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2|回復: 8
|
佛说因果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因果诸经集录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观经》一开始就教我们打基础,修三种福,第一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真正做到,念没用处的。第二种「受持三皈」,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众戒,我们在家,实在讲现在出家也一样,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五戒也是具足戒;「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我们守礼。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三种净业十一句。这十一句要统统把它做到,要不能统统做到,你将来往生都有障碍。如果你条条统统做到,我敢说你必定预知时至,你临走的时候一定没有病苦,为什么?你有福。这三种福是大福报!福报修成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多住几年干什么?劝进行者,就是为这个理由。”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因果”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4日
...其身 恶星变动 罗刹乱行
若有人王 行于非法 增长恶伴
损人天道 于三有中 多受苦恼
起如是等 无量恶事 皆由人王
爱着眷属 纵之造恶 舍而不治
若为诸天 所护生者 如是人王
终不为是 有行善者 得生天中
行不善者 堕在三涂 三十三天
皆生焦热 由王纵恶 舍而不治
违逆诸天 及父母敕 不能正治
则非孝子 起诸奸恶 坏国土者
不应纵舍 当正治罪 是故诸天
护持是王 以灭恶法 修习善故
现世正治 得增王位 应各为说
善不善业 能示因果 故得为王
诸天护持 邻王佐助 为自为他
修正治国 有坏国者 应当正教
为命及国 修行正法 不应行恶
恶不应纵 所有余事 不能坏国
恶因多奸 然后倾败 若起多奸
坏于国土 譬如大象 坏莲华池
怨恨诸天 故天生恼 起诸恶事
弥满其国 是故应随 正法治世
以善化国 不顺非法 宁舍身命
不爱眷属 于亲非亲 心常平等
视亲非亲 和合为一 正行名称
流布三界 正法治国 人多行善
常以善心 仰瞻国王 能令天众
具足充满 是故正治 名为...(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世无量无边众生。皆得金色三十二相。非男非女。坐宝莲华受无量快乐。雨天妙华。天诸音乐不鼓自鸣。一切供养皆悉具足。是时善女天说是语已。一切五浊恶世所有众生。皆悉金色具足三十二相。非男非女。坐宝莲华受无量快乐。犹如他化自在天宫。无诸恶道。宝树行列七宝莲华遍满世界。雨众七宝上妙天华作天伎乐。如意宝光耀善女天。即转女形作梵天身。
时大梵天王问如意宝光耀菩萨言。汝昔以何行菩提行。菩萨答言。梵王。若水中月能行菩提行者。我亦已行菩提之行。若梦见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若焰露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若声响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时大梵王闻此说已语菩萨言。汝依何等而说此语。答言。梵王。无有一法而有实相。因果相成故。梵王又白菩萨言。若如此者。诸凡夫人皆悉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答言。以何思惟而作是说。梵王。惑痴人异。智慧人异。菩提异。非菩提异。解脱异。非解脱异。梵王。如是诸法平等无异。于此法界如如不异。无有中间而可执持。无增无减。梵王。譬如幻师善巧幻术。及幻弟子。于四衢道取诸土沙草木叶等。聚在一处作种种幻术。使人睹见。象众马众车众军众。七宝之聚。种种仓库若有众生愚痴无智。不能思惟。不知幻本。若见若闻作是思惟。如我所见象马众等。谓是真实。如见如闻随能随力各执所见。自言是实于他非真。后不重思惟。有智之人则能思惟了于幻本。若见若闻作是思惟。如我所见象马等众非是真实。惟有幻事惑人眼目。...(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其身 恶星变动 罗刹乱行
若有人王 行于非法 增长恶伴
损人天道 于三有中 多受苦恼
起如是等 无量恶事 皆由人王
爱着眷属 纵之造恶 舍而不治
若为诸天 所护生者 如是人王
终不为是 有行善者 得生天中
行不善者 堕在三涂 三十三天
皆生焦热 由王纵恶 舍而不理
违逆诸天 及父母敕 不能正治
则非孝子 起诸奸恶 坏国土者
不应纵舍 当正治罪 是故诸天
护持是王 以灭恶法 修集善根
现世正治 得增王位 应各为说
善不善业 能示因果 故得为王
诸天护持 邻王佐助 为自为他
修正治国 有坏国者 应当正教
为命及国 修行正法 不应行恶
恶不应纵 所有余事 不应坏国
恶因多奸 然后倾败 若起多奸
坏于国土 譬如大象 坏莲华池
怨恨诸天 故天生恼 起诸恶事
弥满其国 是故应随 正法治恶
以善化国 不顺非法 宁舍身命
不爱眷属 于亲非亲 心常平等
视亲非亲 和合为一 正行名称
流布三界 正法治国 人多行善
常以善心 仰瞻国王 能令天众
具足充满 是故正治 名为...(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众生出于地狱畜生饿鬼阎魔罗处住菩提心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其余菩萨令一众生信于大乘入于大乘。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能令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缘觉退还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令信大乘一菩萨退。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若于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诸辟支佛供养财利生嫉妒心。断其供养财利因缘。四方四维恶说毁呰彼辟支佛而不赞说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于一菩萨信大乘者供养财利生嫉妒心。断其供养财利因缘而不赞说。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为摄正法。乃至微少一小瓶水。净心施与信大乘者。至一菩萨所得善根业因果报。得阿僧祇转轮圣王国土富乐。何况施与精勤读诵大乘经典菩萨之人。此福胜彼过阿僧祇。尔时世尊说此经已。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彼诸菩萨。诸大声闻。诸天及人并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世尊说欢喜奉行。
...(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有分齐故。所以者何。欲界爱取。与彼色界或无色界诸不动行。为等起缘不应道理。非境界故。如说欲界爱取二种。于不动行如是色界爱取二种。于无色界诸不动行。若无色界爱取二种于欲界行或色界行。及以色界爱取二种于欲界行当知亦尔。
复言世尊。何缘欲界爱取二种。不与非福福行为缘。世尊告曰。诸有现前爱非爱境增上力故。发生欲爱起不善根造非福行。一切皆由于因于果。非福行中不知过患。彼由意乐有过失故。或由加行有过失故。起非福行。如是意乐加行过失。唯用无明以为胜缘。非境界爱及不善根。若由欲爱造诸福行。彼信为依乃造斯行。于死于生起定信故。此爱及取。由信摄伏我施设为有覆无记。若法欲界有覆无记。于发诸行无胜功能。以于因果及福行中不知出离。求可爱生造斯福行故。此福行亦唯无明以为胜缘。复言世尊。何缘色界爱取二种不作色界不动行缘。世尊告曰。诸有未离欲界贪者。色界爱等未得生处若无生处则无堪能故非色界不动行缘。如说色界爱取二种。于其色界诸不动行。如是无色爱取二种。于无色界诸不动行。应知亦尔。彼于色界或无色界。有过患身。起有功德作意想见。或依教法或依诲法。发起如是非理作意能为彼界不动行缘。如是所起非理作意无明所引。如是无明由此所起非理作意及果为伴。能为彼界不动行缘。是故应知彼不动行亦唯无明以为胜缘。复有一类依无有爱。造诸福行或不动行。彼由如是无有爱故。既于诸有见多过患。岂更悕求当来诸有。然于无有不如实知。由无知故。不...(第0136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
...离取。诸无有爱。不能为缘转变福行不动行等。令成有支于不定地及于定地生诸善趣。是故非唯爱为有缘。然彼有支定缘于取。
复言世尊。如大因缘法门经说。汝阿难陀。若于彼彼有情类中。无有生者应无如是如是类生。若一切生都无有者。应不施设生缘老死。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世尊告曰。依所引生及所生生。二种密意。作如是说。又依老死远增上缘。及依老死近增上缘。二种密意。作如是说。
复言世尊。先为略说缘起句义。其缘起义犹未为说。云何应知。世尊告曰。诸缘起义。略有十一。如是应知。谓无作者义是缘起义。有因生义是缘起义。离有情义是缘起义。依他起义是缘起义。无动作义是缘起义。性无常义是缘起义。刹那灭义是缘起义。因果相续无间绝义是缘起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是缘起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是缘起义。因果决定无杂乱义是缘起义。如是应知缘起略义。
复言世尊。如余经说。缘起甚深。云何应知如是缘起甚深之相。世尊告曰。即依十一缘起略义。应知缘起五甚深相。何等为五。一因甚深。二相甚深。三生甚深。四差别甚深。五流转甚深。应知缘起甚深之相。复有五种。何等为五。谓相甚深。引发因果诸分甚深。生起因果诸分甚深。差别甚深。对治甚深。应知缘起复有五种甚深之相。何等为五。谓摄甚深。顺次甚深。逆次甚深。执取甚深。所行甚深。是名无明等起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转异殊胜。世尊告曰。略有四种转异无明。何等为四。一者随眠转异无明。二者缠缚转异无明。三者相应转异无明。四者不共转异无明。复言世尊。谁有何等转异无明。而说无明为缘生行。世尊告曰。外法异生非理作意所引四种转异无明。由此为缘。生福非福及不动行。如是所说外法异生所有福行及不动行相应善心。一切皆是非理作意所引等流。内法异生若放逸者。彼除一种不共无明。所余无明引发放逸。为缘生行内法异生。若不放逸勤修学者。及圣有学三种无明。引发妄念为非福缘。然此...(第0136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
...以者何。闻所成智体上。无有思所成智。思所成智体上。无有修所成智。一切世间修所成智体上。无有一切出世修所成智。出世有学智上。无有诸无学智。无学声闻智上。无有如来等智。若如是者。应即是智即是无智。如是无明应不可立决定体相。又我于彼三善根中。说有无痴。应但痴无说名无痴。然非痴无说名无痴。故非明无说名无明。而别有一心所有法。不知真实说名无明。如别有一心所有法。了知真实说名为智。又唯明无名无明者。应无如是一切无明十一殊胜。是故应知。非唯明无说名无明。是名无明障碍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随缚殊胜。世尊告曰。乃至有顶三界有情。于诸谛中所有无智随眠随缚未缺未减。由彼有情说名具缚。又此无智。善趣恶趣因果差别。无色有情有其下品。色界有情有其中品。欲界有情有其上品。如是成就三品无明。诸有情类当来可生。一一法尔三品随缚。此说异生。若诸圣者渐次永断。若具上中定有中下。或有中下而无上中。又阿罗汉。虽尽诸漏脱烦恼障。应知尚有所知障。摄无明随缚。如是无明。应知极远随逐有情。唯除诸佛余皆随缚。是名无明随缚殊胜。复言世尊。云何无明对治殊胜。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对治无明。何等为二。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二依他音全分无量法界妙智。
复言世尊。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为何所缘。有何行相。作何事业。世尊告曰。少分有量法界妙智。缘四圣谛十六行相。作无明等烦恼业。生一切杂染离系事业。
复言世...(第0136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
...四名缘行相。谓于能作余缘引发因缘爱中。正观行相。
复言世尊。于灭谛中有四行相。云何第一名灭行相。谓于永断烦恼灭中。正观行相。云何第二名静行相。谓于永断众苦静中。正观行相。云何第三名妙行相。谓于永断无罪清净安乐性中。正观行相。云何第四名离行相。谓于永断常住性中。正观行相。
复言世尊。于道谛中有四行相。云何第一名道行相。谓于圣道与境相应无颠倒性。正观行相。云何第二名如行相。谓于圣道永出世间离诸漏性。正观行相。云何第三名行行相。谓于圣道先圣后圣同所游履。正观行相。云何第四名出行相。谓于圣道无上性中。正观行相。
复言世尊。何缘圣谛唯有四种。世尊告曰。如是四谛。普摄一切染净因果差别性故。
复言世尊。何缘四谛如是先后次第说耶。世尊告曰。由是世间诸病病因病灭良药相似法故。
复言世尊。入见道时。于此四谛为顿现观为渐现观。世尊告曰。有别道理名顿现观。有别道理名渐现观。何别道理名顿现观。谓自内证真谛圣智。于真智境非安立义。总相缘故名顿现观。何别道理名渐现观。谓初业智及后得智。观察自相及因果相。由作行相别相缘故。名渐现观。
复言世尊。若有如是四圣谛者。何缘世尊复说二谛。谓世俗谛及胜义谛。世尊告曰。即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谛。若自内证最胜义智所行境界。非安立智所行境界。名胜义谛。
复言世尊。如是四谛。于圣非圣皆悉是谛。何缘如来唯说圣谛。世尊告曰。如是四谛。于非圣者。唯由法尔说名为谛。不由正智决定信故说名为谛。于诸圣者。亦由法尔说名为谛。亦由正智决定信故。说名为谛。是故如来唯说四种名为圣谛。
复言世尊。全分无量法界妙智。为何所缘。有何行相。作何事业。世尊告曰。此智亦以如是四谛。为其所缘。除谛相想清净行相。入一切种诸谛行相。于作有情一切义...(第0136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
...论于此集坐。诸比丘言。大德。此众多比丘集坐在堂作是议论。言诸命者等。世尊曾以无量诸门。说十二分缘生。于彼最初演说无明以为缘体。有何因缘。一切烦恼诸行缘中。惟说无明以为缘体。于此无明见何胜异。大德。我等众多比丘集坐住堂议论未竟。有如是议于此集坐。如是语已。世尊告诸比丘。有法门名缘生初胜分。善听善思。当为汝说。何者缘生初胜分法门。诸比丘。有十一种。胜异中胜异故。安立无明为缘生初缘。何者十一。所谓攀缘胜异。种相胜异。由绪胜异。等起胜异。转生胜异。颠倒胜异。相胜异。业胜异。障碍胜异。顺缚胜异。对治胜异。
尔时有异比丘。即从坐起整衣一髆。向世尊所合掌曲躬。白言大德。何者无明攀缘胜异。佛言比丘。因果俱过恶。一切染分因果。俱功德一切净分。并为无明之所攀缘。比丘。此是无明攀缘胜异。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无明种类胜异。佛言比丘。覆于真实显不真实。比丘。此是无明种类胜异。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无明由绪胜异。佛言比丘。于一切烦恼染业染生染。而作由绪根本住处故。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一切烦恼染。佛言比丘。略说三种烦恼。一切烦恼染。所谓无慧烦恼。疑慧烦恼。邪慧烦恼。比丘白佛。大德。何者一切业染。佛言比丘。略说自相三种差别(谓身口意也)及障碍对治相。三种差别(障碍者非福也对治者福及不动也)总摄业染。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一切种生染。佛言比丘。略说三受依止。所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苦故。所谓苦...(第0137部~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二卷)
...前。为令自身转出故。以是因缘。有于出生故。说彼行为有。彼取力故。行既为有。于此死已先所摄聚。当出生者作缘转出。是故说名有缘生。于转出中。出生时相坏异于昔。复至彼边则有死退寿命终尽。是故说名生缘老死。比丘。此是第二无明。于转出缘生和合转出而作起缘。比丘白佛。大德。何故转出缘生中渴取二种。而不说为诸行缘也。佛言比丘。渴取自界。分齐断故。如欲渴及取。不应作色界无色界不动行。缘非境界故。如欲渴。于不动行中如是色渴。于无色界中无色渴。于欲界色界中色渴。于欲界中亦尔。
比丘白佛。大德。何故欲渴及取。不与福非福行为缘。佛言比丘。于此现前所有境界。爱与不爱而为增上。以有欲渴起不善根。作非福行。由于共因果非福行中。不知其恶故。所谓心恶及所作恶。以不知故起非福行。而彼心及所作恶等。惟以无明为缘。非渴为缘。与不善根不共境界故。若以欲渴作于福行。依信乃作。谓信死必生生必藉缘。以信摄故所有渴取。我但施设为障覆无记。若法障覆无记则不能起行。由于共因果福行中不知出离故。求可爱生便作福行。是故虽云福行。亦以无明为缘。
比丘白佛。大德。何故色界渴取。不与色界不动行为缘。佛言。比丘。未离欲者。色渴未生未得住处。彼未有时未得住处故。不能为色界不动行缘令其得起。如色界渴于色界不动行中。如是无色界渴于无色界不动行中亦尔。由于色界身无色界身有过恶中见其好事。想而思惟。或因说法。或因教授法故。有此不正思惟。与彼行为缘。然此不正思惟。为无明所引。不正思惟果。共无明和合。与不动行为缘故。是故彼不动行。亦以无明为缘。应知比丘。又一无有渴为依故。作诸福行及不动行。由无有渴故。则见诸有过恶。何肯更求当有。然复于无有中不如实知。以不如实知。又未得对治道故。迷...(第0137部~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二卷)
...何故取缘有。非渴爱缘。佛言。比丘。此有渴爱如其无取。不能缘非福行于恶趣中出生。及无有渴爱如其无取。不能缘福不动行于非定地身及定地身二种善趣中出生。是故非惟渴爱缘有。取亦缘有。
比丘白佛。大德。若世尊曾于大由法门中说云。阿难陀。彼诸众生于中众生种类。或无有生然亦有生。若其一切诸种。皆无生缘老死。亦是可知。世尊。有何密意作如是说。佛言。比丘。密意所说。摄聚之生及转出之生。于老死增上缘。不相着及相着。此是密意。
比丘白佛。大德。世尊已说缘生句义。未说缘生义。彼云何可见。佛言。比丘。略说有十一种缘生义可见。所谓无作者义是缘生义。共因者义。无众生义。他生义。不动义。无常义。念念空义。因果相续不断义。种种因果义。相似因果义。决定因果义。是缘生义。如是可见。
比丘白佛。大德。若世尊曾说甚深即此缘生是也。然此缘生甚深云何可见。佛言。比丘。如是以十一种义故。五种甚深可见。所谓因甚深。相甚深。生甚深。转住甚深。发转甚深。比丘。复有五种缘生甚深可见。所谓相甚深。摄种甚深。因甚深。果甚深。转出因果差别对治甚深。比丘。复有五种缘生甚深可见。所谓摄甚深。顺甚深。逆甚深。取甚深。境界甚深。比丘。此是无明等起殊胜。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无明转住殊胜。佛言。比丘。略说无明有四种转住。所谓顺眠转住(旧名使)。起处转往(旧名缚亦名上心)。相应转住。独不共转住。
比丘白佛。大德。谁所转住无明作缘。佛言。比丘。此外凡夫以不正思。牵引四种无明与福非福不动行作缘。比丘。此外凡夫。若与福不动相应善业之心。犹是不正思之津气。比丘。此内法放逸凡夫。且置不共无明。彼余无明放逸牵引与行作缘。比丘。此内法不放逸凡夫学者及圣学者。妄念牵引三种无明。与非福作缘。然彼非福不能作恶趣有。是故彼非福不是无明...(第0137部~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二卷)
...。比丘。若尔无明之相不可安立。何以故。比丘。闻体智无有思体智。思体智无有修体智。世间修体智无有出世修体智。出世学智无有无学智。无学声闻智无有如来智。彼如是者。彼亦是有智。彼亦是无智。如是有无明故得立其相。又比丘。三善根中我说无痴。彼中痴无而有无痴。非以痴无是其无痴。今亦非以明无是其无明。又心数法不知真实故名无明。亦如心数法知真实故名智。又比丘。若当无有是无明者。此中诸十一种无明殊胜。此则无有。是故非明无有是其无明。比丘。此是无明恶对殊胜。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无明顺缚殊胜。佛言。比丘。乃至有顶趣等三界众生。于此谛中若未有智。彼无空缺顺眠恒缚。亦以彼故。谓彼众生为具足缚。若复善趣恶趣因果分中。亦未有智。彼微细者无色界众生。次中者色界。增上者欲界。然彼微细次中增上。当来有生法尔顺缚。又比丘。若阿罗汉尽诸漏者。应知之障。彼亦是无明顺缚。如此无明远行顺缚。亦应可见。比丘。此是无明顺缚殊胜。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无明对治殊胜。佛言。比丘。有二种智以为无明对治。一者因他音声或有不因。是少分法界智。二者因他音声而非少分。是无量法界智。
比丘白佛。大德。所有少分法界智。何攀缘何种相何作业。云何可见。佛言。比丘。其少分法界智四念攀缘十六种相。与无明共而于烦恼。业生诸染作远离业。应如是见。
比丘白佛。大德。生苦云何可见。佛言。比丘。内因苦依止故。外因苦依止故...(第0137部~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二卷)
...何者是止相。佛言。比丘。于解脱中若见止苦。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妙相。佛言。比丘。于解脱中若见无罪净乐。此是其相。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出相。佛言。比丘。于解脱中若见出无常。此是其相。比丘白佛。大德。若此四种以为道相。于中何者是道相。佛言。比丘。于此道中若见所知相应及无颠倒。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如相。佛言。比丘。于此道中若见出世无漏。此是其相。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迹相。佛言。比丘。于圣道中若见行于顺行。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者是乘相。佛言。比丘。于此道中若见无上。此是其相。
比丘白佛。大德。何故惟四圣谛。佛言。比丘。共因果染净。皆此摄故(共因果者染则因果共染净则因果共净故名共也)。
比丘白佛。大德。此苦等谛。何故渐次说谛。佛言。比丘。病由脱药相似法故(病谓苦由谓集脱谓灭药谓道)。
比丘白佛。大德。此四圣谛为一时证见。为渐次证见。佛言。比丘。有道理故一时证见。有道理故渐次证见(道理亦名因缘亦名方便)。比丘白佛。大德。若一时证见有何道理。佛言。比丘。自内知谛真智境界。攀缘非安立义。以总攀缘故。一时证见。比丘白佛。大德。若渐次证见有何道理。佛言。比丘。已修治智及后得者。自相因果观察其相。以非总攀缘故。渐次证见。
比丘白佛。大德。若世尊说四圣谛。何故复说二谛。世谛及最胜义谛。佛言。比丘。于此四圣谛中。若法住智境界。彼是世谛。若复自内最胜义智境界。非安立智境界。彼是最胜义谛。应如是见。
比丘白佛。大德。若四圣谛非圣亦谛圣亦谛。何故以圣而名此谛。以圣谛故世尊所说。佛言。比丘。虽非圣者。亦于此谛法体之中。无智而信故。圣者于此法体之中。有智而信故。以是义故。此为圣谛。应如是见。
比丘白佛。大德。非少分无量法界智。何攀缘何种相何作业。佛言。比丘。亦四圣谛以为攀缘。清净想谛为相。一切种入谛为相。与一切众生。作一切义利为相。又少分法界智者。声闻不背众生...(第0137部~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二卷)
...种比相。作一向成相已。当知是相若广演说一切智所说。谓涅槃寂静。如是等名快净语说相。文殊师利。是故此五相成清净观。以清净故应当修习。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智相有几种。佛告文殊师利有五种。一者若一切智名闻出于世间。二者成就三十二大人相。三者十力决断一切众生疑网。四者四无畏说法。一切外论不能难问。不能屈伏五者若彼法律知。有八圣道四沙门果。当知此五行。是一切智相。若此助成如是现前量比量信言量。是名五种快净相。云何七种相。一者彼异相似得相。二者彼异不相似得相。三者一切相似得相。四者一切不相似得相。五者异生比相。六者不成相。七者不净语说相。若彼一切法意识识。是名一切相似得相。若复形自性业法因果异相。名各各异相。决定各各异相。是名一切不相似得相。文殊师利。彼有比异一切相似得相。有一切不相似相。以彼不一向成故是名不成相。又复彼有比异不相似得相。有一切相似相。以彼不一向成故是名不成相。不成故不成清净观。不净故不应习近。不净语说相者。当知是性不清净。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如是法住住法界。是名法成。彼略广者总说一句法渐增广句。分别解说乃至究竟。若有行有攀缘决定菩提分法。我说念处等。是名自性相。世间出世间道。共断诸烦恼。招引世间出世间功德果。是名彼得果相。若彼解脱智知。广为众生演说显示。是名神力显示相。如是修菩提分法。彼违道处染污。是名障法相。彼多利益。是名顺法相。若障过是名过患相。若随顺...(第0151部~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一卷)
...灭一切结故行进波罗蜜。度诸流故行进波罗蜜。脱未脱者安未安者度未度者故行进波罗蜜。集百福德庄严相故行进波罗蜜。守护一切佛正法故行进波罗蜜。神通遍至一切佛刹。供养礼拜右绕恭敬于诸佛故行进波罗蜜。此诸精进从寂静生。身心寂静住。无出无入。无上无下。为于无生无起所摄。紧那罗王。是为菩萨有三十二法净进波罗蜜。紧那罗王。菩萨复有三十二法净禅波罗蜜。何等三十二法。所谓念净。慧净。进净。惭净。坚实净。心体性净。不忘菩提心净。功德根净。无所依净。我我所净。起神通净。身寂静净。修治心净。内寂静净。外威仪净。断诸见着净。观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无丈夫净。不住三界净。助菩提法现前净。悲观众生净。除智障净。智慧超出净。不违因果净。决定法忍净。修行无常苦空法净。转方便净。方便摄净。近道场净。不悕望声闻缘觉乘净。满足无漏净。心不散乱得佛定净。观众生心如应说净。紧那罗王。是为菩萨三十二法净禅波罗蜜。紧那罗王。菩萨复有三十二法净般若波罗蜜。何等三十二。求集多闻无有厌足。善巧思惟分别诸法。以己智慧觉了诸法。善分别阴善分别界趣法界故。善于诸入知分别故。善于缘法知因住故。善于诸谛知解灭故。知于正位不入正位故。观察无起起自心故。知诸法无生本际净故。知诸一切众生无我离倒见故。知一切法同是一法本际离欲故。知诸世界是一世界同虚空故。知一切佛同是一佛入不思议法界故。善知分别一切章句善文字故。知无碍辩广演说法悦可一切诸众生故。知陀罗尼无...(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二卷
...尔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治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郁树藤句非郁树藤句,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
“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第0171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害,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大慧,彼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第0171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城想,无始习气计著想现,彼非有城、非无城;如是外道,无始虚伪习气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不能了知自心现量。
“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池种种庄严,自身入中,觉已忆念。
“大慧,于意云何?如是士夫,于前所梦忆念不舍,为黠慧不?”
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恶见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梦自心现量,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譬如画像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如是未来外道,恶见习气充满,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自坏坏他。余离有无无生之论,亦说言无,谤因果见,拔善根本,坏清净因。胜求者,当远离去,作如是说:‘彼堕自他俱见,有无妄想已,堕建立诽谤。以是恶见,当堕地狱。’
“譬如翳目见有垂发,谓众人言:‘汝等观此。’而是垂发,毕竟非性非无性,见不见故;如是外道,妄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诽谤正法,自陷陷他。
“譬如火轮非轮,愚夫轮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一切性生。
“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无智作摩尼想,计著追逐,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习气所熏,于无所有说有生,缘有者言灭。
“复次,大慧,有三种量、五分论,...(第0171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慧问,
观察诸众生, 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 及大慧咨问,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闻佛听问,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诸觉? 何因而有觉?
何因见迷惑? 何因有迷惑?
何因有国土, 化相诸外道?
云何名佛子, 寂静及次第?
解脱何所至? 谁缚何因脱?
禅者观何法? 何因有三乘?
何因缘生法? 何因作所作?
何因俱异说? 何因无而现?
何因无色定, 及与灭尽定?
何因想灭定? 何因从定觉?
云何因果生? 何因身去住?
何因观所见? 何因生诸地?
破三有者谁? 何身至何所?
云何处而住? 云何诸佛子?
何因得神通, 及自在三昧?
何因得定心? 最胜为我说。
何因为藏识? 何因意及识?
何因见诸法? 何因断所见?
云何性非性? 云何心无法?
何因说法相? 云何名无我?
何因无众生? 何因有世谛?
何因不见常? 何因不见断?
云何佛外道, 二相不相违?
何因当来世, 种种诸异部?
云何名为空? 何因念不住?
何因有胎藏? 何因世不动?
...(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涅槃空刹那,
趣至无自体, 佛波罗蜜子,
声闻辟支佛, 外道无色者。
须弥海及山, 四天下土地,
日月诸星宿, 外道天修罗。
解脱自在通, 力思惟寂定,
灭及如意足, 觉支及道品,
诸禅定无量, 五阴及去来,
四空定灭尽, 发起心而说。
心意及意识, 无我法有五,
自性相所想, 所见能见二。
云何种种乘, 金摩尼珠性,
一阐提四大, 荒乱及一佛?
智境界教得, 众生有无有?
象马诸禽兽, 云何如捕取?
譬如因相应, 力说法云何?
何因有因果? 林迷惑如实,
但心无境界, 诸地无次第。
百变及无相, 医方工巧论,
咒术诸明处, 何故而问我?
诸山须弥地, 其形量大小,
大海日月星, 云何而问我?
上中下众生, 身各几微尘?
肘步至十里, 四十及二十,
兔毫窗尘几? 羊毛[麩-夫+廣]麦尘,
一升几[麩-夫+廣]麦, 半升几头数?
一斛及十斛, 百万及一亿,
频婆罗几尘? 芥子几微尘?
几芥成草子? 几草子成豆?
几铢成一两? 几两成一分?
如是次第数, 几分成须弥?
佛子今何故,...(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非境界见,外道见非外道见,乱见非乱见,幻见非幻见,梦见非梦见,阳焰见非阳焰见,像见非像见,轮见非轮见,揵闼婆见非揵闼婆见,天见非天见,饮食见非饮食见,淫欲见非淫欲见,见非见见,波罗蜜见非波罗蜜见,戒见非戒见,日月星宿见非日月星宿见,谛见非谛见,果见非果见,灭见非灭见,起灭尽定见非起灭尽定见,治见非治见,相见非相见,支见非支见,巧明见非巧明见,禅见非禅见,迷见非迷见,现见非现见,护见非护见,族姓见非族姓见,仙人见非仙人见,王见非王见,捕取见非捕取见,实见非实见,记见非记见,一阐提见非一阐提见,男女见非男女见,味见非味见,作见非作见,身见非身见,觉见非觉见,动见非动见,根见非根见,有为见非有为见,因果见非因果见,色究竟见非色究竟见,时见非时见,树林见非树林见,种种见非种种见,说见非说见,比丘见非比丘见,比丘尼见非比丘尼见,住持见非住持见,字见非字见。
“大慧,此百八见,过去诸佛所说,汝及诸菩萨当如是学。”
入楞伽经卷第二 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诸识生、住、灭,非思量者之所能知。大慧,诸识各有二种生、住、灭。大慧,诸识二种灭者:一者、相灭,二者、相续灭。大慧,诸识又二种住:一者、相住,二者、相续住。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一者、相生,二者、相续生。大慧,识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转相...(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何等为七?一者、心境界,二者、智境界,三者、慧境界,四者、二见境界,五者、过二见境界,六者、过佛子地境界,七者、入如来地内行境界。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来应正遍知,性自性第一义心。大慧,依此性自性第一义心,诸佛如来毕竟得于世间、出世间。诸佛智慧眼,同相、别相诸法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邪见共同。大慧,云何不与外道邪见共同?所谓分别自心境界妄想见,而不觉知自心想见。大慧,诸愚痴凡夫,无有实体以为第一义,说二见论。
“复次,大慧,汝今谛听,我为汝说。虚妄分别以为有物,为断三种苦。何等为三?谓无知、爱、业因缘灭,自心所见如幻境界。大慧,诸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本无始生依因果而现。复作是说,实有物住,依诸缘故;有阴界入生住灭,以生者灭故。大慧,彼沙门、婆罗门说,相续体本无始有,若生、若灭、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诸法,是断灭论,非我所说。何以故?以现法不久当可得故,不见根本故。
“大慧,譬如瓶破不得瓶用。大慧,譬如燋种不生芽等。大慧,彼阴界入是灭,过去阴界入灭,现在、未来亦灭。何以故?因自心虚妄分别见故。大慧,无彼阴界入相续体故。大慧,若本无始生、依三法生种种识者,龟毛何故不生沙、不出油?汝之所立决定之义,是即自坏;汝说有无说生,所成因果亦坏。大慧,若如是依三法因缘,应生诸法因果自相,过去、现在、未来有无诸相譬喻及阿含;自觉观地,依自见薰心,作如是说。大慧,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恶见所害,邪见迷意,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大慧,若复有沙门、婆罗门,见诸法离自性故,如云、火轮、揵闼婆城不生不灭故,如幻、阳焰、水中月故,如梦内外心依无始世来虚妄分别戏论而现故,离自心虚妄分别可见因缘故,离灭尽妄想说所说法故,离身资生持用法故,离阿梨耶识取境界相应故,入寂静境界故,离生住灭法故,如是思惟观察自心以为生故。大慧,如是菩萨不久当得世间、涅槃平等之心。大慧,汝巧方便、开发方便,观察一切诸众生界,皆悉如幻,如镜中像故,无因缘起远离内境故,自心见外境界故,次第随入无相处故,次第随入从...(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知不取为究竟。大慧,是名声闻内身证圣修行乐相。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当修行内身证圣修行乐门而不取著。
“大慧,何者是声闻分别有物执著虚妄相?谓于四大坚湿热动相、青黄赤白等相故,无作者而有生故,自相同相故,斟量相应阿含先胜见善说故,依彼法虚妄执著以为实有。大慧,是名声闻分别有物执著虚妄相。大慧,菩萨摩诃萨于彼声闻法应知而舍,舍已入法无我相,入法无我相已入人无我,观察无我相已次第入诸地。大慧,是名声闻分别有物执著虚妄相。
“大慧,所言声闻乘有二种相者,我已说竟。”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可思议法,内身证圣境界法第一义法。世尊,外道亦说常不可思议因果,此义云何?”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诸外道说常不可思议,因果不成。何以故?大慧,诸外道说常不可思议,非因自相相应故。大慧,诸外道说常不可思议,若因自相不相应者,此何等法,何等法了出?是故外道不得言常不可思议。
“复次,大慧,诸外道说常不可思议者,若因自相相应者,应成无常不可思议;以有因相故,是故不成常不可思议。大慧,我说常不可思议第一义,常不可思议与第一义相因果相应,以离有无故;以内身证相故,以有彼相故,以第一义智因相相应,以离有无故;以非所作故,与虚空、涅槃、寂灭譬喻相应故,是故常不可思议。是故,大慧,我说常不可思议,不同外道常不可思议论。大慧,此常不可思议,诸佛如来应正遍知实是常法,以诸佛圣智内身证得故,非心意意识境界故。大慧,是故菩萨摩诃萨应当修行,常不可思议内身所证圣智行法。
“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可思议,无常法相因相应故,是故无常;非因相而得名故,是故常法不可思议。大慧,若诸外道常不可思议,见有无法而言常,以彼法比智知言有常。大慧,我亦如是,即因此法作有无见,无常应常。何以故?以无因故。复次,大慧,诸外道说若因相相应,成常不可思议...(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何者内法因缘集相?大慧,所谓无明、业、爱,如是等法名内因缘集相。大慧,因无明等阴界入等,而得名为因缘集相,而诸凡夫虚妄分别各见别相。
“大慧,因有六种。何等为六?一者、当因,二者、相续因,三者、相因,四者、作因,五者、了因,六者、相待因。大慧,当因者,作因已,能生内外法。大慧,相续因者,能攀缘内外法,阴种子等。大慧,相因者,能生相续次第作事而不断绝。大慧,作因者,能作增上因,如转轮王。大慧,了因者,妄想事生已能显示,如灯照色等。大慧,相待因者,于灭时不见虚妄生法,相续事断绝故。
“大慧,如是诸法,凡夫自心虚妄分别。大慧,是诸法非次第生,非一时生。何以故?大慧,若一切法一时生者,因果不可差别,以不见因果身相故。若次第生者,未得身相,不得言次第生;如未有子,不能言父。大慧,愚痴凡夫自心观察,次第相续不相应故,作如是言:‘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等能生诸法。’大慧,如是次第诸法不生。大慧,虚妄分别取法体相,一时、次第俱亦不生。复次,大慧,自心中见身及资生故。大慧,自相同相外法无法,是故次第、一时不生。大慧,但虚妄识生自心见故。大慧,汝当应离不正见因缘生事次第、一时生法。”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因缘无不生, 不生故不灭;
生灭因缘虚, 非生亦非灭。
为遮诸因缘, 愚人虚妄取。
有无缘不生, 故诸法不起,
以于三界中, 熏习迷惑心。 ...(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睡梦中见诸男女、象马、车步、城邑、聚落、牛与水牛、园林、树木、种种山河、泉流、浴池、宫殿、楼阁,种种庄严广大严博,见身在中忽然即觉,觉已忆念彼广大城。大慧,于意云何?彼人名为是圣者不?”
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大慧:“一切愚痴凡夫、外道邪见诸见亦复如是,不能觉知诸法梦睡自心见故,执著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故。
“大慧,譬如画像不高不下。大慧,愚痴凡夫妄见诸法有高有下。大慧,于未来世依诸外道邪见心熏习,增长虚妄分别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大慧,而彼外道自坏坏他,说如是言:‘诸法不生不灭,有无寂静,彼人名为不正见者。’大慧,彼诸外道谤因果法,因邪见故拔诸一切善根白法清净之因。大慧,欲求胜法者,当远离说如是法人。彼人心著自他二见,执虚妄法堕于诽谤,建立邪心,入于恶道。
“大慧,譬如目翳,见虚空中有于毛轮,为他说言:‘如是如是青黄赤白,汝何不观?’大慧,而彼毛轮本自无体。何以故?有见不见故。大慧,诸外道等依邪见心虚妄分别亦复如是,虚妄执著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生诸法故。
“大慧,譬如天雨生于水泡似玻瓈珠,愚痴凡夫妄见执著,生于珠想东西走逐。大慧,而彼水泡非宝珠非不宝珠。何以故?有取不取故。大慧,彼诸外道因虚妄心分别熏习亦复如是,说非有法依因缘生,复有说言实有法灭。
“复次,大慧,彼诸外道建立...(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十二因缘从因生果,不说自心妄想分别见力而生。世尊,若尔,外道亦说从因生果。世尊,外道说言,从于自性、自在天、时、微尘等因生一切法;如来亦说,依于因缘而生诸法,而不说有自建立法。世尊,外道亦说,从于有无而生诸法;世尊说言,诸法本无,依因缘生,生已还灭。世尊说从无明缘行乃至于有,依眼识等生一切法。如世尊说,亦有诸法无因而生。何以故?不从因生,一时无前后生,以因此法生此法。世尊自说,因虚妄因法生,此法非次第生故。世尊,若尔,外道说法胜,而如来不如。何以故?世尊,外道说因,无因缘能生果。如来说法,因亦依果,果亦依因;若尔,因缘无因无果。世尊,若尔,彼此因果展转无穷。世尊说言,从此法生彼法,若尔,无因生法。”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我今当说,因此法生彼法,不同外道所立因果,无因之法亦从因生。我不如是,我说诸法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亦不杂乱,亦无展转无穷之过。何以故?以无能取、可取法故。大慧,外道不知自心见故,执著能取、可取之法,不知不觉唯自心见内外法故。大慧,彼诸外道不知自心内境界故,见有无物;是故外道有如是过,非我过也。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非无因生。”
大慧复言:“世尊,有言语说应有诸法。世尊,若无诸法者,应不说言语。世尊,是故依言说应有诸法。”
佛告大慧:“亦有无法而说言语,谓兔角、龟毛、石女儿等,于世间中而有言说。大慧,彼兔角非有非无,而说言语。大慧,汝言以有言说应有诸法者,此义已破。
“大慧,非一切佛国土言语说法。何以故...(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如电光,即见即灭,凡夫不见。大慧,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以一切法自心分别同相异相,以不能观察故;不如实见,以妄执著色等法故。”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非见色等法, 说言无幻法,
故不违上下, 我说一切法,
不见有本性, 如幻无生体。”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诸法不生,复言如幻。将无世尊前后所说自相违耶?以如来说一切诸法不如幻故。”
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如幻者,不成前后有相违过。何以故?以诸一切愚痴凡夫不见生法及不生法,不能觉知自心有无、外法有无。何以故?以不能见不生法故。大慧,我如是说诸法前后无有相违。大慧,我遮外道建立因果义不相当,是故我说诸法不生。大慧,一切外道愚痴群聚作如是说,从于有无生一切法,不说自心分别执著因缘而生。大慧,我说诸法有亦不生、无亦不生。是故,大慧,我说诸法不生不灭。
“大慧,我说一切诸法有者,护诸弟子令知二法。何等为二?一者、摄取诸世间故,二者、为护诸断见故。何以故?以依业故有种种身摄六道生,是故我说言有诸法摄取世间。大慧,我说一切法如幻者,为令一切愚痴凡夫毕竟能离自相同相故。以诸凡夫痴心执著堕于邪见,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虚妄见故;令离执著因缘生法,是故我说一切诸法如幻如梦,无有实体。何以故?若不如是说者,愚痴凡夫执邪见心,欺诳自身及于他身,离如实见一切法故。
“大慧,云何...(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诸法有亦不生、无亦不生。是故,大慧,我说诸法不生不灭。
“大慧,我说一切诸法有者,护诸弟子令知二法。何等为二?一者、摄取诸世间故,二者、为护诸断见故。何以故?以依业故有种种身摄六道生,是故我说言有诸法摄取世间。大慧,我说一切法如幻者,为令一切愚痴凡夫毕竟能离自相同相故。以诸凡夫痴心执著堕于邪见,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虚妄见故;令离执著因缘生法,是故我说一切诸法如幻如梦,无有实体。何以故?若不如是说者,愚痴凡夫执邪见心,欺诳自身及于他身,离如实见一切法故。
“大慧,云何住如实见?谓入自心见诸法故。”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如汝言诸法, 一切不生者,
是则谤因果, 不生如实见。
我说有生法, 摄受诸世间,
见诸法同幻, 不取诸见相。”
复次,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名、句、字身相。以诸菩萨善知名、句、字身相故,依名、句、字身相,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菩提已,为众生说名、句、字相。”
大慧菩萨白佛言:“善哉!世尊,惟愿速说。”
“大慧,何者名身?谓依何等何等法作名,名身事物,名异义一。大慧,是名我说名身。大慧,何者是句身?谓义事决定究竟见义故。大慧,是名我说句身。大慧,何者是字身?谓文句毕竟故。大慧,复次名身者,依何等法了别名句,能了知自形相故。大慧,复次句身者,谓句事毕竟...(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
“名身与句身, 及字身差别,
凡夫痴计著, 如象溺深泥。”
“复次,大慧,未来世中无智慧者,以邪见心不知如实法故,因世间论自言智者。有智者问如实之法,离邪见相一异、俱不俱,而彼愚人作如是言:‘是问非是,非正念问。’谓色等法常无常为一为异,如是涅槃有为诸行为一为异,相中所有能见所见为一为异,作者所作为一为异,四大中色香味触为一为异,能见所见为一为异,泥团微尘为一为异,智者所知为一为异。如是等上上次第相,上上无记置答,佛如是说,是为谤我!
“大慧,而我不说如是法者,为遮外道邪见说故。何以故?大慧,外道等说谓身即命,身异命异,如是等法外道所说是无记法。大慧,外道迷于因果义故,是故无记;非我法中,名无记也。大慧,我佛法中,离能见可见虚妄之想,无分别心,是故我法中无有置答。诸外道等执著可取能取,不知但是自心见法;为彼人故,我说言有四种问法。无记置答,非我法中。大慧,诸佛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众生有四种说言置答者。大慧,为待时故说如是法,为根未熟,非为根熟,是故我说置答之义。
“复次,大慧,一切诸法若离作者及因不生;以无作者故,是故我说诸法不生。”
佛告大慧:“一切诸法无有体相。”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一切诸法无实体相?”
佛告大慧:“自智观察一切诸法自相同相不见诸法,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无实体相。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0-3-5 08:23:40
|
只看該作者
”
佛告大慧:“一切诸法亦...(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禽兽见生于水想。大慧,是名相分别。
“大慧,义分别者,谓乐金银等种种实境界。大慧,是名义分别。
“大慧,自体分别者,谓专念有法自体形相,此法如是如是不异,非正见见分别。大慧,是名自体分别。
“大慧,因分别者,谓何等何等因,何等何等缘,有无了别因,相生了别相。大慧,是名因分别。
“大慧,见分别者,谓有无、一异、俱不俱,邪见外道执著分别。大慧,是名见分别。
“大慧,建立分别者,谓取我、我所相说虚妄法。大慧,是名建立分别。
“大慧,生分别者,谓依众缘有无法中生执著心。大慧,是名生分别。
“大慧,不生分别者,谓一切法本来不生,以本无故依因缘有而无因果。大慧,是名无生分别。
“大慧,和合分别者,谓何等何等法和合,如金缕共;何等何等法和合,如金缕和合。大慧,是名和合分别。
“大慧,缚不缚分别者,谓缚因执著如所缚。大慧,如人方便结绳作结,结已还解。大慧,是名缚不缚分别。
“大慧,是名虚妄分别法体差别之相。以此虚妄分别法体差别之相,一切凡夫执著有无故,执著法相种种因缘。是故,大慧,分别法体差别之相,见种种法执著为实;如依于幻见种种事,凡夫分别知异于幻有如是法。大慧,我于种种法中不异幻说,亦非不异。何以故?若幻异于种种法者,不应因幻而生种种;若幻即是种种法者,不应异见,此是幻、此是种种而见差别。是故我说不异、非不异。是故...(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三卷
...处种种分别执著,种种虚妄想生?何故不著第一义谛,虚妄分别而生分别?世尊,世尊如是说法,非平等说,无因而说。何以故?一处生、一处不生故。若世尊如是说者堕二朋党,以见执著虚妄分别而生分别。以世尊说如世幻师,依种种因缘生种种色像;以世尊自心虚妄分别;以世尊言种种虚妄,若有若无不可言说为离分别。如是如来堕世间论,入邪见心朋党聚中。”
佛告大慧:“我分别虚妄不生不灭。何以故?不生有无分别相故,不见一切外有无故。大慧,以见自心如实见故,虚妄分别不生不灭。大慧,我此所说,唯为愚痴凡夫而说自心分别,分别种种随先心生,分别种种有相执著。何以故?若不说者,愚痴凡夫不离自心虚妄觉知,不离执著我、我所见,不离因果诸因缘过;如实觉知二种心故,善知一切诸地行相,善知诸佛自身所行内证境界,转五法体,见分别相,入如来地。大慧,因是事故,我说一切诸众生等,执著不实虚妄生心,自心分别种种诸义。以是义故,一切众生知如实义而得解脱。”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诸因及与缘, 从此生世间,
妄想著四句, 彼不知我说。
世有无不生, 离有无不生,
云何愚分别, 依因缘生法?
若能见世间, 有无非有无,
转于虚妄心, 得真无我法。
诸法本不生, 故依因缘生,
诸缘即是果, 从果不生有。
从果不生果, 若尔有二果,
...(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无我,以见人无我、法无我相,是故不生分别之相,如实能知诸地上上智故,尔时能离心意意识,入诸佛智受位之地,摄取一切诸句尽处,如实能知一切诸佛自在之处,名为法味,不堕一切邪见戏论分别二边。
“大慧,外道说法,多令众生堕于二边,不令智者堕于二边。何以故?大慧,诸外道等多说断、常:以无因故堕于常见,见因灭故堕于断见。大慧,我说如实见,不著生灭,是故我说名为法味。
“大慧,是名我说食味、法味。大慧,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学此法。”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我摄取众生, 依戒降诸恶,
智慧灭邪见, 三解脱增长。
外道虚妄说, 皆是世俗论,
以邪见因果, 无正见立论。
我立建立法, 离虚妄因见,
为诸弟子说, 离于世俗法。
唯心无外法, 以无二边心,
能取可取法, 离于断常见。
但心所行处, 皆是世俗论,
若能观自心, 不见诸虚妄。
来者见因生, 去者见果灭,
如实知去来, 不分别虚妄。
常无常及作, 不作彼此物,
如是等诸法, 皆是世俗论。”
涅槃品第六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涅槃,涅槃者,以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各虚妄分别涅槃!”
佛告大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谛听!谛听!当...(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道等,本无后有,名为无常。谓依诸大所生相灭,不见其生离相续体,名为无常,八者、不生无常,谓为非常,是故无常。见诸法有无生不生,乃至微尘观察不见法生,故言不生,诸法非生。大慧,是名无生无常相,而诸外道不知彼法所以不生,是故分别诸法不生,故言无常。
“复次,大慧,外道分别无常之法,言有于物。彼诸外道自心虚妄分别无常常非无常,以有物故。何以故?自体不灭故。自体不灭者,无常之体常不灭故。大慧,若无常法是有物者应生诸法,以彼无常能作因故。大慧,若一切法不离无常者,诸法有无一切应见。何以故?如杖木瓦石,能破可破之物悉皆破坏,见彼种种异异相故。是故无常因一切法无法,亦非因亦非果。大慧,复有诸过,以彼因果无差别故,而不得言此是无常而彼是果;以因果差别故,不得言一切法常,以一切法无因故。大慧,诸法有因,而诸凡夫不觉不知,异因不能生异果故。大慧,若异因能生异果者,因异应生一切诸法;若尔,复更有过,应因果差别而见差别。大慧,若其无常是有物者,应同因体所作之事。复更有过,于一法中即应具足一切诸法,以同一切所作因果业相无差故。复更有过,自有无常,无常有无常体故。复更有过,一切诸法无常应常故。复更有过,若其无常同诸法者堕三世法。大慧,过去色同无常故已灭,未来法未生,以同色无常故不生。现在有法不离于色,以色与彼诸大相,依五大依尘,是故不灭,以彼彼不相离故。大慧,一切外道不灭诸大,三界依大、依微尘等,是故依彼法说生住灭。大慧,离于此法,更无四大诸尘等法。以彼外道虚妄分别离一切法更有无常,是故外道说言诸大不生不灭,以自体相常不灭故。是故彼说发起作事中间不作,名为无常。诸大更有发起诸大,无彼彼异相同相不生灭法。以见诸法不生灭故,而于彼处生无常智。
“大慧,何者名为形相休息无常?谓能造所造形相,见形相异如长...(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未来无病香洁人身可得?
“复次,大慧,我说凡夫为求净命啖于净食,尚应生心如子肉想,何况听食?非圣人食!圣人离者,以肉能生无量诸过,失于出世一切功德,云何言我听诸弟子食诸肉血不净等味?言我听者,是则谤我!
“大慧,我听弟子食诸圣人所应食食,非谓圣人远离之食。圣食能生无量功德,远离诸过。大慧,过去现在圣人食者,所谓粳米、大小麦豆、种种油蜜、甘蔗、甘蔗汁、骞陀末干提等,随时得者,听食为净。
“大慧,于未来世有愚痴人,说种种毗尼言得食肉,因于过去食肉熏习爱著肉味,随自心见作如是说,非佛圣人说为美食。
“大慧,不食肉者,要因过去供养诸佛,种诸善根,能信佛语,坚住毗尼,信诸因果,至于身口能自节量,不为世间贪著诸味,见食肉者能生慈心。
“大慧,我忆过去有王,名师子奴,食种种肉,爱著肉味,次第乃至食于人肉。因食人肉,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皆悉舍离,一切臣民国土聚落即便谋反,共断其命。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是故不应食一切肉。
“复次,大慧,自在天王化身为鸽,释提桓因是诸天主,因于过去食肉习气,化身作鹰惊逐此鸽。鸽来投我,我于尔时,作尸毗王,怜愍众生更相食啖,称己身肉与鹰代鸽,割肉不足,身上秤上受大苦恼。大慧,如是无量世来食肉熏习,自身他身有如是过,何况无愧常食肉者!
