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0|回復: 0
|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净公上人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十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17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九面第二行。「三辈往生第二十四」。这下面两品也是本经很重要的部分,佛要为我们说明往生的方法。全经实在讲是时时提醒我们,这两品是专讲能生之因,就是信愿持名这三个条件。在这段里面为我们说明三辈,上、中、下三辈,《观无量寿经》说得比较详细,说为九品;我们常讲三辈九品,就是把《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经》合起来讲,三辈九品。底下一章「往生正因」,特别偏重在修行的方面,这是我们应当特别留意的。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一段是总说。『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当然包括我们在内,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一个都不漏,统统包括在其中。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阿弥陀佛愿力广大弘深,神通道力确实不可思议。他不是度一个大千世界、百千个大千世界,不是的,他是普度。诸佛如来对他的赞叹,称赞他为「佛中之王」,的确不过分。
这底下讲往生的缘熟,这个机缘成熟了。『至心』。真心,这是信具足。我们信愿行,这个信具足了。『愿生彼国』。这个愿也具足了。蕅益大师为我们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如果有真信切愿必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看他修行的功夫,那有三等,这三辈就是三等。其实这是大分,细分就九品;如果九品再细分,每一品里头又有三辈九品,愈分愈细。其实我们晓得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不必这么麻烦,用不着去这样的分别执着。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这个『上辈』是出家求生净土。有不少同修读了这个经来问我,他说:法师,我们往生上辈没希望了?上辈就是九品里头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说:那一定要出家才行,这不出家就没指望了。但是诸位千万不要忘掉,本经一开端在第二品一开始,为我们说十六正士,「贤护等十六正士」,都是在家菩萨,都是在家人,而且都是上上品往生的,哪里说在家人没分?在家人上辈往生很多很多!因此,此地的出家就另有说法。
这个「家」,大乘佛法里面跟我们说,家有好多种家!不是一种。我们现在一般人认为这个家,就是你有房地产,你有家庭,家亲眷属,这叫「家宅之家」,现在一般人都看这个形式。佛告诉我们,这个不要紧,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没妨碍。还有什么家比这个更严重的?佛告诉我们烦恼是家,出烦恼家才行;三界是家,三界就是六道轮回,这个是家。可见得除了家宅之家,有三界之家、有生死之家、有烦恼之家,还有三种。那个出家,出那个重要,家宅不重要。
那个「出」也有四种说法。一种是身出,出家了,心没出,身出心不出,这个不管用。像我们很多出家人,剃了头受了大戒了,身出了,心里还搞名闻利养,还贪恋五欲六尘,没出,心没出,身出了心没出,这不管用的。第二种心出身不出,这在家的菩萨,贤护等十六正士就是心出身没出,这里头是讲这一种的,『舍家弃欲』是讲这一种的。第三种身心俱出。身出心也出,这是真正出家弟子,传法利生这是真正佛弟子。第四种身心都不出。这个身心都不出是不是指外面一般人?不是的,指你们在家居士。身没出,心也不想出,身心都不出,是这样的人。身心都不出,上品上辈就没分了;如果说是我身不出心出,上辈有分!所以这上三品还是有分的。我们先把出跟家认识清楚。
「舍家弃欲」。欲是五欲六尘。三界六道红尘里面种种不再留恋了,统统放下了,这就真的出家了,出三界之家、出烦恼之家、出生死之家,这真出。『而作沙门』。沙门,本来是古时候印度修道人的通称,但是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差不多已经变成中国出家人的专称了。但是在此地并不作出家人专称,因为经是佛在印度讲的,沙门当然还是印度的意思,不能拿我们中国意思来说。就是一个修道之人,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在家居士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称作沙门,所以这是出家、在家通称的。但是这个上辈往生的,决定是心地清净,对这个世间法统统舍弃放下。出家这个意思在此地,与身出家不出家没有关系,这是我们首先把它认清楚的。修行的纲领,就是底下这两句: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经上跟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指出来,要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不是叫我们念其它的佛菩萨,你看这么清楚,这么明白。那什么叫『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发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了,真实觉悟了,也可以说是彻底觉悟了,究竟圆满的觉悟了。这样的人才肯定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假如他没觉悟,他怎么肯放下?没觉悟,他怎么肯专念?觉悟就是明白。我们这个世间,娑婆世界这里头的状况明白了,十方诸佛剎土里面情形大致也明白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搞清楚了,这个人觉悟了,他会选择,他选择的一点都不错。一个人能够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往生不退成佛度生,这不是究竟圆满的彻悟是什么?所以我说这些话这个语气,别人听到好像我太武断了,不应该这么肯定,但事实是如此,我也没有过分,我是实话实说!诸位细细观察经文,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如果说我说得太过分了,那就是讲释迦牟尼佛讲得太过分了,一切诸佛如来讲得太过分了,那不是我讲得太过分了。我们应当晓得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生要是空过了,那太可惜了。
【修诸功德。】
这句话里面包括的意思就非常非常之多。这部经里面,前面所说的、后面所说的太多太多了,教给我们应当怎样去修学。简单的说、扼要的说要读诵。经不读诵不行,天天要读诵,要明白,要随时、随处劝导别人,这个就是劝进行者。修法布施,利益一切众生,这是真实的功德。我们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这是得果,佛来接引往生。
【经须臾间。】
这个『须臾』讲时间的短暂,很快!
