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4-18 16:23 編輯
順治皇帝出家偈淺釋(三) 索達吉堪布著
兔走鳥飛東複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里江山一局棋!
儘管兔子飛鳥為生計而東奔西跑,卻最終逃不出網罟的困縛,獵槍的襲擊。生為有頭腦的人,就應當以此為鑒,千萬不要為了鑽營牟利而費盡心機。百年人生猶如一場夢境,萬里江山也只不過是一盤棋而已。
自然界的動物們往往會有人類所無法理解的習俗——兔子喜歡上竄下跳、魚類(包括鮭魚、鱒魚、金槍魚、青海湖湟魚等都屬於回游性的魚類)偏愛回游產卵(很多生殖回游的魚類在剛一出生之際,便跟隨魚群順流而下,長至壯年後,又開始溯流而上,在即將回到當初出生的產卵區時,便開始了繁殖後代的工作,有的魚類甚至因此而精疲力盡致死。在加拿大的西海岸,大批鮭魚因回游而死的情況,已經成了引起世界關注的一種生態現象。隨著近年來河道的逐步乾涸,個別不懂生態之人在水庫電站項目上的盲目興建,很多魚類因喪失回游環境而開始瀕臨絕跡,這不能不算是一種令人悲哀的現狀)、蜜蜂終身辛勤采蜜、候鳥忙於南北遷徙。
有位道友曾經給我描述過這樣一段細節:我曾看過一部轟動一時、倍受讚譽的記錄片——《遷徙的夢》(或叫《鳥與夢飛行》),全片一百多分鐘,全部拍攝的都是各種候鳥往來遷徙的過程。其中有的候鳥在一年當中要飛行上萬英里的距離,其中的困苦艱辛不用描述大家也可想而知,更何況跋涉穿越途中不幸遭遇獵人偷襲的境遇?記得當時一起觀看影片的好幾位道友,都因槍聲過後,飛雁墜落、羽毛橫飛的情節而唏噓不已。看完影片以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開始為動物們的忙碌辛勞、執著堅持而感慨萬分……
的確,在人類看來,像候鳥這樣不畏艱險,將一生的精力都用於疲於奔命實在大可不必;像魚類一般逆流而上,捨身棄命的回游產卵也的確令人同情;兔子的行為值得嘲笑,蜜蜂的辛勞愚蠢至極。但我們又何曾想到,它們的這些行為,都或是因為前世的習氣,或是為了自己與子孫後代的生存繁衍,並不是毫無道理、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實,我們這些自命不凡的人類與這些動物相比,不但沒有什麼高明之處,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
冷眼世態百相,愚昧無知的人們,哪一個沒有為了自己的生存、子孫的順利而奔波勞碌、籌畫算計?為了滾滾紅塵中的聲色犬馬,為了過上窮奢極靡的日子,為了爭奪頤指氣使的權利,人們更是絞盡腦汁、處心積慮。哪怕前人已經粉身碎骨,仍然有千百萬的後人會前赴後繼;哪怕已經一敗塗地,仍然會千方百計地去尋找捲土重來的機遇……要想細述世人的千種計謀、萬種心機,恐怕用三天三夜也無法道盡。總而言之,用“人人總持用機籌”就可以恰到好處地一言以概括。難道這一切,不都是世人的自尋煩惱、庸人自擾嗎?
稍有一點因果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前世今生勤積福報、甘處卑位的墊底,即使打拼得頭破血流、精疲力竭,也不可能獲得意想中的財富和地位。
《紅樓夢》中八面玲瓏、爭強好勝的王熙鳳,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典型。古人雲:“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千萬不要再重蹈王熙鳳之流的覆轍了!
