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5|回復: 1
|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四八四卷)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八四卷) 2005/1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8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长行第六段看起:
【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
这十句,「云何善修习」是一直贯下来,贯了这十句,下面省略。要是把它念到完整的句子,云何善修习念觉分,云何善修习择法觉分,乃至於云何善修习空,云何善修习无相,云何善修习无愿,这样的句子大家就懂了。这段经文清凉大师注解不多,但是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修涅盘因」。在大段里面,这属於第五段。「七觉三空,十地品广说」。所以在此地只是把名目给我们说出来,前面就是七觉支,后面「空,无相,无愿」是三空,到下面经文「十地品」里面会有很详细的说明。但是我们现在距离十地品还相当的遥远,因此学习这段我们也要概略的说说。
什么叫做七觉三空?七觉支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一个科目。三十七道品一共是有七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下面就是七觉支,八正道。所以七觉支也是大小乘教必须要学习的科目,都在日常生活当中,通常在大乘教里面,称它作助道品。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三十七助道品这是基本学习的科目。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不同的方法,修什么?总离不开这三十七个科目。
三十七分做七段,我们现在一般讲法单元,七个单元,这是其中之一。这个单元里面有七个科目,第一个是念,『念觉分』,我们怎样学习念觉分?这很重要。在我们心情沉闷的时候,我们一般讲精神提不起来,念佛,静坐,我们不讲参禅,我们讲静坐。念佛堂里面,我想很多同学都见过,几乎念佛堂每天都会出现这个现象,有些人念著佛昏沉了,打瞌睡了;最容易发生的现象,在止静的时候。绕佛绕了几圈之后,大家坐下来止静的时候就有人睡著了,坐在那个地方睡著了,这个现象常常有,这叫昏沉,精神提不起来。这个时候佛就教我们,就是要起这个念,我们要选择什么法门来对治,把自己的精神振奋起来。所以七觉支这七条是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觉醒,你说它多重要!
我们选择的方法,这是净宗方便,我们选择的方法是念佛。念佛也有方法,当昏沉的时候怎么办?大声的念。你大声念会不会吵到别人?你把大众秩序扰乱也不好。所以一般选择,虽然是止静,他可以起来在当中拜佛,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昏沉打掉;或者是大众止静,你还是可以继续绕佛,用这种方法也行。现在科学仪器很发达,像随身听,我们把念佛堂念佛的佛号可以录下来,为什么?在念佛堂的时候,大家念佛的声调、音调都要一致,才不至於混乱,这是庄严道场。录下来之后,我们可以放在随身听里头,当昏沉的时候我们把声音开大,自己听得到,外面人听不到,不干扰别人,这也是个办法。这个办法在现在行,从前没有这些机器,没有法子。所以从前人选择只有拜佛、绕佛,不干扰别人,用这些方法。古大德教导我们,你就用下面「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你用这三种把你的昏沉打掉;择法、精进、喜,下面我们一条一条再介绍,用这个方法。
另外一个现象叫掉举,就是心浮气躁,跟昏沉恰恰相反,心浮气躁,妄念纷飞。有很多人说,我不念佛、不静坐的时候没有妄念,这一静坐下来,不知道这妄念从哪里来的,怎么会这么多?吓得他怎么样?吓得他不敢静坐。这是错误的,一定要晓得,妄念不是静坐时候才有的,而是什么?静坐时候你才发现,没有静坐的时候就是这么多。因为你心念不集中,你就没有发现到,这想静下来之后,这才发现妄念这么多。我们一般在用功的时候,这两种毛病常常现前,一个是提不起精神,一个就是心浮气躁,妄念太多,佛经上叫掉举。在这种状况之下,你就可以用轻安、用定、用舍,用这三个觉支来对治。
由此可知,七觉支是对治我们用功时候常常起的这两种烦恼,一个对治昏沉,一个对治掉举(就是心浮气躁)。功夫用得力的时候,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有这种情形,工作的时候,处事待人接物。昏沉,在日常生活当中,昏沉是精神提不起来,比较少;心浮气躁,现在几乎普遍都见到,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你只要冷静观察,现在一般人急躁。也就能够体会到他的妄想多,分别执著多,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发脾气,这是属於掉举,也就是他心定不下来。像在从前社会,无论是士农工商,一般所见到的人情绪都很稳定、温和,言语都缓慢,动作也缓慢。我们看看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你看他教导他的子弟,他这个家书、家训写得太多了。由此可知,他对这个问题很重视。年轻人要学稳重,稳重从哪里学起?一切都缓慢,不要叫人看到急躁,无论遇到什么样艰难的问题,心地都是如如不动,这有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清净心生智慧,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心浮气躁生烦恼,烦恼怎么能解决问题?烦恼只有把问题愈搞愈复杂,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此可知,七觉支的宗旨,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教我们要学稳重,思想、言语、动作。我这一生见到一个人,章嘉大师,这个人给人的印象,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无论在什么时候你去看他,他都好像在入定,言语少,速度很慢,动作也少,也很缓慢。你跟他见面的时候,自自然然不敢放逸,他有那个摄受的力量,自然就会对他尊敬。我这一生只看到这么一个人,其他的两位老师跟他不一样,真正修行人。你们看到照片上他老人家穿的服装,一年四季都是那个样子,那个服装很厚,当然冬天没有问题,夏天他也是这样。
有一年,台湾第一次发起印《大藏经》,是用日本《大正藏》做底本,台湾翻印,头一次翻印。佛教会一些人在台湾做全岛的宣传,希望大家认识《大藏经》,热烈的来支持、购买《大藏经》。因为这个书很大,成本很高,确实是不容易,就邀请章嘉大师带这个团环岛去介绍。那个时候也有一些年轻的法师陪同,其中有一位年岁比大师轻的,大师那个时候差不多将近六十岁,他们只有四十多岁,看到章嘉大师穿那么多衣服,就问他:您老人家热不热?那是夏天,这些年轻法师都是拿著扇子,章嘉大师没有,就问他您老人家热不热?大师回答一句话很妙,「心净自然凉」。这些法师们听到,感觉到非常惭愧。这就是人家心地清净,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也不热。一般讲这是修行功夫,也就是说,你的心有没有到清净程度。
永远没有昏沉,没有掉举,功夫得力的现象。昏沉跟掉举都是功夫不得力,念佛人对这个要特别的留意,为什么?有这两种现象障碍往生。在现前障碍你,不要说一心不乱,障碍你功夫成片,障碍你的悟门,你不能开悟。所以七觉支在修行来讲,它是很重要的一个科目,它能帮助你排除昏沉、掉举,使你真正得到定慧均等。定慧均等,那就是禅。念佛也是禅,它不用参究也不用观心,它用持名的方法,达到的效果跟禅定没有两样,所以佛在《大集经》上说念佛,特别是讲持名念佛,这是「无上深妙禅」,这是佛说出来的。离开禅,不是佛法,只要是佛法,我们就晓得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式学禅。这是「念」,正是宗门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一起,马上就觉。此地这个念就是觉,昏沉、掉举才起来,妄想、杂念才起来,立刻就觉悟,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治。
第二个择,『择法』,择是选择,选择用什么方法来对治。简单的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在基本上来讲,你要把外面境界看清楚,你不能被这些迷了。《金刚经》在中国佛教经典里面,可以说知名度排在第一。佛教经典很多,很少有人能说得出来,但是大家都知道有一部《金刚经》。由此可知,《金刚经》在中国社会是多么受人欢迎。不但是学佛的人必读,不学佛的人,只要是读书的人,一生当中说他没有读过《金刚经》的,那太少太少,都曾经读过,为什么?开智慧的,帮助你择法的。所以你善能觉了、善能辨别这一切法当中,哪是真的、哪是假的。
