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6|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地藏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3202145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地藏的讲记敬摘点滴
...有最有效果的方法。无论他一生学佛,或者不学佛,甚至於反对佛的、毁谤佛的都不在乎,临命终时他重病躺在床上,他做不了主,我们作主,我们念阿弥陀佛让他听,不听他也要听,给他种善根。而且要劝导他,绝大多数在临终的时候,一生不信佛,到临终也许他会相信,这时候提醒他、告诉他念佛的好处。他在这个时候能够听到,一菩萨名、一佛名,这时候以佛菩萨名号是最有利益。『大乘经典,一句一偈』,「一句一偈」就不必去找哪个经,在这关键的时候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你要是给他一句经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概都不要理他,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才是真正帮助他。纵然他一生当中造极重的罪业,因为这个善缘,他那个罪业,罪报不会现前。
所以鬼王说,『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这个罪没有法子,为什么?这个罪太重了,五无间是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罪太重了。他说除五无间杀害罪,鬼王帮不上忙。但是我们清楚,即使造作五无间罪业,临终如果神智清楚,能够忏悔念佛还是能往生,经上有例子。《观无量寿佛经》告诉我们,阿闍世王他就是造作五无间杀害之罪,他在临命终时忏悔,念佛也往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往生的品位很高,上品中生。所以我们对於造罪业的人也不敢轻视他,说不定他往生品位还比我们高,不可以轻视。只要在没有死之前都有救,到最后临终一口气没断还有救,那一口气断了就没法子,那就没救了。像前面讲家亲眷属给他修大布施,也只能度他,最高最高的能度他到忉利天,他不能往生、不能出三界。一口气没断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往生,劝他真正相信、真正忏悔,真正念佛求愿往生,没有一个不得度的,所以净宗法门不可思议。一生造小小的恶业,『合堕恶趣者』,堕畜生、堕饿鬼、堕小地狱的,这些罪业你修这些善的时候『寻即解脱』,「寻」是时间很短。所以闻佛名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念佛家常讲「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请看下文: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於生死中。护诸众生。】
这是佛对主命鬼王的赞叹。『大慈』,跟佛大慈悲护念一切众生没有两样,他又有这么大的一个愿望,在生死当中护念一切众生,跟菩萨的悲愿没有两样。所以这些鬼王都是菩萨化现在其中,在这一道里面应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现鬼王身而为说法,确确实实他们不是凡人。
【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这几句话是释迦牟尼佛劝勉他,劝他慈悲弘愿不要退心,这劝勉的话非常重要。因为愈是在末法,众生造的恶业愈多,造罪业愈深愈重愈广,这种状况,唯恐鬼神看了退心,所以这个嘱咐叮咛非常重要。我们读经明了这些状况也要发愿,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这样作法也就间接帮助这些鬼王生欢喜心,坚定他们的信愿,不至於退心。众生虽然造的恶业很多,还有一些人行善,糊涂人虽然多,但是还有一些明白人,这个对於鬼王是一种安慰。请看经文: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
鬼王是菩萨示现,不是凡夫,他是发愿来度众生的。听了释迦牟尼佛对他赞叹劝勉,他接受佛的教诲,对佛说请佛不要顾虑,『愿不有虑,我毕是形』,「毕是形」就是我们讲的尽形寿。『念念拥护阎浮众生』,他现这个身,现鬼王的身分从事於这一个事业,这个事业就是护念世间一切众生生时死时,希望在生死关头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安乐。
【但愿诸众生。於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这是主命鬼王对於生死众生的期望,我们在生死的时候,要记住鬼王的话,在这时候一定要断恶修善。真正明白了,在生之时要懂得修大供养、大布施,这个鬼王就生大欢喜心,全心全力的拥护你,你决定不会堕三恶道。注解里面青莲法师引经来说明,他这里引了三段,三段意思都好。第一段《世记经》里面佛说,「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其死时,彼守护鬼,摄其精气,其人则死」。「故」,是因为这个缘故,主命鬼王「愿人生时死时,慎勿杀害,应修善缘」,这个要紧,这决定不是迷信。第二段引《大集经》云,「若修慈者,当舍身命时」,舍身命就是临终的时候,「见十方佛,手摩其顶,蒙手触故,心安快乐,寻得往生清净佛土」,这是临终念佛。在生的时候有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能舍,欢喜布施供养,福慧双修,临终见佛。
末后引用莲池大师一段开示,话虽然只有两句,很要紧,「故云栖有祭先不宜杀生,以资冥福」,这一句话是莲池大师说的。祭祀先人、祭祀祖先不可以杀生,你祭祀先人、祭祀祖先杀生,杀生的杀业这个帐算在祖先的头上,为什么?为他杀的,不祭祀就不杀了,为他杀的,所以这是加重祖先的罪业,这叫大不孝。可是这个杀业跟前面功德一样,你不要以为我祭祀祖先,这个杀业他背了,我没有事情,你就错了。这个杀业七分,你杀生的人六分,祖先只一分,同样一个道理,你要晓得。你就嫁祸於人,他没有叫你杀,你为他杀,所以这个杀业责任,自己还要承担六分,祖先只承担一分,存亡都不利。莲池大师也是再来人,他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科题上「如来发本」,就说明这个事实真相:
【尔时佛告地藏 菩萨。】
告地藏 菩萨,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大家。
【是大鬼王主命者。】
这个主命鬼王。
【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拥护众生。】
这鬼王慈悲到了极处。
【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他是菩萨,法身大士,他不是真的鬼,真正的鬼哪有这么好心!菩萨示现鬼身,来主持一切众生生时死时之事,我们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青莲大师在注解里面,一百三十一面第一行从当中,他说一个故事,他说「昔生公说法虎丘」,这是道生法师,我想你们都很熟悉,很多人从苏州来都看过虎丘,「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大家都会去看看这些古迹。他说生公有一次说法,看到一个鬼,一个鬼现身天天来听法。生公就跟他讲:你现在是鬼,为什么不投生到人道来?生公劝这个鬼投生到人道来。鬼以诗答覆他:「作鬼经今五百秋」,说明他作鬼现在做了五百年,「也无烦恼也无愁」,他作鬼做得没有烦恼、没有愁,「生公劝我为人去,只恐为人不到头」,他还是作鬼好,鬼听经他也开悟。所以主命鬼王,这是阎罗天子里面的大鬼王,管人生死大事,这是菩萨化身来的,不是鬼。后面佛还有一段话,我们把它念过去: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这是佛在此地授记,说明主命大鬼王将来他成佛,他现在是以鬼王的身分在行菩萨道,在修六度法、在行菩萨道。所以行菩萨道各种不同的身分,各种不同的行业,就在你现前生活当中,现前工作当中去修学,这主命鬼王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十二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32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一百三十一面,请看经文: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这是世尊为我们说出,主命鬼王他已经在很长时间里面,以大鬼王的身分来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前面所说的是他修因,修善因一定会感得善的果报,佛为我们说出往后『一百七十劫』的时候,他就示现成佛,佛的名号叫『无相如来』。那个时代也有名号,像我们释迦牟尼佛出现这个时代,这个劫的名字称为「贤劫」。他那个时代叫『安乐』,从名字上来看,佛出世那个时代非常美好。而世界的名称,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叫娑婆,娑婆是梵语,意思是「堪忍」,这个世间的人很苦,他能够忍受得了,堪忍世界。无相如来将来他的世界叫『净住』,我们看到「净住」两个字,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非常接近,而寿命也是属於无量寿。
世尊此地这一段的开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恶道里面的许多鬼王,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在其中,也有许多法身大士在这里面修行。正是《法华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现身说法必定与这些众生缘分成熟了,佛家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不仅是这一世,过去累劫以来,我们与一切众生是不可以不结缘。缘有善缘、有恶缘,有染缘、有净缘,如果在佛法里面还有法缘,统统都是缘,有缘才能得度,没有缘就度不了,纵然跟众生结的是恶缘也行。像主命鬼王他们在三恶道现身,度恶道众生,那是这些众生恶缘成熟了,他堕在恶道,菩萨也不舍弃,也到恶道里面来示现同类身,去劝导他们回头,劝导他们断恶修善。这种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白,知道是一回什么事情,也明了我们现在应该要怎么作法。
虽然在原则上讲,只是一个「缘」的问题,我们与一切众生最殊胜的是结法缘,法缘里面不带烦恼,所以对自己、对别人都减少障碍。缘里面纵然是善缘,诸位要晓得,善会变成恶,谚语里所谓乐极生悲,爱到极处就生瞋恨。诸位要晓得,恶不会变成善,恨很难变成爱,爱变成恨很容易。所以这个世界是极苦的世界,学佛就学做一个明白人,明白人我们跟一切众生结净缘,清净的缘,也就是说善恶两边都舍弃。舍不是事上舍,是心上舍,事上善恶遇到了,总是免不了要接触、要往来,这就结一切善恶缘,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善缘也是净缘,恶缘也是净缘,要懂得这个道理。如果在一切境界当中,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如果我们生心,起心动念有好恶、有取舍,这个缘就是染缘,染缘的报很苦。如果在一切人事环境接触里面,自己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善恶境界都是净缘,在我们净宗讲都是净业。净业的果报,念佛是决定求生净土,不懂得念佛求生净土,净业的果报多半是在色界天,因为欲界天都还有染著,色界天染著就轻了,不能往生也都生天界,所以这个道理要懂,善决定有善果。
