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3|回復: 0
|
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集) 2012/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十月二十一号,我们继续讲《大经科注》,这是第二次学习。
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梅光羲老居士在《大经》序文里面告诉我们,他说,「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因果,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我对于这几句话深信不疑。学佛六十一年,讲经教学五十四年,在这么长学习经验当中肯定,只有这部经能救我们,能自度、能度他。确实像梅老所说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持诵、都能够听闻,我们在一起分享,一遍一遍不间断。学习世出世间法,一遍是不够的,我们看到现在许多年轻人,学一遍不愿意再学第二遍,问他,这我已经学过了,我知道了。用章嘉大师的标准,你学过,如果没有做到,等于你没学过。
所以古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那是古圣先贤多少年累积的经验,学习的妙法。遍数读多了,心就定了,这一点,利益就无比殊胜。心定了意思就是说,妄念少了、杂念少了,甚至于念到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起心动念是什么?起心动念是经里头的经文,是经里头的义理,是经里面的境界。经典跟自己融成一体了,他能不开悟吗?不定在什么时间,一下就豁然大悟,这一悟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境界我们知道,彻悟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必学,全通达了。这个秘诀只有东方人知道,中国古圣先贤知道,印度人知道。怎么知道的?用这种功夫得到的,世世代代累积的,用这种方法统统能成就。这就是实验成功了,这不是偶然的,决定是事实。所以把它定作修学的定律,永恒不变的指导原则。可惜现在人不相信,他也不肯实验。
从教小朋友就开始,最近这几年,吴鸿清教授用这个方法做个实验,教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级,管用。原先家长跟一般老师不相信,实验成功了,让他这些学生参加考试,个个名列前茅,这相信了。非常可惜的,只念到六年,不能再持续下去。六年,再持续六年、再持续六年,他就成为中国国学大师,他就有能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文化复兴的中坚、骨干。他在一个小地区,很落后的一个地区来做实验,那个地区人相信了、看到了,其它地方没有看到,这个要宣传。所以,不做实验不会有成功的。
人人都学这部经,这部经不难学,文字通顺,没有很深奥、难的地方。人人都能够读,人人都能够听、都能够讲,真的像梅老所说的,因果自明,身心自然就洁净,这就是自度;劫运自转,天下太平自至,这化解灾难。这几句话针对现前许许多多人士迫切祈求的,找不到方法,今天我们晓得,方法就在身边,就是这本书。
他告诉我们,「前清盛时」,这历史上有记载的,从顺治开始,接着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都非常认真,「万善殿」用这部经做功课。皇上带着大家一起念,「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这它效果。皇上有智慧,皇上有德行,皇上出的政令,不是说这是我说的,他说这是圣人说的、这是祖宗说的、这是佛说的,大家没话说。如果你说是我自己说的,没人相信。尤其他们少数民族进入中国,要统治这么大的国家,他不说我说的,祖宗说的,中国人敬祖宗,圣人说的、菩萨说的,没有一个不服。怎么会把中国统治得这么好?我们要多想想。所以彼时大家都知道因果,都能够互相劝诫,「朝野相安」。一百五十年的盛世,在中国历史上超过贞观、开元,超过汉朝的文景之治,那就是这些皇帝他认真学习,真干!经常邀请儒释道这些高人,到宫廷里面去讲学。一些重要的数据,他们用的讲义,收在《四库全书》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当时这些学者在宫廷里头,讲些什么、怎么讲的,我们看了不能不佩服。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个人来讲,安身立命,教学为先;修身齐家,教学为先;治国平天下,还是教学为先。
我们看佛经,佛经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摄受能量,叫我们读了之后欲罢不能?今天我们读的是极乐世界,介绍极乐世界一部经典。我们在这里面看到,诸佛剎土,教学为先,没有一尊佛不教学,没有一位菩萨不教学。先从接受学习,到最后自己像佛一样教学。佛门这些人的使命,就是把佛陀教学的弘愿世世代代传下去。能不能传久远,那看众生的福报。福报看他肯不肯学,肯学就有福,不肯学就没福。肯学,后福无穷;不肯学,他后面就是灾难,这是我们看得很清楚。
西方极乐世界殊胜超过一切诸佛剎土,什么原因?阿弥陀佛教学没中断,不但没中断,佛以善巧方便能令六尘说法。在极乐世界无论什么地方,你都听到佛在讲经说法。风吹树叶听起来佛在讲经,流水的声音也是佛在讲经,天乐鸣空还是在讲经,鸟雀在啼叫也是在讲经,这不可思议!所以你在极乐世界,你想不听经都不可能。可是这一切所说的、宣说的,能符合每个人的意思,你想听什么经,你细听就是讲这个经。两个人在一起,我们俩兴趣不一样,你想听《无量寿》,我想听《华严》,我们两个听的各是各的,没有干扰,叫妙法!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是干什么?是上学去,是求学,那个地方毕业就成佛了;不成佛不能毕业,毕业就成佛。
成佛之后在哪里?我的想法,没有离开极乐世界,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老师,要报老师的恩。好在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是无穷大,没有大小的限量,再多的人也不显得拥挤,这个世界太好了。要报佛恩就要当佛的助教,因为每天新来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这些人听经还需要辅导,全心全力去辅导这些人。我相信,我有这个想法、有这个愿望,跟我相同的想法、相同的愿望一定很多很多。我们在经典上也找到证据,《弥陀经》上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指谁?指等觉菩萨,指妙觉如来倒驾慈航,他成佛了,他不回常寂光。他可以随时回常寂光,他不去,他要在实报土里面当等觉菩萨、当后补佛,帮助十地以下一切众生,慈悲到极处。我们能想象得到,我们心向往之。
这部经对我们现前的社会,对于现前的地球,社会的混乱、地球的灾变,也能起到化解的作用。「本经有云:佛所行处,天下和顺」。佛,是佛陀的教学、佛陀的教化,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在鹿野苑教五比丘,这是佛法的开始。一直到七十九岁圆寂,在树林里面,不是在房子里面。最后的一天一夜讲《大般涅盘经》,那是遗嘱,给弟子们上最后一堂课,这是一生教学最后的遗嘱。劝导大家要持戒,劝导大家要学吃苦,世尊一生为我们示现苦行,为什么?苦行是真正不放逸。放逸,就是马虎一点,随便,不要那么严格。看起来好像是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可是这个开端一放松后患无穷,所有弊病都从这儿生出来的。所以世尊最后入灭劝导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一生教学的成功就这两个字。戒律是什么?他所讲的他做到了。他能够精进、能够不放逸,就靠清苦的生活,他完全养成习惯,习以为常。
我们有理由相信,连现在科学家都证明了,「境随心转」。现在我们知道,印度在热带,三衣一钵够了;其实不然,他在极冷的天气之下,他还是三衣一钵。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相信他有这个能力。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说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佛是福报最大的人,他住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福地,那个地方什么灾难都没有。他居住的地方,无论天候,一定都非常正常。现在人我们知道,西藏高原冬天寒冷,积雪终年不化,我们听到有报导,小喇嘛就穿一件单薄衣服在雪地里面坐。他起来,他坐的那个地方是暖和的,他坐在那个地方周边雪都是融化了的,你说他身上能量多大。这个能量从哪里来的?意念发出来的,这就是现代科学提出的「以心控物」,他吃一点东西,不饿,一件单薄衣服,不冷。意念完全能控制环境、能控制身心健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我们能相信得过。佛跟大家做榜样,人家看到佛菩萨这个样子,谁不想跟他学?