【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这个上上品往生,华开见佛。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华开见佛。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这是佛力加持的,也是自己修持的功德成熟了。这是把修因得果为我们说出来。底下这一段,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再次的劝勉我们。
【是故阿难。】
『是故』,就是你看前面所说的修因得果,这个利益是无比的殊胜,所以世尊重复叮咛。
【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
这个上上品往生。没有往生之前就见到阿弥陀佛,所以说今世。我们看祖师的传记,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老人家一生当中,三次见到西方净土。三次见到,他都没有跟人说过。临终佛来接引了,这个境界又现前了,他才告诉学生。他说:我要走了,佛来接引我了。他说:西方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他才宣布说出来,所见到的这个境界,跟《无量寿经》所说的完全相同。因为远公大师那个时候,《观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那个时候在庐山建道场,念佛求往生所根据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那是净土一经,没有三经,后来才有三经。那个时候翻译出来就是这部经,他就依这部经修行。所以古人称《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是有它的道理的。当年初祖就是依这部经,所看到的境界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不错。
所以这上辈往生的,往往在定中、在梦中见到的境界。但是诸位要晓得,所见的境界一定要跟经上所讲的相应,这是好境界;如果跟经上讲的不相应,那就决定是,这不是真正的净土。早年我在香港讲经,大概总是七、八年前。在香港讲经,畅怀法师拿了一本小册子给我看,说是有一个法师曾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过的,回来之后写了这个小册子,也满轰动的,到处都流通。畅怀法师看了之后怀疑,就拿来给我看。我一看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看到有很多女人,我说这是假的,绝对是假的,这经上本愿上没有的,这经上也没有。他怎么到西方极乐世界还看到很多女人?这不是真的,他跟经上讲的不相应,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有标准、有审查的标准,决定要跟经上讲的相应。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人个子还有高矮不一样,那也是假的,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每个人的面貌都跟佛完全相同的,这才是真的;个个都是金色身,个个都放光明,那就是真的。所以佛在这里就说,其有众生要想在今世见阿弥陀佛,这个事情不是办不到,办得到。
【应发无上菩提之心。】
这先发弘愿。
【复当专念极乐国土。】
这就是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积集善根。】
这个专念是正行,前面有愿,有信、有愿、有行,积集善根是助行,正助双修。
【应持回向。】
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西方净土。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这是佛特别劝勉我们的。如果我们明白,我们对这个事情清楚,真正肯听释迦牟尼佛的话,上辈往生我们有分!不要自甘堕落,「我的业障很重,一身罪业,我念佛能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实实在在讲,我们应当要发愤努力,到西方极乐世界应当把自己的品位提高,成佛的时间提前!上上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很快很快。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
这个中辈,或者是自己的根性劣,福报浅,障缘很多。你的障碍很多,想修有人阻挠你,你不能大修功德,不能把一切放下,这种情形也很多。一般同修家累很重的,儿子、孙子成群、一大堆的,家业很大,那就很麻烦了。你想放下,你的家人都靠你生活,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就没有法子在修,就是求中辈往生。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你看在修因上没有两样,其实人人都能求上上品往生。纵有障缘,如果你有智慧的话就能够突破。所以佛法,古德讲的没错,西方世界品位差别总在于缘,我们众生遇缘不同。这个缘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善知识,遇到高明的善知识,他一指点你,什么障碍都没有了;遇不到真善知识,这许多障缘就很难舍离。所以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是非常的圆满,遇不到好缘分。
【随己修行。诸善功德。】
