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3|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义工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162116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义工的讲记敬摘点滴
...,养成念佛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忆佛念佛”,能做到不中断,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果然成片,往生就有把握。所以,在念佛堂是养成,真正的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
学佛后做了错事,过后已经改过,但是不好的念头常现前,不知如何是好?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是许多同修的问题。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境界转不过来,毛病也在于此。自己晓得错了,也知道改,可是改得不彻底。《十善业道经》讲“夹杂不善”,怎样能做到不夹杂?印光大师教我们的方法很好,常常想到“死”,我快要死了,自然就放下了。印光大师在念佛堂的佛像后面写了一个“死”字,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一场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常常想此,万念俱灰,才回得了头。我们活在世间,决定不是为自己,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死,对自己、对世间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留恋。活在世间,就是为众生、为佛法,为大众做好样子。别人不能放下的,我统统放下。别人犯过,不能痛改;我犯过了,真正能改,做出一个知过能改的好样子,一切为众生,为正法久住。
学佛的人绝对不怕死,死了以后,要换更殊胜的境界,这是智慧者的作法。如果死了堕落在三途,愈转愈苦,这是愚痴。所以,真正想改过,就要常念死。佛在大小乘经典里,常教我们六念,六念前面是念三宝,后面是念天、念戒、念无常。过去很多修行人都将《无常经》作为早晚课诵,现在念这个经的人比较少。我们也必须用这个方法来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一生才有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
闻佛法很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决定不能错过。
29.请问上“佛学班”好不好?
上“佛学班”要看什么情形,现在一般的“佛学班”,学的都是一些佛学常识,如果对佛学常识想知道多一些,这个对你有帮助。如果不想知道,也不妨碍,佛法贵专精,不贵多,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够得真实利益。学得太多太杂,充其量是个佛学家、佛学学者,但对于了生死、脱轮回,毫不相干。所以,你自己必须要衡量哪个重要,这个事情由自己去选择。
30.有些常住道场的同修,念佛已经有三、五年,经常出现肚子胀、打嗝、手脚肿等状况,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可治?
最重要的原因,是要观察道场的卫生状况。古代的道场对于卫生非常重视,现在日本的道场还保留了古代道场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大殿、房间都是一尘不染,卫生清洁工作做得令人敬佩。他们进房子都要脱鞋,穿白袜子、白衣服,从地上走过,不会有一点污染,而且陈设简单整齐,有条不紊。所以卫生条件是第一因素。
第二、与道心也有关系。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凡夫决定会受环境所转。古来祖师大德为什么要把道场建在山林之中,远离都市村庄,就是晓得初学的人“心随境转”。环境清净、整洁、卫生,他的身心安稳,对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到了真正得到禅定智慧,不会为外境所转,能转境界,就像济公一样,回到都市跟大家打成一片,和光同尘,帮助一切众生,有能力不被境转。可是这是少数人,不是多数人,多数人一定要靠环境做助缘,所以对道场的选择不能不留意。“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这个道场,最适合多少人修行?“一串念珠之数”,一百零八个,太多就不行了,环境条件就不够。人太多,卫生条件当然要下降,这是一定之理。到讲堂、念佛堂参加共修,不住在道场,就无所谓。住在道场的人,一定要注重环境。道场不大,住的人就不能太多,这是受物质条件的限制。
31.我们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大厨房的洗菜义工,每天洗米时发现有米虫,不小心弄死它们,将来是否要还命债?
这是无意的,这种事情不仅“居士林”有,寺院丛林的大厨房也在所难免。只是我们洗菜、洗米时,佛号不间断,把念佛功德回向给它们。这些小动物得到这个力量加持也很幸运,死了之后它能超生,得到解脱。
32.在家居士受持三皈五戒后,对“开遮持犯”有何解释?
受持三皈五戒后,“开遮持犯”一定要学习,一定要懂,这个最重要。如果不懂“开遮持犯”,就无法持戒。
33.受不杀生戒,还要给家属做荤腥,是否犯戒?
给家人做荤腥,只要不杀活的就不算破戒。受戒要懂得“开遮持犯”,为家人做荤菜这是开缘,但是决定要避免杀生。若是买肉,只能买三净肉;就是没有看到杀、没有听到杀的声音、不是为我而杀。买这种肉供养家人,再慢慢的让他们知道素食的好处。前几天我们在马来西亚古晋弘法,住在李金友居士的山庄,山庄很大,有三万亩,里面三百多名员工全都吃素。这些员工都是从附近村庄招来的,山庄原来是一片原始森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这些人都以打猎为生。现在在李居士的山庄里工作,有很好的待遇,可以养家,就把以前打猎的工具都收起来,不再杀生。他们最初吃素,很难接受,吃了半年之后,渐渐就习惯了,现在非常欢喜吃素。人变的年轻,脸上的皱纹也没有了,这是吃素的好处。我们不要劝家人吃素,要用自己实际行动来感化家人。你吃素一、两年,你的身体比他健康,容色比他好,脸上没有皱纹,他就会学吃素,这就能度一家人。所以,李居士很了不起,度了十几个村庄,而且劝人不杀生,这是很好的榜样。
34.受了不妄语戒,在不得已时打方便妄语,是否犯戒?譬如这次来新加坡拜师参学,不敢和家人直说,怕受阻碍,只好讲去旅游。
你本来是旅游,没有打妄语,听经只是顺便而已,况且对别人没造成伤害。如果打妄语欺骗别人,使别人受到伤害,就有罪过。你这个妄语让别人得好处、得利益,是有功德的。所以,这是开缘,不是犯戒。
35.吃三净肉的罪大?还是吃鸡蛋的罪大?
