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4|回復: 0
|
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四十一卷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乾隆大藏经之小乘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1257-03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
小乘论?第1257部
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
迦旃延子造北凉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译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一
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七
问曰。如波伽罗那说九十八使。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此中何故说二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耶答曰。此文是了义彼文是未了义。此文无余意彼文有余意。此文无所以彼文有所以。此文是实义谛。彼文是俗谛。复次波伽罗那。说顺次法。说具缚人。非超越人。此中不说顺次法。不说具缚人。不说超越人。复次彼中说凡夫圣人离欲圣道所作世俗道所作。此中说圣人离欲。不说凡夫。说圣道所作。不说世俗道。复次彼中说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得正决定者。先以世俗道。断欲界烦恼。乃至无所有处。彼见道断烦恼解脱得差别作证。所以者何。彼解脱得。以见道故。而有差别。以是事故。彼作是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二十八使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何故波伽罗那。作如是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彼作是答。二十八决定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六十不定。不定者。于见道中。而有差别。波伽罗那说。次第故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此门是广分别毗婆沙。问曰。何故名见道断。何故名修道断耶。如见不离修。修不离见。见道中如实修亦可得。修道中如实见亦可得。见名为慧。修名不放逸。如实是何义耶。答曰。数数义偏重义是如实义。见道中慧多不放逸少。修道中不放逸多慧少。复次等量义是如实义。如见道中慧亦有尔许不放逸。如修道中不放逸亦有尔许慧。是故等量义是如实义。尊者和须蜜说曰。见四真谛。断诸烦恼。云何分别此是见道断此是修道断耶。答曰。以见断。以见制伏。以见吐诸烦恼。故言见道断。复有说者。见道所断烦恼。亦应言修道所断。所以者何。见道中如实修可得故。如我义。以见断。以见制伏。以见吐诸烦恼。名见道断。何故名修道断。答曰。随所得道行广布。断诸生分。断其量。断其种。渐使薄。令究竟断故名修道断。复有作是说者。修道所断烦恼。亦可言见道断。所以者何。修道中亦有如实见故。如我义。随所得道。修行广布。断诸生分。断其量断其种渐使薄。令究竟断故名修道断。此是何义耶。答曰。见道是猛利道。若缘彼时九种烦恼一时断。修道是不猛利道。数数修习九种烦恼。九时而断。譬如利呋之刀以用割物利者一下断。钝者数数乃断。彼亦如是。复次若以见偏多道断者。名见道断。若以修偏多道断者。名修道断。复次若以二相道断者。名见道断。二相者。谓见相慧相。若以三相道断者。名修道断。三相者。谓见相慧相智相。复次若以四相道断者。名见道断。四相者谓眼明觉慧。若以五相道断者。名修道断。五相者。谓眼明觉慧智。复次若以忍断者是见道断。以智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九种结一时断者是见道断。九种结九时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以未知欲知根断者是见道断。以知根断者是修道断。复次断时如石裂者是见道断。断时如蕅绝者是修道断。复次与发意相违者是见道断。与方便相违者是修道断。复次未曾见谛。而见谛断者是见道断。已曾见谛。而重观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以一因道断者是见道断。以二因道断者是修道断。复次如力士着铠断者是见道断。如无足人行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即彼智所知行修道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是余智余所知余行修是修道断。复次若是向人不成就果断者是见道断。若是向成就果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坚信坚法断者。是见道断。若信解脱见到身证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初出道断者。是见道断。若数数出道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是四沙门果摄者。是见道断。若断或三或二或一沙门果摄者。修道断。复次若缘无所有生者。是见道断。若缘有所有生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已不退者。是见道断。若断已或退不退者。是修道断。复次断已更不缚不系。是见道断。断已或缚或系。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忍是无碍道智。是解脱道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智。是无碍道智。是解脱道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智作方便道。忍作无碍道。智作解脱道者。是见道断。欲若断时。智作方便无碍解脱道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先得非数灭者。是见道断。或先得非数灭。后得数灭。或先得数灭。后得非数灭。或一时得数灭非数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缘一谛道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缘四谛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四行道修者。是见断。若断时。十六行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相似道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相似不相似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若一三昧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若三三昧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不起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或起或不起者是修道断。