不能大修也应该随缘来修。下面举几个例子,这些例子是随缘修的。我们不能看到这是上辈往生没有!上辈往生有,省略了,在这个地方补出来,上辈都有。上辈修的,他是大修功德,这个地方是随缘。譬如:
【奉持斋戒。】
『奉』是奉行。『持』是受持。『斋』是过中不食叫斋。『戒』是戒律。持戒、奉斋,这个斋戒的功德是身心清净。我们持戒身清净,持斋能帮助我们心清净。这在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了,斋是斋心,心清净叫斋。
我们中国古人常说,早餐要吃得好,要讲求营养;中午要吃得饱,晚餐要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晚上少吃,你的睡眠一定好,晚上吃得很饱,人会作恶梦、会昏沈,心不清净。所以佛当年在世是日中一食,我们现在也学日中一食行不行?不行。我们的业障比从前人要深重,以前的人烦恼轻,他消耗的能量少,他一餐就够了。我们现在业障很重,消耗的能源多,你要不补充,你的身体就出毛病,这个东西不能勉强,不是勉强去学的。不可以要面子、要好看,你看我日中一食,我持戒你们都不如我,贡高我慢,不是生烦恼了吗?一餐怎么吃?把三餐饭当一餐来吃,不到半年,这一身的肠胃病!什么毛病都来了,这是错误,这个大错特错。
这是我们首先明了身体是机器,饮食是能量的补充,就跟那个汽车一样,它没有汽油就不行了,它就不能动了,加油的时候也就是它吃饭,补充它的能量。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消耗在这上。从前修道的人心清净、妄想少、烦恼少,他消耗的就少,所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我们看到这一天吃一餐的,就晓得他心很清净。所以我们首先要修清净心,要把烦恼、分别、执着、妄想放下,然后你需要量自然就少了。所以这也得有这么一点功夫,没功夫是强学不来的,所以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对于修行很大的帮助。
【起立塔像。饭食沙门。】
这个都随缘做。像前面那些有大福德的人,他可以大修,他可以建一个塔像、建一个道场,他一个人就有力量;我们没大的福报,看看别人修,我们随喜出一点功德,这叫随分,出钱出力随分的。不像前面,前面的人家大修,人家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去做许多的功德。『饭食沙门』,就像我们一般所听到的供斋。现在在台湾很盛行千僧斋,就是请客供养法师吃饭,请一千个出家人,打千僧斋,这修福。同时这就宣传,宣扬佛法。但是现在这个千僧斋里面,大概都是修福的多。应当这个千僧斋,出家人接受供养之后,一定要说法。出家人用法布施能够利益大众。所以现在有这种形式,实质已经大大的不如从前了,比不上古时候。
古时候这个千僧斋里头的用意很大,是佛门里面六和敬的象征,要用现代的话,就是出家人彼此意见沟通,彼此建立共识的一个好机缘。平常各人在各人寺庙,各人教化一方,现在有这个机会聚集在一块,听听长老开示指导,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用什么态度、什么方法、什么法门来指引一切众生,来对治现前一些弊病,总是开示这些。所以有建立共识、沟通意见,有这样的功德利益,这个饭食沙门就很有道理,真的有功德了。
【悬缯然灯。散华烧香。】
这个也不仅是形式,大家要都看到形式上去,那佛都流眼泪,都摇头,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要有实质。这个『缯』是什么?就是幢幡,幢幡是什么用处?是弘法利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随缘随分请法师大德弘法利生,法幢高竖,是这个意思。我们自己没有力量请,我们集合很多人来请,这就是随分。那个大德的人,大福报的人,他一个人就有力量请,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别的地方请,我们随喜。这种方法,这是修中辈往生的,要懂得随喜,请这些法师大德来弘法利生。『然灯』。灯代表智慧,代表心地光明,表这个意思。
『散华烧香』。它真正的意思,就是把佛法传播给一切大众,这才叫真正散华烧香。花是代表修因!把修行方法介绍给别人,这是散花;劝别人跟其它的人对佛法能够信仰,这就是烧香。香代表信!天天在佛面前烧香,天天在这供的香花水果供佛,这些事情不知道做,你这个香花水果供了一辈子,佛也没有看到,也没有闻到,你看你不叫白搞了一辈子!所以要明白这个意思,道场里面这些庄严,提醒我们的,看到花,花代表六度。我们常常讲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都是菩萨修因,这个代表是花!我们在佛前供的果,我们净宗的果,就是往生不退成佛。摆在这个地方,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是这么一个意思。不是这个果给佛吃的,花是给佛看的,那你就全搞错了。是用它来表法,提醒我们的,是这个意思。
【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这是讲他不能大修功德,也应该随分的来修。举的几个例子。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
中辈往生,化佛来迎,大家不要在这里起分别执着,这个化佛不是真佛。其实佛没有身相,无相才是佛的真身。只要有相,都是佛的化身。你想想看阿弥陀佛不是每天、每个小时,可以说每一秒钟他都要去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要不化身,一个身那不累死了,哪有这个道理!统统是化身去的。化身就是真佛,跟真佛没有两样,所以西方世界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跟他方世界的化佛不一样,说是具如真身。
