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3|回復: 6
|
佛说不饮酒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不饮酒诸经集录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观经》一开始就教我们打基础,修三种福,第一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真正做到,念没用处的。第二种「受持三皈」,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众戒,我们在家,实在讲现在出家也一样,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五戒也是具足戒;「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我们守礼。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三种净业十一句。这十一句要统统把它做到,要不能统统做到,你将来往生都有障碍。如果你条条统统做到,我敢说你必定预知时至,你临走的时候一定没有病苦,为什么?你有福。这三种福是大福报!福报修成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多住几年干什么?劝进行者,就是为这个理由。”“五戒里面有一条「不饮酒」,饮酒的本身没有罪,所以它跟前面四种不一样;前面四种本身就是罪,酒本身没有罪。没有罪,为什么要把它定在重戒?酒醉之后乱性,犯前面四种罪。所以酒这条戒,它叫遮戒。这个遮戒的意思,用现代话就是防预(防范、预防),它是防预的性质,它本身没有罪,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社会,我们从旁边观察犯这些重罪的人,与酒这个关系可以连在一起,绝大多数都是酒醉之后犯下重罪,所以世尊把这一条列入重戒。”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不饮酒or不沽酒”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4日
...生八万四千异性乱心,我当为其各各异性,广说八万四千法聚。世尊,若有众生学无上大乘,我当为其具足广说六波罗蜜,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若有众生学声闻乘未种善根,愿求诸佛以为其师,我当安止于三归依,然后劝令住六波罗蜜。若有众生喜为杀害,我当安止于不杀中。若有众生专行恶贪,我当安住于不盗中。若有众生非法邪淫,我当安止不邪淫中。若有众生各各故作诽谤妄语,我当安止不妄语中。若有众生乐为狂痴,我当安止不饮酒中。若有众生犯此五事,我当令受优婆塞五戒。若有众生于诸善法不生喜乐,我当令其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若有众生少于善根,于善根中心生爱乐,我当令其于未来世,在佛法中出家学道,安止令住梵净十戒。若有众生悕心求于诸善根法,我当安止善根法中,令得成就梵行具足大戒。如是等众生,作五逆罪乃至悭吝,为是众生以种种门示现神足,说诸句义开示阴、界、诸入、苦、空、无常、无我,令住善妙安隐寂灭无畏涅槃,为如是四众比丘、比丘...(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佛言汝善思量之。人能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富贵。寿命延长解脱众难者乎。执持白佛言。今我以所事非真故归命于佛耳。唯愿哀愍去我浊秽之行。受佛清净决言。
佛语执持长者。汝审能尔者可礼敬三宝。执持长者即便胡跪合掌礼佛。于是与世尊授三归。受三归已当有三十六善神王。随逐护汝身。佛复告言善男子汝能远恶。求善知识世之希有。我当更授汝五戒之法。佛言第一不杀第二不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第五不饮酒。长者执持已受三归及五戒竟。佛语长者。汝能持是归戒。游行之处可无所畏。戒神二十五归神三十六。常随护汝。外诸恶魔无敢当汝者。长者从佛受归戒竟。佛为说法。欢喜信解礼佛而去。于是已后长者执持到他国中。见人杀生盗人财物。见好色女贪爱恋之。见人好恶便论说之。见人饮酒便欲追之。心意如是无一时定。便自念言。悔从佛受三归五戒重誓之法。作如是念。我当还佛三归五戒之法。即诣佛所而白佛言。前受三归五戒之法。多所禁制不得复从本意所作。今自思惟欲罢。不能事佛可尔以不。何以故佛法尊重非凡类所及。可得还法戒不乎。佛默然不应。言犹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拍长者头。复有鬼神解脱其衣裳。复有鬼神以铁钩。就其口中曳取其舌。复有淫女鬼神以刀割其阴。复有鬼神洋铜灌其口。前后左右有诸鬼神。...(第0163部~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十二卷)
...枯。有求声闻乘。有求辟支佛乘。有求无上大乘者。以随愿故生我佛土。集不善根粗犷乐恶。刚强倒见不摄意志。我当为彼八万四千心行乱意众生。广说八万四千部法。其中众生求无上大乘者。我当为彼广说六波罗蜜法。广说檀波罗蜜。乃至广说般若波罗蜜。其中众生有求声闻辟支佛乘。未种善根求度世者。我当令彼住三归依。后乃令住波罗蜜。喜杀生者令住不杀。贪重者令住不盗。染着非法者令住不邪淫。妄语相说者令住不妄语。乐昏浊者令住不饮酒。其有众生有此五病者。我当令彼断是五患住优婆塞戒。有众生不乐善法者。我当令彼一日一夜住圣八分戒。其有少乐善根者。我当令彼来近我法出家十戒得住梵行。其有众生乐求善法者。我当令彼于善法中得受具足尽住梵行。我当为如是造无间业乃至不摄意志众生故。以多种种若干句义文字变化而为说法。示现阴界入无常苦空无我。令住善安隐妙寂无畏城。我当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如是法。其有喜乐论者。我当为彼现诸论法。乃至求...(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 无垢宝庄严
说此偈已。佛告毗毗产言。善哉善哉。楞迦主。汝问如来此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楞迦主。菩萨常与六波罗蜜相应修行。于一切众生心无挂碍。楞迦主。菩萨如是之行勿令退减。勿染世法。当更进修佛法胜行。成熟无边众生净佛国土。证契摩诃若那无佛法障。毗毗产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云何修行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楞迦主。当去憍慢过恶不嫉不吝。行四梵行心念饶益一切众生不杀生不妄语不饮酒不淫不盗不两舌不恶口不非宜语。常专修行菩提之心六波罗蜜心利众生心寂静净心。观诸有趣众多怖畏。度脱三有苦恼众生。楞迦主。汝今欲求佛果。当如是知。所言佛者。但以名字假施设耳。何以故。楞迦主。佛体无体故。佛体无根故。佛体无住故。佛体至净故。佛体无尘故。佛体无我故。佛体无取故。佛体无形故。佛体无相故。佛体无入故。佛体无出故。佛体无劳故。佛体无支分故。佛体无著故。佛体无染故。佛体无量故。佛体无所缘故。佛体...(第0192部~佛说证契大乘经二卷)
...。不能作诸功德。不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每日十声念佛。愿生其刹。命欲终时。亦梦见此佛。遂得往生。所居七宝宫宇。惟在于地。去佛所为远。功德智慧。又次于中辈生者。
必修十善分第四十四
佛言。行菩萨道生阿弥陀佛刹者。即得不退转地菩萨。具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种好。渐次以入佛位。欲于何方世界作佛。皆如所愿。若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必修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调欺。五不饮酒。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妄言。九不嫉妒。十不贪欲。不靳吝。不嗔恨。不邪见。笃于孝顺谨于诚信。信受佛语。深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善法。昼夜思惟阿弥陀佛。及彼刹种种功德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命终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闻无量无数诸佛。称赞此佛功德。永不退转无上菩提。
复有三等分第四十五
佛言。其次斋戒清净。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欲生其刹。十昼夜不断绝者。命终必得往生。纵不得昼夜。当绝虑...(第0199部~大阿弥陀佛经二卷)
...师长修诸功德者。常以天眼遍察五道。时有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妻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慧。修清净志信乐空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所学微妙。而两目无所见。若入山中者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枉害。若我寿终为其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
于是菩萨寿尽。即下生为盲父母家作子。父母欢喜甚爱重之。本发大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留乐世间。子年七岁号字曰睒。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诳。不饮酒不妄言不绮语。不嫉妒不咒诅。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事父母如人事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妄倾邪。父母喜悦无复忧愁。年过十岁。睒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求志空寂无上正真。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在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及上时入山清净。我自寻随与父母俱。供养随意不失时节。父母报睒言。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共入山。
睒即以家中所有之物。皆施国中诸贫穷者。便与...(第0212部~菩萨睒子经一卷)
...三尊。恭顺师长修诸功德者。常以天眼遍观五道。时有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妇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道决。修清净志信乐空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欲学妙道。而两目皆盲目无所睹。若入山中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危害。若我寿终为其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于是菩萨寿尽。即便下生盲父母家为其作子。父母欢喜爱之甚重。本发道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乐世间。子年十岁号曰睒子。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不妄言。不绮语不嫉妒。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事父母如人事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望倾斜。于是父母即大喜悦无复忧愁。至年过十岁。睒自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志求空寂无上之道。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居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本先志。自随父母俱共入山侍养之。宜不失时节。父母报睒言。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当入山。睒即以家中所有之物。皆施国中诸贫穷者。便与父母俱共入山。睒...(第0213部~佛说睒子经一卷)
...食。佛即咒曰。天下凡有三毒。一者贪淫。二者嗔恚。三者愚痴。佛无是三毒者毒为不行。至诚有经法者毒亦不行。如诸比丘道正者毒亦不行。佛语适竟。饭食中毒皆消去。佛语阿难。令诸比丘皆饭。毒皆已去。佛及诸比丘皆饭已。申日便前长跪。以头面着佛足。白佛言。我无状。用恶人之言。令我作恶。愿从佛求哀悔过。佛即为申日说经。便得第一须陀洹道。申日即受五戒为优婆塞。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两舌。五者不饮酒。申日受五戒已。持头面着佛足。为佛作礼。
...(第0227部~佛说申日儿本经一卷)
...叉罗刹之难。毒药刀剑临当刑戮。过去业缘现造众恶。以是因缘受一切苦极大怖畏。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并诵此咒一遍至七遍消伏毒害。恶业恶行不善恶聚。如火焚薪永尽无余。以是因缘此观世音菩萨所说神咒。名施一切众生甘露妙药。得无病畏不横死畏不被系缚畏。贪欲嗔恚愚痴三毒等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观世音菩萨为施无畏者。此陀罗尼灌顶章句无上梵行。毕定吉祥大功德海。众生闻者获大安乐应当闇诵。若欲诵之应当持斋。不饮酒不啖肉。以灰涂身澡浴清净。不食兴渠五辛。能熏之物悉不食之。妇女秽污皆悉不往。常念十方佛及七佛世尊。一心称观世音菩萨诵持此咒。现身得见观音菩萨。一切善愿皆得成就。后生佛前长与苦别。佛告阿难王舍大城有一女人。恶鬼所持名旃陀利。彼鬼昼夜作丈夫形来娆此女。鬼精着身生五百鬼子。汝忆是事不。我于尔时教此女人。称观世音菩萨。善心相续入善境界。阿难当知如此菩萨威神之力恶鬼消伏。得见我身无比色像。我于尔时一一毛孔...(第0322部~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一卷)
...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大乘单译经?第0375部
佛说孛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孛经
亦名孛经抄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大子名只。有园田八十顷。去城不远。其地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净。无有蚑蜂蚊虻蝇蚤。居士须达。身奉事佛。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见谛沟港。常好布施。赈救贫穷。人呼为给孤独氏。须达欲为佛起精舍。周遍行地。唯祇园好。因从请买。太子只言。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持相与。须达曰诺。听随买数。只曰我戏言耳。讼之纷纷。国老谏曰。已许价决。不宜复悔。遂听与之。须达默念何藏金足。只谓其悔嫌贵自止。曰不贵也。自念当出何藏金耳。即时使人象负金出。随集布地。须臾满四十顷。只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轻宝乃尔。教齐是止。勿复出金。园地属卿。我...(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勤三为猕猴说出罪忏悔。既忏悔已。告猕猴言。法子。汝今清净是名布萨。汝从今日至尽形寿受不杀戒。三世诸佛时阿罗汉。永不杀生身口意净。汝亦如是。尔时猕猴白罗汉言。我愿作佛。随大德语。从于今日乃至成佛终不杀生。是时罗汉闻猕猴语。身心欢喜即授五戒。法子。汝从今日至尽形寿随学佛法。三世诸佛诸声闻众身业清净。常不杀生持不杀戒。汝亦如是至尽形寿持不杀戒。能受持不。猕猴答言。我能奉持。次受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如上法既受戒已。时阿罗汉告言。汝当发愿。汝是畜生现身障道。但勤精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猕猴发愿已竟。踊跃欢喜走上高山。缘树舞戏坠地而死。由阿罗汉受五戒故。破畜生业。命终即生兜率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萨。菩萨为说无上道心。即持天花下空泽中供养罗汉。罗汉见之即便微笑告言。天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时阿罗汉而说偈言。
业能庄严身 处处随趣趣
不失法如券 业如负财人 ...(第0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一卷)
...生于大富上族家 具足功德人所敬
生生恒得宿命智 由灯奉施佛支提
于诸众生常悲念 发言眷属皆敬受
心无损害恒调柔 常不造作恶道业
复次舍利弗。若有众生供养佛塔得四种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身业清净。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善友清净。舍利弗。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彼生处。远离杀生无杀害意。亦常远离偷盗邪淫。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人妻。亦不饮酒放逸自纵。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生。离不善法及诸恶业。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身业清净。舍利弗。云何口业清净。是人世世常不妄语。若不见闻终不妄说。若见若闻合时咨问。然后乃语。为利自他不作异说。设若有人教令妄语。为护实语终不妄言。不以此语向彼人说。不持彼事向此人道。二朋先坏不令增长。有所发言能善和诤。若痛心语若粗语。若苦恶语。不喜语。不乐语。不爱语。不入心语。恼他语。结怨语。悉皆远离。有所发言润语软...(第0424部~佛说施灯功德经一卷)
...。悦耳语。美妙语。入心语。多人爱语。多人乐语。可爱语。可乐语。能除怨语。恒作如是种种美妙语。复离绮语。不作异想异语。不作异印异期。覆障实事不烦广说。不非时语。恒究竟语。舍利弗。如是远离不清净口业。成就清净口业。舍利弗。是名口业清净。舍利弗。云何意业清净。于他所有珍宝资财。不起贪着。不起嗔心。远离害心。又离邪见无诸恶见。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意业清净。舍利弗。云何得善友清净。若诸善友远离妄语。亦不饮酒。离诸粗犷。调伏正见。往诣其所亲近咨受。又诣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等所。亲近供养咨受未闻。舍利弗。是名第四善友清净。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支提施灯明已。得如是等四种清净。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为欲照塔故然灯 身口意业善调伏
远离邪见具净戒 由是获得如意眼
犹如净日照十方 速能获得于漏尽
彼大智慧具威德 得净天眼离尘漏
智者能了众生意 ...(第0424部~佛说施灯功德经一卷)
...世则无此戒。禅无漏戒若佛在世若不在世一切时有。波罗提木叉戒从教而得。禅无漏戒不从教得。波罗提木叉戒从他而得。禅无漏戒不从他得。波罗提木叉戒不问眠与不眠。善恶无记心一切时有。禅无漏戒必禅无漏心中有戒。余一切心中无也波罗提木叉戒。但人中有。禅戒无漏戒人天俱有。波罗提木叉戒但欲界中有。禅无漏戒欲色界成就无漏戒。波罗提木叉戒但佛弟子有。禅戒外道俱有。问曰。优婆塞五戒。几是实罪。几是遮罪。答曰。四是实罪。饮酒一戒是遮罪。饮酒所以得与四罪同类结为五戒者。以饮酒是放逸之本能犯四戒。如迦叶佛时。有优婆塞。以饮酒故邪淫他妇。盗杀他鸡。他人问言。何以故尔。答言。不作。以酒乱故一时能破四戒。有以饮酒故能作四逆。唯不能破僧耳。虽非宿业有狂乱报。以饮酒故迷惑倒乱。犹若狂人。又酒乱故废失正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虽非实罪。以是因缘与实罪同。优波离复白佛言。优婆塞戒但于众生上得戒。非众生上亦得戒不。但于可杀可盗可淫可妄语众生上得戒耶。若于不可杀不可盗不可淫不可欺诳众生上亦得戒耶。答曰。于众生得四戒。于非众生上得不饮酒戒。若众生可杀不可杀。可淫不可淫。可盗不可盗。可妄语不可妄语。一切得戒。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非非想处。及三千世界乃至如来一切有命之类。得此四戒。以初受戒时一切不杀。一...(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以饮酒故邪淫他妇。盗杀他鸡。他人问言。何以故尔。答言。不作。以酒乱故一时能破四戒。有以饮酒故能作四逆。唯不能破僧耳。虽非宿业有狂乱报。以饮酒故迷惑倒乱。犹若狂人。又酒乱故废失正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虽非实罪。以是因缘与实罪同。优波离复白佛言。优婆塞戒但于众生上得戒。非众生上亦得戒不。但于可杀可盗可淫可妄语众生上得戒耶。若于不可杀不可盗不可淫不可欺诳众生上亦得戒耶。答曰。于众生得四戒。于非众生上得不饮酒戒。若众生可杀不可杀。可淫不可淫。可盗不可盗。可妄语不可妄语。一切得戒。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非非想处。及三千世界乃至如来一切有命之类。得此四戒。以初受戒时一切不杀。一切不盗。一切不淫。一切不妄语。无所限齐。以是故一切众生上无不得戒。凡受戒法。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众生上起慈愍心。既得增上心便得增上戒。夫得戒法。于一切众生上各得四戒。四戒差别有十二戒。于众生上。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凡起此四恶有三...(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无所限齐。以是故一切众生上无不得戒。凡受戒法。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众生上起慈愍心。既得增上心便得增上戒。夫得戒法。于一切众生上各得四戒。四戒差别有十二戒。于众生上。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凡起此四恶有三因缘。一以贪故起。二以嗔故起。三以痴故起。于一切众生上有十二恶。以反恶故得十二善戒色。一切无边众生上亦复如是。设有百万千万阿罗汉入于泥洹。先于此罗汉上所得戒始终成就。不以罗汉泥洹故此戒亦失。得不饮酒戒时。此一身始终三千世界中一切所有酒上。咽咽得戒色。以受戒时一切酒尽不饮故。设酒灭尽戒常成就而不失也。先受戒时。于一切女人上三疮门中得不淫戒。而后娶妇犯此戒不。答曰。不犯。所以尔者。本于女上得邪淫戒。今是自妇。以非邪淫故不犯此戒。以是义推之。一切同尔。八戒十戒。众生非众生类。得戒亦如是。二百五十戒。一切众生上各得七戒。以义分别有二十一戒。如一众生上起身口七恶。凡起此恶有三因缘。一以贪故起。二以嗔故起。三以痴故起。以三因缘起此七恶。三七二十一恶。反恶得戒。一众生上得二十一戒色。一...(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阿须伦宫殿。见婆呵阿须伦女数千万众。不见阿须伦身。将诸女众归诣忉利天宫。时诸阿须伦等。求哀归命向释提桓因。我等愚惑。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如是。我等先祖信奉如来。闻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释。将我眷属尽填天宫。非佛弟子所行法则。帝释闻之怅然不乐。须伦此语。证我犯不与取戒。我宁当奉禁不犯偷盗。即还诸女。尔时阿须伦王。即以最所敬女奉天帝释。天帝释。即以美甘露与须伦。须伦与天和合共修行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不香花脂粉非时不食。奉持如来三归依法。吾昔所行无数生中作转轮圣王。无数生中作天帝释。无数生中作梵天王。奉持贤圣八关斋法度难救厄。设四天下满中火焰譬如劫烧。一心归命称如来名。持八关斋法投身入火焰不能烧。若满中水水不能溺。八关斋者诸佛父母。
紧陀罗品第三十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信解脱。过去无央数阿僧祇劫为紧陀罗王。须弥山北过琉璃山。琉璃山北过小铁围山。铁围山北有大黑山。紧陀罗王在中治化...(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者 无量诸像类
种种巧方便 引导诸群生
若彼牧牛人 示余真犊子
彼乳则不下 是故设方便
如来亦如是 若现自性身
一切诸世间 其谁堪任见
故以巧方便 示现随世间
普令得解脱 是则诸佛法
是故我从今 当行虚伪事
乃至杀众生 一切虚妄际
不受离虚妄 则我戒清净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不饮酒戒。
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饮酒
常受饮酒戒 长夜恒纵逸
由是大叫呼 宛转遍五道
一向极快乐 是则名为酒
从彼大乘生 无上佛藏酒
是酒我今饮 自足劝众生
常住不变易 欢喜叹善哉
八声大宣唱 酣醉无终极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不淫净戒。
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淫戒
我当常受持 贪着他所爱
恒游淫女舍 与彼相娱乐
三昧乐为妻 真谛法为子
慈悲心为女 以空为舍宅
无量波罗蜜 以为高广床
侍卫诸烦恼 隐覆...(第0430部~央掘魔罗经四卷)
...作声)须婆吼(此言善脾)阿难陀(此言大欢喜)如是等一千三百五十阿罗汉。复有一千三百凡夫比丘众。
复有金刚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德勇猛菩萨。无尽意菩萨。大意菩萨。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如是等无数菩萨摩诃萨。
菩萨戒品第二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欲问世尊。胜语世间菩萨戒。愿为我说我当谛听。佛告文殊师利。我今当说汝善谛听。不杀众生。不盗他财物。不非梵行。不起妄语。不饮酒。如是当忆。不歌舞倡伎。不着花香持天冠等。不坐卧高广大床。不过中食。若行此事不成就三乘。何以故。以有犯故。发长二指当剃。或二月日若短而剃。是无学菩萨。若过二指亦是无学菩萨。爪不得长。得如一[麩-夫+黃]麦。何以故。为搔痒故。若如此者是分别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并般若波罗蜜。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为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若食抟当如鸡卵大。正食时无因缘不得看他是分别菩萨。不...(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男子譬如妇人身怀重孕乃至十月。时此妇人加诸病苦。支节酸疼犹如刀解不能饮食。欲产之时受大剧苦作如是念。我若免难永不淫欲常修梵行。才产之后还行恶法。便忘先时苦切之患。善男子当来之世愚痴众生亦复如是。不信此经亦不读诵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修定修慧。贪着俗情乐世间事。不行三业清净之因。此等众生堕地狱已始生悔心。如怀孕妇人身遭极苦。受苦恼已从地狱出。既得人身耽五欲乐。其地狱苦不能记念还造恶业。善男子譬如有人多饮药酒。饮已昏迷不知家处。佛法僧宝父母妻子。曾不忆念无恭敬心。由昏醉故遂往尸林险难之处。亦无怖畏惶惧之心。作如是念。岂有天龙药叉之类能怖于我。如是醉人虽于此时。委卧荆棘便生乐想。醉醒之后必怀迫悔。自知非法言我从今乃至命尽。更不饮酒作众过失。后遇恶缘还复耽饮同前造过。愚痴有情亦复如是。由贪染故多蓄珍财。作诸憍逸不念三宝。弃背尊亲亦不修行施戒忍等。不欲希求净佛国土。此等有情常处生死无涯海中。当堕地狱长受众苦。设得为人处胎之时。受众苦恼被苦逼身。便作是念我若得免此厄难者。更不作罪受斯极苦。恒修善业愿生净土。彼得人身由愚痴故。作众罪业还堕恶道。是故汝等当善修行勿为放逸是我要略之所教诫。
尔时具寿阿难陀白佛言。世尊此经复有何...(第0494部~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一卷)
...慈悲遍覆。由如月光普照世间。缘汝此心极大悲故。已超大切诸大菩萨菩提心。庄严法门不求己乐。利益有情能忍大苦。是故菩萨。见众生苦菩萨亦苦。见众生乐菩萨亦乐。我观汝心终不为己。利众生故发如是问。汝今一心思惟谛受我法。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若有持诵一切真言法。先于诸佛深起敬心。次发无上菩提之心。为度众生广发大愿。远离贪痴憍慢等业。复于三宝深生珍重。亦应虔诚遵崇大金刚部。当须远离杀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亦不饮酒及以食肉口虽念诵心意不善常行邪见。以邪见故变为不善。得杂染果。譬如营田依时节作。种子若燋终不生芽。愚痴邪见亦复如是。假使行善终不获果。是故应当远离邪见。恒依正见而不动摇。修行十善增长甚深微妙之法。若有天龙阿修罗等。及食血肉诸恶鬼类。游行世间损害有情。恼持诵人令心散乱。见正持我妙真言法时。彼等即生恐怖。此法与彼极相违故。使念诵人令退菩提。欲令彼等不损伤者。应须入此大三昧耶曼荼罗。以诸大圣众及与诸天...(第0527部~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三卷)
...死尸。乃至刹那终不住海。念诵人若起不善思惟。速应远离。乃至一念勿使在心。譬如室内然灯烛者。只为防风。以无风故灯焰转明。持诵真言。复加勤苦勇猛精进。令善法增长亦复如是。
复次苏婆呼童子。持诵之者。于四威仪常须作意。勿使身心调戏躁动。失其志节。不得拍手音乐歌舞婚礼博戏及往观看。亦不毁谤在家。及行谄曲言辞。说人长短。非时睡眠无义谈话。寻学文章及诸邪法。嗔恚忿恨悭贪憍慢。放逸懈怠皆须远离。亦不饮酒及以食肉。葱蒜韭韭胡麻萝卜。并步底那(此云驴驹蹄)
胡麻油等并不应食。亦不吃一切残食。皆不应食。若食此等食者不名持真言人。念诵无验。
复次苏婆呼童子。以勤念诵昼夜不间。呼召发遣皆须如法。若欲念诵时。敷以茅草于上坐卧。欲睡之时。先作慈悲喜舍之观。并于三宝及舍利塔。深心恭敬以求灭罪。若不作如是观行卧者。不名念诵人。如卧死尸。
复次苏婆呼童子。念诵人常服三白食。或菜根果乳...(第0527部~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三卷)
...门,非梵行而言梵行,退失堕落圣道果证,为诸烦恼结使所胜、结使所坏。又复破戒诸恶比丘,能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若有依我而出家者,众生应作十种胜想,得无量无边福德。
“何等为十?有诸众生见依我出家者,应作念佛想,以是净心欢喜因缘,不信一切诸余外道,及外道经书。若当见时,即应思惟决定圣戒,以是因缘,能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乃至不饮酒等,入涅槃城。见有依我而出家者当起施心,以是因缘,于将来世财富无量,善去善向,殊胜供养常得充给,乃至入于无畏大涅槃城。又见依我佛法出家,柔和质直,常行忍辱,不生卒暴,心无狂乱,喜乐正法,常好闲静阿练若处,乃至欲入涅槃无畏之城。若有众生,破戒非法作恶威仪,见如是人,当共软语乃至礼足,以是因缘,此人后世生尊贵家,有大势力,常为一切之所瞻视,乃至当得入涅槃城。
“天藏大梵,若依我法出家造作恶行...(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诸恶知识,亲近一切诸善知识,供养恭敬;然后读诵方等大乘六波罗蜜,一切所作诸恶不善,皆悉发露如法忏悔;发大誓愿,身坏命终于后世中,悉能成就声闻法器,斯有是处,亦是辟支佛种子,乃至大乘阿鞞跋致无上种子。何以故?善男子,复有十种依止轮,若成就是轮已,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则能速疾成声闻器种、辟支佛种、大乘阿鞞跋致种。何等为十?如是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信有业报具足惭愧,远离邪见及恶知识,持戒不杀乃至不饮酒,慈心一切离瞋恼害,具足悲心救济忧苦,羸劣众生得于喜心,远离两舌、妄言、绮语,得无诤心离悭贪嫉妒,终不依止诸邪异道,离一切疑网及众苦相,发大精进于一切法而得坚固,疾证寂静得法欢悦。
“族姓子,是十种依止轮,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成就十轮,则便速得声闻法器、辟支佛种、大乘阿鞞跋致种子,是名依止轮也。如是轮者,悉与声闻、辟支佛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于众...(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汝如法而住。’
“尔时,净庄严王告千子言:‘汝等谁能绍继王业?’诸子咸言:‘我等亦乐出家,愿垂听许。’父王告言:‘汝等若悉出家,此四天下国土人民谁当养育?若汝等大悲坚固,应为作王,普令众生安住善法。’时千子中有一王子,名念大悲,即以偈颂,答父王言:
“‘父王于佛法, 所得诸功德,
我悲受王位, 亦当如是学。
我常修梵行, 尽形持八戒,
我当不饮酒, 不涂饰香华,
身去庄严具, 不卧金床座,
足不蹑金屣, 首不饰宝冠,
不著天妙衣, 不观诸妓乐,
不玩奇鸟兽, 不从宫女人。
周巡四天下, 宣行十善道,
呵责家过患, 赞叹出家法。
舍自在憍慢, 亲近佛法僧,
不退菩提心, 常厌于三界。
以施爱利益, 同事摄众生,
普令于大...(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子、眷属、亲戚、奴婢财物持用惠施;菩萨尔时,于众生中得慈悲心。善男子,菩萨不应于他众生有悭吝心,以逼他众生取财惠施,诸佛世尊所不赞叹,何况自割支节施于他人!是名菩萨具足檀波罗蜜。
“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尸波罗蜜?善臂,是菩萨于一切众生,乃至尽形,自不杀生,教他不杀,愿不杀生;自不偷盗,教人不偷盗,愿不偷盗;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愿不邪淫;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愿不妄语;乃至尽形,自不饮酒,教人不饮酒,愿不饮酒。是菩萨于此五戒中,常坚持专念,不缓不缺,勤加精进。如是恐怖他人、系缚囚执、鞭杖刑戮,于此事中永断远离;及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亦复如是。是菩萨如是思惟:‘我应于一切众生生爱念心,犹如父母爱念一子。若我父母,以种种苦事弓箭刀杖加害于我,我于是中终不生报。我于一切众生,应如父母爱念一子。’譬如父母妻子别离既久,一旦相见,其心欢喜踊跃无量;如是菩萨见一切众生,其心欢喜亦复如是。是菩萨持不杀戒,欲令众...(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于一切众生生爱念心,犹如父母爱念一子。若我父母,以种种苦事弓箭刀杖加害于我,我于是中终不生报。我于一切众生,应如父母爱念一子。’譬如父母妻子别离既久,一旦相见,其心欢喜踊跃无量;如是菩萨见一切众生,其心欢喜亦复如是。是菩萨持不杀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杀戒故。是菩萨持不盗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盗戒故。是菩萨持不邪淫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淫戒故。是菩萨持不妄语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实语戒故。是菩萨持不饮酒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饮酒戒故。是菩萨持不恐怖戒,为得成就金刚定故。是菩萨持不系缚戒,欲令一切众生断结使缚故。是菩萨持不囚执戒,欲令众生出五道故。是菩萨持不鞭杖戒,为欲远离诸魔结使留难得法定故。是菩萨持不刑戮戒,为令身口意得不护业故。是菩萨持不两舌戒,为得不坏和合众故。是菩萨持不恶口戒,为得五种梵音声故。是菩萨持不绮语戒,为得发言说法无障碍故。是菩萨持求畏死众生戒,欲令一切众生脱生老病死、忧愁悲恼恐怖断故。是菩萨爱护他物不...(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攀缘,生欢喜心增长受想。犹如人身因见女色,即生欲想各各著身,受欲讫已还复厌离而去;此识亦然,既受身已,还复舍去生厌离想。复次,因父母欲事来,中阴受身,攀缘业,此识有从中入,欲因成就身,而彼业无色,其男子、女人因亦无色,但因受攀缘故生欲想而即有色,是故言受欲想也。色受欲想故名为受欲。
“复次,大药,因持戒攀缘故受后果报。此事云何?我为汝说。言持戒者,身断杀生,不盗他物,不行邪淫,不妄言,不饮酒,斗乱谨慎不放逸,是为攀缘。欲受后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即受后有或天身、或人身,而彼有善业,或有漏、或无漏,成就诸阴等,润彼处识,受持或善、或不善诸业,成就识等,受诸欲事已,还自厌离。是故名此因持戒故受后果报也。”
尔时,大药王子白佛言:“世尊,此识云何受天身?复云何受地狱身?”
