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6|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信受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1152235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信受的讲记敬摘点滴
...种情况,依报环境、大众成就、与说法圆满,为其他净土所无。大师答的更妙:这人问的不高明,假使赞叹东方阿閦(音同触chù)佛国,他又要问为什么偏赞东方,这完全是戏论,不值一辩。又问:何不遍缘法界?大师答覆有三义:(一)遍缘法界,说的容易,作起来难,遍缘法界是用清净心平等心,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圆初住菩萨的境界,凡夫作不到。心有分别执著就缘不到法界。初机学者带业的众生,烦恼未断,为他指出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他在修学方面就容易得心应手。(二)若单举西方为初机易标心故,则以东南北方为目标亦无不可,何必一定要举西方?所以第二个理由是阿弥陀佛本愿胜故,弥陀为了接引众生在因地时所发四十八愿,超越其他诸佛之愿,至为殊胜圆满,所以特指西方。(三)阿弥陀佛与此土特别有缘,世出世间一切法均在缘上,若无缘彼此见面均不相识。十方诸佛不如阿弥陀佛与此土之缘来得殊胜。所以我们求生西方净土就比较容易。世尊在大乘经中讲,世界是缘生,因缘生法,人与人亦皆如此,某人与你特别有缘,你说话他就相信。缘有善缘与恶缘,佛法是善缘,而末法时期,佛教徒有很多藉佛骗人。在观经与无量寿经中多有述及。不但佛教,基督教亦谓时值末代,灾祸频仍,魔伪时现,所见略同。果能依教奉行,能令本性开悟,魔障不得其便。诸佛如来证得圆满法身,法身为宇宙万有的本体,诸佛觉悟,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与自己是一体,谓之‘固结缘种’。既为一体,必予照顾。众生的缘成熟了,佛即来度。‘尊隆于教乘’,‘教’是十二分教,‘乘’是三乘佛法,此经在一切经教中最为隆重。‘举扬于海会’,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讲经道场没有不讲阿弥陀经的。‘沁入于苦海’,‘苦海’指六道,阿弥陀佛及一切诸佛与此土缘深,宣扬此法门,众生都能深信不疑,发愿求生。‘慈契于寂光’,‘慈’是慈悲,诸佛介绍此凡夫成佛的法门,慈悲到了极处,大乘经讲菩萨成佛,声闻缘觉不能成佛,人天更没份儿。这法门从阿鼻地狱到常寂光是通的,一下就提升到寂光圆满佛果,此大乘之大乘,了义之了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万德’指诸佛,十方一切诸佛皆敬重承事。‘群灵’指西方诸上善人,亦可解释为十方无量菩萨,皆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遍缘法界’是圆初住以上法身大士才能作到,他要具备平等心清净心,才能遍缘。净宗的理论与方法与清净平等暗合,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一心即清净平等,无分别、无执著、无界限。‘一生一切生’,生到西方净土就是生到十方一切刹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起心动念,没有一样无不遍融,此是常住真心。我们的心是妄心,而未常住,所谓心猿意马。用念佛的方法达到这种境界,使真心本性时时刻刻现前,念佛方法绝不能小看。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的人,他就是‘遍缘法界’。‘浅位人’指无工夫之人,是烦恼重、业障深的,没有力量靠自己了生死出三界,应下决心专求往生西方。‘深位人’有功夫,能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也不必绕圈子舍西方而先求入华藏。等生到华藏世界,见到普贤菩萨,还要靠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虽为大智,佛问他:‘于汝意云何?’舍利弗一句话也答不出来。于是佛对他解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此‘善’乃善根福德成熟者,听了欢喜,深信不疑,诚心接受,发愿求生,这种人即为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自己果证的利益。从上上品至下下品往生,均能得到,并无例外。如我们认为自己烦恼重,恐怕不能得到圆证三不退,这是怀疑自己,自失善利。应知此经字字句句说的非常肯定,没有模棱两可之语。最后佛叫著舍利弗说:你们一定要信受我的话以及一切诸佛所说。