【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
佛来接引,也有很多人跟着佛一起来迎接。这一起来的这些人,与你必定有关系,没有关系不会跟佛来接引。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他们已经往生的,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家亲眷属,他们念佛已经往生了,那个时候劝我们念佛,我们不相信,不喜欢往生,所以没去,是不是?到现在想到要去了,他们知道了非常高兴、非常欢喜,跟佛一道来迎接你。这是我常说的西方世界,我们的亲朋好友、熟人很多很多,所以到那里去不会陌生。
【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往生之后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功德智慧比上辈往生要差一等,这都是讲我们自分修行的。但是大家要晓得,到那边去蒙佛力加持,我们都平等了。如果不得佛力加持,九品是不平等的,佛力一加持统统平等了,这个要晓得。西方无比第一殊胜,就是佛的本愿加持,使我们能够平等成佛,平等的成就,这是他真正不可思议。此地所讲的是不说加持,是我们自己的功夫,到那个地方去有差别。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
下辈的那个业障真的重,福德很少,想作功德没有机会、没有力量,生活很清苦。每个月所赚的钱生活都不够,哪里能够捐钱作功德?这个不可能。每一天工作压力很重,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哪有时间去作功德。所以说是出钱出力统统都办不到,这我们明白,这个世界确实有不少这一类的人。这是他不能作诸功德,但是能不能往生?能,只要一心一意: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就可以了。诸位要晓得,不是他不肯作功德,是他没有能力、没有机缘作功德。他要有机会、有能力,他照样做,他不是不做,没有机会、没有缘分。但是真正发心肯念佛,行!你看三辈正因相同,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样往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平等得度,这个有道理。因平等,果当然平等。
【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这一些人的功德就在此地。他对于西方净土,对于阿弥陀佛非常欢喜,深信不疑,没有疑惑,以真诚的心求生净土,可以,那这种条件就行了。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是讲他自分的功德,比中辈又要差一等。这个三辈《观经》里面讲得详细,三辈因果都说得非常详细。我们过去把这个意思,曾经就《观经》这一段,我们录了一套的录音带。就是《观无量寿经》,专门讲九品往生的,也是三辈往生的,有一套录音带,不太多,诸位可以细细的去听听。这底下最后这一段,过去慈舟老法师称它作「一心三辈」,这说得非常之好。这一段是讲修学其它大乘法门的,不是专修净土的,以他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得生,这才看出净宗法门真的是广大无边。我们看经文。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
这就是修大乘法。大乘包括的法门太多了。在我们中国大乘有八个宗派,除了净土之外,教下有天台宗、贤首宗(贤首叫华严宗),有三论宗、法相宗,这是教下的四宗,都是大乘。此外有律宗,律宗是通大小乘。但是在中国这是大乘的律宗;有禅宗、有密宗,加上净土,这八个宗。这是除净土之外,修习其它大乘法门的,这个心住在大乘法门。「住」这个字是一个关键,很重要。住是心里头真有,也就是我们讲,他真有修行的功夫。如果心里没有,那个没有用处的,真正有修行的功夫,这样的人行。
【以清净心。】
『清净心』是信心。对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不怀疑。
【向无量寿。】
一心仰慕阿弥陀佛,尊敬阿弥陀佛。仰慕阿弥陀佛,这就是有愿!有信、有愿。
【乃至十念。】
十念是行。你看信愿行,底下有:
【愿生其国。】
那个愿就很明显了。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他念佛十念。这个十念,我们讲平常早晚十念,很多!禅宗晚上晚课念《弥陀经》,也念几句佛号,我们在《禅门日诵》里面看到的,禅宗的课诵本。所以许许多多修学其它法门的,他都在早晚课诵里面念几句阿弥陀佛,这就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他真的要是愿意往生的话,行。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
这个『甚深法』就是本经,本经在一切经里面真的是甚深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教,十方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教海,都不出本经。所以本经是一切诸佛所说之法的总纲领,真的是甚深法藏!听了《无量寿经》,或者听净土三经,《观经》也好,《弥陀经》也好,听了之后,他就理解,他就相信。
【乃至获得一念净心。】
因为他修学别的法门,偶尔听到很欢喜,点头很佩服、很赞叹,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平常的时候,早晚课加上这个十念,那当然更好,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就是念阿弥陀佛。