佛告大药王子菩萨言:“大药,汝今谛听,我当为汝解说此事。大药,此识以法界持故生作天心见,而彼天见不在...(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远离谀谄无黠之事,自知止足不著他有,草叶毛米不犯不与取。三者、不乐邪淫,自于妻室觉知止足,不犯外色不当念淫,计习淫劮致为甚苦;当护于自当作是观,自于妻起想便察恶露常惧欲尘,不当私心习著于欲,用是令人近地狱道;于身起想不为奇雅意不为安,当令立愿令我后不习淫欲,何况念欲与共合会?四者、不乐妄语,所言至诚,所说审谛,所行如语,不两舌、不增减,无失说当行觉意,如所闻见说护于法,宁失身命终不妄语。五者、不饮酒、不乐酒、不尝酒,当安谛性,无卒暴无愚不定,心意当强,当安详念,施诸所有调御无义者。若施与人酒,当作是念:‘是为布施度无极时也,随人所欲不断其侥。愿令我所作所施酒,受者令智慧,意志住施不乱。所以者何?菩萨为具足一切布施度无极。’”
佛言:“长者,居家菩萨如是施与人酒,于法无有罪也。居家菩萨持是所戒功德,愿为无上正真之道,当善护是五戒为上精进。若有斗变解令和合,不当刚强语,当吉祥所言具足而不两舌,所说如义不为非法,所语辄善不失慈心,所言如语而不可动,断诸勤苦无伤害意,以忍辱之力,乘僧那涅之铠,当为正见远离邪见,其所施与无所适莫。 医品第三
“复次,长者,居家菩萨,所在郡国县邑居止,当以法护于郡国县邑,其无信者教令有信,无恭敬者教令恭敬,其无智者教令...(第0031部~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
...中无果,果生花灭;如是因身显识,循身求识,识不可见,识业果生身便谢灭,身骨髓等不净诸物咸悉销散。又如种子持将来果味色香触,迁植而生;识弃此身持善恶业,受想作意,受来生报亦复如是。又如男女爱欲,欢会分离而去;识业和合恋结爱著味玩贪吝,报尽分离随业受报,父母因缘中阴对之,以业力生识获身果。爱情及业,俱无形质。欲色相因而生于欲,是为欲因。大药,云何见戒取因?戒谓师所制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行。取谓执取。是戒作如是见,因是持戒,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以是因故获于胜有,谓受人天等身,斯皆是有漏善非无漏善。无漏之善无阴熟果,今此戒取是有漏种植之,于识执善恶业识不淳净,烦恼因故受热恼苦,是为见戒取因。”
大药白佛言:“云何识取天身乃至取地狱身?”
佛言:“大药,识与法界持微妙视,非肉眼所依以为见因。此微妙视与福境合,见于天宫欲乐嬉戏,见已欢喜识便系著,作如是...(第0049部~大乘显识经二卷)
...力。施衣得色。施乘者得乐。施灯得好眼。施房舍者得随意物。终不悕得如是等果而行布施。唯以怜愍而行于施。为破贫穷故而行于施。为调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行于施。不施非施。非施者。不以残食以施圣人。非圣人者不求不施。不以残食施于父母师长耆宿有德之人。如其求者则应施之。终不以吐脓汗涕唾粪土杂食而以施人。不以秽食而以施人。凡所施食若多若少。先语后施不语不施。不食葱者不以杂葱食施。不食肉者不以杂肉食施。不饮酒者不以杂酒食施。若有酒香亦不以施。是名不净之物不以布施。菩萨摩诃萨见来乞者求时即施。终不以施要他策使。不为天乐而行布施。不以名称而行布施。不求恩报而行布施。不以转轮圣王身故而行布施。不以魔天梵天身故而行布施。不为国王长者恭敬供养尊重而行布施。少物尚施。何况有多。不为诳故而行布施。不为坏他眷属成己眷属乃至聚落城邑国土而行布施。菩萨施时手奉上座。乃至沙弥及持戒毁戒心无疲厌。菩萨施时终不呵毁乞求之人。不为憍慢故而行布施。菩萨...(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善戒经卷第七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余品第十九
云何菩萨摩诃萨陀罗尼。陀罗尼有四种。一者法陀罗尼。二者义陀罗尼。三者辞陀罗尼。四者忍陀罗尼。法陀罗尼者菩萨心得忆念。以念力故得大智慧。大智力故知诸法界。言辞字句坚心受持。经无量世无有忘失。义陀罗尼者。如法陀罗尼随顺解义。于无量世受持不忘。辞陀罗尼者。菩萨摩诃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读诵通利利益众生。为咒术故受持五法。一者不食肉。二者不饮酒。三者不食五辛。四者不淫。五者不净之家不在中食。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忍陀罗尼者。菩萨摩诃萨智慧力故。心乐寂静不与人居。默然不语独处无伴。于食知足食一种食。坐禅思惟夜不眠寐。时佛即以陀罗尼咒。教之令诵。
乙致 蜜致 羁致毗 羼提 般檀那 莎呵。
菩萨尔时从佛受已。深心观察知字无义。以无义故无有义语。若无义语辞亦无义。法亦无义。以无义故...(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数譬喻亦不及一。摄受一切诸功德故。住菩萨戒者作是思惟。如法者行非法不行。功德转增。学戒菩萨。闻修多罗藏所说及菩萨摩得勒伽藏所说。当勤护持。有智菩萨不从一切菩萨受菩萨戒。若不信者则不从受。谓初闻菩萨戒。不信不顺不能思惟。悭者贪者。多欲者。不知足者。破戒者。慢缓者。不护戒者。嗔者恨者。不堪忍者。懒惰者。懈怠者。着睡眠者。乐说世事者。如是等人悉不从受。若有菩萨修习善心。乃至一[穀-禾+牛]牛乳顷者。不饮酒者。不愚痴者。不怯弱者。不少闻者。不谤菩萨藏修多罗者。从如是等人受菩萨戒。菩萨受菩萨戒者。诽谤违逆菩萨藏者。不向其说亦不教义。何以故。彼闻已不信。无知覆障故而生诽谤。如是谤者。如受菩萨戒。无量功德聚。谤者罪报亦复如是。乃至不舍恶言恶见恶觉。终不舍离。如是罪业菩萨。欲受菩萨戒时。智者应先为说菩萨摩得勒伽藏。说菩萨戒及犯戒相。令受戒者。自心观察智慧思惟。我堪受戒非效他受。是名坚固菩萨如是人者应受菩萨...(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劝舍小乘守护大乘。如众具护养。如是独静一心净诸障碍。忆念及修劝令成就。有声闻缘觉种性者。以声闻缘觉乘而成就之。有如来种性者。以无上菩提而成就之。
云何菩萨除恼行利。略说八种。若有众生所应惭处令舍无惭缠。以得开觉如无惭缠。如是无愧缠睡缠眠缠掉缠悔缠悭缠嫉缠。悉令闻觉亦复如是。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行利。略说九种。普令众生身业清净谓授一切种不杀生。一切种不盗。一切种不邪淫。一切种不饮酒。普令众生口业清净。谓授一切种不妄语。一切种不两舌。一切种不恶口。一切种不绮语。普令众生意业清净。谓授无贪无恚正见。
云何菩萨清净行利。略说十种。五种外清净。五种内清净。五种外清净者。一者无罪。二者不随转。三者次第。四者一切。五者如其所应。杂恶行者先恶行者一向恶行者等以善法而成就之。是名无罪利安众生。乐解脱者劝令解脱。是名不随转利安众生。童蒙众生。先说粗法粗近教诫而随顺之。知中智者。为...(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则罪重。不受戒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罪有二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种罪复有轻重。或有人能重罪作轻。轻罪作重。如鸯掘魔受于世戒。伊罗钵龙受于义戒。鸯掘魔罗破于性重不得重罪。伊罗钵龙坏于遮制而得重罪。是故有人重罪作轻轻罪作重。是故不应以戒同故得果亦同。世戒亦有不杀不盗。义戒亦有不杀不盗。至不饮酒亦复如是。如是世戒。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果报不净。故不得名第一义戒。唯名世戒。是故我当受于义戒。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海
佛子。住是位中发大愿已。过外一切凡夫行十信者。今复修行无量功德。所谓十波罗蜜三空无相无作有无空空观成就。即除我人主者众生渐舍诸见。常乐我净三界系缚无明渐破。伏断一切业习故。厚集一切善法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门摄我心中念念不去心。
佛子。有十不可悔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沽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嗔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失发心住乃至二住三位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贤圣果者。无有是处。是初住相习种性中第一人。如是下九人法行渐渐增广。乃至九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亦渐增广不可思议行。佛子。吾今略说如海一渧。
贤圣学观品第三...(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复有十千始行贤者。入九观定四禅四空定尽灭定七净十戒心入定见道度疑。正道行知见行断知见。得入法故礼佛而退。
尔时座中有八千菩萨各从座起。一金刚华菩萨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说经菩萨珐輪下。其听法者受化奉行法用。复当云何。佛言。佛子。快发斯问。佛子。先当为听法者与授菩萨法戒。然后为说菩萨之本行六入法门。佛子。次第为授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归戒。得四不坏信心故。然后为授十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淫不沽酒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不悭不嗔不自赞毁他不谤三宝。是十波罗夷不可悔法。佛子。受十戒已。复为听者教供养法师。常以天上无量华香。百千灯明百千天衣璎珞。百千妓乐百味饮食屋宅经书。一切所须之物皆悉给与。弘通法师。当如敬佛如事父母。如事火婆罗门法。佛子。如事帝释父母师僧。日日三时礼敬为法舍身没命。乃是佛子。如是求法之人。乃可为说菩萨之本行。百千万佛转授璎珞法门。时十亿大众叹言。未来世中无法无三宝无贤人。时劫...(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愍听许。复应告言。汝能受持八戒斋不。若言能者。汝当持心。心如诸佛及阿罗汉。若言能者。复当告言。汝从前际至于今际于其中间。若身口意犯舍堕法不。如此之罪乃至根本最大重罪。今于三世诸佛阿罗汉前和上僧前。至诚发露五体投地忏悔诸罪。是名行布萨法。既布萨已名清净住。堪为法器。次当受持如来八戒。汝能持不。如是三问。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高广大床。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熏衣。八者不过中食。应如是受持。
不杀亦不盗 不淫不妄语
远酒避花香 高床过中食
圣人皆远离 如是等八法
汝等应受持
持此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珐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为赞叹此法。而作颂曰。
若能行十善 随顺正法教
生生常见佛 身意悉开解
永离诸苦缚 疾成无上道
若人持八戒 随律顺毗尼
如...(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功、燃明而卧、田宅种植、家业坐肆,不畜象、马、车乘、牛、羊、驼、驴、鸡、犬、猕猴、孔雀、鹦鹉、共命及拘枳罗、豺、狼、虎、豹、猫狸、猪豕及余恶兽、童男童女、大男大女、奴婢僮仆、金、银、琉璃、玻瓈、真珠、车渠、玛瑙、珊瑚、璧玉、珂贝诸宝、赤铜、白腊、鍮石、盂器、氍毹毾[登+毛]、拘执眊衣、一切谷米、大小麦豆、穈粟、稻、麻、生熟餐具;常受一食,不曾再食,若行乞食及僧中食,常知止足,不受别请,不食肉,不饮酒,五辛能熏悉不食之,是故其身无有臭处,常为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趣足而食,终不长受;所受衣服,才足覆身,进止常与三衣钵具,终不舍离如鸟二翼;不畜根子、茎子、节子、椄子、子子,不畜宝藏若金若银、饮食厨库、衣裳服饰;高广大床、象牙金床、杂色编织,悉不用坐;不畜一切细软诸席,不坐象荐马荐,不以细软上妙衣服用敷床卧,其床两头不置二枕,亦不受畜妙好丹枕、安黄木枕;终不观看象斗、马斗、车斗、兵斗...(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禅室,薄拘罗来。’我言:‘痴人,汝常不闻如来世尊无所畏耶?’尔时,帝释即语我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复得入佛法中耶?’我即语言:‘憍尸迦,如是人者得入佛法,亦有佛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乾,蜷脊蹲地,飡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偷盗、不淫妷。是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燃明而卧、田宅种植、家业坐肆,不畜象、马、车乘、牛、羊、驼驴、鸡、犬、猕猴、孔雀、鹦鹉、共命及拘枳罗,豺狼、虎、豹、猫狸、猪豕及余恶兽,童男、童女、大男、大女、奴婢、僮仆,金银、琉璃、玻瓈、真珠、砗磲、玛瑙、珊瑚、璧玉、珂贝诸宝,赤铜、白镴、鋀石、盂器、氍毹毾[登+毛]、拘执毦衣、一切谷米、大小麦豆、黍、粟、稻、麻、生熟食具;常受一食,不曾再食,若行乞食及僧中食,常知止足,不受别请;不食肉,不饮酒,五辛荤物悉不食之,是故其身无有臭秽,常为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趣足而食,终不长受;所受衣服,才足覆身,进止常与三衣钵具,终不舍离如鸟二翼;不畜根子、茎子、节子、接子、子子,不畜宝藏若金若银、饮食厨库、衣裳服饰;高广大床、象牙金床、杂色编织,悉不坐卧;不畜一切细软诸席,不坐一切象荐马荐,不以细软上妙衣服用敷床卧,其止息床不置二枕,亦不受畜妙好丹枕、安黄木枕;终不观视象斗、马斗、车斗、...(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禅室,薄拘罗来。’我言:‘痴人,汝常不闻如来世尊无所畏耶?’尔时,帝释即语我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复得入佛法中耶?’我即语言:‘憍尸迦,如是人者得入佛法,亦有佛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乾,踡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盗、不淫。如是之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不得喜?
福愿与时会, 令我获法利。”
佛答颂言:
“爱法者卧安, 得喜志念清,
真人所说法, 贤者常乐行,
法护行法者, 如雨之润生。”
于是大臣敕其仆,归取新织成黄金氎,手奉献曰:“知佛不用,愿哀纳之。”佛受其氎,为说法之正化若干要语。福罽避坐言:“从今日始,身自归佛,自归道法,自归圣众,受清信戒,身不杀,不妄取,不淫劮,不欺伪,不饮酒,不啖肉,不敢有犯。国事多故,当还请辞。”即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佛敕贤者阿难:“取福罽黄金织成氎来。”受教奉进,佛取被身。
阿难见佛,光颜从容,舒怿明好,殊紫金色,长跪白言:“自我得侍,二十余年,不识有如今日佛面光润颜色发明,愿闻其意。”
佛言:“阿难,有二因缘佛色发明。何等二?谓初夜得佛无上正真之道妙正觉时,及至终夜弃所受余无为之情取灭度时。吾今夜半,当般泥洹,故色...(第0115部~佛说方等泥洹经二卷)
...时,种种财物布施诸佛,或以华香,或以衣服,或以杨枝布施而以发意。如是等种种布施,是为菩萨布施生般若波罗蜜。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0-1-30 11:04:06
|
只看該作者
大智度论卷第十三 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
【经】“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蜜。”
【论】尸罗(此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尸罗者,略说身、口律仪有八种:不恼害,不劫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及净命,是名戒。若不护放舍,是名破戒。破此戒者,堕三恶道中。若下持戒生人中,中持戒生六欲天中,上持戒又行四禅、四空定,生色、无色界清净天中。上持戒有三种:下清净持戒得阿罗汉,中清净持戒得辟支佛,上清净持戒得佛道。不著不猗,不破不缺,圣所赞爱,如是名为上清净持戒。若慈愍众生故,为度众生故,亦知戒实相故,心不猗著;如此持戒,将来至佛道。如是名为得无上佛道戒。若人求大善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拷掠以护寿命。
复次,若有人受戒,心生口言:“从今日不杀一切众生。”是于无量众生中,以所爱重物施与,所得功德亦复无量。如佛说:“有五大施。何等五?一者、不杀生,是为最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
复次,行慈三昧,其福无量,水火不害,刀兵不伤,一切恶毒所不能中;以五大施故,所得如是。
复次,三世十方中尊,佛为第一。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杀生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者、众生憎恶,眼不喜见;三者、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者、众生畏之,如见蛇虎;五者、睡时心怖,觉亦不安;六者、常有恶梦;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八者、种短命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入!”佛告罗睺罗:“无惭愧人,妄语覆心,道法不入,亦复如是!”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口气臭;二者、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者、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谋议,常不参预;五者、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者、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者、常多忧愁;八者、种诽谤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者、若出为人,常被诽谤。”如是种种不作,是为不妄语,名口善律仪。
不饮酒者,酒有三种:一者、榖酒,二者、果酒,三者、药草酒。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树果,如是等种种,名为果酒。药草酒者,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蔗汁中,能变成酒,同蹄畜乳酒,一切乳热者可中作酒。略说若干、若湿,若清、若浊,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是名为酒。一切不应饮,是名不饮酒。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故不饮?
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应饮。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一者、现在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者、众疾之门;三者、斗诤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六者、覆没智慧;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榖酒,二者、果酒,三者、药草酒。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树果,如是等种种,名为果酒。药草酒者,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蔗汁中,能变成酒,同蹄畜乳酒,一切乳热者可中作酒。略说若干、若湿,若清、若浊,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是名为酒。一切不应饮,是名不饮酒。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故不饮?
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应饮。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一者、现在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者、众疾之门;三者、斗诤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六者、覆没智慧;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十一者、身力转少;十二者、身色坏;十三者、不知敬父;十四者、不知敬母;十五者、不敬沙门;十六者、不敬婆罗门;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醉闷...(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不恶口法。妄语故作,重事故不应作。是五戒有五种受,名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行优婆塞,五者、断淫优婆塞。一分行者,于五戒中受一戒,不能受持四戒;少分行者,若受二戒,若受三戒;多分行者,受四戒;满行者,尽持五戒;断淫者,受五戒已,师前更作誓言:“我于自妇不复行淫。”是名五戒。
如佛偈说:
“不杀亦不盗,亦不有邪淫,实语不饮酒,正命以净心。
若能行此者,二世忧畏除,戒福恒随身,常与天人俱。
世间六时华,荣耀色相发,以此一岁华,天上一日具。
天树自然生,华鬘及缨络,丹葩如灯照,众色相间错。
天衣无央数,其色若干种,鲜白映天日,轻密无间垄。
金色照文绣,斐亹如云气,如是上妙服,悉从天树出。
明珠天耳珰,宝磲耀手足,随心所好服,亦从天树出。
金华琉璃茎,...(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二、如是三归依竟。“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此言善宿。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盗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大床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大床上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著华缨络、不香涂身、不著香熏衣,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华缨络、不香涂身、不著香熏衣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自歌舞作乐、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自歌舞作乐、不往观听亦如是。已受八戒,如诸佛尽寿不过中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过中食亦如是。我某甲受行八戒,随学诸佛法,名为布萨。愿持是布萨福报,生生不堕三恶八难。我亦不求转轮圣王、梵释天王...(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释迦牟尼佛优婆塞,证知我某甲,从今日尽寿归依。”戒师应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知人见人,为优婆塞说五戒如是,汝尽寿持!何等五?尽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故杀生;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盗,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盗;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邪淫;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妄语;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饮酒;是事若能,当言诺。是优婆塞五戒尽寿受持。当供养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勤修福德,以求佛道!”
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
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如四天王经中佛说:月六斋日,使者太子及四...(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生形异;如是应鬼道所摄?
答曰:不然!阿修罗力与三十三天等。何以故?或为诸天所破,或时能破诸天。如经中说:释提桓因为阿修罗所破,四种兵众入藕根孔以自藏翳。受五欲乐,与天相似,为佛弟子。如是威力,何得饿鬼所摄!以是故,应有六道。
复次,如阿修罗、甄陊罗、干沓婆、鸠槃荼、夜叉、罗刹、浮陊等大神,是天;阿修罗民众,受乐小减诸天,威德变化,随意所作,是故人疑言,是修罗非修罗。修罗(此言不饮酒),说者言:是阿修罗非修罗,阿修罗道初得名,余者皆同一道。
问曰: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
答曰: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于佛经回文说五;若说六者,于佛经回文说六。又摩诃衍中,法华经说有六趣众生。观诸义意,应有六道。
复次,分别善恶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罗;恶有上、中、下故,地狱、畜生、饿...(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有何等异?
答曰:应萨婆若心,为起诸福德因缘;回向者,不求余报,但求佛道。
复次,萨婆若相应心,为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施;如先义说萨婆若为主,一切功德皆为萨婆若。赞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婆若。用无所得者,以般若波罗蜜心布施,顺诸法实相而不虚诳。如是等说檀波罗蜜义。
问曰:尸罗波罗蜜则总一切戒法,譬如大海总摄众流,所谓不饮酒、不过中食、不杖加众生等。是事十善中不摄,何以但说十善?
答曰:佛总相说六波罗蜜,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不饮酒、不过中食,入不贪中;杖不加众生等,入不瞋中;余随义相从。戒名身业、口业七,善道所摄,十善道及初后。如发心欲杀,是时作方便恶口,鞭打、系缚、斫刺,乃至垂死,皆属于初;死后剥皮、食啖、割截、欢喜,皆名后;夺命是本体;此三事和合,总名杀不善道。以是故知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
复次,是菩萨生慈悲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布施利益众生,随其所须,皆给与之;持戒不恼众生,不加诸苦,常施无畏。十善业道为...(第1163-03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布施一切品类施果异熟。深生信解。不由他缘非他所引而行布施。谓施饮食能感大力。施诸衣服能感妙色。施诸车乘能感快乐。施诸灯明能感净眼。如是等类广说应知。又诸菩萨不为怖畏自身贫穷而行布施。唯由悲愍众生意乐而行布施。又诸菩萨于来求者。终不施与不合仪物。谓施出家者。余残饮食。或诸便秽洟唾变吐脓血。不净所杂所染。又不告白不令觉知。如弃舍法施糜饭等。谓不食葱者。施以葱杂葱染饮食。不食肉者。施以肉杂肉染饮食。不饮酒者。施以酒杂酒染饮食。或复处置不合仪式所有事业而行布施。如是等类不合仪施。菩萨不为。又诸菩萨不令求者数数来求往还亲附随顺系属稽留疲倦然后方施。唯暂来求即便施与。又诸菩萨不依世间名声赞颂而行布施。不依于他反报恩德而行布施。不依帝释魔王轮王自在等果而行布施。亦复不为诳诱他故而行惠施。谓欲令他国王大臣。城邑聚落。诸婆罗门多饶财宝长者居士。大富商主施者施主知我行施。定当恭敬尊重赞叹供养于我故行惠施。又不狭劣而行惠施。谓...(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故如槊刺心。语迦叶言。汝为受请为欲乞食。迦叶答言。我常乞食。长者语言。汝若乞食宜应及时。迦叶即去。如是舍利弗目连等诸大弟子次第至家都不承待。尔时世尊往到其家语首罗言。汝今应修五大施。首罗闻已心大愁恼。作是思惟。我尚不能修于小施。云何语我作五大施。如来法中岂无余法。诸弟子等教我布施。世尊今者亦教布施。作是念已。白佛言。世尊。微细小施尚不能作。况当五大施乎。佛告长者。不杀名为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是等名为五大施。闻是语已心大欢喜。作是思惟。如此五事不损毫厘得大施名。何为不作。作是念已。于世尊所深生欢喜信敬之心。而作是言。佛是调御丈夫。此实不虚。自非世尊谁当能解作如是说。谁不敬从无敢违者。即说偈言。
色貌无等伦 才辩非世有
世尊知时说 梵音辞美妙
所说终不虚 闻者尽获果
说是偈已深于佛所生欢喜心。即入库藏取二张[(畾/且)*毛]欲用施佛。又自思...(第1176部~大庄严经论十五卷)
...阿那含。一阿那含不如施百阿那含。百阿那含不如施一阿罗汉。一阿罗汉不如施百阿罗汉。百阿罗汉不如施一缘觉。一缘觉不如施百缘觉。百缘觉不如施如来应正等觉。施如来应正等觉不如施佛及随佛大苾刍众。施佛及随佛大苾刍众不如施四方一切持钵僧食。施四方一切持钵僧食不如施四方一切僧园林。施四方一切僧园林不如施四方一切僧精舍。施四方一切僧精舍不如尽形志心归依佛法僧。尽形志心归依佛法僧不如尽形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尽形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如有人于十方世界。遍一切处行大慈心饶益众生。离诸分别心无相故。所得果报胜前果报。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告长者言。往昔弥罗摩婆罗门行大施会者。非别沙门婆罗门等则我身是。
时给孤独长者闻佛说已。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远离惑想。心得清净悟寂灭忍。
...(第0843部~佛说长者施报经一卷)
...刍众言。汝今谛听。彼菩萨摩诃萨从兜率天下降阎浮处母胎时。未曾得闻母有染欲。色等五尘而无所著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菩萨处胎时 令母心清净
不闻染污名 远离五欲过
断除贪爱根 不受众苦恼
身心恒安稳 常得于快乐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众言。汝今谛听。彼菩萨摩诃萨从兜率天下降阎浮处母胎时。母自受持近事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话。五不饮酒。于其右胁诞生。菩萨母后命终生天界中。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菩萨处胎中 母自持五戒
右胁生童子 无彼诸苦恼
譬如天帝释 受妙五欲乐
于后命终时 速得生天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众言。汝今谛听。彼菩萨摩诃萨右胁生时大地震动。身真金色离诸垢染。放大光明普照世间一切境界。所有恶趣黑暗地狱忽然大明。彼中众生互得相见。各各疑云。何故此间有别...(第0855部~佛说七佛经一卷)
...由厌离故即得解脱。证解脱已正智现前。我得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时频婆娑罗王闻说是法。远尘离垢法眼清净。会中复有八万天人及无数百千婆罗门长者。亦得远尘离垢法眼清净。
尔时频婆娑罗王法眼清净。得正知见住法坚固。离诸所欲离诸苦恼。于佛法中得法无畏。是时大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向佛合掌谛信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我得大利我得大利。我誓归依佛法僧众受近事戒。从今已后尽形不杀乃至不饮酒等。又复白言。我今虔心请佛世尊。还王舍城。唯愿世尊。哀受我请。当尽此生承事供养。乃至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受用等物悉皆具足。诸苾刍众皆亦如是。尔时世尊受王请已默然而住。大王见佛默然许已。头面着地礼佛而退。
...(第0895部~佛说频婆娑罗王经一卷)
...今复加臭秽
汝意求斗者 我即堕于汝
迦叶尊者报大王言。王之所见。由如彼猪与师子斗。我如师子先堕于汝。时正句王闻尊者迦叶说是语已。深心惭悔谓迦叶言。尊者。我从初闻日月喻时早已信伏。但为欲闻尊者智慧辩才故。以是言激引宣说。唯愿尊者。察我诚心知我信伏。誓愿归依迦叶尊者。迦叶报言。勿归依我。我归依处谓佛法僧。汝当归依。王复告言。依尊者教归佛法僧受近事戒。从今已去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复不饮酒。终于身命持佛净戒。
尔时大王受化导已。诚心向佛受三自归。永奉五戒。与婆罗门长者等。欢喜踊跃礼拜而退。
...(第0899部~大正句王经二卷)
...尊为我解说。我见世间有三种香。所谓根香花香子香。此三种香遍一切处。有风而闻。无风亦闻。其香云何。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勿作是言。谓此三种之香。遍一切处有风而闻无风亦闻。此三种香有风无风遍一切处而非得闻。阿难。汝今欲闻普遍香者。应当谛听。为汝宣说。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乐闻。唯愿宣说。
佛告阿难。有风无风香遍十方者。世间若有近事男近事女。持佛净戒行诸善法。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及不饮酒。是近事男近事女。如是戒香遍闻十方。而彼十方咸皆称赞。而作是言。于某城中有如是近事男女。持佛净戒行诸善法。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及不饮酒等。具此戒法。是人获如是之香。有风无风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而得爱敬。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世间所有诸花果 乃至沉檀龙麝香
如是等香非遍闻 唯闻戒香遍一切
旃檀郁金与苏合 优钵罗并摩隶花
如是诸妙花香中 唯有戒香而最上
所有世间沉檀等 其香微少非遍闻
若人持佛净戒香 诸天普闻皆爱敬
如是具足清净戒 乃至常行诸善法
...(第0906部~佛说戒香经一卷)
...请。佛亦如是三复答言。但当平等施诸大众。所获胜利与我无异。是时尊者阿难。侍于佛侧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世尊。此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是佛之亲有大恩德。唯佛自知。此所奉衣佛为纳受。今正是时。令摩诃波阇波提于长夜中得大利乐。佛言阿难。如是如是。此摩诃波阇波提是吾之亲有大恩德。我亦自知。今自手造衣来施于我。甚为难事。何以故。阿难当知。所有补特伽罗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者甚为难事。又复能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如是补特伽罗转复难作。何况于佛世尊。合掌恭敬而行布施。施已净信于佛无疑。及法僧伽亦无疑惑。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永断疑见。阿难。今此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而能于佛及法僧伽。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已断疑惑。此苾刍尼难作能作。佛亦自知。
阿难有十四种较量布施。何等十四。一者于病苦人而行布施。二者于破戒人而行布施。三者于持戒人而行布施。四者于离染人而行布施。五者于须陀洹向而行布施。六者于须陀洹果而行布施。七者于斯陀含向而行布施。八者于斯陀含果而行布施。九者于阿那含向而行布施。十者于阿那含果而行布施。十一者于阿罗汉向而行布施。十二者于阿...(第0925部~佛说分别布施经一卷)
...拘陀。如汝所修出离行者。谓裸露身体。计得出离。又于饮食事讫。舐手取净。不受颦蹙面人及嗔恚面人所施饮食。不于街巷中食。不于刀杖兵器中住。周行城邑。杜默不语。不说所从来。不说所向诣。不说所住止。不出违顺语。不出多种语。亦无所说授。或受一家食。或受二家三家乃至七家食。或但受一家。不受余家食。或一日不食。或二日三日乃至七日。或复半月一月不食。或于食中。不食其麨。不食其饭。不食豆及鱼肉牛乳酥酪油及蜜等。不饮酒。不饮甘浆。不饮醋浆。但饮糠秕清洁之水。而为活命。又常食菜。或食稊稗。或食瞿摩夷。或食药苗药根。或食干生米谷。或食诸余粗恶草菜。或但着一衣。或着草衣。或着吉祥草衣。或着树皮衣。或柴木为衣。或果树皮为衣。或以弃尸林中乱发为衣。或以羊毛鹿毛鹿皮为衣或以底哩吒鸟翅为衣。或以鸺鹠翅为衣。如是等事。是汝尼拘陀修行者。计为出离之行。尼拘陀。此等所行。而还实得出离清净邪。得最上洁白邪。得真实邪。得清净真实中住...(第0946部~佛说尼拘陀梵志经二卷)
...
