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3|回復: 6
|
蔡礼旭老师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
[複製鏈接]
|
|
蔡礼旭老师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十四集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7/7/9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1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我们早上提到信心是一切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没有信心做什么事情力气使不出,甚至于结果会是「行百里路半九十」。我们听了这句「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我们的人生曾经起过什么样的善愿?而这句话我们有信心了吗?我们印证了吗?人有善愿,我们回想自己求学十多年的生涯,我们有善愿吗?我们时时在替人着想吗?以至于我们踏出大学的校门,我们有在为这个社会、为家庭,以至于为民族着想吗?这是值得我们先观照自己一生的心态。假如大家在大学毕业的当天,到大学校门面对毕业生走出来,我们问他:你已经踏出大学校门了,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你知不知道做人的意义是什么?诸位老师们,你看大学生能不能回答得出来?这个大学生是我们整个教育体制,还有整个社会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栽培出来的人才。假如他连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应该为社会担起什么样的责任,他都回答不出来的话,那这十多年的教育到底有没有价价?这个都是很值得我们教育同仁深思的地方。
大家假如真有兴趣,可以去做做看,很可能大学生会回答我们:你怎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可能问他说,你知不知道LV的环保皮包在哪里买?他可能知道;哪个歌星现在是排行榜第一名,他可能知道。他人生最重要的观念,他学了没有?最重要的心态他建立了没有?那十多年当中,到底教给他人生最重要的做人做事道理没有?
诸位老师们,我们曾经上过一堂「如何让自己一生生活在很健康的身心状态」的课没有?大家有没有上过?十多年的学校生涯。有没有上过一堂能让你的家庭和乐的课程没有?家和万事兴。假如都不知道如何家和而走入婚姻,结果会是怎么样?凶多吉少。所以我们的教育体制当中,太多人生成败关键的观念没有教给我们。所形成的结果,癌症愈来愈多,离婚率愈来愈高,台湾的离婚率已经达到二.二对就有一对离婚。这些数字对我们教育同业人员有没有反思、有没有震荡?假如我们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他的婚姻是走向离婚的,他的生命是走上癌症,我们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愿不愿意我们栽培了十多年的大学生,他出来工作,却让企业界觉得这些大学生没有办法担任重任?我们希不希望我们栽培出来的孩子都是名列前茅,结果当他步出社会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
诸位老师们,前一阵子台大校长曾经对外,对他校内也公布了这篇文章,给他们的教职员工以及全校师生。看了这一篇企业家写给台大校长的信,里面就提到这些名校,台大毕业的孩子,缺乏很多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所以企业界都很头大,名校出来的高材生都不能用。这个讯息是告诉我们教育同仁,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被社会大众怎么样?退货了。这个时候我们要不要反思?要!要不要继续生产退货的产品?不要!当我们生产的是退货的产品,当我们生产的是没有办法照顾家庭,没有办法服务社会的学生,那我们愧对国家给我们的薪水。我们要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要对得起家长、广大人民对我们老师的信任。所以很惭愧,我们反思到求学十几年的过程,以至于踏出社会以后,我们的脑海里最常想到的就是自己,自己都是自私自利。踏出社会了,健康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十几年的过程,家庭、还有学校、社会给我这么多的栽培,这个时候应该是我回馈社会的时候。这样的心态,他在工作上、他在人生道路上,他会觉得很踏实、很无愧。
那我们冷静来看看,现在大学生踏出来,他每天在那里想着什么事情?想着打开应征的报纸里面的内容,看看有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工作,是吧!有很多年轻人在笑,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然后「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你看现在年轻人在想什么?现在大学生在想什么?我们想想我们的德行,是小学时候比较好还是大学的时候比较好?请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难道就是学利吗?教育的目的难道就是分数吗?教育的目的是「长善救失」,是让一个人愈来愈有德行,结果我们现在教出来是大学的德行比小学还差。我们走上教育的路,难道就是为了成就这样的结果?这绝对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人生假如这分良知都不见了,我们将成为行尸走肉而已,我们将成为每天只想着如何吃饱、穿暖,其它的事情我们不会考虑了。甚至我们只考虑,我读个研究所能不能多拿两、三千块钱,我能不能再顺利升上一些主管的位子。慢慢的那一分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作育英才」的本分忘失了。孔夫子在《论语》当中给我们教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就是时时想到道义。我在家庭当中我应该尽什么样的本分,我在团体、在朝廷、在服务的单位,我应该尽什么本分,这才是君子的心境,这个叫有承担。
曾经有位校长说到:社会愈乱,我们愈应该要站出来,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的事。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整个社会它是一个团体,它是一体的,所以一体是息息相关。假如今天这个身体,比方左手长疮了、溃烂了,这个时候其它的部位会怎么做?我们打开报纸,不好的消息比好的多。诸位老师们,曾经你的学生读大众传播系的举手。好,你看现在大众传播有没有生病?好事不报,杀、盗、淫、妄报一堆。大众传播有个最核心的重要态度叫「隐恶扬善」。所以整个,不管各个行业,着重的是行业的技术,那个行业的技术跟技巧,但却没有教导每个行业最重要服务人的心态。所以,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媒体占了很大的影响性。
现在媒体工作者有没有哪一个是我们的学生?假如吴宗宪是你的学生,你应该赶快把他叫回来;假如唱「老鼠爱大米」的是你的学生,你也要赶快把他叫回来。对不起,我不食人间烟火太久了,老鼠爱大米到底是谁唱的我也不知道。诸位老师们,这首老鼠爱大米,我是什么时候知道?是因为我刚好上一次回高雄,去看我姊姊,还有两个外甥、外甥女。我姊姊就说到,我外甥他们学校运动会全体齐唱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教给孩子什么道理?教给他的是: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请问老鼠爱大米是什么心态?把它怎么样?吞下去、吃下去,那是一种欲、一种占有,那不是真正的爱心。
我们冷静来看,全校有多少老师,而又有哪个老师警觉到,这条歌到底对孩子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我们教育同仁可不能连是非善恶都断不了,而去谄媚学生所爱的东西。老师假如做到这个样子,那已经没有当老师的一个原则跟人格了。所以我们从这个当中体会到,老师要懂得分辨是非善恶以后,才有可能帮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韩愈在《师说》里面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才是我们为师者最重要要做的事情。那我们冷静想想,我们知不知道传什么道?我们知不知道授什么业?我们每天也在给孩子授业,但这个业到底对他的人生重不重要?解惑,他人生有哪些观念是关键他人生成败的觉悟跟迷惑的关键所在。我们老师都知道这些道理,才能够引领孩子走的是正道,才能够引领孩子经营家业、事业都能君子务本,把这个根本都扎得很稳固。
所以在《大学》里面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后顺序颠倒了,我们扮演任何一个角色不可能扮演得好。我们今天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必然是个好的学生,我们才有可能是个好的老师。这个先后顺序非常重要,因为假如我们不是个好的学生,我们怎么可能去教孩子当个好学生。那我们当了圣贤人的好学生了吗?这都是我们要真正问自己的重要问题,因为一个心态不对,就错到底。
比方我们在跟企业界交流的时候,谈到的是管理,这些企业的主管跟我们在一起交流,他要上的是企业管理的课程。而在这个当下,所有这些企业家他在吸收每一句这些道理的时候,他的脑海是在想着要管理谁?要管理谁?管理员工。这个心态对不对?你看,当我们想着要要求别人的时候,请问对方能不能接受?很难接受。因为「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自己没有做到,而先去要求别人,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做好的榜样就先要求别人,那人家一定心里面没有办法接受。而这些企业主管他来上课以前,他的心态不对,其实人的心态就好像一颗种子,这个种子是恶的种子,有没有可能开出善果来?不大可能开出善果来。所以,所有事情的成败的结果,都是从一个心地正不正确开始。
我们今天当老师,首先要想到,师者是表率的意思。所以当我们跟学生讲的每个道理,我们应该都先反观自照,这个道理我有没有先做到了。这样的态度,您在师范院校当中,您的老师有告诉你的举手,有告诉你这个重要的心态的举手。你看我们在四年当中学到的,是不是当老师最重要的心态?而我们要踏出师范大学的时候,是不是有建立最正确的心境?假如没有建立好,踏出去以后要想再反省自己,都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再做个比喻,今天要走入婚姻的男女,是还没结婚以前告诉他们,如何当先生、如何当太太容易,还是等他们结了婚一年之后,已经常常吵架了,然后再把他们拉到教室里来听课,大家想想哪个比较有效果?那一定是一开始就先讲到自己应该怎么先要求自己。他能先反省的时候,遇到了事情都会成为他进步的一个因缘,因为他会反省自己,他会要求自己。但是假如这个反省的心境没有建立,他一踏入婚姻或者踏入教学,他就变成都是责怪学校不好、社会风气不好、学生不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教育的机会点影响很大。
我们在一年多前,在安徽庐江成立了一个文化教育中心。因为庐江县是我师长上净下空老和尚的故乡,所以老人家念念不忘要回报自己的故乡,也是给我们做表率,要知恩报恩。老人家在一开始,给我们这些弟子们、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几句期许、几句重要的叮咛,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受益。其中老人家说到,「做到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这三句话马上让我们回光返照,我们是在做圣贤人,还是在做骗人的工作?这句叮咛,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的话,我们绝对不愿意这辈子是来骗人,这个时候我们对自己言行的谨慎度就提高了。这个心境很关键,因为当我们的言语跟行为脱节开来的时候,我们已经不真诚,我们变成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是走上虚伪的人生方向。
所以在《中庸》里面说:「言顾行,行顾言。」君子的风范,讲了以后一直观照自己行为有没有跟上,时时提醒自己要言行一致。《论语》里面又讲,「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古代的人他心里都很厚道,他话不敢讲太过,他怕的是自己后来并没有能够做得到。所以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自己先做到了再来说。这样的人生态度,其实在潜移默化当中,都在影响我们的学生。
我记得有位朋友他就跟我提到,他说娶太太绝对不能娶小学老师。因为我自己也是小学老师,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小学老师在学校里面,他是一个班级的国王,什么事情他说了算,所以他在学校里:你给我做这个,你给我做那个。结果在学校是这个习惯,回到家里也是这个样子,也是指手画脚叫家里的人也要这样做、那样做。当然他的观点可能因为他曾经受过伤害,所以一朝被蛇咬怎么样?当然绝对不是小学的老师是这个样子。像我的母亲也是小学老师。其实小学老师最能够兼顾工作跟家庭,所以应该是现在很多人找对象都要找学校老师多。不过我朋友这段话也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有没有对家人也是这样的要求?家里人被我们这样指手画脚,他们心里舒不舒服?
刚刚跟大家交流到我们看到社会的一些现况,而这些状况对我们从事教育者,应该有什么反思跟调整。所以可能讲的一些话不是很动听,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因为可能大家在电视机前面看到我都觉得是笑容满面,不过电视机前跟现在我们关起门来不一样。关起门来很可能会出现惨叫声,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蔡老师是很凶的人。但是君子相处不讲好听的话,讲实话。我们绝不希望我们这一生空过,所以,「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这是夫子给我们的教诲,「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诸位老师们,我们刚刚讲到,所有事情的成败它都是从一个心念延伸出来,心态错了,结果不可能会对。那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在看到这些古圣先贤的句子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对不对。我们一看到君子,想到谁?我们一看到小人,想到谁?我们一看到小人的句子,马上脑海里浮现一堆人,结果都从来没有自己。一想到君子,马上那就是我。你看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从头到尾我们是谁?男主角,女主角。但是其它那些负面的角色,我们有没有回光返照,「见人恶,即内省」。儒道释三教,我们这些圣贤的教诲叫内学,内学就是都是要求自己,没有去责备别人。没有说哪个人道德学问很好,是很会批判、很会抱怨,无自恃之豪杰,亦无之怨天尤人之学问。所以都是内学,都是要求自己。我们可以感受到,君子、小人其实都是在讲自己,我们的本善启发了,我们的行为就是君子之风;我们被物欲所蒙蔽了,可能经句上在讲的就是我们。《中庸》里面讲,「小人行险以侥幸」,我们在人生道路当中,有没有侥幸的心理?「这个没做没关系,现代人都是这样,又不是只有我这样子。」正己化人?不一定,说不定我没有做好,学生就做得比我好。这些,假如我们面对圣贤的教诲,都给它打五折、打三折,这样的心态就是「小人行险以侥幸」。
我记得有位长者他刚好拿了一本「幸福人生讲座」(四十集,香港讲的)讲记,这么厚,很大本。他拿过来的时候他觉得非常的自豪,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多遍了,然后翻开来每一段都有眉批。很惊讶,结果往近一看,他那个眉批是什么?比方这一段道理谈完,然后后面写着:儿子需要看。再看下一段:媳妇需要看。所以整本书都眉批好了要去给谁讲,结果里面只有一个人不需要看。我们要从这个当中体会到,我们可不能坐在底下,我们几天的交流,在那里:我先生没来真可惜!我那个儿子没来真可惜!都是在想着谁需要听、谁需要听,结果自己不需要听。心态不对了,很难有收获。而且确实我们在面对这些经句,要用至诚、恭敬、信任的心来领受。
所以诸位老师们,我们心中有任何怀疑,暂且放下。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先把怀疑放下,我们好好把这些经句的道理听懂,要听懂,可能我们心中的问题就解掉了。因为假如我们带着问题听课,听不出味道来,所以暂且放下。假如真的到了第四天、第五天,问题还是没解决,到时候我们再问,第五天晚上我们有Q&A,到时候我们再做个交流。其实真的古圣先贤这些经句,可能我们一句听明白了,心境一转,你的世界就转了,心生万法。
我们看到这一句,君子面对道义的时候,「善相劝,德皆建」,绝不讲好听的,讲完好听的之后,结果出去就批评人。你看现在开会:有什么意见没有?开会的时候一句都不讲,结果一出门,开始批评谁不好、谁不好,这是小人的行迹。我们孝悌的心境不只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生命当中有缘的一切人都应该是孝悌的精神。我们自己的学校、我们的同仁,就像我们的家人、兄弟姊妹一样,家丑不可外扬。其实当我们在批评、在取笑,甚至毁谤我们的同仁,这个话讲出去的时候,我们来观照一下,我们的内心踏实吗?我们的内心轻安吗?当我们做错了、讲错了话,我们有没有感觉到我们自己在堕落、在退步?夫子有句话很值得我们在人生的修学道路当中时时提起观照,「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什么时候有进退?当我们的念头不对、当我们的一言一行不对,一个动作、一个念头就有进退。而一个人能观照到念头不对的时候,他的言行就不可能出大状况。所以一个人修行、修身,最根本的是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
当我们对人有怀疑、有对立、有不满,这时候我们的道德、学问已经在下降了。所以古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有学问的人绝对不会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诸位老师们,我们静下来想想,我们心中有没有看什么不顺眼,有没有?假如有,我们让它放多久?放两年了?有没有放五年了?当我们把别人不好的行为放在心上忿忿不平,很看不顺眼,其实我们这个心态就没有做到《弟子规》。当一个人时时心里面都是这些别人的过失,他的身心会不会好、会不会健康?他的人生会不会幸福?不会。当他的心态不对,影响身体健康,没有做到《弟子规》说的,「身有伤,贻亲忧」,所以控制不了脾气,就是不孝。我曾经听师长讲到一段话,他说最傻的人就是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这样傻不傻?有。要不要继续傻下去?当然不愿意。
学习就是直下承担,道理对了马上从善如流。这个时候人生就在这个态度当中就转过来,好日子就在这一念当中就现前,哪有那么复杂?但往往我们听到这些好的道理的时候,我们都是:好难!做不到,再三年再说,再让我好好学习学习,努力努力。现在都不能保证转得过来,那三、五年以后怎么保证?
所以我们学习的心态要学习颜回,你看夫子这么多弟子,结果人家问夫子:你的学生有没有好学的?夫子马上说,有颜回者好学。诸位老师,这段话我们读过没有?读过。那这段话对我们人生有没有启发?没有吗?每天发生这么多事情,那都是佛菩萨在给我们表演,结果我们都没有反应。你看夫子三千弟子,结果颜回好学,我们得到的启发是「不好学是正常的」,这样要找借口很容易。当一个责任摆在我们面前,是找借口容易还是承担容易?你看找借口可以一千个、一万个借口,但承担就是一个决心下去。我们觉得找借口难,找借口很复杂,讲了之后心里还虚虚的,讲完之后还要去跟人家解释半天,太累了,直下承担。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你看颜回给我们人生什么启发,是要效法他的好学,我们人生的态度是「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诸位老师,我们现在整个班级里面,我们有没有教给孩子,面对任何状况出现,第一个念头就是解决它。我们教给孩子这个心态没有?假如没有教给孩子这个心态,那他的人生绝对不可能会有成就。因为现在的社会诱惑很多、挑战很多,他假如是退缩、逃避,他的人生不知道会退到什么情况。所以这个心态重要。
曾经日本跟中国大陆的华人小孩,有一次在草原上一起办了个营队。结果开在路上,因为地太泥泞,车子开到陷在泥沼里面去,结果中国的小孩跟日本的小孩反应不一样。日本的小孩马上下车,脱掉衣服推车,甚至还拿着衣服垫在轮胎下面,做什么?让它有更强的摩擦力能够突破泥沼的障碍。我们炎黄子孙中国人培养出来的孩子,坐在车上哭:「怎么会这样?怎么今天会碰到这样,车子到底开不开得走?」你看,假如是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华人还有未来吗?
我们曾经看过,香港有个华人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华人是拥有全世界唯一一个五千年不断的文明智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但这么高度的智慧文明却教出了最短视的一代。短视到什么情况?短视到会为了几百块钱、几千块钱,把自己最亲的父母、爷爷奶奶给杀了。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五千年的智慧,我们没有把它承传下来。我们没有承传下来,请问我们把什么传给了小孩,而让下一代居然出现这样的行为出来。我们教给孩子的不是道义,而是功利。这样出来的社会状况,我们有没有责任?我们当然有责任。听说现在连幼儿园都在教导竞争、教导功利。
所以《孟子》开篇,一打开来我们就看到那一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现在这句话我们还可以延伸,「上下交征利,而家危矣」。你看现在只要父母有钱,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孩子脑子里在想什么?在想着我如何分到更多的财产。今天早上我们悟道法师也提到恐怖分子,现在谁在培养恐怖分子?我们的家庭在培养恐怖分子,我们的学校在培养恐怖分子,因为他只要唯利是图,他走到哪都是危险人物。
刚刚讲到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态度,面对问题,直下承担。颜回颜夫子,夫子有一段话提到颜回的学习态度,「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夫子跟颜回讲道理,讲了大半天、一整天,颜回没有半句话,都是一直点头:「是,老师您讲的很对,好!」都是这样,不违如愚,看起来好像都不会反应,笨笨的。但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退就是讲完以后,观察他回去以后的状况。私,私就是观察他处事待人接物的状况。亦足以发,发就是去力行,真正去实践。「回也,不愚!」这个发,就是学一句他就去做一句。所以夫子很欣慰,什么是好学,学了以后马上用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诸位老师们,这个马上不是等我们回去在工作当中再转,而是当我们听到这个道理,人跟人要信任,不应该有对立、冲突,我马上转念,念头一转,回去自然就做得出来了。我们刚刚听到,最傻的人就是把别人的不好、过失,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当中。那我们不想再做这么傻的人,你看马上转念头,往后面对人群,自然就不会是这个态度。
刚刚我们也提到,要当个好老师,首先当个好学生,我们面对《弟子规》,每一句我们都要观照我做到没。像《弟子规》说到「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诸位老师们,我们刚刚这一堂课,蔡老师唠叨了不少,大家心情好吗?闻誉恐,闻过欣,我们假如闻过了都欣不起来,请问我们能教出「闻誉恐,闻过欣」的学生吗?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欣?往后黑板上的每句话我们都要欣,都要很高兴。但是大家也不要硬装出笑脸出来。好,那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7/7/9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2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早上我们有提到教育愈来愈进步,教育愈来愈普及了,其实这样的说法很值得我们来深思,教育真的普及了吗?现在所谓的普及是有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但到底在九年义务教育当中,学到的是不是真正教育最重要的学问,这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假如教育越普及,那应该是人心会愈来愈善良,愈来愈受到启发才对。我们都觉得以前的社会教育比较不普及,夫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假如一个东西真正的意义都不明白,愈传就离本质愈来愈远了。「教育」二字,我们同仁们一定要很清楚什么是教育。假如我们从事教育多年都不知道什么是教育,那我们每天在做什么事情?我们所做的跟教育相不相应?最近好像在招老师,很多学校成立教评会,建议大家面试的时候问一个问题,「什么叫教育?」你看读了师范院校读了很多年的孩子,能不能回答教育两个字?诸位老师,我们自己能不能回答出来什么叫教育?
说到面试我就觉得很感伤,因为想当年,想当年是多久以前,四年前,就是在应试的时候,我也是过关斩将,参加甄试。结果我们家隔着一条马路就是一所小学,离我们家不到二十公尺,害我很高兴。因为我假如考上了,每天可以回家吃饭,很方便,还可以回家睡个午觉,然后再去上班。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随时都可以找得到我,他们知道老师家就在学校旁边,有时候一下课还可以分批、分队,几个人到老师家里来坐一坐。我们有一位老师,他现在在教育界也是做得很好,他就回想到他小时候他的一个数学老师。教了哪一题数学题已经没印象了,但是在他的脑海里只要想到他的老师,就浮现的是老师恭恭敬敬的在黑板写的每一条数学式,都非常工整,让他们印象深刻。这时候当老师在写字的时候,教育传下去了没有?老师的那种对于工作,认真、谨慎的态度,就在传递给学生,他记一辈子,你看记住的都是老师的态度。然后这个老师每到礼拜六、礼拜天,都会让学生,只要你们在学业上有问题都可以到老师家里来。那时候不只没有收钱,来到老师家都是吃老师的、喝老师的。而且这老师并没有说成绩比较不好的来,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来。这位老师他的记忆当中就是他们一群同学坐在老师家吃饭,但是因为去的人太多了,桌子不够,拿着拆下来的门,放几个椅子当饭桌,然后一起围在那里吃。香不香?那个不管吃什么都香。
我记得在庐江汤池一位杨老师,她现在是空中飞人。诸位老师,空中飞人已经不是乔登,空中飞人是杨老师,现在大江南北到处跑,常常坐飞机,很少时间在汤池。因为汤池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有带了一批书法的学生,而这批学生后来还学篆刻,短短学了六天的篆刻,刻出来是一般成人得学两、三年才刻得出来的功力,六天。但是这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老师教了他们半年书法的根基,对字非常工整的意念很强,所以刻出来也刻得非常好,名师出高徒。这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孩子都是有来历的,他们是桐城派的后代。清朝桐城派在舒城、汤池、桐城,三个地方是桐城派。所以他们可能上辈子一起相约:文化被破坏成这个样子,好,我们一起下去吧!降落伞一跳,技术好,全进去了。刚好都跳在这汤池、桐城一带。
诸位老师,我们技术比较差,我们那时候一跳,台湾各地都跳有了,大家回忆起当初跳的时候的意念没有?这辈子你是来干嘛的,想起来没有?我记得小的时候,很小就有一个意念,我这辈子一定要找一群人来要做轰轰烈烈的事。这个意念是不是偶然的?不是,所以我以前国中都有一群死党。我记得刚好台风要来的前一天,跑到澄清湖去露营,说起来很惭愧,没学好《弟子规》,做些让父母担心的事情。果然恶有恶报,那时候去露完营之后,租来的摩托车不见了,每个人要付五千块钱。所以,就很希望有一群知己,一起在这一生做有意义的事。但是随着岁月不饶人,慢慢的年纪也一大把了,突然感觉到人与人的价值观都在变化。随着他所遇到的人事物,国中同学走的路不尽然相同。
后来遇到我们儒道释三教圣贤的教诲,开始人生的正念提起来、正气提起来,使命感也提起来。感觉到在这十年左右的岁月,好像遇到的朋友,短短半年的时间,就会觉得我们好像是五年、十年的老朋友那种感觉,因为是惺惺相惜。我记得我那时候到海口,海口很特别,它是个移民城市,那时候是整个中国大陆十万人跑去海口。所以我在海口遇到的有北到东北的黑龙江,西到新疆,这么远的人都聚会一堂。我就跟他们讲,我说我们聚会在一起学习都是缘分,我觉得很欣慰在海口见到诸位老师们,因为我们在海口见面代表着我们过去生都是忠臣。因为只有忠臣才会被贬到活不了的地方,你看以前被贬到海口的都差不多是死定了。但是有一些人死不了,有正气的人绝对不会死,你看我们读「正气歌」,文天祥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之下,三年连病都没有生;苏东坡先生被贬到海南去,他也活得好好的。所以我到海口去,非常感谢苏东坡先生,假如没有他将近千年前在那里布下的种子,我们去那里也是鸭子听雷,也是听不懂。你看我们所做的,其实都是我们的这些祖宗们,在前面都已经做好很好的铺垫,我们是承先启后。
刚刚讲这一段,事实上人生确实是有使命而来,而且也确实是有前世,也有来生,这个事实真相不关宗教。其实一个老师假如没有了解这个宇宙的真相,他如何教给孩子对人生更大的格局?比方说生死教育,诸位老师们,假如没有来世的概念,生死教育很难教,而且非常的局限。现在的轮回观是科学来证明,那我们的古圣先贤经典里有没有证明?在《易经》里面孔夫子就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人体精、气、神,神就是指我们的灵魂。精气为物,所以整个身体的构造,精跟气形成,还有一个神识。当精气这个物质它已经坏掉了,不能再用的时候,这个神识自然就会再去找下一个它可以附在其中的物质,然后再延续它下一个因缘、下一个生命。这是孔夫子在《易经》当中就已经提到的。
然后在柏拉图,也是好几千年前,他的著作里面,他就提到灵魂出窍的实际案例。我也常跟学生提到,假如你骑脚踏车,这台脚踏车坏掉了,要怎么办?诸位老师,脚踏车坏了怎么办?要修理。我们在跟学生互动的时候,自己不能有预设的立场,因为学生他可能会蹦出了其它的思惟,很可能再藉由学生的思惟,我们可以给他引导更多跟他人生生活相关的道理。我本来心里是想坏了就要换,结果学生是说要修理。对,没错,就好像人生病了,要去看好的医生把病治好。但是假如修了再修,还是好不了怎么办?当然就要换一台脚踏车。但是要换脚踏车,要换好的还是换不好的?当然要换更好的,所以这时候就要有判断能力。
我们下一辈子能不能到更好的因缘去?诸位老师,摆在我们眼前的因缘,有人,还有什么?有神,还有什么?有佛、有菩萨,还有畜生。眼前摆在我们面前有这么多条路,请问我们会走上哪一条?你们怎么都这么无辜的看着我,你们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吗?我们的学生会走到哪一条去?学生还小!不对。生命有多长?这个是事实真相,这是真理,但是我们到底有没有观照到这个真理随时会发生。当我们的孩子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他能有好的去处吗?这是攸关一个人人生很重要的问题,而我们教给孩子的,往往是他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而随时有可能会攸关他人生关键的道理,我们到底教给他们多少!所以佛陀问弟子,生命有多长?有的说三十年,有的说几年。生命在什么?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死生事大!死了以后下一辈子去哪里很重要,这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死后去哪里。因为我们冷静来观察一个事实,人生哪一样东西带得走?万般将不去,哪一样都带不走。我们人生几十年,往往都在追求那些带不走的东西。而智慧、福分可以带到下一辈子去,我们不去追求这个影响我们生生世世的东西,往往都追求那个带不走的。从来富贵都是梦!
有个老人去世了,到阎罗王那边,就给阎罗王抱怨说:你也不跟我打个招呼,就把我叫来了。阎罗王说:我跟你打招呼了,第一次,你发现自己眼睛好像朦朦,看不清楚了,有没有?他说有!我给你打了第一次招呼。后来你的耳朵是不是听不清楚了?那是我跟你打的第二次招呼。再来,你的牙齿是不是都快掉光了?那是我跟你打第三次招呼,你怎么可以说我没跟你打招呼!后来又来了个年轻人,他就跟阎罗王抱怨说:他老了,你都有给他通知,你都没通知我。阎罗王说:你们东边那个村庄有人二、三十岁就死掉了,你记不记得?他说记得。那是我跟你打第一个招呼。你西边那个村庄有的人还没十岁就死掉了,有没有,记不记得?有。那是我给你打第二个招呼。还有胎儿一生出来就死掉了,有没有?对,这都是我给你提醒。
人生是什么?人生是无常的,随时无常都会面临,这时候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无有恐怖的面对死亡。以至于当他的家人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他能不能非常理智的、非常正确的去面对自己家人的死亡?你看现在有多少孩子因为自己的至亲死亡,造成内心的阴影、人格的影响,有没有?有。这个时候我们有没有感觉到孩子人格的状况,心境的那种障碍,我们感觉不感觉得到孩子的心?我们现在很冷静,当父母的,了不了解孩子的心在想什么?当老师的,体会不体会得到孩子现在人格有哪些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的地方?我记得我在国中的时候有个长辈去世了,这个长辈的德行很好,所以他这么年轻就走了,对我来讲打击很大。那时候我都睡不着觉,因为我想不通,睡不着觉还跑去跟爸爸妈妈挤,我是老么,所以对爸爸妈妈比较依赖。后来没有这种生命课程,但是我自己说服我自己,可能这个长辈去更好的地方,这时候我的心才比较释怀。
确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所做的善,往后一定会感来很好的果报。诸位老师们,人生绝对没有吃亏的事情,所以能吃苦、能付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那是幸运、幸福的事,而不是苦差事。我们面对现在的社会状况,正是我们积德行善、积功累德的好机会,而不是我们在这里唉声叹气,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所以,人生是幸福、快乐,还是悲伤,天堂跟地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轮回的真相,在现在很多的西方科学家做了很多研究,大家假如有机会到书局去,您找轮回的真相的书可以找到几本?一桌都是,而且那都是用科学实验证明。因为我们了解到有过去生、有未来世,整个人生的格局就会打开来。你看现在人为什么心胸没有办法放宽,他就觉得只有这一世,死了就没有了。人往往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这一生想,反正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肆无忌惮的放纵、贪婪,不知道造成多少家庭的悲剧,甚至造成社会的危难。所以「只有这一生」,这个也是邪知邪见。
在西方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当中,其中有个个案就提到,有个小女生她才四、五岁,她是印度人。刚好她的父亲带她经过一个地方,这小女孩就对着父亲讲,进去这个村庄就是我以前的家,然后就把那个家讲得非常的清楚。她爸爸就很纳闷,居然这么不可思议,她父亲后来就找了这些研究专家,跟着一起顺着她女儿讲的方向、地点就去找。结果真的就找到了她女儿前世的家,他女儿之前就是这户人家的母亲,所以一进去之后,她前世的亲人她都认得出来,都一一把名字都叫出来。这样的个案非常的多,能记住前世。
诸位老师,您们记不记得前世?都不记得了。但是你们有没有遇到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熟?明明是第一次见,怎么这么熟?有没有这个经验?有些人就跟我们好得不得了,才见几次面就觉得是知己了,那都是和前世的因缘有关系。后来科学家,她有两个儿子,另外一个还没回来,就要印证,给她考试。这个儿子带进来以后就说,这是妳哪个亲戚,不说是她儿子。结果这个小女孩才四、五岁,马上斩钉截铁的说,你们别骗我,这个就是我儿子。而且这么小的小女孩,她前世的儿子都已经是成人了,小女孩在面对这个成人讲话的时候,就像她是妈妈一样的那种语气,非常的慈蔼、慈祥。后来又进一步要测试,就找她的先生来,说你们有没有只有你们夫妻知道的事,秘密,妳还记不记得?她说我记得,前世我的先生偷了我一千二百块钱卢布。她先生吓了一跳,居然她都知道我偷,这个事情只有他们夫妻知道,任何人都不知道。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人生绝对没有占便宜的事情,以前拿人家的东西,下一次缘遇到了还得要怎么样?要加利息,还有要加上通货膨胀,真的,不是假的,物价指数变动都要加进去。所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会愈欠愈严重。所以诸位老师们,我们这辈子要有一个态度,不要再跟人家结恶缘。人家欠我们的怎么样?你们怎么这么不阿沙力,别人欠我们的就算了,还在那里讨债还债,累死人了。我们这辈子什么都不去强求,我们只求能为家庭、能为这个社会付出什么。这样的人生好不好?单不单纯?充不充实?你讲的都叫我一直付出,那我多吃亏!其实真正「我的人生目标只有付出」,那样的人生太美了。因为你是真诚的付出,就会感来人家真诚的回报;你假如很吝啬的只付出一分,那个感来的会很小。
许哲女士是我们的好榜样,她照顾那么多的人,当记者问她,妳都这样照顾别人,谁照顾妳?大家记不记得那一幕,许哲女士的回答,她笑得很高兴,她说我不用照顾自己,老天爷会照顾我。什么是老天爷?老天爷就是真理,真理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许哲女士说到她从来不买菜,但是冰箱里面随时都有菜。大家要不要去打听一下那个冰箱是什么牌子的,像宝盒一样随时会自己长。不是这样子的。当时我们听了很感动,真好,对人好,果报很好。这是听了以后有感动,但是当你真去做,那个感动更深。
我记得我当时刚到海口,然后就对着这些朋友们开始跟他们分享《弟子规》,开始分享中国文化,其实回想起来,满心都是感恩。当时我只身一个人在海口,假如没有他人的帮助,我们就混不下去了,可能现在我不知道流落街头在干什么。那时候杨老师在北京,我在海口,她说叫我自个儿回海口自生自灭。但是我们内心很相信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相不相信四海之内皆兄弟?相不相信「德不孤,必有邻」?诸位老师,我们今天在这里一起交流,印证了德不孤,必有邻,你看这么多的人都是一心一意在为教育、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所以后来回来的时候,其实我心里也没有任何的担忧,我们对真理有信心。杨老师又交代,说到你在讲课的时候,只想着先讲三百场,其它的事就别担心。来多少人你就讲,假如一个人都没有,你还是讲,最好能讲到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连椅子还可以跳起来说「讲得还不错」,那个就很有感应。我们心理已经准备好了,半个人也没有也照讲,已经做最坏的打算。所以只要有人出现,我们就会欣喜若狂。
一开始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来,我们就觉得很安慰。有时候有些老人家七、八十岁来听课,听完之后,我们很感动,就赶快要走下去跟这个老者打招呼,感谢他来支持。结果走过去跟他聊了两句,他都没有给我响应,然后就讲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因为他是海南人,他听不懂普通话。他在底下坐了两个小时,都对我笑,听不懂普通话,所以我们感到更加的感动、欣慰。你看这样的老者,连听不懂都来支持我们,他那种笑容我都还记得,坐在左前方那个位置,他那种音容相貌如在面前。所以我们时时把别人对我们的提携,对我们的祝福、对我们的成就,我们时时放在心上,都是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这时候人生就会觉得很快乐。
那时候去讲学也讲了几个月的时间,结果讲完课,一走进厨房都会有很多菜,水果也会跑出来,排两排。我们也不知道谁拿来的,突然再想起许哲女士那句话「不知道谁拿来的」,我们的感受不一样。我们终于了解到,为什么拿来的人都不让许哲女士知道,因为许哲女士是无求的付出,他们感觉到无求,当他们要感谢许哲女士的时候,他们也无求,他们不希望增加许哲女士心理的负担。他怕说知道了是谁,会想真不好意思欠人家人情,所以他们都不讲,他们也都不说。我们现在送人家东西的时候,深怕人家记不住我,你看拿着茶叶去,「这个茶叶可是阿里山最好的茶,我特别去买给你的」,然后就放在面前。吃人嘴软,我交代的事,你可要给我好好办。所以,现在朋友之间交往可能都有某些目的,而不是那种无求的道义。其实当人与人、朋友之间相处都有目的的时候,累不累?累,很有压力。那样的人生、那样的人与人关系,不舒服、不痛快;无求的付出,那种人际关系是最痛快的。我们感觉到这里的时候,更珍惜彼此那分无求的朋友的情义。
刚刚讲到人生假如都是只求付出,那往后是非常美好的人生境界。我们很多老师从大江南北来,他们还没付出的时候,就已经得到广大人群对他们的爱护。因为这个时代太需要恢复这些圣贤人的教诲,所以有非常多的长者他们期盼年轻人来承担,一看到年轻人要来承担,他们就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呵护。有最好的水果、粮食,都运到我们中心来,我们对这些长者都非常感念、感恩,不敢懈怠,要对得起人家的真诚。
刚刚跟大家讲到,这个小女孩回想到前世她的先生偷了她一千二百块钱卢布,所以这辈子不要再有占人家便宜的念头。后来她先生又娶了一个太太,那个太太进来了,一个这么小年龄的小女生看到这个女士的时候,突然露出了嫉妒的眼神。诸位老师,我们静下心来感受一下,当人那个眼神是嫉妒的时候,舒不舒服?这样的人生态度好不好?不好。所以,我们有没有帮助孩子放下嫉妒,懂得去欣赏别人,懂得去向人学习。当一个孩子没有受教的态度,当一个孩子有嫉妒心,请问这个孩子的人生有没有可能幸福?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所以诸位老师,这《弟子规》的每一句经句都攸关孩子的幸福与否。他没有这个心态,他这一生保证不会幸福。你看《弟子规》当中讲到,「人所能,勿轻訾」,人家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嫉妒,应该要佩服,应该要效法、学习。
所以《弟子规》这个心态,每一句都是心态。因为我们假如了解到有前世,就可以体会到,人的才能他不是这一世才修来的,应该要好好在当下努力,你的人生会愈来愈好。所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要告诉学生,人生跟读书一样,读得好可以升级;读得差强人意,没什么进步,会留级;读得不好,太差了,愈退步,会怎么样?降级。诸位老师,我们下辈子会不会升级?什么是下辈子?后一秒钟是下辈子,前一秒钟已经是前世。所以我们现在所努力的,种下的种子,可能在我们这一生它的好的结果就会浮现出来。
在历史上有个读书人叫黄庭坚,这个黄庭坚有一天做梦,梦到他到一户人家去吃芹菜面,他吃得很高兴,吃完以后就醒过来了。他醒过来以后,感觉到自己的嘴巴还有芹菜的香味,后来几天又重复做这个梦。他就觉得很好奇,因为梦境太清晰了,所以他就起了个念头要去找找看这个地方。结果他就真的找到了,就找到一户人家,就敲门,出来了个老太太。他跟老太太交谈完之后,就了解到前几天是这个老太太她女儿的忌日,她女儿二十多年去世了。因为女儿特别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每次忌日她的母亲都会煮一碗放在她的牌位面前。聊完以后,因为黄庭坚先生他也学佛,可能感觉到这个老人家很可能就是他前世的母亲,而且他也刚好二十多岁。后来这个老太太聊着聊着就说,我女儿生前特别喜欢读书,你看这些都是她以前的书,其中有一个书柜还有她写的文章锁在里面,钥匙不知道放在哪里,我也不知道。黄庭坚先生听到这里,他就浮现很熟悉的影像,他就自己去找,就把这支钥匙给找到了。然后把这个书柜打开,看到了他前世写的文章,他叹了一口气,怎么跟我这一生去考进士的文章写的差不多!