海燈法師因感慨于道教陳摶祖師以睡謝官的行跡,而有“夢短夢長總一漚,先生不識有春秋”的溢美之詞。的確如此,無論是夜闌人靜的三更短夢,還是人生百年的悠長之夢,都只不過是水中的浮泡,鏡中的影像,沙漠的陽焰,奇異的幻術而已。佛經雲:“三界兮如幻,六道兮如夢,聖賢出世兮如電,國土猶如水上泡,無常生滅日遷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財色、名利、食睡,都是虛幻不實的東西,如同空中的浮雲一般,縹緲不定、無有實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也都是無常遷流、了不可得的本體。滄海桑田、四大皆空,器情世間的一切萬法,都不能超離苦、空、無常、無我的形相,都是如夢如幻的虛無影跡,都像棋盤中的虛構戰局。
沉迷對弈之人,雖然會為棋盤中的調兵遣將,假想中的國土江山而爭得面紅耳赤;沉醉夢境的人,也會因夢中的收穫與付出、中意與厭憎而患得患失、樂哀怒喜。但在棋局結束、恍然猛醒之後,一般都會將這一切拋之腦後而不予在意。但是,在面對人生大夢、三界棋局之時,又有幾個人能夠進退自如、收放得體呢?
作為修行人,在了知人生本質之後,我們就不應該再一味沉湎於無休止的世事之中。要知道,無論怎樣的美饌珍饈,在“下喉三寸”之後,又能“成何用”呢?無論怎樣的錦緞華服,在人老珠黃之後,又豈能掩飾歲月的痕跡?無論怎樣的豐功偉業、光宗耀祖,可否能出離三界、永脫輪回?如果不能了生脫死、明心見性,如果不能離苦得樂、超凡入聖,就只能永遠徘徊於三界、流浪於六道。
我們不能受制於五欲六塵,我們不能沾染了世俗之氣,既然落發出家,就應有“穿衣唯求蔽體,飲食只為充饑”的浩然之氣,只有在安祥和諧的心境中,才能體悟清淨無為的自性世界,徹見光明無礙的自然本體。
禹尊九州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大禹尊崇于九州,商湯討伐了夏桀,秦王吞併了六國,劉邦登上了王位。自古以來,有多少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最終都只能橫臥山頭,化為泥土。
所謂“九州”,是指殤、瀚、寧、瀾、中、宛、越、雲、雷九州。也有說是:袞、冀、青、徐、豫、荊、揚、雍、梁九州的。
大禹是中國古代繼堯、舜之後第三位公認的“英主”,他勇敢地接受舜的指令去治理危害百姓的洪水。在治水期間,大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領導眾人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將肆虐一時的洪水引向了大海。並因此而得到了九州百姓的擁戴尊崇,具備了斬殺膽敢怠慢己命的部落首領防風氏的勢力,從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
夏桀是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因其暴虐無道、作惡多端並且荒淫無度,而使民生凋敝、眾叛親離。成湯利用這一大好時機,首先爭取到了眾多方國的支持,然後又興兵伐夏、起義革命,由於深得人心,故得以連連取勝,最終將曾經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夏桀流放到了南巢(今安徽巢縣西南),直至其壽終而亡,並由此而建立了商朝之大業。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先後消滅了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在統一六國之後,他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以修建豪華的阿房宮、驪山墓,以及馳名中外的萬里長城。他先後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巡遊,並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以炫耀聲威。為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福率領數千童男童女至東海求助於神仙,雖然耗費了無以數計的人力物力,卻未能倖免終究一死的結局。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人稱漢高祖。他憑藉英俊的相貌、反叛的天性、出眾的才智、超人的膽識,從出生貧寒的浪子,一舉成為反秦主力,繼而與西楚霸王項羽進行了爭奪帝位的楚漢之戰。他任人唯賢、用人不疑,大膽地任用了蕭何、陳平、張良、韓信等英勇善戰、出類拔萃的將領,致使對手節節敗退。長達四年多的戰爭,終於以項羽自刎於烏江而落幕。從而統一了天下,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歷史悠久的統一王朝——西漢。
但是,無論是以上這些功蓋乾坤、名垂千古的明君,以及萬民切齒、遺臭萬年的暴君;還是馳騁疆場、戰功累累的武將,以及雄才大略、足智多謀的文臣,哪怕其美譽傳揚於南北,豪氣縱橫于天地,黎民仰如星斗、諸侯敬如神器;哪怕其“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終究抵不過死主的進攻,閻羅的宣判,只能落得“一抔淨土掩風流”的結局。就像《好了歌》中所唱的一樣:“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但是,正如《入菩薩行論》中所雲:“智者縱曆苦,不亂心澄明,奮戰諸煩惱,雖生多害苦,然應輕彼苦,力克貪瞋敵,勝彼乃勇士,其餘唯殺屍。”只有歷經諸多苦難卻不亂心志,敢於與煩惱英勇作戰,立誓沖出三界之堅固重圍,拯救眾生於水深火熱,並最終獲得自在的佛門將士,才是真正的英雄勇士。
所謂“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 ”,就是說,因為菩薩勇士們已經獲證了究竟的自然本智,不會受制于生滅無常的三有,所以獲得了無生無滅的永恆;又因為菩薩勇士們消除了一切執著,具有無與倫比的大悲之心,所以不會耽著於涅槃 寂滅,而是毫無畏懼地奔赴輪回,救 拔眾生於苦難之中。這種無私無畏並獲證無生無滅的勇士,難道不是真正永恆的英雄嗎? 數英雄人物,還看空門!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
只因為當初的一念之差,便用黃袍換去了紫色的袈裟;我本來是西方的一名出家人,卻為什麼會轉世投生於帝皇之家呢?