当知八种长养法者。所谓八戒。弟子应于阿阇梨前二三重复。说是伽陀已。次复当称己之名字。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惟愿阿阇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汔。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二三重复作如是说。又言。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又说伽陀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 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 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 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 解说众生三有苦
...(第0964部~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一卷)
...~佛说五大施经一卷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1002部
佛说五大施经一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佛说五大施经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有五种大施。今为汝说。何等为五。所谓一不杀生。是为大施。二不偷盗。三不邪染。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为大施。
以何义故。持不杀行而名大施。谓不杀故。能与无量有情施其无畏。以无畏故。无怨无憎无害。由彼无量有情得无畏。已无怨憎害。已乃于天上人间得安隐乐。是故不杀名为大施。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
...(第1002部~佛说五大施经一卷)
...切智智一切有情恒在心念。惟愿为我说于一切最上真言之行。云何大阿阇梨知息灾增益及敬爱调伏等法。乃至持诵之人修相应观想。及曼拏罗护摩之法者。彼阿阇梨住智慧轮灭一切罪者。
佛言金刚手若阿阇梨于真言中修行者。具大悲心愍念一切婆罗门外道尼干等。以真实言劝喻开发。令信甚深秘密之法。而于同学亦不谤毁坚持五戒。复行甚深十波罗蜜圆满大智。又复阿阇梨能救度有情。能与除灭一切罪障。又自远离杀生及彼妄语。自不饮酒亦不劝他。何以故以彼饮酒是为一切过失根本。若阿阇梨行不真实妄称有德。又复执好俗间典籍文字歌咏。又复赞叹我执人执有情阿阇梨若如是者。决定堕于地狱恶趣。
又金刚手白言。若阿阇梨受行世法恒取快乐。恒食酒肉荤辛之味彼阿阇梨云何度弟子入曼拏罗。云何度弟子免轮回之难。云何可得真言悉地。我今疑惑其事云何。
佛言金刚手无有阿阇梨。受行世法恒取快乐。乐食酒肉荤辛之味者。若有阿阇梨乐修相应之行者。乃真得名阿阇梨。金刚手汝听菩萨之行。我今说之。菩萨行者奉持戒法行菩萨道。深信坚固志乐相应。住无分别无碍之法。不行妄语杀生饮酒戏乐我人见等。如是奉戒无有过失。此为阿阇梨所行菩萨之行。若阿阇梨于一切事有所阙者。是于戒行而阙于智。
金刚手菩萨白世尊言。云何名智。佛言金刚手对三界名智。金刚手白言世尊。云何名为三界。佛言金刚手心即是三界。金刚手白言。云何名心。...(第1013部~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五卷)
...
破坏悉地故 修行者当应
三时归三宝 应发菩提心
而作三种净 身净及语净
意净第三种 常观于六念
如是常修行 日日受八戒
当住于律仪 应作如是言
阿阇梨存念 称名我某甲
始从于今日 至明日出时
而于其中间 不断一切命
不盗他财物 梵行不淫欲
不作于欺诳 不歌舞作乐
不香鬘涂彩 不饮酒放逸
不应非时食 不卧高大床
如罗汉己持 我今亦如是
尔时释迦牟尼世尊。观察金刚手菩萨。说轮王佛顶世间出世间上上真言明教。应三肘或两肘。随意大小应作。取细绁去毛发者。以香汤令净洗。安于东面。于吉日宿直。如先所说画像法。画人应授与八支戒。其画人诸根圆具。成就十善业道者。于彩色中不应用皮胶。画佛形像。身如金色作说法印。于白莲华上结跏趺坐。如来遍身光明炽盛。从光中出众多轮...(第1019部~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
...令得清净。断除无量贪嗔痴垢。于人天路而作资粮。若能持是八戒斋法。当知是人虽无妙服。则为已具惭愧之衣。当知是人虽无垣墙。则能御捍六根怨贼。当知是人虽非上族。则为已住圣种姓中。当知是人虽无璎珞。则具众善庄严其身。当知是人虽无珍宝。则集人天七种法财。不依桥梁超越险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此。时彼诸龙各作是言。我今愿闻八戒名字。我当顶受勤而行之。龙王告曰。其八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者不得过日中食。七者不坐高广大床。八者不得歌舞作乐香油涂身。是名八戒清净斋法。要离愦闹。寂静之处如理作意专注奉持。诸龙白言。如我之徒离王少时心不宁处。依王威神得免衰恼。一切时中安隐而住。佛法功力无处不可。何必须求寂静之所。时彼龙王答诸龙曰。不观所欲则念不起。惯习攀缘对境复发。譬如湿地而易成泥。若在空闲染心无动。尔时龙王将诸朋属。至于山林幽旷之处。远离贪欲嗔恚之心。常起慈忍以修其身。受持斋法经...(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时彼商主发净信心。欲饭佛僧祈福保祐。前诸佛所致诚勤请。如来知已默然许之。于其住处明旦设食。尽其甘美虔伸供养。食毕敷座。佛为说法赞布施行。所感如意心田俱胜因少果多。商主闻法心开悟解。作礼右旋住立一面。尔时世尊谓商主曰。欲入大海彼多险难。必须归依缘念三宝。受持五戒作优婆塞。可遂所愿安隐而还。时彼商主闻佛说法。勤恳顶奉求受五戒。佛令谛听善思念之。其五者何。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名五戒。汝当奉持尽其形寿。不得毁犯名优婆塞。由彼商主宿植德本。聪慧明达。能察风波善恶之候。众商劝请以作导师。尊尚其人称为贤者。乃择吉日聚粮积薪。集诸商人共入大海。行将数日风涛亘起。海神变身为一夜叉。其状丑恶形色青黑。口出利牙牙端火现。从波涌出挽船不行。问贾客曰。汝叵曾见世间可畏有过于我。是时贤者睹其怪状。但唯一心缘念三宝。由佛加持即除恐怖。厉声对曰。我亦曾见。更有极恶过汝数倍。神问谁耶。贤者...(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圣王,所欲行邪,或坐立邪?”悉当随从?
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具慈心,于欲界中,观诸众生,于义所欲,于利所欲,及安乐欲,或若众生,起无利欲,不安乐欲,悉起慈心,慈眼观视,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于王进止,而悉先知。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超胜世间,常品女人,如星中月?
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不杀生,复教他人,持不杀戒,自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语,不饮酒,复教他人,一一修持,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超胜诸女,如星中月。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不乳产邪?
答:一切女人,共所病者,谓即胎藏乳产之苦,彼女宝者,于长时中,少病少恼,作诸善业,长养成熟,现前胜妙,果报克成,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而不乳产。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先于轮王,而趣命终?
答:彼女宝者,修诸善业,长时不断,现前胜妙,果报克成,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先于...(第1310部~施设论七卷)
...者,内心清净,广行布施,由斯善业,同分因故,在母胎中,身相完具。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而菩萨母,不于男子起彼欲染和合之意?
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能持清净梵行,无非法行,离诸恶香,超越女人染污之法,自能精持诸梵行已,复教他人,如理修持,由斯善业同分因故,而菩萨母,无染欲意。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其菩萨母,奉持五戒,所谓乃至尽寿,不杀不盗,不染不妄,及不饮酒,以不饮酒故,离诸放逸?
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断杀生,离杀生业,复教他人断离亦然,自行不盗不染不妄,及不饮酒,复教他人断离亦然,由斯善业同分因故,而菩萨母,奉戒清净。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其菩萨母,身无疲倦,心得快乐?
答:菩萨大士,具大威德,有胜光明,使菩萨母,大种坚牢,而无增损,以如是因故,而菩萨母,无倦快乐。
又问:何因菩萨,出母胎时,大地振动?
答:菩萨大士,具大威德,广如前说。
又问:何因菩萨,出母胎时,有大光明,普照世界?
答:广如前说。 ...(第1310部~施设论七卷)
... 一切常增长
若人持戒者 则得如是乐
若人常行善 为王所敬重
善为胜庄严 是故应行戒
善人常调伏 矜愍诸群生
常行慈布施 能至天世间
不杀害众生 愍哀一切众
常修行正业 是人生天宫
不盗他财物 心常念布施
诸根寂灭慧 是人至天中
不犯他妇女 常乐行正道
求寂灭涅槃 彼人生天中
不饮酒醉乱 醉者人所轻
智人能离酒 彼人生天中
持戒善修行 舍离众恶业
能生无量乐 安慰一切众
如是比丘。观无量乐赞善业已。胜蜂欢喜无量众蜂出众妙音。乃至爱善业尽。从天还退。若有善业。不堕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第一端正。巧言辩辞。常受安乐。无有众恼。寿命长远。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迦留足天第三住处。彼以闻慧。见第三地。名曰妙声。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即以闻慧。知持戒人奉施如来无...(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有善业。乐修多作。若修持戒。八圣道业。不穿不孔。坚固不犯。善调心意。三业大力。善业力势。决定受得可爱果报。归依三宝。因缘力故。或时布施众生无畏。或以法施。因缘势力。或复其余。更异相似。作诸善业。净法熏思。寂静心力。次动口业。或清净心。谏劝父母。修施戒智。自身先有善业力故。能劝父母。或施病人贫穷之人。或以饮食供给病人。或以药草施与病人。无医师者。病药所须。布施力故。或不杀生。或不偷盗。或不邪淫。不饮酒等。或于旷野崄远之处。善心造井。若水池等。施所须者。此业势力。或时供养佛法僧宝。此业力故。礼拜合掌。作善业故。或于饶人破坏国土。多人畏处。畏旷野死。或畏刀者。施其无畏。或施缘觉阿罗汉人床敷卧具病药所须。如是业故。或于妻子。正护与乐。或于俭时。布施饥者。饮食养之。此业最善。乃至涅槃。三种菩提。如愿得果。何况生天。若天上退。还生天中。彼复更见天中转行。如是彼天。在佛塔内壁中而见。彼处天中种种业网。无...(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
未来得恶果 在于地狱中
饮已能令痴 痴故造恶业
痴作恶业故 入于地狱中
初时生欢喜 后乃得恶报
初时能除渴 后时甚大热
初时口意失 后时则失乐
是故有智者 则不应饮酒
若常饮酒者 则如鸟无异
饮酒能令痴 说酒为大毒
若见酒如毒 彼见不退处
若饮不味酒 则为饮铁汁
一切恶一分 说酒为一分
是心过所作 一切戒根心
饮酒心不正 不能思惟法
比丘饮酒故 非阿兰若行
饮酒令心乱 不调不知羞
失法空无福 失现在未来
不知修威仪 不知时及处
障碍于正法 唯言说无义
自既不能知 不知何所说
自口语如屎 亦自不能知
令世间轻贱 令法不增长
见贫者饮酒 如火之炎然
过事皆忘失 于现事皆迷
况思惟未来 饮酒三时失
能失坏名色 或失众生身
能生无量过 饮酒障碍法
如是彼处住山窟鸟。心常欢喜。以业因缘。为天说偈。彼天闻已。若有善业随顺法行。而生彼者。忆本前生。忆本生故。则知酒过。知酒过故。则不饮酒。不放逸行。
自余天众不受鸟偈。犹故饮酒。生欢喜心。五乐音声。歌舞受乐。乃至久时。彼山窟中。种...(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
饮酒心不正 不能思惟法
比丘饮酒故 非阿兰若行
饮酒令心乱 不调不知羞
失法空无福 失现在未来
不知修威仪 不知时及处
障碍于正法 唯言说无义
自既不能知 不知何所说
自口语如屎 亦自不能知
令世间轻贱 令法不增长
见贫者饮酒 如火之炎然
过事皆忘失 于现事皆迷
况思惟未来 饮酒三时失
能失坏名色 或失众生身
能生无量过 饮酒障碍法
如是彼处住山窟鸟。心常欢喜。以业因缘。为天说偈。彼天闻已。若有善业随顺法行。而生彼者。忆本前生。忆本生故。则知酒过。知酒过故。则不饮酒。不放逸行。
自余天众不受鸟偈。犹故饮酒。生欢喜心。五乐音声。歌舞受乐。乃至久时。彼山窟中。种种受乐。既受乐已。于入时道。还如是出。如是出已。犹于境界。不知厌足。放逸而行。乐见园林共天女众。复于一切园林之中。河岸山谷。种种游戏。如是诸天。以善业故。如是受乐。彼处如是。不可譬喻。天乐具足。彼诸天等于境界中受诸欲乐。不知厌足。广多爱故。所言广者。自体广故。彼不曾摄。恒常开舒。是故名广。又于境界不知厌足。以诸境界广无量故。以根常渴。不曾断故。...(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足人。恒常不作利益行人。常于他所先作恶人。慢心之人。常乐怨人。踊跃之人。语动之人。意动之人。如是等人。王则不摄。摄何等人。所谓随法修行之人。不谄曲人。不我慢人。实语之人。聪明智人。柔软心人。不恼他人。不诳他人。于三宝所能供养人。得信之人。知足之人。调伏之人。不懈怠人。常作业人。少食之人。一切爱人。有慈心人。有悲心人。精进之人。正见之人。智慧之人。依法律人。生来清净身口意人。信因缘人。知业报人。不饮酒人。不多睡人。近善友人。乐惠施人。有戒之人。有智之人。如是等人。王则应摄。如是等人。王于其中。知轻知重。堪为何业。则令营作。彼王如是。更无余王能为破坏。无量财宝。富乐具足。随顺法行。随法行故。则能布施。能为福德。供养三宝。王若如是知人好恶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识别人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死灭。入大黑闇。不见老苦。破坏少壮。不见死火。欲来烧人。能令永离。一切亲爱。死如大火。烧人命树。焚众生林。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郁单越人。以何业故。生十山中。何等十山。一名僧迦赊山。二名平等峰山。三名勿力伽山。四名白云持山。五名高聚山。六名鬘庄严山。七名因陀罗乐山。八名欢喜持山。九名心顺山。十名俱赊耶舍庄严山。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前世善业。生此山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饮酒。行十善业。生此山中。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以何业故。彼诸众生。色力形相。胜余众生。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正见行施。心不谄曲。不恼众生。直心怜愍。顺法修行。亲近正法。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于彼命终。生于此间。此间命终。生于彼处。
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此诸众生。以何业故。而受胜报。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以前世时。于怖畏者施以无畏。见人就死出于右门...(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脂罗低书(隋言裸形人)。度其差那婆多书(隋言右旋)。优伽书(隋言严炽)。僧佉书(隋言算计)。阿婆勿陀书(隋言覆)。阿[少/兔]卢摩书(隋言顺)。毗耶寐奢罗书(隋言杂)。陀罗多书(乌场边山)。西瞿耶尼书(无隋言)。珂沙书(疏勒)。脂那国书(大隋)。摩那书(斗升)。未荼叉罗书(中字)。毗多悉底书(尺)。富数波书(花)。提婆书(天)。那伽书(龙)。夜叉书(无隋语)。乾闼婆书(天音声)。阿修罗书(不饮酒)。迦娄罗书(金翅鸟)。紧那罗书(非人)。摩睺罗伽书(大蛇)。弥伽遮迦书(诸兽音)。迦迦娄多书(乌音)。浮摩提婆书(地居天)。安多梨叉提婆书(虚空天)。郁多罗拘卢书(须弥北)。逋娄婆毗提呵书(须弥东)。乌差波书(举)。腻差波书(掷)。娑伽罗书(海)。跋阇罗书(金刚)。梨伽波罗低梨伽书(往复)。毗弃(音牒)多书(食残)。阿[少/兔]浮多书(未曾有)。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伽那那跋多书(算转)。...(第0676-02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赞。而雨种种无量花雨。所谓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复雨天衣憍奢耶等。复雨金银琉璃等宝。复雨优钵罗拘物头分陀利。复雨种种末香涂香。散于佛上。散已复散。彼地周匝满一由旬。种种花雨。末香涂香。积至于膝。时此大地。六种震动。一切众生。一向皆受极妙快乐。诸苦不恼。当于彼时。无一众生有欲恼者。有嗔恚者。有贪痴者。亦复不生贡高之心。我慢之心。无有恐怖。不作众罪。无有疾病。众患皆差。更不发动。饥渴众生。悉得饱满。酒醉众生。皆得醒悟。更不饮酒。颠狂众生。皆得本心。盲瞑众生。皆得见色。聋者闻声。身体诸根。不完具者。悉得具足。贫穷众生。皆得地藏。羸瘦众生。皆得肥满。牢狱系禁。悉皆得脱枷锁自然解散。地狱众生。悉免苦恼。畜生众生。恐怖皆灭。饿鬼众生。灭饥渴苦。悉得饱满。而有偈说。
尔时众生嗔等无 灭众苦受大快乐
酒醉狂颠得本性 一切怖者皆获安
尔时世尊。既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即作如是师子音吼。而说偈言。
往昔造作功德利 心所念事皆得成
速疾证彼禅定心 又复到于涅槃岸
所有一切诸怨敌 欲界自在魔波旬
不能恼我悉归依 以有福德智慧力
若能勇猛作精进 求圣智者得不难
既得即尽诸苦边 一切众罪皆除灭
尔时如来初成佛已。最先说此口业...(第0676-03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卧出得死。四分说善言得天。四分说恶事得地狱。四分地狱。王有妇弟死当入地狱中。妇白王言。莫令我弟入是狱中。王言。汝为我止之。其弟欲入。妇言。是狱门不可入。弟言。是中多所有。便走入狱中。人为罪所牵如是。
人有直取他人犁轭。用不报其主犁。已欲还之。佛言不应尔。已为盗人言。我欲作金轭偿之。佛言盗不解。
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淫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于佛寺中斋宿。不得卧沙门绳床榻橙机上及被中。皆为犯戒。
人请道人道人未食不应问经。道人为说有罪。道人食乃得问经道。
不持戒不行道。居佛寺中不如自投釜中。釜中烧一身耳。不持戒不行道。在佛寺中。烧无数身。
道人亦应说经。人有问经者无违人持物上道人。不应问经。后乃得问。受物亦不应说经有罪。
道人有五因缘请不可行。一者请甲不如乙不当行。...(第0678部~佛说骂意经一卷)
...天上来下。生世间多端正妇。今尊者见有若干妇端正好色。皆故世宿命不犯他人妇女所致也。见在分明。慎莫犯他人妇女。佛言人于世间。不两舌谗人。不恶口骂人。不妄言绮语。从是得五善。何等五。一者语言皆信。二者为人所爱。三者口气香好。四者得上天。为诸天所敬。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为人好口齿。他人不敢以恶语污之。今见有从生至老不被口谤者。皆故世宿命护口善言所致也。如是分明。慎莫妄谗人。
佛言人于世间不饮酒醉。从不醉得五善。何等五。一者传言上事。进见长吏。语言不谬误。亦仕宦如意。二者家事修治。常有余财。三者假借求利疾得。亦为人所敬爱。四者得上天。亦为诸天所尊重。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洁白自喜。黠慧晓事。皆从故世宿命不饮酒所致。慎莫饮酒。
佛言人于世间。不持刀杖恐人。不以手足加痛。于人不斗乱别离人。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从是得五善。何等五。一者身体强健。二者卧起常安隐。三者为诸天龙鬼神所护视。四者得上天。天上乐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身体完具无疾病。今见有从生至老。无有疾病者。是皆故世宿命不加痛于人所致。如是分明。慎莫加恶于人。
佛言人于世间。和心不嗔恚。见贤者敬之。愚者忍之。从是得五善。何等五。一者为人所称...(第0681部~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一卷)
...汝身。端汝意。身体当断于土。魂神当不复入泥犁饿鬼畜生鬼神中。视人家有恶子。为吏所取。皆坐心不端故。人身有百字。如车有百字。人多贪好怒。不思惟身中事。死入泥犁中。悔无所复及。佛言。我身弃国。损遮迦越王。忧断生死。欲度世间人使得泥洹道。第一精进者。即得阿罗汉道。第二精进者。自致阿那含道。第三精进者。得斯陀含道。第四精进者。得须陀洹道。虽不能大精进者。当持五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两舌。四不淫劮。五不饮酒。佛言。人坐起常当思念是四事。何等四。一者自观身。观他人身。二者自观痛痒。观他人痛痒。三者自观意观他人意。四者自观法。观他人法。内复欲乱者。心小自端视身体。饱亦极。饥亦极。住亦极。坐亦极。行亦极。寒亦极。热亦极。卧亦极。卧欲来时。当自惊起坐。坐不端者。当起立。立不端者。当经行。心傥不端者。当自正。譬如国王将兵出斗。健者在前。既在前鄙复却适欲却着后人。沙门既弃家。去妻子。除须发。作沙门。虽一世苦。...(第0683部~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
...罗汉。尽形寿不盗好施。亦不教人盗。常乐闲处。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随意所欲不复盗窃。常怀惠施乐闲居处。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习不净行。常修梵行清净无秽而自娱乐。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已后不复淫劮。清净无秽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常行审谛。最尊最贵。诸尊长为世所贵。如是我字某名某。为彼阿罗汉所教。自今已后更不复妄语。亦不教人使习妄语。当行审谛。为世尊长不行妄语。犹如阿罗汉。亦不饮酒。如是我字某名某。自今已后随意所欲亦不饮酒。亦不教人使饮酒。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犯斋。随时食。如是我字某名某。今一日一夜随意所欲亦不犯斋。亦不教人使犯斋。随时食。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于高好床坐。如是我字某名某。今一日一夜不于高广床坐。亦不教人使坐。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习歌舞戏乐。亦不着纹饰香熏涂身。今一日一夜不习歌舞戏乐。亦不着纹饰香熏涂身。如是修行圣八关斋。于是八关斋中功德不可限量。言有尔所福尔所功德尔所福报。如是众多福不可称计。诸比丘。譬如五大流水皆...(第0697部~八关斋经一卷)
...尊。舌致捶杖。亦致灭门。死入地狱。狱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洋铜灌口。求死不得。罪毕乃出。当为畜生。恒食草棘。若后为人。言不见信。口中恒臭。多逢谮谤。骂詈之声。卧辄恶梦。有口不能得含佛经之至味。吾见是故。不敢恶口。是吾四师。佛时颂曰。
欺者有四过 谗佞伤良贞
受罪痴聋盲 蹇吃口臭腥
痴狂不能言 死入拔舌囹
吾修四净口 自致八音声
佛言。五谓嗜酒。酒为毒气。主成诸恶。王道毁仁泽灭。臣慢上忠。敬朽父。失礼母。失慈子。凶逆孝道。败夫失信。妇奢淫。九族诤财产耗。亡国危身。无不由之。酒之乱道三十有六。吾见是故。绝酒不饮。是吾五师。佛时颂曰。
醉者为不孝 怨祸从内生
迷惑清高士 乱德败淑贞
吾故不饮酒 慈心济群生
净慧度八难 自致觉道成
佛言。六谓年老。夫老之为苦。头白齿落。目视[梳-木+目][梳-木+目]。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痛疼。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恼苦。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涕。吾见无常。灾变如斯。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师。佛时颂曰。
吾念世无常 人生要当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忧劳百病生 坐起愁...(第0706部~佛说八师经一卷)
...丘。皆当端汝目。端汝耳。端汝鼻。端汝口。端汝身。端汝心。身体皆当断于土。魂神当不复堕泥犁畜生鬼神中。视人家有恶子。为吏所取。皆坐心不端故。人身中有百字。如车有百名。人多贪好怒。不思惟身中事。死入地狱中。后悔无所复及。我弃国捐转轮王。忧断生死。欲度世间人使得无为道。第一精进者。立得阿罗汉。第二精进者。得阿那含。第三精进者。得斯陀含。第四精进者。得须陀洹。虽不能大精进。当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饮酒。
佛言。人坐起常当思念四事。何等四。一者自观身。观他人身。二者自观痛痒。观他人痛痒。三者自观意。观他人意。四者自观法。观他人法。内复欲乱者心当自端视身体。饥亦极。饱亦极。行亦极。住亦极。坐亦极。寒亦极。热亦极。卧欲来时。当自惊起坐端心坐。心不端者。当起立。立不端者。当经行。心傥不端者。当自正。譬如国王将兵出斗。健者在前。既在前鄙复却适欲却着羞后人。诸比丘既弃家舍妻子。剃须发为沙门。虽...(第0711部~佛说中心经一卷)
...皆有种种伎乐歌舞嬉戏。欢娱受乐。如诸天宫。诸门之中。皆以金瓶。盛满香水。诸里巷中。悬缯幡盖。散众名华。香水洒地。卢至尔时见诸人民。种种会同。戏舞尽欢。便生念言。奴婢乞人下贱之者。皆假借衣服。食美饮食。我今衣服璎珞财宝自足。我今何为而不自乐。疾走归家。自取钥匙。开库藏门。取五钱已。还闭锁门。即自思念。我今若于家中食者。母妻眷属。不可周遍。若至他家。或有主人及以乞者。来从我索。于是即用两钱买麨。两钱酤酒。一钱买葱。从自家中。衣衿裹盐。赍出城外。趣于树下。既至树下。见有多乌。若此停止。乌来抟撮。即诣冢间。见有诸狗。复更逃避。至空静处。酒中着盐。和糗食葱。先不饮酒。即时大醉。既大醉已。而作是言。举国即时大作欢乐。我今何为独不欢乐。即便起舞扬声而歌。其歌辞曰。
纵令帝释 今日欢乐 尚不及我
况毗沙门
复作是言。我今节庆际纵酒大欢乐踰过毗沙门。亦胜天帝释。释提桓因与无数天众。欲至只桓。于其道边。见此卢至既醉且舞而歌言。胜于帝释。帝释默念。此悭贪人。屏处饮酒。骂辱于我。复作是念。我于今者。莫至佛所。先恼于彼。释提桓因。即变己身。犹如卢至。即到其家。聚集父母仆使眷属。于母前坐。而白母言。听我爱语。我于前后。有大悭鬼。随逐于我。所以使我惜不啖食。不与父母及以眷属钱财宝物。皆由悭鬼。今日出行。值一道人。与我好咒。得除悭鬼。若彼...(第0752部~卢至长者因缘经一卷)
...来抟撮。即诣冢间。见有诸狗。复更逃避。至空静处。酒中着盐。和糗食葱。先不饮酒。即时大醉。既大醉已。而作是言。举国即时大作欢乐。我今何为独不欢乐。即便起舞扬声而歌。其歌辞曰。
纵令帝释 今日欢乐 尚不及我
况毗沙门
复作是言。我今节庆际纵酒大欢乐踰过毗沙门。亦胜天帝释。释提桓因与无数天众。欲至只桓。于其道边。见此卢至既醉且舞而歌言。胜于帝释。帝释默念。此悭贪人。屏处饮酒。骂辱于我。复作是念。我于今者。莫至佛所。先恼于彼。释提桓因。即变己身。犹如卢至。即到其家。聚集父母仆使眷属。于母前坐。而白母言。听我爱语。我于前后。有大悭鬼。随逐于我。所以使我惜不啖食。不与父母及以眷属钱财宝物。皆由悭鬼。今日出行。值一道人。与我好咒。得除悭鬼。若彼悭鬼。设复更来。终不重能恼乱于我。然此悭鬼。与我相似。设当来者。诸守门人。痛当打棒。其必诈称。我是卢至。一切家人。莫信其语。大开库...(第0752部~卢至长者因缘经一卷)
...如汝爱之。亡子家。亦行道啼哭如汝。汝反盗人子杀啖之。死后当入太山地狱中。母闻是语。便恐怖。佛复问。汝宁欲得汝子不。母即起复持头面着地。愿哀我。佛便语母言。汝子若在。汝宁能自悔不。若能自悔。当还汝子。母言。我能自悔。佛言。汝能自悔。当作何等自悔。母言。我听佛教诫。当随佛语自悔。佛还我子。我不敢远离佛所语。佛言。审如汝语不。母言。我审如佛语。佛便授以五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盗。三不淫。四不两舌。五不饮酒。报能悉还其子。佛便为说汝有千子。皆为说千子名字。五百子在天上。皆是鬼中王。将鬼官属。嫉害娆天民。五百子在世间。娆诸人民。汝子作鬼王。将数万鬼。如是五百子。将鬼官属。一不可称数。极嫉害恶。或自称作树木神者。或作地神者。或作水神者。或诈为人兄弟妻子。自怨枉家室内外者。或作海神者。或作船车神者。或作舍宅神者。或自称夜在冥中神者。或使人梦寤者。或使人恐怖。为人作怪者。或自称星死者。自称病死者。如是耗乱...(第0754部~佛说鬼子母经一卷)
...怀恐怖。复何因缘所生之处常与佛会。闻法奉持初不差违。遭遇知识逮得好心。若作沙门常得所愿。所问如是。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此众会得闻正教。愿使一切得济彼安。
佛告长者子辩意。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群生悉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者贤良。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三者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者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五者不饮酒。不过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不杀得长寿 无病常鲜肥
一切受天位 身安光景至
不盗常大富 自然钱财宝
七宝为宫殿 娱乐心常好
男女俱不淫 身体香洁净
所生常端正 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气香 言语常聪明
谈论不謇吃 所说众奉行
酒肉不过口 无有误乱意
若当所生处 天人常奉侍
若其寿终后 二十五神迎
五福自然来 光影甚炜炜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谓为五。一者布施。恩润贫穷。二者持戒。不犯十恶。三者忍辱。不乱众意。四者精进。劝化懈怠。五者一心。奉孝尽忠。是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得为人主一切敬侍。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布施得大富 钱财而自然
所生常...(第0764部~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
...当奉事佛。因诣佛所。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我本愚痴。无所识知。窃闻佛道恢弘大慈普济。佛天上天下人中之尊。无不安隐者。我今欲舍置所事外道归命于佛。愿佛哀我。当受教诫。佛言。若今所言大善。熟自思之。而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耶祇白佛言。今以我所事非真故。归命于佛。当哀愍我曹去浊秽之行。受佛清净决言。若审尔者大善。耶祇便前受五戒。一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五不饮酒。三自归已。起绕佛三匝。持斋七日而去。自是之后。行到他国。见人杀生射猎。盗人财物。耶祇便欲随之。见好色女人。心意贪之。见人是不是。便论道之。见人饮酒醉乱。便欲追之。心不安定。更欲悔之自念。我不能事是佛法。终当还佛五戒。即诣佛所。叩头白佛言。我前从佛受五戒。多所禁害。不得从我本意。今自思惟欲罢。不能事佛。佛法尊重。非我所能奉事。当可得还五戒不。于佛意当可尔不。佛默然不应。言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击耶祇头破之。复有鬼神。解脱其衣。复有鬼神。以铁钩就口中。移取其舌。有淫女鬼神。以刀深割其阴。有鬼神。洋铜沃其口中。前后左右。皆诸鬼神。竞来分裂...(第0766部~佛说耶祇经一卷)
...消。出定之时。觉身安乐恬怕无为。复当更教。自观己身。无高大想。寻复见身。自然高大。明显可观。如七宝山。自见己心。如摩尼珠。尔时复当如上观空。作观空时。自觉己身。和悦柔软快乐无比。前莲华上。七宝色光。流入己心。在摩尼珠中。满足十过。七支七色。皆悉具足。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0-1-30 11:05:33
|
只看該作者
自观身空。亦无众想。尔时顶上有自然光。似金色云。亦如宝盖。色复似银。从顶上入。覆摩尼珠光上。出定入定。恒见此事。见此事者。自然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告阿难。佛灭度后。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作此观者。名第二十六正观。亦名得须陀洹道。若得此观。要当审实。使身自然离五种恶。合修多罗。不违毗尼。随顺阿毗昙。此名须陀洹果相。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告阿难。若有行者。得此观者。宜当密藏勿妄宣传。但当一心勤行精进。勤行精进已。复当更教。谛观地大。地大观法。亦如上说。观地大已。次教观水大。观水大者。自观己身。身中诸水。...(第0774部~禅秘要法经三卷)
...是五戒皆因酒犯。故遮罪中独制饮酒。有余师说。酒令失念增无惭愧。其过深重故偏制立。如律中说。制地国中有一毒龙。性极暴恶为稼穑害。其所居池水陆空飞无敢近者。时有尊者名曰善来。以巧方便令其调伏。因此名称流布八方。于是信心竞兴供养。渐次游化至室罗筏。值彼城中请僧设会。有近事女家不丰饶。独请善来奉上饮食。食多盐味须臾增渴。为渴所逼现相求饮。时近事女作是思惟。尊者所食极为肥腻。若饮冷水或当致疾。遂设方便授以清酒。彼不审察便取饮之。赞慰收衣趣胜林寺。将至醉闷湎眩便倒。衣钵锡杖狼藉在地。露体而卧无所觉知。佛将阿难经行遇见。知而故问此卧者谁。何为此间醉酒而卧。阿难白佛此是善来。佛告阿难可集僧众。僧众集已佛在众中。敷如常座结加趺坐。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汝等闻见苾刍善来曾以巧便伏毒龙不。诸苾刍众随已见闻。各白佛言。我曾闻见。佛言。汝等于意云何。善来今能伏虾蟆不。苾刍皆曰。不也世尊。尔时如来种种方便呵毁酒过告诸苾刍。汝等若称佛为师者。自今已往下至茅端所沾酒渧亦不得饮。故遮罪中独制饮酒。有作是说。饮酒能令智慧衰退。如说长者智慧衰退。是第六失故遮罪中独制饮酒。有余师说。圣者经生必不饮酒。虽婴孩位养母以指。强渧口中不自在故而无有失。才有识别设遇强缘。为护身命亦终不饮。故遮罪。中独立酒戒。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四
业蕴第四中表无表纳息第四之三
问颇有唯受三归成近事不。为有律仪缺...(第1256-07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四十卷))
...将至醉闷湎眩便倒。衣钵锡杖狼藉在地。露体而卧无所觉知。佛将阿难经行遇见。知而故问此卧者谁。何为此间醉酒而卧。阿难白佛此是善来。佛告阿难可集僧众。僧众集已佛在众中。敷如常座结加趺坐。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汝等闻见苾刍善来曾以巧便伏毒龙不。诸苾刍众随已见闻。各白佛言。我曾闻见。佛言。汝等于意云何。善来今能伏虾蟆不。苾刍皆曰。不也世尊。尔时如来种种方便呵毁酒过告诸苾刍。汝等若称佛为师者。自今已往下至茅端所沾酒渧亦不得饮。故遮罪中独制饮酒。有作是说。饮酒能令智慧衰退。如说长者智慧衰退。是第六失故遮罪中独制饮酒。有余师说。圣者经生必不饮酒。虽婴孩位养母以指。强渧口中不自在故而无有失。才有识别设遇强缘。为护身命亦终不饮。故遮罪。中独立酒戒。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四
业蕴第四中表无表纳息第四之三
问颇有唯受三归成近事不。为有律仪缺减成近事不。若言有者。契经所说文句差别岂非无义。如说我某甲归佛法僧。愿尊忆持。我是近事我从今日乃至命终。护生归净。亦应说有律仪缺减勤策苾刍等。若无者。即前契经文句差别宁非无义。何故安立一分少分多分满分近事耶。健驮罗国诸论师言。唯受三归及律仪缺减悉成近事。问若唯受三归成近事者。...(第1256-07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四十卷))
...师言。无有唯受三归及缺减律仪名为近事。问若尔契经宁非无义。如说我某甲归佛法僧。乃至广说。答彼由此表既得三归。亦得律仪故成近事。问此唯自誓离于杀生。云何由此具得五种。答由此自誓离杀为依。五种律仪亦俱时得。五学处中彼为胜故。以受戒者为不损生。于损生中杀为上首。故以离杀为五所依。又护生言非唯离杀。谓不损恼一切有情。彼自誓言我从今者乃至命尽。于诸有情不害其命。不盗其物。不侵其妻。不行虚诳。为护前四。亦不饮酒。故护生言非唯离杀。然有别诵言舍生者。此言意说舍杀生等。略去杀等但说舍生。又舍生言显于生类。舍损恼事即五律仪。皆为遮防损生事故。由此自誓方得律仪。故彼契经非为无义。问若唯自誓便得律仪。何故复说五种学处。答虽由自誓已得律仪。而未了知彼差别相。欲令知故说五学处。故彼所说皆非无义。问若尔何故说有一分等邬波索迦耶。答此说持位非说受位。谓于五中持一不持四名一分。持二不持三名少分。持三持四名多分。具持五名满...(第1256-07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四十卷))
...天中。复次此经说三种福业。谓布施持戒修定福业。如彼经说。诸比丘我以三业报故。令我有大威势。三业者。谓施定戒。施者是布施福业。定者是修定福业。戒者是修戒福业。以布施福业报故。作转轮圣王。以持戒福业报故。作帝释。以修定福业报故。生梵世光音天中。佛经说有三种福业。谓布施福业。持戒福业。修定福业。云何布施福业。若以物施沙门婆罗门。乃至灯明。是名布施福业。云何持戒福业。不杀于杀。更不欲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如是。是名持戒福业。云何修定福业。常以无怨无恚无害慈心。广说如上。悲喜舍心说亦如是。是名修定福业。问曰。何故色无色界善根。唯说无量。是修定福业。非余色无色界善根耶。答曰。世人以饶益为福想。一切色无色界善根。欲饶益他。无有如无量者。复次世人以福果为福想。无量能生广福果故。如偈说。
福火不能烧 风不能吹坏
能浮大地水 亦复不能漂
国王若盗贼 虽作诸方便
终不...(第1257-04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二卷)-001)
...寺 斯由苦所逼
此归非安隐 此归非为上
非归依此处 能离一切苦
若归佛法僧 正观四真谛
苦由于集生 能灭于苦集
八正安隐道 必至甘露处
此归最为安 此归最为上
归依于此处 能离一切苦
问曰。优婆塞几戒。答曰五。何等五尽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尽寿不盗。是优婆塞戒。尽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尽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尽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如是优婆塞五戒。尽寿受持。不得违犯。齐几为持戒优婆塞。若优婆塞。于此五戒中。常持戒护行近行。不缺行。不乱行。不浊行。不杂行。随顺戒行。齐是名持戒优婆塞。如偈说。
智人能持戒 悕望于三乐
尊重得利益 终受天上乐
见如是等处 智者能离恶
利根持净戒 常得第一乐
云何杀生若生众生想。故断众生命。死时未到。到时未死。教令杀害断命勿令活。彼...(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所觉隐所想隐心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不觉言觉。觉言不觉。不识言识。识言不识。先欲妄语。语时知妄语。语竟知妄语。如是虚诳意以为财故。若集声音句言语口教是妄语业。若行彼业者是名妄语人。云何不妄语。是优婆塞戒。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堪忍行善。是名不妄语。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若伴若众中 一一不妄语
不说不劝教 离一切虚妄
云何饮酒放逸处。若有饮酒放逸处。若酒醪酒甘蔗酒蒲桃酒蜜酒。及余物酒。若饮酒若爱乐酒。洒身乃至草叶一渧。彼业是饮酒放逸处。若行彼业者。是名饮酒放逸人。云何不饮酒不放逸。是优婆塞戒。若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根。堪忍行善。名不饮酒不放逸处。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圣言当离酒 亦勿与他酒
不饮不劝乐 知此放逸处
知此不善门 憍骜愚者然
知此处不善 戒德自防护
不杀亦不盗 实语不饮酒
不淫断欲法 不夜非时食
谦卑不高床 息听止观乐
不花鬘涂香 如是名八斋
随彼时持斋 智人随食施
饮食供养僧 不放逸贪着
供养于父母 如法求财物
以自修家业 得生日光天
五戒。几色几非色...(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蔗酒蒲桃酒蜜酒。及余物酒。若饮酒若爱乐酒。洒身乃至草叶一渧。彼业是饮酒放逸处。若行彼业者。是名饮酒放逸人。云何不饮酒不放逸。是优婆塞戒。若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根。堪忍行善。名不饮酒不放逸处。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圣言当离酒 亦勿与他酒