两者都一样。在外国市场上买的鸡蛋,是不会孵小鸡的,是没有生命的,可以吃;可是中国的鸡蛋就不太保险。譬如农村的鸡都养在外面,都有交配,那个蛋就有生命,不应该吃。三净肉是不得已的方便法,并非佛教你吃肉、准许你吃肉。
36.粮食和蔬菜上长了虫,怎么处理?
菜虫容易处理,把它拣掉就行了。真正处理的方法,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心地慈悲善良,这些病害虫不会侵犯你。这次我们在古晋得到了证明,他们山上种的菜,最初虫很多,菜园里的工作人员跟主人都非常慈悲,不去赶它们,让它们吃,它们吃剩下的,我们再捡来吃。它也是一条生命,它不为别的,也是为吃饱肚子。所以,种菜供养这些众生,这些众生也懂得人的意思,也受感动,于是虫一年比一年少。所以,我们能够与这些众生共同生活,欢欢喜喜相处,我们帮助它,它也会帮助我们,不必去杀害它。总是以真诚心,每天念佛修持,将这些功德回向给它们。
37.人死后将骨灰投入大海,这样处理好不好?
佛在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怎么处理都好,只要自己欢喜,不必去分别、执著。
38.有人说把陀罗尼被盖在亡者身上,亡者就得生天,应该怎么解释?是盖,还是不盖好?
陀罗尼咒如果盖在身上就生天,我们都不要修行了,死的时候多买几床陀罗尼被盖一盖就好了,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经论常讲:“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你不修,反而投机取...(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上再恭敬,不依教奉行,还是不尊敬。敬佛就一定要把佛的教训落实,才是真正的尊敬。佛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了,就是尊敬;没有做到,就是不尊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我们统统要尊敬。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一尊未来佛;轻慢一个众生,就是轻慢一尊未来佛。所以,要以尊敬佛的心,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才是“礼敬诸佛”。
人与人相见都有礼貌,人与一切鬼神见面也要有礼貌。为什么?一切众生包括鬼神在其中,他也有佛性,他将来也会作佛,怎么可以轻慢?我们今天在新加坡与九大宗教往来,每个宗教都供奉他们所崇敬的神圣,我们走到他们的教堂、寺庙,见到他们所供奉的神明,也要致敬。纵然不顶礼三拜,至少也要恭敬的三问讯。学佛的人遇到土地公庙、神庙,最低限度也要恭敬的一问讯,跟见到人打招呼一样。见人我们都合掌称“阿弥陀佛”、“你今天好吗?”遇到土地公也不例外。人对鬼神要有礼貌,我们对他好,他对我们也好;我们对他没有礼貌,他有时也会来找麻烦。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恭敬是对一切人事物的。
141. 我在国有单位工作,经常有同事向我要一些单位里的东西,以便家用。不给,好象又不合乎情理;给了,确实犯了盗戒。遇到类似情形,应该怎么处理?
一定要如理如法,决定不犯盗戒。如果他向你要,你上面还有主管,你就跟主管报告,主管答应了,你不犯盗戒;主管没有答应,你随便拿去做人情,你就犯盗戒。学佛最重要的是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榜样,不可以因为人情而破戒;因人情破戒,将来还是要堕落。你把这些道理事实向他讲明白,他就不会再向你要了。我们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环境,这一定要懂得修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修善因决定得善果,绝不贪图眼前的小利。
142. 每天诵《无量寿经》,十斋日加诵《地藏经》,是否夹杂?
为了消业障,为了化解冤亲债主,在十斋日专门为他们诵《地藏经》,这是可以的。
143. 受菩萨戒多年,有时破戒,是否有补救的措施?
破戒一定要忏悔。真实有效果的忏悔,是“后不再造”。过去造了,以后不再造,这是真实的忏悔,很有效果。
144. 请法师开示农历七月份的意义?
这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佛法里,农历七月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每年的七月是结夏安居。世尊在世时,弘法利生活动的区域,大多在印度恒河流域。而印度的夏天是雨季,每天都会下雨,僧团托钵相当不方便。所以,在这三个月(九十天)中,出家人不出去托钵,可以接受居士们的供养。除这三个月之外,弟子们平常都在各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在每年结夏安居的时候回来,亲近世尊,接受再教育,进行集训。像美国许多公司的职员,从经理到员工,每年一定有两次至三次的再教育,接受更新的科学技术。如果他不接受再教育,就会被淘汰。因此,佛法结夏安居的这三个月是属于再教育,把各地弘法利生的同学召集回来,使他们每年都有机会亲近老师,提升境界。
145. 弟子受五戒以来,清净严守,但是最近梦见杀人,后来竟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想要去杀他。弟子向佛菩萨求忏悔,可是意念还是一直浮现,这样是否犯了杀戒?
