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5|回復: 5
|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锦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锦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三种净业是什么?就是《观经》三福,对我们修行人来说很重要。十六观我们不用这个方法,我们用持名念佛,但是三种净业很要紧,我们必须要修。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定要孝顺父母,要尊重师长,要养慈悲心,慈心不杀。我们现在中国佛教徒都能吃长素,这个很好,但是修十善业不多,我们要修十善业。十善业: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这种净业修成,人天福报,不堕三恶道。三种净业,三个层次。第二种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比前面高,这是小乘法,超越世间。受持三皈,受是你要接受,持是保持,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持戒,这是声闻、缘觉的境界。第三种净业,这是大乘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不发菩提心与西方净土不相应,因为西方净土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菩提心是真诚,待人接物要用真诚之心,这就是菩提心。决定不能有虚妄,不能有虚伪,要以真诚心待人接物,我们在佛法才能入门。诸位要晓得,多少学佛的人乃至於出家,到了七十、八十、九十,佛法没有入得进去,原因在哪里?就是没有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诚心,这是菩提心的本体。真诚起作用,对自己是清净心,自受用,清凉自在;对别人是大慈大悲。至诚心它起的作用就是这个,这个不要学的,这是性德,真如本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自己一定清净,对人一定慈悲。自己心地不清净,对人不慈悲,你自己就要觉悟,菩提心没发出来。菩提心没发出来是什么心?凡夫心,凡夫心你就不能出六道。菩提心才能出六道,才能明心见性,才能往生西方。”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演讲中关于“菩提心 如何or怎样or什么”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12日
...」,要把它放下,心里没有痕迹,没有一丝毫的怨恨,常生欢喜心。对于这些冤亲债主,感恩,感谢!如果我过去欠他的,该还他,欢欢喜喜;如果过去没有欠他的,不要了,他夺取之后,不要他还。还,我还要再到世间来一次作人,接受他还,麻烦大了,不要了,你说你多自在。这都是一些事实真相,能吃亏,什么亏都行,都欢喜。
为何我们念佛,我们的环境跟经上讲的不一样?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4集
这善字比什么都重要,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是引这么多经典来给你看,这不是一部经讲的,这是世尊常说。底下说,「又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一心专念,大乘经里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心专念」,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四十里光明,四十里是佛法里面讲的一由旬,这光明是什么?这光明是自性光明,也就是前面讲的善,这个善,善心、善愿、善行。佛经上讲光明,现在人叫磁场。他居住这个地方,四十里那个磁场就不一样。一个真正修行人住在这个地方,或是一个小道场,没有小道场,他居住的环境,我们相信那一家都学佛。这一家,通常人数总在三百人左右,家里面老人学佛,就带动大家一起学佛。所以他这一个庄园,这一个村落,这一个小镇,肯定都被感化,我们能相信。我们在过去几年当中,在汤池小镇,我们只是做实验,只是用《弟子规》来教学,让这个小镇居民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大概是三、四个月的时间,人心就转变,磁场完全不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何我们念佛,我们的环境跟经上讲的不一样?》)
...一颗小小金钢钻做个戒指戴着很美,人家那个是干什么的?人家大块金钢钻是建筑材料,是盖房子用的材料。所以到那个世界,对物质享受的贪心马上就没有了。
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资源是多么丰富,太丰富了,这资源从哪来的?自性里头的。我们这个世界也有,跟它一样的丰富,我们这个世界七宝变成什么东西?变成沙子、变成泥土,学科学的都懂,变成这个东西。为什么变成这些东西?念头不善,起了贪瞋痴,所以自性里面的珍宝都变成染污。大乘教里有一句话是大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那个地方「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善,我们念佛要修善,不修善,还有贪瞋痴慢,念佛不能往生。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发菩提心,还得要修菩萨六波罗蜜,以这个功德回向净土才能得生。我们看到有很多贫穷人,他没有修六波罗蜜,怎么也往生?你细心去观察,他虽然没有修,他六波罗蜜圆满了。布施目的是断贪心,他虽然贫穷,从来没有布施过,他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布施波罗蜜圆满;持戒是破恶业的,他念这句佛号,不再作恶,他持戒波罗蜜圆满;忍辱是对瞋恚的,他心里对一切人、对一切事没有瞋恚心,再也不会埋怨人;精进,念佛不懈怠;禅定,一心一意;智慧,选择这个法门,一点不怀疑。你想想看,老太婆一个字也不认识,统统具足,跟经上讲的相应,你细心去观察,经上所讲的条件她统统都具足。
这句佛号是一切经典的总皈依处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无量寿经》称为大本,《弥陀经》称为小本,所依据的体性完全相同。实在讲,一切大乘经都是同一个体性,这个体性叫实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依凭的是什么?他是依什么来说的?一句话,「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依这个来说的。我们再问一句,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讲些什么?用一句话回答,还是这一句话,诸法实相。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就是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句话就讲明白了。《般若经》上常讲「诸法实相」,这四个字好!蕅益大师在此地就是说,诸法实相是什么样子?这一段话就是描绘它的样子。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3集
什么叫菩提心?他说「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这句话很重要。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这个愿就是此地讲的愿作佛心,这个愿重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是去作佛的,不是为别的,到那个地方去,是为了明心见性而去的。禅宗里面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禅宗之外,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不是以这个为目标?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话是14
真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到最后都是明心见性。净土宗也不例外,净土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的,是带业往生,没开悟!到什么时候开悟?到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之后准开悟,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净宗的殊胜。八万四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不好名闻利养,这是世出世间做学问、养德行基本的条件。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他教我们修学十个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天主教的《玫瑰经》,总共十五段,第一段叫我们学习圣母玛利亚的谦卑;我们中国《礼记》,诸位翻开来,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世出世间的圣人教我们从哪里学起?从谦卑学起。中国人讲礼,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这叫礼。自己得做出来,让别人看到、接触到有所感动,来向你学习,这才叫度众生。世出世间圣人,度就是教化人、教导人,怎么教法?先要做到,身行、言教。身行放在第一,就是身教,我要把它做到。别人看见了,想跟我们学,他发些问题,你再以言语教导他。一定是先把它做到。
15
菩提心的三个意思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3集
我们接着再看,「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个话我们要好好记住,听说那个国土太好,我没有发度众生的心,我只是这个世间太苦,我去享乐,那个世界太好了,非常羡慕,这样能不能去?去不成,跟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跟所有往生极乐世界人的愿望也不相应,所以你去不了。这是说弥陀十九愿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小看;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菩提心有三个意思,第一是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真诚。第二个是深心,深浅的深。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三个是自受用的菩提心。换句话说,自己日常修行,也就是说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觉心,这自受用。第三个是对人,我们用什么心对人?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就是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认识净土、了解净土,也跟我们一样发心求生净土,这叫回向发愿心。这三心是一个心,不是讲有三个,是一个心,一心。一心的体,一心的用,用又分两种,自受用跟他受用。凡是修净土的人,要不是这三种心,他佛号念得再好也去不了,这是要记住的。这里讲得很清楚,如果不发菩提心是不得往生,可见发心重要。蕅益大师讲得好,能不能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个话我们要好好记住,听说那个国土太好,我没有发度众生的心,我只是这个世间太苦,我去享乐,那个世界太好了,非常羡慕,这样能不能去?去不成,跟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跟所有往生极乐世界人的愿望也不相应,所以你去不了。这是说弥陀十九愿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小看;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菩提心有三个意思,第一是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真诚。第二个是深心,深浅的深。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三个是自受用的菩提心。换句话说,自己日常修行,也就是说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觉心,这自受用。第三个是对人,我们用什么心对人?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就是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认识净土、了解净土,也跟我们一样发心求生净土,这叫回向发愿心。这三心是一个心,不是讲有三个,是一个心,一心。一心的体,一心的用,用又分两种,自受用跟他受用。凡是修净土的人,要不是这三种心,他佛号念得再好也去不了,这是要记住的。这里讲得很清楚,如果不发菩提心是不得往生,可见发心重要。蕅益大师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相不相信净土?你是不是发菩提心?你只要相信净土,发菩提心,你决定得生。念佛功夫浅深,那是你生到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品位高下不一样,念佛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一点的品位就低。这两样哪一样重要?发心重要。真正发心,古大德告诉我们,你一天修十念法就行。一生不间断,每天早晚,早晨起来是念十声佛号,晚上睡觉念十声佛号,天天不间断,一生不间断,都是净念相继。你看,这个法门多容易、多简单,真的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临命终时十念必生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相矛盾吗?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7集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念一句,功德就不可思议,但是他得不得受用这就很难讲了,真正得受用,必须要具备「信、愿、行」三个条件。往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菩提心的三个意思》)
...地藏在九华,普贤在峨嵋,这些都是圣者。「但我等所居之同居土是同居秽土」,不是净土。什么原因?总离不开因果,这因果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的因,自己要承担果报。佛菩萨对你也无能为力,必须是业障习气忏尽了,忏除之后,佛菩萨可以帮忙。阿弥陀佛能分身教化极乐世界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在我们这个世界教我?我们的业障太重,佛示现了来教我,有没有?有。什么样的人?真修了,有福报、业障轻的人。业障重的人不行,为什么?他不接受,他不尊重。佛菩萨天天给他讲话,天天现身给他看。不得了,这是魔!要想尽方法把魔驱走,这反常!社会我们也不允许。不是佛菩萨不来,缘不成熟,偶尔是几个人成熟的,这就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真信,肯发愿,肯发菩提心,肯发求生净土的愿,愿心恳切,他就有感应;愿心里面还有一点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就不行,感应就没有了。我们也曾经遇到有感应的人,他有没有这些习气?有,一般讲比较薄,有这个习气,时间比较短,譬如发脾气,一阵脾气发,他马上就觉悟、就后悔了。有人生气,三天、一个星期都化解不了,那就太重太重了,那佛菩萨想帮你,真的丝毫都帮不上。所以佛度众生需要时节因缘,什么时候他来,他一定会来;时节因缘没成熟,怎么求也求不来,真求来了,祸害就来了,不但对你自己不利,对你家庭不利,甚至于对整个社会都不利。佛菩萨会不会干这个事情?不会干这个事情,妖魔鬼怪会干这个事情,它是唯恐你不乱,佛菩萨不是这样的。大经上...(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不是佛菩萨不来,缘不成熟》)
...断了。圆净四土,圆满证得清净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所以生同居就是生上三土,同时生上三土,圆生四土,这是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18
我们果然有这个认识,有这种认知,怎么能不向往?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得到?能!肯定能得到,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这个愿不愿意就是你是不是真的认知,真认知之后,这个世间你才能真正放下。这世间还有没有放下的,换句话说,你对西方极乐世界认识模糊、不清楚;真的认识清楚,那还有话说吗?肯定成就,什么都放下了。放下之后,我们现前的工作,刚才也提到过,第一个,要把根本、基础打好,四个根,《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沙弥律仪》,持戒。有这个基础,真干,不真干不行,真干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三个,弘经。这是大乘,大乘最后一句话说「劝进行者」,净业三福一共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利,末后这一句是利他,自己成就了,一定要帮助别人,就是自行化他。末后这一愿,那是你完全进入境界了,「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要帮助天下的修行人破迷开悟,了解事实真相,跟自己一样发愿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修行一条路,一个方向、一条大道,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今天这个世间,能不退转的只有两种人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1集
再接着看下面这段,「又此土修行难,退缘多故」。处处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就是帮助你退转的,也就是许许多多的诱惑,你要是禁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到了极乐世界就得三个无与伦比的好处》)
...靠。我们也是迷得太深、迷得太重,诸佛菩萨想帮忙帮不上,不是佛菩萨不帮你,帮不上。怎么帮不上?不相信,不听话,受不了诱惑,好了,就退转了。「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也」,为什么?退转了,道理在此地。今天这个世间,你六根所接触的,你细心去观察一下,哪一样不是名闻利养的诱惑、不是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你能够受得了,能够禁得起考验吗?所以退转的人很多,这是正常现象。真正能不退转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善根深厚,这种人不退转;另外一种人就是经教的薰习,虽然宿世善根不厚,但是他这一生的缘殊胜,一天都不离开经教。这种薰习也要有基础,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根柢好,四个根真扎下去,行愿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真干!有这个基础,天天不离开经教,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
对于名号功德,这个深信从哪里生?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1集
「如《要解》云:五逆十恶」,这是阿鼻地狱的罪业,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我们对于这些造作罪业的人敢不敢轻视?不敢。他在临命终时遇到善友,劝他念佛往生,他要是一下觉悟了,一念回头,断恶修善,那十声佛号就是修善,他真能往生。四十八愿里,阿弥陀佛说「唯除五逆十恶」,为什么?他不相信,不相信的就没有法子。五逆十恶要是能够具足信愿行,一样成就。所以他后头说,这个说得清楚,你不能相信的那就没有办法,他回不了头来;五逆十恶,临终的时...(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今天这个世间,能不退转的只有两种人》)
...我们上一代的人,传统文化的底蕴还相当的深。那一代的人没有学过经教,专门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那些人老实、听话、真干,真能往生;一生没有听过经的,那时候听经机会不容易,没有这么方便,一句佛号念成功。
极乐不退之因缘有五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1集
「又极乐不退之因缘有五」,这都是《要解》里头说的,蕅益大师讲的。
第一个,「弥陀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摄受一切众生,平等的摄受、普遍的摄受、永恒没有间断的摄受。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我们确实被摄受,但是没有感触,那是什么?烦恼习气太重,障碍了。如果烦恼习气薄一点,你就会感受到。这是第一个不退。
第二,「佛光常照,菩提心增进,故不退」。这是佛力在加持你,到极乐世界那太明显了,佛光注照,一定把你的道行、功力往上提升。
第三,「水鸟树林悉演妙法,增其正念,故不退」。这一点诸位都晓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这些水、鸟、树木花草统统都说法,那是阿弥陀佛神通变化之所作。阿弥陀佛变成一朵花,阿弥陀佛变成一只小鸟,阿弥陀佛变一棵树,都在给你说法,所以你不会退转。
第四,「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故不退」,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诸菩萨是什么?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要晓得,纵然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记住经上的一句话,「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的底限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极乐不退之因缘有五》)
... 下面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你光享受,你不尽义务不行,底下这两句那就是你的义务,你必须跟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同,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阿弥陀佛的心是「念念普利群生」,没有一念是空过的,这个念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普利群生,我们得有这个念头,念念没有自己。「心心流入觉海」,心里面是什么?心里面是觉,没有丝毫迷惑,海是比喻是自性,自性本觉。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的,阿赖耶不觉,自性本觉。心心,心心跟念念的意思是相同,念念是真心起用,心心是真心的本体;说心,从体上讲的,说念,从用上讲的。体是什么?体是大觉。在菩提心里面,这个觉,心心流入觉海,就是真诚。《观经》上所讲的至诚心,至诚心就是觉海;《起信论》上讲的直心,形容这心里没有丝毫委曲之相。或者我们再说得白一点,没有扭曲的现象,这是觉海。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觉海里面就变现出阿赖耶,阿赖耶就是我们中国人俗话讲的灵魂。在四圣法界里面称为灵性,六道里头称为灵魂,灵魂是迷了,灵性是觉悟了,虽觉悟,没有圆满。觉悟的人不造业,善恶业都不造;迷的人造业,造善业生三善道,造恶业生三恶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搞清楚、搞明白了,有很清晰的概念。你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所以这两句我们现在就要用心来学习,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这叫真修行,觉而不迷...(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
...得白一点,没有扭曲的现象,这是觉海。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觉海里面就变现出阿赖耶,阿赖耶就是我们中国人俗话讲的灵魂。在四圣法界里面称为灵性,六道里头称为灵魂,灵魂是迷了,灵性是觉悟了,虽觉悟,没有圆满。觉悟的人不造业,善恶业都不造;迷的人造业,造善业生三善道,造恶业生三恶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搞清楚、搞明白了,有很清晰的概念。你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所以这两句我们现在就要用心来学习,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这叫真修行,觉而不迷。
怎么样才能做到?你看末后一句话,「是为本经之趣」,这就明白了,这部经的宗是讲修行,修行之所归,你看看归到普利群生,流入觉海。那咱们怎么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古大德讲得好,就是发作佛的心、成佛的心,要发这个心。成佛是什么意思?成佛是度众生的心,换句话说,就是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讲的四德。我们一定要行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妙是什么?妙是随缘,随缘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妙用。这个不容易做到,佛菩萨告诉我们有次第,按部就班来,先学习在随缘里头不执着。真学成功了,你就成正觉,你就证阿罗汉果,在《华严经》上,你就证七信位以上的菩萨,七信、八信、九信、十信都是这个阶位,正觉。再向上提升一步,不但不执着,分别心都没有了。诸位要晓得,执着心没有了,你的清净心出现,执着是染污,是末那识,染污。染污去了,清净心恢复,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
...别心都放下,你得到平等心,平等心是中上品;再进一步,那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生实报庄严土。
禅里面得小成就,回头专修净土,没有不往生的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9集
再看下面一位,「永明大师于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这句就是讲的永明大师他开悟的因缘。他的老师,现在讲指导的老师、传法的老师,帮助他、指导他大彻大悟,发明心要就是大彻大悟。他老人家原先也是修禅宗的,「法眼宗嫡孙」,这是六祖以后,六祖的学生分了五派,这一个大宗里分了五个小宗,法眼宗。「后专志净宗」,这我们知道了,他的身分暴露了,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在那个时代禅风很盛,大家都学禅,他也学禅,从禅宗里面大彻大悟之后,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修净土。大师为什么这么做?用意很深!知道禅宗里面许许多多人不是上上根器,禅是接上上根人的,他不是这个根器;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在禅宗里开不了悟,见不了性,顶多得禅定而已,那算不错的了。得禅定,他将来到哪里去?命终之后多半生四禅天、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佛菩萨慈悲,为这些人做示现,你劝他修净土他不相信,他说那是老太婆教,他瞧不起,参禅他又不具条件,不是那个上上根人。诸位要知道,贡高我慢的习气在,他放不下。所以佛菩萨做这样的示现给他们看,你学禅我也学禅,你还没开悟,我开悟了,我已经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专修净土,把他们带到净土来。做这样方便的示现,善巧方便把这些修禅的人带到净土,在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禅里面得小成就,回头专修净土,没有不往生的》)
...完全相同,「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弟子规》?用《弟子规》来落实我们孝亲尊师,你做到了,净业三福第一条你就做到了。「慈心不杀」,我们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末后一句是佛家的《十善业道》,三个根!如果不从这个地方扎根,后面全做不到。你看它第二,从这提升,这是第一层,第二层,提升,「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换句话说,三皈五戒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人不孝父母、不尊重老师,什么都完了,在中国古社会,他不能立足、不能做人,你在社会上谁都瞧不起你,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怎么可以疏忽?所以第二条是小乘,第三条是大乘,有了第二条才能够再往上一层,到第三层。第三层,「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度化众生,教化众生。前面十句是身行,末后一句是言教,你自己统统做到了,你才能教人。这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决定不能离开佛法。
所以儒释道三家,严格的讲,三家都不是宗教,三家都是教学,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三家对宗教都尊重、都礼敬、都赞叹,没有排斥的,在佛经里面看不到排斥宗教的。而释迦牟尼佛学生当中,不同国籍的人很多,不同族群的人很多,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很多,这在经典里面都有记载。你看《地藏经》上婆罗门女,那是婆罗门教的,佛没有叫她放弃婆罗门教,没有这个说法,而佛还尊敬婆罗门教的神。所以佛法在世间,对于任何学派、宗教都没有破坏的,而且是建设...(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佛法是教育非宗教,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当机。「则不论男女老少」,也不问「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初习就是初学,「宿根利钝,善恶差别」,都不需要问。「只要于此法门能生实信」,这一句关键在「实」字,真实,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真信。「因信发愿」,你真信你才真想求生极乐,真正向往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净土三经里面,三经都是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我们应当把三经怎么个看法?三经里面讲的是我们的老家,阿弥陀佛象是我们的父母,诸上善人,等觉菩萨无量无边,象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自己无知,离家出走,受这么多的苦难,现在知道家里好,赶快回去,别再受这些苦难,冤枉,不值得!「从愿起行」,怎么个行法?底下这两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觉悟的心,不再迷惑,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一个方向,西方,一个目的,极乐世界,一心一意要想亲近阿弥陀佛,这样的人正是当机。
我们想想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给诸位同学说,做这样的人不难,这个世间难事,求人难,登天难、求人难,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求人,自己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问题解决了。所以,往生极乐世界第一要紧的是什么?听经,这一点都不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一天空过,那是什么?那就是慈悲济世,普度众生。化解你自己的灾难,你的贫穷、困苦、疾病,你家里面种种不幸的遭遇,经典会教你。今天社会混乱,今天灾变异常,你要真正听经你能够化解。佛对一切众生无尽的慈悲、无尽的智慧都在经典里面,你不听经你不懂,你不听经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现前什么样的人是净土的当机者?》)
...有分别执着,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变成凡夫;他不会退转,永远住在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感应道交即在当下。佛菩萨是显还是冥应,统统在我们自己的念头,我们的意念、我们的心态。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佛菩萨的意思,佛菩萨没有意思。
当知欲不离佛,须以念佛为因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02集
「当知欲不离佛,须以念佛为因,如《华严》十地,始终不离念佛」,这句话我们要把它记住。《华严》十地是从初地到十地这些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特别举出十地,就包括下面十回向、十行、十住,没有一个不念佛的。净业三福里头最后一条,那是入佛法藏,第二条没有入,第三条入了,「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因果;普通因果,为什么大乘菩萨才学?我们都懂普通因果,不能杀生,杀生是因,果报,果报将来你44
被他杀;不能偷盗,偷盗将来你要还债,还债还要附上利息,不是好事情。杀生要偿命,偷盗要还钱,因果通三世,不是一世的。所以人晓得三世因果,心就定了,自然就知足。吃亏上当不怕,真的,古人讲的话没错,「吃亏是福」,好事,不是坏事。我吃亏,他占了便宜,来生他要还给我,他要回报。我今天欢欢喜喜的吃亏,他将来欢欢喜喜的供养,欢欢喜喜的还债,那有什么不好?所以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断掉了,伤害别人的事情不再干,为什么?觉悟了、明白了,知道事实真相。这些因果我们知道,菩萨不知道?当然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当知欲不离佛,须以念佛为因》)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二卷
...是这一个会集本,不可思议!
世界乱了,这个《会集本》要大量的去流通,因为地球的灾变很可怕。有人跟我讲,我们要不要把《大藏经》刻成石头,或者刻成经书藏诸名山?我说是,一个地震,山就没有了,你的心血就白费了。在从前什么?不得已,没办法,只有这个办法。现在有办法,量印得多,在全世界到处都有,就不会毁灭了。这个地方毁灭,那个地方还有,普遍藏在全世界各个地区。至少我们现在的缘分,这世界上还有几百个净宗学会,每一个净宗学会,我们认识的佛门道场,还有大的学校的图书馆、国家的图书馆、县市的图书馆都可以藏,他们都欢喜,这就不会断灭掉了。所以用这个方法来藏经,这是可靠的。
真正发心求生极乐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48集
我们现在再看夏老师的会集本,这几愿的经文他是怎么会集的。我们先看十九愿闻名发心,十九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这很重要,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发的,他说我作佛时,他已经成佛了,这不是假的。十方世界的众生,不仅仅指地球,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这里头多少众生,多少佛菩萨在教化,佛菩萨出现在世间,面对着众生,心里唯一想传授的就是净宗法门,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所以闻我名号,就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名号怎么样?你得发心,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印光大师赞叹,历代祖师没说过,蕅益大师说出来,真正发心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解释得太好了。过去历代祖师讲菩提心,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得我们也很难懂;《起信论》里马鸣菩萨给我们讲,直心、深心、大悲心。你看蕅益大师讲得多好,就是那一个真心,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叫无上菩提心。能讲得通吗?讲得通,你真的见到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了,你这个菩提心不就全圆满了!
54
这就是古大德,我相信是古大德的话,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经典上所讲的形式,你这一念真心求生极乐世界这是实质,实质比形式重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这个《会集本》要大量的去流通,因为地球的灾变很可怕》)
...是怎么会集的。我们先看十九愿闻名发心,十九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这很重要,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发的,他说我作佛时,他已经成佛了,这不是假的。十方世界的众生,不仅仅指地球,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这里头多少众生,多少佛菩萨在教化,佛菩萨出现在世间,面对着众生,心里唯一想传授的就是净宗法门,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所以闻我名号,就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名号怎么样?你得发心,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印光大师赞叹,历代祖师没说过,蕅益大师说出来,真正发心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解释得太好了。过去历代祖师讲菩提心,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得我们也很难懂;《起信论》里马鸣菩萨给我们讲,直心、深心、大悲心。你看蕅益大师讲得多好,就是那一个真心,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叫无上菩提心。能讲得通吗?讲得通,你真的见到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了,你这个菩提心不就全圆满了!