“大慧,复有余王不食肉者,乘马游戏,为马惊波牵入深山,失于侍从不知归路;不食肉故,师...(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 若于智不见。
彼何故不有? 彼人心取有,
分别非有无, 故不生有心。
不知唯心见, 是故生分别,
无分别分别, 是灭已无因。
遮四种朋党, 若诸法有因,
此异名字相, 彼人作不成。
彼应异自生, 不尔应因生,
因缘应和合, 以遮因生法。
我遮于常过, 若诸缘无常,
是不生不灭, 愚痴无常见。
灭相法无法, 不见作于因,
故无常生有, 云何人不见?
我摄取众生, 依持戒降伏,
智慧灭邪见, 依解脱增长。
一切诸世俗, 外道妄语说,
依因果邪见, 自法不能立。
但成自立法, 离于因缘果,
说诸弟子众, 离于世俗法。
唯心可见无, 心见于二种,
离可取能取, 亦离于断常。
但有心动转, 皆是世俗法,
不复起转生, 见世是自心。
来者是事生, 去者是事灭,
如实知去来, 不复生分别。
常无常及作, 亦不作彼此,
如是等一切, 是皆世俗法。
天人阿修罗, 畜生鬼夜摩,
众生去彼处, 我说于六道。
上中下业因, 能生于彼处,
善护诸善法, 得胜处解脱。
佛说念念生, 生死及于退,
...(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摩,
众生去彼处, 我说于六道。
上中下业因, 能生于彼处,
善护诸善法, 得胜处解脱。
佛说念念生, 生死及于退,
为比丘众说, 何意为我说?
心不至第二, 已灭坏不续,
我为弟子说, 念展转生灭。
色色分别有, 生及灭即已,
分别即是人, 离分别无人。
我说于念法, 依彼我说竟,
离于取色相, 不生亦不灭。
因缘从缘生, 无明真如等,
依于二法生, 真如无是体。
因缘从缘生, 若尔无异法,
从常生于果, 果即是因缘。
无异于外道, 因果共相杂,
佛及诸佛说, 大牟尼无异。
此一寻身中, 苦谛及集谛,
灭及于道谛, 我为诸弟子。
取三为实者, 取可取邪见,
世间出世法, 凡夫人分别。
我领于他法, 是故说三法,
为遮彼邪见, 莫分别实体。
说过无定法, 亦复无心生,
实亦不二取, 真如无二种。
无明及爱业, 识等从邪生,
无穷过不作, 作中不生有
诸法四种灭, 无智者所说,
分别二种生, 有物无有物。
离于四种法, 亦离四种见,
二种生分别, 见者更不生。
诸法本不...(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
无因不相当, 无有有法杂。
无因亦无生, 异因见外道,
离有无无法, 是故说唯心。
生及于不生, 离法是邪见,
说无因无生, 说有是著因。
自然无作者, 作者是邪见,
方便诸愿等, 是见为我说。
若诸法是无, 云何生三世?
离可取能取, 不生亦不灭。
从物见异物, 依彼法生心,
诸法不生化, 云何为我说?
实有而不知, 是故我说法,
牟尼诸法中, 前后自相违。
离诸外道过, 离于颠倒因,
生及与不生, 大师为我说。
离有及于无, 不失于因果,
地及于次第, 为说一无相。
世间堕二边, 为诸见迷惑,
无生无生等, 不知寂灭因。
我无三世法, 我亦不说法,
有二毕有过, 诸佛二清净。
诸法空刹那, 无体亦不生,
说邪法覆心, 分别非如来。
生及与不生, 惟愿为我说,
云何何等法, 离于境界生?
色具足和合, 从於戏论集,
聚于外色相, 从分别而生。
知于彼法者, 是如实解义,
随顺圣人性, 而心不复生。
离于一切大, 生法不相应,
心虚妄观大, 观如是无生。
莫分别可别,...(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 是五种声闻。
时摄及于灭, 第一离第一,
是四种无常, 愚无智分别。
愚痴堕二边, 功德及微尘,
不知解脱因, 以著有无法。
譬如愚痴人, 取指即是月,
如是乐名字, 不知我实法。
诸大各异相, 无色体相生,
而诸大和合, 无大无依大。
火能烧诸色, 水能烂诸物,
风能动诸色, 云何大相生?
色阴及于识, 是法二无五,
是诸阴异名, 我说如帝释。
心心数差别, 现转诸法生,
四大彼此别, 色心非从依。
依青等有白, 依白有青等,
依因果可生, 空有及于无。
能作可作作, 寒热见等见,
如是等一切, 妄觉不能成。
心意及余六, 诸识共和合,
离于一异体, 生死虚妄生。
僧佉毗世师, 裸形自在天,
堕有无朋党, 离于寂静义。
形相貌胜生, 四大生非尘,
是外道说生, 四大及四尘。
余者无处生, 外道分别因,
愚痴而不觉, 以依有无党。
生共心相应, 死不共相应,
清净实相法, 共智相应住。
业及于色相, 五阴境界因,
众生无因体, 无色界不住。
佛说法无我, 无色同外道,
...(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住, 观何法能生?
依于何因缘? 心是颠倒因,
彼不能成法, 云何知生灭?
修行者合定, 金安阇那性,
光音天宫殿, 世间法不坏。
住于所证法, 是诸一切佛,
如来等智慧, 比丘证于法。
及余所证法, 彼法常不坏,
云何虚妄见? 诸法念不住。
乾闼婆幻色, 何故念不住?
诸色无四大, 诸大何所为?
因无明有心, 无始世界习,
依生灭和合, 妄觉者分别。
僧佉有二种, 从胜及转变,
胜中有于果, 果复成就果。
胜是大体相, 说功德差别,
因果二种法, 于转变中无。
如水镜清净, 诸尘土不染,
真如如是净, 依止于众生。
如兴求及葱, 女人怀胎藏,
盐及盐中味, 种子云何有?
异体不异体, 二体离二法,
有法无因缘, 非无于有为。
如马中无牛, 阴中我亦尔,
说有为无为, 是法无可说。
恶见量阿含, 依邪觉垢染,
不觉说有我, 非因不离因。
五阴中无我, 取我是过失,
一中及异中, 妄觉者不觉。
水镜及眼中, 如见镜中像,
远离于一异, 阴中我亦尔。
可观及能观, 禅道见众生,
...(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
是诸佛境界, 妄觉者观行,
行中不可说, 以离智行中。
取于诸行中, 智离于行法,
依此法生此, 现见是无因。
诸缘不可见, 离于无作者,
依风火能烧, 因风动能生。
风能吹动火, 风还能灭火,
愚者不分别, 云何生众生?
说有为无为, 离于依所依,
云何成彼法? 风火愚分别。
彼此增长力, 彼此法不及,
云何而生火? 唯言语无义。
众生是谁作? 而分别如火,
能作阴入躯, 意等因能生。
如常无我义, 共心常转生,
二法常清净, 离于诸因果。
火不能成彼, 妄觉者不知,
心众生涅槃, 自性体清净。
无始等过染, 如虚空无差,
外道邪见垢, 如白象床城。
依意意识覆, 大等能清净,
彼人见如实, 见已破烦恼。
舍譬喻稠林, 彼人取圣境,
知能知差别, 彼分别异体。
朦钝人不觉, 复言不可说,
譬如栴檀鼓, 愚人作异说。
如栴檀沉水, 诸佛智亦尔,
愚人不觉知, 以依虚妄见。
中后不受食, 以钵依量取,
离口等诸过, 啖于清净食。
此是如法行, 不能知相应,
依于法能信,...(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彼人取圣境,
知能知差别, 彼分别异体。
朦钝人不觉, 复言不可说,
譬如栴檀鼓, 愚人作异说。
如栴檀沉水, 诸佛智亦尔,
愚人不觉知, 以依虚妄见。
中后不受食, 以钵依量取,
离口等诸过, 啖于清净食。
此是如法行, 不能知相应,
依于法能信, 莫分别邪行。
不著世间物, 能取于正义,
彼人取真金, 能燃于法灯。
痴有无因缘, 邪见网分别,
一切烦恼垢, 离于贪瞋恚。
尔时不复生, 以无一切染,
诸如来身手, 而授于佛位。
外道迷因果, 余者迷因缘,
及无因有物, 断见无圣人。
受于果转变, 识及于意识,
意从本识生, 识从于意生。
一切识从本, 能生如海波,
一切从熏因, 随因缘而生。
念差别钩锁, 缚自心取境,
似于形体相, 意眼等识生。
无始来过缚, 依熏生取境,
外见心诸法, 遮诸外道见。
依彼更生余, 及依彼观生,
是故生邪见, 及世间生死。
诸法如梦幻, 如乾闼婆城,
阳焰水中月, 观察是自心。
行差非真如, 正智幻三昧,
依首楞严定, 及余诸三昧。
...(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阳焰句非阳焰句,影像句非影像句,火轮句非火轮句,乾闼婆句非乾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句非灭句,灭起句非灭起句,医方句非医方句,相句非相句,支分句非支分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种族句非种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作句非作句,身句非身句,计度句非计度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时节句非时节句,树藤句非树藤句,种种句非种种句,演说句非演说句,决定句非决定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住持句非住持句,文字句非文字句。
“大慧,此百八句,皆是过去诸佛所说。”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言:“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臆度者之所能知,所谓相续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第0173部~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在、时及微尘,为能作者。
“复次,大慧,有七种自性,所谓集自性、性自性、相自性、大种自性、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所行、智所行、二见所行、超二见所行、超子地所行、如来所行、如来自证圣智所行。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法自性第一义心。以此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最上法。以圣慧眼,入自共相种种安立;其所安立,不与外道恶见共。大慧,云何为外道恶见?谓不知境界自分别现,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
“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或计蕴界处依缘生住,有已即灭。大慧,彼于若相续、若作用、若生、若灭、若诸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是破坏断灭论。何以故?不得现法故,不见根本故。
“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种不能生芽,此亦如是。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自心虚妄所见。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作事业悉空无益。大慧,三合为缘,是因果性,可说为有过、现、未来,从无生有;此依住觉想地者,所有理教及自恶见熏习余气,作如是说。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见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空中云,如旋火轮,如乾闼婆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不离自心,由无始来虚妄见故取以为外;作是观已,断分别缘,亦离妄心所取名义,知身及物并所住处一切皆是藏识境界,无能所取及生住灭,如是思惟恒住不舍。大慧,此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二种平等,大悲方便,无功用行。观众生如幻如影从缘而起,知一切境界离心无得,行无相道,渐升诸地住三昧境,了达三界皆唯自心,得如幻定绝众影像,成就智慧证无生法,入金刚...(第0173部~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痴凡夫亦复如是,无始戏论分别所熏,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法,堕一异等执著之中。
“大慧,如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无智之人无始时来,执著城种妄习熏故,而作城想;外道亦尔,以无始来妄习熏故,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著一异等种种言说。
“大慧,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种种严饰,觉已忆念彼不实事。大慧,汝意云何?如是之人,是黠慧不?”
答言:“不也。”
“大慧,外道亦尔,恶见所噬,不了唯心,执著一异、有无等见。
“大慧,譬如画像无高无下,愚夫妄见作高下想;未来外道亦复如是,恶见熏习,妄心增长,执一异等自坏坏他。于离有无无生之论亦说为无,此谤因果,拔善根本,应知此人分别有无起自他见,当堕地狱。欲求胜法,宜速远离。
“大慧,譬如翳目见有毛轮,互相谓言此事希有,而此毛轮非有非无,见不见故;外道亦尔,恶见分别,执著一异、俱不俱等,诽谤正法,自陷陷他。
“大慧,譬如火轮实非是轮,愚夫取著,非诸智者;外道亦尔,恶见乐欲,执著一异、俱不俱等,一切法生。
“大慧,譬如水泡似玻瓈珠,愚夫执实,奔驰而取,然彼水泡非珠非非珠,取不取故;外道亦尔,恶见分别,习气所熏,说非有为生,坏于缘有。
“复次,大慧,立三种量已,于圣智内证,离二自性法,起有性分别。大慧,诸修行者,转心意识,离能所取,住如来地自证圣法,于有及无,不起于...(第0173部~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
佛说无生法, 若是有是无,
则同诸外道, 无因不生论。
我说唯心量, 远离于有无,
若生若不生, 是见应皆离。
无因论不生, 生则著作者,
作则杂诸见, 无则自然生。
“佛说诸方便, 正见大愿等,
一切法若无, 道场何所成?
离能取所取, 非生亦非灭,
所见法非法, 皆从自心起。
牟尼之所说, 前后自相违,
云何说诸法? 而复言不生?
众生不能知, 愿佛为我说,
得离外道过, 及彼颠倒因。
惟愿胜说者, 说生及与灭,
皆离于有无, 而不坏因果。
世间堕二边, 诸见所迷惑,
惟愿青莲眼, 说诸地次第。
取生不生等, 不了寂灭因,
道场无所得, 我亦无所说。
刹那法皆空, 无生无自性,
诸佛已净二, 有二即成过。
恶见之所覆, 分别非如来,
妄计于生灭, 愿为我等说。
积集於戏论, 和合之所生,
随其类现前, 色境皆具足。
见于外色已, 而起于分别,
若能了知此, 则见真实义。
若离于大种, 诸物皆不成,
大种既唯心, 当知无所生,
此心亦不生, 则顺圣种性。
勿分别分别,...(第0173部~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四卷
...
梵行得自在 慈悲及喜舍
得正见寂静 是故无过失
八圣正道水 清净无垢浊
洗诸罪众生 服七觉宝衣
将置彼不动 无畏涅槃处
是故说瞿昙 无有诸过失
瞿昙如牛王 独胜过诸群
众圣皆尊仰 世间无等伦
离诸一切恶 具足诸功德
常念利世间 是故无过失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十种智力。王言大师。何者是如来十种智力。答言大王。十力者。所谓知是处非处智力。知业集智力。知性智力。知信智力。知根智力。知至处道智力。知定智力。知宿命智力。知天眼智力。知漏尽智力。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是处非处智力者。决定了知因果中智。知从是因能生是果不生是果。知行不善定得苦报不生乐报。修行善因定得乐果不生苦果。是处者有是报。非处者无是报。是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业集智力者。如实能知过去未来现在诸业所得果报。知处知事知因知果。或谓过去事灭皆无。沙门瞿昙说于过去。虽无现相。是业能得未来世报。若有作业。是声闻因。是辟支佛因。是菩萨因。是如来因。沙门瞿昙悉能了知。是名知业集智力。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欲力者。如实能知一切众生种种欲乐。知是众生乐于五欲知是众生乐于修道。知是众生住邪定聚。知是众生住正定聚。知是众生住不定聚。知是众生乐声闻道。知是众生乐辟支佛道。知是众生乐无上道。如是知已。随宜说法。...(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得是忍已作如是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如仁所说。不听法者乃为听法。尔时胜思惟梵天问于得忍诸菩萨言。汝等岂不听是法门耶。诸菩萨言。如我等听以不听为听。梵天问言。汝等云何知是法门。答言梵天。以不知为知。梵天问言。汝等以得何等法故。名得法忍。答言梵天。以一切法皆不可得。是故我等名得法忍。梵天问言。汝等云何随是法行。答言梵天。以不随行是随法行。梵天问言。汝等可不明了通达此法门耶。答言梵天。一切诸法我等悉皆明了通达。无彼我故。
尔时会中有一天子。名曰无垢。集在会坐。谓胜思惟大梵天言。梵天。若有但闻此经法门。不为如来与授记者。我当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以此法门不失因果。而能出生一切善法。能坏魔怨离诸憎爱。能令众生心得清净。能令信者皆得欢喜。以此法门除诸嗔恨。以此法门一切善人之所修行。以此法门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以此法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共守护。以此法门决定必得至不退转。以此法门真实不诳至道场故。以此法门真实不倒。能令众生得诸佛法。以此法门能转珐輪。以此法门能除疑悔。以此法门能开圣道。以此法门求解脱者所应善听。以此法门若有欲得陀罗尼者所应善持。以此法门求福之人所应善说。以此法门乐法之人所应善护。以此法门能与快乐至于涅槃。以此法门若魔外道有所得人所不能断。以此法门应受供人能随其义。以此法门能令利根行者欣悦。以此法门令真智者皆悉欢喜。以此法门能与人慧离诸见故...(第0185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味触法中。乃为听法。尔时会中三万二千天子。五百比丘。三百比丘尼。八百优婆塞。八百优婆夷。闻文殊师利所说皆得无生法忍。得是忍已作是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如仁者所说。不听法者乃为听法。
尔时思益梵天。问得忍诸菩萨言。汝等岂不听是经耶。诸菩萨言。如我等听。以不听为听。又问。汝等云何知是法耶。答言。以不知为知。又问。汝等得何等故名为得忍。答言。以一切法不可得故。我等名为得忍。思益言。云何随是法行。答言。以不随行故随行。又问。汝等于此法中明了通达耶。答言。一切诸法皆明了通达。无彼我故。尔时会中有天子名净相。谓思益梵天。若有但闻此经佛不与受记者。我当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所以者何。此经不破因果。能生一切善法。能坏魔怨离诸憎爱。能令众生心得清净。能令信者皆得欢喜除诸嗔恨。斯经一切善人之所修行。斯经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斯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共守护。斯经决定至不退转故。斯经不诳至道场故。斯经真实能令众生得诸佛法。斯经能转珐輪。斯经能除疑悔。斯经能开圣道。斯经求解脱者所应善听。斯经欲得陀罗尼者所应善持。斯经求福之人所应善说。斯经乐法之人所应善念。斯经能与快乐至于涅槃。斯经若魔外道有所得人所不能断。斯经应受供养人能随其义。斯经能令利根者欣悦。斯经能令智慧者欢喜。斯经能与人慧。离诸见故。斯经能与人智。破愚痴故。斯经文辞次第善说。斯经究竟善随义说。斯经多所利益说第一义。斯经爱乐法人之所贪惜。...(第0186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
医愍授好药 汝服则令差
是人得妙药 不服病不愈
非是医药咎 当知病者过
于此法出家 读诵道品教
行修不相应 何能得解脱
诸法体性空 佛子观是事
一切有悉空 外道空少分
智不与愚竞 勇猛应舍离
若骂不念报 愚法汝勿嫌
智不愚往返 善知其性习
虽复共相亲 后必成怨嫉
智不与愚密 知其志不坚
体性自破坏 凡愚则无友
若问如法语 毁戒者不欣
无因起嗔覆 当知是愚人
愚者与愚合 如粪与粪和
智智同一处 犹二醍醐合
不观世间过 因果不信入
于佛语无信 在世被离坏
贫穷无财物 不活求出家
我法出家已 衣钵极悭着
彼近恶知识 毁破我禁戒
不自观己行 其心无安住
昼夜住非宜 作恶无有厌
身心恒放逸 口常说粗鄙
恒伺他愆过 觅便向人说
自覆己瑕玼 深是愚痴相
愚者贪嗜食 不能知节量
因佛得饮食 都无反报心
得上妙甘膳 不应于其法
反为食所害 如象食泥藕
种种上味馔 智者虽食之
根寂静无贪 如法简择餐
虽有聪智人 慰愚问从来
于彼无亲恋 但起悲愍心
智...(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 随前所求得利益 谓能安住菩提者
恒念一切如来恩 愿绍佛种不断绝
能得光耀精妙身 成就三十二种相
其余无量种利益 行胜菩提当能得
成就大力不可动 威德诸王无堪抗
具足福德甚端严 福与功德威光耀
诸天睹威不面对 谓行佛法智慧者
住于坚固菩提心 与诸众生为善友
是人无复诸闇冥 显示胜妙菩提道
离语言道无所欲 诸法寂灭如虚空
其有能知如是业 成就无量胜辩才
演说百千修多罗 能示彼法微细义
智者恒成无碍慧 能知微细法体性
常善知彼众生信 学习一切语言音
为人显示因果理 能获如上胜妙事
具持力能无减少 入众无畏梵行者
恒忆念持不忘失 善能悟解法性故
耳初不闻非爱语 恒常听览可乐音
口常宣说悦意言 是人善知法性故
念慧法智悉成就 其心清净无秽浊
说百千经无滞着 若有所演不虚设
字句差别已修学 善解千亿诸语言
名味义趣皆善解 由悟法性有斯德
夜叉罗刹天修罗 迦楼紧那摩睺茶
为彼八部常爱敬 斯由悟解法性故
恶心神众毗舍阇 饮血食肉极毒害
其有持是寂定者 是等常能作卫护
闻于智者广大言 心喜踊悦身毛竖
于彼菩提深爱乐 能...(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 是王闻斯三昧已 弃舍王位如涕唾
并舍一切所亲爱 于彼佛所而出家
夫人后宫调顺子 及诸女等皆出家
后宫眷属及亲众 七十六万那由他
彼王妻子出家者 安住勇猛常精进
经行不住满八年 于经行时便命终
此大圣王命终已 还生本处王宫中
忽然化生无胎染 是时如来犹在世
其父号曰坚固力 其母号曰大智慧
其王生已白父母 胜音王佛住世不
时彼胜音王如来 曾为我说胜三昧
非是因缘非无缘 于诸有中唯说一
一切诸法体性印 出千万亿修多罗
是诸菩萨无上财 今佛犹说三昧不
说法不坏于因果 能修最胜八圣道
如来智慧见世间 了知诸法入真谛
身业口业皆清净 意业清净知见净
出过一切诸攀缘 是佛犹说三昧耶
能知诸阴界平等 远离一切诸入相
证于无生寂灭忍 是佛犹说三昧耶
无碍辩才入寂智 达解文字差别智
能过一切取着事 是佛犹说三昧耶
知诸音声得欣喜 见诸佛已起深乐
得于圣趣柔软直 佛犹说是三昧耶
不起嗔怒恒调善 发言美好常含笑
见诸众生先语慰 佛犹说是三昧不
恭敬尊长无懈倦 礼拜供养恒瞻视
其身清净具白法 法王犹说三昧不
于诸白法常无厌 住于...(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萨于诸善根功德法利。应善决定。应不多事。应离恶知识。应依善知识。善知识所应常咨问。乐闻于法无有厌足。应当欣喜。常应求法常摄于法。应说正法。应善巧咨问菩萨。于菩萨所起于师想。于法师所应当尊重如己师想。童子。若有菩萨能受行此法。是人得不思议具足辩才。得信深入不可思议佛法之海。于不思议甚深佛法心得决定。于人天中能作照明。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于过去世多亿劫 不可称量不思议
尔时有佛两足尊 号因陀罗幡幢王
彼时佛说此三昧 谓无众生无寿命
犹如泡沫及炎电 诸法亦如水中月
众生寿命不可得 于此界没他世生
所作之业无失坏 黑白业报亦不亡
因果相应胜法门 微细难见佛境界
文字句义不可得 是妙菩提佛所说
积聚总持大智慧 亿那由经从定出
那由他佛所行道 如此三昧佛所说
善能灭坏诸病患 集众菩萨功德财
一切诸佛咸称赞 亿那由天所供养
于诸凡夫说实语 常远一切外道法
诸佛所赞胜戒财 如空中电难可执
过去无量亿佛所 智者修行于戒施
久远远离恶知识 得于无上父资财
彼有比丘是法师 修行梵行慧日子
闻于此法而随顺 发于最上菩提心
彼因陀罗幡幢佛 告彼法师比丘言
比丘比丘第一难 于彼菩提发心难
护戒犹如摩尼...(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 得难思天耳
其耳能得闻 导师所说法
能知众生心 有欲及离欲
有嗔及无嗔 有痴及无痴
了知宿世事 本昔所居处
于其千亿劫 智藏能照达
善修于眼根 得难思天眼
以眼见众生 死此生于彼
一念能悉知 一切众生念
如是悉了知 彼智不思议
童子。云何口戒。菩萨摩诃萨若成就口戒。则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不可思议。是名口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有所言说人皆信受。是名口戒。
复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三十二大人相。得如来十力。所谓是处非处智力。知诸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业处因果智力。知诸禅定解脱三昧正受。有烦恼无烦恼智力。知他寿命知他众生根差别智力。知众生种种无量欲智力。知诸众生种种无量性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宿命智力。知一切众生生死智力。知漏尽智力。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能得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是名口戒具足。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三解脱门得四梵住。是名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略而言之。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大悲梵住。得大舍梵住。得安隐觉。得寂灭觉。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摩诃萨...(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名明达宿命。谓忆知过去世事故。云何名于业果无疑。谓离诸断常故。云何名思惟于法。谓思念如实之法故。云何名习于多闻。谓修习受持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故。云何名得捷利智。谓观无生智犹如梦故。云何名乐欲于智。所谓常习智慧故。云何名通达智慧。所谓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云何名得调伏地。谓菩萨所修学处故。云何名譬如于山。所谓不舍菩提心故。云何不动。所谓无分别不为烦恼所夺故。云何名不躁动。所谓于一切相无缘念故。云何名不退相。谓于六波罗蜜无减所缺恒常得见他刹诸佛故。云何名出生善法。谓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云何名厌离恶业。所谓坚持禁戒更不起恶故。云何名不行烦恼。所谓不起无明有爱及嗔故。云何名不舍于戒。所谓信因果恭敬如来故。云何名分别诸禅。所谓知心及数善巧方便而得一心故。云何名知一切众生乐欲。所谓知根差别故。云何名善分别生处智。所谓知五趣差别故。云何名无边智。所谓自然知于世间出世间法故。云何名言语次第智。所谓能知如来权密言说故。云何名弃舍俗缘。所谓身心远离而出家故。云何名不乐三界。所谓于三界如实见过故。云何名不下劣心。所谓不舍于心若入正受亦复不舍故。云何名于诸法无执着。所谓于一切法弃舍爱故。云何名摄受正法。所谓护佛如是修多罗故。是名摄受正法。云何名守护正法。所谓一切谤法众生。以法降伏是名护法。云何名信于业报。所谓于诸恶业。羞耻厌离修习善法故。云何名知律方便。所谓知自性犯不犯。知性罪犯不犯故。云何名...(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名义决定方便智。所谓奉觐一切诸佛菩萨声闻故。云何名弃舍非义。所谓善入过彼诸有故。云何名亲近善人与共同事。所谓亲觐诸佛菩萨声闻故。云何名远离恶人。所谓远离取我懈怠故。云何名修禅发通。所谓离于欲刺不舍禅喜故。云何名不着禅味。所谓欲出三界故。云何名神通自在。谓住五通佛法难知而能为他显示故。云何名解假名。所谓了知名不究竟故。云何名了言说施设。所谓知世俗名数文字故。云何名出过假名。谓了知无言说智故。云何名离世间。所谓先观世间过恶故。云何不欣名利。所谓自性少欲故。云何不着利养。所谓无诸贪求离恶欲故。云何闻人讥骂不生嗔嫌。所谓体知诸阴界故。云何闻叹实德不生欣悦。所谓隐覆善法功德知利养过故。云何不悕恭敬。体知因果故。云何不得恭敬心不嫌恨。所谓不舍禅定心故。云何毁辱不恚。所谓观察世法悟因果故。云何闻赞誉不高。为求善法出家故。云何名无诸利养心不忧戚。所谓观察昔所作业故。云何不与俗人交通。所谓不悕资生故。云何名不乐非法出家人同止。所谓亲近如法人不近非法人故。云何远离非境界处。所谓弃舍五盖故。云何名住所行境界。谓修四念处故。云何成就法式。所谓将护彼故。云何远离非法。为自护善法故。云何不污他家。所谓离于亲知过故。云何名护法。所谓具足求法如法作故。云何名宴默少言。所谓得寂灭智故。云何名善巧问答。所谓随问能答智故。云何名降伏怨仇。所谓分别显示如实法远离取着故。云何知时。所谓能知岁月时故。云何不亲凡愚。所谓见愚法过故。云何不轻凌贫贱者。所谓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故。云何以财速施贫苦。所谓有乞求者...(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 时毗毗沙那复问佛言。世尊。凡有几种助菩提法。佛言。楞伽王。有三十七品助菩提法。何者名为三十七品。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及八圣道。楞伽王。是名三十七品助菩提法。复问佛言。世尊。解脱门者为有几许。佛言。楞伽王。有三解脱门何者为三。所谓空无相无愿。复问佛言。世尊。须念何法。佛言。念厌灭入涅槃。复问佛言。世尊。诸对治法凡有几许。佛言。楞伽王。总而言之三种对治。何者为三。谓贪欲心者不净观。嗔恚心者慈悲观。愚痴心者因缘观。是名三种对治之法。复问佛言。世尊。几许巧能应须念持。佛言。楞伽王。须念持者巧知阴巧知界巧知入巧知方便。复问佛言。世尊。须作何观。佛言。楞伽王。须观甚深十二因缘及四圣谛因果证等。尔时毗毗沙那楞伽王。复更围绕世尊三匝。以诸杂色七宝之华散于佛上。散已右膝着地合掌向佛。惊叹如来而说偈言。
云何菩萨诸圣行 生精进意利世间
施戒忍辱及精进 发最上意为菩提
求彼无漏智慧时 摄化多亿诸众生
众宝庄严无浊垢 精妙刹中得成佛
尔时世尊告毗毗沙那楞伽王言。善哉善哉。楞伽王。汝能咨问如来此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解说。楞伽王。菩萨摩诃萨常须行六波罗蜜。于一切众生边不生恶心。楞伽王。菩萨行如是法时不减不少。于诸佛法常得增长。亦不染着世间之法。摄受教化无量众生。亦能清净如来刹土。复能具得大智同性。于佛法中无障无碍。尔时毗毗沙那楞伽...(第0191部~佛说大乘同性经二卷)
...中出家破戒。或舍戒归俗而亦得有生善趣者。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百千俱胝生 积造众罪业
彻悔自新受 罪净不复增
毗毗产复白佛言。世尊。有几助菩提法。佛言。楞迦主。助菩提法有三十七。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是名三十七品助菩提法。毗毗产言。世尊。解脱门有几。佛言。解脱门有三。谓空无相无愿。毗毗产言。云何修成。佛言。修成有三。谓离染修灭修涅槃度修。毗毗产言。疗法有几。佛言。疗法略说有三。多欲者以不净观疗。多嗔者以慈观疗。愚痴者以缘起观疗。毗毗产言。善修有几。佛言。善修有四。谓善阴修善界修善入修善方便修。毗毗产言。云何观察。佛言。楞迦主。当深观缘起及四谛因果。时毗毗产三右绕佛。以七宝杂华而散佛上。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得未曾有欢喜踊跃。以偈问曰。
菩萨行何行 勇猛利世间
施戒定忍进 发趣上菩提
求无漏正智 化导诸众生
成佛最胜田 无垢宝庄严
说此偈已。佛告毗毗产言。善哉善哉。楞迦主。汝问如来此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楞迦主。菩萨常与六波罗蜜相应修行。于一切众生心无挂碍。楞迦主。菩萨如是之行勿令退减。勿染世法。当更进修佛法胜行。成熟无边众生净佛国土。证契摩诃若那无佛法障。毗毗产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云何修行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楞迦主。当去憍慢过恶不嫉不吝。行四梵行心念饶益一切众生不...(第0192部~佛说证契大乘经二卷)
...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第0194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第0194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第0194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过声闻地。第二发心过辟支佛地。第三发心过不定地。第四发心得于定地。复次天子。如恶啊等音。悉是一切字之根本。初发心者亦复如是。悉是一切善之根本。如学文字得少分智。继念修行亦复如是得少分智。犹如算师总计无量知其分齐。不退转心亦复如是知心不退。譬如有人明解经论。与善同生善心明了亦复如是。复次天子。初发心者继念善因。第二发心继念智慧。第三发心继念禅定。第四发心继念于果。复次天子。初发心者受持善因。第二发心受持智慧。第三发心受持禅定。第四发心受持于果。复次天子。初发心者善因成就。第二发心智慧成就。第三发心禅定成就。第四发心正果成就。复次天子。初发心者因善入道。第二发心因智入道。第三发心因禅入道。第四发心因果入道。复次天子。初发心者如医识药。第二发心善知药分。第三发心随病授药。第四发心令得服行。复次天子。因初发心生法王家。第二发心学法王法。第三发心修法王行。第四发心满足王位。是名四种发心。
尔时净光焰天子白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摩诃萨速疾道。菩萨行是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言。天子。速疾道有二种。菩萨摩诃萨乘此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道。二者般若道。受持方便智故。能观一切众生。受持般若故。观一切法空能断疑执。以方便智故和合诸法。以般若故诸法不合。方便为因般若为果。以方便故知一切法。以般若故知诸法空。以方便智庄严佛国。以般若故知诸佛国皆悉平等。以方便故...(第0236部~佛说象头精舍经一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五卷
...求过失及以利养。少多读诵书写听受。亦得远离无量恶。业。永断贪欲恚痴等病。善男子。如日出时能消冰雪。是大云经亦复如是。说如来常。能消一切无常冰雪。复次善男子。譬如虚空猛风起时吹众生身入诸毛孔。能令热病一切除愈身得清凉。虚空者喻大云经。猛风起者喻如来常。风入毛孔者喻诸众生悉有佛性。除热病者喻断声闻辟支佛心。复次善男子。若有人能读诵受持如是经典。终不为于须陀洹果。护持禁戒终不为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护持禁戒若为向佛取无上果。是则名为真持禁戒。非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护持禁戒。若为如来不可思议乃名护戒。如来非为住心修集无量三昧。亦复不为住心修集与诸佛等。亦复不为住心修集无量因果。不为住心修集诸佛无量功德。如来住于无所住者。是为实相。若欺如来无上印者。不名护戒。若言如来为是印故。名护戒者。汝于此中慎勿生疑。如来无相故名为护戒。若言如来为于相故名护戒者。亦勿生疑。如来无种好故名为护戒。若言如来为种好故名持戒者。亦勿生疑。如来非神通因缘故名为护戒。如来非密藏故名为护戒。如来非无上福田故名为护戒。如来非为如来藏故名为护戒。如来为断一切众生生老病死众苦逼切名为护戒。为欲安乐诸众生故名为护戒。为断众生生死缚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专向无上菩提道故名为护戒。为诸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护戒。欲为众生转珐輪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一切皆得圣僧名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不断如来圣。种姓...(第0240部~大方等大云经一卷)
...间名字假言而说。而彼真如法身。无有法生亦无法灭。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即以妙偈赞叹如来。而说颂曰。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0-3-5 08:25:07
|
只看該作者
无色无形相 无根无住处
不生不灭故 敬礼无所观
不住亦不去 不取亦不舍
远离六入故 敬礼无所观
出过于三界 等同于虚空
诸欲不染故 敬礼无所观
于诸威仪中 去来及睡寤
常在寂静故 敬礼无所观
去来悉平等 以住于平等
不坏平等故 敬礼无所观
入诸无相定 见诸法寂静
常入平等故 敬礼无所观
诸佛虚空相 虚空亦无相
离诸因果故 敬礼无所观
虚空无中边 诸佛身亦然
心同虚空故 敬礼无所观
佛常在世间 而不染世法
不分别世间 敬礼无所观
诸法犹如幻 而幻不可得
离诸幻法故 敬礼无所观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法。文殊师利。如是如是。诸佛如来不应以色见。不应以法见。不应以相见。不应以好见。不应以法性见。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可独见非可众见。文殊师利。诸佛如来无有人见无有人闻。无有人现在供养。无有人未来供养。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说诸法一不说诸法多。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证菩提。诸佛如来不依一法得名。亦非多法得名。文殊师利。诸佛...(第0241部~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骨。观世自在。初断皮障离第一过。次断肤障离第二过。次断骨障离第三过。我说一切使尽。是名佛地。应知。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几阿僧祇劫断彼诸过。佛言。观世自在。三大阿僧祇劫。无量时。无量月。无量半月。无量夜。无量昼日。无量念。无量刹那。无量无睺多。无量罗婆劫。断彼诸过。应知。
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诸地中诸菩萨烦恼有何等相。有何功德。愿为我说。而我应知。佛言。观世自在。无有染相生诸烦恼。无量功德生诸烦恼。应知。何以故。菩萨于初地中自性。证于一切法界。善能觉知一切法界。是故菩萨如实能知。生诸烦恼非为不知。是故于自身中无有染相。以不能生诸苦过故。无有诸过。为众生界断因果故。菩萨无量功德是烦恼生。观世自在菩萨言。希有世尊。是大菩提能大利益。以诸菩萨生诸烦恼。降伏一切声闻缘觉一切善根。何况诸余无量功德。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声闻乘大乘是为一乘。世尊。何意作如是说。佛言。观世自在。我声闻乘中说种种法。所谓五阴。内六入。外六入。如是等我说彼法界一味。而彼声闻不能觉知。是故我说有种种乘。观世自在。如有众生闻说如是分别执着。彼人不知一乘之体。取种种乘而证彼法。异异而取迭共诤论。我意如是。应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种种诸法相 我依一理说
生于下劣解 我说名二乘
如闻声分别 而不知彼义
故诸乘相违 憍慢众生诤
...(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人世间名一切智。有人毕竟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得十力法。能断一切众生疑。具四无畏。降伏一切诸魔怨敌。说法更无能作碍难。于说法中善说八圣菩提道分。现证成就四沙门果。文殊师利。如是依生依相。断疑降伏无人能难。现见沙门五种法现前。是名一切智人相。应知。文殊师利。此依生成相应。现见相应。量相应。比智相应。圣人说法相应。知五种相。是名清净相。应知。文殊师利。何者是七种不清净相。所谓彼相似见相。彼不相似见相。有一切相似见相。一切不相似见相。自譬喻异相。不成相。说法不清净阿含相。文殊师利。何者是有一切相似见相。谓一切法依意识知同相。如是等名为一切法相似同见相。文殊师利。何者是一切法不相似见相。谓法相体相。业法因果异相。一一相。异相。毕竟彼彼相待异相。如是等是名一切不相似不同见相。文殊师利。何者是自譬喻异相。谓彼相似见相譬喻中。有一切不相似不同相。为成彼事一向不成。是故我说彼不成相。文殊师利。自譬喻中彼不相似见相。有一切相似同相。为成彼事一向不成。是故我说不成相。若不成相者。彼法不清净。若法不清净者不应修行。是故我说不清净阿含相。以自性不清净。应知。文殊师利。何者是法体。所谓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法住法体法界是名法体。相应知。
文殊师利言。世尊。何者是略广相。文殊师利。所谓略说一句。彼一句上上句差别无量句。乃至说应至处。是名略说。应知。
文殊师利言。世尊。何者是得相。文殊师利。谓取诸...(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种。一者若有出现世间。一切智声无不普闻。二者成就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三者具足十力。能断一切众生一切疑惑。四者具足四无所畏宣说正法。不为一切他论所伏。而能摧伏一切邪论。五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八支圣道四沙门等。皆现可得如是生故。相故。断疑网故。非他所伏能伏他故。圣道沙门现可得故。如是五种。当知名为一切智相。善男子。如是证成道理。由现量故。由比量故。由圣教量故。由五种相名为清净。
云何由七种相名不清净。一者此余同类可得相。二者此余异类可得相。三者一切同类可得相。四者一切异类可得相。五者异类譬喻所得相。六者非圆成实相。七者非善清净言教相。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由随如是一一异相。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善男子。若于此余同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异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非决定故。是名非圆成实相。又于此余异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不决定故。亦名非圆成实相。非圆成实故。非善观察清净道理。不清净故不应修习。若异类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净言教相。当知体性皆不清净。法尔道理者。谓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尔道理。总别者。谓先总说一句法已后。后诸句差别分别究竟显了。
自性相者。谓我所说有行有缘。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谓念住等。如是名为彼自性相。彼果相者。谓若世间若出世间诸烦恼断。及所引发世出世...(第0243部~解深密经五卷)
...得所授记莂无有不定。如来独得于胜负心佛不许可不得见佛。如来独得转一切种胜妙珐輪。如来独得荷负众生能舍重担。如来独得入般涅槃复更起心。如来独得修因圆满无余。如来独得至果圆满无余。如来独得利益他事圆满无余。如来独得辩才无尽。如来独得说一切法悉皆如理。阿难。如来功德略说有六种。一者具足。二者无垢。三者不动。四者无阂。五者利他。六者自在巧能。阿难。云何如来为功德不可思议。一切如来恒河沙劫无边功德。在于惑地及于净地。相摄相应未曾相离。无垢无净不可思议。
如来事品第五
阿难。如来事有十八。如来无比最妙最上无有及者。令诸众生起奇特心恭敬供养。此第一事。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得成就。如来如理通达因果。若沙门婆罗门。说无因果说不平等因果之法。我即制伏令堕负处。此第二事。因是处非处智力得成。如来知见自业自受。无有自作他受果者。若沙门婆罗门。邪说邪教度业度受。便能制伏令堕负处。此第三事。因业类智力得成。如来教化显三种轮。一者神通轮。二者记心轮。三者示教轮。训导弟子以成圣众。若沙门婆罗门。有胜负心说违逆法对治正典。便能制伏令堕负处。此第四事。因禅定智力得成。如来了达上中下根如理为说。令其下种成熟解脱。此第五事。因根种智力得成。如来知见三品众生。邪正欲乐如实见已。拔断恶欲增长善欲。此第六事。因欲乐智力得成。如来观知众生三种。一者粗。二者中。三者妙。令此三人如理得入种种法门。此第七事。因性界智力得成。如来明见出离道法得解脱果。障阂道法...(第0255部~无上依经二卷)
... 第0310部~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310部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序
翻译笔受沙门波仑撰
若夫此经。乃该二谛而无遗。括因果而斯尽。可谓引万行之导首。进菩提之神足。超生死之灵翼。升涅槃之圣翮。信知法门幽密。教旨冲玄。非世智之能议。匪聪辩之所测。有大菩萨号观自在。大悲周于十方。愍法界之群迷。故说此经示其正路。斯乃久成正觉。是能仁之本师。故能十方法界莫不现身。普应群机。随缘化益。若其闻名灭罪。如日销于薄水。礼念蒙恩。因果而斯尽。可谓引万行之导首。进菩提之神足。超生死之灵翼。升涅槃之圣翮。信知法门幽密。教旨冲玄。非世智之能议。匪聪辩之所测。有大菩萨号观自在。大悲周于十方。愍法界之群迷。故说此经示其正路。斯乃久成正觉。是能仁之本师。故能十方法界莫不现身。普应群机。随缘化益。若其闻名灭罪。如日销于薄水。礼念蒙恩。似月敷于莲蕊。巍巍荡荡。圣德高玄。事超言说之端。理绝思量之表。余虽愚暗。少慕法门。巡历两京。寻参善友。每念总持如饥若渴。于大周圣历三年。岁次戊子。三月庚戌朔。七日景辰。幸得此经。如死再生。是西京宝德寺僧惠月。与常州正勤寺大德惠琳叱于智藏等数人。共请北天竺岚波国。婆罗门大首领李无谄。以同翻梵本不空罥索经一...(第0310部~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重罪。乃至如法书写是经。安置宅中以诸香花。随心供养尊重礼拜。所得功德亦复如是。世尊今且略说少分之耳。若有有情为胜他心嫉妒谄诳。或为恐怖财利轻戏依他之心。读诵听闻此陀罗尼真言三昧耶者。皆获胜利。或复闻已诽谤轻毁。而不恭敬亦获胜利。世尊今此利益惟大智者知。乃是世间自在王如来威神之力。及是观世音大慈悲力。令诸恶辈一切有情。一经于耳即当种植无量善根。所以者何。世尊譬如有人以痴恶心。行诣龙脑香白栴檀香沉水香林或诸香林。以愚痴智种种骂香。复起恚心谤说香云香无香气采香斫截茑碎为末。和水饮啖或涂身上。是香无心不与彼香。其香性香能熏一切无香之物芬馥皆香。世尊此不空罥索心王母陀罗尼真言三昧耶亦复如是。若有有情说无因果。种种诽谤妄非过恶。或为嫉妒谄曲财食一切厄难。受持读诵而作供养。由是因缘得大善根。从此身后于所生处。常得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威德无畏福资粮香。一切菩提坚固不坏福聚蕴香。贵姓种族圆满香。当作饶益。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读诵此陀罗尼真言者。应常白月八日。或白月十四日十五日。清净澡浴以香涂身。着净衣服食三白食。或复不食断诸言论。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前如法而坐。烧香供养瞻菩萨面。诵七七遍或一百八遍。世尊当知是人现世。则得二十称叹功德胜利。何名二十。一者身无众病。若有宿业病生速令除差二者身肤细软姝悦妙好。三者恒为众人观视爱乐不相厌怠。四者六根常定财宝自然。五者不为劫贼侵夺衣服财宝。六者...(第0313-01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依离染以无所得为方便。修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时。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性。离依离染以无所得为方便。修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觉支舍等觉支时。谓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觉支舍等觉支性。离依离染以无所得为方便。修正见支正思惟支。正语支正业支。正命支正精进支。正念支正定支时。谓正见支正思惟支正语支正业支。正命支正精进支。正念支正定支性。离依离染。所住空解脱三摩地时。谓观诸法自相皆空其心安住。所住无相解脱三摩地时。谓观诸法自相无相其心安住。所住无愿解脱三摩地时。谓观诸法自相无愿其心安住。以无所得为方便。修处非处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因果等相处非处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业异熟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诸业法受种种因果业异熟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种种界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无量界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种种胜解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无量胜解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根胜劣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根胜劣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遍行行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遍行行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杂染清净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杂染清净根力觉支道支等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宿住随念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无量亿数宿住事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死生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无量无数死生事相。以无所得为方便。修漏尽智力时。谓如实了知诸漏永尽无漏心解脱无漏慧解脱。于现法中而自作证具足安住...(第0313-02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法忍信解菩萨。皆来集会大林精舍重阁讲堂。是时大林精舍重阁讲堂。有八十亿百千一生补处菩萨。一亿百千得不退转。三十亿菩萨得不起法忍。六十亿菩萨得信解脱。是诸大士一时来会大林精舍重阁讲堂。尔时尊者舍利弗。见诸菩萨大众云集。便作是念我当承佛威神敬问世尊。令诸菩萨得离疑网。疾成甚深无阂辩才。逮闻十方恒沙刹土。诸佛说法念持不忘。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又使菩萨得四无尽清净法门。何等为四。一曰众生净。二曰法净。三曰辩才净。四曰佛土严净。得四最胜和悦之法。何等为四。一曰身和悦。二曰口和悦。三曰意和悦。四曰方便和悦。疾成四种微妙持门。何等为四。一曰出生无量门持。二曰甚深法忍持。三曰善于众生诸根持。四曰善于众生因果持。尊者舍利弗思惟。是菩萨清净无量慧地。欲令佛说。即以是义上问世尊。于是世尊赞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能为诸菩萨问如是义。汝舍利弗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菩萨所行疾成无上正真之道甚深功德。若舍利弗欲得一切智知一切法者。当学此门持当学此持句。所谓无句正句普句。成就乐说光明顺道。善分别究竟分别。坚固所说坚固伊罗伊梨。伊罗悉帝旃贰。为履上迹不动寂静。离诸怨敌炽然永灭。出生无垢清净自性。巧说诸有者无所有无所著。善能降伏光明离垢。善自摄持果而大勇。得大名称动无动。以正动难坚固善住。安隐游无阂着开诸法门。随顺所应强而有势。精进勇猛得方便力。大光普照明曜无垢。意解平等普无不入。事无不逝。此善妙持诸...(第0352部~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一卷)
... 则持净戒顺正教
若持净戒顺正教 诸佛贤圣所赞叹
戒是无上菩提本 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具足持净戒 一切如来所赞叹
若信恭敬一切佛 则能奇特供最胜
若能奇特供最胜 彼信佛心难思议
若信如来正真法 则常乐闻无厌足
若乐闻法无厌足 欣悟不可思议法
若信恭敬清净僧 则信坚固不可坏
若信坚固不可坏 彼人信力不可动
若信坚固不可动 诸根明利悉清净
若根明利悉清净 则离一切恶知识
若能远离恶知识 则能亲近善知识
若能亲近善知识 则修无量诸功德
若能广修诸功德 则能善解诸因果
若能善解诸因果 则成殊胜妙解脱
若成殊胜妙解脱 则为一切佛所护
若为一切佛所护 则生无上菩提心
若生无上菩提心 则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则能得生诸佛家
若能得生诸佛家 则于诸法无所著
若于诸法无所著 则得深心妙清净
若得深心妙清净 则得殊胜无上心
若得无上殊胜心 则修一切波罗蜜
若修一切波罗蜜 则能具足摩诃衍
若能具足摩诃衍 则法供养一切佛
若法供养一切佛 则念佛定不可坏
若念佛定不可坏 则常睹见十方佛
若常睹见十方佛 则知如来常安住