不饮不劝乐 知此放逸处
知此不善门 憍骜愚者然
知此处不善 戒德自防护
不杀亦不盗 实语不饮酒
不淫断欲法 不夜非时食
谦卑不高床 息听止观乐
不花鬘涂香 如是名八斋
随彼时持斋 智人随食施
饮食供养僧 不放逸贪着
供养于父母 如法求财物
以自修家业 得生日光天
五戒。几色几非色。一切色。五戒。几可见。几不可见。一切不可见。五戒。几有对。几无对。一切无对。五戒。几圣。几非圣。一切非圣。五戒。几有漏。几无漏。一...(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报法。一切报法。五戒。几见断几思惟断。几非见断非思惟断。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五戒。几见断因。几思惟断因。几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一切非见断非思惟断因。五戒。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不系。一切欲界系。五戒几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三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云何不杀戒过去。不杀戒生已灭名过去。云何不杀戒未来。不杀戒未生未出名未来。云何不杀戒现在。不杀戒生未灭名现在。乃至不饮酒不放逸戒亦如是。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七上
非问分界品第一
色界。非色界。可见界。不可见界。有对界。无对界。圣界。非圣界。有漏界。无漏界。有爱界。无爱界。有求界。无求界。当取界。非当取界。有取界。无取界。有胜界。无胜界。有受界。非受界。内界。外界。有报界。无报界。心界。非心界。心相应界。非心相应界。心数界。非心数界。缘界。非缘界。共心界。非共心界。随心转界。不随心转界。业界。非...(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如来身恶心出血无间。云何害母无间。若母母想故断命。是名害母无间。云何害父无间。若父父想故断命。是名害父无间。云何害阿罗汉无间。故断阿罗汉声闻命。是名害阿罗汉无间。云何坏僧无间。一面请四比丘。或多第二面请四比丘。或多行筹唱令。是名坏僧无间。云何于如来身恶心出血无间。若故于如来身恶心出血成就业。乃至伤如发端。是名于如来恶心出血无间。是名五无间。
云何五戒。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言。不饮酒。放逸处。是名五戒。云何越五戒。杀生窃盗邪淫妄言饮酒放逸处。是名越五戒。
云何因贪业。业若贪因贪绪贪集贪缘身业口业意业。是名因贪业。云何因恚业。业若恚因恚绪恚集恚缘身业口意业。是名因恚业云何因痴业。业若痴因痴绪痴集痴缘身业口意业。是名痴因业云何不贪因业。若不贪因不贪绪不贪集不贪缘身业口业意业。是名不贪因业。云何不恚因业。若不恚因不恚绪不恚集不恚缘身业口业意业。是名不恚因业。云何不痴因业。若不痴因不痴绪不痴集不痴缘身业口业意业。是名不痴因业。...(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乃至非想非非想法非非想非非非想法。眼界法非眼界法。乃至法界法非法界法。色阴法非色阴法。乃至识阴法非识阴法。苦圣谛法非苦圣谛法。乃至道圣谛法非道圣谛法。眼根法非眼根法。乃至已知根法非已知根法。念觉法非念觉法。乃至舍觉法非舍觉法。贪不善根法非贪不善根法。乃至痴不善根法非痴不善根法。无贪善根法非无贪善根法。乃至无痴善根法非无痴善根法。地大法非地大法。乃至风大法非风大法。不杀生戒法。非不杀生戒法。乃至不饮酒放逸处法。非不饮酒放逸处法。色法非色法。乃至过去未来现在法。非过去未来现在法。
何谓苦谛系法。除爱余非圣有为法。是名苦谛系法。何谓非苦谛系法。爱及圣非圣无为法。是名非苦谛系法。何谓集谛系法。爱是名集谛系法。何谓非集谛系法。除爱若余法。是名非集谛系法。何谓灭谛系法。智缘尽。是名灭谛系法。何谓非灭谛系法。除智缘尽若余法。是名非灭谛系法。何谓道谛系法。八圣道。是名道谛系法。何谓非道谛系法。除八圣道若余法。是名非...(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若希望。是名贪不善根法。何谓非贪不善根法。除贪不善根若余法。是名非贪不善根法。恚痴亦如是。何谓无贪善根法。若不希望。是名无贪善根法。何谓非无贪善根法。除无贪善根若余法。是名非无贪善根法。无恚无痴亦如是。何谓地大法。触入中地大。是名地大法。何谓非地大法。除地大若余法。是名非地大法。水火风大亦如是。何谓不杀生戒法。不杀戒。是名不杀生戒法。何谓非不杀生戒法。除不杀生戒若余法。是名非不杀生戒法。乃至不饮酒不放逸亦如是。何谓色法。若法色。是名色法。何谓非色法。除色若余法。是名非色法。何谓可见法。色入。是名可见法。何谓不可见法。除色入若余法。是名不可见法。何谓有对法。十色入。是名有对法。何谓无对法。意入法入。是名无对法。何谓圣法。若法无漏。是名圣法。何谓非圣法。若法有漏。是名非圣法。有漏无漏有染无染有求无求当取非当取有取无取有胜无胜亦如是。何谓受法。若法内。是名受法。何谓非受法。若法外。是名非受法。...(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问何等法。问非无贪善根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无贪善根法。无恚无痴亦如是。地大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地大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地大法。非地大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非地大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地大法。水火风大亦如是。不杀生戒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不杀生戒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不杀生戒法。非不杀生戒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非不杀生戒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不杀生戒法。乃至不饮酒不放逸处亦如是。色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色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色法。非色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非色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色法。乃至过去未来现在法亦如是(单门竟)
色苦谛系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色苦谛系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色法。除色非苦谛系法。色非苦谛系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色非苦谛系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色法。除色苦谛系法。色集谛系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法。问无贪善根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无贪善根法。无恚无痴亦如是。地大法几非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非地大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地大法。非地大法几非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地大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地大法。水火风大亦如是。不杀生戒法几非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非不杀生戒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不杀生戒法。非不杀生戒法几非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不杀生戒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不杀生戒法。乃至不饮酒不放逸处亦如是。色法几非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非色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色法。非色法几非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色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色法。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亦如是。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八
摄相应分相应品第二
心心数法。当知相应。当知不相应。当知无相应。当知非无相应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应无相应非无相应不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应无相应非无相应。无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特伽罗,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
云何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补特伽罗?
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世有一类补特伽罗,受持苦行恶自存活,露体无衣不居宅舍,手捧饮食不须器等,受饮食时非隔刀杖,非隔铛釜非隔盆瓮,非狗在门所受饮食,非蝇依附非杂秽非分段非缠裹非覆蔽,授饮食者不言进来,不言退去不言止住,非怀胎孕非新产生,非饮儿乳所得饮食,非故为造亦非变坏,不食肉不食鱼不食脯腊不饮酒不饮浆,或全不饮或一受食,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一家乞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食一抟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隔日食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隔半月或隔一月,或食草菜或食稗莠,或食牛粪,或食果蓏,或食糠秕或食米脐,或食麦脐或食穭豆,或处旷野食诸根果,乃至或食零果落叶,有虽被服而着麻枲,或着‘卄/顷’紵或着茅蒲或着莎蔍或着毛褐,或着緂罽或着兽皮,或着鸟羽或着简牍,或着树皮,或有被发或复...(第1269部~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
...身行为作等。是谓身力果。云何解脱果。智灭结是谓解脱果。善根不善根无记根三种。善根不贪不恚无痴。善根三种。不善根贪欲嗔恚愚痴。四种无记。根无记爱无记无明无记见无记。慢三种法。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云何善法。善身口业善心。心相应法。及心不相应行及智缘尽。是为善法。云何不善法。不善身口业不善心心相应法。及心不相应行。是为不善法。云何无记法。无记身口业无记心心相应法。及心不相应行虚空非智缘尽。是谓无记法。不饮酒布施供养尊重等。是谓善身口业摄。饮酒挝打憍慢尊重等。是不善身口业摄。是为十业道不摄欲界身口业。欲界四大造。如是色界无漏身口业何四大造。若依六种地。即彼地四大造若生无色界。如是本得无漏身口业。即彼地四大造。三种命终。有命尽福不尽。有福尽命不尽。有福尽命尽也。
阴持入品第五
诸有漏法四事离。云何四。无常无我无乐无净烦恼诸漏。何以故。趣一切生处。心漏连注随世界故。是谓有漏。三界有百八烦恼。九十八结十缠是烦恼何处生。是说有漏法...(第1271部~阿毗昙甘露味论二卷)
...受。以庄严为放逸足故。调伏住则不放逸。放逸者不应作而作。坏威仪者不恭敬故不得律仪。黄门时黄门无形二形不生律仪。何以故。贪欲增故。无惭愧增故。在人趣依三方非余。捷疾知觉故。五种清净因缘修多罗品已说。问斋几是尸罗支。几是不放逸支。几是持支。答。
尸罗支有四 不放逸支一
余则是持支 斋支慧所说
前四是尸罗支(尸罗译言修习亦言正顺三昧亦言清凉亦言安眠)。舍性罪自性戒故。不饮酒是不放逸支。饮酒是放逸支。令心失念故。是故离彼名不放逸支。余则是持支者。随顺戒故。有说。离非时食是斋。余者斋支。复有说。离非时食是斋亦斋支。余者是支。如等见是道亦道支。择法觉是觉亦觉支。彼亦如是。若说九支者不然。何以故。离高床大床涂身香华。共立一支。俱庄严处起故。如老死立一有支。俱熟故。彼亦如是。问离两舌恶口绮语等是离性罪。何故不立斋律仪耶。答难护故。常习近故。出家者尚难护。以常行故。况复在家。如是难护者诸威仪。除...(第1280部~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
...支。令心失念故。是故离彼名不放逸支。余则是持支者。随顺戒故。有说。离非时食是斋。余者斋支。复有说。离非时食是斋亦斋支。余者是支。如等见是道亦道支。择法觉是觉亦觉支。彼亦如是。若说九支者不然。何以故。离高床大床涂身香华。共立一支。俱庄严处起故。如老死立一有支。俱熟故。彼亦如是。问离两舌恶口绮语等是离性罪。何故不立斋律仪耶。答难护故。常习近故。出家者尚难护。以常行故。况复在家。如是难护者诸威仪。除不饮酒。余遮罪亦不立斋支。问已知恶戒热所烧。斋律仪栴檀涂今当说。何故无不具足律仪优婆塞何所疑俱见其过。若有不具足优婆塞律仪。优婆塞者。何故无不具足沙弥律仪沙弥耶。若无者何故说一行等优婆塞。何得所说非无义。答。
具律优婆塞 比丘律仪一
以彼缺减义 牟尼说少分
具律优婆塞比丘律仪一者。有一说具足优婆塞律仪名优婆塞。非不具足沙弥。比丘亦如是。如说我某甲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第1280部~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
...塞。非不具足沙弥。比丘亦如是。如说我某甲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诸众尊我是优婆塞。当证知尽寿舍众生受归依心清净。乃至第三口作得优婆塞律仪。问此是离杀生口作。云何得余律仪耶。答当知除等故。应说我尽寿舍众生等。如戒等取除等故名戒取。彼亦如是。复次舍众生者。谓舍自众生故。从今乃至舍自众生所受戒。终不毁犯。复次波罗提木叉律仪于众生处得。彼作是说。我从今日不杀众生。亦于彼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以护彼故不饮酒。是故一切遮罪中。离饮酒立优婆塞律仪。以饮酒一切放逸足故。自所受难护故。是故说离他淫。当知两舌恶口绮语亦如是说。以彼圣人经生犹故知而不说犯。若言无一行等优婆塞者不然。实有一行等优婆塞建立此云何。以彼缺减义牟尼说少分。佛以缺戒者故说少分优婆塞。彼具戒优婆塞。若持一不持四。是名一行。持二不持三。是名少分。余亦如是。谓所得戒令知故为说非无义。问若人九岁若十岁受优婆塞律仪。然后取妻。以彼女人为妻分。先于彼女人所为得律仪不。若得者云何不犯戒。若不得者何...(第1280部~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
...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系修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如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亦如是。色界差别者。除法智。无色界差别者。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灭道智。余如上说(九十八使竟)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八
千问论品第七之一
戒净果通种断如意足念谛。
戒者。谓优婆塞五戒。问云何五。答谓。优婆塞受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学迹。尽形寿。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优婆塞学迹。问此优婆塞五戒。几色几非色。几可见几不可见。几有对几无对。几有漏几无漏。几有为几无为。几有报几无报。几因缘生世所摄。几非因缘生非世所摄。几色摄几名摄。几内入摄几外入摄。几智知几非智知。几断知知几非断知知。几断几不断。几应修几不应修。几秽污几不秽污。几果几非果。几有果几非有果。几果亦有果。几非果亦非有果。几受几不受。几四大造几非四大造。几有上几无上。几是有几非是有。几因相应几因不相...(第1285部~众事分阿毗昙论十二卷)
...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法、律,亦为人说法、律之法。
“师子,云何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苦行,亦为人说苦行之法?师子,或有沙门、梵志裸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或以珠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魁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来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中食;不怀妊家食,不畜狗家食;设使家有粪蝇飞来,便不食也;不啖鱼,不食肉,不饮酒;不饮恶水,或都无所饮,学无饮行,或啖一口,以一口为足,或二口,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为足;或日一食,以一食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为足;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食穄米,或食杂[麩-夫+黃],或食头头逻食,或食粗食;或至无事处,依于无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或持连合衣,或持毛衣,或持头舍衣,或持毛头舍衣...(第0538-01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而以他宗随人所问。
于是,异学无恚自敕己众,令默然已,问曰:“瞿昙,不了可憎行,云何得具足?云何不得具足?”
于是,世尊答曰:“无恚,或有沙门、梵志裸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或以珠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櫆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求来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不怀妊家食,不畜狗家食;设使家有粪蝇飞来而不食;不啖鱼,不食肉,不饮酒,不饮恶水;或都无所饮,学无饮行;或啖一口,以一口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为足;或日一食,以一食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为足。
“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食穄米,或食杂[麩-夫+黃],或食头头逻食,或食粗食;或至无事处,依于无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或持连合衣,或持毛衣,或持头舍衣,或...(第0538-03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以苦以忧,尽其形寿,修行梵行,乃至啼泣堕泪。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天中,是谓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
“云何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或有沙门、梵志裸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或以珠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槐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来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不怀妊家食,不畜狗家食;家有粪蝇飞来而不食;不啖鱼,不食肉,不饮酒;不饮恶水,或都不饮,学无饮行;或啖一口,以一口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为足;或日一食,以一食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为足;或食菜茄,或食稗子,或食穄米,或食杂[麩-夫+黃],或食头头逻食,或食粗食;或至无事处,依于无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或持连合衣,或持毛衣,或持头舍衣,或持毛头舍衣,或...(第0538-05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云何为一法?所谓不妄语也。诸比丘,其不妄语者,口气香芬,名德远闻。是故,诸比丘,当行不妄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畜生、饿鬼、地狱罪。若生人中,狂愚痴惑,不识真伪,所谓饮酒也。诸比丘,若有人心好饮酒,所生之处,无有智慧,常怀愚痴。如是,诸比丘,慎莫饮酒。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无有一法胜此法者,若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云何为一法?所谓不饮酒也。诸比丘,若有人不饮酒,生便聪明,无有愚惑,博知经籍,意不错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五地狱经,此名不善行,
五者、天及人,令知次第数。
有无品第十五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知有此二见。云何为二?所谓有见、无见。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此二见习已、诵已,终不从其法,如实而不知,此则非沙门、婆罗门...(第0539-01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彼云何名施为福业?若有一人,开心布施沙门、婆罗门、极贫穷者、孤独者、无所趣向者,须食与食,须浆给浆,衣被、饭食、床卧之具、病瘦医药、香华、宿止,随身所便,无所爱惜,此名曰施福之业。
“云何名平等为福业?若有一人不杀、不盗,恒知惭愧,不兴恶想;亦不盗窃,好惠施人,无贪悋心,语言和雅,不伤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己色自足;亦不妄语,恒念至诚,不欺诳言,世人所敬,无有增损;亦不饮酒,恒知避乱。复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遍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限,不可称计,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隐。复以悲、喜、护心普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悉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称计,以此悲、喜、护心悉满其中。是谓名为平等为福之业。
“彼法云何名思惟为福业?于是,比丘,修行念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修择法觉意,修念觉意,修猗觉意,修定觉意,修...(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不牢要中,当求方便,成三牢要。云何为三?不牢要身,求于牢要;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不牢要财,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身,求于牢要?所谓谦敬礼拜,随时问讯。是谓不牢要身,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于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不杀生,不加刀杖,常知渐愧,有慈悲心,普念一切众生;尽形寿不盗,恒念惠施,心无吝相;尽形寿不淫,亦不他淫;尽形寿不妄语,常念至诚,不欺世人;尽形寿不饮酒,意不错乱,持佛禁戒。是谓命不牢要,求于牢要。
“云何财不牢要,求于牢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念惠施,与沙门、婆罗门、诸贫匮者,须食者与食,须浆与浆,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舍宅、城郭,所须之具悉皆与之。如是,财不牢要,求于牢要。
“是谓,比丘,以此三不牢要,求此三牢要。”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知身不牢要,命亦不牢固,
财货衰耗法,当求牢要...(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明日清旦,不杀、无有害心,有慈心于一切众生。
“‘如阿罗汉,无有邪念,尽形寿不盗,好喜布施,我今字某,尽形寿不盗,自今至明日持心。
“‘如真人,我今尽形寿,不淫泆,无有邪念,恒修梵行,身体香洁,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复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恒知至诚,不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语,我自今以后不复妄语。
“‘如阿罗汉,不饮酒,心意不乱,持佛禁戒,无所触犯,我今亦当如是,自今日至明旦,不复饮酒,持佛禁戒,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我今亦如是,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从今日至明旦。
“‘如阿罗汉,恒不在高广之床上坐。所谓高广之床:金、银、象牙之床,或角床、佛座、辟支佛座、阿罗汉座、诸尊师座。是时,阿罗汉不在此八种座,我亦上坐不犯此坐。
“‘如阿罗汉,不著香华、脂粉之饰,我今亦当如是,尽形寿不著香华、...(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目连报言:“长者当知:如来说五事大施,尽形寿当念修行。”
时,长者复作是念:“目连向者欲说法施行,今复言有五大施。”是时,目连知长者心中所念,复告长者言:“如来说有二大施,所谓法施、财施。我今当说法施,不说财施。”
长者报言:“何者是五大施?”
目连报言:“一者、不得杀生,此名为大施,长者,当尽形寿修行之;二者、不盗,名为大施,当尽形寿修行;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当尽形寿而修行之。是谓,长者,有此五大施,当念修行。”
是时,跋提长者闻此语已,极怀欢喜,而作是念:“释迦文佛所说甚妙。今所演说者,乃不用宝物。如我今日不堪杀生,此可得奉行。又我家中饶财多宝,终不偷盗,此亦是我之所行。又我家中有上妙之女,终不淫他,是我之所行。又我不好妄语之人,何况自当妄语,此亦是我之所行。如今日意不念酒,何况自尝,此亦是我之所行。”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此五施者我能奉行。”
是时,长者心中作是念:“我今可饭此目连。”长者仰头语目连言:“可屈神下顾,就此而坐。”
是时,目连寻声下坐。是时,跋提长者躬自办种种饮食与目连。目连食讫,行净水,长者作是念:“可持一端氎奉上目连。”
是时,入藏内而选取白氎,欲取不好者,便得好者;寻复舍之,而更取氎,又故尔好;舍之,复更取之。
是...(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若复清信士奉持一戒,生善处天上,何况二、三、四、五?”是时,彼人从佛受教已,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彼人去不远,是时世尊告诸比丘:“自今已后,听授优婆塞五戒及三自归。若比丘欲授清信士、女戒时,教使露臂、叉手合掌,教称姓名,归佛、法、众;再三教称姓名,归佛、法、众;复更自称:‘我今已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如释迦文佛最初五百贾客受三自归,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若持一戒,余封四戒;若受二戒,余封三戒;若受三戒,余封二戒;若受四戒,余封一戒;若受五戒,当具足持之。”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日月有四重翳,使不得放光明。何等为四?一者、云也,二者、风尘,三者、烟,四者、阿须伦,使覆日月不得放光明。是谓,比丘日月有此四翳,使日月不得放大光明。此亦如是,比丘,...(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际,诸佛所到处。”
尔时,世尊可彼天子所说。时,彼天子以见佛可之,即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尔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贤圣八关斋法。汝等善思念之,随喜奉行!”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八关斋法?一者、不杀生,二者、不与不取,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之床,八者、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是谓,比丘,名为贤圣八关斋法。”
是时,彼优波离白佛言:“云何修行八关斋法?”
世尊告曰:“于是,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诣沙门若长老比丘所,自称名字,从朝至暮,如罗汉持心不移不动,刀杖不加群生,普慈于一切:‘我今受斋法,一无所犯,不起杀心,习彼真人之教: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过时食,不在高广之座,不习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设有智慧者,当作是说;假令无智者,当教彼如此之教。又彼比丘当一一指授,无令失次,亦莫超越,复当教使发誓愿。”
优波离白佛言:“云何当发愿?”
世尊告曰:“彼发愿时:‘我今以此八关斋法,莫堕地狱、饿鬼、畜生,亦莫堕八难之处,莫处边境,莫堕凶弊之处,莫与恶知识从事,父母专正,无习邪见,生中国中,闻其善法,分别思惟,法法成就。持此斋法功...(第0539-04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久住于世。云何为十?于是,国王不著财物,不兴瞋恚,亦复不以小事起怒害心,是谓第一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受群臣谏,不逆其辞,是谓成就第二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常好惠施,与民同欢,是谓第三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以法取物,不以非法,是谓第四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彼王不著他色,恒自守护其妻,是谓成就第五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亦不饮酒,心不荒乱,是谓成就第六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亦不戏笑,降伏外敌,是谓成就第七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案法治化,终无阿曲,是谓成就第八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与群臣和睦,无有竞争,是谓成就第九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无有病患,气力强盛,是谓第十之法,便得久存。若国王成就此十法者,便得久存,无奈之何。
“比丘众亦复如是,若成就十法者...(第0539-05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至真、等正觉近在舍卫国,止吾园中。”
时,阿那邠祁将四儿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长者白世尊言:“我今四子不自归佛、法、圣众,近昨各赐五千两金,劝令事佛、法、圣众。惟愿世尊各与说法,使长夜之中受福无量!”
尔时,世尊与长者四子渐渐说法,劝令欢喜。长者诸子闻佛说法,踊跃欢喜,不能自胜,前自长跪,白世尊言:“我等各各自归世尊、正法、圣众,自今已后,不复杀生,乃至不饮酒。”如是再三。
时,阿那邠祁长者白世尊言:“若使有人出物雇人使事佛者,其福云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乃致斯问,天、人得安,乃能问如来斯义。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说。”时长者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有四大藏。云何为四?有伊罗钵龙在乾陀卫,此名一藏,无数珍宝积满其宫;复有斑稠大藏在蜜缔罗国,珍宝积聚不可称计;复有宾伽罗大藏在须赖吒国,珍宝积聚不可称计;复有蠰佉大藏在...(第0539-05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如是,婆罗门,四法成就,现法安、现法乐。”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几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
佛告婆罗门:“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何等戒具足?谓善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戒具足。
“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云何为慧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习、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
“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后世安、后世乐。”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方便建诸业,积集能守护,
知识善男子,正命以自活。
净信戒具足,...(第0540-01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如甲上土,如是知有沙门、婆罗门家之尊长,作所应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斋持戒亦尔;如大地土,不知有沙门、婆罗门家之尊长,作所应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斋持戒,亦如是说。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亦尔;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诸戒者亦尔。如是离贪、恚、邪见,及不离贪、恚、邪见,亦如是说。
如甲上土,如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大地土,如是不持五戒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持八戒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八戒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持十善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十善者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人中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天上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第0540-02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当离于懈怠,卑劣之精进。
贤圣不懈怠,安住于远离,
殷勤精进禅,超度生死流。
胶漆得其素,火得风炽然,
珂乳则同色,众生与界俱,
相似共和合,增长亦复然。”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如是广说,乃至:“胜心生时与胜界俱,鄙心生时与鄙界俱,杀生时与杀界俱,盗淫、妄语、饮酒心时,与……饮酒界俱;不杀生时与不杀界俱,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与……不饮酒界俱。是故,诸比丘,当善分别种种界。”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不信时与不信界俱;犯戒时与犯彼界俱,无惭无愧时与无惭无愧界俱;信心时与信界俱,持戒时与持戒界俱,惭愧心时与惭愧界俱。是故,诸比丘,当善分别种种诸界。”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540-02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如则善好僧,是则僧中好,
是法令僧好,如日光自照。”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调伏,如是辩、柔和、无畏、多闻、通达法、说法、法次法向、随顺法行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
“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随生子。
“何等为胜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则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胜生子。
“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不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下生子。”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生随及生上,智父之所欲,
生下非所须,以不绍继故。
为人法之子,当作优婆塞,
于佛法僧宝,勤修清净心,
云除月光显,光荣眷属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五戒,如是信、戒、施、闻、慧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作是思惟:‘有三种香,顺风而熏,不能逆风。何等为三?谓根香、茎香、华香。或复有香,顺风熏、逆风熏,亦顺风逆风熏耶?’”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有三种香,顺风熏,不能逆风,谓根香、茎香、华香。阿难,亦有香,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阿难,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者,阿难,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所城邑聚落,成就真实法,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八方上下,崇善士夫,无不称叹言:‘某方某聚落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清净,成真实法,尽形寿不杀乃至不饮酒。’阿难,是名有香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根茎华香,能逆风而熏,
唯有善士女,持戒清净香,
逆顺满诸方,无不普闻知。
多迦罗旃檀,优钵罗末利,
如是比诸香,戒香最为上!