所以你看,他读书的功力什么时候形成的?过去生中积累过来的。诸位老师,我们假如不了解这个真相,看到人家读书读得比我们好,怎么样?很嫉妒。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别嫉妒,人家都是以前很好的耕耘,你这一辈子只要好好下功夫,你会愈来愈好。所以后世有个读书人袁枚,他看到这个公案就说到,「书到今生读已迟」。但是诸位老师,虽然人的道德学问是前世积累,但是只要肯用功,也可以在一生当中有很大的成就。在夫子的弟子当中,夫子有评论到「参也鲁」,曾夫子他的素质是驽钝,不是很聪明。我们从小到大,老师给我们的评语有没有说「鲁」?都没有,都是聪明活泼伶俐,所以我们的素质并没有比曾夫子差。曾子能够从驽钝最后得孔夫子的真传,曾子叫宗圣,这「宗」字是得其心要叫宗。所以想不想学曾子如何一生有这么高的成就?有些话不要问,会自取其辱。这些道理在《论语》里面都有,「半部论语治天下」。曾子怎么样达到这么高的境界,我们这几天的课会提到,我们先把火车拉回来。所以人好好努力,这一辈子会提升,不然会堕落、会降级。
在天津有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年轻的时候去世了。这是现在的人发生的事情。他的母亲也满思念他,有一天就梦到儿子对他母亲说:母亲,我现在在某某佛寺,我是负责看门的。讲完以后,他的母亲醒过来,就跟人家打听,果然有这个佛寺,她就拜托这些修行人带她一起上山去。结果找到这个佛寺,母亲心里就很急切,就问这个方丈,说你们的门房在哪里?这看门的人都会提供一个房间给他住,叫门房。方丈说,我们没有门房。母亲问了,那你们谁看门,有没有人看门?方丈说:有,有看门的,但是牠不是人,方丈说看门的是小虎。结果他一讲小虎,这个母亲全身起鸡皮疙瘩,因为他的儿子前世的绰号就叫小虎。接着方丈说了:但是牠是一条狗。母亲一听更心急了,你带我去看看。结果方丈一带到门口,就看到那条小虎,小虎一看到母亲,母亲一看到他,两个人都流眼泪,抱在一起痛哭。所以佛门讲,人身难得!。
诸位老师们,我们这一生当人难不难得?真的回去要哭个三天三夜,好难得!我们这一生两个人都做人,在统计学上叫奇迹,可以互相祝贺一下,太好了。大家冷静去想一想,我们不要看其它的法界的众生有多少,我们看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得到的,畜生的众生有多少?你看一个原始森林里面的某一种蚂蚁,在亚马孙河那个几千年的树下,那一窝密密麻麻的蚂蚁有多少数目?数都数不尽。所以一个原始森林的一种蚂蚁的数量,很可能就超过人类的总数,那请问畜生道的数目是人类的几倍?没有办法计算。很多人晚上到森林去,昆虫很多都是夜间出来,你看到密密麻麻的虫在那里爬。所以,人身难得是真的,我们要珍惜当人的机会,让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而这一生又能够当老师那更是难得,当老师能够在这一生中积累非常多的功德、福分。因为老师能把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学生的话,改变的是一个学生的命运,甚至是他家庭的命运,以至于他生生世世后代的命运。所以老师是很好积功累德的行业。
我们刚刚这句话还没讲,讲到君子之间都是互相「善相劝」,但是劝完以后,走出教室,走出这个门,绝对不会互相再批评、再传对方的过失,所以「退而相爱」。虽然对方有缺点,但是我们一心一意去帮助他改过,对其他的大众的时候,我们只讲他的优点,这就非常的厚道。但「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你看历代一些奸臣当道的时候,都是一窝的人,都在那里陷害忠良。但是我们冷静去看,最后这些奸臣为什么会败?等到他们拿到既得利益了,彼此又有利害冲突,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狗咬狗。你看「于为乱之上」,要陷害忠臣的时候很好,甚至于还会义父、义兄,以兄弟、以父子相称,最后都是互相残杀,「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所以君子、小人之间,都在我们心态的差别上。
我们刚刚讲到的「闻誉恐,闻过欣」,这样的谦卑能接受别人劝告的心境,就是决定一个人这一生家业、事业能不能有成的关键所在。假如这个心态没有,这辈子绝对会败,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学生败?绝不希望。诸位老师,人的眼睛只能看前面,看两边,两边看清不清楚?后面,更看不到。假如今天后面有人正拿了一个鎯头要往我的头捶下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诸位老师们,居然不会发生什么事情?鎯头快下来了,还剩一秒。我完了,你们怎么都没有良心!这个时候你们应该「啊」,是不是?我突然就怎么样?逃过一劫。所以,人生要有受教的雅量,才能逃过人生好多劫。好,这一节课先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7/7/9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3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诸位老师们昨天睡得好吗?一定很好睡,因为人感动流泪之后特别好睡。我们昨天晚上欣赏「暖春」这部电影,相信有很多影像都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田上。其实当我们每一天接触到一切人事物,都从中能得到启发、得到感动,进而起而效法,那我们每一天会很充实,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是不能看了以后不是起而效法,而是常常想那个我做不到,这样就是变成自己给自己画地自限。所以要先有自信,要先了解自己。我们当然也要引领孩子去了解自己,进一步栽培自己、成就自己,这一生不可空过。
就像我们念《弟子规》,诸位老师念到哪一句的时候特别有精神?你们没有感觉到念哪一句最有精神?「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为什么特别大声?因为终于念完了是吗?不是,这一句在激励自己,要砥励自己向上。我们在修道的路上,就像《了凡四训》,了凡先生的家训一样,改过要有耻心,要有羞耻的心。我们看古圣先贤他的一生可以流芳千古,我们一生怎么就这样默默无名,就跟着埋在黄土里面,就没人知晓。所以我们觉得不可以就这样虚度此生,应该要能留好榜样给我们的家庭、给我们的学生、给我们这个社会。甚至我们是宗教徒、佛教徒的话,应该是给我们的宗教、给我们的佛教带最好的榜样,因我们的榜样,让正法能够常住世间。而这个常住世间绝对不是经典才能常住世间,最重要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最重要还是人做出来的榜样,让人对经典所说的没有怀疑,坚定不移。
我曾经也放了许哲女士的访问的VCD给我们的同仁看,那时候看,我刚好坐在后面,发现很有趣的现象。所有看的老师,最后分成三种表情:第一种表情是边看边笑,而且笑得很欢喜,那是从内心产生共鸣的感觉;第二种情况是边看边哭;第三种情况是边看边皱眉头。我们来感受一下,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跟着一起边看边笑,感觉到这样做人很有味道,跟我的一些心境很感应。所以这个笑有一点禅宗,佛陀传法给迦叶尊者的时候,传禅宗有没有讲话?没讲话。花一拈起来,底下有人笑了,拈花微笑那种佛心心境传递过去了,心心相印的这种味道。第二种是流泪,流泪就是被许哲女士这样无私的人生态度,那种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这分感动会慢慢洗刷我们自私自利的心。第三种为什么皱眉头?第三种边看边想:这样子行吗?这样子的人生真的做得到吗?我看只有许哲女士可以,其它的人可能不行。但是假如我们在边学、边看的过程当中,自己就心生怀疑,那很难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
其实人都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所以老子就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要成就人生的德行、家道、事业,其实并不是很复杂,而是很宽广的一条大道。但是人往往顺着自己的烦恼执着点,想了很多,都绕了很多的远路。其实人世间的道理不离因果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俗话常讲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句话消不消极?一点都不消极。当然这个只问耕耘,也要时时提升自己的智慧跟能力,但是不问收获,那是不要强求,只要认真提升才能、智慧,然后好好去努力,自然结果就会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其实在自己修身也好、在自己的事业上、教学上也好,我们也很忌讳操之过急。你看「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你见小利的时候,都有贪求的心,事情不容易做得成功。闽南话也讲,吃紧会弄破碗。而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最需要耐性的,很可能当初我们给予孩子的点点滴滴,他还不一定能够呈现出结果来。
我有一个姊姊她也是从事教学多年,她教的学生,她是教二专一些很多家庭状况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常常跟她谈话都是敌视的眼神,而且一直到她离开学校的时候,这个敌视的眼神都没有变。诸位老师,假如一个孩子一年对你都是敌视的眼神,我们的爱心会不会减少?不止不会减少,还会增加。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坚信这个事实的时候,看到学生他对人生是这种仇视的态度,我们不忍心他这样自我糟蹋,在心境上一定是怜惜他、包容他,尽一切的努力来建立好信任来引导他。因为确实知所先后,有了信任,我们讲的话学生他才能够听得进去,才能够领受。长期这样下来,该引导的也引导了,但是对老师的态度并没有变。所谓的没有变是脸上的表情没有变,诸位老师,心里的感受有没有在变?有。所以我们真的是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这一分真诚的心,那个种子已经种在孩子的心田里面。
后来这个学生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就休学了。休学以后,老师还是到他们家去看他,到他们家去跟他聊的时候,这个学生的眼神还是敌视。我这个姊姊就说到,这个学生的父亲是被枪杀的,后来整个家庭情况很不好,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2-12-29 14:06:54
|
只看該作者
所以这个孩子的整个成长背景造成他这个人格状况。
所以经典上说「悯人之凶,容人之过」,人有比较傲慢、恶劣的行为出来,我们要从这个结果去了解他的原因所在。不知道诸位老师有没有经验到医院的婴儿房里,那些孩子都刚出生没几天,我们看着这些小婴儿的脸庞都是天真无邪。有没有哪一位老师到婴儿房,或者在窗外看的时候,一看就说这个人以后是杀人犯,这个人以后不恭敬老师,没有这种情况吧!为什么这么天真的脸庞过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却会做出让人家无法接受的恶劣行为出来,原因出在哪?「苟不教,性乃迁」。苟不教,他没有遇到好的缘分、好的教育,这个「教」字包含着他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糟蹋了他本善的心;他没有好的学校教育、好的社会教育。
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比起三十年前,那差别很大。诸位老师,社会教育是谁影响的?是每一个人。我们一提到社会教育,不能脑子里都想着这个社会哪里不好、哪里不好。社会是每一个人组成的,所以社会风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比方我们今天在学校里面,可能这个学校大楼进去的时候有一扇门挺大的,开起来满费力的,或者到百货公司去,你看百货公司的门有的也很大,老人家推那个门都很吃力。可是我们推的时候都会先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来了,刚好有几位朋友也要进来,来来,你们也请。你看这几个朋友今天逛百货公司,心情会不会有什么变化?看大家的表情都没有这种经验,所以我们现在社会风气确实不大好。
我们上一次有位老师,他很小的时候,坐在公交车上,因为他可能站得不是很穏,所以他母亲就把位子给他坐。他跟他母亲也是推了几次:妈,您坐。他母亲说:你还小,站不稳,你坐。就让他坐了。后来上来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师他年龄还很小,他当下就站起来把位子让给这个老奶奶。当他让给老奶奶,他起身来的时候,他看到他母亲的脸庞笑得非常的灿烂。诸位老师,这个老师离这个场景已经二十多年了,为什么他的记忆这么深刻?你看他很孝顺,他这个行为让母亲这么欢喜,他觉得很欣慰。而且他也希望假如他的父母老了,他希不希望母亲在公交车上也能遇到年轻人给她让位,希不希望?我们现在都能这么做,种瓜得瓜,很可能种了这个好的因,带动一个社会良善的风气,我们的父母老的时候,也都有人给他让座。
这个老师也很有意思,他说他有一次刚好坐火车,坐得几乎已经呈现快要晕倒的状况,旁边就有位老先生赶快站起来让他先坐一下。所以人生每一个种下的种子,一定没有白种,最后还是能够开花结果。
有个研究生他就有这个习惯,他每一次到教学大楼他都开了等后面的人来,有人了,他就让他先进去。做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他走在学校校园,结果下雨,他没有带伞,所以就淋雨赶快快步要去躲雨。结果旁边就走来一个人来帮他撑伞,他就愣了一下,因为他不认识他。这个学校的同学就跟他说:你不认识我,但是我认识你。他就很惊讶。因为很久以前,有一天我要去上课的时候,就是你帮我们开门。所以你看他这个真诚的付出,人家都记在心上。
刚刚跟大家讲到悯人之凶,是因为他没有遇到好的教育。而整个社会教育我们也有责任,而且像宗教教育,宗教那种无私的精神,光是一个人就能教化一方。你看德雷莎修女,她的那分爱心感动无数人的心灵。所以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对我们宗教徒来讲,我们也是要深深的反思,我们有没有给这个社会做好的榜样。确实像佛陀说到,四个人见和同解,都能真正遵照佛菩萨的教诲去做的话,只要四个人同心协力,绝对没有二心,这时候能把正法弘传到全世界去,四个人。
诸位老师们,我们现在学佛的同修有多少?上亿!有没有?有。那为什么正法不兴?对我们佛弟子这是莫大的耻辱,因为方法佛在经教当中已经告诉我们。所以,我们不只对社会没有不满、没有批判,更是要砥励自己要做好的榜样。师长叮咛我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师」是表率的意思。因为上一期也有家长来参与,这个家长他下课的时候就跟我聊到,他说:蔡老师,我不是老师。我跟他说,那你不是师长的好学生,因为你没听话。师长说,学为人师,就是我们一言一行,甚至起心动念,都能给世间做表率,这个就叫师。我们重实质,不重形式。其实说实在话,真正能把我们的传统、道统传下去,是什么样的人能传下去?是拥有教授头衔的人能传下去,还是可能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他却把这个行为做出来的人,在传我们的道统?那我们有没有在培养承传道统的学生?
昨天在分享当中也提到,有家长培养出几个孩子,有的孩子出国留学,学历很高回来了。但是他只会跟父母索取东西,想着怎么在父母这里获取利益。你看,他有高的学历,能不能传我们的道统?不行。反而是他书读不是很高、在摆地摊的孩子,还会常常想到父母。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不要在那里算,我教的学生已经有十二个博士、已经有二十个硕士了。重实质,我们要的是真正能教出孝顺父母,让家庭和乐的学生。一个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我们绝不愿意教出离婚的孩子,教出贡高我慢,走到哪里都让人家觉得很内伤的学生。这个就让我们体会到,确实教孩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态度,对他、以及对他遇到生命中的有缘人,那才是真正的吉祥。
我们从历史上来得到教训,民初五四运动,请问谁推动了五四运动?是不是不识字的农民来推动五四运动?谁来推的?都是读过古书的知识分子,过河拆桥。胡适之十多岁就在读《资治通鉴》,他读这么多的古书,奠定了他很深厚的文学基础,不然他怎么能够在国际间享有盛名。但是他却是推动五四运动,废掉文言文的一个刽子手。我们现在有没有在培养这样子的学生?「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现在不能只看到分数、看到学历,我们可能会栽培出对家庭、对民族是有劫难的学生出来。
后来,我突然想起我们曾经读过胡适的一篇文章,我们没有深入教育这篇文章还没有那么大的触动。我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有一篇文章里面,胡适之讲出了一句话,他说「老子都不老子了」。当一个孩子从小把孝悌的根基深深的扎在心上的时候,他有没有可能讲出「老子都不老子了」,我的父亲都不敢管我了。我们从这里感觉到孝道稳不稳?谦卑的心扎下去没有?危险!可是当这样情况出现的时候,他的家人、带他的老师,有没有看到问题出现了?还是我们只看到,他背经是背得全班第一名,遥遥领先,太厉害了!当心里面对父亲都没有尊重,而这个时候又一直赞叹他:你真了不起,我们都比不上你,老师的记忆力都不如你。这个孩子慢慢的不可一世,到头来学历愈高反而对社会的影响愈大,不好的影响。
所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绝不愿意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而在天津有个老先生叫白方礼老先生,我们看到这个名字,都觉得他们的父母都是很有德行,进而期许他们人生。你看,外圆内方。我们这一次到马来西亚遇到一位长者,他已经九十五岁了,他对于马来西亚的文化承传是举足轻重的一位长者。他的名字,三点水的沈,叫沈慕羽,慕,羡慕的慕;羽,关羽的羽。大家就知道他父亲对他的期许,一定要像关公一样的忠肝义胆、浩然正气。这位长者,沈老他也真的没有辜负父亲的期许,所以他这一生曾经三次进监狱。
因为那时候马来西亚的情况,是要把华文给灭掉,希望他们完全同化变成他们马来文化。沈老他们就非常慷慨激昂,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沈老说到,哪有叫五千年来跟六百年学习的道理!而且我们五千年接触了多少的其它民族文化,我们非常有包容性,都融进来。但是很多的民族文化它不具包容性,反而都是一种高压强迫性,要人家接受他们的文化。在这两、三百年来,多少西方列强走过了很多国家地区,请问这些国家地区有没有效法他们的文化?不只没有,甚至还对他们非常的仇视。因为不只是没有一种推己及人的心,硬强迫、硬压,人家当然很难受。
沈老到快八十岁了还被抓进监狱里面去,结果监狱里的官员就跟他说:你就妥协一下,我们就放你出去。老人家就说,假如今天是我们华人要来灭你的马来文化,我相信你也会站出来。这个官员一听,肃然起敬,就把沈老在监狱里面奉为上宾,所以老人家在里面也没吃到什么苦。所以,这种正气真的会让人家感动。沈老也谈了一段话,我们也都很感动。他提到,这个沈老当老师、当校长,当了多少年?七十年。当了七十年的校长,好像前不久金氏世界纪录这种单位去找过他,还给他印证,七十年。他这么长久的教学生涯,他都骑着一台脚踏车,还有一台我也不知道多少年的这么小台的风琴,都还留着。
那一天我们去找老人家的时候,上完课,当天下午我们就赶过去,他在马六甲。去的时候他太高兴了,九十五岁了,看到我们去,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愿意为文化付出一分心力,高兴到自己说:来,我们一起来唱歌。然后他亲自弹风琴,在那里高声的唱,我们再旁边和,一唱唱了十几条,停不下来。九十五岁,这个精神很让我们敬佩。唱到抗日歌曲的时候特别的澎湃,那个歌曲很好,你看好的歌曲移风易俗。我们还给沈老也拿了快十条歌回来,现在在做整理,以后有汇集起来再跟大家分享。
沈老都骑着一台脚踏车,那台脚踏车也不知道骑了多少年,放在他们家门口。我一看到那台脚踏车,我就想,那一台脚踏车很像赤兔马,也是伴随着他一生的无怨无悔的教学生涯。沈老就说,教师是没有「钱途」的行业,money,没有钱途的行业。但是民族的利益大过于钱,假如民族的利益没有我们去维护,断掉以后,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把它找回来。这句话听在我们现在炎黄子孙的耳里,特别值得我们深思。五千年的文化传到现在,容不容易?很不容易。只要有一代人没有传,就不可能传下来,就断了。你看其它古文明都已经灭绝了。
曾经我有一次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演课的时候,有个学生他就说,他说文化传下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没有办法体会到那种不易。而我们现在反观自己现在的家庭、社会状况,文化传下来没有?现在是岌岌可危,甚至于不只没有传下来,还染着了非常多不好的思想观念。你看现在充斥我们最严重的是功利的思想、损人利己的思想,这都是家庭、民族危机已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家危矣。所以我们从最悠久的民族文化,现在变成教出最短视的下一代,这个时候民族有危难了,我们当然要尽己所能去挽狂澜。诸位老师现在这句话要用出来,不能只在作文当中发表而已,「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现在真的,不对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排山倒海而来,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样?要如如不动,要有气概出来去抵挡。我们以前看布袋戏,你看千军万马过来的时候,那个高手都怎么样?动也不动。然后逼近的时候,再大喝一下,或者是宝剑一出鞘,就把他们震回去,当然要有那个功力。
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想起清朝林则徐先生,你看那时候我们的民族有没有遇到危难?有。那时候国家的钱全部都光了,都被谁拿去了?都被其它生产鸦片卖给我们的这些国家捞走了。连军中的士兵都在抽鸦片,左边一支枪,右边一支烟枪,根本没有办法保卫自己的国土。这时候林则徐先生站出来,他讲了一段话,这段话好像教科书没有出现过。大家可能背过林则徐先生把多少鸦片烧完了,但是可能没背到这两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真正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有重要的利益的时候,纵使有生命的危险,我也不会去逃避。这两句话,当初差不多三年前我到了福州,一到的时候,我们都会了解一下当地曾经在历代出过哪些圣贤人,因为他们的精神一定会在当地产生教化作用。所以,我就去到林则徐先生的纪念馆,一走进门,那梁柱上就刻着这段话,后来还挖到宝。林则徐先生从他的人生体悟当中整理了「十无益」,这个「无益」很重要,今天假如你人生的方向不对,你所有的努力会徒劳无功,这都是人生的根本道理。所以,我们有一个受教的心,真的是可以得到莫大的利益,可以站在这些圣贤人宝贵的人生经验当中,看得更深远。
当初林则徐先生要禁鸦片的时候,因为鸦片而谋利的就超过几十万人。所以当林则徐先生要去禁鸦片,这个是攸关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当然会起而攻之,要陷害林公。那时候不知道派出多少杀手要杀他,那个算是九死一生的工作。诸位老师,我们现在有没有九死一生的危险,有没有?没有。没有还不做,那我们就愧对林公给我们的表率。确实我们每看一个圣哲人的风范,对我们人生一定都会有非常关键的启发。
刚刚跟大家讲到沈老,刚刚跟大家讲的时候,好像那一天在他们家的情境都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当我们跟老人家坐在一起,他那一分欣慰跟笑容,也在砥励我们向上。后来他还带我们到他们成立的孔子学院,夫子的像是铜铸的,非常的高大。他说这是全世界仅有的四尊,其中有一尊就放在他们马六甲这个地方。
我们刚刚讲到白方礼老先生,他是天津一带的人,他七十多岁退休了,一个字都不认识。有一天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刚好看到一些孩子在那里嬉戏,他就很不解。就问一些邻里乡党的人,说奇怪了,他们为什么不到学校里去念书?他们那个年龄应该是在学校里,而不是在这里。结果就了解到这些孩子因为家里没钱,所以没有办法念书。老人家想我这辈子就是因为没有念书,不识字,吃了很多的亏,内心也是觉得很想好好的学习,但是都没有具备这些基础,所以对人生有很多的遗憾,他不希望再看到其它的人也是这样的命运。我们从老人家这个心态,这就是我们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仁爱精神,能够推己及人。
诸位老师们,我们这一生人生走得顺不顺畅?遇到的挫折、烦恼多不多?你们都不配合一下,我都快讲不下去了,还是你们都已经陷入沉思。假如让你的孩子过你这样子的人生,好不好?不好;让你的学生过这样的人生好不好?不好。那我们要总结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到底我们人生是缺乏了哪一些正确的处世待人经验?假如具备了,那我这一生很可能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很可能可以少伤很多人的心,那我们真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点亮无数后代的生命光辉。
当下这白老先生晚上回去睡不着觉,隔天一大早,他就把他的孩子都找来。老先生一生存了五千块钱,那是他全部的积蓄,他对着孩子说:我决定要把我这五千块捐回故乡的小学。所有的孩子都说:爸爸,这是你的养老金,老本,你要考虑清楚。他说你们别管,这是我自己的钱,我想清楚了。他拿到学校去,要送给学校,拿给校长,校长不敢收,因为看他年纪这么大了,都没钱不行。结果这个老人家是说服人家接受他的捐款,学校感受到老人家这分坚持的爱心,就收了。收了以后,老人家就开始重操旧业,踩三轮车。踩三轮车赚一块、二块,把这些钱积攒到一定的量再捐到学校去。他就开始他十多年又透过劳动、透过踩脚踏车来帮助兴教育的路途,一直踩到快九十岁,踩到不能再踩。
曾经有一次,他半夜没有回家,家里的人都一直在那里找,找到最后还是没找到。到了早上五、六点,看到老人家骑车回来了,整个家里的人都冲上去:爸,你去哪?昨天半夜载到一个客人,路途比较远,我连夜把他送回去了。小孩说:你不要命了!老人家也没回嘴,微微笑一下就进去了。而在这十多年的岁月当中,老人家不知道多少次他的中餐、他的晚餐,是在脚踏车上,拿着一颗馒头啃完就结束了。但是他乐此不疲。在这段岁月当中,因为他都给学校捐款,也给大学捐款,有时候学校会表扬。一般捐款都是一些比较有钱的人,就看到站着一排西装笔挺的老板在那里接受表扬。当念到他上台的时候,老人家的衣着非常纯朴,都是好几十年的衣服了。当老人家站上去的时候,底下的老师、学生突然会先愣一下,然后事隔差不多一秒钟,就会有热烈的掌声响起。
而每一个孩子当接到老人家给他的赞助,接到老人家给他的祝福的时候,握住老人的手,他们都回想到,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感觉,因为老人整个手都是非常的粗糙。看到这样的老人都尽心竭力在帮他,这分感动变成他生命的动力。所以老人家曾经帮助过几百个大学生,事后追踪调查,没有一个大学生毕业以后不从事奉献社会的,这分精神都没有不拿出来的。很多的部分都直接投入社会公益的工作,有的是自己心有余力,一定都会去参与、会去捐款。
所以,我们看到老人家的精神承传给了多少的人,他一个字不识,却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核心的仁爱精神、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传承下来了。这样的事例在我们五千年的长河当中非常的多,我们看《德育故事》甚至于看到不识字的人,连他的名字我们都不懂、都不记得,但是他却留在史册当中。大家可以去看义篇有一篇「阿寄报主」,这个阿寄很忠诚,却不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但是他却流传千古。
白老先生后来不能再骑车了,他并没有从此停止他奉献教育的这分心。所以他在车站前面又租下了一个小的店面,开始卖东西,他的店的招牌都是打着助学的,我的商店绝对不赚钱,全部都拿来帮助教育。后来又因为都市计划把前面的房子给拆掉了,老人家又重新站在火车站前面帮人家看车子。这个人寄了一台摩托车,他说帮你看,然后再给他一块、二块,他同样的再去捐掉。老人到了九十三岁生病了,当媒体报导老人家生病的时候,整个天津市的人都沸腾起来,都被这个老人的精神感动了。逼得这个报纸,每天一定要报导白老先生的病情,而捐款就像落花一样从四面八方都进来。你看一个人的至诚心能够感动无数人的心。
我们从老先生的人生当中我们来感受感受,白老先生的体力有没有比我们好?没有。白老先生的学历有没有比我们高?白老先生的财富有没有比我们多?他没有。他也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他却对于我们的社会有着长长久久的贡献。所以一个人这一生要产生多大的价值,并不是外在的条件决定,而是他那分真心决定。而真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所以我们的人生应该期许「留取丹心照汗青」。好,这节课我们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7/7/1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4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刚刚讲到我们对学生的付出、关爱,他不见得有立即立竿见影的效果出来,但我们还是这颗爱心有增而无减。因为当我们看到孩子,我们对他好,但他还是很冷漠的时候,我们更明白他的人生一定是遭遇了非常多的痛苦、灾难,他才会这么冷漠。所以事物我们是要从根源、原因去看,我们就不会有很多的对立、冲突存在。我这个姊姊她在学校教书就看到这个女孩这样,她还是不减对她的关心,连她离开学校了,她还是去关心她。
后来经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她这个学生已经在工作了,刚好遇到老师学校的学生,这个学生就很激动的问他,你们认不认识某某老师。这两个孩子说,她就是我的班导师。所以这个学生都已经离开她两、三年,都没有联系了,但是因为那个时候曾经到她们家再去开导她,又自己亲自写了一封信送给这个学生。这个学生知道老师还在学校,又知道是哪一个班级,她就赶快去找老师。不只自己去,还把先生带去,还把孩子一起带去,结果这个孩子跟老师就特别亲。为什么?因为老师告诉她,以后怀孕了要念《普门品》,所以这个孩子跟这个老师也很有善缘,生出来也很好。去了以后老师就讲,你之前国中老师、高中老师都在学校,妳应该也去跟他们问侯一下。这个学生摇摇头说我不想去。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只跟成绩好的学生讲话。
当我们跟成绩好的孩子讲话,忽略了成绩不好的孩子,这对他们的人格有没有影响?有。当一个人谄富、骄贫,《弟子规》这句话就很有人生的启发。当一个人谄媚有钱人,只跟有钱人好,对没有钱的人瞧不起,或者是只对成绩好的同学跟他交往,成绩不好的就不理他,这样的人不管他是在班级当中,还是在团体里面,事实上都是破坏人和很严重的一个因子。这样的孩子纵使很有才华跟学历,他终究无法利益于人群,这是我们值得去体会深思的地方;真正能利益人,绝对是他处世的态度。但孩子的这个态度,很可能受父母、受老师的影响。
所以我们看《弟子规》,不只是看到《弟子规》所讲的这个行为,更重要的是看到这个行为的背后应该具备什么正确的心态。诸位老师们,「勿谄富」,我们应该有什么对人的心态?不谄媚、不骄傲,「勿骄贫」。人有可能在什么情况之下会骄傲?不只是有钱的时候会骄傲,长得身高比较高,会不会骄傲?头发比较黑也会骄傲,眼睛是双眼皮也会骄傲,是不是?我们这些心态可能每天都在增长,我们的心性都在堕落,可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为人父母者、我们为人老师者,有没有在提醒、有没有在引导?夫子告诉我们,「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所以学问的大根大本就在心地,福田也离不开心地。那我们的孩子他的心性是愈来愈谦卑,还是愈来愈傲慢、嫉妒?这才是我们给予孩子最受用的东西,是一生受用的态度。
假如这个学生回想到,都是看到老师在照顾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这个时候成绩好的孩子,自自然然会加入老师的行列,去辅导成绩不好的同学,那种孝悌的氛围自然在班级里面就传递开来。杨老师在庐江曾经教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初一的时候考试总分考十七分,很厉害吧!我们都考不出这种成绩来。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读五年级的时候,他们老师的态度是前二十名才照顾,二十名以后不管他。我们来体会一下,这样教导学生,请问谁得利益?所以,当我们没有真智慧、当我们没有真爱心,而是用好恶去对待学生,任何学生都得不到好处。
只有我们觉悟、只有我们有智慧才能真正利益别人,不然看起来我们好像施了很多力气。我曾经在整个初中、高中的过程当中,我都在反思,我是比较多愁善感的人,大家都看得出来。我说奇怪,那时候在念国中的时候,老师打得那么凶,老师好过吗?老师陪我们在题海当中,题海大家听懂没有?题目每天考个五、六科,就像大海一样,我们就沉沦在里面。甚至连在睡梦当中都还在做数学,真的,我有时候作梦梦到还在考试,很紧张,醒过来,原来在睡觉。这个不只是读书时候会这样,连毕业以后都还会这样。像我母亲她们那时候念书不容易,都要赶火车,有时候没赶上就很麻烦。所以到了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作梦都还会梦到赶火车,你看那个对心灵的压力是很深的。老师也不快乐,然后他的家庭也顾不到,陪学生一直在那里考试、作题,他们也很难受,他们也很辛苦,结果学生被打到怨恨老师。
怨恨老师不是小事,在心境上对老师无法产生恭敬的时候,这个孩子这一生可能跟道德学问都要绝缘了。他一想到要学习,打开课本,想到老师,他就读不下去。我们很多的同学智商都在一百五十几,还有到一百六的,高不高?高。诸位老师,我的智商才一百一十八,他们都比我高很多,都非常聪明。但是因为老师用打的,要打出成绩来,他们产生逆反、叛逆的心。不能操之过急,教育当中,耐性太重要了。我这些同学智商这么高,结果后来很多读得一蹋胡涂,因为他们已经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当老师只照顾前面二十名的同学,这些同学会骄傲。你们成绩不好,扫地都交给你们,你们不用扫。这些成绩好的同学会骄傲、自傲,觉得自己不简单,成绩都比他们好,比较了不起。
所以,我们照顾的孩子,他的人格出现状况,傲慢;我们忽略的孩子,他的人格也出现状况。好一点的比较自卑,个性比较强一点,遇到这样的老师,他以后对老师有这种敌意,甚至于是对社会都有这种反社会情绪会产生。当我们看到年轻人无故的把一排机车都给烧掉的时候,请问他那个忿怒的来源在哪里?那个是结果,因在哪?因可能在家庭,因可能在学校,因可能在他成长过程当中他太缺乏爱,而产生偏颇的人格。我们愈深入教育,愈体会到社会所有的问题真的都是教育问题。我们留在孩子心目当中的是什么样的处世态度?
有一位老师他就回想到,他一到四年级成绩都不算是很理想。后来在他高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师,是位男老师。这位老师,因为他比较胆小,以前成绩又不好,当老师问到他问题,他站起来很紧张,结果回答完之后,他回答错了,他更紧张。当下这老师就说:某某同学,你敢站起来回答就已经很好了,虽然你没有讲对,但是只要再好好努力,老师相信你下一次回答一定会回答对。你看,没有责备他,反而是肯定他的精神、勇气,所以这孩子跟老师之间那个感觉、互动就愈来愈好。
后来这个老师还带他们,放假的时候去一些孤寡老人的家里,帮这些孤寡老人打扫房间,因为他们比较没有能力整理这些家务。帮他们扫好了,然后带一些好吃的送给老人。这个老师并没有告诉孩子,你们要有爱心,你们要多关怀老人。虽然没有这样的言语,但是老师带领他们去这些老人家里做的付出,都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这样的老师带出来的班级,少说也会有五、六个孩子都做老师。往往很多走上教育道路的同仁们,都曾经遇过好的老师,以老师为榜样。这个叫「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一个人唱歌很好听,唱两句之后,人家就情不自禁就跟着他唱起来了;「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真正用爱心教导学生的老师,一定会有很多的学生受感动,而也愿意来做这分教书育人的工作。
这个孩子十七分,后来老师教他们德行、教他们《弟子规》,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这个孩子已经初二了,他考试的成绩是五百八十六分。他的妈妈欣喜若狂,跑到我们中心来说,我要来做义工,我不要薪水,你们就让我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帮我捡回来一个孩子。她为什么这么愿意来做我们的义工,她从一个万分焦急的母亲,因为孩子的孝心起来、德行起来,这个孩子转变了。她能体会到当孩子不懂事的时候,父母是多么的痛苦,所以她希望这样的道德学问、这样的课程,能够让普天下更多的孩子能学得到,这个都是将心比心的心态。
这些孩子他们在乡下都挺淳朴的,所以对老师特别恭敬。因为杨老师常常到大江南北去处理事情,不常回来,前一、两个月很用心教,后来因缘变化。但是只要回来,都会抽空教这些孩子。有一次是真的只回来两天,行程排得很满,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时间教孩子。刚好晚上要去参加一个晚会,我们那个晚会是敬老晚会,九九重阳节办的,多少人参加?三千人。整个镇中心的那一条最大的马路人山人海,一起来参加,是汤池镇最盛大的一次晚会。前面一区全部给老人坐,桌上摆着水果、瓜子,都有我们的老师迎着老人家到贵宾席就座,所以老人感觉很受尊重、很幸福。
老人家他们特别可爱,你对他一分好,他马上就还你三、四分。我记得那一次敬老晚会我有上台跟他们交流,结果隔天就有老人家送了一大箩的鸡蛋,而且都是自己家里养的土鸡蛋。真的当鸡福报都不一样,我看汤池镇的鸡悠悠哉哉,腿都很强壮、鸡冠都很高。送了一大箩的鸡蛋来,因为他们看我上台太瘦了。老人家就说:你看蔡老师来了我们汤池变那么瘦,我们实在是太亏待他了。实在非常淳朴。会议当中老人家就觉得备受尊重,其实敬老、尊老、爱老是我们民族的美德,「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我们整个社会有现在的成果,都是上一代人的付出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要饮水思源回报老人。我们自己冷静来想想,当一个老人他一生数十年的光阴奉献给家庭、奉献给社会,假如到了老年没有人照顾,那老人家的内心是多么的失望、难受。我们绝不愿意做这样的晚辈,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晚年是这样的结果。所以,教导敬老、教导知恩报恩,对我们整个学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那一场晚会老师要去参加以前,就看到学生排两排,站在门口等。因为他们只听说杨老师会去参加晚会,所以他们就站在门口等,我们一打开门就看到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等多久。在那里等那么久为了什么?就为了给杨老师鞠一个躬:老师好。就送老师,老师就开车出去。老师在车上就很感动,就说帮我排一排,挤出一、二小时我再给他们教书法。所以,孩子有没有福分,最重要是他那一颗恭敬心。最后没办法,挤出那个时间就是孩子下课到七点半这个过程,就是五点多到七点多给他们教。因为晚上还得上课,老师还要上课,给员工上课。
挤出来之后,这些孩子一下课几十个人就到教室去,全部的人一齐啃馒头,在那里吃着咸菜、吃着很简单的菜。诸位老师,那一餐好不好吃?我相信那一餐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为了好学,吃着很简单的食物,听说还有学生吃七、八颗的馒头,人多就觉得东西好吃。我感觉他们这一段同学的情谊,都可以支持着他们以后在学问、在书法艺术当中会有很高的成就。所以杨老师都期许他们,再过十年你们可以一起开成果展,而且要定位把这个城镇变成为全世界书法之乡。一个人、一个因缘能不能有所成就,关键在立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诸位老师,你们立了什么样的志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的志向就好像树之有根,树之有根自然能够吸收水分、营养,成长茁壮。
刚刚提到这个学生,知道老师在某班当导师,回去找老师的时候,说到其它的老师她不愿意去跟他们打招呼。所以当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些曾经教过的孩子,当他们看到我们就赶快躲到其它的巷子里面去,这个时候我们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母亲也曾经跟我提过一个情况,这些情况对我往后从事教育影响都很大。我母亲提到,她说那个成绩第一名、第二名的学生很聪明,毕业以后在路上遇到她,有时候一看到她就躲起来、就跑了;反而是那个被她打得最惨的,犯错的时候她教训他的那个学生,远远十几公尺看到她就「老师好!」她就在那里很感慨,成绩很好的孩子看到老师都不打招呼,这样的孩子以后人生会有成就吗?所以,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深思。这些成绩不好的,你打他,但是你是为他好,他还感觉得到。
还有另外是我在师范院校南师那一年,我的导师尹老师就提到,他曾经有一天下雨走出校门,走了几步路,因为南师附小就在学校的旁边,连着学校。他正往那个方向走过去,看到一台豪华的轿车开过来,有个母亲很匆忙的打开车门,拿出雨伞,然后就赶快跑到校门口接她的女儿。结果她才刚走出车门,突然她的女儿说:妳白痴!现在才来。当场我的老师听到这段话愣住了,这怎么是一个小学生讲出来的话?结果母亲听到这句话之后回答: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诸位老师们,你看一个人为人父母要不要学?不学的话,真的不知道怎么做父母。不知道怎么做父母,最后,孝子孝子,都做成孝顺儿子,给儿子做牛马,他还真把你当牛马。现在有多少的家长在那里哀叹,我们竭尽全力的照顾他、养他、栽培他,怎么得到是这种结果?很感叹。人生不学不行,要扮演好每个角色要有真智慧,「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我们爱护生命中的家人、朋友,不用智慧、不用正道爱护他,反而是害了他。
所以,人生有一件事情排在第一位,要赶快开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好学来,要认真的学习。诸位老师们,当我们踏出大学校门之后,你每天固定两个小时以上学习的举手?假如我们每天都没有一、两个小时学习,请问当我们踏出校门以后到现在这一段岁月,我们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你们怎么这么老实?老实好。我们不是孩子生出来,我们就能当好父亲、当好母亲,我们也不是踏出师范院校的那个校门,我们就是会教学生。都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才能愈做愈圆满。
所以老师讲到这个情况,我们就感受到,品学兼优,品是摆在前面;德才兼备,德也是摆在前面。而当孩子无德而有才,这个对家庭跟社会是有威胁的。所谓「有德而有才,上品;无才而有德,是次品」。看大家的表情我应该写一下。有德有才,这个对社会贡献最大,上品;有德无才,次品,但是这个次品要提升到上品不难,因为他有德,他会好学、他会认真,纵使资质比较差一点,有恒为成功之本。我们在《中庸》里面有一段话非常激励我们,「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家一次会的,没关系,我笨一点,我一百次我同样还是会。「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假如有这样的态度、心境,「虽愚必明」,纵使愚笨都能够变得有智慧,「虽柔必强」。这样的心态我们给学生扎根了没有,不要怕比人家差,我们要有奋发图强的精神。我们很冷静的来看,现在的孩子忍受挫折力快速下降,这都是攸关他生命成败的关键、心境、心态,这都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我们看孩子要看他一生的格局,不能只看到他现在的分数而已。
有一个小偷,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走到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里,几十个人都在屋里面。然后他大摇大摆的走到这户人家放金子的地方,就把他的金子拿起来要盗走了。走了没几步,马上就被当场擒获,抓到县太爷那里去。县太爷就很好奇,你这么做怎么可能可以偷得到金子?一定被人家抓到。难道在偷金子的时候你没有看到旁边有很多人吗?这个小偷就说:有吗?有吗?我只看到金子而已,哪有人!诸位老师们,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你看一个人在找对象的时候,假如他只是重视美貌,他就只看到那个美貌,其它这个女孩不孝顺父母、德行很差,他看不看得到?这个叫当局者迷。当我们有虚荣心在的时候,为人父母、老师能否看到孩子心灵的状态?父母爱面子的时候,只看到你赶快给我考好成绩,你给我参加比赛要得名。他并不清楚孩子现在的内心有没有患得患失,有没有已经对学习产生厌恶了,他看不到。
有个孩子参加钢琴比赛得到了冠军,算是比较大型的比赛,记者就冲上去访问他:你得这么大的奖,那你现在最希望做的是什么事情?这个孩子回答:我现在最希望做的事,就是把那台钢琴给砸了。假如一个孩子得了钢琴冠军,他的心里是痛恨钢琴,请问谁得利益?谁得利益?没有任何人得利益。而孩子读了个博士回来了,他的心灵、人格假如不健康,那个博士会造成他往后工作的障碍。甚至于当他以后工作障碍,跨不出去家里、家庭,窝在家里的时候,他会是整个家庭的障碍。他的父母本来是觉得很有面子,读到博士,当博士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父母的面子又在那里难受了。所以真正重要的还是从孩子心地引导起。教育最重要的是「长善救失」,长他的善良的心,救他心性的偏颇处,把他的坏习惯改过来,这就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所以我们从事教育者,一定要时时看到孩子的心性。而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孩子的心性?任何一举手、一投足,都离不开心性。所以老师教学,绝对不是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叫教育,还有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好的机会教育点上,引导孩子提升他的德行。诸位老师们,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走路撞来撞去的,要不要引导?要。要引导他「宽转弯,勿触棱」。他在走路的时候为什么会撞东撞西的,代表他的心境出什么问题了?你看急不急躁?急躁的心境没有能够对治调伏的话,一辈子想帮人、想有贡献都难,因为急躁很容易坏事。他走路,闽南话说很无才,就是这样吊儿郎当的,要不要纠正?当他走路吊儿郎当的时候,请问他这一天的心性当中,有多长的时间处在轻浮的状况?难道他走路轻浮,然后坐下来就庄重、稳重吗?有没有可能?不可能。
现在因为重视孩子素质教育,还有些地区推展什么?推展静坐活动。老师们就说,这样能让学生静下来。然后就开始十分钟、十五分钟,拿着棍子,不能动,都坐好!好不容易撑过了十五分钟,然后说,好了,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不能达到效果?心定下来,不是在静坐的时候定下来,而是在一切言动都应该要稳重。我们现在光是在那里办一堆活动,到底这个活动的实质有没有抓到?很可能我们自己教师都很躁动,自己讲话就跟机关枪一样,然后叫孩子静坐,静下来。有可能吗?不太容易。
有句话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错九差,只为慌张」,这种稳定的心境对孩子一生也是关键、重要。所以,他应该是行住坐卧都很稳定,这样他的定力才能形成。行住坐卧跟讲话的稳定度,《弟子规》有没有教?有,全教了。「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你看讲话当中,「长无言,退恭立」,然后「问起对,视勿移」,现在孩子我们在跟他讲话,他能不能做到视勿移?他连听父母、长辈讲话都静不下心来:好了啦,老师,不要再说了,我知道了。他知道没有?然后「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然后「长呼人」,那都是讲话的态度。接电话怎么接,其它班的老师来找我们老师,我们怎么去传达。比方在前门口,老师刚好在后门,「你们老师在吗?」「老师,有人找你!」这个机会点出来了,我们有没有教?他的心性每天都在「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从这里体会到,老师觉悟了,老师有德行,处处都是机会教育点;老师没有这个警觉性,每天有无数个教育机会,都没有办法看得清楚。
刚刚跟大家讲走路还没讲完,我们刚刚讲的,走路,他有没有轻浮,还是稳重?他走路是很稳定还是急躁?《弟子规》当中走路的句子还有没有?「步从容」,还有没有?走路要「斗闹场,绝勿近」,不要东张西望,好管闲事,这个不行,还没定性。「宽转弯,勿触棱」。还有走路的时候也是在培养他恭敬谦卑的态度,哪一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还有「行不中道」,跟长辈在一起,能不能大摇大摆站中间,甚至于走很大的门,都是从门的旁边走进去,不张狂。任何一个动作都在影响他的心性,所以叫心行一如。什么时候是教育?他一切行为都是教育点,心跟行为是一不是二,行为是心的反射,从每一个行为可以看出孩子他心偏颇在哪里。
所以教育有没有小事?没有小事,都是重要的事情。你看孩子扫地,「我才没有那个时间去管他,有扫没扫都好」,很可能孩子应付的态度、虚伪的态度,就从这个当下就形成了。所以当老师确实辛苦,但是辛苦有代价,我们踏实。就像老爷爷说的,日子虽然苦了点,但是心里踏实。不只我们踏实,我们这个榜样也会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后代觉得踏实。我们回想到,一个家族能绵延几千年不衰的,往往都是他的祖宗是教育家,对国家贡献很大。孔子的祖宗是契,契就是帮忙尧、舜教导人民伦常大道五教的读书人,你看他的后代很兴旺。
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家道不衰,甚至于他的后代都是接受国家俸禄的。有一次刚好这个俸禄要押到孔子家里面去,夫子早就已经去世,他传了好多代的后代。有一次俸禄要押到他们家,结果被盗贼给盗走、抢走了,回来也没有说很不高兴,也没有说很遗憾。等到隔天一开门,看到那些俸禄的东西原封不动放在他们家门口。因为这个盗贼了解到是孔夫子家的俸禄,圣人的东西不能拿,又把它送回去了。一个人的德行能庇荫到他的后代这么深远。诸位老师们,假如我们现在遇到你的同学说,我是孔子的后代、我是范仲淹的后代,我们都对他肃然起敬。我们愿不愿意说我是某某人的后代,人家马上去买鸡蛋,一、二、三,那这个就遗害子孙。
我们了解到教育没有大事小事的时候,我们教育的敏感度就会提起来。这个是次品。「无德无才叫废品」,诸位老师,我突然写到这一段,感觉到这句话要修正,这句话不对。他的德其实还是可以培养,但是可能不是这一辈子可以培养起来,不一定培养得起来。就是说当孩子现在是无德的时候,我们都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有时候他会突然开窍,都很难说。刚刚讲到我姊姊教的那个孩子,你看她对老师都那么仇视,结果两、三年之后主动的来找老师,还拿了大包、小包,她家里经济情况都不是很好,来看望老师。她就跟老师讲,她说老师你写的那一封信,我每天都看。她虽然表面很冷漠,可是每看一遍她的冷漠就开始融解掉。当然那是很真诚写了那一篇文章。
后来这个学生就说,老师我可不可以跟妳去散散步。以前的记忆,好几年前,这个学生她要带她去沟通沟通都离很远,结果这个时候她走得很近,就对着老师说:老师,我可不可以牵着妳的手。当下老师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然后就这样牵着她散步。你看,人内心有一分爱的动力的时候,他的人生就会愈来愈上进;人之所以自暴自弃,是他的内心还没有那一股爱的向上力量。走了几圈以后,这个学生说:老师,我今天带了相机来,妳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独照的照片。所以当老师也可以过过明星瘾,还要拍回去每天看。我们是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所以没有废品,这句话改掉。教育是成就人,而不是淘汰人。我们为什么教出来的孩子,成绩不好的,自暴自弃多,甚至于对社会不满;成绩好的孩子傲慢,只有专业能力,很多做人做事的态度都没形成。这样的方向值得我们教育同仁冷静深思,我们到底走的方向对不对?
