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5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嘉兴藏第35册No.B326木人剩稿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9-14 19:0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嘉兴藏第 35 册 No. B326 木人剩稿》

嘉兴藏第 35 册 No. B326 木人剩稿


  木人剩稿序

  尝考古而知世运之隆替与佛法之废兴皆有数存焉非人之所能为也世运则五百年始有王者兴随有名世辅长佛法则自释尊而降代不乏人大都皆承愿力再来诚非偶尔昔张方平谓王荆公曰儒门澹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信不诬也呜呼彼诸大知识佥弃我而没良以法末人漓难为教化概不肯住世为苦海慈航比诸方据室撑持祖道者亦既兢兢黾勉弗敢告劳然而经律禅净各擅一能兼善之材无多屈指甚矣得人之难也东粤何幸迭产圣僧向大鉴而下石头仰山等辈皆法门角虎觉苑飞龙今也则亡殊堪慨叹犹喜线传未灭旋而崛起至人经律禅净咸称独步今见我
在犙和尚其人也高居鼎湖方丈寻卧麻溪象林不居祖位如良贾深藏故缁素屡请升堂不允年登古稀来吾江南长干及宁波邓山供礼如来舍利浮图晋云门显圣位中和尚力请上堂并与众授戒皆坚辞不诺颇不类近代堂头婆心太切多嘱法嗣希图热闹门庭师惟以恶辣钳锤陶镕来学如大匠绳墨不为拙工改废故根器稍劣者多望崖而退师既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尝以木人自目故鼎湖方丈后额曰木人居居可容膝面山而窗名花好鸟时开时鸣师本体无情对景宴如恬不为动于是花鸟获适其性又从而额曰杂花苑联曰鸟从歌旦夕花任笑冬春岂非取木人看花鸟意乎师矜正法下衰禅净之余注释三藏百有余卷以利群蒙字字津梁皆发古人所未发如良医之应病与药服者悉瘳缁素叩击随机开导莫不切中肯綮各臻玄奥侍者录其要语成帙锓梓名曰木人剩稿属予序予儒者也内典未闲恶足以知师之高深哉然缅师履践犹宫墙数仞其中美宗庙富百官有不待入而知其具足者矣因为剩稿序。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内府中书科中书舍人加一级丙辰会试充内收掌试卷官丁巳顺天乡试同考法弟子江南新都程化龙顿首拜题

  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禅师剩稿目录卷一开示答问卷二警策尺牍卷三尺牍卷四偈颂诗赞记铭卷五序文祭文举火行实塔铭

  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禅师剩稿卷一

  侍者开沩录

  ○开示

  碧江诸檀越请往开示心经

  师升座。讲经题至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讫。时人众哄闹。听者难闻。乃略示云。当知菩萨所修不同。名号亦别。从眼根修证故。照见五蕴皆空。得观自在名。从耳根悟入。故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得观世音名。大众欲识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么。即竖起如意。复云。大众欲得观世音菩萨入流忘所么。喝一喝。便下座。

  莞邑金绳禅院请师说戒

  师拈香祝圣讫据座示云。

  善男子。诸佛世尊。本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故说无量法门八万修多罗藏。法门虽复众多。而总归三学。所谓戒定慧也。然慧由定发。定藉戒生。是知戒为三学之首。万善之基。众圣因兹而趣菩提。诸佛从斯而成正觉。所以欲得无上妙道。须当至诚而禀受之。(示己。次第为诸缁素受戒。)。

  乙巳结夏安居示众

  原安居一法有事有理。言事则三月九旬之中。身不出界外宿。即名安居。言理则有大乘小乘。大乘以大圆觉为自境界。若心念世事。即名破安居。身虽出界。心存镜智。不名破夏。所以文殊三处度夏。不名破安居。以文殊于大圆觉中。未曾动着一步也。其小乘以身受心法四念处。为自境界。若心离念处。即名出界。而思世间财色名食睡。即被五欲魔之所缠缚。虽不名破安居。而烦恼结使疮疣未除。九旬诚为虚度。如昔有一比丘。依树下安居。忽然一念思惟世事。树神语言。比丘何以生大毒疮。比丘闻已。即自责心悔过。神言。比丘善自涂疮矣。比丘复住四念处。神言。比丘疮已瘥矣。所以一念才生。鬼神得而知之。岂有心念俗事。而不远离贤圣。还得与净行者同居乎。今有修念佛者。即以六字洪名为自境界。若心离六字。即名破安居。其参禅者。当以一个话头为自境界。若离话头。即名破夏。故云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宁有心思五欲。而不破夏者乎。苟不遵事依理。则有名无实。不免于三月中。有徒。丧光阴。虚度九旬之责也。

  除夕示众

  今乃腊月除夕。诸方丛林。规矩各各不同。或有歌曲戏舞。或有说法竖义。今夕鼎湖。也不歌舞。亦不说法毕竟作个甚么。者里须是个仙陀婆汉始得。会么。良久云。若也不会。当别与大众说个??杂话也罢。若言??杂。则诸人满腹皆是。又何须山僧说乎。倘言我无??杂。不但慧眼不明。实自昧多矣。今不妨为众拈出何如何为??杂。所谓三毒十恶。八万四千尘劳妄想。尘沙诸惑是也。然八万四千。皆由十恶而有。十恶本三毒而生。言十恶者。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三贪瞋痴。云何名杀。非谓不害人命。而飞禽走兽。蜎飞蠕动。俱禀识心。心无大小。惟形类不同耳。既心无大小。则上自诸佛。下至六道众生。同一觉性。如有伤害。即是杀未来诸佛也。云何名盗。非谓偷他七宝资财。但非己有。而起贪心。即是盗矣。云何名淫。非谓干犯他人男女。乃至不净心生。思念前境。即是之也。云何名妄言。谓未证圣。自言证圣。未悟道。自谓悟道。未得禅定。言得禅定。乃至言见神见鬼等。名大妄言。与杀盗淫罪同科。不通忏悔也。云何名绮语。谓种种装饬虚浮不实之词。惑乱人心也。云何名两舌。谓向此说彼。面是背非。令人虚生憎爱也。云何名恶口。谓口出粗言。骂詈于人。痛如刀割也。云何名贪。谓贪爱五欲。财色名食睡。又眼贪好色。耳贪妙音。鼻贪香气。舌贪珍味。身贪细滑。意贪一切快乐。诸法也。云何名瞋。谓于违逆之境。烦恼忿起。瞋火满胸。不思有理无理。只见己是他非。吐恶毒言。两目瞋视。不顾师长朋友上中下座。纵曾沾恩叨泽。悉皆忘却。只欲己胜。岂念陷他。云何名痴。所谓愚痴倒见。无有慧目。不鉴是非。于三教中。不能分别是法非法。此世间法。此出世间法。于如来三藏十二分经。何者是大乘。何者是小乘。何为性宗。何为相宗。何名有宗。何名空宗。云何权教。云何实教。何等了义教。何等不了义教。于此不能决择分别。即失趣向。纵饶勤苦精进。不免盲修瞎练。月往年来。无常忽到。孤负一生。错足一踏。即陷坠深渊。千生万劫。没有出头。如此??杂。若多若▆自须一一检过。不可因循。自欺自瞒。生死关头。业识种子。此便是也。成佛作祖。亦不外于此矣。故沩山云。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可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何名现业三毒十恶是也。何名流识。八万四千尘劳妄想是也。即如吾人心中。念生念灭之妄识。如水迅流。使人不自觉知。若无慧目。尚不见其生灭起止何能窥其迅流面目。一念起即名为生。一念灭即名为死。生死不停。长劫流转。此之种子。若不急除。则生死无汝出分。虽然不能顿除。必须渐渐去离。故经云理须顿悟。事要渐除。既云顿悟渐除。况其未悟者。所以古人悟后。水边林下。正为操履此事。若能除得一分则便去其一分生死。乃还其一分米钱。诸仁者。请自检点看。曾除得几分倘全未除。则今晚阎罗老子。与你打算。算到口气不来日子。尽须一一还他。噫。各自请回打点去。休将瞌睡错时光。(仙陀婆。一名四实。惟有智臣能知。谓盐。马。水。剑。)。