54
这就是古大德,我相信是古大德的话,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经典上所讲的形式,你这一念真心求生极乐世界这是实质,实质比形式重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要发这个心。然后怎么样?修诸功德。诸功德是什么?名号,这一句名号具足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无尽的功德。你修什么功德都是零零碎碎的,你念这一句佛号是完整的,什么功德都在里面,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前面这个批注里头说了那么多,最后合之一句名号。明白这个道理,尤其在我们现前这个环境,社会动乱,地球灾变这么多,我们如何应对?一句阿弥陀佛,死心塌地,万缘放下。
真信是什么?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48集(净公上人)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真正发心求生极乐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主张修行怎样?舍识用根。天台过去批注的《楞严经》,修行没有离开情识,就是说八识五十一心所没离开。他依《楞严》的主张,舍识用根,真的跟《楞严经》讲的一样,用根中之性。眼用见性,用见性见外面的,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听用闻性闻一切音声。这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真的,不用六识,六识是分别。这是跟过去所有这些批注《楞严经》的人,看法完全不一样。这有个例子,真为这桩事情,为众生、为正法久住,向阿弥陀佛告假,完成这部著作他才往生。
由此可知,我们在今天,什么事情最重要?用现在的话说,拿西方极乐世界签证最重要,去拿它的护照。你拿到,你自在了。这个护照就是信愿持名,真信切愿,一心持名。我们经里面告诉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给诸位说,真信切愿就是发菩提心,这也是蕅益大师说的,在《弥陀经要解》上讲的,这就是发大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了。学净土得真干,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留恋,常常想着我到娑婆世界来是来作客的,是来旅行的,我这来是住旅馆,这不是我的家,我在这里没有家,这是旅馆。没有丝毫留恋,住几天事情办完,就走路了。常常存这个心,你就对了。这样,这样你就顺第一义谛,这是菩萨的标准,善!这才是根本的大善。一切的善行如果不顺第一义,你不能够生诸佛实报土,你顶多生到四圣法界里面,作菩萨、作佛。我们一般讲也很难得了,用这个标准,他不是善。我们看末后这几句话,这是念老告诉我们的,「若众生起一念顺理体为善,背理体为恶,此之判定,以理体为准」,理体就是自性,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真理。真理只有一个,所以这个讲法这是绝对的标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生死自在》)
...起。给诸位说,我们扎四个根就是做格物这个功夫。物是什么?就是物质的欲望,也包括精神欲望在里头。欲是欲望,格是格除,换句话说,你得把欲望放下。这个东西,综合起来讲,就是里面有贪瞋痴慢疑,外面有财色名食睡,你要把这个内外都要放下。内是烦恼,外是诱惑,你统统放下,智慧就开了,就格物而后致知,智慧就现前。你这些烦恼要是不放下,佛菩萨来教你都教不会。
我们现在到哪里去找佛菩萨?到哪里去找个好老师?今天没有了,只有靠自己,先修德行,这个德行是格物。然后再求智慧,求智慧的金钥匙要去念一百篇古文,要克期求证,决定在两年时间完成。那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这个功夫成就了,心就正,意就诚了。这个意诚就是佛家里面讲发菩提心,意诚心正,你接受圣贤人的教诲。不用圣贤人来讲,圣贤人留的这个典籍你全都通达了,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你的意、你的心跟圣贤的心意完全相同。圣贤人的意是诚,真诚,圣贤人的心是端正,你跟他相同,所以一看就懂,不会错误。如果你没有前面的功夫,这圣贤人的东西你拿到手上看,你把意思看歪了,那看经不是佛菩萨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那怎么行!你看基础东西多重要!今天一般人很用功、很努力,没有成就,原因在哪里?基础东西没有了,没有在基础上扎根。我们自己做成功了,别人看到就觉悟了,就会跟你学习,知道古圣先贤这一套是有好处。十二年的时间不算长,居然就成名了,你这十二年的成就决定超过现在研究所的博士。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会把圣贤人的教诲错解了?》)
...二分之一的。他看到非常欢喜,我告诉他这个东西抵得一万名警察;他把桌子一拍,不止!十万。所以因果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思议。
看破放下是契入佛境界的秘诀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93集(净公上人)
我学佛,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章嘉大师,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告诉我的,「看破放下」,这是契入佛境界的秘诀。头一天就告诉我。当时年轻,没有接触过佛法,听了这句话似懂非懂。二、三十年之后,这句话才真的懂得,真搞清楚,他没有欺骗我。凡夫学佛,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再看破,就这两个法子相辅相成,你能达到究竟圆满。这个法门也不例外,也是看破放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看就简单的八个字,发菩提心是看破,菩提是智慧,对这个世间不再留恋,不再执着;一心念佛就是放下,放下万缘,一心专念。念多久才能往生?《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最少的一日,若一日,这成就了;最多的,若七日。这个七给诸位说,不是数目字,我们现在都把它当作七天,打个佛七,七天,实际上它不是数目字。一二三四五六是数目字,第七不是数目字,第七是活的,圆满。这七是说什么意思?说四方、上下、当中,这是个圆满的意思。那就是时间长短在你自己决定,不在别人,什么时候真放下,什么时候就成功。念佛对这个世间还有牵挂,还有情执,那你就去不了。你把这个东西放下那一天,那就叫第七天,第七天是这个意思,彻底放下就叫七。
84
把一切众生都看成阿弥陀佛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看破放下是契入佛境界的秘诀》)
...一德,良有以也」。这决定是事实,是能够讲得通的净土第一德。
为什么老阿婆老阿公念佛能往生?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08集(净公上人)
「愿云声闻兼摄缘觉」,缘觉跟声闻都是小乘,就是二乘人。「或疑」,或者有疑惑,「《悲华经》谓彼佛国土,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悲华经》里头,也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么一段经文。我们在这听到,如果你看《悲华经》这一段,或者就有疑惑,那个经上讲无有声闻、辟支佛乘,为什么这个地方说有?「今经何云声闻无数耶?盖此二者」,这是大师为我们解释这两种,「文虽相左,而义实无违」,文字不一样,意思没有两样,没有违背。「今经三辈往生,俱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三辈是上中下三辈,这讲根性的,他怎么往生的?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就是真信切愿这就是发菩提心,这个说得好!我们在没有读蕅益大师这一段话的时候,是有怀疑,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往生的人,真的念佛往生,走的时候瑞相稀有预知时至。哪些人?老阿公老阿婆他们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菩提心,他们念佛为什么也能往生?跟经上讲的不符合发菩提心。你问他有没有发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我念阿弥陀佛,就是要求生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他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要解》上这一句话,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真信切愿就是大菩提心。我们想想这两句话有道理,一点都不错,相信、想到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我们这部经上「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告诉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就是这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96
「三辈生者,既已悉发菩提心,所行必是菩萨乘。故《悲华》云纯是菩萨」。你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你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圆满的佛果,不是分证佛、不是相似佛,他是圆满的佛,当然是纯大乘。不但是大乘,过去多少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一乘法,凡夫直接成佛的大法,不可思议!我们再往下面看,就愈看愈清楚了,「至于彼国声闻缘觉,只是就其断惑之情况而言」。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虽断见思,未破尘沙与无明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老阿婆老阿公念佛能往生?》)
...往生的?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就是真信切愿这就是发菩提心,这个说得好!我们在没有读蕅益大师这一段话的时候,是有怀疑,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往生的人,真的念佛往生,走的时候瑞相稀有预知时至。哪些人?老阿公老阿婆他们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菩提心,他们念佛为什么也能往生?跟经上讲的不符合发菩提心。你问他有没有发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我念阿弥陀佛,就是要求生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他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要解》上这一句话,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真信切愿就是大菩提心。我们想想这两句话有道理,一点都不错,相信、想到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我们这部经上「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告诉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就是这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96
「三辈生者,既已悉发菩提心,所行必是菩萨乘。故《悲华》云纯是菩萨」。你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你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圆满的佛果,不是分证佛、不是相似佛,他是圆满的佛,当然是纯大乘。不但是大乘,过去多少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一乘法,凡夫直接成佛的大法,不可思议!我们再往下面看,就愈看愈清楚了,「至于彼国声闻缘觉,只是就其断惑之情况而言」。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虽断见思,未破尘沙与无明惑,是称声闻」。所以等于他方世界的小乘,是这个意思,从他在那边修学,逐渐逐渐向上提升,你看从人天提升到声闻,从声闻提升到菩萨,这是讲他在那边变易生死的变化,像念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是这么个意思。但是他是纯大乘,纯是...(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老阿婆老阿公念佛能往生?》)
...佛果,不是分证佛、不是相似佛,他是圆满的佛,当然是纯大乘。不但是大乘,过去多少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一乘法,凡夫直接成佛的大法,不可思议!我们再往下面看,就愈看愈清楚了,「至于彼国声闻缘觉,只是就其断惑之情况而言」。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虽断见思,未破尘沙与无明惑,是称声闻」。所以等于他方世界的小乘,是这个意思,从他在那边修学,逐渐逐渐向上提升,你看从人天提升到声闻,从声闻提升到菩萨,这是讲他在那边变易生死的变化,像念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是这么个意思。但是他是纯大乘,纯是菩萨。「非是只求自度之二乘」,如果说只求自度,没有度众生的念头,这个人去不了的。「若只求自度,不愿度他,则是未发菩提心」,跟菩萨乘不相应。「不发菩提心,即不能往生」,所以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我们对于这些老太婆老阿公就产生怀疑,为什么他念佛能往生?然后我们就晓得,蕅益大师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他没有学过经教,他不懂什么叫菩提心,他真发了,真发了自己不知道。所以那些老太婆老阿公,你去问问,他们在生的时候非常有慈悲心,无论什么人有困苦,他都全心全力去照顾、去帮忙。所以他不是只顾自己的,他能够舍己为人,这就是菩萨心肠,又是真信切愿,他怎么会不往生!所以发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发菩提心,实际上他的心早就发了,所以他一向专念他就能往生。
若无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这世界早就毁灭了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08集(净公上人)
我们心目当中所认为的,释迦牟尼佛只是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王子出身出家修行,最后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这是佛在这个地球上的应化,众生有感,他来应化,我们是就这个事迹上来看。实际上,佛在《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他说他这一次到地球上来示现成佛,已经是第八千次了。这十亿个银河系里面,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个大的网络一样,芝麻粒一点小事情他都很清楚。我们这边众生有感,想学佛了,真的厌恶六道这些苦难,他就来了。他以什么身分来不一定,三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老阿婆老阿公念佛能往生?》)
...成佛的根本,他讲人天法乃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是在这里说的),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这个为根本。如果十善要是出了问题,你后面就全都出了问题,你没有一样能成就。就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你地基没有认真,没有做好的话,你盖房子盖得愈高愈危险,肯定出问题。净业三福里面,第一福就把十善讲到,头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多重要!第一条没有,那就没有第二条,第二条是从第一条的基础里头生出来的,第二条是什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104
现在这个第二条,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看到,想想自己也没做到,什么原因?第一条没做好,第三条更不用想了,第三条是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究竟圆满的性德,所以这是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14集(净公上人)
经里面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深长。人身确实难得,在六道里面,现前这个时代,人的寿命不长,得来真不容易。这在佛法里面讲业报,我们有业就有果报,你没有法子不来,你受业力主宰着。业有两大类:一类是引业,引导你,六道,引导你到哪一道去,这称为引业;第二种称为满业。你到这一道来,譬如我们现在都到人道来了,到人道来,我们的引业相同,佛法简单扼要的告诉我们,就是你在过去生中修五戒。五戒的内容,跟中国传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我们不能不晓得,你这个道理搞清楚了,这个地方善导大师的话你就懂了,「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我这些话大家听懂,这两句你就明白了。我们起心念佛佛知道,我们念佛,佛给我们感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阿弥陀佛真的在念我们。我们不念他,他就不念我们;我们念他,他就念我们。我们念佛,我们起心动念、言语、行动,佛都知道,这两句话要常常记住。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佛不知道,那错了,佛全晓得。佛那个地方,佛的能力,我们世间是最先进的计算机没有办法跟他比,他那个里面所储藏的资料是遍法界虚空界,一样都不少,无论你怎么样变化,你都没办法超越他的范围。这是什么?自性的范围。
三辈往生,皆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18集(净公上人)
「又经中三辈往生,皆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里都有这句话,可见这个东西重要。所以十八愿,古来祖师大德说,那是四十八愿的核心。那我们晓得,十九、二十这两愿是十八愿的补充,没有十九、二十,这十八愿也做不到。「可见发菩提心,实为首要。今此第十九愿为闻名发心,证诸第二十六愿闻名得福」,闻名得的福都不可思议,何况发心?何况认真修行?世出世法里头第一福是发心念佛,真正发心念佛,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现在我们要发心,我们也念佛,摆在眼前的事情统统不能解决,这怎么回事情?我们的发心不是清净心,我们的念佛不是一向专念,我们是多向杂念,所以这佛号不起作用,多向杂念。问题在自己,不在方法上,经典上没说错,一个是我们自己把它解错了,一个是我们自己疏忽了,太大意了,总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而没有随顺经典的教诲,往往出在这里。再怪佛经上不灵,那罪过可就大了!不知道反省,去怪责经典上不灵,错了。
107
最后那一念清净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的,有一个被人记下来就很多了。所以你要晓得,远公大师从东晋时代在庐山建立第一个念佛堂,这一千多年来,应该有一千七百年,念佛往生净土的人数太多太多了!没有人把它记下来。如果记下来,我相信比《五灯会元》、比《传灯录》,那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这是我们应该理解的,应该要相信的。
大乘教里回向有三处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25集(净公上人)
学菩萨修六度,修布施。可是世间人修布施都有目的的,我修财布施,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得更大的财富,一本万利,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修法布施,我希望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我希望得健康长寿。全是搞六道的事情,目标都在六道,你怎么能出离六道?菩萨怎么修这六度万行?菩萨发菩提心,菩提心清净不染,布不布施?布施,有财布施,利益一切众生,法布施、无畏布施全都是众生的,利益都回向给众生,自己呢?自己不要。真正菩萨在这个世间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个作是什么?就是作六度万行,他天天在作。无作是什么?作完之后就没有了,印象都没有了,他不落印象,这一招最厉害!不落印象就是不落在阿赖耶,他没有阿赖耶了,阿赖耶已经转识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里头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阿赖耶是落印象,他印象没有,这个高!所以他果报不但不在六道,不在十法界,果报在哪里?果报在遍法界虚空界。所以大乘教里头常常教我们回向三处,第一个回向实际,实际是自性,回归自性;第二个回向菩提,菩提是大觉;第三个回向众生。念念为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大乘教里回向有三处》)
...他就看不到了。常寂光是自性,科学能达到这个境界不容易!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家,大概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后,他们肯定了佛教是高等科学。因为今天科学跟哲学上,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在佛法里头。但是这是决定不能用科学仪器你能够见到的,仪器见不到。怎样见到?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见到了。所以科学、哲学跟佛法融成一体了。这桩事可能我看不到了,我年岁太大,再过个二十年、三十年,那我不是要活一百多岁?可能我看不到。但是你们年轻的同学将来都会看到,那个时候学佛不是学宗教了,是学科学。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这个贪着自身都包括在前面的远离我心,远离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应远离,以其障菩提心,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9-10-29 19:08:04
|
只看該作者
应知。」这是我们在《往生论》上学习过的,这三句话很重要。我心就是贪着自身,这个一定要远离,知道事实真相,不再贪恋自己的身体,这是第一个。第二,要「远离无安众生心」,这什么?佛法是要令一切众生得到安稳、和谐、快乐,这是佛法。无安众生心,不能有!就是我们所作所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制造混乱,这就错了。制造混乱,制造烦恼,第一个,自己身心不安;第二个,障碍社会,让社会大众也得不到安稳,那就造罪业;第三个,要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这个弘法、护法的人一定会遇到,如果说贪着供养、恭敬,你就堕落,你就退转了。所以对于一切供养,人家恭敬,我们以恭敬回答,以谦虚待人。对待一切众生123
要像对待...(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这三样要远离,有这个东西,念佛就不灵》)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它在那里起变化。你要是看清楚了,看明白了,统统是虚幻的。你想到弥勒菩萨那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你才真正明了释迦牟尼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的。不可得里面你一定要想得,那就坏了,那就造业了。不可得,放下就是,放下就大自在。
现在这个世界为什么变成这样?就是每一个人都非常执着,都认为要控制别人,要想得,去获得,错了。佛菩萨不干这个傻事,佛菩萨绝对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所以他来去自由,得大自在,他没有障碍。障碍是这么发生的。我们了解这个原因,就得把原因消除,回归大自在。它后头总结,「此三种法应远离,以其障菩提心」,这三样东西你要不把它放下,它障道!菩提心发不出来。菩提心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贪恋上三法的时候,你就往生不了。我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个愿望,我这个地方放不下,放不下自身,放不下伤害众生,这个伤害众生有有意、无意,都在伤害众生,都在给众生添麻烦,再贪图恭敬供养,人家恭敬我欢喜,供养也欢喜,你有这种念头的话,极乐世界去不了,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不相应。所以往生,《往生论》上讲,这三样要远离,有这个东西,念佛就不灵。「盖谓贪执自身,无安众生心,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者皆障菩提心,故应远离。」这是念老用白话来为我们解释。
求自己最可靠,求自己什么?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31集(净公上人)
下面就具体给我们说出来,妙果是什么?「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这是妙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金刚那罗延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前面读过,决定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善根能生妙果。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我们在这个世间寿命不长,要认真努力修善根,到极乐世界是善果庄严,你真肯修,你真有把握去。很多人往生没有把握,求这个帮助求那个,都不可靠,求自己最可靠。求自己什么?往生的时候自在,预知时至,不生病,站着走、坐着走。讲经的人在讲台上走,讲完经跟大家告假,我走了,这个多自在!求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这三样要远离,有这个东西,念佛就不灵》)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三卷
...要有一丝一毫牵挂,佛就不来,这是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在这个世界上,做再多的好事,积功累德,一定要三轮体空。还想到我做了好多功德,这你去不了,你自己在做障碍。为什么?积功累德是你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荣耀的,是你的本分事情。所以要把这些杂念洗刷得干干净净,清净心与清净土相应。所以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世界是净土。
黄忠昌居士闭关念佛三年殊胜往生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47集(净公上人)
现在在这个时期,善知识少,真正的佛法不容易遇到,遇到我们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学起,无所适从。你要真正能觉悟到这些问题,你才会感激阿弥陀佛,为我们开这个无比殊胜的法门,就是一句佛号。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蕅益大师说得很好,我一心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什么都不求,这个心就叫无上菩提心。一句佛号念到底,万缘放下。古时候例子很多,几年成功了?三年,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你看《净土圣贤录》,你看《往生传》,三年成就的有多少人!
早年我在台湾讲经,有一位法师,德融法师,年龄跟我差不多,他曾经来问过我,《净土圣贤录》跟《往生传》里面讲的事情真的吗?我说当然是真的,古人跟今人不一样,不打妄语,所传的是事实真相。他说念佛三年都往生了,刚刚好念三年寿命就到了吗?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我回答他,我说不可能,没有那么巧,哪有刚刚只有三年寿命到了,这讲不通。一个、两个,偶然碰上,那么多,几乎三分之一以上,这不可能。那是什么原因?三年功夫成就了,自己的寿命不要,求佛来接引,佛一定来接引,这才能讲得...(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黄忠昌居士闭关念佛三年殊胜往生》)
...通。一个、两个,偶然碰上,那么多,几乎三分之一以上,这不可能。那是什么原因?三年功夫成就了,自己的寿命不要,求佛来接引,佛一定来接引,这才能讲得通。我讲这些话,前几年深圳一个年轻人听到了,他发心做个实验,放下万缘,一心念阿弥陀佛,念三年看是不是139
能够自在往生。他闭关,向小莉居士护关,黄忠昌居士,真的念了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就往生了。他不是没有寿命,不要了。了不起,给我们做实验、给我们做证明,虽有寿命,不要了,只要念到功夫成片,随时都能往生。现代人在我们面前给我们做了证明,走的时候瑞相稀有,留下的舍利,向小莉在道场花园里面,给他建一个小的舍利塔。这个事情不是假的,那就是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他成功了。我们一般人为什么不能成功?贪生怕死。如果我们建一个道场,设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外面挂个招牌,三年决定往生,你看看,恐怕一个人都不会来。一看到这个,三年就要死了,他敢来吗?贪生怕死,所以你不能成就,你的烦恼习气很重,自己不知道。
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念佛三昧是什么?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48集(净公上人)
《会疏》里面说一句,「止观无碍,故名解脱」。止是放下,观是看破,止观没障碍,不但没有障碍,就像前面讲的水火既济,它相辅相成,止帮助观,观又帮助止,互相帮助,这解脱。「又曰: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能解脱生死,故须名清净解脱三昧。」一切三昧...(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黄忠昌居士闭关念佛三年殊胜往生》)
...是真的。真的,他就真来;你是假的,他不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念佛三昧真的能除一切烦恼。
这句话你如果真能记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怒哀乐,或者讲情绪发作的时候,这一句佛号能把它伏住。密宗里三密相应,效果就更大,我们虽然是专修念佛法门,但是也可以用它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就是念佛加上观想。观想什么?《金刚经》上两句话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境界现前,你立刻提起这两句,你就恢复正常,就不再情绪化。记住,时时刻刻要提醒,在在处处要提醒,不能提醒你就迷了,你就跟着境界转。跟着境界转,就叫用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要想出轮回,我们只造西方世界的净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净业。这个世界六根对着六尘是染业,让我们的六根统统对着阿弥陀佛,才能够远离这些染污,不再着相,万缘放下了,我们才真正去得了。真干的人,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三年五载就成就了。成就之后你还没有往生,佛还没来接引你,你自己心里想去,他还没有来接引你,那肯定佛给你任务。佛的光明、智慧、愿力加持你,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很多跟你有缘的人,你去接引他们、去帮助他们,多带一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这么个任务。绝对不是叫你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享受,没有这个意思。五欲六尘稍稍有一点贪恋,你就堕落了,你就去不了,这不能不知道的。纵然三昧成就住在这个世间,那就是菩萨再来,恒顺众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念佛三昧是什么?》)
...就可惜,真可惜!你本来可以一生成佛的,现在你一生造的是三途业。如果能够看到这个层次,他怎么肯甘心堕落?怎么肯贪图眼前一点的名闻利养,而到三途受长时期的苦报?这不是一个聪明人愿意干的事情。
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54集(净公上人)
「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这是大愿最后一愿。「愿曰: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里面特别重要的这个「诸」字,于诸佛法。「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鞞跋致(详见前注)。盖以菩萨行愿,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随风东西。又南本《涅槃》曰: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见少违缘,于阿耨菩提即便动转;如水中月,水动即动。」我们看146
这一段的意思。佛法成就,从理上讲确实是一念之间,凡夫一念觉悟就圆成佛道。一念觉,有没有?非常可能有,但是第二念他就迷了,他不能保持。保持这是功夫,果然能够保持住,念念都不退转,这人就成佛了。有没有这个例子?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这个例子,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那就是一念觉,一念觉,念念觉。在中国禅宗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这个例子,他二十四岁,也是一念觉,念念觉,他不退转了。这个不退转是一时顿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们为什么那一念保不住?问题的关键在此地,为什么保不住?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不够,所以烦恼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 为什么会退?我们看底下说,「盖以菩萨行愿」,不是说发愿,愿发了,发了之后要行、要做到,这桩事情「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注意,这是别教,跟圆教大大不相同,圆教的信位菩萨不退转了,他证得不退转,别教要初住,别教初住菩萨等于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所以它的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像羽毛,在风中随风飘流,「随风东西」。我们现在的话说,禁不起考验,遇到善缘,他的功德善根增长,遇到恶缘,他就退了,这是别教信位菩萨。「又南本《涅槃经》曰」,《涅槃经》有两个本子,南本、北本,这是古时候翻译,一个是南方翻译的,一个是北方翻译的,一个四十卷,一个三十六卷,分量都不少。经上说,「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就是发菩提心,「见少违缘」,就是很少违背你意念的这种缘,也就是说你不喜欢的这个缘,于阿耨菩提就动转,你心就动,我们讲动摇,信心动摇,「如水中月,水动即动」。
在这个娑婆世界,实在说,帮助我们提升的这种善缘少,帮助我们退转的这些逆缘太多太多,你所见的,你所听的,你所接触到的,无不是退缘,都是叫你退转的。我们要晓得,只有佛菩萨帮助我们坚定信愿,我们愿不愿意亲近?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无处不在,佛菩萨无时不在。你说我没看到,那是你没智慧,你没有清净心。你要有清净心,你要有智慧,你就见到佛菩萨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一句「观世音菩萨」是菩萨,你知不知道?知道。你念就清净,你不念就不清净。你念佛,佛在你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不上,有人真正依照正法来修行。中国谚语有所谓,一个人有福,连带一屋,大家都沾他的光,灾难纵然不能化解,大幅度的减轻了,那是真的,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个人真正想修福,净土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心地肯定了,不再有疑惑,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们遇到了,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认知了,下面那就是死心塌地,一门深入,决定往生。在这个时代,过简单的生活容易,不难维持,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道场可以在一起共修,这个福报多大!成就无比的殊胜。
156
这部经就是极乐世界的大门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65集(净公上人)
我们再看底下这句经文,「此门唯有发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开此门,故云通达善趣门」。这个门,在我们这部经就是极乐世界的大门,极乐世界是善趣。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得非常之好,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人就是上善之人。我在此地更具体跟诸位说明白,你能把《无量寿经》念熟,最好是念背。五十、六十以上记忆力衰退了,不必背诵,如果要背,只背四十八愿这一品就行了,六十岁以上的人希望你熟读这一品;五十岁以上的人早课四十八愿,晚课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你还行。五十岁以前的最好是把《无量寿经》能背熟,《无量寿经》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无量寿经》,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你念佛,声声阿弥陀佛跟《无量寿经》相应,一句佛号是一部经,一部经浓缩成一句佛号。心是佛心,愿是佛愿,德是佛德,行是佛行,恭喜你,你决定生净土,你的品位不是下品下生,至少也是同居土里面上三品往生。你必须知道,上三品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上辈三品,上辈三品往生的人都是预知时至,而且生死自在。自在是什么?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再住个几年也不在乎,没事,他有这样的功夫。中辈以下就不能,上辈就得大自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国门大开,欢迎你回去,故云通达善趣门。后头说,「云何洞开?则唯有成就净国普摄群生之净土法门也。」这句说得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你指示出来,这个门是弥陀法门,弥陀成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这部经就是极乐世界的大门》)
...诉他们家人,他的病况已经无法治疗,放弃治疗,让他家人带回家去,说他喜欢吃什么尽量给他吃,他的寿命不长了。这个时候家人着急,所谓「病急乱投医」,什么宗教都去找,看看有没有办法救他。找到我们华府佛教会,有些同学去看他,知道这个人非常好,很忠厚,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人非常善良,就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听了非常欢喜,叫他家人不要给他求医治疗,把这个放弃,全家人都念佛帮助他往生。念了三天三夜,真的走了,走得非常安详。他的条件具足,这个太难得了。第一个,临命终的时候头脑清楚,他不迷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遇到善友提醒他、劝导他,他听了立刻能接受,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发这157
个心就是发菩提心,然后这个佛号提起来跟着念,一向专念。这本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符合这个条件。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放下,三天成功了。
没有感恩的心,所以不成就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66集(净公上人)
我们今天最困难的,有怀疑,信心不足,对佛有怀疑,对教有怀疑,对善知识有怀疑,所以真诚心生不起来。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多少人来供养你,我们对这些施主没有感恩的心,所以不成就。真诚心流露出来就有感恩。不知道感恩!我们这一生当中,临命终时如果很幸运,头脑清楚,有这些同修们来助念,很可能也能往生。如果临终时候你业障现前,你不能放下,你还是要去搞六道轮回,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接受施主...(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周广大临终念佛三天成就》)
...我们看到,诸佛如来的报土就是实报庄严土,有兴有旺,没有衰、没有灭、没有亡。为什么?因为他有真实慧。真实智慧圆满他的弘誓大愿,圆满的成就。什么样才叫真实智慧?世间没有真实智慧,世间只有知识。真实智慧,你看这一句就是说了个标准,这是真实智慧,「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八个字,这叫真实智慧,这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你看这四个字的头尾,明心见性,这是真实智慧。
我们的心、一切众生的心,本来就是光明的,本来就是清净的,清净光明并没有失去,只是当下迷了而已,心性没有丝毫改变,佛看见了,法身菩萨看见了,所以赞叹你本来是佛。你跟诸佛如来同样的具足空寂心、妙圆心,无碍、无住、无作、无外、无内、平等、慈悲,菩提心,我们这个经题后半段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大觉心,只是迷而不觉。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对六道众生,非常感叹的说了一句话「可怜悯者」,他不是没有,有,没有丢掉,只是一念不觉,这就迷了,不认识自己的心性。可是自己心性依然起作用,觉有觉的作用,迷有迷的作用,全是自性起用。觉了起用清净光明,现出来的是极乐世界。迷了起作用,那就看迷的有浅深不同、有染净不同、有善恶不同,这就造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觉了的受用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密宗讲的密严世界,名词不一样,其实一桩事,自性真实受用。迷了亦如是,你迷的浅深不一样,迷的大小不一样,迷的真妄不一样,迷的净秽不一样,迷的善恶不一样,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看起来很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什么样才叫真实智慧?》)
...,所以他念佛得阿鼻地狱的果报。灌顶大师这篇开示不是很长,很值得我们警惕。他这个堕地狱的业因,他的原文是说,你的目的,念佛的目的,是为五欲六尘,贪恋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为贪恋五欲六尘而念佛,希望佛菩萨保佑他得到。不管他得到不得到,果报是阿鼻地狱,你说多可怕。
念佛为自己求生西方世界,生到西方世界离苦得乐,这能往生吗?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好,经上讲的一点都没错,超胜独妙是让你去享受去吗?极乐世界太好了,我去了,再不离开了,错了,完全搞错了,这种人不能往生。什么样的人能往生?我到极乐世界是去学习的,是去成佛的,成佛之后像佛一样普度众生。佛所需要的条件是这个,这叫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没有度众生这个愿,西方极乐世界就没
172
分,这是大家不能不知道的。阿弥陀佛接引这些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作佛干什么?作佛就是度众生,没有一尊佛不度众生,没有一尊菩萨不度众生,而且主动的。佛是至尊,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可是这个众生不敬佛,对佛不认识、不尊敬,甚至于对佛还有误会,批评它是宗教、它是迷信,佛要不要度他?要度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怎么度他?不用佛的身分,用平常人的身分,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用佛的身分,这叫善巧方便。
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菩萨都应化在其中,菩萨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都是这个经上说的,众生不请,菩萨自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如何能够做到至心信乐?》)
...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作佛干什么?作佛就是度众生,没有一尊佛不度众生,没有一尊菩萨不度众生,而且主动的。佛是至尊,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可是这个众生不敬佛,对佛不认识、不尊敬,甚至于对佛还有误会,批评它是宗教、它是迷信,佛要不要度他?要度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怎么度他?不用佛的身分,用平常人的身分,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用佛的身分,这叫善巧方便。
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菩萨都应化在其中,菩萨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都是这个经上说的,众生不请,菩萨自己想尽方法要来接触你、要来帮助你。你实在不愿意,一定要排斥、要拒绝,那菩萨离你就远一点,等待你回头;你回心转意,菩萨就来了,这是大菩提心的示现。我们有没有?如果没有,往生就靠不住。得真有,真干,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度众生而发的。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念是最难的,念念都是为众生,念念为正法久住,念念为苦难众生。三途众生就在面前,他今天造贪瞋痴这样的业,他的果报就在三途,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每天都在搞贪瞋痴慢疑,现在他是个人的样子,也可能是个富贵人,但是他每天造的是贪瞋痴慢疑,菩萨就晓得,他果报在三途,很快他就感受果报了。对这样的人能怎么办?还是全心全力去救他,没有办法直接劝他,间接,讲经教学是间接,讲的人没过失,听的人有感受,只要他听懂了,他回头了,他就得救,回头是岸。不回头果报在三途,...(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如何能够做到至心信乐?》)
...们因为有这个殊胜独妙,我们才有希望。如果没有这一条,说老实话,我们一生成就就太渺茫。不需问人,自己好好反省,完全明白了。我们造作的业障,过去的不谈,这一生所造的业障能消得了吗?消业障是讲着好听的,真难!不要说消业障,就是改习气,自己晓得我要改,可是不知不觉它就犯了。妄语的习气很重,要不要改?改,不知不觉还是骗人。傲慢的习气很严重,这都是堕三途的,不知不觉还现出傲慢的样子,你就晓得多难,自己不知道。真正改习气、断烦恼,几个人能超越六道?真叫凤毛麟角。净宗开这个法门,易修易获,这个获是你得到。所以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不是没有缘故,阿弥陀佛想出这种度众生的办法,实在是太绝、太妙了。
往生的正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往生正因。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好,你只真正真心诚意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不必像经论上所说的,经论上所说的一般人听不懂,只要想去,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知道这个世界太苦了,不值得留恋,我一心一意就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念头,蕅益大师说,就是无上菩提心,你真想去。方法,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向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一向专念,不能往生。我这一生当中,就是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个目标,去亲近阿弥陀佛,我念佛就是为这个,你决定得生。你看无论男女老少,有智慧,或者是愚痴的人,或者你工作非常繁忙,或者你清闲,无论什么人,人人能行。忙的人,用早晚十念就行了。古大德讲的十念法,工作太繁忙,没有闲暇的时间,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面向西方,合掌,念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不管念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这时间不长,能做得到。晚上睡觉之前也念十念。173
这是你早晚课,一天不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往生正因》)
...他的事情,我不跟他对立,我解脱了。成见放下了,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我们中国人说成见,佛把它分开,因跟果分开,都要放下,这都是你看错了。最后是邪见,不属于这四大类的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把它并归一类,叫邪见。这些东西统统放下,小乘证得须陀洹,大乘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这个文里面统统称妄见,这个妄见就是这五大类,错误的见解,要以空观把它荡掉,也就是放下,知道这些东西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这个观法好,提供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看你心多清净。
行菩萨道,对所有的现象知道是幻相,要发大慈悲心帮助他们觉悟,这叫行菩萨道,这叫菩提心发出来了。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真实的自利利他。自利是清净平等觉,利他是190
大慈大悲,用清净平等觉去行大慈大悲。这里面是智慧,没有情执。他能接受,帮助他;他不能接受,做样子给他看,他看久了他会感动。佛度众生以身行为第一,言教是补充,都是做出最好的榜样给众生看,身行言教。不是先教人家,后做样子,不是,先做榜样,然后再说话。所以佛度众生主要是身教,真干,言教是补充,宾主我们要分得很清楚,你不至于发生错误。你知道真实状况,你的情执自然就没有了。「情忘即能离于诸相」,对所有的现象你不再执着了。「诸相若离,则真空之理自然谛了。」这句话也很要紧,你要是没有离相,这个真空之理你永远没有办法明了。谛了是什么?真的明白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真谛、俗谛、中谛》)
...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13集(净公上人)
「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没有一定的仪式,随机应变,只有一个目的,让他开悟,悟了事情就完毕,功德就圆满。古时候的人,人心纯朴,人心忠厚,人心善良,所以教他守规矩,他就会开悟。这就是释迦正法时期戒律成就,这守法,只要你守法,你就会开悟。可是到像法不行了,像法持戒不能开悟。为什么?妄念多了,没有正法时期那么老实。这就教人修定,修定能开悟,因为定中你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你能够见到诸法实相,恍然大悟。末法时期禅定这个方法难了,为什么?心浮气躁,入不了定,他定不下来。佛用了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有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依这个方法成就的人不少。净宗在中国有一千年了,这一千年依照这个方法,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最保守的估计,十万人以上,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比不上净宗的多,他往生就成就了。可是现在教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几个人能做到?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以前的人心浮气躁,像浪花一样是微波、小浪,现在人心浮气躁是巨浪、大浪,他怎么能够平息下来?那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让他真正听懂。要劝他多听,要用古人这个老办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用这个方法把那个浮躁的心慢慢的化解,让他回归到平静,问题就好解决了。信愿行都是从这里建立的。心浮气躁,妄念很多,信愿行全没有。为什么?因为信愿行是一体的。我信了,我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我还不想念佛,那没有信。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有一个后头一定都具足,那是真信。没有愿行是假信,不是真信。
法藏菩萨在发心,从发心到成佛,你想想,他是什么...(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跟阿弥陀佛同心,事情就好办了》)
...你十年徒刑,十年你出来了,你的业就消掉,就这么个意思。所以,世出世法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完全看你自己的境界,你念头怎么转,你要转成佛菩萨,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庄严土。超情离见这句重要,要超越、要远离,远离分别执着,超情,超越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超情离见。这个境界不可思,无法想象,也说不出来,议是议论,不可思议就是没法子想象,也没法子说出。
真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23集(净公上人)
「于第二十四品」,二十四品是三辈往生,「标显本经纲宗」,这部经教导我们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纲是纲领,宗是宗旨,简单的说就是最高指导原则,就下面这二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这十二个字,「三辈往生之胜行」,胜是无比的殊胜,净宗修行这十二个字讲尽了。跟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意思完全相同,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这个地方十二个字,多了一句阿弥陀佛。都摄六根是菩提心的基础,是菩提心的正因,如果你六根收不回来,你的菩提心发不出,你没有办法发菩提心,想发也发不成。在净宗,想往生,真有这个愿往生,但是烦恼习气断不了,还是不能成就。所以都摄六根重要。
我们今天很可怜,六根都往外跑,收不回来,看到了、见到了,马上自己就有意见,应该怎样怎样。什么时候你能成功?哪一天你变成木头人,看到什么如如不动,听到了也如如不动,你功夫成就了。看到、听到怎么?清清楚楚,如如不动,清清楚楚是真实智慧,如如不动是自性本定。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四德,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妙用是清净平等,能随顺众生,如如不动。就是大乘教上佛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你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定生慧,起作用是真实智慧,没有一点点浮躁,一丝毫的浮躁都没有,人在大定当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真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
...不进去,这叫念佛,除念佛之外万缘放下。现在这一切苦难众生怎么办?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就是救苦救难,度化众生。有善根的人看到就跟他学,这往生的祕诀他就学到了。善根福德不成熟的人,教他都没用,他做不到,那就暂时放一边,等他根熟的时候再来度他。这个有缘人,无论他在哪一道,你在极乐世界统统都能看得到。为什么?他发出来的波动,诸位要晓得,我们的物质,身体是物质现象,是波动的,受想行识是心理作用,也是波动的。这种波动一动,遍法界虚空界,你在极乐世界就清清楚楚,完全收到这些信息。那你就看看他有没有成熟,成熟,你就会现身去接引他,去帮助他;没成熟,再等一会,等他成熟。真正得大自在!所以,上中下三辈往生,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上讲得太好了,讲绝了。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就是菩提心,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人讲发菩提心,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为什么?想到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又放不下,这就是假的。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儿统统放下了,不闻不问,一切随它去,那是真的,那个管用,阿弥陀佛他马上就来照顾你;你还有一丝毫放不下,佛不来,来了没用处,你还有贪恋,你还有情执。什么时候放下,跟佛就感应道交,就一念相应。有一丝毫没放下,怎么念佛也没有感应,为什么?它障碍。这个法门,凡夫成佛是真容易,简单,方法太简单了,容易,一点都不难,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不修就不能去。所以,什么叫菩提心一定得搞清楚。什么叫一向专念?就是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其他全放下了;一个愿望,亲近阿弥陀佛,我就是想拜他做老师,亲近他老人家。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真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四卷
...念阿弥陀佛。
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上讲得太好了,讲绝了。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就是菩提心,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人讲发菩提心,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为什么?想到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又放不下,这就是假的。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儿统统放下了,不闻不问,一切随它去,那是真的,那个管用,阿弥陀佛他马上就来照顾你;你还有一丝毫放不下,佛不来,来了没用处,你还有贪恋,你还有情执。什么时候放下,跟佛就感应道交,就一念相应。有一丝毫没放下,怎么念佛也没有感应,为什么?它障碍。这个法门,凡夫成佛是真容易,简单,方法太简单了,容易,一点都不难,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不修就不能去。所以,什么叫菩提心一定得搞清楚。什么叫一向专念?就是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其他全放下了;一个愿望,亲近阿弥陀佛,我就是想拜他做老师,亲近他老人家。我这一生就是这么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样的心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我常常劝导同学,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真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其他念头就忘掉了,全没有了。这一念、这种举动就是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我做出榜样给大家看,佛是怎么念的。往生的时候没有病苦,预知时至,说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就走,一点痛苦都没有,一点病容都没有,快快乐乐、欢欢喜喜。你表演这招给人看,大家相信了。
早年,大概总有四十年,香港何世礼将军,这是在二次大战时期。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本身是将军,老母亲念佛。何世礼非常孝顺母亲,虽然是基督教家庭,他给他母亲建了个小佛堂供佛,他母亲专用的。母亲不妨碍他们信教,他们家里信教自由,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一家很幸福、很圆满。老太太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真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
...念佛人,有人念佛想求生极乐世界,七宝池就长一朵花。这花上有你的名字,将来你往生,佛就拿这个花来接引你。花的颜色、花的光、花的大小跟你念佛功夫成正比例。所以这个花就有大有小,不一样。有长得很好,有长得好慢慢就枯掉,那是什么?那个人退心了,念了几年佛不念了,修别的法门,这个花就枯萎。他不想到极乐世界来,这花就没有了。只有这个有变化,其他的你全看不到变化。我们发心念佛求生,宝池里就有花苞出来。花什么时候开?我们往生那一天开,佛就拿这个花来接你。所以这个花是我们念佛功德之所成就。我们的心要清净,心要善良,花的光色就美;不能怀疑,不能夹杂,怀疑夹杂这花就破坏了。于是我们真正体会到经典里面教导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真心。
我这十几年来,差不多也有二十多年,在美国的时候提出来的,跟大家讲菩提心,我就用《无量寿经》的经题。菩提心的体,「真诚」,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我们要用真心、要用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不要怕别人欺骗我。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也用这个来应付他,我们极乐世界就去不了。用虚情假意怎么?还是搞六道轮回,不干了,不能干这个事情。不要怕人骗我,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什么都不怕,就是用真心待人,真诚心待人。真诚心对自己这是自受用,对别人是他受用,菩提心有体有用。对自己,清净平等觉对自己,这个在经典里面叫深心,深心是对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对别人大慈大悲。所以我用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是不是这个心?是这个心,你就真正住在菩提心上,你真发了。课诵里面念的不算数,课做完了就忘掉,还是虚伪心对人,那你就错了!这个课诵没效。不但没有效,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在骗佛?早课骗他一次,晚课又骗他一次,你就想你的罪业多重!你怎么可以骗佛?佛不在面前,供的一个牌位,供的一个佛像,你都欺骗他,你的心太不善了。所以一定要把菩提心落实在生活上。
我现在劝同学,把心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我用清净平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往生那一天,佛就拿这个花来接你》)
...的,跟大家讲菩提心,我就用《无量寿经》的经题。菩提心的体,「真诚」,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我们要用真心、要用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不要怕别人欺骗我。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也用这个来应付他,我们极乐世界就去不了。用虚情假意怎么?还是搞六道轮回,不干了,不能干这个事情。不要怕人骗我,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什么都不怕,就是用真心待人,真诚心待人。真诚心对自己这是自受用,对别人是他受用,菩提心有体有用。对自己,清净平等觉对自己,这个在经典里面叫深心,深心是对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对别人大慈大悲。所以我用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是不是这个心?是这个心,你就真正住在菩提心上,你真发了。课诵里面念的不算数,课做完了就忘掉,还是虚伪心对人,那你就错了!这个课诵没效。不但没有效,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在骗佛?早课骗他一次,晚课又骗他一次,你就想你的罪业多重!你怎么可以骗佛?佛不在面前,供的一个牌位,供的一个佛像,你都欺骗他,你的心太不善了。所以一定要把菩提心落实在生活上。
我现在劝同学,把心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我用清净平等觉待人接物的时候,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心,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阿弥陀佛确确实实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也用这个心,包括恶意毁谤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统统用这个心对他,这就对了。我们没有一点过失,我们知道他用轮回心在造轮回业,他要受苦,我们会到极乐世界。我们念念不忘这些人,有缘!善缘有缘,恶缘也是有缘,不论善恶统统是有缘人。有缘人跟我就会有感应道交,他有困难、有需要的话,我全知道,他有感,我就有应,这就对了。
「又《笺注》曰」,丁福保居士的《无量寿经笺注》。「西方之莲,有青黄赤白四种。又随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往生那一天,佛就拿这个花来接你》)
...德?什么叫因缘?我们必须要知道。因缘,得人身,闻佛法,还要闻大乘,大乘里面闻净251
土,你看这个缘就有这么多。净土里面我们今天能够闻到这部《无量寿经》会集本是无比的稀有,为什么?会集本是在民国初年才编集成功的。民国初年,民国二十年之前没有这个书,那个时候要学《无量寿经》只有从五种原译本,两种会集本,宋朝王龙舒的本子,清朝魏默深的本子。这是第三次会集,会集得非常完备,如同梅光曦老居士序文当中所说,确实是稀有难逢的缘分。问题在善根福德,我们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
善根是什么?听到这个法门能信、能解,这属于善根。福德是我们能愿,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真行,行就是念佛,就像《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行。这些条件具足,「得生彼国」,这个条件里缺一个都不能够往生。那我们就晓得,人生在世,这些条件统统具足不容易!现在世界人口将近七十亿,诸位想想,七十亿人当中有多少人闻到佛法?闻到佛法当中有多少人能知道大乘?你一阶一阶去淘汰,淘汰到最后没几个人,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的稀有难逢,真正具足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净宗学会全世界大概有二百多,我想还不到三百个,有些会很小,人数只有几十个人,散布在欧美这些地区,在中国也不多,东南亚大概比较多一点。真正信仰净宗的人很有限,所以往生的人并不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珍惜的。就像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所讲的「无量劫...(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什么是善根福德因缘?真正具足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们的心不清净,我们的心不纯,心杂乱、心染污,所以我们想它就不会现前。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心纯,没有丝毫杂染,所以它应念能现前。我们再看下面经文,受用具足。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 已经在极乐世界的。
【或现生。】 现在才去的。
【或当生。】或者是将来会往生到极乐世界。
【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统统能得到。
【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你不会有缺乏的。
【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你念什么就现什么。我们看了,能不羡慕吗?能不向往吗?怎么样才能去?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就能去了。菩提心是什么?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正知正见。我们生在今天这个环境,如何建立真正的菩提心,真正做到《无量寿经》所要求的标准?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多次的提到,255
放下、看破,彻底的放下,真正看破了。经教上常讲的,世出世间一切法,科学家把它分为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都是假的,非一非常就不是真的。怎么样彻底放下?把我们的清净心找回来,清净心是菩提心,平等心是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慈悲心是菩提心。凡夫难分难舍无过于情执,这个东西最麻烦。可是,不放下,轮回太苦了,轮回没有尽头,无量劫的干这种傻事,错了!