佛的教化普世教育,我们从最高指导原则「净业三福」就完全明白了,普世教育是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教什么?教孝、教敬,一个人有孝有敬。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要怎么样深信才真正相信?讲因果,遍数讲多了你就相信。《太上感应篇》能讲上一百遍、两百遍,你自然相信了,起心动念不可能有恶念,不可能有恶行,你知道那是有报应的。讲的遍数不够多,理上知道,事上还做不到,也就是自己习气很深,外面的境缘你没有能力抗拒,高名厚利、美色的诱惑往往就堕落了。尤其在今天的社会,人不讲伦理,不讲道德,不相信因果了,在境缘当中不动心的那是圣人,那个决定不是凡人。这是佛菩萨再来的,他能保住身心清净,凡人决定不可能。纵然是神圣、佛菩萨再来,他教化别人,一定也是代众生苦,他要装出这个样子来给人看,让人生起信心。他自己要有一点随便,别人就不相信,为了建立大众的信心,他不能不修苦行。而且做得很逼真,跟唱戏一样,他很认真,做得维妙维肖,让你看不出破绽。释迦牟尼佛的表演就是如是,这个事情我们要清楚。它的效果,天下和顺,这个和顺从哪里来的?从第一福来的,首先教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要把自性里面性德引发出来,人人都有。
本来这桩事情我们认为非常困难,丢掉这么多年,人都学坏了,能有成效吗?我们自己不敢相信。汤池三年的实验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丢了这么久,为什么三、四个月人就回头?几乎让我们每个老师都不敢相信。当时我说我们这个实验,古人两句话我们明白了,第一个,人性本善,第二个,人是教得出来的,教得好的,就是没人教。这个教要身教,言教没用处,所以我很感激这三十几位老师,他们做到了,表演出来,让人家看到心服口服。自己没有做到,教别人,人家不相信,怀疑你,你在骗我。他在旁边猜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目的何在?你的动机何在?他想这些,他不相信你做的是真的。不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自己在外面讲话都不敢肯定;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这样的实验点要多,像在中国,一个省有二、三个实验点,这个国家能有一、二百个实验点,恢复起来就非常快速。中国社会就安定了,灾难就化解了,同时带给全世界的安定和平,这就是王天下,这就是天下的共主,谁都想跟你学习。
所以,和顺从这儿来的,顺是从孝来的,孝顺;和是从敬来的,我们首先敬人、爱人,别人慢慢就学了会敬。人与人交往,首先学会九十度鞠躬,学会笑面迎人,学不妄语,诚诚恳恳说老实话,很快就把这个社会转变了。你看人心一变,外面环境就变了,「日月清明」,天象变了;「风雨以时」,自然环境变了。「灾厉不起」,灾,我们今天讲自然灾害,厉是传染病这一类的,统统都没有了。带来的是「国丰民安」,只要人民安、人民快乐、人民勤奋,就能丰收,人民自动的能互相关怀、互助合作。
佛陀的教育,我们今天看看南传的小乘经,所以佛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不读经你不相信,读了经之后相信了。《法句经》是什么?是世尊一生讲经教学里头最精彩的词组,我们中国人叫格言,把它抄下来分类编辑成的,那是个会集本。一共四百多首,用偈颂的体裁,全都是教人「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四句就是把《法句经》全都说到了,《法句经》内容就是这个。当年佛陀在世,十二年讲阿含,就讲这些。佛做示范,带着僧团做示范,佛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统统都学,他们真正把《还源观》上的四德做到了。「随缘妙用」,这是四德的根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随缘,妙用是什么?「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妙用。在小乘,持戒;在大乘,把烦恼习气全放下了。小乘是持佛的禁戒,大乘不是的,大乘是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那叫从根本修。
今天这个世界需要什么?需要普世教育。太高深的没人懂,人无从下手,讲得再玄、讲得再妙,实在讲那叫玄学,做不到。佛的教学是契机,你想到这个经叫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那要不契机讲它干什么?没用。现在学生是什么程度?小学程度,甚至比小学程度还低,不是契机契理的,你怎么教他?决定要以身作则,不以身作则,现在人被这个社会、被媒体电视、网络教坏了。最严重的病就是怀疑,对谁都不相信,你如何能叫他对你生起信心?所以这个教学不能不观机,这个地区的众生疑心很重,不能教;这个地方比较闭塞、比较贫穷落后,但是人心还好,这个地方能教,找这个地方做实验区,把他教好。
我们住在澳洲图文巴这个小城,这个小城是得天独厚,居住的人不是穷人。它是什么性质?是退休养老的一个地区,澳洲人退休都喜欢到这里养老。这个城是花园城市,每年九月花车比赛,世界闻名,全世界喜欢看花的都会来。它的知识水平比较高,所以这就有它的优点。人在退休了,妄念少了,在这个里头最注重的是身心健康,人不是很奢侈。我们在那个地方了解,在那里住了十年,跟民众关系非常好,与各个宗教也都往来。感动了居民、感动了宗教,他知道我们在国际上这些活动,这信息他们都知道。大家发心,我们把这个城市打造成一个多元文化,就是多宗教、多族群、多文化,大家共同在这个地方生活,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我们有这么个共识,这是六和敬里头「见和同解」。大家都愿意,我们来做,我们来提倡,这个太难得了!
