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8|回復: 0
|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0一集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一集) 2012/6/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八页,第一行看起:
『如净莲华』。「莲华出污泥而不染,莲生泥中,表不舍众生。出水花开,以喻菩萨离垢清净,故曰离染污故」。佛法常以莲花表法,用得最多的,莲花、卍字。卍字,佛的胸中,三十二相之一,表万德庄严,修万德才有这个相出现。这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意思在这个地方,这不能不知道。再就是非常普遍的,就是莲花,到处你看到莲花,莲花提醒我们不染污。莲花的根在池子底泥土里头,代表六道,那是染污;莲花的茎是在水当中,水代表清净,四圣法界;花开在水上面,这是脱离了十法界。让我们看到,常常想到,离六道还不行,要离十法界。能够离十法界,这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出了十法界,他生到哪里?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头住的都是这些人,都是明心见性的,都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放下妄想是不起心不动念,一定要记住,起心动念就是妄想。
大乘经教佛常说,「真心离念,本性不动」。惠能大师见性,第四句话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不动是真性,不动的是真心,只要有念头就是妄心,阿赖耶。阿赖耶念念不住,它是波动现象。所以整个宇宙的现象全属于波动,物质现象,波动产生的;精神现象,就是念头,也是波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也不例外。这三种现象总包括了一切,全都是波动发生的。所以今天科学家提出弦的理论,这是正确的,跟佛经讲的完全相同。人真正开悟了,见性了,性不动,跟六祖惠能讲的完全一样。性是清净的,如净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度众生。自受用比这个还高,自受用连净莲花这个念头都没有。这是两重意思,一个是对自己,度众生要跟六道十法界接触,示现在其中,但是不染着;第二个用意是帮助众生,希望众生效法,也跟菩萨一样,在污泥而不染污泥,这才能成就道业。
宗门是明心见性,教下是大开圆解,开悟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都通达明了。如果是有个问题问到你,你不能解答的,你没开悟。所以,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知识,没有学过你不知道;智慧不然,智慧,没有学过的全知道,佛经上所说的无师智、自然智。道理很简单,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于是我们就明白了,佛法不求知识。不但佛法不重视知识,中国传统教育也不注重知识。注重什么?注重戒定慧。佛法戒定慧三学传到中国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这叫佛陀教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之后,世出世间全通了,无论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世界和谐,这种智慧你全有,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头来的。我们老祖宗讲「本性本善」,就这个意思,那个善的意思深广无尽,善里头包括智慧。佛讲得详细,智慧、德能、相好,佛说三个;中国人只讲一个,善,全包括了。
这种学问一定从定当中得来。定从什么时候学?从婴孩时候就学,决定防止他胡思乱想。小孩也会胡思乱想,所以小孩教规矩,他就不胡思乱想。言行举止要端正,从小教,这个教是父母做榜样、做模范。古人懂得,世世代代相传,现代人不懂了。所以《弟子规》是父母做给小孩看的,不是教小朋友读的。父母在家里面,小孩出生了,睁开眼睛,他会看,他就会听,已经在模仿、在学习。中国人过去最重视的就是一千天,三年,从出生到满三岁,这是扎根教育。一切不善不能让他看见,一切不善不能让他听见,一切不善不能让他接触到,这个父母就会教了。父母在小孩面前表演的端庄、有礼,知道他在那里学习,父母的表演就是教学。