【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这是说修学其它法门的。因此我们要是遇到有一些同参道友们,他们修别的法门,而且修了很多年,已经很深入了,就不必劝他改,劝他回向求生净土。譬如说有人念观音菩萨,早晚课念《普门品》的,念「大悲咒」的,他已经念了几十年了,不必要叫他念《无量寿经》,用不着;叫他回向求生净土,这就好了。还有些人念地藏菩萨,念《地藏经》的,念了很多年,也不需要改。我们这个经上这段经文讲得很清楚,甚至于学密的、参禅的,真的有功夫了,真的已经成了习惯,都不要改,只要早晚加持佛号,十念就可以了。发愿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品位高下,那完全看你自己修行功夫的浅深。
实实在在说,品位高下真的不要紧、没关系,因为到那个地方弥陀本愿一加持,就平等的,都成阿鞞跋致菩萨了!你还用得着操心这些品位高下吗?但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有能力、有机缘一定要大修功德,为什么?报佛恩!佛对我们这么大的恩德,我们用什么东西报答?这个报答只有依教修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除这个之外,我们没有能力报佛恩,是这么个意思。确实就是回向偈里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以我们应当全心全力修积功德,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品。底下这一品是前面这一品的补充说明,非常重要。前面着重在位次,对于因行没有细说,略说。这一品里面要广说因行,他的果就是前面讲的三辈往生。「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剎。】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段一开端我们要注意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注意那个善字,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善不善?净宗经论,三经一论,这是净土宗根本的经典,里面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就是《观无量寿经》的三福,是以这个为标准。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能把这四句做到了,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但是诸位要晓得,这是小善。小善也行,这三辈往生,下辈。那个中辈的善还要加「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中品的善。上品的善还要加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前面讲的大修功德,那是大善。所以最低限度要做到小善,才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它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听到这个经典,就是指我们这个《无量寿经》。这个听到之后,他能够受持本经,他能接受。下面这是讲『受持』。受是接受,接受本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接受本经所讲的修行方法,统统接受,保持不失掉。保是什么?你真去做!依照这个经典去做,保持不失。这一句是总说,受持是总说。下面就是受持这两个字的解释,怎么个受持法?『读诵』。对着经本叫读,不对经本叫诵,诵是背诵。你念得很熟,统统都可以背了,背叫诵;拿着经本看着念叫读,这是受持的第一步。先要把经本念熟,天天要读。
『书写』,在从前经本很少,要发愿流通,流通用什么方法?只有抄写。现在可以不要抄写了,现在印刷术很发达,你可以印经。从前善导大师,信徒供养他的这些钱他都收,供养的钱他都接受。他拿到这些钱做什么用?请人写经。传记里面记载的,写《弥陀经》写一万部。《弥陀经》不算长,大概雇的人写一部给他多少钱,用这个方法。现在方便了,你看这个经,是我们这边同修发心印的,一本只要美金一块钱,一万本只要一万块钱。现在不要写经了,现在印刷流通非常方便,经济实惠,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现在写经那一定是书法家,字写得非常优美,那是属于高度的艺术品,这个写经有价值,能够流传给后世,也可以做印经的底本,那这个功德就很大!像我们字写不好的人,写出来的没人要看,还是发心印经,供养人家好。
『供养』。这是举出几个例子,读诵、书写、供养。供养里面包括的意思很多。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就是所有一切供养当中,是法供养最殊胜。我们佛弟子,尤其是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定要懂得修法供养。普贤菩萨给我们举了七条,这都是归纳,举了七条。
第一条「如说修行供养」。佛在这个经里面怎样教导我们,我们统统照做,这是我们真正供养佛,做佛的好学生。佛教导我们,我们统统去实践了。第二是「利益众生供养」。依教奉行是自利,自利一定要利他。像前面讲的书写、流通,这就是利他,利益众生。我们印送经书利益众生。经书人家看不懂,那得不到利益,要请法师来讲经说法。而大家就明白,才知道怎么个修法,这都是属于利益众生的。现在请不到法师,录音带、录像带可以流通,帮助初学、读经不甚理解的人,我们用这些方法利益众生。