旃檀等诸香,所熏少分限,
唯有戒德香,流熏上升天。
斯等净戒香,不放逸正受,
正智等解脱,魔道莫能...(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竭,次到巴陵弗城,巴陵树下坐。
时,诸清信士闻佛与诸大众远来至此巴陵树下,即共出城,遥见世尊在巴陵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定,善调第一。譬犹大龙,以水清澄,无有尘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见已欢喜,渐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诸清信士闻佛说法,即白佛言:“我欲归依佛、法、圣众,惟愿世尊哀愍,听许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奉戒不忘。明欲设供,惟愿世尊与诸大众垂愍屈顾!”
尔时,世尊默然许可。诸清信士见佛默然,即从座起,绕佛三匝,作礼而归。寻为如来起大堂舍,平治处所,扫洒烧香,严敷宝座。供设既办,往白世尊:“所设已具,唯圣知时。”
于是,世尊即从座起,著衣持钵,与大众俱诣彼讲堂,澡手洗足,处中而坐。时,诸比丘在左面坐,诸清信士在右面坐。
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众俱侍从世尊,路由跋祇,到毗舍离,坐一树下。有一淫女,名庵婆婆梨,闻佛将诸弟子来至毗舍离,坐一树下,即严驾宝车,欲往诣佛所礼拜供养。未至之间,遥见世尊颜貌端正,诸根特异,相好备足,如星月中;见已欢喜,下车步进,渐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闻佛所说,发欢喜心,即白佛言:“从今日始,归依三尊,惟愿听许于正法中为优婆夷,尽此形寿,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又白佛言:“惟愿世尊及诸弟子明受我请,即于今暮止宿我园。”尔时,世尊默然受之。女见佛默然许可,即从座起,头面礼足,绕佛而归。
其去未久,佛告阿难:“当与汝等诣彼园观。”
对曰:“唯然。”佛即从座起,摄持衣钵,与众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彼园。
时,毗舍离诸隶车辈,闻佛在庵婆婆梨园中止住,即便严驾五色宝车,或乘青车青马,衣、盖、幢幡、官属皆青,五色车马,皆亦如是。时,五百隶...(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天之论,欲为大患,秽污不净,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尔时,世尊知彼女意柔软和悦,荫盖微薄,易可开化,如诸佛法,即为彼女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
时,庵婆婆梨女信心清净,譬如净洁白毡易为受色,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而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再三。“惟愿如来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邪淫、不欺、不饮酒。”时,彼女从佛受五戒已,舍本所习,秽垢消除,即从座起,礼佛而去。
尔时,世尊于毗舍离,随宜住已,告阿难言:“汝等皆严,吾欲诣竹林丛。”
对曰:“唯然。”即严衣钵,与大众侍从世尊,路由跋祇,至彼竹林。
时,有婆罗门名毗沙陀耶,闻佛与诸大众诣此竹林,默自思念:“此沙门瞿昙,名德流布,闻于四方,十号具足,于诸天、释、梵、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不净、秽污,上漏为碍,出要为上。时,佛知福贵意,欢喜柔软,无诸盖、缠,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即为福贵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
时,福贵信心清净,譬如净洁白叠易为受色,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而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如来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
又白佛言:“世尊,游化若诣波婆城,惟愿屈意过贫聚中!所以然者?欲尽家所有饮食、床卧、衣服、汤药,奉献世尊!世尊受已,家内获安。”
佛言:“汝所言善。”
尔时,世尊为福贵说法,示教利喜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欢喜而去。其去未久,阿难寻以黄叠奉上如来,如来哀愍,即为受之,被于身上。
尔时,世尊颜貌从容,威光炽盛,诸根清净,面色和悦。...(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
答曰:“不也。”
迦叶又言:“以此相方,自具可知。何为守迷,自生邪见?”
婆罗门言:“汝虽引喻,言有他世,我犹言无。”
迦叶复言:“汝颇更有余缘,可知无他世耶?”
婆罗门报言:“我更有余缘,知无他世。”
迦叶问曰:“以何缘知?”
答曰:“迦叶,我有亲族,遇患笃重,我往语言:‘沙门、婆罗门各怀异见,说有后世,言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者,身怀命终,皆生忉利天上。我亦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见死已来还,说所堕处。若有人来说所堕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亲,五戒具足,身坏命终,必生忉利天上。今我相信,从汝取定。若审有天福者,汝当还来,语我使知,然后当信。’迦叶,彼命终已,至今不来。彼是我亲,不应有欺,许而不来,必无他世。”
迦叶答言:“此间百岁,正当忉利天上一日一夜耳!如是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是彼天寿千岁。云何,...(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受者,欲见迦叶辩才智慧,生牢固信耳!我今信受,归依迦叶。”
迦叶报言:“汝勿归我,如我所归无上尊者,汝当归依。”
婆罗门言:“不审所归无上尊者,今为所在?”
迦叶报言:“今我师世尊,灭度未久。”
婆罗门言:“世尊若在,不避远近,其当亲见,归依礼拜。今闻迦叶言,如来灭度,今即归依灭度如来及法、众僧。迦叶,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我今当为一切大施。”
迦叶语言:“若汝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为会者,此非净福。又如硗确薄地,多生荆棘,于中种植,必无所获。汝若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为大会,施邪见众,此非净福。若汝大施,不害众生,不以杖楚加于僮仆,欢喜设会,施清净众,则获大福。犹如良田,随时种植,必获果实。”
“迦叶,自今已后,常净施众僧,不令断绝。”
时,有一年少梵志,名曰摩头,在弊宿后立。弊宿顾语曰...(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义。”
时,尼俱陀梵志白佛言:“善哉!瞿昙,愿分别之。”
佛告梵志:“谛听!谛听!当为汝说。”
梵志答言:“愿乐欲闻。”
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为卑陋,离服裸形,以手障蔽,不瓨受食,不受盂食,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受二人中间食,不受两刀中间食,不受两盂中间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怀妊家食,见狗在门则不受其食,不受多蝇家食,不受请食,他言先识则不受其食;不食鱼,不食肉,不饮酒,不两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食,不过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复食菜,或复食莠,或食饭汁,或食糜米,或食稴稻,或食牛粪,或食鹿粪,或食树根、枝叶、果实,或食自落果。
“或被衣,或被莎衣,或衣树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头发,或被毛编,或著冢间衣;或有常举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发留髦须者;或有卧荆棘者,或有卧果蓏上者,或有裸形卧...(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
“又有四法趣向恶趣,四法向善趣,四法向涅槃。云何四法向恶趣?谓爱语、恚语、怖语、痴语。云何四法向善趣?谓不爱语、不恚语、不怖语、不痴语。云何四法向涅槃?谓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
“复有五法向恶趣,五法向善趣,五法向涅槃。云何五法向恶趣?谓破五戒:杀、盗、淫逸、妄语、饮酒。云何五法向善趣?谓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云何五法趣向涅槃?谓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又有六法向恶趣,六法向善趣,六法向涅槃。云何六法向恶趣?谓六不敬: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云何六法向善趣?谓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敬父母。云何六法向涅槃?谓六思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又有七法向恶趣,七法向善趣,七法向涅槃。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0-1-30 11:06:54
|
只看該作者
云何七法向恶趣?谓杀生、不与取、淫...(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人!汝宁可自称为沙门释子耶?’善宿寻报我言:‘世尊,何故称我为愚?不应自称为释子耶?’我告之曰:‘愚人!汝曾往至尼乾子所问深远义,彼不能报,便生瞋恚。汝时自念:我今触此尼乾,将无长夜有苦恼报耶?汝有是念不?’
“善宿白佛言:‘彼是罗汉,何缘乃有此嫉恚心?’我时答曰:‘愚人!罗汉何缘有嫉恚心?非我罗汉有嫉恚心,汝今自谓彼是罗汉,彼有七苦行,长夜执持。何谓七?一、尽形寿不著衣裳;二、尽形寿不饮酒食肉,而不食饭及与麨面;三、尽形寿不犯梵行;四、尽形寿毗舍离有四石塔——东名忧园塔、南名象塔、西名多子塔、北名七聚塔,尽形不离四塔,为四苦行。而彼后当犯此七苦行已,于毗舍离城外命终。譬如野干疥癞衰病,死丘冢间,彼尼乾子亦复如是;自为禁法,后尽犯之。本自誓言,尽形不著衣服,后还著衣;本自誓言,尽形寿不饮酒啖肉,不食饭及麨面,而后尽食;本自誓言,不犯梵行,而后亦犯;本言不越四塔——东忧园塔、南象塔、西多子塔、北七聚塔,今尽远离,不复亲近。彼人自违此七誓已,出毗舍离城,冢间命终。’佛告善宿曰:‘愚人!汝不信我言,汝自往观,自当知耳!’”
佛告梵志:“一时,比丘善宿著衣持钵,入城乞食。乞食已,还出城,于空冢间见尼乾子于彼命终;见已,来至我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不以此事而语我言。梵志,当知我尔时语...(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
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
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尔时,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实过本望,逾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闭者得开,迷者得悟,冥室燃灯,有目得视。如来所说,亦复如是,以无数方便,开悟愚冥,现清白法。所以者何?佛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故能开示,为世明导。今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日始,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善生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此封,恶声流布。”
又白佛言:“若我下乘,解剑退盖,并除幢麾,澡瓶履屣,当知我已礼敬如来。所以者何?我受他封,故有五威仪,若礼拜者,即失所封,恶名流布。”
又白佛言:“若我在众见佛起者,若偏露右臂,自称姓字,则知我已敬礼如来。所以者何?我受他封,若礼拜者,则失封邑,恶名流布。”
又白佛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及诸大众当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婆罗门见佛默然,知以许可,即从坐起,不觉礼佛绕三匝而去。归设饭食,供膳既办,还白:“时到。”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与诸大众千二百五十人往诣其舍,就坐而坐。
时,婆罗门手自斟酌,以种种甘膳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时婆罗门右手执弟子阿摩昼臂至世尊前言:“惟愿如来听其悔过!惟愿如来听其悔过!”如是至三,又白佛言:“犹...(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时,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叠易为受染;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亦复如是,见法得法,决定道果,不信余道,得无所畏,即白佛言:“我今再三归依佛、法及比丘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及诸大众哀愍我故,受七日请!”尔时,世尊默然许之。时,婆罗门即于七日中,种种供养佛及大众。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游行人间。
佛去未久,沸伽罗娑罗婆罗门遇病命终。时诸比丘闻此婆罗门于七日中供养佛已,便取命终,各自念:“此命终,为生何趣?”尔时,众比丘往至世尊所,礼佛已,一面坐,白佛言:“彼婆罗门于七日中供养佛已,身坏命终,当生何处?”
佛告比丘:“此族姓子诸善普集,法法具足...(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婆罗门,是为具戒。”
又问:“云何为慧?”
佛言:“若比丘以三昧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不动处乃至得三明,除去无明,生于慧明,灭于暗冥,生大法光,出漏尽智。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婆罗门,是为智慧具足。”
时,种德婆罗门白佛言:“今我归依佛、法、圣众,惟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时,种德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究罗檀头经第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萨罗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至俱萨罗佉[少/兔]婆提婆罗门村北,止宿尸舍婆林中。
时,有婆罗门名究罗檀头,止佉[少/兔]婆提村。其村丰乐,人民炽盛,园观浴池,树木清凉,波斯匿王即封此村与究罗檀头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为此福最胜,复有胜者耶?”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为三种祭祀十六祀具,供养众僧使不断绝,及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不如起欢喜心,口自发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以欢喜心受行五戒,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祀至于五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能以慈心念一切众生,如构牛乳顷,其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祀至于慈心,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有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众德悉备乃至具足三明,灭诸...(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有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众德悉备乃至具足三明,灭诸痴冥,具足慧明。所以者何?以不放逸、乐闲静,故此福最胜。”
究罗檀头又白佛言:“瞿昙,我为祭祀,具诸牛羊各五百头,今尽放舍,任其自游,随逐水草。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以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之。
时,婆罗门见佛默然受请已,即起礼佛,绕三匝而去,还家供办种种肴膳。明日时到,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婆罗门舍,就座而坐。时,婆罗门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佛为婆罗门而作颂曰:
“祭祀火为上,讽诵诗为上,
人中王为上,众流海为上,
星中月为上,光明日为上。
上...(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欲为大患,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分布显示诸清净行。尔时,世尊观彼婆罗门志意柔软,阴盖轻微,易可调伏,如诸佛常法,为说苦圣谛,分别显示,说集圣谛、集灭圣谛、出要圣谛。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叠易为受染;檀头婆罗门亦复如是,见法得法,获果定住,不由他信,得无所畏,而白佛言:“我今重再三归依佛、法、圣众,愿佛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重白佛言:“惟愿世尊更受我七日请!”尔时,世尊默然受之。时,婆罗门即于七日中,手自斟酌,供佛及僧。过七日已,世尊游行人间。
佛去未久,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得病命终。时,众多比丘闻究罗檀头供养佛七日,佛去未久,得病命终,即自念言:“彼人命终,当何所趣?”时,诸比丘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而白佛言:“彼究罗檀头今者命终,当生何所?”
佛告诸比丘:“彼人净修梵行,法法成...(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迦叶言:“瞿昙,唯有是道、是迹,比丘于中修行,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但苦行秽污,有得婆罗门名,有得沙门名。何等是苦行秽污,有得婆罗门名?有得沙门名?瞿昙,离服裸形,以手自障蔽,不受瓨食,不受杅食,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受二人中间食,不受两刀中间食,不受两杇中间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怀妊家食,狗在门前不食其食,不受有蝇家食,不受请食,他言先识则不受其食;不食鱼,不食肉,不饮酒,不两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食,不过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复食果,或复食莠,或食饭汁,或食麻米,或食[禾+咸]稻,或食牛粪,或食鹿粪,或食树根枝叶华实,或食自落果;或披衣,或披莎衣,或衣树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发,或被毛编,或著冢间衣;或有常举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发留髭须者;或有卧荊棘上者,或有卧果蓏上者,或有裸形卧牛粪上者;...(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痴冥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无有偏枉,而我迷惑五欲,实害父王。惟愿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无识,但自悔过,汝迷于五欲乃害父王。今世贤圣法中能悔过者,即自饶益。吾愍汝故,受汝悔过。”
尔时,阿阇世王礼世尊足已,还一面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王闻佛教已,即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
尔时,世尊默然许可。时,王见佛默然受请已,即起礼佛,绕三匝而还。
其去未久,佛告诸比丘言:“此阿阇世王过罪损减,已拔重咎。若阿阇世王不杀父者,即当于此坐上得法眼净,而阿阇世王今自悔过,罪咎损减,已拔重咎。”
时,阿阇世王至于中路,告寿命童子言:“善哉!善哉!汝今于我多所饶益!汝先称说如来指授开发,然后将我诣世尊所,得蒙开悟,深识汝恩,终不遗...(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狂愚痴冥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无有偏枉,而我迷于五欲,实害父王。惟愿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无识,迷于五欲,乃害父王。今于贤圣法中能悔过者,即自饶益。吾今愍汝,受汝悔过。”
时,王礼佛足已,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王闻佛教已,又白佛言:“我今再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世尊为阿阇世王说法,示教利喜已,从座起而去。
尔时,阿阇世王及寿命童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布吒婆楼经第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清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世尊念言:“今日乞食,于时为早。今我宁可往至布吒婆楼梵志林中观看,须时至当乞食。”尔时,世尊即诣梵志林中,时布吒婆楼梵志遥...(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白佛言:“若有是问者,当答彼言:‘我曾有过去已灭,非不有也;有未来当生,非不有也;现在今有,非不有也。’”
佛言:“象首,此亦如是,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无欲界天身乃至有想无想天身。如是展转,至有想无想天身时,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乃至无所有处天身。”
尔时,象首白佛言:“世尊,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时,布吒婆楼梵志白佛言:“我得于佛法中出家受戒不?”
佛告梵志:“若有异学欲于我法中出家为道者,先四月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得出家受戒。虽有是法,亦观人耳!”
梵志白佛言:“诸有异学欲于佛法中出家受戒者,先当四月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得出家受戒。如我今者,乃能于佛法中四岁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望出家受戒。”
佛告梵志:“我先语汝,虽有是法,当观其人。”
...(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
答曰:“不得。”
又问:“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答曰:“不得。”
又问:“遮他说法,使不得果,不得生天,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答曰:“堕恶道。”
尔时,露遮婆罗门白佛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佛说法已,时露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 第四分世记经第十一 阎浮提州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俱利窟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众比丘于食后集讲堂上,议言:“诸贤,未曾有也,今此天地何由而败?何由而成?众生所居国土云何?”
尔时,世尊于闲静处天耳彻听,闻诸比丘于食后集讲堂上议如此言。尔时,世尊于静...(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我时知其心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尔时,地神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见法决定,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而白我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水神生恶见言:‘水中无地、火、风。’时,地神知彼水神心生此见,往语水神言:‘汝实起此见,言水中无地、火、风耶?’答曰:‘实尔。’地神语言:‘汝勿起此见,谓水中无地、火、风。所以者何?水中有地、火、风,但水大多故,水大得名。’时,地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时,地神...(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时,地神知彼水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水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得法眼净,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地神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火神生恶见言:‘火中无地、水、风。’时,地神、水神知彼火神心生此见,共语火神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二神语言:‘汝勿起此见。所以者何?火中有地、水、风,但火大多故,火大得名耳!’时,二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火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二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风神生恶见言:‘风中无地、水、火。’地、水、火神知彼风神生此恶见,往语之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三神语言:‘汝勿起此见。所以者何?风中有地、水、火,但风大多故,风大得名耳!’时,三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三神知彼风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三神知彼风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风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逮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三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慈心一切,不娆众生。’”
佛告比丘:“云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白色,二者、黑色,三者、赤色,四者、红色。其白色者地大偏多,其黑色者水大偏多,其赤色者火大偏多,其红色者风大偏多。其云去地或十里、二十里、三十里,至四十四千里,除劫初后,时云上至光音天。
“电有四种。云何为四?东方电名身光,南方电名难毁,西方电名流焰,北方电名定明。以何缘故,虚空云中有此电光...(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明,故言善业得千光明。
“复以何等故,名为宿业光明?或有人不杀生,不盗,不邪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不瞋恚、邪见,以此因缘,善心欢喜。犹如四衢道头有大浴池,清净无秽,有人远行,疲极热渴,来入此池,澡浴清凉,欢喜爱乐;彼十善者,善心欢喜,亦复如是。其人身坏命终,为日天子,居日宮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光明。
“复以何缘名千光明?或有人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以此因缘,善心欢喜;身坏命终,为日天子,居日宫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千光明。六十念顷名一罗耶,三十罗耶名摩睺多,百摩睺多名优波摩。日宫殿六月南行,日行三十里,极南不过阎浮提,日北行亦复如是。
“以何缘故日光炎热?有十因缘。何等为十?一者、须弥山外有佉陀罗山,高四万二千由旬,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边无量,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是为一缘日光炎热。二者、佉陀罗山表有伊沙陀山,...(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有千光明,故言善业得千光明。
“复以何业得千光明?世间有人不杀,不盗,不邪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瞋恚、邪见,以此因缘,善心欢喜。犹如四衢道头有大浴池,清净无秽,有人远行,疲极热渴,来入此池,澡浴清凉,欢喜快乐;彼行十善者,善心欢喜,亦复如是。其人身坏命终,为月天子,居月宫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千光。
“复以何因缘得千光明?世间人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以此因缘,善心欢喜;身坏命终,为月天子,居月宫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千光。六十念顷名一罗耶,三十罗耶名摩睺多,百摩睺多名优婆摩。若日宫殿六月南行,日行三十里,极南不过阎浮提。是时,月宫殿半岁南行,不过阎浮提,月北行亦复如是。
“以何缘故月宮殿小小损减?有三因缘故月宫殿小小损减。一者、月出于维,是为一缘故月损减。复次,月宫殿内有诸大臣身著青服,随次而上,住处则青,是故月减,是为...(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处于闲静。默自思惟。世尊昔来说三种香。所谓根茎华香。一切诸香。不出此三。然三种香。顺风则闻。逆风不闻。尊者阿难思惟是已。即从坐起。往至佛所。礼佛足毕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于向者独处闲静。默自思惟。世尊所说。根茎华等三种之香。众香中上。然其香气。顺风则闻。逆则不闻。世尊。颇复有香逆风顺风皆能闻不。佛告阿难。如是如是。世有好香。顺逆皆闻。何者是耶。若聚落城邑。若男若女。修治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若诸天及得天眼者。尽皆称叹。彼城邑聚落若男若女持五戒者。如是戒香。顺逆皆闻。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栴檀沉水 根茎及花叶
此香顺风闻 逆风无闻者
持戒香丈夫 芳馨遍世界
名闻满十方 逆顺悉闻之
栴檀及沉水 优钵罗拔师
如此香微劣 不如持戒香
如是种种香 所闻处不远
戒香闻十方 殊胜诸天香
如此清净戒 不放...(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不净苦恼之本。出要为乐。广示众善白净之法。时婆罗门闻佛所说。心开意解。踊跃欢喜。佛知摩纳心意调濡。踊跃欢喜。心无狐疑。堪任法器。为说一法堪任解悟。如诸佛法。为说四谛。苦习尽道。广为说已。时婆罗突逻阇闻佛所说。如白净氎易受染色。即于坐上。见四真谛。了达诸法。得法真际。度疑彼岸。不随于他。得无所畏。即从坐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已出离。今欲归依佛法僧宝。尽我形寿。为优婆塞。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即于佛所。得不坏信。礼佛归家。其妇见夫如上叹佛。我师如是。汝共语耶。夫答妇言。我不见世间。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有能与佛共论议者。复语妇言。与我衣来。妇即与之。既得衣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唯愿听我于佛法中出家学道。佛即然许。命一比丘。度使出家。既出家已。称出家法。独已专精。余如婆罗突逻阇经中广说。乃至得阿罗汉。心得好解脱。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理养命若族姓子。知其财物。量其多少。节其财用。入多于出。莫苟轻用。譬如有人食优昙果初食之时。树上甚多。既食之已醉眠七日。既醒悟已。方觉失果。宜处以理。奢俭得中。若有钱财。不能衣食。不能惠施。极自俭用。众人咸言。如此之人死如狗死。宜自筹量。不奢不俭。是名正理养命。摩纳复白佛言。修何等法。令在家人现受其利。后世得福。佛告摩纳。有四种法。能获福报。何谓为四。所谓信戒及施闻慧。云何名戒。能行不杀。乃至不饮酒。云何名施。施沙门婆罗门。师长父母。贫穷之者。乞与衣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种种所须。尽能惠与。名之为施。云何闻慧。如实知苦。知苦谛。如实知习。知习谛。如实知道。知道谛。如实知灭。知灭谛。是名闻慧具足。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精心修事业 勤守护不失
亲近于善友 能正理养命
信戒施闻慧 除断于悭贪
若能如是者 速获清净道
如是八种法 能得现利喜
...(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说法要。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苦恼之本。出要为乐。
尔时世尊广为说法。知彼至心欲离盖缠。为说四谛苦习灭道。此婆私吒女。聪明解悟。闻法能持。譬如净白氎易受染色。婆私吒女即于坐上。见四真谛。见法到法。知法度疑彼岸。自已证法。不随他教。信不退转。于佛教法。得无所畏。即从坐起。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度于三恶。尽我形寿。归依三宝。为优婆夷。尽寿不杀。清净信向。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时彼妇女。闻法欢喜。礼佛而去。更于异时。婆私吒丧第七子。心不愁忧。亦不苦恼。亦不追念裸形狂走。
尔时其夫婆罗突逻阇说偈问言。
汝昔丧子时 追念极荼毒
愁忆缠心情 弥时不饮食
今者第七子 遇患而命终
汝备为慈母 何故不哀念
时婆私吒即便说偈答其夫言。
从无量劫来 受身无涯际
由于恩爱故 子孙不可计
...(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优婆塞义。唯愿如来。为我敷演。佛告释摩男。在家白衣。归依三宝。以是义故名优婆塞汝即其人。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信。佛告释摩男。于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云何优婆塞戒。佛告释摩男。不杀不盗。不淫不欺。及不饮酒等。是名优婆塞戒。又问。云何施具足。佛告释摩男。优婆塞法。应舍悭贪。一切众生。皆悉为彼贪嫉所覆。以是义故。应离悭贪及嫉妒意。生放舍心。躬自施与。无有疲厌。是名施具足。又问。云何智慧具足。佛告释摩男。优婆塞。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知此四谛。决定明了。是名慧具足。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八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第0542-02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无量种身心安乐。譬如大泽空闲山林广远碛地。忽有池水。其水凉冷清净轻甘。有诸壮夫。远行疲顿。热恼渴乏。不得饮食。已经多时。至彼池所。饮已澡浴。除断一切渴乏热恼。出于池外。身意怡悦。受无量乐。多生欢喜。如是如是。彼布施时。心清净故。身坏命终。于日宫殿中。生为天子。生其中已。报得如是速疾称心飞行宫殿。以此因缘。日天宫殿。照四大洲及余世界。
诸比丘。复一种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放逸。供养持戒功德具足诸仙诸贤。亲近纯直善法行人。广说如前。身坏命终。随愿往生日天宫殿。于彼即受速疾果报。是故名为诸善业道。以是因缘。此日宫殿。照四大洲并余世界。复一种人。修不杀生乃至正见。亦曾供养诸仙持戒功德具者。亦曾亲近纯直善行。以值遇彼清净因缘。便得报生日天宫殿。受速疾果。以是因缘。日天宫殿。照四大洲及余世界。广说如上。诸比丘。六十刹那。名一罗婆。三十罗婆。名牟休多。诸比丘。若干刹那。...(第0545部~起世因本经十卷)