若知如来常安住 则于其人...(第0083-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非依非无依。非世间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如是菩萨成就尊重心。修习菩萨行不教声闻辟支佛乘。不教佛法不教世间法。不教众生。不坏众生。不教正道不坏正道。不教垢不教净。何以故。菩萨解了诸法无垢无净。知一切法无受无转。亦无有退。行是寂灭甚深法时。亦不生念。我今行此法已行此法当行此法。未曾生念。有阴界入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一切大愿诸波罗蜜。何以故。一切法中。无向声闻缘觉菩萨佛乘。亦复无向诸凡夫界。亦复无向垢净生死及涅槃界。何以故。诸法无二无不二故。譬如虚空。求之十方无有差别。非无虚空。菩萨如是观一切法悉无差别。非不究竟成等正觉。彼最真实不违正行。普能示现菩萨所行。而不舍离无量大愿。调伏众生转大珐輪。不坏因果不违寂灭。平等观法。此菩萨悉与三世诸如来等。不断佛性不坏正法。兴隆正法辩才无尽。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安住法堂分别深法住无所畏。不舍佛住不违世法。普现世间。等于世间心无所著。菩萨如是成就尊重智慧。修菩萨行。令一切众生永离世间恶道诸难。教化成就安置三世诸佛法中坚固不动。如是教已。复作是念。一切众生不知恩义更相杀害。邪见增盛迷惑正道。烦恼充满痴冥所覆。设有善知识充满世间。皆悉明达智慧具足者。我不为此等修菩萨行。何以故。我于善恶人所。不求利养不徇名誉。乃至一缕及一爱言。于无量劫行菩萨道。不生一念自求己安。但欲调伏一切众生。净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何以故。一切诸佛法如是故。不求利养不计人恶。常应等心行...(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皆悉充满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方便回向。回向一切佛刹。一切菩萨摩诃萨。一切如来。一切无上菩提。一切大愿。一切出要。一切众生净。一切世界常见如来。如来寿命无量。转不退转珐輪与法界等。如是菩萨摩诃萨善根回向。令一切佛刹清净。令一切众生界清净。令一切菩萨清净。令一切诸佛充满法界。令如来清净法身充满一切佛刹。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无等等回向。趣萨婆若。心净如虚空。不动如大地。入不可思议回向。乐观一切业报皆悉寂灭。无尽功德回向。平等随顺一切法界。菩萨摩诃萨。行如是回向已。不虚妄取我及我所。不虚妄取佛及诸佛法。不虚妄取佛刹及刹清净。不虚妄取众生及调伏众生。不虚妄取诸业及取业报。不着意业及业果报。不坏因果。不取有法不坏有法。生死非杂乱。涅槃非寂静。如来境界道非他所作无法同止。菩萨摩诃萨。如是起诸善根决定回向。成熟具足等观取相。善取境界分别称量。离诸虚妄而无所著。菩萨摩诃萨。如是善根回向已。得无尽善根。常念三世一切诸佛得一切无尽善根。度无量菩萨得无尽善根。净诸佛刹得无尽善根。净众生界得无尽善根。入深法界得无尽善根。修无量心净如虚空得无尽善根。解了一切诸佛境界得无尽善根。修习一切菩萨净业得无尽善根。了达三世得无尽善根。以如是等善根回向。悉能度脱一切众生。入众生界不见众生回向。解一切法无有寿命回向。知一切法真实无有自在回向。一切诸法无福伽罗回向。观察一切诸法离诸忿诤回向。一切诸法从因缘起无有坚固...(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道分是菩萨道。所谓正见。远离邪见。正思惟。正念一切智远离虚妄。正语。随顺圣教离口四过。正业饶益教化一切众生未曾失时。正命。安住四圣种成头陀功德。具足净威仪。远离一切恶。正精进。勤修一切菩萨苦行。修佛十力无所挂碍。正念。悉能忆持一切音声。除灭世间一切乱想。正定。善巧方便。于一三昧。出生菩萨不可思议法门一切三昧故。九次第定是菩萨道。所谓离欲恶不善法。因觉观起一切口业无所障碍。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令得一切智喜悦。远离退过休息喜悦。离世苦乐常见诸佛。逮得无上菩提快乐。不动三昧出生四无色定。亦不离欲界色界受生。正受灭尽三昧。而亦不息菩萨行故。如来十力是菩萨道。所谓巧方便善知是处非处。善知一切众生去来现在业因果报。善知一切众生种种诸根。随彼诸根而为说法。善知众生无量诸性。善知一切众生种种欲乐。随应说法。菩萨净身。皆悉充满一切众生一切刹一切世一切劫。普现如来具足威仪。而亦不舍菩萨所行。善巧方便。知一切禅三昧解脱垢净起。知时非时。出生菩萨无量法门。善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于一念中。善知三世一切阿僧祇劫。善知一切众生。除灭一切烦恼结使及诸习气。而亦不舍菩萨行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道。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道。则得一切诸佛无上巧方便道。佛子。菩萨摩诃萨。有无量道无量道具。无量修道无量庄严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量道故。何等为十。所谓虚空界无量。法界无量。众生界无尽无量。世界无分齐无量。阿僧祇劫...(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犷。离恚恨心。而于彼法师求其过恶。是为慢业。以我慢心。于多闻者不往恭敬。起闻法留难。亦不咨问。何等为善何等不善。何等应作何等不应作。作何等业长夜饶益一切众生。作何等行不益众生。作何等行从明入明。作何等行从冥入冥。如是人辈为我心漂没。不能得见出要正道。是为慢业。起慢心故。不值诸佛难得之法。消尽宿世所种善根。不应说而说。起诃责心更相讥论。住如是法应入邪道。但菩提心力故。而不永舍菩萨所行。虽不舍菩萨道。而于无量百千万劫尚不值佛。何况闻法。是为慢业。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慢业。若菩萨摩诃萨。离此慢业。则得一切诸佛十种无上清净意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业。何等为十。所谓信解因缘。不坏因果。是为智业。不舍菩提心常念一切佛。是为智业。亲近一切诸善知识。恭敬供养心无懈怠。是为智业。乐法乐义多闻无厌。专求正法远离邪念修习正念。是为智业。于一切众生不起我心。于一切菩萨起如来想。爱乐菩萨犹如己身。爱重正法如惜己命。爱敬如来如护己目。于持戒者生诸佛想。是为智业。离身口意诸不善业。修行清净身口意业。叹诸贤圣随顺菩提。是为智业。不违缘起离诸邪见。除灭痴闇照一切法。是为智业。于十回向起慈母想。于诸波罗蜜起慈父想。于巧方便。起菩提想。是为智业。于布施净戒多闻。专求止观功德智慧。心无疲厌。是为智业。若业诸佛所赞。能降众魔。灭除烦恼诸缠障碍。教化众生。顺智律仪摄取正法。严净佛刹正向通明。是为智业。...(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六卷
...众生速灭众苦。究竟一切安隐智道。见乐着国土众生受诸苦恼。种种方便灭其乐着。作如是念愿。令众生除五阴着。住一切佛萨婆若境。见着聚落众生受诸苦恼。种种方便而为说法。令其厌离以法摄之。复作是念。令一切众生。离六入空聚超出生死。究竟得入一切智城。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迷于十方。以东为西。以西为东。乃至以上为下。以下为上。为此众生。无量方便断其迷惑。若欲出者开示门户。若失道者示导正路。若欲度者示以津济。无舟楫者而资给之。不知方域示其乐土。以如是等无量方便。显现开道而度脱之。发如是心。我已照除长夜昏冥。世间众事无不宣叙。又令众生永灭痴闇得清净眼。离众生相及诸邪见。常乐我净。计着众生及福伽罗。阴界诸入。不了因果。行不善道。杀害众生。乃至邪见不孝父母。不供养沙门婆罗门。远离正道行不善业。诽谤正道欲坏珐輪。毁菩萨众憎恶大乘。不赞菩提毁呰贤圣。行恶人法造五逆业。如是等类诸恶众生。我以明净慧光除其愚闇。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究竟普贤菩萨所行。开十力道远离生死。现一切智城。诸佛境界诸佛神通。具足诸力现法持力。安住诸佛平等正法。现一切佛悉同一身。复次善男子。我见贫苦老病众生。种种方便而救济之。复作是念。以无上法摄彼众生。灭诸烦恼令得解脱。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恶道诸难。近善知识深入法界。离诸恶业净佛法身。置无老病死常住法界。复次善男子。我见诸恶众生。远离正道趣于邪径。着诸倒见虚妄迷惑。具行不善身口意业。种种...(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宝。悉同一切诸佛善根。增长萨婆若。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以无上净法净诸佛刹。于念念中。满一切法界。以明净智分别三世。充满虚空。于一切时。转净珐輪教化众生。令诸众生生一切智清净诸持。觉悟一切诸佛菩提。分别一切未来诸劫。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有二。悉能遍游一切世界。其身容受一切刹海。悉皆摄取一切世界。分别解说一切世界种种形色。种种庄严种种依住。或不清净或净不净。或纯清净或纯垢秽。或广或狭或大或小或覆或仰。如是等诸世界海中。生菩萨行证菩萨行。于念念中。出生菩萨诸自在行。于念念中。为众生现三世诸佛清净法身。佛子。卢舍那佛。于过去世行菩萨行时。见诸群生无智功德愚痴所覆。着我我所无明曀障。不正思惟入诸邪见。不识因果顺烦恼业。不修圣道得无作法。常于生死险道流转受种种苦。发起大悲。令诸众生出生菩萨无量诸行。修习一切诸波罗蜜。安立坚固胜妙善根。除灭众苦长功德藏。了知因果不违业报。知法真实。悉分别知众生欲乐及一切刹。守护受持一切佛法令不断绝。灭不善法满萨婆若。佛子。以如是等无量法施。摄取众生。令一向求萨婆若法。修行菩萨诸波罗蜜。具贤圣利。长萨婆若。满善根海。显现如来无量自在。以如是等种种方便。摄取众生。显现如来无量功德。安立众生于菩萨诸摄智慧。善财白言。天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答言。佛子。此事难知难信难入难说难得。一切诸天声闻缘觉所不能知。除佛神力。依善知识成满善根。净正直心远离谄曲。灭诸染污。逮得普照智慧光明。哀愍众生。降伏诸魔。拔烦恼树。必欲成就一切种智。除灭生死忧悲恼海。得如来乐。入佛功德精进之海。安住佛地。满足如来一切智力。究竟十力。如...(第0083-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刚树华幢乾闼婆王,得普滋荣一切树令见者欢喜解脱门;普现庄严乾闼婆王,得善入一切佛境界与众生安乐解脱门。
尔时,持国乾闼婆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乾闼婆众,而说颂言:
“诸佛境界无量门,一切众生莫能入,善逝如空性清净,普为世间开正道。
如来一一毛孔中,功德大海皆充满,一切世间咸利乐,此树光王所能见。
世间广大忧苦海,佛能消竭悉无余,如来慈愍多方便,净目于此能深解。
十方刹海无有边,佛以智光咸照耀,普使涤除邪恶见,此树华王所入门。
佛于往昔无量劫,修习大慈方便行,一切世间咸慰安,此道普音能悟入。
佛身清净皆乐见,能生世间无尽乐,解脱因果次第成,美目于斯善开示。
众生迷惑常流转,愚痴障盖极坚密,如来为说广大法,师子幢王能演畅。
如来普现妙色身,无量差别等众生,种种方便照世间,普放宝光如是见。
大智方便无量门,佛为群生普开阐,入胜菩提真实行,此金刚幢善观察。
一刹那中百千劫,佛力能现无所动,等以安乐施群生,此乐庄严之解脱。”
复次,增长鸠槃荼王,得灭一切冤害力解脱门;龙主鸠槃荼王,得修习无边行门海解脱门;庄严幢鸠槃荼王,得知一切众生心所乐解脱门;饶益行鸠槃荼王,得普成就清净大光明所作业解脱门;可怖畏鸠槃荼王,得开示一切众生安隐无畏道解脱门;妙庄严鸠槃荼王,得消竭一切众生爱欲海...(第0084-01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来诣于此,充满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说此法!我等诸人,同名法慧;所从来国,同名法云;彼土如来,皆名妙法。我等佛所,亦说十住;众会眷属,文句义理,悉亦如是,无有增减。佛子,我等承佛神力来入此会,为汝作证:如于此会,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暨于法界而说颂曰:
“见最胜智微妙身,相好端严皆具足,如是尊重甚难遇,菩萨勇猛初发心。
见无等比大神通,闻说记心及教诫,诸趣众生无量苦,菩萨以此初发心。
闻诸如来普胜尊,一切功德皆成就,譬如虚空不分别,菩萨以此初发心。
三世因果名为处,我等自性为非处,欲悉了知真实义,菩萨以此初发心。
过去未来现在世,所有一切善恶业,欲悉了知无不尽,菩萨以此初发心。
诸禅解脱及三昧,杂染清净无量种,欲悉了知入住出,菩萨以此初发心。
随诸众生根利钝,如是种种精进力,欲悉了达分别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切众生种种解,心所好乐各差别,如是无量欲悉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众生诸界各差别,一切世间无有量,欲悉了知其体性,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切有为诸行道,一一皆有所至处,悉欲了知其实性,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切世界诸众生,随业漂流无暂息,欲得天眼皆明见,菩萨以此初发心。
...(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不说世间,不说世间法;不说众生,不说无众生;不说垢,不说净。何以故?菩萨知一切法无染、无取、不转、不退故。菩萨于如是寂灭微妙甚深最胜法中修行时,亦不生念:‘我现修此行、已修此行、当修此行。’不著蕴、界、处、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所起大愿、诸波罗蜜及一切法皆无所著。何以故?法界中无有法名向声闻乘、向独觉乘,无有法名向菩萨乘、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名向凡夫界,无有法名向染、向净、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诸法无二、无不二故。譬如虚空,于十方中,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无一切法;如实无异,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萨诸行;不舍大愿,调伏众生,转正珐輪;不坏因果,亦不违于平等妙法,普与三世诸如来等;不断佛种,不坏实相;深入于法,辩才无尽;闻法不著,至法渊底,善能开演,心无所畏;不舍佛住,不违世法,普现世间而不著世间。菩萨如是成就难得智慧心,修习诸行,于三恶趣拔出众生,教化调伏,安置三世诸佛道中,令不动摇。复作是念:‘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仇对,邪见执著,迷惑颠倒,愚痴无智,无有信心,随逐恶友,起诸恶慧,贪爱、无明、种种烦恼皆悉充满,是我所修菩萨行处。设有知恩、聪明、慧解,及善知识充满世间,我不于中修菩萨行。何以故?我于众生,无所适莫,无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缕一毫,及以一字赞美之言。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但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其清净,永...(第0084-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立正法令诸众生皆生爱乐大智风轮,守护一切众生善根大智风轮,具一切方便通达无漏界大智风轮。是为四。佛子,诸佛世尊,大慈救护一切众生,大悲度脱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普遍饶益。然大慈大悲依大方便善巧,大方便善巧依如来出现,如来出现依无碍慧光明,无碍慧光明无有所依。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出现第九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既成就已,饶益无量种种众生。所谓:水族众生得水饶益,陆地众生得地饶益,宫殿众生得宫殿饶益,虚空众生得虚空饶益。如来出现亦复如是,种种饶益无量众生。所谓:见佛生欢喜者,得欢喜益;住净戒者,得净戒益;住诸禅定及无量者,得圣出世大神通益;住法门光明者,得因果不坏益;住无所有光明者,得一切法不坏益。是故说言:‘如来出现,饶益一切无量众生。’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出现第十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知如来出现,则知无量;知成就无量行故,则知广大;知周遍十方故,则知无来去;知离生住灭故,则知无行、无所行;知离心、意、识故,则知无身;知如虚空故,则知平等;知一切众生皆无我故,则知无尽;知遍一切刹无有尽故,则知无退;知尽后际无断绝故,则知无坏;知如来智无有对故,则知无二;知平等观察为、无为故,则知一切众生皆得饶益,本愿回向自在满足故。”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明此义而说颂言:
“十力大雄最无上,譬如虚空无...(第0084-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如是见。
“复次,佛子,譬如虚空宽广非色,而能显现一切诸色,而彼虚空无有分别亦无戏论。如来身亦复如是,以智光明普照明故,令一切众生世、出世间诸善根业皆得成就,而如来身无有分别亦无戏论。何以故?从本已来,一切执著、一切戏论皆永断故。佛子,是为如来身第二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见。
“复次,佛子,譬如日出于阎浮提,无量众生皆得饶益。所谓:破暗作明,变湿令燥,生长草木,成熟谷稼,廓彻虚空,开敷莲华,行者见道,居者办业。何以故?日轮普放无量光故。佛子,如来智日亦复如是,以无量事普益众生。所谓:灭恶生善,破愚为智,大慈救护,大悲度脱;令其增长根、力、觉分;令生深信,舍离浊心;令得见闻,不坏因果;令得天眼,见殁生处;令心无碍,不坏善根;令智修明,开敷觉华;令其发心,成就本行。何以故?如来广大智慧日身,放无量光普照耀故。佛子,是为如来身第三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见。
“复次,佛子,譬如日出于阎浮提,先照一切须弥山等诸大山王,次照黑山,次照高原,然后普照一切大地。日不作念:‘我先照此,后照于彼。’但以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后。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成就无边法界智轮,常放无碍智慧光明,先照菩萨摩诃萨等诸大山王,次照缘觉,次照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随其心器示广大智,然后普照一切众生,乃至邪定亦皆普及,为作未来利益因缘令成熟故。而彼如来大智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菩萨大行,乃至...(第0084-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分别,心常随顺一切智故;常行正语,离语四过,顺圣言故;恒修正业,教化众生令调伏故;安住正命,头陀知足,威仪审正,随顺菩提行四圣种,一切过失皆永离故;起正精进,勤修一切菩萨苦行,入佛十力无挂碍故;心常正念,悉能忆持一切言音,除灭世间散动心故;心常正定,善入菩萨不思议解脱门,于一三昧中出生一切诸三昧故。入九次第定是菩萨道。所谓;离欲恚害,而以一切语业说法无碍;灭除觉观,而以一切智觉观教化众生;舍离喜爱,而见一切佛,心大欢喜;离世间乐,而随顺出世菩萨道乐;从此不动,入无色定,而亦不舍欲、色受生;虽住灭一切想受定,而亦不息菩萨行故。学佛十力是菩萨道。所谓:善知是处、非处智;善知一切众生、去、来现在业报因果智;善知一切众生上、中、下根不同随宜说法智;善知一切众生种种无量性智;善知一切众生软、中、上解差别令入法方便智;遍一切世间、一切刹、一切三世、一切劫,普现如来形相威仪而亦不舍菩萨所行智;善知一切诸禅解脱及诸三昧若垢若净、时与非时,方便出生诸菩萨解脱门智;知一切众生于诸趣中死此生彼差别智;于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劫数智;善知一切众生乐欲、诸使、惑习灭尽智,而不舍离诸菩萨行。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如来无上巧方便道。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无量道、无量助道、无量修道、无量庄严道。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量道。何等为十?所谓:虚空无量故,菩萨道亦无量;法界无边故,菩萨道亦...(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嫌其人亦嫌其法,自起诽谤亦令他谤,是慢业;自求高座,自称法师,应受供给,不应执事,见有耆旧久修行人不起逢迎、不肯承事,是慢业;见有德人,颦蹙不喜,言辞粗犷,伺其过失,是慢业;见有聪慧知法之人,不肯亲近恭敬供养,不肯咨问:‘何等为善?何等不善?何等应作?何等不应作?作何等业,于长夜中而得种种利益安乐?’愚痴顽很,我慢所吞,终不能见出要之道,是慢业;复有众生慢心所覆,诸佛出世不能亲近恭敬供养,新善不起,旧善消灭,不应说而说,不应诤而诤,未来必堕险难深坑,于百千劫尚不值佛,何况闻法!但以曾发菩提心故,终自醒悟,是慢业。是为十。
“若诸菩萨离此慢业,则得十种智业。何等为十?所谓:信解业报,不坏因果,是智业;不舍菩提心,常念诸佛,是智业;近善知识恭敬供养,其心尊重终无厌怠,是智业;乐法、乐义无有厌足,远离邪念,勤修正念,是智业;于一切众生离于我慢,于诸菩萨起如来想,爱重正法如惜己身,尊奉如来如护己命,于修行者生诸佛想,是智业;身、语、意业无诸不善,赞美贤圣,随顺菩提,是智业;不坏缘起,离诸邪见,破暗得明,照一切法,是智业;十种回向随顺修行,于诸波罗蜜起慈母想,于善巧方便起慈父想,以深净心入菩提舍,是智业;施、戒、多闻、止观、福慧,如是一切助道之法常勤积集无有厌倦,是智业;若有一业为佛所赞,能破众魔烦恼斗诤,能离一切障、盖、缠、缚,能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能随顺智慧摄取正法,能严净佛刹,能...(第0084-06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生厌离,令法满足,令依法住。作是念言:‘愿一切众生,悉不贪乐六处聚落,速得出离生死境界,究竟安住一切智城。’
“善男子,若有众生行暗夜中,迷惑十方,于平坦路生险难想,于险难道起平坦想,以高为下,以下为高,其心迷惑,生大苦恼。我以方便舒光照及,若欲出者,示其门户;若欲行者,示其道路;欲度沟洫,示其桥梁;欲涉河海,与其船筏;乐观方者,示其险易安危之处;欲休息者,示其城邑、水、树之所。作是念言:‘如我于此照除夜暗,令诸世事悉得宣叙;愿我普于一切众生生死长夜、无明暗处,以智慧光普皆照了。是诸众生无有智眼,想心见倒之所覆翳,无常常想,无乐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坚固执著我人众生、蕴界处法,迷惑因果,不识善恶,杀害众生,乃至邪见,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不知恶人,不识善人,贪著恶事,安住邪法,毁谤如来,坏正珐輪,于诸菩萨呰辱伤害,轻大乘道,断菩提心,于有恩人反加杀害,于无恩处常怀冤结,毁谤贤圣,亲近恶伴,盗塔寺物,作五逆罪,不久当堕三恶道处。愿我速以大智光明,破彼众生无明黑暗,令其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示普贤乘,开十力道,亦示如来法王境界,亦示诸佛一切智城、诸佛所行、诸佛自在、诸佛成就、诸佛总持、一切诸佛共同一身、一切诸佛平等之处,令其安住。
“善男子,一切众生,或病所缠,或老所侵,或苦贫穷,或遭祸难,或犯王法,临当被刑,无所依怙,生大怖畏;我皆救济,使得...(第0084-07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一切珐輪,念念恒以一切智道利益众生,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种种差别诸众生前尽未来劫现一切佛成等正觉,念念普于一切世界、一切诸劫修菩萨行不生二想。所谓:普入一切广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种中,种种际畔诸世界,种种庄严诸世界,种种体性诸世界,种种形状诸世界,种种分布诸世界,或有世界秽而兼净,或有世界净而兼秽,或有世界一向杂秽,或有世界一向清净,或小或大,或粗或细,或正或侧,或覆或仰;如是一切诸世界中,念念修行诸菩萨行,入菩萨位,现菩萨力,亦现三世一切佛身,随众生心普使知见。
“善男子,毗卢遮那如来,于过去世,如是修行菩萨行时,见诸众生──不修功德,无有智慧,著我、我所,无明翳障,不正思惟,入诸邪见,不识因果,顺烦恼业,堕于生死险难深坑,具受种种无量诸苦。──起大悲心,具修一切波罗蜜行,为诸众生称扬赞叹坚固善根,令其安住远离生死、贫穷之苦,勤修福智助道之法;为说种种诸因果门,为说业报不相违反,为说于法证入之处,为说一切众生欲解,及说一切受生国土,令其不断一切佛种,令其守护一切佛教,令其舍离一切诸恶;又为称赞趣一切智助道之法,令诸众生心生欢喜,令行法施普摄一切,令其发起一切智行,令其修学诸大菩萨波罗蜜道,令其增长成一切智诸善根海,令其满足一切圣财,令其得入佛自在门,令其摄取无量方便,令其观见如来威德,令其安住菩萨智慧。”
善财童子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此处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一切世间及以二乘皆不能知。唯除诸佛神力所护,善友所摄,集胜功德,欲乐清净,无下劣心,无杂染心,无谄曲心,得普照耀智光明心...(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悲。利益群品。如是种种邪宗正宗。在家出家。精心道检。皆依王国。而得住持。并因我王演化流布故。诸学者。如世轮绳。艺业所修。如聚泥土。王行正化。如匠埏埴。巧益自他。如成众器。若无王力。功行不成。法灭无余。况能利济。又彼所修一切功德。六分之一。常属于王。王之福山。崇固难坏。其余外境。正化不行。国内之人。恣情积恶。令修善者。无以暂安。如是障修及造不善所有罪业。六分之一。还属彼王。王之罪山。牢峻难坏。是故我王福慧殊胜。时婆罗门。复告善财。仁岂不闻地神语耶。地神常言。我负大地。一切所有。及须弥山。不以为重。亦无厌心。于三种人。我恒厌倦。不欲胜持。何等为三。一心怀叛逆。谋害人王。二念弃恩亲。不孝父母。三拨无因果。毁谤三尊。破珐輪僧障修善者。如是三人。我极患重。乃至一念不欲任持。复次我王。宣流正化。诸佛护念。何况龙神。以是正心。能制诸恶。如执钩策。邪法不生。能与世间作无利者。感化调伏。正见修行。亦如牛王。王若行时。一切诸牛悉皆随从。王亦如是。正化流行。一切有情悉皆随顺。又如铁钩能制狂象。王治正化。能伏恶人。究竟令其同归解脱。
复次我王建国体人。恒在三事。一念除五怖。二慎择三臣。三精修御膳。所以者何。树君养人。事先除怖。臣德允备足以弼谐。御膳精羞。爱身及物。教人忠孝亲长尊严。善财白言。云何五怖。此国独无。答言。仁者。一王德简俭。财赋均平。无国王贪夺怖。二王族贞贤。不贪为宝。无近臣侵抑怖。三...(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密。万方不睹。四海莫知。皆由使臣宣布王泽。殊方款塞。八表钦承。未安者安。已安不退。是故我王。与诸耆旧宰辅大臣。精选良能。慎择其事。要言王使十德乃堪。一资忠奉信。二爱敬君亲。三强记博闻。四识量宏达。五才辩纵横。六精闲内外。七谦卑仁让。八刚正无瑕。九仪范出群。十通王密意。具兹十德。受命宣威。凡所经游。清身洁独。不惛酒色。不寝众居。醉后眠中。虑泄枢密。奉使邻国必达王言。不以利迁。不以威变。行藏进退。靡不合时。风俗土宜。任物成化。于王权变。了达无疑。务显得能。以慰殊俗。由此三臣成王德化。变恶显善。威被万方。如日流光。照物除暗。远近皆明故。我国中禀王圣化。多诸善众。动静合宜。或所游止。不狎恶人。所谓拨无因果。弃背君亲。性少慈悲。好见他过。庸贱卑猥。不畏罪违。多欲多嗔。无惭无愧。心顽性怯。忌胜嫉能。如是等人。皆不亲近。亦不乘御。[怡-台+龍]悷不调。诸恶象马亦不驯养。无益禽兽亦不经游。深山大泽。空聚冢间。旷野山崄。恶兽非人之所住处。亦不正视酒肆屠坊淫秽之处。若或遭遇胜吉祥事。右旋礼敬。为护福故。曾不履践佛法众僧父母师长大人之影及所行迹。于可尊崇有德人所。恭敬礼拜。心无轻慢。见诸佛塔灵庙僧坊仙圣所居胜人住处。自劝劝他。遵崇修葺。令其成就。以是天龙咸生欢喜。风雨以时。五谷丰登。兆庶安乐。王之左右。所使忠良。佞媚凶残。不能亲近。如栴檀林。栴檀围绕。不杂伊兰。如无热池。香流德水。无诸碱味。王远恶人。亦...(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下为高。其心迷惑。生大苦恼。我以方便。舒光照及。若欲出者。示其门户。若欲行者。示其道路。欲济彼岸。示其桥梁。欲涉河海。与其船筏。若于热时。示其清冷。若于寒际。示作温和。暖殿凉宫。随时适意。若或游观。常导其前。示其险易安危之处。欲休息者。示其城邑近处宫室。令其憩止。远行渴乏。示其池沼河水流泉。令其饮沐。华林果树。使得清凉身心安乐。若有父母妻子眷属。恩爱分离。令其合会。无诸苦恼。作是念言。如我于此。照除闇夜。救众灾厄。令诸世事。悉得宣叙。愿我普于一切众生生死长夜。无明闇处。以智慧光。普皆照了。是诸众生无有智眼。想心见倒之所覆翳。无常常想。苦中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坚固执着我人众生蕴界处法。迷惑因果。不了善恶。杀害众生。乃至邪见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不知恶人。不识善人。贪着恶事。安住邪法。毁谤如来。坏正珐輪。于诸菩萨。呰辱伤害。轻大乘道。断菩提心。于有恩人。反加杀害。于无恩处常怀怨结。毁谤贤圣。亲近恶伴。盗塔寺物。作五逆罪。不久当堕三恶道中。愿我速以大智光明。破彼众生无明黑闇。令其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示普贤乘。开十力道。亦示如来法王境界。亦示诸佛一切智城。诸佛所行。诸佛自在。诸佛成就。诸佛总持。一切诸佛同共一身。一切诸佛平等之处。皆令安住。
善男子。一切众生。或病所缠。或老所侵。或苦贫穷。或遭祸难。或犯王法。临当受刑。无所依怙。生大怖畏。我皆救济。使得...(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一切诸劫。修菩萨行。不生二想。所谓普入一切广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种中。所有一切种种际畔。诸世界种种庄严。诸世界种种体性。诸世界种种形状。诸世界种种分布。诸世界或有世界。秽而兼净。或有世界。净而兼秽。或有世界。一向杂秽。或有世界。一向清净。或有广大。或有狭小。或高或下。或粗或妙。或正或侧。或覆或仰。或圆或方。或非圆方。如是一切种种名字形像庄严。诸世界中。念念修行诸菩萨行。入菩萨住。现菩萨力。亦现三世一切佛身。随众生心。普使知见。速疾增长一切智智福德海门。善男子。毗卢遮那如来。于过去世。如是修行菩萨行时。见诸众生不修福德。无有智慧。远离惭愧。着我我所。无明翳障。出生种种不正思惟。入诸邪网恶见稠林。不识因果。顺烦恼业。迷惑其心。不得自在。堕于生死险难深坑。具受种种无量诸苦。起大悲心。修集一切波罗蜜行。为诸众生。称扬赞叹坚固善根。令其安住远离生死贫穷困苦。勤修福智助道之法。为说种种诸因果门。为说业报不相违返。为说于法证入之处。为说一切众生欲解。及说一切受生国土。令其不断一切佛种。令其守护一切佛教。令其舍离一切诸恶。又为称叹趣一切智助道之法。令诸众生心生欢喜。令行法施普摄一切。令其发起一切智行。令其修学诸大菩萨波罗蜜道。令其增长成一切智诸善根海。令其满足一切圣财。令其得入佛自在门。令其摄取无量方便。令其观察如来威德。令其亲近随顺如来寂静安乐。令其安住成就菩萨种种智慧。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二十三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白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此妙行。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如汝所问。此事难知难信难解难证难入。难可显示...(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七卷
...亦见于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佛利。亦见于百佛世界极微尘数佛刹乃至十方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刹。示现初生种种神变。亦见在于十方世界极微尘中。所有种种无量佛刹。一一皆现受生诞生种种神变。如是念念尽未来际。普于十方一切法界所有刹海。一一尘中无量世界。示现初生种种神变次第相续。无有间断。虽念念中。普遍一切无边刹海。示现诞生种种神变。而心无著。无有障碍。
尔时善财童子。白妙德圆满爱敬吉祥岚毗尼园主林神言。圣者。菩萨云何住最后身。要生于此大族姓中。林神告言。善男子。一切菩萨。将成正觉住最后身。皆生王宫。或生大族婆罗门家。何以故。为能成就种种利益。调伏自他。令成熟故。善男子。能利自他。有三种法。一者异熟因果。二者福德因果。三者智慧因果。云何异熟。谓有八种。一者寿量圆满二者色相圆满。三者种族圆满。四者自在圆满。五者信言圆满。六者大势圆满。七者丈夫相圆满。八者勇力圆满。善男子。云何菩萨。寿命圆满。所谓寿命长远。久住世间。云何菩萨色相圆满。所谓形色端严。相好殊胜。人所乐见。心无厌足。云何菩萨种族圆满。所谓生于豪贵。刹帝利种。婆罗门家。云何菩萨自在圆满。所谓得大财位及大眷属。所作随心。人所宗奉。云何菩萨信言圆满。所谓出言诚谛。人必信受。理诸诤讼。心无高下。凡所决断。如执权衡。言行无违。无求无谄。云何菩萨大势圆满。所谓名称高远。勇猛精进。志性柔和。毁誉不动。工巧艺业。无能过者。处大众会。咸所尊重。云何菩萨丈夫相圆满。所谓具丈夫相。离...(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在圆满具足财位故。能以种种珍宝仆使。给施群生。随其所须。咸令充足。以此摄取然后调伏。而成熟之。是为自在圆满之果。又由菩萨成就实语故。能以爱语。摄诸众生调伏成熟。令其信受。皆得解脱。是为信言圆满之果。又由菩萨豪贵自在。有大势力故。能令众生。感德从化。心生惭愧。尊重爱乐。凡所出言随顺不逆。是为大势圆满之果。又由菩萨具足圆满大丈夫相。诸根成就无有残缺。是故堪为胜功德器。精进勤求一切智境。得无所畏无障碍行。能大饶益一切众生。所作随心。皆无障碍。一切世间诸天及人。无能讥毁。是为具足大丈夫相圆满之果。又由菩萨成就勇力故。普能积集一切善法。安乐成就诸众生界。勇猛精进。成就智通。是为勇力圆满之果。如是名为异熟因果。云何福智。谓施戒忍三波罗蜜。名之为福。般若波罗蜜。名之为智。精进禅定。亦名为福。亦名为智。谓因精进。修施戒忍慈无量等。则名为福。若因精进。起闻思修。则名为智。又因精进。修蕴善巧。处善巧。界善巧。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能知四谛善不善法。烦恼胜劣黑白诸业。微细观察。皆名为智。若因禅定。修四无量。是名为福。若因禅定。修行般若。及诸善巧。则名为智。是故菩萨。能大饶益一切众生。于诸佛刹大众会中。而为师首。普能随顺一切诸佛。转正珐輪。能自调伏。亦能调伏一切众生。令其速入一切智道。菩萨成就如是种种殊胜因果。即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二十七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善财童子。白林神言。圣者。得此解脱。其已久如林神告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亿佛刹极微尘数劫。复倍是数。时有世界。名普宝劫名悦乐。八十亿那由他佛。于中出现。其第一佛。名自在功德无能胜幢。十号具足。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种种庄严光。阎浮提中。有一王都。名清净庄严须弥幢。其中有王。名宝光焰眼。时彼大王。第一夫人。名大焰自在欢喜光。如此世界。阎浮提中。摩耶夫人。为毗卢遮那如来之母。彼种种庄严光世界阎浮提中。大焰自在欢喜光夫人。为彼最初自在功德无能胜幢如来之母。亦复如是。善男子。时喜光夫人。...(第0085-0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故。观察觉悟一切谛理。证法体性故。菩萨六地。住此解脱。得无寻伺身。何以故。观缘起理。难解难知。非寻伺境界故。菩萨七地。住此解脱。得不思议身。何以故。集诸佛法方便善巧。智行满足故。菩萨八地。住此解脱。得寂静身。何以故。一切烦恼不复现行。离诸世间戏论等事故。菩萨九地。住此解脱。得虚空身。何以故。身相无边。遍满一切故。菩萨十地。住此解脱。得妙智身。何以故。一切种智微妙境界。普集圆满故。善财复言。如来法身。与彼菩萨十种法身。有何差别。答言。善男子。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0-3-5 08:26:52
|
只看該作者
当知法身体性无异。功德威力有差别耳。善财复言。是义云何。答言。善男子。谓佛菩萨所有法身。等无差别。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性相平等同一体故。如是乃至凡圣迷悟。染净因果。去来进退。皆同一相。所言功德威力异者。即如来身。功德圆满。具胜威力。菩萨不尔。由此事故。我当为汝宣说譬谕开示其义。善男子。譬如摩尼妙宝真珠。未经巧匠雕饰磨莹。无有光彩。凡所见者。不生爱重。若经磨莹。光彩炽盛。人天宝重。珠体无异。相差别故。虽诸菩萨与如来身同一体性俱名法身。不可说言难思清净功德智宝神通威力。同于如来。所以者何。以诸如来。于无数劫。净修一切微妙功德。究竟圆满。无边无量。如太虚空。满十方界。妙善清净。离诸惑垢。广大光明。无所不照。殊胜威力。普济众生。其诸菩萨。虽具法身。功德未圆。有余垢故。譬如白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名体虽同。光相有异。何以故。满不满相有差别故。善男子。菩萨法...(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故。善知识者。是佛境界。非诸二乘境界地故。善知识者。如正智教。非是三乘所知境故。善知识者。如等流果。从诸种智。同类生故。善知识者。如明净眼。能示众生夷险道故。善知识者。如陀罗尼。能持修学诸众生故。善知识者。为能发起。发起一切智慧明故。善知识者。为能断灭。断灭一切无明闇故。善知识者。如最胜药。能除众生诸惑病故。善知识者。如无尽藏。充满众生种种愿故。善知识者。如善方便。善巧证得诸佛地故。善知识者。犹如门户。少欲知足所行道故。善知识者。如能作业。能令勤修清净业故。善知识者。如说道者。远离险难诸因缘故。善知识者。犹如止观。息灭一切渴爱法故。善知识者。为说慧者。令入甚深无生义故。善知识者。能为照明。令见因果不失坏故。善知识者。如闲静地。能静其心修习道故。善知识者。为示道者。引诣如来集会所故。善知识者。犹如日月。能为照明甚深法故。善知识者。如轨范师。能为分别微细智故。善知识者。为能觉悟。令悟诸法如梦幻故。善知识者。为胜仪范。随顺众生常护他故。善知识者。能知世智。去来语默心无乱故。善知识者。厌不善心。性自觉悟远愚迷故。善知识者。承奉尊长。无我无人及懒惰故。善知识者。销灭诸惑。观自他身不可得故。善知识者。具觉悟智。随顺觉知世出世故。善知识者。离无益事。能令自他超诸有故。善知识者。为真实智。普知一切生灭体故。善知识者。无得无忧。观察过去自业体故。善知识者。住头陀行。以菩萨法常洗涤故。善知识者。得义无...(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如是如是。一切诸果皆从因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诸业。皆从习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如来。出兴于世。皆从信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化现。诸供养事。皆悉从于决定解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如来所变化佛。皆从尊重爱敬心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佛法从善根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化佛从方便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佛事从大愿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菩萨所修诸行。从回向起。甚深信解。如是如是。一切法界。广大庄严。从一切智境界而起。甚深信解。离于断见。知回向故。离于常见。知无生故。离无因见。知正因故。离颠倒见。知如实理故。离自在见。知不由他故。离自他见。知从缘起故。离诸邪见。知因果力故。离边执见。知法界无边故。离往来见。知如影像故。离有无见。知不生灭故。离一切法见。知空无生故。知不自在故。知愿力出生故。离一切相见入无相际故。知一切法如种生芽不失坏故。如印印文相续起故。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知境如梦故。知业如幻故。了世心现故。了果因起故。了报业集故。了知一切诸功德法。皆从菩萨善巧方便之所流故。了知一切法非法性平等现前增长成就真法界故。善财童子。入如是智。如是思惟。如是作意。端心洁念。于楼阁前。举体投地。殷勤顶礼。不思议善根。速疾现前流注身心。清凉悦泽。然后安徐。从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合掌围绕毗卢遮那普庄严藏广大楼阁。经无量匝思惟作意。发起深心。曲躬恭敬。作是...(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慰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不坏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不坏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不坏者。谓入三世诸法平等故。以一切法不离法故。不差别法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四圣谛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四圣谛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四圣谛无差别者。谓四圣谛无差别故。有言四圣谛无差别者。常清净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明缘行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明缘行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无明缘行无差别者。所谓无明即是缘行。何以故。不异无明因有缘行故。若异无明因有缘行者。则应无因而有诸行。以是义故。不异无明因而有诸行果。如是因果义成以本来清净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常者。所谓无常体即是常体故。何以故。常体不异无常体。无常体不异常体。即无常体是常体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来不生不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如来不生不灭故。起安慰心。有言如来不生不灭者。所谓以无对治法故。譬如虚空不生不灭以虚空无边无中际故。而依因观察见下中上。此是针孔虚空。此是瓶孔虚空。此是无量孔虚空。而虚空无下中上。以不生不灭故。而虚空不分别无分别。而虚空自然无分别。如是等事现前见以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如来应正遍知。不生不灭无中无边。而依一切众生见下中上。依无中无边心见...(第0086部~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以信解力。行未善通达。是菩萨。随所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能受行清净地法。如是诸功德。皆自然回向萨婆若。转益明显。堪任有用。譬如佛子。金师炼金。随以火力。调柔可用。增益光色。如是菩萨。随供养诸佛。教化众生。受行清净诸地之法。此诸功德。皆自然回向萨婆若。转益明显。随意所用。又诸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初地中。相貌得果。应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咨受请问。成地之法。不应厌。废是菩萨。住初地中。应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咨受请问第二地中相貌得果无有厌足。如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相貌得果。应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咨受请问成十地法。无有废厌。是菩萨。悉应善知诸地逆顺法。善知诸地成坏。善知诸地相貌因果。善知诸地得舍。善知诸地清净行分。善知诸地从一地至一地行。善知诸地是处非是处。善知诸地转所住处。善知诸地初事后事差别。善知诸地得不退转相。乃至善知一切菩萨清净地法。善知入如来智地。诸佛子。如是诸菩萨。善知诸地相未发初地乃至十地。知无障阂。得诸地智慧光明故。能得诸佛智慧光明。诸佛子。如大商主。多将贾人。欲至大城。应先问道路。退还过咎。在道利害。未发初处。知道宿时。乃至善知到彼城事。能以智慧。思惟筹量。具诸资用。令无所乏。正导人众。得至大城。于险道中。免诸患难。身及诸人。皆无忧恼。诸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初地。而善知。诸地逆顺法。乃至善知净一切菩萨清净地法。善知入如来智地。
...(第0101部~十住经六卷)
...空之中。有不可思议阿僧祇等诸香树云。如是种种诸供养具。及诸佛刹。诸庄严事。无量无边不可具说。
尔时善财童子。从东方界。求善知识。渐渐游行。至南方界。转至西方。遥见善胜长者在窟头摩城。发意欲向渐涉道路。思惟正受系念在前。无分散意住正定聚。虽在道路爱乐正法。无悔恨心不退境界。勇猛精进不畏崄路。念善知识修正觉道。为得安隐道故身心无尽。在于中道作如是念。我当云何得胜境界。我今云何当速诣善知识。问菩萨道修菩萨行。于善知识。作佛道因缘。得诸波罗蜜。普摄一切。离诸障碍。入无著法界。普为一切众生。断众恶道业。为除我人众生寿命之心。灭除一切烦恼诸尘。破灭一切诸见罗网。成就善箭。以慈悲弓。射护法处。成就因果。何以故。若得值见善知识者。必得成就诸善功德。善知识者。能为一切智。作大根本。身心正受。颜色不变。求善知识。威仪庠序。无卒暴相。渐渐往至窟头摩城。见善胜长者在于彼城重阁讲堂。即前诣已。如人游海水中不见边际。百千万亿诸大长者。以为围绕。皆悉欢喜。在于善胜长者左右。各欲乐闻种种诸法。如海导师为诸商人说海宝处。善胜长者。善能分别佛法海宝。为一切众。说无所著无所分别。
尔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白言大圣。我已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不知云何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善胜长者。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菩提之心。善能问于大智慧宝。为得如是甚深法义。为断一切疑惑苦恼种子。汝今问我。为到...(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者放大光明。开智慧眼。为失道众生。开示正路。而引道之。若有众生。欲度流者。为作桥船津济洲渚。令到彼岸。不知方域示以乐土。丘墟坑坎化为平地。生柔软草。或复现作城邑聚落及诸妙色。以施众生。令得快乐。又复现作江河流泉。园林浴池。人民炽盛。安隐丰乐。令诸众生。慈心相向。犹如父子兄弟姊妹。复发此愿。我今已施一切众生一切安乐智慧光明。令彼众生永离闇冥。无复痴爱长夜迷昏无明闇蔽。无眼众生得智慧眼。普令明净。若有众生着于我人众生相者。令离我人众生等想。若有众生。无常常想。无我我想。苦有乐想。不净净想。非阴阴想。非命命想。于非中阴。作中阴想。非阴界入。作阴界入想。草木非寿命。作寿命想。众生非草木。作草木想。于非因果。作因果想。非善行道。作善行道想。杀生祠天。求常乐想。乃至十恶邪见等业。普愿众生。离此诸想。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无有反复。不识恩养。远离正道。行不善业。具足十六诸恶律仪。诽谤正道。毁坏正论。深着邪见。谤佛法僧。断正珐輪。坏菩萨众增恶大乘。杀害菩萨。不赞菩萨僧。如是种种诸不善业。杂类众生。众苦逼身。心怀愁恼。失本智心。不知法利。狂惑愚痴。不识正路。于无量劫。常被诽谤。邪见迷惑。不识诸方者。为如是等非法非律。深生慈悲。令得覆护。
尔时夜天婆娑婆陀。即为诸狂乱谤法众生。说净调伏除无量阿僧祇劫罪业障。陀罗尼即说咒曰。
羝(音都奚反)钐(音疏监反)跛啰(音卢可反)蒲陀那夜(音余架反)...(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若波罗蜜。行方便者。出生一切诸方便身普知一切智明净法界胜进力。是名方便波罗蜜。净慧方便。生法性生身。出入息顷。得净方便无二本行。是名方便波罗蜜。诸菩萨等。本弘誓愿。出清净身。现生具足。摄受众生。于一切众生及诸善行。心净无著。是名行方便波罗蜜。行愿波罗蜜。出生一切愿海身。深入一切智慧诸三昧海。超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示现出生本净愿。行波罗蜜。不舍不得。随所愿求。智慧本行。净诸愿身。是名行净愿波罗蜜。行力波罗蜜。备诸功德。如意自在修助道法。是名力波罗蜜。因助道法。饶益众生。修诸功德。不着功德。不见功德相。是名力波罗蜜。因力果力。皆悉具足。犹如大海。是名力波罗蜜。显示种种法序说诸智力。是名力波罗蜜。杂因果力。演说智力。智杂业力。是名行力波罗蜜。行智波罗蜜身。智波罗蜜名字清净。智波罗蜜智慧境界。智波罗蜜正疾行。智波罗蜜普现光明犹如妙香。异物同熏。如呼声响。一切皆应。是名智波罗蜜。智炎光明。胜妙音声。演说义味。无有穷尽。普摄一切。是名智波罗蜜。智波罗蜜。出生成满本行果报性相清净。是名智波罗蜜。智波罗蜜。无著无护。一切智。集诸无著。助菩提分。智慧明了。具胜进地。深入甚深智行境界。是名智波罗蜜。智波罗蜜。深入微妙。知法性法智。摄受诸法。随顺智慧。善知福田及非福田如实之相。是名智波罗蜜。诸如来智。超出三界。了达三世。善知菩萨一切行业。普集众智。无所挂碍。亦知菩萨正智住处应修正行。又复善知从初发心。趣...(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近善知识。求妙功德。救护众生。悉具一切普贤菩萨所行之道。尔时喜目观察众生夜天。为善财童子。显现菩萨教化一切世间法门境界相好庄严身相。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普慧炎灯清净幢。无量光明。照一切世界已。入善财顶。充满其身。尔时善财童子。即得毗罗摩伽圆满三昧。得此三昧已。于一一身。充满法界。于一切地水火风微尘。众宝微尘。香微尘。金刚微尘。摩尼珠微尘。碎末微尘。一切庄严微尘。如是等一一微尘海中。悉见佛刹微尘等世界成坏。四大成败相。风轮水轮。金刚轮地轮。种种庄严众山围绕无量大海诸天宫殿。诸杂宝树种种庄严诸龙宫殿。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人非人等城郭宫殿。地狱饿鬼阎罗王处。死此生彼。皆悉了知诸法因果。一一身中。普现一切法界等身。悉见一切诸佛刹土。随所应化。度脱众生业报好丑。以微妙音。普为说法。令此法音从毛孔入。令诸众生皆得法行。见一一刹。及见一切世界微尘数刹。见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海。深入善根。于诸佛所。住一切法界。于无量佛所。得无量法门。越度生死。游戏神通。于一一佛所。自念从初发心。修菩萨本行普集善根一切境界果报。于一一佛所。得闻诸佛所转珐輪。受持不忘。守护正法。以本愿善根力。悉见三世一切佛海。越生死流。善男子。诸大菩萨。成就如是无量无边诸大功德。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尔时喜目观察众生夜天。告善财童子言。我以此普光喜幢法门力故。常见诸佛。间无空缺。以此义故。遍一切处守护佛法。尽...(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无有惭愧。若欲忏悔灭诸罪者。当勤读诵方等经典思第一义。若王者大臣婆罗门居士长者宰官。是诸人等。贪求无厌。作五逆罪。谤方等经。具十恶业。是大恶报。应堕恶道。过于暴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若欲除灭此业障者。应生惭愧改悔诸罪。云何名刹利居士忏悔法。忏悔法者。但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应当系念修六念法。亦当供给供养持大乘者。不必礼拜。应当忆念甚深经法第一义空。思是法者。是名刹利居士修第一忏悔。第二忏悔者。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是名修第二忏悔法。第三忏悔者。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是名修第三忏悔。第四忏悔者。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修如此法。是名修第四忏悔。第五忏悔者。但当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是名修第五忏悔。佛告阿难。于未来世。若有修习如此忏悔法。当知此人着惭愧服。诸佛护助。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是语时。十千天子。得法眼净。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及以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390部~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梵王。是诸如来不过一切诸法如故。名为平等。梵王当知。如来悉知一切诸法如是平等。是故如来。于一切法名为平等。等行梵王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来得是诸法等已。以妙色身示现众生。佛言。梵王。是皆首楞严三昧。本行势力之所致也。以是事故。如来得此诸法等已。以妙色身示现众生。说是法时。等行梵王及万梵天。于诸法中得柔顺忍。
