。敷说止观及诸经要义。义文将彻。恩曰。瞬息难保。古今常言。吾能以保今日哉。是日坐亡于止观之讲堂。至其夜半。寺僧文偃有兴等。闻空中歌呗之音。依俙西去。余其嘉应自有传云。

  净土往生传卷下

  此传也渡此土久焉。未见板行肆行世。希有焉。适于南京。唐本一部。与顽鲁请城南僧如羊上人。俾加和点所开板也。

  旹庆安四季仲春吉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3 20:45 , Processed in 0.1718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