...数善行。譬如转轮王初立为尊。其意欢喜无央数。佛言。如是也。若有人布施沙门道人及贫穷乞匈者。衣被饮食车马六畜香熏华床卧房室舍宅灯火。所索不逆人意。不断一心。施后不悔。令清净道人奉尊法。用是欢喜。使安隐意。得无央数善行。其人命尽死往至安隐家。即生日天子所。便疾得持日城郭。其光明照下四方矣。是谓为千光明以善因缘所致。复何从得千光明。善有十因缘。一者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五者不饮酒。六者不恶口骂詈。七者不两舌绮语。八者不嫉妒。九者意不嗔恚。十者正见。以无央数心念善慈仁。身死即生日天子所。自然得持日城郭。是为千光明善因缘所致。复何从得千光明善因缘。一者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五者不饮酒。意行无央数善慈仁。譬如好地四徼道中有浴池。清凉水濡且美。周匝种种树。若有人从暑热中来。饥渴极人入浴池中。洗浴饮其水。彼人意念无央数欢喜。佛言。如是也。其有不杀盗淫妄言饮酒。意念无央数善。身死得生日天子所。则疾得持日城郭。是谓以善因缘所致千光明之耀也。何以故。日大城郭。令天下为秋冬寒。用十二因缘故。何等为十二。一者须弥山中间。长三百三十六万里。生青莲华红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甚众多大香好。日大城郭。光...(第0547部~佛说楼炭经六卷)
...。六者不恶口骂詈。七者不两舌绮语。八者不嫉妒。九者意不嗔恚。十者正见。以无央数心念善慈仁。身死即生日天子所。自然得持日城郭。是为千光明善因缘所致。复何从得千光明善因缘。一者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五者不饮酒。意行无央数善慈仁。譬如好地四徼道中有浴池。清凉水濡且美。周匝种种树。若有人从暑热中来。饥渴极人入浴池中。洗浴饮其水。彼人意念无央数欢喜。佛言。如是也。其有不杀盗淫妄言饮酒。意念无央数善。身死得生日天子所。则疾得持日城郭。是谓以善因缘所致千光明之耀也。何以故。日大城郭。令天下为秋冬寒。用十二因缘故。何等为十二。一者须弥山中间。长三百三十六万里。生青莲华红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甚众多大香好。日大城郭。光明照中。为夺其光。用是因缘故。令日大城郭寒为秋冬。是为一事。二者阿罗陀山。中间长百六十八万里。其中生青红黄白莲华。甚众多大香好。揈日大城郭之光明。用是故令日城郭寒。是为二...(第0547部~佛说楼炭经六卷)
...故谓其千光明以善因缘所致。复何从得千光明善因缘。若有于是不杀盗淫。不妄言绮语恶口骂詈两舌。不嫉妒意。不嗔恚愚痴。行十善事。意常欢喜无央数。譬如好地四徼道中有浴池水。清净濡且美。周匝有树。若有人饥渴。从暑热中来。入中洗浴。饮食之意欢喜无央数。佛言如是。若有行十善事者。身死即生月天子所。则疾得持月大城郭也是谓为其千光明以善因缘所致矣。复何从得千光明善因缘。若有不杀生。不盗窃。不犯他人妇女。不妄言。不饮酒。其人欢喜。身死便生月天子所则疾得持月城郭。是谓以善因缘所致千光明。六十弹指顷。为切七尺缕。切二十一尺为一时。百弹指为切十尺。日大城郭。日稍稍南着。行六十里。尽百八十日。乃复北还竟。百八十日也。日行百八十日着。月行十五日。即复到矣。阎浮利日中时。东方弗于逮便冥。西方俱耶尼则初出。北方郁单曰则夜半也。俱耶尼日中时。阎浮利即冥。郁单曰日初出。弗于逮夜半也。郁单曰日中时。俱耶尼则冥。弗于逮日初出。阎浮...(第0547部~佛说楼炭经六卷)
...生。无怨结。不持刀杖。教人为善。慈哀一切及蜎蜚蠕动之类。亦不取他人财物。但欲布施。心亦念布施。见人劫掠人者哀念之。身自行清净。不入人罪法。修清净梵行。乐清净行。不乐恶爱欲之法。亦不妄语。所言至诚。乐实无虚。世间人皆信其言。无有异意。亦不妄念。不两舌传语斗人。若有诤者和解。各令安隐。不骂詈。亦不恶口。所说令众人欢喜。但说善不欺言。知时至诚。有义行法。所言柔软。不坐高绮好床。亦不着香花。不听歌舞。不饮酒。亦不着金银珍宝。常以法食食不失其时。不受男女奴婢。不绝生谷。亦不受鸡羊猪。无有舍宅。亦不市买。不行斤斗寸尺欺侵人。皆离于刀杖挝捶恐怖人。
譬如异道人。贪着食。以是比着行。多居谷食酒畜生衣被医。沙门瞿昙。皆无是。
譬如异道人。受人信施食。以是故常作痴业。徐行出入。诽谤嫉妒。但欲得自恭敬。佛常离是痴业。
譬如异道人。受人信施食。畜聚落舍宅谷食树木果蓏菜园。自取食之。佛皆离是事。有异道人受人信施食。在高广绮床上卧起。以金银好画之上布施[袖-由+延]及诸象马畜生诸飞鸟之毛。以布座上。佛皆离是事。譬有异道人。受人信施食。便共相问言。王者云何。贼云何。兵云何。斗云何。...(第0550部~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
...久兴盛。阿难复言。今大爱道。多有善意。佛初生时。力自育养。至于长大。佛言有是。阿难。大爱道。信多善意。于我有恩。我生七日。而母终亡。大爱道。自育养我。至于长大。今我于天下为佛。亦多有恩德于大爱道。大爱道。但由我故。得来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复疑苦。不复疑习。不复疑尽。不复疑道。方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多闻。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杀生。不盗窃。不淫泆。不妄语。不饮酒。如是阿难。正使人终身相给施衣被。饮食卧具病困医药。不及我此恩德也。佛告阿难。假使女人。欲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其能如是者。可入我律戒。何谓八敬之法。一者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二者比丘僧持大戒。半月已上。比丘尼。当礼事之。三者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四者三月止一处。自相检押。所闻所见。当自省察。五者比丘尼。不得讼问...(第0552部~中本起经二卷)
...日持意当如阿罗汉无贪心。无所贪慕于世间。无贪毛菜之意。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富有者。当念作布施。贫无有者。当当念施。是为二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畜妇亦不念妇。亦不贪女人亦无淫意。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三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不妄语不伤人意。语即说佛经。不语者但念诸善。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四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饮酒。不念酒不思酒。用酒为恶。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五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意不在歌舞。闻亦不喜音乐声。亦不在香华气。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六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于高好床卧。意亦不念高好床上卧。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七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日中及食。日中已后至明不得复食。得饮蜜浆。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八戒。
佛复告...(第0572部~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一卷)
...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着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佛告维耶。受斋之日当习...(第0573部~佛说斋经一卷)
...。佛告诸尼揵。王萍沙。有淫之意有怒之意有痴之意。亦欲伏诸傍臣。复欲伏外诸民。昼夜计念。当治谁当系谁。佛言。其有淫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嗔怒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痴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诸尼揵皆前到佛所。白佛言。我曹亦无淫态亦无怒态亦无痴态。宁可作沙门。佛言。当归报若父母。诸尼揵言。我曹辞家学道便与父母决。佛言。若曹且受五戒归。诸尼揵皆受五戒。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家妇女。四者不欺。五者不饮酒。诸尼揵受五戒。着衣举发正行各自归家。佛告摩男。若闻经淫意怒意痴意。若言我持佛教。若熟思惟是五事。宁与世间等不。摩男言。我当归思惟讽诵是经典。日当到佛所。摩男前为佛作礼而去。
...(第0576部~佛说释摩男本经一卷)
...。尽此八戒。未知佛戒。复何义也。佛言。乐闻者听。若族姓子来。自陈说贪乐佛戒。我随其能而授与戒。欲居家修道者。名曰清信士。当持五戒。一不好杀禽兽蠕动之类。无所克伤以己。况彼不加刀杖。心念为仁。口不及杀。二不偷盗。贪殆人财。欺斗秤尺。如圭铢分。不得侵人。心存于义。口不教取。三不好欲淫。犯人妇女。不观华色。不听好音乐。心修礼禁。言不失法。四不妄语。谮入人罪。时而后言。言必诚信。心不漏慢。口无毁誉。五不饮酒。纵情酗醟。心不好嗜。口无味尝。酒有三十六失。勿以劝人。是名为我清信士之戒也。佛言。我不呼人。人自来。请敬受戒转敷教。去恶就善。天下贤智。欲作沙门。我每先问。何缘觉悟。夫为人子。当以孝敬。安养为务。而欲为道。当报父母。父母听许。然后为说沙门之戒。有二百五十戒。终身清净。得无不能中道而废。失供养恩。若人故请。信意不转。堪奉法律。尔乃与戒。沙门之戒。慈仁为本。不得残杀蠕动之类。哀念人物。踰于赤子。亦不怨讼。求直于人。常念所生及师友恩。...(第0588部~佛说梵志阿颰经一卷)
...身所作恶自陷其死。如世间人作恶。死后当入泥犁畜生薜荔中。譬如树木生华叶成实者。中有花时堕者。中有成果时堕者。中有大时堕者。中有熟时堕者。人亦如是。中有从腹中堕者。中有堕地死者。中有半年死者。中有老时死者。人命不可知。赖吒和罗言。我用是故作沙门。凡人谓我不能治家故作沙门。虽有诸论议要不如学道。赖吒和罗说经竟。王便得第一须陀洹道。便受五戒。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语两舌。五者不饮酒。王受戒已。即作礼而去。
...(第0590部~佛说赖吒和罗经一卷)
...向者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时见一女人怀妊欲产。然不得时产。见已我便作是念。此众生类甚为苦恼。世尊告曰。汝指髻。往彼女人所便语彼女人言。诸圣所生。我从圣生以来不自忆杀害众生命。以至诚语。使彼女人安隐得产。尔时指髻白世尊言。此非于彼我有妄语耶。所以然者。我于此身杀害无数百千众生。世尊告曰。汝处俗时今处圣时。不与本同。汝指髻入舍卫城于街巷作是唱令。诸贤当护五事。以何为五。不杀生不与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然者。杀生之报。以刀施得刀报。盗报增益贫穷。淫报妻妇增益奸邪。妄语报众生口气臭秽。饮酒报增益众乱。往彼女人所。到已语彼女人言。我从圣生以来。未曾忆杀害众生。以是真诚语使女人安隐得产。对曰如是。世尊。时指髻到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于街巷作是唱令。诸贤当护五事。至女人安隐得产。渐往至彼女人所。到已语女人言。我自从圣生。不自忆杀害一人命。以是真诚语使女人安隐得产。时指髻说是语适竟。彼女人即得产。时指髻食后欲出舍卫城。有一人以石打指髻身。复有一人以杖打指髻身。复有一人以刀斫指髻身体。破时...(第0618部~佛说鸯崛髻经一卷)
...所愿不成。多逢灾横水火日惊。万分之后魂神受形。死入地狱饿鬼畜生。其身矬短咽如针钉。身卧铁床数千万劫。受罪毕讫还生恶家。贫穷裸露无丝无麻。孜孜急急共相鞭挝。从生至死无有荣华。作善得善作恶自遮。善恶如此非是虚也。佛语玉耶。此是七辈妇。汝用何行。玉耶流泪前白佛言。我本愚痴不顺夫尊。自今已后当如婢妇。尽我命寿不敢憍慢。即前长跪求受十戒三自归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佚。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嫉妒。九不嗔恚。十者信善得善。是名十戒。此优婆夷所行。佛说经竟。及诸弟子皆各欲还。给孤独长者眷属欢喜礼佛而退。玉耶长跪重白佛言。我本愚痴憍慢夫婿。今蒙世尊化导。我等令心开解。佛语玉耶。自今已后拥护汝家。玉耶言诺。受佛言教不敢有违。稽首礼足受退还归。
...(第0637部~玉耶女经一卷)
...弟并姊妹
妻息及男女 曷不以斯祠
设兴此祠祀 致得上天宫
及使人害命 言死者上天
复用余祠为 转当自杀祠
若祠祀究竟 悉当得生天
不可以祠祀 杀牛羊上天
斯非获上天 何因求紫殿
诸梵志凶诡 缘此行方便
意中欲食肉 杀祠言应生
吾今当重说 梵志造变应
自云所学习 梵戒有四句
不盗金饮酒 不为犯师妇
无害诸梵志 是为四句法
唯不得盗金 其余皆无限
若窃取人金 乃为非梵志
但禁不饮酒 其余悉应服
设有饮酒者 则非婆罗门
不应犯尊妇 余人皆无违
若犯师妻者 乃非为梵志
不害于道士 得危非梵志
设害于梵志 则非婆罗门
梵志之所说 斯为四句义
其毁此一事 乃非为梵志
不得与共通 弗应会咨讲
离祠祀水火 不得侍供养
今当分别讲 梵志所习业
所学术成就 梵志爱瑕秽
彼以十二年 被着驴之皮
执...(第0642部~舍头谏经一卷)
...龙畏怖故。吸水都尽。化为四蛇。金翅鸟王。口衔四蛇。比丘坐上。求水不得。金翅鸟王。眼出火烧蛇。诸蛇惊怖。犹如幻夫。所作幻人。隐没不现。入比丘身。从是出定。应服世间断下之药。想二火珠。一在胃管温暖诸脉。一在粪门。状如热石。想雪山神。名郁多伽。身长六丈。白如珂雪。持一香药。名娑呵那伽。授与行者。服此药时。先发无上菩提之心。一服药已。四百四病。终身不动。何况下耶。若令彼神疾疾来者。当净澡浴。不食五辛。不饮酒。不啖肉。于静寂处。一心数息。称彼神名。念彼神像。一日至七日。雪山大神。与十二白光神等。至行者前。先为说法。后授与药。复教十二门禅。彼诸神等。皆是五地大菩萨也。若有病者。应先念彼郁多罗伽神。次念勇健神。强力神。雄猛神。智行神。自在神。善臂神。鸠摩罗神。难胜神。白光明神。白光明王神。药王神等。十二白光神。既得见已。于一一神所。各问异法门。彼诸神等。先令行者得见弥勒菩萨。于弥勒菩萨所。见文殊师利等一...(第0643部~治禅病秘要法经二卷)
... 第0645部~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一卷
小乘阿含部?第0645部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一卷
后汉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邸有七子。无笃信于佛法众。彼不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亦不改不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莫杀生。莫不与取。莫他妻淫。莫妄语。莫饮酒。皆悉莫犯。彼子作是语。我不堪任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莫杀亦不与取他淫妄语饮酒。皆不堪任。阿那邠邸长者言。我当赐汝千两金。汝等。可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改莫杀生不与取他淫妄语饮酒。皆悉改之。尔时七子已得千两金。便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改不杀生不盗不他淫不妄语不饮酒。时阿那邠邸长者。与彼七子各赐千两金。已授三自归受五戒。便往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阿那邠邸白世尊言。我于此间有七子无笃信意。亦无欢喜心于佛法众。不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不改盗。不改他淫。不改妄语。不改饮酒。世尊。时七子各各赐千两金。便使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而授五戒。云何世尊。彼七子颇有福善诸功德。使后有所获不。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多饶益众生。欲安隐众生天人得安。长...(第0645部~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一卷)
...邸长者言。我当赐汝千两金。汝等。可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改莫杀生不与取他淫妄语饮酒。皆悉改之。尔时七子已得千两金。便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改不杀生不盗不他淫不妄语不饮酒。时阿那邠邸长者。与彼七子各赐千两金。已授三自归受五戒。便往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阿那邠邸白世尊言。我于此间有七子无笃信意。亦无欢喜心于佛法众。不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不改盗。不改他淫。不改妄语。不改饮酒。世尊。时七子各各赐千两金。便使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而授五戒。云何世尊。彼七子颇有福善诸功德。使后有所获不。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多饶益众生。欲安隐众生天人得安。长者。彼七子缘是功德。诸善功德皆悉具足。谛听彼七子所因功德诸善所获果报。我今当说。此北方有国城名石室。国土丰熟人民炽盛。彼有伊罗波多罗藏。无数百千金银珍宝车渠马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及诸众妙宝。彼揵陀赖国人。七岁中七月七日。或以裓盛...(第0645部~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一卷)
...如。佛以道意。知悦头檀王意满喜已性濡。无乱缚解。可为说善度法。便说苦谛习尽道谛。佛说是四谛法。王即在座开解。三毒垢除。于法中得谛眼。譬如净缯投于染中即受色好。王亦入法如是。尔时王见谛疑断。在法开解。便起座向佛。叉手白言。已近已近。已远已远。今我身归佛法及比丘僧受我为清信士。尽形寿悉不犯已净。故释中亦有身归佛者。归法者归僧者。释诸女人。自归亦如是。中有持不杀戒者。持不盗戒。持不淫戒。持不欺戒。中有远酒不饮酒戒。尔时悦头檀王见法甚明见谛无疑。在法勇猛。便起座向佛叉手。以是义足偈叹言。
有戒具当何见 云说言从阴苦
愿瞿昙解说此 问正意世雄生
先已行弃重恚 亦不着后来愿
来现在亦不取 亦不受尊敬空
未来想不着爱 久远想亦不忧
行远可舍细软 邪见尽少无有
已去恐无畏怖 不可动信无疑
无嫉心乐彼与 行如是爱尊命
能自守不...(第0670部~佛说义足经二卷)
...者。不杀不盗不邪行。是为身之三善。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之四善。不嫉不恚不痴是为意之三善。若背此者。即谗构离间谓之两舌。咒诅毁讟谓之恶骂语。无诚实谓之妄言。谄谀巧诳谓之绮语。妒贤掩善名之为嫉愤。彼衔怨谓之为恚。不忧生死。惟恣贪欲谓之为痴也。
不信三尊以邪为真。 三尊者佛法僧也。
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 梵语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五事即五戒也。谓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懈退者谓行之不专也。或中道而废也。
至十事必得道也 。十事即上文十善也。得道谓精勤不退乃证道也。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身犹水归海。自成深广何能免离。 愚迷之人日作众罪。既无退悔恶积于心致百殃之及身。若众流之朝海积彼岁时自成深广。
有恶知非。改过得善。罪日消灭后会得道也。 夫人善自知非能改其过日新之善渐积。过去之恶潜消即于后会得明道也。 ...(第0674部~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佛转珐輪时。地夜叉唱空夜叉闻。空夜叉唱四天王闻。如是乃至梵天也。肇曰。夜叉秦言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居下二天守天城池门阁。
乾闼婆。
什曰。天乐神也。处地上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体上有相出。然后上天也。肇曰。天乐神也。居地上宝山中。天须乐时。此神体上有异相现。然后上天也。
阿修罗。
什曰。秦言不饮酒。不饮酒因缘出杂宝藏。此是恶趣。男丑女端正。有大势力常与天共斗也。肇曰。释同上也。
迦楼罗。
什曰。金翅鸟也。肇曰。金翅鸟神。
紧那罗。
什曰。秦言人非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人见之言人耶非人耶。故因以名之。亦天伎神也。小不及乾闼婆肇注同上。
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什曰。是地龙而腹行也。肇曰。摩睺罗伽大蟒神也。此上八部皆有大神力。能自变形在座听法也。
诸比丘...(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二十僧伽蓝。可有三千僧。佛法转盛。凡沙河已西天竺诸国。国王皆笃信佛法供养众僧。时则脱天冠。共诸宗亲群臣手自行食。行食已铺毡于地。对上座前坐于众僧前。不敢坐床。佛在世时。诸王供养法式相传至今。从是以南名为中国。中国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斩。有罪者但罚其钱。随事轻重。虽复谋为恶逆。不过截右手而已。王之侍卫左右皆有供禄。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唐突。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店及沽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旃荼罗渔猎师卖肉耳。自佛般泥洹后。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给田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倦书录。后王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绝。众僧住止房舍。床蓐饮食衣服都无阙乏。处处皆尔。众僧常以作功德为业。及诵经坐禅。客僧往到旧僧迎逆。代担衣钵给洗足水。涂足油与非时浆。须臾息已复问其腊数。次第得房舍卧具。种种如法。众僧住处作舍利弗塔目连阿难塔并阿毗昙律经塔。安居后一月诸希福之家劝化供养。僧行非时浆...(第1463部~法显传一卷)
...诸法要。弟子之法应后师眠。尔时善星。以我久坐心生恶念。时王舍城小男小女。若啼不止父母则语。汝若不止。当将汝付薄拘罗鬼。尔时善星反被拘执。而语我言。速入禅室薄拘罗来。帝释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复得入佛法中耶。我言。亦有佛性。当得无上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我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为我给使。我入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随后毁灭。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干。卷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言。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盗淫。如是之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说法。而无信受之心。善男子。我与善星住王舍城。有一尼干。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有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言。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我言。痴人苦得尼干。实非罗汉。不能解了阿罗汉道。善星复言。何故罗汉。...(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日月烛。
奉法要(郗中书)
三自归者。归佛归十二部经归比丘僧。过去见在当来三世十方佛。三世十方经法。三世十方僧。每礼拜忏悔。皆当至心归命。并慈念一切众生。愿令悉得度脱。外国音称南无。汉曰归命。佛者汉音曰觉。僧者汉音曰众。五戒一者不杀。不得教人杀。常当坚持尽形寿。二者不盗。不得教人盗。常当坚持尽形寿。三者不淫。不得教人淫。常当坚持尽形寿。四者不欺。不得教人欺。常当坚持尽形寿。五者不饮酒。不得以酒为惠施。常当坚持尽形寿。若以酒为药。当权其轻重。要于不可致醉。醉有三十六失。经教以为深诫。不杀则长寿。不盗则常泰。不淫则清净。不欺则人常。敬信不醉则神理明治。已行五戒便修岁三月六斋。岁三斋者。正月一日至十五日。五月一日至十五日。九月一日至十五日。月六斋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凡斋日皆当鱼肉不御。迎中而食。既中之后。甘香美味一不得尝。洗心念道归命三尊。悔过自责行四等心。远离房室不着六欲。不得鞭挞骂詈乘驾牛马带...(第1472部~弘明集十四卷)
...。道人独坐。以女人守一也。道士聚宿故无所制也。
臣笑曰。文始传云。道生东木男也。佛生西金女也。今以五行推之。则金能刻木。木以金为官鬼。金以木为妻财。推此则佛是道之官鬼。道是佛之妻财也。又云。道生佛者理则不然。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0-1-30 11:08:39
|
只看該作者
阴阳五行岂有生金之木。故知道不生佛。道人大坐。以是道之官府。道士小坐。以上逼于官也。道人不兵租者。以本王种故免也。道士庶贱兵租是常。道经若此。若免兵租便违道教。又灵宝大诫云。道士不饮酒不干贵。如何故违犯大诫乎。后之纭纭。全无指的。又云。道士以斋为死法。故不斋者。何不饱食终日养此形骸。而兴绝粒服气以求长生之术乎。卒不见之终。为捕影之论矣。又云。道人独卧道士聚宿。据此合气。黄书不可妄乎。
九日月周径者
文始传云。天去地四十万九千里。日月直度各三千里。周回六千里。天地午子相去九千万万里。卯酉四隅亦尔转形。济苦经云。昆仑山高一万五千里。
臣笑曰。依济苦经云。...(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 奏曰。弘法之本。必留心于达人通化之首。要存志于正道。勿见忤己以恶者。怀之以疏隔。容己以美者。欢心以亲近。是则自感于所见。自乱于所闻。不可数闻有谤正之言。遂便信纳从唱而和乘生是非。寻讨愆短日怀憎薄。是则以伪移真。众声惑志。故令当疏者更进之。当亲者更远之。遂使谈论偏驳取舍专非。斯乃害真之祸患。丧德之妖累。于是帝不答。乃更开异途以发论端。问曰。朕闻君子举厝必合于礼。明哲动止要应于机。比频赐卿食。言不饮酒食肉。且酒是和神之药。肉为充肌之膳。古今同味。卿何独鄙。若身居丧服。礼制不食。即如今赐自可得食。可食不食岂非过耶。
奏曰。贪财喜色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恶。割情从道前贤所叹。抑欲崇德往哲同嗟。况肉由杀命酒能乱神。不食是理。宁可为非。
诏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若使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
奏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诏曰。罪有遮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饮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
奏曰。制过防非本为生善。戒是止善身口无违。缘中止息遮性两断。乃名戒善。...(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况不自死者。楞伽经云。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业俱不善死。堕叫呼狱。何谓以财网肉。陆设罝罘水设网罟。此是以网网肉。若于屠杀人间以钱买肉。此是以财网肉。若令此人不以财网肉者。习恶律仪捕害众生。此人为当专自供口。亦复别有所拟。若别有所拟。向食肉者岂无杀分。何得云我不杀生。此是灼然违背经文。是则七不及外道。
又复外道同其法者和合。异其法者苦治。令行禁止莫不率从。今出家人或为师长。或为寺官。自开酒禁啖食鱼肉。不复能得施其教戒。裁欲发言他即讥刺云。师向亦尔。寺官亦尔。心怀内热默然低头。面赤汗出不复得言。身既有瑕不能伏物。便复摩何直尔止住。所以在寺者乖违。受道者放逸。此是八不及外道。
又外道受人施与如己法。受乌戒人受乌戒施。鹿戒人受鹿戒施。乌戒人终不覆戒。受鹿戒施鹿戒人终不覆戒。受乌戒施。今出家人云。我能精进我能苦行。一时覆相诳诸白衣。出即饮酒开众恶门。入即啖肉集众苦本。此是九不及外道。
又外道虽复颠倒。无如是众事。酒者何也。谓是臭气水谷失其正性成此别气。众生以罪业因缘故受此恶触。此非正真道法。亦非甘露上味。云何出家僧尼犹生耽嗜。僧尼授白衣五戒。令不饮酒令不妄语云。何翻自饮酒违负约誓。七众戒八戒斋五篇七聚长短律仪。于何科中而出此文。其余众僧故复可。可至学律者弥不宜尔。且开放逸门集众恶本。若白衣人甘此狂药。出家人犹当诃止云。某甲汝...(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3)
...刺云。师向亦尔。寺官亦尔。心怀内热默然低头。面赤汗出不复得言。身既有瑕不能伏物。便复摩何直尔止住。所以在寺者乖违。受道者放逸。此是八不及外道。
又外道受人施与如己法。受乌戒人受乌戒施。鹿戒人受鹿戒施。乌戒人终不覆戒。受鹿戒施鹿戒人终不覆戒。受乌戒施。今出家人云。我能精进我能苦行。一时覆相诳诸白衣。出即饮酒开众恶门。入即啖肉集众苦本。此是九不及外道。
又外道虽复颠倒。无如是众事。酒者何也。谓是臭气水谷失其正性成此别气。众生以罪业因缘故受此恶触。此非正真道法。亦非甘露上味。云何出家僧尼犹生耽嗜。僧尼授白衣五戒。令不饮酒令不妄语云。何翻自饮酒违负约誓。七众戒八戒斋五篇七聚长短律仪。于何科中而出此文。其余众僧故复可。可至学律者弥不宜尔。且开放逸门集众恶本。若白衣人甘此狂药。出家人犹当诃止云。某甲汝就我受五戒。不应如是。若非受戒者亦应云。檀越酒是恶本。酒是魔事。檀越今日幸可不饮。云何出家人而应自饮。尼罗浮陀地狱身如段肉。无有识知此是何人。皆饮酒者出家僧尼。岂可不深信经教。自弃正法行于邪道。长众恶根造地狱苦。习行如此岂不内愧。犹服如来衣受人信施。居处塔寺仰对尊像。若饮酒食肉如是等事。出家之人不及居家。何故如是在家人虽饮酒啖肉无犯戒罪。此一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各有丘窟。终不以此仰触尊像。此是二不及居家人。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终不...(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3)
...。此非正真道法。亦非甘露上味。云何出家僧尼犹生耽嗜。僧尼授白衣五戒。令不饮酒令不妄语云。何翻自饮酒违负约誓。七众戒八戒斋五篇七聚长短律仪。于何科中而出此文。其余众僧故复可。可至学律者弥不宜尔。且开放逸门集众恶本。若白衣人甘此狂药。出家人犹当诃止云。某甲汝就我受五戒。不应如是。若非受戒者亦应云。檀越酒是恶本。酒是魔事。檀越今日幸可不饮。云何出家人而应自饮。尼罗浮陀地狱身如段肉。无有识知此是何人。皆饮酒者出家僧尼。岂可不深信经教。自弃正法行于邪道。长众恶根造地狱苦。习行如此岂不内愧。犹服如来衣受人信施。居处塔寺仰对尊像。若饮酒食肉如是等事。出家之人不及居家。何故如是在家人虽饮酒啖肉无犯戒罪。此一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各有丘窟。终不以此仰触尊像。此是二不及居家人。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终不吐泄寺舍。此是三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无有讥嫌。出家人若饮酒啖肉。使人轻贱佛法。此是四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门行井窖各安其鬼。出家人若饮酒啖肉。臭气薰蒸一切善神皆悉远离。一切众魔皆悉欢喜。此是五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自破财产不破他财。出家人饮酒啖肉。自破善法破他福田是则六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皆是自力所办。出家人若饮酒啖肉皆他信施。是则七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是常罪业更...(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3)
...福德智慧之男。此语自具二法门何劳有疑而称男子也。文云。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端正无邪丑表中道正观。离二边之丑。即慧义也。相即三十二相慈心所种。即表定义也。虽具二而名女。故知此文若作男女二解。即表定慧不二而二。若作不二解。即表定慧二而不二。理实非二非不二。赴缘为二为不二。即是表二法门文义斯在。次明应机满愿者。果报满愿如前说。修因者。若就修五戒事论。不杀是仁不盗是廉。属女表定法。不妄语是质直不淫是贞良不饮酒是离邪昏。此属男表慧法。若不得此五戒男女。则失人天道。孤独堕在三途。归命求救五戒完全即男女愿满。十善例可知。修禅时。方便修慧精进等三方便为男。念一心为女。若就支林。觉观喜为男。乐一心为女。乃至非想禅禅中细作可解。次明声闻男女者。五停心观。治嗔用慈治散用数。此二为女。治贪用不净。治痴用因缘。治障道用念佛。此三属男。又直缘谛理正智决断名为男。出观用法缘慈为女。若不得此两法。即当堕落凡夫。为火宅烧害贫...(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今更举二十八天等。或可星宿掌人间者也。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落人间。屋上作龙像之尔。二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渎。四伏藏守转轮王大福人藏也。肇师但出三不出天龙。夜叉此云捷疾。此有三处。海岛空中天上。传传相持不得食人。佛初成道及说法传唱至天。乾闼婆此云香阴。帝释乐神。在须弥南金刚窟住。天欲作乐其心动。什师云。在宝山中住身有异相。即上奏乐也。阿修罗千头二千手。万头二万手。或三头六手。此云无酒。一持不饮酒戒。男丑女端。在众相山中住。或言居海底。风轮持水如云居其下。上文云。居在大海边。有大力口诃日月。日月为之失光。掌搏须弥须弥为之跛[跳-兆+我]。入海齐腰。见天饮甘露。而四天下采华。置四海中酿。海中众生业力持。进失甘露退不成酒。即断酒故云无酒。神不饮酒故得大力也。迦楼罗者。此云金翅。翅头金色因以名之。此鸟与龙约汝绕须弥令断。我搏海见泥。我不如输子为汝给使汝不如输子与我啖。天力持须弥不可断故龙输子。卵生食卵龙。不能食三生。湿生食二胎生食三。化生食四。紧那罗者。天帝丝竹乐神。小不如乾闼婆。形似人而头有角。亦呼为疑神。亦为人非人。今不取人非人释紧那罗。此乃是结八部数尔。摩睺者。什师云。是地龙。肇师云。是大蟒腹行也。八部皆能变本形在座听法也。金刚非八部...(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法。故名归。依者凭佛所说。法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法者。永离于杀害。
三归依僧 僧伽秦言众。众名和合。出家三乘行者。心与佛所说事理法合。故名为僧。归者反九十五种邪行之侣。归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故名归。依者凭心出家三乘正行伴。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僧者。永不复更归依其余诸外道也。
五戒初门第十四
一不杀生戒 二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
次三归而辨五戒者。大智度论云。念佛如医王。念法如服药。念僧如瞻病人。念戒如药禁忌。今所以次三归而明诸戒品。意在此也。故佛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归已。即授五戒。为优婆塞。若在家佛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信士女。故经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则违五星。在地则违五岳。在方则违五帝。在身则违五藏。如是等世间违犯无量。若约出世。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所以者何。五戒是一切大小...(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出家戒法护。乃至自妇受一日戒法。若有娠乳儿。及非道处。如是犯者。名为邪淫。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其余言戏。以物相要。乃至捉手触身。未遂淫事。皆为邪淫方便非正罪。
四不妄语戒 云何名妄语。不净心欲诳他。隐覆实事。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妄语之罪。从言声相解生。若不相解。虽不实语。皆是妄语方便。不谓正罪。
五不饮酒戒 云何名酒。酒有三种。一者谷酒。二者果酒。三者药酒。若干若湿。若浊若清。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起三十六失。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也。
次此应明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一日一夜八戒。出家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尼六法戒。比丘比丘尼十种得戒。五篇七聚相。乃至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及三千威仪。八万律仪。是中皆应次第略出科目。辨大圣从粗至细制戒之意。事转繁多具列(云云)。今欲且逐要出诸禅定智慧法门科目次第。此诸戒中事数。至下第六卷。别更随要者出之。
四禅初门第十五
一初禅 二二禅 三三禅 四四禅。
今次...(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各有轻重。经劫数等。其最重处。一日之中八万四千生死。经劫无量。作上品五逆十恶者。感此道身。二畜生道。亦云旁生。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愚痴贪欲作中品五逆十恶者。感此道身。三饿鬼道。梵语阇黎哆。此道亦遍诸趣。有福德者。作山林冢庙神。无福德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无量。谄诳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四阿修罗道。此翻无酒。又无端正又无天。或在海岸海底宫殿严饰。常好斗战怕怖无极。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五人道。四洲不同。谓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耶尼(寿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命无中夭。圣人不出其中。即八难之一)皆苦乐相间。在因之时行五常五戒。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六天道。二十八天不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初欲界六天者。一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二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已上二天单修上品十善。得生其中)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已上四天空居。修上品十善。兼坐未到定。得生其中)次色界十八天分为四禅。初禅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禅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三禅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禅九天(无云福生广果。已...(第1488部~天台四教仪一卷)
