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0-9-26 19:20:14
|
只看該作者
坐下后那些礼貌就不必讲,因为刚讲过,也听明白。
讲了第二条,再讲第三条,讲了第三条,第二条也包括在内。编这个东西,你别看有十几条,十几条也是有次序的。就说这三条,把第三条「入内见有客」写成第一条,把第一条「在外头敲门」写成第三,行不行呢,你看行不行,写也不是容易的。可是一层,习惯成自然,不学就会了,因见的多了~
为什么不可以久坐,人家在那谈一些要紧的事情,人家怕你知道而不敢讲。你去了在那里坐着,人家有事,你却先谈,把人家的事给误了。你看看客人还不走,表示先前来的那个客人他们还有事情啊~你得开窍,快走。走了人家也好谈话。中国人讲究察言观色,眼色、动作都是谈话。眼色是什么,例如看看你,这些动作都有关系,这个都不懂,那有什么法子呢~现在书呆子就这样,咱不能光讲书,也得开开玩笑,有兴趣嘛~
吾常说今日之下,你们这些念书的,有些事从前不能谈,什么事情呢,看戏~从前的功夫,学生是不许看戏,全副精神都在书上,闲杂的事情连小说都不许看,这个你是不知道的。看小说都是偷偷看,你在家里无论干什么都可以,就是坐在那边也行。你在家里要是拿出小说来看,老人家见了面一看,就说:「看什么书啊,」一看是小说,就拿来不许看。为什么呢,看看小说还有什么关系啊,你所学的那一套又难又没兴趣,还没入进去,但是小说一看就进去了,对这有兴趣,全部的精神都在上头。你譬如看戏那更是不许,唱戏中的跑龙套,这个还有什么
51
学问啊,四个人拿着四面旗出来,在前场一站,你觉得简单,给你拿个旗上去跑跑试试。那个前台很小,上头有几十个人,刀枪剑影来回的打,看了觉得很宽。你上去试试,上去四个人就乱了,所以外行万不可自作聪明。有一回跑龙套的没跑熟,前面两个分开,后头两个又出来,手上都拿着一面旗,有人位置站得不好,后头大黄旗一出来,看着不对劲,赶紧给他使眼色,他不理这一套,大黄旗就说:「寡人使眼你不管,唉~还得寡人把你拉。」才把这家伙给凑上,所以跑龙套咱也不行。
你进屋里看着有人,你有事又不愿意第二个人知道,这怎么办呢,而那个人又不走,这也有法子,所谓「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这就行了。这个言辞权变必得学,要说:「对不起,我还有事要到那里去,我跟老兄还有几句要紧的话要说,这里有客,请到别处谈谈」,这不就行了吗,也碍不到人家,请主人到旁边,客人听不到你的谈话了。说完了,你走你的,也不必跟那位客人如何如何~他们再谈他们的,这些善巧方便是离不了的。
有人讲佛家不讲人情,这句话是胡说八道,佛法不讲人情,连人都不够,还学佛啊,人身难得怎么讲,现在可是佛法不讲人情了,怎么佛法不讲人情呢,骂人是最不好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儒家戒骂人,佛家十善业中也有戒恶口,可是现在佛学杂志有许多是骂人的,这是什么人情呢,连人事都不懂得,连杂志性质都不知,杂志是弘扬佛法不是新闻报纸,有闻必录,这都是讲不通啊~
四、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坐着与主人正谈话时,忽然间外头来了客人,这又是一种变化。来了客人或可有事,你先来你的事情完了,「即辞出」,你就赶紧起来,说:「对不起,我还有什么事我先走」。
假如主人他的客人不怕人,主人也不愿意你走,他自然会说别走别走,我还有话要跟你说。他不愿意你走,你又说:「啊~不、不、不~我有要紧的事我先走」,你必得要走,这又不行,怎么不行呢,或可主人是故意留你,是为了拒绝另一位客人也未可知,必得权变啊~事情没有一定的,古礼是见机而作。
五、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52
「坐立必正」,不单单是在自己家里,在人家里坐着、站着,多少要有一点端正。
「不倾听」,倾听是什么呢,聋子听不见,那可以原谅,因为他的耳朵聋听不见你讲什么,必须倾听。你既不聋,人家谈话时,你若做出倾听这个样子的,那很不礼貌。「倾听斜视」,听要对着人的脸,你又不是听不见,为什么要倾听,两个人对面谈话,眼往别处去邪看,就是「斜视」。凡是邪视,心必不正,头在这里,眼往那里看,偷东西、看女人,反正是奸盗邪婬这些。
你要不信,看唱戏的功夫,小丑擦花脸他才有这些毛病,曹操不好,他是大
头对着人的脸)的看,不是邪视。后来的戏,曹操变白脸,曹操唱戏也是这样子(
了样子,穿上女人衣服,那是唱戏的故意骂曹操。
「不哗笑」,到人家里去,不能高谈阔论的这个样子,又是高声说话,又是大笑,对人不恭敬。
六、不携一切动物上堂。
从前很少有这种事,这是多少年的规矩,没有带动物上堂。今日之下很多,今日之下带什么东西呢,带别的东西,吾也没见过,现在人都是玩洋狗,这是实情。狗虽然是君子,吾也喜欢狗,吾可不让狗往屋里。吾恭敬它,为什么恭敬它,为着狗主忠信。孔子主忠信,狗最忠最信,又讲信用又忠诚。吾跟大家说,吾比不了狗,狗是吾的老师,吾和它做朋友觉得很光荣,现在的洋狗也就另当别论了。人人玩洋狗,洋狗必得上朋友家去,或是牵着狗,或是抱着,不问男子或女子,你爱狗是你在家里头,你的狗上人家里去,人家里未必爱,人家屋里是客厅,没见过写着「狗厅」,这话总得讲,是狗厅还是客厅,不写狗厅也行,写动物他家,那不是变成动物园嘛~你凭着什么牵着你的狗上人家里去,还坐在人家沙发上,狗坐沙发有什么关系,狗吃的好,在家里吃面包吃牛肉,比人吃得还好,比人吃的好总而言之还是狗。狗有狗的待遇,人有人的待遇不一样。
这个你记住,别让狗上堂,或者你出来不带狗,说得还是一样事情。
七、主人室内之信件文书,概不取看。
吾可以跟同学们说一句,从前是不必、不用说的话。你譬如到人家里去,光
53
有客厅,那有文书什么的,那是家里方便的,若有人家不方便的呢,睡也是在这一间,办公也在这一间,这一个房间是宿舍、餐厅、书桌。
有一种主人,一来了客人,不管看什么书、什么信,赶紧就收起来,看的书就是普通看的书,不看他就合起来,这是受教育的~没受过教育的,就一切不管地招待客人。有什么主人就有什么客人,观友而知其人~看主人桌上有一封信,你们没学过法律,人家的信,你要过来拆开看看,你查查法律上,这是犯刑事处分的~
