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回復: 0
|
刘克雄教授主讲汉字入门三十二集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刘克雄教授主讲汉字入门三十二集
汉字入门 刘克雄教授主讲 (第一集) 2015/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81-0001
教授:学习汉字,要如何入门?这是我们在这里大家一起来研讨的。怎么样学习汉字?怎么样入门?请各位翻开我们的书,大家看看我们的目录,先了解一下我们这本书讲的内容是什么。第一是「前言」;第二,「绪论」;第三是「六书及举例」;第四(翻过来第四)说到「声韵略说」;后面就附录我的太老师黄季刚先生研究《说文》二十一条例。这附录除了季刚先生的二十一条例之外,很高兴徐树师同学帮我们做了一份五百四十部首的注音,我也想附在这后面,帮助同学容易方便来看。接下来,让徐树师帮我念一下,从前言开始读,大家一起看书。
学生读诵:前言—中华五千年文化,靠文字的记载,才能够一脉相传。要承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必须正确认识文字,而后才能正确解读经典。
教授:好,等一下。前言,第一条,各位都同意吗?每个同学都点头。我们的经典,古圣贤他们在说些什么?如果没有汉字,我们能知道孔子说些什么吗?老子说些什么吗?所以文字是记载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文字,我们才能够正确解读经典。接下来,树师:
学生读诵:汉字现在虽发展到五万多个字,乍看似乎是一个庞大可畏的数目,不过章太炎先生统计,最早的初文,只不到五百字,只要认识这四百多的初文,学会用这些初文,是怎样两两组合成会意形声的方法,就能提纲契领,不难认识所有的文字了。
教授:好。这条是说明我们的汉字从自古创造以来,到现在收在《中华大字典》里面是五万左右。各位同学一定心里会感觉到一种畏惧,这么庞大,五万个字,一个字一个音、一个字一个义、一个字一个形,我怎么样去记它,会有些畏惧。而实际上太炎先生他统计,真正的初文不到五百个。所谓初文是最早造出来的,那是哪些?象形、指事所造出来的文字叫初文,初文是不可以再分析的。根据太炎先生这个统计,初文不到五百个。我们只需要把这个初文正确理解,然后,再了解如何利用初文,再两两组合成会意、成形声。现在有五万多字,都是由这最早的初文两两组合,重意的叫会意,兼声的叫形声,由这五百多衍生到现在五万多。现在五万多,我们汉字还可以继续再孳乳,将来会愈来愈多,各位同学不必畏惧。认识这五百个难吗?五百字很简单,是吧?然后再了解如何两两组合,这是我们在这里要讲的。晓得怎么组合了,我们就晓得来驾驭这几万字的汉字,一点都不觉得困难。这是让各位先排除对这庞大的五万字,能够排除这个畏惧,我们学起来觉得很轻松、很愉快,还很有趣味,这是第二「前言」里面说的。接下来,树师给我们读:
学生读诵:四十多年前,我曾在东吴大学,讲授文字学、声韵学,三年前又应净公上人之命到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及北京国学师资培训班讲授文字学,对如何引导学生们欣然的学习汉字,略具心得。
教授:刚才我们说到如何排除对这众多的汉字这种畏惧。我很多年前教过这门课,四十多年前了,教文字学、声韵学这门课。三年前又到马来西亚去了一阵,又到北京国学师资培训班讲了一年多,所以对如何跟各位一起来研读汉字,我有些心得。我愿意贡献,希望跟各位分享,怎么样很方便进去,一点都不畏惧,好吗?接下来,这最后一条,给我们读一下。
学生读诵:市面上我找不到一本适合初学,又正确无误的文字学教材,本书是据我原先的讲稿,及先师林景伊(尹)先生授课时的笔记,以及景伊师编着的《中国文字学概说》等材料,费时年余编成的入门教材,献给正在学习和发心承传传统文化的老师、同学以及爱好文字学的朋友们,希望借这本书,对汉字能有基本的认识,然后能够更进一步研治《说文》,渐渐的深入传统文化。
教授:文字学,广义的文字学,形、音、义,广义文字学包含这三项,字形怎么写,字音怎么读,字义是什么。为着授课的方便,侧重讲字形的,我们叫它狭义的文字学;侧重讲字音的,我们称它声韵学;侧重讲字义的,称它为训诂学。所以文字、声韵、训诂是讲的字形、字音、字义。这三门东西本来是分不开的,你讲字形,你能不理解字音吗?所以这三样形、音、义本来是分不开的,为着教学方便,讲文字、声韵、训诂。
讲文字学最最重要的书,我相信各位同学手上都有,叫《说文解字》。有吗?有了。《说文解字》以段玉裁着的最详尽也最好,所以我希望各位手上有一本《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这个大一点,不要以为大一点可怕,大一点的反倒好,你看看字体比较大一点,是吧;那个是把它缩小了,更费眼睛。这个书我大约四十多年前我就用过,用它当教材,当时它没有标点,我要求同学们,我的学生们用红笔圈点,详细的读,详细的圈点。这是《说文解字》是文字学这一块最基本、最重要的书。
附带说一下,声韵学,有同学知道哪一本书最重要?声韵学,妳知道告诉我:
学生:《广韵》。
教授:真好。《广韵》是要研读声韵学必备的一本书,《广韵》。研究字义,告诉我哪一本书?你知道吗?有同学告诉我吗?树师告诉我:
学生:老师,是《尔雅》。
教授:没错。《尔雅》,十三经注疏里面有一本经书就是《尔雅》。「尔」的意思是靠近的近,「雅」的意思是正确的正,《尔雅》这个书名就是近乎正确的解释,叫《尔雅》。所以研究文字学,这三本书是必备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说文》、《广韵》、《尔雅》,我们现在开始,从研究字形,《说文》字形开始。
在研究《说文》之前,刚才同学们看到那个书,那么厚重,敲我的脑袋痛得不得了,这怎么办?所以可能一时也不太容易契入。所以我为这个事才编这个书,各位同学手上有,《汉字入门》。刚才我们看过《汉字入门》的目录,后面我们会讲例字举例,什么是象形,什么是指事、会意、形声,以及转注、假借。
