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45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禪為體 密為用 淨土為依歸-元音老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8-26 08:4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心見性
 一,各宗各派皆是為明心見性下注腳。
 

    1,單刀直入、直下見性:禪宗
  2,從最親切處轉換:淨土宗
  3,三密加持、次第井然:密宗
  4,適合高級知識份子修學的法門:法相宗
  5,華嚴與天臺

      
  二,明心見性宗旨的失落是後來禪宗凋零的主要原因
  1,參話頭與起疑情
  2,見性不難,難在放下
  3,相上見性,才叫真見性
  4,見性與發神通

  
  三,印心宗的宗旨與明心見性的大力宣導
  1,以禪為體、以密為用、以淨土為歸的心中心密法
  2,歸元無二,宗教息爭
  3,修習心密者需注意兩個問題:死坐與狂禪
  4,明心見性與保任除習
  5,明心見性後的歸宿與圓證佛果

  
 

 一,各宗各派皆是為明心見性下注腳
  關於佛法,本來是無話可講。因為一切眾生,本具如來無漏智性,可惜大家不知道,於是認妄為真,不停地向外追求,所以迷失了本性。

為此,釋迦老子出生於世,為我們說權、說實、說圓、說頓、說大、說小,滔滔不絕,後人總集為三藏十二部經。其實所有的佛法,講來就是一句話:都是為了明心見性下注腳。也就是說,各宗各派的修行目的,也不過是為了明心見性。
  
 

 那麼,什麼叫佛性呢?
佛性乃一切之根本,在眾生身上稱為自性;因為它是成佛的根本,所以又叫做佛性;同時因佛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一切事物離開我們的佛性不能成立,所以又稱為法性。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我們的自性,所以叫一真法界。學佛就是要認識我們的佛性,認識宇宙生命的本質,即明心見性。
佛教的宗派雖多,修來修去都歸於此。所以說,方便多門,歸元無二,都一樣的。
  
 

 1、單刀直入,直下見性:禪宗
  在佛教的諸多宗派中,最直截了當的還是禪宗。因為禪宗不從外面兜圈子,它是單刀直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是非常快的。

尤其宋代以前,禪宗祖師們並不叫學生參話頭,而是直接開示。在佛經以及禪師語錄中,都可以查考出來。
  
  

比如六祖大師當初開示惠明的時候,也是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意思是說,你一切都放下,好念頭壞念頭都不要想,惠明這樣一切念頭放下不動,良久,良久的時候,一個念頭也不動,一念不生,六祖當時就指點他:“正與恁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就是你一念不生時,無見無聞,無覺無受時,那個是什麼?那個就是你惠明的本來面目了。
關於“那個”兩字,佛教裏有很多紛爭,有人說,“那個”應是“哪個”,英文說起來是what,或者who,是誰?不是that,不是直接指“那一個”。
有人就說那是問話,不是直接指示,所以禪宗的同志們常常打筆墨官司。
其實這句話,你當下就會的,領會六祖指點,就是直接指示;你不會的,那就成了問話了。
所以,禪宗只接上根人,中下根人就不能直接,因為你成了問話了嘛,要去參了嘛。但是祖師不是問話,而是直接指示。
  
  我們看其他的祖師怎麼指示學人的。比如靈訓問歸宗:“如何是佛?”歸宗答,“即汝便是。”你便是佛。
靈訓一聽之後即能領受,就能承當。
還有,于岫大夫問紫玉禪師:“如何是佛?”紫玉禪師喊他:“大夫!”于岫大夫答應一聲:“哎。”禪師說:“即此是。”這個就是了!你看,直接指點,多痛快。
  

  但是問題也來了。因為直接指點太便當、太便宜了,往往學人不能承當,懷疑在心。所以這個于岫大夫是不是真正悟道呢?當下可能算是悟了,但是給人一激,說那不是啊,他又懷疑了,這叫腳跟站不穩。
藥山禪師,就是藥山惟儼,他是石頭希遷的徒弟,石頭希遷是六祖的徒孫,他想考考這個于岫大夫是不是真悟,所以就放句話出來:“于岫大夫被紫玉山埋死了,埋下紫玉山中去了。”
紫玉正好是一座山的名字,於岫聽了之後就不放心了:“哦,大概我領會錯了,這不是指示自我的佛性嘍。”
就心裏不安了,趕緊跑到藥山那裏去問。藥山禪師看他來了,心裏很高興,他想:“你來很好,可以解決問題。你要不來啊,要把你疑死了,你在心裏疑惑,到死了之後都不能解決問題,那就壞了。”
所以他說:“今天你來了很好呀,你問我吧。”
所以這個于岫大夫就問藥山禪師:“如何是佛?”
藥山禪師也是象紫玉禪師一樣,喊他“大夫”,于岫答應“哎”,藥山反問道:“是什麼?”
他不說即此是,而是變換一個手法,反過來問他“是什麼”,叫你自肯承當。
讓你自己悟,是什麼?!這不就等於明明告訴自己這就是佛了嘛。所以直接指示的手法也不一樣,有的用反問法激發你,有的是直接告訴你,所以禪宗是最明快最好的。
  

  還有,象龍潭智信禪師去問天皇道悟禪師,他說:“師父呀,自我到來好幾年了,不蒙你師父指示法要,請老師開示法要。”
龍潭轉問天皇道悟:“自你到來,我時時向你指示法要,怎麼說我不指示法要呀?”
龍潭問:“師傅什麼地方指示我?”道悟說:“你拿茶來,我接;你拿飯來,我吃;你向我和南,我向你點頭,這不是指示法要嗎?”
啊?這是指示法要呀?龍潭低下頭來沉思,師傅趕緊在旁邊指示他:“嗨!會則當下會。低頭沉思,就被影子所迷惑了!”龍潭當下就領會了。原來,端茶送飯、合掌行禮,這一切一切就是佛性的妙用啊!
  

  你看,我們的佛性不在別處,就在一切作用處。所以明心見性並不難,因為我們時時刻刻不離這個自性。
離開佛性,我們就不能動彈了。現在我們能夠走路、能夠穿衣吃飯、能夠工作說話,這都是佛性的妙用。
就是我們自個兒迷惑不知道,因為我們總是著外境,取外相,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其實我們的佛性時時刻刻都在放光,所以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大道啊離不開,離開了就不行了,離開人就死了,人就不能動彈了嘛;所以“可離者,非道也”,假如可以離開的那就不是大道了,就不是佛性了。所以禪師們在在處處都直接指示我們。

  另外,真淨克文禪師大家可能知道的,蘇東坡的那個朋友佛印禪師,也是真淨克文的好朋友。有一天他們約好開法會交談交談,真淨文遲到了。
佛印禪師就問他:“你為什麼遲來了?”真淨禪師就說:“我穿草鞋從你肚皮中過,所以遲了。”禪師們啊,要好朋友,交流交流,都是好的嘛。
佛印說:“哦,你從我肚皮中過呀,那好,你被我一口吞掉了。”
真淨克文禪師說:“你吞掉,你吐不出。”禪師對禪師講話很有分量,會轉的。
你給我吞了,吐不出怎麼辦?佛印說:“好,吐不出就把你屙出。”大禪師說話有轉身處,不是給你一撳就撳死了,象水上撳葫蘆,一撳就翻身,活潑潑地圓轉無礙。
  