尔时如来还摄神力。诸佛及座皆不复现。一切众会唯见一佛。尔时佛告坚意菩萨。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何等是首楞严三昧。谓修治心犹如虚空(一)。观察现在众生诸心(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三)。决定了知众生因果(四)。于诸业中知无业报(五)。入种种乐欲入已不忘(六)。现知无量种种诸性(七)。常能游戏华音三昧。能示众生金刚心三昧。一切禅定自在随意(八)。普观一切所至诸道(九)。于宿命智得无所碍(十)。天眼无障(十一)。得漏尽智非时不证(十二)。于色无色得等入智(十三)。于一切色示现游戏(十四)。知诸音声犹如响相(十五)。顺入念慧(十六)。能以善言悦可众生(十七)。随应说法(十八)。知时非时(十九)。能转诸根(二十)。说法不虚(二十一)。顺入真际(二十二)。善能摄伏众生之类(二十三)。悉能具足诸波罗蜜(二十四)。威仪进止未曾有异(二十五)。破诸忆想虚妄分别(二十六)。不坏法性尽其边际(二十七)。一时...(第0395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三卷)
...。摩那婆。当知一切菩萨摩诃萨具足忍力。凡有四种平等之心。何等为四。所谓菩萨摩诃萨。若起嗔心随起即觉。觉已即能对治除断。摩那婆。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第一忍力。
复次摩那婆。菩萨摩诃萨若被他人恶口骂詈诽谤毁辱。或以身手若打若击。种种苦恼不可耐事。悉皆能受无报答意。亦无恨心。摩那婆。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第二忍力。复次摩那婆。菩萨摩诃萨若见无量诸恶众生。常行恶业不知恩德。不孝父母不爱亲戚。不顺师长不敬沙门婆罗门。远离善友无有信心。菩萨虽见如是等类诸恶众生。心无嫌恨不求其短。而常诲诱安住善法。摩那婆。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第三忍力。
复次摩那婆。菩萨摩诃萨若见众生不信因果贪染现乐。性多嗔恚忿恨斗诤。好求他过。邪见愚痴乖背正法。当起慈悲导令欢喜。然后安置于正法中。摩那婆。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第四忍力。汝等应知。若诸菩萨住此忍中如法行者。更复能起增上忍力。又忍与法恒自相应。若不学法则不能忍。欲住忍者应当勤学。
复次摩那婆。若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者。必得具足多种功能。或时复有种种苦事逼迫其身。所谓恶骂毁辱系缚挝打。楚毒酸切不可堪忍。菩萨于中不生怨心终无恐怖。亦不逃避甘心忍受。具足忍时。自然即得八种增上胜功德事。何等为八。所谓菩萨摩诃萨成就忍已。凡所生处身所经历。有大名闻众人爱敬。赞美流布遇善知识。朋友亲属皆是世间尊豪胜上。乃至一切天龙神鬼。见此菩萨...(第0418-01部~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经行之处。床榻卧具亦七十亿。皆悉办已往诣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哀愍我故及诸大众受明日请。出宝光佛默然许之。王知受已顶礼佛足右绕已去。即于其夜。为佛及僧。备诸供具种种肴膳转轮圣王所食之味。晨朝诣佛而白佛言。饭具已办。唯愿知时。出宝光佛着衣持钵。与七十亿大阿罗汉恭敬围绕。往诣园中次第而坐。上坚德王。见佛及僧众坐已定。手自斟酌种种美味。恣其所须皆令饱满。知佛及僧饭食已讫。澡手涤钵。奉佛及僧各以一衣。如是施已自执金钟澡如来手。而作是言。我以此园及诸房舍经行之处床榻卧具并守园者。施佛及僧。唯愿受用。亦以自身供给于佛。佛告坚意。上坚德王供给出宝光佛。朝夕随时常来听法。如是乃至半劫。咨问彼佛诸法因果相续。佛随问答利益无量无数众生。坚意汝谓。彼时名上坚德转轮王者。岂异人乎。勿造斯观。即汝身是。坚意。我念汝昔于过去世。闻是法故。以无上供供养千佛。如来于今亦当为汝说此法门。入法相故。
法门品第三十四
佛告坚意。法名无思无虑无相无作无忆无念。净妙无缘无有文字。亦无言说不可显示。坚意。诸法不会诸根不可以智知。不可以无智知。非可知非不可知。复次坚意。法名众缘所成。如来能知。而如来知不可言说。而如来以不可说法。说是诸法。所有说道即是法门。何以故。以诸行印印一切法令一味故。坚意。诸法无尽尽际无尽故。坚意。诸法毕竟不增不减入尽际故。以是义故。如来以语言文字分别解说。坚意。阿字门入一切法...(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伎乐相各异故。其相虽异而依彼业有虚空中种种伎乐。如是依诸善根业行因缘有胜果报。然彼善行不至于果。虽不至果。而依彼善根因缘。有胜果报差别不同。善男子。譬如虚空杂色虹起。依彼四大增上因缘。而彼四大不至虹中。虽不至虹。以彼四大因缘力故。生诸虹色种种不同。地大因缘而生黄色。水大因缘生于青色。火大因缘生于赤色及诸绮色。风大因缘生虹轮相。如是依诸善根增上因缘。而有胜妙果报具足。善男子。譬如轮王受持十善业道因缘。得七宝具足及自然粳粮不假种殖。而彼受持十善业道因缘。不至七宝亦复不至自然粳粮。以依受持十善业道因缘。而有轮王胜妙果报。如是善发胜心善起诸行。善能受持善根力故。有彼轮王胜妙果报。然彼业因不至果中故。说因果不相似。善男子。譬如诸天胜善因缘。自然而有曼陀罗华诸妙天宫百味甘膳。而彼善根不至果中。非不依彼善根因缘。而有诸天胜妙果报。善男子。譬如殊胜如意神通因缘力故。于彼石壁无所障碍。而彼神通因缘不至无障碍中。而依彼神通因有无障碍。如是不放逸善根因缘。有彼胜妙果报。善男子。譬如依风生火离彼不生。火既生已力能成熟光色明照。而彼火性不从风来以彼明色热触风中无故。如是一切善根果报从因缘生。应知善男子。譬如法行比丘得无漏善根功德。自在随念即成虚空处一切入地水火风青黄赤白。自在成就无有障碍。而彼无障碍心不至虚空。无障碍等虽不至彼。而即念能成无障碍事。是故不离彼心能成地等无障碍事。如是一切无漏善根因缘。而有果报...(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八卷
...而即念能成无障碍事。是故不离彼心能成地等无障碍事。如是一切无漏善根因缘。而有果报胜事。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善根胜妙果报。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得无漏善根胜妙果报。何等为十。所谓六通三明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入十自在十谛九次第定三摩拔提十力十智。
善男子。何者是六通。所谓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如意通智漏尽智。是名六通。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天眼者。具足一切善根功德。无碍无著无量无障无住无行无错无谬。能如是见无可讥嫌。不与一切世间声闻辟支佛共。远离一切烦恼及一切烦恼习气。不谬见不谬记。菩萨摩诃萨天眼。见诸众生若生若死若好若丑若粗若妙。随彼众生业行所造。称其因果能如实知。菩萨摩诃萨天眼。毕竟能得佛智。毕竟成就佛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天眼。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天耳者。无有障碍。具足一切善根功德过一切凡夫释提桓因四天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声闻辟支佛。以此胜妙无所障碍清净天耳。闻一切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声。乃至蚊虻蝇蚁等声。圣人非圣人声。皆悉得闻。而于圣人声不起乐心。于非圣人声不起厌心。闻凡夫声不生下想。闻声闻辟支佛声不生胜想。闻非圣人声听不生厌。闻圣人声听不生乐。于一切声不生美恶之想。虽闻一切声悉如响空离我我所寂静空故。不着耳入不着声入。是名菩萨摩诃萨天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他心智者。菩萨摩...(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坚固行
如法我亦然 若作如是念
此念法应知 所谓诸菩萨
离我及我所 如法我亦然
若能如是念 名修妙法念
诸佛弟子僧 是无上福田
必得佛菩提 常念如是人
如海不可量 我念如是人
回此诸功德 令一切成佛
善修不退戒 我念彼戒行
所有诸功德 尽欲与众生
回向无上道 令得毕竟乐
如是名念戒 能与众生乐
舍资生及法 亦舍诸烦恼
有福为众生 回向无上道
如是成舍念 不住于二道
离相自然行 所在如日照
一切凡圣人 皆从善业得
以彼诸因果 大悲施一切
如是诸妙行 为与增上乐
即于彼天中 成无上正觉
尔时无所发菩萨摩诃萨。奋迅慧菩萨摩诃萨。是二大士及无量眷属。俱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奉承尊意退坐一面。并诸眷属亦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二人。于胜楼阁妙宝台上说法集时。诸佛如来。于一切法。悉知见觉无有障碍。世尊。我等二人所说法集。随顺佛意不耶。尔时佛告二菩萨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于一切法。悉知见觉无有障碍。善男子。汝等二人所说法集善顺我意。善男子。一切菩萨所有言说。皆是诸佛如来威神之力。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快说此妙法集。若有诸菩萨欲说法集者。应如汝等所说。善男子。汝等所说...(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令彼众生获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议。以大慈故。以大悲故。我若不说即堕悭贪。汝等一心谛听谛听。为汝宣说。善男子。若化众生无生于化。不生无化其化大焉。令彼众生皆离心我。一切心我本来空寂。若得空心心不幻化。无幻无化即得无生。无生之心在于无化。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众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体无色相。云何修习得本空心。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佛言。菩萨一切心相本来无本。本无本处空寂无生。若心无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善男子。无相之心无心无我。一切法相亦复如是。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一切众生。若有我者。若有心者。以何法觉。令彼众生出离斯缚。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观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本从因果。因果所起兴于心行。心尚不有何况有身。若有我者令灭有见。若无我者令灭无见。若心生者令灭灭性。若心灭者。令灭生性。灭是见性。即入实际。何以故。本生不灭本灭不生。不灭不生不生不灭。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若有众生。见法生时令灭何见。见法灭时令灭何见。佛言。菩萨若有众生。见法生时令灭无见。见法灭时令灭有见。若灭是见得法真。无入决定性决定无生。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令彼众生住于无生是无生也。佛言。住于无生即是有生。何以故。无住无生乃是无生。菩萨若生无生以生灭生。生灭俱灭本生不生。心常空寂空性无住。心无有住乃是无生。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心无有住有何修学。为有学也为无学也。佛言。菩...(第0425部~金刚三昧经二卷)
...八风刀如铁火车。解截其身。以热逼故便作是言。得好色华清凉大树。于下游戏不亦乐乎。作此念时。阿鼻地狱八万四千诸恶剑林。化作宝树。华果茂盛行列在前。大热火焰化为莲华在彼树下。罪人见已。我所愿者今已得果。作是语时。疾于暴雨坐莲华上。坐已须臾。铁嘴诸虫从火华起。穿骨入髓。彻心穿脑。攀树而上。一切剑枝削肉彻骨。无量刀杖当上而下。火车炉炭十八苦事。一时来迎。此相现时陷坠地下。从下鬲上身如华敷。遍满下鬲。从下鬲起。火焰猛炽至于上鬲。至上鬲已身满其中。热恼急故张眼吐舌。此人罪故。万亿融铜百千刀轮。从空中下头入足出。一切苦事。过于上说。百千万倍。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满五劫。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祇物。淫泆无道。逼略净戒诸比丘尼。姊妹亲戚不知惭愧。毁辱所亲造众恶事。此人罪报临命终时。风刀解身。偃卧不定如被楚挞。其心荒越发狂痴想。见己室宅男女大小。一切皆是不净之物。屎尿臭处盈流于外。
尔时罪人即作是语。云何此处无好城郭及好山林使吾游戏。乃处如此不净物间。作是语已狱卒罗刹以大铁叉。擎阿鼻狱及诸刀林。化作宝树及清凉池。火焰化作金叶莲华诸铁嘴虫化为凫雁。地狱痛声如咏歌音。罪人闻已。如此好处吾当游中。念已寻时坐火莲华。诸铁嘴虫从身毛孔唼食其躯。百千铁轮从顶上入。恒沙铁叉挑其眼睛。地狱铜狗化作百亿铁狗。竞分其身取心而食。俄尔之间身如截华。满十八鬲。一一华叶八万...(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众生戒。净烦恼戒。调御威仪戒。禅戒。无漏戒。兴隆三宝。时优波离白佛言。世尊。如来以威神力引接将护。我乃少能所咨问耳。
云何名三宝。佛法及众僧。三宝若无性。云何分别说法僧差别名。归依三宝者。云何而奉行。三归若一者不应说言三。若说三归者。云何七众名。尔时优波离白佛言。世尊。何所归依名归依佛。尔时如来一一称解。答曰。
佛陀者觉。觉了一切法相故。复次一切众生长眠三界。佛道眼既开自觉觉彼。故名为觉。佛于一切法。能一切得一切说。问曰。佛云何一切说。为应时适会随宜说耶。为当部党相从说耶。答曰。佛随物适时说一切法。后诸弟子结集法藏。以类撰之。佛或时为诸弟子制戒轻重有残无残。撰为律藏。或时说因果相生诸结诸使及以业相。集为阿毗昙藏。为诸天世人随时说法。集为增一。是劝化人所习。为利根众生说诸深义。名中阿含。是学问者所习。说种种随禅法。是杂阿含。坐禅人习。破诸外道。是长阿含。问曰。佛若一切说者。有经云。佛坐一树下捉一枝叶。问弟子曰。此枝叶多树上叶多。答曰。树上叶多。佛言。我所知法如树上叶。我所说法如掌中叶。云何言佛一切说耶。答曰。有别相一切。总相一切。今言别相一切。有言。佛能一切说。但众生不能尽受。佛非不能说。有言。应云一切知直言说。不得言一切说也。问若佛知而能说。声闻缘觉依知而能说。何不称佛耶。答曰不尔。佛知说俱尽。二乘知说于法有所不尽。复次佛解一切法。尽能作名。二乘不能。复次佛得无...(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是故言未来有僧汝应归依。不伤正义。问曰。佛亦是法。法亦是法。僧亦是法。正是一法有何差别。答曰。虽是一法。以义而言自有差别。以三宝而言。无师大智及无学地一切功德是谓佛宝。尽谛无为。是谓法宝。声闻学无学功德智慧。是名僧宝。以法而言。无师无学法。是名佛宝。尽谛无为非学非无学法。是名法宝。声闻学无学法。是名僧宝。以根而言。佛是无知根。法宝非根法。僧是三无漏根。以谛而言。佛是道谛少入。法宝是尽谛。僧是道谛少入。以沙门果而言。佛是沙门。法宝是沙门果。僧是沙门。法宝是沙门果。以婆罗门而言。佛是婆罗门。法宝是婆罗门果。僧是婆罗门。法宝是婆罗门果。以梵行而言。佛是梵行。法宝是梵行果。僧是梵行。法宝是梵行果。以因果而言。佛是因。法宝是果。僧是因。法宝是果。以道果而言佛是道。法宝是果。僧是道。法宝是果。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问曰。佛若以法为师者。于三宝中何不以法为初。答曰。法虽是佛师。而法非佛不弘。所谓道由人弘。是故佛在初。
尔时优波离复白佛言。世尊。若受三归戒时。先称法宝后称佛者成三归不。答曰。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得成三归。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亦不成三归。问曰。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归不。若称法僧不称佛者成三归不。若称佛僧不称法宝成三归不。答曰。不成三归。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答曰。一切不得。...(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难,此非汝心。”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入灭,研究化性,贪求深空。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气,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诽毁戒律,轻贱出家,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断灭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七执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纵恣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淴-心+日]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罗刹并药叉
人主及小王 群臣凡庶众
速发大弘愿 愿践文殊迹
行业速超齐 上中下悉地
愿愿令成就 一切诸有情
愿皆同我愿 令使诸众生
习气皆顿灭 愿登佛宝山
内外悉圆满 证常妙法身
见真佛性珠 如掌金刚宝
永寂入无余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菩萨言。此八字大威德陀罗尼法中。有秘密最胜不可思议坛印轨则。于诸法中最广殊胜。若有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受持读诵书写修行。现世成就一切吉祥。诸事圆满寿命长远。众人爱敬生珍重心。命终之后得生天上受乐无量。或生王宫处尊重位。受富快乐身无病苦。得宿命智薄贪恚痴。善知因果宝重佛法。虽绍贵位心无憍慢。宿因力强习读大乘。愍念一切心无胜负心常利有情。若下流生于诸人中贵豪英俊。宣言辩利人所爱乐。寿命长远中无灾横。所于求愿事与心规者无人违信。尔时金刚菩萨白佛言。世尊向者所说于此法中。有秘密坛法其事云何。唯愿知来当为广说。尔时世尊告金刚言。善哉善男子善女人等。发信敬心作坛法者。先须拣择清净殊胜上地。当得地已。皆须深掘除去瓦砾塼石荆棘毛发灰糠粪等秽。除去不净物已。取好净土坚筑令平。量取其地东西南北。正取八肘或四肘。取于香水涂其地上使令明净。然后取其牛粪以香水和。复涂地面使令三遍。然后复取稠香水以洒坛地。即取白绳量取八肘。东西南北以等度其地。以粉点定长短。分布坛院以作三重...(第0444部~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一卷)
...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
佛告坚净信言:“善哉!善哉!快问斯事,深适我意。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汝应以此事而请问之,彼当为汝建立方便,开示演说,诚汝所愿。”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第0460部~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
...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说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缘,于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
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已,寻即劝请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坚固信?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不能勤观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亦不勤观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以不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于三乘中,皆无定向。如是等人,若有种种诸障碍事,增长忧虑,或疑或悔,于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众事牵缠,所作不定,思想扰乱,废修道业。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不应弃...(第0460部~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九卷
...乘单译经·第0485部
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诸佛心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境众宝道场。诸佛所都诸佛所乐。智无疑滞菩萨妙宫。具诸微妙种种严饰常演法音大功德殿。与无央数大菩萨俱。皆是如来法身真子。从诸佛土而来集会。无量天人阿素洛等。应真大众前后围绕。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有陀罗尼名诸佛心。殑伽沙等诸佛同说。能遍饶益诸怖畏者。若有至心受持读诵。超百千劫生死剧苦。定于无上正等菩提。能速修行永无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枉生无佛世界。恒善悟解诸陀罗尼。常见如来亲近供养。恒忆宿命深信因果。能使现世人非人等怨害皆除。疾病不侵无有中夭。诸恶魔事皆悉殄灭。所有恶业无不消除。一切魔军惊怖退散。善男子此陀罗尼文字章句。是一切佛共所称扬。即是诸佛文字章句。汝应谛听陀罗尼曰。
佛睇 苏佛睇 莫诃佛睇 壹底佛睇 呾呾啰佛睇 佛睇佛睇 三摩佛睇 頞鞞佛睇 没栗度佛睇 佛陀 末底 佛睇 莫诃佛陀末底佛睇 萨缚佛陀 頞奴末帝 萨缚佛陀 頞奴若帝 佛陀佛陀佛陀佛陀佛陀佛陀佛陀佛陀佛陀佛陀 阿难都 佛陀毗沙耶 阿难多 达摩提舍耶 医建多 末捺斯迦洛 僧泣多 达摩婆筏那 医多儞 萨缚佛睇毗 陀喇尼 三般罗迦始多 頞奴剑 波邪萨埵南 萨缚达 摩喃母达逻尼 呾侄他 黍睇苏黍睇 输达泥 僧输达泥...(第0485部~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
...咄卢磔尼 怛逻萨尼怛罗萨尼 般刺底喝那般刺底喝那 萨缚羯莫般蓝般逻般谜 莎诃。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诚敬礼不动如来应正等觉受持此咒。先所造作五无间业四重十恶。毁诸圣贤谤正法罪皆悉除灭。临命终时。彼不动佛与诸菩萨来现其前。赞叹慰喻令其欢喜。复告之言。今来迎汝应随我往所从佛国。彼命终已。决定往生不动如来清净佛土。善男子复有世尊。名灭恶趣王如来应正等觉。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说陀罗尼令众诵念。陀罗尼曰。
输达泥输达泥 萨缚播波毗输达泥 戍睇毗戍睇 萨缚羯莫毗戍睇 莎诃。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诚礼敬灭恶趣王如来应正等觉受持此咒。万四千劫常忆宿命。所在生处得丈夫身。具足诸根深信因果。善诸技术妙解诸论。好行惠施厌舍诸欲。不造恶业离诸危怖。具正命慧众所爱重。常近善友恒闻正法。求菩提心曾无暂舍。以诸功德而自庄严。具善律仪怖诸恶业。恒无匮乏调柔乐静。于天人中常受快乐。速证无上正等菩提。终不退于十到彼岸。常愿利乐一切有情。诸所修行非专自利。在所生处常得见佛。护持正法预贤圣众。
时薄伽梵说此经已。声闻菩萨及诸天人阿素洛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486部~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
...食三白食。其所为人置花手中。令彼合掌说所求事。起慈念心随情发愿以花散佛。有所愿者皆得从心。于七日中我当为现殊胜相状。令见好梦共其言语。满彼求心除不信者。佛言善哉善哉。汝能愍诸有情说此咒法。
尔时观自在菩萨。告执金刚菩萨言。此妙经典难可值遇。薄福众生于其国内。虽有此经不能得见。亦复不能书写读诵听闻受持。何以故由有恶魔为障碍故。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书写读诵此经典时。有四恶魔而为恼乱。云何为四。一者情生懈怠。二者起不信心。三者于法师处不生尊重。四者心不能定。此人即应知是魔事。复有四种恶魔之业。云何为四。一者远离善知识。二者不如理作意。三者不解文字。四者唯见现在言无未来。造诸恶业心无怖惧说无因果。我说者是余皆非法。乐营俗务贪染所缠。如是众生当堕地狱。经无数劫受大苦恼。
复次有四种魔云何为四。一者贪着财物。二者观近恶友。三者障碍法师。四者于法师说陈其罪过。是等众生由此业故当受贫穷。不见善友远离尊师。作邪见想说无因果。堕于地狱受诸剧苦。佛告大众我今再三实言告汝。勿为放逸轻此经典。一心信受莫生诽谤。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言。
我曾宣说众经王 令诸众生得正觉
今更说斯真妙典 汝闻恭敬善修行
勿受当来极苦痛 堕在地狱经多劫
能于此经生信心 世世常为我真子
又复供养此经者 当得生于净土中
现无罗刹鬼神欺 亦无众恶来侵扰
若此经王所住处 无诸灾厄能害人
所有求愿悉随心 安乐能至菩提岸
尔时四天王闻此颂已。悲泣流泪举身战掉。礼佛双足白言世尊。我等四天王若见守持此经法师。我当供养彼说法时。及诸听众皆当覆护。若有国王于此经典。...(第0494部~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一卷)
...世间寂静皆同一味。平等法性圆满成故。世间诸法苦乐一味。平等法性圆满成故。修殖无量功德究竟。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复次妙生。妙观察智者。譬如世界持众生界。如是如来妙观察智。任持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无碍辩说诸佛妙法。
又如世界是诸众生。顿起一切种种无量相识因缘。如是如来妙观察智。能为顿起一切所知。无碍妙智种种无量相识因缘。
又如世界种种可玩。园林池等之所庄严。甚可爱乐。如是如来妙观察智。种种可玩波罗蜜多菩提分法。十力无畏不共佛法之所庄严。甚可爱乐。又如世界洲渚。日月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及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梵身天等。妙饰间列。如是如来妙观察智。世及出世衰盛因果。声闻独觉菩萨圆证。无余观察妙饰间列。
又如世界为诸众生广大受用。如是如来妙观察智。示现一切诸佛众会。雨大法雨为令众生受大法乐。
如世界中五趣可得。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人趣天趣。如是如来观察智上。无边因果五趣差别具足显现。
如世界中欲色无色诸界可得。如是如来观察智上。无边因果三界差别具足显现。
如世界中苏迷卢等。大宝山王显现可得。如是如来观察智上。诸佛菩萨威神所引。广大甚深教法可得。
如世界中广大甚深。不可倾动大海可得。如是如来观察智上。一切天魔外道异论。所不倾动。甚深法界教法可得。
又如世界大小轮山之所围绕。如是如来妙观察智不愚一切自相共相之所围绕。
复次妙生。成所作智者。如诸众生勤励身业。由是众生趣求种种殉利务农勤工等事。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勤身化业。由是如来示现种种工巧等处摧伏诸伎傲慢众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又如众生受用身业。由是众生受用种种色等境界。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受身化业。由是如来往诸众生种种生处...(第0498部~佛说佛地经一卷)
...所行之行。为欲利益多众生故。为欲安乐多众生故。哀愍世间诸大众故。为诸天人作大义利得安乐故。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0-3-5 08:29:20
|
只看該作者
汝于今者成就大悲。是故贤护。汝今谛听极善作意。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贤护菩萨摩诃萨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佛告贤护菩萨摩诃萨言。贤护。有三摩地。名寂照神变菩萨所行佛地所摄。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中。能得如是及余无量殊胜功德。贤护。云何名为寂照神变三摩地耶。谓能如实觉一切法通达其相。通达无颠倒相。通达有颠倒相。增益无颠倒相。损减有颠倒相。不执自住地。不取他住地。不恃怙寿命。于其生死而不流转遍知诸事。修奢摩他现前。修习毗钵舍那。观业现前其心安住。念无散动寻伺寂静。远不善品亲近善品。止息贪欲嗔恚愚痴。除去无明习近于明。遍知因果远离无知。永尽于爱永断喜贪。于佛决定于法无疑于僧深信。言无破坏和会密意趣向远离。言辞美妙面貌端正。远离味染不造诸恶。资助离系远离于系。于世杂事不生爱乐。于其生死见深过患。于其涅槃见胜功德。由胜意乐乐般涅槃。无有谄曲无有幻诳。无有诈伪无诈语言。无诈现相无诈研求。常乐远避财利恭敬。勇猛精进最极堪忍。无有懈怠永断诸盖。恒常欣遇十善业道。戒蕴无缺定蕴无动。无依而入等持等至。于能圆满波罗蜜多无有厌足。静虑解脱等持等至转变自在。于诸神足随乐游戏。一切智智自在而转善分别觉。性不愚顽性不喑哑非他所使。长时事中性能远离。得善士住不观恶士。远离愚夫欣遇聪睿。任持念力任持智力。不乐在家出家杂处乐居远离。于空无相...(第0518部~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
...德者。得未曾有开敷眼。顶礼一切智而说偈言。
诸佛甚希有 权智不思议
离一切戏论 诸佛自然智
而为世间说 满足众希愿
真言相如是 常依于二谛
若有诸众生 知此法教者
世人应供养 犹如敬制底
时执金刚说此偈已。谛观毗卢遮那。目不暂瞬默然而住。于是世尊。复告执金刚秘密主言。复次秘密主。一生补处菩萨。住佛地三昧道。离于造作知世间相。住于业地坚住佛地。复次秘密主。八地自在菩萨三昧道。不得一切诸法。离于有生。知一切幻化。是故世称观自在者。复次秘密主。声闻众住有缘地。识生灭除二边。极观察智。得不随顺修行因。是名声闻三昧道。秘密主缘觉观察因果。住无言说法。不转无言说。于一切法证极灭语言三昧。是名缘觉三昧道。秘密主。世间因果及业。若生若灭。系属他主。空三昧生。是名世间三昧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秘密主当知 此等三昧道
若住佛世尊 菩萨救世者
缘觉声闻说 摧害于诸过
若诸天世间 真言法教道
如是勤勇者 为利众生故
复次世尊告执金刚秘密主言。秘密主汝当谛听。诸真言相。金刚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世尊复说颂曰。
等正觉真言 言名成立相
如因陀罗宗 诸义利成就
有增加法句 本名行相应
若唵字吽字 及与泼磔迦
或颉唎媲等 是佛顶名号
若揭[口*栗]佷拏 佉陀耶畔阇
诃娜摩啰也 钵吒也等类...(第0526部~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
...药物 成就无分别
秘密主。一切世界诸现在等如来应正等觉。通达方便波罗蜜。彼如来知一分别本性空。以方便波罗蜜力故。而于无为以有为为表。展转相应。而为众生。示现遍于法界。令得见法安乐住。发欢喜心。或得长寿。五欲嬉戏而自娱乐。为佛世尊而作供养。证如是句一切世人所不能信。如来见此义利故。以欢喜心。说此菩萨真言行道次第法则。何以故。于无量劫勤求。修诸苦行所不能得。而真言门行道诸菩萨。即于此生而获得之。复次秘密主。真言门修菩萨行菩萨如是计都朅伽。伞盖。履屣。真陀摩尼。安膳那药。卢遮那等。持三洛叉而作成就。亦得悉地。秘密主若具方便。善男子善女人。随所乐求而有所作。彼唯心自在而得成就。秘密主诸乐欲因果者。秘密主非彼愚夫。能知真言诸真言相。何以故。
说因非作者 彼果则不生
此因因尚空 云何而有果
当知真言果 悉离于因业
乃至身证触 无相三摩地
真言者当得 悉地从心生
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惟愿复说此正等觉句悉地成就句。诸见此法。善男子善女人等。心得欢喜。受安乐住。不害法界。何以故。世尊法界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说名即不思议界。是故世尊。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得是通达法界不可分析破坏。如是说已。世尊告执金刚秘密主言。善哉善哉秘密主。汝复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义。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吾今演说。秘密主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佛告秘密主。以阿...(第0526部~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
... 世间诸真言 今说彼限量
福德自在等 众知识天神
彼所说明咒 及与大力印
彼皆现世果 故说有分量
虽成不坚住 悉是生灭法
出世间真言 无作本不生
业生悉已断 战胜离三过
麟角无师者 及佛声闻众
菩萨诸真言 彼量我当说
超越于三时 众缘所生起
可见非见果 从意语身生
世间之所传 果数经一劫
等正觉所说 真言过劫数
大仙正等觉 佛子众三昧
清净离于想 有想为世间
从业而获果 有成熟熟时
若得成悉地 自在转诸业
心无自性故 远离于因果
解脱于业生 生等同虚空
复次秘密主谛听。彼密印。形相。敷置圣天之位威验现前。三昧所趣。如是五者。往昔诸佛成菩提。法界虚空行。本所誓愿。度脱无余众生界。为欲利益安乐彼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故。金刚手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时薄伽梵以偈颂曰。
最初正等觉 敷置漫荼罗
密中之秘密 大悲胎藏生
及无量世间 出世漫荼罗
彼所有图像 次第说当听
四方普周匝 一门及通道
金刚印遍严 中羯磨金刚
其上妙莲华 开敷含果实
于彼大莲印 大空点庄严
八叶悉圆正 善好具须蕊
十二支生句 普遍华台...(第0526部~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
...致此难。汝是毗舍之种。及杂业下贱之类。兴易求利。广贪他财。返贵求贱。翻弄斗秤。妄语为业。是汝本宗。云何求得持诵真言。汝不应学释教真言。
念诵人若是输达啰之种。彼致此难。汝是输达啰最下之种。应作农田。常应供养净行婆罗门。如是等种种诸难。恼乱行者。欲令退心者。彼等外道恶人。非直损他。亦及自损。外道之法。过午时食。修圣道行者与彼不同。是故不应往过外道家。而行之乞食。若有五辛酒肉家。修行真言者。假使一劫受饥饿苦。亦不合于此而食。何以故与旃陀罗居共无异故。亦不应过往门首。共彼人语。何况食耶。若食彼食。共彼人何异。不名净行。亦同旃陀罗。当须善分别。知行坐住止。甚须作意观察。然后方往来去。若论善恶因果之法。有智无智刹利婆罗门毗舍输达啰。等无差别。良由世间妄分别故。假立名字。若能修善当证涅槃。若不说因果。莫论四姓。一切造罪者。皆入恶道受苦。非但四姓。
复次苏婆呼童子。众生无始已来垢秽之身。不由食净。以身心净故。断除恶业修诸善法。方可获得身心清净。譬如有人身患疮癣。但念除差。以药涂之。行人吃食亦复如是。但除饥渴不乐滋悦。又譬喻云。如有人父子。入大砂碛。路遥迢递。饥渴所逼。其人当食子肉。行者吃食亦复如是。但除饥病勿着其味。观前施主持饭来时。心惧惭愧施物难消。当食此餐如食子肉想。喻如秤物随重头下。其物若轻少。便即头高。物若均平其秤亦平。念诵人亦复如是。不得过量。不应极少。譬如朽舍将欲崩倒。不令坏故。以柱支持。行人吃食亦复如是。但为存身求觅实果。不贪世间久住身故而悕食味。譬如车行。当以油涂...(第0527部~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三卷)
...嗜肉。伴合朝廷分别贵贱。观诸色境。好贪美欲而退道心。
复有毗那夜迦。名曰灯顶。正献灯火时。法若有阙得便入身。遂令念诵人种种病起。所谓心痛壮热损心。
复有毗那夜迦。名曰笑香。正献花之时。法若有阙彼即得便。遂令念诵人种种障起。所谓壮热鼻塞喷啑。眼中泪出支骨酸疼。及与伴侣相诤离散。复有毗那夜迦。名曰严髻。正念诵人。法若有阙彼即得便。遂令念诵人有诸病起。所谓壮热便利不出。诸毗那夜迦入身。即令心生迷惑。以西为东以南为北。作诸异相。或即吟咏。或无缘事欲得游行。心怀异想有所不决。便起邪见作如是言。或说无有大威真言。亦无天堂无有善恶。亦无缠缚及得解脱。说持诵者唐捐其功便生邪见与善相隔。拨无因果以手断草及弄土块。眠时啮齿。或起欲想及欲娶妻自爱乐者彼不相爱。自不乐者彼即爱乐。既不顺意卧而不睡。欲往侵他妇儿。意卢不眠。设若得睡。梦见大虫师子虎狼猪狗所趁。驼驴猫儿及鬼野干。鹫鸟鹭鸾鸟及[訓/鳥]胡。或时梦见着故破衣不净之人。或时梦见裸形秃发黑体之人。或梦见裸形外道。或见枯池及以枯井。或见髑髅或见骨聚。或见坏弃舍屋宅。或见石磓。或见恐怖恶人手执枪刀及杂器仗。欲来相害。当见如是恶相。即知彼等毗那夜迦。令作障难。行者等即用军茶利忿怒明王真言辟魔印等。而作护身。如上所说诸魔障难。悉得消灭不能恼乱。若有念诵彼真言者。诸毗那夜迦终不得便。
复次苏婆呼童子。念诵人欲救着障人。令解脱者。即应...(第0527部~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三卷)
...种咒印法
咒者无深智 字句法无解
诵句文颠倒 贪嗔诐娆惑
毗那夜迦恼 议无证成就
耽着咒文字 常乐空解说
不勤修诵持 议无证成就
徒杂陋秽人 勿说勿施与
颠倒着字法 坏灭此经教
所施是法人 议无证成就
是故于此人 勿妄示教法
好著名色欲 愿急证斯法
世间为大利 议无证成就
何待度众生 世间受众苦
独住于山谷 为名为财利
发此心念诵 议无证成就
佛毁三种法 是故应回心
为法为众生 住持相应法
世有三匪心 一切皆自性
拨无因果说 一切不修得
云何是咒王 修到无为地
是故观二法 精进福同因
伏诸天仙类 智者不应谤
无智有过者 修者似少成
咒真实智者 益世不成佛
如是轮王法 三族成类品
敬祭一切天 不归向顶礼
如是轮王法 次第之仪则
如上已教说 修者咸受持
一字佛顶轮王经卷第六
世成就品第十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于是之时复入一切佛不思议陀罗尼顶法光王境界神变三摩地中。其殑伽沙一切诸佛。俱是之时亦入一切佛不思议陀罗尼顶法光王境界神变三摩地中。是时金刚密迹主菩萨。从座而起合掌恭敬。绕佛三匝却住一面。瞻仰如来目不...(第0528部~一字佛顶轮王经六卷)
...
戒净净五度, 名戒璎珞严。
戒净能净有, 净大不放逸,
无畏心不悔, 是名戒璎珞。
戒净得圣性, 亦能净身心,
获得无边定, 是名戒璎珞。
不怖畏不动, 定得清净有,
能断烦恼缚, 是名戒璎珞。
能调难调根, 能得大名称,
庄严自在心, 是名戒璎珞。
能如说而作, 能净口四种,
远离诸烦恼, 名璎珞庄严。
能净自佛土, 能调诸众生,
能修大慈悲, 名璎珞庄严。
不作诸恶业, 修于菩萨行,
能大力无畏, 名璎珞庄严。
能严大涅槃, 能得大因果,
慈心满众生, 名璎珞庄严。
能离悭诳心, 修柔软四摄,
断爱瞋怖痴, 名璎珞庄严。
能破五恶盖, 修集十念心,
助道不放逸, 名璎珞庄严。
具足于二翼, 如法思惟义,
乐素住寂静, 名璎珞庄严。
于法无所疑, 亦无痴乱心,
真实解四谛, 名璎珞庄严。
持戒心无著, 亦复不生慢,
不取戒戒者, 名璎珞庄严。
无上慧净定, 亦知二净慧,
能了知三界, 名璎珞庄严。
意净不生慢, 见不净不轻,
知法不可说, 名璎珞庄严。
慧能庄严智,...(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则名为第一法,
如是清净第一业, 为令众生得调伏。
如来说是第一力, 甚深难测无能知,
如是妙法难可宣, 为破邪见怜愍说。
“复次,善男子,如来世尊善知去来现在众生所有诸业,知业知报,知恩知处。若过去业是不善因,如来知是未来之世得不善果。若未来业有退因缘,如来了知实是退因。若未来业能增长法,如来悉知以是因缘能增长法。若现在业若进若退,如来悉知以是因缘有进有退。若有作业是声闻因、是缘觉因、是菩萨因、是如来因,如来悉知以是因缘,是声闻因、是缘觉因、是菩萨因、是如来因。是名如来第二之业。”
尔时,世尊复说颂曰:
“如来获得无上智, 是故能知业因果,
智知三世非三摄, 能知众生三世业,
善解众生安乐因, 亦能了知苦恼因。
如来坏邪无因果, 是故修集第二业,
通达进退二法因, 善恶业果亦复然。
如来知见无障碍, 如观掌中庵罗果,
知下中上真实相, 三乘所因亦复然。
如来善知众生业, 亦知善恶诸业果,
众生业果三世摄, 知见不谬名正觉。
“复次,善男子,如来世尊知诸众生种种欲解,若贪欲、若瞋恚、若愚痴:现在世贪起,未来世贪、恚、愚痴;现在世瞋起,未来世贪、瞋、恚痴;现在世痴起,未来世贪、瞋、恚痴。如来悉知,现在住善欲,未来恶欲;现在住恶欲,未来善欲。如来悉知,现在住下欲,未来世下中上分;现在住中欲,未来世下中上分;现在住上欲,未来世下中上分。如来悉知,邪聚众生能作正聚,...(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起,未来世贪、恚、愚痴;现在世瞋起,未来世贪、瞋、恚痴;现在世痴起,未来世贪、瞋、恚痴。如来悉知,现在住善欲,未来恶欲;现在住恶欲,未来善欲。如来悉知,现在住下欲,未来世下中上分;现在住中欲,未来世下中上分;现在住上欲,未来世下中上分。如来悉知,邪聚众生能作正聚,不定众生住于正定。如来悉知,欲界众生有色、无色界欲解,知声闻人有缘觉欲解、有佛欲解。如来真实通达知故而为说法。是名如来第三之业。”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众生欲解有种种, 其意若干非一徒;
如来真实知诸欲, 故能随意演说法。
贪欲瞋恚愚痴性, 随相而知无颠倒,
下中上品亦如是, 善恶业因果真实。
通达三聚无有定, 一切三乘亦复然,
智知三世非三摄, 为诸众生说三力。
“复次,善男子,如来悉知无量世界,若修善行、若行恶法、若无碍行。云何名知?内空、外空、内外空故。复次,如来知眼知色及知眼识。云何而知?如虚空故。复次,如来知欲、色界及无色界。云何而知?如觉观故。复次,如来知于行界。云何而知?如行性故。复次,如来知烦恼界。云何而知?客尘性故。复次,如来知不污界。云何而知?一切诸法性本净故。复次,如来知生死界。云何而知?无明缘故。复次,如来知涅槃界。云何而知?实思惟故。复次,如来知世住界,知世爱界,知世瞋界,知世痴界,知世净界,知世净心界,以知界故能实...(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思念处名为根, 六念之义名为业。
能自利益名为根, 自利利他名为业。
受持正法名为根, 能为人说名为业。
余一生在名为根, 最后边身名为业。
若菩萨心得不退, 即解了知慧根业,
能得无生之上忍, 能开无上菩提门。”
尔时,陀罗尼自在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所说法不可思议,无上菩提亦不可思议。何以故?非字说故,非字摄故,如来所说无量无边故,入无量无边法门故,十二因缘深难解故,著二法者不能知故,利智之人渐渐知故,非是六情所知见故,亦非二乘智境界故。世尊,如是菩提,悉是一切诸法之印,不可造作犹如虚空,非是屋宅离屋宅故,知一切行、一切众生所有因果,一切智慧广大无边,庄严一切无量善法,能为善法而作应器,能以神通显示于人,住二道者示以无二,示一切佛平等无差、无字无义,不可宣说,不可听闻,能示众生三宝正聚,及三脱门解脱三界,示三种慧金刚定因,住于一切诸佛正法,悉闻一切诸佛智慧,利一切众亦能宣说一切诸佛。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作如是赞叹菩提所有功德,得闻如是方等经典,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是名能报诸佛之恩。”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说,得无量功德。善男子,一切十方诸佛世界满中七宝以献如来,若有人能受持是经,书写读诵,解说其义,所得福德无有差别。”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善男子,于此众中,谁能于我灭度之后,护...(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能广说如是等法,是名说法。
“复次,宝女,法语菩萨不与一切世间诤竞,不轻不慢于他未学,心不轻笑,不生高心,不自赞叹,不谤他说,不以饮食为他说法,不遮他善令生疑惑;见他犯罪终不说之,于他法中不生轻贱,不遮止他所修行法。凡所说法,不离于空、无相、无愿,终不分别一切法界,不动法界,不动实性,不依字、识、人、不了义,虽不依止亦不诽谤,于自他众不生分别,亦不诽谤十二因缘,非在世间净于世间,非法净法无贪无悭,无有毁戒不舍破戒,无瞋无妒无有懈怠,不失道心不忘菩提,为欲庄严无上智慧,不休不息心不生悔,于他法中心无妒嫉,不以著于非修多罗谤修多罗,毗尼摩耶亦复如是;于正法所终不见非,不因于慢而增长慢,不谤因果及业果报,于正法中心无退转,知恩念恩报之不忘,终不怀抱瞋恨之心,不著我见,不嫉他利,于怨亲中无有二想,得他讥刺终不报之,不作两舌斗乱彼此,不怀谄曲显异惑众,不为他喜受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式叉摩那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住空闲处思惟寂默,勤心受读十二部经,不为胜他故受持守护如是等戒,不为供养现作知足,不为显他不知足故自修知足,不言诸佛无上菩提他之所作,不造恶业邪恶活命,不舍七财,不贪于食,不断圣种,不诽谤他,不自赞叹,于佛法中不作数量,赞叹大乘心无厌足,是名法语。”
尔时,世尊复告宝女:“菩萨义者,云何名义?所谓信心修庄严时无有虚诳,为欲庄严一切善根,至心专念...(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〇卷
...是法。何以故?下劣之人不能得闻如是正法,假使得闻未必得信。上人持戒智慧具足乃能得闻,闻已敬信,信已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女复言:“世尊,佛不可思议,法、僧亦尔不可思议,闻信是经亦不可思议。若有信者,是人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云何菩萨修行法行?”
“宝女,菩萨摩诃萨不舍亲旧,知恩报恩怜愍一切,有归依者终不舍弃,至心念于菩提之道,修于忍辱,难施能施摄取众生,慈心护戒,思惟善义,护持正法,乐法念法,持法乐静,独处空闲心无悔退,善护众生净身口意,为四无量发大庄严,常劝众生于菩提道,凡所讲论先赞大乘,不先许人后生悔心,清净其行知足少欲,不悭不妒,不断圣种,心无诤讼了知因果,信、闻、戒、施、惭愧、智慧,亲近善友随师长教,心无憍慢,恭敬礼拜长老有德,离贪恚痴、我及我所,常念佛、法、僧、施、戒、天,得供养时其心不高,常勤修行六波罗蜜、空无相愿、诸善方便,不见我常、众生、寿命、士夫之相,修四念处乃至八正道分,是名菩萨修行法行。又法行者,无眼无色无色想行,无耳无声无声想行,无鼻无香无香想行,无舌无味无味想行,无身无触无触想行,无意无法无法想行;非色行,非色非非色行;非色苦行,非色非非色苦行;非色我行,非色非非色我行;非色空行,非色非非色空行;非色无相行,非色无愿行;非色无行行;非色性行;非色实行;非色寂行;非色生行;非色出行;非色因缘行;非色聚行,是名法行。受、想、...(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无所障碍,修集慈悲犹如虚空,慧眼无量犹如帝释,心得自在如自在天,正法化世如转轮王,聚大福德如须弥山,于善无厌聚众珍宝犹如大海,思惟十二因缘深义亦复如是,无所畏惧如师子王,具善法财犹如商主,一切依止如大医王,能作光明犹如庭燎,破闇如日,清凉如月,烦恼不污犹如莲华,具足一切诸佛妙法犹如满月。”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义咨启如来。至心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有三昧名一切法自在,菩萨修集是三昧者,则能获得如是等事,亦得无量无边福德,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之时世界所有一切具足。善男子,一切法自在三昧者,所谓信佛法僧、苦集灭道、阴入界等、空无相愿、出生灭没、十二因缘、内外因果、业及果报,信于开塞观一切法如幻、如化、如焰、如响、如水中月、龟毛、兔角、空中之华、石女之子,如著影衣、梦乘白象,若有若无及以有无,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非灭,非内非外,非见非断;信如是等,则能信佛菩萨大事而不自轻。
“菩萨事业虽复广大,我亦能知,心得自在能大惠施,护持禁戒不妨外事,怜愍众生常修忍辱,为不退故勤行精进,为令众生离烦恼故修集智慧,为坏一切分别想故修集三昧,得妙音声一切乐闻;修于念佛,观诸如来平等无二;修于念法,观一切法同一性相;修于念僧,观一切僧无有退转;修于念舍,舍诸烦恼;修于念戒,常念佛戒;修于念天,念后边身。净身口意不随他人,戒、定、智慧、清净施已,能得具足三...(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三法:一者、为正定者修集慈心,二者、为邪定者修集悲心,三者、为不定者修集解脱。复有三法:一者、净身,二者、净口,三者、净意。复有三法:一者、修不净观为坏贪欲,二者、修慈为坏瞋恚,三者、观十二因缘为坏无明。复有三法:一者、安,二者、乐,三者、知足。复有三法:一者、闻已能持,二者、能广分别文字句义,三者、观察罪过。复有三法:一者、具足七财,二者、能大法施,三者、能施众生。复有三法:一者、实义,二者、真义,三者、不诳义。复有三法:一者、自知,二者、知他,三者、知时。复有三法:一者、五阴法阴平等,二者、诸界法界平等,三者、诸入法入平等。复有三法:一者、修空,二者、无相,三者、无愿。复有三法:一者、不谤因果,二者、方便生法皆从因缘,三者、和合因缘而得名字。复有三法:一者、信佛不可思议,二者、信法不生诽谤,三者、信僧良祐福田。复有三法:一者、远离贪欲,二者、远离瞋恚,三者、远离愚痴。复有三法: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三者、不著二谛。复有三法:一者、远离烦恼,二者、远离憍慢,三者、于福田所礼拜供养。复有三法:一者、不染欲界,二者、不著色界,三者、于无色界不生憍慢。复有三法:一者、供养不喜,二者、毁辱不恚,三者、离世八法。复有三法:一者、藏覆诸根,二者、解了诸根,三者、寂静诸根。复有三法:一者、趣向善地,二者、离善地障,三者、观善地德。复有三法:一者、至心,二者、净心,三者、净庄严。复有三法:...(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三世句、勇健句、梵句、慈句、心句、虚空句、菩提句、不低句、法相句、无相句、心意识无住句、波旬句、破魔句、无上句、无胜句、广句、行己境界句、入佛境界句、无觉观句、于法界所不分别句、无句句。善男子,若有菩萨能解如是等句义者,必当坐于菩提树下,金刚师子法座之上。”
说是法时,八千菩萨得入法门陀罗尼,亦获一切众生平等三昧。
尔时,十方诸来菩萨,以妙香华种种伎乐,供养于佛,说偈赞曰:
“我今敬礼无上尊, 能知一切众生声,
说相无相实一相, 而得妙相三十二。
若有众生一一心, 平等摄诸众生心,
说行无行实一行, 是故我礼无上尊。
如来真实知因果, 故为众生说业报,
真如法界非有无, 是故我赞无上尊。
一切众生无觉观, 其心本净无有贪,
从因缘故生贪欲, 是故我礼真智因。
我见佛身种种色, 而如来身实无色,
愍众故示无色色, 我礼人中师子王。
一切福田入一田, 而是一田无增减,
不动法界不转移, 是故我礼人象王。
观诸众生心如幻, 诸法菩提亦复然,
知一切法皆平等, 是故我礼无平等。
观诸法界悉平等, 故说诸法无一二,
非有非无是解脱, 是故我礼断二见。
日月可说坠落地, 猛风可说索系缚,
须弥可说口吹...(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护持禁戒,近持戒者,赞叹己身,毁呰破戒,是名魔业。复次,世尊,菩萨修行忍波罗蜜时,于大力者能生忍辱,于少力者不能生忍,见大力者软语谦下,见小力者粗语轻蔑,是名魔业。复次,世尊,菩萨修行精进波罗蜜时,说声闻乘、说缘觉乘、说菩萨乘,修菩提时,轻慢声闻、辟支佛乘;口不宣说,乐于世行;不乐供养恭敬三宝,所谓华香、幡盖、伎乐,尊重赞叹;不求多闻,见多闻者不能亲近,是名魔业。复次,世尊,菩萨修行禅波罗蜜时,获得禅定,不能调伏一切众生,心生悔厌贪著禅乐,呵说法者不乐讲论,赞叹寂静贪著禅味,呵毁二界爱无色身,寿命极长不见诸佛,不闻正法远离善友,不知方便受舍修舍,是名魔业。复次,世尊,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知于因果,不以四摄摄取众生而调伏之,不知众生上中下根,是名魔业。
“复次,世尊,菩萨若乐空闲寂静,乐寂静已受寂静乐,不乐听法说法问疑,以寂静故烦恼不起,以不起故不知知想、不离离想、不证证想、不修修想,不得实义,是名魔业。复次,世尊,菩萨若有修集多闻,好语、乐语、微妙之语、软语、喜语,若为衣食卧具利养而演说法,若有信解能至心听而不为说,若有放逸致供养者便为说之,可为说者而不为说,不可说者反为说之,是名魔业。复次,世尊,若有菩萨说法之时秘藏深义,有诸天人得他心智,知已不悦即作是念:‘我为如来真正法来,不为世间浅近语来。是人欲毁如来正法不能增长。若人有毁佛正法者,我不乐见闻。’其所说即便舍去,是...(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作无作者,无受无受者,无漏无漏者,无诤无见,无入无转,无生无灭,无有菩提,无谄无诳,无心意识,无眼无二,无有眼行乃至意行,无说无教,是名佛出。”
尔时,无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来出世及不可说所说佛出,谁当信之?”
尔时,宝女语无畏言:“法兄,如来出世不可思议,难可庄严,难可证得。若人懈怠,心不真正,虚伪谄曲,憍慢喜瞋,嫉妒悭贪,不知恩义受恩不报,三戒不净贪著三界,三垢所污不敬三宝不修三脱,粗犷恶口乐说无义不知惭愧,为利养故外现细行,自诳诳他贪于供养诸根不调,乐求声闻、辟支佛乘,心不真实,寡闻愚痴,无念喜忘不知方便,不修慈悲喜舍之心常行魔界,贪著于人、众生、寿命,说无因果无业行缘,其心放逸乐为恶行,舍离头陀乐行世法,自赞己身毁呰他身,贪于身命色等五法,乐于睡眠,喜闻世法不知时节,亲近恶友,不能修行四摄之法。法兄,如是等人不知佛出,不信佛出。”
无畏菩萨言:“宝女,汝今已得远离如是恶法不耶?”