把入门的基础知识我们在这讲清楚之后,同学们如果必要,你需要再进一步要了解我们的经典,我们就需要从《说文》入手。所以我们说汉字入门,只是为入门,给同学们一个最基础的认识。
接下来,同学们看「绪论」。树师,妳帮我念一遍「绪论」:
学生读诵:第一篇,「绪论」。
一、中国汉字的初造
《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而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这一段话包括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推本造字之源为八卦与结绳,第二层意思是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
(一)八卦
1、八卦创作的时代
「八卦」相传是「庖牺氏王天下」时作的,《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叙》都这么记载着。所谓庖牺氏,可以认为我国上古史上一个渔猎时代的代表。因此,八卦很可能就是我国渔猎时代制作和使用的简单表意符号。
2、八卦取法的对象
渔猎时代的初民们,「近取诸身」,发现人类中有男性和女性,生理上截然不同;又「远取诸物」,发现天总是相连而无际,地却是常被河川隔断而有缺陷。于是画「—」(阳爻)代表男性、天象,以及一切阳刚之物;画「––」(阴爻)代表女性、地象,以及一切阴柔之物。但是天地之间,事物至多至繁,不是阴阳两符号所能全部代表。于是先民们又把「—」、「––」的符号平行重迭起来,于是有了八卦。
3、八卦代表的意义
「八卦」代表的意义是什么?现在已经无法详细而正确的知道了。《周易》十翼的《说卦》,以为八卦代表的意思是这样的:「干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当然这只是后人演《易》之词,绝不真正是八卦原始的含义。
教授:好,这里我们讲到,我们的汉字最初是怎么样创造的,我们这里引到《说文.叙》里面的说法。《说文.叙》里面告诉我们,文字初造最早说到庖牺氏。这里先了解一下庖牺氏是何许人,可能有同学会问,不是叫伏羲吗?怎么现在又叫庖牺?一定有这个疑问。原来你记得课本里或者老师们都跟你们说有个「伏羲氏」,是吗?怎么现在冒出一个「庖牺」,还有一个「包牺」,还有一个「宓羲」,他们是四个人吗?还是怎么回事?这里我大略先说一下,以后我们在形声的时候再细说。
刚才我们说文字学广义的包含三个:形、音、义。研究字音叫声韵学。在声韵学上,清代乾隆年间出了段玉裁,注我们的《说文解字》,还有一位大学者叫钱大昕,他对字音里面的声这一块特别有贡献。
板书:声音韵 一个字的字音是由声和韵拼起来的,这个明白吗?声韵。我刚才说钱大昕他对古声这方面特别有贡献,他里面有一项说到,「古无轻唇音」,古代声方面没有轻唇这个声音。什么是轻唇?本来这应该留到后面我们讲字音的时候再来说的,现在不得已要先说一说,因为形音义三个,无法分开来讲。讲到古声,钱大昕的发现,有两大发现,一个叫「古无轻唇音」。
板书:
古无轻唇音
什么是轻唇?我们发声的部位,气流出来,碰到两唇阻碍,然后再放开。注音符号有这个字。
板书:
ㄅ、ㄆ、ㄇ(略带鼻音,重唇)
ㄅ、ㄆ、ㄇ(波,坡,摸)。ㄅ、ㄆ,同学们试试看,现在读读看,「ㄅ(波)」、「ㄆ(坡)」。再把手放在嘴唇前面,读「ㄅ(波)」、「ㄆ(坡)」。再来一次,「ㄅ(波)」、「ㄆ(坡)」,好。你会发现,发音的部位,发音的方法是完全一样,双唇紧闭,气流出来,「ㄅ(波)」、「ㄆ(坡)」,唯一的不同,读「坡」的时候,气很强烈冲到你的手上。再来一次,「ㄅ(波)」、「ㄆ(坡)」,好,感觉到吗?
同学们:感觉到。
教授:这三个音ㄅ、ㄆ、ㄇ(波,坡,摸),「摸」是带鼻音,这三个声音,所谓的重唇音。轻唇是什么?上齿扣住下唇,成为阻碍,读「f」。
板书:
f(上齿咬下唇为轻唇)
教授:英文的F,「f」。大家试试看,读「f」,上齿咬下唇,「f」。再试一次,「f」。能清楚感觉到发音的方法,上齿咬住下唇,是吗?
同学们:是。
教授:如果有人他是现在说的什么地包天,知道地包天吗?不知道?下巴比较凸出来,上齿就比较不容易咬到,是吧?试试看。其实这都不存在问题,他用点心,一样能发「f」,这是轻唇音。钱大昕他对古声的贡献,这是一大贡献,古代的字音里面没有这个字,ㄈ(f)。反过来说,现在读轻唇的字,古代一定是读成重唇,反过来,叫古无轻唇音。伏羲,庖牺,包牺,宓羲,现在能分清楚了吗?以前你只认识一个伏羲氏,古代没有这个伏羲氏,它应该读什么?庖牺氏,或者包牺氏,或者宓羲氏,清楚吗?很好。原来绕了一大圈,才忽然明白。好,这个伏羲、包牺弄清楚了。
说那时候他作八卦,画八卦。八卦是什么?你说,八卦,这好难,玄之又玄,八卦。我们中国文字都已经把我们搞得头昏脑胀,八卦我更麻烦了。你说没有文字之前,庖牺氏那个时代,他能创造这个玄之又玄的八卦吗?不可能吧?那时连文字都没有,他怎么能造出这种玄之又玄的八卦来?这可能我们又是对八卦的一种误解。
先问第一个,八卦是玄之又玄吗?先了解这个问题。根据《说文.叙》说,庖牺氏那个时代开始用两个符号来代表阴阳两种事物,可见当时是非常简单。《说文.叙》里面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先人,我们的祖先、先人,他们的科学常识,你一定能肯定,绝不如我们,因为那时他没有望远镜,是吧?我们的祖先,他们的科学常识一定不如我们现在,没有望远镜,也没有显微镜,所以他们只靠肉眼来看到他眼前的事情。肉眼能看到的,「近取诸身」,就是他眼前能看到的。我们这里就说道,他就发现,人体男性、女性生理上截然不同,因此他就用两个符号。
板书:
—(阳爻) ––(阴爻)
