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30|回復: 1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
[複製鏈接]
|
|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2-83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释第八十二卷A面
所以我们不能上去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说我的业障很重,既然你业障很重,为什么你不求尽障的方便呢?为什么你不积聚资粮呢?这种东西都是最好的积聚资粮,前面说的很清楚,供养三宝,然后呢?你以慈悲心去慈济众生,所以说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也许你说这个人没有病,这个人身没有病,这个人心可有病,你也不妨随顺随顺他。你能够真的这样去做的话,那是最好的净除罪障,最好的积聚资粮,一方面事情也做了,人家也感激你,你也欢喜,资粮也积聚、也成就。修行的快乐,真快乐!真快乐!所以大家这样去做的话,人在一起非常和合,你跑到这个寺院里,这个寺院弄得非常兴旺,就是这样,而且都要靠彼此之间互相的策励。佛法哪有不兴的道理?所以这个地方要顺便一提,详细的在上士道当中,会一条一条说明它。这个才是我们该欢喜处。反过来
【“若由烦恼及业增上漂流生死,众苦逼迫尚不能办自己义利况云利他,”】
反过来,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根本一点都谈不到,这是由于自己愚痴、无明、惑业,这个力量而漂流生死,在这个情况下众苦逼迫,连他自己都不能解决,还要说帮别人。
【“此乃一切衰损之门,”】
所有的一切的坏事情的根本,就在这里。这一种心情,
【“较小乘人极应厌患极应灭除。”】
你不是自命为大乘吗?是啊!小乘尚且在这个地方,看起来自管自己,你现在要帮一切人解决,你能这样吗?所以他说如果我们自命为大乘者应该了解,不是说我们现在要做到,至少因地上面、心地上面我们要了解,怎么样把我们的善愿要圆满。
【“若由大悲愿等增上,于三有中摄取生者,则应欢喜。”】
现在了解这个道理了,前面已经说过了,然后推己及人策发大悲。然后那个时候说:我不怕,明明这是苦得要命,你愿意代他们,要有这样的心力,所以必定不是说碰见一点小苦,就受不了。怎么样的大苦,代别人都可以,所以这一个真正的大乘行者,一定是非常勇悍的这种心情。那么这样的情况,帮助别人,则应欢喜。
【“此二不同。”】
这二种我们要分别的清楚。
【“若未如是分别,如前宣说,则此说者,若有菩萨律仪,菩萨地说犯一恶作,是染违犯,恐繁不录。”】
这二个当中,你一定要分别得清清楚楚。你如果分别不清楚,像前面所说的这一种,前面怎么说?这个生死修出离心,是声闻乘的事情,大乘不要的,害了,你错了!这样的。所以如果你受菩萨戒的人,有这一种心理的话,你犯了菩萨戒,这个地方不谈,不详细说它。
【“故见三有一切过失,虽极厌离,然由大悲牵引意故,不断三有者,是为希有。”】
这个才是真的。所以你明明白白看见三有当中,没有一点好的,一无是处,那是极端的厌离,所以你有了这个厌离而不离开是因为什么?因为大悲牵引!说我虽然可以跳出来,但是一切的母亲都在这个里边,你不忍心,所以不忍心断除,这个才是正确的、才稀有难得的。反过来
【“若见三有盛事,如妙天宫,”】
三有当中一切的好事,好得不得了!
【“爱未减少,”】
那个贪爱之心是一点都没有少。
【“借利他名而云我等不舍生死,智者岂能将以为喜。”】
我在利他,所以我不舍生死,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这样的。
【“中观心论亦云:”】
那么然后引经论上面证明。
【“‘见过故非有,悲不住涅槃,利他具禁行,而安住三有。”】
因为你见到三有当中的种种过患,见到了,不是见不到,是见到了以后,你一定是产生大厌患。所以实际上你的心里面不是“有”,这个“有”就是十二支中的“有”,十二支中的有是跟什么?跟爱染无明相应的,他不会有。但是他为什么不跳出去呢?是悲不住涅槃,他因为有悲心,所以才不住在涅槃。那个时候他为了利他具禁行,因为要利益别人,所以有这样的禁行。什么叫禁行?为了你自利这不可以做的,但是你要利他,你要去做,这样。这个就是也可以说,对小乘不应该做的事情,菩萨开许,也就是这个禁行就是菩萨戒应该有的行为,在这种状态下安住三有。所以瑜伽师地上菩萨戒说得清清楚楚,只求自了的声闻乘人,少事少欲少希望住。菩萨一样的厌离,大厌离,而且远超过他,但是要为了利益别人,所以明明自己看见这个东西可怕、厌恶,但是为了别人起见,他也担起来了,所以这个菩萨基于这种心情,少事少欲少希望住,不名为妙,这个我们要了解的。
【“又菩萨地说百一十苦,是于一切有情,发大悲之因。”】
菩萨地,这完全讲菩萨不是不讲苦,他恰恰相反,我们前面只讲八苦、三苦等等、六苦,菩萨地居然说百一十种苦,不晓得有多多少苦。然后自己看见那个苦,产生绝大的恐怖,绝大的厌离,他从这个厌离上面推己及人,变成他的大悲之因,所以不是不见,不是不厌离。
【“由见如是无边众苦,心生恒常猛利不忍,而云于生死不稍厌患,极为相违。”】
看啊!看见这样的无边的众苦,所以他心里边发生什么?恒常而且猛利,对于这个苦的厌患是非常猛利,而且恒是什么?从不断绝的,就这样,这样对这生死厌患。为了自己尚且厌患,觉得这个东西又这么可怕又这么难断,可想而知,厌患到极点!现在你要帮一切人的话,那更是厌患到无比的厌患,这个是我们可想而知的。现在说对于生死不厌患,这个完全错了,完全错了,所以极相违背。菩萨绝对不是这个样的。
【“若于生死心善出离,次见有情皆自亲属,为利他故入三有海,此道次第亦是菩萨观行四百论之意趣。”】
他真正的状态是什么?你已经见到生死的过患,而且善巧了,已经能够出离,但是你所以不出离的原因为什么?因为看见一切有情,无非都是自己的父母亲属,所以那时候明明是苦,你跳下去救他们,是为了利益别人,这
个才是,此道次第亦是菩萨观行四百论之意趣。所有的大经大论都是这么说的。
【“月称论师于彼释中亦详明之,”】
那么月称菩萨解释这个,也详细的下面这么说。
【“如云:‘由其宣说生死过患,令意怖畏求解脱者,为令决定趣大乘故,世尊告曰,诸苾刍有情类中,不易可得少数有情,经于长夜流转生死,不为汝等若父若母儿女亲族,随一处所。’”】
下面引,说现在了解生死当中一无是处,种种的过患,然后呢?我们产生大怖畏,一心求解脱,但是为了策发你的大乘心,你一解脱,完了,只解决你
自己,所以那个时候世尊就告诉我们,诸比丘啊!各位啊!在这个有情当中,你要想找到极少数乃至一个两个,说没有做过你父亲、母亲、亲属的,你找不到,整个的在这法界有情当中,所有的有情,都是你的父母亲属等等,不是你父母亲属等等,找一个两个都找不到。当你想到这样,对啊!既然这样的话,我要报答他们、要救他们,那个时候不能单单求自利,所以这个是策发大乘之因,现在这个概念很清楚了。
【“了知世尊如斯言教,菩萨为以大乘道筏,度脱无始流转生死,为父母等诸亲眷属,无依无怙诸众生故,安忍跃入。”】
就是这样。那么现在我们了解了佛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以后,学佛的那个菩萨行者不是修小乘道,而是大乘的这一个道。这个像一个船一样,要把所有的父母,无依无靠的沉沦在生死的那一些人救出来,所以安心忍受这个众苦,跳到这个生死大海当中。
【“无上密咒亦须此理,”】
显教大乘是这样,密教大乘也是这样,大乘共通的,在本论一开头已经说过了,显密两个根本绝对没有一点差别,一定是这个。意乐是大菩提心,就是大慈悲心,行的是六度菩萨戒万行等。
【“如圣天摄行炬论云:‘以此次第,应当趣入极无戏论行。其次第者,谓修行者最初当念,无始生死所有大苦求涅槃乐,遍舍一切猥杂,下至王位自在,亦当修苦想。’”】
这是前面告诉我们的次第,很清楚。第一个对生死的行相了解,然后呢推己及人,就这样,这个是次第。那么现在呢?我们了解了这个次第以后,应当趣入,真正的开始走进去的话,极无戏论行。这个戏论两个字要解释一下,就是跟这个法义不相应的一切都是戏论。尽管你今天嘴巴里面讲法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如果讲完了以后,心里面不相应,这个叫戏论,所以它叫极无戏论行,一点都不能差的。那么现在这个次第是什么?修行的人,看哪!最初第一步当念无始生死所有的大苦,这是我们应该的。无始生死以来,不得了的苦,这唯一的要求的是涅槃乐,要求的求涅槃乐,那么那个时候怎么办呢?遍舍一切猥杂;于是在世间所有一切的杂染的;猥是猥秽,就是下劣的,当然现在叫我们做乞丐,这个是下劣的,那我要做一个上等的人。现在拿佛法来看,那个王位也是下等的,也是杂染的,乃至于到天上面也是,当修苦想!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所以当年我自己出家的时候,有人就这么说我,当时我不容易回答,现在完全了解了。人家怎么问?很可能人家会问你,你们不是说学大乘行什么等等吗?可是你们总觉得要厌患、厌离,离开这个东西,好像太消极了。对!从表面上来看,的的确确是这样,的的确确是这样,但是更深一层的意义来说的话,那就完全不同、完全不同。所以儒家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没有这个远大的目标的话,对不起!你眼前的透不过去。反过来你有了远大的目标,眼前就动摇不了你。所以我们拿一个最简单的譬喻,这个譬喻是常常说的,今天再说一遍。我们如果要能赚钱,小孩子十几岁,现这个地方到处缺工人,你跑得去马上就可以赚钱了,但是一般的家长稍微有能力、有头脑的,绝对不让这个小孩子马上去赚钱,不但不让他赚钱,还要贴钱,干什么?送到学校里去念书,对不对?拿我们的眼睛观察你这个人真颠倒!别人要赚钱,你怎么不要钱的?结果呢他却是真的赚了大钱。