宝女言:“法兄,我已远离如是恶法。云何远离?如不贪节,云何不贪?犹如贪节。云何贪节?如真实节。云何实节?如我见节。云何我见?如过去节。云何过去?如无明节。云何无明?如贪爱节。云何无明贪爱等节?犹如智慧解脱等节。云何智慧解脱等节?犹如幻节。”
无畏菩萨言:“宝女,幻者非心非意,智慧解脱即是心意。”
“法兄,一切众生心意智慧,及以解脱悉皆如...(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声、涅槃音声,坏其恶风令无遗余。其土所有一切草木,悉皆变为微妙七宝。我身尔时高至初禅,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悉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一切天人,诸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地狱、畜生、饿鬼等类,皆见我身。无量诸天大设供养,华香幡盖伎乐之属。三恶众生称南无佛,即得解脱受人天身。尔时,魔众见佛示现如是神力皆生信心,生信心已即说偈言:
“‘我今归依于如来, 净身口意无上智,
能示魔界八正道, 施闇众生大光明。
具足大力无能胜, 等视一切如子想,
其心平等如虚空, 故我稽首大商主。
烦恼不污修慈悲, 获得吉祥示因果,
能施众生真解脱, 是故我今稽首礼。
大慈大悲天中天, 最胜无上之世尊,
说一切法如水月, 我今敬礼大幻师。
众生遇重烦恼病, 是故归依大医王,
三恶众生贫七财, 今当归依离诸漏。
唯愿哀愍听我忏, 于佛所生诸恶心,
佛是众生慈父母, 我今弃舍诸魔业。
我能请召诸众生, 为其发起菩提心,
愿为我说无上道, 具足何等得菩提?
我今献奉妙香华, 为众生故供养佛,
亲近善友善思惟, 至心听受如法住。’
“尔时,五百婇女及魔眷属,以妙香华、幡盖、伎乐,供养...(第0057-02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无愿解脱门。若有比丘观察是心,无有心主,无出入者,无能远离,无可远离,是名见于心心,得空解脱门。若观无有入定之心,而得远离一切烦恼,无因缘故烦恼不生,是名远离见于心心,得无相解脱门。若如是观,即得远离有漏之心,得无漏解脱。
“憍陈如,一切有为诸行无有决定,若不定者,云何而得入于定聚?若言观察于三世已得入定聚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过去已尽,未来未出,现在无常,三世观异,云何得入正聚聚耶?是故一切异观性不决定。憍陈如,譬如殿堂有四梯橙,若言不由初第一橙至四橙者,无有是处。登初橙时,亦不得名登第四已,如是四橙亦不名一。憍陈如,若是四谛即一谛者,可一心得。憍陈如,观时亦异,得时亦异;观时异者,因果尽坏;得时异者,苦智、集智、灭智、道智。若有比丘观行无常,是苦、无我、不净、无住,是漏结缘,是一切有,是名系缚。是故不求诸阴、诸行,厌一切行乐求涅槃,至心思惟涅槃功德,深乐寂静不惜身命,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是名比丘修集法行。
“憍陈如,云何比丘心能见心?若有比丘能观察心,心是无常、是生灭法,是名比丘心能见心。如是比丘修空三昧。云何名空?阴、入、界空,谛空、实空、十二因缘空、性空。云何阴空?所谓色空无我我所,乃至识空无我我所,是名阴空。入、界二空亦复如是。云何谛空?所谓苦谛无得无舍,乃至道谛亦复如是。云何实空?一切法中无有觉观、我及我所,是名实空。云何十二因缘空?十二因缘即是十二有支...(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所须皆不充足,便作是言:‘我大智人,堪可受彼所施诸物!’或假檀越豪强势力,夺他如法比丘所受诸物,唯自供身以为私用,言是己有此非僧物。彼愚痴人造是罪故,于当来世受如是等诸恶果报。”
尔时,频婆娑罗王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若刹利、婆罗门等,欲供养如法比丘故,舍彼田宅园林种种诸物资生所须,是破戒者夺他所受唯自供己,以是因缘获如是等大恶果报。若在家人,夺彼持戒行法比丘如是布施种种资生而自用者,是诸人等得几许罪?”
佛言:“大王,不须问此得几罪报?”
王复白佛:“若未来世有刹利等,以种种诸物施与持法比丘,以是因缘诸比丘等多有资生。是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不信佛法及因果故又不畏罪,如是人辈夺而用者,得几许罪?”
佛言:“大王,是诸人等夺他施故,当得无量大恶果报,若我具说重增彼罪。所以者何?是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净心施彼行法比丘种种诸物,是比丘等多有资生,如是愚人犹彼痴驴,以不信故夺他所受种种施物而自供己,以是因缘故当得大罪。彼人若闻我说恶业差别种种果报,诽谤不信,如是愚人得二种罪:一者、夺他所施,二者、于我所说诽谤不信。”
时,频婆娑罗王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于当来世若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四种姓中,有信佛法深识因果怖畏罪者,闻佛所说初中后善义味甚深,纯备具足清净梵行,如是之人闻已能信,如法修行作诸功德。复为供养行法比丘故,舍种种诸物给其所须。若有破戒比丘及愚痴人,夺彼持法比丘如是种种所受诸物,彼信心人方便拥护持戒比丘,终不令彼侵夺欺陵。”
频婆娑罗王说是语已,佛言:“大王,善哉!善哉!快说是语。大王,于当来世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为欲供养行法比丘故,或舍田宅、园林、奴婢、象马、衣服、卧具、饮食汤药、资生所须;若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以不信故夺他所施,而彼愚人于现身中得二十种大恶果报。何者二十?一者、诸天善神皆悉远离;二者、有大恶名流布十方;三者、眷属知识违背乖离;四者、怨憎恶人同共...(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能令一切到智慧彼岸,于诸众生慈悲平等,令修善法悉具足满,成就一切善业众生,安立善道与实法眼,于天龙中作上福田,于三界中最胜最尊,能受世间一切供养。我等诸龙同共辛苦,满此狱中未能得出。”如是至心礼拜归命,说此语已,一切龙等悉得本形;虽复旧身,而犹不能于彼山中免离得出。
尔时,一切诸龙王等复白光味菩萨言:“惟愿救济!如大德说,彼圣人者,于诸众生不起恼乱常施安乐,此言诚实,我今信受无有疑心。若愍众生慈悲救济,惟愿速来,令我等辈出彼魔狱。”
是时,光味告诸龙言:“彼大圣人具足智慧,牟尼如来心常怜愍一切众生,修习诸善,舍于诸恶,大悲普覆,于流转中精勤勇猛接引众生,于菩提道令得安隐,现见因果成就佛眼。一切菩萨摩诃萨过去久远不瞋因缘,悉皆具足慈悲喜舍四梵行法。复次,菩萨摩诃萨道行因缘中生,因缘生已,种种恶趣及慈等行皆已说竟。复次,彼佛如来世尊住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诸佛刹微尘等无量无边清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故,六波罗蜜悉具足满。菩萨摩诃萨出于流转生死海故,到大涅槃智慧彼岸,坏四魔故,绍三宝种不断绝故,能以法水洗诸众生,一切烦恼垢令清净故。如来如是永离攀缘说四梵行,复说如性出相离相,及离我见,一切法等无尽方便,谓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实谛观故,四大差别生死等法皆得灭尽,方便离于贪瞋痴等,一切烦恼体性悉空,无众生界离诸攀缘,无喜离喜,无行离行,无物离物,无想离想,无诸障碍,无有处所,...(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成就无量所化有情。
“如是大士,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能发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见诸三摩地所行境界。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无边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随其所应,能以无量上妙供具,恭敬供养诸佛世尊。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清净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见诸欲境界无量过患,心得清净。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惭愧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增上惭愧,离诸恶法,心无忘失。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诸乘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善巧天眼智通,宿住智通,死生智通,了达此世他世因果。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离一切愁忧昏昧。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胜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神通善巧。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普照诸世间定,由此定力,令十方界离诸昏暗,令彼佛土一切有情,普见十方诸佛国土。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诸佛灯炬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舍邪归依,归正三宝。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金刚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所有一切小轮围山、大轮围山、苏迷卢山及诸余山,溪涧沟壑,瓦砾毒刺,诸秽草木,皆悉不现;令彼佛土,所有一切众邪蛊毒、诸恶虫兽、灾横疫疠、...(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道,于其种种王业轮中,以善观察因、果、报、智,随其所应,建立一切辅臣僚佐,普及国邑愚智人民三种业轮;由此业轮,率土众生长夜受用,所有种种适意资具,喜乐增长,能灭一切怨敌恶友。何等名为三种业轮?一者,建立帝王业轮,谓善教习军阵斗战,降他兵众,抚育人民;二者,建立田宅业轮,谓善教习造舍营农,令得安隐,饮食充足;三者,建立财宝业轮,谓善教习工商杂艺,令得种种珍玩资财,随意受用,增诸快乐。
“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二王轮。由此轮故,于自国土得安乐住,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守护身,令增寿命。
“善男子,如是如来初成佛果,得无上智,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法眼,以善观察诸业法受因果报智,建立一切所化有情三种业轮。由此业轮,能令三宝种姓法眼长夜不灭,无上正法炽盛流通,令诸有情长受种种生天涅槃安隐快乐,及令一切外道邪论不能降伏我正法眼,而能如法摧彼邪论。
“善男子,何等名为三种业轮?一者,建立修定业轮;二者,建立习诵业轮;三者,建立营福业轮。
“善男子,云何如来修定业轮?定有十种:何等为十?谓正观察诸有识身六种境界,我、我所执以为其因,业为良田,无明覆盖,爱为滋润,无有自在,依他而立,系属众缘。为欲断灭业、烦恼、苦三种流故,如是观察。云何业流?谓诸有情所行诸行。若此诸行,所由无明,及爱为因,能生诸有,名烦恼流。若由烦恼,识为其因,众缘和合,名色生起;名色...(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能除三行。若能如是究竟,随观三种行尽,便能于此诸有识身,六种境界究竟随观,我、我所执业,于无明、爱、因田覆润,一切皆尽。如是修习四种念住,皆得圆满;乃至修习八支圣道,皆得圆满;如是乃至修习十八不共佛法,皆得圆满;如是乃至修一切种无生法忍,首楞伽摩三摩地等,皆得圆满。如是修习持来去念,入诸静虑,名住正法胜义有情,名为真实修习静虑,名为真实供养三世诸佛世尊,名一切佛心中之子,从佛口生,是法所成,是法所化。或有菩萨,如是修习渐渐退转,乃至漏尽,成阿罗汉,具六神通;或有菩萨,如是修习渐渐增长,功德圆满,成大菩萨;乃至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种智修习圆满,此人不久,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善男子,我以如是诸业法受因果报智,观察三世诸佛法眼,安立有情,于此十种修定业轮,令其修习。善男子,是名如来修定业轮。
“善男子,云何如来习诵业轮?谓诸苾刍,或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或复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善根微薄,依世俗谛,根机未熟,我当安置如是有情,令其习诵初夜、后夜,精勤无怠。若诸有情求无上智,我当安置纯净大乘,令其自读,或教他读,令其自诵,或教他诵,令其自说,或教他说;于大乘中,令其自习,或教他习;为令自身及他身中大烦恼众皆除灭故,为令证得无上智故,为除一切有情苦故,为令趣入无畏城故。若诸有情求缘觉乘,我当安置诸缘起法,令其习诵。若诸有情求声闻乘,我当安置百千文颂四阿笈摩,百千文颂毗奈耶藏,百...(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具受种种无利益苦。大王知已数数召集,以其先王治国正法,开悟示现教习诫敕,令其舍除倒信倒见,修学先王正直旧法,令自国土一切有情,一趣、一归、一意、一欲,一切和合同依先王正法,而转听受诏命,随顺奉行,率土和同,作所应作。时刹帝利灌顶大王,常与群臣数数集会,共味嘉肴,受诸快乐,嬉戏游行,不相猜贰,咸共畴咨理诸王务。
“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四王轮。由此轮故,令自国土增长安乐,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守护身,令增寿命。
“善男子,如是如来成就善巧知胜解智,见诸世间种种邪归、邪见、邪意,乐著邪法,行邪业行,由是因缘受无量苦。如来见已,数数召集于大众前,以其过去诸佛世尊三宝种姓因果、六种波罗蜜多、瑜伽依因、三律仪等诸因果法,开悟、示现、庆慰、诫敕一切众会,令其解脱诸颠倒见,建立正见,安置十善正直旧道,共诸有情数数同修法随法行,方便引摄因果等流。为诸有情四众和合,同修一切殊胜善行,便共游戏四种念住,于三摩地、解脱智见、诸道品中,欢娱受乐。为令圣教久住世故,绍三宝种不断绝故,便共游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于其种种胜三摩地、解脱智见、诸道品中,欢娱受乐。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四佛轮。由此轮故,知诸有情补特伽罗种种胜解、归趣、意乐、诸业法受,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得安稳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摧诸天魔外道邪论,处大众中正师子吼。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顶大王,知自国土,或他国土,有无量有情补特伽罗,于自财色耽染无厌,于他财色贪求追爱,即便安置坚固城郭、村坊、戍逻、国邑、...(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
“善男子,如是如来处大众会,忆念自他宿世所经无量种事:谓忆一生,或二、或三乃至无量百千生事,或忆成劫,或忆坏劫,或忆无量成劫、坏劫;曾于过去住如是处,如是名字、如是种性、如是种类、如是饮食、如是领纳苦受乐受、如是寿量、如是久住、如是极于寿量边际;从彼处没,来生此间,复从此没,往生彼处;忆念宿世如是等事无量无边,随诸众生根性差别,建立正法为作饶益。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八佛轮。由此轮故,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摧诸天魔外道邪论,处大众中正师子吼。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顶大王,随念观察自国有情,种姓、技艺及诸事业,死此生彼,因果胜劣差别不同。知彼有情生如是家,其身勇健或复怯弱,于诸技艺已学未学,所有事业善作恶作,富贵贫贱,端正丑陋,如是等类乃至命终,或有自业未尽而死,或有自业已尽而死,或犯王法刑戮而死,或有递相残害而死,或因鞭杖捶楚而死,或因囹圄幽絷而死,或因习学技艺而死,或因战阵伤杀而死,或因斗诤殴击而死,或因财宝贪吝而死,或因色欲耽湎而死,或因忿恨结愤而死,或因劳倦顿弊而死,或因饥渴乏绝而死,或有过死,或无过死,或耆年死,或壮年死,或幼年死,或作种种善业而死,或作种种恶业而死。知诸有情行善行者,身坏命终,当往善趣;知诸有情,行恶行者,身坏命终,当往恶趣。知是事已,复自思维:‘我当正勤修身善行,修语善行,修意善...(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一卷
...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何等为十?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不顺贤圣,诸根轻躁;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破乱彼此;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毁骂贤圣;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及虚诳语;八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贪嫉,于他所得利养恭敬,心不欢悦;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瞋忿,于诸有情,心常愤恚;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拨无因果。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复次,大梵,又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何等为十?一者、乐著事业;二者、乐著谈论;三者、乐著睡眠;四者、乐著营求;五者、乐著艳色;六者、乐著妙声;七者、乐著芬香;八者、乐著美味;九者、乐著细触;十者、乐著寻伺。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若不能成诸三摩地,虽集所余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缘,发起恶心心所有法,于诸国王、大臣等所犯诸过罪,或被呵骂,或...(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证声闻乘所有圣法,成声闻乘诸圣法器;非证独觉大乘圣法,非成独觉大乘圣器,应知此中独觉大乘,皆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十种有依行轮,一切声闻、独觉、菩萨、诸佛如来,皆同共有。
“善男子,复有十种有依行轮,不共声闻,唯与独觉、菩萨、如来皆同共有。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成此十种有依行轮,于现身中,速能种植独觉乘种,令不退失;或于现身,证独觉乘所有圣法,成独觉乘诸圣法器。何等为十?一者、修行清净身语意业;二者、具足惭愧,厌患自身;三者、于五取蕴深生怖畏;四者、见生死河极为难渡;五者、常乐寂静,离诸愦闹;六者、乐阿练若,不讥他失;七者、守护诸根,心常寂定;八者、善观缘起,审察因果;九者、常乐勤修等持静虑;十者、于集起法能善除灭。
“善男子,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成此十种有依行轮,于现身中,速能种植独觉乘种,令不退失;或于现身,证独觉乘所有圣法,成独觉乘诸圣法器。
“善男子,是名一切声闻、独觉有依行轮。一切声闻及诸独觉,依止此轮,速能超渡三有大海,速能趣入般涅槃城。
“善男子,有依行轮,是何句义?言有依者,名有执取、有我所依、有所摄受、有所系属;行谓蕴行、界行、处行、有系属行;轮谓教授教诫之轮,如转轮王所乘车轮,或首行轮。如是一切声闻、独觉,依止此轮求涅槃道,故此二种非大乘器。所以者何?由彼依止下劣行故,非大乘器。由彼...(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而便听受微妙甚深大乘正法;如是众生实是愚痴,自谓聪睿陷断灭边,坠颠狂想执无因论,于诸业果生断灭想,拨无一切善作、恶作,妄说大乘,坏乱我法,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实非沙门说是沙门,实是沙门说非沙门,实非毗奈耶说是毗奈耶,实是毗奈耶说非毗奈耶;愚痴颠倒、憍慢、嫉妒、朋党之心,于大乘法,称赞拥卫,令广流布;于声闻乘、独觉乘法,谤毁障蔽,不令流布;不能如实依声闻乘,或独觉乘,或无上乘,舍俗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亦不如实修集一切善法因缘;于我弟子,或是法器,或非法器,谓勤修行学无学行,乃至证得最后极果真善异生,持戒、破戒、无戒者所,种种毁骂,呵啧恼乱,夺其衣钵,不听受用诸资生具系缚禁闭。如是拨无一切因果断灭论者,虽在人中,实是罗刹,于当来世无数大劫难得人身。宁在地狱受无量苦,不处人中起断灭见。如是痴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于诸恶趣轮转往来,受诸苦恼难可救济,多百千劫难复人身。虽过无量无数劫已,还得人身,而生五浊无佛世界,生盲生聋,喑哑无舌,种种重病常所婴缠;或身矬丑,人不喜见;言词拙讷,耳所恶闻;心常迷乱,无所解了;生贫穷家,众事阙乏;不逢善友,随恶友行;乐作恶业,好执恶见,造无间罪,复还重堕无间地狱,转轮恶趣难有出期。如是愚痴断灭论者,坏乱毁灭我之正法,逼恼谪罚我诸弟子,持戒、破戒及无戒者,皆令不安修诸善品,由是因缘,多百千劫没众...(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经说,应求大觉行大乘,
舍离声闻独觉乘,为清净者说斯法。
曾供无量俱胝佛,断恶勤劳修净心,
我为劝进彼众生,故说一乘无第二。
今此众具三乘器,有但堪住声闻乘,
心极忧怖多事业,彼非上妙菩提器;
有痴乐静住独觉,彼非上妙菩提器;
有堪安住上妙智,故随所乐说三乘。
具净功德乐解脱,闻说大乘堕恶趣,
如病痰癊教服乳,此增毒害非除疾。
如是非器声闻乘,闻说大乘心迷乱,
便起断见堕恶趣,故应说法审观机。” 忏悔品第五
尔时,世尊说是颂已,于众会中有无量百千众生,曾误闻法,谬生空解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往诸恶趣。闻说此经,还得正见,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于世尊前深生惭愧,至诚忏悔,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本在声闻乘中曾种善根,未能成熟声闻乘器;后复遇闻独觉乘法,迷惑不了,便生空见拨无因果,由是因缘,造身语意无量罪业往诸恶趣。我等今者于世尊前,闻说此经还得正见,深心惭愧,发露忏悔,不敢覆藏,愿悉除灭,从今已往永不复作,防护当来所有罪障。唯愿世尊,哀愍摄受,令我等罪皆悉销灭,于当来世永不更造。唯愿世尊,哀愍济拔我等当来恶趣苦报。我等今者,还愿受行先所修习声闻乘行。唯愿世尊,哀愍教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于是世尊随其所乐,方便为说四圣谛法。于彼众中,有得下品忍者,有得中品忍者,有得上品忍者,有得世间第一法者,...(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世永不更造。唯愿世尊,哀愍济拔我等当来恶趣苦报。我等今者,还愿受行先所修习声闻乘行。唯愿世尊,哀愍教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于是世尊随其所乐,方便为说四圣谛法。于彼众中,有得下品忍者,有得中品忍者,有得上品忍者,有得世间第一法者,有得预流果者,有得一来果者,有得不还果者。于中复有八万四千苾刍,诸漏永尽,心得解脱,意善清净,成阿罗汉,欢喜礼佛,还复本座。
时众会中,复有五十七百千那庾多众生,曾误闻法,谬生空解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往诸恶趣。闻说此经,还得正见,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于世尊前深生惭愧,至诚忏悔,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本在独觉乘中曾种善根,未能成熟独觉乘器;后复遇闻说大乘法,虽生爱乐而不能解,愚冥疑惑,便生空见拨无因果,由是因缘,造身语意无量罪业,乘此业缘,于无量劫堕诸恶趣,受种种苦,楚毒难忍。我等今者于世尊前,闻说此经还得正见,深心惭愧,发露忏悔,不敢覆藏,愿悉除灭,从今已往永不复作,防护当来所有罪障。唯愿世尊,哀愍摄受,令我等罪皆悉消灭,于当来世永不更造。唯愿世尊,哀愍济拔我等当来恶趣苦报。我等今者,还愿受行先所修集独觉乘行。唯愿世尊,哀愍教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20-3-5 08:30:49
|
只看該作者
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于是世尊随其所乐,方便为说诸缘起法。令彼一切修缘觉乘,渐次圆满,皆...(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于国人民有若干种,邪归、邪见、邪解、邪出家,或于吉相专修如此,无量苦恼伤害众生。灌顶大王以先王旧法,为彼众生令专修学断除倒见,先王旧善治国之法亦使修行。灌顶刹利大王制法,令诸众生悉同一意俱共调伏,同希望、同所乐欲、同共归趣皆令和合,随顺先王旧国之法,听受诏命,皆共随伏同奉国法。尔时灌顶刹利大王,常与国人同其饮食,而共戏乐不相疑猜,心相体信共行王法,是名灌顶大王第四轮也。以如是轮,能令己国悉得增长,并制怨敌皆悉降伏,能保国土守护寿命。
“善男子,如来世尊,见诸众生有若干种邪归、邪见,希乐邪业,观诸众生,以是因缘,已于过去诸佛如来在大众前,数数开示佛法因果,说六波罗蜜修行正道,说佛法僧三宝圣种,数数显现一切业报,示教利喜而将导之,令诸邪见悉得解脱,及与四众亦皆解脱,具修善行柔和调顺,游戏四念处,于诸解脱知见正道,悉得快乐令法久住,使三宝种终不断绝,乃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一切禅定解脱知见,悉得自在游戏无碍。如是,善男子,是名如来第四轮也。如来成就如是轮故,令诸众生一切归依,皆修善业同其知见,安隐快乐悉令住于无畏之地,高胜大仙所证之处,转佛珐輪,一切沙门、婆罗门、诸梵、魔、天所不能转,摧伏天魔一切外道,于四众中能师子吼。
“善男子,譬如灌顶大王,能令己国及他人民,若自妻色心无厌足,于他产业并诸妻色皆生贪著,...(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切诸众生故,令得厌离故,欲使摧灭一切结使故,为得满足三乘道果住持正法故。汝于过去诸佛所闻,我亦如是,依止威仪大记莂论,为欲成熟一切众生故,令得厌离故,灭诸结使,为得满足三乘法故。是故,大梵,汝当谛听!善思念之。”
天藏大梵言:“唯然,世尊。”
佛言:“若有依止于十不善轮,则不具足欲界禅定,亦不能具足欲界善根,况能成就色、无色界一切禅定?亦复不能成就三乘及余诸善!何等为十?有欲修禅众事不具;有欲破戒成就恶法;生于倒见亦著吉相;恶心难调不顺贤圣;诸根轻躁而不具足微少善根;但作两舌多喜斗乱;作粗恶语而恒骂詈;好作绮语及诸妄言;生于贪嫉,见他得利常生嫉妒;一切众生有恼害心,作大邪见说无因果。天藏大梵,满足十事虽欲修禅,不能成就欲界小善,况能成就色、无色界善根及三乘善法?
“复次,大梵,又有十事而不能得成就禅定。何等为十?乐著作伎,乐著言说,多好睡眠,种种所求,贪著美色,乐著于香,乐著诸味,乐著音声,乐著于触,乐著觉观。大梵,是名十种,而不能得成就于禅;设使成就,寻即退失终不能成。而但为得檀越信施,因其利养心生恶法,若在刹利诸王众中,多诸过罪为他骂詈,及加鞭杖截其支节,或犯大罪久受诸苦,若疾命终必堕恶趣,乃至入于阿鼻地狱。譬如阿兰迦兰、橱头蓝弗、蛭数拘迦梨、提婆达多,如是等毁坏禅定,乃至阿鼻地狱受大重罪。”
尔时,佛告阿若憍陈如:“我今听汝清净比丘,受于第一床...(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正法, 善说而显示,
得深诸法忍, 是名为大乘。
法器非法器, 心常行平等,
不染于世法, 是名为大乘。
是故于二乘, 智者如法说,
守护我声闻, 速成最正觉。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卷第六 刹利依止轮品第八
“复次,善男子,十种依止行轮,一切声闻、辟支佛乃至如来,皆与同等。若有成就依止轮者,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速疾得成声闻法器、辟支佛种,亦能成就如来法器。
“何等为十?族姓子,所谓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身囗意业净修法行,有惭有愧,厌恶己身畏五盛阴,不见生死大河彼岸,乐于寂静离诸愦闹,无有诤心不讥他短,守护诸根心常念定,善观因果,能成就禅定,常乐摄心善解生灭,如是则能成就十依止轮。是名为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速疾成就声闻乘、辟支佛种,亦得大乘阿鞞跋致。如是族姓子,能成声闻、辟支佛乘,依止此轮度诸有海入涅槃城。
“云何名依止、威仪、轮?云何名依止?我所谓依止五受阴故,名为依止,于五受阴而作己想决定依止。云何名威仪?有阴威仪,有界威仪,是名威仪。云何名轮?诸佛神力所持言教,皆名为轮及与剑轮。如是声闻、辟支佛人,依止此轮求涅槃道,染著依止,不任大乘清净法器。
“云何依止?依止阴界心生惊怖,依止厌离、依止于身而求解脱,度脱己苦,以己受阴为求一切众生解脱。以著己受故,而不堪受大乘法也。但自为己,不为众生,无...(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人,依止此轮求涅槃道,染著依止,不任大乘清净法器。
“云何依止?依止阴界心生惊怖,依止厌离、依止于身而求解脱,度脱己苦,以己受阴为求一切众生解脱。以著己受故,而不堪受大乘法也。但自为己,不为众生,无大悲心,以是故不住大乘。久住生死便舍他苦,为欲断己烦恼故,不能舍于手足头目,是故不任大乘法器。亦不求于大乘道轮,而亦不求梵音轮也,是故不任大乘之器,独一无伴入涅槃城。以是义故,若有众生,不闻声闻、辟支佛乘,诸行不具,善根不熟,微少精进,若此人前有所说法二俱得罪,亦是扰乱一切诸佛。以是义故,若有众生,于声闻、辟支佛乘而不成熟诸善根者,若听微妙大乘经者,彼人愚痴,自谓为智,堕于断见,如是人等说无因果无善恶业,亦于我法而作坏乱,非法言法,非沙门自称沙门,非比丘言是比丘,遮断一切声闻、辟支佛乘而不流布。
“若于声闻、辟支佛法,出家受具足戒,为集一切诸善根故,故任法器及不任者,学无学人善巧言辞,机辩无碍已证诸果,乃至真善凡夫具足持戒,于是等边而作骂詈,夺其衣钵执缚系闭。如是断常是人中罗刹,得人身难,宁堕地狱得无量罪,不受人身起于断见,是故生常愚痴口不能语,乃至命终趣阿鼻地狱,人身难得;于阿僧祇劫设得人身,于诸佛界生五浊世,身常喑哑,口不能语,耳无所闻,如是等病逼切其身,志意错乱,无有饮食资产财业,远离善知识,成就诸恶,亦为恶见之所覆障,造众逆罪而说断见,恼乱我等声闻弟子持戒清净修功...(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于大乘道而生断见,欲求人身尚难可得,况求声闻、辟支佛乘?于此二乘尚不能行,况复能了甚深大乘?
“譬如坏瓶,多诸穿穴,若盛油水,则皆漏尽而俱失坏。何以故?是器过故。若有众生根不熟者,亦复如是,同彼瓶相。善男子,如盲人前示种种宝;如是无智慧者,憍慢放逸乃至断见,广示大乘亦复如是不能了知。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旃檀、沉水香等种种涂身,犹不能香;如是不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不断恶业乃至邪见,若以摩诃衍大乘香涂,犹故不香。譬如薄田虽植好种,终不能成;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于彼五欲不生厌离,如是之人若以摩诃衍道,而为说之则不能成。譬如毒瓶著少石蜜不任食用,若不能修声闻、辟支佛乘乃至大乘,言无因果者,若欲为说大乘经典,不能令彼如闻修学,则不信受犹如毒瓶置少石蜜;如是不任声闻、辟支佛器,而置大乘味者,当知是等二俱无用。亦如狂人前,若弹箜篌筝笛鼓贝,作众伎乐,不能解了;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有重贪欲、瞋恚、愚痴,乃至于声闻乘根不熟者,若为说摩诃衍道,亦不能了。譬如有人不持铠杖而入战阵,既入之后必当得于无量苦恼;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根不熟者,若为显示摩诃衍乘,亦复如是,必当得彼无量苦恼。
“是故,善男子,有智之人先观众生,然后说法,以慈悲喜舍心,及利益心、不懈怠心,以忍辱心、不憍慢放逸心、无嫉妒心、无吝惜心,以修定心,为人说法,亦不令他堕坠恶趣不如意处。是故如来能知...(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为众说, 欲得胜菩提,
护持于十善, 莫坏于我法。
我于余经说, 行第一菩提,
离声闻缘觉, 为净众生说。
曾供亿诸佛, 灭恶心解脱,
我从彼所闻, 但一无二乘。
此众说三乘, 有住声闻者,
心恼多造作, 不任道器故。
有住于缘觉, 愚闇于胜法,
不任上乘器, 随所欲而说。
头陀闻解脱, 当堕于恶道,
冷阴而服乳, 终不能差病。
如是声闻器, 狂心说断见,
是故先观察, 然后应说法。”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于大众中无量百千人民,多有空乱意众生,断于善根说无因果,趣向恶道,若得正见,在世尊前能至心忏悔,而白佛言:“我于如来正法之中,久修声闻,植诸善根,而不能成声闻法器,方复更求辟支佛乘,愚惑不了,更起断见获无量罪。我等今悉于世尊前诚心忏悔,唯愿哀愍受我等忏悔,拔除罪根不受恶报,还修善根,求声闻乘。”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若能发露诚心忏悔,于我法中,说有二种得无所犯:一者、本不作恶,二者、作已能悔。是二种人俱获清净。”
尔时,世尊为无量百千众生,随顺其心说四谛法,有得法忍,有得世间第一法,有得须陀洹果,有得斯陀含果,有得阿那含果。复有八万四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
尔时,众会复有七千五那由他百千人等,堕...(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断见获无量罪。我等今悉于世尊前诚心忏悔,唯愿哀愍受我等忏悔,拔除罪根不受恶报,还修善根,求声闻乘。”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若能发露诚心忏悔,于我法中,说有二种得无所犯:一者、本不作恶,二者、作已能悔。是二种人俱获清净。”
尔时,世尊为无量百千众生,随顺其心说四谛法,有得法忍,有得世间第一法,有得须陀洹果,有得斯陀含果,有得阿那含果。复有八万四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
尔时,众会复有七千五那由他百千人等,堕于断见断诸善根应趣恶道者,还得正见,悉于佛前,自归发露,诚心忏悔,作如是言:“我等本种辟支佛因缘而不能成,今闻大乘心生爱乐,我等愚闇便起断见,言无因果。以是因缘,造作无量身口意业诸余恶业,以是义故,于多劫中常堕恶道,受无量苦。今于佛前皆悉发露,至心忏悔不敢覆藏,为欲满足缘觉乘故。”随彼意说得光明三昧,逮不退转辟支佛乘。
时,彼众中复有八十那由他百千众生舌不能语,皆于过去诽谤无量恒沙诸佛所说正法,乃至诽谤一句一偈,以是罪业不能忏悔,佛神力故令使今日皆悉能言。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汝等宿世作何恶业,于此会中口不能语?”
彼即答言:“我于过去毗钵尸佛法中诽谤大乘。”或有说言谤声闻乘,或有说言谤辟支佛乘,以是业障罪报因缘,于九十一劫坠堕生死,常处地狱及受饿鬼,舌不能语受大苦恼,始于今日得复人身,蒙佛神力始今得语,佛神力...(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众生。”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以何因缘,独其顶上有此殊妙如意宝珠,以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光明显曜蔽于众色,不与诸余菩萨摩诃萨等?”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能拔众生危厄险难。若有众生犯根本罪应堕恶趣,一切善根皆已烧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是大无明邪见黑暗清净朗日,是灭根本罪者之大良师,能拔疑箭,破善法器能令完全。善男子,若有众生犯波罗夷,断善根栽趣向地狱,无所归依智者所弃,悉能济拔开示真路,能洒众生臭恶烦恼令离恶趣,是升人天解脱者梯。若有众生贪愚惑乱能令觉悟,嗔恚害心及以痴暗,谤无因果放逸不信不畏未来,贪求无厌极怀嫉妒,具十恶业日夜增长;如此众生,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能除如上诸重罪业,安处人天解脱之处犹如大车。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是诸天世人所应尊重奉迎供养。”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犯根本罪波罗夷耶?若有众生犯斯罪者,善根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永失一切天人之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能令此等诸恶众生,还得具足人天福乐。”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善男子,若灌顶刹利王有自在力,犯五根本罪,先所修习皆悉烧然,失安隐处远人天乐堕于恶趣。何等名为五根本罪?善男子,所谓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取兜婆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是则...(第0064部~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国土有自在力,取兜婆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是则名犯初根本罪。复次,善男子,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毁谤正法,舍声闻乘、辟支佛乘,舍无上乘,又制他人不令修学,是名第二犯根本罪。复次,善男子,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若复有人以如来故,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持戒毁戒、有戒无戒,脱其袈裟逼令还俗,或加杖捶,或复系缚,或截手足乃至断命,自作使他造如此恶,是名第三犯根本罪。复次,善男子,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作五逆罪。何等为五?一者、杀母,二者、害父,三者、杀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如是五无间罪若犯一者,是则名为犯根本罪,是名第四犯根本罪。复次,善男子,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谤无因果不畏未来造十恶业道,亦教他人令行十恶,是名第五犯根本罪。善男子,是名灌顶刹利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则名为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堕于恶趣。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为此人故起大慈悲现生边地,随所应见现种种形,或沙门像、婆罗门像,刹利、长者、居士等像,而为其说一切种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诸陀罗尼及忍辱地,以如是等种种妙法而引导之。灌顶刹利既闻法已,心生惭愧极怀怖惧,向说法者发露忏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乐、般涅槃乐。
“复次,善男子,大臣亦有五根本罪犯波罗夷,若有犯者,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第0064部~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教化众生。”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何缘独见此善男子顶上如意宝,极为妙色端严赫焰非余菩萨?”
佛言:“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大悲,为利众生脱大苦事。若有众生犯根本重罪当堕恶道,拔断一切诸善根行;如是众生,是善男子为作妙药。若有众生堕大无明,闇蔽恶见牢狱系闭,为大照明犹之如日,令其悔过断根本恶,能除众生疑心毒箭。或有众生破坏心器犯根本重罪,失诸善法当堕恶道,无归无趣,一切明慧之所舍弃;是善男子能示是等罪闇众生,安于善道犹如宝杖,又能洗一切臭恶结使,能转恶道安止人天,逮涅槃乐犹如大车。若有众生多欲所转,极多嗔恚忿怒心乱,或多愚痴无明覆蔽,说无因果不见不怖,不畏后世贪财无厌,乃至常行十种恶业;如是众生,是善男子为闭恶道安止天人,逮涅槃乐犹如大车。以是缘故,一切天人皆应供养是善男子,唯除如来应供正遍知。”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犯根本罪?众生犯是根本罪已,拔断一切诸善根行,当堕恶道;犯堕根本罪故,离于一切人天之乐。复因由是善男子故,令彼众生具满人天涅槃之乐?”
佛言:“善男子,灌顶刹利王犯根本重罪有五事。灌顶刹利王犯五根本罪已,诸先所种一切善根悉皆败坏,犯堕根本罪故,离于一切人天之乐,当堕恶道。何等为五?善男子,若灌顶刹利,劫夺塔物,或夺僧物、若招提僧物,若自取、若使人取,是名初犯根本重罪。若诽谤法故,...(第0065部~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二卷
...彼众生具满人天涅槃之乐?”
佛言:“善男子,灌顶刹利王犯根本重罪有五事。灌顶刹利王犯五根本罪已,诸先所种一切善根悉皆败坏,犯堕根本罪故,离于一切人天之乐,当堕恶道。何等为五?善男子,若灌顶刹利,劫夺塔物,或夺僧物、若招提僧物,若自取、若使人取,是名初犯根本重罪。若诽谤法故,闻佛为声闻说、为缘觉说、为大乘说,诽谤遮固不令流布,是名犯第二根本重罪。若为我出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或能持戒、或不持戒,或破戒、或不破戒,脱其袈裟罢令还俗,或捶打其身而谪罚之,收闭囹圄,或断其命,是名第三犯根本重罪。若刹利王以自在力,作五无间罪,劝他人作五无间罪,于五无间罪随作一罪,是名第四犯根本重罪。若刹利王说无因果舍于他世,行于十恶,劝多众生作十恶业,是名第五犯根本重罪。
“善男子,若灌顶王于此五根本重罪之中,若犯一一,则破过去一切善根,犯堕重罪,离于一切人天之乐,当堕恶道。以是缘故,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现生边地,或现沙门形服威仪,或现婆罗门形服威仪,在在现生随彼彼处,为诸刹利说未曾闻法,如一切智说甚深经典,说陀罗尼及忍辱地,敷演开示。以是缘故,灌顶王先所作恶不善之业,惭愧悔过更不复作,安住布施,寂静调伏,大勤进行,趣向大道。
“复次,大臣亦有五事犯根本重罪。何等为五?若彼大臣劫夺塔物,及夺僧物、招提僧物,是名第一犯根本重罪。若大臣破于国城村邑聚落,是名第二犯根本重罪。若大臣诽谤正法,闻...(第0065部~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
...相行。观无愿行。观无作行。作善行。持真实行。不失行。好恶住处防护心行。勤进无懈行。善分别诸法行。知诸烦恼非伴侣行。护诸善法自伴侣行。降伏烦恼非伴侣行。亲近正法财行。断诸贫穷行。智者所赞行。欣乐利根行。众圣所劝行。令非圣者生欢喜行。观诸谛行。观阴过患行。思量有为多过患行。思义行。不作一切恶行。自利利他行。随顺增进诸善业行。进增上行。得一切佛法行。舍利弗。是名菩萨如其所闻具八十行。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具三十二事善入思惟。何等三十二。善入受持定。善入分别慧。善入心柔和。善入身独行。善入十二缘。善入不断。善入不常。善入因缘生法。善入无众生无命无人。善入无来去住处。善入无进不断因果。善入空不懈。善入无相不废。善入无愿不舍。善入不证空无相无愿。善入生诸禅三昧。善入不随禅定生。善入生诸通智。善入不证无漏法。善入内观法。善入不证决定。善入思量有为法过患。善入不著有为法。善入观一切众生无我而不舍大悲。善入一切趣诸怖畏处。善入虽生诸趣非业故生。善入离欲。善入不证离欲法。善入舍所乐欲。善入不舍法乐。善入舍一切戏论诸觉。善入不舍方便诸观。舍利弗。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三十二事善入思惟。
又复善思惟者所谓善顺句。善顺句者是不始句。是不终句。是不住句。是无依句。是不动句。是不猗句。是平等句。是非等句。是真实句。是正真句。是不变句。是清净句。是永寂句。是不然句。是不举句。是不下...(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法之人于是法中。勤修聚集。助法精进是为智慧。云何菩萨助法精进。若无悕求简绝事务省少语言。于诸所欲心常知足。初夜后夜减损睡眠。凡所闻义能善思惟筹量分别。数求善法心无爱浊。除诸阴盖无有障蔽。所犯过失寻能除灭。正行坚固趣向倾仰。尊敬法行具精进行。求法不懈如救头然。无有我行不迟缓行。不舍本行心增上行。呵众闹行爱乐独行。向阿兰若处思惟行。圣种知足行。不动头陀行。欣乐法行。不思惟世间言语行。求出世间法行。不失正念行。发诸法义行。真正道行。知缘总持行。惭愧庄严行。智慧坚牢行。除无明网缠结系缚净慧眼行。善觉了行。广觉了行。不灭觉行。分析觉行。现在知行。不从他功德行。不自恃功德行。赞叹他人诸功德行。善修作业行。因果不动行。知清净业行。舍利弗。是名助法精进。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有四种施。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以纸笔墨施与法师令书写经。二者种种校饰庄严妙座以施法师。三者以诸所须供养之具奉上法师。四者无谄曲心赞叹法师。舍利弗。是名菩萨四种布施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持禁戒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持戒常演说法。二者持戒常勤求法。三者持戒正分别法。四者持戒回向菩提。是名菩萨四种持戒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种忍辱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者于求法时忍他恶骂。二者于求法时不避饥渴寒热风雨。三者于求法时随顺和上阿阇梨行。四者于求法时能忍空无相无愿。舍利弗。是名菩萨四种忍辱具足智慧。菩萨复有四种精进具足智慧。何等...(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惟所缘境界一切名受。菩萨于中修受观行起大智慧。知诸众生善不善受生住灭相。舍利弗。是名菩萨正受念处而不可尽。
云何菩萨观心念处。菩提之心不忘不失。正念不乱如是观心。心生已灭无有住相。不于内住不从外来。我初所发菩提心者。是心已尽过去变异。不至方所不可宣说无有住处。若心所集诸善根等亦是过去尽灭变异。不至方所不可宣说无有住处。若心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亦灭尽变异之法。不至方所不可宣说无有住处。心不知心。心不见心。心不生心。我以何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提心不与善根心合。善根心不与回向心合。回向心不与菩提心合。若菩萨作是观时不惊不怖。是名菩萨勤精进也。又复思惟观察甚深十二因缘不失因果。知是心性属众因缘。不可长养无作无系。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法修行如所庄严。我今当勤修集庄严不离心性。云何心性。云何庄严。心性者。犹如幻化无主无作无有施设。庄严者。所作布施悉以回向严净佛土。心性者。如梦所见心相寂灭。庄严者。具足持戒修集诸通。心性者。如镜中像其相清净。庄严者。所修诸忍悉以回向无生法忍。心性者。如热时焰究竟寂灭。庄严者。于一切善深发精进回向具足无上佛法。心性者。无色无对无所为作。庄严者。一切所修禅定解脱三摩跋提回向具足佛之禅定。心性者。不可得见亦不可取。庄严者。于一切问难善能分别回向具足佛之智慧。心性者。无缘不生。庄严者。常观善根。心性者。无因不生。庄严者。因助菩提而发起心。心...(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萨修行定慧亦不可尽。云何为定。若心寂静正寂静寂灭不然。心常不乱守护诸根。不动不转无有卒暴。安详静默坚持不失。善调柔软独处闲静。其身远离心不回转。思乐空寂阿练若处。无有恶求亦无所求非有多求。正命正行威仪坚固。知时随时常知止足。易养易满堪忍力故。心无高下能忍恶骂。发心专向善法思惟。乐思惟处及诸禅支。发起慈心入于悲心。安住喜心善修舍心。正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善能思惟九次第定。是名为定。举要言之。菩萨助定无量无边勤行修集。是名菩萨定不可尽。云何为慧。是慧修道入于诸法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如是智慧分别诸阴如幻如化。诸界平等入如空聚。分别诸谛皆悉明了。随顺观知十二因缘。分别诸见因果果证。所谓分别者。于一切法能得正见。如实而见真见空见无相愿见。又分别者无分别故分别。所谓见者。亦无所见无所别知。如是见者为真实见。见真实者即得方便。是菩萨如是慧见不随无为。修行诸善心无所住。是名为慧。舍利弗。是名菩萨修行定慧而不可尽。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总持辩才亦不可尽。云何总持。所修善根正念积集。所有八万四千法聚。能正受持不忘不失。是名总持。又复总持。若一切佛所说妙法。一切菩萨缘觉声闻凡夫众生音声善语。悉能受持是名总持。设劫灾起舍命余生。菩萨尔时正念总持不忘不失。如观掌中阿摩勒果。菩萨观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是名总持。云何辩才。菩萨所说无有滞碍。所说无住所说无断所说通利所说喜...(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 时俱利多言。今佛世尊住在何所。优波底沙言。长老。我闻世尊在王舍大城竹林迦兰陀池边。与大比丘僧及菩萨众俱。我今定当与汝俱往至世尊所求佛出家。俱利多言。如是长老。可语弟子往世尊所相随出家。时优波底沙与俱利多往自众所。尔时恶魔于一念顷。闻中摩伽陀国有二外道。优波底沙共俱利多及诸眷属。聪明具足名称广远。是善丈夫。欲于沙门瞿昙法中出家学道。彼作是念。呵奇哉。若此二人于彼沙门瞿昙法中而出家者。空我境界。我应至彼二丈夫所。破其出家令着恶见。尔时恶魔于一念顷从自宫没。作阿说示形相威仪。便于中道现二人前。作如是说。
如我先所说 试汝非决定
如汝意所行 宜速受欲乐
一切黑白业 因果悉皆无
无生老病死 亦无于后世
福非福果业 无有此因作
释子为利说 汝莫信故去
尔时优波底沙俱利多闻此说已咸作是念。此恶魔来欲坏我等出家之事。尔时优波底沙顾谓弟子作如是言。汝等今者当忆世间所有过患。便说是偈。
众生为老逼 死苦之所缠
应当断彼二 决定当出家
尔时俱利多即以偈颂答魔王曰。
知无上善智 持法灭三苦
汝说不断贪 我智终不动
如是坚固心 于余人所无
我等出苦轮 正智所不惑
勿假师子像 而作野干声
尔时见谛诸天住虚空中赞二丈夫言。善哉善哉。汝二丈夫。于...(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地及虚空来诣佛所散华供养。到已右绕赞叹礼拜。是时地狱及诸畜生阎罗世界。无量百千阿閦毗俱胝那由他等。各自忆念先种善根。称南无佛陀。恶趣终已生于天上。
尔时魔王所有诸子二万二千并诸眷属。见佛神变如是相已。各于佛所得希有信。共彼五百魔王妓女礼世尊足。合掌恭敬以偈赞叹。
妙色净身映智海 名称高远无不至
金色光焰类须弥 我等无怙归依彼
众生失道无能见 如来智日能明照
养护众生永不退 亲导我等归依彼
积集智藏富无量 解脱心性如虚空
慈悲润泽随机说 一切成就归依彼
生死旷野难济越 如来解脱能开示
巧说因果能显了 住第一慈归依彼
境界幻炎如水月 无智翳闇着诸欲
佛为医王救世间 是故我等归依彼
佛真法桥渡四流 富有七财恒资给
世尊正道示世间 大悲我亲应供养
我等恶意向如来 今悉忏悔第一觉
所有诸恶能永断 愿佛受我最上依
我等悉舍魔部党 共发无上菩提心
普请一切众生类 菩提大愿至无余
佛能显示我胜行 如我所行波罗蜜
如来所说无异说 几法具足到菩提
所散佛华成华盖 示现无量诸刹土
我今顶礼两足尊 愿涅槃乐利世间
尔时一切魔诸眷属并魔妓女。各持天华遥散佛上。以佛世尊神力...(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多。无量无量。佛言佛子。我所说福非福者。如毛取水。其未说者如海中水。应如是知。
尔时普思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虽智浅。闻此法门违顺之教成大利益。复更思惟生多疑心。愿为说之。佛言善哉善哉随意咨问。普思义言。世尊我见沙门若婆罗门。及余外道遮逻迦波利波斫迦尼健子等。如是之类。或炙身苦行或竖双脚或复屈膝。以衣缠脚蹲踞而坐。或两石相击取谷而食。或以灰涂身或投高岩。或卧刺上或入大水及火等法。或食牛粪或翘一足。或竖两臂或但食菜。或食稗子或食树叶。或冷水浴或恒河水受用洗浴而为戏乐。如是等人皆欲乞求解脱之法。愚夫顽嚚乃至如是果报云何。世尊有诸捡挍知事等类。因生憍慢喜怒自在纵愚夫势。不能了知所作之业善恶因果。应与不与不与而与。回改称意以为势力。如是等类果报云何。世尊复有一类同修出家。不能恭敬有德业者。多畜门徒不时教诲。应不应作犯与不犯。是有为法是无为法。是世间法是出世法。又自不解不令他解。世尊是业成就当生何道。复次世尊或复有人。不能敬重父母师长。不护家族尊者。当生何处。世尊复有一类行贪嗔痴及等分者。其人业报复生何道。世尊复有杀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嫉妒嗔恚邪见等业。当生何处。复有一类作咒术法不从师受自妄出法。当生何处。世尊复有一类愚痴之人。越三摩耶自在作法。当生何处。世尊以我思惟见闻。如是心不能了。唯愿为说解释我疑而生利益。
尔时如来。即便称叹普思义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又复叹...(第0082部~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一卷)
...性, 分别不分别,
于彼二俱无, 智者平等见。
知一和合故, 则知诸和合;
知诸和合故, 则知一和合。
和合不和合, 一性差别性,
不近不分别, 无执无所著。
了知一切法, 彼法无和合,
亦不念和合, 无执无所著。
了知一切种, 彼法施设相,
亦不念亲近, 无执无所著。
业及业果报, 一切悉能知,
于彼不相违, 斯为精进者。
业及业作者, 此二和合相,
知彼相无相, 斯为精进者。
于诸界和合, 诸界差别性,
知彼常平等, 斯为精进者。
因果相系属, 一切悉能知,
于彼诸缘法, 被甲如理住。
能知出世法, 于诸世间法,
无有少相违, 如是平等住。
亦知世间法, 于诸出世法,
亦无少相违, 如是平等住。
世间所应作, 一切诸相印,
随顺能观察, 遍知平等住。
能以一法门, 了知诸法门;
亦以诸法门, 了知一法门。
不以一法门, 亲近诸法门;
不以诸法门, 亲近一法门。
一切法门中, 平等遍清净,
于法无异相, 斯为观察者。
于诸法言教, 而能平等说,
常住平等性, 斯为观察者。
...(第0020-03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光三昧,于有戒者无谄承事,于同梵行起胜意乐,以敬法故常于和尚、阿阇梨所深生尊重,了达契经,善巧宣说,所言诚谛,住正思惟,勤种善根,常行慧施,觉知魔业,密护诸根,言词安审,善解真谛,亦能了知诸地自相,求无尽色,不惜身命教于四众,绝世思惟,离诸邪见无后世法,不于未学矫现其相,常于已学任力开示,曾不赞美歌咏音声,亦不称誉庄严资具,证入诸谛,具足多闻,舍离睡眠,勤求正法,于佛尊重,发菩提心,舍于世业,修诸学处,为爱法故依于胜友,求诸善根心无厌足,爱乐出家,护持佛法,不起恶业,于教无疑,善说譬喻,开示秘密,于大菩提志求无倦,所受经典未尝忘失,不舍自学,摧伏他论,求出离道,修无量行,于彼法智其心决定,明见因果相续轮回,不著三有,离增上慢,为于信者建立对治,了达未来果报差别,善知前际不假他缘,于远离行精勤修习,于佛相好具足庄严,是为八十。复次,月光,此八十法入于五法。云何为五?所谓知生死,知涅槃,知烦恼尽,知增上,知福果。复次,月光,如是五法入于二法。云何为二?所谓心清净庄严,色清净庄严。复次,月光,如是二法入于一法。云何为一?所谓能成诸佛如来无碍解脱。
“复次,月光,复有八十种法,善能成就诸佛如来无碍解脱。云何八十?所谓布施资粮,广大智慧,修清净戒,离烦恼热,摧伏憍慢,柔软言词,于种种事无不知时,亦知善友,发趣大乘,被精进甲,威仪利物,堕烦恼者令断疑惑,毁诸不善,修行白法,不与恶人而为...(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师一音演说法, 令诸毁戒断相续,
如来所说妙言音, 皆是甚深希有法!
