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934|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嚴上人開示法語集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4-12 19:5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4-12 21:22 編輯

證嚴上人開示法語集錦


如何做到心如明鏡?

常有人問:上人教我們要心如明鏡,上人那麼忙如何做到?
上人回答:
前一個念頭,過了就要放下,集中精神把握當下;倘若時間已過,念頭還停留腦海,此刻就會分神,如何專注面對眼前的人事。



動態的修行

有人問:「上人在小木屋獨自清修之時與現在有何差異?」
上人回答:
「以前是在文字上去體會內心的清淨境界,現在則是在動態環境中,去體會普天下的真善美。」

上人都花多少時間自修

有人問:「從事教育者,要教別人之前自己要先學習。請問您都花多少時間自修呢?」

上人的回答:

「你們現在就是在教我啊!」



如何讓心無分別?

兩位出家未久的年輕比丘尼來訪,其中一位向上人請法,問及如何令心無分別,平等視眾生?
上人的開示:
會有分別,是自己的心在分別。修行最重要是修心,修這念心不起分別。


在叢林中可見眾生相,凡事不與人計較,須打開心去包容;若常住人少,一個人一種心,自己也要去適應。將心調好,則行為端正;莫管他人如何,但顧好自己的心。



上人曾經感覺疲累嗎?

曾有人問上人 :「您一個人背負得那麼重,會不會感到累呢?」
上人的回答:
世間上只有一種人不會累──只要是抱著歡喜心做事的人,永遠不會感到累。慈濟是我最歡喜從事的事,所以,我不會感到累。但若說不累,那也是騙人的;身體是會疲勞的,但是這分的歡喜心會沖淡一切倦意的。


來到這世間是為人做事,而不是為己做事;既然不是為己做事,就不會有負擔,也就不會覺得累。

我只是少了凡夫因有得失心而背負的包袱,所以,我做什麼事情都能輕鬆自在。



別人說我沒有佛緣,真的嗎?

訪客問:我去相命,相命先生說我沒有佛緣,是真的嗎?

上人的回答:

有佛心即有佛緣。



直直地說出內心話,好嗎?

問題:何謂「直心是道場」?直直地說出內心話,不就是直心嗎?

上人的回答:


用善良的本性去說話,言語之間用心、謹慎、婉轉,這是「直心」;聽別人說話,縱使是很不好聽的話,能出以善良的本性去善解他是好意的,這也是是「直心」。

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有的人因為習氣使然,總想著要用惡毒的話去傷人,這種極欲刺痛人心的行為,並非他的本性啊!以直心作道場的人,遇到不入耳的話,不要將他的話放在心裡起煩惱;更不要曲解別人的好意,以為別人是有心要傷害自己。無心傷人者可原諒,有意去接受傷害的人,就不可原諒了。
我們在稱呼別人之時,不要指名道姓,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若開口第一句話就很有禮節,接下來的言語也就會很柔軟,而不會很強硬了。所以說話要從「稱呼」開始就要留心,才不會造成人際之間的不和諧。



什麼是真實法?

問題:何謂真理?什麼是真實法?
上人的回答:
人世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的師父坐在臺上,坐在臺下前幾排的人能夠看得清,後幾排的人看臺上的我不清楚,反而是看現場電視螢幕上的我比較清晰。如此,則到底是看臺上『真』的我清楚呢?還是看電視裡『假』的我比較清楚呢?


所以說,人世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實,能聽得清楚、看得明白、能夠理解與實行在人間,這才是最真實的!總是真人實事,合情合理,才是真理啊!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見解會不同呢?

問題: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見解會不同呢?
上人的回答:

因為多數的凡夫都是從貪心發出見解,有了偏向的執著,因而使整個人心被擾亂。


人為什麼會有污染,意見為什麼會偏差,觀念為什麼會錯誤,都是來自於貪婪無明。因為人心貪、瞋、癡的無明,再加上見解的引導,所以使人與人之間無法調和,相互爭鬥,不僅
大地受毀傷,眾生也受盡苦難,實在令人遺憾。

亂來自不調,不調來自『一小點』。因此,若要使人人調和,使天下無災難,就要人人顧好這念心,所以我常說,時時照顧好自己的心,念念要多用心啊!



真發心

證嚴上人與一位用心推廣靜思人文的師姊,談及「發心」。
上人的開示:
做好事而無所求,才是真發心;如果沒有入菩提、無法提起「覺有情」,都不是真正的發心。所以,我希望人人做功德──內修為功,外行為德;內心要用功,身行要修養,這就是真功德。


於人文推廣,第一、要照顧人人的心;第二、要顧及人人的生活。



平常怎麼訓練自己得智慧?