这个三岁扎的根,中国古谚语有句话所说的「三岁看八十」,现在没有,现在这句话讲不通了,小孩三岁他就学坏了。他看什么、接触什么?看电视,电视全教坏了。上了学,中国学校我不知道,外国学校,小学一年级就学电脑,他就懂得玩了。电脑里头乱七八糟东西多,小朋友晚上不睡觉,蒙在被子里头看电脑。家长高兴,我的儿子真用功,你看,还在不休息,还在学习。他都不知道他看什么内容。所以现在小孩难教,父母教不了,在学校,老师教不了。在从前,这句话没听说过,说小孩不好教,学生不好教,没听说过。我们这一生,上学念学校,没听过这个话。儿女没有不听话的,学生没有不听老师的。现在真没有了。什么原因?启蒙的老师把他教坏了。富贵人家,夫妻两个都上班的这种人家,小孩雇佣人来带。佣人就是教他这些,让小孩看电视,就逗他欢喜,他就不哭不闹就好了。这就是教育从根上出了问题。
中国古时候,小孩聪明的,四、五岁就开始教他,教他识字。以前方块字,一张纸上一个字,教这个东西。大概一盒方块字,差不多有六、七百个字的样子。学前教育,让他先认识字,记得这个字。这都是防止他胡思乱想的办法,让小孩的心能够定下来,这是手段。六、七岁了,那就上学了,私塾,私塾是老师教他,老师是身教第一,做榜样给学生看。读书,学生教读,不讲解,就是背书。背书用意在哪里?不让他胡思乱想,那手段!两个利益都得到了,一个,他不胡思乱想,第二个,他能把古圣先贤教诲先记住,不懂没关系,记住。古人的标准,这一段课文,老师教一段,念十遍就会背,这叫标准。如果十遍背不下来,减少。譬如念十行,十行是两百个字,一行二十个字,古书都是一样的,两百个字,十遍就能背,大概大多数的小孩都可以。天资差一点,十行背不了,背八行、背六行,用这个方法。天分好的能够念到四、五百字,天分好的。最好的可以念到七百字,就是十遍他就会背,这个人很少。大概四百字还差不多,四百字从前就是一页,两面。老师督促他,照着文章看着念一百遍。一百遍之后,把书本合起来背一百遍,这是天分好的。天分要差的,遍数加一倍,也就是妄念多的学生,看着本子念一百遍,背两百遍。这有好处,他一生都不会忘记。
我们没有受过这个教育,那时候太小了。李老师受过这个教育,所以李老师写文章不要去查参考资料,他都记得,都小时候背过的。老师告诉我,我们小时候跪砖头,背不出来的时候跪砖头,吃过苦头的。现在没有体罚了,在从前,认真的体罚,学生是要吃苦头,但是对他身体不会有伤害。那就背书,背书主要的用意就是防止他胡思乱想,东西记住是第二个,副的目标,有这种作用。所以有些老师选择这些古籍,选个几百篇让小孩去背。为什么初小的学生,初级小学,七、八岁的学生,写的作文,文言文,写得很不错,学作文?这东西背东西背多了,典故的意思要是懂得了,引经据典,随手拈来。小学没有讲解的,老师讲解是讲故事,讲孝悌忠信,讲礼义廉耻,用讲故事的方法讲给小朋友听,让他学习。书本的讲解是到大学,古人讲的太学,这个里头有老师传授,每天给你研究讨论。
中国几千年来这种教学法,如果没有好处,早就废除了。为什么世世代代都守着?世世代代家有孝子,国有忠臣,社会有圣贤,都是这么教出来的。要求大彻大悟,如果家长要懂得这个道理,学生就一门深入。背书就背一本,把它熟透,透了之后,他就得定。不定什么时间一触动他,真的,他就开悟了。不一定是佛经,什么东西都能开悟。定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只要清净心、平等心现前,后头大彻大悟就非常有可能。悟了之后你再去看,看这些典籍,无论世出世间法,一看就明了。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你向他请教,《坛经》上记载的都是佛法,除佛法之外,世间法我相信向他请教的人一定很多。家庭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当中遇到麻烦了,向他请教,他肯定教你。这个东西不记在经典里头,这是世间法。样样都通了。
中国人是修定、开慧,外国人搞的全是知识,知识很苦,为什么?广学多闻,你不学你不知道。而且知识有局限性,知识不是圆满的觉悟,所以它还有后遗症,防不胜防。今天全世界出乱子,知识,没有真正智慧的人。因为全是走知识的道路,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所,全教的是知识。这个难!我们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不懂,他不相信。可是真正相信的人,这样做的人,十年之后他变成世界上的超人,真正杰出的汉学家、佛学家。我们曾经在新加坡做过实验,办短期培训班,一期只有三个月,三个月就学一部经。你看,同学们个个都能上台去讲,讲得都还不错,非常欢喜,觉得我们这个短期班收获比佛学院三年还丰富。那是什么原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三个月,只让你脑子里想一样东西,不准想第二样,就这么个道理。短期一实验,效果马上出来了。早年,我在佛光山教学,我提出这个方法,跟星云法师商量,他不同意。不同意就算了,我就离开了。为什么?我很清楚,照学校这种交叉排课的方法,佛学院三年毕业,什么都学不到。这真的不是假的,他们这些学生,毕业的学生告诉我。