此三结几见苦断。乃至几修道断。乃至九十八使。几见苦断。乃至几修道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门止说顿断沙门意。不止说一时见谛。亦不明次第见谛。今欲止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前门止说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而不粗现明了。今欲粗现明了。止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故。而作此论。复次欲显现来种断烦恼及五种对治法故。五种断烦恼者。谓见苦断种。乃至修道断种。五种对治法者。谓苦忍苦智。是见苦断对治。乃至道忍道智。是见道断对治。智是修道断对治。以如是事故。而作此论。此三结。几见苦断。乃至广说。答曰。一见苦断。谓身见。问曰。何故身见唯见苦断耶。答曰。缘苦生故。还见苦断。复次此见缘果而生。若以慧观果时。此见即断。
复次身见是颠倒性。一切颠倒。尽见苦断。若颠倒断时。此见即断。所以者何。同一对治故。复次此烦恼粗故。以初无碍道断。余细烦恼。后金刚喻定断。譬如尘垢不坚著者。抖捒便堕。若坚著者。乃以淳灰。多用力然后乃净。亦如瓦器。腻不深入。水荡便去。若腻深入。以汤煮之。然后乃去。彼亦如是。复次以此见根不深入所缘地。以不深入故性劣。性劣故最初无碍道断。余烦恼根。深入所缘地。以后无碍道乃至金刚喻定断。譬如树根。不深入者。小风吹时。而能摧卧。其根深入者。大风吹时。不能令卧。彼亦如是。尊者和须蜜说曰。何故身见唯见苦断。答曰。身见缘五阴。后如实见五阴时。身见便断。复次此见从常想乐想净想我想生。若见无常想苦想不净想无我想。此见便断。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此见从自身生。故名身见。若见自身无我。此见便断。戒取或见苦断。或见道断问曰。何故戒取非见集见灭断耶。答曰。为外道故。外道所行。与苦道相违。不与集灭相违。所以者何。外道计集。如垢计灭。如洗浴处。为求洗浴处故。行种种苦行诸苦行故。烦恼垢益更染心。如人为去垢故。入浊水澡浴。更增其垢。彼亦如是。复次因苦生故。还见苦断。因道生故。还见道断。复次因垢生者。是见苦断。因净生者。是见道断。复次内道所行。是见苦断。外道所行。是见道断。
复次非因计因。是见苦断。非道计道。是见道断。疑见苦集灭道断。问曰。何故修道断中无疑耶。答曰。若未见其体。心生犹豫。已见其体。心则决定。是故修道所断无有疑。三不善根三漏。见苦断。乃至修道断。总而言之。五种断。或有一种二种四种五种断者。余门广说如经本。此门是广说优波提舍毗婆沙。问曰。何故名见道断乃至名修道断耶。答曰。若缘决定。对治决定者。名见道断。若缘不决定。对治不决定者名修道断。复次若处所决定。若缘决定。若对治决定者。名见道断。若处所不决定。缘不决定。对治不决定者。名修道断。复次若以苦忍苦智作对治。乃至道忍道智作对治者。名见道断。若以智对治者。名修道断。
复次若见苦断者。名见苦断。若见道断者。名见道断。若或见苦。或见集。或见灭。或见道断者。名修道断。复次若违苦者。名见苦断。乃至若违道者。名见道断。若违苦集灭道断者。名修道断。
此三结。几是见几非见。乃至九十八使。几是见几非见。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一切烦恼皆是见性。问曰。彼何故作如是说耶。答曰。彼作是说。所行猛利。是见性。一切烦恼。名于自分。所行猛利。如身见着我我所。边见着断常。邪见着无所有见取着第一。戒取着净所行猛利爱。亦如是。于染着爱。所行猛利。恚憎恶。慢自高。痴愚痴犹豫。所行亦猛利。为断如是说者意亦明烦恼有是见性有非见性故。而作此论。此三结。几是见性几非见性。答曰二是见性。谓身见戒取。一非见性。谓疑。余门广说如经本。问曰。何故名见耶。答曰。此中应广说。如五见见处。
此三结。几有觉有观。几无觉有观。几无觉无观。乃至九十八使。几有觉有观。几无觉有观。几无觉无观。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觉观从欲界乃至有顶。如譬喻者说。彼何故作是说。彼依佛经。佛经中说。心粗是觉。心细是观。此粗细相。从欲界乃至有顶中可得。尊者佛陀提婆说曰。阿毗昙者。作如是说。心次第相。方而有粗细。遍三界中。然从欲界乃至梵世。有觉有观。如是说者。则名恶说。汝等作如是说。粗心是觉。细心是观。此粗心细心。乃至有顶可得。然说觉观从欲界乃至梵世中有。是故汝等所说是恶说。非善说。恶受持。非善受持。阿毗昙人。作如是说。我等所说。是善说。善受持。非恶受持。所以者何。我以种种事故。说粗细相。非以一事。如说缠粗使细。是中不说觉粗观细。所以者何。此二法。非觉观相故。如说色阴是粗。四阴是细。如是则说觉之与观俱是细法。所以者何。同行阴摄故。如说欲界是粗。初禅是细。如是亦说觉观是粗是细。所以者何。欲界初禅。俱有觉观故。如说。初禅地粗。二禅地细。如是则说觉观是粗。所以者何。初禅地上。更无觉观故。问曰。彼说初禅地上有觉观者。云何复说三地差别。答曰。彼作是说。欲界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有三种法。谓善染污不隐没无记。禅中间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深染污法。是名有觉有观地。禅中间善不隐没无记法。是名无觉有观地。第二禅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善法不隐没无记法。是名无觉。无观地。问曰。若然者。彼云何通佛经。如经说。灭于觉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彼作是答。灭善觉观。非染污。问曰。若然者。为因何事。灭善觉观。非染污耶。答应先灭染污。后离地时。乃灭于善。但譬喻者说上地有觉观。当知此说是无明果闇果不勤方便果。然觉观欲界初禅中有故。欲止他义。乃至广说。而作此论。此三结。几有觉有观。几无觉有观。几无觉无观。答曰。三结有三种。或有觉有观。或无觉有观。或无觉无观。云何有觉有观。答曰。在欲界初禅者。云何无觉有观。答曰。在禅中间者。云何无觉无观。答曰。在三禅及四无色者。余门广说如经本。问曰。何故名有觉有观。何故名无觉有观。何故名无觉无观耶。答曰。与觉俱观俱。与觉相应观相应。与觉观俱现在前。是名有觉有观。若不与觉俱。但与观俱。不与觉相应。与观相应。已灭觉与观俱现在前。是名无觉有观。若不与觉观俱。亦不与觉观相应。已灭觉观。是名无觉无观。复次若种种数。若种种观。是名有觉有观。若数观不种数。是名无觉有观。若不种数不种观。是名无觉无观。
