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62|回復: 1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说清净心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1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清净心诸经集录




佛说清净心诸经集卷上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佛法里面,你的生活所有一切,诸佛菩萨在那里照顾你,自己实在不要操心,你这个心与道才能相应。道是清净心,既然出家了,修什么?修清净心。无论是顺境是逆境,一切境缘当中唯求清净。清净就是定,清净就是慧,定也就是真正的福。说定慧等学,或者说福慧双修都可以,真正的福是定。”“因为能与所是一不是二,能变的是本性,所变的还是本性,除了本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这是不同於世间的哲学。世间哲学里面,能所是对立的,能生不是所生,所生不是能生。所以佛法不是哲学,它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生的是它,所生的还是它,这个境界就不可思议。我们没有法子想得通,因为我们的思想,实在讲都是妄想,第六意识起作用。怎样才能通达?不想就通达,愈想是愈不会通达的,不想,这个事实你就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佛法的修学重在禅定,不重在研究。经典愈研究是愈糟糕,愈差错;不研究,你就全都明了了,这在方法上跟世间法完全不相同。所以佛法不是知识,它是智慧。知识是从分别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它不一样。所以学佛的人心要清净,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心要绝对的清净。清净心里面一法不生,哪来的能所?”“用什么方法恢复我们的本觉?要用始觉。始觉里面最方便、最巧妙的方法,用清净心、用真诚心、用恭敬心去念一部经,就会把你的本觉给念出来,恢复了。为什么不叫你念很多经?念很多经会迷了。因为念经的目的,不是求解经义,佛经没意思好讲的,不是叫你求解义,是叫你恢复本觉的。”“入门为什么叫你从读经入门?读经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就修这个。”“你们要想真正成就,从哪里学起?断烦恼学起,修清净心学起,什么都不要搞。《大藏经》我们也印了很多,印来干什么的?让与别人悟的。莲池大师讲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我们也印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的,大家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我们自己在《大藏经》就选择一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我们就选择一个念阿弥陀佛的法门,决定成就。我去年在新加坡讲的《无量寿经》,我们这边有同修把它写出来,让我来改,我一看那个稿子,胡说八道,不能用!差不多三分之二要重写。去年境界跟今年不一样!明天我们又要从头讲起,又是新境界,跟以前不一样,以前讲的都要作废,我没讲过经!你们要说我讲经,也是毁谤!我没讲过经。同修们要记住,修清净心,一门深入,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幸福,这是佛法真正的利益。经上讲得很清楚,住真实慧,真实的智慧是什么?就是那一句阿弥陀佛。《无量寿经》最真实,古人讲的,一切经里面,《华严》第一真实,《华严》跟《无量寿经》比,是《无量寿经》最真实。《无量寿经》跟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比,是阿弥陀佛名号最真实。真实慧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真实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你受持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你能够受持,像谛闲老法师那个徒弟受持三年,站著往生的,那就是真实利益,那个不是假的。我们要跟他比,我们将来走不能躺著走,躺著走就不如人;生病走的更糟糕,更丢人。要想不丢人,跟他差不多的样子走,那就是万缘放下,住真实慧,老实念佛,这就对了。不能再搞花样,搞花样决定害自己。这是讲「处处应现往」,他有这个大的能力。”“修清净心,要那么多经典吗?不需要。这么多经典,统统是修清净心的方法。为什么佛说这么多方法?因为每个众生根性不一样。「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门里面,不管是哪部经、哪部论,你只选择一门,用我讲的方法去修学,统统都得清净心。既然「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随便念什么经就好,你为什么偏偏叫我念《无量寿经》?平等无有高下是从理上讲的,真正念到清净心,真的没有高下。问题就是你去念,念个五年、十年,是不是真的念到清净心?如果五年、十年清净心还得不到,怎么办?那你就不如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心虽然不到真正的清净,有个一、二分相似的清净你就能往生。其他的法门、其他的经典,一定要得到真正清净心,你才能成就。清净心的等级,在佛法里大分为三等,最下等的是把见思烦恼念掉。见烦恼: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没有了;思烦恼: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对圣教的怀疑心,这五条也没有了,这是得到下品清净,超越三界,小乘里面讲证阿罗汉果。你有没有能力得到这样清净心的标准?中等的标准是要把尘沙烦恼断掉,证得菩萨的果位,上品的清净心是要把无明烦恼断掉。无明烦恼断掉成佛,尘沙烦恼断掉成菩萨,见思烦恼断掉成阿罗汉。你自己试著办,看你能达到哪个标准?最下的标准达不到,换句话说,你还是六道轮回,你不能超越。不如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带业往生,阿弥陀佛帮助你。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如果临命终时,二、三分钟当中你压住了,那不就往生了吗?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首先佛光照注,得到加持的力量,使你的清净心得到真正的清净。罗什大师译《阿弥陀经 》,译「一心不乱」是有道理的,梵文原文是「一心系念」,罗什是义译。什么时候得一心不乱?佛来接引你的时候,你本来是一心系念,佛光一照就变成一心不乱,把你的功夫加一倍提升,这样往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净缘。”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清净心”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6日



...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亦如未来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皆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亦如现在十方世界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  
  善男子。以是因缘。若有造罪。一刹那中不得覆藏。何况。一日一夜乃至多时。若有犯罪欲求清净心怀愧耻。信于未来必有恶报。生大恐怖。应如是忏。如人被火烧头烧衣救令速灭。火若未灭心不得安。若人犯罪亦复如是。即应忏悔令速除灭。若有愿生富乐之家多饶财宝。复欲发意修习大乘。亦应忏悔灭除业障。欲生豪贵婆罗门种刹帝利家。及转轮王七宝具足。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善男子。若有欲生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梵众梵辅大梵天。少光无量光极光...(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一切众生意乐烦恼心行差别悉皆通达。二者无量诸法对治之门。心皆晓了。三者大慈悲定。出入自在。四者于诸波罗蜜多。皆愿修行成就满足。五者一切佛法。皆愿了达。摄受无遗。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有非无心得安住。二者。观一切法最妙理趣离垢清净心得安住。三者。过一切想是本真如。无作无行不异不动心得安住。四者。为欲利益诸众生事。于俗谛中心得安住。五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同时运行。心得安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力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以正智力能了一切众生心行善恶。二者能令一切众生。入于甚深微妙之法。三者。一切众生轮回生死。随其缘业。如实了知。四者。于诸众生三种根性。以正智力能分别知。五者。...(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  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23部   
金光明经四卷   
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金光明经序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持传法慈觉大师宗颐述  
  夫灵心绝待。泯万物而独存。妙行难思。诸缘普现。则实际理地。虽不受于一毫。而事相门中。不舍于一法。故如来出世。说金光明经。依清净心清净心。建解脱行。显出尘之经卷。永廓迷情。示伏藏之宝王。顿圆大用。夫以信相为起教之人。则菩萨无滞空之行。于坚牢有赞空之颂。则法身非有相之求。性相该通。有无互建则一经之要义在于斯。至于明诸佛法性之源。探如来寿量之本。金光普照。发扬一切智门。金鼓腾声。显示无边妙用。则菩萨发行之源也。忏除罪障。本如梦之法门。赞叹如来。举修行之妙果。摩诃萨埵之饲虎。能舍能行。长者流水之济鱼。有始有卒。则菩萨依真之行也。譬...(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毗梨耶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与诸烦恼不得共住。二者福德未具不得安乐。三者一切难行不生厌心。四者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成就大慈悲摄受。五者愿求不退转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成就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一切善法摄持不散。二者解脱生死二处不着。三者愿得神通。为成就众生善根故。四者发心洗浣法界。为清净心故。五者为断众生一切烦恼根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禅那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般若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一切诸佛菩萨聪慧大智。供养亲近心无厌足。二者诸佛如来说甚深法。心常乐闻无有厌足。三者真俗胜智。四者见思烦恼。如是胜智能分别断。五者于世间五明之法皆悉通达。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般若波罗蜜。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何者...(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男子。又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于一切众生意欲烦恼行心悉通达。二者无量对治诸法之门心皆晓了。三者大慈大悲入出自在。四者于摩诃波罗蜜多能修行成熟满足悉皆愿求。五者一切佛法了达摄受皆悉愿求。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于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不有不无。心安乐住。二者观一切诸法最妙。一切垢清净心得安住。三者过一切相心如如。无作无行。不异不动。安心于如。四者为利益众生事。于俗谛中得安心住。五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同时能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依此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力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一切众生心行险恶智力能解。二者能令一切众生入于甚深之法三者一切众生往还生死。随其因缘如是见知。四者于一切众生三聚智力能分别知。五者如理为种为熟为脱。如是说法皆是...(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智慧解脱解脱知见。皆为自身断除烦恼。菩萨不尔。乃至一日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皆为有情断除烦恼。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恶心系缚十方一切有情置牢狱中。若复有人以嗔恶心于菩萨所不欲眼视背之而去。其罪重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恶心挑出十方一切世界有情眼目。若复有人以嗔恶心于菩萨所不欲眼视背之而去。其罪重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十方一切有情皆被挑目。复有余人于复有情起大慈心令眼平复所得功德。若复有人以清净心而往瞻视大乘菩萨。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能令十方所有狱囚皆得解脱。受转轮圣王天帝释乐。若复有人以清净心瞻视赞叹大乘菩萨。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能令十方一切有情证独觉果所得功德。若复有人教一信乐大乘菩萨。曾于佛所种一善根令得增长。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若有深信大乘菩萨于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皆令安住菩提之心所得功德。若复有人以大乘法乃至一颂教示于他。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十方世界微尘数独觉。置于地狱饿鬼傍生。若复有人于一初发菩提心者而作障碍。其罪重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第0127部~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安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一切众生。悉住声闻神通乘行菩提之心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令一众生得住如来神通乘行菩提之心。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以天衣天百味食。于日日中施与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一切众生。如是乃至恒河沙劫。常如是施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惟以一食于一日中。一时施与一优婆塞信入三归受持五戒于佛法中清净心者。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以天衣天百味食。于日日中施与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诸优婆塞信入三归受持五戒于佛法中信清净者。如是乃至恒河沙劫。常如是施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惟以一食于一日中。一时施与八辈僧中最初一人。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以天衣天百味食。于日日中施与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八辈僧中初第一人。如是乃至恒河沙劫。常如...(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于菩萨所起嗔恶心。不用眼看捩身回面。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拔出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所有眼目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以嗔恶心不看菩萨信大乘者。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劫数眼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慈心怜彼一切众生令其得眼。乃经劫数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以清净心看于菩萨信大乘者。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使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开狱系缚。令得出已复令得作转轮圣王王国安乐。复令得住帝释王乐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以清净心欲见菩萨信大乘者。以清净心赞彼菩萨。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住缘觉道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令一菩萨信大乘者增长佛种至一善根。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菩萨信大乘者。能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住菩提心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其余菩萨信大乘者不求资生。乃至诵一无余伽他。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能令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缘觉之人劫...(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瞋,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殖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无瞋,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有比丘,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我说是相,求佛道者,穷劫不尽,如是等人,则能信解,汝当为说,妙法华经。  
信解品第四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寂灭之音、无所有音、六波罗蜜音、力无畏音、六神通音、无所作音、无生灭音、微妙寂静音、因寂静音、缘寂静音、大慈大悲无生法忍授记之音、纯诸菩萨清净妙音,常不远离,闻如是音。善男子,所闻音声相貌如是。
  “善男子,彼界菩萨若已生、若当生,皆悉成就三十二相,常身光明照一由旬,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堕于三恶道中。彼诸菩萨皆悉成就大慈心、大悲心、柔软心、无爱浊心、调伏心、寂静心、忍辱心、禅定心、清净心、无障碍心、无垢心、无污心、真实心、喜法心、欲令众生断烦恼心、如地心、离一切世俗言语心、爱乐圣法心、求善法心、离我心、离生老病死寂灭心、烧诸烦恼心、解一切缚寂灭心、于一切法得不动心。
  “善男子,彼诸菩萨得专心力,得发起力,得缘力,得愿力,得无诤力,得观一切法力,得诸善根力,得诸三昧力,得多闻力,得持戒力,得大舍力,得忍辱力,得精进力,得禅定力,得智慧力,得寂静力,得思惟力,得诸通力,...(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尊,
    愿以妙音, 真实说之。
    我于恶世, 要修诸忍,
    与诸结使, 烦恼贼斗,
    拔出无量, 一切众生,
    安止住于, 寂灭道中。’  
  “善男子,宝海梵志说此偈赞佛已,是时一切大众皆赞叹言:‘善哉!善哉!大丈夫,善能赞叹如来法王。’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已教化无量亿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众生已各愿取净妙世界,离不净土,以清净心种诸善根,善摄众生而调伏之。火鬘摩纳等一千四人,皆悉读诵毗陀外典,如来已为是诸人等授其记莂,于贤劫中当成为佛。有诸众生多行贪淫、瞋痴、憍慢,悉当调伏于三乘中。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五浊恶世能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心无恭敬,作不应作,应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于三福处无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报,勤行十恶趣、三不善,离善...(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会之大众也。譬如日出,众华开敷;如佛日出,增益长养妙香光明,为诸众生断除诸苦。善男子,我今如日出现于世,令诸众生善根华敷,有微妙香,光明遍照,能除众生种种诸病;即是如来出现于世,以大悲光明遍覆一切,令诸众生善根开敷,增益安住于三福处也。汝善男子,所化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我所者,是诸众生各各自发种种善愿,取佛世界或净不净,我已随其所愿授记。善男子,若有菩萨在于我前愿取净土,以清净心善自调伏,种诸善根摄取众生者,虽谓菩萨,犹非猛健大丈夫也;非是菩萨深重大悲,为众生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取于净佛土者,即是菩萨舍离大悲,又复不愿杂二乘者,如是菩萨无巧便慧善平等心。若有菩萨作是誓愿:‘令我世界远离声闻、辟支佛乘,灭不善根,无诸女人及三恶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纯以菩萨摩诃萨等为大眷属,纯说无上大乘之法,寿命无量久住于世经无数劫,纯为善心调伏白净成善根者说微妙法。’如...(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国城、妻子、头目髓脑、皮肉手脚、耳鼻舌身。善大丈夫,我当为汝作佐助因,令汝满足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大悲梵志如是等行菩萨道时,我当劝汝令得具足六波罗蜜。汝成佛已,愿作弟子,当从汝闻八万法聚,闻已即能辩说法相;说法相已,汝当授我无上道记。’善男子,尔时梵志闻是事已即礼佛足,便告裸形梵志言:‘善哉!善哉!汝真是我无上道伴。汝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常至我所乞索所须,所谓衣服乃至舌身。我于尔时以清净心,舍诸所有布施于汝,汝于是时亦无罪分。’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在生处为菩萨时,有诸乞士在我前住,若求饮食,或以软语,或以恶言,或轻毁呰,或真实言。世尊,我于尔时乃至不生一念恶心。若生瞋恚如弹指顷,以施因缘求将来报者,我即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现在诸佛,于未来世亦当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今当以欢喜之心施于乞者...(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轮圣王,王阎浮提,号灯光明,亦教无量无边阿僧祇人,安止住于诸善法中,亦如上说。作是事已,游在园林观看土地,见有一人身被束缚,我即问言:‘此何所犯?’大臣白言:‘诸有田作所得谷麦,应为六分,一分入官。是人不顺王法,不肯输送,是故被缚。’我于尔时即敕令放,从今已后不须强取。大臣答言:‘是人民中乃至无有一人生欢喜心,以义送之。今诸王子、后宫、眷属、贵人、婇女,诸所资用饮食之具,一切皆从他边强取,无有一人清净心与。’我闻是已,心大忧愁,即自思惟:‘此阎浮提当持与谁?’尔时,我有五百诸子,先已令发无上道心:‘当分此地为五百分,等与诸子。我当出家至阿兰若处,修诸仙法,学梵净行。’思惟是已,寻分此地为五百分,等与诸子即便出家,至南海边郁头摩树大林之中,食诸果子渐渐修学,得五神通。
  “善男子,时阎浮提有五百商人,入于大海欲采珍宝。有一商主名曰满月,此人先世福德缘故,得如所愿至于宝渚,多取种种诸珍宝...(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燋尽。命之流去疾于少膏。人命譬若织机经缕。稍就减尽。天命日夜耗损若兹。忧多苦重。焉得久长。人命譬若牵牛市屠。牛一迁步。一近死地。人得一日犹牛一步。命之流去又促于此。人命譬若水从山下。昼夜进疾无须臾止。人命过去有疾于此。昼夜趣死。进疾无住。人处世间甚勤苦多忧念。人命难得。以斯之故。当奉正道。守行经戒无得毁伤。布施穷乏。人生于世无不死者。念弥教诸弟子如斯。又曰。吾弃贪淫嗔恚愚痴歌舞伎乐睡眠邪僻之心。就清净心。远离爱欲。捐诸恶行。内洗心垢。灭诸外念。睹善不喜。逢恶不忧。苦乐无二清净其行。一心不动得第四禅。吾以慈心教化人物。令知善道升生天上。悲怜伤愍恐其堕恶。吾见四禅及诸空定。靡不照达。其心欢喜。以其所见教化万物。令见深法。禅定佛事。若有得者亦助之喜。养护万物如自护身。行此四事其心正等。眼所受见粗好诸色。其耳所闻叹音骂声。香熏臭秽美味苦辛。细滑粗恶。可意之愿。违心之恼。好不欣豫。恶不怨恚。守斯六行...(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阿难,汝见诸佛国土地有若干,而虚空无若干也;如是见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无碍慧无若干也。
  “阿难,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善男子。随汝所问当为汝说。一切如来皆同许可。今汝应当善自摄心。止盖菩萨闻佛许已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得施圆满。云何净戒圆满。云何住忍圆满。云何精进圆满。云何静虑圆满。云何般若圆满。云何方便善巧圆满。云何大愿圆满。云何胜力圆满。云何得智圆满。世尊。诸菩萨云何等于地。云何等于水。云何等于火。云何等于风。云何等于空。云何得如月。云何得如日。云何如师子。云何善调伏。云何性寂静。云何如莲花。云何广大心。云何清净心。云何无犹豫心。云何而得智慧如海。云何而得微妙智善巧。云何成就应理辩才。云何而得解脱辩才。云何而得清净辩才。云何能令一切众生欢喜满足。云何言说令他信受。云何名为能说法者。云何而得随顺法行。云何而得诸法善巧。云何而得法界善巧。云何行于空。云何行无相。云何行无愿。云何得慈自性。云何得悲自性。云何得喜行。云何得舍行。云何能得游戏神通。云何能得离八无暇。云何住菩提心而不退转。云何而得宿住智通。云何而...(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谓此菩萨于诸谛理领纳于心。精勤修习无倒善巧。云何菩萨法随法行。谓此菩萨得善巧已法随法行。所谓正语正业正命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见。是为菩萨修习道支。云何菩萨而得利根。谓此菩萨习道支已。利根明悟能正了知。菩萨由此安住寂静。远离执着一切愦闹不乐多言。复能舍离欲寻恚寻害寻及不死寻。远离眷属名称利养。云何菩萨得心善巧。谓此菩萨由前因缘。得心善巧身常寂静。观察其心于善不善及与无记。自念我今心住何性。若住胜善清净心生信乐欢喜。云何胜善。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若住不善应当厌离。发起精进便能永断诸不善法。云何名为诸不善法。谓贪嗔痴。贪有三种。谓上中下。云何上贪。谓此贪欲遍满身心。随顺下劣心常染着。于一切时无有惭愧。云何无惭。谓贪欲者恒起思惟寻求欲境。心生爱重耽着赞美。是名无惭。云何无愧。谓贪欲者为欲因缘。能于父母及余尊者起于诤论。轻欺损害重彼贪欲。是名无愧。谓贪欲者由是因缘生于恶处。是故说名增上贪欲。云何中贪...(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当为彼而作眷属与彼有情为救护等。是名发起广大之心。九者于一切佛最胜事业。我当示现能作诸佛最胜事业。佛师子吼我当能作大师子吼。佛所游戏我当游戏。大龙观察我当观察。我所得者令诸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皆当得之。是名发起广大之心。十者佛大威德调伏有情。我当调伏。不为粗恶行。不为无利苦行。不为下劣行是名发起广大之心。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广大心。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清净心。何等为十。一者得圆满意乐。以此意乐性不动故。常安住故。为虚伪故。二者远离不如理作意。谓我当作佛师子吼。终不发起声闻作意。亦不发起缘觉作意。亦不发起少分作意。三者永离一切尘垢。谓能除去诸烦恼尘。四者永离身现矫诈。谓能远离一切矫诈威仪异相。五者永离语言矫诈。终不示现不真实语。六者永离心业矫诈。谓身无所著故。语言知足故。心无悕求故。七者报恩。于少分恩常不忘失。况有多恩而不念报。八者知恩。于有恩者...(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剃除须发覆袈裟衣。于如来教中正信出家。非因王力逼令出家。不为盗贼抑令出家。不为负债方便出家。不为惊怖而求出家。非怖不活邪命出家。希求正法以信出家。菩萨常为求善知识亲近承事听闻正法闻已修行。又复菩萨不为我慢之所掩蔽离我慢故。又不颠倒取。以无颠倒领受性故。证通达道得通达故。证于法性得法性故。证法性已决定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于佛教中离诸诽谤。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清净心。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无犹豫心。何等为十。一者深信如来身业秘密。二者深信如来语业秘密。三者深信如来意业秘密。四者深信菩萨积集。五者深信菩提。六者能信如来出现。七者能信演说一乘实相。八者能信宣说种种实相。九者能信如来言音深远。十者深信如来知有情意乐而调伏之。云何菩萨深信如来身业秘密。善男子。谓诸菩萨若闻如来法身之性寂静身性。无等身性。无量身性。不共身性。金刚身性作是思惟此为...(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八者我具威仪轨则所行。为欲令他同梵行者见皆欢喜。以是故能降伏我慢。九者未得佛法愿我当得。以是故能降伏我慢。十者我能于彼忿怒损害诸有情中常起忍辱。以是故能降伏我慢。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降伏我慢。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净信。何等为十。一者以宿植善根具足因缘故出生福德。二者不由师教而得正见。三者舍离虚诳谄曲之行得意乐具足。四者无邪曲性得质直心。五者由利根故。得智慧具足。六者以清净心流注相续故。能舍离睡眠障碍。七者舍离恶知识。依止善知识。八者希求善法不起我慢。九者演说正法。无颠倒取。十者以广大信。能知如来广大威德。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清信心。  
  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广大威德。愿乐欲闻少分之义。佛言。善男子。汝应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宣说如来广大威德少分之义。止盖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善男子。如来成就大慈平等普为一切有情。如来于一有情起于大慈...(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相而得度者。即现梵天色相。八者应以婆罗门色相而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色相。九者应以刹帝利色相而得度者。即现刹帝利色相。十者应以居士色相而得度者。即现居士色相。善男子。若诸有情应以如是色相方便得调伏者。菩萨为彼示现种种色相方便而调伏之。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成熟有情善巧。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随顺住。何等为十。一者质直心。二者柔软心。三者不邪曲心。四者无损害心。五者无垢心。六者清净心。七者无坚鞕心。八者无粗恶言。九者能常忍辱。十者具足随顺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随顺住。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安乐住。何等为十。一者能得正见具足清净。二者得戒具足。三者轨则清净。四者得顺所行境。五者无所染着。六者成就悲愍。七者能常忧念。八者能得同类。九者能发起一乘。十者不事余师。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安乐住。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摄事善巧。何等为十。...(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法摄取众生故名胜大心。菩萨以智慧船为欲度此生死大海流转众生故名胜大心。众生无救无依无舍无主。我当亲友为作归依舍宅故名胜大心。欲示如来威德自在。我当为作佛师子吼。我当游戏佛之神通。欲现龙象威仪视不回顾。欲使天人一切众生无与等者。若魔与梵沙门婆罗门及阿修罗无与等者故名胜大心。佛大威德所化度者我欲度之。非凡小行非粗弊行非是难行非下劣行故名胜大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最胜大心。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清净心。何等为十。体性具足。体性不动。体性质直。无虚伪相。除诸恶行。不发声闻心。不发辟支佛心。不自为己结使垢障而修功德。少恩尚忆况复大恩而不念报。施恩于人而不自恃。言行相应终不谬失。不隐己过不讥他短。菩萨终不外现软语而心怀恨。亦不颦蹙嗔色卒暴令恼众生。自无诤心亦不令他而起于诤。不作两舌破坏斗乱于人。身常恭敬所言真实。言行相称作业皆善。于如来法不说过恶。云何不说过恶。菩萨发菩提心。剃除须发被着法服。...(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所言真实。言行相称作业皆善。于如来法不说过恶。云何不说过恶。菩萨发菩提心。剃除须发被着法服。如来法中而得出家。不畏王故出家。不畏王臣故出家。不作盗贼故出家。不负债故出家。不怖畏故出家。不为邪命故出家。信心故出家。得出家已恒求善法。亲近善友随顺善友。于善知识所听受善法。闻法修行心不憍慢。终不颠倒妄取于法。为除颠倒令入正道。入正道已便得正见。得正见已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远。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清净心。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深信不疑。何等为十。信如来身密。信如来口密。信如来意密。信诸菩萨所行。信菩提法。信于诸佛随所起作皆令满足。信诸佛出生。信诸佛一乘。信诸佛深远音声。信诸佛随应众生说法。云何信如来身密。信如来法身。信如来寂灭。信如来无等无量身。信如来坚固身。信如来不坏身。信如来金刚身。从如实生。信知不虚诳亦不生疑惑。是名信如来身密。又复思惟。闻如来口密。现前受记。密受记。未发...(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应见缘觉身得度者即现缘觉身。应见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应见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应见魔身得度者即现魔身。应见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应见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应见刹利身得度者即现刹利身。应见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如是等身随其所应悉为现之。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成熟众生。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调顺。何等为十。质直柔软。无谄曲心。无恼害心。无垢污心。常清净心。无粗犷心。除嗔恚心。除粗恶语。多诸忍辱。能止诤论。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善调顺。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安乐共住。何等为十。正见清净。具足修行。具足清净戒。具足诸所行处。应出家法。起烦恼处不于中住。其心调柔于同梵行者。如牛念犊修行平等。常乐菩提第一正道。唯佛为尊不求余神。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安乐共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摄法。何等为十。以施摄众生。以乐...(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菩萨而在其上结加趺坐。彼无死佛。在莲华上坐。为诸菩萨演说法要。无量百千亿释梵四天王等围绕。又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悉来供养。佛为说法次第谛听。无死天神。从现一切色三昧起。顶礼佛足。右绕佛已即隐不现。除盖障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作几许福得闻是经。佛言若人至心善听此经。忆念受持读诵书写广为人说。佛言。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亿劫修行布施。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信心清净书写供养。以清净心故得福甚多。何以故。财施微少法施广大。生死众生于生死中作无量财施。未曾得闻出世法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立十善。复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正法次第受持读诵广分别说。其福亦过于上。何以故。十善果报生此世界故。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得辟支佛果。设得如是功德。犹故不如闻上一句之义。次第受持读诵书写为人广说。何以故。声闻辟支佛功德皆从此...(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 佛所说法随顺行  有此胜信名菩萨
  信能舍此上肴膳  象马金宝及奴婢
  男女眷属所爱妻  大小村城及国土
  亦以手足支节施  破骨出髓无所畏
  耳鼻眼目及以头  有此胜信名菩萨
  信知此身内无主  是故能以惠施他
  亦复能以妙法施  以是因缘求佛智
  信能舍此无我身  见来求者心欢喜
  如是众生我善友  为菩提舍危脆身
  信如是法菩提因  以清净心化世间
  闻法不疑佛知见  有此胜信名菩萨
  知眼无常及耳鼻  舌身及意亦复然
  知是虚伪不牢固  为菩提因悉能舍
  见苦众生无信手  化令住信能信施
  自住慈心愍世间  皆令信佛最上智
  见着六尘行恶者  化令回心趣佛智
  不得此心菩提因  能信菩提无心相
  见诸众生界无智  不知六界是平等
  此法皆同法界相  以音声说不可得
  ...(第0154部~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


...三有
  信如是等众生性  无有决定常住处
  空不可取无相法  能信是法名菩萨
  是诸众生如空定  亦不寂静涅槃界
  不可说有诸性相  知是法者名持信
  见诸众生信边法  以寂静法而导之
  故于三界得高称  亦名持信胜菩萨
  若有如是妙胜信  发无畏心乐求法
  我法若有黠慧人  广向时众而宣说
  已说坚信诸功德  及余种种差别相
  不着三界清净心  怜愍众生良福田
  长夜布施自调伏  住清净戒修忍辱
  精进修定及智慧  行菩萨行心调伏
  以诸相应方便智  导众生到安隐处
  能令不堕诸恶趣  有如是智名菩萨
  以真净心动世界  震起波踊有六种
  光照华上坐菩萨  皆说寂静空无法
  东方国土及南方  西方北方亦复然
  上方下方及四维  皆同说此寂静法
  宁舍身命不疑佛  亦教他人信佛...(第0154部~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


...佛。寿光佛。象王游步佛。世间欣乐佛。降伏魔怨佛。正应供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叶浮佛。迦罗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如是等过去无量诸佛如来皆说此经。唯愿世尊。还如过去诸佛。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悲愍世间令得义利。令诸天人于大乘中而得增益。降伏异道摧灭魔怨。显发菩萨所行功德。而于上乘劝勉精进。摄受正法绍三宝种使不断绝。示现成佛事业圆满故。亦说是经。如来尔时哀愍诸天默然受请。是时诸天蒙佛垂许。欢喜踊跃生清净心。稽首作礼右绕三匝。散天曼陀罗花。供养于佛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诣迦罗道场敷座而坐。诸大菩萨及声闻众恭敬围绕。告诸比丘。昨于中夜摩醯首罗及难陀苏难陀等。无数净居天众。稽首我足合掌恭敬。而白我言。唯愿如来演说神通游戏大严经典。怜愍一切世间天人。令诸菩萨现在未来而得增益。我时默然可其所请。汝等谛听。我今宣说。  
兜率天宫品第二  
  尔时佛告诸比丘。何等名为方广神通游戏...(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萨处胎之时。诸天常奏天乐雨众天花。供养菩萨。是时国界宁静景候调和。人民安乐好行恩惠。诸释种子皆悉弃恶修习善事。于诸节会游戏园林。受胜妙乐欢娱怡畅。时输檀王随顺法行不乐世荣。捐弃国务如苦行者。阿难。菩萨处母胎中神力现化成就如是。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等当观佛在胎时所居宝庄严殿。阿难言。唯然世尊。愿为显示世尊尔时即为阿难释提桓因及四护世并。余天人。显示如来处胎之时宝庄之殿。皆大欢喜得未曾有生清净心。作是现已。大梵天王还持宝殿。归于梵世。佛告诸比丘。菩萨处胎之时。已能化导三十六那由他天人令住三乘。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最上胜人初入胎  大地山林皆震动
  金色净光销恶趣  一切天人咸喜悦
  为欲成此大法王  示现胎中宝严殿
  导师所居之宝殿  栴檀妙香极严饰
  此香一分之价直  等彼三千界珍宝
  下方涌出大莲花  其花高至于梵世
 ...(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拘摩罗迦旃延摩致履伽。八婆苏二阿水那。毗沙门婆娄那。阿履致旃陀罗乾闼婆。阿修罗迦娄罗摩睺罗伽。夜叉步多鸠槃茶。诸天鬼神以求解脱。或有归依地水火风空。山川河池溪壑大海。林树蔓草塳墓四衢。养牛之处及[土*厘]肆间。或事刀剑轮槊一切兵器以求解脱。是诸外道怖生死故。勤求出离修习苦行都无利益。非归依处而作归依。非吉祥事生吉祥想。  
  佛告诸比丘。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今为欲摧伏外道现希有事。令诸天人生清净心。又欲令彼坏因缘者知业果报。又欲示现功德智慧。有大威神分析诸定差别之相。又欲示现有大勇猛精进之力。便于是处结加趺坐。身口意业静然不动。初摄心时专精一境。制出入息热气遍体。腋下流汗额上津出譬如雨滴。忍受斯苦不生疲极。便起勇猛精进之心。  
  佛告诸比丘。菩萨尔时制出入息。于两耳中发大音响。譬如引风吹鼓鞴囊。受是苦事不生疲倦。诸比丘。我于尔时耳鼻口中断出入息。内风冲顶发大音声。譬如壮士挥彼利...(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四大天王以净信心而施我钵。然我不合受持四钵。若惟受一不受余三。而彼三王必生嫌恨。是故我今总受四王所献之钵。尔时世尊受北方毗沙门天王钵。而说偈言。  
  汝奉善逝钵  当得上乘器
  我今受汝施  令汝具念惠  
  尔时世尊。受提头赖吒天王钵。而说偈言。  
  以钵施如来  念慧得增长
  生生受快乐  速证佛菩提  
  尔时世尊。受毗娄博叉天王钵。而说偈言。  
  我以清净心  受汝清净钵
  令汝得清净  人天所供养  
  尔时世尊。受毗娄勒叉天王钵而说偈言。  
  如来戒无瑕  汝施无瑕钵
  汝心无瑕故  得报亦无瑕  
  尔时世尊受四天王钵已。如是次第相重安置右手按之。合成一器四际分明。如来尔时忆念过去。而说偈言。  
  我昔以花盛满钵  奉施无量诸如来
  是故今者四天王  施我坚牢清净钵  
  佛告诸比丘。时彼商众驱大...(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具于相好训诲佛国。七曰慧业。为众说法应病授药。八曰大哀业。为于十方殖众德本而无懈惓。受持是普曜法。心自念言。使一切众生皆逮是法。以是德本复得八大福。何谓为八。一曰。转轮圣王成大福德。睹见无极建立笃信。二曰。得作四天王。三曰。得作帝释。四曰。得作炎天王。五曰。得作兜术天子。六曰。得作无憍乐天。七曰。得作化自在天。八曰。得作如来。断诸不善法具足诸善本。是为八。若有受此普曜经者。若至心听耳贯系意。得八清净心。何谓为八。一曰。常行慈心消除嗔恚。二曰。常行愍哀除众患害。三曰。常行喜悦除诸不乐。四曰。常行于护除诸结着。五曰。修四禅行在于欲界而得自在。六曰。行四无色定而得由己。七曰。得五神通游诸佛土。除诸挂碍众盖之患。八曰。逮得勇伏定意独步三界。是为八。  
嘱累品第三十  
  尔时世尊告贤者大迦叶。贤者阿难。弥勒菩萨。我从无数劫遵习是法。乃成无上正真之道。嘱累汝等以手相付。受持讽诵广为人说。于...(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法若合若散。是心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是心无形无能见者。心不自见。不知自性。但凡夫颠倒相应。以虚妄缘识相故起。是心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牢无坚。无不变异相。如是思惟。得顺心念处。是人尔时不分别是心是非心。但善知心无生相。通达是心无生性。何以故。心无决定性。亦无决定相。智者通达是心无生无相。尔时如实观心生集没灭相。如是观时。不得心若集相若灭相。不复分别心灭不灭。而能得心真清净相。菩萨以是清净心。客尘所不能恼。何以故。菩萨见知心清净相。亦知众生心清净相。作是念。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如是思惟时。不得心垢相。不得心净相。但知是心常清净相。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顺心观心。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顺法观法。菩萨观一切法。不见内不见外不见中间。亦不得诸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但知诸法从众缘生颠倒起。诸法无有决定相。所谓是诸法属是人。诸法本体于诸法中无诸法。诸法不在诸法内。不在诸法...(第0162部~持世经四卷)


...乘,
   及说于无乘, 诸圣人寂静。
   我法有二种, 相法及于证,
   四种斟量相, 立量相应法。
   形及相胜种, 见迷惑分别,
   名字及行处, 圣行实清净。
   依分别分别, 故有分别相,
   离分别分别, 实体圣境界。
   常恒实不变, 性事及实体,
   真如离心法, 远离于分别。
   若无清净法, 亦无有于染,
   以有清净心, 而见有染法。
   清净圣境界, 是故无实事,
   是诸法体相, 圣人之境界。
   从因生世间, 离于诸分别,
   如幻与梦等, 见法得解脱。
   烦恼熏种种, 共心相应生,
   众生见外境, 非诸心法体。
   心法常清净, 非是迷惑生,
   迷从烦恼起, 是故心不见。
   迷惑即真实, 余处不可得,
   非阴非余处, 观阴行如实...(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
   随其有所得, 是则迷惑起;
   若觉自心已, 迷惑则不生。  
  “我立二种法, 诸相及以证,
   以四种理趣, 方便说成就。
   见种种名相, 是迷惑分别;
   若离于名相, 性净圣所行。
   随能所分别, 则有妄计相;
   若离彼分别, 自性圣所行。  
  “心若解脱时, 则常恒真实;
   种性及法性, 真如离分别。
   以有清净心, 而有杂染现;
   无净则无染, 真净圣所行。
   世间从缘生, 增长于分别,
   观彼如幻梦, 是时即解脱。  
  “种种恶习气, 与心和合故,
   众生见外境, 不睹心法性。
   心性本清净, 不生诸迷惑,
   迷从恶习起, 是故不见心。
   唯迷惑即真, 真实非余处,
   以诸行非行, 非余处见故。  
  “若观诸有为, 远离相...(第0173部~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
   迷惑识稠林, 妄计离真法,
   乐于我论故, 驰求于彼此。
   内证智所行, 清净真我相,
   此即如来藏, 非外道所知。
   分别于诸蕴, 能取及所取;
   若能了此相, 则生真实智。
   是诸外道等, 于赖耶藏处,
   计意与我俱, 此非佛所说。
   若能辩了此, 解脱见真谛,
   见修诸烦恼, 断除悉清净。  
  “本性清净心, 众生所迷取,
   无垢如来藏, 远离边无边。
   本识在蕴中, 如金银在矿,
   陶冶炼治已, 金银皆显现。
   佛非人非蕴, 但是无漏智,
   了知常寂静, 是我之所归。
   本性清净心, 随烦恼意等,
   及与我相应, 愿佛为解说。
   自性清净心, 意等以为他,
   彼所积集业, 杂染故为二。
   意等我烦恼, 染污于净心;
   犹如彼净衣, 而有诸垢染。
   如衣得离垢, 亦如金出矿,
   衣金俱不坏, 心离过亦然。
   无智者推求, 箜篌蠡鼓等,
   而觅妙音声, 蕴中我亦尔。
   犹如伏藏宝, 亦如地下水,
   虽有不可见, 蕴真我亦然。
   心心所功能, 聚集蕴相应, ...(第0173部~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切智门此外道
  慧方便行智慧者  示现种种诸变化
  闻于方便境界已  尔时佛子甚欢喜
  生于庆乐喜无量  散华供养于调御
  此地六种大震动  空中伎乐而鼓作
  亿天虚空中合掌  赞言善哉调御说  
  说此偈时。萨遮尼干子。与八十亿诸尼干俱。从南方次第游行于诸国界。向优禅尼大城之所。百千大众围绕庄严唱叫唤呼。尔时旃茶钵树提王。遥见萨遮尼干子来。于是萨遮。生爱乐心。生清净心。与诸大臣内宫眷属。国土人民子息四兵。大王威德大王神力。百千满瓨以用庄严。鼓百千伎乐。擎幢幡宝盖以为庄严。即出往迎萨遮尼干。尔时萨遮尼干子。遥见旃茶钵树提王。柔软爱语。善来大王。汝国界中无有怨敌相逼切也。无有病患苦恼热也。是国臣属诸伎卒。恶不肖之人。守罗关税。是等不乱坏国土不。大王。汝国沙门诸婆罗门安乐行不。大王。汝常安法治理国不。大王。不应害于众生猎张鱼捕逼诸众生。何以故。大王当知。一切众...(第0174部~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


...提中流布几时。佛言。文殊师利。我涅槃后。我之舍利。当广流布。尔时八王。当以宝箱分我舍利。作八分已。各各自国造作大塔。阿阇世王。取我舍利第八之分。盛宝香奁。王舍城外穿凿于地。而藏隐之。安置种种众妙杂香。竖立种种幢幡宝盖。散众宝华然百岁灯。藏舍利箱。待阿叔迦王。于金叶上书此经王。并藏去之。文殊师利。我涅槃后百岁。当有阿叔迦王。是王当出于莫刹利种。王阎浮提。得自在住四渚转轮。彼王尔时修念我行。于佛法中得清净心。  
  尔时有比丘名因陀舍摩。得大神通有大威德。摄持正法持方等经。是王种出家。出入阿叔迦大王宫中。文殊师利。阿叔迦王。为广流布我舍利故。大多将从诸贵人等。大王威德而自庄严。持诸华鬘末香涂香种种伎乐。到王舍城大设供养。垦掘其地取舍利箱。七日之中设种种供养。以一切华一切鬘一切末香一切涂香一切伎乐。作于如是大供养已。然后随于种种多人所居止处。一日一时安起八万四千大塔。尔时因陀舍摩法师。从于宝...(第0174部~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


...诸物。为离悭嫉故。发菩提心。十二者。具法行力为能成就诸功德故。发菩提心。善男子。是名十二妙法。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此十二法者。乃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复有十二种胜法。菩萨成就。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一者安隐心。为与一切众生乐故。发菩提心。二者愍念心。他恶来加能忍将护不生异相故。发菩提心。三者大悲心。为荷众生大重担故。发菩提心。四者大慈心。为拔一切恶道苦故。发菩提心。五者清净心。能于余乘不生愿乐故。发菩提心。六者无染心。为离一切烦恼浊故。发菩提心。七者光明心。为求无上自性清净光明照故。发菩提心。八者幻心。能知诸法究竟无物故。发菩提心。九者无物心。能知一切无所有故。发菩提心。十者坚固心。于诸法中不可动故。发菩提心。十一者不退心。能证诸法究竟尽故。发菩提心。十二者度诸众生不生厌心。如说修行故。发菩提心。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诸善男子等  若有诸众生
  ...(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田众。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二者。彼佛国土所有众生。毕竟能成胜妙道场。过去诸佛于中成道。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是名十二种最胜功德能净佛土。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我佛国土。无有声闻辟支佛等差别之说。何以故。诸佛如来。离于种种取相过故。文殊师利。如来若为一种众生说于大乘。一种众生说缘觉乘。一种众生说声闻乘。如是说者。是如来成不清净心。是如来成不平等心。是如来成斗诤过心。是如来成无有平等慈悲之心。是如来成诸相过心。是如来成于诸法中生悭吝心。文殊师利。我为众生说于何等何等之法。彼一切法。随顺菩提随顺大乘。取一切智。毕竟究竟能到一处。谓能到于一切智处。文殊师利。是故我土无乘差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13:23 | 只看該作者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无三乘差别性者。何故如来。为诸众生说三乘法。而言此是声闻学乘。而言此是缘觉学乘。而言此是菩萨学...(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邪淫之罪。自妻知足他妻无求。无起邪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妄语之罪。常作实语出言成法。无发虚言。大王。汝今应当远离两舌之罪。无破坏语。于已破者当念和合。无起坏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恶口之罪。常作爱语柔软妙语无起粗语。大王。汝今应当远离绮语之罪。常决定语忆念语。无不正语。大王。汝今应当远离贪欲之罪。于他受用无希望心。于他所护无生夺心。生欢喜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嗔恚之罪。常生慈心清净心业。无起恨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邪见之罪。见自业果随顺圣人。而生正见无起异见。何以故。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受语。二者自妻为他侵夺。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他...(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界。妙光普遍地平如掌。于中菩萨集者。见彼十方无量无边世界诸佛世尊。如是十方无量佛国。无数菩萨来至栴檀世界。供养恭敬亲近月上如来。为听是入一切种智行陀罗尼门。善男子。时月上如来应供正遍知。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等。有菩萨摩诃萨一生补处者。我听十小劫中入是灭心三昧。其余菩萨摩诃萨。从虚空印菩萨摩诃萨。十小劫听是入一切种智行陀罗尼门菩萨法藏。于此十小劫中。见彼十方无数诸佛国土。现在住世诸佛如来。彼从发清净心善根成就。彼诸菩萨以种种若干菩萨神通。供养月上如来已。白佛言。世尊。是虚空印菩萨摩诃萨。竟十小劫时。转于无上正珐輪耶。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是十小劫尽时。是虚空印菩萨摩诃萨。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成佛夜。即于夜为诸菩萨转正珐輪。其有菩萨。于十小劫中。从其闻入一切种智行陀罗尼门善根成就。虚空印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于是夜转正珐輪不退转轮最上轮。令无数亿那由他百千菩萨住不退转。其...(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壁水动则动无来去故。如镜中像业力生故。如水中月水静则现无来去故。如响从声生不可说实故。如影不可作故。如幻体性空故。如风性不可捉故。如是一切法虚假不实不增不减故。如是长者子。当知一切法无主无作无有执者。汝先欲觉今何所在。长者子言。此中所见长短好色。恶觉因缘凡夫贪着。于圣法中无如是事。圣人法中但是不净。如实见故。离恶觉故。贪嗔痴尽故。佛言。善哉善哉长者子。见贪性故离恶觉观。离恶觉故贪嗔痴尽。是故汝当生清净心修方便行。于一切境起智慧业。离自身见及他身见。长者子言。菩萨云何生清净心行智慧行。佛言。长者子。菩萨当于贪体性中求于菩提。如是嗔痴体性中求于菩提。亦于一切烦恼体性中求于菩提。如是贪嗔痴等一切烦恼性空无物。菩萨则于一切法中智慧行生。是故长者子。彼贪嗔痴性无有根本。亦无住处。亦无主者。亦无作者。内外清净公上人无所有。无我无众生无寿命。离富伽罗无相。离恶觉观故无愿。离渴爱取故。如是贪嗔痴体性无生故。菩萨于一切法中智慧行生。复次长者子。清净攀缘方便行。菩萨于一切生心法中悉有菩提...(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同彼法性。以何等涅槃性。一切诸法。亦同彼性。以是故说一切诸法自心性清净。善男子。譬如虚空若受垢染无有是处。心性亦尔。若有垢染无有是处。善男子。譬如虚空虽为烟尘云雾覆翳不明不净。而不能染虚空之性。善男子。虚空之性若染污者。终不得名为清净也。以彼虚空实不可染。是故说为虚空。虚空如是。善男子。虽有为行一切众生。有不正念起诸烦恼。然其彼心自性清净不可染污。若染污者彼常垢污不可清净。以不染污。是故彼心自性清净心得解脱。善男子。如是名入净明三昧门。善男子。彼普光佛。为二菩萨说如是法。彼二菩萨闻是三昧。于诸法中得不可思议法之光明。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五  
  尔时无尽意菩萨白普光如来言。世尊。我等已闻入净明三昧门。当以何行行此法门。时普光佛告无尽意菩萨言。善男子。有二法行。汝等当行。若如实说法。若圣默然。时二菩萨从佛受教。头面礼足。绕佛三匝。绕已而出。趣一园林有妙池水。自以神力化作宝楼于中...(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受法一空味
  譬如大海在世界  非但为一众生有
  此诸菩萨亦如是  普为一切发道心
  如海宝珠名集宝  因是宝故有众宝
  菩萨宝聚亦如是  从菩萨宝出三宝
  譬如大海有三宝  而彼大海无分别
  菩萨说法亦如是  三乘度人无彼我
  譬如大海渐渐深  此诸菩萨亦如是
  为众生故修功德  渐入甚深萨婆若
  譬如大海不宿尸  此诸菩萨亦如是
  发清净心菩提愿  不宿声闻缘觉心
  譬如大海有宝珠  劫尽烧时宝不烧
  菩萨于法欲灭时  大智护持令不灭
  如彼宝珠不烧失  转至他方大海中
  知诸众生非法器  黠慧菩萨至余国
  三千世界欲烧时  劫火将起烧天地
  百川众流在前涸  尔乃水王于后竭
  行小道者亦如是  法欲尽时在前灭
  菩萨勇猛不惜身  护持正法乃不尽
  若佛在世若灭后  是心中...(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是则不行菩提道也。  
  尔时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菩萨云何行名菩提行。答言。若菩萨行一切法而于法无所行是名行菩提行。所以者何。出过一切所行。是行菩提。又问。云何出过一切所行。是行菩提。答言。离眼耳鼻舌身意诸缘相。是名出过一切所行又问。出过有何义。答言。不出过平等。所以者何。一切法平等即是菩提。又问。云何是发菩提愿答言。当如菩提。又问。云何为菩提。答言。菩提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菩萨应以三世清净心发菩提愿。梵天。如过去未来现在法。从本以来常不生。不生故不可说。如是发愿无所发愿。是发一切愿。所以者何。以是行道能得萨婆若。又问。何故说言萨婆若。答言。悉知一切真智慧故名萨婆若。又问。何等是真智慧。答言。无变异相。如众生无变。异相真智慧亦无变异相。又问。云何是众生相。答言。假名字毕竟离是众生相。如是相则无变异。名众生与菩提异。是为变异。如菩提相众生亦尔。是故无变异。菩提不可以余道得。但以我平...(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受法同一相
  又如大海所以成  非但为一众生故
  此诸菩萨亦如是  普为一切发道心
  如海宝珠名集宝  因是宝故有众宝
  菩萨宝聚亦如是  从菩萨宝出诸宝
  如大海出三种宝  而此大海无分别
  菩萨说法亦如是  三乘度人无彼此
  又如大海渐渐深  此诸菩萨亦如是
  为众生故修功德  回向甚深萨婆若
  又如大海不宿尸  此诸菩萨亦如是
  发清净心菩提愿  不宿声闻烦恼心
  如大海有坚牢宝  其宝名曰集诸宝
  劫尽烧时终不烧  转至他方诸佛国
  正法灭时亦如是  坚精进者能持法
  知诸众生不可度  转至他方诸佛所
  三千世界欲坏时  火劫将起烧天地
  百川众流在前涸  尔时水王于后竭
  行小道者亦如是  法欲尽时在前灭
  菩萨勇猛不惜身  护持正法后乃尽
  若佛在世灭度后  是心中...(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光赞十力。名为出生菩萨道德。名为慈灭恚怒。名为悲除恼害。名为欢喜寂静于心。名为舍所悲人。名为稣息大乘人。名为能师子吼。名为佛道。名为一切法印。名为引导一切智。名为菩萨游戏园苑名为散坏魔军。名为善逝衢术。名为成诸吉义。名为防捍仇敌。名为以法降怨。名为真实无畏。名为如实不妄求力。名为十八不共法根本。名为庄严法身。名为诸行威势。名为庄严佛慧。名为弃诸爱着。名为悦佛长子。名为满足佛智。名为非辟支佛地。名为清净心。名为清净身。名为成就解脱。名为无诸杂欲。名为无诸杂恚。名为非愚痴地。名为阿含智。名为能起诸术。名为除诸无明。名为满足解脱。名为踊悦禅人。名为须见者眼。名为游戏神通。名为能现神足。名为闻持陀罗尼。名为念持不忘。名为诸佛所加。名为导师方便。名为微细难知无相应者。名为舍于文字。名为深知义智。名为知见智。名为分别智。名为不可言说智。名为能调非智。名为质直者智。名为少欲者智。名为摄持精进。名为能持不...(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净戒人信受
  恒常赞叹兰若处  亦自安住净持戒
  劝人修行八戒斋  亦复教彼学菩提
  劝人修习净梵行  亦复教彼住法义
  为他显示菩提道  于命终后见多佛
  我念过去世劫时  有佛号曰妙声身
  于彼佛前发弘誓  恒安忍力不倾动
  本作如是要誓时  岁经八亿四千万
  时魔讥毁来骂辱  我心初无有变动
  尔时降伏魔官已  知我慈忍坚固力
  以清净心接足礼  五百众发菩提心
  我于往昔无悭吝  恒常赞叹行布施
  大富丰财有誉声  于饥馑时为施主
  若有比丘持是定  或能修习为他说
  即自恒常供养彼  作是心者令得佛
  我时有彼无上业  见佛世尊人中上
  生生恒受具足戒  得为比丘听法师
  我常乐于头陀行  亦住空寂兰若林
  不为饮食故谄曲  少分所得皆知足
  我一切时无嫉妒  亦常不...(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 合十爪掌面向佛  生大欣喜而赞言
  世尊大雄甚奇特  能为世亲作光明
  大牟尼尊说功德  显示如是胜利益
  大圣世雄为我说  愿垂怜愍救护故
  何人能于末代时  听闻如是修多罗
  迦陵频伽妙音声  深远雷震悦乐声
  具足无量胜智慧  告月光童作是言
  汝今谛听我当说  无上最胜微妙行
  若欲护持于法者  听受如是三昧经
  虔心供养一切佛  以清净心求佛智
  复应修习慈愍心  听受如是修多罗
  成就头陀离过行  修行寂静功德林
  安住大胜上妙智  听受如是三昧经
  行于恶行诸众生  及以毁破禁戒者
  如是诸恶比丘辈  不能闻是三昧经
  勇猛修行诸梵行  其心无有诸秽浊
  常为诸佛所加护  此经当入彼人手
  若人于诸无量佛  给侍恭敬修供养
  是人当生末世中  此经堕在彼人手
  ...(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是名第二回向。三者愿我所得资财。共一切众生受用。以此善根而回向之。是名第三回向。四者愿我己身一切生处得财得法。摄护利益一切众生。愿我常得如是之身。以此善根而回向之。是名第四回向。童子。以此四种回向。应以一切善根而回向之。复次童子。菩萨摩诃萨求是三昧故。若在家若出家。以不谄曲心。奉事持戒人。若有能持是三昧者。若出家若在家。是人若遇病苦垂困。若能以己身分肉血除彼患者。若有成就增上信心。菩萨以不动心及清净心。应当给施。童子。乃往过去过阿僧祇阿僧祇无量无边不可称不可量广大不可思议劫。尔时有佛。号曰不可思议愿胜起王佛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如来应正遍知。即于是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变作无量无边应化诸佛而为说法。善能调伏无量众生。安置无漏阿罗汉道。亦复建立无量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不思议愿胜起王如来。即于此日寿尽入无余涅槃。正法住世八万四千亿那...(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上福
  能知世间胜法藏  恒常宣说美妙言
  善巧言语达仪式  是法灯明之所依
  常以善心利众生  修行最上微妙法
  彼住法道离尘染  及以润益寂静信
  以法教化诸世间  得为最胜大法王
  能为无上之法尊  住于第一上恭敬
  恒常护持妙正觉  随顺转于胜珐輪
  彼彼愚痴自纵者  睹见如是恶众生
  见心惑乱趣崄道  临恶趣门难越度
  兴大慈悲清净心  起已能除世间苦
  演说最胜微妙道  谓彼八正之胜路
  是为彼法广坚固  造作无上胜法船
  能于生死烦恼海  济渡怖畏诸世间
  观道品空为铠甲  得为勇健大船师
  彼岸离怖常安乐  安置众生彼胜处
  彼彼持咒威仪行  解脱一切苦逼迫
  到于明术智彼岸  智者能知众生欲
  睹烦恼病无所归  诸恶过患恼世间
  以其法药令转泻  如法为彼而疗...(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名为防捍怨敌。所谓断除一切邪见及取着见故。云何名为降伏怨家。所谓以正法降伏诸外道故。云何得无所畏。谓于一切法能善观察温习故。云何求如实力。所谓求不颠倒法力故。云何名为十八不共法初相。所谓作一切善法故。云何庄严法身。所谓得三十二相庄严故。云何乐于解脱。所谓得初中后善故。云何名为所爱长子。谓能获诸佛父之余财故。云何名为满足佛智。所谓惟长养一切白法故。云何名为非辟支佛地。所谓能获最上无边佛法故。云何名为清净心。谓能断除一切垢秽故。云何名为身清净。所谓灭一切病患故。云何成就解脱门观察无常苦空无我寂灭故。云何名为离诸杂欲。所谓能得甘露法句故。云何名离于嗔恚。所谓获得大慈大悲故。云何名为非愚痴地。所谓得如实明故。云何名为阿含智。所谓知一切世间出世间所作业智故。云何名为能发起于明。所谓惟忆念趣一切善道故。云何名为断除无明。谓灭一切非善趣忆想故。云何名为满足解脱。所谓得大圣法故。云何名为修禅者猗悦。所谓能...(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清净则一切法。何所法者而本清净公上人则本净。便皆远离一切诸法。悉为虚妄无想本净。又一切法则以蠲除诸所思想。邪念之事悉为消灭。其无愿者则为本净。一切诸法为不应行。为无所愿堪任究竟。以离自然能为本净。斯则名曰本净明显本净光耀。如生死净泥洹本净亦复如是。如泥洹净一切诸法本净亦然。斯则名曰为本净也。心之显明犹族姓子。虚空无处无所志愿。设姓能一疗治尘劳。心之本净无有处所无所志求。则能蠲去尘劳之欲。斯族姓子。心本清净心为显明。犹如虚空云雾烟尘不害虚空。亦无所坏亦无所照。虚空本净无能污者亦无尘劳。是究竟说永无所污故曰虚空。假使思惟顺如应者。凡夫愚戆言发尘劳。心之本净无能污处以无能污。是故名曰本末清净。设不染污故曰本净。是故解脱为解脱也。斯族姓子。清净世界而普等入。彼时世尊为诸菩萨。而分别说闻斯三昧。心则趣法光明之耀。于时尽意菩萨白普光如来。我身曾闻天中之天。又斯普入当何方便而修行乎。普光佛告尽意菩萨。诸贤至...(第0193部~持心梵天所问经四卷)


...罗汉者。得阿罗汉。有未得不退转地菩萨者。乃得不退转地菩萨。各随其质而有所得。莫不欣然适意而悦。  
池流法音分第二十二  
  佛言。诸宝池中其水转相灌注。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或作说佛声。或作说法声。或作说僧声。或说寂静声。说空无我声。说大慈悲声。说波罗蜜声。说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说诸通慧声。说无所作声。说不起灭声。说无上忍声。乃至说甘露灌顶一切妙法。如是等声。称其所欲莫不闻者。喜悦无量发清净心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永不退于无上菩提。于彼世界。不复闻于地狱饿鬼畜生夜叉。杀生偷盗斗诤恶口两舌。如是等一切恶声。闻且绝无况有其实。但有自然清净之音。自然快乐之事。是故其刹名曰极乐。  
池岸花树分第二十三  
  佛言。诸宝池岸上。有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花果恒芳香气流布。又有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复有七种宝树。其纯一宝树者。根茎枝叶花果。...(第0199部~大阿弥陀佛经二卷)


...生得大欢喜。常愍下贱贫恼众生。救拔苦恼令得安隐。弥勒佛赞大迦叶骨身言。善哉大神德释师子大弟子大迦叶。于彼恶世能修其心。尔时人众。见大迦叶为弥勒佛所赞。百千亿人因是事已厌世得道。是诸人等念释迦牟尼佛于恶世中教化无量众生。令得具六神通成阿罗汉。尔时说法之处广八十由旬长百由旬。其中人众若坐若立若近若远。各各自见佛在其前独为说法。弥勒佛住世六万岁。怜愍众生令得法眼。灭度之后法住于世亦六万岁。汝等宜应精进发清净心起诸善业。得见世间灯明弥勒佛身必无疑也。佛说是经已。舍利弗等欢喜受持。  

...(第0201部~佛说弥勒下生经一卷)


...人  超出三有
  成三达智  降伏四魔  身为法器
  心如虚空  静然不动  于有非有
  于无非无  达解空法  世所赞叹
  我等同心  一时归依  愿转珐輪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当为汝等广分别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汝等今者以妙善心。欲问如来无上道业摩诃般若。如来明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告舍利弗。若于过去七佛所。得闻佛名礼拜供养。以是因缘净除业障。复闻弥勒大慈根本得清净心。汝等今当一心合掌归依未来大慈悲者。我当为汝广分别说。弥勒佛国从于净命无诸谄伪。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得不受不着。以微妙十愿大庄严。得一切众生起柔软心。得见弥勒大慈所摄。生彼国土调伏诸根。随顺佛化。舍利弗。四大海水面各减少三千由旬。时阎浮提地纵广正等十千由旬。其地平净如流璃镜。大适意华。悦可意华。极大香华。优昙钵花。大金叶华。七宝叶华。白银叶华。华须柔软状如天缯。生吉祥果。香味具...(第0205部~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自鸣。歌咏佛德密雨天花。栴檀杂香供养于佛。街巷道陌竖诸幢幡。烧诸名香其烟若云。世尊入城时。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正遍知者两足尊  天人世间无与等
  十力世尊甚希有  无上最胜良福田
  其供养者生天上  未来解脱住涅槃
  稽首无上大精进  稽首慈心大导师  
  东方天王提头赖吒。南方天王毗楼勒叉。西方天王毗留博叉。北方天王毗沙门王。与其眷属恭敬合掌。以清净心赞叹世尊。  
  三界无有比  大悲自庄严
  体解第一义  不见众生性
  及与诸法相  同入空寂性
  善住无所有  虽行大精进
  无为无足迹  我今稽首礼
  慈心大导师  众生不见佛
  长夜受生死  坠堕三恶道
  及作女人身  今日佛兴世
  拔苦施安乐  三恶道已少
  女人无谄曲  皆当得止息
  具足大涅槃  大悲济苦者
 ...(第0205部~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叶骨身。即说偈言。  
  头陀是宝藏  持戒为甘露
  能行头陀者  必至不死地
  持戒得生天  及与涅槃乐  
  说此偈已。如琉璃水还入塔中。尔时说法之处。广八十由旬长百由旬。其中人众若坐若立若近若远。各见佛在其前独为说法。弥勒佛住世六万亿岁。怜愍众生故令得法眼。灭度之后诸天世人阇维佛身。时转轮王收取舍利。于四天下各起八万四千塔。正法住世六万岁。像法二万岁。汝等宜应勤加精进。发清净心起诸善业。得见世间灯明弥勒佛身必无疑也。佛说语已。尊者舍利弗。尊者阿难。即从座起为佛作礼。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之。佛告阿难。汝好忆持。普为天人分别演说。莫作最后断法人耶。此法之要。名一切众生断五逆种净除业障报障烦恼障修习慈心与弥勒共行。如是受持。亦名一切众生得闻弥勒佛名必免五浊世不堕恶道经。如是受持。亦名破恶口业心如莲花定见弥勒佛经。如是受持。亦名慈心不杀不食肉经。如是...(第0205部~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故。若宝相应则为贵价。大仙当知。以是因缘打熟明净。如是大仙。诸佛如来。非无因缘放劫尽烧。非有众生劫火所烧。  
  尔时大仙光明炬言。希有世尊。放劫烧火。无一众生劫火所烧。佛言大仙。无一众生为如来烧。又复大仙。譬如十方雨微细雨。如来之数复多于是。十地菩萨亦复如是在上而住。如是住已。皆以自手救诸众生。令使解脱。大仙当知。如是众生见诸如来及诸菩萨身色端严。如是见已复见劫尽。大火烧已见自脱已。心生欢喜清净心生。如是愿言。我亦如是度诸众生。我亦如是身色端严。我亦如是身作金色。众生既起如是心已。有心解脱即时证得阿罗汉者。有见劫火心生厌离。或有证得须陀洹者。或有证得斯陀含者。或有证得阿那含者。或有证得阿罗汉者。或有证得缘觉道者。或有证得无生法忍。或有得上不退地者。或有得生四天王处。或有得生三十三天。或有得生夜摩天者。或有得生兜率陀天者。或有得生化乐天者。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梵天梵辅梵众。如是次第乃...(第0206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幢盖缯幡供养如来。诸天欢喜。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大曼陀罗。一切大众心生欢喜。以己所著妙好衣服。用奉如来。  
  尔时此处释迦如来毗尼婆帝光明。上去乃至遍到阿迦尼吒诸天宫殿。下去乃至阿鼻地狱如是照已。围绕十方诸佛世尊。然后还来入世尊顶。尔时慧命须菩提。以妙伽陀。请如来曰。  
  朝日释迦子  放光照十方
  此非无因缘  唯愿为我说
  见人主奋迅  此众皆生疑
  亦有欢喜意  清净心悕望
  或有人合掌  或有言善哉
  唯愿如来说  除断众生疑
  空中帝释王  梵王世界主
  心皆生欢喜  赞叹实功德
  诸天虚空中  雨种种妙华
  多有诸音乐  不击自然鸣  
  尔时世尊即告慧命须菩提言。汝须菩提。见光明炬大仙人不。须菩提。是人未来月光世界。当得成佛。号毗婆尸如来应正遍知。此贤劫中一千如来。最后如来同时出世。须菩提。若有众生。闻毗婆尸...(第0206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者世尊。何因缘笑。尔时世尊告无尽意菩萨言。善男子。我为饶益不信众生出舌而笑。非妄语人有如是舌。  
  尔时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此法门中。能为他人演说一偈。得几许福。佛言。善男子。十方世界。尽佛所见。佛眼境界所有诸佛一切供养。一切乐具皆以供养。乃至诸佛入涅槃已。为作宝塔。所有功德。若复有能为他说此。说实义句法门一偈。得福甚多胜前福德。  
  善男子。若于说此胜法门者。生清净心赞言善哉。如是之人。则为赞叹一切诸佛。若复有能供养之者。与供养我等无有异。  
  尔时世尊。普遍观察一切众会。既观察已。说如是言。我今实语。善男子。当有地处。随于何处有此法门。住彼地处。为一切佛之所观察。善男子。此法门者。于当来世阎浮提中。众生如药。若有能于如是法门。三种修行。若读若诵。若为他说。彼人则与佛在世时请转珐輪。无有差别。  
  善男子。若能书写如是法门。彼人易得阿耨多罗三...(第0206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万亿那由他佛。常愿共母听诸佛法。常愿共母往见一切菩萨行处。常愿共母往见一切菩萨净佛法处。常愿共母往见一切不坏清净信处。常愿共母往见一切作佛事处。常愿共母往见一切香华衣服卧具汤药供养佛法僧处。常愿共母往见一切圣人行法之处。常愿共母往见一切信根成就。无有颠倒至涅槃处。  
  尔时其母月云。告月光言。善哉善哉。得闻汝说。汝实大悲。于父母所深生怜愍。开导善事如大导师。汝亦如是所说法者今悉信受。我今为自清净心故。亦愿安隐诸众生故。发菩提心广心上心无量心欢喜心生清净心。于诸法中得无疑心不颠倒心具足信心。众僧之中具有解脱解脱知见。能破一切烦恼诸结。应当于彼生清净信供养恭敬。佛德无量佛行无量佛境界无量。所说妙法亦复无量。利益众生亦复无量。如汝所说佛德无边。我今无智说佛功德。月光。我常信佛不生恶心。汝不能具尽真是我大善知识。能为我说佛无量德。于无量千万阿僧祇劫。说佛功德无有厌足不得边际。尔时月云为子说偈。  
  无量百千万亿劫  佛名难闻况得见
  汝能于佛...(第0228部~佛说德护长者经二卷)


...牟
  国王名先尼  从六万婇女
  各执诸杂宝  供养于如来
  衣盛宝璎珞  及诸妙香花
  亦起欢喜心  以散于佛上
  智慧人满巷  信乐求功德
  踊跃心欢喜  顶礼佛世尊
  佛从巷而来  百千亿众生
  合掌心欢喜  一切皆礼拜
  下遍一切世  上至于有顶
  十方一切刹  天人杂众满
  种种杂类人  供养于如来
  一切皆欢喜  清净心礼佛
  外道胜论师  顶礼世尊足
  以上欢喜心  最胜净信心
  合掌赞叹佛  善哉佛出世
  大智一切智  已到于彼岸
  父应生欢喜  共往如来所
  取上宝衣服  供养于如来
  除于疑惑心  嫉妒诸恶见
  信佛世中胜  礼拜牟尼王
  父今应当知  调伏众生者
  能覆护众生  一切罪恶心
  皆悉能除灭  如是大导师
  以怜愍...(第0228部~佛说德护长者经二卷)


...
  先信于外道  而造诸恶业
  今信于世尊  得如是大利
  见斯不思议  其谁不信佛
  如是重罪人  佛力故生信
  一心恭敬信  出世胜导师
  无量百千劫  不堕诸恶道
  长者造大罪  今得净信心
  以信心因缘  如来与授记
  长者自知罪  心生大愁恼
  今得信心已  得无量福德
  心中除恶见  一切罪皆忏
  于佛世尊所  而作清净心
  一心信佛故  以是信因缘
  来世当作佛  不思议法王
  初于佛生恶  而今深生信
  布施因缘故  得清净业藏
  于佛生信者  一切信此人
  彼人福德聚  不可得称量  
  尔时长者德护。头面礼佛及一切阿罗汉。一切菩萨众已。次第行百味饮食。尔时世尊说此法已。离攀缘德菩萨月光童子并长者德护。一切内外眷属大菩萨众。及天龙夜叉犍闼婆等一切大众。皆大欢喜作礼...(第0228部~佛说德护长者经二卷)


...善法之堂释提桓因。及五欲境界如是等事一切皆依大毗琉璃地中而现。何以故。大毗琉璃地清净故。一切影像悉现其中。文殊师利。而彼众生为求天王帝释身故。所有修行布施持戒种诸善根。皆悉回向三十三天文殊师利。而大毗琉璃地中实无有彼三十三天善法堂释提桓因。及以五欲境界等事。以大毗琉璃宝地清净镜像现故。彼三十三天善法之堂。释提桓因五欲境界。以不实故不生不灭。以大毗琉璃宝地清净镜像现故。文殊师利。如是如是。一切众生依清净心。如实修行见如来身。文殊师利。一切众生依如来加力故。见如来身而如来身。不实不生不灭。非有物非无物。非可见非不可见。非可观非不可观。非有心非无心。非可思议。非不可思议。非有非无。文殊师利。一切众生依于如来清净法身镜像力故。得见如来清净法身。奉施宝衣散华烧香。合掌供养而作是言。我亦应得如来应正遍知清净法身。文殊师利。而彼一切众生为求如来清净法身。布施持戒种诸善根。以此善根求如来智。回向阿耨多罗三...(第0241部~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益一切众生。为生未来一切善根。为令增长一切善根。文殊师利。如来于彼一切事中平等舍心。无分别无异心。文殊师利。诸佛如来智日光轮无如是心。我为此众生说于妙法。而不为彼众生说法。文殊师利。诸佛如来无有如是分别之心。此众生信上法。此众生信中法。此众生信下法。此众生信正法。此众生信邪法。文殊师利。诸佛如来无如是心。此众生信上法。为说大乘。此众生信中法。为说缘觉乘。此众生信下法。为说声闻乘。此众生信正行。为说清净心法。乃至此众生信邪行。随所应闻而为说法。文殊师利。诸佛如来智日光轮。无有如是分别之心。何以故。诸佛如来智日光轮。远离一切分别异分别及诸戏论。文殊师利。依诸众生种种善根。诸佛如来智日光轮种种别异。  
  文殊师利。譬如大海中有如意宝珠悬置高幢上。随何等何等众生念。须何等何等事。如是如是。闻彼摩尼宝珠出声。而彼摩尼宝珠。不分别无分别不思惟。无心离心离心意意识。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不分别无...(第0241部~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得修行正念法者。彼无一法非是佛法。何以故。以觉一切法空故。文殊师利。觉一切法空者名为菩提。菩提者名觉一切法空。空者即是菩提。如是空无相无愿。无作无行。无依无生。无取无处。觉如是法者名为菩提。菩提者名为修行正念。文殊师利。言修行正念者。不取不舍即名正念。不观不异名为行。不着不缚不脱名为行。不去不来名为行。文殊师利。正念行者。彼处无行无利无果无证。何以故。文殊师利。心自性清净故。彼心客尘烦恼染。而自性清净心不染。而彼自性清净心。即体无染不染者。彼处无对治法故。以何法对治能灭此烦恼。何以故。彼清净非净。即是本净。若本净者即是不生。若不生者彼即不染。若不染者彼不离染法。若离染法者。彼灭一切染。以何等法灭一切染。彼不生。若不生者是菩提。菩提者名为平等。平等者名为真如。真如者名为不异。不异者名为如实住一切有为无为法。文殊师利。真如者。彼处非有为非无为无二法。若非有为非无为无二法者是真如。文殊师利。言真如者彼实际。言实际者彼不...(第0241部~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若有想若无想。若一足若二足若三足若四足。若多足若无足。彼诸众生。假使一时皆得人身。发菩提心悉为菩萨。一一菩萨。各以饮食衣服床榻卧具病瘦汤药。种种资生一切乐具。奉施供养恒河沙阿僧祇佛国土。微尘数等诸佛如来。及诸菩萨诸声闻僧如是乃至恒河沙阿僧祇劫。彼诸如来菩萨声闻。入涅槃后造七宝塔高一由旬。众宝栏楯周匝围绕。摩尼宝鬘以为间错。竖宝幢幡盖。自在摩尼宝王罗网弥覆其上。所得功德不可称计。若复有菩萨。以毕竟清净心。信此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信此法门。入此法门。不疑此法门。于此法门生清净心。乃至为他演说一偈。此菩萨所得功德。甚多无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罗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以能成就证佛智故。  
  文殊师利。若有在家菩萨。以饮食衣服床榻卧具病瘦汤药。种种资生一切乐具。奉施供养恒河沙等阿僧祇诸佛如来。及诸菩萨诸声闻僧。如是乃至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所得功德不可称计。若复有出家菩萨。持...(第0241部~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弥勒。菩萨修行奢摩他毗婆舍那。依七种真如为本。如闻思法入于定心。即念彼法如闻思慧。善思惟内心差别观彼真如。菩萨观彼真如之法。尚舍微细修行之心何况粗法。弥勒。何者是微细修行心相。所谓生心识受心识染净识。内外及彼二彼行利益一切众生。真如智苦集灭道。有为无为常无常。苦集不异自性业有为相。一切人无我法无我相。如是等法修行舍心。弥勒。菩萨如是发心修行。如是多修行。刹那刹那离一切盖。得清净心。得清净心已入七种真如。内身证彼七种觉相应知。弥勒。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得见道。菩萨得彼见道智已。名定聚菩萨。生在佛家受用初地利益欢喜。是菩萨先已修行奢摩他毗婆舍那道。于此始得事究竟观。是菩萨复于上上地中修行。念彼二种观故离诸微细相。弥勒。譬如有人巧以细楔出彼粗楔。弥勒。菩萨修行亦复如是。观内心相离彼一切诸染相分。离染相分已。离取一切诸善法相。离取一切诸善法相已。离一切相。如是次第上上地中。念相似法内心清净。乃...(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摄几种胜三摩地。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所说无量声闻菩萨如来。有无量种胜三摩地。当知一切皆此所摄。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因。善男子。清净尸罗清净闻思所成正见。以为其因。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果。善男子。善清净戒清净心善清净慧以为其果。复次善男子。一切声闻及如来等。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所得之果。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作何业。善男子。此能解脱二缚为业。所谓相缚及粗重缚。世尊。如佛所说五种系中。几是奢摩他障。几是毗钵舍那障。几是俱障。善男子。顾恋身财是奢摩他障。于诸圣教不得随欲。是毗钵舍那障。乐相杂住于少喜足。当知俱障。由第一故不能造修。由第二故所修加行不到究竟。世尊。于五盖中...(第0243部~解深密经五卷)


...性欲乐皆悉通达。阿难。是名如来为事不可思议。佛说此经已。是此大会中七万五千菩萨摩诃萨即得证见圆满法身。复有七万五千菩萨摩诃萨即得大乘妙光三昧。复有七万五千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得无生忍。无数阿僧祇众生于无上菩提起不退心。无量阿僧祇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复有无量众生得增上果。  
赞叹品第六  
  尔时。阿难于众会中闻佛说已。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顶礼佛足。恭敬合掌瞻仰尊颜以清净心。说偈赞叹。  
  于诸三世众生中  如来最尊无譬类
  于人法处无等等  是故平等等一切
  所应伏灭悉永除  所应知法悉通达
  为智为胜极第一  惟佛世尊更非余
  有力不怖是实语  如来有力无畏故
  世尊大能不损他  即是难思希有事
  善巧方便化众生  非是险恶心迷醉
  众生邪慢自矜高  世尊折伏令除舍
  若人有力能胜他  谓是世间成口过 ...(第0255部~无上依经二卷)


...安置其中。所得功德。如我在世等无差别。如是之人得十五种功德。一者得净念心。二者得顺法心。三者得惭愧心。四者得见如来。五者发净信心。六者能持正法。七者如说修行。八者得亲近诸佛。九者诸佛国土随意受生。十者若生人中生大姓家。其心柔软人所敬重。十一者才生人中得念佛心。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恼乱。十三者于末法时能护正法。十四者常得十方诸佛如来恒加覆护。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若以清净心  于如来灭后
  供养舍利者  或造于塔庙
  及如来形像  于彼塔像前
  扫涂漫陀罗  以种种花香
  散布于其上  以诸妙香水
  而浴于佛像  上妙诸饮食
  净持以供养  赞礼佛功德
  无量难思议  智慧及神通
  诸善巧方便  悉皆到彼岸  
  尔时清净慧菩萨闻佛世尊说是颂已。而白佛言。世尊。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未来世中诸众生等。云何浴像。唯...(第0289部~佛说浴像功德经一卷)


...所获福报无量无边。未审如来般涅槃后。所有众生作何供养修何功德。令彼善根速能究竟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汝能为彼未来众生发如是问。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如说修行。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清净慧菩萨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清净慧菩萨言。善男子。应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慈悲喜舍。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一切佛法一切种智善清净故。如来清净。若于如是诸佛如来。以清净心种种供养。香花璎珞幡盖敷具。布在佛前种种严饰。上妙香水澡浴尊仪。烧香普熏运心法界。复以饮食鼓乐弦歌。赞咏如来不共功德。发殊胜愿回向无上一切智海。所生功德无量无边。乃至菩提常令相续。所以者何。如来福智不可思议无数无等。善男子。诸佛世尊具有三身。谓法身受用身化身。我涅槃后。若欲供养此三身者。当供养舍利。然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第0290部~浴像功德经一卷)


...夜时有增减。亦令世间丰俭苦乐预表其相。其名曰。  
  阿侄底苏摩 苾栗诃 飒钵底 束羯攞 珊尼折攞 鸯迦迦 部陀 揭逻虎鸡睹。  
  此九执持天神有大威力。彼亦以此大孔雀咒王。常拥护我某甲并诸眷属寿命百年。  
  星有二十八  七各居四方
  执星复有七  加日月成九
  总有三十七  勇猛大威神
  出没照世间  示其善恶相
  与世为增减  有势大光明
  各以清净心  于此咒随喜  
  此等星宿皆亦以此大孔雀咒王。常拥护我某甲并诸眷属寿命百年。  
  阿难陀汝当忆持六十八诸大仙人所有名号。此诸仙人皆持禁戒。常修苦行有大光明。或住江河山林池沼。欲作善恶咒愿吉凶随言成就具大威力五通自在。飞行虚空无有障碍。我今说彼名字。其名曰。  
  頞瑟吒(入)迦大仙 婆莫迦大仙 婆摩提婆大仙 摩唎支大仙 钵利拏摩大仙 末建提也大仙 安隐知识大仙 婆斯瑟侘大仙...(第0302部~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三卷)


...皆先表其相。其名曰。  
  日月及荧惑  辰岁并大白
  镇及罗睺彗  此皆名执曜  
  此等九曜有大威力能示吉凶。彼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常拥护我(某甲)并诸眷属。寿命百年离诸忧恼。复以伽陀赞诸星宿。  
  宿有二十八  四方各居七
  执曜复有七  加日月为九
  总成三十七  勇猛大威神
  出没照世间  示其善恶相
  令昼夜增减  有势大光明
  皆以清净心  于此明随喜  
  此等星宿天。皆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常拥护我(某甲)并诸眷属寿命百年。  
  阿难陀汝当称念诸大仙人名号。此诸仙人皆持成就禁戒常修苦行。皆具威德有大光明。或住山河或居林薮。欲作善恶咒愿吉凶随言成就。五通自在游行虚空。一切所为无有障碍。汝当称念。其名曰。  
  阿瑟吒迦大仙、嚩么迦大仙、嚩么祢嚩大仙、摩利支大仙、末建奶耶大仙、种种友大仙、婆私瑟侘大仙、跋腊弭迦...(第0303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