如果这两个符号是文字的话,那是最简单的文字,是吧?他那时根本还没有文字。我们这一节讲的是什么?文字的初创。还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有这么一个伏羲、庖牺、宓羲,这么一个人,他创造这两个符号。—(阳爻)这个代表男性,––(阴爻)这个代表女性。然后它(—阳爻)又代表天,因为天看到永远是那样无穷无尽,无穷无尽连起来的;(––阴爻)这个代表地,地常常被长江大河隔断,有断裂,这是地。(—阳爻)再引申意,男人力气比较大,他去种田,他去打猎,所以引申为一切阳刚的事物;这个(––阴爻)符号就用为一切阴柔的事物。阳刚的事物用动物来比喻,我们的祖先一直到现在,都认为龙这样东西是能量最强,牠能潜、能飞,见首不见尾,认为牠的能量最厉害,所以想象中的龙牠能量很强,阳爻又可以用龙来代表它。这是说这两个符号本来是先民最早用来代替他想象中的男人、女人、天、地、龙、马。这是阳爻、阴爻。这两个符号只代表最基本的情况,当然他慢慢就把它重迭起来。
板书:
?(干卦) ? (坤卦)
就是后来的八卦。所以,八卦本来就是代表非常简单、非常原始当时的一种现象,先民们用它们来代表眼前能看到的最简单、最原始的一些现象。同学们会问,八卦现在我们书本上引的有干为天,看到吗?坤为地,这些肯定不是当时初造八卦就已经有的,这一定是后来演绎演出来的,这是八卦。重迭成八卦,八卦再互相重迭。
板书: 有了六爻。八卦重迭成多少,好简单的数学,八乘八,六十四卦,就演变成六十四卦。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易》就是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是那样玄妙,那样不容易理解吗?其实不是的。看干卦这六个爻重迭,这个卦象叫干卦,它从底下往上算,一二三四五六,最底下这个一它称初,它碰到阳爻它称九。大家会问为什么用九来代表阳爻?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
学生:数字一和九之间,就是九是最大,是不是这样意思。
教授:你是说一到九,十又归一了,对,这没错。但是在这里不是这个意思,在这里刚才记得坤卦吗?八卦是三爻,八卦的三爻,阳,干卦是阳,可以包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所以用九。在《易经》里面,六十四卦里面,如果碰到阴爻?它不用九,它用什么?六,因为阴爻是六。这是《易经》里面用九代表阳爻,用六代表阴爻,它的原因是阳可兼阴,阴不可兼阳。所以这两个加起来是九,这边这一部分坤卦,六,现在清楚吗?
我们再稍微了解一下《论语》里面提到孔子怎么样?晚而好易。他曾经韦编三绝,韦是皮的绳子。古代的书不是我们这个纸的,是竹简那一类,用最牢固的皮的绳子(那个时候还没有尼龙绳,最牢固是皮绳子),用皮绳子穿的《易经》,孔子翻烂过三次,叫「韦编三绝」。用皮绳子编成的《易经》,三绝的绝是断绝,孔子研究《易经》那样的深入。经他一整理,所以《易经》也成为孔子教他的学生们六种教材的一种。哪六种教材告诉我?《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经。如果《易》是那样玄虚,孔子他会拿来教学生吗?在《论语》里面我们又看到「子不语」,四个字告诉我,「怪力乱神」,子不语,他不谈论这些。孔夫子他讲的、传授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些怪力乱神,我们孔夫子他不说。由此可见,它绝对不是怪力乱神的《易经》,它应该就是跟其它经书一样,来教导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有疑问吗?
好,我们现在举一个例。我们现在发现承传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弘扬传统文化,除了我们本身受益,也带给我们后世子孙最大的利益。如果传统文化断绝了,那我们后世子孙就无从知道我们传统文化是那样的光辉。如果这个理念你赞同,譬如说你我他三个人觉得我们来成立一个传统文化研究班,来推广传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三个臭皮匠大家一起聊天,觉得成立一个传统文化研习班非常有意义,然后,就准备成立这么一个研习班。
板书:
初九:潜龙勿用。
我们刚才准备成立国学研习班,这个构想是一个构想,用龙来代替,它是个构想。这个构想,你我他一起聊天的时候聊出来的这个构想,构想很好,但是还没有真正能做到,所以叫勿用,「潜龙勿用」。我们这个构想好像龙还潜在水里面,这是初九,干卦的初九告诉我们「潜龙勿用」。
然后,我们三个人既然认同这个构想非常好,我们就各尽所能去策划这件事,他这个地方的人员熟悉,他负责去找地方,总要有个场所;我善于打杂,将来研习班成立了,我负责清扫工作;你善于跟政府官员去沟通,成立公司,你去办这个事。我们三个人大家一起合力努力,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公司终于申请下来了,地方也找到了,打扫了,我天天搞得很干净。这叫什么?
板书:
九二:见龙在田。
第二爻,九二,它总算「见龙在田」。我们这个构想终于有点眉目了,公司成立下来了,好像这个龙,本来是潜龙,现在好像在田地里面冒出个头来了,有点眉目,「见龙在田」。
一件事情往往不是那么顺利,能够永远不会碰到挫折的,所以我们需要坚持,我们需要努力。第三爻,第三个阶段,九三。
板书: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事情碰到困难,不是那么通畅,你我大家都为这个目标努力坚持。记得曾子在《论语》里面说到一个士要如何?
学生:「士不可以不弘毅」。
教授:很好。士不可以不怎么样?弘毅,「任重而道远」,要有弘毅的精神。我们为这个构想,推行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我们要有弘毅的精神。所以第三个阶段,「君子终日干干」,你千万不要读干干,「干干,夕惕若厉,无咎」。一个君子就像《论语》里面说的士,君子,为着理想,为着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需要终日干干,从早到晚不要忘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步一步落实往前走。「夕」是晚上。从早终日干干,一直到晚都能够那样努力为这个事情去策划、去实践。这是九三。到九四是说什么?