在西藏有一群藏羚羊,牠们分成两派,跟现在的民主政治有点像,分成两派。前面吃草,后面也跟着吃,当前面的那一群羊往前面移动的时候,后面这一群羊过来吃。发现前面的吃过了,牠们就不愿意吃牠们吃过的,又冲到前面去吃。本来在前面的现在变后面了,然后又发现这些草前面的吃过了,牠又赶到牠们前面。就这样在那里争呀争,就一定要争,好强。结果科学家发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争到最后,牠们已经忘了牠们的目的是要吃草,而不是在那里互相争夺。因为这样争到最后,忘记了前面是悬崖,很多羊就这样跌下去摔死了。教育要走的是真理的方向,而不是新的方向,你觉得教改了,新的就是好,这样的思惟有待商榷。我们在这短短几十年,吸收了多少新的思惟,但是我们的家庭社会变成什么样子了?真理是亘古不变的。所以我们不能竞争到最后,已经忘了自己当初做人的目的,走上教育这一条路的目的。我们绝对不是在那里跟人家比分数、比高下而来的。
所以,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而有才,他德行还没建立起来,可是他很有才华,这个叫危险品,简称毒品。现在高科技犯罪很严重,你看所有这些名列在全世界五百强,轰然倒下的时候,谁造成的?都是那些知名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掌握权利之后弄权的结果、贪污的结果,垮下来了。我们有没有在生产毒品、危险品?所以知所先后,先后顺序倒了,那个结果会让我们担忧、害怕。好,这节课我们先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2007/7/1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5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无德而有才是毒品,我上一次,几个月前在高雄坐出租车,刚好那时候回家,坐上去以后,出租车司机他就很感叹说了一段话。因为我比较多时间在大陆,所以有些情况也是从他们在谈当中,了解到我们的一些社会状况。他反映到很多政治人物学历很高,但是做出来的事却给人民很不好的榜样。这位计程司机就反思到学历高不一定有用,很可能愈高殃及的人愈多,所以应该教育当中德行要为重。他因为有这个领悟,他主动的到书局要去买家训,要把孩子的德行教好。我们从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觉悟,感觉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你看连各行各业的人都觉悟到了。
民主制度,制度不是决定关键,人才是决定关键。人要觉醒,人要有判断力,他才有可能选出好的政治人物。假如人没有判断力,这个制度很可能是灾难,所以制度不是关键所在。这个出租车司机真的去书局用心的看这些典籍,后来他买了一本经典回去,大家知不知买了哪一本?《弟子规》。你们都有神通。他真的这么用心,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居然被他找到集大成的家训。很巧刚好我们又在出租车上碰上了,刚好我在包包里面还放了一些数据、盘片,一起送给他。所以诸位老师们,皮包里面一定要放一本《弟子规》,随时可以广结法缘、善缘。
我们有位老师,她学了以后家里很受益,她就决定每个礼拜回自己故乡,她都得坐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回去,每个礼拜都回故乡教当地的小孩读《弟子规》,学德行。她就这样每个礼拜都这样日复一日去做。还有一次是教「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给孩子引导完之后,她那一趟回去就买了一篮的荔枝,讲完之后说:来,诸位小朋友,拿到我们村庄里面,看到长者就送给老人。然后就看到一堆孩子在那里送荔枝,整个地区感觉到那种敬老爱幼的气氛弥漫在整个村庄。隔天就有地方上的长者打电话给她的父亲说,一个嫁出去的女儿从来没有这么照顾自己的故乡,回馈自己的故乡。当父亲对着女儿引述这段话的时候,相信这个父亲的内心是非常的欣慰,这比给他十万块钱还欣慰,那个欣慰是会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刚好有一次她回去教完,回来的途中遇到两个乘客,一起坐在一辆出租车上面坐回来。一路上,因为看他们的年龄都是为人父母,就开始跟他们聊教育的观念。这两个爸爸听得很入神,听着听着就拿出两本《弟子规》送给他们,他们是喜出望外。结果到了家,到了海口,这位老师本来要掏钱出来付钱,这两个大男人马上阻止,怎么可以让老师出,我们两个出就好了。所以你看这广结善缘。
所以,我们整个社会发生的事情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诸位老师们,假如您教的学生现在在那里弄权,在那里遗害人民,您一辈子好不好过?您希不希望教出来的孩子,以后当官的时候,比方他当某某县的县长,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人民都排着两排送他,希不希望您的学生当这样的县长?相信这一幕放在电视机前的时候,我们已经七、八十岁了,在那里掉着眼泪:值得,值得!我当初没教错。还是希望去当了大官,后来贪污被关到监狱里面去,我们在那里看的时候,心里有没有一个反思,我是不是其中的帮凶?
而我们老师的思想、见解,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的大。诸位老师们,什么叫民主?民主的实质是什么?我们现在面对教育、面对政治、面对企业,我们往往追求的是外在的表相,外壳,好看的。但实质是什么我们很少去领会,可能在整个成长过程当中,做表面文章成了我们的习惯。什么叫教育进步?大家都有读小学、国中叫教育进步?不对。教育的进步代表的是人心的提升、社会风气的良善,这个才是教育进步的实质。当我们教育界还在那里洋洋得意,你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愈来愈多。这样不值得光荣。教育要为整个社会有没有走上更有伦理道德、更安定,这才是我们教育的使命。再来政治,你看我们的民主政治制度都跟西方一样了,这样叫不叫进步?那个也不是实质的民主。实质的民主叫「以人民为核心」,以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这个叫民主。
当初国父孙中山先生,我曾经读过三民主义,考得还不错,全班最高,但是考上逢甲,所以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三民主义考得最高,我的三民主义老师庆功宴还端杯饮料过来恭喜我,我不知道是要高兴还是要难过。但是,我三民主义读得好,是因为我觉得读那个东西对我的人生有启发。我们在整个国中三年,已经是变成了考试的机器,用尽马力,跳进名牌高中。结果到了高中又是下一个目标,有一点快提不起劲来了。反而看到这种启发思想的科目,给我们一种很深的心理的撞击。
大家还记不记得三民主义第一篇写着什么?你们全都还回去了。思想、信仰、力量,人有了信心之后,就有无穷的力量可以使出来。而国父孙中山先生他是透过一个政党,集全国的精英来造福人民。他是修正了一下,本来是以一个家族的人才来治国,现在再扩而广之,广纳全国人才成立政党来利益人民。但是要党而无私才行,所以孙中山先生最常讲的四个字是什么?天下为公。有了这样的心境,那才是民主的实质。我们现在要很冷静,怎么样选出天下为公的人?从哪里选?我们现在的标准在哪里?我们都没有标准的时候,请问我们的孩子懂不懂得怎么选?不懂。
我到几所大学去演讲的时候,演讲下来很多大学生走到我面前来很兴奋,然后笑着对我说:老师,你的口才真好。他羡慕我的口才,诸位老师,我的口才很不好,我是很木讷的人,你们看得出来吗?我以前在台中教书,那半年代课,我是十班,另外一个女老师带十一班。我们每天紧迫盯人,怕孩子起什么状况,又只剩下几个月而已,紧迫盯人,办公室都没去。结果我们同年级的老师,在毕业典礼之后我们一起聚餐,那个老师说:蔡老师,你是你们师父的好学生。我就在那里很紧张。他说因为你很少说话,你们师父讲「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他们都知道我是很木讷,不讲话的人。他的话才讲完,突然那个隔壁班的女老师就说:他话可多了!害我不知要怎么处理。
其实为什么这个十一班的老师觉得我很多话,所以,心事无人知。我们两个班那个老师都带了四十年,带得太累了、疲乏了,觉得再带下去可能会累垮,所以就辞掉了,我们两个人接他后面那个学期。因为学生比较皮,所以常常我在这里骂人,骂完稍微休息两下,就换她那边。所以,我就跟她开玩笑,我们两个叫双响炮。因为她年龄比我小很多,她又不是正式老师,她还没有正式教师资格,我们还有带过几年的课。因为她经验比较少,那六年级的孩子都高她一颗头还多,怕她承受的压力太大,所以就主动过去跟她交流一些经验。但是她误会我的本性,她觉得我很多话。
我们冷静的来看,当一个大学生他在听我们跟他交流当下,他只看到好的口才,请问他重视的是什么?他佩服的是什么?他佩服的人是口才好的人。《论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现在有这种判断的人多不多?问题找到了没有?所以,政治人物不好要怪谁?你们都不敢承认事实。你看我们的判断标准错误了,反而干事的人、不说话的人被忽略掉;不做事的人,只会出一张嘴的人,被人家尊重。做事的人做到流汗,却被人嫌到流口水,你看人家敢不敢再做?这个时候会全面劣币驱逐良币。而整个政党假如取的标准不是在德行,而是谁的口才最好、谁最有搧动性,让他去做,那完蛋了。
「上以言语为治」,政治人物觉得我会讲话就是治理,「下以言语为学」,一般的人民、群众觉得口才好叫有学问,「世道之所以日降也」,世道人心就因为这样的偏颇,快速下堕了。我们冷静来看看,现在的青少年、小朋友口才好不好?麻不麻烦?现在是「一言九顶」,从哪里学来的?电视不能看,死的都说成活的。所以政治人物、领导人物一定要懂因果、懂道德,不然弄权一时,凄凉万古。孙中山先生的美意我们要体会得到,但是更重要的全国的人才怎么找出来?
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犯了一个很严重的傲慢态度,觉得以前的就是不如我们、以前的就是不好。不对的!这个意识形态影响我们大不大?很大。我们觉得我们在进步,其实我们严重在退步。体力有没有退步?德行有没有退步?有。大环境有没有退步?有。还说什么物质进步了,这叫愚痴。整个地球都输掉了,还有什么好物质进步。再来,总吃的东西比较好吧!你看高科技出来的东西,吃下去对身体很多都是坏处。十大垃圾食品,那都是高科技产品,有没有道法自然?没有。吃下去的都是防腐剂、抗生素,现在的人不用用防腐剂就可以变木乃尹,从早吃到晚。汽水好不好?那都是新出来的物质!我就是被汽水害死了,汽水的PH值是强酸二点五,人体是七点四左右是最正常的,结果它二点五那么酸,喝下去胃会好得了吗?所以我每次去给人家请客,菜都还没有上来,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2-12-29 14:08:24
|
只看該作者
我都吃饱了。为什么?汽水喝得差不多了。一大堆气都排不完,胃怎么会好?现在都还排不完,为害多大!没有知识的话,怎么去帮人、怎么去爱护自己?正确的知识是智能。所以吃重要。
人生的幸福跟健康很有关系,假如没有健康,人生其它的成就都可能化为乌有。诸位老师,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堂课,如何让自己一生健康快乐,吃出健康来?「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两句话重不重要?你看我们人生有多少冲突从嘴巴出来的,绝对占了一半以上。我们有没有学过哪一堂课,如何说话?没有。微积分学过没有?有。您这一辈子除了考卷以外,有用过微积分的举手?你看,每天都用得到的没学,然后这辈子都用不到的拼命学,人到底在干什么?就像那个羊一样在那里争,牠不知道牠的目标是跌到悬崖下面去,就逞一个意气,胡里胡涂。
讲话要学,再来,吃要学,病从口入。现在危害人最严重的疾病不是细菌,而是慢性病。慢性病怎么来的?都是吃出来的。所以今天下午、晚上,我们就要好好来学习如何吃出健康来,这堂课可以让我们多活十年。不只自己多活十年,你的家庭会十乘以N,看你们家里几个人自己加。你假如更有爱心,广宣流布,那就是无畏布施,你会得健康长寿。因为我们下午周泳杉老师他是台北淡水人,他本身是读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毕业的,所以这方面是他的专业,最近他搜集了广泛的资料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有些事情是不能再等的事情,健康不能等,对于如何选出对自己的团体、对自己的国家好的人才出来,这也是刻不容缓要学的。我们必须要一个谦卑的心,在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得到宝贵的智慧。
我们来看看古代怎么选举人才,古代帝王其实他假如懂的话,他知道孝为德行之本。所以古代帝王都是「举孝廉」。这些帝王他为什么这么积极去找人才,他最重要的还是那颗仁民爱物的心,这才是民主最实质的。诸位老师们,谁把民主做得最彻底?尧帝。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他每天想着是天下人的安危。今天有一个人渴了、有一个人饿了,他说是因为我的关系,没有给他生活的温饱。今天有人犯罪了,他会反省自己,是我没有把人民教好,这个是真正时时体恤人民,爱民如子。文王为什么得到人民的爱戴,文王是「视民如伤」。人民已经得到很好的生活了,但是文王还是把他们看做好像受伤当中的婴儿、人民一样,生怕没有好好呵护他。
这种仁爱的存心,这样的心境怎么形成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你跟他说,应该要有爱心多关怀别人。他说我爱不起来,我提不起这样的态度。所以仁爱的原点在哪里?爱的原点在哪?不是说他口头上讲,那个叫甜言蜜语。不只是男人会讲甜言蜜语,现在政治人物也会讲甜言蜜语,孩子也会讲甜言蜜语。还有现在学校不是在招新进老师,是不是?他们会不会讲甜言蜜语?会。他会拍着胸脯告诉你,我只要录取了,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叫我当牛马我都当。结果一让他选上了,好,你可以到我学校里来。马上变一个脸,会不会?是。所以选才很重要。
夫子点出了根源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跟悌的精神是仁慈心的原点,有了孝悌,他那个仁爱心就自然引发出来。《孝经》对我们人生非常有启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所以他整个孝心、恭敬的心从家庭当中形成。很多日本的老板他要提拔人才的时候,都一定先到他的家庭了解状况。可是现在的政治人物不这么认为,现在的人民也不知道怎么判断,他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然后他说那是家务事,我还是可以把我们官位做得很好。有没有可能?《大学》可以判断,《大学》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不可能!因为离他最近的人他都没有办法教导他,他又怎么去教导更远的员工或者人民?这在古代,自己家庭教不好,绝对羞耻心起来,引咎辞职,不敢做了。但是现在这些自我的观照、反思,跟大众的判断力严重不足,才会在政治上出现这么多让人家摇头的现象。所以,在民主政治当中,人民的素质一定要提升才行。
《孝经》里面又提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当我们把孝悌的精神传递给孩子之后,这个孩子其实人生已经立于不败了,诸位老师你相信吗?而且孝悌扎下去之后,他读书不用父母、不用老师推,全部是全自动的,还不用插电。我们冷静来看看,我们父母那一代跟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很多父母是每天陪着读书,还拿着藤条在旁边,是吧!不读,盯着他,盯了十几年,累不累?累。好不容易熬出头,考上好学校,当他去到大学,犹如脱缰的野马,因为他读书不是内在的一种动力出来的,他是被强压迫出来的。这样的孩子脱缰以后,他会做出什么事你无法想象,他会给你花多少钱,你也无法想象。才一个、两个,可能我们就耗在那里累得半死。可是我们父母那一代,生五、六个是正常,七、八个没什么,生十二个是本事。我父亲那一代读书要不要人家催?不要,你看多省力。
古代的人很聪明,他教一个,教谁?教大儿子、大女儿,教最大的。我们回想到有时候看到两、三个兄弟姊妹都还很小,在一起的时候,那个老大一做哪个动作,旁边就一、两个就跟着做那个动作,他根本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就很自然的跟着做。你看上行下效,除了父母,长兄重要,长兄如父,对弟妹的影响特别大。读书都时时想着父母那么辛劳,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要让父母操心。读书读得很晚,爸爸妈妈来叫,去睡觉。很顺,不希望父母不高兴,都赶快去躺好,等我爷爷去睡觉,确定睡着了,他们又爬起来看书。不只很用功,一有时间还去帮忙干农活。在插秧的时候,太阳都很大,我三叔他是念到博士毕业。他说他每次在那里插秧,抬起头来看到一些车辆经过,他说我以后一定要好好有成就,孝顺父母。你看他在劳动当中是怀念父母的辛劳、恩德,所以孝悌太重要了。
所以孟子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所有的道理其实都是孝悌延伸,孝悌的自然启发。所以爱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他对领导、对国家、对团体他就忠诚。我们也没学过怎么忠,可是很自然的我们到团体里面就生感恩心,那是心性自然的流露。「事兄悌」,在家里懂得对兄长恭敬,「故顺可移于长」。他在组织、公司里面,他对于这些长辈都很温顺、都很谦退。我们现在年轻人有没有这样的态度?不只不懂得跟资深的长者学习,还比较傲慢,这个也是现在教育界很大的问题。都觉得我读的是新的东西,他们还比我不懂,傲慢。其实我们读的那些新的东西对不对?大问号。是根本还是枝末?我们读师范院校的时候,教材、教法教一堆,但是当老师的心境、存心,我们有没有被启发?假如这个存心没有被启发,我们是被训练变成一个机器。「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有悟性、有感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评判老师的标准在哪里?是他的悟性,是他的爱心吗?
说到这里我就回想到悲惨的往事,当初我好不容易过关斩将,考进复试,昨天提到我们家对面那一所学校。一百九十一个人考试,只录取二十一名进复试。结果公布以后,二十一个名单只有一个男生,大家知不知道是谁?我好不容易进去,都拜我喜欢三民主义之赐,写起申论题来特别思如涌泉,不然写这个基本上是女老师比较厉害。所以二十一个我排在十二名进去。开始复试,当我要走进复试的教室的时候,他们学校的老师就对着我说,我们学校最缺男老师。十拿九稳走进去,突然看到坐在主考官的校长跟我对冲,他的眼神看着我,问我:有没有行政经验?有没有特殊才华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问了我一堆,他都没有问我一句话:有没有爱心?若这点我是比较安慰一些。你看我们现在找老师的标准在哪里?是功利还是爱心?所以我就带着伤心的心情,背着我的行囊,离开了我的故乡,走到海口去了。
所以我们现在假如在面试,诸位老师,一定要问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什么叫教育?」你不要问他有没有爱心,他一定给你说有。要问怎么问?你在这几年教学,还是你曾经去实习,你在跟学生互动的过程当中,对你的心境、对你的人生有没有什么启发?你问他,看他说不说得出来。那又不是在背题目,而且诚于中,形于外,你就用真诚的眼睛一直看着他,他假如讲虚话他就会愈讲愈讲不下去。你如果觉得没那么简单,你找我,我来给你当评审。他讲的话假如是虚的,他在真正有真诚爱心的人面前他会讲不下去。不然你去找一个现在在外面讲一堂课要十万块钱、一百万的,就是在讲「我一定要成功」的。你找他们那些人来站在我们现在的舞台上,真的,他们若看到你们都讲不下去。为什么?我们老师们是爱心、真诚的眼神,他们那个是要激发欲望,看到你们,他会讲不下去。
我也很有信心,假如珐輪功的李洪志,假如刚好我们碰面了,我一定会看到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大家有没有那个信心?你们怎么没有反应?有没有那个信心?还是你怕他的魔法把你障住了。其实人没有这些经典的教诲,是非善恶判断不出来。当初珐輪功的报导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打开来一看,「珐輪功是比佛法更高的法」。我们一句话就知道他是邪的,我们一句话就知道他连佛法是什么都不懂。但一般的大众有没有这个判断力?所以整个邪法之所以盛行,是谁的罪过?我们四众弟子的罪过,我们没有把正的弘传开来,让广大人民遭殃。当下我们看到了很心痛,佛是平等法,是一切众生都是佛,哪还有高下见。又看到居然有人练到最后以死殉道,我们看了觉得他假如遇到正法,成就会比我还高,因为我还不敢割下去,他还敢。所以我们对他们有一分使命感,结果「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我到大陆去,遇到一大堆的以前练过珐輪功现在转化过来的人。
所以人跟人的因缘怎么来的?我们的心念感应来的。在台湾还有很多大学教授都在练,我们现在是关起门来讲,出去就别说我说的,不然他珐輪功找上我。当然我不怕死,只是有时候人在执着的时候,讲不通。但很重要的,我们曾经有一个练珐輪功的人他转化过来,后来有来听了五天的课,上台来痛哭流涕,忏悔。我假如先学《弟子规》,我就不会进入邪法,也不会让我的父母、家人这几年在这样煎熬、这样的折磨。你看他有了孝道、有了德行的基础,邪正他就会辨了,所以推展圣教刻不容缓。现在真的印证释迦牟尼佛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在大学里面有个研究生他读得很痛苦,写论文都硬挤出来,这边抄一点,那边抄一点,抄完之后还要批判一下,那都不是自己内心很自在出来的东西,所以他愈读愈苦。有时候在图书馆憋不下去了,出来散步一下,看到人家牵狗出来溜狗。看到那些狗很羡慕,因为牠悠悠哉哉的,觉得我好像过得比牠还不如。现在狗还可以洗SPA,是吧!福报比我们还大。结果他就提起勇气去问他的导师,他说老师,《论语》不是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怎么学得这么苦?他老师很无辜的看着对他说:我跟你一样。他问完以后有点内伤,但是还是不死心,找了系里面最好的、最受欢迎的老师,他也去问他同一个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怎么这么苦?这个老师非常认真、专注的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是这样苦!诸位老师,这个大学生听完这段话,他走回自己宿舍的那段路好不好走?人生就是这么苦,都快走不下去了。这是老师的引导,传道、授业、解惑,解了惑吗?
还有一所大学刚好我有去讲了几个月的课,那一段时间我比较到海外去交流,在那一个多月学校有邀请其它老师去讲课。后来我又回到那所学校去讲课的时候,他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就跟我说:蔡老师,我们讲这个伦理道德刻不容缓,跟救火一样,先入为主。他说学校邀请一些「成功」人士,请问这「成功」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钱赚得多。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偏颇得太严重了。现在企业家有钱叫成功吗?我已经遇过不知道有多少个企业家,他们说,我们这些企业家穷得很苦,穷得只剩下钱,每天内心很慌、不踏实。红宝石买完买蓝宝石,蓝宝石买完买黄宝石,就这样十只手指头都没闲着。邀请来以后,站上讲台对着大学生说:诸位同学,你这辈子假如想要事业成功,首先把「道德」两个字放下,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犯法,什么都可以做。那个老师在底下听了很紧张,突然话讲完,底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当然这些老师们他们不了解他们的言语对学生影响很深远,因为他们没有听过有一个故事叫「堕十九层地狱」。我是还没有教书就听过了,所以我是心甘情愿去的。都听过了吗?没关系,听过再复习一下,但是这个故事给我们很深的省思。有一个医生草菅人命,结果死后堕到十八层地狱去,他很不甘愿在那里跺脚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又不是故意的。这个叫死不认错。结果在那里跺脚之后,突然底下有人说:老兄你别在那里跺脚了,灰尘都染到我身上来了。他很惊讶,十八层底下还有,他就很好奇,问他:我是干医生草菅人命堕十八层,你是干哪一行的,怎么会堕到第十九层?结果底下传来:我是教书的。因为医生是断人的生命,老师是断人的慧命。
我们昨天讨论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当人容不容易?当人在所有的动物里面是奇迹,那个机率几近于零,这样难得的机会假如又被我们误导而堕落,那我们是断他生生世世的好的机缘。而且不是断了他,他错误的观念会传给子孙,假如他又是小学老师,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又去当小学老师,又把错误的传开来,那影响的面太大、太深远了。只要我们有这分使命感,我们的能力也会提升得快,有这分存心的话,也会感来很多有经验的长者给我们提携、教诲。诸位年轻的老师们,你们有没有曾经主动去跟这些年长的老师挖宝,有的举手。我是还没当老师,还没考上师范院校,我在补习班就开始挖宝了。所以我是很自不量力,都还不清楚有没有考上,但是有这么好的老师出现,我们主动就教、学习。
刚刚讲到的「顺可移于长」,团体里面伦理重要,才能把好的经验承传下来。「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他在家里都懂得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对家庭很有责任感,常常帮忙,工作的耐力、体力、反应、条理性都比较强。所以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他可以当一个好的官员,因为他的能力已经形成。以前在一个大家族里面,能把家族管理好,出来奉献社会、治理人民也没有问题。所以,孝悌可以看出他是不是好官,孝字,做人的根本;廉,做事的根本,他能廉洁,他才不会贪污。所以「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给他孝道,他这颗孝心真的内化了,他面对别人的父母,他也能感受到人家的不容易,他会尊敬他们。看到别人的小孩,他会想到父母,「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心上肉,他不愿意因为他的孩子受伤了,而让人家的父母难受、伤心,他不愿意干这种事,所以他会去爱护每一个人。「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我们对自己兄姊非常恭敬,到同学家里面去,一说「这是我哥」,自自然然就恭敬了。
所以孝悌真的是大根大本。我们好像明年初要选举,选举要有真正的判断力,要去看的是这个候选人有没有孝悌、有没有德行的根基,这个很关键。因为我们现在处于民主政治,选出一个好的官员,对于我们整个社会起的作用非常大。所以夫子在《论语》里面讲,「举直错诸枉」,举一个正直的人,这些政客只会为自己谋私的人,他慢慢的就退下去了。「舜有天下」,大舜有天下的时候,「举皋陶」,皋陶是圣人,所有不好的人都走了,好的人都来了,「汤有天下,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所以整个国家社会要转变其实也不难,在《中庸》里面讲,「其人存,则其政举」。只要有一个好的领导人教化一方,这个政治的转变就会快。其实我们炎黄子孙都受老祖宗的教诲,人心都比较厚道,只要有好的榜样带动,从善如流,好,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7/7/10 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6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上有个旅人,他刚好在一段旅程当中,那时候下着暴风雪,很大,而且举目都看不到半个人,走得也是很孤独。突然从远方来了一个旅人,两个人就一起结伙走在路上。因为天气太冷了,所以要保留些能量,两个人也没有说话,只是有人做伴的感觉,内心觉得比较踏实。两个年轻人就这么走着走着,突然看到路旁有个老人已经倒在地上,体力不支昏过去了。那又下着暴风雪,假如不帮这个老人的话,他可能就会冻死在这里。当下这位年轻人就说到,我们一起把这个老人家扶着走。另外这个年轻人就说到,我们自己自顾都不暇,哪还有力气来管这个老人。当下有点气冲冲的就不理他,就自个儿走了。
诸位老师们,现在这个老人就躺在我们面前,我们会怎么做?诸位老师,你们的表情都很无辜的样子。我们看电影、我们看很多历史的故事,我们都要把自己置身其中,体会他们的心境,「慕贤当慕其心」,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的启发、收获。这些圣哲人他面临人生的境界的时候,他是用什么心境去面对、去突破?我们回想到小花他的爷爷面对一个孩子躺在那里的时候,他爷爷说到的是:我什么都不懂,我连字都看不懂,但是我知道人不能见死不救。我们看许浚他之所以能够扭转他的老师对他的态度,能够成为心医,也是这个心态。所以他在义利当中他做了抉择,他提起的是病人的苦痛,他放下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
这样义利的抉择,在我们的人生出现了多少次?而我们当下是拿起了义还是拿起了利?当我们拿起的是义,我们会坦坦荡荡。而许浚他这一生成就了他的学问,也成就了他的医术。诸位老师,他损失了什么没有?该是他的都是他的。他以一个医官的身分,居然能当到国家最高的大臣,那是富贵到了顶极。可是当初他在人生的每一个过程当中,他假如提起的是利而不是义的时候,那他已经把他人生的福分不断的在折损。
所以人生其实很简单,人假如明白道理之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刚刚讲到这个走在尼伯尔山上的这位年轻人,他看到这个老者他不忍心抛下他,这就是我们圣贤人以及我们中国文化当中承传的道统,就是这分道义。我常常会跟世界各地的华人交流到,我会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炎黄子孙吗?怎么这么小声,怎么可以连祖先都不认,不可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诸位老师们,你是炎黄子孙?是!炎帝跟黄帝的精神在哪,我们有没有承传下来?孟夫子的一段话,把我们炎黄子孙传下来的气概点得非常的清晰,叫「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行一件不道义的事情,「杀」我们取其意,并不是杀人身命,杀是伤害一个无辜的人,甚至是一个无辜的生命、众生的生命,而让他能得到天下,他也不愿意。世间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比得到天下更高的、更大的,但只要是做不道义的事情、会伤害人的事情,连这么大的利禄也如如不动,绝对不会动心。所以,孟夫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我们走上教师的教育道路,这件事情很有意义。
就像昨天我们提到沈慕羽老先生说的,教师是没有钱途的行业,金钱的钱,但是他能承传整个民族的智慧、民族的利益,这个比钱更重要,所以我们走得非常的踏实。我常常觉得这一生能走上教育的路,非常的幸运、幸福,因为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又是有价值的事,这是人生的享受,再多的钱我们也不会动摇。今天有个企业家说十万块钱请你去做经理,要不要去?你们怎么连十万块都决择不出来,要不要去?一百万要不要去?一亿?不要再考虑一下?都是如如不动,因为金钱是有限的,而承传智慧那是无限的功德。所以,世出世间,还有古今中外的圣哲人,他们最终都会选择教育的路。
我这几年在教学还有处世的过程当中,其实也都会遇到义利之分。像我记得那时候南师毕业考代课,高雄县录取五十名,那时候我是考三十三名,我的同学考三十四名。三十二名刚好到前面去填志愿,我就很高兴对着我同学讲,因为那时候弥陀国小有两个名额,我在高雄县考甄试的时候,我都跟我朋友开玩笑,我说我不是到弥陀就是到观音,因为高雄县有弥陀乡、有观音乡,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我正式甄试的时候我考上观音国小,我在观音国小也教了一年。人家都问说:你学校在哪?我在观音,「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我那时候就跟我同学讲,我们两个一起到弥陀去做同事。说时迟那时快,头回过来的时候,三十二名把弥陀的一个名额填掉了,就剩一个。其它的我都不认识那些学校,那些学校叫不是上山就是下海,就比较偏远的地方。一叫到我的名字,我就冲上讲台去,同学正站在后面,这个时候是义利之分。因为我这个同学刚生孩子,不到一岁,她是母亲,要照料孩子。上山下海都得住校,所以她就很难照顾她的小孩。我们这个时候想这个名额应该要让给她,然后我就也不知道哪些学校就给它填下去,龙肚国小,在美浓。填下去之后我才知道,这所学校是全高雄县最漂亮的学校,有舍有得。漂亮到什么程度?学校里面还有一座山,每天下完课还可以去登山、爬爬山,悠哉悠哉。所以义利当中,真的我们能循道义而行,后福无穷。后来我带了一年的班,总共是教书教两年,带了一年的班之后感觉到一个现象,学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已经出现一届不如一届的状况,摆在我们眼前。
刚刚讲到的这个年轻人看到这个老者,他选择把老者背上肩上一起行走。他并不清楚他能不能活着离开这个山区,因为风雪实在是太大。当他把老者扛上肩来,他的心上也觉得很踏实,他就一步一步这样走着。走了一段路,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流满了汗水,而这些汗水的热气帮老人家身上冻僵的身躯就把他化开了。化开之后,两个人的热气就互相传递,就不觉得冷,所以就感觉到彼此那种互相祝福的心。后来终于走到了一个村落,就对着老者笑一笑,我们安全了。正要走进村落以前,在村落前的几百公尺的地方有一群人围在那里,就近一看,有个年轻人躺在那里冻死了。就近一看,就是之前跟着他一起行走的年轻人,但是这个年轻人不愿意救老者,自己走了,结果就在离村落这么近的距离他已经冻死了。这个故事其实很值得我们当下的社会以至于世界深思。
整个世界的劫难,不管是国与国的冲突还是整个大自然的破坏,我们都不要只看到外在的行迹,那不是根本问题。根本在何处?根本在心地错了。所以,所有的环保问题,事实上都是心灵的环保问题。我们很冷静的来看,环保问题在最近几十年有没有大声疾呼,有没有?有,非常多的团队在大声疾呼,请问愈来愈严重还是改善了?愈来愈严重。明明在提倡,为什么愈来愈严重?这好比发现了一棵树快要枯死了,这时候看到那叶子快枯死了,就拼命在叶子当中浇水,甚至于还把叶子泡在水里,有没有帮助?没有根本的帮助。水必须浇在哪?浇在根上,浇在问题的根源上。根源是人自私自利,只图自己方便,不会为社会想、不会为世界想、不会为大自然想,以至于根本把后代子孙抛在脑后不管。我们是不是这样的长辈跟祖宗?我们愿不愿意当这样的长辈、祖宗?不愿意,不然到时候我们在天之灵睡不好,耳朵常常会痒,因为有人在骂我们。
我们都知道当初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我们却不了解路易十五是个暴君。路易十五讲了一句话,因为他很暴虐又很奢华,他讲了一句话说:我哪管我死后洪水滔天,这不干我的事。你看因为他的父亲是这种态度,干了一堆坏事,那个怨气最后发到谁身上?他还有他自己孩子难幸免于难,所以孩子就被送上断头台。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我们整个家族、子孙的命运,是一体的。所以,整个文化的核心在孝道,但孝道的精神我们现在有没有放在心上?一个老、一个子,是时时一体不可分,这才是一个孝字。儿子背着老子,老子时时想着要照顾好下一代,中国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有这种使命感。我们会有后吗?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更好吗?这就是义,这就是本分。
所以国与国的冲突,整个社会的乱局,根源就是在思想偏差,思想偏到了自私自利上面,而不是道义、而不是仁爱。唯有思想转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思想的转变最重要的靠教育。所以诸位老师们,我们处在这个大时代我们要有一分使命,要当这个时代的救世主。你们也有一点兴奋的表情给我配合一下。我们都觉得很幸运,遇到这样可以好好奉献自己的机会,人生就怕空过,有这样的机会是幸运、是幸福;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可能又蹉跎一辈子。我们从这里感受到,像中国最精辟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开篇,大家不知道背了没有,有背的举手?好,人要禁得起打击,幻灭是成长的开始。
在座有很多老师两年前我们都见过了,这一篇文章很好,希望大家两年之后把它背起来。「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这个好像是在哪一页,十几页,我们的手册。「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第几页?二十八。你看在第二段里面讲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他不懂得伦常,做人之道,所以传道是摆在第一位,「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这段话就可以体会到,教育才能改变思想,才是根本解决问题,所以它非常急迫。
大家读了这一篇文章说「是故古之王者」,跟我没关系,这种分别会障住智慧。「天地君亲师」称为五种最尊贵的,所以君亲师其实是表精神,而不只是一个形象。我们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应该扮演得很好,都应该要有君亲师的心境去经营。不管要扮演好一个父亲、母亲,还是一个领导、还是一个好老师,都要契入这样的心境。所以我们现在在读这些经典的时候,绝对不能着在相上,要取其精义。
第一段说,「化民成俗」,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我们看看这个「化」字,春风化雨,这个是很自然感化,绝对不是控制、不是强迫,所以正己就能化人。我们记得杜甫有一首诗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有没有听过?杜甫在流眼泪,你们有没有听到?他这么用他真心写出来的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潜移默化,而最重要的还是以身作则的身教,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宋元两个朝代交界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许衡,他刚好在逃难的过程在一个地方休息,坐了下来。刚好也有些逃难的人跟在他的身边,他们就去摘旁边的水梨,因为渴了,就马上爬上去摘水梨。所有的人都去摘,只有这个许衡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在那里静心。大家在摘的过程看到一个人不摘,突然心里毛毛的。你看从人群的反应当中我们体会到哪个真相?为什么他们在摘水梨,然后看人家不摘他觉得怪怪的,他的什么心起作用了?廉耻的心起作用了。我们要都能看到别人那分善良,对方就能被我们启发。假如我们都是看到他的不好,那他一定是说,好!你觉得我不好,我就坏给你看。所以婚前只羡鸳鸯不羡仙,因为看对方是看什么?看优点;婚后为什么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看缺点。
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是我们人与人相处最高原则。朋友相交能够交情愈来愈好,一定是守住这个原则;只要不守住这个原则,交情一定愈来愈淡,那一定的。人与人的缘分也是动态的,不是提升就是下堕。当我们时时都记别人的不好,真诚心已经没有了,那怎么可能缘分愈来愈好!所以在朋友相交当中,赞叹晏子,晏子智慧很高,赞叹晏子「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很会跟好朋友相交往,跟他相处,交情是愈来愈深厚,愈来愈佩服他。因为他时时是「恩欲报,怨欲忘」,「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绝对不去批评他人。
我有一次在珠海讲课的时候,讲到夫妻相处白头偕老的秘诀,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突然有一个女子喊得很大声说:没有优点。诸位老师,我们走在这个教育的行业,会有很多变化球突然出来,这个时候要把它接住。我就微笑着走近她,我就问她,我说:这位女士,妳先生没有优点,妳居然敢嫁给他,我实在太佩服妳了。敢死队也没有这么强。真的,人脾气上来的时候,理智就不存在。所以老祖宗在教诲我们的这些几千年的文化当中,重要的纲领,在我们的手册开篇讲的,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教导他的后代。里面就提到,一个人的立身当中要懂得「惩忿、窒欲」。欲望要懂得节制,忿怒要懂得调伏,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控制不了情绪,那人生只会走下坡,不可能走上坡。你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其实不然,他还没有了解自己。
诸位老师们,我们了解自己吗?当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时候,请问别人能了解我们吗?除非他是高智慧者,他能看懂你。他假如连自己都看不懂,他能看懂你?自己都看不懂是没有智慧,因为我们跟自己二十四小时朝夕相处,还看不清楚的时候,那请问看谁会清楚,是不是?你说最近的五公分都看不清楚,然后要看五公里,不可能。所以这里就给我们一个反思,《大学》里面有句话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迪,「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家都念得很顺,这句话对我们人生有什么益处、有什么启发?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一点可悲,就是我们所学会的东西只在考卷上用,用不到我们的人生,因为那只是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心性的感悟能力。所以夫子在《论语》里面讲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句话对我们人生有没有启示?我们不能只有一个老师的空名,要有老师的实质,要能温故知新,要有悟处,要把人生的智慧传递给孩子。假如我们人生没有悟处还迷惑,那我们每天站在讲桌上,到底把孩子引到哪里去?