  真淨克文禪師有一首偈頌,就直接告訴我們什麼是佛性。他說:“佛性天真事,誰云別有師。”
佛性是天真的,本來如此,不是父精母血合起來的身體,不是因緣合成,天生法爾如此,所以說是天真。在我們這個宇宙萬有當中,一切有形有相的,都是虛幻的,只有佛性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所以說是佛性天真。

  還有一位傅大士所作的頌說得好:“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意思是說:有一樣“東西”,在天地未有之前它就有了。這個東西“能為萬象主”,是說佛性是一切事物的主人公,不是它,就沒有這一切東西,所以說它能為萬象主。
我們若認識這佛性,不著相,就好了,就可惜我們不認識,都時時著相啊。
而我們的佛性是亙古亙今不變的,所以“不逐四時凋”,不為春夏秋冬所轉移,它不生不滅,最好。
正如真淨禪師所說的,“佛性天真事,誰雲別有師”,那個不是師父給你創造的,師父只是指點給你知道。本來是如此嘛,所以是無修、無得、無證。
   

  禪宗就是這樣直接告訴我們:大家本來是佛,不用修的。佛性的作用,就在 “謦咳掉臂處,穿衣吃飯時”。
謦咳,就是咳嗽;掉臂,就是抬抬胳膊。手舉舉、腳抬抬,穿衣服吃飯,這就是佛性的妙用啊。
所以禪師說:“穿衣吃飯就是神通妙用。”這一下人們就懷疑了:“什麼穿衣吃飯是神通妙用啊,哪一個不會穿衣吃飯?個個都會穿衣吃飯,個個都是神通妙用啊?不是的吧。”所以他是迷惑了,他不知道。
實際上,這是我們佛性的妙用。你看我們一口氣不來,這個軀殼還能動嗎,你還能手抬起來穿衣服嗎?飯碗還能捧起來吃飯嗎?不能嘛!現在能這樣做,都是佛性的妙用。
  
但因為不相信,禪師就叫我們大家參念佛是誰,念佛是哪一個?這軀殼能念嗎?軀殼不能念,是我們佛性的作用啊。叫你參,就是起疑情,把身心世界都化空,這樣見到你的本性,就相信了。
當疑情起來,截斷了妄念,內不能出,外不能入,內裏的妄念翻不出來了,外面的境界拉不動你了,到那個時候,時節因緣到來,一下子一念相應,就開悟見性了。這樣子開悟見性的人很多啊,這是個方法,就是在你妄念不行的時候,時節因緣就來了。
  
  近代的虛雲和尚就是參話頭開悟的。他在禪堂裏打禪七,打禪七要看住話頭,照顧話頭,時時刻刻地參“這是誰”,念頭來的是誰?念頭沒有了,到什麼地方去了?時時在“誰”上琢磨參究。所以他不動心。
那時行堂給他倒水,他還是看住話頭,那位老兄心粗,開水一澆澆到虛雲和尚手上,手一燙,啪!杯子掉在地上,啪!一驚,就把它打開來了。
所以達摩祖師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外息諸緣,就是叫我們不要動心。我們的緣很多呀,眼睛看色、看東西是色緣,耳朵聽聲就是聲緣,鼻子聞香臭就是香緣,舌頭嘗甜酸苦辣是味緣,時時刻刻在緣當中轉、兜圈子。禪宗就想了這個辦法,用話頭使諸緣歇息下來,要看住念頭動處,觸機遇緣就脫開見性了。
  

  2、從最親切處轉換:淨土宗

  同樣,淨土宗也要觀照。念佛一天要念十萬八千遍,為什麼要念那麼多?作用就在隔斷妄念哪。用佛念轉換你的妄念,讓你的妄心轉成佛心。
念佛是從最親切處轉換,這是釋迦佛的慈悲。不說什麼玄妙,你只要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然不知不覺地把你的妄心轉成佛心了,這種轉換叫密密滋長。

  什麼叫密密滋長?就比如我們的頭髮指甲,你看不見它長,它就長出來了。
趙子昂先生,即趙孟頫,他字寫得好,畫也畫得好,尤善畫馬。他的八駿圖是很出名的。他畫馬的時候,他專注于馬的形態、神情、動作,八駿圖嘛,八匹馬不能都相同嘛,要各式各樣的形態呀。他想深了,不知不覺他的身體變成馬形了。他也不知道呀,他的夫人送一碗蓮子羹來給他吃,推門一看,一嚇,啪,就把碗掉在地下打碎了。趙子昂一驚:“幹什麼?”夫人說:“哎呀,我剛才看相公變成馬形了。”“啊?我變成馬形了?我在想馬的動作嘛。那麼我不畫馬了,我畫佛,我畫佛總想佛的樣子嘛,我不就變成佛了嘛。”
趙子昂他有善根啊,很聰明。我曾經看過一幅趙子昂畫的佛像,穿大紅衣的佛像,乾隆皇帝給他題詞,是很名貴的一幅畫。趙子昂先生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來修行的。我們現在念佛、憶佛,將來必定做佛,就是這個道理。
   
  由此可見,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和禪宗不同,其實歸宿是一樣的,修到後面和禪宗走到一條路上去。淨土就是禪宗。

印光大師曾經寫過一篇《念佛三昧摸象記》就說道:“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
就是念到你念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妄心不動的時候,心還是有,問自己:這是什麼?這是誰?要提撕、體究,你看,這不是參禪嗎?所以念佛念到後面就會走到禪的路上去了。
提撕,體究就是把它打破,要認識這念佛的是誰。這不是明心見性嗎?所以淨土宗其實就是禪宗,因此說淨土是禪的淨土,禪是淨土之禪,不分家的。
所謂宗宗相通,門門相攝,沒有什麼分別的。
  

  3、三密加持、次第井然:密宗

  密宗也是一樣。密宗所稱的密,並不是秘密不傳、秘密不告訴人,是修法時身、口、意三密加持。
體不要動,手結印,腳跏趺而坐。手腳不動,那就是身密。口持咒不停,那就是口密。意,有的是有相的,觀想,把意根攝牢;有的是無相的,就是用心念心聞,這個咒是心念不是嘴念,用耳根,用心,聽自己念咒的聲音,把意識攝住不動。
這就是身口意三密加持。及至於後面,打開來見到本性了,就是秘密寶藏打開來了,得到種種功德的受用,這才是密。
   

  所以淨土宗同樣就是密法,因為淨土宗念佛的時候,也要手結法界定印不能動,口念佛號的時候也不能講話,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念佛法門分很多種,持名念佛,念阿彌陀佛;觀想念佛,想自己就是阿彌陀佛;觀像念佛,觀想自己面前一尊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或其他日輪、月輪、淨土的聖境,種種觀想,這不是身口意三密加持嗎?及至念到後面,像印光法師所說的,提撕,體究,參破了,見到本性了,就是秘密寶藏打開來了,這不就是密宗麼?
所以說,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最高深的禪--無上深妙禪
是最高深的密法,又是最高深的禪法。佛教的這些修法都是差不多的,差別在於,有的人用念佛入門,有的人是持咒入門,有的人是參禪入門。