不但主命鬼王将来要成佛,我们知道所有一切众生将来都会成佛。这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当然会作佛,只是成佛早晚不同,所以诸佛如来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我们今天学佛要想功夫得力,首先要把这个观念转过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决定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能有这个觉悟、有这个想法、有这个看法,你跟佛就接近。为什么?这是佛的看法、是佛的想法。这个看法、想法决定是事实,不是说我应当要作如是观,它是事实,众生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想成佛,快速的成佛,成佛的捷径无过於这个观念转过来,所以对一切众生就能尽孝,能竭诚恭敬,为什么?他是诸佛,这是修行,我们讲修行稳当快速,真正是捷径。
自己这一生当中应当要想一想,应当自己要问一问,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我为什么要来?这一生得人身,得人身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人能够常常有这种反省,觉悟了!不至於迷在妄想执著里面,不至於迷失在五欲六尘之中。没有学佛的人,很少人有这种意识,学佛的人又有几个醒悟过来的?真正醒悟过来之后,在这里面寻求答案,有了答案,你这一生心情是安定的。为什么?你做人无论时间长短,时间长短就是寿命的长短,你有目标、有方向,你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这是首先把自己定位,这个重要。我们得人身、闻佛法,把自己定位在哪里?定位在弘法利生,决定要把这桩事情做好,尽心尽力去做得圆圆满满,你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定位在念佛堂领众修行,一切万缘放下,死心塌地执持名号,领导大众、协助大众老实念佛,这也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这是讲出家人,我们举出这简单的例子。如果是领众,认真发心,领众是照顾大众,为大众服务,这个道理要懂得。寺院住持、当家、这些执事,古时候说执事是菩萨,不是凡人,在道场清众是凡人。这些佛菩萨来为大众服务的,不可以是有权有势、有地位作威作福,那就坏了,与法相违背。什么法?与性德相违背,违背性德我们知道果报在三途。
所以社会讲的领导,无论哪个阶层如果与性德相应,用现在的话来说,为大家服务,这就是积功累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觉悟过来。愈是在高位之上,像一个寺院你是丛...(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如来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我们今天学佛要想功夫得力,首先要把这个观念转过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决定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能有这个觉悟、有这个想法、有这个看法,你跟佛就接近。为什么?这是佛的看法、是佛的想法。这个看法、想法决定是事实,不是说我应当要作如是观,它是事实,众生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想成佛,快速的成佛,成佛的捷径无过於这个观念转过来,所以对一切众生就能尽孝,能竭诚恭敬,为什么?他是诸佛,这是修行,我们讲修行稳当快速,真正是捷径。
自己这一生当中应当要想一想,应当自己要问一问,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我为什么要来?这一生得人身,得人身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人能够常常有这种反省,觉悟了!不至於迷在妄想执著里面,不至於迷失在五欲六尘之中。没有学佛的人,很少人有这种意识,学佛的人又有几个醒悟过来的?真正醒悟过来之后,在这里面寻求答案,有了答案,你这一生心情是安定的。为什么?你做人无论时间长短,时间长短就是寿命的长短,你有目标、有方向,你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这是首先把自己定位,这个重要。我们得人身、闻佛法,把自己定位在哪里?定位在弘法利生,决定要把这桩事情做好,尽心尽力去做得圆圆满满,你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定位在念佛堂领众修行,一切万缘放下,死心塌地执持名号,领导大众、协助大众老实念佛,这也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这是讲出家人,我们举出这简单的例子。如果是领众,认真发心,领众是照顾大众,为大众服务,这个道理要懂得。寺院住持、当家、这些执事,古时候说执事是菩萨,不是凡人,在道场清众是凡人。这些佛菩萨来为大众服务的,不可以是有权有势、有地位作威作福,那就坏了,与法相违背。什么法?与性德相违背,违背性德我们知道果报在三途。
所以社会讲的领导,无论哪个阶层如果与性德相应,用现在的话来说,为大家服务,这就是积功累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觉悟过来。愈是在高位之上,像一个寺院你是丛林主席,你是道场的住持,你是为整个道场服务的。如果你用这种心态你是在修行,真修行,服务是修行。与自己用功妨不妨碍?不妨碍。智者大师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学生们问他:「你往生是什么样的品位?」他说:「如果我不领众,不做这些杂务事情,一心念佛,我的品位就很高。因为领众常常分心,精神不能集中,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这话是不是真的?也可以说真的,也可以说不是真的,我们要懂得祖师说话的意思,他这话意思很深。如果是凡夫做住持当家,管理道场行政事务,确实对自己往生的品位有伤害,但是他最低一个标准是决定可以往生,品位低一点没有关系,舍己为人,这是对凡夫僧来讲。如果对圣贤僧来说那就不一样,工作、服务就是修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服务大众,一天到晚非常繁忙,事上繁忙,心地清净,三轮体空,一尘不染,他的戒、定、慧三学都完成,他怎么不是修行?
我们看禅宗惠能大师在黄梅,他每天的工作是服务大众,厨房里面劈柴、舂米,有没有耽误他的功夫?没有!不但没有,还成熟自己的功夫。别人修禅定要到禅堂打坐,他修禅定,舂米是修禅定,劈柴是修禅定,每一天接触常住这些大众是修禅定,无时无刻不在定中,能大师能做到,智者大师又何尝做不到?所以我们把这些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智者大师那个话里头话中有话,问题是你会不会学?但是毕竟觉悟的人少,不觉的人多,所以智者大师说这个话,用意就很深。他这个用意就是警告,这一些从事於服务工作的人员,给他一个警告,如果你自己所作所为不如法,不能与法相应,对自己就有损害;如果与法相应,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修持都是成就。佛氏门中哪一法不是佛法?相应了,法法皆是。宗门大德常说「左右逢源,头头是道」,那是真正的成就。由此说来,归根结柢就是两个字「觉、迷」。我们如何能够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常常保持著觉而不迷?觉迷要如何保持?一念私心就迷了,这是关键、是枢纽,一念好恶就迷了,才起心动念就迷了。而你能够起心动念,为服务一切众生这就是觉了,没有自己,全心全力为社会大众服务,觉了!
由此可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在九法界里面,现身说法为大众服务。他示现的身分,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各行各业,什么样的行业他都示现,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去做。不但对於自己道业没有妨害,天天在提升自己。像我们在经上看到,从十住提升到十行,从十行提升到回向,从回向提升到十地。总而一句话说,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一切众生,提升自己菩萨的阶位,那就叫修行。修什么行?把私心修掉,把自利修掉,纵然站在很高的地位是服务大众,不是在那里居权位作威作福,而是服务大众,就是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转过来之后,都是菩萨行,无论在什么职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众生,都是菩萨事业。一念为自己那就造业了,我们在经上看到,而在事实上看到就更多。所以这个经文给我们莫大的启示,一定要懂得种善因才得善果。善跟恶,一念为众生是善,一念为自己决定是恶,这是我们必须要理解、要掌握的。怎样把「我」、「私」舍掉,这是我们修行入门之处,你功夫才能得力。再看底下经文,一百三十二面:
【地藏 。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这个地方如来,「来」大概是个错字,你们经上是不是来?应当「其事如是」。查查别的本子,查查其他的《地藏 经》的本子,查这个字,应当是「如是」,比较上好懂。如是,你那个本子是哪一种?对对对不错!这是我们一看的时候,应当是「如是」,大家把它改过来。)这是世尊叫著地藏 菩萨,告诉他,『是大鬼王』就是指主命鬼王,广义的来说是指地狱、饿鬼道里面所有的这些鬼王,都是佛菩萨示现的。他注解里面讲,「其事不可思议者,约本而叹迹也」。他的本来面目是佛菩萨、是法身大士,他现的相是鬼王之相,我们应当晓得。他注解后面有几句话我们念一念,注解后面就这段注解末后这两行,「又复应知,一切皆是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两句话是《楞严经》上,「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若了此意,则於诸圣权实化门,思过半矣」,这是用《楞严经》上的几句话来做个总结,结得好!确实是如是。
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实在讲比世间凡夫的数量还多,凡夫多,佛菩萨更多,幻化在我们周边,天天跟我们接触,很可惜我们不认识。那也许有人问:「佛菩萨为什么不明说?」明说你也不相信,他给你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我是什么佛再来的」你能相信吗?造的业会更重。所以佛教化众生有一个成规,决定不露身分,露身分的时候决定要走,不可以说露了身分,你还住在这个世间,麻烦就大了,妖言惑众。人家说,这是什么佛来的,什么菩萨再来的,大家都来供养。那妖魔鬼怪就可以假借这个方式来欺骗众生,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迷惑众生,所以真人不露相,露相决定不是真人。如果他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菩萨再来的,说了马上就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说了还不走,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所以遇到这个,你就可以问他:「古人说了走,你怎么不走?」这一品我们就讲到此地。再看底下这一品:
【称佛名号品第九】。
这一品经,圣一法师把它讲作「佛宝」,末后这三品他总结归到三宝,佛、法、僧三宝,说得好!他往年在九华山讲,他把他的讲义送来给我看,我看他这三段说法,我很佩服他,结归到三宝才有真实的利益。请看经文:
【尔时地藏 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经文上讲菩萨要为我们说利益事,什么利益?『於生死中,得大利益』,这就说是了生脱死的利益,这个利益真的是大利益,的确是真实的利益。如何能令凡夫,尤其是末法众生,他这里讲未来众生就是指末法,末法众生比起任何一个时代都苦。我们从历史上去观察,从现实的生活里面去观察,据我们自己的记忆,年龄大一点的人,七、八十岁这样的年龄,回忆半个世纪以前的生活,虽然这个世间已经乱了,可是心境依旧是平和的,纵然在战乱期间当中到处播迁流浪,他心情安定的。而在今天纵然物质生活过得很富裕,你的工作生活很安定,你的心情不安定,真正可以说得上心慌意乱,这什么原因?如果不能把这个原因找出来,你又怎么能解决问题?