板书: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无咎,后面还有个无咎,「或跃在渊,无咎」。「渊」,水里。你这个事情,虽然我们很努力、很乐观往前去做、去奋斗,可是往往有时会带来一些、会碰到一些挫折,好像这个龙一下又掉到水里去了,「或跃在渊」。可是我们不忘终日要干干,这样一步一步克服,到:
板书:
九五。
我们原来为了推行传统文化,成立这么一个研习班,这么一个构想。经过我们的努力,一步一步到第五爻的时候,它就告诉我们。
板书:
九五:飞龙在天。
成功了,做得很好,「飞龙在天」。「飞龙在天」,表示这个事情成功,很顺利,社会大众都能够非常踊跃的来参与这个。我们刚才说什么?想成立一个国学研习班的这个计划,社会大众都非常踊跃参与,这叫什么?「飞龙在天」,很成功!只要我们很努力,这个构想是很好的,目标是很正确的,一步一步克服,终于能够「飞龙在天」。
板书:
上九。
你说从底下往上数,初、二、三、四、五,怎么不叫六?它叫上九,它不叫六九。最上一爻,从底下往上数,初、二、三、四、五、六,上九:
板书:
上九: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这告诉我们什么?虽然你事业做得非常成功,「飞龙在天」,《易经.干卦》里面第六爻它警惕我们,你可不能够志得意满,千万不能骄傲,你还需要终日干干。不然你就会怎么样?有悔。「亢」就是骄傲的意思。
所以,我们是粗略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庖牺氏所创的八卦,最早是一个阳爻、阴爻,代表男人、女人、天、地现象,那个时候绝对不是玄虚的,哪怕演变到最后,孔子整理,也都是做人做事的方法。因此在干卦后面。
板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孔子加上去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告诉我们,我们看到《易经》的干卦,孔夫子告诉我们,一个君子,一个读书的人,进德修业,我们要像天行健。什么叫天行健?天体的运行是那样永恒不息。健,永恒不息。天,天体。我们看到太阳早上从东边升上来,晚上西边落下去,今天这样,明天这样,今年这样,明年还这样,几千万年以前这样,几千万万年以后还是这样。健,永恒。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人(君子)进德修业,修养自己道德,增长自己的学识,进德修业,我们要效仿天体那样永恒,那样自强不息。这是孔子在干卦后面加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现在天文学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天体,以前孔子的时代,他大概就看到太阳、月亮。现代天文学望远镜,在地球上的望远镜,觉得还有大气层的阻隔,因此把望远镜放在宇宙飞船上,没有大气层的阻隔,可以看到最远的星。当然说最远只是目前能看到的最远,将来说不定还能看到更远。
又发现银河系,不知道各位认识银河吗?如果你们不认识银河,表示你们只住在城市都市里面。以前说人家住乡下说他是土包子,那你住都市应该是洋包子,洋包子只看到霓虹灯,没有看到天上的银河。希望没有看过的同学,哪天你就在我们这,晚上的时候仰头往上看,有一道非常明亮的、发白的,跟夜空不太一样,一条,那叫银河,像银色的、银白色的。
我很早就认识,因为我是土包子。小时候,就在家乡,躺在外婆门口一个大石板上,他们说七夕,七七这一天晚上,半夜,银河这边的牛郎跟银河这边的织女,在半夜他们两个会跑到银河中间相会。我好奇,我就躺在石板上等,结果常常,不止一年,总是没看到。原因?都睡着了。所以我很早就认识银河。
现在明白,现在的望远镜,银河里面有几千还是几万个太阳系。太阳系知道吗?太阳,围绕它的这些行星,我们地球算一个,还有水星、火星、金星种种,七个还是九个、八个,这些行星围绕着太阳转,我们说这一群叫太阳系。以前古人总以为太阳最大,其实这一个太阳系在银河里面,好像是几千,还是几万,还是几千万,数目我不记得,就是非常多的太阳系。让我们感觉到宇宙是这么大,才更让我们晓得我们自己有多渺小,千万我们不要骄傲,你实际上太渺小了。
以前,我对这方面的常识不够,曾经作一句诗「风卷星河下碧溪」。也许有同学不知道,我写在这:
板书:
风卷星河下碧溪。
这是我以前作的一句诗,你读一遍、读二遍,你会觉得它很美,夜晚;前面的一句是「南华诵罢夜如水」。
板书:
南华诵罢夜如水
南华是什么?知道就告诉我,别那么客气。树师告诉我:
学生:《南华经》又称《庄子》。
教授:《庄子》又称《南华经》。《庄子》,道家的《庄子》,我喜欢读。这是说什么?读完《庄子》,正是到了晚上,又是夏天,读完《庄子》,满胸的书味。读完《庄子》,「南华诵罢夜如水」,很清凉,窗外一望,「风卷星河下碧溪」。字面上觉得很美,是吧,现在想一想,那叫无知的狂妄,是吧?风能够把天上的银河卷了下碧溪吗?银河是那么大,银河刚才我们说有多少个太阳系,我弄不清楚,几千还是几万,如何能够风把它卷了下碧溪?文学跟真正的科学有时候不能够并论。
说到八卦,是先民最早他用来表意的符号,它绝不可能很高深,它一定是很简单的意思。到了孔子,经过他一整理,本来是一本普世用的书,经过孔夫子一整理,就成为六经的一本,就成为为人处世的道理,像刚才我们举的例子。
刚才讲的我们文字的初创,说到八卦。各位同学有什么疑问吗?可以提出来。不要紧,暂时没有疑问,如果碰到疑问,以后随时提出来。现在徐树师同学,请妳把后面「结绳」继续读:
学生读诵:(二)结绳
如何用结绳的方法表示意思?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引东汉郑玄的话,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说得比较简单。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就比较详细了。这些尚近情理的推测启示我们:
1、结绳的目的
代替文字以为约誓的记录。
2、结绳的方法
(1)大的事物,结大结。(2)小的事物,结小结。(3)结的多少,表示事物的多少。
3、结绳的判断
(1)各关系人分执绳结相同的绳子。(2)届时共同回忆绳结代表的事物。(3)确定绳结的意义。
4、结绳的效用
使人民的约誓有绳结作凭据,而减少纠纷。
林胜邦《涉史余录》记载琉球所用之结绳,分指示、会意两种:「凡物品交换,租税赋纳,用以记数者,则为指示类;使役人夫,防护田园,用以示意者,则为会意类。」他们结绳的材料,据说多用藤蔓、草茎或树叶。蒋善国《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记载秘鲁人利用「结子」的记事方法:「凡人民之统计,土地之界域、各种族及兵卒之标号、命令之宣布、刑法之制定,以及死者之墓志,莫不赖之。甚至由远省来者,无论观风进贡或宣战等,必须带结子以为通告之符信。其法以一主绳系有定距离之各色绳子。于各小绳上,因事之种类,而各异其结,且以各种颜色以代表等等事项;如红色代表军事及兵卒,黄色指明黄金,白色表明银及和睦,绿色象征禾榖等类。又单结表示十,双结为二十,重结为百,二重结为二百,余类推。古秘鲁各城中皆有专门讲解结子之官吏,名为『结子官』。此种官吏对于结子讲解之技艺极为娴熟,惟须藉口语之助,始能将意思达出。现今秘鲁南方之印第安人尚有精通古代所遗留之结子者。」这些材料,都可以使我们对于结绳的情形有更详细的了解。