  

4、適合高級知識份子修學的法門:法相宗

  法相宗是佛教中最適於高級知識份子的一個修法。因為它將各種名相分得很細密,然後再把一個個的相破掉,破相而見性,最後和禪宗合轍。

  法相宗講的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首先,遍計所執性,是指眾生凡夫於妄情上,遍計依他起性之法,乃產生“實有我、實有法”的妄執性。也就是說,由於心的分別妄想,才顯現了這個世界,其實什麼也沒有。由此妄執性所現的現象,只是妄想的影子,而不存於實理之中。這種分別計度之妄執性,是周遍於一切境的,所以稱為“遍計所執性”。
  

  其次,依他起,就是因緣合成。比如,房子是鋼筋、水泥、磚瓦、木料合成的,依靠這些東西合成功的。這個桌子也是木頭打出來的,木頭是樹鋸下來的,樹要有種子,種子種了下去,要有爛泥,水分、陽光才長起來。所以沒有一樣東西不是靠因緣而合成的,所以叫依他起性。
  

  既然是依它起性,那麼就沒有自性了。比如房子本來是沒有了,只是鋼筋、水泥、磚瓦、木料而已。這就是法無我了。這一切東西沒有我,空的了。但是這個假相呢?假相也是空,為什麼?因為一切無常,假相是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哪,它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房子久了就要倒了壞了,比如我們蓋成大殿,四十年之後不行了,要重修大殿了,成住壞空啊,也是不久長的嘛,空的嘛。
  

  從這個理論上入手,不住相,破相,證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圓成實性。什麼叫圓成實性呢?就是宇宙萬有,沒有一樣不是依靠我們的佛性顯現的、變現的,佛性是圓滿成就的真實的根本,所以叫做圓成實性。到這裏也就是明心見性嘍。所以法相宗不是也歸到這裏來了嘛,因為破相見性嘛,我證到本性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都是識神所變,都是假相,一切都歸到我們的自性來。
  

  5、華嚴與天臺
  另外教下還有華嚴宗和天臺宗,在唐代影響也很大。華嚴宗有三觀:真空絕相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這和天臺宗的一心三觀是相似的。

  

  天臺宗三觀是指空、假、中,經典依據就是《中觀論》。《中觀論》說,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合成,沒有自體,是“空”。但假相不無,故稱“假”。空假不住,名為中道。
一切事沒有自體,它的假相也不久長,所以說實相無相,無相之相才是實相。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天臺宗依據這四句偈成立空、假、中三觀。和其他宗派一樣,三觀不離一心,離開了心性,就沒有一切宗。
  

  所以佛教的宗宗門門都是互通互攝,都以明心見性、解脫成佛為宗旨。也可以說,本來沒有什麼宗派,為了眾生的需要出來了宗派之別。因人有八萬四千煩惱,佛陀在世時,講教理,對機說法,說八萬四千法門。這八萬四千,不是個具體數字,是印度人的一個說法,就象我們中國人說成千上萬,是個大體數。
  
 

 因有那麼多煩惱,佛也就說了這麼多對治煩惱的法門。
其實,佛說一切法,“如筏喻者”,就像是過河的船哪,船的作用用來渡河,渡過河之後你要上岸啊,你要離開船,不要停在船上啊。所以說法無實法,根本沒有什麼實法。
因此《金剛經》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佛法沒有實法,實實在在的法沒有,對機說說的,如“拈黃葉止小兒啼”,沒有實在的東西。
因為一切眾生本具如來自性嘛,要什麼佛法啊?大家本來是佛,只是不知道罷了,於是向外馳求啊,追求物質享受啊,造業受報,在無生死當中,冤冤枉枉受生死輪回之苦,所以佛要出世指點我們。這裏我們要知道一切法都不實在,都是借來用用的。我們要明瞭自己的個性,去覓一個合適的法,一門深入地修,就能成就了。
  
 

 二、明心見性宗旨的失落是後來禪宗凋零的主要原因
  1、話頭易參,疑情難起
  我們前面說了,禪宗是很好的,好就好在簡潔痛快。但因為我們現在人的根基不象從前像法時代、正法時代那麼好,到末法時代了,禪宗的祖師都不直接指示我們。

為什麼不直接指示呢?因為眾生的根器不行了。禪師若為學生直指佛性,假如學生不笨,他就耍小聰明:“哦,這就是佛性呀,這個得來也不費功夫嘛,太輕易了嘛,也沒什麼稀奇嘛。”他把成佛當成是玄妙得不得了,他不知道平常心是道。
什麼叫平常心啊?就是極其稀鬆平常,就是無見無聞,無覺無受,一切都沒有。
一切都沒有,但不是個斷滅,非同木石。它妙就妙在這裏,所以說是妙有真空,它是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但是他覺得沒有什麼稀奇嘛,就不珍視了嘛,把它擲於腦後,依然地著相,造業受報。這還算聰明人,愚笨的呢,你再指點他也不知道,所以宗師們一看,這樣不行,於是改變手法,起用參話頭的方法,這是從宋朝才改變的。
  
  

參話頭要起疑情才好啊,比如參念佛是誰?這個佛號究竟是誰念的?你說我,什麼是我,身體是我嗎?身體假如是我,一口氣不來,這個身體不能念了,所以身體不是我。那麼身體不是,什麼東西是我?思想是嗎?思想也不是啊,為什麼?思想是六塵緣影的結晶啊,是六塵的影子,所以並沒有思想,思想本來沒有。
毗舍浮佛說“心本無生因境有”,就是我們的思想本來沒有,因為有境界才有,沒有境界就沒有心。馬克思也這樣說,“物質決定意識”,我們主觀的心要受客觀的境支配,因為是客觀的境才使得我們生心。
但他曉得一面,不曉得另一方面,因為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不自心,因境故心,這個我們佛教說得很圓滿。境因心起,這個境界好,景致好看,因心起。不是這個心,誰知道這個境界好看?“心無念而境寂”,心一個念頭不生,這個境就沒有了。
就好比我們參禪參得好,起疑情,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為我們落在疑情裏面了,不對境生心了,所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等到翻過身來啟用了,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所以見性不是落空,是真空妙有。“境無相而心寂”,山不過是山,水不過是水,假相不無,但不黏著。我們都是隨境跑啊,心一天到晚亂啊,妄念紛飛。你不住著這些境界就行了,你的心就平安無事了。
  
  

那麼到底心和境的關係是怎樣的?這個世界到底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前面我們說了,說半邊即錯,唯心也錯,唯物也錯。因為境就是心,心就是境。正如《心經》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
色就是境嘛,一切青黃赤白都是色,還有形色長短方圓,這都是我們的真空妙有的心啊。
色就是空,是指現象世界無自性,是無常的,不是空無所有的空。有人講:“色就是空,我怎麼看見還是有啊?男女老少還是有,飲食起居還是有,山河大地還是有,沒有空嘛?”
他不知道這個空,不是指沒有,這空指的是妙有真空。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妙有真空的真如佛性所顯現變化的境象。