有位小姐前來,請示如何能得智慧?
上人的開示:
心無雜念,凡事樂觀,踏實做事,就會有智慧。

平常要多訓練自己,不要去想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去想做不到的事,多往該做的事去想,思想不要太複雜,簡單就是智慧。



上人如何自我加油?

記者問:上人在忙碌一天之後,都如何自我加油?
上人的回答:
只要有心願,力量就會源源不斷產生。


因為不忍許多人遭遇困難,不忍有人在生命的邊緣掙扎,不忍有人受寒、受飢;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力量,只是需要有人帶動,匯聚眾人力量,而且這股力量是源源不斷的,並非獨自一人可以做到。



容易分心,該如何「用心」?

客問:「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時,會操心下一刻的事務該如何處理。請問師父:要怎樣才能用心?」

上人的回答:
知道利用時間、能夠把握當下、此刻,就是用心。做事要專注,心懷要如海天般寬廣。好比大鵬鳥,專注地蓄勢待發,一陣風來,即全力衝飛,氣勢磅礡。用心是自然而然,並非刻意造作的。

再問:「既然用心是可以無罣礙、不執著,但用心又必須是全力去專注,此兩者是否有所矛盾?」

上人的回答:
專注地用心時,根本無心可用。心只是一個名相而已,眾生大都被名相所縳。走路、吃飯時,你刻意用心了嗎?它是那麼自由自在地走得好、吃得順。所以說,用心而「不用心」。



看到別人行為不端正時,心理要如何自我調適?

問題:看到別人行為不端正時,心理要如何自我調適?
 
上人的回答:
不要去看別人的錯誤,要先回頭來看看自己的行為。
拿別人的錯來煩惱自己,這是不對的。不要管別人有什麼錯誤,要先照顧好自己的心,這才是重要的事!



有煩惱

問題:我們有煩惱看《衲履足跡》就不會了,可是上人有煩惱,要看什麼?
 
上人的回答: 
我看我自己的心,反觀自性。



專心修持,能拾回過去生的智慧嗎?

有人問上人:「如果一心修持佛法,修到最後是否能拾回過去生所啟發的智慧?」

上人的回答:
不知道!實不應鑽研空想,想得愈多愈執著。
比如眼前的佛像,旋轉的地球鏤空處射出燈光,映在牆壁上,若一直追問 ,到底是牆壁發光、佛像發光,或是電燈發光,抑或發電產生光源?不斷地追究下去,又要找到發電的來源,探究為何能發電,永遠無窮盡。
總是做就對了!做得法喜,就有所得。

上人是否也有後悔的事?

有人問:上人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慈濟人的準則,是否也曾有說錯話,或做了後悔的事?

上人的回答:
有沒有說錯話,我也不知道,這就要問別人。若問我有沒有後悔過?我沒有後悔過。因為人生難得方向正確,雖然經歷很多辛苦,但是沒有後悔,總是感恩。



將軍的臉色?


訪客說:「曾去找通靈者談,據他說我過去生曾是一位將軍,所以今生臉色才會那麼難看」

上人的開示:
要正信,不要迷信。真正的將軍,看來是很有「將才」的形貌。
心胸要寬大無比,才不會動輒以不好的聲色待人。



對方的錯,要勉強自己逆來順受嗎?

訪客問:「勉強自己逆來順受地去接納對方的錯誤是必要的嗎?」

上人的開示:
容忍,並不是要你去接受不對的事,我們可以忍一下,平心靜氣之後,再用穩定、堅毅的心態,積極去改變人我關係。
人不能彼此包容,就無法互相受授。



「捨不掉」,怎麼辦?


客問:「怎樣才能捨?」

上人的回答:
『捨不掉』是一種心態,『捨得掉』也只是一種心態。端看你自己要不要捨而已。

客續問:「那些比較捨不掉的人,有什麼建議?」

上人的回答:
到醫院走一圈,看看人生『生、老、病、死』的縮影,用心體會,就會發現;無常到來時,捨不掉也要捨得掉。
時間可以沖淡不愉快的事情,你可以隨著時光的流逝,忘懷傷痛,進而培養恩情、滋長愛意。



法門無量,是否都要去學習?


有人認為,「四弘誓願」中有一句「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否各種法門都要去學習?

上人的回答:
所謂「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博聞愛道,道必難會」,牢牢守住一個法門,才能深入體會;一理通就萬理徹,自然所有法門都能了解。不要到處尋求,否則會亂了自己的心。

只要我們守住救人的志願,盡力為人群付出,用心面對一切人事,則無量法門就會一一現前,而能「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怎麼才能生活得從容?