  丁未夏安居示众

  六根净摄。身心晏然。名之曰安。誓此九旬。足不越界。名之曰居。然一岁四季。何以但夏三月结制安居。据律教中。如来为三事故制夏安居。一。为雨盛炎热。比丘自当禁足三月。勉励策进身心。不得一切时。人间游行。妨修道业。二。为夏时多诸虫蚁。举足动步。莫非伤损。比丘原修慈行。护生为本。无事不得游行。三。为遮诸诽谤。以比丘违前二事。招世讥嫌。由此故制夏安居也。若据宗门。护生须用杀。杀尽始安居。唤何者为生。所谓三毒之魔。六根之贼。情识知见。苟不剿除。为魔贼所缚。终不能解脱获大自在。何得名为安居。若山僧则不然。何也。尽大地觅一众生了不可得。何有生之可护自无始来。寸步也未出门。何处人间游行。从头至足。中间不见有我。何人受彼讥谤。三毒六根之魔贼。本是妙明中家具。如指不触指。空不碍空。且向甚么处下手。而言杀尽始安居。良久曰。大众会么。若能于此荐得。则安居已竟。如或不然。且各归寮对首受法去。

  除夕示众

  今是腊月三十日。在家者公私匆逼。债主填门。出家者阎罗老子打算饭钱诸仁者。请自筹量看。曾还却多少也未。若还他饭钱不得。一饮一食。一丝一缕。名为负债受用。若分文不欠。方名无事道人。亦名解脱大士。除此之外。还有还得饭钱者么。唯有参禅与念佛二种。暂延债主。然参禅的。二六时中。把个话头。放在面前。念念发起疑情如红炉大冶。触物皆烧。所谓魔来也杀。佛来也杀。既然凡圣不立。生死又向何处安排。纵然阎罗老子到此。且顾眉毛不暇。又何敢与你打算饭钱。念佛的。行住坐卧把一句弥阤安着胸中。念念不忘。休云西方净土。有个弥陀。然净土不离你心你之自性。即是弥陀。诸仁者。欲见弥陀么。请自回眸一看。良久云。见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苟于此见得。饭钱还毕如或不然请自尊重去。明朝当刮目来相会也。

  己酉安居示众

  六贼不侵自境曰安。六根不蹑他界曰居若才出父祖门庭即被他擒攫不居阴界法身独露。若不如是。且自努力各进己业。参禅者。举起话头疑情现前便当深锥痛劄。如下刀刃。即要见血念佛者。放下万虑坚持六字洪名。如轮环转。无令弹指间歇。即得净念。相系。看律者须达止持作犯。名种性相信如来言。勿顺庸鄙。吉罗无亏。结使自消。看经者。洞明性。相宗趣。研穷法理。契悟无生。余此之外。随力随能。执役劳务。供养佛法僧三宝。自然福至心灵。入道无艰。所谓二严备足方证菩提。苟不遵教。窃入法门。避懒偷安。虚沾信施是魔眷属。辜负出家。徒名安居。大失律旨。非世尊意。况人身难得正法难闻。宜加精进。祈超三有。又今末劫众生。福轻业重。自应晨昏夙夜。勤行礼拜忏悔。一消罪累。二长菩提。三为成佛种子。毋致袈裟下。失却人身。悔之不及。今老人虽不常在山中。如能依法奉行。即在吾边。倘不依言。虽共同住。亦去吾千里矣。宜各勉旃。

  七月望日自恣示众

  今晨。是佛欢喜日。云何名佛欢喜。盖佛于二事中而生欢喜。一众僧自恣。于见闻疑三事任他举发。有过则如法忏悔。故佛欢喜。二于三月中。精进行道。或阶四果三贤十地。或增益戒定慧学。故佛欢喜今日看将来佛必不。为我等欢喜。而为我等攒眉何也其有罪者。自不发露忏悔除愆纵有见闻疑。而畏他瞋怒。不敢举发。则于自恣名体俱不相当。故佛为之攒眉。今日于四道果无所得。于三贤十圣位无所证。于三无漏学。无所增胜。好生惭愧。何谓于三无漏学无所增胜。戒以对治烦恼惑为义烦恼虽多。约有二种。一根本。二随眠。今当自揣。曾持何戒。而除何惑。若检点不出。是则于戒懵然。奚能增胜。定谓四禅八定。诸三昧门。今当自忖看。已曾证得何等三昧禅定。苟无所证。则慧学无因矣。慧以破惑为义。敢问已破何惑。而证人空智。曾破何惑。而证法空智。若非如此。徒丧光阴。倘以识兄妄生邪解。谓本自现成。何修何证。则?堕在迩。是则三学无分。圣道匪阶。自负己灵。宁无畏惧哉。

  除夕示众

  诸仁者。现前有一物。且问诸人知不知。老僧仔细看来。四面不相似。言其大非丈尺可穷。言其小。非权衡能定。欲名名不得。欲说说不出。若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总是捕风捉影汉若云予欲无言。无言即是言矣。且输他维摩老子一着已。何也。在昔维摩居士示疾于毗耶丈室。彼时文殊大士。与五十余位菩萨。并诸贤圣。同往问疾。维摩乃问。诸仁者。何者是不二法门。诸大士既各各自呈所得。后问文殊菩萨。文殊云。我于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为不二法门。文殊却问。居士以何为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无言。维摩败缺且置。若是老僧当时在会。即拂袖而出。免使在会贤圣。一场懡?。老僧今夕。欲吩咐木橛。为诸人说破。又恐烦及于他。不如各各放下。休歇身心。即自见自知。如哑子吃黄连始信老僧今夕。言不欺也。

  元旦示众

  师云。老僧昨除夕。所示现前有一物。四面看来不相似。你等诸人。不以为意。不向此讨个明白。毕竟似个什么。老僧今日不惜舌头。为诸兄弟下个注脚。所谓不似佛。不似祖。不似人。不似马。你等若能于此不似中。端的个落处。方有修行话分。亦可以了生死不然。生死到来。道眼不明。便被生死拘系。堕落三涂。无有出期也。你等诸人。若有能端的得可出来试道看。首座出云。某甲截舌有分。师曰犹须更道始得。座云。待某甲有口即道师曰。败缺了也。座云。和尚也有一半在师曰。放你三十棒座云。谢师可棒。师曰。首座且置。你等诸人。又作么生。当下便要取决。方为好心出家。亦不孤负老僧恁么不惜眉毛。为你掉尽婆心。诸兄弟。既不能出来道取一句老僧今更以方便。为诸兄弟。别说个摩诃般若波罗蜜话。令你等修行。知个趣向。只如者个般若波罗蜜。觑之即瞎。拟之即死。向前则。丧身失命。退后即堕坑落堑。你等人人有此波罗蜜。老僧亦有此波罗蜜。三世诸佛亦有此波罗蜜。只是诸佛能善解受用。你等不解受用。你诸兄弟。既知自有。便应自保重。不可向外妄生爱。恶见诸佛便生敬爱。见众生有不顺己情便生憎嫌违此则不达凡圣平等之法一切众生既有即是佛也。若知众生是佛。憎嫌何由得起。诸兄弟。今后切须保重自己者个波罗蜜。勿于众生有分别异见。始得免不轻他咎。所以我释迦世尊因地时。为常不轻菩萨。每见四众人等。俱礼拜称云。我不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彼时四众恶口骂詈云。我等不用汝虚妄授记。尔时菩萨。不生瞋恚。仍向前礼拜。诸兄弟。看他是何等谦卑忍辱。盖因他信得众生确确是佛。自信信他。自保保他。故能行此难行希有之事。老僧也愿诸兄弟。及早克念。以此菩萨为师为鉴。自信自保。始有脱离生死日在。

  庚戌夏安居示众

  大众。安居既竟。须当勤策身心。所谓幻事场中一法不舍金色门头一尘不立。不立一尘如大冶洪炉相似。不舍一法即六度万。行空花佛事。皆悉随作。倘若错过。再遇难逢。若以枯木禅。为一尘不立。则未免他日野狐身在。诸兄弟。可向事事。无碍中做去。则自他兼济。福智日新。始不孤今夏中三月资益者也。