五戒的“杀生”,是把他杀死才算犯杀戒,起心动念不算。若受菩萨戒,起心动念就是犯戒。五戒是论事不论心,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你能忏悔就好。
146.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求恩报者,善摄诸事。”譬如有人发愿出家,听到某寺院有明师,便去作义工,希望能亲近结缘,并成为其弟子。如此作法算不算存有私心,求恩报、求果报?
出家一定要了解出家的意义,否则以后所作所为违犯世尊制定出家的戒律,就不好了。出家一定要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能为社会大众的楷模,这样出家就有无量功德。若做不到,反而不如在家,在家修行一样可以成佛、成菩萨。所以,真善知识不会随便劝人出家。印光大师一生不劝人出家,亦不收出家弟子;李炳南老居士也不劝人出家。在现代弘法利生,在家人做的比出家人还要殊胜。出家不是容易事,真正发愿出家做天人师范,这是值得尊敬、赞叹。
你的作法正确,必须亲近明师、亲近真善知识。在道场里住一段时期,观察这里的老师、同学,与自己能否相处,道场生活环境适不适合自己修行,再做最后决定。如果冒然出家,出家之后觉得老师毛病很多,同学也不能相处,这是破和合僧,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造罪业,所以一定要很慎重。
147. 《地藏经》说,功德无法给人,一定要自己修学,只有福德可以给人。请问“愿以此功德,回向于某人”,那个人能否得此功德利益?
如果你修的有功德,他就能得利益。功德与福德不同,我有财富可以给你共享,我有房子可以供给你住,这是把福德送给别人。我在社会上有地位,也可以让给你,譬如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安世高大师是伊朗国王,他做了半年国王,发心出家,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这是将福德让给别人。功德则不行,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是功德。你不持戒,我持戒,我无法把持戒的功德给你;我得定、开智慧了,也无法把定慧的功德给你。所以,功德无法给人,福德可以与人共享。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人”,这是你特别为他而修的功德,这个功德他能得到。譬如一个朋友过世了,我特别为他念一百部《地藏经》,若不是为他,我就不念了,这个功德他能得到。他得多少?《地藏经》讲七分之一,而念经的人得七分之六。虽然你特别为他做,但他所得到的还是福德,不是功德。
《地藏经》说,婆罗门女的母亲在世时,造作恶业,女儿懂得佛法,知道母亲的果报在地狱,所以母亲死后,她非常忧郁。她如何救度母亲?她以真诚的孝心,感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教以念佛法门。她救母心切,一日一夜念到了一心不乱;真诚到极处,才有这个效果。证得一心不乱,相当于小乘阿罗汉、大乘圆教七信位菩萨。她母亲以此功德而离开地狱,上生天界。若不是她母亲堕恶道,她用功也许就不会这样认真恳切,也就不会在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乱,她之所以有如此殊胜的成就,是母亲给她做增上缘,所以母亲能脱离地狱生天,就得这一分功德。
因此,为家亲眷属诵经,有口无心,得到的非常有限;若能像婆罗门女一样,以此功德为亡者回向,决定超脱。所以,自己修行的功夫愈殊胜,他所得的利益愈大;若念佛、诵经、拜佛,心中的杂念丝毫没断,所得的利益很有限。这些超度的理论与效果,《地藏经》讲得很清楚。由此可知,自己这一生当中真成就了,真正觉悟了,往生的品位愈高,以此功德回向给家亲眷属、冤亲债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他们得的功德就愈大。如果我们修行一无所成,他什么也得不到,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努力。
148. 人死了一定要还《寿辰经》吗?有无此事?
没有这回事情,这是民间的传说,佛经亦无此说法。佛很慈悲,知道末法时期魔来扰乱,众生无所适从,所以教导我们“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典没有这么说,我们就不要相信。可是经典很多,我们依哪一部经呢?...(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国的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大富人家的房子都是有几进的,而且还有内外之分,通常妇女都不到客厅来。即使到寺院庵堂也有礼节,现在这些都没有了。佛法没有定法,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佛堂里只要没有过分的暴露,大众都可以接纳;我们能接纳,当然佛也能接纳。现在妇女穿露背装的太多了,她要是到佛堂礼佛,你怎么可以禁止她?
特别是大乘佛法,通情达理,不懂得权变就无法接引众生,我们一定要有慈悲心,帮助众生种善根。一个人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佛法,阿赖耶识里没有种下善根,这是一生最不幸的事。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只要他能见到佛像,听到佛菩萨的名号,都是不可思议殊胜的功德利益,这一生不能成就,往后生生世世这个善根也会成熟。
至于礼节,因为她没有学过,不可以怪她。《无量寿经》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教徒接受过教导,懂得礼节;而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不懂礼节,我们更要让他们方便,这才显示出佛门大慈大悲,不可拒人于千里之外。
188. 带水果去供佛,临行时取一点回家,是否犯戒?