总而言之,片纸只字在桌上摆着,我们走到那儿绝不看。你们诸位有的当公务员,现在吾是不懂了,从前当公务员各人有各人的书房。办财政与办司法的不在同一屋内,或是与办教育同一屋,各人有各人的屋子,现在大部分都是大中小公开的办公室。
不论在一个屋子,或是一个房间,吾劝你们诸位:你办你的公事,你跟他虽然办一样的公事,但他的公事我们不看。这个大家务必要学~即使他不在那里,我们也不管,绝不看。
这个事情吾跟你说,有规矩的同事看了,还马马虎虎就算了,假若同事不规矩,出去泄漏公事的秘密,泄漏有罪啊。可是这公事你也看了,你看了你没出去说,没出去说你可看了,那你就洗不清,有官司打了。人家桌上的公事,多么好的朋友也不动手,这一点大家要学明白,就是不要看。
八、谈话应答必顾望。
这个大家学着,不论你跟什么人谈话,与张三谈话你的脸就看张三,对着他。李四又跟你说话,你的脸再看李四。张三再说,你再回来,你必得这个样子的。那么张三跟你说,李四跟你说,你这样子转来转去不麻烦吗,麻烦没法子,那两个人就这个样子。你碰见懂礼的,你在那正说着,他不插嘴。现在就有不懂礼的人,这儿谈着还没说完,他就插嘴,你不敷衍他,就得罪他;他有未尽之辞还要说,你就得敷衍他,眼前人就容易得罪。
吾跟你说吧,天下事就怕眼前人,这是谚语。眼前人有什么怕呢,这个仇家都在眼前人上,街上的人仇人很少,除非是太保看着你不顺眼,那事情是很少,
54
这个要记住。你要看好对方的脸,送客行礼都得看人,吾常留心有些人送客的功夫,送到门外,眼看别处说:「再见、再见啊」,这个就得罪人了。得罪人再解释,就不如不得罪人。解释,就真正能以解释得开吗,
吾再三的说,你们诸位必须看中国历史,为什么呢,吾说「能以解释得开」这一句,在唐朝史书上有一位武将得罪文人,他是个好人得罪了坏人,皇帝出来调解。这位糊涂皇上是昏君邪正不分,调解了。这个武将倒是坦坦然,想:「皇上都跟我们解和了,那就算啦~」过了一个时间,心里就没有什么了。后来这位武将要为他的儿子与文人的女儿结婚,向文人求婚,那一位文人拒绝了。武将这才明白:「嘎~我们武人好办事,受过气就没有了,这个文人肚子里勾勾倒倒。」念的书通达了才是君子,念的书不通达就勾勾倒倒,念些书反而成小人。你们诸位想学好,看历史就有好处,就知道盛衰兴亡,该办不该办。你心里要是存着一肚子鬼头鬼脑,不看历史还好,看了历史你就成了战国策的策士了,变成勾勾倒倒的人,害人的方法进步了。学历史就是这么情形,还是在乎人。
九、将上堂,声必扬。
从前房子是大门、二门,大门一进去,一直到二门,这才是住宅。你敲了门,进了大门,二门也进了,上屋里去。这个时间很长,里头的人有时不知道外头有客来啦,屋里还有不方便的事情。你是访客,没有主人领着你,当然不进门,那更好。假若是开着门,敲门也没人应,你到这个地处就要止住,再招呼招呼,再不应,那就干脆退出来。
「声必扬」,就是你将上屋里去,这时主人也跟着,必得说几句话或放放声音,怕屋内有女子,夏天衣服不整齐,她不知道客来了,你这一说话,她就预备预备,预备不及呢,她就上里间去躲避躲避,这都是世故人情。曲礼上讲,进门的功夫,不要看这个书好、那个柜子不错、那个……,都不用这一套。现在的人不在乎这个了。
从前男人跑到人家家里去看女人,这是大坏事,不是奸就是盗。这么一进门,就说这里好、那里如何……,这个也有事啊,人家会想:你是来探路这一套吗,你看曲礼,进去人家里规规矩矩,那里也不看。
55
十、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你上人家家里去,门要是掩着,有主人接迎你,就不用你做主。假如没主人,也得看情形,门关你也得关。其次,你要坐在屋里或可外头还有事情,你要到外头方便方便,上外头去的功夫,你就不要多管闲事,门就让它开着。要是人家的门是关着的,你出去时,门开着,还得将它关回来;回来你还是再开门,进门时还得关。
「有后来者」,你譬如公众地处三两个人来,你第一个人进来,后头还有人,吾看过这个样子的,有人没人,他一进门便把门关着,一进来就坐下,什么事情也不管,这是不对的。人家门开着,你故意把它关起来,这都是多事。假若后头还有人,不知后头的人懂规矩不懂规矩,你可以进门在旁边将门稍为掩一掩,留一点空子,后来的人看见你等他,这是礼貌。
你只要学会「户阖亦阖」,若进门就把门关起来,后头那一个人这下就不高兴,是不要他进去的意思。门若是关着的,后头那一个不懂礼貌的话,你没关门,后头他也不管,认为:「那我管这个干什么,」那就不行了。
「阖而勿遂」,遂就是从前什么样子就还是什么样子。如犯罪有既遂犯、有未遂犯。后来的人关了,那很好,若是不关呢,你等着他们进来,这就是你的礼貌。看着他们后头的人,有没有动手关门,若他们动手了,你也不要多事。人家懂得就会关门,他们不懂,你就过去关起来。你得先开头嘛。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与主人谈话,看见主人打哈欠,或者舒伸,这都不许对着人。或者看见主人谈话时,看墙上的钟。主人看钟干什么,这个你还不明白吗,人家看钟干什么呢,有人会说:「他看钟有事,跟我有什么关系,」那就没法讲了,愈讲愈不明白。
现在人都带着手表,主人谈着谈着,看一下表,你还坐着那里,还谈哪~也有客人问主人说:「你还有事吗,」主人当然很客气说我没事。客人若还有话要说,三两句说完了就走了,这还可以。若还得一百句才说完,主人就说:「对不起~我还有事」,有些人会说:「啊,不要紧哪」,你不要紧,人家要紧。
56
世故人情不懂的人,这是最可怕的人,干什么也不行,上阵打战也得打败战。
十二、饭及眠时不访客。
大家听明白,吃饭在什么时候,大家不知道吗,吃饭时,你去访人,人家的饭还吃不吃,你来,人家一站起来招呼,招呼就无法吃饭,人家吃饭或许还要休息,还有什么事,所以吃饭的功夫不去拜访客人。
人家一天辛苦,回去要休息,还得整理整理,吃饭及睡眠这两个时候,不拜访客人。再者,早晨八点钟以前也不拜访客人,这个古时候没说。因为公务员八点钟得上班,八点钟以前人家要吃早点哪~你说:「我再早一点去」~好了,人家还没起床,你就去叫门了。再说,我们有些人早晨起床要做早课。
吾跟你说,有人在吾做早课以前来找吾,怕吾出去。吾连早课都不能做,也妨着吾吃早饭。但吾不好意思说,吾若说,人家就有话。他没念过书还罢了,他念过书,说这一句话,我就没办法了,「哎~周公一饭三吐哺,你没念过书吗,你敢慢待我吗,」那吾有什么话说呢,人家念过书,会说:「你比周公的架子还大~」吾敢说什么呢,吾就得说:「好,好,好~」这个你懂得,你就注意吧~