  和尚五十一诞前示众

  某命生不辰。出值末劫。根钝识暗。福薄慧浅。上乏德以酬四恩。下无法以资群有。既生无能有益于世。死复何颜以见佛祖。晓夜思忖。泪沾簟枕。兹届母难之晨。益加愧切。食息尚不能少安。又何面目与众庆诞知我者。为祝先灵早登上界。三途有情顿息苦轮。勿效世俗。设斋办供。增我惭颜。添我痛结。足感厚德。更祈众兄弟。挺身向前。各出手眼。努力卫持佛法。匡护父祖门庭。放我骸骨归于岩壑。得与清风为伴。明月同伦。则肝胆涂地。亦未能报君于万一矣。

  斐然宋元戎初入法门求示修心法要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难得而居士得之。难闻而居士闻之。既闻之则当着力求进。以步跻堂奥而受用无尽矣。但进趣之方。其路不一。若近世所遵尚者唯参禅念佛二门。禅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达磨祖师。所递相传授者。昔古人于一言半句下。洞明心地。与诸佛祖同一口气。无二无别。后人根机稍钝。不能于言下契悟。故古人不得已。而示以一言一句。深参实究。行住坐卧。未尝暂离。以悟为则。吃紧做去。豁然疑情顿破。则生死大事了当矣。然此一门。最玄最奥。参者难得其妙。多堕情识。光影坑中。埋却不少。必须要依明眼善知识。时刻提撕。始不错认石火电光为自己也。念佛一门。谓众生不闻佛名。不见佛性。沉沦生死海中。无解脱期。故如来愍之教令念佛。以称佛名。灭却无边生死之罪。如其心心念佛。即心心是佛。不假方便自心便是净土。自性即是弥陀。舍此虚幻报身。直趣极乐世界。亲睹弥陀至成正觉。今居士夙植灵根。虽处尘劳。而不为尘劳所惑。知有三世轮回。欲求出生死之法。必须于如上二种法门。深进共一。若要念佛。当将一句弥陀名号。惕于心中。六字历历分明。犹如连珠。不使间断。设有妄念倏起。即须早觉。还续前念。不可随妄想境迁流无有底止。日久月深。自然淳熟。便证念佛三昧。纵未证三昧。现获三种利益。一者。经云念佛一声。灭却八万四千亿劫生死重罪。二者。蒙佛大悲愿力摄受。经云。若有众生持我名号。我当接引其人来生我国。三者。此心刻刻妄想扳缘。即是流转世间之因。当来必招六道生死之果。若一称佛号。即此妄念变为佛心。便是返本还源复自性佛矣。若欲参禅者。须看自己现前者一念妄想。从何处生起。灭向何处于。二六时中。刻刻寻究。以必窥见为了手。忽然一日觑破。则历劫尘劳生死种子。一朝解脱矣。然此必须把定正见。切不可错认目前光影。亦不可将心穿凿。亦不得暗地凑泊。直须发起勇猛精进。蓦直向前。讨个落处。以为究竟。如是用心。纵未开悟。已种般若种子。千生万劫无泯。此是初入法门捷径工夫榜子。唯居士明而鉴之。

  辛亥和尚周甲诞晨缁素弟子设供张锦申祝和尚斋讫示云

  昔世尊降诞。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后云门禅师曰。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了。贵图天下太平。我某甲今日生兹末季。前不睹释迦老子开大慢言。后不遇云门老汉恶辣钳锤。若遇恶辣钳锤。今日便与黄面瞿昙出气。不致带累诸仁者。跋涉而来。华锦称祝薄德山僧。好生惭愧。斯事且置。只如知恩报恩一句。又作么生道。良久云。露柱打破石人头。

  辛亥除夕示众

  今日除夕。世云除旧布新。我等释子。唤甚么作旧。甚么作新。诇首座出曰。适和尚教除旧布新。本来无物。除个甚么。布个甚么。师曰。只者个甚么。也须除却。甚么与不甚么。并皆扫荡。座曰。从何处下手。师唤曰。开诇。答诺。师曰。便好下手去。座礼拜。师良久曰。古人道。如牛过窗棂。蹄角通身俱已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书记出云。前后际断。中无一物牛。与窗棂。俱不可得。师曰未梦见在。座曰如来禅。许公有些子分。记云只如首座。又作么生。座曰好个畜生。被人赚向者里走师曰依然未端的。犹欠脑后一捶在。座礼拜而退。次早元旦。座礼佛。稽首才起。忽脑迸香桌。声轰如雷不觉身心廓落。即入方丈呈偈曰。脑后一槌。虚空迸裂。四方八面绝遮栏。大地山河齐漏泄。牛尾巴。亲捉倒。始信凤凰儿。不向那边讨。师曰今日乃知吾不你欺诚不愧为博山儿孙也。座曰。承和尚记莂。礼谢而退。

  新正示众

  今日献岁初三世云弥勒世尊降诞芳晨。既云弥勒降诞。为甚么不见现身说法聻。诇首座出曰。且喜说法已竟。遂礼拜复立。师曰。你既肯承当。为甚么还自退让。座曰。灼然无讳避处。但曹洞家儿孙。事应侧立。师曰。老僧除夕示东山水牯牛公案。次早你因缘时至。脑迸香桌。始知吾婆心彻困。你既如是。老僧亦不可放过。遂掷拂子。座手接得。师曰。东山一头水牯儿。脑后一槌夺却尾。大地山河无觅处。原来落在者个风颠汉手里。座即礼谢曰。蒙和尚吩咐。敬当奉持。扫除魔佛。以报不报之恩。师下座归方丈。

  示晨昏课诵

  二时课诵。是修行之要术。出生死之灵符。固不可得而简略。又岂可得而轻忽者哉。晨讽楞严咒者。净除业障。成就所修。晚诵弥陀经者。彰显西方。注想净土。次诵八十八佛洪名。以灭罪之根源。复修菩萨五悔。普贤十愿。成就六度万行。回向净土。栖心寂光后加施食。福利群生拔其剧苦。令餐法味以获解脱。是则每日晨昏二时。自利利他之行无间。犹须于二六时中。善用其心。屏息诸缘。不驰外境。念念不忘始得所修圆备。若夫情念不休。妄心不了奔逐六尘。如穷子逃逝。忘返家念。即晨昏课诵。而成说路人。何日云归。又况于课诵而不注心专诚者。何异童蒙课三字经乎。其中经文忏理。未解者。速当博问究明。方为智者。善怀要术。而佩灵符。乃不落童蒙之诮。而自事成办矣。(五悔者。一众罪皆忏悔。二诸福尽随喜。三请佛功德。四愿成无上智。五回向无上菩提。)。

  示半月半月布萨

  佛制半月半月布萨。为净三业。以洁六根。有过者即当发露说悔其罪。无犯者。依法净住。以戒净故烦恼结使因斯解脱。未来生死种子。从此凋谢。故布萨翻为净住。由吉罗无犯。乃名净住。亦名长养。谓离诸罪障。功德长养法身渐圆。是以持戒为功德妙因。获证法身极果。故经云如来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由持戒而得。又云。戒即汝等大师。若无戒者。是则无师。师既无矣。奚名释子。而故违者。即是逆师命。叛师教。既为脱生死出家。岂可不遵如来圣制。况今一衣一食。皆藉如来白毫。相光之福分及。而不念报恩。复加违教可乎。又于半月半月。在伽蓝前。不畏神明。自欺心口可乎。经云。犯戒之人。滴水难消。伽蓝净地无容足处。行则鬼拂其迹。可不慎哉。其有智者。无论大戒非大戒。自当时时防非止过。有犯则发露悔过。无则加勉故。律云。有二白法。一者不犯。二者设犯即能忏悔。既许悔过。还成白法。乌可自覆而为黑业者乎。能如律教修持。是则世间良祐福田天人导师。如佛言曰。若山谷中。有五清净持戒比丘。能令世间正法不灭。可无自怀庆幸。于波罗提木叉。而不深生珍敬者哉。