第三「摄受众生」。那就更进一步,我们自己修行有功夫、有成就,能够感化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跟我们接触,他自自然然就向往,就能够发起信心、愿心,这是属于摄受。第四个是「代众生苦供养」。佛法讲因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众生苦我们怎么能代?不要说我们不能代了,佛菩萨也不能代。佛菩萨要能代,我们很苦佛菩萨不代,那佛慈悲在哪里?这个地方所讲的代众生苦,我们自己有这个心,因果没有办法,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但是也有方法。把我们自己福报里面减少几分,我们拿这个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代众生受苦;本来我不要受苦,我现在受苦了。譬如我们印经这个事情来说,我们每年、每个月把你自己的收入,自己好好的算算,除了自己家里开销生活之外,我们都去做功德,这是代众生受苦。否则的话,我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富裕一点、更好一点!我们可以住更大的房子,我们买个小房子,钱省下来利益众生,这是代众生受苦;我们生活可以过得很富裕,我们在生活减少一点,粗茶淡饭就够了,这也是代众生受苦。
像从前宋朝范仲淹,他可以过很舒服的生活,出将入相,但是他过很清苦的生活,把自己的收入救济困苦这些人。他一个人,在《义田记》里面讲养三百家,三百家靠他生活,这代众生苦。所以他这个功德做大!子子孙孙都好,都效法范老先生,所以我们印光大师赞叹他。我们中国历史上三家,这个家道世世代代不衰,第一个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的后人孔德成先生,走到哪个地方人家都尊敬。第二个就是范家,范家在苏州,一直到清朝末年,印光大师讲八百年不衰,他的家代代都兴旺,为什么?好事做得太多了,他真的能代众生苦,他真能够做。第三家是姓叶的,叶状元,是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三百年家道不衰。这印光大师讲的,我们中国历史上这三个人家,世世代代都知道行善积德,代众生受苦,把自己的享受,把它节省下来,去帮助苦难的众生。
第五是「劝修善根供养」。劝人修善,口头劝人效果不广,所以古人讲百世劝人就写书,流通这些善书,劝人为善。特别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一定要提倡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不要讲这个是迷信,不迷信,它是事实!人人能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起心动念自然就有约束,不敢做坏事。做坏事有恶报的,它不是不报,决定有报应。所以要懂得劝修善根。
一切善里面,第一善是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比这个更善。生到净土,你想想看一生就成佛,哪有比成佛更善的?这个事情我们要了解、要明白。所以这个世间,乃至佛法里也不例外,了凡居士讲得很好,我们要把眼睛张大,善里面有真的、有假的,你要有能力辨别,有邪、有正、有似是而非的善,不是真善。《楞严经》里面五十种阴魔,那个高等魔的境界,跟佛菩萨几乎是一样,我们没有能力辨别,所以你不读《楞严》,你怎么会晓得;读了《楞严》,说老实话,境界现前恐怕你还是没有办法辨别,所以你自己没有功夫不行。这个功夫就是有定力、有智慧,有定、有慧你自然就能够辨别了。所以这个善里头有大善,有小善,有圆满的善,有偏在一边的善,不一样!
第六是「不舍菩萨业供养」。佛菩萨的事业就是弘法利生。佛是以利生为事业,佛菩萨的事业,建立道场,传播佛法,续佛慧命。我在前面跟诸位说,底下这个世纪,我们利用科学工具,将佛法、佛教育也走上现代的企业化,利用大众广播的工具。自己有能力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广播台;自己没有能力,我们在别人电台里面,买时间来播讲经、来播念佛,可以!现在在台湾已经开始了,有一些法师在电视台里面买时间。现在还有第四台,大概现在很多,他们时间多,没有节目、没有东西播放,所以也找到佛教的这些录像带,也有不少人去提供,好事情。所以当我们没有能力建立电台的时候,我们可以买别人的节目,这都是菩萨事业。当然菩萨事业里头最根本的是培育人才,那是最根本的。像办佛学院、搞培训班来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这是大根大本。
第七是「不离菩提心供养」。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普贤菩萨说,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他为什么尊重法?我们这个经里面已经讲得很透澈了,因为「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这是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里面一段开示。
『昼夜相续』。这就是持的意思。前面读诵、书写、供养都是受。昼夜相续,相续不断这就是持。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解释受持。什么叫受持?要受持本经。