此三结。几乐根相应。几苦根相应。几喜根相应。几忧根相应。几舍根相应。乃至九十八使亦如是。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法生时。次第生。不一时生。如譬喻者尊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说法生时。次第生。不一时生。犹如多伴经过侠道。次第而行。不得一时。若欲二人并行。此犹为难。何况多人。如是一切有为法。各各从生相生。何缘众多生法共一时生。阿毗昙者。作如是说。有为法。自有一法和合而生。自有多法和合而生。一法和合生者。于一刹那顷生故。名一法和合生。多法和合生者。如一一数法。各有一生。虽多不相离。故名多法和合生。复次所以作论者。或有说。展转相因力义。是相应义。彼作是说。若法与彼法相因力生者。是相应义。如心因心力故生。心与心相应。数法因心力故生。数法与心相应。数法因数法力故生。数法与数法相应。心不因数法力生。故心不与数法相应。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心与数法相应。数法亦与数法相应。数法与心相应。心不与心相应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或有说。自体与自体相应。不与他相应。彼作是说。等相敬义。是相应义。诸法相敬。莫过敬自体者。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与他法相应义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或有说。自体于自体。不名相应。不名不相应。不名相应者。一切诸法。不能与自体作缘。不名不相应者。等相敬义。是相应义。所以者何。诸法相敬。莫过敬自体者。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不乱相应法。是故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乃至广说。此三结。几乐根相应。几苦根相应。几喜根相应。几忧根相应。几舍根相应。问曰。何故但问与受相应。不问与余数法耶。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次受不妨成就。或妨现前行。云何不妨成就。如一人成就五受。云何妨现前行。无有二受一时现前行。复次以受一体有诸根相故。复次以受于缘起轮中。犹如车毂法故。复次以受受入一切法故。复次若不问受。更问何耶。若问命等八根。彼一向是不相应法。若问三无漏根。信等五根。彼一向是善。若作是说。何不问意根者。以意根故。名相应法。如以心故。名心相应法。身见戒取。与三根相应。除苦根忧根。所以除苦根者。苦根在五识地。此是意地所以不与忧根相应者。忧根是忧戚行。此是欣踊行。总而言之。与三根相应。此在三界。在欲界初禅二禅者。与二根相应。谓喜根舍根。在第三禅。与二根相应。谓乐根舍根。在第四禅及四无色。与一根相应。谓舍根。是故总而言之。与三根相应。除苦根忧根。疑与四根相应。除苦根。不与苦根相应者。以苦根在五识地。总而言之。与四根相应。疑在三界。在欲界者。与二根相应。谓忧根舍根。若在初禅二禅者。与二根相应。谓喜根舍根。在第三禅者。与二根相应。谓乐根舍根。在第四禅及四无色。与一根相应。谓舍根。是故总而言之。与四根相应。问曰。何故欲界疑。不与喜根相应。初禅二禅。则与相应。答曰。欲界疑喜所行各异故。疑所行非喜所行。喜所行非疑所行。所以者何。疑行忧戚。喜行欣踊。同义是相应义。彼不同故。不与相应。初禅二禅。俱行欣踊行故相应。复次欲界喜粗疑细。粗法不与细法相应。所以者何。等义是相应义故。问曰。喜有何粗义耶。答曰。众生不应起而起。于前物不应起而起。云何众生不应起而起。众生性是苦故。云何于前物不应起而起。见他人若颠若堕若谬误。应起慈愍。而更大笑。在初禅二禅者。俱微细故相应。复次欲界喜轻躁疑居重。轻躁不与居重相应。所以者何。等义是相应义。初禅二禅地。二俱居重。是故相应。复次欲界喜从外法生疑从内法生。从外生法。不与从内生法相应。所以者何。等义是相应义。初禅二禅。俱从内生。是故相应。复次欲界喜是客疑是旧住。客不与旧住相应。所以者何。等义是相应义。初禅二禅。俱是旧住。是故相应。复次欲界疑。虽不与喜根相应。与余受相应。初禅二禅喜。是地性受。若不与喜根相应者。此则名无受心聚。坏相依法。坏相应法。欲令无如是过故。欲界疑不与喜根相应。初禅二禅疑。与喜根相应。贪与三根相应。除苦根忧根。所以者何。贪行欣踊。忧苦行忧戚。恚与三根相应。除喜根乐根。所以者何。恚行忧戚。喜乐行欣踊。痴欲漏无明漏。与五根相应。所以者何。此三通六识身。所行欣踊。亦行忧戚故。有漏与三根相应。除苦根忧根。所以者何。色无色界。无忧苦故。色无色界。无忧苦义。根揵度中。当广说。除邪见。余门义如经本说。邪见与四根相应。除苦根。总而言之。邪见与四根相应。然邪见在三界在欲界者。与三根相应。除苦根乐根。在初禅二禅者。与二根相应。谓喜根舍根在第三禅者。与二根相应。谓乐根舍根。在第四禅及无色定。与一根相应。谓舍根。问曰。欲界邪见。何者与喜根相应。何者与忧根相应。答曰。有人本性。不好布施。不好祠祀。后若与邪见外道。共会一处。而闻是语无施无祠祀。无善恶业报。闻是语时。心生信乐。便生喜心。我所行善好。如是邪见。与喜根相应。有人性好行施祠祀。后若与邪见外道。共会一处。闻作是说。无施无祠祀。无善恶业报。闻是语时。心生信乐。便生忧心。我等所施。便为唐捐。所以者何。无果报故。如是邪见。与忧根相应。此门是广说优波提舍毗婆沙。问曰。何故名相应。相应义如杂揵度相应因中广说。
此三结。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嫉悭在欲界梵世。彼何故作如是说。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梵天王。语诸梵众。我等皆共住此。不往诣沙门瞿昙所。而于此处。自能至老死。彼作是说。梵王以嫉悭故。而作是言。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嫉悭唯在欲界故。而作此论。三结。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此门义广说如经本。问曰。何故名欲界系。何故名色界系无色界系。答曰。缚欲界法故。名欲界系。缚色无色界法故。名色无色界系。如牛系着柱名柱系牛。彼亦如是。复次欲界足。为欲界法所系故。名欲界系。色无色界足。为色无色界法所系故。名色无色界系。足名烦恼。如偈说。
佛有无量行 无足谁将去