佛将一切法给我们归纳六桩事情,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把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没有一法能超出其外。你晓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所以你才不会错误选择,把假的当作真的。本性就是清净心,就是真心,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相,大乘经佛常说「本来具足」,这是真的。但是众生很不幸,无始劫以来,一念无明迷失了真心,迷失了本性,随顺外缘起无量无边的烦恼。诸位要晓得,无量无边烦恼就是无量无边智慧德相迷惑以后产生的现象。迷悟之体是一,迷悟的相不一样。我们讲性相,迷悟,性是一不是二,悟的是性,迷的也是性,性没有迷悟。但是迷了之后,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觉悟的相是一真法界,不一样。觉悟了,在《华严经》上讲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迷了的相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六道迷得深,四圣法界迷得浅,这要知道、要认识清楚。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被这些幻相(虚妄的相)欺骗,你执著这些虚妄的相,坚固不舍,这个错了。坚固不舍这些虚妄的相,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本。为什么你出不了轮回?生生世世,你出不了轮回,就是你对於这个虚妄的东西执著,你把它当真,错在这里;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教菩萨要把这四相放下,可不能执著,不但不能执著,分别都不可以。执著,这就变出六道轮回;分别,这变出十法界。所以离分别执著,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
这个道理大乘教里头讲得太多太多。佛为什么千言万语,苦口叮咛?我们迷得深,虽然听佛讲经,这一下觉悟,像闪电一样放了一下光明,时间很短暂,离开讲堂,马上就迷了。佛知道这是众生的老毛病,这是众生的习气,怎么教?必须是千遍万遍、无数遍的提起,让这个经教长时期的薰习他,密集的薰习他,会产生作用。诸佛菩萨就是这么成就的,长时密集的薰习,觉悟了。我们学佛,你就知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功夫不能成就。统统讲薰习。世间人不是善薰习就是恶薰习,学佛的人不是佛法薰习就是世俗薰习。世俗薰习,那就是轮回的薰习;佛法的薰习,那就是涅盘的薰习,不一样。
今天我们想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接受佛法的薰习是几个小时?我们接受世法的薰习是几个小时?到什么时候功夫才得力?给诸位说,每天要是能够做到二十个小时佛法薰习,四个小时世法薰习,你这一生肯定成就。怎么知道?我们从世尊当年在世教学明白了,释迦牟尼佛他带著这批学生,每天跟他们讲经说法、研究讨论,几乎都没有休息,他不累吗?在我们想像当中,他不会累,为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法喜充满,他怎么会累?每天休息,中夜(中夜就是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睡眠。可是他们这些人是用打坐代替睡眠,我们一般人讲不倒单,他用入定。定,恢复体力,真的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比我们睡觉的效果还要殊胜。因为睡觉,昏沉,入定不昏沉。七觉支就是调整你入定,帮助你进入禅定的境界。禅定境界是定慧等持,定跟慧是平等。如果慧多於定就浮躁,定要是多於慧就昏沉,这是初学的人往往没有法子避免的两种现象。
所以懂得选择法门,这个意思深广无际。在我们整个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知道自己现前生活的环境,学习的环境,哪个法门比较适当。在今天这个环境之下,我们一般的根性,持名念佛是最方便的,也最快速,也最稳当、最殊胜,选择这个法门。选择之后,法门选择了,接著底下要选择老师。没有一个老师帮助你、指导你,法门选对了也很难成就,也不容易。我们一生能不能有成就,老师的关系太大!有了老师,还要选择同学,很重要。如果有老师没有同学,好比你走路,你一个人没有伴侣,你会走得很辛苦,同学互相切磋琢磨,菩提道上有伴。老师是指路的,不是陪你走路的,同学是陪你走路的,不一样,这不可以不知道。
另外就是选择修学环境,每个人一生福报不相同,根性不相同,缘分不相同,所以都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果然是利根,那就方便多了,为什么?他淡薄,天性就柔和,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不论是顺境、逆境,他都能保持身心的平静,这是修道最好的条件。中人以上,中等根性以上,如果遇到好的老师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你能够听得懂,能理解,能依教奉行,这就好,能够把你中上根性在这一生当中提升到上上根性,这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
所以人生在世,有很多人问我,人生在世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问的人很多。我也是老老实实告诉他,我觉得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不是升官发财,不是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有地位、有权势,不是的,而是什么?提升自己的境界,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个有意义、有价值。我们知道人不是这一生就完了,任何一个人有过去、有未来。过去已经过去了,造作一些善恶业自己虽然不知道,忘掉了,但是阿赖耶里面习气种子在,没有断,它不但影响这一生,而且影响来世,这是个麻烦事情,不能不知道。这一世时间短,纵然活一百岁,一弹指就过了,有什么意义?可是来世的时间长,六道里头,哪一道都比人道的时间长,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可是有人要问,畜生的寿命没有人长,尤其像我们讲低级动物,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所谓朝生暮死,很多,这怎么说法?佛给我们说,这些动物愚痴,畜生愚痴,所以它有坚固的执著,它执著那个身形就是它自己,於是怎么样?死了之后,投胎又是那一类,像蚂蚁,死了以后又做蚂蚁。佛经上有一段故事,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只树给孤独园,只树给孤独园那个时候有工程,释迦牟尼佛看到一窝蚂蚁,看了之后笑起来。旁边这些弟子就问佛,你看了蚂蚁有什么好笑?佛就说:这窝蚂蚁,七尊佛出世,都过去了,它还没有离蚂蚁身。不是说蚂蚁寿命那么长,七尊佛出世,这多长的时间!这蚂蚁死了之后还到这个窝里面又做小蚂蚁,生生世世都做蚂蚁,不知道脱离蚂蚁身,畜生道。
佛这些话给我们很大的警惕,那就是三恶道不能去,进去很容易,出来非常困难。你说这些畜生道里面有没有佛菩萨的教诲?肯定有的,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哪个众生有感,他就到那里去应现、示现。可是它们有坚固的执著不能接受正法,那就好了,让它去受苦,受到什么时候它真正觉悟,佛才能帮上忙。畜生再能变成人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不是那么很单纯的,这我们应当要晓得。
所以择法不能不谨慎,这要智慧,没有智慧你就选错了。智慧,我们初学的人没有智慧,要依老师,依靠老师帮忙,智慧不开,不能离开老师。这是从前跟一个老师修学,什么时候毕业,你可以出师,从前叫出师,现在人叫毕业,什么时候能出师?你有智慧,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有能力辨别,老师会点头,你可以毕业了,没有这个能力毕不了业。所以有人跟老师跟一辈子,有人跟老师跟二、三十年,不一样。当然也有很聪明智慧的,时间短,三年、五年就离开老师。可是我们看到跟老师二、三十年,甚至於一辈子不离开老师的也比比皆是,怕走错路。
『精进觉分』,精就是专一,精而不杂,进而不退,你才进步,所以加上精进。特别在修道,修道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邪正,如果连这个不能辨别,你的修行决定产生障碍。真正用功的人往往浪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没有利益的苦行,那很可惜。佛赞叹苦行,苦行能够帮助你戒定慧。如果这个苦行不能帮助你戒定慧,这个苦行,佛法讲无益的苦行,没有利益,这不能不懂。所以必须对於,我们现在的话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於人事物,对於世法、佛法,邪正、是非、善恶得有能力辨别,那你的精进就是觉不是迷。世间精进迷的也不少,我们要精进觉。这七个都是觉,要精进觉不可以精进迷,才能真正得受用。
我们修净土,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那是无比的殊胜。真的像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遇的这一生,怎么样念佛才能往生?这才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情,其他事情统统不要紧。为什么?世间法里头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儒家讲人的一生要立功、立德、立言,没错,是教你做好事,教你做好人,这在教育上一定要懂得。圣贤人教人,目的就是教你做好人,教你做个善人,绝对不是教你升官发财,不是的;不是教你得名闻利养,不是这个,为什么?升官发财是要有命,你没有那个命,求不到。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没有的不要强求,这个道理要懂。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七觉分里面第四:
【喜觉分。】
这个『喜』非常重要,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我说喜是人生真正最好的养分,无论对於身体,对於容貌,对於精神,都是非常完善、完美。无论世法、佛法,凡是修学契入境界都会得到。欢喜,我们现在人所谓「成就感」,他学习的一样东西有了成就,特别是有了很可观的成绩拿出来,佛法讲法喜充满。儒家,你看《论语》第一句,第一句就说的这个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我们此地讲的「喜觉分」,佛法称为法喜充满,他的精神怎么会不好!