真正要想学放下,我这些年来常作如是观,身还舍不掉,所以往生还是同居土,身没舍掉,身外之物放下了,就轻松一大半。我给诸位报告过很多次,衣服,穿在我身上是我的,没有穿在我身上不是我的;钱财,装在口袋里是我的,不是装在我的口袋里不是我的;我住的房子,我在这个地方,这就是我的,我出了门这就不是我的,与我毫不相关。诸位可以试试看,我想能帮助你逐渐逐渐看破,逐渐逐渐放下。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谁最爱我?阿弥陀佛,真的,不是假的。除阿弥陀佛之外,有人说爱你,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受持弥陀名号为悉皆具足的真因》)
...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头讲的。但是里面有一条,除毁谤佛法,毁谤佛法的人当然不能往生,为什么?他不相信。他要相信他怎么会毁谤?毁谤佛法的人、障碍佛法的人,他障碍是他自私自利没放下,对于这个世间有贪恋,一丝毫贪恋都障碍你往生。所以彻底放下,有没有事?没事了,就一桩事情念阿弥陀佛,除念阿弥陀佛之外没事了,这种人决定得生。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见面头一天就教我放下,我学了六十年,愈学愈感觉得这句话重要,愈学愈感觉得这句话真实。什么是真话?这句真话,这句话最重要。
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赞叹备至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79集(净公上人)
造作极恶的人,往生是什么条件?忏悔业障,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很好,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亲近弥陀,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讲得好。印光老法师对于《要解》赞叹备至,真的赞叹到顶点。他老人家说,即使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他对于蕅益大师的赞叹,诸佛来注《阿弥陀经》也不能超过他。有人怀疑,还不是普通人,老法师。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师有一次请我吃饭,就提出这个问题。他说:印老赞叹是不是太过分?我告诉演培法师:印祖赞叹的一点都不过分,赞叹到恰到好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一生讲经教学,怎么还有这个疑问?这个我们要知道。你细心去观察,他有没有发菩提心?这是个标准。
菩提心的体是什么?真诚。心里有疑,真诚就没有了。这些大德们,他们的本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的是迹相。我们用真诚心来看待这些事情,演培法师是菩萨,他做此示现提醒我们,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他到底是真菩萨还是假菩萨,你不要去管,没有真假。为什么?相随心转,我是真心,他就是真菩萨,我是妄心,他就是假菩萨。哪有什么真假?都在你那一念之间。念佛之人,念念是阿弥陀佛,我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不但一切人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花草树木都是真的,水、鸟也都是真的,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上花草树木、这些鸟雀,是不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那就看你的心,你的心是,它就是的,它就不假。你就真听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赞叹备至》)
...心,他就是假菩萨。哪有什么真假?都在你那一念之间。念佛之人,念念是阿弥陀佛,我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不但一切人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花草树木都是真的,水、鸟也都是真的,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上花草树木、这些鸟雀,是不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那就看你的心,你的心是,它就是的,它就不假。你就真听到鸟雀、风声在那里说法,你真听到了。然后你才恍然大悟,极乐世界遍一切处。明白这个道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科学家今天能够印证到的是边缘,已经很了不起。我们生活在哪里?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没有离开极乐世界,都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关键是我们是不是真的相信、真的发愿。
真心就是菩提心。真诚是体,菩提心的理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你自己享受。这个就是极乐,清净心是极乐,平等心是极乐,觉而不迷是极乐。是你自己心里本来有的,不是外头来的,外面找不到。现在我们的清净平等觉到哪里去?迷了。迷了,诸位要记住,并不是丢了,只是迷了。你只要一觉悟,你就发现了,它在,你就能享受得到。我们这个失掉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觉悟了它就现前。现前之后,它起的作用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宇宙之间一切法,体性、现象、理事、因果你全都通达明了,那就叫佛知佛见,《法华经》上所说的佛知佛见。学佛,佛有没有教我们什么?佛什么也没有教,佛没有东西教人。佛只是把他自己觉悟的说出来跟我们分享,告诉我们,你也有、他也有,各260
个人都有,你只要从...(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赞叹备至》)
...见到了。八地上面,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五个位次,最上面这五个位次他们都清楚、都见到。实际上,初住菩萨也见到了,模糊不清楚,因为他有浓厚的习气。以后习气逐渐逐渐淡薄,逐渐逐渐清楚,到八地这透明了,完全清楚了。真正讲到究竟,那是妙觉位,妙觉回归常寂光,这一切现象全没有了。
这些事情难,太难太难了!古时候没有这些科学,佛讲这个东西谁相信?我们今天如果没有科学家这些报告,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怀疑,不能不怀疑。我们是沾到现代科学之光,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对佛经上讲的这个东西不再怀疑,真的相信了。真相信,我们就真的愿意去,晓得极乐世界不是假的,阿弥陀佛是真的,我们这才发心,一心向往。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句话太重要,我们就凭这句话决定得生净土,决定见阿弥陀佛,决定一生成佛。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赞叹这部经。这个经名,就是《阿弥陀经》的本名,这释迦牟尼佛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阿弥陀经》的原名。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把名字改了,就叫《阿弥陀经》,就直捷教你念佛,这个用意非常好。不可思议功德是什么?就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都护念、都赞叹、都劝大家学习。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念头才起,周遍法界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83集(净公上人)
佛法是心法,形式固然重要,形式是为利他的,不是自利,自利是用心。要转变心态,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
...明朝万历年间人。他也说,「但有愿者,无一不生,方知愿力如是广大,焉可不信,焉可不愿。」有愿一定有行,如果不信,他愿生不起来,所以这三个条件,信是第一,第二是愿,第三个是念佛。念佛的目的一定要知道,是把自己的妄念念掉,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平等觉念出来,这就对了。纵然这三样效果都没有,你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也许还真的能往生,这是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如果你念到清净心念出来,你往生极乐世界是真的,为什么?这个路通了,跟阿弥陀佛的热线达到,什么时候去都可以。不过到极乐世界品位不高,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平等心现前,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你开悟了,大彻大悟,就是觉,开悟了你生实报庄严土,不一样!
倘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一向专念,而欲往生,无有是处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91集(净公上人)
「倘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一向专念,而欲往生,无有是处」。这几句话我们要特别重视。诸佛菩萨教导我们,祖师大德劝导我们,三辈往生,前面说到过,跟八万四千法门来比较,这个法门是易行道。但是,要不能把烦恼伏住,像此地讲的,不是真正为了生死,那还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所以关键,我们是不是把两个世界看透、看清楚、看明白了。娑婆世界苦,真的觉悟了,它是真苦,它不是假苦;极乐世界的乐是真乐,不是情执里面所说的乐,在那边修学没有任何障碍。老师是诸佛如来所赞叹的、所尊敬的阿弥陀佛,272
那是老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指导,并不是由其他人来协助。我们知道,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每天那么多,可以说分分秒秒都不间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真信切愿为往生之主因》)
...个相,单独教他,这样的学习环境到哪里去找?我们喜欢大众在一起学习,阿弥陀佛有讲堂,讲堂无量无边。每一个在讲堂坐的人都觉得阿弥陀佛为自己说法。这种感觉我相信我们也有,我们讲堂人不多,二、三十个人,老师教学,学生会感觉得老师今天这堂课是为我讲的。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会感觉到每一堂课都是为我自己讲的,提升自己的境界,消除自己的业障,让你时时刻刻法喜充满,这叫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人常生欢喜心,不会有杂念、不会有烦恼,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决定不可能在那个地方发生。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威神,阿弥陀佛的佛光照注。
所以,我们要真为生死,我们不为别的,六道生死太苦,太可怜了!为什么还要干这个事情?为了生死才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真正相信弥陀净土,真正想生到极乐世界,真正想亲近阿弥陀佛,以深信愿。菩提心,在二十多年前,我们提出《无量寿经》上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深信,菩提心的自受用。我们用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我们要像诸佛如来一样的真诚,用真诚心生活,用真诚心工作,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一片真诚。真诚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觉;真诚心的他受用,大慈大悲。慈悲上加个大字,没有条件,大乘经教上常讲「无缘大慈」,这个缘就是条件,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为什么没有条件?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我自己是同体,是一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深信愿,深信切愿,恳切的愿望,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希望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如果不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没有深信愿,纵有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所以,真信、真愿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
应机说法,你要...(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倘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一向专念,而欲往生,无有是处》)
...信愿。菩提心,在二十多年前,我们提出《无量寿经》上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深信,菩提心的自受用。我们用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我们要像诸佛如来一样的真诚,用真诚心生活,用真诚心工作,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一片真诚。真诚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觉;真诚心的他受用,大慈大悲。慈悲上加个大字,没有条件,大乘经教上常讲「无缘大慈」,这个缘就是条件,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为什么没有条件?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我自己是同体,是一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深信愿,深信切愿,恳切的愿望,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希望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如果不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没有深信愿,纵有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所以,真信、真愿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
应机说法,你要会听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91集(净公上人)
必须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应机说法,根性不相同,佛讲的就不一样,他应机说法。佛讲经没有预备的,没有通过思考我要给你怎么讲,没有,不同的根性去叩问,他就不同的反应。执着空的,佛跟他讲有,执着有的,佛给他讲空,破他执着而已!你问佛,佛没有说法。你说:佛你说的矛盾,怎么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空,到底是空还是有?佛说:我都没有说。你不会听,你要会听的话,要听,这以前也是李老师常说的,要听佛弦外之音,那话里头有话,你要会听。你死...(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倘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一向专念,而欲往生,无有是处》)
...
大师举出这十种证据,证明他讲这个话是正确的,就是上三品决定是大心凡夫,心量大的、慈悲心重的,念念都想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小凡夫心量小,也愿意帮助一切众生,但是他的心量没那么广大。第三类是造作不善,自私自利,乃至于损人利己,干这些事情。遇到善知识,忏悔业障,回头向善,念佛也能往生。这个说法好!特别这讲下品,说得详细一点,下品人。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临命终时缘太殊胜,遇到善知识,善知识劝导他。这个里头有条件,第一个是遇善知识;第二个,善知识劝导他能接受,接受之后他真正忏悔,知道过去错了,真信,真发愿求生净土,他也能得生。这是下三辈的。到彼华开,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方始发心,发菩提心。所以说何得言是。这下面有注解,古大德认为,下辈是大乘始学凡夫,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19-10-29 19:11:57
|
只看該作者
刚刚开始。善导大师说,何得言(你怎么可以说他)是始学大乘人?那我们知道,造恶业的人临命终时,听到善友劝告立刻能回心,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原因是什么?他过去生中,宿世曾经学过大乘,曾经修过净土,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善缘,就是因缘没有。他还有很深的善根福德埋在那个地方,他的恶业把它障碍住,不起现行。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这缘,遇到因缘,善知识一劝,把他阿赖耶识过去的善根引发出来。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劝导众生,他不相信没有关系,哪怕他看到佛像,听到佛菩萨名号,古大德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那是什么?那就是他善根福德种下去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生上中下三品,总在他用心不同》)
...一个觉悟,要肯定自己是凡夫,自己造很多的罪业,要承认。承认,我们才能够忏悔,才能够改过。第二个,要深深相信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是度我的,要这样承认才行,叫直下承当。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是为我建的,为我建立一个非常理想的修学道场,不是为别人,要这样想,我们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我们跟佛是一家人,我们跟极乐世界是一个家庭,这样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可不能想歪了,阿弥陀佛是为别人建的,我没有分,那我们这一生怎么修也修不成功。所以这个信心非常重要。这个心一发就能倾尽,倾尽就是断尽,断尽什么?无始以来的生死。我们在六道生生死死搞轮回,没完没了,苦不堪言。
278
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议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96集(净公上人)
「更以功德回向菩提」,我们所思所学所修的这些功德,为什么?都为了觉悟,菩提就是觉悟。我不为别的,绝对不是为自私自利、不是为名闻利养,我是为觉悟。我是为得到一个圆满的德行、道德,为这个来修行的,为这个来学习的。所以「定能上证佛果」,你决定能成佛。佛果是佛法最高的学位,像大学里面的博士学位一样,这最高的,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是为了取得这个学位。「所有功德,决不唐捐」,唐捐是损失,是消失掉,你所修的这个功夫,你从功夫当中所得到的,你决定不会失去;换句话说,你肯定会有成就。唐捐两个字就是底下讲的损失、消灭,这是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善导大师《观经》注解讲的两种信心》)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五卷
...们所思所学所修的这些功德,为什么?都为了觉悟,菩提就是觉悟。我不为别的,绝对不是为自私自利、不是为名闻利养,我是为觉悟。我是为得到一个圆满的德行、道德,为这个来修行的,为这个来学习的。所以「定能上证佛果」,你决定能成佛。佛果是佛法最高的学位,像大学里面的博士学位一样,这最高的,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是为了取得这个学位。「所有功德,决不唐捐」,唐捐是损失,是消失掉,你所修的这个功夫,你从功夫当中所得到的,你决定不会失去;换句话说,你肯定会有成就。唐捐两个字就是底下讲的损失、消灭,这是中国古时候的术语,现在叫损失、叫消灭。
「道绰大师此语」,上面这一段话是道绰大师说的,「直截道出菩提心之功用,超出情见,微妙难思」,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他讲得太好了,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下面黄念老,「兹引密宗《菩提心论》以为佐证」。念老一生学佛,不但在显教上有成就,他在密宗里下的功夫很深,他参过禅,真的是古人所讲的显密圆融,宗教俱通。这是在家菩萨,不是普通人,学养的功底非常深厚。《菩提心论》上有这么一段话,「此菩提心」,跟大乘讲的菩提心是一桩事情,「能包藏一切菩萨功德故」。从初发心到等觉,一切菩萨所修的功德都不离菩提心,都能够长养菩提心,能够圆满菩提心,菩提心是自己的真心。
「若修证出现」,你要不修,菩提心不会出现。你要没有证得菩提心,菩提心的功用你就享受不到。所以你要修,你要证。怎么个修法?日常生活当中,我用真心过生活,我不用妄心,妄心是虚情假意,也就是真诚心,我们中国俗话说老实,老实非常接近菩提心。人要忠厚老成,忠厚老成的人他用真心,你骗他,他不知道,他相信,结果谁吃亏?被骗的人不吃亏,骗人的人吃亏了。被骗的人老实,老实人永远不会吃亏。这些事跟理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思惟,你能体会得到,老实人永远不会吃亏。为什么不会吃亏?你看他的德行、他的智慧天天增长,他的业障天天在消除,他怎么吃亏?我们中国古人讲「吃亏是福」,有道理!吃亏的人有福报,吃亏怎么?业障消了,德行智慧增长了,他吃什么亏?骗人的人吃亏了,欺负人的人吃亏了,他造作罪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议》)
...《菩提心论》以为佐证」。念老一生学佛,不但在显教上有成就,他在密宗里下的功夫很深,他参过禅,真的是古人所讲的显密圆融,宗教俱通。这是在家菩萨,不是普通人,学养的功底非常深厚。《菩提心论》上有这么一段话,「此菩提心」,跟大乘讲的菩提心是一桩事情,「能包藏一切菩萨功德故」。从初发心到等觉,一切菩萨所修的功德都不离菩提心,都能够长养菩提心,能够圆满菩提心,菩提心是自己的真心。
「若修证出现」,你要不修,菩提心不会出现。你要没有证得菩提心,菩提心的功用你就享受不到。所以你要修,你要证。怎么个修法?日常生活当中,我用真心过生活,我不用妄心,妄心是虚情假意,也就是真诚心,我们中国俗话说老实,老实非常接近菩提心。人要忠厚老成,忠厚老成的人他用真心,你骗他,他不知道,他相信,结果谁吃亏?被骗的人不吃亏,骗人的人吃亏了。被骗的人老实,老实人永远不会吃亏。这些事跟理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思惟,你能体会得到,老实人永远不会吃亏。为什么不会吃亏?你看他的德行、他的智慧天天增长,他的业障天天在消除,他怎么吃亏?我们中国古人讲「吃亏是福」,有道理!吃亏的人有福报,吃亏怎么?业障消了,德行智慧增长了,他吃什么亏?骗人的人吃亏了,欺负人的人吃亏了,他造作罪业,他将来果报在三途。所以一定要晓得细心去观察,不一样。
修证出现,则能「为一切导师」,你就会做社会大众的榜样,你能够引导社会大众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一切大众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议》)
...。
修证出现,则能「为一切导师」,你就会做社会大众的榜样,你能够引导社会大众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一切大众的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密严国土就是极乐世界,密宗里所说的叫密严国土。密宗的大日如来就是阿弥陀佛,名称不一样,一个人。「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此地讲的佛事,经典上说的一定要懂得,不是经忏佛事,不是超度亡灵,佛事是教学、是教育。佛是智慧、是觉悟,我们求智慧的事情、求觉悟的事情,叫做佛事。佛菩萨天天给我们上课,每天示现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那叫佛事。他的日常生活是佛事,他的工作是佛事,他待人接物是佛事,没有一样不是佛事。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能搞错了。真的是一念圆满成就一切功德。
「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议」。前面这一段第一段讲菩提心的功用,菩提心的大用、作用真不可思议。菩提心每个人都有,你得要把它发出来,每个人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被物欲掩盖,你有自私自利、你有名闻利养的心,你贪图五欲六尘,你有七情五欲,这个东西把菩提心盖住了。怎样能发菩提心?把这个东西去掉。去掉很难,但是你要一年比一年淡薄,你淡一分,这个菩提心就透一分,你淡两分它就透两分。菩提心是光明的,这些东西是黑暗的,黑暗减一分,光明就透一分。如果你真有能力、真有决心一下断掉,那就成佛了,有例子。释迦牟尼佛在毕钵罗树下入定,彻底放下,人家这个厉害!妄想分别执着279
一下就断掉,他成佛了。在中国的代表,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给我们表演的,释迦牟尼佛表演这一套三十岁,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时候二十四岁,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上山砍柴的樵夫。
大家疏忽了!从根做起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96集(净公上人)
东方的学术,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完全接受,这是中国人智慧。汤恩比赞叹,中国古人心量大,能够包容异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教;而佛法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这是汤恩比...(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议》)
...学到它的真东西,你学的是假的。真东西是什么?根。根是什么?儒家的根《弟子规》,大家疏忽了;佛家的根《十善业道》,那么薄薄的一部小经,谁瞧得起?那是根,你看经典上打开,「善男子善女人」,讲根;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这个东西如果今天普及到全世界大家都来学习,社会能不能救?能救!你拿那些大经大论不能救,念着好听的,做不到,从根做起。我跟他们上课一小时,时间虽然不长,把他们的观念改正过来了。中国传统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识,你们今天求的是知识不是智慧,不一样。
只要有这一念起来,阿弥陀佛就走了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98集(净公上人)
「次者引《净土论》」,《净土论》就是《往生论》,「谓菩提心,即愿成佛度生,摄取众生往生净土之心。此心初看似较前心易于发起,实亦不然,盖以净土往生法门,实为难信之法,信心未生,何能发心?」昨天我们学到此地,这是一段,而且非常重要。修净土,这一生唯一的希望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对于往生的道理、方法不清楚,这一生就免不了280
要空过。像这样的机缘在过去无量劫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遇到过,遇到过怎么样?太大意,疏忽了,把机会错过。经无量劫到今天又遇到,这一生再错过又要经无量劫,无量劫轮回生死之苦,说不尽!如果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不愿意再受轮回苦报,我们下定决心在这一生当中希望成就,不希望再等下一次,这个几句话就非常重要。一定要发愿成佛度生,要发这个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只要有这一念起来,阿弥陀佛就走了》)
...轮回生死之苦,说不尽!如果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不愿意再受轮回苦报,我们下定决心在这一生当中希望成就,不希望再等下一次,这个几句话就非常重要。一定要发愿成佛度生,要发这个心,我决定要成佛,我决定要帮助苦难众生,这就是所谓度众生。我要发愿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净土法门介绍给这些有缘众生,他们一生才能成就。人生苦短,几十年寒暑一弹指就过去了,只有到晚年才有深刻的警惕。我活了八十五年,回忆童年就像在昨天一样,真的,一弹指八十多年过去了,人还有八十年吗?不可能。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你就真正会掌握时间,勇猛精进,这种殊胜的机缘不能再失掉。
这个文里面,说到发愿成佛度生,好像比起《净土论》前面讲的三种菩提心来得容易,前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个地方只讲我愿成佛、我愿度众生,其实愿成佛度生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一点都不假。所以他说实际上也不然,为什么?净土往生实实在在是难信之法,难信,你还没有能够真的相信,你怎么能发心?这说明发心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但是我们看到,许多这些乡下农村的阿公阿婆,一劝他念佛他真相信,说西方极乐世界好,他真的就想去,就发心去了,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弥陀来接引,他真的往生!这什么回事情?我们要明了,这个不偶然,不是农村里每个阿公阿婆都能往生,也是千中一个、万中一个。这是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这个法门,功夫都很不错,临命终时一念之差没去得了。这一念之差就是情执难断,舍不得家亲眷属,只要有这一念起来,阿弥陀佛就走了,不再接你。我们修净土的人要注意到这一点,什么时候放下?平时就冷淡,...(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只要有这一念起来,阿弥陀佛就走了》)
...读《圣经》的,读《新旧约》的,读《古兰经》的,要把他一生所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肯定也能得生。这才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愿力的功德,他不分任何宗教。所以往生一个绝对的条件,我们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无论修什么法门,无论修哪个宗教,只要修到清净心就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不一定要念阿弥陀佛,不一定要念《无量寿经》。法门殊胜无比,广大无边,你看它包容,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只要你心地清净善良,你想到极乐世界统统都收,平等对待,没有高下之差。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那我们就联想到一切天神赞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相信诸佛也会跟着赞叹,他也是光中极尊,诸神之王,净宗不可思议。
「由是可知,发菩提心,持佛名号,虽兼修余法,亦得名为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我们现在深深体会到,就是一个方向专求净土,这就是一向专念,无论修学什么法门,我只是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哪个法门都行,都能成就我们的清净心,善心善愿。「但多门兼修,总未若一门深入」,这是念老的话,这是真的。因为一门深入,他心专,容易得念佛三昧,他跟净宗圆满的相应,那就是我们一生受持,莲池大师一生受持的是《阿弥陀经》,这什么原因?《无量寿经》的版本太多,不方便,特别是在古代要找五种原译本不容易,连王龙舒那样的身分地位都没找到,他会集只有四种本子,《大宝积经.无量寿会》他没有看284
到,所以不是容易事情。古人那个时候经书都是手抄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
...一心不乱,真诚到极处,这个心是佛心,事一心都做不到,这是理一心。是事一心,是理一心,是功夫成片,都在这个时候遇缘不同。他有这样殊胜的成就,所以至顿,顿到极处了。顿是顿超,没有次第,从博地凡夫就提升到地上菩萨,这叫至顿。五逆十恶,这是决定堕地狱的,而且是无间地狱,这极重之罪。临终十念即得往生,叫带业凡夫,带极重罪业的凡夫,你看顿齐补处,他往生极乐世界跟补处菩萨平等,这是至圆,圆满到极处。这几句经文把持名念佛的功德说尽了,有这么多的好处,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找不到的,真正是圆顿到了极处。
现前怎么个放下法?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05集(净公上人)
「欲出生死苦海,直登极乐彼岸者,则赖菩提心以为导引」。菩提心就好像指南针一样,我们现在要出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轮回。这是一定要认识清楚的,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我这一生真的想离开。为什么?没有这个认知,你对这个世间放不下,虽然想到极乐世界,去不了,必须把这个世间放下。什么时候放下?现前就放下,不要等我临命终时再放下,来不及了。现前怎么个放下法?就像我们旅行一样,我们在旅途,住宿的地方是旅馆,你把这个地方当作旅馆来看待,就放下了。我离开,明天上路,这个地方一样都带不走,这旅馆的。天天作如是观,念念作如是观,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没有牵挂、没有顾虑,你走得自在、走得轻松。这种修学的方法非常重要,自己有一定的方向。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方向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现前怎么个放下法?》)
...,中辈往生的是平等心现前,下辈往生的是清净心现前。心不清净不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行,这是我们修净土,希望这一生永远脱离轮回,不再搞这些玩意,真正求生净土,就不能不知道。
信阿弥陀佛,依教奉行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08集(净公上人)
「于此五浊恶世,无佛之世,能见彼佛」,就是你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实是希有」,这四句话从果上说的。什么样的因缘你能见到?下面四句是讲缘,「全凭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不思议力」。这是缘,阿弥陀佛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修持名念佛这个法门,这样的缘才感得。有缘当然还有因,这个因更重要,缘是信阿弥陀佛,因是信自己。「复因行者发菩提心」,求往生的这个人他发了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像前面蕅益大师所说的,真信、真愿,真相信、真愿意求生极乐,这个信跟愿太难太难。我们要认真的问一问,我们有没有信?没信;我们有没有愿?没愿,信愿都没有了。不要自己以为有信、有愿,许许多多人都蒙在鼓里,自以为有信、有愿。李老师当年教训我的,我也说了好几遍跟大家分享,我是出家两年才受戒,但是我出家就开始讲经教学。受戒之后,佛门的规矩要去谢老师,我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这个出家身分就去拜老师,李炳老是我的亲教师,用佛门的话来说,就是他是我的和尚,和尚是亲教师。我到台中慈光图书馆,我还没进门,在门外面,他在里面看到我,看到我手指着我,好大的声音叫: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叫了好多声,我都呆了,我不信佛我能...(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信阿弥陀佛,依教奉行》)
...了,阿弥陀佛有愿,念佛人有感,就是有求,求佛菩萨来接引,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这个应的缘跟因,前面我们学过,感应的因,来应的因是自性。《还源观》上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因,真因。缘,缘是弥陀的本愿,是我们自己求阿弥陀佛加持的这个念头,这都是缘。所以现相就现前,现相是果。这个现相「即自即他」,即自是自性,自性变的;即他,阿弥陀佛的愿力。「无虚无实」,无虚是自性,无实是现相。这个相不是真实的,为什么?那个相不永远存在,剎那之间就没有了,你到极乐世界去了。
中辈往生的七个条件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0集(净公上人)
中辈往生这七个因缘,就是七个条件,「一者,发无上菩提心」,跟前面上辈三品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发菩提心是往生先决条件,凡是往生的,没有一个不发菩提心的。菩提心,用蕅益大师的解释就好懂。蕅益大师的解释很简单,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真信有阿弥陀佛,真信有极乐世界,真信依照阿弥陀佛的教诲,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我往生,这叫真信。真信接着是真愿,我愿意在这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还有留恋吗?没有了。有留恋的,那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富贵学道难。富贵人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还很美好,不愿意离开。所以佛教弟子,教他什么?教他吃苦、教他持戒,一生严持戒律,生活非常困苦,他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世尊末后这二条教戒是给弟子做逆增上缘,好事!生活愈苦愈好,愈苦你会愈精进,你会愈发愤,你对这个世间就愈不会留恋。吃得太好,穿得太好,居住太好,不想走了,这地方不错,极乐世界虽然好...(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中辈往生的七个条件》)
...响他,这就是我们想出一个一条龙学校这个办法。老师要装,要装得很像;老师要装不像,学生就教不出来。老师要装扮得很像,他很吃力、他很辛苦,但是功德不可思议,真正是救了中国传统文化。让正法已经灭掉再把它复兴起来,正法久住这个功德无量无边,那一条龙里头老师都是佛菩萨再来,他不是凡人。我们真心去求,必定有感应,真正能够让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也就是大多数的人重视戒律,重视社会安全超过个人的利益,这个事情才能做得成功。如果都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社会安全是其次的,国家安全是再其次的,这个恢复就非常困难。因此佛陀教育在现在比什么都重要,佛陀教育好在哪里?佛陀教育是把众生的利益摆在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大菩提心。自己学好了,学好了为什么?是为帮助众生的,自己没有德行、没有学问、没有智慧,怎么能帮人?四弘誓愿头一条是愿,后面三条是完成这一愿。断烦恼是成就德行,学法门是成就学问,成佛道是成就圆满的智慧,都是为了第一愿。这大乘可贵,只有真正学佛的人,真正契入大乘,才有这么大的心量,舍己为人。 297
戒律是活的,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1集(净公上人)
底下「彭际清居士曰:故知净土资粮,全凭功德。功德之基,莫先持戒。以戒净则心净,心净则土净故」。这个道理讲得好,这几句话是真理。确确实实戒净,戒清净,心净了,心净则佛土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这个戒持不了?》)
...常重要。我们要搞真的,要求最圆满的,假的不搞,真的不是究竟圆满的我们也不搞。
下辈往生的三个因缘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3集(净公上人)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个三辈往生,我们要特别留意学习,为什么?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这两品经文,二十四跟二十五,讲的是方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去。上、中辈的条件我们不能具足,下辈是肯定可以做得到的。下辈往生有三个因缘,你看条件愈来愈简单了,中辈是七个因缘,这只有三个因缘。「一、发菩提心,二、一向专念,三、至诚愿生」,真想去,不是假的。应不应该去?决定应该去。你要是留恋娑婆世界,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肯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
我们虽然是得人身,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遇到灾难,什么灾难?我们把本性丧失掉了,人性丧失掉了,把良心丧失掉了,把道德丧失掉了。换句话说,二千五百年前,左丘明着的《左传》里头有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这三个是常道,如果就文字上来说,常是五常,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我们今天无智、无礼、不仁、不义、不信,这五个都没有了。五个都没有了,人连畜生都不如。现在不但是连畜生不如,连鬼都不如,鬼里面修行的很多,修行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下辈往生的三个因缘》)
...我们是不是这个心?是不是这个愿?如果是这个心、是这个愿,我相信,你,古人讲的这句话,心安理得。你的心安了,为什么?理明白了。倒过头来,理得到了,你心一定安。心安,我为什么强调这个心安?这世间灾难与你不相干了,大家有灾难,你没有灾难。为什么?你已经取得西方极乐世界,灾难如果现前,你非常欢喜到极乐世界去了。前面我们学得很多,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念头一动,阿弥陀佛就知道了,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就来接引,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这十六个字是我们能不能往生的关键。如果具足,这四句就是保证书,你说多重要!