《解》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独’是唯独,明显的为我们说出无上心要。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名字,圆满究竟的万德,‘无上心要’即能念的心性,所以念一尊阿弥陀佛即是念一切诸佛如来,一即一切。诸佛因圆果满,智慧达到究竟,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皆达到圆满,念一句名号,即与圆满三德起感应道交作用。众生虽未证得,但是自性本具,与诸佛如来果证的三德相应,所以前边说,念佛名号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
《解》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答。此义有局有通。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初劝信流通竟。
大师答覆说:此义有局有通,‘局’是狭义的,‘通’是广义的。地藏经有三经:(一)为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最广,(二)地藏菩萨十轮经,以及(三)占察善恶业报经。占察经中有一段话说: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此言杂心念佛无功德。虽无功德,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此指得定开悟,了生死出三界。‘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六祖坛经惠能大师重视一行三昧。净土宗有念佛三昧,其实念佛三昧即一行三昧,亦称一相三昧。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开示的标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一行三昧,在本经中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一行三昧’,也是‘念佛三昧’。一心不乱有功夫浅深之别,念到见思烦恼断了,叫事一心不乱,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理一心不乱。此处所讲的境界是刚刚达到理一心不乱,称之为‘广大微妙行心’,得相似的无生法忍。真正得无生法忍,仁王经上讲的很清楚,是七地菩萨,七地以前均称相似的无生法忍。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的无生法忍。
再往上十地叫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叫中品寂灭忍,如来果地叫上品寂灭忍。念佛法门亦与此同理,此是局义。至于通义者,乃是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用一句‘阿弥陀佛’能令业障极重的凡夫一生圆满成佛。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不信,成佛的种子已经种下去了。佛心清净平等,无分别执著,普及众生,只论缘成熟与否,不论怨亲,造极恶之罪,如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恶,临命终时忏悔,一心念佛,亦得往生。佛在经中宣说,阿阇世王生到西方,其品位是在上中品,真不可思议。往生有两种,一为平时断恶修善,专心念佛。一为业重者临终真心忏悔,亦得往生。无论何人单单持名,不念经亦必蒙佛护念,不必怀疑。
佛在大乘经中的讲法,一般人一定要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此皆法身大士才能蒙佛护念。因其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其心清净平等,一切障碍均无,从此以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但本宗不同,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十方诸佛也跟著加持,若不修这个法门,阿弥陀佛加持不上,其他诸佛也就不管了。读了要解之后,这句佛号不能不念。至于不到相似位也必定蒙诸佛护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成佛的种子,一生中听到一句阿弥陀佛,但今生未能往生,来生来世,或他生他世,得人身,又遇此法门,在阿赖耶识中之种子起现行,能信能愿能行,他也必定往生。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如用现代话说,即‘究竟圆满的智慧’。圆证三不退,乃一生成佛之异名。此经世尊与十方一切诸佛苦口婆心的都劝我们皆当信受,我们能不相信吗?