教授:好,这里提到没有文字之前,除了刚才我们说的,用最简单的符号阴阳两爻来代替心中的意思之外,还有就是结绳的传说。这里我们课本引的都非常详细,我们就不必在这里重复的说它。接下来各位看下面书契。妳帮我念一遍:
学生读诵:(三)书契
相传「初造书契」的是仓颉。这不但见于《说文解字叙》,也见于《世本》、《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汉书.艺文志》、《论衡》等书。仓颉是什么时代的人?《说文》根据《世本》,以为是「黄帝之史」;章太炎先生在《检论》卷一《造字缘起说》中云:「一二三诸文,横之纵之,本无定也;马牛鱼鸟诸形,势则卧起飞伏,皆可则象也;体则鳞羽毛鬣,皆可增减也;字各异形,则不足以合契。仓颉者,盖始整齐画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箸形之符号,始为约定俗成之书契。」所说最为明正通达。仓颉以前,各部落所作表意的符号并不一致,仓颉很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持统一文字的人。
教授:好。这一段告诉我们,传说的中国文字的创始是由仓颉创造文字。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为什么要创造文字?文字是用来记载我们的语言。语言是做什么用的?说话干嘛?是要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用语言说出来。所以语言也好,文字也好,都是用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在没有语言之前,更早的时候,我们的初民那时候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用来表达他内心的意思。还没有语言的时候,经过很长期的进化,才有简单的几个声音,慢慢衍生为语言。刚才我们还说过,古代没有什么?没有轻唇音。也就是说,轻唇音,语言这个轻唇音是后代才衍生出来的。所以最早没有语言之前,先民们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加上他肢体的表达,来表达他内心的意思。后来有了语言,可以说话说得很清楚了,「我不喜欢你」,说得很清楚了。可是语言它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我在这讲话,在房子里面的同学们可以听到,隔远了他们就听不到,受空间的限制。我今天讲的,我现在讲的,讲完了以后,也听不到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语言受时、空的限制,无法传之久远。
渐渐我们的先民觉得光有语言还是不够用的,因此渐渐有最简单的文字出现。那么文字,大家要弄清楚,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创造,这个有疑问吗?文字也绝不可能是仓颉这么一个人创造,文字不是一时、不是一地、不是一人创造的,明白吗?因此不同时、不同地方,南方的人创造一个字,北方的人创造的一个字,写起来不一样,可是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它就会怎么样?这时由于不同的南北或者是先后造出来字都不同,因此我们先确认文字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时间也不是一个地方,它创造是这么样一个情况。所以传说里面说仓颉创造文字,我们这里最后两句话大家一起看,读出来我听:
学生们读诵:仓颉以前,各部落所作表意的符号并不一致,仓颉很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持统一文字的人。
教授:有问题吗?很清楚了吧,因为文字不是一人、一时、一地造,因此他很可能是第一个出来统一一下,你造的这个字跟他造的字意思一样,统一一下。秦代不是有李斯吗?李斯统一文字。可能仓颉是最早各部落造的文字不同,他做的统一工作,我们往往说他是创造文字的人,应该这样理解,有问题吗?接下来,徐树师妳帮我读下边这一段,从甲骨:
学生读诵:(四)从甲骨文推断汉字的初创
甲骨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的文字。殷人信鬼神而喜占卜。占卜的时候,先在龟甲上钻孔然后再烧,视其裂纹以定吉凶。占卜的人再把所占的事记在甲骨上面。多数是刻上再涂墨或朱砂,也有用笔写上而不刻的。甲骨文在隋唐时代就有出土,未有人注意。清光绪年间,有人以甲骨分龟板、龙骨二种,当药材卖给药店。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王懿荣在甲骨上发现文字,从此为人所重视,私人挖掘出售甚多。民国十七年,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博物馆合作发掘,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墟)先后获得甲骨十一万片,据董作宾的估计,总字数在三千以内;李孝定集其可识之字,有一千三百七十七个。其中有「依类象形」的初文,也有「形声相益」的字。象形字没有固定的构造,可以随意增减。如龟字,可有尾,可无尾,或正,或侧,或两足,或一足,或无足。会意字比现在更明确,如牧字,牧牛则加牛旁,牧羊加羊旁。犬、豕、马、羊、鹿等字,都可加匕或土,以分雌雄。形声字是由初文加山、水、土、阜、人、木等偏旁而成,其中部分可以认为是初文的繁文异体。
安阳是殷朝盘庚的故都,小屯村的东、北及西北方,都有洹水环绕,正是《史记.项羽本纪》所说:「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的殷虚。盘庚迁殷约在公元前一三八四年,上距黄帝建国大约相隔一千二百多年。殷虚所得的甲骨文既已近三千之多,而且包括了初文和孳乳字,显然不是短时间中所能创造,必有长久的演进过程,那么我们相信:在黄帝之时,中国文字当已产生。因此,《说文解字叙》所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可能性就很大了。
教授:这一节我们了解到,传说的黄帝之史仓颉造文字,刚才我们已经说明白,他可能是统一文字的一个人。但是从此我们也了解到,那个时代是不是确实已经有文字?我们从甲骨文的数据来慢慢的理解它。先说甲骨片有多少,有同学知道吗?这里面说了,多少?
学生:十一万片。
教授:对。甲骨的出土虽然很早,唐代就已经有,但是不受重视,要到清末,一八多少年?