十三、晋谒长官尊长,应先鞠躬敬礼,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你在机关做事,有长官与尊长,只要是「晋谒」,你去见他,不是他来见你。他的地位是长官或是长辈,这跟朋友不一样,朋友是同等。
不问他行不行礼,你要先行礼,然后才坐下。有事要辞退时,也是到他跟前,行礼告辞。现在各庙里也是这个样子的,来去明白~
十四、与长官尊长,及妇女行握手礼时,应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谨与握。
握手礼以前没有,如今变通变通。长官与尊长有在乎的,有不在乎的,不一样。譬如通达的长官,他有恭敬心,不管你官小或是晚辈,他没有架子。有的长官,你去跟他握手,他不动。鞠躬的礼大,握手的礼轻,你没鞠躬,他就假装不懂,你就难堪了吧,难堪是自找的,谁叫你不懂礼呢,
其次,你跟妇女握手,有的女人可以跟你握手,有的女子很拘束的。再不然看你不顺眼,或嫌你肮脏,也不愿伸手,你是找难堪嘛~若不与握手,他会见怪,怎么办呢,这全在见机而作,你看他伸了手,他伸了手,你还不伸手,那就不必
57
言了。要是他不伸手,你就鞠躬,行鞠躬礼还不是一样~
十五、访公教人员,必先问明其上班钟点,不可久坐闲谈。
这个现在用得上。
你有事去拜访人,进门先问主人几点钟上班。就算是星期日不上班,你也要问:「你还有什么事吗,」人家或许星期日预备有事情要做。若不是星期日,先问人家上班的钟点。
「不可久坐闲谈」,如人家公务员八点钟上班,你还要说:「现在是七点四十分,还不到钟点嘛~」虽不到钟点,人家还要预备功课吧~人家吃了东西,还是没吃东西呢,这个都是世故人情。「不可久坐」要紧的事情赶紧说了,说了就快走。
十六、访客不遇,或留片,或写字登留言牌。
访客不遇,就留下片子。
若你从远路来拜访他,他不在家,你还来拜访第二次吗,不能拜访第二次啊~大家听明白,远方客来只拜访一次,那怎么办呢,留下片子就行了。 若他那里挂有记事牌,你写上你的地址也可,不写你的地址也可,这里头就很难了。怎么呢,譬如你与此人的交情浅,你写地址分明是要他来回拜,对不对啊,你想想这个礼~
你不写地址呢,就不必回拜。留名片,上面有住址,就无此嫌疑。
午、会客
一、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见先致敬」,不管客是生客、熟客,我们是主人,只要上我们家里来的,都是客。我们是主人,主人对人家得有礼貌,这个是应该的。我们上他那儿去,他没礼貌,是他没有受过教育。无论什么事情,先责备自己。先别挑人家的毛病。这就是来了客人的功夫,我们先行礼。
熟客呢,见面就不必行礼。譬如你们同学们天天见面,若见了面还必得脱帽鞠躬,此属不必~这个有通权达变,可以怎么呢,可以见了面,不必行礼。在街上走,见着了,说:「早啊~」这就叫礼貌,你先打招呼,这就行了。 这一个「道寒暄」是古时候的打招呼,寒是冷、暄是热,见了面就问:「今天好
58
吧~」虽然行礼,见面可不要呆板板,要自然~这些地处要日久天长的练习。教的人只可以介绍个大概,听的人在乎自己用~大小事都是一样。会用的人,自己用的自然。不会用的人,呆板板地,弄得叫人不舒服。
生客呢,「请姓字住址」。客人来了不认识,一见面就问贵姓,字在现在不大兴了,可是读书人到二十岁,别人格外送一别号,就叫个字。譬如先总统,姓蒋、有名,他还个字,这不是有名有字嘛。唐家郭子仪,名叫什么,字叫什么,就不知道了。他的最好朋友叫李白,李白是名,号叫太白,这不是有字嘛~古人没有不字的。例如念论语,每个人都有个名,子路是姓仲名由,字季路。现在这个时候,一切都是西洋化,不要这些了,讲求简单。
问了以后,再问住址,这预备干什么呢,预备后来通信。这是第一步,见生客。
二、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及门先趋」,大家听明白,及门,从前有大门、二门,现在不是了。现在吾的门就在街上,住的屋门就在街上。原来让客在前走,走到看见前面是门,我们跑到前面去,干什么呢,给客开门,这叫「及门先趋」。已接近门了,先跑到头里去给客开门去~若让客人在前走,到了门口说:「您先进去~」那就不行了。上次所讲,当差的,只能在主人后头,不能在前头。晚上点着灯去接客人,说:「我在后头嘛~」书是讲,听是你啊~,总而言之,禅家讲究悟,大小事情一切都在悟~没有一条不在悟的~
先趋干什么呢,怕你不懂,下头注上一句,按文理说,这就算注解。先趋就完了嘛,还有什么话好讲呢,为什么先趋呢,有个问号,「为客启阖」,为客关门,或为客开门。
这个都得记在心里,到时候都得照办。为什么呢,这叫世故,也是人情,连这个都不懂,四库全书都念完了,也没有用处。
三、每门必让客先行。
怎么还要每门呢,现在你光住着,门在大街上,一开门就是房子了。可是古时候那房子不一样啊~从前都是大门、二门,都有院子,都有天井。每逢走到门,
59
就是到了屋里头,还有套房,再让你上别的屋里去。只要是往前路走的地处,就要在门口先让客,这是礼貌。
也有客人是年轻的,比你晚一辈,你也不能说我是长辈而在前头。你是长辈不错,你不是他家里的父兄,他是外人,外人就是客,上你家里来了,人家就是客~总是对客得恭敬,这是很要紧的。
每个门总要让客,客人或许怎么也不肯,也有啊~懂礼的客让个两遍,接着再让,那要让到几时啊~若必得如坐席似的,让上半点钟。让的你拉我扯、一蹲,把后头的牙碰掉了,必得那样啊~那就叫不知礼了,再一、再二三就行了。
年轻的客人,怎么样也不上前去,这个就通权达变了。譬如吾现在就碰见这样的,上吾那里去,让他到里面去,说什么他也不在前头走,那怎么办呢,接着让起来,就耽误时间,那就说:「好好好,吾给你开路」,当开路了。这一句就敷衍过去了,什么都得变通~
《常礼举要》讲记
四、入门必为客安座。
什么叫安座呢,你这屋里,有的是座位,让客请坐,坐哪个地处呢,这就叫安位。坐席是必要的,到了后来,通变的方法,在桌上摆上客人的名字。这是变通方法,主人都定好了位子,就按着次序坐,这你要懂。
客人上你家去,你把客人往那里安,这个位是上座还是下座,你都不懂,你把主客放到下座去,你认为是上座,为什么呢,你平素就没受过教育呀~这还要说什么呢~再没受过教育也二十多岁了,所谓「冠而字之」,你成年了,二十年来你都没看过吗,你家没有椅子、桌子、上座吗,吾这话就不好听了。你活了二十多年,你那个家庭是什么家庭,这你想想~现在是乱七八糟都在那作梦。