2、劝愿流通
《经》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解》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无虚也。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信亦不生。故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又。愿者。信之券。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复次愿生彼国。即欣厌二门。厌离娑婆。与...(●[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初劝信流通竟。
大师答覆说:此义有局有通,‘局’是狭义的,‘通’是广义的。地藏经有三经:(一)为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最广,(二)地藏菩萨十轮经,以及(三)占察善恶业报经。占察经中有一段话说: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此言杂心念佛无功德。虽无功德,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此指得定开悟,了生死出三界。‘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六祖坛经惠能大师重视一行三昧。净土宗有念佛三昧,其实念佛三昧即一行三昧,亦称一相三昧。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开示的标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一行三昧,在本经中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一行三昧’,也是‘念佛三昧’。一心不乱有功夫浅深之别,念到见思烦恼断了,叫事一心不乱,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理一心不乱。此处所讲的境界是刚刚达到理一心不乱,称之为‘广大微妙行心’,得相似的无生法忍。真正得无生法忍,仁王经上讲的很清楚,是七地菩萨,七地以前均称相似的无生法忍。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的无生法忍。
再往上十地叫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叫中品寂灭忍,如来果地叫上品寂灭忍。念佛法门亦与此同理,此是局义。至于通义者,乃是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用一句‘阿弥陀佛’能令业障极重的凡夫一生圆满成佛。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不信,成佛的种子已经种下去了。佛心清净平等,无分别执著,普及众生,只论缘成熟与否,不论怨亲,造极恶之罪,如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恶,临命终时忏悔,一心念佛,亦得往生。佛在经中宣说,阿阇世王生到西方,其品位是在上中品,真不可思议。往生有两种,一为平时断恶修善,专心念佛。一为业重者临终真心忏悔,亦得往生。无论何人单单持名,不念经亦必蒙佛护念,不必怀疑。
佛在大乘经中的讲法,一般人一定要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此皆法身大士才能蒙佛护念。因其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其心清净平等,一切障碍均无,从此以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但本宗不同,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十方诸佛也跟著加持,若不修这个法门,阿弥陀佛加持不上,其他诸佛也就不管了。读了要解之后,这句佛号不能不念。至于不到相似位也必定蒙诸佛护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成佛的种子,一生中听到一句阿弥陀佛,但今生未能往生,来生来世,或他生他世,得人身,又遇此法门,在阿赖耶识中之种子起现行,能信能愿能行,他也必定往生。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如用现代话说,即‘究竟圆满的智慧’。圆证三不退,乃一生成佛之异名。此经世尊与十方一切诸佛苦口婆心的都劝我们皆当信受,我们能不相信吗?
2、劝愿流通
《经》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解》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无虚也。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信亦不生。故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又。愿者。信之券。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复次愿生彼国。即欣厌二门。厌离娑婆。与依苦集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欣求极乐。与依道灭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故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
此段文是劝愿流通,大师说,已经发愿者已往生,现在发愿,这一生一定往生,当来发愿,将来一定往生。当发愿者指我们现在,亦如过去人一样,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无虚,深信一点怀疑皆无,非信不能发愿,通常有真信、正信、迷信,有不少法师大德,劝他人念佛,他自己不念,他以为尚有其他更高的法门。此之谓正信。‘愿者,信之券’,‘券’为凭证,信亦是行之枢纽,三资粮中信特别重要,如真肯发愿往生,他必然有很深的信心,必肯老实念佛,属于行。劝信劝行只各有一次,劝愿佛劝了三次。可见佛对此非常重视,第一次是在正宗分第二段内,佛说了依正庄严,众生生者皆得不退。劝‘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第二次是在正宗分末后一段,‘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此处是第三次劝,又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不怕麻烦,不怕重复,本师对我们慈悲恳切,实在希望我们一生中永脱轮回,圆成佛道,满其度生之弘愿,对世尊感恩戴德之心,油然而生。