  為什麼說宇宙是心的顯現呢?宇宙的產生,從無到有,包括覺、明、空、昧四個階段,《楞嚴經》說得很清楚。山河大地從哪里來?離開我們的佛性就沒有了,可以說都是我們的佛性創造的,變現的。

最初的一念靈明就是我們的佛性,佛性不是癡子,不是木頭,不是石頭,不是沒有知覺。但是認這個覺,抓牢這個覺,就產生妄想了,這就是“覺明為咎”,又叫覺上生明。
覺上生明就是無明,無明一起,妄念就紛紛亂動,心想:“我有知覺麼?沒有所覺的東西啊?”於是能所分立,妄想越來越多。亂動,形成了一種力量,這就是風大。然後是其他成分也出現了,大風輪和地大摩擦,摩擦生熱發火,所以一大境星雲起。
這個和現在的科學家所說的很一致,科學家也說這個世界初期就是大風輪,後來就是星雲。各個星球旋轉,嗚,分開來了,地球、火星、金星、冥王星、海王星,太陽,月亮,也就出現了。你看,這都是我們佛性所創造的,離開佛性就沒有這些東西。
  
  

這些東西太遙遠了,說起來很難理解。我們拿眼前東西來比喻就容易理解:我們要造這個大殿,先要打個圖樣,要有個構思,造什麼形式的,還是尖頂的還是圓頂的,房間怎麼佈置怎麼分配。畫個圖樣子要經過大腦構思設計,還要手描,把它出來,這是什麼作用啊?大腦怎麼會構思啊,我一口氣不來了,大腦還在,它還能設計構思嗎?不能。所以設計圖紙還是我們佛性的妙用。工人再根據這個圖把房子造好,這房子造出來了,這房子不就是佛性嘛?
  可是現在我們禪宗人疑情不起,難以破參,所以不出人才,弄得法卷傳法。法卷就是前面寫四個字“正法眼藏”,後面加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祖師,比如,臨濟宗祖師現在是第四十五代,第四十五代是我,我傳給你第四十六代,把你的名字寫上去,這個卷傳給你就算是傳法了。其實,師父也沒有悟道,徒弟也是瞎子,所以現在禪宗不出人才。

  
  2、見性不難,難在放下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關鍵是不肯放下。

禪宗參話頭不起疑情,就是因為眾生的妄想執著多,所以不能破參見性。
還有念佛的人,也討小便宜。能一心一意念佛本來也很好,但現在的人卻不是一心一意念佛,而是說些破壞宗門的話:“我們散心念佛帶業往生。”
你不肯放下對娑婆的執著,你不專心念佛,怎麼能證入念佛三昧,怎麼能往生淨土呢?這些人也把淨土宗也給破壞了。

  假如真的明白了心性的道理,當下放下包袱,時時都見性不著相,豈不瀟灑自在?

可是我們平時總是患得患失啊,唉,這個事情我想得到它,得不到的時候費腦筋啊,費力氣啊,去努力爭取啊,爭取到又怕它不久長啊,又想什麼方法保住它。
比如現在大陸的有錢人擔心死了。他說怎麼辦啊,貨幣不穩定啦,這鈔票我怎麼保得住,這鈔票明天不值錢了怎麼辦啊,是買黃金,還是買美鈔啊?還是買房地產啊?在那裏搖擺不定、煩惱重重,怕它失掉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都是這樣子。假如你明白了,這都是假相,都不可得,放下,就自在了。財產嘛,金錢是流通的,你保不住的。
佛經說得很清楚,你的財產啊你保不住。第一,你的子孫不肖,把家財敗掉;第二,發大水把財物沖掉,沒有了。第三,大火燒起來,把家產燒掉,沒有了。第四,你犯了什麼事,國家抄你的家,都把你的資產抄掉了;第五,發生戰爭了,又把你的錢弄掉了。
所以財產是保不住的,不要想辦法保,所以不要保財產。我們古語說“積德勝積金”,你為子孫積點德吧,你的子孫就好,你把鈔票黃金積累給子孫,靠不住,你的子孫會給你敗光的,因為他不知道你金錢來得的艱難,你傳給他,他不知道。
所以這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我們的佛性是真的。
   
 

 一切法門都是為了這個事。念佛,用佛號把你的妄想打掉,把你的妄心轉成佛心,叫你認識佛性。
參禪也是的,在一念不起時認識它,象大慧杲祖師指示他的學生說:“當你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當中一念不生時,你看看那是什麼?”
這個時候是一髮千鈞之際,一髮千鈞,稍縱即失,你要在這個時候,猛著精彩,一把擒來,你的參學事畢。假如你定機佇思,想一想,那就被影子迷惑了。
大祖師都是直接指示,直接告訴你,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當中一念不生時,那是什麼?一念不生,無見無聞,無覺無受,沒有東西,但是非同木石,不是木頭石頭,那是什麼?!叫你當下見性。所以我們可以當下見性啊。
  
  

3、相上見性,才叫真見性
  

我們要明瞭,從一方面講,佛性是無相可見的;另一方面,一切事物離開佛性就沒有,一切一切宇宙萬有都是我們佛性所變現的。因此我們見相就見性了,因為相離開佛性就沒有啊。
 

 佛性可以在相上見,因為性相不二。
就象我們看見電燈,電燈的電也無相,你看不到,什麼叫電呢?看燈亮了,哦,電來了、電來了。因此我們說明心見性沒有難處,完全沒必要高推聖境。
有人愛說,哎呀,難啊,難啊,我們做不到,我們都是凡夫。沒有的事,只要我們肯放下,當下就見了。
不要到什麼地方去找,因為它時時刻刻在我們面門放光。我們一切作用都是佛性的妙用。見空性只是第一步,在相上見性才叫真見性。
  
  

我們初步脫開,見到真如佛性的時候,是無相可見,那個時候只有心地法眼可以見道,肉眼不能見。
心地法眼,就是無眼之眼。但這不算真見性,要肉眼能見,就是相上見,才算真見性。因為佛性是可以活潑起用的,佛性不是死的呆的。所以見相就是見性,我們要時時刻刻地不著相,透過相見性,才是真解脫。

  

我們時時刻刻透過相見性這多少容易啊。所以我們修學佛法沒有難處,因為大家本來是佛。不是說,你本不是佛,把你修成佛,不是的。
我們返本還原,返樸歸真,把妄念丟掉,剔除掉,真如就現前了。
  
 

 4、見性與發神通
  現在有些外道吹牛了:“我有妙法,你們到我這裏學,給我幾萬塊錢,我就叫你五分鐘見性。”他在騙人哪,是騙人鈔票。我們不要五分鐘,一秒鐘叫你見性,也不要你的錢。

  
  