我们自己能够学到一点东西,在台中十年,老师对我们教的方法是私塾教学法,就是一门深入。你学这部经,你老老实实学这一部,学这部经的时候不能看其他东西,世出世间所有文字不让你看,就是叫你专心。这一部东西学,学到什么程度?老师的标准很低,不是古人标准,古人标准要开悟,老师的标准是你上台讲这部经讲得不错。你真的要上台去讲,老师坐在最后一排听,那时候没有扩音器,坐在最后一排他要听得清楚,你的音声才及格。如果坐在后头听,听不到你讲的东西,声音太低了,你不能学讲经,淘汰掉了。所以他坐最后一排。我们教室也不是很大,大概有我们摄影棚两个大,这种教室,你的音声要能灌注。所以我们从这个路走过来的,才知道老方法比新方法好,非常高明。这也就是佛经上常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决定不能分心,一分心就完了。知识不怕分心,智慧怕分心,中国传统教育怕分心,佛法怕分心。
中国人跟外国人学习的概念恰恰相反,外国的理念,做学问像金字塔,底要大要厚,就学得广学多闻,慢慢学到最后就一样,专精一样,这到顶点,他没办法再向上提升。中国人做学问像树,大树,先扎根,它恰好颠倒的,它先就是一个,然后慢慢扩散无有边际。恰相反,根深蒂固,跟金字塔颠倒的,它就是一门深入。一门专精,开悟之后,然后一切都可以接触,成就后得智。《华严经》善财童子不就做榜样给我们看了吗?这方东美先生最佩服的,这个符合哲学里面所讲的逻辑,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这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根本智是无知。得到的什么?清净平等觉,这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起作用是后得智。后得智怎么来?多看、多听、多接触,一看就明了。所以中国,根本智得到之后才可以广学多闻,那个利。
你看龙树菩萨,开悟之后,开始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他开始接触、学习。多长时间?三个月,三个月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东西全学会了。我们不敢相信。但是我们看了《六祖坛经》,相信了。六祖学《法华经》,用多少时间?法达禅师学《法华经》十年,我看六祖大概十分钟吧。他让法达念给他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说行了,我全知道了。给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念到第二品,我相信应该就十几分钟,不到二十分钟。这样学习方法太快了!他不必要全,听一点点就晓得了,这是什么玩意全知道了。神奇,这外国人怎么想也想不通。听、看、接触,只要一碰上,就全都了解。
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叫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实际的五十三参在哪里?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之前,你所接触社会一切人事物,那叫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你听、你接触,全都明了了,世出世间法统明白了。中国古籍要不要去念熟?不要。就跟惠能大师听《法华经》一样,《论语》听个几段,明白了,其他都不需要了。这叫真正开悟,这叫真实智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真正能够死心塌地一门深入,这一门通了,门门全通了。因为什么?它通入自性。世出世间法,体都是自性,所以任何一门东西都通自性。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是指佛经上的法门,指世出世间所有法门,门门都能见性。佛经能见性,基督教《新旧约》能不能见性?都能。只要你去读它,你专心去读它,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见性。别去想它的意思,乖乖照这个方法,那就是修定!念经是修定,念什么都是修定,定到一定程度就豁然大悟,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我在四十多年之前,跟星云法师聊天,我们能花个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培养学生。每个学生专攻一部经典,大概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世界上就有一部活的《大藏经》。每个人专攻一部,就一部活《大藏经》,这很有味道。不是做不到,真能做得到,那个佛学院就出名了,真是世界第一。决定要遵守,这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的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从戒定慧成就的,这叫成佛之道,不从这里下手不行。现在学佛的人多,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戒定没有了,他不要戒定,专门要经教。这就变成什么?变成学术,变成知识,不是智慧。