如人有足。则得自在四方游行。如是有烦恼足者。则能行于诸趣诸生生死中。复次烦恼于欲界作居处想我有想故。名欲界系。色无色界烦恼。于色无色界。作居处想我有想故。名色无色界系。居处是爱。我有是见。以欲界爱润故。见计我我所。以色无色界爱润故。见计我我所。复次能生欲界乐欲故。名欲界系。能生色无色界乐欲故。名色无色界系。乐是爱。欲是见。复次为欲界生死法所系故。名欲界系。为色无色界生死法所系故。名色无色界系。复次为欲界垢所污毒所害患所过故。名欲界系。为色无色界垢所污毒所害患所过故。名色无色界系。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二
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八
诸结是欲界。彼结在欲界耶。是有六种。一界是。二趣是。三人是。四入是。五漏是。六自身是。界是者。如此中说。诸结是欲界。彼结在欲界耶。此中说。法处名是。欲界法。名欲界是。色无色界法。名色无色界是。趣是者。如说。法法施时。而作是言。一切是五趣众。尽生死苦。人是者。如毗尼说。是二人。在僧数中。僧中可得。入是者。如波伽罗那说。云何色阴。十色入。及法入中色是。漏是者。如说。云何漏有漏法是。身是者如四大揵度说。云何大法。答曰。自身是。于六是中。以界是。而作论。不以余是。在有四种。一自体在。二器在。三所行在。四处所在。自体在者。一切诸法。自体自相自性。在自分中。器在者。如果在器中。如提婆达多在舍中。如器在。所行在处所在义亦尔。此中以四在而作论。随相而说。诸结是欲界。彼结在欲界耶。答曰。或结是欲界。彼结不在欲界。或结在欲界。彼结不是欲界。或结是欲界。彼结亦在欲界。或结不是欲界。彼结不在欲界。云何结是欲界彼结不在欲界耶。答曰。为缠所缠。魔波旬。住梵天上。欲与如来语言。问曰。魔波旬。为何缠所缠。欲与如来语言耶。答曰。为忿缠所覆故。欲与如来语言。复有说者。为嫉缠所覆故。欲与如来语言。复有说者。为悭缠所覆故。欲与如来语言。评曰。应作是说。为十缠所覆。起一一缠现在前。欲与如来语言。问曰。何故名魔。答曰。断慧命故名魔(魔秦言杀)。复次常行放逸。而害自身故名魔。何故名波旬。答曰。常有恶意。成就恶法。成就恶慧。故名波旬(波旬秦言恶)。尊者瞿沙说曰。应言波旬踰。所以者何。从波旬踰。生彼中故(波旬秦言恶踰名国)。住梵天上。欲与如来语言。问曰。魔王住梵天上。何所为耶。答曰。梵天诸魔经。是此论本缘。曾闻佛住舍卫国给孤独精舍只陀林中。尔时有一梵天。于梵天上。生如是恶见。而作是言。此处是常不断弃出寂灭之法。更无有常不断弃出寂灭之法胜此处者。尔时世尊。知彼梵天心之所念。譬如壮夫屈申臂顷。从只陀林。忽然不现。至梵天上。去梵天不远。而住其边。尔时梵天。遥见如来。即便请之。而白佛言。善来大仙。此处是常不断弃出寂灭。更无有常胜此处者。而汝能舍欲界烦恼乱种种苦事。而来此间。甚是快事。汝可于此安乐常住。尔时如来。告梵天言。此处非常。而汝说常。此处非是安乐寂静弃出之处。而汝说是安乐寂静弃出之处。汝为无明所覆故。作如是说。汝应忆念过去诸梵堕欲界者。如华果落。尔时梵天。复白佛言。善来大仙。此处常乐。广说如上。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尔时如来。亦第二第三。告梵天言。此处无常。乃至广说。无明覆。汝应忆念过去诸梵堕欲界者如华果落尔时梵天。心作是念。今者如来。难可亲近。难共语论。然诸梵法。在离欲地。志意闲静。不能与佛竞于言论。复作是念。魔王波旬。常与如来共相违逆。必能与佛竞于言论。是时梵王。即致波旬。到梵天上。化作欲界地。而以安止。尔时梵天。复白佛言。大仙当知。此处是常。乃至更无胜者。尔时如来。复告梵王。此处无常。广说如上。尔时波旬。白佛言。大仙汝莫违逆梵王所说。随其教敕。常奉行之。汝若违逆梵王言者。犹如有人。功德天神。来入其舍。以杖驱之。我不须汝。汝若违逆梵王之言。亦复如是。亦如有人。从高转堕。若其不以手足自御。复当更堕。如人堕树。不坚执枝。则受苦痛。若坚执枝。不受苦痛。如是大仙。汝莫违逆梵王之言。如其所说。当奉行之。复白佛言。大仙今者不见梵众及与我等围绕梵王。随顺梵王不违其言耶。尔时世尊便作是念。今者恶魔。来留难我。知是事已。即告魔言汝非梵王亦非梵王眷属。所言恶魔留难我者。汝身是也。尔时波旬便作是念。沙门瞿昙。今者已知我心所念。心怀恐怖。生厌离意。在一面坐而不能还。尔时梵王。以神足力。能令波旬还自在宫。是故彼经。即是此论本缘亦为缠所缠。色界命终。生欲界中阴。凡夫人。色界命终。当生欲界。欲界中阴。在色界中而现在前。所以者何。法应如是死阴灭处。即生中阴。犹如种子灭处必生萌牙。彼亦如是。从死阴至中阴时。欲界三十六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是名结是欲界彼结不在欲界。此中是者是界是。在者除自体在。是余三在。云何结在欲界彼结不是欲界。为缠所缠。欲界命终。生色界中阴。凡夫圣人。欲界命终。生色界中。色界中阴。在欲界中。所以者何。法应如是。死阴灭处。即生中阴。犹种子灭处即生萌牙。彼亦如是。凡夫人从死阴至中阴时。色界三十一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圣人从死阴至中阴时。色界修道所断三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亦结是色无色界住欲界现在前。住欲界不死不命终。色无色界结现在前。凡夫三十一使。若一现在前。圣人修道所断三使。若一现在前。如是等说因爱行禅者。因慢行禅者。因见行禅者。因疑行禅者。是名结在欲界彼结不是欲界。在者是三在。是者是界是。云何结是欲界亦在欲界。为缠所缠。凡夫圣人。欲界命终。还生欲界中阴。凡夫人。生五趣无碍。圣人生二趣无碍。若生天中。若生人中。凡夫人。从死阴至中阴时。三十六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圣人从死阴至中阴时。欲界修道所断四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如从死阴至中阴。从中阴至生阴。说亦如是。亦结是欲界。住欲界现在前。住欲界不死不命终。起欲界结现在前。凡夫人。三十六使。若一现在前。圣人欲界修道所断四使。若一现在前。是名结是欲界亦在欲界。此中是者是界是。在者是四在。云何结不是欲界亦不在欲界。为缠所缠。色界命终。生色界中阴生阴中。色界命终生色界中者。是凡夫圣人。凡夫人亦生上亦生下。一一处有多生分。圣人生上不生下。一一处有一生分。凡夫人从死阴至中阴时。三十一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圣人修道所断三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从中阴至生阴。说亦如是。色界命终。生无色界中。亦是凡夫圣人。凡夫人一一处有多生分。圣人一一处有一生分。凡夫人。从死阴至生阴时。无色界三十一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圣人三使。无色界命终。还生无色界。亦是凡夫圣人。凡夫人。亦生上。亦生下。