学生:一八九九。
教授:离现在多久,算一算告诉我。
学生:一百一十六年。
教授:对。现在是二O一五,你减掉前面一八九九。所以甲骨文的历史,前后只有一百年多一点,也就是从清朝末年那时出土,有这么一位王懿荣的人发现上面有文字,才被大家注意。我们都知道,清末时候外国侵略我们中国,八国联军抢走我们很多的宝贝。我们很担心我们出土的甲骨片,这些我们的文化遗产、文化宝贝,会不会也被他们抢光?很担心。这里可以告诉各位,还好,总共是十万片多一点,出土的时候,因为这很难计算仔细,因为有的整的、有的碎的。我们这里记的是十一万片,而实际也不是非常准确,是十万片多一些。
董作宾,是研究甲骨文四个大家里面的一个。谁能告诉我,甲骨四大家是谁?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他们都各有成就。董作宾他从甲骨上面考证出《史记》,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商朝帝王的历谱,某个帝王在位多少年,传给某个,又在位多少年,又传给谁。在甲骨文没有出土之前,我们读《史记.殷本纪》,司马迁记的谁传给谁,谁传给谁,我们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司马迁我是很佩服你,但请问你,你怎么知道?」同学们读书要常常打问号,求真。司马迁什么时代的人?汉武帝。汉武帝这个时代离商朝很远了,司马迁你怎么知道商代帝王的世袭是这样?没有文字记载。一直到甲骨文出土,董作宾他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叫《殷历谱》。历史的历;谱,乐谱的谱。我们才发现,司马迁真是让我们佩服!从甲骨文董作宾实际的数据,然后比照司马迁写的《殷本纪》帝王世袭的数据,司马迁错误的并不多,很少。我们真是佩服司马迁。
但是有了甲骨数据以后,因为是真正文字记载,就是所谓我们的信史,可信的历史,要有文字记载。我们中华民族的信史,从甲骨文可以推,确知商代是我们的信史;没有出土之前,还不敢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信史里面的一部分。所以甲骨文的出土,在学术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除了研究商代的世袭,商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种种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我们研究文字学。许慎《说文解字》用的是小篆。小篆我们知道,是李斯当时统一各国不同的文字留下来的小篆。刚才我说,我们真正做学问,往往没有打一个问号,是真的吗?是这样吗?所以《说文解字》固然是我们研究文字学字形方面的一部宝典,但是你不要忘记许慎是什么时代的人,《说文解字》作者,东汉。东汉许慎作的这部《说文解字》,他来不及看到甲骨文,他所能看到的山川鼎彝,所谓的金文(钟鼎文)也极其有限。不像我们现在有福气可以看到甲骨文,也可以看到很多的青铜器上面,最早称钟鼎文,现在比较合适的名称,称它为金文。金属上面,不光是钟鼎,还有刻在刀上、剑上、盆子上,所以称它为金文。很方便买到的《金文大字典》里面就搜入的不少。在这个之前,容庚曾经有一部叫《金文篇》搜入的不少。现在考古发掘,又常常能够挖出一个宝鼎来,上面又有文字,所以愈来会愈多,是我们福报!能看到甲骨,能看到钟鼎。
甲骨文到底是怎么回事?甲指乌龟壳,乌龟壳上面是背,底下是板,牠的腹板,肚皮那块,那块比较平。他要,商人,殷商时候的人,他们信鬼神,什么事情都要问一问,占卜一番,不像我们现在敢于决断,他们很疑惑。甲骨文常常看到:「某日会下雨吗?」帝王也要问一问:过几天会下雨吗?卜事之官就拿一块龟板,从底下钻洞,很整齐的一排,但是没有钻透,上面还留层薄薄的壳。钻洞的目的是干嘛?拿火来烤那个洞,烤了以后,它膨胀不是吗?上面剩的没有穿透的留的那个薄膜,受热以后它就爆裂,爆裂以后往往裂开这种纹路。我们现在写的占卜的卜不是这样写吗?就是火烧乌龟壳那个洞显出的纹路。占卜的官他烧了以后,看它的纹路,他能够判断你问的几天以后会下雨吗,他就看,他说会,会下雨。他就把占卜的结果刻在这个乌龟壳上面,他先写,然后刻,刻了以后再涂墨,有的涂朱砂。
我们现在地下出土的就有三种情况:一种,刻了以后涂墨;一种,刻了以后涂朱砂;另外一种,光是用墨写的。这是我们看到的所谓龟甲。这个甲还有是什么?各种兽骨,比较多的是牛的肩胛骨这一块,肩胛骨比较大、比较平,也容易拿来刻。再顺便可以了解,因为它是用刀刻,刻在硬的龟壳或者兽骨上面,它不能像我们用毛笔写字那么婉转、那么漂亮,所以它的笔画都很细,尤其日月的日,分成多边形,它不能画个圆的。所以圆的很难搞是吧?你可以拿个刀试试看,这甲骨文。
刚才我们说,我们一直担心,清末时代,国力积弱无振,受到列强的侵略,几乎要把中国瓜分了。他们来到我们中国,来掠夺我们的宝贝。我们担心,这么好的甲骨文会不会被他们抢光?我起先也有这个担心,后来我知道,总共出土十万片多一些,而现在保存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就是十万多一点,可以说很完整。高兴吧?拍手,高兴!还好,我们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竟然没有被掠夺,有很少一部分,他们抢去的是很少的部分。所以对我们炎黄子孙,尤其对我们有志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朋友们,这是多么重要!
甲骨文,从出土,然后大家研究,刚才我说有四大家,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他们各有成就,到现在甲骨文还值得各位努力去研究。我们的课本上说到,董作宾统计甲骨上面的文字大约在三千以内,不超过三千字。这不到三千个甲骨文,能认识的有几个?接下来李孝定考订多少?
学生:一千三百七十七个。
教授:一千三百多。那还有一些,还有不少,还没有考订出来。有志于研究的同学们,你会很高兴,还有这块园地让我来耕种。这是说到甲骨文。除了刚才我说的十万片多一些,这是已经整理过,还有,以后同学们会慢慢的理解。比董作宾晚的,跟我同一个时代的,有一位金先生,我跟他熟悉,金祥恒先生。他在台北历史博物馆所藏的零零碎碎的龟甲片,历史博物馆请他去做拓本。拓下来,他送了我一本,上面的文字不多。但这说明一件事,不完全存在刚才我说的台北的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也有一部分。
那么,了解到甲骨文的状况是这样,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甲骨上面的文字,有象形、有指事,还有利用象形、指事组合的会意、形声。同学们,你想一想,从初民,我们的老祖先,起先没有语言,只有几个声音,然后慢慢有语言,再慢慢有文字出现,这时间是经过非常漫长,不是你想象几百年、几千年,文化的进程一开始是最难,可能经过几万年,才有简单几个文字出现。然后你想,甲骨文里面有那样最进步的形声字。所以殷商的甲骨文,绝不是我们中国汉字的初创。可以推想,传说的黄帝之史仓颉,那个时代就有文字,是极大可能可以相信。因为文字的进展,从文字的构造,它需要长时间,不是短时期。有疑问吗?同学们一定很高兴,真好,我们中华的文化又能够往前推多少年了,是吗?确确实实,从甲骨文来推测文字的初创,我的理解是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会同意。
在甲骨文上,我们看到当时的会意,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小篆的会意还要更形象一些。
板书:
教授: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什么字?象形文字「牛」。
板书:
教授:这什么字?左右的右。
你说右手,怎么只有三个指头?它不是畸形?三个就可以代表了,一看它是右手。
板书:
教授:甲骨文,手拿个鞭子,牧牛,「牧」,他旁边还有些小草。这也是牧字,牧羊,现在把它混在一起了,只用这个字。在甲骨文还用这个字,「羊+攵」。
这一小节我们说的是,从甲骨文上来推测我们中国文字、汉字初创的情况。前面说的有伏羲画八卦,然后又有结绳,那都不是文字。然后真正出土最古的文字,数据也很多的,是甲骨文。
这还要告诉各位,最好你们手上能备有一本,这上面说的李孝定《甲骨文集释》,我相信网上可以买到。李孝定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员,他很用功。从甲骨文出土以后,很多人在研究甲骨文,都有很多发表的资料。那要查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有时你翻了一整天找不到,很麻烦,以前我就受过这个苦。李孝定做一个工作,把各家的说法,对这个字。譬如说,刚才我们说,对这个字,对各家的说法,王国维、郭沫若,这是各家说法,都把它集在一起,王国维怎么说,某某人怎么说,最后他自己加一个按语,他的见解。所以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方便。所以有《说文解字段注》,再加《甲骨文集释》,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个字的认识会更透彻。
《说文》,如果同学们有的还没有买,最好在网上订台湾这本「艺文印书馆」印的,你再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这个版本最好。当时我用它,四十多年前的事,还没有标点,也没有索引。所以要学生查一个字,他们只好从部首去查,相当麻烦。后来「艺文印书馆」做了这个工作很好,有个小组来编纂索引,还加上标点。所以《说文解字》是研读文字学必备的书,而你要读,当然要用最好的版本,比较少错误,也不敢说这个书是毫无错误,但是它已经是比较少。
黄季刚先生要求我的老师林先生,有那个书。同学有这个书吗?有吗?