我曾经跟我一个同学,他非常聪明,长得就是伶俐的样子,像我就长得比较呆,你们好像不大相信。有一次他有些人生问题,我就跟他在交流,他讲了一堆,然后我一句话就给他回完。然后又讲一堆,我又一句话给他回完,因为我们的脑袋不复杂。其实这件事我也体会到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时候我不喜欢看书,我喜欢焢土窑、喜欢打弹珠,当然这个也不要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个也是荒废了时光。假如那个时候就开始学《弟子规》,那我现在的成就一定不会这么少,现在也没什么成就。因为那时候没有看很多书,但我们想一想,我们现在看很多书,都是看哪些书?是不是看四书五经?都是看什么?《格林童话》,都是看那个公主与王子从此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人生有这么简单吗?
而且我们要理解到,看、接触的西方思惟很多,请问西方的思惟他觉得人生的动力在哪里?这个义利之分差很多。再来,西方把男女的情爱放在什么位置?非常崇高的位置,是不是?但是中国人说,万恶淫为首。你看差异大不大?很大。但我们现在的夫妻、男女,走的不是古代相敬如宾的路线,反而都受西方的影响。你看我们年轻的时候都看电影,是不是?看那个缠绵悱恻,结果书都念不下去了。你们都没什么反应,原来只有我这样,对不起,我错怪大家了。然后书桌上面贴着一张席维斯史特龙的照片,学什么?学逞强斗狠。你看偏掉了没有?偏得很厉害,我们都不自知。
所以这些思惟情执非常重,幸好我看得少,我那个同学从小父母不在身边,他都埋在书堆里面看,所以看了好像这样也对、好像那样也对,想法很复杂。有一次我跟他沟通完,他就很郁卒,对我说:礼旭,我的头可不可以跟你换一下。他想事情就一直钻牛角尖,很累、很辛苦。我们因为小时候没读什么书,结果二十多岁的时候接触到师长讲经,老人家怎么可以把道理讲得那么清楚!已经讲这么清楚了,我们不领受,太对不起老人家,所以随顺师长教诲,随顺圣贤教诲,赶快装进自己的脑袋。而且这些教诲都是掌握纲领,提纲挈领,让我们遇到境界的时候马上可以提起来观照。
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诸位老师,这句话我们都读过了,人师难求,我们读到这一句以后,应该是定位我们自己成为学生的人师,成为生命中有缘人的人师。因为这一生能相遇叫什么?要考试!这一生人与人能相遇叫什么?叫奇迹,是不是?机率几近于零。这样的缘分,我们应该是尽心竭力去结善缘才对。我有个朋友,人跟人真的结善缘都是大家在成就我们。这个朋友当初我在那里思考,我想我再带班带个两年,我再到澳洲净宗学院去学习。我那时候是打着这个算盘,再教个两年,因为愈教觉得自己伦理道德的基础太差,中国文化的基础差了。所以希望能够先觉才能觉他,自己都不觉悟不行,自己没有能力不行,就打算过几年到澳洲净宗学院去学儒道释的文化。结果这个朋友就跟我说了:什么好几年,你现在就要去。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结果他这么临门一脚给我推下去,我说,对,应该去。
这个朋友拍着胸脯跟我说:你好好学,回来我护持你,我有房子好几栋,以后你要讲课,那个房子借给你讲。太高兴了,我就走了,就到了澳洲净宗学院。而且我到净宗学院本来是没有资格进去的,因为我必须把班带完,带六年级。所以已经超过了那个讲座的日期,我已经晚到十几天了,照条件来讲是不能参加。但是诸位老师,所有的不能都会因为真诚而变能。精诚所至,而且不是自己去强求,就有善人会帮你开路。我这个朋友也很巧,他刚好已经在澳洲参加这个讲座了,所以他就给总干事说,这个人你一定要让他进来,给这个年轻人鼓励鼓励。结果那一期两个学员是例外,一个是卢叔叔,一个就是我。我们还求有长者在我们身旁可以给我们提携、教诲,有感应,就坐在旁边,「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听你们的声音不太有信心,假如听一个人有气无力的念「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不听还好,愈听愈没信心。所以,我们念任何一句经句都要从心地念出来,不然当下就已经在退了。不是说对着经典就能进步,经典的经句跟心性相呼应才能进步。
这一位朋友他就曾经跟我讲到,他说他学历不高,书也念得不怎么样,但是他也很努力赚了不少钱,事业也做得很大。有一天刚好打开电视「师铎奖」颁奖,他在那里看,讲到哪一个老师被表扬,他是怎么样去爱护学生。他就这样看着看着一个一个老师这样介绍,突然他就放声大哭,一个大男人放声大哭。然后他就说:我这辈子为什么就没有遇到一个像这样好的老师?诸位老师们,我们希不希望有个大男人这样放声大哭,哭得这么伤心?我们不希望,我们也不忍心。你看当他放声大哭,那种真诚的心出来了,我真的很想学,感应来了。过没多久,他在电视就转到师父讲经,他可高兴了,认真的看,看了五分钟,梦见周公。他都是一个小时,五十五分钟睡觉,但是我们刚刚强调,看人要看到优点。这么想睡了,还可以看五分钟,真了不起,是不是?
有一次我们的老师到学生的书法教室去检查了一下,刚好看到有两滴墨汁,两个老师站在那里,右边这个老师皱起眉头,怎么这么脏!左边这个老师说:这么大的面积都很干净,只有这两滴不干净而已。我们是看到它洁白的一大面,还是只看到那两滴墨汁?境界好坏不在外面,在心里。而且佛陀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句话很震撼!诸位老师你们念到这句话不觉得很震撼吗?这句话假如没有圣哲人讲,我们这辈子有没有可能懂?真的不懂。我们了解「本觉本有」,我们相信圣人说的话,他一定有本善,他一定有如来智慧;「不觉本无」,不觉本无,你还把他当真的干什么?他那些习气、坏习惯是假的,剎那之间在那里变,根本不是真实的,我们干嘛把假的看成真的?结果他真心被这些习染、尘埃给蒙蔽了,结果我们把假的看成真的,真的都看不到了。
大家有没有看过《达摩传》?你看二祖慧可大师在达摩祖师的面壁九年的洞口,跪了好几天,都冻坏了。达摩祖师感动了:好吧!你有什么问题你就问!慧可大师说:我的心不安。诸位老师我们的心安不安?心不安。达摩祖师说:来,我帮你安。你看慧可大师马上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这个妄心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喊烫,我觉得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你们都不配合,我都觉得我好像不正常。诸位老师,这个时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情况?就好像是十个人在一个房间里面,九个人喝醉了,只有一个人没醉。结果那九个人都说:这个人醉了,这个人不正常。现在有没有这个情况?真的,你现在假如走到学校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家会说你有没有发烧?
我们那时候刚到海口去的时候,上课不用钱、书籍不用钱,什么都不用钱。当地的人来参观中心的时候,绕了大圈,每个教室都进去走一走。然后坐下来,我倒一杯茶给他喝,他看看我,第一句话:你们的钱从哪里来的?他们一定在那里想:这个年轻人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卖东西,才开始卖书。所以当下当对方的眼神是怀疑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只不会不舒服,我们不只不会难受,我们更会怜惜一切大众。那颗本善、那颗善良的心,因为整个人生成长的过程,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让那颗善良、信任人的心变成处处怀疑,难不难受?难受。当我们看这个也不信任、看那个也不相信的时候,那个日子好过吗?很不好过。希不希望大家都互相信任、互相成就?希望。那个就是到天国去了,那是到天园,到极乐世界去了。天国、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心中,在当下。所以我们读「里仁为美」,去哪里找里仁?从自个儿心田开始找,从我们自己做出一个里仁的环境,做出一个诸上善人的环境。这是我们在这时代当中应有的担当。我们要把经典演出来,这才是真正对圣贤、佛菩萨尽的一分孝心。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达摩祖师,当我们起妄想的时候忽然想到「来,拿来我帮你安」,假的,干嘛还被它障碍,所以叫烦恼贼。贼是假的,他爬墙要进你的屋里,这时候你有警觉性,往桌子一拍,他就从那个高墙噗通掉下去摔死了。所以贪心一起来,马上有敏感度,他就不敢乱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圣狂之分,圣人和凡夫之分在什么?就在这一念之间,所以我们用功夫就用在这一念当中,只要不对的念头起来,赶快伏住。怎么伏?念安拉也可以,念阿门也可以,念弥陀也可以,只要想到这些圣哲人,我们会惭愧不能不听圣人的教诲。惭愧心一起,正念就起来了。
结果这个朋友他真的从睡五十五分钟,慢慢的只睡半个小时,就这样一直突破,到现在可以不打瞌睡。你看他遇到好的老师,真的就好像扑过去把老师的脚抱住紧紧不放。他就开始,他生意做很大,全放下,不赚了,八个小时听经,八个小时念佛,精进学习。他这些同仁,他是做房地产,那个时候正好赚很多钱,日进斗金,人家就说你脑子有没有问题?他说你们别管了,我不赚了。通通让出去,执照租给别人,不赚了。结果过没多久,房地产狂跌,他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跌得晕头转向,都变欠一大把债。他收起来刚好是最高点,都不愁吃穿,所以整个业界的人说,这个人会算。
其实人的一念好学的心、向善的心,化掉了他的一个劫难。而且他这个劫难化掉之后,又是因为他对我的鼓励,让我能够马上放下,到了净宗学院去学习。所以,我们人生很多重要的抉择,都是这些善友、善知识给我们提携、成就的,其实人生真的都是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刚刚跟大家讲到化民成俗,我好像跑出去太久了。刚刚是跟大家讲到悟性很重要,我们的学生现在悟性启发没有?为什么高学历高离婚率、高失业率?而这些高学历者,请问他离婚的时候、他被老板给解雇的时候,他知不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他知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这么不好?他可能不知道,因为他的悟门被塞住了。谁把他塞住了?谁用填鸭的方式灌输他变成考试的机器,谁就是凶手。
我们有位老师他因为学生已经甄试完了,有些孩子可能五月份已经确定有高中念了,所以他希望抓住这个时间,不要让孩子蹉跎。你看那些考上甄试的孩子,后面那一段时间干什么?每天在那里打牌、看电影、看电视。我们都体会不到在那一个多月,请问他堕落成什么样子?谁是帮凶?你看,父母、老师:你已经考上了,你要干什么就给你干什么。那样形成的坏习惯可能一辈子都扭不过来,而他那个考试分数跟他人生成败有多大关系吗?很可能他考上之后,傲慢,变成人生的障碍都有可能。
所以这位老师当他在对这一班已经通过甄试的孩子,上《弟子规》、上这些孝道、德行的课的时候,观察到一个现象,名列前茅的孩子听到这些道理,眼睛发愣。这个我有经验,我以前在教书的时候,讲这些德育故事,考试机器的学生说:老师,上课都十分钟了,你怎么还不讲课?他觉得什么才叫讲课?会考的才叫讲课。你看,他的人生是不是已经出现障碍了?是,他的悟门不见了。反而是成绩中等、中后面的,听到这些道理叹未曾有,这个很好听、很感动,很可能还在那里掉眼泪,老师你多说一点。那个以后可能是大老板,而考试机器充其量只是个专业人员。纵使他是个专业人员,请问他能把家庭经营好吗?所以,当老师要着眼的是孩子的一生。好,这节课我们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07/7/1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7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刚刚讨论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实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一定要知所先后。今天假如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先学知识、先学技能,而没有先扎德行的根,这个先后就有点颠倒。因为德行的根不扎,只增长知识、技能,会「长浮华,成何人」。大家冷静去看看,我们回到二、三十年前,看到的小孩的脸庞跟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相貌一不一样?现在的孩子看起来就是好像很机灵的样子,他那个脑筋到底用到哪里去,这值得我们深思。但是你看他慢心就比较重,他可能回去:妈妈:牛顿哪一个定律?问妈妈。妈妈说我不知道。可能他的心里就会说:妈,你连这个都不懂!一个人对父母都傲慢,这是大问题。「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他连父母都不敬,他这辈子对一切人都不可能恭敬。而当他恭敬心没有形成,请问对他的人生有多大的障碍?假如我们这个先后不重德而是只重才,让孩子形成傲慢,他可能一辈子都有吃不完的罪要受。
我们有没有考虑到,一个心性的差异,走出来的人生是截然不同!所以《弟子规》的这些经句,从心性上看,都决定了一个孩子人生的成败。这句话大家觉得会不会讲得太严重?不会,教育当中没有大事、小事。「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冬则温,夏则凊」,它对治的是一个人的没有责任心,他假如连父母都不放在心上,他的责任心从哪里来?所以他的责任心从对父母的孝心、从对父母的关怀,孝心起来,设身处地的心起来,细腻、谨慎的心都从这个冬温夏凊的心境当中提升起来。而那个替人设想,服务人的敏感度,就是各个行业成败的关键。每个行业都是服务社会、服务人群,这是它的目的。而你要服务人,那一定是能感同身受、体恤,你才能服务到位。假如要服务他人的时候是想着我可以赚多少钱,这个事业是不可能长久的,所以感同身受的能力重要。
你看我们感同身受,比方我们自己身体痒,马上一抓,很舒服是不是?因为是自己的身体,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而孝子把父母的身体、父母的安危放得比自己的命还重,所以他一定能感同身受。很多孝子在外当官,突然冒冷汗,心很不安稳,赶快辞掉工作回到自己家里面,一看都是父母生病了,他才会有这种感应,感同身受。我们现在父母都已经为我们操心得要死,我们都不知道,那又谈什么能够去利益别人?我们请别人给我们抓痒,都得怎么样?左边一点,左边一点;右边一点,右边一点;上面一点,上面一点。为什么没有一抓就到?因为不是同体。所以仁爱的心就是同体的感受,就从冬温夏凊当中契入。大家看「入则孝」短短的几百个字,但却对整个孩子往后面对家庭、面对人群的心性,占着决定性的影响。
「出必告,反必面」,这是什么样的心境对父母、对家人?那是深怕父母多为我们操心,所以一举手、一投足,只要会造成父母、家人的担忧,都要先交代好。当他这个心态起来的时候,这样的员工你很放心,他不会胆大妄为,不会张狂。她在团体当中,比方公司一起出去旅游,突然找不到她,一堆人在那里急得半死。她一个女子在其它的国度,也不知道跑去哪。后来找到了,她说我刚好想到,想到海边走走,所以她就自个儿去了。你看她是入无人之境,别人会有什么着急她都感觉不到,她只想着「我想要去散步」。
我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他的学问之道,他为人子之道,在这样的次第他才能够发展得很好。所以《弟子规》本身就是一个先后次第很清晰的一本经典。把整个德行的根,孝悌为根本先扎好,然后从每一个言行举止去要求自己,进而才能够去泛爱众。德行没有根,自己安排自己都乱七八糟了,怎么去协助别人?我们刚刚讲到的先后,「欲助人者,先自助」,这个先后顺序不能颠倒。自己都帮不上自己忙,再谈助人那就变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们刚刚说到我们了不了解自己、我们了不了解他人,今天我们不了解他人,如何去帮助他、如何去栽培他?所以「欲知人者,也要先自知」。
孔老夫子说「举一要反三」,我们再把它延伸一下,举一要反一切,难不难?不难。一是什么?一是心地。一切是什么?一切是生活、工作当中遇到的一切的情境。你看《礼记?曲礼》打开来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他就是从一个恭敬心延伸到一切人事物的恭敬。人假如能从这种心境当中上去学习,那他一经通,一切经都会通。这就是用悟性来学习,假如不开悟性,有时候学会学呆了、学笨了,学得不会变通,这样就不好。
所以我们从这里来感悟,我们整个人生当中这些先后重要的次第。「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知人者先自知」,还有没有?「欲爱人者先自爱」。你看现在年轻男女自不自爱?他懂自爱吗?他不知道怎么爱护自己,每天还在那里很颓废,他怎么爱人?他拿什么爱人?所以女众不能听甜言蜜语就是这样。他就搞得乱七八糟的,然后他说,我只要跟妳在一起,我的潜能都会发挥出来。然后妳就说,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还有另外一段话也很重要,叫「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天弃自弃者」。这段话让我们领会到,唯有自己自强才能得到天助。这个天助不是专指上天而已,是指所有的善缘、因缘,都会因为自己的自立自强而感来这些助缘。说实在的,我们身边有没有贵人?有,随时都有。但是为什么这些贵人我们都看不懂?因为我们这分自立自强的心没有起来,我们这种承担、这种愿心没有发起来。所以这些贵人的心境跟我们不能交感,讲了我们还嫌啰嗦,这时候当然他们只好敬而远之,还让我们生烦恼,人家不愿意。所以,这三句话也告诉我们,唯有自己愿意提升、愿意自强,人家才帮得上忙。
所以俗话说「扶不起的阿斗」,你看这个典故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辅助阿斗的是诸葛孔明,诸葛孔明的智慧在历代的丞相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但这么样高智慧的丞相,还是没有办法把蜀汉给复兴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这个阿斗要自立自强才行。所以相同的,从这句话当中,我们体会到阿斗是谁?你们不要给我说刘备的儿子,又是标准答案,这就是悟门。忽然回光返照我是阿斗,我不能是阿斗,我以前看这《三国演义》,好多地方很感动,像赵子龙救阿斗。你看赵子龙面前几十万大军团团围住,我们刚刚说「慕贤当慕其心」,请问当下赵子龙的心境是什么状态?他还会不会想「我会死吗」?他会不会这么想?他脑海里没有其它念头,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阿斗救出去。你看人这么专注的时候,那么困难的境界都可以突破,那个是忠到了极点,感通。连曹操看到那一幕,都对他非常佩服。他就这样杀出去,连自己的身体都忘了。
诸位老师们,赵子龙冲出去的时候有没有被刀割到?有没有?他知不知道他被杀了一刀?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中几刀,他也没想到痛,可能救出去之后才觉得怎么这么痛。有时候像家里发生火灾,母亲拼命把孩子救出来,突然这个气稍微缓和一下,才知道自己伤这么重,你看那个当下至诚的心产生多大的力量。赵子龙救阿斗冲出去,阿斗是谁?几十万大军是谁?阿斗是我们的良心,几十万大军就是现在的社会风气。我们能不能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保有我们的赤子之心,甚至于为我们的后代冲出一条活路来?还是要让他继续沉沦下去?
谁是五虎将?《三国演义》不能白看,我们不能让这些圣贤人白演,他们的精神我们要承先启后。我记得我在看到《三国演义》后半段,那个孔明都已经病成这样,还在那里把他人生的智慧写出来,都已经吐血了,饭都吃不下。士兵走过来:丞相,您就吃一点!孔明先生对他比着不吃了,那个帏帐前面挂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看那分君臣之义,我们就想起「出师表」这篇文章。诸位老师,我们曾经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三句话大家不知道还记不记得?「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我忽然想到我是不忠、不孝、不悌之人,真的没有掉眼泪,在那里背起来背半天很痛苦。你看我们那种感悟能力,都被功利、被考试的目的给障住。今天假如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把孔明的精神告诉学生,那个学生的人生从此有一股更强的动力来经营他的这一辈子。
我们那时候读「岳阳楼记」,我记得我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常常打瞌睡,上国文常打瞌睡。打瞌睡到什么程度?到国文老师忍无可忍把我叫起来:蔡礼旭,你假如再睡觉,我就记你旷课。够厉害吧!这时候突然想起一句闽南语歌曲叫「心事无人知」,老师不了解,我已经很努力了,就像用牙签把眼皮戳上去,但它还是掉下来。所以,人学习假如没有从内心那种不亦说乎,他真的会达到一种疲乏的状态。真的,你不要看现在那些考试很拼,他总有一天会疲乏,因为那对生命都是一种耗损。我当初是上了高中以后耗得差不多,那股劲提不起来,以前在念国中的时候很认真,一天睡不到几个小时。到了高中觉得怎么又是这个考试的目标,提不起劲,所以高中三年,三年能读多少书,荒废掉了。
后来是遇到师父之后,整个学习的心境被唤醒,边学边有乐趣。我们在行道当中,感受到用着良心处世待人很痛快,学习变成主动。所以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在书房里面看书,我爸爸走进来绕了两圈,然后就对我说:你这几月看的书比你这几十年合起来还多。这个时候应该要怎么样?我回头对我爸爸笑一笑,继续看。这时候可不能:爸,对!你知道佛法多好吗?这一本马上看。不要一开始又对爸爸说一大堆大道理,人皆好为人师,今天你纵使是开悟的圣人,他还是你爸!你看古代那些已经当到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回到家里都是毕恭毕敬站在父亲的身旁侍候。你看那种心境,绝对不会因为他有什么财富、社会地位,而改变他那种非常朴实,对父母、对他人的态度。我们今天随着年龄、随着社会地位,假如对我们的亲朋好友态度变了,我们这一生已经染着了,已经堕落了。
我们就曾经听到一位老师讲到,因为他念的是很好的学校,他的同学很多都已经当了大官。有的十几年,将近二十年没有联络,突然联络上了,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2-12-29 14:10:02
|
只看該作者
就打电话给他,请他到他住的饭店,他刚好出差来。到了那个饭店,他的同学坐在那个沙发上还歪歪的,跷着脚,叫着他的名字,来来来,坐坐坐。那个语气就是当官的语气,他都不知道该不该坐。舒不舒服?很不舒服。你看这时候纵使当官,祸福相倚,我们那颗真诚的心、平等的心不见了,那个损失可大了!所以,财色名食睡都会染着我们,我们这一生清清白白的来,也应该清清白白的离开这个世间。人生最可贵的应该是这颗善心,这颗真诚的心。
我刚刚讲到我们读到这三篇文章,我们为什么没反应?应该是心性上的启发是教育的核心,刚刚讲到比方「岳阳楼记」,应该是把范仲淹的风范告诉我们。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念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候很感动,也觉得好像眼前一片光明。结果老师一定会交代,这句话考试一定会考,要背起来,那个光明突然怎么样?暗下来了。所以整个求学的六年,初中、高中这六年,这六年是黄金岁月,一个人学习非常好的状态,而这六年我们拿来做什么?我们现在回想到这六年对我们人生有什么启发?我记得国中时候物理老师讲了一句话,「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骨气」。我们在题海当中,突然听到一句正面的话,会觉得很振奋。我们并不是不愿意去听这些道理、学这些精神,是没有教。所以,这句话已经经过了二十多年,我们都还深深记在心上。假如我们在与孩子相处当中,这样的句子有十句,很可能这个孩子他的人格就成就了,他的事业就有很坚固的根基了。
所以遇到好的缘分很重要,尤其遇到好老师,那时候我们终于了解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开始很认真学习。所以我不是不愿意学,连我父亲都觉得我这个人五分钟热度,这边摸一下,又不干了,又摸这里。我爸常说你工作一年换了十个老板,但是换十个老板是外在的行为,请问有没有体会到这个年轻人的内心?你们有没有体会到?为什么在摸索?他不是做不好,他在每个领域都还混得不错。诸位老师,我曾经在教育训练界待了两年左右,那个课程曾经是三天五万多块我都干过。三天五万多,那叫「抢」,要多多忏悔,以前做了很多坏事。看到人家花那么多钱,都还是没有很大的助力、帮助,我们的内心觉得很愧对,所以我才会离开那些领域。
因为圣贤人是教转情识为智慧,转情欲、欲望为智慧、为慈悲,但很多的课程它是在挑动人的欲望。但是邪的说法,你还得给几千块、几万块给他,你看人冤不冤枉!没有判断力,人生会有很多冤枉的事会干出来。但是我们坚持那分希望大众能得利益的心,最后我们还是会接到圣贤人的教诲当中来。后来我们真正找到人生终身值得努力的方向、目标,这个时候的好学就完全不用人家去推。
刚刚我们讲到了「欲爱人者先自爱」,很多年轻人会跟我一起交流,我现在的年龄已经步入中年,今年已经虚岁算三十五岁了。我听一个朋友他说,他有一天睡觉突然醒过来,被吓醒了,因为他想到一件事,我已经四十岁了!他觉得怎么这么快。其实我觉得好像不久以前才在那里算还没三十,怎么现在突然已经四舍五入快要进入…。所以,人生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珍惜时光。这些年轻人就问,什么时候可以谈对象?我就写了一个数学式给他,你这条数学式能填对了再说。诸位老师,一加一等于多少?二。标准答案,掌声鼓励一下。我们刚刚强调要有悟性,悟性首先要打破答案只有一个,其实答案有很多个。
随着每一个人对人生的体悟,大家来讲这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没有同样两个人讲一样?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每个人的体悟都不一样。诸位老师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现在大家心里面有没有一个感悟?那个感悟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在这一段路途当中,体会到这一句人不知而不愠,是今天你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了他,他不只没有感谢你,他还毁谤你、他还污辱你、他还陷害你。这个时候你完全没有生气,还是保有那颗祝福他能成就的心,这个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以,每个人他在体会这些经句,绝对跟他的人生的感悟有差别。
一加一等于二,那等于二的话,这样不生就不行了,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担心生育率愈来愈降低。一加一等于二算不错,两个人合在一起还能发挥两个人的力量,这是好事。一般一加一等于多少?现在俗话说,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现在一加一都小于多少?小于二,小于一,还有小于零的,是不是?副作用,两个人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互相伤害,有没有?有,很多。所以你先问问自己,你一加一等于多少?一加一没有大于二,不要吃饱太闲找麻烦,一加一最少要大于二。还有?一加一最好机率接近于无限大,这样好不好?好,大于无限大,这才是我们的道统。《中庸》讲的「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我们一切的言行举止,都能成为后代的榜样,这个后代不是指我们同姓的后代,是所有的民族的榜样。
你看宋弘,东汉宋弘,那时候是汉光武帝,他是大臣,他当司空,专门管国家的建设这些工程。那时候皇上的姊姊湖阳公主新寡,先生去世了。汉光武帝问姊姊,妳有没有属意文武百官当中哪一个人妳觉得妳希望托付给他的?这个湖阳公主想了一下,她就想到宋弘,说宋公德行最好,皇帝就知道意思了。然后就把宋弘找过来,对着宋弘讲:我听说,人一发达起来就会换朋友,人一有钱就会换太太。以前读书人很敏锐,他可能在听话当中,听思聪,他能听出对方的意思。宋弘了解到,可能皇上意思是要把姊姊嫁给他。当下你看,娶了皇帝的姊姊就是皇亲国戚,富贵逼人。所以现在年轻的男生,年轻的男人心里都在想什么?我比较没经验,你们有没有提供一下他们现在想什么?我好像听说他们都在想,做哪一件事情可以少努力二十年,少努力三十年,有没有?我看不是男生在思考这个问题,可能男女的年轻人都在那里想着,有没有天上掉馅饼来吃。
但富贵逼人当中,有德行的这些读书人如如不动,但是讲话也很含蓄,不能马上一下就给他回回去,这样没给皇帝留颜面。其实古代读书人他那种分寸很敏感,因为他们的心很柔软。宋弘先对皇上讲:皇帝,微臣觉得是「贫贱之交不可忘」,这一辈子在困顿当中互相扶持的朋友,终身不能忘怀。这句话一讲出来,正气就起来了,皇帝的正气也被提起来了,对!下一句说「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个太太跟我们荜路蓝缕、胼手胝足一起过来,这个恩德不能忘,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终身要对得起。所以皇帝一听,这件事情可能不妥。湖阳公主其实在后面听,诸位老师们,湖阳公主听完宋弘这一段话,心情怎么样?假如妳是湖阳公主妳的心情怎么样?很感动。真不简单,掌声鼓励。这样的心态,这一生绝对非圣即贤。真的,男女是最强的那种控制欲,能够在男女关系当中马上放下不执着,这辈子修行一定会有成就。
但是我们来想想,湖阳公主是该难过还是该高兴?她高兴,因为她没看错人,她很有慧眼。假如宋弘答应了,那她是眼睛被蒙住了,她就看错了,所以其实她是该高兴的。我们来体会到,很多人为什么会痛苦?痛苦的来源不是别人造成的。你看,「就是因为遇到你,我才会这么痛苦」,真是愚痴,真是造业。比方说遇到一个异性同学,一开始的时候,他有这个优点、有那个优点,看到他觉得如沐春风,很欣赏他。欣赏人是快乐的,但突然起了一个念头,我要追他,变成什么?不是欣赏,是什么?占有、控制。马上从高兴、喜悦变成痛苦,得不到的痛苦。所以痛苦不是人家造成的,是自己的欲望造成的。当我们的人生「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什么你都不争了,我这辈子没有什么我一定要的,都随缘。但我们只求自己这一生不要空过,什么样的缘我们尽我们的本分去付出,不可能有苦,苦都是因为执着、贪求才会有苦。
我们刚刚讲到义利之分,苦从哪来?贪欲、贪利来的。所以义是什么,义是没有条件叫义;有条件就是用利害,利害是欲望,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我们看到现在的离婚率为什么会这么高?是道义的结合还是利害的结合?一利害就有计较,计较到最后铁定悲剧收场。所以诸位老师们,一加一还有一个答案,等于多少?等于一。大家知不知道一是什么意思?你们结婚的人竟然答不出来。我有一次在讲到这段的时候,突然有个人回答,一加一等于王,什么答案都会出现。我说,答得太好了,把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都说出来,是不是?是。王是什么?中国圣贤人的心境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就是把自己的道德修养成就。外王是什么?这个王是做表率,这个王是给人做表演。当他修身、齐家了,他面对人群、面对团体,甚至面对社会,他就能当榜样,让整个社会都能循规蹈矩,都被他感化,这个叫内圣外王。
今天宋弘对太太的这分情义、恩义,有没有达到外王的效果?有。你看那件事情过后,东汉有没有人敢当大官以后把自己的太太休掉?那一个朝代绝对没有人敢这么干,因为他一定会被人家唾弃,最后还得会游泳,你看那全民的唾弃,他会憋死。所以他这个答案也很好。「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以前的人他结婚的时候,他不是说我俩,现在喜帖开始写什么?我俩要在啥时候结婚。结婚都没有去想到责任,都没有去想到是两个家族的事,都没有想到要对天地负责。你做得不好,危害的是整个社会风气,没有这个概念。
以前结婚,当天一大早起来做什么?拜天公,敬天地,这件事情不是小事。所以整个礼仪当中最隆重的就是婚礼,隆重到什么程度?隆重到我们会告诉自己,一辈子一次就好,不要搞两次。让你在每一个礼仪当中,深深的感悟到婚姻对人生还有对家族的重要性,所以一加一等于一,代表夫妻是一体不可分的。当太太娶回家门的时候,一进去之后,礼仪当中有一条是喝交杯酒。那个交杯酒的葫芦,它是一个葫芦把它劈成两半,夫妻一个人拿一半。那个葫芦的肉是苦的,然后盛的甜酒,顾名思义是甜的。当那一杯酒喝下去的时候,彼此体会到的是什么心态?我听到的都是结婚的我们的女老师回答:同甘共苦。你们那时候有没有喝这杯酒?没有。不能怪你们,要怪我,我为什么不五岁的时候就出来教。所以礼仪对于整个人生的教化作用非常大,我们确实是失教的一代,当然这样的遗憾不要再让后代继续下去。
迎娶的时候,一出门,还没踏出去,父亲敬儿子一杯。你看在我们的礼仪当中,都是我们侍奉父亲,怎么可能是父亲给我们敬酒!假如有一天你跟爸爸一起吃饭,爸爸站起来,你还坐着:儿子,爸爸敬你一杯。你可能都从椅子上跌下来。但是那一天不一样,那一天父亲代表祖宗敬儿子,儿子不用回礼。所以父亲那个期许、那个动作,印在他的脑海里,一辈子都不会忘。一个男子他要去迎娶的整个路上,他的脑海里在想什么?可能都在想父亲的这一幕。所以整个礼仪的过程都是责任,包含岳父岳母把太太交给我们,也要对得起人家的父母。人生最快乐的是什么事?无愧于人,「大乐莫如无愧怍,至诚乃得有经纶」,无愧于心,真诚心现前,这些经典上的道理,我们读的时候都会有相应处。所以女子要出嫁的时候,都会把一支扇子往车外扔出去,大家有没有扔过?那个是仪式,大家要重实质,不是把扇子扔掉,要把什么扔掉?大小姐都这样,要把大小姐脾气扔掉,不能带过去。
所以「桃之夭夭」这首诗提醒我们,不只是女子,我们男子也是一样,我们人生在做一些重要抉择的时候,面对家庭的抉择,面对工作的抉择,我们要有一个不忘初心的态度。我们当初为什么做这个选择?我们这辈子都不能忘,久要不忘平生之志、平生之言。我们走上老师的路来,就是为了作育英才,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一想到我们这颗初心,马上挫折感就不见了,那个难过就烟消云散。「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现在人这种不忘初心的道义太弱了,一遇到什么挫折马上鸣金收兵,就打退堂鼓。退,退到哪?这个缘退了,下一个缘能进吗?
所以我们在听周老师讲健康的课,也从我们对身体的态度,反射到我们对人生、对人与人的态度。我们是反求诸己,还是把责任给推出去了?还是只是症状解掉?那就「既然合不来就离婚」,就砍掉了,症状解。不了解到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对着镜子哭,镜子怎么样?当然就哭;我们对着镜子吼,镜子当然也是吼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抓住镜子说你给我笑,你给笑。它笑不笑?不可能!当我们的心转,所有的一切的人事物会跟着转。所以佛门讲的这句话,我们觉得能得到这句话人生无憾,为什么?从此我们能生活得明白,人生不懂道理,胡里胡涂,多么痛苦,都不知道问题在哪,每天都在那里钻牛角尖。
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就是人心,依报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人事环境,跟我们遇到的一些物质环境。我们遇到的人、遇到的事件,都是属于依报,正报是我们的心。而我们往往遇到一些情况都是先责怪外面,这就不是从根本做起了。我们再讲一个譬喻,正报好像你的身体,依报好像你的影子,身正不怕影子斜掉。我们往往看到影子斜了,在那里骂影子,可是却不知道根源在我们身上。有一位女士她在深圳,三年前的事情,刚好也是七月份,也是七月十几号,那时候我们到深圳办两期幸福人生讲座。她听完课之后,她是一个幼儿园的园长,她说,她很高兴的一点,就是她底下有几百个孩子能够接受到《弟子规》圣贤教诲,她觉得很欣慰。这个体会非常重要,也非常好,我们往往在修道的路上,这个体会都不见得能达到。
我们曾经听到一个地区的教育官员他说,某某幼儿园的园长,她们园里面的老师都没有好好调教,学生也很乱,自己跑到佛寺去当义工,这个园长还说要到佛寺里做才有功德。这是一个教育官员告诉我们的话,请问这样的情况已经传了多少人?这些听到这个事件的人,请问对学佛的人是什么态度?是什么观感?他们会认同佛法吗?我们生执着,没有敦伦尽分在当下去付出,我们是以身谤法。所以「近处不能感动」,身旁的人都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自己德行没有成就,还想要去帮人,这个是虚荣心在作祟。我们不能学佛之后,念经才叫修行、念佛才叫修行、到道场去帮忙才叫修行,结果自己本来同事的关系也没有改善,那会愈学愈分别执着,这都是值得我们观照的地方。
所以为什么印祖在我们这一百年左右当中,大声疾呼要从「敦伦尽分」开始。人假如连敦伦尽分都没有用心,那是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还可能谈上能成仙、成佛?那不可能。所以现在伦理道德的基础,攸关各个宗教兴衰的成败关键。我们冷静的从当下来依教奉行,这个非常关键。这个幼儿园老师的故事,欲知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好,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7/7/1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8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们早上有提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知人者先自知,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还有「欲论人者先自论」。我们今天自己假如没有做好而去评论他人、要求他人,对方的内心很难接受得了。你自己没做到还要求我,俗话讲的五十步笑百步,这就很难让人家心服口服。孔老夫子在《中庸》当中就讲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教导我们人与人相处无怨的方法,无怨就能够和睦相处。所以这个先后顺序是先要求自己。正己而不求于人,我们要求自己正己了,不要求别人,那别人还是不会变,为什么不他先变?你看其实我们在面对这些经句的时候,一来不老实,我们假如老实做了,就能够得到好的结果。不老实做,我们昨天也跟大家提到,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其实并不难行,只要老实的力行做人的道义,路自然愈走愈宽广。但是我们很难老实面对,或者是相信这些经句,以至于去相信别人,我们能相信别人会变好吗?这个都考验我们对这些经句的信心。「人之初,性本善」,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然我们人与人当中很难真诚相待。没有真诚相待,彼此的关系当然就不可能处得好。
我们再体会看看,当他人带着有色的眼镜看着我们,我们舒不舒服?当然不舒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看到小花的爷爷,我们看到许浚,他们的人生复不复杂?他们的人生不复杂。他们抱持的人生的信念,我们不愿意见死不救,抱持的是师父的教诲,一定是要当心医,把病人摆在第一位。他吃亏了吗?他并没有吃亏。其实最有福气的人就是能老实依教奉行的人,那个最有福气,一来他理得心安,二来他能有很好的果报会现前。
我们早上提到这位幼儿园的园长,她来上完课之后她说有个秘密要告诉我们,就找我们去他们家吃饭。她本来没吃素,知道我吃素,她在几天的时间,买了一本食谱开始一道一道的练习做。她是汕头人,汕头的女人特别能干,而且汕头很注重孝道,男主外女主内,所以男人在外面事业做得很大,但是他没有后顾之忧。后来我到他们家去的时候,真的像办桌一样,十几道菜琳琅满目,而且很多做法我连看都没看过。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人真想做事的时候,她一定能把它做得很好。她从来没煮过素菜,那天当然吃得挺饱的。结果她就告诉我们说,她上课以前就已经申请要离婚。后来听完课,本来都是看着对方错,这口气就是咽不下去,突然在听课的过程体会到自己还是很多做得不足之处。所以一反思,就不情绪用事了,反省自己。
刚好申办单位就打电话来跟她讲说,该妳了,可以来办手续。她说不离了,这开始转变从自己开始。本来其实她在家里是比较凶的,先生都不敢惹她。所以有时候女人事业做得大,不一定是好事,而且女人太强,太辛苦了,女人一强,男人就弱。结果女人又要照顾孩子,又要扛起家里的经济,那是很辛苦、很累人的事情。女人又赚了很多钱,结果先生又抬不起头来,觉得在家里找不到自尊,你看这个男人会跑到哪里去找自尊?这个我比较没经验。这样的情况,你看愈辛苦的女人,反而不见得好,做到流汗,反被人嫌。在外面赚了很多钱,结果家里孩子没有教育好,这很可能成为女强人一生的痛。而男人的特质他就是比较阳刚,比较承担,假如他在太太的面前都提不起尊严,他怎么可能会好受?所以我们顺着男人这种阳刚气,多给他鼓励、多给他支持,反而他的潜力容易施展出来。
我们在海口有几对夫妻,太太本来都是很强,都在企业里面当主管。听了课之后懂得反思,慢慢讲话也没那么傲慢、没那么苛刻,甚至于反思到自己有些不妥之处,还给他先生道歉,给她先生说对不起。她的先生第一次听到她说对不起的时候愣住了,瞪大眼睛对着她说,对不起三个字居然从妳的嘴巴里面说出来。当下太太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怎么反应?「我已经说了,不然你要怎样?」这样不行。当下要体会得到,人跟人要用心灵去交流,不能在文字当中自己在那里气得半死,自己在那里执着,要体会得到人家的心声。先生并不是对我们的改变不能接受,而是这句话让他觉得太突然,让他觉得苦日子难道结束了吗?所以他这么讲反而这个太太更加的对他恭敬,她就慢慢懂得鼓励、懂得肯定她的先生。有一天她就跟她的先生讲,她说我觉得你很可靠,所以我想不工作了,在家里好好带孩子,有时间还可以出去推广《弟子规》,推广中国文化。她先生听了之后对她说:妳再等我半年,我好好再努力,整个经济基础都没有问题了,妳再辞职。过了几个月之后,她先生有一天面带笑容的告诉她:太太,妳可以辞职了。
所以在海口有句名言叫做「女人坐下了,男人就站起来了」,这一句也是一个我们海口的一位男士,他自己有一次在上台分享的时候说到。他说当初太太比较强势,他也没有跟她有什么言语的过节,但是不要以为我们男人懦弱,我们其实是为大局着想,不然闹到底要闹到成什么样子?我怎么讲到这边来了?这夫妻的道理维系着天下的安定,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而家庭的安定与否在夫妇关系上面。
所以这位太太她说不离婚,从自己开始改变,本来看很多事情不顺,先生不好,员工也不受教,很懒惰,就是感觉上好像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反而从自己开始修正起来,她的世界就开始变了。有一天她主动给她先生烫衣服,她的先生走进来愣了一下,然后对她说:妳今天有点不正常。当下说她有点不正常,这就是因为他们久旱逢甘霖,一下子还没回过神来。
有一对夫妻结婚,孩子还不到一岁,离婚了。离了婚之后,这个太太刚好有一个算是表姊,有听过《弟子规》,有听过这个讲座,她的表姊就赶快把这四十碟送给她的表妹。这个表妹回去当天晚上就看到深夜,她刚离完婚,看到深夜,不到一个礼拜四十集都看完。你看人想不想学习?她想,可是她没有遇到这个缘。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总在遇的缘不一样,这些道理不是我们不愿意深入去体会。所以我们感受到正法的缘不容易遇,应该我们要抓住一切的机会去广宣流布,把这些正知正见、经典介绍给人。所以我常常都会带着经书放在车上,一聊起来满投机的,赶快跑回车上拿一、两本给他,大家不要一次又拿十本,会把人家给吓死了。以至于我到学校去,刚报到的时候,填出生日,然后一些兴趣,填到兴趣的时候,我就给它写「读经」。就会有同仁来问我说,你是不是那个喜欢读经的老师?我说就是我。就有一个机会跟他谈经典,抓住每一个机会。
这个太太她看完之后就反省,就主动到了她先生家,婆婆也在,然后面对家人,她就很深刻的、很恭敬的忏悔。谈了一段话,看到先生跟婆婆都有点像惊弓之鸟一样,到底真的还是假的?看那个状况,他们一下子没有办法接受。她回来之后,她并没有气馁,又主动跟她先生沟通这些处世做人的道理。后来也把片子送给她的先生看,联络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就一起去喝了咖啡,喝着喝着两个人就一起又到了法院去复婚。你看那个孩子还不到一岁,假如这个婚姻就这样没有办法再恢复圆满的话,这个孩子的人生很可能又有很多的风波。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体会到,很多孩子他的行为比较偏颇,往往是家庭的机能没有发挥好,很多都是单亲、隔代教养这些情况。所以,家庭的健全直接影响孩子健全的人格,我们不希望再看到这些破碎的家庭,有这个机会应该尽力的让家庭都能熏习这些智慧、熏习这些圣贤的教诲。
这位幼儿园的园长她的先生说她,妳今天有点不正常。结果她非常神态自若,很平缓的告诉她先生说:「我今天很正常,我以前很不正常,我以后也会很正常。」你看这三句话很笃定的讲给她先生听的时候,她的先生在这个当下对她的态度转变了没有?你们都没有感受到她的真诚?一定会改变。人在做事天在看,人也在看。夫妻关系转变之后,孩子,孩子能不能感觉到爸爸妈妈处得好不好?那一定感觉得到。今天假如夫妻都处不好,我们在跟孩子谈一堆道理,他们心里能信服吗?不容易。所以转变之后孩子也变得很受教,而且她的孩子还都有到我们文化教育中心去参加五天的课程。你看正己可以化人,不求于人可以转变。
后来她从本来办幼儿园跟人家是所谓的竞争关系,她转变了,人赚那么多干什么?最重要的是学生,最重要有没有更多的人能有这个福分来学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她开始带动她的这些老师们一起学习,每个礼拜都有学习。她有这个善愿就感得好的老师每个礼拜去给他们上课,上到最后她自己也学得挺好的,她自己到其它的幼儿园去帮人家上课,义务帮人家上。你看,是同行之间对立、冲突,她的人生会快乐,还是这一步跨出去了,大家共存共荣来得好?共存共荣更好。现在各个行业的恶性竞争,最后损失、遭殃的是谁?还是消费者。所以在企业里面,竞争的意念应该转成共存共荣这样才是对的。
她带着自己员工学习之后,这些员工很受益,孝心起来了,孝心起来才有可能尽忠职守,对自己的父母不孝,怎么可能会对领导尽忠!所以心性转变之后,这些很年轻的老师对她都很尊敬。她就说到本来母亲节、教师节,她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她用心去照顾自己的员工之后,遇到母亲节、教师节,她的房间里都会有很多花送过来。你看有没有依报随着正报转?她一转,境界就转。
在这过程当中,她其实首先面临的是观照自己有没有孝悌?有没有自己立身行道?她反思到自己跟哥哥已经好一段时间没有联络了,有些隔阂。我们在家庭当中体会到,最常见的隔阂是什么?《弟子规》的两句话「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往往家庭的冲突都出在金钱跟言语上面的问题。她跟她的哥哥就是因为钱上面有些不愉快,接着就没有联络了。她学到「兄道友,弟道恭」的时候,才体会到兄弟睦是孝在中。本来还没有学都觉得说我对我的母亲很好,我拿回去的钱还比我哥哥多。现在体会到,老人家哪是说那么在乎我们拿这些钱回去。其实很多老人,孩子拿钱回来,他有没有花?没有,甚至于还存起来,最后还是要给子女。有些为人子女者都体恤到老人很节俭,都刻意把给父母的钱都换成一块的、五块的,这样父母才肯花一点,假如是一百块的几乎都不动,所以这个都体恤很入微。
她就跨出那一步,主动去找她的哥哥,当车子在她哥哥门前停下来,她哥哥正在院子,突然看到她的出现,愣住了。马上就跑进自己屋里面去,她站在那里,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结果过没多久,听到她哥哥房子里面传出来哥哥带着自己太太(她的嫂嫂),边走边说「妹妹来了,妹妹来了」。这个哥哥高不高兴?高兴。其实彼此都觉得应该要打破隔阂,但是都在那里为什么不她先?为什么不他先?结果你看撑了那么久,谁最担忧?对!那还叫孝顺吗?