所以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必定要知道,我们真正修学佛法的人,的的确确,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求苦的脱离,求乐的圆满。换句话说,把苦一切,彻底的净除,不像世间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人短视无明!所以对这种人看起来,他的确看不见你的究竟的意趣。所以我们古代,不要说佛法里边的,世间的那些一般的贤人,他都是这么说。这个庄子上面就有一段话,这个凡立志趣那像普通人,那个小麻雀,它不知道鸿鸪之志,就是那个大鹏鸟,那个大鹏鸟一破扶遥直升几万里,这样的心力,那个小麻雀飞了个半天一点点,他不了解这个心情的。的的确确我们眼前一般人都是短视,这一点我们的确要了解的。从世间而进入佛法,然后进入佛法要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深,这个概念我们必定要知道。所以不管人家怎么说,没关系,我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一开头最重要的,正知见最重要的。你能够把那个正知见认得了,然后你这么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话,最后人家还是要佩服你,不但佩服你,你还可以把人家救出来。所以我们千千万万不要看眼前的小事情。我们常常有的时候说,好像人家做得很热闹,没关系!人家热闹他们的,我也很热闹。我怎么热闹法?我关起门来做,下我的因,因种当中极无戏论行,这是绝对重要、绝对重要的。是啊!你要弘法吗?法从那里弘起?你是要认得法,如法去做,那个时候才能够弘,现在这个清楚很明白。所以你因地当中只要真正做对的话,那个时候才是我们真正的极无戏论行。用不著,目前忙著跟人家唱对台戏,这个一点很清楚、很明白,这是我们必然要知道的事情。但是我处处地方要提醒,处处要提醒,我们这一个概念,主要的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回观我们自己,也晓得我们自己就是个初心行人,外面的这些人,你怎么晓得他不是菩萨来的?这个千真万确,对不对?又我们看历史上有各式各样的菩萨,寒山寺的这么二位了不起的人,他现个乞丐相,这乞丐都是菩萨,何况那些人?他能够做出这么大的事业来,那真是菩萨。前天我向老和尚请教那个事情,他就谈起当年慈航菩萨的一段因缘,我听了真是感动的不得了,以前我还没听说过,这地方我来跟你们说一下。你晓得当代慈航菩萨,那是人人晓得,他的弟子律航菩萨,那这个也好了不起,他走的时候那个净相之美,他是念佛而走的。早几天,都已经晓得了,然后临走的时候,那个吉相,早上还在念佛,念了半天要叫他送,到最后他说不去了,为什么?说他的弟子当中,老么还没有来还要等,然后呢等到中午来了,来了,下午可以走了,然后洗完了澡,说说笑笑告诉大家,你看你就照这样子做,生无病苦什么的,说完了眼睛一闭走了,这个这是他老人家亲证的,那些人看的周围,所以他自己的修行固然好,他也觉得净土好,他劝他的师父,他一心要劝他的师父,慈航菩萨,劝他要修净土。慈航菩萨说,你修你的净土,我可不要,这个是真实的再来菩萨。他见生死当中有大利益,他不去,然后他那个弟子一直劝他,好好,你要劝我去,我就去!好好的两腿一盘,一坐没气了,就走了,有这个本事!然后很多弟子在那地方大家都埋怨他,你看你看,你现在怎么样,结果这个律老就害怕起来,就在那嗑头,求呀、哭呀、闹呀,师父你不能走啊!大家的确现在大家都要依靠你,他也不理,就是没气、就是死了,搞了半天再张开眼睛来了。是嘛!你们有这个本事吗?所以我们不要看别人,千万不要看别人,菩萨的的确确在世间上面,你看不见他的,所以我们尽可能的看见别人都是菩萨,那个时候有什么好处?我自己赶快努力跟他学,所以关于前面这个道理,务必正确知道,有百利无一害。
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一百九十页,共中士道分四个部份,第一个正修意乐,是中士的内涵是什么?这是第一个。第二呢?彼生起之量,正修的内涵,就是讲它的质要正确。第二个要达到什么样的量?量要足够。第三个除遣此邪执分别。有很多人对于这个道理不清楚,乃至于错误的执著,产生种种流弊,这个把它清除。关于第三点对我们是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把错误的拿掉了以后,那个时候才能够把正确的树立起来。这个本论上面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很多人把厌离心误解以为单独小乘的,说大乘不应该,这个概念是绝大的错误的,根本上就错误了。因为它本论究竟目标,实际上就是佛陀出世的真正的原因,是引导我们走上究竟这条道路。那么同时也顺便一提的话,反过来我们也不要停在单单这个厌离心。策发了厌离心,还要进一步怎么样升华这个厌离心,由于自已的厌离心,进一步要解决一切众生的问题,实际上呢,却同样地也真正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个是留在下面讲。所以在我们初心行人最后有一段话,就是一百九十页上面第一行,最初修行的人,最重要的我们务必要了解,无始生死以来的这个痛苦,然后呢一心要求这个解脱大苦的涅槃之乐。要了解世间一切无非是苦。不要说世间一钱不值,乃至于王位,王位那都不值得我们留连,不但不值得而且这是痛苦的根本,这个我们初心行人应该第一步认识的。有了这个,那么整个的佛法才能建立起来。那么上面有了这个条件,我们进一步就问了,是的,现在我们对于解脱的内容晓得了,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也了解了,错误的概念也排除掉了,那么现在呢?说一心要想修应该修什么的方法。所以
【“第四决择能趣解脱道性者。”】
那么这个地方就来说明一下,什么是我们该走的路,走这条路达到最后解脱这个目的。
【“如室利胜逝友云:‘沉溺三有流,苦海无边底,喜掉无厌畏,何物在我心。贫难求护坏,离及病老衰,入恒炽然火,觉乐宁非狂。’”】
说现在提醒我们一下,说我们现在是怎么个状态呢?在沉溺,就是溺在那个水当中、大海当中。那个大海什么?三有!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不但是欲界一无可取,人间、天上乃至于色界、无色界天这么大快乐,实际上这个还在轮回当中,这个还是苦海。既无边也无底=,说明它的深跟广,都是无法测量的。换句话,这个苦是无穷无尽的,在这样的大苦的无穷无尽的这个环境之下,我们不了解、不厌恶,居然还去欢喜它,“掉”通常说是掉举或者掉散,就算是我现在学习了,心里面还是散散懒懒,不认真的努力,对于这一个世间真相无非是苦,不认识,也不怕也不厌,是什么东西在我心里面把我蒙蔽了?这样第一说明这个。下面呢告诉我们,这个三有当中贫乏,实在是要求的都难得到,所以难求。你没有什么东西真正来保护你,处处地方、样样东西来失坏。“离”就是最后,它三有一切的根本体性,就是别离自性,最后总归要死,死了之前病呀、老呀、衰呀,无非是这种大苦,这个大苦说从来不停的,所以炽然大火,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居然觉得快乐,这个岂不是我们颠倒了、疯了,我们真是这个样。
【“又云:‘噫,世具眼盲,虽现前常见,后仍不略思,汝心岂金刚。’”】
世间人,虽然我们有眼睛,但是我们像瞎子,我们是开眼瞎子,为什么这样说呢?说上面这种大苦的道理,眼前经常出现,事实明明摆在这里,但是我们居然不去用功的思惟观察。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释第八十二卷B面
去用功的思惟观察,乃至于少少的思惟观察都不能做到,我们的心里是什么?我们的心里,我们常常说这个心里像个畜生,像个木头,木头表示默默粗粗的。我们现在呢像金刚,啊这么大的痛苦,居然了不动心,这个实在是我们的愚痴,所以要有这种心情
【“当自策励,修习生死所有过患。”】
现在我们第一件事情,真正重要的要鞭策自己、鼓励自己,不断的去思惟观察这生死当中,一切没有一点点好的地方,种种的祸害、过失。下面,
【“如七童女因缘论云:‘见住世动摇,如水中月影,观欲如嗔蛇,盘身举头影。见此诸众生,苦火遍烧然,大王我等乐,出离往尸林。’”】
看见那个世间情况动摇,这个就是指无常虚幻,就像水中的月影一样,它本来就是虚假的,水里边的月影,看看像有,实际上没有,而且是动摇不定,一直在那无常变化当中,我们要认识这个,那么这个实际上就是见解上面,我们要认识我们目前的状态,然后呢我们贪著难舍这个,这个是什么?关于欲,我们一切的欲望像嗔蛇,盘身举头影,这个毒蛇身体盘了、头举了,这是什么状态?攻击的状态,蛇在那游的时候,正在那游的时候它不危险,盘起了身、头举起来的时候,你不小心跑过去它叭一下窜上来,就把你一口咬死,这个欲就这么个厉害法,随时待机而动,你一念欲心起来了,就完了,就害了它。我们刚刚讲过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这个能引位当中,因位识怎么会感果的?就因为爱取,爱取什么?就是欲好、贪欲、就是这样,所以你一起这个爱取、这个欲贪的话,马上就把这个恶因就引发,所以这个生死这样可怕法。
【“见此诸众生,苦火偏烧然,大王我等乐,出离往尸林。”】