要我回去,常住图文巴,我也很喜欢这个城市,我跟他们的缘很深。可是看到灾难现前,他们那边的灾难小,为什么?地大人少,那个地方人没有什么贪心,很知足,不贪财,这个很难得。他们着重生活的质量,像布里斯本这个城市一百万人,多少个公园?一千多个公园,你一天去玩一个公园,三年都玩不完,你就知道他们重视户外生活。这个地方能够让大家齐心做这么一桩好事,我们没想到,好事成真,他们真干了。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这个地方没有战争、没有盗贼。以前有些小偷,我们感化他,到道场来,偷偷摸摸的,我们知道也不责备他,随他去贪一点小便宜。慢慢时间久了,人都有良心,良心发现了,他再不做这个事情,让他自己回头。我们用爱心,真诚爱心对待他,诚意对待他。要能吃亏、要肯上当才行,斤斤计较的这不行。所以古人说得好,「量大福大」,吃亏才是真正占便宜,把人教化好了,让他改邪归正。身外之物全是假的,何必计较?我用你用都一样,皆大欢喜。
国丰民安,我们提倡有机的农耕,我们做示范的农场。我们种植粮食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大家吃得很放心。我们的农耕,田地里面全都放佛号,这些农作物都听佛号成长的,长得特别好。人看到都欢喜,问我们怎么种的?我们是听阿弥陀佛种出来的。告诉他们,阿弥陀佛真有效,不相信,我这儿有念佛机,送你几台,你也拿到农场去挂着。他们做实验,那实验成功,真成功。来参观的人愈来愈多,看我们的农场,看我们的菜园。我们出产,生产很丰富,除了自己食用之外,拿到市场去卖,最好销,东西好,价钱又便宜。卖得到的钱,比付工资还有多余,那就赚的了。所以我们希望慢慢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成效,不要靠外面捐助,这个时候心都在道上了。不靠信徒奉献、捐助,不靠这个,我们自给自足,我们的经济能独立。
我们这样做出来,做给图文巴十几个宗教看,我都劝大家,我们要走农耕。我们不会种地,我们请农民,请他们来耕种,我们给工资给他,一天多少钱,发工资给他。收成之后卖掉,付工资还有很多净赚的。钱决定不能存银行,存银行会贬值,不可靠;买土地耕种这是最可靠的,在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生财有道。中国古代寺院庵堂都有土地,这些信徒、大富长者,他们捐献给寺庙是捐送土地,他不是送现金。土地让你自己种可以,给农民种也可以,你的收入就正常,你心是定的,身安而后道隆,你才能修道。
底下两句,必修的,「崇德兴仁」,一个仁,一个德,必须要遵守,起心动念不能离开。德是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这四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违背叫缺德,缺德就是造恶,后头有恶报。我们要把这四科做出来,做表率、做榜样给社会大众看。首先社会大众就会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好人,这他们肯定了。佛法的德,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这不能不做到。世出世间法,在普世教育是非常接近,我们统统学,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不怕吃亏、不怕上当,我们做得非常快乐、非常欢喜。特别是我们的近邻,平时亲切的招呼、访问,他有需要,我们主动要去帮助他,慢慢他就传开了。我们在这里住十年了,他对我们非常了解,对我们很信任,认为我们是他可靠的朋友。
二0一二的灾难,传得太普遍了,这是过去马雅人所说的。要不要提防?不管它是有还是没有,防范比不防范总是要好。怕灾难来的时候,我们迫切需要的,一个是粮食,一个是饮水,再就是保暖的衣服,还有一个居住的,如果一个大地震,房屋都毁掉了,住帐篷,我们就准备这些东西。常住同修来问我,我说好。过了一段时期,问他有没有准备?有。准备多少?一百人份。我说如果灾难来了,你们是头一个遭遇灾难的。为什么?你家有这些东西,别人家没有,他要抢你、要夺你的,要把你杀掉,这些东西他们据为所有。他说那怎么办?我说你要想到救别人就是救自己,救自己是害自己。他说那一千份够不够?不够,至少要一万份。这个小城灾难,居民十万人,我们能够帮助一万人,十分之一,我们就可以免除灾难了,至少要向这个目标走。好,大家向这个目标去准备,大概准备得差不多了。没有想到别人,你就不能生存,要大家共存才行,独存不可能的,你能帮助的人愈多愈好。我们这样做了,看政府怎么做法?这种事情本来都是政府要做的,我们怕它疏忽,我们带头干。
所以,仁是爱人,一定要存爱人的心,要存帮助别人的心。「务修礼让」,对人要有礼。外国人讲竞争,我们不争,我们让,把中国这个美德带给西方国家。跟他讲,争是争不到的,你命里头没有,争什么?命里有的,何必要争?所以让是美德,唯有让,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大家有相争的念头,世界不会有和平。真正要做到这个地区没有盗贼。盗贼来得其便,我们能包容。他来偷,能偷到些什么?所谓小偷,一点小利,我们可以舍,不必去追究。他常常来也欢迎,次数来多了,不好意思了。绝不责备他,还是厚待他,一定要感化他,不能对立。
在这个地区,「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经上这段文是大乘教里面的大同之治,跟中国《礼记》里头「礼运大同篇」没有两样。做得到的,我们就依这个模型来建立社会,来建设这个小城。一个城做成功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开放,欢迎别人来参观、来学习。所以这个地方,我鼓励大家开发旅游,建小旅馆,建立各种品味的小吃,价廉物美。所有的农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这个地方吃得心安、住得安全,人都希望到这儿来。好在这个地方土地很大,有发展的空间,很大的发展空间,欢迎移民。肯移民到这儿来的都是好人,那我们就在这个地方打造极乐世界,许许多多的好事要教学,都能在这个地方建立。从这一点慢慢扩张,带给世界永久和平,我们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榜样。一个观念,「舍己为人」,舍己为人就是《还源观》四德的最后一条「代众生苦」,不能舍己为人,怎么代众生苦?