知识要舍掉,你看释迦牟尼佛做那个样子给我们看,十九岁出去学习,学知识,广学多闻,学到三十岁,十二年,在菩提树下把这个放下。十二年学的是什么?所知障。十九岁离开家庭,是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下一切所学,是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放下,他开悟了。他这种表演意思很深,我们要能体会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统统是虚妄的,这个东西障碍见性、障碍开悟。它不障碍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要用后得智,知识就是后得智。但是没有根本智,后得智不能叫人开悟,要有根本智。根本智是离一切相,根本智是清净的,没有根本智,他是染污的,他不清净,他还有妄想、还有杂念、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这个障碍不除掉,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要学莲花。泥土是六道轮回,是世间法;清水代表是佛法,代表清净,都要离;花开在水上面,染净都要离,世法、佛法统统要离。《金刚经》上明白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染、净都要离,花才能开出来。所以,贪着佛法也糟糕,你离不开十法界,你没有办法开在水上面,水当中不能开花,要明白这个道理。
下面一个比喻,『如尼拘树』。尼拘是梵语,这是树名,中国没有这个树,印度有,翻译成「无节树」,这个树没有节;「纵广树」,这个树荫很大,树非常茂盛。《慧琳音义》十五卷有这样的记载,「此树端直无节,圆满可爱,去地三丈余」,这就是说它的高度,三丈多高,「方有枝叶」,下面没有枝叶,三丈以上它才有枝叶。这个树我们想到,像个大伞一样,像个伞盖一样,树荫下乘凉非常好。「其子微细,如柳花子」,杨柳,柳絮,这个我们见到的,「唐国无此树」,中国没有。
「又《罪福报应经》曰:尼拘类树,高二十里,枝布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我们看了这个,好像有一点夸张,哪有这么大的树?树高二十里,这还得了?也许印度的度量衡长度不大。像中国周朝,弘一大师有「周尺考」,有一篇这个文章,收在《律学三十三种》里面。他考证,周朝的尺,一尺是我们现在市尺的六寸。那我们就能想到,佛当年在世,身高一丈八尺,一丈八尺我们看到太高大了,如果算周尺算就不高,大概现在应该是一百九十公分这样的个子,是个高个子,不是很高。我们在图文巴,图文巴现在的市长差不多那个个子的样子,他高过我一个头,我站着到他肩膀,大概就是这样的。所以要看那个尺的长度。周朝尺度不大,所以文王的百里,我们估计那个时候百里,一百里要像现在公里来算,应该只有三十多公里,周那个时候就百里了。中国中原这一带,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还不到珠江,八百多个诸侯国。小的诸侯国就是一个村庄,大村庄,大国都不到现在一个县,大概一个乡镇,那都是国王。春秋时候孔子周游列国,要用现在地图来看,他去的地方不多,方圆不超过两千里。这是中国古时候周游列国的状况。所以是经典里头有这样的记载。
「又《阿惟越致遮经》曰:能荫五百车。故云覆荫大故」,就是这个大树它可以能够覆荫五百辆车。这个我们能够把它想成什么?这是个树林,树林很大,五百辆车可以在里边乘凉。不是一棵树,一棵树哪有这么大的?不可能的,它是树林。在原始森林里面,现在澳洲还有很多,我们去参观、去游览,一大片森林,大概总有几百英亩,同一种树。这就是《易经》里所说的「物以类聚」,它没有杂树在里头,这很奇怪。你看一个原始森林里面,就看到一种,那个树很高大,这个树是千年古木,真高、真大。我们看这上,想到经里面这些形容,它能够枝布方圆覆六十里,这个应该是原始森林,统统是一种树木。「此喻菩萨于诸众生广作庇荫」。菩萨能帮助众生,这是讲教化众生,众生能接受菩萨的教化,断恶修善,改邪归正。这个才断烦恼,消业障,真正能享受到人生幸福美满的生活,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享受,佛菩萨会给我们,确实是最高的享受。
贤首国师《还源观》里头所说的四德,这个四德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第一个,「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用是什么?妙用不着相,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妙用,这完全是佛菩萨。你说心地多清净,一尘不染。众生什么疑难杂症都能给他解决,他的疑难杂症总不外乎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有能力帮你解决。第二个,「威仪有则」。佛菩萨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日常生活、工作都给你做示范,都给你做好样子,怨亲平等,大公无私,这做好样子给你看。对待一切人,一切众生,真的是平等,清净平等,清净是不染污,平等是没有高下。要做好样子。这个样子都称性。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把五伦做出来,把五常做出来,把四维八德做出来,完全落实在生活,人生最高的享受。在佛教里头,把十善做出来,把三皈五戒做出来、沙弥律仪做出来,六和、六度做出来,普贤十愿做出来,行了!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要做样子。一切众生看到了,不能不尊敬,不能不服,自然向你学习。