...)吽[怡-台+巿](九十五)那谟窣睹羝(九十六)莎(二合)缚诃(九十七)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说是真言已。合掌恭敬以偈白佛。  
  不空胜明王  不空奋怒王
  法等如净水  洗竭诸尘劳
  亦如金刚雹  摧裂烦恼山
  是大真实乘  究竟非虚妄
  皆等成诸法  而得无所畏
  若所读诵持  当断疑惑念
  大悲心为首  清净持梵行
  无量时岁修  清净心常一
  不随着众相  不疑为无为
  如斯等妙人  则证不空地
  是中一切法  上下皆演说
  修为大智藏  功德中胜田
  现得无余分  当获涅槃门
  是中仪饰法  各部分别说  
  请观世音真言。  
  那谟啰怛(二合)娜怛(二合)啰耶(余个反下同音)野(一)耶莫旖唎耶(二)弭亸皤野(三)亸詑誐跢野(四)那莫旖利耶(五)缚路枳谛湿(二合)缚啰野(六)...(第0313-01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叉。是业成熟于初夜时或后夜时或欲晓时。持真言者当闻吽声鼓声雷声悦意赞声。或见旖暮伽王神境智通悉地成就。身肤肢分皆悉出现。作诸佛事溥现其身。或见不空王观世音像忽自动摇。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上至有顶下彻地狱皆六震动。地狱剧苦一切有情。皆得度脱上生天界。水陆一切六趣有情遇斯光者。舍此身后尽得除脱种种苦身。或得证见观世音菩萨真金色身。摩顶授与不空清净海智庄严三摩地。所有无始重罪业障则烬消灭。获得离障清净心王庄严蕴身。睹见九十九殑伽沙俱胝那庾多百千一切如来。一时现身伸手摩顶。阏伽供养。当随寻念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观世音菩萨。本初无生复无作者知者见者。加持自身。了知三昧悉地果成所有分别皆从意生。分辩众色悉从心起。定心欢喜住内心观。遍体肢分观旖字门。加以等持品类相入。自然获得清净菩提心三昧耶。广大功德善根相应。谓为世间一切人庶。爱敬供养。大梵天帝释天。那罗延天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净居天。焰摩王水天俱...(第0313-02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思音天。于一劫中说诸地义以一念顷悉能受说法门而得自在。解脱光音天。于庄严道场法门而得自在。甚深音天。于无尽神足诸功德海法门而得自在。离垢称天。于一切佛诸功德海境界法门而得自在。出净光天。于过去诸佛愿力所持欢喜功德力藏法门而得自在。尔时光音天子。承佛神力。遍观光音天众。以偈颂曰。  
  我忆如来过去行  我行供养亦忆念
  如本所修清净喜  佛光明故今悉见
  如来无垢庄严身  增长众生清净心
  安住慈悲喜舍中  是名庄严净法门
  如来广大方便法  无量劫海所修集
  彼生灭法如如相  法主音声方便门
  如来神力遍十方  普照无量诸佛刹
  十方诸佛皆悉现  胜念方便灭愚痴
  无量刹海尘数佛  供养恭敬生欢喜
  故能断除群生闇  是名妙音胜境界
  无量劫海甚弥旷  说方便地无伦匹
  所演妙法无穷尽  心方便门得自在
  如来无...(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净。所谓菩萨亲近善知识。成就诸善根。等利一切众生。净满一切诸波罗蜜。安住一切行地。有如是等世界尘数清净。尔时普贤菩萨。以偈颂曰。  
  一切佛刹诸庄严  无数愿海方便生
  一切佛刹清净色  无量行海所修集
  久远亲近善知识  一切净妙诸业行
  慈悲普流润众生  是故清净佛刹海
  一切法门三昧地  一切佛所净德海
  禅门方便清净地  是故严净佛刹海
  能起无量清净心  信佛坚固不可坏
  以忍方便净无垢  庄严刹海微妙色
  兴功德云满虚空  利益一切修净行
  众生普获无量德  是故严净佛刹海
  刹海方便等无量  悉净诸度无有余
  修无尽愿波罗蜜  是故严净佛刹海
  幻化行起无有量  一切诸法广清净
  种种方便净众生  起是可乐佛刹海
  方便严净一切地  具足诸佛功德海
  令诸众生竭苦源  是故严净佛刹...(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乐无诤三昧  其心无所依
  菩萨等实际  一切无与等
  究竟坚固行  决定不退转
  彼修众胜行  寂灭无所依
  其心常安住  不动如须弥
  菩萨净妙行  充满诸法界
  诸佛及菩萨  皆悉分别知
  欲求导师慧  究竟最胜道
  甚深一切智  无上解脱王
  勇猛勤精进  速发菩提心
  欲求最胜乐  应疾断诸漏
  菩萨摩诃萨  初发清净心
  彼心功德藏  说之不可尽
  饶益众生故  赞叹如来行
  一心善谛听  最胜所行道
  无量诸佛刹  悉末为微尘
  一尘置一刹  悉能分别知
  是诸刹土中  一切诸如来
  说初功德藏  犹故不可尽
  善分别众生  而无众生想
  善解一切语  而无言语想
  甚深无碍智  分别诸世界
  善解劫成败  而无成败想
  清净广大心...(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皆悉欢喜。具足菩萨所住功德清净之行。大愿成满得菩萨藏。随其所应而化度之。已能不舍诸波罗蜜。随所请众生皆悉度脱。兴隆三宝永使不绝。一切所为善根境界。诸行方便皆悉不虚。善哉佛子。当为我等演说此法。愿乐欲闻。如诸菩萨所修功德。灭除痴闇降伏众魔。制诸外道。离于尘垢。具足成就一切功德。究竟永离恶道诸难。具足清净甚深智慧。菩萨一切诸地功德诸波罗蜜三昧总持六通三明清净之法。庄严一切诸佛世界。具足相好。微妙音声。清净心行。一切如来力无所畏。十八不共。萨婆若智。具足佛刹随成熟众生。随时随根。无量佛事。及诸菩萨无量功德。菩萨正法菩萨所行。菩萨之道菩萨境界。皆悉满足。速成如来一切诸佛无量法藏。悉能守护。分别广说开示显现。众魔外道所不能坏。摄持正法而无穷尽。于一切世界。悉能演说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诸佛法王。皆悉守护此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恭敬供养尊重赞...(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切华百万亿香手菩萨。雨一切香百万亿鬘手菩萨。雨一切鬘。百万亿末香手菩萨。雨一切末香。百万亿衣手菩萨。雨一切宝衣。百万亿幢手菩萨。雨一切幢。百万亿幡手菩萨。雨一切幡。百万亿宝手菩萨。雨一切宝。百万亿庄严手菩萨。普雨一切诸庄严具。百万亿诸天。以天种种庄严宫殿。而以庄严。欢喜天子。以百万亿诸天庄严宫殿。而庄严之。百万亿生贵天子。法身普覆。百万亿灌顶天子。举身持座。出生百万亿菩萨清净大愿。出生百万亿菩萨初清净心。出生菩萨百万亿柔软利根。百万亿禅藏皆悉清净。菩萨百万亿清净解脱。严治菩萨百万亿诸清净业。出生菩萨百万亿安住生贵地。出生菩萨百万亿法门普照一切。成就百万亿菩萨诸地。教化调伏百万亿大众。百万亿诸善根所起。百万亿诸佛护持。百万亿功德所成。百万亿直心庄严清净。百万亿大愿庄严清净。百万亿善行所起。百万亿诸法充满。百万亿自在神力之所成就。百万亿诸功德所起。以百万亿赞法。而赞叹之。如此世界四天下兜率陀天...(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如是见如来  无量自在力
  除疑常亲近  无上善知识  
  尔时坚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以偈颂曰。  
  最上无过者  甚深不可说
  一切语言断  清净如虚空
  谛观人师子  无量自在力
  诸佛无虚妄  世间生妄想
  导师所演说  其法甚深妙
  随顺因缘起  如来清净身
  斯等大乘智  诸佛之境界
  若欲求此智  常应亲近佛
  清净心供养  一切诸导师
  心常无厌足  究竟成佛道
  无尽功德藏  增长菩提心
  远离诸疑惑  观佛无厌足
  究竟一切法  法化生佛子
  彼悉能解了  诸佛自在力
  智慧王所说  欲为诸法本
  应起清净欲  志求无上道
  若能敬诸佛  知报如来恩
  彼人未曾离  一切诸导师
  如是得见闻  诸佛及佛法
  具足清净愿  究竟无上道 ...(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菩萨。令愿未满者悉令满足。未净直心者令净直心。未满诸波罗蜜者悉令满足安住金刚菩提之心。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不舍大庄严。守护菩提门及诸善根。能令一切众生舍离放逸。发菩提心所愿成满。安住一切菩萨所住。得诸菩萨明利诸根。修习善根。证萨婆若。如是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菩萨已。又复回向。一切众生回向。一切众生见佛闻法敬心近僧回向。具足专心念佛回向。具足念净妙法回向。念僧尊重恭敬回向。见佛未曾远离回向。成就诸清净心回向。分别诸如来法回向。成就无量功德回向。清净诸通善根回向。除灭一切疑惑如佛回向。开化一切众生声闻缘觉及诸菩萨菩萨善根回向。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永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处一切恶趣无量众难。菩萨摩诃萨。令彼一切众生。悉发无上菩提之心。长养无上菩提之心。一心专求一切种智。舍离诽谤诸佛正法。常乐具足一切智地。令一切众生。究竟清净得一切智。菩萨摩诃萨所行善根。以诸大愿。摄取行等行。积聚等积聚...(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以种种宝盖。供养法界虚空界等一切世界诸佛。令一切众生。以种种摩尼宝盖。诸宝璎珞周匝垂下以为庄严。一切坚固香盖。清净杂宝而以庄严。极大高广。以白净宝网罗覆其上。以金铃网周匝悬之。自然演出微妙音声。以如是等无量不可数盖。供养诸佛。令一切众生。得无碍智盖。普覆十方一切诸佛。令一切众生。得最胜智盖。普覆众生。令一切众生。得佛功德庄严宝盖。普覆众生。令一切众生。皆悉具足清净大愿诸佛功德。令一切众生。得不思议清净心宝。令一切众生。满足诸法自在之智。令一切众生。以诸善根普覆众生。令一切众生。得无上智盖。普覆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十力盖。普覆众生。令一切众生。以一佛刹。悉能普覆一切法界。令一切众生。悉于诸法而得自在。令一切众生。得心自在。令一切众生。智慧胜广。令一切众生。以无量功德。悉能普覆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以诸功德而覆其心。令一切众生以平等心普覆一切。令一切众生。以大智慧等覆一切。令一切众生。具大回向...(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切众生。具足胜法。逮得无上大智慧首。菩萨摩诃萨。施众生手足。如勇猛王菩萨无畏菩萨。如是等无量菩萨摩诃萨。于诸趣中无量生处。布施手足。修信心手。常行正法饶益众生。威仪庠序。宝手为首。无著施手。菩萨所行真实不虚。施心广大建立善根。远离悭贪具菩萨行。于如来所得不坏信。除灭恶道成就菩提。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时。以无量无边旷大之心。开净法门。入诸佛海。见一切佛。成就施手。满众生意。悉能受持一切种智菩提诸愿。修清净心。离烦恼缠。得智身法身。无断无坏。不可磨灭。一切魔业不能倾动。亲近善知识。修习一切菩萨布施之所出生。菩萨摩诃萨。一切智境界。施手足时。如是回向。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悉得宝手具神通力。成宝手已。各相敬重生福田心。以种种宝更相供养。又以众宝庄严。供一切佛。兴妙宝云遍诸佛刹。令一切众生。修习慈悲不相恼害。游诸佛刹安住无畏。以少方便究竟神足。以宝手。香手。衣手。盖手。鬘手。华手。末香手。庄严具手。...(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具足菩萨法身智身。令一切众生。成就微密金刚之身。令一切众生。得无尽身清净不坏。令一切众生。得现化身。遍满十方一切世间。令一切众生。得可乐身。明净鲜洁不可沮坏。令一切众生。得法界生身。于如来身无所染着。令一切众生。得宝光明身无能坏者。令一切众生。得智藏身。于不死法而得自在。令一切众生。得宝海身。一切众生所见不虚。令一切众生。得虚空等身。于诸世间。无所染着。是为菩萨摩诃萨坏身出血布施善根。大乘心回向。清净心回向。大心回向。欢喜心回向。大欢喜心回向。无厌心回向。安乐心回向。不浊心善根回向。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髓肉时。欢喜软语。谓乞者言。我身髓肉随意取用。如饶益菩萨一切施王菩萨等。无量菩萨摩诃萨。于诸趣中无量生处。舍髓肉时心大欢喜。施心深广不可测量。一切菩萨所修习心。无上大乘妙善根心。舍离尘垢正直胜心。于来求者施无尽心。能舍自己爱重身心。一向专求无量善根妙功德宝所覆之心。菩萨所行无厌足心。大布施...(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得菩萨藏身。悉能含受一切众生。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髓肉一切智境界心善根回向。令一切众生。得佛常住无量法身。菩萨摩诃萨。见有众生来从乞心。如无忧厌菩萨不动王菩萨。如是等无量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从乞心时。欢喜施与。学不断施心。一切无尽施心。大檀波罗蜜心。到檀波罗蜜彼岸心。学一切菩萨行布施心。于一切施得无尽心。修习一切大布施心。建立一切菩萨施心。现前正念诸佛施心。充满一切来求施心。菩萨摩诃萨。布施心时。以清净心施。以度脱一切众生心施。以十力菩提境界心施。以满足大愿心施。以修习菩萨行心施。以得萨婆若心施。以不舍本愿心施。以此善根回向众生。令一切众生。得金刚藏心。一切金刚围山所不能坏。得金刚庄严心。离恐怖心。不可胜心。一切世间无能尽心。勇健胜幢智慧藏心。大那罗延高胜幢心。众生大海不可尽心。不可沮坏那罗延藏心。悉能坏散诸魔魔业魔军众心。威武勇健大丈夫心。无恐怖心。大誓庄严胜坚固心。最胜生菩萨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14:46 | 只看該作者
具诸佛法...(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净总持藏身。一切辩明普照诸法。令一切众生。得清净身。内外悉净。令一切众生。得如来智修习行身。普雨甘露智慧法雨。令一切众生。悉得内身清净寂静外身。能为众生作智慧幢王。照明一切。是为菩萨摩诃萨施肠肾肝肺善根回向众生。令一切众生。悉得内外清净之身。安住坚固无障碍智菩萨摩诃萨。见有来乞肢节诸骨。如法藏菩萨夜光菩萨。如是等无量菩萨摩诃萨。施肢节骨。见来求者。生大欢喜心。明净心。寂静心慈心安。乐心无所。着心。清净心。于来乞者生满愿心。菩萨摩诃萨。以施肢节所摄善根回向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如化身。永离世间骨血肉身。令一切众生。得金刚力身。无能坏者。无能胜者。令一切众生。得萨婆若力。具足法身。从无缚无著法界出生。令一切众生。得智力身。诸根坚固不可断坏。令一切众生。得法力身。智力自在到于彼岸。令一切众生。得坚固身不可坏散。令一切众生。得随应化身。善能调伏成熟众生。令一切众生。得智熏身。具那罗延肢节庄严。令一切...(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贪着。不求果报。世间富乐无所希望。舍离愚痴。深解诸法。饶益安立一切众生。真实相心解一切法。种种庄严诸资生具。无量境界种种庄严。资生之具。饶益众生。究竟施。一切施。内外施。增长直心。令一切众生具功德宝心。善能饶益无量众生。令一切众生。成就宝心。令一切众生。清净善根等三世佛具一切智。菩萨摩诃萨以施资生之具。所摄善根。回向众生。令一切众生。清净调伏。令一切众生。皆悉严净一切佛刹。除灭烦恼。令一切众生。以清净心于念念中充满法界。令一切众生。智慧充满虚空法界。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了达三世。于一切时转不退珐輪。令一切众生。悉皆示现一切种智。巧妙方便饶益众生。令一切众生。悉悟一切诸如来道尽未来劫于一切刹。广说佛法未曾休息。令一切众生。于无量劫修菩萨行心无厌倦。令一切众生。于一切世界。净世界。不净世界。小世界。中世界。大世界。微细世界。广世界。翻覆世界。伏世界。如是等一切世界皆悉严净。菩萨充满行大乘行。令...(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常得安乐。令一切众生。得究竟解脱。令一切众生。得究竟平等。令一切众生。得自在神力。令一切众生安住白法。令一切众生。得无障眼。令一切众生。调伏诸根。令一切众生。具足十力。教化众生。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回向时。不着业回向。不着报回向。不着身回向。不着利养回向。不着诸刹回向。不着诸方回向。不着众生回向。亦不离众生回向。不着一切回向。不着法回向。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作如是念。令一切众生。满足佛智。得清净心。智慧分别内心寂静。外缘不乱得在三世诸佛家生。菩萨摩诃萨。行如是回向。胜出一切无能坏者。一切众生悉共赞叹所不能尽。普行一切诸菩萨行。以少方便遍诣诸刹。悉见诸佛无所障碍。又见诸刹一切菩萨。修习众行。悉得一切巧妙方便。分别一切法陀罗尼。演说妙法。教化众生。尽未来劫未曾断绝。于念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佛世界悉现受生犹如电光。于念念中。悉能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诸佛世界。修行严净佛刹智慧。而无厌足。令不可说...(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切善根。常爱乐法。求多闻无厌。如所闻法正念观察。心不贪着。不求名闻。不求利养资生之物。常生宝心无有厌足。乐一切智地。欲得诸佛。力无畏。不共法。求助诸波罗蜜法。离诸谄曲。如说能行。常行实语。不污诸佛家。不舍菩萨戒。生萨婆若。心不动如山王。不乐世间事。成就出世间善根。集善助菩提法无有厌足。常求胜中胜道。菩萨成就如是净地法。名为安住欢喜地。  
  菩萨如是安住欢喜地。发诸大愿。生如是定心。所谓我当以清净心。供养一切诸佛。皆无有余。一切供具随意供养。发如是大愿。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供养一切劫中所有诸佛。以大供养具。无有休息。又一切诸佛所说经法。皆悉受持。摄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诸佛所教化法。悉皆随顺。一切诸佛法皆能守护。发如是大愿。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皆守护一切劫中一切佛法。无有休息。又一切世界。一切诸佛。从兜率天下。入胎处胎。初生出家。成佛道时。劝请...(第0083-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信向受持随顺。当知此等为真佛子。从佛家生。随顺一切如来境界。具足一切菩萨正法。安住一切种智境界。远离一切世间诸法。出生长养如来所行。到一切菩萨诸法彼岸。于如来自在正法。心无疑惑。究竟安住无师之地。深入一切如来境界。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经已。应当发平等意行无量心。远离一切虚妄之想。究竟直心。面对正念一切如来。修习平等清净犹如虚空。分别观察一切菩萨行业与法界等。具足成就一切智智。远离一切世间垢浊。发清净心。充满一切十方世界。深入一切菩萨法门。平等观察三世诸佛。具足善根功德智慧。深入此等一切诸法而无所入。不念一法不念二法。悉平等观无量诸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等功德。少作方便得无师智。尔时普贤菩萨。欲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若见闻如来  恭敬及供养
  所植诸善根  无量不可称
  一切有为中  不可得穷尽
  寂灭诸烦恼  离苦得涅槃
  譬如有一人  吞服少金刚...(第0083-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除灭一切身心病故。智慧宝手。除灭一切烦恼痴闇。示现一切不可称说法光明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手。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手。则得一切诸佛无上之手。能以一掌。普覆十方一切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二 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六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腹。何等为十。所谓离谄曲腹。直心清净故。离幻伪腹。身口意业皆真正故。不为事腹。离藏恶故。无穷尽腹。于一切法无所著故。灭烦恼腹。智明净故。清净心腹。离一切恶故。观察一切食想腹。正念真实法故。观察一切行腹。善觉缘起故。善觉一切道腹。具足成就正希望故。离一切烦恼诸邪见腹。令一切众生得如来腹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腹。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腹。则得一切诸佛无上之腹。悉能容受一切众生。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藏。何等为十。所谓不断如来种姓是菩萨藏。广说佛法长养无量诸善法故。受持守护如来正法是菩萨藏。开示众生大智明故。长养僧宝是菩萨藏。摄取...(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菩萨藏。令一切众生悉欢喜故。得佛十八不共法是菩萨藏。一切智慧无不至故。平等觉悟一切众生一切刹一切法一切佛是菩萨藏。于一念中深入平等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藏。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藏。则得一切诸佛无上善根大智慧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勇猛心。所发事业悉究竟故。无懈怠心。积集相好诸善根故。勇健力心。摧伏一切诸恶魔故。正思惟心。除灭一切烦恼垢故。不退转心。往诣道场究竟菩提故。性清净心觉心无所至无所著故。知众生心。随众生性令彼觉悟得解脱故。入大梵天住住佛法心。种种众生性悉救护故。空无相无愿无行心。远离相见不着三界故。金刚庄严心。众生数等魔乃至不能动一毛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心。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心。则得一切诸佛无上金刚藏心。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庄严。何等为十。所谓大慈庄严。救护一切众生故。大悲庄严。堪忍一切苦故。大愿庄严。所可发愿悉究竟故。回向庄严。建立一切诸...(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师  见彼迷冥者
  开示其正道  引至安隐处
  贪恚诸烦恼  常恼害众生
  无量众苦患  长夜而逼切
  菩萨见彼苦  为发大悲心
  具说八万四  对治济度之
  菩萨为法王  正道化众生
  远恶修众善  一向求菩提
  一切诸佛所  受自在智记
  广施贤圣珍  令具七觉宝
  清净戒为毂  精进以为辐
  三昧正受辋  三转净珐輪
  清净心为楯  明利智慧剑
  摧灭诸烦恼  外道众魔怨
  甚深智慧海  正法一味水
  禅觉宝充满  一切莫能知
  直心净弥广  一切智为潮
  菩萨智慧海  演说不可尽
  世间高无上  于彼无所著
  禅明智慧山  坚正不倾动
  若有亲近者  疾得同彼慧
  住智须弥顶  普观一切世
  深心如金刚  一切悉坚固
  三宝一切智  信心不可坏 ...(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德  具足诸智慧
  超出语言道  一切莫能知
  譬如明净月  光明无能知
  导师亦如是  功德不可议
  如来一方便  出生无量化
  无数劫思算  不能知少分
  如来一方便  出生无量德
  一切智正法  皆悉无能知
  若有求菩提  修习菩萨行
  是彼之境界  所能分别知
  不思议方便  超度生死海
  若灭吾我心  是则能究竟
  清净心无量  大愿悉成满
  逮得佛菩提  最胜之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二  
  尔时坏散一切众魔智幢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以偈颂曰。  
  大智无碍身  非身难思议
  如来净法身  一切莫能测
  不思议行业  起此清净身
  无量妙庄严  不染于三界
  普明照一切  清净诸法界
  开发菩提门  出生深定智
  永...(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照光明法门。长养正道。三昧慧光。出生种种功德海藏。长白净法。未曾退失。亲近善知识。恭敬供养。不惜身命。无所藏积。离诸高慢。心安不动犹如大地。大慈愍念一切群生。远离一切诸生死门。好乐佛境界者。能发菩提心。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大慈心安乐一切众生故。无疲倦心灭一切众生诸苦恼故。饶益心灭一切众生不善法故。无畏心除灭一切诸恼害故。无碍心灭一切障故。广大心充满一切法界故。无边心等虚空界故。广心见一切如来故。清净心于三世法智不违故。智心究竟一切智海故。善男子。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境界大海。观察大海。思惟大海。无量无边思惟大海。甚深难得源底思惟大海。渐渐深广思惟大海。无量妙宝而庄严之。思惟大海无量水聚。思惟大海水色种种不可思议。思惟大海大身众生之所依止。思惟大海水性所居。思惟大海大云弥覆。思惟大海未曾增减。善男子。我如是思惟时。复作是念。世间颇更有法广此大海。深此大海。庄严于此大海者不。作是念已。即...(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灭除苦阴。永离一切生死恐怖。得无所畏。具一切智。破坏无量生死高山。安住正法。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曰满幢王名满足。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普眼妙香长者。绕无数匝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次第忆念诸善知识。正念思惟善知识教。复作是念。善知识者。能摄取我。能守护我。令我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思惟。得大欢喜心。无量欢喜心。发清净心。寂灭心。广大心。庄严心。无著心。无碍心。虚空心。见诸佛菩萨心。自在心。顺诸法心。于一念中充满一切佛刹心。见如来心。念十力心。不舍诸佛善知识心。渐经人众城邑聚落。至满幢城。问满足王今在何所。有人答言。今在正殿。行于王法教化众生。应摄取者而摄取之应罚者罚。应治者治。诸有诤者断其诤讼。有恐怖者施以无畏。赞叹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无义语。无贪恚痴。尔时善财。遥见彼王处金刚师...(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答言。善男子。我成就菩萨大慈幢行。清净满足。我于无量不可说不可说诸佛菩萨所。闻此妙法。观察清净。修习庄严。善男子。我住此行。如法治国。观察众生。顺行世间。如法教化众生。摄取众生。安置众生。饶益众生。如法熏众生。如法教众生。令修善根。观法真实。令诸众生。得慈心。大慈心。大慈力心。饶益心。离恐怖心。摄众生心。不舍众生心。发于大愿灭诸苦心。安隐众生令得快乐。身心柔软远离心垢。舍生死乐常乐正法。除烦恼垢得清净心。以一切善熏众生心。断生死流入深法海。灭诸有趣出无碍心。得一切智净诸心海。信力坚固无能坏者。善男子。我以如是安住此行。如法治国。令诸人民离众怖畏。有贫穷者来至我所。随所求索。常开库藏。而告之曰。恣意取之勿作众恶。此城众生悉向大乘。各见此城种种不同。或见垢秽。或见清净。或见木石。或见琉璃。或见无坏幢墙周匝围绕。或见不可思议楼阁。阿僧祇宝而以庄严。以正直心。修诸善根。于诸佛所求一切智。为我宿世所...(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匝。悲泣流泪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增广大慈大悲润泽。长养功德智慧庄严。离烦恼垢。入平等法。心不放逸拔不善刺灭一切障精进坚固修习菩萨不可思议三昧。慧光普照寂静快乐。功德水池解脱华敷。满足大愿。充满法界无所障碍。趣一切智。一向专求菩萨正道。渐渐游行至可乐城。周遍推求无上胜长者。城东有林。名离忧恼妙庄严幢。时彼长者在此林中。无量长者周匝围绕。理断国事。因为说法。离我我所及一切有。远离嫉妒。清净心海。安住净心。常见诸佛。得无垢信力。受诸佛法。起菩萨力。行菩萨行。出生菩萨诸三昧力。显现菩萨诸智慧力。演说菩萨正念之力。乐发无上菩提之心。尔时善财。诣长者所。以敬法故。五体投地。良久乃起。白言大圣。我是善财。我是善财。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教化众生。常见诸佛。咨问正法悉能受持诸佛法云。专向一切诸方便门。于一切世界一切劫中。行菩萨行。知一切佛自在神力。能...(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说智慧金刚法门。见处如是等一切诸座。一切诸趣。一切众生。眷属围绕。种善根者为说善根。长善根者为说增长一切善根。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何以故。此比丘尼成就百万阿僧祇般若波罗蜜门故。所谓普眼般若波罗蜜门。说一切佛法般若波罗蜜门。分别法界般若波罗蜜门。坏散一切障碍般若波罗蜜门。出生长养一切众生善法般若波罗蜜门。胜庄严般若波罗蜜门。无碍藏般若波罗蜜门。法界圆满般若波罗蜜门。清净心藏般若波罗蜜门。一切众生乐藏般若波罗蜜门。得如是等百万阿僧祇般若波罗蜜门。于此园中。所有众生。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尔时善财。见师子奋迅比丘尼诸奇特事。所谓园林资生之具。经行威仪。宝师子座。大众眷属。诸妙功德。神力自在。微妙音声。如是一切诸奇特事。又闻微妙清净音声。宣扬赞叹不思议法。无量法云之所润泽。身心柔软。五体投地。恭敬礼已。将欲绕旋。见比丘尼遍一切座。自见己身及无量众树木园...(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足。绕无数匝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言天神。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解因善知识得诸佛法。唯愿天神。开示显现一切智道。若有菩萨向此道者得十力地。尔时夜天。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敬善知识随顺其教。若有菩萨随其教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光明普照诸法。坏散众生愚痴法门。善男子。我于恶众生发大慈心。于不善业众生发大悲心。于修善众生发欢喜心。于善恶众生发无二心。于染污众生发清净心。于邪道众生发正道心。于乐不净众生发乐净心。于乐生死众生发随顺珐輪心。于乐声闻缘觉众生发安立一切智道心。善男子。我常如是思惟教化众生。于夜闇人静鬼神盗贼所游行时。比丘离威仪时。重云烟尘昏蔽日月不见色时。若有众生。在城邑聚落山岩旷野。八方大海。乃至一切水陆众生。于此众生。以种种方便灭其恐怖。若有众生。遭于海难云难山难。大风洄澓及以波浪。迷惑失道不见边岸。遭如是等种种海难。我于尔时。或作船形。或...(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显现一切自在神力。明净慧光普照三世。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有一夜天。名甚深妙德离垢光明。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善财。即以偈赞彼夜天曰。  
  我见清净身  相好自庄严
  如文殊师利  亦如宝山王
  具足净法身  三世悉平等
  普摄诸群生  其心无所著
  放演净光明  遍照一切趣
  于一毛孔中  悉见诸星宿
  离垢清净心  如空满十方
  摄取诸法王  明净深智慧
  一一毛孔中  悉放无量光
  十方诸佛所  普雨功德云
  一一毛孔中  出诸变化身
  充满十方界  方便度众生
  本为菩萨时  净不思议刹
  一一毛孔中  皆悉得显现
  若有见闻者  悉获功德利
  专求菩萨道  成就佛菩提
  若有见闻者  发大欢喜心
  远离恶道难  除灭诸烦恼
...(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正念一切种智。大悲为首饶益众生。夫人白王。愿听太子。在外半月。布施修福。然后随王如法苦治。王即听许。时彼都城北有一大林。名曰日光。太子诣彼设大施会。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车乘华鬘涂香末香幢幡缯盖。及余一切宝庄严具。期限既满。尔时国王及诸群臣。长者居士男女大小。并诸外道皆悉云集。尔时珐輪音声虚空灯如来。知诸众生应化时至。与大众俱。天王围绕。龙王供养。夜叉王守护。乾闼婆王赞叹。阿修罗王礼侍。迦楼罗王以清净心散诸杂宝。紧那罗王欢喜赞叹。供养过去诸佛。摩睺罗伽王悲泣正观。与如是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来诣彼会。尔时太子及诸大众。遥见佛来。端严殊特诸根寂定。如大象王。神心澄明净若渊海。显现如来自在境界。胜妙功德相好严身。圆满光明。普照一切。震动十方无量世界。一切毛孔。普出如来微妙香云。普雨种种诸庄严云。行佛威仪。除灭一切众生烦恼。尔时太子。既见如来欢喜无量。五体投地。合掌白言。善来世尊。念哀取我。唯愿世...(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惜故。大庄严心。向萨婆若故。发大慈心。普覆摄取一切众生故。不舍一切众生心。萨婆若庄严不可坏故。离谄曲心。得实智故。如说行心。得菩萨道故。不欺一切佛心。满足诸佛大誓愿故。为萨婆若发大愿心。教化未来一切众生故。如是等佛刹微尘等菩提心枝满足。生如来家佛子。是为第二受生法。佛子。何等为现前方便观察寂灭虚空藏受生法。此菩萨摩诃萨。观察寂灭一切法海心。究竟满足一切智道不疲倦心。正念善法业海心。一切菩萨诸三昧海清净心。具一切菩萨诸功德心。出生一切菩萨庄严道心。于无量劫勇猛精进不休息心。出生普贤行化一切众生心。善学威仪住菩萨德一切诸有悉非有心。佛子。是为第三受生法。佛子。何等为以净直心普照三世藏受生法。此菩萨摩诃萨。净直心界照佛菩提。深入菩萨方便法海。深心不坏犹若金刚。背一切有诸生死趣。向一切佛具自在力。趣诸胜道增益菩萨根。离垢净心不可动转。长养大愿。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坏散一切诸障碍山。悉为众生而作归依。...(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生心。善学威仪住菩萨德一切诸有悉非有心。佛子。是为第三受生法。佛子。何等为以净直心普照三世藏受生法。此菩萨摩诃萨。净直心界照佛菩提。深入菩萨方便法海。深心不坏犹若金刚。背一切有诸生死趣。向一切佛具自在力。趣诸胜道增益菩萨根。离垢净心不可动转。长养大愿。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坏散一切诸障碍山。悉为众生而作归依。佛子。是为第四受生法。佛子。何等为普照一切藏受生法。此菩萨摩诃萨。具足方便教化众生不贪财利。以清净心悉舍一切。持无量净戒。住佛境界。具足忍法。得一切佛忍光明法。勇猛精进。究竟一切智境界。修习诸禅。具足清净圆满普门三昧智慧。以明净慧日普照法界。得无碍眼见一切佛海。深入一切诸法原底。智者所赞。令众生欢喜。修习正法见真实相。佛子。是为第五受生法。佛子。何等为生如来家藏受生法。此菩萨摩诃萨。生如来家随诸佛教。具足一切甚深法门。同三世一切诸佛大愿。同三世一切诸佛善根。同三世一切诸佛法身。远离世间向离...(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升法堂。彼离忧妙德天与百万眷属。各各赍持妙香华鬘及诸杂宝。散善财上。以偈颂曰。  
  无量无数劫  世灯或出现
  普为众生故  正求佛菩提
  无量亿诸劫  难见难值遇
  功德日今出  照除世间闇
  见诸众生类  愚惑痴所覆
  广发大悲心  专求无师道
  清净正直心  不惜身寿命
  亲近善知识  专求佛菩提
  一切无所依  不着于世间
  离垢清净心  无碍如虚空
  行诸菩萨行  具满妙功德
  放大智慧光  普照一切世
  不离于世间  亦不着世间
  行世无障碍  如风游虚空
  譬如大灾起  一切无能灭
  勇猛精进火  求道亦如是
  勇猛大精进  一切莫能坏
  金刚慧师子  游行无所畏
  一切法海中  一切诸佛海
  亲近善知识  速见彼诸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七 入法界...(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地。赞叹菩萨所出生道。具诸菩萨愿行功德。能广演说普贤所行。善男子。汝不应于一善根中生知足想。一光明法。一行一愿。一授记别。得法忍门。六波罗蜜。菩萨诸地所净佛刹。近善知识。于是事中生知足想。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一向求无量善根。积集无量菩提具。积集无量菩提因缘。修习无量诸大回向。教化成熟无量众生。了知无量诸众生心诸根欲性众生诸行。除灭无量众生烦恼结业习气。除灭无量众生邪见诸染污心。令发无量诸清净心。拔出无量诸苦恼刺。消竭无量爱欲之海。远离无量愚痴闇冥。坏散无量大憍慢山。解散无量生死系缚。越度无量烦恼有流。煎竭无量受生海源。拯拔无量爱欲淤泥。于三界狱免济苦难。悉令安立八圣道支。普令灭除三毒炽然。断绝无量诸魔钩饵。远离无量诸恶魔业。净修无量菩萨直心。长养菩萨无量方便。出生菩萨无量诸根。净修菩萨无量欲性。深入菩萨无量等法。修行菩萨无量胜行。清净菩萨无量功德。净修菩萨无量威仪。示现菩萨无量随...(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略说菩萨因善知识究竟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一切菩萨陀罗尼。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通明智自在。一切菩萨回向。一切菩萨大愿。善男子。如是等一切法。善知识为本。依善知识起。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取。依善知识发。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依善知识得。  
  尔时善财。闻如是等赞善知识诸菩萨行如来正法。心大欢喜踊跃无量。正念思惟菩萨所行。渐渐游行向海涧国。以过去际修身业力。及清净心。远离恶行。超出世间虚妄惑倒。求佛法实义。长养诸根。满足大愿具精进力。不惜身命饶益众生。修菩萨行积集佛法。见诸如来净一切刹。供养法师护持正法。成就菩萨诸净愿身。善知缘起。修习不可思议善根。作是念已。净心信敬一切菩萨。如世尊想。修习诸根心不颠倒。正念恭敬离世间想满足诸愿。出生无量菩萨化身。赞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法门。智慧觉悟如来菩萨一切至处自在神力。乃至一毛孔中佛菩萨身。皆悉充满无碍智眼。观十方...(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或一世界于一劫中修菩萨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等劫修菩萨行。不此世界没。不彼世界生。而能教化无量无边世界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善财童子。能自究竟普贤所行诸大愿海。不久当与一切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刹等。身等。行等。正觉等。自在力等。转珐輪等。诸辩才等。妙音声等。方便等。无畏力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思议法门自在力等。尔时普贤菩萨。欲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汝等离烦恼  清净心谛听
  说佛一切行  真实波罗蜜
  超出诸世间  无上调御士
  远离烦恼垢  清净如虚空
  圆满智慧日  除灭烦恼闇
  普照一切法  安乐诸群生
  如来无量劫  时乃出兴世
  譬如优昙华  难见难值遇
  普为诸群萌  苦行无量劫
  随顺诸世间  其心无染着
  时诸菩萨众  既闻普贤教
  敬心听如来  自在真实义
  普贤真...(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转变;十方一切世界海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大庄严劫转变;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庄严灭劫转变;诸佛出现于世故,一切世界海广博严净劫转变;如来神通变化故,世界海普清净劫转变,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汝等应观察,转变相如是。
   染污诸众生,业惑缠可怖,彼心令刹海,一切成染污。
   若有清净心,修诸福德行,彼心令刹海,杂染及清净。
   信解诸菩萨,于彼劫中生,随其心所有,杂染清净者。
   无量诸众生,悉发菩提心,彼心令刹海,住劫恒清净。
   无量亿菩萨,往诣于十方,庄严无有殊,劫中差别见。
   一一微尘内,佛刹如尘数,菩萨共云集,国土皆清净。
   世尊入涅槃,彼土庄严灭,众生无法器,世界成杂染。
   若有佛兴世,一切悉珍好,随其心清净,庄严皆具...(第0084-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能觉一切众,令知众生性空寂,一切诸法无所有。
   演说诸法空无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犹如梦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得无尽陀罗尼,悉持一切诸佛法。
   恭敬供养持法者,给侍守护诸贤圣,以种种法施众生,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能舍,此光觉悟悭众生,令知财宝悉非常,恒乐惠施心无著。
   悭心难调而能调,解财如梦如浮云,增长惠施清净心,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除热,此光能觉毁禁者,普使受持清净戒,发心愿证无师道。
   劝引众生受持戒,十善业道悉清净,又令发向菩提心,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忍严,此光觉悟瞋恚者,令彼除瞋离我慢,常乐忍辱柔和法。
   众生暴恶难可忍,为菩提故心不动,常乐称扬忍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勇猛,此光觉悟懒堕者,令彼常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雨众天华、天香、天末香、天华鬘、天衣、天宝、天庄严具,作天妓乐,放天光明及天音声。
  是时,十方各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万佛刹微尘数佛,同名法慧,各现其身,在法慧菩萨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法慧,汝于今者,能说此法;我等十方各万佛刹微尘数佛,亦说是法;一切诸佛,悉如是说。汝说此法时,有万佛刹微尘数菩萨发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其记,于当来世过千不可说无边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出兴于世,皆号清净心如来,所住世界各各差别。我等悉当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未曾闻者皆悉得闻。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须弥顶上说如是法,令诸众生闻已受化;如是十方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诸世界中亦说此法教化众生。其说法者,同名法慧;悉以佛神力故,世尊本愿力故,为欲显示佛法故,为以智光普照故,为欲开阐实义故,为令证得法性故,为令众会悉欢喜故,为欲开...(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场满中众生,一一众生威德色相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菩萨于此才现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众,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乐,以无畏辩为其说法,能令一切皆生欢喜。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智慧轮故,成就无量巧分别故,成就广大正念力故,成就无尽善巧慧故,成就决了诸法实相陀罗尼故,成就无边际菩提心故,成就无错谬妙辩才故,成就得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成就普入三世诸佛众会道场智慧力故,成就知三世诸佛同一体性清净心故,成就三世一切如来智、一切菩萨大愿智,能作大法师开阐诸佛正法藏及护持故。”  
  尔时,法慧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而说颂言:  
  “心住菩提集众福,常不放逸植坚慧,正念其意恒不忘,十方诸佛皆欢喜。
   念欲坚固自勤励,于世无依无退怯,以无诤行入深法,十方诸佛皆欢喜。
   佛欢喜已坚精进,修行福智助道法,入于诸地净众行,满足如来所说愿。
   如是而修获妙法,既得...(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一心观察;百万亿摩醯首罗天王,恭敬供养;百万亿菩萨,发声赞叹;百万亿天女,专心供养;百万亿同愿天,踊跃欢喜;百万亿往昔同住天,妙声称赞;百万亿梵身天,布身敬礼;百万亿梵辅天,合掌于顶;百万亿梵众天,围绕侍卫;百万亿大梵天,赞叹称扬无量功德;百万亿光天,五体投地;百万亿少光天,宣扬赞叹佛世难值;百万亿无量光天,遥向佛礼;百万亿光音天,赞叹如来甚难得见;百万亿净天,与宫殿俱,而来诣此;百万亿少净天,以清净心,稽首作礼;百万亿无量净天,愿欲见佛,投身而下;百万亿遍净天,恭敬尊重,亲近供养;百万亿广天,念昔善根;百万亿少广天,于如来所,生希有想;百万亿无量广天,决定尊重,生诸善业;百万亿广果天,曲躬恭敬;百万亿无烦天,信根坚固,恭敬礼拜;百万亿无热天,合掌念佛,情无厌足;百万亿善见天,头面作礼;百万亿善现天,念供养佛,心无懈歇;百万亿阿迦尼吒天,恭敬顶礼;百万亿种种天,皆大欢喜,发声赞叹;百万亿诸...(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萨,雨一切鬘;百万亿末香手菩萨,雨一切末香;百万亿涂香手菩萨,雨一切涂香;百万亿衣手菩萨,雨一切衣;百万亿盖手菩萨,雨一切盖;百万亿幢手菩萨,雨一切幢;百万亿幡手菩萨,雨一切幡;百万亿宝手菩萨,雨一切宝;百万亿庄严手菩萨,雨一切庄严具。百万亿诸天子,从天宫出,至于座所;百万亿诸天子,以净信心,并宫殿俱;百万亿生贵天子,以身持座;百万亿灌顶天子,举身持座。百万亿思惟菩萨,恭敬思惟;百万亿生贵菩萨,发清净心;百万亿菩萨,诸根悦乐;百万亿菩萨,深心清净;百万亿菩萨,信解清净;百万亿菩萨,诸业清净;百万亿菩萨,受生自在;百万亿菩萨,法光照耀;百万亿菩萨,成就于地;百万亿菩萨,善能教化一切众生。百万亿善根所生,百万亿诸佛护持,百万亿福德所圆满,百万亿殊胜心所清净,百万亿大愿所严洁,百万亿善行所生起,百万亿善法所坚固,百万亿神力所示现,百万亿功德所成就,百万亿赞叹法而以赞叹。
  如此世界兜率天王...(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净,百万亿大愿所严洁,百万亿善行所生起,百万亿善法所坚固,百万亿神力所示现,百万亿功德所成就,百万亿赞叹法而以赞叹。
  如此世界兜率天王,奉为如来敷置高座;一切世界兜率天王,悉为于佛如是敷座,如是庄严,如是仪则,如是信乐,如是心净,如是欣乐,如是喜悦,如是尊重,如是而生希有之想,如是踊跃,如是渴仰,悉皆同等。
  尔时,兜率天王为如来敷置座已,心生尊重,与十万亿阿僧祇兜率天子奉迎如来;以清净心,雨阿僧祇色华云,雨不思议色香云,雨种种色鬘云,雨广大清净栴檀云,雨无量种种盖云,雨细妙天衣云,雨无边众妙宝云,雨天庄严具云,雨无量种种烧香云,雨一切栴檀沉水坚固末香云。诸天子众各从其身出此诸云时,百千亿阿僧祇兜率天子,及余在会诸天子众,心大欢喜,恭敬顶礼;阿僧祇天女,踊跃欣慕,谛观如来。兜率宫中不可说诸菩萨众,住虚空中,精勤一心,以出过诸天诸供养具,供养于佛,恭敬作礼。阿僧祇音乐一时同奏。...(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佛所生无量欢喜踊跃心,以阿僧祇诸天宝冠庄严虚空,雨无量天冠,广大成云;又于佛所起欢喜心,以阿僧祇种种色宝庄严虚空,雨一切璎珞云,无有断绝。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天子,咸于佛所生净信心,散无数种种色天华,燃无数种种色天香,供养如来;又于佛所起大庄严变化心,持无数种种色天栴檀末香,奉散如来;又于佛所起欢喜踊跃心,持无数种种色盖,随逐如来;又于佛所起增上心,持无数种种色天宝衣,敷布道路,供养如来;又于佛所起清净心,持无数种种色天宝幢,奉迎如来;又于佛所起增上欢喜心,持无数种种色天庄严具,供养如来;又于佛所生不坏信心,持无数天宝鬘,供养如来;又于佛所生无比欢喜心,持无数种种色天宝幡,供养如来。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诸天子,以调顺寂静无放逸心,持无数种种色天乐,出妙音声,供养如来。
  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先住兜率宫诸菩萨众,以从超过三界法所生,离诸烦恼行所生,周遍无碍心所生,甚深方便法所生,无量广大智所...(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界、妙乐世界、妙银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刚世界、妙波头摩世界、妙优钵罗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无尽幢佛、风幢佛、解脱幢佛、威仪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胜幢佛、自在幢佛、梵幢佛、观察幢佛。其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以佛神力,即化作妙宝藏师子之座,宝网弥覆,周匝遍满;诸菩萨众,随所来方,各于其上结跏趺坐。其身悉放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清净光明,此无量光皆从菩萨清净心宝离众过恶大愿所起,显示一切诸佛自在清净之法;以诸菩萨平等愿力,能普救护一切众生,一切世间之所乐见,见者不虚,悉得调伏。其菩萨众,悉已成就无量功德,所谓:遍游一切诸佛国土,无所障碍,见无依止清净法身;以智慧身,现无量身,遍往十方承事诸佛;入于诸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自在之法,住于无量一切智门,以智光明善了诸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随所演说,穷未来际;辩才无尽,以大智慧开总持门,慧眼清净入深法界,智...(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三藐三菩提。如是不但为净一佛刹故,不但为信一佛故,不但为见一佛故,不但为了一法故,起大智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普净一切佛刹故,普信一切诸佛故,普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故,普解一切佛法故,发起大愿,修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佛法而为所缘,起广大心、不退转心,无量劫中修集希有难得心宝,与一切诸佛悉皆平等。菩萨如是观诸善根,信心清净,大悲坚固,以甚深心、欢喜心、清净心,最胜心、柔软心、慈悲心、怜愍心、摄护心、利益心、安乐心,普为众生真实回向,非但口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之时,作是念言:‘以我善根,愿一切趣生、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功德圆满,不可沮坏,无有穷尽;常得尊重,正念不忘;获决定慧,具无量智;身、口、意业,一切功德,圆满庄严。’又作是念:‘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无空过者;于诸佛所,净信不坏;听闻正法,断诸疑惑,忆持不忘,如说...(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德自在,成最正觉。’是为菩萨摩诃萨施宝座时善根回向,为令众生获离世间大菩提座,自然觉悟一切佛法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施诸宝盖。此盖殊特,尊贵所用,种种大宝而为庄严,百千亿那由他上妙盖中最为第一;众宝为竿,妙网覆上,宝绳金铃周匝垂下,摩尼璎珞次第悬布,微风吹动,妙音克谐;珠玉宝藏种种充满,无量奇珍悉以严饰,栴檀、沉水妙香普熏,阎浮檀金光明清净。如是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众妙宝物具足庄严,以清净心奉施于佛,及佛灭后所有塔庙,或为法故施诸菩萨及善知识、名闻法师,或施父母,或施僧宝,或复奉施一切佛法,或施种种众生福田,或施师僧及诸尊宿,或施初发菩提之心乃至一切贫穷孤露,随有求者,悉皆施与。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勤修善根以覆其身,常为诸佛之所庇荫。愿一切众生功德智慧以为其盖,永离世间一切烦恼。愿一切众生覆以善法,除灭世间尘垢热恼。愿一切众生得智慧藏,令众乐见,心无厌足。愿一切...(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一切故;又欲令一切众生成就最胜智慧盖故;又欲令一切众生成就十力普遍盖故;又欲令一切众生能以一盖弥覆法界诸佛刹故;又欲令一切众生于法自在为法王故;又欲令一切众生得大威德自在心故;又欲令一切众生得广大智恒无绝故;又欲令一切众生得无量功德普覆一切皆究竟故;又欲令一切众生以诸功德盖其心故;又欲令一切众生以平等心覆众生故;又欲令一切众生得大智慧平等盖故;又欲令一切众生具大回向巧方便故;又欲令一切众生获胜欲乐清净心故;又欲令一切众生得善欲乐清净意故;又欲令一切众生得大回向普覆一切诸众生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或施种种上妙幢幡。众宝为竿,宝缯为幡,种种杂彩以为其幢;宝网垂覆,光色遍满;宝铎微摇,音节相和;奇特妙宝形如半月,阎浮檀金光逾皦日,悉置幢上;随诸世界业果所现,种种妙物以为严饰。如是无数千万亿那由他诸妙幢幡,接影连辉递相间发,光明严洁周遍大地,充满十方虚空法界一切佛刹。菩萨摩诃萨净心信解,...(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切众生皆得成就法身、智身。愿一切众生得无劳倦身,犹如金刚。愿一切众生得不可坏身,无能伤害。愿一切众生得如变化身,普现世间无有尽极。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身,净妙坚固。愿一切众生得法界生身,同于如来无所依止。愿一切众生得如妙宝光明之身,一切世人无能映蔽。愿一切众生得智藏身,于不死界而得自在。愿一切众生得宝海身,见皆获益,无空过者。愿一切众生得虚空身,世间恼患无能染著。’是为菩萨摩诃萨施身血时,以大乘心、清净心、广大心、欣悦心、庆幸心、欢喜心、增上心、安乐心、无浊心善根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见有乞求其身髓肉,欢喜软语,谓乞者言:‘我身髓肉,随意取用。’如饶益菩萨、一切施王菩萨,及余无量诸菩萨等。于诸趣中种种生处,以其髓肉施乞者时,欢喜广大,施心增长;同诸菩萨修习善根,离世尘垢,得深志乐;以身普施,心无有尽;具足无量广大善根,摄受一切妙功德宝,如菩萨法受行无厌;心常爱乐布施功德,一切周给...(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示诸法。愿一切众生得清净身,若身若心内外俱净。愿一切众生得如来智深观行身,智慧充满,雨大法雨。愿一切众生得内寂身,外为众生作智幢王,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是为菩萨摩诃萨施肠、肾、肝、肺善根回向,为令众生内外清净,皆得安住无碍智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布施乞者肢节诸骨,如法藏菩萨、光明王菩萨,及余无量诸大菩萨。施其身分肢节骨时,见乞者来,生爱乐心、欢喜心、净信心、安乐心、勇猛心、慈心、无碍心、清净心、随所乞求皆施与心。菩萨摩诃萨施身骨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如化身,不复更受骨肉血身。愿一切众生得金刚身,不可破坏,无能胜者。愿一切众生得一切智圆满法身,于无缚、无著、无系界生。愿一切众生得智力身,诸根圆满,不断不坏。愿一切众生得法力身,智力自在,到于彼岸。愿一切众生得坚固身,其身贞实,常无散坏。愿一切众生得随应身,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得智熏身,具那罗延肢节大力。愿...(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生常处佛会,意善调伏。愿一切众生所行有则,具佛威仪。愿一切众生悉得涅槃,深解法义。愿一切众生具知足行,生如来家。愿一切众生舍无明欲,住佛志乐。愿一切众生生胜善根,坐菩提树。愿一切众生杀烦恼贼,离怨害心。愿一切众生具足护持一切佛法。’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身布施一切众生善根回向,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令得无上安隐处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自以其身给侍诸佛,于诸佛所念报重恩如父母想,于诸如来起深信乐;以清净心,护佛菩提,住诸佛法;离世间想,生如来家;随顺诸佛,离魔境界;了达一切诸佛所行,成就一切诸佛法器。菩萨尔时,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清净心,一切智宝而自庄严。愿一切众生住善调伏,远离一切诸不善业。愿一切众生得不可坏坚固眷属,普能摄受诸佛正法。愿一切众生为佛弟子,到于菩萨灌顶之地。愿一切众生常为诸佛之所摄受,永离一切不善之法。愿一切众生随顺诸佛,修行菩萨最胜之法。愿一切众生入佛境界,悉皆得授一切智记。愿一切众生与诸如来皆悉平等,一切佛法无不自在。愿一切众生悉为诸佛之所摄受,常能修行无取著业。愿一切众生常为诸佛第一侍者,一切佛所修智慧...(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妄想心,善思惟法;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审观一切诸法实性;随诸众生种种不同,所用所求各各差别,成办无量资生之具,所有严饰悉皆妙好;行无边施,行一切施,尽内外施;行此施时,增志乐力,获大功德,成就心宝;常能守护一切众生,皆令发生殊胜志愿,初未曾有求反报心;所有善根等三世佛,悉以圆满一切种智。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此布施所有善根回向众生:‘愿一切众生清净调伏。愿一切众生灭除烦恼,严净一切诸佛刹土。愿一切众生以清净心,于一念中周遍法界。愿一切众生智慧充满虚空法界。愿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普入三世调伏众生,于一切时常转清净不退珐輪。愿一切众生具一切智,善能示现神通方便,饶益众生。愿一切众生悉能悟入诸佛菩提,尽未来劫,于十方世界,常说正法,曾无休息,令诸众生普得闻知。愿一切众生于无量劫修菩萨行,悉得圆满。愿一切众生于一切世界若染、若净、若小、若大、若粗、若细、若覆、若仰,或一庄严,或种种庄严所可演说,在世界数诸...(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切众生了达正法,为世最上福德田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平等清净大悲,为诸施者大力田故;为令一切众生坚固第一无能沮坏故;为令一切众生见必蒙益无能摧伏故;为令一切众生成满最胜平等心故;为令一切众生善能了达一切诸法得大无畏故;为令一切众生放一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故;为令一切众生普修一切菩萨精进行无懈退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行愿普满一切诸行愿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妙音普使闻者皆得解故;为令一切众生悉能具足一切菩萨清净心故;为令一切众生普得值遇诸善知识咸承事故;为令一切众生修菩萨行,调伏众生不休息故;为令一切众生以妙辩才具一切音,随机广演无断尽故;为令一切众生能以一心知一切心,以一切善根等回向故;为令一切众生常乐积集一切善根,安立众生于净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福德智慧、清净身故;为令一切众生善知一切众生善根,观察回向普成就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成等正觉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具足神通智,于一处出兴...(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切众生究竟清净,愿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愿一切众生究竟解脱,愿一切众生究竟平等,愿一切众生究竟了达,愿一切众生究竟安住诸白净法,愿一切众生得无碍眼,愿一切众生善调其心,愿一切众生具足十力调伏众生。’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著业,不著报,不著身,不著物,不著刹,不著方,不著众生,不著无众生,不著一切法,不著无一切法。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以此善根普施世间:‘愿一切众生成满佛智,得清净心,智慧明了,内心寂静,外缘不动,增长成就三世佛种。’
  “佛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回向之时,超出一切,无能过者,一切世间所有言词悉共称赞亦不可尽;普修一切菩萨诸行,悉能往诣一切佛土,普见诸佛无所障碍;又能普见一切世界菩萨所行,以善方便,为诸众生分别诸法甚深句义,得陀罗尼演说妙法,尽未来劫无有断绝;为众生故,念念于不可说不可说世界,犹如影像,普现其身,供养诸佛;念念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第0084-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一切方便智,知一切方便,所谓:无量方便、不思议方便、菩萨方便、一切智方便、一切菩萨调伏方便、转无量珐輪方便、不可说时方便、说种种法方便、无边际无畏藏方便、说一切法无余方便。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住普贤行,成就身业,令一切众生见者欢喜,不生诽谤;发菩提心,永不退转,究竟清净。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得了一切众生语言清净智,一切言词具足庄严,普应众生,皆令欢喜。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住普贤行,立殊胜志,具清净心,得广大神通、广大智慧,普诣一切广大世间、广大国土、广大众生所,说一切如来不可说广大法、广大庄严圆满藏。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满普贤回向行愿,得一切佛清净身、清净心、清净解,摄佛功德,住佛境界,智印普照,示现菩萨清净之业,善入一切差别句义,示诸佛菩萨广大自在,为一切众生现成正觉。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勤修普贤诸根行愿,得聪利根、调顺根、一切法自在根、无尽根、勤修一切善根根、一切佛境界平等根、受一切菩萨不退转记大精进根、了知一切佛法金刚界根、一切如来智慧光照金刚焰根、分别一切诸根自在根、安立无量众生于一切智根、无边广大根、一切圆满根、清净无碍根。以无著无缚解脱心,...(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不能令他无有失坏;自于梵行而有远离,不能令他常不远离;自于梵行而有懈怠,不能令他不生懈怠;自于梵行不生信解,不能令他心生信解;自于梵行而不安住,不能令他而得安住;自于梵行而不证入,不能令他心得证入;自于梵行而有放舍,不能令他恒不放舍;自于梵行而有散动,不能令他心不散动。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住无倒行,说无倒法,所言诚实,如说修行,净身、口、意,离诸杂染,住无碍行,灭一切障。菩萨摩诃萨自得净心,为他演说清净心法;自修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自离疑悔,亦令他人永离疑悔;自得净信,亦令他得不坏净信;自住正法,亦令众生安住正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我获得一切诸佛无尽法门,普为众生分别解说,皆令欢喜,心得满足,摧灭一切外道异论。愿我能为一切众生演说三世诸佛法海,于一一法生起、一一法义理、一一法名言、一一法安立、一一法解说、一一法显示...(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以住法界无量众生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佛刹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法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世间光明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诸佛菩萨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行愿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出离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教化调伏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法界无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如来众会道场平等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身,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语,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心,安住法界无量平等诸菩萨清净行愿,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众会道场,安住法界无量平等为一切菩萨广说诸法清净智,安住法界无量平等能入尽法界一切世界身,安住法界无量平等一切法光明清净无畏;能以一音尽断一切众生疑网,随其根欲皆令欢喜,住于无上一切种智、力、无所畏、自在神通、广大功德、出离法中。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十住等法界无量回向。菩萨摩诃萨以法施等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时,成满普贤无量无边菩...(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
  “若人集众善,具足白净法,供养天人尊,随顺慈悲道,
   信解极广大,志乐亦清净,为求佛智慧,发此无上心。
   净一切智力,及以无所畏,成就诸佛法,救摄群生众,
   为得大慈悲,及转胜珐輪,严净佛国土,发此最胜心。
   一念知三世,而无有分别,种种时不同,以示于世间。
   略说求诸佛,一切胜功德,发生广大心,量等虚空界。
   悲先慧为主,方便共相应,信解清净心,如来无量力,
   无碍智现前,自悟不由他,具足同如来,发此最胜心。
   佛子始发生,如是妙宝心,则超凡夫位,入佛所行处,
   生在如来家,种族无瑕玷,与佛共平等,决成无上觉。
   才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志乐不可动,譬如大山王,
   多喜多爱乐,亦复多净信,极大勇猛心,及以庆跃心,
   远离于斗诤,恼害及瞋恚,惭敬而质直,善守护诸根,
   救世无等...(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微妙行,真实无异无差别,为欲利益诸群生,如是演说最清净。
   一切人天供养者,愿为演说第三地,与法相应诸智业,如其境界希具阐!
   大仙所有施戒法,忍辱精进禅智慧,及以方便慈悲道,佛清净行愿皆说!
   时解脱月复请言:无畏大士金刚藏,愿说趣入第三地,柔和心者诸功德!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净第二地,欲入第三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已,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不净、不安隐,败坏、不久住,刹那生灭,非从前际生,非向后际去,非于现在住。又观此法无救、无依,与忧、与悲,苦恼同住,爱憎所系,愁戚转多,无有停积,贪、恚、痴火炽然不息,众患所缠,日夜增长,如幻不实。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倍增...(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不染世法犹莲华。
   大牟尼尊现于世,譬如须弥出巨海,供养能尽一切苦,供养必得诸佛智;
   此应供处供无等,是故欢心供养佛。
   如是无量诸天女,发此言辞称赞已,一切恭敬喜充满,瞻仰如来默然住。
   是时大士解脱月,复请无畏金刚藏:第五地中诸行相,唯愿佛子为宣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16:05 | 只看該作者
何等为十?所谓: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净深心故,复转求上胜道故,随顺真如故,愿力所持故,于一切众生慈愍不舍故,积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习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观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来护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转心。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如实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苦灭道圣谛,善知俗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令信益增长,于法无违谤。
   是故闻此音,其心得堪忍,安住而不动,修行菩萨行。
   为求菩提故,专行向彼道,精进无退转,不舍众善轭。
   以求菩提故,其心无恐畏,闻法增勇猛,供佛令欢喜。
   如有大福人,获得真金藏,随身所应服,造作庄严具。
   菩萨亦如是,闻此甚深义,思惟增智海,以修随顺法。
   法有亦顺知,法无亦顺知,随彼法如是,如是知诸法。
   成就清净心,明彻大欢喜,知法从缘起,勇猛勤修习。
   平等观诸法,了知其自性,不违佛法藏,普觉一切法。
   志乐常坚固,严净佛菩提,不动如须弥,一心求正觉。
   以发精进意,复修三昧道,无量劫勤行,未曾有退失。
   菩萨所入法,是佛所行处,于此能了知,其心无厌怠。
   如无等所说,平等观诸法,非不平等忍,能成平等智。
   随顺佛所说,成就此忍门,如法而了知,亦不分别...(第0084-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天王等一切众生见无厌足。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久远世来,行业清净无有过失,是故众生见者无厌。是为第八不由他教一切众生皆悉乐见不共法。佛子,菩萨摩诃萨于萨婆若大誓庄严志乐坚固,虽处凡夫、声闻、独觉险难之处,终不退失一切智心明净妙宝。佛子,如有宝珠,名净庄严,置泥潦中光色不改,能令浊水悉皆澄净。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在凡愚杂浊等处,终不失坏求一切智清净宝心,而能令彼诸恶众生远离妄见、烦恼、秽浊,得求一切智清净心宝。是为第九不由他教在众难处不失一切智心宝不共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自觉境界智,无师自悟,究竟自在到于彼岸,离垢法缯以冠其首,而于善友不舍亲近,于诸如来常乐尊重,是为第十不由他教得最上法不离善知识、不舍尊重佛不共法。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不共法。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广大不共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业。何等为十?所谓:一切世界业,悉能严净故;一切诸佛业,悉能供养故;...(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如大地心,能持、能长一切众生诸善根故;如大海心,一切诸佛无量无边大智法水悉流入故;如须弥山王心,置一切众生于出世间最上善根处故;如摩尼宝王心,乐欲清净无杂染故;如金刚心,决定深入一切法故;如金刚围山心,诸魔外道不能动故;如莲华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如优昙钵华心,一切劫中难值遇故;如净日心,破暗障故;如虚空心,不可量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大清净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心。何等为十?所谓:发我当度脱一切众生心;发我当令一切众生除断烦恼心;发我当令一切众生消灭习气心;发我当断除一切疑惑心;发我当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心;发我当除灭一切恶道诸难心;发我当敬顺一切如来心;发我当善学一切菩萨所学心;发我当于一切世间一一毛端处现一切佛成正觉心;发我当于一切世界击无上法鼓,令诸众生随其根欲悉得悟解心。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悉断一切众生疑故;令超三界手,授与众生拔出欲泥故;置于彼岸手,四暴流中救溺众生故;不吝正法手,所有妙法悉以开示故;善用众论手,以智慧药灭身心病故;恒持智宝手,开法光明破烦恼暗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手,普覆十方一切世界。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腹。何等为十?所谓;离谄曲腹,心清净故;离幻伪腹,性质直故;不虚假腹,无险诐故;无欺夺腹,于一切物无所贪故;断烦恼腹,具智慧故;清净心腹,离诸恶故;观察饮食腹,念如实法故;观察无作腹,觉悟缘起故;觉悟一切出离道腹,善成熟深心故;远离一切边见垢腹,令一切众生得入佛腹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腹,悉能容受一切众生。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藏。何等为十?所谓:不断佛种是菩萨藏,开示佛法无量威德故;增长法种是菩萨藏,出生智慧广大光明故;住持僧种是菩萨藏,令其得入不退珐輪故;觉悟正定众生是菩萨藏,善随其...(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无畏大师子吼是菩萨藏,令一切众生皆欢喜故;得佛十八不共法是菩萨藏,智慧普入一切处故;普了知一切众生、一切刹、一切法、一切佛是菩萨藏,于一念中悉明见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善根不可坏大智慧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精勤心,一切所作悉究竟故;不懈心,积集相好福德行故;大勇健心,摧破一切诸魔军故;如理行心,除灭一切诸烦恼故;不退转心,乃至菩提终不息故;性清净心,知心不动无所著故;知众生心,随其解欲令出离故;令入佛法大梵住心,知诸众生种种解欲,不以别乘而救护故;空、无相、无愿、无作心,见三界相不取著故;卍字相金刚坚固胜藏庄严心,一切众生数等魔来乃至不能动一毛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光明藏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被甲。何等为十?所谓:被大慈甲,救护一切众生故;被大悲甲,堪忍一切诸苦故;被大愿甲,一切所作究竟故;被回...(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一切智。
  时,诸菩萨大德、声闻、世间诸王并其眷属,咸作是念:“如来境界、如来智行、如来加持、如来力、如来无畏、如来三昧、如来所住、如来自在、如来身、如来智,一切世间诸天及人无能通达、无能趣入、无能信解、无能了知、无能忍受、无能观察、无能拣择、无能开示、无能宣明、无有能令众生解了,唯除诸佛加被之力、佛神通力、佛威德力、佛本愿力,及其宿世善根之力、诸善知识摄受之力、深净信力、大明解力、趣向菩提清净心力、求一切智广大愿力。唯愿世尊随顺我等及诸众生种种欲、种种解、种种智、种种语、种种自在、种种住地、种种根清净、种种意方便、种种心境界、种种依止如来功德、种种听受诸所说法,显示如来往昔趣求一切智心、往昔所起菩萨大愿、往昔所净诸波罗蜜、往昔所入菩萨诸地、往昔圆满诸菩萨行、往昔成就方便、往昔修行诸道、往昔所得出离法、往昔所作神通事、往昔所有本事因缘,及成等正觉、转妙珐輪、净佛国土、调伏众生、开一切...(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善男子,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广大无量,思惟大海甚深难测,思惟大海渐次深广,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思惟大海积无量水,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议,思惟大海无量众生之所住处,思惟大海容受种种大身众生,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雨之雨,思惟大海无增无减。
  “善男子,我思惟时,复作是念:‘世间之中,颇有广博...(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照三世,忆诸大愿普救众生,不著有为,究竟思惟诸法自性,悉能严净一切世界,于一切佛众会道场心无所著。
  渐次南行,至自在城,求觅弥伽。乃见其人于市肆中,坐于说法师子之座,十千人众所共围绕,说轮字庄严法门。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云何流转于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意坚固不动?云何获清净心无能沮坏?云何生大悲力恒不劳疲?云何入陀罗尼普得清净?云何发生智慧广大光明,于一切法离诸暗障?云何具无碍解辩才之力,决了一切甚深义藏?云何得正念力,忆持一切差别珐輪?云何得净趣力,于一切趣普演诸法?云何得智慧力,于一切法悉能决定分别其义?”
  尔时,弥伽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弥伽遽即下师子座...(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
  “善男子,从此南行,有一聚落,名曰住林;彼有长者,名曰解脱。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修菩萨行?菩萨云何成菩萨行?菩萨云何集菩萨行?菩萨云何思菩萨行?”
  尔时,善财童子以善知识故,于一切智法,深生尊重,深植净信,深自增益;礼弥伽足,涕泗悲泣,绕无量匝,恋慕瞻仰,辞退而行。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菩萨无碍解陀罗尼光明庄严门,深入诸菩萨语言海门,忆念诸菩萨知一切众生微细方便门,观察诸菩萨清净心门,成就诸菩萨善根光明门,净治诸菩萨教化众生门,明利诸菩萨摄众生智门,坚固诸菩萨广大志乐门,任持诸菩萨殊胜志乐门,净治诸菩萨种种信解门,思惟诸菩萨无量善心门;誓愿坚固,心无疲厌;以诸甲胄而自庄严,精进深心不可退转,具不坏信;其心坚固,犹如金刚及那罗延,无能坏者;守持一切善知识教,于诸境界得不坏智;普门清净,所行无碍;智光圆满,普照一切;具足诸地总持光明,了知法界种种差别,无依无住,平等无二;...(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王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出妙光城,游行道路,正念思惟大光王教,忆念菩萨大慈幢行门,思惟菩萨随顺世间三昧光明门,增长彼不思议愿福德自在力,坚固彼不思议成熟众生智,观察彼不思议不共受用大威德,忆念彼不思议差别相,思惟彼不思议清净眷属,思惟彼不思议所作业;生欢喜心,生净信心,生猛利心,生欣悦心,生踊跃心,生庆幸心,生无浊心,生清净心,生坚固心,生广大心,生无尽心。如是思惟,悲泣流泪,念善知识实为希有,出生一切诸功德处,出生一切诸菩萨行,出生一切菩萨净念,出生一切陀罗尼轮,出生一切三昧光明,出生一切诸佛知见,普雨一切诸佛法雨,显示一切菩萨愿门,出生难思智慧光明,增长一切菩萨根芽。又作是念:“善知识者,能普救护一切恶道,能普演说诸平等法,能普显示诸夷险道,能普开阐大乘奥义,能普劝发普贤诸行,能普引到一切智城,能普令入法界大...(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恼热,如雪山中妙栴檀香;众生见者,诸苦消灭,如善见药王;见者不空,如婆楼那天;能长一切众善根芽,如良沃田。
  在一一座,众会不同,所说法门亦各差别;或见处座,净居天众所共围绕,大自在天子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无尽解脱。或见处座,诸梵天众所共围绕,爱乐梵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普门差别清净言音轮。或见处座,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自在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菩萨清净心。或见处座,善变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善化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一切法善庄严。或见处座,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兜率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心藏旋。或见处座,须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夜摩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无边庄严。或见处座,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释提桓因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厌离门。或见处座,百光明龙王、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摩...(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心冀望依善知识获诸如来功德法藏。唯愿示我一切智道,我行于中,至十力地!”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深心敬善知识,乐闻其语,修行其教;以修行故,决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得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善男子,我于恶慧众生,起大慈心;于不善业众生,起大悲心;于作善业众生,起于喜心;于善恶二行众生,起不二心;于杂染众生,起令生清净心;于邪道众生,起令生正行心;于劣解众生,起令兴大解心;于乐生死众生,起令舍轮转心;于住二乘道众生,起令住一切智心。善男子,我以得此解脱故,常与如是心共相应。
  “善男子,我于夜暗人静,鬼、神、盗贼、诸恶众生所游行时,密云重雾、恶风暴雨、日月星宿并皆昏蔽不见色时,见诸众生,若入于海,若行于陆,山林、旷野、诸险难处,或遭盗贼,或乏资粮,或迷惑方隅,或忘失道路,慞惶忧怖不能自出;我时即以种种...(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开示如来智慧道,普为法界诸含识,说离世间众怖行。
   已住如来诸愿道,已受菩提广大教,已修一切遍行力,已见十方佛自在。
   天神心净如虚空,普离一切诸烦恼,了知三世无量刹,诸佛菩萨及众生。
   天神一念悉了知,昼夜日月年劫海;亦知一切众生类,种种名相各差别。
   十方众生生死处,有色无色想无想,随顺世俗悉了知,引导使入菩提路。
   已生如来誓愿家,已入诸佛功德海,法身清净心无碍,随众生乐现众色。”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礼夜神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修行增进。
  往诣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所,见其身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妙宝所成师子座上,百万夜神所共围绕。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护念故;同神通,开悟众生令修一切菩萨行故;同神力,能入十方世界海故;同陀罗尼,普照一切总持海故;同秘密法,了知一切修多罗中妙法门故;同甚深法,解一切法如虚空故;同光明,普照一切诸世界故;同欣乐,随众生心而为开示令欢喜故;同震动,为诸众生现神通力普动十方一切刹故;同不虚,见闻忆念皆悉令其心调伏故;同出离,满足一切诸大愿海,成就如来十力智故。
  时,善财童子观察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起十种清净心,获如是等佛刹微尘数同菩萨行;既获此已,心转清净,偏袒右肩,顶礼其足,一心合掌,以偈赞曰:  
  “我发坚固意,志求无上觉;今于善知识,而起自己心。
   以见善知识,集无尽白法,灭除众罪垢,成就菩提果。
   我见善知识,功德庄严心,尽未来刹劫,勤修所行道。
   我念善知识,摄受饶益我,为我悉示现,正教真实法,
   关闭诸恶趣,显示人天路,亦示诸如来,成一切智道。 ...(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明色身、示现大勇猛色身、甚难得色身、一切世间无能映蔽色身、一切世间共称叹无尽色身、念念常观察色身、示现种种云色身、种种形显色色身、现无量自在力色身、妙光明色身、一切净妙庄严色身、随顺成熟一切众生色身、随其心乐现前调伏色身、无障碍普光明色身、清净无浊秽色身、具足庄严不可坏色身、不思议法方便光明色身、无能映夺一切色身、无诸暗破一切暗色身、集一切白净法色身、大势力功德海色身、从过去恭敬因所生色身、如虚空清净心所生色身、最胜广大色身、无断无尽色身、光明海色身、于一切世间无所依平等色身、遍十方无所碍色身、念念现种种色相海色身、增长一切众生欢喜心色身、摄取一切众生海色身、一一毛孔中说一切佛功德海色身、净一切众生欲解海色身、决了一切法义色身、无障碍普照耀色身、等虚空净光明色身、放广大净光明色身、照现无垢法色身、无比色身、差别庄严色身、普照十方色身、随时示现应众生色身、寂静色身、灭一切烦恼色身、一切众生福...(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月行施,恣意修福,然后治罪。’王即听许。
  “时,都城北有一大园,名曰日光,是昔施场。太子往彼,设大施会;饮食、衣服、华鬘、璎珞、涂香、末香、幢幡、宝盖,诸庄严具,随有所求,靡不周给。经半月已,于最后日,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城邑人民及诸外道,悉来集会。
  “时,珐輪音虚空灯王如来,知诸众生调伏时至,与大众俱,天王围绕,龙王供养,夜叉王守护,乾闼婆王赞叹,阿修罗王曲躬顶礼,迦楼罗王以清净心散诸宝华,紧那罗王欢喜劝请,摩睺罗伽王一心瞻仰,来入彼会。
  “尔时,太子及诸大众,遥见佛来,端严殊特,诸根寂定如调顺象,心无垢浊如清净池,现大神通,示大自在,显大威德,种种相好庄严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焰云,震动十方无量佛刹,随所至处普雨一切诸庄严具;以佛威仪,以佛功德,众生见者,心净欢喜,烦恼消灭。
  “尔时,太子及诸大众五体投地,顶礼其足,安施床座,合掌白言:...(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心,求一切智故;起慈无量心,普摄众生故;起不舍一切众生心,被求一切智坚誓甲故;起无谄诳心,得如实智故;起如说行心,修菩萨道故;起不诳诸佛心,守护一切佛大誓愿故;起一切智愿心,尽未来化众生不休息故。菩萨以如是等佛刹微尘数菩提心功德故,得生如来家。是为菩萨第二受生藏。
  “云何名观诸法门勤修行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摩诃萨,起观一切法门海心,起回向一切智圆满道心,起正念无过失业心,起一切菩萨三昧海清净心,起修成一切菩萨功德心,起庄严一切菩萨道心,起求一切智大精进行、修诸功德如劫火炽然无休息心,起修普贤行教化一切众生心,起善学一切威仪、修菩萨功德、舍离一切所有、住无所有真实心。是为菩萨第三受生藏。
  “云何名以深净心普照三世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具清净增上心,得如来菩提光,入菩萨方便海,其心坚固犹若金刚,背舍一切诸有趣生,成就一切佛自在力,修殊胜行,具菩萨根,其心明洁,愿力不动,常为诸...(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开导示悟一切众生,尽未来劫无有休息;演说一切诸佛法海种种境界、种种成熟,展转传来无量诸法;现不思议佛自在力,充满一切虚空法界;于诸众生心行海中而转珐輪,于一切世界示现成佛,恒无间断;以不可说清净言音说一切法,住无量处通达无碍;以一切法庄严道场,随诸众生欲解差别而现成佛,开示无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间。”
  尔时,岚毗尼林神,欲重明其义,以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最上离垢清净心,见一切佛无厌足,愿尽未来常供养,此明慧者受生藏。
   一切三世国土中,所有众生及诸佛,悉愿度脱恒瞻奉,此难思者受生藏。
   闻法无厌乐观察,普于三世无所碍,身心清净如虚空,此名称者受生藏。
   其心恒住大悲海,坚如金刚及宝山,了达一切种智门,此最胜者受生藏。
   大慈普覆于一切,妙行常增诸度海,以法光明照群品,此雄猛者受生藏。
   了达法性心无碍,生于三世诸佛...(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藏。
   一切三世国土中,所有众生及诸佛,悉愿度脱恒瞻奉,此难思者受生藏。
   闻法无厌乐观察,普于三世无所碍,身心清净如虚空,此名称者受生藏。
   其心恒住大悲海,坚如金刚及宝山,了达一切种智门,此最胜者受生藏。
   大慈普覆于一切,妙行常增诸度海,以法光明照群品,此雄猛者受生藏。
   了达法性心无碍,生于三世诸佛家,普入十方法界海,此明智者受生藏。
   法身清净心无碍,普诣十方诸国土,一切佛力靡不成,此不思议受生藏。
   入深智慧已自在,于诸三昧亦究竟,观一切智如实门,此真身者受生藏。
   净治一切诸佛土,勤修普化众生法,显现如来自在力,此大名者受生藏。
   久已修行萨婆若,疾能趣入如来位,了知法界皆无碍,此诸佛子受生藏。  
  “善男子,菩萨具此十法,生如来家,为一切世间清净光明。善男子,我从无量劫来,得是自在受生解脱门。” ...(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大云,常雨一切甘露法故。圣者,菩萨如是修诸行时,令一切众生皆生爱乐、具足法乐。”
  尔时,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其无忧德及诸神众,以出过诸天上妙华鬘、涂香、末香,及以种种宝庄严具,散善财上,而说颂言:  
  “汝今出世间,为世大明灯,普为诸众生,勤求无上觉。
   无量亿千劫,难可得见汝;功德日今出,灭除诸世暗。
   汝见诸众生,颠倒惑所覆,而兴大悲意,求证无师道。
   汝以清净心,寻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识,不自惜身命。
   汝于诸世间,无依无所著,其心普无碍,清净如虚空。
   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圆满,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
   汝不离世间,亦不著于世,行世无障碍,如风游虚空。
   譬如火灾起,一切无能灭;汝修菩提行,精进火亦然。
   勇猛大精进,坚固不可动,金刚慧师子,游行无所畏。
   一切法界中,所有诸刹海,汝悉能往诣,亲近善知...(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此女身柔软,犹如天缯纩;其手所触摩,众患悉除灭。
    毛孔出妙香,芬馨最无比;众生若闻者,悉住于净戒。
    身色如真金,端坐华台上;众生若见者,离害具慈心。
    言音极柔软,听之无不喜;众生若得闻,悉离诸恶业。
    心净无瑕垢,远离诸谄曲,称心而发言,闻者皆欢喜。
    调柔具惭愧,恭敬于尊宿,无贪亦无诳,怜愍诸众生。
    此女心不恃,色相及眷属;但以清净心,恭敬一切佛。’  
  “尔时,太子与妙德女及十千采女并其眷属,出香牙园,诣法云光明道场。至已下车,步进诣如来所。见佛身相端严寂静,诸根调顺,内外清净,如大龙池无诸垢浊;皆生净信,踊跃欢喜,顶礼佛足,绕无数匝。于时,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妙宝莲华供散彼佛。太子为佛造五百精舍,一一皆以香木所成,众宝庄严,五百摩尼以为间错。时,佛为说普眼灯门修多罗;闻是经已,于一切法中得三昧海,所谓:得普照...(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所成功德。
  “善男子,汝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种无量诸善根,应集无量菩提具,应修无量菩提因,应学无量巧回向,应化无量众生界,应知无量众生心,应知无量众生根,应识无量众生解,应观无量众生行,应调伏无量众生,应断无量烦恼,应净无量业习,应灭无量邪见,应除无量杂染心,应发无量清净心,应拔无量苦毒箭,应涸无量爱欲海,应破无量无明暗,应摧无量我慢山,应断无量生死缚,应度无量诸有流,应竭无量受生海,应令无量众生出五欲淤泥,应使无量众生离三界牢狱,应置无量众生于圣道中,应消灭无量贪欲行,应净治无量瞋恚行,应摧破无量愚痴行,应超无量魔网,应离无量魔业,应净治菩萨无量欲乐,应增长菩萨无量方便,应出生菩萨无量增上根,应明洁菩萨无量决定解,应趣入菩萨无量平等,应清净菩萨无量功德,应修...(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法界;于一切佛刹、一切诸有,普现其身,靡不周遍;摧一切障,入无碍法,住于法界平等之地;观察普贤解脱境界,即闻普贤菩萨摩诃萨名字、行愿、助道、正道、诸地地、方便地、入地、胜进地、住地、修习地、境界地、威力地,同住渴仰。
  欲见普贤菩萨,即于此金刚藏菩提场,毗卢遮那如来师子座前,一切宝莲华藏座上,起等虚空界广大心、舍一切刹离一切著无碍心、普行一切无碍法无碍心、遍入一切十方海无碍心、普入一切智境界清净心、观道场庄严明了心、入一切佛法海广大心、化一切众生界周遍心、净一切国土无量心、住一切劫无尽心、趣如来十力究竟心。
  善财童子起如是心时,由自善根力、一切如来所加被力、普贤菩萨同善根力故,见十种瑞相。何等为十?所谓: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如来成正等觉;见一切佛刹清净,无诸恶道;见一切佛刹清净,众妙莲华以为严饰;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身心清净;见一切佛刹清净,种种众宝之所庄严;见一切佛刹清...(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切智智。  
  时诸菩萨。及大声闻。世间诸王。并其眷属。咸作是念。如来境界。如来智行。如来神通。如来力。如来无畏。如来三昧。如来所住。如来最胜。如来身。如来智。一切世间诸天及人。无能通达。无能趣入。无能信解。无能遍知。无能分别。无能思惟。无能观察。无能拣择。无能开示。无有能令众生悟入。唯除诸佛加被之力。佛神通力。佛威德力。佛本愿力。及自宿世善根之力。亲近善友力。深净信解力。广大志乐力。趣向菩提清净心力。求一切智广大行愿力。唯愿世尊。以方便力。随顺我等。及诸众生。种种心量。种种信解。种种智慧。种种言辞。种种名字。种种证得。种种地位。种种根清净。种种意方便。种种心境界。种种依止。如来功德。随能听受。诸所说法。显示如来往昔趣求一切智道。往昔所起菩萨大愿。往昔所净诸波罗蜜。往昔所证诸菩萨地。往昔圆满诸菩萨行。往昔所乘智庄严道。往昔所行诸清净道。往昔出离殊胜法海。往昔所起游戏神通大庄严海。往昔所...(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 盲瞑诸凡夫
  结使之所缚  而能测佛境
  如来无碍智  过量及非量
  离于语言道  一切无能说
  佛以相严身  凝光如满月
  曩劫因修忍  化现于十方
  谛观诸佛力  三昧及神通
  亿劫共思量  不能知少分
  谛观诸佛智  自觉妙难思
  一一功德门  无能测边际
  若有发大愿  爱乐于佛法
  于斯难见境  通达不为难
  若以清净心  精勤集福智
  具足大功德  闻教能随入
  若人依佛慧  志愿亦弘深
  是向佛菩提  当成一切智  
  尔时西南方摧碎一切魔力智幢王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偈言。  
  智身无所著  远离于身相
  难思佛境界  众圣莫能知
  不思议净业  起此微妙身
  相好及光明  三世无能碍
  遍照于世间  法界恒清净
  开佛菩提门  ...(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于恶趣中。度苦众生。心不舍故。要恒观察如来境界。欣求修习。至究竟故。要恒利益安乐一切诸众生故。如是乃能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者。所谓拔济苦恼诸众生故。发大悲心。平等福祐诸众生故。发大慈心。除灭众生诸苦蕴故。发安乐心。为息众生不善心故。发饶益心。救护怖畏诸众生故。发哀愍心。舍离执着障碍法故。发无著心。普遍法界诸佛刹故。发广大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无边心。见一切佛妙色身故。发无垢心。观三世法智无尽故。发清净心。为欲普入一切智智甚深海故。发大智心。发如是等种种心故。是名菩萨发菩提心。  
  善男子。我初止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十事。观察大海。而为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宽广难量。思惟大海深难得底。思惟大海同一碱味。思惟大海出生众宝。思惟大海吞纳众流。思惟大海水色差别不可思议。思惟大海种种众生之所依住。思惟大海容受无量大身众生。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雨之雨。思惟大海究竟恒满无有增减。善男子。我复思念世...(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罗布其上。凡所庄校。周圆无际。光荣四照。弥覆大海。百万欲天王。普雨种种天宝天华。天鬘天香。天烧香。天涂香。天末香。天妙衣服。天幢幡盖。如云而下。百万龙王。起大香云。雨众香水。百万夜叉王。献以种种珍奇宝藏。百万罗刹王。各以慈心。合掌观察。百万乾闼婆王。以妙乐音。歌咏赞叹。百万阿修罗王。执持其茎。曲躬而立。百万迦楼罗王。衔诸璎珞。妙宝缯带。四面垂下。百万紧那罗王。起饶益心。欢喜爱乐。百万摩睺罗伽王。起清净心。恭敬礼拜。百万人王。起殷重心。合掌瞻仰。百万转轮圣王。各以七宝庄严供养。百万梵天王。头顶礼敬。百万净居天。恭敬合掌。百万主海神。俱时出现。恭敬作礼。百万主火神。各持种种妙宝庄严。百万味光摩尼宝。光明普照。百万净福摩尼宝。布散庄严。百万遍照摩尼宝。为清净藏。百万离垢藏摩尼宝。其光赫奕。百万吉祥藏摩尼宝。放妙光明。百万妙藏摩尼宝。光照无边。百万阎浮幢摩尼宝。周布行列。百万不可坏金刚摩尼宝。清净...(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心常忆念一切智戒。所发志乐等虚空戒。一切世间无所依戒。不缺漏戒。不浊乱戒。无遗失戒。不杂染戒。不追悔戒。无厌怠戒。清净戒。离尘戒。无垢戒。如是菩萨。戒行功德无量无边。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达逻比叱。其国有城。名金刚层。中有大士。名曰弥伽。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妙住足。右绕瞻仰。辞退而去。尔时善财童子。一心随顺善知识教。正念观彼法光明门。以清净心深信趣入。念法威力顺佛所行。专心忆持。绍三宝种。叹离欲性。念善知识。普遍观察。照明三世。忆本大愿。随顺修行。以无碍心。入众生界。常勤作意。救护世间。于诸有为。心无倚着。观一切法根本自性。念念流入一切智海。普遍严净一切佛刹。于诸如来道场众会。心无依住。如是观察。渐次南行。至达逻比吒国。入金刚层城。周遍求觅。弥伽大士。乃见其人于市肆中处高台上坐师子座。十千人众所共围绕。广说轮字庄严法门。善财往诣...(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愿陀罗尼门。分别诸愿陀罗尼门。行陀罗尼门。行清净陀罗尼门。行修集陀罗尼门。行圆满陀罗尼门。业陀罗尼门。业不失坏陀罗尼门。业清净陀罗尼门。业流注陀罗尼门。业现前所作陀罗尼门。舍离恶业陀罗尼门。修习正业陀罗尼门。业自在陀罗尼门。善行陀罗尼门。常持善行陀罗尼门。三昧陀罗尼门。随顺三昧陀罗尼门。观察三昧陀罗尼门。三昧境界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心海陀罗尼门。种种心陀罗尼门。直心陀罗尼门。清净心陀罗尼门。照心稠林陀罗尼门。心地清净陀罗尼门。知众生心所生处陀罗尼门。知众生微细心陀罗尼门。知众生烦恼行陀罗尼门。知烦恼习气陀罗尼门。知烦恼方便陀罗尼门。知烦恼所作陀罗尼门。知众生信陀罗尼门。知众生解陀罗尼门。知众生行陀罗尼门。知众生信解诸行差别陀罗尼门。知众生性陀罗尼门。知众生欲陀罗尼门。知众生想陀罗尼门。知世界所起陀罗尼门。普见十方陀罗尼门。普见一切法陀罗尼门。说法陀罗尼门。大慈陀罗尼门...(第0085-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如婆楼那天。永离欲染。如大梵王。净众生心。如水清宝。能长众善。如良沃田。三业自在。犹如如来。在一一座。众会不同。所说法门。亦各差别。或见处座。净居天众所共围绕。摩醯首罗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无尽法相解脱。或见处座。诸梵天众。所共围绕。妙光明梵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普门差别清净言音轮。或见处座。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自在转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菩萨清净心自在庄严。或见处座。妙变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乐变化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妙法清净庄严门。或见处座。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兜率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自心藏旋转。或见处座。须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须夜摩天王。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普遍庄严。或见处座。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释提桓因。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说法门。名厌离门。或见处座。百光明龙王。...(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已成熟者。已调伏者。堪为法器。皆入此园。各于树下。围绕而坐。师子频申比丘尼。如其所应种种心性。种种欲乐。种种信解。随彼所宜胜劣差别。而为演说相应法门。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何以故。此比丘尼。得普眼舍得般若波罗蜜门。演说一切佛法般若波罗蜜门。法界差别际般若波罗蜜门。散坏一切障碍轮般若波罗蜜门。生长一切众生善心般若波罗蜜门。最胜庄严般若波罗蜜门。无碍真实藏般若波罗蜜门。法界圆满般若波罗蜜门。清净心藏般若波罗蜜门。普遍出生种种语言神通藏般若波罗蜜门。此十般若波罗蜜门。而为上首。入如是等无数百万阿僧祇般若波罗蜜门。此日光园中。一切菩萨。及诸众生。所见境界。所闻妙法。各各差别。悟解不同。皆是师子频申比丘尼。初劝发心。说法教化。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时善财童子。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如是园林。如是床座。如是经行。如是众会。如是威仪。如是自在。如是普身。如是无畏。如是神力。如是辩才。如是...(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三涂八难身
  恒处人天善趣中  常行清净菩提道
  有愿舍身生净土  普现一切诸佛前
  普于十方佛刹中  常为清净胜萨埵
  普见十方一切佛  及闻诸佛说法音
  若能至诚称我名  一切所愿皆圆满
  或在危厄多忧怖  日夜六时称我名
  我时现住彼人前  为作最胜归依处
  彼当生我净佛刹  与我同修菩萨行
  由我大悲观自在  令其一切皆成就
  或清净心兴供养  或献宝盖或烧香
  或以妙华散我身  当生我刹为应供
  或生浊劫无慈愍  贪嗔恶业之所缠
  种种众苦极坚牢  百千系缚恒无断
  彼为一切所逼迫  赞叹称扬念我名
  由我大悲观自在  令诸惑业皆销灭
  或有众生临命终  死相现前诸恶色
  见彼种种色相已  令心惶怖无所依
  若能至诚称我名  彼诸恶相皆销灭
  由我大悲观自在  令生天...(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尔时观自在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大悲速疾行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常行一切诸善法。常入一切诸三昧。常住一切无边劫。常诣一切无边刹。常观一切诸如来。常闻一切三世法。常息一切众生恶。常长一切众生善。常绝众生生死流。常入如来正法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尔时善财童子。闻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说此大悲清净偈已。欢喜踊跃。充遍其身。生爱敬心。增信乐心。发清净心。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礼菩萨足。长跪合掌。于菩萨前。瞻仰一心。以偈赞曰。  
  天人大众阿修罗  及与一切诸菩萨
  以妙言音共称赞  大圣智慧深如海
  能于一切众生中  平等大悲同一味
  一智同缘普救护  种种苦难皆销灭
  菩萨最胜神通力  反覆大地不为难
  又能干竭于大海  令大山王咸震动
  圣者菩萨大名闻  号曰大悲观自在
  云何我...(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天人大众阿修罗  及与一切诸菩萨
  以妙言音共称赞  大圣智慧深如海
  能于一切众生中  平等大悲同一味
  一智同缘普救护  种种苦难皆销灭
  菩萨最胜神通力  反覆大地不为难
  又能干竭于大海  令大山王咸震动
  圣者菩萨大名闻  号曰大悲观自在
  云何我以微劣智  于仁胜德能称赞
  我闻圣者诸功德  无断无尽大悲门
  因是发起清净心  生我智慧辩才力
  我今处于大众会  以大勇猛而观察
  称扬赞叹妙庄严  恭敬至诚无懈倦
  如大梵王居梵众  映蔽一切诸梵天
  菩萨吉祥妙色身  处于众会无伦匹
  菩萨顾视同牛王  妙色融朗如金聚
  具足广大菩提愿  普利一切诸天人
  种种华鬘以严饰  顶上真金妙宝冠
  光明净妙过诸天  威德尊严超世主
  圆光状彼流虹绕  外相明如净月...(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示我趣向一切智道。令我于中修行增进至十力地。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深心敬善知识。法力圣力入汝身中。令汝勤求不惜身命。一心亲近。乐闻其语。随顺听闻。修行其教。以汝亲近闻教修行决定心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得菩萨教化调伏破一切众生痴闇法光明解脱门。善男子。我于恶慧众生。起大慈心。于不善业众生。起大悲心。于作善法众生。起于喜心。于善恶二行众生。起不二心。于杂染众生。起令生清净心。于邪行众生。起令生正行心。于劣解众生。起令兴大解心。于懒惰众生。起令生精进心。于乐生死众生。起令舍轮转心。于住二乘道众生。起令住一切智心。善男子。我以得此解脱门故。常与如是心共相应。善男子。我于夜暗人静。鬼神盗贼。诸恶众生。所游行时。密云重雾。恶风暴雨。日月星宿。并皆昏蔽不见色时。见诸众生若入于海。若行于陆。山林旷野。沙碛险难。一切危厄。诸恐怖处。或遭盗贼。或乏资粮。或迷惑方隅。或忘失道路...(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类。种种眷属。种种形貌。种种衣服。种种言辞。种种心行。种种欲乐。各各希求。种种财宝。种种资生。种种受用。俱来此会。观察彼王。以种种言语。种种训释。种种辩才。种种名句。咸叹此王。是大智人。是福须弥。是胜功德圆满白月。是得自在。无碍丈夫。住菩萨愿行广大施。时王见彼诸来集会。于己乞求。生爱敬心。生悲愍心。生欢喜心。生尊重心。生广大心。生善友心。生相续心。生精进心。生不退心。生舍施心。生周遍心生平等心。生清净心。生成就心。生速疾心。生见种种善知识心。善男子。尔时彼王。见诸乞者。心大欢喜。经须臾顷。假使转轮圣王。尽无边劫所受快乐。所不能及。如是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尽百千亿那由他劫所受快乐。亦不能及。善化天王。于无数劫所受快乐。自在天王。于无量劫所受快乐。大梵天王于无边劫所受梵乐。光音天王。于难思劫所受天乐。遍净天王。于无尽劫所受天乐。净居天王不可说劫住寂静乐。悉不能及。譬如有人。仁慈孝友。...(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密。了知一切修多罗中妙法门故。同甚深。解一切法离相清净如虚空故。同光明。放大光明。普照十方诸世界故。同智光。普照显示一切众生心体性故。同震动。为诸众生。现神通力。威德自在。普震十方诸佛刹故。同不虚。一切众生。种种方所。见闻忆念。皆悉令其心调伏故。同出离。普为满足一切菩萨诸大愿海。成就如来十力智故。同欣乐。随众生心。而为开示。令欢喜故。时善财童子。普遍观察守护一切众生大愿精进力光明主夜神。起彼十种极清净心。获此佛刹极微尘数菩萨同行。得是行已。心转清净。于善知识。发起无量无边欢喜。偏袒右肩。顶礼其足。合掌恭敬。一心瞻仰。以偈赞曰。  
  我发坚固自在意  志求无上佛菩提
  今于圣者知识所  而起自己无异心
  我以得见善知识  普集无尽诸白法
  灭除一切众罪垢  成就清净菩提果
  我因得见善知识  普以功德庄严心
  尽未来劫诸刹中  勤修利益众生道
  我念...(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种形色显色色身。普现无量神力色身。普放一切众妙光明色身。一切净妙庄严色身。随顺成熟一切众生色身。随其心乐现前调伏色身。随所应度成就善根色身。现无障碍普光明照色身。净无浊秽广大光明色身。可爱端正增长不坏色身。具足庄严清净坚固色身。方便开示不思议法微妙光明色身。一切无能映夺色身。能映夺一切色身。无诸暗障色身。能破诸闇色身。普集一切诸白净法色身。具足势力大功德海色身。从于过去尊重恭敬为因所生色身。如虚空清净心所起色身。最胜广大超过妙宝色身。无断无尽大功德海色身。普遍出现大光明海色身。一切世间无依无别平等色身。遍满十方一切世界无碍色身。念念出现不可说不可说刹海显示种种色相海色身。增长一切众生种种欢喜心色身。摄取一切众生海色身。能于一一毛孔之中出师子吼说一切佛功德海色身。能净一切众生心性甚深信解海色身。决定解了一切法义无疑网色身。心无障碍种种光网普照耀色身。等虚空量净光明色身。能放广大摩尼宝王净光明...(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集。不自胜任。时都城北。有一大园。名曰日光。曾是往古诸仙施场。太子诣彼。设大施会。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车乘。华鬘璎珞。涂香末香。幢幡宝盖。及余种种宝庄严具。随有所求靡不周给。经半月已。于最后日。国王群臣。后妃采女。长者居士。城邑人众。及诸外道。悉来集会。时珐輪大声虚空云灯王如来。知诸众生调伏时至。即与大众。诣此施场。所谓天王围绕。龙王供养。夜叉王守护。乾闼婆王赞叹。阿修罗王曲躬顶礼。迦楼罗王以清净心散诸宝华。紧那罗王欢喜爱敬歌咏劝请。摩睺罗伽王一心观察瞻仰尊颜。与此众俱入彼大会。尔时太子。及诸大众。遥见如来相好端严。诸根寂定。如调顺象。心无垢浊。如清净池威德自在。如大龙王。现大神通。示大自在。种种相好。庄严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焰云震动十方无量佛刹。出兴一切庄严具云。普雨一切诸庄严具。以佛威神功德之力。一切众生见者心净。增长欢喜销灭烦恼。尔时太子。及诸大众。既见如来种...(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法故。起如说而行心。修习菩萨一切难行诸苦行故。起不诳一切诸佛心。愿常守护一切如来大誓愿故。起一切智大愿心。尽未来际调伏众生。无断绝故。此十为首。有佛刹极微尘数菩提心大功德聚。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得常生诸如来家。是为菩萨第二受生藏。云何名菩萨观诸法门方便修行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于一切法门海。起现前观察心。于一切智圆满道。起成就回向心。于诸威仪清净业海。起正念观察心。于一切菩萨种种三昧海。起普遍清净心。于一切菩萨种种功德海。起修习成满心。于一切菩萨道。起庄严出生心。于一切智精进功德。起如劫火炽然不休息心。于一切众生界。起令成就普贤行心。于一切威仪中。起修菩萨种种功德心。于真实中道。起舍离有无入真实正观心。是为菩萨第三受生藏。云何名菩萨以深净心普照三世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萨成就清净增上深心。得佛菩提。光明遍照。深入菩萨方便法海。其心坚固犹如金刚。摄取众生。毕竟不舍。远离一切诸有趣生。成就如...(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生及诸佛
  悉愿救度恒瞻敬  此名称者受生藏
  受法云雨无厌足  普观三世无所著
  身心清净如虚空  此无比者受生藏
  心恒游止大悲海  坚固高胜如须弥
  通达一切种智门  此自在者受生藏
  大慈遍覆于十方  普行无垢波罗蜜
  以法光明照群品  此雄猛者受生藏
  觉法自性心无碍  生于三世诸佛家
  深入法界智无边  此明慧者受生藏
  法身清净心无著  普诣十方无量土
  一切佛力靡不成  此难思者受生藏
  入深智海得自在  住三昧海咸究竟
  观一切智方便门  此实智者受生藏
  严净一切诸佛刹  成熟一切诸群生
  现佛神力普庄严  此大名者受生藏
  诸佛法智皆修习  速能普入如来地
  了知法界皆无碍  此真佛子受生藏  
  善男子。若诸菩萨。具此十种受生藏。则得生如来家。为诸世间作大明灯。...(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若诸菩萨。心恒爱乐丈夫之身。于女人相。常生厌弃。怖畏女色。犹如猛火。于丈夫身。生福德想。亦劝众生厌离女身。欣丈夫相。是为丈夫圆满之因。若诸菩萨恒以身力。供事众生。如理作役。皆往营助。于师长处。按摩涂洗。及以种种上妙饮食。施诸饥渴。咸令充饱。令其安乐。色力增盛。是为勇力圆满之因。如是菩萨。修习八种异熟之因。感异熟果。善男子。如是八种异熟之因。复由三缘而得增长。能感圆满广大饶益殊胜异熟。云何为三。一者清净心。二者清净行。三者清净境。若诸菩萨。内心清净。所有善根。悉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证甚深一味法界。广大信乐。纯一无杂。勤求修习。不顾身命。与善知识。同一志行。见同法者。深生欢喜。日夜思惟。念念随顺。行住坐卧。心无厌足。是为第一发清净心。若诸菩萨。即于如是广大志乐所起善根。长时修习。念念无间。方便善巧。皆使成就。未受行者令得受行。已受行者令其坚固。是为第二行清净行。若诸菩萨。于彼一切所行境中。令心清净。能正发起。令行调柔。如是趣求。至究竟果。是为第三趣清净境。善男子。云何菩萨异熟果耶。谓由菩萨寿量具足故。能得长时无间修习。所有善根。积集增长。能久住世。自利利他。是为寿命圆满之果。又由菩萨色相端严众生爱敬故。一切大众咸来归仰。凡所...(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法乐。尔时无忧德神。与其眷属一万神俱。于其路侧。闻善财童子自说所发菩提心相。得未曾有。踊跃欢喜。即以一切出过诸天上妙华鬘涂香末香宝庄严具。散善财上。随顺围绕。入菩萨宫殿。而说偈言。  
  汝为诸众生  发心求正觉
  当于无尽劫  为世大明灯
  无量亿劫中  难可得见汝
  大智日今出  照明于世间
  汝见诸众生  无明闇所覆
  能发大悲心  履践无师道
  汝以清净心  专求佛功德
  能事善知识  不顾于身命
  汝心于世间  无依无所著
  决定恒无垢  清净如虚空
  汝修胜智行  转妙功德轮
  放大智慧光  普照无边际
  汝不离世间  不着于世间
  如风游虚空  所行无障碍
  汝向菩提行  勇进难屈伏
  如劫火炽然  一切无能灭
  无畏犹师子  坚固如金刚
  汝智行亦然  一切无能动
...(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无量菩萨同围绕
  梦彼如来胜日身  如紫金山光照耀
  即时以手摩我顶  寤已踊跃心欢喜
  空中有天名喜光  与我昔世曾同行
  出妙言音来告我  云彼如来今出世
  由我昔时生是念  愿见太子功德身
  彼天告我如是言  汝必于今当得见
  蒙佛加持今见汝  昔所志愿悉皆圆
  愿共俱往诣如来  同心共学菩提道  
  尔时太子。闻胜日身如来名已。即得速疾清净心。名见佛差别无障碍大欢喜。即散五百摩尼宝华于童女上。冠以吉祥藏摩尼宝髻。被以杂色火焰摩尼宝衣。尔时童女。端心正念。曾无摇动。亦无喜相。但一心合掌。瞻仰太子。正念现前。目不暂舍。时母善现。即向太子。而说偈言。  
  此女希有人间宝  净福妙相庄严身
  宿心誓愿奉仁尊  一切志乐今成满
  坚持净戒恒无缺  智慧圆满念无亏
  功德具足相圆明  一切女人无与等
  此女本从...(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焰光修学处  具相庄严离垢身
  过彼二百五十劫  次生善现母人家
  身为童女相端严  名妙吉祥具足艳
  见彼太子威德主  而生尊重爱敬心
  愿得奉事共修行  幸彼宿因蒙纳受
  我于彼时随太子  同诣如来胜日身
  即发广大菩提心  供养闻法生欢喜
  彼劫所有佛兴世  六十千亿那由他
  最后佛号解脱光  次第我皆兴供养
  于彼最后如来所  获得觉法清净心
  观诸法性无有生  成就宿命除烦恼
  即得菩萨三昧海  观察微细解脱门
  一念能入于十方  不可思议诸刹海
  普见一切诸世界  或有杂秽或清净
  于杂秽刹无憎恶  于清净刹不贪着
  悉见十方诸刹海  一切世界菩提场
  如来遍坐放光明  我于一念皆能了
  彼佛所有大众海  我于一念皆能入
  亦知彼众所修行  三昧解脱神通力
  彼众所...(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化众生道。十若诸众生。执法空等。不行正道。为说正直无棘刺法。不说棘刺诸邪险道。善男子。若诸菩萨。具此十法。得入正道善能了知。无邪谬说。所言诚实。善男子。我唯知此住诚愿语无尽威德菩萨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心常随顺。无有退转。被本愿力坚固甲胄。大慈悲心。不舍众生。增长福智。心无厌足。善巧方便。相续现前。勤修增上光明地智。随顺觉悟诸蕴界处。深入众生善知正道。菩萨地智。安住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安住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安住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安住戒性平等清净心。安住心性平等清净心。安住见性平等清净心。安住能断自他疑性平等清净心。安住一切正道非道智性平等清净心。安住修道灭惑智行性平等清净心。安住一切菩提分法增上修习平等清净心。安住调伏一切众生广大悲化平等清净心。言必以诚。未曾虚妄。出生无量功德智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彼有童子。名为德生。复有童女。名为有德。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于此大法。起尊重心。礼婆罗门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一心恋慕。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于最寂静婆罗门所。得此大法。熏习其心。渐次南行。诣妙意华门城。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顶礼其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17:32 | 只看該作者
绕无数匝。于前合掌。白言圣者...(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记别。住于一忍。生究竟想。不应以限量心行于最胜诸波罗蜜。不应以限量心住于菩萨圆满十地。不应以限量心严净一切诸佛国土。不应以限量心承事供养诸善知识。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种无量诸善根。应集无量助道具。应修无量菩提因。应学无量巧回向。应化无量众生界。应照无量众生心。应知无量众生根。应识无量众生解。应觉悟无量众生。应调伏无量众生。应断无量烦恼。应净无量业习。应灭无量邪见。应除无量杂染心。应发无量清净心。应拔无量苦毒箭。应涸无量爱欲海。应破无量无明闇。应摧无量我慢山。应解无量生死缚。应度无量诸有流。应竭无量受生海。应令无量众生出五欲淤泥。应使无量众生离三界牢狱。应置无量众生于圣道中。应销无量贪欲行。应灭无量嗔恚行。应摧无量愚痴行。应破无量魔罥网。应舍无量魔事业。应净菩萨无量心。乐欲。应长菩萨无量巧方便。应生菩萨无量增上根。应起菩萨无量决定解。应悟菩萨无量平等体。应净菩萨无量胜功德。应治菩萨...(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有知恩者。有悲愍者。菩萨菩提。现前获得此三种田。如来已说诸菩萨等。所作事业。应当觉寤于一一田。种诸善根。广大殊胜。成就圆满。  
  复次德藏。诸菩萨众。应当广大植诸种子。令其善芽渐渐增长。此三摩地。为菩提主。应先种植种子于佛前或形像所。华鬘烧香。涂香末香。歌舞音乐。如是等种种供具。而为供养。即应如是思惟。如先所说。于一切处诸佛世尊毛端分量及极微中。无有不见诸佛威德诸菩萨等大众集会。我于彼所。以清净心。平等忆念。而作供养。谓一如来法性。即是一切如来法性。若我供养一如来。即一切如来。皆已供养。于无量劫一一如来所供养亦尔。乃至多劫入一刹那。佛神力故。深生信解。而彼菩萨植种子。得成广大不思议佛之境界三摩地。善男子善女人。日日应作如此供养。于一切佛薄伽梵前。乃至一合掌。亦种子增长三摩地芽滋茂广大。应以尸罗智慧妙愿。而灌洒之。又诸菩萨。应如是布施。不得简择持戒破戒。若爱若憎。若贫若富。然彼富者。虽...(第009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


...和柔软。种种别异。平等清净。吾当感动无数佛土。悉使发意。演大光明照于十方。神足变化。靡不周遍。又心念言。吾成佛已。当决众生一切狐疑。化其志性。令常清和。寂静其志。消灭尘欲。塞诸恶户。阐永安门。除去幽冥。奋巨光耀。弃捐魔业。逮无上吉。以是功勋。普示众生。又心念言。吾所在处。常见诸佛。在危厄时。思欲奉觐。必当如愿。得见正觉。莫使违远。面见如来所说法时。如来难值。无央数劫时一出耳。犹灵瑞华。久久希有。发清净心。弃捐一切不宜之计。其意质直。而无谀谄。又心念言。吾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遍诸佛土。施作佛事。为诸众生。各现佛身。击大法鼓。雨法甘露。施无极法。清净无畏。为师子吼。立无底愿。住于法界班宣经道。一劫不休。身不疲懈。言辞无极。心亦不惓。是为十事心所建立。于时颂曰。  
  严净诸佛土  劝道于众生
  示以深妙法  令发无上道
  常愿见诸佛  奉事自归命
  听受所说法  一...(第0100部~度世品经六卷)


...萨所行道。令汝得闻。若能入大火坑受大苦者。当以相与。是菩萨作是念。我受一句法故。尚于三千大千世界火坑。从梵天投下。何况堕小火坑。我等求法应尽受一切诸地狱苦。犹应求法。何况人中。诸小苦恼。为求法故。发如是心。又如所闻法。心常喜乐。悉能正观。是菩萨。闻诸法已。降伏其心。于空闲处。心作是念。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不可但以口之所言。菩萨如是。能住明地。即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离喜故。行舍心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常念受乐。入三禅。断苦断乐故。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行舍念净。入四禅。是菩萨。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别异相故知无边虚空。即入虚空无色定处。过一切虚空相。知无边识。即入识无色定处。过一切识相。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无色定处。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诸法行故。而不乐...(第0101部~十住经六卷)


...见诸佛。闻法功德。唯愿天神。今当为我开示显现诸菩萨所行萨婆若道。若有菩萨。向此道者。当得菩萨十地十力。尔时夜天。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敬善知识。随顺其教。若有菩萨。敬善知识。随顺其教。疾疾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唯我成就菩萨光明普照诸法坏散众生愚痴破魔法门。善男子。我于邪见恶众生中。发大慈心。于不善业逆众生中。发大悲心。于修善众生。发欢喜心。于善恶等众生。起无二心。于染污众生。发清净心。于邪见着我众生。起平等心。于下贱不净众生。发欢喜心。于着乐众生。生清净心。于乐生死轮转众生。发善随顺解生死轮。于乐声闻缘觉众生发起安立住一切智菩提道心。善男子。我常如是思惟。教化一切众生。成就菩萨光明普照坏散众生愚痴破魔法门。于夜后分人靖无声时。一切鬼神交横驰走时。盗贼游行时。比丘离威仪时。烟云尘雾昏蔽日月不见色时。我于彼处。为作明眼。引导令过。若有众生。在于城邑村营聚落。山岩旷野。八方大海中。乃至一切水陆丛林。崄路迷道怖畏。云雷霹雳难。愚人恐怖禽兽难。旷野盗贼难。国...(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不为损耗。不听心识驰骋众想。不念其恶不传人非。护一切意总摄牢固不兴其意。随所思惟念恒布施。养育一切众生之类。使行忍辱不起异心。志愿精进终不回转。禅思寂寞得安隐定。奉遵智慧博揽众义。所演如海亦无厌足。故修广闻学戒要法。随逐善友欲达诸法。常离恶师远诸邪学。夫邪学者非真正道。无猗身相贪著文饰。知诸万物皆归无常。其戒功德净如紫金。所施意净亦无悔恨。心意清净终无虚饰。所学微妙亦不烦愦。其意鲜明无有垢浊。本行清净心不焦燃虽在迷惑不随淫欲。意不怀乱常若一定。息诸结缚永无起灭。终不误失静寂通彻。戒具不缺无所漏失。随其本要亦不遗舍。诸佛定根而悉分别。用平等心度诸众生。从一切智入解脱门。游诸三昧悉现在前。不贪身命不有一切乱想之念。不计我人寿命之着。亦不思惟名色痛想行识。不猗身口四大造色。其真谛想实解如本。分别造色一无有二。复当思惟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普皆清净一相无相而不迷荒。谛观诸法以过空行。无想无愿亦...(第0372-01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一卷~第七卷))