世间人,中年以上都很重视自己的健康,这是真的。中年以上什么叫福报?健康就是福。你有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势,再富有,身体不健康,那不是福。我早年在台湾,台湾大家知道有个煤矿大王李建兴,我跟他很熟悉,晚年他得老人痴呆症,十几年睡在床上。那真是享福,每天三班护士侍候他,就是一口气不断,什么都不知道,家里的儿孙、亲人都不认识。这能算福报吗?这能算享福吗?
他的二媳妇是虔诚的佛教徒,曾经问过我,怎样帮助她的公公?我说方法是有,你们家里人不会接受的。什么方法?佛法里讲得很清楚,修福,修福是布施供养,你们家里有的是财富,多做一些社会福利事业,帮助一些苦难的人。谚语所谓「舍财消灾」。你看看你公公一年的医药费用要多少,你能把这些医药费用捐献出来,他老人家就会产生两个效果,一个他还有寿命,他慢慢就好起来,健康就恢复,舍财消灾;如果寿命没有了,他就早走了,走的时候大家都平安。家里老人长年生病,一家人都劳累。他寿命没有了,但是什么?他福报没有享尽,所以躺在那里享福,在那里花钱,他钱没有用完,就这么个道理。你要真正想通,你想想看一年需要花这么多钱,十年需要花多少,你把这个钱拿去做好事。可是家里人不信佛,只有她一个,讲不通。那讲不通,只好随他去,自己念佛,天天给他回向;除这个之外,帮不上忙。
喜觉分很重要,无论是世法、是佛法,这个喜是正法不是邪法。读圣贤书得到法喜是正法,学佛得法喜是正法,这里头没有副作用。现在世间人天天去寻找喜乐,全都是负面的。现在过年接近,我们所听到,一般人(同学告诉我的)狂欢,狂欢是喜,不觉。他不是喜觉分,他是喜迷分,迷惑颠倒,不觉悟,这里头有副作用。狂欢里面造很多罪业,折福不是增福,这些我们不能不清楚。佛教导我们,昏沉的时候用这三法来对治。当我们浮躁的时候,下面有三个方法用来对治浮躁。第一个是轻安,「轻安觉分」。我们这个经上叫:
【猗觉分。】
诸位要知道『猗觉分』就是轻安觉分。这个字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猗」有婉顺的意思,有柔和的意思。在一般翻译里面都翻作轻安,意思都相同。断除身口粗重的烦恼,言语柔和,行为稳重,这样你自然就远离烦恼,显出柔和,远离粗暴。这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同学包括我们自己本身时时刻刻要反省,为什么?这个毛病常犯,尤其是言语,言语的粗暴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到底什么原因?我们晓得烦恼习气造成的,从小没有学过圣贤教育,这不能怪我们。《无量寿经》佛说得很好,「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佛讲得好。
我们脱离了圣贤教育至少有三代,不是短时间。三代,可以说把这桩事情忘得干干净净。我们今天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家教没有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里面没有伦理道德,社会教育,那大家更清楚,这不用说了,所以养成这些毛病习气。现在学佛接受到圣贤教诲,接受之后,我们要认真学习,要认真的忏悔,改恶向善。一般宗教里面说,这才能得救。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人要能相信因果教育,这个人就有救,就能得度。你看看袁了凡先生、俞净意先生他们的回头,从哪里回头?说实在话,都是从因果里头回头。
在中国自古以来,教因果教育的就是城隍庙。我常常讲,支撑中国民族五千年而不堕落,没有在这个世间消失,靠什么?靠教育。三种教育,从小家教,父母表现的伦理教育,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父母对儿女的身教。父母都做到,小孩从小看著父母,上行下效,那个根扎得稳,他就学会了。学校教育,道德的教育,这是夫子提倡的(孔子提倡的)。孔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德行,道德教育,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文学放在最后。《弟子规》上讲,实在《弟子规》是夫子在《论语》里的一句话,行有余力,你才能学文。就是前面三桩你都做到,你可以学一些文艺;前面三个没做到,不行,前三个正事。第三是因果教育。
所以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胡秋原先生跟我讲的,全世界老百姓,中国老百姓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我想想是有道理,为什么?自古以来就受这三种教育的薰陶。这三种教育非常普遍,你看每个县市都有祠堂,祠堂是教伦理,教孝悌;都有孔庙,孔庙是教道德,五伦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儒家教的是这些东西。城隍庙可不能轻视,城隍庙教因果。
晚近,在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就看清楚。他是我们佛门净土宗一代的祖师,一生当中几乎全心全力提倡因果教育。儒、佛他也提倡,但是没有因果教育那么积极,这是什么原因?世界已经乱了,伦理的教育虽然好,要很长的时间,救急来不及了;佛法的教育好,也要长时间的薰陶,不能救急;救急只有因果。如果人人了解因果的理论与事实真相,我相信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会收敛,道理在此地。
所以他老人家一生全心全力的提倡三本书,《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一生提倡这三本书,这三本是因果教育,大量的印送。可是这三本书都是文言文写的,现在大量的印送,人家看不懂。他老人家那个时候写的,那差不多是一百年以前,那个时候读书的人还读文言文,没有问题,可以能够流通。现在一般中文程度一落千丈,这三种书看不懂。我们想一想祖师这番苦心,这个苦心是救世,在中国来讲是挽救这个国家民族,让五千年传统文化不至於中断,要靠这个东西来救济。所以我们能够体会到祖师的苦心、用意,那在现在怎么样把因果教育普遍的来发扬?还是他的三本书,所以我就想现在最普遍的连续剧,我就在大声疾呼要把这三本书拍成连续剧。
《了凡四训》连续剧二十集,大概明年二、三月间就可以推出来,电视台可以播放。接著还有六集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跟它合在一起,这样一共二十六集,好。下面接著我们要做的,《太上感应篇》三十集,《安士全书》三十集。《安士全书》它一共是四个部分,我们现在考虑《欲海回狂》是戒淫,《万善先资》是戒杀,《文昌帝君阴骘文》跟《感应篇》性质差不多。那里头因果报应的故事太多,能够把它用三十集拍出来,对全世界流通,这是印祖济世的弘愿。我们继承祖师的教诲,一定是全心全力来推动。
除这个之外,我请江逸子老师画了一张地狱变相图,这很多同学你们都看过。这个地狱变相图是城隍庙里头,因果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阎王殿。我受这个教育,印象就非常深刻,影响一生,我知道它的好处。小时候,这都是十岁以前,母亲每年都会有几次到城隍庙烧香,带著我们兄弟到城隍庙烧香的时候,看阎王殿,告诉我们,干什么样的坏事,你看受什么样的果报,刀山、剑树、油鼎,印象非常深刻。一生当中,起心动念不敢害人,对学佛很大的帮助。一生当中,处事待人处处都是忍让,从来没有跟人家竞争过,都是让。可是很奇怪,愈让愈殊胜,才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讲的「吃亏是福」,吃亏不是真吃亏,有后福,「难得糊涂」,这两句话很有道理。从我们这一生当中体验到,所以对於这些理论跟事实深信不疑。
我现在不但是把这个介绍给我们同学,在许多场合当中,我还介绍到许许多多国际上的这些名流学者,我把这个东西介绍给他们。地狱变相图展开,他们都很欢喜,艺术品,有收藏的价值。现在我们把它做成光碟,这太方便,成本又很低,有文字又有解说。像过年期间,你们一家人看看这个光碟,看看《了凡四训》,真受利益,那叫大福报;使你身心安稳,跟一般这些娱乐决定不相同,这你真正受利益。所以时时刻刻我们都要得到轻安,那是真正的受用。下面一个是:
【定觉分。】
这个字,无论在佛法、在世法都很重视。儒家修学方法,最高指导的一部书是《大学》,《大学》是方法,《中庸》是理论。《大学》一开头「知止而后有定」,它很重视,说得很好。佛家没有说知止,但是佛法教人放下。知止跟放下说的不一样,意思相同。定是真心,定的反面是乱,乱就胡思乱想,那是妄心。怎样舍弃妄心,恢复到真心?真心生智慧,所以佛法这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慧才能够解决问题,定是其中的枢纽。我们持戒,持戒是为什么?持戒是为了帮助得定。戒就是放下,就是《大学》里头讲的知止,然后才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佛法,这个「定」梵语称为三昧,三昧翻成中国的意思翻定,翻禅定,也翻作正受。三是正,昧就是受,从意思上翻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真心现前,妄心不是正常的享受,妄心里头杂念太多。什么人有正受?现在说是真正修行功夫得力的人有正受,他没有杂念,没有乱想,所以他的心是定的。念佛念到功夫成熟的时候,妄念不生,二六时中,都能够与佛号相应,念念当中就是一句佛号,他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顺境逆境他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正确的,这叫念佛三昧。这种正受是从念佛得来的。