这个经一定要常讲、要多读,把它做出来让大家都相信,都认真的来学习。不要太多,太多了人家害怕,这小小的一个小册子,有批注很多,没有批注不多。别人看到,这个分量我可以学,不太多。细细的去学习、去讲解,讲不尽,一遍一遍的来宣讲,讲不尽。
我过去讲这个经,前面有一个讲述的因缘,我在这里念一念。这个讲述因缘过去讲过两遍,《大经解演义》讲了一遍,第一次讲《科注》的时候讲过,我学习的六个缘。第一个,「莲社授经」。这就是讲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的经本,李老师在台中莲社把这个经给我,是他眉注的本子,我看到非常欢喜。当时我就想讲这部经,缘不成熟。等到我离开台中,在台北弘法,那时候在台北得到韩馆长全家的护持。正好遇到韩馆长五十岁,她大我五岁,我好像是四十六岁,她五十岁。我就提倡我们讲这个本子,讲这个《无量寿经》给她祝寿。她很欢喜,印了三千本经本。这一同意,我就到台中把这个事情去向老师报告,老师说不行。我说为什么?他说这个经有争议,你年岁太轻,如果批评的人太多,你没有能力抗拒,你会惹来麻烦。我不知道有这些事情。我们就改讲《楞严》,《楞严经》没有问题。三千本经也就给大众结缘了,这个经本我一直就保存下来。
等到老师往生了,我在美国,在箱子里面翻出这本书。正好,我说我们把它印出来,给老师回向,做为一个纪念。因为这个本子很多人没有看见,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第一版印了一万本,在美国洛杉矶,印在台湾印的。所以先在国外流通,大家看到之后,没有一个不欢喜,就找我,希望我讲一遍。我们这个经第一遍、第二遍是在美国跟温哥华两个地方讲的,在加州、加拿大的温哥华,第一遍、第二遍在那边讲的,听众欢喜。《无量寿经》,我在慈光图书馆听老师讲过一遍,是康僧铠的本子;会集本他讲的时候,我还没到台中,还在这个之前,所以我没有听到老师亲自讲,那时候没有录音。老师的批注就是写在本子上,写在经本上的,没有另外的笔记。好像那时候李老师大概是六十岁,我认识他,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岁,十年前的事情,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当时李老师讲经,听众大概三、五十个人,并不多,我知道有周邦道居士。
对于净宗,真正叫难信之法。老师劝我修净土,劝了很多次,我不敢反对,但是我没有接受,老师知道。我对于大经大论兴趣很浓,老师年岁大了,周家麟、徐醒民、还有许炎墩几个人找我,找我干什么?我们来启请,请老师讲一部大经,这大经不讲完总不好意思走。经文长的是什么?《华严》,八十卷,八十卷讲完了再讲四十卷。这个主意很好,如果真把这个经讲完,老师至少要多住十年,没有十年是讲不完的。老师接受了,我们八个人启请的,我是其中一个。那时候我手上有两套《华严经疏钞》,线装本四十册,堆在桌上这么高,四十册线装书。我有两套,我自己留一套,送一套给老师,给他做参考。我那一套现在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印出来了,我用印的本子。因为那是线装书,上面不能写字,不能做记号,现在印成这个本子方便。所以原本就交给他们保存。
我是从《华严经》上,那时候在台北一个星期讲三次,一次一个半小时。一个星期三次,两次《八十华严》,一次《四十华严》,所以《八十》跟《四十》同时讲,听众也很踊跃。讲到大概一半,也讲了不少年,我记得那个时候讲,好像讲了十七年。讲到一半,偶然一天想起来,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善财童子学的是什么法门?这都是我们心目当中最仰慕的大善知识。这才认真仔细去读《华严》,看到《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文殊、普贤统统都是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这给我们很大的震撼。以后看这个经梅光羲老居士的一篇很长的序文,我们李老师的佛法就是跟梅光羲学的,梅光羲是我们的师公。这篇序文里头就讲得很清楚,《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大经大论最后是引导到《无量寿》,都是念佛往生净土。我这才接受,感恩老师多年劝导,现在真的接受了,接受之后境界真的提升了。
《楞严》是我在台中主修的一门功课,我讲过七遍。真正明了《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章」,看出大势至、观世音,《楞严经》也是回归在净土,这两位菩萨代表特别法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印光大师将《楞严经》上「大势至圆通章」提出来,附在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五经真的圆满了,不必要再添加任何的,这五样圆满。所以「大势至圆通章」,我的看法它是净宗的《心经》。文字比《心经》还少,《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净宗《心经》。里面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教给我们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妙绝了!菩萨是念佛成就的。
我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的《净修捷要》,他讲的娑婆初祖,娑婆世界净宗初祖,普贤菩萨。你看在华严会上,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娑婆世界初祖。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初祖,遍法界虚空界头一个就是他专修念佛法门,往生极乐世界。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初祖。这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才发心专修专弘,把《华严经》放下了,第一次放下的,专讲《无量寿经》,好像讲了十遍。这就讲到最近的因缘,最近的因缘是看到灾难频繁,前年清明,我们把《华严经》放下,专讲黄念老的集解,一心求生净土,希望将这个功德化解灾难。也是考虑很久,选择在香港这个地方。
「专修专弘」,一定要晓得「念佛三要」,第一个「不怀疑」,第二个「不夹杂」,第三个「不间断」。这三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但是非做不可!不怀疑,必须对这部经有深入的理解,这个经、这个批注帮助我们断疑生信。这部经确确实实如梅光羲居士序文所说,决定能救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只有这个法门,往生就得度。现在我们相信,往后修学任何法门要断烦恼、要消业障,断烦恼、消业障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那个太少太少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找一条稳稳当当的道路,决定能够走得通的、能有成就的,不能够浪费时间,就这一部够了。