...斯谓本末清净。复以此净等淫怒痴痴等道等。道则是欲怒痴痴则是道。道净痴净一无有二亦不若干。菩萨观察本末自净不着诸秽。尔时世尊告最胜曰。身行清净而不作恶。口言清净恒归至诚。意念清净慈悲一切。众行具足乃称菩萨。尔时世尊说此本无清净品时。五千菩萨皆得一生补处。无数千人皆发无上平等道意。  
乘无相品第二十一  
  最胜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至成作佛。云何了达一相无相。复以无相分别一相。云何菩萨以清净心游处爱欲从爱欲中复至清净。佛告最胜。行权菩萨乘无相净心。周旋五道十方世界。或生欲界形无形界。虽处于界不染于界。与善男子善女人。以法之乐而娱乐之。复游形界与诸天人同处宫殿。或在梵天与梵天王说于微妙乘无相法。处众梵中或时经行或时贤圣默然。在中独尊无能及者。又复最胜。菩萨在彼微现道教。渐降诸天使行真谛。除去诸梵计净之心。住彼形界或经百劫至百千劫。复从形界下生欲界。内常乐静独处山林。虽处人中意常禅定...(第0372-02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八卷~第十四卷))


...月+骨]麝香郁金香等及天香气。自作教人皆得成就广大善根福德之聚。命若短促便得延寿。后临终时得见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佛。常为一切诸佛忆念。而与授记生极乐界。寿命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岁。常得宿命天眼天身天耳天鼻。天栴檀香从其身出。口中常出优钵罗花香。得五神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若咒香泥下至极少。如芥子许涂此塔上。彼人亦得如上所说大福德聚。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书写陀罗尼法。以清净心尊重供养如佛无异。于书写人亦增上供养。如前所说书咒印已。置于塔中及所修塔内并相轮橖中如法成就。是人当得广大善根福德之聚。佛说此陀罗尼印法时。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乃能善说此大陀罗尼印法。令一切众生皆无空过。获大利益摄大福聚。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尔时众中天龙八部。及诸菩萨执金刚主。四王帝释梵天王。那罗延摩醯首罗。摩尼跋陀罗补那跋陀。及...(第0376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卷)


...皆知此心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作因缘。何况闻是首楞严三昧。能以净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人于佛法中已得毕定。坚意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恶魔闻说首楞严三昧。为解缚故发菩提心。亦得具足佛法因缘耶。佛言。如汝所说。恶魔以是三昧福德因缘及发菩提心因缘故。于未来世。得舍一切魔事魔行魔谄曲心魔衰恼事。从今已后。渐渐当得首楞严三昧力。成就佛道。坚意菩萨。谓恶魔言。如来今已与汝授记。魔言。善男子。我今不以清净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何故与我授记。如佛言曰。从心有业从业有报。我自无心求菩提道。如来何故与我授记。时佛欲断众会疑故。告坚意言。菩萨授记凡有四种。何谓为四。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有适发心而与授记。有密授记。有得无生法忍现前授记。是谓为四。唯有如来能知此事。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坚意。云何名为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众生往来五道。若在地狱若在畜生若在饿鬼。若在天上若在人间。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名号者。执持讽诵欢喜信乐。五体投地而为作礼。若使三千大千佛刹满中七宝。持用布施满百岁中。所得功德宁多不乎。舍利弗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言。不如有人得闻宝英如来名号。持讽诵者作礼之德。十方亿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  
  复次舍利弗。东方去此宝集世界。度八百佛刹。有世界名曰宝最。其国有佛。号曰宝成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宝成如来名号者。执持讽诵以清净心欢喜信乐。却五百劫生死之罪。  
  复次舍利弗。东方去此宝最世界度千佛刹。有世界名曰光明。其国有佛。号宝光明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宝光明如来名号。执持讽诵欢喜信乐。于三涂中悉得解脱。  
  复次舍利弗。东方去此光明世界。度千五百佛刹。有世界名曰幢幡。其国有佛。号曰宝幢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第0398部~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


...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斯其人等后生之处。得无量音。及得如来净光之音。所以者何。若散花香于虚空中。称南无佛得福无量。况睹灵庙如来形像。至心礼敬散花香者。斯等在世犹若好花。莫不鲜泽。  
  复次舍利弗。南方去此明星世界。度万五千佛刹。有世界名曰无忧。其国有佛。号精进军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精进军如来名者。欢喜信乐持讽诵念。一心奉信无忧刹土。以清净心尽诚敬信于此如来。斯等皆当成等正觉。能为众生广转珐輪。所以者何。其如来尊本求道时兴此誓愿。吾成正觉。一切众生闻我名者。其人皆当生我刹土。悉当具满如来之慧。舍利弗。若有谤毁轻慢不信更相调戏持用作笑。此辈亿岁在地狱中具受罪报。  
  复次舍利弗。南方去此无忧世界。度万佛刹。有世界名金刚聚。其国有佛。号金刚踊跃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金刚踊跃...(第0398部~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


...方一切众生。是千佛等各有名号皆如是像。若有人闻受持讽诵。执学心怀专精了识。行无放逸和同供养。弃众恶趣勤苦之患。长得安隐住于禁戒。诸所将信顺喜经道。应行清净值具足果。此深妙忍根元法忍。护一切世若干亿劫。犯诸恶行不知罪福果之报应。闻诸佛名除一切罪无复众患。假使有持是诸佛名一切尊号。致得神足一心定意。若有凡庶。逮得见闻自在值此。斯众导师御行经典。怀来亿载无量功祚。所解说义畅达音慧。因得值见斯三昧定。性行清净心无犹豫。所兴发慧不着三界。以逮总持存在心怀。是等当行此三昧定。  
千佛兴立品第二十一  
  尔时喜王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愿说贤劫诸佛名号。及佛父母佛子侍者。上首圣尊诸弟子等。舍利光明寿命长短。比丘众会法立年数。种姓佛教经法流布。所可度脱诸天人民。使会者闻心开意悦皆发道心。多所哀念多所安隐。愍伤诸天及十方人一切众生。又将来世诸菩萨施。以得听受是经法已。益加乐学志愿尊法为显大明。唯垂...(第0399部~贤劫经十卷)


...广佛 南无大称佛 南无虚空爱佛 南无甘露奋迅佛 南无日聚佛 南无月声佛 南无天幢佛 南无与清净佛 南无能日佛 南无快可见佛 南无坚意胜声佛 南无高光明佛 南无无畏声佛 南无善根声佛 南无胜声佛 南无胜爱佛 南无甘露称佛 南无法华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世间尊重佛 南无胜意佛 南无弥留光佛 南无清净思惟佛 南无雨甘露佛 南无破怨佛 南无甘露城佛 南无华光佛 南无大称佛 南无安隐恩佛 南无道威德佛 南无清净心佛 南无天供养佛 南无度泥佛 南无离有佛 南无法华佛 南无大胜佛 南无可乐光明佛 南无火光佛 南无见爱佛 南无光明爱佛 南无喜声佛。  
  以上四千一百佛。  
  南无大施德佛 南无实步佛 南无无滞碍智佛 南无得威德佛 南无月藏佛 南无净光明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得乐自在佛 南无妙光明佛 南无寂光明佛 南无离疑佛 南无无过智慧佛 南无成就行佛 南无清净身佛 南无无畏爱佛 南无称吼佛 ...(第0400-01部~佛说佛名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金刚坚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坚上佛 南无宝波头摩步佛 南无宝胜佛 南无金宝光佛 南无悕喜快胜佛 南无不可量胜佛 南无善逝王佛 南无圣自在手佛 南无不可说分别佛 南无不空胜佛 南无月妙胜佛 南无树提胜佛 南无虚空光明佛 南无善清净无垢间错幢佛 南无善住善根藏王佛 南无成就一切义胜佛 南无智功德清净胜佛 南无善说清净幢佛 南无琉璃藏上胜佛 南无普功德奋迅佛 南无善清净功德宝住佛 南无宝光明清净心胜佛 南无金上胜佛 南无胜月佛 南无波头摩上奋迅胜佛 南无波头摩上佛 南无宝成就胜佛 南无电光幢王佛 南无电光明高王佛 南无多罗王佛 南无妙胜佛 南无雷虚空燃灯佛 南无成就一切功德佛 南无贤高幢王佛 南无住持一切宝间错庄严佛 南无宝光明庄严智威德声自在王佛 南无俱苏摩大奋迅通佛 南无敷华娑罗王佛 南无月轮清净佛 南无善寂智月声自在王佛 南无阿僧祇精进住胜佛 南无波心炎佛 南无山功德幢王佛 南...(第0400-01部~佛说佛名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南无人王佛 南无华王佛 南无华胜佛 南无发精进佛 南无因陀罗鸡兜佛 南无清净无垢光佛 南无菩提宝华不断绝光明王佛 南无薝卜上佛 南无意福德自在佛 南无观声王佛 南无无垢威德佛 南无功德宝集吼佛 南无成就德佛 南无成就胜佛 南无斯何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阿输迦世界贤妙胜佛。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佛名。必得不退菩提。  
  南无难陀世界栴檀胜佛。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佛名毕竟得清净心。  
  南无跋陀世界寂染佛 南无意智鸡兜世界破魔力佛 南无满月世界无忧佛 南无鸡兜意胜世界宝杖佛 南无语吼声胜世界华胜佛 南无差摩世界三奋迅佛 南无广世界树提胜佛 南无月胜世界金刚功德身佛 南无过去无量无边海胜佛。  
  若善男子。称彼佛名。得毕竟不退菩提心。  
  南无弥留胜王佛 彼佛初成佛。第一会八十亿百千万那由他声闻众。第二会七十亿百千万那由他。第三会六十亿百千万那由他。...(第0400-02部~佛说佛名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人。天龙夜叉罗刹。若人非人。闻是佛名。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入恶道。  
  南无无垢光明佛。  
  舍利弗。东方过十千佛国土。有世界名百光明。佛号清净光明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说法。若天龙夜叉人非人闻名者。必得人身远离贪嗔痴烦恼。若人闻不信者。六十千劫堕大地狱。  
  南无清净光明佛。  
  舍利弗。复过百佛国土。有世界名善德。佛号日光明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说法。若人毕竟清净心称此佛名。所得功德满足如日轮。毕竟能降伏一切诸魔外道。超越世间三十劫。  
  南无日光明佛。  
  舍利弗。复过六十千佛国土。有世界名住七觉分。佛号无边宝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说法。若人闻彼佛名。是人具足得七觉分。能置众生着胜宝中。毕竟成就无量功德聚。  
  南无无边宝佛。  
  舍利弗。复过五百佛国土。有世界名华镜像。佛号华胜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说法。若人闻彼佛名信心敬重...(第0400-02部~佛说佛名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无放光明佛 南无过诸疑佛 南无毗罗那王佛 南无新华佛 南无胜华佛 南无舍诤佛 南无大长佛 南无大称佛 南无爱去佛 南无甘露步佛 南无日聚佛 南无月声佛 南无见天佛 南无清净光佛 南无秋日佛 南无解华佛 南无妙声佛 南无雨甘露佛 南无善天佛 南无胜声佛 南无爱上首佛 南无爱甘露佛 南无甘露称佛 南无法华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世间尊重佛 南无高意佛 南无高山佛 南无甘露威德光明佛 南无菩提威德佛 南无清净心佛 南无能作因降伏怨佛 南无度世间佛 南无甘露星宿佛 南无圣德佛 南无法高佛 南无大称佛 南无安隐思惟佛 南无菩提华佛 南无庵摩罗供养佛 南无胜成佛 南无法星宿佛 南无大胜佛 南无随意光明佛 南无火光明佛 南无见爱佛 南无光明爱佛 南无希声佛 南无功德德佛 南无吉去佛 南无无障智佛 南无得威德佛 南无月藏佛 南无梵光明佛 南无乐光明佛 南无胜光明佛 南无寂光明佛 南无离异意佛 南无过智佛 南...(第0400-02部~佛说佛名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南无胜报佛 南无宝华德佛 南无在诸宝佛 南无月华佛 南无一切群萌誓铠佛 南无转化一切牵连佛 南无无量辩才佛 南无无诤无恐佛 南无都趣众辩佛 南无普香光佛 南无堪受器声佛 南无须弥香佛 南无大贵佛 南无香雄佛 南无大修行佛 南无香室佛 南无舍诤佛 南无清净庄严佛 南无莲华上王佛 南无觉雄佛 南无世间尊重佛 南无无量香雄佛 南无极尊佛 南无闻德佛 南无华盖宝佛 南无坚固自在王佛 南无波头摩庄严佛 南无清净心佛 南无香华佛 南无须弥王佛 南无树提佛 南无转化众相佛 南无过一切众生誓铠佛 南无极迟誓铠佛 南无一切宝庄严色住持佛 南无无量香佛 南无普开光佛 南无普放香熏佛 南无住持无障力佛 南无在莲华德佛 南无最上天王佛 南无一界持觉刹佛 南无善摄身佛 南无香熏佛 南无无量慧雄佛 南无无量观佛 南无无我眼佛 南无难动佛 南无初发意佛 南无无勇王佛 南无无迹步佛 南无除一切忧佛 南无离忧佛  
  ...(第0403部~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一卷)


...坐道场时。于一切法自然觉了心无挂碍。何以故。以于往昔观诸法性寂无取着故。供养无量无边诸佛故。清净梵行具足圆满故。积集无量波若智门故。修大慈悲怜愍众生故。以是因缘。后身菩萨坐道场时。昔所闻受诸法明门。自然现前不由他悟。摩那婆。汝应于此第五教中精勤修学住持依止。复次摩那婆。有一法门名曰发生。汝当善持是初法门。云何发生。譬如莲华从淤泥生泥所不染。若离淤泥终无生处。如是摩那婆。汝等于此言教法中。以不乱心及清净心。远离言说入无我门。既证知已应为他人普宣是义。能多利益无量众生。远离恶处舍不善念。若有疑惑当为除断。是则名为真实利物。恒不远离三种言教方便业藏章句法门。复当为人具说如是去来现在三世如实清净法句断诸疑惑令证菩提。汝等应当如法受持。摩那婆。汝于第六法义门处。初入宫殿法门。阿字相应亦当观察。云何观察。依板方便次第而入尽际教门。若离语言义不可得。如彼入阵必须着甲然后破敌超过二边。如是知已汝等当证心喜...(第0418-01部~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怨仇亦名住劫回向亦名与眼。亦名不失利。亦名满一切望。亦名一切坚牢庄严主。阿难。此等日名字。国土分中一切诸方所说。若有众生如是名字所演说中。若有闻此日名。若一切持解知义业。不生诤竞观察思惟。阿难。彼等众生难得难有。何以故。彼等名字难可觉悟。彼等句行不可教知。如来为彼诸众生等起怜愍故。断疑网故。增长智故。思惟意行持智慧行。辩才根诸力觉分智慧增长故。不随他行增长智故。宣说如是诸法相等。怜愍心摄受心利益心清净心故。阿难。是故此等月日名字不缺不减。若干边际更相系属。从安慰出生。胜印句生。阿难。如是之处如是清净。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受如是相者。彼即当知。日之名字无有边际。及月名字亦无边际。丈夫名字妇女名字。彼人当知最胜之处。于语业中而得成就。于语业中得成就已。当至成就胜授记业。成就胜授记业已。当至成就胜言辞业。至言辞业成就已。复当得至最胜相续非相续处。至胜相续非相续处已。当至最胜断绝语言。既至...(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怖。亦名花。亦名大花。亦名王。亦名最王。亦名不乱。亦名成音。亦名观世音。亦名大天。亦名无称。亦名普功德。亦名最上。亦名众生调御师。阿难。如来如是知佛名号。知佛吼声。知佛游戏。阿难。于彼处中诸佛名鬘宣说之时。若有众生一名字中。二名字中。三名字中。一切名字中。敷演之时。当不爱乐亦不欢喜。阿难。此等众生当知一向造诸欲行。割断善根当堕暗冥从暗入暗行暗暗道。阿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是诸佛名字璎珞之时。当起爱乐得清净心。彼诸众生非小善根。彼等众生当得非少福聚具足。  
  于中何者诸宿和合。诸菩萨辈从母右胁生。有宿名鬼。有宿名欢喜。亦有宿名曰普灯。亦有宿名光炎。亦有宿名众声。亦有宿名善名闻。亦有宿名常炎。亦有宿名苏迷低(隋云善意)亦名意。亦名别上缚。亦名多留车。亦名伊覆多。亦名阿尸罗婆那(女宿)亦名颇求那(张宿)亦名阿朱多(不堕)亦名药。亦名善善。亦名过患主。亦名满足电。亦名牢遍。亦名威力。亦名百光。亦...(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如是一切想我想。然彼我想本不可得。是故一切非实。是故言想如阳焰。如是所有若想若识若意彼等和合。所和合者。彼等一数中一切或胜或劣。若想如阳焰者。当知彼识亦如阳焰。若识如阳焰。当知是意亦如阳焰。何故言如阳焰。无因缘故言如阳焰。无道理可说。无方便可说。以是故言犹如阳焰。其阳焰者有何真实。如意有实性有真性者。何者是意自性。何者意真性。若意有真性自性。彼即无物即为是虚。即是为空。即为自在。乃至略说故。言本性清净心。若有本性即是涅槃。何因缘故言有本性。无作者故言本性。是为沙门释子所印。若得是印当尽生死流转。作是语已。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岂可生死流转别耶。彼印复别耶。为当彼印尽生死流转耶。作如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言。生死流转者。所有初何者初。所有后何者后。所有中故言生死流转。如是三世平等是生死流转。若有众生能证知者。彼等不取如此句义故。言生死流转。若众生辈有初中后。彼得未来生阴聚转。若彼等初所摄受。以...(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谓所有三轮清净菩萨一发心者。所取福聚。阿难。且置菩萨摩诃萨大商主者。着大铠者。大导师者。具足不可思议智者。阿难。若有女人若丈夫。于如是等三轮清净具足菩萨之所。以一慈心观察忆者。我少说喻亦不具足。而彼善男子善女人。于彼三轮清净菩萨之所。起一慈心观察念已。摄取若干善根。阿难。是故我今告汝我今语汝。彼等众生善得利益。若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等众生大得善利。若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能发三轮清净心故。彼等众生善得利益。若有众生于如是诸菩萨边。能起慈心观察念已。将来当行也。及现行已。如是阿难。彼等丈夫以有无量功德法具足。阿难。若能发此三轮净清者。及此五种语言事。当能如是正观察已。应当受持一切行处。当得胜出。当得不思议辩才。当得无量无边辩才。当得无等辩才。于此品中若一闻时。彼应当受满足百偈。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九  
  阿难。于中何者是五入。入地狱入畜生入阎罗世入天入人。是名五...(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如是等一切相具足。胜妙菩萨箧藏陀罗尼中。正念正行正得处能增广智慧处。总摄诸善根处。心不顺入不生净信而不受持。或不读诵亦不温习。亦不欲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即说彼住魔事业。阿难。我念过去无量时。有佛名曰灯明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我时于彼灯明佛教中。为此菩萨箧藏修多罗。六万岁中随一比丘承事供养。我时于彼比丘之所。以一切乐具。若干年岁供养承事。而不与我此修多罗。随于何处复三月安居。我于彼比丘所发三轮清净心中。如诸菩萨有清净心。如彼如来所说。如是彼三月中时彼比丘直教我听。亦不教读。我于彼时不生异心。而我于彼闻已。过彼三月即便命终。以我净彼地故。当速净般若。以是故。灯明世尊速授我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多陀阿伽多阿罗呵三藐三佛陀。阿难。我今若见彼比丘今生在地狱中者。阿难。乃至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知报恩故。能为彼比丘于大地狱中。经恒沙等劫受大苦恼。若于此比丘众中。现前有者。当以金色二手取已若一月若半月荷负而行。以一切安乐具。...(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罪此重过彼。若人作如是言。我毁戒也。我毁佛也。我毁法也。我毁僧也。若以自辩置立言辞舍教师语者。当知一切皆已毁谤。阿难。此名法贼。何以故。安慰诸佛子已舍佛语言。以自辩才为他解说。此是佛语此是佛语阿难。若复有人。于一切众生所。夺取一切财宝及谷米等。若复有人。如来所说修多罗中。乃至一句等舍已。或诸师所作。或自辩中自语言中意欲具满。如是人辈最为大贼。名偷法也。亦名坏法也。阿难。若有具足偷法贼者。彼于佛边有清净心。及法僧中有清净心。无有是处。复应当知。彼暂所闻诸修多罗即生诽谤。此合此不合。此着此不着。如是彼人有不善根。具足成就有智我慢。彼舍身已命终之后。当生诸地狱中。虽生人间得钝哑报语言謇吃。或复无舌。或有两舌。或有少舌。或有块舌。当得[革*卬]舌。当得缺舌。无有滑利语言之业。当复堕落无节度中。当得哑吃。当得失语。喉中咽塞。口中臭脓气。口生重舌。或得齿痛。或复喉痛。口如满炉得白羊口。当得舌浊。当得恶色如被索缚。当得减色。无...(第0419-02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心。于一切烦恼不惊不怖。不证涅槃起大慈悲行世间行。为度众生不以染心说法教化。而常远离一切供养恭敬故。远离颠倒心。以如实知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故。具足解脱心。以能远离境界故。成就如实生。以生圣人如实家故。成就如实智慧。以常出家心故。成就圣行。以如实知苦集灭道故。成就大人相。以具足持戒多闻不放逸故。成就一切众生平等心。善知世间无我故。成就不颠倒法。以圣印为印故。成就道场心。以不退印为印故。诸菩萨等。常成就清净心行。成就普庄严威仪行。不乐说世间技术语言。不乐近恶知识。不乐供养恭敬诸事。不乐说世间杂语。不乐说诸国土事。不乐说诸王事。不乐说贼盗事。不乐说妇女事。不乐说吉会事。不乐说征战事。不乐朋党诤讼。不乐诸恶国城邑聚落边地难处。不乐近伎乐歌舞戏笑等人。  
  复次善男子。不乐与悭嫉人俱。不乐与破戒邪见多集诸恶放逸轻法等人俱。不乐与多嗔恨颠倒乱心人俱。不乐愚痴喑哑。如是等人悉不与俱。菩萨摩诃萨常乐勇...(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行说法境界。而无言说门现前。修行成就色相境界。而法身门现前。修行转珐輪境界。而不转不说门现前。修行声闻境界。而诸佛法门现前。修行辟支佛境界。而行诸菩萨胜行门现前。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境界。善思惟天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诸菩萨行。佛言。天子。自舍己乐能与一切众生乐。常在世间而能持戒多闻心无放逸。常在涅槃而不舍大悲。涅槃门现前而不求证。为化众生故。随顺世间行。护诸众生。能于众生其心平等。令一切众生得清净心。于一切众生心无差别。所有之物与一切共。为人说法不为饮食。畜清净物而常知足。常乐空闲正念思惟。常处大众说法不懈。入城邑聚落慈悲现前。不求赞叹供养恭敬。常能远离世间杂语。凡有言说不违佛法。广略得所爱语柔软。一切身分礼敬三宝先意问讯。心常爱乐第一义谛。于一切法心无所著。于诸资生心不贪染。常近圣人远离非法。爱法如身重佛如命。爱敬修行犹如身首。于一切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资生之事得少为足。敬重师长犹如世尊...(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遍知。于一切恶皆悉远离。一切善法皆悉成就。众行备满具如实见。远离闇冥能为光曜。具足无量福智资粮。隐蔽世间。不为世间之所映夺。获得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得一切诸佛法力。能具诸佛法力。得具诸佛大慈悲力及辩才力。本愿方便皆悉满足。善修本业具智慧宝。精进无量终不休息。离诸忧戚无有逼恼。无有取着。能善调伏。为大龙王无有余习。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舍利弗。若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发清净心为求福故。为爱乐福故。思念如来。无上方便本行满足。尽未来际一切生死。于现在世成就无量无著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乃至念佛一种功德。念功德已。于无量亿那由他百千劫中。所习善根三明福田所。清净戒所。无等等戒所。无量真实功德所。或于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以少灯炷。或苏油涂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道之一阶。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了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舍利弗。求世报者福德尚尔...(第0424部~佛说施灯功德经一卷)


...。拘躄能行。癃残百病皆悉除愈。牢狱系闭悉皆放解。当尔之时大千世界诸天人民。一切大众莫不欢喜。心皆清净无复三垢。其中或有得生天者。得道迹者。往来者。不还者。得罗汉者。得辟支佛道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或有坚住不退转者。各各如是不可称计。世尊光明照十方已。还绕身三匝从眉间入。于是阿难更整衣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今笑必有所因。唯愿说之。佛告阿难。见此婆罗门不。阿难对曰。唯然已见。佛告阿难。此婆罗门以清净心一偈叹佛。从是以后十三劫中。天上人中封授自然。常得端正言辞辩慧人所赞叹。不堕三涂八难之处。却后皆当成辟支佛。名曰欢悦。一切众会闻佛所说。皆悉欢喜歌叹佛德。阿难白佛言。如来功德不可思议。此婆罗门一偈叹佛。所得功德不可限量。快乃如是。佛告阿难。此婆罗门非但今日而赞叹我而得善利。乃往过去世。波罗奈国王名婆摩达多。而出游猎。象兵马兵车兵导从前后。游猎于山得一白象。身白如雪光泽可爱而有六牙。王得此象大...(第0428部~菩萨本行经三卷)


...河沙等刹。众生之类。慈愍爱念欲令解脱。譬如恒河沙中取一沙。过恒河沙国土下一沙。如是尽恒河沙慈心不尽。菩萨发愿坚固难动。设有人来取菩萨身脔脔割截。即时弥满三千大千国土。血变为乳如母念子。是为菩萨行慈三昧。即于胎中成无上道。或时菩萨入悲三昧。遍满南方无限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众生之类。悲念欲令解脱。以恒河沙中取一沙。过恒河沙国土下一沙。如是尽恒河沙悲心不尽。堪任代彼众生受苦。皆是菩萨坚固誓愿。众生见者以清净心。远离众恶妄想已断。即于胎中成无上道。或时菩萨入喜三昧。遍满西方无限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众生之类。喜念众生欲令解脱。以恒河沙中取一沙。过恒河沙乃下一沙。如是尽恒河沙喜心不尽。若彼众生入喜令自娱乐。皆是菩萨发意坚固。即于胎中成无上道。或有菩萨入舍三昧。遍满北方无限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刹众生之类。恐彼众生有缺漏行。将养拥护不令没溺。取恒河沙中一沙。过恒河沙国土下一沙。如是尽恒河沙舍心不尽。皆是菩萨...(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快哉福报所愿知成。尔时菩萨入不乱定。以心举心以身举身。即得成就神足圣道。从一佛刹至一佛刹。礼事供养诸佛世尊。听受深法不难不畏。转入三禅观诸色像悉空无所有。住于三禅观众生类悉能分别。彼没生此此没生彼自识宿命。亦复知彼所从来处。刹利种婆罗门种。居士种长者种。斯应行人不应行人。应受果不应受果。出入息非出入息。斯四意止四意断。根力神足觉意八道。斯人受决某国某处。某众生中成佛。皆悉知之。是谓菩萨于三禅地得清净心。复次菩萨摩诃萨于三禅地上望八住。虽望而不得。昼夜勤精进求清净心。入四禅中面自见十方诸佛。为说四禅不退转法。无碍解脱行四神足。能分一身为无数身。以无数身合为一身。入火光三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令彼众生见火光三昧。心意恐惧衣毛皆竖。自来归依于菩萨所。因三昧力而得度脱。尔时于四禅中。分别世界真如法性。心退还堕习六住行。菩萨自念。我今未得不退转地。云何当得八住。于四禅中殷勤修习。净众生行代其执苦。虽行此法不自称誉。除去憍慢无有吾我。修六思念。虽复行道在九众生居。心...(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四神足。能分一身为无数身。以无数身合为一身。入火光三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令彼众生见火光三昧。心意恐惧衣毛皆竖。自来归依于菩萨所。因三昧力而得度脱。尔时于四禅中。分别世界真如法性。心退还堕习六住行。菩萨自念。我今未得不退转地。云何当得八住。于四禅中殷勤修习。净众生行代其执苦。虽行此法不自称誉。除去憍慢无有吾我。修六思念。虽复行道在九众生居。心不染着恋慕生死。心豁然悟逮不退转。是谓菩萨摩诃萨于圣谛得清净心。于是菩萨入空处三昧。观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类心识。修净法离缚着无所恋慕。能自住寿一劫二劫至无数劫。于某劫中教化众生。生者灭者渐渐将导获清净道。即于胎中成无上道。或时菩萨入识处三昧。观此三千大千世界识神所趣。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易度难度皆悉知之。即于胎中成无上道。或时菩萨入不用处三昧。观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类。青黄赤白有多有少。即自厌患不用久住。即于胎中成无上道。或有菩萨入非想非不想...(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师即调伏令寂静  三界大师亦如是
  调伏凶恶央掘魔  我今稽首三界医
  大神通力不思议  我今稽首自在王
  大天所建甚奇特  以法建立央掘魔
  所为最胜无可譬  是故名曰无譬尊
  央掘魔今为胜业  住戒调伏极寂静
  身心安隐无所畏  犹如自性真金色
  纯净极妙阎浮金  唯愿如来哀受施
  令央掘魔服天衣  当令我得大菩提
  彼服此衣护梵行  究竟清净心不动  
  尔时央掘魔罗谓梵王言。汝是何人多言两舌。言央掘魔罗习近我衣久持梵行。而见毁辱汝是恶梵非梵梵像。汝蚊蚋来所言梵者。梵有何义。云何名为世间梵业。我岂服习蚊蚋之衣而修梵行。我亦不作佣作之人。我亦不能随他所欲。我亦不为负债之人。如申头罗(申头罗者外国幻人作飞人戏令空中来去往返至速)速往速反。汝小蚊蚋亦复如是。往受梵乐还来堕此。不知菩萨受生真实功德。非法为法。如汝等辈不觉生死迷惑轮转。...(第0430部~央掘魔罗经四卷)


...等言如是。世尊。一切如来皆作是说。尔时世尊告文殊等言。彼诸如来世界云何。文殊等言。彼诸世界无诸沙砾平如澄水。柔软乐触犹如绵纩。如安乐国无诸五浊。亦无女人声闻缘觉。唯有一乘无有余乘。佛告文殊等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称彼一切诸佛名号。若读若书若闻乃至戏笑言说。或顺他人或欲自显。若有一切恐怖事至悉皆消灭。一切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不能恼乱。闻则拥护闭四趣门。我说未发心者得菩提因。况清净心若读若诵若书若闻。央掘魔罗。如来复有奇特大威德力方广惣持大修多罗说。八十亿佛皆是一佛即是我身。如是广说。如是无量佛刹。如是无量如来如是如来色身无量无边。如来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云何当有若无常若疾病。如来常住无边之身。我今当复广说有根本。有因有缘。一切佛一切因。悉皆不乐生此世界。以此众生不可治故。以是义故。我于此世界治不可治众生。数数舍身故生不生身(次应实际身无作身)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第0430部~央掘魔罗经四卷)


...经。不以生死寿果欺诳。汝等。自度一切有及一切烦恼病。是故言如来之所说。  
  精勤诸善法  折伏诸恶心
  修福迟缓者  意乐着诸恶  
  此偈我为声闻说。又如来藏者极为难得。世间无有如是难得。譬类如来之藏。当疾观察。如是如是意乐着诸恶者。比丘自性净。心心习恶知识过。五垢为首众多烦恼前后围绕。云何五垢为本诸烦恼围绕。所谓贪欲嗔恚睡眠掉疑。此五垢坏心。欲净除五垢本及诸烦恼者。当勤方便自性清净心力。当勤方便及未谤修多罗未成一阐提。当勤方便修习自度。以是义故。说彼心无量客尘烦恼。应当疾疾拔其根本。  
  意法前行  意胜法生  意法净信
  若说若作  快乐自追  如影随形  
  我为声闻乘说。此偈意者。谓如来藏义若自性清净意。是如来藏胜一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所作及净信意法。断一切烦恼故。见我界故。若自净信有如来藏。然后若说若作。得成佛时若说若作。度一切世间如人见影。见...(第0430部~央掘魔罗经四卷)


...德。实非功德。若生一念慈悲心。功德广大不可思议。文殊师利。此是菩萨所行。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欲问如来应供正遍知。未来诸菩萨诸行。如来若许我今当问。佛告文殊师利。随意所问。文殊师利白佛言。四众于何时中不得作声。或身口木石及诸余声。佛告文殊师利。于六时不得。礼佛时。听法时。众和合时。乞食时。正食时。大小便时。文殊师利白佛。何故于是时不得作声。佛告文殊师利。于是时有诸天来。彼诸天。常清净心无染心空心。随波罗蜜心观佛法心。以彼声故令心不定。以不定故悉皆还去。以诸天去故诸恶鬼来。作不饶益不安隐事。彼人于此生诸灾患。人民饥饿更相侵犯。是故殊师利。文应寂静礼佛应供正遍知佛说此祇夜。  
  不作身口声  木石余音声
  寂静礼佛者  如来所赞叹  
不可思议品第三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当更问愿佛解说。佛告文殊。随意所问。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何故入于涅槃...(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世间。见已如是思惟。为何等人我当先为说法。文殊师利。我说此言有何义。文殊师利白佛。我未解世尊意。佛告文殊师利。于此佛境界有无穷众生。惟阿罗罗郁头蓝弗。可先为说法。除此二人更无余人。而此二人死已七日。我先以佛智语十地菩萨。我以世间智为众生说法。此二人不闻我法故成退转。寿命唯余七日。诸天闻此言。即白佛言。如是世尊。阿罗罗郁头蓝弗死已七日。文殊师利。云何众生清净善行。可化易教。众生者。谓多功德人。清净者清净心也。善行者自行诸善根。可化者闻略说得度。易教者能分别诸法。善灭一切身口意垢。不为爱见之所系缚。若有如此众生。我当先为说法。我当令其得解不诽谤我。佛说此祇夜。  
  郁头蓝弗  阿罗罗仙  死已七日
  我先已记  后有诸天  而来报我
  如是世尊  如是善逝  二人并死
  已经七日  
  文殊师利。无有余人速疾智慧。唯除如来善逝世尊。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四。而说颂曰。  
  所演说四法  炽然菩提心
  若炽然智慧  得止息烦恼
  势力及通达  如是勤精进
  安住服是已  庄严无懈怠
  斯不失本誓  善安住根力
  身心无疲倦  勤进求实身
  住如是炽然  增长菩提心
  彼智慧如是  犹日月增长  
  善男子。菩萨有四法。劝菩提心。何等四。在大众中称扬赞叹菩提之心。令其开解菩提之心。善受教诲随顺师长发清净心。一切烦恼不得自在。是为四。而说颂曰。  
  劝导唱道心  先住此为本
  当有一切智  是名知因者
  是一切智心  清净常照明
  常住于是中  世间所顶礼
  常出柔软语  速疾受教诲
  咨问诸师长  一切智胜心
  本性常清净  守护菩提心
  白净离烦恼  最胜不相违  
  善男子。菩萨有四法。显示菩提心。何等四。此是我住处。住是处已开示显说。...(第0439部~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二卷)


...
  运动于一切  如轮转众瓶
  如油遍在麻  盐中有碱味
  亦如无常性  普遍于诸色
  沉麝等有香  日月光亦尔
  非能作所作  非有亦非无
  远离诸外道  一异等众见
  非智所寻求  不可得分别
  定心无碍者  内智之所证
  若离阿赖耶  即无有余识
  譬如海波浪  与海虽不异
  海静波去来  亦不可言一
  譬如修定者  内定清净心
  神通自在人  所有诸通慧
  观行者能见  非余之所了
  藏识亦如是  与转识同行
  佛及诸佛子  定者常观见
  藏识持于世  犹如线贯珠
  亦如车有轮  随于业风转
  陶师运轮杖  器成随所用
  藏识与诸界  共力无不成
  内外诸世间  弥纶悉周遍
  譬如众星象  布列在虚空
  风力之所持  运行常不息
  如空中鸟迹...(第0440部~大乘密严经三卷)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骄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第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公上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託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净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亿诸外道等得离尘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身十八千亿。住于十地大菩提萨埵。现菩提萨埵种种神力。或作象形马形师子虎形金翅鸟形。或作须弥山形。或作老形。或作猕猴。或作华台结加趺坐。十千亿菩提萨埵在其南面作。九千亿菩提萨埵在其北面。皆作如是神通变化。如来常在三昧。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尔时如来。知一切勇菩提萨埵自用神力去已。七日至华上世界。时一切勇菩提萨埵。以佛神力屈伸臂顷来至佛所。到已右绕三匝。发清净心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我以一神力。至十方诸佛世界。见九十九千亿诸佛世界。第二神力。见百千亿诸佛世界。至第七日到华上世界。亦至不动如来世界。世尊。我至彼国。见九十二千亿诸佛说法。又见八十亿千世界。八十亿千诸佛。即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悉供养复过而去。世尊。我即日至三十九亿百千佛国。见三十九亿百千菩提萨埵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悉恭敬礼拜。右绕三匝复过而去。世尊。又于六十亿世界...(第0445部~僧伽吒经四卷)


...此福德胜彼。况具足闻。佛复告一切勇菩提萨埵言。善男子。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胡麻。以此胡麻数转轮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转轮王。不如布施一须陀洹。若施三千世界一切须陀洹所得福德。不如施一斯陀含。若施三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若施三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布施一阿罗汉。若施三千世界诸阿罗汉所得福德。不如布施一辟支佛。若施三千世界诸辟支佛所得福德。不如施一菩提萨埵。若施三千大千世界菩提萨埵。不如于一如来所起清净心。若于三千大千世界诸如来所生清净心。不如凡夫闻此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一切勇。况复有人以清净心忆念此经。一切勇。于意云何。颇有凡人能度大海不。一切勇言。不也世尊。佛告一切勇。于意云何。颇有凡夫以手一撮能竭海不。一切勇言。不也世尊。佛告一切勇。乐小法者亦复如是。不能听受如是法门。一切勇。若不曾见十八亿恒河沙诸佛如来。不能书写如是法门。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者。不能闻此法门。若人曾见百千亿如来者。闻此法门不生诽谤。一切勇。若有曾见百千亿恒河沙如来。闻此法门能生净信。起如实想不生诽谤。一切...(第0445部~僧伽吒经四卷)


...此总持者于法自在。时佛为王说宝事总持之慧。满百千岁普分别义。王舍国事一切众缘。专精一心及与眷属听受道化。于百千岁未曾想欲。无嗔恨意。不含想害。不顾妻子国土眷属。一切所有永不以计。唯愿法乐立志佛道。大慈清净等心一切而行大哀。被大德铠而听受法。如是之比具百千岁受佛诲已。因此宝事总持之要。所作则办。越七百万劫终始之患。积十万劫除诸罪殃。见亿百千佛从受德本。于恒沙等作天帝释。若为梵天转轮圣王。积功累德。以清净心志御诸法用心不乱。闻百千佛受法不忘。时王诸子皆悉逮得柔顺法忍。中宫婇女八万四千普发道意为菩萨学。八万四千人逮得法忍。九十那术诸天人民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三十六那术学声闻乘得法眼净。万六千比丘漏尽意解。无尽福王弃国损王不慕天上世间诸乐。唯志无上正真之道。因家之信出家为道而作沙门。诸子亦然皆作沙门。时国人见王弃国。六万人悉为沙门。中宫婇女四大夫人亦为沙门。佛教清净普蒙安隐。殖诸德本众行具足。佛言。...(第0452部~佛说海龙王经四卷)


...摄欲明智 开化自大 不犯法师 不乱众会 悦可乐法 护于法音 不断三宝 慈愍众生 赞慕德义(六十二事)  
  佛告龙王是诸法句。为护无尽之藏总持。其有法师受是章句六十二事。若讽诵者得三十二无所畏。何谓三十二。博闻无畏。咨嗟他人处处无畏。言无缺短如应无畏弃捐郑重而无所畏。随音所入辩才无畏。无所挂碍其心无畏。奉受道心其志无畏欢悦众人行步无畏。速决狐疑觉意无畏。观察众人无阙无畏。言行相应无缺无畏。戒禁清净心面无畏。忍辱清净坚强无畏。于审谛愿而不转还所处无畏。心不谬乱辩慧无畏。能悦众会智慧无畏。知深妙法降化无畏。离于调戏师子无畏。伏诸外道无受无畏。无衣食悦无瑕无畏。降伏众贼令住正见无愆无畏。智者不毁导御无畏。不乱众经说等无畏。随时而教无谄无畏。言行相应离慢无畏。见一切人谦顺无畏。无尽句本行修善发遣所问无畏。开化一切无量法教随众无畏。己身净故降魔无畏。除诸尘劳大悲无畏。心不怀害大哀无畏。将护众生智...(第0452部~佛说海龙王经四卷)


...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
  “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中受报差别者,当复刻木为六轮,于此六轮,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数,书字记之,一数主一面,各三面,令数次第不错不乱。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19:03 | 只看該作者

  “若未来世佛诸弟子,于三世中所受果报,欲决疑意者,应当三掷此第三轮相,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如是所观三世果报...(第0460部~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


...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第0460部~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


...方。若有能越此咒界者。头破作七分心自劈裂。我等诸梵所作咒界今已讫竟。第六魔王波旬将无数魔天。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众坐以定。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我今归命大道首  两足之尊最胜觉
  诸寂灭中为第一  是故我今稽首礼  
  说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诸梵佐佛说咒界经。我今亦欲助佛说咒。为欲饶益一切世界。拥护人天故说斯咒。若闻于我说是咒者。夜叉罗刹悉皆远走百由旬外。我于昔来初未曾更以清净心至于佛边。我今为礼人中师子说结界经故至佛所。我于欲界行住动中。并及人天。为自在主。其余众生住欲界者。及余鬼神种种别类夜叉罗刹。今一切驱使远避。我今以白胡芥子掷着火中。能使鬼神都如火然。当说此咒极为大验。即说咒曰。  
  什婆利 什婆利都是婆利 钵罗什婆利 什婆罗 什婆罗 什婆罗私唎 什婆罗尼利离 呵什婆罗尼 郁婆头婆离 阿那婆沙婆离 什婆离帝 什婆离尼尼 什婆离帝 什婆罗帝 摩什婆黎尼 ...(第0469部~大吉义神咒经二卷)


...天子。若得默然及与寂静。喜求诸法而不知足。如是菩萨名为知足。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行舍心。答言。天子。若不被世界所没。行于世间救世间故。如是菩萨能成舍心。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清净身。答言。天子。若以如幻化身示现众生平等之身。如是菩萨能得净身。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清净口。答言。天子。若能为诸众生具足音声。演说法要而无过患。如是菩萨能清净口业。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清净心。答言。天子。若知诸心皆是一心。如是菩萨名得净心。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得天眼。答言。天子。见诸色形当离诸色。常观诸色远离诸色。如是菩萨名得天眼。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名得天耳。答言。天子。若闻诸声。当观诸声远离声相。如是菩萨名得天耳。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知他心。答言。天子。若知心行流注生灭。如是菩萨能知他心。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知宿命。答言。天子。若念本际...(第0515部~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


...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  
  复次舍利弗。如我上说。众生界中亦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异不差。何谓三法。一者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二者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三者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者。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慧清净真如法界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舍利弗。我依此清净真如法界。为众生故说为不可思议法自性清净心。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者。此本际来离脱不相应烦恼所缠不清净法。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舍利弗。我依此烦恼所缠不相应不思议法界。为众生故说为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不可思议法。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诸法根本。备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真实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摄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说名众生。所以者何。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等异名。以是义故。我依彼法说名众生。舍利弗。此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异不差。于此真实如不异不差法中。毕竟不起极恶不善二种邪见。何以...(第0520部~佛说不增不减经一卷)


...如来身口意。如是我金刚敬礼。次第敬礼一切如来已作如。是言愿世尊示诲。于我云何是真实法云何安住奉行。复应思惟一切如来。各面告如是言。善男子应以三摩地本性成就。随意念诵。当观察自心。即说密语。  
  唵 质多钵喇底(丁里切)迷昙羯卢弭。  
  诵此密语时。观于自心状如月轮已。复白一切如来。世尊愿教示于我。欲见月轮相。一切如来复告言。善男子此心本性清净。随彼所用。随意堪任。譬如素衣易受染色。本性清净心。增长智故。以本性成就密语。应发菩提心。即说密语。  
  唵 菩提 质儋 郁波陀耶弭。  
  诵此语时。应结金刚缚契。以此密语。即想彼月轮极清净坚牢。大福德所成。于佛性菩提。从所生形状。如月轮澄静。清净无诸垢秽。诸佛及佛子。称名菩提心。既见智所成月。即以心启告。显发于诸如来。世尊我见彼月轮。极清净尔时一切如来告言。汝当亲近。一切如来普贤之心。汝应善修习此一切如来普贤之心。坚牢故。于自...(第0530部~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


...法先屈右手头指拄大指头侧节。舒三指而掩心次屈左手大指于掌中微拳。四指如莲华叶。以左大指。拄右大指。结跏趺坐兴慈悲心安住寂静。然后乃作此。印已即能转大珐輪。当此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决定六种震动。诸佛菩萨皆以慈眼观持咒人。大力金刚神虚空明仙常来随从。四天神王在四面立。而为拥护昼夜侍卫。若转珐輪时一切如来而为加护。摧灭魔军无诸障碍。其持咒人能见世转珐輪。坐菩提道场众所尊重。其有功德亦如诸佛菩萨转大珐輪。身清净心清净怜愍一切众生。然后作此咒印。作此法时。先颦其两眉合其口齐其上下齿。观如来实相心念转珐輪。作此法已。能破一切魔王及诸障碍者。能然大法炬建大法幢。击大法鼓鸣大法蠡。能师子大吼增长功德。即当与八十亿恒河沙诸小咒力等无有异。一切诸佛赞言善哉并为授记。咒曰。  
  唵萨婆呾他伽多(一)三摩耶(二)摩尼跋社嚟(三)吽吽(四)  
  第九得胜印法(梵名阿波罗至多母达罗)  
  佛言我今说胜...(第0531部~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


...犹如一子亦如己身,常为一切圣人之所赞叹,常为诸天、释、梵、四王、龙、神、夜叉、人非人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礼拜供养得圣力加,心不自高亦不毁他,亦复不乐多积衣食,趣得支身心无忧恼,于一日夜六时自省,卧觉安隐,无多恼患衣食丰饶,于一切众生慈悲不舍,随心所念皆悉不空。临命终时得见诸佛,一切诸佛皆赞叹言:‘善哉!善哉!大丈夫,善能持戒清净不破!善来!将汝往诣清净佛刹,令汝得住十地位中。’彼人见佛得清净心,得欢喜心,心欢喜故,舍身则得往生净国速得十地,不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念闻此无尽根受记陀罗尼得如是利。是菩萨若学行羼提波罗蜜时,一切圣人神通力加令得法忍,不见众生、不见彼、不见此。若有人来截其手足,割其耳鼻,乃至不起一念瞋心;离瞋心已,一切天王、一切人王,礼拜供养,乃至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若学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得无患身成就大力,壮健智慧精进勇猛,能行四摄布施、爱语、利益...(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于系缚,趣三恶道受诸苦恼。是故如来为断贪欲,宣说正法呵责欲法。若有众生得闻如是呵责欲已,能如实观诸欲不净,如毒生果,如大火聚,如满[土+瓦]毒药,如满瓶粪,如利刀,如贼,如旃陀罗加絺那,如热铁丸,如大雹雨,如恶毗岚婆风,如恶毒蛇,如恶野泽,如罗刹洲,如跋陀伽都,如种种粪扫聚,如尸陀林。是人如是知欲过患,于欲事中生大怖畏身大战动,爱法、乐法、学法欲,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求于正法,求法自在,于正法中生清净心,于法道中行法救济。如是乐者,彼人临终获得正念,以念法故,乐法气味故,念法果报故,见十方佛在大众中宣说法要教化众生,既闻法已得欢喜心,心欢喜故数数得见诸佛色身。是人死已离三恶道,生有佛刹,常与善人游止,共俱能行布施、忍辱、精进,乐于禅定,修习五通乐涅槃道,大慈悲心教化众生,能得诸佛璎珞庄严功德之身,过去所有烦恼及习悉皆尽灭。彼诸众生得如是庄严身心,譬如香箧盛种种衣衣服皆香,而彼香华不失称两,...(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久住,还以付嘱婆娄那龙。若有众生能护我法,精勤方便坐禅正慧,诸富伽罗,应常守护供给供养。”
  尔时,婆娄那龙王作如是言:“如是,如是,如世尊教。往昔过去迦罗鸠村驮应正遍知,亦以此处令我守护供给供养,精勤方便坐禅正慧,修善法者为作檀越;我于尔时,供给守护乃至法灭。次复有佛,名拘那迦牟尼乃至迦叶,亦以此处付嘱于我守护供养;我于尔时供给守护,乃至法尽亦复如是。彼佛法中或有弟子,不受奴婢僮仆田地,以清净心精勤苦行,如是一切我皆守护。今日如来,复以此处付嘱于我住持守护。”
  尔时,世尊复以西瞿耶尼须弥山下,何罗阇低罗山中圣人处所名曰云尽,付宝护龙王。时,宝护龙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世尊教。过去迦罗鸠村驮如来,亦以此云尽圣人住处付嘱于我,我于尔时守护此处,及佛弟子如法行者乃至法灭。”
  尔时,世尊复以东弗婆提须弥山下,青鸯伽那山中支提圣人住处名圣人生,付苏摩呼嚧叉龙王。时,彼...(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 惟佛世尊能了知,
   苞藏国土内身中, 令我心远种种惑。
   三世诸佛大慈悲, 受我礼忏一切殃,
   法僧二宝亦复然, 至心归依无有异。
   愿我今日所供养, 恭敬尊重世导师,
   诸恶永尽不复生, 尽寿归依如来法。”  
  时,魔波旬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如来于我及诸众生平等无二,心常欢喜慈悲含忍。”
  佛言:“如是。”
  时,魔波旬生大欢喜发清净心,重于佛前接足顶礼右绕三匝,恭敬合掌却住一面,瞻仰世尊心无厌足。
  时,彼众中有一魔子名加罗支,与其眷属从座而起,到于佛前接足顶礼,长跪白佛作如是言:“世尊,云何名眼?为眼是色因缘?为色是眼因缘?乃至意法因缘亦复如是?”
  佛言:“善男子,非眼是色因缘,非色是眼因缘,乃至非意是法因缘,非法是意因缘。善男子,眼眼性空,眼识识性空。善男子,眼因缘眼识生,彼因缘故色可见,乃至意因缘意识...(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亦非异故,于如如中各不相依,虚空平等风行空中,风亦非空,空亦非风。何以故?彼此不触各非境界,彼二皆空亦不可说。何以故?相离相故,无增减故,不依此岸及彼岸故,第一义谛如如住故,此名身行。是故身行非识依止,亦非伴侣,非是和合,非是聚集,常不依止,相离相故,是识亦复非依止身离和合故,此名身行。云何口行?口行二种名为觉、观。云何是觉?何者是观?于出入息生二种心,思惟忆念是名为觉;乃至细心次生,如是渐除得清净心亦名为觉。是觉依止出入故生,生已即灭,根尘亦复不觉,此彼境界相相离故,性相无故,乃至不可说其长短,此名为觉。何者是观?若有人观冷相触身于是中行,或复热相一切气息皆犹于风,彼风因缘观触知者,此名为观。各离境界彼此离相,乃至不可说其长短,是名觉观。云何意行?意行名思。云何名思?知一切法,乃至能知时出入气息,非时出入气息,知此出息非彼入息,知彼入息非彼出息,差别悉知,如是思量,知行顺相非行顺相,此...(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鸠槃龙夜叉,
   悉依佉罗帝山所, 于诸苦畏求解脱。
   我等俱时速诣彼, 为欲听闻正法故,
   魔王不久或来此, 而为我等作留难。
   一心听受胜妙法, 于彼净心得大福,
   以福长寿除诸怨, 于世常受威德乐。
   若以此福求解脱, 断诸烦恼得罗汉,
   及断诸缘作辟支, 亦能成佛具诸乐。
   如是当得无有疑, 是故速舍诸缘缚,
   一切当起清净心, 速到佛所修供养。
   从此贤劫初以来, 未有如是大众集,
   于后久远弥勒兴, 我等不得许时寿。”  
  尔时,于彼四阿修罗城邑宫殿有如是事,以菩萨力庄严加持故,闻是句义皆生信心,各各于其城邑宫殿云集一处,共相谓言:“今当于此欲有何事?所以者何?我等昔来未曾见者今得见之,昔未闻者今得闻之,无人知者。”
  时,魔波旬从己宫下欲礼佛故而往散华,所散之华于四天下皆作华雨。...(第0059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萨。复持种种上妙衣服、末尼宝珠、真珠华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幡盖等,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复以无量上妙音乐,种种赞颂,恭敬供养地藏菩萨。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持此种种上妙供具,回奉世尊,而说颂曰:  
  “天人龙神所供养,十方菩萨皆来奉,
   闻救世有大功德,唯愿受我最胜供。”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说是颂已,顶礼佛足。
  于是世尊复说颂曰:  
  “起坚固慧清净心,灭诸有情无量苦,
   施众妙乐如宝手,能断惑网如金刚。
   起大悲慧具精进,善持妙供奉世尊,
   以海智救苦众生,登诸趣有无畏岸。”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长忆念,增长守护忆念,增长寿命,增长身体,增长无病,增长色力,增长名闻,增长资具,增长亲友,增长弟子,增...(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生死海。’  
  “时,旃荼罗即以毒箭弯弓审射,中象王心。母象见之,举声号啕,悲哀哽噎,以颂白言:  
  “‘被此法衣人,宜应定归佛,
    威仪虽寂静,而怀毒恶心。
    应速蹋彼身,令其命根断,
    灭此怨令尽,以射天身故。’  
  “时,大象王以颂答曰:  
  “‘宁速舍身命,不应生恶心,
    彼虽怀诈心,犹似佛弟子。
    智者非为命,而坏清净心,
    为度诸有情,常习菩提行。’  
  “时大象王心生悲愍,徐问人曰:‘汝何所须?’彼人答曰:‘欲须汝牙。’象王欢喜,即自拔牙施旃荼罗,而说颂曰:  
  “‘我以白牙今施汝,无忿无恨无贪惜,
    愿此施福当成佛,灭诸众生烦恼病。’  
  “善男子,当观如是过去象王,虽受无暇傍生趣身,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能舍弃身命无吝,恭敬尊重著袈裟人,虽彼为怨,而不加报...(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不盗,能施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畏亦无愁恼,己所有物,如法饮食资身财业,恒求一切如法利益无非法欲。以此善根行业果报,假使曾于六趣流转没生死河,以不盗力故,身口意业所作众罪能障正法,乃至财业等障,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不盗轮皆悉辗除令无有余。亦令人天一切爱乐而无疑悔,乃至临命终时,妻子眷属一切围绕,身不受苦。若命终后,神逝所往,不见阎罗王及诸狱卒。恒遇所爱诸善知识,持戒清净心乐福田,乃至能离一切恶法,成就一切无量善法。随所生处,得大财业;有财业已能离怖畏,而悉不与水火贼共,乃至到于菩提,悉得众宝严饰佛国,宝树具足,无我我所无取无著,成就一切众生行业,无我所、无所受、无寿、无众生,而悉调伏于彼佛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轮也。若菩萨成就此轮,于声闻、辟支佛乘悉无阙失,乃至如来声闻弟子亦无讥嫌,而自于彼摩诃衍乘无有厌足,悉得一切诸三昧门及陀罗尼忍地,亦不舍于一切...(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菩萨能如是行檀波罗蜜故,堪任为声闻、辟支佛福田。若不染著世间五欲,而为具足大慈大悲能如是施,名为菩萨摩诃萨,亦名声闻、辟支佛福田。假设修行无量布施,若不断于世间五欲不名为施,亦不名菩萨,不能与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不为贤圣所印。是故应断五欲无染著施,若染五欲则不名菩萨,亦非福田,如斯施者不能灭于烦恼少分,何况能除一切结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  
  “成就于施轮, 智者清净心,
   尽离于五欲, 令众得妙乐。
   乃至施少分, 皆为除众苦,
   不令受少果, 应获上福田。
   虽复种种施, 而不离五欲,
   此施非圣印, 不堕决定聚。
   舍欲而行施, 施微而报重,
   声闻辟支佛, 俱以为福田。
   是故应离欲, 常得清净施,
   安乐诸众生, 是名真福田。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施轮...(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各作是念:“当设何等最上最胜供具供养是善男子?”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变娑婆界,地平如掌,七宝庄严,除去诸山、旷野堆埠、墙壁瓦砾、灰粪臭秽、尘雾云雷、乾闼婆声,一切树木变成七宝,华叶果香皆悉具足,依地草木枝节茎叶亦变化成七宝,尽娑婆世界除一切病,一切地狱、畜生、饿鬼无诸苦恼,皆得衣服饮食璎珞之具。娑婆世中一切众生,得成如意妙色端严威德第一肢体具足,除诸结使心得寂静,于诸善根其心欣乐,以清净心安住三宝。此所集众,两手自然有化如意宝,一一如意宝各出光明,遍照于此娑婆世界。又是宝珠出妙乐音,雨种种宝、种种妙衣、种种璎珞,雨种种金锁璎珞、真珠璎珞,又雨种种妙华、青莲、红莲、赤莲、白莲及水坚华,复雨多摩钵香、牛头栴檀末香,庄严于道。其道二边,化七宝堂如帝释堂。于其堂内化诸婇女犹如魔后,作于五乐欢娱受乐。当于佛上虚空之中,化天宝盖满百由旬,清妙鲜洁宝网庄严,垂真珠贯庄严其中,作众伎乐过于天...(第0065部~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


...叉乾闼婆阿修罗乃至一切人非人等。宣明正法初中后善。义味深奥其文亦善。纯备无杂清白梵行。复次不空见。时彼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常与七十二亿百千诸大声闻皆阿罗汉。具足神通有大威德。近善住城说法教化。复次不空见。尔时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即于食时着衣持钵。与彼七十二亿百千大声闻众前后围绕。威容详雅入善住城次第乞食。彼精进王。适与二子在高楼上。遥望见彼宝聚如来。大众围绕端严殊特威德巍巍。行人观睹莫不乐见。诸根清净心虑澹然。上下调伏胜奢摩陀。到于第一功德彼岸。具足圆满一切种地。王既见已生奇特心喜勇无量。即与二子取诸华鬘涂香末香及余名香。俱出宫门。速疾持诣宝聚如来应供等正觉所。奉献供养佛及大众。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及其二子。即便要请宝聚如来。与诸大众尽形供养。所谓衣服器具饮食医药。凡是所须悉皆奉给。庶事隆厚圣众获安。是精进王与其二子。宿植德本常求佛法。今既遭逢又蒙受请。心生欢喜庆幸特深。...(第0068部~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


...。诸相成就。诸好成就。庄严成就。戒品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四无畏慈悲成就。喜舍成就。惭愧成就。威仪成就。诸行成就。奢摩他成就。毗婆舍那成就。明解脱成就。解脱门成就。四念处成就。四正勤成就。四如意足成就五根成就。五力成就。觉分成就。正道成就。往昔因缘成就。双教示成就。诸通教示成就大通教示成就。戒品成就。一切三昧成就。无碍利益成就。为他利益无碍成就。一切善法成就。清净色成就。清净心成就。清净智成就。诸入成就。金色百福成就。时彼菩萨念诸如来如是相已。复应常念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心无动乱。亦当安住无所著心。心无著已彼复应作如是思惟。是中何等名曰如来。为当即色是如来耶。为当离色是如来乎。若以色法为如来者。彼诸众生皆有色阴。一切众生应是如来。若以离色为如来者。离色则是无因缘法。无因缘法云何如来。菩萨如是观知色已。次复观受。彼时更作如是思惟。为当即受是如来耶。为当离受是如来耶。...(第0068部~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


...与乐
  彼念人中分陀利  调御丈夫功德满
  更念下生及入胎  住胎尊母皆具足
  思彼生家众妙相  当见等觉弗为难
  亦念诸好胜庄严  及彼本愿先所行
  微言妙义初中后  彼皆善逝解脱身
  住解脱门及供养  正勤与彼四神足
  应念诸根具满者  力菩提分亦复然
  若念诸佛解脱尊  不久当到胜寂地
  一切世间利益念  善法功德难思量
  妙色及与清净心  复思世尊众好分
  金刚身体百福相  当知如来诸念满
  何得法中名如来  正当观察无边处
  诸佛非色复非受  非彼想行非识心
  如是等法非如来  正见智人亦应体
  亦非离彼是诸佛  应供善逝但有名
  诸佛非眼非耳鼻  非舌身意及法等
  亦非离彼为如来  正觉庄严惟名耳
  唯有大名无真佛  离名何处有实者
  智人若知尽和合  当取等觉实非...(第0068部~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


...佛  然后学诵是三昧
  以逮善利离恶道  一心信乐佛法教
  远离一切八难处  持是经者得如是  
拥护品第八  
  颰陀和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憍曰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伦调菩萨。见佛所说。是八菩萨皆大欢喜。持五百劫波育锦衣。持珍宝布施。持身自归供养佛。佛语阿难。是颰陀和等。于五百菩萨人中之师。常持中正法。合会随顺教莫不欢喜者。欢乐心。随时心。清净心却欲心。是时五百人皆叉手立佛前颰陀和菩萨白佛言。菩萨持几事得是三昧。天中天。佛言。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信余道。二者断爱欲。三者如法行。四者无所贪生。是为四。菩萨疾得是三昧。佛告颰陀和。若有菩萨学是三昧者。若持若诵若守。今世即自得五百功德。譬如颰陀和慈心比丘终不中毒。终不中兵。火不能烧。入水不死。帝王不能得其便。如是菩萨守是三昧者。终不中毒。终不中兵。终不为火所烧。终不为水所...(第0069部~般舟三昧经三卷)


...佛如是。佛持戒。佛威神佛功德。无央数国土悉极明。是菩萨见十方佛如是。闻经悉受得佛尔时颂偈言。  
  佛无垢秽离尘劳  功德众竟无所著
  尊大神通妙音声  法鼓导义喻诸音
  觉天中天脱诸慧  种种香华以供养
  以无数德奉舍利  幡盖杂香求三昧
  闻法普妙学具足  远离颠倒喻灭度
  终不想着于空法  当志解妙无碍慧
  清净如月日出光  譬如梵天立本宫
  常清净心念世尊  意无所著不相空
  譬如冬月高山雪  若如国王人中尊
  摩尼清净超众宝  观佛相好当如是
  如雁王飞前有导  虚空清净无秽乱
  紫磨金色佛如是  佛子念此供养尊
  去诸幽冥除闇愚  即悉速逮净三昧
  捐舍一切诸想求  无垢秽行得定意
  无有尘劳释垢秽  弃去嗔恚无愚痴
  其目清净自然明  念佛功德无挂碍
  思佛世尊清净戒  心无所...(第0069部~般舟三昧经三卷)


...心。观他人心其意止也。其菩萨心未曾忽忘。举动行步常自将护而复察之。心适起已寻便消灭。无常住处不住在内。亦不在外不两间得。吾从初始发菩萨心已来。彼心尽灭离别星散悉无有处。其无无处不可处之。心在某处其心所集众德之本。是亦灭尽离别星散。无处不处不可分别。所可因劝发道意者亦复自然。以是故曰心者不知心。心者不见心。心心不相待。何谓其心而发无上正真道意成最正觉。其道心者不与善合。其善本心不与劝助。意共俱合。其清净心不舍道心。其人观此不恐不怖亦不怀懅。又复心念十二因缘。甚为深妙不失报应所种果实。心亦不着于一切法。假使因缘从报应致。一切诸法无有真谛亦无君主。恣其所欲而自迷惑。吾当精进执其一心使不回转。何谓心法何谓迷惑。心如幻化无能净者是为心法。假使皆舍解迷惑事。劝助佛国是亦迷惑。心如夜梦觉不知处是为心法。若于禁戒而行谨慎然后自劝。是五神通是为化变。心如野马本末灭尽是为心法。设以顺从一切忍力。安和正觉庄严其...(第0070部~阿差末菩萨经七卷)


...思惟无余念  证此三昧诚非难
  常作空相而思惟  即能灭彼微尘聚
  不分别成及与坏  一切外道失于中
  于一切色无分别  其眼虽睹不累心
  彼见诸佛如日轮  法界世间挺超出
  其心清净眼亦明  虽勤精进常在定
  彼得多闻不可说  证此三昧真思惟
  若以不见证三昧  一切盲者应证知
  亦不以见非不见  是中外道皆迷没
  常离相想而思惟  见彼诸佛清净心
  如是见已一切观  其人速成此三昧
  彼无地水及火风  亦非空界现前住
  若欲观察一切佛  当想处座演妙音
  如我今日宣妙法  心乐法者睹我身
  彼应无复余思惟  唯当想佛说法事
  如是专念莫他观  为求若斯多闻故
  一心观我说此定  总持诸佛之所宣
  无有一佛在过去  亦无现世及当来
  唯此清净微妙禅  彼不可言证能说
  我于三...(第0071部~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


...供养
  布散诸种超世香  精异花鬘上宝盖
  然灯供养众塔庙  所为求此三摩提
  佛法甚深难可见  开示世谛令人知
  彼如自性初不迁  汝当随顺智无碍
  犹日月天初出时  帝释佐天三十二
  众具庄严实周普  求彼三昧亦复然
  譬如梵天处梵众  威仪寂静功德圆
  勇猛精进不可称  彼求三昧亦如是
  又如医王处世间  给施病者众妙药
  随顺诸佛清净心  初未曾离本空性
  譬如雪山诸山王  炜烨同于转轮帝
  亦如宝辇妙庄严  彼见诸佛众相满
  又犹鹄王绝明白  处空自在无碍游
  如是诸佛金色身  世尊真子如斯念
  无垢三昧净智灯  能破大冥诸黑闇
  彼除一切众物想  念诸佛智无碍光
  诸垢消灭无嗔毒  无明清净妙智人
  若能观是无自他  彼终无有诸色相
  无疑惑中净智生  悉能断斯诸有...(第0071部~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


...念作  净洁戒闻欲求
  偕事聚坏散弃  于是定得不久
  莫生娆于有形  行慈心具依护
  且当观欲善苦  求是定得不久
  生意喜于说法  相侍尊常礼尊
  莫绮可弃贪悭  于法说莫疾弄
  如是令善可待  所生灭如来说
  无数佛悉所教  所求定莫为难  
  拔陂。菩萨当于说法比丘恭敬。常当礼遇具作待如尊。于是定便为进。拔陂。菩萨有于说经比丘乱意。有念嫉怨恨无清净心。拔陂。众非义所载令许。菩萨得是定意至德尊满道义终无是。拔陂。譬如有眼男子。净夜无云雾。于夜半时仰头视上。便见无数星宿。拔陂。菩萨亦如是。受护佛法者观于意。在东方见无数佛。无数百无数千无数万无数亿百千。求见甚易眼精所观见。拔陂。譬如来正觉眼。一切知一切见。菩萨亦如是。于是见在佛住正定意。从幻闻具行。从精进无偕具行。布施具行。戒度具行。忍辱具行。禅意具行。黠度定具行。得脱黠具行。度无上黠具行。...(第0072部~拔陂菩萨经一卷)


...大悲。若闻过去未来诸声。得尽本际如实正智。是菩萨天耳。得闻一切诸佛世尊所说妙法。闻已忆念正智总持不忘不失。随众生器而为说法。善知诸法坚不坚相。是菩萨若听一佛说法。不闻余佛所说法者无有是处。一切诸佛所可演说悉能听受。菩萨若闻善不善无记法声。皆悉善知时与非时。所谓若有众时非说法时。闻已默然而无所说。若有说时非有众时。所谓正为一人能堪受者。是故虽说不为一切。事若真实或畏伤他故不为说。事若不实为利益他。以清净心方便得说。若所喜声即能得闻。所不喜者便不复闻。若于大众为诸众生演说法时。随其耳识所解所受。是菩萨天耳悉得闻知。若说法时或有众生。应解悟者便得闻法。不解悟者则便不闻。是菩萨耳界法界其性清净。知见我人众生悉清净故。是菩萨正分别耳界。如言语文字所说之相。若有五趣杂类众生。随其所解言语音声而为说法。持是天耳回向如来所得耳界。不求余乘故。舍利弗。是名菩萨天耳神通而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知...(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耳回向如来所得耳界。不求余乘故。舍利弗。是名菩萨天耳神通而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知他心通亦不可尽。云何菩萨知他心通。若诸众生上中下心菩萨悉知。知是众生因施根心相。知是众生因戒根心相。知是众生因忍根心相。知是众生因进根心相。知是众生因定根心相。知是众生因智根心相。知是众生因慈悲喜舍根心相。知是众生因声闻缘觉大乘根心相。知是众生因力增上善根具足。知是众生因行增上善根故得生此。知是众生其行清净心不清净。知是众生其行不净而心清净。知是众生心行俱净。知是众生行之与心二俱不净。知是众生过去世心诸根行因。知是众生随缘悟法。是名菩萨知他心智。又复知他未来世心。知是众生未来世中有持戒因。现在世中有布施因。知是众生未来世中有忍辱因。现在世中有持戒因。知是众生未来世中有精进因。现在世中有忍辱因。知是众生未来世中有禅定因。现在世中有精进因。知是众生未来世中有智慧因。现在世中行俗心因。知是众生未来世中...(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获。欢悦之报生于善处未之有也。所谓处处如有。所望得护。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欲得可意欢悦安隐。恩德之报归于善处。此事必果。其悭贪者。欲得财富。犯于禁戒而作众恶望生天人。怀毒嗔恚欲求端正。懈怠得道。其志迷乱眩惑放逸欲入寂灭。其怀邪智驰骋不正。欲得坏除挂碍正处。怀来真正。此不可果。施望大富。持戒生人。忍辱端正。精进得度。禅定入寂。正慧圣达。蠲除挂碍。所止之处此事必果。又复豫知其犯逆者。心不存定。禁戒清净心常寂然。如行颠倒。不能逮得柔顺法忍。如笃信空逮得法忍。如狐疑者心不休息。如除结网心得止息。知于女人不以此身成转轮王天帝梵天魔王之主在世尊前。佛知于女人转女形已成转轮王释梵魔天在世为佛。如转轮王以正治国慈愍万民不行邪恶民知转轮王不行抂横以邪治邦侵怨万民。知郁单越人终不犯恶堕苦地狱。知其域人必生天上快乐之处。知杀生者欲得长寿。盗窃不失。淫劮化生。妄言求辩。醉酒不乱两舌求和。恶口咨嗟。绮语求名。嗔...(第0075部~大哀经八卷)


...信于道而不休息。当本加杖令成神通。佛悉知之。心性不和其行促暴。知疾可化令致神通。使无暗冥而欢喜悦。或有行者。因集道力使具足成。如来所知不复勤学。或有所行从修道力而具足成。不因集力。或有所行。不因集力不行道力。而具足成。或有所行从合集力。亦行道力而具足成。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志性和雅其行不应。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应机成就性不和雅。或有所行性不和雅所行不成。或有所行志性和雅所应成就。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其身清净心口不净。或有所行口言清净身心不净。或有所行身口心净。或有所行其身口心俱不清净。如来悉知。如是之类所可行者。因缘报应所可依倚所从出生一切众生之所行者。如来悉知。慧无损耗普达悉见是为如来第六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有因行者  如往悉知之
  决定之种类  识别众生界
  其不决定者  所行动虚伪
  不应器如是  随邪见之业
  其贪欲行者  则有三因缘
  嗔恚行复...(第0075部~大哀经八卷)


...意识故。诸法无惟道平等故。诸法本净。以灭诸入不复生故。  
  如是族姓子。菩萨已逮净光音。于诸因缘文字章句。咨嗟其谊。若于一劫复过一劫。颁宣经典。不舍诸缘文字章句。随时所应不以为难。取要言之。一切诸文各各诸字。以一一文为众说法。于彼文字而无穷尽。善住法眼谛演辞谊。其言粲丽。于是菩萨住于总持。究畅清净威仪随时。辩才鲜明其心显曜。遵修慈心。其所布施亦复清净。法施衣食俱无所吝。其戒清净行无缺漏。忍辱清净心不怀害。精进清净造安隐业。一心清净寂然无冥。智慧清净舍于闇昧。广有所照其业清净。无所违失。其目清净三眼无垢。其耳清净得天耳听。闻诸如来所讲说业。其鼻清净。闻于如来戒法之香。其舌清净。无可意味志道法味。其身清净。所生一切不为胎垢之所沾污。其心清净。善权随时普入诸法。其色清净相好庄严。所闻清净。悦耳之音而无乱响。其香清净。戒闻施香所见被熏。其味清净。味味复味成大人相。细滑清净。手脚柔软犹如幼童。...(第0075部~大哀经八卷)


...
  具足供养  圣达如是  维卫之佛
  得不可量  为通慧心  所行若斯
  欲获天世  之所安隐  帝释梵天
  转轮圣王  有为之安  无为之乐
  则当遵修  于斯道意  思摄禅定
  不可限量  度于彼岸  道亦如之
  圣通之慧  靡所不达  诸一切智
  所行如是  十力佛势  不可思议
  四无所畏  如来所有  诸佛之法
  弘广无边  从清净心  而获致斯
  假使欲动  亿千国土  音声普告
  而悉闻知  修清净行  恢弘无垢
  有聪达者  当发道意  则为十力
  之所奉敬  而诸如来  悉咨嗟之
  为诸众生  无请之友  有聪慧者
  当发道意  设使佛道  现无慧慈
  说其功德  无数亿劫  佛之道意
  所有功祚  不可尽极  况欲限乎  
  尔时福报清净大王。适说此偈。九十二...(第0076部~宝女所问经四卷)


...若无上心知无上心之所兴发。若阴盖心知阴盖心之所兴发。若无阴盖心知无阴盖心之所兴发。若无决心知无决心之所兴发。若有决心知有决心之所兴发。若有恶心知有恶心之所兴发。若有善德心知有善德心之所兴发。若有罪心知有罪心之所兴发。若离罪心知离罪心之所兴发。若有漏心知有漏心之所兴发。若无漏心知无漏心之所兴发。若世俗心知世俗心之所兴发。若度世心知度世心之所兴发。若有着心知有着心之所兴发。若无著心知无著心之所兴发。若清净心知清净心之所兴发。若薄鲜心知薄鲜心之所兴发。若众愦心知众愦心之所兴发。若习更心知习更心之所兴发。若无更心知无更心之所兴发。若边际心知边际心之所兴发。若无际心知无际心之所兴发。取要言之若悭贪心布施之心。若犯禁心奉戒之心。若嗔恚心忍辱之心。若懈怠心精进之心。若乱意心禅定之心。若邪智心以正智慧度无极心。凡夫之心圣贤之心。趣邪见心趣正见心。声闻乘心缘觉乘心若大乘心。若复晓了大道之心。又知苦谛所因而有。是为习谛。...(第0076部~宝女所问经四卷)


...当弃尘劳所慕法乘。以斯之法致净大乘。当习此法思惟奉行合斯恢弘。何所是法净致大乘。有三十二法致净大乘。何谓三十二。于诸众生无请之友故。真谛究竟为他人故。志性坚强遵修众德行不以厌至德成故。心无愦乱志性净故。其身清净威仪礼节无想念故。口言清净言行相副故。其心清净不舍道心故。布施清净不望报故。戒行鲜洁护犯禁故。忍清净者不惜身命故。精进清净十力无畏具足故。禅定清净一切尘劳无杂错故。智惠清净蠲除一切挂碍之故。清净心者降伏一切众魔之故。坚固行者度诸愿故。习诸四恩不舍众生故。于佛反覆护正法故。以不懈惓则能具足道品法故。所闻无厌具圣智故。其欢喜者转加胜故无慢善圣以能致到无见顶故。于一切法无诤讼者。因缘报应所见和故。无贫匮者获七财故所以不仆由自在故。德慧成就不失通故。灭除众生之尘劳者。定于寂然成就之故。如来惠解所变化者具足观故。睹三脱门所示睹者。遵修于空无想愿故。澹泊内者。令诸众生觉了分别寂然惠故。兴尽惠者不...(第0076部~宝女所问经四卷)


佛说清净心诸经集卷中

...众人供养恭敬。无一众生入恶道者。如彼菩萨善根所摄。彼处众生死则生天若生人中。奋迅王。此第十七菩萨不共法。奋迅王。又复菩萨随顺一切菩提分法。胜通满足。一切诸魔不能得便。奋迅王。此第十八菩萨不共法  
  奋迅王。不共法者。云何不共。一切佛法随顺正行。故名不共法  
  尔时奋迅王菩萨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如来乃能与诸菩萨。大法光明能作无量殊胜光明。如我解佛所说法义。若有菩萨闻此法门。一经于耳得清净心。余修多罗则不能尔。若得闻已受持读诵。彼人则摄一切佛法。若人能于此法门正观察者。则为已修一切佛法。于此法门所有法忍。得随顺忍。若有能行此法门者。一切佛法皆已修行。应如是知。又复世尊。若人不离此法门者彼则得通。如是菩萨既得通已当住道场  
  佛言。如是如是。奋迅王。如汝所说。若人不离此法门者彼则得通。如是菩萨既得通已当住道场。奋迅王。过去往世然灯如来前复久远有佛。号曰波多婆那。次前又远复有...(第0079部~奋迅王问经二卷)


...并诸眷属悉不复见。唯见释迦如来三十二相大人之相。具足庄严光明赫弈甚大显照。于此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及一切佛刹。种种诸相色貌现住众生普遍。而无有一可识众生。时彼一切无量众生。于世尊前悉见修营为供养事。时彼诸魔作如是念。我等决定往彼释迦如来所。见已礼拜并诸所问。我等魔王并诸眷属。今日悉皆何处去耶。尔时此佛世界百俱胝魔。并诸眷属往世尊所。到已恭敬于佛前住。时彼魔王向佛曲躬。合掌恭敬说如是偈。  
  我以清净心  归依于世尊
  速放我令去  从今行法行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不障一人  来者及去者
  汝若能知道  随汝欲所去  
  尔时魔王复说偈曰。  
  如我所欲去  所乐自宫室
  今见五种缚  瞿昙之所缚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断诸分别  自解脱世间
  我既解脱缚  令他离恼害  
  尔时世尊。即以佛眼观视一切此佛刹土...(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
  怜愍于一切  而汝常于我
  极作恶障碍  此诸牟尼尊
  因陀罗牛王  悉现证知我
  我今于恶时  施作于佛事
  我为众生故  住于解脱心
  纵汝加诸恶  我终不舍忍
  我无嫉妒意  秽恶诸过患
  我为随摄汝  如是常勤劳
  我欲寂灭汝  今应请我说
  甘露第一法  令三界寂灭
  为汝除恶业  汝速清净意
  于我生依怙  我常清净心
  欲令汝解脱  汝常怀恶心
  应当舍恶见  意作清净信
  汝今当觉知  不久得授记  
  尔时魔王。复于佛所倍增嗔恨。从此欲去自知五缚。即欲出于可畏之声复不能出。以己嗔力发热毒气。其气猛盛欲害如来。是时世尊以慈善力。变此恶气为苏摩那华盖。普遍十方一切佛刹。于一切诸佛寿命安隐现说法者。苏摩那盖于虚空中近佛顶住。时彼佛刹所有菩萨摩诃萨各各请问。今此华盖从何而来。是谁神力之...(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第一衣服严饰其身。持宝器华以供养佛。作如是言。一切诸佛世尊一心念我。若此世界及余世界。所有诸佛已集会者。如是一切诸佛世尊。我今以一切华果诸谷萌芽。满于宝器奉献诸佛。唯愿慈悲普皆摄受。与我成就满菩提愿。若我尽此贤劫。于一切佛刹。以女人形惠施众生饮食华果。乃至成熟众生。以是福报令我六波罗蜜具足圆满。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我所化众生。皆悉供给无所乏少。是时一切诸佛同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以清净心建立大施。及供养一切诸佛世尊。我已受汝所施。令汝如所求如所为求。乃至尔所时求满汝意愿。功德成就神通成就。时息华魔复作是言。所有城邑村落。有能受持开示此经典者。书写经卷及供养者。我当于彼国邑聚落乃至边疆有人住处。丛林华果五谷秀实皆令成就。彼一切处所有众生乃至禽兽食华果者皆令充足。世尊。若有一人于其方所应食果实。竟不得食而命终者。我今即为欺诳一切三世诸佛及此大会诸圣众等。亦莫令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善业。作乱心因者。为彼等故。我今现前请诸世尊。当与我力善业成就。怜愍我故。一切菩萨摩诃萨等。并一切魔及魔眷属。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伽楼罗紧那罗摩呼罗伽人非人等。所有一切来此佛刹者。及大地众。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佛教正法得久住故。当怜愍我。今欲说咒与我成就。若魔若魔眷属。欲恼彼等人及法者。我当降伏令其心乱令其身苦令身恼缩退失神通。故说此咒句。若诸恶魔并魔眷属。魔男魔女。若魔使等。若于佛教起一念恶不清净心。恼乱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但起一刹那心。欲作恼乱退失善分。若于村城国邑。乃至王城宫内。边疆静处。随所在处。有此法门开示分别。若于此等起破坏心。乃至一刹那。于彼诸方斗诤疫死。饥俭诸病。他方怨敌。非时风雨。极寒极热。瀑水卒起。地动地吼。火星流堕。有如是等诸恶相起。或于华叶果实诸谷药味。欲于彼等起破坏心时。即令彼魔乃至魔使。郁热所烧熏污烂臭。无所能作不能起举。五系缚之令其自见乃至一切支节...(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数大苦恼事。至于最后边际劫。我终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吒薄俱品第十二  
  尔时夜叉众中。大将军主名阿吒薄俱。而作可畏夜叉之形。复有夜叉名曰为想。而作鹿形。复有夜叉名曰智炬。作猕猴形。复有夜叉名舍渴爱。作羖羊形。复有夜叉名曰断流。而作象形。此五夜叉是善丈夫。去释迦如来不远。于憍陈炎如来前坐。此等五人一切身分。皆出清净微妙香光。各以两手捧光明大宝。为供养世尊故尔时怀乐菩萨摩诃萨。以清净心观彼五人清净所依。乃是菩萨摩诃萨。即告阿吒薄俱大夜叉军将言。善丈夫。汝等今者见何等义。现如是相威仪所作供养世尊。时阿吒薄俱答怀乐菩萨言。善男子。于过去世九十一劫。于此佛刹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彼佛世时。我等兄弟同一母生。于彼佛所。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成熟众生勤作方便。从彼已来于尸弃如来所如是毗叶婆如来所。乃至于此大贤劫中。最初如来名拘留孙。彼佛出世。从尔已来我等大愿常作同...(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必生于海罗刹
  色身如赫焰火然  日夜恒食热铁汁
  若有轻慢于父母  及诸耆宿尊德者
  常为世人所厌离  所有妻妾心亦然
  如是种种恶色类  说之穷劫不可尽
  若不作过于尊者  是名聪慧有智人
  三种贪嗔痴不生  身口意业常安乐
  若嗔恶心断生命  堕四趣中长受苦
  劫盗邪淫及妄语  恶口两舌无义语
  贪嗔恚痴诸业果  终不得于人中乐
  清净心中施财宝  常当守慎诸戒业
  修习忍辱无退转  精进不懈入禅定
  般若鉴了常远离  是必当得萨婆若
  终不犯于邪淫欲  常远离于口意过
  是则当得大导师  而为众生演正法
  嗔恚之心不暂有  离魔系缚及邪见
  不久当作世间灯  十善明法化一切
  若偷盗人及邪见  当来生于针口虫
  绮语两舌恶心者  常以语言坏正见
  若有习行外道法  投身...(第0082部~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一卷)


...
   初不见囊槖, 亦不见钳槌,
   其业报应然, 悉破坏众器。
   迦叶应防意, 及善护其言,
   永勿教他人, 一切不善法。
   轮回生死苦, 由爱故增生,
   善法可勤修, 应诃诸不善。  
  “复次,迦叶,在家菩萨成就三法,当生刹利豪族之家众同分中,颜貌端严,人所爱敬,聪慧巧便,不为懒惰。何等为三?谓睹未曾见沙门、婆罗门,即生信心供养礼敬,言是福田,以清净心,延请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所须。在家菩萨成此初法,当生刹利豪族之家众同分中。
  “复次,迦叶,在家菩萨坚住本誓,如说修行,终不妄语。成就如是第二法故,当生刹利豪族之家众同分中。
  “复次,迦叶,在家菩萨,于具戒蕴沙门、婆罗门所,修供养时而能摄受坚固之法。由成如是第三法故,当生刹利豪族之家众同分中。”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诸有智慧等, 见持戒多闻, ...(第0020-0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诣佛所,稽首佛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以持所赍供养佛上,见佛大悦心中欣然。供散佛已,却住一面,叉手自归。尔时,世尊因四天王,应病随时班宣经法,万三千鬼神妖魅厌鬼之属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一万玉女亦复发是无上大意。
  时,密迹力士与宫人、婇女、诸子眷属,华香、杂香、捣香、幢盖、妓乐,从其宫中,诣毗沙门天王宫舍。至世尊所,稽首佛足,右绕七匝,各从所执皆供散佛上,毗沙门天王宫中次第而坐,鼓众妓乐,自入清净心无所著,所将侍从各自就座。如来高座独显巍巍,清净妙极。密迹诸子,举所庄严校露之帐师子高座,从虚空下,安著于地,寂然不动。诸菩萨众及诸声闻,故坐本位。
  时,欲行天人、色行天人,睹其设座高广严好,得未曾有,怪之难及,心自念言:“密迹力士何所得睹?斯宝高广师子之座,玄妙无极,殊特难喻!”
  于时,承佛威神,于虚空中自然闻音:“仁欲知者,东方去是界分,过江河沙诸佛国土,有世界名为限净,...(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金刚摧,菩萨梦闻未曾闻法,此菩萨曾供养多佛,多世中作说法师,此说见初地处处乃至七地。此如说修行,此疾觉菩提。若闻种种说,是见初地;若有疑心,犹欲更听,是见第二地;若闻已断疑,是见第三地;若闻说陀罗尼,是见第四地;若闻说佛相者,是见第五地;若闻第一义谛,是见第六地;若闻说一切法,是见第七地。如是地地知。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得未曾学法,学已不忘不失不见。若忘失,此菩萨前身,为利养心、不清净心法施;今应以清净供给,摄取学人,以无谄曲心求一切物,供给说法学问人,以此净除业障。若初地、二地闻法不失,是见初地;若觉失是见二地,此觉魔业业障。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未曾见法师,此菩萨为诸菩萨所忆念,少业障;觉已,得见明此菩萨说,是六地初地。若说偈、不说经,是说初地;若说经,是说二地;若说经、说偈,是说三地;若说种种,是说四地;若说甚深,是说五地;若说无碍,是说六地。
  ...(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施如来曼陀罗华,此菩萨是初地;若散华施者,此菩萨是二地;若种种杂色华施者,此菩萨是三地;若以华著如来上,此菩萨是四地;若自手以华著如来手中,此菩萨是五地;若以天华施如来,此菩萨是六地,除魔业。除二种人,初业、多疑悔者。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中梦入山,生疑心生谤,当知多有业障,多有病痛,少于智慧。此人应于一切众生生无碍心,以此心趣向菩提。此菩萨,是五地初地见。此菩萨应七年中昼夜六时起清净心,初地明慧相;当勤具安乐具供给,二地、第三地;供养三宝,第四地;应勤修甚深法忍,第五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自见裸形,当知自无业障,当知见初地;若城中自见裸形,是见第二地;若阿练若处见裸身,是见第三地;若山中见裸形,此见第四地,当知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见自趣四维去,此菩萨舍善知识,是见初地。少于智慧,懈怠多忧多恼,为多人所笑,多于病痛,心多狂癫,为善根...(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真净金, 堕于不净中,
   本性常清净, 不净不能损。
   彼人虽贪乐, 行于世间法,
   彼人实功德, 善心无损减。
   王子长者子, 众中作戏笑,
   一切诸大王, 见者悉喜乐。
   此众生中行, 或在天人中,
   或食毒不死, 或捉火不烧。
   况于知觉者!
   世间愚痴人, 不能夺痴行!
   缘觉及声闻, 不如施菩萨。
   清净心福田, 平等犹如佛,
   菩萨等如佛, 见善心甚深。
   譬如恒河沙, 诸佛世界中,
   满中七宝施; 若书持此经,
   欲比其功德, 倍数无比喻!
   善得于命利, 菩提心不失。
   若人为财故, 入于大海中,
   必当获大利; 若持一切经,
   能为多人说。
   不闻于此经, 不知众生行;
   以是因缘故, 应当知胜如,
 ...(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刹中菩萨之辈,闻我名已,若不证得离生获陀罗尼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周遍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量,诸佛国中所有女人,闻我名已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若于来世不舍女人身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等佛刹菩萨之众,闻我名已得离生法,若不修行殊胜梵行乃至到于大菩提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周遍十方无有等量诸佛刹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五体投地,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若诸天人不礼敬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国中众生所须衣服随念即至,如佛命善来比丘法服自然在体。若不尔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诸众生类才生我国中,若不皆获资具,心净安乐,如得漏尽诸比丘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国中群生,随心欲见诸佛净国殊胜庄严,于宝树间悉皆出现,犹如明镜见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余佛刹中所有众生闻我名...(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资养所须趣支身命,少欲知足常乐虚闲,禀识聪明而无矫妄。其性调顺无有暴恶,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心不诈谄亦无懈怠,善言策进求诸白法,普为群生勇猛无退,利益世间大愿圆满。奉事师长敬佛法僧,于菩萨行常被甲胄,志乐寂静离诸染著,为令众生常修白法,于善法中而为上首,住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不起不灭,无有憍慢。而彼正士行菩萨道时,常护语言,不以语言害他及己,常以语业利己及人。若入王城及诸村落,虽见诸色心无所染,以清净心不爱不恚。菩萨尔时,于檀波罗蜜起自行已,又能令他行于惠施;于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起前二行皆悉圆满。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有无量亿那由他百千伏藏自然涌出;复令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等无边诸众生类,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无边诸菩萨众起诸妙行,供养奉事于诸世尊乃至成佛,皆不可以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或作轮王、帝释、苏焰摩天、兜率陀天、善化天、他化自在天、大梵天王,皆能奉事供养诸佛,及能...(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愿生极乐世界,欲见无量寿佛者,应发无上菩提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阿难,若他国众生发菩提心,虽不专念无量寿佛,亦非恒种众多善根,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回向彼佛愿欲往生;此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即遣化身,与比丘众前后围绕,其所化佛光明相好与真无异,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阿难,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如来,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心无疑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无量寿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无量寿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20:53 | 只看該作者