大师又据四弘誓愿以解释,愿生彼国是四弘誓愿圆满,愿生一定离开娑婆。‘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属苦、集二谛。‘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属灭、道二谛。四弘誓愿一发心,大菩提心就圆满了。大师说此话,把我们吓一跳,因为从来没有人说过。此处把根据说出来,四弘誓愿就是无上菩提心。
《解》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有人问今发愿只可说当生,为什么说今生?此‘今’字指世尊当年说法时,‘当发愿’指以后者,如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即在当发愿中。一生修学这个法门,临终定生净土,故说今生。第二义是指刹那之间,一念相应一念生。发愿人必须具足三资粮,信要真信,愿要恳切,看破世间一切,心里彻底放下,非事上放下,事不足虑,心中要无牵挂,例如善财五十三参都是心地清净毫无挂碍之人,事上表现,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均无妨碍,一念中须具足信愿行,且与戒定慧、觉正净相应。如此一念,身虽未去,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即生出一朵莲花,并标明行者之名,此乃自己感应变现出来,非佛所造。念念相应则宝莲愈来愈大,光色愈来愈好,妙因妙果,不离一心。临终即托生于莲花之中。因果同时,不可思议。其他法...(●[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三辈往生者,上三品是大心凡夫,中三品是世间修善凡夫,下三品是造恶凡夫。‘一切世间’通指九界有情世间。
《解》前劝信流通。是诸佛付嘱。此本师付嘱。嘱语略别从通。但云一切世间。犹前诸佛所云。汝等众生。当知文殊迦叶等。皆在所嘱也。
流通分中信愿行三节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是教主结叹。前面读到六方佛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对我们的嘱咐,劝愿劝行是本师释迦佛对我们的嘱咐,嘱咐的言语即经文,经文颇简略,所说‘汝等众生’及‘一切世间’二词,包括九法界凡圣,文殊是菩萨上首,迦叶是阿罗汉的上首,皆在嘱咐之内。
《经》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前面大师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说明根据这一小段经文。我们天天念,并未察觉。有人念阿弥陀经,念的烂熟,若问他,释迦牟尼佛是修什么法门成佛的?他茫然不知所对,大师若不提醒,我们依旧懵然罔觉。可见大师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
《解》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解》。为苦所逼。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烽勃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初普劝竟。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涉’是涉及,‘施为’即不假方便,不用其他法门帮助,不用禅亦不用咒,即此一句佛号即能圆转五浊。最近台湾天旱缺水,馆长发慈悲心拟通知台北道场求雨,问我求雨之法。在禅门日诵中有求雨仪规。莲池大师过去驻锡杭州,有一年干早,杭州太守知大师是一位有道高僧,请其设坛求雨,大师说,我只知念佛,不会求雨。但为民众祈福之事,亦应随喜,即率徒沿途念佛,大师所到之处,雨随之下,亦奇迹也。莲池大师传记中有此记载。无论求什么,就是一句佛号,还真管用。
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以大智大悲,见到这个持名念佛成佛,躬亲行之,并为我们说出,我们才知道佛之恩德大矣。处此浊世,如囚犯系狱难逃,更不幸的法弱魔强,正法道场,类多冷落,邪师道场,反而人满。我们自愧道德定力不够,应先成就自己,莫为邪智邪师缠惑。应知今世无人不贪,贪是陷阱,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乃三恶道之陷阱,贪出世法,还是三恶道的陷阱,佛叫我们去除贪心不是叫我们换贪的对象。若有法门未学,俟到西方再学不迟,现前阶段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今天的社会,大多数人心不清净,争名夺利,皆在造恶,积非成是,若不随顺世俗,反而视同怪异,故吾人必须特立独行,方有摆脱之望。‘烽勃宅里,戏论纷然’,宅中烟火迷漫的样子,警觉的人赶快逃命要紧,迷惑的人还在宅中讨论研究。唯有深知甚难出离,方肯死尽投机取巧之心,把一句‘阿弥陀佛’看作非常宝贵的救命咒。
(二)、结劝
《经》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解》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无一人能发问者。佛智鉴机。知众生成佛缘熟。无问自说。令得四益。如时雨化。故欢喜信受也。身心怡悦。名欢喜。毫无疑贰。名信。领纳不忘。名受。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作礼。依教修持。一往不退。名而去。
世尊虽然叫著舍利弗,舍利弗从来没有答覆一句话,他对于这一桩事一无所知,这才显示出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它是如来圆满果地上的境界,佛以圆满智慧照见众生,机缘成熟,无问自说,说出这部阿弥陀经。我们听了,如果欢喜信受,是得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如适时甘霖,身心怡悦,对佛所说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完全接受佛的教诲,感谢世尊无比的恩德,依教修持。法会散了,乃修行的开始。自己要庆幸,不要辜负自己无量劫的善根,不要辜负诸佛的加持,不要辜负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也不要辜负蕅益大师详细解释的弥陀要解,使我们能够上报四恩,下济三苦。今天讲到第四十八次,恰好圆满。谢谢各位。