然后呢自己也见到,然后也见到众生,真正一切的众生,都在这一个状态当中,就在这一个惑业苦,这个生死轮回当中,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保忍,没有一个地方可以逃避。这样在炽然无常大火当中。所以说我、我们现在看见了这一点,真是一无可取,深深厌患,要到哪里去?出离,求出离,一心跳出来,那么到哪里去?往尸林,尸林就是尸陀林、坟场,这个佛一再赞叹那个地方。我们现在人真是颠倒,大家都说进步、进步,当年我也一直觉得进步,后来看见那个善知识,他告诉我,这个人真是颠倒,这邪见增上的时候,前面说,明明是颠倒的事情,他还觉得进步。本来我们以前,譬如说住家,很多东西不大方便,现在大家觉得方便了,把这个世间的真正的丑相掩盖住。以前我们中国有一个故事,好像出在儒林外史上面什么,说有一个人生了一个病,生了个疮,那么请一个大夫,那这个大夫是个蒙古大夫,他看见生了个疮以后,他好好好,这个简单,然后呢是调一点面粉水,把那个疮涂著敷敷看看,蛮好看,好好好,这个病治好了,现在我们都犯这个毛病,把这个表面把它瞒住自己说病治好了,有这种事情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就是现在我们都在这个上面形象上面转。譬如说,我们这个厕所,现在感觉好干净,一点味道都没有,那样样东西都方便,让你明明不理想的地方,种种的方式来骗你,让你觉得是安乐。乃至于人死了,跑到殡仪馆里面去的话,你觉得那个地方简直是,在这地方我倒还没注意到过,但是美国那个殡仪馆,你一进去,那个肃静、那个场面,你简直感觉好像到一个什么地方去享受去一样,假定你不是那个死人的亲人,你没有这个悲切的心情的话,你还觉得赴一场宴会一样,就这样,所以没有一点点地方来引发我们,说世间明明苦的还骗我们。真正修行人不是的,干什么?到尸陀林。古人的尸陀林,人死了就丢在那个地方,你看看,又可怕、又脏、又臭、又烂,然后你看觉得人死原来是这样,到头我也这个样,忙了个半天呢,是一无意思,那时候心里面就策发了,当然修行之前已经策发了,可是刚开始必定这种心念不强,一股劲,等一下过了一下,你也许忘记掉了,一看觉得,不可以,策发我们的努力。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我们千万不要弄错,这是为什么我们前面一再说,我们来了以后,还要讲究那个、讲究这个,你完全错了,愈是跑到这里愈苦,那么实是很多地方来策励你们。所以说你要学佛,还是学你自己,学你自己用不著到这个地方来,你尽可以赚了大钱去享受,要学佛的话是另外一回事情,这个我们千万要注意。
【“依正世间,刹那不住灭坏无常,犹如水月为风所动。”】
下面就是说明这个,不管我们的身体也好,这是正报,以及我们所住的世间,依报也好,这个刹那刹那在变坏当中,就像水当中的月一样,它本来就是空的就是假的,何况还在那儿动摇。空的假的也许你还一下看不清楚,明明动摇这个事实摆在这个地方,你居然还看不见,所以我们说虽然是具眼,虽然有眼睛,跟瞎子一样。然后呢,
【“诸欲尘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现影。”】
这个诸欲这个尘劳,眼前看看一点点小的好处,实际上害处不得了,就像那个毒蛇这样的样,你一碰它马上就丧失身命。
【“又见五趣,炽然三苦大火烧恼,由见是故厌舍三有,生如北方孩童之心,欣乐欲得出离解脱。”】
再进一步,我们眼前如此,而且看见整个的五趣,就算你恶道当中生到善道,生到天道,对不起,没有用,仍旧在这个三苦的大火当中,没有一个地方例外的,非常猛利的,所以真正修行对这个应该厌舍。由于了解他的可患,产生厌离舍离这个,要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呢?前面已经说过了,下面举个譬喻,说北方那个就是,大概我想指宗喀巴大师,或者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他怎么一个状态呢?就是叫我们凡是任何世间的欲乐,不管用什么形式出现,我们都不要,一心只求这个解脱,地狱畜生饿鬼固然不要,人也不要、天也不要,名也不要、利也不要、钱也不要,什么样都不要,只有一样东西,要求解脱。那么这个
【“北方孩童者,”】
是怎么呢?
【“传说北方炒面稀贵,于日日中唯食蔓菁,孩童饥饿欲食炒面,向母索之,母无炒面给以生蔓菁,云我不要此,次给以干蔓菁亦云不要,次给以新煮者又云不要,更给以熟冷者亦云此亦不要,心不喜曰,此都是蔓菁云。”】
就是这个,传说当中那一个地方,那个炒面比较好,不但好,贵是好而且稀有,平常吃的都是蔓菁,这个蔓菁,那么小孩子饿了总想吃一点好的,跟他母亲说要那个炒面,那个母亲没有这个好的东西,就给他生的蔓菁,他这个不要,那不要的话,那这个骗骗他,给他干的,干的不要,那么再给他新煮的,新煮的也不要,煮好的冷的也不要,不管他用什么出现,我总归不要,总归都是一样的,现在我们也应该如此。
【“如是我等,见闻忆念世间安乐,一切皆应作是念云,此是世间,此亦世间,此皆是苦,非可治疗,发呕吐心。”】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应该的,不管是我们看见听见,然后心当中起心动念,所有世间所求的这个,都要这样说,这个是世间法生死流转,这个也是,那个也是,,,,没有一个例外都是苦,这个苦是一无可取,又无可治疗,一碰到发呕吐心。实际上呢这是什么状态?一看到厌恶到绝端的这种心情,就是呕吐心。实际上那个地方讲呕吐心,它不是用一个好像很粗俗的,或者我们容易感受得到的,而是什么?在我们真正修行第一步,五停心观,对治这个贪欲的方法,大家还记得?用什么?不净观,这个不净观当中有好几种,白骨观,大不净等等,你修这个不净的时候,等到你修起来的时候,就会这样。你一看见那个食物,你就会觉得又脏又烂又臭又会发呕,硬是会呕,这样。所以你看见,凡是看见可爱的东西这个心情起来了,你还会不会执著?这个所以为什么叫我们要修修修,就这个道理。不过到了这里大家听见了,那我们赶快去修吧!对不起,你前面的基础没有建立起来,不相应,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它前面每一个地方,告诉我们清清楚楚,我们第一个修什么?修归依,归依的时候如果你罪障未净,资粮未聚,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不管怎么修,修不起来,你一定要怎么样去净除罪障,积聚资粮,那时候就可以了。而且这个里边又说明了几样东西,净障积资,以戒为根本,广发正愿,这是我们下脚的第一步。
【“如是思惟,昔从无始漂流生死,厌患出离及思今后仍当漂流,令实发生畏惧之心非唯空言。”】
就像这个样的如理去思惟,思惟什么?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在飘流在生死苦海当中,对这个有种种的过患,现在认识了解了,产生无比的厌恶,一心要跳出来,假定你不跳出来,以后一直还在飘流在这里,一定要到什么程度?发生畏惧之心,真的对这个产生绝大的恐怖,一想到就恐怖,让你坐立不安,那就对了。我们前面曾经讲过好几个公案,不管是老的也好,不管是小的也好,像难陀,佛的这个弟弟他是王族出生,家庭又这么富有,那个太太又这么好,叫我们怎么舍得?他当然一样的舍不得,不过他比较幸运,遇见佛,然后带他真正地一看这个因果缘起的事情,这些东西他都不要了。更进一步了解了说,你虽然能够升了天,最后还是要去,那害怕的,还记得吧!如果他吃饭之前,先想一想所见到的这三有当中的真实状态的话,那这个饭根本吃不下,吃下了去马上吐出来,这个实际上那个三有这么可怕。所以我们现在睁开了眼睛,开眼瞎子,
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还往往还说要帮别人,你自己都帮不上忙,你还帮别人,不是颠倒到极点吗?这个地方我们要痛切的反省,这一点不单单是空话。那么到这个地方要提一下,是的,现在尤其在座的大家都非常精进,那是一个好现象,不过有几位还是马虎哦!这个不要说,好好好,我也马虎了,你几位的的确确也不必说他,要像他们看齐,大部分同学都非常精进,一精进了以后,就发生了一个现象,说自己看看一无是处,那个时候心里面很慌张,你自己能够感觉到一无是处,那个时候你进步了,而且我们进步的第一步就是这个现象,所以我们要注意因地上面。前面已经告诉我们了,经论上都告诉我们了,大家记得集法句上面那段话吗?愚痴的人晓得自己是愚痴的话,这个就智者,就是我们现在愚痴的确没有错,但是我们见到的我们愚痴的话,那个就是智者。你为什么见到愚痴?因为你已经见到了正确的,然后一比较、一观照,而且这比较一定自己回过头来反照自己,发现我内心一无是处,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力量推动你了,修行从这个地方开始的。所以碰见这种情况的话,有的时候著急的,不晓得怎么是好,有的人说那我赶快关到山里去修行去,有的时候我赶快念到一心不乱,赶快做什么,实际上呢这个是欲速不达,它有它一定的次第的。所以前面告诉我们,我们对那个次第要认识,那么现在呢?就是照著这样的一步一步的次第的走上来。
【“如亲友书云:‘生死如是故当知,生于天人及地狱,鬼旁生处皆非妙,生是非一苦害器。’”】
那么这个书上面也告诉我,这是龙树菩萨说的,说生死的真实的行相,真实的体相就是这个样,你应该知道,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事情,不管这生死当中你生在哪里,六道当中天、人、地狱等等,没有一个地方好的,你只要在这个生死轮回当中,就是非一苦害器,种种的痛苦就从这个上头来的,种种的一切都是这样来的。所以在前面,修那个八苦、六苦、三苦当中啊,曾经说到五取蕴,说只要这个取蕴的重担一天没有放掉,一天执持,那么这个时候苦永远随著的你,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现在呢我们担著那个东西,真正的厌患厌患,厌患这个。所以不要说个不理想、那个不理想,那个都很理想,不理想就是你执著这个东西,那个是真正不理想,你根本把握不住,你不管怎么想怎么说,都是空话,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真正要了解的。所以真正的重点你把握得住的话,那么进一步慢慢慢慢的顺著那个根本摸上去,就很快的可以达到目的,否则你在枝末上面转,虽然最后必定是会碰到的,但是这个毕竟是走的冤枉路。
【“生生死中乃是一切损害根本,故当断除。”】
要晓得,这个杂染相应的这个结生在生死当中,那就是根本,这个根本要断除。现在这个根本的因,经过前面的,不管是用四谛、十二因缘来解释,我们己经了解了,一定要断除它。那么要断除这个呢?