而这些原因确实佛法里面解释得清楚,半个世纪以前,跟半个世纪以后做一个比较,就很明显那个时候的人心厚道,再往前面比当然比不上前面,真正是世道人心一代不如一代。在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老人讲,「一代不如一代」,这话是听得耳熟,没有感触,现在想起这些话感触很深。那个时代的人心,贪瞋痴比现代人要减缓很多很多,多半衣食足他心就安了。现在人心惶惶,我们就明了什么造成的?贪心不足,贪瞋痴慢没有止尽,加速度的在增长,这样的人把他放到天堂、放到极乐世界,他身心还是不安稳,道理在此地。
过去我们在一九四九年刚刚到台湾,人地生疏一切都不熟悉,我们想到一个地方去找个人,路不认识,随便在路上遇到人,问问他路怎么走法。他很热心,不但详细告诉你,有的时候他带我们一道去。现在没有了,你问他,他就是不知道,理都不理你。现在是对他有利他就做,没有利的时候置之不理。在那个时代,遗弃父母,父母年老不照顾的很少听说,现在到处都是。世风日下速度之快太可怕了!今天是什么社会?
所以东西方许许多多预言,说这个时代有大灾难,我们看到这些迹象,还似乎不能不信,这个预兆、徵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事情。我们要用一般科学家的讲法,他们讲波,思想波。世出世间圣贤人苦口婆心的教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古代的教育是以这个为中心;换句话说,是帮助我们思想的波平和。纵有贪瞋痴慢,它的起伏波动不会太大,它有一个标准、有一个原则,所谓是不离谱,它的起伏在水平的附近。现在把这个教育舍弃掉,凭著凡夫的妄想,所谓是民主自由开放,这正是《楞严经》里面佛所预记,「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什么是邪师?随著自己的知见而说,自己的知见是妄想,随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而说,造成世界大乱,造成思想的波动大幅度的起落,超越标准太多了,它的现象就是人心惶惶不安。过去的人物质生活那么样的缺乏,过得那么辛苦,他过得很快乐。今天的人过得很富裕,他人心惶惶身心不安,一般讲躁动的现象,浮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思想波造成的。
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佛法,能信、能解,又能依教修行,我们的思想想法看法,跟佛说的标准很接近,所以在动乱的社会、动荡的世界里面,我们还能保持几分的平静,非常难得。愈是认真学习,相信佛所教导是正确的,我们自己所想是错误的,首先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肯定。正如同佛在经上讲,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相信你自己意思,自己想怎么做决定会做错事;你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阿罗汉的标准是什么?这太明显了,阿罗汉的我执破了,无我,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没有我了,那个时候你的想法就可靠了。所以佛界定是阿罗汉这个标准,我们要懂得他界定真正的意思在哪里?换句话说,你还有我、还有自私自利,你的想法就不正确、就不可靠,你真正做到无我无私,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你的想法可靠。我们还有我、还有私心的时候,这怎么办?必须舍弃自己的想法,遵从佛的教诲,这样不至於有大的过失。佛所讲法教我们利益众生,当然与自己的利益要相违背,我们在心理上要克服。现在人讲牺牲奉献,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众的利益,这是佛教导没有觉悟的众生。已经觉悟的人不需要再教导,他自己所思所作所为自然相应,与佛菩萨所说的相应。
我们今天不但在家学佛要懂得这个道理,出家学佛更应当懂得这个道理。因为出家人的身分是老师,人家看见你称你法师。「师」是社会大众的模范,社会大众的榜样,我们拿什么做榜样?拿什么做模范?就是无私。如果自己还有私心,人家称你作法师,你想想看你有什么感受?不能做大众的榜样,不能做大众的模范,人家称你「师」就很难过了,名实不相副。你能生惭愧心,能够回头、改过,这好事情。如果依旧愚昧无知,居然敢当之,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就是承当这个称呼,我们自己有罪业,造罪业了。冒充法师,不是「师」在冒充「师」,人家称你一声,自己就造一次罪业,称你两声就造两次罪业,佛教给我们积功累德,我们自己在积累罪业,这怎么得了!难怪古人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现在堕地狱的人多了,古时候堕地狱的人少,造五逆十恶业的人少。而僧道没有尽到他自己的职责,那就免不了要堕落。出家人一生当中的大事业,地藏 菩萨教导我们,要『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出家人的事业。「演」...(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我看他这三段说法,我很佩服他,结归到三宝才有真实的利益。请看经文:
【尔时地藏 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经文上讲菩萨要为我们说利益事,什么利益?『於生死中,得大利益』,这就说是了生脱死的利益,这个利益真的是大利益,的确是真实的利益。如何能令凡夫,尤其是末法众生,他这里讲未来众生就是指末法,末法众生比起任何一个时代都苦。我们从历史上去观察,从现实的生活里面去观察,据我们自己的记忆,年龄大一点的人,七、八十岁这样的年龄,回忆半个世纪以前的生活,虽然这个世间已经乱了,可是心境依旧是平和的,纵然在战乱期间当中到处播迁流浪,他心情安定的。而在今天纵然物质生活过得很富裕,你的工作生活很安定,你的心情不安定,真正可以说得上心慌意乱,这什么原因?如果不能把这个原因找出来,你又怎么能解决问题?
而这些原因确实佛法里面解释得清楚,半个世纪以前,跟半个世纪以后做一个比较,就很明显那个时候的人心厚道,再往前面比当然比不上前面,真正是世道人心一代不如一代。在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老人讲,「一代不如一代」,这话是听得耳熟,没有感触,现在想起这些话感触很深。那个时代的人心,贪瞋痴比现代人要减缓很多很多,多半衣食足他心就安了。现在人心惶惶,我们就明了什么造成的?贪心不足,贪瞋痴慢没有止尽,加速度的在增长,这样的人把他放到天堂、放到极乐世界,他身心还是不安稳,道理在此地。
过去我们在一九四九年刚刚到台湾,人地生疏一切都不熟悉,我们想到一个地方去找个人,路不认识,随便在路上遇到人,问问他路怎么走法。他很热心,不但详细告诉你,有的时候他带我们一道去。现在没有了,你问他,他就是不知道,理都不理你。现在是对他有利他就做,没有利的时候置之不理。在那个时代,遗弃父母,父母年老不照顾的很少听说,现在到处都是。世风日下速度之快太可怕了!今天是什么社会?