一一处有多生分。圣人生上不生下。一一处有一生分。凡夫人。从死阴至生阴时。三十一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圣人三使。凡夫人。无色界命终。生色界中。从死阴至中阴时。色界三十一使。若一现在前。令生相续。亦结是。色无色界。住色界现在前。住色界不死不命终。亦是凡夫圣人。凡夫人。三十一使现在前。圣人三使现在前。如是等说因爱行禅者。因慢行禅者。因见行禅者。因疑行禅者。住无色界。不死不命终。起无色界三十一使现在前。亦是凡夫圣人。凡夫人起三十一使现在前。圣人三使。是名结不是欲界亦不在欲界。所以者何。在色无色界故。是者是界是。在者是四在。诸结是色界亦在色界耶。乃至广作四句。前四句初句。作此第二句。前第二句。作此初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诸结是无色界。亦在无色界耶。答曰。诸结在无色界。彼结亦是无色界。所以者何。无色界唯有无色界系结故。颇有结是无色界不在无色界耶。答曰有。是无色界结。住欲色界现在前。不死不命终无色界结现在前。亦是凡夫圣人。凡夫人起无色界三十一使现在前。圣人三使。如是等因爱因慢因见因疑行禅者。是名结是。无色界是者。是界是不在无色界。所以者何。在欲色界故。在者除自体在。是余三在。诸结非是欲界亦非在欲界耶。乃至广作四句。前四句初句。作此第二句。前第二句。作此初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诸结非是色界。彼结亦非在色界耶。乃至广作四句。如欲界说。诸结非是无色界。彼结亦非在无色界耶。答曰。诸结非是无色界。彼结亦非在无色界。颇结非在无色界。彼结非不是无色界耶。答曰有。诸结非不是无色界。住欲色界现在前。住欲色界不死不命终。起无色界结现在前。亦是凡夫。亦是圣人。凡夫人。起三十一使现在前。圣人三使。此结非在无色界中。所以者何。在欲色界故在者三在。除自体在。非不是无色界。所以者何。是无色界结故。是者是界是。问曰。何故彼尊者立非句而作论耶。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次欲现言论自在故。若人于言论自在。则能以非句而作论。于言论不自在者。于正句犹不能作。何况非句耶。复次欲生弟子觉意故。若以非句作论。则生弟子觉意说法相此亦可尔。彼亦可尔。复次或有作非句而得长养者。如人品中作正句。彼人有四。彼人有三。彼人有二作非句。彼人有五。彼人有六。彼人有四。以是事故。彼尊者以非句而作论。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色不断。为色所系耶。设为色所系色不断耶。乃至识亦如是。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断色有次第断分齐断段段断。如外国法师作是说。如染污心心数法。九种断色亦如是。为断如是说者意故。亦明染污心心数法九种断色善有漏不隐没无记心心数法。于最后无碍道一时断故。而作此论。问曰。何故染污心心数法九种断色善有漏不隐没无记心心数法。最后无碍道一时断耶。答曰。以明无明常相妨。下下明断上上无明。下中断上中。下上断上下。中下断中上。中中断中中。中上断中下。上下断下上。上中断下中。上上断下下。色善有漏不隐没无记法。不妨明。不妨无明。但为明无明作所依处立足处。如灯明不与炷油器相妨与闇相妨。但炷油器。为灯明作所依处立足处。如是色善有漏不隐没无记法。不与明无明相妨。而与明无明作所依处立足处。复次染污心心数法。随几种断。不成就彼种。色是染污者。住方便道时。即不成就。最后无碍道。断色是善不隐没无记者及余善有漏不隐没无记有为法。悉于最后无碍道。一时断此诸法。虽已知已断。离三界欲犹故成就。是故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乃至广说。而作此论。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色爱未断。乃至广说。问曰。为避何事。说见谛具足。为制何事。说世尊弟子。答曰。见谛具足。为避坚信坚法人。世尊弟子。为制愚小凡夫。问曰。何故坚信坚法人。不名见谛具足耶。答曰。若具足见四真谛。永断邪见。是名见谛具足。坚信坚法人。见谛未具足。而当具足。未永断邪见。而当永断。复次若身中无四种无明愚闇。有四种智。名见谛具足坚信坚法人。未舍四种无明愚闇。未具四种智故。复次若裂四种犹豫疑网。生四种决定者。是见谛具足坚信坚法人。未裂四种犹豫疑网。亦未具足四种决定故。复次若身中无如霜雹烦恼邪见颠倒及诸恶行者。名见谛具足坚信坚法人。无是事故。不名见谛具足。犹如苗稼无诸霜雹名为具足。彼亦如是。复次若能降伏四谛方土。是名见谛具足坚信坚法。未能降伏四谛方土故。名不具足。问曰。何故凡夫不名世尊弟子耶。答曰。若闻佛所说。于四谛三宝。心无有异。凡夫不尔。或信佛语。或信外道语。复次若不事余天。唯事于佛。是名世尊弟子。凡夫人。或事于佛。或事自在天等。复次若于佛有不坏信。是名世尊弟子。凡夫人。无于佛不坏信故。不名世尊弟子。复次若于佛法。心不移动。犹如门阃者。是名世尊弟子。凡夫轻躁。犹如树花。复次若有所闻不为邪闻所坏。是名世尊弟子。凡夫若有所闻。则为邪闻所坏。问曰。此中谁是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耶。答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色不断。为色所系。色若断即时解脱。若解脱。即时断。若先断后得解脱。无有是事。染污心心数法。或有先断后得解脱者。或有俱断亦解脱者。染污心有九种。下下乃至上上。前八种先断后得解脱。后一种亦断亦得解脱。若上上断余八种有缘缚。乃至第八种断下下种缘缚八种。所以者何。尽是一使展转相使故。如是等说。是略毗婆沙。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色未断。为色所系耶。答曰。如是。设为色所系。色不断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先作是说。色若断即时解脱。若解脱即时断。若先断后解脱者。无有是事。须陀洹。斯陀含。五地色不断。为色所系。未离初禅欲。阿那含四地色不断。为色所系。乃至离第三禅欲。阿那含未离第四禅欲。一地色不断。为色所系。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受不断。为受所系耶。答曰。若为受所系。彼受不断。须陀洹。斯陀含。三界修道所断。受不断。为受所系。未离初禅欲。阿那含八地。受不断。为受所系。乃至离无所有处欲。阿那含一地。受不断。为受所系。颇为受所系。彼受非不断耶。答曰。有。家家斯陀含一种子。彼欲界修道所断上中结。彼结相应受。为下下结所缚。家家若断三种。若断四种。如彼结断。彼相应受亦断。彼相应受。为若五若六种结所缚。斯陀含已断六种结。如彼结断。相应受亦断。彼相应受。为三种结所缚。一种子若断七种八种结。如彼结断。彼相应受亦断。彼相应受为一种。若二种结所缚。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色已断。