【“此复要待灭除二因,谓烦恼业。”】
你要想断除那个生死的根本,怎么办呢?要它的原因中,原因是什么?二样东西,烦恼跟业。
【“此二之中,若无烦恼,纵有多业亦不受生。”】
这个我们已经了解了。
【“若有烦恼,纵无宿业率尔能集。”】
反过来如果是你有烦恼的话,就算你没有业,他率尔就是紧跟著,只要你有烦恼,烦恼的下面马上就造业,造了业还是要感果。所以
【“故应摧坏烦恼,”】
所以我们真正现在的修行是干什么?摧坏那个烦恼,所以这个最后,从前面这个苦,而最后推到要脱苦到哪那里去,摧坏那个烦恼。要坏、摧坏那个烦恼,要破那个因,
【“赖修圆满无谬之道。”】
所以我们要修,但是你要修的话,要修对哦!这个很重要,要修圆满无谬,这个里边有二项,第一个不错,不错就是质要对,还要呢?圆满,量要够,最圆满的是佛,次圆满的就是声闻缘觉。如果是你弄错了以后,对不起,尽管你在修行,你还在轮回当中,就是弄得不好乃至于还要受恶报,所以这个正确的认识是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想一想“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个公案,他自己还觉得我做了这么多善事,做了这么多年,怎么没有好报反有恶报?他真的做了好事吗?他没有!他没有!这是什么?错谬之道,他完全走错了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真正修学佛法的话,第一件事情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个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那么,好!所以现在呢我们了解了,真正的世间真象这么个苦,要想去除一定要在因地上面解决,而这个一步一步的追溯上去,最后找到根本的因是烦恼,那么要修烦恼,要这样不错,现在我们要修了,那么怎么修法呢?说这个里边要两个,第一个你以什么身去修,然后呢修什么样的道能够除掉它。所以
【“此中分二:一、以何等身灭除生死,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现在看一看。这个要修行,的的确确要所依靠的一样东西,属于资粮,我们平常说,这个就是我们的暇满的人身,前面已经说过,现在正讲到又特别提一下。
【“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及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蔑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随于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失,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励力断生死。’”】
前面已经讲过了,你生在这个八难当中的话,随便一个当中,你就没有办法可以真正的修行,所以只有能够离开这个八难,不受这个八难的遮止,那个时候才有机会修行。所以你真正得到了这个暇满的人身,这个是好难得好难得的宝贝,意义是这么大,得到了以后要好好的努力。前面一再告诉我们,假定我们得到了这个暇满的人生不修行,还是忙世间的一样,这是不如畜生!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现在忙什么?我们也忙将跟畜生一样的,但知水草,只管个肚子,只贪个舒服,这个畜生也有,实际上还不如畜生,它要想飞,一下就飞掉了,我们不会飞。它如果跟你打架,它牙齿比你利,它的爪子比你厉害,它跳的比你高,一个跳蚤蹦一跳,比它的身体要跳上几十倍,我跳了个半天,跳不到我自己人那么长,我们人生是真正珍贵的地方是什么?就在三界当中,生死轮回当中,最初唯一可以跳出生死轮回的就是这个,而这个人身的可贵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现在我们说听闻佛法,然后还要如理思惟。注意哦!这个每一个有它的非常重要的因缘,现在我们得到了要好好的利用它,要好好的利用它。第一个一定要去找善知识,然后呢要如理的听闻,千万不要盲修瞎炼,然后呢还要如理的思惟,哦现在前面已经告诉我们,在一开始的去掉虚妄分别的,我们常常说,我们不要分别,这个不要分别有他特别的意义,可是我们不了解,往往说大糊涂一片,脑筋里面什么都不管,完了,修行绝对不是这样,你一定要如理思惟分别,哪一个是错的去掉它,那一个是对的抉择它。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修行,愈修愈迟钝,愈修愈愚痴,明明已经走上错路了,所以我们真正修道,一定要走上无谬,就是不错的,还要圆满。
【“是须于现得暇满时断除生死,生无暇中无断时故,如前已说。”】
这个前面已说了。
【“大瑜伽师云:‘现是从畜分出之时。’”】
那么这个大瑜伽师就告诉你,这个大祖师告诉我们,要记住啊,现在是我们真正从畜生当中跳出来,他不讲从三界,而讲从畜生道当中跳出来,他有个道理的,这个出就是出三界,因为平常我们所以跳不出来的原因就是愚痴,这唯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智慧,换句话说,你不能再像那个愚痴,你得到了人身而你不善巧利用你的智慧的话,这个说实在是不如畜生,刚才说不如畜生是消极方面的,现在积极方面的,更是不如畜生。畜生受它的业力支配,它就是这样,还不会造极大的大恶,我们人如果你不得善巧的话,造大恶的都是在人道当中,这是我们务必应该了解的。现在我们得到了,利害之间一比的话,那差的实在太利害太利害,所以只要我们随便的恳心一比较的话,没有一个人例外的,大家一定会全部精神打起精神来说修行,一定要跳出来,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
【“博朵瓦云:‘昔流尔久未能自还,今亦不能自然还灭,故须断除。断除时者,亦是现得暇满之时。’”】
说我们以前无始以来一直流转生死,没有能够跳出,跳出是还灭,以后呢?对不起,这个跳出生死轮回还灭这件事情,它不会自然掉下来的,你不修对治绝无可能,所以你一定要修对治来断除它,那么要断除学对治,就是现在得到暇满人身的时候。这个人身上面所以称它为暇满,大家回忆一下,所以如果诸位同修,前面没有听的话,回过头去,好好的补听补看一下,来策励自己。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八十三卷A面
回忆一下,所以如果诸位同修前面没有听的话,回过头去好好的补听、补看一下来策励自己。
【“此复居家于修正法,有多留难及有众多罪恶过失,出家违此,断生死身出家为胜,是故智者应欣出家。”】
我现在要修行,但是要修行,这个在家身对修法是难哪,不晓得有多难!不但是要正修难,反过来呢?在家身要造罪过失,实在容易的不得了,家里边的处处地方,一天到晚,家里面觉得应该做的事情,都是在造罪恶,出家却却相反,出家却相反,所以他有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所以断生死身出家是最殊胜,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欣乐出家,必定要出家。记得前面吧?前面一再说,说几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呢?业力门当中他特别告诉我们,说你同样的修行,同样的一个菩萨,一个在家菩萨跟一个出家菩萨,那个在家菩萨供养,把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最圆满的东西去供养,结果一个出家的菩萨点一个小小的灯烛,这个功德,那个出家的菩萨,不晓得要大多少倍。然后他就说,就意乐两个人发的心是一样的,那地方唯一不同的,为什么?一个是出了家,一个是在家,所以不仅仅是前面说的,是家里边留难很多,难以修行,实际上你同样做一件事情,同样的做,就因为你披了这件袈裟,代表了这个清净梵幢,做一点事情就产生无比的功效。
这我们前后举了多少例子,这个地方再说一下。就像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一样,用交通工具,说我有两只脚走,可以,但是这两只脚不如脚踏车,脚踏车不如汽车,汽车不如飞机,现在又有火箭,请问你用哪一个?有很多地方脚还可以走得到,有些地方脚根本走不到的,你说到美国去,你的脚倒走走看?这个我们务必要了解,所以特别说明出家的殊胜。然后呢后面又告诉我们,真正我们要想修到,近程得到普通的暇满,不理想,要最圆满的这样的一个工具。那么这个圆满的工具是干什么?要出家,他不是说近事,换句话说,不是五戒,不是八戒,也不是沙弥,而是圆满的比丘。他又特别分析,如果说你出了家以后,只是得到证得一个阿罗汉果的话,那没有太大的意思,不是没有意思,有意思,没有太大的意思,说这个阿罗汉,这么个难证法,实际上呢,你只要做一个近事,八关斋戒,这样的断淫的话,也可以做得到,沙弥也可以做得到,然后呢沙弥只要持十条戒,你现在要持两百多条戒,结果是一样的,你何必呢?不是,这个是什么?要修圆满的教法,他处处地方赞叹那个出家,这个出家僧之殊胜是不得了的,前面我们也说过多少功德,所以我们常常应该忆念观察。