从前人懂这个,客人进去一看,主人手足无措,心里就耻笑我们,不但耻笑这个人没家庭教育,还笑是谁负责你的教育呢,父母~这句「没家庭教育」连着笑两代。想想,所谓「污辱祖先」,还不是这些话吗,现在说句苛薄话,有人说:「孝、弟、忠、信、礼、义、廉」就完了。上一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一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就样就对完了~ 这有什么不好呢,吾讲过的,你听过的,你就明白了。吾是佛教徒就不该讲,你
60
再叫吾讲两次,那吾就不愿讲了,就没法子了。
咱上次讲的「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吾也不再讲,你们今天谁愿意答覆我那一句,吾再讲这个。
要教到几时啊,白了胡子还是书呆子~上学无非是学办事,会办事虽然没读过书也能行。论语先进篇,子路说过:「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而后为学,」大家知道吧~四书都讲过呀~子路有政治才能,孔子劝他读书,他说:「何必读书而后为学,」,你们是年轻的,你学了几天,吾学了时间可太长了~吾还没忘呢~朱洪武做皇上什么都懂,问他为什么,乃夜梦五经。晚上做了个梦,五经四书都念通了,那简直是胡说八道,哄人的话,胡说八道也得说出个道理。 客人来访,这必得「安座」,不是酒席那个座,平素在家你得懂得让客安座。不要让客到下座,否则自己找难堪了。
五、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室内有他客」,这是说会客,你上人家里去,还有其他客人,人家上你这里,你屋里早先有一个客人。这一条是指两方面。
「应与介绍」,他两人不认识,都在你这个桌子上坐,你跟这谈话又跟那个谈话,他两人都隔了一层,礼貌上必得介绍介绍。介绍的功夫,这个大家必得注意,「先介幼于长」,懂这一句就行。介绍时看那一个年长,那个年轻,把这个年轻的,姓什叫什地介绍给长者,说了这一句就可以。下头再说这几句,虽不是博士卖驴(参见「访人」的第十二条),但也是多说话了。现在这个时候有什么法子,不能举一反三。
「介卑于尊」,地位低的,先介绍给地位高的。
「介近于远」,你家在中正路,我住在南屯,都在台中,你介绍时,若客人住成功路(靠近中正路),则先介绍那位客人给我。你与他近,我住南屯较远,这与上句一样。
若「同伦则介前于后」,先来屋里这个客,就算半个主人,后来就算是客人,怎么介绍法,介前于后。
61
吾虽然编的很浅,但吾采取的书可不浅,都是礼记上的。
六、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
来了客人,最低限度倒杯茶,还有摆水果、摆糖,这是常有的。台湾从前都讲究这个,吾来了就是这样。「敬茶果先长后幼」,你可别按前面规矩,介绍远的、介绍近的那个规矩。谁的年纪大,敬茶就敬那个人,先敬远客,后敬近客,将前面的规矩反过来就可以了。譬如,台北客人来莲社,你们倒茶,吾是老师,当然先倒给吾,可是吾没敢喝。外头来了也是老师,你却倒茶先敬吾,后及客人。吾说过多少次,必须「先生后熟」,他是生客,我是熟客。
让酒或让茶,都讲究礼貌。礼貌是动,动就是礼貌,不动就是安,一动就是不安。安然自在,在家里行,凡是有客上你家,你安然自在,就是架子大,不肯理人,这话可懂了,所以是必得动作。让酒,从前很讲究,主人拿着酒壶到熟客那里先敬酒。这个礼,现在学校不讲这个,不能怨你们大家,你们没受过这个教育,能怨你们吗,这怨谁,家庭怨父母,学校怨老师。三字经里的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都有责任的。
譬如吾是主人,头一杯酒,主人先敬客一杯。这头一杯,要站起来接受,礼尚往来,来而不往,或往而不来,皆非礼也。头一杯,主人已经站起来,人家敬你,你不站起来吗,让茶呢,头一次也是如此,若不站起来,也得双手举杯说:「请喝~请喝~」客人要察言观色。第二杯,主人又站起来了,客人这时要说话了,好~我们大家起来回敬主人。主人说,这是第二杯酒了,大家请坐,别再劳动了。再下一杯,主人若起来,就可以请他坐下。你要起来,我们大家都起来。懂礼貌的,这时往下坐,举让举让就可了。如若你怎么说,吾必得站起来,这个叫固执不通,这种酒宴吾受不了,唱一回就站起一回,这个样子吾受不了。
佛家规矩,吾给大家说,要行三顶礼。受戒、受律、见了法师,不得不顶礼。一顶礼,法师说:「一礼」,就一礼,绝不必跟他二礼、三礼。你若必得二礼,三礼,依礼上说就麻烦了,「恭而无礼则劳。」无论什么事,中国学问讲究适中~
七、主人必下座,举杯让茶。
譬如吾是主人,头一杯酒,主人先敬客一杯。这头一杯,要站起来接受,礼
62
尚往来,来而不往,或往而不来,皆非礼也。头一杯,主人已经站起来,人家敬你,你不站起来吗,让茶呢,头一次也是如此,若不站起来,也得双手举杯说:「请喝~请喝~」客人要察言观色。第二杯,主人又站起来了,客人这时要说话了,好~我们大家起来回敬主人。主人说,这是第二杯酒了,大家请坐,别再劳动了。再下一杯,主人若起来,就可以请他坐下。你要起来,我们大家都起来。懂礼貌的,这时往下坐,举让举让就可了。如若你怎么说,吾必得站起来,这个叫固执不通,这种酒宴吾受不了,唱一回就站起一回,这个样子吾受不了。
佛家规矩,吾给大家说,要行三顶礼。受戒、受律、见了法师,不得不顶礼。一顶礼,法师说:「一礼」,就一礼,绝不必跟他二礼、三礼。你若必得二礼,三礼,依礼上说就麻烦了,「恭而无礼则劳。」无论什么事,中国学问讲究适中~
八、客去必送致敬,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客去必送致敬」,客人要走要行动了,我们主人能坐在那里,让客人说:「不送哦~不送哦~」那是客人给你太好的教训。你必得送他,吾给你说。有人认为「送你嫌关系疏远了,不送显得密切」,你看,这是什么话,这个你自己想去~所以世故人情不是一件很容易之事。必得致敬,这是普通的话。
下头是特别的远方客,上头是此处本城的客人。远方客,你送到那儿呢,大门、二门,你听明白,你必得送到大门外。现在没有大门,不能在塌塌米台子上就送行,必得送到外头去~如灵山寺还有个院子,虽没有前门,要送到后门去。当家师送客到墙角,因为有其他事的原故,而客人坚请留步,又有年轻出家人愿意代送,这就可以了。