【求生彼剎。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这个禁戒里面,最低的限度是五戒,五戒是根本戒,我们要接受。如果要发心出家,出家最低限度要守十戒,其实十戒都很难!就是沙弥十戒,现在出家人做不到,那比丘就更不用谈了,沙弥都做不到。所以现在实实在在讲,只能够效法成时法师,效法弘一法师,老老实实做一个出家优婆塞,就是我是出家了,我守什么戒?守五戒。五戒是在家优婆塞守的,我们是出家身分,真正的身分出家优婆塞。能把五戒十善做好,在这个时代往生就有把握了,这是『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饶益有情。】
『饶益有情』一定要修法供养,一定要修布施,要懂得布施供养。布施供养一定是利益众生,叫众生得什么利益?这个要懂得,帮助众生开智慧,帮助众生明了佛法,这就是真正饶益。如果我们在佛门修的这个福,不能帮助众生开智慧,不能帮助众生明白佛法,那我们就得考虑了。特别是我们福报不太大的人,我们那个钱要用得很适当。那很富有的人无所谓,他蹧蹋一点钱不在乎;我们这个没有钱的人,这一个钱要当十个钱用,不能有一分钱的蹧蹋,每一分、每一块都用在真实的福田上,我们才种到福,这要晓得,是不是对众生有真正的利益。
印光大师,刚才举的是善导大师,写经,请人写经,流通《阿弥陀经》、流通佛法。印光大师一生,人家供养他的钱,他没有享受,他没有说把房子整理一下、整修一下,住得舒服一点;衣服买一些好料子,穿得舒适一点,没有。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几十年都是老样子。钱到哪里去了?他办了一个弘化社,专门印经布施。这是老人家一生给我们一个榜样,给我们一个典型,印经布施。这个没有过失,能令众生得真正的利益,这没有过失。你说盖一个道场花不少钱,过去也有不少人劝过我,还要送地给我,劝我盖道场,我摇摇头,我没有福报。末法时期斗争坚固,过去李老师讲经说法常常提醒我们,拿建道场做比喻。他说建道场的时候,每个人非常热心出钱出力,个个都是菩萨;道场建好了之后,一变就变成罗剎,为什么?在这道场争权夺利,我出了多少功德,我要做什么,做住持、做当家、做维那、做知客,抢职位,天天吵闹。所以不建道场每个人还心平气和,道场一建,勾心斗角,那就造罪业了,那个钱花的不但没有功德,造罪业了,不如印经的好,分散给大家,没有这个弊病。
【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我们所作善根统统布施给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能得安乐。真正的安乐是开智慧,智慧开了,明白了,道理明白了,理得了,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即使是我们贫苦的人,我们在这个世间样样都不如意的人,我们道理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心也就安了。为什么?自作自受!前生没种好因,现在受这个果报,应该的。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前生种的好因,应该的,心就安了,他就不作乱了,社会就安定了,天下就太平了,很重要。所以『令得安乐』。心安了他就快乐了,贫贱有贫贱的快乐,真的就快乐了。
【忆念西方阿弥陀佛。】
这是念佛。
【及彼国土。】
『国土』是念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是念佛。
【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剎中。】
『宝剎』是西方极乐世界。
【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这是第一类往生的。这就补充前面那个上辈往生的。上辈往生在这里修因上讲很简单,这补充说明,我们做一个结论。第一类往生的里面有六桩事情,第一个受持本经,这个受持就包括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这是受持本经,第二求生净土,第三发菩提心,第四个严持戒律,第五个饶益有情,第六个是忆佛念佛。这个比前面那个是详细多了,上辈的,所以叫大修功德,这是要做这些事情的。我们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中辈的。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
这是不能够修大功德的,不能大修功德,前面讲要随缘要随分,要随缘去修,前面虽然说得很详细,这里还要补充一点。这里面补充的,第一个是教我们要修十善,第二要昼夜念佛,第三也要懂得皈依供养,要懂得。
【要当作善。】
这是你应该,应当要随缘随分的修善。底下就把这个善标准为我们说出来了。
【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
这是身三善。
【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
口四善。
【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
意三善。这十善我们也就不必细说,细说两个小时也讲不完。好在十善一般同修应该都很熟悉,佛门里面常常有讲到。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是忆佛念佛,要把这个常常放在心上。处事待人接物要以十善为标准,这才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心归依。顶礼供养。】
要以真诚心,归是回头,依是依靠,前面曾经细说,这个地方也不必多讲。要真正的回头依靠阿弥陀佛,依靠《无量寿经》。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
这个『不惊不怖』。没有恐怖,走得很欢喜、很自在,心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