所謂“衲子”,也即出家人的另一種別稱。許多年老的僧人,常常以“老衲”自稱。
所謂“西方”,既可指被稱為極樂世界的西方刹土,也可指唐玄奘西天取經的印度天竺之國。此處如果理解為極樂世界,雖然與順治被世人共稱為三大文殊化身皇帝(其他兩位分別為乾隆與康熙)之一的身份相符,但乘願再來娑婆世界,已經獲得大徹大悟的菩薩勇士,是不可能有畏懼輪回的後悔之意的。即使偈頌中所流露的沮喪之情是菩薩的一種顯現,也不可能出現一邊自報家門說自己是來自西方世界的菩薩,一邊悔恨不迭、懊喪不已地連連抱怨不該來此骯髒污濁之地的情形。因此,此處的“西方”,應當是指印度。
能夠投生為舉世尊崇、萬人敬仰的皇子,是多少世人朝思暮想、豔羨渴慕的地位啊!但在順治皇帝的心目中,身著黃袍的帝皇之軀又怎能與身披紫色袈裟、尊貴神聖的出家之身相提並論呢?對於自己如今漂泊淪落到這步田地的境況,順治的追悔、傷感與厭倦,也在此偈中難以抑制地溢之於言表之間。
至於“我本西方一衲子”的出處,究竟是順治得受了高人指點,還是修得了宿命通,本人不得而知。但是,既然能生起如此難能可貴的強烈出離之念,多半是有前世出家之緣的結果。因此,順治皇帝的這種說法,也不能說是平白無故的信口開河。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初一念差”,順治皇帝將此刻所流落的處境,歸咎於當初的一念之差,也並不是無根無據的。古人雲:“一事不謹,即貽四海之憂;一念不謹,即貽百年之患。”對於修行人而言,如果沒有對清淨刹土生起信樂之念,如果沒有在臨終之際生起往生淨土的意願,是決不可能無緣無故而獲得往生的。只有在真實意樂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往生淨土、脫離輪回。
《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雲:“阿難陀,若有眾生,甚至一發心隨念如來,欲往生彼刹,於講授甚深妙法時,苦行及不懈怠,不怯不畏,甚至一發心觀想善逝阿彌陀佛,生起意樂者,彼等於夢中能見善逝阿彌陀佛,終將往生極樂世界,于無上真實圓滿菩提道中不退轉。阿難陀,彼諸善逝照見實相故,於無量無邊十方世界中,皆已念誦如來阿彌陀佛名號,並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無死鼓聲總持經》雲:“具信善男或善女,誰有信心、勝解及恭敬心,將往生淨土。”《大乘無量壽經》雲:“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無垢光尊者在《竅訣寶藏論》中,也以“獲得解脫二種之六法”,宣說了中陰解脫的竅訣。
由此可見,在漢藏的諸大經論中,都再三強調了意念——哪怕是一刹那之意念,在解脫往生的關鍵問題上,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順治皇帝在此偈中,以自己的沉痛代價為教材,意在告誡後人:一定要吸取前車之鑒,千萬不要因現世的一念之差而在無數個來世抱恨終身了!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
朕今撒手歸西去,管你萬代與千秋。
十八年以來,從未獲得過一時一刻的自由,這種南征北戰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啊?現在,我立誓要拋下這一切,去追尋西方刹土的安樂,管你什麼大清帝國的千秋萬代,興亡成敗!