释迦牟尼佛当年就是这样教化众生,所以过着游牧的生活,跟他的人那么多。不是真正契入人生最高享受,怎么肯去跟他?跟释迦牟尼佛,佛没地方住,晚上树下一宿,白天吃饭都托钵,日中一食。常随弟子出家人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在家跟着这个僧团的,短期的,三、五天的,一、二个月的,一、二年的,这些人很多,我们估计不会少过常随众。这个合起来,我们概略估计大概有三千人的样子,释迦牟尼佛这个僧团。僧团没有组织,完全自律,如果有组织,经典上一定有记载,没有组织。佛每天的工作,讲经教学,解答大家的疑问。所讲的东西,这是属于今天经藏跟律藏。律是佛的生活行为,论藏收集的都是佛跟大家在一起讨论的。中国分三藏,密宗说二藏,丹珠、甘珠。二藏,一种就是中国的经律,另外一种是论藏;甘珠,莲花部的,这是经律;丹珠,金刚部的,是论藏。
『如金刚杵』。「金刚杵,梵语伐折罗,原为印度兵器」,这是古时候武器,密宗用它作法器,用它来表法,「表坚利之智慧」。金刚杵能破坏一切,古时候讲刀枪剑戟,它坚利,坚固锋利,在兵器里头称之为宝。密宗用它来表法,表坚利的智慧。《大日经疏》第一卷,「伐折罗是如来金刚智印」。印也是表法的意思,印是什么?印证,印有权威的意思。「又云:譬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所以,佛法里头的护法神叫执金刚神,有没有真的执金刚不重要,他取它表法的意思,他有智慧,他有威德,能护持佛法,取这个意思。又《仁王经念诵仪轨》上卷曰:「手持金刚杵者,表起正智,犹如金刚」,手持金刚,表这个意思。密宗在修法仪轨里头,手持金刚,大概都不太大,做出那个样子,表法。实际上金刚杵是很大的,像宝剑一样,很长。现在密宗做这么很短,在手上拿着的,那是表法,手上拿着金刚杵,表起金刚智慧,表这个意思,犹如金刚。
「又《诸部要目》曰:不持金刚杵念诵,无由得成就。金刚杵者,菩提心义。能坏断常二边,契中道」。仪规里头要拿着这个法器,这个法器是表法用的。在法会当中,大家看到,法会里头一定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他们也看到。有些众生对于这些仪规很执著,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菩萨永远是「柔和质直」,柔和是慈悲的相,质直是真诚的行。四德最后一句,「代众生苦」,做种种的表演,代众生苦。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生怨恨。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全都是善知识,帮助自己提升,也帮助教化众生,令他觉悟。
初学,如何能契入这个境界?那要常常记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教给我们,「应作如是观」,要常常像这样看,你就不着相了。为什么?全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只要你执著,就是六道轮回,你超越不了六道。连阿罗汉都不执著了,他才能出六道。因为他还有习气,他出不了十法界,他不能大彻大悟。大彻大悟一定要达到不起心、不动念,连佛法也放下,才能悟入。就是说,所知障要放下,有所知障不能见性。我们在这个经前面念过,一句话,我特别加强语气,为什么?它是我们最好的一个观想,「不断之无」。不断之无是什么?是事实真相。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不断。就像看电视一样,看电影,电影容易了解,以前的电影是用幻灯片的。幻灯片,这一张幻灯片,在银幕里头停留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二十四分之一秒,这一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是什么?是无。我要问你有没有看见?没有看见。知道有一个,有一个光闪了一下,什么东西不知道。这不就是无吗?这一张过去了,第二张也是这样,也是无,第三张还是无,永远是无。但是这个无它不断,二十四张纠缠在一起,你看到东西了。二十四张一张一张,你不知道。