可是远方客则另当别论,咱们又以灵山寺来论,因灵山寺地处你都知道。那里来的客呢,台北来的客~到了灵山寺谈事,谈完了,你不能送到门口就完了,那可不行~台中的客人,你可以送到大门口外。台北的客人可不行,你得送人家到车站上,懂得吗,
这些东西愈研究愈有学问。如果他自己备有车、马,一定要走到门口,他还不上车,他要是不上车或不上马,牵着走,你就跟着送到城外。乡下与城里又不一样,要送到庄头外。在庄头里,客人不上车、不上马,他就是懂礼的人。到庄
63
头外了,请你上车或上马,因为你客人不上车,我主人不好回去。主人若说:「还得送」,当然那个客人就会劝你回去。主人说:「那你不上车、不上马,我不能回去。」你说这个,他只好上车或上马,这都是礼貌。
吾给你说,这一点要是学不好,在本国难看是小事,要在国际上是失去全国的礼貌,说:「中国人不懂礼貌~」一个人错误,让全中国脸上抹层灰。干什么必得问,干什么你得学,学礼呀~同学们,吾对你们是爱之深、责之切,不爱护你们,吾给你讲这些东西干什么,为着叫你得好处。
学什么东西,要学开悟,先学警觉。人家还没动作,脸色一看就知道,察言观色很重要。这个不会就没警觉,没有警觉那就没办法。你说读书为了开悟,好难了~好汉吃亏不退心,吃了多少亏还是往前干,吃了亏都是长学问,下回什么就都懂得了。若不是人才,一碰钉子就不能干,一干就碰钉子,碰钉子碰到死??入殓。你看历史,张良与韩信,张良比较知人情事故,所以能逃过劫难。韩信逃不过劫难,这怨谁呢,所以古人说:教书很少下十八层地狱,因为多下十九层。
九、远方客专来,须备饮食寝室,导厕所、导沐浴。
「远方客专来」,那时乡间没有旅馆,远客来了,照例地问问:「您还预备上那儿去,」如非路过,要赶紧给人准备屋子,人家晚上能到那里去呢,咱们没有屋子,也要准备房间给人家,或者有旅馆,我们帮他开旅馆,没有则要在家中住下。或者邻居有闲屋,但大家听明白,不可把自己客人让到邻居家中住,你自己去借邻居屋住,除非客人与邻居够上十二分交情,否则不能把生客往邻居家安,这不是简单呀~
当然客人来了,要先请吃饭,客人一定会说:「我吃过了,我吃过了」,你当然要问:「在那里吃过,」有些人会饿着肚子不说。即使吃过中饭,咱要说:「一路上辛苦,晚饭提早」,这是人情事故。
咱们厕所如不干净,赶快清洗清洗,领着客人大小解,这也是人情。家中浴厕方便,就请客人沐浴,不方便也请洗脚,一盆洗脚水可得预备。夏天当然要洗浴,冬天一天、两天不洗也行,但预备一盆温水洗了脚,脚温暖了,才容易睡觉。这领导沐浴,最起码要准备洗脚水。
64
十、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望车开远始返。
「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他自己有车有马很好,自己没车没马,你要送他到车站。你要不信,你看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上黄鹤楼,念过嘛~李太白这么狂的人,送客还送这么远,你的架子比李太白还大吗,李太白在经典上叫杨贵妃磨墨、叫高力士脱靴,气势狂到这种地步,送客却还这么恭敬。你念的诗上那儿去了,客人开了车,你才回来,车不开你就别走~
以前科考没这么容易,有人考到五、六十岁,还叫做童生,人称「老童生」。吾给大家说,那个时候的童生,成了秀才就不叫童生,那就是副生了。那个时候有副榜,正榜没有他的名字,副榜上有名字了。副榜上考个第一,这虽然没什么名字,副榜是第一,这时好几县都知道他,这个人就闻名。那时候的副榜,比起现在的文学博士,有如天地旋隔,不能讲了。
跟大家说这个,你要明白。像吾这样的人物,就不敢跟人家比,吾说实话~
那么今日之下,咱们学了几天,够学分了,其实什么也没有,也不知够了什么学分。咱不懂得的这个东西,所以是弄得不成话说,完全是上欺下骗,糊里糊涂一套。你们诸位非得自己用功不行,最低限度,这个「经典」,人生必学,什么是人生必学呢,
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就在四书里面,四书扎住根,五经也是以四书最根本。四书是树根,六经是树干,二十四史是树条子,给大家说吧~ 树根很要紧,要这么想,那又坏了。没树根,树条、树叶也不长,树上头若没树条子,叶子,树根也烂了。这个在学校学植物都知道,长起叶子你就剪,这个树根就烂,就完了。
这个二十四史咱们谈不到了,今日之下咱们怎么样也办不到。最低限度,吾讲吾的,你们诸位要多少地想进一点步,吾也没功夫讲,吾是快死的人了,你们诸位自己修去。爱修不修在你,咱们诸位是朋友,只可劝你们诸位,最低限度你得把这部《通鉴辑览》读完。这就好比我们在吃饭,《通鉴辑览》好比菜汤,诸位吃饭要是什么菜汤也不要,光吃白饭,有几个人能吃下去,总得好好地吃菜汤,
65
没菜汤不行,有菜汤,饭才能吃下去。
咱们说实话,他们怎么着提倡,贴标语,劝人忠孝节义,都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没根有什么用处,你们诸位知道,说国家的三民主义,第一条「民族主义」就扎不住根。咱们民族,族发在什么上,谁能讲得上来,有的学生说我懂:「在血统上」,血统是条件之一,亲兄弟一个父母生的,一个胎胞生的,这个血统一点都不错了吧~今日之下,很多兄弟分家,为了钱财打官司。不但是同胞兄弟同一血统,现在都有人杀父母、打父母,这血统有什么用处呢,
民族主义除血统以外,再找,找什么,这就讲不起来。这个东西难说了,现在只要洋人想拿我们一块地,我们之中有十分之四真正爱国的人就不错了,你行吗,你说:「我听过文天祥正气歌」,吾给大家说,今日之下这也绝对不能讲了。你会问:「你怎知道,我们学校教授都有讲过。」这正气歌不是一个朝代的事情,他没有看过历史,他怎么能讲正气歌,绝对是无法讲。
你们说:「某人数典忘祖」,这是骂人的话。吾给诸位说,能数典忘祖就是好的。这话怎么讲呢,数典、忘祖是两桩事情。把古书经典都查了查,忘了他是怎么回事情,至少他还有典呢~现在连「典」也没有,忘祖是当然的事情,连典都忘了。就说个最普通话,你开商店,不论干什么,你得有本帐,这个帐都算得乱七八糟,你干什么,能数典忘祖,那就算好人,算不错了。吾今日之下,讲古书经典,也是数典忘祖,怎么呢,你不信你考考吾,二十四史吾不能读熟,记不大清楚。你要说这部《通鉴》自开头一直到底,差不多的事情,里头那一些奏折,吾也背不下来,可是那些要紧之处,吾说得上来。为什么,人老了,都忘掉了,人老了就糊涂了。现在还糊涂一半,十分之中才糊涂八分,还有二分明白,要没二分明白,吾就不能在这讲了。