●[净公上人]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序
序
净公上人讲述
往年韩瑛老居士在美国旧金山,曾依黄智海居士的《弥陀经白话解》,节要改写成为《弥陀经易解》。出版之后,很受大众欢迎,确能契合当代众生机宜。
一九九五年,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冬季佛七法会中,再遇茗山老和尚,茗老当面嘱咐韩老居士说:‘应当再为《无量寿经》作一易解。广度众生,功德无量。’韩老居士欢喜受命。尔后一直以身体欠安而未能执笔,往生前一日犹念念不忘此事。一再托付净公上人,务必满此大愿。又请求道:‘最好能将大华严经,也作一易解流通。’净公上人许之,于是韩老居士随阿弥陀佛往生常寂光中。
韩老居士于往生前二年,即将护持正法之使命嘱托给星洲李木源居士。李居士不负所托,于新加坡成立‘净宗学会’,创办‘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延请净公上人任教席。于是即将《无量寿经科会》作为培训班第二期重点课程,又将《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作为第三期教程,由全体学僧共同撰写初稿,再由净公上人删增成书。今书成,大众敬以此纪念韩老居士往生周年。今年五月,培训班第四期将启讲《华严》全经,仍令学僧撰写《华严经科注易解》,希望能在三年内圆满。净公上人以完成此举,以为报答方师(东美)接引,章嘉大师、雪庐(李炳南)老人十三年之慈悲教诲;暨韩老居士三十年护持之深恩。
尤望此书将来能广流通,利益初学。此书放弃著作权,欢迎翻译、翻印,向全球大众,普遍介绍诸佛如来广度众生当生圆满成就的第一法门。
深望有缘读者,如贫得宝,如经所说:‘佛陀教育普及推行之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普愿人人皆得一生幸福,家庭美满,各各事业顺利成功。社会祥和,人皆亲善,互助合助,共存共荣。国皆富强,世界永久和平。这是此经惠予众生的真实利益。
谨于此书出版之前夕,恭述其缘起与愿望如是。愿我同伦贤达之士,有以教之,幸甚!
一九九八年四月净公上人谨序于新加坡
●[净公上人]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经题 会集人
经题 会集人
净公上人讲述
夏莲居大士会经 沙门净公上人注解
◎经题
佛(1)说大乘(2)无量寿(3)庄严(4)清净(5)平等觉(6)经(7)
《解》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说,大乘法中,无量寿佛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无量美好,说之不尽;以及当地人民,人人皆是成就清净心、平等心,彻底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并且教导我们如何求生净土的一部经。
《注》
(1)(佛)印度话佛陀耶、佛陀的简称,翻译成中国话是‘觉悟’的意思。就是一个对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真正明白的人,此人就称为‘佛’。这里是指释迦牟尼佛。
(2)(大乘)...(●[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觉。
《解》这是第十二‘定成正觉愿’。我成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远离一切分别心,六根寂然安静,如果不能决定成佛,我就不取正觉。这一愿是阿弥陀佛保证往生者,必定一生成佛的保证书。
《注》
(1)(远离分别)‘分别’是对一切事物和道理作错误分辨、思惟。
(2)(诸根寂静)‘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寂静’,离开烦恼称为‘寂’,绝除妄想称为‘静’。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解》这是第十三‘光明无量愿’。我成佛时,愿自己的光明不可限量,普照十方一切佛刹,光明绝对超胜一切佛光,胜过日月的光明千万亿倍。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十四‘触光安乐愿’。我成佛时,若有众生,见到我的光明,光明照触到他的身上,没有不得到安乐的,自然会以慈悲心来行善,将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以上二愿如果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
《解》这是第十五‘寿命无量愿’。我成佛时,我的寿命无量,国中无数天人、声闻寿命也和我同样的无量。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1)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2)。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十六‘声闻无数愿’。我成佛时,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假如一个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成为缘觉,他们用百千劫的长时间,共同来计算极乐世界声闻、天人二类的寿量及人数,他们如果能算知此二类大众的寿量与人数,我就不成佛。
《注》
(1)(三千大千世界)佛经上说:以须弥山(黄念祖居士说是近代天文学上银河中心的黑洞)为中心的星系,称为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合称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千数经过三次相乘,所以一个大千世界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2)(计校)‘校’音较,‘计校’就是计算较量。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1)。说我功德国土之善(2)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十七‘诸佛称叹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无数诸佛,假若不共同称扬赞叹我的名号,及演说、推荐、介绍极乐世界的功德和国土的善妙(指一切诸佛皆为众生宣扬净土三经,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我就不成佛。