我记得有一次在北京,有个女士,那都是中年人了,当天回去以后打了一通电话给她妹妹,她跟她妹妹两年都没有联络过了。就因为两年前,母亲也在,发生口角,意气用事,都没有再联络。这个姊姊打过去之后,对妹妹马上道歉。结果一道完歉,她的妹妹就在电话那头哭了好一段时间才平静下来。这姊妹的问题才化解。幸好只有两年,假如没有化解开来,两个人都是癌症的高危险群,内心都有这么多的不愉快,血脉都会受阻。而且这个怨不化掉,会不会影响下一代?会。对!整个家庭当中都觉得气氛很诡异。所以「勿以小嫌疏至亲,勿以新怨忘旧恩」,不要因为小小的嫌隙,就把最亲的亲戚都给疏远了,勿因一些不愉快、一些摩擦,就把人家对我们的恩德都忘记了,这样就很苛薄寡恩。福田就在心耕,我们的心能否都跟厚道、念恩相应,非常重要,人的祸福往往在一念之间就有很大的差别。她的大嫂出来之后就对着她说了,「妳来了真好,我们马上联络妈妈,把妈妈接过来,我们今天好好吃一顿团圆饭」。所以我们人生当中跟这些亲朋好友都应该惜缘,珍惜这一段好的因缘,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闹得不愉快。所以,兄妹之间的情况也改善过来了。
那朋友之间,他们本来是因为做生意的,朋友相聚的时候常常都是谈哪些地方房子比较贵,自己又赚了多少钱。好像聚会的时候都是谈这些物质的东西多,谈啊谈啊,好像对彼此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大的帮助,甚至于还会造成人比人气死人都有。结果那次聚会的时候,她就这个话她也没有接上,也没有跟他们有太多的交流,她只是默默的在那里听。她以前这些朋友就说了,「妳今天怎么都不说话?」她就对他们说到,「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觉得我也不是一个好太太」。这几段话讲下来都是反省自己,在她这些朋友的耳里听到觉得很不可思议。以前都是谈谁不对、谁不对的,怎么今天她是反思自己?那个气氛整个就很不一样。所以后来那一段时间,她就办了一个幸福人生讲座,自己跟这些朋友交流起来。交流完了大家要回去了,这些朋友有的是男众,送她,对着她说:下一次我们聚会,我把我的太太也带来,跟妳好好聊一聊。你看朋友这段缘,应该是成就彼此的人生、彼此的家庭,这才是结善缘。这个朋友她自己变了,所有的人事环境也就跟着变了。所以,当我们觉得人事环境没有变,根本的原因要从我们自己做起,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段话把人生的道理讲彻底了、讲绝了。
我们早上也提到化民成俗,化是感化,是正己化人,不是先要求别人。早上也提到这位读书人许衡,他在那里并没有因为自己口渴而去摘人家的水梨,但是这些人摘的时候看着他,他都不动。你看人的惭愧心出来了,可是惭愧心会忽明忽暗,惭愧心假如突然暗下去,就会「倘揜饰,增一辜」。他们就给许衡先生讲:这个梨子又没有人的。诸位老师,梨子有没有人的?梨子怎么可能是没有人的!他说又没有人的,这时候您会怎么接话?「怎么有可能没人的!」这样就显得会让他们很难受。所以我们感受到这些读书人的言语都是很温和善良,还给别人留面子。所以许衡讲:「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个梨子有可能没有人的,但是我的心难道没有主人吗?我怎么可以让我的心起贪念去盗人家的东西?后面这段话我加的,他只有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他引导他人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处去看,不要觉得好像拿了个水梨好像占了便宜,在这个当下我们的心性有没有堕落?心性堕落,福报就折损了。
所以,他到的地方,因为他的德行感化,他用身教,非常的清廉。到了很多树果子掉下来都烂了的时候,当地的孩子经过看到了也绝对不会捡这些水果。你看那种德行的感化,让一个地方都以他为榜样来效法。所以化民成俗,这是我们从事教育,以至于我们人生扮演的角色要把它扮演好,也是要化民成俗。比方我们是家长,这个民可以是我们的家人,孩子需不需要民化成俗?俗是什么?好的家风。你们怎么好像都很无辜的样子?「其必由学乎」,我们要达到好的家风,用什么?很重要的,家教。而其实家教又绝对离不开正己,以身作则。
前几天跟大家讲到,要问来应试的老师「什么叫教育」。在《说文解字》当中,把教育两个字给我们讲得非常清楚。「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这个「教」字,古字是这么写的,上所施,下所效。这个批注告诉我们上行下效,而其实在字当中也已经把这个义理显露出来了。你看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大人、父母打一个叉,小孩自然效法、模仿打第二个叉。这个告诉我们上行下效,身教的重要。结果我们现在跟很多成人交流的过程当中,成人都会抱怨:我都跟他讲过道多少次了,他就是讲不听。从这句话有没有听出问题来?教育是用讲的吗?不是。你看希望孩子好学,结果自己在那里看电视,孩子能服气吗?当然很难服气。我们还在那里,当然因为没读过《弟子规》,「势服人,心不然」,叫孩子赶快去读书,不然家法侍侯。你们怎么这么熟?我每次讲到这个的时候,很多成年人边听然后头低下来在那里笑,「怎么在说我?」所以你自己要好学,不然你在那里看电视,孩子心里不服,纵使你叫他上楼去了,他可能他的神识还在哪里?还在那个电视的剧情里面。
我的父亲他们都是在书房里面看书,所以我们也习惯不看电视。后来我父亲他们单位,他在银行上班,之后要成立一个证券所,就派几个同仁一起去补习,准备考试。派去的人当中,我爸爸的年纪最大,已经五十岁了,重新进入补习班,其它都三十几岁的同仁一起去考。在那段时间,我回到家里看我爸爸很认真在那里准备考试,那个神情、那个用心,我们有没有感动?很感动。后来考试结果只有一个人考上,你们有神通都知道,就只有我爸爸考上。所以好学不是讲的,是做给孩子看,就很令孩子感动,就觉得不好学比起爸爸太惭愧、太丢脸了。
而右边这个是一只手拿着树枝,做什么?不是打,是提醒孩子。有没有孩子教他一次他马上会的?有没有?没有!都一定一而再、再而三提醒,让他形成习惯。假如有讲一次就听的,诸位老师你一定要把这个小孩介绍给我们,他可能是颜回转世,他能做到不二过。一般来讲都是要不断的提醒。右边这个拿着树枝,代表着父母、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从这个字其实就把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身教跟耐性点出来。你看一个字能把最核心的问题完全呈现、完全开显,这个全世界只有这种文字能办到,只有中国字能办到。而我们真正冷静下来,在我们教学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瓶颈,往往都是这两个没有做到位。
「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也点出来,教育核心在能真正成就孩子的善良,「性本善」把它开显。那我们自己要先知道什么是善才能够帮助他,一般很多父母他觉得「养」是什么?把他养大就好了。反而是很多学历不是很高的父母他们有一个心境,我的儿子书读得好不好,看他的造化,但是我不愿意我的孩子成为社会的负担。你看反而学历不高的家长他有这种心境,学历很高的家长有时候老师管他的孩子,他反而觉得你不要管我的孩子,我懂得比你还多。我们从这里就感受得到,当没有启发德行而学历高的时候,不傲慢都难。我们看到现在一些高学历者他比较傲慢,能怪他们吗?那还是我们整个教育要省思。我们这个德跟才的位置是不是要修正了?教德行才是根本问题,这是教育的重点。所以这里你看这身教为要,而且要很有耐心才能够化民成俗。
我们再看到,这个民假如是一个班?那我们的对象是什么?学生。成俗成什么?班风就出来了,好的班风,把《弟子规》每一句都在我们教室里面、生活当中自然呈现出来。「置冠服,有定位」、「兄道友,弟道恭」、「凡是人,皆须爱」,希不希望这每一句都是我们的班风?你们好像不大希望。我记得我那时候在龙肚国小的时候,因为那学校很漂亮,在山区,接近山区的地方。常常因为鸟很多,鸟多的地方,学校不能用透明玻璃。因为透明玻璃牠没看到,牠高速之下牠就撞上玻璃,有的就撞死了。结果学生一看到撞死的小鸟,就会赶快抱到,蔡老师、蔡老师,就抱给我了,我就开始跟牠念佛,因为牠的体温还在。诸位老师,不只是人有中阴身,人要脱离这个身体要八个小时,鸟要几个小时?可能不用那么长,但是也要几个小时。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牠放在佛号机旁边,让牠听着佛号,安详的到另外一个牠的因缘去,更好的地方,很可能转世当人都说不定。
所以我们面对生物、生命,都要有这分对牠们的祝福,当然不可能去歧视其它的动物,其实灵魂都是一样的,我们对生命不可以傲慢。我记得我那时候曾经在台东住过一段时间,在台东一个佛寺住,那个时候佛寺里面有一只狗,叫小胖狗。这只狗牠很有灵性,每一次我们要诵经的时候,牠就会一起跑过来,庄严肃穆的站在那里。那个引磬一敲,牠就开始唱和,真的很认真的表情,每天都是这样。有时候牠会忘记,然后一听到引磬敲了之后,牠就会哀号着,意思好像:对不起,对不起,我迟到了。就又赶过来补几声,跟着一起念。
牠很有灵性,假如看到没什么修行的人来到佛寺,牠都当没看到;德行不错的,牠都感应得到,德行好的牠马上就像自己是主人一样,「长呼人,即代叫」,牠来接待,然后就走在前面带他们去逛一逛。这个人要回去的时候,牠就会在前面帮他开道,因为有山坡要下山坡,牠就自己跑在前面引他们下来。引下来之后,还带了差不多一、两百公尺,牠就会自己退到旁边,然后等车子过。人家车子开过去之后,牠还在那里等,等到看不到的时候牠才回过头来。这个都是我亲眼所见,所以我都不叫牠小胖狗,我都叫牠师兄。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弟子规》是什么,牠就已经做到「过犹待,百步余」。所以人不能太傲慢。
后来我也听到一个公案,这个公案也值得我们省思。在佛陀那个时代,阿难尊者跟他的一个师兄,刚好遇到一个情境。他这个师兄长得比他还庄严,有一天刚好出去给一个老太太讲经说法。结果一进去,那个老太太很不高兴,不接受,用扫把把他轰出来。诸位老师,当有一个人你很真诚对他,他用扫把把你轰出来的时候,你作何感想?这时候要想到哪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生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这是真相,人能这样明白了,心平气和。所有的一般人看的坏事,原来都是我以前对人家不好,所以心平气和接受,很可能这一段不好的缘就转成善缘。这个一转,人生就愈来愈多都是善缘,就会愈走愈宽广。阿难也到这个老太太的家里面去,结果不只没把他轰出来,还把他奉为上宾接待。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还给她讲经说法。
这件事情他的师兄知道了,就很不平衡:奇怪了,我长得还比较庄严,怎么下场跟他差那么多?就去问佛陀。佛陀就说,因为你们两个前世走在道路当中,看到了一只死老鼠。那个死老鼠刚刚往生,神识还没脱离的时候,你就起了一个念头「脏死了」,有嫌弃牠的意思。但是阿难看到了马上生怜悯心,就把牠埋好了。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起一个念头排斥这个生命,才起一个念头,感来的果报是什么?会被什么?会被轰出来。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要不要小心?要。为什么这辈子常常遇到很多很衰的事情?原因在哪里?所以坏的念头不能起,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你看阿难起个善念,感来的是什么结果?不是人家奉为上宾有好茶喝,这个是不是重点?重点不要抓错了。重点是在结这个善缘,下辈子能把圣教介绍给她,成就这个人的修行。就因为一个善念就可以成就一个人,好不好?好!所以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后来在海口,有一天我跟两位老师一起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两只死老鼠,会考试,你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心境我们有没有真正去领受。其实这两只死老鼠,可能是观世音菩萨,来给我们考试看及不及格。当下我们两位女老师一看到马上退到两旁,当然那个一看到难免都会比较有一点惊慌,我就蹲下来,就把牠捡到一旁把牠埋好。其实当我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这两个老师马上就过来一起帮我的忙。埋好以后我就跟她们交流。我说,我们都听过这个阿难埋老鼠的故事,这个故事到底给我们什么启发?你看这个小老鼠刚往生,牠的神识可能在附近,这个时候你很真诚对待牠,牠能不能感觉到?可以。牠可能现在脑子里还在那里想,都是他们给我害死的,牠还有怨恨。这个时候你赶快念往生咒祝福牠,劝牠冤冤相报何时了,牠可能就到好的地方,到善趣去了,牠可能就做人了。其实我的如意算盘是打很远的,我很怕我二十年之后讲课没人听,突然看到所有的人都被我讲跑了,只有两个人在那里,其实都已经打瞌睡了,但是不忍心离开,很可能就是那两只死老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大陆有个法师他已经一百岁了,他在几十年前,文革的时候被下放。下放以后,这个出家人他有修为,他能随缘不抱怨,到哪都好,都可以演说正法。最后他被派去管一群鸭子,养鸭子,最后管一堆,他每天也劝牠们,给牠们皈依,给牠们劝,劝牠们念佛。后来文革结束了,他又回到一些寺院去做住持。刚好就有大学生来了,就跟他说,法师,我最近常常作梦,梦到鸭子在飞,梦了好多次,不过我也不知道原因在哪里?今天看到法师心里很高兴、很欢喜。他就给法师顶礼,结果一跪下去,鸭子出来了,就现鸭子的型出来。这个都是二、三十年前这个老法师劝的鸭子转世来的。所以诸位老师,假如怕以后讲课没人听,看到这些昆虫蚂蚁死掉了,我们都要祝福牠。这个故事还没讲完,欲知后事如何?好像在演布袋戏。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7/7/1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09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刚刚我们从佛门一个公案,阿难尊者跟他另外一个师兄他们的一段因缘,因为前世埋老鼠感来好的缘;他的师兄是起了嫌弃的念头,所以在这一世果报很不一样。我们从阿难尊者是我们的学处,其实他的师兄是不是我们的学处?也是。所以,一个故事当中,每一个角色都是我们的学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所以阿难是我们的学处,他的师兄是我们的学处,请问老鼠是不是我们的学处?是。你看牠在一旁跟人家结的很可能是恶缘,因为一般大众看到牠,心里可能生起一个厌恶的心。牠假如在马路当中,熙来攘往经过了一千个人,一千个人当中都起了恶的念头,那牠下一辈子要轰多少人出门?我们感受到这里,也不愿意让老鼠跟大众结恶缘,赶快把牠移开。你看各个角度其实都是学处。
刚刚我们提到人生的目标化民成俗,我们不管在家庭的角色或者是在我们的事业团体伙伴当中,能够化民成俗才能让家业、事业有好的发展。在化民成俗,刚刚是提到家人,这是家风,靠的是家教。学贵立志,我们希望自己的家风、家道能承传多久?曾经想过这个问题的老师们举手。你看这件事重不重要?我们每天在引导孩子走他的人生路,假如我们都没有向前看,看得很深远,那我们每天带的路到底正不正确?我们假如只看到眼前,看到明天而已,看不到一生,看不到生生世世,那我们可能引错路。可不能孩子走在我们后面,问我们说,妈,妳去哪?爸,我们要往哪里走?你回头看看他:你问我,我问谁?很可能我们的孩子会问我们:「爸爸,我们的人生价值在哪?我们人生到底要怎么经营?」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回答吗?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也给我们很多宝贵的好经验。你看孔夫子的家道两千多年不衰,范文正公家族一千年不衰,留在他们子孙心田里面,最重要的人生态度是什么?这个是关键,这就是家道的核心。
我们都读过「义田记」,你看范公死的时候,因为他的钱都是已经算好了,一进来就赶快布施出去救济亲人、救济乡族,所以他没有闲钱,往生的时候买不起棺木,还是一些好友大官帮他办后事。所以「义田记」里面讲,「惟以施贫活族之义」,施贫活族这一分对人的道义,「遗其子」。而他的孩子范纯仁后来当到正宰相,比父亲的官位还高。这件事比较少人知道,因为我们的文化当中,自己的成就愈高,都会把这个功劳很自然的给谁?给自己的父母,因为没有父母的教诲、没有父母的教养,不可能有今天。
在《中庸》里面,有一段提到我们祭祀的原则,这段原则也很令人感动。今天父亲是士大夫,「父为士,子为大夫」,儿子是当到国家的重要大臣,卿大夫了,「葬以士」,祭祀这个父亲的时候用一般读书人的礼,但是往后每一年祭祀都用大夫礼,「葬以士,祭以大夫」。因为这个父亲帮社会培养了一个栋梁之才,每年都纪念他,这就是我们文化当中「饮水思源」的精神。范纯仁当皇帝问他,问到父亲给他的影响,他就是说出了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而且传到现在,我们没看到范公有出一个败家子来,我们不小心就会生一个出来,人家生了一千年都没出来。你看重点在哪里?德!福分庇荫子孙之外,更重要的是德风、榜样,让子孙效法、学习。所以人生急的不是留多少给钱子孙。
你看我们现在当父母的人,真正想到要留给孩子什么?脑子里浮现的是什么影像?房子、车子、钱。真的失教太久了,这样的态度假如在两百年前,会被人笑死。现在风气的退化太严重了,古代是讲「修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我们人现在缺乏冷静思考,哪一个家族是因为留了一大堆的财产,然后愈来愈兴盛?一个都找不到,结果一窝蜂的人往那里走,飞蛾扑火不是蛾在干而已,人也在干这个事情。你看积德,我们现在冷静来想想,我们的人生的哪一个态度、行为深深印在我们孩子的心目当中?我们自己想起父母的时候是尽忠职守,是父亲在帮奶奶按摩、帮她搥背,是看到兄弟姊妹这些团结的影像,那个已经传下来的家道、家风。我们清不清楚留在孩子心目当中的影像,这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记得半年前,刚好半年左右,在平镇高中,没有半年,差不多两、三个月前。我们在平镇高中跟大家一起交流的时候,进来了一个长者,这个长者进来之后,非常认真的听课,还做笔记。这是我们三、四年来第一次看到一个官员听课这么认真,还做笔记。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位长者的身分,但是一看他很有福相,应该是当官的;像我这个样子就不是当官的,一看就是书生的样子,安贫乐道,人要乐天知命。这个长者的态度让我们在台上印象非常深刻,刚好后面半个小时讲到范文正公的风范。后来下来才知道,这位长者他是桃园县副县长范副县长。他就上台来,第一句话给我们非常深刻的感动,他说「诸位朋友,我是范文正公的后代」。我们光听到副县长称呼自己的祖宗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他对祖宗的那分崇敬?有。这一分对祖宗的崇敬,对他的生命有没有影响?有非常大的影响,他可能从小就是一个态度,我要为祖宗争光,我不能给祖宗脸上抹黑。
就是这一分道义的承传,这种家道的熏习,才能让他的子孙都这么优秀。我遇到好几个了,大部分都在教书,都是很好的行业。这位副县长他一辈子就是造桥铺路,他在台北捷运算是最重要的几个负责人之一。因为公职很卖力的做,后来朱县长又把他找来,因为他已经退休了,这么有德行的人不愿意让他退休,又把他找来桃园县服务。你看一千年之后,范公的子孙站在台上让大家肃然起敬。我们在汤池也有范公的后代来参加课程,他上台的时候就说,「我很惭愧,我是范文正公第几代的子孙」。当他讲完的时候,底下响起一片的掌声,还有的人很激动,站起来给他鼓掌。请问这一幕给我们人生什么启发?都没有启发?希不希望我们的子孙以后受到这样的爱护?你们的希望都很微弱。
我们有一位老师她就回想到,当初因为她的爷爷是村里面的干部,非常爱护大众。遇到一些粮食比较短缺的时候,都会把好的粮食让出来,然后自己吃米糠,那些景象都留在这个老师的脑海里。我们常常一期一期的种子教师培训之前,都会让这些老师自我介绍,都会谈到他的家庭状况。谈下来以后,我们都很清楚,这些老师能够抛下自私自利,而一心一意来为往圣继绝学,有这样仁爱的心地跟使命感,源头还是他的家教。所以我们都从中知道,果然有来历,都是真的有家道的人,他才会走上这一条利益社会,甚至利益民族的事业。
这位女老师她读中学的时候就必须住校,礼拜六、礼拜天才回到自己的家。有一次她回家的时候,因为在村落里面必须下了车再坐摩托车才能到家里。这个摩托车司机把她载到家里面,看到他们家就很好奇的问她:某某人是您的什么人?这老师说:那是我爷爷。当下这个个司机露出很佩服的表情:你爷爷以前做很多好事,我们都曾经受到他的照顾。说着说着这司机上车了,准备就骑走了。这位老师说:我钱还没有给你。他说:不用,不用!得到启发了没有?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坐车不用钱?这个引导有点偏差,这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对人的那一分善,一定会再回到我们的身上,大自然自然的循环。所以,我们所做对社会的贡献,也都会加在我们以及我们子孙的身上。
透过我们深入对教育的了解,自己对人生也有很多明白。我以前都感觉各地的长辈亲人、亲戚对我都很好,很照顾我、很疼爱我,我以前还以为我长得满可爱的,所以他们很疼我。后来慢慢自己成长,看事情比较有深度了,才明白都是因为父母在对待亲戚的时候非常的用心,真诚付出。所以这样的态度都留在我们这些长辈的心目当中,看到他们的孩子来了,都会尽心竭力的去照顾。我们其实都是受父母的庇荫,我们也受祖宗的庇荫。所以《易经》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位老师,当我们看到这两句话,我们的人生有没有得到启发?有没有得到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感受到的这个真相,我们感激我们祖宗的庇荫。全世界只剩下一个民族屹立五千年而没有断灭,这是不是偶然的?不是,是因为什么?积善之家。我们的祖宗很有德行,才能够让我们的后代这么兴盛。
所以夫子在《中庸》当中讲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他富有四海,「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你看宗庙祭祀,不只是大舜的后代祭祀他,所有炎黄子孙都祭祀他,他的福分非常的大,而且他的子孙到现在四千年都不衰。我们在座有没有姓陈(耳东陈)的老师,你们是大舜的后代,待会儿你们走出去可能感觉会不大一样。姓陈的后代;古月胡,姓胡的也是大舜的后代;姓田,田地的田;姓虞,虞舜的虞,这都是舜王的后代。大家听完不要觉得很失望,我不是。你们放心好了,我已经帮你们调查好了,大家假如不是尧舜禹汤的后代,就是文武周公的后代。因为只有这样的祖宗才能五千年不断,其它的民族都没有了,这不是偶然的。诸位老师,我是周文王的后代,我就是读那个「德育故事」,前面我们周朝的始祖蔡仲写的一篇对我们后代的期许,里面就有提到我们是文王的后代,不能给老祖宗丢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走路就有点风,是要承传德风,不是很骄傲的风。
我们感受到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感恩心起来了。我们有祖宗,我们以后也是人家的祖宗,所以责任心也同时提起来,从我们的风范,能够再传五千年不衰的家道。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绝对不愿意做殃及子孙的人。有了这种感恩心、有了这种责任心,人的行为自然收敛,自我要求。所以刚刚也讲到「积德胜遗金」,你看舜王他本身是个农民,而一个农民因为孝达到了极处,成就了他的学问,他的福分也同时降临,有这么大的福。
所以一个人一生能把福分、德行修到极处,大家相不相信?信为道元功德母,世出世间一切的成就,根源都在信心,没有信心啥事都不可能做得起来。信心重要,我们看到范公的榜样,我们看到大舜的榜样,都已经有榜样了而做不到那是我们的耻辱,是不是?我就别再逼你们了。我们念那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羞耻心。《了凡四训》讲「彼何以百世可师」,他们能够传百代的老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染上这么多坏习惯,还干一些偷偷摸摸的事,还以为人家不知道,不知羞耻,「将日沦于禽兽」而不知道,世间最羞耻的事就是这件事情。世间最羞耻的事就是本来可以成圣成贤,居然把自己糟蹋成这样。所以「耻之于人大矣」,羞耻心对心影响特别大,「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今天人家都已经做到了,我们看了还说我做不到,太没志气了。
孟夫子有段话也很值得我们去体会,孟夫子讲「待文王而后兴者」,就是遇到文王的风范,才觉得我应该好好的来学习,这样的心境,「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真正的英雄豪杰,他的前面没有任何的榜样,他还是会好好的去做出来。不能说都没有人做到,我就不做了,他一定是当仁不让,舍我其谁,前面纵使没有人,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诸位老师们,假如今天我们的师父不做了,你们做不做?好像有点被逼的感觉。孟夫子说「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纵使前面没有榜样,我们还是勇猛奋进。师父不做了,我们做不做?杨老师不做了,你们做不做?天底下没有半个人做了,你做不做?大舜的家道要传下来了,我有点感动,对不起。
慕贤当慕其心,我们要学古圣先贤,最重要的学他的存心。德的根本是孝道,大舜对待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孝心?你看父母,继母跟父亲都要置他于死地,都要害死他,他有没有埋怨?他完全没有埋怨,只记住了父母对他的好、对他的恩,其它任何不愉快,一点都没有留在心上。这样的心境吃亏了吗?很可能旁边的人为他抱不平,可能还组成十人小组要去找他爸爸理论。这时候大舜会阻止他们,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2-12-29 14:11:55
|
只看該作者
我的父母没有错,是我自己做得不好。现在社会上假如能看到这样的风范,真会让人为之动容。现在这样的风范愈来愈少,反而是骂自己的父母,骂自己的公公婆婆。那句话好像逞一时之快,但这句话不知道会折自己多少福!而且他的家道很可能就要断了。不孝是最大的罪过,怎么可能还能够传承下去,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舜王那种对父母的爱慕之情、孝敬之心,跟他小时候没有两样。你看小的时候一、两岁,两、三岁,犯错了,父母打小孩,那个小孩怎么样?抱着父母抱得愈紧,那是天性,父子有亲。而大舜已经成年了,当父母对他不好的时候,他会跑到空地上哭泣,觉得都是我做得不好,那种心情跟婴儿的赤子之心完全一样。所以,大舜帮我们演出了「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当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欢喜还是很难接受?假如觉得好像怪怪的,吞不下去,这个时候要冷静,我们的孝心不够。我们再来细细的来理解这句话,每一句经文、每一个道理都有信、解、行、证四个过程。这句话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相不相信它是对的?这个很重要,你不相信就没有办法理解。我们来理解看看。
父母是不是圣人?不是。有没有可能做错事?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为什么说无不是之父母?这意思就是我们为人子女不把父母的过失放在心上。因为父母不是圣人,当看到父母有过失的时候,非常忧虑、紧张,深怕父母会堕落、会做错,所以是那种时时刻刻要导正父母的过失,成全父母、成就父母的心境。当我们能体会到这分心,要做《弟子规》那一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会做得非常的自在。「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现在父母跟我们讲话有一点冲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火都快压不住了,能做到号泣随,挞无怨吗?我们能做到或没做到,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也影响我们的后代。诸位老师,当我们脾气快压不住的时候,后代就开始消失了,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这种气氛?当我们能伏得住,后代的福分就一点一滴在积累,是一体不可分的。当人真正了解,跟父母、跟后代是一体的,他的行为自然就会检点、就会谨慎。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看到闵子骞,他也做到无不是之父母,闵子骞的后代也曾经到过我们中心一起交流。我们看到闵子骞是什么样的心境?他不见父母过失,他时时想着如何让家里更好,后母对他的虐待他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刚好有一天他驾着马车,带他的父亲出去,驾着车,因为那天天气太寒冷了,他的后母是用芦花帮他做棉袄,根本不暖,看起来是很蓬但是不保暖。然后又在前面驾车,所以整个冷风飕飕,他就受不了发抖。他的父亲看他穿那么多衣服还发抖,假如让人家看了,说这个母亲没有好好照顾他,虐待了他,你不是让你的后母受到人家的误会?所以父亲就有点生气了,你穿那么多还发抖,就拿着鞭子抽了他一下。结果抽在他的身体上面,把衣服给打破了,这个时候芦花飞出来,父亲在当下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儿子被虐待,赶回家里当场就要把他后母给休了。
诸位老师们,假如你是闵子骞,您当下的心情如何?长期被后母虐待,我们会不会站在那里说,妳也有今天,苍天有眼!我们的心态就已经决定了自己跟后代的未来。你看闵子骞当下那种至孝,感动了天地,感动了多少的人!因为他时时只把父母、把兄弟放在心上,孝悌达到极点了。所以夫子也非常赞叹闵子骞,夫子常常透过学生很好的行为树立榜样。在《论语》里面,孔夫子赞叹闵子骞,说到人们绝对没有办法离间闵子骞的家庭,因为他们孝悌已经做到极点。这段话我们要反过来思考,我们的家庭有没有可能因为谗言,而造成家里面之间的隔阂甚至是冲突?会不会?会。那我们就要把孝悌演到极点就不会,所以夫子赞叹没有人能够去离间闵子骞的家庭。我们听到这里会不会觉得那个进谗言的人很可恶?会不会?进谗言是缘,行有不得要反求诸己,人家为什么谗言进不了闵子骞的家?为什么进得了我们的家?