这个是小小戒。尤其是初学佛的人拿东西来供佛,供完之后不要说是拿一点带回家,就算她全部带回家,我们都欢喜,佛跟她结了缘。不懂戒律的人没有过失,我们一定要修随喜功德,让这个人生欢喜心,这个缘结了,他以后就会常到寺庙里听经闻法,就会来学佛。如果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把人家吓坏了,以后再也不敢进佛门,觉得“佛门规矩大,进去都有罪,还是不进去的好。”这岂不是将人家学佛的念头斩断吗?这是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堕阿鼻地狱。所以,对初学人,我们要大开方便之门,这是诸佛菩萨,这是大乘佛法。
如果只是拿戒律去衡量别人,说这个犯戒、那个犯罪,自己应当回头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造业、有没有犯罪。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天到晚见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我们要很冷静的反省和检点。
我早年学佛的时候,生活环境非常清苦、艰难,没有能力供养老师,也不懂礼貌。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从来没有跪在地下拜过他。一般人看到:“这还了得,这个罪多大!”而章嘉大师从来没有说我的过失,见到我都非常客气,非常喜欢。我每次离开的时候,他都送我到门口。我一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接受他的教诲,如果有一个星期没去,他就会打电话来,“你怎么没有来?是不是生病了?”这让我们不能不去,这叫“摄受”。如果不是这样的慈悲摄受,我对佛的缘就不可能这么深。
后来我了解拜佛的意义,才肯去礼拜;没有清楚之前,我不会跪在地下拜佛。以前在大殿上,我是脱帽在当中向佛像行三鞠躬礼。佛没有怪我,章嘉大师是真正高明的善知识也不怪我,只有这些半通不通的人看到才见怪。
有些同修、朋友看见我对章嘉大师的这种态度,也很茫然,“大师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见他都不拜?”因为那时我不懂,我见面就是平常礼节:脱帽一鞠躬。其实内心恭敬,外面的仪式不重要,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话,新加坡现在的总统纳丹先生也知道。我与他第一次见面时,他告诉我说:“我对于所有宗教,最尊重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
因此,处处有心接引初机,必须懂得善巧方便,不要让初学人起反感、有恐惧,他以后不敢来了,我们就错了。
189. 我得了癌症,只剩下三个月到六个月的生命,请师父开示如何安排日子?
在十年前,新加坡的李木源居士也得了癌症,医生告诉他只有三个月。李居士知道这个状况,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到居士林来作义工,一心专念、专想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没有病,天天想,也会把病想出来;有病不想病,想阿弥陀佛,病就好了。若寿命到了,正好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还有寿命,这个病是一个灾难,一心专念,病一定会好。所以,癌症不会死人的,得癌症怎么死的?吓死的。所以,不要去理会,一心念佛。这正好是一个逆增上缘,没有这个事情,你念佛不恳切,不能专心,不能一心;有这个缘,就逼着自己不能不专心,不能不一心,这样短时间内就会有成就。弥陀经云:“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就。”你有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了,所以不要害怕。
190. 我的朋友和姐姐都有婚外恋,我怎么对待这个问题?
这个事情,在现今社会上相当普遍,当然做为朋友、家亲眷属应当要劝告。而劝告要有智慧、善巧,不可以伤对方的自尊心,太直接反而收到反效果。最好用《十善业道经》与《了凡四训》来劝导她;若她真正能修学,她的过失自动会改。
191. 念佛合十与不合十,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念到身心清净,将妄想、烦恼、分别、忧虑、牵挂统统念掉,这叫功夫。若念佛的时候,还想着合掌不合掌,已经把念佛功夫破坏了。所以,不要执著这些,与大众共修,一切随众就好。
192. 我母亲因病打坐念佛,见到西方三圣对她微笑,并说几天后了心愿就往生。请问这个可靠吗?
这件事情可靠,可以相信。许多人念佛功夫成熟了,有这种感应。对念佛人来讲,功夫好的,两、三个月之前就有感应。像“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前一任林长陈光别先生,他是八十多岁往生的。晚年生病,在家养病,每天听经八小时,听了四年;不听经的时候就念佛,所以他的念佛功夫是这四年成就的。他在往生前三个月就知道何时往生,他在一张纸上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不敢问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结果是八月初七那一天往生。
一般人大概是几天前知道,这是常见的;一、两天前知道的最多。走的时候,决定是神志清楚,瑞相现前,他会告诉旁边送他的人,佛菩萨来接引他,他见到莲花、佛光,这是肯定往生,决定可靠。我们这些年来送的往生者,有这样瑞相的人很多,所以这件事是真的,绝不虚妄。
193. 作恶之人入阿鼻地狱,永无出期,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是不是愈来愈少?
世界上的众生多少,是属于共业所感。与我们没有共业的,绝对不会到这个世间来。这么多众生从哪里来的?其它世界移民过来的。我们念佛往生,岂不是从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移民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吗?六道轮回范围很大,六道就是佛家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里的星球太多了,人互相往来,生活空间很大,不是这么窄小。而且堕阿鼻地狱不是永无出期,只是时间很长,要经过许多大劫、百千大劫,罪报完了才能出来,所以他是有出头之日的。
194. 何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之分,这不是不平等吗?