你不信,你不必活到九十多,你活到八十岁,再请你上台坐在这儿讲书试试,你讲着张三,讲着讲着,讲到李四的身上,走了模样。怎么个走模样,因为你已经糊涂了嘛~虽然是乱七八糟,在梦里不以为是乱七八糟,他认为是很对,不但是在梦里认为很对,醒了以后再想这个梦,还说:「那里那里,该怎样」(雪公讲至此,自己也笑了)。醒了还是做梦,到了这个样子。
66
吾给诸位说,真正多数人不会以为:「你是台湾人、你是福建人」,可是现在住在台湾地上,你离了台湾这块地上,你不能生活,这个懂也不懂,现在你在这住十天,这台湾土地就是你十天的再生父母,说这干什么,真懂这个,就绝不听马克斯。共产党与我们有什么关系,那不是我们中国学说,也不是我们中国人,信那个干什么,信别个国,叫个洋爸爸,他还当洋爸爸;共产党他来,叫他爸爸,他还不当。国家不在根本上栽培,光说共产党不好,这个不中用。共产党对我们好又怎么样,现在共产党在内部完全变了手段,今天东,明天西,乱七八糟。 「狗」,吾给你们讲过。有人很穷,牠两三下就可适应这个穷主人,可以看门,待了多少年。或是那一家主人对牠不好,一进门就对牠打,也没得吃。某一家愿意对牠好,喂喂牠,晚上叫牠看门去,狗就是饿死也不会上对待牠好的那家去,帮他们看门。猫行,狗不行,所以狗是朋友。今年是狗年,吾也是狗尾。
总而言之:「博我以文,约之以礼」,《常礼举要》这是一个简略的礼,你不会这个礼,那个「文」也学不进去。
未、旅行
一、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将远行」,你是台湾人,你要是出远门,从台中上彰化,这谈不上。远行,是离开台湾地,不是从台北上台南。
「必辞亲友」,还得以时间而论,要从台北上台南,你今天去了明天回来,这个用不到,不说说会产生误会。你若是从台北到台南做事情,给公家办事情,身不由己,不能够几天就回来,总得一年功夫,这就得辞亲了。
「必辞亲友,祭祖辞亲」,这有两方面,说的是中国的风俗,在家每年都有清明扫墓、祭祖的日子、有祖宗的忌日,都得祭祖,还有家里面的父母兄弟生日作寿,「三节两寿」(案:一个家庭,一年中,要有三大传统节令,和二老生日,需操办庆贺)都是家庭的规矩。你这么一出去,一年不在家,就一年啦,也无法对父母朝夕承欢,也不能祭扫坟墓,这是基本问题。甚至于亲戚朋友有什么事情,你也不能去帮忙,都有关系嘛~
67
中国的学问,变得有上有下,可都是由近及远,这是权变办法,什么权变办法呢,先辞亲友,要到那里去一年两年才回来,临走的这一天,比如明天要走了,今天晚上,到明天一早,家人团聚,向祖先牌位行礼。头一天,先上坟,在家这一晚上就是辞亲,这是从前有的话称做「暂久之别」,这个吾都亲眼见过,现在都不行了。
今天搭火车去,明天就回来了,就不必来这一套。因为有这一套就觉得奇怪了。这是最低限度,要离开台湾到国外去,三个月或二个月,就得行这个手续。常去又另当别论。
讲到这,有人会疑惑说:「你讲这个,都不一定啊,」万事都不一定,给大家说明白,万法无常,都要看临时情形而动作。
这是一条,达到目的地便行了。
二、远到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
到了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你跟台南没关系,到那做事情,你是台北人到那儿去,与你有关系的人,你就去拜访他。没有关系不要看,有关系的要看。
拜客很要紧,比如,那儿有议会,你要不拜客,你到人家那儿办事,你这单位与那单位见了面还不认识哩,不认识,他们要是看了你没礼貌,你没来拜,到时候就不帮忙。这是必须的,后头还有~
真正在这儿做事,除了拜客以外,还有别的举动。
三、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办完了事归来,或者事没办完,临时回来看,隔了一年多。归来必谒亲友,回来何必看亲友,这话并没有说全,也没法说全,是分情形讲。你要在外头呆得久,回来不但是拜亲友,还得上坟,前面有祭祖、辞亲嘛~回来就算了吗,你看历史,一个民族重视五伦主义,一定不会亡。上至父母,这是血统关系,与不认识的人结为朋友,最低限度这是人伦,论语有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都是朋友。这五伦能联络、团结就了不起了。
吾看京戏,吾也看现在的小说,不光看以前中国的小说,现在中央日报副刊上的《九扣连环》吾就看。那个文章,吾看那一篇,吾几几乎乎站起来,给他三
68
鞠躬,何必这样子呢,为什么,这个人的文学太好了。有一些人他不懂得,以为文学有什么好处,他不知道好坏,无法分辨。《九扣连环》,简要详明,人情世故都透辟,这是一。二、连说话、动作一切一切修养都非常到家。这还不算~说出那个话,行出那个事来,那真真是贤人,文章也好,事情也做得好。要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出来在学校当训导主任,那学生福气大了,怎么呢,经师现在没有,从前「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经书的人很容易得,人师难得,光会讲没用处,你得自己身体表现叫人看。再说,有些教授与同学打方城,打麻将,这是太不成话了,这怎么教学生,
现在咱看文章,古文有些文章有做得很好的,要「不以人废言」。可是得另当别论,曹操做的文章吾不看,秦桧、曹操这些坏东西吾不看。曹操、秦桧早就死了,现在还有比曹操、秦桧他们还坏的人,文章做得也不好,做得就算是再好,像曹操的文章很不错,他的儿子也很好,天下之才一石,他的儿子占了八斗,咱们连一粒也够不上,这么好的文章,吾就是不看。文天祥做的文章比这些人不行,唐宋八大家里头也没有文天祥。可是他那文章,念之另有味道。吾今天看的《九扣连环》这小说,怎么比得上唐宋八大家,吾看有些地方超过唐宋八大家,它是事相超过。这个小说有什么好处,能以正人心、正社会。你真看了这本小说,绝不在社会上搅乱大家。