所以任何事情的发生,绝对不要怪别人,真正的原因一定在我们自己身上。人能这样去观照,很多人生的境界能够化险为夷,不然最后一定是不可收拾。情绪用事,互相责怪,天翻地覆。所以有句话提到,「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入,乘隙而入」。谗言不是自己来的,因为我们亲友之间不够信任,因疑而来;间不自入,离间也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乘着之间有隔阂、有嫌隙了,乘隙而入。真正能时时反思自己,他能化危机为转机。闵子骞看到父亲这么盛怒之下要把后母给赶走,赶快跪下来哀求父亲说,父亲,你不能赶后母走,「母在一子寒」,母亲在,只有我一子寒冷;「母去三子单」,母亲去了,连我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你看那一段言语,对他的后母、对他的两个弟弟有多深的感触!一个孩子都能处处为我、为我的孩子着想,我居然还这样对待他!所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整个家就变得很和睦,他的家道也到现在也很兴旺。
所以无不是之父母,因为我们学了,举一要反多少?反一切。天下无不是之兄弟,还有没有?天下无不是之,君臣关系需不需要这样的心态?需要。领导人也不是圣人,他还是会有错误,但是我们把同事、把领导人的错误放在心上,根本就没有办法真诚的交流、真诚的合作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当中,先问自己对不对?别人对不对暂且不要去计较,自己先做对了,但往往我们把意念都放在自己先做好,就能正己化人。可能有人又说了,我到最后我都做得很好了,他还不变怎么办?你看我们都很担心以后。说实在的,当领导他自己都不改过,而你不断提升你的德行,你都是这么尽忠职守,到时候这么好的员工他留不住。
人真的没有好的福分,不可能会有很好的下属,到时候你就会调到更好的人底下去。调不到很好的人要怎么样?反求诸己。你看《论语》里面有段话提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一个好的领导,君子,很容易跟他合作,但不容易取悦于他,因为他比较不喜欢被谄媚巴结,易事而难说。难悦还得要取悦于领导,这种事情做起来累不累?从大家的反应,我都知道大家过去生都是正直的读书人,都不干这种事情。像我叫我去称赞讲那些不实在的话,我都讲不出来,难怪换那么多老板。后来遇到杨老师正人君子,我们不用花在这些上面,一心一意好好的干活,工作最重要。所以易事,因为他们都是为人民、为大众着想。「说之不以道」,他不会喜悦的,「及其使人也」,他真正要用人的时候,「器之」,他会看你的真正的本事,所以你不用跟他拍马屁。这是君子。小人「难事而易说」,你很难跟他共事,因为他怪东怪西,事情做错了都怪底下的人,很难跟他配合。难事而很容易你给他讲几句好话,他就高兴的半死。「及其使人也」,他用人的时候「求备焉」,都会怪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那我们到底要跟君子还是跟小人?君子。对!所以今天我们在工作当中遇到没有德行的长官,你也不要很难受,你就尽你的本分就对了。你说这样我就不能升官了,那我们还是贪。但这样的人他做不稳的、做不久的。当你老实的在你的本分上,你就有很多的正机会出来,真正遇到好的领导就会重用我们了。所以诸位老师们,要沉得住气,乌云不会常常密布,总有一天会怎么样?乌云还是会散掉的。当我们假如处在社会风气比较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应该期许自己是扭转这个不好社会风气的一股强的力量。我们看到纵使是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他们的臣子还是尽忠的在劝诫他们,所以一个人要尽臣道,不管他侍奉哪样的君主,其实还是没有障碍的。这种心境在《孝经》里面提到,「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时时是想着如何让领导、让国家社会更好,是这个心境。
再来,「天下无不是之朋友」,还有没有?《中庸》里面讲「诚者,物之终始」,所有事物要有很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真诚。当我们见人过失放在心上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有真诚?就不容易,所以无不是之朋友。还有没有?夫妻,夫妻为什么每次都是敬陪末座,值得我们思考。大家要了解修行的道路当中,要从最难的地方克下去,不然叫玩弄圣教、消遣圣教。有没有道理?你看你们都不敢承认了!我们以前听师公讲不要玩弄佛法、不要消遣佛法,怎么才能不玩弄、不消遣?从自己最难的地方下手,这才是真正不玩弄。现在内心里面想,我们最难面对的是哪个人?一看到他脾气就压不住,从他开始,我们用真诚感动他,好不好?还是不要强人所难,还是水到渠成好了。
刚刚有听到有老师说夫君,我们看「医道」,有没有看到他太太怎么称呼他?夫君。这两个字喊下去先生都茫酥酥,有没有?所以言语很重要,言语是表达内心的那种诚意,还有那种尊重,所以这个很关键。请问我们都怎么称呼先生、太太?还在别人面前说,「我们家那个老头、我们家那个老太婆」,这样的称呼传出去之后,对方好不好受?不好受。人往往在言语当中,内心、情绪都有障碍,比方「你爸、你妈」,听起来舒不舒服?很不舒服。夫妻是一体,这样的称呼假如被公公婆婆听到了好不好受?很不好受。在东北都说咱爸,咱就是咱们。咱爸、咱妈,那个听了多舒服。媳妇叫着婆婆,妈、爸,叫久了就很亲了。这个我很有经验,我是说我叫我姊:姊!「好啦!好啦!」什么事都帮我办了。所以不要小看这个称呼。
现在要找到十几岁、二十几岁兄弟姊妹很和乐的家庭容不容易?你看他们都怎么称呼彼此?喂!直呼他的名字。我们自己叫自己的姊姊,你姊叫什么名字?我们把姊姊的名字念一遍,起鸡皮疙瘩,不舒服,觉得对姊姊不恭敬。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人家问我们父母、问我们长辈的名字,念出来都觉得不够尊重。所以这个称呼,像杨老师他们夫妻,称呼对方的父母都是称爸、妈,称呼自己的父母说我爸、我妈,这样就比较容易分辨清楚。但是称呼对方的父母都一定是称呼爸、妈妈。供大家参考。
还有没有?「天下无不是之子女」。对,我们不忘初心,当初把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那种至诚的爱心希望他好,纵使他现在的行为有些偏颇,我们还是不忘那颗初心。子女,还有所有我们生命当中的亲朋好友,我们都应该用这种心境去面对他们。在整个历史当中,我们深入去研究、体会,真正有这个心境的家族,他的后代都很兴旺。在明朝有个读书人叫做吴子恬,他的太太孙氏,姓孙。他的后母,他的母亲比较早逝,父亲娶了后母,又生了一个弟弟。后母都虐待他,他心里很难受,我都已经娶太太了,还这么不尊重我。所以吴子恬就很想去找后母理论一番。要不要去?不要。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家里是包容、付出的地方,所以他的太太阻止他,不可以这个样子。「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伦常之间只要冲突、不和谐了,伦常乖舛,这个家庭可能很危险了,立见消亡。所以,「妻贤夫祸少」,一个妻子很贤德,男人不可能说一生当中很多事都看得很清楚,都没有判断错,这时候妻子贤德就能够逢凶化吉,阻止他这么做。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欲知后事如何?对不起,时间都掌控不好,又要硬拗,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谈这个,能让我们对这一句「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很深的感悟的故事。谢谢。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集) 2007/7/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10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之前讲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延伸到我们人生每一个因缘当中,我们都不要把对方的不是放在心上,造成我们对对方的不谅解,甚至对立、仇视、冲突,这样我们就无法真诚待人,那人与人的关系只会往下降。我们修学的人是当个明白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当我们明白这个真相的时候,对于任何人恶意对我们,没有丝毫的怨言,甚至还会惭愧、还会反省。为什么?因为是我们先对不起人,这一世人家才对不起我们。
而且假如这时候我们把自己放下,自己的高兴不高兴、难过不难过暂且先放下,我们来思考一下,对方恶意对我们,是谁造成的?是我们造成的。对方高兴了吗?高不高兴?对方也很痛苦,我们也很痛苦。而且对方来给我们讨完债之后,他还会堕落,会堕到哪里去?会堕到三恶道去。你看谁是凶手?我们对不起人,然后还把人送到三恶道去。大家想通了没有?还没想通。现在讨债有没有讨刚刚好的?没有,都在这个缘当中造更深的业,然后他也堕落了。我们不忍心因为我们的关系,而让他人再堕落,这是一个慈悲的观照。
所以,前世所有的恶缘到此为止,不跟人家计较,「随缘消旧业」,你们好像对这句话不大熟悉,「不再造新殃」。念得很轻松,做起来怎么样?不再造新的冲突、对立、过失,怎么做到?有一次寒山跟拾得在讨论,寒山就说到,世间的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还受不受得了?还行。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对待?拾得回答:你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这个不要理他不是对着他说「我才懒得理你」,那更严重了。他看到你会更生气,你就不要给他见到,顺着他。因为气是什么?假的,等到他不气的时候再跟他好好沟通一下。再等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又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拾得说,我曾经听过弥勒菩萨念了一段偈,里面提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人家骂他,他怎么说?好,你说得对。「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人家打他,他就倒下去,他也不还手。然后说到「涕唾在面上」,人家吐口水在他的脸上,他说「随它自干了」。你们现在脑子里浮现什么影像?一片空白?来来,重来,倒带,涕唾在面上,感觉到那个状态了没有?接下来那一句怎么样?随它自干了。要契入那个意境,你不要在那里想,怎么可能?「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个情况不是弥勒菩萨做到而已,在我们历史上的这些圣哲人做到了。
唐朝有一位宰相叫娄师德,他是宰相,他的弟弟也是封疆大吏,两个兄弟是高官。所以他交代他弟弟,假如有个人把口水吐到你的脸上,你会怎么处理?因为他警惕他,我们官都那么大,一定会有人嫉妒,所以应该要能包容。他弟弟说,哥哥你放心好了,他吐在我的脸上,我不会跟他计较,我只会把它擦掉而已。他哥哥说这样怎行?他跟你吐了是对你有怒气,你把它擦掉不是不顺他的意吗?他不就不高兴了吗?比方说他吐过来的时候,你跟他说「不然你要怎样?」可能就打起来了。你都不擦,还说谢谢你。
一个巴掌拍拍不响,人与人的心境的互动它是动态的,当他这样口水给你吐下去,你都丝一毫的怒气都没有,还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惹你生气了。他的心里会觉得说这个时代还有这种人!过没两天你刚好到阿里山去玩,还是到鹅銮鼻去玩,买回来的当地特产还放在他的桌上请他吃。他的心会不会开始转变?会。他会开始探听,这个人修养这么好,结果一探听,原来是到善果林参加读书会,这时候你就是圣贤人的好弟子、好招牌。不只是转了这段恶缘,还让更多的人对圣教生起信心,这样的事情做得很有意义。
曾经我一位长辈,他很有才华,单位有个人很嫉妒他,处处找他麻烦。但是我们修行之人不要只看到结果,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悯人之凶,考试,前几天讲过,「悯人之凶,容人之过」。一了解,这位同事家庭不幸福,常常有委屈、怨恨在。所以了解了,他也是很可怜,就不跟他计较。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同仁遇到一件事情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必须要找人帮忙,结果全公司的人对他都没有好感,没有人愿意帮他。这时候谁站出来了?这时候我的长辈就出来主动帮忙他。你看当下这一段恶缘化解了,那分深深的忏悔跟尊重生起来,后来两个人就成为很好的朋友。所以,人生最大的成就是能转境界,把恶缘转成善缘。
我们再来感受感受那一句,「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诸位老师们,假如我们的修养,遇到任何境界都不会发脾气,都不会起贪心,都不会傲慢,任何境界来了,我们都不会贪瞋痴慢疑,这样好不好?你们好像不大羡慕这种境界,这样好不好?假如我的心里还是,我只要看到某个人、看到某个境界,我就把持不住了,请问这时候我们有自在吗?不可能有自在。什么时候能得自在?一切境界来,心里都不会起这些妄念,这得大自在,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因为以前都看成龙武打片,我以前喜欢看武打片,可能以前杀业很重。你看那个大恶人功夫都很高,怎么打都打不死,成龙都是被打得只剩一口气。突然不小心撞到他的头顶,然后他就退了好几步,成龙说我知道你的罩门在哪里了,就把他打败了。诸位老师们,我们人生还有没有罩门?有没有?有,赶快把它封起来,你就可以「游步三界,无所罣碍」,任何境界来你都不会发脾气,都跟人家广结善缘。当然这个功夫要练,从哪里练?从最难的地方下手,哪一个人你见了脾气一定压不住的,可以从这里开始。我不是叫大家直接去找他,到时候出事我不负责,是在心境上一定要转过来。所以把他的照片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面,虽然很生气,但是固定每天给他鞠三个躬,对不起,对不起,慢慢的就转过来。可能你下次遇到他的时候,奇怪好像感觉不一样了,因为万法由自己的心生。
我们刚刚提到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了解这个道理的人,对善缘懂得珍惜,懂得成就彼此;对恶缘生起的是惭愧的心、反省的心,希望这段恶缘不要再继续,不要再让对方堕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真有这么广大的心量去包容,我们这辈子会有很好的成就,我们下一辈子会有很好的去处。这样的心量平等视众生,可以到极乐世界,可以到天国、天园去,所以世间绝对没有吃亏的事情。我们那天说,天下没有不是的公公婆婆,这句话讲出来大家感觉如何?你看婆爱媳,婆婆爱媳妇就多了一个女儿;媳妇敬婆婆,就多了一个母亲。
在唐朝的时候,有位女士她姓李,她的夫家姓张,张李丐养。她的先生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她一个女子这么年轻又要奉养自己的婆婆,而她的婆婆已经是眼睛瞎掉了,然后脾气特别大,会骂人,而且还很刚愎自用,很傲慢。我们想想这个女子的处境,她还要照顾一个瞎了眼,脾气又大,又刚愎自用的婆婆,苦不苦?苦。真的吗?她不苦。她为什么不苦?人生的苦从哪里来?从求不得来。她是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她每天睡的时候睡得很甜,因为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都觉得以前那些女人为家里奉献一生,好苦,请问这个苦是谁下的判断,自己下的。因为自己有求那个很舒服的生活,会觉得她们很苦,其实她们不苦,她们的人生很单纯。
有一个老师,他们这一代生活改善了,她觉得母亲一辈子几十年照顾家里,爸爸因为工作关系常常必须出差,所以站在她的角度,她就会觉得妈妈很委屈,爸爸照顾得太少。当她自己有钱了,自己长大了,她就希望多给母亲一些照顾,就拉妈妈比方去其它宗教唱歌,她觉得妈妈不快乐,以她的角度说妈妈不快乐。当带到其它宗教去参加这些聚会、唱歌的时候,她妈妈就觉得很别扭,对着她说,妳爸爸信什么教我就跟着他信什么教。你看她母亲的心非常单纯,但是我们子女往往用我们的角度去孝顺父母,体会不到父母的心境。我们现在赚钱,我们觉得我赚了钱,有了钱就有好的生活,一不一定?不一定。
所以很多孩子在大都市,就把父母接到都市来住,从乡下接过来。有一个父亲,他本来是在乡下,每天吃饱饭还可以散散步,这边嗑嗑瓜子,那边喝喝茶,跟这些邻里乡党都很熟,都是从小的好朋友。因为孩子要把他接过去,没办法,两个夫妻就从此住在高楼大厦,门一关,连对面姓什么都不知道。你看,一个人本来都是每天都可以走来走去,在那里散步,在那跟人家聊聊天,话话家常,突然那铁门一关,他的心里会很舒坦吗?他会很习惯吗?不会。反而慢慢住在这么小的空间,情绪开始郁闷,开始不舒服,然后压着压着可能孩子一回来就会发发牢骚,会抱怨。他的父亲住了两年,最后得了肝癌死掉了,他的母亲办完了先生的丧事之后,他的母亲就说我要回乡下去了。孩子说不行,妳就住在这儿,这里吃得好。她说这都市不能住,再住下去我就活不了。我们要孝顺父母,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孝顺他们,而不是用我们的角度去孝顺他。我们假如没有学新世纪饮食,给父母过好日子怎么过?大鱼大肉每天给他吃,那到底是不是爱护他?所以真有智慧,真有正确的认知,真能设身处地,才能让对方欢喜得利益。
刚刚讲到的这位李氏,她一生她们的信念就是要有道义、要有情义。虽然她的先生已经去世,但是她对他有那分道义在,我应该要把我的婆婆奉养好,再怎么苦她也能接受,甘之,你看我们都讲不出那个味道出来,甘之如饴。我们一直在强调慕贤当慕其心,那个心境感受不到,我们很难契入这些圣贤人的境界。其实这些心境我们不容易体会到,是我们成长的过程,道义的感悟熏习太少,欲望、自私自利的熏习太多。插播一下,刚刚我们看的电视,王希海,可能我们学佛的人就会感受到,他这样照顾他的父亲,他父亲都已经接近植物人的状况,那他父亲应该是很痛苦,父亲怎么会快乐?我们先站在一个孝子的心境,而这个孝子他对生命的体会,他觉得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希望能够让父亲多活一些岁月。因为在大陆,他们的认知是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以一个他对生命是这种认知的状况,他竭尽他全身的力量,希望父亲多活几年。我们要去感受他那个心境,不能以我们的认知去要求他。
但是以他这个心境,假如他真正闻到佛法了,他会怎么做?他会竭尽全力帮助父亲赶快脱离痛苦,赶快尽全力做功德帮助他的父亲。所以以后有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拿《地藏经》给这个孝子看,他有所领会,就会用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他的父亲。你看这个还是重点,当慕其心,去感受他的心境。还有像许浚他写这本《东医宝鉴》,我们在看的时候,感觉上好像他的书的境界超过我们中国的李时珍。超不超过不是重点,重点在哪?病人能不能得利益。我们修行人,我们学文化的心境,是成人之美,我们这些东西能让人得利益,统统布施出去,完全没有利息。你看我们几千年文化有没有「版权所有」四个字?没有,只要人家能得利益,都给人家,人家觉得他们比我们高也好,这个我们不计较。
这个李氏因为是个女子,又要照顾瞎了眼的婆婆,所以她只好当乞丐乞讨。一个女子当乞丐已经很苦了,还得要奉养婆婆,就更苦了,婆婆脾气大,已经很难伺候,又是刚愎自用,就更难侍候了。讲到这里,诸位老师们,我们的人生有没有比她惨?没有。这时候要体会一句话叫「知足常乐」,没有比她惨,这样就不错了,知足常乐。在这过程当中,也有很多有钱人拿钱要娶她,要收买她,但是她都是如如不动,把这些东西给扔掉了。后来她婆婆去世了,她给她安葬好,自己就出家修行。她到八十多岁的时候,修得很好,坐着,没有生病,念佛往生。所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吃亏没有?我们现在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头皮发麻,因为这个李氏现在是西方的阿惟越致菩萨。她听到的时候说,对,这样做,人生值得,没有白做,我的选择也没有错误。其实人假如不循着道义,良心已经慢慢被利所遮蔽住,就不可能有人生真正的快乐。
所以「大乐莫如无愧怍,至诚乃得有经纶」,人生最大的快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们听到这里说我以前做错很多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我们当下要走的是无愧怍的人生。往往我们真的立身行道之后,以前结的恶缘都会对我们刮目相看,自然能够转得过来。至诚乃得有经纶,所有这些古圣先贤的经典我们跟他能贯通、能感悟,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至诚的心。假如今天我们对人不至诚,纵使五经、十三经都背下来,讲得也没有办法摄受人心,那个只变成研究而已。所以我们是学儒,不是儒学,我们是学佛,不是佛学。
我们想到了上次我们有提到,在明朝有个读书人叫吴子恬,大家记不记得?这个吴子恬他的后母虐待他,他本来要去找后母理论的,但是他的妻子劝导他,说伦常不要起冲突,所谓「伦常乖舛,立见消亡」。诸位老师,你们抄笔记抄这么多,都抄在纸上,笔记要抄在哪里?要抄在心上,不是文字的理解,而是心境的体会。我们真的记住这句话,以后在家庭的纲常当中我们懂得忍辱,不要起冲突。他的太太劝了他,他也就释怀了,就没有去跟后母计较。所以,他的太太对自己的婆婆也是非常孝敬。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婆婆就自己私藏了千金,又把家里的田产分成三分,自己跟儿子拿最好的,把最差的、贫瘠的给了她这个大的儿子,前妻生的儿子。这时候吴子恬受不了了,又要去找后母理论,他的太太又劝他不要这个样子,我们能忍则安,和为贵,忍为安。诸位老师们,假如您是遇到这个情况,您会像他的太太一样做吗?会不会?现在这种媳妇还找不找得到?假如这种媳妇找不到,那只有败三代的分。你看娶个好的媳妇可以旺三代,不好的媳妇会败三代。
后来没几年,他弟弟把钱都花光了,染上赌博,所以母子两个人已经全部家产败光,流落街头,很凄惨。假如您是吴子恬,接下来会怎么做?这时候会不会对着上天笑三声,苍天有眼,你也会有今天!这样行不行?这样会被人家笑死。你看这种人,这样子对待自己的母亲,对待自己的兄弟。所以他的太太马上说你还杵在那里干什么,赶快去把母亲、把弟弟给接回来。又接回来奉养他们,照顾他们。我们想一想,这个心态对我们的人生非常关键。当他的后母、当他的弟弟在私吞财产的时候,请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么做是错的?知不知道?知道。可是为什么那时候也这么做?她已经变成贪心的奴隶,她控制不了自己,不是她不知道这样做不对,而是她已经欲令智迷。可是当她落魄成这样,孩子还是完全不计较,包容,还照顾他们,她的良心会被唤醒了,他的弟弟的良知也被唤醒,后来弟弟也把赌瘾给戒掉了。一家从此就和乐,不然这个家很可能延续不下去。
大家觉不觉得吴子恬这样很吃亏?觉不觉得?后来他生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考上进士。你看,人欠你,天会还你,这一忍,他的家道完全就兴盛上来了。生三个儿子都能考上进士,这也没几家有。可是他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争吗?凭的是聪明吗?都不是,凭的是厚道,凭的是孝心,凭的是不见父母、不见兄弟的过失。所以这一句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延伸到无不是之一切亲朋好友,这对我们人生有很深的反思,值得我们去感悟。
我们之前跟大家是提到家道,化民成俗,在家里的角度是家人,所以形成的是家风,最重要的教学是家教。古圣先贤教诲我们要懂得小跟大是圆融的,我们不要听一个道理,好像这个道理就局限在某个情境而已,某个关系而已,这样学会把我们的悟门给阻塞掉。比方我们常说到「孝悌为传家之本」,我们来看,孝悌是传家之本,我们从传家当中可以想到,要能齐家首先要怎么样?身修而后家齐。所以孝悌不是说要求家人先有孝悌,谁先要做到?自己先做到,所以小到个人要孝悌,推演再大一点的,家,更大的,团体、社会、国家也要用孝悌。我们今天假如治理一个公司团体没有孝悌,能不能经营得好?不行。有孝悌才有家的感觉,才会非常团结。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企业当中有没有孝悌的精神?多不多?不多。所以中小型企业不到五年都倒光了,但是有孝悌承传的团体,他就会很兴盛。
曾经我遇到一位校长,她现在已经快八十岁了,她也是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她在几十年前当校长,她的一段话我们也很受益。遇到长者,他们都有很宝贵的人生经验,我们懂得去向他学习。她说到她以前带班的时候,比方带小孩子跑操场,她是个女校长,她一定会跟着学生一起跑。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站在旁边纳凉,「跑那么慢,快一点」。当她带着学生跑,而且是跑在前面,学生感觉心境一不一样?不一样。比方说学校做操,她都会站在学生的前面一起做。假如学生在那里做操,老师在旁边搧着扇子,学生做得起不起劲?他可能在那里,老师没看到了,累死我,我不做了。所以虽然是一些小细节,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她在任教当中的那种态度是以身作则。
她有个孙女,小时候练舞蹈,练芭蕾舞还要劈腿。这个老人家陪着孙女一起去练,结果她练得比她孙女还认真,她的孙女看到自己的奶奶练得这么的认真,她敢不敢懈怠?不敢。大家一想到,这样不是会痛死,结果老人家现在已经快八十岁了,她还可以劈腿。她那天还说「来,我劈给你看」,我说不用了!那个精神,她在面对她的学生,面对她的家庭、晚辈,都是这个心态,所以大家都很佩服她。她那时候当副校长,还不是一把手,遇到了唐山大地震,很严重,她们在附近也受到波及。当下她做了个决定,就把一些女老师,刚好先生不在身边,出去工作了,她把这些女老师找来学校的宿舍一起住。孩子还小的赶快过来,因为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什么情况,所以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照料。你看这是什么样的心境?把同仁都当家人一样的心境来照顾。学校其它的同仁,一些主管就说话了,妳把她们都叫到学校来,那要增加我们多少的工作量?你看我们现在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是道义放第一位,还是自己的方便不方便放在第一位?这个义利之分就是君子跟小人的分野。这位校长跟他沟通,假如我们设身处地一下,我们的女儿也好,我们的太太,就自己一个人或者带着幼小的孩子,在遇到这么大的灾难的时候,我们希不希望有人照顾他们、协助他们?当然希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这位校长只要她的同仁的家人,尤其是父母生病了,她一定会去探望他们父母、家人,所以老师跟她的关系非常好。只要有老师生病了,他们在大陆的习惯是必须这个老师去请代课,他已经不方便,他已经病了,他还得要去张罗这些事情,其实对他也是个负担。这位校长遇到这个情况,都会跟这些不方便的同仁们说,我去帮你代就好了。你看现在我们这样就会想,这样我多累!其实不然,同仁之间关系会非常的好,非常的感恩。再来,校长的心念是什么?她说我是一个从教者,假如全部只做行政,我会脱离教学,我不希望跟学生之间的关系疏离,我要常保我教学的这些经验、体会,所以她一举数得。其实人生只要循着道义去做事,一定是一举数得,没有吃亏的道理。大家怎么用不大相信的眼光看着我。
我曾经到了龙肚国小,跟大家讲过了,每天下课还可以爬爬山。那时候我们有同仁孩子都还小,所以他们来当导护都非常的累,家里还有小孩要照顾,还要赶着过来当导护。有时候我知道了,因为我住校,我说某某老师,这个礼拜你不用这么赶,我帮你站导护。他就觉得很欢喜,谢谢,谢谢,我就站导护。因为龙肚是在客家庄,我到了客家庄,也希望多跟这些家长接触,让他们对我多了解。因为语言不通就已经比较不容易沟通,藉由这个机会多跟家长更拉近距离。我到龙肚国小以前,先学了一句客家话,「我听不懂」。我怕他跟我讲半天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就可以先跟他说我听不懂。我在那站导护,就会感觉佛陀的四摄法可以用得上,布施,内财布施。
所以这些孩子,比方车子开过来,我帮他们开门,来,赶快下车。有的刚下来,坐着妈妈的摩托车,书包放前面,我们很主动的赶快把他的书包拿起来,帮他的孩子背好。本来那个母亲骑摩托车过来的时候,连一点血色都没有,然后你就会看到后面有一个小一号的也是没血色,那个家庭影响太大了。你看一个母亲都不笑,她的孩子纵使小时候常笑,最后也都笑不出来了。但是骑过来了,我们给她做这个动作,然后向她说早上好、早安。你这样喊三次、喊四次,他母亲的脸部就开始放松了,之后就会跟我们打招呼了。父母对老师的感觉,信任愈高他愈放心,他的感觉又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态度。所以,我们希望跟孩子、跟他的家庭结这个善缘。
然后其中有个孩子,他就有一天就把我找到旁边,他说老师,有件事我告诉你,但是你不可以生气。我说没事,你讲。他说我妈妈说你好像要选议员,要选立法委员,在门口都是笑笑,好像在拜票。所以,这些家长他们都在看,也很有意思,观察得很仔细。其中有个孩子真的都没什么笑容,才四年级的孩子,后来考试不及格,我就刚好三个不及格,我就把他们三个人重补考,重新再考一次。那时候我是教自然科。结果让他们三个人考试才知道他们的语文程度太差,其实是题目看不懂,我就念给他们听,一考都及格了。但是就在那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心境在转变,他考不及格,他不是第一次考不及格,他可能在考试的过程他的信心已经一点一滴在被消磨掉了。可是考不及格他本来的心境是很消极的,现在老师陪着他考,一题一题念给他听,他感觉到温暖,慢慢的那个心态,你看你本来会的!考及格了回去了。
那个孩子有一天下课的时候到我的书桌前,他就很慎重的样子,突然间他的手就抱起来,然后就对我说「参见师父」。你看你就这样子对他关怀用心而已,他的反应就很强烈。然后单膝跪下,当时候我没有像大家这么笑,能不能笑?这时候是感受到孩子那分尊重,所以我那时候也变得很严肃。我马上把他的手扶起来,对着他说「拜师可是很严肃的事情,你可要想清楚」。然后他很认真的想了一下,想了几秒钟,又跪下去「参见师父」。这个孩子从那次以后考试都是九十几分,你看从不及格到九十几分。我离开那个学校以前,每次都是九十几分,其它科目我不知道。
所以,一个孩子真的感觉到你对他的爱护的时候,他会不忍心因为他成绩不好而让老师伤心,他会希望自己表现好,让老师能够欢喜,能够欣慰。当然孩子有好的表现,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布施,也要给他肯定。因为他考九十几分,我要颁奖给他,但是其它九十几分的也很多,所以我就颁了好像颁了二、三十个奖,所以荷包损失了不少。但是我们要了解,愈施怎么样?你们好像对真理信心不够,愈施愈多。我就颁了一个最佳进步奖,我说你们猜猜看,这次月考进步分数最多的是几分?他们猜十几分、二十几分,我说都不对,三十几分。然后全班就自自然然鼓掌,就看着一个人突然走路有风走出来了。你看他的信心就这样一点一滴在形成。
同仁之间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这个团体会很兴旺,而我们每天上班不只不会累,会觉得很欢喜,跟学生也好,跟同仁也好。我之前在龙肚国小的时候,我是吃素,但是同仁都把我们当做家人看待,都会给我们加很多菜。这是我们刚刚讲到孝悌,小到个人要修行,大到家庭、大到团体,甚至大到整个国家、天下一定都要孝悌。你说治理一个国家、天下,假如领导者面对老者没有孝敬的心,面对所有的这些子民没有像兄弟的爱护,这个国家怎么可能治理得好?所以小到家庭。再来我们一个班级,学生,这就是班风,当然形成的就是班级的文化。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这就是校风,这就是学校的文化。企业也是一样,整个成员,这就变成整个企业的文化,靠的是什么?现在企业界最常讲的叫学习型组织,都还是要教学为先。
所以有个校长他就很头大,他说学校都很脏乱,怎么办?诸位老师,今天你是校长,学校很脏乱怎么办?以身作则。还有没有其它答案?自己先去捡,是不是?以身作则这个叫标准答案,只会在考卷出现,不见得会在行为出现。我的校长,刚好也姓蔡,蔡校长他本来是在我们高雄中山高中当校长,他退休以后全心全意弘扬文化,而校长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当初我一进校门的时候,有一次我去打球,看到我的校长在那里巡视校园,蹲下来把纸屑捡起来。是背对着我,校长不知道我在后面看,这一幕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这节课我们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一集) 2007/7/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11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刚刚谈到化民成俗,其实我们人生有非常多的角色。在家庭的角色,在我们工作团体的角色,以至于我们站在社会、国家的角度上,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的公民?我们能够自己先做好,正己自然能够化人,所以整个社会的风气与我们是不可分的。当我们明白到这个道理,看到社会风气堕落,我们不会抱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刚刚最后提到我国中的一个深刻的记忆,真的说起来的时候,那个影像马上浮在眼前,是在哪一栋大楼的哪一个情境,都还记得。为什么记那么深?因为那是校长发自内心做出来的行为,我们当中虽然没有打字幕,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校长真的是把校园当作是自己家一样,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护。而这个影像,真诚的心做出来的行为,它可以化成永恒,所以这个动作在我的生命当中已经是不可抹灭掉了。从那一刻开始,我有没有可能再丢纸屑?你们居然不信任我。真的,你本来习惯要丢的时候,会突然那个影像就出来了。我相信,许浚他的老师什么时候把医术教给他,真正教给他不是那些药怎么开,老师那颗把受伤的人当作自己家里的人那种爱护的心,甚至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的这颗「心医」的心,深深的感动许浚的那一刻,其实师承才是真正传过去了。我们真正有孔老夫子那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心境的时候,很多好的方法会自然在我们遇到的境界当中我们会自己去找出来,会去请教,甚至于会从自己本有的智慧当中领悟到。
所以「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一个读书人、一个有使命感的人,他已经抱定我这辈子就把教育当我一生的使命,我绝不往后再退一步,有这颗真心现前,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往往看到学生的情况,在那里想方法,想着想着好像快要没有方法了,然后另外一股声音说不能放弃,最后又出来了。我记得我最后带的那个班,全校最不好带的,每天都有花样,真的就像在跟学生斗法一样。但是在斗法的时候还要装着神态自若的样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汗都流在背后,不敢流在前面被他看到。后来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月,过了很多招了,学生终于知道老师果然有来历。稍微比较收敛以后,我们有一位学生他算成绩很好,一个男生,也很乖。他就过来很欢喜的跟我说到:老师,你看这一个多月之后,我们班上的秩序变得挺好的,那些男生每天来学校都很害怕说,老师今天不知道又要出哪一招。其实我听到的时候我很紧张,你知道吗?其实我每一天都觉得我快没招了,其实学生也在怕我出招。所以我们只要挺住,祖宗会加持,不要担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我当初第一次带班的时候,一开始进去,小学的孩子都很单纯,但是我走进去的时候,觉得这个班上的气氛有点诡异。我是带六年级,五年级的老师已经好像调去当行政人员。一进去的时候我觉得气氛有点不对,但是我也不知道原因出在哪,没有多久,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我现在讲的时候这个都历历在目。她说「老师,你会不会打人?」听思聪,听出什么?有没有听出孩子的恐惧?有没有听出她跟老师之间的隔阂?新老师来应该是很兴奋的,结果他们的表情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后来赶快去打听一下情况,跟本来的老师冲突比较大。我们当老师的要体会到,孩子虽然有不好的行为,但是他们的心还是很天真、很淳朴。所以学生有这些不好的反应,有时候我们也要反求诸己,因为学生很单纯,其实很容易带动,你很真诚待他们,他们一定会很真诚给你响应。
之前他们跟老师冲突到,有一个女生成绩很好,这个女孩子其实是很乖的,但是她居然气到写纸条骂老师。骂完,其实我们觉得这样也好,是不是?不然她那个气憋着会生病。她骂完揉一揉就丢到垃圾筒,老师又去捡起来看。我说真的我们老师要反思,学生都骂我们骂成这样,我们不只不能去体会他们的心境,反而还要压制,叫那个女孩子跪下,我听了都觉得很难过。老师的威严不是靠这样子出来的,「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威严,我们要很体会到,有「道德之威、有暴察之威、有狂妄之威」。「道德之威成乎安强」,小到家庭大到团体都是这样。因为之前有个朋友,那时候我们台湾通过零体罚,这位朋友就很忧心的跟我讲到,孩子不能打,那能管吗?能不能管?我们要很冷静来看,威严是打出来的吗?不是。我的父亲这一辈子没有打过我,当然以后会不会?应该不会,要有信心。你看统统没有打过我,但是我们为什么这么尊重父亲?我记得小时候也是花样很多,会做出一些让父母非常生气的事情。我的爸爸棍子拿过来,然后开始跟我分析你到底错在哪,不可以这样。但是他棍子一拿过来,我就变得很乖,所以叫识实务者为俊杰,一个人只要知错,就不会挨打。然后我父亲就跟我谈,那个父亲在告诫我们、在教诲我们的影像真的非常清晰。我都觉得父亲在跟我讲道理的时候,我听了很感动,是讲什么其实我不大记得了,但印象最深的是父亲那种心境,还有那一句「孩子你要自爱!你不要自己糟蹋你自己。」自爱那两个字终身不忘。
我母亲在我父亲处罚我的时候她都在旁边,她一句话也没说,她也不会插手,都是看着我父亲教训我。然后我母亲就说到,以前你爸爸在你小时候跟你讲一堆道理,我在旁边想,到底听不听得懂?我跟我妈说:都听懂了。那是父亲的真心在让孩子感受。我父母言语很少,他们都比较沉默寡言,所以他们两个人常常对我说,我们两个都不会说话,你怎么这么会吹牛?我就会跟我爸说,你们不知道,爸爸在骂我的时候真是辩才无碍,我就是学到爸爸在骂人那种辩才无碍。后来我自己当老师了,我们有那一分爱护孩子的心,真的有时候骂学生不是骂到他哭,骂到我哭了。为什么哭?因为我觉得我讲得太感人了,那些话都是很有道义,自己听了都很感动。所以当我们的心里面都是这种爱心、这种道义,口才也是本有的。
你看夫子平常在家的时候都不讲什么话,为什么?在家里面都是一些亲戚长辈,对着长辈哪是讲道理的时候!可是夫子站在朝廷当中为民喉舌的时候,就辩才无碍,左右逢源。所以诸位老师,你们上讲台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没有?有时候我在讲数学题,劲比较不足,突然讲到德育故事,学生会说「老师,你为什么讲数学的时候没什么声音?为什么讲德育故事突然声音都变这么大?」因为讲这些都慷慨激昂。所以,道德之威是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就有道德之威。
我们张秀葵老师今天到监狱去讲课,她不在,我就可以讲她的事。当然我们在背后一定是赞叹,在人前赞叹背后也赞叹。因为张老师长者的精神让我们很感动,我们每次读书会,张老师都坐在前面,七十五岁了。我们的老师坐在后面,每次要打瞌睡的时候,突然看到那个身影,惭愧的心就起来了,就没人打瞌睡。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了八个月,还没有人打瞌睡,这是我们张老师的功劳。张老师有一次就讲到她小的时候一个很深刻的记忆,就是她的父亲每天早上一起来,会到奶奶的床前给她问安。然后一个大男人就把自己母亲的尿桶,这个便器扛上肩上,就很踏实的去洗,数十年如一日就这样洗。张老师他们的脑海里常常就看到父亲拿着稻草在刷那个尿桶,刷了好一段时间之后,她的父亲会把尿桶往自己的鼻子移,闻闻假如还有点味道,又再用力的刷,一定刷到都没有味道才再拿回来。你看那个闻的味道烙在孩子的心目当中一辈子都忘不了,身教一下子就承传下去。而当子女感受到父亲那分至孝,对他是肃然起敬,所以道德之威成乎安强。这个班级、这个家庭弥漫在德行的风范当中,很安定,而且会愈来愈兴盛。
暴察之威就是用暴力,察就是紧迫盯人,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那样子没有几个人受得了。所以暴察之威最后会变成什么?危弱。因为暴察就会把人比较天性的部分把它压下去,就变得心里很压抑,东怕西怕的,他整个天性、潜能就没有办法把它开发出来。这个察,假如整个家庭气氛好像搞监听、白色恐怖,感觉好不好?当然很不好。然后家庭也好或者是国家也好,它慢慢的就会很危险,然后就会败下来,危弱。我们现在要反观我们自己,是道德之威还是暴察之威。
再来是「狂妄之威」,自大到极处,「成乎灭亡」。你看夏桀、商纣这些末代的帝王,到最后都是很狂妄。夏桀他听说人民已经对他很不满,有可能会推翻他了,结果夏桀说,天哪有可能会灭亡!你看他完全不反省,天哪有可能会灭亡!人民听到他这句话就说到,天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他拼了。他没有反思,人民马上就反他,最后他就会被推翻掉了。而且这夏桀狂妄到已经被推翻了也没反省。汤王并没有伤害他,又画了一块土地让他还有他们同族的人去那里生活。夏桀走在路上,他没有反省,他居然还说早知道我就把商汤给杀了。所以人最可悲的是自欺,最可悲的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这一生很多岁月都空过了,太可惜了!这是我们刚刚讲到的,真实的威严从道德来,从以身作则来,家风、班风也一定是从我们自身开始做起。
很可能是我们无形当中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已经在影响周围的人。像我本来这个班级跟老师是有距离感的,我们要多布施距离就会拉近,所以那时候我就主动煮东西请他们吃。你看,我吃亏了没有?幸好我是煮东西给他们吃,不然我到海口去就要断炊了,幸好前面还做了些热身。煮东西给他们吃,而且「己有能,勿自私」。我那时候就开始,我记得我第一次煮是煮芝麻红豆汤圆,因为那很香,不用威力大一点的,怕他们不能上钩。我就礼拜五用电饭锅煮给他们吃,一打开来香气逼人,说同学们一个人吃一碗。看到有一半的学生不吃,他们的表情是富贵不能淫,这样的孩子我肃然起敬,这么香的东西对他没有诱惑。然后就会看到很多的孩子撑不了了,就会赶快过去吃。还有的说,「老师,还可不可以再吃第二碗」,那个就可以把他收买过来。但是大家要看到我的存心,我们收买过来是为了更了解每一个学生,要因材施教,很重要的一点,你一定要对他了解。
过来之后,就了解到一些情况,我们就懂得如何去关怀每一个学生。第二周又煮,第三周再下来,最后就全军覆没了,最后所有的孩子跟我们就没有距离感。我心里想,这样我再继续煮下去,不知要煮到什么时候。然后灵机一动:诸位同学,我们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服务为快乐之本,老师已经服务了这几次,有没有同学愿意把你最拿手的东西来服务同学?你们放心,一个班级里面一定会有很热心的孩子,他一定「我,老师,我」,「来,排时间,你下一个礼拜,你下下个礼拜」。就这样,为班级付出的风气就带起来了,有的煮得很好,你看机会点都来了。
有一个语文老师讲到,他说我站上台我就是老师。这句话对不对?我们什么时候是老师?随时随地都是老师!心态不对了,就错到底了。我有一次到北京师范大学演讲,我站在师范大学的讲堂,我都会很感动,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台南师范学院毕业的,我也是南师毕业。所以我考上南师那天,我跟我父母讲,「爸爸、妈妈,我今天升级了,我要叫你们学长」。走在南师的校园,感觉特别亲切,早在二十几年前我的父母在这里相遇,假如没有的话,我就不见了,所以这些因缘都是很关键的。
那堂课我也讲得很欢喜,回来之后,我们一位老师,当初是在海口最早开始跟我们一起推广的一位李老师。他回来之后,我们很多老师们一起去,回来大家一起交流,他就说:蔡老师最强的能力,就是一上台就把大家变成兄弟姊妹。这句话对不对?对。听起来对,错得很离谱。上台来就把大家变成兄弟姊妹,那下台去的时候呢?上台的时候就是兄弟姊妹,上台来才笑,那会让人起鸡皮疙瘩,是不是?就好像一个人去做营销,你只要对人绽放笑容你就可以赚到他的钱。本来都不笑,一定要笑,一定要笑,学完隔天去对人家笑,人家一定觉得全身不自在,因为不自然。所以人的智慧被什么障住?被分别障住,被执着障住。当我们起一个念头,台上才叫老师,这是什么?这是分别执着。应该是一切时候都是这样的真诚,这样的仁爱的心境,一真才能够一切的地方都真。
后来同学们他们自己就来担任这些工作,有的煮得很好的,隔壁班的老师还会跑过来,说这个是谁煮的?突然看到一个小男生说,我。那个老师就问他步骤怎么做,他就这样跟他解释。我们就看到孩子的信心都在这些事情当中在提升。我们以前为什么患得患失?为什么没自信?好像考试考不好,天就快塌下来了,把人生看得非常狭窄,其实人生是很宽广的,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是挂在口上的,还是我们真的是这样的心境在引导我们的学生,这都跟他的价值观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关键。
所以,一个老师教学要教得好,第一要格物,自己欲望要低。自己欲望高的时候,往往有些机会点出现,我们不知道教导孩子。比方说学生煮好东西了,香喷喷,端到你面前:老师请吃。这时候老师怎么做?真好,我肚子好饿。当下是不是教育的机会点?是。可是老师假如没有格物的功夫,他可能当下所有的注意力不是贪就是瞋、就是痴。我们就问他,你们除了想到老师之外还应该想到谁?有时候反而没有给他固定的答案,让他自己去想。当我们这么跟学生讲完之后,这孩子若有所思,就跑掉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后来才知道他拿去给他低年级、中年级的老师。后来一家烤肉万家香,很多老师都知道我们教室在煮好吃的。这些孩子当他拿着东西要给老师的时候,他是满心的喜悦,很充实。当他拿给老师,老师那分安慰的笑容会激励他一辈子。
所以我们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是要跟孩子打好关系,后来把他们服务的态度,以至于这种感恩的态度,慢慢调动起来。甚至做事的方法,他今天要负责那件事情,人、事、时、地、物他都要考虑。他还要做财物管理,老师给你两百块,不要乱花,都要有发票拿回来,要报帐。你需要哪些人员、物品的支持,你自己要联络好。所以我爸爸还接到一通电话是我学生打来的,「请你转告我们老师,明天要帮我们带一个瓦斯炉来」,我背那个很轻便的瓦斯炉去。所以,一个孩子做事的能力难道是大学毕业才学吗?他在家庭、学校都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很多时候当我们能够去感悟到,提升孩子的心性是教育的核心,哪时候会离开心性!哪个时候不是教育的机会!刚刚我跟大家讲到,有个校长问我们说学校很脏都管理不好。当下我们问,那怎么办?我们的答案是以身作则。其实这个答案有没有落到实处?还没有,这时候要接着再引导,以身作则,从什么做起?去捡。
有一个老师因为他刚带班,他发现没有板擦。他就跟学生讲,他说同学们,什么是聪明?你看万变不穷的功夫都来自一个成全孩子的心。什么是聪明?在孩子的脑海里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活泼?好像动来动去叫活泼,不然。能时时为人家着想,他走到哪里人家都欢欢喜喜,他一定可以给我们大帮忙,那叫脑筋非常的活跃,非常的活泼。而不是做一大堆行为让人家很难受,那个叫随便,不叫活泼。聪明是什么?聪明不是今天没写作业,骗老师,逃过一劫,好聪明。这算不算聪明?这个叫愚笨。「倘揜饰,增一辜」,而且纸是包不了火,终究还是会让人家知道,知道以后可能自己的人格都落地了。而且说实在的,当我们欺骗别人的时候,其实吃最大亏的是谁?自己,自己的良心不见了,自己的能力愈来愈退步。所以聪明,孔老夫子讲君子有九思,叫聪明。「视思明,听思聪」,看的时候明明白白发生什么事了,看到别人的需要,听到别人的需要,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22-12-29 14:13:34
|
只看該作者
懂得去帮助别人,这个叫聪明。
「诸位同学们,现在你们看到老师需要什么?」他们就说「老师需要板擦」,因为刚好没板擦。他接着就跟孩子们讲:那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老师的需要,可以做什么?学生说:找板擦。没有人动,找板擦。老师这个时候就是耐性,这个时候如果发一顿脾气,他们匆匆忙忙去捡,记得的是什么?这个老师这么凶。所以不能动气,发脾气就不能教孩子,教孩子的时候绝对不能发脾气。举一反多少?这句话可以再转述什么?真正要引导人的时候绝对不能发脾气,发脾气的时候就不要跟人讲道理。
当下这个老师很有耐性,用真诚的眼睛看着他的学生,然后微微的笑,「那你们可以做什么?」。突然有一个学生开窍了,起来去找,后来找回来了。找回来之后,老师就说「大家应该给这个同学」,他们就鼓掌。这个孩子回去之后,老师就问他们,「你们鼓掌干什么?」学生愣住了。他们为什么鼓掌?有一点感动。老师也引导他们,因为这个同学值得我们肯定在老师说了他马上就去做。诸位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当一个人形成知道一件好事、善事就马上去做,他这一辈子会有多高的成就,你们知道吗?他可以成为圣人。
在《孟子》里面,孟子提到大舜当初还没闻到这些圣贤道理以前,大舜是住在山里面,跟山上的野人一样,睡觉的时候旁边还有野猪的鼾声,他都跟一般人都差不多。但差异在哪里?差异在当大舜听到这些善言,德行的行为他看到的时候,他马上去效法。所以《孟子》里面提到:「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你看,我们又讲到慕贤当慕其心,这是大舜行道的心境。他真听到好的这些道理,拳拳服膺在心中。力行的态度就好像江河很勇猛,把堤防都冲破了,谁也抵挡不了他,改过向善的心莫之能御也。我们跟大舜比较比较,他只要听到好的事,千万个人阻止他也阻止不了他去行善,我们现在要去行善,一、两个人给我们泄泄气,我们就不干了。差距就在行道的力行的力度,勇猛精进。这个大舜的态度在哪里可以教?就在生活的每一个情境当中,可以点醒孩子的这个心境。但是假如老师没有这样的敏感度,他可能就「给你们讲半天也不会捡,真是不受教」,然后自己跑去捡回来,这个机会不就没有了吗?