  示持斋

  斋乃仁术也。大人君子之学。非妇人女子之事也。今人侈口腹之欲。而恶言斋。夫口腹之欲。不可纵意。孔门训之详矣。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孟子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许人纵口腹哉。何学孔子之学。以口腹小事。而与孔训相违不自知其非。且谓斋之一字。专于释学。不思子之所慎斋战疾。又曰。斋必变食。孔子曷尝无斋也。更若孟子之言。则曰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事上帝者。顾諟天之明命。顾諟天之明命。是帝玉明德新民之学也。非大人君子之学哉。斋为妇人女子之事哉。吾愧今之丈夫。不及女子者多矣何也女子能斋。是能操术于仁。男子不能斋。是乃绝术于仁。仁人之生理也。是所异禽兽之几希者也。可绝乎哉。故人当急急乎斋也求乎仁也。

  示分斋素

  师一日与二三子话。示学道人。贵脚下无丝。始得去来自由。时有高士雍容作礼。问曰仆末俗愚夫。未达圆顿之旨。今始粗知归向法门。而于斋素尚怀疑惑。窃见时人。有食海参海蜥蚝蚬为斋者。以为无血。故无所妨。岂其然乎。师曰器世界中众生。亦殷充矣。所谓胎卵湿化蠢动蜎飞俱禀识性。咸知希生怖死。食息苦乐与人无殊。唯形质不同。故血有赤白。骨有内外。白者如蚝蚬之属外者如龟玳之类。或依水陆而居。或依虚空卉木而住。尽名众生。蚝蚬等。乃众生之一耳。若啖此为斋。非我佛教之谓斋也。士曰。敢问斋义师曰。斋之为言齐也。齐身不杀盗淫。齐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齐心不贪瞋邪见。而履夫中道。故佛制齐日中一食。使不倚有无之偏邪。而直处乎中道。第一义中。今人有身斋。而口不斋。口斋而心不斋者。全乖中道也。士曰。中道云何措足。师曰。根尘不偶。心体离念。即名中道。士曰。初学钝根。罔谙进趣。可有方便乎。师曰念佛参究修。观三门。随履其一。即是登中道之阶梯。士曰。还用持斋否。师曰。岂不闻齐身口意耶。齐身口意。即名持戒。若戒不持。如人无足。尚不能登蹑阶梯。岂能窥其堂奥乎。士曰。今时持斋。多不中食。亦有益耶。师曰。古人云。一日持斋。天下杀生悉无己分。安得无益。若不中食。但名断荤持素。不得名斋。有违中道之义也。士曰。中道在心。非在夫斋。师曰。心体无依。理因事显。却事言理。如弃烛期明。灭色求空。犹不免邪见稠林。况得中道第一义哉。士踊跃礼谢曰。非师指示。几没邪途。今承明诲。虽殒身未足酬其万一矣。

  示缁素礼仪

  凡为共住之众。无论老少。与久修近进者。要须屏绝名利。备修礼仪。苟其名不捐。则好誉恶訾日生。而人我是非交集胸中。废德丧行。自兹而始。利不除则希得畏失。而情驰外境。交结往来。狎近时深。心行日浊爱欲贪恣。蕴满腹内。污道忘修。由是生焉。仪不具则表乖僧体。陋符庸俗。人天失所宗仰。志气日亏。僧宝从此渐替矣。礼不修则失上恭下敬之谊。见上忘尊。见下缺慰。不接待往来。深违和敬之道。至于称呼应诺。罔知尊卑之式。准如律教。上中下座。彼此皆称大德。上座或唤下座字号。下座或称上座为长老。尊者。今依丛林规法。彼此悉称师父。若称檀越。则云居士。居士者。以有才大。富好谈名言。清净自居之谓也。或称檀越。理亦当焉。古称帝王。皆云檀越。檀者施也。越者度也。谓彼能行布施。即能越度贫穷生死苦海也。若老若少。皆此称之。居士于僧。亦当轻心敬仰。何也。凡为僧者。皆禀如来出俗之教。乃世外之士。处一切人天之上首。故帝王称之为上人。是以天帝释。每出东门即礼佛。出南门即礼法。出西门则礼僧。如来在昔。亲以百颂而赞僧德。纵其无道。犹嘱天龙护祐。虽知非圣。亦当屏自慢心。以圣视之敬之。则自获殊胜福田。此是如来亲说。故知无问长幼。有道无道。皆应称为师父。所以者何。凡有一言可法者皆为我师。是故经中。教令依法不依人。譬如陋瓶盛宝。秽囊藏珍。不可以其囊秽而弃其珍。嫌其瓶陋而舍其宝。固道无长幼。尊人即是尊己。虚心便能纳物。如来说世间有四不可轻。所谓沙弥虽小不可轻。能说法利人故。王子虽小不可轻。能杀活人故星火虽小不可轻。能烧万里冈山故。龙子虽小不可轻。能摧山倾海故。若能彼此恭顺。则人人自德。翕翕法立。是故儒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释宗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自古圣贤。莫不由斯严身进道。倘忽此以为轻。则道丧有日。法灭在迩矣。(师初住西来山。彼间僧俗不知礼法尊道。故示之也。)。

  乙卯四月十五子夜师梦缁素云集设新高座请示法要(时素多缁少)

  师曰。自汉明帝。法流震旦。人皆依教修证者多。尔后人逐名言。依经解义。证悟者寡。故我达磨初祖。航海而来。扫荡糟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云。不立文字。又教老僧今日向什么处开口。所以昔日维摩。被文殊一问。直得咳嗽不得。而今还有能为维摩大士出得一口气者。不妨出看。众无语。良久曰。众既为法而来。不可入宝山空手而归。老僧常为大众别唱个旧家曲调也罢。僧出云。虽然是个旧家曲一番提起一番新。师曰。昔日白侍郎。参鸟窠禅师。窠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曰。者个话。三岁孩童亦说得。窠曰。三岁孩童虽说得。八十公公行不得。彼时侍郎。直饶舌头吐出三寸。亦不能下口。屈杀屈杀。便下座。

  示得戒因缘

  佛制受戒。必须心境相应。然后戒体成就。缺一则戒不可得矣。言心者。谓行人志期出离生死。专心希得戒法。至诚恳师禀受。心无异念也。言境者。要具法界僧缘。僧者。谓三师七证。三师者。一和尚。十腊满足。善解经律论三藏。如或三藏不能备达。亦须律藏通晓。得作和尚。二羯磨阿阇黎。三教授阿阇黎。并须善闲轨范。戒德清高。此之二师。不论年腊。但戒律精通。便许为师。七证者。言其极少。方云为七。边地许二。并要戒德清净。堪作证明。缺一不可。数虽满七。而非大戒。及不清净者。俱不听为作证明。受者亦不得戒也。法者。谓依如来圣教。白四羯磨如法。文无差舛。方得成就也。界者一自然界。二作法界。若无此界。一切羯磨受戒。皆悉空作。以无界摄故。戒不成就也。作法界者。有二。先结戒场。次结大界。结法如律文。若不在场内受戒。在大界内受者。一切比丘俱要齐集。惟除说欲。有一比丘不集。诸比丘俱得别众罪。受戒者不得戒也缘者。谓三衣钵具滤水囊。六物备足。不得苟简。及借替等事。受沙弥戒者。须备上下二衣。及钵滤囊。上衣者。谓缦条。不得割截。若披五条七条割截之衣。律制不许。深为罪累。下衣者。谓涅槃僧。此云裙。当依律制。非俗裙也。倘现未备。后应造之。若与上相违。无作不发。戒不沾身。是为滥厕僧伦。罪过弥天。何能消他信施。既知戒为出生死之舟航。趣涅槃之径路。为师者。不可不慎。依律作法。方免自误误他之咎。其受者。岂当轻心苟简从事。既无作不摄。难逃贼住之愆。授受者鉴诸。