  “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佛告阿难:“东方如恒河沙界,一一界中有如恒沙菩萨,为欲瞻礼供养无量寿佛及诸圣众来诣佛所;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不与诸法相, 相应不相应;
   亦不与无相, 相应及和合。
   甲胄无有上, 无缚无解脱,
   一切诸法中, 不堕一法数。
   一切诸法中, 甲胄不可得,
   是故无有上, 说名不思议。
   甲胄无有色, 无受亦无想,
   无行亦无识, 非诸蕴所摄。
   如是勇猛者, 被斯大甲胄,
   身心无所得, 不见微少法。
   过诸思择故, 清净心安住,
   而常无怯弱, 说名不思议。
   坚固被甲胄, 其心无所动,
   不计诸劫量, 说名不思议。
   甲胄无有量, 不取法非法,
   以无时量故, 说名不可量。
   不起众生想, 亦无有我想,
   能知此想故, 一切想不生。
   亦知一切法, 此法皆无相,
   如是被甲胄, 说名不思议。   
  “复次,无边慧,此大甲胄,名曰妙...(第0020-03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如来已灭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而有能障如来供养,无有是处。如来无有实业果报,为彼众生令得道故,如来示现如是方便善巧诸事。善男子,如来若断一食食已,令诸声闻及魔波旬、天龙八部及诸天子,作如是念:‘无令眷属生忧苦心,为彼诸事。’是故如来日夜示现如是等事,令发一念不善之心,乃是如来断于诸有,如前示现,后亦如是。令未来世作如是知:‘如来断有,尚有此事,何况我等及其余者!’现此事时,七万天众于如来所起清净心。如来尔时知其心已,种种说法,彼闻法已得法眼净。善男子,我观后世故示是事,如来无有如是业报。”
  尔时,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言:“世尊,旃遮摩那毗孙陀梨,木器合腹以谤世尊。此事云何?”
  佛言:“善男子,此亦不尔。如来成就无量功德,无业报患。善男子,乃是如来威神之力,能令旃遮摩那毗孙陀梨等,置过无量恒河等世界之外。而被谤者,乃是如来以方便力示业果报。我诸弟子以薄福故,既得出家...(第0020-03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月光汝当观, 如是光明等,
   一一诸因缘, 各各有差别,
   汝以智慧力, 一切应了知。
   若舍恶知识, 亲近于善友,
   护持清净戒, 成就佛光明。
   汝当护诸根, 舍离无惭愧,
   修行于善法, 随护诸众生。
   汝当舍违诤, 了达于性空,
   不贪著利养, 具多闻善说。
   汝当观利养, 犹如于粪秽,
   无以利养垢, 染污清净心,
   常求于明脱, 常得无上利。
   汝当修佛道, 观佛同法性,
   常燃大法炬, 普照于世间。
   汝当如山王, 其心安不动,
   毁骂及捶打, 一切皆能忍。
   汝当为众生, 作真实善友,
   应舍下劣心, 常修于净业。
   汝以坚固心, 演说无上法,
   如是微妙经, 当授慈心者。
   欲求无上智, 勿怖于生死,
   ...(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环钏及璎鬘,
   如是种种宝庄严, 不击自生微妙响。
   各各互来相庆美, 同声共叹胜吉祥,
   聋盲残缺得诸根, 皆是如来殊胜果。
   世尊入城咸庆悦, 天人散华以供养,
   普遍空中出妙声, 无量诸天大欢喜。
   复有失念诸众生, 狂乱已除相庆慰,
   女人怀妊生忧惧, 蒙光离苦得安乐。
   或有惭愧诸男女, 为说离于垢染法,
   皆生欢喜清净心, 顶礼最胜牟尼足。
   或求如来无上道, 或求菩萨声闻乘,
   犹入最胜栴檀城, 瞻仰尊容自欣庆。
   佛慧善了于他行, 随顺世间作饶益,
   殊胜法财与菩萨, 上妙珍宝施众生。  
  “世尊当入城, 空中如是说,
   若爱眼尽边, 于佛能尊重。
   世尊当入城, 空中如是说,
   若爱眼尽边, 于佛生净信。
   若爱眼尽边, 得佛不坏信...(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在大众前威仪严整,进止安庠,正智而行,顾视屈伸端严殊异,为化众生现乞食法,方欲入城处于中路。时,贤守等五百长者,遥见如来,威严超挺,众所乐观,成就金色之身大丈夫相三十有二,诸根寂定,神虑憺怕,逮得上胜调顺寂止,摄护诸根如大龙象,清净无挠如澄泉池,足蹈七宝所成百千亿叶红莲华上,为诸无数天、人、药叉之所供养,雨大天华散如来上,其华若流弥满于地。诸长者等既睹世尊,以无量百千功德庄严从远而来,叹未曾有,以清净心往如来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贤守等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神力,映夺天仙吉祥魔梵。如来威德具大名称,圆光妙色蔽诸大众。世尊体相如大金山,容貌端严无等等者。世尊成就一切世间甚希奇法。我惟世尊,威德如是,观何等相,弃舍家法,悟大菩提?”
  尔时,贤守长者即于佛前,而说颂曰:  
  “我昔曾闻最胜尊, 吉祥妙色大名称,
   今睹威光胜所闻, 如真金像...(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具足戒,修清净行,未审世尊垂愍听不?”
  佛言:“善来苾芻!”即名出家,具足戒已,成苾芻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袈裟执受已, 其发自然断,
   一切皆持钵, 即座成罗汉。
   知得罗汉已, 于苾芻众前,
   及对诸天等, 大师已问说。
   昔于世依怙, 广行诸布施,
   随其所生处, 常感多安乐。
   彼今得见我, 复生清净心,
   由彼心清净, 故为说妙法。
   闻说得罗汉, 永离于我见,
   证空法现前, 解脱诸生死。”  
大宝积经卷第三十六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金毗罗天受记品第二  
  尔时,世尊于彼中道不移其处,令诸长者建立圣果,以如来威势入王舍城,四众围绕,容仪庠序。时,有护王舍城诸天药叉大善神王,名金毗罗,作如是念:“今者如来形相殊异,于世间中最胜难遇...(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顺路普熏,列树幢旛悬诸宝盖,于虚空中张施缯彩,条别间设罗布其上。又作种种天诸音乐,前后充满。其路极广尽一箭道,皆遍覆以水生诸华,所谓殟钵罗华、钵特摩华、拘贸陀华、奔荼利华。又以鸳鸯胜鸟间错其华,行列道侧。于彼道上,又以金缕缯彩而用敷之,上施七宝所成殊妙等网,遍覆于道。
  时,彼世罗于佛由路,作如是等大庄严已,自化其身极令姝大,与诸官属欢喜踊悦,倍生欣庆,发诸胜心,所谓畅适心、调善心、柔软心、清净心、离盖心、充美心、归依佛心、归依法心、归依众心、不动菩提心、不退转心、无等心、无等等心、超过一切三界心、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起大悲心、起大喜心、起大舍心、起一切佛法器心、坚心、固心、不可坏心、不朽败心、舍离声闻独觉地心、成立一切菩萨地心。彼住如是诸胜心已,往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合掌向佛,而说颂曰:  
  “我已为世依, 办无上供养,
   佛为世间尊, 演最上法者。...(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首。
   昔于三恶趣, 徒尽百千身,
   未曾见诸佛, 世间之导首。
   世善友名称, 其声尚难闻,
   我幸人中利, 当修贤善业。
   得人身甚难, 既得长命难,
   正法闻难会, 诸佛出世难。
   我已得人身, 感兹危脆命,
   逢值佛兴世, 预如来正教。
   我不复当行, 身语心恶业,
   勿令我未来, 受不爱苦果。
   我以清净心, 当修清净业,
   由身语及意, 行世所难行。
   我终不违师, 众人所许教,
   又当兴供养, 为佛菩提故。
   以我不谄诳, 及无幻伪心,
   当开修直路, 为佛菩提道。
   无畏大菩萨, 已发如是心,
   奉施贮水器, 慧方便具足。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发如是第五心已,为欲勤求大菩萨藏微妙法门故,于说法师倍增奉...(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萨,既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威德殊胜圆满第一,为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有情同所归敬。何以故?由是菩萨成就最胜戒、定、慧品,解脱、解脱智见品,于此法中证得清净故。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获得第四尊位之相。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获得四种尊位之相,皆为成满尸罗波罗蜜多故,
  “复次,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具清净心以贮水器,奉施邬波柁耶及阿遮利耶二尊师故,获得如是无量无边功德妙法。所谓菩萨摩诃萨为求法故,去来进止随顺于师,如其所言终不违逆,成就如是善根力故,复获四种最胜资财。何等为四?一者、菩萨摩诃萨,所生之处,获得大王所用资财,非余众生下劣资具;二者、菩萨摩诃萨,所生之处,受离欲法,获得仙财,以净信心舍家入道,名圣法财;三者、菩萨摩诃萨,所生之处得宿命念,名获念财,由此念故,生生之处,终不忘失菩提之...(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获得四种成高胜法。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多时,成就如是善根力故,又获四种无能观法。何等为四?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根力故,所在生处感得隐密阴藏之相,是名第一无能观法。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根力故,从初生已,若母、若父、若余眷属,若天、若龙、药叉、罗刹、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所有众生若清净心、若杂染心,皆不能见菩萨之顶,是名第二无能观法。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根力故,从初生已,若母、若父,乃至人非人等,所有众生若清净心、若杂染心,于菩萨面无能修饰。瞻睹之者若有起心:‘我当瞻饰菩萨面者。’便于两足而现面像。何以故?舍利子,以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希奇法故,名善丈夫。又复成就最胜丈夫第一词辩,是名第三无能观法。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根力故,初生之时无人扶侍,自立于地,遍观四方,即便获得明利之智。何以故?由是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世以无谄心求闻法故。而是菩萨摩诃萨,又复获得无邪谄眼;由成就是无谄眼故,以净天眼超胜...(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所说法言无虚设,是名第一迅速之法。菩萨摩诃萨成佛之时,具足如是。诸佛如来若有所命,作如是言:‘进来,苾芻。’尔时众生便进佛所,发自断落,被服袈裟,持钵多罗,是名第二迅速之法。菩萨摩诃萨成佛之时,具足如是。诸佛如来善知众生三时之心,是名第三迅速之法。菩萨摩诃萨成佛之时,具足如是。诸佛如来善知众生应病药智,是名第四迅速之法。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获得四种迅速之法。何以故?由于往昔行尸罗波罗蜜多时,以清净心奉施邬波柁耶及阿遮利耶,说法师之水器故。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尸罗波罗蜜多,具足如是善根力故,成佛之时,复得四种他不害法。何等为四?舍利子,如来身者无依无受。何以故?如来之身,若为火、刀、毒药、他物能损害者,无有是处。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成佛之时,具尸罗故,获得四种无损害法。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尸罗波罗蜜多,由具如是善根力故,成佛之时,复得四种他无过法...(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神通有大威德,善能调伏一切有情;如是神通有大功业,证得灌顶一切诸法自在转故。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依静虑波罗蜜多故,获是无退诸胜神通,善能建立智所作业,非彼慢力之所发起。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六静虑波罗蜜品第十之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故,获得如是无退神通,善能建立智所作业。舍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得是通智,由清净心、鲜白心、明洁心、无浊心、离随烦恼心、善调顺心、善寂静心、善修治心,如是心相之所由生,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之所发起。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处于世界,故作意生,非系缚生,不由系缚命终受生。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解脱一切虚妄分别故,解脱一切非真实烦恼缚故,解脱一切颠倒妄执所依止故。是故此菩萨摩诃萨,随现世界,解脱而生;解脱命终,解脱受生。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现受生已成办大乘,圆满一切诸佛正教...(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供养及以不得,心无高下亦无憎爱,是故彼界名曰娑婆。”尔时,相庄严星宿聚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得大善利,不生于彼弊恶下劣众生之中。”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说。何以故?东北方有世界,名妙庄严忍,彼现有佛,号大自在王。其土众生,皆悉具足一向安乐。譬如比丘入于灭定,彼之安乐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于彼佛土,亿百千岁修诸梵行;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弹指顷于诸众生起慈悲心,所获功德尚多于彼,何况能于一日一夜住清净心!”尔时,相庄严星宿聚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欲往娑婆世界,礼觐承事释迦如来及诸菩萨,并欲听法。”佛言:“可往!今正是时。”尔时,相庄严星宿聚王菩萨,即作是念:“今我以何神通之力,往彼礼觐释迦如来?”作是念已,于虚空中化成宝盖,覆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万亿珠缨宝幡周匝垂布;于其盖中雨种种华,百千音乐自然而奏;复令此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还从顶入。
  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为佛作礼,以偈问曰:  
  “雄猛牟尼现瑞相, 愍世间者非无因,
   人中最胜愿为说, 大仙所现之因缘。
   怜愍世间现瑞应, 见诸修罗胜供养,
   欲授修罗决定记, 令我等辈得欣欣。
   朝有胜心无有疑, 此众中有发心者,
   世尊知其信根已, 人中师子现此瑞。
   朝日谁发清净心? 谁于人中生胜信?
   世尊知其信根已, 现此最妙之瑞相?
   今此大众皆有疑, 皆见如来现微笑,
   谁复朝日降魔怨, 现此瑞相为此人?
   善哉降怨大仙尊, 愿断大众心犹豫,
   愿尊速说勿踟蹰, 断此大众之疑网!”  
  尔时,世尊以偈答马胜比丘曰:  
  “善哉比丘所问义, 我所现瑞利世间,
   我说果报无有余, 汝今一心善谛听。
 ...(第0020-07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信已,现微笑相。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佛非无因现微笑, 不怪一切为希有,
   如来不怪而现笑, 我今愿闻此因缘。
   一切天人皆有疑, 见佛口中现微笑,
   唯愿断除诸疑网, 演说世尊微笑事。
   谁于正法得深信? 谁能如法见慈父?
   谁佛所赞行供养? 人中胜者我愿闻。
   今日谁于有为行, 见其过患能弃舍?
   今日谁能住实际? 清净心者我愿闻。
   谁能降魔及眷属? 谁能令佛心欣喜?
   谁能得深有为底? 我愿得闻断疑心。
   一切大众合掌住, 为闻如来笑因缘,
   愿断一切众生疑, 两足尊者说彼记。”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言:  
  “善哉马胜问是义, 汝于世间大利益,
   以汝问笑因缘故, 谛听马胜我今说。
   鸠槃茶众供养我, 于寂灭法心得住,
   彼等见...(第0020-07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佛。
   如此诸天大众等, 知一切法犹如幻,
   诸天修学无障碍, 唯愿十力说此事。
   一切大众若除疑, 以欣喜心修菩提,
   起增上欲不下劣, 众闻即发勇猛心。”  
  尔时,世尊以偈颂答马胜言:  
  “马胜汝今问如来, 善合时机大利益,
   佛知天众欣喜已, 我现笑缘今当说。
   汝为天众问笑因, 今大利益诸众生,
   我今为汝说笑因, 以清净心善谛听。
   如是诸天大众等, 知一切法犹如幻,
   无量无碍智见慧, 当来离闇得作佛。
   过去流转生死中, 曾供诸佛如恒沙,
   于彼佛所数修习, 一切诸法犹如幻。
   今复于我设胜供, 亦知诸法同幻化,
   此于佛法深信乐, 当来之世必成佛。
   于此佛法所作福, 无有失坏及障碍,
   天众于我供养已, 复知诸法犹如幻。
   当来世...(第0020-07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非声闻法想,于缘觉不作缘觉想,于非缘觉亦不作非缘觉想,于缘觉法不作缘觉法想,于非缘觉法亦不作非缘觉法想,于菩萨不作菩萨想,于非菩萨亦不作非菩萨想,于菩萨法不作菩萨法想,于非菩萨法亦不作非菩萨法想,于佛不作佛想,于非佛亦不作非佛想,于佛法不作佛法想,于非佛法亦不作非佛法想,于涅槃不作涅槃想,于非涅槃亦不作非涅槃想,于生死不作生死想,于非生死亦不作非生死想。如是彼天一切皆悉离诸分别,定心清净。彼等既得清净心故,以寂灭法,说偈赞佛:  
  “大圣甚深寂灭智, 修行寂灭到彼岸,
   演说寂灭度众生, 亦自常行寂灭法。
   菩提寂灭善清净, 斯法牟尼之境界,
   速得寂灭胜甘露, 以是今得尽诸有。
   恒说寂灭微妙道, 是彼智者所行处,
   八正之路灭恼浊, 拔济一切诸群生。
   善修寂灭证菩提, 乃是先佛之所行,
   修彼能到安隐城, 过去诸佛所证知。...(第0020-07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广布诸舍利,
   以此舍利皆起塔, 遍满佛刹如散华。
   尔时一切佛舍利, 各各皆悉广流布,
   彼佛一一涅槃后, 咸皆饶益于世间。
   不思那由众生辈, 供养彼佛舍利已,
   当得甘露妙涅槃, 三世诸佛之所赞。
   若有称彼诸佛名, 所获微妙胜善根,
   当得成就有学道, 值佛转获殊胜果。
   犹如无量难思众, 皆于我所种善根,
   欣喜信乐清净心, 当得值遇弥勒佛。
   如是彼佛声闻众, 从佛复至诸佛所,
   常得值佛入众会, 皆由供养彼舍利。”  
   得闻如斯佛语已, 一切大众生希有,
   胜妙功德有威神, 遍净诸天清信士。
   及诸大众普欣喜, 悉皆流注向菩提,
   得知如来大势力, 咸各顶礼世尊足。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九 高齐北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九广果天授记品第...(第0020-07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法,不为求得小慧法;求得具足一切诸法,不求不具足诸功德法。求如是法,求已读诵,思惟正观,如所说行,为人演说,不求世利,乃至不求称赞善哉,教多众生令住是法。富楼那,菩萨成就此第三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菩萨乐出家, 持戒行头陀,
   以是增智慧, 智雨益终流。
   得是深净法, 正念思其义,
   于如所说中, 能如所闻行。
   常以清净心, 为人广解说,
   饶益诸众生, 心无所希望。
   得诸功德味, 自住是法中,
   亦令余人住, 是故增佛法。
   若于无量劫, 所集诸功德,
   令皆现在前, 摄入菩萨道。
   故应求深法, 佛所称赞者,
   常为众生说, 功德从是生。  
  “富楼那,菩萨摩诃萨安住持戒头陀法中,能具一切善根福德。富楼那,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恶口骂詈忍力仙人。尔时,恶意魔于忍力仙人入聚落时,自以屎灌其头上,著钵中,涂衣钵身,以粪扫洒其头上。时忍力仙人,八万四千岁,健骂千人恶口骂詈轻贱,心终不瞋恨,乃至不生退没之心,亦不自言我有何罪,终不生怨恨。八万四千岁,亦不以恶眼视恶意魔,亦不自言我有何罪。目连,是健骂千人骂于忍力仙人,过八万四千岁已知不可坏,生净信心忏悔除罪,作是言:‘汝以是事欲求何法?我亦愿得是法。’目连,是健骂千人,于仙人所得清净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仙人既受供养,而亦不生贪爱之心。目连,汝谓尔时忍力仙人,岂异人乎?勿作是念!则我身是。我时受是忍辱法,恶意魔所遣千人,恶口骂詈不休不息常轻于我,亦不能令我心异。目连,健骂千人,于忍力仙人生清净心已,忏悔骂罪,随学忍力仙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教化令住佛法。是千人具足是六波罗蜜,次第成佛,皆已入于无余涅槃。目连,汝谓尔时恶意魔,常遣千人骂詈我者,岂异人乎?勿作是念!即调达是。
  “复次,目连,我念过世,自以其身施与众生,为世间人而作奴仆。尔时,众人种种使我,有人使我分除屎尿,有人使我作除粪人,有人使我除土,有人使我取草,有人使我取谷米、乳酪、酥油、蜜,有人使我取薪炭火水,如...(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言:“若有菩萨,打骂割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得罪尚少。若有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退于菩提复尔所劫。弥勒,譬如木柱,若以草土不能斩截,必以利斧乃能斩之;菩萨善根亦复如是,余不能尽,若于菩萨起瞋恚心,能灭诸善。弥勒,是故菩萨应学恭敬,于初发心诸菩萨等,心生尊重如世尊想。”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当修行尊重恭敬一切众生,何况菩萨!何以故?世尊,应舍瞋恚,行于忍辱;离于谄曲,行清净心;远离有为,行于无我无取之行;不贵财宝,当重法行;不求衣食,当求法财;舍离嫉妒,见人巨富心助欢喜;非唯求名以为沙门,当学沙门一切功德;我非口说,当修实行;舍于利养,少欲知足,求佛功德;不为财利入于聚落,念萨婆若入于聚落;不为衣食入于村邑行谄曲行,当行正行赞四圣种;不学凡夫下劣之心,当学佛行不观他过,但自调伏,修奢摩他、毗婆舍那;离三业恶,常修三业清净之行;离于破戒,当学波罗提木叉;不依佛法僧...(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名称, 如是菩萨, 谁不尊敬?
   虽生欲心, 更得快乐, 况于菩萨, 生恭敬心!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七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
大乘方便会第三十八之二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譬如须弥山,若诸杂色至其边者,同一金色。世尊,若有众生至菩萨边者,若瞋心、若净心、若欲染心,如是一切悉皆同一萨婆若色。世尊,我从今日于诸菩萨,生尊重心如须弥山。世尊,如有药王名曰悉见,若有瞋心及清净心,服此药者皆得除愈,彼药能除一切诸毒。世尊,菩萨亦如是,若有瞋心、净心至菩萨所者,菩萨悉能为除一切贪恚痴病。”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
  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菩萨摩诃萨最尊第一。若菩萨摩诃萨修诸禅定,修禅定已,还入欲界教化众生;虽行空、无相、无作用化众生,令成声闻、缘觉,以大慈悲,自终不离萨婆若心。世尊,菩萨摩诃萨所行方便不可思议,如...(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地狱。善男子,我能以余方便,除此女人诸不善业,令度生死能为作救。善男子,或时如来不救余人。何以故?如来于一切众生无有偏心。是名如来方便。
  “以何缘故,诸婆罗门杀婆罗门女孙陀利,埋祇洹园堑中?善男子,如来是时知有是事,舍而不说。如来成就一切智心无有障碍,能以神力,可令此刀不入女身。我于尔时知孙陀利女命根将尽,必为他杀,以此方便令诸外道,不善彰露堕不如处。如此诸事唯佛知之,安住是事,令多众生生清净心,增益善根。尔时,如来七日不入舍卫大城,不入城已,尔时调伏六十亿天;过七日已,诸天世人集会共来至于我所,尔时如来为四众说法;闻说法已,有八万四千人,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是名如来方便。
  “以何缘故,如来及僧,在于婆罗门毗兰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马麦耶?善男子,我于昔时知此婆罗门,必舍初始请佛僧心,不给饮食,而故往受请。何以故?为彼五百马故。此五百马于先世中,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近恶...(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万六千人,皆是阿惟越致,从诸佛土而来集会,悉皆一生当成无上正真大道。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菩萨有四法,退失智慧。何谓为四?不尊重法,不敬法师;所受深法秘不说尽;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憍慢自高,卑下他人。迦叶,是为菩萨四法,退失智慧。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师;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燃;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谓为四?欺诳师长,已受经法而不恭敬;无疑悔处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诃骂诽谤广其恶名;以谄曲心与人从事。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失菩提心。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何谓为四?失命因缘不...(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心无懈怠。迦叶,是为菩萨有四大藏。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能过魔事。何谓为四?常不舍离菩提之心,于诸众生心无恚碍,觉诸知见,心不轻贱一切众生。迦叶,是为菩萨四法能过魔事。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摄诸善根。何谓为四?在空闲处离谄曲心,诸众生中行四摄法而不求报,为求法故不惜身命,修诸善根心无厌足。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摄诸善根。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无量福德庄严。何谓为四?以清净心而行法施,于破戒人生大悲心,于诸众生中称扬赞叹菩提之心,于诸下劣修习忍辱。迦叶,是为菩萨有四无量福德庄严。
  “复次,迦叶,名菩萨者,不但名字为菩萨也,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为菩萨,略说成就三十二法名为菩萨。何谓三十二法?常为众生深求安乐,皆令得住一切智中;心不憎恶他人智慧;破坏憍慢;深乐佛道;爱敬无虚;亲厚究竟,于怨亲中其心同等至于涅槃;言常含笑,先意问讯;所为事业终不中息;普为众生等...(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是法身藏、出世间藏、性清净藏,此本性净。如来藏者,如我所解,纵为客尘烦恼所染,犹是不可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世尊,刹那刹那善不善心,客尘烦恼所不能染。何以故?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由有烦恼,有随染心,随烦恼染,难解难了;唯佛世尊为眼、为智、为法根本、为尊、为导、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尔时,世尊叹胜鬘夫人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性清净心随烦恼染,难可了知。复次,胜鬘,有二种法难可了知。何等为二?谓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由信能解。胜鬘,若我弟子增上信者,随顺法智,于此法中而得究竟。顺法智者,观根识境,观察业报,观罗汉眠,观心自在爱乐禅乐,观声闻、独觉圣神变通,由成就此五善巧观。现在、未来声闻弟子,因增上信随顺法智,善能解了性清净心,烦恼所染而得究竟。胜鬘,是究竟者为大乘因。汝今当知,信如来者,于甚深法不生诽谤。”
  尔时,胜鬘夫人白佛言:“世尊,复有余义能多利益。我当承佛威神之力,演说斯事。”
  佛言:“善哉!今恣汝说。”
  胜鬘夫人言:“有三种善男子、善女人,于甚深法离自毁伤,生多功德入大乘道。何等为三?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自成就甚深法智;或有成就随顺法智;或有于此甚深法中不能解了,仰推如来,唯佛所...(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言:“此经《赞叹如来真实功德》,应如是持;《说不思议十种弘誓》,应如是持;《以一大愿摄一切愿》,应如是持;《说不思议摄受正法》,应如是持;《说入一乘》,应如是持;《说无边谛》,应如是持;《说如来藏》,应如是持;《说佛法身》,应如是持;《说空性义隐覆真实》,应如是持;《说一谛义》,应如是持;《说常住不动寂静一依》,应如是持;《说颠倒真实》,应如是持;《说自性清净心烦恼隐覆》,应如是持;《说如来真子》,应如是持;《说胜鬘夫人正师子吼》,应如是持。复次,憍尸迦,此经所说断一切疑,决定了义入一乘道。憍尸迦,今以所说胜鬘夫人师子吼经,付嘱于汝,乃至法住,于十方界开示演说。”
  天帝释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时,天帝释、尊者阿难,及诸大会天、人、阿修罗、揵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二十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非如来教。”
  时,舍利弗复白佛言:“今此仙人有彼彼疑,我愿解说。”
  佛言:“不尔,汝于声闻最为上首!若于我前有所解说,令诸众生堕于恶趣,谤云如来非决定智,或云如来觉性了已犹有我慢。”
  尔时,诸比丘闻佛世尊作是说已,生净信心,白言:“世尊,广博仙人有所疑问,愿为除断。”
  尔时,佛告广博仙言:“汝今谛听,施之果报及业差别。若诸受者,能令施主生于果报,是为施义。若有众生发清净心,以己财宝,令执事人随所施者,其财宝主名为施主,其执事人名为施者。若复有人自持己物净心施者,得为施主,亦名施者。
  “复次,大仙,三十二种不净之施,汝今谛听!若复有人,倒见施者,不名净施;因报恩者,不名净施;不哀愍者,不名净施;为色欲者,不名净施;若施火中,不名净施;掷水中者,不名净施;恐怖施者,不名净施;施五家者,不名净施;以毒施者,不名净施;施刀杖者,不名净施;杀害施者,不名净施;...(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当知,我之弟子最上声闻,骄梵钵提,是婆罗门清净族子,住于禅定慈悲之心,以彼等持开敷慈眼入三摩地,每经七日,方乃一度现出入息。彼入定时,有随意风应念而至,假使劫火烧于大地成一炎焰,于彼禅身无能损害如芥子分。而彼支体,如弥楼山常所镇压难陀龙王及跋难陀,有大力势鼓气猛烈,弥楼山王为之摇动鼓作呼喻,四大海水变为碱味。骄梵钵提入定之时,彼二龙王尽其威力无能娆乱。我此弟子在合棔林,而诸天女虽耽欲爱,睹斯尊者发清净心,以曼陀华及诸莲华而散其上,合掌恭敬。三十三天诸童子等,亦来围绕,持天甘露资给供养。而此尊者,常为诸天于合棔林,说修多罗及未曾有、无问自说、本事、本生、因缘、方广、讽诵、论议、重颂、授记、譬喻等经。时,诸天人闻斯法要,莫不殷勤恭敬尊重。
  “复次,大仙,三十三天有聚会堂,其堂有柱八万四千,皆以金、银、跋阇罗宝、玛瑙、美玉并栴檀心结构所成,悬铃垂铎出微妙声,列诸天衣建诸幡幢,箫、笛、琵琶...(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为说法。”
  时彼众中六十菩萨,共弥勒菩萨往诣佛所,到已五体头面礼佛足已,于地未起悲啼雨泪。其弥勒菩萨,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言:“诸善男子,汝等应起莫啼莫叹!勿生热恼!汝等过去作此业障,汝等于时欢喜踊跃,骂詈毁辱破坏他人,不信业报不能分别,业障缠绕不合善故。”
  尔时,彼六十菩萨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作是言:“善哉!世尊,我等业障愿分别说,令我等辈自清净心,勿复更造!”
  时彼菩萨作是语已,佛告彼菩萨言:“诸善男子,汝等过去,于拘留孙如来教中出家学道。既出家已,住于禁戒于戒放逸,住于多闻于多闻放逸,于头陀功德皆悉损减。于时,有二法师比丘,汝于彼所诽谤淫欲;为多利养名闻因缘,于彼亲友施主之家嫉妒悭贪;于二法师所亲友檀越,汝复破坏离散,两舌毁辱令生疑惑,不生信心信不具足说非善事。时二法师所有众生,心生敬信随顺之者,令彼等辈断诸善根作诸障碍。...(第0034部~发觉净心经二卷)


...,
   当成为法王, 明眼乃灭度。”  
  五百菩萨宣是执剑经典之时,十方江河沙等佛土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世间。其于十方诸佛大圣边,诸侍者各自问佛:“此何威德,地大震动,光靡不照?”
  于时诸佛各告侍者:“族姓子知,有界名忍,佛号能仁,颂宣经道。彼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成不退转,手执利剑驰走向佛,欲得开化不达菩萨。因是之故,时佛大圣手执慧刀断生死原,如应说法,劝无央数众生之类,使眼清净心得解脱,逮成法忍学住大道。”
  于是大世尊,以方便随建立神化,于彼众会有新学人,德本鲜薄多怀妄想,不见执剑,不闻说法,佛之圣旨故令其然。
  时,舍利弗问文殊师利:“仁于向者所作凶逆,以何为信,乃能执剑驰走向佛?”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卿所言,汝所作逆不可称载,用不能达此报偿故。唯舍利弗,解此义者,知如幻师所造逆事,其幻化者宁有逆乎?报偿亦如。所以者何?其幻师化无有想念,...(第0043部~佛说如幻三昧经三卷)


...破坏想念、破坏想心,破坏见著、破坏见心,破坏分别、破坏分别心,破坏取著、破坏取心,破坏执著、破坏执心,破坏取相、破坏相心,破坏有法、破坏有心,破坏常法、破坏常心,破坏断法、破坏断心,破坏阴法、破坏阴心,破坏界法、破坏界心,破坏入法、破坏入心,破坏三界、破坏三界心。如是二十,菩萨若能毕竟成就此二十法,得此三昧。
  “复次,世尊,有四种法,若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彼四种法,得此三昧。何等为四?一者、清净心,二者、不谄曲心,三者、深心,四者、一切施与。如是四法,菩萨若能毕竟成就此四种法,得此三昧。复有四法,若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彼四种法,得此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违于信,二者、毕竟实语,三者、随顺想行,四者、不取一切法。是为四法。复有四法,若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彼四种法,得此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知识,二者、正念思惟,三者、如法修行,四者、不与恶人相随。是为四法。复有四法,若菩萨摩诃萨毕竟...(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 何人闻此不供佛? 其欢悦心安无量。
   计其爱敬菩萨者, 所开化女不一二,
   无量百千亿那术, 以爱欲心立于道。
   则为药王大名德, 何因菩萨当有秽?
   因缘尘劳施安隐, 何况供养奉事者!”  
  尔时,贤者阿难白佛言:“犹如有人近须弥山,皆随山光昭为金色。设怀欢喜欲义心奉道法心,得近菩萨皆获一类,趣诸通慧心性自然。我从今始奉持菩萨如须弥山,犹如药王名曰见愈,有清净心若嗔恚意,见此药者众病皆除。菩萨如是净不净心,淫怒痴心觐菩萨者悉为除愈。”
  时佛赞曰:“善哉!阿难,诚如尔言。”
  于是贤者大迦叶白佛言:“甚难及也!天中天,菩萨大士不可思议,在所游至,为诸众生现无畏欲。空无想不愿,声闻、缘觉唯行此法,菩萨普护,转使更入诸通慧迹,以善方便将顺其心,终不秽厌色声香味细滑法也。”
  大迦叶复白佛言:“我可叹喻菩萨大士之所行乎?”
  佛言...(第0048部~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谓声闻、缘觉也。应曰‘当往,随仁所凑’则菩萨也。闻声不信者,谓外道异学众邪行也。度旷野者,谓奉精进至诸通慧修诸三昧也。路由河者,谓法门也。左大溪涧百千丈者,谓声闻地也。右大溪涧百千丈者,谓缘觉乘也。大布置草木作四方桥者,谓善权方便慧度无极也。四出无碍者,谓菩萨四恩之行摄无量人也。贼追不惧自然却者,谓魔官属及诸猗行也。终不还顾者,谓忍度无极也。稍稍前行,谓为菩萨之所开化进度无极也。亦不恐惧者,谓以清净心发起众生志平等觉也。不视左右者,谓不志乐声闻、缘觉之利也。则见大城者,谓达诸通慧也。稍近城者,谓见道功德习行佛慧也。心无狐疑者,谓晓智慧善权诸度无极,则能遍睹一切众生无所畏恶。适入城已为无量人,造现仪式增益福祚者,谓如来至真等正觉也。佛天中天适兴在世,则为菩萨立于名号广建利义。”
  于是世尊赞迦叶曰:“善哉!善哉!乃叹斯喻。”说此言时,万二千天与人发无上正真道意。
  佛语迦叶菩萨...(第0048部~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若证则无烦恼生、无烦恼灭。文殊师利,生灭者,是假名字说,于实相中无起无灭。
  “文殊师利,假使六趣四生众生,若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二足、四足、多足、无足,悉得人身,得人身故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已,一一菩萨供养恒河沙等诸佛,及诸菩萨、缘觉、声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一切乐具,经恒河沙劫,乃至入涅槃后,起七宝塔高百由旬,宝盖覆上悬摩尼宝珠以为庄校悬种种幡盖,自在王摩尼珠以为交络。若有菩萨以清净心,闻此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闻已欢喜受持信解,乃至为他说一偈一句,胜前功德,百分、千分、万分、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此经广说不可思议清净无相微妙法身故。文殊师利,若恒河沙等无数诸菩萨,若恒河沙无数诸佛世界,悉阎浮金所造,乃至树木华果皆阎浮金,及以天衣庄严其树,一切光明摩尼珠网以覆其上,自在王摩尼珠以为宫殿,电光摩尼珠以为基陛,悬众宝幡,日日以此供养恒河沙等无数诸佛,如是经无数劫...(第0052部~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


...,即遣内人名旃提罗,使人奉书至阿踰阇国,入其宫内敬授胜鬘。胜鬘得书欢喜顶受,读诵受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实者, 应当修供养。
   仰惟佛世尊, 普为世间出,
   亦应垂哀愍, 必令我得见。”  
   即生此念时, 佛于空中现,
   普放净光明, 显示无比身。
   胜鬘及眷属, 头面接足礼,
   咸以清净心, 叹佛实功德: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降伏心过恶, 及与身四种,
   已到难伏地, 是故礼法王!
   知一切尔焰, 智慧身自在,
   摄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礼!
   敬礼过称量! 敬礼无譬类!
   敬礼无边法! 敬礼难思议...(第0055部~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


...藏者,无前际不起不灭法,种诸苦得厌苦乐求涅槃。世尊,如来藏者,非我、非众生、非命、非人。如来藏者,堕身见众生、颠倒众生、空乱意众生,非其境界。
  “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若我弟子随信增上者,依明信已随顺法智而得究竟。随顺法智者,观察施设根意解境界,观察业报,观察阿罗汉眼,观察心自在乐禅乐,观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圣自在通。此五种巧便观成就,于我灭后未来世中,我弟子随信增上依于明信随顺法智。自性清净心,彼为烦恼染污而得究竟,是究竟者入大乘道因。信如来者,有是大利益,不谤...(第0055部~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


...随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若我弟子随信增上者,依明信已随顺法智而得究竟。随顺法智者,观察施设根意解境界,观察业报,观察阿罗汉眼,观察心自在乐禅乐,观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圣自在通。此五种巧便观成就,于我灭后未来世中,我弟子随信增上依于明信随顺法智。自性清净心,彼为烦恼染污而得究竟,是究竟者入大乘道因。信如来者,有是大利益,不谤深义。”
  尔时。胜鬘白佛言:“更有余大利益,我当承佛威神复说斯义!”
  佛言:“更说。”
  胜鬘白佛言:“三种善男子、善女人,于甚深义离自毁伤,生大功德入大乘道。何等为三?谓若善男子、善女人,自成就甚深法智;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随顺法智;若善男子、善女人,于诸深法不自了知,仰推世尊,非我境界,唯佛所知...(第0055部~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


...及长老阿难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言:“此经《叹如来真实第一义功德》,如是受持;《不思议大受》,如是受持;《一切愿摄大愿》,如是受持;《说不思议摄受正法》,如是受持;《说入一乘》,如是受持;《说无边圣谛》,如是受持;《说如来藏》,如是受持;《说法身》,如是受持;《说空义隐覆真实》,如是受持;《说一谛》,如是受持;《说常住安隐一依》,如是受持;《说颠倒真实》,如是受持;《说自性清净心隐覆》,如是受持;《说如来真子》,如是受持;《说胜鬘夫人师子吼》,如是受持。复次,憍尸迦,此经所说断一切疑,决定了义入一乘道。憍尸迦,今以此说胜鬘夫人师子吼经,付嘱于汝,乃至法住受持读诵,广分别说。”
  帝释白佛言:“善哉!世尊,顶受尊教。”
  时,天帝释、长老阿难及诸大会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055部~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


...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十四、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非净布施;十五、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非净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则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缘,以他财物受与余人,非净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麦聚,鹿鸟所食、鼠等所食,无清净心非净布施;十九、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尽故舍物与医,非净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第0056部~毗耶娑问经二卷)


...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钟我身不属他人。’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后时病困,死时欲至,脉节欲断,苦恼所逼欲入死道,无清净心,无信净心,阎魔罗使见之生笑,兄弟诸亲啼哭悲泣,至如是时舍物而与,非净布施;二十七者、若人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国遍闻,某国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净布施;二十八者、若与余人迭相憎嫉,见彼舍物多行布施,见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净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为种姓故,舍珠舍金、若银金刚、若毗琉璃、缯绢衣裳及兜罗绵、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净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与人,我无...(第0056部~毗耶娑问经二卷)


...观。破恶觉观说于数息。是名知善方便。若菩萨摩诃萨自于佛所若菩萨所学是八事。复以是法教化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净八种力。何等为八。一者知诸禅定解脱力。二者知根力。三者解力。四者世界力。五者知至处道力。六者宿命智力。七者生死智力。八者漏尽智力。是名为八。又复教者复有五种。一者教令远恶。二者教修善法。三者教犯戒者发露忏悔。四者教作忆念羯磨。五者教不受语者作摈出羯磨。菩萨摩诃萨以是五事教化众生。以怜愍心故。清净心故。菩萨摩诃萨若以瞋心教化众生。则不能得菩萨禁戒。若受教者如法而受。应当恭敬至心瞻视供养尊重如父如母如佛菩萨。何以故。以如法受教故。则能疾得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教也。善方便者。菩萨摩诃萨一切所有身口意业。悉为调伏一切众生。是名善方便。善方便者有四种。一者惠施。二者软语。三者利益。四者同义。菩萨摩诃萨能施众生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瘦医药。受施之人既受施已。于菩萨所生爱念...(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施之时。不求转轮圣王身三十三天魔天梵天财物自在。何以故。菩萨深观有为之法如芭蕉树。是故施时不求果报。是故名为不求果报施。如是十事能令菩萨具足成就檀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地戒品第十一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戒。戒者有九种。一者自性戒。二者一切戒。三者难戒。四者一切自戒。五者善人戒。六者一切行戒。七者除戒。八者自利利他戒。九者寂静戒。自性戒者。菩萨摩诃萨具自性戒有四功德。一者以清净心从他而受。二者其心不净毁所受戒。应当至心惭愧忏悔。悔已专心更不敢犯。菩萨摩诃萨从他受戒生惭愧心。心惭愧故护持不犯。若心不净毁所受戒。心惭愧故不敢覆藏乃至一宿。菩萨犯戒若经一宿。若欲忏者不应直作一犯忏悔。应作念念无量犯悔。何以故。若是多犯作一犯忏者。不得名忏。受者得罪。菩萨从他受持戒时有四事。一者惭愧。二者至心坚持。菩萨摩诃萨至心持戒。终不生于毁犯之心。三者受已一心护持。四者净心受持。菩萨具足...(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生丧失所亲捐弃财物。所爱别离心生愁忧。能为说法令离苦恼。若有众生贫穷困苦。则能施其所须之物。为持法故受畜弟子不为名利。为持法故往来四众。与共讲论不为利养。为持法故亲近国王大臣长者不为利养。不为檀越曲从人情造作非法身口意业。不得非时往来他家。在家出家俱有非时。非时者。所谓贪时恚时痴时。大风时大雨时。嫁娶时欢会时发行时。除上非时则名为时。随已所得善法功德。悉以转教一切众生心无贪妒。见毁戒者深生怜愍。以清净心善语教告。犹如父母教告诸子。汝所犯者宜应发露如法忏悔。若彼不受不宜如本受其供给身力作役。复应随事举处谪罚。若故不受应当驱遣令出寺庙。为令佛法得增长故。如其不能教呵罚摈故共住者。是名破戒。名非沙门非婆罗门。佛法中臭名旃陀罗。名为屠儿。旃陀罗等及以屠儿。虽行恶业不能破坏如来正法。不必定堕三恶道中。为师不能教诃弟子则破佛法。必定当堕地狱之中。为名誉故聚畜徒众。是名邪见。名魔弟子。不畜弟子不能破坏如...(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三菩提。至心净心为向菩萨。离一切怖得大喜心。深发菩提心远离五恐怖。修习无我相了知无我无我所。以观无我无我所故不贪于身。是故得离不活怖畏。不求他物乃至一钱常作是愿。云何当令是诸众生得大利益。是故得离恶名怖畏远离我见。离我见故不见有我。是故得离死畏。至心了知。我舍身已常与诸佛菩萨共行。是故得离恶道怖畏。我今至心求出世法。是故得离大众怖畏。菩萨远离如是畏已。亦得远离闻深义畏。离一切慢恼害恶心。离世喜心得清净心。得不坏心。得广大心。得不共心。得如是等心故勤行精进。至心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以至心信故精勤修集助菩提法。是名喜行。以住喜行心得清净。心清净故至心常念供养如来。常念护法念增长法。至心专念调伏众生。住佛世界亲近诸佛。至心听法净佛国土。常念亲近共佛菩萨善知识行。为利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作佛事。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常作是愿。是名大愿。如是等无量百千愿。名为善愿。作是愿已于现在世勤修精...(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忏悔。有时呵责有时赞叹。见病苦者瞻视不舍。善以方便为除所患。若有众生下色下进下念下智心不轻慢。随时为说正心因缘。见愁苦者说法慰喻。善自思惟不信他语。无能动者。若得所施与众同等。修集悲心具足成就。或见正命先意问讯。远离恶心常修善法。终不放逸远离懈怠。常作是愿。云何当令我之福德等与一切。菩萨摩诃萨非一切时行取摄取。有利之时尔乃摄取。是名菩萨取摄取。若诸众生诸根闇钝。善根难熟则久远摄取。何以故。究竟当有清净心故。若中根中熟则不久远。何以故。以不久远得净心故。若有利根易熟上熟易净易调。是名菩萨后有摄取。是名菩萨六摄取正法摄取菩萨摩诃萨以此六摄摄取三世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菩萨摄取众生。悉皆不离如是六摄。菩萨摩诃萨摄众生时有十二难事。菩萨摩诃萨知无我无我所无有众生。而为众生修集苦行。是名一难。为调他故而行呵责。亦自护戒不令毁伤。是名二难。所有物少乞者甚多。是名三难。菩萨一身系属多人趋走给使。是名四难...(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慢。悉如实知。菩萨一切漏尽如实知。而不证漏尽。菩萨不舍烦恼。具诸有漏事。常行彼事而不染污。如是力者。名最上力。又佛菩萨漏尽智通。自离烦恼。亦为众生广分别说。令其舍离增上慢心。当作是知。是漏尽智业。  
  云何法力。谓佛菩萨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此六波罗蜜各有四事。一者对治。二者成菩提具。三者摄取自他。四者得未来果。云何布施四事。一者布施对治悭贪。二者成菩提具。三者以施摄取成就众生。欲施善心。清净心施。施已不悔。三时欢喜以自饶益。是名自摄。彼诸众生饥渴寒热疾病所须。众难恐怖悉令远离。以此饶益。是名摄他。四者以是因缘。在在所生。得大财富。得大种性。得大眷属。是名布施四功德力。无余无上。  
  云何持戒四事。一者受身口律仪。对治犯戒。二者成菩提具。三者受持净戒。同利摄取成就众生。远离犯戒怨家恐怖卧觉常安。以自饶益。又持戒者。心不悔恨常得欢喜。乃至心定诸自利事。是名自摄。普施众生一切无畏...(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行远缘。流转生死经历劫数。堪任清净与此相违。名为近。净方便者。得诸善义欣乐奉行。畏厌来世恶道众苦。于现世中畏恶名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26:36 | 只看該作者
受持禁戒常行顿行。净心者。正观诸法次第堪忍。于正法中无能坏者亦令众生修习正法。于三宝中得善胜义。信心不动。财饶益者。随其所须。衣食众具一切施与。法饶益者。欲受法者授之以法。乐受义者。为说正义。神足者。神力示现哀愍众生令得信乐。信增上已。修方便净。彼诸众生。若见若闻大神变已。于正法中得清净心。修善方便。说法者。自善解义能为人说。己及众生与正道俱。疾成大智随顺说法隐覆说法者。于少智众生覆藏深义。为说粗现易行之法。显现说法者。智慧众生深入佛法。为说甚深微妙之处。下方便者。不常方便。不顿方便。中方便者。或常方便。或顿方便。行一舍一。不能具足。上方便者。具二方便。闻者。解佛所说修多罗等种种经法。受持诵习精勤方便。思者。于寂静处思惟诸法。开解通达决定法相。修者。谓止举舍。止观前行。修习深...(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等施一切。或有所施。或有不施。若于众生乐而不安。不乐不安。则不施与。若于众生安而不乐。亦安亦乐。是则尽施。如是略说应施不施。次当广说。若菩萨布施令他受苦。若致逼迫。若被侵欺。及非法求。自力他力不随所欲。菩萨为众生故。宁自弃舍百千身命。不随彼欲令致逼迫残害欺诳。菩萨净心修行布施。饶益无量诸众生时。有求身体头目支节。则不施与。何以故。非是菩萨行净施时。作是念言。是可与是不可与。心生退弱。是故菩萨。以清净心不舍现前。利益众生舍身布施。虽不舍身不违净心。若彼魔天及魔所使。欲行恐怖求其身分。则不施与。不欲令彼得大罪故。或有众生。若狂若乱求其身分。亦不为彼而舍身命。不自住心故。心恼乱故。心不自在故。与上相违来求请者。随其所欲为舍身命。是名菩萨内物应施不应施。  
  菩萨外不施者。若有众生求毒火刀酒。为欲自害若欲害他。是则不施。若为自摄若为摄他。是则施与。若是他财。先不同意不以施人。菩萨不为媒行以...(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方便故修行法施。爱念众生故修行法施。菩萨自见内无烦恼。见不施彼。现得智慧。于未来世转增无量。非施彼故。得是功德。经法施者。于未来世获少法利。不及自学智慧开觉。今虽不施必将安乐一切众生。施其智慧。宁为一切今不施与。不为一人与其经卷。如实知已。不施彼者。无有过咎。亦无悔恨。不越菩萨所受禁戒。  
  云何菩萨方便不施。不忍直言必定不与。要以软语开解发遣。作是方便有而不施。菩萨本来所畜众具一切施物。以清净心于一切十方诸佛菩萨舍作净施已。譬如比丘以己衣物于和上阿阇梨所舍作净施。如是作净施因缘故。得畜种种无量财物。故名住圣种菩萨。亦得无量功德。常自忆念如是功德。于一切时常随增长。凡是净施所畜之物。为诸佛菩萨受寄护持。见彼来求观察其人有成就相。先所舍物作净施者。取以与之。诸佛菩萨于一切众生无不舍之物。作如是知。满求者意。观察彼人无成就相。以净施法而开解之。称言贤首。此物先舍。已有所属。软语发遣不令致...(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心。菩提心。利众生心。从初受戒专精护持。若有所犯。即如法忏悔此一切菩萨犯当知突吉罗摄。当向大小乘人能解语。能受悔者如法忏悔。若菩萨以增上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失律仪戒。应当更受。若中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当向三人若过三人。长跪合掌作突吉罗忏悔。称先所犯罪名。作是说言。大德忆念。我某甲。舍菩萨毗尼。如前所说事。犯突吉罗罪。余如比丘突吉罗忏悔法说。若下烦恼犯波罗夷处法及余所犯。向一人忏悔。若无如法人。当起清净心念言。我终不重犯此罪。于未来世中常摄持律仪戒。若能如是所犯即除。若无如是具足功德人可从受菩萨戒者。是菩萨应于佛像前自受应如是受。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身合掌。作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及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于诸佛菩萨前受一切菩萨戒。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此诸戒是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诸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余如前说。若菩萨所犯无无余犯。...(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来少非亲者。若父若母。兄弟姊妹。和上阿阇梨。若师若师等及诸所尊。于怨憎所。如是正思惟。时舍怨憎不饶益想。住本亲想。依本亲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法数想者。菩萨作如是学。因缘行数法数。无我众生寿命。生者骂者打者诤者。如是正思惟时。离众生想住法数想。依法数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无常想者。菩萨作如是学。一切众生生所起者。一切悉是无常死法。于上复有不饶益事。欲断其命。如是无常众生性是死法。智者不起不清净心。况复手石刀杖欲断其命。如是正思惟。时离常坚固想。住无常不坚固想。依无常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苦想者。是菩萨观。大力具足者尚不离三相。所谓行苦变易苦苦苦。况复不具足者。菩萨作如是学时。于常苦众生欲令离苦。云何加报重增其苦。如是正思惟时离于乐想住于苦想。忍苦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摄取想者。菩萨作如是学。我于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于一切众生作亲属想。我应摄取普令安乐。不应于亲属众生应利益处。...(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色正念在前问言。道路清泰四大调适。卧觉安乐叹言善来。如是等等心慰问随顺世间。巧便语言安慰问讯。或复咒愿。令妻子眷属钱财谷米增长具足。见功德具足者。叹其信戒施闻智慧。令其欢喜。菩萨说一切种功德相应法。安乐众生。常说等说第一胜妙饶益言说。是名菩萨一切爱语。菩萨爱语二种分别。随世间语及正说法语。慰问赞叹者是名随世间语。第一胜妙饶益说者。是名正说法语。  
  云何菩萨难爱语。略说三种。菩萨于怨家所。以清净心思惟慰喻。发喜饶益而共言说。是名第一难爱语。菩萨于增上愚痴钝根众生。以无厌心思惟筹量。而为说法忍诸疲劳。以法摄取为具足说。是名第二难爱语。菩萨于谄曲幻伪众生。欺和上阿阇梨及尊重福田。或背正向邪。以无害心方便慰喻。发喜饶益而为说法。是名第三难爱语。  
  云何菩萨一切门爱语。略说四种。一者断除诸盖向于善趣。说初所作法。二者断除诸盖实心增进。说应四真谛法。三者见放逸众生在家出家。等心呵责令离...(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众具爱。是故离不活畏。不于他人有所求欲。常欲饶益一切众生。是故离恶名畏。离于我见我想不生。是故离死畏。此身命终于未来世。必与诸佛菩萨共会。是故离恶道畏。观于世间无与等者。况复过上。是故离大众畏。如是离五恐畏已。亦得远离闻深法畏。憍慢贡高他不饶益。恚恨贪喜皆悉远离。不染污故无垢。炽然精进故无凡悕望。于现法中一切种菩萨精进。方便修习上信前行。于未来事生十大愿。十大愿如前菩提分品说。于此欢喜住生。一者以清净心常愿供养一切诸佛。二者受持守护诸佛正法。三者劝请诸佛转未曾有法。四者顺行菩萨正行。五者为成熟众生器。六者游诸佛刹见诸如来亲近闻法。七者自净佛土。八者一切菩萨同一方便以大乘化。九者利益众生一切不空。十者一切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一切佛事。如是大愿及余求亲众生界无有断绝。此诸大愿生生常行终不忘失。如是建立前愿在前后愿在后。是名为愿。菩萨如是大愿作门已能生无量百千诸愿。如是未来诸愿现法方便精进...(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净心。如是净心增上满足。次第入增上戒住。入增上戒住已。性戒具足。软邪业迹所摄恶戒。一切不行。况复中上十业迹满足性戒。成就如是自性戒慧染污不染污业迹。善趣恶趣道业行。因处果处如实知。报果依果及彼业如实知。自断十恶行十善业。复以此法教授众生。毒业过患恶众生界等无差别。善业恶业。第一义苦种种众难。得广大哀愍。于此增上戒住见佛善根清净如前说。譬如真金得迦私药着于火中转增明净。菩萨善根清净亦复如是。于此住入清净心悕望成就。受生作转轮王王四天下。以自在力令诸众生离诸恶戒行善业迹。神力十倍胜前。是名略说增上戒住。所谓净心性戒具足。离一切种恶戒垢。一切业迹一切因果如实知。分别四种业教授众生。得广大哀愍观众生界业生苦种种众难。见佛善根清净受生神力。广说如修多罗十地离垢地说。离恶戒垢故名离垢。彼离垢地即此增上戒住。  
  云何增上意住菩萨行相。是诸菩萨先于增上戒住得十种净悕望思惟具足已。复有十种心悕望思惟...(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毕竟地。种性住名种性地。解行住名解行地。净心住名净心地。增上戒住增上意住三种增上慧住有开发无相住名行迹地。无开发无相住名决定地。于三决定是初决定无碍智住名决定行地。最上菩萨住如来住名毕竟地。如来住地后建立品广说。菩萨于解行地入欢喜地。云何离恶趣报。是菩萨于解行地。依世俗净禅集菩提具。于百一十苦众生修悲愍心。为恶趣众生久处恶道如己舍宅。于此学无上菩提故。堪忍能为一切众生作除苦因。一切众生三恶道业。以清净心愿悉代受。毕竟修行一切善业修习正愿。以世俗净禅正愿力故。恶道烦恼染污受身不久得断。菩萨转恶道身。诸恶道业一切不行。是名菩萨离诸恶趣。过解行地入净心地。前住品说。净欢喜住信等十法。于此地净对治所治及次第建立。云何对治。一者放逸不受菩萨戒违信菩提。是故以信对治。二者于诸众生有杀害心违于大悲。是故悲心对治。三者于诸众生有嗔恚心违于大慈。是故慈心对治。四者顾念命财违于惠施。是故惠施对治。五者于诸众生...(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年、中年、少年同师等侣,无不倾侧谦下礼敬。阿难,我以如是善业报故,于无上菩提得成佛已,彼诸事物有情无情,如来行时无不倾侧低头礼拜。阿难,我本曾以清净微妙称意资产,至心自手施诸师长及余众生。阿难,以是业报,如来行时大地平正,扫洒严治清净无泥,又无瓦砾。阿难,我于无量诸如来所,菩萨、知识、声闻、缘觉、外道诸仙在路行时,我昔曾与扫治道路,泥治房舍。若行若住于佛精舍,我以慈心、平等心、无高下心、无谄曲心、清净心扫治令净,于一切时常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众生故,安乐一切众生故,怜愍一切众生故,利益安乐诸天人故。阿难,以是善根,若佛如来在在处处,若行、若住、若坐、若思惟念欲行来路首,自然街巷清净地平如掌。
  “阿难,如来所有身业功德,殊胜难知不可得边。阿难,我今为欲满此义故,当有清信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所深生敬信得未曾有。阿难,须弥山王高八万四千由旬,在大海中亦八万四千由旬。阿难,假使我...(第0113部~大悲经五卷)


...  阿难垂涕曰:“亦何驶哉!佛取泥洹!一何疾哉!世间眼灭!”
  彼时,佛敕贤者阿难,请维耶离国倚行比丘。受教即请,悉会讲堂,稽首毕,一面住。佛告诸比丘:“世间无常,无有牢固,皆当离散。无常在者,心识所行,但为自欺。恩爱合会,其谁得久?天地须弥,尚有崩坏,况于人物,而欲长存?生死忧苦,可厌已矣。佛后三月,当般泥洹。勿怪勿忧!
  “且夫一切去来现佛,皆从法得。经法且存,但当自勉勤学力行,持清净心,趣得度脱。心识情休,则不死不复生,亦不复走于五道舍一身受一身也。五阴已断,乃无饥渴、寒热、忧悲、苦恼之患。人知正心,天上诸天皆代人喜。当以降心柔弱自损,勿随心行,心之行无不为得。道者亦心也,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狱,皆心所为也。从心行得起诸法,心作识,识作意,意转入心。心者最为长,心志为行,行作为命,贤愚在行,寿夭在命。夫志行命三者,相须所作好恶,身自当之。父作不善,子不代受。...(第0115部~佛说方等泥洹经二卷)


...,心生欢喜得清净信,最后寂灭一切诸行,住金刚三昧得如来座。阿难,汝当得如是等十种师子高座果报。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净心闻此寂静说授记法本句偈之义,为于法师敷设法座,爱敬尊重彼法师故,以是因缘,为彼成就十种师子敷座果报。以是义故,阿难,汝应可合掌向无攀缘菩萨边,汝应当得大利安乐、大福德聚,因此功德,汝速当得发于神通。”
  尔时,尊者阿难,为无攀缘善男子敷法座已,合掌向无攀缘菩萨摩诃萨,生清净心、尊重心、惭愧心。即于尔时,而说偈言:  
  “合掌向健儿, 降伏龙入定,
   大智众王者, 无攀缘光明。
   得智及精进, 智慧禅定聚,
   世间无等侣, 向无畏合掌。”  
  尔时,世尊以偈告阿难言:  
  “汝今敬合掌, 供养无攀缘,
   所获诸果报, 我当为汝说。
   阿难合掌敬, 自我涅槃后,
   于村舍聚落, 及我弟子间,
  ...(第0117部~四童子三昧经三卷)


...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化身如佛,遍至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为诸有情宣说正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于诸佛所听闻正法、严净佛土,周览十方最胜佛土微妙净相,而便自起最极庄严清净佛土,于中安处一生所系诸大菩萨,令速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诸根猛利最胜清净,众生见者无不爱敬起清净心,因斯劝导,随其根欲令渐证得三乘涅槃。
  “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学清净身、语、意业。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虽得诸根最胜明利,而不恃此自重轻他。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恒住施戒波罗蜜多,于一切时不堕恶趣。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第0001-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卷~第十卷))


...,善现,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生如是念:‘此中不说我等生处城邑聚落,何用听为?’心不清净,便从座起弃舍而去,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不记说彼菩萨生处城邑聚落?”
  佛言:“善现,若未记彼菩萨名字,不应说其生处差别。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心不清净而舍去者,随彼所起不清净心,厌舍此经举步多少,便减尔所劫数功德,获尔所劫障菩提罪,受彼罪已更尔所时,发勤精进求趣无上正等菩提方可复本。是故菩萨若欲速证无上菩提,不应厌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弃舍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求学余经,当知是为菩萨魔事。何以故?善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弃舍一切智智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攀枝叶诸余经典,终不能得大菩提故。”  
  时,具寿善...(第0001-3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一卷~第三百一十卷))


...行不杂声闻、独觉作意,不杂一切烦恼恶业,离诸喧杂,毕竟清净,令诸菩萨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利乐有情,穷未来际,常无断尽。
  “善现,恶魔所赞隐在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远离卧具,独居宴坐,非诸菩萨胜远离行。何以故?善现,彼远离行犹有喧杂,谓彼或杂恶业烦恼,或杂声闻、独觉作意,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精勤信受修学,不能圆满一切智智。
  “善现,有菩萨摩诃萨虽勤修习恶魔所赞远离行法,而起傲慢不清净心,轻弄毁蔑诸余菩萨摩诃萨众。谓有菩萨摩诃萨众虽居城邑、聚落、王都而心清净,不杂种种烦恼恶业,不杂声闻、独觉作意,精勤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精勤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精勤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第0001-3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卷))


...人等,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若作是念:‘此中不说我等生处城邑聚落,何用听为?’心不清净不得滋味,便从座起厌舍而去,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不记说彼菩萨生处城邑聚落?”
  佛言:“善现,若未记彼菩萨名字,不应说其生处差别。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心不清净不得滋味而舍去者,随彼所起不清净心,厌舍此经举步多少,便减尔所劫数功德,获尔所劫障菩提罪,受彼罪已更尔所时,发勤精进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修诸菩萨难行苦行方可复本。是故菩萨若欲速证无上菩提,不应厌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弃舍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求学余经,当知是为菩萨魔事。何以故?善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弃舍一切相智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攀枝叶诸余经典,终不能得大菩提故。”  ...(第0001-4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三十一卷~第四百四十卷))


...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于大乘成就圆满信敬爱乐,若能书写、受持、读诵、思惟、修习、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人欲度险恶旷野,若不摄受资粮器具,不能达到安乐国土,于其中道遭苦失命。如是,善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余功德,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善现当知,如人欲度险恶旷野,若能摄受资粮器具,必当达到安乐国土,终不中道遭苦舍命。如是,善现,若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已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余功德,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损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男子及诸女人,执持坏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不久烂坏。何以故?是瓶未熟不堪盛水,终归地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第0001-4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


...、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余功德,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损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男子及诸女人,执持坏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不久烂坏。何以故?是瓶未熟不堪盛水,终归地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则便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亦复远离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复远离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复远离苦、集、灭、道...(第0001-4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


...远离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亦复远离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亦复远离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亦复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
  “善现当知,譬如男子或诸女人,持烧熟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终不烂坏。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极坚牢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便不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不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是因缘常为诸佛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摄受护念。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商人无巧便智,船在海岸未具装治,即持财物安置其上,牵著水...(第0001-4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


...一切相智,由是因缘常为诸佛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摄受护念。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商人无巧便智,船在海岸未具装治,即持财物安置其上,牵著水中速便进发。当知是船中道坏没,人船财物各散异处,如是商人无巧便智,丧失身命及大财宝。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则便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丧失身命及大财宝,丧身命者谓堕声闻或独觉地,失财宝者谓失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譬如商人有巧便智,先在海岸装治船已,方牵入水知无穿穴,后持财物置上而去,当知是船必不坏没,人物安隐达所...(第0001-4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


...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丧失身命及大财宝,丧身命者谓堕声闻或独觉地,失财宝者谓失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譬如商人有巧便智,先在海岸装治船已,方牵入水知无穿穴,后持财物置上而去,当知是船必不坏没,人物安隐达所至处。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便不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乃至不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是因缘常为诸佛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摄受护念。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病,所谓风病、热病、痰病或三杂病...(第0001-4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


...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病,所谓风病、热病、痰病或三杂病,于意云何?是老病人颇从床座能自起不?”
  善现对曰:“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告善现:“是人设有扶令起立,亦无力行一俱卢舍、二俱卢舍、三俱卢舍。所以者何?老病甚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则便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何以故?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离诸功德,诸佛菩萨不护念故。
  “善现当知,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病,谓风、热、痰或三杂病,是老病...(第0001-4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


...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何以故?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离诸功德,诸佛菩萨不护念故。
  “善现当知,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病,谓风、热、痰或三杂病,是老病人欲从床座起往他处而自不能,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徐策令起而告之言:‘莫有所难,随意欲往,我等二人终不相弃,必达所趣安隐无损。’如是,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便不远离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不远离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当知如是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具诸功德,诸佛菩萨共护念故。”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住菩萨乘...(第0001-4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


...此远离法,是名菩萨修远离行。此远离行不杂声闻、独觉作意,不杂一切烦恼恶业,离诸喧杂毕竟清净,令诸菩萨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利乐有情常无断尽。恶魔所赞隐于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弃胜卧具宴坐思惟,非诸菩萨真远离行。所以者何?彼远离行犹有喧杂,谓彼或杂恶业烦恼,或杂声闻、独觉作意,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精勤信受修学,不能圆满一切智智。
  “善现当知,有菩萨摩诃萨虽乐修行魔所称赞远离行法,而起憍慢不清净心,轻蔑毁訾诸余菩萨摩诃萨众。谓有菩萨摩诃萨众虽居城邑、聚落、王都而心清净不杂种种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意,精勤修学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精勤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精勤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精勤安住苦、集、灭、道圣谛,精勤修学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精勤修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等世间功德,精勤修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精勤修学菩萨十地,精勤修学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精勤修学五...(第0001-4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五十一卷~第四百六十卷))


...名字。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善男子等闻说般若波罗蜜多,若作是念:‘此中不说我等生处城邑聚落,何用听为?’心不清净便从座起,厌舍而去无顾恋心,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具寿善现即白佛言:“何缘于此甚深经中,不记说彼菩萨生处城邑聚落?”
  佛告善现:“若未记彼菩萨名字,不应说其生处差别。
  “复次,善现,若菩萨乘善男子等,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心不清净而舍去者,随彼所起不清净心,厌舍此经举步多少,便减尔许劫数功德,获尔许劫障菩提罪,受彼罪已更尔许时,发勤精进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修诸菩萨难行苦行方可复本。是故菩萨若欲速证无上菩提,不应厌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住菩萨乘善男子等,弃舍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求学余经,当知是为菩萨魔事。何以故?是菩萨乘善男子等,弃舍一切智智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攀枝叶诸余经典,终不能得佛菩提故。”
  具寿善现即白...(第0001-5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卷~第五百一十卷))


...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若住大乘善男子等,有于大乘成就圆满信敬爱乐,复能书写、受持、读诵、思惟、修习、为他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相应经典为所依附,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人欲度险恶旷野,若不摄受资粮器具,则不能至安乐国土,于其中道遭苦失命。如是,善现,安住大乘善男子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
  “善现当知,如人欲度险恶旷野,若能摄受资粮器具,决定能至安乐国土,终不中道遭苦失命。如是,善现,若住大乘善男子等,已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就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有男子或诸女人,执持坏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不久烂坏。何以故?是瓶未熟不堪盛水,终归地故。如是,善现,有住大乘善男子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第0001-52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


...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声闻地及独觉地,成就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有男子或诸女人,执持坏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不久烂坏。何以故?是瓶未熟不堪盛水,终归地故。如是,善现,有住大乘善男子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
  “善现当知,如有男子或诸女人,持烧熟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终不烂坏。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极坚牢故。如是,善现,有住大乘善男子等,若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常为诸佛及诸菩萨摄受护念,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诸声闻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有商人无善巧智,船在海岸未固修营,即持财物安置其上,牵入水中速便进发,当知是船中道坏没,人船财物各散异处,如是商人无善巧智,丧失身命及大财宝。如是,善现,...(第0001-52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


...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常为诸佛及诸菩萨摄受护念,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诸声闻及独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有商人无善巧智,船在海岸未固修营,即持财物安置其上,牵入水中速便进发,当知是船中道坏没,人船财物各散异处,如是商人无善巧智,丧失身命及大财宝。如是,善现,有住大乘善男子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中道衰败,丧失身命及大财宝,丧身命者谓堕声闻或独觉地,失财宝者谓失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如有商人有善巧智,先在海岸固修船已,方牵入水知无穿穴,后持财物置上而去,当知是船必不坏没,人物安隐达所至处。如是,善现,有住大乘善男子等,若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常为诸佛及诸菩萨摄受护念,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诸声闻、独觉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又加众病,所谓风病、热病、痰病或三杂病。于意云何?是老病人颇从床座能自起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第0001-52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


...,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诸声闻、独觉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又加众病,所谓风病、热病、痰病或三杂病。于意云何?是老病人颇从床座能自起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善现:“是人设有扶令起立,亦无力行一俱卢舍、二俱卢舍、三俱卢舍。所以者何?极老病故。如是,善现,有住大乘善男子等,设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何以故?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诸佛菩萨不护念故。
  “善现当知,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又加众病,谓风、热、痰或三杂病。是老病人欲从床座起往他处而自不能,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徐策令起而告之言:‘勿...(第0001-52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


...男子等中道衰败,不证无上正等菩提,退入声闻或独觉地。何以故?以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诸佛菩萨不护念故。
  “善现当知,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又加众病,谓风、热、痰或三杂病。是老病人欲从床座起往他处而自不能,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徐策令起而告之言:‘勿有所难,随意欲往,我等两人终不相弃,必达所趣安隐无损。’如是,善现,有住大乘善男子等,若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有胜解、有舍、有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当知如是安住大乘善男子等,终不中道衰耗退败,超诸声闻、独觉等地,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诸佛菩萨共护念故。”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云何大乘善男子等,由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广说乃至一切相智,退堕声闻或独觉地...(第0001-52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


...是名菩萨修远离行。此远离行不杂声闻、独觉作意,不杂一切烦恼恶业,离诸喧杂毕竟清净,令诸菩萨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利乐有情常无断尽。善现当知,恶魔所赞隐于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弃胜卧具宴坐思惟,非诸菩萨真远离行。所以者何?彼远离行犹有喧杂,谓彼或杂恶业烦恼,或杂声闻、独觉作意,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精勤信受修学,不能圆满一切智智。
  “善现当知,有菩萨摩诃萨虽乐修行魔所称赞远离行法,而起憍慢不清净心,轻蔑、毁訾诸余菩萨摩诃萨众,谓有菩萨摩诃萨众虽居城邑、聚落、王都而心清净,不杂种种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意,精勤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严净佛土、成熟有情,虽居愦闹而心寂静,常勤修习真远离行。彼于如是真净菩萨摩诃萨众,心生憍慢轻弄、毁訾、诽谤、凌蔑。
  “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故,虽居旷野百踰缮那,其中绝无诸恶禽兽...(第0001-52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


...等所获福聚,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如来般涅槃后,为供养佛设利罗故,以妙七宝起窣堵波,种种珍奇间杂严饰,复持种种天妙花鬘乃至灯明,尽其形寿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获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告憍尸迦:“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以清净心恭敬信解,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为令正法久住世故,为令佛眼无断坏故,为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为令世间清净法眼无断坏故,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无量无数。
  “复...(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次,憍尸迦,置此一事,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如来般涅槃后,为供养佛设利罗故,以妙七宝起窣堵波,种种珍奇间杂严饰,如是充满一赡部洲、或四大洲、或小千界、或中千界、或复三千大千世界,皆持种种天妙花鬘乃至灯明,尽其形寿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获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告憍尸迦:“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以清净心恭敬信解,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为令正法久住世故,为令佛眼无断坏故,为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为令世间清净法眼无断坏故,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无量无数。
  “复...(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中千界一切有情,或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各于如来般涅槃后,为供养佛设利罗故,以妙七宝各各起一大窣堵波,种种珍奇间杂严饰,皆持种种天妙花鬘乃至灯明,尽其形寿各各于自窣堵波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于意云何?此赡部洲、或四大洲、或小千界、或中千界、或大千界诸有情类,由是因缘获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告憍尸迦:“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以清净心恭敬信解,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为令正法久住世故,为令佛眼无断坏故,为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为令世间清净法眼无断坏故,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无量无数。
  “复...(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此一一人为供养佛设利罗故,于诸如来般涅槃后,以妙七宝起窣堵波,种种珍奇间杂严饰,如是一一满大千界。如是诸人,各持种种天妙花鬘乃至灯明,或经一劫或一劫余,各各于自窣堵波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于意云何?此赡部洲、或四大洲、或小千界、或中千界、或大千界诸有情类,由是因缘获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告憍尸迦:“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以清净心恭敬信解,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为令正法久住世故,为令佛眼无断坏故,为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为令世间清净法眼无断坏故,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前无量无数。”  
  ...(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为供养佛设利罗故,各于如来般涅槃后,以妙七宝起窣堵波。假使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一切有情,非前非后皆得为人,此一一人各于如来般涅槃后,为供养佛设利罗故,以妙七宝起窣堵波,种种珍奇间杂严饰,如是一一各满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各持种种天妙花鬘乃至灯明,或经一劫或一劫余,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诸有情由此因缘所获福聚,虽复无量而复有余。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以清净心恭敬信解,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为令正法久住世故,为令佛眼无断坏故,为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为令世间清净法眼无断坏故,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彼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称...(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甚多于彼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获福聚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称计,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憍尸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一切智智能生诸佛设利罗故。
  “以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以清净心恭敬信解,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为令正法久住世故,为令佛眼无断坏故,为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为令世间清净法眼无断坏故,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种种上妙花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众妙、珍奇、伎乐、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于前所造诸窣堵波及供养福,百倍为...(第0001-5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憍尸迦,我不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但有前说功德胜利。何以故?憍尸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具足无边功德胜利,分别演说不可尽故。憍尸迦,我亦不说,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复持种种上妙花鬘乃至灯明而为供养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但有前说功德胜利。何以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欲令正法久住世故,欲令佛眼无断坏故,欲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欲令世间清净法眼无缺减故,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种种上妙花鬘乃至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我说获得现在、未来无量无边功德胜利。”  
  时,天帝释即白佛言:“我等诸天常随守护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不令...(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流布,而为正法久住世故,为令佛眼无断坏故,为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为令世间清净法眼不灭没故,书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无量上妙花鬘乃至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亦得如前所说种种功德胜利。何以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广利乐无量无边诸有情故。
  “以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得种种现在、未来功德胜利,应于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欲令正法久住世故,欲令佛眼无断坏故,欲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欲以法义分施有情令充足故,欲令调善诸有情类广大佛眼无缺减故,书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以种种上妙花鬘乃至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能如是,定获无边现在、未来功德胜利。  第四分称扬功德品第四  
  “复...(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切智智,诸差别相都不可得,具大功德众所归依。”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广大殊胜功德,成就一切殊胜功德,成就圆满殊胜功德,成就无量殊胜功德,成就无边殊胜功德,成就无数殊胜功德,成就无等殊胜功德,成就无尽殊胜功德。”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第四分福门品第五之一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开示,以增上慧审谛观察;欲令正法久住世故,欲令佛眼无断坏故,欲令正法不隐没故,摄受菩萨令增长故,欲令世间清净法眼无缺减故,书写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复持种种上妙花鬘乃至灯明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作是念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广大功德胜利,甚为难得,不应弃舍,应自守护、供养恭敬、读诵、思惟。’有善男子、...(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书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众宝严饰、供养恭敬,知是法器自往其所分施与之令勤读诵,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无量无边。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书写、施他、复为解说,于深义趣令无疑惑,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应勤修真菩萨道,所谓般若波罗蜜多。若能精勤修学此道,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
  “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四大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于意云何?乃至广说。
  “复次,憍尸迦...(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
  “复次,憍尸迦,置中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大千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于意云何?乃至广说。
  “复次,憍尸迦,置大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普教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书写、施他、复为解说,于深义趣令无疑惑,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应勤修真菩萨道,所谓般若波罗蜜多。若能精勤修学此道,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若能精勤修学此道,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书写、施他、复为解说,于深义趣令无疑惑,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应勤修真菩萨道,所谓般若波罗蜜多。若能精勤修学此道,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
  “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四大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于意云何?乃至广说。...(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男子、善女人等教大千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于意云何?乃至广说。
  “复次,憍尸迦,置大千界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普教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书写、施他、复为解说,于深义趣令无疑惑,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应勤修真菩萨道,所谓般若波罗蜜多。若能精勤修学此道,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所获福聚,胜普教导一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真实义趣,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作有情利益安乐。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四十二 第四分福门品第五之二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一切有情,皆令住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书写、施他、复为解说,于深义趣令无疑惑,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应勤修真菩萨道,谓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能精勤修学此道,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深般若波罗蜜多,教授教诫、精勤修学,渐次圆满一切...(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女人等教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令住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于意云何?乃至广说。
  “复次,憍尸迦,置大千界一切有情,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一切有情,皆令住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28:22 | 只看該作者
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书写、施他、复为解说,于深义趣令无疑惑,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应勤修真菩萨道,谓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能精勤修学此道,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深般若波罗蜜多,教授教诫、精勤修学,渐次圆满一切...(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罗蜜多,教授教诫、精勤修学,渐次圆满一切佛法,乃至证得一切智智,化有情类,令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趣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证得佛菩提故。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一切有情,皆令安住独觉菩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书写、施他、复为解说,于深义趣令无疑惑,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应勤修真菩萨道,谓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能精勤修学此道,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独觉所证菩提,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深般若波罗蜜多,教授教诫、精勤修学,渐次圆满一切佛法,乃至证得...(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
  “复次,憍尸迦,置中千界一切有情,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令安住独觉菩提。于意云何?乃至广说。
  “复次,憍尸迦,置大千界一切有情,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普教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一切有情,皆令安住独觉菩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以清净心恭敬信受,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书写、施他、复为解说,于深义趣令无疑惑,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应勤修真菩萨道,谓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能精勤修学此道,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拨济无边诸有情类,令证实际诸漏永尽,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福聚甚多于前。何以故?憍尸迦,一切独觉所证菩提,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流出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深般若波罗蜜多,教授教诫、精勤修学,渐次圆满一切佛法,乃至证得...(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或横事卒起,或互相乖诤,由此等事所作不成,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或作是念:‘我于此中不得受记,何用听为?’或作是念:‘此中不说我之名字,何用听为?’或作是念:‘此中不说我之生处城邑、聚落,何用听为?’由此等缘心不清净,即从座起厌舍而去,无顾恋心,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心不清净厌舍去者,随彼所起不清净心,厌舍此经举步多少,便减尔许劫数功德,获尔许劫障菩提罪;受彼罪已,更尔许时发勤精进修诸菩萨难行苦行方可复本,是故名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弃舍能引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学不能引一切智智随顺二乘诸余经典,弃舍根本而攀枝叶,当知是为菩萨魔事。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能生菩萨摩诃萨众世、出世间殊胜功德,由斯能引一切智智,有大势用,譬如树根;诸余经典无...(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船破,其中诸人若不取木器物、浮囊、板片、死尸为依附者,定知溺死不至彼岸。若能取木器物、浮囊、板片、死尸为所依附,当知是类终不没死,得至安隐大海彼岸,无损无害受诸快乐。住菩萨乘善男子等亦复如是,有于大乘虽成少分信敬爱乐,而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彼类中道退没,不能证得一切智智,谓堕声闻或独觉地。若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胜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欣、有喜、有清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复次,善现,如有男子或诸女人,执持坏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不久烂坏。何以故?是瓶未熟,不堪盛水,终归地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善男子等,虽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胜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欣、有喜、...(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复次,善现,如有男子或诸女人,执持坏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不久烂坏。何以故?是瓶未熟,不堪盛水,终归地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善男子等,虽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胜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欣、有喜、有清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而不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彼类中道退没,不能证得一切智智,谓堕声闻或独觉地。
  “复次,善现,如有男子或诸女人,持烧熟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终不烂坏。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极坚牢故。如是,善现,有菩萨乘善男子等,若于大乘有信、有忍,广说乃至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此远离行不杂声闻、独觉作意,不杂一切烦恼恶业,离诸喧杂毕竟清净,令诸菩萨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度有情众。
  “善现当知,魔所称赞隐于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弃胜卧具宴坐思惟,非诸菩萨真远离行。所以者何?彼远离行犹有喧杂,谓彼或杂恶业烦恼,或杂声闻、独觉作意,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不能精进信受修学,不能圆满一切智智。
  “善现当知,有诸菩萨虽乐修行魔所称赞远离行法,而起憍慢不清净心,轻蔑毁訾诸余菩萨摩诃萨众。谓有菩萨摩诃萨众虽居城邑、聚落、王都而心清净,不杂种种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意,精勤修学波罗蜜多及余无量菩提分法,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虽居愦闹而心寂静,常乐修习真远离行。彼于如是真净菩萨摩诃萨众,心生憍慢轻弄、毁訾、诽谤、凌蔑。
  “善现当知,是诸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虽居旷野百踰缮那,其中绝无诸恶禽兽、蛇蝎、盗贼,唯有鬼神、罗刹娑等游止其中。彼居...(第0001-5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五十一卷~第五百六十卷))


...味心生厌舍,或横事卒起,或互相乖诤,由斯等事所作不成,菩萨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时,或作是念:‘我于此中不得受记,何用听为?’或作是念:‘此中不说我等名字,何用听为?’或作是念:‘此中不说我等生处城邑聚落,何用听为?’由此等缘心不清净,即从座起厌舍而去,无顾恋心,菩萨当知是为魔事。善现当知,若诸菩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时,心不清净厌舍去者,随彼所起不清净心厌舍此经,举步多少,便减尔所劫数功德,获尔所劫障菩提罪,受彼罪已,更尔所时发勤精进修菩萨行方可复本,是故名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弃舍能引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学不能引一切智智随顺二乘诸余经典,弃舍根本而攀枝叶,菩萨当知是为魔事。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能生菩萨世、出世间殊胜功德,由斯能引一切智智。若学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即学菩萨世、出世间殊胜功德...(第0001-5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五十一卷~第五百六十卷))


...轻动进退非恒,如堵罗绵随风飘转。如是菩萨新学大乘,虽有信心而不坚净,于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长时信乐随转,于二乘地或当堕一。  第五分船等喻品第十四  
  “复次,善现,譬如商侣游泛大海,其船卒破,于中诸人若能取木器物、浮囊、板片、死尸为所依附,当知彼类终不没死,得至安隐大海彼岸,无损无害受诸快乐。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胜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清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所依附,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有男子或诸女人,持烧熟瓶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当知此瓶终不烂坏。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极坚牢故。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信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清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有商人具善巧智,先在海边固修船已,方牵入水知无穿穴,后持财物置上而行,当知彼船必不坏没,人物安隐达所至处。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胜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清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第0001-5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六十一卷~第五百七十卷))


...精进、有信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清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如有商人具善巧智,先在海边固修船已,方牵入水知无穿穴,后持财物置上而行,当知彼船必不坏没,人物安隐达所至处。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胜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清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病,谓风、热、痰或三焦病,是老病人欲从床座起往他处而自不能。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徐策令起而告之言:‘莫有所难,随意欲往,今我二人终不相弃,必达所趣安隐无损。’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胜解,有...(第0001-5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六十一卷~第五百七十卷))


...,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复加众病,谓风、热、痰或三焦病,是老病人欲从床座起往他处而自不能。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徐策令起而告之言:‘莫有所难,随意欲往,今我二人终不相弃,必达所趣安隐无损。’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若于大乘有信、有忍、有乐、有欲,有精进、有胜解,有不放逸、有胜意乐,有舍、有敬、有清净心,有于无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知此类终不中道退入声闻或独觉地,定证无上正等菩提。与上相违是名黑品。”  第五分如来品第十五之一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新学菩萨云何应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佛告善现:“新学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多,先应亲近承事善友。若能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菩萨者,是名善友。谓作是言:‘来!善男子,汝应勤修布施、净戒、...(第0001-5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六十一卷~第五百七十卷))


...般若波罗蜜多,应如彼王勤求正法。时,彼轮王即燃灯佛,千子即是贤劫千佛。”  
  尔时,最胜便白佛言:“世尊,云何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行速成大菩提道?”
  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慈等心,于诸有情不为损恼,勤行一切波罗蜜多及四摄事、四无量心菩提分法,修学神通方便善巧,一切善法无不修满。若诸菩萨如是修行,则能速成大菩提道。菩提道者,所谓信心及清净心、离谄曲心、行平等心、施无畏心,令诸有情咸悉亲附,勤行布施果报无尽,受持净戒而无障碍,修行安忍离诸忿恚,勤加精进修行易成,有胜静虑不起散乱,具足般若能善通达,有大慈故饶益有情,有大悲故终无退转,有大喜故能悦彼心,有大舍故不起分别,无三毒故离诸荆棘,不著色、声、香、味、触故灭诸戏论,无烦恼故远离怨敌,舍二乘念其心广大,具一切智能出众宝。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如是修行则...(第0001-58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七十一卷~第五百八十卷))


...波罗蜜多,尔时尔时于心相续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渐得圆满;若时若时于心相续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渐得圆满,尔时尔时渐得邻近一切智智,由斯速证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欲劝导他受持净戒,是诸菩萨先应自起净戒相应心、心所法,然后劝他受持净戒,既劝导他受持戒已,复令回向一切智智。如是菩萨自修善根回向所求一切智智,复能劝导他诸有情起清净心受持净戒,受持戒已,复令回向一切智智,乃可名为于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善化导。若诸菩萨教诫教授趣声闻乘补特伽罗,令勤修学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胜声闻乘补特伽罗。若声闻人教诫教授趣菩萨乘补特伽罗,令勤修学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声闻人不胜菩萨补特伽罗,乃为菩萨转胜于彼。
  “如有男子负真金人远适他国,此真金人光彩颜貌胜彼男子;如是设有殑伽沙数声闻乘人,教诫...(第0001-59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八十一卷~第五百九十卷))


...乱俱行之心,不起恶慧俱行之心,不起欲结俱行之心,不起缘色执俱行之心,不起无色执俱行之心,不起贪欲俱行之心,不起离间俱行之心,不起邪见俱行之心,不起执著财位俱行之心,不起执著富贵俱行之心,不起执著大财胜族俱行之心,不起执著生天俱行之心,不起执著欲界俱行之心,不起执著色、无色界俱行之心,不起声闻地心,不起独觉地心,不起执著诸菩萨行俱行之心,乃至不起执涅槃见俱行之心。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成就如是清净心故,于诸有情虽起遍满慈、悲、喜、舍,而能遣除诸有情想;于有情想无执而住,于四梵住亦无执著,成就妙慧方便善巧。彼由成就如是法故能无执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
  “是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圆满故,便于诸色无取无执,于受、想、行、识亦无取无执;于眼无取无执,于耳、鼻、舌、身、意亦无取无执;于色无取无执,于声、香、味、触、法亦无取无执;于眼识无取无执,于耳、鼻、舌、身、意识亦无取无执,...(第0001-60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九十一卷~第六百卷))


...不二法、非相非不相、非可得法非不可得法、非净非垢、不生不灭法,是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诸菩萨不久行六波罗蜜,不多供养诸佛,不种善根,不与善知识相随,不善学自相空法,是诸菩萨、是诸缘、是诸事、诸佛、诸善根随喜福德诸心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名回向。
  “须菩提,如是般若波罗蜜义,乃至一切种智义,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应为新学菩萨说。何以故?是菩萨所有少许信乐恭敬清净心皆忘失。当在阿毗跋致菩萨摩诃萨前说,若有为善知识所护,若久供养诸佛种诸善根,应为是人说如是般若波罗蜜义,乃至一切种智义,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人闻是法,不没不惊,不畏不怖。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应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菩萨用心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心尽灭变离,是缘、是事、是诸善根亦尽灭变离,是中何等是随喜心?何等是诸缘?何等是诸事?何等是诸善根?随...(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以毕竟空故,空相法无与无夺。’何以故?毕竟空故,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第一义空、自相空故。住是诸空布施,是时具足檀那波罗蜜,具足檀那波罗蜜故,若断内外法时作是念:‘截我者谁?割我者谁?’
  “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见东方如恒河沙等诸菩萨摩诃萨,入大地狱令火灭汤冷,以三事教化——一者、神通,二者、知他心,三者、说法。是菩萨以神通力,令大地狱火灭汤冷,知他心以慈悲喜舍随意说法。是众生于菩萨生清净心,从地狱得脱,渐以三乘法得尽苦际。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观十方世界,见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菩萨,为诸佛给使,供给诸佛随意爱乐尊敬,若诸佛所说尽能受持,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忘失。
  “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观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菩萨摩诃萨,为畜生故舍其寿命,割截身体分散诸方。诸有众生食是诸菩萨摩诃萨肉者皆爱敬菩萨,以爱敬故,即得离畜生道值遇诸...(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般若波罗蜜,成就方便力住阿毗跋致地。我等观是诸三昧性,不见有法出三昧、入三昧者,亦不见行佛道者,亦不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善男子,是名般若波罗蜜,所谓不念有是诸法。善男子,我等于无所念法中住,得是金色身、丈光明、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不可思议智慧、无上戒、无上三昧、佛无上智慧,一切功德皆悉具足。一切功德具足故,佛尚不能取相说尽,何况声闻、辟支佛及诸余人?以是故,善男子,于是佛法中倍应恭敬爱念生清净心,于善知识中应生如佛想。何以故?为善知识守护故,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萨陀波仑菩萨白十方诸佛言:‘何等是我善知识,所应亲近供养者?’
  “十方诸佛告萨陀波仑菩萨言:‘汝善男子,昙无竭菩萨,世世教化成就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昙无竭菩萨守护汝,教汝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汝善知识。汝供养昙无竭菩萨,若一劫、若二、若三乃至过百劫顶戴恭敬,以一切乐具,三千世界中所有妙色声...(第0003-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何况受持读诵,如所说学,如所说行!若人闻说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如所说行,当知是人已曾多供养佛,广问其义,于过去诸佛闻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如阿毗跋致。何以故?世尊,若人于过去世,不久行深般若波罗蜜,则不能信解。世尊,若有诽谤拒逆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人久已诽谤拒逆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人于深般若波罗蜜,无有信心,无清净心,亦不问诸佛及诸佛弟子所疑。”  
  尔时,释提桓因语舍利弗:“是般若波罗蜜甚深!若不久行菩萨道不能信解,有何可怪?若人敬礼般若波罗蜜,即是敬礼萨婆若智。”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人敬礼般若波罗蜜,即是敬礼萨婆若智。从般若波罗蜜生诸佛萨婆若智,从萨婆若智还生般若波罗蜜,菩萨应如是住般若波罗蜜,应如是习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各安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等本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亦如汝今;得是诸三昧,亦如汝今,得是诸三昧已,了达般若波罗蜜,住阿毗跋致地。我等得是诸三昧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为般若波罗蜜,所谓于诸法无所念,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之身、三十二相、大光明、不可思议智慧、诸佛无上三昧无上智慧,尽诸功德边,如是功德诸佛说之犹不能尽,况声闻、辟支佛!是故,善男子,汝于是法倍应恭敬爱重生清净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足为难。汝于善知识,应深恭敬爱重信乐。善男子,若菩萨为善知识所护念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萨陀波仑菩萨白诸佛言:‘何等是我善知识?’
  “诸佛答言:‘善男子,昙无竭菩萨世世教诲成就汝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汝得学般若波罗蜜方便之力;昙无竭菩萨是汝善知识,汝应报恩。善男子,汝若于一劫、若二劫、三劫,乃至百劫、若过百劫顶戴恭敬以一切乐具而供养之,若...(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哉!快问,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王所问,当分别释。”
  “善哉!世尊,唯然愿闻。”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则能通达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优波憍舍罗波罗蜜、尼坻波罗蜜、婆罗波罗蜜、阇那波罗蜜。
  “大王,云何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清净心,无所希望为他说法,不求名利但令灭苦,不见我说,不见听者,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法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无畏檀波罗蜜,观诸众生犹如父母、兄弟、亲戚,令一切众咸亲附我。何以故?无始世来流转六道皆为亲戚。若有众生在怖畏难,菩萨摩诃萨尚以身命而救拔之,况应加恼?不见我施无畏,不见受者,无二无别自性离故。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资生檀波罗蜜,随诸众生资养之物种种布...(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王。尔时,治世转轮圣王即燃灯佛是,其王千子贤劫千佛是。”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学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习大慈,于诸众生不起恼心,具足勤行诸波罗蜜,及以四摄、四无量心助菩提法,修学神通了达优波憍舍罗,一切善法无不修满,如是行者则能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王,菩提道者,所谓信心、清净心、离谄曲心、行平等心、施无畏心,令诸众生咸悉亲附,勤行布施果报不尽,坚持净戒而无障碍,修行忍辱离诸瞋恼,勤加精进修行则易,以有禅定不起散乱,具足般若能善通达,有大悲故终无退转,有大喜故能悦彼心,修行大舍不起分别,无三毒故离诸棘刺,不著色、声、香、味、触故灭诸戏论,无烦恼故远离怨敌,舍二乘念其心广大,具一切智能出众宝。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学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汉’,世尊则不记我无诤行第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下第六为不离佛出时。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少闻故。经言。如来昔在燃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等。谓彼佛出世承事供养时。有法可取离此分别故。依义等及对治等。随义相应应知。  
  经曰。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论曰。此下第七为愿净佛土。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小攀缘作念修道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等。若念严净土者。则于色等事分别生味着。为离此故。经言。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  
  经曰。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此下第八为成熟众生。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舍众生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如是等。此何所显示。为成熟欲界众生故。彼罗睺阿修罗王等。一切大身量如须弥。尚不应见其自体。何况余者。经言。如来说为非体者。显示...(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言语所说不取证法故。以是义故。显彼证智不可说不可取。偈言以是真实义成彼无取说故。  
  又若圣人无为法得名。是法不可取不可说。  
  云何诸菩萨取庄严净佛国土。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自下经文为断此疑。  
  经曰。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此义如是应知。云何知。偈言。  
  智习唯识通  如是取净土
  非形第一体  非严庄严意  
  此义云何。诸佛无有庄严国土事。唯诸佛如来真实智慧习识通达。是故彼土不...(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净佛土。彼不实说。  
  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故。何故如是说。偈言非形第一体非严庄严意故。庄严有二种。一者形相二者第一义相。是故说非严庄严。又非庄严佛土者。无有形相故非庄严。如是无庄严即是第一庄严。何以故。以一切功德成就庄严故。若人分别佛国土。是有为形相。而言我成就清净佛国土。彼菩萨住于色等境界中生如是心。为遮此故。如经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前言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为除此疑。说受乐报佛体同彼须弥山王镜像义故。此义云何偈言。  
  如山王无取  受报亦复然
  远离于诸漏  及有为法故  
  此义云何。如须弥山王势力高远故。名为大。而不取彼山王体我是山王。以无分别故。受乐报佛亦如是。以得无上法王体故名为大。而不取彼法王体我是法王...(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金刚不破不坏,又如虚空无染无著,是名微妙慧。如是等无量微妙慧,菩萨自得,复教众生。以是故,说诸菩萨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  
  【经】意无挂碍。
  【论】云何名意无挂碍?菩萨于一切怨、亲、非怨非亲人中,等心无有碍。
  复次,一切世界众生中,若来侵害,心不恚恨;若种种恭敬,亦不喜悦。如偈说:

  “诸佛菩萨,心不爱著;外道恶人,心不憎恚。”

  如是清净心,名为意无挂碍。
  复次,于诸法中心无碍。
  问曰:是菩萨未得佛道,未得一切智,云何于诸法中心无碍?
  答曰:是菩萨得无量清净智慧故,于诸法中心无碍。
  问曰:诸菩萨未得佛道故,不应有无量智;有残结故,不应有清净智。
  答曰:是诸菩萨,非三界中结业肉身,皆得法身自在,过老病死;怜愍众生故,在世界中行;为庄严佛土,教化众生;已得自在,欲成佛能成。
  问曰:如...(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菩萨住处,亦名净居,号大自在天王。梵世天者,生处有三种:一者、梵众天,诸小梵生处;二者、梵辅天,贵梵生处;三者、大梵天,是名中间禅生处。
  问曰:离欲是同,何以故有贵贱异处?
  答曰:初禅三种:下、中、上。若修下禅,生梵众;若修中禅,生梵辅;若修上禅,生大梵。慈行亦如是。如妙眼师念言:“我为众人说法,皆生梵天中。我今不应与弟子同处,当修上慈。”修上慈故,生大梵天中。
  复次,第一清净心故,生大梵天中。
  问曰:何以故于四禅中但说初、后,不说中间?
  答曰:初门离欲难故,最后微妙难得故,中间易入故不说。
  复次,言梵世已摄色界,以第四禅第一妙故别说。
  复次,以人多识梵天,不识余天,是故但说梵天。以净居天常怜愍众生,常劝请佛故。
  复次,佛说法声至梵天。佛得道时,诸天展转唱告,乃至净居天。以是故,说初、后,不说中。
  复次,梵天近欲界故应...(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如是等,阿毗昙中广分别说。
  复次,施有二种:有净,有不净。不净施者,愚痴施无所分别。或有为求财故施,或愧人故施,或为嫌责故施,或畏惧故施,或欲求他意故施,或畏死故施,或诳人令喜故施,或自以富贵故应施,或诤胜故施,或妒瞋故施,或憍慢自高故施,或为名誉故施,或为咒愿故施,或解除衰求吉故施,或为聚众故施,或轻贱不敬施;如是等种种,名为不净施。净施者与上相违,名为净施。
  复次,为道故施,清净心生,无诸结使,不求今世后世报,恭敬怜愍故,是名净施。净施是趣涅槃道之资粮,是故言为道故施。若未得涅槃,时施是人天报乐之因。如华缨络,初成未坏,香洁鲜明;为涅槃净施,得果报香,亦复如是。如佛说:“世有二人为难得:一者、出家中非时解脱比丘,二者、在家白衣能清净布施。”是净施相,乃至无量世,世世不失;譬如券要,终无失时。是布施果,因缘和合时便有。譬如树得时节会,便有华叶果实;若时节未至,有因而无果...(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
   譬如人大极,安隐睡卧时;若有唤呼声,其心大恼乱。
   摄心入禅时,以觉观为恼;是故除觉观,得入一识处。
   内心清净故,定生得喜乐,得入此二禅,喜勇心大悦!
   摄心第一定,寂然无所念,患喜欲弃之,亦如舍觉观。
   由受故有喜,失喜则生忧,离喜乐身受,舍念及方便。
   圣人得能舍,余人舍为难。若能知乐患,见不动大安,
   忧喜先已除,苦乐今亦断,舍念清净心,入第四禅中。
   第三禅中乐,无常动故苦,欲界中断忧,初二禅除喜,
   是故佛世尊,第四禅中说,先已断忧喜,今得除苦乐。”

  复次,持戒清净,闲居独处,守摄诸根,初夜后夜,专精思惟,弃舍外乐,以禅自娱。离诸欲不善法,依未到地,得初禅。初禅,如阿毗昙说,禅有四种:一、味相应;二、净;三、无漏;四、初禅所摄报得五众。是中行者入净无漏。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如佛所说:“...(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众人各各说诸法实相,自以为是。此中实相者,不可破坏,常住不异,无能作者。如后品中佛语须菩提:“若菩萨观一切法,非常非无常,非苦非乐,非我非无我,非有非无等,亦不作是观,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是义,舍一切观,灭一切言语,离诸心行,从本已来,不生不灭如涅槃相;一切诸法相亦如是,是名诸法实相。如赞般若波罗蜜偈言:

  “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
   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
   如虚空无染,无戏无文字,若能如是观,是即为见佛。
   若如法观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则一相,其实无有异。
   诸佛及菩萨,能利益一切,般若为之母,能出生养育。
   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则为一切,众生之祖母。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力,为之立异字。
   若人得般若,议论心皆灭;譬如日出时,朝露一时失。  ...(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足故。如富贵、豪势之人,人所宗敬;佛弟子众亦如是,有净戒、禅定、智慧、财富解脱,解脱知见势力故,应供养恭敬、合掌礼事。世间无上福田者,施主有二种:贫者、富者。贫者礼事、恭敬、迎送而得果报;富者亦能恭敬、礼事、迎送,又以财物供养而得果报,是故名为世间无上福田。譬如良田,耕治调柔,以时下种,溉灌丰渥,所获必多。众僧福田亦复如是,以智慧犁耕,出结使根,以四无量心磨治调柔;诸檀越下信施谷子,溉以念施恭敬、清净心水,若今世、若后世得无量世间乐,及得三乘果。如薄拘罗比丘,鞞婆尸佛时,以一诃梨勒果供养众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常无疾病;今值释迦牟尼佛,出家漏尽,得阿罗汉。如沙门二十亿耳,鞞婆尸佛时,作一房舍,以物覆地,供养众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足不蹈地;生时足下毛长二寸,柔软净好;父见欢喜,与二十亿两金;见佛闻法,得阿罗汉,于诸弟子中精进第一。如是等少施得大果报,是故名世间无上福田。僧中...(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复次,财施施多,财物减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财施是无量世中旧法,法施圣法初来难得,名为新法。财施但能救诸饥渴、寒热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诸烦恼等病。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财施、法施,行者应念法施。
  问曰:何等是法施?
  答曰:佛所说十二部经,清净心为福德与他说,是名法施。复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亦名法施。如网明菩萨经中说:有人见佛光明得道者、生天者。如是等虽口不说,令他得法故,亦名法施。是法施应观众生心性、烦恼多少、智慧利钝,应随所利益而为说法;譬如随病服药则有益。有淫欲重,有瞋恚重,有愚痴重;有两两杂,三三杂。淫重者为说不净观,瞋重者为说慈心,痴重者为说深因缘;两杂者说两观,三杂者说三观。若人不知病相,错投药者,病则为增。若著众生相者...(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道时,以道智虽具足得一切智、一切种智,而未用一切种智;如大国王得位时,境土宝藏皆已得,但未开用。  
  【经】“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
  答曰:实一切智一时得。此中为令人信般若波罗蜜故,次第差别品说;欲令众生得清净心,是故如是说。
  复次,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缘住,住因缘灭。又如心心数法,不相应诸行,及身业、口业。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亦如是。先说一切种智,即是一切智。道智,名金刚三昧;佛初发心即是一切智、一切种智,是时烦恼习断。一切智、一切种智相,先已说。断一切烦恼习者,烦恼名略说则三毒,广说则三界九十八使,是名烦恼。烦恼习者,名...(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如融阎浮檀金,其色明净;又如须弥山王在大海中,日光照时,其色发明。行者是时都无余色想,所谓山地树木等;但见虚空中诸佛身相,如真琉璃中赤金外现。亦如比丘入不净观,但见身体胮胀烂坏,乃至但见骨人;是骨人无有作者,亦无来去,以忆想故见。菩萨摩诃萨入念佛三昧,悉见诸佛,亦复如是;以摄心故,心清净故。譬如人庄严其身,照净水镜,无不悉见;此水镜中亦无形相,以明净故,见其身像。诸法从本以来,常自清净,菩萨以善清净心,随意悉见诸佛,问其所疑,佛答所问。闻佛所说,心大欢喜,从三昧起,作是念言:“佛从何所来?我身亦不去。”即时便知诸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去,复作是念:“三界所有,皆心所作。何以故?随心所念,悉皆得见;以心见佛,以心作佛;心即是佛,心即我身;心不自知,亦不自见。若取心相,悉皆无智,心亦虚诳,皆从无明出。”因是心相,即入诸法实相,所谓常空。得如是三昧、智慧已,二行力故,随意所愿,不离诸佛;如金翅鸟...(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净者,直施而已:或畏失财故与;或恶诃骂故与;或无用故与;或亲爱故与;或为求势故与,以施故多致势援;或死急故与;或求善誉故与;或求与贵胜齐名故与;或妒嫉故与;或憍慢故与,“小人愚贱尚施,我为贵重大人,云何不与?”;或为咒愿福德故与;或求吉除凶故与;或求入伴党故与;或不一心、不恭敬、轻贱受者而与。如是种种因缘,为今世事故施,与净相违,名为不净。净施者,如经中说:治心故施,庄严意故施,为得第一利故施,生清净心,能分别为助涅槃故施。譬如新华未萎,色好且香;净心布施,亦复如是。如说诸天不净心布施者,宫殿光明薄少;若净心布施者,宫殿光明增广。此布施业,虽过去乃至千万世中不失,譬如券要。
  问曰:此布施福云何增长?
  答曰:应时施故,得福增长。如经说,饥饿时施,得福增多;或远行来时,若旷路险道中施,若常施不断,或时常念施,故施得增广;如六念中念舍说。若大施故得福多,若施好人,若施佛,若施者、...(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缘,故有上、中、下。上者、念便即得;中者、人中尊重,供养自至;下者、施功力乃得。以是故,说因菩萨得,实而不虚。乐因缘甚多,不可称计;今佛略说天乐、人乐、涅槃乐,皆由菩萨得。此中佛自说:菩萨住六波罗蜜,自行布施,亦教众生行布施;虽众生自行布施,无菩萨教导,则不能行。
  问曰:除解脱乐,此二种乐,是众生生结使处,贪欲因缘故生恚。菩萨何以教导此结使因缘?
  答曰:菩萨无咎!所以者何?菩萨慈悲清净心,与众生乐因缘,故修福事;若众生不能清净行福德者,于菩萨何咎!如人好心作井,盲人堕中而死,作者无罪!如人设好食施人,不知量者,多食致患,施者无罪!
  复次,若诸佛菩萨,不教众生作福德因缘,则无天、无人、无阿修罗;但长三恶道,无从罪得出者。
  复次,众生乐因缘故生贪,贪因缘故生恚,恚因缘故生苦,苦因缘故生罪;今欲免众生于第五罪中,是故与乐。
  复次,非定乐因缘生贪欲,或正忆念...(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三藐三菩提,以不二法非不二法,非相非不相,非可得法非不可得法,非净非垢,不生不灭法,是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诸菩萨,不久行六波罗蜜,不多供养诸佛,不种善根,不与善知识相随,不善学自相空法。是诸菩萨,是诸缘、是诸事,诸佛诸善根随喜福德,诸心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名回向。须菩提,如是般若波罗蜜义,乃至一切种智义,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应为新学菩萨说!何以故?是菩萨所有少许信乐恭敬清净心,皆忘失;当在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前说。若有为善知识所护,若久供养诸佛,种诸善根,应为是人说如是般若波罗蜜义,乃至一切种智义,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人闻是法,不没、不惊、不畏、不怖。”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应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菩萨用心随喜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心尽灭变离,是缘、是事,是诸善根,亦尽灭变离。是中何等是随喜心?何等是诸缘?何等是诸事?何...(第1163-04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著善法,舍离弟子;弟子一身,亦如是。
  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
  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弟子亦如是,为财利故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
  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险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弟子欲去,亦如是。饥饿、壳贵、无水处,亦如是。
  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或师诸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第1163-04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无量无边,若在异处说尚难,何况于佛前大众中说!是故言佛力。如持心经说:以光明威神入其身故,能于佛前难问有所说。佛告阿难,可帝释所语;更叹行深般若菩萨有大威德。所谓阿难,是菩萨习学深般若时,恶魔生疑。恶魔是菩萨怨贼,常求菩萨便,如魔品中说。以菩萨深行般若波罗蜜故,魔大作方便,坏菩萨心。若菩萨懈怠者,魔大欢喜,是人自当堕落。有人言:“一切菩萨应有魔怨。”是故阿难问为尽有魔,亦有无者?佛分别答,所谓深清净心,行菩萨道,则无魔扰;不清净为魔所坏,如经广说。
  问曰:如佛所说一切有为法,皆可转可舍,阿难何以疑而问佛,是罪可悔不?
  答曰:阿难知般若波罗蜜是无尽因缘,若供养福无边,乃至得佛,福犹不尽;若诃瞋,罪亦如是无边,是故问佛。佛答:我法虽有出罪,若菩萨共斗结恨,不即舍,则不可出。何以故?是菩萨深心轻慢,瞋余菩萨故。以瞋慢憍故,不能下意共悔,欲更行余功德求灭此罪。佛言:此罪不出,以怀...(第1163-04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若度众生,发心不懈,乃至成办其事;若有遮道因缘,心不没不退,能堪受众苦,不以久远勤苦为难。如经中说:是菩萨乃至过千万由旬,乃至不得一人令入实法得涅槃,是时心亦不愁。若得一人令持五戒等,尔时心欢喜,不作是念:“我过此无量国土,正得此一人,以为愁苦。”何以故?一人相即是一切人相,一切人相是一人相,是诸法相不二故。
  取禅波罗蜜者,是菩萨忍辱力故,其心调柔,心调柔故易得禅定;于禅定中,得慈悲等诸清净心心数法,皆以是不著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取般若波罗蜜者,菩萨住众生忍中,忍一切众生加恶事,行大慈悲,是故得大福德;得大福德故心柔软,心柔软故易得法忍,所谓一切毕竟无生。住是法忍中,观一切法空相、离相、无尽寂灭相、如涅槃相。尔时,还增长众生忍,如是毕竟空中谁有骂者?谁有害者?尔时,具足二忍故,不见三事:忍法、忍者、忍处。如是不戏论一切法故,能见一切法空寂灭相如涅槃。本愿求佛道,不...(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有差别,断已无差别。譬如刀有利钝,断时有迟速,断已无差别。如来烦恼及习都尽;声闻、辟支佛但烦恼尽,而习气有余。
  须菩提问:佛世尊三种断,是有为、是无为?佛答:皆是无为。
  复问:世尊,无为法中可得差别不?佛答:是法无相无量,云何可得差别?
  复问:世尊,若无差别,云何说是断中有余,是断中无余?须菩提,是习不名真烦恼,有人虽断一切烦恼,身、口中亦有烦恼相出,凡夫见闻是相已,则起不清净心。譬如蜜婆私吒阿罗汉,五百世在猕猴中,今虽得阿罗汉,独腾跳树木,愚人见之即生轻慢,是比丘似如猕猴;是阿罗汉无烦恼心,而犹有本习。又如毕陵伽婆蹉阿罗汉,五百世生婆罗门中,习轻懱心故,虽得阿罗汉,犹语恒水神言:“小婢!止流!”恒神瞋恚,诣佛陈诉,佛教忏悔,犹称小婢!如是等身、口业烦恼习气,二乘不尽,佛无如是事。如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无愠色;婆罗门心乃欢喜,即复一时以五百善事赞叹于佛...(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竟空故,空相法无与无夺。何以故?毕竟空故,内空故,外空、内外空、大空、第一义空、自相空故。’住是诸空布施,是时具足檀波罗蜜;具足檀波罗蜜故,若断内外法时,作是念:‘截我者谁?割我者谁?’
  “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见东方如恒河沙等诸菩萨摩诃萨,入大地狱,令火灭汤冷,以三事教化:一者、神通,二者、知他心,三者、说法。是菩萨以神通力,令大地狱火灭汤冷;知他心,以慈悲喜舍,随意说法。是众生于菩萨生清净心,从地狱得脱,渐以三乘法得尽苦际。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观十方世界,见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菩萨,为诸佛给使,供给诸佛,随意爱乐恭敬;若诸佛所说,尽能受持,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忘失。
  “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观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菩萨摩诃萨,为畜生故,舍其寿命,割截身体,分散诸方;诸有众生食是诸菩萨摩诃萨肉,皆爱敬菩萨,以爱敬故,即得离...(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波罗蜜,成就方便力,住阿鞞跋致地。我等观是诸三昧性,不见有法出三昧、入三昧者,亦不见行佛道者,亦不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善男子,是名般若波罗蜜,所谓不念有是诸法。善男子,我等于无所念法中住,得是金色身、丈光明、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不可思议智慧,无上戒、无上三昧、无上智慧,一切功德皆悉具足。一切功德具足故,佛尚不能取相说尽,何况声闻、辟支佛及诸余人?以是故,善男子,于是佛法中,倍应恭敬爱念,生清净心;于善知识中,应生如佛想!何以故?为善知识守护故,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萨陀波仑菩萨白十方诸佛言:‘何等是我善知识,所应亲近供养者?’十方诸佛告萨陀波仑菩萨言:‘汝善男子,昙无竭菩萨,世世教化成就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昙无竭菩萨守护汝,教汝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汝善知识。汝供养昙无竭菩萨,若一劫,若二、若三乃至过百劫,顶戴恭敬;以一切乐具,三千世界中所有妙色、声、香、...(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散动。不弱者。喻无染污亦无爱味。又于第二喻有差别。山者喻于无寻伺定。尖顶者。喻于第二静虑。无寻无伺于所缘境一味胜解。泉者。喻于内等净支。水轴者。谓水傍流出。水索者。谓水上涌出。此二种喻。如其次第。显示喜乐。滋润等言。如前解释。无不充满者。当知喻于无间相应。又于第三喻有差别。如嗢钵罗等。离喜之乐。彼相应法。及所依身。当知亦尔。水喻离喜无寻伺定。喜发踊跃。由无彼故。喻花胎藏没在水中。又于第四喻有差别。清净心者。谓与舍念清净相应。超过下地诸灾患故。鲜白者。谓性是善。自地烦恼无爱味故。何故复以长者为喻。谓彼所作皆审悉故。不放逸故。思惟筹量观察胜故。于增减门无不知故。证得清净第四静虑者。亦复如是。凡有所为审谛圆满无诸放逸。于一切义无不了知。其性捷利。八经九经以为喻者。由坚致故。显蚊虻等不能侵损。首足皆覆者。若有二失容可侵损。谓衣薄故。有露处故。今此显示二失俱无。此定亦尔。其心清净鲜白周遍。一切散动所...(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所驱役。令生色界及无色界。无明深堑周匝围绕闭在生死众苦牢狱。于生等苦不得出离非阿罗汉。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一切愚夫羞不应羞。应羞不羞。于不应怖而生怖见。于应怖中生无怖见。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若有熏除诸寻思  于内无余离分别
  超过碍着诸色想  四轭蠲除不往生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已入有学位。未离欲界欲。依初静虑。熏除欲界诸恶寻思。依第二静虑内等清净心一趣性。初静虑地所有分别。无余永离无复分别。依第三静虑。超过第二静虑地诸喜碍着。依第四静虑。超过第三静虑地诸乐碍着。依无色定。超过一切所有色想。如是渐次因依诸定乃至有顶。若定若生蠲除四轭。何等为四。一蠲除染污寻思轭。二蠲除不染污寻思轭。三蠲除喜乐系缚轭。四蠲除一切色想轭。由此因缘。于诸下地不复往生。当知异生虽到有顶若定若生犹为四轭所系缚故。于诸下地还复往生。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生在人中。又处中国不生边地。谓于是处有四众行。谓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不生达须篾戾车中。谓于是处无四众行。亦无贤圣正至正行诸善丈夫。依止圆满者。谓如有一生处中国。不缺眼耳随一支分。性不顽嚣亦不喑哑。堪能解了善说恶说所有法义。无业障圆满者。谓如有一。依止圆满。于五无间随一业障。不自造作不教他作。若有作此于现身中必非证得贤圣法器。无信解障圆满者。谓如有一必不成就五无间业。不于恶处而生信解。不于恶处发清净心。谓于种种邪天处所。及于种种外道处所。由彼前生于佛圣教善说法处修习净信长时相续。由此因缘。于今生中唯于圣处。发生信解起清净心云何生圆满中依外有五。谓大师圆满。世俗正法施设圆满。胜义正法随转圆满。正行不灭圆满。随顺资缘圆满。大师圆满者。谓即彼补特伽罗具内五种生圆满已。复得值遇大师出世。所谓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知者。一切见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30:05 | 只看該作者
于一切境得无障碍。世俗正法施设圆满者。谓即彼补特伽罗值佛出世。又广开示善不善法有罪无罪。广说乃至诸缘生法及广分别。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与论议。胜义正法...(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增益损减义。是积聚义。  
  问何缘色蕴说名为色。答于彼彼方所种殖增长义。及变碍义故名为色。此变碍义复有二种。一手等所触便变坏义。二方处差别种种相义。  
  问何缘四无色蕴总说名名。答顺趣种种所缘境义。依言说名分别种种所缘境义故说为名。  
  问诸蕴谁所摄。为何义故建立摄耶。答自性所摄非他性。为遍了知种种自类。是故建立。问诸法谁相应。为何义故建立相应。答他性相应非自性。为遍了知依自性清净心有染不染法若增若减是故建立。  
  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欲令名中唯心实有非诸心所。此不应理。何以故。且说诸蕴有五种性不成就故。又若彼计分位别故有五性者。分位别计亦有过失。何以故。是诸分位展转相望作用差别。若有若无皆成失故。若言有者。由相异故便应有异实物体性。若言无者。计分位别则为唐捐。又不应谓如六识身分位差别。何以故。由六识身所依所缘有差别故。是诸分位一处可得故不应理。若谓转变亦不应理。何...(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行者。当知即是由世间慧及心解脱增上力故。如实了知一切境界。即出世慧心解脱果。当知即是一切种类杂染出故。此中若世间慧若出世慧。总略为一说名正见。正见因缘。当知即是有佛出世听闻正法无倒思惟。又出世间正见果相。当知即是前后常故无所对故。若法所治若有生已无灭所治。若无灭已有生。彼法名有所对。若法所治。若有若无。若生不生。常时是有。彼法名无所对。又即此果由心解脱增上力故。于自所行及彼所依得清净者。当知即是由清净心增上力故。于诸色根所行境界不生杂染。及令诸根顺清净故。又解脱心住者。当知即是寿之与暖。展转相依相属而住。又此世间及出世间二种解脱果差别者。当知即是于诸受中及因缘中。有痴爱者后有当生。无痴爱者后有不生。又彼相杂而相应故。彼能依止心法清净。当知即是非现在缘之所染污领受彼故。即二解脱住差别者。当知即是六寂静故。由清净识没平等故。非由彼所依平等故。于入定时不由加行入寂静故。于出定时不由加行出寂静故。...(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便为失坏一切大乘。是故汝应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总空性相。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摄几种胜三摩地。善男子。如我所说。无量声闻菩萨如来有无量种胜三摩地。当知一切皆此所摄。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因。善男子。清净尸罗清净闻思所成正见以为其因。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果。善男子。善清净心善清净慧以为其果。复次善男子。一切声闻及如来等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所得之果。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作何业。善男子。此能解脱二缚为业。所谓相缚及粗重缚。世尊。如佛所说五种系中。几是奢摩他障。几是毗钵舍那障。几是俱障。善男子。顾恋身财是奢摩他障。于诸圣教不得随欲是毗钵舍那障。乐相杂住于少喜足当知俱障。由第一故不能造修。由第二故所修加行不到究竟。世尊。于五盖中几是奢...(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妙饰间列者。谓佛净土无量方所妙饰间列。如慧为先安布间饰。此句显示形色圆满。周圆无际其量难测者。谓佛净土其量周圆无际难测。或复其量无边际故周圆难测。此句显示分量圆满。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者。谓佛净土方处超过三界行处。非三界爱之所行故。非诸系业异熟果故。此句显示方所圆满。胜出世间善根所起者。谓出世间善根为因。及后得胜善根为因。净土生起。非自在等为净土因。此句显示因圆满。最极自在净识为相者。谓佛净土最极自在清净心识以为体相。唯有识故。非离识外别有宝等。即净心识如是变现似众宝等。此句显示果圆满。如来所都者。谓佛为主都此非余。此句显示主圆满。诸大菩萨众所云集者。唯有已入大地菩萨。止住其中补翼如来非声闻等。此句显示辅翼圆满。无量天龙药叉等者。谓诸天等止住其中以为眷属。此化非实。莫呼洛伽者。此摄大蟒。此句显示眷属圆满。广大法味喜乐所持者。谓净土中大乘法味喜乐为食。此句显示任持圆满。食能任持诸身命故。作诸众生...(第1165-01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第一译十卷))


...命应尽。能更摄受令长。乃至经八万大劫等。非止八万劫而已。欲住多劫亦如意能住。欲舍亦如意能舍。又于诸定中亦有此三能。从一身中。分出无量身为变化。转金土等为改性。通慧皆由定成如意无碍故。言得定智自在。  
  论曰。  
  诸众生见尊  信敬谓胜士
  由他见能生  净心我顶礼  
  释曰。此一偈。合明三十二大人相。八十小相众生。见佛大小相生信心及敬心谓如来是最胜之士如来大小相并能生众生清净心。  
  论曰。  
  故随彼类音  行往还出离
  证知诸众生  正教我顶礼  
  释曰。此偈明四种一切相清净。随众生形类及音辞示现。如彼众生。过去受生为往。现在受生为还。行于二世之中。得三乘道果为出离。佛皆证知此事。如所应为说正教。由四清净故有此能。  
  论曰。  
  方便归依净  于中障众生
  于大乘出离  摧魔我顶礼  
  释曰。从出家受戒。乃至世...(第1165-04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四译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002)


...欲得出离
  已知欲无欲  故入欲法如  
  论曰。无欲无离欲。  
  释曰。此下一偈明第四离欲甚深。由欲不有故如来无欲。从本无欲故亦无离欲。若欲是有可有离欲。欲既本无故无离欲。  
  论曰。依欲得出离。  
  释曰。由诸菩萨永除上心欲。但留随眠欲故。诸菩萨得出离成佛。何以故。苦不留此随眠欲则同二乘涅槃。若不除上心欲。则与凡夫不异。如无上依经说。菩萨作是念。诸惑本来不入众生自性清净心。诸惑唯是客尘自分别所起。我今有能。为除诸众生客尘烦恼。能说如理正教。由此念菩萨不起下劣心。菩萨由此念。于众生生贵敬心。诸菩萨复作是念。诸惑无力无能。何以故。诸惑无真实依止。但虚妄分别诸惑。如理正思惟所观。不更起乖违。是故我等应作如此如此观。由此观诸惑不更生染着。若诸惑无复染着。是为最善。非是染着。若我爱惑染着。我云何能为众生解烦恼系缚。说如理正教。此惑能令生死相续。与善根相应。成熟众生。是...(第1165-04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四译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002)


...经又说。即此身中一切处无有少分离生喜乐所不遍满者。是谓初静虑根本。  
  如经中说。即于此身等持所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遍适悦遍流布者。是谓第二静虑近分。如经又说。即此身中一切处。无有少分等持所生喜乐所不遍满者。是谓第二静虑根本。如经中说。即于此身离喜之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遍适悦遍流布者。是谓第三静虑近分。如经又说。即此身中一切处。无有少分离喜之乐所不遍满者。是谓第三静虑根本。如经中说。即于此身清净心及洁白心意解遍满具足住者。是谓第四静虑近分。如经又说即此身中一切处无有少分清净心及洁白心所不遍满者。是谓第四静虑根本。  
  如经中说。一切色想出过故。一切有对想灭没故。一切种想不作意故。入无边虚空虚空无边处者。是谓虚空无边处近分。如经又说。具足住者。是谓虚空无边处根本。  
  如经中说。出过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者。是谓识无边处近分。如经又说。具足住者。是谓识无边处根本。  
  如经中说。超过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无所有处者。是谓无所有处近分。如经...(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二依差别。三杂染清净差别。  
  种类差别者有二种。一阿赖耶识。二转识。依差别者。谓六识身。问阿赖耶识于六识中何识所摄。答通六识所摄。藏彼种故由此识密记摄故。薄伽梵不为一切说。若善巧者。即由此随解。杂染清净差别者。如经中说。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如是有嗔离嗔。有痴离痴。乃至广说。  
  此中有三品心。一未发趣三摩地心。二已发趣而未得三摩地心。三已得三摩地心此复二种。一不清净心。二极清净心。第一品心者。谓或时起染污心。由贪等缠所缠故。或时起善无记心。远离贪等缠故。第二品心者。谓或时系心内静。或时失念驰散五欲。或时摄令静故。复为惛沉睡眠之所缠覆。或时为断彼故。复策心安置于胜净境。或时复于彼境不正安故。其心掉动。或正安故。心不掉动。或时未断沉掉盖故。于二分中俱不寂静。或断彼故。其心寂静。能得根本静虑作意故名定心。未得彼故名不定心。道究竟故名极修心。断究竟故名极解脱心翻彼二种。名不修心...(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膖胀想食啖想血涂想离散想骨锁想空观想。作意有七种。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方便究竟作意方便究竟果作意。智有十种。谓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遍知有九种。谓欲系见苦集所断断遍知。色无色系见苦集所断断遍知。欲系见灭所断断遍知。色无色系见灭所断断遍知。欲系见道所断断遍知。色无色系见道所断断遍知。顺下分结断遍知。色爱尽遍知。无色爱尽遍知。  
  清净有七种。谓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智见清净行断智见清净。词有八种。谓八何词八若词。出离有六种。谓世间出离声闻出离独觉出离大乘出离不毕竟出离毕竟出离。甚深有十种。谓相甚深杂染甚深清净甚深缘起甚深业甚深智甚深生甚深菩提甚深佛甚深教甚深。解脱门有三种。谓空无愿无相。入一切法有八种。谓一切法欲为根本。作意所生触所集起。受所引摄定为上首。慧为最胜。解脱为坚固。出离为后边。  
  方便有七种。谓任持...(第1172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施。二施之中法施为胜。是故我法施时即集舍处。我若义说十地时。无有身口意恶业。又亦不起欲恚痴念及诸余结。障此罪故即名集灭处。为他解说法得大智报。以是说法故即集慧处。如是造此论。集此四功德处。复次。  
  我说十地论  其心得清净
  深贪是心故  精勤而不倦
  若人闻受持  心有清净者
  我亦深乐此  一心造此论  
  此二偈其义已显不须复说。但以自心他心清净故。造此十地义。清净心至所应至处得大果报。如佛语迦留陀夷。勿恨阿难。若我不记阿难。于我灭后作阿罗汉者。以是清净心业因缘故。当于他化自在天七反为王。如经中广说。  
入初地品第二  
  问曰。汝说此语开悟我心甚以欣悦。今解十地必多所利益。何等为十。答曰。  
  此中十地法  去来今诸佛
  为诸佛子故  已说今当说
  初地名欢喜  第二离垢地
  三名为明地  第四名焰地
  五名难胜地  六名现前地
  第七深远地  第八不动地
  九名善慧地  十名法云地
  分别...(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  其心多喜悦
  常乐于清净  悲心愍众生
  无有嗔恚心  多行是七事  
  菩萨若得初地。即有是七相。能堪受者。能为难事修集无量福德善根。于无量恒河沙劫往来生死。教坚心难化恶众生。心不退没。能堪受如是等事故名为堪忍。无诤讼者。虽能成大事而不与人诤竞。共相违返。喜者。能令身得柔软心得安隐。悦者于转上法中心得踊悦。清净者。离诸烦恼垢浊。有人言。信解名为清净。有人言。坚固信名为清净。是清净心于佛法僧宝。于苦集灭道谛。于六波罗蜜。于菩萨十地。于空无相无作法。略而言之。一切深经诸菩萨及其所行一切佛法。悉皆心信清净。悲者。于众生怜愍救护。是悲渐渐增长而成大悲。有人言。在菩萨心名为悲。悲及众生名为大悲。大悲以十因缘生。如第三地中广说。不嗔者是菩萨结未断故名为行善心少于嗔恨。如是菩萨在于初地。心不畏没故名为能有堪忍。乐寂灭故名为不好诤讼。得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悲故名为心多喜。离诸烦恼垢...(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无家法施。无因得即施。无不终身施。无垢心施。无游戏施。无以善知识故施。无轻施。无游逸施。无因失施。无以赞己故施。无以呵骂故施。无以祝愿故施。无以称希有事故施。无以明己信故施。无以畏故施。无诳施。无求眷属施。无不唱导施。无引众施。无不信施。无无因缘施。无随意施。无现奇特施。无自称赞施。无不随所求施。无为伏彼施施。无不爱施。无不任用物施。无不恭敬施。无下施。无以怪相故施。无抑挫施。无挟势得物施。无不清净心施。无疑心施。无破求者心施。无禁忌物施。无分别施。无以酒施。无以兵杖施。无夺彼物施。无令人生疑心施。无以亲近故施。无说彼过咎施。无随所爱施。无嗔施。无痴施。无戏论施。无不为菩提施。问曰。非法求财施。乃至不为菩提施。菩萨为有为无。若尽无者则有过咎不求福田。于众生无差别心。亦无知恩报恩。亦无家法国法施。若有者何以皆言无。答曰。是非法得财施。乃至不为菩提施。菩萨不必尽无。或时有。是布施。檀波罗蜜所...(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舍故现受。是故自来。汝言旃遮女佛不先说者。我今当答。以旃遮女故讥佛者。不能坏一切智人因缘。若佛先说旃遮女当来谤我者。旃遮女则不来。复次佛先世谤人罪业因缘。今必应受。汝说佛何以不遮孙陀利入祇洹事。我今当答。此事不能坏一切智人因缘。佛无有力令一切众生尽作乐人。又诸佛离一切诤讼不自高身不着持戒。是故不遮。复次佛先世业熟故。必应受七日谤。又众生见佛闻谤不忧。雪明不喜故。发无上道心。作是愿言。我等亦当得如是清净心。是故无咎。汝先说佛入婆罗门聚落空钵而出非一切智人者。今当答。佛不以饮食先观人心入聚落已魔转其意。问曰。是事佛应先知。我入聚落魔当转人心。答曰。佛亦先知此事。为大利益众生。诸佛非但以受人食故。以为利益度脱众生。有以清净心迎逆敬礼和颜瞻视。此皆大利何必饮食。以种种门利益众生。非空入聚落。汝说佛逆趣醉象者。今当答。佛虽知此事。以因缘故往以此醉象必应得度。又能障其害佛罪业。复次此象身如黑山。众人见此低头礼佛皆起恭敬。以是因缘故佛故往趣。复次佛趣此象无有过失。若有恶事可作此难。汝难至随兰若者。为受先世业果报故。汝说畜须洹叉多罗为弟子者。今当说。佛身口意命不须守护。无所畏故听为弟子。复次是人常近佛故得见种种大神力。见诸天...(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 一切处平等  利益诸众生  
  与地水火风虚空等。有二因缘相似菩萨。应当摄受。所谓平等故。利益故。如地等大及虚空五种。于有心无心中一切处平等。无有异相。诸众生等常所资用。而无变异不求报恩。我亦如是。乃至觉场究竟。为诸众生之所资用。而无变异不求报恩。  
  当善思惟义  勤生陀罗尼
  勿于听法者  为作于障碍  
  义者。佛所说义。于彼当善思惟。若共谈若独住。应如是作。又安住禁戒清净心意。精勤鲜洁当生及闻银主海主等陀罗尼。又于听法者所。勿以微少因缘而作障碍。为离法灾生业故。  
  恼中能调伏  小事舍无余
  八种懈怠事  皆亦应除断  
  恼中能调伏者。于中有九种恼事。所谓于我作无利益。已作今作当作。是为三种。于我亲爱作无利益。已作今作当作。复为三种。于我憎嫌与作利益。已作今作当作。复为三种。此等皆作恼事。于此九种恼事之中。当自调伏。小事舍无余者。于中有二十...(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 人雄堪作器  
  尔时福梨伽善根已熟。佛婆伽婆出梵音声。以偈告福梨伽曰。  
  汝既善方便  能令我还住
  汝以言辞钩  能制诸龙象
  汝有坚固志  度量极宽广
  能以精勤心  求请使我住
  我今当云何  不受于汝请
  若遥观汝心  犹应当来赴
  况今见汝身  而当舍弃去
  我不为财利  富贵及名称
  以汝坚实心  我当久住此
  观汝清净心  犹如贤胜马
  庄严具鞍鞯  谁不乘游巡
  我为众多人  为作解脱因
  是故舍离家  不为利养系
  犹如大龙象  以系用系之
  利养亦如是  不能禁制我
  我本处胎时  在彼暗冥中
  犹思益众生  况今成正觉
  苦行积无量  犹恒自干燋
  不为诸众生  我应入涅槃
  为欲度众生  是以住于世
  我为诸众生  投岩及赴火
...(第1176部~大庄严经论十五卷)


...大  乃当施于汝  
  尔时象王语猎师言。此袈裟者是离欲幢。由我尊重敬心视之。以鼻擎牙授与猎师。即说偈言。  
  我今真实语  毒箭射我身
  无有微恨心  加恶报于汝
  以是实语因  速疾证菩提
  度脱诸众生  如是诸苦恼  
  说是偈已即便以牙施与猎师。以何因缘而引此喻。过去无量百千身中。常作如是难舍之施。本作誓愿欲成愿果。欲使诸有众生所受苦恼使得本道。欲使人解自守清净心生信敬。是故引此方喻。  
(六九)  
  复次菩萨大人。为诸众生不惜身命。我昔曾闻雪山之中。有二鹿王。各领群鹿。其数五百。于山食草。尔时波罗奈城中有王名梵摩达。时彼国王到雪山中。遣人张围围彼雪山。时诸鹿等尽堕围中。无可归依得有脱处。乃至无有一鹿可得脱者。尔时鹿王其色班驳如杂宝填。作何方便使诸鹿等得免此难。复作是念。更无余计唯直趣王。作是念已迳诣王所。时王见已敕其左右。慎莫伤害听恣使来...(第1176部~大庄严经论十五卷)


...。空体本已自然清净故。则无烦恼为能障智慧。又能除则不依功力一切众生自得解脱。现见离功力众生不得解脱。知此空非是定净。复由功用而得解脱。故知此空非定不净。是名净不净不净净道理也。又释。若言空理定是不净。一切功力则无果报。何以故。以空界自性是不净。虽复生道俗不可除。道则无用。无此义故。故知此空非性不净。  
  问若尔既无自性不净。亦应无有自性净。云何分判法界非净非不净。  
  答阿摩罗识是自性清净心。但为客尘所污故名不净。为客尘尽故立为净。  
  问何故不说定净定不净。而言或净或不净耶。  
  答为显法界与五入及禅定等义异。所以不说净者。为明眼等诸根虽为烦恼所覆而不为烦恼所染。又非是净。又非自性净故不说为净。若是法界虽为烦恼所覆。而不为烦恼所染故非不净。而是自性净。以是自性净故。不说为不净。故知法界与五入体异也。问何故不说定是不净。答为明与禅定有异。何以故。若言法界定有烦恼。即...(第1180部~十八空论一卷)


...者。惑者之心。既闻如如是有是无。则生犹豫。不能决断。谓如见杌谓人。呼人为杌故。佛为分判明人法二我决定是无。无人无法之道理。决定是有故空。有无两义存焉。如此道理能除疑之心也。第三明唯识真实。辨一切诸法唯有净识。无有能疑。亦无所疑。广释如唯识论。但唯识义有两。一者方便。谓先观唯有阿梨耶识。无余境界。现得境智两空。除妄识已尽。名为方便唯识也。二明正观唯识。遣荡生死虚妄识心。及以境界。一皆净尽。唯有阿摩罗清净心也。  
  第四明依处真实。所谓苦依谛。第五邪行真实。谓集谛。第六清净真实。即是灭谛。第七正行真实。即是道谛。四谛各有三种。已如别解也。解节经明。佛说有七种真如。一生。二相。三识。四依止。五邪行。六清净。七正行。第一生真如者。谓有为诸法并皆无如。二相真如者。谓人法二无我。三识真如者。谓一切有为唯有识。四依止真如者。谓如所说苦谛。五邪行真如者。谓如所说集谛六清净真如者。谓如所说灭谛。七正行...(第1180部~十八空论一卷)


...。多有诸苦多有烦恼。污染世界故。为令诸余菩萨见世尊释迦牟尼佛礼拜供养。问答如来故。圣者胜思惟梵天以为上首为问。问答依胜思惟梵天生于大众恭敬心故。示现胜思惟梵天毕竟得何。等乐说辩才。得何等乐说辩才果。依此二种说正问中为最第一。此义应知。初说。得何等乐说辩才。以一切处问讯相应故。以巧能。令众生解故。以言语最胜故。以尊重言语故。以说正因故。以依实义说故。以依安隐说故。是名美妙。以有人情故。以于大天人边得清净心供养故。以一切诸魔怨敌不能降伏故。以说深密意义故。以此八句说胜思惟梵天美妙言语乐说辩才。此义应知。应云何知。所谓。一者相应。二者令解。三者尊重。四者安隐。五者人情。六者大清净至到。七者不可降伏。八者甚深。  
  次说乐说辩才因。示现如是多种功德言语说法时。若诸众生有不如实修正行者。而不舍彼诸众生故。以与胜乐善相应故。以求众生离于诸苦得胜乐故。以与乐等胜功德时欢喜庆彼故。以求不染等与胜乐安...(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以他体摄故。如实观察毁禁染体离生因故。于未来世不复作恶。得无住忍者。以异异心展转生悔。如实观察诸罪根本即在身中不离于心。不见彼罪过如是不见一切罪过。远离一切心中所疑。能灭悔故善出过罪。  
  如是诸过根本是虚妄染法。若欲断过要断过本。是故次说断彼过本。善断诸烦恼者。依三世说。正观察者。如实正念依邪念行现起烦恼。如实正观不见彼体故。远离未来诸障。增长诸白法者。于未来世更不作恶。以是至心不作恶故得清净心。得善法力者。观察虚妄烦恼诸过。不见过去一切烦恼。以得白法力故。独处远离者。以得寂静心种子故。如是次第善根增上故。随顺不生烦恼境界护诸烦恼故。得因缘力故。未来世中烦恼不起故。如是折伏诸烦恼已。善往诸大众。是故次第说彼法相。善往诸大众者。有二种差别。依人差别依心差别。依人差别者。往何等人。何所为往。何义故往。云何而往。此明何义。贵人出家有多闻慧为求法故。生贵重心往诣彼人不觅其过。此人如是不觅彼...(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妄执着以为集谛。依于灭门欲离有漏法虚妄执着以为灭谛。依道对治门虚妄执着以为道谛。又苦集二谛无彼体相。以彼自体不成就故。以彼自体本来不生不和合故。以依彼虚妄执着心对治故。说知无生无和合是名圣人圣谛。诸有漏法亦一切时无如是体。以彼法体无可离故。以依彼虚妄执着心对治。依真如清净彼一切法本来寂灭故。说知无生无灭是名圣人圣谛对治。对治亦无彼体相以彼自体不成就故。以彼道谛非对治谛故。以依彼虚妄执着心对治依自性清净心。依平等观可观。依淳熟智依观察智依彼诸法一切法平等无二无修道故。说以不二法得道。是名圣人圣谛。以说第一圣谛涅槃异名名为道谛。是名圣人圣谛。以不诳故以不生故说为圣谛。又从无生乃至不二。谓依涅槃所修之道依圣道谛一切法平等故。说一切法不二说涅槃者。以真如法清净得名。以彼涅槃离于可取能取法故。以依彼法而得名故。如是次第。  
  又彼谛者。因不正念名为虚妄语非实圣谛。又即彼谛因正念故名为实语亦非实...(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因渐成就大。三教说修成就大。何者因成就大。偈言慈悲及愿力故。慈者同与喜乐因果故。悲者同拔忧苦因果故。愿者发心期大菩提故。此慈悲愿长夜熏修不同二乘故。何者因渐成就大。偈言渐次故。渐者说闻思慧等次第乃至能生出世间智因故。何者教说修成就大。有二种。一满足修。二观修。满足修者偈言非心境故。非心境者。此句示现闻思慧等心境界处。唯是智因能生出世间智。而此不能满彼出世间智地。偈言智满如净心故。如净心者。如出世间清净心。能满彼地智故。观修者偈言。  
  是境界难见  难说自心知
  我承佛力说  咸共恭敬听  
  此偈显何义。是境界难见。自心清净可见。此境界不可说。如是教说修成就已。于说法中有二种过。不能得证。一说者过二听者过。说者过有二种。一佛不随喜说。二不平等说。听者亦有二种过。一见诤过。我法是彼法非如是执着种种诸见。二于说法者不生恭敬。于中示现说者自身无过。我非诸佛不随喜说。偈言。我承佛...(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
  是言说甚难  无量佛神力
  光焰入我身  是力我能说  
  已说请分。自此以后正说初地。此说分中说何等事。分别有三。一住二释名三安住。住中有四种。依何身为何义以何因有何相。彼心生时即住初地。是名为住。于中诸佛子善集善根故。如是等四十句说此住事。初说依何身生如是心。  
  经曰。诸佛子若有众生厚集善根故。善集诸善行故。善集诸三昧行故。善供养诸佛故。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识善护故。善清净心故。入深广心故。信乐大法好求佛智慧故。现大慈悲故。如是众生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曰。如是十句说依何身。此集有九种。一者行集善作眷属持戒。如经善集诸善行故。二者定集善作眷属三昧。如经善集诸三昧行故。三昧行者观行增上故。三者亲近集善习闻慧智。如经善供养诸佛故。四者聚集思慧智善思量波罗蜜等诸善法。如经善集清白法故。五者护集修行实证善得教授。如经善知识善护故。六者净心集得出世间正...(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入深广心故。信乐大法好求佛智慧故。现大慈悲故。如是众生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曰。如是十句说依何身。此集有九种。一者行集善作眷属持戒。如经善集诸善行故。二者定集善作眷属三昧。如经善集诸三昧行故。三昧行者观行增上故。三者亲近集善习闻慧智。如经善供养诸佛故。四者聚集思慧智善思量波罗蜜等诸善法。如经善集清白法故。五者护集修行实证善得教授。如经善知识善护故。六者净心集得出世间正智。如经善清净心故。七者广集深心作利益一切众生。如经入深广心故。八者信心集求一切智智。如经信乐大法好求佛智慧故。九者现集多行慈悲。如经现大慈悲故。于中慈念依苦苦坏苦悲依行苦。是中初二种集显增上戒学增上定学。行集善作眷属持戒故。定集善作眷属三昧故。次有四集显增上慧学。亲近集善习闻慧智故。聚集思慧智善思量波罗蜜等诸善法故。护集修行实证善得教授故。净心集得出世间正智故。后三集显胜声闻辟支佛等故。广集深心作利益一切...(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净故。以离悭嫉破戒等垢。是故此地释名离垢。初地中金但以火炼除外贪等粗垢故。说炼金清净。今于此地复置矾石中煮除自体明垢故。自性真净故。说性戒清净义。  
十地经论卷第五
明地第三  
  论曰。依第三明地差别有四分。一起厌行分。二厌行分。三厌分。四厌果分。起厌行者。谓十种深念心。厌行者。观一切行无常乃至未入禅。厌者四禅四空三摩跋提。厌果者。四无量等净深心应知。  
  经曰。诸佛子。菩萨善清净心行第二地已。欲得第三菩萨地。当起十种深念心。何等为十。一净心。二不动心。三厌心。四离欲心。五不退心。六坚心。七明盛心。八淳厚心。九快心。十大心。菩萨以是十种深念心得入第三地。  
  论曰。是中十种深念心者。一依彼起净深念心。如经净心故。二依不舍自乘。如经不动心故。三志求胜法起善方便。此能厌患当来贪欲。四依现欲不贪。如经厌心故。离欲心故。五依不舍自乘进行。如经不退心故。六依自地烦恼不能破坏...(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法者。谓闻偈法故。能净菩萨行者。谓闻义故。此正修行以何为因。示现依寂静处思惟正观故。如经菩萨如是发精进行。乃至悉能正观故。云何厌分。是菩萨闻诸法已。知如说修行乃得佛法。入禅无色无量神通彼非乐处。于中不染必定应作故。  
  经曰。是菩萨闻诸法已。降伏其心于空闲处心作是念。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不可但以口之所言而得清净。是菩萨住此明地因如说行故。即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是菩萨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行。是菩萨离喜行舍忆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念受乐入三禅行。是菩萨断苦断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四禅行。是菩萨过一切色想。灭一切有对想。不念一切别异想。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虚空想。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识想。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行。但随顺法行故而不乐着。...(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为邪归依众生故。入胜神通力。令正信义故。此地得不退禅故。名为三昧地。前地非无三昧此地胜故。是中禅无色差别有四种。一离障。二修行对治。三修行利益。四彼二依止三昧。是初禅中离诸欲恶不善法是名离障。如经即离诸欲恶不善法故。有觉有观是名修行对治。如经有觉有观故。喜乐是名修行利益。如经离生喜乐故。入初禅行是名彼二依止三昧。如经入初禅行故。第二禅中灭觉观是名离障。如经灭觉观故。内净是名修行对治灭觉观障。如经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故。心一处者。修无漏不断三昧行一境故。定生喜乐是名修行利益。如经定生喜乐故。入二禅行是名彼二依止三昧。如经入二禅行故。第三禅中离喜是名离障。如经离喜故。行舍忆念安慧是名修行对治。如经行舍忆念安慧故。身受乐是名修行利益。如经身受乐故。入三禅行是名彼二依止三昧。如经入三禅行故。第四禅中断苦断乐先灭忧喜是名离障。如经断苦断乐先灭忧喜故。舍念清净是名修行对治。如经舍念清净故。不苦不乐是名...(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见千亿佛。知千亿佛神力。能动千亿佛世界。能入千亿佛世界。能照千亿佛世界。能化千亿佛世界众生。能住寿千亿劫。能知过去未来世各千亿劫事。能善入千亿法门。能变身为千亿。于一一身能示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胜上菩萨愿力过于此数示种种神通。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或庄严或加或信或业。是诸神通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数知。  
  论曰。得转胜多闻陀罗尼成就法师者。非得义陀罗尼以平等清净心甚难得故。又乐出世间智现世间智最难故。得闻持陀罗尼。此地智光明真如事示现。如经诸佛子譬如本真金乃至下地善根所不能及故。日月光轮者。依阿含增长智慧光明胜于前地智故。如经诸佛子譬如日月星宿。乃至世间善根所不能及故。  
十地经论卷第八
现前地第六  
  论曰。如五地中三分差别胜慢对治不住道行胜及彼果胜。第六地亦如是。应知转胜故。云何胜。第四地中已说众生我慢解法慢对治。第五地中已说身净分...(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一差别相。心意识六种差别故。如经心杂相故。二行相。住异生灭行故。如经心轻转生不生相故。三第一义相。观彼心离心心身不可得故。如经心无形相故。四自相顺行无量境界取故。如经心无边一切处众多相故。五自性不染相。如经心清净相故。六同烦恼不同烦恼相。如经心染不染相故。七同使不同使相。如经心缚解相故。八因相。诸菩萨以愿力生余众生自业力生故。如经心幻起相故。心随道生相故。乃至无量百千种种心差别相皆如实知故。以自性清净心故。第六第七心染不染故。心缚解故。此二句烦恼染示现。第八句心随道故。生染示现。云何烦恼行稠林差别。  
  经曰。是菩萨。如实知诸烦恼深入相。行无边相。共生不离相。烦恼使一义相。心相应不相应相。随道生处得报相。三界中差别相。爱无明见箭大过相。三种业因不断相。略说乃至如实知八万四千烦恼行差别相。  
  论曰。烦恼行稠林差别者。三种事示现。一远入乃至有顶故。如经是菩萨如实知烦恼深入相故。二...(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有漏荣利之事。贪之一分令心。悦豫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所依为业。何等为害。谓嗔之一分。无哀无悲无愍为体。损恼有情为业。何等无惭。谓贪嗔痴分。于诸过恶不自羞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何等无愧。谓贪嗔痴分。于诸过恶不羞他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何等惛沈。谓愚痴分。心无堪任为体。障毗钵舍那为业。何等掉举。谓贪欲分。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障奢摩他为业。何等不信。谓愚痴分。于诸善法心不忍可心不清净心不希望为体。懈怠所依为业。何等懈怠。谓愚痴分。依着睡眠倚卧为乐心不策励为体。障修方便善品为业。何等放逸。谓依懈怠及贪嗔痴不修善法。于有漏法心不防护为体。憎恶损善所依为业。何等忘念。谓诸烦恼相应念为体。散乱所依为业。何等不正知。谓诸烦恼相应慧为体由此慧故起不正知身语心行毁所依为业。何等散乱。谓贪嗔痴分心流散为体。此复六种。谓自性散乱外散乱内散乱相散乱粗重散乱作意散乱。云何自性散乱。谓五识身。云...(第1192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七卷)


...此因毕竟证大菩提。是故言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言阿耨多罗者。谓胜一切有为法故。言三藐三菩提者。谓离一切诸不善法烦恼习气故。于一切处无障碍故。一切种一切法如实正知故。是故言三藐三菩提。  
  问曰。应说不退不转功德。云何不退不转功德。答曰。不退不转功德者。如来处处经中广说应知。如十地经说。诸佛子。若有众生厚集善根故。善集诸善行故。善集诸功德行故。善供养诸佛故。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识善护故。善清净心故。入深广心故。毕竟信乐大法故。现大慈悲故。如是众生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厚集善根者。菩萨从初发心已来能过声闻辟支佛性。是故能与不退不转菩萨之位。以为种子。贪等善根非正种子。久修无量诸功德行故。言厚集善根故。善集诸善行者。菩萨正修诸行。名修诸善行。行修生起名异义一。又言行者。清净身口意业正命自活。以诸菩萨离损害心。为起成就利益一切诸众生行。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能得度智慧大海。而菩萨能渡故...(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诸功德者。以布施忍辱不放逸等。四摄四家化众生因。诸法种子增长正集故。言善集诸功德故。善供养诸佛者。为增长他利益因力。即是己事正快无量。种种供养种种恭敬。闻正法等生生供养恭敬诸佛故。言善供养诸佛故。善集清白法者。以诸菩萨无量门。集布施等行修诸白法。为取大菩提成就一味心正回向故。能成就不退转法故。言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识善护者。唯佛如来为善知识。能护菩萨令发心增长。安住不退不转法中故。言善知识善护故。善清净心者。以不求自乐专一味心为他利益。长夜不为自爱等门烦恼所染故。言善清净心故。入深广心者。大乘法中专念广胜毕竟因成就故。言入深广心故。毕竟信乐大法者。以起大心不怯弱故。不畏世间一切诸苦。见求小乘诸众生等起大悲心。欲与一切众生乐故。知一切种智处。以方便力令众生得故。言毕竟信乐大法故。现大慈悲者。以见生死种种诸苦逼恼众生。无舍无洲无有救者。为彼众生灭诸苦恼。行舍大舍极难舍等。以方便力入大苦中故现慈悲。又言慈者。初发心菩萨以少力故。但愿怜愍一切众生。是故名慈。又言悲者。如是如...(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何义。如诸法相离诸法更有体。恐如是取。为护彼过故二种说。此明何义。即自体相离体更无相。自体与相名异义一。是故说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不如向难所说。  
  问曰。何故名为自体相。答曰。若如实知一切诸法因缘。而有无实体相。此明何义。以诸菩萨随顺出世间智慧。能如实知彼诸法体。能如实知诸法体者。以见一切有为诸行依他因缘不常不断。以是义故。不着断常虚妄执着。有无不二成就中道。如实知见诸有为行虚妄不实。以得清净心知有为行虚妄分别故。远离破戒等垢因。清净戒具足。乃至未成佛来修集善根。与一切众生乐因。令得一切种智。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三  
  问曰。何故名他。答曰。非自命故。问曰。以何义故自断命者不得罪报。答曰。以无可杀杀者故。此明何义。若有他人是可杀者。能杀生人得杀生罪。以自杀者无可杀境即更无杀者。以无杀者故。自断命不得恶报。又过去阴不续杀生等阴。是故自杀不得杀罪。问曰。自杀身者。起于杀心...(第1196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以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第1197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一卷)


...堪为世。言论事故。所云色业非业道者。斯乃便成。不察由绪。然此所论。于彼梦识见不分明获果微劣。醒觉之位亦应如此。既有斯过。而便答曰。由梦损故获其少果。如若不损与觉何殊。即如所云。梦识于境了事分明。便招胜果。此若为通由于梦中心明断割。许其招得上妙果报七色业道不建立者。本为评章招果差别。遂论业道。由绪何从。由非招果要须假斯业道方就。于方便位被极重缠害斯意乐。遂令招得最恶之果。轻薄烦恼纵造根本。亦未能同极清净心。于修善位方便根本。类此应知。  
  唯识论者。亦由于他相续兴害。随心所生成其业道。有余师说。由他知故方成罪者。此非正答。何意要须待于共境方建立斯。非由他力始成业道。然藉堪为世言论事。由如苾刍断青流秽。犯斯等罪岂在情边。及由共境假他知故。若于梦中实有青等为所了事。由大师制便成有罪。惑可翻余。非由其事。是有是无。此成应理。若也生界但唯识者。便成无有语身业耶。然由大种及从种生名为身也。语业即...(第1203部~成唯识宝生论五卷)


...酒及毒药不以施人。乱众生故。罝罗机网不以施人。恼众生故。刀杖弓箭不以施人。害众生故。音乐女色不以施人。坏净心故。取要言之。不如法物恼乱众生。不以施人。自余一切能令众生得安乐者。名如法施。乐施之人。复获五种名闻善利。一者常得亲近一切贤圣。二者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三者入大众时人所宗敬。四者好名善誉流闻十方。五者能为菩提作上妙因。菩萨之人名一切施。一切施者非谓多财。谓施心也。如法求财持以布施。名一切施。以清净心无谄曲施。名一切施。见贫穷者怜愍心施。名一切施。见厄苦者慈悲心施。名一切施。居贫少财而能用施。名一切施。爱重宝物开意能施。名一切施。不观持戒毁戒田非田施。名一切施。不求人天妙善乐施。名一切施。志求无上大菩提施。名一切施。欲施施时施已不悔。名一切施。若以华施。具陀罗尼七觉华故。若以香施。具戒定慧熏涂身故若以果施。具足成就无漏果故。若以食施。具足命辩色力乐故。以衣服施。具清净色除无惭愧故。以灯明...(第1211部~发菩提心论二卷)


...念念生灭不久败坏。而诸众生忧悲苦恼憎爱所系。但为贪恚痴火所然。增长后世苦恼大聚。无有实性犹如幻化。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法即生厌离。转加精勤趣佛智慧。思惟如来智慧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有大势力无能胜者。能至无畏安隐大城不复转还。能救无量苦恼众生。如是知见佛无量智。见有为法无量苦恼。志愿进求无上大乘。是名思慧。云何修慧。从初骨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名修慧。离欲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离喜故行舍。心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常念受乐入三禅。断苦断乐故。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行舍念净入四禅。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别异相故。知无边虚空。即入虚空无色定处。过一切虚空相。知无边识。即入无色识定处。过一切识相。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无色定处。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诸法行故而不乐着。求无上乘成最正觉...(第1211部~发菩提心论二卷)


...。境智等无增减是名平等观。此观能除真实见暗障。是如来法身至得家因。见修二道所摄故。以是义故。此离欲因。不离二修。而得成就。二修者。一如理修。二如量修。故世间所知。唯有二种。一人二法。若能通达此二空者。则为永得应如实际。是故名为如理。如量际者。穷源达性。究法界源故名为际。如理修者。不坏人法。何以故。如此人法本来妙极寂静为性故。无增无减。离有离无。寂静相者。自性清净诸惑本来无生。见此二空名寂静相。自性清净心名为道谛。惑本无生净心不执名为灭谛是心有自性清净。及有烦恼惑障。如此两法。无流界中。善心恶心独自行故。于一念中。两心不相应故。此两法难可通达。如胜鬘经说。世尊。善心念念灭不住。诸惑不能染恶心念念灭。诸惑亦不染。世尊。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无触法。而能得染心。如此而知名如理智。如量智者。究竟穷知一切境名如量智。若见一切众生乖如境智。则成生死若扶从境智。则得涅槃。一切如来法。以是义故。名为...(第1213部~佛性论四卷)


...失者。于智慧中如何退失。以何想退失者。失已解释。何时退失者。现在及未来。所有既法而退失者。明不敬重等四法。已有此不恭敬等四法。能令退失智慧等。法障故。说四对治法。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成大智慧。何等为四。所谓尊敬重法。及敬法师等。菩萨顺行此敬等法因故。得与大智因故。生四种智慧。何等为四。一者起。二者成熟。三者满足助道。四者能为成菩提。然彼恭敬故。乐听闻法。既闻法已便得起发智慧。随所闻读诵受持诸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而不求一切名闻利养恭敬等事故。令得化他成熟心智。善知智慧从多闻生。精进不懈怠。如救头燃。闻法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常求多闻。闻则忆持不忘故。令得满足助道智行其实行。行不随言语及已音声。为实行故。令能得成菩提智慧。是中尊敬重法。及敬法师者以不敬重故对治说敬重。应知。随所闻诸法读诵受持。是中闻者以耳识故。诵持者以意识故。或复闻者以闻慧故。诵持者以思慧故。经言以清净心广为人说者。以离悭妒嫉心故。不求一切名闻利养恭敬等事者。是则吝法因故。利养者衣服等。恭敬者礼拜等。名闻者称扬诸功德。以多闻故堪得闻慧等智。已如救头燃修求闻慧。为求闻慧故。劝转明修慧。譬如有人或燃头或燃衣。彼人舍一切诸事。先救头及衣服。菩萨亦如是。知闻慧是智因。智者乃至亦能得一切智因故。转勤求闻。为自利利他故。随所闻法而能诵持。及如说行者。若随闻而能取义者。彼已顺行故。  
  则能生如顺智。非如...(第1228部~大宝积经论四卷)


...宝品第三  
  非有亦非无  亦复非有无
  亦非即于彼  亦复不离彼
  不可得思量  非闻慧境界
  出离言语道  内心知清凉
  彼真妙法日  清净无尘垢
  大智慧光明  普照诸世间
  能破诸曀障  觉观贪瞋痴
  一切烦恼等  故我今敬礼  
本僧宝品第四  
  正觉正知者  见一切众生
  清净无有我  寂静真实际
  以能知于彼  自性清净心
  见烦恼无实  故离诸烦恼
  无障净智者  如实见众生
  自性清净性  佛法僧境界
  无阂净智者  见诸众生性
  遍无量境界  故我今敬礼  
  问曰。依何等法有此三宝。答曰。偈言。  
  真如有杂垢  及远离诸垢
  佛无量功德  及佛所作业
  如是妙境界  是诸佛所知
  依此妙法身  出生于三宝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
  自性无垢心  亦遍无分别
  如虚空遍至  体细尘不染
  佛性遍众生  诸烦恼不染
  如一切世间  依虚空生灭
  依于无漏界  有诸根生灭
  火不烧虚空  若烧无是处
  如是老病死  不能烧佛性
  地依于水住  水复依于风
  风依于虚空  空不依地等
  如是阴界根  住烦恼业中
  诸烦恼业等  依不善思惟
  不善思惟行  住清净心中
  自性清净心  不住彼诸法
  阴入界如地  烦恼业如水
  不正念如风  净心界如空
  依性起邪念  念起烦恼业
  依因烦恼业  能起阴界入
  依止于五阴  界入等诸法
  有诸根生灭  如世界成坏
  净心如虚空  无因复无缘
  及无和合义  亦无生住灭
  如虚空净心  常明无转变
  为虚妄分别  客尘烦恼染
  菩萨摩诃萨  如实知佛性
  不...(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坏
  净心如虚空  无因复无缘
  及无和合义  亦无生住灭
  如虚空净心  常明无转变
  为虚妄分别  客尘烦恼染
  菩萨摩诃萨  如实知佛性
  不生亦不灭  又无老病等
  菩萨如是知  得离于生死
  怜愍众生故  示现有生灭
  佛身不变异  以得无尽法
  众生所归依  以无边际故
  常住不二法  以离妄分别
  恒不执不作  清净心力故
  法身及如来  圣谛与涅槃
  功德不相离  如光不离日  
本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  
  萎花中诸佛  众蜂中美蜜
  皮糩等中实  粪秽中真金
  地中珍宝藏  诸果子中芽
  朽故弊坏衣  缠裹真金像
  贫贱丑陋女  怀转轮圣王
  焦黑泥模中  有上妙宝像
  众生贪瞋痴  妄想烦恼等
  尘劳诸垢中  皆有如来藏
  花蜂糩粪秽...(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偈言能破诸曀障觉观贪瞋痴一切烦恼等故。又此得灭谛如来法身。因于见道中及修道中无分别智。广说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等。修多罗中言。须菩提。真如如来真如平等无差别。如是等应知。已说法宝。次说僧宝。  
僧宝品第四  
  论曰。依大乘法宝。有不退转菩萨僧宝。以是义故。次法宝后示现僧宝。依彼僧宝故。说四偈。  
  正觉正知者  见一切众生
  清净无有我  寂静真实际
  以能知于彼  自性清净心
  见烦恼无实  故离诸烦恼
  无障净智者  如实见众生
  自性清净性  佛法僧境界
  无阂净智眼  见诸众生性
  遍无量境界  故我今敬礼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如实知内身  以智见清净
  故名无上僧  诸佛如来说  
  此偈明何义。偈言。  
  如实见众生  寂静真法身
  以见性本净  烦恼本来无  
  此偈明何义...(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故名无上僧  诸佛如来说  
  此偈明何义。偈言。  
  如实见众生  寂静真法身
  以见性本净  烦恼本来无  
  此偈明何义。以如实见本际。以来我空法空应知。偈言正觉正知者。见一切众生清净无有我。寂静真实际故。又彼如实知无始世来本际寂静无我无法。非灭烦恼证时始有。此明何义。此见自性清净法身。略说有二种法。何等为二。一者见性本来自性清净。二者见诸烦恼本来寂灭。偈言以能知于彼自性清净心见烦恼无实故离诸烦恼故。又自性清净心本来清净。又本来常为烦恼所染。此二种法于彼无漏真如。法界中善心不善心俱。更无第三心。如是义者难可觉知。是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刹尼迦善心。非烦恼所染刹尼迦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如是等圣者胜鬘经中广说。自性清净心及烦恼所染应知。又有二种修行。谓如实修行。及遍修行。难证知义。如实修行者。谓见众生自性清净佛性境界故。偈言无障净智者如实见众生自性清净性佛法身境界故。遍修行者。谓遍十地一切境界故。见一切众生有一切智故。又遍一切境界者。以遍一切境界。依出世间慧。见一切众生乃至畜生有如来藏应知。彼见一切众生有真如佛性。初地菩萨摩诃萨以遍证一切真如法界故。偈言无阂净智眼见诸众生性遍无量境界故。如是内身自觉知。彼无漏法...(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诸功德无量无边故。及佛所作业者。即彼十力等。一切诸佛法自然常作无上佛业。常不休息常不舍离。常授诸菩萨记。彼处次第有四种法不可思议。是故名为如来境界。何等四处偈言。  
  染净相应处  不染而清净
  不相舍离法  自然无分别  
  此偈明何义。真如有杂垢者。同一时中有净有染。此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信深因缘法声闻辟支佛于彼非境界故。  
  是故圣者胜鬘经中。佛告胜鬘言。天女。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天女。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辟支佛等。唯依佛语信此二法故。偈言染净相应处故。及远离诸垢者。真如非本有染后时言清净。此处不可思议。是故经言心自性清净。自性清净心本来清净。如彼心本体。如来如是知。是故经言。如来一念心相应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偈言不染而清净故。佛无量功德者。谓前际后际于一向染凡夫地中。常不舍离真如法身。一切诸佛法无异无差别。此处不可思议。是故经言。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以于一切众生界中终无有一众生身中而不具足如来功德及智慧者。但众生颠倒。不知如来智远离颠倒起一切智无师智无碍智。佛子。譬如有一极大经卷。如一三千大千世界。大...(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到一切众生所观之地。于一切境界中更无胜者。离一切障离一切碍。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故。偈言如是次第说众生菩萨佛故。自此以下即依彼三时。明如来法性遍一切处故。说一偈。  
  如空遍一切  而空无分别
  自性无垢心  亦遍无分别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过功德毕竟  遍至及同相
  下中胜众生  如虚空中色  
  此偈明何义。所有凡夫圣人诸佛如来。自性清净心平等无分别。彼清净心于三时中次第于过失时。于功德时。于功德清净毕竟时。同相无差别。犹如虚空在瓦银金三种器中平等无异无差别一切时有。以是义故。经中说有三时次第。如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故。自此已下。即依此三时。明如来法性遍至一切处。依染净时不变不异。有十五偈。此等诸偈略说要义应知偈言。  
  诸过客尘来  性功德相应
  ...(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 初依不净时不变不异。十一偈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32:02 | 只看該作者
  
  如虚空遍至  体细尘不染
  佛性遍众生  诸烦恼不染
  如一切世间  依虚空生灭
  依于无漏界  有诸根生灭
  火不烧虚空  若烧无是处
  如是老病死  不能烧佛性
  地依于水住  水复依于风
  风依于虚空  空不依地等
  如是阴界根  住烦恼业中
  诸烦恼业等  住不善思惟
  不善思惟行  住清净心中
  自性清净心  不住彼诸法
  阴入界如地  烦恼业如水
  不正念如风  净心界如空
  依性起邪念  念起烦恼业
  依因烦恼业  能起阴入界
  依止于五阴  界入等诸法
  有诸根生灭  如世界成坏
  净心如虚空  无因复无缘
  及无和合义  亦无生住灭
  如虚空净心  常明元转变
  为虚妄分别  客尘烦恼染  
  此虚空譬喻偈示现何义。明如来性。依...(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念起烦恼业
  依因烦恼业  能起阴入界
  依止于五阴  界入等诸法
  有诸根生灭  如世界成坏
  净心如虚空  无因复无缘
  及无和合义  亦无生住灭
  如虚空净心  常明元转变
  为虚妄分别  客尘烦恼染  
  此虚空譬喻偈示现何义。明如来性。依不净时法体不变。偈言。  
  不正思惟风  诸业烦恼水
  自性心虚空  不为彼二生
  自性清净心  其相如虚空
  邪念思惟风  所不能散坏
  诸业烦恼水  所不能湿烂
  老病死炽火  所不能烧燃  
  此偈明何义。如依邪念风轮起业烦恼水聚。依业烦恼水聚。生阴界入世间。而自性心虚空不生不起。偈言不正思惟风诸业烦恼水自性心虚空不为彼二生故。如是依邪念风灾。业行烦恼水灾。老病死等火灾。吹浸烧坏阴入界世间。而自性清净心虚空常住不坏。如是于不净时中器世间相似相对法。诸烦恼染业染生染有集有灭。诸佛如来无为之性。犹如虚空不生不灭。常不变易示现法体。此自性清净法门虚空譬喻。如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修多罗中广说。应知彼经中言。诸善男子。烦恼本无体。真性本明净。一切烦恼羸薄。毗婆舍那有大势力。一切烦恼客尘。自性清净心根本。一切诸烦恼虚妄分别。自性清净心如实不分别。诸佛子。譬如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风住风依空住。而彼虚空无依住处。诸...(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不正思惟风诸业烦恼水自性心虚空不为彼二生故。如是依邪念风灾。业行烦恼水灾。老病死等火灾。吹浸烧坏阴入界世间。而自性清净心虚空常住不坏。如是于不净时中器世间相似相对法。诸烦恼染业染生染有集有灭。诸佛如来无为之性。犹如虚空不生不灭。常不变易示现法体。此自性清净法门虚空譬喻。如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修多罗中广说。应知彼经中言。诸善男子。烦恼本无体。真性本明净。一切烦恼羸薄。毗婆舍那有大势力。一切烦恼客尘。自性清净心根本。一切诸烦恼虚妄分别。自性清净心如实不分别。诸佛子。譬如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风住风依空住。而彼虚空无依住处。诸善男子。如是四大地大水大风大空大。此四大中唯虚空大以为最胜。以为大力。以为坚固。以为不动。以为不作。以为不散。不生不灭自然而住。诸善男子。彼三种大生灭相应。无实体性刹那不住。诸佛子。此三种大变异无常。诸佛子。而虚空界常不变异。诸佛子。如是阴界入依业烦恼住。诸烦恼业依不正思惟住。不正思惟依于佛性自性清净心住。以是义故。经中...(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诸烦恼虚妄分别。自性清净心如实不分别。诸佛子。譬如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风住风依空住。而彼虚空无依住处。诸善男子。如是四大地大水大风大空大。此四大中唯虚空大以为最胜。以为大力。以为坚固。以为不动。以为不作。以为不散。不生不灭自然而住。诸善男子。彼三种大生灭相应。无实体性刹那不住。诸佛子。此三种大变异无常。诸佛子。而虚空界常不变异。诸佛子。如是阴界入依业烦恼住。诸烦恼业依不正思惟住。不正思惟依于佛性自性清净心住。以是义故。经中说言。自性清净心客尘烦恼染。诸善男子。所有邪念。所有烦恼业。所有阴界入。如是诸法从于因缘和合而生。以诸因缘坏散而灭。诸善男子。彼自性清净心无因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如风大界。不正思惟亦复如是。如水大海。诸业烦恼亦复如是。如地大界。阴界入等亦复如是。是故说言。一切诸法皆无根本。皆无坚实。无住无住本。根本清净。无根本故。已说不净时中依无分别相。自性清净心虚空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彼起不正念风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不正念诸业烦恼因相水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彼生阴界入果相转变地相似相对法。未说彼焚烧死病老等诸过患相火相似相对法。是故次说偈言。  
  有三火次...(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是义故。经中说言。自性清净心客尘烦恼染。诸善男子。所有邪念。所有烦恼业。所有阴界入。如是诸法从于因缘和合而生。以诸因缘坏散而灭。诸善男子。彼自性清净心无因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如风大界。不正思惟亦复如是。如水大海。诸业烦恼亦复如是。如地大界。阴界入等亦复如是。是故说言。一切诸法皆无根本。皆无坚实。无住无住本。根本清净。无根本故。已说不净时中依无分别相。自性清净心虚空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彼起不正念风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不正念诸业烦恼因相水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彼生阴界入果相转变地相似相对法。未说彼焚烧死病老等诸过患相火相似相对法。是故次说偈言。  
  有三火次第  劫烧人地狱
  能作种种苦  能熟诸行根  
  此偈明何义明此三法。老病死火。于不净时中不能变异彼如来藏。是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生死者。依世谛故说有生死。世尊。死者诸根坏。世尊...(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菩萨如是自身正修行。教化众生令置彼处。得大慈悲心。于颠倒众生生救护心。不着寂灭涅槃。善作彼方便现前世间门。为众生故现前涅槃门。为菩提分满足故。修行四禅回生欲界。以为利益地狱畜生饿鬼凡夫种种众生。示现诸身。以得自在故。已说依不净净时不变不异。次说依善净时不变不异故。说二偈。  
  佛身不变异  以得无尽法
  众生所归依  以无边际故
  常住不二法  以离妄分别
  恒不热不作  清净心力故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不生及不死  不病亦不老
  以常恒清凉  及不变等故  
  此偈明何义。偈言。  
  以常故不生  离意生身故
  以恒故不死  离不思议退
  清凉故不病  无烦恼习故
  不变故不老  无无漏行故  
  此偈明何义。明如来性于佛地时无垢清净光明常住自性清净。以本际来常故不生。以离意生身故。以未来际恒故不死。以离...(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无差涅槃界  日相似相对  
  此偈明何义。以何等慧以何等智。以何等解脱。彼三不离法界实体。明彼四种功德成就无差别涅槃界。偈言无差别涅槃界故。为彼四种义次第故。有四种相似相对法应知。何等为四。一者佛法身中依出世间无分别慧。能破第一无明黑闇。彼光明照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慧故。日相似相对故。二者依智故。得一切智智知一切种。照一切事放光明罗网。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智故。日相似相对故。三者依止彼二自性清净心解脱。无垢离垢光明轮清净。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解脱故。日相似相对法故。四者即此三种不离法界。不离实体。不相舍离。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不离法界体故。日相似相对故。是故偈言。  
  不证诸佛身  涅槃不可得
  如弃舍光明  日不可得见  
  此偈明何义。以如向说无漏法界中无始世界来诸佛法身中无漏诸法一切功德不相舍离。以是义故。远离如来无障无碍。法身智慧离一切障。涅槃体相不可得见。不...(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经言。法无优劣故得涅槃。知诸法平等智故得涅槃。平等智故得涅槃。平等解脱故得涅槃。平等解脱知见故得涅槃。是故世尊说。涅槃界一味等味。谓明解脱一味故。  
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  
  论曰。偈言。  
  向说如来藏  十种义示现
  次说烦恼缠  以九种譬喻  
  此偈明何义。向依如来藏说无始世界来彼法恒常住法体不转变。明如来藏有十种义。自此以下依无始世界来烦恼藏所缠。说无始世界来自性清净心具足法身。以九种譬喻明如来藏。过于恒沙烦恼藏所缠。如修多罗说应知。九种譬喻者。如偈说言。  
  萎华中诸佛  众蜂中美蜜
  皮糩等中实  粪秽中真金
  地中珍宝藏  诸果子中芽
  朽故弊坏衣  缠裹真金像
  贫贱丑陋女  怀转轮圣王
  焦黑泥模中  有上妙宝像
  众生贪瞋痴  妄想烦恼等
  尘劳诸垢中  皆有如来藏  
  此偈示现何义。自此以...(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  烦恼垢相似
  佛蜜实真金  宝牙金像王
  上妙宝像等  如来藏相似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华蜂等诸喻  明众生身中
  无始世界来  有诸烦恼垢
  佛蜜等诸喻  明众生身中
  无始来具足  自性无垢体  
  又复略说此如来藏。修多罗中明一切众生界从无始世界来客尘烦恼染心。从无始世界来净妙法身如来藏不相舍离。是故经言。依自虚妄染心众生染。依自性清净心众生净。云何自心染。依自心染有九种喻。谓萎华等应知。偈言。  
  贪瞋痴相续  及结使熏集
  见修道不净  及净地有垢
  萎华等诸喻  说九种相对
  无边烦恼缠  故说差别相  
  此偈明何义。略说有九种烦恼。于自性清净如来法身界中。如萎华等九种譬喻。于诸佛等常外客相诸烦恼垢亦复如是。于真如佛性常客尘相。何等以为九种烦恼。一者贪使烦恼。二者瞋使烦恼。三者痴使烦恼。四...(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见道断烦恼  次第生诸地
  以害身见等  摄取妙圣道
  修道断烦恼  故说弊坏衣
  七地中诸垢  犹如胎所缠
  远离胎藏智  无分别淳熟
  三地知诸垢  如泥模所泥
  大智诸菩萨  金刚定智断
  萎华至泥模  如是九种喻
  示贪瞋痴等  九种烦恼垢
  垢中如来藏  佛等相对法
  如是九种义  以三种体摄  
  此偈明何义。谓依法身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等三种实体。有诸佛等九种譬喻相似相对法应知。三种实体者偈言。  
  法身及真如  如来性实体
  三种及一种  五种喻示现  
  此偈明何义。初三种喻示现如来法身应知。三种譬喻者。所谓诸佛美蜜坚固。示现法身。偈言法身故。一种譬喻者。所谓真金示现真如。偈言真如故。又何等为五种譬喻。一者地藏。二者树。三者金像。四者转轮圣王五者宝像。能生三种佛身。示现如来性。偈言如来性故。又法身...(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残。示现一切众生有如来藏。此以何义。于众生界中无有一众生离如来法身在于法身外。离于如来智在如来智外。如种种色像不离虚空中。是故偈言。  
  譬如诸色像  不离于虚空
  如是众生身  不离诸佛智
  以如是义故  说一切众生
  皆有如来藏  如虚空中色
  以性不改变  体本来清净
  如真金不变  故说真如喻  
  此偈明何义。明彼真如如来之性。乃至邪聚众生身中自性清净心。无异无差别。光明明了。以离客尘诸烦恼故。后时说言。如来法身如是以一真金譬喻。依真如无差别。不离佛法身故。说诸众生皆有如来藏。以自性清净心虽言清净而本来无二法故。是故经中佛告文殊师利言。文殊师利。如来如实知见自身根本清净智。以依自身根本智故。知诸众生有清净身。文殊师利。所谓如来自性清净身。乃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身。此二法者。无二无差别。是故偈言。  
  一切诸众生  平等如来藏
  真如清净法  名为如来体
  依如是义故  说一切众生
  皆有如来藏  应当如是知  
  又复偈言。  
  佛性有二种  一者如...(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师利。如来如实知见自身根本清净智。以依自身根本智故。知诸众生有清净身。文殊师利。所谓如来自性清净身。乃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身。此二法者。无二无差别。是故偈言。  
  一切诸众生  平等如来藏
  真如清净法  名为如来体
  依如是义故  说一切众生
  皆有如来藏  应当如是知  
  又复偈言。  
  佛性有二种  一者如地藏
  二者如树果  无始世界来
  自性清净心  修行无上道
  依二种佛性  得出三种身
  依初譬喻故  知有初法身
  依第二譬喻  知有二佛身
  真佛法身净  犹如真金像
  以性不改变  摄功德实体
  证大法王位  如转轮圣王
  依止镜像体  有化佛像现  
  此偈明何义。余五种譬喻。所谓藏树金像转轮圣王宝像譬喻。示现生彼三佛法身。以依自体性如来之性诸众生藏。是故说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此...(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 佛身不舍离  清净真妙法
  如虚空日月  智离染不二
  过恒沙佛法  明净诸功德
  非作法相应  不离彼实体
  烦恼及智障  彼法实无体
  常为客尘染  是故说云喻
  远离彼二因  向二无分别
  无分别真智  及依彼所得  
  此偈明何义。向说转身实体清净。又清净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自性清净。二者离垢清净。自性清净者。谓性解脱无所舍离。以彼自性清净心体不舍一切客尘烦恼。以彼本来不相应故。离垢清净者。谓得解脱。又彼解脱不离一切法。如水不离诸尘垢等而言清净。以自性清净心远离客尘诸烦恼垢更无余故。又依彼果离垢清净故。说四偈。  
  如清净池水  无有诸尘浊
  种种杂花树  周匝常围绕
  如月离罗睺  日无云翳等
  无垢功德具  显现即彼体
  蜂王美味蜜  坚实净真金
  宝藏大果树  无垢真金像
  转轮圣王身  妙宝如来像
  如是等诸法  即是如来身  
  此四行偈以八行偈略释应知。偈言。  
  贪等客烦恼  犹...(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言。以无尘妄见故。譬喻者。如偈言。如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故。又复有义。如大乘经中说三界唯心。唯是心者。但有内心无色香等外诸境界。此云何知。如十地经说。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故。心意与识及了别等。如是四法义一名异。此依相应心说。非依不相应心说。心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相应心。二者不相应心。相应心者。所谓一切烦恼结使受想行等诸心相应。以是故言。心意与识及了别等义一名异故。不相应心者。所谓第一义谛常住不变自性清净心故。言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是故偈言。唯识无境界故。已明立义。次辩引证。问曰。以何事验得知色等外境界无。但有内心能虚妄见前境界也。答曰。偈言以无尘妄见故。无尘妄见者。明毕竟无色等境界。但有内心妄生分别。能见色等外诸境界。已明引证。次显譬喻。  
  问曰。若无色等外境界者。为但有言说。为亦有譬况。答曰。偈言如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故。此明何义。譬如人目或有肤翳热气病等。是故妄见种种诸事。于虚空中...(第1232部~大乘楞伽经唯识论一卷)


...彼不须多亦不得少。又复思念饶益究竟不得说少。如是四种。世尊已说。譬如丈夫两脚得行更不用多一不得行。此亦如是。  
  何者布施。几种布施。此二种难。三善具足忧波提舍。彼说应知。何者众生为有为无。如菩提心优婆提舍。彼说应知。菩萨布施为当满足。一切众生为不满足。彼义今说。菩萨满足云何满足。菩萨普于一切众生。心皆平等舍一切物普施众生。满足一切众生愿故。菩萨云何舍一切物所有一切内外之物。愿令一切众生解脱清净心。舍乞求人来如自己物自物想。取一切众生平等心故。若菩萨施离彼我过。舍衣食等。布施满足一切众生。若不取者非菩萨过。菩萨心施一切乞者。犹如龙王。譬如龙王一切求者皆悉等与。若不受者非龙王过。譬如龙王兴大密云覆于虚空平等降雨。药草丛林树木生长。陂池悉满。高处不受非龙王咎。如是菩萨平等普施一切乞者。若有不受非菩萨过。满足一切众生愿故。菩萨布施作如是愿。我为满足一切众生无上乐故。种种物施一切生处。我常满...(第1235部~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乃至佛如是尽灭。则不异色。乃至一切智。乃至佛此如是说。若尽若色。若复不二。此一切法非合非离乃至一切智。乃至佛者此义成就。此语太烦。可舍不须。第一义谛。言说甚多。如是知已。可舍此语。不须更论修多罗义。我今解释。或依道理。或以阿含。彼阿含者。何者阿含。所谓一切大乘经典。一切大乘修多罗中。皆说如是不灭等句。然于般若波罗蜜中。说此处多。此是阿含。今说道理。问曰。云何道理阿含。此如是偈。如经意释。答曰。汝清净心。至心善听。我今解释。此之灭名。于体上有。非无体有。如是生。如是断。如是常。如是等。彼如是体。种种思量。皆不可成。问曰。彼体云何不成。答曰。以因缘故。若何等法。有因缘者。彼无自体。若无自体。彼法无体。此无体者。无自体故。譬如兔角。以无因缘。是故无法。此一切法。皆无自体。以因缘故。如幻如梦。  
  若汝意谓。彼实有体。有自体者。云何知有。因缘生故。犹如瓶者。此我今释。如是因缘。分别无义。若...(第1240部~顺中论二卷)


...、异、灭皆悉无相;以于一心前后同时皆不相应,无自性故。如是知已,则知始觉不可得,以不异本觉故。
  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差别相:一、净智相,二、不思议用相。
  净智相者,谓依法熏习,如实修行,功行满足,破和合识,灭转识相,显现法身清净智故。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与本觉非一非异,非是可坏,非不可坏。如海水与波,非一非异,波因风动,非水性动;若风止时,波动即灭,非水性灭。众生亦尔,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起识波浪;如是三事皆无形相,非一非异,然性净心是动识本。无明灭时,动识随灭,智性不坏。
  不思议用相者,依于净智,能起一切胜妙境界,常无断绝。谓如来身具足无量增上功德,随众生根,示现成就无量利益。
  复次,觉相有四种大义,清净如虚空明镜:一、真实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心境界相及觉相,皆不可得故。二、真实不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法圆满成就,无能坏性。一切世间境...(第1243部~大乘起信论二译三卷)


...分别心,与一切如来自体相应故;得自在业,与一切如来智用相应故。唯依法力任运修行,熏习真如,灭无明故。
  复次,染熏习从无始来不断,成佛乃断。净熏习,尽于未来毕竟无断。以真如法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用熏习起故无有断。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常恒究竟;从无始来,本性具足一切功德。谓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如实了知义、本性清净心义、常乐我净义、寂静不变自在义。如是等过恒沙数非同非异、不思议佛法,无有断绝,依此义故名如来藏,亦名法身。
  问:上说真如离一切相,云何今说具足一切诸功德相?
  答:虽实具有一切功德,然无差别相。彼一切法皆同一味、一真,离分别相,无二性故。
  以依业识等生灭相,而立彼一切差别之相。此云何立?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分别,以不觉故,分别心起,见有境界,名为无明;心性本净,无明不...(第1243部~大乘起信论二译三卷)


...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云何为二?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故。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云何为四?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第1243部~大乘起信论二译三卷)


...佛智用相应。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习真如,灭无明故。
  复次,染法从无始已来,熏习不断,乃至得佛,后则有断。净法熏习,则无有断,尽于未来。此义云何?以真如法常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断。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问曰:上说真如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
  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
  复以何义得说差别?以依业识生灭相示。此云何示?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于念,...(第1243部~大乘起信论二译三卷)


...云何自性。颂曰。  
  自性无染着  如火宝空水
  白法所成就  犹如大山王  
  复次应知此菩提心因积集已。有二种相。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着。然犹远离灰等故。令火等得清净。如是一切众生自性无差别心。虽贪等烦恼所不能染。然犹远离贪等故。其心得清净。白法所成相者。谓如是自性清净心。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至于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为阿罗诃  净我乐常度
  此心性明洁  与法界同体
  如来依此心  说不思议法  
  复次此菩提心。永离一切客尘过恶。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至于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为阿罗诃  净我乐常度
  此心性明洁  与法界同体
  如来依此心  说不思议法  
  复次此菩提心。永离一切客尘过恶。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身即是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差别名字。又如说。舍利弗。此清净法性即是法界。我依此自性清净心。说不思议法。云何无差别。颂曰。  
  法身众生中  本无差别相
  无作无初尽  亦无有染浊
  法空智所知  无相圣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断常皆悉离  
  复次此菩提心。在于一切众生身中。有十种无差别相。所谓无作以无为故。无初以无起故。无尽以无灭故。无染浊以自性清净故。性空智所知以一切法无我一味相故。无形相以无诸根故。圣所行以是佛大圣境界故。一切法所依以染净诸法所依止故。...(第125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闲寂处  宴默离喧烦
  四摄御众生  令登于觉路
  勤求于妙法  弃舍于身命
  精进集善根  闻法心无足
  佛说此四行  出生无边善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菩萨无量福德。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恒行法施心无吝惜。二者起大悲心救护破戒众生。三者化诸有情发菩提心。四者于下劣恶人忍辱救护。迦叶。如是四法。出生菩萨无量福德。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广说诸妙法  清净心无吝
  毁禁诸有情  救护垂慈愍
  令彼众生类  发于净觉心
  种种劣恶人  救护行忍辱
  菩萨及诸佛  同行此四行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能破菩萨意地无明烦恼。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行戒行具足无犯。二者受持妙法身心无倦。三者随其意解传施法灯。四者礼敬投诚称扬佛德。迦叶如是四法。能破菩萨意地无明烦恼。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坚持具足戒  意地无缺...(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 有七觉支
  所到之处  随逐菩萨  
  佛告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得多富贵。价直迦哩沙波拏。百千富贵。迦叶。菩萨亦尔。得多富贵价直声闻缘觉百千富贵。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摩尼宝  富贵广得多
  迦哩沙波拏  百千不可比
  菩萨亦如是  富贵倍弘多
  辟支及声闻  百千亦难比  
  佛告迦叶。譬如忉利天众。若住杂林者。受用富贵平等无二。迦叶。菩萨亦尔。若住清净心者。为一切众生正直方便平等无二。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忉利天  住彼杂林者
  受用于富贵  平等无有二
  菩萨亦如是  住心清净者
  正直为群生  方便亦无二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妙解禁咒善知毒药。一切毒药不能为害。迦叶。菩萨亦尔。具大智慧善行方便。一切烦恼不能为害。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世间人  善知药禁咒
  一切毒药等  不能为...(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大安乐  方便利有情
  无垢慈悲意  能宣微妙音  
  佛告迦叶。譬如轮王皇后。所生王子具足轮王福相。一切国王及诸人民悉皆归伏。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天上人间一切有情悉皆归伏。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  皇后所生子
  虽为童子身  具足王福相
  国王及臣民  一切皆归向
  菩萨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佛子相具足  一切诸世间
  天人众生类  清净心归向  
  佛告迦叶。譬如大雪山王出生上好药草。能治一切诸病。修合服食。无复心疑决定得差。迦叶。如是若彼菩萨所有智药能疗一切众生烦恼诸病。菩萨以平等心普施一切有情。服者无复疑惑病即除愈。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大雪山  出生上妙药
  疗治一切病  若有服之者
  获差勿复疑  佛子亦如是
  出生妙智药  能疗一切人
  烦恼生老病  平等而赐之
  所有...(第0800部~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


...大小乘经?第0807部   
法集名数经一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佛说法集名数经  
  归命顶礼一切佛一切智智天人师。无边无数佛说法。略集所说正法名。先归命三宝。所谓佛法僧。  
  云何三乘。所谓大乘缘觉声闻。  
  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  
  云何三根本。所谓发菩提心清净心自性空断我见。  
  云何十波罗蜜。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  
  云何十八空。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一切法空、本性空、自相空、无相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云何四无量。所谓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  
  云何四摄法。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云何五通。所谓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境...(第0807部~法集名数经一卷)


...救行檀总不知
  藏贮财帛终散坏  若行惠施永坚牢
  一人如是护多财  愚迷转厚无思虑
  受苦宁知虚妄悭  多人护物苦平等
  不使不用不与人  殊无知此善好事
  金银积聚满屋中  坑盛不净有何别
  贫穷行施真檀度  说彼名为最上人
  富贵微舍少财帛  如河涓滴谁不解
  若人依法行不乏  好施如同好女色
  若施余财行间续  感果亏盈亦如是
  清净心田事法王  少年戒德喻花香
  慈心柔软如闺女  适悦庄严大行芳
  礼参圣境行檀施  精进多闻受苦辛
  轨则若亏无戒行  前修多善并捐功
  今时名称人知重  来世生天众所钦
  福寿远延恒快乐  皆从持戒得成功
  常闻极苦三涂狱  恒守威仪戒德圆
  寿尽浮生舍命时  焰魔恶趣我无怖
  城隍聚落与林间  或有愚迷或智慧
  假使知法不知法  若求...(第0815部~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一卷)


...黄色。敬爱之法所用器物及阿阇利衣服并用红色。降伏之法所用器物及阿阇利衣服并用黑色。如前所说如意宝轮书写真言应用作法。有二十二种。求一切事皆悉真实无不成就。彼阿阇利依此轨仪通达秘密。此真言王殊胜第一。  
  正心归命礼  摩里支菩萨
  毗卢遮那佛  所说成就法
  依此胜轨仪  慈悲复为说
  我等如得闻  永离诸崄难  
  复次若有于曼拏罗。得受灌顶弟子。乘自师敕持本三昧。发清净心求无上道。救度一切众生者。而作是法先诵此真言。  
  唵(引)吽[口*癹]吒。  
  诵真言已。手作忿怒拳。安心上颈上额上顶上。即以水漱口入贤圣堂展摩里支菩萨[巾*(穴/登)]。诵辟魔真言加持香水。真言曰。  
  唵(引)摩(引)里支(引)吽萨里嚩(二合)尾近喃(二合引)努蹉(引)那野娑嚩(二合引)贺。  
  诵真言已即作观想。想自心中有阿字变成月轮。有盎字变成日轮。其日月相...(第0839部~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七卷)


...已。即诣欠拏太子及近臣帝稣噜处。具陈上事。毗婆尸佛成正觉道。往满度摩城安乐鹿野园中。我欲相见。欠拏太子闻是语已。与帝稣噜即乘车骑。出满度摩城。往安乐鹿野园中。诣毗婆尸佛前。头面礼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尔时毗婆尸佛欲令欠拏欢喜信受开示妙法。佛言。如过去诸佛所说。若布施持戒。精进修行。能离欲色烦恼过失得生净天。时欠拏太子帝稣噜闻是语已。心得清净。如毗婆尸正等觉心。生正解心不疑心善心软心广心无碍心无边心清净心。复为宣说苦集灭道。四谛法行种种开示。时欠拏太子帝稣噜通达四谛。见法知法。得法坚牢法依法住法不动法不舍法不空法。譬如白氎无诸尘垢。悟法之心亦复如是。尔时欠拏太子帝稣噜白毗婆尸佛言。如来应正等觉。我愿出家受善逝戒。佛言。善哉。今正是时。即与剃发受具足戒。如是彼佛为彼二人现三种神通。令发精进趣向佛慧。一现变化神通。二现说法神通。三现调伏神通。如是现已。欠拏太子帝稣噜勇猛精进。经须臾间真智相应。断...(第0845部~毗婆尸佛经二卷)


...出家。佛为说法现通而成圣果。如是思惟。有如是出家。如是梵行。如是说法。如是调伏。世所希有。得未曾闻。我等今者亦愿出家。作是念已。时八万人俱舍家缘。出满度摩城。往安乐鹿野园毗婆尸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瞻仰目不暂舍。佛为说法令生信心。佛言。如过去诸佛所说妙法。若人布施持戒精进修行。能离欲色烦恼种种过失得生净天。时八万人闻是语已。心得清净。如毗婆尸佛正等觉。心生正解心无疑心软心善心广心无碍心无边心清净心。复为宣说苦集灭道。四谛法行种种开示。彼八万人通达四谛。见法知法。得法坚牢法依法不坏法住法不动法不舍法不空法。譬如白氎离诸尘垢。彼等之心亦复如是。时八万人俱发声言。如来应正等觉摄受我等。令得出家受善逝戒。佛即摄受剃发受戒。复为彼众现三神通令发精进。一变化神通。二说法神通。三调伏神通。如是现已。时八万人。勇猛精进不久之间。漏尽意解成阿罗汉。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满度摩城内  众有八万人...(第0845部~毗婆尸佛经二卷)


...万人通达四谛。见法知法。得法坚牢法依法不坏法住法不动法不舍法不空法。譬如白氎离诸尘垢。彼等之心亦复如是。时八万人俱发声言。如来应正等觉摄受我等。令得出家受善逝戒。佛即摄受剃发受戒。复为彼众现三神通令发精进。一变化神通。二说法神通。三调伏神通。如是现已。时八万人。勇猛精进不久之间。漏尽意解成阿罗汉。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满度摩城内  众有八万人
  闻于欠拏等  出家成圣道
  俱发清净心  而来诣佛所
  闻法心欢喜  速起勇猛心
  合掌白世尊  愿听我出家
  受持于戒律  应时为摄受
  剃发而受戒  复为现神通
  断尽诸结缚  如灭尸利林
  炽焰永不生  成就大解脱
  如是众苦依  当得灭无有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言。毗婆尸佛度彼众已。出安乐鹿野园往满度摩城。八万苾刍亦往满度摩城。诣世尊前。头面礼足于一面坐。佛即具说得...(第0845部~毗婆尸佛经二卷)


...慈悲开示。作是说已凝心而住。  
  尔时佛告师子游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问我如来福蕴云何而得。又于如来作供养者。云何因果无量无边。汝当谛听今为汝说。  
  佛言善男子。如来有五法具足功德无量无边。云何五法。所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善男子如来具足如是五法无量功德。是故获得福蕴无量无边。善男子若于如来作供养者。当得涅槃若彼三乘随其发心。各各所见而得涅槃。善男子若见如来应正等觉。以清净心谛信归命尊重称赞。又以衣服卧具病缘医药。一切所须而供养者。所获果报无量无边。善男子若复如来般涅槃后。有得如来舍利如芥子等而供养者。所获果报于一切中最。又复作种种福。若于如来舍利作供养者。其福最上。师子游戏。若复有人持于宝聚如妙高山等。布施供养声闻及辟支佛。所获果报。不如在家及出家菩萨发无上正等觉心。以一金钱布施供养。如来应正觉。以前方便善根。于后方便善根。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第0852部~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一卷)


...以无价栴檀之香。普薰供养十方诸佛。令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悉能照见无量无边一切佛刹。众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我居宝刹所有菩萨。昼夜六时恒受快乐。过于诸天。入平等总持门。身光普照无边世界。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世界一切女人。若有厌离女身者。闻我名号发清净心归依顶礼。彼人命终即生我刹成男子身。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佛刹声闻缘觉。闻我名号修持净戒。坚固不退速坐道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十方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等佛刹一切菩萨。闻我名号五体投地礼拜归命。复得天上人间一切有情。尊重恭敬亲近侍奉增益功德。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发净信心。为...(第0858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德出微妙声。譬如百千万种音乐之声。遍诸佛刹。一切众生闻者适悦得大快乐。又水两岸。复有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花卉恒芳光明照耀。若彼众生过此水时。要至足者。要至膝者。乃至要至项者。或要冷者温者。急流者慢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令受快乐。又于水中出种种声。佛声法声僧声。止息声无性声波罗蜜声。力声无畏声。通达声。无行声。无生声。无灭声。寂静声。大慈声。大悲声。喜舍声。灌顶声。出如是种种微妙音声。众生闻已发清净心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彼佛刹其中生者。不闻地狱声。饿鬼声。畜生声。夜叉声。斗诤声。恶口声。两舌声。杀生声。偷盗声。一切恶声。而彼众生。色相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宫殿楼阁。园林池沼。衣服卧具。如他化自在天。最上快乐之具。一切丰足。复次阿难。彼土众生。思香花等欲供诸佛。作是念时。花香璎珞。涂香末香。幢幡伞盖。及诸伎乐。随意即至满佛刹中。若思饮食汤药...(第0858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不可思议功德。南方亦有恒河沙数世界。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西方亦有恒河沙数世界。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北方亦有恒河沙数世界。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如是四维上下。恒河沙数世界。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阿难。于意云何。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求生彼土。是人命终。皆得往生极乐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是人临终。无量寿如来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已。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无量寿如来及彼国...(第0858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虚空中日月无光星辰不现。天人败已修罗获胜。时诸鬼神因斯得便。化女人形恼乱众生生诸疾病。或头痛腹痛眼耳鼻痛。或生痈疖瘰疬痔漏疥癞疮癣。或复疟病。其疟发时或隔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风癀痰癊一切恶病。又阎浮提内降大风雨。或寒或热或涝或旱。五谷不丰人民饥俭悉皆中夭。复现虎狼师子藐拏等兽。侵损有情夺人精气。如是众难竞来逼恼。  
  尔时大人说是事已告苾刍言。我有圣最胜陀罗尼。增长善根能除诸恶。若复有人发清净心。以香华等供养三宝及诸贤圣。于七昼夜洁净斋戒诵此陀罗尼是诸众难即得消除。陀罗尼曰。  
  曩谟婆誐嚩睹尾摩攞没地俨鼻啰誐。哩[口*爾](二合)多啰(引)惹写怛他誐多写怛儞也(二合)他尾摩罗誐哩[口*爾](二合)帝尾摩罗踰儞始(引)阿攞誐帝阿罗誐帝娑嚩(二合引)贺曩摩娑哩嚩(二合)儞嚩啰拏尾瑟剑(二合)毗曩萨怛(二合)他(引)誐多写怛儞也(二合)他(引)呬摩呬摩贺(引)摩呬娑嚩(二合引)贺...(第0873部~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贺(引)萨哩嚩(二合)迦哩摩(二合)毗始讫多(二合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萨哩嚩(二合)没驮毗僧娑讫哩(三合)多(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曀迦室凌(二合)誐(引)野娑嚩(二合引)贺部多(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阿部多(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萨哩嚩(二合引)讷契波舍摩(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圣最胜陀罗尼已告苾刍言。汝等依此正法仪则。每日志诚发清净心。供七比丘供养三宝及诸贤圣。于初夜分作护摩然火。能除灾患速得消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正法受持读诵广为人说。一切诸病皆得除愈。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告苾刍言。汝今谛听。此圣最胜陀罗尼。有大明力广利众生。于阎浮提所有国界城邑聚落处处流转。令诸众生听闻受持。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读诵一遍。自身病苦速得除愈。若读两遍。妻子男女所有病苦悉得除愈。若读三遍。一切眷属所有病苦悉得除愈。若读四遍...(第0873部~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是。  
  复有声闻能修圣果具大利根盎堀摩罗苾刍是。  
  复有声闻三业调顺诸根柔软。萨哩波那娑苾刍是。  
  复有声闻于微妙义善能咨问。摩喝枳苾刍是。  
  复有声闻有所言论具大辩才。啰陀苾刍是。  
  复有声闻以甚深义能问于母。羯罗波苾刍是。  
  复有声闻善闲法义结集伽陀。嚩儗舍苾刍是。  
  复有声闻所出语言悉皆真实。尾舍珂半左梨子苾刍是。  
  复有声闻以清净心常乐求法。达哩弥哥苾刍是。  
  复有声闻修欢喜行具忍辱力。布兰拏苾刍是。  
  复有声闻自内观法善达本心。野输那苾刍是。  
  复有声闻于世法中善解占相。蜜哩誐尸啰苾刍是。  
  复有声闻以殊胜心善解妙法。达磨哥苾刍是。  
  复有声闻于欲自在善了去来。补特伽罗苾刍是。  
  复有声闻于一切时而能善语。波摩那苾刍是。  
  复有声闻方便善巧能敷妙法。达哩弥罗苾刍...(第0892部~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一卷)


...应供  寂静道常安
  正觉所赞扬  是多罗菩萨  
  尔时世尊说此颂已。告乾闼婆王及一切众会。此是多罗菩萨一百八名。我已为汝宣说。汝等应当至心。受持此多罗菩萨一百八名及陀罗尼。过去未来诸佛已说当说。为一切众生利益悲愍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至诚心。于清旦时或为自他。诵此多罗菩萨一百八名并陀罗尼。乃至默念。或用匹帛为[巾*(穴/登)]。或于净壁依法。以最上妙色画菩萨像。或用檀香木作菩萨形。以清净心随意成办。然后于菩萨像前设种种供养。一日三时合掌作礼。依法至心而作观想。诵此一百八名及陀罗尼。此多罗菩萨具大势力。最上吉祥求销诸罪。善破魔军于初中善。而能施彼成就之法。若复有人发至诚心。持念一遍七遍乃至二十七遍当念诵时不阙文句。是人一切富贵吉祥之事及成就法。随愿获得永无障碍。得诸贤圣隐其本身常作拥护。又复得天龙夜叉释梵护世那罗延天大自在天。并母鬼主大黑天神频那夜迦庆自在天等。乃至得诸佛菩萨缘...(第0901部~佛说圣多罗菩萨经一卷)