第四个,「流通疏注,广结胜缘」。我这一生的缘分,实在冥冥当中佛安排的,我们自身是偶然,但是是冥冥当中加持的。国内、台湾法缘都有问题,缘在海外这是没有想到的事情,海外的缘是偶然机缘促成的。台湾大专学生学佛,这在台湾佛教史上留下了美好的篇章。这桩事情是周宣德老居士倡导的,他在台湾大学教书,他是教授,跟李老师是好朋友,我跟他也很熟。台湾大学是第一个学校准许成立,就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社团,叫晨曦学社,里面完全学佛。教授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周宣德老居士到台中来访问,把这个消息传到这儿来。老师非常欢喜,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教授、学生学佛了,这个佛不是迷信了,一般人说佛教是迷信,好事情。
他们谈话,我坐在旁边,等到他们谈完了,周老师要回台北,老师送他出门,把他送走了。回来的路上我就跟老师报告,我说老师,这个事情未必是一桩好事。老师听了很不高兴,怎么不是好事?我说那是高等知识分子,万一教他的人把他教错了方向,怎么办?谁能够把他们扭转过来?老师把我这句话就很认真的去想想,告诉我有道理,问我,那怎么办?我就随便给他说,我说我们这是慈光图书馆,我们可以办个大专讲座,利用星期天,星期天不上课,放假,利用星期天。台中周边地区,公共巴士可以能到的,很方便的,学生一个星期来上一天佛学。我们训练这批大专学生,可以跟他们辩论。我这个提议老师就接受了,筹备差不多将近半年时间,常常找我研究这个事情。这个班怎么办法、开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请哪些人来教,都是我给他出主意。这个讲座办成了,「慈光大专讲座」。寒暑假密集的办,对于台中以外的,外地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暑假时间长,可以办两个星期、三个星期,或者四个星期;寒假时间短一点,办两个星期,这对外。这个讲座我前后参加了十一次。
有几次代课,这个讲座没有排我的课,我那个时候出家了,我代李老师的课。老师自己负责三个科目,第一个《佛学概要》,是他讲,也就是认识佛教;第二个《阿弥陀经》,他讲;第三个就是解答问题,答问,每天下午两个小时,学生提出问题,当场回答。这个答问,老师第一天他自己主持,第二天就叫我代理,所以我代理老师解答同学的困难。实际上六门功课,老师跟我商量,我们决定的,六门功课请哪几个老师教。老师里面,徐醒民教法相唯识,周家麟教《心经》,这两个是好同学,另外还有一个教授教《八大人觉经》,我都做他们顾问,都帮助他。答复问题是没有法子准备的,所以在之前充分休息,养精神,临场来解答问题。当然,我们不能是像佛一样全知全能,我们本着夫子的态度,《论语》上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好在我不能解答,还有李老师,后面有后台,不怕。最长的一个学期,暑假,好像是四个星期,学生有一百多人,有六个研究生。我每天跟他们两个小时,我想总有问题把我问倒。四个星期结束了,一个问题都没把我问倒。我就给同学说,古人讲后生可畏,这四个星期下来,看起来也不可畏,你们没有把我问倒,我是非常希望你把我问倒。
参加了十一届,我就离开台中了。跟老师十年,离开台中,到台北去讲经。在台北遇到道安法师,他在中国佛教会,利用佛教会的道场办个大专讲座,也是一个星期一次。他没有寒暑假,就是平常,请我去做总主讲。我在这两个大专讲座认识同学几千人,先后差不多十年,认识几千人,这就是以后到海外去弘法的源头。他们到海外去留学,在海外毕业了、工作了,对我都念念不忘。所以我一到美国,同学知道了,马上联系,立刻就有三百多个同学,十几个城市要我轮流去讲。海外缘就这么来的,要不然谁请你?这个缘也就是偶然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师认为很严重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做出这么些事来。
所以,「遵师教诲,海外传灯,化解劫难,唯独此经」。如来说经,目的旨在令人信受奉行,说净土没有别的,就是教你信西方确实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确实有阿弥陀佛,要真信,不能怀疑,要发愿求生净土。所以度自己、度众生,和谐社会,化解灾难,确确实实这个经比什么都有效。我们专心、专修、专弘是值得的。
末后,「感得经解」。经,是夏莲居老居士用十年的时间完成的。批注,黄念祖老居士在跋文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准备工作做两年,实际上集注用了六年的时间才完成,那个时候身体很不好。我们好像在一九八五年有缘在美国见到,他送给我的那本是油印的本子,应该是油印里面字最清楚的,他就带这么一套到美国去,把这个本子送给我。我看了之后很欢喜,马上打电话给他,有没有版权?他问我什么意思?没有版权我就翻印,有版权我就尊重你,我就不能翻。没有版权,希望我翻印,还要我给它写一篇序文,封面题字。
他在美国住了一个月就回去了,我们这样子在美国没见面,通电话,书寄给我了。所以我回到台湾,就到大陆上去看他。有一张照片,人很多,就在他家门口,那是第一次见面,去访问他。他请我在家里吃饭,我去参观他的住处,他注经那个小房间,一张床铺、一张书桌,一个小书架堆满了这些书。我那时候想送一部《藏经》给他,他说我没地方放。我一看,真没地方放。我很佩服,我说你这些书从哪里来的?感应,能搜集到一百九十三种,都是《无量寿经》最重要的参考数据。佛菩萨送来的,感应不可思议。
经是会集,注是集解、是集注,我们今天得到了,我们要有使命感,流通这部法宝。信解行证,往生就是证,求生净土就是证。如莲公大师所说,「浊世无如念佛好,此生端为大经来」,我们的使命,莲公就是来会集这本子的,就干这桩事情;黄念老就是来集注的;我们担任是流通的,来提倡,把这个经、注发扬光大,度自己、度众生。这是我们晚年将大经大论统统放下,专修专弘、专门流通的因缘。这就报告到此地,今天时间到了。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集) 2012/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三八页,念老集注里头的前言。
我们这个本子有两种字体,一种是黑体字,笔划很粗的,另外一种笔划比较细一点的,宋体字。这个笔划粗的,是我在早年讲《无量寿经》,没有完全用念老的批注,只是用它做参考。那前面我们有一个概述,就如同一般玄义一样,我们就采取了念老的,但是没有全取,摘要。所以今天诸位看到宋体字的,这是原文,这个黑体字是我的摘要,过去讲的时候完全用这个摘要来讲全经的大意。这次我们这个黑体字的统统不讲,完全讲解,就是念老的原文,原文我们完全来学习。所以我们看解,一三八页第四行:
「夫净土法门」,这个夫是语助词。我们先把这一段读了之后,这里头有一些专门术语,这个术语意思很深,我们现在可以学了。因为《无量寿经》学了十遍,这个批注是第三遍,遍遍殊胜,一遍比一遍殊胜,我们自己也是一遍一遍的提升,对于这些能够理解,能得受用。净土法门是「一乘了义」,什么是一乘?什么是了义?我们后面再说。「万善同归」,这个都是说明本经之殊胜,无比稀有难逢,「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径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化解当前劫难,唯有专弘此经,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几句是节录的。
我们再看这一边念老的原文,净土法门,「乃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径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而其中之《无量寿经》者,乃净土群经之首要,净宗大德常称为净土第一经者也。至于《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者,乃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广撷精要,圆摄众妙,汇成今经,现推为《无量寿经》之善本者也」。下面是,「二0一0年清明启讲」,这是《大经解演义》,「二0一一年九月十八日圆满」,讲了六百次。「发心一门深入,专修专弘,决定放下万缘,一心求生净土,作弥陀第一弟子,总报大恩」。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大经科注》第一次圆满,二十一号下午,我们第三次宣讲。第一次《科注》,一共讲了五百七十八集,这是第二次开端。
我们有一份参考数据,前言,一乘了义。什么是一乘?《三藏法数》里头说的,「〔出法华经〕,一乘者,佛乘也」。乘是古时候对车辆的总称,所有的车都叫乘,古音念胜,现在念乘。乘是当动词讲,是运载的意思,今天讲运输。现在的车辆比古时候多得太多,种类繁多。「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盘彼岸。故喻以七宝大车,而导之以大白牛也」。这都是古时候的话,来比喻佛说这个法。这完全是讲真的,真实,没有善巧,没有方便,老老实实的说出来,这叫一乘。众生,这上上根人,他会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就能出离六道轮回。生死苦海是六道轮回,涅盘彼岸是常寂光净土,就是究竟涅盘。涅盘是梵语,意思是寂灭,清净寂灭。寂,一念不生,有一个念头起来就不寂了。所以寂灭是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寂。
不起心、不动念就是自性圆满的面貌,要不起心、不动念你才会见到,起心动念见不到。起心动念是阿赖耶,阿赖耶所变现的是十法界。不起心、不动念,阿赖耶没有了,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是转八识成四智,十法界六道完全没有了,那是一场梦,毕竟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所以在十法界里头,确确实实丝毫都不能够染着,不能起心动念,它全是假的。佛对十法界众生说法,叫权说、方便说、善巧说;对实报土法身菩萨说法,那都是一乘,真说,没有一个字是虚妄的,全是真的。七宝大车,古时候最大的车是马车,皇上坐的马车七宝装饰,六匹马拉这个车。大白牛就是马,白马,这是大车,皇上坐的车。运载这些人到涅盘彼岸,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不但出三界,出十法界,这叫大乘。
「佛之出世,意欲直说法华」,《法华》是一乘。但是众生根器不平等,「盖由众生」,机,机是根机、机宜,器是根器,机跟器不等,有人根利、有人根钝,有人是小器,器量很小,有人心量很大,不一样。「于是先说三乘之法而调熟之」,那对于根性劣的人怎么办?慢慢教,慢慢提升他,所以先说三乘。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小乘是声闻,佛说阿含,培养他们的根器,提升他们的境界,现在是讲能量,都可以,提升他的智慧,提升他的能量。十二年,达到这个水平、标准了,佛接着讲方等。方等还是权说,在小乘之上,没有说到大乘,这里面多半人称辟支佛,就是缘觉。最后说大乘,二十二年讲般若,讲真的,还不是纯真。这个阿含、方等、般若,这叫三乘,小乘、中乘、大乘。那法华?法华是一佛乘,一乘,最后八年讲《法华》,这些根器都提升了,有智慧能够接受,有善根福德能够奉行。这是如来一代时教,做给我们看的,我们学习要按这个程序,不按这个程序不会成就,它肯定的。
现在人学佛不能跟古人比,什么原因?没按程序。佛经上有说,释迦牟尼佛说的,他说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你自认为是佛弟子是你的事情,佛那里不承认。什么时候佛承认?证得须陀洹果之后,佛承认;大彻大悟之后,佛承认。你还有放不下的,还有没看透的,这个佛不承认,这是六道凡夫,是十法界的凡夫。我们也是一步一步往上提升,最扎实的、最彻底的,一定是从儒释道三个根去做起,那是最扎实的,那是人天师表,往后佛教要兴旺要靠这些人。这些人是菩萨再来,还要做这个示现,为什么?教众生。你是菩萨,众生不是菩萨;你是佛,众生不是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直接说《法华》就好了,何必说这个三乘?三乘总共用了多少年?四十多年,二十加上二十二,四十二年。用这么长的时间,帮助众生扎根。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四十二年。最后八年讲《法华》,根器完全成熟了。法华会上,佛给大众授记。
底下说,「故经云:于一乘道,分别说三」。这个三乘从哪里来?还是从一乘道,方便说的、善巧说的。「后至法华」,在法华会上,「会三乘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这就是法华宗上讲的会权归实,三乘是权,一乘是实,或者叫会三归一,这在法华宗的术语,就这个意思。「又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这讲真话。三乘是佛的方便说,不是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的过程,由浅而深,由小而大。像我们办学校,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最后到研究所。教学的目的是研究所,是希望每个人都拿到最高的学位,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只是佛法里面程度高,不是人间能想象得到的,它最高的是要你明心见性,叫见性成佛。所以它这三个层次,大乘、小乘、中乘,小乘是证阿罗汉果,大乘是初地菩萨,一佛乘是八地以上,这个是佛教里头一般的说法。