这就是《观经》里面的至诚心与回向发愿心。这是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至诚心,自受用深心,他受用的是回向发愿心,与《观经》的菩提心相应。「且三辈往生咸云」,三辈往生都说,「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是故《净影疏》曰,然此三辈,人位虽殊」,求生净土的人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千差万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辈九品也不一样,品位不相同。「至欲往生,齐须发心求大菩提,专念彼佛,回向发愿,方得往生」,这是完全相同的。这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条件,真正想往生,一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真信、真愿,真信,不怀疑;真愿,你就能真放下。放下什么?娑婆世界的林林总总、点点滴滴全放下了,不再干涉了。
尤其是在往生的时候,往生的时候如果一念放不下,你就去不了。谁能保证自己在临命终时真放下?平常说得很好,临命终他真放不下。所以说放下,他不是真的,是假的。真的要平时去练,现在就干,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一定要看得淡薄,知道什么?知道这个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物质现象它的根源是意念,意念是精神现象,意念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有还归无,了不可得,你为什么不放下?不放下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下辈往生的三个因缘》)
...「及诸菩萨、阿罗汉」,梦见了。「其人寿命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与诸菩萨、阿罗汉,翻飞行迎之」,看到梦中那个境界现前,他看见了,这个时候不是作梦。他看见,别人看不见,看见前两天作梦那个境界现前,这是真的佛来接引他。
上辈是这样的,「中辈亦同,梦见彼佛,往生先兆」,这是一个人念佛功夫成就了,往生的预兆,首先是梦见。「临终来迎」,临终的时候佛来迎接。「本愿胜益,故俱应有」,阿弥陀佛曾经发的愿,十方世界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会来迎接他。佛没有妄语,所以任何一个人临终,佛一定来接引。这桩事情我们在初学的时候怀疑,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劝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十方世界每天到极乐世界的人,这不说每天,每个小时、每分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世界太多了。每分钟不知道有多少人往生,阿弥陀佛要去迎接来得及吗?会不会有一、二个漏掉的,我们唯恐漏掉。这一点你要放心,要有信心,阿弥陀佛那个头脑比计算机灵光多了,一个都不会差错,一个都不会漏掉。
前面我们读过,从法身,法身是真身,变现出无量的应身,从应身,每个应身又变现成无量的化身。应身、化身跟真身是一个身,应化身跟真身无二无别。你临终时可不要去问,佛你是化身还是应身?你就去不了,佛就不见了。我们什么心态?完全看作真身,不要有任何疑惑,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如果连起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下辈往生的三个因缘》)
...大小、善大小,各个不相同。念佛往生,没有往生之前有差别,往生之后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就没有差别了,这又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真的想去,那你就真的要相信,你要相信这部经是真经,夏莲老给我们会集的五种原译本,这个本子就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稀有难逢。五种本子不好读,他把它一整理、一会集,这一本就是最完善的本子,读这一本,五种原译本全都读到了。黄念老的注解引用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古大德的这些注疏,我们读他这个注解,这一百九十三位大善知识对本经的学习心得、分享报告我们全都得到了。多稀有、多难得,能不珍重吗?决定往生,一定要依这个注解,这个会集本的注解,然后这一句弥陀名号,就保证我们这一生圆满成就。
菩提心没发出来,闻法不透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4集(净公上人)
那我们今天听到这部经,都能够理解,现在我们所差的,菩提心没发。菩提心为什么没发?虽听经没有契入境界,就是没有能够百分之百的听懂,只能听到几分之几。果然听到的是百分之百,没有不发菩提心的。菩提心一发,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所以这个法门,佛教里面的大乘,早年章嘉大师教我,用哲学的话来说,「知难行易」,放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放下了,成佛了,惠能大师半夜三更在五祖方丈室里头放下了,放下就成佛。你要是问,惠能大师所证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差别?说老实话,一点差别都没有。只要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就真放下,那就是佛境界。生净土,决定生实报土,他不在方便,不在同居。所以善导大师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不能把它说死了,不能把它说定了,它是活活泼泼的。
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有自性,贤首国师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共同的,是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下辈往生的三个因缘》)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六卷
...夜三更在五祖方丈室里头放下了,放下就成佛。你要是问,惠能大师所证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差别?说老实话,一点差别都没有。只要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就真放下,那就是佛境界。生净土,决定生实报土,他不在方便,不在同居。所以善导大师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不能把它说死了,不能把它说定了,它是活活泼泼的。
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有自性,贤首国师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共同的,是一个。诸佛如来的体性是它,蜎飞蠕动的体也是它,三途地狱之体还是它,乃至于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遍法界虚空界的自体、本体,一个。那怎么不成佛?事实真相通达明了,那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讲迷失了真心,迷失了自性,意思是我们对于宇宙事实真相迷了,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完全不知道,天天在猜测,犹豫不决。这才造成十界六道无量无数差别的现象。你要问差别现象有多少?你就问你的妄念有多少,它跟你的妄念完全相同。才动一个念头就有一个变化,《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就是说的这桩事情。所以「闻法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的菩提心没发出来,闻法不透,这真正原因在此地。不透怎么办?多听,多读。古人说的话不是开玩笑的话,句句是真话,告诉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说明我们念的遍数不够,不断的重复是学习的真理,听教亦如是。
唐代道宣律师,这专学戒律的,中国律宗的第一代的祖师。他老人家听《四分律》听307
二十遍,《四分律》的分量很大,线装书堆起来这么高,我有一套,现在放在澳洲。我们也把它印出来流通,印出来精装这么厚,四本。讲一遍不容易,我们想到他听二十遍,绝对不是一个地方讲的,哪个地方有人讲《四分律》,他就到那里去听,先后听二十遍。我也曾经给同学们说过,李老师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他老人家自己编了一个课程,《佛学十四讲...(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菩提心没发出来,闻法不透》)
...古人所谓是「熟能生巧」。我用老师这一套大纲去讲这个课程,不能讲到老师那种百分之百,我可以说我能讲到百分之九十五,听众都承认。他不熟怎么行?所以现在人学东西,犯了很大的毛病,这都是心浮气躁,听一遍、二遍就觉得不错了。听三遍,「这个我听过三遍了」,你跟古人比差远了。古人呢?古人要听三千遍,你三遍算什么?你怎么能跟人家比?三千遍一般来说,开悟了,不能大彻大悟,他要到大悟的阶段。你想想看,三千遍,他心是定的,也就是说他得到三昧。得到三昧,决定有开悟,悟有大悟、有彻悟。彻悟是明心见性,大悟,对于教理教义通达了,教理不能通达,教义肯定通达。义是什么?一宗一派与你所学的这个触类旁通的,你都没有障碍。所以真正菩提心没发出来,我们就应当知道,我学习的遍数不够,为什么不发菩提心?那就继续努力,万缘放下,他真能成功。
念佛人临命终时,见到的佛不是阿弥陀佛,决定不能走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4集(净公上人)
「又《鼓音王经》云: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这都是证明。四众?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这叫四众。四众念佛弟子,下面这句话重要,能正受持,着重在正。正是什么?正是正心正念,能够接受经典的教诲,执持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得见到佛,这是决定往生。真正往生的瑞相是这样的。「又《华严经》云:如来有十种佛事。一者,若有众生,专心忆念,则现其前。是均为本经之良证」。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菩提心没发出来,闻法不透》)
...,丝毫不爽。
念佛人临命终时,佛没有来迎,决定不能走。家亲眷属来诱惑你,那是冤亲债主,还有,如果是魔王外道,他会变现佛菩萨形相来接引你,他不是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见到释迦牟尼佛、药师如来,真有。是不是他来接引?决定不是。你平时不念他,他怎么会来?见到的佛不是阿弥陀佛,就知道是假的,魔来接引你,这个一定要认识。还有临终助念的人要帮助他,他要看到,我看到释迦牟尼佛来了,立刻要知道决定不能跟他去,要提醒他,一定要跟阿弥陀佛去,这个话最重要了。如果不提醒他,他就跟他去了,那就上大当。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5集(净公上人)
所以蕅益大师解释这个发菩提心解释得妙绝了,印光大师赞叹备至。他的解释很简单,我们一听就懂了,恍然大悟。什么叫菩提心?真相信,真愿意去,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308
我相不相信?真相信。愿不愿意去?真愿意去。那你菩提心足了,这个条件具足了,下面你只要肯念佛,就行了。往生确确实实就在临终的一念,临终的正念,正念就是这个念头,真信真愿。人在临命终的时候,真信真愿就能往生。念佛功夫,那是你的品位。蕅益大师讲,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只要能往生,品位不要去计较。像蕅益大师一样,人家问他,你老人家往生净土,什么品位你就满意?蕅益大师答覆人,我下下品就满意了。这个话说得好,只要往生,一生就作佛,不要去计较这些品位,让你的心更专更一。更一更专,你往生品位一定很高,肯定的。特别计较品位的那些人可能品位很低,你不计较的时候反而高了。世尊为我们介绍当然要详细一些,把它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
...正受用是法喜,这个东西锲而不舍。为什么会欢喜?318
有悟处,就欢喜了。如果没有悟处的话,天天读它会读厌了;有悟处他就有欢喜,愈念愈有滋味。古人所谓世味哪有法味浓!所以一般人不知道,认为出家学佛的人很可怜,世间享受他都没有,殊不知他那个享受,世间享受不能比,你怎么比都比不上,他里头有真乐。
古人比我们好,古人从小就扎根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27集(净公上人)
「于正因中,发心念佛,实为首要」。最重要的一桩大事,这段经文,总共说了六桩事情,第一个受持本经,我们想到极乐世界去,依什么方法去?就是依这部经。第二求生净土,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我们皈依,皈依阿弥陀佛。第三要发菩提心,菩提心要像蕅益大师所说的,对这个法门真信,没有丝毫怀疑,真愿。真信、真愿意往生,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师所说的,这个心是无上菩提心,他万缘放下,一心一意的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第四要严持戒律,前面讲得很多,现在我们的戒律做不好,原因在哪里?没有从根上下手。古人比我们好,古人从小就扎根,根是什么?根是《弟子规》。我在净业三福里讲得很清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往生净土第一个条件,必须要遵守。怎么孝养父母?怎么样尊师重道?把《弟子规》学会、落实了,你就做到了。这是古来祖师大德给我们开这条路。如果不走这个路,那也行,你就得跟着释迦牟尼佛指导的路子,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中国古大德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就不必学小乘经;如果儒也不学,小乘也不学,大乘落空了,怎么学都学不像。所以儒释道这三个根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古人比我们好,古人从小就扎根》)
...享福?畜生道享福。畜生道享福,我们最容易看到的,你看人家养的宠物,那畜生真有福报,全家人都喜欢牠,全家人人与人之间还要斗争,唯独对这个小动物都有爱心,所以他修福得这个福报。所以我们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六道一定要离开、要舍弃,这个地方决定不是长居之处,要移民到极乐世界去。我们用两年的时间来分享这一部《大经解》,大家真的清楚明白了,你不会怀疑了,破迷开悟,断疑生信,决定在这一生求生极乐世界,而且自己有把握去,机会就不会错过了。
这种心态往生很容易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34集(净公上人)
从「此下明忙里偷闲,精进念佛」,从这里看起。净宗法门修学最重要的就是念佛,所以三辈往生都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在这一品「往生正因」里面也没有例外的,一心称念比什么都重要。这一品末后这一段,是说工作非常繁忙之人,没有时间念佛,只有忙里偷闲,但是要精进,这一句着重就是在精进。「思惟熟计,欲得度脱,即深思熟计」,我们通常讲深思熟虑,跟这个意思相同,「欲脱生死」。这一句实在是修行人最关紧要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我们确确实实是希望了生死出三界,对于六道轮回真的没有贪恋了,不再牵挂,这种心态往生很容易,真的是万修万人去。凡是念佛人而不能往生的,就是这一句的问题,他对这个世间有留恋,舍不得放下,念佛念得再好,甚至于也发大乘心,修六波罗蜜,修普贤十愿,最后到人间天上享福去了。功德跟福德也在一念之间,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这种心态往生很容易》)
...
最近前几年,大概前四年,前四年深圳有个黄忠昌居士,三十多岁,他做实验,他听我讲经,很多三年就念佛往生,他就发一个愿,念三年,看是不是真的能往生。在深圳闭关,向小莉护法,护持他。两年十个月,他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还差两个月满三年,真的不是假的。黄忠昌在关房里面,每天是念一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会集本,一句阿弥陀佛,心定下来了。凡夫三年成佛,这是人间第一等人,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他告诉我们,人人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干,没有一个人做不到。所以到极乐世界不难,只是你不想去,真想去是一点都不难。精进我们要学。弘法利生是好事,这是大慈悲心,特别是在现在时代,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异常,真正能够发大菩提心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好事情。那你要成就智慧、成就辩才,智慧是主,辩才是附带的,有智慧自然得佛菩萨加持,辩才无碍,这不是学得来的。可是这个地方,这后头六个字重要,念念不能忘记的,离邪行,行真法,真法是什么?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法,真中之真。所有一切障碍你念佛的,障碍你心地清净平等觉的,全是邪法,总得要记住。
为什么会得到轻安?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58集(净公上人)
第四个「轻安觉支」,这个轻安是享受,「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这是智慧。为什么会得到轻安?身心,你看轻利安适,关键在放下,他真放下。他把忧虑放下,341
把牵挂放下,把烦恼放下,把习气放下,所以才得...(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那是精中之精》)
...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学校,让一般年轻人向往的是知识,求知的欲望。确实有不少年轻人有狂热的求知欲望,你不能满足他,你障碍不了他。但是这种求知的欲望,如果方向错了,他就走向迷途,多!这是佛门常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少,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不能少,少善根福德因缘没有一法你能成就。因缘不容易遇到,但是如果你有感,佛菩萨有应,他来帮助你,那就不难遇到。由此可知,最重要的还是善根福德。什么是善根?能信能解是善根。我遇到了,不相信他,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相信他,我不懂,那也没有法子。能信能解是善根,能行能证是福德。学了不肯真干,没福。净土宗真能干,就是老实念佛,这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把这八个字做到,就有感应,阿弥陀佛就加持你,你就真正接受到佛力加持,你肯定会成就。他能帮助你增长信心,能帮助你开智慧,能够体会到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开经偈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都是真的。所以善根福德还是最重要的,因缘我觉得是次要,真正有善根、有福德,佛菩萨会给你做因缘,你会遇到,这个缘分你会遇到。
起心动念两桩事,第一正法久住,第二代众生苦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59集(净公上人)
「四、除觉分(即轻安觉支),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故名除」。断除,诸见是见惑,烦恼是思惑。如果再引申这个烦恼,它的范围很大,见思烦恼...(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念觉分,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
...些名闻利养,这烦恼习气,害人的!眼前得一点名利你能享受多久,你有多长的寿命,你享完之后你怎么办?如果在享福的时候造业,那真叫得不偿失,不如贫贱之家,贫贱之家不造业。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现象,美国一个催眠的医生魏斯博士,他写了四本书,四本书我都看过。他用催眠术发现很多人前世是人,这一世他又来了。你细心去看他,都是普通人,不是做大官的,不是发大财的。普通人生生世世还做普通人,为什么?没有做大善,没有做大恶,他没有能力,他没有智慧。如果是大善大恶,找不到了,大善到天上去了,找不到他,大恶到地狱去了,找不到他。所以,他从催眠报告里面我们体验到的,明白它有道理,这些例子可以能给我们做证明。
把轮回心转变为菩提心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86集(净公上人)
从「《文句》曰」,这里看起,这是《法华经文句》,「显善权曲巧,明观行精微。上句明觉他,善能观机逗教,行权方便。下句明自觉,於观行善入精微」。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修学能有悟处,这就是精微。「如是自觉乃能方便觉他,随机应缘,故曰善巧」。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文句》里面讲得非常好,如果自己不能自觉,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你就不可能随机应缘,这句话意思很深很广。如何能够自觉?心地一定要清净。自觉是生智慧,无论在什么境界当中,我们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生智慧,他不生烦恼。如果在顺境、善缘,你生贪爱、贪恋,这就错了,这是凡夫,这不是修行人;在逆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大善知识,顺境多,逆境少,有没有?有,有逆境,也有恶缘,善缘恶缘都有。我们细心去观察,善财童子如何应对,如何在这些不同境界当中成就自己。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是磨炼自己的,你在这个经教里学习的,你不通过磨炼那不叫修行。
365
清凉判《华严》信解行证,你能信,你能够解,你不能行,修行就是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练什么?练随缘不著相,不著相就是妙用,就随缘妙用。不著相,你的清净平等觉现前;一著相,烦恼现前,怨恨现前,不平现前,这个东西现前。这些东西现前,使你往下堕落,你的信跟解到此地完全瓦解,完全堕落到六道里头去,所以还是个轮回心。修行没别的,如何把轮回心转变为菩提心。世尊在这个经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地方转不过来,这修行功夫不但是不得力,完全垮掉了。前面跟我们讲的,菩萨以金刚智慧,金刚什么意思?绝不会改变,绝不会动摇,绝不会为外境所转,这是真功夫。凡是禁不起环境考验,风吹草动自己心就稳不住,这个难,这一生不能成就,做再多的好事都是人天福报,念佛不能往生。往生,诸位一定要记住,一个最高永远不变的一句话,那就是「心净则佛土净」。《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三个标准,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后头那个觉,觉是大彻大悟生实报庄严土,标准都在经题上。我们平等跟觉达不到,一定要做到清净,如何清净?放下,放下便是。放下里面最重要的是情执,情执是最难放下的,情执能放下,还有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把轮回心转变为菩提心》)
...落实,他就用上。所以那种亲和的力量太大,把敌人都看成亲人,化怨为亲,真变成亲人了,真的相亲相爱;化敌为友,感化敌人变成最好的朋友。这是外交里头最重要的两句话。跟外面交涉往来,一定要能够用德行感召,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不需要用武力,不需要用手段,要用真诚心。所以夫子这个五德是中国人读书大家共同承认的,也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学温良恭俭让。以后这变成君子之风,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就这五个字,做到这五个字是君子,比这个更高的是圣贤。
370
佛念多于杂念,这比什么都重要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90集(净公上人)
「《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下面念老有注解,「菩提正道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因者,种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故名善根」。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专门对修净土的,专门对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对这种人讲的。所以劝我们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净平等觉的心,我们把上面加真诚,下面加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与它相应,不违背它,这就是菩提心。当然最重要是第一个真诚,如果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用虚伪,错了。所以这个菩提心,不是说我念佛的时候用真诚心,我对人,人家用什么态度对我,我也用什么态度对他,错了。别人骗我、坑我、害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都这种心,我们能学吗?不能学,你要晓得那是轮回心。用这种心搞六道轮回,他搞六道轮回,我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我还是用跟他一样的心,这就叫有愿无行。你想到极乐世界去,你没有做极乐世界的因,去不了!不是佛法不灵,是我们自己搞错了。所以别人欺骗我,我不欺骗他,我用真诚心对待他;别人陷害我,我用慈悲心对待他。为什么?他是六道轮回的人,我是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的人怎么可以跟这个世界人一样?
你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回心转意,这个世间用什么心态对我都无所谓,为什么?我们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佛念多于杂念,这比什么都重要》)
...对待他。为什么?他是六道轮回的人,我是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的人怎么可以跟这个世界人一样?
你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回心转意,这个世间用什么心态对我都无所谓,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叫最后身,下次不来了,最后身。来生到极乐世界去了,不在娑婆,跟娑婆告别,这是对的;你对这个还有留恋,还跟这个世间人结缘,可麻烦了。我们跟世间人只结法缘,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回来度你们,这个对的,法缘。没有善恶果报这个缘,这个统统一笔勾消,那我们现前就得清净自在。所以一定要懂得,心是阿弥陀佛,心是真诚、清净、平等、觉,对待别人一味慈悲,平等慈悲、清净慈悲,这就对了。一向专念,这个非常重要,这是属于行门,发菩提心是愿,有愿有行,用行来践愿,实践我的愿望,这一向专念。所以一定要学,在一天当中睡觉不算,从你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佛念多于杂念,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的比例,能够做到佛念十分之八,杂念十分之二,你就决定得生。不但决定得生,你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就能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你念佛功夫成就了。如果我的杂念跟佛念是一半跟一半,百分之五十跟百分之五十相比,一半一半,往生未必有把握,那要靠临终的缘分。如果我们的功夫是六比四,我每天的佛号百分之六十,杂念百分之四十,应该可以往生;再提升,佛念百分之八十,妄念百分之二十,你就自在往生。这个事情要干,这个事情是真的,其他这个世间事全是假的。能舍要舍,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佛念多于杂念,这比什么都重要》)
...土即是此方」。这两句话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讲尽了。
种善根怎么种法?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91集(净公上人)
「又《大悲经》曰: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盘界,不可穷尽。故知善根是亲因,从因得果,果具种子,复作胜因,如是辗转,善根无尽,是故菩萨具足如下种种妙德。」《大悲经》上这几句话意思很深,明了之后我们就会欢喜种善根,欢喜行善事。一称佛名,现在我们终於明白了,这一句佛号是善中之善,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的中心点就是这一句名号,372
是众善的枢纽,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不能跟它相比。我们是在读这一部《无量寿经》,差不多读了一大半,才恍然大悟。那我们种善根怎么种法?真的,经上讲得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世出世间什么善根都种,如果让这个善根早一天发芽、茁壮、开花、结果,你必须对这一句阿弥陀佛真正的义趣要能够略知一二;我们现在知道不多,只略知一二,受用就不可思议。所以你知道的愈多愈好、愈清楚愈好,为什么?力量愈大。力量从哪里生的?从心想生的。唯有你真正清楚明了,你的忆念,这个忆跟念才能够相应,忆佛跟念佛才能相应,也就是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法身大士念念流入萨婆若海,有这个味道在,这是圆证三不退的境界。我们对它不很了解、不很清楚,念有,是善根,没错,功德不显著;如果能把杂念念掉,决定能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没问题,你智慧开了,你完全明白了,这个时候无尽的感恩之心自然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种善根怎么种法?》)
...表里相应』,表是外表,里是内心,内心跟外表是一致的,不自欺不欺人。下面说,「据净影意」,净影大师的意思,「表指言,里指心。其疏曰:言表心里,语不违心,故名相应」。「盖以心口如一,为表里相应」。「兹广其义曰」,引申来说,「表」是表现,表现於外面的,这统统是表;换句话说,你的行住坐卧都是表,言谈举止统统是表,表现在外面的,我们讲表现在生活,表现在工作,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里」是内心,内心是什么?内心是仁义礼智信,是礼义廉耻,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是中国千万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教诲,全是性德,这些东西是自性里头的本能,本有的,完全表演在生活上,表演在外面。「内外一如,是名相应,此即直心」。大乘佛法里讲菩提心,第一个是讲直心,《起信论》就用这个名词。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讲三心,合起来叫菩提心。直心是体,真心,中国人讲本性本善,那个本性就是直心。
「《净名经》曰」,《维摩诘经》,「直心是道场」。道场是什么意思?诸佛如来大道所在之处叫道场,古圣先贤行道之处称之为道场。这个行道,生活是行道,他在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叫道场,不一定是指什么寺庙庵堂,不是的。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一栋建筑,所以佛的道场在哪里?他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道场。他在那里教化,他在那里表演,言教的场所就是道场。这里说得更好,直心是道场,这个人如果是直心,直心就是表里一如,里外相应,心跟口是一不是二,这就是道场,这个人所在之处这个地方就是道场。所以直心是体,深心是自受用,自受用叫法喜充满,孔子所说的不亦悦乎,自受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直心是道场》)
...教里头,时时刻刻劝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你怎样能够把冤家变成亲家、把恶人变成好人?这是你的功德,真实功德,这个功德可以帮助你往生,帮助你增高品位。这个对我不好,我对他有意见,我不害他,但是我远远的排斥他,我不跟他接近。在世法讲算是不错了,你没有害他之心,可是你把他的法身慧命断掉了;你能包容他,是长养他的法身慧命,这个功德不得了。几个人会算这个帐?所以把在一生当中,自己可以能够修到的无上功德,都自己给自己糟蹋掉,不肯去做。还认为自己不错了,我的度量很大,我不记他的仇了,可是法身慧命有机会不给他。总不能把冤亲债主看作自己最亲的,像父母一样。他虽然不愿意学佛,念念不忘帮助他学佛、帮助他觉悟,这个心是菩提心。
419
我们都念这个,都知道,什么条件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我们的菩提心就发不出来,自己以为是菩提心,其实错了。菩提心,我们说得很清楚,清净平等觉。心就是不清净,怨恨恼怒烦没去掉,不能够像《还源观》上所说的,《还源观》上是性德,没有这个心量,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含容空有是心量,心多大?能包虚空,这是含,含空;能容万法,没有一样不能容,含空容有。为什么要做这个?这是你的真心,你本来是这个样子的,现在变得这么一点小心量,一个人都不能够容他。心量愈小,你就愈苦,心量小到极处就是阿鼻地狱。鬼的心量比地狱大,畜生的心量又比鬼大。照理说人的心量应当比三恶道的众生都要大,现在我们的心量不如三恶道,所以三恶道的众生他往生了、他出离了。我们这一批人呢?将来死了以后去填他们的位子,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19-10-29 19:17:03
|
只看該作者
都到三恶道去了。阿弥陀佛的种子叫金刚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心量小是假的,心量大是真的》)
...德,没有这个心量,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含容空有是心量,心多大?能包虚空,这是含,含空;能容万法,没有一样不能容,含空容有。为什么要做这个?这是你的真心,你本来是这个样子的,现在变得这么一点小心量,一个人都不能够容他。心量愈小,你就愈苦,心量小到极处就是阿鼻地狱。鬼的心量比地狱大,畜生的心量又比鬼大。照理说人的心量应当比三恶道的众生都要大,现在我们的心量不如三恶道,所以三恶道的众生他往生了、他出离了。我们这一批人呢?将来死了以后去填他们的位子,都到三恶道去了。阿弥陀佛的种子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看是哪一生、哪一世再遇到这个缘,接著再修,这一生去不了。这一生想去,一定把心量拓开,一定要发菩提心,千万不要疏忽这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还是去不了。菩提心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不能包容的,没有不欢喜的,造作五逆十恶罪业的众生都能包容。为什么?他本性本善,他本来是佛,只是一时糊涂,你能不原谅他吗?佛原谅他,菩萨原谅他,连阿罗汉也原谅他,我们不能原谅他。
祖师讲的这几句话都是现前的,都是许许多多人会入这个境界,自己不愿意入这个境界,可是自己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知道,这就是前面讲的愚痴蒙昧,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干傻事。你的心量要记住,你的心量跟佛一样大,你本来是佛,今天堕落这个样子,就是心量太小了。这心量小是假的,心量大是真的,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心量小是什么?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是这个东西把你心量变小了。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心量小是假的,心量大是真的》)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七卷
...法界,只有实报土,其它的都没有。诸佛刹土里头有这种佛土,我们在「华藏世界品」、在「世界成就品」里面读过。那是诸佛菩萨的极乐世界,纯是实报土,没有同居土,也没有方便土。
一切诸法都在大圆镜里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49集(净公上人)
「不独阿难以佛威加被,得见佛身,及诸依正」。阿难是阿罗汉,弥勒是等觉菩萨,诸佛菩萨、阿罗汉都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见到佛身,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依正是极乐世界。「即今末法众生」,讲到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是处在释迦牟尼佛末法的时代,那怎样?「但能入此法门」,这个话是彭际清说的,你要能够入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什么?净土法门,持名念佛的法门。这部经叫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个法门。「不离当念,疾得见佛」,你能够是真的万缘放下,一心专念,你也能见到这个境界。这个话不是假的,他后头引《华严经》做证明,说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同一个道理,世尊说法这个时候,能感动阿弥陀佛把这个境界现给我们看。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有没有人见到佛?有。见佛多大?真的,像须弥山王、像黄金山,有见到的。佛现的身相好像虚空一样大,这一看,半边天,奇怪你看得清清楚楚,一点不模糊。所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离当念,疾得见佛。
439
「《华严经》云:诸佛一似大圆镜,我身犹若摩尼珠,诸佛法身入我体,我身常入诸佛躯」。这是什么?我跟佛变成一个身体了。佛就像大圆镜,...(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一切诸法都在大圆镜里》)
...闻经法」,之所以称它为边地、胎生,就是这后面十二个字,他生到极乐世界,五百岁是我们人间的时间,不是极乐世界,我们人间五百年,这是最长的时间。那个时间短的有三、五天,只要他不疑惑,花就开了,莲花化生。他有疑惑,花不开:花不开,他就没有机会见佛闻法修福修慧,所以他要耽误一点时间。如果花开了,他就入品,最下的地位是凡圣同居443
土下品下生,这带著疑惑。我们学佛的同学带疑惑的人很多,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不带疑惑?现在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乱世,地球,社会混乱,地球灾变异常,只要你还关心这些事情,还在打听这些事情,都叫做疑惑。你要不疑惑,问这些干什么?一心念佛就好了。什么叫真信?这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叫真信,这叫正信,这个人没有疑惑。
各方面的信息来,我们看到、听到了,最后总结都是念阿弥陀佛可以化解,那就好了,我就不必再听,不必再打听,咱们一心念佛,不就问题解决了吗?真的,一点都没错,只要放下万缘。还打听这个、打听那个,还不相信,还有怀疑,怕这样往生恐怕都是边地,都是疑城。所以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什么都放下;如其打听这些事情,不如念经打听极乐世界,咱们对极乐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一点都不怀疑,这就对了。我们亲眼看到的,真正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一些阿公阿婆,他们一句佛号、一串念珠,一天到晚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念头都没有。念个三年真往生,站著走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打听这些事情,不如念经打听极乐世界》)
...家里人支开,不让他接近,她走得那么潇洒,走得那么自在。
…………………………………………………………….