...议  于染心中得净报
  如上财女所转相  一切众生亦如是
  阿难如是胜功德  能令众生皆离苦
  今此天子胜福报  于染爱心常清净
  而能恭敬佛世尊  尊重无上菩提故
  多劫已曾供养佛  于诸佛所种善根
  坚固安住菩提心  决定当得菩提果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意者。譬如须弥山王众宝所成。虽种种宝有种种色。彼黄金色而为最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清净心若染污心。若住法心若隐法心。虽种种心如是差别。彼一切智心而为最上。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最初安住一切智心。于诸染法悉能清净。又如有药名曰善现。能治世间一切病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一切智心已。能断除贪嗔痴等诸烦恼病。  
  尔时世尊赞尊者阿难言。善哉阿难。如汝所说如是如是。  
  尔时尊者大迦叶。前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萨摩诃萨能行最上寂静之行。能于一切众生。起悲愍心常所利益。又复能修空...(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乞食者。又为随顺作利益故。所谓令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乃至一切人民。以佛威神所加持故。于现世中饮食丰足。不值饥馑之苦。何以故。如来在世不令诸魔作饥馑难。是故如来以善方便随顺世间。虽受叚食不生爱着。不令婆罗门长者乃至一切人民及余诸天子众等。起如是念。沙门瞿昙于其叚食爱乐作意。如来为令彼等不生念故。于昼夜中与苾刍众。常住三昧依止一心。寂而无动无高无下。前引于后后如于前。正念相应于一时中我住三昧。有七万天子发清净心礼敬于我。我即从三昧出为其如应宣说法要。彼诸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由此因缘。是故当知。诸佛如来现行乞食。但以善巧方便作利益故。又复一时有赞左摩拏嚩迦。于佛如来而生恶意当堕地狱。佛为救护其事云何。所谓如来怨亲平等无复少分障累可得。但为众生安乐利益。我于尔时为欲救护彼赞左摩拏嚩迦。故以我威神力令其得见。兢伽沙数世界诸佛如来。是诸如来大圆镜智中现彼所作业。以诸如来神通力故。令此摩拏嚩迦见自业已。即...(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


...波罗蜜多书写经卷。转授他人令其供养。此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十善业。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应当修学。如是学者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置是满阎浮提所有众生。若人以满四大洲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十善业。复置是数。若满小千世界所有众生。而复各各教修十善。亦置是数。若满中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十善。亦置是数。若满三千...(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是数。若满中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十善。亦置是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教修善。亦置是数。如是乃至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教化令修十善。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应当修学。如是学者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正福品第五之二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人。得福甚多。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正福品第五之二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置是满阎浮提所有众生。若满四大洲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复置是数。若满小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若满中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如是乃至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教令修四禅定。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当知是人得福甚多。复次憍尸迦。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修四无量行四无色定。乃至普修一切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当知是人得福甚多。复次憍尸迦。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修四无量行四无色定。乃至普修一切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于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置是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一一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自当受持读诵。转劝他人使其读诵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广为他人解释其义。憍尸迦。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能为他人如实解说般若波罗蜜多义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所作福行。亦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34:27 | 只看該作者
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斯陀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斯陀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斯陀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那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有人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那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那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罗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即能随转。以随转故。如其所说即能修学。得先佛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所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其所得福转复甚多。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罗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即能随转。以随转故。如其所说即能修学。得先佛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所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诸缘觉果。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于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于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缘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即能随转。以随转故即能修学。得先佛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所有须陀洹乃至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色不生不灭。不着烦恼不出世间故清净。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清净。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着烦恼不出世间故清净。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清净。色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受想行识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一切法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一切法如虚空如声响故清净。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清净。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发清净心听受读诵为人演说。当知是人得大善利。眼耳鼻舌身根清净。离诸病苦一切恶毒不能伤害。寿命增长无中夭难。常得千天子众或时导前或时从后。于一切处密为守护。世尊。诸持法者善男子善女人。应于白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清净身语心业。于诸方处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或为他人解说其义。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处读诵解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常...(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  
  复次须菩提。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闻甚深法不疑不悔心生信解。是菩萨于一切时语言柔和善顺少于惛沉睡眠。行住坐卧威仪具足。诸根调寂离诸动乱。行不卒疾平足履地。安详徐步视地而行。所向方处离诸过失。又须菩提。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身所著衣及诸卧具。清净香洁无有垢秽。身得安隐离诸病恼。又人身中有八万户大小诸虫。菩萨身中无是诸虫。何以故。菩萨善根超出世间广大增长。随其善根所增长已。菩萨即得身清净。身既清净心亦清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心清净。佛言须菩提。随其菩萨所有善根既增长已。即彼一切谄曲欺诳诸不善法而自销灭。以是灭故得心清净。由心清净故即能过于声闻缘觉之地。如是名为菩萨心清净。须菩提。若有具足如是相者。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远离贪爱无悭嫉心。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乐多畜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余资具。而但爱乐甚深正法。于深法门能一心听不生惊怖...(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应作是念此即是我真善知识。我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故。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离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生诸佛刹不生无佛刹中。远离诸难不生难处。善男子。汝应为求如是功德利故随从法师。不应为世间财利名誉故随从法师。又复以重法心故于法师所尊重恭敬。承事供养如大师想。常应觉知所有魔事。或时恶魔有因缘故。于说法者以好上妙色声香味触而为供养。彼说法者以方便力故受是五欲。汝于尔时不应生起不清净心而为障碍。但作是念。我无如是方便力故。而说法师为欲利乐一切众生令种善根故。虽受是五欲。于菩萨摩诃萨。无有少法可为障碍。善男子。汝于尔时应当安住诸法实相。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染无净。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空故。是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影如响。如是名为诸法实相。汝若如是安住。即不久得闻般若波罗蜜多。善男子。又复应当觉知魔事。或时魔因缘故。令说法者于听法者心生嫌恶。汝于尔...(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一分别。是圣人法是异道法。是离尘法是无等法。令诸声闻如其所应如理修习。得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又复世尊随往一切聚落方处。若行若止不为一切人非人等而能娆害。于一切时常以天眼见诸色相。常以天耳闻诸音声。智慧光明广大照耀。若时若非时。常安住正念。当知佛世尊有如是功德。此名世间最胜导师。  
  尔时谟尸罗长者舍。所集外道众中。有善根成熟者。闻佛功德毛发竖立涕泪悲泣。于佛世尊起清净心深生敬信。即作是言。我等愿当投佛出家。时谟尸罗长者。闻善无毒女说佛功德。于佛世尊即生净信。谓童女言。汝今可能令我得见佛世尊不。彼女答言。若欲见佛世尊及圣众者。即当办造最上饮食而为供养。是时长者即语其妻令办饮食。妻乃答言。善哉长者饮食已办。长者谓童女言。我不解法。汝当请佛。彼善无毒女即以妙华作曼拏罗向佛世尊所住方处。遥伸礼敬烧众名香散诸妙华。一心合掌请佛世尊。作如是言。佛是一切智具大悲者。随诸...(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尸罗长者。闻善无毒女说佛功德。于佛世尊即生净信。谓童女言。汝今可能令我得见佛世尊不。彼女答言。若欲见佛世尊及圣众者。即当办造最上饮食而为供养。是时长者即语其妻令办饮食。妻乃答言。善哉长者饮食已办。长者谓童女言。我不解法。汝当请佛。彼善无毒女即以妙华作曼拏罗向佛世尊所住方处。遥伸礼敬烧众名香散诸妙华。一心合掌请佛世尊。作如是言。佛是一切智具大悲者。随诸众生所可乐见皆令如意。今此谟尸罗长者与诸眷属。发清净心乐见世尊。于自住舍已办种种上味饮食欲伸供养。世间导师及诸圣众我今召请。唯愿世尊。广为悲愍利乐众生。哀受所请至长者舍。是时童女所散妙华。以佛威神力故。于虚空中犹如鹅王。徐徐而下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世尊前。其香如云最上微妙。结成楼阁旋转空中。  
  尔时尊者阿难见是相已前白佛言。世尊。今所现瑞。是何方来请佛之相。佛言。阿难。汝今当知去此舍卫国。一百六十由旬有一大城名曰福增。彼有长者名谟尸罗...(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者诸阿罗汉谛听佛敕。令诸苾刍当自知时。各现神通往福增城中。受谟尸罗长者供。而彼城中有诸外道今现集会。当令彼等发生净信。已生信者使不退转作大利乐。尊者阿难如是白已。次乃行筹。诸阿罗汉各各受筹。是时有一苾刍。名昆努钵陀那。为众中上座。已证须陀洹果。然未得神通具足而亦受筹。时尊者阿难即作是言。上座苾刍。今此舍卫国去彼福增城。一百六十由旬。佛敕各令现诸神变而可往彼。时上座苾刍闻此语已。便自弃置先所受筹。以清净心如实而住。于刹那间即得阿罗汉果。还执其筹起六神通。譬如力士屈伸臂顷踊身空中。说伽陀曰。  
  不以色相为最上  不以有力为所重
  离尘清净乃庄严  获得六通皆具足  
  尔时诸阿罗汉过是日已至明旦时。各各随应现诸神变。次第而往福增城中谟尸罗长者舍。  
  尔时谟尸罗长者及妻眷属。即以香水散洒其地。敷设最上庄严床座。安置种种上味饮食。所作已竟。长者及妻即出自舍住于门侧。与善无...(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饰。以备四方往来僧众。随其所应须者供给。佛说此人于受用福中自在第一。是此尊者次第而来。  
  复次尊者阿泥噜驮化一金殿琉璃间饰。及种种宝交络垂布庄严妙好。于其殿上有师子座。而此尊者处于座上。现是神通从空而来三绕彼城。次从空下入长者舍。尔时长者见是相已。问善无毒女言。今此所来有大金殿琉璃间饰。于其殿上处师子座。现如是相入此舍者。是汝师邪。女即答言。此非我师。是佛弟子名阿泥噜驮。此人曾于多劫之前发清净心。以一抟食施于缘觉。由此善根七返人间作转轮王。又复七返作三十三天主。如是业余生大富族。有百千万金银珍宝广大炽盛。皆能弃舍出家修道。出家已后。亦复具足饭食衣服卧具医药一切如意。净修梵行而获果证。复以因缘得净天眼。佛说此人天眼第一。是此尊者次第而来。  
  复次尊者闻俱胝化众华座处于座上。现是神通从空而来三绕彼城。次从空下入长者舍。尔时长者见是相已。问善无毒女言。今此所来处众华座现如是相。入...(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众所爱乐。佛说此人软语第一。是此尊者次第而来。  
  复次尊者难陀化大园林华果茂盛。复有鹅雁鹦鹉孔雀舍利啰俱枳罗命命等种种异鸟游集其内。而此尊者在彼园中。现如是相从空而来三绕彼城。次从空下入长者舍。尔时长者见是相已。问善无毒女言。今此所来处大园林。华果茂盛异鸟游集。现如是相入此舍者是汝师邪。女即答言。此非我师。是佛弟子名曰难陀。净饭王之子是佛亲弟。比佛身量而短四指。三十二相庄严具足。此人往昔以清净心。曾于迦叶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塔中。施一伞盖众宝庄严最上殊妙。以是因缘感胜福报。经一千五百生作转轮王。受彼胜福而不出家。乃至于今出家修道而获果证。此人于威仪中密护诸根。佛说此人密护诸根第一。是此尊者次第而来。  
  复次尊者罗睺罗化作转轮王福德威容胜妙殊特。眷属侍卫七宝具足。有八十四俱胝勇健步兵乌布沙陀等。八万四千最上象兵嚩罗贺迦等。八万四千调善马兵难儞瞿沙等。八万四千妙宝车兵。复有无数百千...(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者自然财宝悉得丰足。佛入城时有如是等希有之事。一切人民皆获利益。佛乃实从西门而入。  
  尔时世尊既入城已。摄诸化身唯一实身。至谟尸罗长者舍。时善无毒女即谓长者言。此所来者是我大师。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是时长者并诸眷属。见佛如是神通威德种种相好。心生敬信即各头面礼佛双足。时善无毒女见佛世尊。踊跃欢喜头面礼足合掌向佛说伽陀曰。  
  我佛常说最上语  而能调伏他语言
  闻者能生清净心  我不见佛深苦恼
  佛悲愍故来此中  我等今日得大利
  我以清净至诚心  顶礼如来吉祥足  
  时善无毒女说伽陀已。即取牛头栴檀香水奉佛洗足。佛洗足已处于最上庄严宝座。诸苾刍众亦各洗足次第而坐。尔时善无毒女即持清净上味饮食。自手奉上供佛世尊及苾刍众。长者并眷属亦各持食奉上于佛及苾刍众。如是次第行食已遍。佛及苾刍随应而食。是时福增城中一切婆罗门长者居士。外道尼乾陀等。无数百千...(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众悉诣长者舍欲观世尊。彼等意谓。长者住舍而甚迫迮不能容受尔许人众咸起碍想。  
  尔时世尊知其意已。即变长者舍作水精舍。内外莹彻广博严净。令诸人众各得观佛无所妨碍。是诸人众各见佛已。心大欢喜异口同音。说伽陀曰。  
  今此长者舍  而水精所成
  摩尼及真金  诸宝皆映现
  清净复广博  如天帝释宫
  各得见世尊  斯为甚希有
  我等一切众  瞻仰住佛前
  咸生清净心  恭敬合掌礼
  牟尼处众会  如星中现月
  功德所庄严  是故我归命  
  尔时世尊饭食已讫。诸苾刍众亦各食讫。于是世尊不起于座。与无数百千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并余婆罗门长者居士外道尼乾陀。乃至善无毒女及谟尸罗长者。妻子眷属如是等众。周匝围绕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普为大众。如应演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佛说是法门时。诸外道中有善根成熟者。闻...(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并余婆罗门长者居士外道尼乾陀。乃至善无毒女及谟尸罗长者。妻子眷属如是等众。周匝围绕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普为大众。如应演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佛说是法门时。诸外道中有善根成熟者。闻法欢喜生净信心归依世尊。随其所应而获利益。又复众生有得住暖位者。有得住顶位者。有得住忍位者。有得须陀洹果者。有得斯陀含果者。有得阿那含果者。有得阿罗汉果者。谟尸罗长者闻佛说法发清净心。如其所应亦得利益。善无毒女以宿善根力。及闻说法得须陀洹果。  
  尔时诸苾刍俱白佛言。世尊。善哉希有。此善无毒女。真是善知识。因此女故多人获益。而能如是施作佛事。佛言。诸苾刍。汝等当知此善无毒女。非唯今日于我法中为善知识能作佛事。此人已于过去佛法中。为善智识开导他人施作佛事。汝等善听我今略说。时诸苾刍受教而听。  
  佛言。诸苾刍。过去世中人寿二万岁时。有佛出世名曰迦叶如来。应供正...(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而获利益。诸苾刍。于汝意云何。彼金鬘女。于彼佛法中为哀愍王作善知识建立佛事者。岂异人乎。即今善无毒女是诸苾刍。是故当知此善无毒女。已于过去佛法中为善知识。今于我法中亦与多人为善知识。使令多人皆获利益。尔时诸苾刍复白佛言。世尊。彼迦叶佛时金鬘女者。以何因缘生已自然顶有金鬘。又复何缘得生王家受大富乐。佛言。诸苾刍。彼金鬘女过去世时。于波罗奈国为一贫女。周行求乞诸庄严具及以涂香。于一缘觉塔中。庄严涂饰起清净心。发是愿言。愿我以此善根世世所生顶有金鬘。生大富家富贵自在施作佛事。诸苾刍。彼时贫女者。即彼迦叶佛法中金鬘女是。以其善根及大愿力。于五百生中在在处处生已。自然顶有金鬘。诸苾刍。是故今时此善无毒女。以其过去善根及大愿力。今得生此给孤独长者大富之家。而善开导施作佛事。是故当知。决定善业决定善报。于一切时一切处无能散失。彼彼业因彼彼果报。如外地界彼坚实性。而非水火风界流润等性。如是蕴处界等彼彼差别...(第0932部~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


...汝。正行是我。有利益是我。无利益是汝。汝所说法。前言纵是。后言即非。后言或是。前言还非。而不能作大师子吼说法利益。诸苾刍。彼尼乾陀惹提子等。欲兴广大斗诤因缘。发如是等毁呰语时。各各相视。面目惨恶。复作是言。诸声闻苾刍。色相威仪。而不寂静。不能离贪。未得解脱。不能见法。不能善知彼出离道。不能证彼所向圣果。彼所习法。非正等正觉所说。发如是等毁呰语言。兴斗诤事。诸苾淫。汝今当知。我等诸声闻大众。皆是离尘清净心者。现证诸法。善能了知诸出离道。各各已得所证圣果。我等声闻。所修习法。一一皆是如来大师应供正等正觉。亲所宣说一一真实。而无虚妄。诸苾刍。当知佛所宣说。谓契经祇夜记别伽陀本事本生缘起方广希法。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诸苾刍。当知一法。是佛所说谓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此为一法。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第0933部~佛说大集法门经二卷)


...下照耀光下照时。所有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炎热地狱。极炎热地狱。阿鼻地狱。如是等八热地狱。光明照已。悉变清凉。所有疱地狱。疱裂地狱。阿吒吒地狱。呵呵鑁地狱。虎虎鑁地狱。青莲华地狱。红莲华地狱。大红莲华地狱。如是等八寒地狱。光明照已。悉变温暖。以佛光明最胜因故。其中众生。蒙光照触。身得离苦。心生适悦。各作是言。我等以何罪因。堕在此中。今日睹是希有光明。地狱众生。发起如是清净心时。世尊大悲。复于光中。现变化事。彼诸众生。见所化已。又作是言。我等今日见是变化希有等相。此处出已。应不复于恶趣受生。以佛光明最胜因缘故。身离苦恼。心生适悦。作是言已。各发最上清净信心。彼地狱业。皆悉灭尽。即分人天二趣受生。地狱众生。由是真实。如应得利已。是佛光明。又复上照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第0934部~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四卷)


...。使者奉命。即潜诣彼。具见庄严殊异等事。见已忘还。复遣近臣去。亦不还。遣大子去。亦复不还。乃至最后王自诣彼。潜立门侧。尔时毗婆尸佛。知王在外。即谓长者言。汝先因满度摩王。发不善语业。斯为罪咎。其王今在汝舍门外。汝可速出悔谢其过。长者即出。见其王已。悔过自责。迎王前入。王入舍已。具见种种天妙庄严及饮食等。见已悉忘前事。乃谓长者言。汝所供佛。胜上若此。如能日日如是供养佛及苾刍。斯无等比。时积财长者。起清净心。前礼佛足。发是愿言。愿我以此。如实布施佛及苾刍。所作善根。当生获得大富自在。一切具足。所生之处。得于人中现受天福。不起多贪。具离贪行。愿如今日。得善法利。值佛正法。归佛出家。发是愿已。毗婆尸佛。及苾刍众。即住长者舍。安居三月。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苾刍言。于汝意云何。尔时毗婆尸佛法中。积财长者。岂异人乎。今光明苾刍是也。彼时于满度摩王所。出不善语业。由是因故。果报无失。于五百生中...(第0934部~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四卷)


...信心事给施衣服饮食坐卧之具病缘医药。以是利故。为他说法者。此不清净。若苾刍。于佛所说法。安住正见。离诸染污。如炼真金。去除矿秽。见如是法。证如是法。如佛所发起。是法能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以如是法。为他演说。令他得闻如是法已。随顺修行。于长夜中。得大利乐。以此缘故。发生慈心悲愍等心。由是因故。令佛正法得久住世。诸苾刍。若起如是心。为他说法者。斯则清净。  
  复次诸苾刍。汝等当知。迦叶苾刍。能起清净心。为他说法。以清净故。令佛正法得久住世。是故汝等。诸苾刍众。亦应如是。如理修学。  
  又诸苾刍。若有能起如是心。为他说法者。我说名为最上清净真实。能令如来正法得久住世。  
  佛说此经已。诸苾刍众。欢喜信受。  

...(第0943部~佛说月喻经一卷)


...退转。时诸子等八千人俱得此三昧。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四万八千人亦证三昧。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
厌舍品第三  
  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毗舍离城。为无垢称说甚深法。汝无垢称以清净心为善业根。以不善心为恶业根。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汝今在家有大福德。众宝璎珞无不充足。男女眷属安隐快乐。成就正见不谤三宝。以孝养心恭敬尊亲。起大慈悲给施孤独。乃至蝼蚁尚不加害。忍辱为衣慈悲为室。尊敬有德心无憍慢。怜愍一切犹如赤子。不贪财利常修喜舍。供养三宝心无厌足。为法舍身而无吝惜。如是白衣虽不出家。已具无量无边功德。汝于来世万行圆满。超过三...(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则名为在家出家。世尊。或有一时于迦兰陀竹林精舍。为其恶性六群比丘说教诫法。而告之言。汝等比丘。谛听谛听。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着世乐毁佛戒宝。或失正见入邪见林。引无量人堕大深坑。如是比丘不名出家。非是沙门非婆罗门。形似沙门心常在家。如是沙门无远离行。远离之行有其二种。一身远离。二心远离。身远离者。若人出家身处空闲。不染欲境名身远离。若有出家修清净心。不染欲境名心远离。身虽出家。心贪欲境。如是之人不名远离。若净信男及净信女。身居聚落发无上心。以大慈悲饶益一切。如是修行名真远离。于是六群恶性比丘。闻是法音得柔顺忍。然今我等虽信佛说。各各怀疑意未决定。善哉世尊。能断世间一切疑者。于一切法得自在者。真实语者。无二语者。是知道者。是开道者。惟愿如来。为我等辈及未来世一切有情。舍于方便说真实法。永离疑悔。令入佛道。今此会中有二菩萨。一者出家。二者...(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前。出家修道受佛禁戒。如是人等既得出家。成就法忍入于如来秘密境界。不复退转。无量万人发菩提心至不退位。无数人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
无垢性品第四  
  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所有种种过失。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剃除须发而作比丘。唯愿如来应正等觉。为我等类及诸众生。演说出家殊胜功德。令得闻者发清净心。乐远离行不断佛种。世尊大恩无缘慈悲。怜愍众生如罗睺罗。出家菩萨应云何住。云何修习无垢之业。云何调伏有漏之心。尔时世尊赞叹智光诸比丘等。善哉善哉。是真佛子。能为未来一切众生。问于如来如是大事。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来世尊怜愍众生。平等无二犹如一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演说。出家菩萨应如是住。如是修行无垢之业。如是调伏有漏之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佛告智光比丘。出家菩萨住如是心常...(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法其心染着。是人不知烦恼根本。不知五境从自心生。即此名为未能善住阿兰若处。以是因缘。乐住寂静求无上道。一切菩萨摩诃萨等。若五欲境现前之时。观察自心应作是念。我从无始至于今日。轮回六趣无有出期。皆自妄心而生迷倒。于五欲境贪爱染着。如是菩萨名为堪住阿兰若处。若有人问。何等有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指是人于当来世。出三界苦破四魔军。速成菩提入佛智慧。一切世间天龙八部。阿苏罗等皆应供养。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以清净心供养如是住阿兰若真善佛子。所获福德无量无边。若复有人以众珍宝供养悲母。所获功德亦无差别。何以故。是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正珐輪度人天众。绍三宝种使不断绝。当为众生作归依故。复次善男子。有二种法。系缚行者令不堪任住阿兰若。一者爱乐断见邪法。二者爱乐财宝乐具。又善男子。有二种人。不堪居住阿兰若处。一者具足憍慢。二者恶大乘法。又善男子。有二种人。不应居住阿兰若处。一者邪见不信佛语。二者身自破...(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一一宣说。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承佛圣旨即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云何修行即得布施具足。复云何得持戒具足。云何得忍辱具足。云何得精进具足。云何得禅定具足。云何得慧具足。云何得方便具足。云何得愿具足。云何得力具足。云何得智具足。云何得菩萨如地。云何得如水。云何得如火。云何得如风。云何得如虚空。云何得如月。云何得如日。云何得如师子。云何调伏。云何了知。云何得如莲华。云何得广大心。云何得清净心。云何得无疑惑心。云何得如海智。云何得微妙智。云何得智辩才。云何得解脱辩才。云何得清净辩才。云何得一切有情欢喜辩才。云何得信顺语。云何得正法语。云何得随法行。云何善入法界。云何住空境界。云何得无相行。云何得诸愿离着。云何得慈身。云何得悲身。云何得喜行。云何得舍行。云何得神通游戏。云何得离八难。云何得不忘失菩提心。云何得宿命智。云何得不舍善知识。云何得常离恶知识。云何获得如来法性之身。云何获得...(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何是随正法行。谓若菩萨于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此等正法中。菩萨如是行即觉了正道。是为菩萨随正法行。云何是根性明利。谓若菩萨由行正法故。辩慧明了利根转胜。是为菩萨根性明利。云何具纯善心。谓若菩萨利根胜故多生厌患。远离大众一切愦闹。及世杂语欲觉嗔觉害灭等觉皆悉远离。亦复不着知识亲爱名闻利养所欲等事。身心寂静得纯善心。由善心故作是观察。今我此心于何法中行。若善若不善若无记邪。若行善法即得欢喜清净心生。何者是善法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若行不善法者。当起厌患多种观察。勤行断除不善之法。何者是为不善之法谓贪嗔痴。贪有三种上中下品。上品贪者。若身若心极其分位。而生染着无离贪心。由染着故于一切处不生惭愧。何者是无惭。谓独止一处作是思惟。而起寻求诸所欲事。称赞欲境自现有德。是为无惭。何者是无愧。由彼贪欲因缘。于父母等前违背很戾及生恼害。于余师尊之所亦无耻忸。自现有德是为无愧。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堕恶...(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情作利乐事周行无量无边世界。施设化行故。七者谓以智慧之船渡诸有情。越生死岸故。八者世间一切无依无救无归无趣无亲属者。为作依归亲属故。九者为令显示佛大牛王妙师子吼。游戏诸佛神通法门。如大龙王审谛瞻视。普遍观察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一切世间。普令同获佛功德故。十者为令化度有情。具佛威德无粗涩行。无难行行。无劣弱行。无卑下行。故发广大心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广大之心。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清净心。何等为十。一者深心具足。深心不动。深心安住。深心质直。二者离不深固作意。不深固作意者。所谓发起声闻之行。缘觉之行。及起诸小缘。三者离诸垢染。诸垢染者谓烦恼垢。四者离身过失。身过失者谓离虚假诸威仪道。五者离语过失。语过失者谓不如实开示正义。六者离心过失。心过失者谓于身语心中复有所离。知身不和合故。常出少欲知足语故。心无求故。七者知恩念报。受少恩惠尚不忘失况复广多。八者施恩于人。不现已德不讥彼...(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中不毁谤邪。谓诸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剃除须发被袈裟衣。于如来教中清净出家。不为王难故出家。不为贼难故出家。不为负债逼迫故出家。不为怖不活故出家。但以正信求出家已寻求善法。近善知识亲事恭敬。于其善知识所听受正法。听已修行不起我慢贡高之心。由离慢故除颠倒执。无颠倒故得觉了正道。觉正道故得入法性。得入法性故决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萨于如来教中不生毁谤。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清净心。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深信无疑惑心。何等为十。一者信如来身密。二者信如来语密。三者信如来意密。四者信诸菩萨所行。五者信如来出生。六者信菩提法。七者信如来唯说一乘。八者信如来说种种教。九者信如来深远音声。十者信如来随其所应化度有情。善男子。云何是菩萨信如来身密。谓若菩萨起如是念。我闻如来法身。寂静身。无等身。无等等身。无限量身。不共身。金刚身。如是真实无有虚妄。我于是处信无疑惑。是...(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说法。令诸有情咸生欢喜。又菩萨者。离诸染着具净尸罗。令诸有情咸生欢喜。又菩萨者。离诸触恼具多忍力。令诸有情咸生欢喜。又菩萨者。具种种辩才常出悦意之语。令诸有情咸生欢喜。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一切有情欢喜辩才。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信顺说法。何等为十。一者非法器有情菩萨不为说法。二者有障碍者不为说法。三者有所得见者不为说法。四者邪异外道不为说法。五者不起乐欲心者不为说法。六者不发清净心者不为说法。七者谄曲心者不为说法。八者求活命者不为说法。九者贪着利养悭嫉所缠者不为说法。十者盲聋喑哑者不为说法。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不作法悭亦不秘法。于诸有情无不怜愍。为利有情而不弃背。所以者何。若有有情非法器者。菩萨乃起是念。此等有情。而于如来法律之中起于舍行。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然者。诸佛菩萨当为何等有情说法。佛言。善男子。具信有情。诸佛菩萨当为说法。又若善根已成熟者。是法器者。于...(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诸有名闻利养等事。若自若他。暂时所起而不久停以暂起故。于一切时及一切处悉无所得。谁诸智者。于此无常不久不坚不安隐法。中生染爱心及生高举我慢骄逸。如是名为善行名闻利养等事念处。云何是菩萨善行如来施设学门念处。谓若菩萨作是思惟。所有过去一切如来皆如是学。如是学故已成正觉入大涅槃。未来世中一切如来皆如是学。如是学故当成正觉入大涅槃。及现在世一切如来亦如是学。如是学故现成正觉入大涅槃。以是缘故。于此学门起清净心。而生尊敬勤勇修习。如是名为善行如来施设学门念处。云何是菩萨善断烦恼及随烦恼杂染念处。谓若菩萨。以正念故。善能了知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杂染等法。何因所起何缘所生。菩萨悉知如是因起如是缘生以了知故而悉远离。如是名为善断烦恼及随烦恼杂染念处。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常住妙等引心。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常着粪扫衣。何等为十。一者坚固誓愿。二者谦下其心。三者不生疲倦。四者离诸有着。五者不...(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者。是人得近菩提。况复有能于是法中。闻已受持读诵通利。复能广为他人说者。必知是人不久应当得如是等如来广大威德出生。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说。彼人当得诸佛摄护深种善根。于多佛所尊重恭敬。是故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如来大威德已。勿生疑惑勿起犹豫。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能于七昼夜中。专注系念心不散乱。思惟如来广大威德。随所思惟。深固作意深固信解。随其悟入过七昼夜已。应当严洁敷设种种供养之具。着新净衣起清净心现前谛想。即于是夜得见如来。若复不能依其法式或有所减。但能专注一心者。是人临命终时。亦得如来为现其前。  
  除盖障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或有人闻宣说如来大威德时。生不信不。佛言。善男子。亦有有情闻说如来大威德已。起粗恶意极损害心。于其说法师所起恶友想。以是缘故。身坏命终堕地狱中。善男子。若复有人闻说如来大威德时生净信心。于彼说法师所起善知识想。起师尊想。如是之人。决定于先世中。曾闻如来如...(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七者应以梵王色相而调伏者。即现梵王之相。八者应以婆罗门色相而调伏者。即现婆罗门之相。九者应以刹帝利色相而调伏者。即现刹帝利之相。十者应以长者色相而调伏者。即现长者之相。善男子。诸有情等应以如是种种色相而调伏者。菩萨即能随所应现别异之相。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善知成熟有情之法。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胜乐住。何等为十。一者正直。二者柔软。三者无谄曲心。四者无嗔恚心。五者无染污心。六者具清净心。七者无粗犷语。八者断秽恶语。九者常行忍辱。十者具善爱乐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胜乐住。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安乐住。何等为十。一者正见具足。二者具见清净戒行圆满。三者仪范清净。四者随顺所行境界。五者不杂诸烦恼住。六者得无过失。七者具修梵行。八者得其同类。九者住一乘道。十者不事余师。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安乐住。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九  
  复次善...(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种衣服庄严。其积量如须弥山王。供养世尊及其正法。  
  复有无数百千帝释梵王护世天等。皆悉合掌顶礼世尊。雨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散于佛上。  
  复有无数百千诸天子众各持天衣。住虚空中举身旋转。作百千种清妙之声而伸供养。复以天花散于佛上咸作是言。我等今日见佛世尊。于第二时出现世间。于第二时转正珐輪。世尊。若诸有情。具大福德修诸善业。于先佛所植众德本者。是人方得闻此正法。何况有能闻已发生清净心者。  
  复有无数百千摩睺罗伽。咸悉震发大云雷音。又复化现种种大云。遍覆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及象头山。雨众香水皆悉充满是中有情亦不娆恼。如是施作而伸供养。  
  复有无数百千龙女。于世尊前出歌咏声而伸供养。  
  复有无数百千乾闼婆众紧那罗众右绕。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及象头山。出美妙声歌咏供养。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二十  
  尔时复有无数百千夜叉之众。雨诸莲华而伸供养...(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帝释梵王护世天等之所围绕。又有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之众围绕听法。所谓亦说如是法门。  
  尔时长寿天女如是现已。即从三摩地起。于世尊前。右绕三匝隐而不现。  
  尔时除盖障菩萨前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正法。听闻受持读诵记念解释其义。复为他人广大说者。是人得几所福。佛言。善男子。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有情悉行布施。经无量时相续不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正法发清净心。如法书写复善详校。又以净心转施于他。是人所获福德倍胜于前何以故善男子。夫财施者不出生死。而法施者最上最胜。所以者何。一切有情在生死中。贪受种种财利事故。不能受彼最上法味出于世间。又善男子。正使有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有情。悉令安住十善业道。若复有人。于此正法。听闻受持读诵记念解释其义。复为他人广大说者。是人所获福德倍胜于前。何以故。善男子。十善业道从是正法所出生故。又善男子。正使三千大千...(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若时见彼说法师已。当起净信欢喜之心。尊重恭敬承迎于前。称扬赞叹白言善哉。复次善男子。我若赞说尊重恭敬法师功德。及说报其法师大恩。如是等事。若经一劫若过一劫。我亦不能说其少分。善男子。若有爱乐法者。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于说法师所履道中。以自身血散洒其地。亦不能报彼说法师少分恩德。何以故。说法师者。以能任持如来法眼极难行故。善男子。是故诸说法师。当说如是正法之时。应现无畏。不应沉下生障碍心。着新净衣起清净心。当说法时。若人赞叹不起高心。不现我相不生慢执。不自称誉不凌毁他。亦复不生染着之心。应当恭敬尊重说法。  
  尔时帝释天主前白佛言。世尊。若诸地方有说如是正法之处。我当率诸宫属往诣彼所。听受如是甚深正法。及为护助彼说法师。佛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善守护如来正法。如汝所作今正是时。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我等云何奉持。佛言。善男子是经名曰除盖障菩萨所问。亦名宝云...(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
  由此成众色  如转轮众瓶
  如油遍在麻  盐中有碱味
  如无常遍色  丈夫识亦然
  如香在沉麝  及光居日月
  远离能所作  及以有无宗
  亦离于一异  一切外道过
  非智所寻求  不可得分别
  定心解脱者  自觉之所证
  若离阿赖耶  即无有余识
  譬如海波浪  与海虽不异
  海静波去来  亦不可言一
  譬如修定者  内定清净心
  神通自在人  所有诸通慧
  观行者能见  非余之所了
  如是流转识  依彼藏识住
  佛及诸佛子  定者常观见
  藏识持于世  如以线贯珠
  如轮与车合  业风之所转
  陶师运轮杖  器成随所用
  藏识与诸界  共力无不成
  内外识世间  弥给悉周遍
  譬如众星象  布列在虚空
  风力之所持  运行常不息
  如空中鸟迹...(第0966部~大乘密严经三卷)


...性。菩萨如是磨治。所发一切智心宝。时超胜一切声闻缘觉。而能照明一切众生相续种子。海意。又如真实大摩尼宝。而能容受磨治。堪任摧压穿亦不坏。彼摩尼宝能于世间善所作用。为诸众生施作福事。菩萨久植诸善根者。亦复如是。而彼所发一切智心宝。容受磨治堪任摧压。穿亦不坏。是宝真实离诸过失。而彼一切智心宝。能为一切众生作大饶益。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能善磨治一切智心宝。所谓先当具修三戒净十善业慈心随转故。以清净心观视一切众生。悲心随转故随诸众生何所作事皆往营助。喜心随转故一切众生诸有善法悉为成办。舍心随转故于一切众生而无损害。无谄诳故其心正直。无怠堕故于利益事深心勤行。心自在故即能发起一切善根得正念正知善伏心故其心调畅。常少欲故而能遍修头陀功德。能善资养生喜足故即不断圣种。于师尊圣贤之所不生侮慢故。即能谦下常起恭敬。心安定故。能离我慢及增上慢。无浊乱故无不清净心。不恃己故能知自行。不毁他故能护众生离增上慢故能亲近正法随授法药。于诸义中能领解故是求法者。于诸法中初浅次深渐增广故能具法欲。修无诤行故即常得法乐。远离非法故能勤求正法。于三宝中常惭愧故能不断净信。信业报故于一切善法中如理作意。修正行故于威仪道隐密寂静。心不高故而常柔软。勤行奢摩他故能离掉举。慧善安住故无毁无誉。安然不动故心如山王。能离高下诸对碍故其心如地。内意清净故其心如水。无异想故其心如火。...(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成就
  非有非离于分别  此即是名为慧力
  诸法义中实觉知  此说是为七觉分
  于法平等无差别  此说是名为正见
  无二法中如实观  无生是观诸正道
  无生是为无常义  无起是名为苦义
  无行是名无我义  止息句是寂静义
  调伏心即是布施  寂静心即是持戒
  尽法随向是忍门  正慧伺察名精进
  毕竟寂止是禅定  如实了知是为慧
  众生本来清净心  了知此说名为慈
  与虚空等名为悲  清净适悦是为喜
  一切所缘无住心  此说是名为舍行
  若复三轮得清净  即能了知一切法
  如是贯穿诸法门  而复永断诸见执
  此中所有定及慧  即此二法能贯穿
  遍入无量境界门  此说是名正法智  
  尔时世尊。复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海意。若菩萨得如是净遍净已。于一切众生所起无虚假意。若为众生之所摧压。不生逼恼及...(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利。见佛世尊。又见妙吉祥童真大士。得闻说此甚深正法。见佛出世见此正法现住世间转大珐輪。世尊。若此正法所在之处广流布者。彼诸众生得大善利。又若有人于佛在世或涅槃后。而能听受如是正法。闻已信解。受持读诵广为他说。当知是人得大利益。佛言。诸善男子。如汝所知。菩萨善得几种大利。彼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善得十种大利。此即不思议善利所转。何等为十。所谓一者值佛出世而能亲近得此大利。二者得见佛已深心清净。三者起清净心听受正法。四者闻正法已离诸疑惑。五者离疑惑已于中出家。六者既出家已净命自资。七者净命资故能善说法。八者善说法已发菩提心。九者由不忘失菩提心故。而能听受菩萨藏法。十者闻菩萨藏甚深法已。依法修行得此大利。世尊。如是等法。是为菩萨十种大利。此即不思议善利所转若诸菩萨如是住者。此即说名善得大利。  
  时佛赞言。善哉善哉。汝诸大士。善说菩萨所得大利。说是法时。会中有三万六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然复和合三界所修之行化度众生。海意。此即菩萨大悲之行。菩萨毕竟自能解脱诸缠缚已。而复于其三有之中示现受生。具善巧方便胜慧所摄。己之烦恼无复有碍。能为一切众生宣说断除烦恼缠缚之法。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菩萨者难作能作能以无垢洁白清净之心。于轮回中不生厌弃。如其所说甚深之法。如理伺察不住无为。不求果证。佛言。海意。此菩萨者。所修正道与禅支合。所谓般若波罗蜜多。及善巧方便。海意当知。若诸菩萨无垢洁白清净心者。此即般若波罗蜜多。于轮回中不生厌弃。示现受生化度众生。此即善巧方便。  
  复次海意。若诸菩萨于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起一切法中如理伺察者。此即般若波罗蜜多。若复发起大悲现前之心。不住无为。不求果证。此即善巧方便。  
  复次海意。若诸菩萨善住三世平等法故。即无有少法见种种相。若彼法界平等。即众生界平等。若众生界平等。即涅槃界平等。若涅槃界平等。即法界平等。若能入此法界平等性中。所...(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琉璃而为其茎。帝青摩尼以为其台。阿湿摩竭磨宝以为其须。发众妙香出过诸天。其花柔软光净细滑。众生见者情无厌足。若有触者能除热恼身心清凉。如是皆为供养如来故现斯瑞。当尔之时去金刚座。于其四隅不近不远。各有宝树从地涌出。其树各以七宝所成。树身高耸二由旬半枝叶。周布覆一由旬。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瞻仰如来处金刚座。威德特尊光明炳着。蔽于大众逾百千日。映余光辉一切众会。观无厌足发清净心。即从座起胡跪合掌。以妙伽他而赞佛言。  
  如来威容不可量  超出人天及众圣
  譬如满月澄空界  一切星宿夺光晖
  佛处慈悲大海中  放百千光而照耀
  譬如须弥出巨海  诸天依住放光明
  当住解脱禅定中  自在光明照一切
  譬如三千大梵主  寂静光超诸梵天
  功德智慧以严心  宝相严身光普照
  如帝释光及智慧  超过一切忉利天
  大慈悲意...(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疾得因利根  钝根迟缓不能达
  乐行速疾由根利  钝根劣弱佛皆知
  有行迟钝渐澄清  复有迟钝顿清净
  有速疾行得微劣  超过速疾无著因
  有行智增择法生  有行定增成法器
  有行俱少非法器  定慧和合胜道生
  有行心力具非身  有身力具心不具
  大威德故身心具  一切见者悉皆知
  有行不能净语心  或有能令身语净
  或有不能心永净  有行但能清净心
  或有不能净语言  有行能令心语净
  或有不能身永净  有行三业净无瑕
  有行建立生死因  有行为因招解脱
  如是遍行佛皆了  是第六业最胜门  
  复次善男子。如来于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伏灭烦恼生起因缘。皆如实知。佛云何知。谓知众生烦恼生起。以何因生以何缘生。灭惑清净何因能灭何缘能灭。此中烦恼生因缘者。谓不正思惟以为其因无明为缘。无明为因行为缘。行为因识为缘。...(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为因无明缘  无明为因行为缘
  识与名色六处等  有支因缘悉如是
  烦恼为因业为缘  诸见为因贪为缘
  随眠结惑以为因  现行烦恼以为缘
  众生解脱二因缘  从他闻声起随顺
  内心正念观空法  解脱有海得超升
  止观和合互相资  无少去来而可得
  谛观无生亦无灭  亲近解脱得清凉
  住三种行长三明  修习解脱不放逸
  尽无生智得实谛  由此因缘清净心
  佛入正定三昧门  出入灭定念具足
  法王禅定无等等  入八解脱多等持
  逆顺次第超间游  一定显示无边定
  心无迫隘无分别  虽常住定无定心
  声闻缘觉三摩提  菩萨亿千种种定
  佛三摩地过诸定  此善巧业智难量  
  复次善男子。如来以宿住智。知于自身及诸众生过去无数宿住生事。所谓一生二生十生百生。千生万生亿百千生。成劫坏劫成坏劫。无数成劫无数坏...(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痴怖  起恶行无边
  杀盗及邪淫  妄言饮诸酒
  六不敬七慢  八邪道常行
  九恼十恶因  佛说皆障碍
  修习不善念  不得解脱门
  佛知颠倒源  无中坚执着
  慈悲为说法  令离障碍因  
  复次善男子。如来如实宣说能尽苦道。一切众生依此修习皆得解脱。于此义中一切世间若天若人。无有能作如理说言如来所说非解脱道。云何名为真解脱道。所谓一道是解脱道。于诸众生起清净心。复有二道是解脱道。谓奢摩他毗钵舍那。复有三道是解脱道。谓空无相无愿法门。复有四道是解脱道。谓四念处云何为四。谓身受心法。云何身念处谓观内身循身观心得安住。观外身循身观心得安住。观内外身循身观。心得安住。是名身念处。云何为受念处。谓观内受外受内外受循受观。心得安住。云何为心念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36:32 | 只看該作者
谓观内心外心内外心循心观。心得安住。云何为法念处。谓观内法外法内外法循法观。心得安住。复有五道是解脱道。云何为五。...(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满不悔圆满。不懈怠圆满不嫌恨圆满。供养佛圆满离八难圆满。修布施圆满得善友圆满。  
  复次善男子菩萨有九净戒璎珞。云何为九。所谓得无所畏得无惊怖。得决定心得近寂静。得调伏心得无贪心得勇悍心得知一切众生心念得寂静地。是名为九。  
  复次善男子菩萨。有十净戒璎珞云何为。十所谓身璎珞。圆满相好为庄严故。语璎珞。如说修行为庄严故。意璎珞。以无烦恼为庄严故。刹土璎珞。以圆满愿为庄严故。利他璎珞。能清净心为庄严故。生处璎珞。不造诸恶为庄严故。菩萨行璎珞。随学佛行为庄严故。智慧璎珞。了一切法皆悉幻化为庄严故。菩提场璎珞。一切善根皆悉回向为庄严故。力无所畏佛不共法以为璎珞。不舍净戒根本体性为庄严故是名为十。  
  善男子云何菩萨修诸三昧璎珞庄严。善男子菩萨有于一种三昧璎珞庄严。云何为一。谓于一切众生界中发起慈心。善男子菩萨复有二种三昧璎珞庄严。谓质直心及柔软心。菩萨复有三种三昧璎珞庄严。所谓...(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随转
  断除五盖为璎珞  勤修六念所庄严
  七觉八道三摩提  九次第定常修习
  称性勤修于止观  乐住寂静谛思惟
  正念不断诸善根  得圣种性心自在
  智于诸法无疑惑  现行恶作永不生
  无明痴闇悉皆除  于谛智中光普照
  苦集灭道智清净  不可得故净尸罗
  超过念慧清净禅  二相兼忘净解脱
  智见不着于三世  法蕴清净无染成
  亦无能念清净心  智慧庄严皆具足
  由依智慧为璎珞  能净施戒等三轮
  以无住相施众生  便得布施三轮净
  众生菩提及自己  知如梦幻无所求
  以智慧故戒庄严  便能得戒三轮净
  身语及心如镜像  如响如幻净无瑕
  以智慧故忍庄严  彼忍三轮尽清净
  智达无高亦无下  常观净妙真法身
  以智慧故勤庄严  精进三轮亦清净
  其心任运能坚固  无取无舍相皆...(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义皆圆满
  说诸佛法无边际  如烦恼过亦无边
  解脱功德难称量  知众生根无不尽
  得佛所说四无畏  秘密璎珞作庄严
  彼诸璎珞庄严身  已说未说诸功德
  设复精勤经劫演  所有功德不能穷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闻是法已即从座起。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出世间说胜妙法。多所利乐一切众生。皆称根性令其欢喜。于未来世能生菩萨一切善根。能令一切初发心者生清净心。趣向菩提行一乘道。得不退转受佛灌顶。即于此生得菩提分。一生当证无上菩提。显此菩萨因果不灭。正定众生为说其因。邪定众生示现大悲久令趣入。不定众生各随其心差别安处。乐三乘者各随其根令愿满足。乃至天人阿修罗等。一切世间悉令庄严。所以者何若佛出世。则如是等种种希有。奇特之法皆悉出现。大菩萨众宝座宝帐。种种宝树微妙庄严。大会道场悉皆出现。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百千劫不能思量况能显示。世尊如我惟忖。无智...(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行布施。  
  秘密主云何菩萨。住陀罗尼修行净戒。此菩萨见身口意本性寂静而护持戒。于身口意心无所著。不依此世不依他世。不依于内不依于外。不依蕴界处不依菩提。亦不依于陀罗尼门。不依涅槃及一切法。护持净戒亦不念言我能持戒。是为菩萨安住总持护持净戒。秘密主云何菩萨。住陀罗尼修习安忍。此菩萨修忍辱时。不见自身不见众生。不见补特伽罗不见寿者。不见于我及以我所。此菩萨内心清净众生清净一切法清净。以无所依依清净心而行安忍。此菩萨修安忍时。无有少法而可修习。亦无少法而可损减。亦无少法而可增长。亦不为于少法生故。亦不为于少法灭故。亦不为于少法尽故。亦不为于少寂静故。亦不为于一切众生无我性故。亦不为于一切众生寂静性故。亦不为于无恐怖故。亦不为于身灭尽故。亦不为于语言尽故。亦不为于心意尽故。并不为于如是等法修习安忍。此菩萨于身修安忍时。为他所害节节支解。当自观察身与草木墙壁瓦砾等无有异。此菩萨于语修安忍时。...(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苾刍相为现其前。二者临命终时目不动乱身心安隐。三者临命终时手不拏空足不蹴地。亦无大小便利秽污狼藉。四者不覆面死。五者临命终时安住正念。六者临命终时不离善友。七者命终已后诸佛刹中随愿往生。八者当生获得无尽辩才。如是名为八种善相。  
  复次世尊。若有人能清净不食。远离五辛一切荤杂。于日三时中念此陀罗尼三遍。一切所求皆得成就。又若有人随应得闻此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正法已。若能断诸悭嫉除去一切垢染。发清净心尊重归命秘密护持者。是人当得堕菩萨数。善为众生作大饶益。毕竟当成佛菩提果。世尊此言菩提者即是正慧。萨埵者即是方便。若得如是慧及方便二法具足。即能为众生作饶益事。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乐欲于如来前。宣说所有秘密心陀罗尼。普令会中四众得闻利益安乐。及余一切作罪业者亦获善利。  
  佛告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清净大士汝应善说今正是时。如来今日亦当随喜。乃至后末世中...(第0982部~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一卷)


...今者。愿乐欲闻无上大乘。甚深法义秘密之行。种种言辞方便譬喻。令我等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而无疑惑。深生信解坚固修学。终证菩提心无退舍。尔时世尊告巨力长者并诸长者言。彼无上乘最胜深法。是菩萨摩诃萨大智大悲所行之道。非诸声闻及独觉人安足处所故。凡夫人难信难解。汝等当知合掌谛听。善男子。若诸众生。住本性中。于无上乘欲求修习。当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平等救护爱念摄受。如己师长如己父母。儿女眷属亲爱怜愍。以清净心设广大施。见裸露者施之衣服。见饥渴者施之饮食。见贫穷者施以资财。见病苦者施以良药。床敷卧具田园屋宅。上妙珍宝花鬘璎珞。末香涂香诸供养具。乃至男女眷属及自身命。行于布施。为趋菩提心无吝惜。不由他教。性自修习檀波罗蜜。若见众生不乐佛法不行正道。毁訾三乘住于邪见。断绝善根纵贪嗔痴。造诸罪业。命终当堕那落迦中及诸恶趣。受种种苦无有休息。而是修行无上乘者。于彼有情起大悲心眷念怜愍不惜身命。发大誓愿住彼...(第0989部~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三卷)


...
  根尘大种  和合积聚  假名为身
  如沫如泡  毕竟无体  脓血败坏
  何所爱着  是故当知  于此聚中
  作不净观  深生厌离  勤修圣法
  趣不坏身  远离众恶  近善知识
  信最上乘  修菩提行  广修福慧
  生佛国中  身心安乐  清净无畏
  以微妙衣  及上饮食  床榻卧具
  花鬘璎珞  无价宝香  种种资具
  充足无乏  以清净心  欢喜供养
  惭愧胜解  希除罪业  增长福智
  如是之人  百千劫中  于无上乘
  发生信解  渐以觉悟  实性真空
  本来寂静  如海湛然  无有增减
  虽遇风缘  水成波浪  即波为水
  动静一源  如是了知  住佛境界
  不生恶趣  渐息轮回  百千俱胝
  那庾多劫  明了心地  贪嗔痴慢
  烦恼业因  而不现行  杂类苦果  ...(第0989部~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三卷)


...具足圆满。记别有情因果差别。希求速疾无上菩提。于是弥勒菩萨摩诃萨发如是心。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善调六根身口意业皆悉寂静。然其六根百福所生妙相庄严八十种好。三无数劫之所圆满。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等百千万日光明相庄严其身。一切有情瞻仰无厌。近无等等佛果菩提。以如是身往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双足。又以无量功德庄严之手。如新生莲华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来世尊于一念中。能知一切有情过去未来现在之心。或有有情因咨问时获清净心。或有有情受记之时。获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此义故仰咨如来。惟愿世尊分别解说。世尊今为三世有情所依之主。或有有情行大乘行其心柔和。唯愿世尊慈悲愍念。获甘露法不独受用而同其味。云何令诸有情趣大涅槃安隐正路。此等有情当作何事。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云何圆满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又此般若波罗蜜多。与前五种波罗蜜多而为其母。云何修习而能圆满。又此大愿云何显发。又诸...(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皆已成就六种波罗蜜多。复有无量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离重担梵行清净。及无数俱胝百千万亿那庾多。天龙阿苏罗乾闼婆迦噜罗紧捺罗摩怙洛迦。药叉罗刹鸠畔茶薜荔多毗舍遮人非人等。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长跪合掌一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已说大乘菩萨不退转心。菩萨摩诃萨修习几法。得名菩萨摩诃萨。唯愿世尊分别解说。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清净心归依佛法僧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即名菩萨。生我法中名摩诃萨。与殑伽沙等诸佛菩萨而为法子。为彼有情而为父母。以大福德光明照曜过百千日庄严其身。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诸菩萨摩诃萨。云何远离云何亲近。复以何人而为伴侣。先作何事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云何摄持谁之势力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财施者现在利益。受法施者现在未来俱有利益。于无量世恒相随逐无人侵夺。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不相舍离。三财施者能施获益受者无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闻法故发心速趣无上菩提。由此三义法施之者胜于财施。由行法施名称远闻。一切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缘先说法施。若菩萨摩诃萨修习布施波罗蜜多。为三种事与诸功德而为其本。一者能利自他。若不利他自受世乐非菩萨行。二者于大乘中无有退转。三者随修少分乃为无量功德之本。何以故由清净心无分别故。譬如日出照于世间情与非情皆蒙利益。是日不言我能照触。亦不分别情与非情。以是菩萨所作功德。乃至布施一花一果。皆为利益一切众生。以此功德成无上果。悲化十方示导一切。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以施为宝作庄严具。乃至成佛相好庄严。云何少施功德多耶。以方便力少分布施回向发愿。与一切众生同证无上正等菩提。以是功德无量无边。犹如少云渐遍世界。  
  复次慈氏施有三种。一者少施二者大施三...(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提冠置于顶上。处法王位而受灌顶。慈氏当知如是施者。此即名为菩萨行于小施。  
  复次言大施者。菩萨摩诃萨于所爱敬贞顺妻妾。及以端正孝友男女。爱无双者以用布施。若我不舍此妻子者。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法父母。及能怜爱一切众生。悲愍救护如己爱子。能令离于生老病死。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一切宠爱珍惜之者悉皆布施。乃至成佛无上菩提。慈氏当知如是施者。名为菩萨行于大施。  
  复次第一义施者。菩萨摩诃萨以清净心。于自身手足皮肉骨髓。头目耳鼻乃至身命。以用布施心无吝惜。以此功德愿与一切众生。于当来世得佛金刚不坏之身。若施手足心无吝惜。愿与一切众生。于生死流转漂溺瀑河。无救护者。授正法手拔济令出置安乐地。若施耳鼻舌时。愿与一切众生于当来世。悉得诸佛清净五根。以是妙法庄严众生。若以血肉施诸众生。如是施时愿与一切众生。当得此身犹如大地。与诸有情作依止处。亦如大水能除垢秽。润泽枯涸百卉滋长。又如大火能除闇冥...(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失同碱苦  亲近女人善法尽  
  佛告慈氏以是因缘。当知女人不应亲近。乃至梦中不应思想。况觉悟时而行欲事。  
  复次菩萨摩诃萨离三障已。应当修习十种净戒。云何为十。所谓身三净戒口四净戒意三净戒。言身三者离杀盗淫。云何不杀。若见有情被损害时应以悲心往救其命。或以资财赎令得脱。设不免者以身代之。何况自杀。不偷盗者。菩萨摩诃萨于他财物。乃至梦中不生盗想。况于[寤-吾+告]寤而起盗心。应于自财以清净心。无所吝惜常行惠施。亦劝他人离不与取。恒行布施波罗蜜多。离染欲者。菩萨摩诃萨应当远离五欲境界。亦为有情说欲过失。复令众生离欲邪行。赞说出家无量功德。令多众生舍家出家。拔济有情离贪爱狱。是则名为身三善也。言口四者。谓离虚诳离间粗恶及无义语。云何虚诳。谓不见言见见言不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于此虚诳皆舍离之。作真实语名离妄语。复次言离间者。于彼说此于此说彼令生乖诤。若能离此常和合语。是则名为远离间语...(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大城次第乞食。而佛世尊威仪严肃履步调寂。清净光明普照世间。进止屈伸端直清净。时贤护等五百长者。遥见世尊徐徐而来。威容相好清净端严。诸根调柔意念寂静。胜善调伏如大龙王。复类泉流清净无染。有无数天人大众导从围绕。身相巍巍犹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具足。天雨众花广大殊妙。其所雨花周遍稠密。复有千俱胝叶七宝莲花随足而蹈。世尊具足无数百千威仪功德。自远而来。时诸长者于其路左如是见已。于佛世尊深生净信。以清净心前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肃躬恭信住立佛前。时贤护等五百长者。俱白佛言。世尊瞿昙。于大众中相好增胜。世尊瞿昙于大众中威德增胜。世尊瞿昙于大众中名称增胜。世尊瞿昙。于大众中光明增胜。世尊瞿昙真金色相最上增胜。世尊身相如古金仙。世尊身相妙无等等。世尊诸相具希有法。世尊瞿昙。一切世间无与等者。我见世尊具足如是威相功德。以何缘故舍家出家。  
  尔时贤护长者。即以偈词而伸赞叹。  
  如我...(第1000-01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我见百千种过失
  我今转此诸地方  皆令出离生死际  
  尔时贤护等五百长者。闻佛所说发希有心。咸作是言。佛菩提者斯为广大。我等方知佛为真觉。  
  时诸长者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我等五百诸长者  以老怖故来投佛
  愿说无上胜法门  出离老死苦边际
  世尊圆净相清净  已离三有得解脱
  救度三有成坏门  离三有舍令自在
  离贪解脱无所畏  离尘无垢清净心
  无上善调大导师  开明无上甘露法
  无上丈夫住胜相  天人世间无与等
  无等等者世间尊  演上中上大悲法
  尽诸过失三垢断  具清净目离昏冥
  尘暗痴网悉蠲除  宣说无边离尘法
  悲愍世间无依怙  三有流中为提拔
  悲心中起大慈心  速令出离善安住
  憍慢痴恶生死海  病苦违害如潮流
  无救沉溺诸众生  佛悲愍故为救度
  佛身清...(第1000-01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圆具净戒。  
  尔时佛言。善来诸苾刍。即时诸长者。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苾刍相。  
  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汝念受持袈裟衣  须发自落皆清净
  执持应器善相圆  一切皆成阿罗汉
  既证果已依师法  各说清净嗢陀南
  于诸天人大众前  圆满清净苾刍相
  往昔曾于诸佛所  皆修广大布施行
  一呼善来欢喜生  处处广修诸善法
  今得见我出世间  发清净心复增胜
  由彼增胜清净心  听说最上清净法
  闻佛语已证圣果  远离我见诸执着
  现前空法悟圆成  我生已尽皆解脱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五 无怖夜叉品第二  
  尔时世尊。于其中路。化度五百诸长者已。即于是处安然详审。将入王舍大城。  
  尔时王舍大城诸贤圣中。有大夜叉。名曰无怖。即作是念。值佛世尊斯极难得。我今应以胜妙饮食奉上世尊。时无怖夜叉。即以色香味触清净具足上妙饮食。恭奉世尊。   ...(第1000-01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广大净光明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说伽陀曰。  
  世尊今日以何因  放大光明普照耀
  广作利益诸世间  现斯光相何所为
  何人今日植圣种  闻佛菩提广大因
  何人授记在今时  何人安住解脱果
  大智放光非无因  为调伏故现光相
  所放光相作开明  牟尼圣尊光何现  
  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有一夜叉名无怖  信向佛故施饮食
  彼发最上清净心  故我今时现光相
  而是夜叉此界灭  即当往生忉利天
  于彼天中寿终时  后当生于夜摩天
  夜摩灭已生兜率  以欲尘故造染业
  还复堕生于人间  当得为王具神力
  作转轮王人中主  统四大洲而自在
  人间灭已复得生  彼梵世中受胜报
  后经二十俱胝劫  常为一切所恭信
  于彼天上及人间  数数往来受诸乐
  其后弃舍于王位  净信舍家而出...(第1000-01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如净圆镜。于道路中以净香水周匝遍洒。复以妙衣于其道中相续布设。复于道中处处安施。等人分量诸殊妙花。幢幡宝盖种种庄严。复置殊妙涂香宝瓶及诸妙香。宝绳交络垂诸花璎。以为严饰。复于空中奏妙音乐。又复敷置尽一箭道。优钵罗花。俱母陀花。奔拏利迦花等。复有异鸟翔鸣道中。金绳交络有七宝网。及以金网弥覆其上。  
  尔时大山夜叉。于其道中广庄严已。即自化身并其众会。身喜心喜清净悦意。发欢喜心。极纯善心。柔软心清净心。无障碍心悦乐心。向佛心向法心向僧心。菩提无动心。无恐畏心无等等心。一切三界最胜心。慈愍一切众生心。悲心喜心舍心。成诸佛法大器之心。真实心坚固心。不破坏心增胜心。于声闻缘觉地中生弃舍心。于菩萨地中起成办心。发如是等清净之心。来诣佛所。到已头面顶礼佛足。右绕三匝住立一面。合掌向佛说伽陀曰。  
  我今为佛广施设  最上最胜诸供养
  愿我当得佛圣果  宣说最上微妙法
  愿我当圆于...(第1000-01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俱胝那庾多  百千天人大众等
  各得见佛大圣尊  宣说难得妙法句
  是时频婆娑罗王  与诸臣佐并眷属
  刹那来至佛会中  亲近圣尊为听法
  佛知众座悉已定  普遍四方善观察
  一切众会及天人  广为众生作利益
  世尊普告诸大众  疑者当问二足尊
  随诸所问我开明  普令除断诸疑惑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及天人世间诸众会等。咸悉恭敬瞻仰世尊。起清净心。屏息外闻。专注听受如来宣说甚深正法。  
  尔时世尊即告尊者大目干连言。汝勿就座。应当观彼诸苾刍众。其有未来赴斯会者。汝今往彼雪山南面大迦叶所。召来赴会。  
  时尊者大目干连受佛敕已。即运神力。往诣雪山南面大迦叶所。到已白言。尊者当知。世尊如来今在鹫峰山中。与沙门婆罗门人天大众。集会说法。佛遣我来呼召尊者。唯愿尊者。如佛教命往赴佛会。无令互得隐法之罪。尔时尊者大迦叶谓尊者大目干连...(第1000-01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复次舍利子。我念过去世阿僧祇劫前。复过无量无数不思议劫。尔时有佛出现世间。其名福生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量千岁。佛会之中有百千大苾刍众。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到于彼岸。是时有一纺线之人。色相端严人所乐见。其人所居。去佛世尊游止方处而复不远。其人于自舍中营自所业。功力办已。于日后分常所出时。即出自舍。前诣世尊福生如来所。到佛所已发清净心。持以一线奉上世尊。作是白言。我今以此一线献奉世尊。愿佛哀愍受我所施。愿我以此善根。未来世中获诸摄法。是时世尊即为摄受。其纺线人从是已后。乃至成佛。如是次第总以线数五百。而奉世尊。由是十五劫中不堕恶趣。又复以此善根。千俱胝生作转轮圣王。又此善根千俱胝生作帝释天主。又此善根当得身分柔软人相可爱。最初修作胜上事业。亲近供养千俱胝佛。尊重恭敬。以香华灯涂饮食衣服幢幡宝盖医药缘具。伸供养已。最后复过...(第1000-02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阿僧祇劫。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名善摄受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世尊住寿二十俱胝岁。佛会之中有二十俱胝那庾多大苾刍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到于彼岸。有五俱胝大菩萨众。皆悉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宣说正法。广度无量无数众生。作利乐已入大涅盘。彼佛世尊入涅盘后。正法住世满一千岁。广作佛事。如我今时当入涅盘等无有异。舍利子。汝见如是纺线之人发清净心。以一条线奉施如来。如是次第成办佛法。谓由清净心广大故。舍利子。是故当知。若心不广大复不精勤。即不能得殊胜果报。若心清净以其世间所乐财物而为依止。随力少施。即得一切可爱乐果。又复智者菩萨以增上智力多作胜利。何以故。力广大故。所作无量回向力故。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布施不求于色相  不求受用及富饶
  但求无上佛菩提  以少施故获多利
  不求名称及善誉  世间快乐亦无求
  于诸起灭绝悕望  求佛...(第1000-02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慧门  如是戒相得无畏
  诸有缺犯亦无得  持者皆由圣力增
  诸法无得亦复然  为愚痴者说持犯
  大哉净戒善护者  于戒胜果无缚解
  诸见断故罪不生  三恶趣中皆不堕
  戒无所持无所受  我见不生即不堕
  于中如是戒了知  此即无持亦无犯
  若于我法不能见  于三有中亦无观
  况复持犯有所行  如是见者善持戒  
  复次舍利子。菩萨十种善法。从彼清净心意中出。从彼精进胜行中出。从彼最极善欲广大业报信解中出。于圣者所亲近承事。于师尊所不起分别。若圣若师听受正法。勤求无著。志求菩提。不惜身命。舍利子。持戒菩萨。如是十种胜法。皆从菩萨内心中出。若能安住如是十种法者。即能积集一切善法。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九 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二  
  佛言舍利子。云何名为善法。当知善法厥有三种。谓身语意善所行故。诸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善所行者...(第1000-02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当招瘦弱身  或生饿鬼诸境界
  长夜眠伏于生死  蕴报痴冥怖畏多
  饮食俱无饥渴增  备受广多诸苦恼
  经历多百千岁中  渴苦不闻水之声
  布施善道不复观  不得世间诸善相
  我今回发如是心  世间人身极难得
  誓愿亲近阿阇梨  速获圆满诸善行
  常当远离恶知识  常得亲近贤善人
  捐弃身命不为难  愿作菩提胜根本
  于阿阇梨起尊重  恭信发生清净心
  顶奉承事我所行  愿作菩提胜根本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三发心。  
  复次舍利子。四者菩萨发如是心。世间众生应如是念。我于长夜中。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发起懈怠下劣精进。痴冥疲乏无忍无爱。无诸善相。心困身倦如被打击。众苦逼迫娆乱众生。若无彼缘宁招罪至。由是广造诸不善业。以其不善之业果报成熟。当堕牛畜驼驴趣中。不能活命。于彼趣中以草为食。咀嚼[齒*齊]啮捶打怖畏负重困苦。...(第1000-02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伽他曰。  
  天中得彼高胜座  复得天众常恭信
  一切天众所观詹  如是常闻善说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  问法帝释无吝心
  殊妙宫殿得彼天  天中没已来人界
  复得人中胜生处  作转轮王统四洲
  人中没已即还生  于彼天中受胜乐
  天界不复经苦受  顶重师尊此为因
  如是四种胜妙门  常得如是广大事
  由起如是无著心  顶奉师尊善所作
  以清净心给水瓶  爱乐尊重常无倦
  又得一切天人龙  所应供养常尊奉
  于彼所生天界中  亦复得其四种法
  云何名为四种法  先所作业悉能知
  积集善行及善因  现生所作常无减
  又复由其善法故  而悉了知生灭处
  现生无动亦能知  是故了知诸法行
  能为诸天广宣说  依法显示及教诲
  广作利喜胜行门  然后还从天界没  
  复次舍利子。修菩萨行者...(第1000-02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此所作时为无义利生诸苦恼。此所作时利益安乐。如其所说不善不作。善法当作。无诸障碍亦无违背。以此善根得圆具者。获得四种高胜之法。何等为四。一者净戒高胜。二者身相高胜。三者身相圆满。四者得大慧根。得速疾慧猛利慧极迅速慧甚深慧善决择慧。身坏命终得生天界。  
  又复获得四种不可观法。何等为四。一者获得内藏秘密。二者以善根力故。所有父母及余知识。乃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清净心。而悉不能观见修菩萨行者所有顶相。三者以善根力故。随诸所作。所有父母知识乃至人非人等。以清净心或不清净心。而悉不能观见修菩萨行者。所有面门及二足门。何以故。彼不能观者。谓以菩萨希有相故。具士夫相故。士夫语言故。四者修菩萨行者。以具善根力故。菩萨生时不假扶持。即自于地安然伫立。遍观四方得最上智。何以故。谓以菩萨于先世中。历修无谄多闻圣道。得无谄眼根无谄眼境。乃至遍观三千大千世界。皆悉睹见而无障碍。天眼清净超过人眼。菩萨已得速疾大智。以其大智得圆具故。菩萨于一切众生所爱乐心。悉能了知。所以者何。以其菩...(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投佛出家作沙门
  毗婆尸佛见住世  于三界中无与等
  彼佛慧日照世间  我愿出家为弟子
  于佛正法得开示  利乐一切诸有情
  彼佛慧日照世间  我愿出家为弟子
  我佛具足三十二  大丈夫相悉庄严
  彼佛慧日照世间  我愿出家为弟子
  假使千俱胝劫中  未尝闻是佛名字
  如优昙花难值遇  我愿出家为弟子  
  舍利子。时彼父母语童子言。汝能如是发清净心投佛出家。我今所有祖宗库藏二十俱胝金银珍宝悉施于汝。令汝展转自行布施。时彼父母说伽陀曰。  
  我今所有诸财宝  悉皆付汝将布施
  由汝发起清净心  随处利乐诸有情
  所有金银诸珍宝  五谷舍宅并资具
  由汝发起清净心  速疾舍施利有情
  床褥卧具诸受用  涂香花鬘末香等
  由汝发起清净心  随处速疾行布施
  佛宝法宝并僧宝  此为最上良福田
  于彼广行布施心  真实利乐于一切  
  时彼童子复为父母说伽陀曰。  
  我欲往诣于佛所  大毗婆尸世尊前
  广作无量诸供养  利乐一切诸有情
  若天若人诸众等  乐求一切快乐事
  我今往诣世尊前  愿众应当同诣彼  
  时彼童子说此偈已。作是思惟遍观四方白父母言。我今往诣毗婆尸如来应正等觉所。时...(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上味
  为利一切诸有情  愿将供养佛世尊
  作是广大供养已  于佛如来求出家
  为利一切诸有情  誓行一切清净行
  又愿一切有情等  不生邪道幻惑中
  悉令俱胝数有情  安隐皆住八正道
  愿我不生此欲界  极劣边地诃厌处
  远离一切放逸已  常得亲近不放逸
  又愿不生诸恶趣  常愿生于信族中
  生已当发最上心  愿见如来常亲近
  见已发此清净心  及以花鬘涂香等
  众鼓伎乐诸供养  当求胜解利一切
  愿于俱胝多劫中  常作广大供养事
  出家远离诸欲境  当行一切清净行  
  舍利子。彼二童子。于胜高如来应正等觉所。以种种伎乐伽陀歌咏赞叹供养佛已。即于地方所发清净心。以赤旃檀造立精舍。纵广四踰缮那高半踰缮那。如是造已奉献世尊。复作是言。唯愿如来哀愍纳受。彼二童子。于胜高如来应正等觉所。劝请世尊。说伽陀曰。  
  愿佛安住我精舍  过去诸佛所称赞
  我今发此净施心  愿佛哀愍亲纳受
  若佛常住我精舍  了知俱胝有情数
  过现未来三世心  愿我当来亦如是
  佛依精舍到彼岸  获得正断及神足
  四种胜行各了知  我施精舍亦如是  ...(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萨希有之法。所谓于慈无我悲无众生。喜无寿者。舍无补特伽罗。布施无彼悔与心持戒生彼寂静心。忍辱发彼无尽心。精进发彼最上心。禅定离彼散乱心。胜慧无彼戏论心。念处无念处作意心。正断随彼生灭心。神足离彼嬉戏心。于信进念定慧。起彼无碍自然平等入解心。如是五根五力。起彼无能损坏屈伏心。于七觉支。起彼分别菩提心。于八圣道。起彼观察正解心。于奢摩他。起彼平等心。于毗钵舍那。发起观察圣谛希有遍知心。成熟有情。发彼本清净心。于彼法界摄受正法。无杂乱心。于无生法忍。起不可得心。于不退转地。起转无转心。于相所获。起无相心。庄严菩提道场。起彼顺三界心。制伏群魔。起彼摄受有情心。于诸法自性菩提。起彼顺觉悟心。于转珐輪。起彼无所转心。于大涅盘。起彼随现轮回自性平等心。舍利子。如是所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于随顺觉悟及所觉悟而能成就希有之法。  
  复次舍利子。云何禅定。谓诸菩萨于彼禅定无所耽着。能于如来三摩地而得圆满。又...(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 最胜生欢喜
  为诸听法者  宣说如是法
  持此经中王  获叹美功德
  得是胜慧已  于法无损减
  复于胜念力  能演无上句
  善说法要者  常赞佛教敕
  持此经中王  多闻常具足
  闻已受持者  不着于文字
  随义常观察  增长佛智慧
  由智慧无边  深达胜义谛
  宣布诣十方  闻是获称赞
  又令贪恚痴  由斯皆渐少
  最上清净心  闻是获称赞
  受用资具中  称量如实义
  晓了非真实  舍家求解脱
  乐住空闲处  闻法常无厌
  咨问世尊所  法施无有吝
  令智慧增长  清白无减失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舍利子。此诸菩萨于胜慧波罗蜜多之行。应当勇猛以四摄事。于长夜中摄受有情。何等为四。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名四种。云何布施。谓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云何爱语。谓于闻法者出柔顺语。云...(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句世间最胜。是大丈夫为轨范师。舍利子。彼时复有宝云梵志。亦与徒众五百人俱。于彼学习自谓究竟。是时宝云而白师言。我于本法已得通达。今欲还诣本所生处。当求五百金钱用酬教诲。是时宝云。渐次经历国邑聚落。至莲华具足大城。见彼城中庄严殊妙。即时往问。今此城中作何胜事。彼共告言。仁者当知。今佛世尊然灯如来。与八十俱胝大阿罗汉。八万四千大菩萨众。见处王宫。演说正法度脱一切。其国人民庄严乃尔。是时宝云闻是事已。发清净心生大欢喜。作是思惟。佛世难遇。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我今当以所求金钱。持用买华以散佛上。渐次游行见一童女。手持七枝优钵罗华。是时宝云告童女言。此华殊妙从何所得。我今欲以五百金钱贸易此华。作妙华鬘。持以奉献然灯如来。尔时童女闻佛名已。宿善根力而作是言。今我此身堕生死中。宜自开寤。宝云闻已即告童女。汝适何言。童女答云。我于往昔阿僧祇劫。于佛法中积集善利。或以真珠琉璃金银珂贝。象马牛羊辇舆车乘。婇女...(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大王。过去久远有佛出世。号一切增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时有长者子。于彼国中与一童女依世法仪媾夫妇事。其妇持以四宝所成妙华及甘美饮膳而奉于夫。其夫受已。持是宝华乘车而归。于其中路见彼一切增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次第经游庠序而行。其长者子见佛世尊三十二相殊妙庄严。即起最上清净信乐。下车肃恭持华奉献。以佛世尊威神力故。即变其华大若车轮盘旋空中或飘或止。时长者子起清净心。说伽陀曰。  
  以此布施广大因  得佛世间自然智
  愿我速越生死流  先佛未度者皆度
  一切增上佛大仙  我所奉上悦意华
  愿我以此广大因  圆满所求无上道  
  佛言。大王。彼顶生王以是因故。于自宫中雨金钱七日。  
  尔时胜军大王复白佛言。世尊。彼顶生王又以何缘。于四大洲统轮王位。乃能至于三十三天。佛言。大王。过去久远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第1006部~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六卷)


...
  愿我以此广大因  圆满所求无上道  
  佛言。大王。彼顶生王以是因故。于自宫中雨金钱七日。  
  尔时胜军大王复白佛言。世尊。彼顶生王又以何缘。于四大洲统轮王位。乃能至于三十三天。佛言。大王。过去久远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佛以其正法教化众生。次第至于满度摩帝城。一时如来入城乞食。时有商主名曰广作。见于如来巡行乞食胜相希有。发清净心持少绿豆。掷置钵内以奉世尊。时豆四粒入于钵中。一粒旋转击钵振声然后堕地。余豆亦还流散于地。时彼商主见是相已起清净心。即以伽陀发誓愿言。  
  以此布施广大因  得佛世间自然智
  愿我速越生死流  先佛未度者皆度  
  佛言。大王。是时商主于毗婆尸如来所。虽以少物施佛世尊。由心清净。彼时四豆入于钵中。后感报应于四大洲统轮王位。其有一豆击钵振声方堕地者。后感报应能至三十三天。又复大王。而彼一豆若不堕地得置钵中。后必报应为天中主。由堕地故。但统人间不为天主。大王。彼商主者即顶生王是。由于佛所种是善根。...(第1006部~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六卷)


...善男子。时彼如来复为劝慧比丘。说诸法要令增种智。苦恼不生贪嗔不作。不随恶友堕诸恶趣。防护自身无诸过咎。一心供养讲说正法。昼夜常持清净法宝。渐次增进无有退转。善男子。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闻佛所说行十善业安住法中。一切菩萨行六波罗蜜。具足功德安乐一切。尔时佛告师子游戏菩萨言。彼时劝慧比丘者。今汝身是也。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中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离除业障得清净心。佛告文殊师利。要离恶业当学一切法了知诸法。分别心生虚妄不实。空智现前业障自除心得清净。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妄想颠倒。贪嗔痴三为因。造杀盗淫业无量无边。堕落诸趣轮回生死。受大苦恼无有休息。业障炽盛恶魔娆恼。故心不得清净。复次文殊师利。汝今欲知一切众生离诸业障心得清净。当学如来一切法。于身口意三业清净。昼夜精勤修持梵行远离苦恼。分别不生希求菩提。恭敬供养佛法僧宝。长时诵习大乘经典...(第1007部~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

佛说清净心诸经集卷下


...合掌执持香花向空散掷。作如是言。愿我等当来亦获是相。如帝释天主居广胜殿。受胜妙乐嬉戏目在。然彼人众而悉不知影像对现琉璃大地。忉利天中帝释天主。大广胜殿清净所成犹如影像。妙吉祥。彼帝释天主以广行布施。修作福事积集戒行。宿善根力广成熟故。感彼天中胜妙宫殿。妙吉祥。而彼吠琉璃地本无所有。忉利诸天及彼帝释天主所居大广胜殿亦无所有。皆是清净所成影像对现而亦常在。而实不生亦复不灭。妙吉祥。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以清净心如实观想。如来即为对现身相。复以如来威神力故。令诸众生得见如来。然本无实不生不灭。无性非无性。无见非无见。非世间非非世间。无状貌非无状貌。妙吉祥。一切众生但以如来对现影像而为所缘。散掷香花衣服妙宝而为供养。作如是言。愿我当来获胜妙报。同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彼诸众生求佛智故广行布施。修作福事积集戒行。回向愿当得如来智。  
  复次妙吉祥。又如吠琉璃宝所成大地。帝释天主对现影像。无动转无领受...(第1008部~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


...若无足若多足。彼如是等诸众生类。普令建立皆得人身。得人身已悉令发起大菩提心。发大菩提心已一一菩萨。于不可思议殑伽沙数佛刹土中。为微尘等诸佛菩萨并声闻众。以饮食衣服坐卧之物。病缘医药及诸乐具。供给供养经殑伽沙劫。彼彼诸佛入涅盘后。造七宝塔广一由旬高百由旬众宝界道。摩尼真珠殊妙严饰。竖立种种宝幢幡盖。自在王宝妙网垂覆种种庄严。若复有人深心清净。能于如是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甚深正法。闻已信解或复悟入。起清净心少略乃至一四句偈为人演说。此所获福不可称数。现证佛智成办福行殊胜事业。比前菩萨布施福蕴。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算分数分及譬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及一。又妙吉祥。若有在家菩萨于阿僧祇殑伽沙数诸佛菩萨及声闻所。以其饮食衣服坐卧之具病缘医药。经阿僧祇殑伽沙劫供给供养。或有出家菩萨戒行清净深心具足。于其一切牛畜聚中。少略乃至施以一食。此获福蕴比...(第1008部~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


...众生。建立令住阿罗汉果。若有菩萨为一众生建立令住缘觉之果。此所获福无有称量。  
  又妙吉祥。若有菩萨能为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建立令住缘觉之果。若有菩萨为一众生建立令发大菩提心。此所获福无有称量。  
  又妙吉祥。若有菩萨能为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建立令发菩提心已。若有菩萨为一众生建立令住不退转位。此所获福无有称量。  
  又妙吉祥。正使菩萨普为一切众生。建立皆住不退转位。若有菩萨发清净心。于此最上甚深正法。正信解已。能自书写若教人书。或复为他广大宣说。少略乃至令一众生于此最上甚深正法信解悟入者。所获福蕴无量无数不可称计。  
  尔时世尊。普为大众说伽陀曰。  
  若有诸菩萨  供十俱胝佛
  受持正法门  极尽时边际
  复于甚深典  爱乐而听受
  此福广无边  果报中最胜
  若有诸菩萨  神力往十方
  十俱胝佛所  亲近而供养
  遍...(第1008部~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


...亦尔。如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一切诸佛诸大菩萨。皆来集会亦复如是。尔时释迦牟尼应正等觉。见所分身一切诸佛。皆来集会心相怡悦。唯佛与佛乃得相见。时诸如来。同入如是智印三摩地三摩钵提。静意廓如动乱止息。以不动心明照诸法。无二无别。诸佛身相亦复不现。尔时此会人天大众。见是十方无数诸佛皆来集会。以胜定力身相不现。咸皆惊喜整衣合掌右绕三匝。以宝莲华。及众妙华诸色具足持以供养。是时集会无量世界诸大菩萨。得清净心具正法眼。于一切时心相澄寂。各各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见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与诸如来安住如是智印三摩地三摩钵提。由胜定力隐诸色相。志愿希求深心欢喜。以精意力不起于坐。觉智现前入佛境界。得陀罗尼门。时诸菩萨告此娑婆世界诸大众言。善男子。汝等应当于佛功德眷恋希求。于诸有情系心怜愍。知诸菩萨摩诃萨于百千劫行六波罗蜜。具大智慧福德无量。于一切法悉皆了知。离诸戏论处深禅定。不忘不愚达诸性相。于是胜...(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是散已。不见其水。地复干涸。时有天人。空中告言。汝若须水。我有天水大泉。自然涌出。洁净清凉。甚可爱乐。济渡润益。无有穷尽。身生定智。利益无穷。亦复如是。复告比丘。当审思惟观察筹量。此身不实。勿应爱着。譬如优昙钵罗华。钵头摩华。俱勿陀华。奔茶利迦华。如是青黄赤白。四种莲华。众色殊好。甚可爱乐。皆生于水而坏于水。此身变异。虚幻不实。亦复如是。复告比丘。身语意业。圆满清净。获得胜解。如实安住三摩地门。以清净心。观一切身。皆非坚固。譬如长者及长者子。以众珍宝新净妙衣。严饰其身。色相虽好。体非坚固。能以清净身语意业。而为庄严。是名坚固。复告比丘。如是观察。善思念之。此身五体。有为无常。应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系念思惟。清净定智。坚固摄受。比丘。是名五三摩地。比丘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四禅定地。佛言。所谓离生喜乐地。离诸欲染一切烦恼故。定生喜乐地。已离寻伺降伏障染故。离喜妙乐地。安住方便作利乐行故。舍念清净...(第1010部~佛说法乘义决定经三卷)


...手彼弟子生处国土方所我今说之。若刹帝利或婆罗门等种姓之人。生舍卫国摩伽陀国。支那国三摩怛吒国。佉儞也国啰茶国儞钵罗国祖尼邪国。阿那多国俱萨罗国。具尼迦国摩罗邪国捺啰尾拏国。如是诸国所生之者皆可摄授。又若无如上中国人者。彼师子国人及一切国人亦可摄授。又吉啰多国人亦得摄授。缘彼国中曾生最上牟尼。如上诸国若刹帝利及婆罗门种姓生者。若依阿阇梨禀受修行。为行人者必获圆满。又阿阇梨者颜貌熙怡端正圆满。有慈悲心清净心。信实无伪降伏诸根。少贪少欲具大辩才。复有深智所言善软亦复清爽。性不悭吝好于布施。无妒无畏远离我慢。常乐供养大阿阇梨及众贤圣。复能演说真如之法。常行真言之行。不称己美恒赞他德。于诸悉地所作所修一切圆满。于诸弟子亦不嫌毁。又于弟子无所希望。以大悲心告于贤圣。令诸弟子依相应行。得入一切曼拏罗。复令弟子依于仪轨。因果相应而得解脱。又以真言印契真如之法传付弟子。弟子白言阿阇梨。此真言印契真如之法云何...(第1013部~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五卷)


... 我于彼一切  怜愍亲族想
  如空中蚊蛃  如大海牛洼
  如是佛功德  所赞如寱言
  如我于天王  赞扬功德者
  或佛声功德  随力我赞叹
  恭敬持供养  珠鬘无价宝
  以此胜善根  有情皆如佛  
  时寂静慧菩萨摩诃萨。以伽他赞扬世尊已。白佛言菩萨几法。成就修此佛顶轮王一切如来三摩地炽盛。  
  尔时世尊以伽他。答寂静慧菩萨摩诃萨。  
  若有慈心清净心  不粗柔软具念者
  护禁正直修梵行  彼人成就此明王
  所有离罪不为恶  增长常寂离嗔恚
  如是之人成明王  嫌恨于他及调戏
  如是于他常不作  不窥于他之长短
  如是之人成明王  若于佛法功德具
  常作恭敬而供养  于他不打及不毁
  彼皆成就此明王  无吝嫉妒及无慢
  于他不作不饶益  于他不作实过患
  如是成就真言王  
  善男...(第1018部~一字奇特佛顶经三卷)


...炽盛大光猛焰可怖。所有一切设咄噜众及余恶者。皆大惊怖而悉调伏。思念金刚手菩萨诸佛金刚最上三宝。一切众生是所归趣。违佛法者决定破坏。所有金刚羯磨部帜盛光明曼拏罗中。本尊影像大明印相等依法所作。能令一切设咄噜众及诸恶者随顺调伏。一切令住佛菩萨想。若有违背佛正法者决定破坏。诸佛菩萨以善方便。调伏一切怨恶众生令住三昧宣说一切秘密大明心法。破坏诸恶。令诸众生与智相应。常住最上佛菩提想。  
  若有行人以清净心。想于四处置踰室多。一切庄严诸分圆满。如彼莲华现开敷相。复想吽字大明。现五种光成金刚。相应自身语心业得金刚坚固。即得成就无上菩提。于刹那间与毗卢遮那光明同等。安住金刚萨埵大秘密主三金刚部。此名金刚萨埵出生金刚三摩地。诸有修习踰室多法得成就者。发猛利心当取束讫啰依法而食。彼于刹那间即与妙吉祥光明同等。隐身自在吉祥胜妙。身有光明如紫金色。  
  若有行人发猛利心。取尾瑟吒及摩贺满蹉依法而食。...(第1022部~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


...左手掌面向前。结跏趺坐应诵真言。住慈三摩地内心定寂静。由结此印。即转清净大珐輪。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无疑。诸佛菩萨皆观察持明者。金刚手欢喜。并诸天眷属持明转轮王。常来侍卫持明者。四大天王昼夜常护持四方。一切如来常加持。由转珐輪。于诸众皆得超胜一切障作障毗那夜迦。持明者若持此印。心得寂静离诸障难。是人等同如来出兴于世转大珐輪。如坐菩提场转大珐輪。我见彼人等同诸佛。应当供养。所获善福如供养佛。持诵者应清净心。于诸有情常起悲愍。应结印诵真言。少颦眉唇齿俱合。观想佛形如转珐輪。心作是思惟。降伏诸魔制诸障难。由结此印诵真言故。能然大法炬建大法幢。击大法鼓吹大法蠡作大师子吼增长福德聚。由才结此印如结八十俱知恒河沙诸佛真言密印。是诸如来亦加其威神。咸称善哉善哉授菩提记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孽多三摩耶摩抳嚩日黎(二合)吽吽。  
  次结无能胜印。以右手大指。拄头指头。屈如环。余三指直竖。左手亦...(第1023部~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


...  诸出有坏悉敬礼
  犹如宝珠我敬礼  文殊师利我赞说  
  唵末遏警怛捺麻萨怛捺  
  如是相好赞说已  领解心中恒诵持
  一切恶业皆远离  证得最极清净果
  一百八名及余名  丈夫三时恒诵持
  所生之意悉随心  无疑心中皆证得
  殊胜相好忆持者  远无间业悉清净
  诸不清净之恶业  如是一切皆除灭
  临终舍寿往异方  恶相恶境若现时
  以清净心恒忆持  勇猛文殊亲得见
  具智人中极清净  谁能读诵能忆持
  若要证得佛果者  无疑心中决证得  
梵云阿耶曼祖悉哩帝悉担(二合)此云圣者文殊师利赞
元甘泉马蹄山中川守分真师侄智慧译  
  敬礼出有坏语中具才者。  
  诸集众中极殊胜  犹如满月夺众光
  无明烦恼悉清净  文殊师利我赞礼
  焰发分埵极明显  宝珠灿烂体端严
  眼目绀青炽焰身  文...(第1027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一卷)


... 供养皆得成
  从是日已后  于金刚部中
  德如金刚手  如是阿阇梨
  速成一切法  金刚手善成
  一切印自在  一切智金刚
  已尽诸业障  其相不可见
  善于一切法  所作皆成就
  三界诸有情  皆令得成坏
  亦一切爱敬  正智断诸疑
  受一切妙乐  具圣财自在
  诸天及世人  令证一切智
  常见金刚手  见获成就法
  常起清净心  信乐真实理
  本尊施欢喜  成就阿阇梨  
  金刚手菩萨说此入曼拏罗仪已。复说弟子入曼拏罗仪法。阿阇梨令弟子发大菩提心。发菩提心已。即当授与诸佛菩萨发菩提心明曰。  
  唵(引)萨哩嚩(二合)怛他(引)誐多(一句)波啰摩摩贺(引)瑜誐(二句)冒地唧多母怛波(二合)捺夜(引)藐(三句)阿尸(引)沙(引)那嚩尸(引)沙(四句)萨哩嚩(二合)萨埵驮(引)睹(五句)钵哩怛啰(二合引...(第1032部~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天帝释宫殿。以俱胝那庾多百千庄严大金刚师子之座。说法神通处。一切如来神力之所加持。入一切法平等出生萨婆若智。与八十四俱胝那庾多菩萨众俱。皆是一生补处。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皆得大势。皆悉示现大金刚解脱三摩地佛刹神通。于刹那间随入一切有情心行。成就种种美妙广大甚深巧说诸法。辩才无碍得大神通。悉能供养无量佛世界如来。大供养云海解脱三摩地自在神通。不共觉分道支一切地波罗蜜。善巧四摄慈悲喜舍力远离清净心相续中。其名曰。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金刚眼菩萨摩诃萨。金刚身菩萨摩诃萨。金刚慧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相击菩萨摩诃萨。金刚那罗延菩萨摩诃萨。金刚游戏菩萨摩诃萨。金刚积菩萨摩诃萨。金刚髻菩萨摩诃萨。金刚妙菩萨摩诃萨。金刚幢菩萨摩诃萨。  
  如是上首菩萨摩诃萨众俱。  
  复与大声闻众皆大阿罗汉。断除有结尽一切漏。得善正知心善解脱。悉能现不思议神通力神境通游戏。皆得...(第1037部~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二卷)