我们刚刚讲到的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我们真心出来了,这些方法都能够应运而生。所以老师当务之急是要开自己的智慧。《孟子》讲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前贤德之人,昭昭就是智慧,他对人生的感悟然后去自觉觉他,引导别人也觉悟。现在是以其昏昏,自己都搞不清楚,然后说你要懂做人,你要会做事,我们自己不会。那孩子也好,学生也好,他不能够接受的,他也不佩服的。我常说比方女儿接近结婚年龄了,妈妈带着女儿,对女儿讲你赶快结婚,因为年龄一天一天大了,催女儿结婚。结果这个女儿回她一句话:妳都不幸福,干嘛叫我嫁。这个影像有没有曾经看过?
我们再打一个比喻,比方你今天走在人生的道路当中,突然不小心跌到一个坑洞里面去,摔个四脚朝天,满身的灰尘。有够倒霉,今天怎么会这样?我们从这个坑洞爬出来的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你们居然想那么久,你们还有良心吗?怎么做?把坑洞补起来,是不是?我们有没有爬起来就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但是人生要公平一点,不能只有我一个倒霉。幸灾乐祸的心态,在我们整个升学主义之下多不多?太多了。而这个心态会把一个人的福折掉多少?无法想象。所以我今天工作一年可以换十个老板,原因在哪?因为以前幸灾乐祸,福气都花光了。我们教育孩子是成就他的心地,他的心地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我们视而不见。我们教育同仁只看到分数,只看到金子,什么都看不到。
有一个四年级的老师,他们班上的学生有一天有个女孩请假,这个女孩是全班数学第一名。同学就很惊讶的问,「老师,她今天怎么没来考试?」老师回答到,「这个同学的爷爷去世了,她去送爷爷」。这个女孩的爷爷是数学博士、数学教授,数学特别好,常常会教导他的孙女,所以她数学第一名。而全班的同学听到她爷爷死的时候,反应就是她爷爷终于死了。这个老师当下对回回来的话,他在那里想,我到底在教一群什么?一群狼吗?这是竞争之后产生孩子人格上的偏颇。人家的丧祖父之痛完全感受不到,他只想着我有没有机会超过她的分数。所以那时候,我们成绩好一点,考得不好,嫉妒人家,有什么了不起;自己考得比隔壁同学还好,拿着考卷晃两下,我都没怎么读,就考得比你还高。这句话要耗掉多少福分?差点命就没有了。
真是这样的,我到二十九岁那年就差点没命了。那时候连开车都会开到睡着,真的很卖力张开眼睛,但是它还是不听话。幸好还有点善念,冥冥当中有祖宗庇荫,差不多该醒过来的时候就醒了。什么时候该醒?车子去压到旁边晚上会亮的那个灯,突然惊醒,觉得好像恍若隔世。后来杨老师知道我会有这种情况,我每一次从台中开车要回家,她要打好几通电话,没睡着吧!所以人真的行孝不能等,行善也不能等。行善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而你灾难一来,比方说你存了三十万,灾难一来要拿你二十万,你游刃有余,就逢凶化吉。但是假如都没存,只有五万块,这个灾难要你二十万,命就不见了。所以不能等,行善要及时。而福田靠心耕,一个人时时心想着天下、想着众生,一念都可以集广大的福分,所以积善不难。
我们在《了凡四训》当中就了解到,宋朝的卫仲达他被阎罗王叫去了,他做的坏事,纪录可以像装满一间房间一样。他说我还没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恶事?他很有福气,是不是?他能被阎罗王给他讲道理、开示,这样的福气希不希望有?这么问好像怪怪的,我的意思是希不希望有人给我们开导、启发?大家这两天可以到地下去走走,地下有「地狱变相图」,走一遭我们就开悟了。我们那时候看到这「地狱变相图」,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地狱还有多少众生都在那儿苦不堪言,假如现在我们有地藏菩萨的修行,到地狱去,他又跟我们有缘,可能一句话,他心念一转他就能脱离地狱。所以有时候我们在懈怠当中,这个地狱变相图的影像,众生的那种痛苦浮现在我们脑海里。我们不能懈怠,赶快提起来,念念想着这一声佛号,光芒能注照到地狱去。所以,地狱的众生也是在成就我们的这一分慈悲心。
卫仲达问了以后心里就知道,原来坏事不是做了才叫坏事,起了坏的念头都有记载。在他本来的认知里面,他是觉得行为才是恶,其实念头也是恶。他的善,只有像一根筷子一样的纪录而已。阎罗王说,拿秤来秤,居然是这一根筷子的卷宗比较重,「盈庭者」那个恶录都已经装满房间的量,居然比它还轻。就把这个打开来一看,因为皇帝要建三山石桥,一定会弄得民不聊生,他想到的是万民,「君之一念,已在万民」,所以福分很大。卫仲达说,皇帝也没听我的话。閰罗王告诉他,假如皇帝听了,你的福报就更大。所以其实行善并不困难。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掉下去之后,我们下一个念头应该是想着,不要再有后面的人再跌下去,就把它填满。相同的,今天我们都搞不清楚的事情,搞不清楚的未来,能不能把孩子跟学生都推向那个方向?行不行?诸位老师,十六年以上的升学路途对我们人生是正确的路吗?这种活在题海当中的人生是最好的吗?有没有更好的人生?我们愿不愿意孩子跟我们走一样的路途?不希望。可是我们现在有没有在干同样的事情?有,那不行。就好像这个母亲说你赶快结婚,请问她这句话出于什么动机?是女儿的幸福还是自己的面子?人生有抉择,拿个秤来,女儿的幸福重,还是面子重?哪里重?你们还秤半天。孩子健全的人格重,还是我们多赚十万块、一百万重?你看人生都在抉择,抉择错了会错到底。
所以这个妈妈不应该叫女儿赶快结婚,自己都不幸福还叫女儿嫁,不就是把她推到那个洞里面去吗?这时候不是叫女儿赶快结婚,赶快学《弟子规》,是不是?她学了《弟子规》,她对人生有正确的价值观,有判断力,她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对象。不只她的女儿能够提升,《弟子规》还可以当护身符。比方可能有人对她的女儿有好感,这个时候叫女儿先丢一本《弟子规》给这个男的。假如一丢下去就石沉大海,好险!逃过一劫。假如丢过去的时候,他会觉得这本书很好,哪句话对我有体会,这个可以继续观察。进一步再来了解他的家庭,「选田要选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酹」,他的家道如何?那个才叫看得准。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然要谨慎。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一定是先明白了才能让人明白,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的,以至于我们为人领导,有一分责任使命感的人,首先第一要事是开智慧,没有比这个更急的事。而又有多少个人把人生第一个重点放在开智慧?我们今天没有智慧,叫愈帮愈忙,盲人引路,相偕入火坑,都掉下去了。我们很冷静,我们自己要觉悟了才能帮人觉悟,不然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现在把所有急躁的心放下,一个人要开智慧要向内求,叫内学。首先先把那个控制别人的心放下,看别人不是的心先放下,首先先求自己,从我自己开始学起、开始做起。不然心静不下来,精进清净心才能生智慧,净极光通达,心里还有谁的不是,那个都没有办法开智慧。要开智慧就要好学,「好学近乎智」,而智慧要经过信、解、行、证四个过程。我们下午来好好的深入来体会,如何在信解行证中能够扎扎实实,只要能信解行证,必开智慧。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07/7/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12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们上一节课讲到开智慧,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我们有了智慧,才能引领我们的孩子、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而求智慧经过四个阶段,信、解、行、证。说到信,很重要的要先相信自己,我们之前也提到「欲知人者,先自知」,我们自己了不了解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在还没有遇到圣贤经典以前,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回想起在以前谈到自己,我这个人就是怎样怎样,我已经改很多了,假如像以前你跟我讲这种话,你早就怎么样了。就这些话,这些话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
我记得那时候在南师读书的时候,我的同学寄了一些心理测验给我,那个测验几十题题目,测验完它会给你评分。比方你的分数总分最后是五十分,它会下一个结论说你是老虎型的,我们就高兴半天,有没有?或者是四十五分,你是孔雀型的;得了四十分,你是无尾熊型的。你看我们跟畜生很像,心里怎么样?高兴。所以,人有没有愈活愈倒退的感觉?为什么会一代不如一代?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了解做人的意义在哪里,而我们却觉得跟畜生比我们还高兴,甚至于我们还觉得像畜生是对的。
昨天周老师讲课的时候提到,现在有企业说要是狼的文化,引狼入室会怎么样?很危险。你看都是跟畜生在学,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做的心理测验,它的结论是你的个性、你的人格跟周文王很像,「视民如伤」;跟范仲淹很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跟唐太宗很像,肚量很宽广,雄才大略。这样的心理测验怎么都没出来?甚至于我们在成长的过程都会觉得,这些圣贤人是可远观而怎么样?好像那都是很遥远的,现代人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其实在这样的认知里面,我们的信心就已经不足了。
突然我们读到《弟子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好像还在内心里面信心、决心慢慢的被唤醒起来。我是比较幸运,学了经典以后,学了这些古圣先贤教诲,我才去念师范院校,才去接触很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我们有判断的能力。比方说行为心理学派,它所有的理论大部分是从哪里出来的?它大部分是从动物实验结果出来的。把狗的结果,把实验猫的结果、把实验老鼠的结果拿来教育谁?你们怎么这么小声,大家当初都读过的,拿来教谁?当初我们读的时候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你看判断力重要。我们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这样教孩子,教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孟子讲:「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哪有说在长欲望的!动物牠本身牠就是满足欲望的目的而已!而我们人是要成就天地人三才的人格,要明明德,要开显自己的本善。
没有读经典,我们真的可能这一辈子都不知道人生应该这样去做,甚至于觉得这些欲望是正常的,愈来愈放纵,把不正常当成正常。当我们在看那些电影的时候,那些杀盗淫妄的东西,是不是愈来愈让我们觉得那才是正常?所以我们必须先明白,才能扭转这些偏颇之处,「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我们在引发孩子是他的善心、他的爱心,还是在引发他的欲望?行为主义学派他们的思惟是引发人的欲望,你看拿东西给狗吃,然后口水就流下来,那不都是用欲望在引发人吗?
我们现在冷静来看看,我们父亲那一代,他生命的动力在哪里?他向学的动力在哪?他们是孝心、是责任心,他们读书不用人家推。我父亲那一辈的所有的长辈,他们读书都是自动自发的,都读到我爷爷说去睡觉,不能再读了,他们就乖乖的去睡觉。等我爷爷睡着了他们又起来读书,很顺从父亲的意思,但是心里面更期许自己这辈子要有成就,父母太辛苦了。以至于父亲那一辈他们踏入家庭,他们经营事业,有没有让父母操一个心?在我的整个成长二十多年来,我没看过我的爷爷奶奶,因为父亲家庭、夫妻或者是事业当中,让爷爷奶奶操过一点心,没有。我们反观自己,现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在家庭跟事业当中,我们让父母操了多少心!为什么?我们的心境远远不如我们父亲那一代的孝心跟责任心。
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现在八岁、十岁的孩子,他的人生动力有孝心吗?我们曾经看到上海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考第一名,他的爸爸给他买一辆BMW。他爸爸很高兴送给他,他高不高兴?他也很高兴。这是得乎道还是得乎欲?欲。这个孩子假如高中联考要给他什么?到时候连命都要给他。欲望,欲是深渊,他会愈打愈开。有一个妈妈她自己也是老师,当老师不见得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要被老师两个字给冲昏了头,好像我们什么都一定懂,我们不从经典当中去学习,人生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真理是什么。这位母亲刚好有一天在我们上课教室的门前,她的孩子在那里耍脾气,不肯回家。她看到我们的老师在那里,妈妈就有点不好意思,孩子在那里吵。但是这个母亲突然露出很诡异的表情,好像她想到什么好的方法,很诡异的看着我们。她的孩子在那里滚来滚去都不肯回去,她已经叫了三、五次了,叫不动。后来她就从皮包里面拿出一根棒棒糖,就晃到她儿子的脸前。她儿子本来在那里滚半天,突然看到那个棒棒糖的时候眼睛就放光,盯着那个棒棒糖。这个母亲就把棒棒糖慢慢的拉起来,那孩子也慢慢站起来。
大家看到这一幕想起什么景像?看到什么?有没有看到马戏团里面在训练动物怎么训练?就这么训练的!拉起来的时候,妈妈就说了「想不想吃?」孩子点点头。「想吃就跟我回家。」然后孩子就跟着妈妈走的时候,这位老师还回头对我们的老师笑一笑:你看,我很有本事吧!问题解决没有?好像解决了,但是孩子的心呈现什么状态?呈现的是欲望重要。一根棒棒糖的威力已经大于妈妈的重要性,有没有?你看妈妈喊好几次喊不动,一根棒棒糖就动了。当我们的孩子都是被欲望驱使着走,他这一辈子会因为欲望而做出什么,我们连想都很难想得到。假如是这样去引导孩子,已经让孩子这一辈子成为欲望的奴隶。
那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报导,在深圳有一个六岁的女孩,她母亲带她出去买东西,结果钱带不够,她还想买,她母亲说不行,没钱了。她马上脾气上来就打她妈妈,打得鼻青脸肿。路人看了觉得很受不了,说妳这个孩子太不象话,妳也不教训教训她,这个母亲说我舍不得打。以前都看到是妈妈教训孩子,现在大家假如一不小心看到路旁是儿子在教训父母,有没有?你们都没看过?那一次听有一位朋友他卖计算机的,他的母亲带着他儿子,那个儿子才念小学。这个东西要多少钱?老板说要两千。母亲说:太贵了一点!儿子说:你给我闭嘴。小孩子!那个卖计算机的老板都愣住了,现在的孩子对父母讲话这么没有礼貌。当孩子说你给我闭嘴的时候,妈妈真闭嘴。你看倒得太厉害,孩子这种傲慢无礼的心什么时候形成的?这都是该教而没有教。我们都觉得小孩很可爱、很好玩,所以小时候都玩坏了,该教他孝道、该教他恭敬的时候都没教,还觉得很有意思。
所以古圣先贤对教育非常慎重的是慎于始,「禁于未发之谓豫」。他的不好的存心、人格还没起来,就要把它调伏掉,禁于未发,这是预防法。「发然后禁」,他已经形成这些错误的心态你才要禁止,「则扞格而不胜」。这种状态就好像他形成坏习惯已经错了,你给他打得半死他都不承认错误,还斜着眼看你,还瞪你,这就扞格而不胜,他已经形成了。这个小女孩才六岁,可以把母亲打成这样,路人假如管她再打她,她不见得能够接受。我们从这个六岁女孩的行为,这是结果,把原因找出来,回到它的原点,问题出在哪?可能在她一岁、二岁的时候出去买东西,看到想要的东西,妈妈不买,她在地上打滚。妈妈说这个东西家里都有了,别再买了。我不管,你要给我买,就一直哭。这样的景像熟不熟悉?我们以前有没有干过?还是我们的孩子干过?你看当下母亲说「好啦!好啦!给妳买」,马上破涕为笑。这时候孩子在那里笑,那是欲望,满足了,她觉得高兴。当她笑的时候父母笑不笑?假如父母跟着一起笑,觉得「她高兴就好了」,到底是因什么而高兴不知道,所以才造成她六岁这个结果。
像这样的事我也干过,我也是给我妈耍赖皮要东西,我妈在那里看书,我就在那里吵。本来是站着吵,后来没什么效果,就在地上打滚。滚了十几分钟,我妈妈还是如如不动在那里看书,可能我妈妈以前读过「关公看春秋」,定住了。我妈连看都不看我,可能是我妈妈怕看我以后会破功,会原则把持不住,所以都不看我。十几分钟之后我就开悟了,我了悟到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在地上打滚很累,然后地又很冷,所以只好自己拍拍屁股就走了。你看只要大人坚持原则,孩子下一次会不会再用这种手段来要求?他不是吃饱闲着。所以往往都是,为什么他会吵?因为他很清楚用什么方法就能让父母就范,他可以攻城略地,父母是节节败退。
现在不只小孩有这个功力,连家里养的狗都有这个功力,大家要注意。那个狗你给牠宠坏了,牠跳到床上,「你给我下来,不然我打你」,牠甩都不甩你,因为牠把你的底细摸得太清楚了。所以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原则?家道才建立起来,班风才建立得起来。得乎欲而喜,悲开始了,谁的悲哀?家里的悲哀,他自己的悲哀,以至于是他走到哪里,他都会带给别人悲哀。这个六岁的女孩嫁出去之后会怎么样?奉劝诸位为人父母者,这种女儿就不要放出来,做人要有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前人真有这个道德,以前的人,《德育故事》里面有一则故事,这个也是道义。钱灼他有个儿子,要娶林氏,林应麒的女儿。结果钱灼的儿子突然四肢有点萎缩,就突然病了。这个钱先生,钱灼就写信给林应麒林家,告诉他说我儿子已经病得那么严重了,这个婚事就算了。你看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去连累一个女子。林应麒这位先生他非常,也是读书人,他说不行,既然已经谈了婚事,我们不能因为你那里的状况,我们就没有信用,就回掉了。但是钱先生觉得孩子这样,现在不适合结婚,就等,等,结果等了十年。钱先生又写信来了,告诉林先生,我看这婚事就算了,你看我儿子十年了都没有好过来。林先生心里想,我们也已经等十年了,他就去跟女儿说,这样我们这个婚事就算了。结果他的女儿就说到,父亲,不能这样,人之所贵者,心也。人最可贵的就是这颗良心,心我已经许了,这件事我已经承诺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再退。本来她的父亲也动心了,反正我们也等十年了,反而是女儿更坚持。后来嫁过去之后,她先生的病就好过来了。你看古人他们的存心,慕贤当慕其心,他们这辈子不管再怎么苦,绝对不违背自己的这颗道义、良知。而我们现在这颗道义、良知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吗?还是遇到一些境界来了,我们可能就会退缩了?
刚刚讲到的,当我们在满足孩子欲望当中,很可能他人生的悲哀来了,很可能他往后这样的价值观会造成更多人的灾难,甚至于是天下、国家的灾难。当欲望很重的人有了高学历,当了大官,他所贪污的面,民脂民膏都被他搜括完。所以,我们要启发孩子的是「得乎道而喜」。我们前一期有位老师,他很小的时候,站还不算站得很稳,他的母亲跟他一起去坐公交车。母亲怕他站不稳,叫他先坐好。结果上来了一个老奶奶,年纪很大了,当下这位老师他心里想,这个老人,我母亲也会老,所以应该要照顾老人。当他自己从座位当中站起来,让老奶奶坐下来的那一刻,他看着他的母亲,母亲看到他让座给老奶奶,内心非常的欢喜,就灿烂的笑了。你看他母亲这个笑容,他记得多久?三十年不忘,一辈子不忘,得乎道。他这个道得乎一个仁爱之道,他让给了老奶奶,而这样的行为让他母亲欢喜,他觉得非常高兴,孝心都起来了。有这样心境的人,他这辈子会得到很多人爱护,因为他有孝心、他有敬老的心、他有感恩的心。
我们《弟子规》当中的经句,其实每一句都是得乎道,道在心地。「置冠服,有定位」,有没有得乎道?有,恭敬心对人、对事、对物。诸位老师,有时候,比方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房间很乱,突然心血来潮要把它整理干净,花了三个小时,整理好了,当下我们的心情如何?会觉得很清爽,有没有?会觉得那些东西摆在那里,自己看了都舒服。当我们去礼敬一切人事物的时候,那就是得乎道的感受;反而是我们不尊重这些东西,心里会愈来愈烦。《弟子规》讲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们现在吃东西谁先吃?很多都是小孩子跳上去吃。所以现在都颠倒了,小时候就倒了,现在变成这样也不足为奇。
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交女朋友,说要带回家来给她看看,结果带回来了。妈妈还挺高兴的,就赶快煮几个好菜,炒了两道菜出来,看他们两个已经在那里吃起来了。她说你爸爸还没回来,待会儿再吃,后来又进去煮。煮出来两个人吃饱了,说妈我们要出去玩了,再见。你看会不会气死!这个时候气也没有用,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这个时候要想起我们那次参加「幸福人生讲座」,有一位七十五岁的长者,她抓住机会给孩子吃早餐的时候,赶快放他最需要听的那一段。气没有用,要亡羊补牢才行,这时候要只想着怎么样把他们引导对!。
我们就回想自己小的时候,吃饭一定是爷爷奶奶先上座,都是我们出去叫爷爷奶奶吃饭的,这一幕有没有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那时候走出自己的家门,因为跟爷爷很有默契了,知道可能爷爷礼拜一会在哪,礼拜三会在哪,赶快去找,去土地公庙去找。然后「爷爷吃饭了」,这个声音传出去之后,爷爷听到了马上很满足的对着朋友讲,「我孙子叫我吃饭了,我要回去了」。爷爷很高兴,然后爷爷走过来牵着小孙子的手,我也很高兴,两个祖孙就这样走回家里去。但是我那个声音喊出去的时候,很多邻居听到了也笑。你看得乎道而喜,谁高兴了?看到的人都欢喜。
这样的表演,这种敬老、爱老的风气愈多,整个人民就劝善了。问题是诸位老师们,我们多久没有听到小孙子在叫爷爷奶奶吃饭的声音了?多久没听过了?看现在好像都是爷爷奶奶出来叫孙子吃饭的,而且叫完回去还要陪他跑马拉松好几圈。喂一口他就又要再跑两圈,所以老人家都快要没气了,而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在旁边,居然觉得这个叫正常,都没有去管。所以真的,年轻男女结婚前要上课,这都是当务之急。以后我们来办这个课,年轻男女如何当夫妻,如何教育小孩,当好爸爸、好妈妈。我们人生就一个态度,什么事情最急,我们看到了就做,不退缩,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我也常常会想到,记得我去校外教学,比方到一个风景区去玩,我是很节省的人,大家看得出来吗?我很节俭。但是我这个节省是有家传的,因为我奶奶很节省,小时候看到奶奶这么省,只要她走过的地方,电灯一定全部关得精光,一个都不留。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太节省了,但是节俭是美德,它还是会烙在你的心田上。后来自己长大了,赚钱了,也觉得钱很难赚,很不由自主的就会去关电灯,走到哪也关到哪。在关的时候,奶奶的影像就会出来。所以我母亲常常说,我们三个姊弟很省,比他们还省。我会跟我妈妈说,因为我们的祖师是奶奶。
虽然我很省,但是看到我奶奶喜欢吃的东西我会买。像我奶奶喜欢吃豆腐乳,我就买个一罐,像到桃园来一定要买豆腐乳。抱在身上,当我买下来的时候,一抱在身上很高兴,因为我的脑海里想到什么?想到我奶奶接到这一罐的时候,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光想到这个就很高兴,然后是一路抱着想。真的奶奶拿到这一罐豆腐乳,高兴多久?你们都没有经验吗?高兴多久?你看「其喜曷已」,这个已就是没有停止,高兴一辈子。而且那一个礼拜只要有客人来,她一定会跟他说我孙子非常的孝顺,假如又在我们家吃饭,他一定会吃到一道豆腐乳,分他吃。所以我们得乎道,我们很欢喜。刚刚我们在讲这一段的时候,我看大家都露出灿烂的笑容,你看这种是不用钱的快乐,却能够快乐这么久。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确实要从心地上来看,从根本上来看。
我们刚刚讲到信,要相信自己,能相信自己才能够栽培自己,才能够成就自己。这个世间要找到真正有自信的人,容不容易?诸位老师们,您曾经看过真的有自信的人吗?有。多不多?甚至于我们觉得有自信的人,其实他是自傲,你看他什么事都「我可以,没问题」,其实很多是自傲。真自信的人,自卑而尊人。而自傲跟自卑是一件事,人为什么要在人群当中表现得很强的样子?为什么?因为他内心很自卑。大家冷静去看看,这样的人会很累,他可能在背后都在那里擦眼泪,我们都不知道。很可能在他成长过程当中,他的心境会觉得很压抑,或者没有受重视,所以形成他的人格特质会这样。那个不叫自信,真正的自信是真了解自己的真面目,本来面目。我是因为看了《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看到《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三才者,天地人」,「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真的体会到圣贤人不可能欺骗我们,所以我们从这里开始去了解这个真相。
所以佛陀也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大学》讲的不谋而合,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能、相好。明德要把它找回来,所以要明明德,如何明明德?《大学》讲从哪里开始做?从格物开始做,革除我们的物欲,我们的智慧德能被物欲给障住了。所以在佛家讲的「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都是被这些烦恼给障住了,只要把烦恼去掉,就能够拨云见日。现在大家不要嫌弃,我做个魔术给大家看。这个好像是我们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本有的明德,有没有看到它发光了?配合一下,有没有?但是因为我们成长过程当中没有得乎道,反而得乎欲了,有贪心,这个光明就被遮住了一点。又起了坏脾气怎么办?现在孩子脾气几个好的?不好!他脾气什么时候来的?更障住了他本来的智慧德能。再来,又很愚痴、很傲慢,又形成这些坏习惯,还看不看得到本来的光明?现在已经一片漆黑了。
我们现在在认识人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他后来的污染、习气,这个人很贪心,这个人脾气很大,认假为真。这就好像一个摩尼宝珠,被一些尘埃、泥土给沾染上了。结果我们一看,完全看不到摩尼宝珠,只看到什么?灰尘,我们就说那个是灰尘,看到真相了吗?看不到。所以每个人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我们都没看到。我们常说,那个人我可认识他了,我可清楚他了,这句话对不对?有待商榷。我们所认知的都是他染上的习性,不是他的本来面目。其实我们想想孩子希不希望好?他希不希望老师常常瞧不起他,带着异样的眼光看他?他不希望,但是他被这些坏习惯控制了。
有个孩子就说到,说他有一天醒过来,觉得我今天一定要好好表现,我要改掉这些坏习惯。他就很兴高采烈,去帮忙做事情,主动去帮忙。结果因为很兴奋,愈帮愈忙,愈把事情给做坏了。老师马上给他一句话:我就知道你存什么心。这个孩子本来这一天是想要好好表现,结果老师这一句下去,这个孩子心里有没有障碍?好多年都没有去除。这也是我们一个子弟学校的孩子说的,后来是老师真的用爱心爱护他们,他才把这事情讲出来。他心里想,你们这些老师都叫我们读经典,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跟经典一样做?所以我们能有教育的耐心、爱心,也是取自于我们对事实真相的明白。孩子是「苟不教,性乃迁」,明白这句,不只不会瞧不起孩子,反而是一种包容,一种怜惜、疼惜、不忍心的心境。所以协助他,比方把傲慢去掉、把愚痴去掉,把坏脾气也去掉、把贪心也去掉,他的本来面目就可以回归。配合一下,我表演完了。
我们从这里了解自己之后,进一步成就自己。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去除掉,把贪瞋痴慢疑去除掉,我们本有的如来智就回来了。所以我们要去贪、瞋、痴、慢、疑,怎么去掉贪心?只要能从小扎孝悌的根,「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从小一拿到吃的东西,是先问爷爷奶奶,所以贪心就没有长。以前的人家,我们很多同仁他回想到二十年前他们小的时候,自己家买了个大西瓜,一定是切成好几份,隔壁家叔叔、阿姨家都要拿去,最后自己家里留一小块,分着吃,好不好吃?很好吃。结果现在邻居都不分了,自个儿吃,吃到最后不好吃,有没有?吃到最后都厌了。你看现在孩子很浪费,吃没几口,我不吃了。我们都分给别人吃,改天邻居家里有好吃的,很自然的就会分给其它的邻居。当下那个氛围,敦亲睦邻,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那种感情非常深厚。我们小的时候,家里要出去了,可能家里没半个人,要不要锁门?不用。甚至于要锁门了,旁边家的阿姨说锁什么锁,我帮你们看就好了。现在可能隔壁家要帮你们看门,一个小时一百块,现在都要谈钱,现在连兄弟、连父子都要谈钱,而且还是好像是一个小时算多少钱,都有。当亲情都只有利害的时候,人会有真正的快乐吗?我们到底在走哪一个方向去了?所以要去掉贪心。
当孝心起来了,在烟台有个孩子,读小学,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母亲得这么重的病已经很难受了,他的父亲又抛弃了他们母子,他母亲在连续的打击当中受不了,就自杀了。这个孩子很孝顺,他感受到有事情,发现以后赶快送母亲送急救,把母亲救回来。这个孩子在他母亲的病床前跪着哭,告诉他的母亲:「母亲您不能死,您一定要等我长大,我要念医生把你的病治好。」你看他的孝心起来了,母亲感受到了也很感动,对着孩子讲,妈妈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了。这个孩子从此除了要学习之外,他还扛起了家里面的重担,要把家里打理好,要煮饭给他的母亲吃。诸位老师们,他苦不苦?他不苦。他只要想着我母亲高兴,我母亲能活下来,他就满足了。
他比其它的同学少时间读书,可是他却代表烟台市参加比赛,都得奖,成绩也很好。我们都在那里计较多给孩子一点读书的时间,但他心性的启发很可能比他读书的时间更重要。这个孩子可能在上课当中他就期许自己,我回去还有很多事要帮忙,所以当下老师讲的我要马上就把它听会。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会提升得很快,他的专注力一定比其它同学高。在这种逆境当中,反而淬炼了他的能力。而家里很有钱的,还可以送到安亲班去学习的,他可能在听课的时候心里怎么想?反正我没听懂到补习班还有老师可以教。当他在当下都不能专注,他能到哪里去专注?所以钱不见得能解决问题,反而心性是关键。所以孝悌、仁爱能转贪念。
贪财、色、名、食、睡,当我们能真正领受《弟子规》,孩子能学《弟子规》,这些财色名食睡的染着他有免疫力。你看贪财,「物虽小,勿私藏」、「德有伤,贻亲羞」,他有这样的态度了,他不会去沾染这些东西。贪色,「居有常,业无变」,他懂得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亲所好,力为具」,这些心境,他会想着不要让父母担忧,要让父母安慰、欢喜才对。所以,孝是百善之门,可以转人的贪念,而孝悌自然会延伸到仁爱。
有个小孩,他有一天跟他父母一起出门,刚好经过一个地方看到一个老奶奶在乞讨,父母看了也是很心疼,就拿了些钱叫孩子去给这个老奶奶。这个孩子回来,回来没多久就哭起来了,父母也很惊讶:你不是已经把钱送给老奶奶了吗?这个孩子讲,因为他的家里人都有学《弟子规》,所以父母对奶奶爷爷也很孝敬。这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他体会到了对爷爷奶奶要孝顺。所以他就对着父母讲,这个老奶奶的孩子去哪里了?这个老奶奶为什么不能像奶奶这样幸福?不能像奶奶这样能有他孩子、孙子的照顾。所以他是很舍不得这样的老人的遭遇。后来这个孩子给父母讲到,我以后假如能很有钱、很有成就,我一定要盖很多养老院来照顾这些老人家。你看他的孝悌很自然的延伸到爱心上面去。
再来第二个是瞋,坏脾气。我们常说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怎么样改善坏的脾气?其实我们这几天也有提到很多的道理,都可以调伏我们的坏脾气。比方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遇到一个逆的境界,其实真正的原因还在自己身上,所以要反求诸己,就不会生气了。假如我们利益大众的心,希望大众他们的家庭早闻正法,这样的心很切的时候,我们会调伏自己的脾气。不然因为我脾气不好,让人家误会中国文化,这样就不好。我可要当圣贤人的好招牌,要在圣贤佛菩萨脸上贴金,不可以给圣贤人抹黑。有这样的自我期许,掌控情绪的能力也会提高,这都是很好的锻炼。
大家想锻炼这样的心境,可以到孔庙去锻炼。每一次孔庙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门口发馒头,希望自己灿烂的笑容留给每一个人,人家下一次就会想再来听课。你们的表情好像不大愿意。这都是锻炼的机会,你对一个人很真诚,当你同一天对五百个人,你能真诚吗?我们有时候办课程来了六、七百个,就在那里鞠六、七百个躬,鞠到最后笑容还是一样,这个时候觉得有所突破。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07/7/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13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们刚刚讲到,我们能去掉这些烦恼习气,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可以现前。我们讲到孝悌能够调伏我们的贪念,所以《孝经》里面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我们早上看到王希海先生他父亲生病,发烧找不到原因,医院都检查不出来。结果他自己作梦,梦到爬楼梯跌下来,他连梦中都没有忘记父亲。他联想到跌下来一定会伤到脚,他又仔仔细细把他父亲的脚检查一遍,果然是腿上长了个脓包在发炎,这个都能感通。这分孝悌的心真正提起来了,智慧福报很快能现前。所以像大舜这些圣王,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诸位老师们,我们时时把祖宗放在心上,这是孝心;把我们整个炎黄子孙的安危放在心上,这是悌的精神。有了这分信念,我们的智慧德能会恢复得比较快。比较快是客气一点,会很快,因为话不能讲得太过。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也通我们的如来智慧。
刚刚也讲到瞋,要调伏坏的脾气,人脾气一上来,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甚至于不好的话讲完,会造成什么结果他也顾及不了。所以往往至亲也好,或者是好多年交情的朋友,一句狠心的话下去,一语寒心,温情全消掉。老祖宗告诉我们要谨言慎行,我们也发了一张「德行言语学」,大家有没有带在身上?我们来感受感受,其实在言语当中能够讲话很圆融,让人如沐春风,很得体,首要的是要节制住自己的脾气才行。你看第一句话,「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我们在念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对照自己。我们可不能念这一段的时候,「又在讲谁了」,这样可能念完,不只我们没有收获,很可能还堕落。都是见别人过失,回去又要数落谁,这样就不好,首先先正己,不求于人。抱怨的话对己、对人都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做对己、对人没好处的事,这叫愚痴,不叫智慧。而且抱怨不只会伤害自己的心灵,甚至于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人生态度。他假如从小这些怨气就放在心上,那他这辈子要跟人很真诚,很能够坦开心来交往都困难。所以我们忍住情绪、忍住忿怒,同时也是给下一代做好的榜样。多说宽容的话,宽恕别人、包容别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曾经李炳南老师有一段话,对我们处世很有受用,「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见人过失,不指责,要协助」。我们看到人家有善的行为、有优点的时候,不只不能嫉妒他,要随喜他,让他能更有信心做得更好,这个对大众有利益。我们在读经句的时候,也要从经句背后的心境去学习。我们有没有能真正不嫉妒人?能真正尊重对方、欣赏对方,甚至于为大局着想,我们能够带动那种「见人善,即思齐;道人善,即是善」的整个团体氛围来。家和万事兴,这不只是家庭,任何团体,我们用那种家的心境去经营都能万事兴。但是假如没有这种不嫉妒的心态、随喜的心态,而是去跟对方形成对立,那就很麻烦。一个团队最怕的不是外面有多少挑战,怕的是内部失和、内部消耗,那个会累死人。我们不忘初心,我们不管到哪个团体、单位,我们都是为了成就彼此。我们又是公务人员,更重要的我们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人民。但是人往往在一些境界会陷入情绪化,这时候能提起这些观照,这些情绪就烟消云散掉了。
见人有恶,人家做错事了,我们想到是「苟不教,性乃迁」,而不是跟他一般见识。当我们能相信他,他还是人之初,性本善,他只是现在没有正确观念,所以他做错了,有恶行出来。我们不批评,因为一批评,人跟人就是口舌之争,徒然浪费时间。人家批评我们,有没有影响?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看我们多少时间耗在情绪上面,不能耗费时间在情绪上,人生很宝贵,时间很宝贵。所以君子的风范是「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这个意思是说,君子羞耻的是自己没有真实的修养,绝对不会因为别人污辱我们而觉得羞耻。人家现在批评我们几句,我们就受不了,这是不是君子之风?不是。只要我坦坦荡荡做得没有错,我不怕人家批评。但假如人家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我更应该要反思自己,更不应该去不高兴。所以,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平气和。
我们羞耻的是我们没有做出值得人家信任的事情,但人家不相信我们,我们不觉得羞耻。你看现代人常常在人际关系上,他怎么都不相信我,我好难过。我们应该是扪心自问,我们所做所为值不值得人家相信,而不是去求人家来相信。只要我做得坦坦荡荡,没有什么好挂碍。所以,耻的是没有做出让人家相信的事,绝不羞耻人家不相信我们。耻不能,羞耻的是自己没有值得人家信任的能力,不羞耻人家不重用我们。我有这样的能力,他不重用我,我也问心无愧,我也没有挂碍。结果我们现在可能变成是要去求一个职位,但是到底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好像忽略了这个更重要的重点。往往要到了一个机会,但是自己没本事还给人家搞砸了,那怎么对得起当初人家给我们这个机会!所以,君子不会因为外在的事物,而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控制不了,反而是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情。
这是我们讲的,见人有恶我们不批评,但人家批评我们,我们不会有挂碍,反而是检讨自己。有道理我们改,没有道理也感谢对方,因为他帮我们消业障,还债还完了,无债可以一身轻,多好!所以真正修道人,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大家刚刚在念这一段的时候,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有点被逼的。念这一句应该怎么念?要从心地念出来。我就别再逼大家了。所以我们处世其实很单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只有一个心境,珍惜这分缘分去成就对方,而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别无所求。人一无求,心就自在,人的苦不都是求不得来的吗?无求,只有一个心态,我怎么样才能帮得到对方?看到别人有恶,他是要去帮助他,所以是规劝,或守默。看起来规劝跟守默是两个不一样的动作出现,但是心境都是一样的,都是那颗要成就对方的心。但假如信任不够,这时候就不好开口,这时候是守默,不讲话,但是会用自己的行为让对方对我们信任、对我们佩服,自然机会就会慢慢成熟,就可以从守默再抓到机会可以规劝他。
不只我们成人之间谈话要有信任,跟孩子要建立信任了才好教导他。假如跟孩子信任都不够,就劈里啪啦给他讲一堆道理,他可能会左耳进右耳就出。有个孩子他的行为算是比较偏颇,在学校知名度比较高,很多老师谈到这个学生,一定是一顿批评。我们有没有曾经遇过要接一个班的时候,他以前的老师跑来说,我跟你说,这个孩子怎样怎样一大堆,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要不要受影响?我们能不受影响吗?这个都要思考一下。很可能他那段话会造成另外一个老师对这个孩子先入为主的观念。其实人之初,性本善,你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孩子能不能感觉得到?可以,我们是信任他,还是怀疑他,孩子可以感觉得到。所以当我们带班一开始,我们对孩子说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是人之初,性本善,老师相信你们会把最好的表现出来,你们的以前,老师完全都不会去在意,大家好好珍惜自己,让父母安心。就给他们引导一下,很可能一个孩子本来比较自暴自弃的,这番话之后,他会努力的想要做好,这也是慎于一开始。
这个孩子有一天遇到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不是带他班的,但是也知道这个学生在学校里名气很大。刚好又看到他行为不是很妥,当下把他叫过来,正准备要给他一些教导、教训。可是那个孩子的表情好像是那种「真衰,被你抓到了,该骂你就骂!骂完我就没事了」。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表情透露的是这种心态,还要不要骂?骂人很伤气的,你们不觉得吗?讲话很伤气,不是我们喜欢讲,「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这是我们老师们的心声。但我们对孩子的方法,假如已经没用了,那就不应该再坚持这样的方式,适得其反。这个老师看到这个孩子的表情,然后又看到他的穿著的衣服很脏。看到一个孩子衣服这么脏,自己也是为人父母,就有点这种不舍的心。突然转了一个念头,就问这个小孩说「你吃早饭了没有?」这个孩子本来是准备好要被骂了,突然老师这句话他愣住了,愣了一下,然后就掉眼泪了。因为这样的关怀可能在他的生命当中,好像已经很遥远,都没有人这样关心他了。看着他掉眼泪,这个老师也没多问,带着他就去吃早餐了。
在一番了解之后,这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很不好,父母根本就不管他,孩子很缺乏人的关爱,所以这个老师就开始对他生活当中有比较多的协助、关心。后来这个孩子对这位老师是言听计从,所以这个孩子的行为、成绩的表现转变就非常大,我们的一念之间,很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命运。不只在学校是如此,我们曾经也接触到一位女警,她是在监狱里面工作。刚好遇到一个年轻人,二十岁,偷窃,偷人家的皮包。这个孩子,经过了解之后,九岁就被卖掉了,然后他自己流浪了十一年。这个孩子凄不凄惨?但是我们光看他的行为,可能会对他很不客气,甚至是会排斥他,那么小就干这种事。