彼色不系耶。答曰。如是。若色不系。彼色断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先作是说。若色断即时解脱。若色解脱即时断。若先断后解脱。无有是事。离色爱圣人。断五地色。彼色不系离三禅欲。未离第四禅欲。阿那含四地色断。彼色不系。乃至未离初禅欲。阿那含一地色断彼色不系。见谛具足世尊弟子。若受已断。彼受不系耶。答曰。若受不系。彼受已断。阿罗汉三界见道修道所断受。已断不系。离无所有处欲。阿那含三界见道所断八地修道所断受。断亦不系。乃至未离初禅欲。阿那含三界见道所断一地修道所断受。断亦不系。须陀洹斯陀含三界见道所断受。断亦不系。颇有断非不系耶。答曰。有。家家斯陀含一种子欲界系修道所断上中结断。彼所断结相应受。为下结所系。家家若断三种。若断四种结。如彼结断。受亦断彼相应受。若为五种若六种结所系。斯陀含断六种结如彼结断。受亦断彼相应受。为三种结所系。一种子。若断七种。若八种结。如彼结断。受亦断彼相应受。若为一种。若二种结所系。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问曰。家家须陀洹所不摄须陀洹。断上上中结者为下。若七若八种结所系。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此是坏相不定故不说。若是不坏是定相者。此中则说。问曰。如色无色界结亦可尔。如离初禅上上结为八种结所系。乃至八种结断。为一种结所系。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结断亦如是。何以但说欲界结。不说色无色界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此现初义。若说欲界。当知说色无色界亦尔。复次以欲界结断时生种种人名。若断三种四种。名家家。若断六种。名斯陀含。若断七八。名一种子。离色无色结更无如是异人名故。是以不说。问曰。下结断亦可尔。如下上烦恼断。为下中下下结所缚。若下上下中结断。为下下结所缚。何以但说上中。不说下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如上上结断。为下八种结所缚若断二种。为七种所缚。如是一一种断。皆为下所缚。但不能一一作文。是故略说。家家是须陀洹差别。一种子是斯陀含差别家家者。若在二家。若在三家。二家者。断四种结。余有二有种子。三家者。断三种结。余有三有种子。家家无有断五种结者。所以者何。若能断五种。必断第六种。得斯陀含果。所以者何。第六种结。性羸劣不能障碍留难斯陀含果。犹如一綖不能制象。彼亦如是。一种子断。若七若八种结。余有一种子。问曰。余有二种结在。何以言一有种子耶。答曰。不以一种结在名一种子。以有一有种子故。名一种子。复有说者。无有尽八种结一种子者。所以者何。若断八种结。必得离欲界九种结。不能障碍留难离欲法故。复有说者。有断八种结一种子者。无有说断五种家家须陀洹。所以者何。若断五种。必断六种。得斯陀含。第六种结。性羸劣不能障碍留难斯陀含果。问曰。第九种结亦性羸劣。不能障碍留难。若一种子。能断第八种者。亦能断第九种。而得离欲。答曰。家家须陀洹。若断六种结。犹在欲界中生所有决定已熟业。应于欲界而受报者。不能障碍留难斯陀含果。一种子断九种结。更无欲界生分所有决定已熟业。应于欲界而受报者。能障碍留难。不得离欲。作如是说者。众生有三时烦恼业。能极障碍留难。一顶向忍时。二圣人离欲界欲时。三得阿罗汉果时。顶向忍时者。诸恶趣决定业。极为障碍留难。若起忍者。我等于谁身中。而受报耶。圣人离欲界欲时者。欲界决定诸业。应受报者。极作障碍留难。若离欲者。我等于谁身中。而受报耶。得阿罗汉果时。决定应受未来有业。极作障碍留难。若得阿罗汉果。我等于谁身中。而受报耶。是故有断八种结。是一种子者。无有断五种。是家家须陀洹。家家有二种。有人中家家。天中家家。天中家家者。天上。若二生若三生。若一天中。若二天中。若三天中。或一天中。一家二家三家。人中家家者。若二生三生分或一天下。或二天下。或三天下。若一天下。或一家二家三家中。生一种子。天中一种子者。天中有一生分。人中一种子者。人中有一生分。以三事故名家家。一以业。二以根。三以断结。以业者。或造二生业报。或造三生业报。以根者。得无漏根故。断结者。若断三种。若断四种结。于此三事。不具一事。不名家家以三事故。名一种子。一以业。二以根。三以断结。以业者。造一生业报以根者。得无漏根故。断结者。若断七种。若断八种结。于此三事。不具者不名一种子。问曰。圣人住欲界受身造业不耶。答曰。或有说者不造。所以者何。以欲界多过患故。虽不作受身造业。而作受身满业。问曰。若圣人不作欲界受身造业者。此云何通如说。尔时世尊。赞说弥勒成佛时事会中有未离欲学人。闻说是已。皆共立愿。使我闻见此好妙事已。然后乃般涅槃。答曰。此须臾时。于所须物。无所乏少。不为苦痛所逼。而有所愿求。若为苦痛所逼。于一切生处。更无愿求我若能如鸟飞于空者。即于今日。而般涅槃。若作是说。圣人不作欲界受身造业者。彼作是说。彼家家。若二生三生造业。于凡夫时造。若断三种四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一种子。有一生分业。亦凡夫时造。彼若断七种八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复有说者。圣人住欲界受身处造业。圣人所造者。清净妙好。无诸苦患。随顺善法。若作是说。圣人住欲界身受身处造业者。家家须陀洹。造二生若三生。必受报业。此业或凡夫时造。或圣人时造。断若三。若四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一种子造一生。必受报业。此业或凡夫时造。或圣人时造。断若七若八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问曰。若人中得须陀洹斯陀含果。命终已生欲界天中。得阿那含果。彼命终已。为生色无色界中不耶。若生者。增一经说云何通。如说。有五人。此间种子。此间毕竟。五人者。一受七有人。二家家人。三斯陀含人。四一种子人。五现法般涅槃人。此间种子者。此间得正决定。此间毕竟者。此间尽漏。复有五人。此间种子。彼间毕竟。一中般涅槃。二生般涅槃。三有行般涅槃。四无行般涅槃。五上流般涅槃。此间种子者。此间得正决定。彼间毕竟者。彼间得尽漏。若不生者。帝释所问经云何通。如偈说。
若知于此法 俱生梵世中
于诸梵中胜 威德最在前