【“若数思惟,在家过患出家功德,先已出家令意坚固,未出家者安立醒觉妙善习气。”】
我们不断的这样思惟的话,那有什么好处?好啦,在家是种种的不如意,种种的不理想,出家是无比的功德,如果先已经出了家了,意志坚固,欢喜、高兴啊!你不要说,就是这个欢喜高兴,一方面把我们出家的意志坚固,一方面欢喜高兴本身又在随喜功德,又再增长你的福德。你同样的欢喜,在家今天欢喜,欢喜一下对不起,你这个随喜这个染污,注定你在轮回当中愈陷愈深,我同样坐在这地方,出了家,我欢喜真高兴啊!这个随喜功德就无量无边;所以这是为什么出家有这样的殊胜意义,在任何情况之下,两者是绝对不能比的,这个我们了解得愈多,你思惟的愈多,那个时候意志愈坚固,又特别好的是,你思惟本身又是一个最大的功德,思惟这件事情本身又是个最大的功德。比如说我们在家人,在家人想些什么事情?说现在这个股票又涨又跌了,房子又涨了跌了,生意又什么了,那我们这个在家人事情,这种事情在世间顺理成章,养家活口等等,无非是染污之业,所以多有留难,而且多是过失。现在我们出家人呢?即便像我们现在这样,我一生都错,还做不到,你那个心念本身已跟法相应了,你看看!所以他在家人觉得百分之百想对的时候,都是错到底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一无是处的时候已经开始步上正法,你想想看,怎么能比二者当中,这两者当中是完全不能比、完全不能比!所以这一点我们务必要知道的。所以说,未出家者由于这样的思惟观察安立觉醒,如果说自己还没有觉醒的话,要想办法透过这个,使得自己觉醒这个妙善的习气,现在先种下这个种子,总有一天这个初发种子,很快的,最好是这一生,万一不行的话,愈早愈好,你只要什么时候这个种子起现行,你就有成就。
【“此中道理当略宣说,”】
这一点很重要,所以还是说一说。
【“其居家者,富则守护劬劳为苦,贫则追求众苦艰辛,于无安乐愚执为乐,应当了知是恶业果。”】
有钱的人要去守护,这的确千辛万苦,要保险箱,保险箱不行,还要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不行,还是要被人家抢掉,然后要打官司,然后要弄这个,又要忙这个,没有一件事情,实际上这毫无意思,无非是痛苦。那么穷人呢?穷人没有了,要追求的痛苦,这个里边是无量无边。不但如此,明明是痛苦的,还愚痴的执为安乐,所以这三件东西当中,无一不是增长我们生死轮回的染业,要晓得这是恶业之果,以前的因,感得现在的果,现在这样去做,又要将来感得将来的果,是一无是处。
【“本生论云:‘于同牢狱家,永莫思为乐,”】
像监牢一样的这个家,千万不要以为他快乐,颠倒呀!这个家字这妙极了,上面一个宝盖头,说一个房子,这个是一点,表示你就被牵在这里,或者说你自己觉得这一个是你的主,下面呢一个猪,这些愚痴的人,就把这个觉得可安乐处,这就是家,所以我们千万要认识,古来的圣人,真了不起!我们现在看看,现在我们这一点要千万要注意,不要说出家了出家了,不是,出什么家?要心里认得这个出家的相,不要说剃光了头,我跑到这安享其成了,那个完了,比在家人还不如。下面会告诉我们的,出家的真正的特质何在。
【“或富或贫乏,居家为大病。”】
不管你穷、有钱,这个在家这是大毛病。
【“一因守烦恼,二追求艰辛,或富或贫乏,悉皆无安乐,”】
上面说过了。
【“于此愚欢喜,即恶果成熟。’”】
明明这个是错误的、颠倒的,你居然不知道,还要欢喜,为什么?那就是你恶业的果报成熟,一个是异熟果,一个是等流果,一个是增上果,三者。你别以为现在有钱人,这个有钱,这个异熟果报。等到你有了钱,更继续的要有钱,这是等流因果,然后眼前的世间,觉得净化啦,这个是增上因果,都是邪恶业所产生的,所以我们现在千万要注意。
【“是故执持众多资具,求无喜足非出家事,若不尔者居家无别。”】
下面来了。好了我们要出家,出了家以后,还要执持众多资具,这个还不够,那个不够,这个多,这个多,愈好愈多,还要求无喜足,这个是不知出家的事情,这个跟在家人一样。在家人凭他自己的劳力换饭吃,应该的;出家人,披了个清净幢相的话,你凭什么受人家,单单这个,就够你要做畜生了。然后你披了清净幢像,坏了法的话,那非下地岳不可,所以这一点要特别知道。我记得虚云老和尚那个公案当中,他在云居复兴的时候,住一个牛棚,到后来弄好了以后,大家要请他到里面去,我蛮好,我蛮好,我还住在这里,那这都是古德的榜样!现在我们这里住了这么个舒服的地方,还嫌这个不够、那个不够,到了夏天,电风扇不够还要冷气,所以这一点,大家千万注意!大陆上面那个苦的,吃饭的都是一点汤,然后偶然什么捞到一块豆腐,大家高兴,现在我们天天这么丰富的菜,等一下还要这个营养不够,那个营养不够,这个水果也没有,那个也没有,不晓得我们忙些什么,这是我们千万要注意。
【“又居家者与法相违,故居家中难修正法。”】
前面告诉我们出家人,居家的人要了解这个。
【“即前论云:‘若作居家业,不能不妄语,于他作罪者,不能不治罚。行法失家业,顾家法岂成,’”】
你在家,做在家人的事情,你不能不妄语,现在尤其是明显,现在这个世界的的确确的,西方人有一句话,这个话叫WHITELIE,LIE就是妄语,白的,本来这个说谎是不应该的,现在说这个说谎是应该的,应该说的谎言,这个现在大家公开,我想我们这个事情也是如此吧!这个居家典型的例子,对不起你要说了这个,那一定堕落,就是他逼的,你非做不可,如果有了罪,你不能不去治罚,所以你要如法去做的话,如佛法去做的话,家就顾全不到,你顾全了家的话,这个法一定不成功。
【“法业极寂静,家事猛暴成,故有违法过,自爱谁住家。’”】
要晓得修学佛法是非常寂静的事情,注意这个寂静两个字喔!家事是粗猛暴恶,所以两个完全相违背的,所以真正自爱的人,他绝不贪恋这个家。
【“又云:‘憍慢痴蛇窟,坏寂静喜乐,家多猛苦依,如窟谁能住。’应数思惟,如是等类在家过患,发愿出家。”】
这我们要了解,家里面就是这样的,憍、慢、痴,蛇的窟,这个蛇是嗔、痴、贪一切的最糟糕恶毒的地方,在家就是这个样,样总觉的每个人,现在我们平常不要说高高在上,普通人总是面子,总觉得这个要一个门面,这个门面是什么?无非是憍慢,下面这最起码的应该做的尚且如此,体面嘛,那尚且都是如此,其他的不谈啦,这些事情坏寂静喜乐,真正的喜乐,只有在这个什么?寂静当中,寂灭之乐才真正的。家里面都猛苦,不但苦,而且猛的不得了,就像洞窟,就像蛇窟一样,谁能够住在这里?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思惟它的过患,然后呢?已经出了家,坚固,没有出家的,要发愿出家,那个出家功德之殊胜!是,刚开始走的时候是有一点,因为你不习惯,你换了一个新环境是不习惯,但是假定你有正确的认识的话,这个意志力引导我们,克服这个困难正是进步,等到你慢慢的相应了,那时候你会体会到这个出家之美!所以我也听见好几个人这么,我自己也有这个感觉,说假定说眼前要选一条路让你走的话,你走什么路?出家,假定说没有路选择的,我还是出家,这个在家的的确确是一无是处,你真正的能够体会到了,自然里面有美不可言的事情。实际上呢,我们还是最粗浅的,他深入的内涵我们还没体会到,假定我们也体会到,像那个毗卢剑怒那样的话,出了一天一夜家,然后七返二十一劫这样升天,然后最后下来证果,这一天一夜这个功德我们都看不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这个地方多去思惟观察,这个出家真是殊胜,这个在家是在任何情况之下,你怎么弄也绝不可能产生这样效果的。那么出了家,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来了。
【“复应愿以粗劣衣钵乞活知足,于远离处净自烦恼,为他供处,”】