关于一乘这个术语,《佛学大辞典》里面也有,我们参考来看,更容易理解。这是佛门的术语。一乘,「成佛唯一之教也。乘为车乘」,车辆的总称,「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于涅盘岸,故谓之乘。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底下举出来,《法华经.方便品》里头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由来。「同品曰:诸佛如来,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一佛乘里面的教义,不离开这个教义,离开一佛乘,那是魔说,不是佛说。一佛乘是理,讲三乘,这是契机,佛说法,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一佛乘的原理是什么?「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叫一佛乘,这一佛乘的理。但是众生迷悟有浅深不同,迷得深的人,你讲一佛乘,他不得利益,只有教浅的,慢慢引导他入深,这叫方便。终极的目标是要帮助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教学目的才是圆满达到。
「文句四上」,《法华经文句》,智者大师说的,这是智者大师注的《法华经》批注,里面有这么一句,「圆顿之教,为一佛乘」。圆是圆满,理圆满,事也圆满;顿是顿超,没有阶级,真的,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一念觉悟凡夫就成佛。为什么觉悟?放下就觉悟。这个道理我们很清楚、很明白,那他做不到,依照章嘉大师的标准,做不到就是没有真正懂,真正懂就一定可以做到。放下见思烦恼就是阿罗汉,放下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放下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就成佛了。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到底是先放下、是先看破?各人根性不相同,都行。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这个功夫一般讲叫禅定。
圆顿就是同时放下,一念当中全放下了,这叫圆顿。有没有?真有。世尊在菩提树下的示现是圆顿,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听五祖说法是圆顿,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是彻底放下,而生其心,完全明了。那个生的心是什么?就是看破,就是大觉,一放下,自性觉就现前,没障碍了。自性觉没有失掉,只是障碍而已,这个障碍一定要自己放下,别人帮不上忙。别人要能帮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就不用这么苦修行了。阿弥陀佛也没办法代替,决定是自己的事情。佛只是把这个真相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要相信,自己肯放下,就成佛。问你哪一天成佛?快的,这一念当下就成佛;慢的,要无量劫,路怎么选完全在自己。我很想走圆顿法,我一念成佛,可是做不到。这我们就要知道,我们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没真正看破,只听说而已。真正看破之后,你就会一念不生了。
想一想袁了凡的故事,了凡先生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了凡先生没有起一个妄念。云谷禅师很佩服,这个功夫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称赞他,问他,你这功夫怎么修来的?了凡先生说了实话,他没功夫,但他看破了。看破什么?命运这桩事情搞清楚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注定了,我怎么想也是空的,所以不想了。他修无想定了,他不是真正禅定,他是把妄念断掉了。妄念断掉里头有无明,所以他不开智慧,有定没有慧。云谷禅师把事实真相告诉他,他明白了,痛下决心,改往修来,断恶修善,真干,那命运马上就改了,念头才动,命运就转变了。第二年参加考试,孔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动念头,还没有真干,就有这么好的效果,他真相信了,一生断恶修善。他妄想没舍掉,还求功名,还求儿子,求升官发财,全求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求是什么?他命里头没有的,他求到了,这真得到了。所以真的证明,一切法从心想生。一乘必须要一个杂念都没有,一个妄想都没有,心归一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原来就成佛了。
「胜鬘经曰:一乘即是第一义乘。胜鬘宝窟上本曰:一乘者,至道无二,故称为一」,佛的道讲到究竟处是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运用自在」,这就是乘的意思。「依法华论,此大乘修多罗」,这个大乘修多罗就是《妙法莲华经》,「有十七种名」,这个名,名称,「第十四名一乘经」。「起信论义记上曰:乘者就喻为称」,是比喻,「运载为功」。依《法华经.方便品》所说的,「即开会三乘之别执,悉归趣于平等大会,等使一切众生成佛道也」。开是展开,把一乘展开为三乘;会是归纳,把三乘再归回为一乘。这是什么?这是别,是执着。不执着就是一乘,执着,这就有浅深差别,最后还归于平等大会。等使,这个等是平等,平等使一切众生成佛道。
没有成佛之前,有先后;成佛之后,先后没有了。先佛后佛、古佛今佛,那都是众生虚妄分别。佛经上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譬如江河里面的水,没有流到海里头有先后,先流的、后流的;流到海里之后,先后找不到了,哪是先、哪是后,没有了。这就是告诉你,没成佛之前,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好多分别;成佛之后,全部没有了,叫一乘法,那是真的。有先有后、有古有今,全是假的,佛法说戏论,开玩笑的话。回归自性就是回归大海,一丝毫痕迹都没有了。自性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最后告诉你,没有起心动念,那叫一乘法,那叫众生平等成佛。佛没有大佛小佛、没有古佛今佛、没有先佛后佛,没有,这都是一切众生的分别执着,不是真有的。
「盖大乘佛教中,所谓权大乘家,立一切有情为法尔」,实际上法尔这两个字也不存在,「五性各别之说」,这个五性就以前讲的定性。「故其中定性二乘及无性」,下面还讲不定性、菩萨,这五种根性。「毕竟无由成佛」。他说什么?这无性,没有佛性,一阐提没佛性。《法华》、《涅盘》里面说了,他也有佛性,他怎么会没有佛性?只是他的烦恼太重,罪孽太深,他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慢慢淘汰,才能回头,是这个意思,不是他不能回头。这说明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将来决定成佛,这个是要予以肯定的,不能怀疑的,只是成佛时间先后不同。全是在因地,果地里头这些痕迹都没有。因地是在十法界,生到实报土,可以说因果同时,最后那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断尽,他就回归常寂光。