今天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世界里头,不断之无一秒钟有多少个?一千六百兆。所以它就在你面前,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粗心大意。这个粗心大意不能怪我们,为什么?七地以前都不知道。佛说了,谁知道?八地,八地菩萨那个定功看到了,才能把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捕捉到。今天科学家用最精密的仪器,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这个难得。这个信息是高雄刘医生搜集的,他传给我看。弥勒菩萨说的比这个还要快,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现在科学家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所以我们知道,弥勒菩萨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些大菩萨,久远劫之前实际上早就成佛了,到这个世间来是来表演的,我们要晓得,不是真的在这里修行,表演的。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表演的,《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他这一次来表演是第八千次了。成佛了,成佛之后,就像唱大戏一样,到处去唱,到处去表演,就干这个事情。但是虽然干这个事情,不着相,随缘妙用,真妙!这个妙用就是最高的享受。
《诸部要目》里头说得好,金刚杵表菩提心义。菩提心是真心,真心不动,真心犹如金刚,真心里面有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能、真实的相好。能坏断常二边,断常二边是邪见。凡夫执著,有人执著常见,人死了,来生还是人,狗死了,来生还是狗,这叫常见。这是错误,邪见。断见是人死如灯灭,没有来生,没有来世,这叫断见。这两种都是邪见,完全错误了。断常二边,我们统统放下,统统离开,叫中道。中道,非断非常,亦断亦常,常断是一不是二,这叫中道。六道轮回全是业力在做主,自己做不了主宰。你到哪一道去投胎,你造作的业很多、很复杂,哪个业的力量最强,临终的时候这个念头会冒起来,你就随业流转。贪心最强的,饿鬼道去了;瞋恚心强的,地狱道去了;愚痴强的,畜生道去了。五戒十善力量强的,人天道去了,中品十善人道,上品十善天道。善里面夹杂着傲慢、嫉妒,修罗、罗刹道去了。这佛在经典讲得很清楚,来生到哪一道还是自己做主,佛菩萨不能给你做主,上帝也不能做主,阎王也不能做主。所以生生世世,自己造业,自己受报,叫自作自受。我们要真想求往生,就得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你决定生净土。古人惜寸金,这讲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决定不能把时间浪费掉。所有的时间都不能离开佛号,这个人决定往生。妄念超过你念佛,你往生没有把握,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中有十六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这是金刚杵的表法,我们要懂这个意思。十六菩萨,密宗代表大圆满,它表十六空。十六空,《佛学大辞典》里头的名数,是《大般若经》第四百八十三卷里头的,这是说十六空。大乘里面常讲十八空,《大智度论》上说的,十八包括十六。我们在这里简单的学习,学十八空。
第一个是「内空」。内就是内身。身体为什么说内空?身体有「三十六种不净充满」,这叫你观身不净,你能把身见放下,「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这叫内空。这三十六种,「毛」,我们的汗毛,「发」是头发,「爪」,手爪、脚爪,牙齿,「眵」,眵是眼屎,眵这念「吃」,眼屎,「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肪是脂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这是三十六种。底下九孔,「两眼、两耳」,这四个,「两鼻」,六个,「口、大便、小便」。九孔常流,三十六种不净充满。
佛教学很会说,哪一样是干净的?你还觉得它很可爱。人真正常常作如是观,给诸位说,情执就断掉了,有什么可爱?人身是什么?三十六物,九孔常流,我们才能把身体放下。然后利用这个假身体修真东西,以假修真。这是假相,假相里头有真性。三十六物,每一物里头都有真性。性是真的,相是假的;事是虚幻的,理是真的。我们对于假的东西要舍掉,不要放在心上,真的东西要掌握住。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说是我们没有把握能做到,那就想到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不是小事。怎样帮助我们出离轮回?那就是念佛。念佛,明白这些事情,有帮助,帮助我们提升品位。因为念佛的条件就是两个,真信、真愿。蕅益大师说得好,真信切愿,往生极乐世界你就取得了;念佛功夫的浅深,这是往生品位的高下。所以这些理,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情执就很淡。特别是贪念,这种念头起来的时候,立刻能作如是观。这个总题目叫观身不净,细分三十六种。你看内空,摆在第一位,先破自己的身见。