回来必谒亲友,可是不讲父母,这话怎么讲,你大家想想~父母要紧,还是朋友要紧,比如这边父母,这边是朋友,都是五伦,我都恭敬,他俩人要是起了冲突,我是袒护父母呢,还是袒护朋友,吾找根本,吾先恭敬父母,这还用说吗,抛了根,那不是人是畜生不如~国家对学校学生有这种讲法,同学怎么会学坏路了,
「或略送土物」,刚从远地归来,或可送土物给亲友。有云:「千里送鹅毛」,鹅毛这半块钱也不值,可是你没鹅,人家远处有鹅,在乎人情,在乎心意,你得表现表现。
这三条算是说完了。
四、远行之亲友辞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
69
你看第四条,远行之亲友辞行。这不是自己,譬如咱们这些朋友、亲戚他要出门。也得看远近、时间长久,也得分这个。
远行的亲戚,人家也懂礼,他上这儿来辞行,辞行不是说:「你走了,好~你走了,回头再见哦~」人走前先跑到你家来,上门是客。这得问:「那一天走,」他不会说我还没定个日子。你不要慌这个,今天他来,不会当天就去,没这个道理,不好看嘛。第二天去远行,他怕你送,但我们必得去送行,这是礼尚往来嘛~
礼貌不必一定需要物品,做种种善事,有钱也能做,没钱也能做,一个钱没有也能做很大的善事。大家的心不在这上头,做那些事就没办法了。这是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他来一辞行,这个礼貌你要明白,人家一出远门一辞行,这时,你要看交情来饯行。这一条台湾也有,老朋友走了,我给你饯行,请你吃顿饭,咱们聚聚,请几个朋友陪陪他。要是交情很厚呢,不请陪客,请到我们家来,更厚道。或者是来不及请客,也要送点东西。人家临走,若不能送东西,不能请客,这另当别论。
我们可以在家里送他,或请客,或宴饯,这两条一同办了更好,不能办了,办一个也可以。甚至于两条都办不到,可是送行这一趟,我们是少不了的,这是第四条。
五、远方客来拜访,须往答拜,或设宴接风。
「远方客来拜访」,举出个例子好懂,咱在台中,忽然间有福建人或日本人来拜访,是远方客。他要来拜访,怎么办呢,他要来了,「须往答拜」,第二天你必须回拜去,这是答拜。这像说话,一人问话,一人答覆。
「或是设宴接风」,这是指远客,来看我们,要来拜访,或是待在这住几天。他或者带土物来送我们,或是不送东西,这得看情形。不论东西多少,我们要请他,留下接风。
送人叫「饯别」,请人到咱们这来叫「接风」。这是远客嘛,上这里来,我们接风,他一路的风尘我们接他,这是个样子的。或可他来不及,他谢了,你也不能勉强他。
六、旅人归来拜,须诣回拜,或设宴洗尘。
70
「旅人归来拜」,这是指咱们本地人,在外头做客,回来拜访我们。 「须诣回拜」,他来拜访,请客、接风的功夫,早早晚晚就不要紧了,他是回来的,过了十几天,也不要紧。
从远方回来的客人,虽然与本地人差不多,但他是来拜访,送礼或不送礼,你都得回拜。不懂的,须领教领教那些念过书、懂礼的人,你不要领教外行,向马克斯领教更不行。
七、受人之送行及饯别,达到所在地,须一一函谢。
人家对我们送行,或者我们走时,人家给我们饯行,这礼该如何呢,
达到所在地,须一一函谢。譬如你们诸位是台湾人,你上日本去,或上福建去,临走前,人家给你送过行或饯别过,不能说:「我到那边,等回来再说吧~」不行~你到日本或者到福建安定下来,先写信回家,再写给饯行的与饯别的。
这花钱嘛,当然花钱~社会上就是这样子嘛。平素省吃俭用节俭,就是预备随时报答应酬,这少不得。为什么呢,家里多么穷,人家来要帐,还可以说到明天还,或再待五天,还可以推,还可以讲得下去,这个「应酬」不行。人家星期三结婚,发了帖来了,我没钱,你通知人说:「你暂且别结婚,我没钱,你再待五天结婚好了,我可以给你送礼了。」这样行吗,你看要紧了吧~来了一分帖子,没钱也要卖了东西,借了钱也得办,这是在社会上的困难处,不容刻缓,这笔帐厉害极了。假使你知道这种困难,婚丧嫁娶要自己出帖子,这种事情就得慎重又慎重。
你譬如说三条事情:结婚、家里的丧事(父母的丧事)、作寿,这三条事,你说那一条都是要紧的,这得念书才明白呀~作寿、贺喜、发丧,这三条那一条重要,孟子书上有说,什么叫大事,死了父母叫大事,这个事最大。这个帖子必得出,死了父母是天下大事。从前做官与现在不一样了,不论做什么大官,一死了父母,这个官就不能做了,这个叫丁忧。为什么呢,国家有事的时候,你对国家对得起了,移孝作忠,家里的老的小的可以撇开,给国家卖命去,太平的时候,你对国家对得起了,就要移孝作忠。你要死了父母,国家必得叫你回去,国家也对得起你,百善孝为先,孝是第一。
71
这个事,现在他们懂这个啊,所以父母死这桩事情就是最大的。第二就是结婚,这比作寿还重要吗,还重要了。死父母是大事,结婚是民族主义,中国的结婚与外国的不一样,外国的结婚是恋爱。中国的结婚如诸葛亮的结婚,诸葛亮这个人才那还了得啊~当诸葛亮的太太,他结婚当然这么挑那么挑,是他老朋友给他介绍的,挑了一个最丑的女子,谁也不要的~诸葛亮他那个太太,没人要,诸葛亮要。
你要念过诗经,读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为文王太太一定很漂亮,有这种想法,这种念书人就是糊涂蛋一个。诸葛亮设计木牛流马等那一些能力,都是他太太教的。他太太是黄承彦的小妹,长得很丑、没人要。她还谁都不嫁,什么人配给我做丈夫,一肚子草包给他去端尿盆,她都不要。诸葛亮太太是这样子的,你知道吗,
现在你们结婚不是这样子的,专挑那个心情无常的、漂亮的,就觉得很好了,今天嫁张三,明天离婚再嫁李四,你不知是后补第几个丈夫了。这都是些畜生话,吾不能讲述了。
八、人之接风或洗尘毕,须还席。
我们来了,人家给我们接风,或者给我们洗尘。接风与洗尘是两回事,都是到本地来不走了。例如,你是台北人到台南去,你拜访台南人,人家请你的客,那算是洗尘也算接风。
你以后待在台南一天两天,必须还席。这是必须的。你不能在那边吃人家的就完了,必得还席,这才是礼尚往来。以后你在台南这地处,在各机关办事、开会,彼此常见面,这有关系,也是礼貌。
九、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咱们到外国去,你到人那儿有不同规矩,言语也不一样。现在比从前好,现在有报纸,大概懂得些。吾不大出去,吾有些话不知道,普普通通的台湾话、官话,吾能懂,要说起土话,吾没办法了,到市场就没办法。
那么你说内地吧~你譬如吾是济南人,县城东边如章丘也就是几十里地而已,就像彰化与台中一样种种不同。你譬如在济南,见了面都是你兄我弟、大哥二哥