这是因为你念佛的功夫不一样,因不平等,果报怎么会平等?这个我们在讲经中常常说明。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对于一切诸法的执著),这个人证阿罗汉果;如果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分别也断了,就证菩萨果位;如果连妄想也断了,就成佛了。
一个只断了执著,还有分别、妄想的人,如何跟佛平等?就像在学校念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怎么跟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平等?何时才是真平等?成佛就真平等了。所有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就是真平等;如果妄想、分别、执著还没有断尽,每一个人的妄想、分别、执著都不一样,就无法平等。
但...(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一个人的妄想、分别、执著都不一样,就无法平等。
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非常特殊、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佛在经上为我们介绍的。我们今天有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虽然生凡圣同居土,但是能见到实报土的菩萨、方便土的罗汉,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境界显示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统统在一起。
比如说,一般的学校,一年级有一年级的教室,二年级有二年级的教室;小学是小学校,中学是中学校,都不在一起上课。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讲堂很奇怪,这个讲堂里面,前一排是幼儿园的学生,第二排是小学生,第三排是中学生,第四排是大学生,都在一个课堂里上课,这就平等。所以,四土九品都在一起,这是十方诸佛世界所没有的,因此诸佛称赞。
我们在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这个世界里有菩萨、阿罗汉居住,但我们见不到。古书里记载,唐朝法照禅师去朝五台山时,见到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圣竹林寺,这是特别的缘分,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到的。《慈悲三昧水忏》中,悟达国师得了人面疮,去求迦诺迦尊者帮助。尊者是阿罗汉,住在四川,他跟他有特别缘分,所以能见到。我们这个世界是凡圣同居土,凡夫见不到圣人,圣人也不跟凡夫往来。而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凡人与圣人融成一片,在一起生活、学习,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
195. 何谓“是非”?
在佛法里面,绝对的标准,与性德相应的称作“是”,与性德相违背的称作“非”。如果我们以现前法律做标准,一切合法的是“是”,犯法的是“非”。以我们道场来说,道场有章程、规矩,守规矩的是“是”,不守规矩的是“非”。因此,是、非的标准,一定要看在何时何地,对什么事情而言。
196. 如果把别人布施给我的财物,再布施给其它人,是不是我的布施?
是的。人家布施供养你的,你接受了,再辗转布施供养别人,这是你的布施,当然你也替布施的人辗转布施,这个辗转的功德无量无边。
197. 为人助念,可否念四字名号?
助念的时候,四字是标准的念法。人在病重时,念佛愈简单愈好,六字太多了,四字最好。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里有一段记载,有人问他:“您如何教别人念佛?”莲池大师说:“我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别人再问他:“您自己如何念佛?”他说:“我念『阿弥陀佛』。”“何以教别人念六字,自己念四字?”他说:“我这一生不想再搞六道轮回了,决心求生净土,所以只念四个字。弥陀经上讲的“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这是遵守如来教诫。而别人未必真的发心求往生,所以加个“南无”,“南无”是恭敬、皈依的意思,这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因此,替人助念是紧要关头,什么客套都不要了,就老老实实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自利利他。
198. 往生被能不能烧?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烧也好,不烧也好。
199. 严格的守戒是否执著?
凡是严格守戒的人都不会执著,只有不懂戒律的人会执著。守戒对于每一条戒都要了解,明了佛制戒的因缘、用意何在,你才晓得应该如何修学,如何持戒。持戒戒行里面,一定有开遮持犯,所以每一条戒都是活泼的,条条戒都有开缘,开戒不是犯戒。戒当开的时候不开,错了;不能开缘,你随便开那叫破戒。
所以,不懂得的人看到有人不如法,会觉得奇怪。譬如我刚学佛还未出家时,常到寺庙听经。当年在台北,我最常去的是善导寺与华严莲社,华严莲社是南亭法师在讲经。南亭法师的师父是智光老法师,当年七十多岁了。我那时跟寺院很熟,有时去作义工,就在那边吃饭。智光老和尚对待我们很亲切,我们常常陪他吃饭。他每一餐吃饭都有一杯酒,我们就觉得奇怪:五戒讲不饮酒,何以老和尚每一餐都喝一杯酒。我们也不敢问,这个问题始终想不通。
以后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讲经时,我就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李老师说:“这是开戒不是破戒。年岁老的人身体弱,血液循环慢,酒能帮助血液循环,这是药用。”我们才恍然大悟。所以,有病的时候需要用酒,特别是中药里面用酒做药引,这是开缘。酒这一条戒的开缘很多,我们要懂得,要通权达变,然后才知道如何持法,这就没有执著了。佛是很通情达理的,对于一切众生面面顾到,不会无缘无故限制人,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
200. 我现在念佛,不爱讲话,许多客气随缘的话都不会说,也不想多说,但这与许多众生的缘分结得很少,请问这是不是不慈悲?还是少智慧?
这个问题在个人发心。如果觉得自己现在业障重,智慧少,专心念佛,求定求慧,这是好事情。暂时不与众生结缘,但是把所修行的功德念念都回向众生,就与众生都结缘了,不一定要与众生讲话才是结缘。讲话结的缘,有时是结恶缘,不见得结善缘;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这是纯善的法缘。到自己功夫成就,智慧开了,再来广度众生。我们把修行分成这几个阶段,这是很如法的。
?