牛王眉间白毫相, 遍至百千诸佛刹,
妙眼犹如绀青色, 顶相空天无能见。
齿白齐密具四十, 犹如清净颇胝宝,
皆从无量善业生, 愿说何缘现微笑?
如来圆满功德身, 成就无边微妙色,
出现希有净光明, 愿说何缘现微笑?
大悲最胜两足尊, 了达众生心志乐,
已得无碍妙辩才, 愿说何缘现微笑?
如来已到于彼岸, 具足三明及六通,
示现无边清净光, 愿说何缘现微笑?
佛于往昔无量劫, 供养百千诸世尊,
如是因果不败亡, 愿说何缘现微笑?
佛于往昔无量劫, 安住微妙诸等持,
知眼生边及尽边, 愿说何缘现微笑?
过去未来现在世, 导师于彼悉能了,
净智无碍不思议, 愿说何缘现微笑?”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以金色手摩月光顶,而说偈言:
“童子谛听, 吾今付汝: 此菩提法, 出现光经,
于后恶世, 法欲灭时, 当为众生, 开示演说。
我以佛眼, 见未来世, 于是微妙, 甚深经典,
若乐不乐, 皆悉了知。 若有众生, 志求佛道,
常念诸佛, 当授此经。
若坏净信, 乐于愦闹, 长夜惛睡, 不乐斯经...(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如来善知因异报, 明眼如实了诸业,
最胜三世无有碍, 有情诸行如实知。
一切含灵于五趣, 当得成诸苦乐因,
若能转因所转苦, 明照善逝如实知。
黑白异报一切业, 随其所应因异报,
犹若掌中如意宝, 善逝了观如实知。
诸异报业因虽少, 当来获果无有量,
或无量因感少果, 善逝遍能如实知。
若因当证声闻果, 及当证于独觉果,
能感无上妙智力, 善逝无余如实知。
若业成熟因时苦, 此业当获于乐果,
若业成熟因时乐, 当获苦果如实知。
若业因果皆住苦, 若业因果皆住乐,
若业自体因自体, 善逝相应如实知。
苦果循环于三世, 有情流转五趣中,
最胜圆满菩提智, 皆能不异如实知。
“舍利子,是名第二如来业异报智力。由成就故,如来应正等觉,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转大梵轮;于诸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等,一切不能如法而转。’
“复次,舍利子,云何如来种种解智力?舍利子,如来应正等觉以无上智力,能如实知彼有情类,彼数取趣,非一欲解种种欲解,如来于此能并了知。舍利子,吾更为汝广分别说。彼数取者,或住贪欲起瞋恚解,或住瞋恚起贪欲解,乃至住于愚痴起贪瞋解。如是等相,如来如实皆能了知。又舍利子,若...(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慧者随根说净道,
知彼所行众行已, 为说胜法超诸苦。
有定住佛菩提根, 迷倒误转声闻智,
为说大乘成正觉, 此佛难伏第五力。
“舍利子,是名如来第五种种根智力。由成就此力故,如来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能转梵轮;一切世间沙门、婆罗门,及天魔梵,不能如法而转。’
“复次,舍利子,云何如来遍趣诸行智力?舍利子,如来应正等觉以无上智力故,如实了知遍行诸行。舍利子,如是等相,云何了知?谓能了知有情性等,正定之性、不正定性及邪定性。舍利子,云何名为正定之性?谓由因力先世方便,开智利根之所生故。若诸如来为彼说法,若不说法,如来如实知彼有情前世因果堪任法器,随应说法令速解脱。舍利子,云何名为不定之性?由外缘力而成熟相。若得如法教授教诫,可得解脱;不得如法教授教诫,不得解脱。如来为说随顺缘因相应之法,彼诸有情闻正法已,如理修行证解脱果。为如是等得义利故,诸佛世尊出兴于世。舍利子,云何名为邪定之性?谓有情性,烦恼所蔽不修净业,识性薄弱,愚痴深厚,住邪见网,非正法器。若使如来为彼说法,若不说法,终不堪任证于解脱。如来如实知彼有情非法器已而便舍置。是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愍此有情作利益故,被弘誓铠,入邪见军教化摧伏。又舍利子,如来如实了知三种贪行,或净美相起于贪行,或爱恋相起于贪行,或先世因起于贪行。又能了知三种瞋行,或损害相起于瞋行,...(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020部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一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七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求如是深极妙善清白觉慧故,由是妙善净法明门,精勤方便,如理证入,观如理句。舍利子,云何名为如理证入?复以何等为如理句?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理证入者,谓依奢摩他证入,毗钵舍那证入,正行证入,如理证入,身远离证入,心调顺证入,非断证入,非常证入,因缘证入,缘起证入,无有情、无命者、无数取者证入,未来已来若有若无证入,无有转移因果不坏证入。虽修集空无相无愿证入,而不取空无相无愿证故;虽于三摩地三摩钵底证入,而不以如是等力受生证故;虽取神通智证入,而不尽诸漏证故;虽观察无生证入,而不正趣决定证故;虽观众生无我证入,而不舍大悲证故;虽观一切有生可怖证入,而故取诸有证故;虽于寂灭离欲证入,然于离欲法不作证故;虽舍乐妙欲证入,而不舍乐法证故;虽舍一切戏论思觉证入,而不舍善巧方便证故。舍利子,如是名为如理证入。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如理证入,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故,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学是正法如理之句?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当如是知,如理句者,即出生句,即趣理句,即法门句,即面门句,即是因...(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无有忘念,密护防守,离诸散乱;观察于心,生灭散坏,念念不住,于内于外不住不转,是名菩萨正观于心。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我忆最初曾所发心,如是诸心生已即灭,离散变坏,不可了知诣何方所。又我所有无量诸心积集善根,生已即灭,离散变坏,无有方所。又我所有无量心相回向菩提,而心体相不能自了。云何此心能作是念,我当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何以故?以此心体不能了心,不能观心,不能通达于自心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若菩提心由善根心无有失者,则善根心由回向心无有迷失。若回向心由菩提故无有失者,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有失。’是菩萨摩诃萨作是观已,于无迷失不恐不怖,复作是念:‘此缘起法,因果不坏。虽复是心法性,无有自性,无有作用,无有主宰,然此诸法依止因缘而得生起。我当随其所欲积集善根,既积集已修相应行,终不舍离是心法性。’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云何此中积集之相?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观积集之相:‘是心本性犹如幻化,无有一法而可施者。是心法性而能布施一切众生,回向积集庄严佛土,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是心本性如梦所见,其相寂静;是心法性而能积集守护尸罗,皆为回向神通作用,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是心本性犹如阳焰,究竟尽灭;是心法性,而能修习一切可乐忍辱之力,回向积集庄严菩提,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心本性者如水中月,究竟远离积集之相;是心法...(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足,正命清净,正行圆满,密护威仪知时知分,易养易满善知其量,常乐思择无高无下,弊鄙粗言性能堪忍,于相应门发心安住,乐处闲室于静虑分,作意缘念,生起大慈,引发大悲,安住大喜,修习大舍,从初静虑乃至八定次第证入。若诸菩萨成就此者,如是名为奢摩他道。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无量诸奢摩他资粮正行,诸菩萨等于此资粮方便趣入,如是又名奢摩他道。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毗钵舍那道?谓诸菩萨于妙慧分修习圣道,于诸法中发起如是无作观智,又复发起无我、无有情、无命者、无数取观智,于诸蕴中起法观智,于诸界中起法界观智,于诸处中起空聚落观智,于诸眼中起照了观智,于缘起中起不相违观智,于诸见趣起远离观智,于诸因果起业报观智,于所应得果起作证观智,于所入正性起趣入观智。舍利子,毗钵舍那者,所谓于诸法中起如理见,于诸法中起真实见,于诸法中起不变异见,于诸法中而起空见,于诸法中起无相见,于诸法中起无愿见。又舍利子,毗钵舍那者,非以有因故观,非以无因故观,非以生灭住因故观,非以有所得因故观。何以故?菩萨于此都无所观而复观察,不见而见,见而不见。舍利子,若诸菩萨作是观者,名如实观,名真实见,亦名证得毗钵舍那善巧方便。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此观中,虽复发起如是观解,而不堕彼无所为作,亦不远离善根加行。若诸菩萨成就是者,是名菩萨摩诃萨毗钵舍那。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精勤修习奢摩他、...(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三卷
...起善巧?舍利子,谓诸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修缘起者处密静室,作是思惟:‘如是世间纯大苦聚,从于何所而得集起?’既思惟已,便自了知:‘如是苦聚,由不如理作意集故,无明集起;无明集故,诸行集起;诸行集故,诸识集起;诸识集故,名色集起;名色集故,六处集起;六处集故,诸触集起;诸触集故,诸受集起;诸受集故,诸爱集起;诸爱集故,诸取集起;诸取集故,诸有集起;诸有集故,而生集起;生集起故,老死愁叹忧苦逼恼皆悉集起。’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如彼诸法虽复集起,无作无用,无有主宰。如是诸法,诸善为因,不动为因,涅槃为因。彼一切法从缘生起,无有主宰,亦复如是。若诸众生下根为因,中根为因,上根为因,诸业为因,因果流转亦复如是。’舍利子,如是一切有所取法,因缘和合而得集起,菩萨一切悉能了知,如是名为缘起善巧。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由何灭故,彼诸法灭?’既思惟已,便自了知:‘由不如理作意灭故,而无明灭;无明灭故,诸行便灭;诸行灭故,乃至纯大苦聚灭。’舍利子,若能了知如是法智,是则名为缘起善巧。舍利子,是诸菩萨又作是念:‘因依正法,依止诸缘,依止和合,得修诸善。是法若由诸因和合,依止诸缘,则此法等不依止我,不依有情,不依命者,不依数取,是则此法不可称量。’舍利子,诸菩萨等,若能如是如理观察,是则名为缘起善巧。又复观察一切佛法,皆菩提相、缘所起相,观诸缘起皆尽灭相,以能观待诸众生故,而不趣入毕竟寂...(第0020-06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照世而造作, 故号胜丈夫。”
尔时,善见身业天子说偈赞曰:
“身业得清净, 导师悉观见,
怜愍诸群生, 故等一切智。”
尔时,善观身天子说偈赞曰:
“善观得清净, 身业得相应,
怜愍群生故, 胜丈夫游行。”
尔时,成就语言天子说偈赞曰:
“具甘美功德, 离于绮涩语,
智慧相围绕, 世亲而演说。”
尔时,时语天子说偈赞曰:
“依时义相应, 远离无益事,
佛言无不忠, 众生悉受行。”
尔时,成就智慧天子说偈赞曰:
“不恼愍众生, 成相应不浊,
不坏于因果, 佛本如是说。”
尔时,不相违天子说偈赞曰:
“乃至为身命, 未曾有妄语,
是故佛功德, 于世无有碍。”
尔时,实语天子说偈赞曰:
“佛行实语因, 以是世瞻仰,
至心乐听闻, 为得佛法故。”
尔时,从实生天子说偈赞曰:
“世尊以实语, 渐备成菩提,
诸法真实性, 世尊皆悉知。”
尔时,实精进天子说偈赞曰:
“于诸有为法, 如性真实见,
世尊皆悉知, 诸法真实相。”
尔时,简择业天子说偈赞曰:
“于己及与他, 知身口意业,
以其智清净, 故号...(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证法界者,即是诤论。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故,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舍利弗,无分别中则无知者,若无知者,即无言无说;无言说相,即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如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逆罪亦无本性,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
舍利弗言:“云何名不退法忍?”
文殊师利言:“不见少法有生灭相,名不退法忍。”
舍利弗言:“云何复名不调比丘?”
文殊师利言:“漏尽阿罗汉是名不调。何以故?诸结已尽,更无所调,故名不调。若过心行,名为凡夫。何以故?凡夫众生不顺法界,是故名过。”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为我善解漏尽阿罗汉义。”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我即漏尽真阿罗汉。何以故?断求声闻欲及辟支佛欲,以是因缘故,名漏...(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遭病苦,或临死路,楚毒在身肢节分解,阎罗使者调弄于前,亲属平生悲泣相视,如此之时方始施者,不名净施;或有念言,令余城邑知我施者,不名净施;若怀嫉妒增上施者,不名净施;慕他豪族为求婚姻,持诸金、银、缯彩、衣服而施与者,不名净施;若求男女及余杂缘而施与者,不名净施;若有念言:‘我于今施来世受报’,不名净施;见贫穷者不生哀愍,翻持钱财施富贵人,不名净施;或贪华果而施与者,不名净施。善男子,此三十二爱染之施,犹如有人携持种子,于荒秽田随所种植,然彼种子依大地界,遇天雨润决定生芽,至于华实少得收获。”
尔时,广博仙人复白佛言:“如何施与,持戒、毁戒而不灭坏?”
佛言:“大仙,若复有人净信因果发欢喜心,为诸众生无有悔吝,亦不分别持戒、破戒。复次,善男子,有五种施名为大施。何者为五?一者、时施,二者、道行之者,三者、病人及看病者,四者、说正法人,五者、诣他国者。复有五种:一者、法施,二者、食施,三者、居住,四者、灯明,五者、香华。”
广博复言:“何等清净?”
佛言:“若发信心,为诸众生内怀哀愍,回向菩提遍净解脱,得为清净。复有五种无上之施。何者为五?一者、施于如来,其施无上;二者、施于众僧,其施无上;三者、施说法者,其施无上;四者、施父,其施无上;五者、施母,其施无上。复有施者名为大施,所谓失位国王,名为大施。若为县官之所逼迫无所依怙,及为疾病之所痛恼,施如此人名...(第0020-1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善知诸界,三者、善知诸处,四者、善知诸根,五者、善知三解脱门,六者、永拔一切烦恼根本,七者、永出一切盖缠等惑,八者、永离一切诸见所行。是名般若八种清净。
“复次,诸仁者,应知神通亦以八法而得清净。何等为八?一者、见一切色无有障碍,二者、闻一切声无所限隔,三者、遍知众生心之所行,四者、忆念前际无碍无著,五者、神足游行遍诸佛国,六者、尽一切漏而不非时,七者、广集善根而离诸散动,八者、如初发誓愿恒为善友广济众生。是名神通八种清净。
“复次,诸仁者,当知于智亦以八法而得清净。何等为八?一者、苦智遍知五蕴,二者、集智永断诸爱,三者、灭智观诸缘起毕竟不生,四者、道智能证有为无为功德,五者、因果智知业与事无有相违,六者、决定智了知无我无众生等,七者、三世智善能分别三世轮转,八者、一切智智,谓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处无不证入。是名为智八种清净。
“复次,诸仁者,应知调伏亦以八法而得清净。何等为八?一者、内恒寂静,二者、外护所行,三者、不舍三界,四者、随顺缘起,五者、观察诸法其性无生,六者、观察诸法无有作者,七者、观察诸法本来无我,八者、毕竟不起一切烦恼。是名调伏八种清净。
“复次,诸仁者,应知不放逸亦以八法而得清净。何等为八?一者、不污尸罗,二者、恒净多闻,三者、成就诸定,四者、修行般若,五者、具足神通,六者、不自贡高,七者、灭诸诤论,八者、不退善法。是名不放逸八种清净。...(第0042部~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 第0056部~毗耶娑问经二卷
大乘宝积部·第0056部
毗耶娑问经二卷
后魏三藏法师瞿昙般若流支译
毗耶娑问经翻译之记
菩萨方便摄化众生,必以大悲引邪从正。毗耶娑仙即其人也,为导群迷,令识因果,将诸异见,至如来所,归命咨启,听闻正法。因其请说,即以名经,故因此部《毗耶娑问》。魏尚书令仪同高公,愍诸错习,示其归则,简集能人善辞义者,在宅上面出此经典。正求法人沙门昙林,婆罗门客瞿昙流支,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建初辛已,甲午毕功,凡有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七字。
毗耶娑问经卷上
因果,将诸异见,至如来所,归命咨启,听闻正法。因其请说,即以名经,故因此部《毗耶娑问》。魏尚书令仪同高公,愍诸错习,示其归则,简集能人善辞义者,在宅上面出此经典。正求法人沙门昙林,婆罗门客瞿昙流支,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建初辛已,甲午毕功,凡有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七字。
毗耶娑问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阿踰阇强伽河岸,与大比丘众俱。彼比丘众,所作已办尽一切漏,无有障碍离有不退,勤为禅诵跏趺而坐。随何处坐,有在地处,二人相随如法语论,群行如鹅、如鸳鸯者,有在空舍,有依树根,皆悉行禅,能取如来法之光明正法威仪。复有无量菩萨众俱,彼诸菩萨,无量功德名称普闻。彼处...(第0056部~毗耶娑问经二卷)
...。唯是众生众生属谁。是名为二因。是二心能令菩萨无有退转。初发菩提有二种心。何等为二。一者为施众生安隐。二者为施众生快乐。以诸善法化诸众生令离恶法。是名安隐。能以财物账。给众生令离贫穷。所谓衣食房舍卧具病瘦医药。是名快乐。不退菩萨有二种心。何等为二。一者性庄严。二者专心受持庄严。常念欲令众生安乐。是名性庄严。终不退转菩提之心。因是至心能施一切众生安乐。是名受持庄严。不退菩萨出生福德有二处。何等为二。一者菩提之心。二者众生受苦。如是二事名大善法聚。初发坚心菩萨又有二事。胜于一切声闻缘觉。何等为二。一者因胜。二者果胜。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所修善法。是名为因。因行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果。如是因果胜于一切声闻缘觉。不退菩萨有二大事。何等为二。一者发是心已即为一切无量众生而作福田。为作父母师长和上生大怜愍。以怜愍故行住坐卧若眠若寤。常为诸天之所守护。如转轮王常为五百青衣鬼神之所守护。不退菩萨亦复如是。以怜愍故若更受身无有病苦。二者发心菩萨常为众生之所乐见犹如父母。一切众生于菩萨所。身口意业柔软无恶是名为二。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不失正念。于诸众生不起害心。不食肉。不欺诳。常以善法教化众生。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20-3-5 08:35:42
|
只看該作者
众生不受不废不愁。能自调伏。亦能调他。随其所化众生之处。皆悉能令滋长福业。若以客尘烦恼因缘。堕三恶道能速得出。虽同受苦不生楚毒。见受苦者心生悲愍。菩萨初发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菩萨地利益内...(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实义。二者为他义。三者调伏义。四者安隐义。五者快乐义。六者因义。七者果义。八者现在义。九者他世义。十者毕竟义。菩萨摩诃萨为他事故。是名内义。真实义者。知烦恼性及对治门。以己乐具施于众生。志常修集无上正道。凡所求索以安众生。既得财物心无贪吝。能以供养佛法众僧父母师长。于千万里求佛经典及菩萨藏。既得法已广令流布不生秘吝。虽解深义不生高心。为生天上说持戒利。为转轮王说布施德。为二乘道说修三昧。为得世间大果报故。教令供养佛法僧宝广修福业。为贪心者而说贪事。为欺诳者说欺诳事。为非法人而作僮仆。菩萨摩诃萨作是事已。是名真实义。菩萨摩诃萨所有自利悉为众生。是名他义。菩萨摩诃萨凡所演说。悉为破坏众邪异见。谓无因果破戒之人不见过故。为说种种毁禁之过。为破三恶而演说法。若有退禅及善法者。为不退故而为说法。为欲增长诸善法故而为说法。欲令众生得自在故而为说法。欲令十方世界众生得善神足而为说法。是名调伏义内义者名为外义。外义者亦名内义。内外义者名调伏义。调伏义者亦名内外义。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念处五智三昧。是名真实义。真实义者名内外义。内外义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自调。二者调他。菩萨摩诃萨善知方便。是名调伏义。菩萨所行一切善行名调伏义。云何复名内外义。内外义者有五事。何等为五。一者净于他身。二者长他善法。三者现在利益。四者他世利益。五者坏他烦恼。若菩萨摩诃萨随所修善若多若少。以教众生同己所得。...(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生难遭想恭敬之心。修檀波罗蜜乃至修集般若波罗蜜是故一土无二佛出。十方诸佛唯除四事。其余一切平等无二。一者寿。二者姓三者名。四者身。菩萨终不以女人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初阿僧祇劫已断女身。女人之身贪欲多故。二指智故。如是恶智。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者不可思议。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不得故。是故无上菩提。无量功德之所成就(二指者谓女人和合智也)。
菩萨地菩提力性品第九
菩萨摩诃萨欲学菩萨戒者。当修信解。常乐求法常乐说法。见持法者深生供养。如法而住。教诲弟子住正法中。善知身口意业方便。云何菩萨修集信解。明信三宝及其功德。信佛菩萨不可思议。信真实义信有因果。信诸众生有种种业种种业果。知善方便及非方便。自信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知得义。义者所谓无上菩提。智菩提。方便菩提。方便者。谓菩萨戒乃至三十七品。菩萨戒者闻说法时心忍信受。所谓十二部经。是名菩萨戒。学菩萨戒者当修二事。一者慈心。二者信心。菩萨修集如是二法得信解心。求法者求何事。云何求何故求。求者谓菩萨藏。声闻藏。一切世论。一切世事。菩萨藏者。谓毗佛略。余十一部名声闻藏。世论者有三种。一者因论。二者声论。三者医方论。一切世事者。如金宝工匠一切方术。方术有五。一者内术。二者因术。三者声术。四者知病因治病术。五者知一切作事。菩萨摩诃萨常求如是五种方术。内术者。谓十二部经。菩萨摩诃萨为二事故求...(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种种业种种业果。知善方便及非方便。自信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知得义。义者所谓无上菩提。智菩提。方便菩提。方便者。谓菩萨戒乃至三十七品。菩萨戒者闻说法时心忍信受。所谓十二部经。是名菩萨戒。学菩萨戒者当修二事。一者慈心。二者信心。菩萨修集如是二法得信解心。求法者求何事。云何求何故求。求者谓菩萨藏。声闻藏。一切世论。一切世事。菩萨藏者。谓毗佛略。余十一部名声闻藏。世论者有三种。一者因论。二者声论。三者医方论。一切世事者。如金宝工匠一切方术。方术有五。一者内术。二者因术。三者声术。四者知病因治病术。五者知一切作事。菩萨摩诃萨常求如是五种方术。内术者。谓十二部经。菩萨摩诃萨为二事故求十二部经。一者知因果。二者作业不失不作不受。求因论者为二事故。一者为知外道过故。二者为坏外道诸论师故。求声论者亦为二事。一者为解一切法界义故。二者为正一切言辞音声故。求治病术为四事故。一者为知病相貌故。二者为知病因缘故。三者为知病除愈故。四者为知病愈之后更不起故。求十二部经。为知因果者。一切法有十种因。说真因相摄一切因。若生死若解脱。若善若不善。若内若外。若众生若非众生。何等为十。一者流布因。二者从因。三者作因。四者摄因。五者增长因。六者转因。七者不共因。八者共因。九者害因。十者不害因。流布因者。所谓诸法因名得其体相得体相故故可宣说。是名流布因。如因手取因足涉路因身而有去来坐卧。是名从因。如从子得果。是名作因。离子从余而得果者。是名摄因。子灭芽生从芽得果。名增长因。如从子生谷因谷生子。是名转因。随种得果。名不共因。如地水火风。名为共因犯四重禁怨害善法。是名害因。若不犯者。是名不害因害因有五。一者声害。二者生害。三者不共住害。四者怨害。五者定害声害者。犹如世论初说善好后说不...(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得无上道。是名不共因。如是三人悉共修集三十七品。是名共因。性不具足生处八难不闻正法。是名害因。坏害因故得闻正法。名不害因。修集八圣道因缘故得声闻菩提辟支佛菩提。得佛菩提。是增长因。是十种因出生世法出世之法。如是二法各有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若有说言离是十因更有因者。无有是处。云何名果。果有五种。一者报果。二者余果。三者解脱果。四者现作果。五者增上果。不善之法得三恶报。有漏善法得人天果。是名报果。以造恶故乐为恶业。以修善故乐修善业。是名余果。修八圣道远离烦恼。名解脱果。凡夫修道虽离烦恼不名解脱果。何以故。非毕竟故若人现世种种方便役力得财。是名现作果。眼根眼识乃至意法意识。名增上果。菩萨摩诃萨以知因果。增长作力修集于道知不作。不受作不失果菩萨。摩诃萨知因果故求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得第二业力。若有菩萨不信众生业因果者。终不能得菩萨禁戒。菩萨何故求十二部经。菩萨至心念菩萨戒勤求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义。若见说者心生恭敬欢喜乐闻。不轻于说法者。己身于说法者不求其过。至心奉敬如从佛闻。若说法者吝法不施。应以钱财乃至身命供事奉献。若有菩萨能如是者。名义菩萨。菩萨若能至心听受乃至一句一偈一义。三界烦恼皆悉萎悴具菩萨戒菩萨至心求佛语时。渴法情重不惜身命。设蹈热铁猛火之地不以为患。菩萨摩诃萨以一偈故尚不惜身。况十二部经。为一偈故尚不惜命。况余财物。以闻法利身得安乐。深生信心得柔软心。直心正见见说法者。如见父母心无憍慢。为众生故至心听法终不为己。为增众生所有善根。听受正法不为利养。为众生故受菩萨戒不为自利。为正法故不畏王...(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施故不即发心。我于今者多有财物兼有求者。若不惠施于未来世。复当增长悭吝之心。终不随顺不修施心。复次菩萨见来求者。财物少故不即发施心。菩萨复应以智慧力而自思惟。我以无量恶业因缘。无量世中身属于他。受大苦恼饥渴寒热。不能利益无量众生。以是业缘令身少财。今若不施复增来世贫穷困苦。我今以是少物施人。虽当贫苦终不至于三恶道苦。作是思惟。能坏少物悭吝之心。复次菩萨见有求者。于好物中心生贪着不即发施心。菩萨尔时应以智慧而自思惟。我于无常而作常想。无我所中作我所想。我若不施则长贪着。是我颠倒。是故菩萨能坏贪着好物之心。复次菩萨不求果报故不行布施。菩萨尔时应思惟言。一切诸法无常无定。若常定者则不须施。何以故。无因果故。以无常故则有因果。今若不施云何当得菩提道果。是故菩萨则能破坏不求果心而行惠施。菩萨摩诃萨知四颠倒。法无决定无有常相。是故能坏四怨恶心。复次菩萨内身寂静。至心思惟常作是念。我设有财当以供养诸佛菩萨。若施法僧。是名菩萨智慧布施。有财无财常作如是系心思惟。法施亦尔。是名一切施。云何菩萨难施能施。菩萨摩诃萨若有少物常以惠施。是名难施。心所爱重贪着之物。无量世中勤求得者。及大方便役力得者。以如是等惠施他人。是名难施。云何一切自施。菩萨摩诃萨若自行施。若教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奴婢令行布施。是名一切自施。云何善人施。若善男子以善心施。信心施。至心施。自手施。应时施。如法得财施。是名善人施。云何菩萨一切行施。不求果报故。名一切行...(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摈故共住者。是名破戒。名非沙门非婆罗门。佛法中臭名旃陀罗。名为屠儿。旃陀罗等及以屠儿。虽行恶业不能破坏如来正法。不必定堕三恶道中。为师不能教诃弟子则破佛法。必定当堕地狱之中。为名誉故聚畜徒众。是名邪见。名魔弟子。不畜弟子不能破坏如来正法。畜恶弟子则坏佛法。坏佛法故名魔弟子。为利养故聚畜徒众。是名邪见。若有神通及他心智识宿命智。然后乃能以菩萨戒教化他人。是人则能畜恶弟子。何以故。知方便故。知方便故破坏恶法开示善法。若有比丘不具如是三种智慧。而言我具是三种智堪能受畜恶弟子者。当知是人则为犯重。若离此事名利他戒。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戒善戒利益他戒。名为好戒摄一切戒。名到彼岸戒。名解脱戒。名无上戒。名无因果戒。名常乐我净戒。名毕竟无边戒。名一切善方便戒。菩萨若能至心忆念菩萨戒者。胜于一切声闻缘觉。若能具足菩萨戒者。亦得胜于六地菩萨。若有菩萨舍转轮王位。出家学道受解脱戒。放舍五欲如弃涕唾。不念不求不生悔惜。乃至天上五欲之乐。亦复如是。不为人天受快乐故受持禁戒。观五欲乐如火毒蛇。如三恶趣。得他供养观如吐食心不贪着。世人若为人天受乐利养名誉受禁戒者。当知是人不名得戒。成就戒者若住僧中若住空处。是名寂静。不能教化诸众生故不能护法。惜身命故不能护法。贪利养故不能护法。为怨隙故不能护法。为怖畏故不能护法。为憍慢故不能护法。不受法故不能护法。怜愍心故不能护法。惧惭耻故不能护法。是名破戒。名不寂静。若有于戒...(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杖恶声骂詈。于是人所不起恶心粗言加报。菩萨若学菩萨戒者有五不放逸。一者观已犯罪如法忏悔。二者观当犯罪如法忏悔。三者观现犯罪如法忏悔。四者至心坚持不作犯想。五者犯已至心忏悔。是名五。不放逸菩萨受持菩萨戒者。所有功德应当覆藏。诸所犯罪应当发露。少欲知足堪忍众苦。常乐寂静心无悔恨。不自高不轻躁。修寂灭行及微细行破坏邪命。菩萨成就如是法者。是名菩萨住菩萨戒。菩萨受学菩萨戒者。不念过去五欲之乐。不求未来五欲之乐。于现在五欲心不生着。常乐寂静破恶觉观。成就具足不放逸行。一切众生不敢轻慢。成就忍辱具足净心。学净戒者不惜身命不吝财贿。善知破戒烦恼因缘。善能调伏破戒烦恼。调伏瞋心。能调众生恼害之心。了知颠倒知善因果。知善因果故勤心求之。破坏不信善因果倒。观一切法无常我相无乐净相。破于众生无常常倒无乐乐倒无我我倒不净净倒。修学善戒修集施因戒因忍因精进因禅定因智慧因。菩萨受持利益他戒故。教化众生令行善业。共修善者而为伴侣。常教众生供养三宝。若见离别以善方便还令和合。见有病苦身自供给。见盲瞽者供给所须衣服饮食示导径路善为说法。见有聋者画地示义。见有躄者施其车乘。若无车乘身自荷负。见有贪者以贪受苦能为说法令除贪苦。瞋恚痴疑亦复如是。行路疲乏代其担负。施以水浆床褥所须调身按摩。复有众生乐为罪业菩萨见已应善说法。善辞善义。辞合句合。辞义次第增长善法说义圆足。为欲庄严菩提道故。以善方便教破恶业。为悭贪者说破悭法。增长善法及诸财物。若有众生不信佛法。善为...(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因闻正法故得。二者因思惟正法故得。三者因自利利他故得。四者因不颠倒见法处所故得。五者因破烦恼故得。复有五种。一者能知微细甚深义故。二者修集禅定知法界故。三者共慧庄严得智慧故。四者从佛菩萨来故。五者具足获得寂静之心乃至毕竟心故。是名善人慧。一切行慧者有十三种。一者苦智。二者集智。三者灭智。四者道智。五者尽智。六者无生智。七者法智。八者比智。九者世智。十者通智。十一者因智。十二者力智。十三者初心智。是名一切行慧。除慧者。谓四无碍智世智出世智。破一切闇故。是名除慧。自利利他慧者。如初五术中说。以是五术因缘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自利利他慧。寂静慧者为真实故修集。为众生故修集。为得义故修集。为知因果故修集。为破颠倒故修集。为善知方便故修集。为知作不作事故修集。为知烦恼故修集。为毕竟得故修集。是名寂静慧。菩萨具足如是十慧。名智名慧。亦名毕竟。亦名真实。亦名无量慧。以是无量慧因缘故。菩萨具足般若波罗蜜。具足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佛经中。有具足般若有不具足。当知十种性乃至寂静。或说一波罗蜜。或说二三四五六。若说一则摄于六。乃至说六亦摄于六。若有众生闻一一中十种名字。信受奉持读诵书写。分别广说教化众生。毕竟当得具足成就六波罗蜜。
菩萨地软语品第十六
云何菩萨性软语。菩萨摩诃萨欢喜语乐闻语实语法语义语利众生语。是名性软语。一切软语者。菩萨摩诃萨若见有人初未相识。...(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四卷
...为有者谓我我所。无为有者。所谓涅槃。有为有者。菩萨摩诃萨观一切苦不生愿求。是名无愿三昧。无为有者所谓涅槃。菩萨摩诃萨于涅槃中不生乐想。是名无想。无为者亦有亦无。是故菩萨非愿非不愿。菩萨摩诃萨见有有见无无。有中无无无中无有。是名为空。菩萨尔时修空三昧得真实智。如是三昧声闻缘觉。亦修亦学而不能说。一切诸法不可宣说。诸佛菩萨为令众生得寂静故说是四法。一切有为法无常苦无我涅槃寂静。诸佛菩萨为诸众生说是四法。当知已说一切法界诸法根本。是名优陀那。优陀那者。过去无量一切诸佛亦如是说。能作上者名优陀那。增长善法名优陀那。云何菩萨见有为法悉是无常菩萨摩诃萨知有为法可说无常。是故一切有为无常。知诸法性真实义中无因果故不可宣说是故作相言一切法悉是生灭。以是过去有为亦生亦灭。是故过去之法不见有因不见有性。以不见因性故。说过去法悉是无常。现在法知生而不知灭。现在之法不见其因见果见性。不灭故知性不知因。未来有为法不见生灭。是故知因不知果不知性。以未生故。是故菩萨知因不知性。尔时观三世一一念有三相。若过一念则有四相。先灭法已次第生相似法。是名为生。生已作事。是名为住。先灭法相灭法已见相似。是名为老。生已不住至于二念。是名为坏。菩萨见有为法相一种。如生住老亦如是。唯坏相异。何以故。不共三相住故。如是四相见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三相无者第四相。菩萨见有为法不见生不见住不见老不见坏。何以故。生住老坏无真性故。...(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二种。一者大劫不可数名阿僧祇。二者中劫不可数名阿僧祇。菩萨修行即是大劫阿僧祇也。若有菩萨勤精进者。能转无量中劫不能转大劫。菩萨摩诃萨修集如是行。能坏烦恼障及智慧障。无相行时断一切烦恼相。后行时永断习气。是名如来行。智障有三。一者皮。二者肤。三者骨。得喜行时已断皮障。得无相行能断肤障。得如来行能断骨障。具足如是等行得十一净。初行得性净。第二行得解净。第三行得心净。第四行得戒净。第五行得愿净。第六第七第八行得智庄严净。第九行具菩提庄严净。第十行真实智净。第十一无碍智净。第十二一切智净。第十三习气净。第一第二行闻菩萨藏便得信心。第三行至心立愿修集余行。第四第五第六行了知法相。第七乃至第十三寂静一切行因果毕竟行。声闻亦有十二种行。有声闻性是名初行。若得世间第一法名第二行。得苦法忍名第三行。得四信心戒得清净名第四行若如戒住法得增长名第五行。若观四谛名第六第七第八行。修集无相三昧名第九行。具足成就三三昧故名第十行获得解脱名十一行。阿罗汉果名十二行。
如法住毕竟地生品第二十五
菩萨生有五种一切。一切行一切菩萨净。为令众生安隐乐故。一者为离苦有。二者随心行有。三者胜有。四者自在有。五者菩萨后有。远离苦有者。菩萨若见众生饥渴苦恼遭荒谷贵。尔时菩萨以愿力故。受大鱼身无量由旬以施众生。众生食已饥渴得除。以愿力故身转增大。若有恶世一切众生。四百四病同时发作。菩萨尔时以大愿力作大医王。能令众...(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姓。四食。五受苦乐。六寿。七住。八者命终。复念六事。一者名字。二者刹利等姓。三者亲族父母。四者饮食。五者贫富。六者寿夭。是名第八力天行名为四禅。得四禅果故名为天眼。具足获得淳善果故名为清净。明不同故名过人眼。有欲界天眼。虽复名同以不净故不名天眼。天眼知者见众生堕。堕者名天。复有堕者名为人死。生名中阴。中阴有二种。一者善。二者不善。不善中阴色如黑氀褐。夜闇之时净眼乃见。清净天眼见中阴色亦复如是。善中阴色如婆罗奈女衣。明月之时净眼乃见。清净天眼见中阴色亦复如是。黑色者名下行众生。白色者名上行众生。身口意恶业因缘故名为下行。身口意善业因缘故名为上行。恶业者名为邪见。邪见有二。一者可转。二不可转。诽谤因果言无圣人。名不可转。非因见因非果见果。是名可转。是故恶业名为邪见。善业者名为正见。不谤四谛信善恶业真实果报。是故善业名为正见。恶业因缘死过地狱。不乐受果故名地狱。放逸恶业共为翅羽必至地狱。明见因果故为天眼。善业因缘过于恶死。乐受果报受人天身。以正见故得生善有。生善有者名为人天。明见了了故名天眼。云何善有。以善因缘获得善果是名善有。是名第九力。以修身戒心慧因缘断一切漏。以断漏故获得无漏身戒心慧。无漏身戒心慧有二种。见道修道。以二道故心得解脱慧得解脱。得心慧解脱故能示神通教化众生。是名第十力。十力菩萨知性。知分别。知自相共相不共相。知平等。知业。知次第。知胜不胜。菩萨能知如是七事。知性者。十力性即五根性。以慧多故名为智性。是故说言知处非处。不言信处非处。乃至漏尽亦复如是。分别者有三种。一者分别时。二者分别行。三者分别自相共相十力能知一切时。所谓过去未来现在。是名分别时。十力能知一切十方世界...(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漏身戒心慧。无漏身戒心慧有二种。见道修道。以二道故心得解脱慧得解脱。得心慧解脱故能示神通教化众生。是名第十力。十力菩萨知性。知分别。知自相共相不共相。知平等。知业。知次第。知胜不胜。菩萨能知如是七事。知性者。十力性即五根性。以慧多故名为智性。是故说言知处非处。不言信处非处。乃至漏尽亦复如是。分别者有三种。一者分别时。二者分别行。三者分别自相共相十力能知一切时。所谓过去未来现在。是名分别时。十力能知一切十方世界无量烦恼对治。是名分别行。十力能知一切色相。是名自相。知色无常乃至一切法无常。是名共相。是名分别自相共相。不共者。十力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十方诸佛同得十力。是名平等。知业者。处非处力。因实知因果实知果。是第二力。如来了知自业果报。亦知众生所有业果。因禅定解脱力故。如来得三种示现能调众生。因知根力了知众生下中上根。以知根故随根说法。因解力故如来了知一切众生善性恶性。为除恶性教以善性。因知世界力故。如来常行世间之法。不为世法之所染污。知世界故知众生界。知众生界故。随根随心随其烦恼而为说法。云何如来初教众生令入佛法。如来若教声闻菩萨初入佛法。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应修集深乐寂静空闲独处。汝初生时父母为汝所立名字。乃至诸师和上所立名字。当至心观。如我此字父母诸师和上所作。于内外六入有耶无耶。善男子。汝若离于内外诸入不见有者。汝于尔时得真实智。知是名字虚假不真。法亦不真。名亦不真。以名字法不...(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物亦不实。如眼识亦如是。作是观时除断内外诸入贪着。以断内外贪故。断一切法相。以断一切法相。真实知于一切法性。一切法性者。谓不真实无有相貌。善男子。作是观时若欲得一切智。欲得大慈大悲。欲得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欲得性行乃至如来行。欲得菩萨地六通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能得之。是名第六力。因至处道力知真实道不真实道。坏不真道示以真道。因宿命力故知受众苦。知己不乐生死。亦教众生不乐生死坏于常见。因天眼力授人记莂断于断见。因漏尽力如来自知已得解脱。能坏众生见非如来谓真如来。见非沙门言实沙门。非婆罗门言实婆罗门。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得是十力一时而得。云何而说有次第耶。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初观因果。是故初名处非处力。如是因果谁所受作。是名业力。以破业故修集禅定。为知众生谁能修集谁不修集故观诸根。根有三种。谓下中上。是名众生性。是名第五力。以知性故知心净不净。是名世界。欲知净心及不净心因缘故知至处道。如是道者断常断见。是名宿命天眼力。二见断故诸漏永尽。名漏尽力。是名次第。复有次第。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最初先观是处非处。次观世业。破世业故观禅解脱。及观众生能修集道不能修集故。次天眼见诸众生诸根利钝。为欲知故。余如先说。复有次第。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观十二因缘是处非处。十二因缘由何而出。是故观业。众生诸业或有受报。或不受报故。天眼观何等。为众生故。观法界。是名为解。法界世界无有差别。欲知难调易调故知宿命...(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诸众生起亲属想。二者无摄亲属之过。摄亲属过者。受亲属故心生爱恚。初发心坚固有二事。于诸众生起真净心。一者安隐心。二者快乐心。安隐心者。为诸众生除不善处安置善处。快乐心者。贫乏众生无所依怙。能以摄法等心饶益。初发心坚固有二方便。一者净心方便。二者道方便。净心方便者。彼安隐心快乐心日日增长。道方便者。自于日夜成熟佛法。随其力能依净心方便。安乐饶益一切众生。
初发心坚固有二门善法所入。一者自利方便。发菩提心。二者他利方便。灭除众苦。
初发心坚固有二事。发心成道所摄善法。出胜一切所摄众善。一者因胜。二者果胜。彼菩提因所修善法。是名因胜。无上菩提。是名果胜。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是故菩萨因果殊胜。初发心坚固有二种利益。一者发是心已。即为一切无量众生而作净施尊重福田。二者摄取纯净福德。成就净福者。二转轮王福德所护。若卧若觉。不为恶兽恶鬼神等之所恼害在所生处少病无病。若说法时。身不疲惓心不忘失。性种性菩萨身口意恶性自微薄。既发心已转复轻微。若他所用无验咒术。菩萨用之悉皆神验。已能成就。随顺上忍。能忍他恼。亦不恼他见人相恼。心生怜愍嗔嫉隐覆。幻伪谄曲诸上烦恼皆悉微薄。设起速灭。在所住处无诸恐怖斗诤饥馑非人所恼。如是诸难未起不起。设起速灭。发心菩萨或生恶道速得解脱。受苦微少疾生厌离。于余众生能起悲心。纯净福德之所护故。成就如是等无量净福。
方便处自他利品第三
云何菩萨...(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不放逸。如是众多。略说三种。化身。化声。化境界。是名化神足。若一一分别则有无量。如是诸佛菩萨二种神足。能办二事。一者为令众生生信乐故。神足现化令入佛法。二者摄苦众生安隐利益。
云何宿命智通。谓佛菩萨自知宿命。如是众生是我名字。如契经广说。知他宿命亦如己身。自知宿命能令他知。所知众生本。同事者亦能令彼自识宿命。彼诸众生知与菩萨昔同事已。亦复知余众生与己同事。亦复能令其余众生展转相知。宿命名字名字等种种因缘。此中应广说。从今现在及过去世。乃至无量无数劫事。念念中间。巨细多少次第悉知是名诸佛菩萨宿命智通。菩萨自知宿世行菩萨道未曾有事。能为众生开示显现令其敬信。爱乐佛法厌离生死。亦为显示过去因果。令计常者远离常见。谓于过去妄想常见及以断见。云何生死智通。谓佛菩萨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死时。好色恶色下色上色。乃至后生。渐渐增长诸根成熟。身诸所作善不善无记。天眼光明照见悉知。乃至化色天细微色。一切悉见。上至色究竟天下至无择地狱。于十方世界亦不一一别相方便。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一切色像。一时普观。于彼彼佛刹彼彼如来种种大众会坐说法。如是一切悉见无余。
云何天耳智通。谓佛菩萨以天耳闻天人音声。圣声非圣声。粗声细声辩声不辩声。化声非化声。远声近声一切悉闻。若作有限方便者。上至色究竟天。若无限者。乃至上方无量世界。天声者。从四天王乃至色究竟。人声者。一切四天下声。圣声者。谓诸佛菩萨...(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分别。则有无量成熟。当知诸佛菩萨成熟众生。彼菩萨于此成熟事。如所说自熟。佛法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慧成熟。下中上行成熟。以三乘法。成熟众生。
菩萨地持经卷第三
方便处无上菩提品第七
云何为菩提。略说二种断二种智。是名菩提。二种断者。烦恼障断。及智障断。二种智者。烦恼障断。离垢清净一切烦恼不相续智。及智障断。一切所知无障碍智。复次清净智。一切智。无碍智。灭一切烦恼习。清净明达永断无余。是名无上菩提。彼一切烦恼习究竟断智。是名为清净智。一切界一切事一切种一切时无碍智。是名一切智。界者二种。世界及众生界。事者二种。有为无为。如是有为无为事。无量种分别。自相差别分别。总相差别分别。因果分别。界分别趣分别。善不善无记等分别。时者有三时。过去未来现在。如是知一切界一切事一切种一切时。是名一切智。不假方便发心即知。于一切法了达无碍。是名无碍智。复次百四十不共佛法。及如来无诤智愿智无碍辩。是名无上菩提。百四十不共佛法者。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四无碍智。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畏。三念处三不护。大悲不忘法。断除诸习。一切种妙智。是诸佛法。安立品当广说。
无上菩提者。具七无上。于一切菩提最为无上。云何七无上。一者身无上。二者道无上。三者正无上。四者智无上。五者神力无上。六者断无上。七者住无上。如来三十二相庄严其身。是名身无上。如来自度度人。多所过度哀愍世间。利益安乐诸天世...(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因若种种果。随顺相应而不颠倒。得义得方便。堪任能得。有得方便则能得义。彼得义者。无上菩提。得方便者。一切菩萨所修学道。所谓信解善说。谓修多罗。祇夜。受记。无量言教。微妙善说。菩萨于此八种解处。有二种解力。一者多修解行。二者深忍乐着。彼菩萨求法者。何法求云何求何故求。何法求者。略说。求菩萨藏。声闻藏。外论。世工业处智。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外论者。略说有三种因论。声论。医方论。世工业处智者。谓种种事业。如金师铁师水师等。及余种种明处所摄。明处者有五种。一者内明处。二者因明处。三者声明处。四者医方明处。五者工业明处。此五种明处菩萨悉求。佛所说者。名为内论略说二种。一者显示正因果。二者显示所作不坏不作不受。因论亦二种。一者能屈他论。二者自申己义。声论有。二种一者显示界色(界与色此二种是声之差别非常所谓阴界形色根本声名为界界有种种别声名为色此二声总一切音声音声论此中应广说)。二者显示巧便言辞。医方论有四种。一者显示善知病。二者显示病因。三者显示能除已起之病。四者显示已除之病。令不重起。世工业处智者。显示种种世业成就。云何是佛所说。不颠倒因有十种。不颠倒因。当知摄一切因一切烦恼一切清净一切无记等。云何为十一者随说因。二者以有因。三者种殖因。四者摄因。五者生因。六者长因。七者自种因。八者共事因。九者相违因。十者不相违因。彼一切法名。名已想。想已说。此诸法名想言说。是名随...(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十因。过去未来烦恼清净。皆亦如是。无余无上。
云何为果。略说五种。一者报果。二者依果。三者解脱果。四者士夫果。五者增上果。若不善法得恶趣报。有漏善法得善趣报。是名报果。若习不善法。乐住不善法。增不善法。若习善法。乐住善法。增益善法。先业相似后果生。是名依果。八圣道灭诸烦恼。名解脱果。若复世俗灭诸烦恼。彼不究竟舍离凡夫。非解脱果。若于现法。依种种世间工巧处业诸士夫事。所谓田种贩卖。宰官理务。书画算数。卜占印封。各有果生。是名士夫果。眼识是眼根增上果。乃至意识是意根增上果。生理不坏是命根增上果。一切二十二根。各为增上。各有果生。当知皆是增上果。此二十二根增上如摄事处说。如是菩萨知佛显示正因果已。于处非处智力种性。次第修习清净增长。非不作异作。有所成熟。亦无自所作业经劫而失。作者不失。不作不受。佛所显示。如是菩萨如实知已。自业智力种性。次第修习清净增长。
云何菩萨求闻法。是菩萨住殷勤恭敬。求善说法。善语法。如是比略说善说法住。勤恭敬住。若菩萨为闻一善说法。路由恶道大地炽然。犹尚欢喜从中而过。况为多闻。为一闻法。犹尚不惜所爱之身。况余资生。一闻说法。爱乐恭敬。比前爱敬百千万倍。乃至算数譬喻不得为比。谓闻善说法心无厌足。增益净信其身柔软。心直见直深乐功德。至说法所无留难心。恭敬除慢。但求正法不求名称。为己及他修诸善根。不为利养至说法所。不染心听法。不乱心听法。不染污心听法...(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以清净心于一切十方诸佛菩萨舍作净施已。譬如比丘以己衣物于和上阿阇梨所舍作净施。如是作净施因缘故。得畜种种无量财物。故名住圣种菩萨。亦得无量功德。常自忆念如是功德。于一切时常随增长。凡是净施所畜之物。为诸佛菩萨受寄护持。见彼来求观察其人有成就相。先所舍物作净施者。取以与之。诸佛菩萨于一切众生无不舍之物。作如是知。满求者意。观察彼人无成就相。以净施法而开解之。称言贤首。此物先舍。已有所属。软语发遣不令致恨。若以余物两三倍施。作是方便。令知菩萨不以悭故而不惠施。当以不自在故不以施我。如是经法则不施与。菩萨作如是法施者。名智慧施。
复次菩萨一切施。所谓法施财施无畏施。比类相貌。若名若义。分别因果。如实知已而行布施。是名菩萨智慧布施。复次菩萨于不饶益己者慈心布施。于苦恼者悲心布施。于功德者喜心布施。于饶益己者及善知识亲族人所。舍心布施。是名菩萨智慧布施。复次菩萨有障施。障施对治如实知之。障施有四种。一者先不修习。二者所施物少。三者财物虽多贪爱增上。四者见未来世具足财果而生贪着。先不习施者。菩萨见正求者。多有财物而不生施心。当知是我不习施故。疾行智慧作是思惟。我昔定当不习施心。致令今日虽有财物见来求者施心不生。今若不施复于来世有此施碍。如是知已。依施障对治而行布施。则能舍离不习施障。所施物少者。菩萨见正求者。所施物少不欲布施。以是施障故。疾行智慧作是思惟。宁安贫苦。要当布施。思惟是已...(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未来不放逸行。现在所犯即如法悔。是名现在不放逸行。如所行如所住。专心护持。是名已作不放逸行。依已作不放逸行。如所行如所住。不起犯戒。是名当作不放逸行。住律仪菩萨。功德覆藏恶事发露。少欲知足堪忍众苦不生忧戚。进止安谛威仪庠序。离诸谄曲净修正命。菩萨成就如是十法。名住律仪戒。善护持戒。谓过去五欲心不顾恋。未来五欲不生欣想。现在五欲不念贪着。乐处空闲不生足想。离恶言恶觉心不自轻。安隐乐住善能堪忍。不为放逸威仪净命。
菩萨住摄善法戒。于身命财若起少着。即时除灭不令增长。一切犯戒因缘烦恼等起即时除灭。若于众生起恚害怨心。即时除灭。若起懈怠即时除灭。若起味相应禅即时除灭。如实知五处。谓善果善因善因果倒及与非倒。摄善法障。皆如实知。菩萨见善果福利而求善因。摄善法倒。如实知之。菩萨得善根。不起无常常见。苦有乐见。不净净见。非我我见。如实知摄善法障。离不摄善法。菩萨成就如是十行。名住摄善法戒。疾摄诸善法及一切行。所谓依施依戒依忍依精进依禅定。五行成就智慧。菩萨住摄众生戒有十一种。于一一种成就一切行。一者众生所作。皆与同事若始思量及所施作。行路去来。正业方便。守护财物。和合诤讼。世间吉会及诸福业。皆与同事。二者于诸苦事。皆与为伴。若见疾病瞻视供给。盲者将导。迷者次路。聋者指授。躃者荷负。欲缠苦者教令远离。嗔恚睡眠。悼悔疑盖。如是等苦亦令远离欲觉恚觉。害觉亲里觉。国土觉不死觉。轻侮觉族姓觉。悉...(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向大乘心。十者一切种利益众生心。如是十种正心生名得净心。如是净心增上满足。次第入增上戒住。入增上戒住已。性戒具足。软邪业迹所摄恶戒。一切不行。况复中上十业迹满足性戒。成就如是自性戒慧染污不染污业迹。善趣恶趣道业行。因处果处如实知。报果依果及彼业如实知。自断十恶行十善业。复以此法教授众生。毒业过患恶众生界等无差别。善业恶业。第一义苦种种众难。得广大哀愍。于此增上戒住见佛善根清净如前说。譬如真金得迦私药着于火中转增明净。菩萨善根清净亦复如是。于此住入清净心悕望成就。受生作转轮王王四天下。以自在力令诸众生离诸恶戒行善业迹。神力十倍胜前。是名略说增上戒住。所谓净心性戒具足。离一切种恶戒垢。一切业迹一切因果如实知。分别四种业教授众生。得广大哀愍观众生界业生苦种种众难。见佛善根清净受生神力。广说如修多罗十地离垢地说。离恶戒垢故名离垢。彼离垢地即此增上戒住。
云何增上意住菩萨行相。是诸菩萨先于增上戒住得十种净悕望思惟具足已。复有十种心悕望思惟增上满足已。过增上戒住入增上意住。一者思惟我尸净十种心悕望。二者思惟我于此十种净悕望终不复退。三者思惟我于一切漏有漏法心终不着厌离心住。四者思惟我于彼对治修识住。五者思惟我于彼对治法终不退转。六者思惟我于坚固对治终不为一切魔所胜。七者思惟我于诸佛法终不生懈倦。八者思惟我于诸苦行终不畏难。九者思惟我一向信解大乘不乐小乘。十者思惟我常乐一切众生一切种利...(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第一增上意增上慧有漏尽。名为心解脱慧解脱依见道修道心得解脱慧得解脱。是名后有得六神通。自如实知能为他说。故说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如是广说。
如来十力有七种。一者自性。二者分别。三者不共。四者等。五者造业。六者次第。七者差别。自性者。有说五根自性。有说智慧自性。智慧自性者。说处非处智力不说处非处信等力。如处非处智力余力亦如是。分别者略说有三种。一者时分别。过去未来现在入一切智。二者种分别。一切有为法自相共相入一切种。三者众生分别。一切众生界入一切利益。如是三种分别。广说则有无量。
不共者。如来十力不与声闻辟支佛共等者。一切如来十力平等无软中上。造业者。处非处智力。真实因果如实知。伏因果诤论。沙门婆罗门自业智力自所作业。此业受果如实知。伏施福诤论。沙门婆罗门禅解脱三昧正受智力。三种示现调伏教授伏对治相违诤论。沙门婆罗门诸根利钝智力。于诸众生软中上根。如实知。如其所应。如其方便。而为说法。种种解智力于诸众生软中上解净不净解。如实知。教修净解离不净解。种种界智力于诸众生下中上界。如实知。如其心如其根如其欲如其使。彼彼度门教授利益。至处道智力。如来为诸众生种种度门种种教授。如声闻地次第开发显示教授宣说。云何如来教授初业菩萨三昧众具摄受住心。如来为无谄曲者教令修学。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独处深乐寂静思惟父母师长所制名字。如此名字内外六入及两中间。一切悉无自性亦无。但是名想施设。如是思...(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所知善观察。一切法想当来想。一切虚伪无想无思无相。于一切义无所摄受。当得如来清净智慧三昧种性。彼诸菩萨得不净观。行于慈心观察缘起。分别诸界入出息念。逮得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菩萨无量三昧正受思惟。渐次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至处道。过去如来为初业菩萨如是教授。未来诸佛当如是教。现在诸佛亦如是教。声闻乘如是思惟。疾得神通无碍智一切至处道智力。出一切苦道如实知。离不出道出道饶益。宿命智力观察宿命。于善于恶若厌心若净心。调伏说法伏常论。沙门婆罗门生死智力说众生生死所往生处伏断灭论。沙门婆罗门漏尽智力伏疑惑解脱。沙门婆罗门。次第者。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顿得十力。后次第现在前阿惟三佛法部分因果故。以处非处智力。观察因果部分。欲界差别故。以自业智力。观察自业而为说法。令离恶业修行善业。为世俗道离欲故。以禅解脱三昧正受智力。教诸众生。复为出世离欲故。以禅解脱三昧正受智力。先教众生。以世俗道离欲。后得出世间道离欲。欲令众生得出世间离欲故。以诸根利钝智力。观察诸根。知诸根已。欲知悕望故。以种种解智力观其悕望。观悕望已。以种种界智力。观察根使。随其方便境界度门而度脱之。以一切至处道智力。于境界度门方便心住摄受心住。行清净已离身见断常等见。为说中道。离一切烦恼故入宿命智力及生死智力。为止所缚不断烦恼。起增上慢教令离故入漏尽智力。