...意。若修四正断行即心正平等。若修四神足行即心无戏论。若修信根即心无著。若修精进根即心无发悟。若修念根即得自然智心。若修定根即得平等性智心。若修慧根即得无根本心。若修五力即得心无屈伏。若修七觉支即得慧分别心。若修八正道即得无所修心。若修奢摩他即得寂止心。若修毗钵舍耶即得无所观心。若修四圣谛即得毕竟无了知心。若修佛作意即得无作意心。若修法作意即得法界平等心。若修僧作意即得无住心。若修成熟有情行即得本来清净心。若修摄受正法行即得法界无差别心。若修严净佛土行即得虚空平等心。若修无生法忍行即得无所得心。若修不退转地行即得无转而转心。若修成就诸相行即得无相心。若修庄严菩提果即得三界圆满心。若修降伏诸魔行即得普摄一切有情心。若修趣向菩提行即得法界自性随觉了心。若修转珐輪行即得无转非无转心。若修大涅槃行即得随观生死自性心。寂慧。当知此等皆是得忍菩萨。心秘密法心业清净。若彼菩萨如是清净已。即得一切有情心亦清...(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清净澡沐出已衣覆。处于莲花师子之座。是二宫女。即于座中各有一童子。自然化生跏趺而坐。童子端严色妙无比。相好圆具人所乐观。于刹那间即各踊身住于虚空。是时空中有贤圣言。此二童子。一名法思。一名法慧。故此二名由斯而立。彼法思童子。于其无毁宫女坐中化生。彼法慧童子。于其无比宫女坐中化生。时二童子。在虚空中亦加趺坐。异口同音说伽陀曰。  
  仁者我今得善利  所谓发生菩提心
  既发心已遇世尊  起清净心而信礼
  大海深广难彻底  生死轮转无休息
  有情广渡生死流  彼菩提心不舍离
  有世界名无毁身  有世尊名时分王
  我从彼来求法门  乐见牟尼功德聚
  我时各各加趺坐  分从二母坐中生
  我父持国大圣王  故来合掌伸敬礼
  愿父伺察听我说  阿庾多劫善得法
  乃至圆成大菩提  所得于中不弃舍
  一切唯佛出世难  父母难得居法位
  ...(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无心喜悦。无心逼恼。无心安处。无心遍行。无心分别。无心差别。无心遍计。无心在止。无心在观。无心随流于识。无自心建立。无他心观察。无心依止于眼。无心依止耳鼻舌身意。无心依止色。无心依止声香味触法。无心住所缘处。无心住意处。无心住内处。无心住外处。无心依法行。无心依智行。无心观察过去未来现在等法。寂慧。此是如来心业清净。如来心者无少法可取。于诸法中。但以无著无碍知见而转。如来自心既清净已。于诸众生不清净心。亦复不见于彼有见。及彼无见无所分别。虽有所见。而无戏论见无所见。是名为见彼如来智。不与肉眼所见相应。不与天眼所见相应。不与慧眼所见相应。不与法眼所见相应。不与佛眼所见相应。不与天耳所闻相应。不与他心智所知相应。不与宿住随念智所思相应。不与神通智所作相应。不与有漏智相应。于彼一切法所可相应者。谓一切法无碍之智。然佛如来而无加行。亦无发悟复无作意。善住如来智光明中。观察一切众生心行。了知一切法...(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垢妙善清净。自净妙慧大摩尼宝之所出生。一切法中而得无碍。大梵所生心业调畅。具如是等功德。菩萨今诣大菩提场。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降诸魔军。为令圆满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普为一切转大珐輪。作狮子吼。于诸众生广行法施。令诸众生法眼清净。以其正法。摄伏一切邪异外论。为欲圆满往昔誓愿。为欲亲近诸佛世尊。于诸法中得富饶自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39:02 | 只看該作者
汝诸仁者。当发勤勇之心。于菩萨所亲近供养。  
  时大梵天王。以清净心。复告一切梵众天子言。诸仁者。今此菩萨。于多百千劫中精修禁戒。是即最上清净大士。今诣大菩提场。将成正觉。汝等宜应于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广作殊妙庄严等事。  
  尔时大梵天王。说伽陀曰。  
  清净大士戒决定  广为人天作利益
  人中天供天中天  诣菩提场大寂默
  降伏一切魔军众  一切智智真觉了
  一切佛法悉圆明  转正珐輪行利乐
  大智一振狮子吼  一切众生闻...(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寂默
  降伏一切魔军众  一切智智真觉了
  一切佛法悉圆明  转正珐輪行利乐
  大智一振狮子吼  一切众生闻皆喜
  令开法眼清净因  人中尊诣菩提树
  邪异外论皆摄伏  往昔誓愿悉周圆
  正觉事业现令成  人中尊诣菩提树
  善哉和合皆专志  普遍地方作庄严
  三千大千世界中  普见庄严于欲界
  如其欲界所严事  色界庄严亦复然
  善哉梵众清净心  广作庄严三千界
  欲界所现供养事  上界亦现诸供养
  遍散最上妙香花  宝严众乐皆吹击
  三千世界诸天众  见闻欣跃伸敬礼
  乃至色究竟天中  各各自宫广严饰
  上中复上胜中胜  普现庄严众天宫
  天女六十百俱胝  建菩提场金刚座
  一切遍洒于香水  复散种种殊妙花
  遍列众宝此地方  大菩提场广严好
  语不能赞诸功德  此有无量种庄...(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若无我所缘即于一切众生。大悲心住。若贪所缘即于贪行众生中。以净大药开明心住。若嗔所缘即于嗔行众生中。以慈大药开明心住。若痴所缘即于痴行众生中。以缘生大药开明心住。若等分所缘即于等分行众生中。以无常想大药开明心住。若离贪所缘即于声闻法中开化心住。若离嗔所缘即于缘觉法中开化心住。若离痴所缘即于菩萨法中开化心住。若色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最上色相心住。若声所缘即于获得如来妙好音声心住。若香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戒香清净心住。若味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所有味中上味大人胜相清净心住。若触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所有细软手足妙触心住。若法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所有一切法中决定心住。若施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最上相好心住。若戒所缘即于严净佛土心住。若忍所缘即于获得梵音声相妙金色身清净心住。若精进所缘即于一切众生救度心住。若定所缘即于神通所起妙用心住。若慧所缘即于断一切众生烦恼诸见相续心住。若慈所缘即于一切众生起无障碍心住。若悲所缘即起护持正法心住。若喜所缘即起说法欢喜心住。若舍所缘即离诸违顺成办一切众生事业心住。若四摄法所缘即起成熟一切众生心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三
所缘品第十五之二  
  复次寂慧。若诸菩萨为欲对治悭吝过失所缘法者。即起能舍己之所...(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不作诸罪心住。若为恶趣所缘。即起刹那所生诸恶趣中救度心住。若为天趣作意所缘。即起若成若坏后边心住。若为人趣作意所缘。即起不坚固心住。若为念佛作意所缘。即起诸佛摄受心住。若为念法作意所缘。即起于法不吝心住。若为念僧作意所缘。即起获得不退转于珐輪心住。若为念舍作意所缘。即起一切能舍心住。若为念戒作意所缘。即起圆满求愿胜定觉支心住。若为念天作意所缘。即起诸天称赞佛智加持心住。若为身作意所缘。即起获得佛身清净心住。若为语作意所缘。即起获得诸佛语言清净心住。若为心作意所缘。即起获得佛平等心清净心住。若为有为法所缘。即起圆满如来智心住。若为无为法所缘。即起圆满佛智心住。  
  寂慧当知。此如是等或有所缘。而诸菩萨无有不于一切智智现前法门中住。又诸菩萨于一切所缘法中。皆悉回向菩提。此即是名菩萨善巧方便觉了一切法通达观察。寂慧。譬如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随诸所生。无有不是一切众生受用之所。彼诸菩萨亦复如是。所有一切所缘境界。无有不是善巧方便。菩萨共所受用菩提道分。无不成熟菩提道法。又如...(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又过夜分即告四大天王言。诸仁者。汝等当知我今请佛并大菩萨诸声闻众。降我所止秘密宫中期满七日微伸供养。以佛世尊悲愍我故而受我请。汝等各有力能广多眷属。于七昼夜中勿生放逸勿起乱心。亦复且止诸余作事。专一精勤供养于佛。乃至此旷野大城所止。一切夜叉罗刹必隶多鸠盘茶必舍左乾闼婆摩睺罗伽等。并余所住诸众生类。以我教敕悉告语之。众等应知。金刚手菩萨。请佛世尊来降于此旷野大城期满七日作供养事。汝等宜应摄诸恚恶发清净心。复起广大欢喜之意。严供世尊听受正法。  
  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即告长子金刚军言。贤者。汝今宜应以自神力往彼梵界。自梵众天至色究竟天。于彼诸天各告语云。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请佛世尊来降旷野大城秘密宫中。期满七日作供养事。汝等诸天欲见佛者宜速来此。  
  是时秘密主长子金刚军。受父教令即如其命。  
  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复告次子妙臂言。贤者。汝今。宜应以自神力往地居天至空居...(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遮那如来往昔圣力加持。令法界有情一切菩萨众。修证曼殊室利秘密金刚心三摩地。所有菩萨及一切众生。令得自智入佛知见开示寤入。是时毗卢遮那如来。则告牟尼世尊及千释迦千百亿化释迦言。吾从往昔修持金刚秘密菩提法教者。是大圣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是吾先师。吾今以说过去往昔师之因缘。吾以为清净性号毗卢遮那。与一切众生作菩提根金刚之性。吾则为本源自性性。金刚圣智种子故。则是时释迦牟尼如来说此经毕已。是往昔毗卢遮那如来清净心。出现大圣曼殊室利千臂菩萨金色身。显现修行加持秘密性海法藏。令一切众生悉皆得入是瑜伽大教王经。说出显演毗卢遮那秘要深密法性经三藐三菩提。世尊说此经以为深妙之法金刚秘密海藏大乘瑜伽金刚菩提三摩地经。尔时毗卢遮那如来。说是大圣曼殊室利秘密三摩地教法者。与一切有情众生。从往昔因地之时引发众生。修习成就无上菩提。今说曼殊承佛五智尊圣性金刚三十支三密三菩提。令一切菩萨及一切众生。修入速疾迅寤玄通。证入...(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是如来最上之说。用曩誐枳婆罗花及龙脑白檀恭俱摩等和合。持诵者作护摩七十八洛叉。作护摩后所欲召请皆得来至。得天欢喜所求皆得。彼持诵人得佛摩顶。于摩顶间证七地菩萨位名真佛子。得授记已决证菩提。彼有知见皆从佛智修一切真言行。作大供养得五神通。于一念间作真言王具种种相。亦令他人具一切相乐法供养于一刹那中发菩提心。于诸佛刹百千世界皆能得到。得见彼佛及诸菩萨。亲近供养得闻法要。  
  又复有法若有行人。以清净心专注诚谛。以金银器或铜瓦器。盛酥燃灯满一洛叉。数定百千不剩不少。唯以男子为同执事。不得使女人执事彼灯。一一执持于佛大轮王前供养奉献一一皆遍。每一灯诵真言一遍不得少剩。如是供养竟。于刹那间得所求成就闻鼓音普遍吼声。有无数天众及佛菩萨。住虚空中赞言善哉善哉。汝诚智者善能修行。汝定不复沉沦苦海。获大安乐寂静无畏最上清净八正之道。善者所行汝已能行。必趣涅槃成于佛道。  
  复有法修真言行。求大轮...(第1051-02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平等三乘无碍之行。大乘长时作随因缘。中乘辟支佛行自为智不利他故。小乘声闻乐住断见。执心不回无别求趣。又复愚痴迷惑之时作种种业。住于世间求世间成就。若复于此寂静无病句无烦恼句。八正清净无碍之道。于如是法当勤修习。离于不善诸恶之业。彼自得住无碍三乘之行。又复告星宿天。彼息灾者有三种法。持诵行人修三种业得三种果。于此三种当须了知。又彼二种颠倒之业。亦得见三种族。彼复得见八种族。又复见一种族。一切真言住佛清净心寂静涅槃族。如是所说因业皆是真言之相。彼阴阳亦然。说为世间成就。彼如是所作之业所得因果。由如种谷见苗当知结实。彼成就法亦复如是。若得祥瑞定知成就。譬如白色说为最上。阴阳亦然。若吉祥合为诸具足。一切诸法皆是方便。唯以一业而为最上。彼若无业身无所住何得祥瑞。若具如是祥瑞行相及以生族。方知彼得种种善业若于相于业无所有者。而于中间无能知者。又如病人气力羸少。颜容瘦悴方知是患。又复见众生业得如是身。是...(第1051-02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箭。持明者如是作曼拏罗已。食五种三昧药及饮酒已。独自作法。若用同伴人依法拣择。心无怖畏断除疑惑言行真实。乐行布施坚固不退。具大智慧明了秘密。先受灌顶住此三昧者。可得同作成就之法。若不具前行非三昧住者终不成就。譬如食风而无所济。因行既亏。果报宁有。是故持明者依此轨仪。持法精熟必得成就。时持明人于摩蹬伽女前起首作法。先用荤辛饮食。为十方鬼神出生已。即用毗卢遮那五如来等五种三昧药。以为饮食及涂自身已。发清净心勇猛无畏裸形被发。于摩蹬伽女左边而坐。食人肉羖羊肉饮酒。持明者于此饮食。心无二相离妄分别。食如非食作成就法。彼摩蹬伽女心思驰走。时持明者知此法成复作仪法。彼摩蹬伽女忽然而立。告持明者言。善哉善哉善解妙法。持明者闻已不得共语。时同作法人作大无畏相。问彼女言汝作何事。彼女答言持明者未有教旨我无所作。时摩蹬伽女。见彼默然作大戏笑。所有十方必隶多鬘一切亦作大笑。告持明者言。何不与意旨。如是言时同伴作...(第1054部~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四卷)


...。正等一相得灌顶成就。复次金刚萨埵白佛言。世尊如是鑁字云何说为拏吉尼戒。如来为调御师愿为我说如其次第。佛言是中鑁字唯一体性最上庄严。为阿赖耶诸佛宝藏。于初喜等分别刹那住妙乐智。谓庄严果报作观离相。修瑜伽者于四刹那正行当如是知。庄严者。即初喜中方便为说种种理事。果报者。谓即胜喜知妙乐触。作观者。谓即离喜我所受用为说寻伺。离相者。即俱生喜远离三种贪与无贪及彼中间。复次灌顶阿阇梨。以四种秘密观想次第。发清净心熙怡顾视。知具福慧灭除烦恼。于诸众生因缘成熟。为说四种澡沐灌顶。以二手执金刚铃杵。其灌顶者面目熙怡庄严色相。以大拇指无名指。施设种种供养已。为说摄受大印。知彼弟子是大种族。远离嗔恚及我慢习。调御教诲执金刚杵。随其本尊说灌顶作用相应契印。见自师尊恭敬供养。如佛世尊具大寂静。于此金刚瑜伽出生成就印法不应分别。又应如我以大威力。于生死泥拔济沉溺作大归救。尔时弟子执金刚杵。以尽世甘美广大饮食。烧香涂...(第1055部~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


...喃(二)唵(三)微啰喃(四)摩诃斫羯啰(二合)嚩日哩(二合)萨多萨多(五)娑罗帝娑啰娑啰帝(六)怛啰异异尾陀摩儞(八)三畔阇儞(九)多啰摩底悉驮蘖[口*(隸-木+士)]野(十一)怛囕(二合)焰娑嚩(二合引)诃。  
  若欲便易去。当诵次明七遍。以杵印护身五处。额两肩心喉。顶上散之明曰。  
  唵阿者逻迦曩战拏娑驮耶吽泮吒。  
  便易了。当洗净。出已洗手漱口。即往精舍准前礼佛忏悔已。然清净心合掌。以二大指按于额上。定意诵三昧耶明曰。  
  曩莫萨嚩母地萨怛嚩(二合)喃曩莫苏悉悌娑达儞阿蘖[口*(隸-木+士)]迦噜奶噜啰祢多异阿皤曳阿底莽[口*(隸-木+士)]曩莽素睹(二合)婆莽悉悌驮耶计鼻喻(二合)莽贺讫哩(二合)闭弊娑嚩(二合)诃。  
  次以安隐明印护身。二小指内相叉于大指虎口中出。并竖二中指。二无名指于中指背。以二头指各握无名指。竖二大指中指即成。明曰。  
 ...(第1058部~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一卷)


...道位
  大智化度无量众  演扬实义蒇一乘
  恢廓河沙扇真风  昭映幽冥朗千日
  圆应密会神通力  具体微妙连天机
  弥绘宇宙蔼慈悲  影迹不疾动常寂
  能使闻者成解脱  能使见者发信心
  事不动智起因行  智照无二惟一体
  如来昔居光明藏  乃为众生求大乘
  表依圆照断无明  悉离种种颠倒想
  虚空性故常不动  无起灭如来藏中
  菩萨发此清净心  令修行不堕邪见
  世尊曩在室罗伐  独以智德为上首
  如来所说无上道  是何成就方便门
  乃支觉海性澄圆  复道圆澄觉元妙
  惟此元明照生所  所立性妄元照亡
  由来迷妄有虚空  依所生空立世界
  妄想澄凝成国土  妄心知觉作众生
  要知空生大觉中  有如巨海一沤发
  彼有漏微尘国土  悉皆依彼空所生
  是沤即灭空本无  而况所生三有...(第1067部~三身梵赞一卷)


...宫殿一切胜庄严具。如其乞者舍诸眷属男女妻妾舍宅人民乃至或全或分一切舍施。如是饮食滋味。而菩萨具舍种种净妙饮膳苦辣咸淡种种上味。遍滋大种柔滑光泽。调适身心安住色力。乃至诸所至处愈诸疾病。悉令安乐。如是灯明粖香涂香华鬘衣服床敷几案房舍卧具病缘医药。而菩萨随其给与。乃至种种广大器具。谓无量无数金银铜钵满中珍宝。供佛世尊起不思议尊重信解等心。或施菩萨善知识等发希有心。或施住佛教者一切圣众声闻缘觉补特伽罗发清净心。或施父母诸阿阇梨及余师尊。发起尊重亲近承事求学等心。或施歉乏困苦之者。于诸众生作无碍眼发慈愍心。以要言之。若菩萨乐施象乘。七支安住高六十尺。六牙具足面目清净如莲华色。金绳交络庄严身相。种种杂宝巧妙间饰。其鼻举掷金色殊妙。行千踰缮那观者无厌。若施马乘。随行四方其步平正。身得安隐控御仆从饮食具足如天庄严。施百千等。或施尊重诸善知识父母师长乃至歉乏困苦一切世间可受施者。心无吝惜亦无执着。大悲大舍...(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果。尔时众中一切业道一优婆塞。于一日中能施饮食。于佛弟子如是布施。过前福报阿僧祇数。文殊师利又若于一切世界微尘数成就十善业道诸优婆塞。日日以天百味饮食及天衣服。于殑伽沙劫海如是布施。若复有人于一比丘。若一日中能施饮食。过前福报阿僧祇数。入定不定印经云。佛告文殊师利。假使十方一切世界诸有情类。皆被挑目至满一劫。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诸有情起慈愍心。令眼平复还满一劫。文殊师利。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以清净心而往瞻觐。过前福报无量阿僧祇数。文殊师利。假使有人能令十方一切牢狱系闭众生皆得脱已。复受转轮圣王妙乐或梵天乐。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以清净心瞻觐赞叹。过前福报无量阿僧祇数。又地藏经云。世尊。若真善刹帝利王。真善居士。真善宰官。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等。自护护他及护他世。于佛弟子是器非器乃至剃除须发被少分袈裟衣者。皆应守护天主及天眷属乃至毕舍遮主。与其眷属皆从座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世乃至后五百岁真善刹帝利王。真善居士。真善宰官。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等。如是守护正法绍三宝种皆令炽盛。以要言之。所有我诸眷属。真善刹帝利王。真善...(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又名利者。化知识家多种爱乐诣非亲里。而复起恼迷覆知觉。向所爱事倍生忧戚。又名利者。失四念处减劣白法坏四正断。由前后利养破坏神通。远离善人近恶知识。于他眷属常爱合集。又复远离无量禅定。堕大地狱琰魔罗界畜生胎藏。应观察名闻利养如天授水。佛言。慈氏。彼名闻利养有如是等行相。菩萨应当如实观察。以观察故。无有厌怖亦无悔恼。所以者何。于是行相无厌怖者。得无过失。唯乐佛法得无间断。在家出家随所守护。若天若人。住清净心得无惊怖。设堕一切恶道不为逼恼。远离咒诅解脱魔境得无倾动。诸耽湎者之所敬仰。住定学者之所乐见。断除谄诳而获正直。是五欲乐是为过失。安住圣种如说修行。诸梵行者之所喜见。慈氏。如是行相功德。智者了知。菩萨深心住于少欲。乐少欲者。即断一切名闻利养。  
  论曰。无益语今当说。远离贪毒愚痴过失。不住无益语者。一心得决定解如寻戏调。诸无益语爱乐修作。是为过失。不修威仪及微细行。若无益语言爱乐不坚牢...(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为令成办发菩提心。犹若金刚令一切智铠无有退屈。若令一切智铠无退屈者。则于菩提妙乐随所轻安。于诸善道无所退向。平等安住一切世间。圆满大愿修习一切菩萨之行。了知菩萨利根神通。由斯善根证一切智。以如是善根义故。回向菩萨。又若学佛教者。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亦以善根如是回向。若有众生一弹指顷闻佛法声。及贤圣众为作尊重。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念佛圆满回向。念法方便回向。尊重圣众回向。不离见佛回向。清净心回向。通达佛法回向。所修无量功德回向。清净一切神通善根回向。断诸法疑回向。是为于声闻辟支佛等学佛教者之所回向。又彼菩萨亦以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所谓远离地狱道回向。断除畜生道回向。与琰摩罗界妙乐回向。断除堕诸恶趣回向。令彼众生乐欲增长无上菩提回向。为令深心得一切智心回向。不谤一切佛法回向。毕竟成就一切智地回向。毕竟清净一切众生回向。以无量智回向一切众生。乃至所有饮食衣服卧具病缘医药。于身承事去来...(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
  是人于世间  义利皆成就
  又复以衣鬘  持以施佛塔
  远离下种族  永不生于彼
  眷属常围绕  无别离苦恼
  常得大国王  供养而称赞
  或生天龙中  及世间智者
  具勇猛威神  福报无与等
  若国城种族  于世尊塔庙
  是人以少香  其微如芥子
  以决定信心  而兴于供养
  所获之功德  今当听我说
  永离诸垢秽  坚固清净心
  除病恼忧悲  容仪极高爽
  得作转轮王  具大智威德
  随其所至处  福力皆成就
  若王若人民  咸乐常尊奉
  以上妙衣服  奉施于佛塔
  是人于当生  身肢极光洁
  哥尸迦天衣  俱时而显现
  常出适意香  闻者生欢悦
  又复以金缕  织成殊胜衣
  巧妙善安布  师子众形相
  后生于天中  所愿无不果
  珍宝众缨络...(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幡  悬施于佛塔
  随彼所意乐  往生诸佛国
  当获金色身  众相悉具足
  上馔众甘味  咸乐持奉献
  又复以缯氎  茸毳诸珍服
  兜罗哥尸迦  作幢而施佛
  是人于当生  库藏皆充溢
  离眷属恼害  坚固无量智
  上下悉端严  众乐常瞻奉
  不为火所烧  及刀杖加害
  若持一灯明  供养于佛塔
  由作是施故  获寿命长久
  清净心明了  形色皆圆满
  是人于后身  生金河净刹
  妙臂出光明  有大坚固力
  游行于世间  而无诸恐怖
  假使那由他  若干诸佛刹
  芥子满其中  称量可知数
  我说是福报  穷劫不能尽
  以广大缯盖  持以施佛塔
  是人不久得  具三十二相
  常出妙光明  无比难思议
  其光常晃耀  莹彻若金河
  犹俱苏摩花  开敷相间饰 ...(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河
  犹俱苏摩花  开敷相间饰
  名称普周遍  具殊特神通
  受用无有边  得最上安隐
  常得诸天人  亲近而承事
  少欲具威仪  坚持于净戒
  住寂静林中  乐修诸禅定
  智惠无所减  不舍菩提心
  知足无希求  等行于慈行
  若人作音乐  供养人中尊
  离烦恼忧戚  获声相圆满
  眼目极明显  谛视无杂乱
  耳常闻妙声  清净心如悦
  鼻高修且直  严相皆具足
  其舌常嫩滑  红润若珊瑚
  音响如天人  闻一俱胝量
  离无舌丑报  永不生蛇中
  最上殊胜身  端直无跛曲
  常生善净意  暂无少间断
  诸天人龙神  摩睺罗迦等
  随所行世间  安慰而守护
  由作是施故  获如上福报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二
恭敬作礼品第十七之二  
  若人于我灭度后...(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出离
  于其富乐不生贪  斯由合掌礼佛塔
  能行布施及爱语  利行平等亦复然
  为他毁訾不生嗔  斯由合掌礼佛塔
  或往天中为帝释  或在世间作人王
  所至自在悉随心  斯由合掌礼佛塔
  于诸欲境无耽染  处世豪贵常止足
  永不堕于恶趣中  斯由合掌礼佛塔
  所发言辞丰义味  悉与经典善相应
  常生人世上族中  斯由合掌礼佛塔
  若以最上清净心  盈掬持花散佛上
  所获之报得为王  安住如前兴善利
  彼于五欲能觉了  则无忧恼所逼迫
  身相端严众乐观  自性寂静亡诸怖  
  又如大悲经云。阿难。若有众生能于现在供养我者。若我灭后供养舍利芥子许者。复能为我造立形像及塔庙者。阿难。且置是事。设使有人暂能发起一净信心缘念诸佛。持以一华散于空中而用供养。是人当得转轮圣王帝释天主大梵天王。即能超越前际无知。及未来劫生死...(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所有
  法无主宰本来空  如幻阳焰水中月
  亦如梦境及影像  是故此光名惠灯
  放大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得无尽陀罗尼  悉持一切如来藏
  恭敬供养持法者  给侍守护如诸仙
  以种种法施众生  是故光名法自在
  放大光明名具舍  此光觉悟悭众生
  令知财富悉无常  乐行惠施而无吝
  善能调伏彼悭者  了财如梦如浮云
  增长惠施清净心  是故此光名具舍
  放大光明名除热  此光能觉毁禁者
  普令安住清净戒  发心愿证无师智
  劝励众生咸奉持  十善业道常清净
  复令发趣菩提心  是故此光名除热
  放大光明名忍严  此光觉语多嗔者
  令除忿恚及我慢  乐修忍辱常柔和
  众生暴恶难行忍  为菩提故心不动
  称扬最上忍功德  是故此光名忍严
  放大光明名勤勇  此光觉悟懒惰...(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心一切行相能如实知。宿住通者。谓自他过去诸差别事悉能记念。神境通者。此复有三。谓隐显自在。随诸世界种种现身。于虚空中往来无碍。随所作转如应现身。如其所应不现身相作神通事。漏尽通者。谓诸无明贪等烦恼。此名为漏。智断无余。名为漏尽。如是等最胜六通。安住菩提心离戏论智。是诸菩萨胜上所修。不共一切声闻道等。圆满无相无发悟性。是诸波罗蜜多平等道行。总摄一切白所修法一切愿力一切相故。勇猛精进而为先导。安住最上清净心一境性。初静虑等。如名如义随应差别。无边行相总略摄故。三摩陀耶所住持故。如是略说名为六通。  
  所言陀罗尼者。谓即彼一切相及一切法。一切法性随应总摄。声名句文为诸义相。所有无量念无边辩才及诸三摩地门。彼无相智悉能证入。对治有相有碍心故。是即无上菩提最胜所得陀罗尼门。而彼一切三摩地陀罗尼等。金刚喻定现前证入。即一切相普遍平等。入无相智真实而证。一切种习皆悉舍离。智观平等大悲相应。坚固所作...(第1299部~集大乘相论二卷)


...于彼暂生忿恚。妙吉祥神通游戏经云。佛言。妙吉祥。汝今当知。诸言损害者。谓百劫中积修善根别别坏失。此名损害。修菩萨行者应如是知。若于佛世尊所作不饶益得大罪报。作诸饶益者获大福蕴。  
大乘宝要义论卷第三  
  入定不定印经云。佛言。妙吉祥。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一切有情悉挑其目至满一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如上诸有情所起慈愍心。悉使其目平复如故。至满一劫。妙吉祥。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发清净心。暂一观视者。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假使有人遍往十方一切有情诸牢狱中。悉为解除牢狱系缚。而复令得转轮圣王或帝释天主上妙快乐。妙吉祥。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发清净心瞻仰赞叹。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信力入印法门经云。佛言。妙吉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极微尘等诸有情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饮食及天妙衣。于殑伽沙数等劫中普行布施。若复有人。于一优婆塞无异师尊具修十善业者。当起是念。此是学佛戒行人。于一日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如是次第。若一苾刍。若随信行人。若随法行人。乃至若缘觉。倍倍供施。若复有人但见一画佛形像或经夹中画如来像者。如是福蕴倍胜...(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眷属来入是林。忽见其人五处系缚剃除须发被袈裟片。见已即时右绕顶礼出林而去。次有罗刹女名佉祢啰奈帝。与千眷属。次有罗刹女名狰狞发。次有罗刹女名曰剑口。次第而来入于林中。各见其人剃除须发被袈裟片。见已虽复彼彼饥急不敢侵食顶礼而去。  
  又复过去有王名最胜福。彼有智臣。以其法应刑戮之人付于醉象。是人以赤袈裟片潜被其身时彼醉象举鼻。卷取罪人双腨。尽其力势欲掷于地。时象乃见罪人身被赤袈裟片。见已即时生清净心。乃以罪人徐置其地。跪伏于前涕泣悔谢。复以其鼻摩洗双足。佛言。地藏。且观彼象虽受无暇傍生趣身。彼时见被袈裟片者。尚能舍离而去不造罪业。况复未来世中有旃陀罗啰惹及其官属沙门婆罗门长者等中旃陀罗人。本实愚痴起聪明慢。以谄曲言诳惑世间。谓言我是求无上大乘之者。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迦叶。如人乘船入其大海。而于中流船忽破坏。是中或有依一版木或余椽木。随得所依安隐到岸。迦叶。菩萨乘于一切智心之船亦复如是。忽于中流坏失菩萨乘法。若遇善知识而为依止。彼即还得一切智心。乘诸波罗蜜多法运载而行到法界洲。迦叶。所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而悉依止善知识故。是故于诸善知识所供养承事而为最上。若佛在世。若涅槃后。应当勤行。斯得无量福行圆满。毕竟果报而悉成办。如华积经云。若见师子游戏如来。见已发清净心。而为供养。又若彼佛入涅槃后。取其舍利如芥子许。而为供养。如是所获果报皆悉齐等。是中亦无种种差别。如大悲经云。佛言。阿难。若人于我现前供养。且置是事。又若有人于我涅槃后。收取舍利如芥子许。作诸供养。亦置是事。又若有人。于我法中造立宝塔。复置是事。若或有人。但以一华散掷空中。观想诸佛而为供养。我说是人以此善根。毕竟趣证大涅槃果。阿难。以要言之。下至傍生趣中诸有情类。若能想念诸佛。我说彼等以是善...(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行施而为最大。何等发心是大威力。阿难。若有人但能一称那谟佛陀邪。此为胜义。何以故。谓佛世尊具大不空名称故。此不空义者。所谓即是那谟佛陀邪。以于诸如来所随有何等极少善根而不坏失。下至一发净心。此等一切乃至毕竟趣证涅槃。阿难。譬如渔师于大池中欲取其鱼。即以钩饵置于水中。鱼即竞来游泳而食。是时渔师知鱼所在。重复牢固钩竿轮线徐缓深钩。既得鱼已置于陆地。随其所欲取以用之。世间一类有情亦复如是。先于佛世尊所发清净心种植善根。下至一发净信已。而彼有情后复恶作。业障所覆生于难处。其后还得值佛世尊。以菩提智及四摄钩线。拔彼有情出生死流置涅槃岸。海龙王问经云。佛言。龙主。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具足八法。即得常不离诸佛。何等为八。一者教示观佛影像。二者承事。如来。三者常赞如来。四者造佛形像。五者教示观佛色相。六者随何佛刹闻佛名称。即于彼佛刹中发生胜愿。七者不生下劣之心。八者起广大心求佛之智。如菩萨藏经云。若能严净如...(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乐相续乃有生故。如来入涅槃者。亦为有情厌倦生故。而实如来本无所生亦无涅槃。是诸如来常住法界。佛子。譬如日轮光明出现。普遍照耀一切世界。各于清净水器之中见日光影。亦非日轮遍一切处。随入器中乃有所现。若复彼彼清净水器。或破坏时。或浑浊时。或减少时。彼日光明而悉不见。然日光影虽于器中而不显现非日之咎。以彼净器自破坏故。佛子。如来亦复如是。法界日轮广大光明。从法界中常所出现。普遍照耀随顺一切世间。若诸有情清净心相续。如来即为出现影像。一切有情虽常睹见如来日轮影像。亦非如来遍一切处随为出现。若复有情如彼坏器。不清净心相续业烦恼覆故。不见如来日光影像。彼诸有情即起如来入涅槃想。然以如来入涅槃者。非如来咎。但为有情相续善根有破坏故。又复应以大涅槃法所可化度诸有情故。是故如来现入涅槃。而实如来无来无去亦无所住。佛子。譬如一切世间悉作火事。或复后时别异聚落国土城邑火事息灭。且非普尽一切世间火事皆息。佛子。如来亦复如是。普尽一切世界。随顺施作一切佛事。若余佛刹中作佛事已现入涅槃。亦非一切世界诸佛悉入涅槃。如巧幻师善学幻...(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去世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皆发起一乘为有情说法。若未来世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亦发起一乘为有情说法。若今现在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复发起一乘为有情说法。所谓佛乘。以是缘故十方世界尚无二乘而可建立。何况有三。真实品云。佛言。妙吉祥。由昔因中一乘境界能具足故。今佛刹中唯一乘法而为出离。而无声闻缘觉二乘建立。何以故。如来已离种种想故。若有人言。如来或说大乘之法。或说缘觉乘。或说声闻乘者。是人于如来所起不清净心不平等心取着之心。大悲经云。佛言。我若说有种种想者。即于法中自生谄曲。然我为诸有情所说诸法。皆悉令于菩提乐欲得大乘法一切智摄。使诸有情同到一切智智之地。是故无彼诸乘分位而可建立。亦无诸地我所建立。亦不建立补特伽罗事。亦无少行及无量行之所建立。复无三乘而可分别。彼无分别性入法界门。但为世俗谛故开示引导方便宣说。胜义谛中唯一乘法。而无有二。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佛言。天主。若诸天子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第1304部~大乘宝要义论十卷)


...果。次第四日特叉尸罗国陀婆弥王请佛供养。是时如来于池四面化八渠流。激扬清波相连灌注。水声流演八解脱法诸波罗蜜。闻者皆发大菩提心。次第五日波罗奈国梵摩达王请佛供养。如来口中放金色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蒙光照者身心泰然。犹如获得第三禅乐。佛为说法得法眼净。次第六日毗耶离国[口*栗]磋大王请佛供养。如来慈力平等加持。普令众会一切众生各互了知心行差别心所动作善恶业报。咸生惊喜叹佛功德。佛为说法各得了解。发清净心住无生忍。次第七日迦毗罗卫国诸释种族请佛供养。佛以神力令在会者各见自身为转轮王七宝具足千子围绕小王臣民恭肃承事。各各忻庆赞佛功德。佛为说法皆悉乐求无上佛道。次第八日帝释天主知佛世尊摄化邪党。下降人间请佛供养。为佛造作七宝严饰师子之座。佛坐其上光明焕赫。释梵诸天侍立左右。一切众会寂然安坐。是时如来舒金色臂以手按座。欻然有声如象王吼。应时即有五大药叉。摧坏挽拽六师之座。密迹金刚杵头出火。举拟六师...(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彼此安静圆满无动患难不生。长者善友行布施行卒暴给与。圆满相貌能获上味。彼人作烦恼行与冤对居。修正解脱无损减义。菩萨施行严饰尊者护国本生之义次第十九。德行自性真实有力烦恼施为忻求不有严峻修行倒染损减。所谓随顺听闻。菩萨寂默种族正理。广大无尽无彼楚毒。净妙因行希求安静。教诫施为暗慢不有。随顺悲导平等安乐。我慢性无广大行施。求大乘类因行根本。清净智慧求安静处。修自在力听闻正法。无损减边世间真实。是处有清净心行施。王者种族安固无动。烦恼嚣喧迁变皆止。护助群品世间希有。修崇之意净妙因行自省。菩萨最土教示圆满善根。过去寂静有情迁变。善净安住勤求修习。胜义根本寒苦道行。戒德清净如此自性。圣者义利九种相状。生起边际最上调伏。戒德积集出缠缚义。无倒荷负寂静根本。彼彼无性色相不生。听闻记念颠倒之因。有情何有解脱相貌。湛然安住灾难无有。我慢全止远离舍宅尘垢染恶。发生寂静秘密之行。清净自性增长根本净业。难行妙因...(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净戒法圆满无尽。如来智力广大圆满。说真实法边际无尽。云何运载。佛为善友。无漏善业十种圆满。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义次第二十有四。一合增上如来性义。如是悲愿崇修无尽。所谓听闻菩萨教诲。云何相貌希求寂静。人趣根本真实胜义种种界性族类根本。三种秘密制伏三业。多种相貌如其林荫。身分清净修因自在。圣道平等状若虚空。造作力用迁变不穷。地生毒药福力可除。有情平等圆满因行。造作支分上妙寂静。常行悲导益济生灵。修清净心闻持增上。三种无倒真实根本。慈母教授止息诤讼。慧解分别了知贪欲。如是相应无烦恼障。所在方处修调伏行。人趣有情求心难得。颠倒系缚暗钝随顺。调伏迁变彼时有力。了知诤讼种种相应。是处修施调伏施设。彼实毒药颠倒无害。彼彼佛性尘尘无二。真正解脱无倒义利。闻持有力善法纯净。我慢贪缚不善有覆。清净名色五蕴自性。了知圣贤无颠倒行。意悦自在身体殊胜。国界殊丽上妙严饰。鲜净如天有情广大。胜因无边发生自在。静住调...(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之心清净为本。烦恼边除苦楚无尽。是处菩萨造作暗慢。了知边际染因无益。善净行施无三涂业。随顺正理趣向真实。染恶之心行相无已。是处王者了知治化。根本言说如是无相。意地真实趣求止息。我见迁变希求时分觉慧可止。菩萨正理无尽之慧。种种自性修崇真实。如是义利禀圣言说。是处平等了知真实。意地根本清净最上。造作迁变系缚远离。彼颠倒本灾祸染垢。增上缠盖修止息行。行施圆满身相具足。心净迁变了知随顺。彼此影像诸天尽有。清净心等真实无诤。饥渴苦恼相应损坏。暗慢之法无倒止息。颠倒染法边际如空。广大悲愿清净远离。系缚自性颠倒有力。烦恼边际彼彼作业。诤讼炽然嗔恚如火。烦恼不行胜义有力。方所边际无缚相貌。时分根本损坏我执。声相寂静力用圆满。炽然相貌根本自性。运载有力趣求广大。平等因行颠倒皆尽。本有寂静。王者增上慧解难测。了知真实出生自性。具足广大智力迁变。相貌无畏了解憍恣。清净止息增上烦恼。一切殊胜寂静荷负。圣者清净平等...(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道芽增盛障染难屈。真实诤讼究竟不生。净施教授圣共宣说。善知足故贪爱不生。真实处所证诫修善。根本染尽正行崇修。菩萨语言。彼染远离。处所颠倒诤讼增多。智慧推求无义弃舍。实有边际正法宣示。根本净心随顺施为。净妙之因有德依附。圣人宣说有情共禀。广大系缚梵行止息。菩萨导化爱语施设。荷负生灵修净妙行。施行边际圆满无碍。先成器用天帝之功。增上胜法转变修作。是处化现因施招感。流转生死缚力所起。菩萨于此随缘化导。清净心等炽然修作。真实布施相貌止寂。教导施为无遍普遍。殊胜行业四方共悉。彼施增上广大施设。是处自在菩萨所为。我见根本不信教导。移转运用出自己能。有情身分取舍由己。生类缠缚恣行非法。进止屈伸哀求忏谢。无因迁变倏忽而有。意地不生荒榛草芥。清净因缘无非护念。卒暴灾祥圣力能止。清净处所患难不生。相续善根菩萨化谕。不坏相貌报力之功。自在力用诤讼止息。了知施行殊胜之因。根本清净自性使然。菩提萨埵苦言导化。恐畏...(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藏臣宝,胜业报生,能具天眼,于诸伏藏,若有主宰,若无主宰,若水若陆,若近若远,而悉观见?
  答:主藏臣宝,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又于世间,普为一切,痴黑暗冥,作光明照,授与灯明,及然灯具,破诸冥暗,悉使明亮,以如是因故,主藏臣宝胜业报生,能具天眼,水陆远近,悉见伏藏。
  复次颂曰:  
  饮食衣服花鬘等  往昔曾兴清净心
       自手持奉开施门  复以灯明照诸暗
   得为主藏大臣宝  近侍名称转轮王
       广多富盛具大财  能获天眼见伏藏
  又问:何因转轮圣王,得有主兵臣宝?
  答:转轮圣王,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于父母知识,及师尊所,并余沙门婆罗门众,不生恼害,而复爱乐不恼害者,于诸昏黑暗冥,作光明照,施以灯具,悉使明亮,以如是因故,转轮圣王,得有主兵臣宝。
  彼主兵...(第1310部~施设论七卷)


...云何自性。颂曰。  
  自性无染着  如火宝空水
  白法所成就  犹如大山王  
  复次应知此菩提心因积集已。有二种相。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离染清净相者。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着。然犹远离灰等故。令火等得清净。如是一切众生自性无差别心。虽贪等烦恼所不能染。然犹远离贪等故。其心得清净。白法所成相者。谓如是自性清净心。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至于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为阿罗诃  净我乐常度
  此心性明洁  与法界同体
  如来依此心  说不思议法  
  复次此菩提心。永离一切客尘过恶。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云何异名。颂曰。  
  至于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为阿罗诃  净我乐常度
  此心性明洁  与法界同体
  如来依此心  说不思议法  
  复次此菩提心。永离一切客尘过恶。不离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种最上波罗蜜。名如来法身。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来法身即是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差别名字。又如说。舍利弗。此清净法性即是法界。我依此自性清净心。说不思议法。云何无差别。颂曰。  
  法身众生中  本无差别相
  无作无初尽  亦无有染浊
  法空智所知  无相圣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断常皆悉离  
  复次此菩提心。在于一切众生身中。有十种无差别相。所谓无作以无为故。无初以无起故。无尽以无灭故。无染浊以自性清净故。性空智所知以一切法无我一味相故。无形相以无诸根故。圣所行以是佛大圣境界故。一切法所依以染净诸法所依止故。...(第1311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与药。施诸法门。随其烦恼对治迷津遇筏达于彼岸。法亦应舍。无自性故。如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云。诸法无相。谓虚空相。作是观已。名胜义菩提心。当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无生。心体自如。不见身心。住于寂灭平等究竟真实之智。令无退失。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所以十方诸佛。以胜义行愿为戒。但具此心者。能转珐輪。自他俱利。如华严经云。  
  悲光慧为主  方便共相应
  信解清净心  如来无量力
  无碍智现前  自悟不由他
  具足同如来  发此最胜心
  佛子始发生  如是妙宝心
  则超凡夫位  入佛所行处
  生在如来家  种族无瑕玷
  与佛共平等  决成无上觉
  才生如是心  即得入初地
  心乐不可动  譬如大山王  
  又准华严经云。从初地乃至十地。于地地中。皆以大悲为主。如无量寿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又涅槃经...(第1312部~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于饿鬼中。饥渴恼苦。于畜生中。相啖食苦。如是五处。一一散说。则无量种。如是观已。则于生死起厌离心。犹如光明。通达正法。生出家心。生此心故。善法流出。若人和合。既生是心。彼地夜叉。欢喜赞叹。身毛皆竖。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如是名字。如是种姓。发心欲断无始世来贪嗔痴等。为欲破坏魔之境界。不乐烦恼染欲境界。心不喜乐欲染心爱。  
  又离邪见。彼善男子有出家心。恒常如是。乐修多作。近善知识。乐闻正法。常清净心。礼拜佛法。善净寂静。身业口意业。彼人如是寂静口意。是善行人。彼地夜叉。知已欢喜。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善心净心。不乐在家所有舍宅。如罩如笼。心不喜乐。无始贪欲。嗔恚愚痴。于魔境界不生喜乐。不乐欲爱。欲共魔战。欲断烦恼。  
  又复如是。彼善男子。如是观察生死苦已。出家之心。转转增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饮酒妄语。具足受持优婆塞戒。彼地夜叉见如是已。转复欢喜。次第上闻虚空夜叉。作如是言。某国某村...(第0675-01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法。能击法鼓。歌颂法音。增益天众。减损诸魔非法恶龙及阿修罗。时婆修吉德叉迦等。诸大龙王。闻已欢喜。即白护世四天王言。我今欢喜天王。我今不畏非法恶龙非法恶行弊阿修罗。不能恼乱阎浮提中法行众生。唯愿仁者。为我启白释迦天王时诸龙王说此语已。护世天王至帝释所。具说上事。时天帝释闻是语已。欢喜踊跃。伽陀颂曰。  
  牟尼真知说实道  若人能行生天上
  谛行布施修慈心  护诸众生说爱语
  正见清净心离垢  佛说三十三天道
  净修众善行相应  能以善心正依止
  从此乐处至乐处  复从光明还入明
  譬如朝落光明花  亦如一灯燃异灯
  若人欲得如彼灯  莫行放逸自坏心
  若有常行净善心  离垢明净如宝珠
  是人智慧离尘垢  能至诸天所生处
  持戒习禅及三昧  若人有能心修行
  是人智慧如真金  必得往生诸天宫
  若有舍离于杀生  于诸众生...(第0675-02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名峻崖。向阎浮提。随意所至。向瞿陀尼。有二天住。一名果命。二名白功德行。向弗婆提。有二天处。一名常欢喜。二名行道。向郁单越。有四天住。一名爱欲。二名爱境界。三名意动。四名游戏林。是诸天等。一一住处。广千由旬。住大海上。彼天寿命。阎浮提中五十岁。为一日一夜。如是寿命。满五百岁。亦有中夭。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彼地天。游戏受乐。作何等业。生于何地。彼以闻慧。观须弥山侧所住诸天。若人修善。以清净心。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十指手顷。不生余心。彼人命终。生须弥埵白摩尼天。以其净心。受三归故。获威德身。光明庄严。受乐自在。所受快乐。十六分中。转轮王乐。不及其一。其地有河。名曰欲流。真珠为沙。以布其底。以何力故。峻崖二天心所忆念。从河而出。种种美饮。复有珠河。名曰真珠。珊瑚宝流。天众玉女。种种众宝。从河而流。所谓毗琉璃。碎金刚珠。天尼罗珠。天大青珠。天赤真珠。天车磲宝。及余种种众宝庄严。随念即得...(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何处。护世告言。在阎浮提。为一切众生。宣说正法。是时天子。闻护世说。畏退没苦。下阎浮提。于人道中。死为大苦。于畜生中。相残害苦。饿鬼道中。饥渴大苦。地狱道中。烧煮拷掠。种种众苦。如是观察。五道之中。五怖畏已。来向佛所。遥见世尊。端严澄净。诸根寂静。意善寂灭。无上调伏。赊摩他定。人中之龙。调御丈夫。威德光焰。如融金聚。过踰日光。不可倾动。如须弥山。甚深如海。端坐树下。如真金山。是天中天。天子见已。发清净心。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佛言。世尊。颇有常处不动不坏不变易不。尔时世尊。即为天子。说四圣谛。天子闻已。还归天宫。到天宫已。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退已。随业流转。若生人中。虽未见谛。常值知识。亲族眷属。兄弟具足。大富饶财。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鬘持天所住之处。彼以闻慧。见鬘持天第八地处。名爱境界。此等众生。以何业故。而生彼处。即以闻慧。见有众生作说法会。是...(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同处受生。其人善恶。皆悉同受。无有差别。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箜篌天第七地处。名乐游戏。若人持戒。化诸众生。令心净信。劝今欢喜。或教布施。或教持戒。信于福田。具功德处。是人命终。生乐游戏天。身具光明。即自思惟。我以何业来生此处。即自念知。我于前世。于人中时布施。此人为我知识。同为福德。以是因缘。生此天中。忆念如是。沙门知识。教化力故。令我布施。发清净心。是故我今生游戏天。即时回顾。见诸天女。如莲华林。众妙色相。具足庄严。见之心着。不复念本毫微之善。生放逸地。爱着五欲。受天触乐。见诸天女无量妙色。心生恋着。无始流转。欲火所然。犹如猛火。焚烧枯林。欲火所然。亦复如是。诸天女众。向诸天子。口出香气。遍其住处。手执莲华。无量庄严。诣天子所。天子天女无量欲乐。共相娱乐。受五欲乐。比丘如是。观放逸已。厌离生死。于生死苦大怖畏处。生怯弱心。而说颂曰。 ...(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神通。第一光明。共余天众。食于杂食。心生愧耻。以业薄故。随所作业。如业得食。后于生处。不见胜食。愧心思惟。我当几世受如是报。以善业故。于殿壁中。自见其身。天中七生。人中七生。去来七返。无第八生。非于天中。非于人中。非地狱中。非饿鬼中。非畜生中。帝释心念。云何我身无复生处。我生何处而不可见。心生惊怪。何故无有第八生处。久思惟已。即自念知。先闻世尊说如是言。须陀洹人。七生之后。入无余涅槃。我必如是。以清净心。敬礼世尊。发欢喜心。坐其金座。阎浮檀金。以为床座。众宝庄严。复于壁中。见诸先世退没天王。复念入于善法堂上。见诸天众。利益诸天。时天帝释。从其座起。往诣杂林。共诸天子天女眷属。游戏自娱。受五欲乐。种种众鸟。庄严林树。及以莲华。以为严饰。诸天见已。作诸伎乐。乾闼婆音。至帝释所。皆为作礼。围绕帝释。天子天女。歌舞游戏。种种欢喜。善法堂天。种种庄严。共诸天女。围绕帝释。作众伎乐。诣善法堂。一切欢喜...(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一切无自在  念念时所迁
  一切三界中  为时网所缠
  不知无自在  为爱之所惑  
  如是天帝释。见天无常。有生有灭。见无常已。念第一法。以偈赞佛。  
  南无婆伽婆  利益诸众生
  说爱如毒害  为众广分别
  了知一切法  其智无挂碍
  离于智所知  则无第三法
  无常及苦空  亦无有作者
  如来见实谛  为诸众生说  
  尔时帝释。以清净心。赞叹佛已。如印所印。还住所止。受天快乐。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二处。名曰山峰。众生何业。而生彼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教人持戒。乃至一日一夜。不杀众生。亦不偷盗。不犯王法。不行偷盗。乃至小罪亦不故犯。是人命终生于第二。山峰之处。其地柔软。须弥山峰。种种杂业。光明庄严。于此地中。观见一切须弥山根。金银琉璃杂宝庄严。无量天鬘衣服。庄严其地。妙色如融金...(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见之欢喜。共相谓曰。汝等天子。见佛如是大势力不。此天树王。华叶光明香气具足。如本不异。三十三天。见树势力。光明增胜。皆离疑网。阎浮提人。顺法修行。念法心胜。魔军损减。非法恶龙及阿修罗。不能破坏。如法之人。正法增长。天众不减于天女中不复劣弱。魔军减少。天众大力。以树王相。当知诸天有大威德。如是三十三天。各各说已。尔时护世。从阎浮提。诣第二天波利耶多树王园中。是时护世。见三十三天。于波利耶多树下。以清净心。供养如来。身出光明。到已头面顶礼帝释。白天王言。诸天大众。今应欢喜。今阎浮提一切人民。随顺法行。供养父母沙门婆罗门。恭敬长宿。时诸天众。闻其所说。皆大欢喜。供养护世。作如是言。汝令我喜。汝亦如是。常得庆悦。以说阎浮提人行法行故。如是天众。闻护世天说如是语。复设供养。既供养已。持如来像。诣善法堂。树王诸天。及天帝释。还入波利耶多树园。夏四月中。受天快乐。游戏娱乐。天女围绕。于夏四月游戏受乐。...(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而说颂曰。  
  众生造善业  天中受快乐
  若造不善业  地狱受苦报
  既生于天中  而能自觉悟
  从乐得乐果  不为爱所惑
  业绳缚众生  长在三有狱
  业力自在转  如毂转众辐
  轮转于三有  八方及上下
  业力风所吹  如尘游虚空
  因缘之所生  如莲花庄严
  如是天庄严  皆从善业生
  譬如清净水  如虚空无尘
  如是清净心  能至安乐处
  解脱三缚人  能护于五根
  远离一法人  天中受安乐
  无惭无愧人  不调恶知识
  如毒亦如火  智者应舍离
  实语行施人  常应乐亲近
  常慈心众生  此道生天中
  直心不谄曲  布施修正念
  以是自业因  来生此天中
  世间一切命  皆由法非法
  救护无过法  是故应行法
  若人舍离法  乐行不善业
...(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大王。或作大臣。为一切人之所爱敬。端正第一。诸根成就。子孙具足。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六地。名曰鬘影。众生何业而生彼天。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善业善心。不杀不盗。云何不杀。云何不盗。几种不杀。几种不盗。不杀生者。自不杀生。若种种鱼鳖。若珂若贝。不取不卖。见杀生者。教令住戒。见他作者。心不随喜。劝令安住善道之中。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若此善人。以清净心。直心持戒。不以贪心。或佛塔庙。或于僧中烧香之处。不嗅香气。不以方便令薰其衣。若香至鼻。心不贪着。是名微细不偷盗戒。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令住善道。如是众生。自利利人。以何等心。利益众生。见杀生者。如杀己儿。观诸虫蚁。亦复如是。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布施。若贫穷人。勤苦得财。以用布施。持戒行人。得初禅者。在器之食。分半施之。亦教他人。令行布施。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鬘影天。既生天已...(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陀世尊。此殿光明。不可得见。如是彼天。光明殊胜。何以故。先世天子不行放逸如汝等故。时诸天众。自知劣弱。舍憍慢心。一切天众。皆以头面礼如来殿。皆发欢喜。颜色悦乐。心生厌离。自知其业减劣鲜少。有发无上菩提心者。有发缘觉菩提心者。有发声闻菩提心者。有于佛所得不坏信。一切天众皆生净信。合掌恭敬。住在一面。时天帝释。入俱吒殿。至于如来师子之座演说法处。迦迦村陀如来。所卧敷具。金刚为床。种种具足。时天帝释。以清净心。举身投地。礼师子座。心自念言。此是如来所坐之处。以敬重心。念如来故。从地而起。见书殿壁。有偈句颂。其文颂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41:59 | 只看該作者
  
  若人投崖岩  或有不失命
  堕放逸地者  无有不受苦
  若人行放逸  一切有所作
  如是于昼夜  终无有乐报
  世间出世间  一切诸乐法
  放逸能破坏  是故应舍离
  不放逸不死  放逸是死句
  不放逸最胜  当为诸天主
  ...(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胜  当为诸天主
  放逸生死本  谨慎是胜道
  是故舍放逸  常得受天乐
  若人欲求乐  若怖畏诸苦
  应舍放逸行  放逸如火毒
  放逸睡覆人  放逸痴毒害
  作诸不善业  放逸坠坑陷
  不放逸最胜  放逸为不善
  不放逸得乐  放逸常受苦
  总说此偈句  为苦乐根本
  既知此功德  善修自利益  
  尔时帝释。读诵此偈。增长恭敬。以清净心。复以头面。礼师子座。久于此处赞不放逸。毁呰放逸。还出此殿。向诸天众。时诸天众见天王帝释。皆生恭敬。至帝释所。时天帝释。以向偈颂。为诸天众具足演说。告诸天曰。如是偈句。为欲利益安乐一切诸天子故。书之殿壁。一切天众。闻是说已。皆礼世尊。作如是言。如来世尊世间之眼。为我等故说如是偈。时诸天众。久不放逸。复以种种伎乐之音。与诸天众。往诣微细行天。微细行天闻是事已。与诸天女种种伎乐。出妙音声。来诣此...(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茎。多有众蜂。不可喻说。百千天女。与诸天子游戏受乐。以善业故。种种境界。天女爱河之所[漂*寸]没。未曾觉悟。如是游戏。共相娱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安乐处。大富饶财。其心广大。乐修正法。常爱智慧。爱乐沙门及婆罗门。寿命延长。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二十三地处。名曰月行。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闻知见。若有众生。以清净心修行善业。善修其心。造佛形像。或为供养。洗佛形像。令除尘垢。揩拭刷磨。或见金银为如来像。见之欢喜。思惟爱仰福田功德。思心功德。自熏其心。而行善业。心生喜悦。不杀不盗。云何不杀。如是之人。乃至不念断众生命。亦不教他。见人作者不生随喜。劝令不作。令住善道。自利利人。复有不杀。不生杀念。乃至床褥卧具有湿生虫。不起心想欲害其命。于微细命乃至蚁子。不起杀意。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如是善人。修行善业不知...(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是名下施。若以说法而得财物。或用饮酒。或与女人共饮共食。如伎儿法。自卖求财。如是法施。其果甚少。于镜壁中。见如是等法施之人。生于天上。作智慧鸟。能说偈颂。是则名曰下法施也。  
  云何名为中法施耶。为名闻故。为胜他故。为欲胜余大法师故。为人说法。或以妒心为人说法。如是法施。得报亦少。生于天中。受中果报。或生人中。如是帝释天王。于镜壁中皆悉示之。是则名曰中法施也。  
  云何名为上法施耶。以清净心。为欲增长众生智慧。而为说法。不为财利。为令邪见诸众生等住于正法。如是法施。自利利人。无上最胜。乃至涅槃。其福不尽。是则名曰上法施也。复有法施。时天帝释。复示诸天余法施报。知下法施说布施法。不说智慧。中法施者。说于持戒。上法施者。说于智慧解脱。下智慧者。为人说法少人解悟。说布施法。唯说布施。不说余法。说法因缘。令知持戒。后得智慧。其人信顺。得阿罗汉。尽诸结漏得二解脱。是则名曰下法施也。何以故...(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知于善法及不善法。如是之人。如大闇中大灯明也。善不善法。于佛法中。皆能了知。犹如明灯。是名一心系念。如是一心系念。不为爱怒。不为魔使。是名第十二一心系念。  
  复次第十三一心系念。念身受心念如是处。知于自相。正心系念。离放逸行。既不放逸。不为阎罗使者自在将去。以自在故。不失忆念。无非时行。不行非处。不行恶境。一切系念。是名第十三一心系念。  
  复次诸天子。有十四种善修其心。善调伏心。善清净心。离于放逸。何等十四。一者知足。二者精进。三者寂静。四者亲近善师。五者离恶知识。六者修习佛法。七者善观修习。八者舍于憍慢。九者信于因果法及非法。十者念于善欲。十一者不观女色。十二者不近亲族。十三者正住一切境界。十四者畏于生死。是名十四法善修其心。以此因缘。调伏其心。临命终时。不畏恶道阎罗狱卒。不开恶道门。不断正法。不为阎罗使者之所系缚。随意将去。不作恶业。能得一切善法者。所谓善调伏心。令修善...(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郁单越人以胜业故。生三十三天。善法堂等三十三处。从郁单越。临命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妙。其人尔时即升胜殿。实非升殿。乃升虚空。至天世界。见其宫殿。心念即往生此殿中。以为天子。是名郁单越人命终之后生于天上。受上品生。是名第七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子。其人见于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无苦恼故。其心不浊。以清净心。舍其寿命。受中阴身。见天宫殿。作如是念。我当升此宫殿游戏。作是念已。即升宫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或走或住山峰之中。或身相触。处处游戏。住于中阴。自见其身。升于天上。犹如梦中。三十三天。胜妙可爱。一切五欲。皆悉具足。作如是念。我今当至如是之处。作是念已。即生天上。取因缘有。如是有分。有上中下。生天上已。见于种种殊胜园林。悕望欲得。从郁单越死。生此天中。如是一切郁单越人。生此天已。余业意生。乐...(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知厌足。次复往向作行重楼。复有行堂。向彼戏乐。未知厌足。五功德乐亦未厌足。无量分别。无量种欲。复更增长。大增长爱。复受无量种种快乐。彼诸天众。诸天女众。彼此迭共欢喜受乐。如是复共夜摩天王牟修楼陀欢喜受乐。彼莲花中。光明照曜。过百千日所有光明。胜而不热。各于其根。迭相爱乐。五根受乐。第一端正。见者甚乐。圣所爱戒。善净胜果。有无量种无量分别。无量境界。受诸快乐。迭共一心。彼此更互心不相妨。共相敬重。迭清净心。彼莲花中。久时受乐。如是之时。于境界中未知厌足。随所忆念。从彼莲花台门出去。如是入故。还如是出。欲出之时。彼滑高山。其中有鸟。名谛见鸟。鸟见彼天欲出去故。即为彼天。而说偈曰。  
  此天身色空  年少亦复然
  乐念念向尽  愚痴故不觉
  如此天一切  无量妙善相
  时轮所劈割  令身分散坏
  如彼天身命  无量百种相
  以其业尽故  死王之所杀
  此...(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波到一水波。处处游行。从一水漩入一水漩。从一回波入一回波。有入水者。入已复出。更入急处。又复彼天。从一莲花入一莲花。又复从一优钵罗林。更入其余优钵罗林。如是游行。百到千到。成就乐受。不可譬喻。  
  又复彼天善业力故。境界寂静。毗琉璃水清净之处。见业果报。若其有天持戒净胜。若智慧胜。彼则能见本何因缘。如是作业。得生彼天毗琉璃水清净之处。一切皆见。以何因缘。如是心生。忆念往事。以前世时于福田中有清净心深生信故。彼一切天。一一各各作如是心。我境界力。如是动转。五欲之水。在爱河中。如是漂我。令我不觉。无常退至。我于此处。必定当退如过去世。所作业相。生此之因。自咽上现。彼天既见如是相故。知过去世作如是等善业因缘。来生此处。如是受乐。若彼业尽。于此天上。必定当退。如是念已。彼此迭互相向而说。复见五道怖畏之处。见怖畏已。彼一切天各生厌离。毗琉璃水河岸边处。而说偈言。  
  若过去修善  为善人...(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云何为财物  如是作恶业
  唯有愚痴者  能作如是恶  
  如是恶贪。皆勿自作。莫令他作。如是恶贪。妨碍世间。集恶贪者。日日增长。如火得薪。如是如是。炽然增长。如是恶贪。得财物故。如是增长。共贪悭嫉。增长炽盛。是故诸有福德之人。应当舍离。汝等天众。当如是知。有治生人。贱买饮食。若余物等。若作斋会。布施沙门。若婆罗门。为令他知。谓是福人。真实可信。知人信已。然后自物。贵卖与他。此虽布施。非清净心。为令他信。治生求利。贱买贵卖。如是方便。以少物施。得物更多。或得十倍。或得八倍。如是恶贪。善人则舍。  
  又舍恶贪言恶贪者。所谓法师。说法取物。得如是物。非三宝用。此是恶贪。则应舍离。又舍恶贪言恶贪者。谓出家人。或白象牙所作佛像。或刺绣像。或氎等上画作佛像。或刻木像。或铜等像。卖如是像。彼是恶贪。既得物已。非法中用。人中则有如是恶贪。妨世间法出世间法。智者呵毁。智者舍离。云何名为天中...(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渐取。初取三归。作优婆塞。彼人修心。复于久时。善观察已。取一学句。于彼学句。坚持不缺不穿不孔。  
  何者不缺。何者不穿。何者不孔。彼不缺者。乃至命尽。受持不舍。不起一念破戒之心。于他作者。心不随喜。遮他人作。或令他人安住法中故名不缺。彼不穿者。如彼所受一学句戒。乃于后时。舍彼学句。次于后时。复更摄取。数舍数取。如是名穿。彼人如是学句不穿。离如是持。  
  何者不孔。云何为孔。于此学句。初清净心。知识边取。取已后时。其心则悔。不能护持。心生疑惑。彼疑牵心。心浊而行。非多思行。彼人后时。悔火所烧。如是烧已。则舍学句。如是舍已。更不复取。此名为孔。若人不作如是住者。则名不孔。  
  又彼希行优婆塞者。住于缺穿孔学句戒。云何为缺。此心不灭不破不坏。善心生已。则取学句。如芭蕉叶。如电相似。如是动心欢喜取戒。信心敬重。后时复闻外道法已。心则生悔。痴垢浊心。是故舍戒。复于后时。闻正法已。还...(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优婆塞得现生乐。若能次第。不断精进。则到涅槃。如是一种。是优婆塞。佛之眷属。次复云何是优婆夷佛之眷属。凡有几种佛优婆夷。优婆夷者则有四种。一是有信二是种姓。随顺次第。三调伏行。四近住行。言有信者。彼优婆夷种姓熏心。其心柔软。善修其心。彼优婆夷。少闻佛语。闻已能知。知已得味。味已则入。谓入法律。彼优婆夷。住善心已。然后受戒妇女之心。不能拘执。闻外道语心。则不受不舍佛法。乃至不与外道共语。唯于佛等。生清净心。具受五戒。此名有信优婆夷也。云何种姓随顺次第。优婆夷耶种姓贤善。随顺法行。入法信法。法救法归法性法坚。不行恶业。他道论师。不能破坏。常优婆塞。种姓中生。于佛等中。极生信心。彼种姓中。若生于女。彼女则能随顺次第。自从生来。常闻佛语。供养沙门。此优婆夷。恒常闻义。此优婆夷。常一切时。相续熏心。受戒持戒。此是种姓随顺次第优婆夷也。  
  彼调伏行优婆夷者。谓本不信佛法僧等。彼若得近善知识故。...(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时。因缘异生。气共生灭。一念不住。彼念比丘如是念时。系念相应。比丘如是自观此身界阴入等和合聚集。一念不住。唯有苦恼。一切身分。非有作者。非有受者。迭相因缘。平等共生。如是身者。念念流转。于念念中。生死老退诸行聚集。如是比丘。修行不空。如是修行念时比丘。以念时故。决定必得四种清净。一心清净。心清净故。面色清净。善业清净。未来利益。次第乃至到于涅槃。  
  或复他人见其持戒。彼檀越主。第一欢喜。生清净心。如是四种持。戒比丘。如是实义。思惟清净。如是一切普清净故。则得安眠。卧见善梦。随顺于法。彼常如是不放逸行。不放逸故。得七种法。何等为七。一法无碍。思惟善法。彼善业者。心则欢喜。欢喜增长。欢喜因缘。身则肥盛。身肥盛故。名色二法迭互因缘。此因缘故。身则肥盛。身无病患。身之与心。迭互相依。则善聪明。言聪明者。念本作业。如是念故。聪明增长。念善法故。如是增长。既思惟已。乐亦增长。乐增长故力亦增长。...(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胜善业。修福德者。从天退已。生于人中。如自善业。如是受报。若不善业生人中者。一切如是。种种为作。入于衰恼。有下中上。有贫有富。依方时法。若丑若美好恶等色。彼佛塔内壁中而见。若有善业。乐修多作。若修持戒。八圣道业。不穿不孔。坚固不犯。善调心意。三业大力。善业力势。决定受得可爱果报。归依三宝。因缘力故。或时布施众生无畏。或以法施。因缘势力。或复其余。更异相似。作诸善业。净法熏思。寂静心力。次动口业。或清净心。谏劝父母。修施戒智。自身先有善业力故。能劝父母。或施病人贫穷之人。或以饮食供给病人。或以药草施与病人。无医师者。病药所须。布施力故。或不杀生。或不偷盗。或不邪淫。不饮酒等。或于旷野崄远之处。善心造井。若水池等。施所须者。此业势力。或时供养佛法僧宝。此业力故。礼拜合掌。作善业故。或于饶人破坏国土。多人畏处。畏旷野死。或畏刀者。施其无畏。或施缘觉阿罗汉人床敷卧具病药所须。如是业故。或于妻子。正...(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牵。不善业牵。故如是退。彼佛塔内。净宝壁中。见于往世先退帝释彼诸帝释。有三十二。  
  初帝释者。名庵舒摩。既作三十三天王已。自福尽故。生大海中作摩伽罗大身之鱼。本在人中。作猎鱼师。常多杀鱼。亦常礼佛。以礼佛业。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杀生因缘。海中作鱼。以余业故。生畜生中。  
  又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第复见。第二帝释。名三浮提。本在人中。曾作善业。与病者食。或清净心。与比丘食。彼业因缘。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后时福尽。余业因缘不善业故。作蜥蝪虫。彼前世时。邪见心故。外道斋中。杀蜥蝪虫。以彼因缘。生地狱中。出地狱已。余业因缘。作蜥蝪虫。  
  又夜摩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第复见第三帝释。波罗迦奢。是其名字。受天境界。五欲乐已。于彼欲退。本人中时。供养父母。病时瞻视。彼业因缘。是故得生三十三天。为帝释王。本业尽故。彼天处退。生饿...(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塔已。我为汝等说于正法。何以故。汝等一切皆悉如是放逸而行。天欲诳故。心痴迷惑。不闻正法。是故我为利益汝等。将汝等来入佛塔中。令汝等辈。现离憍慢。汝放逸行。此身空过。于后退时。心则生悔。如是因缘。我于今者。劝汝等辈听闻正法。以何因缘。此中唯见彼憍尸迦二道生处不生恶道。又亦更无第八返生。此佛塔内如是不见彼憍尸迦先放逸行大放逸行。命欲尽时。善业尽相退相出现。有善知识而语之言。汝憍尸迦退相已现。今欲破坏汝清净心。以自利益。如是说已。憍尸迦言。为我示道。令我闻法。此处不退。尔时仙人善友知识。为憍尸迦。如是说言。憍尸迦听。有善方便。令憍尸迦此处不退。此阎浮提。有佛出世。名。甘蔗胤种姓中生。一切悉知。一切悉见。一切业果。皆悉普证。示导一切众生正道。无上法王。为汝说法。令汝此处当不退失。彼知识所。如是得闻。既得闻已。为闻法故。速疾速疾向阎浮提。到世尊所。时憍尸迦。于一念顷到世尊所。见佛世尊。为说正法。安慰...(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
  彼大业者本作何业。生夜摩天。为夜摩王。昔人中时。以净信心。施缘觉食。业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处。为夜摩王。于彼天处。受无量种境界欲乐。未知厌足。退彼天处。本偷盗故。而复堕于黑绳地狱。彼前生处。曾作药师。于他病者。不相应治。取其财物。以彼恶业。是故生于黑绳地狱。观彼大业夜摩天王。过去业已。次复观察具足众贤善不善业。彼何善业。生夜摩天。为夜摩王。彼佛塔内异处壁中。次复观见彼过去世。以清净心。舍已财物。施病比丘。以思熏心。彼业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而作天王。又复更为境界河漂。善业尽故。退堕叫唤大地狱中。又复前世人中之时。作土地主。放逸而行。心生憍慢。有道行人。甚渴流汗。彼王见已。与甘蔗酒彼饮酒故。失其本信。即便犯戒。失自利益。如是与酒不善业故。身坏命终。堕于叫唤大地狱中。彼天如是观察第二夜摩天王恶业行已。见于一切有为生死。与焰不异。彼此迭互相向说言。此大天王。如善不...(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中  世间业风吹
  流转于世间  痴故不觉知  
  如是彼中山树具足地处天众。迭相为说彼迦那迦牟尼世尊如实所化无量种业。在佛塔内壁中明了。  
  观彼业已。次复观察夜摩天王善不善业无量种生。彼佛塔内异处壁中。复见善色夜摩天王。彼因何业生夜摩天。而为天王。见彼前世人间之时。生婆罗门种姓之中。正见不邪。不热恼他。善修持戒。于系狱中极受苦者。无依主者。或于俭时有饥饿者。多与净洁美好饮食。以清净心。或于斋日。或非斋日。受戒持戒。彼因缘故。救被缚者。令得解脱。或以物赎。令其得脱。彼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为夜摩王。名曰善色。于长久时作彼天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作彼王已。身坏命终。次复生于三十三天。有无量种受大快乐。至终尽时。于彼三十三天处退。次复生于阿修罗中。其身甚大。有大神通。阿修罗中报尽终已。生于人中。作大长者。有大威德。彼处终已。生瞿耶尼。在于人中彼处终已。复于人中...(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闻法常往供养。受其所说。受其言教。如其所说。王应受持。如所说行。以一切时供养尊长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一切时供养尊长。善业因缘。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六法。应勤修习。成就相应。现在未来二世利益。何者第六。所谓顺旧。依前而与。若父先与。若祖先与。或复先祖于先旧与。若地若金若银等物。彼受位王。以不浊心以清净心。随顺欢喜。爱乐彼法。如是依旧。随顺赞善。教他令与。王若如是。依前而与。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常顺旧依前而与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七法。应勤修习。成就相应。现在未来。二世利益。何者第七。所谓布施。心不悭吝。何者布施。布施者名。少壮老时。恒常布施。布施一切。一切种施。一切时施。利益一切...(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于正法
  彼人无富乐  如求月中垢
  贤圣八分道  念为能守护
  精进大力人  能到第一道
  精进得菩提  精进故生天
  一切诸道果  无非精进得
  既知此功德  精进调诸根
  意发勤精进  无与精进等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兜率陀天众夜摩天众。说于本生所持经法。时诸天众。皆悉听受。离于放逸。诸根调伏。一心谛听。时孔雀王知诸天心生大欢喜。发勤精进。以清净心。为之说法。令集安隐。寂灭涅槃。利益安乐一切诸天。一切菩萨。法利众生。   
...(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 死则入恶道
  心无所乐着  一切不悕望
  能脱一切贪  是名为沙门
  若在山树下  常修习禅观
  则得清净智  远离一切过
  远离一切贪  不为境界惑
  则能灭烦恼  如火焚干薪
  独修行比丘  摄持于五根
  如实知身相  则得涅槃道
  常念勤精进  远离一切过
  是人到涅槃  如至游戏处
  常求于涅槃  常怖畏生死
  如是清净心  则不乐非处  
  比丘如是。住于非处。得众多过。是故比丘。应当舍离非法之处。若有比丘。住于非处。凡俗无异。若有俗人。住于非处。得无量恶。何况沙门。近在家故。则与一切善法相违。是故应当远离非处。时孔雀王菩萨。复为夜摩天众及兜率天。说迦迦村陀如来第十一法。如是善法。甚可爱乐。能至涅槃。何等善法。所谓住心。若比丘有住心者。能持善法。人所赞叹。住心之法。离一切恶。无始流转。心过罗网结使周遍系...(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  一切人求善  当近于善人
  如是能得乐  善则非苦因
  近善增功德  近恶增尤苦
  功德及恶相  今如是略说
  常近于善人  则得善名称
  若近不善人  令人速轻贱
  常应亲善人  远离于恶友
  以近善人故  能舍诸恶业  
  时孔雀王菩萨。复为诸天。说如是言。若有比丘。有七功德则离恶名。何等为七。一者离众人。二者不乐供养之利。三者知足。能令施主得清净心。四者乐住山谷静处。摄诸善业。五者离于多语。六者若入聚落。不至酒家。七者不作贩卖贸易。比丘若有如是功德正行相应。则无恶名。众人所敬。是故畏恶名者。为最第一。若有比丘。不畏恶名。所得过恶。过于白衣。随意而作。随意而说。于所破戒。心无惭愧。是破戒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畏恶名者。乐空闲处。不乐近于聚落城邑。以知足故。不坏他信。远离一切愦闹之处。于微小过。心常怖畏。如是怖畏恶名比丘。得世间善。  ...(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
  知处及知时  知可作不作
  知有力无力  所作必成就  
  如是鹅王知法修行为说法师。以法成就利益众生。此天放逸。我当云何为之说法令离放逸。久思惟已。忆念本生。我于往昔生阎浮提。于迦那迦牟尼世尊所曾闻之法。我今应说。我于尔时生阎浮提大长者家。作长者子。名优钵罗达多。彼佛如来。知我命终。生夜摩天乐行之地。愿生鹅王。当为放逸诸天子等。宣说我法。今正是时。当为宣说。尔时鹅王思惟是已。以清净心。利益天众。以慈悲心。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往诣天众。受五欲处。与诸鹅众。围绕而住。见彼天众。游戏山林。或游花园。或游枝叶。荫覆宫室。或于虚空。坐宝宫殿。或有天子共诸天女。食须陀味。尔时菩萨鹅王。作如是念。今正是时。当为放逸诸天说法。我今当以美妙音声。演说偈颂。掩蔽天子天女歌音。天子天女。着欲放逸。不得闻法。闻我音声。耳识爱乐。必至我所。作是念已。出妙音声。念佛功德。起慈悲心升七宝山。鹅...(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则能安住。安立他人。共彼思量。若得衰恼。其心不动。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思量增上令根熟者而得解脱。令邪见者入于正见。若不善念生。能令断灭。增长善心。断不善因缘。不放逸行。亲近善人。离悭谄曲。供养父母。信业果报。集长寿业。世人称叹。诸天所护。所念成就。得如法乐。离于懈怠。发勤精进。知恩报恩。常修念死。于命终时。心不悔恨。终得涅槃。如是听法。三十二功德说法之师。犹如父母。说法示人。毕竟利益。不浊心说。以清净心。利益众生。通达智慧。闻是法已。如佛利益。于生死中。而得解脱。是闻法者。于无始来流转生死。未曾闻法。于法师所。初得闻已。发希有心。如生盲人。良医决瞙。得见世间种种色像。本所不见。种种妙色。见已欢喜。如是众生。于无始来。流转生死。痴力所盲。得闻正法。于觉分地。种种善根。可爱四圣谛。本未曾闻。经义光明。见之欢喜。如生盲人见色欢喜。见觉分地。心生欢喜。亦复如是。是名闻法第一功德。  
  复次第...(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心则欢喜。如是如是。随所思惟。忆念观察。通达深义。是为闻法第二功德。  
  复次第三闻法功德。随所闻法。闻已思惟。如此之义为何意说。如此之义。何因缘说。如是之义。为调伏众生。是故宣说。复与同心同行之人。而共思量。思惟前后。得大利益。终得涅槃。是名第三闻法功德。  
  复次第四闻法功德。思量前后说法之义。了知而受。了知受者。名曰如所说义。身口意业。摄受修行。作三善业。修习增长。摄取说法。以清净心既受持已。句句思量。寻其因缘。随其所思。随思则得未曾有义。以得义故。则能灭诸烦恼结使。悉能摄受无量功德。戒施智慧。深心胜故。戒施智故。是名第四闻法功德。当乐习行。修习增广。  
  复次第五闻法功德。善闻善摄。三种之业。自修坚固。闻法安住。若沙门婆罗门。若在家人。说某善男子安住正法。如说修行。如是修行。能知自住。又摄受法。随其所住。能灭百千亿那由他劫百千万亿亿亿生死。能灭无量百千万亿地狱饿...(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闻慧。或以天眼。见瞿陀尼。多饶牛犊。一切女人。皆有三乳。如阎浮提女人。十月乃产。瞿陀尼人。亦复如是。如阎浮提女人二乳流汁。瞿陀尼女人三乳流汁。亦复如是。如阎浮提园林具足。花果河池。一切具足。其果半味。其华半香。河水半味。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众生何业生瞿陀尼。以下中业。生瞿陀尼。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余生处。少戒少施。少业少顺法行。云何少戒。于前生处。以贫穷故。受雇持戒。或畏刑罚。以清净心。礼佛法僧。亲近国王。得财布施。以近王故。不读诵经。施非福田。贪邪见人。谓为福田。十善垢浊。行不清净业因缘故。阎浮提死。生瞿陀尼。如是不知善不善故。食半味食。少智少慧。贪着女人先业因缘。生瞿陀尼。一切众生。以业藏故。由业故行业故流转。如其所作善不善业。得如是果若作善业。生人天中。若不善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以业因缘。得相似果。如种种子。譬如种谷得谷种麦得麦。稗子生稗。如以种子种于薄地。收果减...(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名顶树。次名黑饭。有如是等第一聚落。此等众人。其面圆满像地洲形。阎浮提人耳发庄严。郁单越人。眼为庄严。瞿陀尼人。项腹庄严。弗婆提人。肩髀庄严。四天下人。自身严好。  
  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众生何业生弗婆提。有上中下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先世。不知业法果报。以不知故。施非福田。或难乞求。尔乃施与。或勤苦求。亦如前说。以此业故。名下品生。若有众生。持中品戒。若近国王法故。不杀众生。非清净心。以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天上。从天命终。生弗婆提。名中业生上人上业。闻于正法。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而生随喜。如说修行。无有一法能度生死险道旷野。如闻正法。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诸施中胜。所谓法施。第一持戒。谓闻正法。闻正法智。最为第一。正法者。亦如前说。观弗婆提业果报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观弗婆提内。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过弗婆提八千由旬。见有大山。名曰礠石...(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既知我心。即时微笑。彼佛有一侍者比丘。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臂。长跪合掌白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微笑。时然灯佛。告比丘言。比丘。汝见是摩那婆。持七茎花。供养于我。伏身被发。泥上作桥。令我践渡。以是事故。此摩那婆。过于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十号具足。如我无异。阿难我于是时。闻然灯佛为我授于决定记已。身心轻便。不觉自腾于虚空中。高七多罗树。以清净心。合十指掌。向佛作礼。阿难。我于彼时。遍身喜悦。不能自胜。阿难。时然灯佛即告我言。摩那婆。汝可观于东方世界。时我即观见彼东方恒河沙等刹土诸佛。皆悉为我授决定记。汝摩那婆。于未来世。过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十号具足。如此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阿难我于尔时。从空而下。安立住地。顶礼然灯世尊佛足。却住一面。即生此念。我今可于燃灯佛边求索出家。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第0676-01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一卷~第十卷))


...修罗王婆梨(隋言钩)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隋言妙机)睒婆利等阿修罗王。或事岁星。或有事医药王仙人。或事婆罗堕仙人者。或复有事瞿昙仙人。或事毗沙门天王者。或复有事童子之天。或自在天。或复事日。或复事月。或复有事那罗延天。或帝释天。或事梵天。或事护世四大诸天。如是各事。令欢喜已。从乞求愿。称愿得已。各求解脱。菩萨既观彼等如是邪求解脱。见已发心。欲行可畏极苦之行。而有偈说。  
  菩萨既至尼连河  以清净心岸边坐
  为诸求道不真故  欲行大苦化彼耶  
  尔时菩萨。如是观察专正思惟。坐讫合口。以齿相柱。舌筑上齶。一念摄心。如是系念。调伏身意。以齿舌齶。摄心系念。修习之时。腋下汗流。菩萨既见汗如是流。更复重发勇猛精进。心无所著。不错不乱。住寂静心。一定不动。如是最上苦身意口。悉皆不动。是时复作如是念言。我今可入不动三昧。  
  尔时菩萨。从口喘息及以鼻气。悉皆除灭。口鼻灭已。即时便...(第0676-03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佛大尊称
  迦罗龙王叹佛已  心生快乐大喜欢  
成无上道品第三十三  
  尔时菩萨。既已降伏一切魔怨。拔诸毒刺建立胜幢。坐金刚座已。灭一切诸世间内诤斗之心。灭诤斗已。内外调伏。心清净行。为令一切世间众生作利益故。为令一切世间众生得安乐故。为令一切诸恶众生发慈心故。为断一切诸恶众生结垢行故。自已灭除睡眠缠盖。心得清净。光明现前。正念圆满。亦教众生。令断一切睡眠覆障。自已断除一切调戏。得清净心。无有浊乱。亦教众生。令灭一切调戏之心。使得清净。自断一切疑悔之心。离暗弊行。于诸善恶一切法中。无有疑滞。得清净心。  
  尔时菩萨。得断如是五种心已。烦恼渐薄。所以者何。此等五法。能为智慧。作覆障故。能为智慧。作不佐助。遮于涅槃微妙善路。如是一切悉皆弃舍。离诸欲心及不善法。分别内外。思惟观察。一心寂定。欲证喜乐入于初禅法中而行。  
  尔时菩萨。如是思惟。我今已证初增上心。现得安乐微妙之法心不放逸。应当正念舍离聚落。依阿兰若所行法者。尽令得之。是时菩萨。欲舍一切诸分别观。清净内心。一无分别。从三昧生...(第0676-03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发起。真实通知。厌离嗔心远离嗔恚。如实通知。若有痴心。痴心发起。真实通知。厌离痴心。远离痴已。如实通知。如是略说。爱心离爱。乃至有为无为。下等上流。静乱广狭大小。有边无边。有上无上。得定无定。解脱无脱。如实通知。譬如丈夫。或复女妇。正少年时。常喜严身。庄严身已。或时净镜。或净水中。观于自面相皆见尽。如是如是。菩萨如是寂定。其心如是清净。如是无垢。如是无恼。柔软调和。可作于业。已得寂定。还彼后夜。以清净心。欲得证取宿命智通。如是自心他心亦然。从何发心。何处起心。心心遍尽。如实通知。若有欲心。若离欲心。如实通知。乃至解脱。不解脱心。如是通知。而菩萨得如是定心清净之心。无垢秽心。离一切恶。柔软之心可作于业。已得寂静。还彼后夜。欲得证知漏尽神通。内发智心。彼如是念。此诸众生。没烦恼海。所谓数数生老病死。从此命终。至于彼处。受后生时。还得如是一切众苦。不能知离此等众苦。所谓生老病死等苦。如是思惟。我...(第0676-03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尔时世尊。从于提头赖吒天王边受钵已。而说偈言。  
  施善世尊好钵盂  汝决当成妙法器
  既于我边奉净钵  必增智慧正念心  
  尔时世尊。从于毗留勒叉天王边受钵已。而说偈言。  
  我观真如谁施钵  彼得正念增长心
  有能养育世令安  速成妙乐清净体  
  尔时世尊。从于毗留博叉天王边受得钵已。而说偈言。  
  汝以净心施净钵  清净实心奉如来
  当来速得清净心  人天世间得称意  
  尔时世尊。从毗沙门大天王边受于钵已。而说偈言。  
  清净持戒佛世尊  善伏诸根施全钵
  不缺坏心殷重施  汝当来世得净田  
  尔时世尊。受四钵已。如是次第相重安置。左手受已。右手按下。神通力故。合成一钵。外有四唇。而说偈言。  
  我昔功德诸果满  以发哀愍清净心
  是故今四大天王  清净牢固施我钵  
  而有偈说。  
  当时世尊欲受食  诸天四方持器来
  各以奉施佛如来  受已神通作一钵  
  尔时世尊。于新净洁天施钵内。从彼北天帝梨富娑并跋梨迦(前代译称提谓波利此盖婆罗门楚夏耶未知孰是斯经二商主名非深失)。二商主边。受于麨酪蜜和之搏。慈愍故受。如法而食。食已即告彼二商主及诸人言。汝商主等。来从我受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复受五戒...(第0676-04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是也。  
  时诸比丘。闻是语已。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其憍陈如长老比丘。作何善根。以是因缘。如来初转无上珐輪。其能不违。作是语已。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至心谛听。我念往昔。还在此处波罗捺城。有一瓦师。是时彼有一辟支佛。身体带患。欲治病故。入于聚落。夏将欲至。其辟支佛。为治病故。诣瓦师边。既到彼已。语瓦师言。仁者瓦师。汝若不辞。我寄汝家一夏安坐。乃至治病。将息差故。时彼瓦师。以清净心。白辟支佛。作如是言。善哉大仙。此语不违。随意而住。我当称力。给奉大仙。四事供养。时彼瓦师。为辟支佛。去家不远。作一房屋。与彼令坐。安施卧具。蝇拂灯脂。时辟支佛。即于彼夜。入火三昧。时彼瓦师。见大火光。作是思惟。何故此灯如是炽明。而久不灭。莫彼草屋被火所烧。  
  尔时瓦师。安徐轻足。至草庵所。密私伺看。见辟支佛。结加而坐。如大火聚。炽然放光。其身俨然不被烧爇。瓦师见已。速疾却看。急走而...(第0676-04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随意去。  
  尔时彼等诸辟支佛。一切皆受彼之饭食。食讫已后语瓦师言。于当来世。有佛出现。汝于彼边。发心乞愿。藉此功德清净之心。闻已即白彼诸仙圣辟支佛言。尊诸仙辈。前我门师。最老最大。愿我亦然。于未来世。当得值遇释迦如来。教法之中。得出家者。愿我老大成最上座。彼等仙言。愿汝此誓决成就也。  
  尔时彼等诸辟支佛。与于瓦师此誓愿已。即从彼处。飞空而去。瓦师既见辟支佛等。飞腾虚空。神通而行。以清净心。观彼等行。合十指掌。顶礼彼等。尔时瓦师。见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收其舍利。而起于塔。庄严彼塔。着好相轮。轮内悬铃。缯彩幡幢。将诸香花。烧香末香涂香。而以供养。发誓愿言。藉此善根。于当来世。愿值于彼释迦如来。彼所说法。愿我证知。我于彼边愿成最大最老声闻。汝等比丘当知。尔时彼瓦师者。今此长老大憍陈如比丘是也。其憍陈如。往昔供养彼辟支佛。以是善根因缘力故。今于我边。最初说法。而得证知。我复授记...(第0676-04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作如是念。今此城门。最初见者。若有沙门。若婆罗门。我当持此多种饮食。乃至唼[口*束]而用布施。  
  尔时彼城门外。有一辟支佛。名那伽罗尸弃(隋言成髻)。恒常住在波罗奈城。而彼尊者大辟支佛。于晨朝时。日在东方。着衣持钵。徐行欲入波罗奈城乞求饭食。是人遥见彼辟支佛。威仪庠序。进止端平。足步安稳。无有差移。左右观看。徐行直视。举动审谛。不急不宽。住立仰瞻。人所乐睹。形服相称。内外严仪。彼人见已。得清净心。生大欢喜。即将其食。奉辟支佛。尔时彼辟支佛。作如是念。我今已得种种美食布施。而食时既未至。我今且可少时摄心坐禅系念。思惟是已。却行一面。到河岸边。时有一树。即在其下。加趺而坐。正意定想。身体端然。寂静一心。不摇不动。如是而住。  
  尔时波罗奈城。有一王。名婆岚摩达多(隋言梵德)。严驾四兵。从城门出。是时城外。忽有一人。从聚落来。手执伞盖。逆头值王。彼人遥见梵德国王在前而来。见已内心作...(第0676-04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今住居何处。彼辟支佛。即报之言。我住某处。我行某处。尔时彼人。即便往诣彼辟支佛所居住处草庵之边。至已内外洒扫泥地。除却秽草讫。而奉请彼辟支佛。欲以四事供养供给。若有所须。我能办具一切衣食。如是奉彼辟支佛已到自家中。向其父母妻子。眷属及余无量无边人辈。说如前言。我今得见如是仙人如是戒行。如是清净。证妙法者。仁若知时。至于彼所。供养尊重。是时彼人父母妻子。并及朋友诸知识等。闻已皆诣向那伽罗辟支佛所。以清净心。恭敬供养。  
  尔时彼人。经于少时。作是善念在家大患。烦恼缠绕。出家大乐。解脱无为在家难办。一向无垢。亦不可得一向无染。亦不可得。乃至欲令尽一身命清净无垢行于梵行。终不可得。我今可至彼仙人边乞求出家。如是念已。而彼人即往诣尸弃辟支佛所而咨白言。善哉大仙。听我出家。而辟支佛。不许出家。彼人再白。乃至三白。善哉大仙。听我出家。  
  尔时尸弃辟支佛。心愍念彼人如是三请。即告其人。作如...(第0676-04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至其龙宫。以自报形。而欲见佛。从北天竺特叉尸罗城。向波罗奈国。强有三百六十由旬。时彼龙王出欲见佛。其头已至佛世尊所。而尾犹尚在自本宫。而彼龙头。其状犹如独树造般。其项犹如象鼻放水。耳目犹如憍萨罗国铜钵之器。口出光炎。犹如重云出于闪电。气息作声。如云雷鸣。作伽荼伽荼声。而彼八万四千众类。一切悉随伊罗钵行。而伊罗钵。遥见如来极大端正光相非常。心生欢喜。乃至犹如虚空中星庄严显赫。既睹见已。向于佛边。生清净心正信之心。踊跃欢喜。进向佛所。  
  尔时世尊。既遥睹见伊罗钵龙渐渐而来。见已告言。善来善来。伊罗钵龙王。经历多时不曾相见。王今身体安隐以不。少病少恼。及诸亲眷。并无疾耶。  
佛本行集经卷第三十八 那罗陀出家品第四十一之二  
  尔时伊罗钵龙王。作如是念。世尊已知我名字也。复更重于如来世尊。增加欢喜。得清净心。生爱敬心。时伊罗钵即隐本形。别更化作摩那婆身。近世尊前。顶礼佛足。却住一面。住一面已。即更亲诵彼二偈文。而重问佛。  
  在何自在王  染著名为染
  彼云何清净  云何得痴名
  痴人何故迷  云何名智者
  何会别离已  名曰尽因缘  
  尔时世尊复还以偈答龙王言。  
  第六自在故  王染名曰染
  无染而有染  是故名为痴
  以没大水故  故名尽方便  ...(第0676-04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至得阿罗汉果。尽于形寿。彼长老摩诃迦叶。不舍此想。是故世尊。授于彼记。汝等比丘。若欲知我声闻弟子少欲知足行于头陀悉具足者。所谓长老摩诃迦叶比丘是也。  
  尔时世尊。复一时间。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我于昔时。离诸欲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于初禅。是时摩诃迦叶比丘。亦复如是。离诸欲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  
  我于尔时。灭于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是时摩诃迦叶比丘。亦复如是。亦灭觉观。乃至入于第二禅行。  
  诸比丘。我于尔时。离喜行舍忆念正智。受于身乐。如贤圣所叹。已舍诸事。住于安乐。入三禅行。是摩诃迦叶比丘。亦复如是。离喜行舍忆念正智。受于身乐。如贤圣所叹。已舍诸事。住于安乐入三禅行。  
  诸比丘。我于尔时。欲断诸苦断舍诸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四禅行。是迦叶比丘。亦复如是。...(第0676-05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解衣服及诸璎珞。复告言曰。我既遣汝。捡挍家资。乃有沙门婆罗门者。诣家乞食。而汝不与。以是因缘。驱令出掌。安置小室弊陋之处。即召使女。教令洗浴。以妇璎珞衣服之具。悉授使女。即令彼女。开仓库门。显示财宝。而告之曰。贤者如是钱财物中。若有沙门婆罗门等。若有乞者。任随施与。莫为限阂。  
  汝等比丘。于意云何。彼时长者家内使女。岂异人乎。勿作斯疑。此即跋陀罗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时彼使女。以于辟支佛所生清净心故。随其终已。生忉利天。可喜端正。众所乐观。最胜最妙。于忉利天宫殿之处。于玉女中。无有胜者。而彼天上。有四天子。各各诤竞。求彼玉女。欲以为妻。各各言曰。是玉女者。当与为妇。  
  时天帝释。见四天子。各各诤竞。即敕言曰。仁者汝等。各竞欲取此女为妻。汝等宜各随便说偈。偈最胜者。即便相与。尔时彼四天子。白天帝释。善哉天王。唯愿天王。于前说偈。我等当说。时彼帝释。即说偈言。  
  行坐恒思...(第0676-05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
  尔时童子。白仙人言。我舅终不为仙剃发。何以故。恃于王宫出入自在。生憍慢故。我今当为仙人剃发。时彼童子。即为仙人。剃除须发。尔时尊者辟支仙人。作如是念。今此童子。大作功德。我今当须为彼童子。光扬示现功德事相。作是念已。告童子言。汝之童子。若知时者。必当持取我之须发。汝于当来。有大利益。作是语已。犹如雁王舒其两翅。以神通力。忽尔飞腾。乘空而去。时彼童子。取辟支佛所剃须发。置于髆上。向辟支佛。生清净心。顶戴十指。合掌作礼。即发是愿。愿我当于未来世中。还值如是辟支佛尊或更胜者。彼之世尊。所有说法。愿我速即悉皆知解。又愿我更不生恶道。又愿当来生生世世。恒作如此剃须发师。为福田故。供养承事如是圣者。  
  尔时彼城宫内。国王升殿视事。与大国臣左右围绕。而彼大众。悉皆遥见彼辟支佛腾空而行。大众见已。白彼王言。大王今者甚有吉利。善得人身。如今国内福田出世。王遂仰观。即见彼时辟支佛已。告诸臣言。...(第0676-06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当值此塔本体世尊。或胜此者。若彼世尊所说之法。愿我闻已。速得知解。于彼世尊所有声闻弟子之中。得天眼者。最为第一。又愿当来。生生世世。不堕恶道。  
佛本行集经卷第六十 摩尼娄陀等因缘品第五十九之二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彼时贼人在于辟支佛塔之前。益灯明者。其人是谁。莫作异见。摩尼娄陀比丘是也。摩尼娄陀。往昔作于大居士子。名曰大财。于后复作行贼盗人。为辟支佛舍利塔中。添益灯油。以清净心。乞如是愿。愿我来世。莫生恶道。由彼业报。生世不曾堕恶道中。恒于天人。往反受乐。而于彼时。复乞是愿。愿我来世。恒常值遇如是世尊。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速解。由彼业报。今得值我。如是世尊。复于我边。获得出家。受具足戒。而于彼时。复乞是愿。愿我于彼世尊所有弟子之中。得天眼者。我为第一。由彼业报。今于我法声闻弟子。得天眼中。其第一也。  
  汝诸比丘。摩尼娄陀。昔有如是种殖善根。由彼业力。今...(第0676-06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 得安而无量
  皆为破坏除  一切淫怒痴
  不轻空心悦  得福薄少乎
  向如来正觉  及诸佛弟子
  如是轮提陀  在诸比丘前
  阿耨达大池  自说本所因  
须鬘品第五(善念十四偈)  
  昔者出游观  时与亲友俱
  头上戴傅饰  耳着须鬘花
  惟卫神通佛  于彼立大寺
  遥见众庶人  共住而奉事
  亲友俱发家  各共赍好华
  悉以清净心  供散彼佛寺
  我时见广施  亦复初发意
  便取林中华  以用上佛寺
  所生不堕余  升天下为人
  因是德本故  所作善照见
  后值等正觉  无上之导师
  果证阿罗汉  清凉得灭度
  唯施一华耳  更得百千岁
  天上自娱乐  余福得泥洹
  假令我素知  佛功德无量
  便即起塔寺  其福无有极
  未必心欢喜  其福犹为少
...(第0725部~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


... 行求饭食具
  我尔时自力  从彼便出去
  是时各驰走  孚远相求索
  尽力从后追  不能及逮我
  即渡于流河  便却坐一面
  周匝四向视  得静无来人
  我今日独食  柔软美且香
  饱满意盈足  终慕获安隐
  于是有比丘  则缘觉世尊
  威神大巍巍  生死除无余
  意虑常念言  穷贱甚苦剧
  本不修功德  是故令我贫
  即兴清净心  欢踊意念言
  当施与比丘  是本众祐者
  时世尊便受  则于彼饭食
  用怜愍伤我  便飞在虚空
  我时即发愿  莫复令我贫
  后生势富家  端正如妙华
  与如是等尊  世世共会遇
  使我承此法  如仁者所得
  缘是所作德  受安长且久
  于天上人间  所作德自见
  亦得为国王  天人无数反
  未曾堕恶道  亦无有罪殃
...(第0725部~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


...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罗汉无所著也。二曰度于死者。谓阿那含不复还也。三曰有余死者。谓斯陀含往而还也。四曰学度死者。谓须陀洹见道迹也。五曰无欺死者。谓八等人也。六曰欢喜死者。谓行一心也。七曰数数死者。谓恶戒人也。八曰悔死者谓凡夫也。九曰横死者。谓孤独苦也。十曰缚着死者。谓畜生也。十一曰烧烂死者。谓地狱也。十二曰饥渴死者。谓饿鬼也。比丘当晓知是。当作是学勿为放逸。勿起淫色。远离诸横以清净心。所未得证常令成就。所以者何。数数死者甚苦。悔死亦苦。横死甚剧。缚着死亦剧。烧烂死甚痛。饥渴死亦痛。如是比丘当作是学。习在闲居。若处树下。学禅一心无得轻戏。无得后悔。是为佛教。是佛法则。佛说如是。比丘欢喜稽首而退。  

...(第0736部~佛说十二品生死经一卷)


...已涂治四厢四处。清净涂已。散华烧香。如是供养。然后入房。既入房已。次复入禅。修四梵行。不离三归。受持五戒。常恒如是。我不懈怠。不放逸行。无垢优婆夷作是语已。复白佛言。世尊。我今未知扫佛塔地所有善根得何福报。四厢涂治。所有善根得何福报。散华烧香。供养佛塔。所有善根得何福报。禅四梵行。三归五戒。所有善根得何福报。唯愿世尊为我解说。佛告无垢优婆夷言。扫佛塔地。得五福报。何等为五。一者自心清净。他人见已生清净心。二者为他所爱。三者天心欢喜。四者集端正业。五者命终生于善道天中。无垢当知。扫佛塔地。福报如是。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圆轮形。涂佛塔地。散花烧香。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弗婆提。富乐自在。于彼寿终。生化乐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半月形。涂佛塔地。散华烧香。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瞿陀尼。富乐自在。于彼寿终。生兜率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于佛塔...(第0765部~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