實際上,各個人的性都在面門放光,他不認識,指點他認識不就好了嘛。
但是這種人要有大善根大福報,他才能自肯承當啊。不然的話,你再指示他也不認識,他以為太便當了嘛,太不稀奇嘛,沒有發神通嘛。他不知道,開悟見性和發神通是兩碼事,不是一回事。
  
  

你看外道都有神通的,那麼外道都已開悟見性了?不是。所以發神通是禪定的事情,你只要入定,它就能發神通。
為什麼緣故?因為第七識是傳達識,前面六識,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時時在動,把消息傳給第七識,壓住第七識,第七識忙不迭地收,運往第八識裏藏,第八識是個倉庫,收藏起來,所以第八識的種子多得不得了。
你們現在都用電腦,電腦軟體裏面存了成千上萬的資訊,我們的第八識比電腦還厲害,過去世的種子都在裏面。所以有的人在打坐用功時候,前生的事情,翻出來了:“奇怪呀,這事我沒做過。”這一世沒做過,這是你過去世的影子,它會翻出來,叫異熟種。
你真的定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不動了、清淨了,那潛意識神通,就是第八識的妙用才現前。你著相,就不可能有真神通。
  
  神通也有好幾種啊,有真有假。有的是報通,過去世是用功的,修法的,就是沒發通,這一世報答你這些神通;有的是依通,依靠一種法來修,小法術一樣的通;有的是妖通,妖精鬼怪;有的是鬼通,鬼神附體。這些通都不相干,都不是道通。所以我們要道通,就要先得漏盡通,心能空淨了,然後你不求神通,那個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一時齊發。

  
  

三、印心宗的宗旨與明心見性的大力宣導
 

 1、以禪為體、以密為用、以淨土為歸的心中心密法
  大愚祖師是我們心中心密法的祖師。在廬山東林寺修淨土宗般舟三昧時,他吃盡大苦,心死透,感得普賢菩薩現身,說:傳你這個心中心法吧,以補救現在禪宗和淨土的不足吧。因為現在禪宗參禪起不了疑情,用自力修行很難見道,還是用佛菩薩加持力來修行吧,結印、持咒,用佛菩薩加持力量容易打開來見到本性。

  
  

淨土宗人要真的生到淨土,單憑散心念佛是不行的,應該一心一意。若不能專心念佛,還不如用這個咒印加持。因為用咒印加持是念佛的心,念阿彌陀佛是念名號,念佛名號不及念佛心力量大。
念佛心,就是我的心和佛的心,心心相印;結手印,就像是電視機上的天線一樣,可以傳導過去,佛與眾生心心相印,加持力強,容易證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現在傳這個心中心法,它就是禪、就是密、就是淨土。心中心法,也並不是新興的法,它在唐朝就有,現在,我們能夠以之補救禪宗的不足,借佛菩薩加持,證到本性。所以心中心密法,是以禪為體,以密為用,以淨土為歸,最後還是歸之於淨土。
  
  

2、歸元無二,宗教息爭
  因為佛教的宗派很多,所以我們要強調一下,大家各立門戶互相誹謗這很不好。非但現在有啊,從前就已有了。

在宋朝,就是徽宗皇帝的時候,有個太尉,請諸山長老在家裏開個無遮大會,談談各宗的修證。所以請了宗下的、教下的,禪宗、天臺宗、唯識宗等各宗祖師都來參加。徽宗皇帝聽到這個消息,也青衣小帽扮成一個普通人的形象,參加他們的法會。
   
  

這個時候,華嚴座主就提問題了,他說:“我們教下認為,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你們宗下宣導明心見性,說可以當下見性成佛。這不符合佛說。
假如你們一棒一喝能透得過我五教,我就信服你們。你們禪宗祖師很有幾位在這裏呀,你們哪一個來講講看。然後,他大喝一聲,問:“這一喝,可能透得過我華嚴五教嗎?”華嚴宗依據的佛經是《華嚴經》,華嚴五教,我們知道,就是小乘、始、終、頓、圓,天臺化法四教是藏、通、別、圓。華嚴座主向禪宗發問:“請問你哪一位來?”這時候圓悟勤禪師已經年紀大了,80多歲,用眼睛看看淨因成小禪師,意思是你來講吧。
 

 淨因成禪師會意,他就說了:“好,這位師父提的問題不值得我們大師來和你講,由我小長老來給你答復一下吧。”
他說:“你華嚴五教就是小乘、始、終、頓、圓嘍,對不對?”“對。”“我先把你們五教的教義、宗旨念一下,然後再說怎麼透過。小乘是講有嘍,對不對?”“對。”小乘是講有,有法可修,有涅槃可證。所以小乘羅漢證得有餘涅槃嘛。“始教,大乘始教是講空的。”“是的。”“終教,大乘終教是非空非有,對不對?”“對。”“頓教,大乘頓教是講即空即有,對不對?”“對。”“大乘圓教是非有而非空,非空而非有,這叫圓教,是不是?”“對呀,是這樣的宗旨。”
  
  

小禪師就說了:“那好,我透給你看。”喝!喊一聲,問大眾:“你們聽到沒有?”眾人說:“聽到了。”“聽到了,這就是有了,透得過你的小乘了。”過一陣子,久了,這個聲音就沒有了,他再問大眾:“你們還聽到沒有?”“聽不到了。”“聽不到,這是空了,大乘始教透得過了。”這位小禪師又說:“現在是無,剛才是有。假如剛才沒有,現在說什麼無呢!
剛才還有,現在又沒有了。有時不有,空時不空,不是非空非有嘛?非空者,因為剛才有;非有者,因為現在無,這不是非空非有嘛?透得過你的終教了。”
他又說:“說空之時,因有才說空,假如沒有有說什麼空呀!說有之時,因為空嘛。那麼,說有之時,空在有嘍,所以這不就是即空即有嘛?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嘛。”
  
眾人說:“說得對呀。那麼大乘圓教呢?非空而非有。”
他說:“不要住相。我一喝不做一喝用,我儘管喝,沒有喝過。諸子百家,百工技藝,都可以做。說有之時,纖毫不立;說無之時,周遍法界。因為這個相都是假的,空,不是斷滅啊!你不要著相,從現象顯妙用啊,所以諸子百家,百工技藝,莫不如是。“”哎,“大家說,“哎,說得很好,透得過。”徽宗皇帝在座位上說:“哎呀,真說得好,這個禪宗真是好。”
   
  

大祖師都是互相讚歎認可的,不互相爭鬥。現在,各個宗派之間的鬥爭越來越堅固了。淨土宗譏諷禪宗,說禪宗不穩妥。它根本就不知道禪宗的立場。
所以我們說淨土宗不要譏諷禪宗,禪宗不要罵淨土宗是小乘,淨土宗也是大乘,因為淨土宗有很多種修法呢,觀想念佛、觀相念佛,從有相念佛到無相念佛,無相念佛到實相念佛,從實相念佛證到本性。
它也是大乘,一樣的嘛,所以宗宗相通。自己不知道,就說這些不三不四的話,誹謗佛法,自己遭報應啊!
  