《注》
(1)(称叹)称扬赞叹。(我名)指阿弥陀佛的名号及功德。
(2)(国土之善)指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之善妙。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1)我名号。至心信乐(2)。所有善根(3),心心回向(4)。愿生我国。乃至十念(5)。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6)。诽谤正法(7)。
《解》这是第十八‘十念必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闻我(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只要以至诚心深信,爱好修学念佛法门,并且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心心念念回向发愿求生我的国土。无论他念佛多少,甚至于在临终称念十句佛号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但是,除了犯(五逆罪〉,再加上(诽谤正法〉的人,他们不得往生。
《注》
(1)(闻)听闻。此中含有信受奉行之义。
(2)(至心)真诚心。(信乐)深信爱好。
(3)(善根)指身口意三业永断贪嗔痴等烦恼,精勤清净所生的一切善法。
(4)(心心)纯一之心。(回向)回转趣向。就是回转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趣向于所期望的目标。
(5)(十念)指临终时连续念十声阿弥陀佛名号。
(6)(五逆)‘逆’叛逆。‘五逆’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种重罪。
(7)(诽谤正法)是破坏、攻击佛法。‘诽’说别人的坏话,‘谤’恶意攻击别人。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1)。修诸功德(2)。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
《解》这是第十九‘闻名发心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能发起殊胜的菩提心。以清净心修一切善行,奉行菩萨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他们的信心坚固不退,又以所修一切善根,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注》
(1)(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语,中文译作‘觉悟’。‘发菩提心’就是发求觉悟成佛的心。蕅益大师说:‘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发大菩提心。’
(2)(功德)以清净心修一切善行是功,必获善果是德。
一心念我。昼夜(1)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2)迎现其前。经须臾间(3)。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4)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二十‘临终接引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一心专念,昼夜都不间断。此人在临命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往生,经很短的时间就生到极乐国土,成为圆满证得三种不退转的阿惟越致大菩萨。以上二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注》
(1)(昼夜)‘昼’白天,‘夜’夜晚。
(2)(诸菩萨众)指观音、势至和极乐世界与往生者有缘的菩萨。
(3)(须臾间)指很短的时间。
(4)(阿惟越致)是印度语。华言:不退转,七地以上的大菩萨称号。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1)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2)。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3)者。若有宿恶(4)。闻我名字。即自悔过(5)。为道作善。便持经戒(6)。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7)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这是第二十一‘悔过得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一心专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发菩提心,信心坚固不退转,以持名念佛来培植功德之本,再以至诚心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没有不满愿的。如果这个人过去生中造有极重的罪恶,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立即悔改过失,受持经典的教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不会再经历三恶道,立即往生到我的国土。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成佛。
《注》
(1)(系念)把心专注一处。
(2)(植众德本)‘植’培植,‘众德本’众多功德之根本,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植众德本’就是指持名念佛。
(3)(遂)满愿之义。
(4)(宿恶)过去多生的恶业。
(5)(悔过)知耻改过。
(6)(道)指成佛的正道。(作善)作一切利益众生的事。(便持经戒)‘持’奉持,‘经戒’经典里面的教训。能受持佛经典上的教训,就是‘便持经戒’...(●[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注》
(1)(证不退转)指圆证三不退转。
1、位不退—指修行的位次不退,即小乘初果须陀洹,不会再退到凡夫位。
2、行不退—行指菩萨行。行不退指菩萨度生的行持,不会再退到小乘位。