同学们:有。
教授:你们有了。《文字学概说》,作者是我的老师林先生,林景伊老师是黄季刚先生声韵学方面的嫡传弟子,声韵。那么季刚先生要林老师圈点《说文》。怎么圈点?是林老师口头告诉我,拿红笔,找这个《说文》,在断句的地方你圈点。除了许慎的《说解》,还有你们晓知,段玉裁的注也要详细圈点。旁边你自己备一本笔记,碰到像段玉裁他注里面有些发现,你就把它摘录下来,在第几页段玉裁怎么说,做摘录。
黄季刚先生要求林老师先把《说文》跟《段注》一起圈点,第一遍;第二遍只圈点《段注》,段玉裁的注,许慎的《说解》暂时不管它,只圈点《段注》。一样,你会愈是多次的圈点,你愈会发现段玉裁里面有很多发现,都记下来,这是你真正的学问。你要动手,光听老师讲,讲了你忘,没用,要动手记笔记。这样三次,一次、三次,已经第几次了?第四次了。第一次是许慎《说解》连同《段注》;后面撇开,第二次撇开许慎《说解》,来三次;第五次再把许慎《说解》跟《段注》再来一次,最少这五次。如果同学们觉得这个太麻烦了,学问没有快捷方式,它是真积力久才能真正进入。老法师勉励各位要一门深入,如何深入要有方法。刚才我是藉我的太老师黄侃,他传授我的老师《说文》的方法,就是需要这样,不然他们怎么能成为国学大师。
所以,《说文》如果还没有买的同学,希望在网上你就买台湾「艺文印书馆」印的这本书,因为后面有索引,方便。而且以后我们要讲到形声字的时候,会引用段玉裁注的,他古韵十七部都在这个书后面印到,在《段注》,在这个书的后面附有他的十七部古韵表。
这个书《汉字入门》是要来排斥各位对,刚才说这么多五万字的汉字畏惧的心理,现在又反过来告诉你《说文》要一次、二次、三次。要认识汉字,我们先用这个入门,有这个基础概念再读《说文》。你真正照我们的方法你记录笔记,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是真实的学问,哪怕某一方面,许慎的经学,许慎的种种,都能成为一篇掷地有声的博士论文,难道不值得你努力吗?而且你愈做愈有趣,开始可能有点麻烦,但是你愈深入愈有趣。谁要听我的课,都会有些麻烦,要圈点《说文》,但是确实只有这样,你听我的课才有用,要不然你也是浪费时间。时间到了,今天暂时讲到这里。
汉字入门 刘克雄教授主讲 (第二集) 2015/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81-0002
教授:早上我们是第一次上课,讲到绪论,讲到文字初创。文字不是凭空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我们都了解,世界上不管任何民族,他们的文字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先民没有文字之前,靠语言来传达他内心的意思。语言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善的,我们的先民最早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加上肢体的表达,来表达他内心的意思。几个简单的声音,譬如我们能够理解的,大的声音用来代表大的意思,小的声音用来代表心中想的小的意思,这是原则。
举例说,在还没有语言之前,我们的祖先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来表达,彼此互相沟通。那个时候,我们举个例,有一个我们的祖先,那时还是猿人的时代,然后以狩猎为生。狩猎,如果碰到梅花鹿是怎么样?鹿牠是草食动物,牠不会伤人,牠又很美丽,所以碰到鹿是很有福气的;如果上山去打猎碰到羊,也是很吉祥的。如果我们的先民到山上打猎碰到一只大老虎,他侥幸没有被吃掉,逃回来了,他如何用怎么样的声音来表达,让他的同部落的人理解?