  示沙门衣食论

  佛制出家修道。当依四圣种住。一依衣服知足。二依饮食知足。三依卧具知足。四依医药知足。或有以医药摄前第二。其第四云。依乐断乐修。此谓饶益病比丘故。以防病比丘。有少病。即求胜药。不能勤修圣道。故云乐断。断谓断诸烦恼。乐修谓乐修圣道。是以受比丘戒时。即为说四依法。一依粪扫衣。二依乞食。三依树下坐。四依腐烂药。由少欲知足。一切诸佛声闻缘觉。皆从此生相续不断。故名圣种。又此能令正法久住世间不灭。故名圣种。斯是如来大慈。为诸弟子。安立产业。及所作故。说此圣种。前之三种。是安立产业。而舍四种世业。一舍农务。二舍商贾。三舍佣作。四舍自在。舍此四种。惟以乞食一种。为出世业。此乞食。以无贪解脱善根为性。故心地观经云。如是四事。随有所得。粗细称心。远离贪求。是无垢性。诸佛如来。三十七品菩提行法。皆从此生。能令佛法僧宝。常不断绝。今之沙门释子。四种全违。而求胜妙衣服。具足饮食。倘有少病。即图贵价药石。得之不念来处。缺之则忧恼障起。甚至退失道心。是故一切诸过。皆从此不知足起也。智者当其勉诸。(粪扫衣者。是他所弃。纵有所污。拾回七次浣之而着。迦叶尊者。终身服之。腐烂药者。亦名陈弃药。是陈年腐烂之药。人之所弃。有病取而煎服。)。

  示铁桡比丘(法名开楫)

  菩萨利生。必以般若大慧为舟楫。六度万。行为橹棹恒顺众生为风帆。烦恼苦海无边。非开般若慈航。莫能济渡群有。众生未尽。行愿匪穷。苟不坚固万。行之铁桡橹棹。岂能超登彼岸者哉。

  示非渠比丘住山

  修行无别法。休向外绸缪。世间多少人。镜里特迷头欲觅真踪迹。步行骑水牛。非渠不是汝不汝复谁俦。觌面不相识。孤杀一双眸。六处皆玄门何待一根抽。直下须荐取。拟议隔山丘。驱心踏玄路割肉作疮疣。不存迷悟见。凡圣岂能收。游戏毗卢藏。坐卧弥勒楼。任他劫海烧。松下自优游。

  示洞先禅人

  夫为真衲子。应具参方眼。此心自圆成。岂从他铸篆。自当稳脚跟休逐时流转。所依师要正。所近友宜选。四仪必须严。调心在休遣。欲知吾祖道。先将佛魔辨。向外觅新奇。即是法身癣。所以真道人。不尝空王膳。触对不忘玄。拈?把指吮。万法本逍遥。惟人自作茧。但情不附物。憎爱自除剪。我先曾告子。戒德为首件。次明伊自心。随力通经典。佛祖所设机。搓圆复捺匾。肯心不辍疑。直透重关键。近步古哲人。潜踪密履践。顶门眼忽开。满盘惟一脔。龙天推将时。随宜代敷演。老人于斯际。双眉向空展。欲道末后句。开口便已殄。聊率老婆言。书为吾子勉。

  示飞石侍者(求书卷)

  道无古今。人有利钝。古人于一言半句下。即便了当。后人根钝。故知识不已示之参究。不知一法立。一弊生。遂以参究二字。目为实法。二六时中。将一句陈年公案。左猜右摸。苦挨瞌睡。便当工夫。甚至以打七为奇货。苦练为参禅。余昔与古雪兄。在显圣密和尚处。亦曾入此社火。而雪兄体弱多病。独亏他不顾身命。兀坐终宵。一时值彼昏沉。余以香板一打。彼遂连吐黄水数口。结冬期满。于自分中。依然没交涉。昔我释迦世尊。以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展转传至能祖。亦未尝有教人参究一事。后代知识。虽多设方便。不无利益。乃无奈钝根者何。反生种种穿凿。赚自悟门。何故聻禅之一字。早是强生节目。况容葛藤蔓引。而复云参究者乎。今飞子求指参究工夫。余只对之呵呵大笑耳。子不契。复以纸恳求开示。余曰开之即瞎。示之添头。何不看你眼里眸子。安在何处飞子拟议余曰。许汝参遍诸方。或时触着磕着。始▆老人言不虚也。倘或随今时流。认龟作鳖。被人以冬瓜印子印之。以当生平受用。非吾子也。见既不同岂能窥老人绳床上转侧时咳嗽者哉。飞子其勉之。

  示亦愚禅人

  学道须识学道方。识得方时休问道。含元殿里觅长安。古今多少迷颠倒。断除烦恼虽增病。迷头逐影病更狂。分别法尘知见立。现前历历失家乡。暗地追求钻鬼窟。千劫伶俜吃枉屈。心心要觅祖师心。孰肯将心当下歇。本无一物全体露。一物圆陀和用吐。今人不解杀活机。错梦南能?两路。或云随时方便示。大失祖师直指意。子今欲学祖师禅。刹竿踏倒翻身出。

  师七十一诞晨讲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毕曰

  昔日世尊降诞。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今日山僧。有手不能举。有口不能说。好生惭愧。故将经文。为众重添注脚。聊申诸仁者远来。为山僧庆祝。须知寿者原无相。大众恁么祝。前后三际断。古今不可得。若问未生前。开口咽喉噎。若问娘生后。对面不相识。别寻无位人。鼻孔即打失。毕竟是如何。吩咐东风为众说。便下座。

  示禅律

  禅无律。则妙行难操。律无禅。则玄微莫彻。禅非律。而僧俗浑淆。律非禅。祖灯谁续。各执一以废融。未免徐六之诮。僧俗浑淆。则三宝缺一。人天何所归向。祖灯不续直指宁传。是故鸡足山中。在昔禅律并行。犹加十二头陀之行。孰不知之。今时法末人讹。多习俗情。取鸡足之心。而弃鸡足之行。然心无表示。人天靡睹。行可目观。起生敬仰。是则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明矣。

  ○室中答问

  贵州峨半胡居士问。参究做工夫时。还属妄想否。师曰若论参究。真妄不落。当做工夫时。只心心要明此事。真且不见。何处有妄可得。一知真妄。便落狐想。去道转远。如人钻火。尽力钻求。只要见火。宁暇顾其竹木钻具。及有得与不得之心哉。

  碧江欧章臣居士。谒师就坐。师曰。居士入道久如。答曰。可以久则久。可以近则近。师曰。此中儱侗不得。毕竟有个时节因缘。答云。今日见和尚。便是入道之始师曰。吾道无门。居士向甚么处入。士无语。(有僧代云)。

  弟子已蒙和尚摄受。臣云。弟子终日闭门了此心。为什么此心不可了。师曰。居士有心否。士云。岂得无心。师曰。有心即可了。

  广州梁义倩居士。问云。不断酒肉。修得道否。师曰。说着修。即要断。

  碧江苏电生居士问。金刚一经。切要在那一句上。师曰。在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复问前后二偈。是同是别。师曰。前偈要人亲见法身。后偈欲人了幻即真。羊城霍用之居士问云。法身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未审向甚么处得见。师曰。向东圊头见去。

  西湖净寺。五百罗汉像。被火焚??。有僧问瞎堂禅师云。既是漏尽罗汉。为甚么被火焚却。堂云。为伊有业识在。时识者。咸谓失旨。有僧问师。师曰。孤雁扑芦灰。进云。意旨毕竟如何。师曰。漏尽了也。

  新塘居士湛翼周问曰。本来心性法。请师为指南。师曰山僧无法。无可与人。士曰。可有方便某甲处也无。师曰。喜怒哀乐未发之时。看取那个是你心性。士云。六祖所谓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汝本来面目。莫是者个道理么。师曰。似则亦似。是即未是。士云。未是之言。乞师再示。师曰。你不是我。士曰。娘生面目虽不同。者点灵光岂有异。师曰。犹须亲见始得。士曰。何曾欠缺。师曰。虽然不欠缺。争奈隔关何。士无语。

  僧问。昔人问赵州和尚云。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后有问云。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有。此两转语。请和尚。为学人分析。师云。者汉固是个迷己逐物。赵州古佛。得称巧手。没凡圣量。检点将来。不无渗漏。何也。不合恁么惑乱人家男女。令后来一队著有无汉。乱向有无边错会。