所以东西方许许多多预言,说这个时代有大灾难,我们看到这些迹象,还似乎不能不信,这个预兆、徵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事情。我们要用一般科学家的讲法,他们讲波,思想波。世出世间圣贤人苦口婆心的教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古代的教育是以这个为中心;换句话说,是帮助我们思想的波平和。纵有贪瞋痴慢,它的起伏波动不会太大,它有一个标准、有一个原则,所谓是不离谱,它的起伏在水平的附近。现在把这个教育舍弃掉,凭著凡夫的妄想,所谓是民主自由开放,这正是《楞严经》里面佛所预记,「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什么是邪师?随著自己的知见而说,自己的知见是妄想,随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而说,造成世界大乱,造成思想的波动大幅度的起落,超越标准太多了,它的现象就是人心惶惶不安。过去的人物质生活那么样的缺乏,过得那么辛苦,他过得很快乐。今天的人过得很富裕,他人心惶惶身心不安,一般讲躁动的现象,浮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思想波造成的。
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佛法,能信、能解,又能依教修行,我们的思想想法看法,跟佛说的标准很接近,所以在动乱的社会、动荡的世界里面,我们还能保持几分的平静,非常难得。愈是认真学习,相信佛所教导是正确的,我们自己所想是错误的,首先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肯定。正如同佛在经上讲,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相信你自己意思,自己想怎么做决定会做错事;你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阿罗汉的标准是什么?这太明显了,阿罗汉的我执破了,无我,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没有我了,那个时候你的想法就可靠了。所以佛界定是阿罗汉这个标准,我们要懂得他界定真正的意思在哪里?换句话说,你还有我、还有自私自利,你的想法就不正确、就不可靠,你真正做到无我无私,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你的想法可靠。我们还有我、还有私心的时候,这怎么办?必须舍弃自己的想法,遵从佛的教诲,这样不至於有大的过失。佛所讲法教我们利益众生,当然与自己的利益要相违背,我们在心理上要克服。现在人讲牺牲奉献,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众的利益,这是佛教导没有觉悟的众生。已经觉悟的人不需要再教导,他自己所思所作所为自然相应,与佛菩萨所说的相应。
我们今天不但在家学佛要懂得这个道理,出家学佛更应当懂得这个道理。因为出家人的身分是老师,人家看见你称你法师。「师」是社会大众的模范,社会大众的榜样,我们拿什么做榜样?拿什么做模范?就是无私。如果自己还有私心,人家称你作法师,你想想看你有什么感受?不能做大众的榜样,不能做大众的模范,人家称你「师」就很难过了,名实不相副。你能生惭愧心,能够回头、改过,这好事情。如果依旧愚昧无知,居然敢当之,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就是承当这个称呼,我们自己有罪业,造罪业了。冒充法师,不是「师」在冒充「师」,人家称你一声,自己就造一次罪业,称你两声就造两次罪业,佛教给我们积功累德,我们自己在积累罪业,这怎么得了!难怪古人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现在堕地狱的人多了,古时候堕地狱的人少,造五逆十恶业的人少。而僧道没有尽到他自己的职责,那就免不了要堕落。出家人一生当中的大事业,地藏 菩萨教导我们,要『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出家人的事业。「演」是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说」是说明,又要做、又要说。我们今天界定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我们这一生过得就有价值、有意义。请看经文一百三十四面:
【佛告地藏 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
地藏 菩萨向佛陈白,佛不但是准许,还催他快说。为什么?对一切众生太重要了!前面这几句话是赞叹,『汝今欲兴慈悲』,「兴」就是发起,你发慈悲心。为了要『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这是大利益的事,众生虽然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论是今世或者是过去生造极重的罪业,只要他一口气没断,我们知道统统有救。这个时候他头脑清醒,一念回头就得救了,真的是回头是岸。我们在《阿闍世王经》里面看到,这个国王他在世间有地位、有权力、有威势,造作五逆十恶的重罪,决定堕阿鼻地狱。这个人毕竟还是有善根,晚年的时候觉悟,知道自己一生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回过头来依靠三宝的教诲,临命终时念佛往生。佛告诉我们,他往生的品位上品中生,他是忏悔往生。从这个事例来看,造极重的罪业都不怕,都能够得救,只要他肯回头,只要他真正忏悔改过自新,还是有很殊胜的成就。
今天我们也要学地藏 菩萨,我们在这个地方建道场,道场建立有临时的、有永久的。临时的是租借一个场所,在这个地方讲一天、讲两天、讲三天,讲经的场所就是道场,这道场临时的。无论是临时、是永久,你在那个地方发的是真正慈悲心,真诚、清净、慈悲,讲经说法劝导一切众生回头是岸,都是不可思议功德。听众的人很多,当然我们不能预期各个都能成就、都能回头,这是做不到的。听众之中必定有几个有缘人,建一个道场,你能在这个道场度一个人,这个道场都无量功德。无论临时、永久,在这个道场听经闻法,有一个觉悟,有一个真的念佛往生,这个道场是无量功德。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地藏 经》上前面我们都读过,劝你建道场、塑佛像、修供养,都说功德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只要有一个人得度,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有更多的人,在这个地方觉悟、回头了,这就是「真正救拔一切罪苦众生」。
这一些造作罪业的众生将来必堕恶道,「苦」是恶道,「罪」是现前的造作,罪是因,苦是果;因果都救,必定要在他在生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如果他死了堕到恶道去,我们就无能为力,我们决定办不到。所以他落在三恶道,那只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恶道里头,示现同类身去帮助他,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能做得到是他一口气还没断。这是大事。下面两句佛在催他,『今正是时』,现在正是时候。『唯当速说』,赶快讲。我们在今天读到这个经文,实在说就像释迦牟尼佛逼著我们一样,这个事情我们要赶快做,现在正是时候,所以这两句话用在我们当前,对我们再贴切不过。下面佛说:
【吾即涅盘。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这一句经文我们读了感触很深,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存什么心?佛心里面只有现在、未来一切众生,没有自己,这就是佛心。佛念念之中是为众生服务,是救拔一切罪苦众生。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所说,可以说是最后的遗教,说完这部经之后,末后就是一部《涅盘经》,所以这是《涅盘经》前面的一部经,算是最后遗教。
『吾即涅盘』,「涅盘」是梵语音译的,通常翻作「灭度」,四谛里头「苦、集、灭、道」,「灭」就是涅盘。在中国用得最多的是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寂灭,清净寂灭。他注解里面,「涅盘,奘三藏翻圆寂」,玄奘大师,这个地方节录下来,好!「德无不备称圆」,功德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这叫圆,「障无不尽称寂」,也好,意思好!障就是三障、二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三障」是惑、业、苦统统断尽了,这叫寂。由此可知,涅盘、圆寂不是死的代名词,现在大家都把它看作死的代名词。出家人一死了,某人圆寂,某人入涅盘。那将来哪一个不入涅盘?各个人都要入涅盘,不管学不学佛统统要入涅盘,这个观念错误。实在讲涅盘是活著时候证得的,而不是死的代名词。
这个地方说「吾即涅盘」,是佛在这一段期间,他教化众生的缘尽了,功德圆满,这是示现离开这个世间,八相成道里面最后入般涅盘相,取这个意思。缘尽了佛就不再住世,住世没有意义,跟他有缘该得度的都已经得度,没有得度的已经跟他种了佛法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现在不能成熟,当然要离开。
『使汝早毕是愿』,你发心继续来做这个工作,好!所以佛不住世,弥勒菩萨还没有示现成佛之前,这个空档的时间是地藏 菩萨代替佛来教化,在所有菩萨当中地藏 菩萨是代理佛,这时候他的身分地位很特殊。地藏 菩萨代理佛,这又是什么意思?而是这个经上所讲的「孝亲尊师」。孝亲尊师这个教学的纲领,在这一个大时代里面取代佛陀的教化,因为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教化,都是依孝亲尊师为基础。佛陀不在世了,我们应当要做的工作是维护教学的基础,没有能力把这个教学往上提升,但是这个基础一定要保持,不能失掉。这个工作多么重要,这是在这一部经上显示的精神。
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孝亲尊师,这是《地藏 经》上所说的。如果就净宗的教义,净宗修学的基础是世尊在《观经》上所讲的「净业三福」,没有修念佛法门之前,先要奠定这个基础,净宗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诸位想想,这四句话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没错。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后面这两条七句,与《地藏 经》末后这五品,从这一品一直到经的结束,总共十三品经,完全相应。换句话说,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净业三福的详细说明,不仅是修净宗的基础,是佛法当中无论大乘、小乘,无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佛不在世没有人弘教,我们能把这个基础维护就行了,维护这个基础,就能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所以末法时期坚定奠定这个基础,劝人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成功了,这是真实不思议事。我们要弘扬其他的经论,自己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怕讲错,很难得真实的受用。唯有坚持这个基础,老实念佛,决定不错,即使诸佛如来示现在今天,教化众生也必定如是。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就晓得诸佛如来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我们应当在这个地方学习。
青莲法师的注解,这里面有一段我们念一念,一百三十五面倒数第四行,我们从头看起,「此法之妙」,这个法就是地藏 菩萨在这一品经里头所说,什么法?称佛名号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念佛法门。「纵吾即入涅盘,纵便汝早毕是愿,吾亦不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矣。何也,有此称名之法,人人可不堕苦,并趣人天修行,终至成佛无疑」,这讲得好!「能体佛心而达佛意,善继志而述事者,莫过我地藏 慈尊矣」。地藏 菩萨真的懂得佛的意思,继续佛的愿望,我们常讲续佛慧命,地藏 菩萨懂得这个意思。佛不在了,他接著来做,用什么法门?称名的法门。所以世尊对他赞叹,催他赶快说。下面地藏 菩萨所说,说的意思很深,地藏 菩萨在此地说了十尊佛的名号,这十尊佛他的次第是由近而远,在时间上来讲,靠近我们现代的先说,愈说愈远。请看经文:
【地藏 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只劫。】
虽然是近,这最近的,也不近。
【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
这是把佛的名号说出来。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听这一段说法,能信得过?亦有众生依教奉行,他是不是真的得福如是?很令人怀疑。我们照地藏 菩萨教我们这个方法去做,果报不如是,生死重罪自己还是要承受,该堕地狱还是要堕落地狱,那这话怎么讲?是不是地藏 菩萨说错了?地藏 菩萨没说错,我们看经文看错了,我们听话听错了。地藏 菩萨在此地说,『闻是佛名,暂生恭敬』,这两句话的意思,我们没搞清楚。「闻」是菩萨三慧,说一个字必定就包括另外两个,「闻、思、修」。何以知道?如果没有思、修,怎么能暂生恭敬?恭敬就是思、修。「思」就是你的心上真有佛,一念相应一念佛,他相应了。恭敬不是把佛像塑在那里,对他礼拜供养,那个恭敬,那是形式,是假的,那不管用。一念相应,念相应了,行当然相应,心行相应了,口当然相应,你身、口、意三业都相应。时间再短,只要相应,功德就不可思议!这就是一念觉,所以才得这样殊胜的利益,『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
佛号『无边身如来』,青莲大师注解里面注得很清楚,你对於佛号要清楚、要理解,你不清楚、不理解,怎么相应?什么叫「无边身」?小注里面讲「三身皆有此意」,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没有形相,法身是理不是事相,理遍一切处,这是无边身。《华严经》上我们念到毗卢遮那,这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这是本体、理体。在《华严》里面也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法身,在净土里面称之为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没有形相。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土,常寂光没有相,实报土就是报身,方便土、同居土是应化身,应化身随类化身,众生有感立刻就现相,也是无量无边。你明白这个意思,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入般涅盘?没有,不但理上没有,事上也没有,这是真的。何以说事上也没有?释迦牟尼佛入灭,换一个身分出现,不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用这个身相。为什么不用这个身相?众生福薄,所以佛就现另外的身相。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可以现无量无边的身相,示现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每一尊佛都能现无边身相,特别是在众生有大灾难的时候,受大苦、造大罪业的时候,佛菩萨慈悲心愈重。我们要认识、要明了。
你怎样才认识?怎样才能接触到?你试试看,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就接触到了,你就感受到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离开罪苦众生,这个时候我们一念相应就得救、就得度。然后你才晓得经上讲的果报,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真正的恭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恭敬不是形式,恭敬是理解、明白、觉悟,依教奉行,绝不在形式。形式上是表演给那些善根薄弱的人给他们看,我们塑造佛菩萨形像,每一天恭敬礼拜供养是唱戏,给那些还没有学佛,没有接触过佛教的人给他们看。他们会看得很奇怪,你为什么会对这个像做这些动作、这些表现?他有疑惑他来问你,你给他...(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得就有价值、有意义。请看经文一百三十四面:
【佛告地藏 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
地藏 菩萨向佛陈白,佛不但是准许,还催他快说。为什么?对一切众生太重要了!前面这几句话是赞叹,『汝今欲兴慈悲』,「兴」就是发起,你发慈悲心。为了要『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这是大利益的事,众生虽然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论是今世或者是过去生造极重的罪业,只要他一口气没断,我们知道统统有救。这个时候他头脑清醒,一念回头就得救了,真的是回头是岸。我们在《阿闍世王经》里面看到,这个国王他在世间有地位、有权力、有威势,造作五逆十恶的重罪,决定堕阿鼻地狱。这个人毕竟还是有善根,晚年的时候觉悟,知道自己一生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回过头来依靠三宝的教诲,临命终时念佛往生。佛告诉我们,他往生的品位上品中生,他是忏悔往生。从这个事例来看,造极重的罪业都不怕,都能够得救,只要他肯回头,只要他真正忏悔改过自新,还是有很殊胜的成就。
今天我们也要学地藏 菩萨,我们在这个地方建道场,道场建立有临时的、有永久的。临时的是租借一个场所,在这个地方讲一天、讲两天、讲三天,讲经的场所就是道场,这道场临时的。无论是临时、是永久,你在那个地方发的是真正慈悲心,真诚、清净、慈悲,讲经说法劝导一切众生回头是岸,都是不可思议功德。听众的人很多,当然我们不能预期各个都能成就、都能回头,这是做不到的。听众之中必定有几个有缘人,建一个道场,你能在这个道场度一个人,这个道场都无量功德。无论临时、永久,在这个道场听经闻法,有一个觉悟,有一个真的念佛往生,这个道场是无量功德。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地藏 经》上前面我们都读过,劝你建道场、塑佛像、修供养,都说功德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只要有一个人得度,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有更多的人,在这个地方觉悟、回头了,这就是「真正救拔一切罪苦众生」。
这一些造作罪业的众生将来必堕恶道,「苦」是恶道,「罪」是现前的造作,罪是因,苦是果;因果都救,必定要在他在生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如果他死了堕到恶道去,我们就无能为力,我们决定办不到。所以他落在三恶道,那只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恶道里头,示现同类身去帮助他,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能做得到是他一口气还没断。这是大事。下面两句佛在催他,『今正是时』,现在正是时候。『唯当速说』,赶快讲。我们在今天读到这个经文,实在说就像释迦牟尼佛逼著我们一样,这个事情我们要赶快做,现在正是时候,所以这两句话用在我们当前,对我们再贴切不过。下面佛说:
【吾即涅盘。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这一句经文我们读了感触很深,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存什么心?佛心里面只有现在、未来一切众生,没有自己,这就是佛心。佛念念之中是为众生服务,是救拔一切罪苦众生。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所说,可以说是最后的遗教,说完这部经之后,末后就是一部《涅盘经》,所以这是《涅盘经》前面的一部经,算是最后遗教。
『吾即涅盘』,「涅盘」是梵语音译的,通常翻作「灭度」,四谛里头「苦、集、灭、道」,「灭」就是涅盘。在中国用得最多的是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寂灭,清净寂灭。他注解里面,「涅盘,奘三藏翻圆寂」,玄奘大师,这个地方节录下来,好!「德无不备称圆」,功德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这叫圆,「障无不尽称寂」,也好,意思好!障就是三障、二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三障」是惑、业、苦统统断尽了,这叫寂。由此可知,涅盘、圆寂不是死的代名词,现在大家都把它看作死的代名词。出家人一死了,某人圆寂,某人入涅盘。那将来哪一个不入涅盘?各个人都要入涅盘,不管学不学佛统统要入涅盘,这个观念错误。实在讲涅盘是活著时候证得的,而不是死的代名词。
这个地方说「吾即涅盘」,是佛在这一段期间,他教化众生的缘尽了,功德圆满,这是示现离开这个世间,八相成道里面最后入般涅盘相,取这个意思。缘尽了佛就不再住世,住世没有意义,跟他有缘该得度的都已经得度,没有得度的已经跟他种了佛法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现在不能成熟,当然要离开。
『使汝早毕是愿』,你发心继续来做这个工作,好!所以佛不住世,弥勒菩萨还没有示现成佛之前,这个空档的时间是地藏 菩萨代替佛来教化,在所有菩萨当中地藏 菩萨是代理佛,这时候他的身分地位很特殊。地藏 菩萨代理佛,这又是什么意思?而是这个经上所讲的「孝亲尊师」。孝亲尊师这个教学的纲领,在这一个大时代里面取代佛陀的教化,因为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教化,都是依孝亲尊师为基础。佛陀不在世了,我们应当要做的工作是维护教学的基础,没有能力把这个教学往上提升,但是这个基础一定要保持,不能失掉。这个工作多么重要,这是在这一部经上显示的精神。
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孝亲尊师,这是《地藏 经》上所说的。如果就净宗的教义,净宗修学的基础是世尊在《观经》上所讲的「净业三福」,没有修念佛法门之前,先要奠定这个基础,净宗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诸位想想,这四句话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没错。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后面这两条七句,与《地藏 经》末后这五品,从这一品一直到经的结束,总共十三品经,完全相应。换句话说,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净业三福的详细说明,不仅是修净宗的基础,是佛法当中无论大乘、小乘,无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佛不在世没有人弘教,我们能把这个基础维护就行了,维护这个基础,就能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所以末法时期坚定奠定这个基础,劝人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成功了,这是真实不思议事。我们要弘扬其他的经论,自己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怕讲错,很难得真实的受用。唯有坚持这个基础,老实念佛,决定不错,即使诸佛如来示现在今天,教化众生也必定如是。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就晓得诸佛如来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我们应当在这个地方学习。
青莲法师的注解,这里面有一段我们念一念,一百三十五面倒数第四行,我们从头看起,「此法之妙」,这个法就是地藏 菩萨在这一品经里头所说,什么法?称佛名号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念佛法门。「纵吾即入涅盘,纵便汝早毕是愿,吾亦不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矣。何也,有此称名之法,人人可不堕苦,并趣人天修行,终至成佛无疑」,这讲得好!「能体佛心而达佛意,善继志而述事者,莫过我地藏 慈尊矣」。地藏 菩萨真的懂得佛的意思,继续佛的愿望,我们常讲续佛慧命,地藏 菩萨懂得这个意思。佛不在了,他接著来做,用什么法门?称名的法门。所以世尊对他赞叹,催他赶快说。下面地藏 菩萨所说,说的意思很深,地藏 菩萨在此地说了十尊佛的名号,这十尊佛他的次第是由近而远,在时间上来讲,靠近我们现代的先说,愈说愈远。请看经文:
【地藏 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只劫。】
虽然是近,这最近的,也不近。
【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
这是把佛的名号说出来。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听这一段说法,能信得过?亦有众生依教奉行,他是不是真的得福如是?很令人怀疑。我们照地藏 菩萨教我们这个方法去做,果报不如是,生死重罪自己还是要承受,该堕地狱还是要堕落地狱,那这话怎么讲?是不是地藏 菩萨说错了?地藏 菩萨没说错,我们看经文看错了,我们听话听错了。地藏 菩萨在此地说,『闻是佛名,暂生恭敬』,这两句话的意思,我们没搞清楚。「闻」是菩萨三慧,说一个字必定就包括另外两个,「闻、思、修」。何以知道?如果没有思、修,怎么能暂生恭敬?恭敬就是思、修。「思」就是你的心上真有佛,一念相应一念佛,他相应了。恭敬不是把佛像塑在那里,对他礼拜供养,那个恭敬,那是形式,是假的,那不管用。一念相应,念相应了,行当然相应,心行相应了,口当然相应,你身、口、意三业都相应。时间再短,只要相应,功德就不可思议!这就是一念觉,所以才得这样殊胜的利益,『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
佛号『无边身如来』,青莲大师注解里面注得很清楚,你对於佛号要清楚、要理解,你不清楚、不理解,怎么相应?什么叫「无边身」?小注里面讲「三身皆有此意」,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0 21:49:19
|
只看該作者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没有形相,法身是理不是事相,理遍一切处,这是无边身。《华严经》上我们念到毗卢遮那,这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这是本体、理体。在《华严》里面也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法身,在净土里面称之为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没有形相。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土,常寂光没有相,实报土就是报身,方便土、同居土是应化身,应化身随类化身,众生有感立刻就现相,也是无量无边。你明白这个意思,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入般涅盘?没有,不但理上没有,事上也没有,这是真的。何以说事上也没有?释迦牟尼佛入灭,换一个身分出现,不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用这个身相。为什么不用这个身相?众生福薄,所以佛就现另外的身相。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可以现无量无边的身相,示现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每一尊佛都能现无边身相,特别是在众生有大灾难的时候,受大苦、造大罪业的时候,佛菩萨慈悲心愈重。我们要认识、要明了。
你怎样才认识?怎样才能接触到?你试试看,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就接触到了,你就感受到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离开罪苦众生,这个时候我们一念相应就得救、就得度。然后你才晓得经上讲的果报,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真正的恭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恭敬不是形式,恭敬是理解、明白、觉悟,依教奉行,绝不在形式。形式上是表演给那些善根薄弱的人给他们看,我们塑造佛菩萨形像,每一天恭敬礼拜供养是唱戏,给那些还没有学佛,没有接触过佛教的人给他们看。他们会看得很奇怪,你为什么会对这个像做这些动作、这些表现?他有疑惑他来问你,你给他说法、给他解释,功德在这个地方,这就是现在所谓「机会教育」。现在做机会教育,应当说效果比古时候更要殊胜。古时候到道场决定是求法而来的,所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尤其是佛家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里面,人迹罕到之处,你去的时候交通不方便,非常困难,他没有事,为什么到那里去?到道场去一定是求法的,所以机会教育比现在少。
现在交通便捷,观光旅游,这些观光客就想到这些地方去看看、去游览,我们道场里面出家人,就每一天做机会教育的工作。有人在大殿里面烧香、礼拜,做出样子给这些观光客看,他们没见过,没有接触过,有人在旁边为他解释。他在观光旅游不知不觉就接触佛法,不知不觉佛法的种子就种下去,他就学佛了,你说这个功德多大。所以这些道场是机会教育,接引广大的众生,真正是在做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在做这个事业。必须要有佛的这种胸怀,有佛的这一份感情,念念是念一切罪苦众生,绝不是为自己。观光客给我们带来收入,如果我们目标只定在这个位子上,错了,完全错了。我们的目的要定在救度一切罪苦众生,让他认识佛法、理解佛法,改变他的人生宇宙观,这是对他救度,他对道场这一分供养,才是真实的功德。这是说「暂生恭敬」,暂时就是所谓是一念相应,这一念真的相应了,就能够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
『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这是已经入门、已经入境界了,他才肯这样做。造佛像,现在造佛像容易,比过去方便太多。过去佛像都是手工艺,现在做佛像可以雕一个模子,很快的就可以做几千尊、几万尊,利用机械来做。从前是每一尊佛像都是人工雕出来的。诸位在中国大陆,你看看云岗、敦煌这些石窟,都是几十年、几百年才完成的,现在要做就太方便了。换句话说,现在人修福比过去便利,可是难在哪里?后面这四个字,「供养赞叹」。什么叫供养?依教修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广修供养」里面特别教导我们「法供养为最」。法供养菩萨说了七种,第一种是「如教修行供养」,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要照做,这才是供养。浅而言之,佛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我们都能照做,这叫供养。赞叹就是为人演说,把佛法介绍、推荐给别人,这是赞叹。所以赞叹是弘法利生,供养是自己依教奉行,人能这样做,那他的福报当然大,『其人获福,无量无边』。所以你明了之后,这个经文读到我们就相信,就没有怀疑了。一般人读经叫粗心大意,只做形式没有实际的内容,心境都不相应,他怎么能得福?不得福他就糟蹋经、毁谤经,说佛经上讲的是假的,我照这样做没有感应,谤佛、谤法罪过极重,不但没得好处反而堕落。实在说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你自己把意思看错,用你自己的意思去解佛经,曲解了佛经,误解了佛的话,过失在自己不在佛经,所以《金刚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多...(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过去佛像都是手工艺,现在做佛像可以雕一个模子,很快的就可以做几千尊、几万尊,利用机械来做。从前是每一尊佛像都是人工雕出来的。诸位在中国大陆,你看看云岗、敦煌这些石窟,都是几十年、几百年才完成的,现在要做就太方便了。换句话说,现在人修福比过去便利,可是难在哪里?后面这四个字,「供养赞叹」。什么叫供养?依教修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广修供养」里面特别教导我们「法供养为最」。法供养菩萨说了七种,第一种是「如教修行供养」,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要照做,这才是供养。浅而言之,佛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我们都能照做,这叫供养。赞叹就是为人演说,把佛法介绍、推荐给别人,这是赞叹。所以赞叹是弘法利生,供养是自己依教奉行,人能这样做,那他的福报当然大,『其人获福,无量无边』。所以你明了之后,这个经文读到我们就相信,就没有怀疑了。一般人读经叫粗心大意,只做形式没有实际的内容,心境都不相应,他怎么能得福?不得福他就糟蹋经、毁谤经,说佛经上讲的是假的,我照这样做没有感应,谤佛、谤法罪过极重,不但没得好处反而堕落。实在说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你自己把意思看错,用你自己的意思去解佛经,曲解了佛经,误解了佛的话,过失在自己不在佛经,所以《金刚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多重要,要正确的理解、要深解,你才能得真实受用。再看第二尊:
【又於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於无上道。永不退转。】
前面无边身如来距离我们是无量阿僧只劫,宝性如来距离我们是恒河沙劫,远了。所以他注子一开端说,「恒河沙劫,较前更多矣」,跟前面比较,时间就更多、更长。『宝性如来』在此地也有简单的解释,「《莲华面经》云,诸佛如来,是众生宝」,下面「宝有七种」,这是佛经里面常讲的七宝。「性」是比喻法身,小注里都有,诸位看看就晓得。比喻法身的「常、乐、我、净」叫「四净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迷失了自性这四个都没有。如果你觉悟了,见性了,见性就是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与自性相应,这四德就现前。确实有「常」,常是不生不灭,在佛法里面常讲无量寿就是常的意思。那个无量是真的无量,不是假的,不是所谓有量的无量,它是真的无量。「净」是清净无染,染净两边都不立。「我」是自在、是主宰,什么主宰?宇宙的主宰,法界的主宰,真实的主宰。「乐」是真乐,苦乐两边都没有才是真乐,所谓是绝对的,它不是相对的。「宝性如来」是谁?是自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前面无边身如来是自己的三身,与佛相应就是与自性三身相应。宝性如来,念这一尊佛的名号,一念相应与自性的性德相应。
下面说『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这是讲时间之短,显示功德不可思议。『发心皈依』,「皈依」两个字的意思要懂得,皈是回头,真的回头;依是依靠,依什么?依宝性如来,就是依自性的性德,这个一念相应。下面是讲他获得的利益,『是人於无上道,永不退转』,「无上道」是成佛之道,我们凡夫学佛,为什么要经历无量劫,经上讲「无央数劫」,原因就是退转,实在讲进得少、退得多,诸位要细细想一想,你就能够体会到。我们在六道流转,得人身的机会少,闻佛法的机缘更少,你不得人身、不闻佛法就退转,不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譬如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如果不能成就,一定随业流转,随业流转决定堕三恶道,为什么?我们自己很冷静,老老实实想一想,不要想过去世,就想这一生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贪瞋痴慢相应就是三恶道,与五戒十善相应则是人天,我们一天有几个念头,与五戒十善相应?有几多念头,与贪瞋痴十恶业相应?这不就清楚了。一落到恶道,这个经上讲地狱里面都是无数劫,在人间短短几十年闻佛法,这一下是无数劫闻不到佛法,你才知道退转幅度太大了!无数劫苦报报完之后再得人身,得人身又未必能闻到佛法,所以佛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真的不是假的,真难!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学佛成就才要无央数劫。