即此经说。复云何通。如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我所行正行。若有为我重解说者。我当胜进得阿罗汉果。能尽苦际。我所行正行。若无有人为我说者。我必生彼妙色摩[少/兔]摩天中。诸根具足。无有缺减。亦不卑陋。有清净色。以爱乐为食。身出光明。飞行虚空。寿命长远。于此命终。当生如是天中。答曰。或有说者。如此圣人不生色无色界中。问曰。若然者。增一经善通。如说。有五种人。此间种子。此间毕竟。帝释所问经云何通。如偈说。若知于此法。乃至广说。答曰。此所说者。不说死。亦不说生。何以知之。曾闻。释女瞿夷。有三比丘。常入其舍。以清净音声。为其呗唱。亦数数为说法要。尔时瞿夷。以闻法故。心生欣乐。厌患女身。愿男子身。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为帝释子。时彼诸天。即为立字称。瞿夷天子时三比丘。以自爱音声故。生于下处揵闼婆中。揵闼婆。是诸天作乐神也。朝夕常为诸天作乐。尔时瞿夷天子。见便识之。而语之言。我因汝等。生信乐心。厌患女身。成男子身。命终之后。今得生此为帝释子。汝等净修无上梵行。何缘生卑下揵闼婆中。时揵闼婆。闻天子言。心生厌离。得离欲爱。二以神足力。往梵天中。一犹住此。以是事故。知其不死。亦复不生。复有说者。彼二此间死生彼中。本于人中。得达分善根。闻瞿夷天子所言。心生厌患。得正决定。后离欲爱。得阿那含果。命终之后。生梵世中。虽死虽生。非本人中得须陀洹斯陀含者。问曰。若然者。帝释所问经第二说云何通。如说。我所行正行。乃至广说。答曰。帝释虽当得道果。以不知阿毗昙相义故。作如是说。问曰。即于佛前。而作是说。佛何以不呵之耶。答曰。佛知此说。不能障道。后入法时。自当知之。复有说者。如此圣人生色无色界。问曰。若然者。帝释所说经善通。增一经云何通。答曰。圣人不定。或有转行。有不转行。若转行者。如帝释问经说。不转行者。如增一经说。是则二经俱通。评曰。如此圣人不生色无色界。所以者何。圣人易世。必有三事。一不退。二不转根。三不生色无色界。所以者何。圣道于彼身中。以是旧住故。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三
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九
五人。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坚信人。于此三结。几成就几不成就。乃至九十八使。几成就几不成就。乃至身证。于此三结。几成就几不成就。乃至九十八使。几成就几不成就。问曰。何故彼尊者。于使揵度中。因五人而作论。智定揵度中。因七人而作论耶。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次此使揵度。因有使人而作论。智定揵度。因有使无使人。但有智定者。而作论。有结说亦如是。复次彼尊者。以人为章。以烦恼为门。慧解脱俱解脱人无结故。不立门。智定揵度。以人为章。以智定为门。慧解脱俱解脱人。有智定故。而立门。以是事故。彼尊者于使揵度中。因五人而作论。智定揵度中。因七人而作论。七人。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云何坚信人。犹如有一。多敬多信多净多爱多随所闻而解了。不好多思不多量不多察不多选择。如好信乃至多随所闻而解了故。若闻佛及佛弟子说法教授为说苦空无常无我。彼作是念。能为我说苦空无常无我。甚是快事。我应修行苦空无常无我。彼修行苦空无常无我时。能生世第一法。次生苦法忍。知欲界诸行是苦空无常无我。乃至未生道比智。是名坚信人。坚信人。或是证须陀洹果向。或是证斯陀含果向。或是证阿那含果向。若是具缚。若断五种结。得正决定。在见道十五心顷。是证须陀洹果向人。若断六种结。乃至断八种结。得正决定。在见道十五心顷。是证斯陀含果向人。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得正决定。在见道十五心顷。是证阿那含果向人。云何坚法人。犹如有一性。好多思多量多察多选择。不好多信。乃至不好随所闻而解了。以性好多思乃至多选择故。若闻佛及佛弟子说法教授。乃至广说。如坚信人。是名坚法人。云何信解脱人即彼坚信人。得道比智。舍坚信名。得信解脱名。问曰。为舍何等耶。答曰。舍名得名。舍道得道。舍名者。舍坚信名。得名者。得信解脱名。舍道者。舍见道。得道者。得修道。信解脱人。或是须陀洹。或是斯陀含向。或是斯陀含。或是阿那含向。或是阿那含。或是阿罗汉向。住须陀洹果。更不胜进。名须陀洹。若胜进。名斯陀含向。住斯陀含果。不胜进。名斯陀含果。若胜进名阿那含果向。若住阿那含果。不胜进。名阿那含。若胜进。名阿罗汉果向。云何见到人。坚法人。得道比智。舍坚法名。得见到名。问曰。为舍何等。得何等耶。答曰。舍名得名。舍道得道。乃至广说。如信解脱人云何身证人。答曰。若人以身证八解脱。非以慧尽余漏。是名身证人。云何慧解脱人。若人不以身证八解脱。以慧断余漏。是名慧解脱人。云何俱解脱人。答曰。若人以身证八解脱。以慧尽余漏。是名俱解脱人。问曰。何以名俱解脱耶。答曰。烦恼障是一分解脱障。是一分断。此二障名俱解脱。问曰。若得阿罗汉。后得灭尽定。离于解脱障时。有漏心得解脱耶。无漏心得解脱耶。答曰。或有说者。有漏心得解脱。所以者何。无心定时得解脱。评曰。应作是说。有漏无漏心得解脱。所以者何。身得解脱。世得解脱。若不得灭定时。出定入定心。于彼身不行。若于彼身不行。于世亦不行。若得灭定时。入定出定心。则于身中行。以于身中行故。于世亦行。如说俱解脱人义。余人义亦应说。问曰。何故名坚信人。答曰。此人依信生信。依有漏信。生无漏信。依缚信。生解脱信。依系信。生不系信。如是等人。本性多信。若一语言。男子汝应田作可以自活。彼闻是语。而不思惟应作不应作能作不能作有宜便无宜便。闻已便作。若复语言。男子汝应商估学习兵法亲近王者学书算数以此业自活。彼不思惟应作不应作能作不能作有宜便无宜便。闻已便作。若复语言。男子汝应出家。彼不思惟我应出家不应出家为有宜便为无宜便为能守护梵行为不能守护梵行。闻是语已。即便出家。既出家已。若复语言。比丘汝应劝化。彼不思惟我于劝化有力耶无力耶。能办不能办耶。闻已便作。若复语言。比丘汝应学诵习。彼不思惟我为能办诵习为不能办耶。为当诵习修多罗毗尼阿毗昙耶。闻已诵习。若复语言。比丘汝应住阿练若处习阿练若法亦不思惟能与不能闻已便作。以是因缘。转近圣道。彼于后时。生世第一法。次生苦法忍。乃至未得道比智。于见道十五心顷。是名坚信人。问曰。何故名坚法人。答曰。此人因法生法。因世法。生出世法。因有漏法。生无漏法。因缚法。生不缚法。如是等人。本性好思量。若有人语言。男子汝应田作可以自活。彼便思量。我能不能为有宜便为无宜便。广说如坚信人。皆悉思量。以是因缘。转近圣道。彼于后时。生世第一法。次生苦法忍。乃至未生道比智。于见道十五心顷。是名坚法人。问曰。坚信人。有尔许信。亦有尔许慧。坚法人。有尔许慧。亦有尔许信。何故一名坚信。一名坚法耶。答曰。或信他言入圣道。或有内自思惟入圣道。若信他言入圣道者。名坚信。若内自思惟入圣道者。名坚法。复次或有以定入圣道。或有以慧入圣道。若以定入圣道者。名坚信。若以慧入圣道者。名坚法。如以定以慧。定多慧多。乐定乐慧。钝根利根。从他闻法力。依内思惟力。亲近善知识。闻于正法。内自思惟。如法修行。先以定修心。后得慧解脱。先以慧修心。后得定解脱。或有得内心定不得慧。或有得慧不得内心定。无贪偏多。无痴偏多。说亦如是。问曰。何故名信解脱。答曰。以信观信。从信得信。以信观信者。以见道信。观修道信。从信得信者。从向道信。得果道信。是名信解脱。复次此人以信故。于三结心得解脱。是名信解脱。何故名见到。答曰。此人以见到见。以见道见。到修道见。以向道所摄见。到果道所摄见。复次此人以见故。于三结心得解脱。是名见到。问曰。如信解脱。亦可言信到。如见到亦可言见解脱。何故一说信解脱。