灾难这么多,每个月我们看到一个报表,看看就好了,就可以了,不必再去打听。十方神圣传递信息也没有这个必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万缘放下,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灾难不必过问。我早就讲过,在澳洲的时候,今年三月在澳洲我就说得很清楚,劫难来了,该留的留,该去的去。该去的这是共业,你不能不去,去到哪个地方我们现在可以决定;现在如果不决定,去的地方是被业力牵走的。我们希望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我们在这个时候真的要把万缘放下。神明传递的信息也放下,就是经上所说的,要真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我决心要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话蕅益大师讲的,在《弥陀经要解》里头,不必疑惑,我决定得生。我们学了这部《无量寿经》,我在经上告诉大家的,我们决定能生净土。为什么?净土是我们自己心性所现所生,是我们自己阿赖耶识所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都是自己,不在外头。大乘经教里佛讲得太多了,「心外不能,法外无心」,你要不相信这个,念佛生净土也是边地疑城。真正有智慧,真正明白了,统统放下;如果我们不在共业里头,那还留在这个世间,留在这个世间你有使命。留下来都是善人,善人就好教,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行就是他也会念佛。那我们留下来,要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
…………………………………………………………………
社会的动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打听这些事情,不如念经打听极乐世界》)
...,对于这桩事情他不再有疑惑了。这五种智他未必真正清楚,未必真正了解,但是他相信,他不怀疑。这是自性般若起作用,信佛智慧。下面一段:
447
【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这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这个很难得,非常不容易。『善根』是什么?大乘经教里常说世间善根,也就是说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个根生的,这就善根,能够出生一切善法,这个善根就是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十善业道最后的意业,这三个根。出世间一切善根,大乘经教里佛也说,「精进」,精进是菩萨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什么叫精进?精就是纯一、精纯,一点不夹杂;进就是永远前进,绝不会后退的,这叫精进。用我们这部经里面所说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真精进。这八个字做到,上品的功夫生实报土,中品的功夫生方便有余土,下品的功夫生凡圣同居土,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精进两个字要认识,我们这个心里面有很多杂念就不精,精就失掉,纵然天天有进步不是精进,所以问题还是很多。真精进,问题没有了,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晓得。这两种人都决定得生,你看不怀疑佛的智慧,知道佛明心见性,所有智慧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只是佛把障碍都去尽了,智慧现前;凡夫是障碍重重,虽有不能现前。佛给我们讲这桩事情,深信不疑,知道自己是在凡夫地,知道成佛之后自性智慧圆满现前,这五种智怎么会怀疑!
相信自己的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再加上精进,这样子断恶修善就是功德。如果没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这个事情麻烦!我那个时候看到这个情况,我自己非常吃惊,为什么?因为我也有爱好。不一样!我爱好是什么?经书,特别是线装书,那些好的版本。爱这个书的时候,死了以后书里头有蛀虫,那就去投胎搞这个去了,这愈想愈可怕。所以我把我那些书统统捐掉,多半是送给我们佛陀教育基金会,让它翻版,统统把书印出来,原版都留给他们了。还有一些我印了之后就送印刷厂,原本由印刷厂,由他们自己保存。为的是什么?怕后来有人印,他有底本。我把这个也放弃了,一丝毫都不可以贪恋。所以喜欢,那个麻烦就来了,往生就产生障碍。样样都要舍,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肯定得生,没问题。
「经中三辈往生,皆由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跟一向专念都重要,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去不了;虽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也去不了。这是一定要记住,我们想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句话牢牢的记住。菩提心就是大智、就是大悲、就是大愿、就是圆融一体之心。「情执深重即是愚痴」,你只要对这个世间任何一桩事,或者是一个物、一个人有贪恋的话,这叫愚痴,你发的那个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情执,你的喜欢、你的爱好把你的菩提心全部破坏掉了。这是菩提心难发。「取相分别则有取舍」,有取舍慈悲心就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所以你有取舍,「何由兴起」,你怎么能够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要有取舍,这两个没有了。我喜欢这个人,我讨厌那个人,大慈大悲没有了,大慈大悲是菩提心。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经教学当中,我把菩提心说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此地说得也很好,菩提心是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也说得好。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发出圆融一体之心?只要圆融一体之心发出来,清净平等觉马上就现前。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总是起取相分别,叫着相,这是把菩提心破坏了。
「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没有智慧、没有慈悲、没有圆融,取相分别...(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怎么能成就?》)
...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去不了;虽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也去不了。这是一定要记住,我们想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句话牢牢的记住。菩提心就是大智、就是大悲、就是大愿、就是圆融一体之心。「情执深重即是愚痴」,你只要对这个世间任何一桩事,或者是一个物、一个人有贪恋的话,这叫愚痴,你发的那个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情执,你的喜欢、你的爱好把你的菩提心全部破坏掉了。这是菩提心难发。「取相分别则有取舍」,有取舍慈悲心就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所以你有取舍,「何由兴起」,你怎么能够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要有取舍,这两个没有了。我喜欢这个人,我讨厌那个人,大慈大悲没有了,大慈大悲是菩提心。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经教学当中,我把菩提心说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此地说得也很好,菩提心是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也说得好。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发出圆融一体之心?只要圆融一体之心发出来,清净平等觉马上就现前。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总是起取相分别,叫着相,这是把菩提心破坏了。
「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没有智慧、没有慈悲、没有圆融,取相分别,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怎么能成就?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发心一向专念,为什么没有感应?为什么身体毛病还有这么多?为什么想做一桩好事有这么多障碍?细心去追究总有原因。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把它守定,外面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
452
因所感应的。我们自己错了,给后人记取经验,不犯我们的过失,他将来的路就能走得很平稳。我们的过失在哪里?谦虚不够,恭敬不够,四摄法不够。所以虽然是好事,也给人带来嫉妒障碍。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因为自己把名闻利养已经放下了,所以这些嫉妒障碍对我自己来说是有利没有害的。庞居士所讲的,「好事不如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怎么能成就?》)
...么多?为什么想做一桩好事有这么多障碍?细心去追究总有原因。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把它守定,外面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
452
因所感应的。我们自己错了,给后人记取经验,不犯我们的过失,他将来的路就能走得很平稳。我们的过失在哪里?谦虚不够,恭敬不够,四摄法不够。所以虽然是好事,也给人带来嫉妒障碍。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因为自己把名闻利养已经放下了,所以这些嫉妒障碍对我自己来说是有利没有害的。庞居士所讲的,「好事不如无事」。心发得很圆满,楞严会上佛说:善心一发,功德就圆满。不是你不做,是因为有障碍,你没有法子去做,你的功德已经圆满了。这些理事都要明了,经典的教训我们才能够记取。菩提心发了,不要再让它有障碍。菩提心发了,是非人我都放下;是非人我没有放下,菩提心决定发不起来,那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是有障碍的。所以取相分别则有取舍,只要有取有舍,就没有办法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就有名无实。
「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故念佛亦不能入于三辈之中。」这就是讲念佛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跟极乐世界结个法缘,这一生往生有困难。「蕅益大师谓念佛如无信愿,亦不能生,正与此同。」真信切愿,不容易!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我们也有信愿,为什么不能往生?我们的信跟愿都有夹杂,杂而不纯,所以不能往生。真能往生,你的信跟愿要精纯,精就是一,一心,我只有这个愿望求生净土,其他的愿望统统没有,这才行。要知道,精一是真心,有妄想分别执着那是妄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妄心。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些东西夹杂着,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大乘,严格的说,放下见思烦恼,你还有尘沙、无明,都不叫做真正菩提心。为什么?《...(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怎么能成就?》)
...太多太多!「独力修行,岂无错路」,没有人知道,无论修哪个法门,走到岔路、走向偏邪,这是肯定一点都不稀奇。「若复徘徊不信,深恋尘劳,如蛾赴火,如鱼处涸,曾不几时,大苦随后」。这讲灾难,在今天决定不能够犹豫不决,徘徊不信就是犹豫不决。深恋尘劳,尘劳就是这世间,世间的亲情,世间的名利,五欲六尘决定不能够贪恋。下面两句是讲愚痴没有智慧,飞蛾扑火,鱼游到沙滩回不去就死路一条。所以,曾不几时,大苦随后,这个大苦是三途,贪瞋痴慢如果不断,情执不能放下,无论修哪个法门都没有效。「宜各猛省,莫更他求」,今天要觉悟、要回头,专心念佛求生净土,你就对了。这个路确实像经上所说的不难,只要真正发心,经上讲得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简单的说,蕅益大师讲的,真正求往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这一生我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求了,只求往生极乐世界,其它一切都放下,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很快成就。这是事实,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亲眼看到的就不少,这还能不信吗?
念佛是善中之善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66集(净公上人)
下面是黄念老的解释,「准彭氏之说」,也就是依彭际清居士的说法,「要而言之」,他讲了四条。「其首二」,就是第一、第二,「则是劝愿」,劝我们要发愿求生,「亦即发菩提心。第三是劝信。第四(我们刚才念的是)劝行,止恶行善,而善中之王则持名也」,这一句非常重要。世间人都希望止恶修善,断恶修善,善要怎么修?确实没有人知道念佛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为什么?一心念佛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这个善有多大!还有能跟这个相比的吗?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阿弥陀佛的德,阿弥陀佛的名号,象徵著、代表著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菩萨所修的善行,用他来做代表,而实际上阿456
弥陀佛就是自性圆满的性德。所以世尊在此地再开导我们,没有比这个更善,修什么善都不如念佛。为什么?如果不念佛,世间修再大的善,果报都在欲界天,出不了欲界。欲界最高的一层天叫他化自在天,福报真大,我们可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菩萨在不在这世间?》)
...名第一弟子』。这个赞叹实在讲太殊胜,你今天要是明白了,贵的是直下承当。什么人是如来第一弟子?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佛弟子当中他是第一弟子,你学其它的法门,第二、第三、第四,排下去了。这个话不是我们自己说的,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何以故」?这提个问话,为什么?於一切法门当中,「以念佛法门最为第一故」。为什么?这个法门能叫上中下根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平等成就,下下根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就平等了。这个平等就是此地比喻,悉赐大白牛车,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这一点我们要晓得,要肯定念佛法门最为第一,最为难信。「於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能生实信」,真实信,「如教奉行,故称第一」。如教奉行,你只记住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了,你看就这么简单。上中下根全能接受,真的是第一。希望我们对这部经要真信、真发愿,做如来第一弟子,将来的成就也是第一成就。
458
森林里所有的房子全烧掉,就是她这一间没烧?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68集(净公上人)
可是到一个星系毁灭的时候,就见到大火,佛经上讲的劫火,经上说这个火烧多大的范围?火灾烧到初禅天;换句话说,六道全没有了,全毁掉。水灾可以淹到二禅天,这叫大三灾,风灾可以吹坏三禅天,只有四禅没事。四禅叫福天,福报大,为什么说它福报大?这个三灾它没有。要修多大的福报你才能生四禅天,修大福报还得要修禅定,心地真正清净平等。但是这个地方给我们透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什么人是如来第一弟子?》)
...为什么?因为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他用这种方法他能把无始无明习气断尽,断尽他就证得圆满的佛果,《华严经》讲的妙觉如来,在等觉之上,那就圆满成就了。所以这一句很深,意味很浓,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它,这是大菩萨的事情,菩萨摩诃萨,至少都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以上,这他们修的。
「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什么叫破相?知道念念不可得就破相了,即相离相,他不执著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他心地清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叫离相。这不是我们初学的人,初学的人做不到。未离相,「但能依相专至」,这里头最重要就是专至,我们依相不要紧,用妄心可以,只要你专到极处,专念阿弥陀佛。你看本经修行宗旨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个一向专念就是此地讲的依相专至。你就依靠阿弥陀佛的相,依靠极乐世界的相,念念只求极乐世界、只求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决定往生。要紧的不要疑惑,决定不疑惑,你就决定得生;疑惑也能够生,生到边地疑城。何必要疑?能够完全不疑,那就是这部经要真正用心去学习,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疑惑就没有了,没有一个不往生。
下三品的多半要人助念,中三品的助念都不需要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71集(净公上人)
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因为念佛三昧太殊胜,得一小小的三昧就能往生。这小小的三昧是什么?我们平常讲功夫成片,实在讲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功夫成片这个意思,就是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知道念念不可得,还能够系念相续不断,这是功德》)
...这方面去发展。
『如是一心求净方』,这是自己终极的目标,我一心一意不求世间名闻利养,做再多的好事不求果报,求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这些事情是佛所做的事情,诸佛如来他就干这个事,所以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也是行佛之行,佛是救世之行。这个三句,「等三句,上段表闻信此经,今则引申其义,从闻信而起愿行」。信愿行是分不开的,密切关联。「受者,信受。持者,执持」。净土法门它从有门入,它不是空门,教我们执持,执是什么?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了,只执著阿弥陀佛,经教里面,我们只执著《无量寿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从执著,契入进去之后就不执著,从有执著到无执著,叫暗合道妙,不可思议。「依教奉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一定要遵从经典的教诲,经典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展开经卷,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面前,恭恭敬敬接受,老老实实的去奉行,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同时复书写、读诵、赞叹、演说、供养」,这都是天天要做的。书写,我们今天编印;读诵,每天要认真去学习;赞叹,读诵经典是赞叹,一心专念是赞叹;演说,演是表演,要把我所学的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我做到了。表演给别人看,这是什么?身教,身教而后才有言教,言教是说。以此功德供养《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真做到了就是真供养。
「如上种种胜妙功德」,胜是殊胜,妙是微妙,我们真正能这样做,这是殊胜微妙功德。「均以至诚心、不二心,回向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佛怎么救世间?需要我们来做帮助》)
...一年澹,一月比一月澹,这是证明我们自己功夫有了进步。一个星期不洗澡,身上虽然有污垢,但是它不难闻,真有功夫的人并不染着。这都是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要认真努力修学,绝对不是给人看的,是自受用。真正得自受用,才能够利益别人。自己都得不到受用,如何谈到他受用?他受用必定是先自受用。
诸佛菩萨教诲我们一句话,「要真干」!这些年来,我们将佛法做了一个总归结,归结二十个字,我们写了一副对联,大家都熟知,都能记得很清楚,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我们修什麽?修真诚心,真就不假,诚就不虚伪;清淨就不污染,平等就没有高下,正觉就不迷,慈悲就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这是佛心,这是菩提心,我们要如是存心。落实在生活,要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麽?一切通达明瞭,这叫看破;放下是一尘不染,丝毫不染着。表现在外面,就是此地讲的「光明显曜,蔽诸大众」,是什麽?自在、随缘。末后结归到念佛,前面九句十八个字统统是念佛,以念佛做归结裡面的总归结,这个样子我们一生当中就圆满成就。起心动念都要如是修、如是学,自自然然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念念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
下面这是假设的话,为我们做个比喻,假设『无量亿自在梵王』,这不是一个,无量亿,这是多。大自在天王坐在佛的会下,他们的福德光明都不能现前。好比是什麽?我们从另外一个比喻,我们以无量亿的蜡烛,把这些蜡烛统统点燃,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九集) 2000/06/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9》)
...然是个小国,足以给全世界做一个好榜样,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确实是如此。
我们听到这番话,跟佛在经典裡面对我们的教诲,不谋而合。我常常跟同学们提到,佛教我们处世待人之道,就是六度四摄。六度四摄必须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穿衣吃饭,落实在家庭,落实在夫妇之间。夫妻在一起过生活是行菩萨道,谁懂得?家庭是道场,人人皆是菩萨。团体是道场,你经商,你开个商店,店铺就是道场,老闆员工都是佛菩萨,你的顾客都是你度化众生的对象。佛法要如是落实,世界可以达到永久的和平、安定、兴旺。
这个事情难不难?实在讲不难,难在要有人去推动,难在这个地方。我们今天在这裡办培训班,培训班的目的是劝导我们同学发大菩提心,我们来推动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四弘誓愿第一愿的落实,「众生无边誓愿度」。真正肯推动,你是菩萨,你的悲心要常度众生,你来世可能以国王的身分出现,应以国王身分度众生,那就现国王身;应以大臣身度众生,你就现大臣身。《普门品》裡面讲的三十二应,也会应在我们的身上,应在每一个同学的身上。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在佛法上修学都叫白修了。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苦口婆心教导我们,「真干」!我们今天最大的障难,就是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真要命!
这个事情,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多次提到。如何来挽救?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我们细细观察他们自行化他,就能够悟明他们的诀窍。诀窍是什麽?天天讲经说法。天天...(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一集) 2000/6/2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1》)
...们修的是淨土,为什麽要去读《十善业道经》?甚至于还有人问:「为什麽你还要讲《华严经》?」一些初学的人不明瞭这个道理。淨土从哪裡学?《观无量寿佛经》上韦提希夫人遭了大难,家庭的变故、国家的变故,痛不欲生,向世尊求教,有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她想求生。世尊非常慈悲,将十方诸佛刹土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她选择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选对了,世尊对她的选择非常讚歎。
她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是怎麽教她的,这个我们不能不留意。佛没有教她往生方法之前,先教她「淨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又告诉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淨业正因」,三世诸佛所修的法门不相同,意思就是说,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根基,无量无边的法门就是修这三条,这三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而总纲领、总原则实际上就是前面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这两句。佛法的修学从这裡开始,也在这裡圆满,这是根本,向下都是方便。怎样圆满这两句?那就是后面的九句,从「慈心不杀」往后是方便,方便当中最重要的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讲解这两句话,你说《十善业道经》我们要不要读?不懂得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是两个空洞的口号,不能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六集) 2000/06/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6》)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八卷
...,尽心尽力去照顾一切众生,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孝顺之道。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跟别人相处,人家对我们不欢喜了,我们对不起人,应当要检讨,应当要反省,我们不能叫一切众生对我失望。你才想想,佛家教育的博大精深。
「奉事师长」,师长跟父母一样,我们也要照顾老师的物质生活,不辜负老师的教诲,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佛法从这裡开始,佛法也到这个地方圆满。这两句是根本,其馀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是方便,以方便法落实这个根本,圆满这个根本,这叫佛道。从哪裡做起?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做起,如果心裡头没有我刚才讲的这个观念,你就没有慈悲心。能够孝养父母师长之心,孝养父母师长之志,这个人才具足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落实在修十善业。父母希望我们在社会上是一个好人,是个善人,老师也期望我们在社会上是个善人,我们能以全心全力帮助社会,特别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教学的基本,根本教学。从这裡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升了一级。再提升一级,「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裡头「深信因果」,我讲得很多,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这个因果。这三条十一句,世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三世诸佛,淨业正因」,从十善业道落实。
与人相处,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同一个房间。如何相处?修「六和敬」。跟一切人相处,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做到,要求自己做到。佛法高明的地方,令人讚歎的地方,就在此地。佛法从来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我自己要做到六和敬,对方做不到没有关係,没有障碍,障碍永远在自己这一方,决定不会在对方。现在人颠倒、错误,认为所有障碍都是在对方,不在我这方,错在这裡。许哲居士一生修行能成功,她明白这个道理,她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七集) 2000/06/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7》)
...我们一个瓜的种子,那是因,把它放在玻璃杯上,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为什麽?没有缘。它的缘一定要土壤、要水分,要阳光、空气,你把它的缘断掉了,虽有因不会结果。我们知道每一个众生阿赖耶识裡头,十法界的业因统统具足。我们有三恶道的因,我们也有作佛作菩萨的因,统统都有。所以在十法界裡面,我们要想有怎样的成就,你只要懂得缘就行了。我想作佛,我把我这个佛的缘让它念念增长,其他九法界的缘,我把它控制远离它,那我这一生当中就作佛了。
作佛的缘最重要的是什麽?念佛,念念都跟佛相应,你就决定作佛。不要怀疑自己没有善根,没有佛种,那就错了,一切众生皆有佛种,所以自己要有信心。「淨业三福」第三条裡面,「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我们讲了很多很多遍,那个「深信因果」不是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定要相信念佛就作佛,念菩萨就作菩萨。所以真正懂得的人、明白人,他一天到晚只念阿弥陀佛,他也不会去念经,也不会去念咒,也不会去修其他法门。为什麽?杂了,杂了乱了功夫不纯,最重要是功夫纯。功夫纯,你就决定有把握。为什麽有些人他对于自己往生具足十分的信心?他专修,他不杂。夹杂,你能不能往生是个未知数。功夫纯一,是决定肯定的,所以还搞其他的干什麽?
我们每天听经、读经,为的是什麽?为的是断疑生信,为这个。如果你已经相信了,决定没有丝毫怀疑,这个经教就不要了。你还在听经读经干什麽?一句佛号念到底...(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二集) 2000/07/0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2》)
...准在自己。这几个本子,哪个本子你看得很顺,看得很畅通,意思很明显,这个本子对我就契机,契机就得利益。诸位要晓得,讲经说法是给你介绍,是缘,能不能成就是你的功夫。功夫是什麽?功夫是信、愿、行。信什麽?不是信这个经本,是信阿弥陀佛。所以不管是什麽样经本,它内容介绍的都是教你信阿弥陀佛、信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没错。所以只要建立信心,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
行,决定要依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纲领,「都摄六根,淨念相继」。「都摄六根」裡面,决定圆圆满满包含了十善业道。为什麽?如果你造十恶业,你决定没有办法收摄六根;果然收摄六根,这个人决定是纯善之人。以善心、善行,念佛才得往生淨土。我们通常讲发菩提心,这都是泛泛而言。怎麽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要哪些条件?《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前面三位善知识,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吉祥云比丘代表佛宝,所以教念佛法门。海云比丘代表二住菩萨,治地住,代表法宝,就跟你讲发菩提心,那裡头说得详细。我们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菩萨发菩提心跟我们完全不一样,要真干。妙住比丘代表三住菩萨,代表僧宝,修行住,怎样修六度万行。《华严》虽然讲了许许多多法门,但是指归淨土。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淨宗初祖,在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我们自己要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决定不能够妄语、两舌。这个毛病不能改掉,菩提道上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你的逆境、恶缘,总是不容易摆脱,这些障难从哪裡来的?一定要晓得,是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如果你要是怨天尤人,你是罪上又加罪,堕落、受苦还是自己,没有人代替。不懂佛法的人,往往受到灾难自己心不平,总是觉得别人陷害他,总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他,社会对不起他,甚至于是老天爷对不起他,佛菩萨对不起他,这个造业就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六集) 2000/08/0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6》)
...享受,你能享几天?纵然让你活上一百岁,就让你享受一百年,一百年跟无量劫不能比。这麽短的时间的享受,堕落三途,无量劫都不能翻身。这个人傻了、迷惑了,真正不懂得利害。我们能够捨弃,捨弃一切恶业,「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以清淨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这个条件就是亲近阿弥陀佛的条件,我们为什麽不干?