【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是第二类往生的,底下是第三类。第三类的正因是修世间的善事,行世善,忙里偷闲,果然是正念也能得生。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
这是前面讲过有种种障难,许多的因缘没有办法修学,念佛、读经的时间都没有,但是要一心清净,这是关键,心净则土净。一心清净,换句话说,对于世间五欲六尘贪恋的心很薄,能放得下;不过他的缘(障缘)很多,心里能放下了,他的身是走不开的。
【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这忙里偷闲,稍稍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他不放过,他认真的去念佛,认真的去修行。
【不当瞋怒。嫉妒。】
这一些毛病习气一定要改过。瞋恚、嫉妒是地狱的业因。如果心里面常常有不平,常常有愤恨,常有这些烦恼现行,这决定不是一个好事情。不但障道,前途堪忧,这是事实。
【不得贪餮悭惜。】
这个『贪餮』是好吃,对于饮食很讲究、很贪图,这是指这个,指这桩事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们看今天这个社会,在这一条里面确确实实是造了不少的恶业,杀害众生,吃肉。『悭惜』。悭惜是吝啬,自己财富舍不得布施,不肯布施,不肯利益众生。
【不得中悔。】
『悔』是后悔。我们今天选择净土法门,依照《无量寿经》来修学了,决定不后悔。
【不得狐疑。】
凡是后悔一定是怀疑,这个法门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跟禅宗比跟密宗比究竟是哪一个高?他这个怀疑、后悔是从这来的。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当然不会后悔,也不会怀疑。即使我们自己多受一点苦难,多帮助一点众生,我们也很快乐也不后悔。像施财,做功德、做好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后悔。这个事情很难。
我在台湾,简丰文居士发了个很大的心,供养我一个道场。我向来不敢接受人供养的,为什么?供养道场,这个道场要不要开销?当然要开销,那这些开销还要我去跟人家化缘,那这个罪够我受了。我说你害我,我不上你的当;你在搞这个陷阱让我跳,我不上当。所以我就问他,我说要不要开销?要,我说一个月要多少?他算了一算,他说一个月要六万。我说你每个月拿六万块钱来,我就接受,你不拿来不接受,我不受你的害。结果他果然发心,每个月要拿六万,拿了三年;到以后道场收入够开销了,我说简丰文你可以不要再拿了。所以你要晓得这是陷阱、圈套,你要是稍微智慧差一点就上大当!我是看得很清楚,决定不上当,是不是?现在年岁大了,不想搞了。要像从前年轻的时候,人家送地给我,要我盖道场。送地,好,你把道场盖好,道场所有开销月月拿来,我要,这我可以接受;光送地,要我去化缘盖道场,这大火坑、大圈套!这个不能干。人要聪明,头脑要清楚,不能够迷惑颠倒。
简丰文那个时候供养之后。他有一次给我说,他说法师,我很后悔,每天晚上半夜睡醒过来,为什么无缘无故把这么多钱就送给法师?这个法师跟我又没有什么交情,过去也并不是很认识,为什么平白就送给他了?他说后悔好多次。过了一年,他就不后悔了,他说我现在不后悔了,过了一年多才不后悔,不容易!这个「不得中悔」很难、很难。所以他那个时候供养这个道场,他说他不是自己意思,胡里胡涂供养的,这世间人讲鬼迷心窍。他倒不是鬼迷,大概是佛菩萨加持的,不是他自己意思的;他很坦白、很诚恳,这是佛菩萨的意思,佛菩萨供养的,不是出于自己意思的。出于自己意思不会后悔,还后悔了一年多。那他也很有缘分,做这么多好事。这个基金会建立之后,对全世界印经布施供养,这十年多来数量是非常可观,法缘结到全世界了,这他有这个缘分。
【要当孝顺。】
孝顺父母,这就是三福,三福前面一条。
【至诚。】
这对三宝。对佛菩萨要真诚心。
【忠信。】
是对大众。处事待人接物,对大众要『忠信』。
【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
一定要相信,你修善一定得福报,你作恶一定有恶报,善恶因果决定不会错的。
【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
要认真去做。
【思惟熟计。欲得度脱。】
我们平常想想,计划计划,世间跟出世间要把它算得很清楚。这个世间是无常的,世间是真苦,一心一意要求解脱,要求出三界了生死。这是举出几个例子,应该要如是的修学。
【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
这就是信愿持名。
【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
这在平常是讲很没有时间修行的。我在美国遇到一个同修,工作非常的忙碌,他一个月休三天,三天假期。这三天假期等于说闭关念佛,念三天三夜;平常什么课也没有,也不看经也不念佛,没有时间,全心全力在工作,每个月念三天,他就这个办法。真的实在不行,我每一年,一年当中拿一个长假,念十天十夜,一年一次,或者什么一日一夜,你一个月一次,用这种方法,这是平常。这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不必每一天去念,每天没有时间,就把利用假期来办,这个方法很好。
【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这个寿终的时候也行,也能够往生。佛真慈悲,这个方便门开得很多、开得很广,真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度,每一个都往生,这才畅佛本怀。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