201. 如何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
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就转过来了。业力身的根本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有我,一切都为我,这是业力。如何转?从今之后,起心动念再不想“我”,一切都想众生,为社会、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就把业力转变成愿力。如果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业力就转不过来;决定没有自己,舍己为人,为佛法、为众生,就转过来了。
202. 古德说,有的只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有时一片空灵,连一句佛号的念头也提不起来,是否为保住空灵状态?“只念十方佛”是否有取代杂念的意思?
念佛是佛家修学里,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念十方佛是不是要念千佛、念万佛?世尊在大乘经里开示,“佛佛道同”,一尊佛就是一切佛。所以,净土宗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是十方一切诸佛的总名号,念这一尊佛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念到了。
“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悟,所以这个名号的内容,就是“无量的觉悟”。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都是!所以,这个名号是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名号称作“阿弥陀”,所以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
念佛最重要的是不能间断,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教给我们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相继就是不能中断。而“无事闲观一片心”,这是念佛功夫中断,这个不行。可是这一句话,有很多解释,若你确实有“观”,观也是念佛。
“有时一片空灵”,果然是空灵,这是好境界,正念现前。“灵”是一切通达明了,而且心中不落痕迹。若心中一切无知,那是无明、空无,不是空灵。这个境界决定要辨别清楚,不能把魔境当作佛境界;空灵是佛境界,空无是魔境界。
一片空灵时,一句佛号的念头也提不起来,这个空灵的境界就是佛境界。但是现在人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太少了,最低限度也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果然契入这个境界,佛家的经典,随便一卷念几句请他讲解,他能讲得完全正确,令大家都开悟、都证果,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若经论摆在面前,讲不出来,这是空无不是空灵,差别在此地。空灵是般若智慧里的“根本智”,起作用时是无所不知。
念佛是否有取代杂念的意思?有这个意思。我们...(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华严经》分为四个部分:信、解、行、证。你有信、有解,没有行,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轮回。最重要的还是行、证,没有解,能不能行、证?能,只要有信,“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太重要了。净宗法门着重在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足。解这一方面,有机会听经闻法,能理解当然更好,没有机会也不要紧,只要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决定真实,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相信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确实会来接引往生,这是最重要的条件。
要了解实相是相当不容易的。佛家讲的“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我们如何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我们的思想、念头、身体,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融成一片,这才叫契入。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果然融成一片,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就入法界。《华严经》末后一品“入法界品”,那个法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这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在念佛法门里称之为“理一心不乱”,这个往生品位高,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这对品位高低,是有影响的。不入这个境界,不明这个道理,念佛往生品位低一点;明白这个道理,可以把自己品位提升一点。但是要提升到实报庄严土,要证得才行,没有证得是不容易的。这些事情我们都不需要放在心上,我们随缘、随分来学习,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比什么都重要。
220. 何谓“轻安”?是否为“功夫成片”的前阶段?继续念下去,是否就是“功夫成片”?
“轻安”就是你很自在、很舒畅,感觉得很快乐;这个快乐是法喜,不是从外来的刺激,而是从内心生出来的欢喜、快乐。念佛人往往有这个境界,但是保持的时间不长。
这个境界何时会现前?我们念佛念得很专注,没有妄想、分别,心里面的这些忧虑、牵挂,暂时都放下了,这时我们的心行与佛相应,轻安就现前。可是一起分别、执著,这个境界就失去了。这个境界要是能常常保持,就称作“功夫成片”,这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是念佛功夫得力,把烦恼暂时伏住。轻安的境界现前,这是很好的享受,从前方东美先生常讲“人生最高的享受”,轻安确实是高等的精神享受。
22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供养大众吃饭,这会不会滋长人们有一种贪的观念,以为这是免费吃的,于是愈拿愈多。另外,在现场听经时睡觉,下辈子会不会出世作睡虫?
“居士林”的道场,是一个接引大众的道场,也是让社会大众看看佛教对社会做出一些贡献的场所。此地供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白天三餐饭、两道点心,晚上还有饮料、点心。因为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断地念佛,念佛人感觉肚子饿了,随时有东西吃。每天在此地吃饭的人,大概有一千多人,而假日、法会大概有三、四千人。
说真实话,“居士林”从供斋那一天起,就没有买过米、菜,也没有买过油、盐。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你只要发心,佛菩萨就加持、供养,天天有人送米、送油、送菜。送的这些东西吃不完,所以每星期总有两、三次,用小卡车装着,送给其它宗教办的养老院、孤儿院。因此,新加坡九大宗教,我们的关系处得很好,我们是他们的后勤、总站,经常不断送食物去帮助他们,与他们结了善缘。
所以,佛家讲的话,我们在此地证实了,布施是愈施愈多。这些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各个宗教都受了很大的影响,道场的收入少了一半;而“居士林”不但没有减少,还月月增加。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居士林”每天有这么多人在活动,大家见面都一团和气,这些人个个满面笑容,个个都有智慧,健康长寿。
也有许多老人到此地来作义工,他们在一楼帮忙洗米、洗菜、拣菜,围在一块谈心说笑,生活得很高兴。有很多外教说“居士林”为什么不办老人院?我说:“我们这里就是老人院,我们有好多老人在此地活动。我们的老人活得很快乐,天天念佛、听经。”而我们看看别的老人院,老人都坐在椅子上,痴痴呆呆的,很可怜!