  僧问。高峰垂问。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移。因甚么踏不着。

  师曰。鹞子不污自顶。又云。指不相伤。

  僧问。大彻底人。既脱生死。因甚么命根不断。

  师曰。寐语作么。生死既脱。且问唤甚么作命根。

  僧问。既是无孔笛。且道向何处下口吹。

  师曰。教设问者汉。近前来遂向耳边一吹。

  僧问。博山粟如禅师设问。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毕竟如何修证。

  师曰。既无一物。何染何证。勿错会好。又若要证。饥餐渴饮。

  夏秘三近事至。礼拜讫。师曰。什么处来。事云雷峰来。师曰。彼有何言句。事云。昨七月十五。方丈和尚。上堂云。今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众僧自恣日。正是山僧大罪过处。有僧出云。如何是和尚大罪过处。尚曰珍重。僧云南无阿弥陀佛。而退。师曰。老老大大。自言有大罪过。才被者僧一诘。遽惶珍重。真败缺不少矣。事云。只如和尚又作么生。师曰你试举看。事云如何是和尚大罪过处。师曰天不容。地不载。事欣然礼谢。

  绍兴沈居士至舟中。问曰。顷闻有人往海幢问阿字大师。大千世界坏时。如来舍利归在何处。得不被他坏也。阿曰。归在龙宫海。藏后来问和尚。答彼云。归在金刚际。未审是否。师曰。金刚际同是一大千世界。坏则同坏。吾无此语。勿捏老僧好。士曰。毕竟归在什么处师曰。在居士眸子里。士无对。师曰。当面失却。士作礼而退。

  净棠李居士曰。弟子近阅今时金刚经诸注。各解不一其中玄理奥义固非俗子所知。至于事相。亦各不同即如胎卵湿化四生。事当楷定不易之论。何以各解亦异。且如湿生云是鱼鳖之属。然鱼鳖。亦是卵生何云湿生。言化生谓是蝉蝶之类。然蝉则俗子未审。蝶本卵生。卵成虫。虫出壳为蝶。人皆知之。今请和尚详示以决俗疑。师曰。余亦久见其谬。但未有咨者。今为子略而言之。凡从胎脏出名为胎生。从卵壳出谓之卵生。藉湿气成。故曰湿生。无而倏有。称为化生。俱舍论云。湿化染香处。谓湿生嗅知生处香气便生爱染。随所爱合。而便结生。即如物久。不被日暴。便生白醭。虫染醭气而生也。化生染处者。谓化生随业。见当生处。染着结生也。其鱼鳖虾蚬等。俱属卵生。由蚬蛾散卵于水上。而成蚬。如蜻蜓点卵于水。而成六足虫。已具头尾硬翅。出壳为蜓也。蚯蚓与草虫交染(草虫俗云蛞)。蚓在地鸣。声已似蝉。蚓上树缩而成壳。退壳成蝉。于六道中。天及地狱。皆化生。鬼有胎化二生。即人中亦具四生。昔佛在世。毗舍佉母。生三十二卵。出为波斯匿王三十二将。此方宝志公。生于鹰巢。足犹鸟足。湿生。昔柰女生于柰花中。由藉露润香气而有也。化生。如西域二女。生于地下。出家为比丘尼。皆证阿罗汉果。众生业报。受万类之形。皆由识心差别而成。非凡所测也。士曰。非师莫决世疑。遂礼谢而退。

  师昔在瀛山雪和尚室。侍立次。瀛曰。先老和尚有垂语三则。汝还委悉么。师曰请和尚举示。瀛曰不萌之草。为甚能藏香象。师曰。者畜生。欲隐弥露。瀛曰古涧寒泉。水作什么色。师曰。五眼窥不得。瀛曰彻底无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师曰。锄破虚空带活埋。

  马法云近事问。无位真人。常在面门出入。未有面门时。又向什么处出入。师曰。斫却头来对你说。事云便请和尚抽出活人剑。师震威一喝。事直得面赤。作礼而退。

  僧问。明眼人过后。安身立命在何处。师曰。五蕴山前撒手。毗卢阁后翻身。进云。乞请直示学人。师曰。待你踏倒铁围山。方向你道。

  吴君虬居士问。六祖大师云。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佛言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佛祖之言。岂不互相乖耶。师曰。佛祖元同一个鼻孔。言无有二也。心平者。菩萨本源心地戒也。菩萨之心。犹如大地。舆载一切。生长万物。初无分别。是以用香涂之而不生爱。以秽涂之而不生嫌菩萨之心。亦复如是。观大地如赤子。众生礼拜赞叹。而不生喜众生瞋骂毁辱。亦不生嫌。故曰能忍如地。是为心平。心平即戒。戒外无心。何劳更持。更持则头上安头矣。禅。亦云定。亦云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亦云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人之心。从无始时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即端直。心。行既直。何用更修禅耶。是则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佛祖之言。互为始终不相乖异明矣。但今凡夫浅识。执泥文字不悟佛祖随机说法搓圆捺匾。以甜易苦之权宜。故多生疑惑而障自悟门也。居士曰。弟子不因此问。焉得万目开张。便礼谢而退。

  王公辅从仙城来象林。礼和尚讫云。昨大佛寺。石莲禅师上堂。田居士出问云。竿木随身事如何。莲曰逢场作戏。进云如何是逢场作戏。莲曰者个。进云如何是者个。莲喝一喝。某甲不甘。特来请决和尚。师曰你试举看。公云竿木随身事如何。师曰要行便行。要住即住。进云如何是逢场作戏。师曰明来明打。暗来暗打。公欣然礼谢。次日一僧到参。复举前话云。竿木随身事如何。师曰捩转乾坤。进云恁么则逢场作戏去也。师曰。竹梢上摇铃。

  僧问。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来。既是死蛇为甚么莫打杀。师曰。再犯难容。进云篮子何时失却底。师曰问取提篮人进云。盛将归来作么生。师曰供养驴唇长老。僧礼退。