这是我们该做到,要什么?粗的、劣的,不管是穿的、吃的、是用的,乞食,还要去讨饭,知足,这个心理的状态这句话,这是我们哪,必学的标榜的,我很想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我们厨房里面,要粗劣的衣钵,这个衣是指什么?就是我们的粗受!我们住在这地方,现在我们已经很好了,有一个板凳了,还要觉得坐著过了一下,不大舒服,找一个软垫子来铺他一铺。我记得我到印度去那个时候的话,他们哪有什么,大家蹦蹦出去了,重要的上了课,然后到外面有一些,那个论辩的课到外面,随便跑到哪里,跑到哪里就坐到哪里,看到地下脏,弄点树叶子,好好把那个脏的弄好了,然后这样。我们大家觉得这地方蛮苦的,校长跑得来就把大家喝斥一顿,那个校长真了不起。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我在学校里整整学了十几年,我袜子都没穿过,然后他那个地方是什么地方?你们晓得西藏那个高山,不要说冬天,夏天我们都受不了,我们现在一点点,我自己现在想一想,真是觉得惭愧!刚开始的是冷,他外面也没有像我们现在,哪里说是地板,哪里是水泥就是那个石头,高一块低一块,然后这样的。这个老师讲完了,下面就啪马上出去,跑到后来那个脚底下那个冷热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样,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那个脚冻的红红的、黑黑的乃至于::那没关系,这个不是问题,所以他们为什么这么有成就,就在这个上头。说我们现在的心,一天到晚不晓得忙些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深深警惕的,于远离处净自烦恼,那么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实际上我们这种心里面都是烦恼,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个出家的好处。出家的目的干什么?净除我们的烦恼,你能够净除烦恼,那个时候为他供处。所以我当年出家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误解,现在我一直在懊悔当中,我总觉得出了家了,该受人家礼拜,该受人家供养,人家跑得来的话,好像要该他端饭给你,端水给你吃,你做一点事情好像委屈,还要指挥他们,现在我深深为这个事情感到痛苦而忏悔,我净除了烦恼,那个时候为他的供处,我现在满身烦恼,所以佛经上说的清清楚楚,如果说你跟这个不相应的话,那个不行。不过这里有一点,不是叫我们马上一下相应,我们应该了解了努力,向这个相应走的路上去做,这就对了,所以我们初机走的路子,要有了正知见,你晓得现在错了,走上去这是我们现在该走的,这个概念要弄清楚,不是说一下要做到它。我所以强调的话,就是我们对这个实际上并不了解,只以为剃了个头,就跑得去的话,就俨然是一个比丘自居,然后在家人跑著来,你应该向我嗑头,应该供养我,这个观念就错了。这个当下本身就是跟烦恼相应之法,这我们始终要了解。前面一步一步过来,他有一个特质,他有一个特点,指出来什么?到这里,你真正要做的破烦恼。你为什么要出家?为了破烦恼而出家,所以你那个出家的宗旨在哪里,现在你出了家以后还在烦恼上转,相应吗?这个才是。所以你把握住了这一点,就算你烦恼还没有除掉,那没关系,假定我烦恼已经除掉了,出家不出家没有关系了,我所以出家的是要除烦恼,这很明白,所以他真正的是有烦恼的,这是我认得了,正除烦恼,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出家人该做的事情。那么关键在哪里呢?就是知见上头,了解吗?这个知见不是讲一个道理就是拿这个道理来衡准自心。所以常常想,我错了,是,那个时候我们也不必著急,这个错的心就推动我们向上,这就对啦!
菩提道次第广论一百九十二页,第二段,昨天我们已经讲到,现在要修什么道,晓得要修道的时候,具要什么呢?要修道须要具要条件,要暇满的人身,这是唯一可以修行的。而这个暇满的人身当中,单单得到人身还不够,还要具足种种圆满的德相,而这个德相唯有出家才有,所以出家殊胜的功德,处处地方赞叹。如果你平常了解,这个随时思惟,随时观察,一方面固然体会到出家的特别的好处,就那个思惟观察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功德,这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为什么呢?业,主要的是什么?思,业的最主要的主体就是思,你那个思惟观察本身就是在增长功德。然后你想想这个出家功德有这么好,你就欢喜,那随喜功德,这本身的的确确有他不得了的功德在里头。我们有很多人说怕,是!出家出的不好是非常可怕,千真万确的事实,那是什么呢?不得善巧,尤其重要的善巧当中─正知见,如果你得到正知见的话,那个事情是方便极了,你就坐在这地方想想的话,那就增长功德,就这样。平常在家,又要忙这,又要忙那,这不要你忙的,你就坐在那地方,能够如理的思惟,这个地方就增长功德,然后你如法去做的话,你真是吃住统统不要忧愁,这是千真万确。可是反过来,假定你说出了家以后,反正样样人家供养的,你就贪现成,那就完了,这个不是从行相上面著眼的,这我们绝对应该了解的一个事实。出家目的干什么呢?就是要得到究竟圆满的快乐,澈底解决一切痛苦,所以眼前本身做要一点点努力,要一点代价。就是说这样的一点代价,得到的这个回报,那世间任何情况,在任何情况之下,没有办法比的,这一点才是我们事先要了解的。所以刚开始出家的时候,的的确确你对这个概念认识了以后,还要如法行持,所以他说复应愿以粗劣衣钵乞食知足,于远离处净自烦恼,这样才为他供处。在外面的行相上面这样,不管是衣食住行,粗劣,那是最粗糙的,最下劣的,却感觉的非常满足。然后内心呢?离寂静处,是净自烦恼,这就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你如果了解了、得到了正知见的话,那你的的确确是愈想愈欢喜,就不要说我们怎么样的正知见,就眼前我们常常说的太多事实来比喻、来说的话,现在那个闹市上面的种种东西,的的确确是一无是处,好像一点点小小的快乐,这都欺狂之处。你看现在我们坐在这地方,多舒服多安乐,那真好,我们从来用不著,说我这件衣服要值多少钱,我这件衣服要怎么样,脏了嘛,洗,破了嘛,补,就这么简单,你丢在这里,小偷都不要你,既不要忙著去守护,又不要为了追求而痛苦,这事情对我们都不要,我们一样穿得暖,吃得饱,是多好,你看!而且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虽然说这个地方眼前好像是小小的苦,只要你仔细观察起来,这个不是苦,这是快乐。那些人把黄金做的枷锁套在脖子上,重的喘不过气来,我们现在把它拿掉了,轻松无比,哪有痛苦的事情?,这一点,主要的都在我们的知见上头。因为你在世间要求名利,所以看见别人打恭作揖,固然你的上司、你的老板,你打躬作揖,反过来,你看你现在是民主时代,你要想竞选一官半职,你也看见任何人,要跑得去跟他说好话,对他笑面孔,要不然他不投你票,你拿他没办法,就是这样的状态。我们在这里谁都不求,这个就不是我要的,你看多自在多安乐,所以凡是这种地方,我们一定要了解,当你邪见增上,前面还记得不记得?讲业时候,这邪见增上的时候,就是我们错误的见解当中,就会把痛苦的事情看为快乐,而快乐的真相就会看不见,这个叫可怜中的可怜,这真是无明。那么现在呢?虽然我们道理是了解了,习惯还在,所以的的确确克服这个习惯,是要一点努力的,所以我们不要单想快乐的一面,真正出家,那我们一定要了解,出家是要下功夫的。在没有出家的事情,我们用种种出家的殊胜,跟在家的过患来对比,策发我们那个出家的心,正出家的时候我们了解,正出家的时候,你要得到这个好处的话,你要努力,这个努力才有功德,天下没有一件事情,是坐在那里掉下来的,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他生活的内涵,前面先把它指出来,下面就引那个经论上面来说明这件事情。
【“如七童女因缘论云:‘愿剃除发已,守持粪扫衣,乐住阿兰若,何时能如是。目视轭木许,手执瓦钵器,何时无讥毁,于家家行乞。何时能不贪,利养及恭敬,净烦恼刺泥,为村供施处。’”】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八十三卷B面译文
【“为村供施处。’”】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6-5-12 20:46:04
|
只看該作者
续-《●[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2-83卷》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愿,一心一意愿求,干什么啊?“剃除发已”,这个发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世间的庄严,那个头发一下长一下短,一下烫一下披头,一下这个一下那个,不晓得是为些什么,现在连这个剃的光溜溜的,头上什么都没有,我们头上一摸,好了,这个问题这所以烦恼,这都不是我们要的,是这样。然后呢?“守持粪扫衣”,我们穿的衣服呢?人家不要的,人家不要的我捡的来。这个里面两个意义,世间要的,因为他颠倒所以要那些事情,真是该要的他不要,丢掉了我们要,这个世间要的是无明,我们要的是明,这个两样东西,我们要了解他的特质。“乐住阿兰若”,那么平常世间都是戏论、杂染当中,我们内心真正好乐的指这个地方,阿兰若处,寂静处,真正的寺院,应该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到了寺院里面,还大家吵吵闹闹,欢欢乐乐,那完全不是,我们真正要得到的是内在的寂静之乐。不要说得到寂灭乐,你就是能够心稍微宁静一点,这种快乐都世间无比的,这个禅定之乐,这还是世间的,一旦得到禅定之乐的话,世间什么乐,你感觉上面味同嚼腊,一心希望说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这里,那时对没有做到的人,心里面心心念念这样去做,因为你心心念念,一有机会你就碰到了。