无央数劫你得到什么样的效果?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证得初住菩萨的果位,要经历无央数劫。从初住菩萨再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通常讲的三大阿僧只劫,这个数字是可以确定的,前面那个数字没法子确定。到圆初住就好比你上学,你念一年级,可以预订你多少年可以毕业,入学了,这个数字靠得住。平常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诸位要知道,不是对我们讲的,是对一真法界初住菩萨到究竟佛果,这里面经历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是三大阿僧只劫,难!太难太难了!可是你一念皈依,皈依是真的皈依,不是形式。这个皈依是依宝性如来,是皈依自性,宝性如来是自性三宝,真正皈依自性三宝,这功德就大了,为什么?你念念称性当然不退转。这什么人才能做到?初住菩萨,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大乘起信论》是初住菩萨境界,《金刚经》也是初住菩萨境界,他真的是皈依自性三宝。皈依自性三宝,照《金刚经》标准上来看,离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真正皈依。四相还有的话,没有皈依,你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要明了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十三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33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第一百三十八面: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於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这是地藏 菩萨为我们说第三尊佛的德号,时间比前面第二尊又要久远。这一尊佛的名号叫『波头摩胜如来』,「波头摩」是梵语,意思是红色的莲花。佛在经上讲,通常讲四色莲花,实际上莲花的色彩不只四色,四色可以说是四原色,四色要是互相配合起来,就能够变化无量无边的色彩。经里面说一切色彩当中红色最胜,当然是从众生习尚上所说,佛法是平等法,可是众生偏爱红色,大概古印度也是如此,中国人也喜欢红色,可是外国人不一定喜欢红色,所以色彩到底哪个最胜,这很难讲,完全看众生的喜爱。这是就当时印度,中国环境也是如此,都喜欢红色的莲花。
假如说有男子女人,听到这个名号,历於耳根就能得这样殊胜的果报,修因得果,我们能相信吗?所以关键还是著重在「闻」,『闻是佛名,历於耳根』,这八个字重要。「闻」不是我们听到人家念佛,我们听到了,哪有这样殊胜的利益!这一种闻名通常只可以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那个功德的确也非常殊胜。但是要得一千次往返六欲天中受福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一个成佛的种子,就是《法华经》里面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是这个意思。
如果这个「闻」是三慧当中的闻,那这个果报就会现前,闻名解义,不是不解义。红色莲花,他能够解这个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他从这个地方醒悟过来,自己生活在红尘里面、六道之中,特别是欲界,能够不染五欲六尘,这个功德就大了。如果能把五欲六尘都放下了,那他的果报不只欲界天,他就证果了,对於世间欲尘他淡了、轻了,不像过去那样的分别执著,所以他能从人道超生到天道,道理在这个地方。「历於耳根」就是他记在心上,听到这个名号,他心里面有所领悟。
注解里面也注得好,在一百三十九面第二行,我们把这个念一念:「表闻名者,虽生欲天」,虽然是生在欲界天;「实不著麤弊五尘」,对粗俗的五欲六尘,他已经不执著,他已经能放下;「以解离闻性本空,生天亦寂。以空处即假,权示天身,以度实生著欲之者」,这一听就开悟了,开悟他确实有能力超越,但是他的慈悲心很重,他还留在欲界天,度欲界还有贪著五欲享受的那一类众生,度他们。欲界天还是有五欲六尘,不过比人间淡了,欲界六层天愈往上愈淡薄。他注解末后说得好,「佛莲千瓣,表千法明门,故云千返」,所以『千返』也不是真的指一千次,不要落实,是表法的。一处表法,我们要明了,处处都是表法。闻法著重在悟入,如果不能悟入,这个利益你就得不到了,悟入真能够得利益。所以称念佛名,对於佛名的意义不可以不知道,特别是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可思议?哪些不可思议?你要能清楚、明了,能说得出来,然后你才真正能有感受,契入这个境界。末后说,『何况志心称念』,「志心称念」回向净土必得往生,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志心是一心称念,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纵然断不尽,一定也很淡薄了,这时候才能够志心称念。志,专志。再看下面一段:
【又於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只劫。】
这个地方把数字说出来了,这个数字很大很大。
【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师子吼』是比喻立名的,比喻佛说法的威德。佛说法面面俱到、理事圆融,能令世间一切魔外种种辩才,都屈服於佛说法之中,所以比喻作「师子吼」,这是取佛说法的状况来立名号。『一念归依』,后面讲他的果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佛名就想到佛说法的威德,所以是「一念归依」。从一切邪知邪见回头,依佛所说的正知正见,佛的教诲是正知正见,这就相应,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知道佛家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讲的话决定没有妄语,只要你的心行相应,就得诸佛如来保佑,得诸佛如来加持,这就是『摩顶授记』的意思。你的心跟佛心相应,你的行跟佛行相应,哪有不得诸佛如来加持的道理!佛为什么要加持你?目的是广度有情,你今天发心帮助佛广度有情,佛当然加持你,如果你起心动念只顾自己,佛想加持都加持不上,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度众生从哪里下手?从这一部《地藏 经》下手就最好,这一部《地藏 经》确实可以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末法是一万年,已经过去一千年了,往后还有九千年,真正能度。这一部经里头内容深明因果,果然能够依教奉行,必得一切诸佛摩顶授记。再看下面第五尊佛: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这一尊佛『拘留孙佛』,是不是我们现在贤劫当中的佛?小注里头有说,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贤劫,注解上讲「此非贤劫第九,减至六万岁时出世之佛」。后面又告诉我们,「《准万佛名经》,有无量七佛之名」。这个解释得好,同名同号的佛菩萨很多,劫也有同名的,世界也有同名的,所以确定不是我们这一个贤劫里面的拘留孙佛。如果是我们贤劫的拘留孙佛,那应该是要放在前面,他距离我们近,他这里面的排法是愈说愈远。「拘留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所应断」,又翻作「作用庄严」,实在讲第一个名字好。什么东西你应该要断?烦恼应该要断,生死应该要断,所以他的名号从这个地方来建立的,就是佛法常讲「断德」。大乘法里头常说,见思、尘沙、无明是应当要断的,断见思证小乘阿罗汉,出了六道;再断尘沙,再破一品无明,就出十法界,这是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品无明,这四十品无明断尽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这个意思在梵语就称拘留孙。所以这个名号,听到这个名号自己就知道要断烦恼,要认真去学习。
烦恼在哪里断?就在境缘之中,也就是在生活里面,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善缘顺境不生贪爱,恶缘逆境不生瞋恚,那你烦恼就断了。善缘顺境里面还生欢喜心,你生烦恼了,恶缘逆境里头心里不高兴,生瞋恚了,你的烦恼就又起现行。所以在哪里断?在日常生活接触一切人、事、物当中去断。真正会断烦恼的人,对於一切人、事、物常存一个感恩之心,没有这些境界现前,你的烦恼怎么能断得了!天天在这个环境里面,先断瞋恚,再断贪爱。瞋恚非常严重,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心里小小有一点不高兴,你的功德全部都毁掉了,「火烧功德林」,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警觉的。谁把你的功德毁掉?是你自己毁掉自己的功德,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外面任何力量不能毁你的功德。外面恶缘逆境现前你要接受,那有什么法子?你的心被境界转,过失在自己。佛教给我们修行就在这里练功夫,练到心不为外境所转,自己在境界里面做得了主宰,你的功德就成就了,你的功德就保住了,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成就。
《金刚般若》里面佛给我们说得那么详细,布施波罗蜜是你在积功累德,要靠布施、持戒。忍辱波罗蜜能保持,使你的功德不坏,功德不失。你不能忍,你布施、持戒的功德全毁掉,毁掉之后你得什么?得福德。福德没有关系,你脾气再大,性情再不好,你有大福报,将来到哪里去?《华严经》上讲,将来到阿修罗道去享福,阿修罗道脾气很大,嫉妒、瞋恚心很重,他有福,所以阿修罗有那么大的福报,都是在佛门里面修的,就是敌不过外面境界的诱惑,常生烦恼。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学佛菩萨,在一切境缘当中修什么?修「如如不动」,修「不取於相」,你就成就了。《金刚经》上这两句话,是大乘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修行的总纲领、修行的秘诀。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可以和光同尘,成就自己的道业,也成就度化一切众生。度众生,经上说了几万遍都不止,佛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说多少遍?单是一部《金刚经》那么薄薄的五千多字,这一句就说了十几遍,遍数说得愈多,这句话最重要!
「受持」,我们对佛的教诲要接受,要认真做到,那叫受持。「读诵」是天天温习经典,天天听佛教诲,把经读一遍就是佛教导我们一遍,天天要读,天天要接受佛的教诲,你要一天不读,就忘记了。说实在话天天读诵,我们还犯过失,那要不读诵还得了!为什么天天读诵还犯过失?这里面的原因,第一个经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第二个自己烦恼习气太重,降伏不了,所以天天读诵大乘还造罪业。这怎么办?造罪业不怕,加功用行,如果不加功夫必定堕落。怎样加功?一定要有正信、正解、正行,佛教给我们努力去做到,这真修、真干!从哪里做起?我们在前面讲过,佛在《观经》教我们从三福做起,而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三福详细的说明。三福总共十一句那就是《地藏 经》的纲领,全经所说都没有离开这十一句,你要晓得这十一句怎样作法,要熟读《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部经里面将业因果报说得很详细,特别是五逆十恶的业,我们决定不能去犯,犯了决定堕恶道,在恶道里面出离很难很难,这一定要晓得。
学佛没有别的,克服自己的困难而已,儒家教学也是讲这个功夫,「克己复礼」,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习气,你才叫真修行。说老实话真正修行,不是说你每一天读多少部经,《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有什么用处?还造罪业。不是说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古人讲一天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真正修行功夫得力是一念回心,把轮回心转回来变成菩提心,叫真修行;平常我们造的轮回业,转过头来变成菩萨业。换句话说,我们在没学佛之前,过的是六道轮回生活,学佛之后,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那就对了。诸佛菩萨在境界里面有...(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授记。】