客問:「目前的社會現象,讓人每天都感到栖栖惶惶,被時間拖著走,怎樣才能生活得從容?」

上人的回答:
現在社會過於富裕,大多數人生活水準高,自視也高,難免產生很多問題。但是只要我們不跟著社會的亂象起伏,把這些雜亂看得平淡一些,就會發現許多事情都只是「心態」而已。
以平常心看事,平等心待人,不患得患失,自然會生活得從容。

家人生病,是因為長輩沒有入土為安嗎?

訪客問:弟弟得了不治之症,有人說是因為母親捐贈遺體,沒有「入土為安」,影響了子孫……

上人的回答:
「佛教主張靈魂脫離後,就與肉體無關,由業力來決定往生的去處。往生者要去何處都由不得自己,對自己的身體也都起不了作用,何況是對家屬呢?」

「普天之下,同樣是人,但對於喪葬儀式卻有各種不同的觀念,如西藏的『天葬』是曝屍荒野,任由鳥食蟲噬;有的國家是水葬,讓屍體隨水漂流;也有的是死後剝除衣物,以白布纏繞後火葬;而台灣的習俗,則是要穿好幾層衣物才能下葬。可見,天下事沒有一定的準則,面對眾說紛紜,我們要用智慧去判斷,否則聽來聽去、疑心生暗鬼,就會非常苦惱。」
本文引用自:慈濟全球資訊網
感恩隨喜讚嘆功德無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發表於 2011-4-12 21:20: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4-13 01:21 編輯

回復 倒茶弟子 的帖子

好棒的分享~
隨喜讚嘆倒茶師兄~
師弟也跟隨師兄的腳步至慈濟全球資訊網
引用證嚴法師的開示和大家分享~

問題:煩惱如何了斷?真理如何體悟?

上人的回答:

    上人說:「煩惱就如暗室,只要提起意念將心光點亮,黑暗就消失了。」煩惱就是無明,在心中堆積垃圾製造污穢,只要清掉污穢,心中就回復清淨。要點亮心光,清理污穢,別無他法,唯有靠自己才行。

    例如教育子女的煩惱,要免於這個煩惱,就要「以菩薩的智慧對待自己的孩子,用父母的愛心關懷天下的孩子」。親子之間乃有緣相聚,或是報恩、報怨,或是好 緣、惡緣,這都是過去生所結的緣。不論是什麼緣,都要以平常心來對待,這平常心就是智慧,愛自己的孩子但不寵溺,對天下的孩子也能以愛心去關懷,即是點燈 照亮暗室。

    上人也提及禪宗公案中禪師開悟的經過,各有各的開悟環境,只能當作參考不可執著,才不會以偏概全。

    例如有位禪師踢到石頭而開悟了,這可解釋為禪師無意中踢到 石頭後,機與緣碰在一起,突然間煩惱消失,一切都明白了。但我們不要因為別人踢到石頭開悟,自己也去踢石頭,如此執著而盲從,即使踢到腳爛了,也不會開悟 的。總之,要達「一解千悟」的境界,必須一無煩惱,心很清明,自然山來照山、水來照水。

    其實,人生如果無苦、無煩惱,就無法體會真理,所以佛教最根本的道理是「四諦法」:苦、集、滅、道。因為感覺到苦,才會尋找苦的根源;知道苦從何而來,然後透過「修道」來滅苦,而菩薩道就是解脫痛苦的康莊大道。

    總之,不論化解煩惱或體悟真理,都必須老老實實地將佛陀的教誨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切莫好高騖遠或流於文字鑽研而疏忽身體力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1-4-17 15:41: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倒茶弟子 於 2011-4-17 15:54 編輯

回復 乘璦 的帖子

為什麼人會受命運擺佈?

有人問 :「人為什麼會不得自主,如癡人任憑環境擺布、被命運安排呢?」
上人的回答:
只有凡夫才會被命運(業力)安排,聖人自能安排命運。


如何安排命運呢?必須用信心志願及智慧力,堅毅地去破除煩惱的惡念,則智慧生,而業力隨轉!一切就能解脫自在。

知道道理卻不能改善

問題:師父的法是寶,但碰到自己缺點就轉不過來?

上人的回答:


那些轉不過來的,就是他把缺點當鑽石緊盯不放,而把我的法如豆腐般地給丟了。心本來是放寶藏的,但你們不放寶藏,卻到處撿垃圾來當寶貝,如果手上的垃圾不丟掉,就算是鑽石在眼前,你也無法撿拾啊!

恆順眾生是否會造成是非不分?