念佛三昧,在佛法里面讲是无比的殊胜,诸三昧中之王,比修其他的三昧容易,只要你肯念,念的时候放下万缘。放下万缘就是知止,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只有念佛三昧是真实的,你能够带得去的;其他的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带不去,带不去不是真的。带不去的,趁早放下,不要说等我临终时再放下,来不及,临终时未必肯放下。放不下,还是依旧去搞六道轮回。所以要在现前放下,不要再执著。而日子怎么过?随缘。随缘是最快乐的,不要攀缘。攀缘是我想怎样怎样,那是攀缘;随缘,没有自己的想法,随著大众,随著环境,没有一样不好,这怎么说?你统统不分别、不执著,就都好;有分别、有执著,就有好坏的境遇,没有好坏,那就没有一样不好,对修行都有很大的帮助。逆境里面学不瞋恚,逆境里头不生瞋恚,顺境里面不起贪爱,这都是修行。
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我们就用这一句佛号息灭贪瞋痴,这个重要。凡圣的差别,圣人他没有贪瞋痴,他有戒定慧;凡夫没有戒定慧,只有贪瞋痴。贪瞋痴搞六道轮回;戒定慧,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念佛人要记住,世尊教导我们持戒念佛,经教里头教导我们,佛不在世,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不怕受苦,我们受苦受难,这一生算什么?时间很短,应当要受苦。常常受苦,你对於这个世间不生贪恋。如果福报大,侍候的人多,你就不想离开世间,你会起贪心,你会生烦恼,所以生活清苦一点好。
现在过年了,中国人重视旧历年,年夜饭,你看都是满满一桌十多个菜,我看有二十多个菜的。我们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最多六个菜,没讲究。三德六味,平常我们吃饭的时候,说老实话,三个菜就很好,最多不可以超过六个。我们供佛,供佛是三德六味,供佛少的三个菜,最多六个菜,我们要学佛,不要跟这些凡人学。现在国际上,我常常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会议那个宴席、国宴都是三个菜。我参加过布希总统的宴会,晚宴也是三个菜,三德六味。可是我们中国人的宴会菜比较多,不只三个,差不多,我在北京参加过人民大会堂正式的国宴,我陪同印尼的宗教团访问中国,好像有六、七道菜。这是学佛,现代的事应当要懂得。
科学技术进步,资源比从前丰富多,所以饮食我们还是要节俭,坚持素食。素食对我们的健康有决定的利益,没有妨害。我初学佛的时候,很快我就选择素食,我学佛半年就吃长素。那个时候我还在工作,我的长官、朋友、同学看到我这个样子,他说你怎么这么迷信?学佛可以,吃素不行,营养不够。可是我依旧坚持。那个时候我也很小心,我每半年去检查一次身体,检查出来很正常,那我就坚持下去。大概是这样三年的时间,以后就成习惯了。我的素食五十四年,形象在此地,大家看到我也都很欢喜,不比吃肉的人身体差,反而比他们好,所以这形象度了不少人。很多国外的朋友:法师,你身体不错(听说我这么大年岁),你是怎么保养的?我告诉他,两个方法,一个是素食,一个是清净心。我说,我没有别的,生活简单,工作也简单,每天读经、教学;除这个之外,我没有操心的事情。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养生之道自然就在其中。所以心要定。
世出世间做学问、修道要想有成就,你看《三字经》上教给我们的,这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训,「教之道,贵以专」,不能杂,学太多了,不行。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深入到一定的程度,那就是定。定能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他就旁通。古德说的话不错,「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修学,一个法门通了,所有法门都通。一经通,千经万论都通;一个法门通,八万四千法门都通了,这叫捷径。最忌讳的是你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智慧不开。常识丰富,智慧不开,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靠真实智慧,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对於这桩事情了解最清楚的是古圣先贤、诸佛菩萨,他们了解。这是定。最后一个:
【舍觉分。】
『舍』,舍所缘境界时,善能觉了取舍虚伪,不会后悔。舍就是放下,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缘的这些境界,一般讲人事境界、物质境界都是虚而不实。这是《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所以你要放得下。舍,不是说不要了,那你搞错了。有很多人听到我们讲放下,他听错了,他一心一意想学佛,工作也放下,辞职了,不要工作了,家也不要了。过了二、三个月,他写信给我,他说现在没有收入,生活成了问题,怎么办?佛在哪部经上教你不要家了,不要工作了?佛没有这样教人。佛教你舍,是把你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是这个,不是事。事要是放下了,那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他就得入般涅盘,他为什么还要四十九年辛辛苦苦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不是多事吗?所以说事没放下。事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照做,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这叫「舍觉分」。你要是统统舍掉,舍,你不觉,你还是迷;舍要觉,舍不可以迷,这个道理要懂。
如果是在家,好好的学佛。所以我们这些年来极力提倡《弟子规》,提倡《十善业道》,这是什么?做人的根本,修行的根本。根本没有,好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你这个房子怎么能盖得成功?而且佛法是师道,这一定要懂得,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他怎么会尊师重道?尊师重道的人,没有不孝顺父母。师道是以孝道为基础,孝道的养成是家教。所以教育的根本是家庭,没有家教,其他教育都没有根,很难有成就。
今天科学技术发达,这些科学家们没有孝悌忠信的家教,发明这些东西,伤害人的,给人带来的是恐惧。这一次吉隆坡的国际和平会议,就有很多人在呼吁,希望科学家不要再发明大杀伤的武器,不要发明这些东西,多多的把科学技术应当用在人民生活福利这方面,这就好了,不要搞这些战争的武器。那么看看科学家们能不能接受?如果科学家从小都受过孝亲尊师伦理道德的教育,他决定不敢。在中国有例子,中国古书里头记载,在汉朝时候就有人搞这些科学技术。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机械化的运输。可是他们在临死之前把那些技术全部毁灭,不留给后人。有人觉得他们很自私,好东西不肯传人。不是的,他们看得很远,这些东西如果在一个没有伦理道德的人手上,带给社会、带给世间是灾难,不是好事情,所以宁愿把它毁掉,不传后世。这就是对历史负责任,对后代负责任,这是伦理道德教育所产生的效果,我们不能不知道。七觉分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后面它还有三空,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八五卷) 2005/1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8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长行第六段,我们把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
【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段所问的十桩事情是「修涅盘因,七觉三空,十地品广说」。所以此地没有加以注解,在「十地品」里会讲得很详细。七觉,前面跟诸位略略的介绍过,这后面是三空,『空,无相,无愿』。这三空也叫做三三昧,就是三三摩地,三等持,《仁王经》谓之三空。有漏定称之为三三昧,诸位这里要了解,三三昧就是三空,有漏定;如果说无漏定,那就叫三解脱门。
什么叫有漏?什么叫无漏?漏,《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要是没有断,无论是对於世间法或者是出世间法,我还有执著,还有分别,还会起心动念,这三种三摩地就是属於有漏定;如果我们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了,那就叫三解脱门,三种解脱。解是解除,解除什么?烦恼没有了。诸位要晓得,执著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解除了,中国大陆讲解放了,意思也一样,这叫真正的解放。脱是脱离,不但脱离六道,永远脱离十法界,所以叫三种解脱门。这一共有三种,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三大类烦恼。
空三昧与苦谛之空、无我这两个行相相应。三昧是梵语,空是我们中国的语言,所以这个名词叫华梵合译,空是华文,三昧是梵语,这个名词这么来的。三昧要是正翻,翻作正受,三翻作正,昧翻作受,这是梵语的意思。像我们平常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的,很熟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完全是梵语音译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菩提,菩提翻作觉,三翻作正,所以三菩提就是正觉,翻成中文是正觉;三藐,三是正,藐是等,正等正觉。所以三翻作正,在此地就是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