又次第者。阿惟三佛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先以处非处智力。观察缘起第一义法住。...(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愿故佛果便成。观一谛中道非照非界非没。生见见非解慧。是愿体性。一切行本原。
若佛子。护心者。护三宝护一切行功德。使外道八倒恶邪见不娆正信。灭我缚见缚无生。照达二谛观心现前。以护根本无相护。护空无作无相。以心慧连入无生。空道智道皆明光明光护观入空。假分分幻化幻化所起。如无如无。法体集散不可护。观法亦尔。
若佛子。喜心者。见他人得乐。常生喜悦。及一切物假空照寂。而不入有为不无寂然。大乐无合有受而化。有法而见。玄假法性。平等一观心心行。多闻一切佛行功德。无相喜智。心心生念而静照。乐心缘一切法。
若佛子。顶心者。是人最上智。灭无我轮见疑身一切嗔等如顶。观连观连如顶。法界中因果。如如一道最胜上如顶。如人顶。非非身见六十二见。五众生灭。神我主人动转屈申。无作无受无行不可捉缚者。是人尔时入内空值道。心众生不见缘不见非缘。住顶三昧寂灭定。发行趣道。性实我人常见八倒生。缘不二法门。不受八难。幻化果毕竟不受。唯一众生。去来坐立修行灭罪。除十恶生十善。入道正人正智正行菩萨达观现前不受六道果。必不退佛种性中。生生入佛家。不离正信。上十天光品广说。卢舍那佛言。千佛汝先问。长养十心者。若佛子。慈心者。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珐輪。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五卷
...。千佛汝先问。长养十心者。若佛子。慈心者。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珐輪。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若佛子。悲心者。以悲空空无相。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着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种性行中生道智心。于六亲六恶亲恶三品中。与上乐智。上恶缘中九品得乐。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一乐起大悲。
若佛子。喜心者。悦喜无生心时。种性体相道智空空。喜心不着我所。出没三世因果无集。一切有入空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起空入道舍恶知识。求善知识示我好道使诸众生入佛法家。法中常起欢喜入法位中。复令是诸众生入正信。舍邪见背六道苦故喜。
若佛子。舍心者。常生舍心。无造无相空法中如虚空。于善恶有见无见罪福二中。平等一照。非人非我所心。而自他体性不可得为大舍。及自身肉手足男女国城。如幻化水流灯焰一切舍。而无生心常修其舍。
若佛子。施心者。能以施心被一切众生。身施口施意施财施法施。教导一切众生内身外身国城男女田宅。皆如如相。乃至无念财物。受者施者亦内亦外无合无散。无心行化达理达施。一切相现在前行。
若佛子。好语心者。入体性爱语三昧第一义谛法语义语。一...(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动大世界。一切所为所作。他人入法种空种道种中。得益得乐。现形六道。无量苦恼之事不以为患。但益人为利。
若佛子。同心者。以道性智同空无生法中。以无我智同生无二。空同原境诸法如相。常生常住常灭。世法相续流转无量。而能现无量形身色心等业。入诸六道一切事同。空同无生。我同无物。而分身散形故。入同法三昧。
若佛子。空心者。复从定心。观慧证空心心静缘。于我所法识界色界中。而不动转。逆顺出没故。常入百三昧十禅支。以一念智作是见。一切我人若内若外众住种子。皆无合散。集成起作而不可得。
若佛子。慧心者。作慧见心。观诸邪见结患等缚。无决定体性。顺忍空同故。非阴非界非入非众生。非一我非因果非三世法。慧性起光光。一焰明明见虚无受。其慧方便生长养心。是心入起空空道。发无生心。上千海明王品。已说心百法明门。
卢舍那佛言。千佛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若佛子。信心者。一切行以信为首众德根本不起外道邪见心。诸见名著。结有造业必不受。入空无为法中。三相无。无无生。无生无住。住无灭灭无。有一切法空。世谛第一义谛智。尽灭异空。色空细心心空。细心心心空故。信信寂灭。无体性和合亦无依。然主者我人名用。三界假我我。无得集相。故名无相信。
若佛子。念心者。作念。六念常觉乃至常施第一义谛。空无著无解。生住灭相不动不到去来。而于诸业受者。一合相回向入法界智。慧慧相乘。乘乘寂灭。焰焰无常。...(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合亦无依。然主者我人名用。三界假我我。无得集相。故名无相信。
若佛子。念心者。作念。六念常觉乃至常施第一义谛。空无著无解。生住灭相不动不到去来。而于诸业受者。一合相回向入法界智。慧慧相乘。乘乘寂灭。焰焰无常。光光无生。无生不起。转易空道变前转后。变变转化。化化转转。变同时同住焰焰一相生灭一时。已变未变。变变化。亦得一受亦如是。
若佛子。回向心者。第一义空。于实法空智照有实谛。业道相续因缘中道。名为实谛。假名诸法我人主者。名为世谛。于此二有谛深深入空而无去来。幻化受果而无受。故深深心解脱。
若佛子。达照心者。忍顺一切实性。性性无缚无解无碍。法达义达。辞达教化达。三世因果众生根行。如如不合不散。无实用无用无名用。用用一切空空空照达空。名为通达一切法空。空空如如相不可得。
若佛子。直心者。直照取缘神我入无生智。无明神我空空中空。空空理心在有在无。而不坏道种子。无漏中道一观。而教化一切十方众生。转一切众生皆入萨婆若空真性真性真行于空。三界主者结缚而不受。
若佛子。不退心者。不入一切凡夫地不起杂长养诸见。亦复不起习因相似我人。入三界业亦行空而不住退。解脱于第一中道。一合行故不行退。本际无二故而不念退。空生观智如如相续。乘乘心入不二。常空生心一道一净。为不退一道一照。
若佛子。独大乘心者。解解一空故。一切行心名一乘。乘一空智。智乘行乘...(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不坏心者。入圣地智近解脱位。得道正门。明菩提心。伏忍顺空八魔不坏。众圣摩顶诸佛劝发。入摩顶三昧。放身光光照十方佛土。入佛仪神。出没自在动大千界。与平等地心无二无别。而非中观知道。以三昧力故。光中见佛无量国土。现为说法。尔时即得顶三昧。登虚空平等地。总持法门圣行满足。心心行空。空空慧中道无相照故。一切相灭得金刚三昧门。入一切行门。入虚空平等地。如佛华经中广说。
卢舍那佛言。千佛汝先问。十地者有何义。若佛子。菩提萨埵入平等慧体性地。真实法化一切行华光满足。四天果乘用任化。无方理化。神通十力十号十八不共法。住佛净土。无量大愿。辩才无畏。一切论一切行我皆得入。生出佛家坐佛性地。一切障碍凡夫因果毕竟不受。大乐欢喜。从一佛土入无量佛土。从一劫入无量劫。不可说法为可说法。及照见一切法。逆顺见一切法。常入二谛而在第一义中。以一智知十地次第。一一事示众生。而常心心中道。以一智知一切佛土殊品及佛所说法。而身心不变。以一智知十二因缘十恶种性。而常住善道。以一智见有无二相。以一智知入十禅支行三十七道。而现一切色身六道。以一智知十方色色。分分了起。入受色报。而心心无缚。光光照一切。是故无生信忍空慧常现在前。从一地二地乃至佛界。其中间一切法门一时而行故。略出平等地功德海藏行愿。如海一渧毛头许事。
若佛子。菩提萨埵善慧体性地。清净明达一切善根。所谓慈悲喜舍慧。一切功德本从初观入大空慧方便道...(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说法。百千起发而不出定。住定味乐定。着定贪定。一劫千劫中住定。见佛莲花座说百法门。是人供养听法。一劫住定。时诸佛光中摩顶。发起定品出相进相去向相故。不没不退不堕不住。顶三昧法上乐忍。永尽无余。即入一切佛土修行无量功德品。行行皆光明。入善权方便。化教一切众生能使得见佛体性常乐我净。是人生住是地中行化法门渐渐深妙华观智入体性中道。一切法门品满足。犹如金刚。上日月道品已明斯义。
若佛子。菩提萨埵慧照体性地。法有十种力生品。起一切功德行。以一慧方便知善恶二业别行。处力品。善作恶作业智力品。一切欲求愿六道生生果欲力品。六道性分别不同性力品。一切善恶根一一不同根力品。邪定正定不定是名定力品。一切因果乘是因乘是果至果处乘因道是道力品。五眼知一切法见一切受生故天眼力品。百劫事一一知宿世力品。于一切生烦恼灭一切受无明灭解脱力品。是十力品智。知自修因果。亦知一切众生因果分别。而身心口别用。以净国土为恶国土。以恶国土为妙乐土。能转善作恶转恶作善。色为非色非色为色。以男为女以女为男。以六道为非六道。非六道为六道。乃至地水火风。非地水火风。是人尔时以大方便力。从一切众生而见不可思议。下地所不能知觉举足下足事。是人大明智。渐渐进分分智。光光无量无量。不可说不可说法门。现在前行。
若佛子。菩提萨埵体性华光地。能于一切世界中。十神通明智品。以示一切众生种种变化。以天眼明智知三世国土中微尘等一切色。分分成六道众生身。一一身微尘细色成大色分分知。以天耳智知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苦乐音声。非非音。非非声。一切法声。以天身智知一切色。色非色。非男非女形。于一念中遍十方三世国...(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 大众心谛信
汝是当成佛 我是已成佛
常作如是信 戒品已具足
一切有心者 皆应摄佛戒
众生受佛戒 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觉已 真是诸佛子
大众皆恭敬 至心听我诵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佛即口放无量光明。是时百万亿大众诸菩萨。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一切佛大乘戒。佛告诸菩萨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亦诵。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诵。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因故。光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善学。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萨今学。已略说菩萨波罗提木叉相貌。是事应当学敬心奉持。
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重四十八轻戒。三世诸佛已诵当诵今诵。我今亦如是诵。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心地法门品中十无尽戒法品竟。千百亿释迦亦如是说。从摩醯首罗天王宫至此道树十住处说法品。为一切菩萨不可说大众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亦如是。千百亿世界莲花藏世界。微尘世界。一切佛心藏地藏戒藏无量行愿藏。因果佛性常住藏。如如一切佛说无量一切法藏竟。千百亿世界中。一切众生受持欢喜奉行。若广开心地相相。如佛花光王品中说。
明人忍慧强 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间 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 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 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 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 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 性戒福慧满
此是佛行处 智者善思量
计我着相者 不能信是法
灭尽取证者 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 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 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 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不如是是名退转。如是菩萨则有退心及怖畏心。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大喜地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三种菩提无有定性。若有定性。已发声闻缘觉心者。则不能发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何以故。诸外道等无因果故。如自在天非因非果。善男子。或有人说菩萨之性。譬如石中定有金性。以巧方便因缘发故得为金用。菩萨之性亦如是者。是梵志说。何以故。梵志等常言。尼拘陀子有尼拘陀树。眼有火石。是故梵志无因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尼拘陀子具足而有尼拘陀树。当知即是梵志因果。是义不然。何以故。因细果粗故。若言眼中定有火者。眼则被烧。眼若被烧云何能见。眼中有石。石则遮眼。眼若有遮复云何见。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20-3-5 08:40:46
|
只看該作者
善男子。如梵志说。有即是有。无即是无。无则不生。有不应灭。若言石中有金性者。金不说性。性不说金。善男子。因缘故则有和合。缘和合故本无后有。如梵志言。无即永无。是义云何。金合水银金则灭坏。若言有不应灭。是义云何。若说众生有菩萨性。是名外道。不名佛道。善男子。譬如和合石因缘故而有金用。菩萨之性亦复如是。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也。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善男子。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嗔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憍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异。善男子。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能礼六方增长命财。不如外道之所宣说。
悲品第三
善生言。世尊。彼六师等不说因果。如来今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善男子。我为众生或说一因。或说二因。或说三因。或说四因。或说五因。或说六七至十二因。言一因者。即生因也。言二因者。生因了因。言三因者。烦恼业器。言四因者。所谓四大。言五因者。未来五支。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言七因者。如法华说。言八因者。现在八支。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言十因者。如为摩男优婆塞说。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二者舍命。三者舍财。舍是三事悉为众生。复有三事。一者多闻无厌。二者能忍诸恶。三者教他修忍。复有三事。一者自省己过。二者善覆他罪。三者乐修慈心。复有三事。一者至心奉持禁戒。二者四摄摄取众生。三者口言柔濡不粗。复有三事。一者能大法施。二者能大财施。三者以此二施劝众生行。复有三事。一者常以大乘教化众生。二者常修转进增上之行。三者于诸众生不生轻想。复有三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于下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王法之自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名义菩萨品第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穬悔恨放逸。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于烦恼中生恐怖想。亦不勤修坏结方便。常生悭贪嫉妒嗔心。亲近恶友懈怠乱心。乐处无明不信六度。不乐修福不观生死...(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养蚕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行路之时遇见病者。不住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而舍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善男子。若优婆塞至心能受持如是戒。是人名为优婆塞中分陀利花。优婆塞中微妙上香。优婆塞中清净莲花。优婆塞中真实珍宝。优婆塞中丈夫之人。善男子。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名为比丘。在家菩萨名优婆塞。出家菩萨持出家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净戒品第十五
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云何当令是戒净耶。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净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复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无贪心。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懅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开心与。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复有四法。一者终不自轻言我不能得菩提果。二者趣菩提时其心坚固。三者精进勤修一切善法。四者造作大事心不疲悔。复有四事。一者自学善法学已教人。二者自离恶法教人令离。三者善能分别善恶之法。四者于一切法不取不着。复有四法。一者知有为法无我我所。二者知一切业悉有果报。三者知有为法皆是无常。四者知从苦生乐从乐生苦。复有三法。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取着。二者施众生乐其心平等。三者如说而行。复有三法。一者能施众生乐因。二...(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身命尚不毁犯。是故名为戒波罗蜜乃至恶人来割其身忍而不嗔。是故名为忍波罗蜜三月之中一偈赞佛不休不息。是故名为进波罗蜜。具足获得金刚三昧。是故名为禅波罗蜜善男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具足成就六波罗蜜。是故名为智波罗蜜。善男子。菩萨有二。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能净六波罗蜜是不为难。在家能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杂品第十九
善生言。世尊。菩萨已修六波罗蜜。能为众生作何等事。善男子。如是菩萨能拔沉没苦海众生。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仇悉生亲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信施因果信戒因果。是人则得成就施果。善男子有人说言施即是意。所以者何。意是施根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施即五阴。所以者何。由身口意具足施故。布施若为自利他利及自他利。则具五阴。如是布施。即能庄严菩提之道。远离烦恼多财巨富。名施正果。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名施余果。施果三种。有胜财故获得胜果。有田胜故获得胜果。施主胜故获得胜果。向须陀洹至后身菩萨乃至成佛。是名胜田。施如是田故得胜果。若有施物具足妙好色香味触。是名财胜。以是物施故得胜果。若有施主信心淳浓施戒闻慧则得胜果。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财饶宝金银琉...(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三财物施。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正法。能分别说实非实等。宣说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若有众生怖畏王者师子虎狼水火盗贼。菩萨见已能为救济。名无畏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舆。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若起僧坊及起别房。如上施与出家之人。唯除象马。善男子。施有四累。一悭贪心。二不修施。三轻小物。四求世报。如是四累二法能坏。一修无我。二修无常。善男子。若欲乐施当破五事。一者嗔心。二者悭心。三者妒心。四者惜身命。五者不信因果。破是五事常乐布施。乐施之人获得五事。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闻。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四者得好名称。五者庄严菩提。善男子。菩萨之人名一切施。云何名为一切施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名一切施。恒以净心施于受者。名一切施。少物能施名一切施。所爱之物破悭能舍。名一切施。施不求报名一切施。施时不观田以非田。名一切施。怨亲等施名一切施。菩萨施财凡有二种。一者众生。二者非众生。于是二中乃至自身都不吝惜。名一切施。菩萨布施由怜愍心。名一切施。欲施施时施已不悔。名一切施。或时设以不净物施。为令前人生喜心故。酒毒刀杖枷锁等物。若得自在若不自在。终不以施。不施病人不净食药。不劫...(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犯则生愧。如其不违即是微妙智慧因缘。如是施者诸施中最。是人亦得名上施主。若能随顺求者意施。是人于后无量世中所求如意。若有净心财物福田悉清净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若给妻子奴婢衣食。恒以怜愍欢喜心与。未来则得无量福德。复观田仓多有鼠雀犯暴谷米。恒生怜愍复作是念。如是鼠雀因我得活。念已欢喜无触恼想。当知是人得福无量。若为自身造作衣服璎珞环玔严身之具。种种器物作已欢喜。自未服用持以施人。是人未来得如意树。若有说言离于布施得善果者。无有是处。离财得施离受有施。不离悭惜成布施者。亦无是处。若不求施若乏时施。少求多施求恶施好教他索施自往行施。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多获宝藏。非宝之物悉变成宝。为戏笑施非福田施。不信因果施。如是布施不名为施。若人偏为良福田施不乐常施。是人未来得果报时不乐惠施。若人施已生于悔心。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秏不集。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若人如法以财布施。是人未来得无量福有财能用。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恒赖他得。他若丧没寻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不为人天。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阜亦复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若说杀生祀祠得福。是义不然。何以故。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栴檀树。断众生命而得福德。若欲祀者。应用香花乳酪酥药。为亡追福则有三时。春时二月夏时五月秋时九月。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是人福德随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随形。或有说言终已便失。是义不然。何以故。物坏不用二时中失非命尽失。若出家人效在家人岁节之日弃饮食者。随世法故非真实也。亦信世法出世法故。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嗔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善男子智者施时不为果报何以故。定知此因必得果故。若人无慈不知恩义不贪圣人所有功德。惜财身命贪着心重。如是之人不能布施。智者深观一切众生求财物时不惜身命。既...(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六卷
...知恩义不贪圣人所有功德。惜财身命贪着心重。如是之人不能布施。智者深观一切众生求财物时不惜身命。既得财物能舍施人当知是人能舍身命若人悭吝不能舍财。当知是人亦惜身命。若舍身命求得财物以布施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是未来世中贫穷种子。是故我于契经中说。四天下中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一者勇健。二者念心。三者行净。不见果报能预作因。不惜身命求得财已。能坏悭吝舍已思施。既舍施已心不生悔。复能分别福田非福田。是名勇健。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咨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善男子。智人三时不生悔心。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三者不贪着财。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自思惟。亲近善友复有二事。一者深信。二者智慧。不贪着财复有二事。一观无常。二不自在。善男子。施主若能如是观察如是行施。当知是人能具足行檀波罗蜜。是故我先说。有布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布施。有亦布施亦波罗蜜有非布施非波罗蜜。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若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不能说诸法无我。能说诸法是无性不。...(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变容色恶口骂詈。是名根本。若闻他罪庄严辞章。起去到彼欲说是恶。是名方便。若骂詈已还受他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说欲事非时之言。是名根本。若歌若颂无义章句。随人所喜造作百端。是名方便。若教他已还受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于他财物生贪欲得。是名根本。发烦恼心是名方便。作已得财任意施与。欢喜受乐复向余说。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打骂人是名根本。若捉杖石问其过罪。是名方便。打已生喜受取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诽谤业因果真谛贤圣之人。是名根本。若读诵书写信受邪书赞叹称誉。是名方便。受已向他分别演说。增其邪见受邪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或复有人于十业道。一时作二。妄语两舌。或一时三。所谓妄语两舌恶口。又复有三。所谓邪见恶口妄语。如是说者即是无义。是名为四。嗔之与贪不得一时。其余八事可得一时。云何一时。六处遣使。自作二事。一者淫他妻妇。二者谓无业果。先作期要一时得业。是十恶业。或得作色无无作色。或有作色及无作色。若无方便及成已者。则得作色无无作色。若有庄严及成已者。则得作色及无作色。是十业道有轻有重。若杀父母及辟支佛。偷三宝物。于所生母及罗汉尼作非梵行。妄说坏僧是...(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众生若作一种二种乃至种种。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后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谓作业已定当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果报虽定时节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时报俱定。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持戒正见。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毁戒邪见。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信因信果。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不信因果。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恶之时有善围绕。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作恶之时恶来围绕。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虽作众恶人中受报。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人中作恶地狱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无有念心。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时生悔。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时不悔。如恶善亦如是。因是作已亦具足故。作小得大作大得小。一意摸身身既成就有无量意。摸身初意即是善也。身既成就得二种果。杂善不善如人天。亦如是地狱众生恶意摸身。身既成已一向不善。饿鬼畜生亦恶意摸身。身既成已杂善不善。善恶中阴以善恶摸身。身既成已俱得杂报善以不善。歌罗罗时乃至老时。亦得杂报善以不善。是故经说有四种业。黑业黑报。白业白报。杂业杂报。...(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若波罗蜜品第二十八
善生言。世尊。菩萨云何修净般若波罗蜜。善男子。若有菩萨持戒精进多闻正命修于忍辱。怜愍众生心多惭愧远离嫉妒。真实了知诸善方便。为众受苦不生悔退。乐行惠施能调众生。善知所犯轻重之相。勤劝众生施作福业。知字知义心无憍慢。亲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宝诸师和上长老有德。于身菩提不生轻想。能观菩提深妙功德。知善恶相知世出世一切声论。知因知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当知是人能得智慧。如是智慧有三种。一从闻生。二从思生。三从修生。从字得义名从闻生。思惟得义名从思生。从修得义名从修生。能读如来十二部经能除疑网。能读一切世论世事。能善分别邪正之道。是名智慧。能善分别十二部经。阴界入等因果字义。毗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下相。善恶无记。及四颠倒见道修道。能善分别如是等事。是名智慧。善男子。有智之人求于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常亲近佛及佛弟子。世无佛法乐在外道出家修学。虽处邪道乐求正要。常修慈悲喜舍之心及五通道。得五通已观不净想及无常想。能说有为多诸过罪。为正语故教诸众生令学声论。能令众生离身心病。乐以世事教于他人。所作事业无能胜者。所谓咒方种种医药能善求财。得已能护用以道理如法惠施。虽知一切不生憍慢。得大功德不生知足。能教众生信施持戒多闻智慧。知善不善无记方便善知学行因缘次第。知菩提道及道庄严。知诸众生上中下根。知外声论心不存着。知众生时随宜调伏。知众生世及国土世。知从具足六波...(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皆大根大行。受佛神通力故发小问问佛。大师。本何修行成佛圣道。身口意净金刚不坏。一切众生不得其过。内性明照常住不灭。过一切菩萨之上。出生端正色相无比。圆极自然无为清净。二种常身度人无量。现六道中常为释梵所敬。除闇昧如烛火。明天地如日月。度天人如船师。竖过三界为妙觉尊。欲成斯道当如何行。一切贤圣名字何等。
尔时释迦牟尼佛。以金刚口告敬首菩萨言。佛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法修行。我先天上人中广开一切菩萨无量行愿。是法亦是十方三世诸佛快说。决定了义璎珞佛所行道。今当为此大众十四那由他一切人根。开璎珞本业。汝心可念。志愿高远极大悲化。慈及十方一切众生。佛言。佛子。欲成斯道当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然即所问悉可得入一切佛教。为菩萨者得佛不久。必谛受学四十二贤圣名门决定了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共同说一而无二。
佛子。所谓留伽度(秦言发心住)留谛迦度(秦言治地住)留罗伽(秦言修行住)留摩阿(秦言生贵住)安婆沙(秦言方便具足住)毗跋致(秦言正心住)阿毗跋致(秦言不退住)必叉伽(秦言童真住)必阿罗(秦言法王子住)流止迦(秦言灌顶住)度伽阿(秦言欢喜行)度安尔(秦言饶益行)度只罗(秦言无嗔恨行)度和差(秦言无尽行)度利他(秦言离痴乱行)度生婆谛(秦言善现行)度沙必(秦言无著行)度阿诃(秦言尊重行)度佛何(秦言善法行)度叉一婆(秦言真实行)罗谛流沙(秦言救护一切众生回向)罗昙沙(秦言...(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切佛回向)法必他(秦言至一切处回向)佛度陀(秦言无尽功德藏回向)罗叉必(秦言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师罗叉伽(秦言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波诃谛(秦言如相回向)波罗提弗陀(秦言无缚解脱回向)达摩边伽(秦言法界无量回向)鸠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须阿伽一波(秦言道琉璃离垢地)须那迦(秦言流照明地)须陀洹(秦言观明炎地)斯陀含(秦言度障难胜地)阿那含(秦言薄流现前地)阿罗汉(秦言过三有远行地)阿尼罗汉(秦言变化生不动地)阿那诃(秦言慧光妙善地)阿诃罗弗(秦言明行足法云地)摩诃一和沙(秦言无相无垢地)娑伽婆伽婆佛陀(秦言妙觉者无上地)
佛子。是故名门摄一切功德行。佛及菩萨无不入此名门。一切神通一切因果一切境界亦入此名门。佛子。是名门十方诸佛所说道同。不增不减决定师子吼说。当以誓自誓受持读诵解释义味。愿一切众生同入我法同我等佛。应如是修学。
佛告敬首菩萨。佛子。吾今略说名门中一贤名门。所谓初发心住。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门。所谓十信心。心心有十。故修行百法明门。常发无量有行无行大愿。得人习种性中广行一切愿。
发住贤人 发广大愿 今生至佛
一切愿入 在我愿中 无不成就
自致得佛 已愿为本 我今行施
当愿众...(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愿众生 悟相待法
灭计我心 无缘大悲 当愿众生
解假因生 灭见盗心 第一灭度
当愿众生 悟实法缘 灭戒盗心
得十力果 当愿众生 悟二谛照
灭邪见心 以金刚力 当愿众生
悟十二缘 灭疑见心 独照无方
当愿众生 识法无常 灭贪悭心
五眼三达 当愿众生 修三明觉
灭痴闇心 无碍和合 当愿众生
绍三宝解 灭嗔诤心 得大明慧
当愿众生 入一切空 灭无明藏
三十二相 当愿众生 相相严好
灭依报果 得应身用 当愿众生
乘大法船 入佛法海 我因果愿
悉已具足 一切行愿 摄在其中
二十四愿 摄无量行 信愿始门
终大慧本 今于诸佛 前受大愿
愿今已满 修进余行 其中功德
行百千劫 我愿乃舍 入无量界
一切菩萨 若入是愿 无不得入
萨婆若海
佛子。住是位中发大愿已。过外一切凡夫行十信者。今复修行无量功德。所谓十波罗蜜三空无相无作有无空空观成就。即除我人主者众生渐舍诸见。常乐我净三界系缚无明渐破。伏断一切业习故。厚集一切善法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门摄我心中念念不去心。
佛子。有十不可悔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菩萨无缚解脱菩萨法界无量菩萨。
佛子。琉璃宝璎珞。菩萨字者。圣种性中有十人。其名欢喜菩萨离垢菩萨明慧菩萨焰光菩萨难胜菩萨现前菩萨远行菩萨不动菩萨慧光菩萨。法云菩萨。
佛子。如是百万阿僧祇功德璎珞。严持菩萨二种法身。是四十人名为学行。入法流水中以自灌注。
佛子。摩尼宝璎珞。菩萨字者。等觉性中一人。其名金刚慧幢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千三昧已入金刚三昧。同一切法性二谛一谛一合相。复住寿千劫学佛威仪。象王视观师子游步。复修佛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化导之法。是故一切佛法皆现在前。入佛行处坐佛道场超度三魔。复住寿万劫化现成佛。入大寂定等觉诸佛二谛界外。非有非无无心无色因果二习无有遗余。现同古佛但有应名。现诸色心教化众生。现同古昔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而生灭为异。而实非佛现佛神通常住本境。佛子。水精璎珞内外明彻。妙觉常性湛然明净。名一切智地。常处中道一切法上超过四魔。非有非无一切相尽。顿解大觉穷化体神。二身常住为化有缘。是故佛子。吾今略说贤圣名字。汝等受持现行化人。
佛子。汝先言云何心所行法者。所谓十心。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
复次即十观心所观法者。一厚集一切善根。所谓四弘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槃令得涅...(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见一切法故。
佛子。三淳至。所谓于无生慧中四不坏净。于佛法僧戒中。信不坏故。
佛子。四量同佛力。所谓三相。诸法本无假名生。已有还无假名灭。不空有法假名住。是故一切通达空而不二。名世谛相空。空一谛相故。
佛子。五善计量众生力。所谓五阴色者。异空色集。成大色分故。色相空。刹那刹那成心故。心相空。受想行识无集无散。一相无相故。
佛子。六佛教化力。所谓十二入。外六境到内六根。为识所入处。故名为入。其慧观者。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一切法无自无他故。
佛子。七趣向无碍智。所谓十八界。六境六根六识一合相。一切法亦一合相故。
佛子。八随顺自然智。所谓因果。善恶名因。苦乐名果。所由为因。所起为果。由起相待通为因果故。因果二空无生无灭。皆一合相故。
佛子。九能受佛法僧故。所谓二谛空。因缘集故谓之有非。曰有是有。因缘散故谓之无非。曰有是无。故有无无。无般若解脱无二相故。佛子。十以自在慧化一切众生。所谓中道第一义谛。般若处中而观达一切法而无二。其观慧转转入圣地。故名相似第一义谛观。而非真中道第一义谛观。其正观者。初地已上有三观心入一切地。三观者。从假名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名平等观。是二观方便道。因是二空观。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进入初地法流水中。名摩诃萨圣种性。无相法中行于中道而无二故。
佛子。是三十心入一乘信。一乘因法非近行可得。广行大心三阿僧祇劫行伏道忍方始满足。
...(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变通。二集菩萨眷属。三重修先所行法门。四顺一切佛国问讯一切佛。五与无明父母别。六入重玄门。七现同如佛现一切形相八二种法身具足。九无有二习。十登中道第一义谛山顶。是故无垢菩萨从发心住来。至此一地经无量劫。修四十心无量功德法门。复从喜地修行二种法身无量功德。经百千劫法藏始满。入相尽三昧成就一切智位。常行佛行故。佛子。吾先于第三禅中集八禅众。说一生补处菩萨入佛华三昧定百万亿偈。今以略说一偈之义。开众生心。汝等受持。
佛子。第四十二地名寂灭心妙觉地常住一相。第一无极湛若虚空。一切种智照达无生有谛始终。唯佛穷尽众生根本有始有终。佛亦照尽乃至一切烦恼一切众生果报。佛一心念称量尽原。一切佛国一切佛因果。一切佛菩萨神变。亦一念一时知住不可思议二谛之外独在无二。
佛子。吾先在此树下说法界海时。有八万无垢菩萨现身得佛故。今为此大众略开佛果行处。汝应顶受。
敬首菩萨白佛言。世尊。从初地至后一地。有果报神变二种法身。一法性身。二应化法身。为何色相为何心相。佛言。
佛子。出世间果者从初地至佛地。各有二种法身。于第一义谛法流水中。从实性生智故。实智为法身。法名自体集藏为身。一切众生善根。感此实智法身故。法身能现应无量法身。所谓一切界国土身。一切众生身。一切佛身。一切菩萨身。皆悉能现不可思议身。国土亦然。
佛子。土名一切贤圣所居之处。是故一切众生贤圣。各自居果报...(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上亦伏亦断。一切烦恼觉忍现时。法界中一切无明顿断无余。
佛子。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业果。是故我言。从无明藏起十三烦恼。所谓。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七见。见一切处求故说见。从见复起六着心。贪爱嗔痴欲慢。于法界中一切时起。
佛子。一切烦恼以十三为本。无明与十三作本。是以就法界中别为三界报。佛子。见着二业。迷法界中一切色欲心。所起报故。分为欲界报。
佛子。见着。二业迷法界中一切色心故。色心所起报。分为色界报。
佛子。见着二业迷法界中一切定心故。定心所起报分为无色界报。
是故于一法界中。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着若因果法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然后为复来入法界藏中。为无明众生。示一切善恶道果报差别无量。
佛子。前三贤伏三界无明。而用粗业。何以故。当受生时。善为缘子爱为润业故。受未来果故名息用而不断爱用。又十一人亦伏法界中三界业果故。初地乃至七地。三界业果俱伏尽无余。八地乃尽故。从此以上示现作佛。王宫受生。出家得道。转珐輪灭度。亦现一切佛界。故无子爱三界之报。唯有无明习在。以大愿力故变化生。是以我昔天中。说生不生义业生变生。佛子。圣位中二种业。一慧业。无相无生智。心心缘法性而生无照。是名慧业。二功德业。实智出有谛中。有为无漏集百万阿僧祇功德。故名为功德业从初圣以上而现受生。以变易故毕故不造新...(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诸佛法。一切时行故。名等一切佛回向。佛子。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国中。供养一切佛故名至一切处回向。佛子。以常住三宝授与前人故。名无尽功德藏回向。佛子。习行相善无漏善而不二故。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佛子。以观善恶父母无二。一相一合相故。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佛子。常照有无二谛一切法一合相故。名如相回向。佛子。以诸法无二般若无生二谛平等。过去一合相现在一合相未来一合相故。名无缚解脱回向。佛子。觉一切法第一义谛中道无相一切法皆一照相故。名法界无量回向。佛子是三十心义释无量无边。非一切凡智所能思量。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之所游路。
佛子。汝先言云何名地。佛子。地名持。持一切百万阿僧祇功德。亦名生。成一切因果故名地。佛子。舍凡夫行生在佛家。绍菩萨位入圣众中。四魔不到。有无二边平等双照大信始满。习学无生中道第一义谛观。上至二地三地乃至十一地。明观法门心心寂灭法流水中。一相无相二身无方通同佛土故。名欢喜地。佛子。以正无相善入众生空。现万佛世界六通变化空同无为故。名离垢地。佛子。光慧信忍。修习古佛道。所谓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毗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忧波提舍。以此法度众生。光光变通故名明地。佛子。大顺无生起忍。观一切法二谛相。上观佛功德。下观六道众生。大慈观故说法授乐。大悲观救三苦众生。大喜观喜前人受乐。大舍观一切众生。皆入平等入七观法。故...(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照大信始满。习学无生中道第一义谛观。上至二地三地乃至十一地。明观法门心心寂灭法流水中。一相无相二身无方通同佛土故。名欢喜地。佛子。以正无相善入众生空。现万佛世界六通变化空同无为故。名离垢地。佛子。光慧信忍。修习古佛道。所谓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毗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忧波提舍。以此法度众生。光光变通故名明地。佛子。大顺无生起忍。观一切法二谛相。上观佛功德。下观六道众生。大慈观故说法授乐。大悲观救三苦众生。大喜观喜前人受乐。大舍观一切众生。皆入平等入七观法。故名焰地。佛子。顺忍修道。三界无明疑见。一切无不皆空。八辩功德入五明论。所谓四辩因果内道外道辩。五论者内外方道因果鬼师无不通达。故名难胜地。佛子。上顺诸法。观过去一切法一合相。现在一切法一合相。未来一切法一合相。法界因缘寂灭无二。故名现前地。
佛子。无生忍诸法。观非有烦恼非无烦恼。一生一灭一果。三界最后一身一入一出。集无量功德。常向上地念念寂灭。故名远行地。佛子。是故菩萨无生观。舍三界报变易果。用入中忍无相慧。出有入无化现无常。自见己身当果。诸佛摩顶说法。身心别行不可思议。故名不动地。佛子。复入上观光光佛化无生忍道。现一切佛身。故名妙慧地。
佛子。菩萨尔时入中道第一义谛。大寂忍下品中行。行佛行处。坐千宝相莲华。受佛记位学佛化功。二习伏断大信成就。同真际等法界。二谛一相。具一切功德入众生...(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若一心烦恼一者。不应明闇有二。佛子。复以近况远。凡夫善心中尚无不善。何况无相心中而有无明。佛子。而言善恶一心者。是洴沙王国中外道安陀师偈。明闇一相善恶一心。
佛子。我法正义。而可得言善恶同一行者。有缚有解有凡有佛。相续百劫同一行者。而不得善恶同一心。古佛常说。无相智火灭无明闇。而善恶二别。而言同一果者。亦无是处。一切善受佛果。无明受有为生灭之果。是故善果从善因生。是故恶果从恶因生。故名善不受生灭之果。唯受常佛之果。佛子。若凡夫圣人一切善。皆名无漏不受漏果。而言受漏果者。佛化众生行善背恶故。缘因而发有为果报。非为无漏。因者无明业受果故。是名三受三苦。苦苦行苦坏苦。苦受乐受舍受。二受善缘因果。苦受恶因果。一切皆苦无明为本。佛子。汝先言。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铢。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若一里二里乃至四十里。亦名小劫。又八十里石方广亦然。以梵天衣重三铢。即梵天中百宝光明珠为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为中劫。又八百里石方广亦然。以净居天衣重三铢。即净居天千宝光明镜为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故名一大阿僧祇劫。佛子。劫数者。所谓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尽。名一里劫二里劫。五十里石尽。名五十里劫。百里石尽名百里劫。千里石尽名为千里劫。万里石尽名为万里劫。佛子。一切贤圣入是数量。修一切法门。时节久近得佛果。其数百劫乃得等觉。若一切众生入是...(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方广亦然。以净居天衣重三铢。即净居天千宝光明镜为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故名一大阿僧祇劫。佛子。劫数者。所谓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尽。名一里劫二里劫。五十里石尽。名五十里劫。百里石尽名百里劫。千里石尽名为千里劫。万里石尽名为万里劫。佛子。一切贤圣入是数量。修一切法门。时节久近得佛果。其数百劫乃得等觉。若一切众生入是数者得佛不久。若不入者不名菩萨。佛子。法门者。所谓十信心。是一切行本。是故十信心中。一信心有十品信心。为百法明门。复从是百法明心中。一心有百心故。为千法明门。复从千法明心中一心有千心。为万法明门。如是增进至无量明。转胜进上上法故。为明明法门。百万阿僧祇功德。一切行尽入此明门。
因果品第六
敬首菩萨白佛言。贤圣正法已说具足。因果二相复当云何。佛言。佛子。三世诸佛所行之因。所谓十般若波罗蜜是百万阿僧祇功德本。佛及菩萨亦摄在中。是故十法为金刚智慧海藏。出一切光明功德之行。
佛子。十般若波罗蜜者。从行施有三缘。一财。二法。三施众生无畏。戒有三缘。一自性戒。二受善法戒。三利益众生戒。忍有三缘。一忍苦行。二忍外恶。三第一义谛忍。精进有三缘。一起大誓之心。二方便进趣。三勤化众生。禅有三缘。一定乱相不起。二定生一切功德。三定利众生。慧有三缘。一照有谛。二无谛。三中道第一义谛。愿有三缘。一自行愿。二神通愿。三外化愿。方便有三缘。一进趣向果。二巧会有无。三一切法不舍不受。通力有三缘。一报通。二修定通。三变化通。无垢慧有三缘。...(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一乘。金刚宝藏法身藏自性清妙藏。三达三无为三明。一谛一道独法大乐无为。佛子。一切圣果无量功德藏中。不可说不可说果。是果一道。佛子。果体圆满无德不备理无不周。居中道第一义谛清净国土。无极无名无相。非一切法可得。非有体非无体。其一照相一合相一体相一觉相。净明无二。佛子。是果独法圆满常住。一果体相有无量义。义有无量德。德有无量名。义果者。所谓灭谛常乐我净。十八不共一切功德。皆名义果。故名果果。佛子。义德名是三。皆教化故。有如是三句之义。若贤人一切众生。有解是三句者。是人已为三世诸佛受佛职位。佛子。其果不可说不可知。而就名相法中说名相法。是故一果名体。义名果果。是义果者。出圆果故。名果果。佛子。吾说此因果。百千劫说不可尽。汝诸大众。善自受持。
大众受学品第七
尔时敬首菩萨敬礼于诸佛。奉承大众教。略问于要义七会之所说。信顺三宝藏。为法法不绝。不为世名利。愿令法久住。白佛言。世尊。佛上已说若因若果若贤若圣一切功德藏。今此大众有十四那由他人。谁能不起此坐受学修道。从始至终一一具行次第。入菩萨位者。时释迦牟尼佛顶髻。放一切佛光一切菩萨光。复集十方各百亿佛土其中佛及菩萨。一切皆集已。即于是众中告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法慧菩萨。功德林菩萨。金刚幢菩萨。金刚藏菩萨。善才童子菩萨言。汝见是大众中敬首菩萨。能问三观法界诸佛自性清净道。一切菩萨所修明观法门。汝等七菩萨。各领百万大众。应受观学...(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七卷
...六入法门无量功德如是六入法门一切菩萨无不入者。我今此座有十四亿人。不离本座入此六入法门。佛子。我本初得道时。在此树间说十世界海法门。有九十亿人亦入此六入明门。复至普光堂说十佛国土。有百万亿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帝释堂说十。住有五百万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焰宝堂说十。行有千万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第四天法光堂说十回。向有十河沙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第六摩尼堂说十地。有百万河沙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祇洹林说入法界品。有十二河沙人入此六入明门。今复至此第八会座。为十方无极大众敬首菩萨一切众。说六入明门一切大众受持若一无二无别。
集散品第八
佛告敬首菩萨及此会十四亿那由他人大众。汝闻上四十二贤圣因果明观法门。一切大众皆应发三菩提心。如是三告佛子。应受应持应发心时诸大众中有百千天子。闻是法门发初住心。舍凡夫法修行伏忍。得入十住明观法。复有十千信男信女。入清净十行法门。复有八万大梵天王。得初地明观法。复有八部阿须轮王。各舍本形入十信心行十善行。复有八万第十地人现成正觉。佛子。尔时十方无极佛刹一切大众。闻佛说璎珞中六入法门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各各发无上菩提心还归本国。复有色界无色界。各各还修神通归本所住处。转宣菩萨璎珞法门化授天人。复有六欲天人还归本天。广为诸天人说本行无量。时诸大众各各受持读诵解其义味。还本土说菩萨之本行诸佛之本业受持已竟。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慧海金...(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有所吐。如雨铁丸烧坏他家。此人未来堕大地狱。热铁烧身饮热铁汁。设生世间作病癞狗及病癞人。无量劫中常食脓血。心所念者。纯是不善与恶相应。三者两舌。其两舌人犹如水火。不作言作。他人作善实言净语狂横言非。他所不作横为他作。一切世人常不乐见。必定当堕大恶道中。铜锯解舌为数千段。四者绮语。绮语者反上作下。反下作上。调戏无节巧言利辞。说无益语。说不利语。说无义语。赞叹五欲语。心不明了语。黑暗语。如刺如林钩罥众生。此人恶报命终。当堕刺林地狱。百千铁刺钩其舌出作百千段。五者赞叹邪见。邪见之人。口如盛火烧诸善根。无父无母无佛无法。无比丘僧无阿罗汉无辟支佛。无师无友无善知识。心如疾风吹崩一切诸善根树。此是大贼说无因果。口如大水漫流三界。淫欲无度调弄同类。造五无间断绝般若。犯四重禁至无间罪。皆从邪见颠倒恶心。邪风吹动恶不善口。阿鼻狱火铁刺舌生。如此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赞叹邪见。此大恶人。虽在世间四大所成五阴严饰。当知地大即是铁山刀林剑树。百千铁刺无数铁虫。铁嘴诸乌铁网蒺车轹绝其身。当知水火即是融铜。无数镬汤是热铁丸。沸屎铁河以流节间。当知大小节节自然犹如铜柱。众火同时从六根起。烧坏身心堕大地狱。当知风大犹如雹雨。无数刀林百千剑树。动于支节从溪谷生。当知五阴即是五贼。十八罗刹系属狱种阎罗王民。识为热铁状如融铜满阿鼻狱。自高强健多力恶口。骂詈诽谤毁呰人者。今安所在。佛告舍利弗。恶口妄语两舌绮语赞邪见者。此人不为...(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一卷)
...诸所授记皆不唐捐。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一卷)
...因缘。一阐提辈则不如是,虽得听受是妙经典,而不能生菩提道因。
“复次,善男子,如佉陀罗树、镇头迦树,断已不生,及诸焦种;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得闻是《大涅槃经》,而不能发菩提因缘,犹如焦种。
“复次,善男子,譬如大雨,终不住空;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普雨法雨,于一阐提则不能住。是一阐提周体密致,犹如金刚不容外物。”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说偈:
“不见善不作,唯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犹如险恶道。
“世尊,如是所说,有何等义?”