有人問:恆順眾生是否會造成是非不分?
上人的回答:
從前有一個故事──有一位父親指使兒子去偷摘匏瓜,但是兒子不肯,父親說:「沒關係啊!現在四處寂暗,沒有人知道。」兒子說:「你、我,還有月亮都知道啊!怎麼能夠做這種事呢?」


所以,我們要以良知去判斷何者應順,何者不應順,不可盲目附從。

修行與工作如何並行?

問題:修行與工作如何並行?
 
上人的回答:
「難以靜下來中靜下來」就是修行。並非一定在寺院也不是在無人打擾時,而是要走入人群;人際之間就是自我警惕之時, 活生生的教材就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在生活中修行,在工作中盡心。

看不見身邊人的優點

一位志工長期投入志業,相當用心。一次,證嚴上人讚歎師姊待人和藹、工作細心,她的先生稍顯靦腆地回答:「我都不知道她會做這麼多事!」

上人的回答:

物與鏡太接近,看不出他的本來面目,有一些距離,才會看出他的優點啊!

何以一家人都是貧病殘?

慈濟人從事訪貧,有時看見個案一家人都是貧、病、殘,疑惑為何苦難眾生都聚集在同一個家庭?

上人的開示:

這就是「共業」,也是「共緣」。
有的孩子與父母是共緣而不共業,雖然與這樣的父母有緣而成為一家人;但是孩子在過去生有造福,帶著福業而來,自小就很聰明,有自己的思想,認真努力,日後也能脫離貧困。
在訪貧付出而有體會之後,再會合佛法,真正見苦知福,自知有福,更要惜福,進而造福。這就是慈濟宗門之法,要體會人生之苦。

企業家需應酬,如何守戒?

有企業家問,因為生意上需應酬,要如何守戒?
上人的回答:
金錢要運用在濟貧、拔苦,而非用於吃喝玩樂。既入慈濟門,要守齋茹素,與人建立真誠的友誼;而非為了「應付」,浪費生命時間。
飲酒交際、婚喪喜慶等等應酬,多只是「應付」,這樣的互動並無真情;要與人真情互動,情誼才能長久維繫。人與人之間無緣,即難以和合共事,慈濟人要與人結好緣,但是不需要應酬;如此才能維持清流。

我全心付出,別人卻不諒解,怎麼辦?

有人問 :我已盡了全心全力在做事,為什麼別人都不能諒解,還時常罵我呢?
上人的回答:
其實,碰到這些情況你要很高興才對。因為人事的艱難,彼此互相的琢磨,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驗。


就像一把劍一樣,需要磨刀石來磨,劍才會鋒利;璞玉也是要經過粗石琢磨,才會綻現耀眼的光芒。

有何方法能使自己不罣礙小事?

訪客問:許多小事都會使自己滿心罣礙,有何方法能使自己不罣礙?

上人的回答:

「這就必須所做的事都問心無愧,能問心無愧,自然就無罣礙了!」

忍一口氣之後,如何消化掉?

問題:上人曾說忍一口氣還不夠,要吞下那口氣並消化掉,這如何才能做到?
上人的回答:
發脾氣只是瞬間的念頭,只要當下稍微轉變觀念,喝下「慈濟四神湯」──知足、善解、感恩、包容,瞋怒怨氣自然消散。


因為懂得知足、善解就不會計較;事事感恩、包容,怒氣就生不起來。周遭的人事環境無不在成就我們的品格,常喝慈濟四神湯這清涼退火的妙藥,生活必然輕安又自在,人生自然可愛。

真的有天堂地獄嗎?

有人問:有些佛教故事提到地獄,這是形容詞?還是真的?
上人的回答
你所說的天堂、地獄,是形容詞。但是心靈的地獄是實在的,人間的地獄也是實在的,如衣索匹亞難民的飢餓苦難形象,可見得地獄在人間。


到天堂、到地獄,都無法自己選擇,眾生隨著業力牽引而生於各種境地。人間的地獄可以看得見,還有看不見的地獄在心裡,即使居住在如同天堂一般的環境中,若是心靈不快樂,仍在地獄受刑;能真正打開心門,無所求則心靈開闊,無論遭遇何事都能輕安自在。

心地下功夫了嗎?

一位訪客來,訴說自己最近,不論工作或婚姻都很不順利,是否遭逢何種惡運遂有此際遇?自認為善事做得不算少……
上人的回答:
你做的善事是在「外面」,而不是回到自己的「內心」。也就是雖然做善事,但沒有在心地下功夫,沒有從內心淨化做起,所以待人接物一無改變,只是向外做好事而已,並沒有真正去改變自己的人生。要改變人生才會有所得。
真正的愛要發自內心,真正的善也要發自內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2-22 15:55 , Processed in 0.1924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