各位想想,假如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譬如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今天上山去,碰到这么一个大东西,我侥幸逃回一命,回来我一定是惊慌失措。然后你们看到我惊慌失措,就会问我是到底怎么回事?我就用一种声音来表述我今天碰到那个东西。我就想用我能表达的声音,因为当时还没有语言,那个声音也只是几个简单的声音,我就找了很多种声音来表达我今天碰到那个东西。开始可能是:我今天在山上碰到了一个「唏」。你们想想看,这个「唏」是代表什么声音?好像小小的声音,不是很大的东西。试验了好多次,好几次大家都不理解我今天碰到个什么东西。最后我找到一个声音,我今天在山上碰到一个「祸」,你们都吓一跳。闽南语里面老虎的虎,到现在还读它为「祸」。
板书: 裭(祸,从示呙声;裭,从示虎声。)
我们说到造文字的时候,最早是简单的初文,初文就是最早、最先造出来的。用象形,用指事,最早创造出来的文字称初文。像象形,像指事,根据太炎先生统计,初文四百多,不到五百个字。利用这四百多个初文两两组合,重意的我们叫会意,加上声符的我们叫形声,像这(祸)是形声。形代表这个字的类别,它是跟「示」这一方面有关系的,这边是注音符号,声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注音符号。灾祸的祸,应该这样写(裭),从示虎声,很可怕,灾祸。这边(呙)没有灾祸的意思,只是藉「呙」这个声音暂时来代替这一边(虎),这叫做假借,假借这个「呙」来代替应该用的这个「虎」。所以形声字造字的时候,有这种状况。
这是我们说到文字之前是语言,语言之前,我们的先民只有简单的几个声音来彼此沟通。用小的声音来表示小的意思,用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哪些声音是小的?哪些声音是大的?这是属于声韵学上面说得比较清楚些,我们这是简单说一下。
齿音,发音的方式,气流从肺部出来,通过气管、声门,受到我们口腔种种的阻塞,然后调节发出来的声音,有几个部位。直接从喉出来,不受舌、上颚、齿、唇的阻塞叫喉音,喉音是最大的声音,祸它就是喉音。什么是小的声音?气流出来通过阻塞,像齿音,齿音上下齿扣起来,舌头抵住两齿之间,气流只有很小部分出来,这叫齿音。譬如注音符号的:
板书:ㄐ、ㄑ、ㄒ
ㄐ、ㄑ、ㄒ,这是齿音,你无论如何是发不大的。不信我们可以跟西洋的大力士,千万不要跟他比力气,你可以跟他比声音。但是你要跟他设置一个条件,「嗨,大力士,你的肌肉非常发达,我很佩服你,我不敢跟你比力气,不过你的声音不如我大。」西洋大力士一听,怎么可能我声音不如你大?不要忘记设置一个条件给他,大力士你发齿音(ㄐㄑㄒ)。他想毫无问题,我力气这么大,发齿音有什么问题?开始拿一个什么,现在有个机器可以测音量,开始。他就吸一口气,大吸一口气,然后读「ㄐ」,测量一下有多少的音量。接下来,好了,你够了,这个也试(ㄑ),这个试(ㄒ),都可以。现在该我了,「祸」,刚才喉音给他一下,把他都吓一跳。这说明什么?说明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小的声音代表小的意思。我们的语言也是根据最早的这个原则,慢慢发展成一个语系、语族,这一系,这一族。所以,凡是大的,喉音的都有大的意思;凡是齿音的,不可能有大的意思。譬如:
板书:细、小
这都是齿音。除了喉音、齿音,很明显能够知道它代表的意思。再有:
板书:ㄌ、R
注音符号(ㄌ),英文字母(R),这个字母在现在的西班牙文里面,他舌头在里面转了不晓得多少转,有同学点头,你一定会。稻米,他们发啊若丝,舌头在里面转了多少圈,我是学不好的。因为它很麻烦,所以它就必然会慢慢改变,譬如在葡萄牙语里面,这个字音它就不再那么乱转舌头了,它就读啊会丝,好简单,稻米、米饭,吃的米饭,啊会丝。西班牙人还是啊若丝,若个半天,转的声音。
我们中国注音符号,类似的是这个字ㄌ,ㄉ、ㄊ、ㄋ、ㄌ,这个ㄌ,舌头在里面转,没有像它(R)转得这么厉害。所以:
板书:仑(由和构成)。
仑,上面是集,三条线条代表集在一起的意思(),同学们可以翻开《说文》,()。下面这个()简册的册,一片一片的竹简用绳子编撰起来,我们现在写成册,一册书。竹简用来写字,一条竹简大约就是一尺来长,宽只允许写一行字,因此你的著作用竹简写了,一定要编号,然后再用绳子把它编撰起,它才不会散乱。所以要集简册,必须有条理、有次序,是由这个字(仑)的字音,ㄌㄨㄣˊ。由这个字的字音,仑,它有条理、有次序,它本身应该从它的声符ㄌ,刚才我们说过,舌头怎么样?在里面打转,里面打转先民他就感觉到是圆的。所以:
板书:轮。
不圆可以吗?车轮你做个方的看看。从车仑声,是圆的。
板书:沦,从水仑声。
王维有一篇很短的书信写给他的朋友叫裴迪,这封书信的名称叫「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书就是书信。他在山里面写给他的朋友裴迪,里面说到「沦涟」。王维是约他的好朋友裴迪想到山里面走走,正好裴迪在读经书,不知道哪一本,没有说明,可能《金刚经》,可能其它的经书,所以王维就不便打搅他的朋友,他就一个人进山里去。在他的辋川别墅,前面碰到一个小寺院,看到裴迪在温经,他就一个人走到山里去。在寺院里面跟这些僧人吃着斋饭,就一个人进到山里去。写到什么?他说「憩感配寺」,寺院的名称叫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跟庙里面的僧人吃了饭,他就一个人离开,走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开始往山里走,然后看到了什么?辋水里面,月光照在辋水里面,「辋水沦涟,与月上下」,月光照在辋水上。什么是沦涟?平静的水面投下树叶、树枝、小石子之类,它就引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叫沦。「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写他在这个山里面看到的景色。希望同学们自己找来这篇短短的小书信来看,希望熟读,最好能背诵。虽然是一篇简短的书信,可以算什么?在我眼中,是一篇极好的散文诗,像诗歌一样的美。「当待春中,草木蔓发」,多么漂亮,而且很简短。可以记下来,回去查出来,把那篇熟读一番,非常有趣,你会愈读愈喜欢,最后你会舍不得丢它,你会天天想读它。
此处的沦涟,它也是由这个声符(ㄌ),舌头会打转的是吧?声符有圆转的意思。这个字「论」,看黑板,是圆转的吗?由圆转引申,圆转引申为有规律、有条理、有次序。讲话,言,有次序、有条理,一个比较高深的、比较抽象的意思,我需要有次序、有条理说出来,你才容易明白。所谓的「论」,论说的论,也都是跟声符(ㄌ)有关系。同学们可能会问:「这个字(伦),难道是圆的吗?」从人仑声,我们说人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人伦。你必须遵守这个次序,你不可以违背,谁敢违背?你能子慈父孝吗?所以人伦的伦,也是从圆转的声音「仑」,引申出来为人的道理,人伦。
这是我们说,我们的先民,我们的老祖先,在没有语言之前,当然没有文字,在没有语言之前,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来表达他心中的意思。那几个简单的声音,我们现在分析一下,譬如刚才说的喉音代表什么?老虎的虎,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齿音代表什么?小。所以设定这个条件,跟大力士比声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