  藩下田居士问。前公爷。甚信用天主教。择日改造衙门。皆依其教。而公爷不及见工竣。而卒于外。某未谙其教。请和尚示之。师曰。天竺亦有天主。或事大自在天。或事大梵天王。然梵天王。前生为樵夫。见火烧山。而救灭之。因存无量生命。住寿过一劫。此天地初成时。梵王独住一劫。未有梵侣。后起念云。愿诸有情。来生此处。作是念已。梵子即生。天竺外道不测。便执梵王是常。梵子无常。故天竺四品人皆事之。一婆罗门。执云从梵王口生。(婆罗门。华言梵志。亦云净行。似此方之儒者。)二刹帝利。执云从梵王斋生。(刹帝利。是大国王种。)三商贾。执云从梵王胁生。四农人。执云从梵王脚生。故各各事之。其大自在天王。住色界顶。字威灵帝。主领三千大千世界。梵王是娑婆世界主。住色界初禅二禅两楹之中。主领小千世界。今西洋天主邪教。妄无根本。不知以何天为主。余三十年前。已见其书。杜撰俚语。其名其字甚鄙陋。又谓一切人民。及三教圣人。皆从天主生。故不宗事而事天主。今有无识之人。多信其教。昔云栖大师三笔。已有三辩。余不须重论矣。竹窗三笔云。一老宿言。有异域人。为天主之教者。子何不辨。予以为教人敬天善事也。奚辨焉。老宿曰。彼欲以此移风易俗。而兼之毁佛谤法。贤士良友。多信奉者。故也。因出其书示予。乃略辨其一二。彼虽崇事天主。而天之说。实所未谙。按经以证。彼所称天主者。忉利天帝也。一四天下。三十三天之主也。此一四天下。从一数之。而至于千。名小千世界。则有千天主矣。又从一小千数之。而复至于千。名中千世界。则有百万天主矣。又从一中千数之。而复至于千。名大千世界。则有万亿天主矣。统此三千大千世界者。大自在天王是也。彼所称最尊无上之天主。大自在天视之。略似周天子。视千八百诸侯也。彼所知者。万亿天主中之一耳。余欲界诸天。皆所未知也。又上而色界诸天。又上而无色界诸天。皆所未知也。又言天主者。无形。无色。无声。则所谓天者。理而已矣。何以御臣民。施政令。行赏罚乎。彼虽聪慧。未读佛经。何怪乎立言之舛也。现前信奉士友。皆正人君子。表表一时。众所仰瞻。以为向背者。予安得避逆耳之嫌。而不一罄其忠告乎。惟高明下择刍荛而电察焉。(一)。又闻彼云。梵网言一切有生。皆宿生父母。杀而食之。即杀吾父母。如是则人亦不得行婚娶。是妻妾吾父母也。人亦不得置婢仆。是役使吾父母也。人亦不得乘骡马。是陵跨吾父母也。士人僧人不能答。如之何。予曰。梵网止是深戒杀生。故发此论。意谓恒沙劫来。生生受生。生生必有父母。安知彼非宿世父母乎。盖恐其或己父母。非决其必己父母也。若以辞害意。举一例百。则儒亦有之。礼禁同姓为婚。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彼将曰。卜而非同姓也。则婚之固无害。此亦曰。娶妻不知其为父母。为非父母则卜之。卜而非己父母也。则娶之亦无害矣。礼云。倍年以长。则父事之。今年少居官者。何限其舁轿引车。张盖执戟。必儿童而后可。有长者在焉。是以父母为隶卒也。如其可通行而不碍。佛言独不可通行乎。夫男女之嫁娶。以至车马僮仆。皆人世之常法。非杀生之惨毒比也。故经止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杀。未尝云一切有命者。不得嫁娶不得使令也。如斯设难。是谓聘小巧之迂谈。而欲破大道之明训也。胡可得也。复次彼书杜撰不根之语。未易悉举。如谓人死其魂常在。无轮回者。既魂常在。禹汤文武。何不一诫训于桀纣幽厉乎。先秦两汉唐宋诸君。何不一致罚于斯高莽操李杨秦蔡之流乎。既无轮回。叔子何能托前生为某家子。明道何能忆宿世之藏母钗乎。羊哀化虎。邓艾为牛。如斯之类。班班载于儒书不一。而是彼皆未知。何怪其言之舛也。(二)。复次。南郊以祀上帝。王制也。曰钦若昊天。曰钦崇天道。曰昭事上帝。曰上帝临汝。二帝三王。所以宪天而立极者也。曰知天。曰畏天曰律天。曰则天。曰富贵在天。曰知我其天。曰天生德于予。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遵王制。集千圣之大成者。夫子也。曰畏天。曰乐天。曰知天。曰事天。亚夫子而圣者。孟子也。天之说。何所不足。而俟彼之创为新说也。以上所陈。倘谓不然。乞告闻天主。倘予怀妒忌心。立诡异说。故沮坏彼主教。则天主威灵洞照。当使猛烈天神下治之。以饬天讨。(三)。

  (三笔判其以忉利天帝。为天主。忉利天人间一百岁。彼天为一昼夜。寿一千岁计人间岁。三千六百万年。此是欲界第二天。居须弥山顶。名地居天世界坏时。则同坏。何能出于劫数。其大梵天王。寿一劫半。大自在天王。同色究竟天寿。一万六千劫。世界坏时。此天不坏。以有阿那含三果圣人居住也。今此娑婆世界共有万亿日月须弥山四天下乃至梵天。故释迦如来化千百亿身。教住众生。以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临。是为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是为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大千世界。○一小千世界。如一贯钱。一中千世界如千贯钱。一大千世界如千千贯钱。故有万亿世界成则同成。坏则同坏。所言劫者。梵语劫波。此云长时。成住坏空。各有二十小劫。共为八十个小劫。总名一大劫一个小劫。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成劫已过。坏劫未至。今当住劫第九个小劫减时。一大劫。共计一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忉利天帝。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谓能为三十三天主。昔为人时姓憍尸迦。修建迦叶佛舍利塔。三十二人助修。共生三十三天。憍尸迦为帝。三十二为王。共为三十三天。儒云上帝。道云玉帝。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吴震飞居士问。维摩经中。维摩居士。凡见诸二乘声闻弟子。即云唯而见诸菩萨大士。则云仁者。如是遇五百诸大声闻阿罗汉。初皆云唯。如见舍利弗。便云唯舍利弗。唯目犍连。今据唯字之义。无非切。音微。是专辞。语辞。又训独也。又乌贿切。音委。诺也。应声也。如曾子曰唯。凡彼人有语。此人方应诺。而舍利弗遇维摩未曾有语。维摩何以云唯。若作语辞训之。应音微。似非本文。如遇诸大士。亦可云唯。何以遇诸声闻。独云唯。古今诸注。亦未见有释。今请和尚。为弟子开千古之疑。师曰。此非华言。亦非胡语。乃天竺梵音。但有语而无义。天竺人见诸寻常同辈者。及后辈人。别久忽遇之。即呼云唯。然后乃叙余事。现今广州府。常人相见。犹作此语。由昔晋齐梁唐宋代来。天竺贾客。并诸国商侣。常泛舶至广州。而诸译经法师。及高僧。多有附舶而至者。故昔广府人多解梵音。兼海中诸国人语。以便贸易今之广州邻郡肇庆府。犹多作外国语。如称外祖父则云公帝。外祖母则云婆帝。阳江县。(肇府属)唤外祖父为罨打。外祖母为阿低(阿俗作亚)。僧祗律云。比丘共公语时。不得唤阿公。阿郎。摩诃罗。应言娑路醯多。共母语时。不得言阿母。阿婆。应言婆路醯帝。然婆帝低。三字。与律文及外国言音。皆相近也。

  何以呼诸大士云仁者。而独呼声闻二乘人云唯。此维摩经。是大乘典。有弹斥二乘之意。故无尊称之辞也。云栖楞严摸久记中。以唯字作此方义训释。是以终不能决也。士曰。承师释久疑滞。遂作礼而退。

  顺治壬辰。师在顺邑沙湾。何隆将居士馆度夏。时有二僧从曹溪来。化绣千佛衣以供六祖。居士问。师云。何名千佛衣。师曰斯谬也。着如来在王舍城天帝石窟前经行。见有稻田畦畔分明。差互得所。佛告阿难。从今日后。作衣当用是畦畔法以刀割截而成。不为怨贼所劫夺。是诸沙门贤圣幖帜。过去千佛弟子着。如是衣。当来千佛弟子。亦着如是衣。今时法末人讹不谙经律。绣千佛像在衣上。云栖大师正讹集中已有辩矣。集云近世袈裟上编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荷在肩而已。悬挂胸膈已涉亵慢。况罗缀一身。自腰膝而下皆佛也。其过可胜言哉。轮王福倾。谅非虚语。而成风久袭。不自觉知。愿高明俯察刍荛。慎勿着此。或曰。然则千佛衣果无之乎。曰有之。即今二十五条衣者。千佛相传之衣。也佛告比丘。我此僧伽黎。过去未来诸佛。皆着此衣而得解脱。是其证也。(袈裟旧作加沙。又作??毟。华言坏色。亦云赤色。谓用草木皮叶泥等染。以坏五大色也。义净法师云。梵语加沙野。译为赤色。即乾陀之色。元来不干东夏之言。何劳下底置衣。葛洪字苑。始从衣也。如是因色名衣。非今应赴所著五彩者。佛言。当来将我袈裟变为五彩。是末法之衰相也。若以义表。或名福田衣。能生众善故。亦名解脱服。以解脱贪瞋痴诸烦恼故。又名离尘服。由断六尘故。又名莲花服。由不为六尘所染故。其义非一。详载标释畦音奚。畔音叛。皆田界也。僧伽黎。华言重复衣。谓割之合成故也。亦名杂碎衣。以条数多故。乾陀。华言赤色即赤色树皮也。)。