然后第二个,「外空,外即外色,谓愚夫为欲染故」,这个欲是欲望。欲望里面,「观所着色」,这个色,第一个就是男女相,再延伸为一切财色名食睡、七情五欲。「妄以为净」,它跟我们内身一样,三十六种不净,「求其净相」,你看「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故」,这外空,你要把它看破。内,不着自己的身相;外,不着男女的色相。《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什么果位?最低的,须陀洹,在大乘,《华严经》上十信菩萨里面的初信位,我们称他作小小圣。小小圣很了不起,他是圣人,虽然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在六道是人天两道,人间、天上。有期限,七次往来,他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了;在大乘里面,他证七信位菩萨。破身见是证初信,七信,见思烦恼断了,断证功夫跟阿罗汉相同,但是智慧比阿罗汉高太多,他是大乘。
从十信菩萨来看就很清楚,比阿罗汉还清楚。你看初信断了见惑,见烦恼没有了,他还有习气。习气要是断了,他就是三信位了。三信位里面断思惑,三、四、五,到第六思惑断尽。见思烦恼断尽了,习气没断,所以在阿罗汉这个位子上,七信位,断习气。习气断掉之后,他就是辟支佛。辟支佛,他要断的是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尽,他就是菩萨,升级了。菩萨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习气断尽,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十信位的菩萨,十信位,十信位成佛了,前面九是菩萨,最后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佛是见思烦恼连习气统统断干净了,这个时候他要断的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修成了,就脱离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
实报庄严土里面的菩萨,统统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是都带着无始无明的习气。习气在,这个习气很难断,没有办法断。你要有个方法,你就堕落了,你起心动念了。他不起心、不动念,怎么个断法?只有随它去,时间久了,自然就断了。要多长的时间?无始无明习气多长时间才能消干净?三个阿僧祇劫。所以我们知道,实报庄严土从哪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来的。无始无明习气要断干净了,实报土不见了;断干净,他就不叫等觉,叫妙觉如来,证到最高的果位,这是真正无上正等正觉。他住在哪里去?他住常寂光去,回归常寂光,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那个法身在哪里?法身无处不在,法身无时不在。所以法身如来跟我们现身说法,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他没有来去的。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这是真正不思议的境界。
我们今天要契入这个境界,真的全靠阿弥陀佛,我们对阿弥陀佛要全身投靠。靠自己不行,靠自己断烦恼、证菩提太难太难,我们只有全靠阿弥陀佛,万缘放下,一心投靠。这个法门不但能度我们,它能度的范围太大了,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五逆十恶,毁谤大乘,统统都能度。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善导大师说得很清楚,他必须认错、必须忏悔,后不再造。他有这一念心,念佛求生,弥陀摄受,不是不摄受。为什么?他本来是佛,迷惑颠倒做错事情,现在一忏悔、一回头,本来是佛,佛还是摄受。这个法门太伟大了,真正是不舍一人。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遇到这部集注,真正是稀有难逢。我们的福分,超过在我们前一代以上的那些大德、那些善知识,超过。他们没遇到,虽然遇到净宗,没有遇到这样圆满的经教。这个经教是第三次会集的。第一次、第二次都有瑕疵,不能算尽善尽美;这个本子出来,找不到瑕疵,尽善尽美。必定普度释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的一切众生,都依这部经典,都依这个法门,往生净土,圆成佛道。这功德还得了!