  尤其是對密宗不理解的最多。這些人說密宗不相干,密宗都是鬼神法。其實密宗真正是圓滿法,因為它是依照西藏人的根器設立起來的,西藏人普遍沒有什麼高的文化水準,所以一定要從最低層次第修起,要先磕大頭、念百字明、做上師供、念四皈依,這樣從生起次第開始修起,慢慢地修到圓滿次第。

如果把密宗教義都看全了,全部都瞭解了,就一定會讚歎。
弘一大師從前就作過一篇懺悔文,懺悔自己誹謗密宗的罪過。他起初不知道密宗的好處,也說過密宗不好,密宗是鬼神法,後來看到全文,哦,深自懺悔,是自己說錯了。他勸告大家,不懂密宗不要瞎批評,以免遭罪。所以現在淨土宗人說禪宗不好,也一樣遭罪啊。
  
  3、修習心密者需注意兩個問題:死坐與狂禪
  關於明心見性,我們修心中心密法的人要注意避開兩條歧路:一個是死在黑山背後,偏空了。另一個是以為一悟即休,狂了。


  首先“空”並不是“沒有”的意思。有人問我:“哎呀,佛法空空空,我們將來都空了,一點都沒有了麼?”我說:“不對,不對,不對!你的空是沒有了,那是頑空,我們說的空,是妙有真空。”空,並不是沒有相,而是不可得。你拿不到,取不到。捕風捉影,能有所得嗎?所以叫你一切放手,叫你瀟灑自在,證得大道。不是說空空空,沒有東西。


  有人就說我們修佛法啦,不要做工作頂好啊。哎喲,我說:“不對,不對,不對。”不要做工作怎麼行呢?在做工作當中正是鍛煉你啊。我們成道光靠打坐不成功,你坐在山洞裏做功夫,死在黑山背後怎麼行呢?死水一潭不能成道。


  據說玄奘法師取經的時候,在半路上看到一座山上有紫氣,他說:“這個山洞裏面一定有長者修道。我們大家找找看。”找呀找呀找呀,因為年深月久,山洞給草呀、泥呀、石頭呀、灰呀堵住了,看不出來。細細看有點影子,大概這是山洞,大家來挖。挖呀挖呀挖呀,挖出來了,裏面一個人坐著打坐。玄奘法師說,讓我來摸摸看,摸摸他的心口。為什麼摸心口?第八識就在我們心包裏,第八識是暖壽識,心臟這個地方還是熱的。所以一摸,這裏是熱的,哦,他入滅盡定,沒有死。

玄奘拿引罄來敲:叮,叮,叮,叮,引他出定。慢慢這個人眼睛睜開來了,看見玄奘法師,發楞:“啊,釋迦佛給我說法來了啊。”玄奘法師說:“我不是釋迦佛,釋迦佛已圓寂久矣。”你看,釋迦佛在周昭王時候,和孔子老子同時出生的,玄奘法師是李世民時候的人,唐朝人,多少年下來了?他說:“我在這裏山洞裏,坐等釋迦佛出生給我說法的,那曉得我錯過機會了。”哎呀,哭了,錯過機會了。
   
  

你看,這個定入多少年哪,他坐得好嗎?好不好啊?不好。這是硬壓,壓住你人不動。所以光是靠打坐坐死了不行。後來玄奘法師說:“你不要哭了,大乘佛教我們震旦現在有了,是佛說的法。但你這個身體因年代太久,不能用了,還是換個軀殼吧,去投胎吧。到我們震旦,看那個黃牆頭,琉璃瓦,高樓大廈的人家,你就跑去投胎好了。”“好好好,受教受教。”他走了,好,這下子是真死了,走了。
玄奘本來是讓他去皇宮投胎,但他投胎是投胎了,投到什麼地方?投到尉遲恭家裏面了。尉遲恭是當朝王爺,幫李世民打天下,封了王的,他家也是琉璃瓦、黃牆頭、高樓大廈。
 

 這一投胎一個轉生啊,習氣重得不得了,好色好得不得了。因他是王子嘛,橫行天下,最後淘氣砸了太廟,就是皇帝的宗廟,這下子可是闖了大禍,要殺頭了。
只是有一樣,在唐朝,出家做和尚可以免殺,那麼尉遲恭只好讓他出家做和尚了。他還不樂意,可不出家做和尚就要殺頭,沒辦法呀。他就想了個辦法:我把我的東西帶了走,我的女人我的財物都帶到寺廟。就這樣,前前後後裝了三車,人稱三車和尚。你說這樣子能了生死嗎?不能了生死,所以不行。要等到玄奘法師取經回來之後,給他說法,慢慢教育他,他才慢慢地把這個習氣改過來,這些東西都放棄不要了。後來,他成為玄奘大師的傳人,法相宗的大師。這就是窺基法師的故事。
  
  其次,我們要警惕狂禪
 

 現在有些人喜歡耍小聰明,他懂得了這個理之後:“哦,明白了,明白了,喝酒吃肉抽煙不要緊,我曉得這都是空啊。”
阿彌陀佛,你能空得了嗎?南北朝梁武帝時有個禪師,是和寶志公同時的,他愛吃牛肉。寶志公勸他:“你不要吃牛肉啊,你將來要遭報的。”
他說:“不要緊呀,吃就是不吃。”
寶志禪師說:“你將來會變成牛的。”
他說:“哎,做牛就是不做牛嘛。”
寶志公說:“噢,你有這麼好的功夫啊?吹大氣吧?”因為心不空,又吃牛肉,這禪師下一生就變成一條牛了。
既然是牛,就要拉車耕田挨鞭子了:“哎呀唔,苦死了。不得了了。”
寶志公看見了這條牛:“哎呀,這不是某某禪師嘛,你怎麼不說啦,做牛就是不做牛。”這牛一聽,懊悔來不及,趕快在樹上撞,撞死了才解脫啦。
  
  

所以說吹大氣沒用處。很多這樣的人,懂得一點道理就狂妄得不得了:“哎,不要緊,不要緊,你們不要修了,不要修了,不要用功,不要用功。”
什麼話!好好做功夫。真的,這番功夫有得鍛煉了。我們試看六祖大師吧,六祖大師悟道之後,隱藏在打獵隊伍當中十五年之久,幹什麼?磨練習氣、除種子啊。
十五年之久,還不是一天兩天啊。所以現在有人動不動就說:“哎呀,師父啊,我已經明白道理了,我怎麼事情上還透不過去呀?”問他:“你練幾天呀?”“才三五天。”“哦,三五天就成功了?這麼快啊?!”
大祖師都不知多少年呢。香林澄遠和尚說得更清楚:“老僧四十年不雜用心,才打成一片。”趙州和尚的那個偈子大家都知道:“趙州八十猶行腳”,行腳就是參善知識。
為什麼?“只為心中未悄然”,心裏還不太平啊,還有東西啊。“及至遍參無一事,方知虛費草鞋錢”,到最後心中太平了,打成一片了,動靜一如了,這才知道,哎呀,我本來是佛嘛,佛本來如此嘛,參禪用功,是多做的事情嘛。
但是多做的事情不多做,為什麼?功不唐捐。因為你的習氣不這樣就除不掉。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功,不用功不行啊。
  