3、念不退—是念念要圆成佛道,再不会退回十法界。
●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必成正觉 第七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必成正觉 第七
必成正觉第七
净公上人讲述
【必成正觉(1)第七】
《解》法藏比丘在老师的面前,说出‘四十八愿’以后,又以偈颂的形式,来表达他至诚的行愿。所以即时感得雨花动地的瑞相,而且空中赞言,必定成佛。
《注》
(1)(正觉)即佛果。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1)已,以偈颂(2)曰。
《解》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当时法藏比丘说了‘四十八愿’之后,又以偈颂歌赞来表达他的心愿。
《注》
(1)(此愿)指‘四十八愿’。
(2)(偈颂)此下‘五言颂’,即每句五个字,四句为一首。
我建超世志(1)
必至无上道(2)
斯愿(3)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解》我(法藏比丘)已建立超越一切世间的志愿,决定成就无上佛道。这四十八大愿如果不能圆满实现,我决定不成佛。
《注》
(1)(超世志)‘超世’是超越一切世间。‘志’是志愿。这里指不但超过声闻、缘觉、菩萨,而且超过诸佛。
(2)(无上道)就是最高无上的成佛之道。
(3)(斯愿)即四十八愿。
复为大施主(1)
普济诸穷苦(2)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3)
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4)
《解》 我成佛时,还要做十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施主,救济他们的贫穷(福慧未圆)与困苦(无明未尽),要让各类众生永远脱离生死的无明长夜忧苦,出生种种善根,成就菩提佛果。
《注》
(1)(大施主)即是给予一切众生究竟圆满的‘财’、‘法’、‘无畏’三种布施,称为大施主。
(2)(诸穷苦)指没有智慧的众生,在三界六道受苦。
(3)(长夜无忧恼)‘长夜’是比喻众生沉沦生死,无明而不觉,如同长夜一般。‘忧恼’即忧悲苦恼。
(4)(菩提果)就是佛果。
我若成正觉
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1)悉圆满
《解》我如果成佛,名号就叫‘无量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听到我的名号,欢喜信受,依教修行,都能往生我的极乐世界。生我国土的人,都如佛一样具有紫磨真金色身,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圆满之相。
《注》
(1)(妙相)是指三十二种胜妙之相。
亦以大悲心
利益诸群品(1)
离欲深正念(2)
净慧(3)修梵行
《解》法藏比丘发愿说:生我国土的人,也能像我一样,以大悲心利益十方一切众生。为了利他,首先自己示范修习远离一切世间贪欲,深入正念,以净慧来勤修清净无欲之行。
《注》
(1)(诸群品)‘品’是品类。‘诸群品’指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
(2)(离欲深正念)‘欲’是贪欲。‘深’是深广,‘正念’是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
(3)(净慧)由清净心生起的智慧。
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
消除三垢冥(1)
明济众厄难(2)
悉舍三涂苦
灭诸烦恼暗(3)
开彼智慧眼(4)
获得光明身(5)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6)
《解》愿我无量的智慧光明,普遍照到十方诸佛世界。消除一切众生的贪、嗔、痴三种垢染所产生的愚暗。救济十法界一切众生种种的苦厄和灾难,让一切众生都觉悟,舍离三恶道的剧苦,灭除烦恼的黑暗。帮助众生开发自性本具的智慧眼,并证得同如来一样的光明、清净法身。
封闭通往一切恶趣的途径,开启通达极乐世界至善决定成佛的门。为众生开示种种妙法,其目的就在于广泛施予众生,念佛成佛功德之宝。
《注》
(1)(三垢冥)‘三垢’就是贪、嗔、痴。‘冥’即无明,没有真实智慧,不明宇宙人生真相。
(2)(明济众厄难)‘明济’即明智济度,‘众厄难’种种的疾苦与灾难。
(3)(烦恼暗)‘暗’是比喻无明等烦恼障蔽了自性的光明,使人愚昧无知。
(4)(智慧眼)五眼之一,就是众生本有的如来智慧德能。
(5)(光明身)就是清净智慧身。
(6)(功德宝)指念佛有功,往生是德;往生有功,不退是德;不退有功,成佛是德。‘宝’是比喻这句佛号的无上功德。
如佛无碍智(1)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2)
说法师子吼(3)
广度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4)
一切皆成佛
《解》愿我有诸佛一样自在的无碍智慧,以大慈悲利益一切众生;常作天人的大导师,成为三界中的大英雄。说法有如狮子吼,广度一切众生,圆满我过去所发的四十八大愿,使一切众生一生平等皆成佛道。
《注》
(1)(无碍智)指没有障碍的佛智。
(2)(三界雄)佛断尽一切烦恼,雄猛无畏,所以称为三界中的大英雄。
(3)(说法师子吼)狮子一吼,百兽张畏;比喻世尊所说之法,可以使大众震动,外道降服。
(4)(昔所愿)就是指法藏比丘在因地发的‘四十八愿’。
斯愿若克果(1)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2)珍妙华
《解》我发的这个大愿如果能圆满成就,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天、人、神、仙都应受到感动,而且空中诸位天神自然欢喜,示现瑞相,从天上降下珍奇美妙的天花(为他作证明,愿愿皆圆满实现不虚)。
《注》
(1)(斯愿若克果)‘克’成就。即以上所发的大愿如果能圆满实现。
(2)(雨)(音玉),由空中降下的意思。
...(●[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即是具足了信愿行三个条件的学佛男子、女人,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2)(若已生)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若当生)具足了信愿行往生的条件,还没有往生的,将来一定往生。
(3)(正定之聚)‘聚’即类。‘正定之聚’即修行所依的理论、方法正确,决定证果。