诸位要知道,空是正常的享受。空什么?「我」空了,「我所」空了,这两样东西没有了,所以观一切法都是因缘生。观诸法,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因缘生。凡是因缘生法,决定没有我,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有?这是诸法实相。所以你要是有这么一个正受,正常享受,我也没有,我所也没有,给诸位说,六道轮回就没有了。那就恭喜你,你就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只要你有我,执著一个我,执著有我所;我所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财富,我所有的眷属,我所有的荣誉,我所有的地位,只要你有个我所有,你就麻烦了。所以佛教人出家,为什么?这家里的产业,土地、房屋、田园我所有的,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出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明白了,有些大乘菩萨不在形相上出家,在心地上出家。像维摩居士,他有家,他也有夫人,也有儿女,也有土地、房子、财产,他统统都有,实际上他那叫什么?他那出家叫心出身不出。是不是真出?真出了,他虽然有,心里放下了,心里完全没有执著,跟释迦牟尼佛那个出家的心态完全相同。有这些妨不妨碍?不妨碍,《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要你心里头真的放下。由此可知,世尊为我们示现的,是从事相上表演的;维摩也是一尊佛,在世间同时示现的,从理上来给我们讲。佛是从事上示现,维摩是从理上示现,理事不二,性相一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可是初学的人从事上下手比较容易,慢慢再从理上也空掉,这是比较上容易入门。就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我们现前从早到晚,我们六根所接触的一切人事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乘法里天天接触,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为什么?他完全空了。不但空,他真的做到、落实无相无愿。换句话说,我们没有空。我们住在六道里头的人道,他们跟我们在一起,他住哪里?他住一真法界,他不是住六道,他也不是住十法界。他到六道十法界里面现身说法,广度众生,一尘都不染。正如宗门祖师大德所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叫做真正入解脱门。所以这个意思我们要懂,最重要的是要把我跟我所观念抛弃掉,决定不能有。有我,有我所,就出不了六道轮回。
下面这第二「无相三昧」,是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涅盘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之十相。这个「十相」,要记住前面色声香味触,这就是五个相,再加上男相、女相,就七个相。三有为相里面除住相,实在讲,这就是四相。这个四相是生住异灭,这不是成住坏空,这是讲生住异灭,这叫三有为相。成住坏空是对器世间讲的,这是讲的生住异灭。为什么不讲住?因为住,怕一般人起误会,住不错,住好,他不容易放下,所以住跟异把它合在一起。
诸位要晓得,一切法有没有住?没有,我们今天好像看到有住,实际上它是相续相,这我前面讲得很多。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万法无常,刹那生灭,这是个生灭的相续相,我们必须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菩萨教初学,怕初学看到这个舍不得放下,所以不讲住。四个有为相只说三个,生、异、灭,只讲这三个,这三个加上前面七个,这叫十相。这个统统都离了、都没有了,相是有,心里头连痕迹都不著,所以叫无相。无相,简单的说,就是讲男女、一异诸相了不可得。这是举出这么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一法你可以得到。《般若经》上讲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相三昧,这是正受。这种享受是什么?知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有没有?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它现相;你说它有,那个相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它是幻相,它不是真的。佛法里面讲真、讲幻,幻就是它不住,刹那生灭相,佛法是依这个定义、依这个标准来说,凡是永恒不变的,这称之为真,凡是会变的都是假的。你看动物有生老病死,他不能长住,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像这地球有成住坏空。我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去观察,这太空当中,每天都有星球消失,就是那个地球没有了,坏了,每天也会发现新的星。新的星那就是成住,坏掉就是坏空,所以星球有成住坏空,不只是沧海桑田。
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劫,讲时间,你看有小劫、中劫、大劫,大劫是怎么说?大劫是一个星球成住坏空一次,叫一个大劫,这个时间长。诸位要细心去思惟,成住坏空是宇宙的轮回现象。这种轮回现象跟六道轮回有密切关系,这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人造极重的罪业堕阿鼻地狱,或者修甚深禅定生到无色界天,那个寿命都是论劫算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你知道八万大劫多长?这个地球、这个太阳系成住坏空八万次,那要给你算年月日就没法子算了,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麻烦。往上去还好,日子还比较好过,往三途可就麻烦大!地狱里面,阿鼻五无间地狱,堕在那里面的时间也是论劫数算的,跟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差不多。
那么就有人问:如果这个地球坏了,太阳系坏了,这个人堕在阿鼻地狱里头,那怎么办?他自自然然生到现在还住的那个世界里面,那个世界有地狱,他就搬到那里去了,就到那里去住了。那个世界坏了,他就换个地方住,他也常常换。等到这个世界成了,他又回来,又到这个世界来了。所以地狱跟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是不容易去的,那要修四禅八定,可是堕五无间地狱是很容易去的。念佛的同修,临命终最后一念如果还放不下,就去不了,去不了就随业流转。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你还是要搞三善道、三恶道的果报。由此可知,放下是多么重要。
色声香味触这是五尘,五欲里头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个范围比那个大,是五根所接触的境界。男女特别提出来,为什么?六道生死的根本。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爱不重不生娑婆」,这个爱讲男女的情爱,你要是不断掉,你决定还是要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头欲界,色界都没有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两句话讲得好。你要是想通了,爱欲要舍、要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我们这一生才能够横超极乐,这一生自己的事情才算是圆圆满满的办妥了。
第三个「无愿三昧」。无愿三昧是知一切法无相、无所作,所以旧云无作三昧。这个要记住,一切法无相、无所作,又叫无起三昧。是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苦谛之苦、无常,及集谛可厌恶,道谛里面的道、如、行、出四行相,像《金刚经》上「筏喻」的比喻一样,如船筏之必舍。你过渡,你坐船到了对岸,你就上岸,你一定把船舍弃掉。总不愿乐之,故以之为缘,谓之无愿三昧。
换句话说,我们在没有成就的时候,佛法就像船筏一样,帮助我们渡到彼岸。佛法,我们要不要?现在要,不要不行。到达彼岸的时候,佛法还要不要?不能要,要怎么样?要,你就在船上永远不能够达到彼岸。所以要晓得船筏是个工具,到时候一定要舍,这就是佛在《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现在我们要用佛法,到达彼岸的时候,佛法要舍,这一定要懂得。什么时候是彼岸?明心见性是彼岸,大彻大悟是彼岸。没有彻悟之前,法要;彻悟之后,不要了。什么时候你能悟入?你自己知道,这个不必问人。烦恼断尽,大乘经教一般所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了,法就要舍掉;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妄想分别执著断掉,这个法自然就舍掉。你要不舍,你脱离不了十法界,舍掉之后,十法界就没有了。没有,那时候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现前。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做个简单的总结,让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这三个法相名词的含义,以及修学的方法。第一个我们要真正相信佛为我们所说宇宙人生真相,万法皆空。这讲总相,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你要真正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深信佛陀教诲而没有怀疑,你必然对眼前一切人事物,我们一般讲的看淡了,你会不会去竞争?不可能,你统统放下。一般人讲,我统统放下,我的生活怎么办?我还有这个身体。他还是没放下,为什么?他还有身体,有身体,当然就要维持养这个身体的那些我所有的条件,没放下。