末法众生,我们要想研究经教,要学哪些经论?这个注解给我们做了提示,我们要认识,要能体会到。《群书治要》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精华当中的精华。你看,从将近两万册典籍里头筛选,筛选到最后,得到六十五种。这六十五种是精华,传统文化里头的精华。从六十五种里再摘要,精华的精华。这个原理跟我们学经教是同一个道理。念老这个集注,他选择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的注疏。如果我们要办学,要培训一批老师,学什么东西?就学这个八十三种经论。一个人专攻一部,有八十三个人,不就有一部活的《无量寿经》。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这些语录、注疏,是我们主要的参考资料。古大德给我们做出了这么好的指导原则,我们要认识它、要会用它。今天办学,这个世间学校,传统精华、精品那就是《群书治要》所选的六十五种书,一个人专攻一部,专精一部;一部专精,其他的一定旁通。这就是有一部中国学术的精华,这六十五个人,那就是当代的汉学大师。不但中国文化复兴,能教导全世界,让全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人生,都能有人类最高的享受。这是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对于全世界一切众生的贡献。
所以文言文非常重要,儒释道这三个根,这是德行的根,文言文是工具的根。中国全部东西在《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里面蕴藏着中国人对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大道理。今天人讲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在里头,是全人类的宝藏。这不是某一个国家族群独占的,不是的,全世界每个人都有分,都应当要学习。
黄念祖老居士不容易,晚年,完全成熟,最后的这个六年,为我们选出八十三种经论,用这个来注解《无量寿经》的经文。《无量寿经》是集原译的大成,这个注解是集八十三部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注疏之大成,都是集大成,真的是稀有难逢。我们要学习,这是方向,这是途径,这是一条轨道,不要越轨,守住这条轨道,一定达到目的地。我们的目的地是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开悟不开悟没什么大关系,古人说得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换句话说,只要见到阿弥陀佛,你就开悟了。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轨道要铺好,不能越轨,方向正确,一个方向、一个轨道,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其他的法门多,在这个注解里都涉及了,所选择的八十三种经论,有大乘、有小乘、有宗门、有教下、有显教、有密教,统统圆满。我们要想专攻,看你的志趣,看你的因缘,就在这八十三种里头去选择,你专攻一门。《大藏经》太大了,课程太多了,我们怎么知道选择?这个太好了,人家选择好了。你说叫我们去从《大藏经》里面去提炼一部《群书治要》,我们搞不出来。搞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都是菩萨再来的,普通人怎么能找得出来?《四库全书》像大海一样,大海捞针,你去捞去。人家都替我们做好了,我们要感恩,天天要感恩,捞针,他们都把针给捞起来,我们现在只要穿线就行了。所以我说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太幸运了,比我们上一代幸运多了,上一代的人没见过。我们要把这个经、把这个注解看作现前佛法里头第一法宝,学佛你就有了门路,你有了方向、你有了轨道。只要你肯精进,你不懈怠,不要走偏了,不要越轨,你决定成功。
「内外空」,在我们传统里面讲什么?这就是格物。格物,格是格杀、格斗,打仗;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首先你战胜物欲,你把物欲真的放下了,智慧才现前,这才致知。为什么?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为什么智慧没有了?欲望把它障碍住了。就是佛经上常讲的,断烦恼,开智慧。所以这个物欲,你要是放不下,空不了它,你智慧永远不开。你所学的,知识,你所能了解佛经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再告诉你,佛没有意思,佛要有意思,就变成凡夫了,佛哪里有意思?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哪来的意思!然后你才完全明了,读经是为什么?读经是修定。马鸣菩萨在《起信论》教给我们读的方法,离文字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里头不能想,你就这样老实念下去,这修定。听经也是修定,听经不执著言说相,你要听它的意思,意思能帮助你开悟;也要离名字相,不要执著名词术语;离心缘相,不能用自己意思去解释。这是修根本智。由根本智,根本智起作用就是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真实智慧。中国古圣先贤教诲这些方法、这些理论,到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对祖宗五体投地,没有话说,恭敬心才生得出来,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祖宗,这么有智慧!中国人能体会得到,外国人体会不到,跟他讲他不懂,他没听说过。我们今天听了这么多年,慢慢体会到了,这祖宗加持,三宝的保佑。
所以,内外空就是格物,我用《大学》里头说法,这就是格物。物格而后致知,真正智慧开了,菩提心就现前。诚意、正心是菩提心,诚意是菩提心的体。你看《观经》上所说的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至诚,真诚到极处。《大学》里头,诚意、正心,正心是什么?正心是菩提心的用。自受用,清净平等觉;他受用,大慈大悲,对人一片慈悲,清净平等的慈悲,这是菩提心。这才能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把它会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有二,觉悟的时候没有二,有二就是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这经上常说的,众生跟佛不二,自他不二。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都是不二,你才是真入不二法门。不二就见性了,二在门外,没见性。为什么?你还有分别、有执著。不二,分别执著没有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