所以克服自己烦恼习气,是我们当前的急务。今天修学佛法不必懂得太多,佛的教诲抓到几句,终身奉行,我们就成功了。我在讲台上讲经四十一年了,我归纳大乘佛法的精髓,写了二十个字,我们真正把这二十个字做到,你就决定往生淨土。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菩提心。说「菩提心」大家不好懂,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对所有一切的人,对至亲好友真诚,对冤家债主也真诚。陷害我、杀害我的人,我只有一个真诚心对他,永恆不变,我走的是佛道。生命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诚心永远不能够变更,一变更马上就下坠。六道众生用虚伪的心,不是真诚的;染污的,不是清淨的;高下,不是平等的;愚痴,不是觉悟的;自私自利,不是慈悲的。所以从烦恼习气翻转过来,就是大菩提心。
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怎样过这一生?看破、放下。看破是样样都明瞭、样样都清楚,佛法的名词讲,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说你多自在。在这个世间「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别人争、我们让,别人进、我们退,这是诸佛菩萨、圣贤人教我们,生活、工作、处世待人的心态。于是我们的生活就自在、就快乐,自在就是佛家讲的解脱。随缘而不攀缘,换句话说,在这个世间,我们处处都是被动不主动。主动,我们要怎样怎样做,你就有烦恼,随缘就没有烦恼。有机会我们要做,没有机会我们更快乐,我们没事。
中国佛协刀副会长上一次到此地来,跟我们谈要合办培训班,我们也很欢喜,我们...(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九集) 2000/8/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9》)
...有贪瞋痴慢,外面的境界再多、再巧,也无动于心,这样才能得自在,这样才能随缘。随缘一定是自在的,随缘裡面带来烦恼那就错了,这个事情我们就不能随,随缘裡头决定没有烦恼。
世间的烦恼大多起于得失,得失心太重了。果然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诸位晓得,得失心没有了,这时候可以随缘了。有缘,广利众生,不是为自己,为利益众生;没有缘的时候,利益众生的事、心行也绝不中断,做的方法不一样。古德常说的,有缘分我们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没有这个缘分,那就独善其身;所以没有休止的。这正是古人所谓,有缘我们兼善天下,无缘则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就是准备将来遇到有缘的时候为大众服务。念念不忘这个心,这就是大菩提心,就是度众生的心。
有一些佛门弟子,在家出家我都遇到过,慈悲心很重,念念不捨为众生服务,想尽方法去找机会,惹得一身的烦恼。这是错误的,这就是讲的攀缘而不是随缘。自己精心在那裡计画,应该要怎样怎样做,这个错了。明白的人不会这麽作法,但是有另一个作法,求佛力加持,这是正确的。求佛力加持也不是天天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祷告,那也是属于攀缘。这裡头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努力充实自己,念念不捨为众生服务的心愿,这就是求佛菩萨加持。由此可知,佛菩萨加持决定不捨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有成熟,这个机会就遇不到。
我早年在台中求学,离开老师那一天,我就发愿教学,一直没有机会。等了四十年,新...(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九集) 2000/9/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9》)
...、有这麽个根性,总是想占卜问问,所以佛也顺从众生的习气,说了一部《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佛教我们佛弟子,如果对于吉凶有疑惑,如何去占卜。所以我们看到这部经典,想到佛真的是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这些人大开方便之门。但是那个占卜的方法,前面都教你怎麽样去修,你才能得到感应;你要没有修学的功夫,是得不到感应的。在中国,我们看到有一个小册子《观世音菩萨灵课》,那也是占卜的。前面印光大师有一篇序文,写得很清楚,占卜之前要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百零八遍,这求感应,这个很有道理的。为什麽?诚则灵,你这一百多遍佛号念下去,心定、心诚了。
如果我们永断贪瞋痴,这个心是真心,是直心正见,你的菩提心就现前,所以一切吉凶祸福不用再去过问了。一切时是好时,一切日是好日,一切处是好处,没有一样不吉祥。还是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原理,「境随心转」,你的心纯善无恶,你的境缘统统都转过来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再看底下这一句: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我们一定要知道,恶道可怖,那真的是非常恐怖。地狱最苦,决定不能去。《地藏菩萨本愿经》裡面说得很多,无量无边的苦楚,任何一种我们都受不了。可是地狱实在讲是很容易堕落,很难出离。哪些人堕地狱?佛在经上讲的「五逆十恶」,十善业道的反面是十恶业。「五逆罪」裡面,「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古时候讲的阿罗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好老师...(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六集) 2000/9/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6》)
...,就是爱,不要为自己想。我为一切人想,一切人为我想,这才和睦相处。我只知道为我想,不肯替别人想,总想自己佔一点便宜,让别人吃一点亏,世界会大乱,到最后怎麽样?最后毁灭自己,这是愚人。
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爱人才是真正爱自己,敬人才是真正敬自己,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帮助自己,为什麽?虚空法界是一体。佛家尤其是大乘的教学,就是讲这个道理,就是讲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一定要用真诚的慈悲、清淨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慈悲就是爱,爱裡面有真诚清淨平等正觉,就称它作慈悲。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来生活,用这个心来工作,这是把这个心完全导向最正确的方向,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方向,佛家称之为大菩提心。人能有这个心,自然能放下,自然能看破,看破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瞭通达,放下是绝对不为自私自利,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服务,这种服务自在随缘。
所以我们四念处读到这一段,我们要深深去反省,妄心是无常的,刹那不住,念头生灭就像洪水一样,要知道如何去防范、如何去疏导。彻底解决的方法,那是高级的佛法。让我们捨弃妄心,常住真心,这是究竟彻底正本清源的方法,佛法裡头有。契入这个境界,大乘经裡面讲法身大士,契入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圆满。这一条我们就讲到此地,今天时间到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六集) 2000/11/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五集) 2000/1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5》)
...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都落实在十善业,十善业要是做不到,前面三句都是空话。用什麽来孝养父母?修十善业,你的父母欢喜:「我这个儿女是善人!」修十善业才是真正奉事师长,老师欢喜:「学生善!」离开了十善,孝亲尊师有名无实。所以,这一条做到了,一心念佛求愿往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裡头有三辈九品,那就看你功夫浅深,功夫浅深正助两边都有。
三福第二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从第一条再进步到第二条,第二条裡头决定包括第一条;换句话说,你能够做到这七句,从「孝养父母」到「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能把这七句做到,念佛往生生方便有馀土,不一样!如果再把后面四句也能做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往生决定是生实报庄严土,我是这个讲法。
淨业三福是助修也是正修,真正契入境界,正助是一不是二。怎样念佛?你能把这些都做到了,都叫做念佛。「孝养父母」是念佛,「奉事师长」是念佛,「慈心不杀」是念佛,「修十善业」是念佛,字字句句都是念佛,这叫做「念正助道」,念兹在兹,决定没有失念。「失念」就是忘掉了。初学的人总是免不了常常失念,所以每天要修忏悔:「为什麽我这个念头忘掉了?」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所以念佛人为什麽要带个念珠,手上拿个念珠?念珠的用意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失念,一看到这个念珠马上就想起来了,这是念珠很大的作用。所以念珠不仅是计数,最重要的是提...(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六集) 2001/3/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6》)
...善恶的标准在佛法里是依《十善业道经》,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杀生、偷盗、邪淫这是十恶。造十恶业外面环境就变坏,造十善业它就变好,这个事情得要相信!现在一般人说,这是宗教讲的,这是迷信,这不合科学,那个麻烦就大了,你就等着吧!你自作自受。我们相信的人我们自己改变,佛法里讲的有别业、有共业,一个人修一个人得利益,一群人修这一群人得利益,修善有善果,修恶,你们造这些杀盗淫妄那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依止修观,说出为什么要修止、为什么要修观。修观是对治二乘人的错误观念,他不发菩提心,也就是说他疏忽积功累德,积功累德要做,不能不做。但是我们在大乘教里面总算看清楚,积功累德里面有执着就变成福德,变成福报,在哪里享受?在六道享福;如果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不执着,那叫功德。所以佛菩萨在这个世间,他所积的是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跟福德的差别在此地。福德出不了六道,功德就超越,为什么?它跟自性完全相应。所以古大德告诉我们,“不修止观,不得入菩提之门”,这个意思说不修止观就不能开悟,就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菩提之门,是菩提道,可是止观的时候,无论是修止、修观都不能有分别执着。在妄想不谈,因为要讲妄想都没有,那是《华严经》上对法身菩萨说的,我们得不到利益。我们必须就我们自己现前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2009/2/7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7》)
...助众生?跟咱们中国五千年前老祖宗讲的话真是不谋而合,咱们老祖宗教我们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用教学的方法。释迦牟尼佛你看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的话他继承王位,他做国王。国王做得再好只能救他一国,不能救天下,不能救一切众生,他国王不做,他去当老师。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看清楚,释迦牟尼佛是老师,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一个职业老师。你看看从三十岁,我们一般人讲得道,什么叫得道?真放下,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真搞清楚。如果说要舍,不但六道舍掉,十法界也舍掉,可是他的身体还留在世间,留这个身帮助十法界、帮助六道三途苦难众生,他没有我了,所以在他来说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得大自在,这叫大乘,这叫大菩提心,不舍一切众生。为什么?因为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这里觉悟,那里没觉悟,会有这个现象吗?有,不相信你自己想想,我们人生病的时候,这块地方麻木,麻木就好像迷惑颠倒,麻木不仁。可是我们这只手是很灵敏的,我们给它按摩,让它恢复原状,这是觉,它这个迷,一体,怎么可以不帮助!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自己不觉那是没法子,要靠觉悟的那边来帮助我们;我们觉悟之后,一样的,一定要帮助不觉的部分,就这个道理。整个宇宙是一体,比说一家人还要亲切,一家人不是一体。整个宇宙是一体,都是从自性清净圆明体里面变现出来,这关系多密切!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所以法法圆融没障碍。
因此止观要双运,有止有观,有观有止,观是...(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2009/2/7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7》)
...是我们这只手是很灵敏的,我们给它按摩,让它恢复原状,这是觉,它这个迷,一体,怎么可以不帮助!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自己不觉那是没法子,要靠觉悟的那边来帮助我们;我们觉悟之后,一样的,一定要帮助不觉的部分,就这个道理。整个宇宙是一体,比说一家人还要亲切,一家人不是一体。整个宇宙是一体,都是从自性清净圆明体里面变现出来,这关系多密切!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所以法法圆融没障碍。
因此止观要双运,有止有观,有观有止,观是止之观,止是观之止,看破放下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可是初学要从放下开始,放下你才能看破,开始放下什么?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你才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菩提心从这里开始,为什么?这你最亲近的人,对你最有恩德的人。身命得自于父母,父母是养育之恩;慧命得自于老师,老师有教诲之恩,人生在世恩最重的无过于这两种人。然后我们把孝亲的孝,把尊敬老师的敬,把这个孝敬扩大,扩大到能孝敬一切众生,就是菩萨。为什么要扩大?扩大就见性。局限的时候,那你还是有执着、有分别,你就不能见性。一扩大的时候,自性清净圆明体它就现前,在佛法里面讲这叫究竟成佛。所以止观一定要学,我们常常让自己的心清净就是止,把所有的妄念放下,不要去想,善念、恶念都不想。人要放下,至少我们一天要修二十分钟,早晨修十分钟,晚上修十分钟,对你身体健康就非常有帮助。每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统统放下,让头脑...(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2009/2/7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7》)
...门深入。到什么时候你可以拜很多老师?你在这个老师会下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得清净心之后,你在这个老师会下就毕业了,我们中国人叫出师,你可以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之后广学多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识吗?五十三个老师。他的根本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座下得根本智,就是得清净心。清净心得到之后,也就是像《无量寿经》经题,他在文殊菩萨会下得“清净平等觉”,他得到了。得到之后,老师就告诉他,你可以离开我这里,可以毕业了,到处去参学,成就你的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你只要一接触、一听你就明了,你不迷了,广学多闻。佛门里面常讲的四弘誓愿,第一个叫你发心,发大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无量无边苦难众生你要发心去帮助他,你要发心去照顾他,你要发心去成就他们,这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是帮助别人,先要帮助自己,你自己不能成就,你没有办法帮助众生。
成就自己头一个成就德行,我们今天讲素质教育。德行是什么?德行是把烦恼断掉,德行就现前,自性的性德就流露。现在我们是烦恼,无明是烦恼,妄想是烦恼,分别是烦恼,执着是烦恼,统统把它断掉,断掉之后清净平等觉就现前。这一现前,你就要提升,“法门无量誓愿学”,五十三参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成就无量智慧,你才能帮助众生,你才能圆成佛道。都教得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依照这个原理原则去学习。所以自己有这一点点智...(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2009/2/7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7》)
...去猜,全错了,你怎么能猜得到。
要怎样才能真正懂得?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听懂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我们听经所懂得的那些东西,那不是如来真实义,那是什么?我听到这个经,我想到是什么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所以这个难!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几个人能懂?给诸位说真话,阿罗汉能够懂得少分,凡夫没有办法,菩萨能懂得多分,只有法身菩萨才真正能听懂,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所以《华严经》对象是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对象是他们,佛是给他们讲的,他们是真的当机者。凡夫有没有分?凡夫做旁听,旁听也有分。清凉大师讲“大心凡夫”,他能体会到。大心凡夫是什么?发大菩提心的凡夫,他有能力听得懂。发大菩提心是什么?无我无私,起心动念都想到一切众生,这样的人行,他能听得懂。换句话说,有自私自利的、有分别执着的,他就很难。虽然很难,不能说没有利益,有利益,纵然他解释得有错误,还是有好处。为什么?因为一切凡夫的心,虽是妄心,妄心跟真心不二,真心是真,妄心是如。常常听,不中断的听,慢慢就把他的根性从凡夫根性自自然然就回归到菩萨根性,可以养成。这里头最重要的关键,信心是第一,不间断是第二,间断就难了,间断就染污了,这是中国教学里面所说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我是凡夫,但是我天天跟圣贤在一起,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变成圣贤,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凡夫学佛,薰陶是比什么都重要。古大德劝我们,“一门深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 2009/3/29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7》)
...波罗蜜。这一定要懂得。
后面我们再看一段,《华严经探玄记》里面所说的,《探玄记》第十七就是第十七卷。它先说“释名”,解释这个名相,“以因行华严成果相,令显著故”,显是明显,因地上是修《华严》,华严三昧,前面所说的成佛的果相。第二讲体性,“体性者,法界行门心海为体,以等持广大无限量故”。这里头几句话很重要,一切行总名称都叫法界行门,为什么?你没有离开法界。像我们这些年来,特别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都是法界行门,怎样修?你得用真心,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正觉心、用慈悲心去修。如果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与法界就不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用这个心去修,修布施、修礼敬、修持戒、修赞叹,你把文殊的十行,这十个行门的纲领,普贤菩萨的十愿,你把它合起来,愿里头有行,行里头有愿,都是圆满的。这个一心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五种,五种就叫一心,真诚,真诚里面就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慈悲心里面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样修才如法。以等持广大无限量故,等是平等,持是永续,大行大愿,与自性的性体、性德圆满的相应。
第三跟我们讲业用,“业用者有二:一依此显说华严法,故无量寿经叹菩萨德中,言得佛华严三昧宣说诸佛经典”。这是起用,你看看,依体起用就有这样殊胜的德用。《华严》在中国,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19-10-29 19:21:37
|
只看該作者
可以说所有宗派里面都...(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 2009/4/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0》)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九卷
...:老师找学生更难,老师找什么学生?传他道的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传道的人太难太难了,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智慧,第三还要有福报,没有福报不行。所以佛教弟子福慧双修,慧虽然最重要,还把福放在前面。你看古人无论是哪个宗派的道场,学人进入道场,所谓五年学戒,那是什么?五年修福。修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做义工,常住里面做义工做五年。做满五年之后,你才可以当清众学习,进入讲堂学经教,禅堂去坐禅,念佛堂去念佛。前五年都要当义工,我们侍候别人,以后才有人照顾你,这很公平的。现在这些规矩都没有了。所以一切都得如理如法,如理如法,没有忍辱功夫是不能成就。尤其是在现代,佛法衰微,真正有心人,发菩提心的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有这样的大愿,那你没有大的忍耐,你不会成就。大的忍耐还是要遵守古大德的教训,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心是定的。
有许多同学来找我,因为我们二00六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做了一次大的活动,这个会议完毕之后,我就顺便到伦敦去。从巴黎到伦敦坐火车,它有海底隧道,参观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在之前我参观过牛津大学,也有伦敦大学。伦敦大学去过两次,这是欧洲汉学的中心,我看他们的汉学系,也给他们上了两堂课,跟他们的教授交流,深深感到我们这一代缺乏顶尖的人才,真正第一流的教授没有。所以我回来之后就常常想,不要有多,有十个人之内,不超过十个人,志同道合,我们大家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2009/5/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4》)
...好才可以学第二门,他心是定的,定生慧,慧开了之后,开慧的现象,智慧开了触类旁通,他没学过的东西,只要他一接触就明白,很容易!这就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门门都通。到了这个阶段,在古时候一般二、三十岁的时候,你看看二十岁之前扎根,扎根是一门,二、三十岁之后广学多闻。
所以诸位要记住,你看四弘誓愿,那里面就有很深的意思,告诉我们学习的原理。首先要求人要立志,发愿,立什么志?人活在这个世间,这一生不为自己,要为别人,要立这个志。所以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不是为自己。度的意思,用现在的话就是服务,就是帮助。我要立志发愿为一切众生服务,全心全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立这个志,这叫菩提心。你要想真正满足你的志愿,真正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把它做好,你要有道德,你要有学问;你没有道德、没有学问,你的愿是空愿,你做不到。所以后面这三个愿都是为第一愿,首先成就德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要持戒、要修定,持戒是用戒律规范自己,强迫自己断恶修善。因戒得定,一个人持戒久了变成习惯,那就很自在!变成习惯的时候就变成定,变成三昧,他心是定的。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心都是定的、都是清净的。净到一个阶段,真正得到定,自己胸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大概五、六年,六、七年,智慧开了。智慧开了之后,广学多闻,那个学就容易,一接触就明白,你一看就明白,一听...(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五集) 2009/5/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5》)
...面只讲到般若,般若就包含这四种,不另外说出来,统统在般若里头。所以十波罗蜜后面这四条就是从般若再展开,它起作用的时候有方便、有愿、有力、有智。
我们前面学到方便,方便也叫善巧方便,大用无方。今天我们看“愿”,为什么会有方便?愿力不可思议,愿力在那里推动,所以方便就无量无边。我们看底下简单的解释,“八,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大愿也。”大乘法里面,愿也有三种,第一个就是“求菩提愿”,这个地方写得很清楚,修上求菩提;第二个是“利乐他愿”,利乐他愿这里有,下化众生,它里面还包着一个外化有情,“外化愿”,这里面也包含自利利他的大愿。从愿波罗蜜里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愿,第一愿实在讲就是菩提心。我们学佛决定不能疏忽,你为什么学佛?为求菩提。菩提是什么?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觉悟为什么这么重要?觉悟是佛,不觉是凡夫,学佛就是学觉悟。觉悟什么?对于宇宙、万法、人生,人生是讲自己,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不是讲别人,讲自己。自己是正报,除自己之外都叫做依报。我们在家里面,父母,在家人有妻子儿女、亲戚朋友,那是你依报里的人事环境。你居住的房屋,你耕种的土地、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是你依报里物质的一类。乃至于整个宇宙,都是属于依报,在佛法里面讲有情跟无情,有情是所有的动物,包括人,这是有情,一个是无情,全属于依报。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 2009/5/13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9》)
...,全包了。在这里面都起自利利他的大愿,你的愿大,你成就大,你的愿小,成就小。为什么有人证阿罗汉,有人证菩萨,有人证佛?愿不一样。小乘根性,证得阿罗汉他就自以为满足,不想再向上提升,佛告诉我们,他不想提升是有时间性的,两万大劫。两万大劫之后,阿罗汉会回小向大,经过两万大劫时间的培养,心量慢慢拓开,要向大乘菩萨学习。辟支佛是一万大劫,回小向大。我们在修学的时候,佛的确是以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我们现在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断,可不可以学?可以,模仿!不是真学,学着玩玩也可以,当作游戏,像小朋友一样,虽然是游戏,但是也很逼真。所以大乘教里,佛教初学通常是教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是发菩提心,首先要把心量拓开,你要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你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着,普度众生。这个度,用现在话就是帮助他、协助他。协助什么?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觉悟,为什么?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没有边际的利益,帮他觉悟。众生没饭吃,你送一点食物给他,没衣服穿,你送几件衣服,那是小事,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不是真实利益。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解决眼前饥寒的问题,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这个生死讲得也不是太大,六道轮回的生死问题,解决不了。
所以佛有种种善巧方便,佛教给我们修三福、修六和敬、修戒定慧三学、学菩萨六波罗蜜、修普贤十愿,这是略举简单的例子。这五个科目是早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在行...(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 2009/5/13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9》)
... 后面还有几分钟,让我们再强调一句重要的话,“常随佛学”,不能中断,中断功夫就败坏了。从哪里学起?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提出五个科目,我们就从这五个科目学起。第一个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里面就包括儒释道的三个根,所以一定要从家里做起。你把父母的关系搞好,把夫妇的关系搞好,把儿女的关系搞好,你从家里做起,学佛,一家人幸福。用什么方法?用《弟子规》、用《感应篇》就搞好了。所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弟子规》,“慈心不杀”就是《感应篇》,底下一句“修十善业”,头一句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个东西搞好了,然后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很容易学;“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它前面一句是“发菩提心”,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然后,我们跟大众相处要知道修六和,六和怎么修的?我自己跟别人和,不要要求别人跟我和,要求别人跟我和就错了,永远得不到和睦。我跟别人和,一切从我做起,那就能做得到。我去影响人,不是别人来影响我,这是真学佛,真干!胡小林这两年半搞成功,他的秘诀就在此地,是从我做起,不要求别人,他做成功了,做了榜样给我们看。六和重要,有这个基础你才能学佛,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才能做得圆圆满满。这是我们净宗同学,我提出这五个科目,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规范,我们要把它做到,这就是世尊最好的弟子。尤其六和要是做到了,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如果台湾真正出现这么一个道场,台湾这个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二集) 2009/5/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2》)
...过来的,我们三皈是皈迷、皈邪、皈染,这就错了。迷邪染前途是黑暗的,迷邪染是三恶道,来生得人身都成问题。所以,没有前面十善,你就没有办法受持三皈。什么条件佛会传授三皈给你?你前面第一条做到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佛就传授三皈给你,把学佛的总的目标、方向传给你,你就向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保持住,不能越轨。怎样才能完成?底下讲“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众戒是觉正净的标准,你怎么样做就觉,怎么样做就是迷,《弟子规》是标准、《感应篇》是标准、《十善业道》是标准,再深入大乘的经藏,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你基础有了,你能够入门,入门之后要向上提升,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第三条,这一条是大乘。声闻、缘觉,菩提心还没有发起来,你只要一发菩提心,就超越声闻、缘觉。这里面“深信因果”不好懂,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这一句对我产生很大的困惑。为什么?它要摆在第一条,我一点都不怀疑,它摆在第三条,我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它这个三条,诸位要晓得,第一条是人天善,第二条是小乘善,第三条是大乘善,大乘是菩萨,菩萨还不信因果吗?这问题来了。对菩萨讲深信因果,菩萨对因果还有不相信的?有,真有。对什么不相信?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相信,这个深信因果是专门讲这桩事情。佛在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很多,许多的菩萨对于这桩事情有疑惑,所以世尊为了应机说法,说八万四千法门,说无量法门,让你选择,你喜欢哪个法门你就依那个法门学;修学,只要你方向不变更,目标不变更,决定可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五集) 2009/5/2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5》)
...土的依照净宗,净宗五门功课,叫行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常常要用得上的。头一个基本的理念,一定要建立在净业三福上,要认真去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师长不在了,念念不忘,不忘什么?不忘师长的教诲,这个重要,见到师长的遗像,听到师长的名字,师长的教诲就提起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都是戒律、都是威仪,这个是戒律、威仪的基本,所有戒律、威仪都是以这个为根本。就像《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依这个为大地,戒律、威仪好像是树木花草,它依大地才能生长。所以这三个根重要。
有这种根、有这个本你才能够学佛,学佛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不仅是净土宗,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统统要依这个为基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要是违背三福,你就是违背佛菩萨的教诲,你不会有成就。释迦牟尼佛讲得好、讲得清楚,三世诸佛,过去一切佛、现在佛、未来佛,菩萨修行想成佛,一定是依这三条,违背这三条的话,不可能他能修成佛道,你说多重要!我们掌握这个总纲领、总方向,从哪里落实?从这三个根落实。净宗里面的指导,我们讲的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六度,最后一条普贤十愿,我们提出就五门功课。这五门功课,我们讲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与净业三福第一条相应。“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怎么落实?...(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一集) 2009/6/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1》)
...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小乘阿罗汉他跟大乘两个对比,是哪一个等级的菩萨跟他平等?《华严经》说得很清楚,七信位;换句话说,小乘阿罗汉跟大乘菩萨相比,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六信都不如他,七信才跟他平,八信就超过他。所以小乘初果跟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是平等的,一年级,大乘一年级,小乘一年级,他们地位平等。可是智慧不一样,断烦恼的功夫相同,统统都是断八十八品见惑,大乘比小乘聪明,心量比小乘大。
这是说菩萨于有情众生之中,这个菩萨,人就多了,层次不相同,许多阶级,这个我们讲真菩萨,这不是假的。有假的吗?有。不能说假的,说什么?说相似即菩萨,他修菩萨道,也发菩提心修菩萨道,但是烦恼没断。你看我们现在,也修三福、也修六和、也修六波罗蜜,这不是修菩萨道吗?甚至还学普贤十愿。可是修得怎么样?去考试,分数都不及格,不能说没有,六十分算及格,考个十来分、二十几分。这在佛法里面讲叫相似菩萨,像个菩萨,不是真菩萨。这种人就多了,太多了。你看现在受菩萨戒的,人家一合掌称老菩萨,相似菩萨,他不是真菩萨。可是他对菩萨道、对菩萨行,真的很羡慕、很想学,也很想成就,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那就是古德所讲的“总在遇缘不同”,看你遇的是什么缘。如果缘很殊胜,遇到真菩萨,你跟他学,遇到正法道场,遇到善知识、同参道友,这个缘就具足,三种缘都具足。你看,好老师、好同学,又有好的修...(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 2009/6/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4》)
...。末后一句“修十善业”,这是根本。所以佛经,我们一展开,你会看到“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是有标准,第一条做到就叫善男子善女人。“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也就是我们讲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才是佛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具备善男子善女人的条件,你才能学佛。所以佛收弟子的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才能到佛门里面去拜老师,求授三皈,受三皈就是正式拜老师。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的条件,这都是属于小乘,小乘建立在善男子善女人的基础上。我们能把三皈、戒律做好,一举一动都有威仪,再进一步提升就学大乘,所以第三条是大乘,大乘第一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头一个要发心,菩提心是什么?就是四弘誓愿,你要把心量拓开,“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能够包容,你不能说这个我喜欢他,我度他;那个我讨厌他,我才不度他,你就没有菩提心。发菩提心不能带条件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哪些哪些众生我不度他,你还附这个条件吗?没这个道理。所以要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真诚心,去普度一切苦难众生,这才叫大乘,菩萨心肠。深信因果,我初学佛,我对于这一句就碰到障碍,为什么?那是菩萨,菩萨还深信因果,我就感到奇怪。如果这条它放在第一段里面,我一点都不稀奇,如果第一段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深信因果”,这个我一点没有问题,我觉得是应该的。前面两条都没写,摆在第三条我就不懂,这因果讲什么?我们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凡夫都知道,难道菩萨不知道吗?想了好几年才想通,这个因果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这个因果很多菩萨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 2009/6/2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5》)
...之有无,我们真信,我们真的发愿,就取得净土的资格。往生净土之后品位高下,就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决定你品位高下。如果我们把这些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了解得愈多,你放下愈多、愈彻底,帮助你提升品位,这是好事。如果我们没有经教的薰陶,虽然念佛念得很勤,无始以来的习气很重,就像此地所说的,里面有无明,无明就是糊涂,外面这些恶友,把恶友当作亲人,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像《地藏经》上讲的,“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起心动念是不是自私自利?一切都想到为自己,不好!这个心是什么?轮回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记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讲“十念必生”,但是第十九愿是讲“发菩提心”,连在一起。《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看“三辈往生”,上中下三辈都有这句话,可见这句话重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自私自利不是菩提心,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菩提心发不出来。应该怎么样?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着想,不要想自己,为正法久住着想就对了。
佛所传的法门很多,这一点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佛为什么说这么多法门?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佛是随顺众生的根性接引大家,开无量法门。释迦佛离我们三千年,在现前这个时代肯定有一些法门不契机,现在就说没有这种根性。他老人家在《大集经》里面跟我们说,正法时期是戒律成就,像法时期是禅定成就,末法时期是净土成就。这个话用意很深!这话里头明白的显示出众生的善根福德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生活在末法时期,遇到的是社会动乱,这个动乱过去历史上没有的。佛告诉我们净土成就,我们选择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这是听话的学生,听谁的话?...(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八集) 2009/7/1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8》)
...胎儿在坐胎的时候他就得到正气,他没有染上邪气。出生之后,他眼睛睁开来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开始学习,父母、大人在他面前言谈举止,他在学!
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教小孩背的,《弟子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他统统做到,让婴儿看到、听到、接触到。所以小孩到三岁一千天,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这个一千天是他的扎根教育,根深蒂固,不会变!中国古谚语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的根扎得稳,八十岁不会变。我没想到这一生当中非常有幸,我十岁之前生长在农村,十岁之后才搬到城市,城市就没有农村那么淳朴,容易学坏,农村里头不会学坏。所以想想,现在教育真是有问题,有大问题,这社会怎么办?要靠真正有心人发菩提心,舍己为人,来拯救这社会,这是菩萨事业,这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所以因果教育比《弟子规》还要重要,深信因果的人,《弟子规》、《十善业》就学得很踏实,真心做出来。不相信因果的人,《弟子规》、《十善业》学得再好,名闻利养现前敌不过。里面有无始劫来贪瞋痴慢的习气,外面这个诱惑力量太强大,你能敌得住吗?人如果贪图名利、贪图享受肯定堕落,这一点很可怕。所以现在教育太难!
从前农村一般来讲闭塞,没有传媒,没有信息。我住在乡村,离城市二十五里不算远,十几公里,可是县城里面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人到乡下来跟我们说,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十天半个月才知道。现在不行,交通发达,资讯发达,农村也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八集) 2009/7/1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8》)
...十心”,就是学佛菩萨反过来。随顺烦恼,迷惑颠倒,造业受报,这是说我们现前的环境,这文字上讲的,“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就是随顺六道众生,造六道轮回的业,感六道轮回的果报,昏是迷惑,倒是颠倒,迷惑颠倒造十恶业。“积集重累”,这个累就是罪业生生世世累积,无量无边。佛教我们要认真忏悔,忏除业障,无量劫造的罪业能不能忏悔得掉?能。我们现在学的逆流十心,这十种心全是忏悔,修这十种心我们的罪业就能忏除得干净,所以这很重要。
第一个“深信因果”,你看看把这个摆在第一句,而不是把儒的《弟子规》、佛的《十善业》,不是把这个摆在第一,深信因果。《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第三条,四句话,“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不仅是净宗学人,可以说是各个不同的宗派,乃至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最高的指导原则,就这三条。我说这个话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讲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人天道。今天我们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没做到,所以无论怎么修法、无论怎么精进,功夫不得力,法喜不能现前。大乘教里面常讲,菩萨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我们没有。什么原因?头一条孝养父母没做到,亏了孝道,奉事师长没做到,亏了师道,孝道、师道有亏欠,你功夫怎么会得力!这些年来我们极力提倡扎根教育,从根本上修,根本上修就是修孝道,孝亲尊师,这是根,根本的根本。人不知道父母之恩...(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九集) 2009/7/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9》)
...没有拿什么钱、东西去供养,我依教奉行就是供养,真供养,这不是假的。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道理我明白、我懂了,我就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我做到了,这叫法供养。一切供养当中第一,“依教修行供养”。我们所得到的真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毁谤我的人是菩萨,侮辱我的人是菩萨,陷害我的人是佛菩萨,天天找我麻烦的人也是佛菩萨,我用什么心对待他?感恩的心对待他,处处在学,天天在学,不断在学,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境界。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天天增长,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愈做愈欢喜。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没有了,所有一切不善的行为没有了,不善的念头是贪瞋痴慢,念头没有了,行为自然就纠正过来。
第六是“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中国意思是觉悟。我们在没接触到大乘佛法之前,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念念为自己,为自己就会伤害别人,真的是损人利己。菩提心跟这个相反,他真正觉悟,能舍己为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人我是一体,这个道理深。《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大乘教里面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从这个地方我们认知整个宇宙是一体。为别人才是真正为自己,要是为自己那真正是害自己,为什么?增长我执。为什么会有六道?因为你执着有我,就有六道,哪天不再执着身是我,六道就超越了。只要有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身见”,执着身是我,错了,身不是我。我有没有?有,大乘教上讲,诸佛如来有四净德“常、乐、我、净”,有真我。真我,真我不生不灭,这个身有生有灭。身是什么?佛法里讲得好,它不是我,它是我所,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九集) 2009/7/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9》)
...,是我所有的,这个要搞清楚,你就觉悟,你就不受害了。六道凡夫迷得深,不觉,他把身当作我。就好像小孩,他喜欢这件衣服穿在身上,爱得不得了,父母要给他换一件,又哭又闹,就是不肯。我们一定要认清楚,身有生死,怕不怕?不怕,也不过就换件衣服而已。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衰老了,不好用了,换个新的,他一点恐惧都没有,愈换愈好。如果有恐惧,难分难舍,愈换就愈糟糕,这一生是人的身体,换个畜生身体,换个饿鬼身体,愈换愈差。明白这个道理,一丝毫恐惧没有,人换成天的身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愈换愈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换成佛的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金刚不坏身。所以不能不觉悟!