 

 4、明心見性與保任除習
  

指點大家見性很容易,實實在在是見相就是見性。因為相從心生,沒有佛性就沒有相,森羅萬象就是我們自性的影子。就等於我們的這個佛性是個大鏡子,大鏡子現的影子,鏡子總不能離開影子吧。
你說我鏡子裏沒有影子,那你不是鏡子,是鏡子一定有影子。你照天有天上的雲彩,照地有地上的紋彩,照人現人,照狗現狗,它一定都有影子,沒有影子不可能。我們的佛性,是一定現影子,一定會啟用的。佛性就是真如妙體。
我們常常說佛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佛性,在宗下是通稱的。現在臺灣有位居士把它分開來,他說:“真如妙體就是根本,佛性是啟用,兩回事,不是一回事。”其實你分也好,不分也好,總而言之就是這回事。從體啟用,體相用三即一,一即三。你不能起用,那是羅漢,形同死人。所以羅漢也是一種生死,是另一種生死,因為不能動嘛,還是一種生死。所以我們做功夫就要明白,在事上來磨練除習。不要以為一悟就行了。
  
  

前面我們也講了,坐在山洞裏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在事上鍛煉才能把習氣除光。因此大慧杲祖師說:“居士們在家修行得道,力量比和尚大二十倍。”為什麼?居士磨練多啊。妻子兒女煩惱多得多啊,這麼大的煩惱你磨練出來,火中生蓮,真了不起。
但是你要磨練得起啊,被磨練倒你就完了,就成了妻子兒女的奴隸了。
  
  這裏面要非常小心。我們縱然明心見性了,不是馬上就能夠超脫輪回生死。因此,淨土宗人常常諷刺禪宗人:“你們縱然明心見性了,生死也不了,不如我淨土宗好,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萬事大吉,就成道了,一生補處成佛。”

是啊,剛剛明心見性,我們八識的種子還在呀,煩惱種子未曾動啊。法相宗說得很清楚:“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眠,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說,剛剛打開來見到本性時,大多數人還自救不了。比如現在教給大家:“你見相就是見性了,這是你的性啊,你別著相啊,時時刻刻不要著相,這是見性哦。
性就是無相的,是無見無聞的,就是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的當中的無念之念哦。”你認得,你以為這就好了?不行啊,這自救不了啊,因為到事上一練就把你練倒了,所以要好好地除習氣。
  
 

 首先,我們要真正地作功夫,要圓證佛性。先要初證,我們參禪要到無心可心時,時節因緣到來,碰著,磕著,啪,打開來了。
這是親證,沒有證到不行。我們修心中心法的人,用念咒入門,一心持咒,心念心聞,把妄念截斷,啪,脫開了,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時銷隕。
這就證到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境界:生滅滅已,寂滅現前。生滅就是有相的東西,如我們的念頭,抽象的念頭,都是生滅法,這些都滅光,寂滅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性,就自然現前。這是證悟,證到這個地步,到事上鍛煉就比較有力量了,不然的話,一到事情上,就被事情拉了跑,忘記所以。
  
  

其次,關於保任與定功的問題。如果你一點定力沒有,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相當的定力,才能從事上透過去,這就需要作功夫。
本來明心見性是靠智慧,不是靠禪定,所以六祖說:“只論明心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為什麼不談禪定解脫?因為你真正開悟了,是有大智慧的,認識這個世界宇宙萬有都是假相,不是實有,不值得留戀。反過來,認識這是自性所顯現的影子,是我的自性,我們還戀什麼東西?一切都是我自己,我自己取自己嗎?不取。
無取無舍,這是很自然的。要真正證到才有力量。沒有證到,光是一點理解不行。證到了,智慧中就包含著定力,你自然不執著。
  
  所以臨濟大師說:“若有意,自救不了。”

臨濟大師指示我們見性,很慈悲的啊,他說:“諸位,赤肉團上有一個無位真人。”赤肉團,就是我們的身體;無位真人嘛,就是說我們的佛性。“要認得這個無位真人嗎?即今說法聽法者是。”就是現在這個能說能聞的能量。
注意,不是說我能聽能聞的那個心,能聽能聞的心是妄心。
這個發起能聞能念的能量,這個是無相的,這是你的佛性。你雖然明白這點還是自救不了,所以接下來他還有三玄三要,要一步步證到解脫自在的境界。因為你習氣還濃厚得很呀,我執、法執還是有,纏繞著你、不放鬆,遇緣種子就起現行了。所以還要打磨習氣。
   
  

悟道之後的人不繼續用功,會悟後迷。有人不理解,開悟了還會迷啊?會迷!因為你不繼續用功嘛,種子沒有動嘛。你才悟到一點理,事上你還沒有做到,所以悟後要好好用功啊,把你習氣種子消光啊,才能將第八識轉為第九識--庵摩羅識,翻譯成中文就是白淨識。這還是識,還不是智,要轉識成智啊,所以要做功夫、鍛煉。
所以臨濟大師就教我們,認識本性之後,曉得相是性所顯現的,不著相,這樣在事上磨練,綿密保護。他說,悟後要保任。保任有兩重意思,先是保護,然後放任。
保護到家了才能放任,沒有保護到家就放任,就不得了,就闖大禍,就要莽莽蕩蕩遭殃禍。反之,若保死了不懂得放,也不行。
  
 

 5、明心見性後的歸宿與圓證佛果
  若真徹見自性者,了知自性本無來去,也就不存在歸宿的問題。

但對於很多修學心中心的人來講,仍有迷惑著相的習氣,也就難免會考慮歸宿的問題。所以我們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願望,發願往生兜率淨土和極樂世界。至於禪宗,禪宗有禪宗的立場,禪宗只要發大願:“我一定要成佛道度眾生,不成功誓不甘休,生生世世地做!”
有這個大願的力量,維持你自己能夠人身不失,來世可以接下去修,就有這個力量,所以說假如我們真正明心見性了,就比如我前面指給大家,你真正深信不疑了。假如你還有疑惑,那就不行。真正不疑了,這是佛性,然後就可以在事上鍛煉了。
你鍛煉得不好,不要緊,頂多頂多七生天上七返人間,你也就把這個思惑去掉了。
  
  

我們的煩惱分為: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首先,見惑是知見上的錯誤。知見要端正,很容易啊。我們明白了本性,知見就端正了。知見正就不會受邪教所引誘,現在有人常常上邪教的當,就是因為知見不正嘛。你自己著神通,要神通,那個人正好投你所好:“要神通嘛,快到我這裏來呀,我這裏神通多得很,你要什麼神通,我給你什麼神通啊。”
那麼你就象蒼蠅見血一樣,呼,飛過去了,飛過去就上他的當了。他是什麼神通呀,他都是假的,都是附體的。比如嚴新吧,嚴新到美國來,說顯大神通什麼的,都是騙騙你的。其實嚴新是蟒蛇精附體,他說他的老師是樹上的白鬍子老頭,樹上的白鬍子老頭是大蟒蛇精盤在樹上。這些都是邪教,不是正教。所以我們真正認識自性、真正開悟了,這個知見就正了,身、邊、邪、取、戒這五種見惑就斷了。這五種錯誤的見解能夠引起人強烈的煩惱,因此叫五利使。
  