所以佛菩萨教我们,放下之后,随缘,不要操任何心,不要起心动念,到时候需要饮食自然有,不要去操心,为什么?这要回过头来,世间人讲的命运,你命里头有的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求不来。因果,不但世间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的法则,这个道理要懂,这样子你才肯放心的放下。希望同学听我讲这个经,不要产生误会,因为过去有人听我讲看破、放下,他工作也不要了,辞了职,家也不要了。过了几个月,没有办法生活了,他来问我,我现在统统放下了,可是我没有钱,我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怎么办?这错了,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是叫你在心上放下。你对於眼前一切人事物,随缘,不再执著,不再分别,是叫你放下这个;最高的,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1-4-26 19:59:43
|
只看該作者
不再起心动念。
只要你一切不执著,你就超越六道,这个相有没有,没有关系,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会产生障碍的是你的分别执著,那个东西产生障碍,分别执著不能有。世间法里面,佛给我们讲得好,可惜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不相信,这就讲不信佛。由此可知,信佛是多么不容易。佛所说的,你都能相信,你都能照做,依教奉行,果报自然。世间人所求的,无论是中国、外国;现在这个社会不好,所有各种不同的教育,总而言之一句话,教什么?都是教你损人利己,都教这个。教你怎样伤害别人,把别人东西夺归为自己所有,这是他有本事?错了,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这个问题,这样的存心,这样的行为,折自己的福报。
譬如你命里头有一亿的财富,因为你相信现在社会上这种理论,尽干些昧良心、害人的事情,以为这样自己可以得利益。那你命里头一亿的财富,可能就打了对折,你这一生怎么样去害人,也只能够得五千万,甚至於亏折的更多。你要是害人不择手段,害很多的人,恐怕一亿只会变成一百万。你还认为你自己很了不起,你赚了一百万,你不知道你命里头有一亿。这些道理佛讲得很多,命里面财富从哪里来的?从财布施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遇到善知识,你知道修财布施,多生多劫修财布施,你这一生才拥有大财富,可不是一世、二世所修的;聪明智慧,法布施;健康长寿,无畏布施。世法里头,所有一切的受用无不是从布施当中得来的。
中国人,你们细细去念一念《了凡四训》,念一念《感应篇汇编》里面所举的那些故事,那都是事实,你就晓得,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不可以有一点占人便宜的心,有占便宜的心,错了,亏折自己的福报,无论在哪一方面。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明了因果,你起心动念就会小心谨慎。我们起心动念要培福,要添福,不能够减少,这就对了,福报愈来愈大。
现在人非常可怜,没有接受过正教,纯正的教育没有接受过;古圣先贤、佛菩萨纯正的教诲,没有接受过,所以多半都看什么?非常看重眼前的小利,看重这一点。这也不能怪他,在中国,古老传统的教育至少疏忽了有三代,三代就是有七、八十年。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是也不算短,三代人没有受过这个教育,把这个教育忘掉了。今天许许多多人都担忧社会动乱,人心变了,变得非常自私,自私到甚至於伤害家人,对家人也是损他利己,这我们看得很多,我相信诸位知道比我更多。我听到蔡老师讲《弟子规》,有一个故事是真的,发生在中国四川,一个十四岁的小孩把父母杀了,什么原因?想拿父母的保险金,拿来干什么?买一个手机,他想买一个手机,自利;夺取父母的这一点钱,他父母保险金只有一万多人民币,为了这点钱不惜把父母杀掉,损他。损父母来利己,这个案子以后发生。问他,他不知道这是错,从小没人教他。这样的事情,在现在也不能算偶然,常常有这种事发生,中国、外国都一样,我都听得很多。
我在巴黎、在伦敦的时候跟同学们讲,现在我们一个星期会听到一、二次这样的新闻,儿子杀害父母的,也有父母杀儿子的,这还得了!十年之后,我们每天会听到二、三十次;二十年之后,每年会听到上百次,这世界成什么世界?我说许多宗教里头讲世界末日,我看世界末日不是地球的毁灭,也不是核武的战争,伦理道德完全没有,人与人当中没有感情只有利害,只要对我有利,我就可以杀你。你看连父母都可以杀,还有什么不能杀的?这还得了!这就叫做世界末日。
诸位要知道,伦理道德,这在中国的教育,在外国是宗教教育。外国宗教教育没落了,没有人相信神,也不相信来日的审判,不相信,中国伦理道德不讲,这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世界怎么办?我今年八十岁,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也许看不到了,你们年轻人要多想想。怎样挽救?除了把教育恢复过来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挽救。你再想想,看看眼前,眼前教化社会大众是什么?电视、电影、歌舞、音乐、报章杂志,这些东西都是社会大众每天需要读的、需要看的,他接受这个教育。这里面的内容,杀盗淫妄、暴力色情,都教这个,所以人都学麻木了,杀人没有感觉。今天人提起恐怖分子都担忧,再过十年、二十年,恐怖分子就在你的周边。儿子会杀父亲,儿子对父亲就是恐怖分子,兄弟之间是恐怖分子,朋友也是恐怖分子,你说这怎么得了!你怎么防范?真正是不得了,愈想愈可怕。我们想想除了伦理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还有什么好办法?我想不出来。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跟在身边的学生说,世界已经乱了,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治不了,今天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老人家最后的遗言,说得一点都不错。但是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世间还有不少人为这个事情在担忧,也在想尽方法努力来挽救,我们知道这一点,应当贡献给他们。他们听了也点头,最后怎么样?不能落实,对古圣先贤的传统教育,对宗教教育,依旧抱著怀疑的态度,是好;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好,能做得到吗?几个问号一打了,信心就没有了。
所以佛教我们这三解脱,空,解脱了六道,无相、无愿解脱了十法界。这个意思一层比一层深。真正依教修行,《论语》上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法喜充满,为什么?你一层一层的提升,一层一层的契入,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古人能够做到,今人也能做到,就怕你不做。我常说,今人之能够做到,超过古人多多,为什么?古人的社会是伦理的社会,西方是宗教的社会,社会安定,社会秩序好,纵然有动乱,影响不大,影响的时间也不会长,不像现在的社会。现在社会,诸位冷静想想,毁在谁的手上?过去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给我说,毁在电视。这个话真有道理。
如果你的家庭,你的子女,不再接受这个毁灭性的教育,用什么方法?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保持你心地清净、平和,你能不能做到?有家庭的人比较困难。我跟诸位同学说,我四十多年没有看电视了,报纸、杂志我都放下。有些重大的新闻,我们同修、道友会把它节录出来告诉我。所以我每个星期接触到新闻大概不会超过十段,才能保持住清净。今天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第七段经文:
【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
清凉大师在这段注解里面说得很简单,《疏》「第六满菩萨行,初六度四等,修即士用,满即离系,治诸蔽故」。这注解就这么多,但是给我们说得很清楚,这六波罗蜜跟四无量心,满菩萨行。菩萨修行就圆满,圆满就这十桩事情,这我们要知道。在修学没有圆满的时候,这个果是士用果,圆满的时候就是离系果。系是什么?烦恼,烦恼完全断了,菩萨行就圆满。所以他最后一句治诸蔽故,这个蔽就是毛病。