我们的供斋,是欢迎大家来吃,即使你不是佛教徒,你是毁谤佛教、侮辱佛教,你来吃饭我们都欢迎,都笑脸相待。还有些人吃完之后,要打包带回去,我们也都欢喜,希望你带得愈多愈好。我们这里赠送经书、录像带,也是没有限制的,你愿意拿多少就拿多少,你能带多少就带多少。这是佛陀教导我们,我们在此地做实验,结果是愈做愈顺手,丝毫障碍都没有。因此,我们在此地讲经,信心也十足了。这是信、解、行、证,通过真干证实佛所讲的话,真实不虚,所以无需要顾虑一切。
其它宗教也常常到我们这边来吃饭,这个地方是九大宗教聚会的场所。去年,有十四个国家地区的五十多位修女,到“居士林”来访问,我们在二楼招待她们吃饭。其中有一位修女提出:“你们这么多人吃饭,这个开销从哪里来?”李木源居士就告诉她:“我们有一个大老板。”她们很惊奇的问:“谁是大老板?”李木源居士告诉她:“阿弥陀佛!我们没有福报,我们的大老板有福报。”所以,我们要相信佛,佛教导我们的,一点都没错。
至于听经的时候打瞌睡,这是昏沉的现象,应当要改进,这是个人的业障习气。但即使他听经打瞌睡也很好,总比不来要好。他在这边打瞌睡,也跟佛结了缘,如果他将来听多了,就能克服自己的障碍,功夫就会得力,这要慢慢来诱导他。
222. 师父说,基督教的天堂、伊斯兰教的天园跟极乐世界是同一个地方,请问佛教里面六道轮回的天界,跟天堂有何不同?
六道里面的天堂跟极乐世界的天堂不一样。天堂有很多,佛经讲的天有二十八层天,至少有二十八种不同程度的天堂。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天堂里面最高级的,达到顶峰的天堂。经上常讲,四禅天、六欲天的这些天主,常常礼请诸佛菩萨在天宫讲经说法,而这些天王、天人都是皈依三宝的,都是佛菩萨的弟子。因此,信仰基督教的人,现在不信佛没有关系,等他生到天堂,他的天主会请佛菩萨讲经,他一定也会听经,从天主的天堂升级,就到极乐世界的天堂去了,这是事实真相。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帮助他们生他们的天堂。所以,说同,能讲得通;说不同,也能讲得通。
223. 弟子在家中常看见金黄、紫红金色的光头人相,已有十年了。有时在庙里也看到,穿著海青或红色袈裟从天而降,且常教诲佛法及度众生之事。现今在“居士林”寮房内又看到金光色的人身相,而且都在白天见着。另外,为何弟子常常看到人的神识,且这些人都还健在,请问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个原因用中国通俗的话来说,这是属于一种特异功能。现在在中国有特异功能的人很多,能力大小不一样;不但中国有,外国也很多。这里面原因很复杂,总不免过去生中是修行人,这是肯定的。在哪一道修行,不能确定;在哪一个宗教、哪一个法门修行,也不能肯定。总而言之,最主要的是你曾修过定,一般宗教里面的祈祷,也是属于修定,才会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佛法讲这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遇到缘就会起现行、起作用。这种情形,只要自己不执著,都是好境界。也不必跟别人说,见如不见,不但见到一些虚幻的现象,纵然见到佛境界,也不放在心上,也不轻易跟别人说。
过去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世时,一生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处方,这个药果然就见效。如果这个大夫再高明,你对他不相信,他给你诊断、开方子,就不见效。
治病如是,所有一切事无不如是,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法无定法,是随着我们念头在转变,念头清净,身就清净;心污染,身就变成污染。境随心转,身体是最贴近的境界,懂得这个道理,才能保持一生不生病。你有生病的念头,病痛就来了。现在医学里也有所谓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比生理重要得多。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一心拜佛、礼佛、念佛,病痛就忘记了。
272. 思考属不属于起心动念?
思考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念头有净、有染,有善、有不善,其中差别很多。与性德相应的善念是健康的,与性德相违背的念头是不健康的。学佛的人要常想佛的教诲,将佛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个很重要。做到之后,会有悟处,对佛的教诲就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这是智慧现前。解能帮助行,行又能帮助解,解行相应,解与行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如是。
273. 慈悲和定力如何才能做到圆满?