这位女警她非常有爱心,所以了解这些情况,当然是不只是对这个孩子,其实她对很多的服刑人员都很关怀,因为她自己也是为人母。当她面对这位年轻人,她就问他说你生活当中有需要什么没有?当下这个孩子连想都没想,对她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假如我们在关心他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反应是「我不要你管,我什么都不需要」,我们当老师是什么心境?好心被雷惊,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其实我们的心要更柔软,当一个人面对关怀,是这样瞬间把它挡回去的时候,代表他的内心已经很冷漠了。从一个这么善良的心会到冷漠,这个期间不知道他已经有多少心灵的煎熬,谁不希望人家关心!甚至于他已经对人性产生不信任、怀疑。
所以这位女警她也没接着问,隔天拿着毛巾,拿着牙膏、牙刷就进来了,摆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也没有看他,也没有跟他讲什么,就出去了。当下这个年轻人,他已经十多年都没有人照顾他,他看到一位阿姨这样的在为他设想,他们也很清楚,女警也没多少收入,这个孩子很刚硬的心就开始软化了。有时候还会看看这个年轻人写的文章,她批的时候这位女警还会鼓励他,说你是非常善良的人,没有人能够阻止你向上奋发。那些话可能只有两句、三句,但是对于这样遭遇的年轻人来讲,这些话可能他会一辈子不忘。
我们来感受感受,当我们写完作文或者写完日记,老师在后面给我们评语才两句,我们会看几遍?假如是鼓励我们的,甚至于睡觉以前还会拿起来偷笑一下,有没有?所以老师的言语非常的宝贵,对孩子的鼓舞作用很大。真的,我从小没什么才华,也没参加过什么比赛,反正只要比赛跟模范生就是跟我绝缘,所以慢慢的好像对自己不是很肯定。可是我小学的时候,我的导师对我很照顾。我从来没当过班长,可是他带我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全校十二个班,就在操场的周围,十二个老师站在那里,我们所有的人是在操场中央。然后开始一班某某某,那个学生就跑到一班,某某某,跑到二班,我们就在那里又期待又怕受伤害,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
后来我就到五年七班,我老师姓姚,姚老师。她之前有问过我母亲:这个孩子怎么教?我妈妈说:他不爱念书,不过爱面子。你看我老师很厉害,一听心里有数。到班上去的时候,老师就说,「蔡礼旭,带几个同学去领扫把」。被老师叫到了跟中爱国奖券一样,马上赶快去搬,搬得很高兴。坐下来没多久,「蔡礼旭,再带几个同学去领课本」。我就这样忙得不亦乐乎,弄完,回来了。「现在需要的东西都搬完了,我们现在来选班长,我提名蔡礼旭,其它的你们提名。」同学从各个班调过来的,认识的也没三个、五个,不过现在全班都认识一个人,大家知不知道结果如何?我就当选了。在小学生的心目当中,班长等于品学兼优,所以我们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不爱念书的习惯全部改掉了。所以我五、六年级,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从来没有再掉到三名之后。你看了解学生的特质,一下子杠杆原理他就跳起来了。
后来我记得在念高雄中学的时候,我的老师还有我的自然科的老师,都是五年级的老师,我的自然科老师叶老师,他现在是校长。刚好两位老师,都是我敬爱的老师,到我们学校,我就很高兴去接待老师。当老师们在谈话的时候,叶老师他就说了,他说「这个礼旭是大鸡晚啼」,这句话我一辈子都记住。因为楚庄王那个时代有一句成语,楚庄王他有个臣子形容他,因为他在养精蓄锐,说我们楚国有一只大鹏鸟,三年不飞,三年不叫,一飞会冲天,一鸣会惊人。那个大鸡为什么会晚啼,大家知不知道?因为他很大只,所以吸气吸得比较久。所以,老师的一句话对我们人生很有动力,我们怎么可以让老师失望,老师是慧眼识英雄。这样说好像怪怪的,不能往自己脸上贴金。所以,肯定很重要。
「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鼓励能成就一个孩子。你看连一个九岁就流浪的孩子,在监狱遇到一个关怀他的女警,母亲节的时候还主动做卡片送给她。从这里可以感觉到,这样的孩子多么需要爱心、爱护。后来他在监狱里面表现得非常好,很快就被放出去,他还立志要当反扒的干警,有意思吧!因为他很有经验。但是他这么做不单是他对这件事情比较能够去掌握,我相信他还有一分心念,他能体会得到这些十多岁的孩子他去偷窃,可能都有一段坎坷的人生,他希望透过这些机会能够再去帮助这些人。你看他遇到好的缘之后,他会把人生的不幸转成一股动力。所以这位年轻人就提到,这个阿姨这么照顾我,我不忍心让她失望。
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要存着成见,应该是信任跟爱护。我记得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提到,有个老师他带了一个班,四年级。看到一个孩子上课常常无精打采,有时候趴在那里睡着了,还流口水,衣服又比较脏,本来看到这个孩子是很不起眼,甚至还有一点排斥他。后来在看这孩子的一些资料的时候,这位老师发现,居然这个孩子在小一的时候是品学兼优,老师非常肯定,让他很惊讶。接着又看二年级的时候,母亲病重,孩子非常担忧,三年级的时候,了解到母亲去世,这个孩子跟父亲的沟通不良,现在是四年级。
这位老师当看到这段过程,对这个孩子的心态不一样了,可以去体恤,可以去怜惜这个孩子。这个心念一转,过没几天遇到了圣诞节,学生主动送老师礼物。全班都有送老师礼物,到这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走出来,拿着一瓶香水,这瓶香水已经用了一半,然后又编了一个塑料做的项链,当然是比较粗糙,就要送给老师。当这个孩子走出来的时候,当下全班同学都笑了,都笑他拿这些东西,又不是新的,还是旧的东西,就取笑他。所以这孩子很没自信的往前走,这个老师马上就把项链挂自己脖子上,然后很谢谢他。这个动作一做,对这个孩子跟对全班都有影响。全班可能因为老师爱护、重视这个孩子,他不会去轻视他,这个孩子也从当下跟老师的信任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这个孩子的成绩就开始攀升,整个状态也就比较开朗。后来这个孩子念国中了,都会给老师写信,信的最后都会加一句「您是我遇过最棒的老师」。高中、大学,成绩都很好。一封一封信,岁月如梭,突然有一天一看某某博士,这个孩子已经读完博士。后来又来了一封信,对老师讲「老师,我过几天要结婚了,我父亲也已经去世了,我希望邀请您来当我的主婚人」。老师当然很高兴就答应了,老师当天去参加婚礼的时候,是戴着那条塑料项链。你看这一幕,所有来参加婚礼的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看到这一幕,想到这段师生情,都会觉得吃完这一顿之后回去心里还是暖暖的。还擦着那瓶香水,诸位老师们,那瓶香水为什么用了一半?妈妈用过的。从这瓶香水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学生失去母亲之后,他内心对母爱的那种渴望。
之前有位很好的校长,我们也曾经见过很多次面,刚好我看到他一篇文章,他也是小学的时候就丧母,当那个时候真的他的内心是很落寞的。他的小学老师女老师对他非常好,他就很受鼓舞。他上国中的时候,刚好他的老师也到那所国中去服务,所以这个老师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他自己读完书,他也是以老师为志向,他现在也是校长,也是作育英才。这位学生就很高兴拥抱他的老师,在老师的耳旁就对着他说,您是我这辈子遇过最好的老师。老师也对着他说,老师也感谢你,因为是你,唤醒了老师的教育爱。所以其实是教学相长,我们走在这条教育的路上,这个体会很深刻。
我记得我最后带班的时候,有个学生被学校是封为四大天王,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22-12-29 14:15:26
|
只看該作者
行为是比较偏颇,后来我们去爱护他,转变很大。后来他也当班长,这也是我学我们老师的方法。他第二次月考就考了全班第五名,进步幅度很大,当然孩子有好的表现,我们适时也给予鼓励。那一天约好我带他们去吃饭,他的母亲骑着摩托车把他载来,一个小男生坐后面。下了车,他的妈妈一看到我,就好像有讲不完的话,就开始「我孩子五年多来都没有老师看到他」。我们听在心里是觉得一个母亲,当老师不爱护她的孩子,她在家里难不难受?很难受,她也很着急,我的孩子一天一天在成长,都没有老师引导他、照顾他,她也很无奈。所以我们用心去爱孩子,不知道能够安多少家庭的心!这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太大了。
这个母亲讲了一段话,我看到可能她会止不住,我就把她的话接过来。就对着她说,这个孩子很好,很有责任心,当班长也很负责,上数学课也很敏锐,上国中去一定可以愈来愈好。我就在那里把这个孩子的一些优点,就把他肯定了差不多应该有五分钟左右。我好像是讲给他妈听的,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讲给谁听的?讲给我们这个学生听的。我也是学我们老师讲的,这是大鸡晚啼。这就是承传,我们这一生宝贵的人生体悟,我们也要把它传下去,这就是回馈给我们老师最好的做法。老师不是要我们送他一大堆礼物,他希望他的精神能够传得下去。
后来这个孩子学期末表现很好,颁奖的时候,刚好颁到最后居然还剩一个礼物,我觉得好像是上天的安排,也不是故意的。我就对着同学们讲,我们把这个礼物送给这个学期德行进步最多,学习进步最快的同学,你们提名。他们不由自主的都说这个同学,就把这个东西送给他,结果这个孩子拿着这个礼物,回到桌子上就哭起来了。当时候我站在讲台上,当我当小学老师的时候,会突然想到我小学的时候,都在底下翻抽屉,干坏事,都觉得老师没看到,原来我错了,一目了然。我一看到那个学生在那里掉眼泪,我心里想,我是有见过场面的人,我一定不会受他影响,待会儿假如他不行了,我再好好劝劝他。后来排队排好要带他们出校园,把他们送出去。走到半路我微微一看,他怎么还在哭?我就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本来打算左手抓着他的手,然后右手拍拍他的肩膀,不要哭了,安慰他一下。当我把他的手握住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握住我的手,就看着我一直说谢谢老师。我也不知道他讲了多少句,但是那个感动,泪水就在眼眶一直转,这时候我就深呼吸,又走到队伍前面,把他们带出去。
当我把他们送出去,自己走进校门,走没几步路,那个体会很深刻。不是我们帮了这个学生什么,而是这个学生告诉我们、提醒了我们,没有孩子教不好。只要我们有真诚的爱心,一个行为偏颇的孩子也能够在三个月的时间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是这个孩子给予我整个教育的生涯一个最重要的心态,我们感激他。我们看了「医道」,里面有句话提到,当一个医生把一个病人治好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他救了病人,事实上是病人更唤醒了他那颗大慈大悲的心。所以,利人一定利己,自他不二,当我们身旁的人都愈来愈好,我们也会觉得人生愈来愈欢喜、快乐、有意义。
这里后面又讲到见到人的过失,不指责,要协助。当一个人比方说他端个东西正在帮忙,结果一不小心跌倒了,东西跌地上去,甚至于盘子都摔坏了,当下我们怎么做?「你搞什么东西,这么不小心!」这个事情搞砸了,他难不难受?他也很难受,也很紧张,这个时候我们再骂他,只会愈搞愈糟。所以,人与人相处,心要柔软。这时候不只没有骂他,赶快陪着他收拾一下,把它扫起来。他会很感动,你协助他,他会很感激。事后他自己觉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他知道。可是建立信任以后,他会说,那件事我实在是搞坏了,这是太不应该。没关系,你下次就怎么样怎么样,就不会这样了。这时候再把方法告诉他,他很容易就接受。可是假如在他犯错的当下批他一顿,你应该怎么样嘛!他听不听得进去?就很难接受。所以,人情练达皆文章。这是我们讲到这一段李师公的教诲。
我们刚刚讲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再来是「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从这些句子当中,我们也可以深刻感觉,一念之间带给自己的真的有天堂地狱的差别,同时别人的感觉也是天壤之别。这些讲话的态度其实不难,我们真尊重人、真爱护人、真信任人,这种宽容、尊重、关怀的话就很容易讲出来了。「少说命令的话」,我们习不习惯人家都用那种命令的口吻跟我们沟通?那一定很难受。「多说商量的话」,反而商量的话语出来,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假如你独断独裁,好的意见你也没听,到时候虽然你命令下去,也很难团结,人家也很难照着你的话去做。所以,「商量才是领导」。
最后「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这一段是我们讲到如何调伏坏脾气,从言语当中去对治。当然言语确实是门大学问,怎么规劝人?《弟子规》有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句话很经典。我们在念《弟子规》,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弟子规》很好,念了三个月、五个月,这一句很重要,再继续念下去,这一个字很重要。真的,每一个字是圣贤人心境的流露,会放光。你看,「父母责,须顺承」,我们被父母责骂了,顺不顺得出来?在那里念着这一句,有点心不甘情不愿。不能从行为当中学,要从心境当中去体会。
我们看到「道寿进杖」。古代有个读书人,他自己犯错了,他会拿着棍子到母亲面前,母亲,请您责罚。你看自己拿棍子过来,棍子拿给母亲,他马上趴下来,请父母给他责罚。打完之后,他马上站起来,再给母亲敬个礼,然后站在旁边,等母亲的表情已经不生气,比较欢喜了,他才安心的离开。他那个心境是我今天因犯错而让母亲不高兴,这是我的大过失。你看那种礼敬、那种孝敬的态度。而当母亲责罚完,他那个鞠躬就是承,母亲你给我的责罚、给我的教训我记住了,承接母亲的教诲,后不再造。而顺从的动作是希望母亲妳歇歇气,别再动气伤了自己身体,都是顺的态度。
所以这一句「亲有过,谏使更」,父母的过,自己比父母还急,不希望父母再做这个不对的事情,那是全然的一种成全父母的心去规劝,这时候「怡吾色,柔吾声」这个态度就出来了。「谏不入,悦复谏」,悦,看父母比较高兴的时候,比较适合讲。那都是孝子细腻的心、体贴的心。复,悦是智慧,找时机点劝,复就是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这是耐性。「号泣随,挞无怨」,纵使父母不能接受,还骂我们一顿,我们也没有任何怨言。这是言语。包含听话也是学问,能不能听谗言?不行,但是我们听了没有?标准答案都很会写。「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真正爱护家庭,他只会想到怎么说、怎么做对这个家的和谐有帮助,他不会去制造对立跟冲突。家庭如是,团体亦如是。
脾气当中有一点很重要,要反省自己,「各相责,天翻地覆」,这不是我们要的,在那里吵得半死,我们是「各自责,天清地宁」。我们从这些句子当中都可以感受到,万法由心生,自己的一个心态。有两对夫妻住对门,一个是相敬如宾,很恩爱,另外一对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有时候三天没吵架了,混身不自在,今天好像哪件事还没做,还没吵架。但是这对夫妻,这个太太就觉得人家能这么好,还是这种幸福的日子好过一点。有没有人吵架吵得,今天吵完架真痛快!那个人要送医院去了。所以就悄悄的过去问这个太太,这个太太就跟她说,「你们家都是好人,我们家都是坏人」。她听蒙了,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吵,你们家都是坏人,这么和乐。
这位太太接着又告诉她,比方说今天我给我先生倒杯水,结果先生不小心走过去把它给撞翻了,我马上过去:对不起,先生,我没有把茶放好。一边说一边在那里收拾。她先生马上说:太太,是我自己走路不小心,把妳一片心意给搞砸了。然后两个人就一起擦桌子。诸位老师,这个茶撞翻了,好事还是坏事?好事。彼此反省自己,感受到对方的那种修养。当下太太说,我再去泡一壸更好的,我们今天晚上好好聊聊。你看坏事都变好事。在你们家就不一样了,一撞倒,你马上说:你瞎啦!你走路不长眼!先生说:你这个娘们,放杯茶都不会放,你还能干什么!一吵,吵哪儿去了,吵到离婚都有。你看,「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所以反省的态度很重要,调伏我们的坏脾气。今儿就先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7/7/1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7-0014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们昨天提到,我们要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这是本有的。必须去掉我们的习染、我们的坏习惯,从贪、瞋、痴、慢、疑去去除。说到昨天提的瞋,有一句古训很值得我们去体会,「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而我们在领受每一句经句,都能体会得到这句经句它不只是用在某一个关系上,它可以用在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上。所以,「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这个伦是指五伦。不只夫妇之间应该先反省自己、先要求自己,其实在君臣关系上也是如此,甚至于兄弟、同事、朋友之间亦如是。比方我们今天开会,针对我们已经办过的活动,或是已经执行的一些业务,大家坐下来做个检讨。开会不能够开了都不会,不能够愈开愈误会,结果变成批斗大会,那就不好。其实我们说的家和万事兴,团体亦如是,假如变成批斗大会,这个公司凶相已露。
假如开会的时候我们是首先,我这一次哪里做得不是很好。一个主管首先反思自己,当下那个气氛就会非常受感染,可能那一场会议开下来,每个人都是反思自己的问题。都反思之后,这次活动就会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家记取这次的经验,就能够再往上提升。所以各自责,真的是天清地宁。当然也不能开会的时候都不说话,开完会之后意见才一大堆,这都不是处世、讲话适当的分寸。而我们在谈话当中,我们的目标是如何能做得更好,去利益大众、服务大众。所以对事不对人,开完会之后出去都是好的伙伴、好的同仁。这是我们讲到五伦。
其实在五伦关系当中,还有一个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没有师生关系,这五伦关系就很难非常融洽,因为「人不学,不知道」,这些道理透过老师的开显,所以中国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且师生当中也是各自责,天清地宁。在台中莲社我们的师公有一次教学,学生秩序比较混乱一点点,师公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学生马上就反应到自己失礼了。那节课下课之后,学生就集体到了老师的跟前跪了下来,拿了一根棍子请老师责罚。这当下师公拿起了这枝棍子就往自己身上打,他说是我自己做得不好,我自己没有当榜样,我没有教好。所有的学生看到老师这一幕,都流下了泪水。
这个故事是我在好几年前,在台中参观李炳南老师的纪念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好几样东西让我们感受非常的深刻。我们看到了印光大师亲笔给李老师的回信,李老师都把它保存得非常好,把老师的教诲深深放在心上。所以师公到了台湾,一辈子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的岁月,如一日一般弘扬儒道释三教的文化。这是师志如己志,给我们做了表率。后来我又看到了那根棍子,我们第一个反应,原来这是李老师的教鞭。后来这位长辈才告诉我,这不是李老师的教鞭,是当初学生递给老师请老师责罚的棍子。所有的老师感念老师的德行,把这枝棍子一直保留到现在。
所以自我反省,自然就能够调伏自己不好的脾气。我们走在弘扬文化的道路上,我们的初心是希望每一人、每个家庭,甚至我们的民族得利,这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绝不因为我们一个傲慢的眼神、一个粗鲁的言语、一个意气用事的行为,而障碍了任何一个人修学的道路,这是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当我们有这样的心境,自然就会谨慎、就会柔软,更不可能会发脾气。在这方面我们曾子,曾夫子非常用心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希望给我们古圣先贤、给圣教抹黑了。我们每天出门前要先照镜子,照了看了很顺眼,出去不会吓人的时候才可以出门。所以诸位老师们,我们修普贤十愿,「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从每天照镜子照到满意再出去,但是不要把镜子照破了,这样就没有礼敬诸佛,镜子也要尊重。我们能以喜悦的心面对他人,这个叫广修供养。「面上无瞋供养具,口里无瞋吐妙香,心上无瞋是珍宝」,所以我们的一言、我们的一行,我们所有的表情、动作都可以让众生生欢喜心。这个是瞋。
再来痴,我们要用智慧才能够破愚痴。孟夫子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所以真有智慧的人,事事看到根本就是那颗心地。我们今天教导自己的孩子、教导学生也要看到心地上,不然很多事情我们可能自己听起来都似是而非。比方我们在教育的行列上,特别强调要教出有素质的下一代、素质的学生。诸位老师们,什么是有素质的学生?今年老师应试可以再加一题,「你觉得什么样的学生有素质?」这几题问下来,保证他冷汗直流。以后就会流传,假如要考上正式老师,必须上《弟子规》研习营。
诸位老师,我们想想什么样的孩子才有素质?从哪里看?从心地上看。比方大家希望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于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在家庭里面去帮父母、长辈分担家务,这个非常好,叫习劳。他真正去做,才能感觉到家人的辛劳,家人的不容易,所以让他劳动。有个女孩,初中生,她们学校派一个作业叫「炒土豆丝」。诸位老师,在大陆的土豆叫马铃薯,我们的土豆叫花生,所以他们是炒马铃薯丝。这个小女孩那天就炒马铃薯丝,炒好以后,刚好我们有位老师到她家去,她就端出来给这个老师尝。这老师尝了两口,「挺好吃的」,这个女孩马上拿出一张纸说,「那请你帮我打个分」。她叫这个老师帮她打个分,她要回去交差、交作业。
诸位老师们,当我们看到这张考卷,这张单子,我们会怎么做?很好吃,我下次再来吃,然后给她打一百。她有素质了吗?请问她炒土豆丝的目的是什么?都是功利主义,她的心性长了没有?她可能就是应付一下,分数打完之后,从此以后她还炒不炒马铃薯丝?她不见得炒。我们这个素质教育假如只是在外在搞一大堆活动,都没看到孩子心性的状态,徒劳无功!所以我们冷静来想想,我们现在的教师所费的时间、精神比起两百年前的老师多还是少?多。以前的老师悠哉悠哉,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么累,反而没效果?要找到根本!根本是心地,我们前几天讲到,你水要浇在根上,不能浇在叶子上,不能把叶子泡在水里,适得其反都有可能。
所以这个老师就问她,就告诉她,假如今天妳是用孝心来炒,是用体贴的心来炒这盘菜,希望家里的长辈、父母多休息,妳炒得再难吃妳都是一百分,因为妳会不断进步,最可贵的是妳这颗心。但假如妳只是为了分数,根本没想到要帮父母分担家务,妳这个心是不及格的心。这个孩子突然听到这样的引导,觉得满新鲜的,「老师你讲得很有道理,不过,你还是帮我打个分吧!」你看现在你跟这些孩子讲这些道理,因为他已经长期没有感受到这种心性的学问,我有时候跟学生讲,讲了十几分,「老师,你讲的考试又不会考」,他的悟门一点一滴都快被塞住了。所以我们到底是在启发孩子,还是在把孩子的悟门给堵住?
这个老师又问了,妳刚刚炒完土豆丝,妳那个锅子有没有洗?说没有,奶奶还在洗。那土豆丝谁切的?妈妈帮我切好的。她怎么样?她就是所有都做好了,她就丢下锅炒,没我的事了。她能得到真正的启发吗?不行。所以,素质教育还得我们自己时时能观照自己的心境,我们才有可能去引导孩子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比方看到孩子在打扫,一看,有些孩子很有责任心、很有热忱。他在工作的时候非常欢喜,扫得都是笑口常开,扫好了跑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我做好了,您可以来检查一下」,他是欢喜心做。有的孩子愁眉苦脸的在那里「烦死了,又得做打扫」。同样是把扫地工作做好,但这两个孩子的人生命运一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这时候假如老师引导,福田心耕,这个同学他以后面对事业、家庭的能力都在提升,他会很有福报。可是假如我们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做,我们当下就在堕落。今天有个同学在回答问题,当下我们「笨死了,连这个都答不好,老师,我、我」,那你举这个手也是折福,因为你瞧不起人。但是你假如听了这个同学讲完之后,你是想帮助他的心,然后你举手说「老师我有其它的看法提供这个同学参考,请多指教」,这个心是助人的心,是谦卑的心,增福田。所以一个人福分就好像存在银行里面的钱,愈存愈多。
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有一句古话讲到「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文艺就是他的技术、知识、能力这方面。我们往后看到先后都要很谨慎,先后不能颠倒,颠倒了就麻烦了。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器是肚量、爱心,识是他的见识、智慧,现在是先启发他的文艺,启发他的才能、知识,还是先启发他的心地?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颠倒了,纵使是博士毕业,可能会把太太给气死、会把父母给气死。我们到国外去读书,其实很危险的一点,大家要冷静去观照。外国讲权利,一个人重权利,他就轻义务,那就是心地的消长,他时时想着我应该有什么,他就忽略了他应该付出什么。当一个人提起了我的道义是什么、我的本分是什么,他就不会去争权利;他不争,但该是他的还是他的。可是太强调自己的权益,那自私自利就会消长,就会愈来愈膨胀。所以从外国回来,假如增长了自私自利,那可能就不是我们当初想要的。
而且到海外去,他们说讲话很直率,他可能就顾及不到人情。举一个例子,有个女孩她博士毕业回来了,另外一个男士也是博士,两个先见见面,应该算相亲。这个女孩的爸爸带着这个女孩,就到了男方的家里面去。男方家还有个奶奶,应该也八十岁了。这个奶奶坐在那里,这个女孩,父母带着她,她爸爸看到这个老奶奶说「奶奶,您气色很好,没什么皱纹」。这个老奶奶确实气色很好。结果这个女孩马上说,「爸爸,奶奶皱纹一大堆,你还说没皱纹,你说谎」。当场气氛完全凝固,没有人话接得下去,不知要说什么。你看,她觉得这是直率,但是她感受不到那种人情当中互相的肯定,随喜的味道在哪,她不懂。甚至于她讲完之后所有的人情绪很低落,她还会觉得我最对,是不是?所以,思想决定命运,不是学历决定命运。
有个孩子他小时候成绩特别好,他还有个妹妹,因为他成绩好,妹妹比较不会读书,爸爸重视哥哥,全心全意栽培他。这个妹妹读书天分,下面这句话要讲对,读书天分起得比较晚,你不要说读书天分没有,那不对。很多人是他起得晚,但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人之初,性本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只要有好的缘,这个女孩还是会读得很好。之前我在补习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她读文科的,物理、化学、数学都很头大。后来在我的压迫之下、在我的淫威之下,她每天在那里咬紧牙根算物理,做题目。后来考上以后还回补习班教物理、化学,女的,还大我七岁。这次还有我补习班的同学来了,这都不能乱讲话的。所以我们对人生要正确的认知,假如认知不对,很可能我们的意念都在让别人的信心摧毁掉。你看他不行,那个眼光就是瞧不起他。所以对任何人都不能怀疑他的能力,只要他的障碍、烦恼去除掉,他的智慧就起来了。我们坚信、不怀疑,这分无尽的慈悲心就出来了。
你看父亲对儿子好,对女儿比较忽略,那麻烦了,对谁都没好处,小女儿就自卑,儿子就傲慢了。后来这个儿子读到博士回来,爸爸还想带儿子出去绕两圈,你看我儿子,名牌大学博士毕业。爸爸都还来不及这么做,儿子走到他的面前来:爸,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你底下还这么多房子,赶快先过户给我们。他讲的有没有道理?他讲的每句话好像都没错。「爸爸,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对不对?对。每一句好像都没错,可是会把你气到吐血,这样才厉害。所以先后顺序倒了,培养出来的可能是会让一切爱护他的人,最后在那里摇头说不出话来。他讲了这番话,他爸爸都快要精神出状况了,他还不知道。隔几天看爸爸没有动作,又到邮局寄了个存证信函,跟他爸爸说「你假如再不给我,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你看他有没有素质?连自己的父亲痛苦成这样都感觉不到,他有素质吗?这些情况都在给我们老师启示。诸位老师们,假如这个是我们的学生,我们该光荣吗?我们该在别人面前说,我这个学生博士。讲不出口。
后来他的爸爸几乎已经是在进出精神病院的边缘,幸好他的女儿孝顺,站出来照顾他,给父亲讲「父亲,我们统统不要你的钱,我每个月还给你五千块钱,我跟我先生一定会好好照顾你,您安心养病」,才把他爸爸给救回来。当然这个儿子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是大不孝。后来他的儿子生孩子,不到一岁,进出医院动了三、四次大手术。好事坏事?很可能在这个当下,他的儿子或许能醒过来,「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所以诸位老师,我们不要只看到相上面在那里分断好坏,有时候反而这些境界现前,才会让人反思自己的内心、自己的行为。往往都到生病很严重了,人才想到该吃素、该有慈悲心。
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哪些心地才是真正的素质?诸位老师,哪些心地是真正的素质?当然孝心不用说一定排第一位。再来什么心?真诚的心。我们很冷静来看,这些心地是随着学历愈高而增加还是减少?减少。那我们到底是在干啥?你看那个读到博士的,十个里面可能有五个人他的眼睛长哪儿去了?所以,谦卑的心是素质。再来,谨慎的心是不是素质?是,不然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勤俭,这些都很关键,他没有节俭,这一生必败无疑;他没有勤劳,他这事业绝对不可能有好的进展。这些心态都是成败的关键。还有没有?慈悲的心,这是仁爱心、感恩心。诸位老师,这所有的心在哪里教?大家冷静去看,这所有的心都能从孝心出来。「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一个人很有孝心,他谨不谨慎?他会不会勤俭?一定会。所以百善孝为先,孝开,百善都开,「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求学问很有趣。
诸位老师,这所有的心,在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全教到?能不能?可以。吃饭前先帮忙,菜要节俭,不要浪费。侍候父母、侍候爷爷奶奶吃饭,而不是在那边好好吃,一直吞。他会看看爷爷饭快吃完了,爷爷我帮你盛一碗饭,他多高兴,爷爷多高兴,他也很高兴,时时都能够顾全到他人的情况。吃一碗饭,吃一顿饭,他的心地能长很多素质。假如家里有客人来了,我们当主人的能不能吃得很快?柔软的心都从这里来。客人才吃一半,你马上都吞完了,「慢慢吃」,人家吃得很紧张。包含对自己动作的谨慎,你不能拿着筷子,「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这些动作都有出现。在吃饭的时候,很怕人家不知道很好吃,嚼的声音响彻云霄,每个人都看他,他还搞不清楚状况。
时时替人着想的心,用公筷是不是替人着想?是。还有挟菜是不是替人着想?是。自从我讲了「天堂跟地狱」的故事之后,从此大家都很会挟菜。大家要注意,要中庸之道,都挟到让人快撑死了,一直挟,他又不好意思不吃,到最后吓到下次都不敢来你家里吃。所以那个度要掌握好。客人他会客气,所以一开始挟,但也不要挟多。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挟一个量,尽我们地主之谊,后半段各自自立自强就好了,每个人再挟他喜欢吃的就可以了。不然有时候有些菜不好咬,他可能后面的臼齿都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你挟给他,他又不能不吃,然后嚼半天,他会很头痛的。这个都是为人着想的心。再来感恩的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诸位老师们,生活的礼仪在《弟子规》当中,大家还可以参考李炳南老师编的《常礼举要》,里面讲得也非常详细。每一句我们都是从心地去给孩子开解,这样他们在做这些行为的时候,会很自然的去观照我的心念有没有正确、有没有偏颇。我们也能教导孩子从小就知道善观己心,就知道从根本修,这是没有障碍的。这是我们刚刚讲到的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贪、瞋、痴、慢也会障碍智慧德能,所以荀子说「百事之成,必在敬之」,他有恭敬心,「其败也,必在慢之」。我们看到这一句,今天一个学生没有形成谦卑、恭敬的态度,他这一生不用说,一定败,不要有任何侥幸。当我们老师体会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会时时启发孩子的恭敬心,比他的分数更重要。往往分数高的人,慢就一点一滴的增长了。我们看到《史记》这本经典,非常宝贵,后代的历史都是以《史记》为圭臬、为榜样来写。司马迁先生非常有学问、德行、有孝心,他能完成这个旷世巨作,他的原动力也在孝心。因为他的父亲临死前,遗憾自己没有写出这样的书,寄望于他。五百年会出圣贤,孔子以后到现在也五百年了,司马迁听思聪,他的父亲期望他也能像夫子一样,把文化给承传下来,他也做得非常的努力。
我们看到司马迁在编《史记》,编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连本纪、连世家、列传挑得都是很有深意。本纪第一个是尧帝,世家第一个是泰伯,列传第一个是伯夷、叔齐列传,你看都是在强调德行。不管他是什么身分,到皇帝还是到一般的平民百姓,最值得尊贵的就是德行。他们统统把天下给让出来,泰伯把天下让了,尧帝把天下让了,伯夷、叔齐是列传,但是他们也不想国王,让出来。你看为了兄弟,高度的财富他也弃如敝屣,这个都是我们的学处。
其中在本纪当中有一个人特别特殊,没当皇帝也在里面。在世家里面,也有不是世家、不是诸侯,但是列在世家,就是孔老夫子。他虽不是诸侯,但他的影响性远远超过历代的诸侯跟皇帝。从司马迁编的这些用心,我们可以感觉到司马迁的德行很高。本纪里面,「项羽本纪」,项羽,楚汉相争的时候被打败了,他也没做皇帝,为什么把他挑出来?因为项羽有绝对的优势当皇帝,但他的下场是乌江自刎,给后世做提醒,给后世引以为戒。他是常胜军,从来没败仗,刘邦是每次打败仗,常常跑,没打过胜仗,最后一仗他胜了,结果他是皇帝。但是两个人的心态差很多,项羽傲慢、嫉妒心重,刘邦比较谦虚。他打到天下的时候说,这个天下不是我打的,这天下都是这些大臣们的功劳。你看他说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他都赞叹他们。所以项羽这么大的福分,这么强的武力,最后他败了。
而且其中有个忠臣辅佐刘邦,叫纪信,纪信有一次刘邦被团团围住了,逃不出去,纪信在这个危机当中赤胆忠臣,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君上死掉。想了一个方法,穿着刘邦的服装,坐着他的座车从东门冲出去。项羽的军队就跟过去,然后刘邦再赶快从西门逃掉。你看忠、勇、智都在其中。结果项羽抓到这样的忠臣,傲慢、忿怒,当场把他放火给烧死。你看,他那一把火烧掉之后,他的军队的人心有没有开始退掉?甚至天下人听到了,慢慢都唾弃他。但项羽知不知道?完全不知,他感觉能力不见了。所以,一个人的傲慢居然能障住他的智慧,障得这么严重。后来项羽败了,到了乌江,大家最熟悉的是哪句话?「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实这句还不是重点,司马迁先生在最后写到那段项羽说的话,项羽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不会打仗。你看他败得这么惨,他有没有反省自己?没有。当一个人、一个孩子慢心起来,他这辈子可能无法听进别人的劝诫、雅言。
所以要去贪、瞋、痴、慢,还要去疑。我们在看到贪瞋痴慢疑的时候,绝对是反观要求自己,不能都想谁贪、谁疑、谁慢。我们假如很会看别人,保证不会看自己,因为能量都耗在外面了。刚好有一次有位女士到中心来帮忙,在那里割草,我也过去跟她一起帮忙。她突然跟我说,她说蔡老师,我们到了中心来,觉得人之初,性本善。诸位老师,当你听到这段话会怎么样?没有,是您不嫌弃。八风吹过来了,这时候我们假如觉得我们还不错,就失去了一个非常好交流的机会。诸位老师们,我们再来想,听这句话,「我到了中心以后,觉得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对不对?对错不是重点。
我们从这里听到,要让众生起信心必须演出来,这第一个重点。第二个,纵使她起了信心,危不危险?危险!假如她一开始来觉得大家都很好,但是相处久了,会不会看到毛病?那她的信心还保不保得住?所以不是恋爱的男女有热恋期,人与人相处一开始都比较好,但是一开始的那分真诚能保持下去,绝对一生是知己。可是一般不容易做到。是否能时时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好、记住别人的善,然后「善相劝,德皆建」,这个就能是终身的朋友。所以,我也跟这位朋友讲,我说我们往后人生不管遇到任何的人,我们都应该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绝不怀疑别人,但他人怀疑我们,我们不挂碍,「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他是帮我们消业障。
有一次孔夫子遇到了一个一般人看算是劫难,叫陈蔡绝粮。在陈国、蔡国当中七天没饭吃,诸位老师,我们有没有七天没饭吃的经验?假如没有,就不能说七天没饭吃也没什么,要饿过才能这么讲。在那个时候,学生都快饿死了,饿了。但是孔夫子还在那里弹琴,非常自在慷慨讲诵,在那里讲课,弦歌不断。所有的学生在挨饿,这样还能唱得出歌来,这时候就看出功力了。子贡很聪明,他又有钱,他就冲出军队去弄了一点粮食回来,大家可以煮稀粥先充充饥。诸位老师们,你们会找谁去煮粥?会找那个不会偷吃的,找德行最好的颜回去煮粥。
颜回就在那里煮着煮着,突然房子上面,因为那是土房,水蒸气上去了,它潮湿之后就掉了一块泥土下来。颜回马上用杓子舀起来,不然整锅粥都毁掉了。一舀起来,好不容易有粮食,丢了很可惜,给其它同学吃,他绝对不愿意,自己吃。说时迟那时快,子贡走进来:颜回,到关键时候你居然先下手。看完之后马上跑去找老师:「老师,仁人廉士,穷改节乎?」这些志士仁人,遇到很困穷的时候,会不会改变他的气节?夫子说绝对不会。颜回是不是仁人廉士?夫子说绝对是,我观察颜回很久了。我刚刚明明看他偷粥吃。你看同学都几十年交情,「见未真,勿轻言」。所以《弟子规》要不要学好?不然几十年交情也会化为乌有。
所以当下我们看到什么?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太多了。这么久的交情,能不能怀疑对方?再来,当下子贡说,我明明看到颜回偷粥吃。这时候夫子怎么对应?大家从夫子的言谈当中去感受,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当下假如夫子说:不可能,一定你看错了。子贡一定说:老师你都疼颜回、你都偏袒颜回,我走了。可能这个学生一辈子就很抑郁而死。所以这时候没有正面反驳他,夫子马上说,虽然你这么说,我想可能另有原因。没有给他吐糟。就先走出来,学生也跟着就走到厨房去看看。夫子走进厨房,看到颜回会怎么说?「颜回,你有没有偷粥吃?」能不能这么讲?不行。这样子颜回,有修养的人被误会了也不解释。
这时候夫子是说,「颜回,我昨天作梦梦到了我的祖先,可能是我的祖先要帮忙我们脱离劫难,所以我想先拿粥祭祀祖宗。」老师非常了解学生,知道不管他是什么原因吃过粥,只要他吃过了,他绝对不敢拿去祭祖宗,那不敬。而夫子这么一问,颜回为什么吃粥的答案就自然就出来了。当场颜回就说了:「老师,不行,这粥我已经吃过了,那时候这个土掉下来了,我觉得丢了很可惜,我自己先喝掉了。」你看在这个故事当中,师生之间的信任、了解很深。当下说原来是这样。这时候夫子能不能走到子贡面前说「你看,你看」?这样子贡会很郁卒。这个时候,原来是这样!也没看子贡就走出去了,学生也跟着走出去,就看到一个人杵在那里。所以不能疑。
我们修学的过程,「信」,信自己,还要信一切的人。再来「解」,解要能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解要能够慕贤当慕其心,解要能够通权达变,才解得圆融,不然会适得其反。如何解得圆融?我们只剩一分钟,请看上个礼拜在孔庙讲的,刚好讲到通权达变,讲了一个小时,大家可以上去交流一下。「行」,行的态度,力行的态度就要想起大舜的态度,「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谁也不能阻挡他行善;「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这是颜回的境界。我们力行的力度要这样子。勤首菩萨也讲到,一个人修行像钻木取火一样,要怎么样?能不能停下来?能不能钻三分钟,我休息十秒就好,那个十秒,三分钟的功力全不见了,一定要磨到火出来。所以一个人修身、修行一定要到开智慧才能停下来,其实有这样力行的态度,一定能开智慧,一定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就能契入圣贤的境界,就能真正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这一生就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节课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完)
蔡礼旭老师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十四集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藏经阁1.1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UzfSwqVDm6PXoJH-nVrg 提取码:vbhm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儒释道文字资料」,点击链接即可保存。链接:https://pan.quark.cn/s/99366735bdc5
大藏经及高僧大德讲经说法文字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1RE47lujteCj-W2DnYNPQ?pwd=i35p 提取码:i35p
圣贤教育音频视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JiTm4DpCSI9iED-YgGxdw?pwd=2m4k 提取码:2m4k
高僧大德讲经说法音频视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AtE6sRBPKRSkg5Nm-FJbQ?pwd=0963 提取码:09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