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避免戰爭的威脅。為了擴充自己的疆域,就必須發動戰爭;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就必須遭遇戰爭。保證江山國土的金毆無缺,是每一位主持朝政的帝王所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滿清王朝入關後的第一代皇帝,年輕的順治是任重而道遠的。縱使他毫無“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縱使他一心向佛、無心戀戰,在戰亂四起的年代,也採納各方意見,制定了重撫輕剿的策略,但是,從他六歲登基,十四歲親政,直至二十四歲出家的十八年中,也經歷了從順治元年四月攝政王多爾袞率清軍于山海關擊敗大順軍,從而佔領北京城的山海關之戰,以及剿滅弘光、大西、魯王、隆武諸政權,直至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大小等級不同、歷時長短各異的多次戰爭。
而在君臣之間、宮廷內部所爆發的沒有硝煙之戰爭的殘酷性,更是比短兵相見、槍炮相向的戰爭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這種狼煙蜂起、四面楚歌的現狀,順治終於按捺不住,將長久埋藏於心中的不滿與厭惡酣暢淋漓地發洩出來:“朕今撒手歸西去,管你萬代與千秋!”將萬人垂涎的紫禁城之龍廷高坐拋之於腦後,一副“誓將去汝,適彼樂土”的悠然出世之心活脫脫地躍然紙上。由此可知,順治皇帝毅然決然地背棄紅塵之心,已呈千軍萬馬也不可阻擋之勢。
在對順治皇帝的出離之心由衷欽佩的同時,也為人類社會綿延不斷的戰爭之災而深感悲哀。自有人類史以來,歷代的統治者們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樂此不彼地招兵買馬、窮兵黷武,置無辜百姓的和平安寧於不顧,發動了無以數計的戰爭。無量生靈慘遭塗炭,無邊蒼生家破人亡,歷經浩劫的人們,多麼希望能有祥和寧靜的一天啊!
古德雲:“千百年來碗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慈壽禪師也雲:“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連英國的華爾緒博士都深有體會地說:“要想避免人類流血,便須從餐桌上做起。”由此可見,殘殺無辜生靈、搗毀鳥獸家園,就是刀兵之劫、妻離子散的主要因素。如果想避免戰爭的侵害,如果不想遭遇流離失所的下場,就必須停止戕殺生命的暴行。作為修行人,我們更應該成為珍惜生命、散播慈愛、倡導和平的典範! 結 語
大持明者班瑪班紮雲:“見由無明業惑所產生,三界猶如熾燃之火坑,以出離心持一解脫戒,功德之本乃第一要道。”三界六道,的確如同熾烈焚燃之火坑,它使我們受盡了焦灼之苦,只有在出離心的前提下,受持清淨的解脫之戒,才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源泉,才是邁向解脫的當務之急。
《贊戒論》雲:“若於殊勝佛法起信心,僅剃頭發披紅黃僧衣,果報今來善因得增長,經說種種善聚妙功德。”《神變經》也雲:“何者三界諸眾生,皆為引入菩提道,發心堅定圓劫中,佈施兒女妻子等。何人以發菩提心,隨學善逝之軌跡,發心出家跨一步,此福已勝前功德。”出家的功德,實在是山不能測、海不能量,文字不可描繪,言語無法盡述的。身為因出家而倍感受益匪淺的一份子,我真誠地希望周圍的人也能真正生起堅定不移的出家之念。即便因種種原因而不能出家,也能做到恭敬出家僧眾,並真心誠意地隨喜讚歎他人的出家行為。
在此,我將自己的這份拳拳之情,借助以上文字表達出來,但願以這份真情,能起到淺移默化的作用。使有緣之人能以此為緣,逐漸由世間而出世,由在家而出家,由邪入正,由迷轉悟,由夢而醒,由苦得樂,由凡入聖,由煩惱轉菩提,由熱惱而清涼,最終抵達光明自在的清淨法界。
讓我們再一次至真至誠地發願:“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舍離!”
二零零四年九月九日
形象僧人索達吉書於瑟瑟秋風興起之喇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