72
的,见了面都是称呼你大哥。你要是章丘人,称他大哥,那糟糕了,那他一时就不高兴,必得称呼二哥,你这个不知道就不行,称呼大哥就被挨骂,他也会打你。
你譬如山东人到北京,见了北京人,在此地见面称「先生好」,这很恭敬,可是你到北京见面称呼「先生」,那就糟糕了,「先生」是风化区里的称呼,这个你得懂得。这是吾举的两个例子。各处有各处的不同,你总得问明白,别在那里冒一句不好听的话,这很重要~
「入境」,境是还在本地、指本国而言。「入国」,就不行了,指到别国去了,那就与本地更不一样了,这不必举例子了。
昨天吾说,外国人的酒,你把它拿来尝一遍,他们赶紧拿走,给你换一个。如果你还不开窍,又尝一遍,还不算,还再第三遍,这个人连这警觉都没有。所以你上那一国去,你得问问人。你这个样子不行,吃东西就不行,他们又没筷子,拿起汤匙,这个样子喝就是不行。你都不学学这个,怎么能中用,做事就怕不中不西不南不北,叫不上来,现在就是「四不像」。你也不看小说,中国小说都藏着意思。姜子牙坐的什么东西,你知道吗,都有涵义的,姜子牙坐的那个就叫四不像。你听听这一句吧~封神榜那个书大家看不了,也看不懂。武王伐纣,那里头含着意思,里头有一个挑剔是非的叫申公豹,与姜子牙是师兄弟,申公豹是来回挑剔是非,申公豹那些事是该挑剔的,所以著书要明情理。嗨~说久了,我们还是赶紧上完《常礼举要》。
「入门问讳」,你要知道他家平素的事,现在人是不在乎了。如家中父母等等什么的,你得先问明白,不问明白,你去满嘴胡说。从前取名字都有些注意,你譬如这么说吧,古文观止你可念过,古文观止,韩文公给李贺举进士,这篇你都念过。就为着李贺的父亲叫「进」,大家妒忌他,科举考试想少一个人多一个名额,就说李贺不能下场考,怎么不能下场呢,因为下场就是个「进士」啊~他的父亲叫「进」,他得避讳。那篇文章你要给李贺答辩答辩,你答辩得出来吗,韩愈答辩理由说得很充实,甚至于打赢官司。你光学会那个有什么用处,你们有人查古文观止吗,有查,那也不错,能查到就不错,就知道吾不是造谣言~
现在吾给你说一句通俗话。你多么大的学问,你现在说白话或说些什么,多
73
少得有点理,没理就乱七八糟,那算你自己的。多少得有点理,不论多少都得有,不必在那妄作聪明,说「那个是我发明的」,那是你所见不广。你譬如头几年有个小故事,一对没主意的父子,两个人去卖驴,两人牵着驴往前走。
有个人说话了:「你这个人真笨,你父子两个牵着这个驴在路上走,驴闲着,坐上一个人,可也省力气嘛~」有道理,父亲就让儿子骑驴。
走了几里路,有个人看了说:「唉~好没道理,你这么大年纪了,他一个年轻人,他跑跑有什么关系,应该给你坐。」父亲听听觉得有道理,叫他儿子下来,他坐上。
这又走了几步,又有人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路又那么远,一个小孩子他如何跟得上,」
是啊~想想叫谁坐呢,我抱着这孩子,爷儿俩个都坐上吧~这可没话讲了。走着走着有人说:「那干什么,去卖驴,你还叫他受苦,你俩下来,别坐着压着它。」
父子一听也有理,这怎么办呢,一个人坐也不行,两个人坐着都不行。好~咱抬着吧~把这驴捆起来,两个人抬着这驴,一过桥,走路不稳,驴掉到河里,完了~
你看这个木造浴池,有三面五层,今天中央日报也有这段。这是我们中国汉书就有的,多少年的一些东西。你多么大的能力,也出不去古人的范围。
十、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入国不驰」,入国,你要下车马,现在还是有这条。一到人家的国土,你得有礼貌,慢慢走,不妨害人,否则显得不恭敬。入国,车马不驰,人不飞跑。你到人家家去,在台阶下头,主人迎你,你得「趋」,快走。一上台子,一进门,就不须奔驰。
「入村里必下车马」,现在有火车,不按此条可以。你自己的车,不管什么,你到人家庄头上,你必得下车马来。你不下来,现在吾不知道,以前那就麻烦了。你一下来,这是礼貌啊~庄子是人家的,到人地处,当然你得有礼貌,这是必须下来的。
74
就是在本地,譬如你住中正路,你到灵山寺来,回去的功夫,坐着车,一到中正路口这一头,你就要下车。你不信,你可以去问老先生,这是恭敬庄子。你父母住这个街,曾祖也都在这个街,不下车马,你架子大啊~现在不懂这条的是年轻人。这里头供着的牌位都比你小吗,
中国书注重五伦主义~这个观念,给你们说说,例如拜年,不光是给人家贺年,上人家先拜寿,先拜寿去。到了村庄了,必得下来,恭敬人家,你一下来,村庄的人,都懂规矩,问说:「客人上那里去啊,」等等,他就给你打招呼~那就是个礼貌嘛~他们忠实地招待你喝水,或可是马,或驴什么的,你要坐着车不下来,他们就骂说:「今天咱们视野不好,碰见失了腿的人了。」怎么失了腿呢,不能走路嘛~不是失了腿吗,这还是轻的,重一点的就说:「你上那儿,你这车不能在那走,我们的路都是老路,你那个车一压,我们的路不行,你到庄外头走,庄里头没路。」那他就不管你这个了。
古人的话,台湾也有,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礼是寸步难行。」这礼是必须的~就这一点,现在还有点道。你坐着自己自用车、摩托车,这条还可以适用。
申、对众
一、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两个人在那谈话,不论他两人坐着或是站着对谈,咱们不在中间插言。人家的话还没谈完,咱们不可当着人家的面谈着。这是大毛病~这个事情太不合法了,你说话把人家的话打断了。你不要说有什么急事,就是短短的说完了,人家的话也接不起来,没有这样子的。
这个事情,吾给同学们说,现在这个情形吾见了很多,一个人、二个人谈着话,当着人家插嘴,这个是大毛病。
二、两人对谈,不向中间穿走。
两人正站着谈着话,你在这儿走。你说我没插话啊~是没插话,但是他俩人对着面谈,要绕着他俩的后身走,不能在他俩人谈话的中间穿过去。这个得记住,这都是大毛病~
三、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75
这是说对象。大家在这呢,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你一个人讲演那可以高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