『师子吼』是比喻立名的,比喻佛说法的威德。佛说法面面俱到、理事圆融,能令世间一切魔外种种辩才,都屈服於佛说法之中,所以比喻作「师子吼」,这是取佛说法的状况来立名号。『一念归依』,后面讲他的果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闻佛名就想到佛说法的威德,所以是「一念归依」。从一切邪知邪见回头,依佛所说的正知正见,佛的教诲是正知正见,这就相应,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知道佛家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讲的话决定没有妄语,只要你的心行相应,就得诸佛如来保佑,得诸佛如来加持,这就是『摩顶授记』的意思。你的心跟佛心相应,你的行跟佛行相应,哪有不得诸佛如来加持的道理!佛为什么要加持你?目的是广度有情,你今天发心帮助佛广度有情,佛当然加持你,如果你起心动念只顾自己,佛想加持都加持不上,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度众生从哪里下手?从这一部《地藏 经》下手就最好,这一部《地藏 经》确实可以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末法是一万年,已经过去一千年了,往后还有九千年,真正能度。这一部经里头内容深明因果,果然能够依教奉行,必得一切诸佛摩顶授记。再看下面第五尊佛: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这一尊佛『拘留孙佛』,是不是我们现在贤劫当中的佛?小注里头有说,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贤劫,注解上讲「此非贤劫第九,减至六万岁时出世之佛」。后面又告诉我们,「《准万佛名经》,有无量七佛之名」。这个解释得好,同名同号的佛菩萨很多,劫也有同名的,世界也有同名的,所以确定不是我们这一个贤劫里面的拘留孙佛。如果是我们贤劫的拘留孙佛,那应该是要放在前面,他距离我们近,他这里面的排法是愈说愈远。「拘留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所应断」,又翻作「作用庄严」,实在讲第一个名字好。什么东西你应该要断?烦恼应该要断,生死应该要断,所以他的名号从这个地方来建立的,就是佛法常讲「断德」。大乘法里头常说,见思、尘沙、无明是应当要断的,断见思证小乘阿罗汉,出了六道;再断尘沙,再破一品无明,就出十法界,这是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品无明,这四十品无明断尽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这个意思在梵语就称拘留孙。所以这个名号,听到这个名号自己就知道要断烦恼,要认真去学习。
烦恼在哪里断?就在境缘之中,也就是在生活里面,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善缘顺境不生贪爱,恶缘逆境不生瞋恚,那你烦恼就断了。善缘顺境里面还生欢喜心,你生烦恼了,恶缘逆境里头心里不高兴,生瞋恚了,你的烦恼就又起现行。所以在哪里断?在日常生活接触一切人、事、物当中去断。真正会断烦恼的人,对於一切人、事、物常存一个感恩之心,没有这些境界现前,你的烦恼怎么能断得了!天天在这个环境里面,先断瞋恚,再断贪爱。瞋恚非常严重,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心里小小有一点不高兴,你的功德全部都毁掉了,「火烧功德林」,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警觉的。谁把你的功德毁掉?是你自己毁掉自己的功德,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外面任何力量不能毁你的功德。外面恶缘逆境现前你要接受,那有什么法子?你的心被境界转,过失在自己。佛教给我们修行就在这里练功夫,练到心不为外境所转,自己在境界里面做得了主宰,你的功德就成就了,你的功德就保住了,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成就。
《金刚般若》里面佛给我们说得那么详细,布施波罗蜜是你在积功累德,要靠布施、持戒。忍辱波罗蜜能保持,使你的功德不坏,功德不失。你不能忍,你布施、持戒的功德全毁掉,毁掉之后你得什么?得福德。福德没有关系,你脾气再大,性情再不好,你有大福报,将来到哪里去?《华严经》上讲,将来到阿修罗道去享福,阿修罗道脾气很大,嫉妒、瞋恚心很重,他有福,所以阿修罗有那么大的福报,都是在佛门里面修的,就是敌不过外面境界的诱惑,常生烦恼。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学佛菩萨,在一切境缘当中修什么?修「如如不动」,修「不取於相」,你就成就了。《金刚经》上这两句话,是大乘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修行的总纲领、修行的秘诀。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可以和光同尘,成就自己的道业,也成就度化一切众生。度众生,经上说了几万遍都不止,佛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说多少遍?单是一部《金刚经》那么薄薄的五千多字,这一句就说了十几遍,遍数说得愈多,这句话最重要!
「受持」,我们对佛的教诲要接受,要认真做到,那叫受持。「读诵」是天天温习经典,天天听佛教诲,把经读一遍就是佛教导我们一遍,天天要读,天天要接受佛的教诲,你要一天不读,就忘记了。说实在话天天读诵,我们还犯过失,那要不读诵还得了!为什么天天读诵还犯过失?这里面的原因,第一个经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第二个自己烦恼习气太重,降伏不了,所以天天读诵大乘还造罪业。这怎么办?造罪业不怕,加功用行,如果不加功夫必定堕落。怎样加功?一定要有正信、正解、正行,佛教给我们努力去做到,这真修、真干!从哪里做起?我们在前面讲过,佛在《观经》教我们从三福做起,而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三福详细的说明。三福总共十一句那就是《地藏 经》的纲领,全经所说都没有离开这十一句,你要晓得这十一句怎样作法,要熟读《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部经里面将业因果报说得很详细,特别是五逆十恶的业,我们决定不能去犯,犯了决定堕恶道,在恶道里面出离很难很难,这一定要晓得。
学佛没有别的,克服自己的困难而已,儒家教学也是讲这个功夫,「克己复礼」,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习气,你才叫真修行。说老实话真正修行,不是说你每一天读多少部经,《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有什么用处?还造罪业。不是说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古人讲一天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真正修行功夫得力是一念回心,把轮回心转回来变成菩提心,叫真修行;平常我们造的轮回业,转过头来变成菩萨业。换句话说,我们在没学佛之前,过的是六道轮回生活,学佛之后,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那就对了。诸佛菩萨在境界里面有没有欢喜?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界里面有没有懊恼?没有!决定没有。可是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诸佛菩萨示现的现相,他也有欢喜、也有烦恼,那是什么?那是教化众生的手段,不是真的,正如永嘉所讲「分别亦非意」,他是表演,舞台上表演,演给舞台下面的人看的,不是自己真的喜欢、真的烦恼。种种表演帮助众生觉悟,心里面确实一尘不染,确实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念念示现这个身在世间,为谁?为一切众生,绝不是为我,绝不是为我这个身,这是菩萨的思想、菩萨的行为,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我们要学佛,断尽一切烦恼,断尽一切习气,你得从这里去干。
世间人无知,佛菩萨以极真诚的心待众生,极清净慈悲心待众生,众生迷惑、无知,不但不领情,还要糟蹋佛菩萨。像经上常讲,毁谤、侮辱甚至於陷害佛菩萨,佛菩萨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佛菩萨为什么不起心动念?佛菩萨对於他过去、现在、未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众生无始劫来的业障习气现行,那有什么法子?虽然慈悲教诲,但他不觉悟,这是佛在经上常常感叹的「可怜悯者」。他造作谤佛、谤法、谤僧,造作这个恶因,必堕阿鼻地狱,你说可怜不可怜?我们要问:这种人有没有救?还是有救的,只要他一口气没断,能够回头就有救,他不肯回头那就没救了,所以要知道回头。
像《阿闍世王经》里面所说,他造的是五逆十恶,但是临终的时候能回头、能觉悟,真实忏悔了,所以他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品位还挺高的,上品中生。他为什么不上品上生?忏悔还不够圆满。所以造作极重罪业,临终念佛往生属於忏悔往生,品位高下看他忏悔的功德,要是究竟圆满的忏悔,那当然是上品上生。阿闍世王忏悔的功夫相当不错了,真的是一般造罪业的人做不到。但是只要能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就是真实的成就,所以我们要劝导一切造作重罪的众生,要知道回头,改过自新。这个例子,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在历代所示现的事迹里面,我们看到很多很多。
过去在印度天亲菩萨就毁谤三宝。他最初学小乘,在小乘法里面他造五百部论,这个人是聪明绝顶;「论」就是一切经的注解,他毁谤大乘。他的哥哥无著菩萨是学大乘,哥哥有善巧方便,诱导他契入大乘,他修学大乘之后,才知道自己犯了很大的罪业,他求忏悔。因为用言语毁谤,所以他在佛面前想割自己的舌头忏悔;手写文章,把手斩掉来忏悔。哥哥说不必,你过去用你的舌头毁谤大乘,你现在为什么不用你的舌头再赞叹大乘?你过去这手写文字毁谤大乘,现在为什么不用手再写文字赞叹大乘?他从这里觉悟过来,所以又为大乘造五百部论,历史上称为「千部论师」,可见得佛氏门中真的回头是岸。这个例子几乎代代都有。
我们看最近的印光大师,你们诸位去找《印光大师行业记》,就是印光大师的传记,在《全集》里头有,你们每一个人手上都有一套《全集》。你看印光大师传记,他老人家年轻的时候毁谤三宝,他是读孔子公的书,以儒家为正统,佛法是旁门。到以后接触佛法之后,才知道自己造作罪业,过去错了。他能够忏悔、回头,出家修行弘扬佛法,洗除年轻时候所造的这些毁谤三宝的罪业。以后我们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换句话,他一生所作所为是演戏,演给我们看的。他那不是真的,演给我们看,知道我们这一代,毁谤三宝的事情非常容易犯,犯的人很多,他老人家做一个榜样给我们看。犯了这些重罪依旧可以得度,我们在史传里面看到太多太多了。要紧的是回头,要紧的是断烦恼、断习气,要把这桩事情看重,要把这桩事情摆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当作第一桩大事来做,我们这一生修学才有成就可言。我们帮助一切众生修学佛法,才有功德可言,否则的话,你帮助一切众生修学佛法都是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六祖坛经》里面讲得很好,了生死、出三界福不能救,再大的福德也不过是到天上去享福而已,出不了三界,功德可以出三界,功德、福德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以清净心修一切善法,断一切恶法是功德,以杂染心断恶修善是福德,关键在此地。
这个人闻名,『志心瞻礼』,这就是受持了,若不受持不可能叫志心瞻礼。可能有「瞻礼」,但没有「志心」。这是真心,真诚心瞻礼。『或复赞叹』,「赞叹」是利他,自行化他。『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大梵天王」,这个福报就大了,为什么?他能断恶修善。当然跟前面讲是一个道理,实际上说这个人是真正菩萨,菩萨跟凡夫是一念之间,一念转过来就是菩萨,转不过来就是凡夫,佛菩萨跟凡夫就是一个观念不一样。一念转过来了他是菩萨,菩萨为什么去当大...(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