...堕落。画状新净了无污损。再涂犹然。王不信敬亦谓偶然。又更浓泥而彻见炳然。王复更毁故壁悉更缮改。后王疹疾每若闭眼辄见诸像森然满目。于是方废居此。此或是造者心重。或是毁者尤害。以轻望重以毁望成。当知散心微善不失。理无违顺心有是非。优婆塞戒经等者。此中文意正开其善不论其罪。因明用胶便释之耳。今亦因此依彼略明。故彼经广明五戒持破之相。又云。若不持戒名垢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若持杀戒者乃至蚁子。若持戒酒乃至露珠。于五戒上加不沽酒。是名六重。今出家在家云持酒戒。犹以酒和食。一人凡饮几露珠耶。尚不及优婆塞戒。安能期佛道耶。于五戒上更有众多失意之罪。今文未尽。又有失意。谓不供养师僧不瞻病。空发遣乞者。不起迎逆四众长宿。见破戒者云彼不如我。六斋日不受八戒。四十里内有讲不听。受僧招提卧具床座。疑水有虫而饮。崄难独行。独宿尼寺。为财命故打拍奴婢及以外人。于路见比丘沙弥不得前行。僧中行食不得偏与本师好者。及过分与。路行见病不瞻不视。不嘱授令治。持如是戒者名净。名香名分陀利优...(第1492部~法华文句记十卷-001)
...缘者。一持戒清净。二衣食具足。三闲居静处。四息诸缘务。五得善知识。禅经云。四缘虽具足开导由良师。故用五法为入道梯蹬。一阙则妨事。释此具如次第禅门。
○此中明持戒清净。即四意。一列戒名。二明持戒。三明犯戒。四明忏净。列名者。经论出处甚多。且依释论有十种戒。所谓不缺。不破。不穿。不杂。随道。无著。智所赞。自在。随定。具足。此十通用性戒为根本。大论云。性戒者是尸罗身口等八种。谓身三口四更加不饮酒。是净命防意地。又云。十善是尸罗。佛不出世世常有之。故名旧戒。佛不出世凡夫亦修八禅。故名旧定。外道邪见六十二等旧医乳药名为旧慧。常途云。无客定无漏导八禅耳。今难此语。亦应无漏导十善也。戒慧既有客法。定何独无。今用三归五戒二百五十。为客戒。根本十种得戒人者。如佛自言善来比丘。自然已得具足戒。如摩诃迦叶自誓因缘得具足戒。如憍陈如见谛故受具足戒。如波阇波提比丘尼。以八敬法受具足戒。如达磨提那比丘尼遣信...(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绵于地接之。令免苦痛。众生亦尔。应堕三途。圣人愍念以世善法权接引之令免恶趣。然施法药凡愚本自不知。皆是圣人托迹同凡。出无佛世诱诲童蒙。大经云。一切世间外道经书皆是佛说。非外道说。光明云。一切世间所有善论。皆因此经。若深识世法即是佛法。何以故。束于十善即是五戒。深知五常五行义亦似五戒。仁慈矜养不害于他。即不杀戒。义让推廉抽己惠彼。是不盗戒。礼制规矩结发成亲即不邪淫戒。智鉴明利所为秉直中当道理。即不饮酒戒。信契实录诚节不欺。是不妄语戒。周孔立此五常为世间法药救治人病。又五行似五戒。不杀防木。不盗防金。不淫防水。不妄语防土。不饮酒防火。又五经似五戒。礼明撙节此防饮酒。乐和心防淫。诗风刺防杀。尚书明义让防盗。易测阴阳防妄语。如是等世智之法。精通其极无能逾无能胜。咸令信伏而师导之。出假菩萨欲知此法。当别于通明观中勤心修习。大悲誓愿精进无怠。诸佛威加豁然明解。于世法药永无疑滞。然世法药非毕竟治。屈步移足虽垂尽三有。当复退还。故云。凡夫虽修有漏禅。其心行穿如漏器。虽生非想当复退还。如雨彩衣其色驳脱。世医虽差差复还生。此之谓也。次明知出世法药者。如大经云。或说信为道。或...(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金刚灭定者。次叹断。十地上忍定如金刚。碎烦恼山自不倾动。亦名首楞严定云云。一切功德下五总结也。复有千万亿下第三列杂类众。以其中名色非一故言杂类。一别二总。别中四。一人二士三天四贤。初人更二。一男二女。初四。一数二名三德四结。初标数可知。五戒贤者次列名也。五者是数义。戒者防止义。梵云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于佛法中生净信心故。又云近事男。以依三宝亲近师长承事无失故。离杀盗淫。此三防身业。妄语一戒防口业。饮酒一戒通防二业。广释戒相如大论尸波罗蜜说云云。提谓波利等问佛。何不为我说四六戒。佛答。五者天下之大数。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脏。在阴阳为五行。在王为五帝。在世为五德。在色为五色。在法为五戒。以不杀配东方。东方是木。木主于仁。仁以养生为义。不盗配北方。北方是水。水主于智。智者不盗为义。不邪淫配西方。西方是金。金主于义。有义者。不邪淫。不饮酒配南方。南方是火。火主于礼。礼防于失也。以不妄语配中央。中央是土。土主于信。妄语之人乖角两头不契中正。中正以不偏乖为义也。道将邻圣曰贤。假名行人位也。皆行阿罗汉下。三叹德也。虽迹同凡夫而本皆罗汉。十地者有三种。若菩萨二乘共行。此通教也。一干慧二性地。三八人四见地。五薄地六离欲。七已辨八支佛。九菩萨十佛地。依此十地则是通教中优婆塞也。大品经云。若菩萨具干慧地。于十地速证菩提云云。大论七十八云。干慧地二...(第1499部~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毗富罗山游行猎鹿。空无所获。遇值一仙正坐。使人驱逐令去。遂敕杀之。临终恶念。愿我来生。还如今日心口害汝。如此等事皆是大士善权现化。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众生根性不同。入道有异。一逆一顺。弘道益物。示行无间而无恼恚。阇王现逆为息恶人。令不起逆。二明夫人奉食。王食麨饮浆。求水嗽口合掌遥礼。请受八戒澡浴清净。三二圣为说法。目连是佛右面弟子。昔为辟支佛剃头作袈裟。愿得神通。授八戒者。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香。不观听伎乐。不上高床。此八是戒。不过中食是斋。毗昙不着香衣不上高床。同是庄严处。合为一也。富楼那。此云满愿子。亦满慈子。从父母得名。说法第一。巧开人心故偏遣之。四频婆因食闻法。遂得多日不死也。次害母中为四。一为子幽闭。二因禁请佛。三佛与弟子因请往赴。四见佛伤叹请法。初中又三。一欲害母。二二臣谏不听害。三敕内官幽闭。初阇世问守门者。王今在不。二守门者以事实答。三王闻嗔怒。名妇为贼。母为贼...(第1502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
...即便觉知。如是身命皆由先世五戒业力。持于中阴不断不灭。于父母交会之时业力变识即计父母身分精血二渧大如豆子以为己有识托其间。尔时即有身根命根识心具足。识在其间。具有五识之性。七日一变如薄酪凝酥。于后渐大如鸡子黄。业力因缘变此一身内先为者五脏安置五识。尔时即知不杀戒力变此身内。次为肝脏。则魂依之。不盗戒力变此身内以为肾脏则志依之。不淫戒力变此身内为肺脏则魄依之。不妄语戒力变此身内以为牌脏则意依之。不饮酒戒力即变身内以为心脏则神依之。此魂志魄意神五神即是五识之异名也。五脏宫室既成则神识则有所栖。既有栖托便须资养五戒业力复变身内以为六府神气。府养五脏及与一身。府者胆为肝府。盛水为气合润于肝。小肠为心府。心赤小肠亦赤。心为血气。小肠亦通血气。主润于心入一身。故大肠为肺府。肺白大肠亦白。主杀物益肺成化一身。胃为脾府。胃黄脾亦黄。胃亦动作黄间通理脾脏气入四支。膀胱为肾府。肾府黑膀胱亦黑。通湿气润肾。利小...(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约事为观。调粗入细舍散令静。故为初心远方便也。此五法三科出大论。一种出禅经。一是诸禅师立(云云)。一具五缘者。一持戒清净。二衣食具足。三闲居静处。四息诸缘务。五得善知识。禅经云。四缘虽具足。开导由良师。故知用五法为入道梯蹬耳。一阙则妨事。一持戒者。经论出处甚多。且依释论有十种戒。谓不缺不破不穿不杂随道无著智所赞自在随定具足。此十通用性戒为根本。大论云。性戒者。是尸罗身口等八种。谓身三口四。更加不饮酒。是净命防意地。又云。十善是尸罗。佛不出世世常有之。故名旧戒。佛不出世。凡夫亦修八门禅。故名旧定。外道邪见六十二等旧医。乳药名为旧慧。今用三归五戒二百五十为客戒。根本净禅观练熏修为客定。四谛慧为客慧。佛出方有也。性戒者。莫问受与不受。犯即是罪。受与不受持即是善。若受戒持生福犯获罪。不受无福不受犯无罪。如伐草害畜罪同对首忏。二罪俱灭。定共戒无作者。与定俱发。有人言。入定时有。出定时无。有人言。无作...(第1505部~观心论疏五卷)
...依报。诸天舍离是内无福德。此两句是犯盗戒。经云。有同生同名天龙辅佐之。功德天发愿利益之。盗人无此事也。又先富后贫者。必是龙弃天舍也。若亲厚内斗王法外加。此两句是犯淫戒。经言。人护则人嗔法护则法坏。昔侵其人今骨肉斗讼。昔毁他法今王法所加。即其事也。各各忿诤此应有两句。或是翻者脱落。或是略尔。内则各各忿诤。外则人人不信。此一双是犯妄语。昔不实欺他今常被欺忿。昔语无实今人无信者。外耗财物内亏礼度。此是饮酒报。昔慢财费日今多损耗。昔乖撙节今堕聋騃。经言。嫌恨猛风吹罪心火常令炽然。即其事也。问释大乘经。何得以五戒对义。答开合五戒大有所关。提谓经云。五戒者天地之大忌。上对五星下配五岳中成五藏。犯之者违天触地。自伐其身也。又对五常。不杀对仁。不盗对义。不淫对礼。不饮酒对智。不妄语对信。又对五经。不杀对尚书。不盗对春秋。不淫对礼。不妄语对诗。不饮酒对易。又对十善。杀盗淫是身三。妄语摄口四。饮酒摄意三。俗不能护口。略制一不妄语。释论云。说重者是妄语则已摄三。饮酒是邪命自活增益恚痴。出世以智慧为首。生死以三毒为根。若能禁酒是防止意地三毒。长养出世智慧也。是为开五戒出十善。十善是旧珐輪王所用。亦名性罪性善。都是一切罪之根本。又五戒对五阴。不杀即色阴。不盗即受阴。不淫即想阴。不妄语即行阴。不饮酒即识阴。五阴开四念处。念处开三十七品。三十七品开三脱门。三脱门开涅槃。故云色能发戒。受受禅定。想慧悟...(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猛风吹罪心火常令炽然。即其事也。问释大乘经。何得以五戒对义。答开合五戒大有所关。提谓经云。五戒者天地之大忌。上对五星下配五岳中成五藏。犯之者违天触地。自伐其身也。又对五常。不杀对仁。不盗对义。不淫对礼。不饮酒对智。不妄语对信。又对五经。不杀对尚书。不盗对春秋。不淫对礼。不妄语对诗。不饮酒对易。又对十善。杀盗淫是身三。妄语摄口四。饮酒摄意三。俗不能护口。略制一不妄语。释论云。说重者是妄语则已摄三。饮酒是邪命自活增益恚痴。出世以智慧为首。生死以三毒为根。若能禁酒是防止意地三毒。长养出世智慧也。是为开五戒出十善。十善是旧珐輪王所用。亦名性罪性善。都是一切罪之根本。又五戒对五阴。不杀即色阴。不盗即受阴。不淫即想阴。不妄语即行阴。不饮酒即识阴。五阴开四念处。念处开三十七品。三十七品开三脱门。三脱门开涅槃。故云色能发戒。受受禅定。想慧悟虚通。行发解脱。识即知见。当知五戒能成五分法身。办二乘之法也。又五戒亦是大乘法门。提谓经云。五戒是佩长生之符不死之印。即常德也。出入无乱往还无间。即净德也。统御一身即我德也。以立道根。即乐德也。此是五戒对四德。束五戒为三业。即对三无失三不护三轮不思议化三密三轨三身三佛性三般若三涅槃三智三德等无量三法门...(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常乐。如彼醉人见日月转。此二乘醉也。菩萨之人无明未尽不了了见。菩萨行故见不了了。如远望大舶遥观鹅雁。夜睹画像远视人杭。亦如醉人朦胧见道。如是等无量譬喻显于菩萨未得明了。故迦叶云。自此已前我等悉名邪见人也。此菩萨醉也。圆人行如来行。具烦恼性能知如来秘密之藏。虽有肉眼名为佛眼。所可见者更不复见。故文云。入深法性。即于此典金光明中。而得见我释迦牟尼。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是则五住正习一时无有余。酒法既除。何所可醉。是为究竟持不饮酒戒也。圆人亦有饮酒法门。鸳掘云。持真空瓶盛实相酒。变化五道宣扬哮吼。波斯匿醉转更多恩。末利后饮。佛言持戒。入于酒肆自立其志。亦立他志。夫得其门者逆顺俱当。失其柄者操刀伤手。前诸行浅近隘塞。圆行宏远径异会同。故能如此。是名究竟醉醒无二也。上观四谛智名四佛。观五佛云何观。观五戒实相觉智清净。即是观心中见五佛也。次破烦恼障。指愁忧恐怖一句是也。上来诸事或约内身或约外报。是报障义便。此一句专明心为烦恼障便。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
报障如上可解。烦恼与业云何。数人云。数起而轻名烦恼。数起而重名为业。天台...(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触地。中成五藏犯之则伐身。二又对下配法二。初别配二。初周孔教二。初五常。赵[((並-(前-刖))-一+豕)*生]长短经曰。仁者爱也。置刑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也。义者宜也。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礼者履也。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智者人之所知也。以定乎是非得失之情谓之智。信者人之所承也。发号施令以一人心谓之信。今以不杀对仁杀他是无兼爱也。不盗对义者。盗则非宜为也。不淫对礼者。邪淫则尊卑不分乖礼度也。不饮酒对智者。昏醉则不能定是非得失也。不妄对信者。妄语则人不信承也。若以五常对五行者。郑康成注礼记中庸篇中云。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智。向以五行对五戒。盖取此义。故以不饮对土不妄对水。二对五经。不杀对尚书者。尚书断自唐虞已下。则尊禅让而鄙杀伐也。夫子以周室微弱号令不行。乃约鲁史而修春秋以代赏罚。使乱臣贼子惧。故对不盗戒也。礼有五焉。周礼大宗伯之职曰。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事谓祀...(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四当下结五戒为二乘之法。三又五下明大乘三。初总标示。二提谓下正配法门三。初约经配四德。以大乘人了知五戒体是心性。若受若持一一顺性。性具四德故五无非常乐我净。此总对也。亦可以五别对四德。心与众生性无生灭。是故顺性持不杀戒。是佩长生不死符印。此常德也。心与众生性无淫乱。故顺本性持不淫戒。名出入无乱。心与众生念念真实无虚妄间。是故顺性持不妄语戒。名往还无间。此二对净德也。心与众生性非昏醉。故顺本性持不饮酒戒。名统御一身。即我德也。心与众生性即菩提离贪求苦。故顺本性持不盗戒。名立道根。即乐德也。二束下约事对三业。不杀盗淫身业也。不妄语口业也。不饮酒意业也。持既顺性故立戒因成佛三业。佛身口意随智慧行无有过失。名三无失。以无失故不须防护。名三不护。身业现化名神通轮。口业说法名正教轮。意业鉴机名记心轮。三皆摧碾众生惑业。下地不测故名三密。三三轨下约理对三法。五戒即理。一止一作皆与圆融三法相契。若欲别对其理亦成。不杀众生顺常住理。即真性轨。不淫则心净。不饮则慧明。即观照轨。不妄则生彼信从。不盗则全他资具。即资成轨。既即三轨则与一切三法相冥。故知五戒摄...(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分别。我不见诸法是上中下。我是贪欲尸利等。具如今疏。天子唯以性善法门而赞文殊。且别教但中岂非性善。须断九界然后证得。斯乃于法见上中下。文殊欲显圆顿之理。具足善恶无非法界。特以三毒而自立称。然三毒等虽俱性具不异而异。是即实之权。皆是秘妙方便之法。故一一句望实言非成妄语义。虽是妄语而皆是性本具法门。今宗讲者才闻权假便谓非性。吾知其人未生圆解。二将下明犯意。同于前文以楔出楔也。二前下结胜。五复次下明不饮酒戒二。初示事理。二夫下明偏圆二。初偏三。初人天二。初人中事酒二。初据教明过。三十六失出沙弥戒经。大论唯三十五失。结为颂曰。
财虚招病诤(三) 裸露丑名彰(二)
无智得者失(二) 说匿废事业(二)
醒愁身少力(二) 色坏慢父母(二)
沙门婆罗门(二) 及伯叔尊长(二)
不敬佛法僧(三) 党恶远贤善(二)
破戒无惭愧(二) 不守情纵色(二)
人憎亲属弃(二) 行恶舍善法(二)
智人所...(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菩萨。先游兹土权行渐化。愍济五浊宣布五常。而吾子未访所闻。今粗为陈其本。何者。佛初成道。近接下凡。爰开小教。因尸利而说三归。因末伽而说五戒。为迦王而说十善。为长者而说六斋。此四者何耶。三归劝其舍邪。五戒防其行恶。十善使其招贵。六斋令其得乐。释名云。归向也。戒止也。善嘉也。斋肃也。言三归者。教其归向三尊防止五欲。备延嘉贶肃敬容仪。则冥只欣萃征庆允洽者矣。一曰不杀。二谓不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为五戒也。戒者。禁也。勒也。勒身口如马着辔。禁情欲如猴带锁。智度论云。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闇冥中戒为明灯。三恶道中戒为桥梁。生死海中戒为大船也。夫不杀者。如负天蹐地之属。圆首方足之俦。水陆山空胎卵湿化。语其种类凡有四生。一一生中皆有八万四千形状不等。然而人畜乃殊贵贱。云别至于颙颙怖死汲汲贪生。避苦以乐其身。求安以养其命。此情一种斯理万均。何有枉害忠贞滥诛淳善。所以良士歼其神被发...(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狂怖恶死。八者种短命业。九者身坏命终在泥犁中。十者若出为人常当贫穷短命矣。
夫惧十罪于将来。而杀自止。制五刑于现在。而过不惩(书防目下经遮未来)立验目前此之谓也。法句经云。杀生求生去生道远。提谓经云。不杀曰仁。仁主肝木之位。春阳之时万物尽生。正月二月少阳用事。养育群品。好生恶杀杀者无仁。不邪曰义。义主肺金之位。七月八月少阴用事。外防嫉妒危身之害。内存性命竭精之患。禁私不淫。淫者无义。不饮酒曰礼。礼主心火之位。四月五月太阳用事。天下太热万物发狂。饮酒致醉心亦发狂。口为妄语乱道之本。身致危亡不尽天命。故禁以酒。酒者无礼。不盗曰智。智主肾水之位。十月十一月太阴用事。万物收藏。盗者不顺。天以得物藏之。故禁以盗。盗者无智。不妄曰信。信主脾土之位。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央用事。制御四域恶口。伤人祸在口中。言出则殃至。气发则形伤。危身速命。故禁以舌。舌者无信譬喻经云。安持净戒马巧捉坚辔勒。身被精进铠。乃脱魔王贼。百句譬喻经云。五根之祸。剧于毒龙。过于醉象。五根纳受。如海吞流。如火得薪。未尝厌足。五根如箭。意想如弓。思...(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释 奏曰。弘法之本必留心于达人。通化之首要存志于正道。勿见忤己以恶者。怀之以疏隔容己以美者。欢心以亲近。是则自惑于所见。自乱于所闻。不可数闻有谤正之言。遂便信纳从唱而和。乘生是非。寻讨愆短。日怀憎薄。是则以伪移真众声惑志。故令当疏者更进之。当亲者更远之。遂使谈论偏驳取舍专非。斯乃害真之祸患。丧德之妖累。于是帝不答。乃更开异途以发论端。问曰。朕闻君子举厝必合于礼。明哲动止要应于机。比频赐卿食。言不饮酒食肉。且酒是和神之药。肉为充肌之膳。古今同味。卿何独鄙。若身居丧服礼制不食。即如今赐自可得食。可食不食岂非过耶 奏曰。贪财喜色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恶。割情从道前贤所叹。抑欲崇德往哲同嗟。况肉由杀命酒能乱神。不食是理宁可为非 诏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若使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 奏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诏曰。罪有遮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饮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
奏曰。制过防非。本为生善戒。是止恶身口无违缘中。止息遮性两断。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乱神未破余戒实理非罪正以饮生罪酒外违遮教缘中生犯仍名有罪。以...(第1525部~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四卷)
...渴仰大乘。舍离弊恶之身。受端严之质。任持国境拥护邦家。兴建法城。弘益慧日也。
会名部第二
云何名阿修罗道者。依立世阿毗昙论释云。阿修罗者。以不能忍善不能下意。谛听种种教化。其心不动。以憍慢故非善健儿。又非天故名阿修罗。余经亦云阿须伦。今依新婆沙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复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又长阿含经云。修罗生女端正生男多丑。故云不端正。或名不饮酒。此有二释。一由过去持不饮酒戒。宿习余力云不饮酒。二由本因好酒四天下采华布海酿酒不成变为碱水。既不得酒乘便令断。故云不饮酒神。婆沙论云。或说天趣。由谄曲覆故。无决定者。或说鬼趣。由有舍脂故。得与诸天交通。故伽陀经云。有鬼有畜有天。正法念经亦云。有鬼有畜。或云劣天。劣天者。是毗摩质多。毗摩质多者。此云响高。亦云穴居。谓大海水底。出大音声。自唱云。我是毗摩质多。故云响高。居在海穴。故云穴居。
住处部第三
依正法念经云。修罗居在五处住。一在地上众相山中。其力最劣。二在须弥山北。入海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名曰罗...(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茂光鲜遍满于地。正取鬼宿星合之时。为彼诸天说于法要悉令欢喜。时净居天告彼一切诸天大众言。汝等今见护明菩萨欲下生时莫生忧恼。何以故。彼下生时。必定当得成阿耨菩提。成已还来至此天宫。为汝说法犹如往昔毗婆尸佛乃至迦叶佛等。皆从此去还来到此。为汝说法如前无异。
尔时菩萨于夜下生。当欲降神入胎时。彼摩耶当其夜。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从今夜欲受八禁清净斋戒。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劮。不妄语。不饮酒。不两舌。不恶口。不无义语。又愿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不生邪见。我当正见。诸众生等禁戒斋法。我当受持。我今系念恒常勤行。于诸众生当起慈心。时净饭王即报夫人言。心所爱乐随意而行。我今亦舍国王之位随汝所行。而有偈言。
王见菩萨母 从坐恭敬起
如母如姊姝 心不行欲想
菩萨正念从兜率下。托净饭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胁住已。是时大妃于睡眠中。梦见有一六牙白象。其头朱色。七肢...(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毗多荼书(隋言起尸)陀毗荼国书(隋云南天竺)脂罗低书(隋言形人)度其差那婆多书(隋言右旋)优波伽书(隋言严炽)僧佉书(隋言等计)阿婆勿陀书(隋言覆)阿[少/兔]卢摩书(隋言顺)毗耶寐奢罗书(隋言杂)阿陀罗多书(鸟场边山)西瞿耶尼书(失译)珂沙书(疏勒)脂那国书(失译)摩那书(科斗)末茶叉罗书(中字)毗多悉底书(尺)富数波书(华)提婆书(天)那伽书(龙)夜叉书(失译)乾闼婆书(天音声)阿修罗书(不饮酒)迦娄罗书(金翅鸟)紧那罗书(非人)摩睺罗伽书(大蛇)弥伽遮迦书(诸兽音)迦迦娄多书(鸟音)浮摩提婆书(地居天)安多梨叉提婆书(虚空天)郁多罗拘卢书(须弥北)逋娄婆毗提呵书(须弥东)乌差婆书(举)腻差波书(掷)娑伽罗书(失译)跋阇罗书(金刚)梨伽波罗低犁伽书(往复)毗弃多书(食残)阿[少/兔]浮多书(未曾有)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伽那那跋多书(等转)优差波跋多书(举转)尼差波跋多书(掷转)波陀...(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生为于重担所伤害故。舍利子。复以何缘名之为妇。所言妇者。是诸众生所输委处。是贪爱奴所流没处。是顺妇者所输税处。是妇媚者所迷惑处。是妇胜者所归投处。是屈妇者所凭仗处。妇自在者所放逸处。为妇奴者所疲苦处。随妇转者所欣仰处。舍利子。以如是等诸因缘故。名是诸处以之为妇。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等。是名随生子。何等为胜生子。若父母不受不杀等。子能受不杀等。是名胜生子。何下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等。子亦不能受不杀等。是名下生子。又五无返复经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从罗阅只国来欲得学问。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田。毒蛇螫杀其子。其父犹耕如故不看。其子亦不啼哭。梵志问曰。此是谁儿。耕者答言。是我之子。曰是卿之子何不啼哭。耕者答曰。人生有死。夫盛...(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备焉。然陀罗尼者。西梵天音。东华人译则云持也。诵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据斯以言。弥纶一化依法施行功用立验。或碎石拔木。或移痛灭痾。随声发而苦除。逐音扬而事举。或召集神鬼。或驾御虬龙。兴云布而膏雨垂。呼策志而祯瑞集。感应不穷。其来久矣。
忏悔部第二
述曰。夫咒是三世诸佛所说。若能至心受持。无不灵验。比见道俗。虽有诵持无多功效。自无志诚谤言无征。或有文字讹[兟/曰]。或有音韵不典。或饮啖酒肉。或杂食荤辛。或室宇污秽。或浪谈俗语。或衣服不净。或处所不严。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若欲忏悔先立道场。悬缯幡盖烧众名香。四门护净禁止杂人。随其出入每须澡浴。多觅和香口内常含。至诚殷重自责己躬。愧谢十方一切贤圣。然后普为四生六趣。心心相续刹那匪懈。如是恳已定验不疑。故菩萨善戒经云。菩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故有五法不得为。一不食肉。二不饮酒。三不食五辛。四不淫。五不净之家不在中食。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恶毒病无不能治。
千转陀罗尼神咒
释迦牟尼佛说
此咒出于西梵由来盛传。至隋大业初。东都雒阳翻经馆笈多三藏。译出此咒以惠遣学士。释彦琮法师即传译之领袖也。初获此本通布华夷。时有长安延兴寺玄琬律师弘法寺静琳法师等。并是道光日下德振通贤。创获流布洗荡瑕累。即于别院仍建道场。每至肇春为受戒沙弥及余道俗...(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为人所憎。形体丑恶身意不安。常怀恐怖复何因缘所生之处。常与佛会闻法奉众。初不差违。遭遇知识逮得好心。若作沙门当得所愿。所问如是。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令使众会得闻正教。愿使一切得济彼安。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慈心不杀。恤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贤良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三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五不饮酒不经过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谓为五。一布施恩润贫穷。二持戒不犯十恶。三忍辱不乱众患。四精进劝化无有懈怠。五一心奉孝尽忠。是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得为人主一切敬侍。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死入地狱亿劫乃出。何谓为五。一不信有佛法众。而行诽谤轻毁圣道。二破坏佛寺尊庙。三四辈转相诽谤不计殃罪。无敬顺意。四反逆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五当来有欲为...(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灭门。死入地狱。狱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烊铜灌口。求死不得。罪毕乃出当为畜生。常食草棘。若后为人。言不见信。口中常臭。多被诽谤骂詈之声。卧辄恶梦。有口不得食佛经之至味。吾见是故。不敢恶口。是吾四师。佛于是说偈言。
欺者有四过 谗佞伤贤良
受身痴聋[(鼓-支+(山/ㄆ))/耳] 謇吃口臭腥
颠狂不能信 死堕拔舌耕
吾修四净口 自致八音声
五谓嗜酒。酒为毒气。主成诸恶王道毁仁泽灭。臣慢上忠敬朽。父礼亡母失慈。子匈虐孝道败。夫失信妇奢淫。九族诤财产耗。亡国危身。无不由之。酒之乱道三十有六。吾见是故。绝酒不饮。是吾五师。佛于是说偈言。
醉者为不孝 怨祸从内生
迷惑清高士 乱德败淑贞
故吾不饮酒 慈心济群氓
净慧度八难 自致觉道成
六谓年老。夫老之为苦。头白齿落。目视盲冥。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酸疼。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洟。吾见无常灾变如此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师。佛于是说偈言。
吾念世无常 人生要当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忧劳百病生 坐起苦痛恼
吾用畏是故 弃国...(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由于往昔施胜福田故获斯报。然其施时不能至心。故今虽富意长下劣。所著衣裳垢弊不净。食则糠菜。以充其饥。渴唯饮水。行乘朽车勤营家业。犹如奴仆。常为世人之所蚩笑。后于一时城中人民大作节会。庄严舍宅悬缯幡盖。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种种严丽伎乐歌舞。欢娱受乐。犹若诸天。卢至见已便生念言。彼既欢会我亦当尔。即疾归家自开库藏。取得五钱。得已思念。若在家食母妻眷属不可周遍。若至他舍恐主所夺。于是即用两钱买麨。两钱酤酒。一钱买葱。从内家中取盐一把。衣衿裹之。赍出城外。趣一树下。既至树下见多乌鸟。恐来搏撮。即诣冢间。复见诸狗。寻更逃避。至空静处。酒中着盐和糗饮之。时复啮葱。先不饮酒。即时大醉。醉已起舞扬声而歌。其歌辞曰。
我今节庆会 纵酒大欢乐
逾过毗沙门 亦胜天帝释
时值帝释与诸天众欲至佛所。遇见卢至醉舞而歌言胜帝释。帝释默念。此悭贪人屏处饮酒骂辱于我。我当恼之。即变己身作卢至形。往到其家。聚集母妻奴婢眷属。于母前坐而白母言。我于前后有大悭鬼。随逐于我使我悭惜。不着不啖不与眷属。皆由悭鬼。今日出行值一道人。与我好祝得除悭鬼。然此悭鬼与我相似。彼若来者当好打棒。其必诈称我是卢至。一切家人莫信其语。急当闭门。悭鬼傥来。待我所作然后开门。即作好食合家充饱。复开库藏出诸财宝衣服璎珞。赐与母妻居家眷属。及施余人。讫已作乐歌舞欢乐。不可具说。人闻卢至...(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
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比丘何所教敕。目连报言。我欲与汝说法。善思念之。时长者复作是念。此诸沙门长夜着于饮食。今欲论者正当论食。若从我索。我当言无。然我少听此人所说。尔时目连知长者心中所念。便说此偈。
如来说二施 法施及财施
念当说法施 专心一意听
是时长者闻当说法施。便怀欢喜。语目连言。愿时演说。闻当知之。目连报长者言。如来说五事大施。即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尽形寿而修行之。长者闻已极怀欢喜。今所说者乃不用宝物。如我今日不敢杀生。此可奉行。又我家中饶财多宝。终不偷盗。此亦我之所行。又我家中有上妙之女终不邪淫。是我之所行。又我不好妄语之人。何况自当妄语。此亦是我之所行。如我今日意不念酒。何况自尝。此亦是我之所行。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此五施者我能奉行。我今可饭此目连。长者仰头语目连言。可屈神下顾就此而坐。是时目连寻声下坐。长者躬自与目连食讫行水。长者念言。可持一端氎奉上目连。是时入藏内而选取不好者便得好者。舍之更取。故尔还好。是时目连知长者心。便说此偈。
施与心斗诤 此福贤所弃
施时非斗时 可时随心施
尔时长者知便作是念。今目连知我心中所念。便持白氎...(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知人见人。为优婆塞说五戒如是。汝尽受持。何等为五。一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故杀生。是事若能当言诺(虽论言诺。改诺云能无咎)
二尽形寿不偷盗。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偷盗。是事若能当言能。三尽形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邪淫。是事若能当言能。四尽形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妄语。是事若能当言能。五尽形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饮酒。是事若能当言能。既说相已。又应语言。是优婆塞五戒尽受持。当供养三宝勤修福德。远求佛道近证人天。岁三长月六斋若能持者。并须为之。若受一戒者。文中应除五之一字。直云我为不杀戒优婆塞。余文如前三归依。第三遍已即发五戒。后时三结。直付嘱之。
故萨婆多论。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答不得。要先受三归。后方得戒(下受八戒亦同此法)
戒相部第四
若萨婆多论。问曰。五戒中几是实戒。答曰。...(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传骂皆德罪故。
又萨婆多论云。妄语两舌恶口相历各作四句。一是妄语非两舌恶口。传他此语向彼说。以不实故是妄语。不以分离心故非两舌。软语说故非恶口。余句类。互可知。
又成实论云。余三业。或合或离。绮语一种必不相离。
又善生经云。若当妄语。亦摄绮语两舌恶口义。
又萨婆多论云。不妄语者。若说法义。论传一切是非。莫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也。不尔斧在口中。若受不饮酒者。如四分律云。若饮酒者。乃至不得以草滴酒口中。
又智度论云。饮酒有三十五过失。何等三十五。答曰。一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饮酒醉乱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众病之门。三斗诤之本。四裸露无耻。五丑名恶露人所不敬。六无复智慧。七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则惭愧忧愁。十一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愦恼无所别故。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近朋党恶人。二十二疏...(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多失醒则惭愧忧愁。十一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愦恼无所别故。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近朋党恶人。二十二疏远贤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无惭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纵色放逸。二十七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弃舍善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远离涅槃。三十三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中。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
又萨婆多论云。五戒优婆塞听贩卖。但不得作五业。一不得贩卖畜生。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家。二不得贩卖弓刀箭槊。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杀害家。三不得酤酒为业。自有者听直酤。四不得压油为业。外国麻中有虫故犯。准此无虫应不犯。五不得作五大色染。多杀虫故。如秦地染青亦多杀虫入五大色数。
又善生经云。受戒者。五处不应行。谓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等。有五种业不应作。谓卖毒药酿皮樗蒱围棋六博歌舞唱伎等。并不得为。亦不得亲近如是人等。
又宝云经云。持戒之人不听向破戒家乞食。
又阿含经云。远恶近善有四法。当急走避之百由旬。一由旬四十...(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
又萨婆多论云。五戒优婆塞听贩卖。但不得作五业。一不得贩卖畜生。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家。二不得贩卖弓刀箭槊。自有者听直卖。不得与屠儿杀害家。三不得酤酒为业。自有者听直酤。四不得压油为业。外国麻中有虫故犯。准此无虫应不犯。五不得作五大色染。多杀虫故。如秦地染青亦多杀虫入五大色数。
又善生经云。受戒者。五处不应行。谓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等。有五种业不应作。谓卖毒药酿皮樗蒱围棋六博歌舞唱伎等。并不得为。亦不得亲近如是人等。
又宝云经云。持戒之人不听向破戒家乞食。
又阿含经云。远恶近善有四法。当急走避之百由旬。一由旬四十里。百由旬四千里。四法者。一恶友。二恶众。三或多语笑。四或嗔或斗。
又优婆塞五戒相经云。佛告诸比丘。犯杀有三种夺人命。一自作。二教人。三遣使。自作者。自身作夺他命。教人者...(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故成实论。问云。有人言。五戒具受。此事云何。答曰。随受多少皆得戒律仪。但取要为五。故优婆塞戒经云。或有一分。或有少分。或有无分。或有多分。或有满分。若受三归已不受五戒名优婆塞。若受三归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归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归已。受持一戒。若破一戒。是名无分。若受三归受持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归受持五戒。是名满分。汝今欲受何分。尔时智者当随意授。又智度论云。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一分行。若受二戒三戒。是名少分行。若受四戒。是名多分行。若受五戒。是名满分行。断淫者。受五戒已。于戒师前。更作誓言。我今于自(妇夫)不复行淫。是名五戒。增一阿含经亦云。一分二分得受。问曰。既得渐受。可从五师各得受一不。答曰。如付法藏经云。尊者薄拘罗受一不杀生戒。得五不死报。问曰。得重受不者。既受五戒。后时更得重受不。答曰。依成实论。得重发戒。故四分律。末利夫人第二第三重向佛受亦得。 ...(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法。归依僧。为净行优婆塞(女云夷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竟(三说)