菩提是大觉,念佛往生净土,菩提心是第一德。如果没有菩提心,念阿弥陀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这个诸位要知道。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可是第十九愿“发菩提心”,这两个常常连在一起,你不能断章取义。你看《无量寿经》的经本“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经文上都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不发行吗?什么叫菩提心?《观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没有一点虚伪,“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我讲《无量寿经》,我就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真诚心是什么?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对待天地万物要用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不平,有亲有疏,有远有近,这不是菩提心,六道里头可以,想超出六道这一生去作佛不行,你要有平等心。深心,深心是什么?清净心,没有染污,决定不被七情五欲染污。大悲心是什么?觉心,清净平等觉,帮助众生觉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大慈大悲。这样我们与净宗才相应,总要与经教相应。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心量要拓开。我要帮助谁?我要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我能力做不到,我有心、我有愿,我有多大能力我做到多大。四弘誓愿第二个“断烦恼”,第三个“学法门”,第四个“成佛道”。烦恼习气真的要断,不能有。法门无量要学,可是我们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九集) 2009/7/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9》)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一〇卷
...慧的无量寿庄严,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美好,我们人世间常讲的真善美,庄严是真善美。所以,付之于行动就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才能够守护正法。
第八,“守护正法”。中国五千年来传统的文化就是正法,它要不是正法怎么能传五千年?中国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人口很多,幅员很广,五千年来长治久安,礼义之邦,和谐社会,怎么造成的?守护正法的成就。儒是正法,道是正法,佛是正法,历代的帝王没有不护持,没有不认真学习。帝王当中最显著的、最突出的,不是梁武帝,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他真干,对大乘经教他真研究,对于参禅、念佛他真下功夫,不像梁武帝,梁武帝着重在福报,修福,雍正福慧双修。我们在此地能看到,怎样守护正法?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就是守护正法,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成就,要把目标定在这个地方。我们这一生到世间来干什么?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就是真正的守护正法。续佛慧命最重要的是要有传人,中国古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最重要?你家里要有传人;儿孙多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儿孙里头有没有传你的家道、家学、家业的人,这个重要。如果没有,你就断了,佛法也是如此,世世代代一代一代的祖师,一代传一代。我们现在佛法衰,衰在哪里?没有人才,寺庙盖得多没用,要有人才,人才第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培养人才是第一桩大事。现代儒释道都缺乏人才,我们这么多年来大声疾呼,提醒大家帮助培养人才重要。
第九,“念十方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九集) 2009/7/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9》)
...干,那没忏悔,果报免不了。所以一定要认真,要下定决心后不再造。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忏悔不在于形式,在于实质,实质是什么?就是后不再造。儒家讲的不贰过,犯过只有一次,下次不会犯同样的过失,这就是佛家真正忏悔的意思。
我们懂得之后要真干,真正忏悔,不贰过就是断一切不善的相续心。善念、善行要相续,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决定不能让它相续。我们修净土的人,念念相续就是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要想就得想《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世尊为我们介绍的,阿弥陀佛的大德、大慈、大悲、大行。我们想这个好,想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我们应当要效法、要学习,这个相续就好。有这种纯净纯善的相续心,就应当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完全觉悟,觉悟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真正觉悟。觉悟之后会跟佛菩萨一样,会把我们这个身,我们现在在这世间,我们变了一个人,彻底转变,以前是自私自利,现在把这个身心奉献给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把佛陀教导我们的,我们认真去做到,点点滴滴做到,为什么?给这些众生做样子,让他们看,做好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们勤学,天天在学习,为什么学习?做榜样。我们学佛、学菩萨,学地藏菩萨、学观音菩萨、学文殊菩萨、学普贤菩萨、学弥勒菩萨,做出样子来给人看。为世间人做好样子,个人是人的好样子,家庭是全世界家庭的好样子。如果你做生意买卖,你的公司行号是全世界公司行号的好样子,都是菩...(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集) 2009/7/23 台湾 档名:12-47-60》)
...如果我们对于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恢复信心,依教奉行,这个社会能回头。我们在汤池做了三年,肯定了两桩事情,第一个,肯定了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人性本善。第二个,让我们肯定了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问题就看你怎么教法,是可以教得好的。现在我们这个机构交给政府,希望政府能够继续推动,帮助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世法、出世间法都必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才能成长,发扬光大,如果社会动乱,没有法子成就,我们希望社会安定和平。帮助整个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不能不靠宗教,所以宗教团结是必要的,宗教互相学习是可贵的。从哪里下手?从自己下手,一切法从心想生,从自己的心想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大乘教里面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真正觉悟,自觉而后觉他。
贤首大师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四种性德,第一个是“随缘妙用”,第二是“威仪有则”,我们现在在学习。威仪有则最重要的就是戒律,《弟子规》是戒律。《弟子规》是什么?是落实孝亲尊师。“净业三福”头一条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怎么做法?《弟子规》里面所说的,就是详详细细教导我们,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是讲因果,《太上感应篇》,经文不长,也只是一千六、七百字。你真要学会了,在我们儒家讲道德仁义礼,《弟子规》是礼、是义,你看五个,道德仁义礼,《弟子规》是占两个;慈心不杀是仁,提升了,向上提升,跟道德接近了。佛法,十善业道,十善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二集) 2009/7/25 台湾 档名:12-47-62》)
...晓得事实真相,他不放在心上。他对于一切万法,他没有占有也没有控制,也没有希望得到的念头,所以他心是清净的,他心是定的。那个心是常住的,它是真的,其他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心是真的。我们在心上起了这层妄念,这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假的,这叫妄心,这不是真心。把这个东西去掉,真心就现前,真心就是此地讲的大般涅槃,法身、般若、解脱现前。这个东西一现前,大乘教里面就说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虽然成佛,法身、般若你统统得到了,可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所以实报土、十法界还是会刹那刹那现前。虽现前怎么样?虽现前你已经跟它不发生关系,你完全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在这个阶段,你像以往那些法身大士一样,历事炼心,大菩提心现前,普度众生。
大乘教里面佛还加了两个字,“普度有缘众生”,这两个字很重要,没有缘你度不了他。为什么?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不是你没有能力,他跟你没有缘。怎么办?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广结法缘,一面度有缘众生,一面跟自己没有缘的结法缘。结法缘就是通常用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跟一切众生结法缘。十法界,上面从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诸位要晓得,他没见性,下面到饿鬼、地狱、畜生,广结法缘,你才能成就普度。菩萨广度众生,诸位一定要晓得,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什么时候现、什么时候不现完全是缘,缘具足就现身,缘不具足这相就没有了。不是自己在做主,自己要在做主你就没出十法界,为...(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湾 档名:12-47-64》)
...就像周安士讲的话,“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佛门里也不例外,佛门里为什么不老老实实修行?不相信因果。学佛的人如果深信因果他就会真修、真干,三皈五戒十善他一定认真学习。不信因果,就把修行疏忽,这一疏忽,障难就来了。障缘、灾难就现前,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三种书印祖既然是这样提倡,我们要认真学习,要细讲、要深讲,把它当作普及教育来做,认真去做。利用现在的媒体、网路、电视、光碟大量去流通,能救世界,人人相信因果,三皈、五戒、十善真能做到。《弟子规》,圣贤教诲我们可以在四书五经里面节录经句来推动,四书五经的分量太多,我们把它编成节本,大众化,普及大众化,能产生效果。发大菩提心,依教奉行,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自自然然能得三宝加持。在这个世间推动传统文化不容易,只要真心,障缘决定有,脱节这么多年。所以社会大众对这桩事情产生严重误会,甚至于排斥,这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做得会很辛苦,决定得三宝加持,用清净心做,清净心能除障,清净心跟性德相应,性德是大般涅槃。
下面一条“虚通,谓此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曰虚通”。实际上讲就八个字,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性德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真正发心去做,这一条跟我们讲决定得感应道交。哪些感应道交?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护法的神灵,乃至于六道里面的善神都会拥护。困难来了,你怎么克服?克服困难就是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湾 档名:12-47-64》)
...悲心,然后才能够落实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的根,是佛法的本,大根大本,有这个才能学佛。第二条就学佛了,第二条是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了。入佛门的条件要《弟子规》、要《感应篇》、要《十善业》,这三样东西没有做好,没入佛门。从前,出家、在家学佛的人都有那么样的成就,什么原因?基础好,他真做到。没学佛之前,就把《弟子规》、《感应篇》落实了,《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感应篇》是因果教育。他有这个基础,有这个底子,所以入佛门容易,得到佛法的提携,他决定有成就。
有小乘的基础才能进入大乘,这就是世尊所说的,“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法。大乘法跟小乘法差别在哪里?头一个,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不能成就。菩提心是什么?最简单的跟你说,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你有没有真发?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菩萨是什么样子?菩萨是普度众生。这个众生范围大,不是指的人,人是众生之一,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所以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矿物还有自然现象,没有一样不包括。他要普度众生,不但有情众生,这动物,植物、矿物他都要度。植物、矿物怎么度法?就是现在讲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环保,全包在里头。四弘誓愿这一愿太伟大了,就是发菩提心。要想度人一定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佛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菩萨勇猛精进,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什么力量在促进他?就是第一愿,他要普度众生,一定先成就自己,就这么个道理。如果单单为自己,无所谓,懈怠一点没有关系,现在你要度众生,你看到众生这么苦,这么多灾难,怎么办?不忍心,要赶快帮助他,那就得赶快成就自己,成就自己你才能真正帮助众生。
成就自己头一个,圆满德行。德行本来是圆满的,现在不圆满,为什么?烦恼业障障碍它,所以要断除业障,那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有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要放下,这些东西自性里头没...(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现在是在末法的算是初期,灾难有,不是没有。佛的法运在末法这一万年当中,有起有伏、有高有低,这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们认真努力依照经典的教诲去修行,佛法就起;如果舍弃经教,只讲形式不重实质,佛法就会衰,有兴有衰。我们现在看到,生活在这个世间遇缘不同,我们所遇到的缘不是兴,是衰,可是衰到极处它慢慢又会起来,这中国人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循环,否极泰来。我们能不能往上提升?这在个人的觉悟,真的觉悟了。真的觉悟一定能启发一些人跟着一起觉悟,佛法慢慢就兴旺起来。现在我们看,在中国、在南洋好像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愈来愈被社会大众重视,这是个好现象。从重视、学习,认真的学习,这是瑞相。
菩提心,我们用现代的话说,要真正发心,我活在世间不为自己,为自己太渺小,为自己就是造业,为一切众生服务,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一切众生做好样子,那我们得认真学习,为什么?什么样的身分做出什么样的样子。我们是个人,先要把人的样子做好。人是什么?人者仁也,仁义的仁,二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人的样子。仁者爱人,爱人就不会害人,爱人就能够舍己而成就别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样子,孔子、孟子给我们做出样子。在中国古圣先贤,诸位都熟悉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无论是在位是不在位,都是以舍己为人为自己生活的指标,他不为自己。提升自己的灵性,修养自己的道德,为大众做好榜样,真的是全心全力为...(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虚、量周沙界,究竟美满。所以我说这里面不仅《华严》如是,它有圆满的伦理、圆满的道德、圆满的因果、圆满的科学与哲学,其他宗教、其他族群,传统文化里面有没有?肯定有的。所以我们生在现在这个时代,高科技的时代,应该向这个方向去迈进,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这才能真正拯救世界,不至于让这个世界走向末日。唯有传统文化跟宗教可以带给这个世界安定和平。
从戒得定,“戒为定体”,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开智慧,“慧为定用”,这样才能够摄受一切众生,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就像父母关心婴儿一样,不附带任何条件,这叫亲,这爱叫亲爱。‘摄生德’离不开智慧与慈悲。所谓‘大智照真名为质直’,“质”是本质,“直”是正直,在菩提心里面叫真诚心。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三心,这个三心是讲体、讲用。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用里面又分两种,自受用跟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他受用叫回向发愿心,经上说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也给我们讲菩提心,也讲三种,名称不一样,意思一样。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清楚,论里面讲菩提心的体叫直心,就是此地讲的质直,直心是道场。直是什么意思?没有弯曲,完全是它的本质,没有丝毫东西掺杂在里头,纯真无妄,真心。它的作用,自受用也叫深心,跟经上讲的名称完全相同;他受用,他受用叫大悲心,经上讲的回向发愿心,论上讲的大悲心,就是大慈悲。合起来讲,这意思就很容易体会。
真心从哪来的?从智慧出来的。智慧不现前,哪有菩提心!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没发菩提心,辟支佛没发菩提心。为什么?智慧没现前,自性般若智慧没现前。在三德秘藏里面,阿罗汉只有解脱,不是究竟圆满的解脱,解脱是自在,他得了一些自在,不是究竟圆满,法身他没有证得,般若智慧没有现前,他有没有定?有定,他定功还不够。在楞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跟我们讲的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三心,这个三心是讲体、讲用。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用里面又分两种,自受用跟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他受用叫回向发愿心,经上说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也给我们讲菩提心,也讲三种,名称不一样,意思一样。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清楚,论里面讲菩提心的体叫直心,就是此地讲的质直,直心是道场。直是什么意思?没有弯曲,完全是它的本质,没有丝毫东西掺杂在里头,纯真无妄,真心。它的作用,自受用也叫深心,跟经上讲的名称完全相同;他受用,他受用叫大悲心,经上讲的回向发愿心,论上讲的大悲心,就是大慈悲。合起来讲,这意思就很容易体会。
真心从哪来的?从智慧出来的。智慧不现前,哪有菩提心!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没发菩提心,辟支佛没发菩提心。为什么?智慧没现前,自性般若智慧没现前。在三德秘藏里面,阿罗汉只有解脱,不是究竟圆满的解脱,解脱是自在,他得了一些自在,不是究竟圆满,法身他没有证得,般若智慧没有现前,他有没有定?有定,他定功还不够。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讲阿罗汉的定叫第九定,超出六道。六道里面的定分八个阶段,叫四禅八定。实际上,四禅八定就是八个层次,四禅加上四空定,无色界天,四空天,没有出六道。如果更深一个层次的定功,第九定,超越六道了,那是阿罗汉。再深一个层次,辟支佛所证的,第十个等级,辟支佛所证的,智慧还没有开。再深一级,第十一个层次,菩萨。第十二个层次,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智慧不开,所以他没有证得法身,般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会上,释迦牟尼佛讲阿罗汉的定叫第九定,超出六道。六道里面的定分八个阶段,叫四禅八定。实际上,四禅八定就是八个层次,四禅加上四空定,无色界天,四空天,没有出六道。如果更深一个层次的定功,第九定,超越六道了,那是阿罗汉。再深一个层次,辟支佛所证的,第十个等级,辟支佛所证的,智慧还没有开。再深一级,第十一个层次,菩萨。第十二个层次,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智慧不开,所以他没有证得法身,般若智慧不现前,他能得什么?能得解脱,不是圆满的解脱,古人有讲,他得半个解脱。再深一层的定功,就出了十法界,到第十三个层次,出十法界,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般若智慧现前,大智照真。
什么人发了菩提心、真发菩提心?初住菩萨。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都没有真正发菩提心。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也有发菩提心,相似位,不是真实位,相似。天台大师讲六即佛,讲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我们六道里面,初学佛的人像我们这个,我们这是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真修行,真的相应,这叫观行即佛,他真正在修观,真正在修行,观行。观行再提升,相似,这十法界里头。出了十法界,真的,那不是相似,虽是真的,没有圆满,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没有圆满。所以分证是从初住到等觉,都叫分证,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华严经》上说的,分证即佛。最后一个,那是究竟即佛,那是究竟圆满。也就是说,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常寂光现前,究竟即佛。天台大师跟我们讲佛,佛有六种。前清时候,慈禧太后叫人家称她为“老佛爷”,那是有名无实,那叫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修行,真的相应,这叫观行即佛,他真正在修观,真正在修行,观行。观行再提升,相似,这十法界里头。出了十法界,真的,那不是相似,虽是真的,没有圆满,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没有圆满。所以分证是从初住到等觉,都叫分证,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华严经》上说的,分证即佛。最后一个,那是究竟即佛,那是究竟圆满。也就是说,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常寂光现前,究竟即佛。天台大师跟我们讲佛,佛有六种。前清时候,慈禧太后叫人家称她为“老佛爷”,那是有名无实,那叫做名字即佛。日本这个皇帝称“天皇”,名字天皇,他不是真的天人,他还是凡夫,名字即中。
由此可知,‘柔和质直’最低的层次是什么人?是真正发菩提心的人,在《华严经》里面是圆教初住菩萨,他已经超越十法界。换句话说,一发菩提心就超越十法界;菩提心没有发,他在十法界里面,他出不去。见思烦恼不断,他出不了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这诸位一定要记住。见思烦恼是什么?我们只要把纲领记住,常常想想自己有没有,身见有没有?还把身体当作自己。边见有没有?边见就是对立,我还有没有对立的念头,我有没有跟人对立,跟哪些事对立,跟一切万物对立,有对立你就晓得见惑没断。还有没有成见?自以为是,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还有没有?最后一个邪见,不属于上面四大类的,所有一切错误的知见都叫邪见,这见惑。这五样东西都没有了,你才是须陀洹,《华严经》上讲初信位的菩萨,信位是小学,小学一年级,你才入一年级,这五个都没有了。这五样东西都没有...(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照真”,这叫质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我们只能这个说法,不用情绪,用智慧,这就对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理就跟智相应,智跟理相应。在事上,像前面所说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够跟《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相应,不相违背,这就是质直,这是真修行,真干。下面‘大悲救物故曰柔和’,这句就是讲慈悲。最近二十多年来,我提出自己修学的纲领,是在美国。早年有同学问我,他说:净公上人,你平常修行是怎样用功?我答覆他二十个字,我说我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守住这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用心,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待人接物。这十个字就是菩提心,真诚心是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这是讲存心,我们要存个什么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老师教导我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当时就提出这二十个字,以后这二十个字流通得很广。我们怎样存心?怎么样生活待人接物?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都说清楚了。下面我们再看:
【又质直者。约本性不迁。柔和者。约随流不滞。柔则伏灭烦恼。和则顺理修行。用兹调和之法以摄众生也。】
大师给我们所说的文字不多,义理深广没有边际,我们要记住。‘质直’,我们讲真诚,真诚从哪里讲?是就‘本性不迁’,不迁也是不变的意思。‘柔和’是随缘,我们用经典上两句老话,“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十三面,我们从第四行看起:
【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谓大智照真名为质直。大悲救物故曰柔和。又质直者。约本性不迁。柔和者。约随流不滞。柔则伏灭烦恼。和则顺理修行。用兹调和之法以摄众生也。】
昨天我们学到此地。这里面的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能看出多少,这就是我们自己修学的功夫。功力无限的向上提升,那你就看出无限深广的义理,这些义理都在日常生活之中。凡夫之人所谓心浮气躁,他不能体会;唯有心地清净,慈悲济世,不为自己的人,他能够体会得到。真正体会到这里面有无限的法喜,真的是常生欢喜心。贤首大师在文字里面教导我们‘大智照真’,这就是定慧现前才有智照,菩提心的体就显出来。这个体就是直心、真诚心,直心就是真诚心,真则不妄,诚则不伪,谁能够体验到?法身菩萨。由此我们就明白,在十法界里面都不是用真心,也就是说都不是真诚心。那用的是什么?佛告诉我们,用的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它的体是真,它的相、它的作用不是真,是带着妄,也就是说它带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不能叫它做真心,有时候称作妄心,虚情假意,都是讲的这桩事情。我们希望用真心用不上,用真心的人就是法身菩萨,就是诸佛如来用真心。想用,为什么用不上?就是它的附加物没除掉,它附加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没除掉,真心不现前。真心人人都有,一切众生平等平等,这一切众生里头包括无情众生,树木花...(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七集) 2009/7/30 台湾 档名:12-47-67》)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一一卷
...才能转,你见不到你就不能转。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一转一切转,阿赖耶是第八识,跟前五识果上转。你知道果,那你还得知道因,因是什么?因是第六、第七,第六、第七是因上转。换句话说,七地菩萨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这两个转过来,果上马上转,他从七地就提升到八地。
我们今天在凡夫地,连初信位我们都没有证得。但是《华严经》上又说到,华严会上的当机者是什么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凡夫小乘没分。可是里头有例外,大心凡夫有分,他是凡夫,是凡夫,就说明他的分别执着没断,这叫凡夫,为什么有分?他心量大,他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谁?为一切众生,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心太大!这个心就叫做大菩提心。所以他的分别执着并没有断,他的心量这么大,起心动念从来没有为自己身家着想,真正是为正法久住、为苦难众生,他升得快,他要是遇到缘的话提升得非常快,不断超越。这是大悲救物,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跟一切如来没有两样,差一点是差什么?如来不着相,他着相。虽然发大心,他还着相就差这么一点,这一点修正过来他就成佛。我们想想,不着相难,着相比较容易,从着相慢慢再把执着化掉这就行了。所以‘柔和’是性德,要不要学?我们要学,契入境界的人不要学,为什么?自然流露出来,从真诚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柔和。柔在我们中国人讲温柔,温是个比喻,一切众生,人也好,物也好,动物、植物、矿物接近你的时候,都得到你的温暖。现在人...(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七集) 2009/7/30 台湾 档名:12-47-67》)
...有悟处,自然就能入佛境界,可是你得一定依照他所讲的方法,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修诸行法。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达菩提涅槃的大道,或者我们再通俗一点,门门通达成佛之道,你不要疑惑。八万四千法门是真的,不是假的,方法门径很多,我们是遵守世尊的教诲,遵守诸佛如来的指导,选择净宗法门。净宗的典籍最少,便于受持,少到不能再少的时候,一句名号四个字阿弥陀佛。你真的可以万缘放下,世出世法统统放下,经教也放下,就抓住这四个字阿弥陀佛,能不能成就?给你说,能!只要你念到一心不乱你就成就,事一心不乱你得定,理一心不乱你大彻大悟。修诸行法的最初方便你要具足,如果不具足就很难。最初方便是什么?《无量寿经》上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你只要依照这八个字,一生一切时一切处都不离开,你决定成就。这四个字,“发菩提心”可重要了。菩提心是什么?不为自己,广利群生,利是利益;换句话说,只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是菩提心。有一点点自私自利就是障碍,你就难了,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19-10-29 19:26:07
|
只看該作者
所以真的要万缘放下。要不要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要,不是代众生受苦吗?在现前这个时代,随分随力建小道场,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在一块真正修行人不超过二十人,超过二十人,另外一个地方再建个小道场。实在讲,我早年读觉明妙行菩萨的《西方确指》,我很喜欢、很羡慕。他们在一起修行,只有十二个人,在一起共修,十二个人个个成就,这叫什么?这叫大圆满,都往生。所以人数愈少愈好。道场必须建立在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的基础上,这样的道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每一天定课,真正发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句佛号就行了。如果还有怀疑、还有夹杂、还会间断,功夫不得力。在现在这个社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 2009/8/2 台湾 档名:12-47-68》)
...面来?我们走错了路,迷失了方向,愈迷愈深,愈走愈错,不知道回头,想回头也回不去。我们只要有想,这个想是什么?这个想就是感,我们想回头,想脱离苦海,佛菩萨就有应。感应,在经教里面跟我们讲有四大类,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有这四大类,这我们前面都学过。这四种感应,我们要是细心冷静思惟观察,统统在面前,可能一天我们见到好多次。见到怎么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叫愚痴,这叫烦恼习气。可是诸佛菩萨慈悲,一次又一次的示现,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永无间断,总是希望有一天你豁然开悟,一下明白,那我们就得度了,套一个宗教的术语,我们就得救了,佛家是得乐。
契入这个境界之后,最难能可贵的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真心,不是妄心。希望从今而后真心起作用,不是妄心,真心起作用,念念为一切众生,不再为自己。为众生里头还没有忘掉为自己,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菩提心发出来,真的,自己没有了,活在这个世间,跟诸佛菩萨应化一样,是来示现的,是来帮助众生觉悟的,绝对没有我。所以学佛的同学一定要记住,我在讲席里常讲的两句话,“别人错了,错也是对的;我做对了,对也是错的”。这个话你能听得懂吗?有人问我,我们自己做对了为什么也是错的?因为你有我就错了。佛法,要想真正契入境界,头一个要把我断掉,《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第一关。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就是身相,五种见惑第一个,你什么时候能够把身看破了,身不是我。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应化,舍身受身,天天在干这些把戏,身不是我,能做出舍身,帮助别人觉悟。所以这个话真正用意是在此地,几时你能把我忘掉,忘我、无我,你就入门了。无...(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九集) 2009/8/3 台湾 档名:12-47-69》)
...途地狱,丝毫变化都没有。自性本定,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随缘,前面四条是妙用,我们现在有随缘,没有妙用。我们随什么缘?我们随业力的缘,所以它不妙。诸佛如来是随自性的缘,自性本具的德用,他能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所以他能代众生苦。第二德“威仪住持有则德”,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身相,他有则,则就是规矩、秩序、原则,这什么?这是自性,这是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随顺性德,这叫有则。我们现在?我们迷了自性,所以随缘随着变,苦不堪言!最明显的,起心动念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自私自利在变,那就苦海无边,他不随顺自性,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有智慧。
第三个“柔和质直”,表现在外面,摄受众生。质直是菩提心,直心是道场。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直心,质直,这里头没有委曲相。什么叫委曲?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委曲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叫直心。谁有直心?菩萨才有,阿罗汉还做不到。所以菩提心一发,无始劫的业障就消除,为什么?业障是妄心造的,菩提心一发出来,真心现前,妄心没有了,妄心所造的一些业障全都不见了,这才叫真的还源。妄尽还源,不再用妄心,用真心。用妄心的人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还用的是妄心。不过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虽然用妄心,跟菩萨用真心很像,为什么?因为他学菩萨学得很像。学得很像,他不是真心,在法相宗里面讲,他还用的是阿赖耶识,没有转识成智,阿赖耶是妄心。记住,无明不觉生三细,这个三细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第一个叫“业相”,业相就是振动,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是业相,从业相立刻就发生第二个“转相”,从转相就生“境界相”。转相是什么?我们现在讲的精神现象、心理现象,境界相是物质现象,我们可以说物质的世界出现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 2009/8/11 台湾 档名:12-47-71》)
...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它没有距离,它没有速度。前面给我们讲的三种周遍,就是说这个事实真相。我们现在起心动念是不是周遍法界?给诸位说,是真的,真的周遍法界,我们不知道。如果不是周遍法界,你怎么能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没有速度,现在我们科学里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电磁波,太阳的光照到地球上来,光的速度还要八分多钟,八分多钟很长的时间!银河系从这一边到那一边直径,用光的速度要走几万年才能走到,我们求阿弥陀佛,我们求观世音菩萨,念头才一动,佛菩萨就现前了,不可思议。为什么?心的波、念头的波是没有限量的,只要一动念就遍法界虚空界。这是事实真相,这是佛经里面讲的科学,不是世俗科学能相比的。
所以菩提心一发,真心,真心没有边际,真心没有内外,真心里头没有自他,也就是说真心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它是真的。迷失了真心,就出现实报庄严土;迷失了实报庄严土,就变现出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迷失了佛法界,菩萨法界就现前;菩萨要迷了,就变成阿罗汉;阿罗汉要是迷了,就变成天人;天人迷了,就变成我们凡夫;凡夫迷了,就变成畜生;畜生迷了,就变成饿鬼;饿鬼迷了,就变成地狱。就这么回事情,这是真相。什么时候破迷开悟你就还源了,迷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迷下来的,悟可以一悟一切悟。佛菩萨的教学没有别的,迷悟而已。怎样转迷为悟?我们迷得太深,迷得太久,经典里面方法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能够帮助你回...(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 2009/8/11 台湾 档名:12-47-71》)
...命运,那是假的,那是骗你的,他要是真正高明,他教你改的方法,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命运就转变了。了凡先生就试试看,真干,第二年就不对了,第二年孔先生算他参加考试第三名,结果他拿到第一名,就不对了,真的改过来了。命里没有功名,他去考,考中了,考中举人,考中进士;命里没有儿子,他积善修德求儿子,真的生了一个好儿子;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没有求寿命,五十三岁那一年平平安安度过,他活到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一年,命可以改。
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要想去作佛,行不行?行。头一个要发心,第二个要真修行,你就改了,准能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下一次再到六道来,你是佛菩萨来度众生的,不是来受报的,不一样了。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就是真心。真心每个人都有,但是全迷失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就迷了;分别,迷上加迷;执着,那是最严重的迷惑,完全迷失了。菩提心纯净纯善,中国古人常讲“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什么?是相对的,有相对的不善。所以它那个善是一个形容词,是个赞美的词,它不是对立的。我们要想发菩提心,实在讲太难了,你看阿罗汉菩提心都没有发出来,菩提心一发就是菩萨位。大乘教里面祖师大德们常常用四弘誓愿来解释菩提心,是正确的,没有错误。菩提心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代众生苦,你没有这个心,你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可是这一句非常难,众生没有边际,众生太苦,你怎么去帮助他?为了要满这一愿,你必须修德,你要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烦恼不断,你自己成就不了,你怎么能度众生?烦恼里面,第一个身见,执着身是我,从这里面生起自私自利,这是六道轮回的根。
所以学佛的人头一个要破身见,要舍身。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别人要有需要,我衣服可以给他。我们能不能做到别人要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能不能给他?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割肉喂鹰,鹰没东西吃,找不到东西吃,它饿,佛能够把身上肉割一片...(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一集) 2009/8/11 台湾 档名:12-47-71》)
...这是烦恼。外面所恼的,五欲六尘、是非人我是外面的,内外都要离。不坚是外面的,坚觉是法性、是自己,你真的能这样做,你才能得最上菩提。换句话说,最上菩提无所得证明了,无所得,你得的是什么?你得的是自性,明心见性。最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真正是这部论典里面妄尽还源,还源就是得最上菩提,要“离烦恼所恼”。身心世界,身心是烦恼,世界是所恼,你要舍得干干净净。
舍,要注意,是心舍,不是事舍,事要是舍掉,释迦牟尼佛何必要辛辛苦苦教化众生四十九年?天天给人讲经说法,不是事吗?事没舍,心里面,心里没有,给人家讲经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就对了,不着相!为什么要这样做?为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菩提心,这是大慈大悲。绝对不是为自己;换句话说,在自己分上是舍得干干净净。真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大乘教里面讲“三轮体空”。无论哪一桩事情,佛菩萨示现做得圆圆满满,一点欠缺都没有,高明高在这里,圆满是圆满在这里,不是什么都不干。示现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事样样做得圆满,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就在眼前,就是你的生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这第四段,四种行德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三集) 2009/8/13 台湾 档名:12-47-7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四面...(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二集) 2009/8/12 台湾 档名:12-47-72》)