所以我们要晓得,六度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说施财得财,这是一定的道理,施财没有不得财的,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一定得健康长寿。如果我们听说,又发财,又聪明,又健康长寿,那我们赶紧来修这施波罗蜜,赶紧来修布施。这是世间法,这不是佛法,这是世间的,为什么?他求的是果报,求的世间果报。菩萨修这三种布施不求果报。不求,果报有没有?更殊胜。虽更殊胜,决定不贪著,这就是菩萨。
菩萨财多了,布施苦难众生;菩萨智慧多了,帮助众生觉悟;菩萨健康长寿,常住世间,为众生不为自己。为什么?布施在菩萨里度什么?度悭贪。一切众生烦恼习气无量无边,佛把它归纳为六大类,众生的六种最严厉的病苦。这六种是要命的病,第一个悭贪,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自己没有的,总是希望得到。无论是名、是利、是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心永远没有满足。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什么时候他满足?得到一个国家,还想并吞世界。现在得到这个世界,还想征服别的星球,永远没有满足。
布施就是舍悭贪。这里讲『圆满檀』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施,就是布施,『波罗蜜』就是圆满的意思。华语只用一个圆满,下面这十条都是圆满,没有一条不是圆满,波罗蜜是梵语的圆满,华梵统统都有。什么叫布施圆满?你的贪心没有了,悭吝心没有了,看到众生有苦难,你就会把你所有的统统都能够布施帮助别人,你的布施波罗蜜就圆满。如果看到众生有苦难,我虽然还有很多,可是自己还要留一点,那你就不圆满,为什么?还想到自己。你自己的「我」没有放下,我、我所有没有放下,不容易。所以一般在修学过程当中,总是慢慢来,一年比一年放下多一些,这就是有进步。贪心、悭吝的心一年比一年淡薄,一年比一年轻,这就是前面讲的士用果。烦恼轻,智慧一定增长,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修菩萨行的,布施真的愈施愈多,多了怎么样?愈多愈施,决定没有自己贪图享受,没有。释迦牟尼佛一生都是过著托钵的生活,绝对没有因为财布施多了,财供养多了,他来享受,没有。在中国祖师大德当中亦复如是。我们看最近的这位大德,印光老法师,印祖的德行感动中外,不但国内,国外多少人到灵岩山去参学,去向他请教,皈依在他老人家座下。那个十方的供养,不知道有多少!老和尚并没有拿这个供养改善自己的生活,衣服还是补补衲衲的,这个现在诸位到灵岩山寺都能看到,老人家的遗物,你看看。这供养拿来干什么?他老人家确实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统统印经,做法布施。他拿这些钱在苏州搞了个印刷厂,印经书,在报国寺里面,叫弘化社。
弘化社就是四众供养他的钱办的,就是一个佛经流通处,专门印善书、经书,用这个来劝导社会。他把钱用在这上面,只有这一个用途,其他的没有。我是在上海息灾法会讲演里面看到的,这个讲记里头看到的。那个时候正好中国北方有灾难,印祖从印经的款项当中拨了三千大洋去赈灾,所以我才晓得他老人家只做一桩事。赈灾的钱并没有慈善救济的这个科目,没有,慈善救济临时从印经的款项当中拨出来,这我们要懂。我学佛就学他老人家这一点,全心全力都把这一切供养都做这桩事情。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所以我们用卫星电视,用网际网路,用光碟,现在甚至於我们在做电视剧(电视的连续剧),我们从这方面来推广。全是用在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果教育,大乘教育。
我学佛跟方东美先生学的,方老师把佛经介绍给我,他说是佛经哲学,我是跟他学哲学。所以他介绍给我的,佛经是哲学,而且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他后面还说了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被他这句话拉到佛门来了。真的一点没错,我的一生感激他老人家,为什么?我这一生确确实实,从二十六岁到今年八十岁,过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不是他的介绍,我怎么会知道世间有这么好的东西?不知道,不可能学佛。这真正是究竟圆满,所以这是佛陀的教育,我是从这里进门的。我一生没有把佛教看成宗教,它是教育,这是在经典里面看到的。这个经典就是世尊当年教学的记录,不是当时记的,是他老人家灭度之后、圆寂之后,学生们记录下来的,内容太丰富了。
所以圆满的波罗蜜,我们一定要知道,三界太苦,不要再搞轮回,永远脱离轮回,永远脱离十法界,那菩萨的六个科目我们就要认真学习。布施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除我们的贪心,是消除我们的悭吝心。我知道很多同学跟著我学的,他真干,干得怎么样?得的小果报,有一点进步,一年一年进步不大。像布施,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要舍的时候,还要考虑考虑,我这个施舍,自己总还要留一些,不能像佛菩萨一样毫无保留全部拿出去,那都不可能。还要想什么方法再赚钱。其实这个想法有没有错?在世间人讲,没错;在佛法里讲,不究竟。对於愈施愈多有一点信心,信心还不足;信心如果足的话,那就跟佛菩萨一样,根本就没有思考,这个样子我们的布施波罗蜜才圆满。布施波罗蜜圆满,诸位也就晓得,你的福德圆满,财布施,福德圆满。福德圆满,不是说你有很多财富,而是什么?而是所谓有求必应,心想事成,事事如意,是这样的境界。身上确实一分钱没有,要办事,要多少他真的就有多少,也不会多,也不会少,事情圆满成就。
今天我们所遇到的这个时节因缘,前面跟诸位说过,伦理道德教育没有了,因果教育也没有了,宗教教育也没有了,所以人心没有依归,完全凭自己的烦恼习气,你说这怎么得了!所以贪瞋痴慢,自私自利,大幅度的高涨。人跟人之间没有信心,互相猜疑,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绝对不相信世间有好人,世间人都跟我一样,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看谁的手段高明,谁就占便宜。真正有个人来做好事,不为自己的,谁相信?所以今天做好事比古时候人做好事,要难百倍、千倍都不止,非常困难。那怎么办,要不要做?还是要做,所以要有很大的忍耐。在今天这个社会,一桩好事做成功,如果是用功德来讲,超过古人也是百倍、千倍,太难了。古人好做,古人相信世间有善人,相信有好人,相信有好事,大家都还愿意来帮助,现在人不相信。不相信,当然他不会帮助你,他还要想办法把你吃掉,想尽方法来破坏。
我们遇到的是这么一个环境。好在这个环境,老师在临走之前都交代过,我们自己很明白。现在统统遇到了,只有一个,相信佛菩萨加持。众生种种不善的行为,我们能够体谅得到,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那我们就不要怪他了。他有没有果报?当然有,果报还是他自受。这好事还是要做,好事是拯救世界,化解灾难。你要不做,那个灾难真的是一天比一天严重,不能不做。知道做这个事情比什么都苦,谁知道?佛菩萨知道,没有人知道,有一部分鬼神知道,所以佛菩萨加持,鬼神在护佑。第一个布施波罗蜜。
第二个『尸波罗蜜』,尸罗是持戒,持戒到什么时候圆满?持戒是度恶业,到什么时候?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个恶念,持戒波罗蜜就圆满。所以我们还会有恶念,我们还会有恶言,还会有恶行,不能不持戒,为什么?恶念、恶行障碍你的清净心。念佛法门,诸位知道,心净则佛土净,什么人能往生?心地清净人能往生,所以持戒帮助清净。我们修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的性德,这个东西失掉了,现在怎样把它找回来?佛就教给我们,持戒就能把它找回来。
那我们就要问,我们要不要我们的性德?我们要不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如果你要的话,怎么要法?持戒,唯有持戒能够恢复,这个重要。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持戒从哪里持起?佛法里面的根本,就是这个持戒的根本是什么?十善业道。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经上佛讲得很好,乃至於人天法,统统是以十戒为基础、为根本。没有十戒,不但一切佛法不能建立,人天法也不能建立;换句话说,六道里头,你想得人天身得不到,在六道里面三途,饿鬼、畜生、地狱,他们那里没有戒,这要懂。
现在我们想一想,无论出家在家,谁能把十善业道做到?这第一个问题,头一个课题。你这一门课不及格,你全部都毁掉。我们现在细细看看别人,再反省自己,真的没做到,没做到是什么原因?佛在《戒经》上讲得很好,对中下人讲的,学佛如果不是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小乘学什么东西?就是修《十善业道》。今天我们没有学小乘,小乘也是很早传到中国,而且小乘的经典翻译得相当完整,现在中国人不学小乘,直接学大乘,从前行,现在不行。从前为什么行?小乘实在说,在隋唐的时候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所以总共是十个宗。现在小乘这两个宗没有了,宋以后就没有了。唐朝中叶,中国人就不学小乘,为什么?无论是在家出家学佛都学孔孟、都学老庄,所以用孔孟、老庄代替小乘,这个没有问题。今天为什么不行?今天不学小乘,也不学孔孟,也不学老庄,所以一接触就是大乘,大乘上站不住脚,没有一个能站起来,原因在此地。