一说见到耶。答曰。应说如说信解脱。亦应说信到。如说见到。亦应说见解脱。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欲现种种文故。乃至广说。何故名身证。答曰。若信解脱。若见到得灭定。舍信信解脱见到名。得身证名。为舍何等得何等。外国法师。作如是说。舍名得名。舍道得道。舍名者。舍信解脱见到名得名者。得身证名。舍道者。舍信解脱见到道。得道者。得身证道。罽宾沙门。作如是说。舍名得名者。舍信解脱见到名。得身证名。若不得灭定得阿罗汉果。名慧解脱。若得灭定。得阿罗汉果。名俱解脱。问曰。如见道中有二人坚信坚法。修道中有二人信解脱见到。何故无学道中。唯说一人耶。答曰。或有以世俗道。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或以无漏道。若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合为一道故。唯说一人。复次或有偏行贪者。或有不者。若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身中无贪。同一相故。唯说一人。复次或有偏行痴者。或有不者。若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身中无痴。同一相故。唯说一人。偏行慢者。说亦如是。复次解脱等故。如说。如来等正觉所得解脱漏尽。阿罗汉比丘所得解脱。此二解脱。等无差别复次以俱除三界烦恼螺髻故。俱不欲未来有。俱出最后开要故。复有说者。无学地亦说二种人。一时解脱。二不时解脱。问曰。若然者。圣人则有六。见道有二坚信坚法。修道有二信解脱见到。无学道有二时解脱不时解脱。云何施设有七人耶。答曰。以五事故。施设七人。一以方便。二以根。三以定。四以解脱。五以定以解脱。以方便者。是坚信坚法。以根者。是信解脱见到。以定者。是身证。以解脱者。是慧解脱。以定以解脱者。是俱解脱。应说一坚信人。如七人中。一人以根故应说三坚信人。谓上中下根。以性故应说五坚信人。谓退法乃至必胜进。以道故应说十五坚信人。谓苦法忍。乃至道比忍。以离欲故。应说七十三坚信人。欲界有具缚人。有离一种欲。乃至离九种欲。初禅离九种欲。无具缚人。所以者何。离欲界欲。即是初禅具缚乃至离无所有处一种欲。乃至离九种欲。所依身者。阎浮提有七十三。瞿陀尼有七十三。弗婆提有七十三。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各有七十三若在一一身一一刹那。则有无量无边坚信人。此中总说一坚信人。坚法人说亦如是。唯除以性故者。所以者何。彼是不动性故。应说一种信解脱人。如七人中。一人以根故。应说三。以性故应说五。以离欲故应说八十二。欲界具缚。离一种欲。乃至离九种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亦如是。离非想非非想处一种欲。乃至离八种欲。及断第九种欲时。所依身者。欲界有八十二。初禅有七十三。第二禅有六十四。第三禅有五十五。第四禅有四十六。空处有三十七。识处有二十八。无所有处有十九非想非非想处有十具缚。断八种欲。及断第九种欲时。若以在身。以刹那。则有无量无边信解脱。此中总说一信解脱人。如信解脱。见到说亦如是。唯除以性故者。所以者何。彼是不动性故。应说一身证人。如七人中。一人以根故应说三。以性故应说六以离欲故应说十。非想非非想处具缚。离一种欲。乃至离八种欲。及断第九种欲时。所依身者。欲界有九。色界有九。无色界有九。若以在身。以刹那。则有无量无边。此中总说一身证人。应说一慧解脱人。如七人中。一人以根故应说三。以性故应说六。所依身者。有三依欲界身。色界身无色界身。若以在身。以刹那。则有无量无边。此中总说一慧解脱人。俱解脱亦如是。坚信人。于此三结几成就几不成就。先作是说。彼尊者以人为章。以烦恼为门。今欲以烦恼门明人。坚信人。苦比智未生。于此三结。一切成就若生二成就。谓戒取疑。一不成就。谓身见。余广说如经本。乃至离色爱。灭比智。生欲色界。一切不成就及无色界苦集灭所断。一切不成就。余者成就问曰。何故不说道比智耶。答曰。道比智若生。名信解脱。如坚信。坚法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地等。道等。离欲等。所依身等。定等。生处等。唯根有差别。若钝根者名坚信。利根者名坚法。信解脱人。于此三结。一切不成就。广说如经本。如信解脱。见到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地等。道等。离欲等。所依身等。定等。生处等。唯根有差别。若钝根者名信解脱。若利根者名见到。身证人。于此三结。一切不成就。余广说如经本。此中应作论。颇有圣人成就九十八使耶。答曰。有。具缚人。住苦法忍时。颇有人断八十八结不断十结而不得果耶。
答曰。有。离色爱人。得正决定。灭比智时。欲界三十六使断。色界三十一使。无色界苦集灭谛所断二十一使。十不断者。无色界道谛所断七使。修道所断三使。彼不得果。所以者何。是向道故。颇有九十八使断而非阿罗汉耶。答曰。有。离无所有处欲。未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欲界三十六使断。色界三十一。无色界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三十一使。彼非是阿罗汉。所以者何。凡夫人亦断。阿那含亦断。评曰。不应作此论。所以者何。以界故立烦恼。不以地故。
身见于身见有几缘。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缘无体。如譬喻者。彼何故作是说耶。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无明缘行。无明是一相行。是若干相。云何一相法。与若干相作缘。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诸师所说。缘但有名而无体。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缘有实体。若当缘无体者。一切诸法亦无体。所以者何。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次第缘。除过去现在阿罗汉最后心。余过去现在一切心心数法。境界缘。威势缘。一切法是。复次若缘无体者。一切诸法。无甚深义。诸法若不以缘相观察。则浅近易知。若以缘相观察诸法则深过四海。唯佛智能知。非余所知。复次若缘无体者。则不施设有三种菩提。若以上智观于缘相。名佛菩提。若以中智。名辟支佛菩提。若以下智。名声闻菩提。复次若缘无体者。则无上中下觉差别。若下觉者常是下觉。中觉常是中觉。上觉常是上觉。以观缘相故。下觉可令中。中可令上。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若缘无体者。则师不能教授弟子。使觉性增广。以缘有体故。则师教弟子。下觉为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