「是故诸佛之法,自不可无三乘之别。定性二乘,必由声闻缘觉之二乘而般涅盘,菩萨种性,必由大乘而般涅盘」。这个般涅盘就好比学校读书毕业,小学功课学完了,小学毕业;中学功课学完了,中学毕业;大学课程学完了,叫大学毕业,般涅盘就是这个意思。究竟涅盘,那就是研究所毕业,博士学位拿到了,再没有更高的了,这世间法。在大乘佛法里头,究竟涅盘是平等位,古佛今佛、大佛小佛,权教的佛、实教的佛,法华会上的佛、华严会上的佛,全都平等,没有先后、没有大小、没有权实,叫一佛乘。
「然法华等经,或说唯有一乘者,是引摄不定性者,不使堕于二乘地,进而使由大乘般涅盘也,即如来密意之说也」。佛说唯有一乘,对什么人说的?对不定性的人说。不定性的人,这人很聪明,他确实近朱就染上朱,近墨就染上墨,所以佛跟他讲唯有一乘,他立刻就接受了。接受之后,他能不变,他能不改,一个方向去努力,他很快就成就,所以这是佛的密意。佛观察这种人的根性,不让他走弯路。净宗是一乘,一生成佛,没有走弯路,这是一乘法。你说走弯路的人有多少,华严会上,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修无量劫才成就的。虽成就了,不是究竟圆满,所以在华藏会上,文殊、普贤这二位大士引导他们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这什么意思?究竟圆满。要不然他去干什么?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等觉菩萨等于佛了,还要去吗?还要。文殊是等觉,普贤是等觉,他们两个老等觉带头,新等觉不能不服。
所以这些经文我们不能轻易滑过,它的意思太深了,那是真实教诲,愚痴的人看不出来,心浮躁的人、没有智慧的人看不出来。所以经要一遍一遍看,不必涉猎太多。涉猎太多,我们的心思杂乱,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集中,集中这个思想就往深处想,愈想愈深,愈想愈广,往深处。涉猎太多,不能深入,也不能广;换句话说,它很有局限。这是大学问,西方人几千年没人懂得。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之后,你才知道东方人真实智慧,那种巧妙的方法跟智慧完全相应。中国传统的儒释道跟古印度都懂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都懂得这个方法,一通一切都通了,那个深广没有边际。知识的深广是有边际的,而且里面还有错误。如果烦恼没断干净,还有贪瞋痴慢、还有自私自利,见不到真理,它这个里头就有错误,不定妨害什么事情,造什么样罪业。这都是我们稍微冷静一下都能看到,看过去、看现前,再回头来看看自己,自己才真正能够改过自新,才真正能够改邪归正。真妄、邪正明白了,这是看破;真改过来了,那就是放下,放下错误,趣向真实。
「又以所趣之真如无差别,三乘解脱等相等」,三乘原是一乘法,「故说为一乘」,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实则非无二三之别也。如大乘庄严经论第五,摄大乘论释第十,广列十义或八义意趣而论之。是为所谓三乘真实一乘方便之教旨,以深密等经为所依之法相家所主张也」。这就是各个宗派里面说法不完全相同,因为每一个宗派它所依的经论不一样。在中国佛教多半都是以天台、华严他们的说法为标准,其它的可以做参考,贵圆融不贵分别。无论怎么个说法,只要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万法圆融。
「至于实大乘」,真实大乘,「则不然。盖其所立之说,一切众生,本无五性之别,悉有佛性,一性平等,故皆得由佛乘而成佛」。说大乘,就真实大乘,就是天台、华严这两家所说的。有没有五性?不能说没有,迷的时候真有,悟的时候没有了。这个五性就是前面所说的,不定性、无性、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确实,哪来的五性?五性是迷悟浅深不同而成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真的,定性的众生有佛性,无性的众生也有佛性,声闻有佛性,缘觉有佛性,菩萨有佛性,统统有佛性。既有佛性,怎么能不成佛?成佛早晚,总在遇缘不同,这话说得好。一切众生遇到净宗法门,就是遇到这一生成佛的缘分,他真的能够相信,能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他就成佛了。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华严》、《法华》到最后都归净土,为什么?如果不归净土,上上根成就,上中下都不能成就;这一归净土,上中下全成就了,没有一个不成就,这净土之妙。
「昔曾说三乘各别之法」,昔是早年,释迦前面四十二年,说三乘各别之法。「不过为对于权机假说之方便耳」,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要迁就他的知识、他的根性,慢慢引导帮助他提升。四十二年的提升,他能接受一乘法了,这是世尊教导我们的,一乘法不容易。那我们要想一想,四十二年,我们学佛有那么长的寿命吗?那没有这么长的寿命,寿命到了,那就死亡了,不能再修了。来生纵然得人身,遇到佛法,至少要断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间断了,大概前面学的忘光了,这一生从头再来学起,比上一生进步快一点,前生有底蕴。四十二年时间还是太长,我们要想到这个地方,你才知道净土法门之可贵,遇到这个法门,不要那么长的时间,真正相信,真正肯放下,三年五载就成就了。如果上上根人遇到了,他几天、几个月就成就了,不费那么长的时间。
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这部经,在讲一切大乘经当中常常提到极乐世界,经文里面提到极乐世界、提到阿弥陀佛有两百多种。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世尊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念念不忘,时时刻刻提醒大家。这个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有人听懂,不能说不信,不干。因为这个方法太单调了,这一句佛号念了几天,不想再念了。念佛这个法味深,这个法味广,这个法味浓,你得有耐心。真诚恭敬,勇猛精进,尝到味道,你就不肯丢了。尝到法味的人不多,细心去观察,真正尝到法味的人,不是没有,真有,你真正想见就会见到。诸佛菩萨非常慈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会让你看到真正念佛是什么样子。
「此为所谓一乘真实三乘方便之教旨,天台华严等宗家所主张也」,所以这个说法最普遍,一般学佛都知道。「其中天台所依之法华经,主对于三乘之人,说其教之所以方便」,三乘,方便说,「开会之」,开一为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