...们做这个宣传工作。我不是劝人,你们建一个大的道场来供养我,不是的,我年岁大了,要走了,用不着向这一方面去想。你们建道场要培养年轻的法师,要培养年轻的居士,如果你发现,你要知道该怎么做法。你帮助他就是帮助佛法,佛法遍法界虚空界,你就晓得你做的多大功德。虽然有大功德,不做大功德想,菩萨。你救了多少人,每个法师讲经说法所度的众生都是属于你的,你办学校,你请他来。今天你为什么遇不到,为什么也请不到?是你自己不懂佛法,如果你尊重佛法,你就会尊重法师。出家、在家是平等的,没有差别,只要这个人真的依教奉行、依教宣讲,与大众分享自己修学的心得,自行化他,这就如法。佛在经上常说,“心生则种种法生”,生什么心?生菩提心,八万四千法门就兴起来了。“心灭则种种法灭”,没有这个念头,没有这个心,心里面只有自私自利,只有名闻利养,圣教就灭了。下面解释入字,入五止。
【所言入者。性相俱泯。体周法界。入无入相。名为入也。】
这个意思要清楚,什么叫‘入’?这个“入”就是契入,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净土里面讲理一心不乱,这是入的意思。这个入,因为这篇文字是“修华严奥旨”,这个入是入什么?入华严境界,这不是普通的。华严境界是什么?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不是十法界。所以这个入字含义就很深,因为《华严经》世尊讲这部经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换句话说,听经的对象都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菩...(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四集) 2009/8/14 台湾 档名:12-47-74》)
...没破。边见没破,边见是对立,很淡薄,没把它断干净;成见,戒取见、见取见这两种是成见,自以为是。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这谈因果。最后一个是邪见,一切错误的知见。这统统断尽,在小乘证须陀洹果,在大乘《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这圣人。虽然还没有出离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三恶道的业因他不会做,他不造这个恶因他就不会有果报,这才算入门。《华严经》里面初信位菩萨,你说不容易!我们不真干怎么行?那怎么能相应。可是我们今天想,我们这一生决定得成就,这是什么缘故?净土法门,修别的法门不行,修别的法门不能带业,要统统把它断干净。但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断也行,心要发得大,大就跟菩提心相应。
《华严经》的听众,经上说的十种,最后一种叫大心凡夫,它真正当机者是法身大士,十法界里的人没资格,可是我们人间,大心凡夫也可以参与这个法会。大心什么?不为自己,念念都能想到六道苦难众生,要帮助他,要度脱他。三恶道的苦难你能够体会到,人间的苦难就比较差一点。你说天上天人乐,天哪有苦?天有坏苦,天有行苦。欲界天三种苦都有,比我们轻一点,虽然轻一点,在他那个境界里也觉得苦不堪言。四禅是色界,欲界的苦没有了,他有坏苦,寿命到了他还是要死,还是要搞轮回,他没有到不生不灭。到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坏苦没有,他没有色身,那叫灵界,完全是灵界,在我们六道里面那是高级凡夫,聪明,他不要身体...(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五集) 2009/8/15 台湾 档名:12-47-75》)
...,为什么?你清楚、你明了。可是如果有自私自利,你就不能不动心,你肯定还是被外头境界转,你这一生念佛念得再好,也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真正想往生,这个世缘要放下,娑婆世界一样都带不走。这里跟我们讲得更清楚,样样都是假的。我们要学佛菩萨,学得不像,学好多就做好多,一定要学,认真努力去做。学什么?学佛的行谊,就是前面讲的四德里行为世则第二条,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心态工作,怎样待人接物,学这个。
这些我们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国的时候,我就把它总结出来二十个字,学真诚、学清净、学平等、学正觉、学慈悲,心要用这个心,念念不违背,这就叫发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违背这个,你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不慈悲,没有正觉,没有智慧,念佛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念佛往生,《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三辈九品往生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你们去查经,上辈往生是这个条件,中辈还是这个条件,下辈也是这个条件;修其他法门,将功德回向往生净土,还是这个条件,这太重要。所以四十八愿,十八愿是一向专念,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连在一起,发心多重要。尤其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是发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往生是发心为第一,不能不知道,我们要谨记在心头,要认真的去干。
佛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种心在日常生活当中锻炼。我们无始劫以来用的是妄心,妄是虚伪,我们对人、对事是不是用真心?真诚心是永恒不变。我们的心常常变化,今天高兴,对你很好,喜欢你;明天讨厌你,赶快把你赶走,妄心,真诚心不是。清净心不受染污,外面的境界,我们六根接触,见到那个人行善,欢喜;见到那个人作恶,讨厌,这是什么?这是你的心不清净,你被染污。...(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提心。违背这个,你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不慈悲,没有正觉,没有智慧,念佛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念佛往生,《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三辈九品往生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你们去查经,上辈往生是这个条件,中辈还是这个条件,下辈也是这个条件;修其他法门,将功德回向往生净土,还是这个条件,这太重要。所以四十八愿,十八愿是一向专念,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连在一起,发心多重要。尤其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是发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往生是发心为第一,不能不知道,我们要谨记在心头,要认真的去干。
佛心就是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种心在日常生活当中锻炼。我们无始劫以来用的是妄心,妄是虚伪,我们对人、对事是不是用真心?真诚心是永恒不变。我们的心常常变化,今天高兴,对你很好,喜欢你;明天讨厌你,赶快把你赶走,妄心,真诚心不是。清净心不受染污,外面的境界,我们六根接触,见到那个人行善,欢喜;见到那个人作恶,讨厌,这是什么?这是你的心不清净,你被染污。清净心怎么样?见人行善,见人作恶,如如不动。古人有个比喻好,“用心如镜”,像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行善的,镜子照到;造恶的,镜子照到,镜子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没有执着。诸佛菩萨用心就像镜子,他照见。我们凡夫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2009/8/17 台湾 档名:12-47-77》)
...家庭教育”。现在是真的,在台湾的社会,讲因果朝野都还不反对,好机会,家庭教育在台湾也没有了,但是可以提倡,障碍还不太大,应该努力朝这个方向去迈进。我这一次回到台湾来,时间很短,没想到能遇到这么多的县市长,有缘我们一起来做访谈,这个缘分想不到,太好了。我都是把这些古圣先贤的东西介绍给他们,每个人都欢喜,都想做。我们在中国做了一个汤池,做了实验,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台湾的朋友很多人曾经到那边去学习过,也很想在台湾做,好事。这件事情能做出成绩出来,成败关键在老师,老师要真正是菩萨,要真正懂得因果,净业三福里面讲的“深信因果”。舍己为人,我活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来帮助世人离苦得乐,要发这个大愿,这就是菩提心。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现在是因果迷了、道德迷了、伦理迷了。伦理迷了,人跟人的关系不知道,父子关系都不知道,这个可悲。
我听胡小林的一个报告,他说他们公司里一个员工去修锅炉,到一个人家敲门,一个年轻人开门。他们的员工都学《弟子规》,都懂得礼貌,给这个年轻人深深的一鞠躬,年轻人理都不理他。问他锅炉放什么地方,他也不说话,嘴巴一转,叫你去看,找那个人,他的爸爸。一会儿老人出来,很客气接待他,告诉他锅炉在厨房。修完之后,换了零件当然要给主人讲解,为什么换那些零件,说明。看到这个年轻人在看电视,腿架在沙发扶手上,态度很难看,就向他,他也是不理,嘴巴一撇,叫老头。然后这个员工修完,给这...(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八集) 2009/8/20 台湾 档名:12-47-78》)
...、想控制,把自己的身心搞得非常疲惫,日子过得非常辛苦,道理在此地。为什么佛菩萨那么自在?为什么神仙那么自在?没有别的,他知道事实真相,他把控制、占有放下,所以他得自在。放下之后身体更健康、更长寿,不求,自己得来了,为什么?因为你放下,你不造业了。你没有放下,你造业,你造业你的身体受业力支配,你的寿命也受业力支配,换句话说,业报身。
如果真的放下了,业报身就转变成愿力身。佛家讲佛菩萨乘愿再来,佛菩萨到这个世间他不是业力,是愿力。愿力,这是佛说话方便起见,他是不是真的有个愿力?真有。真有等于没有,是真有,如果他要起心动念他就没有。他这个真有是怎么回事?是在因地修行时候发的愿。像我们现在发菩提心,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发这个愿,真发这个愿,到成佛的时候这个愿自然现前。不是说我过去发过这个愿,现在众生有苦难,我不去怎么行!你要是这个念头一生,你马上掉下来,你是凡夫,为什么?你又执着了,妄想分别执着同时又起来了。有没有这个事情?没有这个事情,断掉之后再不会重生了。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富楼那尊者问的,问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都有这个问题,我们无量劫前迷了,在六道轮回受这么多辛苦,将来修行成佛,成佛会不会再迷?富楼那问了这么个问题。释迦牟尼佛举个比喻,譬如黄金在金矿里面不是染污吗?经过冶炼,把里面的渣子全部淘汰干净,纯金提炼出来,纯金会不会再变成矿石?不会。佛举这...(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三集) 2009/8/25 台湾 档名:12-47-83》)
...风很多,风灾是愚痴生的,什么叫愚痴?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没有能力辨别,往往搞颠倒,这是愚痴,愚痴感应的是风灾。地震,地震是心不平,贡高我慢轻视别人,这带来地震。如果我们能够把贪瞋痴息灭掉,佛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慢没有了,咱们地球上这些灾难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讲,一般人相不相信?不相信!这个没有科学根据,我们心里面想的,身体做的这些行为,会影响山河大地,哪有这种道理?他不相信,那就没法子。江本博士虽然做了很好的实验,这个实验还有很人不知道,少数人接触到他这个实验,想想是有道理,这佛经上讲的真有道理,他这个信息没有办法广泛的推广。我们明了,我们清楚,我们相信佛菩萨的话,所以要有大菩提心,要有大爱心,《弟子规》上讲“凡是人,皆须爱”,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讲的,遍法界虚空界要用我们的爱心把它充满,“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全心全力为这些苦难众生服务,服务里面最重要的,释迦牟尼佛做出来给我们看,教导他这个最重要。其他的是次要的,最重要是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最重要的不但言教,而且身教,做出榜样给大家看,好样子!更要注意培养年轻人,不能佛法到我们这一代就完了,培养继承人,世世代代相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这是世间第一等的好事,如果有这个能力要很认真的去做。今天我们这一段就讲到此地,“理事玄通非相止”,知道性相都不可得,你的心自然就不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四集) 2009/8/26 台湾 档名:12-47-84》)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一二卷
...法)对所有的动物、对花草树木、对山河大地、对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唯一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这是我们的功课,我们能够学到这一点,毕业了,这个毕业不是小学毕业,不是中学毕业,这是博士班毕业;换句话说,一生当中,大乘教的博士你就拿到了。博士是什么?法身菩萨,分证即佛,我们要干这个。在环境里面随缘,顺境随顺缘,善人随善缘,逆境随逆缘,恶人随恶缘,处处顺,顺这个字不得了!所以中国人讲孝,什么叫孝?顺就孝,没有反抗,没有回避。面对着境界,人事的境界、物质环境的境界,用智慧决定不用烦恼。
我们喜欢简单,我提出来的最简单,“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无上菩提心。这个心怎么能生得起来?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教孝悌忠信,古人没有不爱父母的,没有不敬老师的,你能把所有一切人都看作是我的父母、是我的老师,用这个心来对待,真诚心生起来,恭敬心生起来,古时候中国教育。现在麻烦了,我们的传统教育丢掉将近一百年,忘得干干净净,现在学西方人,小孩不知道孝顺父母,这个就难,太难太难!真诚心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从前父母能把你的真诚心引发出来,因为父子那种亲爱那是真的,没有掺丝毫假,纯真无妄。现在做父母的念念不忘他的儿女,可是儿女不孝父母。做父母的人修行比儿女容易,为什么?你能把常常心里念着儿女的那种心,给你说那种心是真心,儿女不孝你,还是挂念他,还是常常想他,能够把你...(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台湾 档名:12-47-85》)
...的这些光都是自性的光,随他的烦恼习气变换不同的颜色。真正常寂光是白色的,光是柔和的,不刺眼睛。到常寂光,跟这个光融成一体,自己的身也没有了;不但身也没有了,身是物质,物质没有了,精神也没有,受想行识都没有了。受想行识没有,可是它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性德,不生不灭,受想行识有生灭,见闻觉知没有生灭,这是性德圆满的现前。
修止就是修定,‘对治凡夫住着世间’,凡夫的心是散乱的,妄念很多,出不了六道,这就是住着世间。这个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应该要放弃。前面讲的五种止是五大类的放下,你真能放下,世间就没有了。同时‘能舍二乘怯弱之见’,二乘是声闻、缘觉,这个人不错了,他能脱离六道轮回,但是菩提心没有发起来;也就是说,无条件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个心没有发起来,所以叫小乘。修止也要把这种心放下。
【若修观者。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之过。远离凡夫不修善根。】
所以要修观,看破,看破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要不要帮助?要帮助,一体!没有任何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凡夫看破了能修善根,二乘人看破了能回小向大。所以经上讲小乘人,阿罗汉不发菩提心住偏真涅槃,也不是永恒的,佛讲两万大劫,辟支佛是一万大劫。时间到了他会回头,回小向大,他知道、发现,广度众生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对自己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不但没有妨碍,对自己有大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在六道、十法界里去磨炼,磨到怎么样?磨到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你出来了再跳进去,如果说跳进去又被染污,你马上堕落,跳进去不染污,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他为什么到六道、到十法界他不染污?他对于六道、十法界里的状况他真的了解。他了解什么?都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怎么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怎么会有分别执着?不会起来的。他来应化,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有没有起心...(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台湾 档名:12-47-85》)
...下是止,不起分别执着。放下起心动念我们做不到,先从哪里起?先从不分别、不执着,从这里下手,真干,那叫真修,管用。你要是真的这样修,在哪里修?在人事环境里修,为什么?人事比物质更尖锐。人事里面最初下手挑两种人,一种最喜欢的人,一种最讨厌的人,这两个极端。最喜欢的人不生贪恋,你能保持自己清净平等,最讨厌的人不生怨恨,也能保持清净平等。修什么?《无量寿经》的经题上讲得好,“清净平等觉”,真诚,清净平等觉就是真诚,真诚是体,清净平等觉是相,慈悲是用,体相用。你要不在这两方面修,那就很难,很难修得成功。这两样摆平了,对其他的都容易,对万事万物你常常用的心是清净平等觉,这是什么?真心,这不是妄心。真心就是菩提心,用这个心念阿弥陀佛才会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的,底下两句话讲得太好了:
【若不修止观。无由得入菩提之路。】
我们要是疏忽了,修行实在讲,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修什么?就是修止观。通常我们也讲禅定,禅是什么?禅是观,定是什么?定是止。禅定是从印度翻译出来的名词,止观是中国人的,意思是一样的。观中有止,止中有观,禅里头有定,定里头有禅,活活泼泼,它不是死的。定里面没有观叫无想定,果报在哪里?在四禅天里面有一种天叫无想天,佛法里面叫外道天,心外求法。四禅有九天,五种是修行人,就是道场,叫五不还天。哪些人?将要证阿罗汉的人...(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台湾 档名:12-47-85》)
...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诚。大师这两句话,就是我们最近这几年极力提倡的扎根教育,儒释道的三个根,敦伦尽分是儒的根,闲邪是道的根,存诚是佛的根。你不从这上认真去做,这两句话念是念得很熟,没法子落实。所以这三个根要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那你就是很圆满了。
由这个基础,大师引导你归心净土,劝导我们信、愿、持名,这是净土的三个基本条件,古德讲叫三资粮,信愿行,持名是行。对净土法门要生起信心,一丝毫疑惑都没有。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弥陀经》不长,四次劝导,劝我们求生净土。我们真信,十方诸佛赞叹就是帮助释迦、弥陀劝人,十方佛都劝,这能不信吗?要发大愿,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太好了,印光大师赞叹备至。古大德讲菩提心讲得太深,初学的人听不懂,讲直心、深心、大悲心,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人家听不懂。蕅益大师讲得好,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印祖鼓掌,说得太好了!所以我们想想,真正发菩提心,我不再在这个世间住,我把这个世间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讲得太好了。这里面,经上讲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具足了;论上讲的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具足了。蕅益大师讲得好!简单明了一句话。
特别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世界太苦,你还想再来吗?再来可以,再来要像佛菩萨一样,明心见性之后再来,不迷了。来干什么?来救苦救难,来普度众生的,不是受报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明了。万缘放下,这个放下真的是要从境界里去锻炼,你才真放下,你没有通过实际上的训练,你怎么知道你没放下。我这一生当中非常感激章嘉大师的教诲,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说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只要真正发心学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这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所安排的都是在训练,教你放下。一...(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八集) 2009/8/30 台湾 档名:12-47-88》)
...不是我们用言说能说得尽的,也不是用我们心理思惟能够想得到的,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考能力非常有限。对于一切法的真相,佛法里面常用六个字来说明,性相、理事、因果,万事万物总离不开这六个项目。它到底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圆满具足。自性不能分割,它是整体,大到虚空法界是一体,小到一微一尘还是整体,这是大乘教里常说的不思议的境界。《华严经》末后一品,《四十华严》的经题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有能入、有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换句话说,修普贤行愿就能入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可以说不是普贤菩萨就没有办法入,普贤菩萨跟一般的菩萨有什么差别?差别就在圆满的菩提心,这普贤菩萨。什么叫菩提?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圆满的觉悟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一丝毫妄情都没有,那个妄真的是断尽,干干净净,所以它还源了,彻底明白了。明白法界是什么样子?没有障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法如是故’。佛家名词“法尔如是”就是此地讲的“法如是故”,它就是这个样子,本来就是这样。这里头没有理由,你如果想理由的话,你又在搞分别执着,一有分别执着就处处都是障碍。
障碍从哪来的?障碍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你用的是世间的心,情执,出世间法还是世间法,这个要知道。法实...(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一集) 2009/9/2 台湾 档名:12-47-91》)
...,大环境不许可,社会动乱。满清亡国之后,中国社会军阀割据,国民政府刚刚统一,又发生中日战争,八年。所以,都生活在战乱、水深火热之中。支那内学院很了不起,只办了两年就停办,应慈法师办华严大学,都是为了战乱停掉了。
台湾非常不容易,六十年的安定。社会安定,人心不安定,没有真正得力的护法,护法要护持让你的生活衣食住行不操心,你的心能定下来好好学习,这能成功。在台湾就没有这样的大护法,所以这个六十年,我们现在想想也算是空过。我们还算是不错,可是比起上一代,我们就非常惭愧。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我们有心、有这个愿望想帮助真正有心人。有什么心?希圣希贤,希望自己成圣人,希望自己成贤人,真正发菩提心的人。发菩提心是舍己为人,为正法久住,为救度众生,可以舍自己的身命都能做得到。有这样的人,我们在环境上帮助他,这个我现在能做到。我年轻的时候遇不到这个环境,今天我可以帮助这些人,找个小地方,四事供养我照顾,饮食、衣服、居住学习的环境我供养。真正好学,在这个地方十年不下山,那就很有成就。前些年我到日本开会,我记得好像是第二次去。去参观日本的比叡山,日本人称它为佛教之母,日本佛教十三个宗派,创立宗派的祖师,第一代的祖师,都是从比叡山出去的。他们的方丈接待我,我向他请教,早年日本各宗派的一些祖师,开山的祖师,在山上修行、学习,最长的时间多久?他说三十多年,最少?十六年。真的,这么长的时间住在山上,他心定的,定能开...(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三集) 2009/9/4 台湾 档名:12-47-93》)
...教我们放下,他真放下。他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平等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么大的差距?一语道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说出来了。我们今天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不能证得;换句话说,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是如如佛,你的智慧德相跟一切诸佛没有两样,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是大教育家,是世间真正的好人,起心动念是为一切苦难众生着想,从来没有替自己想过。教导我们“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我们一生当中所学的是什么?我学了几十年,总结佛菩萨的教诲,我把它总结十桩事情。佛陀教我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项是存心,我们要存这样的心。这个心就是佛经上讲的大菩提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诚则不是虚妄,清净,没有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没有这些东西,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染污。平等心没有傲慢,大乘教讲“生佛平等”,你看他用的字,先说众生后说佛,众生跟佛平等,没有哪个人比哪个人高,没有哪个人不如哪个人,没有,样样平等!现在现象实实在在是不平等,不平等怎么造成的?佛说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平等境界就出现。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是平等的,华藏世界是平等的,于是我们就明白,一切诸佛如来的报土统统是平等。又何况这些诸佛如来是我们自性所现,是我们阿赖耶所变,心现识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明白了,像...(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四集) 2009/9/5 台湾 档名:12-47-94》)
...闻利养,搞假的,冤亲债主瞧不起你。他现在不来找你麻烦,为什么?你寿命没到,等你寿命快到的时候全来了。《地藏经》上有,我们自己只要细心去观察,你看很多人临命终时说看到这个人、那个人,他所讲的人都是已经过世的亲朋好友来接引他。那是不是真的?不是的。《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冤亲债主变成他的家亲眷属来引诱他,把他带走之后,再现本来面目跟他算帐。临终关怀,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时候提醒他、帮助他,看到任何境界不理会,不要理他,老实念佛,这个现象就不见了。你不要怕他,不要理会他,一个心就是求生极乐世界,就是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这就对了,不能有杂念。
知道自己这一生做错了很多事情,得罪很多众生,真正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学成之后,倒驾慈航来帮助他们。这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众生”,这些跟你都有缘,无论是善缘、恶缘都一律平等看待。自己修成之后一个不漏,他们不管在哪一道,他有苦难,需要人帮忙,这个信息你就能收到,你就能现身,就能帮助他。到那个时候才真正知道,他跟我是一体。那个时候的感应,无论他有心还是无心,无心都有感应。为什么?曾经有这个缘在。你去帮助他,就跟诸佛如来应化在六道里头没有两样,真能帮助他。所以这些冤亲债主不要害怕,跟你有亲密关系不要欢喜,欢喜是烦恼,错了;被你杀害、被你冤屈的也不要害怕,要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忏悔,他不会再怪你。我现在修学,等我有成就之后一定会帮...(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四集) 2009/9/5 台湾 档名:12-47-94》)
...》孙悟空七十二变,那叫神足通,飞行自在,能够分身。最后一种叫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在小乘讲,见思烦恼统统断尽,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大乘佛果上,三明六通,还是这六种,他的能力、作用阿罗汉不能跟他比,差太远了。
要知道,这是我们的本能。学佛呢?学佛要恢复我们的本能。所以佛法真的是重在实质,就是真干、真修,修什么?我们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国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问我,法师,你这么多年来研究佛法,能不能把佛法很简单扼要给我们提出来?当时我写了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我修学的心得。前面十个字是讲存心,我们要存好心,后面十个字是行好事。前面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从哪来的?菩提心来的。大乘教里常常讲的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我们依照经论、祖师大德来解释、来讲解,听的人听不懂。经论都讲三心,我讲了五个,比较好懂。真诚心就是《大乘起信论》讲的“直心”、《观经》讲的“至诚心”,我们用真诚,这是菩提心的体。下面是作用,“深心”是自受用,也就是真诚心对自己是什么样子。什么才叫真诚?我取《无量寿经》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因为都用两个字,觉上加上个正觉,自受用。我做到清净平等觉,我对自己真诚,我对别人慈悲,真诚心用在对别人是慈悲,大慈大悲。所以这十个字是菩提心,要知道怎么对自己、怎么对别人,这个讲法好懂。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利是清净平等觉,才是真正的自利,世出世间什么样的利益都不能跟它比。清净平等觉,你六种本能恢复了,这哪能比得上?对待别人一片慈悲,慈悲就是爱,智慧的爱,不是感情的,感情的爱问题很多,那出麻烦,智慧。这是存心。
行事呢?我初学佛,老师教我看破、放下,真的。看破就是我们这个论文里面的六观,观是看破,放下就是前面讲的五止;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我初接触佛法还不到两个月,懵懵懂懂的,遇到章嘉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里头有没有一个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契入?章嘉大师就给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就是止观,在这个论里面,...(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六集) 2009/9/7 台湾 档名:12-47-96》)
...《无量寿经》;《弥陀经》是介绍,劝导我们往生净土,所以古大德把它列为早晚课,经不长,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要再追问,找第一,首先找到《华严》,从《华严》找到《无量寿》。《无量寿经》四十八品,就是四十八章,哪一章第一?这用不着我们去操心,古大德统统都讲过,四十八愿第一,第六品。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这四十八愿,哪一愿是第一?古大德也讲,第十八愿。十八愿讲什么?临命终时,十念必生。所以在日本,他们有一派叫“本愿念佛”,他们专讲第十八愿,其他都不要。十念必生,能不能生?古时候可能有,现在人不行,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十念只是一半,另外还有一半他不具足,所以他有问题。我们看第二十四,经文里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所以至少要依两愿十八、十九,才跟经文讲的相应,否则的话,你只有一半。发菩提心,不念佛也不行;念佛,不发菩提心也不行,这是我们在经文里看到的。十八愿,诸位要晓得,就是一句名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大总持。
在此地,在《大宝积经》里的“总持无碍”,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因果,就是《观经》上讲的“深信因果”。念佛也深信,为什么?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大总持门。你专念阿弥陀佛,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圆满。所以他抓住这个总纲领、总原则。下面讲于种种善法持令不失,修善,专修净业;种种恶法持令不生。我们念佛人,大总持就是六字洪名,我们这句佛号不断,就是种种善法持令不失。为什么这句名号是种种善法?你们想想看,这句佛号扩展就是四十八愿,一句佛号四十八愿都在里头,...(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七集) 2009/9/8 台湾 档名:12-47-97》)
...这世界有前途。我们对于整个世界不要看得太悲观,问题在哪里?我们知道没有人去教。我们现在虽然用这些科学技术,我们用网际网路、用卫星电视,没有人去宣传,虽然用了十来年,电视也用了六、七年,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频道,这叫无缘。我们印赠的光碟、经书分量是很大,但是再大也没有办法人手一册,这个做不到,我们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这一定要知道。在今天,跟我们经常保持联系的,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的净宗学会,我们只能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供给这些学会,这些学会总共合起来不超过五百个单位,不多。你说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六十七亿人口,我们才五百个点,太少了!希望我们这五百个点真的是菩萨道场,修学净宗的同修要发大心,要发大菩提心,要肩负起观世音菩萨眼到手到,看到了就要伸手去援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至少我们一个人要当十个人用,天天送这些光碟,没有光碟,我们就印成小传单或者小卡片,印什么东西?印我们的网路网址、卫星电视接收的方法,到处送,让人家晓得他自己在家里就可以收看,很多人不知道。天天发这个心做这个事情,这就是菩萨行,这就真的救苦救难。把附近净宗学会的地址告诉他,希望他有时间来参加活动、参加共修,要养成这个习惯。我们印这个卡片、印这些地址,费的成本很少,卡片印得很精致,人家看得很欢喜,这很重要,不能够草率,印得清清楚楚。附近净宗学会的地址、传真、电话,主要负责联络的人,他就好找人,他就好要东西。这也是“身现刹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九集) 2009/9/10 台湾 档名:12-47-99》)
...”,这儒释道的三个根,具足这三个根才叫善人,善男子、善女子。我们经本一打开你看,“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有条件的,这四句做到了,这四句就是三样东西,《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才叫善男子、善女人,有具备这个条件才能入佛门。所以净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受三皈就是接受佛的教诲,受三皈是拜老师。拜谁做老师?拜佛做老师。你没有前面基础,你没有办法拜老师,像我们盖三层楼一样,前面的基础是第一层,咱们拜老师是升了一层,到第二层。第二层是佛教的小学,小学修好了再往上提升,佛教的大学,这大小乘,第二条小乘,第三条大乘。大乘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咱们净宗世尊教导我们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要真干。
在现前这个社会,学佛的人多,真学佛的人不多;迷信的人多,觉悟的人少!为什么?佛法,我初接触的时候,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佛法的基础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我非常感恩。那个时候我还在政府机关服务,小职员,所以我亲近章嘉大师的时候连居士都谈不上,我没有受过三皈五戒。我跟章嘉大师将近一年,还是别人劝我,你应该要皈依,别人想亲近章嘉大师都没这个缘分,你常常跟他亲近,你为什么不拜老师?所以我才正式请他传授我三皈五戒。老师也很欢喜。他告诉我,“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话特别对我受五戒的时候说的。不重形式,...(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0集) 2009/09/11 台湾 档名:12-47-100》)
...谈不上,我没有受过三皈五戒。我跟章嘉大师将近一年,还是别人劝我,你应该要皈依,别人想亲近章嘉大师都没这个缘分,你常常跟他亲近,你为什么不拜老师?所以我才正式请他传授我三皈五戒。老师也很欢喜。他告诉我,“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话特别对我受五戒的时候说的。不重形式,要重实质,这个意思讲什么?传授三皈五戒是形式,传了之后你能不能做到?你做不到不是假的吗?所以老师告诉我,五戒你做到一条,这一条戒你真正受持,你得到了,所以得戒。你做到两条,你就得到两条,那是初学,只有讲五戒,受了做不到是假的。跟我讲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话说得很重,千万不要在形式上,“我去受了戒,我是菩萨,受了菩萨戒是菩萨了”,你连个菩提心都没有,你是什么菩萨?“受了三皈五戒,我是佛弟子”,你要做不到,把佛的人都丢透了,你做不到,你把佛教的形象破坏了,这个罪很重。一般人不讲这个,讲了会得罪人。我尊敬老师就是他跟我讲实话,他不骗我,教导我都是踏踏实实的。我们学佛,他教我第一部看《释迦牟尼佛传》,你得要认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人,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一生好学。我们中国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世,他的学生称赞老师的德行,温良恭俭让。孔夫子日常生活状况,学生们说,夫子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认真恭敬)、节俭(生活节俭)、忍让(跟任何人从来没有争执过,都是让),这个让里头有忍让、有谦让、有礼让。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0集) 2009/09/11 台湾 档名:12-47-100》)
...。所以在果上讲,大乘、无量寿、庄严,那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经典上祖师大德常常告诉我们,“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你看还是心现识变的。什么心?清净平等觉现出来的,你心真的到清净平等觉,就现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么来的。极乐世界现前,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差别在哪里?早年我在新加坡讲经,我跟大家说过,华藏世界好比是新加坡这个城市,极乐世界是乌节路,新加坡最繁华的一条道路,就像这个关系一样。所以要知道修什么,我每天念佛念的什么,我每天诵经诵的什么,修清净平等觉。
我二十多年前在美国,也是有同学问我,希望我简简单单的把修学的纲领说出来。我写了二十个字,第一个是发菩提心,这是大乘教,净土是大乘教,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菩提心的体是真诚,没有一丝毫虚伪,别人虚伪对我,我要真诚对人。为什么?他没有学佛,他不知道,我们明了,我不能跟他一样。经论上都说菩提心的体,还有相、作用,作用有两个,自受用、他受用。菩提心的相就是戒定慧三学,它的作用,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觉,这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特别是对伤害自己的众生,这是你真修。他伤害我,我们要想到,肯定过去我伤害他,冤冤相报,他今天伤害我,我接受了,欢喜接受,没有怨恨,这个冤报到这里就完了、就结束;如果我没有伤害他,那就提升自己境界,好!他是我的善知识。
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成佛,要是没有歌利王割截身体,他没那么快,佛自己说的,绝不是妄语。他成佛在贤劫千佛里面原本是第五尊,第四尊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先,他在后。现在实际上呢?实际上颠倒了,释迦牟尼佛提前,在弥勒佛之前,弥勒佛反而在释迦牟尼佛之后。什么原因?忍辱波罗蜜究竟圆满...(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三集) 台湾 2009/9/14 档名:12-47-103》)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一三卷
...至虚空身。”以国土身作自身,也能够化现作众生身,也能够化现为虚空身,“乃至”当中省略,就是十种身统统可以化现。
第三个,“业报身。业报身者,谓烦恼为因,所感业报身也。”业报身最标准的就是我们六道当中的人道,我们能看得到的畜生道,畜生道是业报身,我们人是业报身。佛在经上说这么两句话,“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那你就晓得,六道里头的人道,业报里头第一个因素是什么?爱欲,就是情欲,这是你得人身第一个因素,你要没有这种念头,你不会到人间来。我们现在得人身,遇到佛法,知道佛法殊胜,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永脱轮回,往生净土,那你要记住“念不一不生净土”。一是什么?《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那个一;换句话说,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你念头一了,这不是一心不乱,这是我们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有这个功夫就保证你得生,生哪里?凡圣同居土。虽然地位不高,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为什么?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这个太难了。释迦牟尼佛四土不平等,极乐世界四土平等的,一生一切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他们住实报土,我们要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你能看到他们都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上善是讲等觉菩萨,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要珍惜,希望这一生当中成就。把这个世界,所谓身心世界统统放下,再别执着,再不要分别,如果我们还是分别执着,那你就亏吃大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2009/9/16 台湾 档名:12-47-105》)
...有休息。这里头还有一层很深的意思,佛法是教学,记住,佛的道场是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我常常跟大家说,从三十岁开悟之后,一直到圆寂之前,从来没有休息过。白天我们看到他对人说法,同时也对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说法,我们佛门弟子相信。夜晚大家休息的时候,他们休息都打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没有躺下睡觉的,都打坐,打坐的时候佛在定中说法,没中断过,跟此地讲的是一样。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认识佛法的本质,认识真正的佛法,才知道佛恩广大。
清凉大师很难得,在《华严经疏钞》里面跟我们举例,跟我们讲如来十种恩,我们要不知恩,你怎么会有报恩的念头?知恩报恩。这十种恩,第一个,“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从来没有间断,一次一次的重复,为什么一次一次重复?他是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他有生死,活的时候学,还没学完就死了,寿命到了,再得人身的时候他能再学。虽然佛讲经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切时、一切处,但是众生迷惑颠倒,你不能够觉察到。什么人才能觉察到?法身菩萨,统统觉察到了,阿罗汉能觉察少分,不圆满,菩萨比阿罗汉高明一点,也不能到究竟圆满,这不能不知道。所以佛为了普度一切众生,帮助他妄尽还源, |
|
|
|
|
|
|