  省城。李慧庵居十问。今有长发不剃者。谓之头陀。复有剃发留须者。谓之表丈夫。以为宗门有道之相。佛教中。果有是乎。师曰佛之教法。万国皆同。无有二制。天竺梵语头陀。亦云杜多。华言抖擞。以能抖擞三界贪爱等诸烦恼。谓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清净自居。以修正道。其行故有十二。一住阿兰若(寂净处。离村五六里。牛羊所不到处。)二常乞食(不受他请)。三次第乞(不择贫富常行平等。)四一食(日中一食。午前不数数食。妨废修道。)五节量食(不饥不饱。身心轻安。易修道业。)六过中不饮浆(以果压汁名浆。及糖蜜浆。以绝爱着贪求也。)七着敝衲衣(亦名粪扫衣。拾他所弃敝物。浣濯令净。纳成为衣。以绝色好。不招贼难。)八但三衣(一五条衣。二七条衣。三二十五条衣。不多不少。足盖形体。勤修道业。)九冢间坐(观他尸骨作不净想。深生厌离。他既如是。我宁免之。不惜自身。勤修道行。)十树下坐(树荫清凉。心易寂定。)十一露地坐(随意快乐。月光遍照。令心明利。易入空定。)十二常坐不卧(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坐为第一。气息调和。心易入道。若懈怠▆眠。诸食瞋痴烦恼魔常得其便。是故胁不着席。)此十二行。迦叶尊者。终身行之。未闻有披发之事。故佛赞其德超人天。除佛一人。无能及者。若比丘行之。则自庄严二百五十戒法。不行亦无过。昔高峰大师悟后。复于悬崖上。立一丈室。榜曰死关。不设床座。不用侍人。三年后出关。发长过肩。即遣人剃除。非任其自若也。或云发不碍道。殊不知正碍道。正像法时。有在家修行。能证得须陀洹初果。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而不能证阿罗汉四果。若其出家。须发才落时。即证阿罗汉果。若在家菩萨不剃则可。出家为僧。受二百五十大戒。是住持三宝之一数。佛制比丘住兰若。无人剃发。极长二指(可一寸余)今非无人剃。又非闭死关。以驮发为头陀。名实俱谬。正讹集云。有既不剃落。又不簪冠。剪发齐眉。号曰头陀。此讹也。头陀梵语。华言抖擞。具足十二苦行。摆脱尘垢。清净无染。故云抖擞。佛言。有头陀行。则我法久存。无头陀行。则我法灭。头陀关佛法盛衰。而乃以异色人。滥其称乎。若夫在死关。而发长不剃。如天目高峰大师者。斯真头陀矣。复有剃发不剃须者。驾言削发除烦恼。留须表丈夫。此讹也发云烦恼。则须之烦恼尤甚。须表丈夫。则孟子所称大丈夫者。乃在躬仁义。贞穷达。一死生而已。张良状貌如妇人女子。而心雄万夫。奚以须为哉。如是违佛明制。显异惑众之流。摈而斥之。毋令混入于缁门可也。(阿罗汉。华言无生。谓不受后世死生也。正像法佛法有三时。佛涅槃后。正法有一千年。次像法有一千年。三末法有三万年。今时当末法。人有修行。不能证果。)。

  邓实峰居士问。牛乳是素否。师曰。乙未岁。余受钟山徐子伯昌请馆中结冬。时昌母年邻八旬。曾从余禀奉归戒长斋三十余载。然昌性至孝。见母耄弱。斋戒弥谨。无可以为甘旨。私衷怵然。邈思古媳有将己乳哺姑。意欲以牛乳奉之。母弗听。犹豫未决。乃就余请曰。饵乳将无违斋乎。余睹其孝念惓惓。因语天竺国人无论荤素。悉尚乳酪醍醐。凡所敬尊宴客。咸皆用之。其醍醐本乳炼成。能痊百病。故其俗多牧牛??乳。必留余以饲其犊。佛因顺俗而听食之。如子饮母乳。故非荤也。向闻此方??乳者。惟利多乳。不留余以活其犊。是即因乳伤命。不可食也。昌曰。比来牛价颇藉。人多爱惜其子。??分其乳。以鬻耳。余曰。如若言者。权食无妨也。迩闻牛直不充。??乳多戕厥犊。是知乳从夺命中来。固不合食也。如有虚损重病。及衰耄者。饮食难进。药饵不瘳。必非戕伤其犊。生大惭愧。服者庶几。脱无重病衰老。决不可食也。

  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禅师剩稿卷一

  音释

  修多罗

  (此云契经。谓佛所说经。上契诸佛之心。下契众生之机也。今单言经。是略也)。

  三藏

  (经。律。论也)。

  十二分经

  (佛所说法。教分十二。以统八万法藏。一曰修多罗。如上释。谓直说法相长行之义也。二曰重颂。谓重颂上长行直说也。三曰授记。谓佛授三乘人得道记也。四曰孤起。谓不重颂名孤起。即偈颂也。五曰无问自说。谓无人请问。佛自说也。六曰因缘。谓佛说缘起事也。七曰譬喻。谓佛假言辞以说诸法也。入曰本事。谓佛说声闻弟子前世事也。九曰本生。谓佛说菩萨行因。本曾为事也。十曰方广。谓佛说大乘方广之理也。正理为方。包富名广。十一曰未曾有。谓佛说希有之法。或现神通。众生叹未曾有也。十二曰论义。谓佛答其问者。释其所以也)。

  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5-9-14 19:05:02 | 只看該作者
续-《嘉兴藏第 35 册 No. B326 木人剩稿》

摘自《嘉兴藏第 35 册 No. B326 木人剩稿》
  (同玳。音代。玳瑁。状似龟甲有文。可饰器物。瑁音妹)。

  鸡足山

  (在中天竺。摩竭国王舍城东南。鸡足山。直上三峰。状如鸡足。迦叶尊者。捧袈裟入中寂定。二峰敛覆。当来弥勒佛登山。弹指峰开。迦叶授衣与弥勒。月空化火焚身入灭也。因迦叶入定。亦名尊足山)。

  四料拣

  (永明寿禅师戒无证悟人。勿轻净土。故示以料拣。一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言阴境者。谓于禅定中。五阴魔发现。如楞严经明十种魔事。其人初不觉着魔迷惑。自谓得无上道。死堕阿鼻地狱也。二曰。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三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四曰。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谓死堕地狱。卧铁床。抱红铜柱万劫千生。不复人身也)。

  堪忍

  (亦云能忍。梵语娑婆是也。谓此世界众生。堪能忍受贪嗔痴。及诸烦恼众苦之恶。不求解脱。出离生死。故名忍土也)。

  八苦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恩爱别离苦。六所求不得苦。七怨憎会苦。八大小诸横忧悲苦)。

  黐

  (音痴。黐胶所以黏鸟兽也)。

  蜢

  (音猛。蚱蜢。似蝗非蝗。有尖头。有大头。翅有两重。能飞能跳。食草木叶。江南名草虫。岭南名蜢。蚱音责。大者能鸣。由其声啧啧也)。

  醭

  (音扑。物久生白醭)。

  圊

  (音青厕也)。

  ??

  (音遘。取牛乳也)。

  比丘

  (此云乞士。外乞食以资身。内乞法以资心。亦云怖魔。谓比丘受二百五十大戒。魔王惊怖也)。

  舍利

  (此云灵骨)。

  师父

  (为人模范曰师。谓教人以道之称也。生我戒身。长我慧命曰父。有作师傅。师傅是官名。俗称名儒能讲论六艺者。曰师傅)。

  弟子

  (学在师后名弟。解从师生名子)。

  六贼

  (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能劫夺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

  罨打

  (上遏合切。音姶平声。下音打平声。此皆外国语。非天竺梵音也)。

  维摩

  (梵音俱云维摩诘。华言净名。是东方无动佛。妙喜世界菩萨示生此娑婆界赡部洲。中天竺毗耶离城。原是金粟如来示现也。即如观音菩萨是古正法明如来。为化众生故。今复示现菩萨身也)。

  习气

  (大经云。烦恼名字。略说则三毒。广说则三界九十八使。烦恼习者。名烦恼残气。若身业口业。不随智慧。似从烦恼起。非实烦恼。久习烦恼故起如是业。二乘圣人虽得漏尽。而有烦恼习。如火烧薪已。灰炭犹在。火力薄故。不能尽。若世界尽时。劫火烧三千大千世界。无复遗余。由火力大故。佛一切智。亦复如是。烧诸烦恼。无复残习。○烦恼者。烦烧也。恼迷惑恼乱也。即一切善恶妄想。从无始来。被此妄想。烧然恼乱迷惑驱使流转三界。不得▆▆▆▆▆▆▆▆▆▆▆故。亦名惑。亦名使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5 23:26 , Processed in 0.1861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