圆满是成佛,没有到佛的果位,都不能称之为“圆满”。我们有这个愿望很好,这个愿就是成佛的大愿,就是大菩提心。要如何才能达成圆满?修学净宗法门就能做到,这是“当生成就的法门”。
何谓定力?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一个大概,也知道三途六道、十法界不究竟,决心要想出离,不再受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干扰,从心里彻底放下了,这是定力。何谓慈悲?决定随顺佛陀教诲,专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就不做。这是对自己的慈悲,帮助自己在这一生出离三界六道、十法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行化他,做出一个榜样给大家看,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对大众的慈悲,这样做就圆满。
274. 帮助别人的时候,为什么他的业障会缠住我?如何才能在帮助别人之下,又不会遭遇魔障?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帮助别人时,没有忘记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是无条件的,决定不会遭魔障,他的业障对你沾不了边。所以,我们帮助别人决定是无条件的,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就不会有障碍。同理,别人要帮助我,如果有条件,我要想一想这个条件合不合理,能否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就拒绝帮助,以免麻烦。
275. 念佛是否就念一个调子?若换调子,就会听不到耳边有念佛的声音。听到耳边有佛号,是不是好事?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念佛念久了,阿赖耶识里印象深刻,时时刻刻自己会听到佛号,而确实没有人念佛。有时是几个人同时听到,这属于感应。当然念佛的声调要适合自己身体状况,也要适合自己工作环境,念得很欢喜、很舒畅,念得心很定,这种音调对自己就有好处。如果听到这种声调,感觉很厌烦、不欢喜,就不要采取。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念佛音调不只一种,一定要选择自己欢喜的,能够让自己心定下来的,以此为标准。
至于常听到念佛的声音,不要去执著。《楞严经》讲,只要一切不执著、不放在心上,都是好境界;如果执著、放在心上,就是魔境界。《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佛境、魔境现前都不理会,就是好境界。
276. 有一位女士患癌症末期,已十天没进食,她想求舍身往生,如何能尽速舍报往生?
劝她一切放下,一心念佛。如果她世缘未尽,念佛病会好。“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李木源居士,在十年前也是得了癌症,癌细胞扩散到整个内脏,医生告诉他只有三个月寿命。他听到这个话之后,真的万缘放下,将生意、家事统统交代清楚,到“居士林”作义工。念佛念了六个月还没走,再去检查,癌细胞没有了。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他的身体比平常人还健康。因为他发愿为佛菩萨工作,没有自己,把这个身体奉献给佛教、给一切众生,这就是转业力为愿力,即佛家讲的“乘愿再来”。因此,念头一转,病就好了。
277. 如果人死于车祸,是否会徘徊于车祸现场,每到七日便会重复这个景象?眷属应如何帮助亡者?
经上讲,凡是横死都要找替身,要是找不到替身,就无珐輪回转世,是很苦的事情。另外,自杀与横死一样,每隔七日又要重复一次,苦不堪言,所以万万不可自杀。世间一些人无知,看不开、想不通就去自杀,不知道这是自找苦吃,很不容易解脱。家亲眷属应当为他超度,诵经、念佛或者忏悔回向,对他有帮助。
278. 念佛堂绕佛由在家居士领众,是否如法?
如果念佛堂没有出家法师,或者出家法师不愿意领众,由在家居士领众,也是如法的。
279. 有同修说在家居士功力不够,跟着后面绕佛,很容易受伤。
这些话是没有根据的。学佛就要遵守佛的教诲,世尊在灭度之前,讲“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经上没有说居士功力不够,跟在后面容易受伤,所以我们不能相信。第二、“依义不依语”,只要意思对了,言语多说几句、或少说几句,没有关系。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理智,“识”是感情,学佛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如果懂得四依法的意义,对于许多与经典违背的说法,就能明了,也不会疑惑,不会随境界所转。
280. 我一念佛就控制不住眼泪,但我听人讲,好流眼泪是悲魔。请问什么是悲魔?如何区分?
你这种情形不是悲魔,悲魔是悲伤得很痛苦,而且是不间断的,时间很长,控制不住。你这种情形,就是经上讲的,听到佛号,或者念佛、听经,不知不觉悲从中来。这是过去生中,你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但没有成功;如果成功了,你就到极乐世界作佛了。这一次再遇到,阿赖耶的种子起现行,才有这种情形,这是好现象。希望你这一生把握机会,不要再错过了。
281. 人往生时,陀罗尼被能不能盖?能不能烧?
现在好象一般社会风气,在人往生时都盖陀罗尼被。至于盖陀罗尼被究竟有什么好处?很难说。如果说盖陀罗尼被就能往生,那就可以不必念佛了,只要将陀罗尼被多印一些,就把人统统度往生了,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往生还是要靠自己信愿行的功夫。
《净土圣贤录》、《近代往生传》中,许多念佛往生的大德,往生时并没有盖陀罗尼被;由此可知,陀罗尼被与往生确实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世间人用这种经咒祝福亡者也有好处,如果亡者不能往生,而是轮转在六道,如《地藏经》所云,这能减少他的痛苦。
282. 《无量寿经》及《普门品》教我们在危难之中念观音菩萨,现在我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请问阿弥陀佛是否也能救人于紧急危难之中?
专修净土的人不怕危难,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好。劝念观音菩萨,那是对往生意念不坚定的人说的。另外一种,是对不修净土的佛教徒说的,包括修学小乘的,遇到灾难念观音菩萨,决定有感应,因为观音菩萨救苦救难。
283. 在修学过程中,既要辨别真伪邪正,又要不起分别、执著,如何理解?
辨别真伪邪正非常重要。《楞严经》云:“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首先要辨别真假,如何辨别?依据经典修学,就是真的;经典上无此说法,就是假的。决定要随顺经典的教诲。
不起分别、执著,这是佛教导我们修学的总纲领。若能离分别、执著,你的功夫会提升...(净公上人佛学问答(1-78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