实际上我们出了家,还是要这样去做,因为我们出的不是个行相,要他真实内容,换句话说,你一心一意,由这种力量推求你努力向上,这样。那么,那个时候呢?“目视轭木许,手执瓦钵器”,平常我们没有什么事情,悠哉悠哉,那个现在没有了,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学我们该学的戒定慧,他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个上头。就是这样,所以走有走相,坐有坐相,所以行住坐卧,没有一个地方是能够让我们随便放逸杂染的,眼睛就是看著这样。当然学定的时候固然如此,学戒的时候,亦是如此。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前面四种资粮?第一个是密护根门,你有了这个然后第二个正知而行,对于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刹那,都要抱持著,我们现在该做的,因地当中这样的努力法,所以这个地方说目不仅仅是目,举手投足之间,一定有他自己的一个分寸在,那么这个是行为。那么饮食呢?那就是这个。换句话说,我们不再为任何现世那种事情而忙碌,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牢牢的坚守,在世间上面,真正的把三世诸佛的清净幢相,能够如法如理的撑起来,那时候大家称赞,赞美、仰望而没有讥毁,在这种状态之下,才是真正出家的内容,“于家家行乞”。要不然我们跑到那里,人家一看,,你这个出家人,怎么这个样子。现在不,一看哪,大家就欢喜,原来是如此。
所以你看,大智舍利弗尊者,那个时候,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一个印度所谓的大哲学家,在佛法来说是大外道,实际上那个时候是最了不起的大学问家,结果看到马胜比丘,一个佛弟子,一看到佛弟子的行持,他想:居然有这样的庄严威仪的,他跑上去问他,一问,这个马胜比丘说,我不算什么,那完全是我的老师教的,他一看那个弟子已经这么了不起了,老师更了不起,一问,马上就跟著也走上这条路了,所以比丘的这个清净幢相,就有他特别的意义。我们现在不要说要出家了,好像这种东西都不管了,好像由你怎么办;不要这样做。所以印光大师,为什么一直强调一点,念佛,念佛好啊,当然末法的时候,只有念佛,但是你不要出家,他并不是说出家不好,说出家有无比的功德,但是你做到它的话,的的确确提起点精神来,要这个样,这个才是教人家能够真正的见到了这个清净幢相,种下善根,你就把这个幢相能够撑起来,哪怕是一天一夜,就得到这样大的功德,这我们所了解的。哪怕是一天一夜,现在我们都是出了很多年家了吧,以后不一定如理,可是从今以后我们人人努力,打起精神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一样事情,不会不成功的,一定样样都成功。“何时能不贪,利养及恭敬”,外面是讲形,里面是心,那个时候从行相上的远离,然后从粗浅上面的步步深入,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个时候,对于世间的这种名闻利养,统统放掉了,有形的利养等等,无形的精神上的恭敬等等,这种东西都是烦恼,这个东西像刺一样,刺痛我们;泥一样,肮脏的杂染,都把他净化掉了,那个时候你真是福田,那个时候为那些附近的村落上面,真正可以所谓供养种福田,应供之处,这个才是真正的应供。所以真正的福田僧是什么?指胜义僧如理证得的,这样,这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一点。
【“又应希愿,用草为座,卧无覆处霜露湿衣,以粗饮食而能知足,及于树下柔软草上,以法喜乐存活寝卧。”】
那我们心里面真正应该愿求的是什么?这个就是从外面的形象上面,我们住的地方,就是随便找一点草,如果这个地方干净了,草都不用,不过草的话软一点,坐的时候可以坐的安稳,这样如此。睡的地方呢,那里有睡的地方就睡,所以连他覆处卧处都没有,到了晚上就被霜露湿衣,当然这是指印度地方,印度地方天气比较暖和、温暖,所以这个霜露,那我们这个地方严寒的话,那个要遮止一点。换句话说,根本不在乎,所有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须要的,现实的一切五欲之乐,你能够放的多干净,你就可以得到多少好处;你有多少杂染,对不起,你就被他死死的堵死,好处得到一点点,这个好处带来的副作用,痛苦是无量无边,饮食尤其是重要,对粗的饮食要能知足。我这是树下柔软草上,那是干什么?他目的是以法喜乐,寝卧,存活寝卧,不管是白天晚上,若坐若卧,若醒若睡,以法自己自娱,这个才是我们真正重要的。那么,我们现在忙的什么呢?就是如理的了解,如理的思惟,你只要能够了解、思惟的话,这个法喜马上现起,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想在座的已经有不少同学,渐渐渐渐的就会感觉得到。比如说以刚才这个例子来说,就是讲我们一个同修,平常那个知见很多,他原意无非讲他的道理,结果他讲完了道理以后,他那个道理讲到哪里就被人家讨厌到那里;现在他不讲道理了,懂得了道理,他忏悔,人人赞叹,所以昨天老和尚也赞叹,前几天谈起又赞叹,我心里也赞叹,这个人就是这么颠倒,你的确如法了解了以后,然后,你把你那个见拿掉了以后,你以为拿掉了,结果就反而被人家尊重,反而被人家赞叹。我们要的什么?本来我们所以要跟人家谈理无非希望,不必讲出家,不必讲出世,就世间来说,你无非是表示你这个道理站得住脚,让人家听信服你,结果你愈讲是人家愈讨厌,最多好了让你去讲,就是不理你,就是这样。结果呢?你能够拿掉了以后,人家就反而尊重赞叹你,这个佛法之妙就妙在这里;这个还谈不到佛法,这个是世间最浅近的事情。如果你步步从这地方深入的话,那把我们的见思两种烦恼,那这个快乐何止于如此,如果是如此的话,那个烦恼一点用场都没有了。这是说,我们浅近的,随便你可以体会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的确确你只要如理如法的深入的话,马上这个快乐就会现起。再说以我们最近来说,最近大家都很精进,都很努力,现在请问你们忙完了以后,比以前坐在那里懒惰的时候,什么时候快乐?我相信现在大家感觉得快乐吧,其实你做完了以后,以前坐在那里,现在难道做完了你不动,快乐了吗?没有快乐,跑出去满地是脏,然后呢?我也不愿意,你也不愿意,现在大家都努力,结果大家快乐。这个是谈不到佛法,这么浅近的事情,所以我把这个浅近的事惰,做为一个比喻,然后我们内心上面,从这个浅近的比喻上体会,你一步一步的深入,你就会有一步一步不同的感受,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以法喜乐,拿这个东西来过我们日子,不管是白天、晚上,不管是若睡,是若醒。
【“‘何时从草起,著衣霜湿重,以粗恶饮食,于身无贪著。何时我能卧,树下柔软草,如诸鹦鹉绿,受现法喜乐。’”】
妙极了,是妙极了!我什么时候,最好,问我现在也是的确的,那些什么桌子、床、沙发丢得干干净净,哪里有草,哪里有什么就可以了,这地方就可以了。白天嘛坐,晚上嘛睡,第二天如果说天气太冷,什么躲一躲风,躲一躲雨就得,这样。什么东西有一点吃饱了,跑著去随便讨一点什么东西吃饱了好,内心上面既一点没有挂碍,然后呢也绝对不为这个杂染之身去做他的奴隶,现在我们都在做这东西的奴隶,而这个身是什么?这个身又偏偏以前恶业所感得的,这个你辗转这样忙著,真是颠倒极了,所以那个时候这样,起来是这样的,然后呢睡的地方就是树下,随便软一点的草,看看绿颜色,想那么好,然后在这种地方干嘛?受现法的喜乐,你如法去做的话,不但是将来究竟决定胜,眼前增上生,不但是这样而且当下内心当中,跟法相应都升起来了。
【“房上降雪,”】
在这种状态之下,不管外面怎么,我们不管,我们这么样的快乐。
【“博朵瓦云:‘昨晚似于七童女因缘所说,心很欢喜,除欲如是修学而无所余。’”】