佛言:“善男子,不见者谓不见佛性,善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作者所谓不能亲近善友,唯见者见无因果,恶者谓谤方等大乘经典,可作者谓一阐提说无方等。以是义故,一阐提辈无心趣向清净善法。何等善法?谓涅槃也。趣涅槃者,谓能修习贤善之行。而一阐提无贤善行,是故不能趣向涅槃。是处可畏,谓谤正法。谁应怖畏?所谓智者。何以故?以谤法者无有善心及方便故。险恶道者,谓诸行也。”
迦叶复言:“如佛所说:
“云何见所作?云何得善法?
何处不怖畏,如王夷坦道?
“是义何谓?”
佛言:“善男子,见所作者,发露诸恶,从生死际所作诸恶,悉皆发露至无至处,以是义故,是处无畏。喻如人王所游正路,其中盗贼悉皆逃走;如是发露,一切诸恶悉灭无余。复次,不见所作者,谓一阐提所作众恶...(第0109-01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舍心亦复如是。是故应三,不应有四。
“世尊,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是故应二,不应有四。
“世尊,夫无量者名曰无边,边不可得故名无量。若无量者,则应是一,不应言四。若言四者,何得无量?是故应一,不应四也。”
佛告迦叶:“善男子,诸佛如来为诸众生所宣法要,其言秘密,难可了知。或为众生说一因缘,如说何等为一因缘?所谓一切有为之法。善男子,或说二种,因之与果。或说三种,烦恼、业、苦。或说四种,无明、诸行、生与老死。或说五种,所谓受、爱、取、有及生。或说六种,三世因果。或说七种,谓识、名色、六入、触、受及以爱、取。或说八种,除无明、行及生、老死,其余八事。或说九种,如城经中,除无明、行、识,其余九事。或说十一,如为萨遮尼揵子说,除生一法其余十一。或时具说十二因缘,如王舍城为迦叶等具说十二无明乃至生、老病死。善男子,如一因缘,为众生故,种种分别,无量心法亦复如是。善男子,以是义故,于诸如来深秘行处不应生疑。
“善男子,如来世尊有大方便,无常说常,常说无常;说乐为苦,说苦为乐;不净说净,净说不净;我说无我,无我说我;于非众生说为众生,于实众生说非众生;非物说物,物说非物;非实说实,实说非实;非境说境,境说非境;非生说生,生说非生;乃至无明说明,明说...(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瞋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恚及众生相,以是故名真实思惟。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四无量心,能为一切诸善根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不得见贫穷众生,无缘生慈;若不生慈,则不能起惠施之心,以施因缘,令诸众生得安隐乐,所谓食饭、车乘、衣服、华香、床卧、舍宅、灯明。如是施时,心无系缚,不生贪著,必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心尔时,无所依止,妄想永断,不为怖畏、名称、利养,不求人天所受快乐,不生憍慢,不望返报,不为诳他故行布施,不求富贵。凡行施时,不见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识此非知识。施时不见是器非器,不择日时、是处非处,亦复不计饥馑丰乐,不见因果、此是众生此非众生、是福非福。虽复不见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见断及果报,而常行施无有断绝。善男子,菩萨若见持戒、破戒乃至果报,终不能施;若不布施,则不具足檀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人眷属欲令安隐,为除毒故,即命良医而为拔箭。彼人方言:‘且待莫触!我今当观,如是毒箭从何方来?谁之所射?为是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复更作念:‘是何木耶?竹耶?柳耶?其镞铁者何冶所出?刚耶?柔耶?其毛羽者是何鸟翼?鸟鵄鹫耶?所有毒者,为从作生?自然而有?为是人毒、恶蛇毒耶?’如是痴人竟未能知,寻便命终。善男子,菩萨亦尔,若行施时分别受者...(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造少恶业,此业因缘应现受报;是人少恶不能忏悔,不自呵责,不生惭愧,无有怖惧,是业增长地狱受报。是名为见。
“复有知而不见。云何知而不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不能得见,是名知而不见。
“复有知而少见。十住菩萨摩诃萨等知诸众生皆有佛性见不明了,犹如闇夜所见不了。
“复有亦见亦知,所谓诸佛如来亦见亦知。
“复有亦见亦知、不见不知。亦见亦知者,所谓世间文字言语、男女、车乘、瓶瓮、舍宅、城邑、衣裳、饮食、山河园林、众生寿命,是名亦知亦见。云何不见不知?圣人所有微密之语,无有男女乃至园林,是名不见不知。
“复有知而不见。知所惠施,知所供处,知于受者,知因果报,是名为知;云何不见?不见所施供处、受者及以果报,是名不见。
“菩萨摩诃萨知有八种,即是如来五眼所知。”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何等利?”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义无碍者,知一切法所有诸义,能随诸法所立名字而为作义。辞无碍者,随字论、正音论、阐陀论、世辩论。乐说无碍者,所谓菩萨摩诃萨凡所演说无有障碍,不可动转,无所畏省,难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萨能如是见知,即得如是四无碍智。
“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遍知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之法。义无...(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大涅槃,是故如来名为善逝。又复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好者名见佛性,有者名大涅槃。善男子,涅槃之性实非有也,诸佛世尊因世间故说言是有。善男子,譬如世人实无有子说言有子,实无有道说言有道;涅槃亦尔,因世间故说言为有,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 梵行品第八之五
“善男子,云何世间解?善男子,世间者名为五阴,解者名知,诸佛世尊善知五阴故名世间解。又世间者名为五欲,解名不著,不著五欲故名世间解。又世间解者,东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一切声闻、缘觉不知不见不解,诸佛悉知悉见悉解,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者一切凡夫,解者知诸凡夫善恶因果,非是声闻、缘觉所知,惟佛能知,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者名曰莲华,解名不污。善男子,是名世间义。莲华者即是如来,不污者如来,不为世间八法之所染污,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解者,诸佛菩萨名世间解。何以故?诸佛菩萨见世间故,故名世间解。善男子,如因食得命,名食为命;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见世间故,故名世间解。
“云何无上士?上士者名之为断,无所断者名无上士,诸佛世尊无有烦恼故无所断,是故号佛为无上士。又上士者名为诤讼,无上士者无有诤讼,如来无诤,是故号佛为无上士。又上士者名语可坏,无上士者语不可坏,如来所言一切众生所不能坏,是故号佛为无上士。又上士者名为上座,无上士者名无上座,三世诸佛更...(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大王,富有二种:一者、象马种种畜生,二者、金银种种珍宝。象马虽多,不敌一珠。 |
|
|
|
|
|
|
|
9#
樓主 |
發表於 2020-3-5 08:51:22
|
只看該作者
大王,众生亦尔:一者、恶富,二者、善富。多作诸恶,不如一善。臣闻佛说:‘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大王,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少火能烧一切,如少毒药能害众生;少善亦尔能破大恶,虽名少善其实是大。何以故?破大恶故。大王,如佛所说:‘覆藏者漏,不覆藏者则无有漏,发露悔过是故不漏。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怀惭愧,罪则消灭。’大王,如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善心亦尔,一一善心能破大恶。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是故诸佛说有智者不覆藏罪。
“善哉!大王能信因果、信业、信报。唯愿大王,莫怀愁怖。若有众生造作诸罪,覆藏不悔,心无惭愧,不见因果及以业报,不能咨启有智之人,不近善友,如是之人,一切良医乃至瞻病所不能治。如迦摩罗病,世医拱手,覆罪之人亦复如是。云何罪人?谓一阐提。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何以故?如世死尸,医不能治;一阐提者亦复如是,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大王今者非一阐提,云何而言不可救疗?
“如王所言无能治者。大王当知,迦毗罗城净饭王子,姓瞿昙氏,字悉达多,无师觉悟自然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知见、大慈大悲,怜愍一切如罗睺罗,随善众生如犊逐母,知时而说,非时不语,实语、净语、妙语、义语、法语、一语,能令众生永离烦恼。善知众生诸根心性,随宜方便无不通达。其智高大如须弥山,深邃广远犹如大海。是佛世尊有金刚智,能破众生一切恶...(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佛往昔说十二部经,善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常者不断,无常者断。无常可断故堕地狱,常不可断,何故不遮?佛性不断非一阐提,如来何故作如是说言一阐提?
“世尊,若因佛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来广为众生说十二部经?世尊,譬如四河出阿耨达池,若有天人诸佛世尊,说言是河不入大海,当还本源,无有是处;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有佛性者,若闻不闻、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如优陀延山,日从中出至于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还东方’者,无有是处;佛性亦尔,若不闻、不戒、不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处。
“世尊,诸佛如来说因果性非有非无,如是之义是亦不然。何以故?如其乳中无酪性者则无有酪,尼拘陀子无五丈者则不能生五丈之质,若佛性中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树者,云何能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树?以是义故,所说因果非有非无,如是之义云何相应?”
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复有二人:一者、作恩,二者、念恩。复有二人:一者、谘受新法,二者、温故不忘。复有二人:一者、造新,二者、修故。复有二人:一、乐闻法,二、乐说法。复有二人:一、善问难,二、善能答。善问难者,汝身是也;善能答者,谓如来也。善男子,因是善问,即得转于无上珐輪,能枯十二因缘大树,能渡无边生死大河,能与魔王波旬共战,能摧波旬所立胜幢。
“善男子,如我先说,三种病人,值遇良医、瞻病、好药,及以不遇,病悉得差,是义云何?若得不得,谓定寿命。所以者...(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二因缘河,犹如兔马。何以故?不见佛性故。善男子,是观十二因缘智慧,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善男子,譬如胡瓜,名为热病。何以故?能为热病作因缘故。十二因缘亦复如是。
“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行因识果,以是义故,彼无明体亦因亦因因,识亦果亦果果,佛性亦尔。善男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缘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无变。以是义故,我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甚深,无知无见,不可思惟,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以何义故甚深甚深?众生业行不常不断而得果报,虽念念灭而无所失,虽无作者而有作业,虽无受者而有果报,受者虽灭果不败亡,无有虑知和合而有。一切众生虽与十二因缘共行而不见知,不见知故无有终始。十住菩萨惟见其终,不见其始。诸佛世尊见始见终,以是义故,诸佛了了得见佛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善男子,如蚕作茧,自生自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犹如拍球。善男子,是故我于诸经中说,若有人见十二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男子,如是二法,乃是念定近因缘也,常为师宗同学所赞,我亦常于处处经中称美赞叹如是二法。若能具足是二法者,则得近于大涅槃门及五种乐,是名寂静。坚持戒者,名为精进。有惭愧者,名为正念。不见心相,名为正定。不求诸法性相因缘,是名正慧。无有相故,烦恼则断,是名解脱。称美如是《大涅槃经》,名赞叹解脱。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十法,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善男子,如汝所言,十住菩萨以何眼故,虽见佛性而不了了?诸佛世尊以何眼故,见于佛性而得了了?善男子,慧眼见故不得明了,佛眼见故故得明了;为菩提行故则不了了,若无行故则得了了;住十住故虽见不了,住不住故则得了了;菩萨摩诃萨智慧因故见不了了,诸佛世尊断因果故见则了了。一切觉者名为佛性,十住菩萨不得名为一切觉故,是故虽见而不明了。
“善男子,见有二种: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如于掌中观阿摩勒果。十住菩萨闻见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萨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善男子,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复有闻见,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应当修习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一切众生不能得知如来心相,当云何观而得知耶?”
“善男子,一切众生实不能知如来心相。...(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如燃灯。涅槃若尔,云何得名我乐净耶?”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汝以曾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能问如来如是深义。善男子,不失本念乃如是问也。我忆往昔过无量劫,波罗奈城有佛出世,号曰善得。尔时,彼佛三亿岁中演说如是《大涅槃经》,我时与汝俱在彼会。我以是事咨问彼佛,尔时如来为众生故,三昧正受,未答此义。善哉!大士,乃能忆念如是本事,谛听!谛听!当为汝说。
“戒亦有因,谓听正法;听正法者是亦有因,谓近善友;近善友者是亦有因,所谓信心;信心者是亦有因,因有二种:一者、听法,二、思惟义。善男子,信心者因于听法,听法者因于信心,如是二法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譬如尼乾立拒举瓶,互为因果不得相离。善男子,如无明缘行,行缘无明,是无明、行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乃至生缘老死,老死缘生,是生、老死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生能生法不能自生,不自生故由生生生,生生不自生,复赖生故生,是故二生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信心、听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是果非因,谓大涅槃。何故名果?是上果故,沙门果故,婆罗门果故,断生死故,破烦恼故,是故名果。为诸烦恼之所呵责,是故涅槃名果。烦恼者,名为过过。善男子,涅槃无因而体是果。何以故?无生灭故,无所作故,非有为故,是无为故,常不变故,无处所故,无始终故。善男子,若涅槃有因,则不得称为涅槃也。槃者言因,般涅言无,无有因故,故...(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是则名为修智慧也。
“善男子,修习戒者为身寂静,修习三昧为心寂静,修习智慧为坏疑心,坏疑心者为修习道,修习道者为见佛性,见佛性者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为得无上大涅槃故,得大涅槃者为断众生一切生死、一切烦恼、一切诸有、一切诸界、一切诸谛故,断于生死乃至断谛,为得常乐我净法故。”
师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说,若不生不灭名大涅槃者,生亦如是不生不灭,何故不得名为涅槃?”
“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是生虽复不生不灭,而有始终。”
“世尊,是生死法亦无始终,若无始终则名为常,常即涅槃,何故不名生死为涅槃耶?”
“善男子,是生死法悉有因果,有因果故,不得名之为涅槃也。何以故?涅槃之体无因果故。”
师子吼言:“世尊,夫涅槃者亦有因果。如佛所说
“从因故生天,从因堕恶道,
从因故涅槃,是故皆有因。
“如佛往昔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沙门道果。言沙门者,谓能具修戒、定、智慧;道者,谓八圣道;沙门果者,所谓涅槃。’世尊,涅槃如是,岂非果耶?云何说言涅槃之体无因无果?”
佛言:“善男子,我所宣说涅槃因者,所谓佛性。佛性之性不生涅槃,是故我言涅槃无因,能破烦恼故名大果,不从道生故名无果,是故涅槃无因无果。”
师子吼言:“世尊,众生佛性为悉共有,为各各有?若共有者,一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众生亦应同得。世尊,如二十人同有一怨,若一人能除,余十九人皆亦同除;佛性亦尔,一人得时,余亦应得...(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八卷
...名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奢摩他者名曰能清,能清贪欲、瞋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毗婆舍那名为正见,亦名了见,名为能见,名曰遍见,名次第见,名别相见,是名为慧。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诤,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
“善男子,奢摩他者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复有二种:一者、成就,二、不成就。成就者,所谓诸佛菩萨;不成就者,所谓声闻、辟支佛等。复有三种,谓下中上。下者谓诸凡夫,中者声闻、缘觉,上者诸佛菩萨。复有四种:一者、退,二者、住,三者、进,四者、能大利益。复有五种,所谓五智三昧。何等为五?一者、无食三昧,二者、无过三昧,三者、身意清净一心三昧,四者、因果俱乐三昧,五者、常念三昧。复有六种:一者、观骨三昧,二者、慈三昧,三者、观十二因缘三昧,四者、阿那波那三昧,五者、正念觉观三昧,六者、观生灭住异三昧。复有七种,所谓七觉分:一者、念处觉分,二者、择法觉分,三者、精进觉分,四者、喜觉分,五者、除觉分,六者、定觉分,七者、舍觉分。复有七种:一者、须陀洹三昧,二者、斯陀含三昧,三者、阿那含三昧,四者、阿罗汉三昧,五者、辟支佛三昧,六者、菩萨三昧,七者、如来觉知三昧。复有八种,谓八解脱三昧:一者、内有色相,外观色解脱三昧;二者、内无色相,外观色解脱三昧;三者、净解脱身证三昧;四者、空处解脱三昧;五者、识处解脱三昧;六者、无所有处解脱三昧;七者、非有...(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 心处邪风不倾动,是故能胜世大士。
众生常欲得安乐,而不知修安乐因,
如来能教令修习,犹如慈父爱一子。
佛见众生烦恼患,心苦如母念病子,
常思离病诸方便,是故此身系属他。
一切众生行诸苦,其心颠倒以为乐,
如来演说真苦乐,是故称号为大悲。
世间皆处无明[穀-禾+卵],无有智嘴能破之,
如来智嘴能啄坏,是故名为最大子。
不为三世所摄持,无有名字及假号,
觉知涅槃甚深义,是故称佛为大觉。
有河洄澓没众生,无明所盲不知出,
如来自渡能渡彼,是故称佛大船师。
能知一切诸因果,亦复通达尽灭道,
常施众生病苦药,是故世称大医王。
外道邪见说苦行,因是能得无上乐,
如来演说真乐行,能令众生受快乐。
如来世尊破邪道,开示众生正真路,
行是道者得安乐,是故称佛为导师。
非自非他之所作,亦非共作无因作,
如来所说苦受事,胜于一切诸外道。
成就具足戒定慧,亦以此法教众生,
以法施时无妒吝,是故称佛无缘悲。
无所造作无因缘,获得无因无果报,
是故一切诸智者,称说如来不求报。
常共世间放逸行,而身不为放逸污,
是故名为不思议,世间八法不能污。
...(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阿罗汉者无有生处,云何而言苦得生于三十三天?’‘世尊,实如所言,苦得尼乾实不生于三十三天,今受食吐饿鬼之身。’我言:‘痴人,诸佛如来诚言无二。若言如来有二言者,无有是处。’善星即言:‘如来尔时虽作是说,我于是事都不生信。’善男子,我亦常为善星比丘说真实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复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亲近恶友退失四禅,失四禅已生恶邪见,作如是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沙门瞿昙善知相法,是故能得知他人心。’我于尔时告善星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其言巧妙,字义真正,所说无杂,具足成就清净梵行。’善星比丘复作是言:‘如来虽复为我说法,而我真实谓无因果。’善男子,汝若不信如是事者,善星比丘今者近在尼连禅河,可共往问。”
尔时,如来即与迦叶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狱。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入佛法无量宝聚,空无所获,乃至不得一法之利,以放逸故,恶知识故。譬如有人虽入大海,多见众宝而无所得,以放逸故。又如入海,虽见宝聚,自戮而死,或为罗刹恶鬼所杀。善星比丘亦复如是,入佛法已,为恶知识罗刹大鬼之所杀害。善男子,是故如来以怜愍故,常说善星多诸放逸。善男子,若本贫穷,于是人所虽生怜愍,其心则薄;若本巨富,后失财物,于是人所生于怜愍,其心则厚。善星比丘亦复如是,受持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然...(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庄严清净之身得见佛性,是故我言佛性未来。善男子,我为众生或时说因为果,或时说果为因,是故经中说命为食,见色为触,未来身净故说佛性。”
“世尊,如佛所说义如是者,何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众生佛性,虽现在无不可言无;如虚空性,虽无现在不得言无。一切众生虽复无常,而是佛性常住无变。是故我于此经中说,众生佛性非内非外,犹如虚空非内非外。如其虚空有内外者,虚空不名为一为常,亦不得言一切处有。虚空虽复非内非外,而诸众生悉皆有之,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如汝所言,一阐提辈有善法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一阐提辈若有身业、口业、意业、取业、求业、施业、解业,如是等业悉是邪业。何以故?不求因果故。善男子,如呵梨勒果,根茎枝叶华实悉苦,一阐提业亦复如是。
“善男子,如来具足知诸根力,是故善能分别众生上中下根,能知是人转下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上,能知是人转上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下,是故当知众生根性无有决定。以无定故,或断善根,断已还生。若诸众生根性定者,终不先断,断已复生,亦不应说一阐提辈堕于地狱,寿命一劫。善男子,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有定相。”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足知诸根力,定知善星当断善根,以何因缘听其出家?”
佛言:“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时,吾弟难陀,从弟阿难、调婆达多,子罗睺罗,如是等辈皆悉随我出家修道。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王...(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如来,义异名异亦名阿罗呵,义异名异亦名三藐三佛陀,义异名异亦名船师,亦名导师,亦名正觉,亦名明行足,亦名大师子王,亦名沙门,亦名婆罗门,亦名寂静,亦名施主,亦名到彼岸,亦名大医王,亦名大象王,亦名大龙王,亦名施眼,亦名大力士,亦名大无畏,亦名宝聚,亦名商主,亦名得脱,亦名大丈夫,亦名天人师,亦名大分陀利,亦名独无等侣,亦名大福田,亦名大智慧海,亦名无相,亦名具足八智,如是一切义异名异。善男子,是名无量义中说无量名。复有一义说无量名,所谓如阴,亦名为阴,亦名颠倒,亦名为谛,亦名四念处,亦名四食,亦名四识住处,亦名为有,亦名为道,亦名为时,亦名众生,亦名为世,亦名第一义,亦名三修谓身、戒、心,亦名因果,亦名烦恼,亦名解脱,亦名十二因缘,亦名声闻、辟支佛,亦名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亦名过去、现在、未来,是名一义说无量名。
“善男子,如来世尊为众生故,广中说略,略中说广,第一义谛说为世谛,说世谛法为第一义谛。云何名为广中说略?如告比丘:‘我今宣说十二因缘。云何名为十二因缘?所谓因果。’云何名为略中说广?如告比丘:‘我今宣说苦集灭道:苦者所谓无量诸苦,集者所谓无量烦恼,灭者所谓无量解脱,道者所谓无量方便。’云何名为第一义谛说为世谛?如告比丘:‘吾今此身有老病死。’云何名为世谛说为第一义谛?如告憍陈如:‘汝得法故,名阿若憍陈如。’是故随人、随意、随时,故名如来知诸根力。善男子,我若当于如是等义作定说者,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知根力。
“善男子,有智之人当知香象所负,非驴所胜。一切众生所行无量,是故如来种种为说无量之法。何以故?众生多有诸烦恼故。若使如来说于一行,不名如来具足成就知诸根力。是故我于余经中说,五种众生不应还为说五种法,为不信者不赞正信,为毁禁者不赞持戒,为悭...(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人得正道者,无有是处。’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受五欲定遮正道。’
“善男子,我经中说:‘远离烦恼,未得解脱,犹如欲界修习世间第一法也。’善男子,我诸弟子闻作是说,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第一法唯是欲界。’又复我说:‘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在于初禅至第四禅。’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如是法在于色界。’又复我说:‘诸外道等先已得断四禅烦恼,修习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观四真谛得阿那含果。’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第一法在无色界。’
“善男子,我经中说:‘四种施中有三种净:一者、施主信因、信果、信施,受者不信因果与施;二者、受者信因、果、施,施主不信因果及施;三者、施主受者二俱有信;四者、施主受者二俱不信。是四种施,初三种净。’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施唯意。’
“善男子,我于一时复作是说:‘施者施时以五事施。何等为五?一者、施色,二者、施力,三者、施安,四者、施命,五者、施辩。以是因缘,施主还得五事果报。’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说施即五阴。’
“善男子,我于一时宣说:‘涅槃即是远离,烦恼永尽灭无遗余。犹如灯灭更无法生,涅槃亦尔。言虚空者即无所有,譬如世间无所有故名为虚空。非智缘灭即无所有,如其有者应有因缘,有因缘故应有尽灭,以其无故,无有尽灭。’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说无三无...(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跋波又言:‘云何名色?’我言:‘四大名色,四阴名名。’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决定说言色是四大。’
“善男子,我复说言:‘譬如因镜则有像现,色亦如是,因四大造,所谓粗细、涩滑、青黄赤白、长短、方圆、斜角、轻重、寒热、饥渴、烟云、尘雾,是名造色,犹如响像。’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有四大则有造色,或有四大无有造色。’
“善男子,往昔一时,菩提王子作如是言:‘若有比丘护持禁戒,若发恶心,当知是时失比丘戒。’我时语言:‘菩提王子,戒有七种,从于身口有无作色。以是无作色因缘故,其心虽在恶无记中,不名失戒,犹名持戒。以何因缘名无作色?非异色因不作异色因果。’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说有无作色。’
“善男子,我于余经作如是言:‘戒者,即是遮制恶法。若不作恶,是名持戒。’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决定宣说无无作色。’
“善男子,我于经中作如是说:‘圣人色阴乃至识阴,皆是无明因缘所出。一切凡夫亦复如是,从无明生爱,当知是爱即是无明;从爱生取,当知是取即无明、爱;从取生有,是有即是无明、爱、取;从有生受,当知是受即是行有;从受因缘生于名色、无明、爱、取、有、行、受、触、识、六入等,是故受者即十二支。’善男子,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无心数。’
“善男子,我于经中作如是说...(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何以故?因是三昧生金刚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是名分别答。
“复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何以故?离善思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内善思惟。’或有说言:‘佛性即是从他闻法。何以故?从他闻法则能内善思惟,若不闻法则无思惟,是以佛性即是从他闻法。’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
“复次,善男子,复有说言:‘佛性是外,谓檀波罗蜜,从檀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说言檀波罗蜜即是佛性。’或有说言:‘佛性是内,谓五波罗蜜。何以故?离是五事,当知则无佛性因果,是以说言五波罗蜜即是佛性。’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内亦外,是名中道。’
“复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在内,譬如力士额上宝珠。何以故?常乐我净如宝珠故,是以说言佛性在内。’或有说言:‘佛性在外,如贫宝藏。何以故?方便见故。佛性亦尔在众生外,以方便故,而得见之。’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内亦外,是名中道。’
“善男子,众生佛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佛性虽有,非如虚空。何以故?世间虚空,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见,佛性可见,是故虽有,非如虚空。佛性虽无,不同兔角。何以故?龟毛兔角,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是故虽无,不同兔角。是故...(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说十住菩萨少见佛性。善男子,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名随自意说。一切众生不断不灭,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随自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我说如是,汝说亦尔,是名随自他意说。
“善男子,如来或时为一法故说无量法。如经中说,一切梵行因善知识,一切梵行因虽无量,说善知识则已摄尽。如我所说,一切恶行,邪见为因,一切恶行因虽无量,若说邪见则已摄尽。或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信心为因,是菩提因虽复无量,若说信心则已摄尽。善男子,如来虽说无量诸法以为佛性,然不离于阴、入、界也。
“善男子,如来说法,为众生故,有七种语:一者、因语,二者、果语,三者、因果语,四者、喻语,五者、不应说语,六者、世流布语,七者、如意语。
“云何名因语?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我所说:‘善男子,汝见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当观是人即地狱人。善男子,若有众生不乐杀生乃至邪见,当观是人即是天人。’是名因语。
“云何果语?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经中说:‘善男子,如汝所见,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当知是人定有破戒、妒心、瞋心、无惭愧心。若见众生多财巨富,诸根完具,威德自在,当知是人定有戒、施、精勤、惭愧,无有妒瞋。’是名果语。
“云何因果语?如经中说:‘善男子,众生现在六入触因是名过去业果,如来亦说名之为业,是业因缘得未来果。’是名因果语。
“云何喻语?如说师子王者即喻我身,大象王、大龙王、波利质多罗树、七宝聚、大海、须弥山、大地、大雨、船师、导师、调御丈夫、力士、牛王、婆罗门、沙门、大城、多罗树,如是喻经,名为喻语。
“云何不应语?我经中说,天地可合,河不入海;如为波斯匿王说四方山来;如为鹿母优婆夷说,若娑罗树能受八戒,则得受于人天之乐;如说十住菩萨有退转心,不说如来有二种语;宁说须陀洹人堕三恶道,不说十住有退转心。是名不应语。
“云何世流布语?如佛所说,男女、大小、去来坐卧、车乘、房舍、瓶衣、众生、常乐我净、军林、城邑、僧坊、合散,是名世流布语。
“云何如意语?如我呵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男女、大小、去来坐卧、车乘、房舍、瓶衣、众生、常乐我净、军林、城邑、僧坊、合散,是名世流布语。
“云何如意语?如我呵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如我赞叹须陀洹人,令诸凡夫生于善心。赞叹菩萨,为令众生发菩提心。说三恶道所有苦恼,为令修习诸善法故。说一切烧,唯为一切有为法故,无我亦尔。说诸众生悉有佛性,为令一切不放逸故。是名如意语。”
“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业、因果报、烦恼、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善男子,如有无,善不善、有漏无漏、世间非世间、圣非圣、有为无为、实不实、寂静非寂静、诤非诤、界非界、烦恼非烦恼、取非取、受记非受记、有非有、三世非三世、时非时、常无常、我无我、乐无乐、净无净、色受想行识非色受想行识、内入非内入、外入非外入、十二因缘非十二因缘,是名如来佛性有无,乃至一阐提佛性有无亦复如是。
“善男子,我虽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众生不解佛如是等随自意语。善男子,如是语者,后身菩萨尚不能解,况于二乘其余菩萨?善男子,我往一时在耆阇崛山,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舍利弗等五百声闻于是事中都不识知,何况出世第一义谛?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阐提有,...(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名为出。何因缘故,名之为出?闻是经已,远离恶法,修习善法,是名为出。是人虽信亦不具足。何因缘故信不具足?是人虽信大般涅槃常乐我净,言如来身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来则有二种涅槃: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有为涅槃无常乐我净,无为涅槃有常乐我净。虽信佛性是众生有,不必一切皆悉有之,是故名为信不具足。
“善男子,信有二种:一者、信,二者、求。如是之人虽复有信,不能推求,是故名为信不具足。信复有二:一、从闻生,二、从思生。是人信心从闻而生,不从思生,是故名为信不具足。复有二种:一、信有道,二、信得者。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故名为信不具足。复有二种:一者、信正,二者、信邪。言有因果,有佛法僧,是名信正;言无因果,三宝性异,信诸邪语富兰那等,是名信邪。是人虽信佛法僧宝,不信三宝同一性相;虽信因果,不信得者,是故名为信不具足。
“是人成就不具足信,所受禁戒亦不具足。何因缘故,名不具足?因不具故,所得禁戒亦不具足。复何因缘,名不具足?戒有二种:一、威仪戒,二、从戒戒。是人唯具威仪等戒,不具从戒戒,是故名为戒不具足。复有二种:一者、作戒,二者、无作戒。是人唯具作戒,不具无作戒,是故名为戒不具足。复有二种:一、从身口得于正命,二、从身口不得正命。是人虽从身口,不得正命,是故名为戒不具足。复有二种:一者、求戒,二者、舍戒。是人唯具求有之戒,不得舍戒,是故名为戒不具足。复有二种:一者、随有,二者、随道。是人唯具随有之戒,不具随道,是故名为戒不具足。复有二种:一者、善戒,二者、恶戒。身口意...(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尊,若从是义,何因缘故,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不得名为须陀洹耶?”
“善男子,从须陀洹乃至诸佛,亦得名为须陀洹。若斯陀含乃至诸佛无须陀洹,云何得名斯陀含乃至佛?一切众生名有二种:一者、旧,二者、客。凡夫之时有世名字,既得道已更为立名,名须陀洹。以先得故名须陀洹,以后得故名斯陀含,是人亦名须陀洹,亦名斯陀含,乃至佛亦复如是。善男子,流有二种:一者、解脱,二者、涅槃。一切圣人皆有是二,亦可得名须陀洹,亦名斯陀含,乃至佛亦复如是。善男子,须陀洹者亦名菩萨。何以故?菩萨者即是尽智及无生智,须陀洹人亦复求索如是二智,是故当知须陀洹人得名菩萨。须陀洹人亦得名觉。何以故?正觉见道断烦恼故,正觉因果故,正觉共道及不共道故,斯陀含乃至阿罗汉亦复如是。善男子,是须陀洹凡有二种:一者、利根,二者、钝根。钝根之人人天七返,是钝根人复有五种,或有六五四三二种;利根之人,现在获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因缘故,须陀洹人喻以[魚+昔]鱼?善男子,[魚+昔]鱼有四事:一者、骨细故轻,二者、有翅故轻,三者、乐见光明,四者、衔物坚持。须陀洹人亦有四事,言骨细者喻烦恼微,言有翅者喻奢摩他、毗婆舍那,乐见光明喻于见道,衔物坚持喻闻如来说无常、苦、无我、不净坚持不舍。犹如魔王化作佛像,首罗长者见已心惊。魔见长者其心动已,即语长者:‘我先所说四真谛者,是说不真。今当为汝更说五谛、六阴...(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欲漏者,内恶觉观,因于外缘生于欲漏。是故我昔在王舍城告阿难言:‘阿难,汝今受此女人所说偈颂,是偈乃是过去诸佛之所宣说。是故一切内恶觉观,外诸因缘,名之为欲。’是名欲漏。有漏者,色、无色界内诸恶法外诸因缘,除欲界中外诸因缘内诸觉观,是名有漏。无明漏者,不能了知我及我所,不别内外,名无明漏。善男子,无明即是一切诸漏根本。何以故?一切众生无明因缘,于阴、入、界忆想作相,名为众生,是名想倒、心倒、见倒,以是因缘生一切漏。是故我于十二部经,说无明者,即是贪因、瞋因、痴因。”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昔于十二部经说言,不善思惟因缘生于贪欲瞋痴,今何因缘乃说无明?”
“善男子,如是二法,互为因果,互相增长。不善思惟生于无明,无明因缘生不善思惟。善男子,其能生长诸烦恼者,皆悉名为烦恼因缘。亲近如是烦恼因缘,名为无明、不善思惟。如子生芽,子是近因,四大远因,烦恼亦尔。”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
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生诸漏者,是内外因。若说无明漏,是名内倒,不识无常、苦、空、无我。若说一切烦恼因缘,是名不知外我、我所。若说无明漏,是名无始无终,从无明生阴、入、界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有智之人知于漏因。云何名为知于漏因?”
“善男子,智者当观,何因缘故生是...(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我亦如是因中说果,先于经中作是说言:‘我从心身至梵天边。’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此六入者名过去业,是名果中说因。善男子,一切圣人真实无有无漏果报,一切圣人修道果报更不生漏,是故名为无漏果报。善男子,有智之人如是观时,即得永灭烦恼果报。善男子,智者观已,为断如是烦恼果报修习圣道。圣道者即空无相愿,修是道已,能灭一切烦恼果报。”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从烦恼而得果报。言烦恼者,所谓恶也,从恶烦恼所生烦恼亦名为恶。如是烦恼则有二种:一因、二果。因恶故果恶,果恶故子恶。如纴婆果,其子苦故,华果茎叶一切皆苦。犹如毒树,其子毒故,果亦是毒。因亦众生,果亦众生。因亦烦恼,果亦烦恼。烦恼因果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烦恼因果。若从是义,云何如来先喻雪山亦有毒草、微妙药王?若言烦恼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烦恼,云何而言众生身中有妙药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无量众生咸同此疑,汝今能为启请求解,我亦能断。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雪山喻者即是众生,言毒草者即是烦恼,妙药王者即净梵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修如是清净梵行,是名身中有妙药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
“善男子,犹如世间从子生果,是果有能与子作因,有不能者。有能作者,是名果子;若不能作,唯得名果,不得名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皆有二种:一者、有烦恼果是烦恼因;二者、有烦恼果非烦恼因。是烦...(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从因缘。”
佛言:“梵志,汝云何见世间有法不从因缘?”
梵志言:“我见大火焚烧榛木,风吹绝焰堕在余处,是岂不名无因缘耶?”
佛言:“善男子,我说是火亦从因生,非不从因。”
梵志言:“瞿昙,绝焰去时不因薪炭,云何而言因于因缘?”
佛言:“善男子,虽无薪炭,因风而去,风因缘故,其焰不灭。”
“瞿昙,若人舍身,未得后身,中间寿命,谁为因缘?”
佛言:“梵志,无明与爱而为因缘。是无明、爱二因缘故,寿命得住。善男子,有因缘故,身即是命,命即是身;有因缘故,身异命异。智者不应一向而说身异命异。”
梵志言:“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令我了了得知因果。”
佛言:“梵志,因即五阴,果亦五阴。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燃火者,是则无烟。”
梵志言:“世尊,我已知已,我已解已。”
佛言:“善男子,汝云何知?汝云何解?”
“世尊,火即烦恼,能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烧燃。烟者即是烦恼果报,无常不净,臭秽可恶,是故名烟。若有众生不作烦恼,是人则无烦恼果报。是故如来说,不燃火则无有烟。世尊,我已正见,唯愿慈矜,听我出家。”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听是梵志出家受戒。”
时憍陈如受佛敕已,和合众僧,听其出家,受具足戒。经五日已,得阿罗汉果。
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名曰富那,复作是言:“瞿昙,汝见世间是常...(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佛说因果诸经集第一九卷
...禁及五无间,犹故能生菩提因缘。一阐提辈则不如是,虽得听受是妙经典,而不能生菩提道因。
“复次,善男子,如佉陀罗、镇头迦树,断已不生;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得闻是《大涅槃经》,而不能发菩提因缘。
“复次,善男子,譬如大雨,终不住空;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普雨法雨于一阐提则不能住。是一阐提周体密致,犹如金刚不容外物。”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说偈:
“不见善不作,唯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犹如险恶道。
“世尊,如是所说,有何等义?”
佛言:“善男子,不见者谓不见佛性,善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作者所谓不能亲近善友。唯见者见无因果,恶者谓谤方等大乘经典,可作者谓一阐提说无方等。以是义故,一阐提辈无心趣向清净善法。何等善法?谓涅槃也。趣涅槃者,谓能修习贤善之行,而一阐提无贤善行,是故不能趣向涅槃。是处可畏者,谓谤正法。谁应怖畏?所谓智者。何以故?以谤法者无有善心及方便故。险恶道者,谓诸行也。”
迦叶复言:“如佛所说:
“云何见所作? 云何得善法?
何处不怖畏, 如王夷坦道?
“是义何谓?”
佛言:“善男子,见所作者,发露诸恶,从生死际所作诸恶,悉皆发露至无至处,以是义故,是处无畏。喻如人王所游正路,其中盗贼悉皆逃走;如是发露,一切诸恶悉灭无余。复次,不见所作者,谓一阐提所...(第0110-01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一卷~第九卷))
...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舍心亦复如是,是故应三,不应有四。
“世尊,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是故应二,不应有四。
“世尊,夫无量者名曰无边,边不可得故名无量。若无量者,则应是一,不应言四。若言四者,何得无量?是故应一,不应四也。”
佛告迦叶:“善男子,诸佛如来为诸众生所宣法要,其言秘密,难可了知。或为众生说一因缘,如说何等为一因缘?所谓一切有为之法。善男子,或说二种,因之与果。或说三种,烦恼、业、苦。或说四种,无明、诸行、生与老死。或说五种,所谓受、爱、取、有及生。或说六种,三世因果。或说七种,谓识、名色、六入、触、受及以爱、取。或说八种,除无明、行及生、老死,其余八事。或说九种,如城经中,除无明、行、识,其余九事。或说十一,如为萨遮尼揵子说,除生一法,其余十一。或时具说十二因缘,如王舍城为迦叶等具说十二无明乃至生、老病死。善男子,如一因缘,为众生故种种分别,无量心法亦复如是。善男子,以是义故,于诸如来深秘行处不应生疑。
“善男子,如来世尊有大方便,无常说常,常说无常;说乐为苦,说苦为乐;不净说净,净说不净;我说无我,无我说我;于非众生说为众生,于实众生说非众生;非物说物,物说非物;非实说实,实说非实;非境说境,境说非境;非生说生,生说非生;乃至无明说明,明说...(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瞋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恚及众生相,以是故名真实思惟。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四无量心,能为一切诸善根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不得见贫穷众生,无缘生慈;若不生慈,则不能起惠施之心,以施因缘,令诸众生得安隐乐,所谓食饮、车乘、衣服、华香、床卧、舍宅、灯明。如是施时,心无系缚,不生贪著,必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心尔时,无所依止,妄想永断,不为怖畏、名称、利养,不求人天所受快乐,不生憍慢,不望返报,不为他诳故行布施,不求富贵。凡行施时,不见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识此非知识。施时不见是器非器,不择日时、是处非处,亦复不计饥馑丰乐,不见因果、此是众生此非众生、是福非福。虽复不见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见断及果报,而常行施无有断绝。善男子,菩萨若见持戒破戒乃至果报,终不能施;若不布施,则不具足檀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人眷属欲令安隐,为除毒故,即命良医而为拔箭。彼人方言:‘且待莫触!我今当观,如是毒箭从何方来?谁之所射?为是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复更作念:‘是何木耶?竹耶?柳耶?其镞铁者何冶所出?刚耶?柔耶?其毛羽者是何鸟翼?鸟鸱鹫耶?所有毒者,为从作生?自然而有?为是人毒?为蛇毒耶?’如是痴人竟未能知,寻便命终。善男子,菩萨亦尔,若行施时分别受者、...(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造少恶业,此业因缘应现受报;是人少恶不能忏悔,不自呵责,不生惭愧,无有怖惧,是业增长地狱受报。是名为见。
“复有知而不见。云何知而不见?知诸众生皆有佛性,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不能得见,是名知而不见。
“复有知而少见。十住菩萨摩诃萨等知诸众生皆有佛性见不明了,犹如闇夜所见不了。
“复有亦见亦知,所谓诸佛如来亦见亦知。
“复有亦见亦知、不见不知。亦见亦知者,所谓世间文字言语、男女、车乘、瓶盆、舍宅、城邑、衣裳、饮食、山河园林、众生寿命,是名亦知亦见。云何不见不知?圣人所有微密之语,无有男女乃至园林,是名不见不知。
“复有知而不见。知所惠施,知所供处,知于受者,知因果报,是名为知。云何不见?不见所施供处、受者及以果报,是名不见。
“菩萨摩诃萨知有八种,即是如来五眼所知。”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何等利?”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义无碍者,知一切法所有诸义,能随诸法所立名字而为作义。辞无碍者,随字论、正音论、阐陀论、世辩论。乐说无碍者,所谓菩萨摩诃萨凡所演说无有障碍,不可动转,无所畏省,难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萨能如是见知,即得如是四无碍智。
“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遍知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之法。义无...(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即初发心,果者名为大般涅槃,如来不舍最初发心得大涅槃,是故如来名为善逝。又复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好者名见佛性,有者名大涅槃。善男子,涅槃之性实非有也,诸佛世尊因世间故说言是有。善男子,譬如世人实无有子说言有子,实无有道说言有道;涅槃亦尔,因世间故说言为有,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善男子,云何世间解?善男子,世间者名为五阴,解者名知,诸佛世尊善知五阴故名世间解。又世间者名为五欲,解名不著,不著五欲故名世间解。又世间解者,东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一切声闻、独觉不知不见不解,诸佛悉知悉见悉解,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者一切凡夫,解者知诸凡夫善恶因果,非是声闻、缘觉所知,唯佛能知,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者名曰莲华,解名不污。善男子,是名世间义。莲华者即是如来,不污者如来,不为世间八法之所染污,是故号佛为世间解。又世间解者,诸佛菩萨名世间解。何以故?诸佛菩萨见世间故,故名世间解。善男子,如因食得命,名食为命;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见世间故,故名世间解。
“云何无上士?上士者名之为断,无所断者名无上士,诸佛世尊无有烦恼故无所断,是故号佛为无上士。又上士者名为诤讼,无上士者无有诤讼,如来无诤,是故号佛为无上士。又上士者名语可坏,无上士者语不可坏,如来所言一切众生所不能坏,是故号佛为无上士。又上士者名为上座,无上士者名无上座,三世诸佛更...(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大王,富有二种:一者、象马种种畜生,二者、金银种种珍宝。象马虽多,不敌一珠。大王,众生亦尔:一者、恶富,二者、善富。多作诸恶,不如一善。臣闻佛说:‘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大王,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少火能烧一切,如少毒药能害众生;少善亦尔能破大恶,虽名少善其实是大。何以故?破大恶故。大王,如佛所说:‘覆藏者漏,不覆藏者则无有漏,发露悔过是故不漏。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怀惭愧,罪则消灭。’大王,如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善心亦尔,一一善心能破大恶。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是故诸佛说有智者不覆藏罪。
“善哉!大王能信因果、信业、信报。唯愿大王,莫怀愁怖。若有众生造作诸罪,覆藏不悔,心无惭愧,不见因果及以业报,不能咨启有智之人,不近善友,如是之人,一切良医乃至瞻病所不能治。如迦摩罗病,世医拱手,覆罪之人亦复如是。云何罪人?谓一阐提。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何以故?如世死尸,医不能治;一阐提者亦复如是,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大王今者非一阐提,云何而言不可救疗?
“如王所言无能治者。大王当知,迦毗罗城净饭王子,姓瞿昙氏,字悉达多,无师觉悟自然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知见、大慈大悲,怜愍一切如罗睺罗,随善众生如犊逐母,知时而说,非时不语,实语、净语、妙语、义语、法语、一语,能令众生永离烦恼。善知众生诸根心性,随宜方便无不通达。其智高大如须弥山,深邃广远犹如大海。是佛世尊有金刚智,能破众生一切恶...(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佛往昔说十二部经,善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常者不断,无常者断。无常可断故堕地狱,常不可断,何故不遮?佛性不断非一阐提,如来何故作如是说言一阐提?
“世尊,若因佛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来广为众生说十二部经?世尊,譬如四河出阿耨达池,若有天人诸佛世尊,说言是河不入大海,当还本源,无有是处;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有佛性者,若闻不闻、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如优陀延山,日从中出至于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还东方’者,无有是处;佛性亦尔,若不闻、不戒、不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处。
“世尊,诸佛如来说因果性非有非无,如是之义是亦不然。何以故?如其乳中无酪性者则无有酪,尼拘陀子无五丈者则不能生五丈之质,若佛性中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树者,云何能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树?以是义故,所说因果非有非无,如是之义云何相应?”
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复有二人:一者、作恩,二者、念恩。复有二人:一者、咨受新法,二者、温故不忘。复有二人:一者、造新,二者、修故。复有二人:一、乐闻法,二、乐说法。复有二人:一、善问难,二、善能答。善问难者,汝身是也;善能答者,谓如来也。善男子,因是善问,即得转于无上珐輪,能枯十二因缘大树,能渡无边生死大河,能与魔王波旬共战,能摧波旬所立胜幢。
“善男子,如我先说,三种病人,值遇良医、瞻病、好药,及以不遇,病悉得差,是义云何?若得不得,谓定寿命。所以者...(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见。又未能渡十二缘河,犹如兔马。何以故?不见佛性故。善男子,是观十二因缘智慧,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善男子,譬如胡瓜,名为热病。何以故?能为热病作因缘故。十二因缘亦复如是。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行因识果,以是义故,彼无明体亦因亦因因,识亦果亦果果,佛性亦尔。善男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缘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无变。以是义故,我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甚深,无知无见,不可思惟,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以何义故甚深甚深?众生业行不常不断而得果报,虽念念灭而无所失,虽无作者而有作业,虽无受者而有果报,受者虽灭果不败亡,无有虑知和合而有。一切众生虽与十二因缘共行而不见知,不见知故无有终始。十住菩萨唯见其终,不见其始。诸佛世尊见始见终,以是义故,诸佛了了得见佛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善男子,如蚕作茧,自生自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犹如拍毱。善男子,是故我于诸经中说,若有人见十二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善男子,如是二法,乃是念定近因缘也,常为师宗同学所赞,我亦常于处处经中称美赞叹如是二法。若能具足是二法者,则得近于大涅槃门及五种乐,是名寂静。坚持戒者,名为精进。有惭愧者,名为正念。不见心相,名为正定。不求诸法性相因缘,是名正慧。无有相故,烦恼则断,是名解脱。称美如是《大涅槃经》,名赞解脱。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十法,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善男子,如汝所问,十住菩萨以何眼故,虽见佛性而不了了?诸佛世尊以何眼故,见于佛性而得了了?善男子,慧眼见故不得明了,佛眼见故故得明了;为菩提行故则不了了,若无行故则得了了;住十住故虽见不了,不住不去故得了了;菩萨摩诃萨智慧因故见不了了,诸佛世尊断因果故见则了了。一切觉者名为佛性,十住菩萨不得名为一切觉故,是故虽见而不明了。
“善男子,见有二种:一者、眼见,二者、闻见。诸佛世尊眼见佛性,如于掌中观阿摩勒。十住菩萨闻见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萨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善男子,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复有闻见,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 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二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应当修习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世尊,一切众生不能得知如来心相,当...(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燃灯。涅槃若尔,云何得名我乐净耶?”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汝以曾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能问如来如是深义。善男子,不失本念乃如是问也。我忆往昔过无量劫,波罗奈城有佛出世,号曰善得。尔时,彼佛三亿岁中演说如是《大涅槃经》。我时与汝俱在彼会。我以是事咨问彼佛,尔时如来为众生故,三昧正受,未答此义。善哉!大士,乃能忆念如是本事。谛听!谛听!当为汝说。
“戒亦有因,谓听正法;听正法者是亦有因,谓近善友;近善友者是亦有因,所谓信心;有信心者是亦有因,因有二种:一者、听法,二、思惟义。善男子,信心者因于听法,听法者因于信心,如是二法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譬如尼乾立拒举瓶,互为因果不得相离。善男子,如无明缘行,行缘无明,是无明、行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乃至生缘老死,老死缘生,是生、老死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生能生法不能自生,不自生故由生生生,生生不自生赖生故生,是故二生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信心、听法亦复如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