...心解脱贪嗔痴。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心解脱贪嗔痴。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何等心解脱。为有贪嗔痴心解脱。为离贪嗔痴心解脱。契经是此论根本。彼所不分别者。今应说之。复次为止他宗显正义故。谓或有执心性本净。如分别论者。彼说心本性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相不清净。为止彼执显示心性非本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相不清净。若心本性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相不清净者。何不客尘烦恼本性染污与本性清净心相应故其相清净。若客尘烦恼本性染污虽与本性清净心相应而相不清净。亦应心本性清净不由客尘烦恼相不清净。义相似故。又此本性净心为在客尘烦恼先生。为俱时生。若在先生。应心生已住待烦恼。若尔应经二刹那住。有违宗失。若俱时生。云何可说心性本净。汝宗不说有未来心可言本净。为止如是他宗异执及显自宗无颠倒理故作斯论。如世尊说心解脱贪嗔痴。何等心得解脱。有贪嗔痴心耶。离贪嗔痴心耶。答离贪嗔痴心得解脱。问离贪嗔痴心本来解脱。何故复说得解脱耶答虽约烦恼本来解脱而依...(第1256-02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那波罗象。令其狂逸。欲害如来。尔时如来举右手五指。化作五师子王。时象见之。心怀恐怖。便欲还走。顾视其后。有大深坑。便视左右。有大高舍。仰视空中。有大方石。石出火焰。复四面顾视。皆有猛焰。唯见世尊足边清凉。象见是已。醉心醒悟。尔时世尊灭五师子。即前以鼻摩世尊足。世尊以相好庄严手。摩其顶上。以象语而为说法。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是寂灭法。汝应于我生信敬心。当脱畜生身。象闻是语。不复饮食。即便命终。以清净心故。生三十三天。复以天身。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得见真谛。便还天宫时。世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陀那婆罗。此中遍慈者。谓神足是。余处亦以遍慈。而现神足。曾闻世尊游行力士国。至波卑城。住耆留迦林。波卑城中。诸力士等。闻佛在彼。即共集议。我等皆应尽诣佛所。若不往者。当罚五百两金。尔时有一力士名曰卢遮。无有信心。有大威势。饶财多宝。不欲诣佛。心作是念。我能输五百两金。但违亲属。此事不可。时诸力士。尽共...(第1257-04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二卷)-001)


...施起诸禅解脱三昧者食。所以者何。若欲入此定者。先起欲界善心。次第入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入灭定。欲起此定。从此定次第起非想非非想处心。乃至初禅。次第起欲界善心。以行者身中修如是等功德故。施食得现世报。若得多报。复次从此定起。出入言说着衣受取饮食。如是等威仪寂静故。信心婆罗门居士。生敬重心。以衣食等施。得现世报。若得多报。复次此定。生人希有想。若人闻彼比丘得于灭定。极生希有想。信心婆罗门居士。以清净心。施其衣食等。得现世报。若得多报。复次若施起灭定者。食便名施。不食人食入有想定者。虽不食抟食。而食有漏触食意思食识食。入无漏定。虽不食四种有漏食。而以无漏触意思识持身。入灭定者。无四种食。亦不以无漏触意思识持身。是故施起灭定者。则施不食人食。得现世报。若得多报。复次若施起灭定者。食便是施。到涅槃还者食。所以者何。此定与涅槃相似故。如入无余涅槃时。一切心心数法不生。灭一切有缘法。此定亦尔。是故...(第1257-04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二卷)-001)


...离  无不足大欲
  谓已得未得  多求名所无
  治相违界三  无漏无贪性
  四圣种亦尔  前三唯喜足
  三生具后业  为治四爱生
  我所我事欲  暂息永除故  
  论曰。身器清净略由三因。何等谓三因。一身心远离。二喜足少欲。三住四圣种。谓若欲令修速成者。要先精勤清净身器。欲令身器得清净者。要先修习身心远离。身远离者。谓远恶朋心远离者。谓离恶寻由身心离恶朋寻故。身器清净心易得定。此二由何易可成者。由于衣等喜足少欲。言喜足者无不喜足。少欲者无大欲。诸有多求资生具者。昼狎恶朋侣。夜起恶寻思。由此无容令心得定。所无二种差别云何。谓于已得妙多衣等。恨不得此倍妙倍多。即于此中显等倍胜。更欣欲故名不喜足。若于未得妙多衣等。求得故名大欲。诸所有物足能治苦。若更多求便越善品是此中义。如契经言。随有所得身安乐者。令心易定及能说法。故有希求治苦物者。是为助道非为过失。故经主言。...(第1258-03部~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所说朋助恶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44:33 | 只看該作者
又彼不审思引颇胝迦喻。理实彼体无异色生。隔颇胝迦见显色故。谓如彼体不揽他形。如是亦无揽他显理。而共于彼见异显色。隔彼见他所依显故。设许彼体有异显生。亦不应言颇胝迦宝。本体恒在有异色生。前余色俱颇胝迦灭。后与余色俱新生故。由此彼喻轻尔而立。所引至教与理相违。故应此文定非真说。且应征诘诸有染心。云何名为本性清净。彼言心性本是不染。若尔与染心所相应。尔时此心转成染者。是则烦恼应转成净。由与清净心体相应。此彼别因不可得故。又心性净理无被染。先后与俱皆不成故。谓若先有自性净心。后烦恼生方被染者。应净心体非刹那灭。若先有惑后净心生。被先已生惑所染者。应此惑体非刹那灭。若心与惑俱时而生。则不应言心本性净。有时客尘烦恼所染。许心与烦恼是一时。生一果一等流一异熟法。而说心本净烦恼为客尘。是戾正言非应理论。又于三世推征烦恼毕竟无力能。染净心过去未来无作用故。现在俱堕一刹那故。又若说心以净为性。后...(第1258-04部~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  无不足大欲
  谓已得未得  多求名所无
  治相违界三  无漏无贪性
  四圣种亦尔  前三唯喜足
  三生具后业  为治四爱生
  我所我事欲  暂息永除故  
  论曰。身器清净略由三因何等为三因。一身心远离。二喜足少欲。三住四圣种。谓若欲令修速成者。要先精勤清净身器。欲令身器得清净者。要先修习身心远离。身远离者。谓远恶朋。心远离者。谓离恶寻。由身心离恶朋寻故。身器清净心易得定。此二由何易可成者。由于衣等喜足少欲。言喜足者。无不喜足。少欲者无大欲。诸有多求资生具者。昼狎恶朋侣。夜起恶寻思。由此无容令心得定。所无二种差别云何。谓于已得妙多衣等。恨不得此倍妙倍多。即于此中显等倍胜。更欣欲故名不喜足。若于未得妙多衣等求得。故名大欲。诸所有物足能治苦。若更多求便越善品。是此中义如契经言。随有所得身安乐者。令心易定及能说法。由此希求治苦物者。是为助道非为过失。故于已得...(第1259-02部~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落。如是道生正生起正起触证。是名一道。复次心独住正住正止一入定。是名一道。复次一向柔软调伏清净。是名一道。复次贪欲嗔恚愚痴烦恼障碍覆盖系缚恶行尽。是名一道。复次离欲寂静修正觉灭恶得涅槃。是名一道。何谓道一枝道。乃至十一枝道。是名道。是道是桥。是因是门。是根是起。是胜是绪是办。生正生起正起出正出。善法和合成就。是名道。  
  何谓众生清净。众生谓五道生也。为人天众生故。说亲近四念处修行多学。得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授记度疑清净知见道非道清净。趣道知见清净得知见清净。如见令不清净众生清净。令垢秽众生无垢秽。是谓众生清净。  
  何谓远离忧悲。云何忧。众生触若干苦法。若忧重忧。内燋热内心热。是名忧。云何悲。谓众生忧缠逼迫。忧箭具足。忧恼心乱。穷叹啼哭。追忆并语。或自堆扑。口出乱语。是名悲。四念处亲近修学远离忧悲。是名远离忧悲。何谓灭尽苦恼。苦谓若身觉苦。眼触苦受乃至身触苦受。是名苦。云何恼...(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比丘。修共慧光明心。修有明心。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云何共慧光明心。若三慧照明。谓闻思修慧是名共慧光明心。若亲近正亲近勤行修学。是谓修共慧光明心修有明心。云何共明想心。若比丘取诸明相。若火光日月光珠光星宿光。取诸光明相已。若树下露处思惟光明。知光明解光明受光明。如实人若想忆想知想。是名光明想心。若共想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心。若亲近正亲近勤行修学。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若于树下露处。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人若想忆想知想。是名明想心。若共想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心。若亲近正亲近勤行修学。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若一树下若二若三乃至十树。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若于一园以清净心遍解行。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于一园若二若三乃至十园。以清净心遍解行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一聚落若二若三乃至十聚落。以清净心遍解行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乃至水陆周匝。以清净心遍解行。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  
  云何以身定心以心定身。若比丘以心身上正上举正举。如人持钵。乞食以络盛钵。盛正盛举正举。如是比丘以心身上正上举正举。云何比丘。以身定心。若比丘思惟身无常知无常解无常受无常。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身乐身调身...(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心。若亲近正亲近勤行修学。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若一树下若二若三乃至十树。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若于一园以清净心遍解行。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于一园若二若三乃至十园。以清净心遍解行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一聚落若二若三乃至十聚落。以清净心遍解行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复次比丘乃至水陆周匝。以清净心遍解行。乃至是名修共明想心修有明心。  
  云何以身定心以心定身。若比丘以心身上正上举正举。如人持钵。乞食以络盛钵。盛正盛举正举。如是比丘以心身上正上举正举。云何比丘。以身定心。若比丘思惟身无常知无常解无常受无常。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身乐身调身轻身软身除。是名以身定心。复次比丘。身苦恼痈箭味患依缘。坏法不定不满可坏苦空无我。思惟缘知缘解缘受缘。即无明缘行。乃至名色缘六入。如是不放逸...(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此身无喜乐津液遍满。此身无喜乐尽。津液遍满无有减少。如优钵罗池波头摩池拘牟头池分陀利池。若优钵罗花乃至分陀利花。从泥涌出。未能出水。此花若根若头。水津液遍满。从根至头从头至根。津液遍满无有减少。如是比丘。若此身无喜乐。津液遍满。此身尽津液遍满。无有减少。如实人若想忆想知想。是名乐想。若想身微受正微受缘微受。以何身受意身受。是名乐想上身行。复次比丘。断苦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净。成就四禅行。若此身以清净心遍解行。此身清净无不遍处。如男子女人。着白净衣。上下具足。从头至足。从足至头。无不覆处。如比丘。若此身以清净心遍解行。此身清净。无不遍处。如实人若想忆想知想。是名乐想。此想身微受正微受缘微受。以何身受意身受。是名乐想上身行。  
  云何轻想。若比丘思惟身轻知轻解轻受轻。如兜罗绵轻。如劫钵轻。布着平地。微风来吹。便得离地。如是比丘。思惟身轻知轻解轻受轻。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即得定已。离地四寸上行。如实人若想忆想知想。是名轻想。此想身微受正微受缘微受。以何身受以意身受。是名轻想上身行。若比丘此定亲...(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人若心住正住。是名一心。此四支。是名第四禅。何谓四禅。次顺不逆。以次入定行四与三无有中间。是名四。何谓禅。舍心垢正舍缘舍。是名禅。乃至复次离无喜乐修不苦不乐舍定。如行人受想思触思惟。乃至及余随色。是名禅。复次随法非禅是修禅法心住正住。是名禅。得如是定。护持威仪住行微行。是名成就四禅行。如比丘。修清净深心。身遍解行。无不遍处。如男子女人。着白净衣。上下具足。从头至足。从足至头。无不遍处。比丘亦尔。修清净心。身遍解行。无不遍处。  
  比丘入第四禅。心不高不下不憎不爱定住不动。犹如静室埿治内外户牖俱闭无有风尘。于其室内。然以油灯。若人非人。若风若鸟。无有触者。然焰不高不下不倾不曲定住不动。比丘入第四禅。亦复如是。心不高不下。乃至定住不动。云何高心。共掉相应心。是名高心。云何下心。共懈怠相应心。是名下心。复次共七慢相应心。是名高心。共我相应心。是名下心。云何爱心。共染相应心。是名爱心。云何憎...(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若欢喜踊跃正踊跃。离恚寂静。是名喜。何谓心进。若心发起显出越度。是名心进。何谓心除。若心乐心调心轻心软是名心除。何谓信。若信入信胜信。是名信。何谓欲。若欲重欲悕望欲作欲发起欲显出欲度欲得欲触欲解射欲证。是名欲。何谓不放逸。若覆护心念欲令我心不染于染法。不恚于恚法。不痴于痴法。不着垢秽法。不顺于色欲法。不贡高于贡高法。不放逸于放逸法。是名不放逸。何谓念。若念忆念。是名念。何谓心舍。若舍胜舍心等心均心清净心无作非受。是名舍。何谓怖。若于色声香味触法。若众生。若怖重怖究竟怖。心惊毛竖。是名怖。何谓烦恼使。十使见使疑使戒道使爱使恚使嫉妒使悭惜使无明使憍慢使掉使。是名烦恼使。何谓见使。除戒道见。若余见。是名见使。复次见使。六十二见。及邪见。是名见使。何谓疑使。若有人缘过去疑惑。我过去有。我非过去有。以何性过去有因。何过去有缘。未来疑惑。我未来有。我非未来有。以何性未来有因。何未来有缘。现在疑惑。我现...(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生喜乐津液遍满无有减少。是谓修圣五支第二支定。复次比丘。离喜舍行念正智身受乐。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成就三禅行。此身无喜乐津液遍满。此身无喜乐津液遍满无有减少。如优波罗华池鸠头摩华池钵头摩华池分陀利华池。从泥中出未能出水。此华从根至头。从头至根。皆津液遍满无有减少。如是比丘。此身无量喜乐津液遍满此身。津液遍满无有减少。是谓圣五支第三支定。复次比丘。断苦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净。成就四禅行。此身以清净心遍解行。此身以清净心遍解行无有减少。如男子女人着白净衣。从头至足从足至头无不覆处。如是比丘。以清净心遍解行。此身以清净遍解行无有减少。是谓修圣五支第四支定。复次比丘。善取观相。善思惟善解。如立人观坐者。如坐人观卧者。如是比丘。善取观相善思惟善解。是谓修圣五支第五支定。如是比丘。修圣五支定。亲近多修学已。欲证通法。悕望欲证。随心所欲即能得证。自知无碍。如四衢处有善调马善驾已。有善御乘者。乘已随意自在。如是比丘。亲近圣五支定多修学已。欲证通法。悕望欲证。随心所欲即能得证自在无碍。如盛水瓶坚牢不漏。...(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智身受乐。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成就三禅行。若身无喜乐。津液遍满身无喜乐。津液遍满无有减少。如优钵罗花池波头摩花池鸠头摩花池分陀利花池。从泥稍出未能出水。此花若根若头。水津液遍满。从根至头从头至根。津液遍满无有减少。如是比丘。若身无喜乐津液遍满。此身尽津液遍满无有减少。如比丘增益受无喜乐出世乐寂静乐灭乐正觉乐沙门果乐涅槃乐。此定如是谓现乐。复次比丘断苦断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净。成就四禅行。若身以清净心遍解行。此身清净无不遍处。如男子女人身着白净衣上下具足。从头至足从足至头无不覆处。如是比丘。若身以清净心遍解行。此身清净无不遍处。如比丘增益受寂静妙乐出世乐寂静乐灭乐正觉乐沙门果乐涅槃乐。如是定谓现乐。云何定后乐报。如比丘。思惟无常苦空无我。思惟涅槃寂静。得定心住正住。如比丘得定已。即得初圣五根。得初圣五根已。上正决定舍凡夫地。若不得须陀洹果而中命终。无有是处。不得须陀洹果。作恶作恶业已。命终堕三涂。无有是处。如比丘亲近此定多修学。多修学已。见断三烦恼。得须陀洹果触证。触证已。断地狱畜生饿鬼苦。受...(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如是名如是姓乃至如是受苦乐。我此命终生彼。彼命终生此。于此成就行。忆念种种无量宿命。若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得报定若入定不入定。忆念种种无量宿命。从一生乃至于此成就行。是名共证知宿命定。  
  何谓共明想定。如比丘取诸明相。谓火光日月星宿光摩尼珠光。取诸光明相已。若树下露处。思惟光明知光明受光明。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光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树下露处。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胜心。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树下。若二三乃至十树下。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胜心。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园二三乃至十园。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胜心。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园二三乃至十园。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聚落二三乃至十聚落。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园二三乃至十园。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水陆周匝。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3)


...至十树下。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胜心。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园二三乃至十园。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胜心。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园二三乃至十园。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聚落二三乃至十聚落。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若一园二三乃至十园。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水陆周匝。以清净心遍解行有明心胜。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明想。若定此想共生共住共灭。是名共明想定。如比丘定亲近多修学已。以天眼清净过人。见众生生死好色恶色善道恶道卑胜。知众生造业。此众生身恶行成就。口意恶行成就。谤贤圣邪见造邪见业。身坏命终堕地狱畜生饿鬼。此众生身善行成就。口意善行成就。不谤贤圣正见。造正身业。身坏命终生天上人中。如是以天眼清净过人。见众生生死好色恶色善道恶道。知众生造业。修此定已。以天眼清净过人。见...(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3)


...干连所修。复次无色近分定解脱道。彼亦得解脱名。若是善及定地。非无间道缘下地为境故。何以故。背舍义即是解脱。偈曰。灭心定解脱。释曰。灭受想定。即是第八解脱。此定于前已说。由背受想故名解脱。复由背舍一切有为法故。复有余师说。由此八能解脱一切定障故。若人修灭心定。偈曰。最后细后成。释曰。有顶者由想最细故。此定更修令最细。方得入灭心定。若人已入灭心定。云何得出。偈曰。自地净下圣。心从彼出观释曰。或由于有顶清净心从彼得出。或由无所有入为地。清净心及无流心。从彼得出。如此依有流心。入无心定。出心通有流无流。于此八解脱中。偈曰。欲界可见境。前三。释曰。于前三解脱。通以欲界色入为境。或可憎或可爱如次第。偈曰。四无色。是类智种类。自上地谛境。释曰。无色解脱缘上地及自地苦。苦集苦灭为境。一切类智种类道。及非择灭虚空为境。云何于第三定不立解脱。于第二定地。色欲不有故。复于清凉乐有动故。云何彼修净解脱观为安乐。先不净观。损羸自相续故。复次为欲观察自能不...(第1262部~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002)


...中说。又所应说法而为说之。所谓若略若广阴入门等。是故所说无非真实。复次有二种语法。一依世谛。二依第一义谛。如来依此二谛说故所言皆实。又佛不说世谛是第一义谛。不说第一义谛是世谛。是故二言皆不相违。复次如来若遮若开亦不相违。随所为事遮。不即此事开。随所为事开。不即此事遮。是故所言皆不相违。又有三种语法。一从见生。二从慢生。三从假名生。佛无二种语。于第三语清净无染。又有四种语法。见闻觉知法。佛于此四所言清净心无贪着。又有五种语法。过去未来现在无为及不可说。是五种法佛悉通达。明了知已然后乃说。故名如说。能如说故名为如来。以烦恼尽故得此法。贪恚痴等是妄语根本。灭此诸结。是故应供。复次如来说应供法。是灭结法。由正智生。以无常等慧正观法故诸烦恼尽。故因正智生应供法。是正智法从明行生。前际后际及不相续善通达故。得名正智。尽行施等波罗蜜故诸明行足。余人亦于无始生死行施等法。无正行故不名善逝。佛有正道行施等行...(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1)


...八功德故。又能度彼岸及勤求度故名福田。又经中说。但能发心欲行善法尚多利益。况修行耶。是诸贤圣常行善法故名福田。又经中说。谁施主家有持戒比丘。受供养已入无量定。是施主家得无量福。众中有入无量三昧无相三昧无动三昧。能令施主得无量报故名福田。又经中说。三事和合故得大福。一曰有信。二曰施物。三曰福田。于众僧中多功德人。功德人中。信心易生。又施众僧具九因缘故获大果。又施众僧以受者净故施必清净。又施有八种。有清净心少施物亦少施破戒人。有清净心少所施物多施破戒人有清净心少施物亦少施持戒人。有清净心少所施物多施持戒人。有清净心多施四种物亦尔。于僧中施必当成就若二若三。一切善人皆因众僧增益功德。然后随意回向菩提。又所施僧。此物皆当得解脱果。于生死中终不能尽。又所施众僧皆为严心。又若于一人生信净心或时可坏。于众僧中信心清净终不坏败。又于一人生爱敬心。或不能广。于众僧中生信敬心。缘无量故心则广大。又施为一切入僧数人。以心大故果报亦大。以是等缘诸贤圣人名为福田。是故应礼。  
成实论卷第二
吉祥品第十二  
  以是三...(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1)


...他害。四入胎者。有不自念入胎亦不自念住胎出胎。有自念入胎而不自念住胎出胎。有自念入胎住胎而不自念出胎。有自念入胎住胎出胎。以颠倒心乱故不自念。心正不乱故能自念。四缘。因缘者。生因.习因.依因。生因者若法生时能与作因。如业为报因。习因者如习贪欲贪欲增长。依因者如心心数法依色香等。是名因缘。次第缘者如以前心法灭故后心得次第生。缘缘者若从缘生法如色能生眼识。增上缘者谓法生时诸余缘也。信佛者谓得真智于佛生清净心决定知佛于众生中尊。信此真智即是信法。得是智者一切众中最为第一。是名信僧。得圣所爱戒。谓以深心不造诸恶。知我因是戒能信三宝。信是戒力故名信戒也。以四圣种故不为衣服爱之所染。不为饮食卧具从身爱之所染。故名四圣种。四恶行以贪故嗔故怖畏故痴故堕恶道中。色阴者色等五法也。受阴者能缘法也。想阴者能分别假名法也。行阴者能生后身法也。识阴者唯能识尘法也。地种者色香味触和合。坚相多者名为地种。湿相多者名为水...(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1)


...性喜差别。  
信品第八十九  
  必定是信相。问曰。必定是慧相。必定名断疑。是名慧相。答曰。未自见法。随贤圣语心得清净。是名为信。问曰。若然者。自见法已不应有信。答曰。然阿罗汉名不信者。如法句中说不信者不知恩者。名为上人。又经中说。世尊。我于是事随佛语信若自见法心得清净。是名为信。先闻法后以身证。作如是念。此法真实谛不虚诳。心得清净。是名为信。在四信中。譬如病人先信师语服药差病。然后于师生清净心。是名为信。是信二种。一从痴生。一从智生。从痴生者。不思善恶。于富兰那等恶师所生净心。从智生者。如四信中。于佛等生净心。是信三种。善不善无记。问曰。是不善信即是烦恼。大地中不信法非是信也。答曰。非不信法信是净相。是不善信亦是净相。若不尔则不善受不应名受。而实不然。故有三种差别。若信在根数随顺解脱。在三十七品则定是善。  
勤品第九十  
  心行动发是名为勤。常依余法若忆念若定。于中发动...(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1)


...住一处是三昧相。问曰。是心云何得住一处。答曰。随所多习于此处住。若不多习则速舍离。问曰。当云何习。答曰。随所乐习。问曰。云何能乐。答曰。身心粗重名苦。以猗法除身心粗重相则能生乐。问曰。云何生猗。答曰。以欢喜因缘故身心调适。问曰。云何生喜。答曰。从念三宝及闻法等心悦故生。问曰。云何心悦。答曰。从清净持戒心不悔生。问曰。已说三昧因。今三昧复是谁因。答曰。是如实智因。如实智者。谓空智也。如说行者如是摄心清净心除盖心。住心不动心。则能如实知苦圣谛集灭道圣谛。是故欲得如实智者。当勤精进修习三昧。散心者尚不能得世间经书工巧等利。何况能得出世间利。故知一切世间出世间利。皆以定心故得。又一切妙善皆由正智。一切鄙恶皆由邪智。如经中说。无明为首。无惭愧随从起一切恶。以明为首惭愧随从起一切善。而三昧是正智慧因。故知一切妙善皆因三昧。是故当勤精进修习。  
定相品第一百五十六  
  问曰。汝说心住一处是三昧...(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1)


...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2


  经中说五圣枝三昧。谓喜乐清净心明相观相。喜是初禅二禅喜相同故名为一枝。第三禅以离喜乐别为一枝。第四禅中清净心名第三枝。依此三枝能生明相观相。是明相与观相为因。能坏裂五阴。观五阴空故名观相。能至泥洹故名为圣。问曰。经中说圣五智三昧。何者是耶。答曰。佛自说。行者作是念。我此三昧圣清净。是名初智。此三昧非凡夫所近。是智者所赞是第二智。此三昧寂灭妙离故得。是清净心明相观相。喜是初禅二禅喜相同故名为一枝。第三禅以离喜乐别为一枝。第四禅中清净心名第三枝。依此三枝能生明相观相。是明相与观相为因。能坏裂五阴。观五阴空故名观相。能至泥洹故名为圣。问曰。经中说圣五智三昧。何者是耶。答曰。佛自说。行者作是念。我此三昧圣清净。是名初智。此三昧非凡夫所近。是智者所赞是第二智。此三昧寂灭妙离故得。是第三智。此三昧现在乐后得乐报。是第四智。此三昧我一心入一心出。是第五智。佛示定中亦有智慧。非但系心。行者修习定时若生烦恼。于中生智除此烦恼。欲令三昧为圣清净...(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2)


...不过七日灭。佛佛弟子自在变化。变化时观世间净作不净。不净作净。除净不净念心念护。是谓圣人神通。是三种通从四神足力生。一切色缘渐渐得轻举。诸佛一时得。天眼通自眼边。色界四大造净生得天眼。自地下地近远彻视。见一切细微色。忆念日月星宿火明珠。是道得天眼通。天耳通自耳边。色界四大造净生得天耳。天人地狱饿鬼畜生种种声忆念识知。是道趣天耳通。识宿命通念先世事所来生处。是道趣宿命通。知他人心通。常念他染污心及他清净心悉知。自心生灭能分别知。是道趣知他心通。三界漏一切我尽。如是知五受阴无常等忆念。是道得漏尽通。宿命通及天眼漏尽是谓明。宿命通知因缘世次第是谓明。天眼通知因缘如行业得报是谓明。漏尽通欲界色无色界漏尽我尽诸漏是谓明。十一切入。忆念一切地不念余。是谓地一切入。乃至识一切入亦如是。八解脱。内有色想外观色。内无色想外观色。净解脱作证四无色定灭尽定。是谓八解脱。缘观转心得解脱。是谓解脱。观内色不净及观外...(第1271部~阿毗昙甘露味论二卷)


...戒是名戒学。谓达分戒是增上戒学。复次凡夫戒。是名戒学。圣戒是增上戒学。问云何心学。答所谓欲定。问云何增上心学。答色定及无色定。此谓增上心学。复次有相定心学。达分定及道定。是谓增上心学。云何慧学。谓世间智是名慧学。四谛相似智及道智。是谓增上慧学。如世尊为钝根人说增上戒学。为中根人说增上心学。为利根人说增上慧学。问学者何义。答学可学学增上学学无学名学。如是学此三学。谓伏解脱道。以三种学成就清净。所谓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于是戒是戒清净。定是心清净。慧是见清净。戒者洗犯戒垢。定洗缠垢。是谓心清净。慧除无知垢。此谓见清净。复次戒除恶业垢。定除缠垢。慧除使垢。如是以三清净是伏解脱道。又以三种善伏道。谓初中后善以戒为初。以定为中。以慧为后。云何戒为初善。有精进人成就不退。以不退故喜。以喜故踊跃。以踊跃故身猗。以身猗故乐。以乐故心定。此谓初善。定为中善者。以定如实知见。此谓中善。慧为后善者。已如实知见厌患...(第1286部~解脱道论十二卷)


...。云何非头陀不说头陀。谓学人凡夫不成就头陀受。问头陀何相何味何起。答少欲为相。知足为味。无疑为起。复次无所著为相。无过为味。不退为起。云何初中后。谓受为初。修行为中。欢喜为后。  
分别定品第四  
  问尔时净戒坐禅人。已行头陀受成就胜善处。当何所作。答令定起。问何定何相何味何起何处。何人受禅解脱定。正受何差别。几定因可见。以此起定。障定有几法。几定功德。定几众具。几种定。云何起定。答定者有清净心。一向精进与寂静功德等。正真住不乱。此谓定。复次烦恼猛风无倾心虑。如殿里灯光焰不动。如阿毗昙说。若心正住无所攀缘。亦不动乱。寂静无著。正定定根定力。此谓为定。云何相何味何起何处。心住是相伏怨是味。寂静是起。于染不着心得解脱。是名为处。何人受定。谓受心数等方便定等。如手执称。令心心数等。如钵中油。念与精进等行为定。犹如四马齐力牵车。思惟等为定。如彼箭师注心调直。以除怨故。如药消毒。如毗昙说。敛...(第1286部~解脱道论十二卷)


...是障碍路碍诸善法故。欲者是痴失正念故。欲者如熟以烂故。欲者是械相驻缚故。欲者是盗功德物故。欲者是怨家起斗争故。欲者是苦造诸过患故。如是已观欲过患。应观出离功德。名出离者谓初禅从初出家修诸善。是名出离。问云何出离功德。答无盖心自在住寂寂乐。堪忍苦乐住不忘失。旷济众事得大果地。堪受供养。二处饶益。是大智慧。是一切善处。名超三界。复次名出离者。彼出离淫欲。是寂寂诸盖是乐无垢。是处最胜地。是道为得最胜。是清净心垢。此是功德修行所造。是乐内所修行。欲是粗。出是胜妙。欲者有烦恼。出离者是无烦恼。欲者是下。出离者是上。欲者有嗔恚。出离者无嗔恚。欲者非可爱果。出离者是可爱果。欲者有怖畏。出离者无怖畏。如是已观淫欲过患。及观出离功德。依出离生欲乐。心生信生恭敬。观可作非可作。依节量食安置衣钵。身不懈惓心无怠惰。当小行脚。小行脚已坐洗手足。应念佛菩提念法念僧。修善行念已。当令欢喜。我能如此得具足。若我不得出离...(第1286部~解脱道论十二卷)


...诸睡眠。最高者。其心退起诸调乱。于所行处成不乐。若不乐于初戏笑言语。以由欲心成高。复次若得诸相行。由喜乐欲心成高。最下者。退调缘故。于业处成不乐。若不乐于初行处。所作嗔处。由嗔恚心成下。复次久惓觉观。从胜退落其心。由忧受心成下。是坐禅人。若心速作退堕调处。以念根定根摄伏令舍调。若心进作退堕懒处。以念根精进根摄伏令舍懈懒。若高心者退堕欲处。成现知令舍欲。若下心者退堕于嗔恚。成现知令舍嗔恚。于此四处成清净心。成专一心。此明因三行定心成随意得见曼陀罗形。若专一心想成。起名相者有二种。谓取相。彼分相云何。名取相若坐禅人以。不散心现观曼陀罗。从曼陀罗起想。如于虚空所见。或时远或时近。或时左或时右。或时大或时小。或时丑或时好。或时多或时少。不以眼观曼陀罗。以作意方便取相起。是名取相。从彼作多故。彼分相起。名彼分相者。若作意时随心即现。非见曼陀罗后生心念。但作心闭眼如先所观。若远作意亦即远见。若近左右前...(第1286部~解脱道论十二卷)


...受持。从生悲伤心得受持。以是悲伤令心得静。善取静心心得受持。如是善取。令舍心得受持。从无边烦恼。心得解脱成就受持。以解脱故。彼成一法味。以一味心得受持修行。是故从此胜妙心得增长。如是住受持。起安定方便。如是善解缘起。及心受持不久起定。彼坐禅人离欲不善法。有觉有观。于寂静处心所成就。有喜有乐得于初禅。是地一切入功德。于是离欲者。离有三种。谓身离心离烦恼离。问云何身离。答远离诸恼出处山野。云何心离。以清净心到胜善处。云何烦恼离。无结累人无生死行处。复次离有五种。谓伏离彼分离断离猗离出离。云何伏离。谓修初禅伏于五盖。云何彼分离。谓修达分定伏于诸见。云何断离。谓修出世间道断诸烦恼。云何猗离。谓得果时乐。云何出离。谓涅槃也。欲者有二种。一者处欲。二者欲烦恼。天堂及人所爱色香味触。此谓欲处。于此欲处起欲染思惟。是谓欲烦恼。从此欲以心别离以伏别离。是远离是出离。是解脱是不相应。是谓离欲。问云何离不善法。...(第1286部~解脱道论十二卷)


...懈怠动摇。此是过患。若最长息。若最短息。不应作意。若作处最长最短息。其身及心皆成懈怠动摇。此是过患。由出入息种种相故。不应作着。若如是作心余缘成乱。若心乱其身及心。皆成懈怠动摇。如是过患无边。起出入息。以无边懈故应作想如是心不乱。若心迟缓。若心利疾。不当精进。若作迟缓精进。成懈怠睡眠。若作利疾精进。成起调。若坐禅人。若与懈怠睡眠共起。若与调共起。其身及心成懈怠成动摇。此是过患。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复有坐禅人。从初见异相。如烟如雾如尘如碎金。犹如针刺。如蚁所啮。见种种色。若坐禅人心不明了。于彼异相心作异想成颠倒。不成出入息想。若明了坐禅人。不作异意想。念现入息念现出息。...(第1286部~解脱道论十二卷)


...德。云何为七?周那,有信族姓男、族姓女,闻如来、如来弟子游于某处,闻已欢喜,极怀踊跃。周那,是谓第一出世间福,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名誉,得大功德。
  “复次,周那,有信族姓男、族姓女,闻如来、如来弟子欲从彼至此,闻已欢喜,极怀踊跃。周那,是谓第二出世间福,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名誉,得大功德。
  “复次,周那,有信族姓男、族姓女,闻如来、如来弟子已从彼至此,闻已欢喜,极怀踊跃,以清净心躬往奉见,礼敬供养,既供养已,受三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而受禁戒。周那,是谓第七出世间福,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名誉,得大功德。
  “周那,信族姓男、族姓女若得此七世间之福及更有七出世间福者,其福不可数,有尔所福,尔所福果,尔所福报,唯不可限、不可量、不可得大福之数。周那,譬如从阎浮洲有五河流:一曰、恒伽,二曰、摇尤那,三曰、舍劳浮,四曰、阿夷罗婆提,五曰、摩企。流入大海,于其中间水...(第0538-01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修习念身。比丘者,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犹青莲华,红、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根茎华叶,悉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犹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此身体无处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意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如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暗之所覆,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第0538-02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犹青莲华,红、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彼根茎华叶悉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犹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其身体无处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忆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如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暗之所覆。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第0538-03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梵志汝问事,随本意所思,
   彼彼诸问事,我为汝断疑。”  
  世尊已许问,梵志梵摩故,便问世尊事,随本意所思:  
  “云何为梵志?三达有何义?
   以何说无著?何等正尽觉?”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  
  “灭恶不善法,立住择梵行,
   修习梵志行,以此为梵志。
   明达于过去,见乐及恶道,
   得无明尽说,知是立牟尼。
   善知清净心,尽脱淫怒痴,
   成就于三明,以此为三达。
   远离不善法,正住第一义,
   第一世所敬,以此为无著。
   饶益天及人,与眼灭坏诤,
   普知现视尽,以此正尽觉。”  
  于是,梵摩即从座起,欲稽首佛足。彼时大众同时俱发高大音声:“沙门瞿昙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所以者何?此弥萨罗国所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于彼最第一,谓出生...(第0538-05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
   智慧无染著,何等名受岁?”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阿难曰:  
  “受岁三业净,身口意所作,
   两两比丘对,自陈所作短。
   还自称名字,今日众受岁,
   我亦净意受,惟愿原其过!”  
  尔时,阿难复以偈问其义曰:  
  “过去恒沙佛,辟支及声闻,
   尽是诸佛法,独是释迦文?”  
  尔时,佛复以偈报阿难曰:  
  “恒沙过去佛,弟子清净心,
   皆是诸佛法,非今释迦文。
   辟支无此法,无岁无弟子,
   独逝无伴侣,不与他说法。
   当来佛世尊,恒沙不可计,
   彼亦受此岁,如今瞿昙法。”  
  是时,尊者阿难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升讲堂,手执揵椎,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
  尔时,复说此偈:  
  “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
  ...(第0539-03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便,灭于六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万众而为说法。尔时,阿那律在彼座上。是时,阿那律在众中睡眠。
  尔时,佛见阿那律睡眠,便说此偈:  
  “受法快睡眠,意无有错乱,
   贤圣所说法,智者之所乐。
   犹如深渊水,澄清无瑕秽,
   如是闻法人,清净心乐受。
   亦如大方石,风所不能动,
   如是得毁誉,心无有倾动。”  
  是时,世尊告阿那律:“汝畏王法及畏盗贼而作道乎?”
  阿那律报曰:“不也,世尊。”
  佛告阿那律:“汝何故出家学道?”
  阿那律白佛言:“厌患此老、病、死、愁、忧、苦、恼,为苦所恼,故欲舍之,是故出家学道。”
  世尊告曰:“汝今,族姓子,信心坚固,出家学道。世尊今日躬自说法,云...(第0539-04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以法治化,自济其身,父母、妻子、奴婢、亲族,将护国事。是故,大王,常当以法治化,勿以非法。人命极短,在世须臾间耳!生死长远,多诸畏难。若死来至,于中呼哭,骨节离解,身体烦疼。尔时,无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仆从、国土、人民所能救也。有此之难,谁堪代者,唯有布施、持戒,语常和悦,不伤人意,作众功德,行诸善本。”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智者当惠施,诸佛所嘉叹,
   是故清净心,勿有懈慢意。
   为死之所逼,受大极苦恼,
   至彼恶趣中,无有休息时。
   若复欲来时,极受于苦恼,
   诸根自然坏,由恶无休息。
   若医师来时,合集诸药草,
   不遍其身体,由恶无休息。
   若复亲族来,问其财货本,
   耳亦不闻声,由恶无休息。
   若复移在地,病人卧其上,
   形如枯树根,由恶无休息。
   若复已命...(第0539-05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叹,以造大难故。若复大会不系缚群牛,乃至不令众生辛苦作役者,如是邪盛大会,我所称叹,以不造大难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马祀等大会,造诸大难事,
   如是等邪盛,大仙不称叹。
   系缚诸众生,杀害微细虫,
   是非为正会,大仙不随顺。
   若不害众生,造作众难者,
   是等名正会,大仙随称叹!
   惠施修供养,为应法邪盛,
   施者清净心,梵行良福田。
   如是大会者,是则罗汉会,
   是会得大果,诸天皆欢喜。
   自行恭敬请,自手而施与,
   彼我悉清净,是施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信心应解脱,
   无罪乐世间,智者往生彼。”  
  佛说此经已,优波迦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广说如上。差别者,谓随说异偈言:  
  ...(第0540-01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连:“晨朝路中何因何缘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揵连语尊者勒叉那:“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脓坏,臭秽不净,乘虚而行,乌、鸱、雕、鹫、野干、饿狗随逐护食,啼哭号呼。我念众生得如是身,受如是苦,一何痛哉!”
  佛告诸比丘:“我亦见此众生,而不说者,恐不信故。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有不信者,是愚痴人长夜受苦。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波罗奈城为女人卖色自活。时,有比丘于迦叶佛所出家,彼女人以不清净心请彼比丘,比丘直心受请,不解其意,女人瞋恚,以不净水洒比丘身,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乃至“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火燃,乘虚而行,啼哭号呼,受诸苦痛”,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波罗奈城为...(第0540-02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若子父母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则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胜生子。
  “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不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下生子。”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生随及生上,智父之所欲,
   生下非所须,以不绍继故。
   为人法之子,当作优婆塞,
   于佛法僧宝,勤修清净心,
   云除月光显,光荣眷属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五戒,如是信、戒、施、闻、慧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若有比丘作如是心为人说法:‘何等人于我起净信心,为本已当得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如是说者,名不清净说法。
  “若复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
  “唯迦叶比丘有如是清净心为人说法,以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如是说法,于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为人说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彼当施我,莫令不施,顿施非渐施,多施非少施,胜施非陋施,速施非缓施。’以如是心而至他家,若他不施,乃至缓施...(第0540-05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复无愚痴?孰能常坚固?”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永超世恩爱。”  
  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瞿迦梨比丘,是提婆达多伴党,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瞿迦梨比丘:“瞿迦梨,汝何故于舍利弗、目揵连清净梵行所,起不清净心?长夜当得不饶益苦。”
  瞿迦梨比丘白佛言:“世尊,我今信世尊语,所说无异,但舍利弗、大目揵连心有恶欲。”如是第二、第三说,瞿迦梨比丘——提婆达多伴党于世尊所再三说中,违反不受,从座起去。去已,其身周遍生诸庖疮,皆如栗,渐渐增长,皆如桃李。
  时,瞿迦梨比丘患苦痛,口说是言:“极烧!极烧!”脓血流出,身坏命终,生大钵昙摩地狱。
  时,有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第0540-05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孤独园。
  时,有众多比丘于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住一林中夏安居。彼林中有天神住,知十五日诸比丘受岁,极生忧戚。
  有余天神语彼天神言:“汝何卒生愁忧苦恼?汝当欢喜诸比丘持戒清净,今日受岁。”
  林中天神答言:“我知比丘今日受岁,不同无羞外道受岁;然精进比丘受岁,持衣钵,明日至余处去,此林当空。”
  比丘去后,林中天神而说偈言:  
  “今我心不乐,但见空林树。
   清净心说法,多闻诸比丘,
   瞿昙之弟子,今悉何处去?”  
  时,有异天子而说偈言:  
  “有至摩伽陀,有至拘萨罗,
   亦至金刚地,处处修远离;
   犹如野禽兽,随所乐而游。”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止住一林中,入昼正受,身体疲极,夜则睡眠。
  时,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于空林中...(第0540-05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七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游俱萨罗国还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婆罗门。名曰返戾。闻世尊游俱萨罗还舍卫祇树给孤独园。时婆罗门而作是念。我当往至沙门瞿昙所。彼有所说。我当返戾。时婆罗门作是念已即诣佛所。尔时世尊数千亿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世尊于时。遥见彼婆罗门来。默无所说。时婆罗门来到佛所。语佛言。何不说法。我欲听之。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求过短者  意欲讥彼阙
  汝不清净心  嗔恚极怀忿
  诸佛所说法  终不能解悟
  善顺离诤讼  并祛不信心
  远离诸恼害  及以嫉妒想
  若能如此者  善听为汝说  
  时婆罗门而作是念。瞿昙沙门已知我心即起礼佛。而作是言。我实有过。所念不善。唯愿世尊。受我忏悔。尔时世尊以怜愍故。受其忏悔。返戾欢喜。顶礼而去。  
(七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无害摩纳往诣佛所。问...(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作祀。为当不作。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马脂及人脂  牛脂并美食
  吸风开祀门  此六名大祀
  作业虽广大  仙圣所毁呰
  牂羊及羖羊  牛王诸小牛
  一切杀生类  此不为正祀
  如是是邪祀  众圣所不过
  若设正祀者  终不恼群生
  不害有生命  设祀断诸有
  是名为正祀  若设如是祀
  大仙必往彼  施及祀场余
  宜与彼应供  清净心惠施
  时施施何处  当施胜福田
  云何胜福田  所谓修梵行
  若能如是施  斯名广大祀
  设如是大祀  以如法聚财
  净水手自与  若能如是施
  诸天生信敬  名为自他利
  必获大果报  如是设大祀
  唯有智者能  能生于净信
  亦得心解脱  恼害不能加
  得世间众乐  得生于胜处
  是名为智者  所设之大祀  
  佛说...(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亦作是说。瞿昙沙门丈夫龙象。虽受苦痛不舍念觉心无恼异。若复有人于瞿昙龙象所生诽谤者。当知是人甚大愚痴。第三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如善乘牛。第四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如善乘马。第五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犹如牛王。第六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无上丈夫。第七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人中莲花。第八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犹如分陀利。观彼禅寂极为善定。终不矜高亦不卑下。止故解脱。解脱故止。时第八天。即说偈言。  
  非彼清净心  假使满百千
  通达五比施  为于戒取缚
  没溺爱欲海  不能度彼岸  
  尔时八天说此偈已。顶礼佛足。还其所止。  
  垂下及遮止  名称及技能
  弹琴并弃舍  种别、善丈夫
  悭贪不惠施  八天为第十  
(二一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颜色殊常。来诣佛所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丹本澄函第十一卷初准) ...(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汝若速起。可得安全。魔说此语。以怖菩萨。菩萨怡然。不惊不动。魔王即便挽弓放箭。并进天女。菩萨尔时。眼不视箭。箭停空中。其镞下向。变成莲花时三天女。白菩萨言。仁者至德。天人所敬。应有供侍。我等今者年在盛时。天女端正。无踰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给。晨昏寝卧。愿侍左右。菩萨答言。汝植小善。得为天身。不念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美。而心不端。淫惑不善。死必当堕三恶道中。受鸟兽身。免之甚难汝等今者欲乱定意。非清净心。今便可去。吾不相须。时三天女。变成老姥。头白面皱。齿落垂涎。肉消骨立。腹大如鼓。柱杖羸步。不能自复。魔王既见如是坚固。心自思惟。我昔曾于雪山之中。射此摩醯首罗。即便恐惧。退其善心。而今不办动于瞿昙。既非此箭。及我三女。所能移转。令生爱恚。当复更作他余方便。即以软语。诱菩萨言。汝若不乐人间受乐。今者便可上升天宫。我舍天位及五欲具。悉持与汝。菩萨答言。汝于先世。修少施因。今故得为自在天王。此福...(第0662部~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


...嗔。犹良医以毒除毒。斯佛事之无方也。生曰。若投药失所。则药反为毒矣。苟曰得愈毒为药也。是以大圣为心病之医王。触事皆是法之良药。  
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肇曰。若能应会无方美恶斯顺。无事不为。为之无非佛事。乃名入诸佛法门耳。生曰。苟达其一众事皆毕。  
菩萨入此门者。  
  肇曰。七住已上豫入此门。  
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阂不没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  
  肇曰。佛无定所。应物而现。在净而净在秽而秽。美恶自彼于佛无二。曷为自生忧喜于其间哉。是以豫入此门者。见净不贪己分不高。睹秽不阂乖情不没。故能生真净心。知佛平等而应迹不同。此窥[門@俞]之徒非平等信也。自不入佛事门者。孰能不以净秽为心乎。生曰。菩萨既入此门。便知佛土本是就应之义。好恶在彼于我岂有异哉。所贵唯应。但叹应生之为奇...(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昏迷失性。况汝瞿昙能堪此毒。汝若速起可得安全。魔说此语以怖菩萨。菩萨怡然而不惊不动。魔王即便挽弓放箭并进天女。菩萨尔时眼不视箭。箭停空中其镞下向变成莲华。时三天女白菩萨言。仁者至德人天所敬。应有供侍。我等今者年在盛时。天女端正无踰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给。晨昏寝卧愿侍左右。菩萨答言。汝植小善得为天身。不念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美而心不端。淫惑不善死必当堕三恶道中。受鸟兽身免之甚难。汝等今者。欲乱定意非清净心。今便可去吾不相须。时三天女变成老母。头白面皱齿落垂涎。肉消骨立腹大如鼓。拄杖羸步不能自复。魔王既见如是坚固。心自思惟。我昔曾于雪山之中。射摩醯首罗。即便恐惧退其善心。而今不能动于瞿昙。既非此箭及我三女所能移转。令生爱恚。当复更作他余方便。即以软语诱菩萨言。汝若不乐人间受乐。今者便可上升天宫。我舍天位及五欲具。悉持与汝。菩萨答言。汝于先世修少施因。今故得为自在天王。此福有期要还下生。沉溺三涂...(第1464部~释迦谱十卷)


...斯匿王。便往至鸯崛鬘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波斯匿王问鸯崛鬘言。尊者鸯崛鬘。今名何等。鸯崛鬘答言。大王我名伽瞿。母名蔓多耶尼。王报言。汝善自勉进。我今尽形寿。供养尊者伽瞿。衣被饭食病瘦医药床卧具无所吝惜。常当以法拥护。时波斯匿王。头面礼足绕三匝。诣世尊所白言。世尊不降伏者。能降伏之(出增一阿含第十九卷)  
蜜婆和吒等有习气第十一  
  有人虽断一切烦恼。身口中亦有烦恼相。凡人见闻则起不清净心。如蜜婆和吒阿罗汉。五百世在猕猴中。今虽得道犹腾跳树木。愚人见之即生轻慢。又毕陵伽婆蹉阿罗汉。五百世生婆罗门中。习轻蔑心。今虽得道。犹语恒水神言。小婢止流。恒神嗔恚。诣佛陈诉。佛教忏悔。犹称小婢。佛无如是事。如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无愠色。婆罗门心乃欢喜。即复一时以五百善事赞叹于佛。亦无喜色。当知佛烦恼习气尽。故好恶无异(出大智论第八十四卷)  
兄弟争财请佛解竞为说往事便得四果...(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1)


...。叔离白言。唯此被氎内无异衣。女形秽恶不宜此脱。即还入内。遥于向下脱身上。授与比丘。比丘咒愿持至佛所。佛言。比丘持此氎来。比丘授佛。佛自手受。此氎垢污。时王众会。微心嫌佛受此垢氎。佛知众心而告之言。我观此会。清净大施无过于此。以氎施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23-5-14 20:49:32 | 只看該作者




大众闻已莫不悚然。夫人欢喜。即脱己身所著严饰璎珞宝衣。送与陀腻羁。王亦欣悦。脱身衣服送与其夫命令诣会。佛告阿难。欲知尔时贫穷女人陀腻羁者。今叔离比丘尼是。由于尔时以清净心氎布施故。九十一劫所生之处。常与氎生。无所乏少(出贤愚经第七卷)  
跋陀迦毗罗为王所逼其心无染第三  
  俱萨罗国。波斯匿王。闻跋陀迦毗罗出家。即请入宫。夏四月安居共止一处。王到园中。语守门人言。汝好守门。莫令是比丘尼出。守门人作是念。是比丘尼乐住不走。时守门人有余因缘。比丘尼着夫人被服从门而出。遥到只桓。听佛说法。佛遥见言。善来跋陀迦毗罗。即失夫人被服。头发自落袈裟着身作比丘尼。到...(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来供养此塔。施诸穷乏。须食与食须衣与衣。象马宝乘。给众所须随意所与(出楼炭第一卷又炭经出长阿含)  
灯光金轮王舍臂第四  
  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此界名日月雷。亦有五浊世。于我是时作转轮王。王阎浮提。号灯光明。教化阿僧祇人住善法中。见有一人身被缚束。我即问言。此何所犯。大臣自言。田作谷麦六分一分入官。是人不从王法是故缚之。我敕令放。臣答言。今王诸子后宫眷属诸所资用皆从他边强取。无有一人清净心与。王大忧愁。分此地为五百分。等与诸子。即便出家。至南海边郁头摩木林之中。食诸果子。渐渐修学得五神通。时阎浮提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宝。有一商主。名曰满月。得如所愿。即欲发还。龙心怀嗔欲害商人。复有一龙王。名曰马坚。是大菩萨。以本愿故生于龙中。起慈悲心救诸商人。令得安隐过于大海至彼岸边。龙王然后还本住处。尔时有大恶罗刹。随逐商人如影随形。欲为虐害。是恶罗刹。即于其日放大恶风。时诸商人迷闷失道。生...(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所生处。各得诸佛诸大菩萨不可思议功德之口。柔软口。安乐一切甘露口。清凉一切不虚口。说真实法实转口。乃至梦中无有虚言尊重口。释梵四王恭敬尊重甚深口。显示诸法坚固口。说不退法正直口。具足辩才庄严口。随时随业普皆示现一切口。随其所应度脱一切。愿四生六道一切众生。皆悉具足。诸佛菩萨清净口业。又愿十方一切众生。从今日去。在所生处。各得诸佛诸大菩萨不可思议大智慧心。常有厌离。烦恼心猛利心。坚强心金刚心。不退心清净心。明了心求善心。庄严心广大心。有大智慧力。有所闻法即自开解。慈心向人断诸怨结。住于羞耻常怀惭愧。不计吾我同善知识见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见之。欢喜怨亲一观。心无骄慢。不说他人善恶长短。不传彼此和合分离。所言柔软不出恶词。叹佛功德乐学深经。爱护众生如自己身。见有作福不行诽谤。慈心和合犹如圣众。同诸菩萨成等正觉。  
奉为天道礼佛第十四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诸天诸仙一切善神。于诸...(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如幻梦非有而有。故名为观。外人曰。余解昧识微闻斯未能即悟。愿以方便更为开示。沙门曰。然更当为汝广作分别。亦令未闻寻之取悟也。就广分别止观门中作五番建立。一明止观依止。二明止观境界。三明止观体状。四明止观断得。五明止观作用。就第一依止中复作三门分别。一明何所依止。二明何故依止。三明以何依止。初明何所依止者。谓依止一心以修止观也。就中复有三种差别。一出众名。二释名义。三辨体状。初出众名者。此心即是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复名法身。又称如来藏。亦号法界。复名法性。如是等名无量无边。故言众名。次辨释名义。问曰。云何名为自性清净心耶。答曰。此心无始以来虽为无明染法所覆。而性净无改。故名为净。何以故。无明染法。本来与心相离故。云何为离。谓以无明体是无法有即非有以非有故。无可与心相应。故言离也既无无明染法与之相应。故名性净。中实本觉故名为心。故言自性清净心也。问曰。云何名为真如。答曰。一切诸法依此心有以心为体。望于诸法法悉虚妄有即非有。对此虚伪法。故目之为真。又复诸法虽实非有。但以虚妄因缘而有生灭之相。然彼虚法生时此心不生。诸法灭时此心不灭。不生故不增不灭故不减。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故名之为真。三世诸佛及以众生。同以此一净心为体。凡圣诸法自有差别异相。而此真心无异无相。故名之为如。又真如者。以一切法真实如是唯是一心。故名此一心以为真如。若心外有法者...(第1476部~大乘止观法门四卷)


...然彼虚法生时此心不生。诸法灭时此心不灭。不生故不增不灭故不减。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故名之为真。三世诸佛及以众生。同以此一净心为体。凡圣诸法自有差别异相。而此真心无异无相。故名之为如。又真如者。以一切法真实如是唯是一心。故名此一心以为真如。若心外有法者。即非真实亦不如是。即为伪异相也。是故起信论言。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此义故自性清净心复名真如也。问曰。云何复名此心以为佛性。答曰。佛名为觉性名为心。以此净心之体非是不觉。故说为觉心也。问曰。云何知此真心非是不觉。答曰。不觉即是无明住地。若此净心是无明者众生成佛。无明灭时应无真心。何以故。以心是无明故。既是无明自灭净心自在。故知净心非是不觉。又复不觉灭故方证净心。将知心非不觉也。问曰。何不以自体是觉。名之为觉。而以非不觉故说为觉耶。答曰。心体平等非觉非不觉。但为明如如佛故拟对...(第1476部~大乘止观法门四卷)


...种种果报也。此修多罗中喻意。偏明心性能生世间果报。今即通明能生世出世果亦无所妨也。是故论云。三者用大。能生世间出世间善恶因果。故以此义故。一切凡圣一心为体。决定不疑也。又复经言。一切诸佛法身。唯是一法身者。此即证知一切诸佛同一真心为体。以一切诸佛法身是一故。一切众生及与诸佛即同一法身也。何以故。修多罗为证故。所证云何。谓即此法身流转五道说名众生。反流尽源说名为佛。以是义故。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清净心。如来之藏平等法身也。此明第一圆融无碍法界法门竟。次明第二因果法身名别之义。问曰。既言法身唯一。何故上言众生本住法身。及云诸佛法身耶。答曰。此有二义。一者以事约体说此二名。二者约事辨性以性约体说此二名。所言以事约体说二法身名者。然法身虽一。但所现之相凡圣不同。故以事约体说言诸佛法身众生法身之异。然其心体平等实无殊二也。若复以此无二之体。收彼所现之事者。彼事亦即平等凡圣一味也。譬如一明镜能现一...(第1476部~大乘止观法门四卷)


...本觉。如实不有始觉之异也。问曰。上来唯言净心真心。今言本识意有何异答曰。本识阿梨耶识。和合识。种子识。果报识等。皆是一体异名。上共不共相中。已明真如与阿梨耶同异之义。今更为汝重说。谓真心是体。本识是相。六七等识是用。如似水为体。流为相。波为用。类此可知。是故论云。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说名阿梨耶识。即本识也。以与生死作本故名为本。是故论云。以种子时阿梨耶识与一切法作根本种子故。即其义也。又复经云。自性清净心。复言。彼心为烦恼所染。此明真心。虽复体具净性。而复体具染性故。而为烦恼所染。以此论之。明知就体偏据一性说为净心。就相与染事和合说为本识。以是义故上来就体性以明。今就事相说。亦无所妨。问曰。熏本识时即熏真心以不。答曰。触流之时即触于水。是故向言增益解性者。即是益于真心性净之力也。是故论云。阿梨耶识有二分。一者觉。二者不觉。觉即是净心。不觉即是无明。此二和合说为本识。是故道净心时更无别有阿梨耶...(第1476部~大乘止观法门四卷)


...
  熏藏心故起  既知如来藏
  依熏作世法  应解众生体
  悉是如来藏  复念真藏心
  随熏作世法  若以净业熏
  藏必作佛果  譬如见金蛇
  知是打金作  即解于蛇体
  纯是调柔金  复念金随匠
  得作蛇虫形  即知蛇体金
  随匠成佛像  藏心如真金
  具足违顺性  能随染净业
  显现凡圣果  以是因缘故
  速习无漏业  熏于清净心
  疾成平等德  是故于即时
  莫轻御自身  亦勿贱于他
  终俱成佛故  
  此明止观作用竟。上来总明五番建立止观道理讫。凡礼佛之法。亦有止观二门。所言观门礼佛者。当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悉与我身同一净心为体。但以诸佛修习净业熏心故。得成净果差别显现遍满十方三世。然一一佛皆具一切种智。是正遍知海是大慈悲海。念念之中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尽欲救度一切众生。一佛既尔。一切诸佛...(第1476部~大乘止观法门四卷)


...志白佛言。世尊。如来一切智慧。从何处得。佛答先尼。无有得处。先尼复问。云何智慧无有得处佛复答言。非内观中得是智慧。非外观中得是智慧。非内外观中得是智慧。亦非不观得是智慧。是故智慧无有得处。故名无智。如奇特品说。一字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还入一字。亦不见一字。唯佛与佛善知字法。善知无字法。为无字法故说于字法。不为字法故说于字法。是故四十二字。即是无字。复次欲坐禅时。应先观身本。身本者如来藏也。亦名自性清净心。是名真实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断不常。亦非中道。无名无字。无相貌。无自无他。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住处。无愚无智。无缚无解。生死涅槃。无一二。无前无后。无中间。从昔已来无名字。如是观察真身竟。次观身身。复观心身。身身者从妄念心生。随业受报。天人诸趣。实无去来。妄见生灭。此事难知。当譬喻说。身本及真心。譬如虚空月。无初无后。无圆满。无出无没无去来。众生妄见谓生灭。大海江河及陂池。溪...(第1478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


...能令皆作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上肉髻光明。普遍满十方。间无空处。十方远近。如对目前。过去未来。亦复如是。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亦复能作菩萨缘觉阿罗汉身释梵四王诸天身转轮圣王诸小王身。能作四种佛弟子形。男变为女。女变为男。亦作六趣众生之身。如是凡圣众色像。一念心中一时行语言音声。亦复如是亦复能作臭烂死尸缚魔波旬。令舍高慢远离魔业。求佛正道。臭烂尸观。非独系缚波旬魔王。亦能降伏一切淫女。令舍要欲发清净心信求佛道是禅波罗蜜身念不净观法。初修行时。能断五欲一切烦恼。能除五盖。能断十缠。若人修习。如偈所说。  
  气息轻空风火观  飞行十方无障碍
  皮肉筋骨不净观  获得如意大神通
  总名八大自在我  一切形色能变化
  总名十四变化心  非但变化如上事
  能令大地六种动  变十方秽为净土
  是身念处不净观  总说如是大功德
  若广诸说不可尽  三十七品亦在...(第1478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


...。以方便生是菩萨解。是名观相观。于定心观定心已。行者既未悟于理。或计我能观心。是故不见有定乱相。当知如是妙慧最为殊胜。着是观慧即便自高。谓他不能解。如是念时是名智障。同彼外道。故释论说。是诸外道爱着观空智慧。不得解脱。行者既知计有观者。是大障碍不会泥洹。即当反观能观之心。不见住处亦复无起灭。当知毕竟无有观者。及非观者。既无观者谁观诸法。不得观心即离观想。故释论云。念想观已除戏论心。皆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是名为观于心性。故大集经亦言观于心。心是三观者。即三三昧也。所以者何。于初观中能破一切种种有相。不见内外。即空三昧也。第二观中能坏空相。是则名为无相三昧。第三观中不见作者。此即名曰无作三昧。菩萨行是三昧时。则能破坏三倒三毒心意识相及三有流。亦能降伏四种魔怨。所以者何。夫烦恼者。悉是乱惑。如是观空能了烦恼性无动转。即是菩提故诸法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第1479部~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一卷)


...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往生论云。言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又愿生净土须具二行。一者必须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二者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何者为三种障菩提法。一者依智慧门。不来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当怜愍一切众生欲与其乐。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若能远三种菩提障。则得三种顺菩提法。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染身心障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众生苦故。菩提心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令离生死苦。即违菩提门。是故安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作心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遮菩提门。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净土常不离佛。得无生忍已于生死国中救苦众生。悲智内融定而常用自在无碍。即菩提心。此是显生之意。二明欣心显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十六观等。常行念...(第1480部~净土十疑论一卷)


...通解。则三翻虽异意。同无别也。  
  一檀波罗蜜 檀那。秦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时。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布施者。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者。所谓饮食衣服田宅六畜奴婢珍宝。一切己之所有。资身之具。及妻子乃至身命。属他为他财物。故云舍身。犹属财施。随有所须者。悉能施与。皆名财物也。法施者。若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若从经论中闻。若自以观行故知。以清净心为人演说。皆名法施。菩萨以质直清净心行此二种施。故名为檀。波罗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萨于檀中。能具修五种心者。是时布施。名波罗蜜。何等五。一者知施实相。二者起慈悲心。三者发愿。四者回向。五者具足方便。一云何名知施实相。若布施时。施人受人。及财物三事。皆空不可得。入实相正观。以无所舍法。而随他有所须者。能舍不吝。是为知施实相。二云何名起慈悲心。若菩萨虽知布施实相。无所有而起大慈大悲。欲因此施与一切乐拔一切苦。是为起慈悲心。三云何名发愿...(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名为行檀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檀波罗蜜。具足成就。  
  二尸罗波罗蜜 尸罗。秦言好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尸罗略说。有二种。一者在家尸罗。二者出家尸罗。在家尸罗者。所谓三归五戒八斋戒也。二出家尸罗。所谓出家。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尼六法戒。大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律行。若菩萨十重四十八轻。则通在家出家共戒也。若菩萨以质直清净心。持如是等戒。皆名尸罗。波罗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萨住二种尸罗中。能具足修行。五种心者。是时尸罗名波罗蜜。何等为五。一知尸罗实相。罪不可得。而好行善道。不自放逸。余四类如檀中分别。菩萨若能具修。此五心者。随所持戒行善。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持戒。名为行尸罗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尸罗波罗蜜。具足成就也。  
  三羼提波罗蜜 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尸罗波罗蜜。具足成就也。  
  三羼提波罗蜜 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云何名生忍。生忍有二种。一于恭敬供养中。能忍不着。不生憍逸。二于嗔骂打害中。能忍不生嗔恨怨恼。是为生忍。云何法忍。法忍有二种。一者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二心法。谓嗔恚忧愁疑淫欲憍慢诸邪见等。菩萨于此二法。能忍不动。是名法忍。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二忍。为羼提。波罗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萨住羼提中。能具修五种心。是时羼提。名波罗蜜。何等为五。一知忍实相。虽不得能忍之心所辱之事。而随对生法二种所辱之境。心能安忍不动余四心类如檀中分别。菩萨若能具足。修此五种心随所忍事。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修忍。名为行羼提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羼提波罗蜜。具足成就。  
  四毗梨耶波罗蜜 毗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具三义。是以菩萨修忍。名为行羼提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羼提波罗蜜。具足成就。  
  四毗梨耶波罗蜜 毗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为身精进。若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是为心精进。复次勤修施戒善法。是为身精进。勤修忍辱禅定智慧。是为心精进。如是等种种分别。身心精进之相不同。今不具辩。若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是二种精进。故名为毗梨耶。波罗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萨能于精进。具足修五种心者。是时毗梨耶。名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菩萨知精进实相。身心虽不可得而能勤修一切善法。余四心类如檀中分别。菩萨若能于精进中。具此五心者。随所勤修善法。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精进。名为行毗梨耶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毗梨耶波罗蜜具足。成就。  
  五禅波罗蜜 禅秦言思惟修。一切摄心系念。学诸三昧。皆名...(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无量心。四无色定。即是凡夫所行禅。出世间禅。复有二种。一出世间禅。二出世间上上禅。出世间禅者。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练禅。十四变化愿智顶禅。无诤三昧。三三昧师子奋迅超越三昧。乃至三明六通如是等禅。皆是出世间禅。亦名二乘共禅。二出世间上上禅者。谓自性等。九种大禅。首楞严等。百八三昧。诸佛不动等。百二十三昧。皆出世间上上禅。亦名不共禅。不与凡夫二乘共也。若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如是等禅。名之为禅。波罗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萨能于诸禅中。具修五种心者。是时禅定名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知禅实相。不乱不味。而能遍修诸禅。余四心类如檀中分别。菩萨若能如是于所得禅中。具修此五心者随所入禅。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所修禅定。皆名行禅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禅波罗蜜。具足成就也。  
  六般若波罗蜜 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名为...(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生智等。是为声闻智慧。求辟支佛道智慧亦如是。但以是人无漏善根纯熟。虽生无佛之世。不从他闻。自然觉悟得禅定。三界漏尽。所得三明六通等功德。小胜声闻。是为辟支佛智慧。又以观十二因缘。智慧深利。能侵除习气。胜于声闻。从四谛观门断结。此为异也。求佛道智慧者。菩萨从初发心已来。行六波罗蜜。破魔军众及诸烦恼。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无余涅槃。随本愿力。从是中间。所有智慧。总相别相。一切尽知。是为佛智。若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三种智慧。故名为般若。波罗蜜者。翻名如前。若菩萨随所修智慧中。能具足五种心者。是时般若。名波罗蜜也。何等为五。一者了知智慧实相。非境非智。心无所得。而能遍学三乘智慧。及一切世间知见。余四心类。如檀中分别。菩萨能如是。于所修智慧中。具此五心者。随所得智慧。因中说果。皆具三义。是以菩萨所修智慧。皆名行般若波罗蜜。若至无上菩提佛果。方是般若波罗蜜。具足成就也。  
四依初门第四十三  
...(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可思。大品云。色不可说。乃至识不可说。眼不可说。乃至意不可说。色不可说。乃至法不可说。眼界不可说。乃至法界不可说。当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皆不可说。此指俗谛不可说也。四念处不可说。乃至根力觉道。皆不可说。须陀洹不可说。乃至阿罗汉亦不可说。此指真谛不可说。佛十力不可说。四无畏。十八不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皆不可说。此指中道第一义谛不可说也。大论云。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皆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此总指三谛不可思说也。法华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当知不可以心思口议。亦不可以无心口思议。不可以有无。不可以非有。非无。非方。非数。非法。非谕。寂然无为群经之极说。众圣之诚言。深深若此。明明若彼。境智双冥能所俱寂。净名诸菩萨以言言于无言。文殊以无言言于无言。净名不以言不以无言。默然无言。文殊叹曰真入不二法门当知。玄妙玄妙不可思议。...(第1487部~四念处四卷)


...界入空寂无缚无脱。是名般若。具如首楞严中广说。又行中寂然有定相。若不察之于定生染贪着禅味。今观定心。心尚无心定在何处。当知此定从颠倒生。如是观时不见于空及与不空。即破定相不生贪着。以方便生是菩萨解。行者未悟或计我能观心。谓是妙慧。着慧自高是名智障。同彼外道不得解脱。即反照能观之心不见住处亦无起灭。毕竟无有观者及非观者。观者既无。谁观诸法。不得观心者即离观想。大论云。念想观已除戏论心皆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大集云。观于心心。即此意也。如是行中具三三昧。初观破一切种种有相。不见内外即空三昧。次观能坏空相。名无相三昧。后观不见作者即无作三昧。又破三倒三毒越三有流。伏四魔怨成波罗蜜。摄受法界增长具足一切法门。岂止六度三三昧而已矣。若于行中具足一切法者。余十一事亦复如是。次更历六尘中竞持谨洁。如擎油钵一渧不倾。又于六作中。威仪肃肃进退有序。但名持戒。持戒果报升出受乐。非是三...(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止非不止而唤无明为不止。法性亦非止非不止而唤法性为止。此待无明之不止。唤法性而为止。如经法性非生非灭。而言法性寂灭。法性非垢非净。而言法性清净。是为对不止而明止也。观亦三义。贯穿义。观达义。对不观观义。贯穿义者。智慧利用穿灭烦恼。大经云。利钁斲地磐石砂砾直至金刚。法华云。穿凿高原犹见干燥土。施功不已遂渐至泥。此就所破得名立贯穿观也。观达义者。观智通达契会真如。瑞应云。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大论云。清净心常一。则能见般若。此就能观得名。故立观达观也。对不观观者。语虽通上意则永殊。上两观亦通对生死弥密而论贯穿。迷惑昏盲而论观达。此通约智断相待明观。今别约谛理。无明即法性法性即无明。无明非观非不观。而唤无明为不观。法性亦非观非不观。而唤法性为观。如经云。法性非明非闇。而唤法性为明。第一义空非智非愚。而唤第一义空为智。是为对不观而明观也。是故止观各从三义得名。  
  ○二绝待明止观者。即破前三...(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然。此是共合得名。若言皆不如上三种但自然而尔。即是无因境智。此四解皆有过。所以者何。有四取则有依倚。依倚则是非。是非则爱恚爱恚生一切烦恼。烦恼生故戏论诤竞生。诤竞生故起身口意业。业生故轮回苦海无解脱期。当知四取是生死本。故龙树伐之。诸法不自生。那得自境智。无他生。那得相由境智。无共生。那得因缘境智。无无因生。那得自然境智。若执四见着。愚惑纷纶何谓为智。今以不自生等破四性。性破故无依倚乃至无业苦等。清净心常一则能见般若。以是义故自境智苦集不生。即是生生不可说。故身子默然。乃至无因境智苦集不生。即是不生不生不可说。故净名杜口。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虽不可说有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或说自生境智。乃至或说无因境智。虽作四说性执久破。如前。但有名字。名字无性。无性之字是字不住。亦不不住。是为不可思议。故金光明云。不可思议智境不可思议智照。即此意也。若破四性境智。此名实慧。若四悉檀赴缘说四境智者。此名权慧...(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波罗蜜。最为照明。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令得悟解。是名第一义以观安心。如是八番为信行人说安心也。其人若云我乐息心默已复默。损之又损之遂至于无为。不乐分别坐驰无益。此则法行根性。当为说止。汝勿外寻但内守一。攀觉流动皆从妄生。如旋火轮辍手则息。洪波鼓怒风静则澄。净名云。何谓攀缘。谓缘三界。何谓息攀缘。谓心无所得。瑞应云。其得一心者则万邪灭矣。龙树云。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皆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夫山中幽寂神仙所赞。况涅槃澄净贤圣尊崇。佛话经云。比丘在聚身口精勤。诸佛咸忧。比丘在山息事安卧。诸佛皆喜。况复结跏。束手缄唇结舌思惟寂相。心源一止。法界同寂岂非要道。唯此为贵余不能及。善巧方便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赞于止发悦其心。是名随乐欲以止安心。其人若云我观法相。秖增纷动善法不明。当为说止。止是法界平正良田。何法不备。上舍攀缘即是檀。止体非恶即是戒。止体不动即是...(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是摩诃衍。念处既尔余品亦然。是为当分道品而非调停也。二明相摄者。如念处一法皆摄诸品。引释论文云。念处既摄余品。余品亦摄念处。是为相摄道品亦非调停也。三约位者。如念处当其位。正勤是暖位。如意足是顶位。五根是忍位。五力是世第一位。八正是见谛位。七觉是修道位。此是约位亦非调停也。四相生者。如修念处能生正勤。正勤发如意足。如意足生五根。五根生五力。五力生七觉。七觉入八正道。是为善巧调适。戒定慧等皆名为正。清净心常一则能见般若。是为相生亦是调适。所以须此者。上来虽破法遍识通塞。若不调停道品何能疾与真法相应。真法名无漏。道品是有漏。有漏能作无漏方便。方便失所真理难会。如酿酒法酵暖得宜。变水成酒。麴蘖失度味则不成。大论云。三十七品是行道法。涅槃城有三门。三门是近因道品是远因。为是义故应须道品调停也。问。道品是二乘法。云何是菩萨道耶。答。大论呵此问谁作是语。三藏摩诃衍皆不作是说。那得独云是小乘法。净名云。...(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取故。以功德有行有业故。以法性有名色生死故皆不应着。若于三法生爱。不入菩萨位不堕二乘。是名顶堕。亦名顺道。观无明爱取顺慧行道。观行有顺行行道。观识等顺法性道。顺三道故不堕声闻地。爱三道故不入菩萨地。云何起爱。如入薝卜林不嗅余香。菩萨唯爱诸佛功德。不复念有二乘及余方便道。是名为爱。爱故不能变无明爱取为真明。不能变行有为妙行。不能显识色为法身。三道不转岂入菩萨位。若不着相似三法无顺道爱者。则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般若尚不着何况于余法。入理般若名为住。即是初发心住时便成正觉。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见般若者。真见三道三种般若也。从此已去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无量无明自然而破。大论云。何故处处说破无明三昧。答。无明品数甚多。始从初心至金刚顶。皆破无明悉显法性。余一品在。若除此品即名为佛。如来身者金刚之体。众恶已断众善普会。三德究竟过茶无字可说。是名乘是宝乘直...(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2)


...不静。得名不虚必称实也。兰那此云无事。若自谓是离欲。即是有事何谓无事。昔在然灯下第四举往古时事为证。次明菩萨其解亦同。如来在昔佛所行般若时。非但于假名不入色香等。亦不入涅槃亦不入中道。是故得成菩提。四依齐此明一念。信人降伏其心无我相等。净佛土下。第五一念净信辨其应住以无所住。住于般若而取佛土即是四种庄严。若自严净即是寂光。若论化他即具四土相惑此土秽虚明即国净。严国之义亦在虚心。如是严净土应行檀等生清净心。不住色香其心无住。三番法非法等。一念净心无住之住。即是非因而因而降住等也。譬如下第六须弥山王。此即非果而果。须弥翻云安明四宝所成是十山中一。一雪山二香山三轲梨罗山四仙圣山五由乾陀山六马耳山七尼民陀罗山八斫迦罗山九宿慧山十须弥山。因大故果大。得法性五阴成就法身。故言大如须弥须弥以譬法性色。色大故般若大如山大神亦大。习果既圆报果亦满。法身非身故言大身恒河下第三信者福重。文有四阶一福多二处重三人...(第1497部~金刚般若经疏一卷)


...次菩萨。为修禅故。一心专精进。设身疲苦。终不退息。如钻火之喻。常坐不卧。摄诸乱意。未尝放逸。设复经年无证。亦不退没。是为难行之事。即是大精进也。故知修禅因缘。虽不作意别行四度。四度自成。复次菩萨。因修禅定。具足般若波罗蜜者。菩萨修禅。一心正住。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智慧勇发。如石中泉。故摩诃衍偈说。  
  般若波罗蜜  实法不颠倒
  念想观已除  言语法皆灭
  无量众罪除  清净心常一
  如是尊妙人  则能见般若  
  复次因禅具足方便波罗蜜者。一切方便善巧。要须见机。若不入深禅定。云何能得明见根性。起诸方便引接众生。复次因禅具足力波罗蜜者。一切自在变现。诸神通力。皆藉禅发。具如前辨。复次因禅具足愿波罗蜜者。如摩诃衍中说。菩萨禅定。如阿修罗琴。当知即是大愿成就之相。复次因禅具足智波罗蜜者。若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非定不发。其义可见。行者善修禅故。即便成就十...(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回互不定。是故诸经次第各立不同。而悉有意。必须得所以。第三明体用。如缨络经云。五支为因。第六默然心为体。第四明浅深。五明进退。并如前释。第六门功德者。具有离过善心二德。如大集经说。所言离者。谓离五盖。具者谓具五支。据别则但三禅。独有离喜过之德。余义类上可知。次释第四禅相。如经偈说。  
  圣人得能舍  余人舍为难
  若能知乐患  见不动大安
  忧喜先已除  苦乐今亦断
  舍念清净心  入第四禅中
  第三禅中乐  无常动故弃
  欲界中断忧  初二禅除苦
  是故佛世尊  第四禅中说
  先已断忧苦  今则除苦乐  
  今此四行偈。具明修证四禅之相。今释第四禅开为三意。一释名。二明修习方法。三明发相。第一释四禅名者。禅名支林。四禅揽四支成定。于第四心中证得故。名四禅。犹是无觉无观三昧圣默然摄。亦名不动定。地持经说名舍俱禅。此定发时。体无苦乐。与微妙...(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正明修习方法。此如佛处处经中说。有比丘以慈相应心。无恚无恨无怨无恼。广大无量善修习。云何名以慈相应心。如释论说。若念十方众生令得乐时。心数法中生法名为慈。善是相应欲入禅定当先作誓愿。一切众生悉受快乐。我于定中悉得见。受想行识。是名心数法。诸身业口业及心不相应诸行是法和合。皆名为慈。是法皆以慈为主故。慈得名。譬如一切心数法皆是后世因缘。而但思得名。于作业中思最有力故。是名慈相应相。复次行者初修时用念清净心。取外所爱亲人受乐之相。若父母兄弟随取一最爱者。一心缘之。若有异念摄之令还。令于心想的的分明见于亲人受乐之相。其心爱念乃至中人怨人余五道亦如是。复次行者如是修时。若见种种善恶境界。及发诸禅中事。悉不得取。但一心观于亲人得乐之相心心相续。是则略说修慈方法。第二明慈定发相。行者禅定智慧福德善根力清净故。如是一心慈念众生时三昧即发。三昧力故即于定心中见所爱亲人受于快乐之相。身心悦豫颜色和适了了分明...(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供给快乐无量。复次如人火热身受苦恼。若得清冷之水火苦即灭欢乐便生。如人现受贫困。以是因缘悭贪造恶。若给施珍宝教修布施行善。则现在离于贫弊。身心庆快。未来之世长受安乐。复次又如世人愚痴颠倒萦缠烦恼受种种苦。若闻无漏清净妙法如说修行。烦恼病除即便获得禅定智慧及涅槃乐。如是种种因缘苦无定性。易可除灭令得欢乐。行者作是观已即发愿言。愿诸众生一切诸苦悉皆除灭受乐欢喜。我于定中悉皆得见。作是愿已即入禅定。用念清净心。取于亲人。从苦得脱受乐欢喜相。一心观之令于念心的的分明。见于亲人受欢乐相其心悦豫欣庆无量。次缘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众生受喜之相心生庆悦。是则略明修喜方法。二者明喜定发相。行者如是修已。念慧福德善根力故作是缘时。即发三昧力故。即于定中任运见于所爱亲人离苦得乐欢喜之相了了分明。于三昧中其心悦豫不可说。乃至十方五道众生受于欢喜亦复如是。行者于三昧中见于外人受喜之相。而于内心无有动转。定渐增深。是...(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喜。而计我能利益不忘二事即非胜行。譬如慈父益子不求恩德乃曰真亲。复次众生得乐有多因缘。不独由我。若言我能与乐则为过分。复次慈心与乐但是得解。然诸众生实不得乐。若以为实即是颠倒。复次是诸众生受苦乐忧喜心生。忧喜心生即是结使难得解脱。我今欲与清净善法不应住此三心。复次我虽慈悲爱念。于彼无益。今当舍此三心行诸善法实利众生。如是念已即舍三心。一心发愿。愿一切众生皆得妙舍庄严令我悉见。作是念已。即入禅定用念清净心。取于亲人受不苦不乐之相一心缘之。若有异念摄之令还。令于心想的的分明。见于前人受不苦不乐。如是次第缘中人怨人十方五道一切众生。皆是不苦不乐其心平等。是则略明修舍方法。二者明舍定发相。行者如是修已。正念福德善根力故。作是缘时。三昧便发。即于定中不加功力。任运见于所爱亲人受于不苦不乐之相了了分明。于禅定中虽见众生心无憎爱。乃至十方五道众生亦复如是。行者尔时于此定中见诸众生皆是舍相。三昧开发无有动...(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故处立一切入名。今明十一切处即为二意。一明阶位。二辩修证。第一明阶位者。十一切处初八色一切处位在第四禅中。次第九空一切处位在空处。第十识一切处位在识处。所以前三禅中不立一切处者。行者初学彼三地中有觉观喜乐动故。不能令色遍满停住上无所有处定无物可广。亦不得快乐。佛亦不说无所有处。无量无边故不立一切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心钝难取想。广大故不立一切处。第二次明修证。行者住第四禅中以成就自在胜色。尔时应用念清净心舍七种色直念青色。取少青光焰相如草叶大。一心缘中即与少青相应。观心运此少青遍照十方。即见光明随心普照。一切世间皆见青相遍满停住不动如青世界。是名青一切处。余七一切处修观之相亦当如是一一分别。自有师言。修一切处缘取草叶等相因外色起相遍满普照。如此说者非唯乖失观门之法。亦与摩诃衍所说都不相关。行者既已成就以一切处欲入虚空一切处。当入虚空背舍。但背舍缘狭。未名一切处。今更广缘十方虚空故。名虚空一切...(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慧。助破六弊之力也。五住一生补处者。即是释迦菩萨。在生迦叶佛所。为补处弟子。净持禁戒行诸功德。迦叶授记次当作佛。恐此由在中忍之位也。六生兜率陀天者。舍阎浮之报。上生此天为诸天人师。于在此天用三种念处。修八胜处。为欲伏结清净。下阎浮提。神通变化降伏天魔。四辨说法破诸外道。及度一切众生也。此由属中忍之位。问曰。菩萨何意。从初发心伏结至此伏而不断也。答曰。若断结即不得受生化物。观无常伏结令诸烦恼脂消。用清净心修行六度。令诸功德肥也 七下生成道者。即是三藏教明八相成道菩提果。所言八相成道者。一从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珐輪。八入涅槃。一兜率天下者。菩萨将欲下生时。用四种观人间。一观时。即是人寿百岁时是佛出世之时。二观土地。诸佛常依中国生迦维罗卫。即是百亿日月之中也。三观种姓。佛生二种姓中。一刹利姓势力大故。二婆罗门姓智慧大故。释迦牟尼佛生刹利姓也。四观生处。何等女人。...(第1511部~四教义六卷)


...经苦行品云。诸外道等或一日食。或七日食。一日一食。或七日一食。或食牛羊粪。或食藕根草板。或常翘一脚或常举两臂。或四枝柱地。或五热炙身自饿自坠冢间棘上。卧灰土中。事诸天神以求解脱。菩萨观其邪求。乃行可畏极苦之行。住寂静心一坐不动。如是六年。日别正食一粒鸟麻。或食粳米小豆大豆绿豆赤豆大小麦等。日唯一粒。冀得支持以活于命。身体羸瘦喘息甚弱。全无气力手足不随。如八九十衰朽老公。佛时说偈。菩萨既至连尼河。以清净心岸边坐。为诸求道不真故。欲行大苦化彼邪也)愍苦行之徒劳。伤自饿之无益(悲念外道无益苦行虚为自饿)然后食九转乳(经史云。是时善生村主二女。闻天所告。即集千牛构取好乳。展转相饮至十五牛。乳着于一分净好粳米为于菩萨煮上乳糜。当煮糜时现种种相。或现万字之相。或现帝释梵王之形。其乳沸涌上至半多罗树一多罗树。已还下无有一滴离于彼器落余处者。于二月二十三日晨朝之时。受二牛女一钵乳糜。食已身体平复如本。受吉...(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此建立一切心意识秘密善巧。瑜伽中亦同此说。解云。既齐此不见等处。立为心意等善巧故。是故所立赖耶生灭等相皆是密意。不令如言而取故。会归真也。若依终教。于此赖耶识。得理事融通二分义。故论但云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梨耶识。以许真如随熏和合成此本识。不同前教业等种生故。楞伽云。如来藏为无始恶习所熏名为藏识。又云。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又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又起信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成染心等。如是非一。问真如既言常法。云何得说随熏起灭。既许起灭。如何复说为凝然常。答既言真如常故。非如言所谓常也。何者圣说真如为凝然者。此是随缘作诸法时。不失自体。故说为常。是即不异无常之常名不思议常。非谓不作诸法如情所谓之凝然也。故胜鬘中云。不染而染者。明随缘作诸法也。染而不染者。明随缘时不失自性。由初义故俗谛得成。由后义故真谛复立。如是真俗但有二义无有二体。相融无碍离诸情执。...(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二义中本觉是也。又彼论中如来藏具足无漏。常熏众生为净法因。又宝性论云。及彼真如性者。彼本云如六根聚经说。六根如是从无始来。究竟诸法为体故。解云。以真如通一切法。今拣去非情故。故约六处众生数中。取彼毕竟真如理。以为性种性也。此与瑜伽所说名同。但彼约始教。以理从事粗相而说故。约事中明种性故也。地持云。种性粗相我已略说。此之谓也。宝性论中。约此终教。以事从理深细而说故。就真如明性种性。是故佛性论云。自性清净心名为道谛。又涅槃经云。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此等并就本觉性智说为性种。其习种亦从真如所成故。摄论云。多闻熏习。从最清净法界所流等。又起信论中。以真如体相二大为内熏因。真如用大为外熏缘。以与无明染法合故。是故三大内外说熏。以熏力故无明尽时冥合不二。唯一真如也。三约顿教明者。唯一真如离言说相名为种性。而亦不分性习之异。以一切法由无二相故。是故诸法无行经云。云何是事名为种性。文殊师利...(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成染净时。恒作染净而不失自体。是即不异无常之常。名不思议常。非谓不作诸法如情所谓之凝然也。若谓不作诸法而凝然者。是情所计故即失真常。以彼真常不异无常之常。不异无常之常。出于情外故名真常是故经云。不染而染者。明常作无常也。染而不染者。明作无常时不失常也。问教中既就不异无常之常故。说真如为凝然常者。何故不就不异常之无常故。说真如为无常耶。答教中亦说此义。故经云。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论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成染心等。以此教理故知。真如不异常之无常故。随缘隐体。是非有也。问真如是不生灭法。既不异无常之常故说为常。不异常之无常故。得说无常者。亦可依他是生灭法。亦应得有不异常之无常不异无常之常义耶。答亦得有也。何者。以诸缘起无常之法。即无自性方成缘起。是故不异常性而得无常。故经云。不生不灭是无常义。此则不异于常成无常也。又以诸缘起即无自性。非灭缘起方说无性。是则不异无常之常也。故经云。色...(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或百千大劫为一念。一念即百千大劫。或过去劫入未来劫。未来劫入过去劫。如是自在时劫无碍。相即相入浑融成矣。又此经云。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佛刹。又云。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众生。又云。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诸佛事。又云。于一微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转珐輪。如是云云无量。广如经文。此普摄上诸义门。悉于十世中自在现耳。宜可思之。九者唯心回转善成门。此上诸义。唯是一如来藏。为自性清净心转也。但性起具德故。异三乘耳。然一心亦具足十种德。如性起品中说十心义等者。即其事也。所以说十者。欲显无尽故。如是自在具足无穷种种德耳。此上诸义门。悉是此心自在作用。更无余物名唯心转等。宜思释之。十者托事显法生解门。此上诸义随托之事。以别显别法。谓诸理事等一切法门。如此经中说十种宝王云等事相者。此即诸法门也。显上诸义可贵故。立宝以表之。显上诸义自在故。标王以表之。显上诸义润益故。资泽故。龂龂故...(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身入一境像观。六者主伴互现帝网观。  
  一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性体遍照无幽不烛故曰圆明。又随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净。亦可在圣体而不增。处凡身而不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起信论云。真如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广说如彼。故曰自性清净圆明体也。  
  自下依体起二用者。谓依前净体起于二用。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起信论云。无量功德藏法性真如海。所以名为海印三昧也。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故言海印三昧...(第1520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


...。智者施时不为果报。何以故。定知此因必得果故。  
  又僧伽吒经云。佛告一切勇菩萨言。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胡麻。以此数转轮圣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轮王。不如布施一须陀洹。若施三千世界诸须陀洹所得功德。不如施一斯陀含。若施三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若施三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施一阿罗汉。若施三千世界诸阿罗汉。不如施一辟支佛。若施三千世界诸辟支佛。不如施一菩萨。若施三千世界诸菩萨。不如施一如来所起清净心。若于三千世界诸如来所生清净心。不如凡夫闻此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尔时一切大众白佛言。世尊。一佛福德有几量耶。佛言。譬如大地微尘如恒河沙等众生悉作十地菩萨。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功德。不如一佛福德之力。  
  又阿毗昙甘露味经云。田好有三种。一大德田。二贫苦田。三大德贫苦田。云何大德田。谓佛辟支四沙门果等。云何贫苦田。谓畜生老病等。云何大德贫苦田。谓圣人老病等。若施大德田恭敬心得大报。若施贫苦田怜愍心得大报。若施大...(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三调御师弟子。何等为六种人。一大乘。二中乘。三小乘。四信佛。五信法。六信僧。又僧伽吒经云。时有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会众生得发菩提。佛言。一切勇。乃往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有佛世尊。号曰宝德。我时作摩纳之子。此会众生住佛智慧者。往昔之时悉在鹿中。我时发愿。如是诸鹿我皆令住佛智慧中。时鹿闻已寻皆发愿得如是。一切勇。此会大众因彼善根当得阿耨菩提。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修善。以清净心归佛法僧。十拍手顷不生余心。命终生白摩尼天。五欲恣情心意悦乐。三归功德乃至报尽。于未来世得至涅槃。又无上处经云。佛告比丘。有三无上处。一佛无上处。二法无上处。三僧无上处。若诸众生两足四足无足多足。若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来于中说无上处。若有众生。于无上处起信向心者。于天人中得无上果报。  
大诚部第三  
  如出生菩提心经云。尔时迦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发菩提心者。应摄几许...(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一于诸众生作饶益想。二于诸众生不生我想。三于诸文字不生法想。四愿诸众生从我闻法。于阿耨菩提而不退转。  
  复有四法。一不自轻身。二不轻听者。三不轻所说。四不为利养。又文殊师利问经云。文殊师利白佛言。四众于何时中不得作声。或身口木石及诸余声。  
  佛告文殊师利。于六时中不得作声。礼佛时。听法时。众和合时。乞食时。正食时。大小便时。何故是时不得作声。佛告文殊。于是时中有诸天来。彼诸天等常清净心无染心空心随波罗蜜心观佛法心。以彼声故令心不定。以不定故悉皆还去。以诸天去故诸恶鬼来。作不饶益不安隐事。彼入于此生诸焰患。人民饥饿更相侵犯。是故文殊。应寂静礼佛。佛说祇夜云。  
  不作身口声  木石余音声
  寂静礼佛者  如来所赞叹  
  又佛本行经云。佛告诸比丘。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请于诸根闇钝及以缺漏戒不具者而说其法。从今以后若请说法。应请妙行具足之人于诸众内胜行成就多解...(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为邪见人说一偈法令净信佛。命终生应声天受种种乐。从天还退随业流转。若为财物故与人说法。不以悲心利益众生。而取财物。或用饮酒。或与女人共饮共食。如伎儿法自实求财。如是法施其果甚少。生于天上作智慧鸟。能说偈颂。是则名曰下品法施也。云何名为中品法施耶。为名闻故。为胜他故。为胜余大法师故。为人说法。或以妒心为人说法。如是法施得报亦少。生于天中受中果报。或生人中。是则名曰中品法施也。云何名为上品法施耶。以清净心为欲增长众生智慧。而为说法。不为财利。为令邪见众生等住于正法。如是法施。自利利人无上最胜。乃至涅槃其福不尽。是则名曰上品法施也。  
  又迦叶经尔时世尊而说偈颂曰。  
  三千大千界  珍宝满其中
  以此用布施  所得功德少
  若说一偈法  功德为甚多
  三界诸乐具  尽持施一人
  不如一偈施  功德为最胜
  此功德胜彼  能离诸苦恼
  若河沙世界...(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
  二者愿护持一切诸佛正法。  
  三者愿通达诸佛正法。  
  四者愿生兜率天乃至般涅槃。  
  五者愿行菩萨一切种正行。  
  六者愿成熟一切众生。  
  七者愿一切世界悉能现化。  
  八者愿一切菩萨一心方便以大乘度。  
  九者愿一切正行方便无碍。  
  十者愿成无上正觉。  
  是菩萨住于初地。方便净信现在修行。于未来事生十大愿。  
  一者以清净心常愿供养一切诸佛。  
  二者受持守护诸佛正法。  
  三者劝请诸佛转未曾有法。  
  四者顺行菩萨正行。  
  五者一切器界具足成熟。  
  六者一切世界悉能现化。  
  七者自净佛土。  
  八者一切菩萨同一方便以大乘化。  
  九者利益众生一切不空。  
  十者一切世界得阿耨菩提作一切佛事。  
  如是大愿能生无量百千大愿。不离众生界不离世间。此...(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
  亦复无后际  寂静自觉知
  既自觉知已  觉他令他觉
  是故为彼说  无畏常行道
  佛智慈悲力  能执金刚杵
  摧破诸见山  故我今敬礼
  不可思议法  非闻慧境界
  出离言语道  内心智清凉
  彼真妙法日  清净无尘垢
  大智慧光明  普照诸世间
  能破诸曀障  觉观贪嗔痴
  一切烦恼等  故我今敬礼
  以能知于彼  自性清净心
  见烦恼无实  故离诸烦恼
  无障净智慧  如实见众生
  自性清净心  佛法身境界
  无碍净智眼  见诸众生性
  遍无量境界  故我今敬礼  
  又发菩提心论。论主赞佛偈云。  
  敬礼无边际  去来现在佛
  等空不动智  救世大悲尊  
  吾师天中天两行偈(出普曜经)云何得长寿两行偈(出涅槃经)如来妙色身两行偈(出胜鬘经)处世界如虚空两行偈(出超日明经云)  
  大慈哀愍群生  为癊盖盲冥者
  开无目使视睇  化未闻以道...(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彼国王入塔礼拜。持一摩尼宝珠系着枨头。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三涂。天上人中常有宝珠。在其顶上受天快乐。至今值佛出家得阿罗汉果。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旋绕部第五  
  如菩萨本行经云。昔佛在世时。佛与阿难入舍卫城而行乞食。时彼城中有一婆罗门。从外而来。见佛出城光相巍巍。时婆罗门欢喜踊跃。绕佛一匝作礼而去。佛便微笑告阿难言。此婆罗门见佛欢喜。以清净心绕佛一匝。以此功德。从是以后二十五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快乐无极。竟二十五劫得辟支佛。名持观那只梨。以是因缘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处得福无量也。  
  又提谓经云。长者提谓白佛言。散华烧香然灯礼拜。是为供养。旋塔得何等福。佛言。旋塔有五福德。一后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声音好。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泥洹道。何因缘得端正好色。由见佛像欢喜故。何缘得声音好。由旋塔说经故。何缘得生天上。由当旋...(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
  大悲芬陀利经偈云。  
  众生老病死  沉没爱流海
  处在三界狱  众苦受结缚
  饮血毒相害  无始被烧煮
  痴盲失善道  不能见正路
  生死愚暗重  皆由着邪见
  旋回五道中  譬如车轮转  
诽谤部第三  
  如发觉净心经云。时有六十初发心菩萨。共到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于地未起悲啼雨泪。向佛合掌而作是言。善哉世尊。我等业障愿分别说。令我等辈自清净心勿复更造。  
  佛告彼菩萨言。诸善男子。汝等过去于拘留孙如来教中出家学道。既出家已住于禁戒于戒放逸。住于多闻于多闻放逸。住于头陀功德皆悉损减。于时有二法师比丘。汝于彼所诽谤淫欲。为多利养名闻因缘。于彼亲友施主之家嫉妒悭贪。于二法师所亲友檀越。汝复破坏离散。两舌毁辱令生疑惑。不生信心。信不具足。说非善事。时二法师所有众生。心生敬信随顺之者。令彼等辈断诸善根。作诸障碍。汝等以此业障碍故。遂...(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一切皆香。升此莲华须臾乘空而飞。犹如梦中。生于天上。作如是念。我今当至胜莲华池。是名郁单越人中品受生第六中阴有也。  
  第七中阴有者。郁单越人。以业胜故生三十三天善法堂等。临命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妙。其人尔时即升胜堂。生此殿中。以为天子。是名郁单越人生于天上受上品生第七中阴有也。  
  第八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见于园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其心不浊。以清净心即升宫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犹如梦中。三十三天胜妙可爱。一切五欲皆悉具足。从郁单越死生此天中。是名郁单越人生此天处熏习游戏乃死时相第八中阴有也。  
  第九中阴有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極樂禪寺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9-8 08:58 , Processed in 0.4328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