既受得戒已。次当为说戒相。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淫泆。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泆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大床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大床上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着香华璎珞不香油涂身不着香熏衣。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着香华璎珞不香油涂身不着香熏衣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自歌舞作乐亦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自歌舞作乐亦不往观听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过中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过中食亦如是。我某甲受行八戒随学诸佛名为布萨。愿持是福不堕三恶八难。亦不求...(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持八戒。何谓八耶。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20-1-30 11:10:50
|
只看該作者
一日一夜持心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不饮酒。不醉迷乱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无求安。不着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奉法时过中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九
受戒篇第八十七
十善部第六(此别五部)
述意部 忏悔部 受法...(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忿得全身命免其大罪。以轻脱重不受累殃。然非无饮酒之咎来报之罪。不得见有前开遂即雷同总犯。各须量其教意。复省己身行德优劣。得预圣人。斯匿末利开禁以既不同。此即须依经纤毫勿犯。最为殊胜。故四分律云。是我弟子者。乃至不以草头滴酒入口。何况多饮。是故咽咽结提。
又成论。问云。饮酒是实罪耶。答曰非也。所以者何。饮酒不为恼众生故。而是罪因。若人饮酒则开不善门。以能障定及诸善法。如殖众果必有墙障故。知酒过如果无园。
又优婆塞经云。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世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因缘力故。令一切外物资生悉皆具烂。
又长阿含经云。其饮酒者有六种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又智度论饮酒有三十五失。如前受戒篇说。
又沙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
又萨遮尼干子经偈...(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世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因缘力故。令一切外物资生悉皆具烂。
又长阿含经云。其饮酒者有六种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又智度论饮酒有三十五失。如前受戒篇说。
又沙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
又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黠慧人 离诸饮酒失
又十住婆沙论。问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饮。故论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萨以酒施者。是则无罪。
...(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
又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黠慧人 离诸饮酒失
又十住婆沙论。问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饮。故论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萨以酒施者。是则无罪。
又梵网经云。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中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又优婆塞五戒相经云。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是处有恶龙名庵罗婆提陀。匈暴害人。无人得到其处。象马无能近者。乃至诸鸟不得过上。秋谷熟时并皆破灭。时有长老莎伽陀罗汉比丘。游行支提国。渐到跋陀罗波提邑。过是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时闻此邑有恶龙匈暴害人鸟兽。及破灭秋谷。闻已乞食到庵婆罗提龙住处众鸟树下。敷座具大坐。龙闻衣气即发嗔恚。从身出烟。长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烟。龙倍嗔恚。身上出火。莎...(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到是处。见是比丘。知而故问。阿难。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长老莎伽陀。佛即语阿难。是处为我敷座办水集僧。阿难受教敷座办水集僧已。白佛言。已集。佛自知时。佛即洗足坐已问诸比丘。汝等曾见闻。有龙名庵婆罗提陀。匈暴恶害。先无有人到其住处。乃至鸟兽无能到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莎伽陀能折伏令善。鸟兽得到泉上。是中有见闻者言闻。佛语诸比丘。于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虾蟆不。答言。不能。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凡夫。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
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
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酒能乱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应舍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无异
若欲常不死 彼人应舍酒
酒是诸过处 每常不饶益
一切恶道阶 黑暗所在处
饮酒到地狱 亦到饿鬼处
行于畜生业 是酒过所诳
酒为毒中毒 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说
若人饮酒者 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嗔 无因缘作恶
...(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肉。饭亦不食。何以故。若无思惟饭不应食。何况当啖肉。佛告文殊师利。以众生无慈悲力怀杀害意。为此因缘故断食肉。若能不怀害心。大慈悲心。为教化一切众生故。无有过罪。
问曰。酒是和神之药。肉为充饥之膳。古今同味。今独何见鄙而不食。若使佛教清禁居丧礼制。即如对于严君敕赐俗食。岂关僧过拒而不食耶。
答曰。贪财喜色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恶。割情从道前贤所叹。抑欲崇德往哲同嗟。况肉由杀命。酒能乱神。不食是理。宁可为非。纵逢上抑终须严断。虽违君命还顺佛心。
问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若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答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问曰。罪有遮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饮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答曰。制戒防非本为生善。戒是生善。身口无违。缘中止息。遮性两断。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乱神。未破余戒。实理非罪。正以饮生罪。因外违遮教。缘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饮酒非持戒。
第一据实有损者。依经食肉之人有十种过失。第一明一切众生无始已来。皆是己亲。不合食肉。故入楞伽经云。我观众生轮回五道...(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为非。纵逢上抑终须严断。虽违君命还顺佛心。
问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若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答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问曰。罪有遮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饮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答曰。制戒防非本为生善。戒是生善。身口无违。缘中止息。遮性两断。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乱神。未破余戒。实理非罪。正以饮生罪。因外违遮教。缘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饮酒非持戒。
第一据实有损者。依经食肉之人有十种过失。第一明一切众生无始已来。皆是己亲。不合食肉。故入楞伽经云。我观众生轮回五道。同在生死共相生育。递为父母兄弟姊妹。若男子若女中表内外。六亲眷属。或生余道。善道恶道常为眷属。以是因缘。我观众生更相啖肉无非亲者。由食肉味递互相啖。常生害心增长苦业。流转生死不得出离。佛说是时。诸恶罗刹闻佛所说。悉舍恶心止不食肉。递相劝发菩提之心。护众生命。过自护身...(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子。复以何缘。名之为妇。所言妇者。是诸众生所输委处。是贪爱奴所流没处。是顺妇者。所输税处。是妇媚者。所迷惑处。是妇胜者。所归投处。是屈妇者。所凭仗处。妇自在者。所放逸处。为妇奴者。所疲苦处。随妇转者。所倾仰处。舍利子。以如是等诸因缘故。名是诸处。以之为妇。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等。是名随生子。何等为胜生子。若父母不受不杀等。子能受不杀等。是名胜生子。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等。子亦不能受不杀等。是名下生子。
教诫缘第七
如中阿含经云。时有调马师。名曰只尸。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观世间甚为轻浅。犹如群马。世间唯我堪能调马。狂逸恶马。我作方便。须臾令彼态病悉现。随其态病方便调伏。佛告调马师。聚落主。汝以几种方便调伏于...(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谤毁三尊。舌致捶杖。亦致灭门。死入地狱。狱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烊铜灌口。求死不得。罪毕乃出。当为畜生。常食草蕀。若后为人。言不见信。口中恒臭。多被诽谤骂詈之声。卧辄恶梦。有口不得食。佛经之至味。吾见是故。不敢恶口。是吾四师。佛于是说偈言。
欺者有四过 谗佞伤贤良
受身痴聋盲 謇吃口臭腥
颠狂不能信 死堕拔舌囹
吾修四净口 自致八音声
五谓嗜酒。酒为毒气。主成诸恶。王道毁仁泽灭。臣慢上忠敬朽。父礼亡母失慈。子凶虐孝道败。夫失信妇奢淫。九族诤财产耗。亡国危身无不由之。酒之乱道三十有五。吾见是故。绝酒不饮。是吾五师。佛于是说偈言。
醉者为不孝 怨祸从内生
迷惑清高士 乱德败淑贞
故吾不饮酒 慈心济群民
净慧度八难 自致觉道圆
六谓年老。夫老之为苦。头白齿落。目视冥冥。耳听不聪。盛去衰至。皮缓面皱。百节疲痛。行步苦极。坐起呻吟。忧悲心恼。识神转灭。便旋即忘。命日促尽。言之流涕。吾见无常灾变如此。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师。佛于是说偈言。
吾念世无常 人生要当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忧劳百病生 坐起愁痛恼
吾用畏是故 ...(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惺则惭愧忧愁。十一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愦恼无所别故。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朋傥恶人。二十二疏远贤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无惭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纵色放逸。二十七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弃舍善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远离涅槃。三十三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中。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痴。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
又沙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悉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又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点慧人 离诸饮酒失
又十住婆沙论问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饮。故论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三十三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中。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痴。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
又沙弥尼戒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悉由之。牵东引西。持南着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饮酒。又萨遮尼干子经偈云。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点慧人 离诸饮酒失
又十住婆沙论问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饮。故论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萨。以酒施者是则无罪。
又梵网经云。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中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
又优婆塞五戒相经云。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是处有恶龙。名奄罗婆提陀。凶暴害人。无人得到其处。象马无能近者。乃至诸鸟不得过上。秋谷熟时并皆破灭。时有长老莎伽陀罗汉比丘。游行支提国。渐到跋陀罗婆提邑。过是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时闻此邑有恶龙。凶暴害人。...(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到是处见是比丘。知而故问阿难。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长老莎伽陀。佛即语阿难。是处为我敷座办水集僧。阿难受教。敷座办水集僧。已白佛言。众僧已集。佛自知时。佛即洗足。问诸比丘。汝等曾见闻。有龙名庵婆罗提陀匈暴恶害。先无有人到其住处。乃至鸟兽无能到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莎伽陀能折伏令善。鸟兽得到泉上下。是中有见闻者言闻。佛语诸比丘。于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虾蟆不。答言。不能。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凡夫。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何况凡夫。如是过罪皆由饮酒。今从自后。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饮酒戒。问曰。未审天上有酒味不。答曰。无实麴米所造之酒。但有业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经云。彼夜摩天男。共天女众。入池游戏同饮天酒。离于醉过。现乐功德。味触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诸天有以珠器而饮酒者。受用苏陀之食。色触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为酒。令我得饮。即于念时皆是天酒。离于醉过。天既饮之增长胜乐。善业力故心生欢喜。然彼诸天。自业力故如是受乐。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饮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酒能乱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应舍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无异
若欲常不死 彼人应舍酒
酒是诸过处 恒常不饶益
一切恶道阶 黑闇所在处
饮酒到地狱 亦到饿鬼处
行于畜生业 是酒过所诳
酒为毒中毒 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说
若人饮酒者 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嗔 无因缘作恶 ...(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著也)因明着功。镜彻陈那之八论(一观三世论。二观总相论。三观境论。四因门论。五似因门论。六理门论。七取事施设论。八集量论也)。习阿毗达磨。则遍窥六足。学阿笈摩经。乃全探四部。然后降邪伏外搉扬正理。广化群物弘诱忘疲。运想二空澄怀八道敬修四定善护七篇。以此送终斯为上也。如其不尔。虽处居家不染私室。端然一体以希出离。随乞丐以供公上。着粗服而遮羞耻。守持八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佚。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作乐冠花涂香七不坐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尽形寿以要心。归敬三尊。契涅槃而延想。斯其次也。必其现处樊笼养育妻息。恭心敬上慈怀念下。受持五戒恒作四斋(黑月八日。或十四日。或十五日。白月八日十五日。要须受其八戒。方称圣修。若无前七。而唯第八。获福固其少焉。意在防余七过。不但饿腹而已)。忠恕在人克勤于己。作无罪事以奉官输。斯亦佳也(无罪。谓是兴易。由其不损众生。西国时俗。皆以商人为贵。不重农夫。由...(第1537部~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
...灭。云何以字。字于无字。云何以数。数于无数。岂非妄语耶。圆人如实而观。如实而说。如实观者。非内观。乃至非离内外观。亦不以无观。得是智慧。如实说者。一切实。乃至非实非不实等。如是皆名诸法实。经云。诸佛皆实语。即是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圆人亦有妄语法门。无车说车。诱戏童子。无乐说乐。止彼啼儿。若有众生。因虚妄说得利益者。佛亦妄说。又言。我是贪欲尸利等。我是天是人。实非天人。将虚以出虚。令得不虚耳。五不饮酒。法门解者。迷惑倒见名酒。夫酒为不善。诸恶根本。饮酒招狂。外道等是。即世间醉也。大经云。从昔已来。常为声色所醉。流转生死。三界人天。通有此醉。二乘无明酒未吐。如半疟人。大经引醉归之。世间无常乐。而言我净。如来实我净。而言无常乐。如彼醉人。见日月转。此二乘醉也。菩萨无明未尽。不了了见。夜睹画像。譬如醉人。朦胧见道。迦叶云。自此已前。我等悉名邪见人也。此是菩萨醉。圆人行如来行。具烦恼性。能知如来秘密之藏。虽有肉眼。名为佛眼。所可见者。更不复见。是则五住正习。一时无有余。酒法既除。何所可醉。圆人亦有饮酒法门。鸯崛云。持真空瓶。盛实相酒。变化五道。宣扬哮吼...(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住。什曰天乐神也。处地十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身有异相出。然后上天。新云寻香行。应法师云嗅香。
童笼磨。大论秦言树。是乾闼婆名。
阿修罗。旧翻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新翻非天。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新婆娑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又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西域记云。阿素洛。旧曰阿修罗。阿须伦。阿须罗。皆讹也。什曰。秦言不饮酒。不饮酒因缘。出杂宝藏。法华疏云。阿修罗采四天下华。酝于大海。龙鱼业力。其味不变。嗔妒誓断。故言无酒。大论云。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观诸经义。应有六道。以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恶有上中下故。有三恶道。若不尔者。恶有三果报。而善二果报。是事相违。若有六道。于义无违。故此修罗。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华严云。如罗睺阿修罗王。本身长七百由旬。化形长十六万八千由旬。于大海中。出其半身。与须弥山。而正齐等。楞严经云。复有四种阿修罗类。...(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人。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情能安忍。孔子曰。人者仁也。礼记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周书云。惟人万物之灵。孔安国云。天地所生。惟人为贵。今谓。若无善因。奚感美报。言善因者。谓五戒也。一不杀戒。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恕己愍彼。以慎伤暴。二不盗戒。不与私取。是为偷盗。义既非宜。故止攘(汝阳)窃。三不邪淫。女有三护法亦禁。约守。礼自防。故止罗欲。四不妄语。覆实言虚。诳他欺自。端心质直。所说诚实。五不饮酒。昏神乱性。酒毒颇甚。增长愚痴。故令绝饮。原佛五戒本化人伦。与儒五常其义不异。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即智。故梵摩喻经曰。为清信士。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不欺。尽孝不醉。当以意解。勿执名别。又四分律。明受五戒。分四种异。但受三归。名无分优婆塞。或受一戒。名少分优婆塞。受二三四。名多分优婆塞。具受五戒。名满分优婆塞。其如五戒全缺。则人间之路。终不复生。以此五戒是大小乘尸罗根本故。经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违五星。在地违五岳。在方违五帝。在身违五藏。故佛成道。未转珐輪。先为提谓...(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法发菩提心。愿与现生父母及多生父母。法界众生一切怨亲。同生净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三说此心时时要发日日常然。所以善财一生证果。龙女八岁成佛。地狱发心顿超十地。沙弥发意已越二乘。可谓一气回元运恩沾万物深。
受持戒法
既发菩提心应修菩萨行。初受三归。次持五戒。渐修十种善法圆满三聚律仪。根熟则全持根生则分受。年有三善。月有六斋。如或五戒难行且除酒肉二味。十重易犯且持不杀一门。轻尘积岳坠露添流。一适下崖终归大海。故涅槃经云。佛在世日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梵网经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所以龙无犯杀之心。狼有持斋之意。比丘苦节至于系草。护鹅居士病缘终不饮酒食肉。是知诸善之本五戒为先。王者履之以治国。君子奉之以立身。不可造次而离。不可须臾而废。佛称五德。儒谓五常。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藏。在处为五方。广而言之无所不统。仰观俯察莫能加焉。故法苑珠林云。世俗所尚仁义礼智信也。贪识所资杀盗淫妄酒也。道俗虽乖渐教通也。正法内训必始于因。此则在乎实法。指事直言不假饰辞。托名现意如斯。而修因不期果而果证。从兹而入道不羡乐而乐彰。今见持戒不杀不求仁而仁着。...(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在世日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梵网经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所以龙无犯杀之心。狼有持斋之意。比丘苦节至于系草。护鹅居士病缘终不饮酒食肉。是知诸善之本五戒为先。王者履之以治国。君子奉之以立身。不可造次而离。不可须臾而废。佛称五德。儒谓五常。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藏。在处为五方。广而言之无所不统。仰观俯察莫能加焉。故法苑珠林云。世俗所尚仁义礼智信也。贪识所资杀盗淫妄酒也。道俗虽乖渐教通也。正法内训必始于因。此则在乎实法。指事直言不假饰辞。托名现意如斯。而修因不期果而果证。从兹而入道不羡乐而乐彰。今见持戒不杀不求仁而仁着。守戒不盗不忻义而义敷。不淫者不祈礼而礼立。不妄者不慕信而信扬。不饮者不行智而智明。非但律己防非亦以助国扬化。欲修成于净行须严护于戒根。可谓万善和融同佛土。熙熙长乐太平时。
慈心不杀
卵胎湿化飞走虫鱼。皆未来诸佛之流。或过去多生...(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至于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尺牍骑射。并洞精微。虽登大位万机多务。犹手不释卷。然烛测光常至戊夜。撰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合二百余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诸文凡一百二十卷。晚奉佛道日止一食。膳无鲜腴唯豆羹粝饭而已。或遇事拥不暇就食日才过中。便嗽口而坐。制涅槃大品净名三惠诸经义记数百卷。听览余暇即于重云殿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余。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自五十外便断房室不饮酒不取音乐。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举乐。勤于政事。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近幸愆犯多纵舍。坐是政刑珥紊。每决死罪常矜哀流涕然后可奏。性方正为居小殿暗室常理衣冠小坐。暑月未尝褰袒。虽见内竖小臣如遇严宾焉。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出南史)
⊙史官魏征曰。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爰自诸生不羁之度。属昏凶肆虐天伦及...(第1613-01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001)
...道本然。上曰。得道者谁。奏曰。学道之人随其器量浅深。验在意表。得底人他亦自知时节。学佛者众机缘亦广。恐劳圣听。不敢具奏。遂谢恩下殿。上曰。后更要说话在。奏曰。谨领圣训(乙未正月初五入寂)帝制原道论。其文曰。朕观韩愈原道。因言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绌。未有能辩之者。且文繁而理迂。揆圣人之用心则未昭然矣。何则释氏专穷性命弃外形骸不著名相。而于世事自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然尚立戒。曰不杀。不淫。不盗。不饮酒。不妄语。夫不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如此于仲尼何远乎。夫子从容中道圣人也。所为孰非仁义。又乌得而名焉。譬如天地运行阴阳循环之无端。岂有意春夏秋冬之别哉。此圣人强名之耳。亦犹礼乐仁义之别。以设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强名揆而求之则道也。道也者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道之用也。彼杨雄谓老氏槌仁义灭礼乐。今迹老子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曰。温良恭俭让。又唯仁为大。老子之所谓慈岂非仁之大者耶。曰不敢...(第1613-02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001)
...我大师 我今归依 从今以往 称佛为师 更不归依邪魔外道 慈愍故。沙弥随声念。众皆和(自归依佛起至慈愍故。通诵三遍。如慈愍故。次则再叠之。三则三叠之)每诵一遍沙弥随礼一拜。二遍二拜。三遍三拜。就胡跪合掌。戒师云。善男子。汝既舍邪归正。戒已周圆。若欲识相护持应受五戒。
不杀生。
不偷盗。
尽形寿 不淫欲 是五戒相。汝能持不。答云。能持。
不妄语。
不饮酒。
上来五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不。答云。能持。是事如是持。沙弥三拜胡跪合掌。戒师云。善男子。五戒为入道之初因。出三途之元首。次受沙弥十戒。形备法仪。此称勤策。依师而住。受利同僧。是为应法沙弥。应当顶受。
不杀生。
不偷盗。
不淫欲。
不妄语。
不饮酒。
尽 寿 是沙弥戒相。汝能持不。答云。能持。
不坐卧高广大床。
不花鬘璎珞香油涂身。
不歌舞作倡故往观听。
不捉金银钱宝。
不非时食。
上来十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不。答云。能持。是事如是持。沙弥三拜胡跪合掌。善男子。汝今受戒之后当须顶戴奉持。不得违犯所持戒律。供养三宝勤种福田。于和尚阿阇梨。一如法教于上中下座。心常恭敬...(第1614部~百丈清规八卷)
...
木榓葵霍叶 众生往采取
叶薰香远布 习善亦如是
木榓霍葵叶众生往采取者。如有善察之人往采其香。虽不得根而获香叶香气苾芬。正使舍彼故处犹香。善知识从事者亦复如是。成人之德功德日积。是故说曰。木榓葵霍叶众生往采取叶薰香远布。习善亦如是也。
已自不习恶 亲近习恶者
为人所诬笑 恶名日增炽
已自不习恶亲近习恶者。世多有人不行恶事淫劮盗窃。性不饮酒不博弈戏乐。然彼众生或在酤酒家坐。或入淫种村中。或在博弈家坐。为主人所见。谓为斯人习此非法兴犹豫想。此人先自贞洁清净。今日何为习此非法。恶声遂显流闻四远。百千众生共相告语。诽谤之名从是日滋。是故说曰。已自不习恶亲近习恶者为人所诬笑。恶名日增炽也。
观习而习之 知近而亲近
毒箭在其束 净者被其污
勇夫能除污 去恶不为伴
观习而习之知近而亲近者。世多有人未在道捡。意不坚固与恶从事。不被教训...(第1314部~出曜经二十卷-002)
...令广闻。见人作恶。而知结使。怜愍愿恕。如是善人。闻佛出世。称扬流布。令遍诸国。时波斯匿王。有边小国。名毗纽干。时此聚落中。人多邪见。无佛法僧。时此村落。有一女人。名摩诃优波斯那。时有事缘。至舍卫国波斯匿王所。缘事毕讫。从诸笃信优婆塞边。闻佛功德。欲得见佛。即往祇洹。睹佛相好庄严殊特。头面礼足。却在一面。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五戒法。所谓不杀得长寿。不盗得大富。不邪淫得人敬爱念。不妄语得言见信用。不饮酒得聪明了达。时优波斯那。闻此法已。甚大欢喜。前白佛言。唯愿世尊。授我五戒。我当尽寿清净奉持。宁失身命。终不毁犯。如饥人惜食渴者爱水。如疾者护念。我护禁戒。亦复如是。时佛即与授五戒法。得五戒已。白言。世尊。我所住处。偏僻迥远。当还所止。愿赐少物。当敬奉之。过去诸佛。如恒河沙。尽说法句。未来诸佛。如恒河沙。亦说是经。尔时世尊。以法句经。与优波斯那。令讽奉行。得已作礼。绕佛三匝而去。还本聚落。思惟忆念...(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持戒者。其德甚多。佛涅槃后。安陀国土。尔时有一乞食比丘乐独静处。威仪具足。乞食比丘。佛所赞叹。非住众者。何以故。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储畜积聚。次第乞食。随敷露坐。一食三衣。如是等事。可尊可尚。在僧比丘。多欲无厌。贮聚储畜。贪求吝惜。嫉妒爱着。以故不能得大名闻。彼乞食比丘。德行淳备。具沙门果。六通三明。住八解脱。威仪庠序。名闻流布。尔时安陀国。有优婆塞。敬信三宝。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布施修德。名遍国邑。即请是乞食比丘。终身供养。供养之福。随因受报。若请众僧。就舍供养。则妨废行道。道路寒暑劳苦。后受报时。要劳思虑。出行求逐。乃能得之。若就往奉供养。后受福报时。便坐受自然。是优婆塞。信心淳厚。办具种种色香美食。遣人往送。日日如是。沙门四种好恶难明。如庵罗果生熟难知。或有比丘。威仪庠序。徐行谛视。而内具足贪欲恚痴破戒非法。如庵罗果外熟内生。或有比丘。外行粗疏。不顺仪式。而内具足...(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所以布施后世不欲堕贫家。堕贫家无所有。便堕恶因缘。堕富家者意安隐不随奸恶。以是故布施。所以持戒者。长寿乃得行道。不长不得行道。何以故。或寿十岁未有所知便寿尽。以是故持戒。不杀便得长寿。所以不盗者。时念其主觉知当挝打。有是恶意当复得其殃。以是故不盗。所以不两舌者何。佛道至诚。两舌为不随道。后为众人所不信。于今可见是为恶。以是故不两舌。所以不淫者何。譬如东向视不见西。意在淫不随道。以是故不淫。所以不饮酒者何。醉便恶口两舌妄作非法。设人善能尚自乱意。以是故不饮酒。
菩萨辞亲行作沙门。父母言。汝所为颠倒。菩萨道当为十方人求愿令解脱。今反近令父母得忧。是为何等。菩萨报言。我有忧故父母有忧。我得道便无忧父母亦无忧。譬如亲属有忧身亦忧之。复譬如两人俱行一人有忧身亦复忧。子忧不解故令父母忧。子以得道父母便脱于忧。
便维摩罗达达女子告文殊尸利菩萨。若文殊尸利。第一深随行。为菩萨已莂。是为从因缘深深绝。无有人随因缘行。如是因缘亦不来亦不去。亦不眼中...(第1321部~惟日杂难经一卷)
...盛满碎金
彼以欢喜施 谁胜毗沙门
和悦以自施 如果茂盛好
欢喜而惠施 彼满三世界
男女极端政 妇身及头目
为世而惠施 谁与此施等
檀施无过此 天人所不及
犹如彼上人 意大海无底
彼菩萨修行戒时。于彼戒非为无戒。及身口所行心所起甘露之法。如彼花果拥护其根必生果实于彼而得皆是人所行。犹如彼士杀生不与取淫逸及诸放恣。菩萨不饮酒。于诸戒智慧皆悉具足。除去非戒于道场而常三昧。远离犯戒亦不有杀意。物性皆清净受彼信施。数数厚味亦无所犯内无所缺去不就有亦不敷花。依见不腐败无秽不造新秽果。所种有新善眠悟无愁。彼众生色最第一。由彼功德故善香远布。受信施故意常牢固。诸根具足故无所坏败。智慧住不移故无所不坏。缘彼人故有所增益。为彼人故担负苦恼。因善法故有其处所。无愁恼亦无所染。以形貌故有服饰。为彼人故有其财宝。无限无量无有穷尽。从初发...(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日。阎浮提人以八戒水洗浴其身。心作清净为人天道而作资粮。远离憍慢贡高贪欲嗔恚愚痴。我亦如是欲效彼人受八戒斋法。汝当知之。若能受持如是八戒。虽无妙服而能得洗浴。虽无墙壁能遮怨贼。虽无父母而有贵姓。离诸璎珞身自庄严。虽无珍宝巨富无量。虽无车马亦名大乘。不依桥津而度恶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是。汝今当知吾于处处常受持之。诸龙各言。云何名为八戒斋法。龙王答言。八戒斋者。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卧高广床上七者不着香华璎珞以香涂身八者不作倡伎乐不往观听。如是八事庄严不过中食。是则名为八戒斋法。诸龙问言。我等若当离王少时命不得存。今欲增长无上正法炽然法灯请奉所敕。佛法之益无处不可。何故不于此中受持。亦曾闻有在家之人得修善法。若在家中行善法者亦得增长。何必要当求于静处。龙王答言。欲处诸欲心无暂停。见诸妙色则发过去爱欲之心。譬如湿地雨易成泥。见诸妙色发过去欲心亦复如是。若住深山则不见色...(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不去我无食与汝。舍利弗知不可化。即还佛所。佛复遣目连。神足返化而为说法。长者复言。汝欲得我物故作此幻术。目连知其不可化。即还佛所。于是佛必破其悭贪自造其家。长者见佛自来。为作礼将佛入座。佛方便种种说法。语长者言。汝能行五大施不。长者白佛。我小施犹尚不能。况复大施。长者白佛。云何五大施。佛言。五大施者。不得杀生。汝能作不。长者思惟。不杀生者。乃不用我财物又无所损。即白佛言我能。以是次第为说。乃至不饮酒。皆言能作。于是佛即为长者种种说法五戒义。若能持此五戒。便为作五大施竟。即大欢喜。欲以一张不好氎施佛。即入库求无不好者。便以一张而奉施佛。库中余[疊*毛]尽相随来。至于佛前。佛知长者施心不定。语长者言。天帝释与阿修罗共斗。心不定故三返不如。后以定心故大破阿修罗军。长者闻已。知佛大圣深知人意。信心清净。佛为说法。即得须陀洹道。明日魔知其心。即化作佛欲来坏之。而至其家。长者以未得他心智故。不知是魔欢...(第1359部~众经撰杂譬喻经二卷)
佛说不饮酒诸经集录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20-1-30 11:13:21
|
只看該作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