祖师典型的,昨天想起来,这个昨天不一定昨天晚上,就是每一次想到前面修行的,想到前面我的修的,就像那个七童因缘论上面说的,照他这样做,真的欢喜,我现在希望的除了这以外,其他都不是我要的。为什么?他把那些所有的过错都丢掉了,你看!多痛快,以前那个绑是绑的,钞票也绑,股票又绑,房地产又绑,这个又绑,那个又绑,这地方绑的不晓得死死的,现在那个丢掉,丢掉什么都没有,连他衣服,衣服也丢掉了,这人家的丢掉,我捡过来,穿在身上面,这件衣服绝不愁人家来偷,也不怕人家来笑你怎么样,这样好法!这何等的快乐!所以我也常常想起,心里面一桩很有趣的事情。说以前,那是刚在这里的时候,那是因为忙世间的事情,忙世间大家都是这样,念书、成家立业、留学什么,这样,到后来出了家,虽然出了家,但是这心还是有的,以后到了美国去,有了这个车子了,心里觉得现在有了汽车,好像蛮得意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又看看这个汽车还不如人家,居然,虽然出了家,这心里还是没有转变过来。但是,我所幸的,就是有善知识在旁边,常常点醒,慢慢慢慢的对呀!忙这个事情干什么?后来心里面放下了,于是感觉车子是累赘无比,但是大众场合你又不能没有车,那以后,后来我换了一个地方,跑到洛杉矶去了,就不要车。有的时候偶然重要的事情,都是人家那个信士他会来,偶然我出去买点小东西,散散步,跑出去。那个美国车水马龙,不像我们马路上面还有人走,在那种地方你找不到人走的,他除非今天出来散步,牵了个狗溜达溜达,最后只是走附近一圈,邻居,除此以外,你马路上根本看不见人,如果你在走的话,大家这个车子看见很多,我心里面忽然起了一个念头,现在真快乐。要我以前如果碰见这种情况的话,我一定觉得我怎么寒酸没有车子,那些人都有车子。我现在就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这些人都颠倒,被这个捆的死死的捆在这里,我一个人何等悠哉悠哉。他养那部车子要多少钱,要争那部车子,要养那部车子,然后忙那部车子,一天到晚忙那个事情,说起来好像都必不能少,去上班要多少路,我现在这个根本都不要了,车子要他干什么你说。所以那时我感觉到,一点都没错,这个冤家对头还容易,这个真正的什么呢?就这个才是最难破除的,看起来好像你最好的好朋友一样,实际上是个大骗子,千真万确是个大骗子,所以我自己觉得,像我一点点,根本谈不到修行,你只要心里面肯照著它去思惟观察的,那个心里面就欢喜了,于是我每次出去一看见,我就同情、怜愍、可怜,心里面是愈想愈欢喜。我就想到以前刚要想学佛或者出家的话,吃素,人家说你吃素就笑你,觉得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可以,跑到公共场上就不好意思,人家说你信佛,更不好意思,做了和尚又好像见不得人的样子,到那个时候,完全相反,他不管任何人来,我在这地方就这个样,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就这么可怜。那个疯子本身,他绝对不觉得自己疯子,疯子只看见别人疯了,他看不见自己疯的,那个时候我就心里不管怎么样,那结果呢?当人家彼此间大家忙的时候,我就在那用我的功,反过来他忙完了,又觉得感到不如意,跑著来找你,然后你告诉他,他觉得你有道理,那个时候不管他来找你乞丐也好,然后大老板也好,小公务员也好,大总统也好,他的问题不能解决,跑到你这里来,解决了。他朝你嗑头、跪拜,当然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不在乎这些,可是那个时候你很明白的说得出来,,佛法的真正的尊贵,世间比起他来是一无是处!所以博朵瓦那个大祖师,他也,当然他做的远来的深,你只要去做,一想啊,真欢喜,的的确确到那个时候,你除了这个其他的都是多余的,丢都来不及。
【“又应希愿,住药草地流水边岸,思惟水浪起灭无常,与自身命二者相同,以妙观慧灭除我执,三有根本能生一切恶见之因,”】
那么,再进一步,一步一步的,不但一步一步的深入,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多方面的策发我们正确的认识,策发我们精进好乐之心,总是处处希望愿求,住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所谓药草地,就是那个草,就是那个普通一般的地方,流水岸边,那个时候,那个地方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一者,还有呢?水浪起灭无常,那个正好策励你,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让你从这个地方引发什么?引发原来是无常苦空,我们这本质,然后以这样的妙观的智慧来灭除这个我执。我执是什么?我执是三有根本,所以在轮回当中轮回的是因为什么?烦恼,然后起业、感果,而这个烦恼,是种种的因,从哪里?从这里开始的,找到这个我,原来根本没有真实的,是无常苦空,所以无我,于是你了解了以后,那不再执著。
【“背弃三有所有欢乐,数数思惟依正世间如幻化等。”】
这就是我们出家真正殊胜的好处,你在家人,怎么可能你说。在家人忙的是没有钱要忙钱,忙了钱,更忙钱,你永远不得停止。做伙计反正看七点钟还早,反正没关系等一下,到了七点三十分正好;做老板的可不是,八点钟要开门,样样东西都在那忙,人就是这么颠倒。所以这个地方,还记得吧?十二因缘这个流转图当中,那个爱,爱是什么?这个图一个酒鬼,旁边一个女人,醇酒美人,这个东西,那的的确确心里的行相,你永远贪著了,再多也不嫌多的,永远反而增长你的东西,这就是这么个严重法,而他的根本在什么上面呢?在这个我,他现在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在这个世间专门忙他,根本就牢牢的捆死在厚重恶作无明当中,你绝不可能认识这个,只有出了家以后,把粗重的拿掉了,然后把你的脑筋能够空下来,那个时候才有智慧步步深入,才能够真正认得他的真相,加以对治灭除。所以真正修行是必须要出家,原因在此。而这个出家,还不包括他特别的功德在里头,就是出家的本身就有这样的殊胜好处,而所以说出家的还有他特别好处,因为这是三世诸佛的清净幢相。我们随便举一个比喻吧,比如说一块布,那个布本身的话就是一块布,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多大意思,是的,你可以做衣服,可以擦脸,可以做什么,这代表这一块布,所以这个就是出家上面上的功德。现在呢?这个出家又代表了清净幢相,清净幢相是三世诸佛的标志,像一个国家一样,那个国旗,这一下这个国旗珍贵无比,代表整个的国家。现在他这个出家相代表整个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啊,所以为什么这件衣服的如此珍贵法,如此了不起,我们现在辛辛苦苦念佛,你要念到一心不乱,真不容易,可是你只要穿了这身衣服,如法如理的去学,哪怕一天一夜,你能够做到回向的话,往生保证,而且中品。何在呢?那就是这件衣服的功德,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这个出家的功德,在任何情况之下,任何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比的,所以佛、法、僧这个三宝,我们明明说有菩萨,他却不讲菩萨也是一宝,却僧是一宝,为什么?这个懂不懂?就是这样。这个清净幢相,你如法行持,才能够把佛的圆满的教相维持在世间,不是菩萨,不是个人,这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所以这一点的这个功德,在这个上面并没有讲,但是我们要得到功德的话,要怎么得到呢?就是照,你只要照这前面的这样的去做,你思惟观察,欢喜了这个你内心有了这个欢喜,你才能够舍得掉世间的这种贪著;舍掉世间贪著,那个时候你如理去做;如理去做,内心上面升起这样好的喜乐,而内在得到的功德,却是无量无边,所以你看世间哪有一样事情可以能跟他相比,所以在这地方处处劝勉各位,已经出家的同修。是,没出家的,要想办法觉醒这个好的习气;已经出了家的,要感到庆幸,如果一点小小的不如意,总觉得停起来,哪怕这生命丢掉,生命丢掉有什么关系?我只要把那清净幢相撑起来了,你撑起来了,到极乐世界去,难道还不好吗?这个世界是一无是处,如果你真的想到的话,的的确确你什么都舍得掉了,你真的能舍得掉的话,你要的东西没有一样得不到,这是我们必须眼前第一步应该把握得住的─知见。注意!我前面说过很多次,这个知见不是叫你马上做到,有了这个知见,要去做到他还有一定的次第,不是有了这个知见,硬来,那个不是佛法,佛法有他的善巧,但是做任何事情,第一个就是什么?建立正知见,我们世间所谓的心理建设,这个最重要,这个所以重要。我们继续看下去。
【“‘何时住水岸,药草满地中,数观浪起灭,同诸命世间。破萨迦耶见,一切恶见母,何时我不乐,三有诸受用。何时我通达,动不动世间,等同梦阳焰,幻云寻香城。’”】
他处处地方说,我什么时候能这样?他真正了解了,一心追求的绝对不是说我什么时候要发财?我什么时候,他拼命丢都丢不开,逃都来不及,忙这个忙,他真正要的,我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这个?像这个,住嘛,住的地方这个,然后所对的对象是这个,观察观察这些事情,看那个生命像浪一样,那是一无是处,你能这样的生活,然后配合这么简单的生活,如理观察,然后破除这个恶见的根本,这个恶见就是三有的根本--萨迦耶见,是一切恶见之母,母就是根本。到那个时候,你彻底的从根拔起,所以那个时候,我就通达动不动的世间,真像梦一样,就像阳焰一样,那幻云寻香城,都无非如幻如梦,如泡如电,就是这样,看起来好像有的,实际上虚假的,真实的再不被他所骗。
【“此等一切皆是希愿,作出家身,作此诸事。”】
那个就是我所希望的,要想得到只有出家,而出家的目的,也就是做这个。
【“伽喀巴云:‘若能以大仙行,住苦行山间,始为文父真养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