(4)(邪定聚)指修行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是错误的,决不能证果。
(5)(不定聚)跟著正定聚的善知识修行,就变成正定聚;跟著邪定聚的人修学就变成邪定聚,故称不定聚。
(6)(彼因)指带业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依此正因必得往生之果。
●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净公上人讲述
《解》这一品是说十方诸佛都共同宣扬、赞叹这个殊胜的念佛法门。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1),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解》佛又告诉阿难,东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每一个世界又有恒河沙一样多的佛,每尊佛都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真实不虚的言语,都称扬赞叹无量寿佛不可思议的功德。
《注》
(1)(广长舌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出口能盖覆面部到发际。这是无量劫口业清净的果报。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解》南方、西方、北方也有恒河沙数的世界,每个世界中,又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都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的种种功德。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下方也有恒河沙数世界,每一世界也有恒河沙数诸佛,也都称扬赞叹无量寿佛的不可思议功德。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1),归依(2)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3),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解》为什么十方诸佛都称扬、赞叹无量寿佛呢?目的是希望他方世界所有众生,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及种种功德,都能发起清净不怀疑的信心,一心忆佛、念佛,受持弥陀名号。令他们归依供养阿弥陀佛,乃至能发一念清净的信心,把所修的功德善根,以真诚的心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能依以上所说修行,都能随愿往生,圆证三不退,直至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注》
(1)(忆念受持)‘忆’是忆佛功德,‘念’是念佛名号,‘受持’信受坚持不间断。
(2)(归依)身心归向依止不舍。
(3)(一念净信)‘一念’指心。‘一念净信’指信心相续,不杂余念。
●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净公上人讲述
【三辈(1)往生第二十四】
《解》这一品主要是讲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随著念佛功夫的深浅,有各种不同的品类,佛把这些品类归纳为三大类,就是上辈、中辈、下辈。
《注》
(1)(三辈)上辈、中辈、下辈。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解》佛告诉阿难,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他们有发真诚心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总分为三类,就是上辈、中辈、下辈。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1),而作沙门(2)。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3)。修诸功德(4),愿生彼国。
《解》上辈往生的人,要舍家弃欲,而作真正出家离欲的修行人。最重要的,要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然后奉行菩萨的六度波罗密行法,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上辈往生人的条件。
《注》
(1)(舍家弃欲)‘家’有四种:1、田宅之家。2、烦恼之家。3、三界之家。4、生死之家。此地‘舍家’,即指舍弃这四种家;‘弃欲’就是远离种种欲望。
(2)(沙门)这里指‘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修行人。
(3)(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九法界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根本条件。就是发决定要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心。
(4)(修诸功德)修行六度波罗密等菩萨行法。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解》具备上面这些条件的众生,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现在他的面前。在极短的时间内,立即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一往生就得智慧勇猛、神通自在的果报。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解》佛告诉阿难:由于上面所说的原故,若有众生想在这一生见阿弥陀佛,就应当发无上菩提心;又当专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奉行布施、持戒等六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积功累德,把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有以上的因行,...(●[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