  

其次,思惑也有五種,叫五鈍使,就是貪、嗔、癡、慢、疑,就是對境生心的迷惑啊,很難除。因為這是修所斷煩惱。前面的那個是見所斷煩惱,知見正就斷了。後面這個貪、嗔、癡、慢、疑是修所斷煩惱,要一點一點地修,修了才能斷,所以要一步一步地走。斷煩惱的過程也就是證體起用的過程。
  
  

三界內的見思二惑又可以分為四住煩惱。一、見一切住地,是將三界的見惑,彙集為一地。二、欲愛住地,是欲界的思惑。三、色愛住地,是色界的思惑。四、有愛住地,是無色界的思惑。
  

除了上面我們說的三界的見惑“見一切住地”外,還有欲界愛住煩惱,就是欲界的思惑。我們就在這個欲界。淫欲界,是最低下的。上面還有欲界天共六層,六層天的天人都有淫欲心,男女會相愛。欲界有愛住煩惱,因為有愛,就執著住在上面了。所以我們的社會上,經常可以看到某人愛哪個人,沒有得到,就得相思病了。他住在上面不放啊。男女很多嘛,你換個女的嘛。不行!就非她不可!你看,生相思病死掉了,這真是做孽,自做孽,不可活。
  
 

 這個欲愛之外,其他的色愛還有很多。欲界的東西很多嘛,什麼古董、字畫、玉器,多得很。我常常講的我們大陸的靳紹山,唱京戲的,你們可能知道,給梅蘭芳配戲的靳紹山,唱《霸王別姬》很出名的。他愛猴子、八哥、金魚這些小動物。我看美國人愛小動物的也很多,愛狗、愛貓,愛什麼的都有。
靳紹山愛這些東西,可一下子把他所愛的動物都摔掉了。
什麼緣故啊?他出去了,那猴子頑皮呀,把金魚缸的金魚撈起來摔摔,都摔死了。
靳紹山回來了一看,哎呀,我的金魚怎麼都摔死在地上啦?
那個八哥在上面多話了:“阿三!阿三!阿三!”靳紹山給猴子取的名字叫阿三。
“哦,是阿三摔的。”哎呀,把猴子抓住打它一頓。
猴子恨死了:“你這個鳥多事,害得我被打一頓。”等靳紹山出去了,這個猴子爬上去,把籠子裏八哥抓住,撲,把它摔死了。
靳紹山回來:“哎呀,八哥怎麼被摔死了?哦,一定是猴子,要死要死。”一氣,把猴子一摔,猴子也摔死了。
好了,一下子都沒有了。我們這個世間的人呢,就這樣,有欲界愛住煩惱。有所住就有煩惱,有煩惱就要闖禍。所以要除習氣啊,把這些愛住煩惱先除掉。
   
 再上一層,就是色界愛住煩惱,是色界的思惑。色界的東西比欲界更精細了,更好啦,比男女相愛更好啊。所以我們做功夫的人,入定之後,二禪喜,三禪樂,住在那個樂境裏面不想出來了。愛住嘛,愛就住在裏面不出來了。
才有所住就變成窠臼,就是掉在阱陷裏面不能成道了。你住在裏面還能成道嗎?所以色界愛住煩惱不好,要把這個也除掉。怎麼除呢?我們做功夫入定了,不能住定,不要貪著這個樂境,就除掉了。我們做功夫有三種境界,就是空、樂、明。
身體化空,快樂無比,這種快樂不是世間快樂能比的,往往有些人就住在裏面不想動不想出定。定久了就會大放光明,因為你真定了嘛,心空了嘛。我們的佛性本來就是一大光明藏,朗照十方無所障礙。
  
  

所以我們講的要發通,先要能夠發光。這是目建連尊者寫的一本書上說的,因為目健連是佛大弟子中神通第一者,他的神通最大。
他說,要發通,有個先兆,就是大放光明,光明有多大?他用柴草光打比方,因為從前還沒有電,從前是燒火了。他說,入定後象燒百千萬旦柴草一樣大放光明,這樣發起光來,你的神通也就開發出來了。
我們現在的人往往發了一點光:“嘿,現在好了,我這裏發了一點光。”哎,要死了,你發一點光算什麼東西啊!我們不要見這個光啊,趕快不要睬它!這是妄光,不是真光,真光是朗照大千世界的。
所以說“觀察圓明照大千”嘛,這個是法相宗說的,就是說我們的真光朗照十方淨土世界,都照得到的,不是只照西方,東方南方看不見。我們作功夫,就是要放下對空樂明的執著,真光才能顯現。這是說的斷除色界愛住煩惱。
  
  

有愛住地,是無色界的思惑。無色界,看起來是一點相都沒有了,無色嘛,其實有,只是精微得很,不是一般眼睛能見到。如果修定的人執著無色界的定境,仍有愛住煩惱存在。比如你喜歡無色界最高層非想非非想天,會得到八萬大劫的壽命,八萬大劫都在定中,前四萬個劫漸漸地入定,後四萬個劫漸漸地出定。
八萬大劫過了之後,怎麼樣呀?出定了,一看:“哎呀,還是有相嘛,怎麼沒有相?不對呀,還是有嘛。”謔,妄念又起,就反動了。反動了就造業,造業了就受報。所以即使是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你還得下來,還是生死不了,不好。所以我們要把這個也除掉,才能圓證佛性。
  
  再次,斷除四住煩惱後,還有塵沙惑與無明惑沒有除掉,才剛剛證到八地菩薩。

所以我們修法這條路很長啊,不是一下就成功的。證到八地菩薩之後,在度生過程中除去塵沙一樣的微細惑,還剩下無始無明,即根本無明。就是無明住地煩惱還在,即法執未除。這時候倶生我執除了,倶生法執還沒有除,還要上上升進,九地、十地、等覺、妙覺、圓覺。所以密宗說十地菩薩才成佛,就是這個道理。
  
 

 你們看,佛法本來是無法可說;可是,講起來也是滔滔不絕。而且,佛教中的任何一宗就包括一切宗。就象淨土,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包括一切宗。對禪宗來說,一個“禪”就能包括一切宗派。真的呀,門門相通嘛,互通互攝,沒有妨礙。我們自己不知道,就成阻礙了,就門戶各立。
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知識不夠,不圓滿,才導致了門戶之爭。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切現象,都以自性為歸;一切修行的方法,都以明心見性為宗旨。
這叫“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正所謂一門通則諸門通,一門不通就門門不通。真正的大修行人,都是能認識到這個根本的人。
古人雲:“會萬物為己者,其惟聖人乎?”真的呀,你連一門都沒通,所以才鬧意見,我說你不好,你說我不好,其實都是一樣啊,門門互攝的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小紅書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18 08:25 , Processed in 0.2110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