所以我们这才不得已,极力的提倡学《弟子规》。《弟子规》是孔孟、中国传统教育的根,因为它文字少,全文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总共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好念也好记。这个东西不是念的,不是记的,也不是讲的,是要你做到的。你能把这三百六十句,句句都落实了,这个持戒你就有根,从这个根上你就能够修学十善业道。说老实话,佛法这个戒律是很大的一部分,一大部头,很大的学问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圆满,你就成佛了,就跟此地讲的菩萨六波罗蜜圆满。菩萨六波罗蜜圆满是等觉菩萨,十善业道的圆满,那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不能轻视。所以讲到持戒,一定是从《弟子规》学起,从《十善业道》,从《沙弥律仪》。我不求太多,太多做不到也是白说,能把这三样东西统统能够落实,你是现代社会的圣人,你是现代社会的菩萨,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这三样东西做不到,菩萨是假菩萨,不是真的。
佛经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最低限度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都落实了,你才是善男子、善女人,这是一般小乘经。大乘经,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就要提升了,提升到什么?提升到六波罗蜜、四无量心都落实,你都做到,你是大乘法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小乘法里头是只有十善业道,小乘戒经。世法里头,不是佛教的,世间人,世间人的善男子、善女人,在中国就是《弟子规》。中国的伦理道德都是以《弟子规》为基础,伦理道德是《弟子规》的扩充,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努力的学习。学习到菩萨行里面,所有一切毛病统统断除掉,烦恼习气都断干净,这是持戒。
第三『羼提波罗蜜』,羼提是忍辱。佛在《金刚经》上讲菩萨六波罗蜜,而布施跟忍辱讲得最多。由此可知,六个科目里头,这两个是重点科目。布施能修福,忍辱能保持。如果没有忍辱,佛说得好,「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修再多的布施,一发脾气就完了,功德没有了。功德没有,福德在。福德,六道里面人天福报。脾气大的人、不能忍的人,修了大福报,到哪里去享受?到阿修罗道享受。阿修罗,《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五道里面,除了地狱道没有阿修罗,其他都有。有天阿修罗,有人阿修罗,有畜生阿修罗,有鬼阿修罗,只有地狱没有阿修罗。所以那就要看你的福报,大福报的到天上作阿修罗,中等福报的就是人间阿修罗,下品福报是鬼、畜阿修罗。阿修罗福报大,没有仁义道德,也就是瞋恚心重。福报大,害人就更多,死了以后果报没有不堕地狱,那很可怕。
所以忍辱比什么都重要,什么都能忍。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尤其学佛,都是善行。善心、善念、善行,还有很多人来找麻烦,说你什么?说你是假的,说你有企图、你有目的,你要说你没有,我不相信。无中生有,加给你罪名,你要不要忍?要忍,不但要忍,还要感恩,为什么?他来考验考验你,看你忍辱功夫有多大?你在这个时候提升自己境界。忍辱,顺逆都要忍,顺境里面,顺境善缘,你遇到的都是好人,这个环境也都非常好,这里要忍什么?要忍不生贪恋,不能有贪恋;逆境恶缘要修忍,不生瞋恚。总而言之,无论什么样的境界,要保持心地的真诚、清净、平等,这就是忍辱功夫,对待任何人都要谦卑。
我这次参加吉隆坡的世界和平会议,马来西亚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伊斯兰教是国教。我选择伊斯兰教圣训里面的四句话,我写出来送给大家。第一句在你欢喜或者是忿恨,在这个日子里要讲公道话。因为人在欢喜或者瞋恚的时候,往往他讲话就有偏差。那你要保持头脑清醒,要讲公道话,不能随著你的爱跟恨,你要主持公道。第二个是要帮助跟你已经绝交的人。已经绝交了,但是他有困难的时候你要伸出援手帮助他。第三条他不是你的好朋友,但是这个人是无情绝义,不是好人,他要有困难的时候,你还得去救济他。第四条不要去责怪对你不义的人,不要去责怪他,你要能够原谅他。伊斯兰教的教诲。你看这四条是不是都是符合忍辱波罗蜜?你要不能忍,你能做得到吗?这四条有相当忍辱的功夫。真的忍辱提升了自己的境界,提升了自己的灵性,所以忍辱是修行成败的关键。多少人修行不能成就,什么原因?不能忍受。顺境起贪爱,逆境起瞋恚,退转、堕落了,这太多太多,所以它是个关键。
有忍辱才会有精进,『毗黎耶』是精进波罗蜜。精是不杂,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不退转。这两个字也就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我们也常常记在心里头依教奉行,「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看一门深入是精,不杂,长时薰修就是进步不退转。所以学东西不能同时学太多,同时学太多,贪多嚼不烂,得不到受用,一定是一门一门的学。中国传统的教学,《三字经》上就讲这些原理原则,「教之道,贵以专」。老师教学生,贵以专;学生学东西,当然学之道也是贵以专,怎么能杂?一样一样的学,一样没有学好,不可以学第二样。一门真正贯通了,一切都通了,都不难了。只要一接触,全都能够明了通达。像善财五十三参,他在老师会下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一门通了,然后出去参学。这参学就非常方便,只要一接触,一看一听,全都通了,样样都通。实在讲,世出世法都是一样的,就怕你没有到精通,精进之后就精通,精通就一切通达。
精进而后,这就有禅定。禅定也是梵华合译,禅是梵语,定是华语,梵华合译。它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就是将这两句话重新讲得白一点、浅一点,大家更容易了解。六祖讲「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我们再换句话说,比这个更浅显,更容易懂的,外不受外境影响,不是不接触,外面境界可以接触,你眼可以看,耳可以听,一切都可以接触,接触怎么样?不受它的影响,它影响不了你,这叫禅;内心如如不动,这是定。
所以《华严经》上五十三参那些修禅定的菩萨,善财童子去参访,到哪里去找到他?市廛,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百货公司,最热闹的地方,最繁华的地方,这个修禅定的人、菩萨,在那里面经行,在那里去参观。参观经行,看看听听,样样都明了,智慧,没有一样他不知道;如如不动,禅定,所以这不障碍他。不是说天天盘腿面壁,那是修禅定,不是这样,哪里都去。所以真有禅定,真有智慧,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确实在所有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他都能够保持,不受影响,他的心是定的。也就是说,在一切境缘当中,他不会起一个念头,贪瞋痴慢不会起,不会起一个念头想五欲六尘,不会起一个念头想控制、想占有,统统没有。见如不见,听如不听,那个心永远是定的;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永远不生,这是真正的禅定,高级的禅定,菩萨禅定。
定生慧,禅定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末后这条『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语,是可以翻的,翻成智慧,为什么不翻还用般若?尊重不翻。佛门里面所修学的,终极的目标就是智慧。用什么方法得到智慧?用禅定,所以诸位要知道,智慧不是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是常识不是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心地愈清净愈有智慧。智慧的大小跟你的清净心决定成正比例,所以小定他有小智慧,大定有大智慧,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真正的智慧不是从外面学来的,清净心里头自自然然流露出来,这要知道。只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你想想看,为什么这个世间学术不能解决问题?它不是从清净心流出来的。换句话说,他起心动念还是受外面环境干扰。凡是受外面环境干扰,他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常识再丰富,没有办法解决今天世界这种社会问题。一定要靠智慧,要把心定下来,你才能把这个动乱的根源看清楚,动乱的影响看清楚,动乱的果报看清楚,这需要智慧,你才有解决的方法。所以这不是常识能解决的,也不是科学技术能解决的,一定要真实智慧。
「般若」在佛法里讲得太多太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这个科题讲了二十二年。你看他一生讲五个大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华严,第二个单元阿含,第三个单元是方等,第四个单元般若,第五个单元法华、涅盘。法华是八年,般若是二十二年,四十九年差不多占一半。你才晓得佛法是以般若为主要修学科目,这时间最长,知道它才是佛法的精华。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把六波罗蜜简单介绍到此地。因为六波罗蜜常常讲,后面还有好多次要重复来讲解的,所以此地只是提一提就好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我们明天再说。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